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变的水果》教案及教学反思实用五篇

首页 / 教学反思 / |

  《会变的水果》教案及教学反思 1

  【设计意图】

  幼儿美术教育活动是培养幼儿创造能力为核心的一种创造教育活动,每个幼儿都有创造的潜力,同时又是一种需要他们手、眼、脑并用,并需把自己的想象和从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

  《纲要》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能力经验,学*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并要以幼儿为本。我在设计中班美术活动《鱼,变变变》时,整个思路就是以这两点为依据。鱼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动物,对于鱼的外型特征幼儿已相当的了解和熟悉,从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和绘画发展水*出发,以幼儿发展为本,充分体现以幼儿为主体,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充分调动幼儿的绘画热情和兴趣,变“被动”为“主动”,通过创设“小鱼不见了”的问题情境勾起幼儿强烈的好奇,激发幼儿探索及创作的欲望。并运用多种绘画材料、工具及载体,通过用蜡笔和水粉间的常用又独特的组合方式进行美术创作,引导幼儿自主创造,表达自己的意图及对美术作品的感受,让幼儿尽情地表现,画出自己喜欢的、富有创造性、个性的鱼,从而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在教学方法上利用直观教学和幼儿操作法相结合。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蜡笔和水粉笔组合进行美术创作,体验“变鱼”过程带来的快乐。

  2、养成良好的作画常规。

  3、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

  1、水桶、毛巾、水粉笔、一次性桌布、蜡笔、手套等

  2、画有海底水草的背景图一张、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律动进场

  指导语:今天让我们坐上潜水艇去海底探险吧!来,准备好了吗?出发吧!(幼儿跟着老师听音乐做相应的动作进场,坐成半圆形)

  2、来到范画前,引导幼儿猜测

  师:海底到了,咦,海底的鱼都去哪儿了?

  3、出示水粉笔

  这是一只魔术笔,它一定知道鱼躲在哪里?

  魔术笔粘上颜料涂在纸上,鱼就出来了。

  二、基本部分

  1、请个别幼儿尝试作鱼

  师:真神奇,我们也来试试好吗?(请个别幼儿上来涂颜料)

  2、小结,作画练*的过程。

  3、全体幼儿操作

  师:好玩吗?你们想不想要变这样的魔术啊?

  4、提出操作要求

  (1)在变鱼前先要用淡色的蜡笔画出自己喜欢的鱼和水草,鱼要画得多些,画的重些。

  (2)画好鱼和水草后,再用水粉笔涂上颜料就可以了。

  (3)在涂色时水粉笔的水分不要太多,不然颜料会流出来。

  (4)保持桌面和衣服等的干净,手脏了要及时擦干净。

  5、幼儿分散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结束部分

  1、评析

  师:请动作快的小朋友坐上潜水艇去观察水里的鱼,老师指出有特色的鱼和幼儿一起分享,这鱼漂亮吗?为什么?

  2、开潜水艇离开教室

  师:小朋友变出了这么多的鱼,我们把自己的作品带到教室里,让其他小朋友一起看看吧!

  【课后反思】

  这是一堂比较成功的美术活动,本次教学活动让我最感欣慰的应该是:这是真正属于幼儿自己的绘画活动,真正体现幼儿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整堂课环节思路清晰流畅,形式新颖,真正体现幼儿为主体这一教学宗旨。

  本文扩展阅读:鱼类是以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和凭上下颌摄食的变温水生脊椎动物,属于脊索动物门中的脊椎动物亚门,一般人们把脊椎动物分为鱼类(53%)、鸟类(18%)、爬行类(12%)、哺乳类(9%)、两栖类(8%)五大类。根据已故加拿大学者尼尔森在1994年的统计,全球现生种鱼类共有24618种,占已命名脊椎动物一半以上,且新种鱼类不断被发现,*均每年已约150种计,十多年应已增加超过1500种,目前全球已命名的鱼种约在32100种。

  《会变的水果》教案及教学反思 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为自己喜欢的水果宝宝涂上漂亮的颜色。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添画人物、动物等,丰富画面。

  3、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活动准备:

  一列画好的火车、绘画纸、油画棒、幼儿有画人物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出示一列火车

  1、“呜――看,谁来了?”

  2、“猜猜看,谁会来乘坐这列火车呢?”

  3、“水果宝宝们要出去旅行,可是现在火车快要开了,水果宝宝怎么还没来呀?

  4、“原来水果宝宝都很爱漂亮,在家打扮自己呢,现在火车快开了,我们帮它们打扮一下好吗?”

  二、发挥幼儿想象,扩展幼儿思维。

  1、你想给水果宝宝穿上什么颜色的衣服?

  2、怎样才能使水果宝宝看上去更可爱呢?

  3、讨论想象:除了水果宝宝,还会有谁来乘这列火车呢?

  三、提出作画要求

  1、选自己喜欢的颜色给水果宝宝涂色。

  2、除了水果宝宝外,列车上还可以画上其它的东西。如:人物、小动物等。

  四、作品展示、评价

  教学反思:

  评价幼儿美术活动时,不应过分强调最终完成的作品,而是把重点放在活动的过程中,应该看到孩子情感和表现上的差异,以积极评价为主,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把每个孩子的作品都展示在美术园地中,使每个幼儿都有成就感,从而不断激发孩子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和热情,这种个性化的注重主体参与的评价方式有利于孩子学会自尊和尊重别人。

  《会变的水果》教案及教学反思 3

  【设计意图】

  幼儿美术教育活动是培养幼儿创造能力为核心的一种创造教育活动,每个幼儿都有创造的潜力,同时又是一种需要他们手、眼、脑并用,并需把自己的想象和从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

  《纲要》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能力经验,学*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并要以幼儿为本。我在设计中班美术活动《鱼,变变变》时,整个思路就是以这两点为依据。鱼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动物,对于鱼的外型特征幼儿已相当的了解和熟悉,从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和绘画发展水*出发,以幼儿发展为本,充分体现以幼儿为主体,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充分调动幼儿的绘画热情和兴趣,变“被动”为“主动”,通过创设“小鱼不见了”的问题情境勾起幼儿强烈的好奇,激发幼儿探索及创作的欲望。并运用多种绘画材料、工具及载体,通过用蜡笔和水粉间的常用又独特的组合方式进行美术创作,引导幼儿自主创造,表达自己的意图及对美术作品的感受,让幼儿尽情地表现,画出自己喜欢的、富有创造性、个性的鱼,从而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在教学方法上利用直观教学和幼儿操作法相结合。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蜡笔和水粉笔组合进行美术创作,体验“变鱼”过程带来的快乐。

  2、养成良好的作画常规。

  3、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

  1、水桶、毛巾、水粉笔、一次性桌布、蜡笔、手套等

  2、画有海底水草的背景图一张、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律动进场

  指导语:今天让我们坐上潜水艇去海底探险吧!来,准备好了吗?出发吧!(幼儿跟着老师听音乐做相应的动作进场,坐成半圆形)

  2、来到范画前,引导幼儿猜测

  师:海底到了,咦,海底的鱼都去哪儿了?

  3、出示水粉笔

  这是一只魔术笔,它一定知道鱼躲在哪里?

  魔术笔粘上颜料涂在纸上,鱼就出来了。

  二、基本部分

  1、请个别幼儿尝试作鱼

  师:真神奇,我们也来试试好吗?(请个别幼儿上来涂颜料)

  2、小结,作画练*的过程。

  3、全体幼儿操作

  师:好玩吗?你们想不想要变这样的魔术啊?

  4、提出操作要求

  (1)在变鱼前先要用淡色的蜡笔画出自己喜欢的鱼和水草,鱼要画得多些,画的重些。

  (2)画好鱼和水草后,再用水粉笔涂上颜料就可以了。

  (3)在涂色时水粉笔的水分不要太多,不然颜料会流出来。

  (4)保持桌面和衣服等的干净,手脏了要及时擦干净。

  5、幼儿分散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结束部分

  1、评析

  师:请动作快的小朋友坐上潜水艇去观察水里的鱼,老师指出有特色的鱼和幼儿一起分享,这鱼漂亮吗?为什么?

  2、开潜水艇离开教室

  师:小朋友变出了这么多的鱼,我们把自己的作品带到教室里,让其他小朋友一起看看吧!

  【课后反思】

  这是一堂比较成功的美术活动,本次教学活动让我最感欣慰的应该是:这是真正属于幼儿自己的绘画活动,真正体现幼儿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整堂课环节思路清晰流畅,形式新颖,真正体现幼儿为主体这一教学宗旨。

  本文扩展阅读:鱼类是以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和凭上下颌摄食的变温水生脊椎动物,属于脊索动物门中的脊椎动物亚门,一般人们把脊椎动物分为鱼类(53%)、鸟类(18%)、爬行类(12%)、哺乳类(9%)、两栖类(8%)五大类。根据已故加拿大学者尼尔森在1994年的统计,全球现生种鱼类共有24618种,占已命名脊椎动物一半以上,且新种鱼类不断被发现,*均每年已约150种计,十多年应已增加超过1500种,目前全球已命名的鱼种约在32100种。

  《会变的水果》教案及教学反思 4

  一、设计意图

  幼儿美术教育活动是培养幼儿创造能力为核心的一种创造教育活动,每个幼儿都有创造的潜力,同时又是一种需要他们手、眼、脑并用,并需把自己的想象和从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

  《纲要》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能力经验,学*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并要以幼儿为本。我在设计中班美术活动《鱼,变变变》时,整个思路就是以这两点为依据。鱼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动物,对于鱼的外型特征幼儿已相当的了解和熟悉,我能从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和绘画发展水*出发,以幼儿发展为本,充分体现以幼儿为主体,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充分调动幼儿的绘画热情和兴趣,变“被动”为“主动”,通过创设“小鱼不见了”的问题情境勾起幼儿强烈的好奇,激发幼儿探索及创作的欲望。并运用多种绘画材料、工具及载体,通过用蜡笔和水粉间的常用又独特的组合方式进行美术创作,引导幼儿自主创造,表达自己的意图及对美术作品的感受,让幼儿尽情地表现,画出自己喜欢的、富有创造性、个性的鱼,从而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在教学方法上利用直观教学和幼儿操作法相结合。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蜡笔和水粉笔组合进行美术创作,体验“变鱼”过程带来的快乐。

  2、养成良好的作画常规。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水桶、毛巾、水粉笔、一次性桌布、蜡笔、手套等

  2、画有海底水草的背景图一张、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律动进场

  指导语:今天让我们坐上潜水艇去海底探险吧!准备好了吗?出发吧!(幼儿跟着老师听音乐做相应的动作进场,坐成半圆形)

  2、来到范画前,引导幼儿猜测

  师:海底到了,咦,海底的鱼都去哪儿了?

  3、出示水粉笔

  这是一只魔术笔,它一定知道鱼躲在哪里?

  魔术笔粘上颜料涂在纸上,鱼就出来了。

  二、基本部分

  1、请个别幼儿尝试作鱼

  师:真神奇,我们也来试试好吗?(请个别幼儿上来涂颜料)

  2、小结,作画练*的过程。

  3、全体幼儿操作

  师:好玩吗?你们想不想要变这样的魔术啊?

  4、提出操作要求

  (1)在变鱼前先要用淡色的蜡笔画出自己喜欢的鱼和水草,鱼要画得多些,画的重些。

  (2)画好鱼和水草后,再用水粉笔涂上颜料就可以了。

  (3)在涂色时水粉笔的水分不要太多,不然颜料会流出来。

  (4)保持桌面和衣服等的干净,手脏了要及时擦干净。

  5、幼儿分散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结束部分

  1、评析

  师:请动作快的小朋友坐上潜水艇去观察水里的鱼,老师指出有特色的鱼和幼儿一起分享,这鱼漂亮吗?为什么?

  2、开潜水艇离开教室

  师:小朋友变出了这么多的鱼,我们把自己的作品带到教室里,让其他小朋友一起看看吧!

  课后反思:

  这是一堂比较成功的美术活动,本次教学活动让我最感欣慰的应该是:这是真正属于幼儿自己的绘画活动,真正体现幼儿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整堂课环节思路清晰流畅,形式新颖,真正体现幼儿为主体这一教学宗旨,下面我为谈谈本次教学活动的优缺点:

  一、优点

  1、改变老师教,幼儿学的传统模式,充分体现幼儿为主体,让幼儿自主创造,教师不包办、不代替,尊重幼儿的想象和创作,如:在教师教学活动中我都非常注重幼儿的独立创作及对他们的作品赞扬。

  2、能大限度的激发幼儿的创造兴趣,很好的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动的兴趣性强,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在开始部分,我采用了蜡笔和水粉的奇妙组合,激发了幼儿的创造热情,从幼儿专注的神情中我看到幼儿特别感兴趣,觉得很好奇,而“兴趣”是第一位“老师”,是活动的“催化剂”尤为重要,没有兴趣的活动不能使其目的落实到位,充其量也不过是“教学载体”,而非幼儿内心真正的需求,没有内驱力。

  3、目标落实比较好,在各环节的设计上较注重其相接的紧凑性,环环相扣,注重时间上的分配。

  二、缺点

  虽然本次教学活动具有许多“闪光点”,但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1、如我在幼儿操作部分,没有考虑到幼儿的个体差异,因而看到幼儿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品,便非常的无措,而忽视了对幼儿作品相学的破坏,对作品的内容提升不够。

  2、对个别幼儿的指导不够。指导语言不精炼,评析没抓住 幼儿的亮点,应该在幼儿高度兴趣驱动的活动中融入恰当的技巧指导。

  3、在教具准备时稍有疏忽,水粉刷子太小了,使得整个画面缺乏了整体性。

  《会变的水果》教案及教学反思 5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为自己喜欢的水果宝宝涂上漂亮的颜色。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添画人物、动物等,丰富画面。

  3、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活动准备:

  一列画好的火车、绘画纸、油画棒、幼儿有画人物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出示一列火车

  1、“呜――看,谁来了?”

  2、“猜猜看,谁会来乘坐这列火车呢?”

  3、“水果宝宝们要出去旅行,可是现在火车快要开了,水果宝宝怎么还没来呀?

  4、“原来水果宝宝都很爱漂亮,在家打扮自己呢,现在火车快开了,我们帮它们打扮一下好吗?”

  二、发挥幼儿想象,扩展幼儿思维。

  1、你想给水果宝宝穿上什么颜色的衣服?

  2、怎样才能使水果宝宝看上去更可爱呢?

  3、讨论想象:除了水果宝宝,还会有谁来乘这列火车呢?

