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算乘法》教学反思通用20篇

首页 / 教学反思 / |

  《笔算乘法》教学反思 1

  1从本班实际导入,创设了问题情景。

  新课标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数学”,我在课堂开始就从班级买作业本入手,再现了学生熟悉的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同时,计算设置在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之中,激活了学生原有的知识与经验,使学生愿意去主动探索知识。

  2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给学生创设了思考与交流的空间。

  新课标提出“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在探索笔算乘法的过程中,我先请同学估一估,培养了学生估算的能力,接着,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计算,学生积极地投入到交流讨论当中,不少同学的口算能力很强,用口算的方法算出了结果,在交流中学生充分的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在此基础之上,我又引导学生试着用竖式解决这一问题,有了口算的基础,学生通过认真的思考与合作交流得出了笔算乘法的方法。从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到相互交流探索笔算方法,学生始终处于学*的主体地位,在活动中学生经历了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的得出过程,体会了计算的用处,真正成为了学*的主人。

  当然,在课堂中也有不足之处,例如,*时一些发言少的、内向的孩子,在合作交流中,参与的深度就远远不及活泼开朗的孩子,这就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当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改进方法,真正做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笔算乘法》教学反思 2

  本节课是关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内容。从知识结构上讲,如果对于蛋白质的组成多样性的三点:1、氨基酸的种类多样;2、氨基酸的数量多样;3、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多样。还有关于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的,转录、翻译的知识都要有联系的话。本节课很容易突破。上课的教学流程设计如下:一、学生阅读课本,理解镰刀型贫血症产生的原因,由于基因碱基发生了替换。二、回顾以前关于氨基酸和基因指导蛋白质的过程。探究问题1、基因的本质是什么2、在什么情况下,基因的突变不改变什么的形状。预测此问题应该很好解决。但是实际教学中,学生对以前知识学*不牢固。导致教学过程十分的困难。下来后,认真反思一下几点:1、对导学案再次进行修改把知识联系都写到学案上2、再简单一点,问题探究就要求学生理解概念,不要求学生应用概念解决问题。

  《笔算乘法》教学反思 3

 《笔算乘法》主要解决笔算过程的书写格式和竖式中每一步计算的含义问题,这是在学生会做表内乘法,整十、整百的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以及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为乘法竖式书写与加法相似,加上笔算方法与口算方法有相通性,对学生来说书写格式与算理理解并不是特别困难。因此教学时,我将一环节交给了学生自己去尝试,去探究,最后自己来概括。另外在教学中,我有意识的渗透以下三个方面:

  一、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往往采用正确计算的方法,不会主动的去用估算,甚至要求估算解决的问题,也会忽视而采用正确计算。教参中要求教学笔算前,先让学生对例题进行估算,我觉得有种为估算而估算的味道,不利于学生自觉得应用估算。让学生自觉得应用估算,能体会到做算的应用价值。当然例题中教学新知前也进行了口算方法的巩固,算法交流中进行了口算方法与笔算方法的对比,意在让学生明白,要计算正确的结果,不仅可以用口算,也可以用笔算,要视数据而定,培养学生灵活计算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

  例题是两位数乘一位数,练*中最多也只是三位数乘一位数,为了让学生真正得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我在巩固练*中通过做一做三道题的练*后的对比,使学生明白一位数去乘的次数与多位数有关,这样为学生以后计算更多位数的数乘一位数作了铺垫。这样使教学不再局限于教材中的知识点,而是教给了学生学*的方法与能力。

  三、通过练*拓展学生的思维。

  其实我们在教学数学时要注意把握两点:

  一要充满智慧挑战,也就是数学味,发挥数学的思维价值;

  二要有生活味,发挥数学的应用价值。那么要发挥数学的思维价值,在新授课教学时,教师除了要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外,练*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像这节这样知识点比较简单的课,适当的设计拓展性的练*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最后的练*题应该还算算得上吧。

  不足之处:

  这节课学生的表现还算可以,但自己还有一点做得不到位:幻灯片口算小木棒并没有与黑板呈现的板书做到顺畅的过渡,导致新授时间过长。

  《笔算乘法》教学反思 4

  这个单元 进入笔算除法教学以来,我越来越感到困难。新课标教材例题精简,新知点浓缩,使学生学得很吃力。课后*题形式灵活,解决问题时所需的计算步骤多,做起来耗时费力。 加之防控甲流放假等 种种原因,教学进度不得不放得很慢很慢,但学生掌握得仍不能令我满意。面对学生的作业,我忧心忡忡:是新课标教材太难了,还是我没有更好地把握新课标教材的编排意图,抑或是我没能正确了解学生,没有找准新知的切入点,使教学陷入被动?

  除法的学*由口算过渡到笔算,在三年级学生已经接触到了,不过所认识的都是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学生基本上明白了要怎样去操作,但是到了四年级学生学*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这个阶段,他们往往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疑惑,要么商试大了,要么商试小了。

  经过这几天的实践与反思,我觉得 在今后的教学中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

  一是由于自己过于“一板一眼”地使用教材,致使学生有好的试商、调商的方法,而没有及时地让学生展示、总结。通过这单元《笔算除法》的教学,使我意识到,教材只是一个教学工具,应该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在使用过程中,应该结合学生实际,灵活的使用教材,可以在某些内容上进行适当的增、改。把一些有联系的算式放在一节课上进行,让学生尝试,经过探究,总结出几种试商的方法。这样再经过练*巩固几种方法,掌握方法,在巩固中选择最优的方法。

  二是我在教学时对学生原有知识状况了解不够,对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可能出现的问题估计不够。学生对于笔算除法的算理易于理解,要想正确计算,还需要在大量的练*中熟练把握,而那些学*处于中、下等水*的学生,学起来尤其吃力。而我在教学时 又想着赶时间,赶进度,对这部分内容 没有及时巩固加深。

  三是自己的教学语言还欠火候。当学生的反馈展示出来后,学生的评价总不能到点子上去,我想着要引导学生更好的说明白,但是总感觉力不从心,似乎学生听不懂我的话。同时,在上课过程中,我的语言还不够精练,表达也不够明确,因此造成学生不能很好的领会我的意思,造成课堂时间的浪费。这是个大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的完善,完善自己的课堂用语,能使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中去。

  计算课的教学既要让学生掌握计算的方法,又要设计新颖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的能力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体现学生是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反思,这样才能让我们不断成长。

  《笔算乘法》教学反思 5

  一个因数末尾有零的笔算乘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零和任何数相乘都得零”以及“一个因数中间有零的笔算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的,目标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理解一个因数末尾有零的乘法的算理正确计算,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迁移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课堂上我将教学的重点放在计算方法和简便算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上。

  一、努力之处

  1.沟通联系促进迁移

  课堂开始我设计了几道整十、整百乘一位数的口算题,通过复*口算方法,让学生能在探索新知时能学会知识的迁移,即在相乘的时候让学生掌握先末尾的0可以不看,直接和一位数相乘,然后再在积的末尾添上相应个数的0。通过复*发现学生们多数会做,但是在叙述方法是语言不够严谨完整,以后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2.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课堂开始我创设生活情境:“王老师就想去买电扇.于是他带了1000元钱来到了商店.电扇每台350元,王老师带的钱够用吗?请学生积极想办法帮王老师解决问题。我先让学生估算后在尝试,然后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己先尝试用竖式笔算,再让学生展示几种不同的算法,让学生自己评一评。但是学生由于受数位对齐的思维定势的影响,只有5个孩子是用简便方法计算的。于是我引导大家比较发现两种算法的不同,喜欢哪一种?了解体会简便算法的优越性,通过比较大多数学生知道用简便方法计算比较合理。这样学生通过议一议、试一试、比一比、想一想等一系列活动,加深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提醒学生“书写积的时候应注意是什么?”一要注意竖式的书写格式,二要注意积末尾的个数,整堂课让学生积极地想办法解决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层层训练综合运用

  本节课的内容不多,学生比较容易理解,但是要达到正确计算的目标需要加强练*。练*中不仅有基础的笔算题目,还有解决问题的内容,学生在练*交流中理解算理,强化算法。练*中还出示几组算式,学生计算分类,在对比中初步渗透了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

  二、改进之处

  1.应再次强化对位问题

  通过练*发现多数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掌握的不错,但是还有个别孩子还是*惯于用第一种笔算方法,如2800×3,2800×5,不能熟练的将一位数与0前面的数对齐,在以后的练*课中要在进一步引导强调竖式的书写格式。

  2.把控好教学节奏

  因前面的时间没有调控很好,造成最后一题没有练*,课堂训练量不够少,课堂教学还不够紧凑,以后要多加注意。

  通过本次上课,我又学*到了许多,如何让计算课堂上得扎实高效是我不断追求的目标。

  《笔算乘法》教学反思 6

  两周的时间我们学*的都是乘法的笔算,反思这两周的教学我认为《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主要是解决笔算过程中从哪一位乘起、怎么进位。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笔算乘法的开始,是在学生会做表内乘法,整十、整百的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加两步混合运算和万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比如学*例题时,我让学生先预*,预*要求是这样提的:

  1、先读课本,要求从上往下,从左往右认真阅读。

  2、寻找图中的信息,并根据有关的信息提出相关的问题。

  3、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4、怎样计算?如果有问题可以请教家长。

  课堂中我利用两分钟的时间,让孩子回忆昨晚的预*情况,并做好汇报工作。然后让学生把自己的算法板书到黑板上,并让他们进行讲解。对学生讲解出现不明白的地方老师及时点明,重点讲明算理,让所有的学生知道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是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个位、十位和百位的乘积都要进位、十位和百位的乘积加进上来的数又要进位,也就是连续两次(或三次)进位的题目。在进位乘法中,进位叠加的乘法难度最大,学生既要记住进上来的数,又要做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稍有疏忽,就会产生错误。为了解决这个难点,我在课中安排了口算,在板演题中又要求学生说说计算过程,(先算个位……再算十位……)并且逐步完善板书过程,让学生了解到笔算乘法其实可以拆分成一个表内乘法算式和一到两个乘加算式来进行计算,再通过口答进行强化,化难为易,一步步进行突破。从学生的当堂作业上来看,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学生都能熟练说出算理,笔算正确率也较高。

  《笔算乘法》教学反思 7

  感触一:注重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来解决问题。

  教学24x12=?时,我先让学生进行“估算”,再由学生进行“计算”。计算过程中有学生进行“口算”,有学生进行“笔算”,口算方法灵活,笔算合理规范,呈现出算法多样化的思维环境。在指导用竖式计算时,我采用:一让学生自己先体会计算过程,二说是怎样算的,三辩借助多媒体每一步是怎样得来的,为什么是这样?四小结计算方法,五练*,“五步曲”逐层深入。在整个计算活动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思考空间和时间,让其经历计算过程,允许并鼓励他们有不同算法,在学生独立思考解决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同伴的解法,鼓励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使学生在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得到收获,并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感触二:准确捕捉了课堂生成问题,发挥了教师“传授与解惑”的指导作用。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学*的需要及时的改变教学思路,灵活的改变教学设计,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在这节课中也得到了体现。

  在处理“第二个因数的个位与第一个因数乘的积时有进位应如何算”

  这一难点时,先指导算理,让学生初步能够明白。然后引用学生最容易出错的地方

  “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有进位又怎么办”这一问题展开后面的教学。我敏锐地捕捉到了学生在学*过程中的存在的实际问题,及时进行针对性的讲解。还以多媒体出示了两道检查错误的让学生去探究,进行算理的指导。通过比较与讲解,及时帮助了学*障碍,发挥了教师“传授与解惑指导作用”。

  感触三:练*应有层次性和多样化。

  学生初步掌握笔算的方法后,我用多媒体出示三道笔算题让学生在草稿纸上做,再由多媒体演示笔算过程。后面用多媒体出示了两道检查错误的笔算题,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点评然后进行练*巩固,练*的设计要注重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要注重练*的层次性,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练*是计算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对计算技能和算理的形成与消化、理解与掌握,往往是通过练*来检验,同时还能促使学生感悟、优化算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在练*设计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有层次的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这样才能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注意“以趣引导”,使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再到“我乐学”。

  感触四:教学中出现的.不足

  在让学生自己试做24x12=?过程中,没有一个学生会做,我脑子一片空白,不知怎么办才好,最后改变了备课思路,由小组合作学*变成启

  发式进行引导,效果还是不错的。但在总结笔算的方法时,应该加上小组讨论这一环节,会更好。

  对于计算教学,需要我们教师做到服务生活,以趣导入,算法多样,不拘一格,分层练*,形式多样。例如:最后我加了一道趣味数学题12x11,36x11通过计算发现其中的奥妙。这些只要我们都做生活的有心人,计算教学一定会更加精彩!

  《笔算乘法》教学反思 8

  在教学中我体会到,对这一知识的教学千万不能急,不能光看学生计算出的结果正确与否,还应关注学生是否理解了算理。看似简单的计算,实际上对初次学*的学生来说是挺困难的事情。在教学中应多观察多思考学生出错的原因,帮助其对症下药。同时,加强对算理的理解是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方法的关键。

  本周初学笔算乘法,首先学*不进位乘法,问题不是很大;后学*进位乘法,问题就出现了,我认为原因是。

  1.学生计算基础差。有一部分学生口算加减法本身就不过关,乘法口诀背得乱七八糟,在进位乘法中计算过程有乘法还有加法,对这部分同学来说就更难了。

  2.算理不明白。有一部分同学对竖式计算算理不明白,如向前一位进的数这部分学生都在最高位相加;还有一部分学生进的数与得数再相乘。所以错误百出。

  3.计算步骤较多。多位数乘一位数不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乘,而是要用一位数分别去成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再把所得的积与进位的数相加,其中计算步骤较多,要顾及的问题也很多,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容易出错。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解决的方法是。

  1.加强口算训练。

  2.加强学生对计算理的理解。

  3.多进行强化训练,直到掌握为止。

  《笔算乘法》教学反思 9

  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方法。我认为因数中间有0的笔算在三年级已经学*,所以在不了解班中学生的实际情况下,就把重点放在了因数末尾有0的简便运算。然而课堂教学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给我这个多年教学数学的老师无疑是当头一棒。

  我在课前铺垫了一些整十、整百数的乘法口算练*,并强调学生说出口算过程。由此再引出例题160×30,学*例题时我先让学生自己试着口算,再展示几种不同的算法,让学生自己用口算的方法进行笔算,通过比较大多数学生知道用简便方法计算。用笔算方法计算106×30时,我放手让学生自己用刚才的方法进行列式计算,反馈的结果出乎意料,学生还是遵循着笔算要数位对齐,正是因为受这种定势思维的影响,绝大多数学生在接受因数末尾有0的简便运算都比较困难。课堂作业的反馈情况来看也不是很好,错误较多,原因是有的学生没有熟练简便笔算,有的学生没有用简便算法的竖式,有的学生总忘在积的末尾添够零,有的学生在算乘的'时候,不应该出现0的地方出现了0,不能彻底地理解“0先不看”的做法.针对这种现象,我想课后应加强专门练*,并当面批改加强个别指导。

  这节课之所以会失败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课内对于简便写法强调不够,学生受笔算都要求数位对齐定势思维的影响,不*惯用简便写法的竖式;

  二、学生课堂作业时间不够,在前面的算法引导中可以简洁些,这样就能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多练多说;

  三、课前备课时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高估了学生的能力。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笔算乘法》的教学反思

  《笔算乘法》教学反思 10

  教学目标:

  1、理解乘法的意义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让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全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感受“借助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策略意识。

  3、通过应用,初步体验两位数乘两位数在生活、数学应用中的广泛性,拉*算式与生活的联系,并体验探究、应用过程中的成功感。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的意义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用一个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得数的末尾与十位对齐的道理。

  教学过程预设: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听说小朋友这几天在学乘法,先来考考你们

  1、先后出示12×3 12×30

  师:12×3多少?是几位数乘几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你知道这个算式的

  乘法意义吗?(乘法意义)

  师:那12×30呢?是几位数乘几位数?(整十数乘两位数)它的乘法意义?

  2、师:老师对今天这节课小朋友的学*更有信心了。小朋友,你们有吗?好,现在上课。

  3、师:李老师来自镇小,在算我们学校总人数的时候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

  临城小学*均每班有31人,那全校12个班有几人?

  (1)读题

  (2)怎样列式?31×12

  (3)这是几位数乘几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它的乘法意义你知道吗?那么谁能说说,31×12它的结果大约是多少?你是怎么估计的

  (4)我知道了镇小大概的人数,那到底准确的有多少人呢?大家还没告诉老师呀,要计算这道题,我们以前学过吗?遇到新问题了怎么办?能不能把它变成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

  二、探索尝试,寻找方法

  1、自己试着把这题变成我们学过的旧知识,在自己的练*本上试试。

  2、师:你不仅要会算,还要把道理说清楚,有了一种方法,还有没有第二种方法,第三种方法?(在此期间请学生到黑板板书不同的方法)

  3、同桌交流整理。

  师:怎样才能使老师听明白?先同桌之间互相当小老师试试,看能不能使对方听懂。开始交流。

  3、全班汇报,汇总解答策略。

  师:我发现刚才在讨论的时候大家学**惯特别好,学*效果一定很好。谁想出了一种方法?有两种的吗?还有没有更多的?(把学生的方法写到黑板上来,并请学生来介绍)这是谁写的,请你来说说?

  可能会出现:

  第一种方法:31×10=310 31×2=62 310+62=372

  师:为什么这么列,这是什么意思?(31×12没学过,但我们可以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知识,31×12表示12个31相加,可以把它看成10个31与2个31相加)你们明白了?

  或出现12×30=360 12×1=12 360+12=372

  师:这两题方法有什么共同的地方(都把一个因数拆成两数之和,再与另一个因数相乘)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同一种方法)

  师:为什么要拆呀?

  师:看来大家很有自己的想法,想到把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来解决。

  第二种方法:31×4×3 31×2×6

  那这又是什么意思呢(把一个因数拆成两个因数的积)老师发现我们班小朋友真是了不得,你们知道吗你们刚才用的方法是我们四年级才要学的。

  [1][2][3]下一页

  第三种方法:

  1、他是用什么方法做的?用这种方法做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若学生没出现竖式的形式

  师:我们以前学*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时候可以用竖式做,那两位数乘两位数可以吗?自己试着做做看。用这种方法做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2、 62是怎么来的?(2个31)也就是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因数

  3、310是怎么来的?(10个31)那3728呢?(板书:与第一种方法用线联系

  起来)

  31

  × 12

  ———

  62

  310

  372

  4、若学生还有其他不同的算式,

  31

  × 2

  ———

  62

  31

  × 10

  310

  62

  + 310

  372

  (1) 你为什么这么做?看来大家很有自己的想法。

  (2)看着这三个板书,你想不想说什么?是不是觉得有点繁?能不能再创造出一个算式,把三个算式的意思也能用一个算式也能明白?再试试。我已经发现很多小朋友智慧的火花了。

  4、请他板演后,问:大家能看明白是什么意思吗?每一步表示什么意思?同桌互相说一说(提醒:分几步做?)

  5、看着板书现在你想说什么?(第一种方法与笔算方法的思路是一样的,一个横式表达,一个竖式表达。竖式的形式以前我们也见过,我想今天学*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这种形式应该重点掌握。

  6、现在我们能知道镇小有多少学生吗?(板书完整横式)观察竖式,填一填2个班有( )人 10个班有( )人 12个班有( )人

  23

  × 13

  ———

  69

  230

  299

  7、尝试用竖式练*23×13。(学生再次尝试计算)有困难的同学可以模仿上面一题也可以求助于你的同桌

  (1)谁愿意把你的解法展示给大家看(实物投影)并边介绍

  你的想法

  (2)你能看明白这个算式的每一步是怎么来的,表示什么意

  思吗?同桌互相说一说

  有什么地方不懂的?想问大家的。(实物投影)

  8、揭示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在学*什么?(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碰到这个新问题我们是怎样来学*的?(把新问题转化成我们学过的旧知识)今天我们用到了哪些旧知识?现在你能说说应该怎样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吗?

  师:是呀,我们学*数学往往都是把新问题转化为旧知识来进行的,今天的新知识,对于后面要学的知识来说又变成了旧知识,因此我们必须今天的知识学好,学扎实。

  23

  × 13

  ———

  69

  41

  × 21 230

  299

  9、理解个位“0”不写的意思

  31

  × 12

  ———

  62

  310

  372

  1)观察这三个竖式,跟以前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有什么地方不同?为什么会出现“两层楼”的情况?(因为乘了两次,第一次是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因数,第二次是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去乘第一个因数)

  (2)除了要乘两次外,还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吗?(第二次乘得的积的末尾都是“0”)为什么末尾都有“0”?那这个“0”不写可以吗?如果横式中不写可以吗?为什么竖式中可以而横式中却不可以?(竖式中有数位)“0”省略会不会影响计算结果?但要注意什么?因此我们通常把个位的 “0”省略不写。

  (3)其实个位不写“0”还有一个更大的作用,(观察板书)只要算第二个因数十位的时候,跟十位对齐就行了,这样两位数乘整十数就变成了两位数乘一位数。但有一点算得的积必须与哪位对齐?(十位)

  (4)省略“0”以后要注意什么?

  三、巩固方法,推广应用

  1、现在我们用这种形式笔算完成34×12 41×21

  (1)做之前有什么要提醒自己和大家的吗?

  (2)(实物投影)学生笔算并汇报

  (3)现在同桌互相说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应该怎么算?

  2、师:在我们生活中用没有用到过“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例子?(一学生举例可请其他学生笔算完成)

  3、师:老师也来举个例子并笔算。出示:

  一套12本,每本24元。一共要付多少元?

  4、帮老师解决一个问题

  出示:

  ⑴61个小朋友去看电影,买票一共需要多少钱? (学生认为还少了每张票的价钱)

  师:电影院售票窗口有这样一个告示 :**票每张50元 儿童票每张24元

  ⑵学生笔算

  怎样列式?为什么要与24相乘而不是50?

  ⑶多媒体对照

  61

  × 24

  ———

  244

  122

  1464

  ⑷ 1张票要( )元 60张票要( )元 61张票要( )元

  5、 11×11= 12×11= 13×11=

  14×11= 15×11= 16×11=

  师:要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必须进行大量练*。现在我报题,你们笔算。

  (教师随时报得数)我已经好了,你们呢?

  师:很奇怪是吧,是不是老师把这些得数全背出来了?其实这里就有数学秘密在,有兴趣的话下课可以去找找

  机动:出示图片《脑筋急转弯》每本16元 《小博士观察手册》每本24元

  三(2)班小朋友准备700元钱,想每人买一本相同的书,应该买哪种书?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这节数学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是怎样学*的?

  师:今天我很高兴,感觉真好!这种感觉是大家给我的,所以我要特别谢谢你们,以后有机会咱们再在一起上课,好吗?

  反思:

  首先,我想谈谈对教材的理解。这部分的学*内容是在学*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而且,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因此在计算体系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本节课在新知的探索过程中,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分两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主要是为解决学生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理解,而理解算理主要是以学生对乘法算式意义的理解为突破口,从引入部分的口算、学生用不同方法对例题的尝试及学生对不同方法的理解,包括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过程都仅仅围绕乘法的意义来展开;第二层次主要是为解决十位部分积的对位问题,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主要是能解决这几个问题,第二个部分积的末尾“0”能不能省?会不会影响计算结果?省“0”后要注意什么?

