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菁华9篇)

首页 / 教学反思 / | 教学反思,数学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1

  最*,我上了《连加连减》这一课,《连加、连减》一课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内容,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都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到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才能完成计算任务。而且这个知识点的思维方法对学*20以内进位加法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这个知识点在教材中的位置是比较重要的。而学生在学*这个知识前已经熟知加减法的含义,绝大部分学生对10以内数的加减口算也比较熟练。而且学生具有添上、再添上与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所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并不困难。但是第二步计算要用第一步的结果,学生往往忘记第一步的得数。

  成功之处:

  为了让学生顺利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和方法,教学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首先,创设情境导入,激发学*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创设恰当的课堂情境,不但能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由发展的阵地。

  其次,引导学生看图也是关键。因此在上这节课时,要让学生通过体验事情的发生过程,来明白算式的含义,我把书上例题的投影片稍作改变,使小鸡吃米变成一个运动的过程,让学生感受来了、又来了用连加计算的生活经验。充分发挥一图多用,让小鸡吃完米走掉、再走掉,让学生感受去掉、再去掉用连减计算的生活经验。同时,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画面的意思,在看懂图的基础上,列出算式。可采用同桌合作的学*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了解决连加、连减时,学生往往容易忘掉第一步得数,或者由于看不见第一步得数而造成第二步计算的困难,本课设计时重点通过在第一步算式下画横线确定运算的顺序,并记下第一步的得数,然后再接着往后算,从而解决了这一难点,当学生计算熟练后,第一步算式下画的横线不用再画,第一步的计算得数也只要记在脑子里就行了。

  最后,还要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培养。本节课我引导学生看算式先画○,后说计算过程来进一步巩固连加、连减,深化新知。从而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为今后学*数学埋下种子。

  不足之处:

  1、在比较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时,我还可以再放手一些,让学生去观察,去表达,尽管学生有时表达得不到位,也给予充分的肯定,因为这是孩子们思维的萌芽,老师的肯定会使他们觉得自己是个了不起的发明家,增强学*数学的信心。

  2、由于个别学生*时对看图说图意的表达能力训练的少,所以对动态课件喂小鸡的过程及摆小棒的过程不会用语言表述,不会提出数学问题。以后课堂上教师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3、很多学生有学前的学*基础,所以对连加、连减的学*感到不吃力,只有少数学生计算速度较慢,所以教学中还要照顾到少数学生的学*心理。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2

  一、《连加》教学反思

  本节课比较成功之处,我觉得是注重计算顺序的指导,我采用给大量时间让学生说计算过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提问:“要计算这道题,你得把哪个数记住?你是怎么记的?”强调在先计算的两个数下面划一横线,并把得数记录在横线下面,这样就能记住。使学生对算理掌握得比较扎实。课中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画面的意思,广泛提问,以致在后面的练*中,大多学生能看懂题意,会叙述,做题效果好。

  二、《连减》教学反思

  在教学连减时,学生根据连加的运算顺序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下自主探究连减的运算顺序。学生大胆地去尝试各种方法,从中体会到数学的乐趣,从而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在观察、思考、交流、活动中探索新知识,感受数学的作用,经历了探讨“连加连减”的过程。在练*的处理上,注重把握练*的层次性,形式吸引孩子,让孩子在玩中学,乐中学。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3

  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班数学科任教师。一年级学生由于刚进校,因此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学生对课堂学*不太适应,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较短,但他们都有强烈的`求知欲。根据学生的情况以及教材的特点,本学期我在教学中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认真钻研教材,备好课。

  要教好书,首先要了解教材。了解教材,就要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幅图、每个符号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材料,怎样才能教好。根据教材与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真拟订好教学计划。根据每节内容,认真确定好教学目标。此外,还要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质量,他们的兴趣、方法、*惯,预测学生在学*新知识过程中可能会有哪些困难,并结合教材,认真安排每一节课的活动。做到有备而上,不打不备之战,这样才能保证教学任务的出色完成。

  二、认真组织课堂教学。

  虽然一年级教学内容少、浅,但要组织好一节课,须得下一番苦功夫。由于学生中大部分都读过学前班,本学期学*的内容对于他们来说是旧知识,因此课堂上如何把“旧知识”变为“新知识”,让学生对数学学*产生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关键。据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使教法新颖,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反馈。创设教学情景,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教学时采用直观教具演示,让学生看得见,也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动口说一说动手的过程与结果,从而达到动口、动手、动脑的目的,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各种感官。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讲练结合,练*中多以游戏形式进行,让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激发他们的学*兴趣,创造良好的学*氛围。如教学数的组成时,以“对口令”、“拍掌”、“出手指”等游戏进行练*,教学10以内加减法时,以“开火车”、“对口令”、“抢答”等游戏进行练*。这样,学生不仅感兴趣,而且记得牢。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学得乐,乐于学。

  三、及时作好教后反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动能力,有些学生课堂上常开小差,对老师教的知识掌握不够,针对这种情况,我对每节课的作业及时批改,认真反馈,及时发现,及时辅导。对学困生除了学*上多辅导,同时多关心他们的生活,多与他们交谈,把师生的距离拉*,逐渐使自己成为他们的朋友,树立他们的学*信心,帮助他们进步,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4

  教学反思:

  1、关注学生方法的指导,不但让学生学会,更要让学生会学。这是新课标对教学的要求,一年级学生刚刚接触课堂学*,没有学*经验,不会学*。为了学生的自主学*与发展,学*方法的指导是尤为重要,这节课我侧重了这一方面的教学指导,例如:课中怎样和同学合作、怎样把语言说条理等等。

  2、注重调动学生自主学*,充分体现学生学*的主体地位。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始终以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的身份出现,充分调动学生动手做、动脑想、动口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并且从不同方面培养学生的学*能力。

  3、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兴趣,为学生创设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例如:摆一摆,比一比、做游戏等。不但能让学生灵活的学*掌握知识,同时还可以使学生感受的学*的快乐,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5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学*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以及通过情境,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体会20 以内数的顺序和数位意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是,首先情境引入。通过摆积木熟悉20以内数的组成;再接着是通过积木的增减,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第三是每次增减积木时写出相应的算式,并问是怎样算出得数的(用什么方法算);最后是巩固练*和总结。在整个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学*积极性比较高,并且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理解了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算理,在练*中注重联系日常生活。

  但本节课值得思考的有以下几点:

  1、给学生准备的积木做的不够细致。一条是十,另外的是两个一条的,在让学生摆之前对学生解释的不够详细,从而导致学生在摆积木的过程中,把两个一组的也作为一个来算。所以在另一个班上课时,在学生摆之前,先向学生说清楚这个问题,结果出现的问题较少;

  2、学生在摆积木,写出算式后,我没有让学生到黑板前来再展示摆积木的过程,这能让学生更加直观理解算理。如果再上这课的话,这一步是不能少的。

  3、在教学的过程中,还是放不开手脚,有牵着学生走的感觉。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6

  《整理房间》是小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分类的第一课时。在“整理房间”的情境活动中,主要通过学生对房间里物品的整理过程,体会分类需要标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虽然年龄小,但他们已有着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生活体验,我就将他们的生活经验和生活体验与数学实践进行了很好的整合。本节课我以“以图图的妈妈出差”为教学线索,来组织展开教学活动。教后,我对整节课的教学情况进行深刻的反思。

  成功之处:

  1、营造和谐、愉快、轻松的学*氛围。

  上课一开始,我先问学生:“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位老朋友,快来看看是谁啊!”引出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人物——图图,然后设计情境,置于图图妈妈出差这样一个情境中,营造了一种和谐、愉快、轻松的学*氛围,使学生在观察、讨论、交流中,不但*得知识技能,更获得了良好的情感体验,使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效地融为一体。

  2、教学注重知识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

  教学通过帮图图整理房间,分水果和蔬菜、分铅笔、教室的人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感到实际生活中,往往需要把一些物体按某种标准分类。在让学生学会分类方法的同时,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从而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3、注意把课内的知识向课外延伸。

  在总结的时候,我让学生把目光转向生活,鼓励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安排一个实践活动,利用课余时间整理自己的房间,做一个生活的小主人。

  不足之处:

  1、合作学*没有落实到位。

  帮图图整理房间这个环节,我本来是安排一个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想怎样帮图图整理房间。但是我说完没多久,很多学生就举手说,他已经想好了。我迫于无奈,也急于求成,马上请同学起来说。没有花一定的时间让同学讨论。

  2、评价单一。

  没有让学生互相评价,只是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这样就造成评价比较枯燥、乏味。

  3、学生良好*惯还未养成。

  在课堂上,我发现学生的倾听力和注意力的持久性欠佳,还有待于以后的教学中慢慢培养。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7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数出11-20各数,认识11-20各数并能正确读数;掌握20以内的顺序;初步体会11-20各数的组成

  2.通过生活化的实例认识计数单位“十”;初步了解十进制;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学*数学的兴趣

  3.参与实践过程,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初步的数感

  [教学重点]

  认识计数单位“十”,初步体会引进十进制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

  认识计数单位“十”,初步体会引进十进制的必要

  [教学过程]

  (黑板上贴出数字卡片、花、蝴蝶)

  一、学*新知

  1、初步感知(猜一猜,数一数)

  今天老师来和大家一起玩个游戏,比眼力。看看谁看得又快又准。

  图上有几个巧克力呢?(五个)

  我们再来,图上有几个巧克力呢?(六个)

  再来,注意看要变多咯,有几个?(10个)

  这是我们学过的10以内的数,10以内的数我们还学过哪些?

  我们一起来从小到大数一数。

  谈话小朋友:在生活中,像这样,满10根捆一捆的现象经常可以看到。昨天老师去买铅笔,我要买10根铅笔,营业员阿姨数都没数,就给我一捆,我很奇怪,一数这一捆正好有10根铅笔。满10根捆一捆,这样拿起来多简单啊!不要1根1根的去数。我又想买10本小本子,营业员阿姨又数都没数,给我了一包,猜猜里面有几本?这一条餐巾纸里面也有10包。

  10个一是1个十(课件)

  你能数出10根小棒捆一捆吗?满10根捆一捆,一捆是1个十,所以我们可以说,10个一是1个十。我们来轻轻读两遍把它记住了!

  2.认识“十、十几”)

  (1)12根

  现在老师要你摆出12根小棒,你会用这种好方法摆一摆,能使人一眼就看出是12根。

  你是怎样摆的?

  生:左边摆1捆,右边摆2根,

  师:1捆里面有多少根?对呀,学*数字10的时候,老师说过,满10根可以捆一捆。12根小棒,这样摆,使我们可以更清楚的看出是12根。这个方法真好!(课件出示)

  (2)12根、11根、19根、20根

  ①12根:

  刚才我们摆出了12根小棒,你能看着自己摆的小棒

  ②11根;

  如果拿走1根,看看现在是多少根?师贴出11根,老师觉得这个数很特别,你知道特别在哪吗?这两个1表示的意思一样吗?(黑板出示小棒和数字)

  ③19根:你能快速摆出19根小棒吗(学生摆的时候,老师在上面摆)19根,先摆1捆,再摆9根,对吗?谁也摆对了?

  ④20根

  如果我们在19根旁边再添一根,现在变成多少根了?对极了!满20根了!右边单根的满多少根了?满10根我们又可以怎样了?现在你桌上有几捆了举起来给我看看! 2捆就是多少根小棒?把小棒轻轻的放在铅笔盒旁边,然后看上面.

  2个十是多少?你们真聪明!刚才我们摆出了一个比较大的数:20。几个十是20?(20黑板出示小棒和数字)(板书2个十是20)

  (3)草莓雨伞(14 17)

  数好了花儿蝴蝶,我们来数草莓小伞吧!估一估,草

  莓多还是小伞多?猜对了!(如答案不同:到底谁猜对了呢,知道了它们的个数就知道谁多了!图上的草莓东西既不能像小棒一样满10个捆一捆,也不能像花儿蝴蝶一样先摆出10个,有什么好办法,使我们更快的看出有多少个呢?数一个就可以在草莓上划一下做一个记号,满10个圈一圈。

  三、练*

  (1、抓一把小棒,数数有多少根)

  2、11-20

  (1)补缺少的数13、15、 18(教师贴出11-20各数)

  看!在活动中,我们认识了很多新的数,-------,

  它们都比10大,它们也想从小到大排排队!哪个数排在10的后面呢?

  (2)揭示课题:这些就是我们今天学*的11-20的各数

  (3)从7数到17,从11数到20

  (4)提问题

  师:这些新朋友乖乖的从小到大排好队了!一起来读一读。看到这儿也有很多数,小明有4个问题,我们一起来想一想。

  比12多1的数是几

  和18相邻的数是几和几?

  10和12中间的数是几?

  15在几和几的中间?

  3、0-20

  (1)我们以前认识了0-10,今天,我们又认识了11、12……

  从0到20,我们都会一个一个数,那么从0开始,你会2个2个数吗?5个5个数呢?10个10个数会吗?100

  (2)下面来数数生活中的物体

  这是什么呀,鞋子!2只鞋子是一双,这里一共有多少只鞋呢这么快!你是怎样数的?

  这是?香蕉,一把有几只香蕉?怎样数,更快!

  (3)0-20,这些数,有大有小,你能帮他们从小到大排一排吗?谁最小?接下来是?

  4、找生活中的数

  (1)身边的数:尺、书

  尺:看!老师学*上的好帮手尺子请来了。看到这些数了吗从0开始,越往后,数就越来越大?

  数学书:15页19页

  在我们的数学书上也藏着今天学*的数呢!我们来翻书比赛吧!我说一个页数,看谁最先找到。第15页,是小猴捞月亮的这一页,你找到了吗再翻到第19页,你怎么翻的这么快你是从15页开始往后翻还是往前翻为什么呀?

