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函数教学反思菁选

首页 / 教学反思 / | 2023-03-02 00:00:00

二次函数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到很多讲课技巧,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次函数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二次函数教学反思1

  元月14日,高港区数学骨干教师培训班成员在我校组织了一次集体备课。其中一组成员讨论了由我主备的二次函数图象和性质的复*课,他们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在经过几天的精心修改后,我于元月21日在我校多功能教室上了这堂公开课。本节课的复*目标是:①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开口方向、顶点和对称轴。②理解并能运用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解决有关问题。本节课的重、难点是:二次函数图象和性质的综合应用。我立足于学生自主复*,师生合作探究的形式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首先我让学生课前完成二次函数图象和性质的基础训练,促使学生对二次函数图象和性质的知识点全面梳理和掌握。课上我用投影仪检查一名学生完成课前复*情况,其他学生交换批改,发现最后一小条有部分学生有问题,我及时评讲分析,帮助学生解决。

  接着,师生合作探究本节课的例题。本例是用已知抛物线解决7个问题,这7个问题是我从全国20xx年中考试题中整理出来的,它代表了中考的方面。问题1是用顶点式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再通过解析式求与坐标轴的交点,通过观察图象我又提出了x为何值时,y>0,y<0?以及图中△AOC与△DCB有何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2、问题3、问题4是抛物线的*移、轴对称和旋转的题目。主要是让学生抓住抛物线的顶点和开口方向来完成。这种类型的题目也有少数同学从坐标点的对称角度来解决也是可行的,并且方便记忆,对于这两种方法我让学生作了及时的归纳小结。问题5和问题6是关于抛物线的最值问题。问题5是利用抛物线的对称性解决三角形的周长最小的题目。学生通过作图能独立解决并求出点的坐标。问题6是本节课的重点,它通过建立目标函数解决四边形面积的`极值。本题目关键是引导学生如何设点的坐标,将四边形的面积转化成我们熟悉的三角形(或直角梯形)来建立函数关系式。通过这条题进一步培养学生建立函数模型的思想。本题让学生充分合作交流,最后,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取新的知识。通过观察图象求出了四边形的面积后,我又提出如何求△BCF的面积的最大值的问题,让本题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问题7是在抛物线上探求点存在性问题,引导学生先作出符合条件的*行四边形,再判断点是否在抛物线上,本题着重培养了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这7个问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推出,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对二次函数图象和性质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提高。

  本节课完成后,我感到也有不足的地方:课堂容量稍有点偏大,学生没有时间独立完成作业。虽然我对每个问题及时小结、归纳,但没有留一定时间让学生整理消化。通过这堂公开课,我受益匪浅,感受颇多,让我在如何备复*课,准确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在驾驭课堂能力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今后我将在如何提高有效课堂效率方面多下功夫,使自己教育教学(此文来自)水*更上一个台阶。

二次函数教学反思2

  教学目标的设定:

  一、 教学知识点:

  (1)、 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体会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

  (2)、 理解二次函数与 x 轴交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关系,理解何时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两个相等的实根和没有实根.

  (3)、 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就是二次函数与y =h 交点的横坐标.

  二、 能力训练要求:

  (1)、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 索能力和创新精神。

  (2)、通过观察二次函数与x 轴交 点的个数,讨论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

  (3)、通过学生共同观察和讨论,培养合作交流意识.

  三、 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 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2)、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1).体会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

  (2).理解何 时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两个相等的实根和没有实根.

  (3).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就是二次函数与y =h 交点的横坐标.

  教学难点(1)、探索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的过程.

  (2)、理解二次函数与x 轴交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 解决重难点的方法1、 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我们已学过一元一次方程kx+b=0 (k≠0)和一次函数y =kx+b (k≠0)的关系,你还记得吗?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当一次函数中的函数值y =0时,一次函数y =kx+b就转

  化成了一元一次方 程kx+b=0,且一次函数的图像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即为一元一次方程kx+b=0的解.

  现在我们学*了一元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数,它们之间是否也存在一定的关系呢?本节课我们将探索这个问题.

二次函数教学反思3

  本节课重点是,结合图象分析二次函数的有关性质,查缺补漏,进一步理解掌握二次函数的基础知识。要想灵活应用基础知识解答二次函数问题 ,关键要让学生掌握解题思路,把握题型,能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进行分析,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学生对生活中的“二次函数”感知颇浅,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时做了如下思考:一、按知识发展与学生认知顺序,设计教学流程:首先通过复*本章的知识结构让学生从整体上掌握本章所学*的内容,从而才能在此基础上运用自如,如鱼得水;二、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对数学思想应用基础知识解答,然后小组进行交流讨论, 老师点评,起到很好的'效果。这堂课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去,投入到学*中来,使学*的过程充满快乐和成功的体验,促使学生自主学*,勤于思考和于探究,形成良好的学*品质。

  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不断提高发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教学方案、进行课堂教学活动时,应当经常考虑如下问题:

  (1)如何使他们愿意学,喜欢学,对数学感兴趣

  (2)如何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自信心

  (3)如何引导学生善于与同伴合作交流,既能理解、尊重他人的意见,又能独立思考、大胆质疑

  (4) 培养学生合作学*的互助精神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次函数教学反思4

  这节课我是采用先让学生按照学案的提示,自主预*课本,受到课本所给出的分析过程的思维限制,很容易把问题解决了,但没有放手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尝试建立坐标系,体会各种情况下所建立的坐标系是否有利于点的表示,没有激发学生学*的热情,没有给予学生以启迪。用二次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本章学*的一大难点,遇到实际问题学生往往无从下手,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遇到一个新的问题该如何去联想?联想什么?怎样联想?这与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解题方法的讲授至关重要,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如何引导学生判断、分析、归类。为此我在另一个班采取了以下的教学过程,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引导学生经历分析——观察——抽象——概括——发现新知——解决新知的过程。为了让学生发现方法、领悟方法、运用方法,同时我特意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和交流讨论的时间。

  通过两节课的对比,我发现数学的自主学*,不能千遍一律,应针对具体内容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例如一些简单的计算的.课堂可以先让学生自主预*,独立进行探究,完成课本上的填空,发现规律;然后小组共同归纳,总结规律,应用规律学*例题,解决问题。一些需要思维的课堂活需要探讨的课堂,我认为应该利用学案,不让学生看课本,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让学生自己发现关系、规律。总之数学的自主学*课应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方法,才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二次函数教学反思5

  一、背景说明

  这是九年级刚上完二次函数新课后的一堂复*课,本堂课的目的是通过用多种方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从而培养学生的一题多解能力及探索意识。

  二、探究与讨论

  问题: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过点(1,0),在y轴上的截距为3,对称轴是直线x=2,求它的函数解析式。

  (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

  师:哪位同学能把解法说一下?

  生A:解:设二次函数解析式为y=ax2+bx+c,把(1,0),(0,3)代入,得

  a+b+c=0

  c=3

  又因为对称轴是x=2,所以—b/2a=2

  所以得a+b+c=0

  c=3

  —b/2a=2

  解得a=1

  b=—4

  c=3

  所以所求解析式为y=x2—4x+3

  师:两点代入二次函数一般式必定出现不定式,能想到对称轴,从而以三元一次方程组解得a,b,c,不错!除此方法外,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大家可以相互讨论一下。

  (同学们开始讨论,思考)

  生B:我认为此题可用顶点式,即设二次函数解析式为y=a(x—2)2+k,把(1,0),(0,3)代入,得

  a+k=0

  4a+k=3

  解得a=1

  k=—1

  故所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2)2—1,即y=x2—4x+3

  师:非常好。那还有没有其他方法,请大家再思考一下。

  (学生沉默一会儿,有人举手发言)

  生C:因为对称轴是直线x=2,在y轴上的`截距为3,我认为该二次函数解析式可设为y=ax2—4ax+3,在把(1,0)代入得a—4a+3=0,解得a=1,所以所求解析式为y=x2—4x+3

  师:设得巧妙,这个函数解析式只含一个字母,这给运算带来很大方便,很好,很善于思考。大家再想想看,是否还有其他解题途径。

  (学生们又挖空心思地思考起来,终于有一学生打破沉寂)

  生D:由于图象过点(1,0),对称轴是直线x=2,故得与x轴的另一交点为(3,0),所以可用两根式设二次函数解析式为y=a(x—1)(x—3),再把(0,3)代入,得a=1,

  所以二次函数解析式为y=(x—1)(x—3),即y=x2—4x+3

  (同学们给生D以热烈的掌声)

  师:函数本身与图形是不可分割的,能数形结合,非常不错,用两根式解此题,非常独到。

  (至此下课时间快到,原先设计好的三题只完成一题,但看到学生的探索的可爱劲,不能按课前安排完成内容又有何妨呢?)

  师:最后,请同学们想一下,通过本堂课的学*,你获得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求二次函数解析式方法有:一般式,顶点式,两根式。

  生2:我获得了解题的能力,今后做完一道题目,我会思考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三、回顾与反思

  1。每一个学生都有丰富的知识体验和生活积累,每一个学生都会有各自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而我对他们的能力经常低估,在以往的上课过程中,总喋喋不休,深怕讲漏了什么,但一堂课下来,学生收获甚微。本堂课,我赋予学生较多的思考和交流的机会,试着让学生成为数学学*的主人,我自己充当了一回数学学*的组织者,没想到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不但能用一般式,顶点式解决此题,还能深层挖掘巧妙地用两根式解决此题,学生的潜力真是无穷。

  2。通过本堂课的教学,我想了很多。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有现代的教学观、学生观,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下一代。所以教师应当走下“教坛”,与学生在民主、*等的氛围中交流意见,共同探讨问题。学生的主动参与是学*活动有效进行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还应该在学生“学”上进行改革,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生活出发,才能把学生从被动听的束缚中**出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本节课教师始终与学生保持着*等和相互尊重,为学生探究学*提供了前提条件。

  问题是无穷尽而活的,只有让学生主动探索,才能真正地理解,巩固知识点,从而运用知识点,即真正知其所以然。今后,我将不断尝试,不断完善自身,使学生的讨论和思考更有意义。

二次函数教学反思6

  二次函数是学生学*了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以后进一步学*函数知识,是函数知识螺旋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二次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关系的重要的数学模型,它既是其他学科研究时所采用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某些简单变量最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和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样,它也是一种非常基本的初等函数,对二次函数的研究将为学生进一步学*函数,体会函数的思想奠定基础和积累经验。

  本节课的具体内容是让学生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会判断一个函数是否是二次函数,并能够用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解决一些问题。为此,我先带领学生复*了什么是一次函数,然后设计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推导”出一个二次函数,并观察、总结它与一次函数有什么不同。在此基础上,逐步归纳出二次函数的一般解析式:y=ax+bx+c(a,b,c是常数,a≠0)。最后,通过随堂练*巩固二次函数的概念并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我个人以为,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是:

  教学时,通过实例引入二次函数的概念,让学生明确二次函数是一种常见的函数,应用非常广泛,它是客观地反映现实世界中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模型,通过学*求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中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大部分学生重视了二次函数概念的形成和建构,在概念的学*过程中,让学生体验从问题出发到列二次函数解析式的过程,体验用函数思想去描述,研究变量之间变化规律的意义。让学生终生受用的思考方法,使学生的思维水*有所提高。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避免学*落入程式化的窠臼,而且也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二次函数教学反思7

  二次函数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中考的热点,二次函数应用教学反思。其中考试涉及的主要有考查二次函数的定义、图象与性质及应用等。在九年级的教学中,教师就要立足课堂,瞄准中考,研究中考试题。*年来,二次函数的应用题目不断出现在各地中考题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有些源自课本中的例题或*题原型和变式。在日常教学时,注重对接,为中考做好铺垫,是我对这节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实践探索课的期待。

  二次函数应用题型一般情况下,解题思路不外乎建立*面直角坐标系,标出图象上的点的坐标,求图象解析式,利用图象解析式及性质,来解决最优化等实际问题。一开始我引导学生回忆二次函数的三种不同形式的解析式,即一般式、顶点式、交点式,并说出它们各自的性质如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最大最小值,函数在对称轴两侧的增减性。结合教材教学内容,呈现*题27.2第5题,让学生分小组去试验探索解决问题。各小组很快就得出三个特殊点的坐标(0,0)(5,4)(10,0),并求出了抛物线的解析式,当然速度有快有慢,第二问,就是求当x=6时y的值,不少学生纷纷举手示意完成,我很高兴,也没细究每个同学的情况。继续按照预定方案,组织学生活动,开始对一道试题进行探究。

  如图,有一个横截面为抛物线的桥洞,桥洞地面宽为8米,桥洞最高处距地面6米。现有一辆卡车,装载集装箱,箱宽3米,车与箱共高4.5米,请您计算一下,车辆能否通过桥洞。

  对于这个问题,不少学生表情凝重,目光迷惘,思路不畅,不知从何处下手,教学反思《二次函数应用教学反思》。我反复引导,几次提醒按例题的方法,从函数的图象上进行考虑,但就是没有人响应,探究几乎陷于停顿,让我大感意外,超乎我的想象。好在我尚能应付,便提问素有“小诸葛”之称的张文贺,你是怎样思考的?张文贺说,他也知道首先建立*面直角坐标系,但问题是不知道把坐标系原点建在哪里,更不知道卡车是如何穿过桥洞,是靠中间走,还是靠边通过?我一听,才恍然大悟。原来学生的认知和老师想象的不一样,加上生活经验较少,难怪学生会沉默不语。对于坐标系的建立方法,学生面对多种可能的选择,往往束手无策,根本原因就是老师不重视对学生思考水*的研究,导致以老师思维代替学生思维,造成学生思考与实践脱节。这就要求老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了解学生的学*状况,善于启发和引导,才能较好的达到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设计初衷,原是让学生从具体的生活实践中,感知数学模型,达到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并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同时让学生感知和体会一题多变的变式训练,增加对数学解题思想的认识。但在教学时,学生对一些常规知识的缺失突出的暴露出来。如利用三点坐标求二次函数解析式,学生解三元一次方程组感到困难等。

  当我充满自信准备进行下一问时,有学生说,我还没得出答案呢?我说,你们小组不是展示过了,怎么你还不会呢?他说,我的解析式设y=ax2+bx+c,我代入得不出来,组长设的和我不一样。我告诉他,其实你用一般式同样可以做的很准,只不过速度稍慢一些,这就需要加强运算练*。下课后我一直在思考,学生越是基础差,那些好的方法他们就越难掌握。学起来既吃力又费气,这就需要在*常加强双基训练,每个学生都必须掌握好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

二次函数教学反思8

  二次函数是一种常见的函数,应用非常广泛,它是客观地反映现实世界中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模型。许多实际问题往往可以归结为二次函数加以研究。本节课是学*二次函数的第一节课,通过实例引入二次函数的概念,并学*求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中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和它的定义域。在教学中要重视二次函数概念的形成和建构,在概念的学*过程中,让学生体验从问题出发到列二次函数解析式的.过程,体验用函数思想去描述、研究变量之间变化规律的意义。在教学中,我主要遇到了这样几个问题:

  1、关于能够进行整理变为整式的式子形式判断不准,主要是我自身对这个概念把握不是很清楚,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和各位老师的帮助知道,真正达到了教学相长的效果。

  2、在细节方面我还有很多的不足,比如,在二次函数的表示过程中,应注意强调按自变量的降幂排列进行整理,这类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注意这些方面的教学。

  3、在变式训练的过程中要注意思考容量和密度以及效度的关系,注意教学安排的合理性。另外在教学语言的精炼方面我还有待加强。

二次函数教学反思9

  课后查看了数学课程标准中对二次函数的要求:

  1、通过对实际问题情境的分析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并体会二次函数的意义。

  2、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能从图象上认识二次函数的性质。

  3、会根据公式确定图象的顶点、开口方向和对称轴(公式不要求记忆和推导),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会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似解。

  发现并没有提到用顶点式来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而且在后面的几节课的教学中也没有要求用顶点式来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但是我认为新课标所提出的要求应该是对学生的最低要求,它并不反对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对教材的重新处理。并且从教学的反馈来看,加上了这3个练*学生能较好的理解本课的教学目标,同时也能对前面所学的二次函数顶点的知识加深印象。适应学生的最*发展区。何乐而不为。

二次函数教学反思10

  二次函数对学生来讲,既是难点又是重点,通过我对这一章的教学,让我学到很多道理和教学方法。下面是我对二次函数的复*课的一些反思感受:

  首先,我认为在课堂上,我对知识的掌握还是有一定的欠缺,把二次函数用自己的眼光和感受想象的太简单,但是对于学生而言,这又是一个重点,尤其是一个难点。所以我课堂上有的*题深度没有掌握好,没有做到面向全体。

  其次,本节课体现的是分层教学,而我只是在后面的比赛中简单的体现分层,对于提问中得分层,*题中的分层还是做的不够好,这说明我对于分层教学的这种方法还是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应该真正的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分层。

  第三,课堂上的语言不够精辟,尤其是评价性的话语很少,很单调。没有做到让学生为我的一句话而振奋,没有因为为了争得我的一句话而好好做题等等,这是我一直以来欠缺的一个重要点。

  那么针对以上几点,我从自己的角度思考,收获了以下这些:

  1.上课之前一定要反复的推敲,琢磨课本,找出本节课知识的“灵魂”,然后站在学生的'角度,仔细研究,如何讲授学生们才能愿意听,才能听得明白。尤其不能把学生想像的水*很高,不是不自信,而是不能把学生逼到“危险之地”,以免打击自尊心,熄灭刚刚点燃的兴趣之光。真正做到“低起点”。

  2.既然选择和实施了分层教学,就应该多下功夫去琢磨,去进行它。既然是分层就应该把它做到“顺其自然”,而不仅仅是一种形式。在分层的同时应该找到一个点,就是说,这个点上的问题是承上启下的,是应该全班都能够掌握的。对于尖子生,不能在课堂上想让他们吃饱,对于他们应该在课下,或者是采用小纸条的方法单独来测试,不能为了他们的能力把题目难度定的过高。再者,分层应该体现在一节课的所有环节,例如,在提问时,对于一个问题应该分层次来提,来回答。

  3.应该及时地,迅速的提高自己的言语水*。

  一堂课的精彩与否,教师的课堂语言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例如一节课的讲授过程,或者是对于学生的评价等等。

  督促自己多读书,多练*,以丰富自己的语言。

  4.最后,我觉得自己真的需要多学*,多见识,这样才能提高,才能迅速的提高。对于自己的优势,我也看到了,那就是我的教学之路很长,很多方法,很多思路都有时间,有条件去尝试,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多动脑,多为学生着想。

  俗话说“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所以只要我认真的付出,认真的思考,我想我的明天会是美好的。

二次函数教学反思11

  上完课后失败感比较强。失败感也比**淡淡的价值大,下面总结一下有何失误。

  本节教学内容是《一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组)》,“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对应一个一次函数,一般地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对应两个一次函数,因而也对应两条直线。如果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有唯一的解,那么这个解就是方程组对应的两条直线的交点的坐标。本节的图象解依据了这个道理。”因此本节需要迅速画出图象,利用图象解决问题。而我的失误也主要发生在画图象上,在喧闹声刚刚*息后在九班开始了这节课。课堂需要的课件无法用内网传递,我只得让学生自己先看书,借机我跑到一楼用软盘把课件拷过来。或许这节课的例题更适合学生独立学*,我对学生疑难处加以点拨,这样学生的主动性会调动起来,昨天看的文章了说注重学生的想法,体会。给学生以充分思考的时间。不过我担心 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还是以我讲授为主,讲后学生进行训练。在讲的过程中犯了一个画图错误,2X-Y=1化成了 Y=2X+1,并用几何画板作出了图象。这种低级错误竟然我没有看出来,后来学生给我指出来了,有的学生看到老师出错了,低着头嘀嘀咕咕,我对着电脑是否重新画呢,时间不多了然后转入了例3的讲解。

  一个小小的笔误,虽然不是知识性的错误,不能反映老师的教学水*低下,但这种粗心造成的'错误在学生的记忆中留下不光彩的一页,看到个别学生眼中不屑的表情,我忍了忍心里的怒火,不能在课堂上训斥他们,错是自己酿成的。 以后一定注意课堂的细节,借机课下我要强化对学生的细节教育,不要在做题过程中出现我所犯的低级错误。

  关注细节,完善课堂和各个环节,不留遗憾,提高质量

二次函数教学反思12

  复*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二次函数解析式的三种表示方法,抛物线的开口方向、顶点坐标、对称轴以及抛物线与对称轴的交点坐标等;

  2、一元二次方程与抛物线的关系.

  3、利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函数知识与几何知识解决数学综合题和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问题情境和探索活动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2.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

  复*重、难点:函数综合题型

  复*方法:合作交流

  复*过程:

  一、知识梳理

  1、二次函数解析式的三种表示方法:

  (1)顶点式:(2)交点式:(3)一般式:

  2、填表:

  抛物线对称轴顶点坐标开口方向

  y=ax2

  当a>0时,

  开口

  当a<0时,

  开口

  Y=ax2+k

  Y=a(x-h)2

  y=a(x-h)2+k

  Y=ax2+bx+c

  3、二次函数y=ax2+bx+c,当a>0时,在对称轴右侧,y随x的增大而,在对称轴左侧,y随x的增大而;当a<0时,在对称轴右侧,y随x的增大而,在对称轴左侧,y随x的增大而

  4、抛物线y=ax2+bx+c,当a>0时图象有最点,此时函数有最值;当a<0时图象有最点,此时函数有最值

  自评分(每空4分,共100分)

  二、探究、讨论、练*(先独立思考,再分小组讨论,最后反馈信息)(屏幕显示)

  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如图所示,试判断下面各式的符号:

  (1)abc(2)b2-4ac(3)2a+b(4)a+b+c

  (上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二次函数的图象、性质的掌握情况:b2-4ac的符号看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情况;2a+b看对称轴的位置;而a+b+c的'符号要看x=1时y的值)

  2、已知抛物线y=x2+(2k+1)x-k2+k

  (1)求证:此抛物线与x轴总有两个不同的交点;

  (2)设A(x1,0)和B(x2,0)是此抛物线与x轴的两个交点,且满足x12+x22=-2k2+2k+1,①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②此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PAB的面积等于3,若存在,请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此题主要考查抛物线与一元方程的根的判别式、根与系数的关系的联系,以及函数与几何知识的综合)

  三、归纳小结: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练*,你得到了什么?

  四、用数学(利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一位运动员在距篮下4米处跳起投篮,球运行的路线是抛物线,当球运行的水*距离为2.5米时,达到的最大高度是3.5米,然后准确落入篮圈,已知篮球中心到地面的距离为3.05米,

  (1)根据题意建立直角坐标系,并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

  (2)该运动员的身高是1.8米,在这次跳投中,球在头顶上方0.25米,问:球出手时,他跳离地面的高度是多少?

  (此题把学生熟悉的运动员投篮问题与二次函数结合在一起,溶入了一定的生活背景,使学生产生数学学*兴趣;同时培养了学生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能力。)

  五、拓展提升(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做):(屏幕显示)

  已知抛物线y=x2+(1-2a)x+a2(a≠0)与x轴交于两点A(x1,0),B(x2,0),(x1≠x2)

  (1)求a的取值范围,并证明A、B两点都在原点的左侧;

  (2)若抛物线与y轴交于点C,且OA+OB=OC-2,求a的值。

  课堂反思:以前的复*课总是写满几块小黑板,弄得手上全是粉笔末,一节课下来,光是翻转小黑板就把自己搞得迷迷糊糊,并且学生还喊道:看不清楚。现在好了,利用多媒体,可以把要讲的知识点、学生要做的练*毫不含糊地全部展示给学生,确实做到了高容量、大密度。感觉很好。

二次函数教学反思13

  这节课是在学完正、反比例、一次函数,认识了一元二次方程之后的二次函数的第一节课,从课本的体系来看,这节课明显是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二次函数,能区别二次函数与其他函数的不同,能深刻理解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并能初步理解实际问题中对定义域的限制。

  但是如果光从这些知识点上来讲这节课,其实很简单,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储备基础上很容易迁移和接受这些知识,那么这节课还有什么好设计的呢?

  重新思索教材的编写意图,发现课本这部分内容大部分篇幅是在讲三个实际问题,由此引出了二次函数,我才意识其实这节课的重点实际上应该放在“经历探索和表示二次函数关系的过程,获得用二次函数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体验,从而形成定义”上,有了这个认识,一切变得简单了!

  整节课的流程可以这样概括:学生感兴趣的简单实际问题——引出学过的一次函数——复*学过的所有函数形式——设问:有没有新的函数形式呢?——探索新的问题——形成关系式——是函数吗?——是学过的函数吗?——探索出新的函数形式——概括新函数形式的特点——将特点公式化——形成二次函数定义——有练*巩固定义特点——返回实际问题讨论实际问题对自变量的限制——提出新的问题,深入讨论——课堂的小结,这样设计一气呵成,感觉上无拖沓生硬之处,最关键的是我认为这符合学生的基本认知规律,是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接受的。

  对于实际问题的选择,我将4个问题整和于同一个实际背景下,这样设计既能引起学生兴趣,也尽量减少学生审题的时间,显得非常有层次性,这些实际问题贯穿整个课堂的始终,使整个课堂有浑然天成的感觉。

  对于练*的设计,仍然采取了不重复的原则性,尽量做到每题针对一个问题,并进行及时的小结,也遵循了从开放到封闭的原则,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对于最后讨论题的设计和提出,是我在进行了整个一章的单元备课后发现,我们其实对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是不讲的,但是不讲并不代表一点都不会涉及到,其中用到的思想方法还是相当重要的,在图象的观察中也具有了重要的.地位,再加上这个问题在进行了前面的实际问题的解答之后是呼之欲出的:多种树——想提高产量——多种几棵好呢?,所以我设计了这个探索性的问题:假如你是果园的主人,你准备多种几棵?注意这里我并没有提出最大最小值的问题,但是所有的学生都能理解到,这是数学的魅力。这个问题的提出是整节课的一个高潮和精华,是学生学完二次函数定义之后,综合利用函数的基本知识,代数式的知识和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进行的思考,因而他们的想法和说法,不论对错,不论全面还是有所偏颇,其中都涉及到了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而这些恰恰是非常重要的。事实证明学生的思维真的是非常活跃的,你要你给了足够的空间,他们总能从各方各面进行思考和解释。

二次函数教学反思14

  这节课我首先让学生思考了三个列函数关系式的实际问题,接着在学生探究这三个实际问题的基础上,思考、归纳出二次函数的定义以及探讨对二次函数的判断,最后针对二次函数的定义和能用二次函数表示变量之间关系进行了巩固应用。本节课通过丰富的现实背景,使学生感受二次函数的意义,感受数学的广泛联系和应用价值。通过学生的探究性活动(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和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分析实际问题,引出二次函数的概念,使学生感受二次函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新知的巩固应用环节,我精心设计了不同题型的问题,很好巩固应用了本节的新知,课堂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也让我真正意识到:对于每节课的教学不能仅仅凭经验设计。在每节课的课前,一定要进行精心的预设。在课堂中,同时要结合课堂的实际效果和学生的情况注意灵活处理课堂生成。课堂上在进行分组教学时,提前预设好教学时间,在每节课上,既要放的开,同时又要注意在适当的时机收回,以保证每节教学基本任务完成。

二次函数教学反思15

  这节课是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的一节探究课。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体验探究的教学方式,在教师的配合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动手作图,观察、归纳出二次函数的性质,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力求体现"主体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指导引探"的教学理念。

  整个教学过程主要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前置性作业,前置作业是前一天发给学生的,主要涉及如何作图、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等问题。我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在复*这些知识的过程中体会从函数图像来研究函数性质。应该说这样设计既让学生复*了旧知又使他们体会到如何研究函数,从哪些方面研究函数,从思维层面锻炼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第二部分是学*探究,探求活动前先让一名学生读了学*目标,让大家带着目标去探究。探究活动一是让学生在坐标纸上画出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画图的过程包括列表、描点、连线。列表过程是我引导学生取点的,其间我引导大家要明确取点注意的事项,比如代表性、易操作性。这样学生在下一个环节就能游刃有余。学生在我的引导下顺利地画出了函数的图象。紧接着我让学生按照学案的要求自主探讨当a>0时函数y=ax2的性质。探究活动二是独立画出函数y=ax2的图象,然后是自主探讨当a<0时函数y=ax2的性质。探讨函数的性质主要从开口方向、对称轴、增减性、顶点坐标和最值方面入手,让学生从特殊函数来归纳总结一般函数的性质。应该说探究活动二在活动一的基础上让学生锻炼了自我学*的能力,学生们完成的很好。探索活动三是小组合作活动。观察自己画出的两个图象,它们代表函数 y=ax2的两种情况,找出a的符号不同时他们的相同点、不同点和联系点。这个环节能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让学生在谈论中体会分类思想。小组讨论完毕后我让学生展示他们的成果,大部分学生跃跃欲试,他们讨论的很全面,出乎我的预料。这里面还有个知识点我是用几何画板演示的,就是通过改变a的值让学生们观察图象的开口方向和开口宽度。几何画板在此起到了突破难点的作用,让我真正体会到了掌握几何画板对自己的教学是多么的有利。第三部分是课堂检测。最后五分钟时我让学生们独立完成课堂检测部分题目。课堂检测共出了四个小题(基础题)一个应用题(选做题),下课铃声响了,大部分的同学还没有完成选做题,所以我就让同桌交换试卷,公布前四个基础题的答案。从当堂的反馈来看,绝大多数同学能掌握本节课的知识,达到了学*目标中的要求。

  本课的优点主要包括:

  1、教态自然,能注重身体语言的作用,声音洪亮,提问具有启发性。

  2、教学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注重学生的自我学*培养和小组合作学*的落实。

  3、能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教学,尤其是能用几何画板等软件突破重难点。

  本课的不足之处表现在:

  1、知识的生成过程体现的不够具体。在活动一中,虽然引导学生选点和列表,但是没有在黑板上演示作图的过程,虽然说明白了选点的注意事项但是学生还是被动的接受,他们不一定能理解为什么要选那个点。

  2、作图的过程没必要放到课堂上来。可以事先在前置作业中让学生作图,在课堂上让学生汇报作图中遇到的困难,这样教师再去订正,效果要好很多。有时候就是要让学生经历“错误”的过程,这样他们才会懂。正所谓“我听到的,我会忘记;我见到的,我会记住;我做过的,我会理解

  3、课堂上讲的太多。有些过程,让学生自主观察总结是完全能收到好的效果的,但是我都替学生总结了,学生还是被动的接受。其实这还是思想的`问题,说明我没有真的放开手。真正让学生有了空间,他们也会给我们很大的惊喜。

