二年级黄山奇石教师教学反思 (菁华3篇)

首页 / 教学反思 / | 教学反思,教师

二年级黄山奇石教师教学反思1

  一、品位词句、理解想象

  想象是人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在头脑中产生没有感知过或现实中尚不存在过的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小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经验大部分是间接经验,只有通过想象,才能了解教师或教科书所描绘的事物的情形和性质,进而理解这些经验。由此可见,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十分重要的。

  但究竟什么是想象?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模糊的,理解起来也比较困难。因此,再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我注意从词句的比较入手,让学生理解想象的内涵。比如讲《黄山奇石》一文,其中有这样一句话:“仙桃石像天上飞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上有一个桃子似的大石头。怎样让学生体会想象的含义呢?于是我问学生:“这块石头的样子像桃子,可以称它为‘桃石’,为什么前边还要加一个‘仙’字呢?”这一问,学生们开始动脑筋了,有的.说:“加了一个‘仙’字,表示它很神奇,像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有的说:“加里一个‘仙’字,表明它有灵气。”还有的说:“加一个‘仙’字说明它是神仙特意放到那里的吧!”

  抓住这个机会我总结说:“看,这么一个普通的桃石,前边家了一个‘仙’字,会使我们产生了这么多的联想,而这些联想都是我门根据这个桃石,想出来的现实中不存在的事物的形象,(天上掉下来的,有灵气,神仙放到那里的)这就是想象。”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想象的方法,我把“仙桃石像天上飞来得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石上”进行比较,让学生分析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学生很快发现第一句比第二句多了“飞”和“落”两个字。于是我抓住这两个词,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想象的方法和作用。我问学生“桃石会飞吗?这块像桃子似的巨石在山顶上是静止的。用“飞”和“落”两个词语描述它,变静为动,把这块桃石写活了,寓于了神气的色彩,作者就是这样运用想象的手法把景物描写的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就这样,我从品味词句入手让学生联系实际理解理想像的含义。

  二、引导观察、创设想象思维的情境

  小学生的思维最初是具体形象、动作和原有知识紧密相连的。而后才逐步转化为大脑的内部运动。根据学生的这一思维方式,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通过看图和模拟表演来创设想像思维的情境,引导学生掌握想象思维的方法,比如讲授《黄山奇石》时,图中的“猴子”指的是什么?“海”又指的是什么?学生很快发现,“猴子”是指山顶上想猴子的一块巨石;“海”是指山间像翻滚的波浪一样的云雾。显然人们把这两种景象融为一体,称为“猴子观海”。这本身已充满了想象的色彩,接着我又让学生细读重点句,从中找出“抱着”“蹲”“望”这些描写动态的词语,以及“一动不动”这个描写静态的词语,品味想象的意境。这是我让学生结合看图,自己描述看到的景象。有的说:“这只蹲在山顶上的猴子被翻滚的云海惊呆了。”有的说:“这只猴子被眼前的云海吓坏了。”还有的说:“这只猴子望着翻滚的云海在沉思。”这是我抓注时机,让学生将自己看到、想到的.情景进行即兴表演,把图中景物,由语言变为动作。以此激发兴趣,强化想象思维。

  在此基础上,我通过谈话进一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如果这不是一只石猴,而是一只真猴,面对翻滚的云海,它会想到什么?”这是课堂立刻活跃起来,有的说:“它会想,我要是孙悟空踏着云彩飞过去见观世音有多好。”有的说:“我要是会游泳,跳下去游个痛快。”还有的说:“我要是长出翅膀,飞到对岸去该多好!”……就这样,我引导学生从观察入手,创设了想象思维的氛围,最中使学生的思维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三、想象训练,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以《黄山奇石》一文为例,再学*“猴子观海”“金鸡叫天都”

  等章节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掌握了想象思维中语言表达的顺序,即先介绍景物的名称,然后叙述景物的形状特点,最后介绍景物所处的地理位置等等,按照这样的顺序,我又引导学生根据图意,对文中略写的景物,如:天狗望月,狮子抢球和仙女弹琴等景物进行再造想象,续编新内容。具体步骤是:

  1、让学生用填空的形式扩充想象内容。比如:天狗望着月亮。

  2、采用提问式发散思维。比如:什么样的狮子?怎么抢着?抢着什么样的球?

  3、自选题材,独立发挥想象,续编内容。比如:仙女弹琴,让学生根据这个题目,自己展开想象,编成一段话。经过这样层层深入的反复强化训练。学生逐步掌握了想象的方法与步骤,并且有了充分展开想象的条件,一段段充满想象的描述应运而生。有的学生写道:“两只张牙舞爪的大狮子,你争我夺的抢着一个漂亮的绣球。”再比如:“一只雪白的天狗蹲在山头,呆呆的望着银盘似的月亮,它心想,我怎幺把他吃掉呢?”“一位漂亮的仙女,端坐在*台上,聚精会神地弹奏一支美妙的乐曲。”

  就这样经过多次阅读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促进了学生思维逻辑性和广阔性的发展,为学生今后的创造性思维奠定了基础。由此使我认识到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是学生独立思考,树立创新精神的基石。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从而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也是大有可为的。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定会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有所提高。

二年级黄山奇石教师教学反思2

  今天找校长帮我评了一下我讲的黄山奇石这节课,我从中又学*到很多东西。优点肯定有,继续保持,最主要的就是得反思自己的缺点。首先是教学目标是否达到。这点稍微有点欠缺。每个教学环节的设置都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每出示一张ppt,每讲几句话,学生能达到怎样的效果这都是我们需要注意的地方。而我在讲课过程中,有些地方需要学生观察思考的地方一带而过,这样不仅没有达到教学目标,也不能真实的体现教学预期效果。其次是在课程设置上。课程设置的时候要有一定的关联,做到环环相扣,前后衔接。而学生在第一次朗读的时候,我让学生标自然段,并且标完段落后就不管不顾,直接出示生字,这点衔接的不够合理。应该在第一遍读的时候让学生圈出不认识的生字词,讲完生字词后再次朗读课文,这时候可以要求学生标上段落,紧接着讲课文内容。还有一点就是语调上要抑扬顿挫。作为一名语文老师,精彩的朗读是必备的语文素养,而我在课堂上没有展示自己的朗读功底,并且在语调上比较*稳,没有起伏,这样学生很容易感到困乏。波澜起伏的语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总的来说,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以后我也会经常反思自己的课堂,在反思中成长,在反思中强大!

二年级黄山奇石教师教学反思3

  今天学*《黄山奇石》。我受名师课堂启发,在朗读上下功夫。对“仙桃石”和“猴子观海”两块石头的描写,请孩子们反复读。第一次让他们想着石头像什么来读。第二次,找出描写的关键词来读。第三次,带着喜爱的感情读。第四次,去掉部分文字,填空式地朗读。第五次,只留下图片和四个关键字来读。指名读,请他再推荐另一个同学读。没有刻意说背诵,但是看图描述图中石头,用“在……有……它……这就是”的句型来说的时候,已经能完整背诵。并且几个程度好的学生会用这个句型改写另外两个自然段。练笔题是看图用“好像、真像”等词说说图中的石头,并写下来。都能动笔写,大部分观察仔细,能用较流畅的语句表达。但回家后的练*,用“好像”写句子,刘锦琦等几个同学却写成了“我好像我的妈妈”这样的句子。我在下面评论了“要写成比喻句,你这句不是比喻句。”怎样才能将课堂内容迁移,让孩子们在*时生活中能运用课堂上积累学到的,学会表达,这是一个努力的方向。

  今天还听了窦桂梅老师的一堂课。她强调了语文课的目标是情感的课堂,感悟的课堂,交际的课堂,这三点要细细体会,并努力实践。


二年级黄山奇石教师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阅读


二年级黄山奇石教师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1)

——二年级黄山奇石教师教学反思 (菁华3篇)

二年级黄山奇石教师教学反思1

  一、品位词句、理解想象

  想象是人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在头脑中产生没有感知过或现实中尚不存在过的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小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经验大部分是间接经验,只有通过想象,才能了解教师或教科书所描绘的事物的情形和性质,进而理解这些经验。由此可见,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十分重要的。

  但究竟什么是想象?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模糊的,理解起来也比较困难。因此,再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我注意从词句的比较入手,让学生理解想象的内涵。比如讲《黄山奇石》一文,其中有这样一句话:“仙桃石像天上飞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上有一个桃子似的大石头。怎样让学生体会想象的含义呢?于是我问学生:“这块石头的样子像桃子,可以称它为‘桃石’,为什么前边还要加一个‘仙’字呢?”这一问,学生们开始动脑筋了,有的.说:“加了一个‘仙’字,表示它很神奇,像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有的说:“加里一个‘仙’字,表明它有灵气。”还有的说:“加一个‘仙’字说明它是神仙特意放到那里的吧!”

  抓住这个机会我总结说:“看,这么一个普通的桃石,前边家了一个‘仙’字,会使我们产生了这么多的联想,而这些联想都是我门根据这个桃石,想出来的现实中不存在的事物的形象,(天上掉下来的,有灵气,神仙放到那里的)这就是想象。”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想象的方法,我把“仙桃石像天上飞来得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石上”进行比较,让学生分析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学生很快发现第一句比第二句多了“飞”和“落”两个字。于是我抓住这两个词,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想象的方法和作用。我问学生“桃石会飞吗?这块像桃子似的巨石在山顶上是静止的。用“飞”和“落”两个词语描述它,变静为动,把这块桃石写活了,寓于了神气的色彩,作者就是这样运用想象的手法把景物描写的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就这样,我从品味词句入手让学生联系实际理解理想像的含义。

  二、引导观察、创设想象思维的情境

  小学生的思维最初是具体形象、动作和原有知识紧密相连的。而后才逐步转化为大脑的内部运动。根据学生的这一思维方式,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通过看图和模拟表演来创设想像思维的情境,引导学生掌握想象思维的方法,比如讲授《黄山奇石》时,图中的“猴子”指的是什么?“海”又指的是什么?学生很快发现,“猴子”是指山顶上想猴子的一块巨石;“海”是指山间像翻滚的波浪一样的云雾。显然人们把这两种景象融为一体,称为“猴子观海”。这本身已充满了想象的色彩,接着我又让学生细读重点句,从中找出“抱着”“蹲”“望”这些描写动态的词语,以及“一动不动”这个描写静态的词语,品味想象的意境。这是我让学生结合看图,自己描述看到的景象。有的说:“这只蹲在山顶上的猴子被翻滚的云海惊呆了。”有的说:“这只猴子被眼前的云海吓坏了。”还有的说:“这只猴子望着翻滚的云海在沉思。”这是我抓注时机,让学生将自己看到、想到的.情景进行即兴表演,把图中景物,由语言变为动作。以此激发兴趣,强化想象思维。

  在此基础上,我通过谈话进一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如果这不是一只石猴,而是一只真猴,面对翻滚的云海,它会想到什么?”这是课堂立刻活跃起来,有的说:“它会想,我要是孙悟空踏着云彩飞过去见观世音有多好。”有的说:“我要是会游泳,跳下去游个痛快。”还有的说:“我要是长出翅膀,飞到对岸去该多好!”……就这样,我引导学生从观察入手,创设了想象思维的氛围,最中使学生的思维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三、想象训练,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以《黄山奇石》一文为例,再学*“猴子观海”“金鸡叫天都”

  等章节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掌握了想象思维中语言表达的顺序,即先介绍景物的名称,然后叙述景物的形状特点,最后介绍景物所处的地理位置等等,按照这样的顺序,我又引导学生根据图意,对文中略写的景物,如:天狗望月,狮子抢球和仙女弹琴等景物进行再造想象,续编新内容。具体步骤是:

  1、让学生用填空的形式扩充想象内容。比如:天狗望着月亮。

  2、采用提问式发散思维。比如:什么样的狮子?怎么抢着?抢着什么样的球?