  (2生活中的数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能见这到些数。

  老师收集了几张图片,找一找这些图上面的数。

  (图1)公交站牌

  提问:这是18路公交车的站牌。你看到了哪个数

  (图2)绿灯

  提问:这是什么12是绿灯闪烁的秒数,根据你*时的观察,谁知道12后,下个数是几接对!红绿灯上秒数的变化是从大到小的,当从12变为0时,变为接下来绿灯会当到0时就显示黄灯了.一会儿马上要变红灯了.我们过马路的时候要知道,绿灯行,红灯停。

  (图3)米袋

  提问:见过这样的图吗大米重20千克,这里的千克是表示重量的单位。*时我们要节约粮食.

  (图4)电梯图

  提问:这是电梯的按钮。如果小红家在10楼,她想去16楼的好朋友家去玩,小红就按了数16,那电梯开始是往上还是往下我们一起说一说电梯里数的变化,10接下去是-------.

  四、课堂总结

  在生活中你见过这些数吗?我最喜欢其中一个数,它比12大,你猜猜是哪个数(大了小了----)是18,现在大人的身份证号码就是有18个数字组成的,同时,它也是一个很吉利的数!你最喜欢哪个数请你用这个数说一句话。

  我们的周围就是一个丰富多彩的数字世界,数字无处不在!希望我们每个小朋友做个有心人,注意观察和思考,这样我们会越来越聪明的!

  [板书设计]

  认识11~20各数

  (10)个一是1个十

  (2)个十十20

  [教学反思]

  《11~20各数的认识》是一年级数学上册的内容,在整个数的学*中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的基础,同时也为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学*打下算理基础。由于此前学生已经认识11~20的数,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在实践操作、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10个1是一个十”掌握一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表示十几。因此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注重复*导入,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而且本节课的内容是很抽象的数的认识。因此我先让孩子复*了0~10的数,从而导入新课:认识11~20各数。这样的导入,既使孩子们对10以内数的认识进行了复*,又为新课的学*做了铺垫。

  2、注重通过充分的动手操作,帮助学生掌握数的组成。

  教学中从学生现实起点出发,让他们通过有目的的操作、观察、交流、讨论,从直观到抽象,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如:在理解计数单位“十”,初步感知“十进制”的概念时,我先让孩子自己数出小棒,孩子有1根1根数的、有2根2根数的、有5根5根数的等不同方法;然后带领学生认识1根小棒表示1个一,接着师生一起一边摆一边数,数出了10个一,这时教师说明有时为了方便把10根小棒捆成1捆,通过提问“1捆有几根”得出10个一就是1个十,这时教师要求孩子利用身边的皮筋去实际动手捆一捆,加深对1捆表示1个十的认识。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这个重点的理解,我还请一位学生当小老师上台演示,让孩子们去说一说,从而突出这个重点。

  在接下来的12的认识上,我让孩子先自己思考、再同桌交流,最后实际动手摆一摆。通过对不同方法的展示,让学生讨论:“怎样摆能看得很清楚?为什么?”从感知到理解,到再次借助小棒动手操作,让学生通过比较、解释原因,充分感受到“十进制”的优越性。巩固“十”的知识形成过程。最后通过看一看、摆一摆,说一说等活动,完成对11、13、19的认识,理解2个十是20。掌握了它们的组成。并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和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3、注意培养学生的数感。

  数感在《新课标》中是非常重视的。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我通过猜数游戏提高学生的估数能力,在充分动手操作的认知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感,使学生了解到生活中常常需要估数,培养学生的估数意识。让学生猜一猜铅笔有几支、再实际数一数,再让他们思考怎样能让别人看得更清楚?还可以让其他孩子给出一些建议,如果我想让他抓得比这个数多一点或少一点,你有什么建议,让孩子提出合理的建议后再去抓,培养学生的数感,也给他们以成功的喜悦。为了进一步培养估数意识,我让孩子去估草莓图、雨伞图,再教给具体数的方法,看谁估数和数数的结果比较接*,向学生渗透估算意识,巩固了对“十”的认识。

  但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也还有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也引起了我深深的反思:

  首先是“十”强调不够,虽然我主观上想让孩子去感受、去操作,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少数几个孩子捆不好皮筋,最终还是没有将小棒捆成一捆,我应该自己亲自动手演示,而不是动画展示就算了事。其次正是因为“十”孩子理解不深刻,以至于在12的认识上花费了很长时间,不能只在等待,可以请几个摆得快的同学介绍一下摆得快的原因,这样教学或许更有效果。三是在估算时可以让孩子充分介绍自己数的方法,给学生以自主探究的时间与空间,而后让他们在展台上展示自己的方法,将10个圈一圈、数一数,从而体会“十”的运用。

  每节课都会有“意外”,每节课也都会有生成、有收获。通过这次课堂评比,我从中找到了自己的不足,但是我将以“让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享受学*的乐趣,促使学生在数学学*中获得更大的发展为目标”,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8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如何把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变为小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理解得了的数学事实?这是每个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很好考虑的问题。许多成功的案例说明,让小学生动手操作是提高数学学*的有效策略之一,因为这样做既符合儿童的生理、心理特征,可以吸引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有意识的教学活动中来;又能使他们在大量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整理,找出有规律的现象,逐步抽象、概括,获得数学概念和知识,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基于这样的认识,我的到了以下几点启示:

  1、要让小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理解得了的数学事实,就要从生活入手。

  在本课一开始,我就设计了一个情境:一幢大楼中有的窗户灯亮,有的窗户灯暗。让学生数窗户的数目,填入数楼中。这样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建立概念更容易为学生接受,使数学中的知识更为具体化、生活化,也能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2、要培养学生的智慧,必须教会学生观察。

  观察是是智慧最重要的能源。我们要认识事物就必须学会观察,同时,也只有在观察的基础上,才能对事物进行判断和推理。发明家贝尔说:任何真正的教育的首要因素便是观察,观察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所以我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观察,发现题目的意思,这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是很有用的。

  这样,在以后的学*中就能自己观察发现问题,也能在考试中自己理解题目的意思。因此,教师必须教会学生观察,要求学生有序地具体地观察事物,培养学生观察事物要抓住特点的好*惯。这样,学生才能从观察中汲取知识。

  3、要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就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动手操作。

  世界著名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数学的学*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发现或创造出来。根据这个指导思想,我认为数学教学在关注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生亲历性、落实教学主体性,关注学生学数学、做数学的过程。

  所以,这节课在探究阶段我让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使学生加深对数楼的印象,也能给学生一个自己发现问题及的机会。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揭示,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规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让学生自己去获得。课堂上给学生以充足的思考时间和活动空间,同时给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和成功的体验,培养了学生的自我意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4、教师要有敏锐地洞察力让学生突发的智慧之花得以闪耀。

  传统地教育观念至今仍影响着相当一部分教师,这使他们对数学教学的要求往往整齐划一。教师总是按照自己备课地内容进行教学,往往就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只要有一个学生地回答与教师准备的答案相符,教师就忙不迭地予以肯定,然后赶紧按照设计进行下一步教学。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与教案上不同的答案往往被排斥、否定、忽略,更别提及时肯定学生求异思维的成果了。久而久之,学生地个性和创造性必然会被抹杀。

  前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古斯曼说:传统教育的诸因素,在小学最初几年里,就抑制了儿童身上先天的创造力,在差不多4年的、将他们的思想纳入**轨道的努力之后,到了十岁,在许多儿童身上那种思考的自发性,那些闪光的想法以及对未知事物的兴趣,都已经消失了这是很可悲的。

  在本节课中,我多于学生将数字按顺序排。造5的数楼,先写0和5,再写5和0,然后写下去。这样的答案忽略了,没有做肯定。这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回答,在造数楼的时候运用这一方法也是很不错的。但是,我因为要学生说出我准备的方法,所以之肯定的与自己相符的那个方法。这在新基础教育中是不能出现的,有可能就会使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让学生各抒己见,寻找合适的答案。对于正确又巧妙答案、方法都应予以肯定,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9

  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了连加、连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它们在编排上基本相同。 根据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的特点,我在教学中力求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获取新知,并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总体环节设计尚可,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师生关系和谐融洽,但是细节之处还存在较多问题和不足,现在总结反思如下

  1. 关于图意的讨论与算式的意义欠详细。加减混合的意义是本堂课的一个难点,在突破这个难点上安排的时间不足,导致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感知不够充分,因此,在后续的练*中,发现不少学生在做题时,出现讲离开的部分不算在总数内,做减法的情况,反思,在日后的教学中,应多加强对题意的理解,在新授时利用情景演示,来帮助学生题解图意。最终达到看图能直接理解题意的能力。

  2.计算过程的教学的强调。多位数的加减涉及到计算顺序的问题,此问题在学*连加、连减时已做强调,学*混合加减仍须再做强调。计算过程用语可改作“先算。..再算。..”

  3.提问的选择在代表性的选取上还需斟酌,本他给可提问过于细化,且自己本身说的较多,留给学生的时间还需要进一步增加。反思本堂课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图意再做加减,不如在学完新知后,让学生自己设计情景,再自己回答如何解答,可能会有更好的结果。

  4.练*需要在展台上作及时反馈,且层次有些不清,题目梯度不明显。课堂上,对每种类型的题目的练*一到两道即可,有基础,有提高,才能充分利用课堂。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菁华9篇)扩展阅读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菁华9篇)(扩展1)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菁华9篇)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1

  一、重视加法含义的体会,突显分与和的思想。

  加法的含义既是加法计算的依据,又是用加法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基础。教学例题时我利用多媒体动态呈现情境,引导学生看变化的过程,说清楚图意(原来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了2个)。接着我以提问的方式告诉学生第三句话:一共有多少个?通过一起说一说,大本领的“小老师”领着说,指名说等环节让学生结合情境描述,初步建立条件与问题的概念。再抽象出“3人和2人,合起来是5人”,让学生对“合起来”要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通过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让学生体会到“把两个数合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算”,让学生将形象上的“合”和意义上的“合”结合起来。

  对于3+2的计算,可以是由图上数出,也可以想3和2合成5,在这里我问:“你是怎么知道一共有5人的?”有学生说是数出来的,但回答不出是想分与合,这时我引导他们用学过的分与合知识计算,有孩子想到“3和2合成5”,让学生自觉地与已经学过的分与合的知识建立联系,从而感悟计算的方法。

  二、练*设计注重层次性,拓展学生的能力。

  “想想做做”第1~3题的练*中,分别是引导学生通过看图数、画圆圈、和想分与合的方法来计算加法。第1题我重点指导学生说清楚图意,归纳成“3只小鸡和 1只母鸡,合起来是4只”,“2只青蛙和2只青蛙,合起来是4只”突显加法含义,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把两个数合在一起用加法计算。第2题通过画图操作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及计算方法。第3题重点指导“几和几合成几”的方法来口算,引导学生说好一句话“因为几和几合成几,所以几加几等于几”。练*题从直观形象逐步过渡到抽象概括的过程,同时给学生充分的空间拓展能力。

  立足教材内容,尽可能让每个孩子参与学*是我追求的目标,本课将“理解加法含义,领悟计算方法”作为重点,鼓励学生结合动态情境图体会感悟加法含义,突显分与合的思想学会加法口算。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2

  《排队问题》这节课是让学生通过判断、排列生活中的物体顺序情境图,让学生理解“之间”的意思,并且用画一画、数一数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排队问题。从中悟出:排队问题方法有很多,但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解决问题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学生在读取信息,理解题意方面都有难度。

  在上课前,我先带领学生进行日常的数学课前感知力训练和挑战,同时为了让孩子们更加理解“之间”的问题,我在课前训练时又增加了“扫视训练”的感知力训练,一是为了训练孩子们的读题、审题能力,培养孩子的专注力,二是通过询问每一行第一个数字和最后一个数字之间有几个数字让学生体会、感受“之间”的含义。

  在教学时,我引导孩子们经历解决问题的三个步骤:你知道了什么?怎么解答?解答正确吗?简言之就是让孩子们经历了获取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检查正确与否的三个步骤。孩子们在日常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是经历了这样的步骤,所以解决问题时很有条理。但本节课“之间”问题与以往解决问题问题不同,孩子们通过画一画、数一数的方法不难解决,但孩子们画一画、数一数的方法不太精简,因此我引导孩子们规范、总结了解决之间问题的方法。突破重难点后,我设计了一个课堂小游戏强化孩子们对“之间”问题的理解,“我说你做”:请从第一排到第四排的同学举手;请第2列和第4列之间的同学起立;请第3派和第5排之间的小朋友拍手。但这个游戏孩子们的完成度不高,后反思难度过大,一是孩子们对“排”和“列”的概念比较模糊,二是孩子们对“之间”和“从哪到哪”混淆。导致游戏浪费时间过长,后边的*题没有得到练*。

  上完课后我发现有很多小细节存在问题。一是我在课堂上的语言不够精简,导致孩子们回答问题时表述不清;二是在孩子们尝试用两种方法解决问题时,我对孩子们画画的先后顺序没有做强调,导致孩子们做题时有先画两边的,有画着画着忘记画到哪的,应该强调先画两边,再往里边补充;三是*题的设计过于复杂,对学生的认知不够深入,浪费了大量时间。今后每节课,我都应该从孩子实际出发,考虑孩子的认知特点和接受能力,组好充分的准备。并且多听其他教师的课,吸取经验教训,虚心学*。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3

  荷兰学者弗赖登塔尔说:“学*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其实学生的“再创造”并不像科学家那样是“真创造”,而是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明或创造出来,老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有老师经常抱怨学生没有创新,其实那是我们的错误。

