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范本5份

首页 / 教学反思 / |

  三年级上册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1

  《陶罐和铁罐》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生动搞笑,情节富有变化,它讲述了国王御厨里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许多年代后,陶罐出土成了文物,铁罐却不复存在的故事。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主要讲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即他们的对话;第二部分主要讲许多年代过去后,人们发现了陶罐,铁罐却早已消失。作者告诉人们“不能只看到自已的长处,而看不到自已的短处,也不能只看到别人的短处,而看不到别人的长处”这样一个道理。这则寓言故事语言朴素却富有童趣。初读教材时,我感觉对话就应是重点,以对话贯穿全文,给学生呈现一个傲慢自大的铁罐和一个谦虚善良的陶罐。但多读几遍后才发现,作者的这篇童话目的不是给我们呈现两个罐子,而是以两个罐子的形象来说明“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的道理,我们应如何正确的看待人和事物。找到了人文价值,以何种形式来贯穿全文呢?经过深深思索与课堂实验,我找到了以“提示语”贯穿对话的朗读,从而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透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有了些许的感悟与想法。

  感悟一:放手有益。

  每次拿过课文,我都会急着去思考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才能想出新点子,让大家看到我精彩的设计,但每次都没有预想的效果。仔细想想,我忽略了课堂上最主要的人物——学生,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体,他们的兴趣才是课堂的源泉。因此,我试着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随便谈,随便说,随着学生的兴趣爱好走。没想到真的有效果了,学生的表达完全出乎我的意外,而且与我的预设也完全一样。仔细想想,原先站在学生的立场,想想他们对什么感兴趣,他们最想了解什么?会给我带来那么多的惊喜。

  感悟二:走进文本,走进学生,到达师生、文本对话之效。

  记不起在哪读过这样一句话:语文就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正如淳淳小溪流淌在课堂上。因此,以学生文本、关注学生才是我们上课的最终目的。课堂伊始,我可能没有走进学生、走进课文,因此不知其功效。当我投入的与学生一齐挖掘陶罐和铁罐的性格,探究其价值时,我和学生全身心投入其中,完全以学生为本,和他们同感悟、同体验。这时我们的思想相互碰撞,心灵相互交流,让我真正体会到了真正的课堂。

  感悟三:抛开设计,以生为本。

  每次讲课前,我都会把教案备得滚瓜乱熟,甚至评价语我都会仔细琢磨。但是透过这节课,让我深深领悟到:课堂是随机的,课堂也是学生的,教案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随着学生的发言进行教学。处处体现学生自主性,当然,这也需要教师自身有深厚的文化功底。因此,透过这节课也让我深深地明白:知识的储备对一个教师来讲是多么的重要。

  三年级上册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2

  《陶罐和铁罐》是一则很有启发性的寓言,通过体会陶罐和铁罐两个性格迥异的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让学生理解正确地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理解课文讲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我抓住了以下三点进行教学。

  在教学中,强化学生的感受,淡化纯粹的分析,对语文的课堂教学来说,是很有必要的,只有这样,才会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陶罐和铁罐》这篇课文主要讲了陶罐和铁罐两个事物在很成一段时之间,二者之间发生的故事,很有趣,也揭示了深刻的道理,在教学中如果单纯地采用分析讲解的方法,学生学起来定会觉得索然无味,也使有趣的故事不可以成为一个整体。因此,我在教学时,注意了学生的感受。

  让学生画一画,抓住“人物”的特点。阅读课文时,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铁罐奚落陶罐的话和陶罐说的话。为了指导学生读好铁罐的这些话,我同时让学生画出描述铁罐说话时神态的词语。学生很快抓住了“傲慢”、“轻蔑”的神气、“恼怒”这些词语;在理解这些词语之后,学生再读句子,将铁罐的骄傲表现得淋漓尽致。

  让学生演一演,加深对“人物”的理解。在学生把握“人物”的特点、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后,我让学生分角色读、表演读。学生先选定自己乐于表演的角色,按课文中所描述的“人物”的语言、表情进行表演。教师还鼓励他们加上自己设计的动作。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同时无论是表演者还是观看者也都加深了对“人物”的理解。这样一来,课堂再不是我的独角色,成了他们的舞台。

  在上述画、说、演的基础上,我抓住时机出示“思考练*”的问题: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结局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我先引导学生对比陶罐和铁罐最终的结局,学生能很快找出,铁罐已完全氧化,消逝得无影无踪了,而陶罐却依旧“光洁、朴素、美观”。并说一说是不是喜欢陶罐,为什么喜欢或不喜欢。学生有的说喜欢陶罐,因为它外表光洁、朴素、美观;有的说喜欢陶罐,因为它已是很有价值的古董;有的说喜欢陶罐,因为它谦虚,对人友好、善良。学生各抒己见,学*情绪高涨。这个环节的设计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也加深了对文章寓意的理解。

  三年级上册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3

  《陶罐和铁罐》这篇文章浅显、易懂、搞笑,贴*儿童生活,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互相尊重,和睦相处。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我从整体上把这篇文章分成了两个部分,也就是“铁罐瞧不起陶罐”和“许多年后陶罐和铁罐各自的命运”两大块。前一个部分我以“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为线索,让学生思考:

  1、陶罐的短处是什么?铁罐又凭什么来奚落陶罐的?

  2、铁罐用了哪些尖刻的话数说陶罐的短处?

  3、应对铁罐的奚落,陶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学生边读边在书上勾画。然后分组讨论,体会各自的态度。透过教师的指导,读出两只罐子不同的性格特点,使情感的变化渐渐明晰,这一部分是我教学的重点。第二部分的教学,我对文章进行了一些取舍,以两个问题来引导阅读,透过默读、导读、细读让学生体会两只罐子命运的不同,从而进一步让学生悟出这则寓言所蕴涵的道理。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透过充分的、不同形式的朗读,来体会人物说话的语气和当时的情绪,学生理解得比较到位,兴趣很浓。如在理解轻蔑一词时,我们结合课文插图,有学生说它的意思,有学生表演轻蔑的样貌,我趁势让学生带着这样的神态来朗读铁罐的话,学生兴致很高纷纷练*。几个环节下来,透过加表情读、加动作读、小组分主角读等等形式,学生读得充分,对于人物说话的语气、神态和动作的理解也都比较清楚。一节课上下来看到学生情绪高涨,孩子们在课堂上学得主动,练得用心,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对话的练读中。我觉得自己在课前多付出一些也是值得的。从孩子们的朗读和发言中,能够感觉到他们已经体会到了陶罐的谦虚宽容,也感受到了铁罐的傲慢无礼,这时,明白故事所蕴含的道理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课堂上学生有合作,但体现不够。有时只是个形式,未体现合作的实效性。

  三年级上册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4

  回顾《陶罐与铁罐》的教学,感受颇深。本课的教学目标,以人文目标为基本点,透过文本的学*,与文本交流,感受本课透过神态和语言描述表达人物内心的写法。以期到达对学生待人处世方面良好品德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重视了朗读,却忽略了文本内涵的挖掘;对铁罐的反面教育过于注重,却忽略了以陶罐为住的正面引导。纵观整堂课,有收获亦有遗憾,现反思如下:

  1、鼓励学生以不同的方式感受课文资料。课程标准指出:“鼓励学生选取适合自己的学*方式”“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理解、体验”。因此,在课中,我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陶罐和铁罐说的语句,透过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演一演等多种方式来体验。课后拓展设置了如果陶罐和铁罐再次相遇,鼓励学生进行续写。但是对续写思考不够周全,要求不够明确。能够让学生仿照课文,透过神态和语言来表达人物的内心。

  2、本课教学中,为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这一教学理念,我多次安排学生自读,指名读,表演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想一想这是一只怎样的陶罐和铁罐,进行分主角表演朗读,让学生在体验中读,在感悟中读,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个性。激励学生大胆的参与,努力调动每一个成员学*的用心性,目的想把学*的主动权、选取权还给学生,使他们真正做学*的主人,让他们获得充分自主的发展。

  3、在教授本课时不仅仅注重了对学生朗读的指导,还注重了透过反复朗读中对重要词语的理解,如“傲慢、轻蔑、相提并论”等。在反复朗读和老师的激发下,以读带讲,学生能够体会人物的内心感受。在讲解轻蔑一次时,我查阅了资料,利用字理解学,让学生感受这个蔑字,还让学生透过动作体会当你这样看人时心里是怎样想的,从而理解文本。这也是本堂课的一个亮点,给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对于学生正确全面认识陶罐和铁罐有很大的帮忙。

  4、本节课让学生反复自读、展示读的资料比较多。在课堂上,我对学生每一次的朗读做出了鼓励性的有效评价,不再是空空而谈。比如:学生在读到铁罐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时,我给出“透过你用眼角看人的眼神老师感受到了你的轻蔑。从你的动作和上扬的语调中我们明白了你瞧不起陶罐。”学生读到铁罐恼怒时,我给出“你眼睛瞪得圆圆的,从嗓子里吼出的话语,我明白你恼怒了。你指着它,跺着脚,我感受到你恼怒了。从你咆哮的声音中我明白你真的生气了。”有效评价,不是“好,再来。读得太好了!”而是要细心观察学生课堂上的表现,给出准确、具体的指导。教师要融入其中与学生,还有文本进行交流和对话。从而教师以读代讲,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

  5、由于太过投入铁罐的主角,课上教态显得略有生硬。课后有老师向我提出教态要具有亲和力,语速再慢些,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与学生*等的交流会更好。

  三年级上册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5

  《陶罐和铁罐》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强硬,瞧不起陶罐。

  埋在土里许多年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和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理解课文讲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我今天教的是第二课时,教学中我觉得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有如以下几点:

  1、以分角色朗读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用激发性语言激励学生大胆展示,并让学生互相评价,这样做有几方面好处:①学生评价学生是站在同一高度来看问题,这样做更直接,更容易被接受。②学生评价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加深认识。③这样做有利于调动学生学*积极性。④学生在进行评价的同时,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2、鼓励学生以不同方式感受课文,课程标准指出鼓励学生珍视自己独特的感受、理解、体验,因此,我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多美的陶罐!”一个人说,“小心点,千成别把它碰坏了。这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的。”谈读后体会。学生说出了陶罐很美,很有价值和人们很珍惜它的.体会,此环节挖掘了学生思维的深度,拓宽了思维宽度。

  3、生活处处皆语文,在课堂教学中,让生活阳光普照学生心灵,也是提高学*成效的途径,学了这课后,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道理与生活实际融合在一起,会理解得更透彻,记得更牢靠。

  不足之处也有一些:1、上课时,我要求自己的语言,教态,教姿应该是亲切,活泼富有亲和力的,但我觉得自己有点慌,没有达到预期效果。2、提问时,因为学生发言非常积极,有很多学生举了手却没有被叫到,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我无法兼顾到所有的举手的学生。3、小练笔环节时,忘了让他们先同桌交流就直接指名回答,这对中下程度的学生而言太难了。

  一次公开课教学就是一次很好的锻炼,虽然我做得不好,但比起开课前,我进步了,这就够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生涯,我将继续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


三年级上册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范本5份扩展阅读


三年级上册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范本5份(扩展1)

——三年级语文下册《陶罐和铁罐》的教学反思范本5份

  三年级语文下册《陶罐和铁罐》的教学反思 1

  这篇课文内容生动有趣,是篇童话故事。是小孩子最喜欢的话题,本文通过陶罐与铁罐精彩的对话的生动神态,展开了故事情节,推动了故事的发展,这个故事就是告诉我们要正确看待人和事物。

  针对我班学生的语文基础,大部分学生能读懂课文,都能用自己的话总结文章中心。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有好些孩子完全能用自己的观点总结文章中心。作为老师我,根本就没作多的准备,就是让学生自愿组合角色读,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这种办法比老师指定的角色配合,学生容易接受,有利于情感交流。不过我也没闲着,巡视听听后指导学生读出双方角色的语气。比如、铁罐的语气是:傲慢、轻蔑、恼怒、怒不可遏”的变化。语调上要以上扬为主,这里我配合学生角色演读了,并反复领读了,还有陶罐自始至终是谦和宽容,讲道理,自然*稳的语气,语气要坚实有力,语调要不卑不亢。

  接着我出示了一些词语:骄傲、奚落、傲慢、谦虚、轻蔑、恼怒、兴奋、懦弱。为了理解这些词语,我将文中四个人物设计了出来,分别由学生扮演,甲:铁罐。乙:陶罐。丙、丁:考古人员,具体操作程序(略)。通过这样课本剧的表演,词意自然会懂。这里我作了过高的点拔,因为语文就得靠积累感悟,即使学生暂时不明白,感觉一下也好。如:我适当点拨了背景知识。寓言,文学的一种体裁样式,它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了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

  这里我讲了《焰火北斗》的故事。(具体故事略)。本单元的作文训练也是让学生利用动物与动物之间的特点自编童话。于是我将课前自己的下水*作“小狗减肥记”,因为是自己写的,我就自编自演,学生可来劲儿了,还给我鼓掌,我又让学生评价,我哪儿写的好或者说的好?举手的学生不少,有的说我抓住了“狗与猫”的对话,还有“狗与狗妈妈的对话”也有学生说我表情好……

  我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也像我一样,选自己的喜欢的动物编一个童话故事。我给了学生30分钟,大多数学生写好了。不过学生的与我的下水*作思维差不多,什么“小鸭减肥记”“小兔减肥记”虽然学生*作雷同现象较多,可我还是高兴,因为作为三年级学生,我们不能只看到“雷同现象”因为“雷同现象”隐含着深层价值。学生这样“由不会写到会写”这样一个学*过程,如果没我的范文引路,学生还真不一定写的这么快。所以我把学生*作的雷同现象归纳为“完全正常,是必然的`”。

  接下来,我拓宽了本课的知识面。比如、我突然用手指“嘘”学生看见我手势,教室里安静了,我神神秘秘地说:“听,是谁在哭?好像是书包里发出来的……?”教室里活跃了,有个调皮的男孩说:“是我的铅笔……”接下来说的可多了,题材也多了“教室里的哭声”“书包里的哭声”“厨房里的哭声”“月亮和太阳想成家”“月亮和星星”……这下学生对童话故事真是略知一二了,我将自己的教学回峰一转,又回到教材,去感悟文中的角色神态的描写。

  这也是我要在本文中所渗透的重要写作知识点。“阅读感悟写法”怎样运用神态描写,这是我要教学生的写作技巧。本文生动刻画了陶罐和铁罐的神态。让学生去具体勾画文中语句。比如、“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住房嘴!”铁罐恼怒了。这些生动神态描写,生动地刻画了铁罐的傲慢,蛮横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友善、克制。那么怎样进行神态描写呢?