  3、自选题材,独立发挥想象,续编内容。比如:仙女弹琴,让学生根据这个题目,自己展开想象,编成一段话。经过这样层层深入的反复强化训练。学生逐步掌握了想象的方法与步骤,并且有了充分展开想象的条件,一段段充满想象的描述应运而生。有的学生写道:“两只张牙舞爪的大狮子,你争我夺的抢着一个漂亮的绣球。”再比如:“一只雪白的天狗蹲在山头,呆呆的望着银盘似的月亮,它心想,我怎幺把他吃掉呢?”“一位漂亮的仙女,端坐在*台上,聚精会神地弹奏一支美妙的乐曲。”

  就这样经过多次阅读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促进了学生思维逻辑性和广阔性的发展,为学生今后的创造性思维奠定了基础。由此使我认识到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是学生独立思考,树立创新精神的基石。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从而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也是大有可为的。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定会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有所提高。

二年级黄山奇石教师教学反思2

  学生对黄山奇石没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语言表达能力、对事物的细致观察能力也处于薄弱阶段,对课文理解有一定难度。基于以上情况,我对本课的教学做了以下反思:

  课件的使用恰当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

  我根据课文内容,在情景导入、奇石探究、课文朗读等方面适时使用了课件,效果较好。如在欣赏完文中的第二、三自然段中的四块奇石后,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课件,再现了黄山许许多多千奇百怪的奇石。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使学生调整好准备上课听讲的愉悦的情绪背景,更重要的是为整堂课做好主题铺垫,使学生的思维迅速定向于授课内容上。另外,调动了学生浓厚的学*兴趣,让学生带着想看黄山奇石的好奇心,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很快找出课文中写到的黄山奇石:“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等,产生了对黄山“奇石”的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使学生产生深入学*课文内容的热情,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学*热情高涨。

二年级黄山奇石教师教学反思3

  今天学*《黄山奇石》。我受名师课堂启发,在朗读上下功夫。对“仙桃石”和“猴子观海”两块石头的描写,请孩子们反复读。第一次让他们想着石头像什么来读。第二次,找出描写的关键词来读。第三次,带着喜爱的感情读。第四次,去掉部分文字,填空式地朗读。第五次,只留下图片和四个关键字来读。指名读,请他再推荐另一个同学读。没有刻意说背诵,但是看图描述图中石头,用“在……有……它……这就是”的句型来说的时候,已经能完整背诵。并且几个程度好的学生会用这个句型改写另外两个自然段。练笔题是看图用“好像、真像”等词说说图中的石头,并写下来。都能动笔写,大部分观察仔细,能用较流畅的语句表达。但回家后的练*,用“好像”写句子,刘锦琦等几个同学却写成了“我好像我的妈妈”这样的句子。我在下面评论了“要写成比喻句,你这句不是比喻句。”怎样才能将课堂内容迁移,让孩子们在*时生活中能运用课堂上积累学到的,学会表达,这是一个努力的方向。

  今天还听了窦桂梅老师的一堂课。她强调了语文课的目标是情感的课堂,感悟的课堂,交际的课堂,这三点要细细体会,并努力实践。


二年级黄山奇石教师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2)

——二年级上册语文《黄山奇石》教师教学反思 (菁华3篇)

二年级上册语文《黄山奇石》教师教学反思1

  《黄山奇石》这课文趣味性很强,有旅游经历的学生都会比较喜欢这篇课文的。原先教学这一课的时候,觉得比较乏味,上不出其中的趣来。

  今天,再教学这一课的时候,我又做了细细的思考,安排了这样的第一课时:

  1、出示课题,指名读题。

  问学生:你觉得这个课题会重点写哪个字呢?学生很快就发现“奇”字。课题的作用各不相同,有画龙点睛,有提纲挈领,有蕴藏疑问。这个问题,能让二年级的孩子开始思索课文题目与内容的关系,这对于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是有一定的作用的。

  继而问学生,读了课题,你脑海中产生了哪些疑问?

  学生的问题各有层次,有些不成问题,但是有些问得很好。

  有个学生问:“黄山奇石”是什么?

  另一学生帮他做了补充:这篇课文写了黄山的哪些奇石?

  我点评:对,这个问题就值得我们去探究。

  又一个学生问:“黄山是黄色的吗?”

  我点评:我觉得这是一个猜测性的问题,“黄山”的名字具体怎么得来的,我不清楚,请你课后去查找资料,了解了再来告诉我好吗?

  经这样一点播,学生问出来的问题就更有价值了。

  有问:黄山在哪呢?这是一座怎样的山?

  有问:黄山的石头究竟奇在哪儿呢?

  ……

  2、师小结承接:

  刚才很多小朋友对黄山非常感兴趣。那么黄山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我们去看一看。课件上出示黄山的地理位置,再介绍黄山:

  黄山是“三山”之一,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美称。“奇松、云海、温泉、怪石”被称为黄山“四绝”。尤其是“怪石”,已被命名的怪石有120多处。其形态可谓千奇百怪,令人叫绝。似人似物,似鸟似兽,情态各异,形象逼真。

  当学生对黄山非常感兴趣的时候,出示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让学生自由读,想想从这段话中获得哪些信息?学生对“(1)黄山在安徽省南部,(2)黄山景色秀丽神奇,(3)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

  我发现都没有提到“闻名中外”四个字,于是我提出“闻名中外”是什么意思呢?学生很有趣,居然有人说:“说明黄山那里的人很文明,不乱丢垃圾。”

  我笑了一下,说:“那是‘文明’(板书)的人做的事,但是‘闻名中外’不是这样意思。我们先来一个字一个字来解释,闻就是听,名是名字,闻名听过他的名字;中是*,外是外国。*与外国都闻说过都知道他的名字,说明这个地方非常出名。闻名中外,也可以说‘中外闻名’。”如果仅是这样,我想学生对“闻名中外”还不是很清楚的。

  于是,我问:“我们育才塑胶操场上的樟树闻名中外,对吗?”学生哈哈大笑,说:“那只能说是闻名育才,不是闻名中外。”

  我再问他们:“我说杭州西湖闻名中外,对吗?”

  学生想了一会儿说:“那应该是对的吧?”

  把球重新踢还给我。我一笑,当然是对的。再让学生说说哪些地方是闻名中外的。学生说了很多,秦始皇兵马俑、八达岭长城、故宫、圆明园等闻名中外。这样,从解意思到运用,一个词语学活了。

  3、再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用横线划出课文介绍了哪些奇石,用波浪线划出这些奇石奇在哪儿。

  在交流中进一步认识生字。学生学得很快乐。综观这堂课,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提问、自主学生的能力,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提问,自己读读画画思思。学生学得快乐,我教得幸福。

二年级上册语文《黄山奇石》教师教学反思2

  1、收集信息,沟通课内外,发展学生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有利于学生在赶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为此,我在课前就让学生通过网络资源或向爸爸妈妈了解以及自己到课外书上找寻等手段,收集有关祖国名山大川特别是安徽黄山的资料,虽然这对于我们三年级学生来说是件难事,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沟通了课堂内外,从课上学生的反应来看,大多数学生能动手找寻,不但了解了祖国与哪些名山大川,而且还知道了这些名山大川的个性特点,这样既是一种能力的培养,也激发了孩子们参与的兴趣,学生通过自己查找,拓宽学*的空间,增加了语文实践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探究的精神。

  2、以学生为主体,合作探究,共品奇石。

  《新课程》指出:“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学的内容也是为学生服务的,所以在“品石”过程中,我也能渗透新课程理念,把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你们想先观赏哪块奇石?”让学生自主挑选奇石进行观赏。这样,学生乐学爱学。课堂上,我还给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通过教师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大有裨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共同探究奇石:“这几块奇石到底奇在哪里?”这样,学*课堂不再是少数人的舞台,而是全体学生的乐园。通过学生相互议议、相互说说,在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中学*、探究,从而使学生自己感悟道理。这样,不仅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倡导了自主、合作的学*方式,而且使学生很快明白了问题的根源所在,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通过“你发现了什么”的导向性提问,诱发了学生探究的动机,使学生进入了主动探究的学*状态。从同学们的发言可以看出,每人的发言可谓独到,个性得到张扬。“你还发现了什么”这样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再次激发起学生智慧的火花,培养了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教是为了不教,让学生学会学*,也是我们每个语文老师孜孜追求的目标。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按照学法来研读课文,理解词义,读懂句子,而且还调动学生脑、眼、口、手各种器官投入学*,引导学生找找、读读、想想、悟悟、说说,在品读中让学生深刻体会黄山奇石的神奇之处,既突破教学的重点,又能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这样,学生不但学得轻松,而且还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灵活运用课件,优化课堂教学。

  1)创设情景,巧妙导入,激发学生寻找奇石的兴趣。

  “导入”也叫“开讲”。“导入”有着思维定向的作用。教师“开讲”的创意,往往能为整堂课“基调”。而运用多媒体“开讲”,不仅有声有色,更有情有意,它能给学生以时空感,还能给学生以一种特定的撩人的气氛。心理学研究发现:学生浓郁的情感,欢乐的情绪,能使学生头脑清晰,精神振奋,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带来良好的学*效果。反之,消极的学*情绪则会使学生思维迟钝,记忆困难,注意力涣散,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学生一旦对学*失去情感,思维、想像、理解、记忆等机能,心理便会受到压抑。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上课开讲前一、二分钟,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本课的课题置于精美的画面背景上呈现于大屏幕,再配以优美动听的乐曲,通过这一视听结合的课件手段就能有效地营造出声画并茂的课堂情境,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使学生调整好准备上课听讲的愉悦的情绪背景,更重要的是为整堂课做好主题铺垫,使学生的思维迅速定向于授课内容上。

  上课伊始,我通过自己制作的课件,让学生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和老师一起去领略黄山的神奇风光,学生的兴趣极其浓厚,学*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学生非常想看黄山的奇石,学生带着好奇心,很快进入了学*状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饶有兴味地很快找出课文中写到的黄山奇石:“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并暗暗惊叹,原来,黄山的“奇石”连名字那么有趣。那神话故事中的“仙桃”、“仙人”、“金鸡”、“天狗”都在黄山聚会了,那童话故事中才有的“猴子观海”、“狮子抢球”也出现在黄山的山峰了。学生由此对黄山奇石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

  2)突出重点,再现画面,帮助学生品赏奇石的神奇。

  在语文教学中,每篇课文都有突出中心和用来体现训练重点的词、句、段,也有意思比较深刻或内容离学生实际比较远的词、句、段。在教学中,当学生难以理解、掌握时,为减少老师繁琐的讲解,适时、适量运用多媒体手段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力求使媒体用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处。如在品读“猴子观海”这块奇石时,有的学生虽然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知道了“云海”不是真的海,而是“猴子”站在陡峭的山峰上看到的云雾,但“翻滚的云海”到底是一幅怎样令人心醉的画面呢?学生很难体会的到,这时,若单靠我的讲解,无论讲得多么精彩,学生也很难体会、理解,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感悟,我适时地发挥多媒体特有的功能,及时地播放了“翻滚云海”的动态画面,学生看着如此美妙的“云海”,都纷纷发表自己对“云海”的独特见解。有的说“云海”真是波涛汹涌,有的说“云海”波涛滚滚,还有的说“云海”真是人间仙境,怪不得猴子在这么高的山崖一动不动,它是看得着迷了!多么精彩的发言啊!学生对“翻滚的云海”有了深层次的感悟。这样,不但能使课堂教学的难度大大降低,而且使教学结构和学生的认知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学生的思维活动向独立、主动、深刻、全面发展,突出了课文的重点,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3)巧妙播放,使学生产生再学*的愿望。

  在欣赏完文中的第二、三自然段中的四块奇石后,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课件,再现了黄山许许多多千奇百怪的奇石,激发了学生继续探究的热情,使学生产生了“能探风雅无穷意”的心理,有了再学*的强烈愿望。这与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是完全相吻合的。

二年级上册语文《黄山奇石》教师教学反思3

  低年级讲读课文的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朗读。而且第二册语文课本上已经全部没有拼音,所以,对学生的阅读加大了难度。

  《黄山奇石》是一篇写景的课文,主要写了黄山奇石的奇妙。课文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并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全文都是围绕黄山山石的“奇”来展开的。对于写景的文章,学生难以体会到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受。所以,光通过观察图画,朗读课文的效果不是很大。所以,从课后的再次回顾中,自己发现了很多问题值得深思。

  课文第一自然段,首先是介绍了黄山风景区的地理位置和风景特点。我尝试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同学们发现课文从四个方面介绍了黄山风景区。吸引同学的兴趣,并要求理解“闻名,秀丽,神气,尤其”这四个词,可惜这个环节中,学生的互动并不多,而且能说的也寥寥数语。可能学生的感受还不够深刻。如果能用幻灯片的放映形式呈现黄山风景区的美丽景色会好很多。