  4、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我老是打断学生。提问一个问题,学生说了一半,我就迫不及待地引导他说出下一半,有的时候是我替学生说了,这样学生的思路就被我打断了。破坏学生的思路是我们教师最大的毛病,此顽疾不除,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5、合作学*的有效性不够。其实在演示几何画板的过程中,学生在a>0的情况下能得到a越大开口越小,a<0的情况下a越小开口越大。但是综合起来学生就困难的多了。这个时候不妨让大家小组讨论完成知识的总结。有这样一种说法:你我各一个苹果,交换之后,你我还是一个苹果;你我各有一种思想,交换之后,你我却有了两种思想。这很形象地说出了合作学*的好处。教师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思维的过程还给学生,问题在分组讨论中得以共同解决。只有真正把自主、探究、合作的学*方式落到实处,才能培养学生成为既有创新能力,又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公民。


二次函数教学反思菁选扩展阅读


二次函数教学反思菁选(扩展1)

——《二次函数》教学反思 (菁华3篇)

《二次函数》教学反思1

  这节课讲授的内容,运用新课标的理念,从技能、知识、情感态度、学*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整体方面看,较为成功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学效果较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甚至到讲台上面去为同学们讲题,为学生提供了充分表现自我的空间。

  2.针对所要讲的内容,创设各种合作学*的活动,使学生带着任务学*,使他们同构思考、讨论、交流和合作,即学*数学又使用数学解决身边的问题,很好地完成学*任务。

  3.学生们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讨论活动时,气氛很活跃、热烈,巩固了所学知识。

  不足之处:这节课的整体性教学体现的不够好。时间分配上,第一部分教学用的时间有些长,练*第二部分的时间稍短,如果设计得再合理些,教学效果会更好。

《二次函数》教学反思2

  二次函数是初中阶段研究的一个具体、重要的函数,在历年来中考题中都占有较大的分值。二次函数不仅和学生前面学*的`一元二次方程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对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二次函数的概念是后面学*二次函数的基础,在整个教材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是让学生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会判断一个函数是否是二次函数,并能够用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解决实际问题。为此,先让学生复*了函数及一次函数的相关内容,然后设计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推导出一个二次函数,并观察、总结它与一次函数的不同,在此基础上逐步归纳出二次函数的一般表达式,最后通过*题巩固二次函数的概念并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我个人认为,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是:一是在教学设计上“步步为营”,学生的思维能力“层层提高”。在教学设计上,根据内容的需要,我合理设计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展开教学,通过解决问题,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在学*的过程中,不仅注重对学生知识的教授,更注重教给学生学*和思考的方法,提高学生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时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三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不同的学生的个体差异,再加上受教学目的等因素的限制,导致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会感到吃不饱现象,因此在后面的练*设计中,也有针对性的*题,对这部分学生提高也是很有帮助的。

  不足之处表现在:

  1、由于学生对一次函数的遗忘,因此复*占用的太多的时间,导致课后练*没完成。

  2、学生自学环节,要求不够细致,学生学的不够深入只是看了教材,而未挖掘出教材以外的东西。

  3、由于时间紧张小结的不够完整。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今后在教学中我一定吸取教训,努力改正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的教学上水*。

《二次函数》教学反思3

  本节的学*内容是在前面学过二次函数的概念和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基础上,运用图像变换的观点把二次函数的图像经过一定的*移变换,而得到二次函数的图像,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第三课时)教学反思。二次函数是初中阶段所学的最后一类最重要、图像性质最复杂、应用难度最大的函数,是学业达标考试中的重要考查内容之一。教材中主要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从学生熟悉的知识入手进行知识探究。这是教学发现与学*的常用方法,同学们应注意学*和运用。另外,在本节内容学*中同学们还要注意“类比”前一节的内容学*,在对比中加强联系和区别,从而更深刻的体会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通过本节课教学,得出几点体会:

  1、在教学中二次函数图像的对称轴,顶点坐标,开口方向尤其重要,必需特别强调。

  2、在探究中要积累研究问题的方法并积累经验,学生在前面已经历过探索、分析和建立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的过程,学*了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学会了用描点法作函数图象并据此分析得出函数的性质,教学反思《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第三课时)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把研究这些问题的方法应用于研究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并据此形成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

  3、要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还学生课堂学*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把激发学生学*热情和获得学*能力放在教学首位,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充分利用合作交流的形式,能使教师发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独到见解以及思维的误区,以便指导今后的教学。但在复*与练*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存在着这样几个问题。

  本节课,我合理、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的手段,利用powerpoint,《几何画板》这两种软件制作了课件,特别是《几何画板》软件的应用,画出了标准、动画形式的二次函数的图像,让抽象思维不强的学生,更加形象的结合图形,分析说出二次函数的有关性质,充分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为了突出重点,攻破难点,我要求学生“先观察后思考”、“先做后说”、“先讨论后总结”,“师生共做”充分体现了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老师起主导作用的教学原则。本节课,让学生有观察,有思考,有讨论,有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兴趣,从而为高效率、高质量地上好这一堂课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二次函数教学反思菁选(扩展2)

——二次函数教学反思 (菁华5篇)

二次函数教学反思1

  一、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体会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

  2。理解抛物线交x轴的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理解何时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两个相等的实数和没有实根。

  3。能够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似根。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体会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

  2。能够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似根。

  教学难点:

  1。探索方程与函数之间关系的过程。

  2。理解二次函数与x轴交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启发引导 合作交流

  四:教具、学具:课件

  五、教学媒体:计算机、实物投影。

  六、教学过程:

  [活动1] 检查预* 引出课题

  预*作业:

  1。解方程:(1)x2+x—2=0; (2) x2—6x+9=0; (3) x2—x+1=0; (4) x2—2x—2=0。

  2。 回顾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利用函数的图象求方程3x—4=0的解。

  师生行为:教师展示预*作业的内容, 指名回答,师生共同回顾旧知,教师做出适当总结和评价。

  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回答问题结论准确性,能否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2题的格式要规范。

  设计意图:这两道预*题目是对旧知识的回顾,为本课的教学起到铺垫的作用,1题中的三个方程是课本中观察栏目中的三个函数式的变式,这三个方程把二次方程的根的三种情况体现出来,让学生回顾二次方程的相关知识;2题是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的问题,这题的设计是让学生用学过的熟悉的知识类比探究本课新知识。

  [活动2] 创设情境 探究新知

  问题

  1。课本P16 问题。

  2。结合图形指出,为什么有两个时间球的高度是15m或0m?为什么只在一个时间球的高度是20m?

  (结合预*题1,完成课本P16 观察中的题目。)

  师生行为:教师提出问题1,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教师可适当引导,对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格式进行梳理和规范;问题2学生独立思考指名回答,注重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问题3是由学生分组探究的,这个问题的探究稍有难度,活动中教师要深入到各个小组中进行点拨,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正确结论。

  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和x轴交点的坐标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根有什么关系?

  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和x轴交点

  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根

  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根的判别式=b2—4ac

  两个交点

  两个相异的实数根

  b2—4ac 0

  一个交点

  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b2—4ac = 0

  没有交点

  没有实数根

  b2—4ac 0

  教师重点关注:

  1。学生能否把实际问题准确地转化为数学问题;

  2。学生在思考问题时能否注重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3。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能否经历独立思考、认真倾听、获得信息、梳理归纳的过程,使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准确。

  设计意图:由现实中的实际问题入手给学生创设熟悉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体会二次函数与实际问题的关系;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交流,探求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积累学*经验。

  [活动3] 例题学* 巩固提高

  问题: 例 利用函数图象求方程x2—2x—2=0的实数根(精确到0。1)。

  师生行为: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根据预*题2独立完成,师生互相订正。

  教师关注:(1)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格式是否规范;(2)学生所画图象是否准确,估算方法是否得当。

  设计意图:通过预*题2的铺垫,同学们已经从旧知识中寻找到新知识的生长点,很容易明确例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这样既降低难点且突出重点。

  [活动4] 练*反馈 巩固新知

  问题:(1) P97。*题 1、2(1)。

  师生行为: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后写出答案,师生共同评价;问题(2)学生独立思考后同桌交流,实物投影出学生解题过程,教师强调正确解题思路。

  教师关注:学生能否准确应用本节课的知识解决问题;学生解题时候暴露的共性问题作针对性的点评,积累解题经验。

  设计意图:这两个题目就是对本节课知识的巩固应用,让新知识内化升华,培养数学思维的严谨性。

  [活动5] 自主小结,深化提高:

  1。通过这节课的学*,你获得了哪些数学知识和方法?

  2。这节课你参与了哪些数学活动?谈谈你获得知识的方法和经验。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对学生的错误予以纠正,不足的予以补充,精彩的适当表扬。

  设计意图:

  1。题促使学生反思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收获;

  2。题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活动、认知过程,总结解决问题的策略,积累学*知识的方法,力求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

  [活动6] 分层作业,发展个性:

  1。(必做题)阅读教材并完成P97 *题21。2: 3、4。

  2。(备选题)P97 *题21。2:5、6

  设计意图:分层作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七、教学反思:

  1。注重知识的发生过程与思想方法的应用

  《用函数的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内容比较多,而课时安排只一节,为了在一节课的时间里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本节课给学生布置的预*作业,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引发学生观察、分析、类比、联想、归纳、总结获得新的知识,让学生充分感受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中,对新的知识的获得觉得不意外,让学生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桃子。

  探究抛物线交x轴的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及其应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图形, 从图象与x轴交点的个数与方程的根之间进行分析、猜想、归纳、总结,这是重要的数学中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的是类比思想方法。这些方法的使用对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也有一定的作用。

  2。关注学生学*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引导者,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提供问题串、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考空间、活动空间、为学生搭建自主学*的*台;学生则在老师的指导下经历操作、实践、思考、交流、合作的过程,其知识的形成和能力的培养相伴而行,创造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课堂境界。

  3。强化行为反思

  反思是数学的重要活动,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融入反思的环节,用问题的设计,课堂小结,课后的数学日记等方式引发学生反思,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领悟解决问题的策略,积累学*方法。说到数学日记,数学日记就是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记述学生在数学学*和应用过程中的感受与体会。通过日记的方式,学生可以对他所学的数学内容进行总结,写出自己的收获与困惑。数学日记该如何写,写什么呢?开始摸索写数学日记的'时候,我根据课程标准的内容给学生提出写数学日记的简单模式:日记参考格式:课题;所涉及的重要数学概念或规律;理解得最好的地方;不明白的或还需要进一步理解的地方;所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所学内容能否应用在日常生活中,举例说明。通过这两年的摸索,我把数学日记大致分为:课堂日记、复*日记、错题日记。

  4。优化作业设计

  作业的设计分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巩固本课基础知识,基本要求;选做题属于拓广探索题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次函数教学反思2

  自从事教学以来,我还是第一次参与集体单元备课,而且还是复*课,作为主备与主讲之一的我,立足于二次函数在初中数学函数教学中的地位,着眼于20xx年河北省中考方向,根据学生对二次函数的学*及掌握的情况,从梳理知识点出发采用以*题带知识点的形式,精心地准备了《二次函数》的第一节复*课,教学重点为二次函数的图象性质及应用,教学难点为a、b、c与二次函数的图象的关系。

  最初,“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增减性”这一相关性质复*设计中安排了3个训练题目,其中第(2)小题侧重在抛物线的对称性与增减性,集体备课后我进一步认识了课标要求河北省中考命题评价方向,在复*侧重方向上作了调整:加强利用配方法将二次函数一般式化顶点式、判断抛物线对称轴、借图象分析函数增减性等的训练,从而删去原例(2)增加新例(2)(见复备),另外还预想借图象识别2a与b的关系将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

  本节课在悠扬的音乐声中拉开了序幕,通过建立函数体系回忆了二次函数的定义,其图象与性质及与一次、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综合应用,相继进行,但此环节中“2a与b的关系”学生没有提到,迫于突破此难点,我让学生观察课例图象,并进一步引导观察对称轴的具**置后,仅有十几个学生准确理解、掌握,于是我进一步的分析“2a与b的关系”由对称轴的具**置决定,并说明由a>0与b>0能推导出2a+b>0的方法仅适于此题,但效果不尽人意,仍有一部分学生应用此法解决相关问题。本知识点预设6分钟完成而实际用了15分钟。如此导致处理二、2、(2)题时间紧张,使得重点不凸现。将第(3)题留为课后作业,来了个将错就错,为下一节课复*“二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巧作铺垫。

  在这次活动中,我受益匪浅,感受颇多:在如何备复*课,准确把握一个单元及一节课的重点及突破难点方面有了很大提高;在巧妙驾驭课堂方面有了很大进步;在如何与他人相处方面有了更好的认识,踏踏实实地做人。总之,在实践中获得灵感,在交流中撞出智慧,在反思中调整思路,在坚持中取得进步。

二次函数教学反思3

  二次函数是一种常见的函数,应用非常广泛,它是客观地反映现实世界中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模型.许多实际问题往往可以归结为二次函数加以研究.本节课是学*二次函数的第一节课,通过实例引入二次函数的概念,并学*求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中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和它的定义域.在教学中要重视二次函数概念的形成和建构,在概念的学*过程中,让学生体验从问题出发到列二次函数解析式的过程,体验用函数思想去描述、研究变量之间变化规律的意义. 在教学中,我主要遇到了这样几个问题:

  1、关于能够进行整理变为整式的式子形式判断不准,主要是我自身对这个概念把握不是很清楚,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和各位老师的帮助知道,真正达到了教学相长的效果。

  2、在细节方面我还有很多的不足,比如,在二次函数的表示过程中,应注意强调按自变量的降幂排列进行整理,这类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注意这些方面的教学。

  3、在变式训练的过程中要注意思考容量和密度以及效度的关系,注意教学安排的合理性。另外在教学语言的精炼方面我还有待加强。

二次函数教学反思4

  这节课我首先让学生思考了三个列函数关系式的实际问题,接着在学生探究这三个实际问题的基础上,思考、归纳出二次函数的定义以及探讨对二次函数的判断,最后针对二次函数的定义和能用二次函数表示变量之间关系进行了巩固应用。本节课通过丰富的现实背景,使学生感受二次函数的意义,感受数学的广泛联系和应用价值。通过学生的.探究性活动(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和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分析实际问题,引出二次函数的概念,使学生感受二次函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新知的巩固应用环节,我精心设计了不同题型的问题,很好巩固应用了本节的新知,课堂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也让我真正意识到:对于每节课的教学不能仅仅凭经验设计。在每节课的课前,一定要进行精心的预设。在课堂中,同时要结合课堂的实际效果和学生的情况注意灵活处理课堂生成。课堂上在进行分组教学时,提前预设好教学时间,在每节课上,既要放的开,同时又要注意在适当的时机收回,以保证每节教学基本任务完成。

二次函数教学反思5

  二次函数是数与代数中的重点,图形变换是空间与几何中的重要内容,当二者结合在一起时学生不易理解,所以设计了本节课的内容。

  优点:

  1、课件制作有演示图形的变换与呈现的结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图形变换的规律和特点,认识问题的本质,突破难点。

  2、练*题的选择以模考、练考、往届中考及中考说明为主,强调了所学知识如何在做题中应用,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3、在复*过程中强调了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如整体代入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逆向思维的方式等,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学反思《二次函数与图形变换教学反思》。

  4、以表格的形式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和梳理,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回顾,从认识到数学思考对学*的重要作用。

  缺点:

  1、上课气氛过于沉闷,由于选择的题型较有难度,使不少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时缺少解题的方法和技巧,耽误了一些时间。

  2、学生对于本节课的内容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反思和总结,很多规律由老师代替总结。

