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教案 (菁华5篇)

首页 / 教案 / | 教案

司马光教案1

  教学要求:

  1.理解图意和课文内容,知道司马光是个聪明勇敢,遇事不慌的孩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朗读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思维训练。

  难点:体会到司马光是个聪明勇敢的孩子。

  教具:

  电脑课件。

  教学模式:

  学--议--练教学式

  操作步骤:

  创设情境,引出课题--制定目标,激发动机--自读引导,深入学*--积累语言,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听老师讲故事:从前,有一个很有名的作家写了一本书,他不知道取什么名好,于是他拿着书叫产宰相取名,宰相看了,连连叫好,但是他又说:这么好的书,我没有资格给它取名字。没办法,他只好去请皇上给他取名。皇上看了,拍案叫绝,欣然提笔给这本书使名为《资治通鉴》。你们知道这位作家是谁吗?他就是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是讲了他小时候的一个故事。板书课题。

  二、制定目标,激发动机

  1.出示课文插图,指导学生看屏幕,知道图上有些什么。

  2.根据图提问,小朋友,看过图您想知道什么?筛选出:(屏幕显示)

  (1)、这个故事发生在那里?

  (2)那个小朋友是怎样掉进水缸里的?别的小朋友怎么样?

  (3)哪个是司马光?他是怎么做的?

  (4)那个小朋友怎么样了?

  三、自读引导,深入学*。

  今天我们就带着这四个问题来学*课文,小声自由读全文。

  (一)、看图,想: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你是怎么知道的?板书:古时候,并看图理解,再齐读一自然段。

  (二)解决第一个*:这个故事发生在哪里?

  1.小组读第二自然段,画出相应的'词语?(花园、假山、水缸)

  2.回答问题,板书:花园

  3.指导看图理解词语,板书:司马光、小朋友、花园、水缸。

  4.比较填空,这两句有什么不同。

  (1)他跟几个小朋友玩。

  (2)他跟几个小朋友在______玩

  5.指导朗读。

  (三)解决第二个问题:这个小朋友是怎样掉进缸里的?别的小朋友怎么样?

  1.齐读第三自然段,回答问题。板书↓掉

  (1)理解不小心并教育学生要注意安全。

  (2)利用课件直接演示小朋友掉进缸里的情景(出示课件:小朋友爬到水缸上的假山上,不小心掉进缸里的情景)

  (3)思考:那个小朋友掉进水缸,会发生什么危险?为什么?这时别的小朋友怎么办呢?

  2.师读第四自然段

  (1)画出他们表现的词语。

  (2)看图理解他们的惊慌

  (3)引读:有的有的

  (四)解决第三个问题:哪个是司马光?他是怎么做?看出什么?

  3.小组讨论,理解:为什么用举?为什么要使劲?几下子说明了什么?看出司马光什么?板书:举、砸。

  4.课件演示司马光举石砸缸的情景

  5.指导朗读:哪些词语很重要?应怎样读?

  (五)解决第四个问题:那个小朋友得救了吗?

  1.结合图说一说,板书得救。课件演示缸破孩子出来的情景。

  2.齐读最后一段。

  (六)小组讨论总结延伸

  1.司马光的办法好不好、假如你也在场,你会用什么办法?

  2.假如是你掉进了缸里,你会怎么做?

  四、积累语言,拓展延伸

  1.齐读全文

  2.哪些词语用得好

  3.指名上台看图复述课文(谁来讲讲这个故事)

  4.学了这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

  5.我们一起来编个儿歌来称赞司马光:

  老师说前半句,大家来补充后半句,看谁说的好。

  古代孩子,-----(司马光)

  遇到危难,-----(不心慌)

  举起石头,-----(砸破缸)

  救出朋友,-----(真勇敢)

  板书:(略)

司马光教案2

  教学目标 :

  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来感悟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以及他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了解人物

  1、导言: 今天这堂课,我们要一起去认识一位新朋友。他生活在900多年前的北宋时期。他就是司马光。

  2、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22,说的就 是 他 的 故事 。

  3.你看,司是一个~~~~~~~(*舌音),我们一起读好它。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同”字少一竖)

  4、(出示图片)你瞧,这就是长大后的司马光。你知道他姓什么吗?老师告诉你啊,司马光可不姓司,他姓司马,这是复姓。光是他的名字。

  5、老师还告诉你:司马光曾经做过宰相。他花了19年的时间主持编修了有名的历史著作《资治通鉴》。

  二、初读课文

  过渡:那课文又写了什么呢?同学们打开语文书,读读课文吧。

  学生自读

  1、读生字词

  (1)出示“一”。同学们,这个字,你会读吗?

  (2)你再看,这些词你能读准吗?(谁来读前两个?)

  后两个你来读。你瞧,在不同的情况下,一的读音会发生一些变化,

  我们一起读准它们。(齐读)

  (3)除了一,课文中还有些生字宝宝。现在请你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词儿连读。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指名读)

  3、去拼音,开火车检查

  4、初读课文

  (1)这些生字宝宝你都会读了,把它放回到课文里,你还能读好它吗?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本,双手捧书,要求: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5、 学生 分小节朗读课文

  (1) 通过预*,我们知道文章一共有~~~~~~?(手势)

  (2)你喜欢哪个自然段?就请你来读。你呢?其他小朋友一起来听听,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我们一起来帮着他们读读课题吧。(课文22,司马光)

  (3)课文说了一个什么故事呀?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一) 学*课文第一自然段。

  过渡:同学们听得很仔细,谁愿意来读读第一自然段?

  1、其他同学仔细听,想想,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有哪些人,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

  2、出图,你瞧,孩子们玩得多开心啊。

  (出示句子)你能通过朗读把他们的高兴表达出来吗?

  3、出示第三句话。再读读,花园里还有什么?

  (1))(出示“水缸”词)这个缸是一个(后鼻音),我们读准它。

  (2)水缸是做什么用的?

  是的,古时候的人不像我们现在都用自来水,他们用水需要挑水,这种水缸就是用来装水的。

  (出示图片)你看,这口水缸和我们小朋友比比个子,还非常(大),(出示“一口大水缸”)谁能读好水缸的大?看,水缸不但大,里面还装满了水。

  (3)谁能通过朗读把这口水缸的大和满表达出来呢?(1个)

  4、概括第一段的内容

  (1)谁愿意来读读第一节?

  (2)课文第一段有三句话,告诉了我们事情发展的起因,我们一起来读读。

  (二) 学*课文第 二 自然段。

  1、 正当孩子们玩得高兴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快,自己读读第二自然段吧。

  2、发生了什么事?

  (1)孩子一不小心掉进了 水缸里 。

  (2)刚才我们知道了,这是一口又大又装满了水的缸,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怎么样?

  (出示第一句)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3、那其他孩子怎么样?

  (出示第二句话)我们一起读读。

  (1)什么叫“慌”呀?你瞧这个“慌”字。(出示)是一个(竖心旁)的字。说明(和心理活动)有关。想想看,你在场,心情怎么样?

  (为什么会这么担心啊?因为情况紧急。)

  (2)情况危急呀,孩子们怎么做的?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出示有的~~有的~~还有的~~)

  同学们,再读读这句话,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出示图片)是的,你看这个小朋友他(摸着脑袋,不知道该什么办),他慌了;这个小朋友他(吓得都哭了),他慌了;那这个小朋友(他喊着去找大人),他也慌了;他、他、他,他们都慌了。

  (3)孩子们都慌了,谁能用朗读,把你的感受传递给我们?

  你为什么读得这么急?你在担心什么?

  (4)是的,我们都很着急,很担心,人命关天呀。一起读读这一节。

  (三) 学*课文第 三 自然段。

  过渡:缸里的孩子危在旦夕,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自己读读文章的第三段。

  别的小朋友都慌了,司马光却(没有慌),(出示第一个断句)。他没有像其他孩子一样,去哭,去喊,去找大人。他很镇静。这就叫“从容不迫”。一点儿也不慌乱,这也叫“方寸不乱”。方寸就是一点儿的意思。我们读好这两个词。(齐读、男生读、女生读)

  板贴两个词,并说:此时的司马光是从容不迫的,是方寸不乱的。司马光他没有慌。

  2、那他是怎么做的呢?

  (他搬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

  (1) 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石头很重,司马光很费力气。

  (2)指名读第一句。

  4、结果怎么样呢?

  面对危险,司马光不害怕,想出了好办法。这就叫“临危不惧”。

  谁来读读?你读,你读,全班读。

  5、孩子得救了,读到这儿,你有没有其他的办法救落水的孩子呀?你是怎么思考的?

  6、也许,当时的司马光也和我们一样,他的脑子里有许多的办法,可他果断地选择一个办法,这就是“搬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他想出了这个砸缸救人的好主意,并且立刻去做,这就叫“多谋善断”。出示词卡。你读,你读,全班读。

  7、孩子得救了,如果你就在司马光的旁边,你会怎么夸夸他?

  (好,好在哪里?聪明,聪明在那里?)

  让我们通过朗读再来夸夸司马光吧!一起读读第三段。

  8、你瞧,想出这样一个好办法的司马光,当时也就只有7岁,和你们一样大。在你的心目中,这是一个怎样的司马光呢?(四个成语)

  四、总结全文。

  1、最后让我们捧起书本,用朗读来把这个故事呈现出来。男生读第一节,女生读第二节,第三节我们一起读。

  2、出示课文填空

  学完了课文,这个填空一定难不倒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练*说话

司马光教案3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歌曲,掌握歌词内容并感受到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旋律特点。

  2.幼儿通过掌握歌词内容和音乐结构,尝试根据不用的角色,用合适的动作和表情表现游戏情境。

  3.幼儿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感受游戏的趣味性。

  4.使幼儿学会用肢体动作配和游戏的玩法。

  5.培养幼儿清楚表述和大胆表演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完整音乐和分段音乐。

  2.教学挂图。

  3.知识准备:已熟悉《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完整欣赏音乐,回忆故事情节。

  师:我们都听过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你们觉得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小朋友呀?

  这里还有一首歌,也在夸奖他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2.出示图片,帮助幼儿熟悉歌曲内容和结构。

  (1)在这首歌里发生了几件事呀?

  (2)教师小结,出示图片。

  (二)重点分析和欣赏B段音乐,尝试用动作和表情表现音乐情境。

  1.重点欣赏、分解B1段音乐,并进行动作创编。

  情节一(B1段)引导幼儿围着水缸玩游戏。

  2.情节二(B2+3段)引导幼儿用动作和表情表现落水和救人。

  3.情节三(B4段)引导幼儿表现得救后的心情。

  4.完整进行游戏,与幼儿共同分解什么时候变换动作。

  (三)完整欣赏音乐,并表演游戏。

  活动延伸

  课后和好朋友也玩玩这个好玩的游戏,并且学*司马光机智,勇敢的精神。

  活动反思:

  本节课以幼儿自己感受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为主,通过游戏的情景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再分段欣赏歌曲,让幼儿充分理解歌曲内容,表现自己的情绪体验,最后以游戏结束。幼儿能在游戏中表现故事情节,也能增强对故事的理解。在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能通过自己的表情和肢体动作表现对歌曲的理解。整节课幼儿都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表达自己的感受,但在活动时我的一些语言引导不够明确,还有上升的空间。

司马光教案4

  【课前透视】

  司马光是我国宋代伟大的史学家。这篇课文讲的是他七岁的时候砸缸救人的故事。全文情节生动,叙事性强,利于激发学生读书兴趣,浅显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沉着、机智、勇敢、聪明的小司马光形象,对学生也起到了一定的榜样感召作用。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课文内容相对熟悉,但是城乡学生会存在差别,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抓住课文故事性强的特点,突出以读为主的线索,促使学生在读中熟悉,读中感悟,读中思考,进而体会司马光的机智、勇敢。同时应结合课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增进对课文的理解感悟。

  【教学目标】

  1、通过读书,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能正、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来感悟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 人的品质。

  3、能从课文插图中观察出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4、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学*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挂图或课文故事的VCD、课件等。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谈话:

  这节课我们来拜访一位古人,他是谁呢?(板书:司马光),这个人你了解吗?相机教认生字“司”,介绍复姓“司马”以及司马光。

  思路:创设谈话情境,引发提问,组织学生谈话交流,了解学生对人物及课文内容的感知,为新课展开做铺垫。

  2、观察:

  出示插图,从图中你看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懂?

  思路:把观察与谈话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能力,口语表达能力,鼓励学生质疑,有利于教学活动有的放矢。

  〖对话*台〗

  一、自读(扫清字词障碍,打下读悟基础。)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

  思路:培养自我读书能力,确保读书活动有效,应该从一点一滴抓起。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惯。

  二、识字(多种方法巩固识字,促进学生记忆。)

  1、同桌利用字卡,互读检测。借助“我会认”和“我会写”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如换偏旁、猜字谜、组词识字等。

  2、开火车读生字,读词语。随机选择生字扩词或选择句子指导朗读。强调重点字“玩、司”的读音,同时引导学生注意“一”的不同读音。

  思路:课标指出:识字和识字能力的培养是一二年级语文教育的重点。多形式的识字与交流识字方法,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

  三、写字(突出重点字的指导,培养良好写字*惯。)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我会写”中的六个字,发现六个字的规律:左右结构。组织学生讨论在书写中应注意什么?

  2、自由练写,教师有意识地指导难点字:如“那、都”两字中的“右双耳”的写法。

  3、书写展示,相互评价,引导学生把不好写的字多写几遍。

  思路:课标指出:识字与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扎扎实实的加强写字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写字能力,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良好书写*惯的养成。

  四、讨论(读书交流,理清故事内容。)

  1、指名分段读文,引导学生思考课前提出的不懂的问题,如:小孩子是怎样掉时缸里的'?当时情况怎样?是谁救了他?是怎样救的?等等。

  2、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读懂的问题。

  思路:充分发挥学生自读交流的优势,实现生生互动,培养了学生阅读、合作的能力,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第二课时

  〖对话*台〗

  一、导入(自然引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通过学*,我们知道了司马光是个聪明、机智的孩子,那么在救小伙伴的过程中,他是怎样表现的?这节课让我们来更加深入地阅读课文。

  二、读议(通过读书,想象讨论。)

  1、自由读文,引导学生体会那口水缸在哪?是什么样的水缸?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相关的语句,以了解故事发生的环境。

  2、观察插图,认真读书,想象思考: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破”缸救小朋友?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想象:小孩子落水的情景和他落水后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思路:融观察、想象、朗读、表达于一体,以读促思,以读悟情,进面初步体会司马光的沉着、机智。

  三、读演(读书体会,表演,感悟司马光的勇敢。)

  1、引导学生阅读“怎样救”的段落,画出相关的句子及重点词语,如:“没有慌”“使劲砸”“几下子”等。重点体会读一读。

  2、组织学生表演体会司马光救小伙伴时的表情动作,同学之间互相评议,也可组织学生在读4、5节的基础上,分角色表演(掉进缸的小孩、其他小伙伴、司马光),在表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再读体会。

  思路:阅读与表演的结合,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了学生的语感,提高最阅读能力,促进了他们对课文及人物品质的感悟。

  四、背诵(练*背诵,促进积累。)

  1、采用自由背诵、小组比赛、师生共背等形式,练*背诵。

  2、同学之间互相配合检查背诵情况。互相评议。

  五、讨论(激发学生思考,引发想象,深化认识,拓展思维。)

  1、从司马光的身上你明白了什么?请你对司马光或那个被救的小朋友说句话。

  2、如果你在场,你还会有什么方法救那个小朋友吗?组织学生讨论表达。

  3、假如你身边发生了意外的事,你会怎么办?(如:一个家长到校想要把一名同学带走,而老师不在怎么办?在热闹的大街上和家人走散了,你会怎么办?

  思路:从课内走向课外,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地想象思考,并结合生活实际开发课程资源,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创新精神的培养,并对学生生活适应能力的形成起到指引作用。体现了大语文的观念。在这个环节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注意引导学生的把句子说通顺,把意思表达清楚。

司马光教案5

  通过《司马光砸缸》教学,不仅使学生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内容,还要教育学生遇到事情要像司马光那样开动脑筋、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识记8个要求会写的字,认识14个要求会认的字,掌握两个部首“足字旁”、“石字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3、感受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时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4、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明白砸缸救人事情的前因后果,感受司马光沉着、勇敢、果断的品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发学生学*兴趣。

  1、板书课题,学生或老师简要介绍司马光——姓司马,名光。学*“司”字,字谜:这个同学真马虎,“同”字丢掉一小竖。司马光是北宋时期的人,离现在有九百多的年,是我国古代的历史学家。

  2、设置悬念:今天我们要讲一讲司马光小时候救人的故事,为什么要救人,又是怎么救人的呢?

  二、指导看图,初步了解图意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

  2、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哪个是司马光?

  三、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是怎样展开图上画的故事的。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听准字音。

  2、提出初读要求:

  (1)读准每个字音。

  (2)画出本课的生字。

  3、说一说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四、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识记生字。

  1、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从前”是什么意思?

  (3)在这一自然段,发生了什么事?

  (4)思考:那个小朋友是怎样掉进缸里的?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出现什么情况?

  2、第二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讨论:从哪里看出小朋友都慌了?还可能有什么样子的?

  (3)相机学*“叫”“跑”,请学生列举其他带有“足字旁”字,说说它们都与什么有关。

  (4)小结:别的小朋友慌了,动作忙辞职,司马光表现怎样呢?

  3、第三自然段。

  (1)要求学生仔细读课文,画出描写司马光砸缸动作的句子。

  (2)出示句子:司马光没有跑。他拿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

  讨论:

  司马光没有跑,他是怎样做的?

  指名让学生表演“使劲砸”的动作。

  “几下子”告诉了我们什么?

  (3)再引导学生看图,讨论:

  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缸?

  能用别的办法救出那个掉进缸中的小朋友吗?

  (4)相机学*“使、劲、砸、破”。学*“石字旁”,说一说带有“石字旁”的字有哪些?都与什么有关?

  (5)结果怎样了呢?

  (6)学*“出”、“终”、“于”、“救”。

  (7)通过这件事,你能看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

  (8)让学生代表得救的孩子向司马光说一句感谢的话。

  五、朗读课文

  六、课后作业

  把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第二课时

  一、总结全文

  1、指名朗读。

  2、复述课文。

  3、让学生说一说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

  二、复*字词

  1、开火车读生字卡片。

  2、完成课后活动——连线。

  3、完成课后活动二,涂色。

  4、完成课后活动三,读词语。

  三、指导书写。

  司:注意第一笔先写“横折勾”

  跑:注意“足字旁”的写法。

  出:注意笔顺

  四、课后作业。书写生字。

  拓展阅读:《司马光砸缸》课文

  从前有个人叫司马光。他小时候,常跟小朋友们在花园里玩儿。花园里有一座假山,假山旁边有一口大缸。有一回,有个小朋友在假山上玩儿,不小心掉到大水缸里了。

  小朋友们都慌了,有的叫着喊着跑了,有的跑去找大人。

  司马光没有跑。他拿起一块石头,使劲儿砸那口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缸里的水流出来,掉在缸里的小朋友终于得救了。


司马光教案 (菁华5篇)扩展阅读


司马光教案 (菁华5篇)(扩展1)

——《司马光》教案 (菁华5篇)

《司马光》教案1

  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司马光的沉着、机智。

  4、想出新办法,发展创新思维。

  课前准备

  教师:教学挂图或多媒体,生字卡片,小黑板。

  学生:读课文,标注生字、自然段;收集关于司马光的资料。

  第一课时

  谈话引入,揭题激趣

  1、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他是谁呢?(板书:司马光)

  2、认读生字司。齐读课题。

  3、简介司马光。

  整体感知,认识生字

  1、老师范读,学生边听边看插图或多媒体课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自由、轻声地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3、小黑板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学生自由读,抽读检查。

  4、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

  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司马光在花园里遇到了什么事?

  2、指导朗读2、3自然段。

  a、引导看图(或用多媒体演示当时的情形)。

  b、自由朗读,体会课文中小朋友的心情。

  c、指名读第3自然段,感受情况的紧急。

  3、小伙伴们是怎么做的?司马光又是怎么做的?(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4、大家试着做做司马光的动作,体会举砸。

  指导朗读。比较别的小朋友和司马光的不同表现,边读边体会。

  老师引读:有个小朋友掉进了大水缸。别的小伙伴──司马光又是怎么做的呢?最后。

  课后思考,拓展思维

  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办?

  第二课时

  讨论交流

  司马光沉着机智,救出了小伙伴。你能想出别的办法救出那个小朋友吗?比一比,看谁的办法最好。

  1、学生自己想办法。

  2、分组交流,推选出好的办法到全班交流。

  3、全班交流。(引导学生适时评议办法的优点和不足。也可以与司马光的办法比一比,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了解在当时的情况下,什么办法是最好的)

  4、再次朗读课文,并说说司马光给你什么样的印象。

  识记生字,积累词汇

  1、复*生字读音。(出示卡片,认读生字)

  2、鼓励学生用生字组成词语,(积累词汇,巩固识字)教师给予肯定或指正。

  3、采取小组竞赛、词语接龙等形式,完成读读说说的练*。

  朗读背诵,积累巩固

  1、自由朗读课文,练*背诵。

  2、根据故事发展的顺序,教师引导背诵。

  指导生字书写

  1、认读别到等6个字。

  2、引导观察这六个字,都是左右结构,要注意口字旁、立刀旁、双耳的书写位置。

  3、学生描红,书写生字。

  4、展示学生作品,进行评议。

《司马光》教案2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11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教育学生要像司马光那样遇事不慌,积极开动脑筋,想办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识写生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具准备和辅助活动:投影、生字卡片。

  主要板书:

  20.司马光

  没有慌 —→ 搬石砸缸 —→ 缸破人出

  遇事不慌 —→ 积极动脑 —→ 决问题

  作业安排和设计:

  课内:抄写字词、填空、看拼音写汉字、组词、练*说话。

  课外: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 揭示课题

  1. 板书课题:司马光

  2. 告诉学生“司马”是复姓,“光”是名。司马光是我国古代的一个大文学家,大史学家。本课介绍的是他小时候的一个故事。

  二. 范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

  1. 范读课文。

  2. 思考:本课写的是司马光小时侯的什么事?

  三.看图答问,出示生字新词

  1. 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的事?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古时候)

  2. 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花园是个什么样儿?(出示:有座、一口、水缸)

  3. 图上画了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这时候发生了什么事?

  4. 那个小孩掉进缸里,其他的孩子和司马光各有什么表现?(出示:都、找大人、砸、那口缸、哭、喊、使劲、救)

  四. 教学生字词

  1. 自学生字词。要求看板书,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想想词义。

  2. 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读音。

  a. 指名读,读后讨论:哪些字音容易读错。

  b. 去拼音读。

  c. 开火车读卡片上的生字。

  (2)检查字形。

  a. 指名说说哪些字可以用数笔画的方法记忆。

  b. 指名说说哪些字可以用熟部件的方法记忆。

  c. 师生共同分析“候、都”的字形。

  (3)要求学生找出带有生字的句子读读,想想词义。

  五. 作业

  1. 抄写生字。

  2. 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 试读课文

  1. 指名分段读课文。

  2. 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二. 讲读课文

  1. 讲读第一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

  (2)指名说说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3)用自己的话说说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有关人物。

  (4)指名看图说说水缸,假山的位置。

  (5)再指名说说水缸的样子。

  (6)指名朗读。叙述的语气。

  2. 讲读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

  (2)那个小朋友怎么会掉进缸里的?他会遇到哪些危险?为什么?

  (3)看图说说“别的小朋友”指的是哪些小朋友。从哪里看出他们慌了,他们可能会喊什么?

  (4)指导朗读。

  要用紧张的语气读、指名读、齐读。

  3. 讲读第三段。

  (1)看图。

  掉进水缸里的小朋友非常危险,其他的孩子都慌了,司马光这时候会怎么想?(启发想象,练*说话)

  (2)指名读课文。

  (3)用“——”把写司马光的句子画下来,再读一读。

  (4)从哪些地方看出司马光没有慌?

  (5)比较句子。

  a. 他搬起一块大石头。

  b. 他搬起一块石头。

  指名读句子,说说有什么不同。司马光为什么要搬“大”石头?从这里你可以看出司马光怎么样?

  a. 司马光杂那口缸。

  b. 司马光使劲砸那口缸。

  指名读句子。你觉得哪句话好?“使劲”写出了什么?表现了司马光怎么样?

  (6)司马光的方法行吗?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

  (7)指导朗读。

  速度稍慢,第一句要有力,第二句要放松。

  三. 总结课文

  1.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说说司马光是个怎么样的孩子,我们应该向他学*什么。

  四. 作业

  填空:

  别的( )( )( )都慌了,( )( )哭,( )( )喊,( )( )( )跑去( )( )( )。( )( )( )没有慌,他搬起一块( )( )( )使劲砸( )( )( )。

  第三课时

  一. 复*检查

  1. 抽读生字。

  2. 在正确的读音下画“——”。

  时(si shi)找(zhao zao)座(zhuo zuo)砸(za zha)

  二. 练词说话

  1. 看图复述故事。

  同桌练说,小组练说,各组选一个代表到前面来说。

  2. 用词练*说话。

  (1)不小心

  (2)有的……有的……有的……

  三. 课堂练*

  1. 看拼音写词语。

  gu shi hou yi hou jin dou lai le zhao da ren

  2.组词区别。

  古( )时( )候( )

  石( )村( )后( )

  那( )缸( )找( )

  都( )红( )我( )

《司马光》教案3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认识本课生字11个,积累词语九个,句子两句。

  技能目标:能正确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节。

  情感目标:学*司马光在危急时刻砸缸救人的故事,领悟司马光的机智。

  教学重点:认识本课生字,积累词语九个。

  教学准备:录像带、录音带、图片。

  教学过程:

  环节安排教的活动学的活动教学意图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新朋友(板图),他叫司马光(板题)

  2、学*“司”,介绍“司马”是复姓。

  1)学*“司”,给“司”找朋友。

  2)师述:司马是复姓,你还知道有哪些复姓?

  (上官、诸葛、欧阳、端木……)

  3、过渡: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呢?我们一起来学*课文。

  讨论、交流

  二、看录像学*课文

  1、播放课文录像,思考:

  司马光和小朋友们在花园里玩时,发生了什么事?

  2、交流并出示第二小节,指导朗读。

  师述:请看图,这口缸这么深,里面的水那么满,像你们这么矮的小朋友掉在缸里有什么危险?

  3、师述:在这紧急关头,小朋友们都慌了,叫着喊着去找大人,可是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请小朋友读读课文第三节,圈出生字,小小组学*生字。

  重点指导:

  慌:理解意思。什么时候你会很慌张?

  找:组词

  劲:提醒是前鼻音

  4、请两位小朋友分别读读司马光和小朋友的表现。

  1)出示句子

  2)指导:前句紧张可以读得快些;后句要读得不慌不忙;“使劲”读得有力度。

  5、我们再来看看图,图上的小朋友都在大声地叫喊,那他们会喊些什么呢?

  1)出示相关插图。

  2)出示填空

  小朋友不小心掉到大水缸里去了。大家都慌了,有的急得大叫:“。”有的哭着喊着:“。”还有的。

  6、集体讨论小朋友的这些方法好不好?司马光的办法好不好?

  过渡:正是司马光急中生智,才使这个落水的孩子得救了。

  7、学*第四节

  1)自学生字,重点指导:

  破:与“被”作比较,分别找朋友

  流:用好方法记

  救:与“球”作比较,找朋友

  2)指导朗读

  8、学完了课文,你觉得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

  (机智,勇敢,遇事不慌张)

  讨论、交流

  自己练一练,读出紧张的语气

  个别读

  小小组学*

  自己练练

  两大组配合读

  配动作读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完成课后练*

  自己口头练练

  交流评价

  讨论交流,相互评价

  自学生字

  用*稳的语气读读第四节

  谁能背一背借助录像,把抽象的语言文字演绎成生动活泼的画面,激发学的兴趣。

  用描述感受的方法,理解词义,适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

  通过合理的想象,适时地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

  运用比较的方法体会司马光的聪明之处,教育学生在*时的学*和生活中,应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三、复*巩固

  1、读生字

  2、“摘葡萄”游戏

  3、读课后句子

  四、作业课外阅读

  《皮球浮上来了》

《司马光》教案4

  =

  教材简析:

  本课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他和几个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遇到这样的突**况,司马光急中生智,举起大石头,砸破水缸,小伙伴得救了。本文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朗读课文,我们能体会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

  导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生字。

  2、课文插图中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能力素养点:

  1、理解课文的内容,感悟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能想出好办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背诵课文,体会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质。

  导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2、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会观察书中插图中人物的动作、表情、神态。

  导学设计理念:

  本文的学*重点是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并且学会观察人物的动作、表情、神态,所以在设计本课的教案时,在关注到这方面。指导学生识字时,让学生边读文,一边记认生字,通过给黑板上的生字着色,加强色彩化,让学生整体感知生字,再让学生自主识字,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找到汉字规律,然后采用问答和对唱的方式巩固生字,效果会更好。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教师先示范,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后,试着朗读,再在小组间进行评价,抓住司马光不同表现的词语进行感情朗读。通过引导学生收集关于司马光的故事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也加深了对课文的了解。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了解人物

  1、导言:同学们,在距今九百年前,也就是在我国北宋时期有一位历史学家,他就是司马光,这篇讲述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事。

  2、哪个同学对司马光有了解呢?请你说一说。

  二、借助图画,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1、请你轻声读读课文,边读边标画出本课的生、新词。

  2、出示本课的生字卡片,请同学们认读。

  红色卡片:(会认的字)

  黄色卡片:(会写的字)

  3、指导学生看图。

  (1)通过初读课文,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什么?图上有个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知道哪个孩子是司马光?

  (2)学生简述画面的内容。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读文,说说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

  2、学*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读了这段,你读懂了什么?

  (2)“古时候”是指什么时候?

  3、学*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深入地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再次看图,假山和水缸在什么位置?请你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3)结合书上的内容和图上的画面,请你说说:这是一口什么样的水缸?

  (4)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段文字,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4、学*课文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这段,思考:正当孩子们玩得高兴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不小心”是什么意思?

  (2)展开想像:这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小伙伴们的心情怎样?情你细想想,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个人物,说说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如何?

  (3)为什么着急呢?掉进缸里的小孩子面临着什么危险呢?

  (4)用着急的心情练读。

  (5)小组内练读后,全班交流。

  (6)在这么危险的情况下,小司马光是怎么做的?请你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5、学*课文第上自然段。

  (1)思考:小朋友们为什么这么惊慌?

  (2)练*朗读,读出惊慌,害怕的语气。

  (3)小组内练读。

  (4)个别学生展示读。其他们学进行评价。

  (5)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一个小朋友去叫大人,大人来了能不能救出孩子呢?他的方法好吗?小组讨论。

  (6)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

  6、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司马光的表现与其他人一们吗?为什么?

  (2)试着做司光砸自由缸的动作。说说:谁表演得好?为什么好?练*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3)讨论司马光的做法好在哪。

  (4)小组讨论: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5)再读这一段,思考“花园里为什么要一口大缸呢?有什么用?]

  (6)这口缸有它的自身价值,可是却被司马光砸碎了,耸不怕大人批评他吗?

  (7)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一段。

  7、学*课文第六自然段。

  (1)自己读读这段。思考: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段?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四、发散思维训练。

  还有别的方法救出小孩吗?

  五、总结全文。

  读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呢?遇到紧急情况时应如何去做呢?

  (第二课时)

  一、复*课文。

  1、练*背诵课文。

  2、同学们相互评议。

  ---------------------------

  二、学*本课的生字、新词,练*书写。

  1、学*生字“我会认”

  2、合作学*:讨论如何记住本课的生字、新词?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3、学生交流学*。

  4、汇报学*体会。

  5、学生反复认读生字。做游戏。

  3、学*“我会写”,指导书写本课的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学*“我会认”

  (2)仔细观察本课在写的生字,说出规律:均为左右结构的字。

  (3)指导书写“别、到”两个字,这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4)学生仿写、描红,教师相机指导。

  (5)教师进行评价,并及时鼓励。

  三、课堂练*。

  1、比一比,再组词。

  救()劲()司()

  球()径()同()

  2、扩词。

  司()()假()()

  使()()别()()

  四、课堂总结。

《司马光》教案5

  教材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语文出版社S版)

  建议学时数:2学时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十个生字,会写“几、个、古、友、他”五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果断的品质,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4.教育学生遇事要沉着冷静、多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

  二、内容分析:

  本课讲的是一篇历史故事。司马光小时候和几个小朋友在公园玩,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大水缸里,司马光举石砸破缸救出小朋友。重难点是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司马光那种沉着冷静、机智的品质,从中得到启发。

  三、学生分析:

  这篇课文故事生动曲折,反映的是司马光小时侯的故事,贴*学生的生活,学生阅读这类课文有浓厚的兴趣。

  四、设计思路:

  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教师进行积极的评价,及时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轻松的气氛和自由的想象空间。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尝试解决而不能解决的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你们听过司马光的故事吗?

  2.简介司马光

  3.现在我们来学*一篇关于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

  4.揭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画出生字新词。

  2.教师范读,学生听准生字新词的字音。

  3.同桌互相拼读生字词。

  4.分组读、个人读生字词,检查读音。

  5.自由读课文,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注意读通、读顺。

  6.检查朗读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

  7.再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谁干什么事。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再次自由认读生字词。

  2.不看拼音,直接认读生字词。教师检查:开火车读。

  3.看到课后字表里的字,你觉得哪个字最难记住?你记住了吗?你是怎样记的?你已经记住了哪些生字?

  4.指导书写“几、个”两个生字。

  四、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1.今天这节课你认识了什么人?除了认识这个人,你还有什么收获?