  学生初读课文第一段后,对文本只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我抓住了“尤其那些怪石,有趣极了”。进行下面的教学,通过黄山奇石是黄山最突出的景观。分别介绍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这些奇石。于是,进入第二,三,四,五自然段的学*,在进入第二阅读时,我提出了“黄山的这些奇石”都奇在哪儿呢?这个问题,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是一个板块式的问题,然后,学生就带着问题去研读课文。从学生反馈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同学都能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而且能较准确的抓住文章的关键字。

  但在教学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如下:

  1、学生个体的朗读效果的不到保证,语文课堂上,琅琅的读书声最美。让学生在与文本一次次的朗读中不断加深体会,只有多读才能使静止的文字表现他的情感,让文字成为一幅幅鲜活的图画。所以,教师在课堂中的示范是非常必要的。由于学生之前未接触此类文章,和以前所形成的朗读的陋*。所以,造成了班级中学生朗读水*下降。

  2、对学生的引导不够味,相当多的学生能读通顺,但读不出感情,只一味的让学生一遍一遍按自己的意思去读,不考虑,学生是否能理解感悟,不做具体的引导,点拨,也是徒劳。这里就要求教师掌握丰富有趣的教学手段,如:让学生们自己表演一下,文中出现的'景观。使文中的客观文字,变的丰富真实,同时,也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必要的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让学生对“景”了然于心。否则,很难达到好的学*效果。

  3、对识字教学的时间不够。由于本课出现的“我会认”的生字较多。对学生的掌握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中,所花的时间也相应的加长。当把这些我会认的字记熟后,在带入课文中就好学多了,而对于要求“我会写”的生字,还是用来示范写。请同学演板,共同观察,纠错而获得正确规范的字体方式为主。写字教学中,突出相同结构的字的这个重点。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惯。

  当然,世上本无完好无缺的课,比如,学生对黄山山石“奇”理解还不够透彻。对打比方的句式也不够了解,时间关系,课后的生字学*批改指导未完成,但只要每堂课学生都有收获,那就是一堂成功的课。


二年级黄山奇石教师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3)

——二年级上册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菁华3篇)

二年级上册黄山奇石教学反思1

  黄山奇石“奇”在哪里入手,引导着学生边看图片,边学文章,首先介绍的是“仙桃石”,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猜一猜它的名字和理由,接着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仙桃石”的句子,引导他们读一读,抓住这里的动词“飞”、“落”,再次引导他们朗读,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文笔之美,体会比喻句。在教授“猴子观海”是也是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猴子观海”的句子,抓住关键性的动词,并朗读。在讲授完“仙桃石”和“猴子观海”后,引导学生发现作者叙写的规律:“仙桃石”是先写名字,再写出它的样子和所处的位置,而“猴子观海”是先写出石头的样子和所处的位置,最后再写出它的名字。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读接下来的两个自然段,并说说是否也发现类似的规律。这一环节是为学生仿写训练做准备的,很有必要。

  在教授接下来的两段时,我也是采用抓关键动词和朗读相结合的方法,学生乐在其中。在回顾全文时,创设情境,让学生当小导游,给游人介绍黄山的奇石,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复述课文的能力,自然而然地学生也能说出黄山奇石到底“奇”在哪里?

  最后还想学生展示了“天狗望月”、“仙女弹琴”、“狮子抢球”的图片,并引导学生模仿文中描写奇石的方法,抓住一些关键的动词,用上“好像”等词语来仿写“仙女弹琴”。当然我也出示了一些提示,孩子们在思考后都动笔写了起来,他们写得都很棒,在意料之外。

二年级上册黄山奇石教学反思2

  黄山奇石有趣,作者写得也很有趣,一块块本无生命的石头,被作者描绘的活灵活现,呼之欲出。在课堂上,我巧妙地利用多媒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处。如在品读“猴子观海”这块奇石时,有的学生虽然通过反复地朗读第三自然段,并且结合书上的插图,知道了“云海”不是真的海,而是“猴子”站在陡峭的山峰上看到的云雾。但作者为什么要把此处的云海描绘成“翻滚的云海”呢?学生很难想象出“翻滚的云海”到底是怎样的壮观。这时,如果我把自己对“翻滚的云海”的理解讲解给学生听,无论我讲得多么精彩,学生也很难体会、理解。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体验感悟,我适时地发挥多媒体特有的功能,及时地播放了“翻滚云海”的动态画面,学生看着如此美妙的“云海”,都纷纷发表了自己对“云海”的独特见解。有的说“云海”真是波涛汹涌,有的说“云海”波涛滚滚,还有的说“云海”真是人间仙境,怪不得猴子在这么高的山崖一动不动,它是看得着迷了!

  通过这一片段的教学,学生由难以理解到深刻体会。我深刻地认识到:要让学生深刻感悟文本,首先要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当孩子体验遇到困难时,我们老师可以给他们一盏指路灯——多谋体,让他们看图或视频自由地去想象,大胆地表达出自己的见解。还应该相信学生的能力,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不要把自己生硬的讲解代替学生自己的感悟。我们应该把更多的机会,更多的思考空间留给孩子。

二年级上册黄山奇石教学反思3

  学*《黄山奇石》一课,这篇文章对于学生来讲比较单调。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使出了浑身招数,多媒体教学,谈话激趣,自读自悟,比赛朗读等形式。当“小导游”们介绍完“金鸡叫天都”后,就要比赛读出奇石的有趣。

  第五小组的一名代表信心十足的站起来,当读到“有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他伸着脖子,对着天都峰不住的啼叫”这句时,只听我班最调皮的黄毅用课本挡着嘴巴,正“喔喔喔”地小声叫个不停,一时间,教室里听到的小朋友都在窃喜,好不容易营造的氛围被这只“大公鸡”轻松的破坏了。我心里生气极了,本想劈头盖脑的批评一顿,可转念一想,他这个小家伙,不仅理解了课文中“不住的啼叫”等词,而且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只不过,他用的方式不好。于是我就对他说:“你真是一个细心读书的好孩子,是不是已经看到了那只金光闪闪的大公鸡?我们读书的时候也要像黄毅一样,眼中有物!”几句简单的话语,不仅传递给学生新的读书方法,而且提醒了他,鼓励了他,此后,他读书更认真了,发言也更积极了,我深感欣慰。试想,假如,当时我没有控制自己,只是从扰乱课堂单方面去批评他,那一定会大大打击他学*的积极性。

  教学中,我们应该善待学生的错误,多点赞赏,少点指责,多点肯定,少点否定,学生一定会懂得了自律,也能让他们在成长的旅途中变得快乐而自信。


二年级黄山奇石教师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4)

——二年级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菁华3篇)

二年级黄山奇石教学反思1

  《黄山奇石》以景点介绍的方式描绘了黄山石的“奇”。在教学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我采用激励式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的学*,学生的合作争胜意识被激发,因而课堂效果较好。

  在文章感悟方面,我主要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本文的重点在于感受黄山石之“奇”,结合低年级思维、想象发展未完全,生活实际体验不足等特点,我采取了直观看图的方法,通过收集的众多黄山奇石图先让孩子在头脑中形成对石“奇”的感叹及震撼,再将这些感受融入声音,从而读出“奇”,读出赞叹。朗读是学生个性化理解的体现,在朗读中,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本课中我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用自己的`体验表达出对黄山石的感受,学生自己通过理解用边读边做动作方式表达出来。我仅以观众的身份给予适当鼓励性的评价,除此,我还让其他孩子作小评委,给予点评,通过这个环节让其他的孩子在细心聆听中积极调动思维。

  本课也有许多不足之处。本文在练*生字词方面,训练较少,组词练*上缺少训练,低年级的教学要求是一字组多词,通过组词促进学生对词语的理解,由于刚接班时间不长,学生课堂听讲效果不是很好,时间比较紧张。对此方面有所忽视,导致课堂作业完成不理想,低年级生活知识贫乏,组词教师应予以适当的引导、补充,针对本班弱点今后加强拼写,发音、组词环节的设计,时间比重也该随时调整。

二年级黄山奇石教学反思2

  黄山奇石乐本文主要介绍黄山仙桃石,猴子的海景,仙女的方式和金鸡叫的天堂这四个岩石。由于课堂条件的限制,多媒体不能应用,学生在文本中的意识形态和情感理解有一些困难。

  在黄山的奇异而有趣的经历中,我让学生通过想象力和阅读理解。让学生从阅读和自己的想象中体验黄山奇石乐。在大声朗读的过程中,教师的正常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老师在演示两个后,学生可以尝试阅读自己的文字,自己感觉的思维和感觉的文本。

  最后,我让学生模仿其他岩石中提到的最后一段的文字模仿,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让他们感觉更多的黄山奇怪和有趣。

  不足,在教学,教学新词或一些拖延,链接设计不是很玩。

二年级黄山奇石教学反思3

  前天,学*《黄山奇石》一课,这篇文章对于学生来讲比较单调。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使出了浑身招数,谈话激趣,自读自悟,比赛朗读等形式。当“小导游”们介绍完“金鸡叫天都”后,就要比赛读出奇石的有趣。第五小组的一名代表信心十足的站起来,当读到“有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他伸着脖子,对着天都峰不住的啼叫…”

  这句时,只听我班最调皮的张成用课本挡着嘴巴,正“喔喔喔”地小声叫个不停,一时间,教室里听到的小朋友都在窃喜,好不容易营造的氛围被这只“大公鸡”轻松的破坏了。我心里生气极了,本想劈头盖脑的批评一顿,可转念一想,他这个小家伙,不仅理解了课文中“不住的啼叫”等词,而且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只不过,他用的方式不好。于是我就对他说:“你真是一个细心读书的好孩子,是不是已经看到了那只金光闪闪的大公鸡?我们读书的时候也要像张成一样,眼中有物!”

  几句简单的话语,不仅传递给学生新的读书方法,而且提醒了他,鼓励了他,此后,他读书更认真了,发言也更积极了,我深感欣慰。试想,假如,当时我没有控制自己,只是从扰乱课堂单方面去批评他,那一定会大大打击他学*的积极性。教学中,我们应该善待学生的错误,多点赞赏,少点指责,多点肯定,少点否定,学生一定会懂得了自律,也能让他们在成长的旅途中变得快乐而自信。


二年级黄山奇石教师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5)

——二年级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菁华3篇)

二年级黄山奇石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读文等,体会黄山奇石的神奇、有趣。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体会黄山奇石的神奇。

  教学难点:

  1、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黄山奇石的奇特、有趣。

  教学方法:

  朗读指导法、演示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一、上节课我们学*了《黄山奇石》这篇课文,知道了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这节课我们就继续走进课文第九课《黄山奇石》请同学们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下课题。(板书课题黄山奇石)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你们是怎么理解这个奇字的呢?

  预设1、奇怪、神奇。能带着你的感受再读读课题吗?

  预设2、(新奇)你能读读吗?

  看来一个课题就吸引了大家的眼球,带着我们的理解再次齐读课题。在学课文之前呀,我们先来复*一下上节课所学的词语,这些词语你们还认识吗?(出示课件)(风景区、尤其、著名、站立、每当、天都峰、胳膊、脖子、奇形怪状)

  谁当小老师?小老师读一遍,如果读正确了,其他同学就跟着读一遍。词语读得这么好相信课文也一定会读得很棒。有没有信心完成好?我们先来看看本节课的第一个学*任务。

  任务一:(出示课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课文,将句子读正确、读通顺。

  2、用_____划出奇石的名字,在重点描写的奇石旁边画上五角星。

  展示交流:

  1、哪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课文里写了哪几块石头?(将卡纸贴上)你们找的和他找的一样吗?