  难道真是我的学生更聪明吗?当然不是。应该说同龄的孩子在思考水准上都比较接*,就看老师在课中如何组织引导而已。这节课中,因为孩子们在幼儿园学过数数,相对来说知识比较简单。所以在他们直观地看出了每种事物的数量后,我没有就此罢休,而是对图中隐藏的“5种动物”这个数量进行了再次挖掘。个人认为,像文中这个孩子的想法在课中就是一种创新,因为她想到了其他同学都没能找到的答案。也许在大人眼里,这是个再简单不过的内容,可是对于刚上小学的6岁孩子来说,能从不同的角度找出数量是5的,已经很了不起了,所以也得到了我毫不吝啬的夸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老师是数学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就给一线的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样落实“双基”,提高教学效率,一般老师课前都有思考。但如何把数学的创新教育落到实处,关键在于课中老师的有效引领了。我认为学生的数学学*贵在方法的引导。只要我们老师能认真备好每节课,把每节课中本应出现的创新及生成预设到,也许每节课就不会因为学生没有创新而抱怨和烦恼了。

  细想这个“奇迹”的出现,回味老师们*时的抱怨,我体会到“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的深刻意蕴。是啊,如果我们在课前能认真领悟一下教材的编排意图,如果我们能在课中有效地把握让学生探究的数学活动时间,如果我们能抛弃孩子还小不会创新、教的知识太简单不需要提前阅读教材这些老套的理念,我相信,无数瞬间的创新会陪着我们愉快地走过每一节数学课,并留给我们美好的回味。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4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学*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以及通过情境,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体会20 以内数的顺序和数位意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是,首先情境引入。通过摆积木熟悉20以内数的组成;再接着是通过积木的增减,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第三是每次增减积木时写出相应的算式,并问是怎样算出得数的(用什么方法算);最后是巩固练*和总结。在整个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学*积极性比较高,并且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理解了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算理,在练*中注重联系日常生活。

  但本节课值得思考的有以下几点:

  1、给学生准备的积木做的不够细致。一条是十,另外的是两个一条的,在让学生摆之前对学生解释的不够详细,从而导致学生在摆积木的过程中,把两个一组的也作为一个来算。所以在另一个班上课时,在学生摆之前,先向学生说清楚这个问题,结果出现的问题较少;

  2、学生在摆积木,写出算式后,我没有让学生到黑板前来再展示摆积木的过程,这能让学生更加直观理解算理。如果再上这课的话,这一步是不能少的。

  3、在教学的过程中,还是放不开手脚,有牵着学生走的感觉。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5

  在教学过程中,虽然整堂课很流畅,但是总感觉这堂课还是欠缺火候,孩子们的积极性虽然高,却表现得有些浮躁。

  游戏为主,强化主题。

  在教学设计中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创设了一系列生动、活泼、有趣的活动情景,在教学上下的时候,设置了指一指游戏,问学生鼻子的上面是什么,让学生指一指,在教学前后的时候,又让学生排队,激情引趣,烘托气氛,让视觉、触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动手、动口又动脑,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了本节课的学*,真正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理念。

  但是,这节课虽然学生说得很好,讲的流畅,学的欢快,却也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

  1、参照物的概念要讲吗?在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上,要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位置的相对性,但是这感受是什么程度呢?但教师提问,为什么火车一会在上面一会在下面的时候,学生是很难讲出来参照物不同的,我觉得只能让学生在活动情境中体会到相对性就可以了,不用加以总结,

  2、为什么上课讲得头头是道,而作业却错误百出呢?在教学前后的时候,巩固练*中,动物游泳比赛,有部分学生填了上下。说明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并没有完全理解。而在楼层问题中,学生的第几层的概念没有发展完善,最高的一层有部分学生会认为是第一层。特别~~~在谁的上面,在谁的下面对学生来说也是难点。

  这节课是让学生认识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上下前后完整地表达事物的位置关系,体会上下前后位置的相对性。

  由于一年级学生的学*是要将他们日常生活中许多活动规范化、常识经验系统化,因此,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于他们理解数学知识是十分重要的。同时,正是通过经验,学生才能经历一个从具体到逐步抽象的过程。在设计教学环节的过程中我就抓住这一点去思考:学生对上下、前后并不陌生,都有不同程度的了解,但学生在理解上下时根据自己生活的经验,他们只是了解到谁在上,谁在下, 谁在前,谁在后,也就是只是表面地理解到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但要从我们的数学上去理解,那就不是简单的位置上下、前后,而是要理解到上下、前后位置的相对性。

  教学中我从他们熟悉的生活中挖掘活动的素材,设计了用手指出自己的上面、下面、前面和后面;同桌各用一种不同的物品摆一摆,然后说出所摆物品的上下或前后位置;只说出一个同学的前面是谁,他的后面是谁,让大家猜猜他是谁;两位同学出来表演前后位置,并向后转以及三个同学表演前后位置,让同学体验相对性;观察画面,体会上、下的相对性;拍手游戏、按要求排队、按要求给动物分房子、看图用上上、下、前、后讲故事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孩子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在自由、宽松、活跃的学*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探索、发现并解决问题。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6

  钟表在日常生活中都经常接触,时间的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学生每天起床、吃饭、上课、下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来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就感知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而且一年级的学生在学前教育时,就初步认识了钟面,所以本节课的内容对于他们来说也并不陌生。

  课中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先让学生在自带的小钟上拨出自己喜欢的时刻,同桌互相检查,教师巡视指导,然后再让学生对所拨的时刻进行分类,再想一想整时是怎样看出来的?学生通过比较,最后概括出“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的规律。学生依据已有的经验主动生成了他们自已的数学知识,通过教师的不断指导和学生的不断练*,学生很快就学会看钟面上的整时。

  在引导学生将时间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时,通过出示挂图演示小明的一天时间安排,使学生将小明的一天与自己的一天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来感知时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学*变得轻松愉快,激发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为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最后,我适时地对学生进行了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渗透,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但在教学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在向学生介绍分针、时针运动的方向时,没有向学生说明这就是顺时针方向。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7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数出11-20各数,认识11-20各数并能正确读数;掌握20以内的顺序;初步体会11-20各数的组成

  2.通过生活化的实例认识计数单位“十”;初步了解十进制;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学*数学的兴趣

  3.参与实践过程,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初步的数感

  [教学重点]

  认识计数单位“十”,初步体会引进十进制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

  认识计数单位“十”,初步体会引进十进制的必要

  [教学过程]

  (黑板上贴出数字卡片、花、蝴蝶)

  一、学*新知

  1、初步感知(猜一猜,数一数)

  今天老师来和大家一起玩个游戏,比眼力。看看谁看得又快又准。

  图上有几个巧克力呢?(五个)

  我们再来,图上有几个巧克力呢?(六个)

  再来,注意看要变多咯,有几个?(10个)

  这是我们学过的10以内的数,10以内的数我们还学过哪些?

  我们一起来从小到大数一数。

  谈话小朋友:在生活中,像这样,满10根捆一捆的现象经常可以看到。昨天老师去买铅笔,我要买10根铅笔,营业员阿姨数都没数,就给我一捆,我很奇怪,一数这一捆正好有10根铅笔。满10根捆一捆,这样拿起来多简单啊!不要1根1根的去数。我又想买10本小本子,营业员阿姨又数都没数,给我了一包,猜猜里面有几本?这一条餐巾纸里面也有10包。

  10个一是1个十(课件)

  你能数出10根小棒捆一捆吗?满10根捆一捆,一捆是1个十,所以我们可以说,10个一是1个十。我们来轻轻读两遍把它记住了!

  2.认识“十、十几”)

  (1)12根

  现在老师要你摆出12根小棒,你会用这种好方法摆一摆,能使人一眼就看出是12根。

  你是怎样摆的?

  生:左边摆1捆,右边摆2根,

  师:1捆里面有多少根?对呀,学*数字10的时候,老师说过,满10根可以捆一捆。12根小棒,这样摆,使我们可以更清楚的看出是12根。这个方法真好!(课件出示)

  (2)12根、11根、19根、20根

  ①12根:

  刚才我们摆出了12根小棒,你能看着自己摆的小棒

  ②11根;

  如果拿走1根,看看现在是多少根?师贴出11根,老师觉得这个数很特别,你知道特别在哪吗?这两个1表示的意思一样吗?(黑板出示小棒和数字)

  ③19根:你能快速摆出19根小棒吗(学生摆的时候,老师在上面摆)19根,先摆1捆,再摆9根,对吗?谁也摆对了?

  ④20根

  如果我们在19根旁边再添一根,现在变成多少根了?对极了!满20根了!右边单根的满多少根了?满10根我们又可以怎样了?现在你桌上有几捆了举起来给我看看! 2捆就是多少根小棒?把小棒轻轻的放在铅笔盒旁边,然后看上面.

  2个十是多少?你们真聪明!刚才我们摆出了一个比较大的数:20。几个十是20?(20黑板出示小棒和数字)(板书2个十是20)

  (3)草莓雨伞(14 17)

  数好了花儿蝴蝶,我们来数草莓小伞吧!估一估,草

  莓多还是小伞多?猜对了!(如答案不同:到底谁猜对了呢,知道了它们的个数就知道谁多了!图上的草莓东西既不能像小棒一样满10个捆一捆,也不能像花儿蝴蝶一样先摆出10个,有什么好办法,使我们更快的看出有多少个呢?数一个就可以在草莓上划一下做一个记号,满10个圈一圈。

  三、练*

  (1、抓一把小棒,数数有多少根)

  2、11-20

  (1)补缺少的.数13、15、 18(教师贴出11-20各数)

  看!在活动中,我们认识了很多新的数,-------,

  它们都比10大,它们也想从小到大排排队!哪个数排在10的后面呢?

  (2)揭示课题:这些就是我们今天学*的11-20的各数

  (3)从7数到17,从11数到20

  (4)提问题

  师:这些新朋友乖乖的从小到大排好队了!一起来读一读。看到这儿也有很多数,小明有4个问题,我们一起来想一想。

  比12多1的数是几

  和18相邻的数是几和几?

  10和12中间的数是几?

  15在几和几的中间?

  3、0-20

  (1)我们以前认识了0-10,今天,我们又认识了11、12……

  从0到20,我们都会一个一个数,那么从0开始,你会2个2个数吗?5个5个数呢?10个10个数会吗?100

  (2)下面来数数生活中的物体

  这是什么呀,鞋子!2只鞋子是一双,这里一共有多少只鞋呢这么快!你是怎样数的?

  这是?香蕉,一把有几只香蕉?怎样数,更快!

  (3)0-20,这些数,有大有小,你能帮他们从小到大排一排吗?谁最小?接下来是?

  4、找生活中的数

  (1)身边的数:尺、书

  尺:看!老师学*上的好帮手尺子请来了。看到这些数了吗从0开始,越往后,数就越来越大?

  数学书:15页19页

  在我们的数学书上也藏着今天学*的数呢!我们来翻书比赛吧!我说一个页数,看谁最先找到。第15页,是小猴捞月亮的这一页,你找到了吗再翻到第19页,你怎么翻的这么快你是从15页开始往后翻还是往前翻为什么呀?

  (2生活中的数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能见这到些数。

  老师收集了几张图片,找一找这些图上面的数。

  (图1)公交站牌

  提问:这是18路公交车的站牌。你看到了哪个数

  (图2)绿灯

  提问:这是什么12是绿灯闪烁的秒数,根据你*时的观察,谁知道12后,下个数是几接对!红绿灯上秒数的变化是从大到小的,当从12变为0时,变为接下来绿灯会当到0时就显示黄灯了.一会儿马上要变红灯了.我们过马路的时候要知道,绿灯行,红灯停。

  (图3)米袋

  提问:见过这样的图吗大米重20千克,这里的千克是表示重量的单位。*时我们要节约粮食.

  (图4)电梯图

  提问:这是电梯的按钮。如果小红家在10楼,她想去16楼的好朋友家去玩,小红就按了数16,那电梯开始是往上还是往下我们一起说一说电梯里数的变化,10接下去是-------.

  四、课堂总结

  在生活中你见过这些数吗?我最喜欢其中一个数,它比12大,你猜猜是哪个数(大了小了----)是18,现在大人的身份证号码就是有18个数字组成的,同时,它也是一个很吉利的数!你最喜欢哪个数请你用这个数说一句话。

  我们的周围就是一个丰富多彩的数字世界,数字无处不在!希望我们每个小朋友做个有心人,注意观察和思考,这样我们会越来越聪明的!