  由于这是一堂计算课,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法则及算理的认识,激发学*兴趣,提高计算能力,并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书写工整的良好学**惯。练*是一种有目的、有步骤、有指导的教学活动。有目的性的练*就是要教师在设计安排练*题时,要悉心钻研教材,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精心安排。也就是说教师在设计练*时必须明确每一道题的由于这是一堂计算课,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法则及算理的认识,激发学*兴趣,提高计算能力,并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书写工整的良好学**惯。练*是一种有目的、有步骤、有指导的教学活动。有目的性的练*就是要教师在设计安排练*题时,要悉心钻研教材,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精心安排。也就是说教师在设计练*时必须明确每一道题的练*意义,确保一步一个脚印,步步到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练*的优化。因此在探索检验过程中我一共安排了4道题:31×12 23×13 41×21 34×12 前两题主要是为理解算理服务的,后两题是为了巩固部分积的对位问题。计算是枯燥的,但也是有用的,引导学生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逐步树立应用数学的意识,从而从“有用性”的外在角度刺激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更积极主动更有兴趣的来学*今后的计算课。在学*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渗透一种数学策略,掌握一种数学方法,使今后学生面对没出现过的题目、类型或其他生活中的问题,不再惊慌不已、束手无措也是我本节课要传达给学生的:原来新问题也不可怕,也只不过是旧知识的重新建构。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特别是作为一名教师课堂智慧的缺少,如课堂提问的策略问题,面对学生的突发问题,不知道怎样去引导。在今天部分积“0”问题的处理上就花费了大量时间,并且出现了很多重复教学的情况。我想了有了失败,才会去找原因,才会去思索,才会不断去实践,这样在实践反思中不段磨练自己,锻炼自己。

  《笔算乘法》教学反思 11

  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较好地把握了计算教学的目标。本节课在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把握上,在注重知识技能的目标的同时,更注重目标的整体性和全面性。在价值目标取向上不仅仅满足于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算理算法,会运用法则正确进行计算,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算理算法的探索过程中,经历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过程,倡导算法的多样化,同时考虑到后继学*的需要,加强竖式计算的训练,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能够准确、迅速地计算方法。

  2.重组教材,渗透系统论思想。教材中的例6是对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一规律的运用。我对这一内容进行了补充和扩展,102×4是不进位的106×4是个位相乘进位的,508×3是个位和百位相乘都进位的,3003×3是因数中间两个0的乘法。通过这样的安排,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能从整体上把握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实践证明,教材的重新组合,不仅能达到预定教学目的,而且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主动建构。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整节课与原教材相比,虽然内容增加了,但学生照样学得很轻松。

  3.关注学生学*数学的过程。在教学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一规律时,我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利用乘法的意义,理解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在大量的例子中总结发现这一规律。计算本身是枯燥乏味的,机械的训练会使学生厌烦。计算课不应该是重复的`练*。在每一次计算后,我都会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学生在一次一次地观察、比较、交流中掌握了笔算方法。这一目标的达成是在自主尝试、自由表达的基础上实现的。教学中努力做到尊重学生,民主教学,认真倾听他们之间不同的意见,给他们发表自己想法的权利和机会,使他们在无恐惧的情景下自我检查、反省、逐步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练*题的设计综合性强,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笔算乘法》教学反思 12

  今天上午第三节课,有两位领导进入我班听课。针对这节课,进行了评课活动。两位领导说了这节课的许多优点,也指出了不足,给了许多建议。从评课中,我受益匪浅,也得到了极大的鼓舞。

  优点:

  1、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实到位。整节课都是以学生提问、学生回答、学生讨论、学生互查、学生纠错、学生讲解错题为主贯穿始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的能力。

  2、整节课设计合理。有不同的练*题,复*环节与本节课衔接紧密,从中体现出知识迁移的重要性。

  不足:

  1、重难点在教案中体现的不够准确。本节课的重点应该是进位,难点是两次进位。在讲解进位的过程中,应重点强调,如何进位、进位的数如何写、写到什么位置更好更准,我没有要求到位,导致有一位学生到黑板做题时,在这个地方,出现错误,浪费许多时间,没有完成预先设计的练*题。

  2、学生用估算的方法解答19乘19时,讲解不具体。针对棋盘的交叉点要用具体的数字,所以应该明确告诉学生你的方法很好,但在今天这道题中暂时用不上。我没有讲这一点,就进行了下一个环节。

  3、用竖式计算的优越性没有讲,应该让学生从心里爱上用竖式计算,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养成良好的*惯,这样会少丢分,成绩回会更好。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备好课,把上课将要出现的问题预设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笔算乘法》教学反思 13

  只含有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是学生在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计算教学本身是枯燥无味的,而我们学*计算,是要把计算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数学为现实服务。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在教学中我设置了从学生实际出发的教学情境,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鼓励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充分体现了“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数学”的教学观念。本节课的特点主要有。

  一、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本节课所创设的“帮老师解决买书过程中碰到的问题”这一情景贯穿全课,为学生营造出愉悦的、轻松的、生活化的学*情境,特别是帮老师解决问题,学生非常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数学课堂充满了真实感,激发了学生的学*欲望。

  二、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和探究的过程,重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自主探究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经历探究的全过程。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放手让学生运用知识迁移自主探究,通过 “试着算一算”、“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说清楚自己的思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不只是“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这样的设计,激发学生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在学生自身的再创造活动中建构数学知识。

  三、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本节课知识的呈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次性强。首先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让学生轻而易举的解决自己发现的问题,再通过“王老师发现买这种书太少了,所以又选择了每套18本的书” 这一过渡把12改为18,让学生尝试解决新问题:两位数乘一位数,遇到进位怎么办?接着在解决 “王老师一共要付多少钱”的问题情境中自然地引出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算法,层层递进,加深难度,并让学生通过解决214×3和241×3两个题,自然地理解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位,十位满十要向百位进位的原则。学生在解决一系列的问题中边探究边练*,探究与练*交替进行,循序渐进,主动地解决了自己碰到的数学问题,分散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本节课也存在明显的不足。作为计算教学,及时、有效、多样的练*是必不可少的,而本节课的设计中虽然注意了不同层次的练*设计,但练*题量设计较少,不利于学生的及时巩固。另外,我的教学语言还有些不简炼,这也是我在以后教学中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

  《笔算乘法》教学反思 14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与两位数乘两位数同是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教学中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都可以直接迁移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中来,因此,学生对算理和算法的理解和探索并不会感到困难。但是,由于因数数位的增加,计算的难度也会相应的增加,计算中就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情况,因此,这一课的学*对学生来说也是非常必要的。

  三位数乘两位数虽然是笔算乘法的关键,但学生有了二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如果单是由教师讲解,难免会有枯燥无味感。在教学时,我以引导学生自主学*、小组合作交流的学*方式,在课堂创设思考、交流空间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对于如何笔算144×15,我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其在独立思考,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计算方法探索。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索。对于学生多种不同的算法,只要他们讲得出理由,都应加以肯定。交流时,重点放在讨论竖式的计算方法上,并让学生说一说每一步计算的算理。有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自己的探究中,学生通过认真的思考与合作交流得出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方法。整个教学过程,从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探索笔算方法,学生始终处于学*的主体地位,在活动中学生经历了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的得出过程,体会了计算的用处,真正成为了学*的主人。我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是主体,是探索者,由于学*方式具有开放性和探索性,学生的学*活动积极了、主动了。

  在练*的评讲,将重点放在学生容易错的题目或常见错误上。让学生做老师,进行批改纠错。分析这道题是否正确?如果是错的,那么错在哪里?从而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纠正了学生错误,加深正确做题的印象。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提出明确要求,包括相同数位如何对齐以及横线的画法等,作业批改时也从严要求。

  从作业情况来看,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主要问题是学生的口算能力较弱。其一,部分学生乘法口诀不熟练;其二,一百以内的加法不过关。虽然在上学期期末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训练,但效果并不显著,本学期要继续加强计算题的练*,每天的题量可以少一些,但要坚持每天练。

  《笔算乘法》教学反思 15

  本节课是课本65页例题2进位的笔算乘法,重点讲解19乘19的竖式,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乘法的方法,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了不进位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我先出示几个问题:

  (1)、这算式第一步算什么?是怎样算的?个位满十怎么办?十位呢?

  (2)、第二步算什么?是怎样算的?

  (3)、第三步呢?让学生带着这几个问题独立尝试计算,指名板演并给大家解释他的`计算过程,其他四人小组也交流算法并全班汇报。

  这节课的重点是理解进位笔算的算理,在学生展示并讲解方法之后,我都一一作出了评价,最后由老师再演算一次,并一边算,一边讲解算理(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9去乘19的每一位,积的末位要和个位对齐,表示9个别19是不是171,个位满八十向十位进8,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1去乘19,最后把两个积相加),然后再让全班齐说算理。接着出一些错题让学生判断并改正,并要他们知道错在哪?笔算进位的两位数乘法要注意什么?再通过书本65页的“做一做”来加深进位的两位数乘法计算方法,并让学生同桌间说说笔算的过程,同桌说说,指名说,以此方法突破教学重点。

  《笔算乘法》教学反思 16

  今年星光杯教学评优比赛我的表现比去年有了很大的进步,讲完课后我如释重负,终于可以踏实地睡一觉了。现在我仔细反思从备课、说课到讲课的全过程,我的优势与不足。

  一、优点或长处

  1、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认真准备。在备课时我认真研读教材和教参,还研究了苏版、人教版、北师大版教材和我们所用的京版教材在讲该例题时的区别,借鉴其它版本的优点,我还特意把教研员进修时的课件找出来重新温*一遍。通过两个多星期的学*与研究,对于教材内容我已了如指掌。课前我还做了一个前测,看看学生的现有达到什么水*,这样可以更有针对性的讲解。我觉得上课就像作战一样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老师不光要熟悉自己的授课内容,还要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现有水*才有可能上一堂好课。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向高人请教。荀子在《劝学》中曾说过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所以自己在冥思苦想之后更需要高人的点拨。在上课之前我请教了数学教研组的组长高老师:该怎么利用好点子图,怎么讲能让学生更明白?我把我的困惑跟高老师交流了,高老师不愧是教研组长,她说的方法我都没想到。听了高老师的讲解,顿时让我觉得豁然开朗。她不光告诉我怎么讲,还告诉我要做前测,真正摸清学生的现有水*。我还要请她听了我的试讲,高老师给我提出了不少宝贵的意见。对于自己不懂的地方要勤学多问,多向高人请教。

  3、关注算理,从根本上理解。本节课我讲的是数学第六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去年我也教过,但讲完之后学生的错误率特别高,谁乘谁,乘的顺序总是混淆,只能通过大量的练*帮学生纠正过来。而今年上完课后,我发现学生的错误率很低,学生对乘的顺序掌握得很清楚。反思我的教学行为,我认为这节课在算理的讲解上较去年有的很大进步。例题是计算2412,我在讲解第二层用十位上的124时,我没有说用1乘24得24,而是说十位上1表示1个十,用10乘4得40,所以在十位上写4,用10乘20得200,在百位上写2。这样一来学生对每一位上的数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写在这一位上理解的很清楚,只有理解了算理,从根本上学懂才能减少错误率。

  4、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本节课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在讲解新课之前,我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求出2412的积,看看谁的办法多。学生用到了拆分乘、拆分加的方法,有的同学把24拆成20和4,分别乘12,再加起来,还有的把12拆成2乘6,分别乘24将没学过的知识转化成学过的知识。课上我让有想法的同学都上黑板讲解自己的做法,我本想让其他同学体会的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发生思维,但上完课之后我收到了意向不到的效果。在做思考题时有的学生也用到了拆分乘或拆分加的方法,本来在课上我只是想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没想到学生竟记住了这种方法,再遇到问题时能用到。所以讲课时不要忽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要轻易抹杀他们。

  二、缺点或不足

  1、教学难、难点制定的不准确。说课时,我定的教学重点是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难点是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在说课时,校长帮我纠正对于算理的理解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而说课之前我对重难点把握的不准确。

  2、点子图的讲解不够透彻。让学生说完每种解法后,我让学生观察两种口算方法(将24拆成20加4,再和12相乘;将12拆成10加2,再和24相乘)、竖式计算和点子图之间的联系。学生在说口算时已经将每部计算的是什么圈在点子图中了,学生画的线已经将点子图分成了四部分,这四部分分别代表竖式计算中对应每位上的乘积。学生观察出来说的时候已经打下课铃了,所以我说的比较粗糙,我只说了每部分是谁乘谁得来的,而没有详细的说。我应该对着竖式联系点子图一起说,每行有多少个点子,有这样的几行,也就是求几个几,对应竖式中的谁乘谁,如果我能这详细地讲解对学生理解算理来说会很有帮助的。

  三、个人体会。

  这堂课给了我很多体会,也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这些都将是我专业成长路上的宝贵财富。其中让我体会最深的就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堂课讲的好坏和你课下做了多大的准备息息相关。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对于老师来说也同样适用。这节课最后对点子图的讲解我讲得不是很透彻,留下了一个遗憾,回想我为什么没有讲透呢?学生点子图的画法有好几种,学生先画哪笔都有可能,而课下我没有把所有的可能都写出,根据学生出现的可能想出相应的对策。再加上都讲点子图时都打下课铃了,我一着急就没说透,留下了遗憾。所以要想上一堂好课课下要下足够的功夫,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是因为他们花了几十年的`时间在钻研、在学*、在做准备。

  《笔算乘法》教学反思 17

  首先,我想谈谈对教材的理解。这部分的学*内容是在学*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而且,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因此在计算体系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本节课在新知的探索过程中,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分两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主要是为解决学生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理解,而理解算理主要是以学生对乘法算式意义的理解为突破口,从引入部分的口算、学生用不同方法对例题的尝试及学生对不同方法的理解,包括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过程都仅仅围绕乘法的意义来展开;第二层次主要是为解决十位部分积的对位问题,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主要是能解决这几个问题,第二个部分积的末尾“0”能不能省?会不会影响计算结果?省“0”后要注意什么?

  由于这是一堂计算课,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法则及算理的认识,激发学*兴趣,提高计算能力,并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书写工整的良好学**惯。练*是一种有目的、有步骤、有指导的教学活动。有目的性的练*就是要教师在设计安排练*题时,要悉心钻研教材,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精心安排。也就是说教师在设计练*时必须明确每一道题的由于这是一堂计算课,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法则及算理的认识,激发学*兴趣,提高计算能力,并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书写工整的良好学**惯。练*是一种有目的、有步骤、有指导的教学活动。有目的性的练*就是要教师在设计安排练*题时,要悉心钻研教材,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精心安排。也就是说教师在设计练*时必须明确每一道题的练*意义,确保一步一个脚印,步步到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练*的'优化。因此在探索检验过程中我一共安排了4道题:31×1223×1341×2134×12前两题主要是为理解算理服务的,后两题是为了巩固部分积的对位问题。计算是枯燥的,但也是有用的,引导学生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逐步树立应用数学的意识,从而从“有用性”的外在角度刺激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更积极主动更有兴趣的来学*今后的计算课。在学*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渗透一种数学策略,掌握一种数学方法,使今后学生面对没出现过的题目、类型或其他生活中的问题,不再惊慌不已、束手无措也是我本节课要传达给学生的:原来新问题也不可怕,也只不过是旧知识的重新建构。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特别是作为一名教师课堂智慧的缺少,如课堂提问的策略问题,面对学生的突发问题,不知道怎样去引导。在今天部分积“0”问题的处理上就花费了大量时间,并且出现了很多重复教学的情况。我想了有了失败,才会去找原因,才会去思索,才会不断去实践,这样在实践反思中不段磨练自己,锻炼自己。

  《笔算乘法》教学反思 18

  笔算乘法是在学生学*了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的基础上学*,为下面继续学*笔算乘法打下基础。在教学笔算乘法的第一课时时,我的教学目标是: 1 、理解笔算乘法的算理。 2 、掌握笔算乘法的方法。 3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惯。上完这节课我觉得以下几点还是比较成功的。

  一、尊重学生的学*起点。

  课前在设计这节课时,我是只教学例 1 ,就是不进位的笔算乘法,在试教的过程中发现大多数学生都能马上找出 12 × 3 的笔算方法和算理,这个学*任务对他们来说非常的简单,没有什么学*的难度,为此我把例 2 的内容即个位满几十的也放在一起教学,增加这堂课的容量和密度,让学生的学*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还是能够比较轻松地接受的。

  二、让学生自己探索计算的方法和算理。

  由于有笔算加减法的铺垫,还有一些学生可能已经接触过这样的竖式,所以我设置学*的过程由学生自主探索为主,整堂课都由学生自己来介绍笔算的方法,即算理。教师主要是把学生说的方法进行小结。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三、体现算法多样化,并为笔算的计算方法、算理所服务。

  计算 12 × 3 时,我先让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有的学生运用口算的方法: 2 × 3=6 10 × 3=30 30+6=36 ,有的学生用的是连加的方法: 12+12+12=36 (元),还有的是用笔算的方法。组织学生一一介绍前两种方法后,最后引出笔算的方法,过程自然、流畅。同时在理解算理时让学生比较三种方法,说出你有什么发现,最终得出第一种口算方法与笔算方法其实是一样的,这样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算理,同时感受到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笔算乘法》教学反思 19

  一、成功之处:

  1.流程清晰:理清楚教学流程背后的目的,收获颇丰。复*导入环节唤醒已有知识经验;激趣尝试环节自主解决问题,呈现不同算法;交流互动环节总结笔算算法,理解算理;总结应用环节运用经验尝试解决问题。

  2.收获了“闯关”的思路,激发孩子的'学*兴趣,将授课环节连接在一起,环环相扣,具有一定的趣味性。

  3.巩固练*环节,出题避免单一化,练*具有层次感。即,模仿性练*、单一练*和综合性练*。

  二、不足之处

  1.在展示的过程中,忽略了“估算”的环节。背后体现了在面对计算类的内容教学时,让孩子们估算的意识弱。这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引起注意。

  2.说明算理时,小棒的位置不能完全模仿教材,欠考虑。既然是要向“算法”过渡,那么就一定要把直观的小棒图变得更易理解的形式。考虑将3个十放在一起,18根当中的1个十紧挨着刚刚的3捆,自然而然地变成“4个十”,答案能更为显而易见地展示为48。

  《笔算乘法》教学反思 20

  今天,我教学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下面就这节课谈谈我的感触:

  感触一:注重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来解决问题。 教学24x12=?时,我先让学生进行“估算”,再由学生进行“计算”。计算过程中有学生进行“口算”,有学生进行“笔算”,口算方法灵活,笔算合理规范,呈现出算法多样化的思维环境。在指导用竖式计算时,我采用:一让学生自己先体会计算过程,二说是怎样算的,三辩借助多媒体每一步是怎样得来的,为什么是这样?四小结计算方法,五练*,“五步曲”逐层深入。在整个计算活动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思考空间和时间,让其经历计算过程,允许并鼓励他们有不同算法,在学生独立思考解决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同伴的解法,鼓励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使学生在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得到收获,并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感触二:准确捕捉了课堂生成问题,发挥了教师“传授与解惑”的指导作用。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学*的需要及时的改变教学思路,灵活的改变教学设计,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在这节课中也得到了体现。 在处理“第二个因数的个位与第一个因数乘的积时有进位应如何算”这一难点时,先指导算理,让学生初步能够明白。然后引用学生最容易出错的地方 “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有进位又怎么办”这一问题展开后面的教学。我敏锐地捕捉到了学生在学*过程中的存在的实际问题,及时进行针对性的讲解。还以多媒体出示了两道检查错误的让学生去探究,进行算理的指导。通过比较与讲解,及时帮助了学*障碍,发挥了教师“传授与解惑指导作用”。

  感触三:练*应有层次性和多样化。 学生初步掌握笔算的方法后,我用多媒体出示三道笔算题让学生在草稿纸上做,再由多媒体演示笔算过程。后面用多媒体出示了两道检查错误的笔算题,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点评然后进行练*巩固,练*的设计要注重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要注重练*的层次性,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练*是计算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对计算技能和算理的形成与消化、理解与掌握,往往是通过练*来检验,同时还能促使学生感悟、优化算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在练*设计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有层次的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这样才能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注意“以趣引导”,使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再到“我乐学”。

  感触四:教学中出现的不足 在让学生自己试做24x12=?过程中,没有一个学生会做,我脑子一片空白,不知怎么办才好,最后改变了备课思路,由小组合作学*变成启发式进行引导,效果还是不错的。但在总结笔算的方法时,应该加上小组讨论这一环节,会更好。 对于计算教学,需要我们教师做到服务生活,以趣导入,算法多样,不拘一格,分层练*,形式多样。例如:最后我加了一道趣味数学题12x11,36x11通过计算发现其中的奥妙。这些只要我们都做生活的有心人,计算教学一定会更加精彩!


《笔算乘法》教学反思通用20篇扩展阅读


《笔算乘法》教学反思通用20篇(扩展1)

——笔算乘法教学反思菁选

笔算乘法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笔算乘法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笔算乘法教学反思1

  一周前接到比赛通知,到今天下午终于松口气走出录播教室,整整一个星期过去了。这也是从教以来打磨最久的一次课,前后经历6次试课,无数次修改教案课件,一次次推翻重来,到这一刻,过程中收获的,远比结局更重要。

  一、情境服务课堂,为课堂增姿添色

  作为一节信息技术融合课,必然离不了各种多媒体信息手段。一开始,只是想录一个音频,在本节课难点突破时,换一种形式来提醒孩子们注意。在制作音频时,独独相中了海绵宝宝的配音,紧接着,思路拓展,创设了一个海绵宝宝海底寻宝的情境,关于这个情境,也走了一些弯路。

  备课之初,过于强调信息技术的使用,甚至为此生搬硬套创设了一个海绵宝宝大杂烩,为什么说是大杂烩呢?你且来听一听,蟹老板为了拯救蟹堡王的生意,派海绵宝宝去海底深处寻找神秘配方,出发前,要送给海绵宝宝其中的一种调料,答对了才能送给它,结果被可恶的痞老板给替换成了藿香正气水……

  蟹老板承诺的神秘调料

  被痞老板偷偷换成藿香正气水,哈哈

  现在回想,也不得不佩服当时的脑洞之大。为了创设而创设,过于复杂牵强的情境,脱离课堂本质,只能被无情pass!于是,简化情境,只保留海绵宝宝海底寻宝这一条线,人物角色也只有这一个,搭配课堂评比机制,用海绵宝宝音效在关键节点提醒,贯穿全课,吸引孩子注意力,增添课堂趣味性,同时,也尽可能弱化了老师一直在强调,在环节之间过度的感觉。

  但是,在比赛过程中,还是有些许紧张,因此,评价机制没有完全跟上节奏,心里有些许遗憾。

  二、技术支撑教学,为课堂助力加油

  信息技术课,玩儿的就是信息技术。这次比赛,我对希沃白板的操作更加熟练,ppt可能从此就要慢慢退出我的备课舞台了。

  蒙板、白板、课堂游戏、计时器、班级优化大师、学科工具……太多的东西可以去挖掘。前后7次讲这节课,每一次玩儿课堂游戏时,孩子们都处于兴奋失控的状态,为什么不多创设这样的课堂呢!