  2.课后认真朗读课文,把不懂的问题找出来。

  第二课时

  一、复*引入

  上节课同学们已经初读课文,知道课文主要写谁的一件什么事。

  二、细读感悟

  1.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时候?人物是谁?

  生:古时候,司马光。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师:“他”指的是谁?

  生:司马光。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第一自然段介绍了司马光。

  师:你真聪明!能联系上下文回答问题。

  师:司马光和小朋友在什么地方玩?

  生:在花园里。

  师:花园里有什么地方好玩的?

  生:假山。

  另一生:老师,有个小朋友在假山上玩,为什么会掉到大水缸里呢?

  师:你问得好,那么有谁可以帮这个同学回答这个问题呢?

  生:我可以,因为假山下有口大水缸,这个小朋友不小收掉到大水缸里了。

  师:你真棒!大家要向他学*。

  3.借助插图了解大水缸的位置及这是怎样的一口缸。理解“不小心”的意思。启发想象:掉进缸里的孩子会怎么样?别的孩子又会怎样呢?

  4.齐读第三自然段。

  借助图了解别的孩子的表现。板书:哭、喊、叫、找。小组讨论:这些孩子当时是怎么想的?从图中你看出哪个是司马光吗?他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呢?

  一个学生:老师?这个小朋友掉进缸里会不会死?

  另一学生:不会。

  师:你怎会知道的?

  生:下文讲到司马光救他呢。

  5.指组读第4自然段。

  ①找出司马光动作的词。

  ②看挂图,司马光在干什么?你能模仿一下他的动作吗?

  有个学生站起来双手举起来模仿了他的动作,但缺少力量。

  ③理解“使劲砸”的意思。

  又叫同学表演司马光的动作,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个个同学都能把司马光表现得活灵活现了。

  ④最后那个小朋友怎样了?(得救了)

  师:当这个小朋友掉进缸里为什么司马光和别的小朋友的表现不同?从这里可以体现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我们应该学*他什么?(学生讨论)

  总结:我们应该学*司马光沉着冷静、爱动脑筋的品质。

  ⑤发散学生思维。

  司马光是砸破水缸救小朋友的,那么你还有什么办法救小朋友呢?

  学生踊跃讲出自己的办法。

  三、布置作业。

  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司马光教案 (菁华5篇)(扩展2)

——《司马光》说课稿 (菁华5篇)

《司马光》说课稿1

  一、说教材

  这篇小文言文是三年级第八单元的第一课,文言文很简短,仅用30个字就清楚地介绍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第一句话介绍了一个惊险的场景,第二句话用了连续的动词表现出了司马光的冷静和机智。课文虽然是文言文,但文中用词与现代文有很多一致的地方,因此读和理解起来不是很困难。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但由于本文的文体特点,还是要以朗读读为主。在理解词意上练*边读边想。

  二、说学生

  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在读和理解上可能会有些无从下手,但生活中也有过一些积累,如国学诵读当中接触过一些这样的句子,所以也不会太陌生。教师可以采用图文对照、结合注释、查找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大意,感受文言文与现代文的相同之处,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学*兴趣。

  三、说教学目标:

  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

  3、紧扣重点词句,感悟司马光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的美好品质。

  四、说教学过程:

  (一)回顾积累,初识文言文

  (二)揭示课题,认识复姓

  (三)初读课文,培养语感

  在这个环节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读,采用了范读、学生自由读、有节奏的读,师生对接读,你问我答读,记忆比拼读,去掉标点读,培养学生的语感,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

  (四)理解课文,感知人物

  在这一环节,我让孩子小组内交流读懂的词句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学着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并设计了一个想象补白的创编,目的是为学生*时要学会抓住细节写一件具体的事而服务的,课后练*的布置也是这种指向,

  (五)整体感知,熟读成诵

  最后这个环节我设计了背诵,希望同学们把这样的文章记在脑海中。

《司马光》说课稿2

  一、设疑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画像,想看吗?看着这幅画像,你想知道什么?

  生:我想知道他是谁?

  生:我想知道他是哪个年代的人?

  师:这个人啊,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历史学家和文学家。是谁呢?老师把他的名字写下来:司马光。(板书)谁来读一下?

  生读。

  师:你知道司马光姓什么吗?

  生:姓“司”。师:他姓司马,这是个复姓。谁来说说你对司马光有哪些了解呢?

  生:我听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师:关于司马光的故事很多很多,今天,我们就来读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请大家翻开课本82页,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二、初读课文,认识字词。

  师:读完课文了吗?课文里调皮的字宝宝们要出来和我们见面了。瞧!(出示投影片)认识他们吗?如果你觉得哪个字宝宝难记,可以问问周围的同学有没有好办法。好赶紧读一读,等会老师可要去掉拼音了!

  生自主读生字。

  师:去掉了拼音,你还认识吗?谁愿意当小老师领读。

  小老师读。

  师:还有谁愿意?这么多同学呀!我们来做个击鼓传花的游戏,花传到谁那,谁就来当小老师,好吗?

  (击鼓传花)

  师:认识了生字,我们来猜字谜好吗?(出示投影片)。

  这个同学真马虎,“同”字丢掉一小竖。(同)一个三框面朝东,一块石头背后撑,一条毛巾藏肚中。(砸)

  师:还想猜吗?好,出示课件,这里有三个字,假、缸、破,老师来指,一个同学背过脸去猜老师指的是哪个字?你们可以举手给他提示,好吗?

  (做猜字游戏)

  师:还想做识字游戏吗?下面,我们来个组词比赛,出示字:别、慌、吓、叫、块、使、劲、救,这里有8个字,按顺序每排一个字来组词,看哪排给这个字组的词多,哪排就赢了!先自己准备一下。(做组词游戏)

  师:认识了字,同学们再读课文,肯定会有更多收获。

  二、生读课文。

  三、入情入境,深入体会

  师:同学们读课文读得很投入。下面,我们来看一幅画。

  课件出示图片。

  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一口大缸。

  生:我看到装满了水的大缸。

  师:大缸在哪儿?

  生:在假山下。

  师:一口很大的装满了水的缸,放在假山下面,而且有小朋友在假山上玩,这就有可能出危险。下面,请同学们读一下课文的第2自然段,想想哪些词该重读。生读。

  师:谁来读一下这段?

  师:谁听出来他哪些词重读了?

  生:“大”和“装满”重读了。师:你能说说你为什么重读吗?

  生:……师:正是因为大缸里装满了水,所以才可能发生后面的事情,所以,这里应把这两个词重点强调一下。我们一起试着再读一下这一段。(集体读)

  师: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危险的事呢?请同学们找一找。谁来说?

  生:一个孩子不小心掉进大缸里了。

  师:掉进缸里的孩子会怎样?

  生:他会大声喊“救命”。生:他会在水里挣扎。

  师:如果你看到了,心情怎样?

  生:害怕、紧张。

  师:你们紧张吗?请同学们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读出你紧张的心情来。(指名2-3个同学读)师:你觉得谁读得最好?哪个地方读得好?

  生:我觉得谢培同学读得好。她读得声音响亮、有感情。

  生:我觉得她“一不小心”读得很好。师:因为事情发生的很突然,所以,“一不小心”要读得略微快些。哪位同学再想试着读一下?如果是你看到了,这时你会怎么办?生:我会跑去找大人。

  师:孩子们是怎么做的呢?请大家看图,谁来说说。

  生:有一个孩子吓哭了,有一个孩子在喊大人,还有一个孩子跑了。

  师:孩子们本来玩得那么高兴,突然发生这种事情都慌了,害怕极了。请同学们读一下课文的第4自然段,读出孩子们的慌张、急切。师:谁来读?

  指名2-3名同学读。师: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

  师:谁来说说司马光当时是怎么想的?

  生:他想我要救他,否则他就没命了。

  生:他想我要想个办法。

  生:他想跑去找大人来不及了,要赶快救出他。

  师:他是怎么做的?谁来给大家读一下第5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描写司马光救小伙伴的表示的词。师:你们画出了哪些动词呢?

  生:我画的是“举起”“使劲砸”。师:从这两个词你看出了什么?

  生:我看出石头很重,司马光很着急。

  师:现在,请同学们把自己当成司马光,用镇定的语气来读一下这一段。

  指名读。集体读。

  师:缸砸破了,水就流出来了,孩子就得救了。司马光用自己的机智化险为夷了!还紧张吗?不紧张就是什么?用一个词来表达?

  生:放松。

  生:轻松。

  师:请同学们带着轻松的语气来读一下课文的最后一段。

  师:请同学们带着轻松的语气来读一下课文的最后一段。

  师:想一想,得救的孩子会对司马光说什么?司马光又会说什么?请同桌俩练*表演一下。

  生表演。

  师:你们喜欢司马光吗?用一句话夸夸司马光。

  生:司马光你真勇敢。

  生:司马光你真聪明。

  生:司马光我佩服你!

  师:还想对司马光说什么?

  生:我以后要向你学*。

  生:遇到危险,要像司马光那样动脑筋。

  师:喜欢这个故事吗?想不想把它讲给别的小朋友听?下面,我们先来听叔叔讲一讲这个故事,自己可以跟着小声讲。

  (播放falsh《司马光》)师:课后请同学们把这篇课文背下来,然后讲给爸爸、妈妈听听。喜欢这样的小故事吗?请同学们搜集一下,我们开个小小故事会。

《司马光》说课稿3

  一、 课题简介

  我进行研究的课题是《“批注式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研究目标:1、稳固学生学*语文的直接兴趣,启动学生阅读内需。

  2、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

  3、培育学生的发散思维,磨砺学生的创新精神。

  4、读写结合,学以致用,摒弃阅读与写作半脱节的状态。

  研究的内容:

  1、让学生学*使用批注符号

  2、让学生学*用文字批注点评

  (1)疏通文字

  (2) 感悟联想

  (3)质疑问难

  (4)赏析评价

  (5)填补空白

  (6) 概括提要

  (7) 写读后感

  研究措施:

  1备课——教师的批注式阅读

  2、预*——学生的自主阅读批注

  3、课堂——批注式阅读对话

  4、课前课后——写写阅读感受

  研究阶段性成果:

  这个课题的内容是继我的省级个人立项课题《培养小学生语文自主学*能力的实践与研究》结题之上进一步进行研究的。这期间,我进行的:

  课前批注五招

  1、画出生字新词,自查自悟,标注在字词旁边

  2、默读思考,理清条理,分段,段意批注右段末。

  3、连段意写出主要内容,批注在课题右下侧。

  4、再默读,有疑问处画?准备课堂上质疑。

  5、查找与课文相关的资料,整理,组合,批注在课文末。

  课中批注五招

  1、默读画出重点词句及优美的句式,体会作用,批注在句末

  2、抓不懂之处,质疑,把得到的答案批注到?

  3、画出精彩片段进行仿写,批注在附页上。

  4、抓中心体会整体构思及布局谋篇的技巧批注在附页。

  5、看课后的问题,再读全文,弄清答案,批注在作业题的空白处。

  学生学会并养成*惯后,阅读能力写作水*的确提高很快。这项策略获吉林市教育科研成果奖。

  上学期我新接了一年级的学生,后半学期学的几篇课文,我开始尝试让他们运用简单的批注符号,学生挺有兴趣,而且效果挺好。看来,这项研究不光可以在中高年级进行,低年级就应该增强意识,打好基础,培养*惯。下面我就拿前几天刚刚讲过的一年级的课文为例,说说*时对课题的实践研究。

  我要说的课文《司马光砸缸》,是长春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第二课。

  一、教材简析:司马光是我国北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这篇课文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写的是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盛满水的大水缸里,别的小朋友都慌了,而司马光却没有慌,急中生智,举起石头砸破水缸救出了小朋友。通过这个故事启发学生遇事不慌,沉着勇敢。这正是这单元的主题内容——小故事里学大智慧。这个小故事生动形象,是训练学生说、写的好素材。

  二、目标拟定:

  教学目标:1、感悟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想象的*惯。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

  3、读懂故事蕴含的道理,在自己的生活中有所体会,自觉去做。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想象的*惯,

  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

  教学重点:感悟内容中蕴含的道理,有所体会,自觉去做。

  教法、学法

  1、教法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随机点拨提升。

  2、学法

  填换词语,补充空白,提出问题,说心里话。仿说仿写训练。

  三、教学设计

  (一)、回顾全文,交代目标

  1、与老师接读课文,老师的导语:从前有个人叫司马光。他小时候,常跟小朋友在花园里玩儿。花园里有什么呢?有一回,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就在这紧急关头,小朋友们怎么做的?司马光呢?这样,既回顾了课文内容,又使学生容易抓住主要内容。

  2、给出词:司马光,使劲,砸缸,救出。学生连词说主要内容。

  兴趣是学*的最好老师,这样训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进入课堂情景。

  (二)、自主学*,交流训练

  1、课件出示学法提示:

  (1)、填换词语——()

  (2)、补充空白——……

  (3)、提出问题——?

  (4)、说心里话——!

  2、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按学法进行边学边标注。这几招学生都会,很乐意参与学*,为展示自己的能力做准备。

  3、先交流前两项,有的在花园前填“美丽’,在假山前填“高高”……在1自然段后补充掉水缸里的小朋友的动作、叫喊,在2自然段后补充一些小朋友的救法,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语言得到了训练。这时,课件出示一组句子:

  (1)、有个小朋友在假山上玩儿,不小心掉到大水缸里了。

  (2)、小朋友们都慌了,有的叫着喊着跑了,有的跑去找大人。

  (3)、司马光没有跑。他拿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缸里的谁流出来,掉在缸里的小朋友终于得救了。

  相机指导朗读。之后,告诉学生这是对比的写法,更突出司马光的果敢睿智。接下来点拨提升,训练学生用对比的句式说话。先给出例句:

  “上课预备铃响了,同学们有的连忙摆好书本,有的背着手静等老师来上课,还有的看看生字,准备发言。只有小明还蹲在地上偷着玩自己的卡片”

  这样一步一步的把读,想,批注,说,有机的融在一起,落实了教学重点。

  4、、交流后两项,学生自主提问题,解决问题,自主和故事里的人物说心里话,如、为什么司马光有那么好的办法?他不怕别人找他赔缸吗?我对司马光说——,我对掉在水缸里的小朋友说——,我对跑了的小朋友说——,我对找大人的小朋友说——,我对全班同学说——学生学的津津有味,乐此不疲。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三)、写话训练,提高能力

  指导学生仿上边的例句,用对比的方法,写一段话,为拓展学生的思路,照顾差生,可以给出提示语:

  下课铃响了,——————————————————。

  读书课上,———————————————————。

  秋天到了,花园里的花————————————————。

《司马光》说课稿4

  说教材

  本文是一篇历史故事,讲的是司马光七岁的时候砸碎缸救人的故事。全文情节生动,叙事性强,故事的每一个自然段都配有一幅插图。插图生动、形象,这些都有利于激发学生读书兴趣,有助于学生了解故事情节,体会词句的意思。浅显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沉着、机智、勇敢、聪明的小司马光形象,对学生也起到了一定的感召作用。通过对这个故事的学*,懂得遇到难题,要开动脑筋,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课文内容相对熟悉,但是考虑城乡学生会存在差别,教学中,我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第二课时制定了以下目标。

  说目标

  1、“古、他、几、朋”等13个生字,读通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的品质。

  2、图文结合,能从课文插图中观察出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及想象能力。

  3、 理解课文,学*课文第一、二、三自然段。

  4、会写“几、心、个、他、友、古”等6个生字,认识“卧钩”、“单人旁”。

  说教法

  在教学方法上,因为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时间短、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特点,加上课文故事性强的特点,我先利用挂图,创设了情境,引发学生的学*兴趣,图文对照,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增进对课文的理解感悟。并突出了以读为主的线索,促使学生在读中熟悉,读中感悟,读中思考,进而体会司马光的机智、勇敢。

《司马光》说课稿5

  一说教材

  本文是一篇历史故事,讲的是司马光七岁的时候砸碎缸救人的故事。全文情节生动,叙事性强,故事的插图生动、形象,这些都有利于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有助于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体会词句的意思。课文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沉着、机智、勇敢、聪明的小司马光的形象,对学生也起到了一定的感召作用。通过对这个故事的学*,懂得遇到难题,要开动脑筋,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课文内容相对熟悉,但是考虑城乡结合学生会存在差别,教学中,我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第二课时制定了以下目标。

  二说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会读通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的品质。

  2、能从课文插图中观察出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及想象能力。

  3、理解课文。

  三说教法

  在教学方法上,根据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时间短、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特点,我先利用图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兴趣,图文对照,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增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并突出了以读为主的线索,促使学生在读中熟悉,读中感悟,读中思考,进而体会司马光的机智、勇敢。

  四说学法

  学*方法是学*活动规律的理性总结。为了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这节课我主要引导学生用“自读、质疑、交流、探究”的方式来学*,通过学法指导,让学生真正懂得如何去观察、思考、学*。并在课堂中渗透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学*中学会合作。如:同桌相互抽卡片认读,相互纠错等。

  五说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导入新课

  1、学生拿出自己的生字卡,互相抽读生字。

  2、说一说同桌读得怎样,并帮他纠正读错的字。

  3、通过上节课的学*,同学们知道了故事的情节。

  (二)、出示图片,创设情境

  提问:

  1、从图上你看出了什么?水缸在哪儿?缸里有多少水?当时情况怎样呢?哪个孩子是司马光?他是用什么办法救落水的小孩子的?……

  2、你还有什么看不懂的?

  (把观察与谈话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能力,口语表达能力,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有利于教学活动的有的放矢。)

  (三)、朗读、品味

  1、学生朗读课文,思考刚才自己提出的问题,并划出关键性的词句。

  2、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1)学生从“缸里装满了水”,知道了当时情况很危急。

  (2)从“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一片慌乱的情景,知道当时其它小孩的束手无策。“司马光没有慌……”、“搬起大石头”、“使劲砸”是司马光救小孩的过程,说明了司马光是一个勇敢、机智、遇事沉着的孩子。

  (3)引导思考:司马光为什么要用石头砸缸?他当时会是怎样想的?

  3、品读课文,感悟内容

  (1)你觉得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你们能夸夸他吗?引导学生用以下句式夸夸司马光。

  司马光,你真是一个的孩子!

  (2)你能把其它小朋友慌乱、司马光机智的表现读出来吗?你能说说读后的感受吗?

  (3)集体交流、教师小结。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融观察、想像、朗读、表达于一体,以读促思,以读悟情,进而初步体会司马光的沉着、机智。)

  四、情境表演

  1、你们能把当时的情境表演出来吗?

  组织学生表演体会司马光救小伙伴时的表情动作,同学之间互相评议。

  (课堂表演是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全身心感受,让学生自由组合,当堂表演是达成学*目标的有效措施。)

  2、拓展思维:司马光救小朋友的方法好不好?假如你是当时的小朋友中的一员,你会怎样做?你有什么好办法救这个掉进水缸里的不朋友?组织学生讨论表达。

  3、如果你身边发生了意外的事情,你会怎样做呢?如:在超市里和亲人走散了;或者忽然有可疑的陌生人到你家里,而大人又都不在家……

  (教师对学生的反馈做出评价,鼓励他们遇到困难时要冷静思考,想办法解决。从课内走向课外,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地想像思考,联系生活,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创新精神的培养。)

  五、指导写字,课堂练*

  1、教师出示本课要写的字,大家一起读并组词。

  2、引导观察这些字的笔画顺序以及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强调要点。

  4、学生练*写字,教师巡视。

  六、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师:学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遇到紧急情况,要沉着冷静。)

  2、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3、通过其他途径进一步了解司马光。


司马光教案 (菁华5篇)(扩展3)

——司马光砸缸教案 (菁华3篇)

司马光砸缸教案1

  一、 教学目标

  1、 认识“司、假”等12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 重点和难点

  1、 认识并书写生字。

  2、 通过朗读感悟勇敢、机智的品。

  3、 能从课文插图中学*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三、 教具

  多媒体课件、小黑板、生字卡片、录音机(带)

  四、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 教学内容:认识生字、感悟课文

  二、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了解人物。

  (二)、初读课文、学*生字。

  1、学生自由、轻声地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小黑板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学生自由读,抽读检查)。

  3、 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朗读。

  1、听录音机,数数全文共有多少个自然段。

  2、看第一张幻灯片,说说水缸在假山的什么位置?

  3、学生自读课文,思考:正当们玩得高兴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不小心”是什么意思?

  ① 展开想象:这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小伙伴们什么心情呢?

  ②看第二张幻灯片有一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体会小伙伴着急的心情。

  ③用急切的语气练*朗读。

  过渡:在这危险的情况下,是怎样做的?请默读第四自然段。

  3、 学*课文第四自然段。

  ① 思考小朋友们为什么这么惊慌?

  ② 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一个小朋友去叫大人,大人来了能不能救出小孩呢?他的方法好吗?小组讨论。

  ③ 练*朗读、读出惊慌、害怕的语气。

  4、 学*第五自然段

  ①学生自由读,思考:是怎么做的呢?他的表现与其他人有什么不同?看第三张幻灯片。

  ②全班试着做做砸缸的动作。

  ③小组讨论:的做法好在哪?他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5、 学*第四张幻灯片,并指导朗读。

  (四)发散思维训练。

  还有别的办法救出落水的小孩吗?

  (五)总结全文

  (六)布置作业:背诵课文,并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七)板书设计

  20—机智、勇敢

  ↓

  砸缸

  ↓

  救→小朋友

司马光砸缸教案2

  活动目标

  1、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并大胆表达自己的理解。

  2、在与老师、同伴共同观察、讲述和讨论图片的过程中,复述出故事的主要情节。

  3、知道遇到困难要沉着冷静、动脑筋想办法解决,学*司马光果断、智慧的良好品质。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知道遇到困难要沉着冷静、动脑筋想办法解决,学*主人公的智慧和果断。

  活动难点:根据故事的主要情节线索图,复述故事内容。

  活动准备

  故事主要情节的图片(游戏场景、水缸里、司马光砸缸)。

  故事视频、黑板、人物名字角色牌、大白纸、画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出示故事封面(今天老师带了了一个好听的民间故事,我们要仔细听清楚,了解故事里发生了什么?)

  二、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1、( 播放故事视频前半部分,到孩子掉到水缸暂停)

  提问:

  ——故事的`名字是什么?故事里有谁?他们发生了什么事?

  2、分步骤出示图片,讲述故事的主要内容。

  (1)观察、讲述第一幅图片,大胆表达故事情节的发展。

  师:小朋友们看看第一张图片,仔细观察后请小朋友说说,图片上发生的故事。

  幼: 幼儿大胆讲述图片故事

  (2)出示观察、讲述第二幅图片。

  师:呀?图片上的这个孩子掉进水缸里了,那司马光小朋友想的是什么办法呢?其他小朋友在做什么呢?小朋友觉得司马光遇到事情怎么样的呢?

  幼: 幼儿观察后回答

  师:如果是你会怎么做呢?

  幼:幼儿自由回答救人方法。

  3、结合生活实际,迁移故事经验

  师:如果是你的好朋友,掉到河里,你会想什么办法救他呢?

  (1)分组讨论记录绘画 (教师发放记录纸笔)

  (2)幼儿5分钟讨论记录后回答。

  教师小结:司马光遇到事情能够沉着冷静的思考问题,小朋友在遇到事情也要向司马光学*多开动自己的脑筋来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哟。

  4、猜想和创编故事的结尾,尝试根据图片讲述故事。

  (1)猜想和创编故事的结尾

  问题:最后一张图片,司马光把小伙伴救出来之后,小朋友们想想他们可能会发生什么呢?现在给大家3分钟时间讨论后请小朋友回答这个问题。(幼儿自由讨论)

  幼:自由回答

  教师小结:大家都想到了被救的小伙伴特别的感谢司马光救了他,不然的话就会见不到他的亲人了,司马光小朋友特别的乐于助人,而且想到办法之后非常的果断就做出了反应,小伙伴才得救。

  三、完整倾听故事,进一步理解故事。

  ——再次完整播放故事视频,幼儿进一步理解。

  ——请小朋友分组讲诉故事的主要内容。(结合关键图片)

  四、扮演故事

  师:小朋友们都了解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了,司马光也是我们一位伟大的文学家,现在请小朋友来表演一下故事的人物,表演故事。

  (1)尝试根据故事音频,扮演故事。

  分组讨论后自由结伴扮演

  (2)幼儿自选角色扮演牌

  播放音频,幼儿分组依次上台大胆的表演故事。

  五、结束部分

  师:小朋友们都很喜欢扮演这个故事,我们把故事放在班级表演区,区角游戏时候可以去继续扮演游戏哟,现在我们一起给客人老师说再见吧!

  活动总结

  通过对这个故事的学*,启发孩子遇事不慌,沉着勇敢,并学*司马光这种的良好品质。

  在活动中我通过播放视频和PPT图片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因为这个故事可能孩子都有已知经验。整个环节在老师的带动下,积极性非常高,在提问的过程中发现孩子们的思维大部分都停留在顺时针,对于逆向的思维还是有点缺失,当然这也不是一天两天所能理解的,而是要生活中慢慢地学*而产生的,在各个环节中孩子们也是兴趣点比较高的,可作为延伸活动开展,争取不留任何的遗憾。

  为此也可以说明家庭教育在孩子的学*中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教于孩子不同的学*方法才是更重要的。

司马光砸缸教案3

  活动目标:

  1.在熟悉乐曲旋律和结构的基础上,学玩音乐游戏《司马光砸缸》。

  2.能在沙包的帮助以及教师语言、动作的提示下,合乐地做出砸缸救人和交换舞伴的动作。

  3.体验与不同伙伴舞蹈和躲藏追跑游戏带来的快乐。

  4.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5.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活动准备:

  1.碟片、录音机、沙包一个。

  2.幼儿会玩“切西瓜”的游戏。

  3.15名幼儿围坐成圆圈。

  活动过程:

  (一)教师引导幼儿复*律动“司马光砸缸”。

  在古代,北宋的时候,有一个小朋友名叫司马光。有一天,司马光和一群小朋友在玩捉迷藏的游戏,忽然有人掉到大水缸里去了。正在大家着急的时候啊,司马光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什么办法?

  (二)教师引导幼儿学*《司马光砸缸》游戏的玩法。

  1.教师示范“砸缸救人”的游戏玩法。

  下面呢,我来当那个司马光,我还带来了砸缸的工具:一块大石头。待会儿,被救出来的人,谁先跑回来,搬起大石头谁就是?好,听好音乐。

  2.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反复游戏。

  好,下一位司马光是谁?司马光选出来了,可以继续玩游戏了吗?缸里又没人了怎么办?

  司马光砸了缸之后,缸的什么位置破了?那水流出来了,砸破的缸片到哪儿去了呢?

  里面被救的小朋友要出来,他们两个要进去,如果他们四个人同时跑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那谁先跑呢?为什么?

  现在谁是下一个司马光?那原来的司马光站哪儿呢?对了,站在缸的缺口处。看懂了吗?

  3.幼儿尝试反复游戏。(唱谱练*——随乐练*)我们跟着音乐来试一试,可不可以?我先来当第一个司马光。

  4.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学*被淹小朋友的动作。

  你们觉得掉进缸里可能会做些什么呢?

  5.幼儿完整游戏。

  那我们再来玩一次,请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加上刚刚我们讨论的这些动作,好吗?

  (三)教师引导幼儿学*《司马光砸缸》游戏中的集体舞。

  1.教师引导幼儿学*两人结伴玩游戏的方法。

  下面啊,我们站起来和好朋友面对面来玩这个游戏,好不好?歌里有一个摇手的动作,现在和好朋友面对面可以怎么摇呢?我们听着音乐来试一试。

  2.教师引导幼儿迁移“找朋友”的游戏经验,学*交换舞伴的方法。

  刚刚,我们只是和对面的好朋友来玩游戏的,那我怎样才能和更多的朋友来玩这个游戏呢?

  谁来说一说,蒙眼睛、打开的动作和以前哪里不一样?我们跟着音乐来试一试。谁来说说看,刚才你一共和几个小朋友玩了游戏?

  那怎样才能让我们每次换的朋友都不一样呢?

  我要来考考你们了,我是把原来的哪个动作换成了“交换位置”?那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好吗?

  3.游戏结尾增加“砸缸”——“庆祝”环节,再次游戏。

  我们在哪一句歌的时候要手拉手围成一个大缸?这个时候,谁就准备要出场啦?记住哦!当游戏最后结束的时候,还是有两个小朋友没有被救出来哎,怎么办?

  小朋友被救出来了,你们高不高兴啊?那等里面的小朋友跑出来之后,我们可以一起做一个表示胜利的手势,什么手势“耶!”

  活动反思:

  《司马光砸缸》是一个经典的历史人物故事,影响了很多辈人,主要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砸缸救人的事。课文虽简单,但是,为了引领孩子们体会司马光的品质,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学:

  一、行为对比

  当一个小朋友掉进水缸的时候,其他的孩子和司马光的行为有明显的反差,文中是这样写的:

  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哭,有的喊,还有的跑去找大人。

  司马光没有慌,他搬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

  通过让孩子们反复读句子,认真观察图上几个孩子的表情、动作,并设身处地地想假如自己在现场,心里是如何想的,让孩子们明白当时孩子们心里很慌,不知所措。再通过读写司马光的句子,明白他的沉着与机智。

  通过对比,不仅让孩子们了解了当时的情况和司马光的沉着行为,同时也让孩子们明白了对比手法的重要性。

  二、抓关键词语

  写司马光的句子:司马光没有慌,他搬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描写司马光的行为中有两个关键的动作:搬、使劲砸,通过提问,让孩子们找描写他动作的词,并创设情境,让孩子们学着司马光的样子一起来演一演,更深刻体会司马光当时的沉着、稳重、机智。

  小百科:缸,*汉字,用来盛米盛水等。


司马光教案 (菁华5篇)(扩展4)

——《司马光》教案菁选

《司马光》教案1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司马光》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司马光》教案1

  山西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三座都城都在山西境内。尧都*阳、舜都蒲板、禹都安邑。其中禹都安邑,西环涑水、东踞中条、南临盐海、北依鸣条。在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以后安邑改名为夏县。夏县,到宋代的时候出了一位孝友忠信、恭俭正直、居处有法、博学多才的大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

  河东历史上有四大望族:闻喜裴氏、龙门薛氏、解州柳氏、龙门王氏。四大家族济世英才之盛、德业文章之隆、皇家思宠之重、百姓推崇之情,其他家族望尘莫及。但是到了宋代的时候,夏县涑水河边的司马家族,后来居上,锋头更健,一下子涌现出了一大群名士乡贤:造福乡梓的河中知府司马池、才华横溢的太中大夫司马旦、治学严谨声名卓著的司马光,以及谏议大夫司马康、驾部员外郎司马宣、(鹿阝)州通判司马里、潞州通判司马京……司马家族在宋代的屡屡崛起,尤其是宋神宗以后的历代帝王,每每追念先贤的时候,就能想到司马家族,这都是一位杰出的人物,一位声名直追孔子的先贤,带动了一个家族的兴旺。他就是宋代的温国公、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太原道注:有关司马光参见本站山西名人栏目)。

  夏县,是司马光的故里。城西水头镇的小晁村现存司马光及父兄亲属墓冢13座。东侧有司马温公祠,主殿五间,旁边还有规模宏大的佘庆禅院,内有宋元时期精致价昂的众多彩塑。

  我在中旅当导游的时候,经常去东南亚,发现很多外国朋友喜欢中华文化,他们对中国的历史掌故和社会风情也有相当的了解。唯一不明白的是:中国历史上发生了那么多次朝代更迭,不管是谁当家,也不管是**还是少数民族皇帝,治国的策略和治国的方式都有惊人的相以。再者从地域来讲,无论是在天子驻扎的北京,还是在繁华的省城,甚至偏远的山区县城,统治者的施政措施和施政办法都有惊人的相似。这种大一统的政治和文化格局,是如何冲破层层障碍,紧紧地粘连在一起的?其实,道理很简单;历代统治者,不管是皇帝,还是县令,虽然他们出身不同、生活方式不同、知识水*不同,种族*惯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这就是:以史为鉴,修身治国。他们都注重从历史中学*前代的得失之迹、存亡之道、兴衰之本,从而制定出自己的治国之策。所以古代有:“一部论语治天下、两册史书安民生”的说法。《论语》即孔子的儒家方略。而两册史书,即《史记》和《资治通鉴》。宋英宗评价《史记》和《资治通鉴》“尽古今之统,博而得其要,简而周于事,是为典型之总会,册牍之渊林矣。”从这个意义上讲,《史记》和《资治通鉴》是其他史书所不能比的。两司马的两部巨著,不仅是两部史书,更重要的在于他们的思路,启蒙了历代皇帝,最后导致了文化一体、政治一统、古今一致。

  司马光曾经做过宋代的宰相,对其品格德行、修学治史,古今评价一致,隆誉甚高。但对其政绩评价,却存在着很大的分歧。

  在保守派主政的时候,对其政绩大加褒扬,宋哲宗还敕令保守派的翰林学士苏东坡撰写神道碑文,并御书“忠清粹德之碑”六字碑额立在夏县司马光墓前。苏学士洋洋洒洒2266字的碑文中极尽溢美之辞。后世的史书基本上持这种态度。

  但是,改革派当政的时候,司马光不仅没有政绩可言,而且被列入奸相之列。这主要是因为他反对同列宰辅的王安石变法。宋代绍圣年间,御史周轶首论“温公诬谤先帝,尽废其法,当以罪及。”不仅夺去了所有的封号,而且还把其墓前所立的巨碑推倒。王安石的学生章淳、蔡京主政时,为报复司马光等人尽废新法的做法,将司马光等309名朝臣列入“元佑奸党”,并要在朝堂和各州郡都立“奸党碑”。司马光首当其冲。但是在立碑的时候,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石匠安民对蔡京说:“小民是愚人,不知道立碑的意图。但司马相公海内称其正直,现在却要列入奸党,小人不忍心做。”蔡京一怒便要收拾他,吓得安民哭诉道:“大人的命令我不敢不听。小人只有一个要求:碑上署刻石人名字的时候,千万不要署上小人安民,以免骂名千载。”蔡京仔细一想,司马光虽然有错,但毕竟为人正直,享有威望。于是改变了主意,将司马光以下的奸人全部列碑,司马光除外。 由此可见,司马光虽然在政治上有失误,但其人格力量,不仅为百姓称道,也仅对手折服。在封建年代,司马光是孔门的第三个圣人,位列孔子、孟子之下,同样在孔庙享配。

  今天的司马温公墓前,涑水清流,绿树成行。历史纷争和毁誉成败也都化作了黄土,陪伴这位长眠地下的圣人。只不过人们在那条叫“涑水”的小河边驻足的时候,就会想到历史上曾有一位号为“涑水先生”的大思想家、大学问家、大历史学家。他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司马光》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别、到、那、都、吓、叫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

  3、感受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4、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图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流程:

  一、指导看图,从图中质疑。

  1、出示插图,从图中你看出了什么?