  三、提出作画要求

  1、选自己喜欢的颜色给水果宝宝涂色。

  2、除了水果宝宝外,列车上还可以画上其它的东西。如:人物、小动物等。

  四、作品展示、评价

  教学反思:

  评价幼儿美术活动时,不应过分强调最终完成的作品,而是把重点放在活动的过程中,应该看到孩子情感和表现上的差异,以积极评价为主,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把每个孩子的作品都展示在美术园地中,使每个幼儿都有成就感,从而不断激发孩子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和热情,这种个性化的注重主体参与的评价方式有利于孩子学会自尊和尊重别人。


《会变的水果》教案及教学反思实用五篇扩展阅读


《会变的水果》教案及教学反思实用五篇(扩展1)

——《会变的水果》教案及教学反思 (菁华3篇)

《会变的水果》教案及教学反思1

  一、设计意图

  幼儿美术教育活动是培养幼儿创造能力为核心的一种创造教育活动,每个幼儿都有创造的潜力,同时又是一种需要他们手、眼、脑并用,并需把自己的想象和从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

  《纲要》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能力经验,学*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并要以幼儿为本。我在设计中班美术活动《鱼,变变变》时,整个思路就是以这两点为依据。鱼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动物,对于鱼的外型特征幼儿已相当的了解和熟悉,我能从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和绘画发展水*出发,以幼儿发展为本,充分体现以幼儿为主体,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充分调动幼儿的绘画热情和兴趣,变“被动”为“主动”,通过创设“小鱼不见了”的问题情境勾起幼儿强烈的好奇,激发幼儿探索及创作的欲望。并运用多种绘画材料、工具及载体,通过用蜡笔和水粉间的常用又独特的组合方式进行美术创作,引导幼儿自主创造,表达自己的意图及对美术作品的感受,让幼儿尽情地表现,画出自己喜欢的、富有创造性、个性的鱼,从而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在教学方法上利用直观教学和幼儿操作法相结合。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蜡笔和水粉笔组合进行美术创作,体验“变鱼”过程带来的快乐。

  2、养成良好的作画常规。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水桶、毛巾、水粉笔、一次性桌布、蜡笔、手套等

  2、画有海底水草的背景图一张、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律动进场

  指导语:今天让我们坐上潜水艇去海底探险吧!准备好了吗?出发吧!(幼儿跟着老师听音乐做相应的动作进场,坐成半圆形)

  2、来到范画前,引导幼儿猜测

  师:海底到了,咦,海底的鱼都去哪儿了?

  3、出示水粉笔

  这是一只魔术笔,它一定知道鱼躲在哪里?

  魔术笔粘上颜料涂在纸上,鱼就出来了。

  二、基本部分

  1、请个别幼儿尝试作鱼

  师:真神奇,我们也来试试好吗?(请个别幼儿上来涂颜料)

  2、小结,作画练*的过程。

  3、全体幼儿操作

  师:好玩吗?你们想不想要变这样的魔术啊?

  4、提出操作要求

  (1)在变鱼前先要用淡色的蜡笔画出自己喜欢的鱼和水草,鱼要画得多些,画的重些。

  (2)画好鱼和水草后,再用水粉笔涂上颜料就可以了。

  (3)在涂色时水粉笔的水分不要太多,不然颜料会流出来。

  (4)保持桌面和衣服等的干净,手脏了要及时擦干净。

  5、幼儿分散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结束部分

  1、评析

  师:请动作快的小朋友坐上潜水艇去观察水里的鱼,老师指出有特色的鱼和幼儿一起分享,这鱼漂亮吗?为什么?

  2、开潜水艇离开教室

  师:小朋友变出了这么多的鱼,我们把自己的作品带到教室里,让其他小朋友一起看看吧!

  课后反思:

  这是一堂比较成功的美术活动,本次教学活动让我最感欣慰的应该是:这是真正属于幼儿自己的绘画活动,真正体现幼儿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整堂课环节思路清晰流畅,形式新颖,真正体现幼儿为主体这一教学宗旨,下面我为谈谈本次教学活动的优缺点:

  一、优点

  1、改变老师教,幼儿学的传统模式,充分体现幼儿为主体,让幼儿自主创造,教师不包办、不代替,尊重幼儿的想象和创作,如:在教师教学活动中我都非常注重幼儿的独立创作及对他们的作品赞扬。

  2、能大限度的激发幼儿的创造兴趣,很好的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动的兴趣性强,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在开始部分,我采用了蜡笔和水粉的奇妙组合,激发了幼儿的创造热情,从幼儿专注的神情中我看到幼儿特别感兴趣,觉得很好奇,而“兴趣”是第一位“老师”,是活动的“催化剂”尤为重要,没有兴趣的活动不能使其目的落实到位,充其量也不过是“教学载体”,而非幼儿内心真正的需求,没有内驱力。

  3、目标落实比较好,在各环节的`设计上较注重其相接的紧凑性,环环相扣,注重时间上的分配。

  二、缺点

  虽然本次教学活动具有许多“闪光点”,但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1、如我在幼儿操作部分,没有考虑到幼儿的个体差异,因而看到幼儿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品,便非常的无措,而忽视了对幼儿作品相学的破坏,对作品的内容提升不够。

  2、对个别幼儿的指导不够。指导语言不精炼,评析没抓住 幼儿的亮点,应该在幼儿高度兴趣驱动的活动中融入恰当的技巧指导。

  3、在教具准备时稍有疏忽,水粉刷子太小了,使得整个画面缺乏了整体性。

《会变的水果》教案及教学反思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为自己喜欢的水果宝宝涂上漂亮的颜色。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添画人物、动物等,丰富画面。

  3、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活动准备:

  一列画好的火车、绘画纸、油画棒、幼儿有画人物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出示一列火车

  1、“呜――看,谁来了?”

  2、“猜猜看,谁会来乘坐这列火车呢?”

  3、“水果宝宝们要出去旅行,可是现在火车快要开了,水果宝宝怎么还没来呀?

  4、“原来水果宝宝都很爱漂亮,在家打扮自己呢,现在火车快开了,我们帮它们打扮一下好吗?”

  二、发挥幼儿想象,扩展幼儿思维。

  1、你想给水果宝宝穿上什么颜色的衣服?

  2、怎样才能使水果宝宝看上去更可爱呢?

  3、讨论想象:除了水果宝宝,还会有谁来乘这列火车呢?

  三、提出作画要求

  1、选自己喜欢的颜色给水果宝宝涂色。

  2、除了水果宝宝外,列车上还可以画上其它的东西。如:人物、小动物等。

  四、作品展示、评价

  教学反思:

  评价幼儿美术活动时,不应过分强调最终完成的作品,而是把重点放在活动的过程中,应该看到孩子情感和表现上的差异,以积极评价为主,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把每个孩子的作品都展示在美术园地中,使每个幼儿都有成就感,从而不断激发孩子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和热情,这种个性化的注重主体参与的评价方式有利于孩子学会自尊和尊重别人。

《会变的水果》教案及教学反思3

  【设计意图】

  幼儿美术教育活动是培养幼儿创造能力为核心的一种创造教育活动,每个幼儿都有创造的潜力,同时又是一种需要他们手、眼、脑并用,并需把自己的想象和从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

  《纲要》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能力经验,学*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并要以幼儿为本。我在设计中班美术活动《鱼,变变变》时,整个思路就是以这两点为依据。鱼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动物,对于鱼的外型特征幼儿已相当的了解和熟悉,从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和绘画发展水*出发,以幼儿发展为本,充分体现以幼儿为主体,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充分调动幼儿的绘画热情和兴趣,变“被动”为“主动”,通过创设“小鱼不见了”的问题情境勾起幼儿强烈的好奇,激发幼儿探索及创作的欲望。并运用多种绘画材料、工具及载体,通过用蜡笔和水粉间的常用又独特的组合方式进行美术创作,引导幼儿自主创造,表达自己的意图及对美术作品的感受,让幼儿尽情地表现,画出自己喜欢的、富有创造性、个性的鱼,从而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在教学方法上利用直观教学和幼儿操作法相结合。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蜡笔和水粉笔组合进行美术创作,体验“变鱼”过程带来的快乐。

  2、养成良好的作画常规。

  3、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

  1、水桶、毛巾、水粉笔、一次性桌布、蜡笔、手套等

  2、画有海底水草的背景图一张、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律动进场

  指导语:今天让我们坐上潜水艇去海底探险吧!来,准备好了吗?出发吧!(幼儿跟着老师听音乐做相应的动作进场,坐成半圆形)

  2、来到范画前,引导幼儿猜测

  师:海底到了,咦,海底的鱼都去哪儿了?

  3、出示水粉笔

  这是一只魔术笔,它一定知道鱼躲在哪里?

  魔术笔粘上颜料涂在纸上,鱼就出来了。

  二、基本部分

  1、请个别幼儿尝试作鱼

  师:真神奇,我们也来试试好吗?(请个别幼儿上来涂颜料)

  2、小结,作画练*的过程。

  3、全体幼儿操作

  师:好玩吗?你们想不想要变这样的魔术啊?

  4、提出操作要求

  (1)在变鱼前先要用淡色的蜡笔画出自己喜欢的鱼和水草,鱼要画得多些,画的重些。

  (2)画好鱼和水草后,再用水粉笔涂上颜料就可以了。

  (3)在涂色时水粉笔的水分不要太多,不然颜料会流出来。

  (4)保持桌面和衣服等的干净,手脏了要及时擦干净。

  5、幼儿分散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结束部分

  1、评析

  师:请动作快的小朋友坐上潜水艇去观察水里的鱼,老师指出有特色的鱼和幼儿一起分享,这鱼漂亮吗?为什么?

  2、开潜水艇离开教室

  师:小朋友变出了这么多的鱼,我们把自己的作品带到教室里,让其他小朋友一起看看吧!

  【课后反思】

  这是一堂比较成功的美术活动,本次教学活动让我最感欣慰的应该是:这是真正属于幼儿自己的绘画活动,真正体现幼儿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整堂课环节思路清晰流畅,形式新颖,真正体现幼儿为主体这一教学宗旨。

  本文扩展阅读:鱼类是以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和凭上下颌摄食的变温水生脊椎动物,属于脊索动物门中的脊椎动物亚门,一般人们把脊椎动物分为鱼类(53%)、鸟类(18%)、爬行类(12%)、哺乳类(9%)、两栖类(8%)五大类。根据已故加拿大学者尼尔森在1994年的统计,全球现生种鱼类共有24618种,占已命名脊椎动物一半以上,且新种鱼类不断被发现,*均每年已约150种计,十多年应已增加超过1500种,目前全球已命名的鱼种约在32100种。


《会变的水果》教案及教学反思实用五篇(扩展2)

——《会变的水果》教案及教学反思 (菁华3篇)

《会变的水果》教案及教学反思1

  一、设计意图

  幼儿美术教育活动是培养幼儿创造能力为核心的一种创造教育活动,每个幼儿都有创造的潜力,同时又是一种需要他们手、眼、脑并用,并需把自己的想象和从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

  《纲要》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能力经验,学*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并要以幼儿为本。我在设计中班美术活动《鱼,变变变》时,整个思路就是以这两点为依据。鱼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动物,对于鱼的外型特征幼儿已相当的了解和熟悉,我能从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和绘画发展水*出发,以幼儿发展为本,充分体现以幼儿为主体,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充分调动幼儿的绘画热情和兴趣,变“被动”为“主动”,通过创设“小鱼不见了”的问题情境勾起幼儿强烈的好奇,激发幼儿探索及创作的欲望。并运用多种绘画材料、工具及载体,通过用蜡笔和水粉间的常用又独特的组合方式进行美术创作,引导幼儿自主创造,表达自己的意图及对美术作品的感受,让幼儿尽情地表现,画出自己喜欢的、富有创造性、个性的鱼,从而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在教学方法上利用直观教学和幼儿操作法相结合。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蜡笔和水粉笔组合进行美术创作,体验“变鱼”过程带来的快乐。

  2、养成良好的作画常规。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水桶、毛巾、水粉笔、一次性桌布、蜡笔、手套等

  2、画有海底水草的背景图一张、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律动进场

  指导语:今天让我们坐上潜水艇去海底探险吧!准备好了吗?出发吧!(幼儿跟着老师听音乐做相应的动作进场,坐成半圆形)

  2、来到范画前,引导幼儿猜测

  师:海底到了,咦,海底的鱼都去哪儿了?

  3、出示水粉笔

  这是一只魔术笔,它一定知道鱼躲在哪里?

  魔术笔粘上颜料涂在纸上,鱼就出来了。

  二、基本部分

  1、请个别幼儿尝试作鱼

  师:真神奇,我们也来试试好吗?(请个别幼儿上来涂颜料)

  2、小结,作画练*的过程。

  3、全体幼儿操作

  师:好玩吗?你们想不想要变这样的魔术啊?

  4、提出操作要求

  (1)在变鱼前先要用淡色的蜡笔画出自己喜欢的鱼和水草,鱼要画得多些,画的重些。

  (2)画好鱼和水草后,再用水粉笔涂上颜料就可以了。

  (3)在涂色时水粉笔的水分不要太多,不然颜料会流出来。

  (4)保持桌面和衣服等的干净,手脏了要及时擦干净。

  5、幼儿分散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结束部分

  1、评析

  师:请动作快的小朋友坐上潜水艇去观察水里的鱼,老师指出有特色的鱼和幼儿一起分享,这鱼漂亮吗?为什么?

  2、开潜水艇离开教室

  师:小朋友变出了这么多的鱼,我们把自己的作品带到教室里,让其他小朋友一起看看吧!

  课后反思:

  这是一堂比较成功的美术活动,本次教学活动让我最感欣慰的应该是:这是真正属于幼儿自己的绘画活动,真正体现幼儿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整堂课环节思路清晰流畅,形式新颖,真正体现幼儿为主体这一教学宗旨,下面我为谈谈本次教学活动的优缺点:

  一、优点

  1、改变老师教,幼儿学的传统模式,充分体现幼儿为主体,让幼儿自主创造,教师不包办、不代替,尊重幼儿的想象和创作,如:在教师教学活动中我都非常注重幼儿的独立创作及对他们的作品赞扬。

  2、能大限度的激发幼儿的创造兴趣,很好的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动的兴趣性强,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在开始部分,我采用了蜡笔和水粉的奇妙组合,激发了幼儿的创造热情,从幼儿专注的神情中我看到幼儿特别感兴趣,觉得很好奇,而“兴趣”是第一位“老师”,是活动的“催化剂”尤为重要,没有兴趣的活动不能使其目的落实到位,充其量也不过是“教学载体”,而非幼儿内心真正的需求,没有内驱力。

  3、目标落实比较好,在各环节的`设计上较注重其相接的紧凑性,环环相扣,注重时间上的分配。

  二、缺点

  虽然本次教学活动具有许多“闪光点”,但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1、如我在幼儿操作部分,没有考虑到幼儿的个体差异,因而看到幼儿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品,便非常的无措,而忽视了对幼儿作品相学的破坏,对作品的内容提升不够。

  2、对个别幼儿的指导不够。指导语言不精炼,评析没抓住 幼儿的亮点,应该在幼儿高度兴趣驱动的活动中融入恰当的技巧指导。

  3、在教具准备时稍有疏忽,水粉刷子太小了,使得整个画面缺乏了整体性。

《会变的水果》教案及教学反思2

  活动目标:

  1、欣赏各种图案的水果拼盘,感受拼盘图案造型的丰富多彩

  2、结合自己的体验,尝试用水果摆出各种造型

  3、在创作时体验色彩和图案对称带来的均衡美感。

  4、能理解底色,会注意底色和纹样之间的冷暖对比。

  活动重点:

  欣赏各种图案的水果拼盘,感受拼盘图案造型的丰富多彩

  活动难点:

  尝试用水果摆出各种造型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幼儿有吃过水果拼盘的体验,欣赏过一些水果拼盘的造型

  材料准备:

  苹果、香蕉、梨子、橘子等各种水果、袋装沙拉酱、纸盘若干 水果拼盘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师幼共同欣赏各种各样的水果拼盘

  1、 观看水果图片,引起幼儿兴趣

  2、欣赏水果拼盘图片的图案和造型师:你们喜欢吃水果吗?为什么?

