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物理教学反思 (菁华3篇)

首页 / 教学反思 / |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物理教学反思1

  1、使学生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操作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学会实验仪器的选择。

  重点)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操作方法

  难点)

  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设计思路出发,研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

  教学过程)

  在化学课程改革中倡导科学探究,要和化学学科的特点即实验紧密结合起来。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制取气体实验技能是初中化学实验的重点和难点。根据《标准》,H2的制取实验不要求了,初中的气体制取实验只有O2和CO2。O2的制取在第二单元中已介绍过,所以本单元安排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在学生已学过的O2的制取的基础上,探究气体的制备问题。CO2和H2的制取无论是从反应物的状态,还是从反应条件等都有许多相似之处。由于H2的制取实验不要求,所以完全让学生探究CO2的制取是有困难的。因此,教材给出了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确定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时应考虑的因素、CO2和O2制取实验及相关性质比较,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一些仪器,由学生自己来组装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因此,课题2重在让学生掌握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思考)

  写出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式)C+O2点燃CO2

  C+2CuO高温2Cu+CO2↑2C+Fe3O4高温3Fe+2CO2↑

  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是什么?

  [生答后总结]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是利用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得到氧气或用过氧化氢(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制取氧气。

  当用固体反应,需要加热产生气体时,可采用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制取氧气的装置;当用固体与液体反应,不需加热生成气体时,可采用制取什么样的的装置。

  一、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

  反应原理)碳酸盐跟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CaCO3+2HCl=CaCl2+H2O+CO2↑

  (1)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应,现象)块状固体不断溶解,产生大量气泡。(石灰石跟稀硫酸反应,开始有气体产生,过一会儿气泡逐渐减少,以至反应停止。)

  (2)碳酸钠跟稀盐酸反应十分剧烈,迅速产生大量气体。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应比碳酸钠缓和,也能生成大量气体。用硫酸代替盐酸跟石灰石反应,虽能产生二氧化碳,但是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它会覆盖在块状石灰石表面,阻止碳酸钙跟硫酸接触。而碳酸钠跟盐酸反应太快,生成的二氧化碳不容易收集。因此,实验室里通常是用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的。

  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讨论〕

  1、怎样确定制取气体的装置?为什么可以用这样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2、为什么只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

  3、装置中的长颈漏斗能否用普通漏斗代替?可用其他仪器代替锥形瓶吗?

  〔讲解〕

  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是根据所需药品的状态,反应条件来确定的。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石灰石(或大理石)是固体,盐酸是液体,反应是在常温下进行的。反应前可以将固体置于锥形瓶中,液体在制取时从长颈漏斗中注入,液体与固体接触时生成的气体经导气管导入集气瓶中。

  2、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又能溶解于水,所以用这样的装置来收集二氧化碳。

  3、为了避免产生的气体从漏斗中逸出,必须使长颈漏斗的管口在液面以下,而普通漏斗颈太短不合适。锥形瓶在装置中作为容器,可以用其他(如大试管、烧瓶、广口瓶)口径大小适宜的容器代替

  1)制二氧化碳可选用收集气体可选用。

  2)长颈漏斗为什么要插入液面?

  3)这个装置的气体发生部分可以用来制取氢气,因为制氢气用的药品状态与制二氧化碳的相同,反应也不需要加热。但收集方法不同,因为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又难溶于水

  〔讨论〕

  1、长颈漏斗可否用普通漏斗代替?

  2、锥形瓶可否用别的仪器代替?

  3、能否用浓盐酸或稀硫酸代替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为什么?

  4、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可以采用什么方法收集二氧化碳?

  5、如何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满?

  (讲解)

  1、不能用普通漏斗代替长颈漏斗,因为普通漏斗颈太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会从漏斗处逸出。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必须在液面以下才能达到密封的效果。

  2、锥形瓶可以用大试管、广口瓶等玻璃仪器代替。

  3、浓盐酸具有较强的挥发性,使得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氯化氢而不纯。

  稀硫酸和碳酸钙反应,发生如下反应)CaCO3+H2SO4=CaSO4+H2O+CO2↑

  4、因为气体的收集方法主要取决于气体的密度及其在水中的溶解性。二氧化碳可溶于水并生成碳酸,故不宜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比空气重,故可采用向上排气法收集。

  5、根据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可以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火焰熄灭,则二氧化碳已收满。

  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比较

  氧气

  二氧化碳

  反应原理

  2KMnO4 加热 K2MnO4 + MnO2 + O2↑

  2H2O2 2H2O +O2↑

  CaCO3+2HCl=CaCl2+H2O+CO2↑

  发生

  装置

  A B C

  制取氧气(用高锰酸钾在加热)可用A,用过氧化氢制取可用B,制CO2用C

  收集方法

  向上排空气法、排水法

  向上排空气法

  检验方法

  用带火星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该气体是氧气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气体是CO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物理教学反思2

  一、设计思路(简述)

  由一则谜语,引入新课展示学*目标自学指导1

  师生同归纳化学反应原理自学指导2师生讨论交流归纳出实验室制取气体如何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实验探究(学生分组实验,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专题训练课堂小结综合训练

  二、课后反思

  1、对学情分析不到位:课的开始复*实验室制取氧气所学的知识点时,没有充分考虑到由于时间长,学生对本部分知识已经不太熟悉,所以在此环节时,耽误了时间,在后面教学环节时,就显得有些仓促,后来想想,如果在备课时,充分考虑到这方面的因素,后面的教学就会很顺畅。

  2、备课时没有注意到细节问题

  在完成自学指导1时,实验室制取CO2化学反应原理,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没有对学生进行细致的讲解,如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首先生成氯化钙和碳酸,然后碳酸不稳定分解,最后再归纳出总的化学方程式,因为它也是中考重要考点。

  3、由于前面耽误了时间,所以后面在进行分组实验探究时,时间不够充分,给人感觉就是很忙乱的完成了这一环节,而这一环节本身设计就是想让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自己动手实验,考查学生综合素质能力。

  4、由于教龄短,教学经验不够丰富,驾驭课堂能力不是很强,所以在今后教学中,一定要向老教师学*,自己也要努力学*,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提高自身素质,总之呢,总体感觉不是很好,希望各位评委多提宝贵建议,谢谢大家。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物理教学反思3

  《二氧化碳的制取》是九年级化学教材中的重点内容。本节重点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和装置,难点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这次教学本着以“发展学生的能力”为根本原则,采用引导———探究教学法,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宗旨来组织教学,设计了“复*回顾,引导探索,开拓应用”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程序。利用多媒体、实验和实物展示等手段,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究,使学*过程更加形象生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潜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成为积极的参与者。

  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利用多媒体的动画制作展示馒头由小变大的过程,并组织学生小组讨论馒头由小变大的原因是:馒头在受热情况下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气体排出的时候会在馒头中形成一个一个的小洞。有些同学就可能产生疑问:“二氧化碳是如何产生的呢?”带着这一问题再展示馒头的制作过程为:和面、发酵、加碱(碳酸钠)、气蒸。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不难得出二氧化碳的产生是与发酵、加碱(碳酸钠)有关。这样就顺其自然地引出如何制取二氧化碳的研究课题 。那么二氧化碳是如何制取的呢?它究竟需要什么原料来制取呢?针对这些问题,教师组织学生继续探究,要寻找制取二氧化碳的原料应考虑哪些因素?同学们讨论归纳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原料应从反应条件的难易、反应速度的快慢、反应原料是否易得、是否便于收集等因素考虑。之后同学们列举了所学过的能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如:木炭燃烧、碳还原氧化铜、蜡烛燃烧、酒精燃烧、人的呼吸等。然后从反应条件的难易、反应速度的快慢、是否便于收集等因素进行小组讨论,同学们在讨论中慢慢感悟出它们都不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最理想原料。通过在“问”中“学”、“学”中“问”,就会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中去,触发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诱发出自主探求的思维活动,让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浓厚兴趣,启动学生思维闸门,从而至始至终保持认真、主动的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乐趣。

  在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用的原料时,教师根据学生已学的知识,组织小组讨论下列问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下列固体与液体相互可能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是哪几组物质。 固体:二氧化锰(mno2)、四氧化三铁(fe3o4)、氯化钠(nacl)碳酸钠(na2co3)、碳酸钙粉末(caco3)、大理石(caco3)、, 液体:稀盐酸(hcl)、稀硫酸(h2so4)。学生们对这个问题会展开激烈的争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的原理,同学们很快就能得出结论是:稀盐酸分别与碳酸钠、碳酸钙粉末、大理石反应或稀硫酸分别与碳酸钠、碳酸钙粉末、大理石反应都可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然后再以小组为单位对六组药品进行实验,要求认真观察实验、记录现象、讨论分析找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理想原料。学生们通过实验观察、对比分析、讨论交流从反应速度的快慢、是否便于收集等因素展开讨论得出:稀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太快、难以控制、无法收集;稀硫酸与大理石反应刚开始有气泡产生一会儿反应停止,不能收集到气体;稀盐酸与大理石混合反应速度较快、易于控制,所以它们是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理想原料。有的同学甚至还会提出能否用浓盐酸代替稀盐酸呢?对此教师可出示一瓶浓盐酸打开瓶盖让同学们观察、讨论找出答案。接着教师再提出问题:“通过上面学*要求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怎样才能制取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并联系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内容进行观察对比,思考讨论选择气体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应考虑哪些因素?”根据前面已学知识进行对比发现制取这两种气体所用原料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都不相同,这两种气体的密度与溶解性也不一样,所以它们所采用的发生装置与收集方法也是不同的。讨论得出:选择装置应考虑反应物的状态、 反应条件、生成物的物理性质(密度、溶解性)等因素。在对比观察中认识到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理想原料,了解了气体制取装置的选择依据。