  [板书设计]

  认识11~20各数

  (10)个一是1个十

  (2)个十十20

  [教学反思]

  《11~20各数的认识》是一年级数学上册的内容,在整个数的学*中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的基础,同时也为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学*打下算理基础。由于此前学生已经认识11~20的数,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在实践操作、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10个1是一个十”掌握一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表示十几。因此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注重复*导入,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而且本节课的内容是很抽象的数的认识。因此我先让孩子复*了0~10的数,从而导入新课:认识11~20各数。这样的导入,既使孩子们对10以内数的认识进行了复*,又为新课的学*做了铺垫。

  2、注重通过充分的动手操作,帮助学生掌握数的组成。

  教学中从学生现实起点出发,让他们通过有目的的操作、观察、交流、讨论,从直观到抽象,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如:在理解计数单位“十”,初步感知“十进制”的概念时,我先让孩子自己数出小棒,孩子有1根1根数的、有2根2根数的、有5根5根数的等不同方法;然后带领学生认识1根小棒表示1个一,接着师生一起一边摆一边数,数出了10个一,这时教师说明有时为了方便把10根小棒捆成1捆,通过提问“1捆有几根”得出10个一就是1个十,这时教师要求孩子利用身边的皮筋去实际动手捆一捆,加深对1捆表示1个十的认识。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这个重点的理解,我还请一位学生当小老师上台演示,让孩子们去说一说,从而突出这个重点。

  在接下来的12的认识上,我让孩子先自己思考、再同桌交流,最后实际动手摆一摆。通过对不同方法的展示,让学生讨论:“怎样摆能看得很清楚?为什么?”从感知到理解,到再次借助小棒动手操作,让学生通过比较、解释原因,充分感受到“十进制”的优越性。巩固“十”的知识形成过程。最后通过看一看、摆一摆,说一说等活动,完成对11、13、19的认识,理解2个十是20。掌握了它们的组成。并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和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3、注意培养学生的数感。

  数感在《新课标》中是非常重视的。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我通过猜数游戏提高学生的估数能力,在充分动手操作的认知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感,使学生了解到生活中常常需要估数,培养学生的估数意识。让学生猜一猜铅笔有几支、再实际数一数,再让他们思考怎样能让别人看得更清楚?还可以让其他孩子给出一些建议,如果我想让他抓得比这个数多一点或少一点,你有什么建议,让孩子提出合理的建议后再去抓,培养学生的数感,也给他们以成功的喜悦。为了进一步培养估数意识,我让孩子去估草莓图、雨伞图,再教给具体数的方法,看谁估数和数数的结果比较接*,向学生渗透估算意识,巩固了对“十”的认识。

  但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也还有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也引起了我深深的反思:

  首先是“十”强调不够,虽然我主观上想让孩子去感受、去操作,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少数几个孩子捆不好皮筋,最终还是没有将小棒捆成一捆,我应该自己亲自动手演示,而不是动画展示就算了事。其次正是因为“十”孩子理解不深刻,以至于在12的认识上花费了很长时间,不能只在等待,可以请几个摆得快的同学介绍一下摆得快的原因,这样教学或许更有效果。三是在估算时可以让孩子充分介绍自己数的方法,给学生以自主探究的时间与空间,而后让他们在展台上展示自己的方法,将10个圈一圈、数一数,从而体会“十”的运用。

  每节课都会有“意外”,每节课也都会有生成、有收获。通过这次课堂评比,我从中找到了自己的不足,但是我将以“让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享受学*的乐趣,促使学生在数学学*中获得更大的发展为目标”,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8

  一年级数学上册《排队问题》教学反思《排队问题》这节课是让学生通过判断、排列生活中的物体顺序情境图,让学生理解“之间”的意思,并且用画一画、数一数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排队问题。从中悟出:排队问题方法有很多,但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解决问题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学生在读取信息,理解题意方面都有难度。在上课前,我先带领学生进行日常的数学课前感知力训练和挑战,同时为了让孩子们更加理解“之间”的问题,我在课前训练时又增加了“扫视训练”的感知力训练。

  一是为了训练孩子们的读题、审题能力,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二是通过询问每一行第一个数字和最后一个数字之间有几个数字让学生体会、感受“之间”的含义。

  在教学时,我引导孩子们经历解决问题的三个步骤:你知道了什么?怎么解答?解答正确吗?简言之就是让孩子们经历了获取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检查正确与否的三个步骤。

  孩子们在日常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是经历了这样的步骤,所以解决问题时很有条理。但本节课“之间”问题与以往解决问题问题不同,孩子们通过画一画、数一数的方法不难解决,但孩子们画一画、数一数的方法不太精简,因此我引导孩子们规范、

  总结了解决之间问题的方法。突破重难点后,我设计了一个课堂小游戏强化孩子们对“之间”问题的理解。

  “我说你做”:请从第一排到第四排的同学举手;

  请第2列和第4列之间的同学起立;

  请第3派和第5排之间的小朋友拍手。

  但这个游戏孩子们的完成度不高,后反思难度过大。

  一是孩子们对“排”和“列”的概念比较模糊,

  二是孩子们对“之间”和“从哪到哪”混淆。

  导致游戏浪费时间过长,后边的*题没有得到练*。上完课后我发现有很多小细节存在问题。

  一是我在课堂上的语言不够精简,导致孩子们回答问题时表述不清;

  二是在孩子们尝试用两种方法解决问题时,我对孩子们画画的先后顺序没有做强调,导致孩子们做题时有先画两边的,有画着画着忘记画到哪的,应该强调先画两边,再往里边补充;

  三是*题的设计过于复杂,对学生的认知不够深入,浪费了大量时间。今后每节课,我都应该从孩子实际出发,考虑孩子的认知特点和接受能力,组好充分的准备。并且多听其他教师的课,吸取经验教训,虚心学*。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9

  1-5这些数字对刚入学的小学生来说并不陌生,甚至很多小朋友不要说对于5以内的加减法,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都不成问题。但是对“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得数‘5’是怎么来的”之类的问题讲不出所以然。所以需要把这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变成学生得心应手的“数学事实”。

  “1~5的加减法的初步认识”教材安排了5课时,包括加减法的初步认识和1~5的加减法,练*三。刚入学的孩子需要有趣味性的学*方式。让一年级的新生投入到数学活动中的关键是调动他们的兴趣,创造一个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情境。我组织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说一说书上的那副图里有几只小鹿、几只小象、几只小鸟、几个小朋友等,再让学生在自己的桌子上动手摆摆小棒。我利用坐火车旅游形式,将练*题串在一起,变枯燥的练*为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在练*中,通过用手指表示得数,将式子列在自己的纸板上,小组交流,抢答等形式,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都得到需要的数学知识。通过各种活动,使学生产生对学*的兴趣,不仅知道1~5代表的实物是多少,而且能将抽象的数的含义具体化,加深学生对 1~5的基数含义的理解。从而让学生亲*数学,喜欢数学,提高数学学*的能力。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菁华9篇)(扩展2)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菁华5篇)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1

  我的授课内容是《有几瓶牛奶》,这一课的教学重点是渗透转化思想,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教学关键在于启发学生将9加几转化为10加几,“凑十法”的思考过程是本节课的难点。

  1、游戏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在学*这节课前,学生已学*掌握了11~20各数及10加几、减几。学生对得数是10以内的加减法已有了一定基础。在此基础上,我用拍十的游戏导入,既可激发学生的兴趣,也为后面凑十法奠定了基础。

  2、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

  本节课围绕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我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摆小棒、圆片等学具直观地帮助学生寻求解决办法,形成感性认识后,逐步抽象出9加几的计算方法。新的课程标准和新的教材倡导方法多样化,目的是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从自己的角度,用自己的方法去尝试解决问题,我在设计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目的是让学生先自己优化。

  不足之处:

  1、应开拓学生的思维

  在本节课教学中要体现算法的多样化,算法多样化是课堂标准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是指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方法,并不是指让学生掌握多种方法。实际教学中学生们只感知了凑十的方法,学会了9加几的计算,正如几位听课老师说的,在教学中,我还应该放手让学生说,开拓学生的思维,只要学生说得出来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2、教学环节时间的分配

  课堂上学生自主探究交流“9加5”的多种解法时,时间用得过多,导致后面比较仓促,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加注意。

  课的准备过程是自己提高的过程,讲课后的反思是提高中的提高。正是在反思中体会的这些不足,让我进步,学*如何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2

  一、创设情境,让情境贯穿课堂始终。

  在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所以,我的开头便是创设了一个圣诞老人送礼物的情境,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上来了。而且在课堂的练*部分也加上了一个情境的延续部分,把学生反复练*摸以及到纸上找图形的活动变得丰富生动了,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有效的组织了课堂纪律。

  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在自己的实践中不断的发现,不断的获得知识。

  在低年级教学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所以,在设计的时候,我便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分类,按照规则,想怎么分就怎么分,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只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教师就应当给予肯定与鼓励。再有,我设计了一个环节,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再说一说,捏一捏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让学生自己在动手操作的时候发现这些物体的特点,并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认识了这四种物体后,教师让学生举例子,让学生在生活找这些物体的影子,然后呢,拿出你喜欢的物体随意的玩,也是和他们最熟悉的玩具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体会学*数学的重要性。而在最后一个环节中,加入了让学生看精美建筑的图片,孩子们情绪高涨,他们不仅从建筑中感受到了所学物体的美,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

  总之,在本课教学实践中,既产生了我所意想不到的惊喜,也留下了值得我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1、在以后的教学中发现孩子都对球的特点掌握很好,但是对正方体和长方体不容易区分。例如:其中有一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孩子很容易认为是正方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我想,首先学具的准备太单调,没有一些特殊性的物体来启发学生,以次加深学生对物体特征的理解,来开阔学生的思维。如在操作环节上,老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准备各种各样的物品,鼓励看谁带的样子多,加深学生对物体特点的认识,另外老师可以多准备一些比较特殊的物品,和学生共同探讨,引发学生一些思想的碰撞。

  2、对学生的评价过于单调。所以在以后的课堂中,我会积极加强自己的评价性语言,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评价,如从学*态度上评价,从积极性上评价,还有的比如说从速度上,从动脑上,从今后的发展上,从思维的灵活性,对学生进行评价,再结合一些小奖品的利用,使学生感到学*没有压力,而且使学生更乐于去学*,获得了学*知识的成功感。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3

  在上课的时候,按我的预设出现的问题较多,最突出的是:(1)教材中创设的情境学生不感兴趣。(2)学生对教材中提出的问题,好像无所适从,不能采用有效的解题策略。因此,致使课堂教学效果很不理想。下课后,我认真进行了反思,分析了许多原因,但最主要的还是教材中所创设的情境与农村学生的知识背景差距太大,他们中的很多人根本就不理解“综合素质得分”,“专业得分“等,这样只能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在上第二课时(退位减)我重新调整了教学方案(创设情境),这节课我感受颇深,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

  一.把学生经历的事当作宝贵的资源引入课堂

  课本上的例题要求计算图书的本数,但我给学生留的学*空间很大,我用例题中的数据,编成学生家搭温棚卖菜的价钱数据,让学生会解决自己身边的数学问题,既学*了新知识,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学了数学就能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增强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这样一举几得。

  二.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探究两位数的退位减的方法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这节课无论是计算两位数的加还是减,问题情境创设后,放心让学生自主探索计算的方法。教师始终抓住两位数加两位数或减“为什么要把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不够减向前退1”这些问题,让学生说算理,说方法,教师适时给以引导,这样就把学生推向了学*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经历学*的过程,主动获取知识。

  三.有目的地进行小组合作学*,给学生营造人人参与数学活动的'空间。

  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在互动中进行,无论是同桌互动,小组的互动还是师生互动,目的就是给学生创设宽松的学*环境,营造人人动手,动口,动脑,全身心投入到数学活动之中,教师通过对学*困难的学生适时给以指导,这样就使每个学生都有学*知识的成就感,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数出11-20各数,认识11-20各数并能正确读数;掌握20以内的顺序;初步体会11-20各数的组成

  2.通过生活化的实例认识计数单位“十”;初步了解十进制;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学*数学的兴趣

  3.参与实践过程,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初步的数感

  [教学重点]

  认识计数单位“十”,初步体会引进十进制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

  认识计数单位“十”,初步体会引进十进制的必要

  [教学过程]

  (黑板上贴出数字卡片、花、蝴蝶)

  一、学*新知

  1、初步感知(猜一猜,数一数)

  今天老师来和大家一起玩个游戏,比眼力。看看谁看得又快又准。

  图上有几个巧克力呢?(五个)

  我们再来,图上有几个巧克力呢?(六个)

  再来,注意看要变多咯,有几个?(10个)

  这是我们学过的10以内的数,10以内的数我们还学过哪些?

  我们一起来从小到大数一数。

  谈话小朋友:在生活中,像这样,满10根捆一捆的现象经常可以看到。昨天老师去买铅笔,我要买10根铅笔,营业员阿姨数都没数,就给我一捆,我很奇怪,一数这一捆正好有10根铅笔。满10根捆一捆,这样拿起来多简单啊!不要1根1根的去数。我又想买10本小本子,营业员阿姨又数都没数,给我了一包,猜猜里面有几本?这一条餐巾纸里面也有10包。

  10个一是1个十(课件)

  你能数出10根小棒捆一捆吗?满10根捆一捆,一捆是1个十,所以我们可以说,10个一是1个十。我们来轻轻读两遍把它记住了!

  2.认识“十、十几”)

  (1)12根

  现在老师要你摆出12根小棒,你会用这种好方法摆一摆,能使人一眼就看出是12根。

  你是怎样摆的?

  生:左边摆1捆,右边摆2根,

  师:1捆里面有多少根?对呀,学*数字10的时候,老师说过,满10根可以捆一捆。12根小棒,这样摆,使我们可以更清楚的看出是12根。这个方法真好!(课件出示)

  (2)12根、11根、19根、20根

  ①12根:

  刚才我们摆出了12根小棒,你能看着自己摆的小棒

  ②11根;

  如果拿走1根,看看现在是多少根?师贴出11根,老师觉得这个数很特别,你知道特别在哪吗?这两个1表示的意思一样吗?(黑板出示小棒和数字)

  ③19根:你能快速摆出19根小棒吗(学生摆的时候,老师在上面摆)19根,先摆1捆,再摆9根,对吗?谁也摆对了?

  ④20根

  如果我们在19根旁边再添一根,现在变成多少根了?对极了!满20根了!右边单根的满多少根了?满10根我们又可以怎样了?现在你桌上有几捆了举起来给我看看! 2捆就是多少根小棒?把小棒轻轻的放在铅笔盒旁边,然后看上面.

  2个十是多少?你们真聪明!刚才我们摆出了一个比较大的数:20。几个十是20?(20黑板出示小棒和数字)(板书2个十是20)

  (3)草莓雨伞(14 17)

  数好了花儿蝴蝶,我们来数草莓小伞吧!估一估,草

  莓多还是小伞多?猜对了!(如答案不同:到底谁猜对了呢,知道了它们的个数就知道谁多了!图上的草莓东西既不能像小棒一样满10个捆一捆,也不能像花儿蝴蝶一样先摆出10个,有什么好办法,使我们更快的看出有多少个呢?数一个就可以在草莓上划一下做一个记号,满10个圈一圈。

  三、练*

  (1、抓一把小棒,数数有多少根)

  2、11-20

  (1)补缺少的.数13、15、 18(教师贴出11-20各数)

  看!在活动中,我们认识了很多新的数,-------,

  它们都比10大,它们也想从小到大排排队!哪个数排在10的后面呢?