  3、引导幼儿进一步欣赏水果拼盘的色彩、装饰图案、造型师:这里有许多漂亮的水果拼盘,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引导幼儿从色彩搭配、造型等方面进一步分析

  二、探索发现如何装饰水果拼盘

  1、请幼儿尝试猜测用什么方法可以摆出漂亮的造型

  2、出示袋装沙拉酱,请几名幼儿尝试用其挤出美丽的线条,重点探索挤沙拉酱的方法

  3、了解各种材料,商量装饰什么样的水果拼盘4、指导语:我们小朋友带来了各种水果,来看看有哪些?你们准备做什么造型的拼盘呢?

  三、幼儿自己动手装饰水果拼盘

  1、幼儿制作拼盘。

  鼓励幼儿有意识地迁移已有的纹样和色彩经验,大胆地运用各种水果进行装饰

  四、展示和分享将幼儿装饰的拼盘摆在一起,幼儿与同伴和客人老师一起分享水果拼盘指导语:找一找造型最好的水果拼盘,并说一说用了哪些水果。

  教学反思:

  这是一次十分愉快的活动,一切都是孩子感兴趣的,融科学社会艺术为一体,没有刻意雕刻的痕迹,孩子们在一个有趣的、生活化的情境中积极主动的动手动脑,发挥了极大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有的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超出了我的预测,幼儿的合作意识也增强了。美中不足的是,我的要求落实的不是很好,有的孩子还不清楚怎样按规律摆放,有的小朋友把什么水果都拿来切,都拿来摆放,如果当时我示范一遍是不是会好些,会不会限制幼儿的想象力。另外,水果种类太少了,水果数量不太够,幼儿的操作有了局限,如果准备多一些就好了。实践证明,每一次精心准备的活动,都是培养幼儿良好生活学**惯的一条有效途径,让我们在每一次精心准备的活动中,扬起孩子自信的风帆,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地成长。

《会变的水果》教案及教学反思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为自己喜欢的水果宝宝涂上漂亮的颜色。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添画人物、动物等,丰富画面。

  3、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活动准备:

  一列画好的火车、绘画纸、油画棒、幼儿有画人物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出示一列火车

  1、“呜――看,谁来了?”

  2、“猜猜看,谁会来乘坐这列火车呢?”

  3、“水果宝宝们要出去旅行,可是现在火车快要开了,水果宝宝怎么还没来呀?

  4、“原来水果宝宝都很爱漂亮,在家打扮自己呢,现在火车快开了,我们帮它们打扮一下好吗?”

  二、发挥幼儿想象,扩展幼儿思维。

  1、你想给水果宝宝穿上什么颜色的衣服?

  2、怎样才能使水果宝宝看上去更可爱呢?

  3、讨论想象:除了水果宝宝,还会有谁来乘这列火车呢?

  三、提出作画要求

  1、选自己喜欢的颜色给水果宝宝涂色。

  2、除了水果宝宝外,列车上还可以画上其它的东西。如:人物、小动物等。

  四、作品展示、评价

  教学反思:

  评价幼儿美术活动时,不应过分强调最终完成的作品,而是把重点放在活动的过程中,应该看到孩子情感和表现上的差异,以积极评价为主,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把每个孩子的作品都展示在美术园地中,使每个幼儿都有成就感,从而不断激发孩子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和热情,这种个性化的注重主体参与的评价方式有利于孩子学会自尊和尊重别人。


《会变的水果》教案及教学反思实用五篇(扩展3)

——《会变的水果》教案及教学反思 (菁华3篇)

《会变的水果》教案及教学反思1

  一、设计意图

  幼儿美术教育活动是培养幼儿创造能力为核心的一种创造教育活动,每个幼儿都有创造的潜力,同时又是一种需要他们手、眼、脑并用,并需把自己的想象和从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

  《纲要》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能力经验,学*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并要以幼儿为本。我在设计中班美术活动《鱼,变变变》时,整个思路就是以这两点为依据。鱼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动物,对于鱼的外型特征幼儿已相当的了解和熟悉,我能从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和绘画发展水*出发,以幼儿发展为本,充分体现以幼儿为主体,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充分调动幼儿的绘画热情和兴趣,变“被动”为“主动”,通过创设“小鱼不见了”的问题情境勾起幼儿强烈的好奇,激发幼儿探索及创作的欲望。并运用多种绘画材料、工具及载体,通过用蜡笔和水粉间的常用又独特的组合方式进行美术创作,引导幼儿自主创造,表达自己的意图及对美术作品的感受,让幼儿尽情地表现,画出自己喜欢的、富有创造性、个性的鱼,从而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在教学方法上利用直观教学和幼儿操作法相结合。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蜡笔和水粉笔组合进行美术创作,体验“变鱼”过程带来的快乐。

  2、养成良好的作画常规。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水桶、毛巾、水粉笔、一次性桌布、蜡笔、手套等

  2、画有海底水草的背景图一张、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律动进场

  指导语:今天让我们坐上潜水艇去海底探险吧!准备好了吗?出发吧!(幼儿跟着老师听音乐做相应的动作进场,坐成半圆形)

  2、来到范画前,引导幼儿猜测

  师:海底到了,咦,海底的鱼都去哪儿了?

  3、出示水粉笔

  这是一只魔术笔,它一定知道鱼躲在哪里?

  魔术笔粘上颜料涂在纸上,鱼就出来了。

  二、基本部分

  1、请个别幼儿尝试作鱼

  师:真神奇,我们也来试试好吗?(请个别幼儿上来涂颜料)

  2、小结,作画练*的过程。

  3、全体幼儿操作

  师:好玩吗?你们想不想要变这样的魔术啊?

  4、提出操作要求

  (1)在变鱼前先要用淡色的蜡笔画出自己喜欢的鱼和水草,鱼要画得多些,画的重些。

  (2)画好鱼和水草后,再用水粉笔涂上颜料就可以了。

  (3)在涂色时水粉笔的水分不要太多,不然颜料会流出来。

  (4)保持桌面和衣服等的干净,手脏了要及时擦干净。

  5、幼儿分散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结束部分

  1、评析

  师:请动作快的小朋友坐上潜水艇去观察水里的鱼,老师指出有特色的鱼和幼儿一起分享,这鱼漂亮吗?为什么?

  2、开潜水艇离开教室

  师:小朋友变出了这么多的鱼,我们把自己的作品带到教室里,让其他小朋友一起看看吧!

  课后反思:

  这是一堂比较成功的美术活动,本次教学活动让我最感欣慰的应该是:这是真正属于幼儿自己的绘画活动,真正体现幼儿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整堂课环节思路清晰流畅,形式新颖,真正体现幼儿为主体这一教学宗旨,下面我为谈谈本次教学活动的优缺点:

  一、优点

  1、改变老师教,幼儿学的传统模式,充分体现幼儿为主体,让幼儿自主创造,教师不包办、不代替,尊重幼儿的想象和创作,如:在教师教学活动中我都非常注重幼儿的独立创作及对他们的作品赞扬。

  2、能大限度的激发幼儿的创造兴趣,很好的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动的兴趣性强,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在开始部分,我采用了蜡笔和水粉的奇妙组合,激发了幼儿的创造热情,从幼儿专注的神情中我看到幼儿特别感兴趣,觉得很好奇,而“兴趣”是第一位“老师”,是活动的“催化剂”尤为重要,没有兴趣的活动不能使其目的落实到位,充其量也不过是“教学载体”,而非幼儿内心真正的需求,没有内驱力。

  3、目标落实比较好,在各环节的`设计上较注重其相接的紧凑性,环环相扣,注重时间上的分配。

  二、缺点

  虽然本次教学活动具有许多“闪光点”,但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1、如我在幼儿操作部分,没有考虑到幼儿的个体差异,因而看到幼儿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品,便非常的无措,而忽视了对幼儿作品相学的破坏,对作品的内容提升不够。

  2、对个别幼儿的指导不够。指导语言不精炼,评析没抓住 幼儿的亮点,应该在幼儿高度兴趣驱动的活动中融入恰当的技巧指导。

  3、在教具准备时稍有疏忽,水粉刷子太小了,使得整个画面缺乏了整体性。

《会变的水果》教案及教学反思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为自己喜欢的水果宝宝涂上漂亮的颜色。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添画人物、动物等,丰富画面。

  3、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活动准备:

  一列画好的火车、绘画纸、油画棒、幼儿有画人物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出示一列火车

  1、“呜――看,谁来了?”

  2、“猜猜看,谁会来乘坐这列火车呢?”

  3、“水果宝宝们要出去旅行,可是现在火车快要开了,水果宝宝怎么还没来呀?

  4、“原来水果宝宝都很爱漂亮,在家打扮自己呢,现在火车快开了,我们帮它们打扮一下好吗?”

  二、发挥幼儿想象,扩展幼儿思维。

  1、你想给水果宝宝穿上什么颜色的衣服?

  2、怎样才能使水果宝宝看上去更可爱呢?

  3、讨论想象:除了水果宝宝,还会有谁来乘这列火车呢?

  三、提出作画要求

  1、选自己喜欢的颜色给水果宝宝涂色。

  2、除了水果宝宝外,列车上还可以画上其它的东西。如:人物、小动物等。

  四、作品展示、评价

  教学反思:

  评价幼儿美术活动时,不应过分强调最终完成的作品,而是把重点放在活动的过程中,应该看到孩子情感和表现上的差异,以积极评价为主,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把每个孩子的作品都展示在美术园地中,使每个幼儿都有成就感,从而不断激发孩子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和热情,这种个性化的注重主体参与的评价方式有利于孩子学会自尊和尊重别人。

《会变的水果》教案及教学反思3

  【设计意图】

  幼儿美术教育活动是培养幼儿创造能力为核心的一种创造教育活动,每个幼儿都有创造的潜力,同时又是一种需要他们手、眼、脑并用,并需把自己的想象和从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

  《纲要》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能力经验,学*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并要以幼儿为本。我在设计中班美术活动《鱼,变变变》时,整个思路就是以这两点为依据。鱼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动物,对于鱼的外型特征幼儿已相当的了解和熟悉,从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和绘画发展水*出发,以幼儿发展为本,充分体现以幼儿为主体,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充分调动幼儿的绘画热情和兴趣,变“被动”为“主动”,通过创设“小鱼不见了”的问题情境勾起幼儿强烈的好奇,激发幼儿探索及创作的欲望。并运用多种绘画材料、工具及载体,通过用蜡笔和水粉间的常用又独特的组合方式进行美术创作,引导幼儿自主创造,表达自己的意图及对美术作品的感受,让幼儿尽情地表现,画出自己喜欢的、富有创造性、个性的鱼,从而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在教学方法上利用直观教学和幼儿操作法相结合。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蜡笔和水粉笔组合进行美术创作,体验“变鱼”过程带来的快乐。

  2、养成良好的作画常规。

  3、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

  1、水桶、毛巾、水粉笔、一次性桌布、蜡笔、手套等

  2、画有海底水草的背景图一张、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律动进场

  指导语:今天让我们坐上潜水艇去海底探险吧!来,准备好了吗?出发吧!(幼儿跟着老师听音乐做相应的动作进场,坐成半圆形)

  2、来到范画前,引导幼儿猜测

  师:海底到了,咦,海底的鱼都去哪儿了?

  3、出示水粉笔

  这是一只魔术笔,它一定知道鱼躲在哪里?

  魔术笔粘上颜料涂在纸上,鱼就出来了。

  二、基本部分

  1、请个别幼儿尝试作鱼

  师:真神奇,我们也来试试好吗?(请个别幼儿上来涂颜料)

  2、小结,作画练*的过程。

  3、全体幼儿操作

  师:好玩吗?你们想不想要变这样的魔术啊?

  4、提出操作要求

  (1)在变鱼前先要用淡色的蜡笔画出自己喜欢的鱼和水草,鱼要画得多些,画的重些。

  (2)画好鱼和水草后,再用水粉笔涂上颜料就可以了。

  (3)在涂色时水粉笔的水分不要太多,不然颜料会流出来。

  (4)保持桌面和衣服等的干净,手脏了要及时擦干净。

  5、幼儿分散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结束部分

  1、评析

  师:请动作快的小朋友坐上潜水艇去观察水里的鱼,老师指出有特色的鱼和幼儿一起分享,这鱼漂亮吗?为什么?

  2、开潜水艇离开教室

  师:小朋友变出了这么多的鱼,我们把自己的作品带到教室里,让其他小朋友一起看看吧!

  【课后反思】

  这是一堂比较成功的美术活动,本次教学活动让我最感欣慰的应该是:这是真正属于幼儿自己的绘画活动,真正体现幼儿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整堂课环节思路清晰流畅,形式新颖,真正体现幼儿为主体这一教学宗旨。

  本文扩展阅读:鱼类是以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和凭上下颌摄食的变温水生脊椎动物,属于脊索动物门中的脊椎动物亚门,一般人们把脊椎动物分为鱼类(53%)、鸟类(18%)、爬行类(12%)、哺乳类(9%)、两栖类(8%)五大类。根据已故加拿大学者尼尔森在1994年的统计,全球现生种鱼类共有24618种,占已命名脊椎动物一半以上,且新种鱼类不断被发现,*均每年已约150种计,十多年应已增加超过1500种,目前全球已命名的鱼种约在32100种。


《会变的水果》教案及教学反思实用五篇(扩展4)

——中班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水果》 (菁华3篇)

中班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水果》1

  设计背景

  秋天到了,新疆的瓜果都熟了,孩子们的脸上也洋溢着甜蜜的笑容,每天都带来好多水果,爱着孩子们的求知欲我设计了这节课。

  活动目标

  1、让孩子们认识本土的水果,会用汉语说说过的名称。

  2、知道水果的来之不易,学会感恩。

  3、让幼儿学会洗水果。

  4、培养细致观察和较完整表述能力。

  5、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能用汉语说出本土水果的名称

  难点:能够准确的发音

  活动准备

  1、本土水果如:苹果、西瓜、哈密瓜、葡萄、香梨、杏子

  2、水果卡片

  3、教学磁带、黑布袋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唱着《洗手歌》导入。小朋友们大家唱完洗手歌知道今天要干什么吗?

  展开部分:

  1、大家闻一闻。现在有一个神秘袋请小朋友们摸一摸,闻一闻。请小朋友举手来试一试。

  2、当小朋友拿出某种水果时教他们汉语名称,然后让他们问一问,看一看。

  3、当孩子们基本上认识水果时,玩游戏《找朋友》。要求找几个小朋友拿实物水果,找几个小朋友拿图片,放《找朋友》歌曲幼儿开始找相同的水果,音乐停后小朋友说一说,我们是××水果宝宝。

  4、游戏二《谁不见了》教师把水果图片贴在黑板上,读两篇,说水果颜色,然后让幼儿蒙上眼睛,教师拿走一张水果图片,然后问孩子什么水果不见?

  结束部分:

  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把水果洗干净,大家来分享,洗水果时要把他洗干净,吃起来才会健康,不要把衣服打湿。

  活动延伸:

  指导幼儿玩水果超市。

  教学反思

  1、我认为我此节课设计的比较合理,也是和我们孩子的房展特点,孩子接受的也很快,在课堂的反应也不错。

  2、活动过程中孩子们理解接受的相当不错,整个活动中有游戏活动,孩子极感兴趣,能再快乐中吸取新的养分,他们愿意参与游戏,愿意主动学*。幼儿就是要在游戏中学*,在快乐中成长,所以我们要把需要教给他们的东西穿插在游戏中,幼儿也愿和教师和同伴之间交往。

  3、这节课的目标设计也不难,比较适合我班的幼儿,但是最后一个目标没有达到,洗水果,在这节课上没体现出来。

中班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水果》2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儿歌,能辨别红、黄、绿三种颜色。

  2、在图片一一对应的帮助下记忆儿歌的内容

  3、通过活动会简单地创编儿歌,体验创编儿歌的乐趣。

  活动准备

  苹果、香蕉、葡萄、西瓜实物,各种常见的水果图片,三种颜色的圆形卡片,VCD碟片,魔术箱一个。

  活动过程

  一、激趣引入:

  这里有一个魔术箱,这个魔术箱可是很神奇的,可以变出好多的东西,小朋友想不想看看从这个魔术箱里到底可以变出哪些东西?