  上完本课,我反思了,在我的语文教学中,必须以“阅读与写作”为教学中心和目的。这样完全可以把教材的重点、难点始终贯穿在语文的实际意义中。比如、本课要突出的语文知识点。首先描写人物神态要与动作,语言等描写相结合。老师戴着一幅深度*视眼镜,每当老师进教室,她总会用右手去推眼镜,然后什么也不说,把教室从四角到每个同学都得扫视一遍,然后又推推眼镜,上课……“这些神态动作描写表现出老师既亲切又严肃,突出了个人的特点。然后,要注意描写人物神态的细微变化,表现人物心理。如、”我感到身后有人,转身吓了我一跳,一位又高又瘦的老妇人坐在石头上,*静地望着我。我的脸顿时热乎乎的……”这段描写将我内心的细微变化生动地展现出来了。

  总之,上完本课,我悟出了一点写作技巧的指导,描写人物神态要考虑文章的情节和人物的处境,不能生搬硬扯。将阅读与写作相柔和,相互穿插,要注意观察人物在各种场合的神态点滴做到心中有数,展现人物个性,看来语文真的是浩荡而又沉静,广博而又精髓。

  三年级语文下册《陶罐和铁罐》的教学反思 2

  《陶罐和铁罐》是学生所喜欢的搞笑的童话故事。讲的是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的搞笑故事,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主要讲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第二主要讲许多年代过去后,人们发现了陶罐,铁罐却早已氧化。作者告诉人们“不能只看到自已的长处,而看不到自已的短处,也不能只看到别人的短处而看不到别人的长处”这样一个道理。这则寓言故事语言朴素却富有童趣。教学时,引导学生明白寓理并受到教育是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抓住对话、注重朗读,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故事中的陶罐和铁罐个性鲜明,铁罐傲慢无理,说话咄咄逼人,而陶罐谦虚容忍,态度温和友好,这从他们彼此的对话中显而易见。在教学时我主要让学生以感悟人物性格为主线,以分析朗读为主。在教学一开始,我先让同学们欣赏小动画,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我紧之后提出问题“那么你们喜欢陶罐还是铁罐?”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好处深重,既启发了学生有价值的思维,又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珍视了学生的独特感受、理解、体验。在指导朗读时我主要引导学生画出课文中陶罐和铁罐神态的语句,再引导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表现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体会他们的不同内心活动。学生在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演一演等多种方式下,产生了极大的`乐趣。透过品读、比较、分析,学生自己就能用恰当的词语来形容陶罐和铁罐的性格特点,再一次激活学生思维、训练了学生语言概括的潜力,对事物的不同感受潜力及情感表达潜力。为了让学生加深对“人物”的理解,我个性强化了“演一演”的教学环节。在学生把握“人物”的特点、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后,我便让出讲台给学生表演。学生的表演能够说是绘声绘色,博得了我和同学们会心的笑。学生学得简单愉快,同时无论是表演者还是观看者也都

  加深了对“人物”的理解。这样一来,课堂再不再是教师的独角戏,而是成了学生的舞台。

  这种以读带悟,以悟促读,在读中体验、揣摩主角的性格特点,提高思想认识,为理解寓意作铺垫。这天这节课的教学,较好的完成了预设的教学要求,到达了预设的教学目标,孩子们在课堂上学得主动,从孩子们的朗读和发言中,能够感觉到他们已经体会到了陶罐的谦虚宽容,也感受到了铁罐的傲慢无礼,这时,明白故事所蕴含的道理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年级语文下册《陶罐和铁罐》的教学反思 3

  在上课前,我在班里问了一下孩子们,你们觉得哪篇课文最有趣,孩子们都觉得《陶罐和铁罐》最有趣。所以我选择了这篇课文。

  《陶罐和铁罐》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课文,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友善,都在人物的对话中充分展现。因此,对话的朗读指导是本课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那么,以什么作为指导对话朗读的突破口呢我在课前反复研读课文,找到了"奚落"这个关键性的词语:陶罐和铁罐所有的对话,不就是"怎样奚落"和"怎样对待奚落"吗于是,整节课以初步掌握主要内容,理解"奚落"的意思开始后,就用"铁罐是用哪些尖刻的话讽刺陶罐的"这个问题直奔主题,导入新课。

  接下来,让孩子们通过读课文,把铁罐奚落陶罐的话勾画下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一步体会奚落的含义。对话的朗读指导,怎么才能做到求真,求实,求趣呢这篇课文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具体,生动的神态,动作描写,使铁罐,陶罐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学会抓住铁罐,陶罐的神态读出他们的傲慢和谦虚。用填空的形式来读出陶罐和铁罐的表情,最后分角色朗读课文。也是孩子们对课文理解的升华。

  课文的10—17自然段,内容简单易懂,所以我请孩子们先自读课文,再把自己读懂的内容说一说,了解两个罐子各自不同的结局。其余的不再做更多的讲解。

  之后,用"读完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这个问题回归整体,引发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谈见解,说感想,理解课文讲的道理,学*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整个教学过程,孩子们学*情绪很激昂,很踊跃。但我觉得从我自身的素养来看,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如:我的评价语不够简洁到位,不会随机应变地处理课堂上的意外。上课时总有点慌,生怕时间不够,心里总想着这个环节快完,快点进行下一个环节,这也是我每次上完课后最遗憾的地方。我想多锻炼一定会有长进的。

  三年级语文下册《陶罐和铁罐》的教学反思 4

  每次讲完课,我都忍不住反思:学生学会了吗?听懂了吗?今天课堂结束,我开始梳理自己的讲课:《陶罐和铁罐》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课文讲述了在国王的御厨里骄傲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了文物,铁罐却不复存在的故事。课文以陶罐和铁罐精彩的对话以及对它们动作、神态的描写,展开故事情节,刻画了一个谦虚友善和傲慢无礼的人物形象,从而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我们应该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友善;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我主要抓住以下两点进行教学。

  一、抓住重点词句,品味人物形象。

  本节课,课文内容简单易懂,生动有趣,学生比较喜欢。所以在课前通过让学生自读任务单,观看微视频,自读课文圈画重点等方法进行课前自主学*,在教学活动时教师再作适当的指导。引导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表现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动作和神态的词语,体会他们的不同内心活动。比如:通过“你敢碰我吗?”铁管傲慢的说。“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管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可以看出铁罐的自以为是,傲慢无理。通过“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何必这样说呢?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可以看到陶罐的谦让宽容。抓住重点的词句品读,不仅让学生体会到了陶罐和铁罐鲜明的人物形象,而且给学生在*作方面以引领。

  二、多种形式朗读,明白蕴含道理。

  在感悟人物性格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在朗读环节,我不是抛砖引玉,而是鼓励小组自我展示,其他小组评价的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在学生朗读后我又一“竞赛者”的.角色来挑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潜移默化中把朗读时要注意的语气、神态、动作呈现给学生,与无形的教育达到了有形的目的。在我的激励下同学们表演的欲望更加强烈,这时学生就会主动通过演一演的方式诠释人物形象,加深对“人物”的理解。可以说是水到渠成。自然对于课文所蕴涵的道理有了深刻的领悟——“尺有所长,寸有所短”。

  在《陶罐和铁罐》这一节教学活动过程中,我学到的、体验到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虽然还有很多不足和遗憾,但是我所学到的经验都是我今后教学生涯的宝贵财富,作为新课程教师的我,还要不断刻苦钻研,看更多、听更多、学更多、想更多,在永不停歇的学*中提高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更加优秀的老师!

  三年级语文下册《陶罐和铁罐》的教学反思 5

  《陶罐和铁罐》是一则很有启发性的寓言,讲述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持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了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教学重点为透过体会陶罐和铁罐两个性格迥异的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述,让学生理解正确地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由于在第七单元中类似课文已经学*过,再加上本文语言生动,贴*儿童实际,资料浅显易懂,适合学生自主阅读。因此,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决定放手让学生自读,在学生自读、感悟的基础上做适当的指导,引导学生明白寓言中蕴涵的道理并受到教育。

  我在上这课时,我做了这样的设计:在学*生字新词的基础上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在自由读、小组读等多种形式朗读之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谁、不喜欢谁、理由是什么。虽然此时的感受是粗浅的,但是促进了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绝大部分学生都能说出铁罐的傲慢、狂妄自大和陶罐的谦虚、善良和真诚。

  在精构环节,围绕陶罐和铁罐的四次对话,我在教学中采用范学式,先指导学*第一次对话,然后总结学法,再让学生用这样的方法去学*其他的`对话。在学*第一次对话时,我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关键词,体会人物说话的语气和表情,并透过指导朗读,感悟人物性格特点,由此对人物的性格有了全面的了解。之后采取小组合作的学*形式,由小组长组织进行学*。在小组充分学*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让我欣喜的是学生不仅仅能有感情地读出人物的不同神态不同性格特点,有的小组甚至自告奋勇要为大家表演一番,可千万别小瞧孩子们,铁罐和陶罐的特点被孩子们演绎出来了。看着孩子们意犹未尽的神情,我想这样自主主动的学*,带给孩子们的是在快乐中学*,在学*中享受吧。并请学生说说悟出了什么道理,这样读写结合,激活了学生头脑中储存的信息,使学生有话可说,乐于写作。

  教学中存在不足之处如下:精讲环节中,在总结学法的时候我没有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对细节之处没有讲得更清楚,导至小组合讨论走形式,不知从何入手进行学*。有些小组长在组织小组学*时,人员分配不够合理,没有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这些方面的训练在*常还需加强。透过国培学*我能认识到自己不足。要及时转变观念,学*新的教学方法,跟上时代步伐与时俱进,


三年级上册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范本5份(扩展2)

——三年级上册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范本五份

  三年级上册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读十个字,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谦虚、神气、懊恼、相提并论、理会、荒凉、惊讶、光洁、朴素、价值、兴奋”等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继续运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学*正确地看待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

  4、抄写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语,积累语言。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理解课文说明的道理,学会全面地看问题。

  2、在学生理解人物不同表现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情感。

  3、在理解、感悟有关描写人物神态、动作词句的基础上,把词语积累下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懂得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继续运用联系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在学生理解人物不同表现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明白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学*正确地看待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

  三、教学策略

  《陶罐和铁罐》这篇童话故事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这是本课表达上的特点。具体、生动的神态和动作描写,使角色形象更加鲜明突出。通过对话的形式,更能体会出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从而学会全面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式自己的短处。教学时可以采取如下策略:

  1、体现课堂已有技能的运用,继续运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到了方法,才能将知识变成自己的。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基础上,同时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

  2、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性,学生思考为主,教师引导为辅。在熟读的基础上促使学生之间进行提问质疑、互相解答,鼓励学生说出感受和见解,联系生活实际加深理解。

  四、教学过程

  (一)复*词语,回忆课文内容

  1、齐读课题,了解人物。

  2、复*词语,回顾内容。

  (1)它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为了更好地学*,我们先来复*一下词语吧。

  出示课件:

  铁罐 骄傲 奚落 傲慢 轻蔑 恼怒

  陶罐 谦虚 争辩 兴奋 和睦相处

  (2)提问:你们发现这第一组词是描写谁的?另外一组呢?

  (3)你们能抓住这两个主要人物的表现,借用上面的一些词语,说说它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吗?

  【设计意图】回顾整体,通过词语找到对应的角色,既复*了词语,整体感知陶罐和铁罐的形象特征,又回顾了课文内容,锻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向学生渗透了抓住关键词概括文章的方法。

  (二)抓词质疑

  1、自读课文,了解事情起因。

  2、初步理解“奚落”的意思,说说你理解词语的办法。

  3、质疑。

  提问:看看这句话,大家有什么问题吗?

  出示课件: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预设:铁罐为什么奚落陶罐?

  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

  陶罐面对铁罐的奚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

  【设计意图】在对词语、课文内容的质疑过程中,对阅读产生兴趣,在下文中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理解词语,巩固联系上下文解词的方法。目的是在阅读中带有学*任务,调动阅读兴趣,扩展思维,强调思考中阅读。

  (三)围绕质疑,以读促悟

  过渡:你们的问题真有价值,我们只要运用一些读书的方法,把文章当中两个人物的对话读好,相信同学们的这些问题就都能迎刃而解。

  1、指导朗读第一组对话。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语气。

  (1)学生朗读后追问:听出来了吗,这是一个怎样的铁罐?傲慢。

  (2)提问:什么是傲慢?你们想一想,傲慢的铁罐会怎样说呢?谁来演一演?

  【设计意图】从固态阅读中解脱,将任务性阅读变为动态的表演,深入体会铁罐傲慢的语气,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师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增加学生的参与率,带动课堂气氛,提高效率。

  预设:朗读时学生关注“碰”。

  追问:你关注到铁罐说的话中的“碰”字。想一想:铁罐,为什么让陶罐跟它碰呀?

  小结:坚硬是它的优势,陶罐怕碰这是它的劣势。你是不是比陶罐坚硬你就看不起人家呀!看来“碰”这个字能体现出铁罐的傲慢。

  自由读。

  预设:朗读时学生关注“陶罐子”“铁罐兄弟”。

  追问:你关注了铁罐对陶罐的称呼,它叫陶罐什么?你听出了什么?陶罐怎么答的呢?你自己读读陶罐说的话。听出了什么?谦虚。

  为什么谦虚呢?易碎。

  观察这两个词:傲慢、谦虚。(反义词)

  (3)分角色朗读第一组对话。

  2、学*读书方法,有感情地朗读。

  接下来铁罐又是怎样奚落陶罐的呢?陶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要想读好,我们就要像刚才那样,边默读边拿起笔来把表现它们各自特点的关键词圈圈画画,体会体会。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

  (1)汇报交流,随机指导。

  (2)第二组对话。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在学生交流时,对“轻蔑”一词和陶罐所说的“盛东西”加以分析和指导。

  出示课件:

  陶罐认为自己是用来________,而铁罐却认为自己是用来________。

  小结:盛东西。

  (3)第三组对话。读出铁罐和陶罐的不同语气。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4)创设情境,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3、梳理内容,解疑悟理。

  (1)联系上下文再解“奚落”。

  (2)大家看看,铁罐的情绪有哪些变化啊?你从哪些地方发现的?

  神态的变化:傲慢、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恼怒。

  称呼的变化:陶罐子、懦弱的东西、你算什么东西。

  标点符号:铁罐的话都用了叹号,说明充满气焰,语言尖刻。

  指名读,读出铁罐的刻薄。

  【设计意图】作者在同一事物身上,用不同的名称描写,显示出说话的人的感情变化,这一次次名称的变化,可以使学生体会出铁罐越来越看不起陶罐,怒火越来越大了。同时也让学生注意到标点的恰当使用也能在情绪的表达上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3)铁罐子为什么常常奚落陶罐?陶罐又为什么面对铁罐的奚落不急不恼,最后不理会它呢?

  评价:

  铁罐只看到了自己的长处,拿自己的长处去比陶罐的短处。所以,铁罐骄傲。

  陶罐从始至终明白自己的短处,也能看到自己的长处。所以,陶罐谦虚。

  (四)拓展写话,揭示道理

  过渡:御厨中的争吵暂时停下了,但事情可没结束。随着时间的流逝,斗转星移,春去秋来许多年代过去了,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人们再一次发现了陶罐。读读课文十至十七自然段,你又读懂了什么?

  2、拓展写话,揭示道理。

  假如此时的铁罐子会说话,它会______地对陶罐子说:“______”。

  而陶罐子又会______地对铁罐说:“______”。

  【设计意图】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设想的情节,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锻炼语言的表达,抒发内心情感。

  (五)布置作业

  1、如果让你们也选两个动物写一写,你们会选谁和谁呢?它们的特点又是什么呢?

  2、小练笔:编一个童话故事。

  三年级上册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读十个字,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谦虚、神气、懊恼、相提并论、理会、荒凉、惊讶、光洁、朴素、价值、兴奋”等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继续运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学*正确地看待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

  4.抄写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语,积累语言。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理解课文说明的道理,学会全面地看问题。

  2.在学生理解人物不同表现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情感。

  3.在理解、感悟有关描写人物神态、动作词句的基础上,把词语积累下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懂得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继续运用联系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在学生理解人物不同表现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明白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学*正确地看待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

  三、教学策略

  《陶罐和铁罐》这篇童话故事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这是本课表达上的特点。具体、生动的神态和动作描写,使角色形象更加鲜明突出。通过对话的形式,更能体会出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从而学会全面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式自己的短处。教学时可以采取如下策略:

  1.体现课堂已有技能的运用,继续运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到了方法,才能将知识变成自己的。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基础上,同时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

  2.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性,学生思考为主,教师引导为辅。在熟读的基础上促使学生之间进行提问质疑、互相解答,鼓励学生说出感受和见解,联系生活实际加深理解。

  四、教学过程

  (一)复*词语,回忆课文内容

  1.齐读课题,了解人物。

  2.复*词语,回顾内容。

  (1)它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为了更好地学*,我们先来复*一下词语吧。

  出示课件:

  铁罐 骄傲 奚落 傲慢 轻蔑 恼怒

  陶罐 谦虚 争辩 兴奋 和睦相处

  (2)提问:你们发现这第一组词是描写谁的?另外一组呢?

  (3)你们能抓住这两个主要人物的表现,借用上面的一些词语,说说它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吗?

  【设计意图】回顾整体,通过词语找到对应的角色,既复*了词语,整体感知陶罐和铁罐的形象特征,又回顾了课文内容,锻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向学生渗透了抓住关键词概括文章的方法。

  (二)抓词质疑

  1.自读课文,了解事情起因。

  2.初步理解“奚落”的意思,说说你理解词语的办法。

  3.质疑。

  提问:看看这句话,大家有什么问题吗?

  出示课件: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预设:铁罐为什么奚落陶罐?

  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

  陶罐面对铁罐的奚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

  【设计意图】在对词语、课文内容的质疑过程中,对阅读产生兴趣,在下文中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理解词语,巩固联系上下文解词的方法。目的是在阅读中带有学*任务,调动阅读兴趣,扩展思维,强调思考中阅读。

  (三)围绕质疑,以读促悟

  过渡:你们的问题真有价值,我们只要运用一些读书的方法,把文章当中两个人物的对话读好,相信同学们的这些问题就都能迎刃而解。

  1.指导朗读第一组对话。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语气。

  (1)学生朗读后追问:听出来了吗,这是一个怎样的铁罐?傲慢。

  (2)提问:什么是傲慢?你们想一想,傲慢的铁罐会怎样说呢?谁来演一演?

  【设计意图】从固态阅读中解脱,将任务性阅读变为动态的表演,深入体会铁罐傲慢的语气,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师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增加学生的参与率,带动课堂气氛,提高效率。

  预设:朗读时学生关注“碰”。

  追问:你关注到铁罐说的话中的“碰”字。想一想:铁罐,为什么让陶罐跟它碰呀?