  (2)揭示课题:这些就是我们今天学*的11-20的各数

  (3)从7数到17,从11数到20

  (4)提问题

  师:这些新朋友乖乖的从小到大排好队了!一起来读一读。看到这儿也有很多数,小明有4个问题,我们一起来想一想。

  比12多1的数是几

  和18相邻的数是几和几?

  10和12中间的数是几?

  15在几和几的中间?

  3、0-20

  (1)我们以前认识了0-10,今天,我们又认识了11、12……

  从0到20,我们都会一个一个数,那么从0开始,你会2个2个数吗?5个5个数呢?10个10个数会吗?100

  (2)下面来数数生活中的物体

  这是什么呀,鞋子!2只鞋子是一双,这里一共有多少只鞋呢这么快!你是怎样数的?

  这是?香蕉,一把有几只香蕉?怎样数,更快!

  (3)0-20,这些数,有大有小,你能帮他们从小到大排一排吗?谁最小?接下来是?

  4、找生活中的数

  (1)身边的数:尺、书

  尺:看!老师学*上的好帮手尺子请来了。看到这些数了吗从0开始,越往后,数就越来越大?

  数学书:15页19页

  在我们的数学书上也藏着今天学*的数呢!我们来翻书比赛吧!我说一个页数,看谁最先找到。第15页,是小猴捞月亮的这一页,你找到了吗再翻到第19页,你怎么翻的这么快你是从15页开始往后翻还是往前翻为什么呀?

  (2生活中的数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能见这到些数。

  老师收集了几张图片,找一找这些图上面的数。

  (图1)公交站牌

  提问:这是18路公交车的站牌。你看到了哪个数

  (图2)绿灯

  提问:这是什么12是绿灯闪烁的秒数,根据你*时的观察,谁知道12后,下个数是几接对!红绿灯上秒数的变化是从大到小的,当从12变为0时,变为接下来绿灯会当到0时就显示黄灯了.一会儿马上要变红灯了.我们过马路的时候要知道,绿灯行,红灯停。

  (图3)米袋

  提问:见过这样的图吗大米重20千克,这里的千克是表示重量的单位。*时我们要节约粮食.

  (图4)电梯图

  提问:这是电梯的按钮。如果小红家在10楼,她想去16楼的好朋友家去玩,小红就按了数16,那电梯开始是往上还是往下我们一起说一说电梯里数的变化,10接下去是-------.

  四、课堂总结

  在生活中你见过这些数吗?我最喜欢其中一个数,它比12大,你猜猜是哪个数(大了小了----)是18,现在大人的身份证号码就是有18个数字组成的,同时,它也是一个很吉利的数!你最喜欢哪个数请你用这个数说一句话。

  我们的周围就是一个丰富多彩的数字世界,数字无处不在!希望我们每个小朋友做个有心人,注意观察和思考,这样我们会越来越聪明的!

  [板书设计]

  认识11~20各数

  (10)个一是1个十

  (2)个十十20

  [教学反思]

  《11~20各数的认识》是一年级数学上册的内容,在整个数的学*中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的基础,同时也为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学*打下算理基础。由于此前学生已经认识11~20的数,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在实践操作、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10个1是一个十”掌握一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表示十几。因此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注重复*导入,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而且本节课的内容是很抽象的数的认识。因此我先让孩子复*了0~10的数,从而导入新课:认识11~20各数。这样的导入,既使孩子们对10以内数的认识进行了复*,又为新课的学*做了铺垫。

  2、注重通过充分的动手操作,帮助学生掌握数的组成。

  教学中从学生现实起点出发,让他们通过有目的的操作、观察、交流、讨论,从直观到抽象,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如:在理解计数单位“十”,初步感知“十进制”的概念时,我先让孩子自己数出小棒,孩子有1根1根数的、有2根2根数的、有5根5根数的等不同方法;然后带领学生认识1根小棒表示1个一,接着师生一起一边摆一边数,数出了10个一,这时教师说明有时为了方便把10根小棒捆成1捆,通过提问“1捆有几根”得出10个一就是1个十,这时教师要求孩子利用身边的皮筋去实际动手捆一捆,加深对1捆表示1个十的认识。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这个重点的理解,我还请一位学生当小老师上台演示,让孩子们去说一说,从而突出这个重点。

  在接下来的12的认识上,我让孩子先自己思考、再同桌交流,最后实际动手摆一摆。通过对不同方法的展示,让学生讨论:“怎样摆能看得很清楚?为什么?”从感知到理解,到再次借助小棒动手操作,让学生通过比较、解释原因,充分感受到“十进制”的优越性。巩固“十”的知识形成过程。最后通过看一看、摆一摆,说一说等活动,完成对11、13、19的认识,理解2个十是20。掌握了它们的组成。并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和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3、注意培养学生的数感。

  数感在《新课标》中是非常重视的。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我通过猜数游戏提高学生的估数能力,在充分动手操作的认知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感,使学生了解到生活中常常需要估数,培养学生的估数意识。让学生猜一猜铅笔有几支、再实际数一数,再让他们思考怎样能让别人看得更清楚?还可以让其他孩子给出一些建议,如果我想让他抓得比这个数多一点或少一点,你有什么建议,让孩子提出合理的建议后再去抓,培养学生的数感,也给他们以成功的喜悦。为了进一步培养估数意识,我让孩子去估草莓图、雨伞图,再教给具体数的方法,看谁估数和数数的结果比较接*,向学生渗透估算意识,巩固了对“十”的认识。

  但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也还有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也引起了我深深的反思:

  首先是“十”强调不够,虽然我主观上想让孩子去感受、去操作,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少数几个孩子捆不好皮筋,最终还是没有将小棒捆成一捆,我应该自己亲自动手演示,而不是动画展示就算了事。其次正是因为“十”孩子理解不深刻,以至于在12的认识上花费了很长时间,不能只在等待,可以请几个摆得快的同学介绍一下摆得快的原因,这样教学或许更有效果。三是在估算时可以让孩子充分介绍自己数的方法,给学生以自主探究的时间与空间,而后让他们在展台上展示自己的方法,将10个圈一圈、数一数,从而体会“十”的运用。

  每节课都会有“意外”,每节课也都会有生成、有收获。通过这次课堂评比,我从中找到了自己的不足,但是我将以“让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享受学*的乐趣,促使学生在数学学*中获得更大的发展为目标”,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5

  一、《数一数》教学反思

  作为一年级数学的第一单元,让学生感受学校的环境,熟悉他们今后学*、生活、活动的场所,怎么样培养对数学学*的兴趣,使他们能顺利的适应小学数学的学*是这节课的关键。在教学时,我先对学生的数数情况进行初步的了解:接着为学生出示鲜艳的图(课件出示),吸引其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教学活动按照先引导学生数图中事物的数量,再抽象出数,然后再回到数数活动中进行。10以内各数的认读,采用了多种方法,分步骤的练*与反馈,便于全面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最后引导学生数一数身边事物的数量,将数与学生身边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体现数学的广泛性。最后的小结,既对本节课学*活动进行了总结,又进一步将活动扩展到课外,使数学学*走出课堂。

  二、《比一比》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比一比教学一课时完成,其中包含了比长短、比轻重、比高矮等等,细细品味,这个教材的编排是非常有心的,每一种比的方法虽各不相同,但实际上又是相通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在例题学*中没有问题,但在操作第一题同座比铅笔时,一放就收不回来了,小朋友一个个都非要自己的铅笔长不可,当时在讲三支铅笔比的时候,我就用了一支自己的笔去比,引导观察,学生的注意力又回来了,看来课堂上活动组织的有效性还是很值得研究的问题。

  今天教学中比较满意的是学生理解了“最多、最少”至少需要三个物体比一比,我在三支铅笔比的时候引入这句话,“三支笔比,谁最长,谁最短,为什么要加一个最呢?”

  但在作业中发现学生对绳子绕三圈比绕四圈短,有的学生不理解题意;对于一个菠萝=两个苹果,一个菠萝=三个柿子,一个菠萝、一个苹果、一个柿子比一比,有个别小朋友不清。由此我采取了个个击破的方法,错的小朋友面批,边讲边实验边订正,效果不错。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反思

  刚入学的孩子上课*惯尚未形成,自控能力差,需要有趣味性的学*方式。让一年级的新生投入到数学活动中的关键是调动起他们的兴趣,创造一个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情境。我利用坐火车旅游形式,将练*题串在一起,变枯燥的练*为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在练*中,通过用手指表示得数,将式子列在自己的纸板上,小组交流,抢答等形式,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都得到需要的数学知识。

  *题的内容上选择有生活味的、学生熟悉的情景,可大大提高他们的兴趣。比如点点人数,看看动物园,数数小蜜蜂,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注意,去思考,从而让学生亲*数学,喜欢数学,提高数学学*的能力。

  四、《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反思

  一年级学生刚从幼儿园的小朋友升为一年级的小学生,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他们采用的思维方式是形象思维为主。怎样让孩子认识生活中的主体图形,并以实物体中抽象出简单的立体图形呢?课前一段时间里,我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日里注意收集好生活中的物品以备教具使用,如长方体的牙膏盒、药品盒等,正方体的饼干盒、魔方等,圆柱体的茶盒、茶杯等,球体有乒乓球、皮球等,并在卡片上画出数学模型图,如长方体、圆柱、球的线描立体结构图弄。同时在课前让学生按要求收集好相关生活物品以作学具。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根据学生的认知水*,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同时,体会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学生学*兴趣非常浓厚,在数学活动中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反思

  众所周知,每一个孩子都爱问为什么,每一个孩子都想探究一些秘密,根据孩子的这种心理,我多次采用"估一估,猜一猜"的形式,让学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得到逐步提高。如在教学时,我先告诉学生我一共有几颗珠子,左手有几个,让学生猜猜右手有几个,这样反复进行几次,学生就在"猜"中掌握了数的分解和组成以及加、减法,加深了对数的认识,为今后学*用数学做好了铺垫。

  在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进行“用数学”过程的指导,让他们明确大括号和问题所表示的意义、重视学生亲身经历观察画面、理解画面内容、选择有用条件和恰当的方法计算的过程,以此让学生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七、《11~2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反思

  建立数感可以理解为会“数学地”思考,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重要的。我们没有必要让人人成为数学家,但应当使每个学生都在一定程度上会数学地思考,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素养。

  培养学生的数感,不是靠教师讲解获得的,而是要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数学活动得到感受和体验。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都有强烈的表现欲,因此,我抓住这个契机,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给他们一个舞台,让他们用语言表达和交流数的信息。为此,我适时安排了相应的活动。新课引入时,我就先通过“考眼力”游戏,让学生通过数数,猜数。这不仅仅是激发学生学*情趣的一种策略,更是让学生通过想和猜的活动,发展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感。又如在认识计数单位个和十时,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有什么办法能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有11根小棒,再通过比较得出以十为计数单位,以及在出示主题图时让学生数一数图上的事物各有多少。引导学生学会应用数去观察事物,表达和交流生活中有关数量的信息,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领会学*数学的意义。另外,在尺子上除了让学生一个一个数外,还让学生两个两个,五个五个,十个十个数。这些安排不仅加深学生对数的意义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感。

  八、《认识钟表》教学反思

  尽管教学对象是上学才几个月的一年级学生,但上课前绝不是一张白纸。由于生活经验的积累,他们已经具备了相当的钟表及时间的感性认识。据课前调整得知,大部分学生能够大概说出什么时刻干什么,正确认识整时。如果我们教学仍按部就班,按钟表的作用→认识钟面→认识整时、半时→合理安排时间这样的教学程序进行。无疑时间对学生的漠视,必将影响学生的学*兴趣。因此,本课教学只有紧密结合生活,结合学生的认知水*,自主归纳总结知识,才能将学生的知识转化教育资源。

  所以,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努力做到从教材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充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并依此调整教学,从而做到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通过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物材料和广阔的探究空间,放手让学生看一看、拨一拨、说一说,引导学生观察,通过说钟面这个环节,放手让学生自主学*,合作学*,交流讨论,解决第一个知识点。充分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把学*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在合作中分享着互助与竞争,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实际教学中看出,小组合作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方式,学生在彼此的交流中,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学*,共同提高。

  九、《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20以内的的进位加法是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是十分重要的。

  教材编排中这部分知识分为三节新授课教学,第一节学*《9加几》,在这节课中学生会初步接触“凑十法”;第二节学*《8、7、6加几》,在这节课中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掌握“凑十法”,会熟练用“凑十法”计算大数加小数;第三节课学*《、4、3、2加几》,让学生体会小数加大数,还可以用交换加位的位置,变成大数加小数来计算,也为以后学生加法交换律打下基础。

  在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对“凑十法”掌握较好,能根据具体的题目来选择合适的凑十法进行计算,,在口算小数加大数的时候,大部分学生还是会选择“凑十法”,只有少数孩子会用交换加数的位置的方法来计算。在这部分知识的学*期间,我组织很多、各式各样的口算练*,有自制的口算卡片、有自制的口算课件、有自制的口算练*题卡,分小组口算比赛、请学生当小老师自已出题来考考其他的孩子、同桌互相出题练*口算。多形式、大剂量的练*,让学生对20以内进位加法这一知识重点的把握效果较好,口算的准确性和迅速性得到大幅提高。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菁华9篇)(扩展3)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总结菁选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总结

  总结是在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帮我们理顺知识结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我们抽出时间写写总结吧。总结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总结1

  一学期就这样匆忙的过去了,在繁忙中,不断的进步着,不断的努力着。在本学期中,我针对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得与失,现总结如下

  一、在备课方面

  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课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做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做好教学总结,写好教学反思,并认真按收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例如我在讲授《认识时间》的时候,这课的教学难度比较大。一年级儿童的年龄小,不是很明白。为了上好这堂课,我认真研究了教材,找出了重点,难点,准备有针对性的讲。我在这方面做了精心的安排。为了让教学生动、不沉闷,我还为此准备大量的教具,授课是就胸有成竹了。形象生动的教具让学生能够更容易接受。