  3、由于时间关系,所涉及的内容较多所以留给学生思考和进行展示的机会太少。

  4、讲课的内容可能没有照顾到全体学生,有少部分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掌握的不好。

  努力的方向:

  1、进一步研究考试说明,使初三总复*能够更有效进行。

  2、认真钻研各种题型,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方法以及所运用的数学思想。

  3、备好学生,使课堂气氛更活跃一些。

  专家点评:

  1、用图像研究函数应指明关键地方。

  2、图形变换与a、b、c、h、k、x1、x2相关,每种变换与常数有什么关系应明确指出。

  *移————a、b、c

  旋转————h、k

  对称————x1、x2

  3、明确函数的解析式应能够画出图像草图进行分析。

  4、教案中突现学生为主体。

  5、应在*时的讲课过程中培养学生表述问题的能力,引入学生之间的交流、评价,易于提升课堂气氛。

  6、课堂练*在巡视的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应及时点评。


二次函数教学反思菁选(扩展3)

——二次函数教学反思优选【10】份

  二次函数教学反思 1

  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第二十二章《二次函数》是学生学*了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进一步学*函数知识,是函数知识螺旋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二次函数单元教学反思。二次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关系的重要的数学模型,它既是其他学科研究时所采用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某些单变量最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和一次函数一样,二次函数也是一种非常基本的初等函数,对二次函数的研究将为学生进一步学*函数、体会函数的思想奠定基础和积累经验。二次函数作为初中阶段学*的重要函数模型,对理解函数的性质,掌握研究函数的方法,体会函数的思想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本章的重点是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理解与掌握,应教会学生画二次函数图象,学会观察函数图象,借助函数图象来研究函数性质并解决相关的问题。本章的难点是体会二次函数学*过程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函数图象的特征和变换有及二次函数性质的灵活应用。

  下面是我通过本单元对《二次函数》教学内容的分类后的几点反思:

  “二次函数概念”教学反思

  关于“二次函数概念”教学中我的成功之处是:教学时,通过实例引入二次函数的概念, 让学生明确二次函数是一种常见的函数,应用非常广泛,它是客观地反映现实世界中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模型。通过学*求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中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和它的定义域;大部分学生重视了二次函数概念的形成和建构,在概念的学*过程中,让学生体验从问题出发到列二次函数解析式的过程,体验用函数思想去描述、研究变量之间变化规律的意义。绝大多数学生理解了二次函数的概念;掌握了二次函数的一般表达式以及二次项和二次项的系数、一次项和一次项的系数及常数项。

  不足之处表现在:少数学生不能从函数本身的实际意义去正确判定一个函数是否是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的图像及性质”教学反思

  关于“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体验探究的`教学方式,在教师的配合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动手作图,观察、归纳出二次函数的性质,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力求体现"主体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指导引探"的教学理念。通过引导学生在坐标纸上画出二次函数y=ax的图象。画图的过程包括列表、描点、连线。列表过程是我引导学生取点的,其间我引导学生要明确取点注意的事项,比如代表性、易操作性。在性质的探究中我让学生观察图像自主探讨当a>0时函数y=ax的性质。当a<0时函数y=ax的性质。探讨函数的性质主要从开口方向、对称轴、增减性、顶点坐标和最值方面入手,让学生从特殊函数来归纳总结一般函数的性质。通过观察自己画出的两个图象,它们代表函数y=ax的两种情况,找出a的符号不同时他们的相同点、不同点和联系点。绝大多数学生通过观察图像理解并掌握了y=ax图像的性质,紧接着,我用了三节课时间引导学生通过坐标*移探究了y=ax+k、y=a(x-h)、y=a(x-h)+k的图像,绝大多数学生很快掌握了图形*移的规律,理解了*移后图像的性质,教学反思《二次函数单元教学反思》。达到了学*目标中的要求。

  不足之处表现在:

  1.课堂上时间安排欠合理。学生说的多,动手不够

  2. 学生作图速度慢。简单的列表、描点、连线。学生做起来就比较困难,作图中单位长度不准确,描点不准确,图象中的*滑曲线不够*滑

  3.合作学*的有效性不够。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各组汇报讨论结果的效果不明显。说明自主、探究、合作的学*方式没有落到实处,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够。

  4.少数学生二次函数图像*移变换能力差。不会进行二次函数图像的*移变换。

  “求二次函数解析式”教学反思

  关于“求二次函数解析式”教学中,我通过创设有关待定系数法的问题情境出发,导入求二次函数一般解析式的方法。学生把已知点代入二次函数的一般解析式,很快就得出了三元一次方程组,学生很快就理解了求二次函数一般解析式的方法。然后我通过变式,给出抛物线的顶点坐标和经过抛物线的一个点,引导学生设顶点式的二次函数解析式,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下,将已知点代入,很快理解了用顶点式求的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方法。再通过变式我又引导学生观察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启发学生设交点式解析式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方法。在整个教学中,环环相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教学非常流畅,效果不错,目标的达成度较高。

  不足之处表现在:

  1.一般式的应用中学生的难度在于解三元一次方程组上。

  2.学生对求顶点式和交点式的二次函数解析式方法欠灵活

  3.变式训练的*题太少导致学生掌握知识不够牢固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教学反思

  关于“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教学中我通过引导学生回忆二次函数的三种不同形式的解析式,即一般式、顶点式、交点式的表达形式,以及二次函数的性质如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最大最小值,函数在对称轴两侧的增减性。然后出示问题1,即最大面积问题。教材中的三个探究我分别安排了三节课进行分类教学。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解决学*中的困难,启发和引导学生观察二次函数图像,对图像进行分析,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教学每一类实际问题,我都搜集了大量的实例,所以教学重点、难点把握的较准确,同时调动大多数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这部分内容学生掌握的比较好。

  不足之处表现在:

  1.“探究1”中少数学生对于用配方法或公式法求函数的极值容易出错

  2.少数学生不会分析题意,不能正确列式求出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3.“探究2”少数学生对最大利润问题中的涨价和定价理解有偏差

  4.“探究3”少数学生不会灵活建立直角坐标系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以上就是我在教学本单元的感受、体会。因为二次函数知识是函数中的重点也是中考的重点考点,所以针对教学中的不足和学生暴露出的问题,在期末复*中还要制定详实有效的复*计划,通过精选*题再进行最后的强化训练。

  二次函数教学反思 2

  这节课是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的一节探究课。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体验探究的教学方式,在教师的配合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动手作图,观察、归纳出二次函数的性质,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力求体现"主体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指导引探"的教学理念。

  整个教学过程主要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前置性作业,前置作业是前一天发给学生的,主要涉及如何作图、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等问题。我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在复*这些知识的过程中体会从函数图像来研究函数性质。应该说这样设计既让学生复*了旧知又使他们体会到如何研究函数,从哪些方面研究函数,从思维层面锻炼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第二部分是学*探究,探求活动前先让一名学生读了学*目标,让大家带着目标去探究。探究活动一是让学生在坐标纸上画出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画图的过程包括列表、描点、连线。列表过程是我引导学生取点的,其间我引导大家要明确取点注意的事项,比如代表性、易操作性。这样学生在下一个环节就能游刃有余。学生在我的引导下顺利地画出了函数的图象。紧接着我让学生按照学案的要求自主探讨当a>0时函数y=ax2的性质。探究活动二是独立画出函数y=ax2的图象,然后是自主探讨当a<0时函数y=ax2的性质。探讨函数的性质主要从开口方向、对称轴、增减性、顶点坐标和最值方面入手,让学生从特殊函数来归纳总结一般函数的性质。应该说探究活动二在活动一的基础上让学生锻炼了自我学*的能力,学生们完成的很好。探索活动三是小组合作活动。观察自己画出的两个图象,它们代表函数y=ax2的两种情况,找出a的符号不同时他们的相同点、不同点和联系点。这个环节能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让学生在谈论中体会分类思想。小组讨论完毕后我让学生展示他们的成果,大部分学生跃跃欲试,他们讨论的很全面,出乎我的预料。这里面还有个知识点我是用几何画板演示的,就是通过改变a的值让学生们观察图象的开口方向和开口宽度。几何画板在此起到了突破难点的作用,让我真正体会到了掌握几何画板对自己的教学是多么的有利。第三部分是课堂检测。最后五分钟时我让学生们独立完成课堂检测部分题目。课堂检测共出了四个小题(基础题)一个应用题(选做题),下课铃声响了,大部分的同学还没有完成选做题,所以我就让同桌交换试卷,公布前四个基础题的答案。从当堂的反馈来看,绝大多数同学能掌握本节课的知识,达到了学*目标中的要求。

  本课的优点主要包括:

  1、教态自然,能注重身体语言的作用,声音洪亮,提问具有启发性。

  2、教学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注重学生的自我学*培养和小组合作学*的落实。

  3、能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教学,尤其是能用几何画板等软件突破重难点。

  本课的不足之处表现在:

  1、知识的生成过程体现的不够具体。在活动一中,虽然引导学生选点和列表,但是没有在黑板上演示作图的过程,虽然说明白了选点的注意事项但是学生还是被动的接受,他们不一定能理解为什么要选那个点。

  2、作图的过程没必要放到课堂上来。可以事先在前置作业中让学生作图,在课堂上让学生汇报作图中遇到的困难,这样教师再去订正,效果要好很多。有时候就是要让学生经历“错误”的过程,这样他们才会懂。正所谓“我听到的,我会忘记;我见到的,我会记住;我做过的,我会理解

  3、课堂上讲的太多。有些过程,让学生自主观察总结是完全能收到好的效果的,但是我都替学生总结了,学生还是被动的接受。其实这还是思想的问题,说明我没有真的放开手。真正让学生有了空间,他们也会给我们很大的惊喜。

  4、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我老是打断学生。提问一个问题,学生说了一半,我就迫不及待地引导他说出下一半,有的.时候是我替学生说了,这样学生的思路就被我打断了。破坏学生的思路是我们教师最大的毛病,此顽疾不除,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5、合作学*的有效性不够。其实在演示几何画板的过程中,学生在a>0的情况下能得到a越大开口越小,a<0的情况下a越小开口越大。但是综合起来学生就困难的多了。这个时候不妨让大家小组讨论完成知识的总结。有这样一种说法:你我各一个苹果,交换之后,你我还是一个苹果;你我各有一种思想,交换之后,你我却有了两种思想。这很形象地说出了合作学*的好处。教师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思维的过程还给学生,问题在分组讨论中得以共同解决。只有真正把自主、探究、合作的学*方式落到实处,才能培养学生成为既有创新能力,又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公民。

  二次函数教学反思 3

  课后查看了数学课程标准中对二次函数的要求:

  1、通过对实际问题情境的分析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并体会二次函数的意义。

  2、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能从图象上认识二次函数的性质。

  3、会根据公式确定图象的顶点、开口方向和对称轴(公式不要求记忆和推导),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会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似解。

  发现并没有提到用顶点式来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而且在后面的几节课的教学中也没有要求用顶点式来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但是我认为新课标所提出的要求应该是对学生的最低要求,它并不反对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对教材的重新处理。并且从教学的反馈来看,加上了这3个练*学生能较好的理解本课的教学目标,同时也能对前面所学的二次函数顶点的知识加深印象。适应学生的最*发展区。何乐而不为。

  二次函数教学反思 4

  前天,教学了《二次函数》的第一课时。课堂上学生活跃的思维、积极的发言、大家争抢着回答问题说明学生的学*是有效的。从中,我感到了教学的魅力,更感到这样的魅力是需要教师尽心准备、创造的。

  设计意图:

  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了一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之后的二次函数的第一节课。从课本的体系来看,这节课的知识目标,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储备基础上是很容易迁移和接受的。那么这节课还有什么好设计的呢?……重新思索教材的编写意图,发现课本这部分内容大部分篇幅是在讲三个实际问题,由此引出了二次函数,我意识到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经历探索和表示二次函数关系的过程,获得用二次函数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体验,从而形成定义”,有了这个认识,一切就变得简单了!

  设计流程:

  整节课的教学流程概括如下:学生感兴趣的简单实际问题——引出学过的一次函数——复*学过的所有函数形式——设问:有没有新的函数形式呢?——探索新的问题——形成关系式——是函数吗?——是学过的函数吗?——探索出新的函数形式——概括新函数形式的特点——将特点公式化——形成二次函数定义——练*巩固定义特点——返回实际问题讨论实际问题对自变量的限制——提出新的问题,深入讨论——课堂的`小结。

  这样一气呵成的设计,感觉上无拖沓生硬之处,最关键的是我认为这符合学生的基本认知规律,让学生亲自经历探索和概括的过程,从而形成新知识。

  设计说明:

  1、对于实际问题的选择,我将4个问题整合于同一个实际背景下,这样设计既能引起学生兴趣,也尽量减少学生审题的时间,显得很有层次性,这些实际问题贯穿整个课堂的始终,使整个课堂有浑然天成的感觉。

  2、对于练*的设计,尽量做到每题针对一个问题,并进行及时小结,也遵循了从开放到封闭的原则,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3、最后讨论题的设计和提出,我设计了一个探索性的问题:假如你是果园的主人,你准备多种几棵?这里我并没有提出最大最小值的问题,但是所有的学生都能理解到,这是数学的魅力。这个问题是整节课的一个高潮和精华,对学生的解答,不论对错,不论全面还是有所偏颇,我都给予肯定。事实证明:只要教师给了足够的空间,学生总能从各方面进行思考和解释。

  二次函数教学反思 5

  这节课明显是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二次函数,能区别二次函数与其他函数的不同,能深刻理解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并能初步理解实际问题中对定义域的限制。通过学生的讨论,解决了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拓展应用题通过学生的展示讲解让大部分学生基本掌握,使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储备基础上很容易迁移和接受了这些知识.这节课的重点内容放在“经历探索和表示二次函数关系的过程,使学生获得了用二次函数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体验。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体验探究的教学方式,在教师的配合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动手作图,观察、归纳出二次函数的性质,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力求体现"主体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指导引探"的教学理念。整个教学过程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前置性作业,前置作业是前一天发给学生的,主要涉及如何作图、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等问题。我的设计目的就上让学生在复*这些知识的过程中体会从函数图像来研究函数性质的。应该说这样设计既让初四同学复*了旧知又使他们体会到如何研究函数,从哪些方面研究函数,从思维层面锻炼了学生的探究能力。第二部分是学*探究,探求活动前先让一名同学读了学*目标,让大家带着目标去探究。

  整节课的流程可以这样概括:学生讨论问题——学生展示重点内容——完善训练题讨论实际问题对自变量的限制——课堂的小结,最关键的是我认为这符合学生的基本认知规律,是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接受的。

  对于实际问题的选择,我将4个问题整和于同一个实际背景下,这样设计既能引起学生兴趣,也尽量减少学生审题的时间,显得非常有层次性,这些实际问题贯穿整个课堂的始终,使整个课堂有浑然天成的感觉。

  对于练*的设计,仍然采取了不重复的原则性,尽量做到每题针对一个问题,并进行及时的小结,也遵循了从开放到封闭的原则,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次函数教学反思 6

  二次函数是数与代数中的重点,图形变换是空间与几何中的重要内容,当二者结合在一起时学生不易理解,所以设计了本节课的内容。

  优点:

  1、课件制作有演示图形的变换与呈现的结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图形变换的规律和特点,认识问题的本质,突破难点。

  2、练*题的选择以模考、练考、往届中考及中考说明为主,强调了所学知识如何在做题中应用,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3、在复*过程中强调了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如整体代入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逆向思维的方式等,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学反思《二次函数与图形变换教学反思》。

  4、以表格的形式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和梳理,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回顾,从认识到数学思考对学*的重要作用。

