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菁华3篇)

首页 / 教案 / | 教案,数学

二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1

  学*目标:

  1、在丰富的实际生活中的实例认识轴对称知识,会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2、经历探索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的过程,探讨轴对称现象的特征,发展空间观念。

  3、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美,认识轴对称的实际应用价值。

  法制教育渗透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周围是谷穗和齿轮。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一切组织和公民,都应当尊重和爱护**。

  重点:

  了解轴对称图形。

  难点:

  轴对称图形的基本性质。

  关键:

  从观察、操作入手,直观地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方法:

  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直观的多媒体景象中感受轴对称图形的内涵。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互动交流

  课件展播: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

  教师讲述:展播内容,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课件定格,如下图所示

  评析:对称现象无处不在,从自然景观到分子结构,从建筑物到艺术作品,甚至日常生活用品等,都可以找到对称的事例。

  再比如下面的图案,同学们认识吗?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个图案的特征。学生观察,再由教师介绍,并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周围是谷穗和齿轮。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一切组织和公民,都应当尊重和爱护**。

  概念: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这时,我们就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

  二、随堂练*,巩固深化

  1、课本30页,练*

  2、学生动手将一个角、一条线段折叠,看能否找到它们的对称轴。

  得到结论:

  1、角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角的*分线所在的直线。

  2、线段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过线段中点与这条线段垂直的直线,以及线段本身所在的直线

  三、观察思考,继续延伸

  课件显示:课本30页图12.1—3,如下图,观察它们有什么特点?

  通过观察、讨论,得到:“上图中的每一对图形,如果沿着虚线折叠,左边的图形能与右边的图形重合。”

  形成概念: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思考: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吗?如果把一个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个图形,那么这两个图形全等吗?这两个图形对称吗?

  把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看成一个整体,它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把一个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个图形,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轴对称。

  四、随堂练*

  课本31页练*

  五、课堂小结,发展潜能

  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区别:

  前者是指两个图形的位置关系,后者是指一个特殊形状的图形,前者涉及两个图形,后者只是针对一个图形而言。

  六、布置作业

  课本36-37页*题12.1第2、3、4题

  教学反思:

  教学时,除了观察以外,还可以结合动手操作,通过把它们沿虚线折叠,观察这两个图形之间的关系,引出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

二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2

  一、教学内容:

  原地摆臂,50米加速跑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摆臂方法。

  2、发展肩带力量和肩关节灵活性。

  3、培养学生正确的摆臂方法,以及蹬摆积极有力,提高快速跑的能力。

  4、向学生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三、重点:正确的摆臂动作

  难点:蹬摆积极有力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准备活动

  教师活动:

  1、课堂教学常规练*。

  2、教师组织徒手操练*。X-k-b-1.-c-o-m

  3、队列队形练*。

  4、组织400米慢跑,讲解慢跑过程中跑步的正确姿势,以及呼吸方法。学生活动:

  1.认真的听好讲解和观看示范。

  2.在教师的安排下进行徒手操学*。

  3、认真完成队列队形练*。

  4、认真积极地完成400米慢跑。

  (二)、合作探究、掌握技能

  1、原地摆臂练*

  教师活动:

  1、示范正确的原地摆臂姿势,讲解动作要点。

  2.指导学生根据教师口令半握拳前后直摆手臂。

  3、变化口令,指导手臂弯曲前后摆臂。口令速度有慢到快再到快慢结合。

  4、原地慢跑到快跑摆臂练*。

  5、50米慢跑练*,引导学生观察同伴的摆臂动作,纠正错误。

  学生活动:

  1.认真听讲。

  2在教师的口令下前后摆臂练*。互相观察同伴的动作是否正确。

  3.根据不同口令进行快慢摆臂练*。

  4.慢跑50米练*,在练*中体会正确的摆臂动作。

  5、纠正错误继续练*。

  组织:四路纵队

  2、50米快速跑练*

  教师活动:

  1、指导学生根据已学会的正确的摆臂动作进行快速跑练*。

  2、纠错练*。

  3、讲评。

  学生活动:

  1、根据教师口令50米快速跑练*。

  2、分组比赛。

  组织:四列横队

  (三)、渗透《体育法》第三十四条体育竞赛实行公*竞争的原则。体育竞赛的组织者和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应当遵守体育道德,不得弄虚作假、营私舞弊。

  (四)、放松自我

  教师活动:教师示范放松的动作,讲解方法

  学生活动:在教师的组织和带领下放松自己.让自己尽快的恢复.以便更好的下一节课的学*.

二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3

  教学内容:

  正面双手头上投掷实心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乐于参与投掷项目的学*,并在活动中增强信心。

  2、初步掌握双手正面投掷实心球技术,并通过投掷练*,提高学生的协调性,力量及爆发力等身体素质。

  3、提高机体的爆发力和身体协调性,培养学生安全锻炼的意识。

  4、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展示自我,并在运动中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5、渗透法制《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教学重难点:

  投掷时动作的合理用力顺序及身体的协调性。教学步骤:渗透法制教育心得体会

  一、准备部分

  1、课堂常规

  (1)、体育委员整队并报告人数。

  (2)、师生问好。

  (3)、宣布本节课内容、任务及要求。

  (4)、游戏:原地传球接力。

  场地器材:在球场上,实心球8-12个。

  方法:把男女生分开,男女生各分成四路纵队,每队人数相等,队员前后相隔1米左右,游戏开始,每队排头队员双手持球从头上后摆传给第二人,第二人接球从胯下向传给第三人,单数队员按第一人方法,双数队员按第二人方法传至最后队员,先传达到为胜。

  规则:①以教师口令统一开始;②按规定动作传接球;③谁掉球谁捡球。

  法制渗透点:告诫不按游戏规则会导致身体受到伤害,对于违反纪律,造成学生伤害事故负有责任的学生,可以给予相应的处分,解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基本部分

  1、教师示范动作,要领:

  (1)握球和持球

  握球的方法:两手十指自然分开把球放在两手撑,两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放在球的两侧将球夹持,(男生两食指接触,女生两食指中间距离为1-2厘米),两大拇指紧扣在球的后上方成“八”字,以保持球的稳定。握球后,两手下垂自然置于身体前下方,这样可以节省力量,在预摆时增大摆动幅度,握球和持球时应注意:①球应握稳,两臂肌肉放松;②在动作过程中能控制好球并有利于充分发挥两臂、手指和手腕的力量。

  (2)预备姿势

  两脚前后开立,前脚掌离起掷线约20-30厘米,前后脚距离约一脚掌,左右脚间距离半脚掌,后脚脚跟稍微离地,两手持球自然,身体肌肉放松,重心落在两脚中间偏前,眼睛看前下方。

  (3)预摆

  预摆是为最后用力提高实心球的初速度创造良好条件,预摆次数因人而定,一般是一至二次,当最后一次预摆时,此时球依次是从前下方经过胸前至头后上方,加速球的摆速,此速上体后仰,身体形成反弓形,同时吸气。

  (4)最后用力

  最后用力动作是当预摆结束时两手握球用力积极从后上方向前上方前摆,此时的动作特点是蹬腿、送髋、腰腹急震用力,两臂用力前摆并向前拨指和腕,旨在提高手臂的鞭打速度。先进行徒手练*,注意蹬地,收腹,投球协调,再由轻球到重球进行练*

  2、学生练*:把学生分成两组,每组人数相等相向站立,距离15米,进行练*,练*时由教师或体育骨干指挥,统一口令进行投掷练*,强调注意安全。

  3、法制渗透点:《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十条学生或者未成年学生监护人由于过错,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学生伤害事故,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一)学生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违反社会公共行为准则、学校的规章制度或者纪律,实施按其年龄和认知能力应当知道具有危险或者可能危及他人的行为的;

  (二)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学校、教师已经告诫、纠正,但学生不听劝阻、拒不改正的;对于不按要求,不听指挥造成他人伤害的,可以给予相应处罚,触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游戏:

  把学生分成两组人数相等(男女生相等),每次比赛每组两队进行比赛,另两队队员为裁判三次有二次是胜的即为胜。

  第一次:抛球击掌,体前向上抛球,击掌后接球,以击掌次数多者为胜;

  第二次:抛球转体,脑后向上抛球,转体后接球,以转体度数多者胜;第三次:蹲、起抛球。下蹲起立的同时向上抛球,下蹲拍地后接球,以

  拍地次数多者为胜。规则:①接不到球或接球脱手落地均为失败;②单手抛球算失败;③越位接球算失败。

  三、结束部分:

  1、放松活动。

  2、小结本课。

  3、归还器材。

  4、宣布下课。


二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菁华3篇)扩展阅读


二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菁华3篇)(扩展1)

——二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菁华3篇)

二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1

  学*目标:

  1、在丰富的实际生活中的实例认识轴对称知识,会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2、经历探索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的过程,探讨轴对称现象的特征,发展空间观念。

  3、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美,认识轴对称的实际应用价值。

  法制教育渗透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周围是谷穗和齿轮。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一切组织和公民,都应当尊重和爱护**。

  重点:

  了解轴对称图形。

  难点:

  轴对称图形的基本性质。

  关键:

  从观察、操作入手,直观地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方法:

  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直观的多媒体景象中感受轴对称图形的内涵。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互动交流

  课件展播: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

  教师讲述:展播内容,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课件定格,如下图所示

  评析:对称现象无处不在,从自然景观到分子结构,从建筑物到艺术作品,甚至日常生活用品等,都可以找到对称的事例。

  再比如下面的图案,同学们认识吗?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个图案的特征。学生观察,再由教师介绍,并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周围是谷穗和齿轮。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一切组织和公民,都应当尊重和爱护**。

  概念: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这时,我们就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

  二、随堂练*,巩固深化

  1、课本30页,练*

  2、学生动手将一个角、一条线段折叠,看能否找到它们的对称轴。

  得到结论:

  1、角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角的*分线所在的直线。

  2、线段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过线段中点与这条线段垂直的直线,以及线段本身所在的直线

  三、观察思考,继续延伸

  课件显示:课本30页图12.1—3,如下图,观察它们有什么特点?

  通过观察、讨论,得到:“上图中的每一对图形,如果沿着虚线折叠,左边的图形能与右边的图形重合。”

  形成概念: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思考: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吗?如果把一个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个图形,那么这两个图形全等吗?这两个图形对称吗?

  把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看成一个整体,它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把一个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个图形,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轴对称。

  四、随堂练*

  课本31页练*

  五、课堂小结,发展潜能

  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区别:

  前者是指两个图形的位置关系,后者是指一个特殊形状的图形,前者涉及两个图形,后者只是针对一个图形而言。

  六、布置作业

  课本36-37页*题12.1第2、3、4题

  教学反思:

  教学时,除了观察以外,还可以结合动手操作,通过把它们沿虚线折叠,观察这两个图形之间的关系,引出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

二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2

  学*目标:

  1、在丰富的实际生活中的实例认识轴对称知识,会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2、经历探索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的过程,探讨轴对称现象的特征,发展空间观念。

  3、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美,认识轴对称的实际应用价值。

  法制教育渗透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周围是谷穗和齿轮。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一切组织和公民,都应当尊重和爱护**。

  重点:

  了解轴对称图形。

  难点:

  轴对称图形的基本性质。

  关键:

  从观察、操作入手,直观地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方法:

  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直观的多媒体景象中感受轴对称图形的内涵。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互动交流

  课件展播: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

  教师讲述:展播内容,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课件定格,如下图所示

  评析:对称现象无处不在,从自然景观到分子结构,从建筑物到艺术作品,甚至日常生活用品等,都可以找到对称的事例。

  再比如下面的图案,同学们认识吗?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个图案的特征。学生观察,再由教师介绍,并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周围是谷穗和齿轮。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一切组织和公民,都应当尊重和爱护**。

  概念: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这时,我们就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

  二、随堂练*,巩固深化

  1、课本30页,练*

  2、学生动手将一个角、一条线段折叠,看能否找到它们的对称轴。

  得到结论:

  1、角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角的*分线所在的直线。

  2、线段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过线段中点与这条线段垂直的直线,以及线段本身所在的直线

  三、观察思考,继续延伸

  课件显示:课本30页图12.1—3,如下图,观察它们有什么特点?

  通过观察、讨论,得到:“上图中的每一对图形,如果沿着虚线折叠,左边的图形能与右边的图形重合。”

  形成概念: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思考: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吗?如果把一个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个图形,那么这两个图形全等吗?这两个图形对称吗?

  把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看成一个整体,它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把一个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个图形,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轴对称。

  四、随堂练*

  课本31页练*

  五、课堂小结,发展潜能

  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区别:

  前者是指两个图形的位置关系,后者是指一个特殊形状的图形,前者涉及两个图形,后者只是针对一个图形而言。

  六、布置作业

  课本36-37页*题12.1第2、3、4题

  教学反思:

  教学时,除了观察以外,还可以结合动手操作,通过把它们沿虚线折叠,观察这两个图形之间的关系,引出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

二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3

  一、教学内容:

  原地摆臂,50米加速跑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摆臂方法。

  2、发展肩带力量和肩关节灵活性。

  3、培养学生正确的摆臂方法,以及蹬摆积极有力,提高快速跑的能力。

  4、向学生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三、重点:正确的摆臂动作

  难点:蹬摆积极有力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准备活动

  教师活动:

  1、课堂教学常规练*。

  2、教师组织徒手操练*。X-k-b-1.-c-o-m

  3、队列队形练*。

  4、组织400米慢跑,讲解慢跑过程中跑步的正确姿势,以及呼吸方法。学生活动:

  1.认真的听好讲解和观看示范。

  2.在教师的安排下进行徒手操学*。

  3、认真完成队列队形练*。

  4、认真积极地完成400米慢跑。

  (二)、合作探究、掌握技能

  1、原地摆臂练*

  教师活动:

  1、示范正确的原地摆臂姿势,讲解动作要点。

  2.指导学生根据教师口令半握拳前后直摆手臂。

  3、变化口令,指导手臂弯曲前后摆臂。口令速度有慢到快再到快慢结合。

  4、原地慢跑到快跑摆臂练*。

  5、50米慢跑练*,引导学生观察同伴的摆臂动作,纠正错误。

  学生活动:

  1.认真听讲。

  2在教师的口令下前后摆臂练*。互相观察同伴的动作是否正确。

  3.根据不同口令进行快慢摆臂练*。

  4.慢跑50米练*,在练*中体会正确的摆臂动作。

  5、纠正错误继续练*。

  组织:四路纵队

  2、50米快速跑练*

  教师活动:

  1、指导学生根据已学会的正确的摆臂动作进行快速跑练*。

  2、纠错练*。

  3、讲评。

  学生活动:

  1、根据教师口令50米快速跑练*。

  2、分组比赛。

  组织:四列横队

  (三)、渗透《体育法》第三十四条体育竞赛实行公*竞争的原则。体育竞赛的组织者和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应当遵守体育道德,不得弄虚作假、营私舞弊。

  (四)、放松自我

  教师活动:教师示范放松的动作,讲解方法

  学生活动:在教师的组织和带领下放松自己.让自己尽快的恢复.以便更好的下一节课的学*.


二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菁华3篇)(扩展2)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菁华9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3页和练*一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物体应该用相同的工具来量。

  2.认识尺子,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4.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合作学*的学*方法,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过程】

  一、感知量物体可以用相同的工具来量

  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礼物,就放在盒子里面,想知道是什么吗?请把盒子打开,拿出来相互看一看,并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学生打开盒子观察并进行交流)

  1.用学具量同样长的边。

  教师请学生挑出一件自己最喜欢的物体,摆一摆数学书的短边是几个物体的长。

  (学生动手操作,并汇报测量结果,同时用多媒体显示测量结果)

  师:难道你们数学书的`短边不一样长吗?请动手比一比。

  (学生相互动手比数学课本并回答“一样长”)

  师:一样长的边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生:因为量书时用的东西有的长,有的短。

  师:如果都用同样长的工具来测量,结果会怎样呢?请小组再用正方体摆一摆,数学书的短边是几个小正方体的长呢?