  2、你还有什么看不懂得吗?

  学生质疑,教师归纳问题:

  (1)爬出来的孩子是怎样掉进缸里的?当时的情况怎样?

  (2)是谁救了他,他是怎么救的.?

  二、揭题释题。

  1、板书课题,读题。

  (1)知道司马是复姓。

  (2)识记司,组词。

  2、简介司马光。(学生或教师)

  三、初读感知,合作初步解疑。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识记生字。自主选择生字识记,组内交流,全班反馈。(采用各种形式认读生字,随机选择生字扩词或选择句子指导朗读。)

  3、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问题(1)(2)

  4、小组讨论交流读懂的问题。

  四、再读感悟。

  1、学*1~3段,解决问题(1)。

  (1)借助插图了解大水缸的位置及这是怎样的一口缸。

  (2)读文后讨论,理解:不小心。

  启发想象:掉进缸里的孩子会怎样?

  (3)朗读指导。

  2、学*4~6段,解决问题(2)

  (1)看图读文了解别的孩子的表现,板书:哭喊叫找

  小组讨论这些孩子当时是怎么想的?

  (2)讨论司马光是怎么想,怎么做的。他是个怎样的人?

  划出司马光的动作。理解:使劲砸。

  (3)质疑释疑。(针对课文内容提问,自由解答,教师引导)

  4、你喜欢司马光吗?用一句话夸夸他吧!

  5、朗读指导。

  五、学会背诵技巧。

  教师引导,让学生悟出背诵的方法:看图背诵、想情节背诵、看板书背诵。

  六、指导书写。注意偏旁在左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七、拓展训练。

  如果你是当时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做呢?

  要求:大胆想象。

  八、作业布置。

  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九、板书设计

  20

  司马光

  都慌了

  掉进缸里

  别的小朋友叫

  喊

  跑

  找

  没慌

  司马光拿砸(几下子)

  得救了

  (遇事不慌机智勇敢)

《司马光》教案3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能读准多音字“得”的另一个读音(de)。

  2.理解图意和课文内容,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花园的环境和司马光砸缸的词句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思路:

  《司马光》是本单元最后一篇看图学文。课文中的图是一幅单幅图,学生不了解故事内容是不易看懂的。因此在教学时可先启发学生看图。在简介故事内容后再提出几个问题,如: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哪个是司马光?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读一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是怎样讲图画上的故事的。

  在学生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再带领学生一部分一部分地学*课文。先学*第一部分(一至三自然段),让学生知道“古时候”是很久以前。这一部分重点讲读第二自然段,让学生借助图画和课文弄清缸在假山的什么地方,以及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缸。然后启发学生想想这个小朋友是怎么掉进缸里的?掉进缸里如不及时救出会出现什么情况?让学生弄清事情的起因及当时的危急情况。

  课文的第二部分是(四至六自然段)。让学生通过认真读课文,找出“有的……有的……”及“哭、喊、跑、叫、找”等动词,想象当时玩耍的小朋友着急的心情,动作忙乱的情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看图后再仔细读第五自然段课文,说说司马光是如何砸缸的。读完第六自然段,小朋友得救了。还可启发学生想想除了砸缸外还可用什么办法救那个小朋友?

  朗读应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重点句、段,要让学生多读,在读中反复体会。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1.板书课题,简要介绍司马光——姓司马,名光,是北宋时期的人,离现在有900多年,是我国古代的历史学家。

  2.设置悬念:今天我们就是要讲一讲司马光小时候救人的故事,他是怎么救人的,为什么要救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指导看图,初步了解图意。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

  2.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哪个是司马光?

  三、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图画上的故事的。

  1.提出初读要求:

  (1)读准每个字音。

  (2)画出本课的生字。

  2.说说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四、读讲一至三自然段。

  1.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出示生字卡片“古时候”,帮助学生理解“古时候”就是很久以前。

  (3)让学生说说,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这篇课文要写谁的事情。

  (4)回到课题,是以人物的名字作为课题的。

  2.第二自然段。

  (1)第二段有几句话,这两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2)借助图画学*第2句话,弄清缸与假山的位置,看清缸是一口大缸,强调是装满了水的大水缸。

  卡片出示: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3.第三自然段。

  (1)自读课文,思考:

  ①那个小朋友是怎样掉进缸里的?

  ②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出现什么情况?

  (2)学生回答思考题后,教师略作小结,为突出司马光遇事不慌,聪明果敢作好铺垫。

  第二课时

  一、学*四至六自然段课文。

  1.第四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讨论:从哪里看出别的小朋友都慌了?

  (3)出示卡片: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

  (4)在学生读文想象后,让学生表演第4段的内容。

  (5)小结:别的小朋友心里着急,动作忙乱,司马光表现怎么样呢?

  2.第五自然段。

  (1)要求学生仔细读课文,用笔画出司马光砸缸的动作。

  (2)出示卡片: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

  (3)讨论:

  ①司马光没有慌,他是怎样做的呢?

  ②“举起”与“拿起”作比较,“举起”说明什么?

  ③指名让学生表演“使劲砸”的动作。

  ④“几下子”告诉了我们什么?

  (4)再引导学生看图,讨论:

  ①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缸?

  ②能用别的办法救出那个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吗?

  (5)小结:司马光砸缸救人这件事可看出他是个遇事不慌、聪明、果敢的孩子。

  3.第六自然段。

  (1)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得(dé)”的读音。

  (2)让学生代得救的小朋友向司马光说一句感谢的话。

  二、朗读四至六自然段课文。

  第三课时

  一、总结全文。

  1.指名朗读。

  2.看图复述故事。

  3.让学生说说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

  二、完成课后作业

  第2题。

  1.卡片出示两组句子:

  (1)他跟几个小朋友玩。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2)司马光砸缸。司马光用(石头)砸缸。

  2.要求学生找出每组的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1)第1组的第2句写明在什么地方玩,并体会表示地点的词语在句中的作用。

  (2)第2组的第2句写清楚了司马光用什么东西砸水缸。

  三、指导学生识记字形并书写。

  1.让学生自己说说如何识记本课的10个生字。

  2.指导书写。

  “候”注意右上不要写成“工”字。

  “孩”右半边的笔顺是“亠

  亥”。

  “回”是大口套小口,注意大口的最后封口。

  “朋”由两个“月”组成。

  “跑”“足字旁”,右边是书包的“包”。

《司马光》教案4

  活动目标:

  1、阅读图书,了解司马光砸缸救人的过程。

  2、知道遇到危险要沉着机智,学会保护自己和帮助他人。

  活动重点:

  观察主要角色的表情和动作。

  活动难点:

  大胆猜测角色的心理活动和语言。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幼儿用书《司马光砸缸》、故事录音。

  活动过程:

  1、认读故事名称:

  教师简单介绍故事大概,幼儿认读故事名称。

  2、自主阅读教师观察:

  (1)说说故事里发生了什么事?

  (2)根据讲述的情况请幼儿寻找出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有关情节图片。

  (3)重点观察角色的表情和动作,大胆猜想角色的心理活动和对话。

  3、讨论交流各抒己见:

  “你觉得司马光的'方法好吗?好在哪?”

  4、完整欣赏并大胆质疑:

  (1)教师引疑:“看了这个故事,你们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2)师生共同解答疑问。

《司马光》教案5

  课前透视:

  司马光是我国宋代伟大的史学家。这篇课文讲的是他七岁的时候砸缸救人的故事。全文情节生动,叙事性强,利于激发学生读书兴趣,浅显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沉着、机智、勇敢、聪明的

  小司马光形象,对学生也起到了一定的榜样感召作用。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课文内容相对熟悉,但是城乡学生会存在差别,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抓住课文故事性强的特点,突出以读为主的线索,促使学生在读中熟悉,读中感悟,读中思考,进而体会司马光的机智、勇敢。同时应结合课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增进对课文的理解感悟。

  教学目标:

  1、通过读书,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能正、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来感悟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

  人的品质。

  3、能从课文插图中观察出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4、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学*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挂图或课文故事的VCD、课件等。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谈话:这节课我们来拜访一位古人,他是谁呢?(板书:司马光),这个人你了解吗?相机教认生字“司”,介绍复姓“司马”以及司马光。

  (创设谈话情境,引发提问,组织学生谈话交流,了解学生对人物及课文内容的感知,为新课展开做铺垫。)

  2、观察:出示插图,从图中你看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懂?

  (把观察与谈话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能力,口语表达能力,鼓励学生质疑,有利于教学活动有的放矢。)

  对话*台:

  自读:(扫清字词障碍,打下读悟基础。)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

  (培养自我读书能力,确保读书活动有效,应该从一点一滴抓起。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惯。)

  识字(多种方法巩固识字,促进学生记忆。)

  1、同桌利用字卡,互读检测。借助“我会认”和“我会写”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如换偏旁、猜字谜、组词识字等。

  2、开火车读生字,读词语。随机选择生字扩词或选择句子指导朗读。强调重点字“玩、司”的读音,同时引导学生注意“一”的不同读音。

  (课标指出:识字和识字能力的培养是一二年级语文教育的重点。多形式的识字与交流识字方法,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

  写字(突出重点字的指导,培养良好写字*惯。)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我会写”中的六个字,发现六个字的规律:左右结构。组织学生讨论在书写中应注意什么?

  2、自由练写,教师有意识地指导难点字:如“那、都”两字中的“右双耳”的写法。

  3、书写展示,相互评价,引导学生把不好写的字多写几遍。

  (课标指出:识字与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扎扎实实的加强写字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写字能力,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良好书写*惯的养成。)

  讨论(读书交流,理清故事内容。)

  1、指名分段读文,引导学生思考课前提出的不懂的问题,如:小孩子是怎样掉时缸里的?当时情况怎样?是谁救了他?是怎样救的?等。

  2、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读懂的问题。

  (充分发挥学生自读交流的优势,实现生生互动,培养了学生阅读、合作的能力,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第二课时

  对话*台

  导入(自然引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通过学*,我们知道了司马光是个聪明、机智的孩子,那么在救小伙伴的过程中,他是怎样表现的?这节课让我们来更加深入地阅读课文。

  读议(通过读书,想像讨论。)

  1、自由读文,引导学生体会那口水缸在哪?是什么样的水缸?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相关的语句,以了解故事发生的环境。

  2、观察插图,认真读书,想像思考: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破”缸救小朋友?教师相机引志学生想像:小孩子落水的情景和他落水后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融观察、想像、朗读、表达于一体,以读促思,以读悟情,进面初步体会司马光的沉着、机智。)

  读演(读书体会,表演,感悟司马光的勇敢。)

  1、引导学生阅读“怎样救”的段落,画出相关的句子及重点词语,如:“没有慌”“使劲砸”“几下子”等。重点体会读一读。

  2、组织学生表演体会司马光救小伙伴时的表情动作,同学之间互相评议,也可组织学生在读4、5节的基础上,分角色表演(掉进缸的小孩、其他小伙伴、司马光),在表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再读体会。

  (阅读与表演的结合,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了学生的语感,提高最阅读能力,促进了他们对课文及人物品质的感悟。)

  背诵(练*背诵,促进积累。)

  1、采用自由背诵、小组比赛、师生共背等形式,练*背诵。

  2、同学之间互相配合检查背诵情况。互相评议。

  讨论(激发学生思考,引发想像,深化认识,拓展思维。)

  1、从司马光的身上你明白了什么?请你对司马光或那个被救的小朋友说句话。

  2、如果你在场,你还会有什么方法救那个小朋友吗?组织学生讨论表达。

  3、假如你身边发生了意外的事,你会怎么办?(如:一家长到校想要把一名同学带走,而老师不在怎么办?在热闹的大街上和家人走散了,你会怎么办?

  (从课内走向课外,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地想像思考,并结合生活实际开发课程资源,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创新精神的培养,并对学生生活适应能力的形成起到指引作用。体现了大语文的观念。在这个环节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注意引导学生的把句子说通顺,把意思表达清楚。)

  伴教锦囊: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宝元二年进士,官至左仆射兼门下待郎。

  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他是北宋著名的史学家,主持编撰了大型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等。

  司马光从政*五十年,对北宋的国计民生、典章制度发表过不少独特的见解。诸如虚心纳谏、崇尚务实、注意民心、知人善用等治国主张,长期不懈地编纂《资治通鉴》,使其成为中国古代史学史上一座高耸的丰碑,为历代统治者所借鉴。

  自古光山山水素有“浮光熠彩”之誉,所以县名也以“光山”命名。又因司马光在光山出生,故其父为其取名为“光”。司马光为其出生地光山县增添了不少的光彩。古往今来,光山人民无不以此为自豪。对于司马光这样一位重要历史人物,光山人自然给予更多的挚爱,自宋代以来,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街道、弄巷、水井、书院随处可见;为他建词立碑、题诗、作记,更是代不乏人。

  宋时,光山县署在东北大街(现司马光大道与正大街交叉口的东段)的路北。明代初,县署迁移,遗址被改建为学宫(现为司马光宾馆)。原署内有一口水井,司马光出生满三天时,用这口井的水洗浴(光山当地风俗,叫“洗三”)。后来这口井被叫做“司马光井”,简称“司马井”,迄今仍完好存在,另外,世人皆知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也发生在这里。

  阅读在线:

  司马光砸缸新传

  天气晴朗,司马光和一大群孩子一起出去玩,路上,有一位孩子提议大伙来玩捉迷藏,输的人要翻跟斗,大家都同意了。

  “石头剪子布!”

  “哇!司马光你输啦!你来抓!”

  说完,孩子们一下没了踪影,藏得非常隐秘,只有一个躲在假山后面的孩子在探头探脑地张望,可一不留神,“扑通”一声掉进了缸里。

  大家闻声而来,不由得着急了,在那儿议论纷纷,有的说想把水舀干;有的则慌张得不得了,询问是否要叫大人过来。只有司马光镇定自若,只听他大喝一声:“慢!”说着就拿起大石头砸去。他知道,时间紧迫,不能让人离水,就让水离人。一,二……

  “等一下!等一下!”村长闻讯赶来对司马光说:“孩子,缸砸不得!这是咱地区的利税大户。”司马光定睛一看,缸上印着“酒”这个字。村长对司马光搬出了“地方保护主义理论”:“虽然是假酒,但咱们得靠它谋生哪,孩子死了不要紧,酒才是最重要的……”

  面对这样的场面,如果你是司马光,你该怎么办?的确,这真是现代社会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生命与财产,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司马光》教案6

  一、 检查复*,导入新课

  1、认读词语。

  2、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你知道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出示填空)

  二、深入学*课文

  (一)学*第一自然段:

  1、(看图)仔细看图,孩子们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古时候)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衣服)花园是什么样子?指名读第一段,板画出现花园的景象。比较句子:

  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假山下面有一口大缸,缸里装了水。

  你从这里体会到了什么?能读出来吗?

  2、齐读第一自然段。司马光和小朋友们特别喜欢这个花园,经常在这里做游戏,每天都玩得很开心,一天,他们正在玩捉迷藏,突然发生了一件事?什么事情呢?

  (二)自己读第二段。

  ①请学生完成填空:有个小朋友( )假山,(),()了大水缸里。别的小朋友都( ),有的( ),有的( ),还有的()。

  ②小孩怎样掉到水缸呢?

  ③老师读,学生表演。

  老师感受到你们当时很慌张,也都很想帮助这位小朋友,表演得很好,那能不能读好呢?

  ④读得真好,你能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话吗?

  出示幻灯片: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哭,有的喊,还有的跑去找大人。

  我还会:大课间的时候,同学们有的,有的 ,还有的。

  班级大扫除的时候,同学们有的,有的 ,还有的.。

  我还会:, 有的,有的 ,还有的。

  (三)、学*第三自然段。

  1、当别的小朋友都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我们的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请大家自己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想看看他是怎么做的?

  2、请生回答(司马光没有慌,他搬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

  (1)老师读,学生表演,采访:为什么你要拿这么大的石头呢?为什么这么用力砸呢?你心里慌张吗?

  (2)看到你们这么认真,老师忍不住想再读一遍,你们听听能体会到什么?

  2、此时,(示多媒体):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你高兴吗?指导朗读,个别读、男女读,齐。

  三、拓展思维

  (一)小朋友被救了,许多大人和孩子都过来了,他们都伸出大拇指夸他呢。

  大人们这样子夸:司马光,你真 。

  小朋友们这样夸:司马光,我真。

  (二)、这时人们又议论开了,其实还有许多方法可以救那个小朋友的,我相信我们班的小朋友也能想出其他办法的对吗?

  生说方法,讨论方法是否可行。

  (三)难怪人们都说司马光是小时侯司马光这么厉害,长大以后更不得了,他成了北宋时期有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还写了一本著名的书《资治通鉴》。

  四、配乐朗读课文(机动)

  五、作业:课后查一些有关司马光的故事读一读。

《司马光》教案7

  1、会认13个生字及与之相应的词语,会写6个生字,会用常字扩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

  3、通过读、演、讲故事,观察图画,了解司马光和别的小朋友在紧急关头的不同表现,赞赏司马光的沉着机智。

  4、从故事中受到启发,明白遇事要动脑筋,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会认1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会用新字扩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学*从课文插图中仔细观察人物的神态、表情、动作,以及结构复杂的生字的书写。

  读中感悟、以观察促理解

  词卡片、小黑板、活动教学挂图

  两课时

  第一课时

  ㈠、范读课文,把握要义,补充课题

  1、你们喜欢故事吗?喜欢听,还是喜欢演,或者是喜欢讲?

  2、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板书课题,你们认真听,想想讲的是谁的什么事。

  3、读课题,谁来说说“司马光做什么”?谁再来说说“司马光怎么样”?

  ㈡、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读通课文

  指导分小组学*,看哪个小组的同学最能干。

  ⑴、标出自然段番号。

  ⑵、勾画字词。

  ⑶、交流认识这些字的好办法。

  ⑷、组长检查。

  ⑸、读通课文。

  ㈢、检查自学情况:检查巩固行字,理解词语,读喜欢的段落。

  1、开火车读字卡。

  2、说说你们小组用了哪些识字的好办法。

  3、(投影或小黑板)出示课后练*“读读说说”,男女同学比赛组词语。可板书部分词语。

  4、用“缸、块、劲、砸、救”做猜字游戏。

  5、读课文。喜欢读哪段就站起来读。

  ㈣、读读贴贴看看想想

  1、出示挂图(或多媒体演示):上面是一个大花园,但是去掉了假山、大水缸。

  ⑴、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这是什么地方?这人地方有什么?谁能用书上的.话告诉大家?

  ⑵、出示假山、大水缸图,请小朋友来贴,并能用自己的话再说一说。

  2、这时发生什么事了?你的心情怎样?谁来读一读。

  3、出示图画:别的孩子惊慌的样子。观察:别的孩子怎么做的?他们的表情怎样?谁来读一读?

  4、继续出示图画:司马光。观察司马光是怎么做的?他的表情、动作是怎样的。谁来读一读?

  5、结果怎样?这时,你的心情怎样?全班一齐读书告诉老师。

  ㈤、写字

  1、读一读今天要写的字,说说你有什么新发现。

  提示:我们学的哪些字有双耳旁?左双耳和右双耳的字分开板书。2、记住哪些字有困难?哪些字容易出错?说说你的好办法。

  3、这些字怎样写才好看?

  4、示范“那”、“都”的写法。

  5、巡视、指导,表扬写得好的同学。

  ㈥、自由练*

  一边读课文,一边想,我该怎样读、怎样讲、怎样演这个故事。

  ㈦、教学效果测评

  1、轻声读音节,看看拼出了什么词,再写下来,想想对不对。

  2、想一想,再填空。想想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再说说类似的词。3、读给同桌听。

  ㈧、拓展性学*

  把自己当成司马光,想想自己会怎样做。

  第二课时

  ㈠、复*:贴词语游戏

  1、贴词语游戏。

  ⑴、出示词语卡片,请小朋友读一读。

  ⑵、将卡片分发给学生。再出示教学挂图。指导学生贴词语。

  2、这节课你想怎样学课文?

  ㈡、学重点段:勾画词句,读读演演,细心体会

  你觉得课文最精彩的是哪些自然段?

  1、别的小朋友都慌了,给“慌了”打上点。

  ⑴、从哪些表现看出他们“都慌了”?用横线勾出。

  ⑵、你想怎样读、怎样演或怎样讲才能表现小朋友的“慌”?试一试。个别范例指导。

  2、司马光表现怎样?给“没有慌”打上勾。

  ⑴、从哪些表现看出他“没有慌”用波浪线勾出。

  ⑵、你想怎样表现他“没有慌”?试一试。

  ⑶、司马光当时可能是怎样想的?

  3、领读“别的孩子都慌了--”;“司马光没有慌――”

  4、你觉得司马光的办法怎样?你想怎样夸一夸他?

  5、如果你也在场,你会怎样想?还有什么别的办法吗?

  进一步思考:如果没有举得起的石头怎么办?如果司马光一个人砸不破大水缸怎么办?如果……你还想设想当时的情境,多问几个怎么办吗?

  ㈢、用自己的方式表现课文:朗读、表演、讲故事

  愿意怎样来表现这个故事?

  根据自愿的原则,将学生分成读故事、演故事、讲故事的三部分,第部分学生找自己喜欢的伙伴共同学*。

  为每部分学生提出要求,板书:

  读:心情 语气 快慢 轻重

  演:读 想 演

  讲:读 圈 讲

  ㈣、背诵:有情有味,熟读成诵

  1、喜欢朗读故事的小朋友,把这篇课文有感情地读读,让大家欣赏,好吗?

  大家觉得怎样?像他们这样读读。

  22、这个故事多么生动啊!谁能把它背下来呢?自己轻声地读一读、背一背吧。

  3、谁背得快?来领着大家背。说说你为什么背得这样快的。

  4、互相背一背。

  ㈤、教学效果测评

  1、读第一句,想想该填上什么词,再读读,看看填对没有。

  读第二句,看看和第一句有什么相似的地方。然后说一说。

  2、比一比,“那里”和“哪里”有什么不一样。你怎样分清它们。读句子,想想句子的意思,再填空。检查一下,写对没有。

  ㈥、拓展性学*

  1、可以跟爸爸妈妈商量一下怎样查到资料,再动手查。遇到不懂的地方要问一问。

  2、回忆跟小朋友在一起玩时发生的事,有顺序地讲出来,如果能讲得生动一点更好。

  七、作业设计

  想想看,你还有什么方法能救出缸里的小朋友?

  八、板书设计

  21、司马光

  没有慌

  (举起、使劲砸)

  别的小朋友 都慌了

  有的……有的……

《司马光》教案8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第一次接触文言文,文言文具有语言简练的特点。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文言文是怎样叙述《司马光救友》这个小故事的。老师还要告诉你们学*文言文的诀窍,就是古人说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现在老师先读一读,请同学们注意听。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悟大意

  1. 请同学把课文试读一次,要求读准字音,若有读不准的,请画出来与同桌交流。

  2. 大家在读好字音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并读给同桌听。

  3. 教师抽查学生读文情况,学生评议。

  三、看注释,自解句意文意

  1. 自读自悟。读一句,看这句有关词语的注释,把注释的意思放到句子里,揣摩句子的意思,这样读懂每一句话,自己弄不懂的记下来,留待小组合作学*时提出与同学研讨。

  2. 小组合作学*。各自汇报对每句话的理解,一句一句相互研讨,说句子意思,弄不懂的语句记下来,留待向全班同学或老师请教。

  3. 全班交流。

  ①各组推荐代表说每句话的意思,互相评议,每句意思的说法不求完全一致,但求主要意思不错。学生说不准,教师应予以点拨。

  ②各组提出疑难问题,同学讨论,教师点拨。

  ③把每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全文大意。

  四、朗读课文,感悟人物

  1.我们读了几遍课文,应该逐渐开始认识司马光小朋友了,你能说说在课文里司马光做了什么事吗?(先同桌小声交流,再全班交流。)

  (1)自己读读,根据句子的意思学做司马光的动作。(光持石击瓮破之)

  (2)讨论:你学着司马光做了什么动作?(师走到学生中,询问了解学情。)

  (3)情景感悟:请一学生上台做做。

  ①你做这样的动作能帮助自己理解“持”“击”的意思吗?②通过朗读体会,让学生提建议怎样把这两个动作做得再好些。(如要举双手,要对准了,要用力等。)

  (4)司马光持石击瓮时,心里怎么想?

  (5)继续探寻司马光的心理,感受一下砸缸之前司马光在想什么。

  (6)小结:原来砸缸不是目的,救人才是目的。司马光的这口缸砸得好!

  (7)了解结果,引读“水迸,儿得活”。

  2.假如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怎样想,怎样做?(引导动脑筋想办法。)

  3.从司马光砸缸救人这件事上,你觉得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小朋友?你想对他说什么话?

  五、品读,读出理解和韵味

  1. 自己练*朗读,把对词句的理解读出来。“与群儿戏于庭”要读出欢快的语气;“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要读出着急的语气;“光持石击瓮破之”要读出沉着的语气,敬佩的语气;“水迸,儿得活”要读出高兴的语气。

  2. 指名读。评议是否读出文句的情感、韵味。

  3. 齐读,读出语气和韵味。

  六、拓展延伸

  由于司马光从小爱动脑筋,会想办法,所以后来他成了宋朝一位非常有名的人,写下了著名的《资治通鉴》。同学们想进一步了解司马光的话,课后就再去找一些有关司马光的故事读读吧。

  矛盾

《司马光》教案9

  设计思路:

  歌曲选自我国传统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音乐也再现了这一故事。通过音乐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在说说、听听、玩玩的过程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增强孩子们对故事的了解,同时也让孩子们知道当遇到意外的时候要冷静、机智、勇敢。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轻松、活泼的情绪,理解歌词内容。

  2.根据歌曲情节大胆想象,尝试根据不同的角色,用合适的表情和动作变现故事情节,感受音乐游戏的趣味性。

  活动重点:感受歌曲轻松、活泼的情绪。

  活动难点:根据歌曲情节大胆想象能用合适的表情和动作变现故事情节。

  活动准备:《司马光砸缸》完整的音乐、自制大石头等。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欣赏前奏,引出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师:很久以前,小朋友很早就起来读书,司马光小朋友和他的小伙伴一样也很早就起来读书,读书读累的时候,他们还会做游戏呢!我们一起听一听他们在做什么游戏?

  二、分段分析和欣赏音乐,尝试用动作和表情表现音乐情境

  情节一:快乐游戏

  1. 围着水缸尝试玩游戏。小椅子来当我们的大水缸。

  2.我们一起捉迷藏。看谁又轻又快藏得好。

  3.一起表演。

  情节二:伙伴落水

  1.不好了,有人掉到大水缸里了,伙伴们快出来吧。

  2.他该怎么办呀?

  3.其他的`小朋友都吓坏了,吓坏了是什么样子?

  情节三:砸缸救人

  1.司马光是怎么救小朋友的?

  2.你是司马光你会怎么砸缸?

  3.刚破了,小朋友得救了快点钻出来吧。

  4.小朋友得救了,真开心!看来和好朋友玩游戏,可不能做危险的事,你们记住了吗?

  情节四:向司马光学*

  司马光可真聪明,我们要向司马光学*。遇事不慌张动脑筋。

  三、完整欣赏表演歌曲,并表演游戏

  1.完整欣赏歌曲,集体表演

  师:我们来完整地听一听歌曲,想一想刚才我们是怎么玩游戏的。

  2.集体完整表演游戏

  请把椅子移到教室旁边,和好朋友找个空地方围成圈,做一个结实的大水缸。请两个小朋友当落水的小朋友,老师当司马光,玩游戏。

  教师:玩了这么久我们也该休息了,回去后,可以把这个游戏带给你身边的人,让更多的人都知道这个故事。

  活动反思:本节课以幼儿自己感受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为主,通过游戏的情景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再分段欣赏歌曲,让幼儿充分理解歌曲内容,表现自己的情绪体验,最后以游戏结束。幼儿能在游戏中表现故事情节,也能增强对故事的理解。在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能通过自己的表情和肢体动作表现对歌曲的理解。整节课幼儿都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表达自己的感受,但在活动时我的一些语言引导不够明确,还有上升的空间。

《司马光》教案10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文中的生字;能理解课文意思,体会人物特点。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交流:在以前的学*、阅读和生活中,你了解了哪些聪明的古代儿童?(引导学生走进沉着冷静、聪明机智的儿童)。

  2.故事激趣: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古代儿童的故事,大家想听吗? (教师绘声绘色讲述)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才七岁,他很聪明。 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

  3.谈话导入:如果把刚才老师讲的原原本本写下来,就是白话文。我们现代人写的文章,用白话,叫白话文,这么多年来我们学*的课文除了古诗外,也都是白话文。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古人写的,古人写的文章,用的是文言,叫文言文。刚才老师讲的故事,如果用文言写下来,会是什么样子呢?请大家打开课本第24课──司马光(板书)。

  二、认识文言文。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及用书面语言来表述是不同的。例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而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述,就是“饭否?”。“饭否”就是文言文。我国的`古代,所有的文章都是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所以,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带着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初读课文,教师强调: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多读几遍。

  2.教师指名读课文,强调学生注意倾听,相机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教师指导,读准节奏。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4.集中交流初读课文后的发现和收获。

  5.请同学们按照这样的停顿方法,自己再试着读一读课文。(指名读,齐读)

  6.自由练*朗读。(文言文和白话文在朗读上有不同之处,要读出古文的韵味,自己试着读一读,相信你会比老师读得更好。)

  四、理解课文大意。

  1.自主理解课文。(师:这是一个有趣的小故事,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2.同桌交流自己的理解,看能不能一起把这个故事讲出来。

  3.全班交流自己的理解。(对照原文请学生逐句理解。)

  4.教师小结,相机指导理解文言文的两个重要方法:看注释和联系上下文理解。

  5.请一个学生完整地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

  6.带着理解朗读课文。互相交流读懂了什么?(司马光聪明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7.交流学*古文方法:看注释、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书、碰到难句反复多读几遍、做批注。

  五、熟读成诵。

  1.自由练*朗读。

  2.同桌互相检查背诵。

  3.全班背诵。

《司马光》教案11

  教学目标:

  xxxxxxx

  知识与技能:

  能认读课文中的13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准切入点,让课堂自然生成。能用一两句话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能提出问题,并围绕问题主动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遇到困难时,不能慌张,只有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设计理念: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人。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做过一个很有意思的实验:按着鸡吃米,它怎么也不肯吃;把它放在地上,它会主动地去找着吃。学生的学*也是如此。课堂上,随时关注学生的学情,抓住教学过程中随时生成的教学资源,顺着学生的思路走,让课堂自然生成,将会取到事半功倍之效!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读题、质疑。

  1、出示课题,指名读、齐读。

  2、正音:司、光。

  3、学生质疑。司马光是什么时候的人?是怎样一个人?

  (学贵有疑。让学生学会提问,一半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二、读通课文,把握整体。

  1、带着问题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2、检查自读情况,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找准切入点,让课堂自然生成》。指名读生字,并联系课文组词、说句。

  3、结合课文说说对司马光的认识。

  (字词的教学仍不可放松,让学生结合课文来学,不但学得有趣,而且有效。)

  三、研读课文,朗读感悟。

  1、司马光是什么时候的'人?找找课文哪一小节交待了这一内容,读一读。

  2、司马光是怎样一个人?学*课文2—6小节,重点学*4、5、6小节。

  (1)自由读课文的2、3小节,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事情发生后,在场的小朋友是如何表现的?你觉得谁做得比较好?为什么?

  (3)对比朗读4、5小节。注意读出慌张急切的心情,读出司马光的冷静沉着,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4)课本剧表演《司马光砸缸》。

  3、感情朗读课文。

  (对课文的研读紧紧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展开,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探究性,使学*成为了学生的主动需要。)

  四、拓展训练,主动内化。

  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对课文中的小朋友说些什么?想对身边的小朋友说些什么?