  小结:坚硬是它的优势,陶罐怕碰这是它的劣势。你是不是比陶罐坚硬你就看不起人家呀!看来“碰”这个字能体现出铁罐的傲慢。

  自由读。

  预设:朗读时学生关注“陶罐子”“铁罐兄弟”。

  追问:你关注了铁罐对陶罐的称呼,它叫陶罐什么?你听出了什么?陶罐怎么答的呢?你自己读读陶罐说的话。听出了什么?谦虚。

  为什么谦虚呢?易碎。

  观察这两个词:傲慢、谦虚。(反义词)

  (3)分角色朗读第一组对话。

  2.学*读书方法,有感情地朗读。

  接下来铁罐又是怎样奚落陶罐的呢?陶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要想读好,我们就要像刚才那样,边默读边拿起笔来把表现它们各自特点的关键词圈圈画画,体会体会。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

  (1)汇报交流,随机指导。

  (2)第二组对话。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在学生交流时,对“轻蔑”一词和陶罐所说的“盛东西”加以分析和指导。

  出示课件:

  陶罐认为自己是用来________,而铁罐却认为自己是用来________。

  小结:盛东西。

  (3)第三组对话。读出铁罐和陶罐的不同语气。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4)创设情境,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3.梳理内容,解疑悟理。

  (1)联系上下文再解“奚落”。

  (2)大家看看,铁罐的情绪有哪些变化啊?你从哪些地方发现的?

  神态的变化:傲慢、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恼怒。

  称呼的变化:陶罐子、懦弱的东西、你算什么东西。

  标点符号:铁罐的话都用了叹号,说明充满气焰,语言尖刻。

  指名读,读出铁罐的刻薄。

  【设计意图】作者在同一事物身上,用不同的名称描写,显示出说话的人的感情变化,这一次次名称的变化,可以使学生体会出铁罐越来越看不起陶罐,怒火越来越大了。同时也让学生注意到标点的恰当使用也能在情绪的表达上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3)铁罐子为什么常常奚落陶罐?陶罐又为什么面对铁罐的奚落不急不恼,最后不理会它呢?

  评价:

  铁罐只看到了自己的长处,拿自己的长处去比陶罐的短处。所以,铁罐骄傲。

  陶罐从始至终明白自己的短处,也能看到自己的长处。所以,陶罐谦虚。

  (四)拓展写话,揭示道理

  过渡:御厨中的争吵暂时停下了,但事情可没结束。随着时间的流逝,斗转星移,春去秋来许多年代过去了,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人们再一次发现了陶罐。读读课文十至十七自然段,你又读懂了什么?

  2.拓展写话,揭示道理。

  假如此时的铁罐子会说话,它会______地对陶罐子说:“______”。

  而陶罐子又会______地对铁罐说:“______”。

  【设计意图】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设想的情节,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锻炼语言的表达,抒发内心情感。

  (五)布置作业

  1.如果让你们也选两个动物写一写,你们会选谁和谁呢?它们的特点又是什么呢?

  2.小练笔:编一个童话故事。

  三年级上册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朗读中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3、理解人各有长处和短处,不要将自己的长处与别人的短处做比较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通过陶罐与铁罐的对话、神态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理解人各有长处与短处,不要用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1、上节课,我们大家一起认识了两个新朋友,他们是——

  生齐:陶罐和铁罐

  2、你喜欢陶罐还是铁罐,为什么?

  指名说(因为陶罐谦虚,而铁罐很傲慢。)

  二、体会铁罐的傲慢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你从那一句话里看出铁罐很傲慢?去文中找找

  出示句子: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A、 指名读: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B、 理解“奚落”:找近义词。

  体会铁罐的傲慢

  1、 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课文有非常形象的描写。请大家找一找铁罐的话,读一读。

  2、 生自渎后交流:

  ①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说。

  A、 你从哪个词看出铁罐在奚落陶罐?(傲慢)

  B、 怎样读才能读出傲慢的语气呢?谁来读读说说?

  师评:你说的真有道理,这样读的确可以读出那种傲慢的语气。

  C、 其实一个句子有很多读法,请你再仔细读读,看看有没有别的读法呢?师生讨论各种不同的读法。

  D、师:大家真会读书,能用那么多不同的方法读这句话。同桌互读。

  ②“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A、这里有个词我不懂了,什么叫做轻蔑?

  B、 轻蔑是怎样的神态?表演。

  C、多人试读。

  ③ “住嘴!”铁罐恼怒了, “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A、从哪几个词看出铁罐在奚落陶罐?

  B、 理解“恼怒”“相提并论”。

  C、谁能用朗读来表现铁罐的心情?

  D、小组读。

  ④“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 “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a、 指名读,提问:你用什么语气在读?

  b、 师生评价后再读。

  3、铁罐就这样在傲慢、轻蔑、恼怒地奚落陶罐,(出示四句句子),再读读。

  读到这里你想对铁罐说些什么?

  体会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1、面对铁罐一次又一次的奚落,陶罐又是如何的对待?让我们读读陶罐的话吧!

  A、 指名说,边出示句子

  重点指导句: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理解“懦弱”。陶罐的确是容易破碎的,可是他说自己并不胆小。它是怎样看待自己的作用的呢?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理解“和睦相处”

  陶罐的愿望是什么?

  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陶罐。

  分角色朗读。

  A、 师:刚才同学们都读的特别好,现在我们再来个分角色朗读,怎么样?

  B、出示句子,分组朗读。

  C、 指名分角色朗读。

  D、 评价。

  三、整体感知第二个场景,知道陶罐的优点。

  1、了解陶罐的优点。

  师:我们看到了一个傲慢的铁罐和一个谦虚但不软弱的陶罐。

  师读课件上的句子:时间在流逝,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情。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两个罐子遗落在荒凉的场地上,上面覆盖着厚厚的尘土。许多年代过去了。可是陶罐还是( )

  生填空说。

  师:这么漫长的岁月里,世界上发生了哪些事情呢?

  生: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

  师出示课件与领着学生读:

  师:时间在流逝,一百年过去了

  生接:世界上发生了很多事……而陶罐,还是那样……

  师:时间在流逝,一千年过去了

  生接:世界上发生了很多事……而陶罐,还是那样……

  师:时间在流逝,五千年过去了

  生接:世界上发生了很多事……而陶罐,还是那样……

  师:多么了不起的陶罐啊!人们从泥土里挖出了这么一只历史悠久的陶罐,心中充满了惊喜。

  出示课件:

  “哟,这里有一个罐子!”一个人惊讶地说。

  “真的,一个陶罐!”其他的人都高兴地叫起来。

  “多美的陶罐!”一个人说,“小心点儿,千万别把它碰坏了,这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的。”

  为什么人们那么惊喜?

  生读并分角色读。

  2、看到铁罐的弱点。

  师:此时此刻,陶罐身价倍增,成了价值连城的文物了!可是他还没有忘记铁罐呢!可这时,铁罐哪里去了?

  出示最后一段生读。

  师:铁罐到底哪里去了呢?

  生若不知道由师来解释。

  3、总结全文,揭示寓意。

  师:很多年以前,那只铁罐曾经是一只坚硬的罐子,可许多年之后,它却化为了泥土,无影无踪了。而那只它认为一碰就碎的陶罐,却成了价值连城的文物。由些,你想到了什么呢?

  出示原文中的结尾,读一读。

  拿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是没有必要的,别人也有比你强的地方。

  三年级上册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学*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3.能积累描写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积累语言。

  【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本课教学难点是课文所讲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认读汉字,组词。

  2.根据词语意思,找出相应的词语。

  给国王做饭的厨房。(御橱)

  用尖刻的话数说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奚落)

  相处融洽友爱;不争吵。(和睦相处)

  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来看待。(相提并论)

  3.回顾铁罐的长处和陶罐的短处,用奚落引出新授。

  4.交代学*目标:

  a.能找出描写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积累语言。

  b.分角色,有感情读文。

  c.读懂课文内容,学*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词语的巩固,和课文内的简单回顾,引出新授,明确本节课的学*目标。)

  二、挖掘词语,感悟铁罐

  1、学*指导一:

  屏幕出示:

  2.我能找出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语。

  a.回顾什么是神态描写。

  b.自由读2——8自然段,用圆圈画出陶罐和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语。

  (1)请生拿出笔,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

  (2)生自由读文,汇报,把生找到的词语板书(板书:铁罐:奚落、傲慢、轻蔑、恼怒,陶罐:谦虚、争辩)。

  (3)请生看板书,齐读词语,师纠正错误读音,对于难读词语师范读,生跟读。

  2.理解词语,感悟铁罐。

  再读这三个词,围绕这三个词语理解铁罐的傲慢。

  (1)师:这三个词语都是写铁罐态度傲慢,现在请大家默读课文2-8自然段,从铁罐说的话中,找一个例子来证明铁罐的傲慢。

  (2)生默读课文,并谈自己找到的例子,体会铁罐的傲慢,对于生找到的例子给予恰当点评。

  (3)小结:看来这个铁罐的确是个傲慢的家伙,大家再读一读这三个词语。(师手指“傲慢、轻蔑、恼怒”三个词)

  (4)师:这三个词语都有傲慢的意思,可又有什么不同呢?

  三、入情入境,读出韵味

  1、自创表情动作,表演感悟:

  屏幕出示三句话:

  a.“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b.“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c.“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1)请生自由读这三句话,并从中选一句来设计相应的表情、动作再读一读。

  (2)生自由表演读,体验铁罐的傲慢自大、不可一世。

  2.师创设情境,指导学生个性朗读与表演。

  3.领悟情感,学写词语,积累词语。

  (1)(屏幕出示:“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师:“铁罐在说这句话时是怎样的神情呢?”

  (屏幕出示:“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地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师:“你们能填上一个词语,来表示铁罐这时候说话的神态吗?”

  (2)请生填词,并根据自己填的词语读出其中的味道,表现出铁罐此时“怒不可遏、怒火中烧、怒发冲冠、大发雷霆……”

  大发雷霆怒气冲天怒发冲冠

  四、激情思辨,领悟陶罐

  1.师鼓弄玄虚引出关键词,师:“学到这,陈老师不得不不请大家帮我解决一件棘手的事了。你们看,就是它!”(屏幕出示:懦弱)

  2.请生读这个词语,师纠正错误读音,并范读,生再读。

  3.释义“懦弱”,理解“懦弱”。

  4.生畅谈理解,感悟陶罐:

  (1)师手指“懦弱”:铁罐说他要把这个词语送给陶罐,你们说陈老师能听他的吗?

  (2)师装糊涂,问:“怎么不能?铁罐确实很容易破嘛,只要一碰他,他不就碎了,怎么还不懦弱?”

  学生大胆辩驳,谈自己如何理解陶罐并不懦弱。

  (3)师继续假装糊涂:“可陈老师还是疑惑!你们看!”(屏幕出示铁罐图片)“铁罐总是横眉冷眼、冷嘲热讽地对待陶罐,可陶罐(屏幕出示:陶罐图片)还是一脸微笑。铁罐都指着陶罐的鼻子骂了,陶罐还不还击,这还不懦弱啊?”

  激发学生再次辩驳,畅谈自己的理解。

  5.师小结:是啊!陶罐哪里是懦弱。分明是他谦让的美德。(屏幕上的“懦弱”消失)

  五、配音朗读,再起高潮

  1.为生创设展现自我的舞台,每个人都来当配音演员

  师:“刚才同学们学得很好,现在陈老师为你们设计了一个脚本,请你们来演一演。你们看!”(屏幕出示:陶罐和铁罐对话的无声动画)

  2.同桌两人练*配音。

  3.生配音,评价

  (设计意图:充分运用多媒体,结合文本制作了无声动画,营造了视觉氛围,请学生担当配音演员,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

  六、积极创作,深化感悟

  1.引导学生学会学*,用课文第一部分的学*方法学*课文第二部分

  学*指导二:

  小组内分角色练读10——17自然段。

  角色分配合理。

  注意抓住人们与陶罐的神态,能运用上表情与动作更好。

  2.小组展示朗读。

  3.谈感受,领悟故事告诉人们的道理

  4.赠送名言

  三年级上册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朗读中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3、理解人各有长处和短处,不要将自己的长处与别人的短处做比较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通过陶罐与铁罐的对话、神态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理解人各有长处与短处,不要用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1、上节课,我们大家一起认识了两个新朋友,他们是——

  生齐:陶罐和铁罐

  2、你喜欢陶罐还是铁罐,为什么?

  指名说(因为陶罐谦虚,而铁罐很傲慢。)

  二、体会铁罐的傲慢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你从那一句话里看出铁罐很傲慢?去文中找找

  出示句子: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A、 指名读: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B、 理解“奚落”:找近义词。

  体会铁罐的傲慢

  1、 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课文有非常形象的描写。请大家找一找铁罐的话,读一读。

  2、 生自渎后交流:

  ①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说。

  A、 你从哪个词看出铁罐在奚落陶罐?(傲慢)

  B、 怎样读才能读出傲慢的语气呢?谁来读读说说?

  师评:你说的真有道理,这样读的确可以读出那种傲慢的语气。

  C、 其实一个句子有很多读法,请你再仔细读读,看看有没有别的读法呢?师生讨论各种不同的读法。

  D、师:大家真会读书,能用那么多不同的方法读这句话。同桌互读。

  ②“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A、这里有个词我不懂了,什么叫做轻蔑?

  B、 轻蔑是怎样的神态?表演。

  C、多人试读。

  ③ “住嘴!”铁罐恼怒了, “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A、从哪几个词看出铁罐在奚落陶罐?

  B、 理解“恼怒”“相提并论”。

  C、谁能用朗读来表现铁罐的心情?

  D、小组读。

  ④“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 “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a、 指名读,提问:你用什么语气在读?

  b、 师生评价后再读。

  3、铁罐就这样在傲慢、轻蔑、恼怒地奚落陶罐,(出示四句句子),再读读。

  读到这里你想对铁罐说些什么?

  体会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1、面对铁罐一次又一次的奚落,陶罐又是如何的对待?让我们读读陶罐的话吧!

  A、 指名说,边出示句子

  重点指导句: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理解“懦弱”。陶罐的确是容易破碎的,可是他说自己并不胆小。它是怎样看待自己的作用的呢?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理解“和睦相处”

  陶罐的愿望是什么?

  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陶罐。

  分角色朗读。

  A、 师:刚才同学们都读的特别好,现在我们再来个分角色朗读,怎么样?

  B、出示句子,分组朗读。

  C、 指名分角色朗读。

  D、 评价。

  三、整体感知第二个场景,知道陶罐的优点。

  1。了解陶罐的优点。

  师:我们看到了一个傲慢的铁罐和一个谦虚但不软弱的陶罐。

  师读课件上的句子:时间在流逝,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情。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两个罐子遗落在荒凉的场地上,上面覆盖着厚厚的尘土。许多年代过去了。可是陶罐还是( )

  生填空说。

  师:这么漫长的岁月里,世界上发生了哪些事情呢?

  生: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

  师出示课件与领着学生读:

  师:时间在流逝,一百年过去了

  生接:世界上发生了很多事……而陶罐,还是那样……

  师:时间在流逝,一千年过去了

  生接:世界上发生了很多事……而陶罐,还是那样……

  师:时间在流逝,五千年过去了

  生接:世界上发生了很多事……而陶罐,还是那样……

  师:多么了不起的陶罐啊!人们从泥土里挖出了这么一只历史悠久的陶罐,心中充满了惊喜。

  出示课件:

  “哟,这里有一个罐子!”一个人惊讶地说。

  “真的,一个陶罐!”其他的人都高兴地叫起来。

  “多美的陶罐!”一个人说,“小心点儿,千万别把它碰坏了,这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的。”

  为什么人们那么惊喜?

  生读并分角色读。

  2、看到铁罐的弱点。

  师:此时此刻,陶罐身价倍增,成了价值连城的文物了!可是他还没有忘记铁罐呢!可这时,铁罐哪里去了?

  出示最后一段生读。

  师:铁罐到底哪里去了呢?

  生若不知道由师来解释。

  3、总结全文,揭示寓意。

  师:很多年以前,那只铁罐曾经是一只坚硬的罐子,可许多年之后,它却化为了泥土,无影无踪了。而那只它认为一碰就碎的陶罐,却成了价值连城的文物。由些,你想到了什么呢?