  1.教师逐一从魔术箱里取出苹果、葡萄、香蕉等水果,并引导幼儿说出是什么水果。

  2.请幼儿仔细观察,这些水果有什么颜色呢?

  过渡并小结:小朋友们的回答都很准确。这些水果宝宝听说中四班的小朋友特别的聪明,所以特意带来了几个问题要考考大家,小朋友,你们敢接受他们的挑战吗?

  二、编儿歌

  1、给苹果编儿歌

  他们中有一个水果的问题是这样的:什么水果红红的?(出示红色圆形卡片贴于黑板上)叫幼儿来回答。苹果红红的。(教师对应红圆形图片,贴上红苹果图片)小朋友们真的是太能干了,在不知不觉中已经编出了一句非常好听的儿歌,让我们一起去读一读吧!领大家读一遍:什么水果红红的?苹果苹果红红的。

  2、给香蕉编儿歌

  正在这时,又有一个水果说话了:我也是营养极其丰富的水果,能帮我也编一句儿歌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帮忙吧!什么水果黄黄的(出示黄色圆形卡片贴于黑板上)?叫幼儿来回答。香蕉黄黄的(教师对应黄色圆形图片,贴上黄香蕉图片)。教师再读一遍苹果的那句儿歌,提示幼儿按照那一句的句式把关于香蕉的儿歌完整说一遍。教师结合黑板图片,完整领幼儿念一遍前两句儿歌,请幼儿把刚才编的儿歌连起来念一遍:什么水果红红的?苹果苹果红红的。什么水果黄黄的?香蕉香蕉黄黄的。

  三、游戏:大声小声游戏

  老师只说一遍,请小朋友们认真听,记住老师的要求,我大声提问题,你们小声回答;再来一遍这样的游戏,我小声提问题,你们大声地回答。

  四、给西瓜编儿歌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有一个水果因为到现在还没有自己的儿歌,已经伤心地哭了,你们看(出示绿西瓜图片贴于黑板上)西瓜说:小朋友们,请你们快点来帮我也编一首像苹果和香蕉那样好听的儿歌好吗?什么水果绿绿的(出示绿色圆形卡片贴于黑板上)?叫幼儿来回答。西瓜西瓜绿绿的。

  小结:在小朋友们的共同努力下,一首好听的儿歌已经学完了,这首儿歌的名字就叫《水果歌》(教师贴儿歌的题目)让我们再来一起大声地背一下吧!(师先借助黑板图片领读,之后幼儿看卡片齐背一遍。)

  五、游戏:摸一摸

  出示课前准备好的魔术箱,装好本节的三种水果(苹果、香蕉、西瓜)引导个别幼儿摸水果,并背出关于这个水果的儿歌。

  六、引导幼儿创编儿歌《水果歌》

  生活中还有好多好吃的水果,它们也想和你们成为好朋友,你们看,它们来了:(教师出示梨、草莓、菠萝、葡萄)

  你们认识它们吗?它们都是什么颜色的?指幼儿说。

  原来小朋友们认识这么多的水果,你们真棒!

  七、游戏:打电话

  为了奖励小朋友们,老师决定给宝宝们买些水果吃,可我有好多水果不认识,我要问问中4班的小朋友。做打电话状:喂,XX,什么水果红红的?要求点到名的幼儿在黑板上的水果图片里找到相应的水果,并回应。

中班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水果》3

  活动目标:

  1、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容。

  2、能借助画面,合理想象。愿意积极参加讲述活动。

  3、知道遇到困难要动脑筋、想办法。

  4、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惯。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四块地毯。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1、谈话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1)师:老师今天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部好看的动画片,想不想看呢?(A、点击动画1,播放故事录音到。看一看)师:动画片里有谁,他们决定去哪里?(幼:两只小蚂蚁,决定去水果城)

  (2)师:你们去过水果城吗?(幼:没有去过)想不想到水果城去看一看呢?我们就跟随小蚂蚁一起去看看吧!

  二、欣赏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活动一:(B、点击动画2,播放故事录音到。怎么过河呢?)

  1、(1)师:小蚂蚁来到小河边遇到了什么困难啊?这可怎么办呀,小朋友快帮小蚂蚁想想办法吧!(师:我们来看看河边有哪些东西可以帮小蚂蚁过河呢?)

  (2)a(如幼:小鸭)师:小鸭怎么帮两只小蚂蚁过河呢?(幼:把他们背过去)(师引导幼儿拖动小鸭,边说边做)师:你来试试!

  小结:小鸭背着小蚂蚁过河,真是个好办法!还有什么不一样的办法吗?

  b(如幼:花生壳)师:花生壳怎么过河呢,你也来试试!(师引导幼儿拖动花生壳,边说边做)

  小结:小蚂蚁把花生壳当成了什么呀?(幼:小蚂蚁把花生壳当成了小船,划过了河)也是一个好办法!还有什么不一样的好办法呢?

  c(如:树叶)师:树叶怎么帮小蚂蚁过河?(幼:把小树叶当做小船过河),那你再来试试吧!(师引导幼儿拖动树叶,边说边做)谢谢小树叶

  2、(1)师:小朋友们想的办法真好!小蚂蚁也和小朋友一样,很爱动脑筋,小蚂蚁会想出什么好办法呢?一起来看看!

  (C、点击动画3,播放录音到。河对岸,眼前是一眼也望不到边的大草地)

  (2)小结:小蚂蚁过河吗?小蚂蚁用了什么办法过河的啊?(幼:它们是把树叶当作小船划过了河)

  小结:爱动脑筋的小蚂蚁把树叶当作小船划过了河,他们要继续赶路了(D、播放动画…怎么办呢?)

  活动二:

  (1)师:小蚂蚁来到了一大片。(幼:草地)它们很想快点到达水果城,小蚂蚁应该怎么样快速过草地?

  (2)小结:小朋友们想的办法真不错!小蚂蚁是用什么办法过草地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D、点击动画,播放录音到。带离了大草地)

  (3)师:小蚂蚁通过大草地了吗?小蚂蚁刚才用了什么办法过草地的呀?(幼:用气球,风婆婆吹)(师引导幼儿把话说完整:小蚂蚁是请风婆婆帮忙,将气球吹起来的)小蚂蚁真的很聪明哦,我们小朋友也很棒!我们夸夸自己吧!

  活动三:

  (1)师:去水果城的路上真是困难重重啊,你们猜接下来小蚂蚁有没有到水果城呢?(E、点击画面5,播放录音到。当然就能进来了!)

  (2)师:小蚂蚁进入水果城了吗?为什么进不去!老爷爷除了一道什么题目?怎么让脚不碰到地毯就能过去呢?老师这儿正好有毯子,一起来试试有什么好办法!(幼儿自由实践,师指导)

  (3)师:刚才你们都用了什么办法过毯子的呀?(如:有幼儿跳过去,师:小蚂蚁那么小能跳过去吗?我们再来看看其它的办法)小蚂蚁能通过老爷爷的考验吗?(G:点击动画6,卷毯子播放动画录音到最后)(动画显示关门)

  (4)师:小蚂蚁终于进入水果城了,太了不起了!小蚂蚁怎么过毯子的啊?(幼:把毯子卷起来跨过去)师:小蚂蚁见到水果可开心了,你们开心吗?

  三、结束部分

  1、师:那你们想不想再看一遍小蚂蚁是怎么来到水果城的?(播放完整动画)

  小结:看了动画片,你们告诉老师故事里的小蚂蚁你喜不喜欢?你喜欢它什么呢?我们小朋友们和小蚂蚁一样爱动脑筋,老师也很喜欢你们!回去以后,我们把两只小蚂蚁的故事也告诉别的小朋友,好不好?

  (活动结束,再见!)

  教学反思

  1、我认为我此节课设计的比较合理,也是和我们孩子的房展特点,孩子接受的也很快,在课堂的反应也不错。

  2、活动过程中孩子们理解接受的相当不错,整个活动中有游戏活动,孩子极感兴趣,能再快乐中吸取新的养分,他们愿意参与游戏,愿意主动学*。幼儿就是要在游戏中学*,在快乐中成长,所以我们要把需要教给他们的东西穿插在游戏中,幼儿也愿和教师和同伴之间交往。

  3、这节课的目标设计也不难,比较适合我班的'幼儿,但是最后一个目标没有达到,洗水果,在这节课上没体现出来。


《会变的水果》教案及教学反思实用五篇(扩展5)

——会变的线条的教学反思 (菁华3篇)

会变的线条的教学反思1

  线描是用线条作画,是学生比较喜爱的一种绘画表现形式,低年级学生的(包括幼儿)的涂鸦,往往都是用线条来表现。应该说,线描使用工具简单,画起来方便,它对具体物象既能作概括处理,也可进行细致刻划。学*线描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绘画基础;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线描教学是绘画教学的一个重点。二年级的学生,基本都能够大胆地用线条表现自己的所见所想。《会变的线条》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关键有两点:其一是让学生认识,表现不同的线条;其二是让学生掌握线条组合变化的方法。

  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观察、分析、实践体验,学生能表现一些线条的变化,但不是很丰富,教师演示、作品展示丰富了学生对线条的认识。通过作品欣赏,学生对线条的组合也有一些认识。作业中暴露出来的主要问题有:线条变化少,画直线的比较多,长线条多,短线条少;线条排列比较单调,主要是*行和交叉;画线比较随意,线条质量略差、粗细搭配不合理;部分同学的基本造型也有困难。一课时的教学略显紧张,可以安排两课时的时间。一课时重点引导学生对线条的观察感悟,认识体验。可以适当结合周围环境感受线条,动物的毛发、房屋门窗的边框、衣服和窗帘。让学生结合观察画一些有规律、直曲、粗细及色彩不同的线条,积累基本的美术素养;另一课时可以围绕教师提供的图片尝试模仿创作。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以下的调整:

  一、线描训练针对不同年龄设置目标

  绘画技能的提高是长期积累的过程,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训练时设置不同要求。二年级的学生,要求其大胆地用线描画出所见事物的基本轮廓和特点,构图比较饱满;能在简单分割的基础上用不同的线条填充。同时注意学生画线的*惯,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惯。

  二、线描内容要让学生熟悉、感兴趣。

  选取学生熟悉的'事实描绘能增加学生的自信心;新奇有趣事物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线描画的特点是可以把简单的东西也能表现的很丰富。象二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事物的简单造型方法:如学生爱吃的水果,自己的学*用品、身边的小动物、一朵花一片叶子等。这些都可以通过线描表现出丰富有趣的画面。同时可以鼓励学生表现的有趣一些、夸张一下,蚂蚁画得和房子一样高大,小朋友可以站在叶子上,和太阳、月亮做游戏。

  三、线描绘画作业形式的多样化

  低年级学生喜欢鲜艳的色彩,在线描绘画时可以让他们选自己喜欢的彩色铅笔、水彩笔、油画棒等彩笔进行线描,也可以尝试了用刮画的形式来表现线描。线条可以单色的,也可以几种颜色混合表现,在线与线之间或线的上面再加其他色线,表现丰富的色彩层次。

  四、强调线描绘画方法、步骤。

  很多学生在绘画过程时不知道怎么画,有时候常常会画得很乱,下笔很重,盲目下笔,没画多少就用橡皮擦。在指导学生绘画时,可以介绍几种简单的事物,勾勒基本轮廓,用长线条或曲或直分割成几大块,再进行局部的刻画。强调作画步骤,从大的整体到小局部,长线条到短线条,培养学生良好的绘画*惯。

  以上为自己的一些粗浅思考,在以后的教学中再注意实践,进一步总结完善。

会变的线条的教学反思2

  本课是继第二册《我们身边的线条》一课的线条系列课,目的是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不同种线条带给人的美感,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教材中展示了毕加索的《坐在柳条椅上的朵拉马尔》,目的是引导学生感悟画面中不同种线条合理组织给人带来的美感,感受画家非凡的创造力。这一课要让学生充分的体会到自然之美。让学生深切的体会到美来自我们的生活,从而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生活。高低起伏的山峦,纵横交错的田埂,弯弯曲曲的河流,重重叠叠的梯田……在我们的视野里,可见到各种各样的线,有直的、曲的、粗的、细的、长的、短的、疏的、密的,这千变万化的线,给大千世界塑造出自然的美。教学中运用不同的线形在具体画例中的运用来进行讲解,让学生便于掌握。运用听觉感受来表达线的节奏和美感让学生由心底而产生对线的喜爱,使之手中的线成为“有感情的线”。

  绘画离不开线。尤其是儿童绘画,从涂鸦期开始,就利用歪歪斜斜的线来描绘所感知的简单形象。线描是儿童绘画最常用的表现方法。为了让学生全面掌握线描的技能,本课着重介绍线的名称、特征和线的美感,使学生能初步运用千变万化的线来描绘自然美、社会生活美。

  线是点的移动所形成的轨迹。由于点的移动方向和速度不同,随之产生不同的形状和特点的线,并给人以不同的审美感受:*直的线给人流畅的感觉,滞涩的线让人觉得抑郁,轻掠的先显示飘逸,粗壮的线显示力度。线的空间位置和方向变化,也会给人造成视觉心理上的不同的感情联想:见到水*的线感到*坦、寂静,竖直的线感到高耸、挺拔,倾斜的线产生高低和偏向感,折线带来变异和紧张,曲线会出现韵律和动感。线在绘画中广泛应用。千变万化的线不仅有描绘物象形体的机能,还有表现画者精神境界的效果,线在绘画中有特殊的作用和价值,线有它的美感特征和功能。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教学生熟悉直线、折线、曲线、交叉线等各种不同的线形,掌握线形的长、短、粗、细、疏、密的不同变化,能运用各种线形描绘物象形体。

  难点是培养灵活地运用千变万化的线来描绘自然美、生活美的技能。

  在整个教学过程(揭示课题、启发引导、归纳线形、分析体会、指导作画、小结评画、欣赏线的应用)的设计中,为了使学生对线产生兴趣,充分调动听觉的感受力,在分析体会的环节中教师始终让学生发挥主体意识,参与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研究,真正使学生成为学*的主人。不仅让学生把较为枯燥的线变成了“动感的线”,而且成为了有“感情的线”,为灵活地运用千变万化的线来描绘自然美、生活美打下扎实的情感基础,这是让学生投入地作画的基本要素。

  教学效果:学生基本上(85%)能灵活运用四种基本线形,即曲、直、粗、细等,线的变化较丰富。并且学生有较浓厚的兴趣。在同学们做了适当的评价之后,有些干脆要求再画一幅,积极性很高。对本课的掌握较好。

会变的线条的教学反思3

  《会变的线条》是人美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中的一课。教学中,我依然注重传统文化在整节课中的渗透。导课中有“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评价中有“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等,学生实践中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总结中有“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尽量做到了渗透自然、合理,语速放慢,让学生能够听清楚。也许一次、两次学生还理解不上去,渗透的次数多了,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受影响。我觉得小班化教学中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非常重要,因此我设计了“闯三关”的环节,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讨论交流找到答案,我也做到参与其中,使学生学会合作。学生作品的呈现我也采用小组展示的形式,通过评选作品最优秀的小组深化学生对合作学*的认识。

  从课堂反馈的效果看,我认为自己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但是存在几点不足:一是随机应变的能力还要加强。当有学生认为直线是温柔的,又有学生认为曲线是温柔的时候,我应该让学生比较一下,哪个更贴切,不能让学生的意识产生混淆。二是对学生的关注度不够。小班化教学倡导要使每个学生感受到阳光普照。我却在累计小组加分时,才发现有一个小组没有得到加分,这不利于学生学*自信心的培养。三是学生投票前,我应该引导学生围绕板书的“秩序、变化”进行观察、比较,不能无理由地乱投票,真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会变的水果》教案及教学反思实用五篇(扩展6)

——中班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水果》 (菁华3篇)

中班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水果》1

  设计背景

  秋天到了,新疆的瓜果都熟了,孩子们的脸上也洋溢着甜蜜的笑容,每天都带来好多水果,爱着孩子们的求知欲我设计了这节课。

  活动目标

  1、让孩子们认识本土的水果,会用汉语说说过的名称。

  2、知道水果的来之不易,学会感恩。

  3、让幼儿学会洗水果。

  4、培养细致观察和较完整表述能力。

  5、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能用汉语说出本土水果的名称

  难点:能够准确的发音

  活动准备

  1、本土水果如:苹果、西瓜、哈密瓜、葡萄、香梨、杏子

  2、水果卡片

  3、教学磁带、黑布袋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唱着《洗手歌》导入。小朋友们大家唱完洗手歌知道今天要干什么吗?