  (学生动手操作并分小组汇报,使学生知道,如果都用同样的物体量书的短边,得到的结果相同。)

  2.用学具量长度不同的边。

  (电脑出示数学课本和文具盒这两幅图,并演示用曲别针测量书的短边,用小刀测量文具盒的长边。)

  测量后教师问发现了什么(小刀比曲别针长,文具盒的边比书的边也长)。

  师:如果把小刀换成曲别针,让我们来看一看会出现什么情况。

  (多媒体演示用曲别针量文具盒的过程,让学生知道文具盒的长度比书的短边多用了6个曲别针。)

  小结:我们通过动手实践和观察,知道了量物体应该用相同的工具。

  3.实践活动。

  (1)处理第2页“做一做”中的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

  (2)处理第2页“做一做”中的第2题。

  (学生都用新铅笔量所想量的物体的长,可以自己量,也可以几人合作,最后相互交流并汇报测量结果。)

  (3)处理第2页“做一做”中的第3题。

  (多媒体显示题目内容,说明题意,让学生估算,电脑验证。)

  二、知道量物体的长度也可以用尺子来量

  1.认识尺子。

  师:刚才我们用铅笔来测量物体时,量了一次又一次,多麻烦呀。用什么去量比较方便呢?(尺子)

  教师请学生拿出尺子看一看,能发现什么(数字、刻度线、cm),教师介绍刻度线和“cm”;并向学生说明“厘米”是一种长度单位。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1)认识1厘米有多长。

  (电脑演示从0到1中间的长是1厘米)

  师:你认为还有从哪个数字到哪个数字中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呢?在你的尺子上找出1厘米给你的同桌看一看。

  (小组活动)

  (2)感知厘米有多长。

  ①测量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的长。

  ②感知1厘米有多长(教师带领学生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夹住小正方体,右手慢慢把它拿走,告诉学生拇指与食指中间的空隙大约是1厘米,并让学生把它记在脑子里)。

  ③闭上眼睛想想1厘米有多长。

  ④睁开眼睛比画一下1厘米大约有多长。

  (3)寻找生活中的“1厘米”。

  ①举例(电脑出示图钉,请学生仔细观察,并演示它的长度是1厘米)。

  ②学生自己寻找生活中的“1厘米”。

  (自由活动,可以用尺子量,也可以目测)

  ③汇报交流。

  3.用厘米测量物体的长。

  师:请同学们拿出黄色纸条,试着量一量它的长是几厘米。

  (动手测量之后,让学生在展台上演示,并说出测量的方法。同时教师提醒学生,在测量时,要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师:请同学们用这个方法,再量一遍黄色纸条的长。

  三、课堂总结

  1.指导学生看书。

  2.课堂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你学会了什么?

  (先让学生总结,教师最后进行归纳)

  (1)要知道物体的长,可以用相同的物体量。

  (2)要知道物体的长,可以用尺子量。

  (3)用尺子量物体时,要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四、巩固练*

  1.进一步掌握用尺子测量物体的方法。处理课本练*一(第6页)第1题。

  2.通过学生用长度单位(厘米)量物体的实践活动,来体验用厘米量物体的过程。处理课本练*一(第6页)第2~3题。

  (学生自己量,之后同桌互查,小组交流)

  五、结束语

  师:请同学们用尺子量一量数学书的短边有多长。

  (学生测量后汇报)

  师:数学的短边长是14厘米多一点,到底多多少呢?这要用到另外一个长度单位,咱们以后再学。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倍”的含义,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实际情况,解决和“倍”有关的具体问题,知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

  教学重点:

  在具体活动中真正理解“倍”的含义。

  教学难点:

  在具体活动中真正理解“倍”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

  1、听算

  2、看算式编题。12÷3=4 (*均分,12是3的4倍)

  二、看图。新课

  1、第一排摆:4个圆片

  第二排摆:8个圆片

  问:第二排圆片的个数是第一排圆片的个数的几倍?怎么解答?为什么?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2、第一排摆:2个圆片

  第二排摆:是第一排圆片数的3倍。

  问:第二排摆( )个。

  谁是一倍数?(第一排的圆片数)第二排的圆片数是第一排圆片数的3倍,是什么意思?

  3个2 。求3个2 的和用什么方法计算?(乘法)

  3、比一比1)、2)题,他们有什么区别联系?

  联系:都是和倍有关的问题。第一题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即是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用除法。第二题是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即求几个几的和。用乘法。都要找到一倍数。

  4、读取文具店的信息,并说一说。

  小兔买了1枝笔,花了2元钱。

  小牛说:我买了3枝笔。

  小狐狸说:我花的钱是小兔的4倍。

  问题:1、小牛花了多少钱?

  2、小狐狸花了多少钱?

  分别找出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条件。

  1、小牛花了多少钱,找到小牛买什么花了多少钱?(3枝铅笔)每枝铅笔多少钱?就是求3个2元是多少。

  2、小狐狸花了多少钱。找到小狐狸花的钱是小兔的4倍。小兔花的钱就是一倍数。就是求4个2是多少。

  三、练*。

  1、画一画。3片叶子配一朵花。15片叶子配几朵花?

  每3片配一朵花,即每一份是3,可以配几朵花,就是问15里有几个3.

  2、○有3个,△的个数是○的2倍,△有几个?

  △的个数是○的2倍,那○的个数是一倍数。就是问2个3是多少。

  49页练一练

  1、看图列式。

  1)长铅笔的长是短铅笔的2倍。短铅笔长8cm,短铅笔的长是一倍数,求长铅笔的长就是求2个8是多少。

  2)一倍数是5元,10元是5元的几倍,就是问10里面有几个几。

  2、河马有7匹,是一倍数。斑马的匹数是河马的5倍,斑马有几匹。就是求5个7是多少。

  红珠是白珠的几倍。白珠是一倍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即求6里面有几个2.

  3、找清数量关系。数量关系要对应。

  条件: 面包车上的乘客数是小轿车上的2倍。 面包车上有6位乘客。 大客车上的乘客数是面包车上的2倍。

  问题:1)大客车上有多少人?

  解决:大客车上的人数和谁有关系?(和面包车上的人数有关系。)什么关系?倍数关系。谁是一倍数?(面包车上的人数)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也就是几个几。

  2)小轿车上有几位乘客?

  解决:小轿车上的乘客数和谁有关系?(和面包车的人数有关)什么关系?面包车上的乘客数是小轿车上的2倍。面包车有6人,几时问6是几的2倍。求一倍数。把6*均分成2份,每一份是多少?用除法。

  小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即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用除法计算,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即求几个几的和,用乘法计算。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6页例1、例2及练*十五1、2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均分”概念。

  2、经历不同分法的过程,学*分物体的一些方法,为教学除法作准备。

  3、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团结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掌握*均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我能行)

  1、口算(题略)

  2、填空(题略)

  二、新课教学

  (一)自主预*,引入新课

  1、请同学们看数学书上66页的例题1,并动手分一分,有6个,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想一想:要分什么?分几份?有几种分法?)

  2、什么叫做*均分?

  (二)合作探究一

  1、分五角星,初步感受*均分(例1)

  教师:同学们,能把6个五角星分成两堆吗?

  学生独立分五角星,教师参与、指导。学生在汇报各种分法,并把学生的不同分法都呈现在屏幕上。

  教师:哪一种分法最特殊?为什么?

  学生:分成3和3,因为每堆一样多。

  教师:像这种把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均分(板书)。生齐读。

  2、当堂达标

  ⑴判断以下各题是不是*均分?

  ⑵判断:是*均分的打√,不是*均分的打x 。

  (三)合作探究二

  1、分铅笔,探究*均分的方法(例2)

  教师出示12支铅笔。

  教师:现在老师手里有12支铅笔。如果把这些铅笔*均分成3份,猜一猜,每个盒子放多少支铅笔?

  随后学生动手分一分,把12个小棒*均分成三堆,小组内交流各种分法。师请生汇报演示。

  2、老师课件展示并总结*均分的方法。

  每次1个1个地分

  12支铅笔*均分成3份每次2个2个的分

  每次4个4个地分

  3、想一想:每次都这样分,太麻烦了!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呢?

  想:3个几是12,也就是

  3 ×(4)=12

  把12支铅笔*均分成3份,每份有4支铅笔。(生齐读)

  [点评:让学生结合一共12支铅笔和3个盒子先猜一猜每个盒子里放多少支铅笔,培养学生的数感。在交流各种分法时突出一次分完的方法,引导学生把*均分和乘法联系起来,为学*除法的认识作准备。]

  4、当堂达标

  请同学们完成数学书68页练*十五的1、2题。

  三、总结

  今天大家有什么收获?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生活中的角的观察和探究,初步建立角的概念,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认识直角,并能用直角尺测定和判断直角。

  3、通过动手制作直角加深对直角的感性认识。

  教学重难点:

  1、认识角与直角。

  2、动手制作直角。

  教学过程:

  引入:

  1、师:今天我们的课堂里来了4位生活中的好朋友,他们都说自己的身上有我们今天要学的知识。你看,他们藏在这里。Ppt

  2、师:这些图形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朝上,有的朝下,但他们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你发现了吗?(都是尖尖的,直直的)

  师:像这样的图形我们称之为角(板书)

  3、老师在黑板上也来画三个图形,看看它们是不是角?(板书)

  新授

  1、认识角

  ①师:这个尖尖的点,直直的线在角中有特殊的名称。自学课本65页,告诉大家,角的各部分名称。看一看哪个小朋友学得又快又好。(顶点、边)

  ②汇报

  师:你的自学能力真强,像这样由一个顶点,两条直边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角有一个记号,画上角的符号。(圆弧)

  师:看另外两个角,说一说这是角的顶点,这是角的两条边。所以我们说角有一个顶点,两条直边。(板书)

  2、辨别角

  师:你看一群图形来了,要我们帮忙把其中的角找出来,并说明理由。Ppt (练*一)

  师:我们找到了4个角,想不想我们自己也画一个角?闭上眼睛想一想:怎样画角?角有一个顶点两个直边。

  拿出练*纸,把你脑海里的角画出来和你的同桌分享,画在练*纸反面。

  3、特殊角

  师:其实啊,在角这个大家族里面有一类特殊的角,你看,像这样方方正正的角我们叫做直角(板书),他有属于自己的直角符号。

  师:伸出手我们一起来画一画这个直角符号。横竖

  4、探究直角

  师:小博士听说我们的小朋友学得很棒,所以就想来考考大家了。你听,问题一、你能在学具、桌面上找到直角吗?