  出示原文中的结尾,读一读。

  拿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是没有必要的,别人也有比你强的地方。


三年级上册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范本5份(扩展3)

——三年级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精选5篇)

  三年级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1

  每次讲完课,我都忍不住反思:学生学会了吗?听懂了吗?今天课堂结束,我开始梳理自己的讲课:《陶罐和铁罐》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课文讲述了在国王的御厨里骄傲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了文物,铁罐却不复存在的故事。课文以陶罐和铁罐精彩的对话以及对它们动作、神态的描写,展开故事情节,刻画了一个谦虚友善和傲慢无礼的人物形象,从而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我们应该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友善;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我主要抓住以下两点进行教学。

  一、抓住重点词句,品味人物形象。

  本节课,课文内容简单易懂,生动有趣,学生比较喜欢。所以在课前通过让学生自读任务单,观看微视频,自读课文圈画重点等方法进行课前自主学*,在教学活动时教师再作适当的指导。引导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表现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动作和神态的词语,体会他们的不同内心活动。比如:通过“你敢碰我吗?”铁管傲慢的说。“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管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可以看出铁罐的自以为是,傲慢无理。通过“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何必这样说呢?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可以看到陶罐的谦让宽容。抓住重点的词句品读,不仅让学生体会到了陶罐和铁罐鲜明的人物形象,而且给学生在*作方面以引领。

  二、多种形式朗读,明白蕴含道理。

  在感悟人物性格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在朗读环节,我不是抛砖引玉,而是鼓励小组自我展示,其他小组评价的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在学生朗读后我又一“竞赛者”的角色来挑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潜移默化中把朗读时要注意的语气、神态、动作呈现给学生,与无形的教育达到了有形的目的。在我的激励下同学们表演的欲望更加强烈,这时学生就会主动通过演一演的方式诠释人物形象,加深对“人物”的理解。可以说是水到渠成。自然对于课文所蕴涵的道理有了深刻的领悟——“尺有所长,寸有所短”。

  在《陶罐和铁罐》这一节教学活动过程中,我学到的、体验到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虽然还有很多不足和遗憾,但是我所学到的经验都是我今后教学生涯的宝贵财富,作为新课程教师的我,还要不断刻苦钻研,看更多、听更多、学更多、想更多,在永不停歇的学*中提高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更加优秀的老师!

  三年级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2

  在上课前,我在班里问了一下孩子们,你们觉得哪篇课文最搞笑,孩子们都觉得《陶罐和铁罐》最搞笑。所以我选取了这篇课文。

  《陶罐和铁罐》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课文,主要透过对话展开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友善,都在人物的对话中充分展现。因此,对话的朗读指导是本课教学设计的重要资料。那么,以什么作为指导对话朗读的.突破口呢我在课前反复研读课文,找到了"奚落"这个关键性的词语:陶罐和铁罐所有的对话,不就是"怎样奚落"和"怎样对待奚落"吗于是,整节课以初步掌握主要资料,理解"奚落"的意思开始后,就用"铁罐是用哪些尖刻的话讽刺陶罐的"这个问题直奔主题,导入新课。

  接下来,让孩子们透过读课文,把铁罐奚落陶罐的话勾画下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一步体会奚落的含义。对话的朗读指导,怎样才能做到求真,求实,求趣呢这篇课文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具体,生动的神态,动作描述,使铁罐,陶罐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学会抓住铁罐,陶罐的神态读出他们的傲慢和谦虚。用填空的形式来读出陶罐和铁罐的表情,最后分主角朗读课文。也是孩子们对课文理解的升华。

  课文的10-17自然段,资料简单易懂,所以我请孩子们先自读课文,再把自己读懂的资料说一说,了解两个罐子各自不同的结局。其余的不再做更多的讲解。

  之后,用"读完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这个问题回归整体,引发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资料的基础上谈见解,说感想,理解课文讲的道理,学*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整个教学过程,孩子们学*情绪很激昂,很踊跃。但我觉得从我自身的素养来看,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如:我的评价语不够简洁到位,不会随机应变地处理课堂上的意外。上课时总有点慌,生怕时间不够,心里总想着这个环节快完,快点进行下一个环节,这也是我每次上完课后最遗憾的地方。我想多锻炼必须会有长进的。

  三年级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3

  《陶罐和铁罐》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理解课文讲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我抓住了以下两点进行教学。

  一、抓对话、重朗读

  课文内容简单易懂,生动有趣,学生比较喜欢这一点文章。教学时,放手让学生自读,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教师再作适当的指导。课文的第一部分主要写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引导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表现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体会他们的不同内心活动。比如:通过“你敢碰我吗?”“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可以看出铁罐的自以为是,傲慢无理。通过“不敢,铁罐兄弟。”“何必这样说呢?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可以看到陶罐的谦让宽容。在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时,首先采取师生分角色朗读。在指导朗读过程中,要求学生读出不同人物的感情:读铁罐的话,语气生硬些,给人以傲慢、蛮横之感;读陶罐的话,语调*缓些,语气温和些,给人以谦虚朴实之感。再让学生演一演,加深对“人物”的理解。再请两位学生按课文中所描述的“人物”的语言、表情进行表演。我还鼓励他们加上自己设计的动作。学生的表演可以说是绘声绘色,博得了同学们的掌声。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也都加深了对“人物”的理解。

  二、以对比、悟品格

  在品析人物对话时,采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体会陶罐和铁罐不同品格。教学第二部分许多年过去了,陶罐和铁罐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在比较中让学生明白:在这里铁罐的.可悲下场和陶罐不朽的价值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进一步让学生领悟:陶罐出土后,依然惦记着曾经对自己并不友好的铁罐,从中感受陶罐的善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学生畅所欲言,这个环节的设计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也加深了对文章寓意的理解。

  上完课之后,我感觉自己的教学语言、组织教学方面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今后还要加强这方面的锤炼。

  三年级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4

  每次讲完课,我都忍不住反思:学生学会了吗?听懂了吗?今天课堂结束,我开始梳理自己的讲课:《陶罐和铁罐》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课文讲述了在国王的御厨里骄傲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了文物,铁罐却不复存在的故事。课文以陶罐和铁罐精彩的对话以及对它们动作、神态的描写,展开故事情节,刻画了一个谦虚友善和傲慢无礼的人物形象,从而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我们应该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友善;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我主要抓住以下两点进行教学。

  一、抓住重点词句,品味人物形象。

  本节课,课文内容简单易懂,生动有趣,学生比较喜欢。所以在课前通过让学生自读任务单,观看微视频,自读课文圈画重点等方法进行课前自主学*,在教学活动时教师再作适当的指导。引导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表现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动作和神态的词语,体会他们的'不同内心活动。比如:通过“你敢碰我吗?”铁管傲慢的说。“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管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可以看出铁罐的自以为是,傲慢无理。通过“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何必这样说呢?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可以看到陶罐的谦让宽容。抓住重点的词句品读,不仅让学生体会到了陶罐和铁罐鲜明的人物形象,而且给学生在*作方面以引领。

  二、多种形式朗读,明白蕴含道理。

  在感悟人物性格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在朗读环节,我不是抛砖引玉,而是鼓励小组自我展示,其他小组评价的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在学生朗读后我又一“竞赛者”的角色来挑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潜移默化中把朗读时要注意的语气、神态、动作呈现给学生,与无形的教育达到了有形的目的。在我的激励下同学们表演的欲望更加强烈,这时学生就会主动通过演一演的方式诠释人物形象,加深对“人物”的理解。可以说是水到渠成。自然对于课文所蕴涵的道理有了深刻的领悟——“尺有所长,寸有所短”。

  在《陶罐和铁罐》这一节教学活动过程中,我学到的、体验到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虽然还有很多不足和遗憾,但是我所学到的经验都是我今后教学生涯的宝贵财富,作为新课程教师的我,还要不断刻苦钻研,看更多、听更多、学更多、想更多,在永不停歇的学*中提高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更加优秀的老师!

  三年级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5

  随文识字是本课设计的出发点之一,像“谦虚、恼怒、价值”等都是要写的字,随着文章的读板书出来范写指导。文中出现的生词,比如“懦弱”并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引导学生说文解字,从文字的部件结构入手思考,无形中渗透了汉字的造字规律,这同时也渗透了解词辨字的方法。或是联系上下文理解,或是换词,总之就是先带给方法,然后把理解的意思送进文中读。

  阅读教学重在读。以读代讲,是阅读教学的最基本方法。课堂上,透过各种形式的读,略读、默读、轻声读、朗读等来理解,积累、内化课文语言,把握课文主要资料,体会课文思想感情,学*写作方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课堂按照自己的设想进展很顺,基于学生的学*水*,但是缺少小结、质疑和写法的引导,板书凌乱,教学中读的设计层次感不够突出,朗读形式单一,齐读太多,这些都源于教学机智不灵活,要继续提高自身潜力。


三年级上册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范本5份(扩展4)

——三年级《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菁华3篇)

三年级《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1

  课前准备

  ①多媒体课件。

  ②生字卡片。

  ③一曲节奏舒缓的乐曲。

  ④学生预*课文,在课文中画出生字,标好每一自然段的序号,读读课文。

  第一课时

  形象揭题,了解特点

  ①出示多媒体课件:展示陶罐和铁罐,让学生了解他们质地、特点。

  ②板书课题,学*生字“陶”的音、形、义。指名读题。

  朗读感悟,初识生字

  ①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a.学生汇报自己预*的情况:读了几遍书。

  b.鼓励学生大胆读书。*意读的同学开火车读课文。

  c.学生评议读书情况,把容易读错的生字带大家多读几遍。教师相机小结:读书首先要把每个字音读准。

  ②再读课文。

  a.激励学生积极读书:觉得能读得比刚才几位同学还要好的举手!请2位同学分别读课文1至9自然段和10至17自然段。

  b.其他同学继续做评委,听后评议。教师相机小结:读书要正确、流利,不多字,不少字,不回读,不错读。

  ③默读课文,了解大意。

  a.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比比谁知道得多。

  b.学生交流。教师注意激励学生,刚读课文,就知道这些内容,好!

  ④品读课文,体验情感。

  a.课件显示课文第一自然段,请同学朗读第一自然段。教师操作课件,将这一段中的“骄傲”、“奚落”2个词语点红。

  b.课件显示铁罐傲慢无礼的样子,教师点拨理解;“奚落”是什么意思呢?铁罐为什么要奚落陶罐呢?请你把下面铁罐的话连起来读读体会体会。然后同座互相配合读一读,看能不能学到铁罐的神态、动作读出“奚落”的语气。

  c.教师启发:面对铁罐和奚落,陶罐是怎样的呢?课件显示陶罐笑眯眯的样子。请你把下面陶罐的话连起来读读体会体会。然后同座互相配合读一读,看能不能学到陶罐的神态、动作读出他的谦虚克制。

  d.请3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1至9自然段。评议后,同座再练*分角朗读。

  复*巩固

  ①认读课文1至9自然段里出现的.生字。

  ②交流记忆这些生字字形的方法,教师小结:可以利用形声字特点来记,可以利用熟字来记。

  ③练*用这些生字扩展组词。

  指导写字

  ①出示1至9自然段里要求会写的生字,开火车认读并说出课文中的词语。

  ②课件出示生字,让学生观察并分组,说出分组的依据。

  ③引导分组观察:“陶、谦、嘴、恼、吵”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的字。“怒、感”都是上下结构、上长下短的字。“虚”是半包围结构的字,注意第三笔是“ ”。

  ④教师播放音乐,学生做好写字准备。

  ⑤学生提出需要教师指导书写的字。

  教师范写学生提出的字。

  ⑥学生练*写字,教师巡视,进行辅导。

  ⑦展示学生写的字,互相评议。

  第二课时

  感悟寓意,拓展延伸

  ①分角色朗读课文1至9自然段。

  ②教师小结过渡:傲慢无礼的铁罐和谦虚克制的陶罐有什么样的结局呢?

  ③教师与合作学*课文10至17自然段。

  a.课件显示第10自然段,点红“流逝”,学生利用*议词来理解。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句子来理解“时间在流逝。

  b.许多年代过去后,陶罐和铁罐怎么样了呢?引导学生抓住“光洁、朴素、美观、很有价值、影子也没见到”等词语朗读理解。

  c.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去查找资料,了解铁罐为什么连影子都不见了。

  ④分角色朗读全文。

  ⑤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呢?

  复*生字,练*写字、抄写词语

  ①认读课文10至17自然段里出现的生字。

  ②交流记忆这些生字字形的方法,教师小结:可以利用形声字特点来记,可以利用熟字来记。

  ③练*用这些生字扩展组词。

  ④出示课文10至17自然段里要求书写的字,开火车认读并说出课文中的词语。

  ⑤课件出示生字,让学生观察并分组,说出分组的依据。

  “捧、值”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的字。“朴”是左右结构、左右相等的字。“荒、素”都是上下结构、上短下长的字。“受”是上中下结构的字,可联系古文字感受字形:一只手拿着一个像盘子样的东西交给另外一只手。

  ⑥教师播放音乐,学生做好写字准备。

  ⑦学生写字,写完与范字对照,学会自我纠正。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⑧展示学生写的字,互相评议。

  ⑨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拓展练*

  ①抄写课文中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还可以抄写课文中其他你认为写得好的词句。

  ②和同学合作把这个故事演一演。

三年级《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2

  课前准备

  ①多媒体课件。

  ②生字卡片。

  ③一曲节奏舒缓的乐曲。

  ④学生预*课文,在课文中画出生字,标好每一自然段的序号,读读课文。

  第一课时

  形象揭题,了解特点

  ①出示多媒体课件:展示陶罐和铁罐,让学生了解他们质地、特点。

  ②板书课题,学*生字“陶”的音、形、义。指名读题。

  朗读感悟,初识生字

  ①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a.学生汇报自己预*的情况:读了几遍书。

  b.鼓励学生大胆读书。*意读的同学开火车读课文。

  c.学生评议读书情况,把容易读错的生字带大家多读几遍。教师相机小结:读书首先要把每个字音读准。

  ②再读课文。

  a.激励学生积极读书:觉得能读得比刚才几位同学还要好的举手!请2位同学分别读课文1至9自然段和10至17自然段。

  b.其他同学继续做评委,听后评议。教师相机小结:读书要正确、流利,不多字,不少字,不回读,不错读。

  ③默读课文,了解大意。

  a.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比比谁知道得多。

  b.学生交流。教师注意激励学生,刚读课文,就知道这些内容,好!

  ④品读课文,体验情感。

  a.课件显示课文第一自然段,请同学朗读第一自然段。教师操作课件,将这一段中的“骄傲”、“奚落”2个词语点红。

  b.课件显示铁罐傲慢无礼的样子,教师点拨理解;“奚落”是什么意思呢?铁罐为什么要奚落陶罐呢?请你把下面铁罐的话连起来读读体会体会。然后同座互相配合读一读,看能不能学到铁罐的神态、动作读出“奚落”的语气。

  c.教师启发:面对铁罐和奚落,陶罐是怎样的呢?课件显示陶罐笑眯眯的样子。请你把下面陶罐的话连起来读读体会体会。然后同座互相配合读一读,看能不能学到陶罐的神态、动作读出他的谦虚克制。

  d.请3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1至9自然段。评议后,同座再练*分角朗读。

  复*巩固

  ①认读课文1至9自然段里出现的生字。

  ②交流记忆这些生字字形的方法,教师小结:可以利用形声字特点来记,可以利用熟字来记。

  ③练*用这些生字扩展组词。

  指导写字

  ①出示1至9自然段里要求会写的生字,开火车认读并说出课文中的词语。

  ②课件出示生字,让学生观察并分组,说出分组的依据。

  ③引导分组观察:“陶、谦、嘴、恼、吵”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的字。“怒、感”都是上下结构、上长下短的字。“虚”是半包围结构的字,注意第三笔是“ ”。

  ④教师播放音乐,学生做好写字准备。

  ⑤学生提出需要教师指导书写的字。

  教师范写学生提出的字。

  ⑥学生练*写字,教师巡视,进行辅导。

  ⑦展示学生写的字,互相评议。

  第二课时

  感悟寓意,拓展延伸

  ①分角色朗读课文1至9自然段。

  ②教师小结过渡:傲慢无礼的铁罐和谦虚克制的陶罐有什么样的结局呢?

  ③教师与合作学*课文10至17自然段。

  a.课件显示第10自然段,点红“流逝”,学生利用*议词来理解。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句子来理解“时间在流逝。

  b.许多年代过去后,陶罐和铁罐怎么样了呢?引导学生抓住“光洁、朴素、美观、很有价值、影子也没见到”等词语朗读理解。

  c.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去查找资料,了解铁罐为什么连影子都不见了。

  ④分角色朗读全文。

  ⑤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呢?

  复*生字,练*写字、抄写词语

  ①认读课文10至17自然段里出现的生字。

  ②交流记忆这些生字字形的方法,教师小结:可以利用形声字特点来记,可以利用熟字来记。

  ③练*用这些生字扩展组词。

  ④出示课文10至17自然段里要求书写的字,开火车认读并说出课文中的词语。

  ⑤课件出示生字,让学生观察并分组,说出分组的依据。

  “捧、值”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的字。“朴”是左右结构、左右相等的字。“荒、素”都是上下结构、上短下长的字。“受”是上中下结构的字,可联系古文字感受字形:一只手拿着一个像盘子样的.东西交给另外一只手。

  ⑥教师播放音乐,学生做好写字准备。

  ⑦学生写字,写完与范字对照,学会自我纠正。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⑧展示学生写的字,互相评议。

  ⑨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拓展练*

  ①抄写课文中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还可以抄写课文中其他你认为写得好的词句。

  ②和同学合作把这个故事演一演。

三年级《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3

  教学设想:多元化朗读,促学生自悟;高质量对话,碰撞思维火花。

  教学准备:课件、头饰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回顾大意。

  1、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练写“罐”。

  2、课件出示词语,学生概括大意,用上“奚落、骄傲、谦虚”等词语。

  二、指导朗读,合作表演。

  1、“奚落”是什么意思?自由读1~9自然段,看看铁罐是怎样奚落套陶罐的?