  展开部分:

  1、大家闻一闻。现在有一个神秘袋请小朋友们摸一摸,闻一闻。请小朋友举手来试一试。

  2、当小朋友拿出某种水果时教他们汉语名称,然后让他们问一问,看一看。

  3、当孩子们基本上认识水果时,玩游戏《找朋友》。要求找几个小朋友拿实物水果,找几个小朋友拿图片,放《找朋友》歌曲幼儿开始找相同的水果,音乐停后小朋友说一说,我们是××水果宝宝。

  4、游戏二《谁不见了》教师把水果图片贴在黑板上,读两篇,说水果颜色,然后让幼儿蒙上眼睛,教师拿走一张水果图片,然后问孩子什么水果不见?

  结束部分:

  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把水果洗干净,大家来分享,洗水果时要把他洗干净,吃起来才会健康,不要把衣服打湿。

  活动延伸:

  指导幼儿玩水果超市。

  教学反思

  1、我认为我此节课设计的比较合理,也是和我们孩子的房展特点,孩子接受的也很快,在课堂的反应也不错。

  2、活动过程中孩子们理解接受的相当不错,整个活动中有游戏活动,孩子极感兴趣,能再快乐中吸取新的养分,他们愿意参与游戏,愿意主动学*。幼儿就是要在游戏中学*,在快乐中成长,所以我们要把需要教给他们的东西穿插在游戏中,幼儿也愿和教师和同伴之间交往。

  3、这节课的目标设计也不难,比较适合我班的幼儿,但是最后一个目标没有达到,洗水果,在这节课上没体现出来。

中班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水果》2

  活动目标:

  1、能围绕"我喜欢吃的水果"进行谈话,进一步了解一些常见水果的特点。

  2、幼儿在集体面前能用较完整的句子连贯的表达自己喜欢吃的水果特征。

  3、幼儿耐心倾听同伴的说话,并能大胆的与幼儿讲述。

  请将目标表述清楚,每条目标的表述的口吻参照第一条。

  活动准备:

  故事挂图,水果挂图,水果实物

  活动过程:

  一、创设谈话情境,引出谈话话题。

  1、教师出示教学挂图,讲述童话《水果屋》

  2、教师:水果丰收了,熊妈妈和熊宝宝收获了哪些水果?

  3、教师:这些水果都是什么颜色的呢?

  4、教师:熊妈妈和熊宝宝收获了这么多的水果,他们想邀请小朋们吃呢,小朋友们愿不愿意呀。

  二、引导幼儿围绕话题自由交谈

  1、教师将切好的水果,让小朋友们品尝,并猜出吃下的是什么水果。

  2、教师:你吃下的水果是什么味道的呢?大。考吧。幼。师网出处猜猜你吃的是什么水果?

  3、挂图。教师:这水果长的什么样子的?吃起来是什么味道?

  三、引导幼儿拓展谈话范围。

  1、教师:在小朋友还认识哪些水果,你最喜欢吃哪种?它是什么颜色,什么样子的?吃到嘴里你有什么感觉?(请问你这个问题提出后,是让孩子围绕问题自由交谈,还是请部分孩子回答,要注明)

  2、幼儿自由找朋友交谈,教师提醒幼儿轮流说,认真听。

  3、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吃的水果,以及为什么最喜欢。教师用提示的方法修补幼儿的谈话内容。建议将第二点和第三点的顺序调换一下

  四、教师小结,体验并分享水果的快乐。

  教师:每种水果的味道、颜色、形状都不一样,但都有营养。多吃水果对人的身体有好处。你还有那些水果没有吃过,回去可以问问你们的爸爸妈妈。

  看完教案,没有看到耐心倾听目标的体现,请补充

  还有,你让孩子自己带水果吗?如果要,请问在那个环节用,我看不出来哦。如果只是品尝水果时用到,请你自备几种水果各一个就行了。

  挂图要大张一些哈,如果只有一张挂图,至少要有半个黑板的大小。

  活动反思:

  本节课我准备了课件,让幼儿更直观的“看”这个故事。刚开始时,我用熊宝宝咧嘴笑的图片引出故事人物,幼儿很感兴趣。接着由熊宝宝为什么笑来引出故事的图片,幼儿看的都很认真专注,也能根据教师的问题来说一说,做一做,但是此处幼儿的完整表达还是欠佳,我的问题也并未点到点上,问题对于幼儿来说过于复杂,比较难以回答,下次课时可做适量更改。

  本节课我着重教授了“摘、推、拉”这3个动词。当熊宝宝摘水果时、熊宝宝推车子时、熊妈妈拉车子时,我分别要求幼儿来学一学,加深体会这些动词的使用和动感,增加趣味性。但对于这篇故事的趣味性,幼儿不是体会的很深,原因有可能是对于小班孩子完整表达语句的水*还较低,理解能力也有一定的限度,对于为什么要搭水果屋、水果屋搭成后小动物们的喜悦,幼儿表现的兴趣不浓厚,积极性不高。

  本节课目标基本达到,但是对于小班的孩子的定位,我还是有些错误,对于完整句子的表达和发散性思维,小班的孩子还是处于一个较弱的阶段,不能在问题中出现过于复杂的话语,动作要更加有趣一些,让幼儿更感兴趣。

中班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水果》3

  活动设计背景

  本周对班级墙报上我贴了一些水果图片,孩子们看到了各式各样的水果图片都特别兴奋,像发现了宝贝似的叫起来:“这么多水果呀,有苹果、香蕉……”,“我吃过香蕉,还有猕猴桃呢,那是什么水果我没见过……”。许多孩子便讨论起水果来,相互交流着自己吃过的以及认识和不认识的水果。

  活动目标

  1、能大胆、清楚地说出自己见到或吃过的各种水果的名称、形状、味道等特点。

  2、感受水果的多种多样。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孩子能大胆、清楚地说出自己见到或吃过的各种水果的名称、形状、味道等特点。

  难点:训练孩子表述清楚。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让家长带孩子参观水果市场,找一找各种各样的水果。

  2、活动室内布置各种水果图片、挂图、实物、或模型。

  3、每组一个“百宝箱”,里面放有各种各样的水果。

  4、收集各种各样的水果。

  活动过程

  1、通过回忆、交流,能大胆、清楚地说出水果的名称。

  师:小朋友,你们还记得昨天老师叫你们的家长带你参观什么地方了吗?你在水果市场找到什么水果?我们教师里有没有?(幼儿自由交流后个别介绍,并指出相应的水果)

  幼A:我找到了苹果。

  幼B:我找到了香蕉,我吃过可甜呢。

  幼C:我找到了荔枝,我爸爸说这是南方的水果。老师哪个水果叫什么?

  幼D:那是山竹,我吃过,超市里有买的。

  (分析:活动一开始幼儿的认识兴趣就很浓厚,还提出问题,这说明水果对幼儿有着深深的吸引,根据幼儿这一特点我设计了下一个活动环节)

  2、通过“摸水果”感知各种水果的特点。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百宝箱”,里面放了好多水果,我要请小朋友去摸一摸,摸到以后可以拿出来一个,看一看你认不认识?说一说它的名字、形状和颜色。

  幼A:老师我摸到了,好像是苹果。

  师:可以拿出来看一看。

  幼A:呀!就是苹果,这么大,它圆圆的,是红色的。

  幼B:老师我摸到了,是香蕉,它是黄色的,有点弯,像小船。

  幼C:我看还像月亮。

  (分析:幼儿在认识过程中想象力得到很好的发挥。)

  3、通过品尝与交流,了解水果有各种各样的味道。

  师:这么多好吃的水果你们想不想尝一尝?你可以一边吃一边和旁边的小伙伴说一说:我吃的是什么水果,是什么味道的。

  (幼儿边品尝边交流)

  集体交流:我吃的是什么水果,什么味道。

  幼A:我吃的是香蕉,它甜甜地、软软地。

  幼B:我吃的是荔枝,它需要剥皮,味道甜甜的还有核呢。

  幼C:我吃的是苹果,酸甜酸甜的,还挺脆的。

  幼D:老师我吃的苹果是甜的但是不脆很绵软。

  4、小结:水果有各种各样的形状、有圆的、椭圆的、长的等等;还有各种颜色,红的、绿的、黄的、橘红的、紫的等;还有不同的味道,甜的、酸的、酸甜的、又甜又苦的等。并且要多吃水果能使身体更健康,所以我们要每天吃水果。

  5、延伸活动:在活动区进行秋天水果展,让幼儿在日常活动中继续干支水果的特征。

  教学反思

  教学中指导学生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说一说,让学生拿出自己所喜欢的水果,按水果的形状、颜色、味道、作用,进行观察、品尝,切身感受、体验,让学生详细介绍自己所喜欢的水果,从中表达对水果的喜爱之情。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拥有了宽松而又富有高涨热情的说话的愉悦氛围,让学生有话可说。

  “示范引领”是培智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先引导学生观察桔子的形状、颜色,再感受其香味、滋味,并逐项交流。这样通过创设“摸摸、尝尝、说说”三个活动一方面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立即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把学生的学*热情充分调动了起来。使他们体会到了做课堂主人的自豪和快乐。

  不足:课堂气氛不够活跃;与学生互动做得不够好。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不断的学*和探索创新,不断丰富完善自己的教学经验,完善和提高自己教学水*。


《会变的水果》教案及教学反思实用五篇(扩展7)

——会变的线条的教学反思 (菁华3篇)

会变的线条的教学反思1

  本课是继第二册《我们身边的线条》一课的线条系列课,目的是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不同种线条带给人的美感,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教材中展示了毕加索的《坐在柳条椅上的朵拉马尔》,目的是引导学生感悟画面中不同种线条合理组织给人带来的美感,感受画家非凡的创造力。这一课要让学生充分的体会到自然之美。让学生深切的体会到美来自我们的生活,从而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生活。高低起伏的山峦,纵横交错的田埂,弯弯曲曲的河流,重重叠叠的梯田……在我们的视野里,可见到各种各样的线,有直的、曲的、粗的、细的、长的、短的、疏的、密的,这千变万化的线,给大千世界塑造出自然的美。教学中运用不同的线形在具体画例中的运用来进行讲解,让学生便于掌握。运用听觉感受来表达线的节奏和美感让学生由心底而产生对线的喜爱,使之手中的线成为“有感情的线”。

  绘画离不开线。尤其是儿童绘画,从涂鸦期开始,就利用歪歪斜斜的线来描绘所感知的简单形象。线描是儿童绘画最常用的表现方法。为了让学生全面掌握线描的技能,本课着重介绍线的名称、特征和线的美感,使学生能初步运用千变万化的线来描绘自然美、社会生活美。

  线是点的移动所形成的轨迹。由于点的移动方向和速度不同,随之产生不同的形状和特点的线,并给人以不同的审美感受:*直的线给人流畅的感觉,滞涩的线让人觉得抑郁,轻掠的先显示飘逸,粗壮的线显示力度。线的空间位置和方向变化,也会给人造成视觉心理上的不同的感情联想:见到水*的线感到*坦、寂静,竖直的线感到高耸、挺拔,倾斜的线产生高低和偏向感,折线带来变异和紧张,曲线会出现韵律和动感。线在绘画中广泛应用。千变万化的线不仅有描绘物象形体的机能,还有表现画者精神境界的效果,线在绘画中有特殊的作用和价值,线有它的美感特征和功能。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教学生熟悉直线、折线、曲线、交叉线等各种不同的线形,掌握线形的长、短、粗、细、疏、密的不同变化,能运用各种线形描绘物象形体。

  难点是培养灵活地运用千变万化的线来描绘自然美、生活美的技能。

  在整个教学过程(揭示课题、启发引导、归纳线形、分析体会、指导作画、小结评画、欣赏线的应用)的设计中,为了使学生对线产生兴趣,充分调动听觉的感受力,在分析体会的环节中教师始终让学生发挥主体意识,参与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研究,真正使学生成为学*的主人。不仅让学生把较为枯燥的线变成了“动感的线”,而且成为了有“感情的线”,为灵活地运用千变万化的线来描绘自然美、生活美打下扎实的情感基础,这是让学生投入地作画的基本要素。

  教学效果:学生基本上(85%)能灵活运用四种基本线形,即曲、直、粗、细等,线的变化较丰富。并且学生有较浓厚的兴趣。在同学们做了适当的评价之后,有些干脆要求再画一幅,积极性很高。对本课的掌握较好。

会变的线条的教学反思2

  《会变的线条》是人美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中的一课。教学中,我依然注重传统文化在整节课中的渗透。导课中有“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评价中有“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等,学生实践中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总结中有“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尽量做到了渗透自然、合理,语速放慢,让学生能够听清楚。也许一次、两次学生还理解不上去,渗透的次数多了,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受影响。我觉得小班化教学中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非常重要,因此我设计了“闯三关”的环节,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讨论交流找到答案,我也做到参与其中,使学生学会合作。学生作品的呈现我也采用小组展示的形式,通过评选作品最优秀的小组深化学生对合作学*的认识。

  从课堂反馈的效果看,我认为自己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但是存在几点不足:一是随机应变的能力还要加强。当有学生认为直线是温柔的,又有学生认为曲线是温柔的时候,我应该让学生比较一下,哪个更贴切,不能让学生的意识产生混淆。二是对学生的关注度不够。小班化教学倡导要使每个学生感受到阳光普照。我却在累计小组加分时,才发现有一个小组没有得到加分,这不利于学生学*自信心的培养。三是学生投票前,我应该引导学生围绕板书的“秩序、变化”进行观察、比较,不能无理由地乱投票,真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会变的线条的教学反思3