  2、那课文中具体描写的是哪几块石头呀?真会读课文。

  3、那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些石头的名字取得怎么样?(指名说)很有趣很有意思还有谁想说?感觉这些名字起的这些石头都活了一样。那我们既然喜欢这么有趣的石头,我们就把这些石头的名字再美美地读一读吧。从你们的声音中老师听出来你们非常喜欢这些石头。来让我们过去欣赏欣赏吧!(出示课件猴子观海图)

  (一)重点感悟学*“猴子观海”

  1、课件出示“猴子观海”图:看看这块奇石,这是什么?猴子观海。你是怎么知道的呢?课文是怎么描写这块石头的?你们找到了吗?请同学们快速从文章当中找到,并用横线画出来,谁来读一读?(出示课件猴子观海的文字)

  2、你觉得猴子有趣吗?哪儿有趣?(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那你能读出他的有趣吗?抱着、蹲在、望着这是什么词?(动词)作者通过仔细观察,抓住石猴的动作,再加上想象,寥寥几句,就把本无生命的石头写活了。读好这三个动词,这个句子就一定能读好,让我们一起读一读。(从你们的朗读中老师仿佛看到了一只活灵活现的猴子。)

  3、相机补充:黄山有四绝,云海也是其中之一。看,小猴子跟你们一样也被这云海吸引了,全班一起来跟小猴子欣赏这云海吧。(课件出示云海画面,师做动作加以描述:在陡峭的山峰上,白云就像大海的浪花一样一起一伏,让人感觉像来到了仙境一般,这就是奇特的云海景观。)

  4、激发学生想象:猴子看见这翻滚的云海,会说些什么?你能读出自己的感受吗?(指名说,再次指导朗读)

  5、小结:作者通过观察,抓住了石头的样子,发挥想象,将石头想成一只猴子,把动作写出来,这样一块生硬的石头就写活了。来,我们带着动作一起读读“猴子观海”的奇特、有趣吧!真是一只有趣可爱的小猴子。

  6、刚才我们学*了“猴子观海”这块奇石,我们回忆一下学*方法,我们学*“猴子观海”时,首先找出课文中描写这块石头的句子,再想想这块奇石哪里有趣。找出表示动作的词,然后通过多种形式反复朗读体会石头的神奇有趣。现在就请同学们按照这样的学*方法小组合作学*另外三种奇石。(出示课件)

  任务二:学*“仙桃石”、“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感悟黄山奇石的有趣神奇。

  学*提示:

  1、用_____画出描写这些奇石的句子。想一想这些石头有什么奇特的地方?

  2、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块石头,在小组内,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这段话,也可以演一演这块石头的样子。

  一会我们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展示,介绍的方式有很多种,如果你愿意读,就有感情地读一读;如果你能通过动作把石头奇特的样子表演出来,你就表演给大家看;如果你能在短时间内画图表示出它的奇特,你就画。听明白了吗?好的孩子们开始吧。

  都完成了是吗?看到大家学*得这么认真一定有了自己的想法。哪个组先来交流?

  第一组展示:(仙桃石)

  他们组展示得怎么样?我们给他一点鼓励吧?其他组能不能像他们一样展示?哪个组来?

  第二组展示:(仙人指路)

  1、教师:你们有什么话想对仙人说的吗?(真是一位热情有趣的仙人哪。)我想请男生和我一起读。

  第三组展示:(金鸡叫天都)

  教师接:他想说什么?请同学们来说?(谁来说一说)你可真会想象。(哦,这只金鸡可真有趣)

  这一个自然段有一个标红的字,这是本课的……我们一起来学*这个生字。写每字时要注意笔顺。

  1。这节课我们用读一读、演一演、画一画的方式细细地观赏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让我们感受黄山奇石的神奇有趣(板书:神奇、有趣)这样的奇石在黄山还有很多很多,课文还怎么说的呢?(引读第6自然段)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如……

  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有无数奇妙的岩石,除了课文中介绍的这些有名字的奇石外,还有许多叫不出名字的奇石等着大家起名字呢!这里就有几块奇石,请看屏幕,同学们,请仔细看,这几块奇石像什么?发挥自己的想象

  检测导结:

  1、请大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块或两块奇石,给它起个名字。想一想为什么给它起这样的名字。

  2、课文中没有详细介绍“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三块奇石,请仿照课文的写法,充分发挥你们的想象,选其中最喜欢的一块奇石,把它说具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有什么遗憾的地方吗?

  3。看来,黄山的奇石各个都是那么栩栩如生,这是谁的功劳?是大自然创造出来的,啊,大自然真的太伟大太神奇了。也感谢大家给这些叫不出名字的石头取了有意思的名字。有机会你们一定要去黄山看看!到时候别忘了拍些美美的照片让我们一起欣赏!

二年级黄山奇石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复*生字词和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2)看懂图意,能抓住“奇”字欣赏奇石的特点。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黄山有哪些著名的奇石,它们都是什么样的。

  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能力的当堂熟读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看图、学文,运用讲、读、写、画等形式体会黄山石的奇特,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学*者特征分析

  《黄山奇石》形象生动的语言文字,极具感染力地把祖国的黄山奇石描写得活灵活现。但据调查,很多学生没有到过黄山,没见过黄山那种变化多端,形态各异的奇石,大多数学生缺少对黄山的直接经验。又结合二年级的学生能独立阅读一定数目的篇章,能根据学*的要求进行品词,品句,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所以,本课时的重点是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培养。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课根据上述目标和学生的情况选择和采用了如下策略:

  (1)自主学*策略

  自主学*策略的核心是要发挥学生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其着眼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学”。

  (2)创新学*策略

  创新学*的课堂教学,打破了教师教学用书和学生教材的局限。从单一的,一刀切的“封闭式”教学转变到了多层次,多样化的“开放式”的教学,把课堂教学的内容与现实生活,当代科技相结合,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引入课堂。

  1,新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结合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教育理论,就本课而言,“黄山奇石”的“奇”是全文精华所在,为了使学生在学*中真切感受到千姿百态的黄山石,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通过大量文本的阅读及表象素材的感悟,拓展本课语文学*内容,让学生发现问题,主动学*和思考,独立判断,养成主动性地,创造性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

  2,对语文来说,要最终落实到“读”和“写”。多媒体环境下的学*,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跨越式资源,这些资源内容丰富,而且与课文的主题,教学目标有关,深具实效性和科学性。这样的学*内容,不仅激发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惯,使学生掌握的知识面大大增加,而且还为学生的打写创作积淀了创作的源泉,让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中,感悟语文,欣赏语文,最后还生成了属于自己的语文学*成果。这也充分体现了跨越式教学试验中“以生为本”的教学指导思想,尊重学生的自*。

  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学图片;flash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观看录像,揭示“奇”

  师:(播放介绍黄山风景录像片断。)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今天我们来学*课文:黄山奇石(点出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受“奇”

  1、谁来读读课题,你觉得“奇”是什么意思?

  带着你们对“奇”的理解,一齐把题目读一遍。

  2、课文介绍了哪些奇石?具体写了哪块奇石的样子?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标出这些奇石,在具体介绍的石名旁打记号,读好后小组交流一下。

  课文介绍了黄山上的“猴子观海、仙人指路、仙桃石、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些奇石。

  具体介绍的石头是“猴子观海、仙人指路、仙桃石、金鸡叫天都”。

  师:(课件依次点击石名,指名一学生读这些奇石)

  三、品读探”奇”

  1、课文介绍了很多奇石,先让我们来看看第一块奇石“猴子观海”(点出“猴子观海”图),哪块石头像猴子?(指名学生上台指出)同学们看图,你觉得猴子在干什么?

  2、课文是怎样写这块石头的呢?(学生找出相关句子,读读,教师点出课件出示句子: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课文这几句话,写得怎么样?小组讨论一下。

  3、“猴子观海”有趣,“仙人指路”也很有趣。

  (点击课件,播放”仙人指路”图及相关文字:远远望去,它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出手臂指向前方。)

  自由读这几句话,谁来学做一下这块石头的样子。

  4、同学们假如你在黄山游玩,山路一转,突然看到远处高高的山峰上有一块这样的'石头,你会觉得怎样?

  5、谢谢各位小仙人。在黄山,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块酷似猴子观海的石头,高高的山峰上有一位仙人在指路。这一切是多么的有趣!让我们一起美美地把这一段话读一读。

  四、观图联想,写“奇”

  1、作者经过观察,抓住黄山石的样子,展开合理的想象,通过打比方,把静止的石头写活了,写具体了。(点击课件,播放“仙桃石”、”金鸡叫天都”图片)下面我运用这种方法,选择大屏幕上的其中一块石头,抓住它的样子,写几句话。

  2、课文是怎样写这两块石头的呢?请你们闭上眼睛。(师配乐朗读课文第3段)你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

  五、读画诵说,赞“奇”

  1、能让你们产生如此丰富想象的是作者笔下的“仙桃石”和“金鸡叫天都”,可见黄山奇石是多么不同寻常,多么神奇。来让我们一起认认真真读这段话,如果你朗读比较好,就用感情朗读,读出它们的神奇;

  如果你画画比较好,就用简笔画画出它们的神奇;

  如果你记性比较好,就用书上的句子加上你自己的话说出它们的神奇。

  2、看了,听了你们表现,让我们真真切切地理解了黄山奇石的奇特之处。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谁愿意把自己这节课的收获与大家分享一下?

  (六)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放学回家以后,查找一下有关黄山奇石的资料,为自己设计一条游览黄山的导游图。

  教学评价设计

  在这节课中总体思路要做到:目标具体,教学环节清晰,学生主体性与主动性充分发挥。让学生通过学*,在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都的得到较好的提高和发展。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要处处能体现出老师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性学*的能力而进行的教学设计。

  另外,在教学过程方面要充分体现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和探究性的特点。通过学生阅读资料,发现问题,主动学*和思考,独立判断,养成主动性地,创造性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在学生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反思

  《黄山奇石》是人教版第四册的内容,作为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事物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知识,表现欲望较强,喜欢展示自己。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已经能够自主学*,能够与他人合作学*。但学生对黄山奇石没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语言表达能力、对事物的细致观察能力也处于薄弱阶段,对课文理解有一定难度。基于以上情况,我对本课的教学做了以下反思:

  一、flash课件的使用恰当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

  我根据课文内容,在情景导入、奇石探究、课文朗读等方面适时使用了flash课件,效果较好。如在欣赏完文中的第二、三自然段中的四块奇石后,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flash课件,再现了黄山许许多多千奇百怪的奇石。通过这一视听结合的课件手段就能有效地营造出声画并茂的课堂情境,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使学生调整好准备上课听讲的愉悦的情绪背景,更重要的是为整堂课做好主题铺垫,使学生的思维迅速定向于授课内容上。另外调动了学生浓厚的学*兴趣,让学生带着想看黄山奇石的好奇心,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很快找出课文中写到的黄山奇石:“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等,产生了对黄山 “奇石” 的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使学生产生深入学*课文内容的热情,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学*热情高涨。

  二、经过课件引导和学生的互动探究,对基础性知识点的掌握有效。

  由于本课出现的“我会认”的生字较多。对学生的掌握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中,我结合课件辅助教学,把这些字在学生识记的基础上带入课文中学*,把识字和文本情景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对于要求“我会写”的生字,我通过课件展示书写顺序,并在黑板上示范书写和同学演板,帮助学生获得正确规范的书写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惯。在阅读过程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法研读课文,理解词义,读懂句子。并且通过多媒体如如课件的示范朗读等调动学的各种感官投入学*。在品读中让学生深刻体会黄山奇石的奇妙之处,既突破了教学的重点,又能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要适当的进行课堂气氛的调控,才能实现课堂效益的最大化。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通过图片展示、音频朗读示范、字词书写练*等比较全面的完成了各项教学目标。在最后一个环节,我为了发散学生的思维,对课文内容进行了拓展延伸处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收获与理解,结合文本内容选自己喜欢的方法把课文内容或读一读,熟记课文;或画一画,加深理解;或写一写,进行小练笔等,多方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读写练中有收获、有发展。可当多数同学在兴趣盎然的陶醉在自己的学*过程中时,有位同学在读“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他伸着脖子,对着天都峰不住的啼叫……”这一句的末尾时,故意捂着嘴巴小声“喔喔喔”地叫着,还对其他的同学扮着做鬼脸。多数同学都被他逗的无法安心学*,他却还在那里暗自得意。面对这种情况,我及时进行了制止,让他和同学们对他所做公鸡鸣叫的样子和声音与课文中“雄鸡”鸣叫的内容进行对比和再次表演,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较好的化解了一次课堂意外事故。在这件事中我感到课堂中适当的课堂气氛调控是必要和必须的。但要把握好时机,控制好教学节奏,化教学意外事故为课堂生成性资源,在赞赏、鼓励与探究的气氛中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二年级黄山奇石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学*会认的14个生字的正确读音,掌握会写的8个生字的笔划笔顺;

  2、读熟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喜爱黄山,向往去黄山看奇石。

  教学重点:

  识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信息资料:

  1、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2、搜集黄山的有关资料。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施教时间: 9.6

  一、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会12个生字及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弄清“区、滚、着、状”的字形。

