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分数乘法教学反思菁选

首页 / 教学反思 / | 2023-02-24 00:00:00

六年级分数乘法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六年级分数乘法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六年级分数乘法教学反思1

  由“搅乱”引起的反思。

  今天象往常一样,在学生理解了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之后,我想继续引导学生,通过画图去探究发现一个数乘分数计算法则的时候。一些同学嚷嚷开了“老师我会!”“老师我知道!”,“是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用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理由是……”……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生这样的现象:老师刚刚开了一个头,一些学生就会把后面的知识讲出来,结果一下子把老师事先设计的思路被学生给“搅乱”了。曾经我有过这样的`烦恼和无奈:心理总是责备学生的“插嘴”,觉得这样以来使大多数学生缺少了自主探究克服困难的成功体验,也使我的教学没了层次,讲课缺乏激情。

  对此,我也冷静的思考过,分析其原因:一方面,自己已经*惯做好充分的准备去面对毫无准备的学生,居高临下地将学生的思维牵进预设的圈内,而一旦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开了,教师就很难面对自己无法预测的学生众多的想法,缺乏教学的机智。更重要的方面,是教学理念上的差距。其实当他们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告诉其他同学与老师的时候,他们是在享受学*给自己带来的骄傲。并且都是以极大的热情,把自己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尽其所能告诉老师与同学。这既是对自身学*进行再思考的过程,也是给其他同学以激励的过程。那么我们教师还有什么理由责备学生、压抑学生呢?

  现在的学生头脑灵活,有思想,现有的知识起点也是比较高的,这样对教师自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我们老教师应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真正把自己主导下的课堂学*建设成为可供学生交流学*心得,整合学*资源,形成学*能力的促进*台。

六年级分数乘法教学反思2

  一、以学生的数学基础为根本,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在这之前很多学生都看书了,已经有许多学生知道了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开头依据知识的迁移,进行很必要的铺垫,利用知识间的联系,精心设置复*题,为教学重点服务,使学生顺利掌握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意义相同。同时复*相同分数加法,为推导计算方法进行铺垫。

  二、关注学生的思维,给学生较大的学*空间。

  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面对需要解决的问题,他们都是从自己特有的数学现实出发来构建知识的,这就决定了不同的孩子在解决同一问题时会有不同的视角。在本节课中,我放手让学生用自己思维方式进行自由的、多角度的思考,学生自主地构建知识,充分体现了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的理念。由此我深深地体会到,包括教师在内的任何人,都不能要求学生按照我们**的或者教材编写者的'意图去思考和解决问题,那些单一的、刻板的要求只会阻碍学生的思维发展。

  三、反思不足,提炼经验。

  本节课的重点是得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约分时,只能将分母与整数约分。我还没有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总结出计算方法,没时间多练。对学生还是不放心,老师讲得太多,强调的主题太多,一些注意事项没有变成学生的语言,让学生去发现,去解决,从而记忆不是很深刻。我觉得各种题型的练*还不够,没有让学生充分掌握好,跑得太快。只顾及到了成绩好的学生,从这一点,我深深体会到什么是备教材,备学生。课前要把知识点吃透把握住重点、难点,哪些要补充,哪些地方要创造性使用教材。学生以一个什么样的方式更容易接受,老师哪些地方该讲不该讲,都需要我们深思熟虑。

六年级分数乘法教学反思3

  面对今年的班级,作业批改是个问题,一直来,我喜欢面批,特别是对学困生,我觉得面批他们的作业对他们会有更大的帮助,因为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总体来说有以下几个。

  首先是接受能力差,他们往往反应慢,比同龄同学慢半拍甚至更多;其次,学*不用心,注意力集中不了,总是分神,如果课堂上趣味性的东西多,他又会“跑出”课堂更加收不拢心;再则,确实由于他对学*提不起精神,就是对读书“感冒”,再怎么弄都是心神疲惫;最后,还有可能是教师本身的素质,不能让学生对学*感兴趣,从而导致学*每况愈下。当然,最后一种的原因对小学生来说,发生的比例不大,毕竟儿童还是单纯的。针对学困生多的现状,我觉得我有必要对每一个学生的作业进行面批,我想,*几年自己的数学教学效果还说得过去的原因可能要归结在这上面。

  进入六年级了,开学至今已*一个月,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教学也已经结束。但这块内容让我上得头疼,心烦。在课堂上,我很明确得按照分数应用题的解答方法:找准标准量——找出关键句——写出对应分率——用对应量=标准量×对应分率来解答。可是学生就是找不准分率,特别是当“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和“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同时出现时,他们就弄不明白分率究竟是多少。我也知道分数应用题是个难点,一方面整数过度到分数,受整数的影响,学生适应度不够;其次,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的计算刚开始,学生对把分数计算的结果化成最简的把握还是难点,不易掌握。

  一种似懂非懂的状态从他们的表情上马上可以读出。在高质量的教学任务的要求下,我觉得对知识的强化训练还是必须的,而且一定要到位,所以这块知识点我是在有限的时间里,题量不多,要求以质量为主,我边巡视边指导,然后学生做完我及时面批,这样的反复训练学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再则大纲也要求,分数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除了引导学生正确分析、解答分数应用题,对于巩固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巧和能力都有积极的意义上,我也有跨度地做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对比性练*,因为分数乘法应用题是分数除法应用题的基础,分数除法应用题是由分数乘法应用题演变而来的,两者紧密联系易于混淆。而在教学时适当地进行对比训练,使学生在对比中求新、求异、求同、求实;这样学生在多变中思辨、纠错、探讨、沟通,以达到既长知识,又长智慧,收到事半功倍的良效。另外,在对学困生的辅导中,用直观的线段图进行分析,通过多变沟通联系,如补条件,补问题等的形式进行补充,这样也能提高学生解题的熟练程度。分数乘法应用题及分数除法应用题是这学期的难点,“温过而知新”,相信反复地进行有针对性的进行“磨练”,学生还是能进步的。

六年级分数乘法教学反思4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以及分数加减法以及约分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所学内容属于分数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这些知识不仅可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而且也是后面学*分数除法、比、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以及百分数的重要基础。所以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应切实让学生理解一个数和分数相乘的意义,掌握一个数和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为后续学*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

  六年级共有24名学生,部分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惯,计算能力也还有待加强;大多数学生对新鲜事物比较敏感,喜欢动手操作,但思想不易长时间集中;有30%的`同学基础相对薄弱,对数学学*的兴趣不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经历探索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能根据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推导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独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和学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自主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验分数乘分数、分数乘整数的简便计算方法(先约分后相乘)。

  教学难点:分数乘分数或分数乘整数先约分再相乘的书写格式。

六年级分数乘法教学反思5

  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是在教学简单分数实际问题的基础上教学的。回顾本节教学,我感到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不足,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充分重视学生说的训练。在以前应用题的教学中,对说的训练重视的`不够,表现为学生只会做题不会说,这个片断,我不仅关心学生是否会解答问题,更关注解决问题是采用了什么方法,以及方法是怎样想出来的。引导学生把思考过程有条理的说出来,为了深化学生的思维,避免死记硬背、机械是模仿,解题后要求说出算式的依据,要说中及时得到反馈,进行矫正、补充,这种说的训练,不仅能帮助学生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促进语言与思维的协调发展。

  二是很好地解决了大部分学生会,怎么教的问题。因为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学生本节内容并不难,为此我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培养他们学*应用题的兴趣。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要求学生死记数量关系,找出谁是单位1,谁是分率,知道要求是分率对应的题用乘法计算等,学生只会用一种方法,长此以往,对灵活解题是不利的,在这个片断中,问题开放,采用四人小组合作,引导学生探索、相互研究,大胆发表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说中学到知识,增长本领。

六年级分数乘法教学反思6

  在教学“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这一课后,我做了深刻的反思:

  首先我不仅注重了情境的导入,提高孩子们的参与热情。

  开启课时,我注重从孩子的身边挖掘素材,引出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加以复*巩固,紧接着引导学生回忆这些运算定律曾经运用到什么知识中,引导到小数乘法的简算中,为后面的新知学*打下良好的'基础。真正达到了“以旧导新,以旧带新”的效果。

  同上我还鼓励学生大胆的质疑与猜想,激发学生内在的求知动力。在新授课时,我设计的两个环节,引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第一,在复*完后,我让学生自己说说,你现在最想研究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孩子们表现出空前的热情,比如有的孩子谈到想研究一下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是否可以推广到分数乘法?于是我鼓励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去大胆的猜想。孩子们的思维活跃极了,甚至大大超出了我事先的预料;

  第二,在探究确认上述问题后,我又让学生大胆的质疑,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中会起到什么作用呢?真的能简便吗?孩子的好奇心又一次被激起,他们又乐此不疲的投入到了简算的探究中去。整堂课下来,孩子们始终处在“质疑——猜想——验证”的学*过程中,真正变成了学*的主人,而且也让我懂得的教是为学服务,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课堂!

六年级分数乘法教学反思7

  回顾本节教学,我感到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不足,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充分重视了学生的兴趣,在整节课中我营造了一种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既为新知的学*营造良好的氛围,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间做好情感上的准备。例题的选择、练*的设计都和生活实际相关,学生自始至终保持浓厚的兴趣,也体现了课堂教学整体结构的美。

  2、本节课的教学中特别强调了线段图的作用,线段图的教学从三年级就开始了,但在*时的解题过程中学生没有利用线段图帮助分析理解题意的意识和*惯,究其原因是学生没有体会到线段图的作用,认为这是可有可无的东西,本节课这么强调线段图就是想让学生明白线段图能让你更清楚地找到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能帮你找到与众不同的解法,能让你更准确地把握住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等等,只有让学生真正的明白其作用,才能有用的'意识,从而形成用的*惯。

  不足之处:

  1.本节课,花了较多的时间让学生说不同的思考方法、思考过程,对于哪些学困生来说是不是有必要,因为他们只能听懂其中的某一些解法,在别人“说”的时候,他们在一定的时间段里成了“观众”和“听众”,如何更好地面向每一位学生是以后努力的方向。

  2.反馈形式比较单调,缺乏激励性的语言和形式,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应采取多种形式如让学生间搞个小竞赛等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六年级分数乘法教学反思8

  本单元的重点有两个,而且这两个重点是交织在一起的:一是乘法意义的拓展及简单的应用,二是分数乘法法则的掌握。

  分析教学内容从数学应用的角度来备课,分数乘法这一单元学生只要能从具体的问题中判断两个数据之间存在的相乘关系即可,只是这个相乘的关系要有新的拓展,即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教学时我重点关注以下几方面予以检测,从而把复杂问题简单化。

  ⑴让学生用画图的方式强化理解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

  ⑵强化分率与数量的一一对应关系。

  ⑶帮助学生理解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不同。

  ⑷利用分数进行单位互化,如:2/5时=( )分 1/5吨=( )千克

  在本单元教学中我先放手让学生解决教材上提供的具体问题,在讲评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分为两个层次:一是通过沟通不同解决方法之间的联系(图解、加法解、乘法解),将整数乘法迁移到分数乘整数,二是运用分数乘整数的意义解释计算的地过程,使学生理解计算的道理,初步感知挖掘数学概念本身方法的重要性。涂一涂、算一算的重点放在涂上,使学生巩固意义,同时通过以形论数理解计算的道理。试一试的重点则在分数乘整数计算法则的总结。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概括起来:以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为起点,以分数乘整数的法则为归宿。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在教学中我突出了类比迁移和数形结合的方法,将分数意义以图的形式呈现,做到以形论数,在通过对图的理解抽象出问题实质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倍(几分之几)是多少,运用类比的方法得出求6的2倍是多少和求6的1/2是多少都用乘法,进而列出算式,完成以数表形,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的道理。

  优点: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大部分学生都能进行分数乘法的计算。

六年级分数乘法教学反思9

  本节课是一节复*课,回顾本单元的教学,我认为“探索”是一个关键词——“结合具体的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是本单元的重点及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对数学知识的探索活动,要根据不同的材料和背景采用不同的策略才能达到活动的目的。例如在本单元的分数乘法(一)中,由于学生有比较坚实的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所以对于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的探索完全可以让学生独立进行。

  而在分数乘法(三)中,由于学生刚刚认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并且用图形表征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比较复杂,因此采用“扶一扶,放一放”的策略。具体的讲就是:通过简单的具体事例进行集体引导,再通过具体的探索要求帮助学生尝试着探索比较复杂的实例。

六年级分数乘法教学反思10

  今天的教学内容是分数乘分数,重点是巩固和进化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

  在教学实践中我继续采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帮助学生达成以上的两个数学目标。对于今天的探究活动没有直接放手,这是因为学生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因此在整个得教学过程分为三个层次:

  一、引导学生通过用图形表示分数的意义,再用算式表示图形,深化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感知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

  二、以34为例,让学生先解释算式的意义,然后用图形表示这个意义,最后在根据图形表示出算式的计算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以形论数和以数表形的过程是学生巩固分数乘法的意义,体会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

  三、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独立完成教材中的做一做,进一步达成以上目标,并为总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积累知识。可以说整体教学的效果还好。

  通过今天的课我对数形结合的思想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由于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的道理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不是很容易,所以利用图形使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在本单元教学中就显得特别重要了。纵观教材中,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也有着不同的层次,例如上学期的分数乘法(一)和分数乘法(二)中是利用具体的实物图形,帮助学生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在本学期的分数乘分数中是利用直观的几何图形,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计算道理;接下来的分数乘法应用中,我们还将利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法应用的问题;使用的图形越来越简约体现了教材对数形结合思想渗透的一个过程。

  数形结合的过程不是简单的抽象变为直观的过程,而是抽象变为直观之后,再从直观变为抽象,也就是要讲以形论数和以数表形两个方面有机的结合起来,只有完整的是学生经历数与形之间的互动,才能使他们感知数形结合,才能使他们能在解决问题时自觉地应用数形结合的方法。

六年级分数乘法教学反思11

  《分数与整数相乘》教学反思这节课,我教学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11册第二单元《分数乘法》的第一课时。设计意图:由生活中的问题情景引发计算需求,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迁移、类推、自主探索并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探索学*的乐趣。根据这一思路我设计了4个教学环节:一情境导入,理解意义、二自主探究,明白算理、三巩固练*,形成技能、四课堂总结,延伸课外。本节课,我自己比较满意的地方有以下三点:

  1、重视创设情境,理解意义。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数学。本课我创设了同学为迎接国庆节做绸花的实际情境,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求三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加法和乘法列式。这样处理,既有利于学生主动地把整数乘法的意义推广到分数中来,即分数和整数相乘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简便运算,又可以启发学生用加法算出3/ 10×3的结果。

  2、重视直观教学,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学*数学导入新课时,我主要采用,引导学生涂色表示3个3/10米,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求3个3/10可以用加法计算,也可以用乘法计算,再借助所列的加法算式初步理解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并为引导学生探索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知识结构上的铺垫。

  3、尝试计算。自主探究新知,理解算理。借助同分母分数加法,自主探索分数和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由于分数和整数相乘可以转化成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因此,例1放手让学生尝试计算,着重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的思考过程。

  4、练*设计具有针对性,多样性,激励性,生活性。在本环节学生的技能得到了巩固和提升,特别是两个常见的改错题引发学生自我反思、自我完善计算方法,已达到算法的自主优化。

  存在不足:

  1、涂色表示3个3/10米处,由于学生速度慢费时较多;在学生探究3/10×3的算理时的引导还不够简约有效,使本课有前松后紧之弊。

  2、对学生约分的格式和规范方面的要求不够,不利于养成良好的计算*惯。教学真的是件憾事,细细反思起来,总有需要改进的东西。今后,我一定要注意这些小细节,争取把课上得更好。

六年级分数乘法教学反思12

  分数乘法教学是六年级下期的一个教学内容之一,其实整数乘法对于同学们来说,已经不是很陌生的问题了,所以,在传授分数乘法这一知识点时,让同学们做一做整数乘整数所表示的意义,然后。让同学们通过自*的方式对今天所学内容进行迁移。在交流时,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基本上理解了分数乘法的意义及与整数乘法的异同。可是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

  ⑴每节课的内容不易过多,不能贪多,贪多嚼不烂,学生不易一下全掌握。要分的稍微细致一些,以便学生理解掌握,也有利于知识的扩展与深化。

  ⑵分数乘法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本册中的.中心,是重点。本册所有数与代数教学内容都是围绕着这一中心展开的。

  ⑶在教学中要强化分率与数量的一一对应关系。在后来的混合计算这一章中进行应用题教学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

  针对以上失误,在今后教学中要补充的内容是:

  ⑴让学生用画图的方式强化理解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

  ⑵强化分率与数量的一一对应关系。

  ⑶帮助学生理解"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不同。

  ⑷利用分数化单位,如:2/5时=()分1/5吨=()千克

  分数的教学对于本册来说,既是一个重点,又是一个难点,要在实际的练*中加以理解和应用。

六年级分数乘法教学反思13

  昨天到今天,我正在上六年级分数乘法的内容。关于分数的意义,这几年我一直在思考,应让学生明确分数最主要有两种意义,或者说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分数的意义有两种。一是表示大小,即分量,如1/2桶水,就表是半桶水;二是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如甲有2千克,乙有4千克,乙是甲的2倍,甲是乙的1/2倍(此处的“倍”省去也说得通)。因为是新接手的班级,所以我没有直接进入分数乘法的教学,而是先用两节课让学生明确分数的两种意义。

  明确分数的意义后,我上了例6(前面5个例题是原来的老师第一周上的),例6主要是通过求长方形的周长来学*分数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运算的顺序相同。分数四则运算的学*肯定也要放在具体的生活实例中来巩固。在做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练*时,我想到了在以后学*分数除法时,要让学生学会找单位“1”,于是当即决定在学*分数乘法时就做一下“铺垫”。

  我提问到:“甲的重量是乙的1/3”这句话里,谁是主动比较?谁是被动比较?此时学生理解还是有所困难,于是我想到了一个“迁移”的'方法,我举了个例子——两个人打架,一定有主动的一方和被动的一方,先动手的就是主动的,在后动手的就是被动的。尔后回过头来让学生理解刚才那句话里谁是主动比较、谁是被动比较,学生轻松理解“甲是主动比较”“乙是被动比较”。我心里想,待学*分数除法时,告诉学生被动比较的就是单位“1”,可能效果会好一点。

  今天的教学反思让我想到,不止“学无止境”,教也“无止境”;同一内容教学n遍,应该有n种方式。

六年级分数乘法教学反思14

  分数乘法这一单元内容包括: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分数乘法的应用。内容不仅多并且较抽象,学生理解较难。

  分数乘法的意义在整数乘法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拓展和延伸。特别是对一个数乘分数的理解上是这一单元的重点和难点。利用图形使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在本单元教学中就显得重要了。

  数量关系的理解,要紧紧依托于图像的直观性,这就是我们通常理解的图形与数量的结 合。变抽象为直观,用直观的图示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文字表述,再逐步使学生脱离直观上升到抽象语句的规律性理解和掌握。例如在教学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时,就要引导学生用图示的方式方法理解把一个数*均分成了几份,表示这样的几份,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反之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直接用乘法来列式即可。同时引导学生直观的感知到了积小于被乘数的道理。下一步教学计算时更是要借助图示来帮助理解等于几的道理。用图形表征让学生充分观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这一比较复杂的计算过程。引导归纳得到一个规律性的结论:分子相乘做积的分子,分母相乘做积的分母,能约分的要先约分才比较简便。

  分数乘法的应用,则要用画线段图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建立数量与分数之间的对应关系。 进一步使学生理解和明确分数乘法的应用就是对分数乘法意义的拓展和深化。

  数学的理解是离不开图形的辅助的。图形和数量是数学学*的一对相互依附的对象。 要学好数学就要教师帮助学生建立用一定的符号、图形来翻译抽象的数学内涵,变深邃为简约,更有利于学生的深刻理解和掌握,为进一步的学*数学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吧。

  在教学《分数乘法》时,我重点让学生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坚持每天进行口算训练。对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能联系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进行教学,注重加强分析题目的数量关系,明确把谁看作单位1,但也忽略了单位化聚的方法复*以及一些重点评讲。以后应从以下几点来加强日常教学

  1、在教学中多进行题组训练,突破难点,让学生充分感知提炼方法。

  2、教学中要注意用线段图表示题目的条件和问题,这有利于学生弄清以谁为标准, 让学生用画图的方式强化理解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

  3、帮助学生理解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不同。

  4、加强单位化聚方法的复*,如? 时=( )分 吨=( )千克。

六年级分数乘法教学反思15

  今天,我教学分数乘法的第一课时,分数和整数相乘。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使我深刻地感到预设与生成的重要关系。在教学乘法的意义以后接下来首先想通过从意义上理解分数乘法的方法,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我指着板书:3*2/15=2/15*3=2/15+2/15+2/15,要算3*2/15或2/15*3就是算什么?(算3个2/15的和)接着完成板书:3*2/15=2/15*3=2/15+2/15+2/15=2*3/15=6/15=2/5(公顷)到这里,老师以为学生很明白,接着就按照预设走下去。

  出示:1/8*2 1/8*3 1/8*4师:下面这些算式各表示什么?能像老师这样算出结果吗?生板演:1/8*2=1/4.........。 一直都用整数和分母约分。我一看就不知所措了,如果说着三个同学已经事先学会了,那并不代表所有的同学都会啊!也可以说他们能理解为什么用整数和分母约分吗?其他同学如果机械模仿那怎么能真正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我原本的目的关键在于先通过掌握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在此基础上追问:80000*1/8难道还要用80000个1/8来求和吗?从而来激发学生观察整数乘分数的方法,即通过写出相同加数来求和还不是个简便的办法这一教学思路。下课以后心理很不是滋味,决定到六(3)班再上一次,这次我对以上环节作出了调整。师:1/8*2表示什么?生:表示求2个1/8的和。师板书:1/8*2=1/8+1/8=1*2/8=2/8=1/4,追问:1/8*3呢?1/8*4还能这样算吗?(生说老师板书)此时板书的过程很清晰了。突然出示:80000*1/8问:还能这样写下去吗?此时学生都摇头说不能,很麻烦!师:那也就是说通过写出几个相同加数来求和的`方法计算整数乘分数还是有一定局限的是吗?学生都表示肯定。接下来教师擦去以上的求和过程直接引导学生观察计算中的特征,引发学生思考,达到了引导、质疑的学*氛围。


六年级分数乘法教学反思菁选扩展阅读


六年级分数乘法教学反思菁选(扩展1)

——六年级分数乘法教学反思 (菁华3篇)

六年级分数乘法教学反思1

  面对今年的班级,作业批改是个问题,一直来,我喜欢面批,特别是对学困生,我觉得面批他们的作业对他们会有更大的帮助,因为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总体来说有以下几个。

  首先是接受能力差,他们往往反应慢,比同龄同学慢半拍甚至更多;其次,学*不用心,注意力集中不了,总是分神,如果课堂上趣味性的东西多,他又会“跑出”课堂更加收不拢心;再则,确实由于他对学*提不起精神,就是对读书“感冒”,再怎么弄都是心神疲惫;最后,还有可能是教师本身的素质,不能让学生对学*感兴趣,从而导致学*每况愈下。当然,最后一种的原因对小学生来说,发生的比例不大,毕竟儿童还是单纯的。针对学困生多的现状,我觉得我有必要对每一个学生的作业进行面批,我想,*几年自己的数学教学效果还说得过去的原因可能要归结在这上面。

  进入六年级了,开学至今已*一个月,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教学也已经结束。但这块内容让我上得头疼,心烦。在课堂上,我很明确得按照分数应用题的解答方法:找准标准量——找出关键句——写出对应分率——用对应量=标准量×对应分率来解答。可是学生就是找不准分率,特别是当“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和“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同时出现时,他们就弄不明白分率究竟是多少。我也知道分数应用题是个难点,一方面整数过度到分数,受整数的影响,学生适应度不够;其次,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的计算刚开始,学生对把分数计算的结果化成最简的把握还是难点,不易掌握。

  一种似懂非懂的状态从他们的表情上马上可以读出。在高质量的教学任务的要求下,我觉得对知识的强化训练还是必须的,而且一定要到位,所以这块知识点我是在有限的.时间里,题量不多,要求以质量为主,我边巡视边指导,然后学生做完我及时面批,这样的反复训练学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再则大纲也要求,分数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除了引导学生正确分析、解答分数应用题,对于巩固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巧和能力都有积极的意义上,我也有跨度地做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对比性练*,因为分数乘法应用题是分数除法应用题的基础,分数除法应用题是由分数乘法应用题演变而来的,两者紧密联系易于混淆。而在教学时适当地进行对比训练,使学生在对比中求新、求异、求同、求实;这样学生在多变中思辨、纠错、探讨、沟通,以达到既长知识,又长智慧,收到事半功倍的良效。另外,在对学困生的辅导中,用直观的线段图进行分析,通过多变沟通联系,如补条件,补问题等的形式进行补充,这样也能提高学生解题的熟练程度。分数乘法应用题及分数除法应用题是这学期的难点,“温过而知新”,相信反复地进行有针对性的进行“磨练”,学生还是能进步的。

六年级分数乘法教学反思2

  《分数与整数相乘》教学反思这节课,我教学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11册第二单元《分数乘法》的第一课时。设计意图:由生活中的问题情景引发计算需求,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迁移、类推、自主探索并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探索学*的乐趣。根据这一思路我设计了4个教学环节:一情境导入,理解意义、二自主探究,明白算理、三巩固练*,形成技能、四课堂总结,延伸课外。本节课,我自己比较满意的地方有以下三点:

  1、重视创设情境,理解意义。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数学。本课我创设了同学为迎接国庆节做绸花的实际情境,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求三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加法和乘法列式。这样处理,既有利于学生主动地把整数乘法的意义推广到分数中来,即分数和整数相乘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简便运算,又可以启发学生用加法算出3/ 10×3的结果。

  2、重视直观教学,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学*数学导入新课时,我主要采用,引导学生涂色表示3个3/10米,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求3个3/10可以用加法计算,也可以用乘法计算,再借助所列的加法算式初步理解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并为引导学生探索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知识结构上的铺垫。

  3、尝试计算。自主探究新知,理解算理。借助同分母分数加法,自主探索分数和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由于分数和整数相乘可以转化成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因此,例1放手让学生尝试计算,着重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的思考过程。

  4、练*设计具有针对性,多样性,激励性,生活性。在本环节学生的技能得到了巩固和提升,特别是两个常见的改错题引发学生自我反思、自我完善计算方法,已达到算法的自主优化。

  存在不足:

  1、涂色表示3个3/10米处,由于学生速度慢费时较多;在学生探究3/10×3的算理时的引导还不够简约有效,使本课有前松后紧之弊。

  2、对学生约分的格式和规范方面的要求不够,不利于养成良好的计算*惯。教学真的是件憾事,细细反思起来,总有需要改进的东西。今后,我一定要注意这些小细节,争取把课上得更好。

六年级分数乘法教学反思3

  回顾本节教学,我感到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不足,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充分重视了学生的兴趣,在整节课中我营造了一种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既为新知的'学*营造良好的氛围,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间做好情感上的准备。例题的选择、练*的设计都和生活实际相关,学生自始至终保持浓厚的兴趣,也体现了课堂教学整体结构的美。

  2、本节课的教学中特别强调了线段图的作用,线段图的教学从三年级就开始了,但在*时的解题过程中学生没有利用线段图帮助分析理解题意的意识和*惯,究其原因是学生没有体会到线段图的作用,认为这是可有可无的东西,本节课这么强调线段图就是想让学生明白线段图能让你更清楚地找到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能帮你找到与众不同的解法,能让你更准确地把握住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等等,只有让学生真正的明白其作用,才能有用的意识,从而形成用的*惯。

  不足之处:

  1.本节课,花了较多的时间让学生说不同的思考方法、思考过程,对于哪些学困生来说是不是有必要,因为他们只能听懂其中的某一些解法,在别人“说”的时候,他们在一定的时间段里成了“观众”和“听众”,如何更好地面向每一位学生是以后努力的方向。

  2.反馈形式比较单调,缺乏激励性的语言和形式,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应采取多种形式如让学生间搞个小竞赛等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六年级分数乘法教学反思菁选(扩展2)

——六年级分数乘法教学反思 (菁华3篇)

六年级分数乘法教学反思1

  今天,我教学分数乘法的第一课时,分数和整数相乘。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使我深刻地感到预设与生成的重要关系。在教学乘法的意义以后接下来首先想通过从意义上理解分数乘法的方法,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我指着板书:3*2/15=2/15*3=2/15+2/15+2/15,要算3*2/15或2/15*3就是算什么?(算3个2/15的和)接着完成板书:3*2/15=2/15*3=2/15+2/15+2/15=2*3/15=6/15=2/5(公顷)到这里,老师以为学生很明白,接着就按照预设走下去。

  出示:1/8*2 1/8*3 1/8*4师:下面这些算式各表示什么?能像老师这样算出结果吗?生板演:1/8*2=1/4.........。 一直都用整数和分母约分。我一看就不知所措了,如果说着三个同学已经事先学会了,那并不代表所有的.同学都会啊!也可以说他们能理解为什么用整数和分母约分吗?其他同学如果机械模仿那怎么能真正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我原本的目的关键在于先通过掌握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在此基础上追问:80000*1/8难道还要用80000个1/8来求和吗?从而来激发学生观察整数乘分数的方法,即通过写出相同加数来求和还不是个简便的办法这一教学思路。下课以后心理很不是滋味,决定到六(3)班再上一次,这次我对以上环节作出了调整。师:1/8*2表示什么?生:表示求2个1/8的和。师板书:1/8*2=1/8+1/8=1*2/8=2/8=1/4,追问:1/8*3呢?1/8*4还能这样算吗?(生说老师板书)此时板书的过程很清晰了。突然出示:80000*1/8问:还能这样写下去吗?此时学生都摇头说不能,很麻烦!师:那也就是说通过写出几个相同加数来求和的方法计算整数乘分数还是有一定局限的是吗?学生都表示肯定。接下来教师擦去以上的求和过程直接引导学生观察计算中的特征,引发学生思考,达到了引导、质疑的学*氛围。

六年级分数乘法教学反思2

  回顾本节教学,我感到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不足,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充分重视了学生的兴趣,在整节课中我营造了一种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既为新知的'学*营造良好的氛围,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间做好情感上的准备。例题的选择、练*的设计都和生活实际相关,学生自始至终保持浓厚的兴趣,也体现了课堂教学整体结构的美。

  2、本节课的教学中特别强调了线段图的作用,线段图的教学从三年级就开始了,但在*时的解题过程中学生没有利用线段图帮助分析理解题意的意识和*惯,究其原因是学生没有体会到线段图的作用,认为这是可有可无的东西,本节课这么强调线段图就是想让学生明白线段图能让你更清楚地找到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能帮你找到与众不同的解法,能让你更准确地把握住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等等,只有让学生真正的明白其作用,才能有用的意识,从而形成用的*惯。

  不足之处:

  1.本节课,花了较多的时间让学生说不同的思考方法、思考过程,对于哪些学困生来说是不是有必要,因为他们只能听懂其中的某一些解法,在别人“说”的时候,他们在一定的时间段里成了“观众”和“听众”,如何更好地面向每一位学生是以后努力的方向。

  2.反馈形式比较单调,缺乏激励性的语言和形式,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应采取多种形式如让学生间搞个小竞赛等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六年级分数乘法教学反思3

  一、以学生的数学基础为根本,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在这之前很多学生都看书了,已经有许多学生知道了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开头依据知识的迁移,进行很必要的铺垫,利用知识间的联系,精心设置复*题,为教学重点服务,使学生顺利掌握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意义相同。同时复*相同分数加法,为推导计算方法进行铺垫。

  二、关注学生的思维,给学生较大的学*空间。

  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面对需要解决的问题,他们都是从自己特有的数学现实出发来构建知识的,这就决定了不同的孩子在解决同一问题时会有不同的视角。在本节课中,我放手让学生用自己思维方式进行自由的、多角度的思考,学生自主地构建知识,充分体现了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的理念。由此我深深地体会到,包括教师在内的任何人,都不能要求学生按照我们**的或者教材编写者的意图去思考和解决问题,那些单一的、刻板的要求只会阻碍学生的思维发展。

  三、反思不足,提炼经验。

  本节课的重点是得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约分时,只能将分母与整数约分。我还没有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总结出计算方法,没时间多练。对学生还是不放心,老师讲得太多,强调的主题太多,一些注意事项没有变成学生的语言,让学生去发现,去解决,从而记忆不是很深刻。我觉得各种题型的练*还不够,没有让学生充分掌握好,跑得太快。只顾及到了成绩好的学生,从这一点,我深深体会到什么是备教材,备学生。课前要把知识点吃透把握住重点、难点,哪些要补充,哪些地方要创造性使用教材。学生以一个什么样的方式更容易接受,老师哪些地方该讲不该讲,都需要我们深思熟虑。


六年级分数乘法教学反思菁选(扩展3)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菁选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分数乘法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1

  在教学了分数乘法的基础上又学*了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计算题,以往学生又有非常丰富的整数、小数的简便计算的经验,我原以为这部分知识很简单。没有想到,错的人还真不少。我真佩服学生们的“创造能力”。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乘法和加减法计算方法混淆,不少学生做加法时分母加分母,分子加分子,而在我强调之后又出现个别的学生乘法计算时分子和分子进行约分的笑话。二是不能灵活运用运算定律来使计算简便,特别是分数乘法分配律的'相关计算,原先的整数、小数利用乘法分配率进行简便计算就是简便计算的难点,碰到分数更是一塌糊涂啦!三是一般计算题和简便计算题混淆,将不能用简便方法的也给你发明个“简便”方法出来,随意添加括号的现象很普遍!

  针对这些现象我采取了以下措施:一引导学生回顾分数乘法和加减法的意义,追溯求本,理解各自的意义;二联系分数乘法和加减法各自的计算方法,并采取针对性练*;三复*整数、小数的与之相关的简便运算,并对常见的分数乘法简便运算的题型予以分类整理,辅之对应练*;四是加强审题的训练,让学生学会判断。五是加强对比练*,认真分析哪些可以简便,哪些不能简便。其实最主要还是抓班级里学*有困难的学生,因为这些错误类型几乎都是由他们所创。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2

  一、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理解:

  在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中,“探索”是一个关键词——“结合具体的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这是由数学目标中“数学过程”“问题解决”两个维度决定的;同时“探索”的过程也是达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对数学知识的探索活动,要根据不同的材料和背景采用不同的策略才能达到是活动有效的目的。例如在本单元的分数乘法(1)中,由于学生有比较坚实的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所以对于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的探索完全可以让学生独立进行。而在分数乘法(3)中,由于学生刚刚认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并且用图形表征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比较复杂,因此采用“扶一扶,放一放”的策略就比较妥当了。具体的讲就是:教师通过简单的具体事例进行集体引导,这便是“扶一扶”。再通过具体的探索要求帮助学生尝试着探索比较复杂的实例,这便是“放一放”。

  二、回顾学生所做作业,出现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点:

  1、分数乘法的计算中,学生的约分错误较高,尤其是有公因数13、17、19的,好多学生都不能发现。

  2、在教学中我注重了对单位“1”的理解、根据分数意义来分析题意,重视单位化聚的计算方法的复*,以及两步计算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重点评讲,但是部分学困生对于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分之几理解还是不透。

  三、采取应对措施:

  1、分数的约分进行强化训练。

  2、复*分数乘法应用题时,根据分数乘法的数学模型,说出问题也就是求什么,写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教学中要注意用线段图表示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强化分率与数量的一一对应关系,这有利于学生弄清以谁为标准,以及分率和数量之间的关系。

  问题可以引发思考,思考促进改变方法,得法扭转教学局面。说明教师教学不怕有问题,有了问题想办法解决就会使教学损失减少到最小。在课堂上多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后多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学*动态,根据实际情况来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当然,教学前的准备细致周到,教学失误的可能性就会更小。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3

  教学了《分数乘法(一)》。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及算理、算法。与本课相联系的学生的学*起点是整数、小数乘法的意义,算理与算法。分数加减法的算理算法。我在复*铺垫环节,抓住了“分数”、“乘法”两个关键字。在备课时,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思考:第一,分数乘法的算理、算法基础是分数加减法;第二,因为是乘法所以又涉及到乘法的意义。因此在教学时,我对分数的加减法进行了深入复*,对乘法的意义也进行了强调。由此,再迁移出分数乘法,学生觉得很轻松。

  另外,许多同学在预*时已经会算,即已经通过自学知道算法是什么,但这仅是限于机械地记忆,没有理解其背后的`本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教师可以结合画图,帮助学生数形结合去理解乘法的意义和算法。算理和算法在本课中,我认为已经浑然一体,不需分割。在解释算理的过程中,学生即总结出了算法。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4

  1、每节课的内容不易过多,不能贪多,贪多嚼不烂,学生不易一下全掌握。要分的稍微细致一些,以便学生理解掌握,也有利于知识的扩展与深化。

  2、分数乘法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本册中的.中心,是重点。本册所有数与代数教学内容都是围绕着这一中心展开的。

  3、由于我没有经验,以至于在教学中没有强化分率与数量的一一对应关系。在后来的混合计算这一章中进行应用题教学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

  针对以上失误,在今后教学中要补充的内容是:

  1、让学生用画图的方式强化理解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

  2、强化分率与数量的一一对应关系。

  3、帮助学生理解“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不同。

  4、利用分数化单位,如:2/5时=( )分1/5吨=( )千克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5

  分数乘法应用题涉及到了单位“1”的判断,而单位“1”的正确判断与较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解答息息相关。学生在接触到两种结构分数应用题,很容易把单位“1”搞混淆,出错也是经常的事,在突破这个难点的问题上,我采用的方法是统一两种结构的分数应用题,教会学生找单位“1”,利用画线图和列数量关系的手段去解决问题,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下面具体谈谈是如何突破难点,有效的将两种结构的分数应用题统一起来的。

  首先,“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种结构往往比较简单,从学生的练*来看,学生掌握比较好,班上有大部分学生都能在没有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但少部分同学面对应用题这种形式,具有胆怯心理,所以我从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入手,在新课的复*引入的环节让全班学生完成相应的文字题,学生容易入境,然后放开手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对应用题的探究,并让完成较好的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全班共同交流,共同得出单位“1”,以及分数所表示的是“倍数关系”,并且结合线段图的方式,引导这个分数所对应的量,通过比、画、找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发现这种类型的`应用题和分数乘分数所表达的意义一样,另配合相应的练*,帮助学困生较好地掌握该类型。

  其次,在解决“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这种结构问题时,我选择的方法是通过判断句子“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中多或少了谁的几分之几?这个句子从语文的角度来看,其实它是一个省略句,省略的正是多或少了“一个数”的几分之几,这里所指的“一个数”其实就是前面所提到的“一个数”,如果在这样一个短句中出些两个“一个数”就会重复啰嗦,通过这样的讲解,学生很容易找到单位“1”,从而这种结构和第一种结构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再通过画线段及列数量关系的方法,分析对应量及所求量的关系,学生比较轻松的掌握此种类型,从反馈的结果来看,学生在判断单位“1”不容易混淆,这种讲解的方法的效果比较好。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6

  《分数乘法(一)》是分数乘法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是结合具体情境,学生在具体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同时,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进行正确计算,进而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整数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教学伊始,我直接出示“1个苹果图占整张纸的1/5,3个这样的图形就占整张纸的几分之几?”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并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有的学生会通过具体图形语言来数一数;有的学生会直接用算式来计算。在黑板上,呈现所有学生的方法,并引导学生找出之间的联系。紧接着,让学生回忆在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来学*分数乘法意义,便于学生更好地学*,培养知识迁移能力。在探索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时,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来说明计算结果。接着,学生在结合问题、图形进一步体会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这是一节计算课,看似很简单。可是,从学生的作业反馈情况,并不理想。学生的计算过程虽能正确地写出来,但是在结果上会出现没约分化简。这可能跟自己,在帮助学生理解那两种约分方法所存在的问题。在对比两种约分方法,我是先让学生试着说一说,两种约分方法的不同之处,学生也能说出来。我也做了一个小结:一种是在结果上约分;另一种是在过程上约分。但是,我却忘了让学生体会在过程上约分的优越性与简便性。所以,从学生第一次交上来的作业来看,大部分学生都是在结果上约分,这样就导致部分学生没约到最简、或没约分。仔细地想,自己常常鼓励学生方法多样性,却忽视优化方法。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7

  一、以学生的数学基础为根本,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在这之前很多学生都看书了,已经有许多学生知道了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开头依据知识的迁移,进行很必要的铺垫,利用知识间的联系,精心设置复*题,为教学重点服务,使学生顺利掌握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意义相同。同时复*相同分数加法,为推导计算方法进行铺垫。

  二、关注学生的思维,给学生较大的学*空间。

  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面对需要解决的问题,他们都是从自己特有的数学现实出发来构建知识的`,这就决定了不同的孩子在解决同一问题时会有不同的视角。在本节课中,我放手让学生用自己思维方式进行自由的、多角度的思考,学生自主地构建知识,充分体现了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的理念。由此我深深地体会到,包括教师在内的任何人,都不能要求学生按照我们**的或者教材编写者的意图去思考和解决问题,那些单一的、刻板的要求只会阻碍学生的思维发展。

  三、反思不足,提炼经验。

  本节课的重点是得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约分时,只能将分母与整数约分。我还没有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总结出计算方法,没时间多练。对学生还是不放心,老师讲得太多,强调的主题太多,一些注意事项没有变成学生的语言,让学生去发现,去解决,从而记忆不是很深刻。我觉得各种题型的练*还不够,没有让学生充分掌握好,跑得太快。只顾及到了成绩好的学生,从这一点,我深深体会到什么是备教材,备学生。课前要把知识点吃透把握住重点、难点,哪些要补充,哪些地方要创造性使用教材。学生以一个什么样的方式更容易接受,老师哪些地方该讲不该讲,都需要我们深思熟虑。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8

  一、教材分析: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围绕"分数乘法"这个主题。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三部分内容:分数乘法,解决问题和倒数。本单元是在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学*分数除法和百分数的重要基础。与整数,小数的计算教学相同,分数乘法的计算同样贯彻《标准》提出的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会和理解数学的理念,通过实际问题引出计算问题,并在练*中安排一定数量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以丰富练*形式,加强计算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根据本套教材的.编写思路,本单元将解决一些特殊数量关系问题的内容单独安排。即把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一类问题组成"解决问题"一个小节,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这类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与整数,小数的计算教学相同,教材体现结合具体情境体会运算意义的要求。不再单独教学分数乘法的意义,而是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计算过程去理解计算的意义。同时也不再呈现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简化了算理推导过程的叙述及解决问题思路的提示,通过直观与操作等手段,在重点关键处加以提示和引导,这样可以为学生探索与交流提供更多的空间。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整数乘法,小数乘法的计算,对于分数有一定的理解,能够在现实情境中体现和理解数学的理念。思维已经向抽象发展,需要学*透过事物表象揭示事物的本质。

  二、单元目标解读

  根据第三学段提出的"计算和运用"目标和本单元的特点确定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分数乘法计算。

  2、理解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会应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3、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4、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难点是:

  1、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分数乘法的计算。

  2、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同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3、理解和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三、主题单元教学构想:

  (一)注意三个原则

  1、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自主构建新的知识。

  2、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学*计算。

  3、改变学生学*方式,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方式学*分数乘法。

  (二)设计思路

  本单元教学内容计划用15课时。

  第一部分:分数乘法(7课时)

  1、通过直观与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算理,会正确进行计算。

  2、加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第二部分:解决问题(5课时)

  1、紧密联系分数乘法的意义,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2、借助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

  第三部分:倒数的认识(1课时)

  1、让学生充分观察讨论,找出算式的特点。

  2、特别理解"互为倒数"的含义

  第四部分:整理和复*(2课时)

  1、以知识整理措施形式回顾本单元的主要学*内容。

  2、安排练*。

  四、教学反思

  "分数乘法"是这一单元的核心内容,不仅分数除法是以它为基础,很多复合的分数应用题都是在它的基础上扩展的。因此,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学本单元后我的感受是:

  1、分数乘法解决问题对单位"1"的理解,重点应放在在应用题中找单位"1"的量以及怎样找的上面。为以后应用题教学作好辅垫。

  2、在以后教学前我还要深钻教材,把握好课本的度。

  3、在课堂上多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后多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学*动态。根据实际情况来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9

  分数乘法简便计算,是学生学*了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整数、小数的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的,然而,原以为学生已学过了整数和小数的简便运算,分数乘法简便运算又只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学生掌握肯定不错。事实证明上课效果还不错,可是作业中错误率极高。

  回顾了这节课的教学,整节课通过学生预*反馈,自主举例验证,尝试解决,交流讨论,自主总结等方法,发展学生的自主学*解决问题能力。却忽略了让学生理解知识这个最根本的教学目标。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混合运算和简便计算题混淆,乱用简便运算。二是分配律用错的最多,原先的'整数、小数利用乘法分配率进行简便计算就是简便计算的难点,碰到分数出错率就更多了。三是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与分数乘法计算混淆。

  针对这些现象我采取了以下措施:一引导学生回顾分数乘法和加减法的意义,理解各自的意义;二联系分数乘法和加减法各自的计算方法,并采取针对性练*;三复*整数、小数的与之相关的简便运算,并对常见的分数乘法简便运算的题型予以分类整理,辅之对应练*;四是加强审题的训练,让学生学会判断。五是加强对比练*,认真分析哪些可以简便,哪些不能简便。其实最主要还是抓班级里学*有困难的学生,因为这些错误类型几乎都是由他们所创。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10

  例2教学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是在例1理解和掌握了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思路与方法的基础上学*的。本节教学内容是运用分数乘法的意义及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因为这类问题的数量关系比较特殊,而用线段图可以比较清楚的表示出数量之间的关系。因此教学中充分运用这一工具,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从会看线段图入手,逐步学会画出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中要抓住关键的`句子,找到两个相比较的量,弄清哪个量是单位“1”,要求的量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再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解答。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同时为后面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在备课过程中,重点抓住了整体与部分的比较关系,即知道了一个部分量是总量的几分之几,求另一个部分量的问题,还着重讲解解题的两种方法。从而在教学过程中思路清晰,教学重点突出。在教学中我抓住关键句,找到两个相比较的量,弄清哪个量是单位“1”,要求的量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后,再根据分数的意义解答。在教学中,我强调以下几点:

  ⑴让学生用画图的方式强化理解求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

  ⑵强化分率与数量的一一对应关系.并根据关键句说出数量关

  系。

  ⑶帮助学生理解"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不同.

  对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通过分析关键句与线段图,为后面的新授作铺垫,并提高学生分析题意、理解数量关系的能力。通过沟通练*题与例题,利用学生解决稍复杂的应用题,并从中理解新旧应用题的不同结构。

  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整节课的设计都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图辅助,然后根据线段图找到解题方法,整个过程都是以学生为主自己动手探究的过程。但因为自己没有放手给学生,导致这个过程还是教师讲多,学生练少。

  2、在教学过程中,时间把握的不是很好,让学生画图时间过长,练*过程给的时间太少,达不到锻炼的效果。在这一方面,以后要多加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3、对于学困生要加强怎样找单位“1”的训练,并加强根据关键句说出对应关系和数量关系的训练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1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理解一个数量的两部分整体的关系,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与探究使学生初步理解已知一个数求比这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掌握其解答方法。

  2、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通过数据整理使学生关心生活,并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精神。

  4、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教学重点:掌握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教学难点:找准单位“1”,理解多(或少)几分之几的量与单位“1”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教学过程

  导语:前边我们已经学过了简单的分数应用题,今天继续学*分数应用题。(板书课题:分数乘法应用题)

  (一)复*铺垫

  1、说图意回答问题。(课件出示)

  问:谁是单位“1”?

  还剩几分之几没有修?

  2、说图意回答问题。(课件出示)

  问:①谁和谁,谁是单位“1”?

  二、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1、学*例4:(出示一幅丹顶鹤图片,引出例4)

  (1)、出示例4。说一说从例4中你知道些什么发?

  (2)、能画出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吗?试一试。(一生在黑板上画)

  (3)、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为什么这样画?

  (4)、现在能求出其它国家约有多少只吗?试一试。(根据学生的解答情况请两名学生上台板演)

  (5)、集体交流,你是怎样做的?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做的?

  (6)、这两种解法有什么区别?有什么联系?

  练*:少先队员采集标本152件,其中的5/8是植物标本,其余的是昆虫标本。昆虫标本有多少件?(只列式不计算,先学生独立解答,再由学生在全班交流)

  2、学*例5:

  (1)、谈话:同学们,我们知道根据一个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可以知道这个人健康状况,关于人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情况,老师这里有这样一些资料,(电脑出示):人的心脏

  跳动的次数随年龄而变化,青少年每分钟的约跳75次,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4/5。婴儿每分钟心跳多少次?

  (2)从题中你知道些什么?说一说。

  (3)、能根据条件和问题画出线段图吗?小组合作,试一试。(根据学生的情况请一生上台板演)

  (4)、指着你的线段图,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5)、会做吗?试一试。

  (6)、请一名同学指着线段图说一说他的解法,怎样想的。

  (7)、有没有其它解法?请一名同学指着线段图说一说他的解法。

  (8)、这两种解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三、巩固练*、拓展思维

  1、运动员心脏跳动的次数随体质的变化而变化,一般人的心跳每分钟约75次,而运动员的心跳每分钟比一般人慢1/5,运动员每分钟心跳约多少次?

  (1)你能求出运动员每分钟心跳的次数吗?试一试(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

  (2)集体订正:你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这样做?有没有其他解法?

  2、想想填填

  (1)一块布长12米,用去—,还剩多少米?题中把()看作单位“1”,剩下的占它的(),要求剩下多少米,就是求()米的()是多少。

  (2)我校五年级有学生196人,六年级学生人数比五年级少,六年级有学生多少人?题中是把()看作单位“1”,六年级的人数是五年级的,求六年级有多少人,就是求()的()是多少。列式是:小结:通过上面的学*,你懂得了什么?

  2、谈话:同学们,第十四届亚运会已经在韩国顺利闭幕,在本届亚运会上我国运动健儿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获得了150枚金牌,关于本届亚运会我国和其他国家奖牌情况,请看下面

  的资料:

  (1)中国金牌150枚。中国银牌数比金牌数少11/25,铜牌数占金牌数的37/75。中国的银牌和铜牌各有多少枚?

  (2)韩国银牌数比中国银牌数少4枚。

  韩国金牌数比银牌数多1/5,韩国铜牌数比金牌数少1/8。韩国的金牌、银牌、铜牌各有多少枚?

  (3)日本金牌数比韩国金牌数少13/24,铜牌数比韩国铜牌数少1/7。日本的金、银、铜牌各有多少枚?