  在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装置活动中,每个实验桌上都提供了注射器、底部有洞的破试管、锥形瓶、*底烧瓶、广口瓶、烧杯、试管、集气瓶、长颈漏斗、u型管、橡皮管、单孔橡皮塞、带支管的烧瓶、玻璃导管、漏斗、铜丝、水槽、酒精灯、分液漏斗、双孔橡皮塞、铁架台等仪器。要求学生动手操作,选取上述某些仪器或生活代用品或其它仪器,设计出几组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在选择仪器时应注意哪几方面的问题?相互间讨论交流认为哪组装置是最理想的装置?为什么?哪一组装置与众不同?”此问题一出,同学们个个跃跃欲试,大胆思维、讨论比划、尝试,力图设计多组装置,力求自己设计的装置有所创新。同学们根据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设计了各种各样装置,有的装置简单方便、易于操作;有的装置构思巧妙、富有创意;有的装置充分利用废弃仪器化废为宝;有的装置却是错误百出等等。然后组织学生们展示作品、相互讨论、相互交流,共同推选出几组比较有创意的实验装置供同学们学*参考。所以在学生的自主学*中,要留给学生广泛的思维空间,要积极鼓励学生大胆的超越创新,不要把学生看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人格,不要损害学生的自尊心和创造力。

  通过对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原料、装置、步骤的研究,最后请同学们用自己设计的实验装置制取、收集、验证二氧化碳气体。等到实验结束后,每一小组派一个代表上来展示实验成果,分析实验成败以及原因,小结、汇报自主学*的收获。结果发现有的同学很快就收集到一瓶二氧化碳气体,而有的同学则没能获得成功,主要原因有:所加的药品不能反应(用硫酸做原料)、能反应却收集不到气体(装置气密性没有检查或装置气密性不够好)、药品量不足、实验步骤不准确、长颈漏斗末端没有伸入液面下等等。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成败的分析,同学从中认识到自己设计实验装置优缺点,同时也掌握了实验步骤和有关的注意事项,然后通过反思交流、取长补短重新调整与改进实验装置,最终取得实验成功。这样既锻炼了学生动手操作的实验能力、又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主学*意识,还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当然,在教学中也暴露了不足。由于*时学生动手机会较少,学生在探究实验中比较混乱,个别组无法准确得出探究的结论,一节课内完成这么多的探究实验有点仓促,不利于学生实验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同时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要不断培养。但不论怎样在本节课学*中学生还是大有收获的。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物理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阅读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物理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1)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物理教学反思 (菁华3篇)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物理教学反思1

  《二氧化碳的制取》是九年级化学教材中的重点内容。本节重点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和装置,难点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这次教学本着以“发展学生的能力”为根本原则,采用引导———探究教学法,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宗旨来组织教学,设计了“复*回顾,引导探索,开拓应用”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程序。利用多媒体、实验和实物展示等手段,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究,使学*过程更加形象生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潜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成为积极的参与者。

  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利用多媒体的动画制作展示馒头由小变大的过程,并组织学生小组讨论馒头由小变大的原因是:馒头在受热情况下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气体排出的时候会在馒头中形成一个一个的小洞。有些同学就可能产生疑问:“二氧化碳是如何产生的呢?”带着这一问题再展示馒头的制作过程为:和面、发酵、加碱(碳酸钠)、气蒸。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不难得出二氧化碳的产生是与发酵、加碱(碳酸钠)有关。这样就顺其自然地引出如何制取二氧化碳的研究课题 。那么二氧化碳是如何制取的呢?它究竟需要什么原料来制取呢?针对这些问题,教师组织学生继续探究,要寻找制取二氧化碳的原料应考虑哪些因素?同学们讨论归纳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原料应从反应条件的难易、反应速度的快慢、反应原料是否易得、是否便于收集等因素考虑。之后同学们列举了所学过的能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如:木炭燃烧、碳还原氧化铜、蜡烛燃烧、酒精燃烧、人的呼吸等。然后从反应条件的难易、反应速度的快慢、是否便于收集等因素进行小组讨论,同学们在讨论中慢慢感悟出它们都不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最理想原料。通过在“问”中“学”、“学”中“问”,就会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中去,触发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诱发出自主探求的思维活动,让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浓厚兴趣,启动学生思维闸门,从而至始至终保持认真、主动的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乐趣。

  在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用的原料时,教师根据学生已学的知识,组织小组讨论下列问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下列固体与液体相互可能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是哪几组物质。 固体:二氧化锰(mno2)、四氧化三铁(fe3o4)、氯化钠(nacl)碳酸钠(na2co3)、碳酸钙粉末(caco3)、大理石(caco3)、, 液体:稀盐酸(hcl)、稀硫酸(h2so4)。学生们对这个问题会展开激烈的争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的原理,同学们很快就能得出结论是:稀盐酸分别与碳酸钠、碳酸钙粉末、大理石反应或稀硫酸分别与碳酸钠、碳酸钙粉末、大理石反应都可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然后再以小组为单位对六组药品进行实验,要求认真观察实验、记录现象、讨论分析找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理想原料。学生们通过实验观察、对比分析、讨论交流从反应速度的快慢、是否便于收集等因素展开讨论得出:稀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太快、难以控制、无法收集;稀硫酸与大理石反应刚开始有气泡产生一会儿反应停止,不能收集到气体;稀盐酸与大理石混合反应速度较快、易于控制,所以它们是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理想原料。有的同学甚至还会提出能否用浓盐酸代替稀盐酸呢?对此教师可出示一瓶浓盐酸打开瓶盖让同学们观察、讨论找出答案。接着教师再提出问题:“通过上面学*要求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怎样才能制取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并联系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内容进行观察对比,思考讨论选择气体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应考虑哪些因素?”根据前面已学知识进行对比发现制取这两种气体所用原料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都不相同,这两种气体的密度与溶解性也不一样,所以它们所采用的发生装置与收集方法也是不同的。讨论得出:选择装置应考虑反应物的状态、 反应条件、生成物的物理性质(密度、溶解性)等因素。在对比观察中认识到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理想原料,了解了气体制取装置的选择依据。

  在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装置活动中,每个实验桌上都提供了注射器、底部有洞的破试管、锥形瓶、*底烧瓶、广口瓶、烧杯、试管、集气瓶、长颈漏斗、u型管、橡皮管、单孔橡皮塞、带支管的烧瓶、玻璃导管、漏斗、铜丝、水槽、酒精灯、分液漏斗、双孔橡皮塞、铁架台等仪器。要求学生动手操作,选取上述某些仪器或生活代用品或其它仪器,设计出几组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在选择仪器时应注意哪几方面的问题?相互间讨论交流认为哪组装置是最理想的装置?为什么?哪一组装置与众不同?”此问题一出,同学们个个跃跃欲试,大胆思维、讨论比划、尝试,力图设计多组装置,力求自己设计的装置有所创新。同学们根据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设计了各种各样装置,有的装置简单方便、易于操作;有的装置构思巧妙、富有创意;有的装置充分利用废弃仪器化废为宝;有的装置却是错误百出等等。然后组织学生们展示作品、相互讨论、相互交流,共同推选出几组比较有创意的实验装置供同学们学*参考。所以在学生的自主学*中,要留给学生广泛的思维空间,要积极鼓励学生大胆的超越创新,不要把学生看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人格,不要损害学生的自尊心和创造力。

  通过对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原料、装置、步骤的研究,最后请同学们用自己设计的实验装置制取、收集、验证二氧化碳气体。等到实验结束后,每一小组派一个代表上来展示实验成果,分析实验成败以及原因,小结、汇报自主学*的收获。结果发现有的同学很快就收集到一瓶二氧化碳气体,而有的同学则没能获得成功,主要原因有:所加的药品不能反应(用硫酸做原料)、能反应却收集不到气体(装置气密性没有检查或装置气密性不够好)、药品量不足、实验步骤不准确、长颈漏斗末端没有伸入液面下等等。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成败的分析,同学从中认识到自己设计实验装置优缺点,同时也掌握了实验步骤和有关的注意事项,然后通过反思交流、取长补短重新调整与改进实验装置,最终取得实验成功。这样既锻炼了学生动手操作的实验能力、又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主学*意识,还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当然,在教学中也暴露了不足。由于*时学生动手机会较少,学生在探究实验中比较混乱,个别组无法准确得出探究的结论,一节课内完成这么多的探究实验有点仓促,不利于学生实验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同时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要不断培养。但不论怎样在本节课学*中学生还是大有收获的。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物理教学反思2

  1、导入新课:让学生回忆实验室制取氧气及思考能生成二氧化碳的方法导入新课。

  2、新课讲解

  内容一:探究制取二氧化碳的理想原料

  我给出浓盐酸、稀盐酸、稀硫酸、碳酸钠、碳酸钙等药品和试管若干,并提出让学生从价格便宜、反应速度适中、利于收集、气体纯净、操作简便等方面去选择原料,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动手操作、讨论、探究、找出自己认为理想的原料,这样设计既让学生认识到对比观察的科学探究方法,又注重了学生获取新知的体验学*。找到了理想的原料后,就要选择适宜的装置。

  内容二:探究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引导学生从药品状态、反应条件及生成气体性质等方面分析选择。

  3、归纳总结

  在课堂气氛高涨的时候及时提问:实验制取二氧化碳在选择仪器时需考虑哪些方面的问题?(例如大的方面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细小方面要考虑节约药品和对反应的控制等。)从而引导学生回归主题,及时的把探究过程中的点滴收获汇总、凝炼、升华。

  4、巩固提高

  (1)、从现实生活中找一些实验替代品,自己动手设计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完成制取二氧化碳的家庭小实验,以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通过对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类比,让学生找到规律,指导探究其他气体的制取,从而锻炼学生对知识举一反三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以发散,提升对知识间的联系和迁移的把握。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物理教学反思3

  今天下午第三节在九(2)班上了一节化学课《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但是有些遗憾。

  收拾完教具走到办公室,忍不住问主任和组长问题出在哪里。可能是顾及我的面子组长连忙安慰我,说我背负的压力太大了,准备也有些仓促。组长的心意我明白,很感谢他们这么宽容我,可是我更明白课堂的问题就是教师的问题,必须自己解决。

  回顾整节课,最主要的问题是时间安排不够合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备课不充分,没有充分考虑学情。按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还有五分钟就能顺利完成。

  在哪里耽误了时间呢?怎样做会更好?仔细探索记忆尽量让每一个细节都能清晰地呈现在眼前。

  第一环节,验证可乐瓶中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实验失败,重做第二遍成功,但耽误了一点时间。设计这个实验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仔细回忆,原因在于烧杯中的石灰水太多,而从锥形瓶内可乐中逸出的二氧化碳太少的缘故。对于一个老教师怎么会犯这种低级错误呢!