  (通过说话的形式,进一步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使“遇到困难时,不能慌张,只有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的思想真正得到内化。)

  找准切入点,让课堂自然生成。

《司马光》教案12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今天我们学*新课《司马光》。(生齐读)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说)

  2.(出示司马光人物头像)师介绍:司马光是900多年前一位很有学问的人,他姓司马,名光,司马是复姓,著有《资治通鉴》。今天我们就学*一篇写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的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放多媒体课件和课文朗读的录音,学生边看、边听、边思考。

  2.问:课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什么事?(学生概括故事)

  3.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②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读一读。③标出课文有几小节。

  4.师检查读文情况。①出示词语,指名认读。②出示带点字,学生交流识记方法,“开火车”认读。③分段读课文,集体评议、订正。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引导学生观察,找出规律。

  2.师范写,学生观察,练写。

  3.展示、评议。

  四、积累词汇

  1.再读课文,找出课文表示数量的词。谁再说说几个这样的词语?(自由说)

  2.读读说说,看谁说的多?如:司──司机公司司仪……

  给“慌、假、别、吓、块”组词。分小组讨论、积累,再大组比赛,指定时间内,看哪组组词最多。

  第二课时

  一、复*巩固

  走迷宫:出示课件,学生分组依次认读生字,全部读完方可走出迷宫。

  二、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课文第一小节:

  (1)引读第一小节。

  (2)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3)“古时候”是什么时候?从图上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是古时候?(出课文插图,学生看图回答)

  2.学*课文第二小结:

  (1)自读、标一标有几句话。

  (2)指名读,想一想:他是谁?

  (3)出示句子,比较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他跟几个小朋友玩。

  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4)读第二句,把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事读清楚。(学生自由读。)

  (5)花园里有什么?(自由读。)

  (6)这是一口怎样的水缸?看图,水缸究竟有多大?缸里的水多不多?

  你从哪看出来的?你能把缸大水多读出来吗?(生练读、评读)

  3.学*课文第三小节:

  (1)这时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由读第三段

  (2)小朋友是怎样掉进大水缸的?什么叫“一不小心”?

  (3)小朋友掉进水缸里了,着急吗?用着急的语气读读。

  (学生练读、评读)

  4.学*课文第四小节:

  (1)小朋友们都怎样了?“慌了”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读,用“──”画出小朋友表现的`句子,圈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2)交流汇报,师板书:小朋友慌了叫喊跑找(分析字形)

  (3)如果当时你在场,你会怎么叫,怎么喊?(学生试着叫、喊)

  (4)读出小朋友慌了的语气。(学生练读,评读)

  5.学*课文第五小节:

  (1)司马光是怎样表现的?(自由读)

  (2)出示句子:他拿起一块石头,砸那口缸,砸破了。

  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

  哪句话好?为什么?(学生读句子,比较异同)

  (3)在句子中找出表示动作的词,标出△。

  板书:司马光没有慌拿起使劲砸

  (4)把自己当成司马光,边读边做动作。

  6.学*课文第六小节

  (1)指名读,想想结果怎样?

  (2)用轻松愉快的语气读一读。

  三、读中积累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自己读,指名读。)

  2.背诵课文。

  (1)指名看图叙述故事。

  (2)同桌合作背诵。

  (3)自由背,喜欢背哪部分就背哪部分。

  (4)指名背诵全文。

  四、总结全文

  1.谈收获:你喜欢司马光吗?为什么?从这个故事中你学到了什么?

  2.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想出什么办法救人?

《司马光》教案13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地品质。

  2、学*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讲述,并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

  3、教育孩子遇事要沉着冷静,动脑筋、想办法。

  活动准备:

  符合故事内容的动画活动过程:

  一、 设置悬念,激发幼儿的兴趣师:

  前几天,老师听到一个新闻,据说一个小朋友在池塘边玩耍时,一不小心掉进了池塘里,幸好有一个大人路过把他给救起来了。真的是好险哪!(教育小朋友不到河边、池塘边玩耍)今天,就有一位小朋友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水缸里装买了水,这可怎么办呢?(想办法)师:小朋友们真会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办法。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部动画片,这个动画里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师:请小朋友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二、欣赏动画,初步了解故事的大意师:

  知道这个故事叫什么名字吗?哪个字你已经认识了?(解决光和缸的念法)幼:《司马光砸缸》

  师:你从这个动画中看到了什么? 幼:司马光砸缸救人过渡语:在这个动画中你们最喜欢哪一段?

  三、 分段欣赏动画

  通过提问巩固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引导幼儿说完整的话(1)播放开头至一个小朋友掉进了水缸师:他们在什么地方玩什么游戏? 幼:他们在花园里玩捉迷藏师:这个孩子是怎么掉进水缸里的呢? 幼:……(2)播放小朋友掉进水缸后至司马光砸缸前师:这个孩子掉进水缸里了,其他小朋友都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幼:幼:有的小朋友哭了,有的小朋友去叫大人了……(3)播放司马缸砸缸至最后师:司马光用什么方法救了他呢? 幼:他用石头砸破了缸。

  师:他是砸在缸的什么地方的? 幼:缸的`下面部分。

  师:在当时谁的办法最好?为什么?

  师:你喜欢司马光吗? 幼:喜欢。

  师:为什么? 幼:因为他聪明勇敢……师小结: 司马光遇到事情沉着勇敢不慌张,开动脑筋想办法帮助别人。司马光从小就聪明勇敢,长大后就成了一位古代的历史学家。我们要向司马光学*,遇事要冷静不慌张,动脑筋,想办法。

  师:你们喜欢这个故事吗?(喜欢)老师有个提议:我们来比赛讲故事吧,看谁讲得最精彩!

  四、引导幼儿复述故事幼儿自由复述故事,教师适当提示。

  五、延伸活动:

  分角色表演故事附故事:司马光砸缸从前,有个男孩叫司马光。有一天,他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捉迷藏。花园里有座假山,假山下有一口装满了水的大水缸,有个小朋友爬上假山藏了起来。 大家玩得正高兴时,忽然听见"扑通"一声。哎呀!那个小朋友不小心掉到水缸里去了,这可把大家吓呆了:如果不赶快把这个小朋友救上来的话,他就会淹死在水缸里! 大家围着水缸伸出手去,想把他拉上来。可是,水缸太高,小朋友们个子矮,根本就够不着,没有办法把小伙伴救上来。去叫大人吧,又怕时间来不及。怎么办呢? 有的小朋友吓得哭了,有的小朋友吓得跑了。只有司马光不哭也不跑,站在那里想办法。当他看到路边的石头时,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他急急忙忙抱来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过去。只听到"喀嚓"一声,水缸被砸出了一个大洞,水哗哗地从洞口流了出来。不一会儿,水就流光了。掉进水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司马光砸缸救小朋友的事情传开以后,大家都夸司马光又聪明又勇敢。

《司马光》教案14

  《司马光》是一篇文言文,通过讲述司马光小时候砸缸救友的故事,赞颂了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肯动脑筋的品质。

  文言文离我们生活的年代较远,三年级的学生从未接触过文言文,学起课文来有一定的难度。但是这个故事他们都听说过,有助于他们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课文简短,一旦读熟,理解、背诵起来就很容易了。

  读,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古人有“读书百遍,而义自见”“熟读成诵”“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说法。因此本课教学以朗读为主。让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小组赛读、指名读、“开火车”读的过程中理解课文,熟读背诵。

  【知识与技能】

  1.会认5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

  3.借助注释,能自己讲一讲这个故事。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注释和工具书等多种途径来理解词句的意思,生生、师生互动交流,理解课文,掌握学*文言文的一般方法。

  2.在反复诵读中品味古文独具魅力的语言,引导学生感受古代传统文化形式的精美和内容的丰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肯动脑筋的品质。

  重点

  1.会认5个生字,会写7个字。

  2.学会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能用自己的话复述全文。

  难点

  掌握学*文言文的一般方法,在反复诵读中品味古文独具魅力的语言。

  教师:课件。

  学生:课前搜集文言文的有关知识,预*课文。

  1课时

  一、图片导入

  1.课件出示文中插图。

  师:看到大屏幕上的这幅图,大家会想起哪个故事呢?(学生交流)

  师:这个故事最早以文言文的形式被记录在我国元代的一本历史书——《宋史》里面。

  2.板书:司马光。

  师:请大家齐读课题。(教师相机提示学生,司马是姓,光是名)

  师:同学们在课前进行了预*,应该通过多种途径搜集到了不少资料吧!那么你们了解到了我们即将学*的这篇课文的哪些知识?知道它有什么特点吗?

  3.学生交流,教师相机介绍文言文的相关知识。

  二、初读课文

  1.同学们的预*完成得非常棒。现在,请打开课本,跟着老师一起来读一读这篇课文,教师先用较慢的速度范读课文,学生跟读。

  2.教师再用正常的速度范读课文,读出停顿,学生跟读,读流利。

  3.看大屏幕,把本课生字读一读,每个生字读两遍。

  4.生字解决了,谁能把这篇古文给大家读一读?(抽读)

  师:请其他同学注意听,如果他有什么地方读得不够好,等会儿提提意见。(学生点评)

  5.现在读的感觉和刚开始读的感觉不一样了吧,古文就是要慢慢读,反复读,才能读出味道来!再试试……(齐读)

  三、理解课文

  1.学*“群儿戏于庭”。

  (课件出示:群儿戏于庭)

  (1)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司马光小时候)大家是怎么知道的?(“儿”是“小孩子”的意思)

  (2)这句话还告诉了我们什么?(教师引导翻译词句,并点击出示单字解释)

  生:事情发生的地点(院子里)。

  师:从哪个字可以看出来?(庭)大家找到这个字了吗?我们把它勾出来,还可以做上笔记,我们再来写一写这个字。(教师范写“庭“字。)

  师:这群孩子在做什么?哪个字能说明?(戏)“戏于庭”就是……(抽学生翻译)“于”是“在”的意思。

  (3)谁能把我们刚才理解到的信息连起来,给大家说一说。(翻译全句)

  (4)齐读这一句。

  2.学*“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师:可是,就在这个时候,意外发生了……

  (课件出示: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1)指名读。

  师:老师注意到,有的同学在阅读本句时停顿还掌握得不是特别好。(指导:范读、齐读)

  (2)认识“瓮”。

  师:最开始,我们看了一张图片,里面有个大家伙,那是什么?(瓮)“瓮”是什么意思呢?(盛物的陶器,口小肚大)大家是从哪里了解到这个字的意思的?(文下的注释)

  师:没错,借助注释理解相关内容,是学*文言文的好方法。

  (3)那在本句中,还有哪些字是你们在阅读中没弄明白的?

  生:“足”“跌”“没”……

  (4)教师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字并指导书写生字:登、跌。

  (5)现在谁能够看着大屏幕,把事情的起因给同学们说一说?(翻译本句)

  (6)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这一句。

  3.学*“众皆弃去”。

  师:在这危急的关头,其他孩子是怎么做的?

  (课件出示:众皆弃去)

  (1)抽读。

  (2)师范读。

  (3)自读。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的方法再读读,多读几遍,而义自见,试一试。

  (4)通过阅读,大家了解了哪些字的意思?(生自由回答,教师相机点拨。)

  (5)指导书写:众、弃。

  (6)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众皆弃去”,想象一下孩子们当时的表情、心理、动作,进一步理解体会。

  翻译:其他的孩子都放弃而离开。

  4.学*“光持石击瓮破之”。

  (课件出示:光持石击瓮破之)

  师:在这危急关头,只有司马光没有离开,在想办法救人。

  板书:光持石击瓮

  (1)指导书写“持”,理解“持、击、破”的意思。

  (2)抽生完整翻译全句。

  (3)司马光与其他孩子一比较,就让人觉得司马光真是个与众不同的孩子,他……(评价,谈品质)

  5.学*“水迸,儿得活”。

  (课件出示:水迸,儿得活)

  (1)齐读。

  (2)“水迸”是什么意思?(水向外溅出或喷射)

  (3)结果怎样?(儿得活)

  (4)板书:儿得活

  师:孩子得救了,真是让人松了一口气,让我们一块儿来读读这令人欣慰的结局吧!(齐读)

  6.比较异同,复述全文。

  师:《司马光》这篇课文我们学完了,你发现这篇课文的语言和其他课文的不同了吗?

  (1)学生交流。

  (2)教师小结。

  文言文不同于课文,它篇幅极短,语言简练,需要借助注释理解意思。

  (3)师:现在请你们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4)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讲。

  四、指导背诵

  1.教师领读。

  师:“好文不厌百回读,熟读成诵有收获。”这节课我们通过反复朗读,初步领略到了文言文的魅力。现在,就请大家熟读成诵,把它放进自己的知识宝库里吧!

  2.指导背诵方法。

  师:老师刚才看了一下,同学们都背得很认真,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掌握到了合适的方法。老师背类似的古文,一般会先想想故事内容,再背,想一句,背一句,就容易许多。不信,我们来试试。

  3.教师说句意,学生背对应句子。

  4.同桌互背。

  5.教师抽背。

  五、布置作业

  1.推荐读《掩耳盗铃》。

  2.书写本课生字。

  司马光

  这篇文言文的内容和道理比较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选编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在教学时,我把“读通”文章作为一大任务,先范读,然后让学生自读,互读,让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及韵律,再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词句的大概意思,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学到学*文言文的方法。

《司马光》教案15

  小学语文《司马光》的教案

  《司马光》这一课,讲述了司马光和小朋友在花园里玩的时候,有个小朋友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在这危急时刻,司马光沉着冷静,用水缸旁边的大石头砸破了缸,救出了落水的孩子。

  【教学方法】

  看图读懂课文法 合作探究法 自主识字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准本课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看图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和司马光砸缸的过程,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和小朋友。

  4、从司马光破缸救人的故事中受到启发,遇到事情要像司马光那样不慌张,支脑筋发明性地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1、读准本课的生字和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让同学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和司马光砸缸救人的词句,知道司马光是一个遇事不慌、勇敢聪明的小朋友。

  〖教学难点

  学*司马光这种逆向思维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板书课题。

  2、简单介绍:

  司马光姓司马,名光。是我国此宋时期的历史学家。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

  二、看图

  1、出示图,从图中你看出了什么?

  同学能从图中看出一口大缸被砸破,水哗哗地流出来,一个小朋友正往外爬,图中间的小朋友正伸手去扶那个小朋友,其他的小朋友有的吓哭了,有的喊着,有的找大人。

  2、你有不懂的地方吗?

  同学1:爬出来的小朋友是怎样掉进缸里的?当时的情况怎样?

  同学2:是谁救的掉进水缸的小朋友,他是怎样救的?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借助拼音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和会认的字。画出的生字和会认的字要多读几遍。

  2、读准生字和会认字的音。

  ⑴ 自身借助拼音读生字和会认的字。

  ⑵ 同桌小伙伴互读、线纠正。

  ⑶ 抽读生字和会认字的卡片。

  ⑷ 做猜字游戏,激发同学学*兴趣,巩固字音。

  ⑸ 电脑出示词语的演示文稿:

  小朋友吓哭没有 假山 慌了 喊叫

  举起砸破救人 古时候 司马光 一块石头

  3、再读课文,标画出自然段。

  4、同学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听听他们读的字音是否准确。

  四、理解课文内容

  1、学*第一段:

  ⑴ 指名读第一段: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⑵ 电脑出示插图;让同学根据图中人物的穿载来理解:“古时候”这个词语。

  2、学*第二段:

  ⑴ 指名读第二段:从他的读中你知道了什么?

  ⑵ 教师提问:

  ① 他指的是谁?(他指的是司马光)

  ② 你是怎么知道的?(我从第一自然段知道的)

  ③ 教师鼓励同学能够联系上下文考虑问题。

  ④ 借助图弄清花园里假山下,大水缸的位置,以和是怎样的一口缸。

  ⑶ 指导朗读:

  ① 教师范读第二段,要求同学认真听,听出什么了?(教师在读时注意突出“大”和“满”字)

  生:我听出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缸,缸里装满了水。

  ② 同学自由练*朗读。

  ③ 指名读这段;读后同学评议。评议时同学们先可以说说他哪儿读得好!然后说说哪儿读得还不够,应该怎样读。最后他自身的体会读出来。

  ④ 由于本段的第二句是个长句,不容易读的教师再范读,让同学注意看清标点,听好停顿的地方。

  ⑤ 同学自身练*朗读。

  ⑥ 同桌互读,相互纠正。

  ⑦ 指名读,集体纠正。

  3、学*第三段:

  ⑴ 指名读课文,听他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⑵ 提问:有一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玩,怎么全掉进大水缸里呢?请你们联系上下文说一说。

  ⑶ 理解:“一不小心”的意思。(就是没留神掉进大水缸里。)

  ⑷ 应该怎么读呢!同学们自身练*朗读这段。

  ⑸ 指名读,大家评议。

  ⑹ 必要的时候教师范读指导。

  ⑺ 提问:有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去玩,没留神掉进了大水缸里。启发同学想象,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怎样呢!通过讨论得出当时情况十分紧急,掉进大水缸里的小朋友假如不急时救上来就会有生命危险。

  ⑻ 过渡语,就在这紧急时刻,司马光和其他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一起来读读第四、五自然段。

  4、学*第四、五自然段:

  ⑴ 学*第四自然段

  ① 同学自身轻声读这段,读后说说你了解到了什么?边读边画出表示小朋友动作的词语。

  ② 从“有的……有的……哭、叫、喊、跑、找”这些词,小组讨论他们这些人当时是怎么想的?

  ③ 小组汇报得出结论:让他人来帮助,我这么小,没有方法,有的`吓哭了,不知道怎么办。

  ④ 为了让同学理解:“别的小朋友都慌了”的局面,教师提问:一个小朋友掉进大水缸里,随时有生命的危险,假如你也在场,那都慌起来了是什么样子?请同学扮演当时的局面。

  ⑤ 教师指导同学有语气地读好这段。

  ⑥ 过渡: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就在这危急时刻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

  ⑵ 学*第五自然段:

  ① 自身读读第五自然段,考虑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请你画出司马光动作的词语。

  ② 请同学看图,并模仿司马光的动作。

  ③ 师:司马光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怎样做才叫“使劲”砸呢!再请同学们做动作。同学在扮演中理解了词语和句子。

  ④ 教师指导同学读后四、五段。

  5、通过比较理解课文内容:

  ⑴ 与课文中人物的比较:

  提问:当一个小朋友一不小心掉进一口大水缸里时,司马光的表示与别的小朋友的表示有什么不同?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小朋友?组织同学讨论交流。

  ⑵ 自身与司马光的比较:

  ① 提问:同学们也动脑筋想一想,假如你当时是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员,你还有什么方法能救出掉进大水缸的小朋友呢?同学讨论后全班交流。

  方法一:用梯子爬到缸上,把小朋友拽上来。

  方法二:找一根长竹竿,让小朋友抓着竿爬上来。

  方法三:去喊大人,让大人把他救上来。

  方法四:可以找来抽水机把水抽出来。

  方法五:可以拿来绳子把小朋友拉上来。

  ② 提问:大家想了不少好方法,现在我们比较一下,司马光的方法和大家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③ 教师演示复动投影片:小朋友被大人从缸中拉出来,人离开水。

  教师板书:人──水

  ④ 请大家想一想:用梯子、用竹竿,拿绳子,喊大人救小伙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⑤ 教师再一次演示“人离开水”的复动投影片。

  ⑥ 司马光用的方法与我们的有什么不同呢?教师演示:水从缸中流出,小伙伴得救。

  过渡:这样水就离开了人,小朋友得救了。

  ⑦ 从这样事情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小朋友?小组讨论后交流。

  ⑧ 师总结:

  你们也是个爱动脑筋的小朋友,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用梯子,用竹竿、拿绳子、喊大人都是让人离开水,但时间又来不和。而民光急中生智砸摃救人,没法让水离开人,这是反向思维。我们在学*和生活中要学*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解决问题。

  6、学*第六段:

  ⑴ 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你们高兴吗?

  ⑵ 请同学带着高兴的心情读第6段。

  五、发明性的思维训练

  师: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就在这时候,假如你是他们中的一员你们会说些什么呀!请同学分角色演一演。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巧记本课6个生字的字形,了解字义。

  2、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词。

  3、完成课后练*题。

  〖教学重点

  1、掌握生字的字形和字义。

  2、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词。

  〖教学难点

  1、巧记本课生字的字形。

  2、正确地书写“那、都、到”这几个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了司马光这篇课文,司马光给你们留下什么印象呢?

  2、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

  二、学*生字的音形义

  1、巩固生字、词的读音:

  ⑴ 自身认读生字。

  ⑵ 同桌互读生字、词。

  ⑶ 抢读生字词卡片。

  2、巧记字形、理解字义:

  ⑴ 让同学自身动脑、选择自身认为最巧妙的记忆法记忆。

  ⑵ 同桌小伙伴互相说一说。

  ⑶ 请小组汇报或让同学当小老师讲解。例如:

  吓:同学用形声字的方法记“吓”字。为什么是口字旁呢?可让同学做出受惊吓的表情,体会人受惊呀时往往会不由得张大嘴,所以是“口字旁”。组词:惊吓,吓一跳。

  ⑷ 指名抽读生字词卡片,巩固生字的音形义。

  三、书写生字词

  1、先自身观察每个字词卡片,巩固生字的音表义。

  2、在书上独立书写6个生字,提出难写的字。

  3、同桌同学相互评改!

  4、同学提出比较难写的字,教师重点指导“到、那、都”这3个字。

  5、同学在书上的第二个田格中练*书写生字。

  教师巡视个别辅导,同时纠正同学的写姿和执笔方法。

  6、同学写完后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同学作业,大家相互评改!

  四、巩固练*

  1、同学独立书写生字和字词。

  2、完成课后练*“读读说说”

  五、教师小结,朗读全文


司马光教案 (菁华5篇)(扩展5)

——《司马光》教案合集20篇

  《司马光》教案 1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11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教育学生要像司马光那样遇事不慌,积极开动脑筋,想办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识写生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具准备和辅助活动:投影、生字卡片。

  主要板书:

  司马光

  没有慌 —→ 搬石砸缸 —→ 缸破人出

  遇事不慌 —→ 积极动脑 —→ 决问题

  作业安排和设计:

  课内:抄写字词、填空、看拼音写汉字、组词、练*说话。

  课外: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 揭示课题

  1. 板书课题:司马光

  2. 告诉学生“司马”是复姓,“光”是名。司马光是我国古代的一个大文学家,大史学家。本课介绍的是他小时候的一个故事。

  二. 范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

  1. 范读课文。

  2. 思考:本课写的是司马光小时侯的什么事?

  三.看图答问,出示生字新词

  1. 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的事?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古时候)

  2. 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花园是个什么样儿?(出示:有座、一口、水缸)

  3. 图上画了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这时候发生了什么事?

  4. 那个小孩掉进缸里,其他的孩子和司马光各有什么表现?(出示:都、找大人、砸、那口缸、哭、喊、使劲、救)

  四. 教学生字词

  1. 自学生字词。要求看板书,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想想词义。

  2. 检查自学情况。

  (1) 检查读音。

  a. 指名读,读后讨论:哪些字音容易读错。

  b. 去拼音读。

  c. 开火车读卡片上的生字。

  (2) 检查字形。

  a. 指名说说哪些字可以用数笔画的方法记忆。

  b. 指名说说哪些字可以用熟部件的方法记忆。

  c. 师生共同分析“候、都”的字形。

  (3)要求学生找出带有生字的句子读读,想想词义。

  五. 作业

  1. 抄写生字。

  2. 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 试读课文

  1. 指名分段读课文。

  2. 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二. 讲读课文

  1. 讲读第一段

  (1) 自由轻声读课文。

  (2) 指名说说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3) 用自己的话说说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有关人物。

  (4) 指名看图说说水缸,假山的位置。

  (5) 再指名说说水缸的样子。

  (6) 指名朗读。叙述的语气。

  2. 讲读第二自然段。

  (1) 指名读。

  (2) 那个小朋友怎么会掉进缸里的?他会遇到哪些危险?为什么?

  (3) 看图说说“别的小朋友”指的是哪些小朋友。从哪里看出他们慌了,他们可能会喊什么?

  (4) 指导朗读。

  要用紧张的语气读、指名读、齐读。

  3. 讲读第三段。

  (1) 看图。

  掉进水缸里的小朋友非常危险,其他的孩子都慌了,司马光这时候会怎么想?(启发想象,练*说话)

  (2) 指名读课文。

  (3) 用“——”把写司马光的句子画下来,再读一读。

  (4) 从哪些地方看出司马光没有慌?

  (5) 比较句子。

  a. 他搬起一块大石头。

  b. 他搬起一块石头。

  指名读句子,说说有什么不同。司马光为什么要搬“大”石头?从这里你可以看出司马光怎么样?

  a. 司马光杂那口缸。

  b. 司马光使劲砸那口缸。

  指名读句子。你觉得哪句话好?“使劲”写出了什么?表现了司马光怎么样?

  (6) 司马光的方法行吗?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

  (7) 指导朗读。

  速度稍慢,第一句要有力,第二句要放松。

  三. 总结课文

  1.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说说司马光是个怎么样的孩子,我们应该向他学*什么。

  四. 作业

  填空:

  别的( )( )( )都慌了,( )( )哭,( )( )喊,( )( )( )跑去( )( )( )。( )( )( )没有慌,他搬起一块( )( )( )使劲砸( )( )( )。

  第三课时

  一. 复*检查

  1. 抽读生字。

  2. 在正确的读音下画“——”。

  时(si shi) 找(zhao zao) 座(zhuo zuo) 砸(za zha)

  二. 练词说话

  1. 看图复述故事。

  同桌练说,小组练说,各组选一个代表到前面来说。

  2. 用词练*说话。

  (1) 不小心

  (2) 有的……有的……有的……

  三. 课堂练*

  1. 看拼音写词语。

  Gu shi hou yi hou jin dou lai le zhao da ren

  2.组词区别。

  古( ) 时( ) 候( )

  石( ) 村( ) 后( )

  那( ) 缸( ) 找( )

  都( ) 红( ) 我( )

  《司马光》教案 2

  山西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三座都城都在山西境内。尧都*阳、舜都蒲板、禹都安邑。其中禹都安邑,西环涑水、东踞中条、南临盐海、北依鸣条。在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以后安邑改名为夏县。夏县,到宋代的时候出了一位孝友忠信、恭俭正直、居处有法、博学多才的大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

  河东历史上有四大望族:闻喜裴氏、龙门薛氏、解州柳氏、龙门王氏。四大家族济世英才之盛、德业文章之隆、皇家思宠之重、百姓推崇之情,其他家族望尘莫及。但是到了宋代的时候,夏县涑水河边的司马家族,后来居上,锋头更健,一下子涌现出了一大群名士乡贤:造福乡梓的河中知府司马池、才华横溢的太中大夫司马旦、治学严谨声名卓著的司马光,以及谏议大夫司马康、驾部员外郎司马宣、(鹿阝)州通判司马里、潞州通判司马京……司马家族在宋代的屡屡崛起,尤其是宋神宗以后的历代帝王,每每追念先贤的时候,就能想到司马家族,这都是一位杰出的人物,一位声名直追孔子的先贤,带动了一个家族的兴旺。他就是宋代的温国公、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太原道注:有关司马光参见本站山西名人栏目)。

  夏县,是司马光的故里。城西水头镇的小晁村现存司马光及父兄亲属墓冢13座。东侧有司马温公祠,主殿五间,旁边还有规模宏大的佘庆禅院,内有宋元时期精致价昂的众多彩塑。

  我在中旅当导游的时候,经常去东南亚,发现很多外国朋友喜欢中华文化,他们对中国的历史掌故和社会风情也有相当的了解。唯一不明白的是:中国历史上发生了那么多次朝代更迭,不管是谁当家,也不管是**还是少数民族皇帝,治国的策略和治国的方式都有惊人的相以。再者从地域来讲,无论是在天子驻扎的北京,还是在繁华的省城,甚至偏远的山区县城,统治者的施政措施和施政办法都有惊人的相似。这种大一统的政治和文化格局,是如何冲破层层障碍,紧紧地粘连在一起的?其实,道理很简单;历代统治者,不管是皇帝,还是县令,虽然他们出身不同、生活方式不同、知识水*不同,种族*惯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这就是:以史为鉴,修身治国。他们都注重从历史中学*前代的得失之迹、存亡之道、兴衰之本,从而制定出自己的治国之策。所以古代有:“一部论语治天下、两册史书安民生”的说法。《论语》即孔子的儒家方略。而两册史书,即《史记》和《资治通鉴》。宋英宗评价《史记》和《资治通鉴》“尽古今之统,博而得其要,简而周于事,是为典型之总会,册牍之渊林矣。”从这个意义上讲,《史记》和《资治通鉴》是其他史书所不能比的。两司马的两部巨著,不仅是两部史书,更重要的在于他们的思路,启蒙了历代皇帝,最后导致了文化一体、政治一统、古今一致。

  司马光曾经做过宋代的宰相,对其品格德行、修学治史,古今评价一致,隆誉甚高。但对其政绩评价,却存在着很大的分歧。

  在保守派主政的时候,对其政绩大加褒扬,宋哲宗还敕令保守派的翰林学士苏东坡撰写神道碑文,并御书“忠清粹德之碑”六字碑额立在夏县司马光墓前。苏学士洋洋洒洒2266字的碑文中极尽溢美之辞。后世的史书基本上持这种态度。

  但是,改革派当政的时候,司马光不仅没有政绩可言,而且被列入奸相之列。这主要是因为他反对同列宰辅的王安石变法。宋代绍圣年间,御史周轶首论“温公诬谤先帝,尽废其法,当以罪及。”不仅夺去了所有的封号,而且还把其墓前所立的巨碑推倒。王安石的学生章淳、蔡京主政时,为报复司马光等人尽废新法的做法,将司马光等309名朝臣列入“元佑奸党”,并要在朝堂和各州郡都立“奸党碑”。司马光首当其冲。但是在立碑的时候,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石匠安民对蔡京说:“小民是愚人,不知道立碑的意图。但司马相公海内称其正直,现在却要列入奸党,小人不忍心做。”蔡京一怒便要收拾他,吓得安民哭诉道:“大人的命令我不敢不听。小人只有一个要求:碑上署刻石人名字的时候,千万不要署上小人安民,以免骂名千载。”蔡京仔细一想,司马光虽然有错,但毕竟为人正直,享有威望。于是改变了主意,将司马光以下的奸人全部列碑,司马光除外。 由此可见,司马光虽然在政治上有失误,但其人格力量,不仅为百姓称道,也仅对手折服。在封建年代,司马光是孔门的第三个圣人,位列孔子、孟子之下,同样在孔庙享配。

  今天的司马温公墓前,涑水清流,绿树成行。历史纷争和毁誉成败也都化作了黄土,陪伴这位长眠地下的圣人。只不过人们在那条叫“涑水”的小河边驻足的时候,就会想到历史上曾有一位号为“涑水先生”的大思想家、大学问家、大历史学家。他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司马光》教案 3

  教学目标:

  1)学*了解司马光临危不慌、砸缸救人的故事,激发学生向司马光学*遇事镇静、机智过人的情感;

  2)学*本课10个生字和一些词语,认识走(走字底);

  3)学*并会用谁和谁干什么的句式说话;

  4)能根据语言内容读出情感,背诵课文。

  教学用具:生字卡片、投影片、小黑板、投影仪。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今天我们又要学*课文了,先请你们看课题:22.司马光(齐读)

  2)(介绍司马光)司马光是900多年前一个很有名的人物,他姓司马,名光,司马是复姓。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范读课文,生思考:课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什么事?

  2)通过交流,概括出课文讲了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朗读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②数数课文有几个小节,标上小节号。

  4)用手势告诉老师,课文有几小节?(指名分节读课文)

  5)用引读法学*第一小节。

  ①从前,有个孩子叫什么?

  ②什么时候,有个孩子叫什么?

  6)在投影片上找出谁是司马光。

  讲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第二小节。

  ①指名读课文。(想想:他是谁?)

  ②比较句子:一天,他和小朋友们在花园里玩。

  司马光和小朋友们在花园里玩。

  两句话的意思一样吗?为什么课文第二小节要用 他而不用司马光?

  ③出示练*。

  一个小朋友掉到_______里去了。

  学*掉(动作演示)缸(看图介绍)。

  ④小朋友掉到水缸里了,焦急吗?用焦急的语气读一读。

  ⑤齐读第一、二小节。

  (2)学*第三、四小结。

  ①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朗读要求:

  a.找出小朋友慌了的句子,用____划出来,找出小朋友表现的句子,用------划出来。

  b.看这个练*,想想该怎么填?

  ________都慌了。司马光_________一块石头,使劲________那口缸,缸_______了。

  ②交流从小朋友们慌了的句子中圈出的表示动作的词语。

  板书:小朋友们都慌了,叫、喊、跑、找,学*喊。(分析字形)

  如果你当时在场,你会怎么叫,怎么喊?(试着喊、叫)

  ③读出小朋友慌了的语气,读第三小节。

  ④小朋友们都慌了,如果你在场,你会想什么办法救掉在缸里的小朋友?(简要板书)

  ⑤司马光怎么做,找出动词,标出△。

  板书:司马光没有慌 拿起 使劲砸

  学*起(析字形,动作演示)砸(动作演示,书空)使劲(找同义词:用力)

  ⑥用镇定的语气读课文第四小节。

  ⑦同桌对读第三、四小节(男女生对读),试着背背。

  2)学*第五小节。

  ①指名读课文,想想:司马光使劲砸缸,结果怎样?

  ②交流,学*流(看投影片)。

  ③用轻松愉快的语气朗读课文第五小节。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评价想法,概括全文

  1)四人小组讨论:你们想的方法和司马光的方法,哪种好,为什么?