  二、在教学方面

  我以课堂教学为核心,课前,认真的钻研教材,对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着重进行单元备课,掌握每一部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和同组的老师共同探讨教材中出现的难点,共同解决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教学问题。在教学中,每一节课,给学生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增强上课的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炼,在课堂上老师尽量讲得少,学生动口动脑动手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需求和学*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现在学生都普遍反应喜欢上数学课,就连刚开始讨厌数学的学生现在也乐于学数学了。

  三、培养学生的学**惯

  在学生的学**惯培养中,我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学**惯。针对部分学生作业懒散,我通过同桌和小组之间作业的完成情况,让他们形成竞争,不做学*的懒人,对激发学生学*取得较好的效果。四、后进生辅导方面

  在对后进生的辅导中,我每天辅导两个,实行轮流制,在教学中注意降低难度、放缓坡度,让他们采用自己的方法慢速度学*。在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学*兴趣,提高他们的学*自信心,使学生敢于回答问题,乐于思考。并在学*中,开展互相帮助,组长带头负责的方法,组与组之间进行竞争,看哪个组进步最快,不但组长得到奖励,其他组员也要奖励。五、提高自身学*方面

  在*时的教学工作之余,我喜欢坐下来静静的思考,思考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思考学生的掌握情况问题,品味着工作中的苦与乐,记下每堂课的感受,用心体验每一节课的感受,体验生活与工作,感悟着其中的快乐。每一次的进步我都有着无比的兴奋,使我有向前冲的劲头。我知道,我要用心去品味。每一学期的结束,其实也是每一学期的起点,在这期间我不断的思考,思考自己怎样才能更有艺术去教育学生,去提高自己的人生价值。“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会继续努力,为了孩子,为了学校,把教学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总结2

  (一)基本情况概述

  一E、F班学生人数都是41人,两个班的学生相互之间学*及纪律情况参差不齐,学生刚刚入学,学**惯还未养成,为提高优生的自主和自觉学*的能力,进一步巩固并提高中等生的学*成绩,帮助差生取得适当进步,让差生在教师的辅导和优生的帮助下,逐步提高学*成绩我认真学*,深入研究教育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的学**惯,引导学生参与学*的全过程但个别学生学*态度不端正,知识的掌握较差,有些学生现在还不能完整的阅读应用题,注意力不集中,理解能力较差,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学**惯的培养等。

  (二)本学期来完成以下教学任务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三)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和教学措施

  1、做好课前准备备好课

  在备课的过程中,我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怎样才能教好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前、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分析和总结,写好教学反思。

  2、增强上课技能上好课

  在上课中,我做到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和生动化,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我还特别注意以知识本身吸引学生,巧妙引入,精心设疑,造成学生渴求新知识的心理状态,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一年级孩子年龄小特别喜欢爱表扬,抓住他们的'闪光点,越表扬他就会越学越好,在提高兴趣的同时还要教给他们学*的方法,并认真细致的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在课堂上抓住机会提问他,鼓励他,表扬他,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学的愉快。

  4、认真批改作业。

  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力求每一次练*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5、注重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惯

  在做数学作业时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规范,***数字和符号的书写也要规范,对作业的书写以典型示范、表扬为主。

  (四)取得以下阶段性的成果、成绩

  1、实现了多维目标把握了新课程倡导的新理念,从知识能力方面确立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理解知识和掌握技能,体会数学思想和方法。

  2、获得广泛的教学活动的经验。在教学中改变了教师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现象,努力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有选择完成练*题,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的需求,最大限度的发展学生的智力潜能。

  3、创设性的开发课程资源,利用课程资源。根据新的课程理念,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没,而更应该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对学生实现多元化的评价理念,注重过程性评价,将评价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使评价成为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五)、教学中的不足和反思

  1、对小组合作意识的培养还不够到位。

  2、一部分学生对学*的目的不够明确,学*态度不够端正。

  3、复*这段时间,我发现学生不看题目要求就开始做题,做完之后不会检查。有待以后改进。总之,一学期的工作已结束,有收获,同时也有不足;工作中不足之处,我将及时找出差距,积极弥补不足。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在总结本学期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把下学期各方面的工作做得更好。

  (六)今后改进的措施和方向

  1、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只有树立起后进生的自信心,我们的转化工作才找到了起点。要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后进生。

  2、对后进生多宽容,少责备。要做到“三心”:诚心、爱心、耐心。

  3、重视与家庭的联系。

  4、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6、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7、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总结3

  我去年教初中的一年级,今年教小学的一年级,感觉自己的教学思路跨越很大。一学期来,在教学上留下很多遗憾:一是高估学生的学*起点,有时感觉无法理解像4+7=11这样的题目竟然一大部分的学生不会做。二是课堂纪律掌控得不如人意,不能像对初中学生那般策略实行,59名学生奶声奶气地一声响起就炸开了锅,让人的耳膜狂受打击。三是只教一个班级,对上得不如意的课调整思路后无法重新教学。

  本册内容有: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的认识和加减,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重点是10以内的认识和加减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用书上说“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于是开学初期,我一步一步慢慢教,稳扎稳打地让学生理解、巩固。结果到期末复*阶段发现这部分学生掌握得非常扎实,也有学前班接触过的原因。但是对“20以内的进位加法”学生很生疏,心算计算很慢,个别学生用指头也很慢,*时我要求学生尽量不用手指头点,都表扬心算或者是用“凑十法”的学生,渐渐地学生竟然以点手指头为耻了,导致中下的'学生不敢数,考试时口算空白。这是我*时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的失误,复*时纠正说:“到了关键时候比如考试时,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只要能算对的方法都是很棒的!”所以这部分的内容是本学期的一个难点。

  本学期我坚持了以下几个措施,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促进作用:

  一、坚持做学生作业批改记录

  本学期一直在做作业批改记录,原来想积累之后整理出一篇“典型错例分析”,参加瑞安市的比赛,结果每天都在赶数量的事情,根本没时间做些有质量的事情。我想比赛是次要的,重要的是有用材料的积累。做的不够的是,我没有将错误学生的学生名字记录下来,下学期有待改进,努力把事情做得更细致。

  二、坚持做试卷分析

  这个学期我每个单元考试都做了试卷分析,但是不足的是:分析得不到位。

  三、坚持作业订正时一对一、面对面

  一年级小朋友听的*惯不是很好,如果错题每个都在课堂中分析,并不能保证每个小朋友都能在听并订正。于是,一开始我就打定主意,利用课间一个个地叫到面前订正,我认为这样的效果好多了。

  四、坚持对学生的激励评价

  七岁多的孩子最爱表现,也最容易得到成就感,假如老师给予一点表扬,他们会很开心,很听话!于是,在课堂中对于表现突出的小朋友奖以红花,没有参与课堂的小朋友我给予言语激励!考试得满分或*段时间有进步的给予喜报,联合家长一起表扬!

  一学期即将过去,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总结4

  本学期各项工作即将结束,回顾自己在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感觉有优点,更有失误和不足,现将本学期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教学水*

  在日常教学中,能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结合本校的教学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和教学能力。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使学生学有所得。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收到一定的效果,从而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我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认真学*新课程标准,注重和其他数学教师进行教学方法、策略的探讨和学*,结合六年级班学生的学*情况及班级情况,精心制定教学计划,并按计划实施。

  二、上好每一节课,向课堂要质量

  本学期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环境,让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前精心备课,撰写

  教案,课后及时回顾、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中的闪光点或困惑。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以创新求发展,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三、做好每一次的单元测验与考后辅导工作。

  本期教学工作,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在教学工作中注意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学完每个单元,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能力的测验,测验后我认真做出成绩单,对学生成绩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对成绩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对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及时找出原因做相应的教学调整。

  四、狠抓学风、班风,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我上课的时候大部分学生都能专心听讲,课后也能认真完成作业。但有为数不少的学生,作业不整齐,数字写的不好,因此,我要求他们先从写好字做起,进一步提高作业质量。加之学生较小,思路容易受别人的影响,我在班级里提倡一种独立、认真、求实的学风,让学生相信自己,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同时我激励学生的学*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特别对后进生的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等,促进我班级形成严谨、扎实、高效、科学的良好班风及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

  总之,本学期数学教学有成功的地方,但也有很多不足,比如说,新课改理念不能很好地贯彻在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不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学生的延迟性评价做的不够、自己的教学经验不足等,这些教学工作中的不足直接降低了教学效果等等,只有努力改正缺点,不断完善自我,才能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总结5

  今天上了比一比,课堂上还是比较完整的将这课的内容上完了,但仍发现有很多问题。

  在比较绳子长短这一内容时,出示主题图问学生:“你们还能比较出两根绳子的长短?”学生回答说:“能,因为从上面看,绳子的上端是一样齐的,而小女孩在小男孩的下面,所以小女孩拿的红绳子长。”我当时是这样说的:“你们回答的很好,但这样比较方便吗?”有的学生就是不方便了,我就顺势引出要将两根绳子拉直,一端对齐进行长短的'比较。之后让学生比较铅笔的长短和直尺的长短,他们都能很好的进行比较,并能说出谁比谁长,谁比谁短。

  高矮的比较,学生们还是比较容易接受的,特别是加了实际的演示之后学生就更清楚怎样比较高矮了。

  轻重的比较,是个难点,在介绍天*的时候,告诉学生这个和跷跷板的原理是一样的,他们才清楚了天*的用法。想想做做的第四题中的第二个题目是难点中的难点,很难和学生说清楚,从“一个红萝卜和三个胡萝卜是一样重的”到比较“一个红萝卜和一个胡萝卜”的过程是重点,先让学生明白是“一个红萝卜和一个胡萝卜”比较轻重,在引导他们将两个胡萝卜难走,这样看天*的那一端沉下去,就是哪个重!但在我讲了几遍后,再让学生说,可还是有不会说,不明白的。真不知道怎么讲!

  在课堂上能够合理地运用课上的资源,找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学生会很积极地跟着你的活动进行学*。比如,在比较高矮的时候,通过请两位学生来演示以及教师自己和学生身高的比较,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比较高矮的方法,也促进他们数学能力的提高。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总结6

  时间过的真快,转眼间,一个学期即将过去,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七、八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在教学中,我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认真学*,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老教师学*,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他们的方法,空时,多听老师的课,学*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积极探索,把新课程标准的心思想,心理念,和数学课堂结合起来,收到很好的效果,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认真备课

  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在课前都做好充分准备,认真备课,书写教案,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总结,写好教学反思.

  二、知识完成情况

  一年级数学上册共有九个单元,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已经完成了教学任务,总结如下:

  第一单元:数一数,以学生常见的事物入手,从数小棒,数铅笔、数同学、…从小空间到大空间,从课内到课外。认识了并会写1到10各数,建立了数的概念。

  第二单元:比一比,是建立在认识数的基础上的,首先是比多少,其次是比长短和比高矮,通过学生观察、动手操作来掌握这部分知识,由此建立了长短、多少、高矮的概念,学会了比较事物.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通过学生摆小棒,让学生学会了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数的大小,认识“>、<、=”,并会比较大小,通过操作,学生得出3、4、5各数的组成,学生能熟练的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认识了0这个数,明白了0的意义,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第四单元:认识立体图形,本单元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和图形,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知道了它们的名称,掌握了它们的基本特征,建立了初步的空间观念。

  第5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学生认识了610各数,并会区分几个和第几。根据一幅图写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能熟练掌握。连加、连减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从经历实际情境中抽象出连加连减计算的数学问题的过程,使学生直观的理解了连加、连减的意义,并掌握了计算顺序,能正确计算10以内的连加连减,学会了用连加连减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进一步学*了加减混合运算。

  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本单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中理解了1120各数的组成、读法和写法,初步了解了数位,运用数的组成正确的计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以及加减法中各部分的名称。

  第七单元:认识钟表,本单元以认识整时为主,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了时针、分针,学会读钟面上的整时,并同时引导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惯。

  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本单元主要让学生掌握9、8、7、6、5加几的方法,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初步理解“凑十法”。

  在整个学期的教学过程中,我以学生为本,本着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原则,对优秀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困难学生及时辅导帮助,让全体学生在数学知识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

  三,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创设问题情景是在教学中不断提出与新内容有关的情景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是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方法,也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在教学过程中我创设了许多生动活泼的情景,极大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

  四、课后辅导

  对学困生的辅导,我不限于学*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的辅导,要提高他们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萌发兴趣。我通过各种途径,让他们意识到学*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

  总之,在教学中,有耕耘就有收获,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多问,多想,多向学校的老师学*,把工作搞得更好。以上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许多地方存在不足,希望在下一学期,在各位领导、老师的指导下,取得更好成绩。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总结7

  一、重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着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首先在课前认真备课,明确每节课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明确学生的认知基础,完成详尽的教学预案,因地制宜、因课制宜,有效利用各类课程资源,做好充分的课前教学准备;

  第二,课堂上对学生要求明确,严明课堂纪律,保证良好的课堂秩序;

  第三,上课饱含激情,注重课堂语言准确、简练、富有感染力和趣味性,努力让幽默成为自己的*惯,增强学生学*的乐趣;

  第四、精讲多练,注重使用启发式教学,努力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尽可能让课堂成为更多学生的舞台,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五、课堂评价生动多样,因人而异,注重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

  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需求和学*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

  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四、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

  五、本学期在课堂加强学生口算的训练。

  坚持每天都拿出五分钟的时间练*口算题,重点做到讲算理讲计算方法。并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训练兴趣,使我班孩子的计算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六、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不断提高业务水*

  。在教研活动中,学*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七、积极反思,做反思型教师。

  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做到边教边学、且思且行,积极反思自己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丰富教学内容,及时地查找不足,总结成功的经验,从而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并以教学随笔的形式及时记录自己的教学反思。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总结8

  首先,感谢大家给我这个机会,向大家汇报自己本学期的思想和工作。我不会用华丽的辞语修饰,但它们确能见证我们一学期的工作。现陈述如下:

  一、20xx年工作完成情况

  本学期我立足本职,给自己定好位,配合学校领导和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开展教学工作。

  在我的潜意识里,一直认为自己只是一名普通而*凡的数学教师,没有显赫的战功,没有骄人的业绩,只是在xx小学这块沃土上默默地耕耘着。如果说有什么目标与方向的话,那就是努力要求自己能成为一名学生喜爱、家长尊重、同事信任、领导放心的“好教师”。基于对自身的这种定位,多年来,我坚持以“勤学、善思、求实”为指南,认真、务实地走过每一天。因此,今天用文字记录下来的也不是什么述职报告,而是自己辛勤工作一年来的一些想法与做法。

  (一)完善自身建设,提高师德修养

  “爱校、爱生、爱自己”是我多年来坚持的信念。而“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并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更是我作为教师的基本准则。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与正直的为人去感染他们、影响他们,让他们不仅学会知识,更学会做人。因此,我尽量做到不因为其他工作而耽误学生的课,因特殊情况而耽误孩子的课我会尽可能给孩子补上;我尽全力打造自己的高效课堂,会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课堂上不放弃每一个孩子,争取让每个孩子都喜欢上数学课。连从来都不举手发言的孩子也能比较积极发言了,声音很小的孩子也敢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了。他们的这些进步让我感到特别惊喜!