  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合作,看哪一组算的又对又快。我们将给金、银、铜牌的三个小组颁奖。

  教学反思:

  本课在教学设计前,组内教师对怎样来上这节课进行了讨论,确定了本节课的基本目标:不仅仅要体现分数应用题的特点,更要体现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基于上面的基本目标,

  在设计教学时,确定了:“淡化分类,强化对分数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和理解,着重培养学生画线段图分析分数应用题数量关系的能力”的教学思路。整个教学体现了以下几点:

  1、重视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教学中,教师在简单的复*铺垫后,马上进入新课。例题教学时充分的相信学生,大胆的放手让学生去尝试。教学中的每个环节都尽量让学生去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和积极表达,力争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相互交流、小组交流和全班交流等形式的开放活动中成为学*的主人。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

  2、注重解题思路的训练,发展学生的思维。应用题教学理当重视数量关系的分析和解题思路的梳理。本设计在分析例题时,先让学生根据资料得到显性和隐性的信息,然后借助线段图表示这些信息,接着让学生分析每一步算的是什么,最后再比较两种解法的不同点。不仅使学生掌握了解题方法,而且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张扬,分析分数应用题数量关系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3、突出在“应用“中学应用题,展示数学的应用价值。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实际应用中学数学,不仅是一种理念,而应是我们实践中的不懈追求。本设计中,通过解决“心跳问题”、“奖牌数问题”等,能使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增强学*数学的动力和信心。在“奖牌数问题”这组练*题中,不仅有刚学的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还有简单的分数应用题和整数应用题穿插其中。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交叉练*中,既巩固了新知,又加深了对新旧知识的联系。

  4、教师的收获和有待改进的问题。

  收获一:在分数应用题的教学中,“淡化分类,着重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的个性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张扬,而且通过课堂上师生间*等的“学”与“导”活动,使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在互动、融洽、和谐中不断向前发展的。分析应用题数量关系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和提高;同时也使课堂效率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收获二:在*时的教学中,由于班上学生两极分化较大,教学中我总是担心差生掌握不了新知,因此在重点的地方,包的多,强太多、重太多的三多现象一直没有太大的改变。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深刻地感受到,在两知,就能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尊重和张扬,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让课堂充满生命的和谐。与此同时,还能使课堂效率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进而减轻学生的学*负担,使我们的教学进入一个良性循环。有待改进的问题:通过这次教学活动,也暴露出教师在课前的预设不够,面对课堂教学中偶发事件,不能灵活机智地进行处理等问题。

  问题一:在引导学生对两种解法的比较上,学生说的不是很清楚的时,教师不能及时地根据课堂的教学实际,改变教学策略,采取更加有效的引导手段,帮助学生弄清这个问题。

  问题二:教师在刚上课时的情绪有点紧张,同时也影响了学生的情绪,使整个课堂的气氛不够活跃,学生不够兴奋。教师也认识到了这个情况后,但就是不能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使活跃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12

  课上充分利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得到发展,提高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创设情境,质疑猜想。

  师:你能说说你现在最想解决什么问题?

  生: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可以推广到分数吗?会不会让计算也变得简便呢?出示课题,画上一个“?”通过创设的问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组织学生猜想:能否推广到分数乘法。

  让学生自由的发表自己的猜测。验证完合理性后,在例题教学中,我决定现由学生个体尝试,碰到困难,可求助于学*小组,然后再到小组交流,进而过渡到全班汇报。步步为营,层层递进,始终紧扣重点“简算时,运用了什么定律”展开,实践自己探究出的新知,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数学的信心;独立解答,再在小组内交流,也使合作学*落到实处,进一步扩充了课堂教学的信息渠道。在我设计的练*题中,通过多样化的形式,如选择,判断,填空等,加深对新授的理解和难点的`突破。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总之,本堂课将立足学生,培养他们学*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锻炼空间和舞台。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13

  《分数乘法》这一单元学*的主要内容有:分数乘整数、分数乘分数以及解决有关简单的实际问题。其中分数乘法(一)的主要内容是求几个相同分数的和,将分数乘法与整数乘法沟通,并探索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在教学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时,我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与生活经验,实现新知识的迁移。

  在教学分数和整数相乘时,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基础,课前复*设计了复*整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同分母分数的加法的计算法则。在教学分数和整数相乘的计算法则时,我指导学生联系旧知再小组中自行探究,例如:教学1/5×3,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要求3个1/5相加的和,也就是求1/5+1/5+1/5是多少,并联系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得出1+1+1/5,然后让学生分析分子部分3个1连加就是3×1,并算出结果,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计算过程,特别是1/5×3与3×1/5之间的联系,从而理解为什么“用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接着让学生自己尝试练一练3/7×2,然后进行集体交流,理解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二、在具体的情境中,引导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

  通过具体情境,来呈现对分数乘法意义的多种解释,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则显得重要。如:教科书第22页第1题:一个图片占一张彩纸的1/5,3个图片占这张彩纸的几分之几?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明白是求3个1/5的和是多少?,虽然,学生列出1/5×3或3×1/5解决了问题,但一定要让学生联系本题情境理解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三、分数乘法的教学中,在书写顺序中应该不区分被乘数与乘数。

  小学数学第一学段学*乘法的认识时就取消了乘数和被乘数的区别,3×5既可以解释为3个5,也可以解释为5个3,学生借助具体情境认识到乘法是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本册教材第22页第1题:一个图片占一张彩纸的1/5,3个图片占这张彩纸的几分之几?教学时,通过沟通不同解决方法之间的联系(图解、加法解、乘法解),将整数乘法迁移到分数乘整数,理解题目的意思就是求3个1/5的和是多少?),让学生列式可以是1/5×3也可以是3×1/5。然后运用分数乘整数的意义解释计算的过程,使学生理解计算的道理,初步感知挖掘数学概念本身方法的重要性。

  总之,在上数学课时尽量地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养成良好的学**惯,使学生学会转变为会学,真正掌握数学学*的方法。

  这是一节计算课,看似很简单。可是,从学生的作业反馈情况,并不理想。从学生第一次完成的作业来看,大部分学生都是在结果上约分,这样就导致部分学生没约到最简、或没约分。所以我应出示对比练*,让学生体会在过程上约分的优越性与简便性。从而养成优化方法的*惯。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14

  这节整理复*课我对分数乘法知识进行一次梳理,给学生建立一个完整的分数乘法知识体系,巩固对乘法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应用。

  1、讲练结合,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本节课是一节复*练*课,内容学生都已经基本掌握,所以,我放手让学生自想、自做、自讲、自论。先是学生自己思考,独立完成,然后上台解答,自己讲解方法,如有疑问可以自由进行交流,最后集体订正。整个过程都是学生在互相交流、讨论、讲解,每个学生都是那么的认真、积极,似乎比老师问、讲兴趣更高。在没有太大难度的练*题中,一直采用这种方式,学生学的主动、积极。就连学困生也很主动地进行参与。

  2、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进行解决简单问题的练*。在练*中,通过小组间的合作,优生带差生的方式,在小组合作中,我还重点培养优生的讲题能力,引导优生如何利用实践操作帮助学困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解决关于倍的'知识和技能。从而为课堂节约了时间,使老师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关注学困生。

  由于本节课主要是针对全体学生的一次整理复*,所以设计上并没有出现太大难度的题型,使得优生有点浪费时间。在以后练*课中,不仅要考虑到学困生的能力,还要考虑到优生的特点,使每个学生都有大的收获。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15

  学好应用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分析思维能力,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是学生学*分数应用题的起始内容,是学*分数应用题的基础,在本课教学中,我努力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教学一开始我就改变由复*旧知引入新知的传统做法,直接取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班级的人数引出题目,再让学生介绍本班的情况,引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已的身边,在生活中学数学,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每个学生是不同的个体,他们的思维方法可能千差万别,他们对教材也会有不同的

  理解。学生的这种不同理解,其实就是一种很好的课程资源。在新知教学过程中,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先画线段图,后尝试解答,再合作研讨。如:在计算我班参加田径队的有多少人,在巡视检查的过程中,发现学生有两种解法:

  (1)49divide;7×2

  (2)49×。

  于是我请两位同学上台板演,并要求他们讲讲自己解题的想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两种解法的联系。同学们在合作探讨中清楚地认识了两种求法实际上都是求49的2/7是多少。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想法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同时也拓宽了其他学生的`思路。

  三、精心练*,追求高效。

  如何让学生体会学*数学有用,学*数学有价值。我想,最好的办法是设计相关练*,让学生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由此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新颖的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问题,通过尝试计算我们班参加烹饪组的有多少人、参加田径队的有多少人,为学生创造了学数学的氛围,又巩固了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渗透了学法指导,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练*过程中,有效地培养了学生选择信息、加工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以人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在教学中,我们要创造性使用教材,让教材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开展数学学*的“有效素材”,我们应从学的层面对教材进行“学*化”的加工,应站在“学材”的视角上对教材从内容、结构、呈现方式等多个角度作出理性重构,努力使教学内容为学生所喜欢。

  我们要给学生提供充分探求的空间,有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高效地学*,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资源。我们还要精心设计练*,使学生学以致用,体会到学数学有用。总之,我们要努力让数学课堂成为焕发学生生命动力的殿堂!


六年级分数乘法教学反思菁选(扩展4)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菁选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分数乘法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1

  每次上完公开课,我都会有这样的感想:如果让我再上一遍,我一定会这么上!从这节课中找到不足之处,然后再精雕细琢。可惜的是,我只能上一遍,要想上第二遍可能还要等上一年。所以,我要考虑全面,不能让这颗后悔药等到下一年。

  解决问题是王校长的拿手课,王校长给我们做了两次解决问题的示范课,我从中也学到一些关于解决问题的处理方式。相比王校长的课堂,我更显得捉襟见肘,拿不出台面。不过我能够学**校长扎实的教风,让学生都能学会这节课的知识点是我的教学目标。为了达到我的教学目标,又有一个问题扑面而来:是小组合作?是学生自己探究?是老师讲授?想来想去还是想让学生通过探究来解决问题,针对学生不会的知识点可以重点加以辅导。可是,在我让学生在课前预*时发现,好多学生对于单位“1”还是很糊涂。不明白为什么前后的两句话单位“1”变了,变了该怎么办呢?了解到学生对这道题目的一知半解,我想很有必要帮助学生理清这两句话的含义。于是,根据课本上小精灵的提示,能不能引导学生通过折纸的方式来加以理解?果不其然,学生在刚开始学*分数乘分数的'算理时就已经掌握了折纸的方法,那么这次也是通过动手操作感受单位的变化。从这点可以克服摆着我们面前的困难,由此激发学生更多的探究欲望。

  通过这次讲课,我也看到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回答,并没有足够的重视,让学生的错误回答擦出课堂思维的火花。如果让学生对错误进行讨论或者重新思考,那么学生对知识的把握会更加牢固。鼓励学生主动思考,而不是一味教学生如何去做,怎么面对,怎么处理这一类题目。

  总之,今天的课堂改进之处还有很多,我会不断学*新教材,吸收新教法,让数学课堂充满思维火花!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2

  分数乘法这个单元主要学*分数与整数相乘、分数与分数相乘、分数练乘三个环节。每个环节都要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

  在分数与整数相乘中课分成学生理解求几个几分之几是多少?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分数乘分数则引导学生把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的掌握。所以教学起来要注重每一堂要教的是什么?怎么教?

  在教学分数和整数相乘时,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回忆复*整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同分母分数的加法的计算法则。另外科学的学*方法,能提高学*效率,能使学生的智慧得到充分发挥。在教学分数和整数相乘的计算法则时,从学生所熟悉的整数和小数乘法的意义入手,引入分数乘法。

  此外本单元在备课之初,师傅就提示自己在教学完分数乘整数和一个数乘分数后要先补充一个课时比较分数加法和分数乘法之间的区别,再进行分数乘法混合运算和简便计算的教学。当时的自己是听的一头雾水,不明白师傅的用意。直到真的开始教学分数乘法混合运算时,才明白了师傅的良苦用心。虽然在师傅的提醒下自己有进行分数加法和乘法的对比教学。但是晚上的作业还是有部分学生计算分数加法时按照分数乘法运算的规则进行计算(按分子和分子相加,分母和分母相加),到这时自己才知道师傅当时为什么要让自己对比分数乘法和加法。看到学生的作业,自己在第二天的分数乘法混合运算时,在课前复*时再次讲解分数乘法和加法的不同。让学生在计算的时候有个比较清楚的认识。虽然这个问题解决了,但是学生在分数乘法混合运算时又遇到了另一个问题,部分学生在计算加乘混合运算时,特别是加法在前面而乘法在后面的问题时,先计算加法而不是先计算乘法,在老师的指点之下才恍然大悟。说明学生对于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不够熟练。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也应着重强调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本单元的教学,分数乘法解决问题也是一个重点内容。在帮助学生分析题意时,学生如果会画线段图,对于理解题意会有很大的帮助。但可能是由于在五年级时,比较少要求学生画出线段图,根据线段图理解题意。因此当六年级明确要求要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时,学生刚开始时很不*惯,画出的线段图也不能很好的反应题意,对于这一方面,教学时需要再进行加强,因为这对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会有很大提高。而下一单元的教学如果学生能根据题意画出合适的线段图,对正确解答问题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此外,在教学中注重对单位“1”的理解,重点放在在应用题中找单位“1”的量以及怎样找的上面——先找出问题中的分率句再从分率句中找出单位“1”,为以后应用题教学作好辅垫。在以后教学前我还要深钻教材,把握好课本的度,向其他教师请教,取长补短。在课堂上多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后多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学*动态。根据实际情况来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3

  在备课时一直被如何处理分数乘法意义困惑。后来想一想,如果从数学应用的角度来看,学生只要能从具体的问题中判断两个数据之间存在相乘的关系就可以了,而这个相乘的关系在本单元有了新的拓展,即“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想明白了这一点,回头看看过去的教学,在这方面好像就真的把问题复杂化了。

  本单元的重点有两个:一是乘法意义的拓展及简单的应用,二是分数乘法法则的掌握。从教材整体编排上看,这两个重点是交织在一起的:

  分数乘法(一)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解决使整数乘法意义迁移到分数乘法,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能正确熟练的计算分数乘整数,正确熟练的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分数乘法(二)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解决,使乘法的意义得到拓展,认识到“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也用乘法,并能正确地应用之解决实际的问题。

  分数乘法(三)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解决,进一步巩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乘法意义,并探索和理解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

  从以上的分析来看分数乘法(一)作为本单元的起始课就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教学中我先放手让学生解决教材上提供的具体问题,在讲评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分为两个层次:一是通过沟通不同解决方法之间的联系(图解、加法解、乘法解),将整数乘法迁移到分数乘整数,二是运用分数乘整数的意义解释计算的地过程,使学生理解计算的道理,初步感知挖掘数学概念本身方法的重要性。“涂一涂、算一算”的重点放在“涂”上,使学生巩固意义,同时通过以形论数理解计算的道理。试一试的重点则在分数乘整数计算法则的总结。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概括起来:以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为起点,以分数乘整数的法则为归宿。

  分数乘法(二)

  今天教学的内容是分数乘法(二),重点是分数乘法意义的拓展——“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部分内容既是这个单元的重点,也是这个单元的'难点。

  从学生认识过程来看,这部分知识的基础是分数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在教学中我突出了类比迁移和数形结合的方法,首先改编了教材的例题——“小红有6个苹果,笑笑的苹果数是小红的2倍,淘气的苹果数是小红的1/2”,根据呈现的已知条件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笑笑有几个苹果?淘气有几个苹果”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先用图形表示出“笑笑的苹果数是小红的2倍,淘气的苹果数是小红的1/2”,再列出算式,最后尝试解释算式表示的意义。这样把将分数意义以图的形式呈现,做到“以形论数”,在通过对图的理解抽象出问题实质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倍(几分之几)是多少”,运用类比的方法得出“求6的2倍是多少”和“求6的1/2是多少”都用乘法,进而列出算式,完成“以数表形”,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的道理。

  分数乘法(三)

  今天的教学内容是分数乘法(三),重点是巩固和进化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

  在教学实践中我继续采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帮助学生达成以上的两个数学目标。对于今天的“探究活动”没有直接放手,这是因为学生对“求一个

  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因此在整个得教学过程分为三个层次:

  一、引导学生通过用图形表示“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的意义,再用算式表示图形,深化“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感知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

  二、以3/4×1/4为例,让学生先解释算式的意义,然后用图形表示这个意义,最后在根据图形表示出算式的计算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以形论数”和“以数表形”的过程是学生巩固分数乘法的意义,体会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

  三、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独立完成教材中的试一试,进一步达成以上目标,并为总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积累认知。

  可以说整体教学的效果很好。

  通过今天的课我有了一下的认知:

  1数形结合的思想在本单元教学中的渗透和其作用。

  由于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的道理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不是很容易,所以利用图形使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在本单元教学中就显得中观重要了纵观教材中,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也有着不同的层次,例如分数乘法(一)和分数乘法

  (二)中是利用具体的实物图形,帮助学生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在分数乘法(三)中是利用直观的几何图形,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计算道理;接下来的分数乘法应用中,我们还将利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法应用的问题;使用的图形越来越简约体现了教材对数形结合思想渗透的一个过程。

  数形结合的过程不是简单的抽象变为直观的过程,而是抽象变为直观之后,再从直观变为抽象,也就是要讲“以形论数”和“以数表形”两个方面有机的结合起来,只有完整的是学生经历数与形之间的“互动”,才能使他们感知“数形结合”,才能使他们能在解决问题时自觉地应用“数形结合”的方法。

  2对学生探索过程的理解。

  在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中,“探索”是一个关键词——“结合具体的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这是由数学目标中“数学过程”“问题解决”两个维度决定的;同时“探索”的过程也是达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对数学知识的探索活动,要根据不同的材料和背景采用不同的策略才能达到是活动有效的目的。例如在本单元的分数乘法(一)中,由于学生有比较坚实的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所以对于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的探索完全可以让学生独立进行。而在分数乘法(三)中,由于学生刚刚认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并且用图形表征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比较复杂,因此采用“扶一扶,放一放”的策略就比较妥当了。具体的讲就是:教师通过简单的具体事例进行集体引导,这便是“扶一扶”。再通过具体的探索要求帮助学生尝试着探索比较复杂的实例,这便是“放一放”。

  单元小结

  第一单元的新课已经结束了,接下来的几节课都是练*课,到昨天为止已经上了三节。整理这三节课,对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训练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1在新课程背景,我们还要不要进行数学训练。当前无论是创优课竞赛、各级的研究课,还是论坛、博客,大家都在热衷的讨论一些教材中的新增内容,或是探究、合作的教学方法,大家似乎都不很在意数学训练,有的教师甚至一提到

  “训练”马上就“色变”,认为将回到传统教育的老路上去了。我们冷静下来思考一下就会发现:我们现在所热衷的“组织学生探索数学知识,使他们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实际上就是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的。如果学生对已有的数学知识理解掌握的不深刻、应用的不灵活,那么又如何能够进行新的认识活动呢?因此数学探索和数学训练往往是相互作用、互为基础的。

  2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数学训练。

  数学训练不等于“机械、重复”,应该体现对数学基础知识的应用性的训练。

  (1)、说理性训练。学生对一个数学知识掌握总是要经历一个由“具体——抽象——具体”的认识过程,其中数学基础知识的形成过程(具体——抽象),可以说是一个抽象概括(数学建模)的过程,而数学基础知识应用的过程(抽象——具体),可以说是一个演绎推理(对模型的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中学生认识的是数学基础知识的本质属性,在抽象到具体的过程中学生将认识到数学基础知识的应用范围(概念的外延),这是将起到深化理解概念和灵活应用概念的作用。在此过程中,学生将把数学基础知识的成立条件与具体问题中的条件进行比对,进行一系列的思维活动,由于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发展的阶段,他们的内部言语并不发达,是片断的、条理性不强的,所以用学生的外部语言表述来促进其内部言语的整合与条理,这就是重视“说理训练”的意义所在。

  (2)、图形表征的训练。数与形是数学研究的两大对象,他们相互作用,互为表里。每一个形中多蕴含着一定的数量关系,而每一个数又都能通过图形直观的描述和反映。教学实践是我们有了这样一个认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获得或是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具体的问题,往往都是完成对数学语言、数学符合、数学图形的翻译过程。因此,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用图形表征已学的数学知识,将有利于学生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并能为学生进一步学*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3)、计算技能的训练。当一个数学问题的解答思路确定之后,接下来的就是通过计算得到正确答案的过程。无论解决问题的思路多么的完美,如果不能准确、熟烂的计算,那么学生将不会完美的解决一个问题。再有对于比较复杂的问题,如果能通过口算或估算出没一个关键的数值,往往对解决问题有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重视对学生基础口算的训练,加强估算能力的培养。

  3新课程背景下,数学训练的地形式

  数学训练的内容应该突出基础性和应用性。数学训练的形式不应该是单一的、枯燥的,应该结合训练的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突出趣味性、灵活性、竞争性、多样性。

  根据以上的思考自己在这三节课的教学是这样安排的:

  第一节:

  1通过计算训练整合分数乘法法则。

  2口算训练(直接写得数),通过观察发现分数乘法的因数与积之间的关系,在通过图形表征,应用分数乘法意义理解这种关系,深化对分数乘法意义的认识。

  3单位转化,初步应用分数乘法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节:

  1解决具体问题(求一个数得几分之几是多少),感知分数乘法意义的应用。

  2集体交流,剖析解题的思路。

  3专项训练,理解分数条件(图形表征、语言叙述)。

  4巩固练*,渗透对应思想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4

  分数乘法是在前面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分数加减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成功之处:

  1.明晰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数乘法包含两种情况:一种是分数乘整数,另一种是分数乘分数。在教学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中又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分数乘整数;二是整数乘分数。虽然它们的计算方法相同,但是表示的意义却不相同。学生非常容易在此处出现意义上的模糊。例如:2/3×4表示4个2/3是多少,而4×2/3表示4的2/3是多少。教学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时,学生出错较少,能够清晰的表示出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2.明确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在教学中,对于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要让学生明确分数的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而对于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要让学生明确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在计算中先约分,再计算,会使计算变得简便。

  不足之处:

  1.学生在计算分数乘整数时,还是有个别同学把整数和分子约分计算,还有的出现先计算,再约分,容易出现约分后的`分数不是最简分数。

  2.在计算小数乘分数时,学生容易出现小数与分母约分后得整数的现象。

  3.在简便方法计算时,学生容易出现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的错误。特别是形如2/9-2/9×7/16这样的题目,学生往往不知道是应该应用乘法分配律来进行计算。

  再教设计:

  1.强调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特别是整数必须要与分母约分。

  2.强化练*形如2/9-2/9×7/16这样的题目,避免学生在此题目上出错。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5

  年级分数除法(三)的内容是用方程解决简单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模型。教学时,由于我认为很简单,对学生分析不够,过于相信学生,用方程解答完成后,就让学生用别的方法解,同时要求画出线段图。学生虽能列出正确的`算术式计算,但不能熟练画图。

  发现这个问题后,我就及时的对学生进行画图能力的训练,经过一节课的练*,大部分学生基本掌握画图的技巧。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我深深的体会到,要想让知识真正地在师生互动中,学生得到理解、接受并掌握起来,教师就要认真地备学生,只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才能达到教育的最优化。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6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情境初步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可以用乘法计算”。在以前没学分数乘法的时候,我们是先求出1份的量,再乘法相应的份数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今天的学*既是对分数乘整数意义的拓展,可以看作是一次方法上的优化和提升。从课堂反馈看刚开始的时候有一小半的学生还是不*惯用分数乘法计算,还是运用分数意义的认识去解决问题,但经过一系列的训练后大多数的学生列式已经很自然的把单位“1”的量与它的几分之几相乘。

  本课教学的导入部分,我选择了复*导入的方式,我把课后的“练一练”提前,改变题目要求,让学生运用分数的认知相关知识解决问题,学生非常熟练,在这个部分。我的教学意图非常明确:复*分数的相关知识、强化单位“1”。为解决例2问题、学*新的方法做好铺垫。

  在教学例2时,我首先带领学生理解题意,重点带领学生理解1/2、2/5的意义,从而确定单位“1”。在解决问题的环节,我首先出示问题(1)红花有多少朵?学生独立解决,学生根据以前所学知识,当然列式10÷2=5(朵)这时候我再揭示:像这样求10的1/2是多少还可以用乘法计算。这时出示:10×1/2让学生独立计算得到与第一种计算方法一样的结果。然后,我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这两个算式有什么联系?问题一提出来,学生的反应不是很强烈,很多学生不知道应该怎样去回答这个问题,这时,我就直接告诉了学生,实际上如果我将问题设计的更有坡度一些,能再等一等让学生多思考了一会儿,我想信学生一定会明白了原来两个算式都是求一个数的二分之一是多少。这样就很好的把旧的方法与新的方法进行很融洽的衔接。实现了方法上的跨越。

  基于问题(1)的教学,问题(2)抛出以后,我直接让学生独立完成,在学生汇报环节,果然与我预期的一样,学生列出了两种不同的算式10÷5×2、10×2/5。在这个部分的教学,我主要把教学重点放在两种计算方法的意义与联系上,我采取小组讨论的方法,让学生去分析这两种算法的本质联系。但在汇报环节,我有些操之过急,没有给学生更多表达的机会,自己就把答案分析给学生听了。

  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我一直加强的“单位1”概念的.强化和训练,我始终抓住一句话,“是谁的几分之几?把谁看作单位1”,另外还教学生在条件中找单位“1”的一些方法,为后面的学生作一个铺垫。因为,本节课的所有*题都是用同一个数乘以几分之几,这样学生在列式时就会不考虑单位“1”而直接就用整数与分数相乘,加深学生对单位“1”的理解。这样就可以避免学生形成思维定势:因为学乘法而用乘法。