  2)学*课文,你知道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

  【第二课时(略)】

  【附板书】:

  22 司马光

  小朋友们都慌了,叫、喊、跑、找

  司马光没有慌 拿起 使劲砸

  【附对本课教学的说明】

  《司马光》是一篇讲读课文。司马光是900多年前的一个人物。在备课时,我首先考虑的是让学生有兴趣地学,能在有限的40分钟内,学到知识,掌握一些识字的方法,有获得知识后的愉悦体验。

  一、引导学生乐学。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学生是学*的主体,学生通过自己参与才能获得认知与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必须创设愉悦情境,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学*的积极性与主体性,使学生乐于学*。

  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对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很陌生的,有些学生连大缸也没见过,课文语言比较简练抽象。在导入教学时,我用复合投影片让学生比较形象地理解司马光砸缸救人的出众智慧和意义所在。那么课文中又是怎样具体描述的呢?这样就唤起学生学*课文的兴趣,产生了学*课文的需要。

  课文第三小节写了小朋友都慌了,叫着,有的跑去找大人。这一节内容如果由教师讲解,学生就会觉得*淡,提不起劲。我让学生说说:如果你当时在场,你会怎么叫?怎么喊?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一个个边做动作边喊叫。喊叫的过程中,学生也在学*语言,而接下去的评价喊叫是否合理的过程,更是一种对语言的理解、运用、表达的过程。这样的教学环节,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理解了喊、叫的意思,而全体学生都参与了喊叫和评价,也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动性原则。

  二、指导学生会学。

  学生在一堂课上的所得,并不只是书本上的知识,更应该是素质的提高,学会学*的方法和形成能力。

  课文第二小节有一句话:一天,他和小朋友在花园里玩。我让学生先读读、想想,比较两句话的'意思是一样吗?为什么课文中用他而不用司马光。学生通过读,明白两句话是一样的,用他就避免了重复。这中间还用了联系上下文的意思读下文,这是一种读书学*的方法,这种方法的掌握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又如课文第三、四小节分别写了小朋友慌了和司马光没有慌的表现。如果由教师一味讲解,学生就会被教师牵着鼻子走,索然无味。我让学生先读读这两节,讲讲读懂了什么?再读读课文,用_____划出小朋友的表现,再用-------划出司马光的表现,然后思考下面这个填空题:( )都慌了。司马光( )一块石头,使劲( )那口缸。通过这样的读读、划划、讲讲、填填,使学生学*、内化了课文语言,学会了读懂课文的方法。通过对小朋友和司马光不同表现的比较,激发学生学*司马光临危不慌的愿望,增强了学生学*的乐趣。

  三、让学生有利于发展地学。

  学会课堂上所教的知识,这不是学生学*的终结,也不是课堂教学的终结。课堂教学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发展,要让学生的思维得以发展。

  在学*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方法前,我先请学生讲讲他们救小朋友的方法。有的说推缸倒水救人,有的说用绳子把落水的小朋友拉上来,也有的说用抽水机将缸里的水抽调,还有的说打110报警电话学生的这些想法有的不合理,有的不符合当时情况,但学生都通过自己的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发展了思维。学完课文后,我再请学生比较自己的想法,发展了思维。学完课文后,我再请学生比较自己的想法与司马光的做法哪一个更适合当时的情况。这样,训练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是学生在课堂学*中的一种发展。

  《司马光》教案 4

  课题:音乐欣赏《司马光砸缸》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选择打击乐器和探索自然音源为故事的情节配音响。

  2、参与歌曲《司马光砸缸》的欣赏和表演过程,表现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

  3、寓故事于思想教育之中,使学生懂得遇到以外的事情要冷静、机智、勇敢。

  教学重点:学生用打击乐器为故事情节配音响

  教学难点:学生边听歌曲,边用自己认为合适的乐器和演奏方法为故事的不同情节配音响。

  教学准备:

  A教具:CAI课件,歌曲CD,场景布置,打击乐器(三角铁一个、木鱼一个、沙锤一对、铃鼓两个、镲一对、钹一对、小鼓两个、大鼓一个)呼啦圈8个,皮球一个,丝巾一条。

  B学具:学生一人一张各种颜色的A4纸

  教学环节:

  主要环节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听故事

  1、导入故事:出示司马光画像,简要介绍司马光――姓司马,名光,是北宋时期的人,离现在有900多年,是我国古代的历史学家。今天我们就是要讲一讲司马光小时候救人的故事,他是怎么救人的,为什么要救呢?(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看动画,初听叙事歌曲《司马光砸缸》

  从听觉上欣赏叙事歌曲《司马光砸缸》,了解司马光砸缸救人的`过程

  说故事

  1、讨论:A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缸?(为了救人)

  2、为什么大家都夸司马光是聪明勇敢的好孩子?

  3、我们应该向司马光学*什么?

  让学生简单地讲述故事《司马光砸缸》

  展开讨论,懂得要向司马光学*什么,能简单复述“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从语言的角度体验和表现故事的情节。

  配音响

  1、看书上的画面,听叙事歌曲《司马光砸缸》

  2、同学们喜欢捉迷藏吗?请学生上台捉迷藏[捉迷藏]

  A、请学生用动作和表情表现自己的高兴的心情

  B、用一种乐器表现捉迷藏时的高兴。

  3、那个小朋友是怎样掉进缸里的?掉到水中时发出什么样的声音?[扑通扑通]

  A、学生用人声模仿这种声音

  B、选五名学生上台自由选择一种乐器,自己决定演奏方法来表现人掉到水缸中的声音。

  4、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出现什么情况?这时候大家着急吗?他们在干什么呢?[怎么办]

  A、学生用动作表现一下大家着急地想办法。

  B、用你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东西发出表示紧张的声音

  C、选五名同学上台自由选择一种乐器表现大家很紧张和着急。

  D、其他同学用自己身边可以利用的东西表现紧张的气氛。

  5、司马光表有没有慌?他是怎样做的呢?

  A、指名让学生表演“使劲砸”的动作。

  B、大家一起表演砸的动作。

  6、砸缸时发出什么样的声音?

  A、让学生上台选择一种乐器表现砸缸的声音。

  B、其他同学用人声表现砸缸的声音。

  7、缸被他砸破了没有呢?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没有?

  A、学生用人声、手中道具表现水流下来的声音。

  B、学生自由选择用乐器表现水哗哗地流的声音。

  8、小孩得救了吗?大家高兴吗?

  选五名学生上台自由选择一种乐器,自己决定演奏方法来表现大家高兴的心情。

  9、请部分学生上台,边听歌曲,边用自己认为合适的乐器和演奏方法为故事的不同情节配音响。台下学生可用自己身边可以利用的东西进行配音。

  按歌曲中故事发展的不同阶段,根据情绪要求,选择合适的乐器和演奏方法为故事的不同情节配音响。激发学生自主学*和创造能力。

  演故事

  1、请部分同学通过协商和自选角色、自选道具的方法进行即兴表演

  2、配合歌曲进行合作。

  3、加上乐器组的音响效果合作表演《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通过协商和自选角色的方法进行即兴表演,主要注重学生共同合作协商进行创作、参与音乐的过程。

  想故事

  1、想一想,讨论:还能用别的办法救出那个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吗?

  2、动脑筋,回答问题:

  (1)在教室里,你的同学不小心摔伤了,而且出了血,你发现后首先应该要:

  A、马上去找到老师和同学,让大家来帮助他。

  B、马上打电话给受伤的同学的爸爸妈妈让他们快来学校。

  (2)你去游乐场玩,突然发现自己没有和爸爸妈妈在一起了,你首先应该要:

  A、马上找到游乐场的保安叔叔请求帮助。

  B、自己一个人在游乐场到处找爸爸妈妈。

  《司马光》教案 5

  课前透视:

  司马光是我国宋代伟大的史学家。这篇课文讲的是他七岁的时候砸缸救人的故事。全文情节生动,叙事性强,利于激发学生读书兴趣,浅显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沉着、机智、勇敢、聪明的

  小司马光形象,对学生也起到了一定的榜样感召作用。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课文内容相对熟悉,但是城乡学生会存在差别,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抓住课文故事性强的特点,突出以读为主的线索,促使学生在读中熟悉,读中感悟,读中思考,进而体会司马光的机智、勇敢。同时应结合课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增进对课文的理解感悟。

  教学目标:

  1、通过读书,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能正、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来感悟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

  人的品质。

  3、能从课文插图中观察出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4、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学*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挂图或课文故事的VCD、课件等。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谈话:这节课我们来拜访一位古人,他是谁呢?(板书:司马光),这个人你了解吗?相机教认生字“司”,介绍复姓“司马”以及司马光。

  (创设谈话情境,引发提问,组织学生谈话交流,了解学生对人物及课文内容的感知,为新课展开做铺垫。)

  2、观察:出示插图,从图中你看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懂?

  (把观察与谈话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能力,口语表达能力,鼓励学生质疑,有利于教学活动有的放矢。)

  对话*台:

  自读:(扫清字词障碍,打下读悟基础。)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

  (培养自我读书能力,确保读书活动有效,应该从一点一滴抓起。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惯。)

  识字(多种方法巩固识字,促进学生记忆。)

  1、同桌利用字卡,互读检测。借助“我会认”和“我会写”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如换偏旁、猜字谜、组词识字等。

  2、开火车读生字,读词语。随机选择生字扩词或选择句子指导朗读。强调重点字“玩、司”的读音,同时引导学生注意“一”的不同读音。

  (课标指出:识字和识字能力的培养是一二年级语文教育的重点。多形式的识字与交流识字方法,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

  写字(突出重点字的指导,培养良好写字*惯。)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我会写”中的六个字,发现六个字的规律:左右结构。组织学生讨论在书写中应注意什么?

  2、自由练写,教师有意识地指导难点字:如“那、都”两字中的“右双耳”的写法。

  3、书写展示,相互评价,引导学生把不好写的字多写几遍。

  (课标指出:识字与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扎扎实实的加强写字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写字能力,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良好书写*惯的养成。)

  讨论(读书交流,理清故事内容。)

  1、指名分段读文,引导学生思考课前提出的不懂的问题,如:小孩子是怎样掉时缸里的?当时情况怎样?是谁救了他?是怎样救的?等。

  2、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读懂的问题。

  (充分发挥学生自读交流的优势,实现生生互动,培养了学生阅读、合作的能力,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第二课时

  对话*台

  导入(自然引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通过学*,我们知道了司马光是个聪明、机智的孩子,那么在救小伙伴的过程中,他是怎样表现的?这节课让我们来更加深入地阅读课文。

  读议(通过读书,想像讨论。)

  1、自由读文,引导学生体会那口水缸在哪?是什么样的水缸?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相关的语句,以了解故事发生的环境。

  2、观察插图,认真读书,想像思考: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破”缸救小朋友?教师相机引志学生想像:小孩子落水的情景和他落水后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融观察、想像、朗读、表达于一体,以读促思,以读悟情,进面初步体会司马光的沉着、机智。)

  读演(读书体会,表演,感悟司马光的勇敢。)

  1、引导学生阅读“怎样救”的段落,画出相关的句子及重点词语,如:“没有慌”“使劲砸”“几下子”等。重点体会读一读。

  2、组织学生表演体会司马光救小伙伴时的表情动作,同学之间互相评议,也可组织学生在读4、5节的基础上,分角色表演(掉进缸的小孩、其他小伙伴、司马光),在表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再读体会。

  (阅读与表演的结合,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了学生的语感,提高最阅读能力,促进了他们对课文及人物品质的感悟。)

  背诵(练*背诵,促进积累。)

  1、采用自由背诵、小组比赛、师生共背等形式,练*背诵。

  2、同学之间互相配合检查背诵情况。互相评议。

  讨论(激发学生思考,引发想像,深化认识,拓展思维。)

  1、从司马光的身上你明白了什么?请你对司马光或那个被救的小朋友说句话。

  2、如果你在场,你还会有什么方法救那个小朋友吗?组织学生讨论表达。

  3、假如你身边发生了意外的事,你会怎么办?(如:一家长到校想要把一名同学带走,而老师不在怎么办?在热闹的大街上和家人走散了,你会怎么办?

  (从课内走向课外,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地想像思考,并结合生活实际开发课程资源,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创新精神的培养,并对学生生活适应能力的形成起到指引作用。体现了大语文的观念。在这个环节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注意引导学生的把句子说通顺,把意思表达清楚。)

  《司马光》教案 6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教师板书课题:11 司马光

  2.简单介绍:司马光姓司马,名光。是我国此宋时期的历史学家。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

  二、看图图意

  1.出示图,从图中你看出了什么?

  学生能从图中看出一口大缸被砸破,水哗哗地流出来,一个孩子正往外爬,图中间的孩子正伸手去扶那个孩子,其他的孩子有的吓哭了,有的喊着,有的找大人。

  2.你有不懂的地方吗?

  学生1:爬出来的孩子是怎样掉进缸里的?当时的情况怎样?

  学生2:是谁救的掉进水缸的孩子,他是怎样救的?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借助拼音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和会认的字。画出的生字和会认的字要多读几遍。

  2.读准生字及会认字的音。

  (1)自己借助拼音读生字和会认的字。

  (2)同桌小伙伴互读、线纠正。

  (3)抽读生字和会认字的'卡片。

  (4)做猜字游戏,激发学生学*兴趣,巩固字音。

  (5)电脑出示词语的演示文稿:

  孩子吓哭 没有 假山 慌了 喊叫

  举起砸破 救人 古时候 司马光一块石头

  3.再读课文,标画出自然段。

  4.学生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听听他们读的字音是否准确。

  四、理解课文内容:

  (一)学*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2.电脑出示插图;让学生根据图中人物的穿载来理解:“古时候”这个词语。

  (二)学*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从他的读中你知道了什么?

  2.教师提问:①他指的是谁?(他指的是司马光)②你是怎么知道的?(我从第一自然段知道的)③教师鼓励学生能够联系上下文思考问题④借助图弄清花园里假山下,大水缸的位置,以及是怎样的一口缸。

  3.指导朗读

  ①教师范读第二段,要求学生认真听,听出什么了?(教师在读时注意突出“大”和“满”字)

  生:我听出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缸,缸里装满了水。

  ②学生自由练*朗读

  ③指名读这段;读后同学评议。评议时同学们先可以说说他哪儿读得好!然后说说哪儿读得还不够,应该怎样读。最后他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④由于本段的第二句是个长句,不容易读的教师再范读,让学生注意看清标点,听好停顿的地方。

  ⑤学生自己练*朗读。

  ⑥同桌互读,相互纠正。

  ⑦指名读,集体纠正。

  (三)学*第三段:

  1.指名读课文,听他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2.提问:有一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玩,怎么全掉进大水缸里呢?请你们联系上下文说一说。

  3.理解:“一不小心”的意思。(就是没留神掉进大水缸里。)

  4.应该怎么读呢!同学们自己练*朗读这段。

  5.指名读,大家评议。

  6.必要的时候教师范读指导。

  7.提问:有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去玩,没留神掉进了大水缸里。启发学生想象,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怎样呢!通过讨论得出当时情况十分紧急,掉进大水缸里的小朋友如果不急时救上来就会有生命危险。

  8.过渡语,就在这紧急时刻,司马光和其他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一起来读读第四、五自然段。

  (四)学*第四、五自然段。

  1.学*第四自然段

  (1)学生自己轻声读这段,读后说说你了解到了什么?边读边画出表示小朋友动作的词语。

  (2)从“有的……有的……哭、叫、喊、跑、找”这些词,小组讨论他们这些人当时是怎么想的?

  (3)小组汇报得出结论:让别人来帮忙,我这么小,没有办法,有的吓哭了,不知道怎么办。

  (4)为了让学生理解:“别的小朋友都慌了”的场面,教师提问:一个小朋友掉进大水缸里,随时有生命的危险,如果你也在场,那都慌起来了是什么样子?请同学表演当时的场面。

  (5)教师指导学生有语气地读好这段。

  (6)过渡: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就在这危急时刻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

  2.学*第五自然段:

  (1)自己读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请你画出司马光动作的词语。

  (2)请同学看图,并模仿司马光的动作。

  (3)师:司马光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怎样做才叫“使劲”砸呢!再请同学们做动作。学生在表演中理解了词语和句子。

  (4)教师指导学生读后四、五段。

  (五)通过比较理解课文内容。

  1.与课文中人物的比较。

  提问:当一个小朋友一不小心掉进一口大水缸里时,司马光的表现与别的小朋友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2.自己与司马光的比较

  (1)提问:同学们也动脑筋想一想,假如你当时是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员,你还有什么方法能救出掉进大水缸的小朋友呢?学生讨论后全班交流。

  办法一:用梯子爬到缸上,把小朋友拽上来。

  办法二:找一根长竹竿,让小朋友抓着竿爬上来。

  办法三:去喊大人,让大人把他救上来。

  办法四:可以找来抽水机把水抽出来。

  办法五:可以拿来绳子把小朋友拉上来。

  (2)提问:大家想了不少好办法,现在我们比较一下,司马光的办法和大家的办法有什么不同?

  (3)教师演示复动投影片:小朋友被大人从缸中拉出来,人离开水。

  教师板书:人——水

  (4)请大家想一想:用梯子、用竹竿,拿绳子,喊大人救小伙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5)教师再一次演示“人离开水”的复动投影片。

  教师板书:

  (6)司马光用的办法与我们的有什么不同呢?教师演示:水从缸中流出,小伙伴得救。

  教师板书:

  过渡:这样水就离开了人,小朋友得救了。

  (7)从这样事情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小组讨论后交流。

  (8)师.总结:

  你们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用梯子,用竹竿、拿绳子、喊大人都是让人离开水,但时间又来不及。而民光急中生智砸摃救人,没法让水离开人,这是反向思维。我们在学*和生活中要学*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六)学*第六段

  1.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你们高兴吗?

  2.请学生带着高兴的心情读第6段。

  五、创造性的思维训练。

  师: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就在这时候,假如你是他们中的一员你们会说些什么呀!请学生分角色演一演。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巧记本课8个生字的字形,了解字义。

  2.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词。

  3.完成课后练*题。

  教学重点

  1.掌握生字的字形及字义。

  2.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词。

  教学难点

  1.巧记本课生字的字形。

  2. 正确地书写“候、孩、没”这几个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了司马光这篇课文,司马光给你们留下什么印象呢?

  2.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

  二、学*生字的音形义。

  (一)巩固生字、词的读音。

  (1)自己认读生字。

  (2)同桌互读生字、词。

  (3)抢读生字词卡片。

  (二)巧记字形、理解字义:

  (1)让学生自己动脑、选择自己认为最巧妙的记忆法记忆。

  (2)同桌小伙伴互相说一说。

  (3)请小组汇报或让学生当小老师讲解。

  候:可以用“猴”字来记忆,去掉“反犬旁”在单人旁的右边加上一个小竖,也可以用拆字分解的方法帮助记忆字形。组词:小时候。

  孩:可以用学生认识的“该”字换偏旁记忆“孩”字。也可以用拆字的方法记忆。组词:孩子

  光:学生可以用顺口溜的方法记忆:三个小淘气,坐在板凳上,压弯一条腿,后脚尖朝上。组词:司马光、时光、光明。

  吓:学生用形声字的方法记“吓”字。为什么是口字旁呢?可让学生做出受惊吓的表情,体会人受惊呀时往往会不由得张大嘴,所以是“口字旁”。组词:惊吓,吓一跳。

  哭:学生可以用拆字法记忆:“两个口”和“大”再加上“丶”。也就是两个人张着大嘴哭。组词:哭了,吓哭。

  没:学生用顺口溜帮助记忆:三点水,几头又尾,合起来誻没。也可以用拆字分解的方法记忆字形,组词:没有。

  块⑴以用“块”字换成“提土旁”记忆“块”字,组词:一块。

  石:可用象形字“ ”(书写不准确)来帮助记忆“石”字,组词:石头,石块。

  (4)指名抽读生字词卡片,巩固生字的音形义。

  三、书写生字词。

  1.先自己观察每个字词卡片,巩固生字的音表义。

  《司马光》教案 7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别、到、那、都、吓、叫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

  3、感受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4、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图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流程:

  一、指导看图,从图中质疑。

  1、出示插图,从图中你看出了什么?

  2、你还有什么看不懂得吗?

  学生质疑,教师归纳问题:

  (1)爬出来的孩子是怎样掉进缸里的?当时的情况怎样?

  (2)是谁救了他,他是怎么救的?

  二、揭题释题。

  1、板书课题,读题。

  (1)知道司马是复姓。

  (2)识记司,组词。

  2、简介司马光。(学生或教师)

  三、初读感知,合作初步解疑。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识记生字。自主选择生字识记,组内交流,全班反馈。(采用各种形式认读生字,随机选择生字扩词或选择句子指导朗读。)

  3、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问题(1)(2)

  4、小组讨论交流读懂的`问题。

  四、再读感悟。

  1、学*1~3段,解决问题(1)。

  (1)借助插图了解大水缸的位置及这是怎样的一口缸。

  (2)读文后讨论,理解:不小心。

  启发想象:掉进缸里的孩子会怎样?

  (3)朗读指导。

  2、学*4~6段,解决问题(2)

  (1)看图读文了解别的孩子的表现,板书:哭喊叫找

  小组讨论这些孩子当时是怎么想的?

  (2)讨论司马光是怎么想,怎么做的。他是个怎样的人?

  划出司马光的动作。理解:使劲砸。

  (3)质疑释疑。(针对课文内容提问,自由解答,教师引导)

  4、你喜欢司马光吗?用一句话夸夸他吧!

  5、朗读指导。

  五、学会背诵技巧。

  教师引导,让学生悟出背诵的方法:看图背诵、想情节背诵、看板书背诵。

  六、指导书写。注意偏旁在左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七、拓展训练。

  如果你是当时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做呢?

  要求:大胆想象。

  八、作业布置。

  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九、板书设计

  20

  司马光

  都慌了

  掉进缸里

  别的小朋友叫

  喊

  跑

  找

  没慌

  司马光拿砸(几下子)

  得救了

  (遇事不慌机智勇敢)

  《司马光》教案 8

  知识与能力

  1、学*本课的生字新词,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常见文言文词语的意思。

  2、指导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正确断句。

  3、引导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通译全文,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4、在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复诵读的方法,感悟文章的内涵,体会文言学*的乐趣。

  2、通过改写的方法,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文言文的兴趣和古典气质。

  教学重点

  理解文言文词语的意思,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通译全文,掌握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学*文言文的兴趣和古典气质。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小时候,我们都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在宋朝,一个小孩与小朋友一起玩耍时,其中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了水缸里,这个小孩就急中生智,拿起石头,砸破水缸,救出了落水的小朋友,这个小孩就是司马光,这个故事就是《司马光砸缸》。这是一则历史故事,最早记录在古代史书中。由于古代书面语与我们现代的语言有一些不同,所以,我们看到的故事都是翻译成现代语的。而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用古代的书面语讲述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他与我们现代汉语有什么不同呢?让我们一起去课文中体会一下吧。

  二、字词学*,基础积累

  1、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将不认识的字词圈画出来。

  2、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一边听老师读课文,一边给不认识的字词注音。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根据注音拼读,将读不通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4、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词。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庭、众”可以采用猜字谜的方法;学*“司、持”可以与形*字进行对比识记;学*“庭、跌、众”可以用汉字加减法。

  谜语示例:

  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阳,南阳有雅士,斜帽站船上。(庭)

  三人叠罗汉。(众)

  形*字示例:

  司(司机)——同(相同)

  持(坚持)——诗(古诗)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司:内部的“口”要扁而方正。

  登:“豆”的上横短,下横长。

  跌:左窄右宽,右部撇捺伸展。

  众:上边“人”居中,下边“从”左小右大。

  持:左窄右宽,右上“土”的第二横长。

  易错提示:

  司:里面有一横,不要少写。

  庭:里面是“廴”,不要多写一点。

  登:上面右边是两个短撇,不要多写。

  跌:右边是“失”,不要写成“夫”

  (3)归类识字。

  同音字归类示例:

  持(主持)——池(水池)——迟(迟到)

  部首归类示例:

  广:庭(家庭)——应(应该)——座(座位)——床(木床)

  足:跌(跌倒)——跑(跑步)——跳(跳高)——路(小路)

  (4)书写练*:巡视指导,并纠正握笔姿势、笔顺和坐姿。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示范朗读,让学生一边听,一边画出课文的朗读节奏。

  明确: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2、指名学生朗读,相机指导,要求读准字音和节奏。

  3、分组朗读,其他组评价读得是否标准。

  4、全班齐读,要求注意节奏,要语速适中,停顿恰当。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这节课,我们对这篇文言文进行了反复的诵读,但是这篇文章具体讲的是什么呢?同学们课后可以结合课下的注释,与你的同桌、好朋友或者父母一起来了解一下这篇课文的意思。

  五、练*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一、复*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司马光家庭登山跌倒众多放弃坚持

  2、导入新课

  (1)检查预*,随机指名学生大致翻译一下课文的`意思,并请其他持不同意见的学生起来翻译和发言,将理解有不同的地方板书出来。

  (2)对学生预*的行为进行肯定,然后对不同的地方进行总结,导入:究竟哪一位同学的理解更好呢?在今天的学*中,也请同学们一定要注意这几个地方,进行判断。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全班齐读课文,从节奏、停顿是否恰当等方面进行指导。

  2、通译全文,采用逐字逐句理解的方法来翻译并理解句子意思。

  (1)学*并理解“群儿戏于庭”的意思。

  明确:群,一群。儿,儿童。戏,嬉戏、玩耍。于,在。庭,庭院。

  句意:一群儿童在庭院里玩耍。

  (2)学*并理解“一儿登瓮”的意思。

  明确:一,一个。儿,小孩。登,爬。瓮,大缸。

  句意:一个小孩爬(到)大缸(上玩耍)。

  教师点拨:

  文言文在翻译的时候,一般是把每个词语的意思翻译出来,然后将这些词语的意思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这句话按照一般方法进行翻译,句意应该为“一个小孩爬大缸”,但是按照我们现在的表达方式来说,这个意思并不完整,因此,我们需要通过联想对这个句子的意思进行合理地补充,即想一想小孩爬到大缸上是干什么,结合前一句和我们生活中的积累,可以知道是玩耍。

  (3)学*并理解“足跌没水中”的意思。

  明确:足:失足。跌:身体失去重心而摔下去。没,读mò,淹没。

  句意:一失足就掉到缸里了。

  (4)学*并理解“众皆弃去”的意思。

  明确:众,众人,指其他小。;皆,都。弃,放弃、抛弃。去,离开。

  句意:其他小孩都抛弃(他)离开了。

  (5)引导学生回忆在*时学*中“去”的意思,与这里的“去”的意思进行对比,让学生明白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一些词语的意思存在不同,这种词叫做“古今异义词”,这是文言文学*中比较常见的现象,提醒学生在今后的学*中要有意识地对这些词语进行积累。

  (6)学*并理解“光持石击瓮破之”的意思。

  明确:光,指司马光。持,拿。击,敲打。破,使……破碎。之,代词,指大缸。

  句意:司马光拿着石头敲打,使大缸破碎。

  (7)抓住“破”的意思,指导学生初步认识文言文中的使动用法,并点明这是与古今异义词一样比较常见的文言现象,提醒学生有意识地积累。抓住“之”字的意思,说明在文言文中“之”的意思会有多种,提醒学生可以将“之”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抄写下来,有时间可以多读一读,从而培养语感。

  (8)学*并理解“水迸,儿得活”的意思。

  明确:迸,流出来。得活,得以活下来。

  句意:水流出来,这个小孩就得救了。

  (9)在对句子意思的疏通上,理解全文的意思。

  3、在理解全文意思的基础上,说一说你认为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明确:聪明、勇敢,临危不乱。

  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通过本课的学*,我们了解文言文的一些基本知识,如文言文中有些词语的意思与我们现代词语的意思不同,这个叫“古今异义词”,如“去”字。文言文中还有一种词语是使动用法,翻译时一般为“使……”,如本文中的“破”。这些都是文言文的常见现象,我们可以抄写下来进行积累。

  四、练*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司马光》教案 9

  活动目标

  1、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并大胆表达自己的理解。

  2、在与老师、同伴共同观察、讲述和讨论图片的过程中,复述出故事的主要情节。

  3、知道遇到困难要沉着冷静、动脑筋想办法解决,学*司马光果断、智慧的良好品质。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知道遇到困难要沉着冷静、动脑筋想办法解决,学*主人公的智慧和果断。

  活动难点:根据故事的主要情节线索图,复述故事内容。

  活动准备

  故事主要情节的图片(游戏场景、水缸里、司马光砸缸)。

  故事视频、黑板、人物名字角色牌、大白纸、画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出示故事封面(今天老师带了了一个好听的民间故事,我们要仔细听清楚,了解故事里发生了什么?)

  二、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1、( 播放故事视频前半部分,到孩子掉到水缸暂停)

  提问:

  ——故事的名字是什么?故事里有谁?他们发生了什么事?

  2、分步骤出示图片,讲述故事的主要内容。

  (1)观察、讲述第一幅图片,大胆表达故事情节的发展。

  师:小朋友们看看第一张图片,仔细观察后请小朋友说说,图片上发生的故事。

  幼: 幼儿大胆讲述图片故事

  (2)出示观察、讲述第二幅图片。

  师:呀?图片上的这个孩子掉进水缸里了,那司马光小朋友想的是什么办法呢?其他小朋友在做什么呢?小朋友觉得司马光遇到事情怎么样的呢?

  幼: 幼儿观察后回答

  师:如果是你会怎么做呢?

  幼:幼儿自由回答救人方法。

  3、结合生活实际,迁移故事经验

  师:如果是你的好朋友,掉到河里,你会想什么办法救他呢?

  (1)分组讨论记录绘画 (教师发放记录纸笔)

  (2)幼儿5分钟讨论记录后回答。

  教师小结:司马光遇到事情能够沉着冷静的思考问题,小朋友在遇到事情也要向司马光学*多开动自己的脑筋来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哟。

  4、猜想和创编故事的结尾,尝试根据图片讲述故事。

  (1)猜想和创编故事的结尾

  问题:最后一张图片,司马光把小伙伴救出来之后,小朋友们想想他们可能会发生什么呢?现在给大家3分钟时间讨论后请小朋友回答这个问题。(幼儿自由讨论)

  幼:自由回答

  教师小结:大家都想到了被救的.小伙伴特别的感谢司马光救了他,不然的话就会见不到他的亲人了,司马光小朋友特别的乐于助人,而且想到办法之后非常的果断就做出了反应,小伙伴才得救。

  三、完整倾听故事,进一步理解故事。

  ——再次完整播放故事视频,幼儿进一步理解。

  ——请小朋友分组讲诉故事的主要内容。(结合关键图片)

  四、扮演故事

  师:小朋友们都了解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了,司马光也是我们一位伟大的文学家,现在请小朋友来表演一下故事的人物,表演故事。

  (1)尝试根据故事音频,扮演故事。

  分组讨论后自由结伴扮演

  (2)幼儿自选角色扮演牌

  播放音频,幼儿分组依次上台大胆的表演故事。

  五、结束部分

  师:小朋友们都很喜欢扮演这个故事,我们把故事放在班级表演区,区角游戏时候可以去继续扮演游戏哟,现在我们一起给客人老师说再见吧!

  活动总结

  通过对这个故事的学*,启发孩子遇事不慌,沉着勇敢,并学*司马光这种的良好品质。

  在活动中我通过播放视频和PPT图片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因为这个故事可能孩子都有已知经验。整个环节在老师的带动下,积极性非常高,在提问的过程中发现孩子们的思维大部分都停留在顺时针,对于逆向的思维还是有点缺失,当然这也不是一天两天所能理解的,而是要生活中慢慢地学*而产生的,在各个环节中孩子们也是兴趣点比较高的,可作为延伸活动开展,争取不留任何的遗憾。

  为此也可以说明家庭教育在孩子的学*中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教于孩子不同的学*方法才是更重要的。

  《司马光》教案 10

  一、教材简析:

  司马光是我国北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这篇课文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写的是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盛满水的大水缸里,别的小朋友都慌了,而司马光却没有慌,急中生智,举起石头砸破水缸救出了小朋友。通过这个故事启发学生遇事不慌,沉着勇敢。这正是这单元的主题内容——小故事里学大智慧。这个小故事生动形象,是训练学生说、写的好素材。

  二、目标拟定:

  教学目标:

  1、感悟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想象的*惯。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

  3、读懂故事蕴含的道理,在自己的生活中有所体会,自觉去做。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想象的*惯,

  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

  教学重点:感悟内容中蕴含的道理,有所体会,自觉去做。

  教法、学法

  1、教法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随机点拨提升。

  2、学法

  填换词语,补充空白,提出问题,说心里话。仿说仿写训练。

  三、教学设计

  (一)、回顾全文,交代目标

  1、与老师接读课文,老师的导语:从前有个人叫司马光。他小时候,常跟小朋友在花园里玩儿。花园里有什么呢?有一回,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就在这紧急关头,小朋友们怎么做的?司马光呢?这样,既回顾了课文内容,又使学生容易抓住主要内容。

  2、给出词:司马光,使劲,砸缸,救出。学生连词说主要内容。

  兴趣是学*的最好老师,这样训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进入课堂情景。

  (二)、自主学*,交流训练

  1、课件出示学法提示:

  (1)、填换词语——()

  (2)、补充空白——……

  (3)、提出问题——?

  (4)、说心里话——!