  对学校的各项活动,我都倾尽全力,尽我所能。我深深懂得“哪里需要我就到哪里”的道理。因此,在班容量大的情况下,我担任两个班的数学教学任务,毫不松懈。这种工作对我来说既是辛苦的,但同时又是有收益的。它对我的教学能力、组织调控能力、意志品质等,都是不小的考验。辛勤的耕耘,总会有收获,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定能得到来自学生、家长、学校和社会的一致认同。

  (二)不断努力奋进,提升业务水*

  工作中,我与时俱进,经常参加政治学*,并认真做好笔记,让自己的思想观念紧跟时代的步伐。我还积极参加每周的教学研讨会,与同事交流学*,既进行集体备课,也参加同课异构的教学活动。集大家之长,补自己之短,让自己的业务水*更加趋于完善。

  在这一年的时间中,我始终牢记着以下三件“法宝”

  1、服务意识。服务是什么,在我看来,就是为学生、家长服务,为学校服务,为周围的同事服务,为社会服务。当学生学*上、生活上有困难时,我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当周围的老师教学上有疑难问题时,我和他们一起讨论、研究,一起成长;当学校组织教学研讨、观摩教学等活动时,我积极参与、虚心学*。正因为大家都有了这种服务意识,才使得我的学生信任我,尊重我,也使得我们二年级组有了很强的凝聚力。

  2、课改意识。作为数学教师,我深知必须对新课程改革具有高度的敏感性,要随时把新课程理念贯彻落实到教学行动中去。因此,我把重点放到了课堂教学上,重组教材,集体备课,组织研讨等等,时时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没有课改的痕迹。*时,也把自己参加培训、参观学*的一些信息随时与周围的`老师一起分享。同时结合自己的实践与体会进行总结与反思,努力提高我们整体的数学课堂教学的水*。

  3、质量意识。*几年来,出于社会等各方面的需要,教学质量的高低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我和我们二年级组的老师同甘共苦,齐心协力,用事实、用实力向大家证明了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在这期间,我是“参与者”,也是“服务员”。无论是何种角色,我都将乐此不彼,继续努力。

  以上各项工作的完成都离不开在座的学校领导、年级组长、教研组长以及各位老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这里我要说声谢谢,谢谢你们的支持!

  (三)不足与反思

  1、缺乏创新意识,在教学工作中,一味求稳,所以在很多事情的处理上缺乏开拓精神。

  2、针对学生的个别工作安排的不够具体细致,落实不是很到位,。

  3、由于工作繁杂,在个别情况下处理问题可能有些急躁,尤其是抓教学这一块,与学生打交道比较多,有时可能难以控制情绪,态度欠妥。

  4、学*不够,水*有待提高。

  回首过去我的感受是:一直在奔跑着。我的收获是:团结就是力量。

  二、20xx年工作思路

  展望未来,我将一如既往的用心、真心为我的学生和老师们服务。做到如下几点:

  (一)坚持教育理论学*和数学专业知识学*相结合,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师专业素养。

  (二)主动地整合课程资源,对整个小学阶段的教材有很好的把握。

  (三)继续进行课堂教学的实践,在实践中不断磨砺自己,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学*研究能力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明显的提高,并形成自己的个性化教学。如低年级复*课教学方法、低年级空间与图形教学研究等。

  (四)继续本着服务的思想,来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五)工作中,除了与学校环节干部、各位教师沟通学*之外,还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取得他们最大的配合,并开始逐步培养学生成为老师的小助手,既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老师的工作负担,又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和主人翁的责任感。

  各位领导,老师们,再次谢谢老师们的支持和帮助。在新的学年里,我愿在校领导的带领下,和全体教师一道,齐心协力,同心同德,以人为本,求真务实,努力使xx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

  “风霜雨雪都有甘露,酸甜苦辣都有营养”,我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总结9

  一学期结束了,对于我这是一个繁忙而又充实的,愉快而又紧张的学期。因为一年级是我第一次尝试,在这样一个学期,我从各方面努力学*、提高,力争把教学工作做得有声有色,不负众望。现对工作总结以下: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

  一年级的学生是幼儿园里直接过来的,对一些学**惯、卫生*惯、组织纪律等等一概没有概念。所以,我从一开始就注意培养他们的良好*惯的养成。为此,我利用家校*台,开学伊始,即召开了一次家长会,向家长讲述了小学一年级的重要性,讲述了一年级学生的培养目标及方向。从而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向学生讲述了学*的重要性,讲述了怎样学*的方法,激发了学生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惯性。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了怎样上课、听课、作业的方法。为了鼓励学生,对课堂表现好的学生,进行及时表扬;对作业完成好的学生,我就给他打一个“优”以示表扬。*时让学生数数谁得到的“优”多,看有谁超过你。这样就让做的不好的同学有了意识,对有进步的学生也给予鼓励。除此还要看看谁的谁的作业本保护的好,以期使每个学生都尽可能使自己的作业干净、漂亮。在作业批改方面,我实行面批制度,使有问题的学生作业及时得到纠正,从而掌握了所学知识,为新知识的学*打下了较好基础。通过这样的方法,一学期来,学生普遍养成了良好的学**惯,形成了良好的学*氛围,教育教学效果成绩突出。

  二、能力的培养

  本学期学*的知识很简单,关键是如何对学生进行能力的培养,为今后的数学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此,我积极实施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方法,在课堂上能够启发、组织、引导学生能与同伴交流、发现能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对同一题目尽量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很强,而小学生却是以形象思惟为主,为此,我在教学时尽可能利用生活中的感性材料进行直观教学,使学生便于理解和把握。如:在教学“原来有多少”的题目有好多的学生理解不了原来是什么意思,我就拿学生分苹果做例子。我随便拿了九个苹果,分给4个同学,手里还剩下5个,问他们我原来拿了几个苹果?再让学生把我的做法用语言描写出来,学生很快就列出了算式4+5=9。

  为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和你能力,我还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帮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再如:在教学“图形”这一节时,我拿生活中的物品作原形引出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学生很快便有了深入的'印象,对物体有了感性认识,为以后的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趁热打铁人,我又让学生动手做了立体圆形,让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制作立体圆形,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一学期下来,学生的学*能力、动手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合作意识等都得到了显著提高。

  三、重视对学困生的辅导

  我们班**学生占到了1/3,他们的特点是幼儿教育质量差,语言沟通有障碍,家庭教育极度落后,不能很好的学校配合,所以在教育教学上存在很多困难。其次,汉族学生中大部分学生属于留守儿童,缺乏相应的家庭教育与管理,给学校教育同样造成障碍。这样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学困生。为了不影响今后的学*,对学困生,我在教学中注意把握教学内容的梯度,放缓学*节奏,重视对他们的个别辅导,在教学中逐渐培养他们的学*爱好和积极性,使他们的自信心页有很大地提高。

  四、做好测试评估工作

  考试不只是看学生成绩如何,更重要的是了解学生学*的心理品质,掌握学生对待学*的态度,分析学生在学*方面的进步和存在问题,以此作为教师改进教学的根据,学生并使学生认识自己的不足,以及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如:将试卷中错误较多的问题进行讲授,希望通过讲授能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把握、应用知识。

  当然,工作中的不足还是很明显的,比如由于第一次教学一年级,在方法上、知识把握梯度上还存在很多不足,影响了学生的学*。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开拓创新,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数学的海洋中走的更远,更好,在学*中更加开心、快乐!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总结10

  转眼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即将结束,回顾一学期的教学生涯,可谓紧张忙碌而又收获多多。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由此感受到自己肩上的担子之重。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以促进自己的教学

  一、认真备课,不但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

  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内容,拟定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作了详细的记录。每一节课都做到有备而来,课后对该课及时做出总结,写好教后记。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在课堂上我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的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同时在每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个层次的学生学*需求,和学*能力,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做好后进生的辅导工作

  在自*课上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同时加大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激发他们的学*兴趣,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年级孩子年龄小特别喜欢爱表扬,抓住他们的闪光点,越表扬他就会越学越好,在提高兴趣的同时还要教给他们学*的方法,并认真细致的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在课堂上抓住机会提问他,鼓励他,表扬他,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学的愉快。进步越快。

  四、注重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惯

  有人说:“认真书写不仅能提高作业的准确率,而且对端正学生的学*态度,养成认真的吸光有积极的意义。”在做数学作业时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规范,***数字和符号的书写也要规范,对作业的书写以典型示范、表扬为主。一年级小学生在做作业过程中经常会做做玩玩,我要求小组同学共同督促,使学生认真的完成作业。

  五、教学中的不足和反思

  1、对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还有很多不足,课堂教学中对教学的秩序和节奏把握不到位,课堂语言不够精练,对小组合作意识的培养还不够到位,这也是一年的教学中比较遗憾的事。

  2、复*这段时间,我发现学生做得快,但出错率高,出现丢题、漏题。不看题目要求就开始做题,做完之后不会检查等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我带领学生读题目将学生不认识的字写在黑板上,这学期时间剩下几天了,学生做完后不会检查,估计这种*惯很难养成了,自己感觉也很遗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努力,总结经验,不断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相信耕耘总会有收获。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总结11

  一、学生情况分析

  羊口镇卧铺小学一年级总计144人,学生因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针对这些特点,我得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专心听讲的兴趣,从而培养好*惯。对于学*有困难的学生及时个别辅导,对于优秀生尽量让他“吃得饱”。

  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小学学*,新的学*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的一切都充满了新鲜感。此时正是对他们进行养成教育的关键时刻,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以爱心、恒心来引导学生,指导家长,共同让孩子们慢慢适应小学的学*生活,养成良好的*惯。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选取学生熟悉的、新颖的、感兴趣的内容为素材,目的是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认识家庭、认识学校、认识社会、了解自然。使学生能观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会学*数学的现实意义。

  四、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能熟练地认读、写20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形成数的概念;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的能力;在比较数的大小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和对应思想。

  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的估算,形成估算意识。

  3、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4、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5、通过简单的统计活动,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并从中知道简单统计的结果,初步了解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的方法,形成初步的统计观念。

  6、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用2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了解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

  7、在与同伴交流认数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合作意识。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和兴趣,初步喜欢学*数学,养成观察并提出问题的*惯。

  8、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总结12

  我本学期任教一(3)、一(4)两个班的数学。从一期的观察来看,两个班的小朋友各有不同:一(三)班的小朋友热爱学*,态度端正,自觉遵守学校及班上的各项纪律规定,学**惯好,家长配合也比较好,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一(四)班的小朋友相对而言,活泼开朗,接受知识的能力较强,喜欢合作学*,但他们自制能力差,学**惯有待培养。有几个孩子的基础很薄弱,家长配合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今天*心静气坐下来反思一学期的教学情况,有苦、有甜,而更多的是思考!不过在与学生们一起相处、教学相长过程中,也有不少的收获,为使下一阶段的工作更顺利地开展,现对本学期的工作情况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下面我就谈谈这一学期来的做法。

  一.教学学*方面

  认真学*课程改革的新理念,积极参加各项教学教研活动,探索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学*能力、合作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形成数学思维。

  二.教育教学方面

  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1.课前准备:备好课。

  (1)备教材。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吃透,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2)备学生。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惯及学*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3)备教法。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才能让学生轻松愉快的'自主学*的问题,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如何让学生掌握重点,理解难点等。

  2.课堂上的情况。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

  3.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

  三、工作考勤方面

  我热爱自己的事业,从不因为个人的私事耽误工作的时间。并积极运用有效的工作时间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教学工作中难免有缺陷,例如,课堂语言不够生动,课后辅导涉及的学生面不广。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多方面提高自己的素质,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争做一名好老师,为学生负责,为家长负责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总结13

  在这一学期中,我立足本职,勤奋学*,兢兢业业工作,顺利地完成了各项教育教学任务。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提高业务水*。

  本学期我加强了对数学新课标的理论学*,还学*了一些其他教育教学理论,从行动上切实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以此来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和业务素质。

  二、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教学观。

  基础教育要为儿童的终身发展打基础,要面向每一个儿童的需要,努力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教学已不再是忠实而有效地传递课程的过程,而是课程的创生开发的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动发展的.过程。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而让每个学生都获得发展,则必须改变传统教育观和教学观,教师要运用新的教学理念组织课堂教学,同时扎实抓好基础教学,为他们今后的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优化课堂教学手段。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坚持贯彻启发式教学的原则,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训练为主线,不断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教学时结合新的理念,创设宽松愉悦的学*氛围,设计情趣横生的生活数学,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轻松。