  巩固练*环节,我把“练一练”再次出示,不过这次改变题目要求:用乘法列式计算。让学生再次练*,使学生体会到今天所学方法的实际作用。巩固练*部分我还安排了练*拔的第6题:一瓶饮料一共900毫升,这道练*需要学生解决的问题一共有4道,其中问题(1)是3瓶饮料多少毫升?其它三道问题都是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求900毫升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因此在共同解决四道问题以后,我让学生找出其中一道与其他几道表示意义不同的。并且分析原因,目地就是强化分数乘整数的不同意义。

  本次课的教学,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深思:

  一、备课设计时要多了解学生情况。由于刚接班不久,学生的基础、能力等方面的情况掌握不多,在教学时,不敢放手,导致学生的思维、表达缺乏深度。

  二、要在教会学生学*方法上多下功夫。本次课的教学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但不够。今后要加强这一环节的引导。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7

  《分数乘法》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新课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分数乘法第二课第一课时的内容,它是在学生理解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并学会“求几个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授课反思如下:

  一、关注学生的学*状态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数学学*的水*,更要关注他们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为此,教师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真正主动地、投入地参与到探究过程中来,就应该设法让其在一开始就产生探究的内在需要,这是非常关键的。

  因此,这就需要老师既兼顾知识本身的特点,又兼顾学生的认知和学生已有的水*,寻找合适的切入口,让学生感受到眼前问题的`挑战性和可探索性,从而产生“我也来研究研究这个问题”的兴趣。这节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经历折纸操作——合作交流——寻找计算方法这一过程,使学生发现并掌握分数单位乘分数单位的计算方法。

  由于在这个过程中讨论的素材都来源于学生,他们讨论自己的学*材料,热情特别高涨,兴趣特别浓厚,都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寻找出“我的发现”,而对自己寻找出的法则印象特别深,同时又产生了继续探索、验证两个一般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的欲望。

  二、关注结论,更关注过程

  传统教学是教师利用复合投影片等手段,让学生理解算理,再利用其计算法则进行大量练*,以实现“熟能生巧”。“新课程标准”指

  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新的理念说明:数学教学活动将是学生经历的一个数学化的过程,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

  因此,教学本课时力图让学生亲自经历学*过程,即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探究算法-举例验证——交流评价——法则整理等一系列活动中经历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这里实现了让学生自己去做、去悟、去经历、去体验、去创造,同时也考虑了学生解题策略的自主选择,顾及了合作意识的培养,我深信这比单纯掌握计算方法再熟练生巧更有意义。

  三、 科学的学*方法的渗透

  新课程标准指出:“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经过不断思考获得规律的过程中,着眼点不能知识规律的本身,更重要的是一种“发现”的体验。

  在这种体验中感受数学的思维方法,体会科学的学*方法。本课从教学的整体设计上是由“特殊”去引发学生的猜想,再来举例验证,然后归纳概括,力图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不完全归纳思想。

  四、 困惑之处

  如何关注全体?本课第一阶段研究“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时,由于学生是在自己操作的基础上去发现规律的,所以全体学生兴趣高涨,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了探究的过程。

  而到第二阶段去验证交流“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中,除了用折纸法验证交流外,其余的环节几乎都被几名“优等生”“占领”,虽然教师多次这样引导:“谁能听懂他的意思?你能再解释一下吗?”,“用他的方法去试试看。”但部分学生还是不能参与其中,成了“伴学者”。

  所以,如何面对学生的差异,促使学生人人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课堂教学中值得探索的一个课题。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理解一个数量的两部分整体的关系,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与探究使学生初步理解已知一个数求比这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掌握其解答方法。

  2、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通过数据整理使学生关心生活,并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精神。

  4、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教学重点:掌握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教学难点:找准单位“1”,理解多(或少)几分之几的量与单位“1”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教学过程

  导语:前边我们已经学过了简单的分数应用题,今天继续学*分数应用题。(板书课题:分数乘法应用题)

  (一)复*铺垫

  1、说图意回答问题。(课件出示)

  问:谁是单位“1”?

  还剩几分之几没有修?

  2、说图意回答问题。(课件出示)

  问:①谁和谁,谁是单位“1”?

  二、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1、学*例4:(出示一幅丹顶鹤图片,引出例4)

  (1)、出示例4。说一说从例4中你知道些什么发?

  (2)、能画出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吗?试一试。(一生在黑板上画)

  (3)、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为什么这样画?

  (4)、现在能求出其它国家约有多少只吗?试一试。(根据学生的解答情况请两名学生上台板演)

  (5)、集体交流,你是怎样做的?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做的?

  (6)、这两种解法有什么区别?有什么联系?

  练*:少先队员采集标本152件,其中的5/8是植物标本,其余的是昆虫标本。昆虫标本有多少件?(只列式不计算,先学生独立解答,再由学生在全班交流)

  2、学*例5:

  (1)、谈话:同学们,我们知道根据一个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可以知道这个人健康状况,关于人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情况,老师这里有这样一些资料,(电脑出示):人的心脏

  跳动的次数随年龄而变化,青少年每分钟的约跳75次,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4/5。婴儿每分钟心跳多少次?

  (2)从题中你知道些什么?说一说。

  (3)、能根据条件和问题画出线段图吗?小组合作,试一试。(根据学生的情况请一生上台板演)

  (4)、指着你的线段图,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5)、会做吗?试一试。

  (6)、请一名同学指着线段图说一说他的解法,怎样想的。

  (7)、有没有其它解法?请一名同学指着线段图说一说他的解法。

  (8)、这两种解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三、巩固练*、拓展思维

  1、运动员心脏跳动的次数随体质的变化而变化,一般人的心跳每分钟约75次,而运动员的心跳每分钟比一般人慢1/5,运动员每分钟心跳约多少次?

  (1)你能求出运动员每分钟心跳的次数吗?试一试(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

  (2)集体订正:你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这样做?有没有其他解法?

  2、想想填填

  (1)一块布长12米,用去—,还剩多少米?题中把()看作单位“1”,剩下的占它的(),要求剩下多少米,就是求()米的()是多少。

  (2)我校五年级有学生196人,六年级学生人数比五年级少,六年级有学生多少人?题中是把()看作单位“1”,六年级的人数是五年级的,求六年级有多少人,就是求()的()是多少。列式是:小结:通过上面的学*,你懂得了什么?

  2、谈话:同学们,第十四届亚运会已经在韩国顺利闭幕,在本届亚运会上我国运动健儿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获得了150枚金牌,关于本届亚运会我国和其他国家奖牌情况,请看下面

  的资料:

  (1)中国金牌150枚。中国银牌数比金牌数少11/25,铜牌数占金牌数的37/75。中国的银牌和铜牌各有多少枚?

  (2)韩国银牌数比中国银牌数少4枚。

  韩国金牌数比银牌数多1/5,韩国铜牌数比金牌数少1/8。韩国的金牌、银牌、铜牌各有多少枚?

  (3)日本金牌数比韩国金牌数少13/24,铜牌数比韩国铜牌数少1/7。日本的金、银、铜牌各有多少枚?

  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合作,看哪一组算的又对又快。我们将给金、银、铜牌的三个小组颁奖。

  教学反思:

  本课在教学设计前,组内教师对怎样来上这节课进行了讨论,确定了本节课的基本目标:不仅仅要体现分数应用题的特点,更要体现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基于上面的基本目标,

  在设计教学时,确定了:“淡化分类,强化对分数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和理解,着重培养学生画线段图分析分数应用题数量关系的能力”的教学思路。整个教学体现了以下几点:

  1、重视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教学中,教师在简单的复*铺垫后,马上进入新课。例题教学时充分的相信学生,大胆的放手让学生去尝试。教学中的每个环节都尽量让学生去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和积极表达,力争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相互交流、小组交流和全班交流等形式的开放活动中成为学*的主人。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

  2、注重解题思路的训练,发展学生的思维。应用题教学理当重视数量关系的分析和解题思路的梳理。本设计在分析例题时,先让学生根据资料得到显性和隐性的信息,然后借助线段图表示这些信息,接着让学生分析每一步算的是什么,最后再比较两种解法的不同点。不仅使学生掌握了解题方法,而且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张扬,分析分数应用题数量关系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3、突出在“应用“中学应用题,展示数学的应用价值。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实际应用中学数学,不仅是一种理念,而应是我们实践中的不懈追求。本设计中,通过解决“心跳问题”、“奖牌数问题”等,能使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增强学*数学的动力和信心。在“奖牌数问题”这组练*题中,不仅有刚学的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还有简单的分数应用题和整数应用题穿插其中。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交叉练*中,既巩固了新知,又加深了对新旧知识的联系。

  4、教师的收获和有待改进的问题。

  收获一:在分数应用题的教学中,“淡化分类,着重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的个性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张扬,而且通过课堂上师生间*等的“学”与“导”活动,使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在互动、融洽、和谐中不断向前发展的。分析应用题数量关系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和提高;同时也使课堂效率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收获二:在*时的教学中,由于班上学生两极分化较大,教学中我总是担心差生掌握不了新知,因此在重点的地方,包的多,强太多、重太多的三多现象一直没有太大的改变。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深刻地感受到,在两知,就能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尊重和张扬,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让课堂充满生命的和谐。与此同时,还能使课堂效率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进而减轻学生的学*负担,使我们的教学进入一个良性循环。有待改进的问题:通过这次教学活动,也暴露出教师在课前的预设不够,面对课堂教学中偶发事件,不能灵活机智地进行处理等问题。

  问题一:在引导学生对两种解法的比较上,学生说的不是很清楚的时,教师不能及时地根据课堂的教学实际,改变教学策略,采取更加有效的引导手段,帮助学生弄清这个问题。

  问题二:教师在刚上课时的情绪有点紧张,同时也影响了学生的情绪,使整个课堂的气氛不够活跃,学生不够兴奋。教师也认识到了这个情况后,但就是不能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使活跃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9

  在教学了分数乘法的基础上又学*了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计算题,以往学生又有非常丰富的整数、小数的简便计算的经验,我原以为这部分知识很简单。没有想到,错的人还真不少。我真佩服学生们的“创造能力”。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乘法和加减法计算方法混淆,不少学生做加法时分母加分母,分子加分子,而在我强调之后又出现个别的学生乘法计算时分子和分子进行约分的笑话。二是不能灵活运用运算定律来使计算简便,特别是分数乘法分配律的.相关计算,原先的整数、小数利用乘法分配率进行简便计算就是简便计算的难点,碰到分数更是一塌糊涂啦!三是一般计算题和简便计算题混淆,将不能用简便方法的也给你发明个“简便”方法出来,随意添加括号的现象很普遍!

  针对这些现象我采取了以下措施:一引导学生回顾分数乘法和加减法的意义,追溯求本,理解各自的意义;二联系分数乘法和加减法各自的计算方法,并采取针对性练*;三复*整数、小数的与之相关的简便运算,并对常见的分数乘法简便运算的题型予以分类整理,辅之对应练*;四是加强审题的训练,让学生学会判断。五是加强对比练*,认真分析哪些可以简便,哪些不能简便。其实最主要还是抓班级里学*有困难的学生,因为这些错误类型几乎都是由他们所创。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10

  昨天到今天,我正在上六年级分数乘法的内容。关于分数的意义,这几年我一直在思考,应让学生明确分数最主要有两种意义,或者说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分数的意义有两种。一是表示大小,即分量,如1/2桶水,就表是半桶水;二是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如甲有2千克,乙有4千克,乙是甲的2倍,甲是乙的1/2倍(此处的“倍”省去也说得通)。因为是新接手的班级,所以我没有直接进入分数乘法的教学,而是先用两节课让学生明确分数的两种意义。

  明确分数的意义后,我上了例6(前面5个例题是原来的老师第一周上的),例6主要是通过求长方形的周长来学*分数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运算的`顺序相同。分数四则运算的学*肯定也要放在具体的生活实例中来巩固。在做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练*时,我想到了在以后学*分数除法时,要让学生学会找单位“1”,于是当即决定在学*分数乘法时就做一下“铺垫”。

  我提问到:“甲的重量是乙的1/3”这句话里,谁是主动比较?谁是被动比较?此时学生理解还是有所困难,于是我想到了一个“迁移”的方法,我举了个例子——两个人打架,一定有主动的一方和被动的一方,先动手的就是主动的,在后动手的就是被动的。尔后回过头来让学生理解刚才那句话里谁是主动比较、谁是被动比较,学生轻松理解“甲是主动比较”“乙是被动比较”。我心里想,待学*分数除法时,告诉学生被动比较的就是单位“1”,可能效果会好一点。

  今天的教学反思让我想到,不止“学无止境”,教也“无止境”;同一内容教学n遍,应该有n种方式。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11

  这节整理复*课我对分数乘法知识进行一次梳理,给学生建立一个完整的分数乘法知识体系,巩固对乘法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应用。

  一、以合作交流为主,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本节课是一节复*课,内容学生都已经基本掌握,所以,我放手让学生自想、自做、自讲、自论。先是让学生课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课上再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互相讨论交流,发现自己有遗漏的知识点,在小组内自行补充,完善了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同学们表现的积极主动,找到了各种整理方法,使知识的学*不流于形式。

  二、课前布置同学们对易错题的整理,让孩子在课前寻找在本单元做错的题目,再找出共性的易错点进行交流,重点让学生说说错误原因和提醒同学们应该注意的问题,加深对错题的认识,避免下次犯类似的错误。在教学时由于时间有限,对于学生找的易错题没有完全交流到位,课前老师自己也应找一些典型的错题进行整理,这样能对学生整理不到位的地方进行一个补充。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12

  今天,我教学分数乘法的第一课时,分数和整数相乘。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使我深刻地感到预设与生成的重要关系。在教学乘法的意义以后接下来首先想通过从意义上理解分数乘法的方法,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我指着板书:3*2/15=2/15*3=2/15+2/15+2/15,要算3*2/15或2/15*3就是算什么?(算3个2/15的和)接着完成板书:3*2/15=2/15*3=2/15+2/15+2/15=2*3/15=6/15=2/5(公顷)到这里,老师以为学生很明白,接着就按照预设走下去。

  出示:1/8*2 1/8*3 1/8*4师:下面这些算式各表示什么?能像老师这样算出结果吗?生板演:1/8*2=1/4.........。 一直都用整数和分母约分。我一看就不知所措了,如果说着三个同学已经事先学会了,那并不代表所有的同学都会啊!也可以说他们能理解为什么用整数和分母约分吗?其他同学如果机械模仿那怎么能真正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我原本的目的关键在于先通过掌握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在此基础上追问:80000*1/8难道还要用80000个1/8来求和吗?从而来激发学生观察整数乘分数的方法,即通过写出相同加数来求和还不是个简便的办法这一教学思路。下课以后心理很不是滋味,决定到六(3)班再上一次,这次我对以上环节作出了调整。师:1/8*2表示什么?生:表示求2个1/8的'和。师板书:1/8*2=1/8+1/8=1*2/8=2/8=1/4,追问:1/8*3呢?1/8*4还能这样算吗?(生说老师板书)此时板书的过程很清晰了。突然出示:80000*1/8问:还能这样写下去吗?此时学生都摇头说不能,很麻烦!师:那也就是说通过写出几个相同加数来求和的方法计算整数乘分数还是有一定局限的是吗?学生都表示肯定。接下来教师擦去以上的求和过程直接引导学生观察计算中的特征,引发学生思考,达到了引导、质疑的学*氛围。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13

  有了分数乘法的学*基础,学生们能够很快适应这一课的学*方式,我从现实中的分数乘法问题和找一个数的倒数引入,帮助孩子们复*前知,当学生体会到乘除法之间的互逆关系后,由学生提出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出分数除法计算的必要性,为后续的学*架好了阶梯。

  本课如果仅仅关注学生是否会算了,那是不够的,在设计中,还应有另类关注。如:学生们对算理理解了吗?他们的思维是否得到了实质上的提升?他们的

  学*方法

  是否得到增进?他们是否有学*的积极态度?等等。因此,在本课教学目标的制定中,我的着眼点是不仅使学生会算,更是通过对意义的理解,让学生们深刻认识这样算的道理,突出“过程性目标”。让学生经历涂一涂、画一画、算一算、说一说的过程,在探究的过程中,让孩子们形成一种“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的学*态度,获取一种学*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基础。教学中,我关注学生经历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给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充分借助图形语言,将抽象变直观,帮助学生体会一个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以及“除以一个整数(零除外)等于乘这个整数的倒数”方法的合理性。接着变换探索的角度,呈现一组算式,在运算、比较的过程中再次使学生验证操作活动中发现的规律。给学生表达学*过程中体验和感悟的空间,如:谁来说一说这种算法是怎样的?你的想法是怎样的?学生在自主表达的过程中逐步积累原始体验,再通过教师的适度点拨,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14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是学生学*分数应用题的起始内容,在本课教学中,我努力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学生参与课堂学*的过程中,深层次的认知投入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密切相关,而良好的情感态度的形成反过来会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与探索。学生的兴趣是一种资源,是学*的动力。在整节课中,以雅典奥运会为背景,课始师生就奥运会这一话题的亲切谈话,营造了一种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既为新知的学*营造良好的氛围,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间做好情感上的准备。例题的选择、练*的设计都和奥运会紧密相关,学生在这生动而充满时代气息的情境中,经历了知识的探索交流、延伸拓展的过程,新颖的内容使学生自始至终保持浓厚的兴趣,也体现了课堂教学整体结构的美。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每个学生是不同的个体,他们的思维方法可能千差万别,他们对教材也会有不同的理解。学生的这种不同理解,其实就是一种很好的课程资源。在新知教学过程中,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先画线段图,后尝试解答,再合作研讨。教师在巡视检查的过程中,发现学生有两种解法:(1)32÷4×3(2)32×3/4。于是我请两位同学上台板演,并要求他们讲讲自己解题的想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两种解法的联系。同学们在合作探讨中清楚地认识了两种求法实际上都是求32枚金牌的3/4是多少。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想法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同时也拓宽了其他学生的`思路。

  三、精心练*,追求高效

  如何让学生体会学*数学有用,学*数学有价值。我想,最好的办法是设计相关练*,让学生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由此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新颖的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问题,通过尝试计算银牌、铜牌的重量,既延伸了雅典奥运会的情境,又巩固了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渗透了学法指导,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学生在练*过程中,有效地培养了学生选择信息、加工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

  关注人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在教学中,我们要创造性使用教材,让教材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开展数学学*的“有效素材”,我们应从学的层面对教材进行“学*化”的加工,应站在“学材”的视角上对教材从内容、结构、呈现方式等多个角度作出理性重构,努力使教学内容为学生所喜欢。我们要给学生提供充分探求的空间,有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高效地学*,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资源。我们还要精心设计练*,使学生学以致用,体会到学数学有用。总之,我们要努力让数学课堂成为焕发学生生命动力的殿堂!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15

  分数乘法应用题教学反思“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乘法应用题是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和分数乘法的意义上进行学*的。它是分数应用题中最基本的、最基础的,不仅分数除法一步应用题以它为基础,很多复合的分数应用题都是在它的基础上扩展的。因此,学生掌握这种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本课教学中,我努力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复*铺垫,为新课做好准备

  本节课中,找准单位“1”,写出数量关系式是解分数应用题的关键。因此在新课之前,我出示了这样一组练*做铺垫:

  (背投出示)

  1、列式解答

  (1)20的1/5是多少?(2)6的3/4是多少?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来计算。

  2、找单位“1”,说关系式

  (1)、男生占总人数的2/3。

  (2)、红花占总数的5/6。

  (3)、一本书,读了3/4。

  (4)、一条路,还剩下1/4没有修。

  为本节课的新知识做好了准备。

  二、创设严谨的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分析能力。

  小学生思维处于无序思维向有序思维的过渡阶段。因此,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和帮助学生过渡这个阶段,训练思维的条理性。在教学这节课时,我特别注重让学生分析表示数量间关系的句子,也就是关键句,在关键句中找出哪个量是单位“1”,哪一个是比较的量,然后分析分率的意义,根据题意画线段图,根据线段图列出等量关系,寻求已知量和未知量,根据关系进行解答。

  三、注重孩子的全体参与,让孩子在动手操作中理解题意。

  解答分数问题的'关键是弄清楚题中的数量关系,这也是课堂教学的重难点。运用直观的线段图来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有助于学生理解题意。在这节课上,我让每个孩子动手,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画出线段图,然后让学生观察、分析、比较,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得出哪种线段图最完整,能够看图就能知道题的意思。这一环节使每一位学生都积极认真的参与到学*之中。

  这节课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因为这一段学*的都是分数乘法,学生更多的时候不认真审题,分析数量关系,往往想也不想看到分数就与整数相乘,就知道列乘法算式,好像在套模式。看来学生对分数乘法的认识还是不那么理解。我想,学*了分数除法应用题,与除法进行对比练*后,学生可能才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六年级分数乘法教学反思菁选(扩展5)

——六年级英语教学反思菁选

六年级英语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六年级英语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六年级英语教学反思1

  本课是EEC小学英语六年上第七课Oh!That’s my son!第二课时的内容。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和文化素质,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的原则。其次,始终注意培养学生的学*方法,创新能力,主体意识,独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观察判断能力等。第七课紧接着第六课乔乔在游乐园里丢失为起因,本节课以寻找乔乔为主题,进而进行相貌和穿着的描述。

  通过一堂课的教学,我针对我的`教学活动进行了反思。从知识的输入与输出方面,我注重先输入后输出的原则,设计了三次听的环节,让学生对课文理解透彻。我在通过灵活有趣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从对书本知识的认知与识记扩展到对实际生活的运用,让教学活动的生成更具有时效性;从知识的拓展与应用方面,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说读写的四项技能,学以致用。从课堂评价到学生知识反馈方面,结合任务型教学法与活动学*法,给予不同程度学生的课堂表现以恰当的评价,并鼓励所有学生加入到活动中来,使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感受到学*英语的成功感和快乐,并通过作业布置予以学生及时的知识反馈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本堂课虽然已经达成了我设立的教学目标,整个过程都按照我设计进行的,但其中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课堂时间较为有限,我还有很多不足,我发现的和没发现的。在授课过程中学生能很快跟上我,但是我的语速稍快,有一些课堂用语还是不能完全听懂。我和学生之间还需要磨合。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六年级英语教学反思2

  本课是第二单元的最后一节新授课,是对第二单元前几节课的一个综合。运用前几课所涉及的4个频率副词、及日常生活中的常用动词短语,以伍德老师询问学生们日常学*、生活*惯为主线,以最终绘制出表格为成果展示,课文内容难度不大,并且其中不乏Danny带给学生们的乐趣,总之这是一节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密切,学生感兴趣,更是能够提升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一节课。

  六年级的英语学*是对于学生们来说是个提升,对教师更是一个挑战。学生们早已不再是对简单的游戏和奖励感兴趣,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有一定的语言知识积累,有了一定的语感,有简单的语法学*基础,他们喜欢和老师进行交流,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所以上课伊始,我通过学生熟悉的日常短语导入,通过与学生亲切的交谈,然后充分运用多媒体及图片表格教学,成功的将本课教学任务引入。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完整展现了文本内容,图画界面增强了学生学*的积极性,配以声音完全给学生一个全新的感觉。在教学引入时生活动态画面的展现能完全联系实际,促进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主动进入课堂,增强了学生学*的兴趣。在文本教学时,通过四个主人公简短的小对话把枯燥的文本知识转化为学生乐于接受的`音画界面,使学生感觉到新奇和刺激,学生更是带着问题听看这段视频,在看听中联系了听力,在小组合作中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能力和小组合作精神。

  不足之处,本节课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但是只是通过简单的对话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来促进课堂任务的完成,具有单一性的特点,应从多方入手,逐步使课堂不再是文本内容的简单重复,而应该是学生畅所欲言英语资源的整合。其次在教学第二部分课堂展示的目的是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教学时上有些潦草,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重点的及时引导与呈现。

六年级英语教学反思3

  本课学*西方感恩节,在学*过程中需要向学生讲解美国一些重要节日的相关知识,例如文中出现的“**制定日”“感恩节”的风俗等,在进入本课学*前,教师先收集一些我国传统节日的.相关资料,(和第二单元的知识整合)导入环节呈现美国**及**制定日的资料。教师通过分层递进式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分部分有节奏进行学*,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更有效。

六年级英语教学反思4

  十一月份我们六年级组的英语教学内容是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My weekendplan?”,所以我的教学反思将围绕第三单元的教学。本单元主要内容为“My weekend plan?”由于该话题学生比较熟悉,有话可说,本单元学生学*相对很积极,但是单词和短语的教学其实是很枯燥的,学*起来很无味,考虑到学生的好奇心及求知欲,我设计了不同的游戏和操练方法学*这单元单词,比如合成拆分法、联想记忆法和词根词缀法,并结合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使用,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以此达到语言教学的真正目的。以下我将从我的实际教学出发,就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和解决的措施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单词的教学多样化

  小学生对新事物总是充满着好奇,周末计划对于他们来说是再熟悉不过,恐怕很难保持他们长时间的注意和高涨的情绪,所以本单元单词我分别设计了不同的呈现和操练方法。首先,让学生用抢读单词游戏复*周末活动,学生兴致高昂,然后通过关于讨论周末活动导出新单词,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并以课件出现单词使学生眼前一亮,调动了他们的积极,以此保持了他们学*单词的兴趣;然后利用拍手唱歌谣保持了他们学*单词的兴趣,最后利用What is missing?的游戏,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有趣、轻松、活泼、竞争的氛围。

  在本单元中,我让学生做出read books/ see a film/ take a trip / go to the supermarket等动作,边听边做,调动了学生的肢体语言,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使英语学*显得不那么枯燥。实验表明,多种感官参与学*活动,将会大大提高学*的有效性。让学生通过听觉、视觉和肢体动起来感知和学*英语。