  2、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按学法进行边学边标注。这几招学生都会,很乐意参与学*,为展示自己的能力做准备。

  3、先交流前两项,有的'在花园前填“美丽’,在假山前填“高高”……在1自然段后补充掉水缸里的小朋友的动作、叫喊,在2自然段后补充一些小朋友的救法,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语言得到了训练。这时,课件出示一组句子:

  (1)、有个小朋友在假山上玩儿,不小心掉到大水缸里了。

  (2)、小朋友们都慌了,有的叫着喊着跑了,有的跑去找大人。

  (3)、司马光没有跑。他拿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缸里的谁流出来,掉在缸里的小朋友终于得救了。

  相机指导朗读。之后,告诉学生这是对比的写法,更突出司马光的果敢睿智。接下来点拨提升,训练学生用对比的句式说话。先给出例句:

  “上课预备铃响了,同学们有的连忙摆好书本,有的背着手静等老师来上课,还有的看看生字,准备发言。只有小明还蹲在地上偷着玩自己的卡片”这样一步一步的把读,想,批注,说,有机的融在一起,落实了教学重点。

  4、交流后两项,学生自主提问题,解决问题,自主和故事里的人物说心里话,如、为什么司马光有那么好的办法?他不怕别人找他赔缸吗?我对司马光说——,我对掉在水缸里的小朋友说——,我对跑了的小朋友说——,我对找大人的小朋友说——,我对全班同学说——学生学的津津有味,乐此不疲。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三)、写话训练,提高能力

  指导学生仿上边的例句,用对比的方法,写一段话,为拓展学生的思路,照顾差生,可以给出提示语:

  下课铃响了,——————————————————。

  读书课上,———————————————————。

  秋天到了,花园里的花————————————————。

  《司马光》教案 11

  设计思路:

  歌曲选自我国传统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音乐也再现了这一故事。通过音乐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在说说、听听、玩玩的过程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增强孩子们对故事的了解,同时也让孩子们知道当遇到意外的时候要冷静、机智、勇敢。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轻松、活泼的情绪,理解歌词内容。

  2.根据歌曲情节大胆想象,尝试根据不同的角色,用合适的表情和动作变现故事情节,感受音乐游戏的趣味性。

  活动重点:感受歌曲轻松、活泼的情绪。

  活动难点:根据歌曲情节大胆想象能用合适的表情和动作变现故事情节。

  活动准备:《司马光砸缸》完整的音乐、自制大石头等。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欣赏前奏,引出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师:很久以前,小朋友很早就起来读书,司马光小朋友和他的小伙伴一样也很早就起来读书,读书读累的时候,他们还会做游戏呢!我们一起听一听他们在做什么游戏?

  二、分段分析和欣赏音乐,尝试用动作和表情表现音乐情境

  情节一:快乐游戏

  1. 围着水缸尝试玩游戏。小椅子来当我们的大水缸。

  2.我们一起捉迷藏。看谁又轻又快藏得好。

  3.一起表演。

  情节二:伙伴落水

  1.不好了,有人掉到大水缸里了,伙伴们快出来吧。

  2.他该怎么办呀?

  3.其他的小朋友都吓坏了,吓坏了是什么样子?

  情节三:砸缸救人

  1.司马光是怎么救小朋友的?

  2.你是司马光你会怎么砸缸?

  3.刚破了,小朋友得救了快点钻出来吧。

  4.小朋友得救了,真开心!看来和好朋友玩游戏,可不能做危险的事,你们记住了吗?

  情节四:向司马光学*

  司马光可真聪明,我们要向司马光学*。遇事不慌张动脑筋。

  三、完整欣赏表演歌曲,并表演游戏

  1.完整欣赏歌曲,集体表演

  师:我们来完整地听一听歌曲,想一想刚才我们是怎么玩游戏的。

  2.集体完整表演游戏

  请把椅子移到教室旁边,和好朋友找个空地方围成圈,做一个结实的大水缸。请两个小朋友当落水的小朋友,老师当司马光,玩游戏。

  教师:玩了这么久我们也该休息了,回去后,可以把这个游戏带给你身边的人,让更多的人都知道这个故事。

  活动反思:本节课以幼儿自己感受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为主,通过游戏的情景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再分段欣赏歌曲,让幼儿充分理解歌曲内容,表现自己的情绪体验,最后以游戏结束。幼儿能在游戏中表现故事情节,也能增强对故事的理解。在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能通过自己的表情和肢体动作表现对歌曲的理解。整节课幼儿都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表达自己的感受,但在活动时我的一些语言引导不够明确,还有上升的空间。

  《司马光》教案 12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文中的生字;能理解课文意思,体会人物特点。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交流:在以前的学*、阅读和生活中,你了解了哪些聪明的古代儿童?(引导学生走进沉着冷静、聪明机智的儿童)。

  2.故事激趣: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古代儿童的故事,大家想听吗? (教师绘声绘色讲述)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才七岁,他很聪明。 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

  3.谈话导入:如果把刚才老师讲的原原本本写下来,就是白话文。我们现代人写的文章,用白话,叫白话文,这么多年来我们学*的课文除了古诗外,也都是白话文。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古人写的,古人写的文章,用的是文言,叫文言文。刚才老师讲的故事,如果用文言写下来,会是什么样子呢?请大家打开课本第24课──司马光(板书)。

  二、认识文言文。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及用书面语言来表述是不同的。例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而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述,就是“饭否?”。“饭否”就是文言文。我国的古代,所有的文章都是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所以,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带着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初读课文,教师强调: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多读几遍。

  2.教师指名读课文,强调学生注意倾听,相机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教师指导,读准节奏。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4.集中交流初读课文后的发现和收获。

  5.请同学们按照这样的停顿方法,自己再试着读一读课文。(指名读,齐读)

  6.自由练*朗读。(文言文和白话文在朗读上有不同之处,要读出古文的韵味,自己试着读一读,相信你会比老师读得更好。)

  四、理解课文大意。

  1.自主理解课文。(师:这是一个有趣的小故事,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2.同桌交流自己的理解,看能不能一起把这个故事讲出来。

  3.全班交流自己的理解。(对照原文请学生逐句理解。)

  4.教师小结,相机指导理解文言文的两个重要方法:看注释和联系上下文理解。

  5.请一个学生完整地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

  6.带着理解朗读课文。互相交流读懂了什么?(司马光聪明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7.交流学*古文方法:看注释、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书、碰到难句反复多读几遍、做批注。

  五、熟读成诵。

  1.自由练*朗读。

  2.同桌互相检查背诵。

  3.全班背诵。

  《司马光》教案 13

  学*目标:

  1.通过读书,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积累一些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3.启发学生遇到问题时,开动脑筋想办法,养成积极动脑的良好品格。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并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

  一、揭题走*人物

  1.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新朋友,他是谁呢?(板书课题,让学生跟主人公打打招呼,产生亲*感,并从中认识生字“司”)

  2.司马光自我介绍:我是古时候的宋朝人,姓司马,名光,比你们早出生几百年呢!

  (1)听了他的.自我介绍,你知道了什么?(相机指导了解复姓,理解“古时候”)

  (2)把写这个意思的句子读读。(出示第一自然段)

  (3)对司马光你还想知道些什么?(鼓励质疑,梳理问题,板书:事?人?)

  3.司马光生活在古代,他不能来和我们见面,如果我们想要认识他,和他交上朋友,可以从读懂课文开始。

  二、初读观察人物

  1.自读课文:边看插图边读课文,要读准字音。多读几遍,读到自己满意为止。

  2.同桌交流会认的生字,挑自己喜欢的自然段相互读读评评。

  三、朗读感悟人物

  1.我们读了几遍课文,应该逐渐开始认识司马光小朋友了。看图,这里谁是司马光?你是怎样认出他的?

  2.说说在课文里司马光做了什么事?(先同桌小声交流,再全班交流)

  △和同伴玩:出示:有一回,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机动)

  《司马光》教案 14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能读准多音字“得”的另一个读音(de)。

  2、理解图意和课文内容,知道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花园的环境和砸缸的词句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思路:

  《司马光》是本单元最后一篇看图学文。课文中的图是一幅单幅图,学生不了解故事内容是不易看懂的。因此在教学时可先启发学生看图。在简介故事内容后再提出几个问题,如: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哪个是?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读一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是怎样讲图画上的故事的。

  在学生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再带领学生一部分一部分地学*课文。先学*第一部分(一至三自然段),让学生知道“古时候”是很久以前。这一部分重点讲读第二自然段,让学生借助图画和课文弄清缸在假山的什么地方,以及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缸。然后启发学生想想这个小朋友是怎么掉进缸里的?掉进缸里如不及时救出会出现什么情况?让学生弄清事情的起因及当时的危急情况。

  课文的第二部分是(四至六自然段)。让学生通过认真读课文,找出“有的……有的……”及“哭、喊、跑、叫、找”等动词,想象当时玩耍的小朋友着急的心情,动作忙乱的情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看图后再仔细读第五自然段课文,说说是如何砸缸的。读完第六自然段,小朋友得救了。还可启发学生想想除了砸缸外还可用什么办法救那个小朋友?

  朗读应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重点句、段,要让学生多读,在读中反复体会。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1、板书课题,简要介绍——姓司马,名光,是北宋时期的人,离现在有900多年,是我国古代的历史学家。

  2、设置悬念:今天我们就是要讲一讲小时候救人的故事,他是怎么救人的,为什么要救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指导看图,初步了解图意。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

  2、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哪个是?

  三、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图画上的故事的。

  1、提出初读要求:

  (1)读准每个字音。

  (2)画出本课的生字。

  2、说说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四、读讲一至三自然段。

  1、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出示生字卡片“古时候”,帮助学生理解“古时候”就是很久以前。

  (3)让学生说说,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这篇课文要写谁的事情。

  (4)回到课题,是以人物的名字作为课题的。

  2、第二自然段。

  (1)第二段有几句话,这两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2)借助图画学*第2句话,弄清缸与假山的位置,看清缸是一口大缸,强调是装满了水的大水缸。

  卡片出示: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3、第三自然段。

  (1)自读课文,思考:

  ①那个小朋友是怎样掉进缸里的?

  ②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出现什么情况?

  (2)学生回答思考题后,教师略作小结,为突出遇事不慌,聪明果敢作好铺垫。

  第二课时

  一、学*四至六自然段课文。

  1、第四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讨论:从哪里看出别的小朋友都慌了?

  (3)出示卡片: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

  (4)在学生读文想象后,让学生表演第4段的内容。

  (5)小结:别的小朋友心里着急,动作忙乱,表现怎么样呢?

  2、第五自然段。

  (1)要求学生仔细读课文,用笔画出砸缸的.动作。

  (2)出示卡片: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

  (3)讨论:

  ①没有慌,他是怎样做的呢?

  ②“举起”与“拿起”作比较,“举起”说明什么?

  ③指名让学生表演“使劲砸”的动作。

  ④“几下子”告诉了我们什么?

  (4)再引导学生看图,讨论:

  ①为什么要砸缸?

  ②能用别的办法救出那个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吗?

  (5)小结:砸缸救人这件事可看出他是个遇事不慌、聪明、果敢的孩子。

  3、第六自然段。

  (1)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得(dé)”的读音。

  (2)让学生代得救的小朋友向说一句感谢的话。

  二、朗读四至六自然段课文。

  第三课时

  一、总结全文。

  1、指名朗读。

  2、看图复述故事。

  3、让学生说说是个怎样的孩子。

  二、完成课后作业第2题。

  1、卡片出示两组句子:

  (1)他跟几个小朋友玩。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2)砸缸。用(石头)砸缸。

  2、要求学生找出每组的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1)第1组的第2句写明在什么地方玩,并体会表示地点的词语在句中的作用。

  (2)第2组的第2句写清楚了用什么东西砸水缸。

  三、指导学生识记字形并书写。

  1、让学生自己说说如何识记本课的10个生字。

  2、指导书写。

  “候”注意右上不要写成“工”字。

  “孩”右半边的笔顺是“亠亥”。

  “回”是大口套小口,注意大口的最后封口。

  “朋”由两个“月”组成。

  “跑”“足字旁”,右边是书包的“包”。

  《司马光》教案 15

  教学要求:

  1.认读生字、词语,读懂课文。

  2.教育学生在紧急情况下要沉着、冷静,只有动脑筋,才能想出好办法。

  教学重点:让学生明白砸缸救人的前因后果。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具:小黑板、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读通课文。

  2.认读、拼读词语。

  教学过程:

  1.定向。

  (1)读通课文,提出要求。

  (2)思考:谁砸缸救人,请介绍一下这位名人。

  2.自学课文。

  要求划下新词,思考问题。(老师来回巡视,指导困难生发现问题,帮助解决)

  3.练*。

  (说话练*)

  (1)读通长句。

  (只听扑通一声,一个躲在假山上的小朋友,脚下一滑,掉进了旁边一个盛满水的大缸里,一下子就没了头顶。)

  (2)给课文标段号。

  (3)理解谁砸缸救人?介绍司马光。

  (清楚“复姓”两个字)

  (4)说话练*:“司马光是……”。

  4.词语认读。

  砸缸

  伙伴

  捉迷藏

  亭子

  躲在

  扑通

  急中生智

  哗夸

  机智

  勇敢

  5.作业。

  (1)读课文1遍。

  (2)认读词语,完成练*1。

  (3)抄写词语1遍。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复*生字、新词,训练朗读。

  2.分析课文,学*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

  教学过程:

  一、复*上节课内容。

  1.填空:(

  )砸缸救人。

  2.介绍司马光。

  3.复*生字、新词。

  二、读讲1—2段。

  1.读读划划:为什么要砸缸救人?

  2.填空:这是一只(

  )缸。(大、厚、重)

  3.思维训练:师:为什么要砸缸?为什么会来不及?

  4.读1、2段。

  三、读讲3—4段。

  1.自读第三段,圈词:体现别的孩子惊慌的`词。(惊叫,高声喊道,吓傻了,赶紧)

  2.朗读训练,读出孩子们的惊慌。

  3.思维训练,理解“没有慌神”和“急中生智”这两个词。

  (1)师:没有慌神,说明他怎么样?(很镇定)

  (2)急中生智。“急”,司马光遇到什么紧急情况。(第二段最后一句话)“智”,哪个词突出了智?(砸)

  4.说话训练,说清楚司马光救人的原因。

  5.读读演演第四段。

  6.思维训练,师:为什么要使劲向那口缸砸去?

  思考原因:缸大,人小,力气小)

  四、词语训练。

  1.师:水多吗?哪个词说明水多?(哗哗)

  2.师:大家都夸司马光是个机智勇敢的孩子,机智体现在(想出办法),勇敢体现在(没有慌神)。

  五、说话训练。

  夸夸司马光。(你真是个好孩子!)

  六、小结。

  学了司马光救人,我们懂得了遇到紧急事件,要沉着冷静、动脑筋、想办法。

  七、作业。

  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复*词语,朗读课文,听写生词。

  教学过程:

  1.复*词语:

  强调:亭子、捉迷藏、哗、夸,这四个词的读音。

  2.朗读课文。

  3.听写词语。

  强调:稻的第十二笔、藏的第六笔、第十一笔、砸的第七笔、慌字中间没有—点。

  《司马光》教案 16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课文内容,知道司马光遇事不慌,善于动脑筋,教育学生遇事要像司马光一样

  沉着机智。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第四段理解司马光遇事时与别的小朋友反应不同,说明他是个爱动脑筋机智聪明的孩子。

  教学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2、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3、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复*检查生字、词

  二、过度激趣,整体感知

  1、司马光做了什么了不起的事情,能写在课本里让我们大家学*呢?

  2、听读课文录音,注意良好的听读姿势、听读*惯的培养,特别要学生注意课文标点,听好停顿的地方。

  4、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的长句子。

  三、突出重点,教学课文

  1、司马光生活的年代离我们现在很远很远了,课文第一段用了一个什么词表示(古时候)。

  2、指名读第二段: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危险事?那个小朋友怎么会掉进缸里去的?如果不及时救出来,将会怎样?谁能读出危险的感觉。

  3、别的小朋友都慌了,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

  4、通过读第四、五自然段,司马光和别的小朋友有什么不同?他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

  四、引导学生讨论:

  1、别的小朋友的做法好不好?为什么?

  2、司马光做的对不对?司马光能及时想到用大石头砸破缸,使水流出,让水离开人。这个方法在当时巧妙而适用,这与他遇事爱动脑筋是分不开的。

  3、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救那个孩子?教师首先肯定学生爱动脑筋,再讲讲方法的利弊。

  4、教育学生遇事要像司马光一样沉着机智。

  五、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课文。

  六、教师总结。

  《司马光》教案 17

  【公开课教案思路】

  根据教材内容,以和一年级同学的实际能力、认知水*,考虑到在第一课时的学*中,生字词的认读,课文的理解,朗读能力的训练是应该完成的教学任务。然而,“读”又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为此,在这节课的公开课教案中把重点放在了指导同学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上,使同学在读中感悟,了解司马光的冷静机智,并从中受到一定的启发。在教学方法上,通过让同学读读,想想,议议,再读读来体会课文的内容,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课堂上,教师力求发挥主导作用,让同学始终处于主体地位,鼓励同学多角度考虑问题,发表独到的见解。又根据教材和低年级同学的年龄特点,课堂教学时,借助多媒体课件的优越性来辅助教学,以创设情境,提高同学的学*兴趣,最终完成本课时教学任务。

  【教学方法】

  看图读懂课文法 合作探究法 自主识字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准本课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看图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和司马光砸缸的过程,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和小朋友。

  4、从司马光破缸救人的故事中受到启发,遇到事情要像司马光那样不慌张,支脑筋发明性地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1、读准本课的生字和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让同学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和司马光砸缸救人的词句,知道司马光是一个遇事不慌、勇敢聪明的小朋友。

  〖教学难点

  学*司马光这种逆向思维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板书课题。

  2、简单介绍:

  司马光姓司马,名光。是我国此宋时期的历史学家。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

  二、看图

  1、出示图,从图中你看出了什么?

  同学能从图中看出一口大缸被砸破,水哗哗地流出来,一个小朋友正往外爬,图中间的小朋友正伸手去扶那个小朋友,其他的小朋友有的吓哭了,有的喊着,有的找大人。

  2、你有不懂的地方吗?

  同学1:爬出来的小朋友是怎样掉进缸里的?当时的情况怎样?

  同学2:是谁救的掉进水缸的小朋友,他是怎样救的?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借助拼音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和会认的字。画出的生字和会认的字要多读几遍。

  2、读准生字和会认字的音。

  ⑴ 自身借助拼音读生字和会认的字。

  ⑵ 同桌小伙伴互读、线纠正。

  ⑶ 抽读生字和会认字的卡片。

  ⑷ 做猜字游戏,激发同学学*兴趣,巩固字音。

  ⑸ 电脑出示词语的演示文稿:

  小朋友吓哭没有 假山 慌了 喊叫

  举起砸破救人 古时候 司马光 一块石头

  3、再读课文,标画出自然段。

  4、同学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听听他们读的字音是否准确。

  四、理解课文内容

  1、学*第一段:

  ⑴ 指名读第一段: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⑵ 电脑出示插图;让同学根据图中人物的穿载来理解:“古时候”这个词语。

  2、学*第二段:

  ⑴ 指名读第二段:从他的读中你知道了什么?

  ⑵ 教师提问:

  ① 他指的是谁?(他指的是司马光)

  ② 你是怎么知道的?(我从第一自然段知道的)

  ③ 教师鼓励同学能够联系上下文考虑问题。

  ④ 借助图弄清花园里假山下,大水缸的位置,以和是怎样的一口缸。

  ⑶ 指导朗读:

  ① 教师范读第二段,要求同学认真听,听出什么了?(教师在读时注意突出“大”和“满”字)

  生:我听出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缸,缸里装满了水。

  ② 同学自由练*朗读。

  ③ 指名读这段;读后同学评议。评议时同学们先可以说说他哪儿读得好!然后说说哪儿读得还不够,应该怎样读。最后他自身的体会读出来。

  ④ 由于本段的第二句是个长句,不容易读的教师再范读,让同学注意看清标点,听好停顿的地方。

  ⑤ 同学自身练*朗读。

  ⑥ 同桌互读,相互纠正。

  ⑦ 指名读,集体纠正。

  3、学*第三段:

  ⑴ 指名读课文,听他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⑵ 提问:有一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玩,怎么全掉进大水缸里呢?请你们联系上下文说一说。

  ⑶ 理解:“一不小心”的意思。(就是没留神掉进大水缸里。)

  ⑷ 应该怎么读呢!同学们自身练*朗读这段。

  ⑸ 指名读,大家评议。

  ⑹ 必要的时候教师范读指导。

  ⑺ 提问:有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去玩,没留神掉进了大水缸里。启发同学想象,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怎样呢!通过讨论得出当时情况十分紧急,掉进大水缸里的小朋友假如不急时救上来就会有生命危险。

  ⑻ 过渡语,就在这紧急时刻,司马光和其他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一起来读读第四、五自然段。

  4、学*第四、五自然段:

  ⑴ 学*第四自然段

  ① 同学自身轻声读这段,读后说说你了解到了什么?边读边画出表示小朋友动作的词语。

  ② 从“有的……有的……哭、叫、喊、跑、找”这些词,小组讨论他们这些人当时是怎么想的?

  ③ 小组汇报得出结论:让他人来帮助,我这么小,没有方法,有的吓哭了,不知道怎么办。

  ④ 为了让同学理解:“别的小朋友都慌了”的局面,教师提问:一个小朋友掉进大水缸里,随时有生命的危险,假如你也在场,那都慌起来了是什么样子?请同学扮演当时的局面。

  ⑤ 教师指导同学有语气地读好这段。

  ⑥ 过渡: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就在这危急时刻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

  ⑵ 学*第五自然段:

  ① 自身读读第五自然段,考虑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请你画出司马光动作的词语。

  ② 请同学看图,并模仿司马光的动作。

  ③ 师:司马光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怎样做才叫“使劲”砸呢!再请同学们做动作。同学在扮演中理解了词语和句子。

  ④ 教师指导同学读后四、五段。

  5、通过比较理解课文内容:

  ⑴ 与课文中人物的比较:

  提问:当一个小朋友一不小心掉进一口大水缸里时,司马光的表示与别的小朋友的表示有什么不同?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小朋友?组织同学讨论交流。

  ⑵ 自身与司马光的比较:

  ① 提问:同学们也动脑筋想一想,假如你当时是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员,你还有什么方法能救出掉进大水缸的小朋友呢?同学讨论后全班交流。

  方法一:用梯子爬到缸上,把小朋友拽上来。

  方法二:找一根长竹竿,让小朋友抓着竿爬上来。

  方法三:去喊大人,让大人把他救上来。

  方法四:可以找来抽水机把水抽出来。

  方法五:可以拿来绳子把小朋友拉上来。

  ② 提问:大家想了不少好方法,现在我们比较一下,司马光的方法和大家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③ 教师演示复动投影片:小朋友被大人从缸中拉出来,人离开水。

  教师板书:人──水

  ④ 请大家想一想:用梯子、用竹竿,拿绳子,喊大人救小伙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⑤ 教师再一次演示“人离开水”的复动投影片。

  ⑥ 司马光用的方法与我们的有什么不同呢?教师演示:水从缸中流出,小伙伴得救。

  过渡:这样水就离开了人,小朋友得救了。

  ⑦ 从这样事情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小朋友?小组讨论后交流。

  ⑧ 师总结:

  你们也是个爱动脑筋的小朋友,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用梯子,用竹竿、拿绳子、喊大人都是让人离开水,但时间又来不和。而民光急中生智砸��救人,没法让水离开人,这是反向思维。我们在学*和生活中要学*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解决问题。

  6、学*第六段:

  ⑴ 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你们高兴吗?

  ⑵ 请同学带着高兴的心情读第6段。

  五、发明性的思维训练

  师: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就在这时候,假如你是他们中的一员你们会说些什么呀!请同学分角色演一演。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巧记本课6个生字的字形,了解字义。

  2、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词。

  3、完成课后练*题。

  〖教学重点

  1、掌握生字的字形和字义。

  2、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词。

  〖教学难点

  1、巧记本课生字的字形。

  2、正确地书写“那、都、到”这几个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了司马光这篇课文,司马光给你们留下什么印象呢?

  2、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

  二、学*生字的音形义

  1、巩固生字、词的读音:

  ⑴ 自身认读生字。

  ⑵ 同桌互读生字、词。

  ⑶ 抢读生字词卡片。

  2、巧记字形、理解字义:

  ⑴ 让同学自身动脑、选择自身认为最巧妙的记忆法记忆。

  ⑵ 同桌小伙伴互相说一说。

  ⑶ 请小组汇报或让同学当小老师讲解。例如:

  吓:同学用形声字的方法记“吓”字。为什么是口字旁呢?可让同学做出受惊吓的表情,体会人受惊呀时往往会不由得张大嘴,所以是“口字旁”。组词:惊吓,吓一跳。

  ⑷ 指名抽读生字词卡片,巩固生字的音形义。

  三、书写生字词

  1、先自身观察每个字词卡片,巩固生字的音表义。

  2、在书上独立书写6个生字,提出难写的字。

  3、同桌同学相互评改!

  4、同学提出比较难写的字,教师重点指导“到、那、都”这3个字。

  5、同学在书上的第二个田格中练*书写生字。

  教师巡视个别辅导,同时纠正同学的写姿和执笔方法。

  6、同学写完后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同学作业,大家相互评改!

  四、巩固练*

  1、同学独立书写生字和字词。

  2、完成课后练*“读读说说”

  五、教师小结,朗读全文

  《司马光》教案 18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部首;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救人的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能认识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看图展开合理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思维。

  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司马是个复姓,光是名。

  简介司马光。

  二、 范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范读课文。

  2、思考讨论:主要写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一件什么事?

  三、 看图回答,出示生字词

  1、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的事?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古时候)

  2、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花园是个什么样儿的?(出示:一口水缸)

  3、图上画了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这时候发生了什么事?(出示:都找大人砸那口缸)

  四、 教学生字词

  1、自学生字词。要求:看出示的词卡,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想想词义。

  2、检查乍学情况。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评析:字音是否主导准,句子是否读通。

  五、指导写字

  1、巩固字音。

  2、你用哪些方法记住了这些生字?

  3、指导书写。

  4、师范写,生描红、仿写。

  第一课时作业设计

  一、比一比、组词。

  找()候()司()园()

  划()后()丝()圆()

  掉()流()使()爬()

  桌()留()是()爪()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教育学生要像司马光那样,遇事不慌,积极开动脑筋,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看图,学*第1自然段

  1、有一天,司马光和小朋友来到了什么地方?干什么?

  2、自读第1节。用自己的`话说说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关键人物。

  3、再指名说说假山、水缸的位置。

  4、指导朗读。

  二、学*2~3自然段

  1、这时发生了什么事?自读第2节。

  2、出示句子。有个小朋友爬上了假山,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

  (1)这时情况怎么样?谁来读?

  (2)语汇议:是否读出了危险的语气。

  (3)指导诗词:一不小心。

  (4)指读,个别读,章读。

  3、在这危险紧急关头,小朋友和司马光他们的表现和做法一样吗?用画出有关句子。自读2~3节。

  4、反馈、交流、讨论。

  (1)出示句子: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哭,有的喊,还有的跑去找大人。

  ①理解都慌了,指导读词。

  ②引读,别的小朋友都慌了,他们有的(),有的()还有的()。

  ③谁来学他们喊一喊?怎么喊?喊些什么?

  ④表演读这句话。

  ⑤且扩有的有的还有的来说话吗?

  (2)谁画了司马光怎么做的句子?

  ① 指导读词:没有慌、使劲。指导读句子,表演朗读。

  ② 司马光为什么会这样做?他当时是怎么想的?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孩子?

  ③ 结果呢?小孩得救了,大家高兴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

  ④ 如果这时大人赶来了,会对司马光说些什么?

  5、小结。

  6、有感情朗读课文。

  三、表演课文:

  板书设计: 21·司马光

  没有慌 使劲砸缸

  遇事沉着 有主张

  第二课时作业设计

  一、看拼音写词语。

  Shi jian shi hou men kou shi jin

  ( ) ( ) ( ) ( )

  hua yuan diao xia pa shan liu shui

  ( ) ( ) ( ) ( )

  二、搭配词语。

  一座 水缸 找 石头

  一口 石头 砸 大人

  一块 假山 搬 水缸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司马光》教学设计十二,司马光,希望对你有帮助!

  《司马光》教案 19

  【教学目标】

  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文言文简约的特点。

  3.紧扣重点词句,感悟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教学重点】

  参考注释,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句子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资料,介绍文言文

  1、(课件出示2)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君子**之美,不**之恶,小人反是。

  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后,自由朗读,简单交流句子的意思。

  3、相互交流说说以上句子和现代语言的不一样,教师小结:像这样的语言就叫“文言”。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就叫“文言文”,也叫古文。它是我们祖国语言文字宝库中的一笔巨大财富。

  4、今天就让我们学*一篇文言文《司马光》。(板书:司马光)。学生齐读课题。

  5、谁能说说自己对司马光的了解?(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教师评议。)

  6、(课件出示3)

  司马光(1019~1086),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人,汉族。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自幼嗜学,尤喜《春秋左氏传》。

  二、初读课文,读懂大意。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读通句子。

  (课件出示4)

  sī tínɡ dēnɡ diē zhònɡ qì chí jiē

  司庭登跌众弃持皆

  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正音:注意读准*舌音“司”,翘舌音“众、持”,后鼻音“庭、登”。

  去掉拼音读,齐读。

  2、指名朗读课文。

  引导学生读准停顿:(课件出示5)

  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3、教师范读,指导朗读,读准节奏。

  4、 参考注释,自学课文。(要求:将注释中重点词语的解释再次批注在文中,据此理解句子的意思。)

  5、让学生就不理解的字词提出问题。以下字词或者比较陌生或者古今差异较大,学生可能提出:

  (课件出示6、7)

  (1)群儿:很多孩子。这里指小伙伴们。

  (2)戏:玩耍。

  (3)于:在。

  (4)庭:院子里。文中指后院里。

  (5)一儿:有个小孩。

  (6)登瓮:爬到缸沿上玩。

  (7)足跌:一不小心,掉到缸里。

  (8)没水中:眼看那孩子在水里快要没顶了。

  (9)众:别的孩子们。

  (10)皆:都。

  (11)弃去:跑到外面。

  (12)持石: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

  (13)击瓮:使劲向水缸砸去。

  (14)破之:水缸破了。之,它,指水缸。

  (15)水迸:水流了出来。

  (16)儿得活: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

  6、互相交流每个句子的意思,教师评议。

  (课件出示8)

  (1)群儿戏于庭。(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

  后院里玩耍。)

  (2)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

  (3)众皆弃去。(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

  (4)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

  (5)儿得活。(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

  7、男生读原句,女生读译文。引导学生注意课件中红色的文字,告诉学生,在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时,为了使语句通顺、内容连贯,需要加入恰当的内容。

  8、鼓励学生大声朗读原文,并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教师评议。

  (课件出示9)

  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

  (指名朗读,自由读。)

  三、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1、司马光砸缸的动漫故事,激发兴趣。

  2、学生自由读课文、读译文。

  3、读了课文,你觉得司马光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课文中哪个地方写出了司马光很聪明。(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课件出示10)

  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板书: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4、指导感情朗读,读出对司马光的赞赏。

  四、配乐朗读,熟读成诵。

  1、这么聪颖机智、沉着冷静的孩子,你们喜欢吗?(喜欢)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出喜欢的感受,读出古文的韵味,请几个同学读。(课件配乐)

  2、学到这里,你能试着把这个故事背诵下来吗?一起背一背,不能背诵的看着书朗读。

  3、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了《司马光》这篇文言文,知道学*文言文的方法有看——注释、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书、遇到难句——反复多读几遍、还读不懂的——做批注。相信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中,也能用上这些方法,去读懂其它的古文。

  五、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课件出示11)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

  司庭登跌众弃持

  1、观察生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跌持”为左右结构的字,写时要写的左窄右宽。“登、弃”是上下结构,“庭”是半包围结构。

  2、师指导写字

  “庭”半包围结构,注意“广”作偏旁时,要写得宽大一些,横、撇要长一些。

  “登”,上边部分“癶”旁,不要写错,看清笔画,下面的“豆”穿**去,要写紧凑。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师生互评、生生互评。

  【设计意图:出示文言文句段,把学生不知不觉得带到学*文言文中来。】

  【设计意图:从字词句到文言文的朗读,扫清阅读障碍,为理解文言**好充分的准备。】

  【设计意图:根据注释尝试理解,不懂的提出质疑,培养学生探究和自学的能力。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设计意图:红色的字的展示,教会学生学会补白,领会学*古诗文的正确方法。】

  【课堂作业新设计】

  1.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tiě diē)没(méi mo)水中。众皆(kǎi jiē)弃去,光持(chí cí)石击瓮破之,水迸(bènɡ bìnɡ),儿得活。

  2.先解释带点词的意思,再解释整句话的意思。

  (1)群儿戏于庭。()

  (2)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3)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参考答案:

  1.diē√ mo√ jiē√ chí√ bènɡ√

  2.(1)戏:玩耍。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

  (2)登瓮:爬到缸沿上玩。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

  (3)破之:水缸破了。之:它,指水缸。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

  【板书设计】

  司马光

  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在实际教学《司马光》中,教师紧紧抓住“读”来完成一系列的问题。

  一、以读为主,熟读成诵。

  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没有相应的基础,而文言文在读音、意思、朗读方法上与现代白话文的巨大差别,都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所以教师的范读对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这种有滋有味、声情并茂的朗读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二、教给方法,学以致用。

  为了整体感知故事内容,我先引导学生总结以前学*古诗的方法(看注释、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书、多读)。然后告诉孩子们学*古文的方法跟学*古诗的方法大同小异,也可以用上这些方法。最后我再通过小组讨论两个问题:①说说每个句子的意思。②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不足之处:应该严格遵守“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这一要求进行,教师在教学中只扮演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学生能回答的,教师一定不能代为回答,一定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做教学的主人。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司马光》是义务教育人教版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文言文课文,讲的是司马光砸缸救伙伴的故事。表现了司马光的聪明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一、司马光介绍。

  司马光(1019~1086),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人,汉族。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自幼嗜学,尤喜《春秋左氏传》。

  二、司马光主要成就。

  司马光的主要成就反映在学术上。其中最大的'贡献莫过于主持编写《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史(公元前403年—公元959年),全书共294卷,上起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下迄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末年宋太祖赵匡胤灭后周以前,共1362年。

  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共费时十九年,他在《进资治通鉴表》中说:“日力不足,继之以夜”,“精力尽于此书”。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三、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背景。

  司马光出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当时,他的父亲司马池正担任光州光山县令,于是便给他取名“光”。司马光家世代官宦,一直以清廉仁厚享有盛誉。

  司马光深受其父影响,自幼便聪敏好学。据史**载,司马光非常喜欢读《左传》,常常“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七岁时,他便能够熟练地背诵《左传》,并且能把二百多年的历史梗概讲述得清清楚楚,可见他自幼便对历史怀有十分浓厚的兴趣。

  四、《司马光砸缸》儿童歌曲。

  第六届中国音乐金钟奖以北京音协报送的一首少儿歌曲《司马光砸缸》入选声乐作品大奖。这是*年来我国少儿歌曲创作推广活动中脱颖而出的一首好歌,颇受广大少年儿童的青睐。在此之前,此歌已荣获“20xx全国少儿歌曲创作比赛”提名奖,20xx年全国少儿歌曲创作比赛金奖。

  【链接资料】

  曹冲称象

  原文: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悦,即施行焉。

  译文:

  曹冲长到五六岁的时候,知识和判断能力所达到的程度,可以比得上**(如一个成年人)。有一次,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曹操想知道这象的重量,询问属下,都不能说出称象的办法。曹冲说:“把象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让船装载其他东西(当水面也达到记号的时候),称一下这些东西,那么比较下(东西的总质量差不多等于大象的质量)就能知道了。”曹操听了很

  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1。看拼音写生字。

  sī tínɡ dēnɡ diē qì chí

  马光家山倒放支

  2。比一比,再组词。

  群()挺()跌()持()众()

  裙()庭()铁()待()从()

  阅读能力大提升

  3。重点段落品析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读了这篇课文,你觉得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从那句话可以看出来?