  师:用手来比一比,我找到的直角在这里……

  师:老师也找了一下,你看

  拿出我们的三角尺,捏住直角,和我一起转动三角尺,现在直角在哪里,捏住他……

  师:小博士又来了,听,问题二,黑板上的直角、数学书上的直角、三角尺上的直角一样大吗?

  师:你觉得可以怎么比较?

  先验证黑板和三角尺上的直角(播放PPT)

  师小结:点点重合,一边重合,看另一边

  用这个好方法让我们动手验证一下数学书上的直角和三角尺上的直角一样大吗?

  师:看来直角是个乖宝宝,所有的直角都是一样大的。

  师:回顾一下,刚才测定直角的过程。(点点重合,一边重合,看另一边)

  问:他是直角吗?(播放PPT)

  师:那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师黑板上画的角中有没有直角,你们说我来做。(是直角的画上直角符号)

  师:想不想自己动手试试啊?(练*纸)

  汇报,媒体演示

  师:量一量一开始自己画的那个角是不是直角?

  师:直角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的练*纸上就有4个直角,那如果是这样的一张纸,它还有没有直角了?(没有)

  师:你听,问题三,如果什么工具也没有就一张纸,如何折出一个直角?同桌合作讨论

  请学生讲,老师媒体播放

  师:将我们折的直角打开,数一数一个有几个直角,并用直角符号标出来。

  小结

  师: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今天你的收获吧。(课堂知识梳理)

  留下疑问

  动手操作,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1页总复*第2题及练*二十五第4、6、7题。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及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和熟记乘法口诀表,并能熟练地利用乘法口诀表求积,提高计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提高学生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惯。

  教学重、难点:

  熟记乘法口诀并利用口诀求积。

  教法与学法:

  教法:尝试指导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1)口算。(出示卡片)

  9×5= 8×7= 7×6= 4×9= 3×6= 5×7=

  4×8= 3×4= 6×8= 4×7= 9×9= 8×5=

  3×7= 4×5= 5×6= 8×9=

  (2)引出课题。

  板书课题:表内乘法的复*。

  二、复*旧知

  (1)复*乘法的意义及各部分的名称。

  多媒体出示下图:

  ○ ○ ○ ○ ○ ○ ○ ○

  ○ ○ ○ ○

  ○ ○ ○ ○ ○ ○ ○ ○

  问:求一共有多少个,用加法计算怎么列式?用简洁计算怎么列式?

  5+5+5=5=20(个)

  5×4=20(个)

  指名说出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5 × 4 = 20

  乘数 乘号 乘数 积

  教师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2)复*乘法口诀。

  ①背乘法口诀。采取多种形式背乘法口诀。

  ②根据“六九五十四”这句口诀写出两个乘法算式。

  ③口算。

  7×8= 9×4= 6×7= 8×8= 6×5= 7×4=

  6×9= 9×8= 5×5= 8×6= 3×2= 7×7=

  三、巩固练*

  (1)完成练*二十五第4题。

  以开火车的形式练*。

  (2)完成练*二十五第6题。

  仔细看题,独立完成。

  (3)完成练*二十五第7题。

  引导学生认真审题,读懂题意,然后独立完成。

  四、总结提升

  这节课我们对乘法进行了复*,你们有什么新收获?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吗?

  板书设计

  表内乘法的复*

  一、乘法的意义及各部分的名称

  5 × 4 = 20

  乘数 乘号 乘数 积

  二、乘法口诀

  背诵1—9的乘法口诀。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

  [教学目的] 创设情境,使学生体验人类在生活实践中统一度量衡的过程。

  [教学材料及准备] 软尺、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教师:同学们发现了吗,我们今天用的课桌和教室里的课桌不一样,教室里的是小桌子,我们这里用的是大桌子。桌面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长方形。 教师:对,长方形有几条边?

  学生:四条边。 教师:看屏幕。(通过课件演示,引导学生分清什么是桌子的长,什么是桌子的宽)。 教师:学校还想买一些这样的桌子,那我们就得知道这桌子有多长,有多宽,你们愿意帮老师量一量这桌面的大小吗?

  二、研究制定解决方案

  教师:用什么来测量呢? 学生:用尺子。 教师:可是,我们的尺子留在教室里了,怎么办?不用尺子,你能不能想出巧妙的办法测量出桌子有多长,多宽? 学生小组讨论。

  学生汇报交流:

  1、用手测量。(到黑板上来演示,表明是几个手长)

  2、用铅笔测量。(到黑板上来演示,表明是几个铅笔长)

  3、用铅笔盒测量。(到黑板上来演示。表明是几个铅笔盒长)

  4、用书量。(到黑板上来演示,表明是几个书长)

  三、实施方案学生分小组测量桌子的长和宽。

  要求:①开动脑筋,多想办法

  ②分工明确,注意合作

  ③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可以写字,写拼音,也可以用图表示。利用课件举例讲解记录方法。

  量一量桌子方法:长 宽 1 7 3 2 3 4

  看一看,谁用的方法多,谁的方法巧妙? 学生测量。(10分钟)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测量。发现典型数据。

  四、交流汇报阶段研究成果,碰撞出现矛盾学生:

  56名学生汇报,用实物投影展示他们的记录表。(学生的记录表大部分以童趣十足的图画来表示)。

  教师:同学们想出的办法真多。看样子,没有尺子的情况下,你们用这么多巧妙的办法告诉老师这桌子有多大。真聪明。但是,你们看看,测量同一张桌子,这几个得数一样吗?学生:不一样。教师:为什么?学生:因为用来量的东西不一样。教师:(展示同样是用铅笔测量的数据对比)都是用铅笔量的,得数怎么还不一样呢?学生:(展示所用的铅笔)它们不一样长。教师:这么多不同的数据,我用哪一个呢?

  五、继续研究教师:

  我们用尺子测量一下桌子的长,看看有什么结果。(指令小组长领尺子和发尺子)学生用尺子测量桌子的长。(教师巡视,纠正学生测量时的小错误)

  教师:谁来汇报他们组测量的结果?学生1:长是90。学生2:长是27。教师:怎么用尺子量,得数还是不一样?哪个对呢?学生很快发现软尺有两面,两面的刻度不一样。

  教师指导学生辨认软尺两面的刻度的大小,并让学生估量1厘米和1寸两种长度单位和自己手指的粗细的对比。教师:要想得出一致的结果,我们应该怎么办?学生:都用厘米(或寸)刻度的一面来量。教师:那我们现在就统一用厘米的一面来测量桌子的长和宽。学生测量。教师:哪一组说出你们的测量结果?学生:桌子长90厘米,宽42厘米。(56个学生都得到了相同的结果)六、总结:教师:现在我特别清楚我要买多大的桌子了,长90厘米,宽42厘米。用同一种刻度的尺子测量很方便。厘米是现在世界上尺子最常用的刻度。人类发明尺子、统一长度单位之前,就像我们开始测量桌子的长、宽时使用的方法一样,利用手拃、步伐或身边物体的长度做长度单位进行测量。至今,在人们没有带尺子的时候,仍然会这样估测物体的长度,例如妈妈给孩子买衣裤或鞋的时候。

  [教学建议] 学生的测量活动和交流汇报是这节课的重点环节,分析数据是这节的精华,一定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