  学生交流。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语气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陶罐:谦虚铁罐:傲慢——轻蔑——恼怒)

  2、师生对读2~4段,理解“奚落”。

  “我”刚才用尖刻的话讽刺陶罐,这就叫“奚落”。

  3、同桌分角色练读1~9段对话。

  4、两生戴头饰表演读,集体评价。

  5、男女生分角色读。(加上动作、表情)

  教师叙述:国王的……

  铁罐手指对方,傲慢地说:“——”

  陶罐摆手低头,谦虚地说:“——”

  铁罐双手叉腰,轻蔑地说:“——”

  陶罐直视对方,严肃地说:“——”

  铁罐单脚跺地,恼怒地说:“——”

  陶罐双手背后,友好地说:“——”

  6、教师问“陶罐”:“陶罐呀,你为什么不利铁罐了呢?”

  通过大家的表演,你对陶罐和铁罐各留下了什么印象?(友善、宽容、谦虚;傲慢、蛮横等)

  三、比较结局,感悟道理。

  1、时光飞逝,沧海桑田,许多年代过去了,陶罐和铁罐的结局如何呢?请默读课文的后半部分。

  默读后交流。(陶罐:光洁、朴素、美观铁罐:无影无踪)

  2、谁知道铁罐为什么消失得无影无踪了?(生锈,氧化)

  3、是啊,当年被奚落的陶罐成了珍贵的文物,而当初傲慢自大的铁罐却消失了。面对这不同的结局,你有什么感想?

  学生交流。

  四、写话拓展,联系生活。

  1、铁罐的做法你赞同吗,我们得劝劝它。

  2、出示句式,写话练*。

  3、听了大家的交流,你觉得铁罐一点优点也没有,陶罐一点缺点也没有吗?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要全面地看问题,多学*别人的长处。)

  4、生活中见过类似陶罐、铁罐的人和事吗?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五、小结,布置作业。

  1、在生活中我们要互相尊重,像陶罐那样与人和睦相处,相信我们的生活会更和谐,更温馨,更美好!

  2、作业。

  (1)演一演课本剧;

  (2)仿写童话故事。如:《大海和溪流》、《铅笔和钢笔》、《大拇指与小拇指》等。


三年级上册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范本5份(扩展5)

——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的教学反思 (菁华3篇)

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的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友善;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我主要抓住以下两点进行教学。

  一、抓住重点词句,品味人物形象。

  本节课,课文内容简单易懂,生动有趣,学生比较喜欢。所以在课前通过让学生自读任务单,观看微视频,自读课文圈画重点等方法进行课前自主学*,在教学活动时教师再作适当的指导。引导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表现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动作和神态的词语,体会他们的不同内心活动。比如:通过“你敢碰我吗?”铁管傲慢的说。“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管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可以看出铁罐的自以为是,傲慢无理。通过“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何必这样说呢?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可以看到陶罐的谦让宽容。抓住重点的词句品读,不仅让学生体会到了陶罐和铁罐鲜明的人物形象,而且给学生在*作方面以引领。

  二、多种形式朗读,明白蕴含道理。

  在感悟人物性格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在朗读环节,我不是抛砖引玉,而是鼓励小组自我展示,其他小组评价的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在学生朗读后我又一“竞赛者”的角色来挑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潜移默化中把朗读时要注意的语气、神态、动作呈现给学生,与无形的教育达到了有形的目的。在我的激励下同学们表演的欲望更加强烈,这时学生就会主动通过演一演的方式诠释人物形象,加深对“人物”的理解。可以说是水到渠成。自然对于课文所蕴涵的道理有了深刻的领悟——“尺有所长,寸有所短”。

  在《陶罐和铁罐》这一节教学活动过程中,我学到的、体验到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虽然还有很多不足和遗憾,但是我所学到的经验都是我今后教学生涯的宝贵财富,作为新课程教师的我,还要不断刻苦钻研,看更多、听更多、学更多、想更多,在永不停歇的学*中提高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更加优秀的老师!

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的教学反思2

  《陶罐和铁罐》是学生喜欢的有趣的童话故事。讲的是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的有趣故事,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主要讲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第二主要讲许多年代过去后,人们发现了陶罐,铁罐却早已氧化。作者告诉人们“不能只看到自已的长处,而看不到自已的短处,也不能只看到别人的短处而看不到别人的长处”这样一个道理。这则寓言故事语言朴素却富有童趣。教学时,引导学生明白寓理并受到教育是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抓住对话、注重朗读,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故事中的陶罐和铁罐个性鲜明,铁罐傲慢无理,说话咄咄逼人,而陶罐谦虚容忍,态度温和友好,这从他们彼此的对话中显而易见。在教学时我主要让学生以感悟人物性格为主线,以分析朗读为主。我首先提出问题“你们喜欢陶罐还是铁罐?”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意义深重,既启发了学生有价值的思维,又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珍视了学生的独特感受、理解、体验。

  在指导朗读时我主要引导学生画出课文中陶罐和铁罐神态的语句,再引导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表现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体会他们的不同内心活动。

  通过品读、比较、分析,学生自己就能用恰当的词语来形容陶罐和铁罐的性格特点,再一次激活学生思维、训练了学生语言概括的能力,对事物的不同感受能力及情感表达能力。在学生把握“人物”的特点、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后,我便让出讲台给学生表演。学生在分角色朗读课文时还加上了自己的动作,夸张的表情等。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同时无论是表演者还是老师也都加深了对“人物”的理解。这样一来,课堂不再是教师的独角戏,而是成了学生的舞台。

  这种以读带悟,以悟促读,在读中体验、揣摩角色的性格特点,提高思想认识,为理解寓意作铺垫。今天这节课的教学,较好的完成了预设的教学要求,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孩子们在课堂上学得主动,从孩子们的朗读和发言中,可以感觉到他们已经体会到了陶罐的谦虚宽容,也感受到了铁罐的傲慢无礼,这时,明白故事所蕴含的道理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的教学反思3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将陶罐、铁罐拟人化,围绕铁罐奚落陶罐以及时间流逝后陶罐依然光亮如新而铁罐却腐蚀消失这两个事件来写,并通过描写陶罐、铁罐的神态和动作来表现出两者截然不同的性格特点,从而引出要正确地待人事物的道理。根据学*目标,我特将此课分为五个环节来进行。

  一、词语

  此环节分为两个部分,第一,复*本课重点、易错生字新词,采用开火车的形式,再由全班齐读一遍加以巩固。第二,是从文中找出“骄傲、傲慢、懦弱、轻蔑、谦虚、奚落”等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旨在让学生从中理解词语意思,与之同时考虑到三年级阅读中也经常出现“根据文意填空”此类型的题目故特意设置这一部分。而在课堂里面,学生在第二部分中也表现较为积极活跃,避免了直接展示词语和解释的枯燥。

  二、文意

  让学生朗读课文,概括文意。朗读前特别提醒学生注意对话的语气,为之后的分角色朗读环节做准备。在指名生回答后,我特意让其他同学分别对概括的同学进行点评,让他们学着自己发现、自己评价、自己修正。

  三、性格

  让同学们着重找出对陶罐、铁罐的对话、神态的描写,体会它们的性格特点。分为“议铁罐”和“议陶罐”。并总结出铁罐的性格特点“傲慢无礼、目中无人、蛮横无理和自以为是;陶罐的性格特点友善、谦虚而不软弱、宽容和善良。这一部分,学生基本都能找得准,并且说得很贴切。在出示原文句子中也顺势讲解了提示语在中间,对话在前和后的情况下标点符号的运用。

  在最初设计时,是打算把标点符号空出来让学生补充来引起注意。但又考虑到出示老师总结的体现性格特点的句子后是全班齐读PPT,这时如果没有标点符号就会令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容易混淆,因此最后只是把那些标点标红,再直接提问”为什么老师要标红?”而实际上,学生在刚刚接受完铁罐性格的朗读后,一时半会没能跟上节奏。因此这样的提问显得太过突兀,让学生来不及反应过来。过后思考发现,把对话提示语以及标点的运用放在朗读前提示会更自然一点。

  四、故事

  这一部分是进行分角色朗读,同学可以自由选取两个情景中的任意一个,和同桌合作进行有感情朗诵。开始之前,有三个小提示。

  第一,提示感叹号用法。本文使用了较多的感叹号,因此重点提出来让学生感叹号的使用情况以及引起学生注意有感情朗读时语气的把握。

  第二,提示铁罐语气“傲慢——轻蔑——恼怒——怒不可遏”和陶罐“谦和宽容、心*气和”。

  第三,提示可以适当配上动作。

  在这一环节,学生很感兴趣,胆子放得很开,声情并茂的。大概因为是故事性较强的原因,很多*常较沉默学生也主动加入和同桌角色扮演的朗读当中,整个课堂气氛很活跃。

  五、道理

  此环节从本单元前两课《矛和盾的集合》、《科利亚的木匣》的写作特点入手,指出本文也是“通过具体事例来说明道理”,让学生把自己的感想启发写下,为这个童话故事加上阐明道理的结尾。

  最后,出示两句与本文想表达的道理相*的名言“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作为积累总结。


三年级上册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范本5份(扩展6)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陶罐跟铁罐》读后感 (菁华5篇)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陶罐跟铁罐》读后感1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不足在人与人之间要学会相互尊重、和睦相处,不要去挖苦别人。《陶罐和铁罐》这个故事会让你留下深刻印象。

  国王的御厨里有两个罐,一陶一铁,骄傲的铁罐因为陶罐易碎常常奚落陶罐,,而陶罐一直不停地克制自己不要发火。不久王朝覆灭了,它们被深深地埋在了地下,过了好几年代,人们挖出了陶罐,而陶罐时时想念着自己的兄弟—铁罐,但是人们怎么也找不到铁罐。

  我们的身边也有许多这样的事情。有一次我兴冲冲地跑下楼去打乒乓,但我没学过,不如别人,向别人学*。但是他们抓住了我不会打乒乓常常责骂我真是个丑、呆、笨、蠢的女孩,打我踢我,还抢走了我上百元的乒乓板……我却默默地走开了,我的心像一只花瓶砰地被人摔在地上。如果世上的人能学会找出别人的优点,正视自己的不足,那该有多好呀!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陶罐跟铁罐》读后感2

  在一个清晨,我翻着一本故事书,一个叫陶罐和铁罐的故事吸引了我。

  国王的御厨里有两只罐子:一只是陶的,一只是铁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而陶罐也不会生气,而是和铁罐讲道理。铁罐不听,陶罐就不再理会铁罐。时间在流逝,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情。许多年代过去了。有一天人们来到这里,发现了那只陶罐。掏出里面的泥土,擦洗干净,和它当年在御厨的时候一样光洁,朴(pǔ)素(sù,美观。人们立即动手,翻来覆去,把土都掘遍了。但是,连铁罐的影子也没见到。它,不知道在什么年代完全氧化,早就无踪无影了。

  阅读了这个故事,我心想:铁罐好骄傲啊,只看见自己的优点,而忘记了自己的缺点。陶罐又那么谦虚,看的见自己的缺点,从不外扬自己的优点,会在正确的角度看事情、解决事情。

  我不禁想起了自己,记得我和小伙伴比赛,可是还没比完,她就说她厉害,我很不服气,说:“如果还没比就说是你厉害,那么,我可以说我比你厉害啊!”就这样,我们吵架了。事情过后,我心想:是我不对,想起陶罐和铁罐中的陶罐,铁罐都那样侮辱他,小伙伴有没有侮辱我,我何必再生气呢!然后,我去找她,向她道歉,她说:没关系,是我不好,以后不会再和你吵架了!”

  如果我们都像陶罐那样谦虚,那彼此之间,还会吵架吗?我们只要学会将心比心,那么,世界将海阔天空。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陶罐跟铁罐》读后感3

  在王朝的御厨里,有一只骄傲的铁罐和一只谦虚的陶罐。铁罐非常瞧不起陶罐,还经常奚落它,看不起它。而陶罐不放在心上,还想与它和好,把它当作好兄弟。可铁罐就是蔑视它,羞辱它。最后御厨塌了,两只罐子掉在了地上,被埋在土里。很多年过去了,人们挖出了陶罐,擦干净和它当年在御厨时一模一样光洁,朴素,美观。这时陶罐并没有忘记铁罐兄弟,而要求人们去挖铁罐,这时的铁罐早已氧化的无影无踪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学*铁罐那种骄傲自大,看不起别人,要学*和发扬陶罐谦虚的精神。人人都有长处和短处,不能光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要看到自己的短处。不能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相比。要学*别人的长处。想到这儿我又想起了老师曾说过的话: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陶罐跟铁罐》读后感4

  今天,我们学了《陶罐和铁罐》这篇文章。《陶罐和铁罐》主要讲了傲慢的铁罐常常奚落陶罐,但陶罐并不在乎。后来陶罐出土变成了文物,而铁罐却腐烂变成了泥土。

  这篇文章告诉了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我们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关于骄傲,我也有过亲身经历。有一次,我写了一篇《小蜗牛》得了“优☆”,我开始骄傲自大了。过了几天,老师又布置了一篇写景作文,结果,我写的《飞英公园》才得了“良—”。我难过极了,心想:骄傲自大可真害苦了我呀。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陶罐跟铁罐》读后感5

  前几天我们在课堂学了寓言故事《陶罐和铁罐》,读后使我明白了很多道理。

  故事说:在国王的御厨里有两个罐子,一个是陶的,一个是铁的。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笑话陶罐说:“你敢碰我?你敢碰我,我就把你碰碎。”陶罐子说:“不敢。”“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子趾高气扬的喊着。“虽然我不敢,但并不是懦弱。”陶罐谦虚的回答。后来宫殿倒塌了,铁罐虽然坚固,但是经过数千年时间的考验,骄傲的铁罐在地下腐烂了。而陶罐却被人们找到了,人们倒掉里面的泥土,擦洗干净,它还是那样光洁,朴素,美观。

  通过这篇短文我明白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任何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的长处和短处,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更要看到别人的长处,要努力善于取长补短。不要光看到别人的短处。铁罐虽然坚固但是经不起埋在地下的考验腐烂了,陶罐虽然没有铁罐坚固但是它能经得起埋在地下的考验。所以不要拿自己的长处嘲笑别人的短处。就像我们学过的《矛和盾的集合》里说的那样:谁能把别人的长处集于自己一身,谁就会无敌于天下!