  2、、观察图画以理解词语的意思。

  切入举偶

  1、课件演示。(出示文中三幅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画面上的石头像什么?选择其中的一块想一想、说一说。)刚才小朋友看到的和描述的是黄山的石头,它以奇特闻名世界。今天我们就来学*《黄山奇石》,看看课文是怎么描写的。板书课题。

  2、启发谈话。同学们,喜欢旅游吗?都去过哪些好地方?今天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乘上旅游专列一同去安徽的黄山,去欣赏那里闻名遐迩的奇石,愿意吗?板书课题。(联系学生爱旅游的实际,创设了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对话*台

  自读

  1、 自由读,要求: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

  2、 同桌互相学*,检查读音。

  3、 小组合作读,要求:彼此帮助,读得流畅。

  4、 大组赛读,要求:比比哪组读得有情感。

  识字

  1、小组识字。小组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不会的可以请教其他同学或请教老师。

  2、汇报识字。选出小组的代表,带领大家认读生字。

  3、分层次读字词。先出示带有拼音的词语,再去掉拼音读生字词。

  4、交流识字方法。

  5、游戏检测。教师读生字,学生和教师玩“照镜子”的游戏。评选“识字小能手”。

  朗读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 分自然段指读,其他同学点评议。

  3、 小组合作通读全文。

  写字

  1、教师出示要写的生字:尤、其、区、它。学生认读。

  2、 观察字形,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3、教师示范,重点对难写的字进行指导。如:“区”字的笔顺:一区

  4、 学生练*。教师巡视。

  个人创意增减:

  一、揭示课题。

  1、导语:在我国无数的名山大川中,黄山以她的奇秀赢得人们的赞赏,尤其黄山的奇石更让游人流连忘返。那么究竟黄山奇石有什么特色让人们如此喜爱呢?我们今天学*课文《黄山奇石》(板书课题)。希望通过今天的学*,大家能对我国的秀丽山川更加了解,更加喜爱。

  2、观看录相资料或挂图。老师随图讲解。

  二、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同学们听清生字读音,并能说出课文中一共讲了黄山几种奇石,其中哪几种是详细讲的。(共讲了7种奇石,其中“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这4种奇石是详细讲的。)

  让学生看拼音自读课文两遍。

  三、结合课文理解生字新词。

  1、自读课文,加深理解。

  2、指读课文,听听学生的理解程度。

  四、作业:

  抄写字词。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即有抽象概括的描写——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又有具体形象的描写——仙桃石,

  猴子观海等4种奇石。作者形象生动语言文字极具感染力地把祖国的黄山奇石描写得活灵活现!就在校的学生来讲,很少有人到过黄山,没见过黄山那种变化多端,形态各异的奇石,大多数学生缺少对黄山的直接经验,可是本学期出,在归类识字中,通过看图识字,学*了“安徽黄山”等风景名胜,学生又对桃、猴、鸡、等有丰富的生活经验。这样,我在教学中,便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借助电化教学手段,声情并茂,生动形象地强化学生感知,努力学懂这篇课文。

  语文学*,目的是为了学以至用。在原先备课时,我把朗读指导放在第一位,想让学生在朗读中体验并感悟。但在课堂实施时我又临时改变了策略,新课改要求教师要有一颗慧心,做写作资源的开发者。于是,我在指导学生学*并列段式的基础上,增加看图联想,给怪石起名字,写“奇石”这一环节,学生在与小组讨论交流之后,加上先前的语言积累,通过儿童特有的思维,写出了比文中更具有童真童趣的话语。这一环节也使学生在小组学*中尝到了合作的快乐。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更加深深地体会到:要让学生注重对文本的感悟。重感悟就是要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地去想象。我如果能在课堂上创设好一定的活动情境,就能使课堂教学更加和谐、融洽,使学生始终处在兴趣盎然的气氛中。还应该相信学生的能力,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把的机会,的思考留给孩子。这将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第二课时施教时间:9.7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学文,体会黄山石的奇妙,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看图、学文,体会黄山石的奇妙之处。

  2、把课文中描写的画面想象出来。

  三、教学过程

  对话*台

  复*

  摘仙桃游戏:(出示仙桃形生字卡片)你喜欢哪个仙桃就拿起哪个,高高举起,带领同学生读,并为仙桃找朋友(组词或找出形*字),并练*用字词说话。

  精读

  1、 师有感情略带夸张的语气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用心感受黄山石的奇。

  2、 学生分组自由朗读。争取做到有感情。

  3、 选读汇报。喜欢哪部分就练*读哪部分,再上台展示。

  诵读

  1、 多媒体出示课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说出自己感受,体会黄山石的奇特与美丽。

  2、 配乐齐读全文。

  3、 自由练读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再试着背诵这一部分,比一比,看谁背得有感情。

  练*

  1、 出示课后“想想说说”,引导学生弄清意思。

  2、 小组内练*说。

  3、 汇报自己的成果。

  拓展

  1、现在,黄山还有许多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状的岩石,让我们展开想像的翅膀,去画一画这些奇形怪状的岩石,再给它们起些有趣名字吧!画后边介绍边展示。

  2、搜集交流。将你搜集的有关黄山的故事、图片等资料展示出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你的收获。

  写字

  1、 出示要写的字:巨、安、块、站。学生认读。

  2、 播放轻柔的音乐让学生观察字形。

  3、 学生练*。教师巡视。

  4、 教师范写,指导重点。如巨,与区字形*似,里面两笔不同。

  5、学生再练写,教师相机指导,组织评议。

  伴教锦囊

  相关链接

  黄山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面积约1200*方千米。那里,千峰竞秀,著名有的七十二峰,其中莲花峰、光明顶、天都峰均在海拔1800米以上,雄姿灵秀,气势磅礴。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号称“天下四绝”。被称为黄山“四绝”之一的怪石,以奇取胜,以多着称。那些怪石,似人似物,似鸟似兽,形态各异,生动逼真。其分布遍及峰壑巅坡,构成了一幅幅图画。

  黄山奇松,破石而生,傍崖生长、千曲枝虬、苍翠挺拔。

  黄山巧石,灵幻奇巧,形像逼真,若静若动, 一步一景。

  黄山云海,瑰丽壮观,聚散奔突,排山倒海,变幻无穷。

  黄山温泉,常流不息,水温适宜,可饮可浴, 治病健身。个人创意增减:

  一、创设情景,朗读感悟。

  教师:这节课我邀请同学们当小导游,结合画面、课文内容给大家介绍黄山,希望大家积极参与,认真观察,看看谁是:最佳小导游。下面我们先练*练*怎样概括地介绍景点。

  1、教师请学生当小导游观察课文中的第一幅插图,用自己的话给大家介绍介绍。

  2、然后让学生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做到有语气。谈谈读后的感觉。

  3、进行朗读展示。

  4、让学生自己组织语言进行介绍,指名介绍,大家评议。


二年级黄山奇石教师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6)

——二年级上册语文黄山奇石教师教学反思 (菁华5篇)

二年级上册语文黄山奇石教师教学反思1

  小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经验大部分是间接经验,只有通过想象,才能了解教师或教科书所描绘的事物的情形和性质,进而理解这些经验。根据学生的这一思维方式,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通过看图和模拟表演来创设想像思维的.情境,引导学生掌握想象思维的方法。

  比如讲授《黄山奇石》时,图中的“猴子”指的是什么?“海”又指的是什么?学生很快发现,“猴子”是指山顶上想猴子的一块巨石;“海”是指山间像翻滚的波浪一样的云雾。显然人们把这两种景象融为一体,称为“猴子观海”。这本身已充满了想象的色彩,接着我又让学生细读重点句,从中找出“抱着”“蹲”“望”这些描写动态的词语,以及“一动不动”这个描写静态的词语,品味想象的意境。这是我让学生结合看图,自己描述看到的景象。有的说:“这只蹲在山顶上的猴子被翻滚的云海惊呆了。”有的说:“这只猴子被眼前的云海吓坏了。”还有的说:“这只猴子望着翻滚的云海在沉思。”这时我抓注时机,让学生将自己看到、想到的情景进行即兴表演,把图中景物,由语言变为动作。以此激发兴趣,强化想象思维。

  在此基础上,我通过谈话进一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如果这不是一只石猴,而是一只真猴,面对翻滚的云海,它会想到什么?”这是课堂立刻活跃起来,有的说:“它会想,我要是孙悟空踏着云彩飞过去见观世音有多好。”有的说:“我要是会游泳,跳下去游个痛快。”还有的说:“我要是长出翅膀,飞到对岸去该多好!”……就这样,我引导学生从观察入手,创设了想象思维的氛围,最中使学生的思维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就这样经过多次阅读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促进了学生思维逻辑性和广阔性的发展,为学生今后的创造性思维奠定了基础。由此使我认识到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是学生独立思考,树立创新精神的基石。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从而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也是大有可为的。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定会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有所提高。

二年级上册语文黄山奇石教师教学反思2

  《黄山奇石》一文主要讲了黄山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中的一绝——怪石。课题“奇”,就已向学生交代清本文所讲内容,使我们知道课文要写的是石之奇、石之怪、石之与众不同,教学时引导学生在感受祖国大好河山,领略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的同时,还要通过文本使学生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之情。

  一、 教学设计为导游带领游客欣赏美景这样一种形式。

  从图入手,先让学生从直观感受“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的趣味横生;再由图及文,指导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展开想象,这是我教学本课的主旨,以游览形式开始,以学生运用文本知识讲解结束,有始有终。

  二、读通句子,美读全文

  对于刚升入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能将课文中的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但要做到有感情诵读是比较困难的,尤其对于像《黄山奇石》这样既有趣又优美的散文来说,能读出感情就困难了。因此,我把美读课文与展开想象衔接在一起,让孩子们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基础上,图—文—想—画—说,结合起来体会文中描绘的各种石头的形状,小中见大,从而感受整个黄山的神秘,产生喜爱之情。在此基础上师—生、生—生互动读、评读;小组读、竞赛读、展示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将学生读文的情感引向高潮,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诵读。至此,第六自然段中提到的“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石头的样子在孩子们的脑海中就有了各种各样的形状了。

  三、 放飞想象,尝试涂鸦。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学到这时水到渠成,我顺势引导学生在纸上画一画,说一说。孩子们的想象力是不可低估的,他们脑海中的天狗,狮子、仙女也像作者写的奇石一样,太奇了!让你不得不叹服孩子们大胆、无拘无束的想象力了!可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画中的狗、狮子、仙女……均没有脱离现实生活,还没能很好地领悟到石的形奇。

  四 、挖掘教材,填补空白。

  我抓住第六自然段中的省略号挖掘文本空白进行拓展,孩子们已深深地被黄山的奇石吸引住了,给其它石头起的名真可谓丰富多彩:海底捞月、石海泛舟、老鹰抓小鸡、凝神静思、盼……到这里,我觉得已将孩子们的想象力提升到了一定的高度,使孩子们更惊叹于大自然的伟大、鬼斧神工了!

  课文结尾处让孩子们学做导游,带领游客欣赏景色秀丽的黄山,将从文本中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锻炼与提高。本课的学*,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眼、嘴、脑、手的参与,收到一箭几雕的目的。

二年级上册语文黄山奇石教师教学反思3

  新课程理念提倡开发语文资源。语文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因此,当上完《黄山奇石》这课时,我决定在今天的语文活动课上,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画一画“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来体会文章的情感,惊叹黄山的神奇,也惊叹大自然的伟大。体会那些惟妙惟肖、趣味横生的奇石,不是神话,是大自然的'创造。但我细想一下,学生会不会就只画狗、狮子,完全没有石头的横迹。那样不是一点效果都没有吗?学生是最好的潜在资源,嗨,试一下吧!

  于是,我说道:“同学们,你们画之前好好看看书,好好看看图。”我带着几分不安,等待着结果。没想到画一出来,虽有学生果真就只画只狗,或画只狮子,但却有不少的学生画的却是几块石头拼成的,那“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也很逼真。我故意问:“你这怎么是一块一块拼的呀?”“因为它是石头呀!”孩子的回答让我欣慰。是呀,语文课堂是学生的想象与联想自由纵横驰骋的天地。语文课不仅仅只是知识的传授,语文教学要善于挖掘课本的潜在资源,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努力开发语文资源,这样的课堂没有终结,语文课堂便不断丰富、延伸。语文课堂实现着与生活的通联,可以说,语文课堂因生活而丰富,学生的生活因语文课堂而精彩!而我们则要不但地应用开发语文资源。

二年级上册语文黄山奇石教师教学反思4

  《黄山奇石》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是一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介绍了我国黄山风景区的许多奇形怪状的岩石。课文用亲切、自然、极富想象力的语言描绘了各种岩石的特点,再配以插图,生动的再现了黄山奇石的奇妙之处。作者形象生动语言文字极具感染力地把祖国的黄山奇石描写得活灵活现!