  缺点:

  1、上课气氛过于沉闷,由于选择的题型较有难度,使不少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时缺少解题的方法和技巧,耽误了一些时间。

  2、学生对于本节课的内容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反思和总结,很多规律由老师代替总结。

  3、由于时间关系,所涉及的内容较多所以留给学生思考和进行展示的机会太少。

  4、讲课的内容可能没有照顾到全体学生,有少部分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掌握的不好。

  努力的方向:

  1、进一步研究考试说明,使初三总复*能够更有效进行。

  2、认真钻研各种题型,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方法以及所运用的数学思想。

  3、备好学生,使课堂气氛更活跃一些。

  专家点评:

  1、用图像研究函数应指明关键地方。

  2、图形变换与a、b、c、h、k、x1、x2相关,每种变换与常数有什么关系应明确指出。

  *移————a、b、c

  旋转————h、k

  对称————x1、x2

  3、明确函数的解析式应能够画出图像草图进行分析。

  4、教案中突现学生为主体。

  5、应在*时的讲课过程中培养学生表述问题的能力,引入学生之间的交流、评价,易于提升课堂气氛。

  6、课堂练*在巡视的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应及时点评。

  二次函数教学反思 7

  本节课重点是,结合图象分析二次函数的有关性质,查缺补漏,进一步理解掌握二次函数的基础知识。要想灵活应用基础知识解答二次函数问题 ,关键要让学生掌握解题思路,把握题型,能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进行分析,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学生对生活中的“二次函数”感知颇浅,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时做了如下思考:一、按知识发展与学生认知顺序,设计教学流程:首先通过复*本章的知识结构让学生从整体上掌握本章所学*的内容,从而才能在此基础上运用自如,如鱼得水;二、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对数学思想应用基础知识解答,然后小组进行交流讨论, 老师点评,起到很好的'效果。这堂课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去,投入到学*中来,使学*的过程充满快乐和成功的体验,促使学生自主学*,勤于思考和于探究,形成良好的学*品质。

  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不断提高发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教学方案、进行课堂教学活动时,应当经常考虑如下问题:

  (1)如何使他们愿意学,喜欢学,对数学感兴趣

  (2)如何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自信心

  (3)如何引导学生善于与同伴合作交流,既能理解、尊重他人的意见,又能独立思考、大胆质疑

  (4) 培养学生合作学*的互助精神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次函数教学反思 8

  课后查看了数学课程标准中对二次函数的要求:

  1、通过对实际问题情境的分析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并体会二次函数的意义。

  2、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能从图象上认识二次函数的性质。

  3、会根据公式确定图象的顶点、开口方向和对称轴(公式不要求记忆和推导),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会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似解。

  发现并没有提到用顶点式来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而且在后面的几节课的教学中也没有要求用顶点式来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但是我认为新课标所提出的要求应该是对学生的最低要求,它并不反对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对教材的重新处理。并且从教学的反馈来看,加上了这3个练*学生能较好的理解本课的教学目标,同时也能对前面所学的二次函数顶点的知识加深印象。适应学生的最*发展区。何乐而不为。

  二次函数教学反思 9

  函数是描述现实世界中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而二次函数在初中数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高中数学学*的基础,作为初、高中数学衔接的内容,二次函数在中考命题中一直是“重头戏”,二次函数和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就成了中考的热点。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二次函数的性质和一次函数的性质的灵活运用;难点是怎样建立二次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关系。

  教学目的及过程:

  首先复*了二次函数和一次函数的有关基础知识,二次函数的定义、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及函数的增减性。一次函数的定义、图像及函数的增减性。采用特值法的形式检验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采取这样的方法学生易懂。

  由于本节课是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问题,重在通过学**结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启发探究式”为主线开展教学活动。以小组合作探究为主体,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动手动脑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建构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关系,在建构关系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从问题出发到列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过程,体验用函数思想去描述、研究量与量之间的关系,达到不但使学生学会,而且使学生会学的目的

  例题设计:

  在*面直角坐标系x中,过点(0,2)且*行于x轴的直线,与直线=x-1交于点A,点A关于直线x=1的对称点为B,抛物线C1:=x2+bx+c经过点A,B

  (1)求点A,B的坐标

  (2)求抛物线C1:的表达式即顶点坐标

  (3)若抛物线C2:=ax2(a≠0)与线段AB恰有一个公共点,结合函数图像,求a取值范围。

  存在的问题:

  一、 复*过程中才发现有极少部分中等偏下的学生记不住抛物线的顶点坐标公式,还有的学生把抛物线的顶点坐标和所学过的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相混淆,发现有的学生没有真正的理解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是怎么推导得来的。

  二、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的认知和老师的想象是不一样的,如,在求a取值范围的时候,百分之九十五的学生都沉默不语,为什么?

  反思:

  一、教师既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也要从教师的角度考虑安排每堂课的`整体设计。站在学生角度思考问题,教师就能够体察学生的所思所想,了解学生困惑的根源,教师就可以有针对性的调整教学设计。如上面中为什么学生都沉默不语?通过课后了解才知道他们不懂得抛物线=ax2和线段AB有一个交点是一个怎样的图像情形。根本原因是教师在备课中忽视了学生思考水*的现状和知识储备情况,导致教师用自己的思考代替了学生的思考,学生的思考与实践脱节。这就要求老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了解学生的学*以及思考水*状况,善于启发和引导,才能较好的达到教学效果。

  二、课要精讲,题要精练。教师在讲课时要抓住每节课的重点,把知识点讲透;设计*题时,要紧紧围绕知识点。除非是综合训练,忌多而乱。上述问题一就反映了前期基础知识不扎实。关于《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课中,我共选了三道题,虽然完成了教学任务,但学生对每一道题的理解不够透彻,没有时间把题拓展,如,抛物线=ax2与线段有两个交点时,a的取值范围又怎样呢?所以,教师既要精讲也要带领学生精练,把知识点弄透,同时,在教新课前也要在教学设计时把基础知识复*融入到题中,这样既复*了基础知识又有利于学生分析和理解,体现了学生的“最*发展区”。

  二次函数教学反思 10

  立足于二次函数在初中数学函数教学中的地位,根据学生对二次函数的学*及掌握的情况,从梳理知识点出发采用以*题带知识点的形式,我精心准备了《二次函数》的第一节复*课,教学重点为二次函数的图象性质及应用。

  最初,“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增减性”这一相关性质复*设计中安排了3个训练题目,其中第(2)小题侧重在抛物线的对称性与增减性,集体备课后我在复*侧重方向上作了调整:加强利用配方法将二次函数一般式化顶点式、判断抛物线对称轴、借图象分析函数增减性等的训练,另外还预想借图象识别2a与b的关系将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本节通过建立函数体系回忆了二次函数的定义,其图象与性质及与一次、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综合应用,相继进行,但此环节中“2a与b的关系”学生没有提到,迫于突破此难点,我让学生观察课例图象,并进一步引导观察对称轴的具**置后,仅有十几个学生准确理解、掌握,于是我进一步的分析“2a与b的关系”由对称轴的具**置决定,并说明由a>0与b>0能推导出2a+b>0的方法仅适于此题,但效果不尽人意,仍有一部分学生应用此法解决相关问题。如此导致处理二、2、(2)题时间紧张,使得重点不凸现。将第(3)题留为课后作业,来了个将错就错,为下一节课复*“二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巧作铺垫。

  通过本节课的备课与教学,我受益匪浅,感受颇多:

  1.每一个学生都有一定的知识体验和生活积累,每个学生都会有各自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堂课我让学生成为数学学*的主人,自己充当数学学*的组织者,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不但能用一般式,顶点式解决问题,还能深层挖掘,巧妙地用两根式解决问题,可见学生的潜力无穷.

  2.本课遵循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依学生的“主体”教学思想,运用助思,助学,助练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启动了师生交流的“匣门”,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了师生间的双向活动

  3、在如何备复*课,准确把握一个单元及一节课的重点及突破难点方面有了很大提高;在巧妙驾驭课堂方面有了很大进步;在如何与他人相处方面有了更好的认识,踏踏实实地做人。

  总之,在实践中获得灵感,在交流中撞出智慧,在反思中调整思路,在坚持中取得进步。


二次函数教学反思菁选(扩展4)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 (菁华3篇)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1

  一、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体会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

  2。理解抛物线交x轴的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理解何时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两个相等的实数和没有实根。

  3。能够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似根。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体会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

  2。能够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似根。

  教学难点:

  1。探索方程与函数之间关系的过程。

  2。理解二次函数与x轴交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启发引导 合作交流

  四:教具、学具:课件

  五、教学媒体:计算机、实物投影。

  六、教学过程:

  [活动1] 检查预* 引出课题

  预*作业:

  1。解方程:(1)x2+x—2=0; (2) x2—6x+9=0; (3) x2—x+1=0; (4) x2—2x—2=0。

  2。 回顾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利用函数的图象求方程3x—4=0的解。

  师生行为:教师展示预*作业的内容, 指名回答,师生共同回顾旧知,教师做出适当总结和评价。

  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回答问题结论准确性,能否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2题的格式要规范。

  设计意图:这两道预*题目是对旧知识的回顾,为本课的教学起到铺垫的作用,1题中的三个方程是课本中观察栏目中的三个函数式的变式,这三个方程把二次方程的根的三种情况体现出来,让学生回顾二次方程的相关知识;2题是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的问题,这题的设计是让学生用学过的熟悉的知识类比探究本课新知识。

  [活动2] 创设情境 探究新知

  问题

  1。课本P16 问题。

  2。结合图形指出,为什么有两个时间球的高度是15m或0m?为什么只在一个时间球的高度是20m?

  (结合预*题1,完成课本P16 观察中的题目。)

  师生行为:教师提出问题1,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教师可适当引导,对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格式进行梳理和规范;问题2学生独立思考指名回答,注重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问题3是由学生分组探究的,这个问题的探究稍有难度,活动中教师要深入到各个小组中进行点拨,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正确结论。

  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和x轴交点的坐标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根有什么关系?

  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和x轴交点

  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根

  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根的判别式=b2—4ac

  两个交点

  两个相异的实数根

  b2—4ac 0

  一个交点

  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b2—4ac = 0

  没有交点

  没有实数根

  b2—4ac 0

  教师重点关注:

  1。学生能否把实际问题准确地转化为数学问题;

  2。学生在思考问题时能否注重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3。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能否经历独立思考、认真倾听、获得信息、梳理归纳的过程,使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准确。

  设计意图:由现实中的实际问题入手给学生创设熟悉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体会二次函数与实际问题的关系;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交流,探求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积累学*经验。

  [活动3] 例题学* 巩固提高

  问题: 例 利用函数图象求方程x2—2x—2=0的实数根(精确到0。1)。

  师生行为: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根据预*题2独立完成,师生互相订正。

  教师关注:(1)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格式是否规范;(2)学生所画图象是否准确,估算方法是否得当。

  设计意图:通过预*题2的铺垫,同学们已经从旧知识中寻找到新知识的生长点,很容易明确例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这样既降低难点且突出重点。

  [活动4] 练*反馈 巩固新知

  问题:(1) P97。*题 1、2(1)。

  师生行为: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后写出答案,师生共同评价;问题(2)学生独立思考后同桌交流,实物投影出学生解题过程,教师强调正确解题思路。

  教师关注:学生能否准确应用本节课的知识解决问题;学生解题时候暴露的共性问题作针对性的点评,积累解题经验。

  设计意图:这两个题目就是对本节课知识的巩固应用,让新知识内化升华,培养数学思维的严谨性。

  [活动5] 自主小结,深化提高:

  1。通过这节课的学*,你获得了哪些数学知识和方法?

  2。这节课你参与了哪些数学活动?谈谈你获得知识的方法和经验。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对学生的错误予以纠正,不足的予以补充,精彩的适当表扬。

  设计意图:

  1。题促使学生反思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收获;

  2。题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活动、认知过程,总结解决问题的'策略,积累学*知识的方法,力求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

  [活动6] 分层作业,发展个性:

  1。(必做题)阅读教材并完成P97 *题21。2: 3、4。

  2。(备选题)P97 *题21。2:5、6

  设计意图:分层作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七、教学反思:

  1。注重知识的发生过程与思想方法的应用

  《用函数的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内容比较多,而课时安排只一节,为了在一节课的时间里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本节课给学生布置的预*作业,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引发学生观察、分析、类比、联想、归纳、总结获得新的知识,让学生充分感受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中,对新的知识的获得觉得不意外,让学生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桃子。

  探究抛物线交x轴的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及其应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图形, 从图象与x轴交点的个数与方程的根之间进行分析、猜想、归纳、总结,这是重要的数学中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的是类比思想方法。这些方法的使用对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也有一定的作用。

  2。关注学生学*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引导者,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提供问题串、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考空间、活动空间、为学生搭建自主学*的*台;学生则在老师的指导下经历操作、实践、思考、交流、合作的过程,其知识的形成和能力的培养相伴而行,创造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课堂境界。

  3。强化行为反思

  反思是数学的重要活动,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融入反思的环节,用问题的设计,课堂小结,课后的数学日记等方式引发学生反思,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领悟解决问题的策略,积累学*方法。说到数学日记,数学日记就是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记述学生在数学学*和应用过程中的感受与体会。通过日记的方式,学生可以对他所学的数学内容进行总结,写出自己的收获与困惑。数学日记该如何写,写什么呢?开始摸索写数学日记的时候,我根据课程标准的内容给学生提出写数学日记的简单模式:日记参考格式:课题;所涉及的重要数学概念或规律;理解得最好的地方;不明白的或还需要进一步理解的地方;所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所学内容能否应用在日常生活中,举例说明。通过这两年的摸索,我把数学日记大致分为:课堂日记、复*日记、错题日记。

  4。优化作业设计

  作业的设计分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巩固本课基础知识,基本要求;选做题属于拓广探索题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2

  一、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体会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

  2。理解抛物线交x轴的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理解何时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两个相等的实数和没有实根。

  3。能够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似根。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体会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

  2。能够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似根。

  教学难点:

  1。探索方程与函数之间关系的过程。

  2。理解二次函数与x轴交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启发引导 合作交流

  四:教具、学具:课件

  五、教学媒体:计算机、实物投影。

  六、教学过程:

  [活动1] 检查预* 引出课题

  预*作业:

  1。解方程:(1)x2+x—2=0; (2) x2—6x+9=0; (3) x2—x+1=0; (4) x2—2x—2=0。

  2。 回顾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利用函数的图象求方程3x—4=0的解。

  师生行为:教师展示预*作业的内容, 指名回答,师生共同回顾旧知,教师做出适当总结和评价。

  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回答问题结论准确性,能否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2题的格式要规范。

  设计意图:这两道预*题目是对旧知识的回顾,为本课的教学起到铺垫的作用,1题中的三个方程是课本中观察栏目中的三个函数式的变式,这三个方程把二次方程的根的三种情况体现出来,让学生回顾二次方程的相关知识;2题是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的问题,这题的设计是让学生用学过的熟悉的知识类比探究本课新知识。

  [活动2] 创设情境 探究新知

  问题

  1。课本P16 问题。

  2。结合图形指出,为什么有两个时间球的高度是15m或0m?为什么只在一个时间球的高度是20m?

  (结合预*题1,完成课本P16 观察中的题目。)

  师生行为:教师提出问题1,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教师可适当引导,对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格式进行梳理和规范;问题2学生独立思考指名回答,注重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问题3是由学生分组探究的,这个问题的探究稍有难度,活动中教师要深入到各个小组中进行点拨,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正确结论。

  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和x轴交点的坐标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根有什么关系?