  二、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最后的任务让学生设计自己的周末,然后用所学的句型描述并在全班展示将学*内容和实际生活相结合,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使学生产生仿佛置身于英语世界的感觉,在轻松、愉快的语境中积极地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学**惯,而且加大加深了语言内化的过程,做到了学以致用,从而为学生进一步学*英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如有一位学生的周末自己表达非常流畅、用词很精准“I am going to have a very busy weekend, I’m going to visit my grandparents this morning.I’m going to see a film this afternoon. I’m going to the supermarket tonight...... ”让我自己的感受是应该以后多给孩子们这样的*台和舞台,哪怕是一个三分钟的英语演讲和报告,孩子们往往能做的比我们好。

  三、增加英文的语言输入

  教学设计虽然能够实现教学目标,但是缺乏语言的大量输入,课堂训练上基本是单纯围绕单词和句型进行的,缺乏生本课堂本应该具有的活力。对此,我想做为教师一定要打开思路,将学生的学融入到生活中去,让学生觉得学是为了用。

  再次,在抽签选择学*任务这一做法上有欠妥当。“抽签”带有很大的随机性,有可能难度大的任务被学*实力较弱的小组抽到,学生在完成任务时感到太困难;也有可能难度低的任务被学*实力较强的小组抽到,学生在完成任务时感到太轻松而不屑于去完成任务或完成任务后无所事事。造成有的学生吃不了,有的学生吃不饱的现象。这些都是在今后的学*和研究中我自己有待于改进的地方。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还有很多需要学*和探索的地方,尤其是在个人专业及课堂教学水*方面,但我相信多学*,多思考、改进方法,一定能有较好的收获。

六年级英语教学反思5

  我们六年三班的学生整体来说英语基础不是很好,对以前的知识更是印象不深刻。尤其是部分男同学对英语学*感觉乏味。所以,一般过去时态的学*对于他们来说是很难的,特别是动词过去式的变化更是难点中的难点。但是我们班的学生性格活泼好动,和所有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一样,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愿意参加活动。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需要穿插游戏活动,让学生以游戏的方式练*对话。

  本课为一节新课,结合本单元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等特点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

  根据本课的特点,结合本单元内容我设计了旅游这条主线,通过让学生欣赏我们国家大好河山的图片,少数民族特色图片,吸引学生注意力。

  2、小组活动练*法

  用比赛的形式学生自动分为小组,学生间相互交流、切磋,联系本课重点句型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合作中感受学*英语的`乐趣及交流的意义,也通过小组成员间的荣辱与共的关系形成同步学*的环境。说的好的给加分。在本课时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的方式,提高和发展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形成自主学*的*惯,从而成为课堂的主人并获得学*的成功感。另外,本课的重难点是动词短语及过去式形式,为了让学生掌握发音我指导学生通过听说练*,语言交际练*,师生互动交流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创设锻炼的机会,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

  拓展环节让学生欣赏图片由暑假即将到来引出句将来时句子“I wii / I am going to …… 。on holiday,because I like ……”谈论自己的感受,同时鼓励学生走出去,欣赏祖国的锦绣河山。同时让他们感受到为祖国的名胜古迹而感到自豪。鼓励学生把握住现在的机会好好学*将来有机会走出去。

六年级英语教学反思6

  从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来看,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以阅读教学为主,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方法和阅读*惯,六年级学生对语音是比较敏感的,一旦在练*过程中读的不准确,就容易形成一种不好的*惯。

  在今后的学*中,更正起来是很困难的,因此,我在实际教学中,尽量使用标准的录音。让学生模仿,多读多练*,及时纠正他们的发音,培养学生形成标准地道的语音,语调,然后我再辅以朗读技巧的讲解,让学生在最有意义的语境中掌握标准的`重音,意群与节奏。

  此外,应尽量纠正学生的不良阅读*惯和阅读方法,比如,阅读时唇动和低声读,用手指着所读内容,不断回读。肢体语言的帮助等,这些*惯都直接影响阅读速度,进而影响阅读效果。在小学阶段,我们主要培养的是学生的阅读方法,在这一点上,我在教学过程中,会继续强调。

六年级英语教学反思7

  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思维是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抽象思维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抽象思维的`发展很多时候还要依赖于具体、形象的事物的帮助。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使用turnleft,turnright,gostraight等语言进行问路、指路,而左转、右转等空间思维能力正是很多学生有待发展的抽象思维能力。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不仅只是让学生学会使用语言,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我先用touchyourlefteye,touchyourrightear,raiseyourlefthand,stampyourrightfoot等语言,让学生在听做中“触摸左右”;我又使用了showmeyourlefthand,turnleft,showmeyourrighthand,turnright等语言,让学生借助左右手听懂左转、右转的指令并做出正确的动作,我还让学生利用抽象的地图进行找路、指路等活动。遵循了学生思维由具体到抽象的发展规律,使学生的语言学*和运用水到渠成。

六年级英语教学反思8

  本课的教学设计目标明确,结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为实现教学目标所采取的教学步骤清晰、合理,教师能按照《英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去做,不仅关注学生的兴趣,还注重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在热身环节,教师设计了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TPR活动,夸张的动作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积极性,为后面的活动打下了基矗接下来的闯关活动创设了情境,一步步引导学生在游戏、竞争、合作的氛围中学*、练*和巩固,符合学生爱幼*、好竞争的年龄特点,深深吸引了学生,抓住了他们的注意力,为教学的步步深入提供了可能,还使学生们在闯关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合作的乐趣和集体的力量,对培养他们的集体意识和合作能力都有帮助。教师设计了多种多样的学*和练*活动,由简单的说单词、练换算,又有难度适中的.听音填数字的活动,更有编对话、课外阅读等难度较大的活动,设计有梯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并注意引导六年级学生对学*的兴趣不仅仅停留在热闹的游戏本身,而是使他们思考更多的问题,激发他们求知和学*的欲望。同时,教师在教学中注意适时地让学生使用他们学过的音标、语法知识进行认读、联想、造句、对话,为他们使用语言提供了空间。教师还在教学中活用教材,将原文中的词和短语组成完整的句子、短文或对话,拓展了课本内容,打破了课本已有的内容和形式,拓宽了学生们的思路、开阔了视野,教师的“活”教为学生的活学活用做出了示范,起到了引导作用。教学中还贯穿了大量的练*,如语法方面的练*、阅读方面的练*等,内容充实,课堂容量大,体现了小学向中学大容量课堂的过渡,给学生今后的学*作了必要的准备。整节课形式多样、教法灵活,关注学生的学*兴趣和能力培养,情景创设得当,评价恰当,使学生乐学、会学,较好实现了教学目标。

六年级英语教学反思9

  一、靠持续不断的语言知识,而不是“玩”来培养学生持久的兴趣。

  小学英语教学是要重视培养兴趣,但不能单靠唱,玩,单靠唱歌游戏不能培养学生持久的兴趣。新鲜劲儿一过,孩子们就会厌倦。所以,唱歌游戏应该作为小学生学*英语语言知识、技能的一些手段,而不是培养兴趣的手段。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手段帮助小学生在记忆力强的时期多记单词,多学*语言规则,并尽可能多创造模仿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语音和语调。在英语学*中,听、说、读、写、译五种能力是可以互补的。真正做到听说先行,读写跟上。光听说不读写,很难收到高效。只靠模仿不培养学*能力,也难减轻学*负担。所以小学生还是应当认真进行语言学*。

  二、英语应用能力需要相应的词汇。

  “不学*语言规则、不掌握相当数量的词汇,英语应用能力就是空中楼阁,每周3节课,第一学年即要求掌握约500个英语词汇,而目前在小学的低年级的英语教学中,不要求学生掌握词汇,而只要求学生能根据提示或图片说出该单词,其本质无非是要学生们死记硬背,鹦鹉学舌。由于小学生们没有相应的读音规则训练,不熟悉词汇的拼写规则,单词的音、形、意三者不能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因而导致了单词记忆的困难,并成了小学生学英语的瓶颈。

  三、小学英语教师应有发展意识。

  一向以来,人们对小学英语教师的`语言知识能力要求不高,认

  为小学英语简单,不需要太好的语言功底,只要有良好的教学技能就可以了。其实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同样英语作为人们最广泛的交际用语之一,更是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而日新月异地变化着。如果我们的英语教师故步自封,不求进取,那么不但自己的语言知识很快陈旧落伍,误人子弟,而且会被时代所淘汰。

  四、小学英语教师应有文化意识

  在小学英语的教学中,因为课文的简单易懂,所含的信息量少的缘故,很多小学英语教师忽视了文化对语言的影响,而导致了一些语言情景的不真实,和虚假的语言的产生。

六年级英语教学反思10

  本课是六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Story time部分对话题的语篇阅读教学。阅读过程中,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会学生简单的阅读策略。在学*和实践的基础上,体现了以下特点:

  1、各班学生层次不一,学*能力较差的同学兴趣不高,甚至羞于参与课堂教学。针对这一情况,可以发挥小组合作,同桌交流的形式,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以便各有所获。

  2、整堂课中,注意学生阅读方法和阅读*惯的培养。在逐步理解故事的过程中,分别让学生采用快速读、默读、跟读、朗读方式进行学*。而且在每一次的活动中,我都让学生带着一定的任务去读,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并规定用不同符号在文中画出答案,培养学生勾画、做批注的'*惯。

  3、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而言,英语思维的发展重要性逐步凸显出来。我们应该力图通过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活动,跳出机械认读的学*方式,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思维发展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

六年级英语教学反思11

  从事第一线英语教学的我,现结合日常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总结以下几点反思:

  反思一、持续不断的语言知识,而不是“玩”来培养学生持久的兴趣

  小学英语教学是要重视培养兴趣,但不能单唱歌游戏去学*,因为培养兴趣主要是为了学*英语。小学生学*英语不是英美的移民学*英语,则只有不断学到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能力,满足他们的成就感,才可能培养持久的兴趣。唱歌游戏应该作为小学生学*英语语言知识、技能的一些手段,而不是培养兴趣的手段。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手段帮助小学生在记忆力强的时期多记单词,多学*语言规则,并尽可能多创造模仿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语音和语调。在英语学*中,听、说、读、写、译五种能力是可以互补的。真正做到听说先行,读写跟上。光听说不读写,很难收到高效。只模仿不培养学*能力,也难减轻学*负担。所以小学生还是应当认真进行语言学*。

  反思二、英语应用能力需要相应的词汇。

  “不学*语言规则、不掌握相当数量的词汇,英语应用能力就是空中楼阁”。(包天仁语)俄罗斯通常在初中一年级开设英语课(相当于我国的小学5年级),每周3节课,第一学年即要求掌握约1300个英语词汇,学生到高中毕业时要掌握1万以上词汇,基本可以读懂英文原著。而我国现在对高中毕业生的要求是掌握20xx词汇(包括词组),新研制的’课程标准’要求掌握4000个左右的词汇。我们应该借鉴国外的经验,尽快解决英语教学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现状。

  而目前在小学的低年级的英语教学中,不要求学生掌握词汇,而只要求学生能根据提示或图片说出该单词,其本质无非是要学生们死记硬背,鹦鹉学舌。由于小学生们没有相应的读音规则训练,不熟悉词汇的拼写规则,单词的音、形、意三者不能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因而导致了单词记忆的困难,并成了小学生学英语的瓶颈。

  反思三、小学英语教师应有发展意识

  一向以来,人们小学英语教师的语言知识能力要求不高,认为小学英语简单,不需要太好的语言功底,只要有良好的教学技能就可以了。其实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同样英语作为人们最广泛的交际用语之一如果我们的英语教师故步自封,不求进取,那么不但自己的语言知识很快陈旧落伍,误人子弟,而且会被时代所淘汰。

  “现代英语的变化,特别是口语方面的变化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

  1、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更因为国际互联网的形成,人们之间的交际变得越来越简捷。说话简单快捷,是现代人生活的一大特征。现代英语在这方面的变化表现为“一字多用”。

  2、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英语词汇急剧增加,并且我们发现,现代英语词汇有相当一部分是取得新义的旧词,如,“input”(输入电子计算机的数据),“store”(电子计算机的储存器),“drive”(计算机驱动器)等。

  3、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也许是美国对世界政治、经济影响日益强大的原因,美国英语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对青少年的影响越来越大,他们以使用美语和发美国音为时髦。

  4、口语不断侵入书面语。学过英语的人都知道,英语有正式、非正式、书面语,口语,方言,俚语之分,然而当今它们之间相互渗透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我们的英语教师不跟上时代的步伐,不坚持不断地学*和接受新事物,不了解现代英语发展的现状和趋势,那么,我们所教出来的学生一旦离开学校走向社会,他们会发现他们所学的英语是多么bookish(书呆子气)。而教师自己则可能甚至连小学生们所津津乐道的一些常用语也可能会出现理解性的错误。

  反思四、小学英语教师应有文化意识

  在小学英语的教学中,因为课文的简单易懂,所含的信息量少的缘故,很多小学英语教师忽视了文化对语言的影响,而导致了一些语言情景的不真实,和虚假的语言的产生。

  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词汇是文化信息的主要浓缩。对英语词汇的准确理解,和对语言环境的认识和创设和把握,需要对文化的比较深刻的理解。外族文化知识的获得,主要是通过对该族文化历史的研究和学*,通过对该族语言文学作品的研读,通过对该族文化生活*惯、生活方式的了解。而读原版英语经典著作的学*,是达到这三条的捷径。

  反思五、小学英语教师应有情感意识

  英语教师的`教学重点是放在教学内容,教学大纲和考试形式上呢,还是将教学注重点转移到学生的性格、兴趣、情绪等方面的培养和控制?这是,现代教育思想转变的重大原则问题。事实证明,认为自己“民主、开放、*静、友好、体贴、乐于助人、聪明、富于逻辑性和快乐”的人,一般来说,其学*英语成功的可能性要大于与上述性格相反或相差极大的学*者。另外,在外语学*过程中,由于外界因素的影响,学*者会出现焦虑沮丧烦躁不安等情况,英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应注意对外语学*者情感因素的培养和控制。尤其是在小学的低年级阶段,英语教师要培养对学生的亲*感。在课堂教学中英语教师要十分尊重学生,注意激励学生,关注学生学*过程。在当前“减负”工作中,英语教师尤其要注意体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心理感受,亲*学生,使学生喜爱英语教师和英语课,从而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益。

  反思六、小学英语教师应更新观念,学会使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

  现在人们已经清楚地看到,21世纪是高新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尤其是电脑信息网络高速发展的大趋势。世界已经变小了,由于电脑信息网络高速公路的全球连网和普及,生活在“地球村”中的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学*方式,娱乐方式,交际方式乃至思维方式都将发生巨大的变化。21世纪教与学不进入英特网是不可想象的。而另一方面英特网将使人类教育进入了“电子教育”时代。

  英语学*离不开词典这个重要的辅助工具。我们可以向学生们介绍如《金山词霸》学生可以在电脑上随时查询学*中遇到的生词和问题,借助于电子词典,学生在很短的时间里记住更多的单词。

  电脑的普及和使用,使得每个学生的知识源发生了质的变化。原来学生的知识主要是来源于课堂、教师、书本,而电脑将学生和世界信息知识库连接了起来。强烈的文字、图象和音响效果,会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成为学生自我的需要和乐趣。用电脑作为教学手段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减轻教师劳动强度,更增加教学的拓展性、科学性和严谨性。电脑为教师和学生打开了世界世纪之门,提供了最新的信息和知识,为随时掌握世界最新信息创造了先决条件,课堂教学再也不会枯燥。

六年级英语教学反思12

  *一段时间在六年级上课,总感觉学生的情绪调动不好,我也很迷惑,于是就查阅一些教育学理论的书,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学*过程中影响学*效果的因素之一是学*者的情感控制。

  英语学*成功的因素中,除了智力因素外,更重要的是那些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其具体表现在学*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行为*惯等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缺陷。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动机和态度在英语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英语教师的教学重点是放在教学内容,教学大纲和考试形式上呢,还是将教学注重点转移到学生的性格、兴趣、情绪等方面的`培养和控制?事实证明,认为自己“民主、开放、*静、友好、体贴、乐于助人、聪明、富于逻辑性和快乐”的人,一般来说,其学*英语成功的可能性要大于与上述性格相反或相差极大的学*者。

  另外,在外语学*过程中,由于外界因素的影响,学*者会出现焦虑沮丧烦躁不安等情况,英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应注意对外语学*者情感因素的培养和控制。尤其是在小学阶段,英语教师要培养对学生的亲*感。于是我决定*段时间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注意激励学生,关注学生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还是把体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心理感受,使学生喜爱英语课当重点,把教学的形式和学生当成备课的重点。尽量让教学形式多样,生动形象,激发个体的参与欲望,课堂的气氛要尽量轻松、愉快,重个体、重基础,让每个学生都能先把重点词句掌握牢固。以上就是我困惑过后的反思。

六年级英语教学反思13

  本课时是围绕着谈论爱好进行了词汇新授课,难点和重点都是词语,还要多花时间在带读单词上面。在新授环节中利用课件为学生理清动词-ing形式的变化规律,高效率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为学生的语言操练扫清了障碍,同时也为今后的'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六年级英语教学反思14

  本节课是一篇英语阅读课。我设计了复*、预测、跳读、精读、填表等多个环节来帮助学生学*和理解短文,因此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在本节课中,我感到满意的是:我注重了阅读策略的培养,每个环节也给学生提供了学法指导。因为教学设计较灵活,让学生们带着疑惑去学*课文,到学完课文疑惑得到解决。整个活动的设计也基本遵循了“已知——未知——学用”的认知规律,同时,听、说、读、写均得到了充分的训练。从导入到新授,到巩固练*,到延伸,一切都在活动中进行,都围绕着话题展开,也借以突出重点,在活动中去突破难点。注重抓基础,小步调,稳步前进,让学生有成就感,学得轻松而愉快。

  但是这节课遗憾的是我和学生配合还不是十分默契,刚开始因语速较快,学生反应跟不上;学生对学*目标的`达成度仍缺乏有效的、实质的测评,即在教学过程中缺少了学生自我评价的过程。这些都是我今后教学中适切需要改进的地方。

六年级英语教学反思15

  英语学科的最终目的不仅是让学生学*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英语学*掌握外语学*的方法,并具有良好的学*心态,为今后更漫长的终身学*奠定基础。特别是六年级的学生,面临的是毕业升中,为的是打好铺垫,能顺利过渡到初一。整个单元以来,我认为这节课是比较成功的,达到了我预期的目的。学生在整节课中始终能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参与教学的每个环节。在游戏中学生表现得非常活跃,抢答中学生表现得尽情投入。在新授课中学生表现得积极主动,受到的效果是可喜的。课后学生对生词的发音及句型的运用都记得准而牢,同时学生还能灵活运用本节课所学句型进行交际。

  这堂英语课是积极、成功的,它留给我两点重要的提示:

  1.英语课务必求活。

  课堂上我们必须抓住点滴时间,在尽量少的时间内做尽量多的事情,而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应该善于运用多种灵活、有趣的教学方法,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形成紧凑、有序的教学结构。抓住不可多得的教学契机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调动学生的学*热情,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有创造性的学*。如:在本节课最后一个活动中,我设计了,让学生做一个调查,让他们自己记录一下,全班同学的身高、年龄与体重,并且能跟自己的好朋友进行比较,以表格的形式记录下来,最后在班上贴出我做的统计表,并让小组长分别填写各个小组的调查情况。学生对此兴趣勃然,能用英语进行交际,就连*时不敢开口说英语的小王也能够主动参与,真是非常难得。

  2.英语课务必实。

  课堂上的“活”最终还是要体现为效果上的“实”,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宝贵的`40分钟,科学地选择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切不可搞形式主义。不要为追求表面上热热闹闹的课堂气氛而忽视扎扎实实的课堂训练,我们更要简化教学环节,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如:在课一开始时,我带着学生唱了一首歌,在教单词时,我跟学生玩的两个游戏,但是,学生对单词还是掌握得不好,通过10分钟的游戏学*,学生还不能很好地拼读单词,其实也是,六年级的学生应该不能光是看表面的玩玩就可以了,他们更喜欢的是动脑和亲身体验的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所以在最后一个活动中,我给了学生更多的时间进行调查,让学生发挥自己最大的优势,把本节课的知识学得更牢。

  另外,本节课也存在了一些问题:

  如:教新单词时没有必要花10分钟在游戏上,可以有游戏,但要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我设计的“吊死鬼”游戏似乎有点过于简单,所以效果不是很好。又如:在呈现新句型时,可以不那么复杂,直接用TPR把一系列的内容边说边做,在约5分钟就可以让学生了解这些短语的意思了。还有的就是:在最后一个调查活动中,如果我能时刻提醒学生学*的目的,让这个目标成为各种活动的线索,整个课堂就会显得更紧凑了。


六年级分数乘法教学反思菁选(扩展6)

——六年级英语教学反思菁选

六年级英语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六年级英语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六年级英语教学反思1

  一、靠持续不断的语言知识,而不是“玩”来培养学生持久的兴趣。

  小学英语教学是要重视培养兴趣,但不能单靠唱,玩,单靠唱歌游戏不能培养学生持久的兴趣。新鲜劲儿一过,孩子们就会厌倦。所以,唱歌游戏应该作为小学生学*英语语言知识、技能的一些手段,而不是培养兴趣的手段。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手段帮助小学生在记忆力强的时期多记单词,多学*语言规则,并尽可能多创造模仿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语音和语调。在英语学*中,听、说、读、写、译五种能力是可以互补的。真正做到听说先行,读写跟上。光听说不读写,很难收到高效。只靠模仿不培养学*能力,也难减轻学*负担。所以小学生还是应当认真进行语言学*。

  二、英语应用能力需要相应的'词汇。

  “不学*语言规则、不掌握相当数量的词汇,英语应用能力就是空中楼阁,每周3节课,第一学年即要求掌握约500个英语词汇,而目前在小学的低年级的英语教学中,不要求学生掌握词汇,而只要求学生能根据提示或图片说出该单词,其本质无非是要学生们死记硬背,鹦鹉学舌。由于小学生们没有相应的读音规则训练,不熟悉词汇的拼写规则,单词的音、形、意三者不能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因而导致了单词记忆的困难,并成了小学生学英语的瓶颈。

  三、小学英语教师应有发展意识。

  一向以来,人们对小学英语教师的语言知识能力要求不高,认

  为小学英语简单,不需要太好的语言功底,只要有良好的教学技能就可以了。其实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同样英语作为人们最广泛的交际用语之一,更是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而日新月异地变化着。如果我们的英语教师故步自封,不求进取,那么不但自己的语言知识很快陈旧落伍,误人子弟,而且会被时代所淘汰。

  四、小学英语教师应有文化意识

  在小学英语的教学中,因为课文的简单易懂,所含的信息量少的缘故,很多小学英语教师忽视了文化对语言的影响,而导致了一些语言情景的不真实,和虚假的语言的产生。

六年级英语教学反思2

  六年级的英语教学相较其他的年级是比较有压力的,因为面临着学生的升学问题。作为教师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既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的终身学*的能力,又要注重科学探究的学*,关注体验性学*,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虽然不是首次教六年级的英语课,但自从本学期开学以来,我感觉对于六年级的英语教学仍然是一个挑战,尤其是现在推行延时服务,学生们的作业都在学校完成。没有推行延时服务前我们可以说部分孩子作业没完成,背诵任务没落实,可现在这一切都是借口。我们要想方设法让延时费服务高效,让学生减负。我们的延时服务也是在不断地改进,不断地优化中。

  高年级学生学英语两极分化现象很严重,每班都有一部分学生在学英语方面有很大困难,这些学生有的是基础不好,他们从三年级开始每学期都落下很多内容,到了六年级,面对这么难的教材,就失去了学英语的信心。还有个别转来的插班生,他们基本上就英语的学困生,听起英语课来确实有很大难度。我知道,只有转变这些学生的学*态度,提高这些学生的学*成绩,才能提高六年级学生整体的英语水*。

  由于学生基础差别比较大,每天教学任务也比较重,逐个做思想工作也是不现实的。因此,我打算把以上学生进行分层辅导,积极了解学生情况,以便因材施教,对于这些学生的要求与其他学生相比应相应的降低一些,以抓他们的基础知识为主。课堂上多提问他们一些比较简单的内容,作业也应适当容易些。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树立自信心,提高英语听、说、读、写的技能,为以后的英语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尤其是六年级的综合复*阶段,还是要注重培优、促中、补差。

  (1)培优。学*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在这个阶段,基础知识掌握得已经比较扎实,再加上复*阶段的.枯燥乏味,往往会使这部分学生停滞不前,所以经常提供给他们一些课外阅读材料,可以适当地扩大词汇量、*惯用语,以不断满足他们求知的欲望。

  (2)促中。这一部分学生属于中间地段,可上可下,所以不容忽视。在复*阶段,特别是课堂上,我会特别注意这一部分学生,让他们多发言,使他们感觉到成功的喜悦,以激励他们不断往前冲。

  (3)补差。在这最后的复*期间,教师们最“牵挂”的还是这一部分学生。他们的成绩一般处于及格的边缘地带,甚至从未及格过。那么如何才能让这些学生顺利“过河”呢?我打算这样做:首先,要对他们降低要求,对基本的单词、词组进行“灌输”,对其他学生,只要是书上出现过的单词,无论几会要求,均做四会考核,但对这些学生,教材上要求四会的单词才让他们必须掌握,其他的只要知其意便可。接着,鼓励学生要大声读课文,与家长密切配合,以便督促。

  根据培优、促中和补差的目标,我对学生进行了分类,延时服务实行分层作业。程度好的同学要求快速完成布置的全部作业,并利用剩下的时间掌握练*册上的部分阅读。中等程度同学完成布置的作业,差的只要求单词和重点句型。延时服务和早读时间分层检查。我检查各组组长,各组组长检查组员,完成后我注意签字,或者将没完成的同学名单发送到班级群,让家长督促再次背诵,第二天来学我逐一再经行检查。每次延时服务时我让同学们先背诵十分钟,期间我会针对程度差的同学辅导单词读音。十分钟过后所有同学起立,根据分工进行检查,背过的同学可以坐下做其他的作业。这样一来,提高了好学生的学*效率,同时也给程度较差的同学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因为站着的人越来越少,这也无形中成了他们努力的动力。

  教学不是纸上谈兵,必须要与实践相结合,和学生的实际相结合,努力学*,积极进取,不断实践,不断反思,愿与学生一起教学相长。

六年级英语教学反思3

  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能够读懂A Let’s read部分对的对话,完成相应的活动,能够运用所学语言完成Let’s find out活动。而巩固句型:What does ?do?He/She is a /an?则是这一节课的重点,理解、认读句型“How exciting !”和“How does she go to Hong Kong?She goes to Hong Kong by plane.”是这一节课的难点。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解决重难点,我首先用轻松愉快的chant引入,通过chant复*有关职业的.单词。五班和六班两个班的学生都很乐意去听,去chant。

  然后,我用猜一猜的游戏,让学生去猜PPT图片中的简笔画的职业,帮助学生复*有关职业的单词,让学生迅速进图学*英语的状态中。为了突破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我设计了在阅读中突破重点,解决难点,边阅读边解疑。对于exciting 和excited的区别,我用PPT展示了两个句子,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分析,并得出结论:excited形容人,exciting形容物,并及时给出练*,让学生去巩固所学的新知识。这样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学生容易接受一些。对于句型“How does she go to Hong Kong?She goes to Hong Kong by plane.”,学生都会读,并且也容易理解,所以课堂上我采用了小组操练的方式。整节课下来,学生基本上能理解本课的对话,复述时,中上生基本都能完整地复述出来。但是对于学困生,还是需要课后多帮扶,才能让他们会读会理解课文。

六年级英语教学反思4

  六年级上册Unit 5 Work With Language的主要内容是国名、国籍、语言和首都,这是大家都公认较难上的一课,难上的理由是:单词量多,单词难写,涉及到的单词变化也比较复杂。如何上好这一课,在短短的四十分钟里让学生掌握好这几类词的变化及相应的搭配?课前我精心设计,课后反思,觉得这节课的收效还是挺不错的,原因是我做好了两个环节:

  一、小结环节。

  在对知识进行小结的时候,我不是自己把规律一下就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先进行观察并思考这些问题:国名变为国籍有几种变化?讲英语的国家有哪几个?学生经过观察和思考,发现了:国名变国籍有三种变化。

  1、在国名后加上ese,如Chinese, Japanes.