  一、欣赏图片,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学生年龄小,大多数学生没有到过黄山,缺少对黄山的'直接经验。上课伊始,我通过自己制作的课件,让学生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和老师一起去领略黄山的神奇风光,学生的兴趣极其浓厚,学*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学生非常想看黄山的奇石,学生带着好奇心,很快进入了学*状态。

  二、细心朗读,寻找著名的黄山奇石。

  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很快找出课文中写到的黄山奇石:“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并暗暗惊叹,原来,黄山的“奇石”连名字那么有趣。那神话故事中的“仙桃”、“仙人”、“金鸡”、“天狗”都在黄山聚会了,那童话故事中才有的“猴子观海”、“狮子抢球”也出现在黄山的山峰了。学生由此对黄山奇石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

  三、抓住重点,从优美的文字体会黄山奇石的“奇”。

  在本课教学中,我力求使媒体用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处。如在品读“猴子观海”这块奇石时,有的学生虽然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知道了“云海”不是真的海,而是“猴子”站在陡峭的山峰上看到的云雾,但“翻滚的云海”到底是一幅怎样令人心醉的画面呢?学生很难体会的到,这时,若单靠我的讲解,无论讲得多么精彩,学生也很难体会、理解,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感悟,我适时地发挥多媒体特有的功能,及时地播放了“翻滚云海”的动态画面,学生看着如此美妙的“云海”,都纷纷发表自己对“云海”的独特见解。有的说“云海”真是波涛汹涌,有的说“云海”波涛滚滚,还有的说“云海”真是人间仙境,怪不得猴子在这么高的山崖一动不动,它是看得着迷了!

  多么精彩的发言啊!学生对“翻滚的云海”有了深层次的感悟。这样,不但能使课堂教学的难度大大降低,而且使教学结构和学生的认知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学生的思维活动向独立、主动、深刻、全面发展,突出了课文的重点,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更加深深地体会到:要让学生注重对文本的感悟。重感悟就是要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地去想象。还应该相信学生的能力,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把更多的机会,更多的思考留给孩子。

二年级上册语文黄山奇石教师教学反思5

  《黄山奇石》是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是一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介绍了我国黄山风景区的许多奇形怪状的岩石。课文用亲切、自然、极富想象力的语言描绘了各种岩石的特点,再配以插图,生动的再现了黄山奇石的奇妙之处。作者形象生动语言文字极具感染力地把祖国的黄山奇石描写得活灵活现!

  一、欣赏图片,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学生年龄小,大多数学生没有到过黄山,缺少对黄山的直接经验。上课伊始,我通过自己制作的课件,让学生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和老师一起去领略黄山的神奇风光,学生的兴趣极其浓厚,学*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学生非常想看黄山的奇石,学生带着好奇心,很快进入了学*状态。

  二、细心朗读,寻找著名的黄山奇石。

  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很快找出课文中写到的黄山奇石:“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并暗暗惊叹,原来,黄山的“奇石”连名字那么有趣。那神话故事中的“仙桃”、“仙人”、“金鸡”、“天狗”都在黄山聚会了,那童话故事中才有的“猴子观海”、“狮子抢球”也出现在黄山的山峰了。学生由此对黄山奇石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

  三、抓住重点,从优美的文字体会黄山奇石的“奇”。

  在本课教学中,我力求使媒体用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处。如在品读“猴子观海”这块奇石时,有的学生虽然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知道了“云海”不是真的海,而是“猴子”站在陡峭的山峰上看到的云雾,但“翻滚的云海”到底是一幅怎样令人心醉的画面呢?学生很难体会的到,这时,若单靠我的讲解,无论讲得多么精彩,学生也很难体会、理解,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感悟,我适时地发挥多媒体特有的功能,及时地播放了“翻滚云海”的动态画面,学生看着如此美妙的“云海”,都纷纷发表自己对“云海”的独特见解。有的说“云海”真是波涛汹涌,有的说“云海”波涛滚滚,还有的说“云海”真是人间仙境,怪不得猴子在这么高的山崖一动不动,它是看得着迷了!

  多么精彩的发言啊!学生对“翻滚的云海”有了深层次的感悟。这样,不但能使课堂教学的难度大大降低,而且使教学结构和学生的认知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学生的思维活动向独立、主动、深刻、全面发展,突出了课文的重点,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更加深深地体会到:要让学生注重对文本的感悟。重感悟就是要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地去想象。还应该相信学生的能力,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把更多的机会,更多的思考留给孩子。


二年级黄山奇石教师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7)

——二年级语文黄山奇石教学反思通用10篇

  二年级语文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1

  学*《黄山奇石》一课,这篇文章对于学生来讲比较单调。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使出了浑身招数,多媒体教学,谈话激趣,自读自悟,比赛朗读等形式。当“小导游”们介绍完“金鸡叫天都”后,就要比赛读出奇石的有趣。

  第五小组的一名代表信心十足的站起来,当读到“有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他伸着脖子,对着天都峰不住的啼叫”这句时,只听我班最调皮的黄毅用课本挡着嘴巴,正“喔喔喔”地小声叫个不停,一时间,教室里听到的小朋友都在窃喜,好不容易营造的氛围被这只“大公鸡”轻松的破坏了。我心里生气极了,本想劈头盖脑的批评一顿,可转念一想,他这个小家伙,不仅理解了课文中“不住的啼叫”等词,而且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只不过,他用的方式不好。于是我就对他说:“你真是一个细心读书的好孩子,是不是已经看到了那只金光闪闪的大公鸡?我们读书的时候也要像黄毅一样,眼中有物!”几句简单的话语,不仅传递给学生新的读书方法,而且提醒了他,鼓励了他,此后,他读书更认真了,发言也更积极了,我深感欣慰。试想,假如,当时我没有控制自己,只是从扰乱课堂单方面去批评他,那一定会大大打击他学*的积极性。

  教学中,我们应该善待学生的错误,多点赞赏,少点指责,多点肯定,少点否定,学生一定会懂得了自律,也能让他们在成长的旅途中变得快乐而自信。

  二年级语文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2

  《黄山奇石》是一篇描写景物的散文,课文描绘了黄山奇石之神奇,景色之秀丽,具体地描写了四种奇石,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文章构思清晰,意境优美,想象丰富,情趣横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熏陶。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我在教学前让学生观看了有关黄山的一些图片,重点欣赏了黄山四绝,使学生感受到了黄山奇石所具有的独特的美,明白了黄山奇石尤其吸引中外游客的原因,同时也产生了进一步了解与欣赏奇石的强烈愿望,于是带着浓厚的兴趣步入了对新知识的探索。

  在品读文章时, 我让学生自主选择学*内容,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奇石读一读,然后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大家介绍。在这节课中,学生用感情朗读、抓重点词、动作表演、小导游介绍等形式来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他们的兴趣很浓,热情很高,效果也非常好。

  二年级语文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3

  1、收集信息,沟通课内外,发展学生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有利于学生在赶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为此,我在课前就让学生通过网络资源或向爸爸妈妈了解以及自己到课外书上找寻等手段,收集有关祖国名山大川特别是安徽黄山的资料,虽然这对于我们三年级学生来说是件难事,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沟通了课堂内外,从课上学生的反应来看,大多数学生能动手找寻,不但了解了祖国与哪些名山大川,而且还知道了这些名山大川的个性特点,这样既是一种能力的培养,也激发了孩子们参与的兴趣,学生通过自己查找,拓宽学*的空间,增加了语文实践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探究的精神。

  2、以学生为主体,合作探究,共品奇石。

  《新课程》指出:“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学的内容也是为学生服务的,所以在“品石”过程中,我也能渗透新课程理念,把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你们想先观赏哪块奇石?”让学生自主挑选奇石进行观赏。这样,学生乐学爱学。课堂上,我还给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通过教师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大有裨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共同探究奇石:“这几块奇石到底奇在哪里?”这样,学*课堂不再是少数人的舞台,而是全体学生的乐园。通过学生相互议议、相互说说,在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中学*、探究,从而使学生自己感悟道理。这样,不仅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倡导了自主、合作的学*方式,而且使学生很快明白了问题的根源所在,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通过“你发现了什么”的导向性提问,诱发了学生探究的动机,使学生进入了主动探究的学*状态。从同学们的发言可以看出,每人的发言可谓独到,个性得到张扬。“你还发现了什么”这样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再次激发起学生智慧的火花,培养了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教是为了不教,让学生学会学*,也是我们每个语文老师孜孜追求的目标。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按照学法来研读课文,理解词义,读懂句子,而且还调动学生脑、眼、口、手各种器官投入学*,引导学生找找、读读、想想、悟悟、说说,在品读中让学生深刻体会黄山奇石的神奇之处,既突破教学的重点,又能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这样,学生不但学得轻松,而且还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灵活运用课件,优化课堂教学。

  1)创设情景,巧妙导入,激发学生寻找奇石的兴趣。

  “导入”也叫“开讲”。“导入”有着思维定向的作用。教师“开讲”的创意,

  往往能为整堂课“基调”。而运用多媒体“开讲”,不仅有声有色,更有情有意,它能给学生以时空感,还能给学生以一种特定的撩人的气氛。心理学研究发现:学生浓郁的情感,欢乐的情绪,能使学生头脑清晰,精神振奋,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带来良好的学*效果。反之,消极的学*情绪则会使学生思维迟钝,记忆困难,注意力涣散,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学生一旦对学*失去情感,思维、想像、理解、记忆等机能,心理便会受到压抑。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上课开讲前一、二分钟,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本课的课题置于精美的画面背景上呈现于大屏幕,再配以优美动听的乐曲,通过这一视听结合的课件手段就能有效地营造出声画并茂的课堂情境,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使学生调整好准备上课听讲的愉悦的情绪背景,更重要的是为整堂课做好主题铺垫,使学生的思维迅速定向于授课内容上。

  上课伊始,我通过自己制作的课件,让学生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和老师一起去领略黄山的神奇风光,学生的兴趣极其浓厚,学*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学生非常想看黄山的奇石,学生带着好奇心,很快进入了学*状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饶有兴味地很快找出课文中写到的黄山奇石:“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并暗暗惊叹,原来,黄山的“奇石”连名字那么有趣。那神话故事中的“仙桃”、“仙人”、“金鸡”、“天狗”都在黄山聚会了,那童话故事中才有的“猴子观海”、“狮子抢球”也出现在黄山的山峰了。学生由此对黄山奇石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

  2)突出重点,再现画面,帮助学生品赏奇石的神奇。

  在语文教学中,每篇课文都有突出中心和用来体现训练重点的词、句、段,也有意思比较深刻或内容离学生实际比较远的词、句、段。在教学中,当学生难以理解、掌握时,为减少老师繁琐的讲解,适时、适量运用多媒体手段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力求使媒体用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处。如在品读“猴子观海”这块奇石时,有的学生虽然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知道了“云海”不是真的海,而是“猴子”站在陡峭的山峰上看到的云雾,但“翻滚的云海”到底是一幅怎样令人心醉的画面呢?学生很难体会的到,这时,若单靠我的讲解,无论讲得多么精彩,学生也很难体会、理解,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感悟,我适时地发挥多媒体特有的功能,及时地播放了“翻滚云海”的动态画面,学生看着如此美妙的“云海”,都纷纷发表自己对“云海”的独特见解。有的说“云海”真是波涛汹涌,有的说“云海”波涛滚滚,还有的说“云海”真是人间仙境,怪不得猴子在这么高的山崖一动不动,它是看得着迷了!多么精彩的发言啊!学生对“翻滚的云海”有了深层次的感悟。这样,不但能使课堂教学的难度大大降低,而且使教学结构和学生的认知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学生的思维活动向独立、主动、深刻、全面发展,突出了课文的重点,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3)巧妙播放,使学生产生再学*的愿望。

  在欣赏完文中的第二、三自然段中的四块奇石后,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课件,再现了黄山许许多多千奇百怪的奇石,激发了学生继续探究的热情,使学生产生了“能探风雅无穷意”的心理,有了再学*的强烈愿望。这与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是完全相吻合的。

  二年级语文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4

  前天,学*《黄山奇石》一课,这篇文章对于学生来讲比较单调。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使出了浑身招数,谈话激趣,自读自悟,比赛朗读等形式。

  当“小导游”们介绍完“金鸡叫天都”后,就要比赛读出黄山奇石的有趣。第五小组的一名代表信心十足的站起来,当读到“有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他伸着脖子,对着天都峰不住的啼叫…”这句时,只听我班最调皮的张成用课本挡着嘴巴,正“喔喔喔”地小声叫个不停,一时间,教室里听到的小朋友都在窃喜,好不容易营造的氛围被这只“大公鸡”轻松的破坏了。

  我心里生气极了,本想劈头盖脑的批评一顿,可转念一想,他这个小家伙,不仅理解了课文中“不住的啼叫”等词,而且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只不过,他用的方式不好。于是我就对他说:“你真是一个细心读书的好孩子,是不是已经看到了那只金光闪闪的大公鸡?我们读书的时候也要像张成一样,眼中有物!”