  《会变的线条》这一课是人美版二年级小学美术第三册第十五课的内容,是继第二册《我们身边的线条》一课内容之后的线条系列课,《我们身边的线条》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线条、认识线条、感受线条,能用不同种线条组织一幅画面。而《会变的线条》一课是《我们身边的线条》一课的提升版,它的教学目标不仅是让学生感受不同种线条带给人的美感,而是要学生们自己通过观察生活后创造出更多种不同的线条,并且把创造出来的线条变成一组一组的不同形式的线条搭配排列装饰物体形象,教学难度比前一课要大的很多。所以我对本课教学重点的设定为让学生们感受到线条的千变万化的形态和不同种线条带给人的不同美感;并通过对作品的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教学难点设定为如何运用不同种线条,用组合线的形式将它们进行有序的排列组合来装饰任何事物形象。

  在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观看线条是如何从简单线条变化出许多复杂的线条的,再将复杂的线条变化出更加复杂的一组一组的组合线,在看到学生们观看时发出阵阵的惊呼后我知道我已经做到扩宽学生创新的思路了。其后,我在教学中展示出画家毕加索《坐在柳条椅上的朵拉马尔》,请学生们带着三个问题是来欣赏这幅画,引导学生感悟画面中不同线条合理组织给人带来的美感,感受画家非凡的创造力。本课的教学重点也就在快乐、轻松的学*氛围中已得到掌握。在教学中为了解决“感受线条美”这一难点,我首先采用对比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比优秀的线描作品与自己的作品中的线有什么不同来学会画各种各样的线。继而自己来设计线。然后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发现线条的美,之后再欣赏设计师把这种原始的美经过加工设计后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中的作品。了解线条的原始美到创作美的升华。通过这种层层递进的学*方式这开阔了学生的设计思路。最后在作业设计上我为学生设计了简单的人物、茶壶、服装、手套等等作品。让学生在上面用线条进行装饰。提高了学生的学*兴趣。作业效果良好。

  儿童的潜能是无限的,线条绘画是多变的,用无限的想象空间去驾驭多变的绘画形式,儿童是乐意去干的,我就给学生创造这种自主的绘画体验空间。本节课,我自始自终都贯穿教学目标、解决重难点,用多变的线条去感受、体验、巩固在作品中的美感。

  在本课的拓展上我本着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为学生介绍了一幅图文并茂的线描作品。既让学生认识到线的另一面,也让学生在绘画上有了新的认识。


《会变的水果》教案及教学反思实用五篇(扩展8)

——长颈鹿的水果店教案及教学反思范本五份

  长颈鹿的水果店教案及教学反思 1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豆子等做橡皮泥的黏贴画,进行豆子贴画。

  2、体验创作的快乐。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幼儿自带种子,3张已经完成的作品,橡皮泥

  活动过程:

  一、欣赏“种子贴画”范例。

  1、“小朋友们,你们*时喜欢吃水果吗?”

  “老师今天带来了几张水果画,但是和你们*时画的方法又有些不同,先请你们看看这些都是些什么水果?”

  “那它有什么不同?”

  “这些画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那你们知道这些画是怎么做的吗?”了解可以用种子来黏贴出水果的外形作画,对能力较强的幼儿可以要求她在作画时注意颜色的搭配。

  2、教师向幼儿示范如何黏贴,幼儿自己黏贴时应该注意要将种子按入橡皮泥中,并轻轻压一压,使种子粘附在橡皮泥上不易脱落。

  3、让幼儿说说自己想画什么,引导幼儿交流自己的想象,暂时没有构思的`幼儿,也可引导模仿老师的范画。

  二、教师提出要求。

  1、将橡皮泥用模版做成*整的底板。

  2、粘贴时,不用取很多豆子,豆子落到桌子要拣起来。

  3、全部粘贴后,用手掌轻轻地压一下,使种子黏贴在橡皮泥上。

  三、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展示作品,幼儿相互交流自己喜欢的作品。

  活动反思:

  这次上美术活动课,虽然是第一次尝试这类型的活动,并且总的流程还是走的比较顺利,但是在操作活动的过程中还是遇到了不少问题需要我自己注意的,其中,问题如下:

  1、在上课时,对幼儿的要求应该说清楚明白,如“桌上的东西不可以碰”,并且在幼儿犯规的时候,不能一味的放纵,需要及时的制止,在控制不了的情况下,可以选择惩罚一个幼儿来给别的幼儿起到示范作用。

  2、美术课上课时,对幼儿的示范要详细并且最好能够让幼儿自己来思考和参与,这样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和操作欲望

  3、课堂的引入可以更情景化,尽量避免常规*淡,可以创设一定的情景来吸引幼的注意,引起幼儿的兴趣,也可以利用创设的情景来对幼儿的操作提出一定的要求,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活动的收尾应该再加上老师的点评和幼儿的互评自评,从而来巩固这一活动的主旨,也可以让那些操作错误的幼儿知道活动的重点。

  长颈鹿的水果店教案及教学反思 2

  设计意图:

  水果店的主题活动内容我们一共预定了四次游戏,这次游戏是最后一次。针对前几次的游戏活动情况:幼儿对水果店的经验缺乏,相互间的交往能力较弱。

  特设计了以巩固水果店老板与顾客间的角色意识,大胆模仿**间的交易活动,体验参与角色游戏的快乐及能根据顾客的需要进行交易活动,在游戏中发现断货能及时补货为目标的游戏活动内容。

  二、活动目标:

  1、巩固水果店老板与顾客间的角色意识,大胆模仿**间的交易活动,体验参与角色游戏的快乐。

  2、能根据顾客的'需要进行交易活动,在游戏中发现断货能及时补货。

  三、活动准备:

  秤,葡萄、草莓、西瓜、西红柿等水果店的必备物品

  娃娃家小菜场

  四、活动过程:

  (一)谈话,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1、上次角色游戏你在哪里玩?扮演了谁?做了什么事?

  2、师:我发现一个水果店的老板把水果放得乱七八糟的。你是顾客,你会去那个水果店买水果吗?(引导幼儿将水果摆放整齐)

  3、刚才我接到舅妈打来电话,请娃娃家的妈妈去她们家做客呢!空着手去,你觉得好吗?(买些水果)那待会儿请娃娃的妈妈到水果店买些水果去做客吧!

  (二)提出活动要求

  1、东西摆放整齐

  2、与同伴友好的玩

  (三)幼儿游戏,教师指导

  1、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角色进行游戏,教师适当调整幼儿的人数

  2、教师以不同的角色身份参与游戏,指导幼儿游戏的顺利开展

  重点指导:深入水果店,指导水果店老板与顾客相互间的交易活动,发现断货能及时补货。

  一般指导:引导幼儿主动参与角色游戏活动,大胆模仿**的劳动。

  (四)游戏结束,教师讲评

  1、今天你扮演了谁?做了什么事?

  2、重点请水果店的幼儿说说

  3、教师适当小结幼儿的活动情况

  4、师幼共同收拾整理

  五、活动反思:

  今天的活动,教师引导幼儿以买些水果去舅妈家做客为活动的引子来开展水果店的游戏。孩子们的兴趣很高,参与性很浓。买卖声、叫喊声融合成了一曲欢快的交响乐。

  但在活动中,也发现水果店的老板“买”、“卖”不是分得很清,一会儿大声地在喊“买水果了”,一会儿又在喊“卖水果了”,而且买卖交易付钱时,水果店老板与顾客都争着付,究竟谁先付给谁,还很茫然。在下次其它的主题游戏活动中,还应渗透幼儿这方面的知识经验。

  长颈鹿的水果店教案及教学反思 3

  活动目标:

  1、知道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感受水果的丰富性。

  2、通过多种感官感知水果的色、香、形、味,知道水果的基本特征,喜欢吃水果。

  3、能大胆地在集体前表述自己的见解,在活动中感受交往分享的快乐。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重点:

  有关水果特征的知识并不是最重要,重要的是让幼儿知道怎样才能获得这些知识,所以本活动的'重点是培养幼儿主动运用感官感知水果的各种特征。活动应立足于授渔,而不是授鱼。

  活动准备:

  布袋一个,苹果、梨、桔子、柿子、石榴、葡萄、香蕉各一个。

  视频,刀一把,切开的水果块若干,牙签。

  幼儿每人自带水果一个。

  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激发活动兴趣。

  二、通过探索活动,提高幼儿运用感官的能力。

  1、幼儿去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闻一闻,自由探索水果的特征。

  2、围绕问题交流发现:

  三、了解水果的基本特征

  1、幼儿讨论,水果的里面是些什么?

  2、出示记录表,提出操作要求:把你找到的果皮、果肉、果核放到记录表中。

  3、比一比,这些水果宝宝有什么一样的地方?

  4、除了今天我们吃到的水果外,*来你在家里还吃到了什么水果?

  四、尝一尝,进一步感知水果的特征。

  五、通过讨论,知道多吃水果身体好

  活动反思:

  秋天,一个充满诗意的季节!水果成熟了,有了这些水果,我们的生活就更加有滋有味、多姿多彩。可是在水果的世界里也蕴藏着许多知识和秘密,在《秋天的水果》学*过程中,通过“说一说,看一看,玩一玩,尝一尝”从而获得许多关于水果的知识。

  在此次活动中我们引导幼儿由外到内地认识各种水果。

  长颈鹿的水果店教案及教学反思 4

  【活动目标】

  1、复*以往学过的规律,并根据规律猜测小动物要买的水果。

  2、能够根据记录表统计水果,并正确统计出每一种水果的数量。

  3、在故事情境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PPT、大的水果记录表一张、水果数字统计表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吃水果吗?(喜欢)

  师:森林里的小动物们也喜欢吃水果,长颈鹿阿姨在森林里开了一家水果店,我们来看看,有哪些水果呢?(用有…。有…。还有…。)

  二、根据规律猜测小动物会买的水果。

  师:长颈鹿阿姨的水果店开了一周,小动物们每天都会来买一个水果,看小猴子带了这一周买水果的记录卡来买水果了,这张卡上面有什么?(认识周一、周二、周三、、、、周日)小猴子周一到周六是按照什么规律来买水果的呢?周日会买什么水果呢?

  师:看!又有谁来买水果了呢?小松鼠也带来了他买水果的记录卡,看看他周一到周六是按照什么规律来买水果的?周日他会买什么水果?

  师:小朋友的'小眼睛看仔细罗,哪个小动物来买水果了呀?(小熊)那么小熊要买什么水果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小象看到这么多小动物来买水果,他拿着自己的记录卡也来买水果了,他会买什么水果呢?为什么?

  三、幼儿学*记录一周卖掉的水果。

  师:水果店的生意真好,我们来帮长颈鹿阿姨汇总一下这周的水果销售情况,你们愿意吗?

  师:(出示一周水果销售汇总表),看!这是一张汇总表,汇总表上有什么?横排是周一、周二、周三、周四…。一直到周日。竖排是小猴、小松鼠、小熊…。

  师:请你看着小动物的记录卡,把这些水果汇总到这张表上。第一个是小猴,小猴是按照什么规律来买的?我们一起来放一放。

  师:下面谁能来放一放小松鼠买的水果?他放的对吗?我们给他鼓鼓掌。

  接下来谁来放一放小熊买的水果?

  小象是按照什么规律买水果的呢?我们请xxx小朋友来放一下吧。(请小朋友上来放水果)

  四、幼儿操作数字统计表。

  师:(出示数字统计表)小朋友真聪明帮长颈鹿阿姨完成了汇总表,长颈鹿阿姨还想请我们帮忙统计一下小动物买水果的数量。看这是一张水果统计表(边指边讲),小猴一周买了几个香蕉,(4个)就写上4;小猴买了几个苹果?(3个)就写3;小猴有没有买梨?没有就用0表示?

  小松鼠有没有买香蕉?没有就用0表示写在这里。小松鼠买苹果了吗?没有用什么表示?小松鼠一周卖了几个梨?买了几个橙子呢?写在这里。

  师:现在请小朋友轻轻的把身体转过去,在桌子上拿一张统计表,统计出小动物们买的水果数量。开始吧!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评讲操作。

  师:小朋友你们统计好了吗?现在我们来看一看XX小朋友的统计表,谁来说一说,小松鼠买了几个什么水果?

  师:你们都统计对了吗?(对了)一周下来长颈鹿阿姨到底卖掉了多少水果呢?我们来合计一下。香蕉4个、3个、3个一共卖掉了几个呢?(10个)在这里写上10。那么苹果一共卖出了几个?梨和橙子呢?请你合计出来?

  师:我们来看看XX小朋友的统计表,苹果一共卖出了几个?梨呢?橙子呢?你们同意吗?

  师:长颈鹿阿姨非常感谢小朋友的帮忙,她邀请我们去吃水果,现在我们带着自己的统计表跟老师出发吧。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长颈鹿的水果店教案及教学反思 5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继续感知分类,认识区别大小。

  2、初步积累按事物的某一特征进行摆放的生活经验。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水果筐子、橘子、苹果、梨若干。

  2、有去过水果店的经验,水果店录像。

  活动过程:

  一、情景回忆

  1、播放录像,这是什么地方?

  2、播放水果分类摆放的特写镜头,水果店里的水果是怎么摆放的?(引导幼儿说出分类摆放的相关经验。)

  二、摆放水果

  1、今天,我们也来开个水果店,好吗?可是,橘子、梨、苹果这样乱七八糟放在一起能开水果店吗?(引导幼儿说出:橘子、梨、苹果分别放在三个筐子里。)

  2、幼儿分放水果,教师观察并引导幼儿边放边说:苹果苹果在一起,梨和梨在一起,橘子橘子在一起。

  3、现在,水果店里整齐多了。但是,大苹果和小苹果的价钱是不一样的,而且我今天想买大苹果送给朋友,可是大苹果、小苹果放在一起,我挑起来真是麻烦。那怎么办呢?(引导幼儿说出把同种水果按大小分开放,可播放录像帮助幼儿感知回忆。)

  4、请3名幼儿示范将同种水果按大小分类。

  5、幼儿按大小分类,最终分成六筐水果。

  三、买卖游戏

  1、教师当老板,幼儿买水果,一人可以买1——3个水果。

  2、说说自己买了几个大或小的什么水果。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中,教师得到了幼儿的积极配合,让他们大胆地说出自己想说的。幼儿始终有浓厚的兴趣,在不知不觉参加教学活动,教师也达到了教学目标。


《会变的水果》教案及教学反思实用五篇(扩展9)

——《掌声》教案及教学反思范文五份

  《掌声》教案及教学反思 1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25个生字

  2.通过多元的识字方法,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3.理解“犹豫、赦免、稚拙”等词语的意思

  重难点

  1.会认、会写生字,理解新词意思。

  2.通过多元的识字方法,培养学生积累和运用词语的能力。

  办法

  1.用开火车读、抢答、游戏等方法理解词语、熟记生字。

  2.用小组赛PK赛的形式识记字形。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走进《掌声》和《一节特殊的课》两课文,同学们可以尽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并自学生字。争当记字“小明星”师板书课题

  二、读文识字,培养能力

  1.学生默读课文,画己喜欢的词语和生字

  2.组内交流,互学互助展示词语,理解意思,不懂的词查找词典、字典互考认字,互助组词

  3.汇报展示,多元认读

  (1)生汇报字词(师板书)

  (2)学生齐读,指读,轮读字词并组词,强调多音字字音

  (3)抢答词语的意思(优者奖星)

  4.板前检测,认字注音

  (1)开火车式给读字注音

  (2)学生

  5.识记字形,争夺明星

  (1)学生汇报记字方法

  (2)评出“记字小明星

  三、重点指导,关注书写

  (1)找出易错的字“圈、英、刷”