  (2)用自己的话写出这个故事。

  思维创新大拓展

  4。除了司马光,你还知道哪些古人小时候的故事?

  参考答案

  1。司庭登跌弃持

  2。一群挺拔跌倒坚持众人

  裙子庭院铁锅等待从前

  3。(1)司马光是个机智聪明,遇事冷静镇定的孩子。从“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一句可以看出来。

  (2)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

  4。曹冲称象孔融让梨骆宾王七岁咏鹅

  《司马光》教案 20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歌曲,掌握歌词内容并感受到具有浓郁中国民族特色的旋律特点。

  2.幼儿通过掌握歌词内容和音乐结构,尝试根据不用的角色,用合适的动作和表情表现游戏情境。

  3.幼儿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感受游戏的趣味性。

  4.使幼儿学会用肢体动作配和游戏的玩法。

  5.培养幼儿清楚表述和大胆表演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完整音乐和分段音乐。

  2.教学挂图。

  3.知识准备:已熟悉《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完整欣赏音乐,回忆故事情节。

  师:我们都听过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你们觉得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小朋友呀?

  这里还有一首歌,也在夸奖他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2.出示图片,帮助幼儿熟悉歌曲内容和结构。

  (1)在这首歌里发生了几件事呀?

  (2)教师小结,出示图片。

  (二)重点分析和欣赏B段音乐,尝试用动作和表情表现音乐情境。

  1.重点欣赏、分解B1段音乐,并进行动作创编。

  情节一(B1段)引导幼儿围着水缸玩游戏。

  2.情节二(B2+3段)引导幼儿用动作和表情表现落水和救人。

  3.情节三(B4段)引导幼儿表现得救后的心情。

  4.完整进行游戏,与幼儿共同分解什么时候变换动作。

  (三)完整欣赏音乐,并表演游戏。

  活动延伸

  课后和好朋友也玩玩这个好玩的游戏,并且学*司马光机智,勇敢的精神。

  活动反思:

  本节课以幼儿自己感受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为主,通过游戏的情景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再分段欣赏歌曲,让幼儿充分理解歌曲内容,表现自己的情绪体验,最后以游戏结束。幼儿能在游戏中表现故事情节,也能增强对故事的理解。在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能通过自己的表情和肢体动作表现对歌曲的理解。整节课幼儿都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表达自己的感受,但在活动时我的一些语言引导不够明确,还有上升的空间。


司马光教案 (菁华5篇)(扩展6)

——《司马光》的教案(精选5篇)

  《司马光》的教案 1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地品质。

  2、学*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讲述,并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

  3、教育孩子遇事要沉着冷静,动脑筋、想办法。

  活动准备:

  符合故事内容的动画活动过程:

  一、 设置悬念,激发幼儿的兴趣师:

  前几天,老师听到一个新闻,据说一个小朋友在池塘边玩耍时,一不小心掉进了池塘里,幸好有一个大人路过把他给救起来了。真的是好险哪!(教育小朋友不到河边、池塘边玩耍)今天,就有一位小朋友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水缸里装买了水,这可怎么办呢?(想办法)师:小朋友们真会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办法。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部动画片,这个动画里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师:请小朋友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二、欣赏动画,初步了解故事的大意师:

  知道这个故事叫什么名字吗?哪个字你已经认识了?(解决光和缸的`念法)幼:《司马光砸缸》

  师:你从这个动画中看到了什么? 幼:司马光砸缸救人过渡语:在这个动画中你们最喜欢哪一段?

  三、 分段欣赏动画

  通过提问巩固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引导幼儿说完整的话(1)播放开头至一个小朋友掉进了水缸师:他们在什么地方玩什么游戏? 幼:他们在花园里玩捉迷藏师:这个孩子是怎么掉进水缸里的呢? 幼:……(2)播放小朋友掉进水缸后至司马光砸缸前师:这个孩子掉进水缸里了,其他小朋友都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幼:幼:有的小朋友哭了,有的小朋友去叫大人了……(3)播放司马缸砸缸至最后师:司马光用什么方法救了他呢? 幼:他用石头砸破了缸。

  师:他是砸在缸的什么地方的? 幼:缸的下面部分。

  师:在当时谁的办法最好?为什么?

  师:你喜欢司马光吗? 幼:喜欢。

  师:为什么? 幼:因为他聪明勇敢……师小结: 司马光遇到事情沉着勇敢不慌张,开动脑筋想办法帮助别人。司马光从小就聪明勇敢,长大后就成了一位古代的历史学家。我们要向司马光学*,遇事要冷静不慌张,动脑筋,想办法。

  师:你们喜欢这个故事吗?(喜欢)老师有个提议:我们来比赛讲故事吧,看谁讲得最精彩!

  四、引导幼儿复述故事幼儿自由复述故事,教师适当提示。

  五、延伸活动:

  分角色表演故事附故事:司马光砸缸从前,有个男孩叫司马光。有一天,他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捉迷藏。花园里有座假山,假山下有一口装满了水的大水缸,有个小朋友爬上假山藏了起来。 大家玩得正高兴时,忽然听见"扑通"一声。哎呀!那个小朋友不小心掉到水缸里去了,这可把大家吓呆了:如果不赶快把这个小朋友救上来的话,他就会淹死在水缸里! 大家围着水缸伸出手去,想把他拉上来。可是,水缸太高,小朋友们个子矮,根本就够不着,没有办法把小伙伴救上来。去叫大人吧,又怕时间来不及。怎么办呢? 有的小朋友吓得哭了,有的小朋友吓得跑了。只有司马光不哭也不跑,站在那里想办法。当他看到路边的石头时,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他急急忙忙抱来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过去。只听到"喀嚓"一声,水缸被砸出了一个大洞,水哗哗地从洞口流了出来。不一会儿,水就流光了。掉进水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司马光砸缸救小朋友的事情传开以后,大家都夸司马光又聪明又勇敢。

  《司马光》的教案 2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别、到、那、都、吓、叫”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

  3、感受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4、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图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流程:

  一、指导看图,从图中质疑。

  1、出示插图,从图中你看出了什么?

  2、你还有什么看不懂得吗?

  学生质疑,教师归纳问题:(1)爬出来的孩子是怎样掉进缸里的?

  当时的情况怎样?(2)是谁救了他,他是怎么救的?

  二、揭题释题。

  1、板书课题,读题。(1)知道“司马”是复姓。(2)识记司,组词。

  2、简介司马光。(学生或教师)

  三、初读感知,合作初步解疑。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识记生字。自主选择生字识记,组内交流,全班反馈。(采用各种形式认读生字,随机选择生字扩词或选择句子指导朗读。)

  3、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问题(1)(2)

  4、小组讨论交流读懂的问题。

  四、再读感悟。

  1、学*1~3段,解决问题(1)。

  (1)借助插图了解大水缸的位置及这是怎样的一口缸。

  (2)读文后讨论,理解:不小心。

  启发想象:掉进缸里的孩子会怎样?

  (3)朗读指导。

  2、学*4~6段,解决问题(2)

  (1)看图读文了解别的孩子的表现,板书:哭喊叫找

  小组讨论这些孩子当时是怎么想的`?

  (2)讨论司马光是怎么想,怎么做的。他是个怎样的人?

  划出司马光的动作。理解:使劲砸。

  (3)质疑释疑。(针对课文内容提问,自由解答,教师引导)

  3、你喜欢司马光吗?用一句话夸夸他吧!

  4、朗读指导。

  五、学会背诵技巧。

  教师引导,让学生悟出背诵的方法:看图背诵、想情节背诵、看板书背诵。

  六、指导书写。注意偏旁在左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七、拓展训练。

  如果你是当时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做呢?

  要求:大胆想象。

  八、作业布置。

  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九、板书设计

  20

  司马光

  都慌了

  掉进缸里

  别的小朋友——叫喊

  跑 找

  没慌

  司马光——拿砸(几下子)

  得救了

  (遇事不慌机智勇敢)

  《司马光》的教案 3

  课题:音乐欣赏《司马光砸缸》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选择打击乐器和探索自然音源为故事的情节配音响。

  2、参与歌曲《司马光砸缸》的欣赏和表演过程,表现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

  3、寓故事于思想教育之中,使学生懂得遇到以外的事情要冷静、机智、勇敢。

  教学重点:学生用打击乐器为故事情节配音响

  教学难点:学生边听歌曲,边用自己认为合适的乐器和演奏方法为故事的不同情节配音响。

  教学准备:

  A教具:CAI课件,歌曲CD,场景布置,打击乐器(三角铁一个、木鱼一个、沙锤一对、铃鼓两个、镲一对、钹一对、小鼓两个、大鼓一个)呼啦圈8个,皮球一个,丝巾一条。

  B学具:学生一人一张各种颜色的A4纸

  教学环节:

  主要环节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听故事

  1、导入故事:出示司马光画像,简要介绍司马光�D�D姓司马,名光,是北宋时期的人,离现在有900多年,是我国古代的历史学家。今天我们就是要讲一讲司马光小时候救人的故事,他是怎么救人的,为什么要救呢?(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看动画,初听叙事歌曲《司马光砸缸》

  从听觉上欣赏叙事歌曲《司马光砸缸》,了解司马光砸缸救人的过程

  说故事

  1、讨论:A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缸?(为了救人)

  2、为什么大家都夸司马光是聪明勇敢的好孩子?

  3、我们应该向司马光学*什么?

  让学生简单地讲述故事《司马光砸缸》

  展开讨论,懂得要向司马光学*什么,能简单复述“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从语言的角度体验和表现故事的情节。

  配音响

  1、看书上的画面,听叙事歌曲《司马光砸缸》

  2、同学们喜欢捉迷藏吗?请学生上台捉迷藏[捉迷藏]

  A、请学生用动作和表情表现自己的高兴的心情

  B、用一种乐器表现捉迷藏时的高兴。

  3、那个小朋友是怎样掉进缸里的?掉到水中时发出什么样的声音?[扑通扑通]

  A、学生用人声模仿这种声音

  B、选五名学生上台自由选择一种乐器,自己决定演奏方法来表现人掉到水缸中的声音。

  4、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出现什么情况?这时候大家着急吗?他们在干什么呢?[怎么办]

  A、学生用动作表现一下大家着急地想办法。

  B、用你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东西发出表示紧张的声音

  C、选五名同学上台自由选择一种乐器表现大家很紧张和着急。

  D、其他同学用自己身边可以利用的东西表现紧张的气氛。

  5、司马光表有没有慌?他是怎样做的呢?

  A、指名让学生表演“使劲砸”的动作。

  B、大家一起表演砸的动作。

  6、砸缸时发出什么样的`声音?

  A、让学生上台选择一种乐器表现砸缸的声音。

  B、其他同学用人声表现砸缸的声音。

  7、缸被他砸破了没有呢?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没有?

  A、学生用人声、手中道具表现水流下来的声音。

  B、学生自由选择用乐器表现水哗哗地流的声音。

  8、小孩得救了吗?大家高兴吗?

  选五名学生上台自由选择一种乐器,自己决定演奏方法来表现大家高兴的心情。

  9、请部分学生上台,边听歌曲,边用自己认为合适的乐器和演奏方法为故事的不同情节配音响。台下学生可用自己身边可以利用的东西进行配音。

  按歌曲中故事发展的不同阶段,根据情绪要求,选择合适的乐器和演奏方法为故事的不同情节配音响。激发学生自主学*和创造能力。

  演故事

  1、请部分同学通过协商和自选角色、自选道具的方法进行即兴表演

  2、配合歌曲进行合作。

  3、加上乐器组的音响效果合作表演《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通过协商和自选角色的方法进行即兴表演,主要注重学生共同合作协商进行创作、参与音乐的过程。

  想故事

  1、想一想,讨论:还能用别的办法救出那个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吗?

  2、动脑筋,回答问题:

  (1)在教室里,你的同学不小心摔伤了,而且出了血,你发现后首先应该要:

  A、马上去找到老师和同学,让大家来帮助他。

  B、马上打电话给受伤的同学的爸爸妈妈让他们快来学校。

  (2)你去游乐场玩,突然发现自己没有和爸爸妈妈在一起了,你首先应该要:

  A、马上找到游乐场的保安叔叔请求帮助。

  B、自己一个人在游乐场到处找爸爸妈妈。

  《司马光》的教案 4

  【教材简析】

  俄国历史学家克柳切夫斯基有这样一句名言:“会思考的人思想急速转弯,不会思考的人则晕头转向。”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碰上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遇到突发事件,害怕、紧张、焦急、慌乱,这些都可以理解。然而,机智、灵活地分析、解决所出现的难题,则令人称赞。

  本课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他和几个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遇到这样的突**况,司马光急中生智,举起大石头,砸破水缸,小伙伴得救了。本文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朗读课文,我们能体会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

  【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3、能从课文插图中学*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

  【教具准备】

  生字卡、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揭题激趣

  1、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他是谁呢?(板书司马光)

  2、认读生字“司”。齐读课题。

  3、简介司马光。

  二、整体感知,认识生字

  1、老师范读,学生边听边看插图或多媒体课件,整体感知。

  2、学生自由、轻声地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3、小黑板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学生自由读,抽读检查。

  4、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

  三、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司马光在花园里遇到了什么事?

  2、指导朗读2、3自然段:

  这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放映幻灯片1:仿课文插图,是小朋友掉进水缸前的画面。)大家观察一下这幅图画,说说除了有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花园里还有些什么?请同学看图上的这些小朋友,说说他们在做什么 ?

  ⑴ 引导看图(或用多媒体演示当时的情形)。

  ⑵ 自由朗读,体会课文中小朋友的心情。

  ⑶ 指名读第3自然段,感受情况的紧急。

  3、小伙伴们是怎么做的?司马光又是怎么做的?

  4、大家试着做做司马光的动作,体会“举”、“砸”。

  指导朗读。比较“别的小朋友”和“司马光”的不同表现,边读边体会。

  老师引读:有个小朋友……掉进了大水缸。别的小伙伴――司马光又是怎么做的呢?……最后……。

  四、课后思考,拓展思维

  大家看黑板上的图画。司马光用石头砸缸的办法救出小朋友,如果当时我们小朋友在场,你能想出比司马光更好的办法吗?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办?你们部肯动脑筋,也能想出很多好办法。但大家看看

  图画,画面上有你们刚才说的绳子、盆吗?水缸又高又大,小朋友们推得动吗?

  (学生仔细观察图画,陷入沉思。)

  师:司马光当时想:只要让水流出来,小朋友就会得救。怎样让水流出来呢?──砸破水缸;于是他救出了小伙伴。大家思考一下,能否从司马光的办法中得到启发,想出更好的办法。

  第二课时

  一、讨论交流

  司马光沉着机智救出了小伙伴。你能想出别的办法救出那个小朋友吗?看谁的办法最好。

  1、学生自己想办法。

  2、分组交流,推选出好的办法到全班交流。

  3、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适时评议办法的优点和不足。也可以与司马光的办法比一比,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了解在当时的情况下,什么办法是最好的)

  4、再次朗读课文,并说说司马光给你什么样的印象。

  二、识记生字,积累词汇

  1、复*生字读音。(出示卡片,认读生字)

  2、鼓励学生用生字组成词语,(积累词汇,巩固识字)教师给予肯定或指正。

  3、采取小组竞赛、词语接龙等形式.完成“读读说说”的练*。

  三、朗读背诵,积累巩固

  1、自由朗读课文,练*背厢。

  2、根据故事发展的顺序,教师引导背诵。

  四、指导生字书写

  1、认读“别”、“到”等6个字。

  2、引导观察这六个字,都是左右结构要注意口字旁、立刀旁、双耳的书写位置。

  3、学生描红,书写生字。

  4、展示学生作品,进行评议。

  《司马光》的教案 5

  教学目标:

  1.学会九个生字,认识国字框、爪字旁、犬字底。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绿线内的六个字,只认不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讲述这个故事。

  3.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救人的品质。

  教学重点:

  1.学会九个生字,重点指导写:候。爬。使。

  2.通过看图、想象、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积极开动脑筋。机智救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

  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积极开动脑筋。机智救人的高尚品质。

  德育目标:

  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积极开动脑筋。机智救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小黑板,读课文

  一、导入

  1.小朋友,上一课,我们学*了课文,齐读课题——司马光。通过上一课的学*,你从故事里知道了一些什么?

  2.师:小朋友真会读书,会思考,从课文里知道的可真不少,今天呀,老师希望小朋友继续开动你聪明的小脑筋,再来学好课文,好吗?

  二、精读第二自然段

  1.师:(出示课件)瞧,谁来了?(司马光)你知道司马光是什么时候的人呀?示:古时候,读几遍。你从图上哪里看出司马光是古时候的人?对呀,那你能把这句话读好吗?示: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指名读。(指导读好轻声)

  2.看,(出示课件)司马光和小朋友们在干什么?你知道他们在玩什么游戏吗?他们在什么地方玩呀?是呀,小朋友们玩得真起劲呀!哪个小朋友能把这句话读好?

  出示:一天,他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指名,小组。

  3.我们再看图,花园里有些什么景物呀?水缸在什么位置呀?(出示课件)这口水缸怎么样?水多不多?怎么知道的?你能读好这句话吗?示:花园里有座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1)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好在哪?(点击"大""满",指导读好)

  (2)谁比他读得更好?

  (3)齐读。

  4.打开课本,齐读第一自然段。

  三、精读第二自然段

  1.就在小朋友相互嬉戏的快乐时刻,有一件可怕的事情发生了,是什么事呀?看,(示多媒体)和文:有个小朋友爬上了假山,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

  (1)指名读。

  (2)小朋友是怎么掉进大水缸里的?(点击:爬上 一不小心)指导读好这句话。

  2.水缸这么大,比小朋友的人都高,小朋友掉进了这样的大水缸里,会怎么样呢?

  3.这时的情况真是十分危急,我们可以用一个成语来形容,示:千钧一发,领读三遍。

  4.突然发生了这样的意外,小朋友们可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这下子,小朋友们可乱套了。(示多媒体)看,小朋友们怎么样了?还有的小朋友没画出来,他们可能怎么样了?你能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话吗?

  5.书上是怎么描写这时的小朋友惊慌害怕的样子的?你能在书上找到这句话吗?读给大家听听,看你找的对不对?示: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哭,有的喊,还有的跑去找大人。

  (1)小朋友在这种情况下,心里害怕极了,吓得一点主意也没有,这句话中有一个字最能说明小朋友此时的心情,哪个字?(点:慌)你还从这句话中哪些词看出小朋友"慌"了?(点:哭 喊 跑 找)

  (2)谁能读出小朋友此时的惊慌害怕的心情?指名,男,女,齐。

  四、精读第三自然段

  1.此时,有一个小朋友的表现与大家完全不同,他是谁呀?(示多媒体)司马光有没有逃走?有没有害怕?师:他非常冷静,镇定,他是怎么做的?示:司马光没有慌,他搬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指名读。司马光是怎么砸这口缸的?(点击:使劲)是什么意思?从图上哪里看出司马光很使劲?他为什么要这么使劲?(大石头 缸厚)谁把这句话读好?齐。

  (1)谁愿意上来学学司马光砸缸的样子?

  (2)一起读好这句话(可自己配动作)

  2.此时,(示多媒体)及文: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师生接读,指导读好轻松的语气。

  3.小朋友被救了,你的心情怎样?你能对司马光说句心里话吗,谁来夸夸司马光?示:司马光,你 !

  4.师:司马光能在这种十分危急,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在短短的时间内想出这么一个好办法救小朋友,我们可以用一个成语来形容这时的司马光,示:急中生智,领读。

  5.小朋友,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你还会想出什么办法救这个小朋友?看谁的办法比司马光更棒?

  6.总结:司马光的办法在当时的紧急情况下是最好最有效的,让我们再一起来夸夸司马光。(自己说自己的)。

  五、小朋友,让我们一起来把课文美美地读一遍,让老师从你的读中感受到你已经对课文读懂了

  六、课堂检测:

  1.课文学完了,你从这个故事中读懂了什么道理?

  2.司马光能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想出这么一个好办法来救小朋友,真了不起!下面,老师要考考小朋友是不是像司马光一样的聪明,机灵,好吗?听好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天,芳芳的爸爸出差不在家,就芳芳和妈妈两个人在家。吃完晚饭,芳芳在房间里做作业,妈妈一个人在卫生间洗澡,芳芳作业作完了,等了好一会儿,也不看见妈妈从卫生间走出来,芳芳很奇怪,心想:咦,如果是*时,妈妈早就应该从卫生间出来啦,今天怎么洗这么久还不出来?他喊了几声"妈妈",可是没人应,她有点急了,又大喊了几声,还是没人应,芳芳慌了,踢开卫生间的门,一股热气直冲出来,只见妈妈躺在浴缸里一动不动。原来,妈妈已经因为缺氧而昏迷不醒了。这时,如果不赶紧抢救妈妈,就可能有生命危险,芳芳吓得嚎啕大哭,不知怎么办才好。这时,如果你是芳芳,会怎么做?

  七:板书设计:

  司马光

  砸

  小朋友——掉——大水缸——得救


司马光教案 (菁华5篇)(扩展7)

——小学语文教案:《司马光》范文五份

  小学语文教案:《司马光》 1

  教学目标

  1.理解图意和课文内容,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能读准多音字“得”的另一个读音。

  3.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图意和课文内容,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司马光是个聪明勇敢的孩子,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能读准多音字“得”的另一个读音。

  (二)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二、教学重点

  (一)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读准多音字的字音。

  (二)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难点

  理解司马光为什么砸缸,其道理是什么?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一篇写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的文章,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解课题,司马是姓,叫光。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先让学生打开书,看本课的内容,除课文以外,有一幅插图,课后有3个作业题。

  2.范读:边听边想,这一课写的是谁的一件什么事?

  (1)范读。

  (2)看插图上画的都有什么?

  (3)回答:这一课写的是司马光的一件什么事?

  (本课写的是司马光砸缸,救出掉进缸里的小朋友的事。)

  (三)学*生字、词。

  1.边读课文边画出生字生词。

  2.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

  3.小组内互相交流,互相读着,听对方读得对不对?不对请给以纠正。

  4.汇报。指名读字音,如有不对的及时纠正。

  玩:音w2n但是读课文时一般带有儿化音。

  读词语卡片:

  古时候孩子朋友跑去叫有一回

  5.记住字形,理解字义。

  (1)学生自己学*。

  (2)同桌交流学*情况。

  (3)指名汇报自学和同桌交流情况。

  同学们,老师现在指名来汇报学*情况,老师叫到的同学,你不仅是代表你自己,而且是代表你同桌,因为刚才是你们两人讨论的,一个说完后,同桌还可以补充。

  利用熟字记字形的有以下几个:

  古:上边“十”,下面“口”,

  时:左边“日”,右边“寸”,

  回:大口套小口,笔顺:回。

  朋:左边“月”,右边“月”,

  玩:左边王字旁,右边“元”。

  跑:左边足字旁,右边书包的包字,笔顺是包。利用偏旁加部分记字:

  候:左边单人旁,中间一竖,右边是:。

  孩:左边“子”,右边笔顺:丶亠。

  友:一横加一撇,带上一个“又”。

  让学生理解词语和一字组多词帮助理解字义:

  古时候:很早很早以前称古时候,昨天,前天叫古时候吗?不叫。

  古(古代)(仿古)(蒙古)

  时(时代)(时间)(小时)

  候(气候)(等候)。

  朋友:关系不错的'人称朋友,本课小朋友,指关系好的小孩。

  友(友谊)(友好)(亲朋好友)

  玩(玩耍)(玩艺儿)(贪玩)

  跑(跑步)(跑来跑去)

  (四)在学*生字、生词的同时,把课文读通顺。

  1.指导学生读准多音字“得”的音。

  请同学读词语:长得又大又圆。

  这里的“得”读de轻声;本课“得救”了,这里的“得”读二声d6,是得到的意思。比如:我得到妈妈的宠爱。我得到同学们的帮助。

  2.让学生自己借助拼音小声读课文,一是注意生字词在句中的读音和字义,二是把课文读通顺。

  (五)指导书写生字:

  1.让学生观察每个字在田格中的位置,包括每一笔的位置。

  2.重点指导下列字:候、孩、跑。

  3.学生在本上描一遍田格中的生字。

  (六)作业。

  1.抄写生字。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二)进行句子训练,体会词的作用。

  (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一)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使学生受到遇事不慌,动脑筋想办法,在紧急情况下,做事果断的教育。

  (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司马光是个聪明勇敢的孩子,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四、教学过程

  (一)复*生字词。指名读。

  古时候小孩朋友跑回去

  (二)谁能告诉老师,司马光姓什么?叫什么?

  (三)小声读课文,边读边标出共有几个自然段,想一想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

  1.学生自己小声读课文。

  2.让学生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继续学*课文。

  (四)逐段学*课文。

  1.学*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这一段,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2)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古时候”是指很早很早以前,从图上可以看出,小朋友全是古代人的着装。

  2.学*第2自然段。

  (1)小声读这一段,数一数共有几句话,再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2)指名读每一句话,并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的。找重点词理解。

  ①第一句话中“他”指的是谁?(司马光)

  ②学*第二句话时,让学生认真观察书上的插图,思考:

  a.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几个孩子,哪个是司马光?

  b.从图上假山和水缸的位置,再看这口水缸怎么样?从句子中哪儿看出来的?

  “假山”是用石头人工堆砌成的,大树下面有假山,假山脚下有口大水缸。

  让学生观察水缸到底有多大,和几个小孩子的个头比。里面装满了水。

  (3)指导学生朗读。

  第一句要突出“他”的音,第二句话要突出“大”,“装满”,让大家能够通过你的读听出来这口水缸怎么样,里面装的水是怎么样。

  通过看图,指名朗读,理解句子的意思,也为理解后面的课文打下基础。最后说一说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4)总结学法。

  刚才我们学*课文的时候,是先读课文看共有几句话;接着找重点词,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然后,说一说这段告诉我们什么。

  3.学*第3自然段。

  小朋友们和司马光在花园里玩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我们按刚才的学*方法,学*第三自然段。

  (1)边读课文,边看插图,想象小朋友是怎样掉进大水缸里的。

  司马光和小朋友玩得很高兴,不小心,掉进大水缸里的。

  (2)用“谁,在什么地方,怎么样”的句式说一说这段告诉我们什么。

  (3)再读这段,想一想,缸这么大,里面又装满了水,掉进水缸里的小朋友面临着什么样的危险?一方面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惯,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为理解下段课文奠定基础。

  4.学*第四段课文,小组学*。

  (1)小声读课文,自己想一想掉进水缸里小朋友的处境,再想一想别的小朋友的心情会怎样,他们都是怎么做的?

  (2)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3)指名谈自己的理解:

  从“别的小朋友”看出是除司马光之外的小朋友。“都慌了”和后面句子中的“有的……有的”,“叫”、“喊”、“跑”、“找”是相对应的。掉进水缸里的小朋友,面临着被水淹死的危险,小朋友们心里着急,动作忙乱,“叫喊”目的是叫大人们听到呼救的声音,来救小朋友;“跑去找大人”,也是这样。再让同学们想象,时间就是生命,这样做能来得及吗?为理解司马光的聪明、果断打下基础。

  (4)指名朗读:要读出小朋友们那种心里焦急的紧张气氛。读“有的”“有的”时和逗号前面的句子接得紧一点。

  5.学*第五自然段。自己学*。

  同学们,小朋友们都慌了,因为他们知道,时间长了,那个小朋友有生命危险。想通过叫喊,跑去找大人来救小朋友。这时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

  (1)按前面的学*方法自学这一段。

  ①提醒同学们自学时,抓表示司马光动作的词语,去理解句子。

  ②看图,哪个是司马光,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司马光没有慌,从表情上看出来的,其他小朋友惊慌地咧着嘴,而司马光的神情表现很镇静,不慌张。

  ③指名读自己理解。

  “举”、“使劲砸”、“几下子”说明什么?遇事不慌,认真动脑筋,想办法,聪明、果断。缸破了,水从破洞里流出来,落水的小朋友就不会被水淹死了。④用“谁,干什么,怎么样”的句式说一说这段告诉我们什么?

  6.学*最后一段。

  同学们,司马光遇事不慌,他机智勇敢地举石头砸破了缸,救出小朋友,这时大家的心情如何?带着轻松自豪的语气读最后一段。“得救”重读。

  总结,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

  (五)句子训练。课后作业第2题。

  1.投影出示句子。

  2.让学生自己填空。

  3.填空后,自己读一读每一组的两个句子,第二个句子比第一个句子好在哪里。

  4.指名说一说。

  第二个句子比第一个句子意思更具体,更明白。“在花园里玩”限制了玩的地点。“石头”说明司马光用“石头”砸缸,不是用别的,意思比第一句更明确,更完整。

  (六)作业。

  1.巩固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巩固字词。

  (二)朗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借助课文内容渗透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一)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并且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巩固字词。

  1.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边读课文边注意生字在句子中组成的词的写法。

  2.听写。老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且同桌听写完后,互相看是否正确。这也是进一步强化记忆的一种好方法。

  有一回,古时候,小朋友,跑去,孩子,叫。

  (二)小声读全文,想一想每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能用最简单的语言告诉大家。提醒按上节课告诉同学们的句式来说。段意:

  1.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

  2.司马光和小朋友们在花园里玩,花园里有假山、有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3.有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到大水缸里了。

  4.别的小朋友都慌了,哭着,喊着,去叫大人。

  5.司马光举起石头砸破大水缸。

  6.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帮助学生组织语言,以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和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三)再读课文,能看着插图,把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1.先让学生自己读课文,练*讲故事。

  2.同桌互相讲一讲,强调不是背课文。按自己的理解,照课文内容讲故事。

  3.出示投影插图,指名让同学讲故事。

  (四)有感情朗读课文,边读边想,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向他学*什么?

  (五)你学*了这一课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谈学*这一课的收获。

  1.字词方面:学会了哪些字词,或者是在识记生字过程中,学会了哪种识字方法。

  2.本课语文知识方面:比如按句式说话,学*课文的四步方法。

  3.受到的思想教育方面:这是最重要的,要学会做人。

  教师根据学生谈的,进行总结、深化,表扬好的,使大家都有所启发。

  【板书设计】

  (4)“我”字第一笔是撇,“找”字左边是提手旁。

  同学们,中国的汉字很有意思,有很多字,音相同,还有很多字字形很相*。所以,我们学*要认真、仔细,区别它们的不同之处,不要弄混了。

  小学语文教案:《司马光》 2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汉字,会写7个汉字。

  2.能按文言文的节奏读好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

  3.借助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4.体会文言文言简义丰的文体特点,激发学生学*文言文的阅读兴趣。

  教学重点:

  1.能按文言文的节奏读好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

  2.借助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

  体会文言文言简义丰的文体特点,激发学生学*文言文的阅读兴趣。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

  1.齐读课题。

  你知道司马光吗?听说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吗?请你讲一讲!学生讲故事。

  2.了解人物,介绍司马光。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生*著作甚多,主要作品有《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等。主持编撰了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二、听读感知

  同学们的故事讲得真精彩,但是你知道吗?在《宋史》中记载的这个故事,只有30个字。古人只用了30个字就把这个惊险的故事讲清楚了。他们是怎样做到的呢?

  1.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注意课文朗读的节奏。

  2.想一想课文讲的故事和我们*时听到的有什么不同?

  3.跟老师一起读课文,读准文章的节奏。

  预设: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4.在课本上圈画生字,小组交流识字。

  三、生字认读,读准字音

  1.课文中有很多生字,在朗读的过程中你都认识了吗?谁可以给大家领读一下?