  几句简单的话语,不仅传递给学生新的读书方法,而且提醒了他,鼓励了他,此后,他读书更认真了,发言也更积极了,我深感欣慰。试想,假如,当时我没有控制自己,只是从扰乱课堂单方面去批评他,那一定会大大打击他学*的积极性。教学中,我们应该善待学生的错误,多点赞赏,少点指责,多点肯定,少点否定,学生一定会懂得了自律,也能让他们在成长的旅途中变得快乐而自信。

  二年级语文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5

  读课题后,有学生问:“课题中的‘奇’是什么意思?‘奇石’是什么样的'石头?”我先让学生查字典,然后引导学生结合课题“黄山奇石”,懂得这里的“奇”是少有、特殊的意思,因为这样的“奇石”只有黄山才有。此时,“奇”字吸引了学生,使他们产生了学*的兴趣,为本课的学*奠定了一个良好的情绪基础。

  接着,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饶有兴味地很快找出课文中写到的黄山奇石:“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并暗暗惊叹,原来,黄山的“奇石”连名字都那么有趣。那神话故事中的“仙桃”、“仙人”、“金鸡”、“天狗”都在黄山聚会了,那童话故事中才有的“猴子观海”、“狮子抢球”也出现在黄山的山峰了。学生由此对黄山奇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学生真正领略黄山奇石的奇妙,感受黄山奇石的有趣,还是在学课文之时。那“仙桃石”之奇妙就可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来感受。第一,从外形看,它真像一个大桃子,这已经很神奇了。第二,从来源看,这么大的石桃子人间少有,只能是从天上飞下来的吧,这就更神奇了。第三,从动词的运用看,一“飞”一“落”把那石写活了,那么大一块石头宛如小鸟一般轻松自如地从天上飞来,落在了山顶的石盘上,真是妙不可言。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来体会“仙桃石”的奇妙与有趣,自然会收到好的效果。

  “猴子观海”的奇妙不仅在于它的外形像一只猴子蹲着,更引人注意的是这“猴子”所处的位置奇特,它蹲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学生只要理解了“陡峭”的词义,就会感到奇怪:这只猴子为什么要蹲在那么陡、那么险的山峰上?学生再读课文后恍然大悟,原来猴子是为了观看黄山秀丽神奇的景色之一――翻滚的云海。细究“翻滚的云海”就更能感受到猴子所处位置之奇特了。因为*时我们从下往上看,天空中的云层通常几乎是静止不动的,而猴子正由于它所处的位置高,所以从上往下看到的云,就像大海的波涛那样上下翻滚。学生明白了这一番道理,再读课文,肯定会为“猴子观海”这一奇石大声叫“绝”。

  “仙人指路”的神奇在于它就像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通过朗读课文,学生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走到那里就会有位仙人帮我们指明方向。一个“仙”字给这块石头蒙上了神奇的色彩,使人觉得有趣极了。

  “金鸡叫天都”的奇妙乃是一个“变”字道出的。天都峰上的几块巨石的形状像只雄鸡本来就很奇怪了,而太阳升起时,巨石还能“变”得金光闪闪,像只美丽的金鸡,这就更令人惊奇了。让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太阳升起时天都峰上的景象,他们便能切实感受到“金鸡叫天都”的奇妙了。

  最后,我让学生发挥想象,仿照课文,说一说其他的奇石的样子,自然就水到渠成,同时,也“身临其境”地感受了黄山的“奇”。

  这堂课的教学,抓住“奇”字,让学生既能体会到黄山风景的秀丽神奇和黄山怪石的有趣,又体会到了课文语言文字的生动和传神。

  二年级语文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6

  教学策略是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在特定教学情境中为适应学生学*需要和完成教学目标而诊察作出的,并随情境变化而进行调整的教学谋划和采取的教学措施。二年级第四单元的课文主要诠释家乡之美,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在这一单元中的教学中,主要是通过诠释策略,为孩子解读我们家乡的自然风景,感受家乡美!

  一、教学反思

  (一)教学理念

  理解能力的提升,就需要孩子在学*课文的过程中掌握一定的方法与策略。诠释策略教学为孩子在学*过程中,深入理解课文中出现的词语、句子以及段落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通过诠释的方法帮助孩子在理解课文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有疑问的环节。

  (二)教学思路

  《黄山奇石》是一篇描写景物的散文,应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和体会黄山石的奇妙。通过对黄山“名字奇、样子奇、想象奇”的详细诠释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感受黄山之美、祖国之美。

  (三)教学效果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比较成功的地方有五个:

  一是在导入环节。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就是学生对“奇”的理解。在导入环节,老师将“奇”用这个字的字理结构通过谜语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学生对这个字的初步认识便是从字形上理解并记忆。这一环节的设计由浅入深,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容易进入状态并激发学*兴趣,同时为下面更深入地诠释“奇”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是在交代背景环节。在本环节中,教师没有直接进入课文主题,而是通过一段音乐视频伴随着老师对黄山的介绍,让孩子对黄山有了初步的认识,并慢慢地喜欢进而开始好奇,从而激发对本节课学*的兴趣。

  三是在学*课文内容环节。准确地说,是在感受黄山之“奇”的环节。在本环节中,老师通过实物对比及联系生活等等方式诠释了黄山石之“奇”。比如,在介绍“猴子观海”时,通过猴子的图片与黄山中“猴子观海”的石头进行对比,让学生一下子理解了这个名字的由来,其实是黄山石头奇怪的样子,加入了作者奇妙的想象,才起了这么一个奇怪的名字。在介绍“金鸡叫天都”的过程中,通过孩子联系生活,仔细观察生活才明白“金鸡”的含义。

  四是在课后拓展环节。黄山奇石不仅仅是课文中介绍的这几个,还有很多很多。在这一环节,老师准备了一些别的黄山奇石的图片,要学生发挥想象力,为他们起名字。在这一环节,通过老师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黄山奇石中“奇”之所在。即黄山奇石的名字奇、样子奇,想象力更是奇妙。

  五是在课外延伸环节。这一环节虽然老师并没有介绍更多的更深的知识,但是用图片的形式向大家介绍了“黄山四绝”中的另外三绝,不光让大家了解了黄山风景区,更激发了学生对我们祖国的秀美风光的热爱。

  二、课例点评

  这节课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对学生进行阅读策略的指导,以诠释策略为关键点,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发现家乡之美。

  (一)教材处理

  第四单元,是一组围绕“美丽的家乡”而编排的课文,本单元从多个角度,让学生们看到家乡的美好。这样的安排,遵循了语文教育的规律,顺应了学生身心的发展特点,致力于构建开放而有力的语文教材体系,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不断看到家乡的美景,积累有关家乡的知识,体会家乡的亲情。

  (二)教学过程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学的内容也是为学生服务的,所以在“品石”过程中,也渗透了新课程理念,把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运用诠释策略,为学生创建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如在为学生解释“奇”之前,先让学生对“奇”这个汉字有了大致的了解与认知。随后在讲解过程中,通过联系实际或者对比实物等方式,来为学生充分诠释“奇”的意义。学生在了解“奇”的基础上,进一步为学生渗透更深层次的知识,祖国的美好山河可以通过描写具体实物来进行展现。

  (三)核心素养

  综观这节课,老师以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以目标,较为精准地把握教材,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流程,把诠释策略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阅读的基本能力是作为核心素养培养的一个重点,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对授课教师是一个挑战。

  二年级语文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7

  低年级讲读课文的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朗读。而且第二册语文课本上已经全部没有拼音,所以,对学生的阅读加大了难度。

  《黄山奇石》是一篇写景的课文,主要写了黄山奇石的奇妙。课文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并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全文都是围绕黄山山石的“奇”来展开的。对于写景的文章,学生难以体会到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受。所以,光通过观察图画,朗读课文的效果不是很大。所以,从课后的再次回顾中,自己发现了很多问题值得深思。

  课文第一自然段,首先是介绍了黄山风景区的地理位置和风景特点。我尝试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同学们发现课文从四个方面介绍了黄山风景区。吸引同学的兴趣,并要求理解“闻名,秀丽,神气,尤其”这四个词,可惜这个环节中,学生的互动并不多,而且能说的也寥寥数语。可能学生的感受还不够深刻。如果能用幻灯片的放映形式呈现黄山风景区的美丽景色会好很多。

  学生初读课文第一段后,对文本只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我抓住了“尤其那些怪石,有趣极了”。进行下面的教学,通过黄山奇石是黄山最突出的景观。分别介绍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这些奇石。于是,进入第二,三,四,五自然段的学*,在进入第二阅读时,我提出了“黄山的这些奇石”都奇在哪儿呢?这个问题,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是一个板块式的问题,然后,学生就带着问题去研读课文。从学生反馈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同学都能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而且能较准确的抓住文章的关键字。

  但在教学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如下:

  1、学生个体的朗读效果的不到保证,语文课堂上,琅琅的读书声最美。让学生在与文本一次次的朗读中不断加深体会,只有多读才能使静止的文字表现他的情感,让文字成为一幅幅鲜活的图画。所以,教师在课堂中的示范是非常必要的。由于学生之前未接触此类文章,和以前所形成的朗读的陋*。所以,造成了班级中学生朗读水*下降。

  2、对学生的引导不够味,相当多的学生能读通顺,但读不出感情,只一味的让学生一遍一遍按自己的意思去读,不考虑,学生是否能理解感悟,不做具体的引导,点拨,也是徒劳。这里就要求教师掌握丰富有趣的教学手段,如:让学生们自己表演一下,文中出现的景观。使文中的客观文字,变的丰富真实,同时,也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必要的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让学生对“景”了然于心。否则,很难达到好的学*效果。

  3、对识字教学的时间不够。由于本课出现的“我会认”的生字较多。对学生的掌握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中,所花的时间也相应的加长。当把这些我会认的字记熟后,在带入课文中就好学多了,而对于要求“我会写”的生字,还是用来示范写。请同学演板,共同观察,纠错而获得正确规范的字体方式为主。写字教学中,突出相同结构的字的这个重点。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惯。

  当然,世上本无完好无缺的课,比如,学生对黄山山石“奇”理解还不够透彻。对打比方的句式也不够了解,时间关系,课后的生字学*批改指导未完成,但只要每堂课学生都有收获,那就是一堂成功的课。

  二年级语文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8

  今天学*《黄山奇石》。我受名师课堂启发,在朗读上下功夫。对“仙桃石”和“猴子观海”两块石头的描写,请孩子们反复读。第一次让他们想着石头像什么来读。第二次,找出描写的关键词来读。第三次,带着喜爱的感情读。第四次,去掉部分文字,填空式地朗读。第五次,只留下图片和四个关键字来读。指名读,请他再推荐另一个同学读。没有刻意说背诵,但是看图描述图中石头,用“在……有……它……这就是”的句型来说的时候,已经能完整背诵。

  并且几个程度好的学生会用这个句型改写另外两个自然段。练笔题是看图用“好像、真像”等词说说图中的石头,并写下来。都能动笔写,大部分观察仔细,能用较流畅的语句表达。但回家后的练*,用“好像”写句子,刘锦琦等几个同学却写成了“我好像我的妈妈”这样的句子。我在下面评论了“要写成比喻句,你这句不是比喻句。”怎样才能将课堂内容迁移,让孩子们在*时生活中能运用课堂上积累学到的,学会表达,这是一个努力的方向。