  这个课件,是花费时间最多的一个了。有一版被pass掉的不舍得删除,一个小小的图标,要经历抠图、文字修改、加动画、音效等等,看起来**无奇的一页,最多有将*30个动画,经历几个小时的调整,才能达到想要的'效果。每次到最后都安慰自己,还好达到了想要的效果,都值得。

  但是,今天的赛课过程中,由于同时打开了希沃白板和鸿合白板两个软件,学生在玩儿课堂游戏过程中不小心触发了切换按钮,导致希沃整个控制面板消失不见,还好有翻页笔,对整个课堂顺利进行没有太大的影响。尽管预设了没有网络或网络卡顿的情况,但这种突**况还是让我内心慌乱了一下,看来,凡事还是要多做计划,有planB、planC……才能游刃有余。

  三、落实单元备课,紧抓难点突破

  这个单元中,例2(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一次进位),例3(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连续进位),这两节课知识联系十分紧密。从课题来看,很容易区分这两节课的重点知识,但教材在例2中呈现了一次进位满十进一的情况,而例3中呈现的是满30进3,满20进2连续进位的情况,这样,就很容易造成一种例3的重点是“满几十进几”。

  认真研读教材就会发现,例2的做一做中,已经出现了“满几十进几”,因此例3的重点在于突破“连续进位”。联系整个单元的知识编排,一切都迎刃而解,因此,备课要备全面。

  这次赛课,整个流程基本顺利,但仍觉有很多不完美,只因着每一次的不完美,才要不断的去努力和超越,反思、提升,待下一次奔赴完美!

笔算乘法教学反思2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虽然在乘法进位的方法、笔算的顺序和数位的对齐方面已有了一定基础,但计算作为最根本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应该是我们教学的重点。所以本节课把教学目标定位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在弄清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同时培养学生用“旧知”解决“新知”的学*方法及善于思考的学*品质,养成认真计算的学**惯,其中教学重难点仍是理解乘数是两位数笔算乘法的算理。

  对整堂课的教学顺序初步打算是,创设一个具体的情境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围绕要解决的中心问题展开自主探索,在教学中教师心引领者的角色带领学生理清:1、掌握乘的顺序。2、理解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得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在实际教学时,估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能算出结果是多少,所以本课基本思路是从“认知——冲突”到“新知——尝试”经过“交流——理解”达到“巩固——掌握”,同时也提倡算法多样化。

  实际教学中,在“组织全班讨论、交流各类方法,提出自己的疑问一起解决”这一环节上,教师处理上有不当之处。学生出现多种计算方法,有拆因数法,有正确的坚式计算,也有错误的坚式计算,组织讨论时教师问了这样一个问题:“观察黑板上同学的算式,你有什么意见或不同看法可以提出来。”于是学生就从错误的坚式入手,说明它的错误点,导致再去观察其他坚式时出现了重复现象,破坏了层次感。其实在这一环节的处理上,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带领学生从横式即拆因数法出发逐一去分析,将错误的方法放在最后处理,这样层次感更强些,也符合学生认知的特点。

笔算乘法教学反思3

  我在赛前进行了认真备课,并向老教师虚心请教,精心编写了教案,在实际教学中加以应用,同时根据上课反馈情况,认真进行二次备课。在上评选课的过程中,严格按照上课要求,紧扣临沂市小学数学课堂规范,较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有许多值得自己反思的方面,现总结如下:

  一、收获:

  通过参加优质课评选,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临沂市小学数学课堂规范,对规范中数学新授课的四个步骤的意义、作用与实际教学中的相互衔接有了更加准确地认识。在上课过程中更加认识到小组学*在当前教学中的作用,通过小组合作学*,让每个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交流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在使用学*的过程中,既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又能迅速学*同伴的长处,取长补短。同时更深刻地认识到对知识传授过程中细节的处理,有可能成为一节课成败的关键。在课前,我向原班的数学教师了解到,学生在上一节课中,对整百整十的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口算乘法中,不理解三位数的百位数如何参加运算。对于这个新情况,我迅速调整教学步骤,在复*两位数乘法后,临时增加了321×3的'练*,让两位数乘法向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中间的过渡难度变小,通过这道题的练*,减轻了学生直接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难度,通过学生的练*,学生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十位数时,基本没有出错,效果较好。这让我再次意识到,必须随时了解学生,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才能真正上好一堂课。通过参加优质课评选,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临沂市小学数学课堂规范。

  二、不足:

  尽管在收获中我针对学生的实际学*情况迅速进行了教案的调整,但因此而延长了情境探索的时间,而在后面的自主探索、解决问题中,没有及时调整所用的时间,因此到巩固应用时,时间略仓促,对练*题的处理没留出够的时间,使学生在通过练*题提高中,没有达到课前预没的目标,成为一个无法弥补的遗憾。

  正是由于对时间的把握不够,让我反思*时上课时同样出现这个毛病,*常上课没有对每一节课各环节的时间把握。有时在课中由于拖拉,一节课讲不完,由于又进行的过多,使部分学生对知识掌握的不扎实。这需要在以后教学中一定要精心备课,切实把握好每一个环节。

  三、感想:

  通过本次讲课,我觉得受到最大教育的不是教室里的学生,恰恰是站在讲台上的我。本次讲课与我*时的讲课的对比,深深认识到自己*时教学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总结,认真学*,争取将每一节课都上成优质课,真正实践一个人民教师的职责。

笔算乘法教学反思4

  4月18-20日,我很有幸参加了在z举行的z市农村小学数学“关注常态,聚焦高校”课堂教学研讨会,在几天的紧张学*中,不但饱览了众多教学高手的真功夫,而且还聆听到多位专家的精心点评,受益匪浅。更有幸的是能和刘敏老师同上一堂课,让我深深的感受到了大师的风采,她的自信,稳重,驾驭课堂的能力,课堂上生成的问题能灵活机智处理的能力等等,有很多值得我去学*的地方。

  通过参加这次活动,我的感触很大,让我觉得这些专家前辈们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都是通过*时的思考总结,主动探索,积累经验,不断的反思、思考、创新、实践,才会有今天的成绩,才会使自己变的如此强大。我很想问问我自己,我每天都是在干什么?做了哪些有意义的事呢?是要我去做,还是我要去做呢?每天都思考了吗?每天都反思了吗?每天都进步了吗?哪怕只有一点点。真的得好好静下心来,好好思考,接下来应该怎么做呢?

  非常感谢于科长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这么好的*台,展现自己。也很感谢县教研室给我这次锻炼成长的机会。通过参加这次的`研讨会,我感觉到自己真的很渺小,感觉自己脑袋里空空的,自己真是懂的太少了,感觉到了自己有很多很多的不足,需要去学*的有很多很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下面我就对我执教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进行深刻的教学反思。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估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虽然在乘法笔算的顺序和数位的对齐方面已有了一定基础,但计算作为最根本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应该是我们教学的重点。所以,本节课我把教学目标定位在让学生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本节课有以下不足之处:

  1.不能关注全体学生。

  在课堂上我发现回答问题积极的就那么几个同学,我试图调动其他同学的积极性,但是我屡次的尝试,都是以失败而告终,从这点上说明了我驾驭课堂的能力很差。

  2.评价语言过于单一。

  评价学生不但能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而且能增加其学*的兴趣,主动探索知识的欲望。一个良好的评价语对一个孩子来说也是很重要的,哪怕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表情都会对他们产生深刻的影响。但是我这节课老用你很棒、不错、很好,这一类的评价语,很单调,反复出现,让学生觉得*以为常,也激发不起学生的乐趣及其学*动机。

  3.个别地方设计意图不是很明显。

  比如:口算题第2组题目,我的设计意图是想把这组题目和竖式计算第二步联系起来,先给学生做个铺垫,然后便于学生理解用竖式计算的第二步是1个十乘24得24个十也就是240。但是通过教学效果来看,体现的不是很明显,属于无效环节。还有估算那个环节,设计意图是先让学生估算,再尝试用笔算,这样既复*了上节课的估算方法,也能使估算的数值能验算笔算的大约数值,使估算、笔算有机结合。但是课堂上只让学生估算出结果,没有让学生体会到估算在生活中的应用,没有使学生明确估算对笔算的作用,设计意图体现的不明显。

  4.教学机智欠缺。

  学生突**况不知道如何处理,出现了走教案的情况。比如在让学生比较方法的时候,有的学生说喜欢方法一,有的学生说喜欢方法二。我当时也没有在意这个学生的想法,按照我原来的思路,为了突出这节课的笔算乘法,极力的倡导第二种做法。这个细节反映了我的教学机智,应变能力和课堂调控能力的不足。

  5.该让学生明白的名称没让学生明确。

  比如两个因数相乘,告诉学生第一个因数,第二个因数简洁,明了。但是当时我在处理问题的时候老是说数字,让学生理解比较困难,浪费了时间,没达到很好的效果。

  6.细节关注不够。

  在板书的方法一的时候我课前设想是往下写一写,和竖式的两步计算正好持*,让学生很明显看出来,其实这两种方法的算理是一样的,只是呈现方式不同。但是课堂上考虑的不够仔细,把方法一书写的位置过于朝上,导致了用竖式计算的时候没有给学生们清晰的呈现出这个问题。

  通过这次的学*我深深的感受到数学课堂是朴实的、也是生动的。我想数学课堂最重要的不只是让学生学会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学*数学的方法,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努力学*,取长补短。

笔算乘法教学反思5

  《笔算乘法(例1不进位)》教学反思:

  笔算乘法的第一课时内容简单,孩子们有了以前加减法竖式的基础,学*乘法就很容易。有很多孩子在课前自学时就已经准确地掌握了方法,所以在课上我们共同总结了算法,点出了易出错的地方,整堂课的学*显得轻松有余。就是有个别学生容易把多位数的十位乘错,有的`是乘法口诀背错,有的是没乘直接搬下来。大多数同学准确率都很高,所以课堂上我更侧重于运用乘法计算来解决问题,放手让学生读题,提炼出题目所需的条件,学会理清各数量之间的关系来进行解题,但解决问题仍是学生们最弱的一项,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和练*中加强关注。

  例2含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教学反思:

  有了不进位乘法竖式与加法的学*基础,本节课的内容学生们基本上都是通过自主学*探究完成的。他们都已经熟知了乘法的笔算书写方法与计算顺序,也掌握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十位先乘后加。但容易的知识总是会受到学生们的忽视,所以仍有部分同学计算准确率不高,尤其是在计算十位时,有部分同学受加法满十进一的影响,总是会只加一。所以在下节课前应设计几题纠错题,让学生们通过找错,改错的过程明确个位满几十就要向十位进几,在计算十位时要先乘再加上进位的数字,得到的才是十位的乘积。

  通过几节课的教学,学生们读题的*惯慢慢养成,很多学生已经能准确地判断出题中每个数字之间的数量关系,能熟练地运用数量关系式来解决问题了,这对以后的数学学*会有很大的帮助。

笔算乘法教学反思6

  今天我上了一节教学研讨课是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此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经历算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过程,进一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的计算含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交流的学*方法及积极的学*态度;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我采用135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活动,在课堂开始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到图书馆买书入手,创设了问题情景,提出计算问题;然后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探究中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在实践中巩固和运用方法。

  1、从本班实际导入,创设了问题情景。

  新课标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数学”,我在课堂开始到图书馆买书入手,再现了学生熟悉的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同时,计算设置在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之中,激活了学生原有的知识与经验,使学生愿意去主动探索知识。

  2、在自主合作探究中,给学生创设了思考与交流的空间。

  在探索笔算乘法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自主学*的能力,接着,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计算,学生积极地投入到交流讨论当中,我在自主学*卡中引导学生试着用竖式解决这一问题,有了上一节课的基础,学生通过认真的思考与合作交流得出了笔算乘法的方法。从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到相互交流探索笔算方法,学生始终处于学*的主体地位,在活动中学生经历了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的得出过程,体会了计算的用处,真正成为了学*的主人。

  3、适时的`评价,增强了学生学*的动力。

  学生的每一个学*成果展示,我都进行了及时的评价,这大大激发了学生学*的热情,*时不爱发言的学生也都把小手举得老高,为了给本组加分,小组内成员团结一致,会的教不会的,说不好的我教你说,整个课堂充满了积极求学的场面。这不仅使学生产生爱学想学的尽头,同时培养了他们集体荣誉感,产生不给集体拖后腿的意识。

  当然,在课堂中也有不足之处,例如,学生对算理的讲解还不够加强。课堂中本人还存在一些教学经验缺乏。这就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当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改进方法,真正做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笔算乘法教学反思7

  本节课是课本65页例题2进位的笔算乘法,重点讲解19乘19的竖式,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乘法的方法,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了不进位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我先出示几个问题:

  (1)、这算式第一步算什么?是怎样算的?个位满十怎么办?十位呢?

  (2)、第二步算什么?是怎样算的?

  (3)、第三步呢?让学生带着这几个问题独立尝试计算,指名板演并给大家解释他的计算过程,其他四人小组也交流算法并全班汇报。

  这节课的重点是理解进位笔算的算理,在学生展示并讲解方法之后,我都一一作出了评价,最后由老师再演算一次,并一边算,一边讲解算理(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9去乘19的每一位,积的末位要和个位对齐,表示9个别19是不是171,个位满八十向十位进8,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1去乘19,最后把两个积相加),然后再让全班齐说算理。接着出一些错题让学生判断并改正,并要他们知道错在哪?笔算进位的两位数乘法要注意什么?再通过书本65页的“做一做”来加深进位的两位数乘法计算方法,并让学生同桌间说说笔算的过程,同桌说说,指名说,以此方法突破教学重点。

笔算乘法教学反思8

  本节课是关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内容。从知识结构上讲,如果对于蛋白质的组成多样性的三点:1、氨基酸的种类多样;2、氨基酸的数量多样;3、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多样。还有关于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的,转录、翻译的知识都要有联系的.话。本节课很容易突破。上课的教学流程设计如下:一、学生阅读课本,理解镰刀型贫血症产生的原因,由于基因碱基发生了替换。二、回顾以前关于氨基酸和基因指导蛋白质的过程。探究问题1、基因的本质是什么2、在什么情况下,基因的突变不改变什么的形状。预测此问题应该很好解决。但是实际教学中,学生对以前知识学*不牢固。导致教学过程十分的困难。下来后,认真反思一下几点:1、对导学案再次进行修改把知识联系都写到学案上2、再简单一点,问题探究就要求学生理解概念,不要求学生应用概念解决问题。

笔算乘法教学反思9

  在《笔算乘法》教学过程中,有许多值得自己反思的方面,现总结如下:

  一、收获:学生在上一节课中,对整百整十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乘法中,不理解三位数的百位数如何参加运算。对于这个情况,我在复*两位数乘法后,增加了321×3的练*,让两位数乘法向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中间的过渡难度变小,通过这道题的练*,减轻了学生直接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难度,通过学生的练*,学生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十位数时,基本没有出错,效果较好。这让我意识到,必须随时了解学生,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才能真正上好一堂课。

  二、不足:尽管在收获中我针对学生的`实际学*情况进行了教案的调整,但因此而延长了情境探索的时间,而在后面的自主探索、解决问题中,没有及时调整所用的时间,因此到巩固应用时,时间略仓促,对练*题的处理没留出足够的时间,使学生在通过练*题提高中,没有达到课前预设的目标,成为一个无法弥补的遗憾。正是由于对时间的把握不够,让我反思*时上课时同样出现这个毛病,*常上课没有对每一节课各环节的时间把握。有时在课中由于拖拉,一节课讲不完,由于又进行的过多,使部分学生对知识掌握的不扎实。这需要在以后教学中一定要精心备课,切实把握好每一个环节。

  通过这节课,我觉得受到最大教育的不是教室里的学生,恰恰是站在讲台上的我。使我深深认识到自己*时教学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总结,认真学*,争取将每一节课都上成优质课,真正实践一个人民教师的职责。

笔算乘法教学反思10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课主要是解决笔算过程中从那一位乘起、怎么进位和竖式书写格式问题。新数学课程标准更加重视“人的发展”,即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通过教育活动,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包括态度、能力、知识)。

  我在教学时(课本第74页例1和做一做)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背景,以开封的菊花花卉为场景,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理解、感受知识的发展过程,体验、经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算法的多样化,并注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注意知识的迁移。

  为避免机械重复训练,我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展示菊花花会的盛况,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巧妙引入“12×3”怎样计算的问题,突出了前后知识的联系,计算方法的迁移,在原有的生活、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构建新知识,自然的.引出学生要解决问题的欲望。

  二,合作交流,体现算法多样化。

  本节课采取了独立探究和小组合作的学*方式,找出解决“12×3”的不同算法,实现了算法多样化,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设计多种练*,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在练*中,设计了“小动物诊所”“摘苹果”等活动,体现了趣味性、知识性和应用性,在游戏中作数学,并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用数学。

笔算乘法教学反思11

  首先,我想谈谈对教材的理解:这部分学*内容是在学*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主要教学的是“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教学要突出的是乘的顺序以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

  所以我把重点放在初步掌握两位数笔算方法。教学难点定在掌握乘的顺序,理解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去乘另一个数,所得的积的末尾要与十位对齐的道理。

  又因为笔算是在口算的基础上完成的,所以我第1个环节设计了“口算游戏”起到复*和增强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的作用。

  新课程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数学”为了继续保持孩子的注意力,我把计算教学置入现实情景中,创设“买书”的情景,并提出“买一套书要付多少钱?”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先自主探究尝试列式计算,然后再让学生互相交流算法。

  但在真实的.课堂上,当我下到学生中间去了解学生尝试计算时我就发现他们在笔算上存在的问题,24×2用笔算,算的顺序都是错的,他们是从十位算起,也就是说学生是用口算的顺序去进行笔算,之后,想到了戴主任说的一句话“这节课老师要让学生学会什么?”我想学生在那里“跌倒”,我就应该让他在那里“爬起来”,把他不会的知识,让他在这节课学透,所以我这课的定位就改变了我的这节课的重点,就向梁启文老师说的“因材施教”,但由于自身经验不足,遇到不顺就会紧张,其实回头想想,我应该向邓新华老师说的那样“要抓住学生的错误资源,采用合作小组让学生再一次讨论,探索得出结果”。接着因为实物投影没有开好,有耽误了一些时间。所以我自己也觉得很遗憾,没有把有趣、精彩的练*上完。

  这节课,我利用课件引导学生说算理,演示课件时让“不会用笔算的同学”通过1听、2看、3讨论的过程来掌握笔算方法,把难点讲透,让所有的孩子都明白,当用十位上的数去乘得的积的位置在那里。接着我通过两道计算题巩固算理。

  虽然没有把最后有趣的练*上完,但是我验证了一句话就是“以学定教”。教学的设计是“死”的,而课堂、学生、是活的,学生通过这节课把笔算的顺序弄懂了,这也是我成功的一面。

  虽然练*没有上但我也想说一说我的设计。练*我分了3个层次1、练算,2、纠错,3、应用。

  最后我设计了:拓展提升,为了让孩子们知道竖式计算不光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还可以帮助我们寻找计算规律得到巧算。

  在这节课中我也有些做得不到位的地方:

  在上课时我要注意控制时间,在讨论算理时我的语言应该简练些,让学生一听就明白,不绕弯子,这也是我*时要锻炼的地方。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方法。真正做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笔算乘法教学反思12

  一、让学生主动学,以学生的已有的知识为起点

  一个篮球24元,你能提出问题吗?(1)预设:问题:3个篮球多少元,算式怎么列,表示什么意思。等于多少,用到什么旧知识

  师问:买10个篮球要多少钱,算式怎么列,等于多少,用到什么旧知识,24×10表示什么意思,再计算,这一连窜的问算式表示的意义为了更好的理解笔算乘法的意义。至于用到什么旧知识,主要使新知识不在新,为新旧知识搭好“脚手架”。渗透了转化思想。问:12个篮球要多少钱,算式怎么列(24×12),师再提出买十篮球要多少钱解决第一个问题时,我先让学生估一估,并连问:你能估算吗?怎么估?估大了还是估小了?因为之前刚刚学过,很容易就唤醒学生的已有的知识。估完后,问学生,能口算吗?既起到了复*的作用,也起到了铺垫的作用,也体现了尊重学生的知识起点。再通过引导,让学生了解笔算乘法的必要性,展开新课。

  二、通过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方式的改变

  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学*数学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是让学生‘再创造’”。即让学生通过数学活动自己去探究、去寻找正确的方法。这本节课中,在学*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时,通过交流,让学生充分展示学*的思路,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让学生真正自己领悟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组织学生创新,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介绍不同的计算方法。要求写出你的计算过程,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向老师同学请教。

  同桌交流:写好后和小组的伙伴交流计算方法,说一说分几步计算,每一步表示什么意思。

  三、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算法多样化是问题解决策略多样化的一种重要思想,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新课标指出:笔算教学不应仅限于竖式计算,应鼓励学生探索和运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同一道计算问题,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和认知风格存在着差异,常常会出现不同的计算方法和解题策略,这正是学生具有的不同个性的体现。在本节课教学24×12时,放手学生试算,学生出现了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有根据口算的方法来计算的;有把因数拆成两个一位数,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计算的;有直接列竖式进行计算的;在学生独立思考解决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同伴交流,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间的数学交流。而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了成功的愉悦,使不同的人学到了不同的数学。

  四、练*设计有思维增量

  练*是一种有目的、有步骤、有指导的教学活动。有目的性的练*就是要教师在设计安排练*题时,要悉心钻研教材,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精心安排。也就是说教师在设计练*时必须明确每一道题的练*意义,确保一步一个脚印,步步到位。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练*的优化。因此在探索检验过程中我一共安排了4个层次的练*,1、半脱式的练*,2、把竖式转换成以填空式的形式出现,3、判断练*,4、计算,5、综合练*前两题主要是为理解算理服务的,后两题是为了巩固练*。计算是枯燥的,但也是有用的,引导学生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逐步树立应用数学的意识,从而从“有用性”的外在角度刺激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更积极主动更有兴趣的来学*今后的计算课。在学*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渗透一种数学策略,掌握一种数学方法,使今后学生面对没出现过的题目、类型或其他生活中的问题,不再惊慌不已、束手无措也是我本节课要传达给学生的:原来新问题也不可怕,也只不过是旧知识的重新建构。

笔算乘法教学反思13

  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几点值得自己注意的地方:过于*淡,没有起伏;学生热情不高;该强调的地方忘记强调。笔算乘法与其他单元比较起来时比较简单的一个单元,但是学生在做题过程中还是容易出现一些本来应该可以避免的错误,比如进位忘记加上、单位忘记写、答语写不完整、等号后面忘记写得数等等。怎样改变这个现状?我想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一些奖励措施,对于做题认真仔细的'学生给予一定的非物质奖励或物质奖励,激励学生在做题过程中认真思考,慢慢地形成这个认真检查的*惯。

笔算乘法教学反思14

  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较好地把握了计算教学的目标。本节课在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把握上,在注重知识技能的目标的同时,更注重目标的整体性和全面性。在价值目标取向上不仅仅满足于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算理算法,会运用法则正确进行计算,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算理算法的探索过程中,经历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过程,倡导算法的多样化,同时考虑到后继学*的需要,加强竖式计算的训练,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能够准确、迅速地计算方法。