  2.出示5个要求会认的生字:司、跌、皆、弃、持。

  3.学生用自己学过的识字法识字。

  预设:

  用加一加、减一减、分一分、比一比、换一换的方法,分别识字。

  如:“司”加一笔变成“同”;“跌”减去“”变成“失”;“皆”可以分成“比、白”两个汉字;“弃”可以跟汉字“弄”进行比较识字;“持”可以换掉部首“扌”,加“牛”变成“特”。

  四、了解内容

  自由地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学生根据阅读成果填空。

  课文主要写________在小伙伴掉入瓮中时,沉着冷静地________救出了小伙伴。

  2.我们都知道一个事件一般包括起因、经过、结果三部分。作者用这么少的字,有没有把事件说完整呢?请快速阅读课文,然后说一说读了这篇文章后,你知道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了吗?(用原文回答)

  预设:

  起因: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经过: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

  结果:儿得活。

  五、咬文嚼字

  文言文和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课文只用了30个字就把故事讲明白了。我们一起来感受文言文的`魅力吧!

  1.逐字逐句翻译,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文章的内容。

  2.读一读课文,试着翻译成现代汉语。

  预设:

  一群儿童在庭院里玩耍,一个小孩爬(到)大缸(上玩耍),一失足就掉到了缸中,并没入水中。其他小孩(见出了事情)都吓跑了,只有司马光拿起石头把瓮打破,水流出来,这个小孩子便得救了。

  3.再读课文,说一说小组讨论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区别在哪里?重点体会文言文言简义丰的特点。

  预设:文言文精炼简短、概括力强。体会文言文的语序有所不同。例如:

  “群儿戏于庭”这句话我们的翻译是:“一群儿童在庭院里玩耍”。并不像课文中的语序一样直接翻译为“一群儿童玩耍在庭院里”。

  六、走*人物

  1.危急时刻其他孩子的反应是怎样的?司马光是怎么做的?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读这句话,说一说:大家是怎样做的,司马光是怎样做的?了解作者用众人来衬托司马光的衬托手法。

  2.你觉得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

  预设:对朋友不离不弃,遇事临危不乱,机智勇敢。

  七、能说会道

  1.如果你在现场,可能会怎么做?

  2.你觉得司马光的办法怎么样?这个办法好在哪里?

  学生自由交流。

  3.如果你是被救出的小伙伴,你会对司马光说些什么?

  做人应该有一颗感恩的心。

  据说那个被救的孩子名叫上官尚光,此人在宋史上没有记载,或许一生之中也没有什么重要的历史贡献。但他成年之后,对司马光当年的救命之恩却铭记于心,后来上官尚光移居到他地,特意在其住所之内,建造了一座庭院来感念司马光儿时的救命之恩,并且建立碑文来铭记这段史实。后来人们都叫这座亭子为“感恩亭”。

  八、学写汉字

  课文同学们学得真好,这么好的故事之所以流传了下来,就是因为它被载入了史册,让我们认真写字,以后用自己优美的文字来表现故事吧!现在我们拿出小手来写生字吧,相信你也可以写得很好。我们在书写时一定认真写。

  强调执笔姿势和书写规范:

  执笔:三指执笔,指实掌虚,用笔灵活。

  书写目标:规范、端正、整洁。

  1.出示生字:跌、登、庭、司、持、弃、众。

  2.指导学生观察写法,板书笔顺。

  3.打开“优教学生字”,讲解生字的意义与写法。

  重点学*:“登”的上部的笔顺要注意。

  4.学生临写生字,教师巡回指导。小组成员比一比,看谁的坐姿最正确,书法最漂亮,写得最快。

  5.背诵课文,用生字填空。

  群儿戏于____,一儿____瓮,足____没水中。____皆____去,光____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九、知识拓展

  中国古代神童故事有很多,说一说你知道的故事。

  预设:曹冲称象的故事、王戎识李的故事等。

  十、巩固练*

  1、打开“基础训练/阅读训练-《司马光》”,一起来闯关吧!

  2、完成配套练*册。

  小学语文教案:《司马光》 3

  【教材简析】

  俄国历史学家克柳切夫斯基有这样一句名言:“会思考的人思想急速转弯,不会思考的人则晕头转向。”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碰上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遇到突发事件,害怕、紧张、焦急、慌乱,这些都可以理解。然而,机智、灵活地分析、解决所出现的难题,则令人称赞。

  本课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他和几个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遇到这样的突**况,司马光急中生智,举起大石头,砸破水缸,小伙伴得救了。本文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朗读课文,我们能体会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

  【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3、能从课文插图中学*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

  【教具准备】

  生字卡、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揭题激趣

  1、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他是谁呢?(板书司马光)

  2、认读生字“司”。齐读课题。

  3、简介司马光。

  二、整体感知,认识生字

  1、老师范读,学生边听边看插图或多媒体课件,整体感知。

  2、学生自由、轻声地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3、小黑板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学生自由读,抽读检查。

  4、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

  三、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司马光在花园里遇到了什么事?

  2、指导朗读2、3自然段:

  这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放映幻灯片1:仿课文插图,是小朋友掉进水缸前的画面。)大家观察一下这幅图画,说说除了有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花园里还有些什么?请同学看图上的这些小朋友,说说他们在做什么 ?

  ⑴ 引导看图(或用多媒体演示当时的`情形)。

  ⑵ 自由朗读,体会课文中小朋友的心情。

  ⑶ 指名读第3自然段,感受情况的紧急。

  3、小伙伴们是怎么做的?司马光又是怎么做的?

  4、大家试着做做司马光的动作,体会“举”、“砸”。

  指导朗读。比较“别的小朋友”和“司马光”的不同表现,边读边体会。

  老师引读:有个小朋友……掉进了大水缸。别的小伙伴——司马光又是怎么做的呢?……最后……。

  四、课后思考,拓展思维

  大家看黑板上的图画。司马光用石头砸缸的办法救出小朋友,如果当时我们小朋友在场,你能想出比司马光更好的办法吗?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办?你们部肯动脑筋,也能想出很多好办法。但大家看看

  图画,画面上有你们刚才说的绳子、盆吗?水缸又高又大,小朋友们推得动吗?

  (学生仔细观察图画,陷入沉思。)

  师:司马光当时想:只要让水流出来,小朋友就会得救。怎样让水流出来呢?──砸破水缸;于是他救出了小伙伴。大家思考一下,能否从司马光的办法中得到启发,想出更好的办法。

  第二课时

  一、讨论交流

  司马光沉着机智救出了小伙伴。你能想出别的办法救出那个小朋友吗?看谁的办法最好。

  1、学生自己想办法。

  2、分组交流,推选出好的办法到全班交流。

  3、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适时评议办法的优点和不足。也可以与司马光的办法比一比,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了解在当时的情况下,什么办法是最好的)

  4、再次朗读课文,并说说司马光给你什么样的印象。

  二、识记生字,积累词汇

  1、复*生字读音。(出示卡片,认读生字)

  2、鼓励学生用生字组成词语,(积累词汇,巩固识字)教师给予肯定或指正。

  3、采取小组竞赛、词语接龙等形式.完成“读读说说”的练*。

  三、朗读背诵,积累巩固

  1、自由朗读课文,练*背厢。

  2、根据故事发展的顺序,教师引导背诵。

  四、指导生字书写

  1、认读“别”、“到”等6个字。

  2、引导观察这六个字,都是左右结构要注意口字旁、立刀旁、双耳的书写位置。

  3、学生描红,书写生字。

  4、展示学生作品,进行评议。

  小学语文教案:《司马光》 4

  知识与能力

  1、学*本课的生字新词,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常见文言文词语的意思。

  2、指导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正确断句。

  3、引导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通译全文,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4、在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复诵读的方法,感悟文章的内涵,体会文言学*的乐趣。

  2、通过改写的方法,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文言文的兴趣和古典气质。

  教学重点

  理解文言文词语的意思,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通译全文,掌握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学*文言文的兴趣和古典气质。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小时候,我们都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在宋朝,一个小孩与小朋友一起玩耍时,其中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了水缸里,这个小孩就急中生智,拿起石头,砸破水缸,救出了落水的小朋友,这个小孩就是司马光,这个故事就是《司马光砸缸》。这是一则历史故事,最早记录在古代史书中。由于古代书面语与我们现代的语言有一些不同,所以,我们看到的.故事都是翻译成现代语的。而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用古代的书面语讲述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他与我们现代汉语有什么不同呢?让我们一起去课文中体会一下吧。

  二、字词学*,基础积累

  1、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将不认识的字词圈画出来。

  2、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一边听老师读课文,一边给不认识的字词注音。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根据注音拼读,将读不通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4、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词。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庭、众”可以采用猜字谜的方法;学*“司、持”可以与形*字进行对比识记;学*“庭、跌、众”可以用汉字加减法。

  谜语示例:

  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阳,南阳有雅士,斜帽站船上。(庭)

  三人叠罗汉。(众)

  形*字示例:

  司(司机)——同(相同)

  持(坚持)——诗(古诗)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司:内部的“口”要扁而方正。

  登:“豆”的上横短,下横长。

  跌:左窄右宽,右部撇捺伸展。

  众:上边“人”居中,下边“从”左小右大。

  持:左窄右宽,右上“土”的第二横长。

  易错提示:

  司:里面有一横,不要少写。

  庭:里面是“廴”,不要多写一点。

  登:上面右边是两个短撇,不要多写。

  跌:右边是“失”,不要写成“夫”

  (3)归类识字。

  同音字归类示例:

  持(主持)——池(水池)——迟(迟到)

  部首归类示例:

  广:庭(家庭)——应(应该)——座(座位)——床(木床)

  足:跌(跌倒)——跑(跑步)——跳(跳高)——路(小路)

  (4)书写练*:巡视指导,并纠正握笔姿势、笔顺和坐姿。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示范朗读,让学生一边听,一边画出课文的朗读节奏。

  明确: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2、指名学生朗读,相机指导,要求读准字音和节奏。

  3、分组朗读,其他组评价读得是否标准。

  4、全班齐读,要求注意节奏,要语速适中,停顿恰当。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这节课,我们对这篇文言文进行了反复的诵读,但是这篇文章具体讲的是什么呢?同学们课后可以结合课下的注释,与你的同桌、好朋友或者父母一起来了解一下这篇课文的意思。

  五、练*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一、复*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司马光家庭登山跌倒众多放弃坚持

  2、导入新课

  (1)检查预*,随机指名学生大致翻译一下课文的意思,并请其他持不同意见的学生起来翻译和发言,将理解有不同的地方板书出来。

  (2)对学生预*的行为进行肯定,然后对不同的地方进行总结,导入:究竟哪一位同学的理解更好呢?在今天的学*中,也请同学们一定要注意这几个地方,进行判断。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全班齐读课文,从节奏、停顿是否恰当等方面进行指导。

  2、通译全文,采用逐字逐句理解的方法来翻译并理解句子意思。

  (1)学*并理解“群儿戏于庭”的意思。

  明确:群,一群。儿,儿童。戏,嬉戏、玩耍。于,在。庭,庭院。

  句意:一群儿童在庭院里玩耍。

  (2)学*并理解“一儿登瓮”的意思。

  明确:一,一个。儿,小孩。登,爬。瓮,大缸。

  句意:一个小孩爬(到)大缸(上玩耍)。

  教师点拨:

  文言文在翻译的时候,一般是把每个词语的意思翻译出来,然后将这些词语的意思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这句话按照一般方法进行翻译,句意应该为“一个小孩爬大缸”,但是按照我们现在的表达方式来说,这个意思并不完整,因此,我们需要通过联想对这个句子的意思进行合理地补充,即想一想小孩爬到大缸上是干什么,结合前一句和我们生活中的积累,可以知道是玩耍。

  (3)学*并理解“足跌没水中”的意思。

  明确:足:失足。跌:身体失去重心而摔下去。没,读mò,淹没。

  句意:一失足就掉到缸里了。

  (4)学*并理解“众皆弃去”的意思。

  明确:众,众人,指其他小。;皆,都。弃,放弃、抛弃。去,离开。

  句意:其他小孩都抛弃(他)离开了。

  (5)引导学生回忆在*时学*中“去”的意思,与这里的“去”的意思进行对比,让学生明白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一些词语的意思存在不同,这种词叫做“古今异义词”,这是文言文学*中比较常见的现象,提醒学生在今后的学*中要有意识地对这些词语进行积累。

  (6)学*并理解“光持石击瓮破之”的意思。

  明确:光,指司马光。持,拿。击,敲打。破,使……破碎。之,代词,指大缸。

  句意:司马光拿着石头敲打,使大缸破碎。

  (7)抓住“破”的意思,指导学生初步认识文言文中的使动用法,并点明这是与古今异义词一样比较常见的文言现象,提醒学生有意识地积累。抓住“之”字的意思,说明在文言文中“之”的意思会有多种,提醒学生可以将“之”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抄写下来,有时间可以多读一读,从而培养语感。

  (8)学*并理解“水迸,儿得活”的意思。

  明确:迸,流出来。得活,得以活下来。

  句意:水流出来,这个小孩就得救了。

  (9)在对句子意思的疏通上,理解全文的意思。

  3、在理解全文意思的基础上,说一说你认为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明确:聪明、勇敢,临危不乱。

  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通过本课的学*,我们了解文言文的一些基本知识,如文言文中有些词语的意思与我们现代词语的意思不同,这个叫“古今异义词”,如“去”字。文言文中还有一种词语是使动用法,翻译时一般为“使……”,如本文中的“破”。这些都是文言文的常见现象,我们可以抄写下来进行积累。

  四、练*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小学语文教案:《司马光》 5

  【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教材内容,以及一年级学生的实际能力、认知水*,考虑到在第一课时的学*中,生字词的认读,课文的理解,朗读能力的训练是应该完成的教学任务。然而,“读”又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为此,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把重点放在了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上,使学生在读中感悟,了解司马光的沉着机智,并从中受到一定的启发。在教学方法上,通过让学生读读,想想,议议,再读读来体会课文的内容,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课堂上,教师力求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发表独到的见解。又根据教材及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课堂教学时,借助多媒体课件的优越性来辅助教学,以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学*兴趣,最终完成本课时教学任务。

  【教学方法】

  看图读懂课文法 合作探究法 自主识字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准本课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看图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及司马光砸缸的过程,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和孩子。

  4、从司马光破缸救人的故事中受到启发,遇到事情要像司马光那样不慌张,支脑筋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1、读准本课的生字及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让学生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和司马光砸缸救人的词句,知道司马光是一个遇事不慌、勇敢聪明的孩子。

  〖教学难点

  学*司马光这种逆向思维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板书课题。

  2、简单介绍:

  司马光姓司马,名光。是我国此宋时期的历史学家。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

  二、看图

  1、出示图,从图中你看出了什么?

  学生能从图中看出一口大缸被砸破,水哗哗地流出来,一个孩子正往外爬,图中间的孩子正伸手去扶那个孩子,其他的孩子有的吓哭了,有的喊着,有的找大人。

  2、你有不懂的地方吗?

  学生1:爬出来的孩子是怎样掉进缸里的?当时的情况怎样?

  学生2:是谁救的掉进水缸的孩子,他是怎样救的?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借助拼音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和会认的字。画出的生字和会认的字要多读几遍。

  2、读准生字及会认字的音。

  ⑴ 自己借助拼音读生字和会认的字。

  ⑵ 同桌小伙伴互读、线纠正。

  ⑶ 抽读生字和会认字的卡片。

  ⑷ 做猜字游戏,激发学生学*兴趣,巩固字音。

  ⑸ 电脑出示词语的演示文稿:

  孩子吓哭没有 假山 慌了 喊叫

  举起砸破救人 古时候 司马光 一块石头

  3、再读课文,标画出自然段。

  4、学生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听听他们读的字音是否准确。

  四、理解课文内容

  1、学*第一段:

  ⑴ 指名读第一段: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⑵ 电脑出示插图;让学生根据图中人物的穿载来理解:“古时候”这个词语。

  2、学*第二段:

  ⑴ 指名读第二段:从他的读中你知道了什么?

  ⑵ 教师提问:

  ① 他指的是谁?(他指的是司马光)

  ② 你是怎么知道的?(我从第一自然段知道的)

  ③ 教师鼓励学生能够联系上下文思考问题。

  ④ 借助图弄清花园里假山下,大水缸的位置,以及是怎样的一口缸。

  ⑶ 指导朗读:

  ① 教师范读第二段,要求学生认真听,听出什么了?(教师在读时注意突出“大”和“满”字)

  生:我听出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缸,缸里装满了水。

  ② 学生自由练*朗读。

  ③ 指名读这段;读后同学评议。评议时同学们先可以说说他哪儿读得好!然后说说哪儿读得还不够,应该怎样读。最后他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④ 由于本段的第二句是个长句,不容易读的教师再范读,让学生注意看清标点,听好停顿的地方。

  ⑤ 学生自己练*朗读。

  ⑥ 同桌互读,相互纠正。

  ⑦ 指名读,集体纠正。

  3、学*第三段:

  ⑴ 指名读课文,听他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⑵ 提问:有一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玩,怎么全掉进大水缸里呢?请你们联系上下文说一说。

  ⑶ 理解:“一不小心”的意思。(就是没留神掉进大水缸里。)

  ⑷ 应该怎么读呢!同学们自己练*朗读这段。

  ⑸ 指名读,大家评议。

  ⑹ 必要的时候教师范读指导。

  ⑺ 提问:有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去玩,没留神掉进了大水缸里。启发学生想象,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怎样呢!通过讨论得出当时情况十分紧急,掉进大水缸里的小朋友如果不急时救上来就会有生命危险。

  ⑻ 过渡语,就在这紧急时刻,司马光和其他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一起来读读第四、五自然段。

  4、学*第四、五自然段:

  ⑴ 学*第四自然段

  ① 学生自己轻声读这段,读后说说你了解到了什么?边读边画出表示小朋友动作的词语。

  ② 从“有的……有的……哭、叫、喊、跑、找”这些词,小组讨论他们这些人当时是怎么想的.?

  ③ 小组汇报得出结论:让别人来帮忙,我这么小,没有办法,有的吓哭了,不知道怎么办。

  ④ 为了让学生理解:“别的小朋友都慌了”的场面,教师提问:一个小朋友掉进大水缸里,随时有生命的危险,如果你也在场,那都慌起来了是什么样子?请同学表演当时的场面。

  ⑤ 教师指导学生有语气地读好这段。

  ⑥ 过渡: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就在这危急时刻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

  ⑵ 学*第五自然段:

  ① 自己读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请你画出司马光动作的词语。

  ② 请同学看图,并模仿司马光的动作。

  ③ 师:司马光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怎样做才叫“使劲”砸呢!再请同学们做动作。学生在表演中理解了词语和句子。

  ④ 教师指导学生读后四、五段。

  5、通过比较理解课文内容:

  ⑴ 与课文中人物的比较:

  提问:当一个小朋友一不小心掉进一口大水缸里时,司马光的表现与别的小朋友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⑵ 自己与司马光的比较:

  ① 提问:同学们也动脑筋想一想,假如你当时是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员,你还有什么方法能救出掉进大水缸的小朋友呢?学生讨论后全班交流。

  办法一:用梯子爬到缸上,把小朋友拽上来。

  办法二:找一根长竹竿,让小朋友抓着竿爬上来。

  办法三:去喊大人,让大人把他救上来。

  办法四:可以找来抽水机把水抽出来。

  办法五:可以拿来绳子把小朋友拉上来。

  ② 提问:大家想了不少好办法,现在我们比较一下,司马光的办法和大家的办法有什么不同?

  ③ 教师演示复动投影片:小朋友被大人从缸中拉出来,人离开水。

  教师板书:人──水

  ④ 请大家想一想:用梯子、用竹竿,拿绳子,喊大人救小伙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⑤ 教师再一次演示“人离开水”的复动投影片。

  ⑥ 司马光用的办法与我们的有什么不同呢?教师演示:水从缸中流出,小伙伴得救。

  过渡:这样水就离开了人,小朋友得救了。

  ⑦ 从这样事情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小组讨论后交流。

  ⑧ 师总结:

  你们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用梯子,用竹竿、拿绳子、喊大人都是让人离开水,但时间又来不及。而民光急中生智砸摃救人,没法让水离开人,这是反向思维。我们在学*和生活中要学*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6、学*第六段:

  ⑴ 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你们高兴吗?

  ⑵ 请学生带着高兴的心情读第6段。

  五、创造性的思维训练

  师: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就在这时候,假如你是他们中的一员你们会说些什么呀!请学生分角色演一演。


司马光教案 (菁华5篇)(扩展8)

——《司马光》语文教案实用五篇

  《司马光》语文教案 1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8个词语,认识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教育学生遇事要像司马光一样沉着机智。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

  2.指导识字、写字。

  3.通过朗读第四、五段理解司马光遇事时与别的小朋友反应不同,说明他是个爱动脑筋机智聪明的孩子。

  课前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2.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3.分别抄有第四、五两段课文的小黑板。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学*生字

  这堂课我们要来认识一位古代的小朋友,他是谁呢?(板书:司马光)请学生读准”司“。告诉学生“司”是“司机”的“司”,在这里与“马”组成复姓。再请学生读准“光”的音。提示“光”的音。提示“光”的笔顺。学生完整地读课题。

  二、过渡激趣,整体感知

  1.司马光做了什么了不起的事情,能写在课本里让我们大家学*呢?

  2.听课文录音,注意良好的听读姿势、听读*惯的培养,特别要学生注意看清课文标点,听好停顿的地方。

  3.学生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的长句子。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留心听,听后互相评议。

  三、突出重点,教学课文

  1.司马光生活的`年代离我们现在很远很远了,课文第一段用了一个什么词表示?学*古时候”读准“时”。

  2.有一回,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突然,发生了一件很危险的事,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结果怎样呢?请同学们自己学*二到六段。要求:仔细读课文,画出讲司马光表现的词句,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再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3.交流讨论。

  (1)发生了什么危险的事?谁来读二、三两段课文?其他人注意听有没有读出危险的感觉。

  (2)别的小朋友年看到小伙伴掉进小缸,他们怎么样了?先指名回答,再读有关句子。然后引导学生学*生字“都、慌、吓、哭、喊”,启发学生自己分析“吓、哭、都”的字形。

  (3)司马光的表现与别的孩子有什么不同?指名读第五段。其他同学注意听他有没有强调出司马光与别的孩子不同的地方。评议,练*朗读。

  (4)结果怎样?

  这里采用师生对读方式怎样?朗读最后一段。

  4.司马光救出了小朋友,那时,他自己也还是个孩子,学*生字“孩”,注意“孩”是子字旁,写法与“子”不同,最后一笔是“提”。启发学生思考还有什么办法能救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学生可能想出以下办法:①把小朋友拽出来;②在缸里,拉他出来;3把缸推倒等。教师首先要肯定学生们爱动脑筋,然后将方法进行比较:大家想的办法基本是让人离开水,但在当时情况下,缸太大,太重,喊人又来不及,司马光能及时想到用大石头砸破缸,使水流出,让水离开人。这个方法巧妙而实用,这与他遇事爱动脑筋是分不开的。朗读全文。

  《司马光》语文教案 2

  【教材分析】

  本课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一个故事。司马光和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司马光举石砸缸救出了小伙伴。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生字新词,了解司马光的沉着机智,并从中受到启发。

  【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司马光的沉着、机智。

  4、想出新办法,发展创新思维。

  【课前准备】

  教师:教学挂图或多媒体,生字卡片,小黑板。

  学生:读课文,标注生字、自然段;收集关于司马光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揭题激趣

  1、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他是谁呢?(板书:司马光)

  2、认读生字“司”。齐读课题。

  3、简介司马光。

  二、整体感知,认识生字

  1、老师范读,学生边听边看插图或多媒体课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自由、轻声地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3、小黑板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学生自由读,抽读检查。

  4、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

  三、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司马光在花园里遇到了什么事?

  2、指导朗读2、3自然段。

  ⑴引导看图(或用多媒体演示当时的情形)。

  ⑵自由朗读,体会课文中小朋友的心情。

  ⑶指名读第3自然段,感受情况的紧急。

  3、小伙伴们是怎么做的?司马光又是怎么做的?(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4、大家试着做做司马光的动作,体会“举”“砸”。

  四、指导朗读

  比较“别的小朋友”和“司马光”的不同表现,边读边体会。

  老师引读:有个小朋友……掉进了大水缸。别的小伙伴──司马光又是怎么做的呢?……最后……。

  五、课后思考,拓展思维

  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办?

  第二课时

  一、讨论交流

  司马光沉着机智,救出了小伙伴。你能想出别的办法救出那个小朋友吗?比一比,看谁的办法最好。

  1、学生自己想办法。

  2、分组交流,推选出好的办法到全班交流。

  3、全班交流。(引导学生适时评议办法的优点和不足。也可以与司马光的办法比一比,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了解在当时的情况下,什么办法是最好的)

  4、再次朗读课文,并说说司马光给你什么样的印象。

  二、识记生字,积累词汇

  1、复*生字读音。(出示卡片,认读生字)

  2、鼓励学生用生字组成词语,(积累词汇,巩固识字)教师给予肯定或指正。

  3、采取小组竞赛、词语接龙等形式,完成“读读说说”的练*。

  三、朗读背诵,积累巩固

  1、自由朗读课文,练*背诵。

  2、根据故事发展的顺序,教师引导背诵。

  四、指导生字书写

  1、认读“别”“到”等6个字。

  2、引导观察这六个字,都是左右结构,要注意口字旁、立刀旁、双耳的书写位置。

  3、学生描红,书写生字。

  4、展示学生作品,进行评议。

  《司马光》语文教案 3

  原文:

  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

  有一回,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有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去玩,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

  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

  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

  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

  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司马光的沉着、机智。

  4.想出新办法,发展创新思维。

  课前准备

  教师:教学挂图或多媒体,生字卡片,小黑板。

  学生:读课文,标注生字、自然段;收集关于司马光的资料。

  第一课时

  谈话引入,揭题激趣

  1.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他是谁呢?(板书:司马光)

  2.认读生字“司”。齐读课题。

  3.简介司马光。

  整体感知,认识生字

  1.老师范读,学生边听边看插图或多媒体课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自由、轻声地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3.小黑板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学生自由读,抽读检查。

  4.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

  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司马光在花园里遇到了什么事?

  2.指导朗读2、3自然段。

  a.引导看图(或用多媒体演示当时的情形)。

  b.自由朗读,体会课文中小朋友的心情。

  c.指名读第3自然段,感受情况的紧急。

  3.小伙伴们是怎么做的?司马光又是怎么做的?(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4.大家试着做做司马光的动作,体会“举”“砸”。

  指导朗读。比较“别的小朋友”和“司马光”的不同表现,边读边体会。

  老师引读:有个小朋友……掉进了大水缸。别的小伙伴──司马光又是怎么做的呢?……最后……。

  课后思考,拓展思维

  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办?

  第二课时

  讨论交流

  司马光沉着机智,救出了小伙伴。你能想出别的办法救出那个小朋友吗?比一比,看谁的办法最好。

  1.学生自己想办法。

  2.分组交流,推选出好的办法到全班交流。

  3.全班交流。(引导学生适时评议办法的优点和不足。也可以与司马光的办法比一比,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了解在当时的情况下,什么办法是最好的)

  4.再次朗读课文,并说说司马光给你什么样的印象。

  识记生字,积累词汇

  1.复*生字读音。(出示卡片,认读生字)

  2.鼓励学生用生字组成词语,(积累词汇,巩固识字)教师给予肯定或指正。

  3.采取小组竞赛、词语接龙等形式,完成“读读说说”的练*。

  朗读背诵,积累巩固

  1.自由朗读课文,练*背诵。

  2.根据故事发展的顺序,教师引导背诵。

  指导生字书写

  1.认读“别”“到”等6个字。

  2.引导观察这六个字,都是左右结构,要注意口字旁、立刀旁、双耳的书写位置。

  3.学生描红,书写生字。

  4.展示学生作品,进行评议。

  教学反思

  司马光是我国宋代伟大的史学家。这篇课文讲的是他七岁的时候砸缸救人的故事。全文情节生动,叙事性强,有利于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课文浅显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沉着、机智、勇敢、聪明的小司马光形象,对学生也起到了一定的.榜样感召作用。

  这篇课文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课文内容相对熟悉,在教学中我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抓住课文故事性强的特点,突出以读为主的线索,促使学生在读中熟悉,读中感悟,读中思考。在课文学完,我设计让学生讨论:

  1、从司马光身上你明白了什么?请你对司马光或那个被救的小朋友说句话。

  2、如果你在场,你还会有什么好办法救那个小朋友吗?

  3、假如你身边发生了意外的事,你会怎么办?

  设计这样几个问题,从课内走向课外,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想象,并结合生活实际开发课程资源,对学生生活适应能力的形成起到指引作用。在这个环节中,我注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注意引导学生把句子说通顺,把意思表达清楚,进而体会司马光的机智、勇敢。

  《司马光》语文教案 4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别、到、那、都、吓、叫”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

  3、感受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冷静、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4、培养学生发明性的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图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流程:

  一、指导看图,从图中质疑。

  1、出示插图,从图中你看出了什么?

  2、你还有什么看不懂得吗?

  学生质疑,教师归纳问题:(1)爬出来的小朋友是怎样掉进缸里的?

  当时的情况怎样?(2)是谁救了他,他是怎么救的?

  二、揭题释题。

  1、板书课题,读题。(1)知道“司马”是复姓。(2)识记司,组词。

  2、简介司马光。(学生或教师)

  三、初读感知,合作初步解疑。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识记生字。自主选择生字识记,组内推荐,全班反馈。(采用各种形式认读生字,随机选择生字扩词或选择句子指导朗读。)

  3、指名分段读课文。考虑问题(1)(2)

  4、小组讨论推荐读懂的问题。

  四、再读感悟。

  1、学*1~3段,解决问题(1)。

  (1)借助插图了解大水缸的位置和这是怎样的一口缸。

  (2)读文后讨论,理解:不小心。

  启发想象: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怎样?

  (3)朗读指导。

  2、学*4~6段,解决问题(2)

  (1)看图读文了解别的小朋友的'表示,板书:哭喊叫找

  小组讨论这些小朋友当时是怎么想的?

  (2)讨论司马光是怎么想,怎么做的。他是个怎样的人?

  划出司马光的动作。理解:使劲砸。

  (3)质疑释疑。(针对课文内容提问,自由解答,教师引导)

  4、你喜欢司马光吗?用一句话夸夸他吧!

  5、朗读指导。

  五、学会背诵技巧。

  教师引导,让学生悟出背诵的方法:看图背诵、想情节背诵、看板书背诵。

  六、指导书写。注意偏旁在左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七、拓展训练。

  假如你是当时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做呢?

  要求:大胆想象。

  八、作业安排。

  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九、板书设计

  20 司马光

  都慌了

  掉进缸里 别的小朋友—————叫 喊 跑 找

  没慌

  司马光———————拿砸(几下子) 得救了

  (遇事不慌机智勇敢)

  《司马光》语文教案 5

  【学*目标】

  1、通过读书,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积累一些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3、启发学生遇到问题时,开动脑筋想办法,养成积极动脑的良好品格。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并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

  一、揭题走*人物

  1、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新朋友,他是谁呢?(板书课题,让学生跟主人公打打招呼,产生亲*感,并从中认识生字司)

  2、司马光自我介绍:我是古时候的宋朝人,姓司马,名光,比你们早出生几百年呢!

  ⑴听了他的自我介绍,你知道了什么?(相机指导了解复姓,理解古时候)

  ⑵把写这个意思的句子读读。(出示第一自然段)

  ⑶对司马光你还想知道些什么?(鼓励质疑,梳理问题,板书:事?人?)

  3、司马光生活在古代,他不能来和我们见面,如果我们想要认识他,和他交上朋友,可以从读懂课文开始。

  二、初读观察人物

  1、自读课文:边看插图边读课文,要读准字音。多读几遍,读到自己满意为止。

  2、同桌交流会认的生字,挑自己喜欢的自然段相互读读评评。

  三、朗读感悟人物

  1、我们读了几遍课文,应该逐渐开始认识司马光小朋友了。看图,这里谁是司马光?你是怎样认出他的?

  2、说说在课文里司马光做了什么事?(先同桌小声交流,再全班交流)

  △和同伴玩:出示:有一回,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机动)

  砸缸救人(重点):出示第五自然段

  ⑴自己读读,根据句子的意思你会做做动作吗?

  ⑵讨论:你学着司马光做了什么动作?(师走到学生群中,询问了解学情)

  ⑶情景感悟:请一学生上台做做。

  ①你做这样的动作想说砸是什么意思?其余学生再作补充。

  ②通过朗读体会,让学生提建议怎样把砸这个动作做得再好些。(如要举双手,要对准了,要用力等)

  ⑷司马光这样用力砸,想干什么?(想砸缸──想救人)

  ①引入学*第3自然段,得出结论:这时候不救人,一件危险的事就要发生了。

  ②指导读出担心、焦急的语气。

  ⑸司马光举起石头砸缸时,心里怎么样?对照别的'小朋友的表现,说说怎样做是慌了?

  ①结合学*第4自然段,了解哭的、叫的、喊的、跑的都是慌的表现。

  ②想象一下,他们慌张的时候会一边哭一边喊些什么?

  ③读出他们慌的样子来。

  ⑹继续探寻司马光心理,他不喊不叫不慌,砸缸之前在想什么呢?

  ⑺小结:原来砸缸不是目的,救人才是目的。司马光的这口缸砸得好!

  ⑻了解结果,引读第6自然段。

  ⑼学着司马光的样子,把他遇事不慌、奋力救人的心情和样子读出来。

  3、假如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怎样想,怎样做?(引导动脑筋想办法)

  4、从他砸缸救人这件事上,你觉得他是怎样一个小朋友?想对他说什么话?(把会想办法、聪明、勇敢等星送给他。)

  四、延伸走进人物

  由于司马光从小爱动脑筋,会想办法,所以后来他成了宋朝一位非常有名的人,几百年后我们也一直记得他。课后你们再去找一些有关司马光的故事读读,你会更加了解司马光。

  【板书设计】

  没有慌

  司马光

  举石头

  砸缸

  救人

  想办法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