  2、在国名后加ian或n,如American, Australian, Canadian, Russian.

  3、特殊变化,如French, Germany, New Zealander.另外,学生还发现了,世界上有几个国家是讲英语的,如美国、英国、加拿大、澳洲、新西兰。学生的归纳代替了老师的讲解,通过思考和比较归纳,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对知识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二、巩固环节。

  以前上巩固课,经常在小结阶段后就停止了,没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操练和巩固,导致学生对知识不消化,半生不熟。这一节课,在让学生归纳出规律之后,我让学生齐声朗读,然后立刻在课本上补充表格,把表格中所缺的首都填上去,并写出表格中没列出来的国家、国籍等。通过口头的笔头的'操练,学生对刚掌握的知识有一个及时消化的过程,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强化记忆。

  这节课,我个人认为是成功的,因为老师做到了——精讲,学生做到了——多练。

六年级英语教学反思5

  从中国文化遗产的学*过渡到西方文化,这是本课的亮点,教师先通过复*长城的基本知识,带领同学们穿过太*洋去了解美国的几大城市,美国**的出现,美国版图的展示,让学生为之眼前一亮,本课的主人公Daming和Simon将为我们作详尽的.解说。通过本课学*,学生能从常识“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认识到东西南北的单词及字母表示法,学*效果在课堂作业中表现较为明显,教师教学目标及任务完成较顺利,但教师课堂组织管理能力有待加强。

六年级英语教学反思6

  六年级是学生英语学*生涯中重要的阶段,它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六年级的英语教学,总结涵盖了小学的所有英语知识,开启了初中英语知识的篇章。因此六年级的英语教学不仅要注重英语学*的趣味性,因为面对的仍然是小学生,要注重引导强化其学*英语的兴趣;同时也要注重传授英语知识的系统性,不能让学生对英语学*没有一个完整的概念。但作为一个新教师,对英语教学仍然缺少一个度,现对于六年级英语教学反思如下:

  一:教学除了要有趣味性,还应注重公*性。在课堂教学上,我有时会开展一些趣味性的活动,这些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但是课堂活动的时间只有短暂的45分钟,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充分表现自己。那些没有机会表演的学生将会感到很失落,作为一个老师,应该注重每一个学生的感受。不仅要做到表扬每一个表现出色的学生,而且要做到安抚那些没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孩子。并且尽可能地找机会弥补他们不能展示自己才能的遗憾。要相信,学生的每一次举手对老师而言都是意义巨大的,那一双双小手代表着学生的上进心,积极性还有对知识的渴望。

  二: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大胆说英语,对学生犯的错误要有宽容的态度,并且加以指导。让学生在*惯用Hello、Good morning、 thank you、You are welcome、 See you、 Goodbye…这些简单句型的基础上,运用一些较难的句型,这样的英语学*,将学*融入了日常情景之中,有利于学生更好的运用英语,学以致用,这才是我们教授英语的最终目的。

  三:对于不同学生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关注学*能力较弱的学生,根据他们的学*能力为他们设定不同的学*目标。并且留心他们的学*情况,一旦发现进步就要对其加以表扬。培养他们的'课堂参与意识,很多差生都觉得自己学不好而从来不在课堂上举手发言,其实好,教师提的很多基础性问题他们是能解答的。对次,教师要注意给他们一个展示的机会,表现的舞台。长此以往,会让差生养成在课堂上发言的*惯。对提高学生的学*兴趣有很大的裨益。

  在成为教师短短的5个月时间里,我发现,当一个称职的老师不仅需要基本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对教学艺术的掌握,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怀抱一个对学生的爱心耐心。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引导者。教师们,任重道远,我们年轻教师要学的还有很多很多。

六年级英语教学反思7

  本模块内容重点是讨论关于“hobby”的主题,师生互动,自由谈话引出Collectingstampsismyhobby,进而让学生自主分享自己的爱好,教师能适当引导学生用动名词ing形式开头说出自己的爱好。由于课文篇幅较长,教师采用部分解读,层次递进设计问题的`方法进行教授,分组朗读,角色扮演等,课堂氛围活跃,教学目标任务完成较好。

六年级英语教学反思8

  六年级的英语教学相较其他的年级是比较有压力的,因为面临着学生的升学问题。作为教师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既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的终身学*的能力,又要注重科学探究的学*,关注体验性学*,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虽然不是首次教六年级的英语课,但自从本学期开学以来,我感觉对于六年级的英语教学仍然是一个挑战。

  通过观察,我发现学生学英语两极分化现象很严重,每班都有一部分学生在学英语方面有很大困难,这些学生有的是基础不好,他们从三年级开始每学期都落下很多内容,到了六年级,面对这么难的教材,就失去了学英语的信心。有的是每个学期转来的插班生,他们基本上就没接触过英语,听起英语课来确实有很大难度。我知道,只有转变这些学生的学*态度,提高这些学生的学*成绩,才能提高六年级学生整体的英语水*。

  由于学生基础差别比较大,每天教学任务也比较重,逐个做思想工作也是不现实的。因此,我打算把以上学生进行分层辅导,积极了解学生情况,以便因材施教,对于这些学生的要求与其他学生相比应相应的降低一些,以抓他们的基础知识为主。课堂上多提问他们一些比较简单的内容,作业也应适当容易些。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树立自信心,提高英语听、说、读、写的技能,为以后的英语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尤其是六年级的综合复*阶段,还是要注重培优、促中、补差。

  (1)培优。学*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在这个阶段,基础知识掌握得已经比较扎实,再加上复*阶段的枯燥乏味,往往会使这部分学生停滞不前,所以经常提供给他们一些课外阅读材料,可以适当地扩大词汇量、*惯用语,以不断满足他们求知的欲望。

  (2)促中。这一部分学生属于中间地段,可上可下,所以不容忽视。在复*阶段,特别是课堂上,我会特别注意这一部分学生,让他们多发言,使他们感觉到成功的喜悦,以激励他们不断往前冲。

  (3)补差。在这最后的复*期间,教师们最“牵挂”的还是这一部分学生。他们的成绩一般处于及格的边缘地带,甚至从未及格过。那么如何才能让这些学生顺利“过河”呢?我打算这样做:首先,要对他们降低要求,对基本的单词、词组进行“灌输”,对其他学生,只要是书上出现过的单词,无论几会要求,均做四会考核,但对这些学生,教材上要求四会的单词才让他们必须掌握,其他的只要知其意便可。接着,鼓励学生要大声读课文,与家长密切配合,以便督促。

  这是我对毕业班英语教学的一些想法。非常希望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能与大家一起互相切磋、交流,共同提高!

  任小学英语教师以来,课余我都在反思,小学英语应该怎么教?到底存在那些弊病?以下就是我实践及参考归纳总结的几点想法。

  一、了解学生,创设情境。

  在我们的小学英语课上过多的强调了情景的创设,甚至是为了情景而情景,以至于产生了虚假的情景。很多老师抱着在这样的情景中给孩子们以自然*得英语的期望,原本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显然是不切合实际的。在40分钟的英语课上,老师用外语授课的时间到底有多少,学生能开口说外语的时间又有多少?有多少学生的家庭有外语环境,有多少学生父母懂外语,学生在课余时间主动或被动接触外语的机会又有多少?我们尽可以看到一些十分成功的小学英语教学观摩课,在这些观摩课上英语教师和学生配合的天衣无缝,听说读写的操练样俱全,加上朗诵,短剧,多媒体演示,教学者为之兴奋,听课者为之激动。然而,在一年365天的外语教学中,这样的课又有多少呢?这本帐,从事英语教学的一线教师心中应该是很明白的。

  二、小学英语教学应较多地采用采用认知法,而不是直接法。

  直接法即大量接触真实的语言,进行真实的`交流,靠大量重复模仿,强化记忆,养成*惯。视听法、听说法、交际法都属于直接法。以直接法为主进行教学,一定要有语言环境,要有高水*的师资,班额要小,学*和使用英语的机会要多。认知法不排除模仿,但由于缺乏语言环境,学*途径主要是通过理性思维,学*语音、语法、词汇知识,掌握语言规则,指导听说读写,举一反三,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语言能力。英语在中国是外语,中国学生学英语,不论是小、中、大学,都不能采用二语教学类型,而要以语言知识为拐杖,在运用经验学*的同时,要注意理性认知;对于小学生尤其要培养他们可持续发展的语言学*能力,不能排斥语言知识。而在我们现实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有限的师资力量,教师水*的相对低下,语言环境的缺乏,大规模的班级授课,都告诉我们直接法的教学方法不适合目前的小学英语的教学实际。

  三、靠持续不断的语言知识,而不是“玩”来培养学生持久的兴趣。

  小学英语教学是要重视培养兴趣,但不能单靠唱歌游戏去学*,因为培养兴趣主要是为了学*英语。小学生学*英语不是英美的移民学*英语,则只有不断学到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能力,满足他们的成就感,才可能培养持久的兴趣。而目前小学生每周只有两节的英语课,单靠唱歌游戏不能培养学生持久的兴趣。新鲜劲儿一过,孩子们就会厌倦。所以,唱歌游戏应该作为小学生学*英语语言知识、技能的一些手段,而不是培养兴趣的手段。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手段帮助小学生在记忆力强的时期多记单词,多学*语言规则,并尽可能多创造模仿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语音和语调。在英语学*中,听、说、读、写、译五种能力是可以互补的。真正做到听说先行,读写跟上。光听说不读写,很难收到高效。只靠模仿不培养学*能力,也难减轻学*负担。所以小学生还是应当认真进行语言学*。不断反思,集体讨论,积极了解讯息是我们现代教师必须作到的功课,我们的不断积累和成长才能帮助孩子们更好的进步。

六年级英语教学反思9

  本课是EEC小学英语六年上第七课Oh!That’s my son!第二课时的内容。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和文化素质,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的原则。其次,始终注意培养学生的学*方法,创新能力,主体意识,独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观察判断能力等。第七课紧接着第六课乔乔在游乐园里丢失为起因,本节课以寻找乔乔为主题,进而进行相貌和穿着的描述。

  通过一堂课的教学,我针对我的教学活动进行了反思。从知识的输入与输出方面,我注重先输入后输出的原则,设计了三次听的环节,让学生对课文理解透彻。我在通过灵活有趣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从对书本知识的认知与识记扩展到对实际生活的运用,让教学活动的生成更具有时效性;从知识的拓展与应用方面,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说读写的四项技能,学以致用。从课堂评价到学生知识反馈方面,结合任务型教学法与活动学*法,给予不同程度学生的课堂表现以恰当的评价,并鼓励所有学生加入到活动中来,使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感受到学*英语的成功感和快乐,并通过作业布置予以学生及时的.知识反馈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本堂课虽然已经达成了我设立的教学目标,整个过程都按照我设计进行的,但其中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课堂时间较为有限,我还有很多不足,我发现的和没发现的。在授课过程中学生能很快跟上我,但是我的语速稍快,有一些课堂用语还是不能完全听懂。我和学生之间还需要磨合。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六年级英语教学反思10

  十一月份我们六年级组的英语教学内容是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My weekendplan?”,所以我的教学反思将围绕第三单元的教学。本单元主要内容为“My weekend plan?”由于该话题学生比较熟悉,有话可说,本单元学生学*相对很积极,但是单词和短语的教学其实是很枯燥的,学*起来很无味,考虑到学生的好奇心及求知欲,我设计了不同的游戏和操练方法学*这单元单词,比如合成拆分法、联想记忆法和词根词缀法,并结合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使用,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以此达到语言教学的真正目的。以下我将从我的实际教学出发,就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和解决的措施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单词的教学多样化

  小学生对新事物总是充满着好奇,周末计划对于他们来说是再熟悉不过,恐怕很难保持他们长时间的注意和高涨的情绪,所以本单元单词我分别设计了不同的呈现和操练方法。首先,让学生用抢读单词游戏复*周末活动,学生兴致高昂,然后通过关于讨论周末活动导出新单词,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并以课件出现单词使学生眼前一亮,调动了他们的积极,以此保持了他们学*单词的兴趣;然后利用拍手唱歌谣保持了他们学*单词的兴趣,最后利用What is missing?的游戏,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有趣、轻松、活泼、竞争的氛围。

  在本单元中,我让学生做出read books/ see a film/ take a trip / go to the supermarket等动作,边听边做,调动了学生的'肢体语言,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使英语学*显得不那么枯燥。实验表明,多种感官参与学*活动,将会大大提高学*的有效性。让学生通过听觉、视觉和肢体动起来感知和学*英语。

  二、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最后的任务让学生设计自己的周末,然后用所学的句型描述并在全班展示将学*内容和实际生活相结合,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使学生产生仿佛置身于英语世界的感觉,在轻松、愉快的语境中积极地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学**惯,而且加大加深了语言内化的过程,做到了学以致用,从而为学生进一步学*英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如有一位学生的周末自己表达非常流畅、用词很精准“I am going to have a very busy weekend, I’m going to visit my grandparents this morning.I’m going to see a film this afternoon. I’m going to the supermarket tonight...... ”让我自己的感受是应该以后多给孩子们这样的*台和舞台,哪怕是一个三分钟的英语演讲和报告,孩子们往往能做的比我们好。

  三、增加英文的语言输入

  教学设计虽然能够实现教学目标,但是缺乏语言的大量输入,课堂训练上基本是单纯围绕单词和句型进行的,缺乏生本课堂本应该具有的活力。对此,我想做为教师一定要打开思路,将学生的学融入到生活中去,让学生觉得学是为了用。

  再次,在抽签选择学*任务这一做法上有欠妥当。“抽签”带有很大的随机性,有可能难度大的任务被学*实力较弱的小组抽到,学生在完成任务时感到太困难;也有可能难度低的任务被学*实力较强的小组抽到,学生在完成任务时感到太轻松而不屑于去完成任务或完成任务后无所事事。造成有的学生吃不了,有的学生吃不饱的现象。这些都是在今后的学*和研究中我自己有待于改进的地方。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还有很多需要学*和探索的地方,尤其是在个人专业及课堂教学水*方面,但我相信多学*,多思考、改进方法,一定能有较好的收获。

六年级英语教学反思11

  本课是对第一单元知识点的延伸,要求学生能自由谈论自己的爱好或者询问他人的爱好。句式:Haveyougot……?Yes,Ihave/No,Ihaven’t.在学生小组对话中得到较好的操练。因为本课时较侧重听和说,在写方面的操练较少,但是小部分学生仍不能很好理解动名词形式开头的询问,在课后练*发现大部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还很不到位,需要教师在今后学生的做题中反复讲解。

六年级英语教学反思12

  本课是六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Story time部分对话题的语篇阅读教学。阅读过程中,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会学生简单的阅读策略。在学*和实践的基础上,体现了以下特点:

  1、各班学生层次不一,学*能力较差的同学兴趣不高,甚至羞于参与课堂教学。针对这一情况,可以发挥小组合作,同桌交流的形式,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以便各有所获。

  2、整堂课中,注意学生阅读方法和阅读*惯的培养。在逐步理解故事的过程中,分别让学生采用快速读、默读、跟读、朗读方式进行学*。而且在每一次的活动中,我都让学生带着一定的任务去读,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并规定用不同符号在文中画出答案,培养学生勾画、做批注的.*惯。

  3、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而言,英语思维的发展重要性逐步凸显出来。我们应该力图通过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活动,跳出机械认读的学*方式,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思维发展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

六年级英语教学反思13

  从事第一线英语教学的我,现结合日常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总结以下几点反思:

  反思一、持续不断的语言知识,而不是“玩”来培养学生持久的兴趣

  小学英语教学是要重视培养兴趣,但不能单唱歌游戏去学*,因为培养兴趣主要是为了学*英语。小学生学*英语不是英美的移民学*英语,则只有不断学到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能力,满足他们的成就感,才可能培养持久的兴趣。唱歌游戏应该作为小学生学*英语语言知识、技能的一些手段,而不是培养兴趣的手段。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手段帮助小学生在记忆力强的时期多记单词,多学*语言规则,并尽可能多创造模仿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语音和语调。在英语学*中,听、说、读、写、译五种能力是可以互补的。真正做到听说先行,读写跟上。光听说不读写,很难收到高效。只模仿不培养学*能力,也难减轻学*负担。所以小学生还是应当认真进行语言学*。

  反思二、英语应用能力需要相应的词汇。

  “不学*语言规则、不掌握相当数量的词汇,英语应用能力就是空中楼阁”。(包天仁语)俄罗斯通常在初中一年级开设英语课(相当于我国的小学5年级),每周3节课,第一学年即要求掌握约1300个英语词汇,学生到高中毕业时要掌握1万以上词汇,基本可以读懂英文原著。而我国现在对高中毕业生的要求是掌握20xx词汇(包括词组),新研制的’课程标准’要求掌握4000个左右的词汇。我们应该借鉴国外的经验,尽快解决英语教学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现状。

  而目前在小学的低年级的英语教学中,不要求学生掌握词汇,而只要求学生能根据提示或图片说出该单词,其本质无非是要学生们死记硬背,鹦鹉学舌。由于小学生们没有相应的读音规则训练,不熟悉词汇的拼写规则,单词的音、形、意三者不能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因而导致了单词记忆的困难,并成了小学生学英语的瓶颈。

  反思三、小学英语教师应有发展意识

  一向以来,人们小学英语教师的语言知识能力要求不高,认为小学英语简单,不需要太好的语言功底,只要有良好的教学技能就可以了。其实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同样英语作为人们最广泛的交际用语之一如果我们的英语教师故步自封,不求进取,那么不但自己的语言知识很快陈旧落伍,误人子弟,而且会被时代所淘汰。

  “现代英语的变化,特别是口语方面的变化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

  1、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更因为国际互联网的形成,人们之间的交际变得越来越简捷。说话简单快捷,是现代人生活的一大特征。现代英语在这方面的变化表现为“一字多用”。

  2、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英语词汇急剧增加,并且我们发现,现代英语词汇有相当一部分是取得新义的旧词,如,“input”(输入电子计算机的数据),“store”(电子计算机的储存器),“drive”(计算机驱动器)等。

  3、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也许是美国对世界政治、经济影响日益强大的原因,美国英语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对青少年的影响越来越大,他们以使用美语和发美国音为时髦。

  4、口语不断侵入书面语。学过英语的人都知道,英语有正式、非正式、书面语,口语,方言,俚语之分,然而当今它们之间相互渗透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我们的英语教师不跟上时代的步伐,不坚持不断地学*和接受新事物,不了解现代英语发展的现状和趋势,那么,我们所教出来的学生一旦离开学校走向社会,他们会发现他们所学的英语是多么bookish(书呆子气)。而教师自己则可能甚至连小学生们所津津乐道的一些常用语也可能会出现理解性的错误。

  反思四、小学英语教师应有文化意识

  在小学英语的教学中,因为课文的简单易懂,所含的信息量少的缘故,很多小学英语教师忽视了文化对语言的影响,而导致了一些语言情景的不真实,和虚假的语言的产生。

  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词汇是文化信息的主要浓缩。对英语词汇的'准确理解,和对语言环境的认识和创设和把握,需要对文化的比较深刻的理解。外族文化知识的获得,主要是通过对该族文化历史的研究和学*,通过对该族语言文学作品的研读,通过对该族文化生活*惯、生活方式的了解。而读原版英语经典著作的学*,是达到这三条的捷径。

  反思五、小学英语教师应有情感意识

  英语教师的教学重点是放在教学内容,教学大纲和考试形式上呢,还是将教学注重点转移到学生的性格、兴趣、情绪等方面的培养和控制?这是,现代教育思想转变的重大原则问题。事实证明,认为自己“民主、开放、*静、友好、体贴、乐于助人、聪明、富于逻辑性和快乐”的人,一般来说,其学*英语成功的可能性要大于与上述性格相反或相差极大的学*者。另外,在外语学*过程中,由于外界因素的影响,学*者会出现焦虑沮丧烦躁不安等情况,英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应注意对外语学*者情感因素的培养和控制。尤其是在小学的低年级阶段,英语教师要培养对学生的亲*感。在课堂教学中英语教师要十分尊重学生,注意激励学生,关注学生学*过程。在当前“减负”工作中,英语教师尤其要注意体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心理感受,亲*学生,使学生喜爱英语教师和英语课,从而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益。

  反思六、小学英语教师应更新观念,学会使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

  现在人们已经清楚地看到,21世纪是高新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尤其是电脑信息网络高速发展的大趋势。世界已经变小了,由于电脑信息网络高速公路的全球连网和普及,生活在“地球村”中的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学*方式,娱乐方式,交际方式乃至思维方式都将发生巨大的变化。21世纪教与学不进入英特网是不可想象的。而另一方面英特网将使人类教育进入了“电子教育”时代。

  英语学*离不开词典这个重要的辅助工具。我们可以向学生们介绍如《金山词霸》学生可以在电脑上随时查询学*中遇到的生词和问题,借助于电子词典,学生在很短的时间里记住更多的单词。

  电脑的普及和使用,使得每个学生的知识源发生了质的变化。原来学生的知识主要是来源于课堂、教师、书本,而电脑将学生和世界信息知识库连接了起来。强烈的文字、图象和音响效果,会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成为学生自我的需要和乐趣。用电脑作为教学手段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减轻教师劳动强度,更增加教学的拓展性、科学性和严谨性。电脑为教师和学生打开了世界世纪之门,提供了最新的信息和知识,为随时掌握世界最新信息创造了先决条件,课堂教学再也不会枯燥。

六年级英语教学反思14

  本课时是围绕着谈论爱好进行了词汇新授课,难点和重点都是词语,还要多花时间在带读单词上面。在新授环节中利用课件为学生理清动词-ing形式的变化规律,高效率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为学生的'语言操练扫清了障碍,同时也为今后的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六年级英语教学反思15

  *一段时间在六年级上课,总感觉学生的情绪调动不好,我也很迷惑,于是就查阅一些教育学理论的书,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学*过程中影响学*效果的因素之一是学*者的情感控制。

  英语学*成功的因素中,除了智力因素外,更重要的是那些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其具体表现在学*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行为*惯等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缺陷。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动机和态度在英语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英语教师的教学重点是放在教学内容,教学大纲和考试形式上呢,还是将教学注重点转移到学生的性格、兴趣、情绪等方面的培养和控制?事实证明,认为自己“民主、开放、*静、友好、体贴、乐于助人、聪明、富于逻辑性和快乐”的人,一般来说,其学*英语成功的可能性要大于与上述性格相反或相差极大的学*者。