  2.重组教材,渗透系统论思想。教材中的例6是对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一规律的运用。我对这一内容进行了补充和扩展,102×4是不进位的106×4是个位相乘进位的,508×3是个位和百位相乘都进位的,3003×3是因数中间两个0的乘法。通过这样的安排,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能从整体上把握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实践证明,教材的重新组合,不仅能达到预定教学目的,而且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主动建构。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整节课与原教材相比,虽然内容增加了,但学生照样学得很轻松。

  3.关注学生学*数学的过程。在教学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一规律时,我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利用乘法的意义,理解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在大量的.例子中总结发现这一规律。计算本身是枯燥乏味的,机械的训练会使学生厌烦。计算课不应该是重复的练*。在每一次计算后,我都会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学生在一次一次地观察、比较、交流中掌握了笔算方法。这一目标的达成是在自主尝试、自由表达的基础上实现的。教学中努力做到尊重学生,民主教学,认真倾听他们之间不同的意见,给他们发表自己想法的权利和机会,使他们在无恐惧的情景下自我检查、反省、逐步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练*题的设计综合性强,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笔算乘法教学反思15

  课堂上,我通过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算理与计算方法,反复向孩子们强调在乘的时候要记得“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的每一位数;哪一位上乘得得数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的计算要求,但是在练*中部分学生仍然出现了下面的情况:

  1.漏进位。在计算时孩子们常会出现贪快不进位的情况,一旦漏掉进位,在下一个数位的计算上就容易遗忘出错。

  2.忘记了要“依次乘多位数的每一位数”在计算乘加混合式题的口算时,加法也“依次加多位数的`每一位数”了。

  在计算一位数乘多位数时,必须严格按照计算顺序一步一步去乘,碰到有进位时,要先对准前一位下面进几,千万不要漏掉把进位的数与乘积相加。为了减少计算上的错误,需要多练*乘加混合式题的口算(如:68+7等),这类口算的熟练可以大大提高一位数乘多位数的正确率。在教学中还要通过各种形式适时地多补充些相关练*,以强化学生计算技能,提高计算的正确性。

  以上这些如果只是讲给是不行的,我通过操作学具让学生加深对算式算理的理解,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对同一类题目做出总结和概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操作学*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课堂上我注重张扬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思考方式和*惯解决问题。个别学生的学*情绪往往是外热而内冷。我想今后的教学要注意课堂上让所有的学生都活跃起来。


《笔算乘法》教学反思通用20篇(扩展2)

——笔算乘法教学反思菁选

笔算乘法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笔算乘法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笔算乘法教学反思1

  课堂上,我通过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算理与计算方法,反复向孩子们强调在乘的时候要记得“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的每一位数;哪一位上乘得得数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的计算要求,但是在练*中部分学生仍然出现了下面的情况:

  1.漏进位。在计算时孩子们常会出现贪快不进位的情况,一旦漏掉进位,在下一个数位的计算上就容易遗忘出错。

  2.忘记了要“依次乘多位数的每一位数”在计算乘加混合式题的口算时,加法也“依次加多位数的每一位数”了。

  在计算一位数乘多位数时,必须严格按照计算顺序一步一步去乘,碰到有进位时,要先对准前一位下面进几,千万不要漏掉把进位的数与乘积相加。为了减少计算上的错误,需要多练*乘加混合式题的口算(如:68+7等),这类口算的熟练可以大大提高一位数乘多位数的正确率。在教学中还要通过各种形式适时地多补充些相关练*,以强化学生计算技能,提高计算的正确性。

  以上这些如果只是讲给是不行的,我通过操作学具让学生加深对算式算理的理解,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对同一类题目做出总结和概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操作学*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课堂上我注重张扬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思考方式和*惯解决问题。个别学生的学*情绪往往是外热而内冷。我想今后的教学要注意课堂上让所有的学生都活跃起来。

笔算乘法教学反思2

  笔算乘法是义务教育人教版三上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了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即加减法的笔算的基础上学*,为下面继续学*笔算乘法打下基础。我教学的是笔算乘法的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是:

  1、理解笔算乘法的算理。

  2、掌握笔算乘法的方法。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惯。

  上完这节课我觉得以下几点还是比较成功的。

  一、尊重学生的学*起点。

  在设计这节课的一开始,我是只教学例1,就是不进位的笔算乘法,在试教的过程中发现大多数学生都能马上找出12×3的笔算方法和算理,这个学*任务对他们来说非常的简单,没有什么学*的难度,为此我把例2的内容即个位满几十的也放在一起教学,增加这堂课的容量,和密度。让学生的学*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还是能比较轻松的接受的。

  二、让学生自己探索计算的方法和算理。

  由于有笔算加减法的铺垫,还有一些学生可能已经接触过这样的竖式,所以我设置学*的过程由学生自主探索为主,整堂课都由学生自己来介绍笔算的方法,即算理。教师主要是把学生说得方法进行小结。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

  三、体现算法多样化,并为笔算的计算方法、算理所服务。

  计算12×3时,我先让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有些学生运用口算的方法2×3=610×3=3030+6=36,有些学生用的'是,有的是用加法的方法12+12+12=36(元),还有是用笔算的方法。让学生一一来介绍各种方法,最后引出笔算的方法,过程自然、流畅。同时在理解算理时让学生比较三种方法你有什么发现,得出方法其实是一样的,让学生更深理解算理,同时感受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万变不离其中。

  当然我的这堂课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笔算课在于其他类型的课相比相对比较枯燥,为此我设置了一定的情景,但从这次上课的情况来看,情境没有很好的为教学所服务。此外,练*的量不是很大。

笔算乘法教学反思3

  在本节课中,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探索法,只有将计算教学置于现实问题情境之中,把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与解决问题融于一体,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探讨学*计算方法,才能让学生切实的体会到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并且感到数学学*的乐趣。同时也设计了自主探索、小组合作讨论的学*情境,让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和已有的`计算方法,探索新的计算方法,给学生创设了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空间,逐步的加深对算理和法则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加深了对笔算乘法的认识。

笔算乘法教学反思4

  今天上午第一节课给同学们上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笔算乘法的*题课,现对这节课做出以下几点反思:

  在课堂上让学生上来板演时,发现学生对于因数中间或者末尾有零的笔算掌握的并不好,在列竖式时,不知道哪个数位对齐,还是用常规的方法来计算,或者是最后计算完,粗心大意末尾忘记添零。没有找学生上来板演之前,我以为这节课的'知识学生掌握的都不错,结果却不尽如人意,还是要多多的从学生的作业和板演中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才能针对其问题进行辅导。在发现这些问题时,我又在黑板上讲了四个*题,仔细的给同学们计算的过程和方法,然后又找同学到黑板上板演练*八计算题,让学生相互纠错订正,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整节课进行的还比较顺利,也对知识进行了巩固。

  上完课我批改作业时,发现很多学生的计算过程都存在问题:列竖式数位对不起、粗心大意忘记进位、一位数的加法计算错误,这些问题都是需要跟学生再次强调的课。学生的计算是比较薄弱的,在以后的课堂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巩固。

笔算乘法教学反思5

  本节课是学*笔算乘法的开始,也是学*多位数乘法的基础,是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表内乘法,学会了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加两步混合运算的基础上教学的。一节课下来,有可喜的成绩,也有不足。同时也对我今后的教学有了一定必要的启示。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我对本课教材进行了适当的处理,既抓住了重点,又让枯燥的笔算教学生动而不呆板。

  一、自认为上得比较好的有以下三点:

  (一)“数学源于生活”,而生活又促使数学不断发展,让学生接触生活中的数学,才能让他们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从而更加积极的投入到数学学*中去。如,上课开始,出示《智慧树》中的三个主持人留给同学们的三句话,使学生倍感亲切,并主动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中,使相对枯燥的数学问题变得生动而有趣,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欲望。

  (二)抓住教学重点,从引导到指出,再到明确,反反复复地让学生回答,从扶着说到自己能说,再到归纳总结,步步深入。在明确算理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讨论,教师只是以一个引路人的身份引导他们,帮助他们小结,使算理简洁有条理,并且渗透了验算这个数学*惯。在整堂课中,时时出现算理的巩固,让学在短短一节课当中,牢牢地把握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算理。

  (三)设计多种练*,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在练*中,设计了“帮'小咕咚'改错”“摘苹果”等活动,体现了趣味性、知识性和应用性,在游戏中做数学,并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用数学,把所学的知识用到生活中,不仅增强了学*积极性,而且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上三点是我认为自己处理得比较好的地方,但这堂课其中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需要我吸取教训,引以为鉴。

  二、存在的问题

  (一)在开始的口算准备时,处理得不够正确,应该让学生个别回答,发现学生的问题,而不是用一起回答的方法,走个别形式,没有起到准备题的'作用。

  (二)教学例题时,忘记写答语。

  (三)在列竖式计算时,积书写的位置强调不够。

  (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不够,应该多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让学生在自己的探索中学*新知。合作交流中,不同程度的学生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把自己掌握的知识、经验教给学*较困难的学生,学*较困难的学生可以在宽松的氛围中汲取经验、取长补短。

笔算乘法教学反思6

  本课时是在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表内乘法,能够正确口算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是一堂计算教学课,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口算进行导入,最后出示一道进位口算,以此设疑。学生通过用以前学过的口算的方法说一说计算过程,再通过摆小棒的方式一起来探究进位的过程,因为之前已经学*过加减法竖式的书写,所以直接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将竖式写到演草本上。在此环节中,本来预设学生能够通过口算的方法写出竖式的基本形式,但是可能是预*的原因,学生都直接写出了乘法竖式的简写格式。于是我顺势请学生将计算过程直接说出,我做适当的引导,让学生说出简练的计算过程,然后将板书写在黑板上,重点讲述进位的由来和写法,再次强调写竖式要注意的事项和竖式格式的要求。练*部分,我注意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先由基础练*开始,完成基本的三道练*,学生和老师共同总结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接下来逐步提升难度,进行改错练*,更高层次的练*,最后出示拓展练*,做到分层练*。

  不足之处:在使用小棒探究进位时,可以让学生都带小棒来,增加每个学生的参与度,也加深对进位的认识。计算课比较枯燥,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加入一些游戏性质的环节,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在处理基础练*时,速度可以加快一些,多加入一些其他类型的练*,计算课练*的多样化,能更好的帮助学生充分理解。

笔算乘法教学反思7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课主要是解决笔算过程中从那一位乘起、怎么进位和竖式书写格式问题。新数学课程标准更加重视“人的发展”,即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通过教育活动,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包括态度、能力、知识)。

  我在教学时(课本第74页例1和做一做)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背景,以开封的菊花花卉为场景,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理解、感受知识的发展过程,体验、经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算法的多样化,并注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注意知识的迁移。

  为避免机械重复训练,我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展示菊花花会的盛况,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巧妙引入“12×3”怎样计算的问题,突出了前后知识的联系,计算方法的迁移,在原有的生活、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构建新知识,自然的引出学生要解决问题的欲望。

  二,合作交流,体现算法多样化。

  本节课采取了独立探究和小组合作的学*方式,找出解决“12×3”的不同算法,实现了算法多样化,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设计多种练*,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在练*中,设计了“小动物诊所”“摘苹果”等活动,体现了趣味性、知识性和应用性,在游戏中作数学,并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用数学。

笔算乘法教学反思8

  首先,我想谈谈对教材的理解:这部分学*内容是在学*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主要教学的是“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教学要突出的是乘的顺序以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

  所以我把重点放在初步掌握两位数笔算方法。教学难点定在掌握乘的顺序,理解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去乘另一个数,所得的积的末尾要与十位对齐的道理。

  又因为笔算是在口算的基础上完成的,所以我第1个环节设计了“口算游戏”起到复*和增强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的作用。

  新课程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数学”为了继续保持孩子的注意力,我把计算教学置入现实情景中,创设“买书”的情景,并提出“买一套书要付多少钱?”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先自主探究尝试列式计算,然后再让学生互相交流算法。

  但在真实的课堂上,当我下到学生中间去了解学生尝试计算时我就发现他们在笔算上存在的问题,24×2用笔算,算的顺序都是错的,他们是从十位算起,也就是说学生是用口算的顺序去进行笔算,之后,想到了戴主任说的一句话“这节课老师要让学生学会什么?”我想学生在那里“跌倒”,我就应该让他在那里“爬起来”,把他不会的知识,让他在这节课学透,所以我这课的定位就改变了我的这节课的重点,就向梁启文老师说的“因材施教”,但由于自身经验不足,遇到不顺就会紧张,其实回头想想,我应该向邓新华老师说的`那样“要抓住学生的错误资源,采用合作小组让学生再一次讨论,探索得出结果”。接着因为实物投影没有开好,有耽误了一些时间。所以我自己也觉得很遗憾,没有把有趣、精彩的练*上完。

  这节课,我利用课件引导学生说算理,演示课件时让“不会用笔算的同学”通过1听、2看、3讨论的过程来掌握笔算方法,把难点讲透,让所有的孩子都明白,当用十位上的数去乘得的积的位置在那里。接着我通过两道计算题巩固算理。

  虽然没有把最后有趣的练*上完,但是我验证了一句话就是“以学定教”。教学的设计是“死”的,而课堂、学生、是活的,学生通过这节课把笔算的顺序弄懂了,这也是我成功的一面。

  虽然练*没有上但我也想说一说我的设计。练*我分了3个层次1、练算,2、纠错,3、应用。

  最后我设计了:拓展提升,为了让孩子们知道竖式计算不光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还可以帮助我们寻找计算规律得到巧算。

  在这节课中我也有些做得不到位的地方:

  在上课时我要注意控制时间,在讨论算理时我的语言应该简练些,让学生一听就明白,不绕弯子,这也是我*时要锻炼的地方。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方法。真正做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笔算乘法教学反思9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这一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基础上进行的,而且有少数学生已对此知识进行了提前预*,学生掌握应该很轻松,但出乎意料的是上完新知后,学生的练*却是错误百出。之后我进行了课后反思了:

  (1)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去乘时,学生还没理解为什么要与十位对齐。在上节课讲解算例时,学生把理与法分开理解的,理是理,法是法,没有融合在一起理解。

  (2)数字较大时学生忘记进位或进位算错。今天的教学主要与之前的区别就是有了进位,所以在这里要重点处理进位问题,进位该写在哪里,写多大合适,什么时候加,应该细讲,不能把学生估得太高,放手太早。

  (3)粗心看错数。抄错数是现在学生出错较多的现象,我想在今后应该加如听算式、抄算式的练*,比一比谁记得算是快、准,可能是避免这种错误的'一种方法。

  (4)个位与十位乘完后,应该是加起来,有些同学还是乘法。今后在做题时,我觉得应该让学生在这一步写上运算符号,以免出现这种错误。出现以上四个原因关键在于,首先在新授两位数乘两位数时我应让学生明白它的算理,然后给学生一个探索的*台,让他们有独立思考和探究的空间。还应该让他们养成仔细检查的*惯。

笔算乘法教学反思10

  这个单元 进入笔算除法教学以来,我越来越感到困难。新课标教材例题精简,新知点浓缩,使学生学得很吃力。课后*题形式灵活,解决问题时所需的计算步骤多,做起来耗时费力。 加之防控甲流放假等 种种原因,教学进度不得不放得很慢很慢,但学生掌握得仍不能令我满意。面对学生的作业,我忧心忡忡:是新课标教材太难了,还是我没有更好地把握新课标教材的编排意图,抑或是我没能正确了解学生,没有找准新知的切入点,使教学陷入被动?

  除法的学*由口算过渡到笔算,在三年级学生已经接触到了,不过所认识的都是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学生基本上明白了要怎样去操作,但是到了四年级学生学*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这个阶段,他们往往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疑惑,要么商试大了,要么商试小了。

  经过这几天的实践与反思,我觉得 在今后的教学中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

  一是由于自己过于“一板一眼”地使用教材,致使学生有好的试商、调商的方法,而没有及时地让学生展示、总结。通过这单元《笔算除法》的教学,使我意识到,教材只是一个教学工具,应该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在使用过程中,应该结合学生实际,灵活的使用教材,可以在某些内容上进行适当的增、改。把一些有联系的算式放在一节课上进行,让学生尝试,经过探究,总结出几种试商的方法。这样再经过练*巩固几种方法,掌握方法,在巩固中选择最优的方法。

  二是我在教学时对学生原有知识状况了解不够,对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可能出现的问题估计不够。学生对于笔算除法的`算理易于理解,要想正确计算,还需要在大量的练*中熟练把握,而那些学*处于中、下等水*的学生,学起来尤其吃力。而我在教学时 又想着赶时间,赶进度,对这部分内容 没有及时巩固加深。

  三是自己的教学语言还欠火候。当学生的反馈展示出来后,学生的评价总不能到点子上去,我想着要引导学生更好的说明白,但是总感觉力不从心,似乎学生听不懂我的话。同时,在上课过程中,我的语言还不够精练,表达也不够明确,因此造成学生不能很好的领会我的意思,造成课堂时间的浪费。这是个大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的完善,完善自己的课堂用语,能使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中去。

  计算课的教学既要让学生掌握计算的方法,又要设计新颖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的能力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体现学生是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反思,这样才能让我们不断成长。

笔算乘法教学反思11

  一个因数末尾有零的笔算乘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零和任何数相乘都得零”以及“一个因数中间有零的笔算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的,目标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理解一个因数末尾有零的乘法的算理正确计算,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迁移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课堂上我将教学的重点放在计算方法和简便算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上。

  一、努力之处

  1.沟通联系促进迁移

  课堂开始我设计了几道整十、整百乘一位数的口算题,通过复*口算方法,让学生能在探索新知时能学会知识的迁移,即在相乘的时候让学生掌握先末尾的0可以不看,直接和一位数相乘,然后再在积的末尾添上相应个数的0。通过复*发现学生们多数会做,但是在叙述方法是语言不够严谨完整,以后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2.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课堂开始我创设生活情境:“王老师就想去买电扇.于是他带了1000元钱来到了商店.电扇每台350元,王老师带的钱够用吗?请学生积极想办法帮王老师解决问题。我先让学生估算后在尝试,然后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己先尝试用竖式笔算,再让学生展示几种不同的算法,让学生自己评一评。但是学生由于受数位对齐的思维定势的影响,只有5个孩子是用简便方法计算的。于是我引导大家比较发现两种算法的'不同,喜欢哪一种?了解体会简便算法的优越性,通过比较大多数学生知道用简便方法计算比较合理。这样学生通过议一议、试一试、比一比、想一想等一系列活动,加深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提醒学生“书写积的时候应注意是什么?”一要注意竖式的书写格式,二要注意积末尾的个数,整堂课让学生积极地想办法解决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层层训练综合运用

  本节课的内容不多,学生比较容易理解,但是要达到正确计算的目标需要加强练*。练*中不仅有基础的笔算题目,还有解决问题的内容,学生在练*交流中理解算理,强化算法。练*中还出示几组算式,学生计算分类,在对比中初步渗透了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

  二、改进之处

  1.应再次强化对位问题

  通过练*发现多数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掌握的不错,但是还有个别孩子还是*惯于用第一种笔算方法,如2800×3,2800×5,不能熟练的将一位数与0前面的数对齐,在以后的练*课中要在进一步引导强调竖式的书写格式。

  2.把控好教学节奏

  因前面的时间没有调控很好,造成最后一题没有练*,课堂训练量不够少,课堂教学还不够紧凑,以后要多加注意。

  通过本次上课,我又学*到了许多,如何让计算课堂上得扎实高效是我不断追求的目标。

笔算乘法教学反思12

  在《笔算乘法》教学过程中,有许多值得自己反思的方面,现总结如下:

  一、收获:学生在上一节课中,对整百整十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乘法中,不理解三位数的百位数如何参加运算。对于这个情况,我在复*两位数乘法后,增加了321×3的练*,让两位数乘法向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中间的过渡难度变小,通过这道题的练*,减轻了学生直接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难度,通过学生的练*,学生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十位数时,基本没有出错,效果较好。这让我意识到,必须随时了解学生,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才能真正上好一堂课。

  二、不足:尽管在收获中我针对学生的实际学*情况进行了教案的调整,但因此而延长了情境探索的时间,而在后面的自主探索、解决问题中,没有及时调整所用的时间,因此到巩固应用时,时间略仓促,对练*题的处理没留出足够的时间,使学生在通过练*题提高中,没有达到课前预设的'目标,成为一个无法弥补的遗憾。正是由于对时间的把握不够,让我反思*时上课时同样出现这个毛病,*常上课没有对每一节课各环节的时间把握。有时在课中由于拖拉,一节课讲不完,由于又进行的过多,使部分学生对知识掌握的不扎实。这需要在以后教学中一定要精心备课,切实把握好每一个环节。

  通过这节课,我觉得受到最大教育的不是教室里的学生,恰恰是站在讲台上的我。使我深深认识到自己*时教学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总结,认真学*,争取将每一节课都上成优质课,真正实践一个人民教师的职责。

笔算乘法教学反思13

 《笔算乘法》主要解决笔算过程的书写格式和竖式中每一步计算的含义问题,这是在学生会做表内乘法,整十、整百的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以及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为乘法竖式书写与加法相似,加上笔算方法与口算方法有相通性,对学生来说书写格式与算理理解并不是特别困难。因此教学时,我将一环节交给了学生自己去尝试,去探究,最后自己来概括。另外在教学中,我有意识的渗透以下三个方面:

  一、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往往采用正确计算的方法,不会主动的去用估算,甚至要求估算解决的问题,也会忽视而采用正确计算。教参中要求教学笔算前,先让学生对例题进行估算,我觉得有种为估算而估算的味道,不利于学生自觉得应用估算。让学生自觉得应用估算,能体会到做算的应用价值。当然例题中教学新知前也进行了口算方法的巩固,算法交流中进行了口算方法与笔算方法的对比,意在让学生明白,要计算正确的结果,不仅可以用口算,也可以用笔算,要视数据而定,培养学生灵活计算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

  例题是两位数乘一位数,练*中最多也只是三位数乘一位数,为了让学生真正得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我在巩固练*中通过做一做三道题的练*后的对比,使学生明白一位数去乘的次数与多位数有关,这样为学生以后计算更多位数的.数乘一位数作了铺垫。这样使教学不再局限于教材中的知识点,而是教给了学生学*的方法与能力。

  三、通过练*拓展学生的思维。

  其实我们在教学数学时要注意把握两点:

  一要充满智慧挑战,也就是数学味,发挥数学的思维价值;

  二要有生活味,发挥数学的应用价值。那么要发挥数学的思维价值,在新授课教学时,教师除了要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外,练*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像这节这样知识点比较简单的课,适当的设计拓展性的练*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最后的练*题应该还算算得上吧。

  不足之处:

  这节课学生的表现还算可以,但自己还有一点做得不到位:幻灯片口算小木棒并没有与黑板呈现的板书做到顺畅的过渡,导致新授时间过长。

笔算乘法教学反思14

  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较好地把握了计算教学的目标。本节课在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把握上,在注重知识技能的目标的同时,更注重目标的整体性和全面性。在价值目标取向上不仅仅满足于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算理算法,会运用法则正确进行计算,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算理算法的探索过程中,经历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过程,倡导算法的多样化,同时考虑到后继学*的需要,加强竖式计算的训练,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能够准确、迅速地计算方法。