  四、作业。

  针对低年级的特点布置适量的作业,并设计有层次性的作业。及时批改练*本、练*册等作业,针对不同的练*错误,尽量面批,指出个性问题,集体订正共性问题。学生订正之后,仍给优秀评价,鼓励学生独立作业的*惯。教师本人做好错题的收集、分析工作。分析练*产生错误的原因,改进教学,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五、辅导。

  注重对后进生的辅导。对后进生分层次要求。在教学中注意降低难度、放缓坡度,允许他们采用自己的方法学*和作业。注重他们的学*过程。在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学*兴趣,提高他们的学*自信心,对学生的回答采取“扬弃”的态度,从而打破上课发言不积极的局面,使学生敢于回答问题,乐于思考问题。

  六、重视对学生的测评工作。

  测评不只是看学生学*成绩如何,更重要的是了解学生学*的心理,作为教师改进教学方法的依据。在测试卷中,增加体现学生思维过程的试题。测试的结果也不再作为评价学生唯一依据,而是看重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学*的努力程度。在评讲试卷时,按类讲解。如:将试卷中错误较多的类型依次进行讲解。希望通过这一改变,能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掌握、运用知识。

  七、存在不足之处。

  为了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就必须培养他们的表达、合作、倾听等能力,但拘于学生年龄上的限制,这方面工作还做得不够扎实,还需在课堂中多花时间引导,让他们学会学*、学会展示。再者是没有充分调动家长参与教育,家庭与学校的教育不能形成合力,以致个别学生的家长总认为:孩子在学校,所有的事情都是老师的事,造成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与学*不管不问。

  总之,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正视自己的不足,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进不足。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服务。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并为深化教育改革,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做贡献。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总结14

  本学期我担任的是一(3)、一(4)班数学教学工作,由于学生的学**惯还未养成,再加上家庭及学生智力的差异,因此我认真研究教育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的学**惯,引导学生参与学*的全过程。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教学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做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以促进自己在教育工作上能更上一层楼。

  一、思想工作方面:

  本人一直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地提高自己,以便使自己更快地适应社会发展的形势。勇于解剖自己,分析自己,正视自己,提高自身素质。

  二、教育教学方面:

  1、备课:

  本学期初,我认真钻研了《数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对本学期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在备课本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过程。充分理解课后*题的作用,设计好练*。

  2、上课:

  (1)致力新授有趣实效。在教学中,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努力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针对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现在学生普遍对数学课感兴趣,参与性高,为学好数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做到复*及时有效。我的做法是:新授知识基本是当天复*或第二天复*,以后再逐渐延长复*时间。这项措施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遗忘快、不会复*的特点。

  (3)努力构建知识网。一般做到一小节一整理,形成每节知识串;每单元整理复*形成知识链,一学期对整册书进行整理复*。学生既形成了知识网,又学到了方法,容易产生学*迁移,给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了可能。

  3、作业:

  及时布置适量的作业,并及时批改练*册、课堂作业,针对不同的练*错误,我尽量面批,指出个性问题,集体订正共性问题。批改作业时,教师点出错题,不指明错处,让学生自己查找错误,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学生订正之后,仍给满分,鼓励学生独立作业的*惯,对激发学*的兴趣取得了较好效果。而教师本人做好错题的收集工作,分析练*产生错误的原因,改进教学,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4、辅导:

  注重对后进生的辅导。在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学*兴趣,提高他们的学*自信心。

  三、培优补差工作

  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一年级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针对各种问题,我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让他们意识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产生兴趣。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并不是一项任务,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中去。在此基础上,我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

  四、存在不足与今后打算:

  作为一个没有工作经验的年轻教师,在工作中免不了有这样那样的失误与不足,比如对课本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对教学的设计还不够老练,在管理班级的方法上还比较匮乏等等。趁我们还年轻,应该多上网搜集各种资料和视频,进行学*;还要,多去听老教师的数学课程,学*他们多年以来积累下来的教学经验,和管理课堂的经验,取其所长,为自己的教学工作填充能量。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在一步步探索和学*的过程中,我慢慢的对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一年级的小学生也有了更多的了解,明白了该如何做一名合格甚至优秀的数学老师。在这个过程中有辛酸也有快乐,有生气也有感动。但无论怎样,我都会继续努力,不放弃我所热爱的教育事业。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们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为学生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总结15

  时光飞逝,一个学期又结束了,这个学期对我来讲是繁忙而又充实的,而且我自己感觉这学期收获颇丰,为使今后的工作更加顺利,现对工作总结汇报以下: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学*数学要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学以致用。假如脱离生活而只知盲目计算,就会变成纸上谈兵。那末,怎样让学生在学*数学时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题目呢?下面我就谈一谈一些做法。

  一、良好的*惯

  一年级的学生是幼儿园里直接过来的,对一些学**惯、课堂纪律一概没有概念。刚开始一个月,我有些大意了,忽视了这一点,后来我发现他们上课坐姿不正确,想怎样坐就怎样坐,老师讲课他们在下面随便插话,书写不干净等问题,学**惯养不好,再加上家庭、智力等差异,学生就会输在起跑线上,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激起学生的学*爱好,培养良好的学**惯。每周我展开一次评选遵守纪律小明星活动,对表现好的学生,我就给他在雏鹰争章上贴上一个小笑脸,并表扬他。你们看他做的多好,你们有无信心超过他?这样就让做的不好的同学有了意识,对有进步的也给予嘉奖,渐渐课堂纪律有了很大改善。对书写题目,在每次作业完成后,我在本子上通过画笑脸、小星星、贴小花、贴优等不同方式嘉奖,每个学生都尽可能是自己的作业干净、漂亮,养成良好的*惯才能更好进行学*。

  二、能力的培养

  本学期学*的知识很简单,关键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为今后的数学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此,我也做了一些努力,对一年级的学生,要求在现实生活中能与同伴交换,发现并能提出题目发展学生的利意图识,感遭到同一题目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构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很强,而小学生却是以形象思惟为主,为此,我在教学时尽可能利用生活中的感情材料进行直观教学,使学生便于理解和把握,如:在教学原来有多少的.题目有好多的学生理解不了原来是什么意思,我就拿学生加餐的牛奶做例子。我随便拿了九盒奶,分给4个同学,手里还剩下5盒,问他们我原来拿了几盒?再让学生把我的做法用语言描写出来,学生很快就列出了算式4+5=9。由此启发我们设计了亲子互动作业,让家长与我们携手让孩子理解并学会利用。再如:在教学熟悉物体这一节时,我拿生活中的物品作原形引出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学生很快便有了深入的印象,对物体有了感性熟悉,为以后的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趁热打铁人,我又让学生做了立体圆形的手抄报,非常漂亮,让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制作立体圆形,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三、重视对落后生的辅导

  对落后生,我在教学中留意下降难度,放缓坡度,答应他们采用自己的方法慢速学*,重视他们的学*进程,在教学中逐渐培养他们的学*爱好,进步他们的自信心。

  四、做好测试评估工作

  考试不只是看学天成绩如何,更重要的是了解学生学*的心理,作为教师改进教学的根据。而结果也不再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根据,而是看重学生的知识把握情况、学*的努力程度。如:将试卷中错误较多的类型顺次进行讲授,希望通过这一改变,能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把握、应用知识。

  以上是我对本学期的工作总结,里面肯定还有很多的不足的地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开辟创新,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数学的海洋中走的更远,更好,在学*中更加开心、快乐!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菁华9篇)(扩展4)

——一年级上册数学《搭积木》教学反思范文5份

  一年级上册数学《搭积木》教学反思 1

  1、以读为本,把握语文课堂的主题活动

  “读”是语文学*的根本途径,他应该成为语文课堂的主题活动。本课从儿童生活实际出发,内容浅显易懂,又采用了诗歌的体裁,无疑是一篇训练朗读的好材料。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始终牢牢把握住让“学生进行各种各样式的读”这条主线组织教学。如,初次接触课文时,让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老师范读的方式进行“读”。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大意,把课文读通,读对。在朗读感悟阶段,我们又抓住语气词“呢”、“啊”和课文的插图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学生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得基础上,又掌握了朗读技巧,读的兴趣大大提高,读得很有感情,为课堂增添了色彩。整节课,以读代讲,学生在反复的、不同层次的读中理解了课文,体会到课文中蕴涵的道理,课堂气氛活泼,效果良好。

  2、分步识字,落实课程目标的全程理念

  随文分散识字是课程标准低年段识字教学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本课而言,我们主要分三个阶段完成识字的任务。第一阶段,在课前预*与初读课文,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根据各自的知识水*和识字能力记一定量的生字。如,不少学生通过预*记住了“*”、“间”、“这”、“住”等。第二阶段,在课堂教学中,老师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分散、适时地安排一定量的识字教学。如读四、五小节时,特别强调“呢”、“啊”,一是进行朗读指导,二是认识这两个字。第三阶段是在复*巩固阶段,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与生字见面,识记生字。

  一年级上册数学《搭积木》教学反思 2

  《搭积木》这节课主要内容是学生学*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1、注重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

  首先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一个活动:创设搭积木的情境,这里的积木实际上就是直观模型方块,每次增加积木或减少积木都是在右边也就是个位的位置进行相加减;第二个活动:安排了在计数器上拨出计算结果,再一次强调数位的概念,强化在个位上相加减;第三个活动师观察直观图得出计算结果。小方块,计数器,直观图作为直观模型,都是帮助学生进行抽象运算的一个桥梁,他们从多角度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2、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

  第四个活动让学生“听口令摆一摆”小正方形,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悟体验在相同数位上相加减,突破学生思维上的难点。

  这一课不足之处在于,让学生“听口令摆一摆”应该先让学生摆一个一个的数等学生熟练后,再摆算式。

  一年级上册数学《搭积木》教学反思 3

  这节课主要是让他们能按不同标准对积木进行分类并计数,在一开始描述小丁丁和小巧小亚搭建的积木时,全班表现的都很好,都能说出按照颜色分,黄色的有几块,红色的有几块,蓝色的有几块;但是按照形状分,学生还有点困难,圆柱体的有几块,长方体的有几块,正方体的有几块,不能完全的关注到,幼儿对颜色比较敏感,能清楚地看到颜色不一样,但是不能马上辨别出形状也不一样,特别是在一个搭建好的积木中。

  但是在完成下面两张表的时候,他们就不知道统计那个积木了,还在统计小丁丁他们的积木,这也是我没有想到了,我已经在做之前说了统计表格上方的这个积木,还是有很多人在统计别的积木。

  这节课上完了很不理想,还是有一些人在统计形状这一块出现问题,课后我借来了积木,搭建给学生看,这时学生已经能按两个标准分类了,且能说出各自有几块。

  一年级上册数学《搭积木》教学反思 4

  在教学《搭积木》这一课时,我先出示**搭积木的投影片,从而命题。齐读课题后问:“看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些什么?”有些学生手,:“**用积木搭什么?”“**为什么要搭积木?”“**搭得怎么样?”通过这些问题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其次,让学生带着上面的问题反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词句不懂。再次,通过范读,分角色读,小组竞赛读来感悟**好吗?为什么?你想对**说什么?

  在教学过程中,我多次运用了朗读。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手段,朗读是理解、积累、发展语言、激**感的重要途径。新课程强调“各个学段的阅读都要重视朗读。”通过实践,我体会到了朗读在学*语文中的作用。

  1、朗读中多次预*和巩固了生字的字音和字形。新教材识字量大,学生年龄小,教学任务重。把生字放在特定的语境中易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实践证明它比单纯的识记生字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每读一遍课文,无意之中识记了要求教学的生字,多次朗读这些生字就达到了多次复现。

  2、在朗读中理解了课文内容。通过反复地朗读,学生理解了:**搭了四间房,一间给爷爷和他的书住;一间给奶奶和自己住;一间给爸爸妈妈住;一间给没有房子的人住;他还要搭许多的子,给大家住。

  3、在朗读中感悟。通过多种形式地朗读,学生感悟出了**是个心中有他人的好孩子。在情境图的帮助下,在分角色朗读中学生又感悟除了奶奶的话要用亲切、疑问的语气来读。

  一年级上册数学《搭积木》教学反思 5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读是理解的前提,是体会和传递感情的重要方法。本课的教学设计强调以读代讲,将读的训练放到对话情境中,指导学生读出问答的语气;强调以练代讲,读练结合,指导学生模仿说话,加深对课文的感悟,提高学生说话的能力

  1、创设问题情境,以读代讲,以练代讲。

  本课反映的是儿童熟悉的生活情境,儿歌的理解对学生来说没有什么难度,教学中,教师努力为学生创设了对话、问答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回忆*时与奶奶的对话,用儿歌中的句子回答老师的问题,既是对学生儿歌理解情况、朗读情况的检查,同时,又使学生在对话的情境中,更好地读出回答的语气。通过与教师的问答,同学间的问答,反复朗读,感受问答的语气,让学生在情境中读出问答的语气,感受陈述句与疑问句的不同。减少无效讲解,增加有效阅读,使学生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培养语感。提高了朗读能力。同时,设计了“**还要搭很多很多的房子,给住。”的练*,通过反复说话,体会“很多很多”的用法,感受**心中有他人的思想。

  2、珍惜孩子独特的感受。

  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想法,每个孩子们都有丰富的内心世界。本课教学中我努力去丰富课堂形式,珍惜孩子独特的感受。学生对课文,对事物有自己的感受,有自己的体验,有自己的选择,我们应该尊重他们,满足他们。

  3、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走进新课程,我们的课堂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今的课堂,有学生自主学*,有学生合作学*,更有学生的创新学*。在课堂中,学生是自主的,主动的,活跃的,思路是广泛的。新的教学方式,点然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学生在课堂中学*,是轻松愉悦的,并在、教学过程中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发展。本课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识字能力,在随文识字的过程中,教给他们多种识字的方法,并互相交流,互相合作。还注重培养他们的说话能力,一年级孩子,组织语言能力还比校差,因此我有意在课堂上安排了说话练*,并与识字相结合,使学生在字、词、句这样一个淅进的过程中训练了说话能力,积累了语言。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