三年级上册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范本5份(扩展7)

——三年级《陶罐和铁罐》的教学反思通用五篇

  三年级《陶罐和铁罐》的教学反思 1

  《陶罐和铁罐》是义务教育教科书部编版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童话故事讲的竖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本文的教学重难点是:在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明白其中的道理。纵观整堂课,有收获亦有遗憾,现反思如下:

  重朗读、抓对话

  课文内容简单易懂,生动有趣,学生比较喜欢这篇文章。教学时,分角色朗读,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教师再作适当的指导。课文的第一部分主要写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引导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表现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体会他们的不同内心活动。在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时,首先采取师生分角色朗读。在指导朗读过程中,要求学生读出不同人物的感情:读铁罐的话,语气生硬些,给人以傲慢、蛮横之感;读陶罐的话,语调*缓些,语气温和些,给人以谦虚朴实之感。再让学生演一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也都加深了对“人物”的理解。在自由读、小组读等多种形式朗读之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谁、不喜欢谁、理由是什么。虽然此时的感受是粗浅的,但是促进了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绝大部分学生都能说出铁罐的傲慢、狂妄自大和陶罐的谦虚、善良和真诚。

  不完美的地方

  学生的情绪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可能由于自己有些紧张,从而影响了学生,总之感觉学生的情绪不如*时高涨,有些孩子始终不敢举手,我也没有及时启发、引导,课堂气氛不是很热烈。

  改进方法

  1、看图谈话,激趣导入。

  2、给足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在阅读中,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3、然后引导学生再次走进文本,读课文,查找、圈画看出铁罐的'傲慢、骄傲,陶罐的谦虚、宽容的句子。引导学生多种方式读课文,学生在一次又一次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走进了人物的内心,感悟了人物的品质,体会文中揭示的道理。

  4、用好评价语。在学生汇报交流中,我做适时点拨。

  三年级《陶罐和铁罐》的教学反思 2

  我在教学《陶罐和铁罐》一课时,围绕“考虑 练*”中的问题,在教学中放手让同学画一画,说一说,演一演,同学学*兴趣浓厚,学*效果颇佳。

  我采取了以下做法:

  1、听一听,画一画,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我让同学听完课文后,让同学添画表情后问:“你为什么要这样画?”一个同学说:“铁罐在说话时十分生气,后来还恼怒成怒,大发雷霆,所以我要画出它双眉竖起,两眼圆瞪的样子。一位同学画完陶罐的表情后说:“我想表示陶罐当时的谦虚,说话时心情的*静。”所以它的表情应该是笑眯眯的。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同学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又掌握了“人物”的内心活动,为理解寓意奠定了基础。

  2、让同学画一画,抓住“人物”的特点。

  阅读课文时,让同学自由读课文,找出铁罐奚落陶罐的话和陶罐说的话。为了指导同学读好铁罐的这些话,我再让同学画出描述铁罐说话时神态的词语,想象铁罐说话的神情。同学很快抓住了“高傲”、“轻蔑”的神气、“恼怒”这些词语;在理解这些词语之后,同学再读句子,将铁罐的骄傲表示得淋漓尽致。

  3、让同学演一演,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在同学掌握“人物”的`特点、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后,我便让出讲台给同学扮演。同学先选定自身乐于扮演的角色,再戴好头饰,按课文中所描述的“人物”的语言、表情进行扮演。教师还鼓励他们加上自身设计的动作。同学的扮演可以是绘声绘色,赢得了老师和同学们会心的笑。同学学得轻松愉快,同时无论是扮演者还售看者也都加深了对“人物”的理解。这样一来,课堂再不是我的角色,成了他们的舞台。

  在上述画、说、演的基础上,我抓住时机出示“考虑 练*”的问题:许多年过去了,陶罐和铁罐发生了什么变化?同学读课文后,我先引导同学对比陶罐和铁罐最终的结局,同学能很快找出,铁罐已完全氧化,消逝得无影无踪了,而陶罐却依旧“光洁、朴素、美观”。并说一说是不是喜欢陶罐,为什么喜欢或不喜欢。同学有的说喜欢陶罐,因为它外表光洁、朴素、美观;有的说喜欢陶罐,因为它已是很有价值的古董;有的说喜欢陶罐,因为它谦虚,对人友好、善良。同学各抒己见,学*情绪高涨。这个环节的设计使同学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也加深了对文章寓意的理解。

  在设计教学中,我尝试了放手让同学画一画,说一说,演一演,同学更主动参与课堂。

  三年级《陶罐和铁罐》的教学反思 3

  在《陶罐和铁罐》一课中,我针对“抓提示语指导学生读出对话的语气”这一研究主题,采用了一些不同的方法。

  1、利用插图理解“傲慢”一词的意思,与“谦虚”做对比。课上学生理解比较到位,但读的火候不够,下次我想改进为观察后模仿铁罐的表情,帮学生打开局面,烘托气氛,免得学生放不开,不好意思带着语气读。

  2、通过工具书理解词义,我把字典中对“轻蔑”的解释原样呈现给学生,此处理解比较到位,学生能读出瞧不起的感觉。

  3、替换词语感受“恼怒”中暗含的蛮不讲理,表现出铁罐一心用自己的长处和陶罐的短处相比。在一些老师的教案设计中,我发现这个环节他们会出现重复,“先问恼怒什么意思,让学生换个词,后来又问为什么恼怒用的好”,浪费了时间。并且,此处几经引导学生都没有把铁罐的恼羞成怒读出来,于是我讲解“恼羞成怒”一词,并板书“羞”,点出铁罐的无理取闹,接着范读这句话。因为我知道有几个孩子能读好,可“住嘴”一读出语气,他们就怕别人笑,果然在我先读后,就有学生恰到好处的模仿我读出了铁罐不讲理,恼怒的样子。于是我马上表扬他,和大家一起为他鼓掌,局面一下子打开了,学生都放开了自己的拘束。

  4、引导学生关注提示语。到第四组对话,部分学生已经开始有意识的寻找提示语了,但这一组恰恰没有。于是,我加入了提示语的填空,并引导学生关注语言本身的内容和标点符号。学生以前积累过一些描写生气的词语,并浅层了解它们的意思,如:怒气冲冲、怒发冲冠、气急败坏等,这时,他们迁移了以往积累的词语,并最终选择了“气急败坏”这个比较恰当的词。

  通过四组对话的朗读指导,此时学生已经关注到了提示语的作用,我就出示了填空,再次帮学生印证他们的想法。后来便水道渠成地由学生自己总结出了抓提示语中神态描写的方法。

  三年级《陶罐和铁罐》的教学反思 4

  《陶罐和铁罐》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生动有趣,情节富有变化,它讲述了国王御厨里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许多年代后,陶罐出土成了文物,铁罐却不复存在的故事。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主要讲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即他们的对话;第二部分主要讲许多年代过去后,人们发现了陶罐,铁罐却早已消失。作者告诉人们“不能只看到自已的长处,而看不到自已的短处,也不能只看到别人的短处而看不到别人的长处”这样一个道理。

  这则寓言故事语言朴素却富有童趣。初读教材时,我感觉对话应该是重点,以对话贯穿全文,给学生呈现一个傲慢自大的铁罐和一个谦虚善良的陶罐。但多读几遍后才发现从语用角度来说,作者的这篇童话目的不是给我们呈现两个罐子,也不是以两个罐子的形象来说明“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的道理,我们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方面该做些什么努力呢?认真解读文本后,我把教学重点确定为“通过抓住神态、标点、称呼来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不软弱。”教学难点为“在语境中理解“奚落、轻蔑”等词语的意思,积累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并能运用。”

  第一步,围绕“奚落”一词,通过找找近义词“讥讽、嘲笑、挖苦”来理解“奚落”的意思。

  第二步,学生自己读读2—9自然段,找出铁罐奚落陶罐的句子。学生一下子就找出了铁罐说的四句话。

  第三步,想一想,圈一圈,从哪些关键地方看出铁罐在奚落陶罐?通过读文,学生找到了铁罐的神态“傲慢、轻蔑、恼怒”,发现了标点“!”和反问句中的“?”并通过表演、分角色对读等把铁罐说的话读得入情入境。我告诉学生还有别的地方也能看出铁罐的“傲慢”,但是学生一直发现不了。后来寿玲丽同学问我是不是“称呼”,大家恍然大悟,“陶罐子”、“懦弱的东西”这些不礼貌的叫法不正说明铁罐的傲慢无礼吗?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有效地理解了像铁罐这样一次又一次用难听的'话来挖苦、嘲笑、讥讽、数落陶罐,就叫——奚落。

  第四步,面对铁罐的种种奚落,陶罐又是怎么面对的呢?找出描写陶罐的语句,读一读,也从神态、标点、称呼来说说。通过这样的对比,学生立刻就从语言文字和朗读中感受到铁罐的傲慢无礼和、课文中有很多描写神态的词语、句子,请你选几处摘录下来。陶罐的心*气和、谦虚有礼。

  第五步,让学生把课文中写铁罐和陶罐的神态的词语、句子,选几处分别摘录下来。

  这样的教学,既突破了重难点,又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下节课我打算让学生用上神态词、标点和称呼来写话,把学到的积累并加以运用,才是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真正有帮助的教学。

  三年级《陶罐和铁罐》的教学反思 5

  《陶罐和铁罐》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生动有趣,情节富有变化,它讲述了国王御厨里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许多年代后,陶罐出土成了文物,铁罐却不复存在的故事。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主要讲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即他们的对话;第二部分主要讲许多年代过去后,人们发现了陶罐,铁罐却早已消失。作者告诉人们“不能只看到自已的长处,而看不到自已的短处,也不能只看到别人的短处而看不到别人的长处”这样一个道理。

  这则寓言故事语言朴素却富有童趣。初读教材时,我感觉对话应该是重点,以对话贯穿全文,给学生呈现一个傲慢自大的铁罐和一个谦虚善良的陶罐。但多读几遍后才发现从语用角度来说,作者的这篇童话目的不是给我们呈现两个罐子,也不是以两个罐子的形象来说明“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的道理,我们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方面该做些什么努力呢?认真解读文本后,我把教学重点确定为“通过抓住神态、标点、称呼来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不软弱。”教学难点为“在语境中理解“奚落、轻蔑”等词语的意思,积累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并能运用。”

  第一步,围绕“奚落”一词,通过找找近义词“讥讽、嘲笑、挖苦”来理解“奚落”的意思。

  第二步,学生自己读读2—9自然段,找出铁罐奚落陶罐的句子。学生一下子就找出了铁罐说的四句话。

  第三步,想一想,圈一圈,从哪些关键地方看出铁罐在奚落陶罐?通过读文,学生找到了铁罐的神态“傲慢、轻蔑、恼怒”,发现了标点“!”和反问句中的“?”并通过表演、分角色对读等把铁罐说的话读得入情入境。我告诉学生还有别的地方也能看出铁罐的“傲慢”,但是学生一直发现不了。后来寿玲丽同学问我是不是“称呼”,大家恍然大悟,“陶罐子”、“懦弱的东西”这些不礼貌的叫法不正说明铁罐的傲慢无礼吗?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有效地理解了像铁罐这样一次又一次用难听的话来挖苦、嘲笑、讥讽、数落陶罐,就叫——奚落。

  第四步,面对铁罐的种种奚落,陶罐又是怎么面对的呢?找出描写陶罐的语句,读一读,也从神态、标点、称呼来说说。通过这样的对比,学生立刻就从语言文字和朗读中感受到铁罐的`傲慢无礼和、课文中有很多描写神态的词语、句子,请你选几处摘录下来。陶罐的心*气和、谦虚有礼。

  第五步,让学生把课文中写铁罐和陶罐的神态的词语、句子,选几处分别摘录下来。

  这样的教学,既突破了重难点,又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下节课我打算让学生用上神态词、标点和称呼来写话,把学到的积累并加以运用,才是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真正有帮助的教学。


三年级上册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范本5份(扩展8)

——三年级《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通用5篇

  三年级《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1

  《陶罐和铁罐》一文讲的是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的有趣故事,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主要讲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第二主要讲许多年代过去后,人们发现了陶罐,铁罐却早已氧化。

  课文内容简单易懂,生动有趣,教学我放手让学生自读,并引导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来表现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体会他们的不同内心活动。比如:通过“你敢碰我吗?”“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可以看出铁罐的自以为是,傲慢无理。

  课文的第一部分主要写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为了指导学生读好铁罐的这些话,我让学生画出描述铁罐说话时神态的词语,想象铁罐说话的神情。学生很快抓住了“傲慢”、“轻蔑”、“恼怒”这些词语。学生的表演绘声绘色,博得了老师和同学们会心的笑,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同时无论是表演者还是观看者也都加深了对“人物”的理解。这样一来,课堂再不是我的独角色,成了他们的舞台。

  虽然这堂课比起以往,是有了一点点进步,但还是存在不少问题。

  课下,通过各位领导及老师的点评,我也反思了很多、这节课,有亮点的部分,但是也有不少的瑕疵,最大的问题就是对教学的整体把握不够准确。从课题看——《陶罐和铁罐》,很明显,课文中是有两个主人公,可是我在朗读,讲解、以及分析的时候总是偏向铁罐,而忽略了陶罐,难道这节课的另一亮点不是突显陶罐谦让的、大度的品质吗?显而易见,这一点,我并没有做到。细细地回顾这堂课,就像冉**所说的那样,其实有好几次,同学们都已经抓住陶罐的这种思想品质了,可是我却并没有给学生一个正确合理的引导,这不能说我不够细致,或者是太粗心,这只能证明自己对于教材的把握还是不够透彻,对于学生的理解还是不够到位。在教学中,我还有太多需要学*的东西。

  通过和各位领导和老师们探讨、学*,我也收获颇多。现在总结下来,用于自省和改正。

  1、我重点指导学生朗读铁罐的相关语句,却忽略了本文中的另一个主角————陶罐

  2、整堂课的时间掌控不合理,用于朗读的时间过长,而收尾太仓促,因此遗漏了个别的知识点,如没有指导学生明白,陶罐出土后,依然惦记着曾经对自己并不友好的铁罐,让学生从中感受陶罐的善良之美。

  3、课堂中,我总是害怕学生记不住,总是刻意地去重复学生已经回答过的问题,所以,整堂课感觉很罗嗦。

  4、在引导学生读的时候,只是一味地读,并没有去引导学生思考和体味课文中的人物。

  5、学生的养成性*惯不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坐姿和写姿都不够规范。

  其实每一次讲课,都是一次收获,感觉自己在一点点地进步着,孩子们的点滴成长就是我的动力之源,我知道,努力是没有终点的,我还有太多需要学*的东西,太多需要进步的地方,相信在和静一小这个温暖又充满关爱的大家庭里,我一定会收获更多的知识,获得更大的进步。

  三年级《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2

  《陶罐和铁罐》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生动有趣,情节富有变化,它讲述了国王御厨里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许多年代后,陶罐出土成了文物,铁罐却不复存在的故事。从故事中让人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不能只看到自已的长处,而看不到自已的短处,也不能只看到别人的短处而看不到别人的长处。要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作者的这篇童话目的不是给我们呈现两个罐子,而是以两个罐子的形象来说明“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的道理,我们应如何正确的看待人和事物。本篇童话故事人物的对话居多,而且透过对话,能让学生领会更多的道理,因此,我让学生在读熟课文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课文,增加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一、以学生为主体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的主体,教师是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的意识和*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的环境。因此,在课堂上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他们是课堂的主体,他们的兴趣就是课堂的源泉。因此,我在课堂上放手,随着学生的兴趣爱好走。学生的表现也非常棒,课堂上有更多的精彩之处。

  二、学生与文本对话

  语文要以学生文本、关注学生才是我们上课的最终目的。本课中我与学生一起沉浸在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中,只有真正让学生把心放到文章中,体会陶罐和铁罐各自的性格,尤其是领悟陶罐的价值,感受陶罐的美好的心灵,我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学生全身心投入其中,深入感悟、体验文本。这时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文本的思想相互碰撞,心灵相互交流,让我真正体会到了真正的课堂。

  三、练就学生扎实的基本功

  这节课,我着重让学生领悟陶罐和铁罐的各自的神情、动作、语言,透过语言文字理解陶罐铁罐的性格特点。学*作者这种要想表达人物思想的就要通过语言文字来加以描绘,在学生熟读、感悟、深入体会的基础上,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学生对语言文字理解深刻,达到了训练的目的。

  三年级《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3

  《陶罐和铁罐》是学生喜欢的有趣的童话故事。讲的是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的有趣故事,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主要讲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第二主要讲许多年代过去后,人们发现了陶罐,铁罐却早已氧化。

  作者告诉人们“不能只看到自已的长处,而看不到自已的短处,也不能只看到别人的短处而看不到别人的长处”这样一个道理。这则寓言故事语言朴素却富有童趣。教学时,引导学生明白寓理并受到教育是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抓住对话、注重朗读,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故事中的陶罐和铁罐个性鲜明,铁罐傲慢无理,说话咄咄逼人,而陶罐谦虚容忍,态度温和友好,这从他们彼此的对话中显而易见。在教学时我主要让学生以感悟人物性格为主线,以分析朗读为主。我首先提出问题“你们喜欢陶罐还是铁罐?”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意义深重,既启发了学生有价值的思维,又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珍视了学生的独特感受、理解、体验。

  在指导朗读时我主要引导学生画出课文中陶罐和铁罐神态的语句,再引导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表现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体会他们的不同内心活动。通过品读、比较、分析,学生自己就能用恰当的词语来形容陶罐和铁罐的性格特点,再一次激活学生思维、训练了学生语言概括的能力,对事物的不同感受能力及情感表达能力。在学生把握“人物”的特点、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后,我便让出讲台给学生表演。学生在分角色朗读课文时还加上了自己的动作,夸张的表情等。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同时无论是表演者还是老师也都加深了对“人物”的理解。这样一来,课堂不再是教师的独角戏,而是成了学生的舞台。

  这种以读带悟,以悟促读,在读中体验、揣摩角色的性格特点,提高思想认识,为理解寓意作铺垫。今天这节课的教学,较好的完成了预设的教学要求,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孩子们在课堂上学得主动,从孩子们的朗读和发言中,可以感觉到他们已经体会到了陶罐的谦虚宽容,也感受到了铁罐的傲慢无礼,这时,明白故事所蕴含的道理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年级《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4

  《陶罐和铁罐》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生动有趣,情节富有变化,它讲述了国王御厨里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许多年代后,陶罐出土成了文物,铁罐却不复存在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在反复的试教过程中,我对课文的思考、想法在加深,教学理念在变化,教学设计也随之改进。