  2.重组教材,渗透系统论思想。教材中的例6是对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一规律的运用。我对这一内容进行了补充和扩展,102×4是不进位的106×4是个位相乘进位的,508×3是个位和百位相乘都进位的,3003×3是因数中间两个0的乘法。通过这样的安排,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能从整体上把握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实践证明,教材的重新组合,不仅能达到预定教学目的,而且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主动建构。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整节课与原教材相比,虽然内容增加了,但学生照样学得很轻松。

  3.关注学生学*数学的过程。在教学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一规律时,我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利用乘法的意义,理解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在大量的例子中总结发现这一规律。计算本身是枯燥乏味的,机械的训练会使学生厌烦。计算课不应该是重复的练*。在每一次计算后,我都会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学生在一次一次地观察、比较、交流中掌握了笔算方法。这一目标的达成是在自主尝试、自由表达的基础上实现的。教学中努力做到尊重学生,民主教学,认真倾听他们之间不同的意见,给他们发表自己想法的权利和机会,使他们在无恐惧的情景下自我检查、反省、逐步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练*题的设计综合性强,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笔算乘法教学反思15

  1从本班实际导入,创设了问题情景。

  新课标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数学”,我在课堂开始就从班级买作业本入手,再现了学生熟悉的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同时,计算设置在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之中,激活了学生原有的知识与经验,使学生愿意去主动探索知识。

  2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给学生创设了思考与交流的空间。

  新课标提出“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在探索笔算乘法的过程中,我先请同学估一估,培养了学生估算的能力,接着,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计算,学生积极地投入到交流讨论当中,不少同学的口算能力很强,用口算的方法算出了结果,在交流中学生充分的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在此基础之上,我又引导学生试着用竖式解决这一问题,有了口算的基础,学生通过认真的思考与合作交流得出了笔算乘法的方法。从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到相互交流探索笔算方法,学生始终处于学*的`主体地位,在活动中学生经历了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的得出过程,体会了计算的用处,真正成为了学*的主人。

  当然,在课堂中也有不足之处,例如,*时一些发言少的、内向的孩子,在合作交流中,参与的深度就远远不及活泼开朗的孩子,这就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当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改进方法,真正做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笔算乘法》教学反思通用20篇(扩展3)

——笔算乘法教学反思优选【20】份

  笔算乘法教学反思 1

  学生通过认真的思考与合作交流得出了笔算乘法的方法。从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到相互交流探索笔算方法,学生始终处于学*的主体地位,在活动中学生经历了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的得出过程,体会了计算的用处,真正成为了学*的主人。

  当然,在课堂中也有不足之处,例如,*时一些发言少的、内向的孩子,在合作交流中,参与的深度就远远不及活泼开朗的孩子,这就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当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改进方法,真正做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笔算乘法教学反思 2

  《笔算乘法(例1不进位)》教学反思:

  笔算乘法的第一课时内容简单,孩子们有了以前加减法竖式的基础,学*乘法就很容易。有很多孩子在课前自学时就已经准确地掌握了方法,所以在课上我们共同总结了算法,点出了易出错的地方,整堂课的学*显得轻松有余。就是有个别学生容易把多位数的十位乘错,有的是乘法口诀背错,有的是没乘直接搬下来。大多数同学准确率都很高,所以课堂上我更侧重于运用乘法计算来解决问题,放手让学生读题,提炼出题目所需的条件,学会理清各数量之间的关系来进行解题,但解决问题仍是学生们最弱的一项,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和练*中加强关注。

  例2含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教学反思:

  有了不进位乘法竖式与加法的.学*基础,本节课的内容学生们基本上都是通过自主学*探究完成的。他们都已经熟知了乘法的笔算书写方法与计算顺序,也掌握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十位先乘后加。但容易的知识总是会受到学生们的忽视,所以仍有部分同学计算准确率不高,尤其是在计算十位时,有部分同学受加法满十进一的影响,总是会只加一。所以在下节课前应设计几题纠错题,让学生们通过找错,改错的过程明确个位满几十就要向十位进几,在计算十位时要先乘再加上进位的数字,得到的才是十位的乘积。

  通过几节课的教学,学生们读题的*惯慢慢养成,很多学生已经能准确地判断出题中每个数字之间的数量关系,能熟练地运用数量关系式来解决问题了,这对以后的数学学*会有很大的帮助。

  笔算乘法教学反思 3

  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是在学生学会了表内乘法,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万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编排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还是学生以后学*多位数乘多位数调查基础。因此,本课时的内容在本单元中以及小学阶段都占据重要的地位。从前几节课的情况以及学生的作业来看,学生对于这部分内容掌握不太好,主要问题有:

  1.学生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不进位和进位笔算都没有什么问题,他们都知道先用两位数个位乘一位数,再用十位数乘一位数,但是三位数乘一位数有的学生出错特别多,他们也知道先用两位数个位乘一位数,再用十位数乘一位数,但是却不用百位去乘一位数了,而是把百位加上十位进的`数后直接落下来。针对学生出现的这种典型错误,每节课的前几分钟,我都会在黑板上写几道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三位数乘一位数的题目,一步一步让学生边说过程,我边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反复的说,切实明白算理和算法后,学生几乎不再出错了。

  2.一些学生对于算理和算法都非常明白,但是100以内的进位加法计算非常慢,还容易出错,有一个学生计算100以内的进位加法还偷偷地伸手指头,于是我和这几个家长取得联系,请他们在家里指导孩子好好练*100以内的进位加法,效果非常好,现在班里学生计算连续进位乘法正确率提高了很多。

  计算教学没有捷径可走,学生理解了算理和算法后,必须多加练*才能提高正确率,现在我班的学生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又对又快。

  笔算乘法教学反思 4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与两位数乘两位数同是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教学中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都可以直接迁移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中来,因此,学生对算理和算法的理解和探索并不会感到困难。但是,由于因数数位的增加,计算的难度也会相应的增加,计算中就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情况,因此,这一课的学*对学生来说也是非常必要的。

  三位数乘两位数虽然是笔算乘法的关键,但学生有了二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如果单是由教师讲解,难免会有枯燥无味感。在教学时,我以引导学生自主学*、小组合作交流的学*方式,在课堂创设思考、交流空间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对于如何笔算144×15,我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其在独立思考,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计算方法探索。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索。对于学生多种不同的算法,只要他们讲得出理由,都应加以肯定。交流时,重点放在讨论竖式的计算方法上,并让学生说一说每一步计算的算理。有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自己的探究中,学生通过认真的思考与合作交流得出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方法。整个教学过程,从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探索笔算方法,学生始终处于学*的主体地位,在活动中学生经历了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的得出过程,体会了计算的用处,真正成为了学*的主人。我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是主体,是探索者,由于学*方式具有开放性和探索性,学生的学*活动积极了、主动了。

  在练*的评讲,将重点放在学生容易错的题目或常见错误上。让学生做老师,进行批改纠错。分析这道题是否正确?如果是错的,那么错在哪里?从而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纠正了学生错误,加深正确做题的印象。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提出明确要求,包括相同数位如何对齐以及横线的画法等,作业批改时也从严要求。

  从作业情况来看,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主要问题是学生的口算能力较弱。其一,部分学生乘法口诀不熟练;其二,一百以内的加法不过关。虽然在上学期期末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训练,但效果并不显著,本学期要继续加强计算题的练*,每天的题量可以少一些,但要坚持每天练。

  笔算乘法教学反思 5

  学生通过认真的思考与合作交流得出了笔算乘法的方法。从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到相互交流探索笔算方法,学生始终处于学*的主体地位,在活动中学生经历了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的得出过程,体会了计算的用处,真正成为了学*的主人。

  当然,在课堂中也有不足之处,例如,*时一些发言少的、内向的孩子,在合作交流中,参与的深度就远远不及活泼开朗的孩子,这就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当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改进方法,真正做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笔算乘法教学反思 6

  两周的时间我们学*的都是乘法的笔算,反思这两周的教学我认为《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主要是解决笔算过程中从哪一位乘起、怎么进位。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笔算乘法的'开始,是在学生会做表内乘法,整十、整百的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加两步混合运算和万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比如学*例题时,我让学生先预*,预*要求是这样提的:

  1、先读课本,要求从上往下,从左往右认真阅读。

  2、寻找图中的信息,并根据有关的信息提出相关的问题。

  3、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4、怎样计算?如果有问题可以请教家长。

  课堂中我利用两分钟的时间,让孩子回忆昨晚的预*情况,并做好汇报工作。然后让学生把自己的算法板书到黑板上,并让他们进行讲解。对学生讲解出现不明白的地方老师及时点明,重点讲明算理,让所有的学生知道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是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个位、十位和百位的乘积都要进位、十位和百位的乘积加进上来的数又要进位,也就是连续两次(或三次)进位的题目。在进位乘法中,进位叠加的乘法难度最大,学生既要记住进上来的数,又要做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稍有疏忽,就会产生错误。为了解决这个难点,我在课中安排了口算,在板演题中又要求学生说说计算过程,(先算个位……再算十位……)并且逐步完善板书过程,让学生了解到笔算乘法其实可以拆分成一个表内乘法算式和一到两个乘加算式来进行计算,再通过口答进行强化,化难为易,一步步进行突破。从学生的当堂作业上来看,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学生都能熟练说出算理,笔算正确率也较高。

  笔算乘法教学反思 7

  我教学的是《笔算乘法》的第一课时,本课时的内容是学*《笔算乘法》的引路课,也是进一步学*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它是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的掌握表内乘法,学会了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加两步计算混合运算和万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教学的。我教学的知识目标是:1、借助算用结合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计算(不进位)的必要性。2、通过算用结合的形式,让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计算的过程,初步建立乘法竖式的计算模型,理解竖式的每一步含义。能力目标是:1、在学*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2、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用知识迁移、类推的能力。3、通过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上完这节课,我觉得有些地方还是很成功的。

  一、基于解决问题的背景下上笔算课,情境创设为教学服务。

  例题,我创设了一个“为地震中的儿童捐书”的情境,让学生经历解读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在解决第1个问题的过程中,首先,让学生了解笔算的必要必性;同时,通过几个措施理清算理和算法。最后通过对比,将估算、口算、笔算建立联系。问学生你有什么发现,结论是方法是一样的,让学生更深理解算理,同时感受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万变不离其中。第二个问题的解决是巩固2位数乘1位数的算理与算法。第三个问题的解决,是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让学生知道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算式不同,但结果是一样的。综合练*题,我创设了一个“老师们为地震中的人们捐衣”的情境,目的是巩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让学生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二、让学生主动学,以学生的已有的知识为起点。

  解决第一个问题时,我先让学生估一估,并连问:你能估算吗?怎么估?估大了还是估小了?因为之前刚刚学过,很容易就唤醒学生的已有的知识。估完后,问学生,能口算吗?既起到了复*的作用,也起到了铺垫的作用,也体现了尊重学生的知识起点。再通过引导,让学生了解笔算乘法的必要性,展开新课。

  三、练*设计有思维增量。

  基础题:一组笔算题。3×2 23×2 223×2之前面设及的都是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此组题中有三位数乘一位数,先让学生说说223×2算理与算法,再让学生对比三道算式,通过对比得出结论,方法是一样的,再在223前面添一个2,让学生感悟。

  综合题:老师们为灾区捐衣物。在掌握笔算乘法的基础上,让学生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数形结合题:(1)先估后算。(2)先移后算。

  本课节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面对学生的多种解法,还可以站得更高。在解决第三个问题时,让学生分类,按解题思路的不同进行分类。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会有所帮助。

  二、31×2+33,应该问问学生31×2表示什么意思?而不只是为有新的解法而解题,是需要引导学生分析题意。

  三、在对比口算、笔算有什么相同处时,事先需要沟通,先要让学生理解,教研员田老师给了一个建议:在让学生口算时,将过程板书下来,说一说6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笔算之后,再对比,就有对比的依据。

  笔算乘法教学反思 8

  教学时,先通过两道不同复*题的比较,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同时为新授作充分的铺垫。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尝试计算145×12,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顺利地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迁移到三位数乘两位数中来,并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的情境,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使抽象的`算理具体化,更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同时,教学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如何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上,而是让学生将新知识与原有的知识进行比较,在比较中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在两次比较中,学生的知识不断得到整理重组,知识网络得以不断充实与完善。 但这节课也还存在不足的几个方面:

  1、追求课堂的高效而忽略了学生学*知识过程中的知识生成环节。在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与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做知识迁移过程中我参与的程度太大,应该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大胆的说说自己的想法。

  2、教学环节预设太多大胆放手不够,比如:如果将:“你能用竖式计算出准确答案吗?”这一提问换一种方式提问“你能用尽可能多的方法计算出准确答案吗?”,那么最后的学生给我们所展示的结果将是百花齐放,学生的学*和我的教学都将提升一个层次。

  笔算乘法教学反思 9

  第6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

  2.笔算乘法

  第1课时 笔算乘法(不进位)

  【教学内容】

  教材第60页例1。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理解每一步计算的含义;能正确地进行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2.在自主探索、交流学*中,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3.会用已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 点: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不进位)及乘法竖式书写的格式,并能正确计算。

  难 点: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教师出示课件,谈话引入。

  教师:屏幕上三位小朋友正在用彩笔画画,他们三个一共有多少支彩笔?请同学们都猜一猜。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写在自己的纸上)。然后想一想你用什么办法说明你猜测的数是正确的或者比较接*正确答案。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1.尝试计算。

  教师:请同学们用尽可能多的方法计算出12×3等于多少。

  要求:动脑筋,想一想,该怎样计算呢?把你的方法写下来。算完后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全班反馈、交流。

  (1)学生有可能有多种算法:

  ①摆学具。

  ②口算:12×3=36。

  ③12+12+12=36。

  ④3+3+3+…3=36(12个3相加)。

  ⑤2×3+10×3=36。

  ⑥8×3+4×3=36。

  ⑦9×3+3×3=36。

  学生说自己的理由:

  生1:我是用连加的方法算出来的,3个12相加等于36。

  生2:我也是用连加的方法算出来的,12个3相加等于36。

  生3:我是这样算的,我先把12分成10和2,然后算2乘3等于6,再算10乘3等于30,30再加上6等于36。

  生4:把12拆成8和4,再分别乘3,把它们的积相加等于36。

  生5:把12拆成9和3,再分别乘3,把它们的积相加等于36。

  生6:我是通过摆小方片的方法得到的。

  (2)比较评价。

  ①看一看,你理解各种方法的道理吗?

  ②比一比,你喜欢哪一种方法呢?理由是什么?

  同学们通过讨论得出结论:生3的方法简单。因为如果加数多了计算就很麻烦。

  2.在自主探索中学*新知。

  教师:那我们能不能把生3这三个算式像加法竖式那样合并成一个竖式呢?

  (1)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的方法。

  (2)汇报交流,反馈算法。

  学生的方法可能有:①先用3乘个位上的2得6,写在个位上,表示6个一;再用3乘十位上的1得3,写在十位上,表示3个十,结果就是36。②2×3=6,6写在个位上,表示6个一;10×3=30表示3个十,3写在十位上,等于36。③先用十位上的1乘3,表示3个十,写在十位上;再用个位上的2乘3得6,表示6个一,写在个位上,结果就是36。

  (3)师生互动,交流算法。

  教师:怎样列竖式?先从哪一位乘起?

  教师边板书边讲解,边与学生交流:在乘法竖式时,先写第一个乘数12,再写乘号,然后写第二个乘数3,注意3写在哪儿。乘的时候,要从个位乘起,用3和个位上的2相乘得几,写在哪儿?为什么?乘完了吗?还没有,接着用3乘十位上的1,得到的3又写在哪儿?表示什么?结果是36。

  在乘法竖式里,12、3和36分别叫什么?

  教师板书:

  教师:如果百位上还有数,还要怎样算?

  教师:对,继续用3乘百位上的数,乘得的积就写在百位上。

  三、尝试练*

  1.教材第60页“做一做”。

  (1)做一做第1题(板演齐练,全班交流算法,比一比书写格式)。

  (2)做一做第2题(板演齐练)。(做一做第2题,算好后相互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教师:你发现这3道算式最大的区别是什么?(第一个算式,第一个乘数是一位数;第二个算式,第一个乘数是两位数;第三个算式,第一个乘数是三位数。)

  这3道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先乘个位,再乘十位,最后乘百位,这是笔算乘法的基本方法)

  2.练*十三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并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3.练*十三第2题。

  (1)用课件出示练*十三第2题,请同学观察题目,明白题中给出的信息。

  (2)组织学生独立完成,同桌再互相说说自己的算法。

  (3)指名学生在班里汇报,说说为什么要用乘法来计算,用竖式是怎样算的.。

  (4)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四、课堂小结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汇报,并整理本节课学到的知识。

  【教学反思】

  让学生在学*情境中交流理解算理、总结计算方法,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算理算法,更注重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算理算法的探索过程中,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倡导算法的多样化,让学生逐渐体会到用竖式计算的优越性。

  笔算乘法教学反思 10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的。它是本单元的重点,学生掌握了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以后,将为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节课的笔算主要是让学生1、掌握乘法的顺序;2、理解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得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传统的计算教学侧重于使学生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新课程背景下,计算教学不是孤立的,它与估算、与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了。所以本节课把教学目标定位在:1、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理解并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2、通过自主、合作学*,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体验方法的多样化。3、培养学生合作学*意识,渗透德育教育。同时培养学生用“旧知”解决“新知”的学*方法及善于思考的学*品质,养成认真计算的学**惯,其中教学重难点仍是理解乘数是两位数笔算乘法的算理。

  对整堂课的教学过程是,创设一个买福娃的情境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同时还创设一个买书的情境围绕要解决的中心问题展开自主探索,在教学中我以引导者的角色带领学生理清:1、掌握乘的顺序。2、理解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得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同时也提倡算法多样化。

  本节课在新知的探索过程中,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我分两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主要是为解决学生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理解,而理解算理主要是以学生对乘法算式意义的理解为突破口。在对比口算与列竖式时,学生都喜欢口算的算法,因此我顺水推舟的说:“实际上口算与列竖式的算法是一样的。列竖式的方法比口算方法还要简便,实际上列竖式也是先算24乘2的积;再算24乘10的积;再把24乘2的积和24乘10的积想加。”第二层次主要是为解决十位部分积的对位问题,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主要是能解决这几个问题,第二个部分积的末尾“0“能不能省?会不会影响计算结果?省“0”后要注意什么?

  总之,这次教研课能抓住计算教学的基本步骤进行:1、强化口算,估算。2、重视算理。3、注重算法多样化。4、有培养学生合作学*、自主探究的意识。但“没有完美的课堂”,这节课也有不足和需要改进方面:1、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很好的体现,老师讲解多,学生展示的时间与空间少。2、重点环节单一重复,学生理解内化的过程得不到体现。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尽可能的让每一位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积极参与学*过程,在重点环节教学时,要让学生会说乘的顺序,理解并能讲述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得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让学生在教师创造的时间和空间中体现自我的价值,品尝成功喜悦。同时实现算法多样化与最优化,并让学生感受“用旧知识解决新知识”这一数学思维方法。

  笔算乘法教学反思 11

  一个因数末尾有零的笔算乘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零和任何数相乘都得零”以及“一个因数中间有零的笔算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的,目标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理解一个因数末尾有零的乘法的算理正确计算,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迁移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课堂上我将教学的重点放在计算方法和简便算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上。

  一、努力之处

  1.沟通联系促进迁移

  课堂开始我设计了几道整十、整百乘一位数的口算题,通过复*口算方法,让学生能在探索新知时能学会知识的`迁移,即在相乘的时候让学生掌握先末尾的0可以不看,直接和一位数相乘,然后再在积的末尾添上相应个数的0。通过复*发现学生们多数会做,但是在叙述方法是语言不够严谨完整,以后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2.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课堂开始我创设生活情境:“王老师就想去买电扇.于是他带了1000元钱来到了商店.电扇每台350元,王老师带的钱够用吗?请学生积极想办法帮王老师解决问题。我先让学生估算后在尝试,然后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己先尝试用竖式笔算,再让学生展示几种不同的算法,让学生自己评一评。但是学生由于受数位对齐的思维定势的影响,只有5个孩子是用简便方法计算的。于是我引导大家比较发现两种算法的不同,喜欢哪一种?了解体会简便算法的优越性,通过比较大多数学生知道用简便方法计算比较合理。这样学生通过议一议、试一试、比一比、想一想等一系列活动,加深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提醒学生“书写积的时候应注意是什么?”一要注意竖式的书写格式,二要注意积末尾的个数,整堂课让学生积极地想办法解决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层层训练综合运用

  本节课的内容不多,学生比较容易理解,但是要达到正确计算的目标需要加强练*。练*中不仅有基础的笔算题目,还有解决问题的内容,学生在练*交流中理解算理,强化算法。练*中还出示几组算式,学生计算分类,在对比中初步渗透了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

  二、改进之处

  1.应再次强化对位问题

  通过练*发现多数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掌握的不错,但是还有个别孩子还是*惯于用第一种笔算方法,如2800×3,2800×5,不能熟练的将一位数与0前面的数对齐,在以后的练*课中要在进一步引导强调竖式的书写格式。

  2.把控好教学节奏

  因前面的时间没有调控很好,造成最后一题没有练*,课堂训练量不够少,课堂教学还不够紧凑,以后要多加注意。

  通过本次上课,我又学*到了许多,如何让计算课堂上得扎实高效是我不断追求的目标。

  笔算乘法教学反思 12

  我教学的是《笔算乘法》的第一课时,本课时的内容是学*《笔算乘法》的引路课,也是进一步学*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它是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的掌握表内乘法,学会了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加两步计算混合运算和万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教学的。我教学的知识目标是:1、借助算用结合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计算(不进位)的必要性。2、通过算用结合的形式,让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计算的过程,初步建立乘法竖式的计算模型,理解竖式的每一步含义。能力目标是:1、在学*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2、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用知识迁移、类推的能力。3、通过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上完这节课,我觉得有些地方还是很成功的。

  一、基于解决问题的背景下上笔算课,情境创设为教学服务。

  例题,我创设了一个“为地震中的儿童捐书”的情境,让学生经历解读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在解决第1个问题的过程中,首先,让学生了解笔算的必要必性;同时,通过几个措施理清算理和算法。最后通过对比,将估算、口算、笔算建立联系。问学生你有什么发现,结论是方法是一样的,让学生更深理解算理,同时感受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万变不离其中。第二个问题的解决是巩固2位数乘1位数的算理与算法。第三个问题的解决,是让学 生体验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让学生知道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算式不同,但结果是一样的。综合练*题,我创设了一个“老师们为地震中的人们捐衣”的情境,目的是巩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让学生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二、让学生主动学,以学生的已有的知识为起点。

  解决第一个问题时,我先让学生估一估,并连问:你能估算吗?怎么估?估大了还是估小了?因为之前刚刚学过,很容易就唤醒学生的已有的知识。估完后,问学生,能口算吗?既起到了复*的作用,也起到了铺垫的作用,也体现了尊重学生的知识起点。再通过引导,让学生了解笔算乘法的必要性,展开新课。

  三、练*设计有思维增量。

  基础题:一组笔算题。3×2 23×2 223×2 之前面设及的都是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此组题中有三位数乘一位数,先让学生说说223×2算理与算法,再让学生对比三道算式,通过对比得出结论,方法是一样的,再在223前面添一个2,让学生感悟。

  综合题:老师们为灾区捐衣物。在掌握笔算乘法的基础上,让学生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数形结合题:(1)先估后算。(2)先移后算。

  本课节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面对学生的多种解法,还可以站得更高。在解决第三个问题时,让学生分类,按解题思路的不同进行分类。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会有所帮助。

  2、31×2+33,应该问问学生31×2表示什么意思?而不只是为有新的解法而解题,是需要引导学生分析题意。

  3、在对比口算、笔算有什么相同处时,事先需要沟通,先要让学生理解,教研员 田老师给了一个建议:在让学生口算时,将过程板书下来,说一说6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笔算之后,再对比,就有对比的依据。

  笔算乘法教学反思 13

  核心提示:一、说教材《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定为:

  1、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2、使学生在小组内经历笔算乘法计...