  第二环节,回顾学生在初三化学中接触到的第一种气体(氧气)的有关知识点时,化费的时间过多。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让学生能总结归纳以前的知识并顺利过渡到今天所要学的内容。但是这个表格中设计的知识点可以让两个学生起来回答问题即可,而不必每个问题都找学生回答。这样话至少可以节省3至5分钟。

  第三环节,做倾到石灰水的实验时,我的手有些不听使唤,然后改由学生做。这一细节耽误了半分钟。现在想起来,应该是*时太疏于严格要求自己了。

  第四个问题是在讨论木炭及蜡烛燃烧、炭还原氧化铜及氧化铁两种金属氧化物时,用时过长。主要原因在于,依据学生现有的知识不可能考虑那么全面,作为教师应该为学生在屏幕上出示制取气体应该综合考虑的因素,而不是当很多优秀的学生都无法回答出来时,老师只是做语言上的提示。对于老师的`提示,学生还要先记忆消化再来对照,还是需要一些时间的。

  也许还有自己没有发现的问题。即便如此,我仍要感谢九(2)班的孩子们。他们今天的表现比以往每一节课都要好。男孩的表现比女孩要主动。尤其是昭煌、熙来、浩然、竣宇、浩同这五个男孩回答问题特别积极,除前面两位男孩外,其他三个孩子*时上课几乎不举手;连*时不开口的天涯今天也主动举手了,既惊讶又高兴,很惭愧*时对于这个孩子的批评多于表扬;今天的学冕,在我进教室后,他主动帮忙做投影的准备工作,在课堂上愿意并顺利回答出一个问题,打心眼里为他高兴。最让我感动的还有两个男孩,一个是坐在第一排正对着讲台的兆龙,一个学*不够主动,上课经常被提醒的男孩,在我拿着试管架做石灰石、碳酸钠与稀盐酸和稀硫酸的演示实验时,他主动伸出双手帮我顶住试管架的底部,可能是担心我拿不住。因为他的细心和善良而感动;另一个就是坐在讲桌旁边的朝林,一个不起眼的男孩,一个回答问题声音小小的男孩,在我因为紧张手不听使唤请求帮助之时,他很乐意地接受并完成任务。

  孩子们的表现让我感觉特别温暖,更让我知道,每一个孩子都愿意上进,都愿意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在大家面前,他们都可以做得更好!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物理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说课稿 (菁华3篇)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说课稿1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初中化学最为完整的学*元素和化合物知识体系的一个单元,而二氧化碳又是本单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这节课在本书乃至整个初中化学学*过程中都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本节课学*的重点是能力训练。学生在前面学*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具备了一些气体制备的实践经验,各项实验技术也已经具备,此时,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正是时机。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

  (1)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2)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设计思路。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室里制取氧气的方法和设计思路,探索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实验装置,让学生初步学*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提出假设,实验探究,获得结论)和方法,体验化学实验的方法的科学性;能进行初步的科学探究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通过实验、问题讨论,培养学生求实、创新、合作的科学品质。通过师生间、学生间合作学*,研究性学*,体验探究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探究欲。

  三、教学策略

  教法分析

  1、探究式实验教学法:

  教师根据目标提问,学生动手实验,体验实验的过程。教给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探究得出科学结论教学方法。

  2、互动式教学法:

  教师讲解过程中,学生去猜想,讨论、抢答,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有教师的指导、答疑,师生间不断的进行信息交流,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学*积极性的提高。

  3、竞赛教学法:

  根据初中生集体荣誉感强,好胜心强的特点,采用分组竞赛的方法,在竞赛中,提高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应用。

  通过以上教学方法的使用,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学法分析

  1、探究学*:

  学生通过实验来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为何不能使用其它药品,通过研究发生装置,选择其它仪器制取二氧化碳,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开拓创新的精神。

  2、自主学*:

  指导学生独立完成探究实验,归纳总结:为什么稀硫酸和浓盐酸不能代替稀盐酸?碳酸钠不能代替大理石?等等。从而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

  3、合作学*:

  利用分组实验和小组讨论,使学生在沟通中创新,在交流中发展,在合作中获得新知。

  4、归纳学*:

  边实验边记录边归纳总结,在归纳总结中促进思维的发展,并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的选择,并利用设计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2、教学难点:通过探究试验归纳、总结,正确的选择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

  五、教学设计

  1、创设情境

  展示鸟巢、水立方的图片及其设计者的设计特点。鼓励学生当一回小设计师,当一回设计小明星。设计的原则:从大处着眼,从微观入手。让学生在伟大的设计师的榜样的感召下投入设计的热情,激发学生设计的欲望。在研究课题引入时,我也曾经考虑过其他办法:1、能立即吸引学生注意,但与本节内容不够贴切2、与本节内容贴切的,离学生有点远3、贴*学生生活的,激不起学生的设计欲望。但最终我还是选择了用鸟巢、水立方的“设计”这一点。因为一位著名的设计师,都是从小培养,从小的设计做起。我们有必要抓住这一教学契机,为学生们上一节有关设计的启蒙课。让学生从小具备设计的意识,从小培养设计师。而本节课恰恰就是以设计为主,设计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培养设计师。因此,我以“设计”为中心,创设了教学情境。

  2、活动探究——设计二氧化碳的制取装置

  (1)首先直接告诉学生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反应原理

  一、药品及反应原理

  1、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

  2、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2)合作探讨——研究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引导学生思考制取气体的装置的构成,即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

  将学生分为六个小组,给每个小组提供若干打印了仪器的投影片,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装置。然后根据初中生集体荣誉感强,好胜心强的特点,采用分组竞赛的方法,在竞赛中,提高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应用。并且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互动学*,总结评价各自装置的优缺点。这样的过程,使学生对实验操作和仪器的选择有了一定的认识,为组装设计实验装置创设了良好的铺垫。这个环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他们设计更多的方案,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 淋漓尽致地自由挥洒,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浓厚的学*兴趣。

  在设计此环节时,我曾考虑过其他方式让学生设计实验装置。1、直接用仪器?2、让学生画图?3、用投影片打印仪器

  (3)展示分享:

  让每一小组的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方案,并让各小组间交流各自的实验状况,分析实验装置的优缺点,反思本组设计的缺陷,最后选出最佳设计,并由设计者发言与大家共同分享设计成果,使同学们彼此间互通有无,激发共鸣,共同提升。

  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回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两套装置,学生思考如下问题:1、确定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哪些因素?2、收集气体一般有哪两种方法?3、确定气体收集装置时应考虑哪些因素?通过氧气和二氧化碳相关性质的比较,了解制备氧气与二氧化碳时其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异同。初步确立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与方法。整个过程让学生体验、反思和完善实验设计,掌握基本技能,体现师生互动。

  (4)归纳总结

  在课堂气氛高涨的时候及时引导提问:实验制取二氧化碳在选择仪器时需考虑哪些方面的问题?(例如大的方面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细小方面要考虑节约药品和对反应的控制等。)从而引导学生回归主题,及时的把探究过程中的点滴收获汇总、凝炼、升华。从而得出装置设计的依据。

  3、收获

  请用你最喜欢最理想的装置,来制取一瓶二氧化碳。因为有了前面的探究,学生们很快的完成了布置的任务,此刻我及时给予了积极的评价,表扬他们认真参与、大胆操作、积极探究的良好品质,鼓励他们再接再励,再创佳绩,让学生在激励声中爬的更高,走得更远。

  4、延伸

  从现实生活中找一些实验替代品,自己动手设计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完成制取二氧化碳的家庭小实验,以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升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能力及探究能力。

  整个过程我始终贯穿着“设计“这一主线,着力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活动和谐统一,传授知识和智能开发的和谐统一,德育和智育的和谐统一。

  5、板书设计

  二氧化碳制取装置的研究

  一、药品及反应原理

  1、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

  2、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二、装置的确定

  1、发生装置:取决于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

  2、收集装置:取决于气体的密度、是否溶于水

  六、教学反思

  整个教学过程以“设计”为核心。促进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敢于创新、热爱科学的情感,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构建了动态的、生成性的课堂,真正实现了课堂教学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师生生命中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1.本课选自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第二课题,它是在学生学*了氧气的制取后,探究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2.课题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涵盖了《化学课程标准》中第一个一级主题:“科学探究”的四个二级主题: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科学的探究能力、学*基本的实验技能、完成基础的学生实验,该课题在初中化学中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思维能力和实验技能具有重要地位地位。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原理;

  2.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

  3.掌握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

  能力目标

  1.学会通过实验原理,选择、使用化学实验仪器;

  2.练*装置气密性检验和向上排气法集气等实验基本操作;

  3.培养思维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学*兴趣和探究意识,培养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制取方法。

  难点: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出发,自主探究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学情分析

  本年级学生聪明好学,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合作意识强,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能够合作达成本次教学目标。

  、教法分析(根据个人说课效率,适当截取)

  1.激励法:创设学*环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2.引导法:通过对教材和学情的正确分析,引导学生学*基本知识、掌握实验基本技能。

  3.探究法:采用探究式实验教学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

  4.归纳法:通过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消化吸收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六、学法指导根据时间和个人说课效率,截取

  1.指导学生合作学*,树立合作意识。

  2.指导学生探究学*,培养思维能力。

  3.指导学生相互交流,互帮互学。

  4.引导学生正确操作实验仪器,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5.指导学生分析误差,学会归纳总结,并从中获得进步。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在此环节,为了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发学生探究学*积极性,我采用如下方式:同学们,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场景见到、用到、谈到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不是只有好处?或者只有坏处?顺势通过多媒体展示二氧化碳制作舞台效果、利用干冰人工降雨、碳酸饮料等丰富多彩的图片,激发学*兴趣。

  二: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原理

  组织学生小组探究学*,回顾所学知识,并且思考有哪些方法可以制取二氧化碳?同学们经过讨论,可以给出很多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但是那些方法能用作二氧化碳的制取呢?