  [课后评价及分析] 课程设计符合人类从实践到理论的认知过程,学生在亲身探究的过程中领悟了靠教师仅仅用语言不易表达的内容。他们不仅知道怎样测量长度,还知道了长度为什么有一个单位,这个单位又是怎么来的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4~95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际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并能辨认从某个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使学生在观察活动中,感受数学学*的乐趣,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拍照吗?刘老师拍了两张学校校门的照片,想不想看一看?(课件出示校门的照片)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小结:同一个校门,在它的里面和外面看,看到的样子是不同的。

  谈话:老师这里还有两张照片,你知道是在什么地方拍的吗?(课件出示教室前后的照片)

  引导:仔细观察这两张照片,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样子也不同。

  [评析:让学生观察自己学校校门和教室的照片,学生有话可说,兴趣高涨,充分激活了已有的知识经验。]

  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生活中的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合作探究

  1、指导观察。

  出示并介绍小猴。

  示范:下面我们来观察小猴,请小朋友看老师是怎样观察的。(边说边示范)我先观察小猴的前面,像这样(从前面*视小猴)在小猴的前面看,看到的是什么呢?(看到的是小猴的前面)那老师看到的是这里四幅图片中的哪一幅呢?(出示四幅图片让学生选择)

  让每个小组的1号小朋友学着老师的样子观察小猴的前面,师生共同评价。

  继续示范:再观察小猴的左边,(教师转到小猴的左边)这回老师看到的又是哪一幅图片呢?(一边看,一边从四幅图片中找出相应的图片)哦,是这一张图片。(举起小猴左侧面的图片)

  谈话:下面请每组的四个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小猴,并找到自己看到的小猴图片。

  学生按要求活动,并从四幅图片中找出自己看到的小猴图片。教师巡视,注意纠正不规范的观察姿势。

  反馈:请每组1号小朋友举起你看到的小猴图片,(学生举起图片)说一说,你看到的是小猴的哪一面?

  分别让每个小组2、3、4号小朋友举起自己看到的小猴图片,并说一说看到的是哪一面。

  比较:(举起每个组2、4号小朋友选择的图片)这两张图片,分别是每个组2、4号小朋友看到的,你知道它们分别是哪个小朋友看到的吗?你是怎样想的?(看到小猴的右半边脸时,是从小猴的右面看到的;看到小猴的左半边脸时,是从小猴的左面看到的)

  2、换位观察。

  谈话:刚才每个组的四个小朋友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了小猴,每个小朋友观察到的小猴的样子都是不一样的。你想看看其他小朋友看到的小猴是什么样子吗?请每个小组的小朋友按这样的顺序(手指顺时针方向)换个位置再观察,并在四张图片中找到自己看到的小猴图片。

  学生观察后,组织反馈。

  继续换位观察,使每个学生都分别从四个位置观察小猴。

  提问:通过刚才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小猴,你发现了什么?

  3、学会判断。

  谈话:小红、小云、小芳和小玉也为这只小猴拍了照片(出示第二个例题的情境图),你知道下面这些照片(出示四幅图片)分别是谁拍的吗?

  学生回答,并阐述理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连线。(着重让学生弄清判断从左侧面和右侧面看到的视图的方法。如:当学生说到小云看到的是第二幅小猴图时,要让学生说一说是根据什么判断的,是怎样想的)

  三、活动交流

  1、“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我们已经知道,在不同的位置看同一个物体,看到的样子不同。生活中也常常需要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瞧,校园里有一辆汽车,(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三个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观察这辆汽车,你知道右边的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组织反馈。

  2、“想想做做”第3题。

  谈话:请小组长拿出这样的茶壶,(出示茶壶)像这样放在桌上,(放在一个小组的桌上)你能指出自己看到的是哪一幅图吗?

  学生到黑板上分别指出自己看到的视图。

  提问:你能说出你们组其他三个小朋友看到的是哪一幅图吗?(着重引导学生根据壶嘴和壶把的朝向判断茶壶的左视图和右视图)

  四、课堂总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使学生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锐角和钝角,能用简洁的语言完整、准确地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并学会借助工具来验证锐角、直角和钝角。

  能力目标: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分类、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抽象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进一步建立几何图形的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情感目标:通过生活情景的创设,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用角来创造美丽的图案,进一步感受几何图形的美。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大三角板、磁铁、一条大红领巾、实物钟、小黑板(五角星、3个孪生角)、剪刀、课件、一张简笔画。

  学具:一幅三角板、剪刀、水彩笔、四张卡纸(画角、简笔画)、一组(7个)角的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铺垫

  师:同学们,今天谢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老朋友,瞧:

  (课件出示:一个角。)

  师:那你们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吗?

  生答。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角的影子。瞧:**上有4个角,而且都是直角。你们还能找出其它地方角的影子吗?

  学生边找边介绍。(大部分找出的都是直角。)

  师:刚才同学们找出了许多直角的影子,你想把它画下来吗?

  学生动手画,引导学生说出画角的工具。画完后,同桌验证。

  请一个学生上台展示画直角的过程,并且边画边介绍。

  二、创设情景,比较认识锐角和钝角

  1、从实物中,比较抽象出两类角。

  师:刚才同学们从我们的教室里找到了许多角的影子。现在我们再一起来找找红领巾上角的影子吧!

  出示红领巾。

  师:谁到上面找一找红领巾的什么地方有角的影子?

  学生上台边比划边介绍。(注意引导学生简洁、准确地描述角。)

  师:这3个角有什么特点呢?

  生1:下面的这个角好象是直角。

  生2:下面的角比直角大。

  师:那么该怎么判断它是直角还是比直角大呢?

  引导学生借助三角板上的直角进行判断,得出结论:比直角大。

  师:真棒,同学们在有不同意见的时候,懂得借助工具来判断。那你们能够再借助这个工具来画一个比直角大的角吗?

  学生动手画角,请一个学生上台画在黑板上,边画边介绍。

  板书:比直角大的角。

  师:那左右的两个角的大小有什么特点?

  生1:这两个角一样大。

  生2:这两个角都比直角小。

  师:是的。这两个角都比直角小。那你们会把它的样子画下来吗?动手试一试。请一个学生上台画在黑板上,边画边介绍。

  板书:比直角小的角。

  2、锐角、钝角的概念。

  师:像这类比直角小的角,我们的数学家用简洁的语言称它为锐角。请同学们跟着说一遍,再看这个“锐”字怎么记?

  而像这类比直角大的角,我们的数学家也用简洁的语言称它为钝角。请同学们跟着说一遍,再看这个“钝”字怎么记?

  现在请同学们为你们刚才画的角写上名字。

  3、从实物中来辨别,找锐角、钝角。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角可爱跟我们捉迷藏,瞧这个钟面上的角藏在哪儿?

  出示钟面,生上台介绍。(注意引导学生用简洁语言来完整,准确地描述,如钟面上的时针与分针组成的角度是一个锐角。)边比划边描述。

  教师再拨出3-4个钟面(有锐角、直角、钝角)让学生来辨别。

  师:同学们真棒,这么快就把锐角、直角、钝角给辨别出来了。那么,现在我们再一起从五角星的身上来找出角的影子。

  小黑板出示五角星,学生上台边找边比划,并用简洁的语言准确地来描述角。(懂得五角星的身上有10个角,5个锐角、5个钝角。)

  师:你们真厉害,锐角和钝角藏在一起的时候,也能这么快地给它们找也来。

  4、建立锐角、直角、钝角三者之间的表象。

  师:看来,同学们对角的3兄弟的样子已经有了较深的印象。让我们闭眼来想它们的样子,并用手画出来。

  师说名称,学生书空。(锐角、直角、钝角)

  学生张开眼睛,说一说刚刚书空的感觉:角的开口越来越大。

  三、巩固练*,丰富感知

  1、判断。

  师:同学们,认识了锐角、钝角之后,我们一起来玩“找朋友”的游戏。首先请同学们从组长拿一张自已喜欢的角,游戏的规则是这样的:先看谢老师创造的角,然后请跟我是同一类角的同学,带着卡片上台来并一起说出角的名称,同时台下与台上的同学要互相检查看有没有找错朋友的。

  师生互动,玩游戏。

  师:同学们可真好,为这些角都找到了朋友。可是谢老师这里有3个孪生兄弟,它们找不到朋友,你们能帮它们辨别出来吗?

  小黑板出示了三个很相似的角。

  让学生会借助三角板的直角来判断。

  2、创造角。

  师:同学们,你们可真有办法,这么快就把3个孪生兄弟给辨别出来了。那么,现在请同学们用聪明的脑袋来想办法创造一个自己喜欢的角,可以借助身边的物品来创造。

  学生边展示,边介绍自己创造角的方法及角的名称。(如:我用两根铅笔创造了一个锐角。)

  师:刚才看了同学们创造的角。谢老师也用剪刀创造了一个角,谁来帮我介绍一下。

  生:谢老师用剪刀摆出了一个直角。

  师:(直角变锐角)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时两条边张开的角度变怎么了?