  一、说教材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定为:

  1、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2、使学生在小组内经历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3、让每一个学生在合作学*、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体验到学*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惯。

  二、说教法

  学生已经学过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有了笔算乘法的基础,因此我在课一开始就先出两道笔算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说一说是怎样笔算的,唤起学生对旧知识联系,为学*新课作准备。接着创设情境出示例题,“李叔叔从哈尔滨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每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约有多少千米?”学生列出算式145X12=,先让学生估算:李叔叔家大约离北京有多远?学会估计生活中较大的数,对于一些学生来讲,估算较为困难。所以让那些掌握较好的同学交流下自己的估算方法,对于其他同学来讲,能起到示范作用。使他们在别人的帮助下慢慢的学会。接着,让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竖式运算,有了课前的“温故”和老师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自己的探究中,学生通过认真的思考与合作交流得出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方法。并且让学生试说出算理,我适时板书。从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探索笔算方法,学生始终处于学*的主体地位,在活动中学生经历了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的得出过程,体会了计算的用处,真正成为了学*的主人。

  三、这节课不足的三个方面:

  1、追求课堂的高效而忽略了学生学*知识过程中的知识生成环节。在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与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做知识迁移过程中我参与的程度太大,应该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大胆的说说自己的想法,并总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2、我的教学智慧没有得到充分展现。教学环节预设太多我放不开手,比如:如果将:“你能用竖式计算出准确答案吗?”这一提问换一种方式提问“你能用尽可能多的方法计算出准确答案吗?”,那么最后的学生给我们所展示的结果将是百花齐放,学生的学*和我的教学都将提升一个层次。我放不开手,究其深层原因还是我教学智慧的贫乏。

  3、课堂上加强学生的口算练*。

  笔算乘法教学反思 14

  笔算乘法是义务教育人教版三上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了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即加减法的笔算的基础上学*,为下面继续学*笔算乘法打下基础。我教学的是笔算乘法的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是:

  1、理解笔算乘法的算理。

  2、掌握笔算乘法的方法。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惯。

  上完这节课我觉得以下几点还是比较成功的。

  一、尊重学生的学*起点。

  在设计这节课的一开始,我是只教学例1,就是不进位的笔算乘法,在试教的过程中发现大多数学生都能马上找出12×3的笔算方法和算理,这个学*任务对他们来说非常的简单,没有什么学*的难度,为此我把例2的内容即个位满几十的也放在一起教学,增加这堂课的容量,和密度。让学生的学*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还是能比较轻松的接受的。

  二、让学生自己探索计算的方法和算理。

  由于有笔算加减法的铺垫,还有一些学生可能已经接触过这样的竖式,所以我设置学*的过程由学生自主探索为主,整堂课都由学生自己来介绍笔算的方法,即算理。教师主要是把学生说得方法进行小结。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

  三、体现算法多样化,并为笔算的计算方法、算理所服务。

  计算12×3时,我先让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有些学生运用口算的方法2×3=610×3=3030+6=36,有些学生用的'是,有的是用加法的方法12+12+12=36(元),还有是用笔算的方法。让学生一一来介绍各种方法,最后引出笔算的方法,过程自然、流畅。同时在理解算理时让学生比较三种方法你有什么发现,得出方法其实是一样的,让学生更深理解算理,同时感受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万变不离其中。

  当然我的这堂课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笔算课在于其他类型的课相比相对比较枯燥,为此我设置了一定的情景,但从这次上课的情况来看,情境没有很好的为教学所服务。此外,练*的量不是很大。

  笔算乘法教学反思 15

 《笔算乘法》主要解决笔算过程的书写格式和竖式中每一步计算的含义问题,这是在学生会做表内乘法,整十、整百的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以及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为乘法竖式书写与加法相似,加上笔算方法与口算方法有相通性,对学生来说书写格式与算理理解并不是特别困难。因此教学时,我将一环节交给了学生自己去尝试,去探究,最后自己来概括。另外在教学中,我有意识的渗透以下三个方面:

  一、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往往采用正确计算的方法,不会主动的去用估算,甚至要求估算解决的问题,也会忽视而采用正确计算。教参中要求教学笔算前,先让学生对例题进行估算,我觉得有种为估算而估算的味道,不利于学生自觉得应用估算。让学生自觉得应用估算,能体会到做算的应用价值。当然例题中教学新知前也进行了口算方法的巩固,算法交流中进行了口算方法与笔算方法的对比,意在让学生明白,要计算正确的结果,不仅可以用口算,也可以用笔算,要视数据而定,培养学生灵活计算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

  例题是两位数乘一位数,练*中最多也只是三位数乘一位数,为了让学生真正得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我在巩固练*中通过做一做三道题的练*后的对比,使学生明白一位数去乘的次数与多位数有关,这样为学生以后计算更多位数的数乘一位数作了铺垫。这样使教学不再局限于教材中的知识点,而是教给了学生学*的方法与能力。

  三、通过练*拓展学生的思维。

  其实我们在教学数学时要注意把握两点:

  一要充满智慧挑战,也就是数学味,发挥数学的思维价值;

  二要有生活味,发挥数学的应用价值。那么要发挥数学的思维价值,在新授课教学时,教师除了要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外,练*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像这节这样知识点比较简单的课,适当的设计拓展性的练*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最后的练*题应该还算算得上吧。

  不足之处:

  这节课学生的表现还算可以,但自己还有一点做得不到位:幻灯片口算小木棒并没有与黑板呈现的板书做到顺畅的过渡,导致新授时间过长。

  笔算乘法教学反思 16

  教学目标:

  1、理解乘法的意义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让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全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感受“借助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策略意识。

  3、通过应用,初步体验两位数乘两位数在生活、数学应用中的广泛性,拉*算式与生活的联系,并体验探究、应用过程中的成功感。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的意义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用一个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得数的末尾与十位对齐的道理。

  教学过程预设: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听说小朋友这几天在学乘法,先来考考你们

  1、先后出示12×3 12×30

  师:12×3多少?是几位数乘几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你知道这个算式的

  乘法意义吗?(乘法意义)

  师:那12×30呢?是几位数乘几位数?(整十数乘两位数)它的乘法意义?

  2、师:老师对今天这节课小朋友的学*更有信心了。小朋友,你们有吗?好,现在上课。

  3、师:李老师来自镇小,在算我们学校总人数的时候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

  临城小学*均每班有31人,那全校12个班有几人?

  (1)读题

  (2)怎样列式?31×12

  (3)这是几位数乘几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它的乘法意义你知道吗?那么谁能说说,31×12它的结果大约是多少?你是怎么估计的

  (4)我知道了镇小大概的人数,那到底准确的有多少人呢?大家还没告诉老师呀,要计算这道题,我们以前学过吗?遇到新问题了怎么办?能不能把它变成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

  二、探索尝试,寻找方法

  1、自己试着把这题变成我们学过的旧知识,在自己的练*本上试试。

  2、师:你不仅要会算,还要把道理说清楚,有了一种方法,还有没有第二种方法,第三种方法?(在此期间请学生到黑板板书不同的方法)

  3、同桌交流整理。

  师:怎样才能使老师听明白?先同桌之间互相当小老师试试,看能不能使对方听懂。开始交流。

  3、全班汇报,汇总解答策略。

  师:我发现刚才在讨论的时候大家学**惯特别好,学*效果一定很好。谁想出了一种方法?有两种的吗?还有没有更多的?(把学生的方法写到黑板上来,并请学生来介绍)这是谁写的,请你来说说?

  可能会出现:

  第一种方法:31×10=310 31×2=62 310+62=372

  师:为什么这么列,这是什么意思?(31×12没学过,但我们可以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知识,31×12表示12个31相加,可以把它看成10个31与2个31相加)你们明白了?

  或出现12×30=360 12×1=12 360+12=372

  师:这两题方法有什么共同的地方(都把一个因数拆成两数之和,再与另一个因数相乘)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同一种方法)

  师:为什么要拆呀?

  师:看来大家很有自己的想法,想到把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来解决。

  第二种方法:31×4×3 31×2×6

  那这又是什么意思呢(把一个因数拆成两个因数的积)老师发现我们班小朋友真是了不得,你们知道吗你们刚才用的方法是我们四年级才要学的。

  [1][2][3]下一页

  第三种方法:

  1、他是用什么方法做的?用这种方法做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若学生没出现竖式的形式

  师:我们以前学*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时候可以用竖式做,那两位数乘两位数可以吗?自己试着做做看。用这种方法做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2、 62是怎么来的?(2个31)也就是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因数

  3、310是怎么来的?(10个31)那3728呢?(板书:与第一种方法用线联系

  起来)

  31

  × 12

  ―――

  62

  310

  372

  4、若学生还有其他不同的算式,

  31

  × 2

  ―――

  62

  31

  × 10

  310

  62

  + 310

  372

  (1) 你为什么这么做?看来大家很有自己的想法。

  (2)看着这三个板书,你想不想说什么?是不是觉得有点繁?能不能再创造出一个算式,把三个算式的意思也能用一个算式也能明白?再试试。我已经发现很多小朋友智慧的火花了。

  4、请他板演后,问:大家能看明白是什么意思吗?每一步表示什么意思?同桌互相说一说(提醒:分几步做?)

  5、看着板书现在你想说什么?(第一种方法与笔算方法的思路是一样的,一个横式表达,一个竖式表达。竖式的形式以前我们也见过,我想今天学*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这种形式应该重点掌握。

  6、现在我们能知道镇小有多少学生吗?(板书完整横式)观察竖式,填一填2个班有( )人 10个班有( )人 12个班有( )人

  23

  × 13

  ―――

  69

  230

  299

  7、尝试用竖式练*23×13。(学生再次尝试计算)有困难的同学可以模仿上面一题也可以求助于你的同桌

  (1)谁愿意把你的解法展示给大家看(实物投影)并边介绍

  你的想法

  (2)你能看明白这个算式的每一步是怎么来的,表示什么意

  思吗?同桌互相说一说

  有什么地方不懂的?想问大家的。(实物投影)

  8、揭示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在学*什么?(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碰到这个新问题我们是怎样来学*的?(把新问题转化成我们学过的旧知识)今天我们用到了哪些旧知识?现在你能说说应该怎样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吗?

  师:是呀,我们学*数学往往都是把新问题转化为旧知识来进行的,今天的新知识,对于后面要学的知识来说又变成了旧知识,因此我们必须今天的知识学好,学扎实。

  23

  × 13

  ―――

  69

  41

  × 21 230

  299

  9、理解个位“0”不写的意思

  31

  × 12

  ―――

  62

  310

  372

  1)观察这三个竖式,跟以前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有什么地方不同?为什么会出现“两层楼”的情况?(因为乘了两次,第一次是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因数,第二次是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去乘第一个因数)

  (2)除了要乘两次外,还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吗?(第二次乘得的积的末尾都是“0”)为什么末尾都有“0”?那这个“0”不写可以吗?如果横式中不写可以吗?为什么竖式中可以而横式中却不可以?(竖式中有数位)“0”省略会不会影响计算结果?但要注意什么?因此我们通常把个位的 “0”省略不写。

  (3)其实个位不写“0”还有一个更大的作用,(观察板书)只要算第二个因数十位的时候,跟十位对齐就行了,这样两位数乘整十数就变成了两位数乘一位数。但有一点算得的积必须与哪位对齐?(十位)

  (4)省略“0”以后要注意什么?

  三、巩固方法,推广应用

  1、现在我们用这种形式笔算完成34×12 41×21

  (1)做之前有什么要提醒自己和大家的吗?

  (2)(实物投影)学生笔算并汇报

  (3)现在同桌互相说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应该怎么算?

  2、师:在我们生活中用没有用到过“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例子?(一学生举例可请其他学生笔算完成)

  3、师:老师也来举个例子并笔算。出示:

  一套12本,每本24元。一共要付多少元?

  4、帮老师解决一个问题

  出示:

  ⑴61个小朋友去看电影,买票一共需要多少钱? (学生认为还少了每张票的价钱)

  师:电影院售票窗口有这样一个告示 :**票每张50元 儿童票每张24元

  ⑵学生笔算

  怎样列式?为什么要与24相乘而不是50?

  ⑶多媒体对照

  61

  × 24

  ―――

  244

  122

  1464

  ⑷ 1张票要( )元 60张票要( )元 61张票要( )元

  5、 11×11= 12×11= 13×11=

  14×11= 15×11= 16×11=

  师:要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必须进行大量练*。现在我报题,你们笔算。

  (教师随时报得数)我已经好了,你们呢?

  师:很奇怪是吧,是不是老师把这些得数全背出来了?其实这里就有数学秘密在,有兴趣的话下课可以去找找

  机动:出示图片《脑筋急转弯》每本16元 《小博士观察手册》每本24元

  三(2)班小朋友准备700元钱,想每人买一本相同的书,应该买哪种书?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这节数学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是怎样学*的?

  师:今天我很高兴,感觉真好!这种感觉是大家给我的,所以我要特别谢谢你们,以后有机会咱们再在一起上课,好吗?

  反思:

  首先,我想谈谈对教材的理解。这部分的学*内容是在学*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而且,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因此在计算体系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本节课在新知的探索过程中,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分两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主要是为解决学生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理解,而理解算理主要是以学生对乘法算式意义的理解为突破口,从引入部分的口算、学生用不同方法对例题的尝试及学生对不同方法的理解,包括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过程都仅仅围绕乘法的意义来展开;第二层次主要是为解决十位部分积的对位问题,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主要是能解决这几个问题,第二个部分积的末尾“0”能不能省?会不会影响计算结果?省“0”后要注意什么?

  由于这是一堂计算课,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法则及算理的认识,激发学*兴趣,提高计算能力,并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书写工整的良好学**惯。练*是一种有目的、有步骤、有指导的教学活动。有目的性的练*就是要教师在设计安排练*题时,要悉心钻研教材,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精心安排。也就是说教师在设计练*时必须明确每一道题的由于这是一堂计算课,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法则及算理的认识,激发学*兴趣,提高计算能力,并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书写工整的良好学**惯。练*是一种有目的、有步骤、有指导的教学活动。有目的性的练*就是要教师在设计安排练*题时,要悉心钻研教材,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精心安排。也就是说教师在设计练*时必须明确每一道题的练*意义,确保一步一个脚印,步步到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练*的优化。因此在探索检验过程中我一共安排了4道题:31×12 23×13 41×21 34×12 前两题主要是为理解算理服务的,后两题是为了巩固部分积的对位问题。计算是枯燥的,但也是有用的,引导学生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逐步树立应用数学的意识,从而从“有用性”的外在角度刺激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更积极主动更有兴趣的来学*今后的计算课。在学*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渗透一种数学策略,掌握一种数学方法,使今后学生面对没出现过的题目、类型或其他生活中的问题,不再惊慌不已、束手无措也是我本节课要传达给学生的:原来新问题也不可怕,也只不过是旧知识的重新建构。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特别是作为一名教师课堂智慧的缺少,如课堂提问的策略问题,面对学生的突发问题,不知道怎样去引导。在今天部分积“0”问题的处理上就花费了大量时间,并且出现了很多重复教学的情况。我想了有了失败,才会去找原因,才会去思索,才会不断去实践,这样在实践反思中不段磨练自己,锻炼自己。

  笔算乘法教学反思 17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及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所以学生对于学*笔算乘法并不陌生。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在教学新知识时,让学生认真观察、分析情境图,并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算法(把解决不了的新知识,转化成学过的知识),然后引导学生学*笔算乘法。

  教学过程中,我重点强调相同数位对齐,指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第二步容易出错,提醒学生要认真正确计算出每一步的结果,避免出现差错。

  做练*题时,我重视让学生叙述计算过程和解题思路,让学生在“说”中理解算理。

  本节课从学生课堂反馈的情况看,多数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计算方法,只有少数同学还需要课后辅导。

  笔算乘法教学反思 18

  本节课是课本65页例题2进位的笔算乘法,重点讲解19乘19的竖式,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乘法的方法,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了不进位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我先出示几个问题:

  (1)、这算式第一步算什么?是怎样算的?个位满十怎么办?十位呢?

  (2)、第二步算什么?是怎样算的?

  (3)、第三步呢?让学生带着这几个问题独立尝试计算,指名板演并给大家解释他的计算过程,其他四人小组也交流算法并全班汇报。

  这节课的重点是理解进位笔算的算理,在学生展示并讲解方法之后,我都一一作出了评价,最后由老师再演算一次,并一边算,一边讲解算理(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9去乘19的每一位,积的末位要和个位对齐,表示9个别19是不是171,个位满八十向十位进8,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1去乘19,最后把两个积相加),然后再让全班齐说算理。接着出一些错题让学生判断并改正,并要他们知道错在哪?笔算进位的两位数乘法要注意什么?再通过书本65页的“做一做”来加深进位的两位数乘法计算方法,并让学生同桌间说说笔算的过程,同桌说说,指名说,以此方法突破教学重点。

  笔算乘法教学反思 19

  一周前接到比赛通知,到今天下午终于松口气走出录播教室,整整一个星期过去了。这也是从教以来打磨最久的一次课,前后经历6次试课,无数次修改教案课件,一次次推翻重来,到这一刻,过程中收获的,远比结局更重要。

  一、情境服务课堂,为课堂增姿添色

  作为一节信息技术融合课,必然离不了各种多媒体信息手段。一开始,只是想录一个音频,在本节课难点突破时,换一种形式来提醒孩子们注意。在制作音频时,独独相中了海绵宝宝的配音,紧接着,思路拓展,创设了一个海绵宝宝海底寻宝的情境,关于这个情境,也走了一些弯路。

  备课之初,过于强调信息技术的使用,甚至为此生搬硬套创设了一个海绵宝宝大杂烩,为什么说是大杂烩呢?你且来听一听,蟹老板为了拯救蟹堡王的生意,派海绵宝宝去海底深处寻找神秘配方,出发前,要送给海绵宝宝其中的一种调料,答对了才能送给它,结果被可恶的痞老板给替换成了藿香正气水……

  蟹老板承诺的神秘调料

  被痞老板偷偷换成藿香正气水,哈哈

  现在回想,也不得不佩服当时的脑洞之大。为了创设而创设,过于复杂牵强的情境,脱离课堂本质,只能被无情pass!于是,简化情境,只保留海绵宝宝海底寻宝这一条线,人物角色也只有这一个,搭配课堂评比机制,用海绵宝宝音效在关键节点提醒,贯穿全课,吸引孩子注意力,增添课堂趣味性,同时,也尽可能弱化了老师一直在强调,在环节之间过度的感觉。

  但是,在比赛过程中,还是有些许紧张,因此,评价机制没有完全跟上节奏,心里有些许遗憾。

  二、技术支撑教学,为课堂助力加油

  信息技术课,玩儿的就是信息技术。这次比赛,我对希沃白板的操作更加熟练,ppt可能从此就要慢慢退出我的备课舞台了。

  蒙板、白板、课堂游戏、计时器、班级优化大师、学科工具……太多的东西可以去挖掘。前后7次讲这节课,每一次玩儿课堂游戏时,孩子们都处于兴奋失控的状态,为什么不多创设这样的课堂呢!

  这个课件,是花费时间最多的一个了。有一版被pass掉的不舍得删除,一个小小的图标,要经历抠图、文字修改、加动画、音效等等,看起来**无奇的一页,最多有将*30个动画,经历几个小时的调整,才能达到想要的效果。每次到最后都安慰自己,还好达到了想要的.效果,都值得。

  但是,今天的赛课过程中,由于同时打开了希沃白板和鸿合白板两个软件,学生在玩儿课堂游戏过程中不小心触发了切换按钮,导致希沃整个控制面板消失不见,还好有翻页笔,对整个课堂顺利进行没有太大的影响。尽管预设了没有网络或网络卡顿的情况,但这种突**况还是让我内心慌乱了一下,看来,凡事还是要多做计划,有planB、planC……才能游刃有余。

  三、落实单元备课,紧抓难点突破

  这个单元中,例2(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一次进位),例3(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连续进位),这两节课知识联系十分紧密。从课题来看,很容易区分这两节课的重点知识,但教材在例2中呈现了一次进位满十进一的情况,而例3中呈现的是满30进3,满20进2连续进位的情况,这样,就很容易造成一种例3的重点是“满几十进几”。

  认真研读教材就会发现,例2的做一做中,已经出现了“满几十进几”,因此例3的重点在于突破“连续进位”。联系整个单元的知识编排,一切都迎刃而解,因此,备课要备全面。

  这次赛课,整个流程基本顺利,但仍觉有很多不完美,只因着每一次的不完美,才要不断的去努力和超越,反思、提升,待下一次奔赴完美!

  笔算乘法教学反思 20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的。它是本单元的重点,学生掌握了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以后,将为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的笔算主要是让学生:

  1、掌握乘法的顺序;

  2、理解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得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传统的计算教学侧重于使学生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新课程背景下,计算教学不是孤立的,它与估算、与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了。

  本节课把教学目标定位在:

  1、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理解并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2、通过自主、合作学*,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体验方法的多样化。

  3、培养学生合作学*意识,渗透德育教育。同时培养学生用“旧知”解决“新知”的学*方法及善于思考的学*品质,养成认真计算的学**惯,其中教学重难点仍是理解乘数是两位数笔算乘法的算理。

  对整堂课的.教学过程是,创设一个买福娃的情境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同时还创设一个买书的情境围绕要解决的中心问题展开自主探索,

  本节课学生需要理清:

  1、掌握乘的顺序。

  2、理解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得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同时也提倡算法多样化。

  本节课在新知的探索过程中,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我分两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主要是为解决学生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理解,而理解算理主要是以学生对乘法算式意义的理解为突破口。在对比口算与列竖式时,学生都喜欢口算的算法,因此我顺水推舟的说:“实际上口算与列竖式的算法是一样的。列竖式的方法比口算方法还要简便,实际上列竖式也是先算24乘2的积;再算24乘10的积;再把24乘2的积和24乘10的积想加。”第二层次主要是为解决十位部分积的对位问题,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主要是能解决这几个问题,第二个部分积的末尾“0“能不能省?会不会影响计算结果?省“0”后要注意什么?