  我给出几个原则,供同学们参考:

  1:原料是否廉价易得;

  2:操作是否简便易行;

  3:反应速率是否适中,是否可控

  4:气体是否纯净,是否便于收集;

  5:过程是否绿色环保等。

  通过同学们的探究、对比,在我的提示下,得出采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不会有什么问题。(在次环节,说出不用其他原料的原因。这是重要得分点)

  三:总结、归纳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收集的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的制取氧气的方法,指导同学们思考:制取装置的选取与反应物的状态以及反应条件有关。

  1: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反应,需加热)

  2: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固体与固体反应,需加热)

  3:在二氧化锰作用下,分解过氧化氢。(固体液体反应,不需加热)

  气体的收集方法,则需要考虑气体是否易溶于水,以及它们的密度与空气密度大小相比较。(针对二氧化碳具体说一下,这是得分点)通过教师引导,以及学生小组探究学*,学生能够探究出二氧化碳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在此环节,我不会将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这样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实验能力的提高。

  四:探究二氧化碳的验证、验满方法

  教师可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的二氧化碳的验证方法,此处需要强调的是:澄清石灰水溶质的化学成分是什么?生成物是什么,让学生知道验证二氧化碳的真实原理。

  验满的方法,学生可以通过小组探究得出结论:利用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大;以及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注意有效表达方式,重音凸显)

  五:二氧化碳制取装置的改进及注意事项

  引导学生思考本实验装置的局限性:比如二氧化碳容易从长颈漏斗口漏出;二氧化碳的制取量不容易控制;制取二氧化碳的原料稀盐酸有挥发性等,逐步引导学生将实验装置改进完善!

  六:课堂练*

  课件呈现各种梯度化题目,针对二氧化碳的制取原理,及时复*、应用,让学生及时掌握基本知识,形成学*技能。

  七:教学小结适当截取,不需要都说,时间限制

  临下课前,利用几分钟的时间对本节课进行小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学生感觉最直观的就是所学的基本知识,对同学们掌握的知识点进行梳理会使学生有满满的收获感。

  2.对重点实验技能、分析问题方法进行回顾:学生的思维能力、学*能力、实验技能是逐步培养起来的,及时总结、回顾对学生成长有莫大好处。

  3.对学生学*态度进行评价:及时表扬好的学*态度,批评不认真,课堂不积极思考问题等错误行为,对培养学生良好*惯有很大帮助!

  八:对小组探究学*态度及能力进行评价此环节,如果时间不允许,可以省略

  教学结束后,分小组进行实验评价,评价分为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价。教师只评价实验小组。评价等级分为A,B,C三个等级。

  九、板书设计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二氧化碳制取的原理

  A.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B.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2.装置的`确定

  A.发生装置:固体、液体不加热型 B.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

  3.检验和验满 A.检验: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B.验满: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熄灭则已满。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说课稿3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初中化学最为完整的学*元素和化合物知识体系的一个单元,而二氧化碳又是本单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这节课在本书乃至整个初中化学学*过程中都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本节课学*的重点是能力训练。学生在前面学*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具备了一些气体制备的实践经验,各项实验技术也已经具备,此时,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正是时机。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

  (1)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2)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设计思路。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室里制取氧气的方法和设计思路,探索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实验装置,让学生初步学*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提出假设,实验探究,获得结论)和方法,体验化学实验的方法的科学性;能进行初步的科学探究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通过实验、问题讨论,培养学生求实、创新、合作的科学品质。通过师生间、学生间合作学*,研究性学*,体验探究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探究欲。

  三、教学策略

  教法分析

  1、探究式实验教学法:

  教师根据目标提问,学生动手实验,体验实验的过程。教给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探究得出科学结论教学方法。

  2、互动式教学法:

  教师讲解过程中,学生去猜想,讨论、抢答,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有教师的指导、答疑,师生间不断的进行信息交流,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学*积极性的提高。

  3、竞赛教学法:

  根据初中生集体荣誉感强,好胜心强的特点,采用分组竞赛的方法,在竞赛中,提高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应用。

  通过以上教学方法的使用,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学法分析

  1、探究学*:

  学生通过实验来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为何不能使用其它药品,通过研究发生装置,选择其它仪器制取二氧化碳,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开拓创新的精神。

  2、自主学*:

  指导学生独立完成探究实验,归纳总结:为什么稀硫酸和浓盐酸不能代替稀盐酸?碳酸钠不能代替大理石?等等。从而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

  3、合作学*:

  利用分组实验和小组讨论,使学生在沟通中创新,在交流中发展,在合作中获得新知。

  4、归纳学*:

  边实验边记录边归纳总结,在归纳总结中促进思维的发展,并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的选择,并利用设计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2、教学难点:通过探究试验归纳、总结,正确的选择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

  五、教学设计

  1、创设情境

  展示鸟巢、水立方的图片及其设计者的设计特点。鼓励学生当一回小设计师,当一回设计小明星。设计的原则:从大处着眼,从微观入手。让学生在伟大的设计师的榜样的感召下投入设计的热情,激发学生设计的欲望。在研究课题引入时,我也曾经考虑过其他办法:1、能立即吸引学生注意,但与本节内容不够贴切2、与本节内容贴切的,离学生有点远3、贴*学生生活的,激不起学生的设计欲望。但最终我还是选择了用鸟巢、水立方的“设计”这一点。因为一位著名的设计师,都是从小培养,从小的设计做起。我们有必要抓住这一教学契机,为学生们上一节有关设计的启蒙课。让学生从小具备设计的意识,从小培养设计师。而本节课恰恰就是以设计为主,设计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培养设计师。因此,我以“设计”为中心,创设了教学情境。

  2、活动探究——设计二氧化碳的制取装置

  (1)首先直接告诉学生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反应原理

  一、药品及反应原理

  1、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

  2、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2)合作探讨——研究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引导学生思考制取气体的装置的构成,即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

  将学生分为六个小组,给每个小组提供若干打印了仪器的投影片,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装置。然后根据初中生集体荣誉感强,好胜心强的特点,采用分组竞赛的方法,在竞赛中,提高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应用。并且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互动学*,总结评价各自装置的优缺点。这样的过程,使学生对实验操作和仪器的选择有了一定的认识,为组装设计实验装置创设了良好的铺垫。这个环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他们设计更多的方案,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 淋漓尽致地自由挥洒,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浓厚的学*兴趣。

  在设计此环节时,我曾考虑过其他方式让学生设计实验装置。1、直接用仪器?2、让学生画图?3、用投影片打印仪器

  (3)展示分享:

  让每一小组的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方案,并让各小组间交流各自的实验状况,分析实验装置的优缺点,反思本组设计的缺陷,最后选出最佳设计,并由设计者发言与大家共同分享设计成果,使同学们彼此间互通有无,激发共鸣,共同提升。

  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回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两套装置,学生思考如下问题:1、确定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哪些因素?2、收集气体一般有哪两种方法?3、确定气体收集装置时应考虑哪些因素?通过氧气和二氧化碳相关性质的比较,了解制备氧气与二氧化碳时其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异同。初步确立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与方法。整个过程让学生体验、反思和完善实验设计,掌握基本技能,体现师生互动。

  (4)归纳总结

  在课堂气氛高涨的时候及时引导提问:实验制取二氧化碳在选择仪器时需考虑哪些方面的问题?(例如大的方面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细小方面要考虑节约药品和对反应的控制等。)从而引导学生回归主题,及时的把探究过程中的点滴收获汇总、凝炼、升华。从而得出装置设计的依据。

  3、收获

  请用你最喜欢最理想的装置,来制取一瓶二氧化碳。因为有了前面的探究,学生们很快的完成了布置的任务,此刻我及时给予了积极的评价,表扬他们认真参与、大胆操作、积极探究的良好品质,鼓励他们再接再励,再创佳绩,让学生在激励声中爬的更高,走得更远。

  4、延伸

  从现实生活中找一些实验替代品,自己动手设计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完成制取二氧化碳的家庭小实验,以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升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能力及探究能力。

  整个过程我始终贯穿着“设计“这一主线,着力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活动和谐统一,传授知识和智能开发的和谐统一,德育和智育的和谐统一。

  5、板书设计

  二氧化碳制取装置的研究

  一、药品及反应原理

  1、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

  2、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二、装置的确定

  1、发生装置:取决于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

  2、收集装置:取决于气体的密度、是否溶于水

  六、教学反思

  整个教学过程以“设计”为核心。促进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敢于创新、热爱科学的情感,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构建了动态的、生成性的课堂,真正实现了课堂教学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师生生命中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物理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3)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反思 (菁华3篇)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反思1

  接到教学艺术节课题实验教师的出课任务后,我确定了展示课的课题,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六单元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本课的内容以学生探究为主,且需要多媒体的支持,契合实验课题《生本教育理念下的信息化整合研究》。