  另外,在外语学*过程中,由于外界因素的.影响,学*者会出现焦虑沮丧烦躁不安等情况,英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应注意对外语学*者情感因素的培养和控制。尤其是在小学阶段,英语教师要培养对学生的亲*感。于是我决定*段时间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注意激励学生,关注学生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还是把体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心理感受,使学生喜爱英语课当重点,把教学的形式和学生当成备课的重点。尽量让教学形式多样,生动形象,激发个体的参与欲望,课堂的气氛要尽量轻松、愉快,重个体、重基础,让每个学生都能先把重点词句掌握牢固。以上就是我困惑过后的反思。


六年级分数乘法教学反思菁选(扩展7)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菁选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1

  《草原》这一课是一篇叙事性散文。课文着重记录了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在我个人看来,这篇课文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注定了学生要有一定的理解能力。而老舍先生的文章含义又较深,对学生来说有是一个大的挑战。在讲课之前,我还犹豫再三,担心学生不能抓住散文的特点而理解文章的“神”。而一节课下来却出乎我的意料,学生在课上的表现把我的担心全都打消了。学生们那独特的.见解,那入境入情的想法,有时连我这个老师都自愧不如。

  回忆教学前的准备及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这节课成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引发学生兴趣,为学生主动学*奠定了基础。

  学生是语文学*的主人,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感情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在第一课时我范读了全篇课文,在范读中学生改变了看法,不由自主的也读起了课文。从而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为深入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

  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创造了时空。

  文章篇幅较大,课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感受民族之间的团结友好。那么我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课文的第二部分。第一部分有关景物的描写则放在了第一课时中,这样整节课学生学*、交流的时间较充裕,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

  三、学生主体在反复读中理解,在反复说中明理。

  读是学*理解课文的必要手段,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凡是朗读能力强的孩子理解能力一般也很强。在学*《草原》一课时,我引导学生围绕“草原上的人留给了你怎样的印象”一题展开学*。在学*中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和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各种形式的读,在读中给学生创造再造草原意境的气氛。教师设计了个人读、小组读、默读、集体读等等读书形式,让学生在读中走进课文,从而真正理解课文。学生一旦读进去了,那么理解起来就不会那么困难。

  小组交流、全班讨论,使学生对草原的认识逐渐清晰深刻。

  让学生尽可能的发表自己的看法,理解别人的看法,从而使思维更广阔,认识更深刻,学生之间的互议和交流使学生的理解更全面,同时也促进了全员参与,提高表达能力。

  正是有了读和说的铺垫,学生的理解才那么到位。每个学生都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加以汇报,在汇报中全班学生没有丢掉一个知识点,蒙族人民的热情好客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一难点自然突破。

  在这节课中我也找出了自身的问题:

  一、课后练*中的读读写写落实不够。

读读写写中的很多词正是重点句中的重点词,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景理解词义,而不应局限于第一课时中单纯的句词。

  二、低估了学生的能力。

  课前总担心学生理解不透其实学生的能力很强,只要做法得当,学生会理解到位。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2

  《林海》这篇文章选自老舍访问内蒙的游记《内蒙风光》,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大兴安岭的美丽风光,作者一次次产生亲切与舒服之感,抒发了对祖国美丽河山的热爱,赞美了大兴安岭在祖国经济建设和政治稳定方面起到的`巨大作用和所做的贡献。

  我在教学本课,首先抓住了文中作者的情感主线——亲切舒服,步步深入激发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最后使学生达到情感的升华。

  整个教学过程中感到比较成功之处有:

  1、抓住文章中作者情感。

  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让学生在文中找出作者多次出现的“亲切、舒服”,通过图片和影像反复有感情朗读。

  2、在教学中体现自主学*、合作探究的学*方式。

  在整体感知中“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法,在小组读,然后全班读,抽学生进行评价,然后再反复读。

  3、角色表演。

  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也就是角色表演时,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对林海的爱,这一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顿时课堂活跃起来,朗诵诗的、写诗的、唱歌的、画画的。课堂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指导还需加强,以情动人的“品读”还不够,读写结合的“创读”等还不够,在资料汇报方面,许多学生家庭没电脑,可查文字资料或图片资料有限,不能让学生对大兴安岭加深了解。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3

  《穷人》是部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讲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

  一、抓住核心问题,实现长文短教

  这篇文章篇幅较长,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长文短教”,是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如果像以往的教学那样,按课文顺序串讲串问,结果肯定耗时低效。这就要求教师备课时要抓住开放的思维空间、牵一问而动全篇的核心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

  在反复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核心问题:“文中的哪些场景令你感动?你感动于什么?”以此问题放手让学生阅读批注,学生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汇报时自然把目光集中在桑娜和渔夫的表现上(即文中的重点段落),此时教师及时抓住学生生成的资源,引导学生品味文字,感受桑娜的善良,进而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尤其是在把课文中相关语段重组朗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将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品质,体会表达方法无痕地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了阅读教学所提倡的得意、得情、得法。

  二、注重读中领悟,学*表达方法

  “读”是学生与文本间实现心灵对话与沟通的最有力桥梁,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应让学生充分的品读、感悟。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非常想构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阅读教学,使学生的思维在广阔的空间里自由飞扬。因此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文本,注重以读为主,以自己的情感感染带动学生,努力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内容,读中品味语言,读中领悟方法。要帮助学生在学*中不仅理解内容,而且悟到以上写法,最有效的解决方法便是读。

  文中桑娜的心理活动描写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在教学这一环节时,我设计了这样几个层次:

  1、在学生自学自悟的基础上,通过朗读引导他们体会桑娜当时的复杂心情,感受她的善良品质;

  2、借助课件,从省略号句子的正确朗读中,体 桑娜复杂内心活动所起的作用;

  3、结合上文对桑娜家庭环境与自然环境的描写,通过对相关句段的重组朗读,进一步感受人物的美好品质;

  这样的教学过程,读的目的性很明确,符合学生结合人物心理活动描写,感悟人物品质的*惯与规律,遵循了在联系中读懂文本的语文学*方法。把感受人物品质与学*表达方法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既“读进去”又“读出来”,阅读教学取得了一定的实效性。

  当然,由于自己的能力和水*有限,教学中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我虽然有意识地进行了读的训练,但学生读得还不够充分、畅快,源自教师对读的指导方法还有待提高。此外,及时捕捉课堂生成资源,进行有目的的引导,教师语言还不够准确精炼。今后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从而真正实现以学定教、以学导教的最佳境界。

  核心提示:教学中,我希望学生通过课文内容,感受主人公桑娜和渔夫勤劳、淳朴、善良,学*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教学中,我希望学生通过课文内容,感受主人公桑娜和渔夫勤劳、淳朴、善良,学*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一、成功之处

  1.整堂课注重基础知识的训练,在讲课时把字词句的训练,句式训练,标点符号的运用。人物描写等方面内容穿插在教学中,让人觉得实在、不空洞。整堂课节奏明快,水到渠成的活跃了课堂气氛。

  2.注重人物的心里活动。从桑娜的心里活动变化过程中体会她的品质,老师先让孩子们读课文,找找哪些词句是描写桑娜的心里变化的。再让他们细细品读这些句子,通过学生的.交流以及老师的引导,让学生从句子中体味到桑娜矛盾、犹豫、坚定的心理变化过程。从桑娜这一系列的心理变化过程中感受到她的善良、爱心。

  二、不足之处

  当然,一堂课也不是完美的,总会有那么一些遗憾,这堂课值得探讨有对学生朗读指导还显不够。

  三、改进措施

  1.从读中感受,从感受启发。

  2.让课堂上的语言技巧富有激励生动,会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学生敢说、有说、会说,才能活跃课堂气氛,也会让课堂教学更精彩。

  《穷人》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短篇小说。课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

  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在本文的教学上,我力求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

  德。首先,我在教学开始时采用引导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阅读本文的兴趣。如,“为什么用‘穷人’做题目?”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在学生读通课文后,我让学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怎样的事。然后,让学生通过认真研读,从课文中找出描写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句子,体会穷人的高尚品质。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注意抓住桑娜抱孤儿回家后复杂的心理活动以及桑娜与渔夫的对话,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桑娜这样做的意义,从而体会桑娜的善良品质。因为理解桑娜复杂的心理活动,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所以,我让学生用充足的时间朗读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语句,让学生想象:桑娜在继续等待丈夫的时候想到了哪些?为什么会想到这些?接着让学生再读读描写心理活动的语句,了解省略号的作用。最后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进一步体会桑娜的崇高品质。此外,在教学的过程中,我还注重加强学生的感情朗读。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好桑娜复杂的心理活动与她和丈夫的对话。

  因为课后小练笔是续写《穷人》。桑娜告诉丈夫自己已经把孩子抱回家后,课文就戛然而止了。孩子的命运会怎么样呢?桑娜与渔夫又会带领孩子怎样渡过一个又一个难关?这些问题牵动着学生的心。因为学生*时较少练*写续写,因此,在教学时,我先告诉学生续写时要把握故事情节的主线,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无论最后发展成什么样子,主线不能变,人物的思想品质不能发生本质的变化。接着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和创造。因为,这个故事非常感人,学生对《穷人》这篇课文已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非常关注接下来的结局将会是怎样的。于是,我创造机会举行《穷人》续写交流会先让他们进行小组的交流,说说接下来的情节将会是怎样的,然后让他们继续展开丰富的想象,写下一篇又一篇精彩的续写,从学生交上来的文章中,我欣喜地发现原来学生的想象能力是如此丰富,他们充满爱心,给予桑娜一家非常美满、幸福的好结局。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4

  《山雨》是一篇如诗的散文,课文用优美抒情的语言,先写山雨悄然而至,由远及*,雨声歌谣般动听,接着着重描写雨中山林令人难以忘怀的绿色,最后写雨悄悄的停了,林中留下雨的余韵。文章寄情于景,处处洋溢着对山雨、对大自然浓浓的爱和深深的眷恋,字字句句婉丽动人,极富感染力。

  课前我一遍遍朗读,陶醉于文字营造的优美意境之中,抒发着由文字牵引的心灵深处涌动的情感。静下心来,一个疑问涌上来:孩子们能透过文字对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情有所体会和感悟吗?怎样引领孩子们用心用情畅快淋漓地淋一场山雨呢?思索良久,我的思绪又回到“情”字上。对,就用我的情去感染学生,用我的情去催生学生的情吧!

  上课伊始,我深情地对孩子们说:“《山雨》是一篇很美的散文,作者用如诗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清幽雅致、令人神往的山林雨景图。老师非常喜欢这篇课文,课前老师一遍遍地读,一遍遍想象着雨中的'情景,随作者一起沐浴山雨,品味雨中山林的千般秀美、万般神奇,抒发心灵的感动。学*这篇课文时,希望同学们像老师一样多读、多想、多感受,在读中想象如诗如画的山林雨景,感受语言中蕴含的情感。”

  听了我的这番话,孩子们的神情显得有些神往。开始读书了,气氛并不热烈,有些孩子甚至无动于衷,表情木然,显然没读进去,做做样子罢了。我不去理会他们,而是拿起书本,边在教室里踱着步边小声朗读课文,我的头脑中不时闪现着课文描写的情景,闪现着生活中类似山雨的幕幕往事。我读得动情极了,投入极了,一遍又一遍……我踱过每个孩子身边,眼睛的余光发现他们都会停下来,盯着看我入神的朗读,我不去管他们,由他们看。渐渐地、渐渐地,教室里的气氛热烈起来,朗读的声音越来越响亮,悄悄扫视,孩子们摇头晃脑,从他们丰富的神情中,我发现他们都像我一样全身心投入到课文中去了。

  接下来我说:“孩子们,我给大家朗读一遍吧,可能会读得不够好,但我会用心去读,表达我的真情。”于是我娓娓读来,雨前的悄然、神秘,雨中的美妙、神奇,雨后的清新、幽静,我的眼里饱含泪花,将课文演绎得那样从容、自然,孩子们有的聆神倾听,有的呆望着我,有的闭目神思,无不入情入境,如痴如醉,课文读完,教室里掌声响起,诗意悄然酝酿着。

  读完课文,孩子们谈了自己听后的体会:“老师的朗读,使雨中的山林显得更加多姿多彩,我们好像身临其境,陶醉在山雨那美妙的情境之中。课文读完了,而我还在意犹未尽的回味着大自然的美,好像还没有看够似的,真想再回到雨中遨游。”“我感觉作者和彭老师拉着我这个对大自然充满好奇的小女孩,一起来到了这仙境般的山林中。雨水滴落在树叶上,树叶显得更绿了,我能触摸到那嫩绿的树叶。”“老师读课文时,我仿佛进入了梦中仙境,老师读完了,我才从梦中醒来。”

  我将下面的时光全交给学生,让他们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朗读或想像或批注自己的体会,充分与文字亲密接触,然后与全班同学尽情交流、表达自己的感受:有的结合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谈阅读体会,有的用声情并茂的朗读展示自己的阅读体验,有的朗读自己读文时写下的随笔抒发自己的情感。如“我本来很讨厌雨,读了课文后,我知道了,雨其实很美,它是一首无字的歌谣,神秘飘渺,令人遐想;是一支画笔,能渲染出色彩丰厚的的水墨画;是一个钢琴手,能奏出美妙动听的音乐。”“山雨,淅淅沥沥,如流星飞下╱那样纯洁、那样神奇╱山雨,一个属于大自然的美。”“课堂上,老师动情的朗读,同学们精彩的发言,静静地将我带入了那美妙的情景之中。听啦,轻快的音乐沙啦啦啦;看啦,晶莹的雨珠飘飘洒洒;闻啦,栀子的清香沁人心扉。”“我想,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吧,不然怎么会写得这么好呢?一定是的!”……只要孩子们的表达中能透露那么一点自己的感悟、一丝自己的真情,我就充分肯定他们。就这样,我和孩子们与作者进行着心灵的交流,情感的碰撞,美在我们心灵中弥散,我们陶醉其间,忘记了时间,忘记了下课……

  这节课让我深深体会到:只要心中有情,就能从心底流淌出最美的声音;只要心中有情,就能营造诗意的课堂。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5

  《花脸》这堂课要通过四十分钟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课文的深刻内涵:对花脸的热爱是对英雄的热爱,也是对民族文化的热爱。这是教学目标之一。同时,如何引领学生,走哪条路是设计教学环节的关键,也是课文的切入点。这堂课的第二教学目标从这点入手:抓文眼体会红线串珠的写作方法。既随文渗透隐性的学**惯与方法,又体现读写结合的教学理念。

  实现教学目标的课堂教学就是组织学生沉浸于文本,与文本、作者对话的过程,也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带着这些理念,整堂课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第一个教学环节是导入——演一演,展示花脸。一般来讲,导入以激发兴趣,创设情境为主。我在课前,让学生在网上找花脸,愿意的还可以做花脸,体验了戴花脸的感受。所以,导入中更有为课文学*铺设的情感准备。

  第二个教学环节是理思路,使学生对文章的大致内容了然于心。“大抵观书先需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熟读是阅读感悟过程的第一步。我采用了默读和交流的方式,让学生静下心来真读书。

  第三个教学环节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即研读课文。这个环节也是引领学生走向文章的精神实质的过程——先让学生找出文眼“喜欢”,再和学生们一起分析感悟作者如何围绕文眼表达对花脸感情的发展变化。于是,在这个环节设置了两个大问题,贯穿于整个环节:每一段是如何表现“喜欢”的?每一段的“喜欢”有何不同?学生扣住了课文中精彩的语言,表达了个性化的体验,有共识,也有异见。读、品、悟,再读、再品、再悟。师生在文本中前行,随着课文内容从一般的花脸——特别的花脸——关公的花脸——关公花脸的深层内涵的'展现逐步挖掘出作者情感的发展轨迹:由喜欢——崇敬——自豪——孩子的炫耀,知之越深,爱之越切。

  学生是主体,老师必须要关注学生的需求,第四个环节更是为他们设计的,那便是主题之外的多元解读。“童真”、“童趣”、“对过年的渴望”、“传统民俗”等等这些都是孩子们读出的,丰富多彩又各圆其说,这正是语文学*的魅力所在。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6

  核心提示:教学中,我希望学生通过课文内容,感受主人公桑娜和渔夫勤劳、淳朴、善良,学*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教学中,我希望学生通过课文内容,感受主人公桑娜和渔夫勤劳、淳朴、善良,学*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一、成功之处

  1.整堂课注重基础知识的训练,在讲课时把字词句的训练,句式训练,标点符号的运用。人物描写等方面内容穿插在教学中,让人觉得实在、不空洞。整堂课节奏明快,水到渠成的活跃了课堂气氛。

  2.注重人物的心里活动。从桑娜的心里活动变化过程中体会她的品质,老师先让孩子们读课文,找找哪些词句是描写桑娜的心里变化的。再让他们细细品读这些句子,通过学生的交流以及老师的引导,让学生从句子中体味到桑娜矛盾、犹豫、坚定的心理变化过程。从桑娜这一系列的心理变化过程中感受到她的善良、爱心。

  二、不足之处

  当然,一堂课也不是完美的,总会有那么一些遗憾,这堂课值得探讨有对学生朗读指导还显不够。

  三、改进措施

  1.从读中感受,从感受启发。

  2.让课堂上的语言技巧富有激励生动,会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学生敢说、有说、会说,才能活跃课堂气氛,也会让课堂教学更精彩。

  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5

  本学期最后一个单元的教材是“艺术的魅力”的主题。钟子期善听俞伯牙弹奏,讲述了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俩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月光曲》的传奇故事,告诉我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蒙娜丽莎之约》这一杰出的画作更是让我们感受到神秘而永恒的美。

  课文先是描述了大家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排队等候欣赏,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艺术的魅力。接着介绍了《蒙娜丽莎》画像,具体介绍了画的尺寸大小,人物的外形,特别详细描写了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和神秘的微笑,以及她优雅的坐姿、交叠的双手和幽深茫茫的背景;最后告诉大家,蒙娜丽莎给人带来心灵的震撼,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7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主体差异和不同的学*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我们现在的小学生,特别是十岁以上的儿童,已进入人生的“第二断乳期”,他们开始敏感地意识到自己在精神与人格上的独立,想扑腾着理想的翅膀独自飞入高空,寻找属于自己的天地,他们也不再轻易放弃自己的观点。这正是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的非常有利的时机。作为教师应根据探究性学*“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善于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

  在教学苏教版第十册第十一课《麋鹿》时,我就运用了这样的方法,并很有感触。

  一、问题让学生提

  传统教学中课堂上的大多数的问题都是由教师在备课时精心设计出来的。课堂上教师提问时,学生答的内容如果能与教师心中的“标准答案”一致,教师就会感到非常满意。殊不知,探究从提出问题起步,而问题是智慧火花。“学问学问”,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不仅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而且也能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去探究。这是新课程对我们的要求。《麋鹿》这课虽是记叙文,但知识性很强,语言通俗易懂。加之麋鹿是珍稀动物,动物园中几乎没有它的身影,很多学生连见都没有见过。很容易激发他们好奇心、求知欲,因此我决定一改以往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发问、自己探究。

  1、扣课题发问

  为了激发学生学*的兴趣、探究的欲望,在揭示课题时,我问学生:“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如果你是本文的作者,你想向大家介绍些什么内容?”由于*时我很注意这方面的训练,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很高,提出了许多的问题:“麋鹿是什么样子的?它生长在什么地方,它的生活*性怎样?……”我把这些问题一一揭示出来,其目的`有二:一是表示尊重学生的求知欲望,对学生提问的认可;二是作为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的引导。

  2、扣关键词句发问。

  揭题设问这个环节完成了,我没有就此放手,而是对学生说:“大家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看来你们对麋鹿真感兴趣,想不想自己去了解它、研究它?”学生一听两眼放光,我一看时机成熟了,就引导说:“要弄懂这些问题,主要靠自己仔细读书,现在请你们初读课文,看看能不能抓住一些关键词句再提出新的问题?” 学生们一听积极性更高了,就非常认真地读了课文,很快又提出了不同的问题,如:有的学生抓住“麋鹿的经历充满传奇色彩”。这句问道:“麋鹿是一种动物,怎么会有传奇色彩?”有的学生问道:“麋鹿像牛像马像麋像驴,应该叫四像,为什么叫‘四不像’?”……,我把这些问题也写在了黑板上,以引导学生理解词句的意义。

  3、扣“留白”发问。

  新教材中有不少地方留下了空白,给学生的探究留下了空间,教师应善于发现它们,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麋鹿》教学时,我就注意到这一点,并借以启发学生,“请大家看看课文中有没有没交待清楚的地方,有没有你认为写得不太满意的地方。”学生又读了一遍课文,提出了不少的问题。如:“麋鹿为什么会销声匿迹”、“为什么其他地方的麋鹿都死去了,只有贝福特公爵私人动物园的麋鹿存活了下来”、“为什么将黄海滩涂作为麋鹿自然保护区”……,这些问题,不但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了解,而且让他们知道读书要边学边思,不要受课本的限制,还应从课文出发,把阅读延伸到课外,去寻找新的信息。当然,这三种发问的切入口不一定每课都适用,应根据不同课文有所取舍。

  二、学法让学生自己选

  问题提出后,我没有将它作为一种摆设,而是启发学生:“看看这些问题,哪些是可以归为一个大问题的?”以此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归类,分清主次。如何引导学生探究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呢?我采取了这样的方法。

  1、探究的内容让学生选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如果违背他们的意愿把探究的内容硬塞给学生,可能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我让学生先围绕主要问题,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内容去阅读,这样全班自然就形成了几个学*小组,由自选的组长组织阅读。

  2、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选

  问题确定后,如何进行有效地学*、探究呢?我引导他们进行比较分析,看看这些问题哪些通过仔细阅读课文就可以解决了,鼓励他们向书本学*;哪些可以通过查找有关资料可解决的,引导他们进行阅读;哪些必须去实地进行调查了解,鼓励他们向实践学*。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们自然会遇到新的困难、问题,如:找不到理想的图片,不知如何将调查到的内容有条理地写出来……我不是直接将答案给他们,而是根据不同的问题提一些合理的建议,鼓励他们不怕困难,想办法去解决这些问题,帮助他们增强了自信心,又培养他们坚韧的毅力。

  3、交流的形式让学生选

  这样的教学为学生营造了自由、民主的氛围,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他们除了在课堂上认真研读课文,还利用课余时间去图书馆查阅资料,去翻阅自己家的报刊,有的还在网上查寻……搜集资料之多,面之广,大大出乎我的预料。有一个小组的学生对我国现有麋鹿的数量、种群分布及生存状态作了比较细致的调查。搜集到的资料如何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呢?我没有去干涉,而是鼓励他们自己设计、自己安排,第二课交流时,有的小组在班级办了个图片展,有的小组写了小调查报告,有的小组进行现场介绍……形式生动活泼,效果很好。我用欣喜的目光看着他们,情不自禁想起了陶行知先生的一首小诗:“别看我们年龄小,其实人小心不小。谁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不再做居高临下的权威,而要做一个引路人,做学生的好伙伴,与学生共同参与读书,探究的劳动是十分有意义的。

  三、效果让学生评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的欲望。”教学活动评价的意义就在于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注意让学生知道评价的结果,更应让学生参与评价的过程,让他们感受到自己以及同学取得成功的快乐,从而更好地调动他们学*的积极性。

  1、主动放权

  2、此次活动由于是分小组进行的,在总结评价时,我没有自己包办代替,而是让学生直接参与评价,成为评价的主人。让他们在小组内谈谈本课学*的收获,尤其是自己参与探究过程的感受。让他们评小组内表现最突出的学生。学生都感到这种探究性阅读与以往的学*相比虽然自己花的时间多一些,但学到的东西更多,印象更深,感到更快乐。

  2、适当示弱

  我们的古人早就发现“师不必贤于弟子”。在今天这个信息时代,尤其如此。我们的教师应客观地看到这点,放下架子,适当示弱,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求真务实、不唯师是上、敢于质疑的品质。在本课教学活动结束后,我不仅对全班学生的学*积极性以及所取得的效果作了充分的肯定,还情不自禁地对同学们说:“《麋鹿》这课的学*,让我重新认识了大家,你们是研究麋鹿的小专家,给老师上了生动的一课,让我也知道了不少关于麋鹿的知识,你们是我的一课之师。”学生听了个个兴奋不已。我想他们一定尝到了自主探索的乐趣,体验到了成功的欢乐。

  3、注意延伸

  学*是没有止境的。一篇课文只是一根链条上的一个小点,为了让学生能由此及彼,举一反三,我让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课文,看看哪些内容我们本可以进行探究的;看看后面的课文哪些我们还可以运用这样的方法来学*。这样做目的在于告诉学生,探索亦无止境,今后应用探究的方法学*;不同的课文所选择的学*方法也应有所不同,一个会学*的人应当学会选用最恰当的方法取得最佳的学*效果。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8

  《詹天佑》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是德育教育的好教材。文章选材典型,详略得当。修筑京张铁路的经过只选取了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三件最困难的事来写,很能说明问题。而开凿隧道,只选山势高、岩层厚的居庸关和长度长的八达岭记叙,很有代表性。

  一、成功之处

  教学本课,为了更好地突破教学重难点,我采用了围绕中心词,主动探索的学法;画一画,浅显明白;演一演,生动有趣等教学方法。例如:课文写“勘测线路”这一段,由于内容长,我先让学生自学:这一段重点表现了詹天佑哪种品质?再让学生分四人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又如在开凿隧道时,先引导学生细读课文,然后,引导学生画出两种开凿方法的草图。讲解“人字形”线路时,我在黑板上画出草图,用粉笔刷当火车,请学生示范开火车,讲述情形,然后让大家用橡皮当火车在文中插图上试开,边读边理解。这样,学生对詹天佑的“人字形”线路设计心悦诚服,不住地称赞“詹天佑的确是个杰出的.工程师”。