  生:变小了。

  师:这时成一个什么角?

  生:锐角。

  再回到直角,演示由直角变钝角。学生说出变化和角的名称。

  学生拿出剪刀,按照老师说的名称来变。

  小结:原来3种角是可以转换的。

  3、小组合作,从生活中找角并判断。

  师:让我们一起到生活中再找找3种角的影子,练*第一题。

  请4人小组分工合作,每人选一幅自己最熟悉的图来找,并用水彩笔描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学生上台展示并介绍。

  四、活动激趣,灵活应用

  师:同学们,可见角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有用,而且它还能创造出美丽的图案。瞧,出示一张简笔画,你们想用角也来创造美丽的图案吗?

  小组合作创造,展示并介绍什么地方用了什么角。

  小结:角很美。

  五、总结并揭示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两位新朋友,(揭示课题)它们有什么特点?当它们长得很像时你可以怎样来辨别?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年、闰年的有关知识,能判断*年、闰年。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交流、讨论、计算培养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让学生感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记住各月及*年、闰年天数。

  教学难点:

  发现并掌握判断*年、闰年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引思

  2、观看孙悟空赠送的礼物-年历片,激疑引思。"这上面有许多关于年、月、日的秘密,你们快把答案找出来吧!"

  3、灯片出示思考题,同时师板书课题:年、月、日。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大、小月

  同桌同学交流观察结果,老师请学生回答发现

  (1)1年有12个月。

  (2)1、3、5、7、8、10、12月都有31天。

  (3)4、6、9、11月都有30天。

  (4)2月有时28天,有时是29天。

  总结:*惯上将31天的月份叫"大月",一年中有几个大月?

  哪两个连续的大月?

  把有30天的月份叫"小月",一年中有几个小月?

  2月是一个特殊的月份,有时28天,有时29天,我们叫它"*月"。

  2、如何记忆大、小月呢?

  先组织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

  3、计算全年天数

  问:知道了每个月的天数,能算出一年有多少天吗?

  学生回答,让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哪种算法最简便,再用计算器算出得数,汇报结果。

  问:为什么一年会有两种天数?主要原因在哪?

  归纳:二月有28天的一年有365天,我们叫它"*年"。

  二月有29天的一年有366天,我们叫它"闰年"。

  问:为什么会有*年、闰年之分呢?

  问:闰年比*年多几天?多的这一天放在哪个月?

  区分*年、闰年主要看什么?

  4、判断*、闰年

  持有1900年年历的同学有争议,老师及时发现,并说明:遇到整百年份时,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年、月、日》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练*:说一说下列年份哪些是*年,哪些是闰年?

  1600年、1700年、1840年、1949年、1997年

  5、课外知识拓展

  关于年、月、日的知识,除了刚才所学的,你还知道哪些?说给大家听听。

  三、理解运用

  1、小明满12岁时,只过了三个生日,他的生日是几月几日?

  2、动手操作

  放申奥实况的录像,激发学生学*兴趣及爱国思想。

  璧合将不完整的20xx年年历片制作完整。

  要求:先两人交流讨论,再用最快的方法制作,做完后可美化年历卡。

  四、课后延伸

  同学们,你想知道有关年、月、日的更多秘密吗?那就课后查资料研究吧!

  学*内容:

  二年级下册第27—28页练*五

  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会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2)进一步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借助乘法算式想出除法算式的商。

  3)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语言表达以及收集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历借助乘法算式求商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以及集合、对应的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合作学*意识,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感受成功的快乐。

  教具准备:

  课件、卡片。

  预*作业:

  预*课本第26页第4题

  你是怎么列式

  每个式子什么意思

  教学过程:

  一、预*反馈:

  式子:意思:

  3×5=153个5总共是15人

  15÷3=515人,*均3桌,每桌5人

  15÷5=315人,每桌5人,*均分成3桌

  二、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导语: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到数学王国去玩,你们想去吗数学王国的国王听说咱们要去,非常高兴,他托老师给大家带来好多小礼物,他说:只要谁积极动脑思考、回答问题声音响亮,就把礼物送给谁。你们想要吗(随之出示漂亮的小卡片,卡片的背面是有趣的思维训练题)不过,去拜见国王的路上有很多困难,你们怕不怕”

  三、复*整理,巩固新知:

  (一)活动一:向数学王国进发

  1、师:为了顺利地见到国王,让我们先做做操,把身体锻炼好吧!拍手操背诵1——9的乘法口诀。

  2、师:听,列车开过来了,让我们乘坐列车出发吧!(课件出示小火车,每节车厢是由一道道填空题组成,并伴随着火车的声音。

  ()四十二三()十五四()二十四

  二()一十()六三十六三()十八

  (二)活动二:进入数学王国

  1、师:进入数学王国,先要进行测试,只要我们都做对了,就能顺利进入下一站,你们有信心吗好,下面我们就比一比,赛一赛,看谁最细心,能顺利进入大门。现在做课本26页的第6题。

  2、课件演示校对答案,同桌互改。

  (三)活动三:走“迷宫”

  师:欢迎小朋友进入下一站。看这是一座“迷宫”,走“迷宫”的规则是:自己在“迷宫”的外围找到入口和出口,按着一定的顺序走。说说你是按什么走的(课件可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切换。)

  (四)活动四:算对了,“kitty猫”就和你做朋友。课件出示课本第26页第5题。

  (五)活动五:看谁先到家。(练*五第11题。)

  四人小组竞赛,派代表汇报。

  四、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你们看谁来迎接你们啦(课件出示“kitty猫”),“kitty猫”夸大家今天表现得很好,都是爱动脑筋,聪明的孩子,希望你们继续努力,在以后的数学学*上获得更大的收获,有信心吗

  五、完成《随堂练*》

  课题: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课型:新授教学目标:

  1、学生懂得测量物体的长度要用尺子,认识刻度尺。

  2、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并对几厘米的长度有感性的认识。

  3、学生学会用厘米作单位估测或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掌握测量物体的方法。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空间想象的能力,通过活动提高学生估测和测量的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

  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

  教学设想:

  本节课采用活动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充分观察、思考、交流的基础上认识厘米。由于厘米这个数学概念比较抽象,因此,课中安排的看一看、说一说、比一比、量一量等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关于厘米的风丰富表象,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从而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理解1立尼究竟有多长。

  一、学前导学

  1、前置作业:

  你看见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到了尺子?准备一把尺子,观察并了解尺子上都有些什么,各表示什么。

  2、揭示课题,介绍测量的工具

  在昨天的学*中,我们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长度,测量时有许多不方便,也不准确。在生活中,我们要用到统一的长度单位和测量工具——尺子,来测量。

  二、探究活动

  (一)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一、认识直尺

  1、小组交流:你看见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到了尺子?准备一把尺子,观察并了解尺子上都有些什么,各表示什么。

  2、全班汇报

  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1、介绍1厘米:那么你知道1厘米是多长吗?请你用直尺上表示出来。

  首先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你认为还有从哪个数字到哪个数字之间是1厘米长?

  2、感知1厘米的实际长度:

  (1)把1厘米的长度画在黑板上;

  (2)小组合作,找一找、比一比,我们身边或我们身上哪些物品的长度是1厘米。

  (3)用手势表示1厘米的长度。

  (4)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3、观察自己的刻度尺:你知道从刻度“0”到哪儿是2厘米长吗?(从0到2)从刻度“0”到哪儿是3厘米长吗?(从0到3)也就是说,从刻度“0”到几,就是几厘米。那么你的刻度尺一共有多少厘米?

  (二)师生探究合作交流

  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方法

  1、学生小组动手测量纸条长度

  (1)这有一张纸条,你知道它有多长吗?小组讨论、操作测量纸条的长度。

  (2)小组汇报:你们是怎么测量的?