  一、课文主线的把握:体会人物性格,挖掘做人道理

  故事中的陶罐和铁罐个性鲜明,铁罐傲慢无理,说话咄咄逼人,而陶罐谦虚容忍,态度温和友好,这从他们彼此的对话中鲜而易见。开始,我一直把抓人物性格作为学*的主线,让学生在寻找人物神态,反复朗读对话的过程中加深对陶罐和铁罐的印象。于是乎,大家对铁罐的傲慢、轻蔑、恼怒很感兴趣,他们能惟妙惟肖地模仿动作、语气,把盛气凌人的铁罐表现地活灵活现。而对谦虚温和的陶罐,大家则表现得不温不火。因而整堂课的反面人物形象过于强调,突出了铁罐而忽略了陶罐,轻重倒置,难怪学生在结尾对陶罐铁罐说的话中,写到:“我喜欢铁罐,因为他很威风。”这都是一味感受傲慢、轻蔑与恼怒的结果,其实这些词语都是我们生活中贬义词,只是帮助体会人物性格,无须过分强调,陶罐才是一个正面的,让学生有价值去体悟的人物形象。

  朗读对话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服务,而人物不同性格正因对待问题,处理问题的角度、方法所引起的,这才是整堂课的核心。于是,在后来的教学中,学生不只是简单地朗读课文,停留在理解人物性格的表面层次中了,大家都有了更深的感触,陶罐的谦虚温和是因为他看待问题很全面,因此他也有了好结果。语文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大量具体形象的、带有个人情感和主观色彩的内容,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会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篇课文带给学生的不只是两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更多的是教给他们应该正确地看待问题,要明白“尺有所长,寸有所短”的道理。

  二、教学理念的转换:按部就班读对话,顺水推舟入情境

  传统的教学总是在教师设计一套完整的教学设计后,学生按照教师的步骤,跟着问题一步步串着走,这主要体现了教师是主导而完全忽视了学生是主体。我们说,教案要板块设计,非线形的一问一答,而是根据学生的不同回答,引发各种多元化的思考,闪烁出课堂的亮点。面对陶罐和铁罐来一回的对话,我曾经试过先读铁罐所有的话,体会他情绪的变化,再读陶罐面对铁罐说的所有答话,烘托出陶罐的气概。但是这样的朗读脱离了对话情境,对话对话,本来就是对着说话的,一味读一个人的语言,使得课文学*支离破碎。后来我又设计了一组组对话朗读的模式,请三组同学模仿人物,分别读好这三次对话。但是这三次对话*铺直叙下来,均匀指导,层次又不明显。学生在朗读人物对话时也总是少了一份神韵。后来,经过许多老师建议,教师在课堂中不要按部就班地指导朗读对话,教案是死的,而学生是活的,那么有意思的故事,为什么不把他们带入到故事有趣的情境,随着情节发展自然展开对话呢?老师不是在背教案上课,而是在与学生共同学*,探讨、感受这个生动的故事。于是在后来的课堂中,随着故事的发展,我与学生们一起成了里面的陶罐和铁罐,

  三、教学设计的变化:单一地侧重,由面到点

  在我的观念中,一堂好课就要有重点,有需要突出,出彩的环节,因此,几次试教的过程中,我一直把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作为设计重点,用不同步骤和方法来烘托这个亮点。但是渐渐地,我发现整堂课读对话,学生容易疲倦,课堂的气氛就像先上坡,又下坡似的,读到最后虽然感情是有了,但是总觉得有点索然无味,学生兴趣减弱,整堂课的内容含量也很单薄。后来有听课的老师提出,教师上课需要大气,不能过重计较一些细节,过于强调对话,使得整篇文章失去了前后联系,学生感受不充分自然越读越没兴趣。于是我改变了原来的教学设计,使对话部分变得粗线条一些,在品读对话前加入一个全文感知的填充课文内容的小练*。学生在自由读文后,看着内容提示,很轻松地就概括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对后面的学*起到了铺路搭桥的作用。

  语文学科的特点是既要富有人文性和又要具备工具性,为了充实课堂,让学生能在这堂课中学有所获,实现人文与工具的结合,在课堂尾声时,又有一个写话的练*:陶罐,我想对你说______________。铁罐,我想对你说_______________。学生在感悟文章,认识两个人物后,对他们的性格,对他们的品质,对他们看待问题不同的态度,都有了或深或浅的想法,请他们写写想对这课文人物说的话,这是一个人文性的综合练*,在写话中学生充分表达出了自己的感受。

  陶罐,我想对你说:“你真了不起,既看到了自己的缺点,也看自己的优点,你还能看见别人的优点,我要向你学*。”

  陶罐,我想对你说:“你真谦虚,对待朋友的态度那么好,我也想和你交朋友。”

  陶罐,我想对你说:“面对铁罐的傲慢,你还那么心*气和的说话,你可真有风度啊!”

  铁罐,我想对你说:“你不要太骄傲了,骄傲是没有好下场的。”

  铁罐,我想对你说:“陶罐对你那么好,你还那么傲慢,你一定交不到朋友的。”

  ……

  这样丰富精彩的写话是学生基本对文本的深入认识后,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所有的感触。这样的语言文字综合性练*是新课程课堂所需要的。

  整堂课的教学设计我始终想体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但是在课件出示对话部分,我把表示人物神态的词语,直接打在说的话后面,原本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看着课件上的提出神态语,更快、更好地读出人物语气,但是这样急于发挥语文工具性的做法,却起到画蛇添足的反作用,让学生失去了在对话中亲身感悟的经历,教师直接给学生,而不是学生自己悟到的,这是严重丧失语文人文性表现。这样单独出现神态语,让它脱离文本存在的做法是不合适的。

  在教学《陶罐和铁罐》一课的经历中,我学*到,体验到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陶罐和铁罐的对话就是这样一步步练成的,虽然还有许多不足与遗憾,但是我所学到的经验都是我今后教学生涯宝贵的财富。作为新课程教师的我,还要不断刻苦钻研,看更多,听更多,想更多,在永不停歇的学*中充实自己。

  三年级《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5

  回顾《陶罐与铁罐》的教学,感受颇深。本课的教学目标,以人文目标为基本点,透过文本的学*,与文本交流,感受本课透过神态和语言描述表达人物内心的写法。以期到达对学生待人处世方面良好品德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重视了朗读,却忽略了文本内涵的挖掘;对铁罐的反面教育过于注重,却忽略了以陶罐为住的正面引导。纵观整堂课,有收获亦有遗憾,现反思如下:

  1、鼓励学生以不同的方式感受课文资料。

  课程标准指出:“鼓励学生选取适合自己的学*方式”“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理解、体验”。因此,在课中,我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陶罐和铁罐说的语句,透过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演一演等多种方式来体验。课后拓展设置了如果陶罐和铁罐再次相遇,鼓励学生进行续写。但是对续写思考不够周全,要求不够明确。能够让学生仿照课文,透过神态和语言来表达人物的内心。

  2、本课教学中,为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这一教学理念,我多次安排学生自读,指名读,表演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想一想这是一只怎样的陶罐和铁罐,进行分主角表演朗读,让学生在体验中读,在感悟中读,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个性。激励学生大胆的参与,努力调动每一个成员学*的用心性,目的想把学*的主动权、选取权还给学生,使他们真正做学*的主人,让他们获得充分自主的发展。

  3、在教授本课时不仅仅注重了对学生朗读的指导,还注重了透过反复朗读中对重要词语的理解,如“傲慢、轻蔑、相提并论”等。在反复朗读和老师的激发下,以读带讲,学生能够体会人物的内心感受。在讲解轻蔑一次时,我查阅了资料,利用字理解学,让学生感受这个蔑字,还让学生透过动作体会当你这样看人时心里是怎样想的,从而理解文本。这也是本堂课的一个亮点,给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对于学生正确全面认识陶罐和铁罐有很大的帮忙。

  4、本节课让学生反复自读、展示读的资料比较多。在课堂上,我对学生每一次的朗读做出了鼓励性的有效评价,不再是空空而谈。比如:学生在读到铁罐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时,我给出“透过你用眼角看人的眼神老师感受到了你的轻蔑。从你的动作和上扬的语调中我们明白了你瞧不起陶罐。”学生读到铁罐恼怒时,我给出“你眼睛瞪得圆圆的,从嗓子里吼出的话语,我明白你恼怒了。你指着它,跺着脚,我感受到你恼怒了。从你咆哮的声音中我明白你真的生气了。”有效评价,不是“好,再来。读得太好了!”而是要细心观察学生课堂上的表现,给出准确、具体的指导。教师要融入其中与学生,还有文本进行交流和对话。从而教师以读代讲,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

  5、由于太过投入铁罐的主角,课上教态显得略有生硬。课后有老师向我提出教态要具有亲和力,语速再慢些,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与学生*等的交流会更好。


三年级上册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范本5份(扩展9)

——三年级下册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汇总五篇

  三年级下册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1

  《陶罐和铁罐》是学生喜欢的有趣的童话故事。讲的是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的有趣故事,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主要讲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第二主要讲许多年代过去后,人们发现了陶罐,铁罐却早已氧化。作者告诉人们“不能只看到自已的长处,而看不到自已的短处,也不能只看到别人的短处而看不到别人的长处”这样一个道理。这则寓言故事语言朴素却富有童趣。教学时,引导学生明白寓理并受到教育是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抓住对话、注重朗读,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故事中的陶罐和铁罐个性鲜明,铁罐傲慢无理,说话咄咄逼人,而陶罐谦虚容忍,态度温和友好,这从他们彼此的对话中显而易见。在教学时我主要让学生以感悟人物性格为主线,以分析朗读为主。我首先提出问题“你们喜欢陶罐还是铁罐?”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意义深重,既启发了学生有价值的思维,又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珍视了学生的独特感受、理解、体验。在指导朗读时我主要引导学生画出课文中陶罐和铁罐神态的语句,再引导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表现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体会他们的不同内心活动。通过品读、比较、分析,学生自己就能用恰当的词语来形容陶罐和铁罐的性格特点,再一次激活学生思维、训练了学生语言概括的能力,对事物的不同感受能力及情感表达能力。在学生把握“人物”的特点、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后,我便让出讲台给学生表演。学生在分角色朗读课文时还加上了自己的动作,夸张的表情等。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同时无论是表演者还是老师也都加深了对“人物”的理解。这样一来,课堂不再是教师的独角戏,而是成了学生的舞台。

  这种以读带悟,以悟促读,在读中体验、揣摩角色的性格特点,提高思想认识,为理解寓意作铺垫。今天这节课的教学,较好的完成了预设的教学要求,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孩子们在课堂上学得主动,从孩子们的朗读和发言中,可以感觉到他们已经体会到了陶罐的谦虚宽容,也感受到了铁罐的傲慢无礼,这时,明白故事所蕴含的道理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年级下册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2

  《陶罐和铁罐》一文讲的是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的有趣故事,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主要讲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第二主要讲许多年代过去后,人们发现了陶罐,铁罐却早已氧化。

  课文内容简单易懂,生动有趣,教学我放手让学生自读,并引导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来表现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体会他们的不同内心活动。比如:通过“你敢碰我吗?”“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可以看出铁罐的自以为是,傲慢无理。

  课文的第一部分主要写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为了指导学生读好铁罐的这些话,我让学生画出描述铁罐说话时神态的词语,想象铁罐说话的神情。学生很快抓住了“傲慢”、“轻蔑”、“恼怒”这些词语。学生的表演绘声绘色,博得了老师和同学们会心的笑,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同时无论是表演者还是观看者也都加深了对“人物”的理解。这样一来,课堂再不是我的独角色,成了他们的舞台。

  虽然这堂课比起以往,是有了一点点进步,但还是存在不少问题。

  课下,通过各位领导及老师的点评,我也反思了很多、这节课,有亮点的部分,但是也有不少的瑕疵,最大的问题就是对教学的整体把握不够准确。从课题看——《陶罐和铁罐》,很明显,课文中是有两个主人公,可是我在朗读,讲解、以及分析的时候总是偏向铁罐,而忽略了陶罐,难道这节课的另一亮点不是突显陶罐谦让的、大度的品质吗?显而易见,这一点,我并没有做到。细细地回顾这堂课,就像冉**所说的那样,其实有好几次,同学们都已经抓住陶罐的这种思想品质了,可是我却并没有给学生一个正确合理的引导,这不能说我不够细致,或者是太粗心,这只能证明自己对于教材的把握还是不够透彻,对于学生的理解还是不够到位。在教学中,我还有太多需要学*的东西。

  通过和各位领导和老师们探讨、学*,我也收获颇多。现在总结下来,用于自省和改正。

  1、我重点指导学生朗读铁罐的相关语句,却忽略了本文中的另一个主角————陶罐

  2、整堂课的时间掌控不合理,用于朗读的时间过长,而收尾太仓促,因此遗漏了个别的知识点,如没有指导学生明白,陶罐出土后,依然惦记着曾经对自己并不友好的铁罐,让学生从中感受陶罐的善良之美。

  3、课堂中,我总是害怕学生记不住,总是刻意地去重复学生已经回答过的问题,所以,整堂课感觉很罗嗦。

  4、在引导学生读的时候,只是一味地读,并没有去引导学生思考和体味课文中的人物。

  5、学生的养成性*惯不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坐姿和写姿都不够规范。

  其实每一次讲课,都是一次收获,感觉自己在一点点地进步着,孩子们的点滴成长就是我的动力之源,我知道,努力是没有终点的,我还有太多需要学*的东西,太多需要进步的地方,相信在和静一小这个温暖又充满关爱的大家庭里,我一定会收获更多的知识,获得更大的进步。

  三年级下册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3

  《陶罐和铁罐》是一则很有启发性的寓言,通过体会陶罐和铁罐两个性格迥异的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让学生理解正确地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理解课文讲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我抓住了以下三点进行教学。

  在教学中,强化学生的感受,淡化纯粹的分析,对语文的课堂教学来说,是很有必要的,只有这样,才会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陶罐和铁罐》这篇课文主要讲了陶罐和铁罐两个事物在很成一段时之间,二者之间发生的故事,很有趣,也揭示了深刻的道理,在教学中如果单纯地采用分析讲解的方法,学生学起来定会觉得索然无味,也使有趣的故事不可以成为一个整体。因此,我在教学时,注意了学生的感受。

  让学生画一画,抓住“人物”的特点。阅读课文时,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铁罐奚落陶罐的话和陶罐说的话。为了指导学生读好铁罐的这些话,我同时让学生画出描述铁罐说话时神态的词语。学生很快抓住了“傲慢”、“轻蔑”的神气、“恼怒”这些词语;在理解这些词语之后,学生再读句子,将铁罐的骄傲表现得淋漓尽致。

  让学生演一演,加深对“人物”的理解。在学生把握“人物”的特点、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后,我让学生分角色读、表演读。学生先选定自己乐于表演的角色,按课文中所描述的“人物”的语言、表情进行表演。教师还鼓励他们加上自己设计的动作。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同时无论是表演者还是观看者也都加深了对“人物”的理解。这样一来,课堂再不是我的独角色,成了他们的舞台。

  在上述画、说、演的基础上,我抓住时机出示“思考练*”的问题: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结局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我先引导学生对比陶罐和铁罐最终的结局,学生能很快找出,铁罐已完全氧化,消逝得无影无踪了,而陶罐却依旧“光洁、朴素、美观”。并说一说是不是喜欢陶罐,为什么喜欢或不喜欢。学生有的说喜欢陶罐,因为它外表光洁、朴素、美观;有的说喜欢陶罐,因为它已是很有价值的古董;有的说喜欢陶罐,因为它谦虚,对人友好、善良。学生各抒己见,学*情绪高涨。这个环节的设计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也加深了对文章寓意的理解。

  三年级下册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4

  《陶罐和铁罐》是一则很有启发性的寓言,通过体会陶罐和铁罐两个性格迥异的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让学生理解正确地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理解课文讲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我抓住了以下三点进行教学。

  在教学中,强化学生的感受,淡化纯粹的分析,对语文的课堂教学来说,是很有必要的,只有这样,才会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陶罐和铁罐》这篇课文主要讲了陶罐和铁罐两个事物在很成一段时之间,二者之间发生的故事,很有趣,也揭示了深刻的道理,在教学中如果单纯地采用分析讲解的方法,学生学起来定会觉得索然无味,也使有趣的故事不可以成为一个整体。因此,我在教学时,注意了学生的感受。

  让学生画一画,抓住“人物”的特点。阅读课文时,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铁罐奚落陶罐的话和陶罐说的话。为了指导学生读好铁罐的这些话,我同时让学生画出描述铁罐说话时神态的词语。学生很快抓住了“傲慢”、“轻蔑”的神气、“恼怒”这些词语;在理解这些词语之后,学生再读句子,将铁罐的骄傲表现得淋漓尽致。

  让学生演一演,加深对“人物”的理解。在学生把握“人物”的特点、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后,我让学生分角色读、表演读。学生先选定自己乐于表演的角色,按课文中所描述的“人物”的语言、表情进行表演。教师还鼓励他们加上自己设计的动作。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同时无论是表演者还是观看者也都加深了对“人物”的`理解。这样一来,课堂再不是我的独角色,成了他们的舞台。