  (2)书写时主笔的定位。

  (3)学生书写在写字本上

  四、作业,书写写字书

  教学反思

  《掌声》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小英子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由原来的忧郁自卑变得乐观开朗的故事,赞美了同学们的善解人意,也说明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地关心别人,特别是对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通过对本课的学*,就是要让学生去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爱。

  课文是以小英的感情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的,情节感人,描写细致。在教学中我注意以下方面:

  在第一自然段到第四自然段的教学中,我注重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不同的语气朗读,能让学生更好地把握小英的不同性格,并在朗读当中表现出对小英的同情和对小英改变后的开心心情,通过这样的对比读,无疑为后文学生解读“掌声”的魔力和魅力蓄积了更多的精神能量。在感悟掌声的内涵这部分教学中,我通过设计自读重点段,谈体会;细读重点段,品字词;再读重点段,指导朗读。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能力,使学生获得了情感的体验。此外我还注重对教材空白点的挖掘,通过抓描写小英动作神态的词,用“小英此时在想些什么?”去引导学生体会小英犹豫不定的心理。又如在领会同学们两次掌声的不同意义时,我引导孩子把课文中叙述的语言转变成自己的话,用:“如果小英此时就在我们班级里,你想通过掌声和目光对她说些什么?”“小英听懂了你的掌声吗?”的等情境将学生的心一步一步地推向小英的心,让孩子真正走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最后,在理解课文后,我边播放音乐边让学生回忆自己曾经有没有得到过别人这样的掌声和给予别人这样的掌声,文章内容得到升华。

  这堂课下来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时间安排的不够紧凑,以至于最后显得有点慌乱,“有话没有时间说”,这就说明我前面部分讲解的过于细致,理解的过多,而读的却很少。只是引导学生细细的品味小英的心理变化过程,只是领着学生把内容读了过去,而没有细细的品读。这也就导致了前半部分让学生说话的时间长了些,课上时间安排的不够合理。另外,学生的朗读训练也存在很大的问题,学生读课文感情不够深入,拖音现象严重,有待训练。

  《掌声》教案及教学反思 2

  教学分析:

  《掌声》这篇课文以饱蘸爱心的笔墨、朴实无华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小英在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她鼓起了生活的勇气,走出了困境,打开了向往美好生活的心扉,变得乐观开朗。伴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透过描写人物外表的语句。我们可以体会到他们情感的变化,进而感悟到“掌声”的内在意蕴。因此,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去与文中人物展开充分对话,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融通,让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去感悟语言,在品味中学*语言,在实践中发展语言,从而促进学生语言与情感的同构共生,实现文心与人心的谐和交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麻、症、疾、姿、势、况、镇、绪、述”等9个生字。

  2、正确理解“小儿麻痹症、忧郁、文静、犹豫”4个词语。

  3、在感悟文本的基础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4、通过联系上下文体会两次掌声里的深刻含义,从而懂得并愿意主动关心、鼓励他人,并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心、互相鼓励的真情,学*关爱别人。回报别人的付出。

  过程和方法

  1、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生字词语,学生认读。

  2、发动学生采用对比读、分段读、齐读等多种方式读课文,领会大意。

  3、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人物的心理和活动。

  4、让生互相交流,体悟文中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让学生体会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关爱。从而理解爱、懂得爱,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为善,尊重他人,善待他人,鼓励别人;同时,也要懂得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2、通过师生共学、自主探究、发散想象等方法从语言文字中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

  教学难点:

  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教学准备:

  朗读单元导读,了解单元主题。

  一、谈话导入

  1、刚才我们读了单元导读,了解了这组的课文都是以我们为主题的?(爱)今天我们要学*的是本组课文的第一篇,题目叫做《掌声》。

  2、板书课题。伸出手,和谭老师一起来写课题。这个“掌”字上面写得扁一点、宽一点,下面“手”的弯钩写得舒展一点。“声”上面的横长,下面的横(短)。

  3、齐读课题。一起读课题。

  过度:《掌声》这个小故事讲得就是同学之间发生的事,事情虽小,但读起来却令人非常感动。

  二、初读感悟

  1、想读吗?遇到困难怎么办?孩子们,借助拼音、查字典、请教别人、多读几遍,这些都是很好的学*方法。老师相信通过努力,你们一定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好了就坐端正,开始读吧!

  (同学们,齐读和自由读有什么区别呢?)

  2、随文识字

  (1)同学们刚才读书都非常认真,老师想问一下。你们知道文中的主人公是谁吗?这个小女孩从小就患上了(屏显:小儿麻痹症)指名读,读流利一点。

  英子正是因为得了这种病,腿脚(落下了残疾)。这里哪个字的读音特别需要注意呀?

  屏显“落下残疾”指名读,正音。

  这个“落”还能读什么音?能组个词吗?

  ( )落叶

  ( )丢三落四

  ( ) 一共三个读音,但在这个词中读( )。用心记才能不出错,再读一遍这个词,看谁能把它牢牢记在心里。

  因为她得过( ),腿脚( ),所以不愿意让人看见她走路的(屏显:姿势),自己拼一拼,能读准吗?指名读。

  屏显去拼音的三个词语认读:去掉拼音了,谁敢领着大家读一读。

  屏显句子:回到句子里,还会读吗?你来试试!我们一起读读。

  (2)骤然间热烈 持久

  屏显词语:从你开始,每人一个,领着大家读一读。

  屏显:“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又回到句子中了,请你来读。

  这掌声改变了英子的命运,让我们一起走进英子的内心世界。

  三、走进文本,感受人物变化

  1、学*第一段

  (1)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仔细想想,英子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学生自由朗读后交流:(自卑、忧郁、不快乐,孤独……)(板书:自卑忧郁或忧郁)

  (2)同学们体会得真好,你们是从哪里感受到这一点的呢?

  ●课件出示句子:“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想象一下当时同学们在干什么,

  生:同学们在做游戏。

  生:同学们在唱歌跳舞。

  生:同学们在操场上奔跑,跳绳。

  生:同学们在尽情地说笑。

  屏显:当同学们( )的时候,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引读“当同学们( )的时候,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师:当同学们快乐地游戏的时候。读

  生(齐读):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师:当同学们唱歌跳舞的时候。读

  生(齐读):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师:当同学们在操场上奔跑,跳绳的时候。读

  生(齐读):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3)师:是啊,那是教室的一角,更是孤独的一角,你能把英子的忧郁、孤独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指名读

  (指名读评价:你试着把“总是”读得重一些,把“默默地”读轻一点。再读一遍。)

  (4)师:看来,同学们都很理解英子。那时的她不爱说话,默默无闻,多么忧郁啊!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体会英子的忧郁和孤独吧!(齐读)

  齐读→评价:多么自卑、忧郁的孩子啊!

  2、学*第四段

  (1)后来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有什么变化呢?请你来读第四段,其他同学想一想现在的英子变得怎样了?

  (2)原来英子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现在和同学们一起(游戏说笑),还忧郁吗?性格变得(开朗,板书);原来她的腿有残疾,不愿意让同学们看见她走路的姿势。现在还让同学们教她(跳舞)。说明她现在充满了(自信)。

  ( 3 )看到英子的变化你们高兴吗?那我们把高兴的情绪酝酿到脸上,一起读。

  3、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1)课文学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是什么使英子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呢?

  学贵有疑,你是个爱动脑、会提问的好孩子,掌声送给你。

  谁能帮他解决心中的疑问?(把话语组织好,把话说完整,你的思路很清晰,语言表达也很简练。)

  (2)那你能用黑板上的这些词语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吗?谁敢来说?请你来说。(你的语言组织能力真棒!)

  (3)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记住,同学们,抓住了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我们就能很好地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读文感悟,领悟掌声内涵

  重点学*课文的2、3自然段。

  过度:那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同学们送给英子掌声这件事的呢?

  下面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2、3自然段,画出描写英子动作

  和神态的语句,多读几遍,想一想英子当时是怎么想的,在空白处写一写。读完、写完就坐好。

  谁来读一读,说一说?

  ★轮到英子上台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英子,轮到你上台了,你为什么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老师真高兴,你能勇敢地举手,大胆地说出你的想法吧!

  ●你就是英子,读读这句话,读出你的感受。

  (评价:你把“一齐”读得比较重,“低了下去”读得轻,读得有感情。老师听出了你的无助/自卑/害怕)

  ●屏显句子,师领读:我们一起读:轮到英子上台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还画了哪一句?

  ★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

  ●英子,轮到你讲故事了,你为什么犹豫呢?

  ●可见这犹豫中藏着的是英子的害怕、胆怯,对吗?读出你的感受。

  ●她还有别的想法吗?(她想去吗?)

  来,请你谈谈这个问题。我从你的眼中看出来。你的心中一定是有了与其他同学不一样的看法。勇敢地站起来。

  你的发言很有独到之处,善于思考,读出你的想法。

  ●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心里拿不定主意,所以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无奈之下,只好(慢吞吞)地站了起来,此时,英子的内心充满了痛苦、无助,甚至快要哭出来了。

  ●这个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一角的小女孩,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生接: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这个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姿势的女孩,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生接: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谁愿意再来读一读这句话呢?(指名读)

  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你能告诉大家为什么把终于读得这么响亮?(生答:因为英子下了很大的决心,才走上了讲台。)

  (评价:理解的多深刻啊!)

  ● 谁愿意来读读第3自然段,体会一下英子的这种复杂的心情呢?

  (指名读)(评价:多么无助的英子啊)

  ●走路对别人来说是件多么容易、多么*常的事,可对英子来说却是那么( )。 生:困难。

  为什么?

  ★从课桌走到讲台,这并不遥远的距离,可对于英子来说,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信心啊!作者对人物的神态、动作做了细致的描写,让我们仿佛触摸到了英子的痛苦与自卑。我们随着她艰难地挪动着残疾的双腿,一步、两步,一摇一晃;她低着头,含着泪,她多么渴望有一种力量能鼓舞她。就在这时候,(齐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骤然”还可以用哪个词来代替?(突然 忽然 猛然)那作者为什么偏偏用了“骤然”这个词呢?

  ●如果现在老师是英子,你们是英子的同学,什么样的掌声是“热烈而持久的”,你们能用掌声表示一下吗?

  ●这真是热烈而持久的掌声啊,同学们把千言万语都化作了这热烈而持久的掌声,这掌声是对英子的(鼓励 、支持) 板书:鼓励

  ●如果你是英子的同学,你想用掌声告诉她什么?

  生:英子,你能行,我们相信你!

  生:英子,你真勇敢!

  生:英子,别害怕,我们不会歧视你!

  ●师:英子此时最需要的就是大家的支持啊,

  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女生接着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就在英子忐忑不安的那一刻,(男生接着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就在英子最需要鼓励的那一刻,(大家一起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在同学们那包含鼓励与信任的掌声里,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掌声渐渐*息,英子也镇定了自己的情绪,开始讲述自己的一个小故事。故事讲完了,教室里——生接: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教室里为什么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想一想。

  你的发言很有条理,也很有见解。

  ●这一次同学们除了用掌声鼓励了小英子之外,还送去了对英子的(赞赏)。板书:赞赏

  ●听到这热烈的掌声,无数的话语在英子心头涌动,她想说——

  (出示关联词:如果没有……我就……;拓展说话)

  ●此时无声胜有声,她什么也没说,只是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个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英子一摇一晃地走上讲台,又一摇一晃地走下讲台,一样的走路姿势,她内心的感受一样吗?(不一样)

  ●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激之情再读这句话: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五、感悟力量,升华情感

  1、同学们那充满鼓励,饱含赞赏的掌声就像春雨,融解了英子内心的冰川,医治了英子内心的疾病。英子变了。原来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现在——生接读 “她和同学们一起游戏说笑。” 原来她的腿有残疾,不愿意让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现在——生接读“甚至在一次联欢会上,还让同学们教她跳舞。”

  2 、师:英子不再像以前那么忧郁,那她变成了一个怎样的人呢?

  课件:用一句话交流:她成了一个( )的人。

  她成了一个(自信)的人;

  她成了一个(快乐)的人;

  她成了一个(开朗)的人;

  她成了一个(勇敢)的人;

  她成了一个(不自卑)的人;

  她成了一个(敢于面对生活)的人……

  3、几年过去了,上了中学的她依然惦念着给予她掌声的同学们。她将心中的千言万语全都融进了她的来信——我们一起去读一读吧!(齐读)

  我永远不会忘记。生活。

  (1)你就是英子,你读吧。

  (2)谁还想读?

  (3)想读的都站起来读。

  4、学到这里,我们逐渐领悟到掌声的深层内涵。它不光是拍手、鼓掌的表示,它还包含着对他人的__________?(鼓励、支持、尊重、信任、关爱……)掌声凝聚着颗颗爱心,掌声充满着浓浓真情,多一份掌声,多一份爱;多一份爱的鼓励,就多一份成功的希望!

  5、正如作者董保纲所说:(课件出示):生活中,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1)女同学,请轻轻地把这句话告诉自己。

  (2)男同学,请真诚地把这句话告诉你身边的朋友。

  (3)同学们,请大声地把这句话告诉所有的人。

  六、诗心飞扬,谱成爱之歌

  小练笔

  1、听了你们的真情告白,老师也被深深地感动了,我选了一首小诗,送给同学们。

  2、出示

  掌 声

  掌声是闪闪的星星, 能把孤独的黑夜照亮

  掌声是温暖的阳光,能照亮人们的心房。

  掌声是一把钥匙, 能打开勇气的大门!

  3、师:掌声还会是什么?相信同学们心中一定有自己的答案,赶紧拿出练*本写下来。

  七、 小结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得真棒!让我们为自己出色的表现鼓鼓掌,(鼓掌),也把这感谢的掌声送给在场所有老师,(鼓掌)。愿我们今后在掌声中经历风雨,在掌声中快乐成长。让我们把掌声献给别人,献给自己,献给多彩的生活吧!

  板书设计:

  29、掌声

  忧郁 赞赏 开朗

  鼓励

  爱

  教学反思:

  《掌声》一课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英子在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气,从此变得乐观开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人都需要掌声,尤其是当身处困境的时候;要珍惜掌声,同时我们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这篇文章语言质朴,但在*谈的叙述后面饱含着一个充沛的情感主题:文章中“掌声”代表着鼓励、尊重,代表着“爱”。全文以英子的感情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多次写到英子的神态与动作。因此,如何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怎样通过英子的外在动作、语言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这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掌声》教案及教学反思 3

  第一课时

  【目的要求】初读课文,学*生字词。

  一、导入揭题

  1、我们鼓掌时发出的声音叫什么?(板:掌声)

  2、我们常常会在什么情况下听到掌声?

  3、预*了渴望呢,知道文章写谁为谁鼓掌?为什么事鼓掌?

  二、初读课文

  1、师范读。

  2、生自读课后生字词。

  3、师出示词语,检查认读情况:

  班里、愿意、投向、调来、情况、持久、讲述、交谈

  珍惜、慢吞吞、困境、残疾、犹豫、骤然、鞠躬、舞蹈

  理解:

  持久:保持的时间长。

  困境:捆那的处境。

  犹豫:拿不定注意。

  骤然:突然。

  4、读课文。

  5、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6、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①写小英因患有残疾而忧郁、自卑。

  ②老师由于不了解情况而让小英上台演讲,小英在同学们的掌声中上台演讲,获得成功。

  ③同学们的掌声使小英鼓起了生活的勇气,不再忧郁了。

  ④点明中心:人人都需要掌声。

  7、每组各读一段。

  三、书写生字

  1、师指导写“班”“境”“愿”。

  2、生*字,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目的要求】精读课文。

  一、复*

  1、认读词语。

  2、说出文章各段的内容。

  二、前后对比,感受小英变化

  1、小英曾经是怎样一个人?请小朋友自己读读第一段。

  2、小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胆小、自卑、没有勇气面对现实……)

  3、这样的印象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1)出示: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2)指名读这句话。

  (3)她为什么坐在教室的一角?