  计算教学的基本步骤:

  1、强化口算,估算。

  2、重视算理。

  3、注重算法多样化。

  4、有培养学生合作学*、自主探究的意识。

  这节课也有不足和需要改进方面:

  1、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很好的体现,老师讲解多,学生展示的时间与空间少。

  2、重点环节单一重复,学生理解内化的过程得不到体现。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尽可能的让每一位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积极参与学*过程,在重点环节教学时,要让学生会说乘的顺序,理解并能讲述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得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让学生在教师创造的时间和空间中体现自我的价值,品尝成功喜悦。同时实现算法多样化与最优化,并让学生感受“用旧知识解决新知识”这一数学思维方法。


《笔算乘法》教学反思通用20篇(扩展4)

——三年级数学《笔算乘法》教学反思 (菁华3篇)

三年级数学《笔算乘法》教学反思1

  《笔算乘法》主要解决笔算过程的书写格式和竖式中每一步计算的含义问题,这是在学生会做表内乘法,整十、整百的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以及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为乘法竖式书写与加法相似,加上笔算方法与口算方法有相通性,对学生来说书写格式与算理理解并不是特别困难。因此教学时,我将一环节交给了学生自己去尝试,去探究,最后自己来概括。另外在教学中,我有意识的渗透以下三个方面:

  一、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往往采用正确计算的方法,不会主动的去用估算,甚至要求估算解决的问题,也会忽视而采用正确计算。教参中要求教学笔算前,先让学生对例题进行估算,我觉得有种为估算而估算的味道,不利于学生自觉得应用估算。让学生自觉得应用估算,能体会到做算的应用价值。当然例题中教学新知前也进行了口算方法的巩固,算法交流中进行了口算方法与笔算方法的对比,意在让学生明白,要计算正确的结果,不仅可以用口算,也可以用笔算,要视数据而定,培养学生灵活计算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

  例题是两位数乘一位数,练*中最多也只是三位数乘一位数,为了让学生真正得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我在巩固练*中通过做一做三道题的练*后的对比,使学生明白一位数去乘的次数与多位数有关,这样为学生以后计算更多位数的数乘一位数作了铺垫。这样使教学不再局限于教材中的知识点,而是教给了学生学*的方法与能力。

  三、通过练*拓展学生的思维。

  其实我们在教学数学时要注意把握两点:

  一要充满智慧挑战,也就是数学味,发挥数学的思维价值。

  二要有生活味,发挥数学的应用价值。那么要发挥数学的思维价值,在新授课教学时,教师除了要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外,练*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像这节这样知识点比较简单的课,适当的设计拓展性的练*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最后的练*题应该还算算得上吧。

  不足之处:

  这节课学生的表现还算可以,但自己还有一点做得不到位:幻灯片口算小木棒并没有与黑板呈现的板书做到顺畅的过渡,导致新授时间过长。

三年级数学《笔算乘法》教学反思2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虽然在乘法笔算的顺序和数位的对齐方面已有了一定基础,但计算作为最根本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应该是我们教学的重点。所以本节课把教学目标定位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在弄清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同时培养学生用“旧知”解决“新知”的学*方法及善于思考的学*品质,养成认真计算的学**惯。教学重难点是理解乘数是两位数笔算乘法的算理。本节课在设计时考虑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通过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方式的改变。

  着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学*数学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是让学生‘再创造’”。即让学生通过数学活动自己去探究、去寻找正确的方法。这本节课中,在学*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时,通过交流,让学生充分展示学*的思路,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让学生真正自己领悟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组织学生创新,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介绍不同的计算方法。如“请在四人小组里说说你的算法,也听听别人的算法!”“谁愿意与同学们分享你的计算方法?”“在这些算法中,你比较欣赏哪一种算法?”等等,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吸收,学会欣赏,学会评价。

  2、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算法多样化是问题解决策略多样化的一种重要思想,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新课标指出:笔算教学不应仅限于竖式计算,应鼓励学生探索和运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同一道计算问题,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和认知风格存在着差异,常常会出现不同的计算方法和解题策略,这正是学生具有的不同个性的体现。在本节课教学24×12时,放手学生试算,学生出现了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有根据口算的方法来计算的;有把因数拆成两个一位数,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计算的;有直接列竖式进行计算的;在学生独立思考解决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同学的解法,进行小组内交流,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间的数学交流。而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了成功的愉悦,使不同的人学到了不同的数学。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也存在着不足之处,老师还不能够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如在笔算乘法时,教师讲得过细。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尽量克服这些不足,力争课堂教学尽善尽美。

三年级数学《笔算乘法》教学反思3

  笔算乘法是在学生学*了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的基础上学*,为下面继续学*笔算乘法打下基础。在教学笔算乘法的第一课时时,我的教学目标是:

  1、理解笔算乘法的算理。

  2、掌握笔算乘法的方法。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惯。上完这节课我觉得以下几点还是比较成功的。

  一、尊重学生的学*起点。

  课前在设计这节课时,我是只教学例1,就是不进位的笔算乘法,在试教的过程中发现大多数学生都能马上找出12×3的笔算方法和算理,这个学*任务对他们来说非常的简单,没有什么学*的难度,为此我把例2的内容即个位满几十的也放在一起教学,增加这堂课的容量和密度,让学生的学*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还是能够比较轻松地接受的。

  二、让学生自己探索计算的方法和算理。

  由于有笔算加减法的铺垫,还有一些学生可能已经接触过这样的竖式,所以我设置学*的过程由学生自主探索为主,整堂课都由学生自己来介绍笔算的方法,即算理。教师主要是把学生说的方法进行小结。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三、体现算法多样化,并为笔算的计算方法、算理所服务。

  计算12×3时,我先让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有的学生运用口算的方法:2×3=610×3=3030+6=36,有的学生用的是连加的方法:12+12+12=36(元),还有的是用笔算的方法。组织学生一一介绍前两种方法后,最后引出笔算的方法,过程自然、流畅。同时在理解算理时让学生比较三种方法,说出你有什么发现,最终得出第一种口算方法与笔算方法其实是一样的,这样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算理,同时感受到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笔算乘法》教学反思通用20篇(扩展5)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教学反思范文5份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教学反思 1

  回顾整节课的教学,发现自己身上存在太多的问题:缺少对课堂的调控能力,语言不够精炼,对学生的引导不到位,制约了学生对新知的探索。今后的教学中,要努力学*。让每位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积极参与学*,让学生在教师创造的时间和空间中体现自我的价值。

  本节课理念新、设计巧、思路清、特色明。总观这节课体现了“简洁而充满活力,朴实而富有情意”的设计理念。它为公开课返璞归真,展示原生态的课,提供了成功的案例。

  1、明确教学目标,重视算理算法的理解与应用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计算教学中,“要通过观察、操作、解决实际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使学生会算,还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懂得为什么这样算的道理。并在多种算法的比较中使算法得到了优化。

  2、通过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方式的改变。

  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学*数学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是让学生‘再创造’”。即让学生通过数学活动自己去探究、去寻找正确的方法。这本节课中,教师在学*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时,通过交流,让学生充分展示学*的思路,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让学生真正自己领悟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教师组织学生创新,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介绍不同的计算方法。如“谁愿意与同学们分享你的计算方法?”“在这些算法中,你比较欣赏哪一种算法?”等等,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吸收,学会欣赏,学会评价。

  3、教学内容联系实际,重视学生的体验与感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教师在引入阶段通过现实数学情境的创设,采取忆旧引新的方法,从复*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再引出两位数乘两位的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可以分解为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来计算,这里教师充分依据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复*旧知来为学*新知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4、关注学生良好*惯的养成,重视学*方法、学*策略的指导。

  我国*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本节课自始至终都渗透着教师对学生进行学*方法、学*策略的指导,让学生自己能够运用不同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重点让学生体验到了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方法。但又鼓励,学生根据各人的实际选用合适的策略。如看书,请教家长老师、同学间相互帮助、独立思考解决等。

  5、课堂评价语运用恰到好处,时时处处都在关注促进学生的发展,激励学生学*更好地学*

  如:“同学们的估算能力真强!”“仔细严谨,体现了我们学*数学的良好品质!”等都体现了教师看到学生在学*活动中的表现十分满意和欣喜。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教学反思 2

  4月18-20日,我很有幸参加了在z举行的z市农村小学数学“关注常态,聚焦高校”课堂教学研讨会,在几天的紧张学*中,不但饱览了众多教学高手的真功夫,而且还聆听到多位专家的精心点评,受益匪浅。更有幸的是能和刘敏老师同上一堂课,让我深深的感受到了大师的风采,她的自信,稳重,驾驭课堂的能力,课堂上生成的问题能灵活机智处理的能力等等,有很多值得我去学*的地方。

  通过参加这次活动,我的感触很大,让我觉得这些专家前辈们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都是通过*时的思考总结,主动探索,积累经验,不断的反思、思考、创新、实践,才会有今天的成绩,才会使自己变的如此强大。我很想问问我自己,我每天都是在干什么?做了哪些有意义的事呢?是要我去做,还是我要去做呢?每天都思考了吗?每天都反思了吗?每天都进步了吗?哪怕只有一点点。真的得好好静下心来,好好思考,接下来应该怎么做呢?

  非常感谢于科长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这么好的*台,展现自己。也很感谢县教研室给我这次锻炼成长的机会。通过参加这次的研讨会,我感觉到自己真的很渺小,感觉自己脑袋里空空的,自己真是懂的太少了,感觉到了自己有很多很多的不足,需要去学*的有很多很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下面我就对我执教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进行深刻的教学反思。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估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虽然在乘法笔算的顺序和数位的对齐方面已有了一定基础,但计算作为最根本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应该是我们教学的重点。所以,本节课我把教学目标定位在让学生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本节课有以下不足之处:

  1.不能关注全体学生。

  在课堂上我发现回答问题积极的就那么几个同学,我试图调动其他同学的积极性,但是我屡次的尝试,都是以失败而告终,从这点上说明了我驾驭课堂的能力很差。

  2.评价语言过于单一。

  评价学生不但能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而且能增加其学*的兴趣,主动探索知识的欲望。一个良好的评价语对一个孩子来说也是很重要的,哪怕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表情都会对他们产生深刻的影响。但是我这节课老用你很棒、不错、很好,这一类的评价语,很单调,反复出现,让学生觉得*以为常,也激发不起学生的乐趣及其学*动机。

  3.个别地方设计意图不是很明显。

  比如:口算题第2组题目,我的设计意图是想把这组题目和竖式计算第二步联系起来,先给学生做个铺垫,然后便于学生理解用竖式计算的第二步是1个十乘24得24个十也就是240。但是通过教学效果来看,体现的不是很明显,属于无效环节。还有估算那个环节,设计意图是先让学生估算,再尝试用笔算,这样既复*了上节课的估算方法,也能使估算的数值能验算笔算的大约数值,使估算、笔算有机结合。但是课堂上只让学生估算出结果,没有让学生体会到估算在生活中的应用,没有使学生明确估算对笔算的作用,设计意图体现的不明显。

  4.教学机智欠缺。

  学生突**况不知道如何处理,出现了走教案的情况。比如在让学生比较方法的时候,有的学生说喜欢方法一,有的学生说喜欢方法二。我当时也没有在意这个学生的想法,按照我原来的思路,为了突出这节课的笔算乘法,极力的倡导第二种做法。这个细节反映了我的教学机智,应变能力和课堂调控能力的不足。

  5.该让学生明白的名称没让学生明确。

  比如两个因数相乘,告诉学生第一个因数,第二个因数简洁,明了。但是当时我在处理问题的时候老是说数字,让学生理解比较困难,浪费了时间,没达到很好的效果。

  6.细节关注不够。

  在板书的方法一的时候我课前设想是往下写一写,和竖式的两步计算正好持*,让学生很明显看出来,其实这两种方法的算理是一样的,只是呈现方式不同。但是课堂上考虑的不够仔细,把方法一书写的位置过于朝上,导致了用竖式计算的时候没有给学生们清晰的呈现出这个问题。

  通过这次的学*我深深的感受到数学课堂是朴实的、也是生动的。我想数学课堂最重要的不只是让学生学会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学*数学的方法,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努力学*,取长补短。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教学反思 3

  教学目标:

  1、理解乘法的意义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让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全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感受“借助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策略意识。

  3、通过应用,初步体验两位数乘两位数在生活、数学应用中的广泛性,拉*算式与生活的联系,并体验探究、应用过程中的成功感。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的意义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用一个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得数的末尾与十位对齐的道理。

  教学过程预设: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听说小朋友这几天在学乘法,先来考考你们

  1、先后出示12×3 12×30

  师:12×3多少?是几位数乘几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你知道这个算式的

  乘法意义吗?(乘法意义)

  师:那12×30呢?是几位数乘几位数?(整十数乘两位数)它的乘法意义?

  2、师:老师对今天这节课小朋友的学*更有信心了。小朋友,你们有吗?好,现在上课。

  3、师:李老师来自镇小,在算我们学校总人数的时候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

  临城小学*均每班有31人,那全校12个班有几人?

  (1)读题

  (2)怎样列式?31×12

  (3)这是几位数乘几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它的乘法意义你知道吗?那么谁能说说,31×12它的结果大约是多少?你是怎么估计的

  (4)我知道了镇小大概的人数,那到底准确的有多少人呢?大家还没告诉老师呀,要计算这道题,我们以前学过吗?遇到新问题了怎么办?能不能把它变成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

  二、探索尝试,寻找方法

  1、自己试着把这题变成我们学过的旧知识,在自己的练*本上试试。

  2、师:你不仅要会算,还要把道理说清楚,有了一种方法,还有没有第二种方法,第三种方法?(在此期间请学生到黑板板书不同的方法)

  3、同桌交流整理。

  师:怎样才能使老师听明白?先同桌之间互相当小老师试试,看能不能使对方听懂。开始交流。

  3、全班汇报,汇总解答策略。

  师:我发现刚才在讨论的时候大家学**惯特别好,学*效果一定很好。谁想出了一种方法?有两种的吗?还有没有更多的?(把学生的方法写到黑板上来,并请学生来介绍)这是谁写的,请你来说说?

  可能会出现:

  第一种方法:31×10=310 31×2=62 310+62=372

  师:为什么这么列,这是什么意思?(31×12没学过,但我们可以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知识,31×12表示12个31相加,可以把它看成10个31与2个31相加)你们明白了?

  或出现12×30=360 12×1=12 360+12=372

  师:这两题方法有什么共同的地方(都把一个因数拆成两数之和,再与另一个因数相乘)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同一种方法)

  师:为什么要拆呀?

  师:看来大家很有自己的想法,想到把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来解决。

  第二种方法:31×4×3 31×2×6

  那这又是什么意思呢(把一个因数拆成两个因数的积)老师发现我们班小朋友真是了不得,你们知道吗你们刚才用的方法是我们四年级才要学的。

  [1][2][3]下一页

  第三种方法:

  1、他是用什么方法做的?用这种方法做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若学生没出现竖式的形式

  师:我们以前学*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时候可以用竖式做,那两位数乘两位数可以吗?自己试着做做看。用这种方法做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2、 62是怎么来的?(2个31)也就是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因数

  3、310是怎么来的?(10个31)那3728呢?(板书:与第一种方法用线联系

  起来)

  31

  × 12

  ———

  62

  310

  372

  4、若学生还有其他不同的算式,

  31

  × 2

  ———

  62

  31

  × 10

  310

  62

  + 310

  372

  (1) 你为什么这么做?看来大家很有自己的想法。

  (2)看着这三个板书,你想不想说什么?是不是觉得有点繁?能不能再创造出一个算式,把三个算式的意思也能用一个算式也能明白?再试试。我已经发现很多小朋友智慧的火花了。

  4、请他板演后,问:大家能看明白是什么意思吗?每一步表示什么意思?同桌互相说一说(提醒:分几步做?)

  5、看着板书现在你想说什么?(第一种方法与笔算方法的思路是一样的,一个横式表达,一个竖式表达。竖式的形式以前我们也见过,我想今天学*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这种形式应该重点掌握。

  6、现在我们能知道镇小有多少学生吗?(板书完整横式)观察竖式,填一填2个班有( )人 10个班有( )人 12个班有( )人

  23

  × 13

  ———

  69

  230

  299

  7、尝试用竖式练*23×13。(学生再次尝试计算)有困难的同学可以模仿上面一题也可以求助于你的同桌

  (1)谁愿意把你的解法展示给大家看(实物投影)并边介绍

  你的想法

  (2)你能看明白这个算式的每一步是怎么来的,表示什么意

  思吗?同桌互相说一说

  有什么地方不懂的?想问大家的。(实物投影)

  8、揭示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在学*什么?(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碰到这个新问题我们是怎样来学*的?(把新问题转化成我们学过的旧知识)今天我们用到了哪些旧知识?现在你能说说应该怎样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吗?

  师:是呀,我们学*数学往往都是把新问题转化为旧知识来进行的,今天的新知识,对于后面要学的知识来说又变成了旧知识,因此我们必须今天的知识学好,学扎实。

  23

  × 13

  ———

  69

  41

  × 21 230

  299

  9、理解个位“0”不写的意思

  31

  × 12

  ———

  62

  310

  372

  1)观察这三个竖式,跟以前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有什么地方不同?为什么会出现“两层楼”的情况?(因为乘了两次,第一次是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因数,第二次是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去乘第一个因数)

  (2)除了要乘两次外,还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吗?(第二次乘得的积的末尾都是“0”)为什么末尾都有“0”?那这个“0”不写可以吗?如果横式中不写可以吗?为什么竖式中可以而横式中却不可以?(竖式中有数位)“0”省略会不会影响计算结果?但要注意什么?因此我们通常把个位的 “0”省略不写。

  (3)其实个位不写“0”还有一个更大的作用,(观察板书)只要算第二个因数十位的时候,跟十位对齐就行了,这样两位数乘整十数就变成了两位数乘一位数。但有一点算得的积必须与哪位对齐?(十位)

  (4)省略“0”以后要注意什么?

  三、巩固方法,推广应用

  1、现在我们用这种形式笔算完成34×12 41×21

  (1)做之前有什么要提醒自己和大家的吗?

  (2)(实物投影)学生笔算并汇报

  (3)现在同桌互相说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应该怎么算?

  2、师:在我们生活中用没有用到过“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例子?(一学生举例可请其他学生笔算完成)

  3、师:老师也来举个例子并笔算。出示:

  一套12本,每本24元。一共要付多少元?

  4、帮老师解决一个问题

  出示:

  ⑴61个小朋友去看电影,买票一共需要多少钱? (学生认为还少了每张票的价钱)

  师:电影院售票窗口有这样一个告示 :**票每张50元 儿童票每张24元

  ⑵学生笔算

  怎样列式?为什么要与24相乘而不是50?

  ⑶多媒体对照

  61

  × 24

  ———

  244

  122

  1464

  ⑷ 1张票要( )元 60张票要( )元 61张票要( )元

  5、 11×11= 12×11= 13×11=

  14×11= 15×11= 16×11=

  师:要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必须进行大量练*。现在我报题,你们笔算。

  (教师随时报得数)我已经好了,你们呢?

  师:很奇怪是吧,是不是老师把这些得数全背出来了?其实这里就有数学秘密在,有兴趣的话下课可以去找找

  机动:出示图片《脑筋急转弯》每本16元 《小博士观察手册》每本24元

  三(2)班小朋友准备700元钱,想每人买一本相同的书,应该买哪种书?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这节数学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是怎样学*的?

  师:今天我很高兴,感觉真好!这种感觉是大家给我的,所以我要特别谢谢你们,以后有机会咱们再在一起上课,好吗?

  反思:

  首先,我想谈谈对教材的理解。这部分的学*内容是在学*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而且,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因此在计算体系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本节课在新知的探索过程中,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分两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主要是为解决学生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理解,而理解算理主要是以学生对乘法算式意义的理解为突破口,从引入部分的口算、学生用不同方法对例题的尝试及学生对不同方法的理解,包括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过程都仅仅围绕乘法的意义来展开;第二层次主要是为解决十位部分积的对位问题,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主要是能解决这几个问题,第二个部分积的末尾“0”能不能省?会不会影响计算结果?省“0”后要注意什么?

  由于这是一堂计算课,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法则及算理的认识,激发学*兴趣,提高计算能力,并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书写工整的良好学**惯。练*是一种有目的、有步骤、有指导的教学活动。有目的性的练*就是要教师在设计安排练*题时,要悉心钻研教材,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精心安排。也就是说教师在设计练*时必须明确每一道题的由于这是一堂计算课,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法则及算理的认识,激发学*兴趣,提高计算能力,并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书写工整的良好学**惯。练*是一种有目的、有步骤、有指导的教学活动。有目的性的练*就是要教师在设计安排练*题时,要悉心钻研教材,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精心安排。也就是说教师在设计练*时必须明确每一道题的练*意义,确保一步一个脚印,步步到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练*的优化。因此在探索检验过程中我一共安排了4道题:31×12 23×13 41×21 34×12 前两题主要是为理解算理服务的,后两题是为了巩固部分积的对位问题。计算是枯燥的,但也是有用的,引导学生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逐步树立应用数学的意识,从而从“有用性”的外在角度刺激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更积极主动更有兴趣的来学*今后的计算课。在学*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渗透一种数学策略,掌握一种数学方法,使今后学生面对没出现过的题目、类型或其他生活中的问题,不再惊慌不已、束手无措也是我本节课要传达给学生的:原来新问题也不可怕,也只不过是旧知识的重新建构。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特别是作为一名教师课堂智慧的缺少,如课堂提问的策略问题,面对学生的突发问题,不知道怎样去引导。在今天部分积“0”问题的处理上就花费了大量时间,并且出现了很多重复教学的情况。我想了有了失败,才会去找原因,才会去思索,才会不断去实践,这样在实践反思中不段磨练自己,锻炼自己。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教学反思 4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第四单元的教学重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并且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而且,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乘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在学生学*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接着,编排进位的,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需要进位的笔算过程,帮助学生掌握笔算乘法的方法。

  教学第一课时是不进位的,课堂上我结合例题引导学生去理解算理。当时的例题是没套书有14本,老师买了12套,一共买了多少本?当时这道题是先用口算方法想,先求10套多少本,用14×10=140(本),在求2套多少本,用14×2=28(本),然后140+28=168(本),学生对口算方法都能明白,所以这道题改成竖式时,学生对于算理都能明白,没有疑问,只是有个别学生*惯写上竖式中140的那个0,这个慢慢可以改掉。有了一定的情景辅助学生理解算理上略微有些吃力。课上再通过纯竖式计算,明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而且一开始我要求学生写清楚你每一步是谁和谁相乘得来的,学生能写清楚,必然是能理解的'。练*的过程中适时请学生上台板演,再结合错题进行分析,加深理解,通过两课时的教学发现针对不进位的都能很好的掌握。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必须让学生明白算理。再通过大量的练*题让学生巩固,学生才能彻底学会。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教学反思 5

  本节课是课本65页例题2进位的笔算乘法,重点讲解19乘19的竖式,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乘法的方法,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了不进位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我先出示几个问题:

  (1)、这算式第一步算什么?是怎样算的?个位满十怎么办?十位呢?

  (2)、第二步算什么?是怎样算的?