  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和x轴交点

  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根

  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根的判别式=b2—4ac

  两个交点

  两个相异的实数根

  b2—4ac 0

  一个交点

  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b2—4ac = 0

  没有交点

  没有实数根

  b2—4ac 0

  教师重点关注:

  1。学生能否把实际问题准确地转化为数学问题;

  2。学生在思考问题时能否注重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3。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能否经历独立思考、认真倾听、获得信息、梳理归纳的过程,使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准确。

  设计意图:由现实中的实际问题入手给学生创设熟悉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体会二次函数与实际问题的关系;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交流,探求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积累学*经验。

  [活动3] 例题学* 巩固提高

  问题: 例 利用函数图象求方程x2—2x—2=0的实数根(精确到0。1)。

  师生行为: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根据预*题2独立完成,师生互相订正。

  教师关注:(1)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格式是否规范;(2)学生所画图象是否准确,估算方法是否得当。

  设计意图:通过预*题2的铺垫,同学们已经从旧知识中寻找到新知识的生长点,很容易明确例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这样既降低难点且突出重点。

  [活动4] 练*反馈 巩固新知

  问题:(1) P97。*题 1、2(1)。

  师生行为: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后写出答案,师生共同评价;问题(2)学生独立思考后同桌交流,实物投影出学生解题过程,教师强调正确解题思路。

  教师关注:学生能否准确应用本节课的知识解决问题;学生解题时候暴露的共性问题作针对性的点评,积累解题经验。

  设计意图:这两个题目就是对本节课知识的巩固应用,让新知识内化升华,培养数学思维的严谨性。

  [活动5] 自主小结,深化提高:

  1。通过这节课的学*,你获得了哪些数学知识和方法?

  2。这节课你参与了哪些数学活动?谈谈你获得知识的方法和经验。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对学生的错误予以纠正,不足的予以补充,精彩的适当表扬。

  设计意图:

  1。题促使学生反思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收获;

  2。题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活动、认知过程,总结解决问题的策略,积累学*知识的方法,力求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

  [活动6] 分层作业,发展个性:

  1。(必做题)阅读教材并完成P97 *题21。2: 3、4。

  2。(备选题)P97 *题21。2:5、6

  设计意图:分层作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七、教学反思:

  1。注重知识的发生过程与思想方法的应用

  《用函数的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内容比较多,而课时安排只一节,为了在一节课的时间里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本节课给学生布置的预*作业,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引发学生观察、分析、类比、联想、归纳、总结获得新的知识,让学生充分感受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中,对新的知识的获得觉得不意外,让学生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桃子。

  探究抛物线交x轴的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及其应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图形, 从图象与x轴交点的个数与方程的根之间进行分析、猜想、归纳、总结,这是重要的数学中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的是类比思想方法。这些方法的使用对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也有一定的作用。

  2。关注学生学*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引导者,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提供问题串、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考空间、活动空间、为学生搭建自主学*的*台;学生则在老师的指导下经历操作、实践、思考、交流、合作的过程,其知识的形成和能力的培养相伴而行,创造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课堂境界。

  3。强化行为反思

  反思是数学的重要活动,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融入反思的环节,用问题的设计,课堂小结,课后的数学日记等方式引发学生反思,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领悟解决问题的策略,积累学*方法。说到数学日记,数学日记就是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记述学生在数学学*和应用过程中的感受与体会。通过日记的方式,学生可以对他所学的数学内容进行总结,写出自己的收获与困惑。数学日记该如何写,写什么呢?开始摸索写数学日记的时候,我根据课程标准的内容给学生提出写数学日记的简单模式:日记参考格式:课题;所涉及的重要数学概念或规律;理解得最好的地方;不明白的或还需要进一步理解的地方;所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所学内容能否应用在日常生活中,举例说明。通过这两年的摸索,我把数学日记大致分为:课堂日记、复*日记、错题日记。

  4。优化作业设计

  作业的设计分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巩固本课基础知识,基本要求;选做题属于拓广探索题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3

  教学目标的设定:

  一、 教学知识点:

  (1)、 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体会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

  (2)、 理解二次函数与 x 轴交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关系,理解何时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两个相等的实根和没有实根.

  (3)、 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就是二次函数与y =h 交点的横坐标.

  二、 能力训练要求:

  (1)、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 索能力和创新精神。

  (2)、通过观察二次函数与x 轴交 点的个数,讨论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

  (3)、通过学生共同观察和讨论,培养合作交流意识.

  三、 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 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2)、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1).体会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

  (2).理解何 时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两个相等的实根和没有实根.

  (3).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就是二次函数与y =h 交点的横坐标.

  教学难点(1)、探索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的过程.

  (2)、理解二次函数与x 轴交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 解决重难点的方法1、 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我们已学过一元一次方程kx+b=0 (k≠0)和一次函数y =kx+b (k≠0)的关系,你还记得吗?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当一次函数中的函数值y =0时,一次函数y =kx+b就转

  化成了一元一次方 程kx+b=0,且一次函数的图像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即为一元一次方程kx+b=0的解.

  现在我们学*了一元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数,它们之间是否也存在一定的关系呢?本节课我们将探索这个问题.


二次函数教学反思菁选(扩展5)

——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菁选

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1

  1、常态课,没有太多的做作。

  没有制作课件。但若是把要让学生回答的各种性语言,制作成PPT。若用上这种课件,效果应当会更好一些。

  2、在一个班讲,变成了两个班合班上。

  造成我展示中等生学*情况的不太明显。原第一节课,我是要设计板书和教学环节。可是,因为语文老师不在,我只好合班上课,给学生讲解二次函数的应用题。没有时间多考虑我第二节的公开课了。

  3、课越想,越复杂。

  这一点可能与上面的矛盾,但还是想把自己的感觉说出来。因为要公开,因为要让别人来看我的课,星期六日,我又在脑子中过了几次教学环节,重点是总结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难点是当二次函数与x轴的有交点时,交点的横坐标等于令y=0得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4、越俎代庖的地方还比较多,即:能让学生自己处理的地方,没有让学生来处理。

  本节课只让8个学生回答了问题。从观念上说,我还是不相信学生,认为学生没有自我教育的能力。第一个地方:让江紫露、陈俣希、陈晓娜,解三个方程,江紫露忘了公式了,我赶快板书了公式。实际上,我可以让优生给予帮助,而我却越俎代庖了。第二个地方:总结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有____种情况时,我怕学生忘了,不会写。更怕公开课怕丢人,也为了节约时间,没有先问学生,就顺手标出。实际上这也是另一种形式的`丢丑。今后应相信学生,毕竟学*是他们自己的事。第三个地方:学生用几何画板画三个函数时,陈俣希一个,江紫露则画了两个。我原来设计的应当是三个学生。我为了省事儿,就让一个学生做了两个。没有给哪些会画的差生任何机会。

  5、语言的规范、简洁与手语的准确到位还有待提高。

  在总结一元二次方程解法时,我临时没计了一个问题,“解一元二次方程________法最好。”显然这是错误的表达,不成熟。应改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有哪些?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6、出现了一次较为成功的教学机智。

  在总结三个函数与x轴交点的情况时。我写了第一个范式,让张晓青填空。和其他学生讨论这个问题。后来派刘彦涵第二个,郭伟第三个。这两个学生则出现了错误,第一个学生把与x轴的交点、与y轴的交点,给混淆了。第二个学生把方程的无解,直接抄到了函数中,说无解。我抓住了这两点,即时讲解了本节的难点,这样也就较为容易的突破了它,又补充了求函数与y轴的交点的情况,算是一种延伸。

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2

  1、课越想,越复杂。这一点可能与上面的矛盾,但还是想把自己的感觉说出来。因为要公开,因为要让别人来看我的课,星期六日,我又在脑子中过了几次教学环节,重点是总结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难点是当二次函数与x轴的有交点时,交点的横坐标等于令y=0得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2、越俎代庖的地方还比较多,即:能让学生自己处理的地方,没有让学生来处理。本节课只让8个学生回答了问题。从观念上说,我还是不相信学生,认为学生没有自我教育的能力。实际上,我可以让优生给予帮助,而我却越俎代庖了。第二个地方:总结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有xxxx种情况时,我怕学生忘了,不会写。为了节约时间,没有先问学生,就顺手标出①②③。实际上这也是另一种形式的丢丑。今后应相信学生,毕竟学*是他们自己的事。没有给哪些会画的差生任何机会。

  3、语言的'规范、简洁与手语的准确到位还有待提高。在总结一元二次方程解法时,我临时没计了一个问题,“解一元二次方程xxx法最好。”显然这是错误的表达,不成熟。应改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有哪些?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4、出现了一次较为成功的教学机智。在总结三个函数与x轴交点的情况时。第一个学生把与x轴的交点、与y轴的交点,给混淆了。第二个学生把方程的无解,直接抄到了函数中,说无解。我抓住了这两点,即时讲解了本节的难点,这样也就较为容易的突破了它,又补充了求函数与y轴的交点的情况,算是一种延伸。

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3

  1.注重知识的发生过程与思想方法的应用

  《用函数的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内容比较多,而课时安排只一节,为了在一节课的时间里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本节课给学生布置的预*作业,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引发学生观察、分析、类比、联想、归纳、总结获得新的知识,让学生充分感受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中,对新的知识的获得觉得不意外,让学生“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桃子”。

  探究抛物线交x轴的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及其应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图形,从图象与x轴交点的个数与方程的根之间进行分析、猜想、归纳、总结,这是重要的数学中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的是类比思想方法。这些方法的使用对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也有一定的作用。

  2.关注学生学*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引导者,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提供问题串、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考空间、活动空间、为学生搭建自主学*的*台;学生则在老师的指导下经历操作、实践、思考、交流、合作的.过程,其知识的形成和能力的培养相伴而行,创造“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课堂境界。

  3.强化行为反思

  “反思是数学的重要活动,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融入反思的环节,用问题的设计,课堂小结,课后的数学日记等方式引发学生反思,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领悟解决问题的策略,积累学*方法。说到数学日记,“数学日记”就是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记述学生在数学学*和应用过程中的感受与体会。通过日记的方式,学生可以对他所学的数学内容进行总结,写出自己的收获与困惑。“数学日记”该如何写,写什么呢?开始摸索写数学日记的时候,我根据课程标准的内容给学生提出写数学日记的简单模式:日记参考格式:课题;所涉及的重要数学概念或规律;理解得最好的地方;不明白的或还需要进一步理解的地方;所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所学内容能否应用在日常生活中,举例说明。通过这两年的摸索,我把数学日记大致分为:课堂日记、复*日记、错题日记。

  4.优化作业设计

  作业的设计分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巩固本课基础知识,基本要求;选做题属于拓广探索题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

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4

  一、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体会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

  2。理解抛物线交x轴的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理解何时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两个相等的实数和没有实根。

  3。能够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似根。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体会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

  2。能够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似根。

  教学难点:

  1。探索方程与函数之间关系的过程。

  2。理解二次函数与x轴交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启发引导 合作交流

  四:教具、学具:课件

  五、教学媒体:计算机、实物投影。

  六、教学过程:

  [活动1] 检查预* 引出课题

  预*作业:

  1。解方程:(1)x2+x—2=0; (2) x2—6x+9=0; (3) x2—x+1=0; (4) x2—2x—2=0。

  2。 回顾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利用函数的图象求方程3x—4=0的解。

  师生行为:教师展示预*作业的内容, 指名回答,师生共同回顾旧知,教师做出适当总结和评价。

  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回答问题结论准确性,能否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2题的格式要规范。

  设计意图:这两道预*题目是对旧知识的回顾,为本课的教学起到铺垫的作用,1题中的三个方程是课本中观察栏目中的三个函数式的变式,这三个方程把二次方程的根的三种情况体现出来,让学生回顾二次方程的相关知识;2题是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的问题,这题的设计是让学生用学过的熟悉的知识类比探究本课新知识。

  [活动2] 创设情境 探究新知

  问题

  1。课本P16 问题。

  2。结合图形指出,为什么有两个时间球的高度是15m或0m?为什么只在一个时间球的高度是20m?

  (结合预*题1,完成课本P16 观察中的题目。)

  师生行为:教师提出问题1,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教师可适当引导,对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格式进行梳理和规范;问题2学生独立思考指名回答,注重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问题3是由学生分组探究的,这个问题的探究稍有难度,活动中教师要深入到各个小组中进行点拨,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正确结论。

  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和x轴交点的坐标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根有什么关系?

  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和x轴交点

  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根

  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根的判别式=b2—4ac

  两个交点

  两个相异的实数根

  b2—4ac 0

  一个交点

  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b2—4ac = 0

  没有交点

  没有实数根

  b2—4ac 0

  教师重点关注:

  1。学生能否把实际问题准确地转化为数学问题;

  2。学生在思考问题时能否注重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3。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能否经历独立思考、认真倾听、获得信息、梳理归纳的过程,使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准确。

  设计意图:由现实中的实际问题入手给学生创设熟悉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体会二次函数与实际问题的关系;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交流,探求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积累学*经验。

  [活动3] 例题学* 巩固提高

  问题: 例 利用函数图象求方程x2—2x—2=0的实数根(精确到0。1)。

  师生行为: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根据预*题2独立完成,师生互相订正。

  教师关注:(1)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格式是否规范;(2)学生所画图象是否准确,估算方法是否得当。

  设计意图:通过预*题2的铺垫,同学们已经从旧知识中寻找到新知识的生长点,很容易明确例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这样既降低难点且突出重点。

  [活动4] 练*反馈 巩固新知

  问题:(1) P97。*题 1、2(1)。

  师生行为: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后写出答案,师生共同评价;问题(2)学生独立思考后同桌交流,实物投影出学生解题过程,教师强调正确解题思路。

  教师关注:学生能否准确应用本节课的知识解决问题;学生解题时候暴露的共性问题作针对性的点评,积累解题经验。

  设计意图:这两个题目就是对本节课知识的巩固应用,让新知识内化升华,培养数学思维的严谨性。

  [活动5] 自主小结,深化提高:

  1。通过这节课的学*,你获得了哪些数学知识和方法?