  备课过程中我对教材进行了认真研读、分析,在利用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前后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处理。依据九年七班学生实际,为保证授课内容的完整且体现对课题的研究。我把一些知识作为学生前置性作业的内容,并把作业内容拍成照片加以展示,把有关氧气的复*内容也留为前置性作业。这样就保证新课的时间。在激发学生学*兴趣的方法上,我利用视频《假如没有化学》以及猜猜它是谁来创设情境激趣引思,效果也比较好。为确保实验探究的顺利进行,我把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要求作为温馨得救展示给学生,从而帮助学生分析判断选择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试剂。对化学反应原理的处理上,我也作了改动,它是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如果本节课上完成分析及书写过程需要占据较多时间。所以我把方程式在前一节课进行了讲解。节省时间的方法也体现在板书的设计处理上,除了课题及反应原理,其它的内容我都是以贴卡片的形式展现。即节省了时间同时学生也感到新奇,更能引起学生关注,效果较好。当堂检测方面我设置了六套随机*题供学生自主选择题的难度分不同层次。其中设置了一个生活小常识来体现化学源于生活且服务生活的理念。作业布置也源于上述目的。尽管做足了上述的准备,但学生的探究过程是无法控制的,我感觉在充分的让学生表述实验现象方法还不够,对发生装置的探究还有一定的提升的空间。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反思2

  接到教学艺术节课题实验教师的出课任务后,我确定了展示课的课题,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六单元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本课的内容以学生探究为主,且需要多媒体的支持,契合实验课题《生本教育理念下的信息化整合研究》。

  备课过程中我对教材进行了认真研读、分析,在利用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前后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处理。依据九年七班学生实际,为保证授课内容的完整且体现对课题的研究。我把一些知识作为学生前置性作业的'内容,并把作业内容拍成照片加以展示,把有关氧气的复*内容也留为前置性作业。这样就保证新课的时间。在激发学生学*兴趣的方法上,我利用视频《假如没有化学》以及猜猜它是谁来创设情境激趣引思,效果也比较好。为确保实验探究的顺利进行,我把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要求作为温馨得救展示给学生,从而帮助学生分析判断选择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试剂。对化学反应原理的处理上,我也作了改动,它是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如果本节课上完成分析及书写过程需要占据较多时间。所以我把方程式在前一节课进行了讲解。节省时间的方法也体现在板书的设计处理上,除了课题及反应原理,其它的内容我都是以贴卡片的形式展现。即节省了时间同时学生也感到新奇,更能引起学生关注,效果较好。当堂检测方面我设置了六套随机*题供学生自主选择题的难度分不同层次。其中设置了一个生活小常识来体现化学源于生活且服务生活的理念。作业布置也源于上述目的。尽管做足了上述的准备,但学生的探究过程是无法控制的,我感觉在充分的让学生表述实验现象方法还不够,对发生装置的探究还有一定的提升的空间。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反思3

  1.学生中存在着巨大的潜能

  课堂是一个创造奇迹的神奇地方,学生在学*,教师也在学*,二者是互动的,通过上面的教学使我充分认识到了学生的力量,他们在无形中促使我进步。使我真正领悟到了“教学相长”的内涵。在这堂课中,我在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不是直接给学生想要的答案,而是让他们自己去寻找问题的症结。对这种做法我也仅仅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去做的,还有一种隐忧:会不会找不到答案?会不会这节课的任务完不成?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这种尝试让我更加相信学生中潜藏的巨大潜能。我会把这种做法继续坚持下去。相信学生—你能行的!

  2.要培养学生的学*兴趣

  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克服困难的`一种内在的心理因素,是学*知识的动力。学生对他所学的知识一旦有了兴趣,就会不知疲倦,越学越爱学。但兴趣的调动和强化都离不开教师的培养和激发,因此,适时的给学生以鼓励和引导,使他们树立自信心,获得成就感,使他们不断发现、不断探索、不断进步的动力。

  3..为学生多创造动手的机会

  通过“思考、讨论、交流、观察分析、归纳、动手实验”等一系列教学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的积极性,从而较好地突破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原理和装置的这一教学难点,学生在活动中产生了深刻体验,从而牢固地建构了判断气体发生装置的方法。从这一教学实践中,我深刻理解了“心中悟出始知深”学生要想牢固掌握化学知识,就必须用心的创造与体验来学*化学,课堂教学在本质上是一个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参与、主动发现与探索、独立思考和不断创新的过程,而不是去简单、被动地接受教师和教材提供现成的观点和结论。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在努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建构地学*中,亲历探究过程,体验化学的学*乐趣,让学生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使他们感受化学的学*乐趣,使他们感受到化学课堂教学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从而真正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物理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4)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 (菁华5篇)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1

  一、 教学内容分析

  本章教材研究的是碳的单质及其碳的化合物,其中,学生最熟悉的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初中化学教学要求掌握的两种气体之一,也是与生活实际联系极其密切和广泛的一种重要物质。本节教材内容主要讲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最后联系到用途。呈现方式有以下几个特点:即,难度不大、实验较多、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的内容也较多,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 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课面对的是刚刚学完氧气的性质和制备的学生,所以教学的部分内容做了调整,删去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但教学的重、难点并没有改变。从学生的知识储备上来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了很多有关CO2的知识,例如喝汽水,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呼吸作用产生等;从学生心理特征上来看,往往渴望通过自主探究来了解一类物质的规律知识,甚至为此要求进行一些创造性的实验和观察活动;然而,从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能力方面看,对于科学实验探究的过程是不熟悉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过程、方法和意义。

  三、 教学设计思路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用生活中的材料创设问题情景,整堂课围绕一瓶可乐展开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激发兴趣,调动思维。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再将结论运用到生产、生活当中。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总结规律的能力,同时,把课堂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让学生在亲自动手的过程中完成探究的过程, 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培养了学生透过现象挖掘本质的能力,从而树立科学的探究观和世界观。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a、掌握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

  b、了解二氧化碳的有关用途。

  c、初步初步培养学生探究学*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等有关知识的探究学*,使学生体会获得知识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相互交流、探究式的学*方式,使学生产生科学探究的兴趣,从而产生学*化学的强烈愿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通过开展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

  b、了解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五、重点和难点

  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六、教学过程

  七、本教学设计的特点

  本课题设计主脉清晰,重点突出,从学生的认知水*出发设计教学过程,学生参与度高,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创设真实的问题情景。在课堂的一开始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可乐引入课题,使学生感觉新鲜又好奇,整堂课围绕着可乐来开展活动,创设热烈的学*氛围, 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化学的热情。

  2、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中让学生猜想,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让学生总结得出结论。体现了新课程中“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科学化、生活化、趣味化的色彩浓厚。

  3、善于设疑。在不同的阶段设置不同的疑问,从而引导学生一步步地进行科学的探究。

  4、设置适当的错误和意外。在教学中允许学生出错,学生在错误中学*印象会更为深刻。而“意外”的现象,对学生来说印象最为深刻。它打破了学生的固有思维方式,不仅会产生疑问的火花,从而促进了思维的发散。多方位、多角度、多途径去思考问题。

  八、教学反思

  1、教学前反思:在本次授课中,我第一步是从一瓶可乐入手,在课堂的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这样的设计既可激发学生学*化学的热情,又可培养学生通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在接下来的教学设计中,我步步引导,让学生从一瓶可乐中发现二氧化碳的诸多性质,然后分小组实验,以培养学生的的协作精神和动手能力。上课前,我认真地对教学思路、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手段的应用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上可能出现的反应做了充分的反思。经过课前的反思与调整,教学内容及方法更适合学生,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体。

  2、教学中反思: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过程,关注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以及达到的效果,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调整设计思路和方法,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在前面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学生争先恐后地展示自己所设计的实验方案,并要求用实验验证,而且很多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来评价其他同学的设计方案。同时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思路和热情,我及时调整自己的教案,一起找到更好的引导效果,实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在我精心设计的问题的引导下,学生思路清晰了,课前预期的目的基本达到。根据课堂上的具体情况,经过我适时地调整、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学生能够结合实际高频率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的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3、教学后反思:教学后的反思——有批判地在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在课堂教学实践后及时反思,不仅能使教师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再次研究教材和学生、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而且是将实践经验系统化、理论化的过程,有利于提高教学水*,使教师认识能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对这一课进行全面反思后,我认识到要善于处理好教学中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巧妙地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活动及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才能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与主动性,既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新精神,使每个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反思——提高——再反思——再提高的过程,我受益非浅,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在教学中及时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它会使我逐渐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通过不断地反思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和创新能力。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

  A:知识目标:

  1.让学生通过相互交流归纳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2.使学生学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制备装置、收集方法、验满方法、检验方法。

  B:能力目标

  1.通过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药品的选择,提高学生分析、判断、筛选的能力。

  2.通过对仪器装置的选择、组装,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不同的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不同,学会思考问题、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C、情感目标:

  1.通过实验的探究、观察、分析,培养学生严谨细致、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2.通过小组内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勇于动手,积极参与的精神。

  3.通过二氧化碳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及有关探究实验,激发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和热情。

  重点: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收集、检验及验满。

  难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了解实验室制备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方法实验、讲解、总结。

  仪器、药品:大理石、纯碱面、小苏打、稀盐酸、稀硫酸、石灰水、锥形瓶、集气瓶、导管、试管、药匙、镊子、火柴等

  二、本节课教学过程

  为达到本节课教学目标,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热情,本节课教学程序设计如下:

  【复*提问】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的步骤:药品原理装置收集方法验证方法收集方法

  ①反应原理(药品)

  ②气体发生装置(反应物状态)

  ③反应条件

  ④收集装置

  ⑤气体密度及溶解性

  ⑥检验方法

  ⑦验满方法

  ⑧放置方法

  学生回忆、讨论、填表在复*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引起对新知识的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过渡>:制取氧气时可以用不同发生装置原因是什么?学生总结1、锻炼学生对学过知识的总结、归纳的能力。

  2、对新课的学*埋下伏笔。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

  ①确定反应药品

  ②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确定气体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在水中的溶解性和密度确定收集方法;

  ③验证和验满

  下面大家能否根据总结出的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来研究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首先要考虑什么和教师一起整理制取气体的思路。

  【实验准备】

  阅读下列信息,并填写下列空白。

  碳酸钠、大理石或石灰石等碳酸盐,均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等酸直接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铜与稀盐酸、稀硫酸等酸不反应。

  二氧化碳的性质信息:

  1.把燃烧的木条放入二氧化碳中,木条熄灭,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打开汽水瓶盖可观察到______,这个事实说明二氧化碳在水里的溶解性为______,且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3.向石灰水中吹气,现象为______,说明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以此来鉴定二氧化碳气体。

  4.在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为1.977g/L,空气的密度为1.293g/L,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_______。学生阅读信息后,通过实验探究来确定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所使用的药品以及反应原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学*、理解新知识。

  【探究活动】展示大理石、纯碱面、小苏打、稀盐酸、稀硫酸等药品。指导探究方法、组织探究活动。

  【巡视、指导实验】指导学生按操作规范进行实验,提醒学生认真观察现象。全班分为六个小组,自主选择不同药品进行探究。并由每组组长负责向全班通报实验现象以及实验结束的时间(以没有气泡放出为准)。通过分析,得出结论:用那种药品最合适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增强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激发学生学*兴趣,培养观察能力、分析总结能力及严谨、认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态度,

  【提问】: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用那种药品最合适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为什么?讨论并回答培养学生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讲解】:通过实验我们知道:能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比较多。我们要根据反应的速率、收集的难易、药品的价格等多方面来选择适合药品。因此,制取二氧化碳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听讲,通过实验现象印证结论。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板书】1反应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提问】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确定你会选择怎样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呢?发生装置可选----------,收集装置可选------(从第2页所提供装置图中选)对照已给信息的思路,并思考、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

  【活动与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仪器装置的设计供选仪器:(课本p111的图)1注射器材2锥形瓶3*底烧瓶装4烧杯弓蛇影5试管6集气瓶(带玻片)7长颈漏斗8漏斗胆9分液漏斗胆10带导管的双孔胶塞11.带导管的单孔胶塞12.水槽13.铁架台14.酒精灯

  【提出问题】请你根据你们的思路,选择上面的仪器来组装制取CO2的实验装置,并设计出CO2的收集、检验和验满实验方案。

  【引导交流】同学们已设计出不同的实验室制二氧化碳装置,请小组代表阐述一下你们小组设计的装置的优缺点,看看到底哪组装置是较好的。

  【继续引导交流】好,你们心目中基本都已确定了公认的最佳制取装置,那么如何收集、检验、验满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

  【板书】

  1、用什么方法收集二氧化碳?为什么?

  2、怎样验满?为什么?

  3、怎样检验所收集的就是二氧化碳?为什么?

  展示交流:

  ①学生展示交流用本组给定仪器设计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成败的原因。

  ②在交流展示实验装置的同时,与小组设计的另外几组实验装置进行比较,找出异同之处,反思自己所设计装置的不足,并总结归纳实验最佳装置。

  ③讨论实验室制取气体,在选择仪器组装成装置时,要思考哪些方面的问题。

  学生联系生活讨论总结:

  (1)收集方案及原理:向上排空气法,因为CO2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联系汽水里溶有CO2)

  (2)检验方案及原理:无色无味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通入的气体为CO2。(联系小学自然课)。

  (3)验满方案及原理:点燃的木条放在瓶口,若木条熄灭,则已收集满CO2。因为CO2不能支持燃烧(联系灭火器)。

  创设真实问题情境,鼓励小组合作探究,激励创新,提高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促进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让学生对方案进行反思、诊断、改进、补充完善的群体探究方式,形成良好的思维*惯,使学生体验到探究发现的乐趣。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评价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体验科学发现的过程。

  既培养了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且也充分把化学知识联系上了生活现象。

  (运用探究成果)请用你认为最理想的装置制取CO2,用你设计的收集、检验、验满CO2的方案,动手制取一瓶二氧化碳气体。

  〈巩固与提升〉

  比较实验室制取氧气和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如:反应原料的状态,反应原理、反应条件、制气体的反应装置、气体密度、气体溶解性、气体是否与水反应、制气体的收集及检验气体的方法。归纳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作业〉自己再设计出几套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案,然后用生活代用品在家进行家庭小实验。学生动手实验归纳操作步骤:

  (1)检查装置气密性。

  (2)放药品,连接仪器。

  (3)收集。

  (4)验满。

  (5)检验。

  回忆、比较、归纳。

  积极响应。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自我归纳能力,体验科学发现的完整过程,再次体验探究成功的喜悦。

  通过知识的类比,让学生既巩固了旧知识,又获取了新的知识和技能,让自己的思维再次得到升华。

  让学生思维得以继续扩展,真正感受到化学实验不用局限在实验室,可以无处不在。

  【板书设计】:

  (一)、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在实验室里常用大理石(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CaCO3+2HCl=CaCl2+H2O+CO2↑

  (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固液不加热型

  (三)、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比空气密度大

  (四)、验满方法: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火焰熄灭,证明满了。

  (五)、检验方法、;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三、课后作业

  1.在你家的厨房里你能制取到二氧化碳吗?(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醋是酸)P112页第3、4、5题。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3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章教材研究的是碳的单质及其碳的化合物,其中,学生最熟悉的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初中化学教学要求掌握的两种气体之一,也是与生活实际联系极其密切和广泛的一种重要物质。本节教材内容主要讲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最后联系到用途。呈现方式有以下几个特点:即,难度不大、实验较多、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的内容也较多,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课学生已学完氧气的性质和制备,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从学生的知识储备上来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了很多有关CO2的知识,例如喝汽水,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呼吸作用产生等;从学生心理特征上来看,往往渴望通过自主探究来了解一类物质的规律知识,甚至为此要求进行一些创造性的实验和观察活动;然而,从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能力方面看,对于科学实验探究的过程是不熟悉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过程、方法和意义。

  三、教学设计思路

  在本次授课中,我第一步设计是从猜谜语开始,在课堂的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这样可激发学生学*化学的热情。第二步让学生通过观察一瓶二氧化碳,得出二氧化碳的一些性质,,然后通过设计探究实验得出其余性质。第三步让学生从性质推用途。最后让学生谈收获。整个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再将结论运用到生产、生活当中。既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总结规律的能力,有培养了学生透过现象挖掘本质的能力,从而树立科学的探究观和世界观。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②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

  ①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

  ②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培养语言表达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开展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

  ②、了解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五、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六、教学方法

  采用“引导——探究”的教学模式和学生互动合作的学*方式,通过情景创设→科学探究→概括整合→拓展运用等环节,促成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的形成。

  七、教学用品

  教师:酒精灯,带导管的橡皮塞,试管、白铁皮架(有两个阶梯),蜡烛,火柴,烧杯,染上石蕊的布条(若干),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5个,装有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装有盐酸、水的喷壶各一个,澄清的石灰水,

  八、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猜猜看:有一种物质,农民伯伯说它是“植物粮食”;消防官兵赞美它是“灭火先锋”;建筑师们却称它为“粉刷匠”;环境学家却指责它是造成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你们猜这种物质是什么呢?

  (生)二氧化碳

  (师)大家猜的完全正确,既然二氧化碳对我们人类这么重要,二氧有哪些性质呢?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请大家打书翻到P142

  板书:二氧化碳的性质

  (师)展示一瓶二氧化碳

  (生)观察颜色、状态气味

  (师)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2)在标准状况下,比空气略重(若收集时,用何方法?)

  (过渡)前面我们学*了氧气的性质,氧气不易溶于水,那么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如何呢?

  (演示)展示装满二化碳的一软塑料瓶,到入约占集气瓶二分之一的水,并迅速拧紧瓶塞,振荡。

  (生)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得出结论。

  (板书)(3)二氧化碳易溶于水。(若收集时,可否用排水法?)

  (过度)通过上面知识的学*我们得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那么二氧化碳有哪些化学性质呢?下面我们来研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板书)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实验)向装有一高一低两支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

  (生)描述现象,解释原因

  (板书)(1)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提问)二氧化碳溶于水后,有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呢?

  (演示)取支试管,注入5ml的水,再分别滴入3-5滴紫色石蕊,通二氧化碳,

  (生)观察现象

  (演示)1、向干燥的用紫色石蕊试液浸泡过的布条喷洒稀盐酸

  (信息提示)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

  2、把紫色布条放在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3、向干燥的用紫色石蕊试液浸泡过的布条喷洒水

  4、把喷水后的紫色布条放入装有二氧化碳的瓶中

  (引导)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而二氧化碳、水都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为何喷水的紫色布条放入二氧化碳中就会变红呢?

  (生)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得出结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一种酸,是这种酸使紫色石蕊变红色。

  板书: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H2O+CO2=H2CO3

  (演示)把变色的溶液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讨论:发生什么样的现象?为何会发生以上现象?

  (板书):碳酸不稳定,易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H2CO3=H2O+CO2↑

  (师)给试管到入一些石灰水。

  (提问)怎样利用自身资源使石灰水便浑浊?

  (生实验)向澄清的石灰水里吹入二氧化碳(指导学生)

  (生)观察现象

  (师)二氧化碳可以和澄清石头灰水(Ca(OH))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碳酸钙。

  (板书)3、二氧化碳可以和澄清石头灰水(Ca(OH))反应

  (说明)本反应的应用极为重要,可以用它来鉴别二氧化碳

  (讨论)为了使用石灰浆抹的墙壁快点干燥,为什么常常在室内生炭火盆?为什么开始放炭火盆时,墙壁反而潮湿?