  在上述画、说、演的基础上,我抓住时机出示“思考练*”的问题: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结局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我先引导学生对比陶罐和铁罐最终的结局,学生能很快找出,铁罐已完全氧化,消逝得无影无踪了,而陶罐却依旧“光洁、朴素、美观”。并说一说是不是喜欢陶罐,为什么喜欢或不喜欢。学生有的说喜欢陶罐,因为它外表光洁、朴素、美观;有的说喜欢陶罐,因为它已是很有价值的古董;有的说喜欢陶罐,因为它谦虚,对人友好、善良。学生各抒己见,学*情绪高涨。这个环节的设计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也加深了对xx寓意的理解。

  三年级下册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5

  《陶罐和铁罐》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生动有趣,情节富有变化,它讲述了国王御厨里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许多年代后,陶罐出土成了文物,铁罐却不复存在的故事。从故事中让人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不能只看到自已的长处,而看不到自已的短处,也不能只看到别人的短处而看不到别人的长处。要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作者的这篇童话目的不是给我们呈现两个罐子,而是以两个罐子的形象来说明“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的道理,我们应如何正确的看待人和事物。本篇童话故事人物的对话居多,而且透过对话,能让学生领会更多的道理,因此,我让学生在读熟课文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课文,增加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一、以学生为主体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的主体,教师是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的意识和*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的环境。因此,在课堂上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他们是课堂的主体,他们的兴趣就是课堂的源泉。因此,我在课堂上放手,随着学生的兴趣爱好走。学生的表现也非常棒,课堂上有更多的精彩之处。

  二、学生与文本对话

  语文要以学生文本、关注学生才是我们上课的最终目的。本课中我与学生一起沉浸在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中,只有真正让学生把心放到文章中,体会陶罐和铁罐各自的性格,尤其是领悟陶罐的价值,感受陶罐的美好的心灵,我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学生全身心投入其中,深入感悟、体验文本。这时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文本的思想相互碰撞,心灵相互交流,让我真正体会到了真正的课堂。

  三、练就学生扎实的基本功

  这节课,我着重让学生领悟陶罐和铁罐的各自的神情、动作、语言,透过语言文字理解陶罐铁罐的性格特点。学*作者这种要想表达人物思想的就要通过语言文字来加以描绘,在学生熟读、感悟、深入体会的基础上,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学生对语言文字理解深刻,达到了训练的目的。


三年级上册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范本5份(扩展10)

——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范本五份

  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朗读中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3、理解人各有长处和短处,不要将自己的长处与别人的短处做比较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通过陶罐与铁罐的对话、神态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理解人各有长处与短处,不要用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1、上节课,我们大家一起认识了两个新朋友,他们是——

  生齐:陶罐和铁罐

  2、你喜欢陶罐还是铁罐,为什么?

  指名说(因为陶罐谦虚,而铁罐很傲慢。)

  二、体会铁罐的傲慢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你从那一句话里看出铁罐很傲慢?去文中找找

  出示句子: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A、 指名读: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B、 理解“奚落”:找近义词。

  体会铁罐的傲慢

  1、 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课文有非常形象的描写。请大家找一找铁罐的话,读一读。

  2、 生自渎后交流:

  ①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说。

  A、 你从哪个词看出铁罐在奚落陶罐?(傲慢)

  B、 怎样读才能读出傲慢的语气呢?谁来读读说说?

  师评:你说的真有道理,这样读的确可以读出那种傲慢的语气。

  C、 其实一个句子有很多读法,请你再仔细读读,看看有没有别的读法呢?师生讨论各种不同的读法。

  D、师:大家真会读书,能用那么多不同的方法读这句话。同桌互读。

  ②“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A、这里有个词我不懂了,什么叫做轻蔑?

  B、 轻蔑是怎样的神态?表演。

  C、多人试读。

  ③ “住嘴!”铁罐恼怒了, “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A、从哪几个词看出铁罐在奚落陶罐?

  B、 理解“恼怒”“相提并论”。

  C、谁能用朗读来表现铁罐的心情?

  D、小组读。

  ④“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 “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a、 指名读,提问:你用什么语气在读?

  b、 师生评价后再读。

  3、铁罐就这样在傲慢、轻蔑、恼怒地奚落陶罐,(出示四句句子),再读读。

  读到这里你想对铁罐说些什么?

  体会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1、面对铁罐一次又一次的奚落,陶罐又是如何的对待?让我们读读陶罐的话吧!

  A、 指名说,边出示句子

  重点指导句: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理解“懦弱”。陶罐的确是容易破碎的,可是他说自己并不胆小。它是怎样看待自己的作用的呢?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理解“和睦相处”

  陶罐的愿望是什么?

  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陶罐。

  分角色朗读。

  A、 师:刚才同学们都读的特别好,现在我们再来个分角色朗读,怎么样?

  B、出示句子,分组朗读。

  C、 指名分角色朗读。

  D、 评价。

  三.整体感知第二个场景,知道陶罐的优点。

  1.了解陶罐的优点.

  师:我们看到了一个傲慢的铁罐和一个谦虚但不软弱的陶罐。

  师读课件上的句子:时间在流逝,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情。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两个罐子遗落在荒凉的场地上,上面覆盖着厚厚的尘土。许多年代过去了。可是陶罐还是( )

  生填空说。

  师:这么漫长的岁月里,世界上发生了哪些事情呢?

  生: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

  师出示课件与领着学生读:

  师:时间在流逝,一百年过去了

  生接:世界上发生了很多事……而陶罐,还是那样……

  师:时间在流逝,一千年过去了

  生接:世界上发生了很多事……而陶罐,还是那样……

  师:时间在流逝,五千年过去了

  生接:世界上发生了很多事……而陶罐,还是那样……

  师:多么了不起的陶罐啊!人们从泥土里挖出了这么一只历史悠久的陶罐,心中充满了惊喜。

  出示课件:

  “哟,这里有一个罐子!”一个人惊讶地说。

  “真的,一个陶罐!”其他的人都高兴地叫起来。

  “多美的陶罐!”一个人说,“小心点儿,千万别把它碰坏了,这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的。”

  为什么人们那么惊喜?

  生读并分角色读。

  2.看到铁罐的弱点。

  师:此时此刻,陶罐身价倍增,成了价值连城的文物了!可是他还没有忘记铁罐呢!可这时,铁罐哪里去了?

  出示最后一段生读。

  师:铁罐到底哪里去了呢?

  生若不知道由师来解释。

  3.总结全文,揭示寓意。

  师:很多年以前,那只铁罐曾经是一只坚硬的罐子,可许多年之后,它却化为了泥土,无影无踪了。而那只它认为一碰就碎的陶罐,却成了价值连城的文物。由些,你想到了什么呢?

  出示原文中的结尾,读一读。

  拿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是没有必要的,别人也有比你强的地方。

  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2

  《陶罐与铁罐》这个故事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铁罐的傲慢、蛮横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宽容、友善、克制都在人物的对话中充分展现,这是本课表达上的特点。教学中我根据课文的特点,抓住重点词,进行朗读指导,在朗读中渐渐体会课文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充分朗读,体会陶罐与铁罐的心理变化。

  我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奚落”这个词,展开教学,引导学生思考。我设计成三个小板块,理解铁罐和陶罐的三次对话,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图片入手,让他们逐步了解陶罐与铁罐的语气,心理变化,并体会陶罐和铁罐的品质,然后直奔文章的结局,了解他们的结局。让学生找出陶罐和铁罐说的话,说说从他们之间发生的故事中我们又看到了这是一只怎么样的陶罐和铁罐?”有的教师在引导学生朗读陶罐与铁罐的对话时容易把教学重点放在了铁罐的朗读指导上,结果使得学生对陶罐的品质认识不够丰满。我教学设计,以认识铁罐和陶罐的品质入手,直截了当,不偏不倚,使学生对陶罐谦虚、宽容、善良、心中有他人等品质有了较深的认识,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取长补短,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别人。这对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机。至少,这样的教学我们就不能称之为“高效”了。我觉得教学过程中,预设的同时,还应该及时地抓住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实际,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的效率,这是我以后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注意探讨的问题。

  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3

  《陶罐和铁罐》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生动有趣,情节富有变化,它讲述了国王御厨里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许多年代后,陶罐出土成了文物,铁罐却不复存在的故事。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主要讲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即他们的对话;第二部分主要讲许多年代过去后,人们发现了陶罐,铁罐却早已消失。作者告诉人们“不能只看到自已的长处,而看不到自已的短处,也不能只看到别人的短处而看不到别人的长处”这样一个道理。这则寓言故事语言朴素却富有童趣。初读教材时,我感觉对话应该是重点,以对话贯穿全文,给学生呈现一个傲慢自大的铁罐和一个谦虚善良的陶罐。但多读几遍后才发现,作者的这篇童话目的不是给我们呈现两个罐子,而是以两个罐子的形象来说明“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的道理,我们应如何正确的看待人和事物。找到了人文价值,以何种形式来贯穿全文呢?经过深深思索与课堂实验,经过全校教师的同研,我们找到了以“提示语”贯穿对话的朗读,从而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为了让课堂更加明晰、教学思路更加精细,我们全体语文教师进行了深深的思考。通过这节课,我也有许多的感悟与想法。

  感悟一:放手有益。

  每次拿过课文,我都会着急的去思考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才能想出新点子,让大家看到我精彩的设计,但每次都没有预想的效果。仔细想想,我忽略了课堂上最主要的人物——学生,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体,他们的兴趣才是课堂的源泉。因此,我认真听取了岳校长的意思,课堂上放手,让学生随便谈,随便说,随着学生的兴趣爱好走。没想到真的有效果了,学生的表达完全出乎我的意外,而且与我的预设也完全一样。仔细想想,原来站在学生的立场,想想他们对什么感兴趣,他们最想了解什么?会给我带来那么多的惊喜。

  感悟二:走进文本,走进学生,达到师生、文本对话之效。

  记得李家栋老师说过:语文就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正如淳淳小溪流淌在课堂上。因此,以学生文本、关注学生才是我们上课的最终目的。课堂伊始,我可能没有走进学生、走进课文,因此不知其功效。当我投入的与学生一起挖掘陶罐和铁罐的性格,探究其价值时,我和学生全身心投入其中,完全以学生为本,和他们同感悟、同体验。这时我们的思想相互碰撞,心灵相互交流,让我真正体会到了真正的课堂。

  感悟三:抛开设计,以生为本。

  每次讲课前,我都会把教案备的滚瓜乱熟,甚至评价语我都会仔细琢磨。可是通过这节课,让我深深领悟到:课堂是随机的,课堂也是学生的,教案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随着学生的发言进行教学。处处体现学生自主性,当然,这也需要教师自身有深厚的文化功底。因此,通过这节课也让我深深的明白:知识的储备对一个教师来讲是多么的重要。

  这节课,我也深深的反思过,对于我个人来说缺乏一定的锻炼,听的少,练的少,因此也有些不成熟的地方,通过这次教学,我也深刻地感受到了自己在阅读教学方面的不足,也非常感谢岳校长和老师们的耐心细致的帮助,她们的指导大大提高我的课堂教学能力。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加虚心地向老师们请教,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再上一个台阶。

  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4

  《陶罐和铁罐》这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教学中,抓住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人物性格特点,进而引导学生明白寓理并受到教育。

  一、抓住对话,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课文内容简单易懂,生动有趣,学生比较喜欢。教学时,放手让学生自读,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教师再作适当的指导。

  课文的第一部分主要写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抓住“奚落”这个关键词,引导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对“傲慢、轻蔑、和睦相处”等重要词语加以理解,以及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进一步体会奚落的含义,体会人物性格特点。比如:通过“你敢碰我吗?”“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可以看出铁罐的自以为是,傲慢无理。通过“不敢,铁罐兄弟。”“何必这样说呢?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可以看到陶罐的谦让宽容。

  在讲解“轻蔑”一词,我查阅了资料,利用字理理解,让学生感受这个蔑字,还让学生透过动作体会人物的内心想法,从而理解文本。这也是本堂课的一个亮点,给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对于学生正确全面认识陶罐和铁罐有很大的帮忙。

  二、关注提示语,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第三组对话,部分学生已经开始有意识的寻找提示语了,但这一组恰恰没有。于是,我加入了提示语的填空,并引导学生关注语言本身的内容和标点符号。学生以前积累过一些描写生气的词语,如:火冒三丈、怒气冲冲、怒发冲冠、暴跳如雷等,这时,他们迁移了以往积累的词语,并通过朗读,体会人物神态和内心活动,此时学生已经关注到了提示语的重要性。为今后的*作奠定基础。

  三、个性化表演,走进人物内心世界。

  课程标准指出:“鼓励学生选取适合自己的学*方式”“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理解、体验”。在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时,要求学生读出不同人物的感情:读铁罐的话,语气生硬些,给人以傲慢、蛮横之感;读陶罐的话,语调*缓些,语气温和些,给人以谦虚、和善之感。再让学生演一演,加深对人物的理解。让学生戴着头饰,按课文中所描述的“人物”的语言、表情进行表演,鼓励他们可以加上自己的理解和动作。学生的表演可以说是绘声绘色,博得了同学们的掌声,营造了课堂上的小高潮。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也都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

  四、多元感悟文本,领悟寓意。

  寓言就是小故事大道理。本篇课文告诉我们每个事物或者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不能用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短处,要全面地看问题,学会和睦相处。因此,教学第二部分许多年过去了,陶罐和铁罐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在比较中让学生明白:铁罐的可悲下场和陶罐不朽的价值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进一步让学生领悟:陶罐出土后,依然惦记着曾经对自己并不友好的铁罐,从中感受陶罐的善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学生畅所欲言,这个环节的设计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也加深了对文章寓意的理解。

  虽然这堂课自我感觉讲的不错,我和学生都走进了文本,走进了人物的内心,课堂处处体现学生自主性。但对学生的关注度、评价、引导等方面,还要加强锤炼,增强自身的文化功底。

  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5

  《陶罐和铁罐》这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教学中,抓住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人物性格特点,进而引导学生明白寓理并受到教育。

  一、抓住对话,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课文内容简单易懂,生动有趣,学生比较喜欢。教学时,放手让学生自读,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教师再作适当的指导。

  课文的第一部分主要写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抓住“奚落”这个关键词,引导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对“傲慢、轻蔑、和睦相处”等重要词语加以理解,以及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进一步体会奚落的含义,体会人物性格特点。比如:通过“你敢碰我吗?”“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可以看出铁罐的自以为是,傲慢无理。通过“不敢,铁罐兄弟。”“何必这样说呢?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可以看到陶罐的谦让宽容。

  在讲解“轻蔑”一词,我查阅了资料,利用字理理解,让学生感受这个蔑字,还让学生透过动作体会人物的内心想法,从而理解文本。这也是本堂课的一个亮点,给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对于学生正确全面认识陶罐和铁罐有很大的帮忙。

  二、关注提示语,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第三组对话,部分学生已经开始有意识的寻找提示语了,但这一组恰恰没有。于是,我加入了提示语的填空,并引导学生关注语言本身的内容和标点符号。学生以前积累过一些描写生气的词语,如:火冒三丈、怒气冲冲、怒发冲冠、暴跳如雷等,这时,他们迁移了以往积累的词语,并通过朗读,体会人物神态和内心活动,此时学生已经关注到了提示语的重要性。为今后的*作奠定基础。

  三、个性化表演,走进人物内心世界。

  课程标准指出:“鼓励学生选取适合自己的学*方式”“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理解、体验”。在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时,要求学生读出不同人物的感情:读铁罐的话,语气生硬些,给人以傲慢、蛮横之感;读陶罐的话,语调*缓些,语气温和些,给人以谦虚、和善之感。再让学生演一演,加深对人物的理解。让学生戴着头饰,按课文中所描述的“人物”的语言、表情进行表演,鼓励他们可以加上自己的理解和动作。学生的表演可以说是绘声绘色,博得了同学们的掌声,营造了课堂上的小高潮。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也都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

  四、多元感悟文本,领悟寓意。

  寓言就是小故事大道理。本篇课文告诉我们每个事物或者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不能用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短处,要全面地看问题,学会和睦相处。因此,教学第二部分许多年过去了,陶罐和铁罐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在比较中让学生明白:铁罐的可悲下场和陶罐不朽的价值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进一步让学生领悟:陶罐出土后,依然惦记着曾经对自己并不友好的铁罐,从中感受陶罐的善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学生畅所欲言,这个环节的设计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也加深了对文章寓意的理解。

  虽然这堂课自我感觉讲的不错,我和学生都走进了文本,走进了人物的内心,课堂处处体现学生自主性。但对学生的关注度、评价、引导等方面,还要加强锤炼,增强自身的文化功底。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