  (4)“默默地”说明了什么?

  (5)你从“总是”中又体会到了什么?

  (6)齐读这句话。

  可是不久以后,小英像变了个人似的,她变得怎样了?

  (7)指名说。

  (8)读读这一小节,出示:“说也奇怪……”

  (9)小英变得怎么样了?(自信、勇敢……)

  (10)你认为省略号还省去了什么?谁来补充?

  (11)是什么原因,使她变得判若两人?(指名说)

  真替小英的变化感到高兴呀,就让我们高兴地来读读第5段吧!

  小英前后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能从你的朗读中把这种变化表现出来吗?(分组读1、5两段。)

  4、读到这儿在我们心中一定留下一个很大的问号,是……?(小英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你认为是因为什么?(掌声)

  过渡:掌声竟会有这么神奇的作用!让我们回到那次难忘的演讲中去。

  三、感悟重点,领会掌声内涵

  1、学生自由读2、3、4自然段。

  2、同学们给了小英几次掌声?用不同的符号划出表示掌声的词语

  3、第一次掌声“热烈、持久”。大家来鼓掌(指名读)小英感受到了吗?

  谁来读一读,让大家感受到掌声的力量?

  4、同学们的为什么要给小英这样的掌声呢?在掌声响起来之前发生了什么事?

  5、出示:

  轮到小英的时候,全班四十多双眼睛一起投向了那个角落,小英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小英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吞吞地站了起来。我们注意到,小英的眼圈儿红了。

  小英在大家的注视下,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1)谁来读第一段话?

  小英为什么立刻把头低了下去?在那一刹那,小英首先想到的是什么?齐读。

  (2)自由读第二段话,注意体会带点的词语。

  “犹豫”是什么意思?(拿不定主意)小英犹豫什么?(上去还是不上去)

  小英想上去吗?(不想)为什么?小英能不上去吗?(不能)为什么?

  因此,从“慢吞吞”、“眼圈儿红了”我们体会到小英的内心是多么的——(生答:痛苦、无奈)。齐读。

  (3)师:在万般无奈下,在无比痛苦下,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小英终于——(引读)。

  是啊,同学们已经走进了小英的心里,关注着她。其实同学们早已在关注她,这关注的目光里包含着什么?

  (4)小英终于走上了讲台,教室里顿时响起了什么?包含着什么?

  (回顾前面的课文。)

  (5)掌声渐渐*息,小英开始演讲了,她讲得怎么样?听了演讲,如果你是小英的同学你想对她说些什么?

  6、同学们把要对小英说的话用什么表达出来?(第二次掌声)这时的掌声又是什么?这时的掌声又犹如什么?(学生自由说,并让说得精彩的同学把关键词板书在黑板上)

  再次听到这经久不息的掌声,小英内心又是多么的——(生答:感激)

  7、听到同学们的第二次掌声,小英怎样了?

  (出示):小英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同学们的掌声里微笑着走下讲台。

  齐读。

  小英在掌声中,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无数的话语在小英心头涌动,她想说——(生答)小英什么也没说,只是向大家——(引读)

  8、是啊,从那次演讲以后,小英像变了个人似的,她……(再次引读)

  9、后来,小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她给她的老师写来了一封信,想看看吗?

  出示:

  指名读。读课文就应该这样,把自己放进课文中读。

  四、总结升华,读背作者感想。

  这掌声仅仅是指这次掌声吗?这掌声包含着什么?(关爱、友情……)

  是呀,当别人需要你的掌声的时候,我们就要毫不吝啬地把自己的掌声送给别人。

  【出示】是啊,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齐读这一段,把这一段话工工整整地抄下来,把这爱记在心里。以后如果有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你就把这段话送给他;如果你自己遇到困难,你可以拿出来看看——记住:还有很多朋友在关心你,爱护你!

  教学反思

  一、课文分析:

  《掌声》一课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英子在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气,从此变得乐观开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人都需要掌声,尤其是当身处困境的时候;要珍惜掌声,同时我们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这篇文章语言质朴,但在*谈的叙述后面饱含着一个充沛的情感主题:文章中“掌声”代表着鼓励、尊重,代表着“爱”。全文以英子的感情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多次写到英子的神态与动作。因此,如何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怎样通过英子的外在动作、语言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这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二、教学优点:

  整堂课通过师生共学、自主探究、发散想象、主动积累等学*方法;体会人物心理,懂得且愿意主动关心、鼓励他人,并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在学*时,我主要抓住小英的感情变化为主线索,让学生找到描写小英的神态、举动的句子。学生一下子就能找到了,然后创设情境,当学生读到英子犹豫时,我及时设计对话情境:英子,你为什么低头呀?你能说说你的心里话吗?学生这时走入文本,猜想英子是怎样想的“我害怕,别人会歧视我。”“我到底上去,还是不上去。”“不上去,才来的新老师老师要批评,上去,大家一定要笑我,怎么办?”此时学生通过与文本的对话感受到英子害怕、犹豫的忧郁的心理。当英子鼓起勇气一摇一摆地走上去时,我鼓励学生说:“难道我们不该为英子这样的勇敢鼓掌吗?”顿时教室里响起了热烈而持久的掌声。

  三、教学缺点:

  英子心里活动的3个句子,虽然找出来了,但是我没有即时好好地让学生通过朗读去品味。特别是“低下头”“犹豫”“眼圈红了”“慢吞吞站起来”还没有好好突出,没能深刻体会英子此时的心态在慢慢发生变化。这一部分处理太匆忙了,还需多指导学生朗读,为下面学生为何自发地送给英子的掌声做好铺垫。

  课结束了,我感动了,孩子们也感动了……学生在这堂课中不仅学*了语文,也从中感受到了鼓励,关爱的力量。

  《掌声》教案及教学反思 4

  原文

  上小学的时候,我们班有位叫英子的同学。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上课前,她早早地就来到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因为她得过小儿麻痹症,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

  一天,老师让同学们轮流上讲台讲故事。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四十多双眼睛一起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老师是刚调来的,还不知道英子的情况。

  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掌声渐渐*息,英子也镇定了情绪,开始讲述自己的一个小故事。

  她的普通话说得很好,声音也十分动听。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从那以后,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再像以前那么忧郁。她和同学们一起游戏说笑,甚至在一次联欢会上,还让同学们教她跳舞。

  几年以后,我们上了不同的中学。英子给我来信说:“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大家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使我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

  教案

  学*目标:

  1、认识“麻、症”等10个生字,会写“愿、姿”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掌声、文静、愿意”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精读课文第一段。

  导学流程:

  一、解读课题,导入新课

  1、今天,有这么多老师到我们班来听课,你会用什么方式来表示对他们的欢迎?

  (学生不由自主地鼓起掌来。)

  2、板书课题:掌声(学生齐读课题。)

  3、声能传情,读课题也要有讲究,怎么读,就能让大家感受到掌声的热情?(生读得更热情整齐些了。)

  4、你在什么时候得到过别人的掌声?(学生自由说。)

  5、在别人送给你掌声时,你谢过人家吗?(大部分同学没有)带上你心中的那份谢意,让我们满怀深情地把课题再读一遍。

  设计意图:重视提取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储备,感受掌声的作用。语文不用概念说话,它是感性的。

  二、读准词句,整体感知

  1、请大家认真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生字新词,并借助拼音读准它。在这篇课文中有些词是很容易读错的,请留意一下。(学生自由通读课文。)

  2、出示本课词语,在字音方面,你认为哪几个词是最容易读错的,给大家提个醒。交流:

  (1)落[lào]下:反复正音,直到读准。

  (2)麻[má]痹[bì]症[zhèng]:字音读得准,但感觉不够准,(指着麻痹症的偏旁)这是什么?(病字框),是啊,这是一种由病毒侵入脊髓引起的急性的传染病,严重时导致残疾甚至瘫痪。有病了身体就不舒服了,那该怎么读啊?(生皱着小眉头读。)

  3、同桌互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的,由同桌打上。

  4、鼓励学生自告奋勇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在读的过程中老师相机指导。

  5、请大家再次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流利不容易,我把读正确、读流利当作

  “保底工程”要求人人做到,舍得花时间逐词、逐句、逐段地读,必要时教师还要作示范。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互听互读是对话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话也包括“你读我读”,在互读互听中夯实基础,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后面的`精读课文打基础。

  三、走进文本,对话交流

  1、英子是一个怎样的小姑娘?默读课文,圈画出描写英子外貌及性格特点的词句。

  2、交流自学成果,抓住重点词句加以体会,随机交流以下句子:

  (1)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文静是什么意思?你从“默默地”这个词体会到了什么?

  (2)因为她得过小儿麻痹症,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

  ①学*生字:‘姿、势’老师范写,学生也认认真真地写一遍。

  ②英子的走路姿势是什么样子的?联系下文的“一摇一晃”来理解“残疾”一词。

  ③体验说话:英子走路“一摇一晃”,她不能像我们一样。

  ④她是多么难受啊,带自己的感受读好这句话。

  (3)上课前,她早早地来到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

  ①用心读读这句话,想一想英子为什么要这样做?从“早早地、总是、最后一个”这三个词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②是啊,我们带着一种感动,感受到了英子的不幸,体会到了她的孤单和自卑。现在你会用一种怎样的心情来读好第一段话呢?试一试!

  设计意图:在这一教学环节中,通过引导学生仔细揣摩重点词句,引领学生深入走进文本,读悟文字背后的声音,让学生在读读说说中与文本对话、与英子对话,真切地感受、体验英子的内心世界。

  四、指导书写,布置作业

  1、仔细观察本课的生字,想想哪些笔画特别需要提醒。

  2、重点探讨“烈、著”这2个上下结构的字的写法,范写。

  3、学生练*书写生字,及时展示学生写的字,并及时进行指导、评价。

  教学反思

  《掌声》写的是一位原本内心自卑的小女孩英子在同学们鼓励与爱的掌声中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孩子。这样一篇感人致深的爱的课文给了我们一次出色的爱的教育机会。为此,我设计了一堂情意交融,开放、扎实而有效的语文课,让爱的掌声响起在课堂的每个角落。

  教学这课时,我运用对比法进行教学。

  1、让学生初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划出描写英子心理活动的句子。

  2、读课文第一段,英子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3、读第四自然段,这时的英子给你又留下什么印象?英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4、同学们为什么要给英子掌声,第一次和第二次的掌声有什么不同?

  课堂中我围绕上面几个问题要学生反复读课文,理解英子的心理变化。让学生明白掌声对英子的影响。从而明白: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我们既要珍惜别人的掌声,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掌声》教案及教学反思 5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10个生字,会写13个字。理解生词意思。

  3.通过本课的学*,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是对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正确地看待自己。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

  2、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里变化。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探究

  提出预*要求:

  1、自由读文熟悉本课生字生词。

  2、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检查预*:

  (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看谁读得又快又准。

  落下残疾 犹豫 骤然间 镇定 情绪 身处困境

  讲述 结束 珍惜 鞠躬 忧郁 舞蹈 慢吞吞 经久不息

  (2)、反复认读,齐读。

  4、提问,指名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合作交流

  读课文,读出不理解的词

  1、默读,不理解的词划下来

  2、全班交流

  A、骤然间:说明快、突然响起的掌声

  B、经久不息:找句说词意“热烈持久”、“渐渐*息”、“掌声里走下……”;“不息”是指什么?

  C、身处困境:联系生活如缺钱、犯错误、生病、文中谁身处什么困境?

  D、残疾:文中指生病落下不方便走路的缺陷

  E、犹豫:拿不定主意,她在想什么?

  F、忧郁:找个近义词来替代,反义词呢?体会孤寂引读1段

  3、感知大意,切入掌声

  讨论交流:掌声对小英有什么作用?

  A、“鼓励她站起来了”(掌声表扬)

  B、文中怎么说——鼓起了——生活的勇气

  C、不再忧郁变得——活泼开朗

  D、齐读第5段体会

  4、师小结:掌声的作用真不小,竟然使一个忧郁自卑的姑娘变得活泼开朗,我们下堂课再继续进行交流。

  第二课时

  继续合作交流

  (一)学*第一自然段

  1、《掌声》这篇课文。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吗?(小英)

  2、小英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我们读出了什么样的小英?(自卑、忧郁、孤单、沉默,板书:自卑忧郁)

  从哪看出小英很忧郁?

  3、是什么原因让小英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4、那时的小英内心一定十分地痛苦、忧伤、寂寞。当小英默默地坐在教室一角时,她心里会想些什么?

  指名说一说。

  5、小英忧郁、自卑、沉默的样子,你能读出来吗?指名读,把小英的心情读出来。评读。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课文二、三、自然段。

  1、默读第2、3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描写小英的句子,想想现在的小英会想什么?

  2、轮到小英的时候,小英立刻把头低了下去,她此刻的心情会怎样,她会想些什么?

  3、残缺的小女孩感到自卑、紧张,害怕。那她又是怎样做的呢?

  出示:小英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吞吞地站了起来。我们注意到,小英的眼圈儿红了。

  4、在万般无奈下,在无比痛苦下,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小英终于……小英一边慢慢地走着,一边地想:。

  5、从哪儿看出掌声出乎小英的意料之外?理解“骤然间”(掌声响得突然,掌声响得让小英出乎意料)

  6、假如你就是小英的同学,你想通过掌声告诉小英什么?

  我想对小英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当小英感动得流下了眼泪时,她的心里会想些什么?

  8、当小英结束了演讲的时候,同学们又给了她经久不息的掌声,你又想通过掌声告诉她什么?

  (你的演讲太棒了! .......)

  (三)学*第四自然段

  1、出示句子:“说也奇怪,从那次演讲以后,,小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她不再忧郁,开始和同学们一起交谈、游戏,甚至还走进了学校的舞蹈房……”

  2、老师把这句话改一下,你们看行不行?她不再忧郁,开始走进了学校的舞蹈房,甚至还和同学们一起交谈、游戏……(不行)为什么?(走进舞蹈房,更加说明小英敢于正视和挑战自己的缺点,树立起生活的信心)

  师小结:掌声竟会有这么神奇的作用!让我们回到那次难忘的演讲中去

  三、品读感悟

  1、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指导学生读背作者感想

  3、学到这儿,相信你对于掌声或对于这篇课文一定想说些什么?(指名说一说)

  4、师引导学生深情地朗读最后一自然段。

  5、师:请把这句话记在自己的心里。

  四、拓展延伸

  1、抄写让自己感动的句子

  2、2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

  3、欣赏《掌声响起来》这首歌。

  《掌声》教学反思

  一位原本内心自卑的小女孩在同学们鼓励与爱的掌声中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孩子。这样一篇感人致深的爱的课文。

  在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关爱他人美好情感的熏陶、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 通过师生共学、自主探究、发散想象、主动积累等学*方法;体会人物心理,懂得且愿意主动关心、鼓励他人,并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在教学过程中,每当学生鼓起勇气举起双手时,我就让学生给他鼓掌,当全班齐读课文很棒时,让学生自己给自己鼓掌,让学生在掌声中成长。我觉得教师要很好地运用学生的掌声,让学生在行动中体会掌声的内涵,也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