  学生通过读书、动手、动脑等实践活动,有了较深感悟,从而体会到了在生活中、学*中处处都需要创新精神,使学生得到了启发,对学生起到了导行的作用。

  二、不足之处

  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的情感体验还不是很深刻,学生的回答也还是停留在比较浅的层面上,谈得也比较泛泛。

  三、改进措施

  1.尽管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让遍数和时间一样充分。

  2.教学修筑京张铁路那一部分是时,要以理解社会环境中的困难为铺垫,这样学生谈起来就不会苍白无力。

  3.在处理“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时,,我想如果结合“连外国的工程师也不敢轻易尝试”这个内容以及当时的施工条件来看詹天佑的设计,学生体会詹天佑的“杰出”就会水到渠成。

  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让我明白了每一篇课文的教学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要针对文章特点选择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有效的方式,唤起学生的精神世界,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率、高质量。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9

  “学*,首先就是模仿,而模仿则必须要有榜样,模仿是为了实践”因为写作不是空中楼阁,可以凭空出现,模仿也不是依葫芦画瓢完全照搬。模仿是就“发现”环节中所发现的写作技能,将其通过模仿方式运用到自身的写作实践中,从而形成自如运用名家写作技能的能力。叶圣陶曾经指出“写作的历练在乎多作,应用从阅读得到的写作知识,认真地作。”,我们就把这一观点看作是从发现到模仿的过程。

  值得一题的是,模仿并不仅仅是就发现中所得写作知识进行模仿,而应该是一个可以灵活变通的过程。所以我们决定在上课时教师根据学生所发现的知识提供合理、合适的模仿程序或流程。最后我们也决定使用范文,但是教师在这一环节中起到的`作用非常大,也就是教师是否能够及时合适地对学生所发现的知识进行模仿练*,使知识从发现的意识变成实践能力就显得非常地重要了。

  另外,还有可能影响学生对于本次*作所发现的技能掌握程度,继而影响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也就是说,使学生对该素材有亲身体验而能够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来是这次*作指导的重点了。这一环节对教师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即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的生活体验以及写作的内容,教师应尽量地与学生沟通,认真发现学生的普遍的生活阅历,并敏感地发现学生所感兴趣的生活点,使之成为学生模仿*作当中的生动题材。我们认为模仿环节中可涉及的题材和环节有:

  1、一般模仿。

  即对于“发现”过程中所获得的写作思路、写作技巧、写作情感等以某一题材进行模仿练*。因此在此次*作时学生通过模仿范文掌握了写作思路,先写外部特征,再写价值用途价值。在*作中写出过过度句,比喻和拟人的句子传神而生动,介绍价值用途的句子幽默风趣,其水*比以往*作的某些命题作文要高出许多。而且通过这一次练笔,学生加强了对生活素材的发现意识。

  2、特殊模仿。

  对于所发现的写作水*较差的学生,可以进行适当的范文学*与指导,这对于部分学生有一定的激励作用。中下水*的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好的激发,尤其是认识到自己也能写出优秀的文章会产生了“比一比”、“我能行”的心理,这次我们中下水*的学生也上交了一次高水*的*作练*。模仿还是值得商榷的。由学生自由提出,或根据学生水*与需要补充范文,或根据写作思路进行商榷推敲,或就写作内容补充丰富的材料。总之形式可以多样,关键看学生的发现侧重点。既要一定的模仿,但又防止千篇一律,这就要看教师的作文指导水*了。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10

  今天上午,在学校组织的教学能手示范课活动中我执教公开课《最后的姿势》一课,课堂上,学生展示讲解的表现既在我的预料之中,又有点出乎意料。

  说在我预料之中,是因为我对孩子们太了解了,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我都能猜到他们的心思,自然,我的举手投足也逃脱不过他们的眼睛。所以,我与孩子们间有着一种无形的默契。况且,在我性情的影响下,孩子们学*起来个个激情澎湃,朗诵起来个个声情并茂,那姿势、那劲头,活脱脱一个个小时候的我。再者,课改以来,我克服重重困难,摸索中改进,改进中反思,坚持以“学生展示讲解、教师相机点拨”的`新型学*方式上好每一节课。在长达一学期的课改尝试中,学生展示均学会了先品读句子,再抓重点词句谈体会悟感受,久而久之,我也*惯了他们这种展示方式,因而,意料之中,不足为奇。

  说到出乎意料,最大的感受就是要想展示好必须预*好课文。充分预*好课文是展示能否成功的关键。公开课与*时课的区别就在于公开课学生预*得更充分,预展得更流畅,所以课堂展示也比*时的展示更精彩。所以我们也更有理由相信,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他们会还我们一个精彩。只是,我们*时稍稍偷了懒,往往是课前才把导学问题设计好,然后进了教室,因问题字数较多,也懒得在黑板上写问题,给学生匆匆一念问题了事,于是,学生在问题不明朗的情况下紧紧张张预展、板书、展示,效果肯定不如公开课。由此,更多的是我们的过错,不是学生的笨拙。在充分预*后的本节公开课上,我看到了学生的自信坦然,听到了学生的妙语连珠,感受到了学生的激情四射,所以感慨万千,对自己、对学生又增添了无限信心。

  更窃喜的是,校领导能够及时体察民情,本学期决定不惜代价,让众多学生人手一份导学案,这无疑是教学中的雪中送炭。这样大快人心的决策,真正以学生的发展为重,真正做到了为学生服务。期待本学期学生的自主学*、展示讲解能有新的突破。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11

  这位教师上这一课最独到的地方是教师自己被文中的动物之间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感动了,被文中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信任、互相帮助、和谐相处的美好关系感染了,用自己的情,文中的情激发了学生的情,使课堂始终被一种浓浓的情感包围着,这份情感随着读书的深入,对话的深入弥漫开来,散发到教室里每一个角落,渗进教室里每个人的心田。

  1、用人类的情感去感受狐狸一家的亲情

  教师很快让学生理清故事起因经过和结果,然后引导学生读书,看老狐狸为营救小狐狸做了哪些努力,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文章以生动细腻,充满感情的笔触娓娓道来,很多地方读来让人感动至深。学生纷纷找到自己最感动的地方谈自己的感受,比如,冒着生命危险给营救小狐狸;为陪伴小狐狸,蜗居在地板下等等,教师总是充满激情地提升:这种陪伴,这种照顾难道和我们呢人类不是一样吗?这句话的反复出现,一次,两次,三次,频繁地冲击着孩子们的耳膜,也在孩子们的心田激起涟漪,是啊,动物和我们人类一样也有这样感人至深的亲情,一种对生命的敬畏,对生命的热爱之情不也悄悄地植根在孩子的心田吗?

  2、用人类的语言去表达狐狸一家的心声

  孩子们沉浸在狐狸一家的亲情中,老师放上一段略带伤感的音乐,用包含激情的语言激发学生心中涌动的情感:自己读一读你感动的句子,句子里包含狐狸的多少心声啊,老狐狸不能言,小狐狸也不能言,但我们能言,替它们说一句心中的话。前面情感铺垫,音乐的渲染,教师语言的感染,让孩子们深深沉醉其中,孩子们的情感被点燃了,激发了,教室里出现了动人的场面:空灵的音乐流淌着,孩子们动情地朗读着,真诚地述说着,时间在这一刻仿佛静止不动了,一种美妙的情感在教室里传递着。听听孩子们替狐狸表达的心声:无论何时何地,我都会保护你的;我的儿子,无论有多大的困难,我们都不会放弃的;相信我们,一定会把你救出来的……孩子们真正走进课文了,融进课文了,仿佛自己就是文中的一个。

  课上到这里,无须多说,孩子们已经被感动了。文章要传递给孩子们的感受狐狸一家的'亲情,与其他生命互爱互助,和谐相处的主旨已经不知不觉印在孩子们心里了。

  但是,教师不满足,用了相当的时间进行了一番*乎说教的总结上升,一下子冲淡了学生自身的体验。如果到这里,教师没有过多的说教的东西,而是留给孩子更多的回味,让孩子在今后的生活体验中丰富加深这种体验,或者给孩子提供“斑羚飞渡”之类同样震撼人心的文字让孩子自己去读,留给孩子的思考的空间会更多一些。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12

  经过紧张的准备和投入地上课,我把高潮部分提到开头,再去追溯发生如此感人场面的原因。但共同的观点是让学生深入体会感受,如果从意外的'震撼着手,再来分析事由,感受情理之中,最后再次感受海鸥的异常举动,回环往复,效果更佳。还有在课堂上能否设置质疑环节,也引起大家的激烈讨论,应该说,学贵有疑,质疑对提高学生学*的主动性,更好更深地消化知识能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例如:学生提问:这个故事是真的吗?为什么说海鸥是吉祥鸟,富贵鸟?为何老人谈到滇池时心有不舍,却不能前往?提得很精妙,很到点,教师利用点拨,就自然过渡到下一环节介绍生活中的海鸥老人,从而引发主题的思考,教学思路一气呵成。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13

  《少年闰土》一文节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课文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个见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闰土的形象,反映了“我”与他儿时短暂而又真挚的友谊以及对他的怀念之情。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正确读写“胯下、厨房、刺猬、畜生、明晃晃”等词语;

  2、通过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

  3、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其中“通过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以及“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为了落实教学目标,课前,我将本课需要学生掌握的重点内容以预学单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预*时能抓住重点,带着目标去预*。而到了课堂上,学生根据课前预*的内容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老师再适时引导,及时补充、共学,提高课堂效率。

  为了解决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我在预学单中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闰土在和‘我’相处的过程中,给‘我’讲述了哪几件事?认真读一读这几件事,从中你体会到闰土是个怎样的孩子?画出相关语句,并抓住动作、语言等描写,联系上下文,把自己的体会批注在课文空白处。”按照惯例,这个问题本应放在课堂上,给学生专门的时间来阅读、批注,但我觉得学生在课下完全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至少在读完文本之后,会对闰土有个初步的`印象,因此,为了在课堂上腾出更多的时间来展示交流,我把这个问题放在了课下,让学生在预*时批注体会。

  当交流到这一问题时,我先让学生根据课前预*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并出示交流提示:

  1、交流时应先说明:‘请大家随我看第x自然段,我从哪句话中体会到闰土是一个xxxx的孩子’并说明原因。

  2、积极发言,认真倾听,取长补短,完善自己勾画的内容和所做批注。

  通过这样的提示来规范学生交流时的语言,并让学生明白只有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才能取长补短的道理。在小组简单交流后,学生对闰土的印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我们进行了全班交流。从整体上看,孩子们的表现还是不错的,如在交流“雪地捕鸟”时,他们能准确抓住闰土捕鸟的动作体会到闰土的聪明能干,抓住段末的省略号,体会到闰土的见多识广。因为课前有了充分的预*,小组内有了充分的交流,因此,在全班交流时,孩子们很快就通过四件事总结出了闰土的特点,但遗憾的是,在交流时,我的评价不是很到位,同时也缺少生生互动评价。

  除此之外,由于想呈现一个完整的教学流程,因此把本应两课时完成的教学内容压缩在一课时完成,结果造成课堂容量过大,尽管学生课前做了充分的预*,但整堂课上下来,我觉得有点累,相信学生听得也并不轻松,看来,以后还是要学会取舍。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的激情不够,导致课堂气氛比较*淡,随机应变能力也有待加强。一堂课下来,我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自己不会的东西、不明白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新的环境、新的挑战,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好好跟着前辈们奔跑吧!


六年级分数乘法教学反思菁选(扩展8)

——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乘法》教学反思优选【十】份

  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乘法》教学反思 1

  面对今年的班级,作业批改是个问题,一直来,我喜欢面批,特别是对学困生,我觉得面批他们的作业对他们会有更大的.帮助,因为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总体来说有以下几个。

  首先是接受能力差,他们往往反应慢,比同龄同学慢半拍甚至更多;其次,学*不用心,注意力集中不了,总是分神,如果课堂上趣味性的东西多,他又会“跑出”课堂更加收不拢心;再则,确实由于他对学*提不起精神,就是对读书“感冒”,再怎么弄都是心神疲惫;最后,还有可能是教师本身的素质,不能让学生对学*感兴趣,从而导致学*每况愈下。当然,最后一种的原因对小学生来说,发生的比例不大,毕竟儿童还是单纯的。针对学困生多的现状,我觉得我有必要对每一个学生的作业进行面批,我想,*几年自己的数学教学效果还说得过去的原因可能要归结在这上面。

  进入六年级了,开学至今已*一个月,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教学也已经结束。但这块内容让我上得头疼,心烦。在课堂上,我很明确得按照分数应用题的解答方法:找准标准量――找出关键句――写出对应分率――用对应量=标准量×对应分率来解答。可是学生就是找不准分率,特别是当“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和“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同时出现时,他们就弄不明白分率究竟是多少。我也知道分数应用题是个难点,一方面整数过度到分数,受整数的影响,学生适应度不够;其次,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的计算刚开始,学生对把分数计算的结果化成最简的把握还是难点,不易掌握。

  一种似懂非懂的状态从他们的表情上马上可以读出。在高质量的教学任务的要求下,我觉得对知识的强化训练还是必须的,而且一定要到位,所以这块知识点我是在有限的时间里,题量不多,要求以质量为主,我边巡视边指导,然后学生做完我及时面批,这样的反复训练学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再则大纲也要求,分数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除了引导学生正确分析、解答分数应用题,对于巩固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巧和能力都有积极的意义上,我也有跨度地做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对比性练*,因为分数乘法应用题是分数除法应用题的基础,分数除法应用题是由分数乘法应用题演变而来的,两者紧密联系易于混淆。而在教学时适当地进行对比训练,使学生在对比中求新、求异、求同、求实;这样学生在多变中思辨、纠错、探讨、沟通,以达到既长知识,又长智慧,收到事半功倍的良效。另外,在对学困生的辅导中,用直观的线段图进行分析,通过多变沟通联系,如补条件,补问题等的形式进行补充,这样也能提高学生解题的熟练程度。分数乘法应用题及分数除法应用题是这学期的难点,“温过而知新”,相信反复地进行有针对性的进行“磨练”,学生还是能进步的。

  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乘法》教学反思 2

  本节课是一节复*课,回顾本单元的教学,我认为“探索”是一个关键词——“结合具体的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是本单元的重点及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对数学知识的探索活动,要根据不同的材料和背景采用不同的策略才能达到活动的目的。例如在本单元的分数乘法(一)中,由于学生有比较坚实的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所以对于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的探索完全可以让学生独立进行。

  而在分数乘法(三)中,由于学生刚刚认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并且用图形表征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比较复杂,因此采用“扶一扶,放一放”的策略。具体的讲就是:通过简单的具体事例进行集体引导,再通过具体的探索要求帮助学生尝试着探索比较复杂的实例。

  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乘法》教学反思 3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以及分数加减法以及约分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所学内容属于分数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这些知识不仅可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而且也是后面学*分数除法、比、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以及百分数的重要基础。所以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应切实让学生理解一个数和分数相乘的意义,掌握一个数和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为后续学*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

  六年级共有24名学生,部分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惯,计算能力也还有待加强;大多数学生对新鲜事物比较敏感,喜欢动手操作,但思想不易长时间集中;有30%的同学基础相对薄弱,对数学学*的兴趣不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经历探索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能根据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推导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独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和学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自主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验分数乘分数、分数乘整数的简便计算方法(先约分后相乘)。

  教学难点:分数乘分数或分数乘整数先约分再相乘的书写格式。

  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乘法》教学反思 4

  最*学*了分数乘法这一章,目前学*的是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以及计算法则,还有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以及分数乘法的简便运算,还有小数乘分数。

  在最*的学*中,存在些许问题。

  一是计算练*不够。这一单元主要是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能熟练的计算。一个数乘分数的教学中,对于算理没有突出,只是让学生机械的记住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这个数乘几分之几表示。每天的计算量不够,导致部分学生对于法则遗忘较快,特别是在后期学*小数乘以分数时,学生转化成分数乘分数以后,不会计算了。

  二是重要的概念方法没有强调。例如,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这个数乘几分之几表示。很多学生不能完整流畅的说出这句话,数学语言缺乏。在以后的教学中,像这样的重点语句一定让学生一字一句的抄写下来,熟记。

  三是没有重视板书和格式。教师上新课时,一定要事先设计好板书,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重要格式,需要学生模仿的,这些内容一定要突出。注重课堂辅导,重点照顾那些有学*障碍的后进生,争取把问题在课堂上解决。

  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乘法》教学反思 5

  在教学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和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中,通过操作、演示、观察、比较等活动,即先形象具体,后抽象概括,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和算理。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操作,直观感悟,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从已学知识的基础上出发,利用知识的迁移和扩展,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教学时先通过对整数乘法的复*,使学生明确整数乘法的意义,再充分利用直观图,使学生清楚地看出可以用加法计算,也可以用乘法计算。

  引导学生把直观操作与抽象推理相结合,理解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的推导过程。

  由于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教学时我尽量加强直观,变抽象为形象,多给学生创造对手操作的机会,激发学生学*的兴趣,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直观操作的.基础上在推导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进而概括出分数乘法的法则。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惯和认真的学*态度。学生掌握这部分内容并不困难,但要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和练*,培养其认真审题、注意运算顺序、观察数字特点,、选择简便方法等良好的计算*惯和严谨认真的学*态度,为他们以后的学*打好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创造参与教学活动的情景,通过操作、演示、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通过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同时,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抓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学生了解知识間的横向联系。学生在联系和比较中找到了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并获得探索知识的体验。

  还要重视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内推力。

  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乘法》教学反思 6

  本单元的重点有两个,而且这两个重点是交织在一起的:一是乘法意义的拓展及简单的应用,二是分数乘法法则的掌握。

  分析教学内容从数学应用的角度来备课,分数乘法这一单元学生只要能从具体的问题中判断两个数据之间存在的相乘关系即可,只是这个相乘的关系要有新的拓展,即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教学时我重点关注以下几方面予以检测,从而把复杂问题简单化。

  ⑴让学生用画图的方式强化理解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

  ⑵强化分率与数量的一一对应关系。

  ⑶帮助学生理解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不同。

  ⑷利用分数进行单位互化,如:2/5时=()分1/5吨=()千克。

  在本单元教学中我先放手让学生解决教材上提供的具体问题,在讲评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分为两个层次:一是通过沟通不同解决方法之间的联系(图解、加法解、乘法解),将整数乘法迁移到分数乘整数,二是运用分数乘整数的意义解释计算的地过程,使学生理解计算的道理,初步感知挖掘数学概念本身方法的重要性。涂一涂、算一算的重点放在涂上,使学生巩固意义,同时通过以形论数理解计算的道理。试一试的重点则在分数乘整数计算法则的总结。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概括起来:以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为起点,以分数乘整数的法则为归宿。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在教学中我突出了类比迁移和数形结合的方法,将分数意义以图的形式呈现,做到以形论数,在通过对图的理解抽象出问题实质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倍(几分之几)是多少,运用类比的方法得出求6的2倍是多少和求6的1/2是多少都用乘法,进而列出算式,完成以数表形,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的道理。

  优点: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大部分学生都能进行分数乘法的计算。

  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乘法》教学反思 7

  分数乘法是在前面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分数加减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成功之处:

  1、明晰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数乘法包含两种情况:一种是分数乘整数,另一种是分数乘分数。在教学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中又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分数乘整数;二是整数乘分数。虽然它们的计算方法相同,但是表示的意义却不相同。学生非常容易在此处出现意义上的模糊。例如:2/3×4表示4个2/3是多少,而4×2/3表示4的2/3是多少。教学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时,学生出错较少,能够清晰的表示出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2、明确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在教学中,对于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要让学生明确分数的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而对于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要让学生明确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在计算中先约分,再计算,会使计算变得简便。

  不足之处:

  1、学生在计算分数乘整数时,还是有个别同学把整数和分子约分计算,还有的出现先计算,再约分,容易出现约分后的分数不是最简分数。

  2、在计算小数乘分数时,学生容易出现小数与分母约分后得整数的现象。

  3、在简便方法计算时,学生容易出现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的错误。特别是形如2/9—2/9×7/16这样的题目,学生往往不知道是应该应用乘法分配律来进行计算。

  再教设计:

  1、强调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特别是整数必须要与分母约分。

  2、强化练*形如2/9—2/9×7/16这样的题目,避免学生在此题目上出错。

  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乘法》教学反思 8

  本单元教学分数乘法,是在理解了分数的意义,掌握了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编排的。它能进一步促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为后面教学分数除法打下基础。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分数乘整数,一个数乘分数、分数混合运算、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解决问题和求比一个数的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解决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我做到一下几点:

  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注重数形结合

  本单元概念较多,且比较抽象,而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直观形象思维的支撑。因此,在引入新的数学概念时,我运用适当的图形、图示来说明数学概念的含义,化抽象为具体、直观,帮助学生理解。例如,在教学分数乘分数时,例3是李伯伯家有一块1/2公顷的地,种土豆的面积占这块地的1/5,种土豆的面积是多少公顷?若只是空洞地讲学生很难理解,于是我画了一个长方形来表示1公顷的地,先让学生找出1/2公顷有多大,用阴影部分表示,有的竖着分,有的横着分,再找出1/2公顷的1/5,就是把1/2公顷*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1份,用反方向的阴影部分表示。再观察两个阴影重叠部分占了整个1公顷地几分之几,用虚线分好,这样占了1公顷地几分之几也就是几分之几公顷。结合图示法学生很自然地推导出了分数乘分数的方法。

  二、解决问题注重解法多样化,拓展学生思维

  学生的思维应该是开放的、发散的,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注重算法、解决多样化,让学生更爱动脑,数学水*提高一个层次。例如在教学例9这类求地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解决问题时,我先让学生找出单位“1”,画出线段图,看图思考有哪些解法。有的学生想到了可以用单位“1”乘对应分率得到对应的具体的量,有的学生想到可以用单位“1”加上或减去多或少的部分得到对应的具体的量,也有的学生想到先求出1份是多少,再求出多份是多少的办法。这样集中各个学生的思维,大部分同学都掌握了三种方法,解题时可选择自己最理解的方法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在这样的教学下,大部分学生对本单元知识掌握的较好,只是每次解决问题我基本都让学生画出线段,借助线段图学生较为容易就能解决了,但有的学生比较懒不肯画线段图而往往出错,因为这样的线段图并没有在他脑海中形成,这是我教学中的困惑,我将继续研究。

  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乘法》教学反思 9

  今天,我教学分数乘法的第一课时,分数和整数相乘。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使我深刻地感到预设与生成的重要关系。在教学乘法的意义以后接下来首先想通过从意义上理解分数乘法的方法,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我指着板书:3*2/15=2/15*3=2/15+2/15+2/15,要算3*2/15或2/15*3就是算什么?(算3个2/15的和)接着完成板书:3*2/15=2/15*3=2/15+2/15+2/15=2*3/15=6/15=2/5(公顷)到这里,老师以为学生很明白,接着就按照预设走下去。

  出示:1/8*2 1/8*3 1/8*4师:下面这些算式各表示什么?能像老师这样算出结果吗?生板演:1/8*2=1/4.........。 一直都用整数和分母约分。我一看就不知所措了,如果说着三个同学已经事先学会了,那并不代表所有的同学都会啊!也可以说他们能理解为什么用整数和分母约分吗?其他同学如果机械模仿那怎么能真正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我原本的目的关键在于先通过掌握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在此基础上追问:80000*1/8难道还要用80000个1/8来求和吗?从而来激发学生观察整数乘分数的方法,即通过写出相同加数来求和还不是个简便的办法这一教学思路。下课以后心理很不是滋味,决定到六(3)班再上一次,这次我对以上环节作出了调整。师:1/8*2表示什么?生:表示求2个1/8的和。师板书:1/8*2=1/8+1/8=1*2/8=2/8=1/4,追问:1/8*3呢?1/8*4还能这样算吗?(生说老师板书)此时板书的过程很清晰了。突然出示:80000*1/8问:还能这样写下去吗?此时学生都摇头说不能,很麻烦!师:那也就是说通过写出几个相同加数来求和的方法计算整数乘分数还是有一定局限的是吗?学生都表示肯定。接下来教师擦去以上的求和过程直接引导学生观察计算中的特征,引发学生思考,达到了引导、质疑的学*氛围。

  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乘法》教学反思 10

  今天的教学内容是分数乘分数,重点是巩固和进化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

  在教学实践中我继续采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帮助学生达成以上的两个数学目标。对于今天的探究活动没有直接放手,这是因为学生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因此在整个得教学过程分为三个层次:

  一、引导学生通过用图形表示分数的意义,再用算式表示图形,深化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感知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

  二、以3/41/4为例,让学生先解释算式的意义,然后用图形表示这个意义,最后在根据图形表示出算式的计算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以形论数和以数表形的过程是学生巩固分数乘法的意义,体会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

  三、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独立完成教材中的做一做,进一步达成以上目标,并为总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积累知识。可以说整体教学的效果还好。

  通过今天的课我对数形结合的思想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由于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的道理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不是很容易,所以利用图形使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在本单元教学中就显得特别重要了。纵观教材中,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也有着不同的层次,例如上学期的分数乘法(一)和分数乘法(二)中是利用具体的实物图形,帮助学生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在本学期的分数乘分数中是利用直观的几何图形,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计算道理;接下来的分数乘法应用中,我们还将利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法应用的问题;使用的图形越来越简约体现了教材对数形结合思想渗透的一个过程。

  数形结合的过程不是简单的抽象变为直观的过程,而是抽象变为直观之后,再从直观变为抽象,也就是要讲以形论数和以数表形两个方面有机的结合起来,只有完整的是学生经历数与形之间的互动,才能使他们感知数形结合,才能使他们能在解决问题时自觉地应用数形结合的方法。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