  2。这节课你参与了哪些数学活动?谈谈你获得知识的方法和经验。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对学生的错误予以纠正,不足的予以补充,精彩的适当表扬。

  设计意图:

  1。题促使学生反思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收获;

  2。题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活动、认知过程,总结解决问题的策略,积累学*知识的方法,力求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

  [活动6] 分层作业,发展个性:

  1。(必做题)阅读教材并完成P97 *题21。2: 3、4。

  2。(备选题)P97 *题21。2:5、6

  设计意图:分层作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七、教学反思:

  1。注重知识的发生过程与思想方法的应用

  《用函数的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内容比较多,而课时安排只一节,为了在一节课的时间里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本节课给学生布置的预*作业,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引发学生观察、分析、类比、联想、归纳、总结获得新的知识,让学生充分感受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中,对新的知识的获得觉得不意外,让学生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桃子。

  探究抛物线交x轴的'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及其应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图形, 从图象与x轴交点的个数与方程的根之间进行分析、猜想、归纳、总结,这是重要的数学中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的是类比思想方法。这些方法的使用对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也有一定的作用。

  2。关注学生学*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引导者,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提供问题串、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考空间、活动空间、为学生搭建自主学*的*台;学生则在老师的指导下经历操作、实践、思考、交流、合作的过程,其知识的形成和能力的培养相伴而行,创造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课堂境界。

  3。强化行为反思

  反思是数学的重要活动,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融入反思的环节,用问题的设计,课堂小结,课后的数学日记等方式引发学生反思,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领悟解决问题的策略,积累学*方法。说到数学日记,数学日记就是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记述学生在数学学*和应用过程中的感受与体会。通过日记的方式,学生可以对他所学的数学内容进行总结,写出自己的收获与困惑。数学日记该如何写,写什么呢?开始摸索写数学日记的时候,我根据课程标准的内容给学生提出写数学日记的简单模式:日记参考格式:课题;所涉及的重要数学概念或规律;理解得最好的地方;不明白的或还需要进一步理解的地方;所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所学内容能否应用在日常生活中,举例说明。通过这两年的摸索,我把数学日记大致分为:课堂日记、复*日记、错题日记。

  4。优化作业设计

  作业的设计分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巩固本课基础知识,基本要求;选做题属于拓广探索题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5

  上完课后失败感比较强。失败感也比**淡淡的价值大,下面总结一下有何失误。

  本节教学内容是《一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组)》,“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对应一个一次函数,一般地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对应两个一次函数,因而也对应两条直线。如果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有唯一的解,那么这个解就是方程组对应的两条直线的交点的坐标。本节的图象解依据了这个道理。”因此本节需要迅速画出图象,利用图象解决问题。而我的失误也主要发生在画图象上,在喧闹声刚刚*息后在九班开始了这节课。课堂需要的课件无法用内网传递,我只得让学生自己先看书,借机我跑到一楼用软盘把课件拷过来。或许这节课的例题更适合学生独立学*,我对学生疑难处加以点拨,这样学生的主动性会调动起来,昨天看的文章了说注重学生的想法,体会。给学生以充分思考的时间。不过我担心 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还是以我讲授为主,讲后学生进行训练。在讲的过程中犯了一个画图错误,2X-Y=1化成了 Y=2X+1,并用几何画板作出了图象。这种低级错误竟然我没有看出来,后来学生给我指出来了,有的学生看到老师出错了,低着头嘀嘀咕咕,我对着电脑是否重新画呢,时间不多了然后转入了例3的讲解。

  一个小小的`笔误,虽然不是知识性的错误,不能反映老师的教学水*低下,但这种粗心造成的错误在学生的记忆中留下不光彩的一页,看到个别学生眼中不屑的表情,我忍了忍心里的怒火,不能在课堂上训斥他们,错是自己酿成的。 以后一定注意课堂的细节,借机课下我要强化对学生的细节教育,不要在做题过程中出现我所犯的低级错误。

  关注细节,完善课堂和各个环节,不留遗憾,提高质量

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6

  《6.3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函数》的第一课时,主要是用方程的方法研究二次函数图像与x轴交点的个数及交点的求法问题。简而言之,就是借助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这是本节课的难点。一方面学生要能够根据二次函数y=ax2+bx+c(a≠0)图像得到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即基本的读图能力;另一方面要能够根据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来判断二次函数y=ax2+bx+c(a≠0)图像与x轴交点的个数,即会依据条件画图的能力。

  这两方面对于函数知识的学*都尤其重要,所以我将此作为本节课的重要任务,渗透在探究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中,并通过训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掌握运用的方法。作为新授课,尤其要注重知识生成过程的设计。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对于教材的内容不能全盘复制,而应该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背景,已有的知识积累、学*经验和思维方式为基础,随着课堂活动的不断深入而逐步形成的。因此,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借助学生已有的判断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根的情况(a≠0)和二次函数y=ax2+bx+c(a≠0)图象性质的知识基础,将图象与x轴交点的.坐标,转化为已知函数值为零,求自变量的值的问题,即解一元二次方程。由“图”过渡到“数”,直观形象,学生易于理解。通过学生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自主探索、交流,去发现二次函数y=ax2+bx+c(a≠0)图像与x轴交点的个数和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的情况的关系,能够实现课堂学*的自主化,调动学生深层思维的思考,让学生在“再创造”中学*新知,有利于知识的生成,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体现新课改中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学*的主人的教育教学理念。知识生成过程中,教师做好课堂的引导者和组织者,适时、科学的进行启发、点拨。这就需要认真研读教材,设计合理有效的问题或是问题串,帮助学生“再创造”。

  问题的设计要注意前后的呼应和连贯。比如本节课的知识生成是:直接借助根的判别式b2-4ac,来判断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的情况。这就需要在讲解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即是对应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后,设计以下的问题有效过渡:(1)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有几种情况?(2)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有几种情况,借助什么方法来判断呢?这就为后续的归纳做了有效的铺垫,使得新知的生成水到渠成。本节课,在引入问题的设计中做的不够充分,知识的生成没能有效呼应,没有达到预设的课堂效果。我要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加强对教材的研读,合理把握重难点,在情景引入和知识生成的问题设计上多下功夫,力争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有新的突破。

  看过九年级数学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的还看了:

  1.九年级数学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同步练*题

  2.九年级数学教学工作反思

  3.九年级数学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同步练*题

  4.一元二次方程初三数学单元试题附答案详解

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7

  在“一次函数”一章时已经了解了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联系。本章专门设一节,通过探讨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再次展示函数与方程的联系。一方面可以深化我们对一元二次方程的认识,另一方面又可以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二次函数的有关问题。

  利用二次函数图像求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数根。

  本节通过画图,看图,分析图,列表对比,抽象概括进行教学,让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积极参与,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形结合和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不足之处是:有少部分学生对函数与方程之间的关系有点费解。通过了解发现:这部分同学对一次函数和方程的关系也不熟悉,也就是数学基础不扎实,还有就是数形结合能力差,也就是不能建立数与形之间的`联系。他们为什么不能很好的做到这些呢?我想,这正是本节课的要点所在。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关注这一点,解决之。

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8

  教学目标的设定:

  一、 教学知识点:

  (1)、 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体会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

  (2)、 理解二次函数与 x 轴交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关系,理解何时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两个相等的实根和没有实根.

  (3)、 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就是二次函数与y =h 交点的横坐标.

  二、 能力训练要求:

  (1)、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 索能力和创新精神。

  (2)、通过观察二次函数与x 轴交 点的个数,讨论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

  (3)、通过学生共同观察和讨论,培养合作交流意识.

  三、 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 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2)、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1).体会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

  (2).理解何 时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两个相等的实根和没有实根.

  (3).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就是二次函数与y =h 交点的横坐标.

  教学难点(1)、探索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的过程.

  (2)、理解二次函数与x 轴交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 解决重难点的方法1、 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我们已学过一元一次方程kx+b=0 (k≠0)和一次函数y =kx+b (k≠0)的关系,你还记得吗?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当一次函数中的函数值y =0时,一次函数y =kx+b就转

  化成了一元一次方 程kx+b=0,且一次函数的图像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即为一元一次方程kx+b=0的解.

  现在我们学*了一元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数,它们之间是否也存在一定的关系呢?本节课我们将探索这个问题.


二次函数教学反思菁选(扩展6)

——数学二次函数教学反思优选【10】篇

  数学二次函数教学反思 1

  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第二十二章《二次函数》是学生学*了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进一步学*函数知识,是函数知识螺旋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二次函数单元教学反思。二次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关系的重要的数学模型,它既是其他学科研究时所采用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某些单变量最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和一次函数一样,二次函数也是一种非常基本的初等函数,对二次函数的研究将为学生进一步学*函数、体会函数的思想奠定基础和积累经验。二次函数作为初中阶段学*的重要函数模型,对理解函数的性质,掌握研究函数的方法,体会函数的思想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本章的重点是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理解与掌握,应教会学生画二次函数图象,学会观察函数图象,借助函数图象来研究函数性质并解决相关的问题。本章的难点是体会二次函数学*过程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函数图象的特征和变换有及二次函数性质的灵活应用。

  下面是我通过本单元对《二次函数》教学内容的分类后的几点反思:

  “二次函数概念”教学反思

  关于“二次函数概念”教学中我的成功之处是:教学时,通过实例引入二次函数的概念, 让学生明确二次函数是一种常见的函数,应用非常广泛,它是客观地反映现实世界中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模型。通过学*求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中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和它的定义域;大部分学生重视了二次函数概念的形成和建构,在概念的学*过程中,让学生体验从问题出发到列二次函数解析式的过程,体验用函数思想去描述、研究变量之间变化规律的意义。绝大多数学生理解了二次函数的概念;掌握了二次函数的一般表达式以及二次项和二次项的系数、一次项和一次项的系数及常数项。

  不足之处表现在:少数学生不能从函数本身的实际意义去正确判定一个函数是否是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的图像及性质”教学反思

  关于“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体验探究的教学方式,在教师的配合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动手作图,观察、归纳出二次函数的性质,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力求体现"主体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指导引探"的教学理念。通过引导学生在坐标纸上画出二次函数y=ax的图象。画图的过程包括列表、描点、连线。列表过程是我引导学生取点的,其间我引导学生要明确取点注意的事项,比如代表性、易操作性。在性质的探究中我让学生观察图像自主探讨当a>0时函数y=ax的性质。当a<0时函数y=ax的性质。探讨函数的性质主要从开口方向、对称轴、增减性、顶点坐标和最值方面入手,让学生从特殊函数来归纳总结一般函数的性质。通过观察自己画出的两个图象,它们代表函数y=ax的两种情况,找出a的符号不同时他们的相同点、不同点和联系点。绝大多数学生通过观察图像理解并掌握了y=ax图像的性质,紧接着,我用了三节课时间引导学生通过坐标*移探究了y=ax+k、y=a(x-h)、y=a(x-h)+k的图像,绝大多数学生很快掌握了图形*移的规律,理解了*移后图像的性质,教学反思《二次函数单元教学反思》。达到了学*目标中的要求。

  不足之处表现在:

  1.课堂上时间安排欠合理。学生说的多,动手不够

  2. 学生作图速度慢。简单的列表、描点、连线。学生做起来就比较困难,作图中单位长度不准确,描点不准确,图象中的*滑曲线不够*滑

  3.合作学*的有效性不够。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各组汇报讨论结果的效果不明显。说明自主、探究、合作的学*方式没有落到实处,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够。

  4.少数学生二次函数图像*移变换能力差。不会进行二次函数图像的*移变换。

  “求二次函数解析式”教学反思

  关于“求二次函数解析式”教学中,我通过创设有关待定系数法的问题情境出发,导入求二次函数一般解析式的方法。学生把已知点代入二次函数的一般解析式,很快就得出了三元一次方程组,学生很快就理解了求二次函数一般解析式的方法。然后我通过变式,给出抛物线的顶点坐标和经过抛物线的一个点,引导学生设顶点式的二次函数解析式,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下,将已知点代入,很快理解了用顶点式求的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方法。再通过变式我又引导学生观察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启发学生设交点式解析式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方法。在整个教学中,环环相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教学非常流畅,效果不错,目标的达成度较高。

  不足之处表现在:

  1.一般式的应用中学生的难度在于解三元一次方程组上。

  2.学生对求顶点式和交点式的二次函数解析式方法欠灵活

  3.变式训练的*题太少导致学生掌握知识不够牢固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教学反思

  关于“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教学中我通过引导学生回忆二次函数的三种不同形式的解析式,即一般式、顶点式、交点式的表达形式,以及二次函数的性质如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最大最小值,函数在对称轴两侧的增减性。然后出示问题1,即最大面积问题。教材中的三个探究我分别安排了三节课进行分类教学。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解决学*中的困难,启发和引导学生观察二次函数图像,对图像进行分析,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教学每一类实际问题,我都搜集了大量的实例,所以教学重点、难点把握的较准确,同时调动大多数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这部分内容学生掌握的比较好。

  不足之处表现在:

  1.“探究1”中少数学生对于用配方法或公式法求函数的极值容易出错

  2.少数学生不会分析题意,不能正确列式求出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3.“探究2”少数学生对最大利润问题中的涨价和定价理解有偏差

  4.“探究3”少数学生不会灵活建立直角坐标系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以上就是我在教学本单元的感受、体会。因为二次函数知识是函数中的重点也是中考的重点考点,所以针对教学中的不足和学生暴露出的问题,在期末复*中还要制定详实有效的复*计划,通过精选*题再进行最后的强化训练。

  数学二次函数教学反思 2

  这节课是在学完正、反比例、一次函数,认识了一元二次方程之后的二次函数的第一节课,从课本的体系来看,这节课明显是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二次函数,能区别二次函数与其他函数的不同,能深刻理解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并能初步理解实际问题中对定义域的限制。

  但是如果光从这些知识点上来讲这节课,其实很简单,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储备基础上很容易迁移和接受这些知识,那么这节课还有什么好设计的呢?

  重新思索教材的编写意图,发现课本这部分内容大部分篇幅是在讲三个实际问题,由此引出了二次函数,我才意识其实这节课的重点实际上应该放在“经历探索和表示二次函数关系的过程,获得用二次函数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体验,从而形成定义”上,有了这个认识,一切变得简单了!

  整节课的流程可以这样概括:学生感兴趣的简单实际问题——引出学过的一次函数——复*学过的所有函数形式——设问:有没有新的函数形式呢?——探索新的问题——形成关系式——是函数吗?——是学过的函数吗?——探索出新的函数形式——概括新函数形式的特点——将特点公式化——形成二次函数定义——有练*巩固定义特点——返回实际问题讨论实际问题对自变量的限制——提出新的问题,深入讨论——课堂的小结,这样设计一气呵成,感觉上无拖沓生硬之处,最关 键的是我认为这符合学生的基本认知规律,是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接受的。

  对于实际问题的选择,我将4个问题整和于同一个实际背景下,这样设计既能引起学生兴趣,也尽量减少学生审题的时间,显得非常有层次性,这些实际问题贯穿整个课堂的始终,使整个课堂有浑然天成的感觉。

  对于练*的设计,仍然采取了不重复的原则性,尽量做到每题针对一个问题,并进行及时的小结,也遵循了从开放到封闭的原则,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对于最后讨论题的设计和提出,是我在进行了整个一章的单元备课后发现,我们其实对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是不讲的,但是不讲并不代表一点都不会涉及到,其中用到的思想方法还是相当重要的,在图象的观察中也具有了重要的地位,再加上这个问题在进行了前面的实际问题的解答之后是呼之欲出的:多种树——想提高产量——多种几棵好呢?,所以我设计了这个探索性的问题:假如你是果园的主人,你准备多种几棵?注意这里我并没有提出最大最小值的问题,但是所有的学生都能理解到,这是数学的魅力。这个问题的提出是整节课的一个高潮和精华,是学生学完二次函数定义之后,综合利用函数的基本知识,代数式的知识和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进行的思考,因而他们的想法和说法,不论对错,不论全面还是有所偏颇,其中都涉及到了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而这些恰恰是非常重要的。事实证明学生的思维真的是非常活跃的,你要你给了足够的空间,他们总能从各方各面进行思考和解释。

  数学二次函数教学反思 3

  在二次函数教学中,根据它在初中数学函数在教学中的地位,细心地准备《二次函数》的教学,教学重点为二次函数的图象性质及应用,教学难点为a、b、c与二次函数的图象的关系。根据反思备课过程和讲课效果,感受颇深,有收获,也有不足。

  本章的教学是我对选题有了进一步认识,要体现教学目标,要有实际意义。要体现学生的“最*发展区”,有利于学生分析。如为了帮助学生建立二次函数的概念,从学生非常熟悉的正方形的面积的研究出发,通过建立函数解析式,归纳解析式特点,给出二次函数的定义.建立了二次函数概念后,再通过三个例题的分析和解决,促进学生理解和建构二次函数的概念,在建构概念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从问题出发到列二次函数解析式的过程.体验用函数思想去描述、研究变量之间变化规律的意义.