  今天还听了窦桂梅老师的一堂课。她强调了语文课的目标是情感的课堂,感悟的课堂,交际的课堂,这三点要细细体会,并努力实践。

  二年级语文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9

  这是一篇写景的课文,本课图文并茂,生动地介绍了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有趣的奇石、怪石,课文语言生动、描写形象,富有情趣。

  在设计本课教学过程中,首先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准备了课件让学生能够比较直观的领略到黄山的美、让他们身处黄山的奇石之中,发挥学生的想象,从中感受黄山奇石的奇特之处。

  教学中,播放黄山风光片,让学生感受于黄山之中,感受黄山的美、石头的奇,同时不脱离课本,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一找,介绍“猴子观海”、“金鸡叫天都”、 “仙人指路”这些石头课本是怎样描写的,自由选读,请你当小导游给大家介绍这些石头,孩子们兴趣盎然,争着来当小导游,课堂气氛活跃。后面的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学*另外两段,这样学生自己找到了学*方法,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非常有成就感。

  本课教学结尾时,我让学生把“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三块奇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给大家听,让学生展开想象、学生很喜欢说,在老师的引导下,把话说完整、通顺。这样的教学环节。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抓住时机,训练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了想象力。

  二年级语文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10

  《黄山奇石》是一篇写景的课文,以图文结合的方式介绍了黄山石的神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学*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难点是在朗读中感受和体会黄山石的奇妙,并能把黄山石介绍给更多的人。学*本课时,配图的三个自然段,我准备采取看图学文的方法,第五自然段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自画“金鸡叫天都”。最后在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当“小导游”介绍黄山的奇石。

  一、图片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黄山风景秀丽神奇,中外闻名,被称为“天下第一奇山”。但很多学生没有去过黄山,对黄山的风景没有形象的认识。因此,上课伊始,我用黄山优美的图片、“四绝”的神奇把学生带入黄山,领略黄山的神奇风光,学生的兴趣极其浓厚,学*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

  二、突出重点,品赏奇石。

  课文中介绍了七块黄山奇石,其中详细介绍了四块,三块配图。在学完第一段后,我引导学生“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你从课文中找一找,文中介绍了几块怪石?学生饶有兴味地很快找出课文中写到的黄山奇石:“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并知道“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写得详细。我引导学生重点品读“猴子观海”,通过看图、做动作等理解“猴子观海”的有趣,但效果并不是很好。

  课后,我听了张莉老师的课,我觉得如果这样引导,会不会更好一些?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感悟,我可以适时地发挥多媒体特有的功能,播放了“翻滚的云海”的美丽画面,学生看着如此美妙的“云海”,肯定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此时再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样的云海?学生对“翻滚的云海”有了深层次的感悟,在理解猴子为什么“一动不动”就容易多了,怪不得猴子在这么高的山崖一动不动,原来它是看得着迷了!这样,不但能使课堂教学的难度大大降低,而且使教学结构和学生的认知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学生的思维活动向独立、主动、深刻、全面发展,突出了课文的重点,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但在教学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如下:

  1、学生个体的朗读效果得不到保证,语文课堂上,琅琅的读书声最美。让学生在与文本一次次的朗读中不断加深体会,只有多读才能使静止的文字表现他的情感,让文字成为一幅幅鲜活的图画。所以,教师在课堂中的示范是非常必要的。由于学生之前未接触此类文章,和以前所形成的朗读的陋*。所以,造成了班级中学生朗读水*下降。

  2、对学生的引导不够味,相当多的学生能读通顺,但读不出感情,只一味的让学生一遍一遍按自己的意思去读,不考虑,学生是否能理解感悟,不做具体的引导,点拨,也是徒劳。这里就要求教师掌握丰富有趣的教学手段,如:让学生们自己表演一下,文中出现的景观。使文中的客观文字,变的丰富真实,同时,也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必要的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让学生对“景”了然于心。否则,很难达到好的学*效果。


二年级黄山奇石教师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8)

——二年级上册黄山奇石教学反思优选【五】篇

  二年级上册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1

  每学期最激动忐忑的公开课又来啦,决定了很久也问了很多老师的建议之后,最后决定讲《黄山奇石》这一课,《黄山奇石》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主要突出便是在于“奇”。在讲课之前,我同孩子们已经学*过了《古诗二首》,引导孩子们学会欣赏美丽的景色,但在教课前我仍担心不能引导孩子们感受到黄山“奇”的特点,好在有组长和同事的帮助和建议,我对教学设计做出了修改,最终完成了本次的教学。

  在学*课文时,我采取“自学+小组合作学*+全班交流”的方式,运用小表格通过对第二自然段描写“仙桃石”特点的动词的教授,让他们自己找到剩下每种奇石的特点,体会奇石的奇特,充分发挥孩子们的主体性,把课堂还给他们,把思考也留给他们。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虽是低年级的语文教学,我也尝试着让孩子们进行一些浅层次的探究性学*,培养他们探究的兴趣。通过图文结合让孩子们用感情朗读、画、抓重点词、动作表演等形式来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他们的兴趣很浓,学*的效果也非常好。

  在让孩子进行自主学*、合作学*的时候,我给了他们充足的时间去思考、进行交流讨论以及表达自己的意见,把学*的主动权交给他们,让他们能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容。

  但是总有做的不足的`地方,比如教学设计不够严谨;课堂上有两个明显的字音错误;课堂上孩子们的读书姿势应该着重强调;在让孩子们模仿奇石样子的时候比较仓促,不具体;在让孩子们理解概念性的问题时解释的不够严谨清晰;同时最后的练*说话环节因为没有把握好时间,参与的学生只有一位,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课堂时间的把控上面还需要提高。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让我体会到,孩子们的力量是强大的,给他思考的时间,加以引导,得到的预期效果会很不一样,同时教师应注重教学方法的转变,每次都有新收获,希望再接再厉,继续加油。

  二年级上册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2

  《黄山奇石》一文主要讲了黄山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中的一绝——怪石。课题“奇”,就已向学生交代清本文所讲内容,使我们知道课文要写的是石之奇、石之怪、石之与众不同,教学时引导学生在感受祖国大好河山,领略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的同时,还要通过文本使学生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之情。

  一、教学设计为导游带领游客欣赏美景这样一种形式。

  从图入手,先让学生从直观感受“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的趣味横生;再由图及文,指导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展开想象,这是我教学本课的主旨,以游览形式开始,以学生运用文本知识讲解结束,有始有终。

  二、读通句子,美读全文。

  对于刚升入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能将课文中的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但要做到有感情诵读是比较困难的,尤其对于像《黄山奇石》这样既有趣又优美的散文来说,能读出感情就困难了。因此,我把美读课文与展开想象衔接在一起,让孩子们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基础上,图—文—想—画—说,结合起来体会文中描绘的各种石头的形状,小中见大,从而感受整个黄山的神秘,产生喜爱之情。在此基础上师—生、生—生互动读、评读;小组读、竞赛读、展示读……

  三、放飞想象,尝试涂鸦。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学到这时水到渠成,我顺势引导学生在纸上画一画,说一说。孩子们的想象力是不可低估的,他们脑海中的天狗,狮子、仙女也像作者写的奇石一样,太奇了!让你不得不叹服孩子们大胆、无拘无束的想象力了!可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画中的狗、狮子、仙女……均没有脱离现实生活,还没能很好地领悟到石的形奇。

  四、挖掘教材,填补空白。

  我抓住第六自然段中的省略号挖掘文本空白进行拓展,孩子们已深深地被黄山的奇石吸引住了,给其它石头起的名真可谓丰富多彩:海底捞月、石海泛舟、老鹰抓小鸡、凝神静思、盼……到这里,我觉得已将孩子们的想象力提升到了一定的高度,使孩子们更惊叹于大自然的伟大、鬼斧神工了!

  课文结尾处让孩子们学做导游,带领游客欣赏景色秀丽的黄山,将从文本中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锻炼与提高。本课的学*,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眼、嘴、脑、手的参与,收到一箭几雕的目的。

  二年级上册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3

  学*《黄山奇石》一课,这篇文章对于学生来讲比较单调。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使出了浑身招数,多媒体教学,谈话激趣,自读自悟,比赛朗读等形式。当“小导游”们介绍完“金鸡叫天都”后,就要比赛读出奇石的有趣。

  第五小组的一名代表信心十足的站起来,当读到“有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他伸着脖子,对着天都峰不住的啼叫”这句时,只听我班最调皮的黄毅用课本挡着嘴巴,正“喔喔喔”地小声叫个不停,一时间,教室里听到的小朋友都在窃喜,好不容易营造的氛围被这只“大公鸡”轻松的破坏了。我心里生气极了,本想劈头盖脑的批评一顿,可转念一想,他这个小家伙,不仅理解了课文中“不住的啼叫”等词,而且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只不过,他用的方式不好。于是我就对他说:“你真是一个细心读书的好孩子,是不是已经看到了那只金光闪闪的大公鸡?我们读书的时候也要像黄毅一样,眼中有物!”几句简单的话语,不仅传递给学生新的读书方法,而且提醒了他,鼓励了他,此后,他读书更认真了,发言也更积极了,我深感欣慰。试想,假如,当时我没有控制自己,只是从扰乱课堂单方面去批评他,那一定会大大打击他学*的积极性。

  教学中,我们应该善待学生的错误,多点赞赏,少点指责,多点肯定,少点否定,学生一定会懂得了自律,也能让他们在成长的旅途中变得快乐而自信。

  二年级上册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4

  黄山奇石“奇”在哪里入手,引导着学生边看图片,边学文章,首先介绍的是“仙桃石”,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猜一猜它的名字和理由,接着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仙桃石”的句子,引导他们读一读,抓住这里的动词“飞”、“落”,再次引导他们朗读,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文笔之美,体会比喻句。在教授“猴子观海”是也是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猴子观海”的句子,抓住关键性的动词,并朗读。在讲授完“仙桃石”和“猴子观海”后,引导学生发现作者叙写的规律:“仙桃石”是先写名字,再写出它的样子和所处的位置,而“猴子观海”是先写出石头的样子和所处的位置,最后再写出它的名字。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读接下来的两个自然段,并说说是否也发现类似的规律。这一环节是为学生仿写训练做准备的,很有必要。

  在教授接下来的两段时,我也是采用抓关键动词和朗读相结合的方法,学生乐在其中。在回顾全文时,创设情境,让学生当小导游,给游人介绍黄山的奇石,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复述课文的能力,自然而然地学生也能说出黄山奇石到底“奇”在哪里?

  最后还想学生展示了“天狗望月”、“仙女弹琴”、“狮子抢球”的图片,并引导学生模仿文中描写奇石的方法,抓住一些关键的动词,用上“好像”等词语来仿写“仙女弹琴”。当然我也出示了一些提示,孩子们在思考后都动笔写了起来,他们写得都很棒,在意料之外。

  二年级上册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5

  黄山奇石有趣,作者写得也很有趣,一块块本无生命的石头,被作者描绘的活灵活现,呼之欲出。在课堂上,我巧妙地利用多媒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处。如在品读“猴子观海”这块奇石时,有的学生虽然通过反复地朗读第三自然段,并且结合书上的插图,知道了“云海”不是真的海,而是“猴子”站在陡峭的山峰上看到的云雾。但作者为什么要把此处的云海描绘成“翻滚的云海”呢?学生很难想象出“翻滚的云海”到底是怎样的壮观。这时,如果我把自己对“翻滚的云海”的理解讲解给学生听,无论我讲得多么精彩,学生也很难体会、理解。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体验感悟,我适时地发挥多媒体特有的功能,及时地播放了“翻滚云海”的动态画面,学生看着如此美妙的“云海”,都纷纷发表了自己对“云海”的独特见解。有的说“云海”真是波涛汹涌,有的说“云海”波涛滚滚,还有的说“云海”真是人间仙境,怪不得猴子在这么高的山崖一动不动,它是看得着迷了!

  通过这一片段的教学,学生由难以理解到深刻体会。我深刻地认识到:要让学生深刻感悟文本,首先要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当孩子体验遇到困难时,我们老师可以给他们一盏指路灯——多谋体,让他们看图或视频自由地去想象,大胆地表达出自己的见解。还应该相信学生的能力,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不要把自己生硬的讲解代替学生自己的感悟。我们应该把更多的机会,更多的思考空间留给孩子。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