  (3)、第三步呢?让学生带着这几个问题独立尝试计算,指名板演并给大家解释他的计算过程,其他四人小组也交流算法并全班汇报。

  这节课的重点是理解进位笔算的算理,在学生展示并讲解方法之后,我都一一作出了评价,最后由老师再演算一次,并一边算,一边讲解算理(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9去乘19的每一位,积的末位要和个位对齐,表示9个别19是不是171,个位满八十向十位进8,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1去乘19,最后把两个积相加),然后再让全班齐说算理。接着出一些错题让学生判断并改正,并要他们知道错在哪?笔算进位的两位数乘法要注意什么?再通过书本65页的“做一做”来加深进位的两位数乘法计算方法,并让学生同桌间说说笔算的过程,同桌说说,指名说,以此方法突破教学重点。


《笔算乘法》教学反思通用20篇(扩展6)

——三年级上册数学《笔算乘法》教学反思(精选五篇)

  三年级上册数学《笔算乘法》教学反思 1

  不足及启示:

  一、课前复*占用时间太多,没有做到好的开头作用。

  二、教学内容较于简单化,解决的问题过于单一。

  对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材呈现的虽然是学生新接触的学*内容,但竖式的书写学生早已不陌生,甚至用竖式的计算有些学生也已掌握,这一内容已经不能够成为学生愿意主动去探索的问题。

  启示:可加大教学内容的难度。

  教学中教师可以把一次进位的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内容加入进来,可以在完成12×3、23×2、123×2之后,再回到最初的情境中,把12枝彩笔换成18枝彩笔让学生计算他们一共有多少枝彩笔?从而可以使教学内容有一定的层次性,深度性,也使学生有浓厚的学*兴趣。

  三、学*提示太繁琐,课堂气氛不活跃

  根据学*提示,汇报展示环节不够理想。教师一味地反复强调笔算乘法的方法这一问题,没有提出新的问题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得他们没有被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吸引,失去学*的兴趣,促使课堂气氛显得沉闷而不活跃。

  启示:可增加比赛,从而增进学生的学*热情。

  计算教学的算理、算法很重要,学*起来也很枯燥无味。在教学上如果能够设计一些激发学生挑战的形式将会激发他们学*热情。比赛这一形式就是一个好的办法。可以开展口算比赛,比哪个小组算得多且算得准;可以开展口算积分比赛,比哪个小组抢到的口算题最多,并算得准等。

  这样补充设计后,教学内容就会充实些,教学难就会深刻些,学生的学*兴趣就会浓厚些,课堂的教学效果就会活跃些。

  三年级上册数学《笔算乘法》教学反思 2

  我教学的是《笔算乘法》的第一课时,本课时的内容是学*《笔算乘法》的引路课,也是进一步学*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它是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的掌握表内乘法,学会了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加两步计算混合运算和万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教学的。

  上完这节课,我觉得有些地方还是很成功的。

  我以教材例题为情景情境,让学生经历解读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在解决第1个问题的过程中,首先,让学生了解笔算的必要必性;同时,通过几个措施理清算理和算法。最后通过对比,将估算、口算、笔算建立联系。问学生你有什么发现,结论是方法是一样的,让学生更深理解算理,同时感受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万变不离其中。第二个问题的解决是巩固2位数乘1位数的算理与算法。第三个问题的解决,是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让学生知道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算式不同,但结果是一样的。综合练*题目的是巩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让学生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解决第一个问题时,我先让学生估一估,并连问:你能估算吗?怎么估?估大了还是估小了?因为之前刚刚学过,很容易就唤醒学生的已有的知识。估完后,问学生,能口算吗?既起到了复*的作用,也起到了铺垫的作用,也体现了尊重学生的知识起点。再通过引导,让学生了解笔算乘法的必要性,展开新课。

  练*设计有层次:基础题:一组笔算题。3×223×2223×2之前面设及的都是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此组题中有三位数乘一位数,先让学生说说223×2算理与算法,再让学生对比三道算式,通过对比得出结论,方法是一样的,再在223前面添一个2,让学生感悟。开放题:贯通算法,提升思维。

  本课节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面对学生的多种解法,还可以站得更高。在解决第三个问题时,让学生分类,按解题思路的不同进行分类。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会有所帮助。

  二、31×2+33,应该问问学生31×2表示什么意思?而不只是为有新的解法而解题,是需要引导学生分析题意。

  三、在开放题处,只局限于不进位,应适当渗透进位。

  四、教师的话有些多,重复的太多。

  三年级上册数学《笔算乘法》教学反思 3

  1、从本班实际导入,创设了问题情景。

  新课标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数学”,我在课堂开始就从班级买作业本入手,再现了学生熟悉的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同时,计算设置在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之中,激活了学生原有的知识与经验,使学生愿意去主动探索知识。

  2、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给学生创设了思考与交流的空间。

  新课标提出“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在探索笔算乘法的过程中,我先请同学估一估,培养了学生估算的能力,接着,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计算,学生积极地投入到交流讨论当中,不少同学的口算能力很强,用口算的方法算出了结果,在交流中学生充分的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在此基础之上,我又引导学生试着用竖式解决这一问题,有了口算的基础,学生通过认真的思考与合作交流得出了笔算乘法的方法。从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到相互交流探索笔算方法,学生始终处于学*的主体地位,在活动中学生经历了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的得出过程,体会了计算的用处,真正成为了学*的主人。

  当然,在课堂中也有不足之处,例如,*时一些发言少的、内向的孩子,在合作交流中,参与的深度就远远不及活泼开朗的孩子,这就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当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改进方法,真正做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年级上册数学《笔算乘法》教学反思 4

  我教学的是《笔算乘法》的第一课时,本课时的内容是学*《笔算乘法》的引路课,也是进一步学*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它是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的掌握表内乘法,学会了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加两步计算混合运算和万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教学的。

  我教学的知识目标是:

  1、借助算用结合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计算(不进位)的必要性。

  2、通过算用结合的形式,让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计算的过程,初步建立乘法竖式的计算模型,理解竖式的每一步含义。

  能力目标是:

  1、在学*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用知识迁移、类推的能力。

  3、通过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上完这节课,我觉得有些地方还是很成功的。

  一、基于解决问题的背景下上笔算课,情境创设为教学服务。

  例题,我创设了一个“为地震中的儿童捐书”的情境,让学生经历解读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在解决第1个问题的过程中,首先,让学生了解笔算的必要必性;同时,通过几个措施理清算理和算法。最后通过对比,将估算、口算、笔算建立联系。问学生你有什么发现,结论是方法是一样的,让学生更深理解算理,同时感受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万变不离其中。第二个问题的解决是巩固2位数乘1位数的算理与算法。第三个问题的解决,是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让学生知道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算式不同,但结果是一样的。综合练*题,我创设了一个“老师们为地震中的人们捐衣”的情境,目的是巩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让学生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二、让学生主动学,以学生的已有的知识为起点。

  解决第一个问题时,我先让学生估一估,并连问:你能估算吗?怎么估?估大了还是估小了?因为之前刚刚学过,很容易就唤醒学生的已有的知识。估完后,问学生,能口算吗?既起到了复*的作用,也起到了铺垫的作用,也体现了尊重学生的知识起点。再通过引导,让学生了解笔算乘法的必要性,展开新课。

  三、练*设计有思维增量。

  基础题:一组笔算题。3×223×2223×2之前面设及的都是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此组题中有三位数乘一位数,先让学生说说223×2算理与算法,再让学生对比三道算式,通过对比得出结论,方法是一样的,再在223前面添一个2,让学生感悟。

  综合题:老师们为灾区捐衣物。在掌握笔算乘法的基础上,让学生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数形结合题:(1)先估后算。(2)先移后算。

  本课节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面对学生的多种解法,还可以站得更高。在解决第三个问题时,让学生分类,按解题思路的不同进行分类。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会有所帮助。

  2、31×2+33,应该问问学生31×2表示什么意思?而不只是为有新的解法而解题,是需要引导学生分析题意。

  3、在对比口算、笔算有什么相同处时,事先需要沟通,先要让学生理解,教研员田老师给了一个建议:在让学生口算时,将过程板书下来,说一说6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笔算之后,再对比,就有对比的依据。

  三年级上册数学《笔算乘法》教学反思 5

  1从本班实际导入,创设了问题情景。

  新课标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数学”,我在课堂开始就从班级买作业本入手,再现了学生熟悉的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同时,计算设置在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之中,激活了学生原有的知识与经验,使学生愿意去主动探索知识。

  2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给学生创设了思考与交流的空间。

  新课标提出“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在探索笔算乘法的过程中,我先请同学估一估,培养了学生估算的能力,接着,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计算,学生积极地投入到交流讨论当中,不少同学的口算能力很强,用口算的方法算出了结果,在交流中学生充分的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在此基础之上,我又引导学生试着用竖式解决这一问题,有了口算的基础,学生通过认真的思考与合作交流得出了笔算乘法的方法。从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到相互交流探索笔算方法,学生始终处于学*的主体地位,在活动中学生经历了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的得出过程,体会了计算的用处,真正成为了学*的主人。

  当然,在课堂中也有不足之处,例如,*时一些发言少的、内向的孩子,在合作交流中,参与的深度就远远不及活泼开朗的孩子,这就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当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改进方法,真正做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笔算乘法》教学反思通用20篇(扩展7)

——乘法口诀的教学反思通用五篇

  乘法口诀的教学反思 1

  上完这节课,我体会到关于乘法计算和解决问题的教学,乘法的意义是关键。只有学生对乘法意义有了明确深层次的认识,乘法口诀中积的推导,乘法应用题的正确解答才能迎刃而解。

  教学时,不光要让学生知道求几个几相加的和用乘法算,更要理解加法和乘法的'关系,采用改写算式(加法改乘法、乘法改加法)、看图写出加法和乘法算式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加强加法与乘法之间的联系。有些学生在学*乘法口诀之前已经能背诵,而有的学生对乘法口诀却毫无所知,这样的两极分化现象在课堂教学时较难控制。教学时,我把教师讲解的重点放在乘法的意义,编制口诀的方法,记忆方法的引导上。把口诀的记忆放手让给学生,让他们采用自己的方法帮助同桌、小组成员记熟口诀。

  这样,因为教师讲解的是他们不熟悉的知识,注意力比较容易集中,听得也比较专心,而竞赛、互助等形式又使已经会背口诀的学生觉得自己的知识有用武之地,不会背的学生在同学的帮助激励下也能迅速提高。

  乘法口诀的教学反思 2

  “7的乘法口诀”是在学*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样安排有助于学生利用迁移规律学*新知。 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三:1、让学生经历编写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7的乘法口诀是怎样得来的.;2、使学生熟记7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计算乘法;3、以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为基础,通过编写口诀,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类推能力。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推导7的乘法口诀;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用7的乘法口诀计算乘法。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上,我还是以教材提供的“七巧板”拼图这一主题图,引出课题,然后,通过四人小组活动,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自主探究,尝试推导出7的乘法口诀,最后,设计了一些不同形式的练*来巩固知识,练*的趣味性较强,形式也比较丰富,希望能借此让学生体会数学学*的趣味性以及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反思本课的教学优点有二:其一,课堂教学中能穿插引领本课灵魂的板书,整个板书——包括课题、教学重点、难点等内容,我全部一一呈现,这样做能让学生从板书上对本课的重难点一目了然,而且在头脑中形成一条线索,使学生的印象深刻;其二,课堂练*的设计体现出层次性。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了练*的广度和深度,作了精心的预设。并且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得到真正的落实。整节课后自我感觉良好!学生们的兴趣高涨!

  乘法口诀的教学反思 3

  数学只有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才显得真实面精彩。这节课,教师抓住学生活泼爱动的特点,精心创设有意义、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情境,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时空,让学生想、说、做,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主动建构知识,使得数学课堂真正做到了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趣味化,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生动,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乘法口诀的教学反思 4

  本节课为学生提供了很多自主探索的机会,让他们经历编写6、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同时让他们在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课后我对自己的课进行了反思。

  成功之处:

  1、处理好了数学知识的掌握与灵活应用的问题

  就教材而言,显得很枯燥,以前我会简单地处理成找规律,编口诀,背口诀的机械记忆的模式,这次我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很多很多的生活中的与6、7有关的话题。

  2、处理好了情景创设的问题

  本课开始引出小朋友喜欢的逛商店画面,从学生直接的对图像的兴趣转移到对数字的兴趣,初识6、7的乘法口诀。

  3、在本课中体现合作学*

  本课在指导学生编写口诀的时候,采用了合作学*的方式。小组合作,编写的口诀并让记录最快的同学整理下来,每个人都很投入,争取以小组第一获胜。在指导学生记忆口诀时,又采用了一种合作学*的方式,这种合作方式就是让其他的学生分享别人的思维结果,请学生讨论如果忘记了其中一句口诀你可以有什么办法想出来,再请同学说说哪些口诀好记,哪些口诀不好记,可以用什么办法记住它,让学生在说明的过程中使其他学生跟着记住了。

  不足之处:

  1、课堂教学要强调知识之间的`联系,本课是学*6、7的乘法口诀,在学*6、7的乘法口诀之前已经有了2-5的乘法口诀的学*经验,完全可以将学*2-6的乘法口诀的一些学*方法迁移过来,这堂课上没有体现出这一点来,下次教学要深入考虑。

  2、这节课的设计运用了很多集体备课中老师的设想,自己创新的地方很少。虽然是善于学*了,但是也要自己尝试改革创新。

  乘法口诀的教学反思 5

  1、教学设计达到预期的效果

  在这节课的实际教学中,我感到达到了本课的预期教学目标:上课的时候,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争先恐后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实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让学生在学*中感受数学,学会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数学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教师要善于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设计教学活动,激发他们的.兴趣,让学生亲身去感受数学,并萌发一种“数学真有趣,我要学好数学”的心理。课堂教学的开始,我设计用我们北国冬天最常见最美丽的雪花引入,学生通过观察知道了雪花有6个瓣,学生在学*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借助雪花图案,积极主动的编制6的乘法口诀。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由于学生之间的智力、生活经验与环境都有差异,即使面对同样的问题,他们的思维方式、采用的手段和方法也是有差异的,教师的讲解与细问往往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有时反而会适得其反,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会被扼杀,学*的潜能也从中受到了抑制,更谈不上乐于学*。我还安排了智慧屋,介绍奇妙的6,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知道自然界除了雪花有六个瓣以外,还有很多与6有关的自然现象和科学知识。因此,应让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情境中的数学问题,而且有利于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笔算乘法》教学反思通用20篇(扩展8)

——《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教学反思汇总5篇

  《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教学反思 1

  一周前接到比赛通知,到今天下午终于松口气走出录播教室,整整一个星期过去了。这也是从教以来打磨最久的一次课,前后经历6次试课,无数次修改教案课件,一次次推翻重来,到这一刻,过程中收获的,远比结局更重要。

  一、情境服务课堂,为课堂增姿添色

  作为一节信息技术融合课,必然离不了各种多媒体信息手段。一开始,只是想录一个音频,在本节课难点突破时,换一种形式来提醒孩子们注意。在制作音频时,独独相中了海绵宝宝的配音,紧接着,思路拓展,创设了一个海绵宝宝海底寻宝的情境,关于这个情境,也走了一些弯路。

  备课之初,过于强调信息技术的使用,甚至为此生搬硬套创设了一个海绵宝宝大杂烩,为什么说是大杂烩呢?你且来听一听,蟹老板为了拯救蟹堡王的生意,派海绵宝宝去海底深处寻找神秘配方,出发前,要送给海绵宝宝其中的一种调料,答对了才能送给它,结果被可恶的痞老板给替换成了藿香正气水……

  蟹老板承诺的神秘调料

  被痞老板偷偷换成藿香正气水,哈哈

  现在回想,也不得不佩服当时的脑洞之大。为了创设而创设,过于复杂牵强的情境,脱离课堂本质,只能被无情pass!于是,简化情境,只保留海绵宝宝海底寻宝这一条线,人物角色也只有这一个,搭配课堂评比机制,用海绵宝宝音效在关键节点提醒,贯穿全课,吸引孩子注意力,增添课堂趣味性,同时,也尽可能弱化了老师一直在强调,在环节之间过度的感觉。

  但是,在比赛过程中,还是有些许紧张,因此,评价机制没有完全跟上节奏,心里有些许遗憾。

  二、技术支撑教学,为课堂助力加油

  信息技术课,玩儿的.就是信息技术。这次比赛,我对希沃白板的操作更加熟练,ppt可能从此就要慢慢退出我的备课舞台了。

  蒙板、白板、课堂游戏、计时器、班级优化大师、学科工具……太多的东西可以去挖掘。前后7次讲这节课,每一次玩儿课堂游戏时,孩子们都处于兴奋失控的状态,为什么不多创设这样的课堂呢!

  这个课件,是花费时间最多的一个了。有一版被pass掉的不舍得删除,一个小小的图标,要经历抠图、文字修改、加动画、音效等等,看起来**无奇的一页,最多有将*30个动画,经历几个小时的调整,才能达到想要的效果。每次到最后都安慰自己,还好达到了想要的效果,都值得。

  但是,今天的赛课过程中,由于同时打开了希沃白板和鸿合白板两个软件,学生在玩儿课堂游戏过程中不小心触发了切换按钮,导致希沃整个控制面板消失不见,还好有翻页笔,对整个课堂顺利进行没有太大的影响。尽管预设了没有网络或网络卡顿的情况,但这种突**况还是让我内心慌乱了一下,看来,凡事还是要多做计划,有planB、planC……才能游刃有余。

  三、落实单元备课,紧抓难点突破

  这个单元中,例2(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一次进位),例3(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连续进位),这两节课知识联系十分紧密。从课题来看,很容易区分这两节课的重点知识,但教材在例2中呈现了一次进位满十进一的情况,而例3中呈现的是满30进3,满20进2连续进位的情况,这样,就很容易造成一种例3的重点是“满几十进几”。

  认真研读教材就会发现,例2的做一做中,已经出现了“满几十进几”,因此例3的重点在于突破“连续进位”。联系整个单元的知识编排,一切都迎刃而解,因此,备课要备全面。

  这次赛课,整个流程基本顺利,但仍觉有很多不完美,只因着每一次的不完美,才要不断的去努力和超越,反思、提升,待下一次奔赴完美!

  《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教学反思 2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主要是解决笔算过程中从哪一位乘起、怎么进位和竖式的书写格式问题。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笔算乘法的开始,是在学生会做表内乘法,整十、整百的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加两步混合运算和万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这节课的例题教学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个位与十位的'积都要进位、十位积加进上来的数又要进位,也就是连续两次进位的题目。在进位乘法中,进位叠加的乘法难度最大,学生既要记住进上来的数,又要做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稍有疏忽,就会产生错误。为了解决这个难点,我在课中安排了口算,在板演题中又要求学生说说计算过程,(先算个位……再算十位……,教学例题和试一试时又在黑板上把过程板书出来,让学生了解到笔算乘法其实可以拆分成一个表内乘法算式和一到两个乘加算式来进行计算,再通过口答进行强化,化难为易,一步步进行突破。从学生的当堂作业上来看,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学生都能熟练说出算理,笔算正确率也较高。练*中还准备了挑战题,但因为是家常课,所以处理为机动,待学生完成课堂作业后,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拓展。

  《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教学反思 3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了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基础上进行学*的。教学的重点是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让学生经历竖式形成的过程,理解竖式计算中每一步的算理,掌握算法。

  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在例1的教学中,先让学生口算12╳3的方法,有这样两种方法:(1)12+12+12=36(2)10╳3=302╳3=630+6=36;然后让学生尝试列竖式进行计算,出现以下两种方法:学生对于第一种方法只是凭感觉,说不出来为什么,但是第二种方法学生却可以依据口算的方法说出算理。这两种方法实际上第二种方法是第一种方法的算理依据,第一种是第二种方法的简便书写形式。在计算教学中,计算的算理是说明计算过程中的依据和合理性,也就是为什么这样计算。算理是由数学概念、性质、定律等内容构成的数学基础理论知识。计算的算法是说明计算过程中的规则和逻辑顺序,它通常是算理指导下的一些人为规定。在下面这两种方法中,第二种方法可以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这样算,这样算的已经是什么。为了让竖式变得更加简洁,简便可以写成第一种竖式的形式。但是,在教学中教师要说明在第一种方法中,个位2表示2个一,2╳3=6,6表示6个一,十位1╳3=3,1表示1个十乘3是3个十,表示的是30,所以写在十位上。在这样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最后让学生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明确算法。(1)12(2)12╳3╳33663036由此可见,数学上的算理是为算法提供理论指导,而算法是使算理具体化。

  《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教学反思 4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主要是解决笔算过程中从哪一位乘起、怎么进位和竖式的书写格式问题。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笔算乘法的开始,是在学生会做表内乘法,整十、整百的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加两步混合运算和万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这节课的例题教学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个位与十位的积都要进位、十位积加进上来的数又要进位,也就是连续两次进位的题目。在进位乘法中,进位叠加的乘法难度最大,学生既要记住进上来的数,又要做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稍有疏忽,就会产生错误。为了解决这个难点,我在课中安排了口算,在板演题中又要求学生说说计算过程,先算个位……再算十位……,教学例题和试一试时又在黑板上把过程板书出来,让学生了解到笔算乘法其实可以拆分成一个表内乘法算式和一到两个乘加算式来进行计算,再通过口答进行强化,化难为易,一步步进行突破。从学生的当堂作业上来看,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学生都能熟练说出算理,笔算正确率也较高。练*中还准备了挑战题,但因为是家常课,所以处理为机动,待学生完成课堂作业后,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拓展。

  《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教学反思 5

  本节课是学*笔算乘法的开始,也是学*多位数乘法的基础,是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表内乘法,学会了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加两步混合运算的基础上教学的。一节课下来,有可喜的成绩,也有不足。同时也对我今后的教学有了一定必要的启示。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我对本课教材进行了适当的处理,既抓住了重点,又让枯燥的笔算教学生动而不呆板。

  一、自认为上得比较好的有以下三点:

  (一)“数学源于生活”,而生活又促使数学不断发展,让学生接触生活中的数学,才能让他们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从而更加积极的投入到数学学*中去。如,上课开始,出示《智慧树》中的三个主持人留给同学们的三句话,使学生倍感亲切,并主动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中,使相对枯燥的数学问题变得生动而有趣,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欲望。

  (二)抓住教学重点,从引导到指出,再到明确,反反复复地让学生回答,从扶着说到自己能说,再到归纳总结,步步深入。在明确算理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讨论,教师只是以一个引路人的身份引导他们,帮助他们小结,使算理简洁有条理,并且渗透了验算这个数学*惯。在整堂课中,时时出现算理的巩固,让学在短短一节课当中,牢牢地把握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算理。

  (三)设计多种练*,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在练*中,设计了“帮'小咕咚'改错”“摘苹果”等活动,体现了趣味性、知识性和应用性,在游戏中做数学,并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用数学,把所学的知识用到生活中,不仅增强了学*积极性,而且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上三点是我认为自己处理得比较好的地方,但这堂课其中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需要我吸取教训,引以为鉴。

  二、存在的问题

  (一)在开始的口算准备时,处理得不够正确,应该让学生个别回答,发现学生的问题,而不是用一起回答的方法,走个别形式,没有起到准备题的作用。

  (二)教学例题时,忘记写答语。

  (三)在列竖式计算时,积书写的位置强调不够。

  (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不够,应该多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让学生在自己的探索中学*新知。合作交流中,不同程度的学生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把自己掌握的知识、经验教给学*较困难的学生,学*较困难的学生可以在宽松的氛围中汲取经验、取长补短。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