  接下来教学主要从“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增减性”循序渐进,由特殊到一般的学*二次函数的性质,并帮助学生总结性的去记忆。在学*过程中加强利用配方法将二次函数一般式化顶点式、判断抛物线对称轴、借图象分析函数增减性等的训练。这部分内容就是中等偏下的学生容易混淆,还需掌握方法,加强记忆,强调必须利用图形去分析。通过教学,让学生对建模思想、图形结合思想及分类讨论思想都有了较清晰的认识,学会了分析问题的初步方法。

  本章中二次函数上下左右的*移是我觉得上的比较成功的一部分,主要是借助多媒体,动态的展示了二次函数的*移过程,让学生自己总结规律,很形象,便于记忆。

  二次函数 中含有三个字母系数,因此确定其解析式要三个独立的条件,用待定系数法来解.学*确定二次函数的一般式,即 的形式,这方面,学生的学*情况还是比较理想的,但方法没有问题,计算能力还有待加强。

  在学*了二次函数的知识后,我们尝试运用于解决三个实际问题.问题1是根据实际问题建立函数解析式并学*如何确定函数的定义域;问题二是根据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分析二次函数的性质,并通过画函数图像检验作出的分析和判断是否;问题三是综合应用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知识确定函数的解析式和定义域,并尝试解决销售问题中最大利润的问题;通过这三个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让学生初步体会二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再次感悟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虽然有部分学生尚不能熟练解决相关应用问题,但在下面的学*中会得到补充和提高。

  但在教学中,我自认为热情不够,没有积极调动学生学*热情的语言,感染力不足。今后备课时要重视创设丰富而风趣的语言,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不但要善于设疑置难,而且要理论联系实际,只有这样,才会吸引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热爱。

  数学二次函数教学反思 4

  根据市骨干教师交流学*的安排,我在九年四班上了《2.1二次函数所描述的关系》这节课。这节课我首先让学生思考了列两个函数关系式的生活实际问题,然后又对函数的定义和分类进行了巩固。接着在学生探究两个实际问题的基础上,思考、归纳出二次函数的定义以及探讨对二次函数的判断,最后针对二次函数的定义和能用二次函数表示变量之间关系进行了巩固应用。

  课后,组内的老师认真地评析了本节课。结合组内老师的评课,我自己也进行了认真反思。

  成功之处:

  1、对二次函数的学*,本节课通过丰富的现实背景,通过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使学生感受二次函数的意义,感受数学的广泛联系和应用价值。对二次函数的学*,通过学生的探究性活动(经历数学化的过程),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分析实际问题,如探究橙子的.数量与橙子树之间的关系、及用关系式表示这一关系的过程,引出二次函数的概念,使学生感受二次函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设计大量的可以表示为二次函数、利用所学的二次函数知识可以解决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利用“想一想”,提出进一步的最大产量的问题;用统计的方法得到关于最大产量的一种猜想,问题的最后让学生初步感受二次函数能解决最优化的实际问题。在“做一做”的活动中,把两年后的本息和y与年利率x的关系表示为二次函数;在以上两例的基础上,给出二次函数的定义,并举出以前所见到的一些二次函数关系式,为新知的理解做好了铺垫。

  3、在新知的巩固应用环节,我精心设计了不同题型的问题,很好巩固应用了本节的新知,课堂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4、本节课我注重训练学生书写的规范性,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答题规范*惯。

  不足之处:

  1、在分组教学时,对用统计的方法得到关于最大产量的一种猜想,课堂上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充分参加计算,此处给学生的时间少一些。

  2、在“做一做”的活动中,把两年后的本息和y与年利率x的关系表示为二次函数的过程中,没有让学生有更多的交流和互相评价,有些学生对列函数关系式不是完全理解;

  总之,通过本节课,让我真正意识到:对于每节课的教学不能仅仅凭经验设计。在每节课的课前,一定要进行精心的预设。在课堂中,同时要结合课堂的实际效果和学生的情况注意灵活处理课堂生成。课堂上在进行分组教学时,提前预设好教学时间,在每节课上,既要放的开,同时又要注意在适当的时机收回,以保证每节教学基本任务完成。

  数学二次函数教学反思 5

  9月23日,我在九年级三班讲授了二次函数y=ax2+k、y=a(x-h)2的图象和性质。

  先从复*二次函数y=ax2入手,通过检测学生对于二次函数y=ax2的性质掌握较好。然后结合图象让学生理解二次函数y=ax2+k的图象与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的关系,通过观察图象学生很容易地理解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在做对应练*时效果也较好。

  在学*二次函数y=a(x-h)2的图象和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的关系时,由于涉及向左或向右*移引出了加减问题,学生在此容易混淆,尽管让学生结合图象明确地看到在x后面如果是加就是向左*移的,反之就是向右*移,再就是在看如何*移时关键是看顶点的*移,顶点如何*移那么图象就如何*移。先由解析式求出顶点从标,再看*移的问题。但是还是有一部分同学混淆了。这一部分内容学*得不够理想。反思这一节课整个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我觉得需要改进的有如下几点:

  1、灵活处理教材。教材上是一节课学*两种类型的函数,但是根据学生作图的速度和理解能力,一节课完成两种类型的函数有一定的困难。虽然也想过适当处理,但是想到教材是一节课完成两种函数,所以还是决定两种函数在一节课完成,事实证明一节课完成两种函数效果不是很好。由此可见有时教材上的安排不一定是科学的,所以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处理。

  2、认真考虑每一个细节。考虑到一节课上学*两种类型的函数时间有些紧张,所以我让学生提前画好了图象,这样在课堂上可以节省时间,由于默认学生已经画好了图象,所以我也没有在黑板上再画出图象,这样让学生在看图象时,有的学生没有画出,有的同学画错了,这样就给学*新知识带来了困难,这是我没有想到的。所以以后要充分考虑到每一个细节,要想到学生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3、小组评价要掌握好度。在课堂上我运用了小组评价,学生回答问题非常积极,可是我感到小组评价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学生回答问题后加分比较耽误时间,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觉得应该更灵活把握好度,使评价为教学服务而不能因评价而耽误教学。

  我觉得要想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就要及时反思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在每一节课前充分预想到课堂的每一个细节,想好对应的措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

  数学二次函数教学反思 6

  这节课明显是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二次函数,能区别二次函数与其他函数的不同,能深刻理解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并能初步理解实际问题中对定义域的限制。通过学生的讨论,解决了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拓展应用题通过学生的展示讲解让大部分学生基本掌握,使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储备基础上很容易迁移和接受了这些知识.这节课的重点内容放在“经历探索和表示二次函数关系的过程,使学生获得了用二次函数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体验。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体验探究的教学方式,在教师的.配合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动手作图,观察、归纳出二次函数的性质,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力求体现"主体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指导引探"的教学理念。整个教学过程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前置性作业,前置作业是前一天发给学生的,主要涉及如何作图、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等问题。我的设计目的就上让学生在复*这些知识的过程中体会从函数图像来研究函数性质的。应该说这样设计既让初四同学复*了旧知又使他们体会到如何研究函数,从哪些方面研究函数,从思维层面锻炼了学生的探究能力。第二部分是学*探究,探求活动前先让一名同学读了学*目标,让大家带着目标去探究。

  整节课的流程可以这样概括:学生讨论问题——学生展示重点内容——完善训练题讨论实际问题对自变量的限制——课堂的小结,最关键的是我认为这符合学生的基本认知规律,是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接受的。

  对于实际问题的选择,我将4个问题整和于同一个实际背景下,这样设计既能引起学生兴趣,也尽量减少学生审题的时间,显得非常有层次性,这些实际问题贯穿整个课堂的始终,使整个课堂有浑然天成的感觉。

  对于练*的设计,仍然采取了不重复的原则性,尽量做到每题针对一个问题,并进行及时的小结,也遵循了从开放到封闭的原则,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数学二次函数教学反思 7

  在二次函数教学中,根据它在初中数学函数在教学中的地位,细心地准备《二次函数》的教学,教学重点为二次函数的图象性质及应用,教学难点为与二次函数的图象的关系。根据反思备课过程和讲课效果,感受颇深,有收获,也有不足。

  本章的教学是我对选题有了进一步认识,要体现教学目标,要有实际意义。要体现学生的“最*发展区”,有利于学生分析。如为了帮助学生建立二次函数的概念,从学生非常熟悉的正方形的面积的研究出发,通过建立函数解析式,归纳解析式特点,给出二次函数的定义.建立了二次函数概念后,再通过三个例题的分析和解决,促进学生理解和建构二次函数的概念,在建构概念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从问题出发到列二次函数解析式的过程.体验用函数思想去描述、研究变量之间变化规律的意义.教学主要从“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增减性”循序渐进,由特殊到一般的学*二次函数的性质,并帮助学生总结性的去记忆。在学*过程中加强利用配方法将二次函数一般式化顶点式、判断抛物线对称轴、借图象分析函数增减性等的训练。这部分内容就是中等偏下的学生容易混淆,还需掌握方法,加强记忆,强调必须利用图形去分析。通过教学,让学生对建模思想、图形结合思想及分类讨论思想都有了较清晰的认识,学会了分析问题的初步方法。

  本章中二次函数上下左右的*移是我觉得上的比较成功的一部分,主要是借助多媒体,动态的展示了二次函数的*移过程,让学生自己总结规律,很形象,便于记忆。

  在学*了二次函数的知识后,我们尝试运用于解决三个实际问题.问题是根据实际问题建立函数解析式并学*如何确定函数的定义域;问题二是根据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分析二次函数的性质,并通过画函数图像检验作出的分析和判断是否;问题三是综合应用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知识确定函数的解析式和定义域,并尝试解决销售问题中最大利润的问题;通过这三个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让学生初步体会二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再次感悟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教学中,我自认为热情不够,没有积极调动学生学*热情的语言,感染力不足。今后备课时要重视创设丰富而风趣的语言,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不但要善于设疑置难,而且要理论联系实际,只有这样,才会吸引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热爱。

  数学二次函数教学反思 8

  1、上课一开始,我就注重对所学过的*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知识、*面内如何确定点的坐标、以及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特征和关于y轴对称点的坐标特征的复*。使学生在画二次函数图象时描点找得很快、很准确。在讲解抛物线的概念时,出示了同学们很感兴趣的姚明投篮的照片,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为了得出a不同对抛物线图象和性质的影响,在学生画完三个图象后,教师采用“问题导学”式教学方法,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观察、发现、归纳、反思等数学活动,得出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和性质,在教学中,由学生自己动手,通过列表、描点、连线绘制出二次函数的图象,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惯和综合分析归纳的能力。

  2、小组合作学*,发现其中的规律。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并说明理由。如在画出图象后,提问学生“我们可以从图中观察到什么”。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了学生观察、综合分析的能力,增加了学*的自信心和学*的能力。在合作学*中,也培养了他们善于与人交流,合作,肯于负责任的良好个性品质。

  3、教师适时地总结、深化,提高认识水*。教师在不断地总结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抓住时机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如这几个基本函数的学*上一节课经历了从实例抽象概括出函数概念,本节课由函数的解析式画出函数的图象,总结出函数的性质,再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问题。在师生的共同讨论中,深化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具备反省思维的能力。

  4、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了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作用”,其中“问题导学”的教学模式起了重要作用。只有教师创造性的教,学生才能创造性地学,一旦学生的学*活动充满创造性的时候,学*过程便充满美的魅力,成为学生积极进取、自我完善的过程。

  不足:对y=-x2的读法,教师读的不规范,没有注意小的细节。在总结二次函数性质时,对于开口宽度,我在备课时用a的绝对值来表示的,a为负数时与a为正数时正好相反,一个学生说对了,但不是老师要的答案,我当时没有多想,就说他说的不对。忽略了不同的说法。另外老师提出问题后,给学生去分析、归纳、总结的时间还不够,因此本节课中教师有包办现象。

  数学二次函数教学反思 9

  这节课是安排在学了一次函数、反比例、一元二次方程之后的二次函数的第一节课,学*目标是要学生懂得二次函数概念,能分辨二次函数与其他函数的不同,能理解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并能初步理解实际问题中对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的限制。依我看,这节课的.重点该放在“经历探索和表示二次函数关系的过程,获得用二次函数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体验,从而形成定义”上。一上完这节课后就有所感触:

  1、二次函数是一种常见的函数,应用非常广泛,它是客观地反映现实世界中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模型。许多实际问题往往可以归结为二次函数加以研究。

  2、教学要重视概念的形成和建构,在概念的学*过程中,从丰富的现实背景和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出发,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的探究性活动,引导分析实际问题,如探究面积问题,利息问题、观察表格找规律及用关系式表示这些关系的过程,引出二次函数的概念,使学生感受二次函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课堂教学要求老师除了深入备好课外,还要懂得根据学生反馈来适时变通,组织学生讨论时该放则放,该收则收,合理使用好课堂45分钟,尽可能把课堂还给学生。

  我觉得在教学中,只光热情还不够,没有积极调动学生的学*热情,感染力不足。今后备课时要重视创设丰富而风趣的语言,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总之,在数学教学中不但要善于设疑置难,激发学生的学*热情,同时要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而且要理论联系实际,只有这样,才会吸引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热爱。

  数学二次函数教学反思 10

  根据市骨干教师交流学*的安排,我在九年四班上了《2.1二次函数所描述的关系》这节课。这节课我首先让学生思考了列两个函数关系式的生活实际问题,然后又对函数的定义和分类进行了巩固。接着在学生探究两个实际问题的基础上,思考、归纳出二次函数的定义以及探讨对二次函数的判断,最后针对二次函数的定义和能用二次函数表示变量之间关系进行了巩固应用。

  课后,组内的老师认真地评析了本节课。结合组内老师的评课,我自己也进行了认真反思。

  成功之处:

  1、对二次函数的学*,本节课通过丰富的现实背景,通过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使学生感受二次函数的意义,感受数学的广泛联系和应用价值。对二次函数的学*,通过学生的探究性活动(经历数学化的过程),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分析实际问题,如探究橙子的数量与橙子树之间的关系、及用关系式表示这一关系的过程,引出二次函数的概念,使学生感受二次函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设计大量的可以表示为二次函数、利用所学的二次函数知识可以解决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利用“想一想”,提出进一步的最大产量的问题;用统计的方法得到关于最大产量的一种猜想,问题的最后让学生初步感受二次函数能解决最优化的实际问题。在“做一做”的活动中,把两年后的本息和y与年利率x的关系表示为二次函数;在以上两例的基础上,给出二次函数的定义,并举出以前所见到的一些二次函数关系式,为新知的理解做好了铺垫。

  3、在新知的巩固应用环节,我精心设计了不同题型的问题,很好巩固应用了本节的新知,课堂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4、本节课我注重训练学生书写的规范性,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答题规范*惯。

  不足之处:

  1、在分组教学时,对用统计的方法得到关于最大产量的一种猜想,课堂上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充分参加计算,此处给学生的时间少一些。

  2、在“做一做”的活动中,把两年后的本息和y与年利率x的关系表示为二次函数的过程中,没有让学生有更多的交流和互相评价,有些学生对列函数关系式不是完全理解;

  总之,通过本节课,让我真正意识到:对于每节课的教学不能仅仅凭经验设计。在每节课的课前,一定要进行精心的预设。在课堂中,同时要结合课堂的实际效果和学生的情况注意灵活处理课堂生成。课堂上在进行分组教学时,提前预设好教学时间,在每节课上,既要放的开,同时又要注意在适当的时机收回,以保证每节教学基本任务完成。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