  (师)让学生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推断二氧化碳的用途

  (板书)三、二氧化的用途

  1灭火

  2做气肥

  3做碳酸饮料

  4人工降雨和致冷剂

  (提问)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生)谈收获

  (归纳总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特别重要的是通过对比实验证明把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时因为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变红,不是水也不是二氧化碳。另外我还想告诉大家的是以后我们在探究物质性质的时候,可以借助软的一个塑料瓶,在探究某些物质性质的时候可以设计成对比实验。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4

  一、智能点拨

  右图是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装置图,该装置图的特点是:

  (1)打开弹簧夹,大理石和盐酸接触,发生反应;关闭弹簧夹后,盐酸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压回长颈漏斗,与大理石分离,停止反应。用该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可起到节约药品和取用方便的效果。下图装置中哪些可以起到与右图装置相同的效果?(填写编号)

  (2)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有关二氧化碳的探究实验,以下是实验报告的一部分,请填写实验目的和有关实验仪器名称。

  实验目的:

  仪器和试剂:玻璃管、二氧化碳气体、肥皂水等。

  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1、将标有“A”或“B”的两个空两桶(2000mL)放在实验台上,往B量筒中充满二氧化碳气体。

  2、用玻璃管蘸取少量肥皂水,在两个量筒上方分别吹出一个肥皂泡(两个肥皂泡大小相仿,内含空气),使其缓缓落入两个量筒中,并观察现象。A量筒中的肥皂泡不久即沉入量筒的底部,而B量筒中的肥皂泡基本上不下沉,悬浮在中间,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分析:这是一道实验综合题,涉及实验的注意事项、装置的选择和改进、生成气体的探究等多个问题。结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的选择原则,装置的特点以及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等,再加上认真阅读题中说给条件作答。题中还考察了试验目的,仪器和试剂,实际上反映了中考改革的方向,就是让更多的学生要亲自动手做实验,不要背试验。

  答案:

  (1)BD。

  (2)验证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或者比较二氧化碳气体和空气的密度大小);2000mL量筒2只。

  点评:块状的石灰石或者大理石很难跟稀硫酸反应,因为生成硫酸钙微溶于水,微溶的硫酸钙覆盖在大理石或石灰石的表面,阻止了反应的进一步发生,如果将石灰石或者大理石磨成粉末状再跟稀硫酸反应,则反应速率大大加快。

  二、随堂反馈

  1、小强在化学课上知道了蛋壳的主要成份是碳酸钙,决定制作一个无壳鸡蛋送给妈妈。他应该从厨房中选择鸡蛋和下列物质中的()

  A、味精B、白酒C、酱油D、食醋

  2、有人想在一块大理石板上用化学腐蚀的方法刻上“热爱祖国”四个大字。请你提出一种腐蚀的化学方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请你完成以下操作步骤:

  (1)将熔化的蜡液涂在大理石板上,并刻出“热爱祖国”四个字,使大理石漏出;

  (2)

  (3)清理掉字周围的石蜡。

  三、火眼金睛

  1、实验室制取CO2和O2的共同点是()

  A、气体发生装置相同B、都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C、反应时都需要加热D、都可以用排水法收集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需要用的一组药品是()

  A、大理石和稀盐硫酸B、石灰石和稀硫酸C、木炭和氧气D、碳酸钠和稀硫酸

  3、证明集气瓶中收满二氧化碳的正确方法是()

  A、加入澄清石灰水B、加入紫色石蕊试液

  C、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D、把燃着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内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一般有五个步骤:①检验装置气密性②按要求装配好仪器③向长颈漏斗中注入稀盐酸④收集气体⑤向广口瓶中放入几小块大理石,其中正确的顺序是()

  A、①②③④⑤B、②①⑤③④C、②①③④⑤D、③④⑤②①

  5、将珍珠加入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珍珠中含有下列离子中的()

  A、氯离子B、硫酸根离子C、碳酸根离子D、氢氧根离子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说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设计思路;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原理,明确实验装置。

  2、通过探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初步学*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体验化学实验方法的科学性;能进行初步的科学探究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培养学生求实、创新、合作的科学品质。

  2、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学*、研究性学*,体验探究成功乐趣。

  教学重点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制取方法。

  教学难点

  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出发,确定CO2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一)知识回顾,导入新课。

  师:我们已经学*过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请同学们共同来回顾一下。

  实验室制取氧气

  方法

  反应原理

  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检验方法

  验满方法

  放置方法

  1、加热高锰酸钾

  2、加热氯酸钾

  3、分解过氧化氢

  师:除氧气外,二氧化碳也是一种与人类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的气体。那么,在实验室里如何制取二氧化碳呢?(板书课题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二)鼓励学生设疑。

  结合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探究,你认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我们应该重点探究哪些问题呢?结合学生设疑教师板书:

  1、反应原理

  2、发生装置

  3、收集装置

  4、检验方法

  5、验满方法

  (三)出示探究指导。

  请同学们根据大屏幕上的探究指导,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以上问题。

  探究指导:阅读教材113—116页的内容,弄清楚一下问题: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是什么?你能写出总的化学方程式吗?

  2、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应考虑哪些因素?

  3、填写教材114页的比较表,通过比较、分析,你认为制取二氧化碳应采取什么装置?

  4、将教材114页的仪器依次编号,设计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想一想这套装置的优缺点是什么?

  5、回顾二氧化碳的性质,思考如何检验和验满?

  6、你能总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吗?

  (四)学生自探,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二、解疑合探

  (一)小组合探。

  同学们自学的很专注,收获肯定不小,在自学中你还遇到那些没有解决的问题,请赶快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一下,时间为3分钟。大屏幕出示要求:

  1、组长负责,安排好发言顺序,力求各抒己见、愉快高效。

  2、组长组织对有争议的答案进行讨论,鼓励成员积极阐述自己的观点,争取达成共识。

  3、重点讨论教材提供的器材你能设计出哪些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它们的优缺点是什么?你们组最终确定的装置是什么?

  4、交流结束,达成共识后,组长确定本组参与展示和评价的代表。

  (三、质疑再探

  快速浏览教材,想想你还有哪些不太明白的地方,或者又产生了哪些新的疑惑?请勇敢的提出来,我们共同探讨。

  预设: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为什么用大理石和石灰石而不用碳酸钙?为什么用稀盐酸而不用浓盐酸?稀硫酸呢?

  2、如何检查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装置的气密性?

  四、运用拓展

  第一关:

  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证明是否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关:

  已知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小于空气,极易溶于水。实验室常用加热碱石灰和硫酸铵两种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根据所学的知识判断,实验室制取氨气时发生装置应选择________装置,收集装置应选择________装置。

  第三关:右图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图,指出图中的错误或改正,并说明原因。

  (三)分享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你在知识和方法上有什么收获?

  (四)学科班长评价学生课堂表现。

  (五)作业布置:

  1、课堂作业:教材116页第3题、第5题。

  2、课外探讨:教材116页第4题。

  板书设计

  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1)

  一、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

  反应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发生装置固液不加热型。

  二、实验装置

  收集方法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三、检验: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验满: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物理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5)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反思 (菁华5篇)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反思1

  一:精心设计实验,增强了学生的参与度

  课的开始,首先播放了一段视频,让学生以小侦探的身份去破解"死狗洞之谜",并通过实验的方式去取证,来证明自己的猜想。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一共设计了七了实验,实验的材料如灭火器、气球、紫色的小花、矿泉水瓶等均取自于学生身边的物质;实验报告图文并茂,通过大屏幕展示后一目了然;实验操作简单易行,现象明显;实验结论环环相扣。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处于极度兴奋状态,都争着抢着去完成实验,并能根据实验现象及时做出分析和判断,整堂课在积极、有序、和谐地进行。学生真正成为了主动学*的参与者,而不是被动学*的接受者。

  二:设置探究问题,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本节课,我设计了如下的问题:①二氧化碳的密度是怎样的?你如何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你的猜想?②矿泉水瓶变瘪的原因,除了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之外,还有没有其它原因?③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物质都有什么?如何通过实验证明你的说法?④如何检验菜窖的安全性?如不安全,请你告诉农民伯伯该怎么做?这些问题的设计,为学生的学*创设了一个宽松、开放、自我、探究的学*空间,使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得到释放,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得到发展,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精神,很多同学的回答出乎老师的想象。如有的同学"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口朝下放在燃着的木条上方"来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还有的同学设计出"将菜窖内放一种能和二氧化碳反应并放生成氧气的物质"来减少窖内二氧化碳的量。我想,这些惊喜来自于教学中不给学生"罩玻璃罩",让他们自由跳的结果吧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反思2

  两周前,我就"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了多媒体环境下的实验探究性教学的尝试。下课后,我突然想起科学家曾做过的一个实验:他们把跳蚤放在桌上,一拍桌子,跳蚤迅速跳起,高度均在其身高的100倍以上,堪称世界上跳得最高的动物。后来,科学家在跳蚤头上罩一个玻璃罩,再让它跳,这一次跳蚤碰到了玻璃罩,连续多次后,跳蚤改变了起跳高度以适应环境。接下来,科学家逐渐改变玻璃罩的高度,直到接*桌面,这时,跳蚤已无法再跳了。于是,科学家把玻璃罩打开,再拍桌子,跳蚤变成了"爬蚤"。 连"再试一次"的勇气都没有了。我们的课堂教学不也是如此吗!