  2、统一测量的方法

  介绍:量物体的时候,把刻度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就长几厘米。

  现在纸条的右端正好对着“5”,说明纸条长5厘米。

  3、实际测量物体的长

  (1)测量同桌准备的纸条,看一看它们分别长多少厘米?量的结果写在纸条上,同桌检查。

  (2)量一量你带来的新铅笔长多少厘米。

  (3)量一量

  你的手掌宽度是()厘米。(取整数)

  一拃:你的拇指和中指之间的距离是()厘米。(取整数)

  三、自我检测

  课本第6页练*一1——3题。

  看练*一的1题中铅笔的长度,笔尖不能靠*刻度尺的刻度,怎么量它的长度呢?利用三角板来卡一下量。

  四、变式练*

  1、如果有些东西两头都不能靠*尺子,那要怎么量出它的长度呢?例如花生的长度和1角硬币的长度。

  2、拿出不同长度的物品,先估一估,再量一量。

  3、看图填空

  五、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课后反思: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与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较正确、熟练地计算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减法。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重点难点:

  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熟练度和准确度。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1、36+28+17=

  65-25-21=

  说一说你的计算的方法。

  2、猴妈妈摘了52个桃子,小猴把它们运回家,运了两次后,还剩多少个?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题

  课件出示主题图。

  2、说一说图中告诉我们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再解答。

  A、先算下来25人,车上有多少人。

  B、再算现在有多少人。

  C、列综合算式。

  还有其他算法吗?

  3、总结算法:

  说一说,在做加减混合计算时应该怎样做?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相加满十要进位,不够减时要退位;有时可以用简便写法。

  三、强化练*

  1、完成第21页练*三第8题。有3只母鸡带着自己的孩子出来找吃的东西。可三家的小鸡混到了一起。你能帮助鸡妈妈找到自己的孩子吗?教师巡视。指名汇报、订正、评比。

  2、完成第22页练*三第12题。教师巡视。指名汇报,并说明填法。

  3、完成第22页练*三第13题。看了表以后,你想到了哪些数学问题?和小组的同学交流。指名汇报。选择两个你喜欢的问题列式算一算。同桌的同学互相交换检查,并说说计算的方法。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练*,你有什么收获。

  五、随堂练*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

  教学目标:

  1、明白东南西北的方向概念。

  2、能够正确辨别物体的方向。

  3、能够利用东南西北来描述物体的方位。

  4、通过学*东南西北的知识来感受我们祖国的地大物博,认识到生活中处处都存在数学的道理。

  教学重点:

  1、正确辨别物体的方向。

  2、利用东南西北来描述物体的方位。

  教学难点:

  1、建立东南西北的方向概念。

  2、在实际生活中正确运用东南西北的知识来为生活服务,特别是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参照物的方向的体会。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卡片,学生课前收集生活中判断方向的物体。

  教学设计:

  一、活动引入

  1、学生根据老师口令做动作。

  2、提问引入,提示课题。

  二、初步感受东、南、西、北的相对位置

  1、为学生分组并命名:东方队,南方队,西方队,北方队,中心队。

  2、说一说:中心队的前、后、左、右各是什么队?

  3、说一说:四周各队的对面各是什么队?体会北方队与南队,东方队与西方队是相对的。

  三、在地图上认识东、南、西、北

  1、观察地图,认识方向标。

  2、通过内蒙古自治区,海南,*,上海四个地方,在地图上认识东南西北。

  3、 小结: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4、活动记忆。

  四、闯关大行动

  第一关:“五岳”命名我能行!

  第二关:东、南、西、北我能辨!

  第三关:灵活运用我最棒!

  第四关:智慧生活我能行!


二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菁华3篇)(扩展3)

——二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 (菁华3篇)

二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1

  教学内容:

  人教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第3840页: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与实际操作中,感知角的基本特征。

  2、利用角的特征来发现角,画角,创造角。

  3、在小组合作中养成倾听的*惯,培养口头表达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上课前,将学生按作为分成5个小组,师在黑板右边写着:星级小组,及1、2、3、4、5字样。接着说明星级小组评比方法。

  上课

  师(拿出一个五角星):同学们,喜欢这个吗?

  生:喜欢。

  师:怎样的小朋友可以得到五角星呢?

  生:上课好,听得认真的

  生:举手积极

  师:为什么叫五角星呢?

  生:因为它有五个角。

  师:谁上来找找?

  生上台指五角星的五个角(点了一下角尖)。

  师:老师有个小小的问题要补充,刚才这个同学指得太快了,只指了个头,应该还有什么?

  生:边,2条边。

  师:谁再来指?

  生上台指(这次是将整个角捏住)。

  师:看老师怎么指。(指点、边)大家一起跟老师指。同桌2人互相指。

  生拿起桌上的'五角星互相指角。

  师:张老师看大家指得都很好,每个小组加一个五角星,现在你们是几星级了?

  生:一星级。

  师:下面我们继续学*,拿出三角板,看看上面有几个角?互相指一指。(后补充:看谁指得好)

  师(指名一学生拿三角板上):大家看好了,看他指的是否和大家一样?

  生指。

  师:同意的给他鼓鼓掌。

  再指名一学生上台指。

  师:找一个你自己最喜欢的角,轻轻压它的头,有什么感觉?

  生1:痒痒的。

  生2:有点痛。

  生3:尖尖的。(板书:尖尖的)

  师:再压压边,有什么感觉?

  生1:滑。

  生2:温柔。(课堂上出现一阵笑声)

  生3:舒服。

  师:为什么会舒服?

  生:**的。

  生:直直的。(板书:直直的)

  师:请大家在自己的身边找一找,哪些地方有角。

  生1:桌子上的角。

  师:请指出。

  生上台指桌面上的4个角。

  师:对,这张长长的桌子有4个角。

  生2:这个铅笔盒上有角。

  师(举铅笔盒):大家看看,这个头是(生:圆圆的),所以(不是角)。

  生3:书(用手指)。

  师:书本有4个角。

  生4:门。

  师:上来指一指。

  生指教室门上的角(4个)。

  师:大家找的很好,老师这儿有几张图,看谁能找出角,把它指出来。(课件出示剪刀图)

  生1指剪刀头。

  师:同意吗?(生不同意)谁来说说不同意的理由。

  生:有一条边是弯弯的,不能算。

  师:回答的很好,给第二小组加一个五角星。

  生2:指剪刀把上突出的部分。

  师:这个是角吗?

  生:不是。

  师:到底这个角藏在哪里呢?再仔细找找。

  生3:指剪刀张开部分。(课件显示找正确了)

  师:大家一起来做运动,描一描角。这个角找得好辛苦呀!下面来看这个(显示插一根吸管的可乐罐)。

  生指吸管上的角。

  师:你也找对了吗?对的给自己鼓励一下。

  师:看看钟面上的。出示第三幅图:一个钟面。

  生指分针和时针的夹角。

  师:很好,我们一下子就找到了三个角。现在我们把这些角的外衣脱掉,来仔细看看。(课件显示3个角)

  师指第一个角:这个点叫什么?

  生:起点。

  生:顶点。

  生:点。

  师:(板书顶点)这两条呢?

  生:边。(师板书:边)

  师:请同学们指这个角(第二个角)的顶点和2条边。

  生指。

  师指第三个角:看你指的是否和大家一样。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些是不是角,是的请露出你的笑脸,不是的用哭脸表示。

  逐个判断:1、两条边没连上的(离得较远);

  2、正确的;

  3、一边是曲线的。

  师:为什么不是?

  生:因为有一条边是圆圆的。

  4、两条边没连上的(离得较*);

  师:为什么不是?

  生:两条边没有连住。

  师:没有顶点了。

  5、正确的。(要求学生指出顶点和边)

  师:刚才大家表现得很好,每个小组再加一个五角星。现在是几星级了?还是二星级的别灰心,因为还有(生:机会)。

  师:这是老师画的一个角。大家也想画画吗》

  生画角。师提醒不要用波浪线画角,有的尺子的一条边是波浪线的。

  很快有学生画好了。

  师:画好的,再好一个。

  生继续画,有的还没画好,有的2个都画好了。

  师:画好的小朋友把漂亮的姿势摆出来,让老师一看就知道你已经画好了。

  师:谁愿意把你画的角展示给大家?

  生1上台展示:画了2个。

  师:你是怎么画的?

  生1:先画一条边,再画一个点

  师插:叫什么?

  生:顶点。

  生1:再画一条边。

  师:我知道了,他是先画

  生2展示。

  师:你是怎么画的?

  生2:先画2条边,再画顶点。

  生3展示:画了2个三角形。有学生叹气。

  师:为什么?他画了2个三角形,其实他画了几个角呀?

  生:6个角。

  师问生3:你是不是描出来的?

  生3:是的。

  师:大家想不想知道老师是怎么画的?

  生:想。

  师边画边说:先画一个顶点,再画一条边有没有和老师一样画的?(有几个学生举手)大家用老师这样的方法再画一个角。

  生画,师提醒:角的嘴巴可以朝上,也可以朝左边。

  师:画角就到这儿。下面我们来做游戏。

  要求学生用信封里提供的材料做角,材料有:绳子,图钉,长方形小纸片,小棒。可以自由选择。

  生做角。

  师:做好后将你的角展示给同学看,你的角在哪里。

  有学生开始展示。

  师展示一学生的角(用纸片和图钉做的):你们看看,这个角会怎样?