  多媒体环境为实验探究性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它不仅可以创设探究情境,提供丰富的主题资源,改善学*环境,满足学生进行自主学*的各种需求,同时还可以为学生表达思想、观点提供交流工具。本节课充分利用这些优势,为学生的学*营造了有利的空间,同时,也收获了许多惊喜。

  惊喜一:精心设计实验,增强了学生的参与度

  课的开始,首先播放了一段视频,让学生以小侦探的身份去破解"死狗洞之谜",并通过实验的方式去取证,来证明自己的猜想。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一共设计了七了实验,实验的材料如灭火器、气球、紫色的小花、矿泉水瓶等均取自于学生身边的物质;实验报告图文并茂,通过大屏幕展示后一目了然;实验操作简单易行,现象明显;实验结论环环相扣。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处于极度兴奋状态,都争着抢着去完成实验,并能根据实验现象及时做出分析和判断,整堂课在积极、有序、和谐地进行。学生真正成为了主动学*的参与者,而不是被动学*的接受者。

  惊喜二:设置探究问题,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本节课,我设计了如下的问题:①二氧化碳的密度是怎样的?你如何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你的猜想?②矿泉水瓶变瘪的原因,除了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之外,还有没有其它原因?③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物质都有什么?如何通过实验证明你的说法?④如何检验菜窖的安全性?如不安全,请你告诉农民伯伯该怎么做?这些问题的设计,为学生的学*创设了一个宽松、开放、自我、探究的学*空间,使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得到释放,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得到发展,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精神,很多同学的回答出乎老师的想象。如有的同学"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口朝下放在燃着的木条上方"来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还有的同学设计出"将菜窖内放一种能和二氧化碳反应并放生成氧气的物质"来减少窖内二氧化碳的量。我想,这些惊喜来自于教学中不给学生"罩玻璃罩",让他们自由跳的结果吧。

  惊喜三:开放的作业,调动了学生积极性

  作业的第一道题,是使学生在课上学*的基础上,通过主题资源网和其它途径进一步学*二氧化碳的用途,评析二氧化碳的功与过。第二道作业题,是让学生将抽象化的东西应用到新情境中,用所得的结论去解释新的现象,这个过程,既是对二氧化碳性质的完善,又是对它的复现,也有助于加深对二氧化碳性质的理解、记忆,增强了用所得结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两道题均为开放的弹性的作业,目的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经过努力都得到发展,体验成功的喜悦;可喜的是,两周后,两个班的学生都提交了作业,有的充分展示了自己的绘画功底,有的发挥了自己电脑的优势,有的对二氧化碳的功与过做了系统的评说。每一份作业都是学生用心完成的,都浸透了学生对这节课的深深地爱,都令我惊喜不已。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地创设民主、宽松、和谐、愉悦、自由、共振的*台,让学生敢表达、会表达;给学生自主、自我的空间,让学生的个性敢张扬、能张扬。"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课堂教学永恒的主题。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反思3

  设计思路:

  1、贴*生活,让学生体会到:化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并能提升生活;

  2、通过探究过程的环节设计,充分调动学生学*、研究积极性,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化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手段;

  3、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在创设教学环境、提供丰富学*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有机整合。

  教材特点:

  教学的重点是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中应突出化学学科的特色,努力创设学*情境,让学生体会化学实验是研究化学问题的重要手段,通过经历对实验的探索过程,学*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为了进一步激发学*兴趣、提高科学素养,培养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本节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

  教学方法:

  精心预设探究过程,构建高效课堂

  构建高效课堂是我们化学教学永恒的追求,我努力做到“课前备课认真——上课时给力——课后认真反思——回家投个安心”。这节课我让学生课前充分做好准备,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将探究要素集中在“设计探究方案上”为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打开思路,通过小组合作、评价与优化、得出最佳方案。把课堂的重点和主要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交流讨论、实验探究、展示评价中获得新知识。通过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等一系列活动,将探究点设置在学生最*发展区内,在学生难以理解的设置台阶,降低难度,使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达到“不愤不启,不悱步发”的境界。

  初中化学课程中的探究性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在有限的课时内如何选择一些合适的课题进行探究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是非常重要而现实的问题。本课时通过五次较为完整的探究活动对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进行了探究,活动中由于选用了与生活极其贴*的用品,如汽水、蜡烛、矿泉水瓶,石灰浆等,设计的问题层次性较强,因此学生在活动中兴趣盎然。但无论是在实验方案设计、活动的实施过程中讨论热烈、发言积极、思维敏捷等表现是我始料未及的。当做完第一次探究后问到想不想再来一次时,同学异口同声地说“想”,充分说明了学生非常愿意进行类似的活动,因为今天的活动真正让学生行动起来了,无论在思维上还是动手操作上,没有流于形式,“我们本地大棚蔬菜基地气肥使用问题,开发我们的乡土教材,我们镇王才屯村一口井死掉三个人的事例,还有鸡蛋保鲜问题等,让学生知道学*化学迫在眉睫,化学对我们的生活意义太重大了,它就在我们身边。

  通过问题的引入激发了学生探究热情,实验设计的趣味性使学生乐于探究并在探究中得到了明确的结论。同学们在活动中体会到了科学探究的魅力,合作学*的乐趣,感受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了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增加学*化学的兴趣。老师也在学生活动中不知不觉完成了教学目标。

  但本课时还存在一些遗憾:学生方面:学生实验有一些拘谨。描述实验现象不够准确。教师方面:还要不断地练课,磨课,听课,博采众长,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反思4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这节复*课的开始,我播放了一段视频---"死狗洞之谜",让学生交流讨论,分析原因,把课堂的气氛调动起来,有很多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想到了二氧化碳,并引出了二氧化碳的。接着投影出本节课的复*目标,是学生明确学*任务。然后提出问题:

  1.二氧化碳有哪些物理性质?(学生思考,教师投影有关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表格与学生共同填写。)

  2.你如何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怎样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学生说出了很多办法。然后教师投影出三个相关实验进行复*巩固。学生兴趣很高。达到既巩固知识,又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再接下来,有通过提问回答——设计方案——投影展示等方法重点复*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和用途,最后,巩固练*,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体会到:教师只有不断地创设民主、宽松、和谐、愉悦、自由、共振的*台,让学生敢表达、会表达;给学生自主、自我的空间,让学生的个性敢张扬、能张扬。才能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本节课通过备课和上课后的反思。我有几点感受:

  一、几点需在教学中继续发扬的方面

  1、以实验为载体提高学生复*的兴趣:本课虽然是一节复*课但涉及到探究内容多,因此根据复*内容我设计了比较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得出结论。力争对每个实验都经历上述全部环节或主要环节。如探究CO2能溶于水时,提出问题“CO2能溶于水吗”,然后由学生做出猜想能或不能,引导学生“如何证明你的猜想,能否设计实验证明”,学生很自然能想到向矿泉水瓶中加水,再投影实验探究内容,观察现象(矿泉水瓶变瘪),引导学生分析原因,从而得出CO2能溶于水的正确结论。既复*了知识又提高了兴趣。

  2、重视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了很多小问题,这些问题有的起引入作用:如讲CO2与氢氧化钙的反应时,题问“为什么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CO2”;有的起过渡作用:如讲授CO2与水反应时,提问“CO2能溶于水,但能与水反应了吗”过渡到CO2与水的反应;有的是起归纳与总结的作用:如讲授CO2的用途时,提问“你能否由CO2的性质来总结一下CO2的用途”。通过这样的一个个小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启迪了他们的思维,使学生整堂课都能积极主动的去学*和思考,提高了课堂效率。

  3、知识的介绍上使用了多种方法:本节课教材上的内容较少,需要补充的较多,而单纯的讲授、归纳的复*方法可能使学生感到单调和枯燥,从而对知识漠视,影响学*效果。因此,在处理上,除了利用好探究性实验外,我还是用了“查阅资料”、“知识应用”“中考连接”等方法,增强学生的兴趣,避免单调的讲授。如复*CO2的物理性质,在介绍CO2的密度时,引到学生用不同的实验证明了CO2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教师在“顺便”提醒“查阅资料也是一种有效的学*方法”。这样,不但使学生清楚了CO2的密度,还学会了一种学*方法。

  二、几点不足

  1、整体把握课堂的能力还需提高:本堂课总体还比较顺利,但由于前面的知识处理时占用的时间较多,因此最后在讲授“多识一点”是比较仓促,如果前面在紧凑一些,可能会更好。

  2、了解学生,做好知识的衔接也不够。

  3、语言还欠精炼:语言如果能够再精炼一点也会提高课堂的效率

  4、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积极性还不高,课堂发言欠主动,气氛也不够活跃。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反思5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中一节重要的学生实验活动课,本节课在全书乃至整个化学学*过程中,所占有的地位十分重要。它是培养学生在实验室中制取某种气体时,对药品的选择、装置的设计、选择实验的方法等思路的最佳素材。上好此节课对学生今后学*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基本实验及实验探究能力都有深远的影响。

  这节课的目的是:

  1、使学生了解在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设计思路的基础上,练*在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和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

  2、加深对二氧化碳性质的认识;

  3、通过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装置的探究,逐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4、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能力、表达能力。

  上课时,我首先复*相关理论知识,回忆实验室中制二氧化碳的原理,让学生写出其化学反应方程式,思考实验室选择这种方法的依据是什么?通过对比突出该这种方法的优越性,总结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发生装置。

  学生根据书上的实验步骤开始实验,并要求学生按时填写实验报告册。

  通过全校六个班的学生实验下来,我有了很多感受。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过程中会出现些什么问题呢?我想,没有亲身经历过的老师,哪怕他的化学知识再丰富,实验能力有多强,都想象不出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会出现什么问题。

  制二氧化碳的盐酸浓度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一般来说,多数老师都能注意到盐酸浓度不能太高,防止浓盐酸挥出发氯化氢气体,混在二氧化碳中,从而影响性质实验。但是,如果浓度太低,又会使反应速度减慢,收集到的二氧化碳量太少,从而导致学生很长时间不能检验到集气瓶口燃烧的小木条熄灭。特别是对于像我们这种学校来说,实验中都是直接用大试管来组装反应发生装置,学生在制二氧化碳的中途才发现稀盐酸不足,没法直接添加稀盐酸,会十分忙乱,甚至心情不好。那么,稀盐酸以什么浓度才适宜呢?有的书上说是以3~4mol/L比较合适,但是以我的经验看来,实验室里配制稀盐酸,尤其是像初中这样只是做个定性实验,而不像高中那样要求定量实验,因此对溶液配制的要求比较低,通常只是按浓盐酸和水的大概比例即可。我一般都是按浓盐酸和水的体积比1:2就可以,如果按照1:3的比例配制就偏稀了,反应速度就比较慢;而且因为反应容器是大试管,如果倒入太多的盐酸,反应过程中会有液体跟着气泡冒出来。还有,如果你没有在实验演示中让学生看到药品的用量,就会有学生放很少量或者很多量的药品,让实验无法继续进行。实验课中,由于要经常用燃着的小木条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如果盐酸的浓度低,学生又不停地检验,实验过后,实验室里往往能扫到一大堆的火柴头。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