  生:会变形。

  师:对,可以变形,它的嘴巴可以张大,也可以缩小。(边说边演示)

  有一个学生说象:剪刀。

  师:做好的可以展示给听课老师看看。

  师:我们今天学了什么?

  生:认识角。(师板书)

  评课意见:

  总体感觉:从这堂课的总体效果来说,我认为执教者已经树立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课堂很活跃,有很多值得我学*的地方:

  一、学生的动:

  1、叶圣陶先生倡导的六大**,新课程提出的让学生自主、合作、交流的学*方式,都是为了让学生动起来,在动的过程中学*数学,在动的过程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这堂课的很多地方正体现了这一点:从2次不同要求的指五角形的角,到感受三角板上的角,找身边的角,到后来画角、做角,学生动起来了,而且动的很充分,学的很充分,角的知识就这样在学生的动中被消化、吸收。

  2、课堂的动态生成。这堂课上得很精彩,因为有很多学生的回答是动态的,非预设的,反映了学生的真实想法。下面我说一处亮点:在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时,老师问学生:压边有什么感觉?第一个学生回答是:滑。第二个学生回答是:温柔。这时课堂上还出现一阵笑声。第三个学生回答的是:舒服。这三个回答虽然是学生的真实感受,但看似与正确答案无关。(当时我也很体上课教师担心:该如何引导)很快,老师的一句为什么会感到舒服?就轻易的得到了**的、直直的的好答案。巧妙的引领,真实的体验,是那么的自然无痕,让听课的我也感到是那么的舒服!

  二、学生的笑

  整堂课感觉学生学得很开心,笑声阵阵,我认为主要原因又以下几个:

  1、体现了学生的自主。

  首先是教师珍视学生的回答,创设了良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敢于说出不同的、真实的感受。如在讲角的概念时的那段精彩的引领。当学生的回答得到老师的肯定时,就有了开心的笑。

  2、知识不再是全靠教师的授给,而是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自主体验,不断得到的成功体验使学生对学*更有兴趣,更乐于学*,所以在课堂上,学生有了更多的成功的笑。

  3、教师观念转变了,对学生更尊重了,教师对于学生的表现更多的是肯定的评价、激励,好象没听到错、不好等话语,以前常说的失败,更多的被成功是成功之母所代替。这也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更增添了不少骄傲的笑声。

  4、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星级评比从上课开始就进行了,提高了学生的学*兴趣;用笑脸和哭脸展示学生的评价结果,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请学生用漂亮的姿势展示出来这些都让学生有了更多的笑。

  三、值得探讨的5个问题。

  1、教学目标的确定:数学教学的目标是从三个维度来确定的。张老师制定的第三个目标是:在小组合作中养成倾听的*惯,培养口头表达的能力。但实际在课堂中合作的成分并不大,学生交流的机会也挺少的。是否可以从此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学*数学方面去考虑。

  2、小组评价应有结果:虽然在黑板上已经展示了结果,但应在小结时对本次比赛进行总结、肯定,使学生的学*兴趣能更好的延伸,这也关系到评价的完整性。

  3、角的呈现方式应多样化。这堂课呈现的角基本上是朝右的,虽然在画角时,教师提到过可以朝上、朝左,但强调得不够,应该将角的形式多样化的呈现给学生。

  4、这张长长的桌子有4个角。书本有4个角。这两句话叙说不够妥当。课后的做一做1是这样描述的:说一说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我们教师的教学语言也应注意科学性。

  5、活动角的展示可否再充分些。活动角展示时不少学生还在做角,是否可以等学生做完了再展示。老师说的那些活动角的认识也应该让展示的学生来说,从学生的表现来看,他们应该能说也能够说完整的,而且这是下节课角的认识的知识基础。

二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发现、探究中心对称图形的有关概念和基本性质的过程,积累一定的审美体验。

  2了解中心对称图形及其基本性质,掌握*行四边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1.以魔术创设问题情境:教师通过扑克牌魔术的演示引出研究课题,激发学生探索“中心对称图形”的兴趣。

  【魔术设计】:师取出若干张非中心对称的扑克牌和一张是中心对称的牌,按牌面的多数指向整理好(如上图),然后请一位同学上台任意抽出一张扑克,把这张牌旋转180O后再插入,再请这位同学洗几下,展开扑克牌,马上确定这位同学抽出的扑克。

  (课堂反应:学生非常安静,目不转睛地盯着老师做动作。每完成一个动作之后,学生就进入沉思状态,接着就是小声议论。)

  师重复以上活动

  2次后提问:

  (1)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老师手中的扑克牌图案有什么特点?

  (2)你能说明为什么老师要把抽出的这张牌旋转1800吗?(小组讨论)

  (反思:创设问题情境主要在于下面几点理由:(1)采取从学生最熟悉的实际问题情境入手的方式,贴*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进一步感悟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所有新知识的学*都以对相关具体问题情境的探索作为开始,它们是学生了解与学*这些新知识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3)通过扑克魔术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获得的答案将是丰富的。在最后交流归纳时,他们感觉到,自己在活动中“研究”的成果,对最终形成规范、正确的结论是有贡献的,从而激发他们更加注意学*方式和“研究”方式。这也是对他们从事科学研究的情感态度的培养。学生勤于动手、乐于探究,发展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成为可行。)

  2.教师揭示谜底。

  利用“Z+Z”课件游戏演示牌面,请学生找一找哪张牌旋转

  180O后和原来牌面一样。

  3.学生通过动手分析上述扑克牌牌面、独立思考、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得到答案:

  (1)只有一张扑克牌图案颠倒后和原来牌面一样。

  (2)其余扑克牌颠倒后和原来牌面不一样,因此,老师事先按牌面的多数(少数)指向整理好,把任意抽出的一张扑克牌旋转180O后,就可以马上在一堆扑克牌中找出它。

  (反思:本环节是在扑克魔术揭密问题的具体背景下,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发现、总结、归纳,进一步理解中心对称图形及其特点,发展空间观念,突出了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探索性。从而培养了学生观察、概括能力,让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生的发现思维的火花。)

  (二)学生分组讨论、思考探究:

  1.师问:生活中有哪些图形是与这张扑克牌一样,旋转180O后和原来一样?

  生举例:线段、*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圆、飞机的双叶螺旋桨等。

  2.你能将下列各图分别绕其上的一点旋转180O,使旋转前后的图形完全重合吗?(先让学生思考,允许有困难的学生利用 “

  Z+Z”演示其旋转过程。)3

  .有人用“中心对称图形”一词描述上面的这些现象,你认为这个词是什么含义?

  (对于抽象的概念教学,要关注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力求让学生采取发现式的学*方式,通过“想一想”、“议一议”、 “动一动”等多种活动形式,帮助学生克服记忆概念的学*方式。)

  (三)教师明晰,建立模型

  1给出“中心对称图形”定义:在*面内,一个图形绕某个点旋转180O,如果旋转前后的图形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叫做它的对称中心。

  2.对比轴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列出表格,加深印象)

  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直线有一个对称中心——点沿对称轴对折绕对称中心旋转1880O对折后与原图形重合

  旋转后与原图形重合

  (四)解释、应用与拓广

  1.教师用“Z+Z

  智能教育*台”演示旋转过程,验证上述图形的中心对称性,引导学生讨论、探究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

  (利用计算机《Z+Z智能教育*台》技术,通过图形旋转给出中心对称图形的一个几何解释,目的是使学生对中心对称图形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

  2.探究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

  板书:中心对称图形上的每一对对应点所连成的线段都被对称中心*分。

  3.师问:怎样找出一个中心对称图形的对称中心?

  (两组对应点连结所成线段的交点)

  4*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吗?若是,请找出其对称中心,你怎样验证呢?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并回答。

  讨论:根据以上的验证方法,你能验证*行四边形的哪些性质?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并回答。

  讨论:根据以上的验证方法,你能验证*行四边形的哪些性质?

  5逆向问题:如果一个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那么这个四边形一定是*行四边形吗?

  学生讨论回答。

  6你还能找出哪些多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

  (反思:合作学*是新课程改革中追求的一种学*方法,但合作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否则合作学*将会流于形式,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所于我在上课时强调学生先独立思考,再由当天的小组长组织进行,并由当天的记录员记录小组成员的活动情况(每个小组有一张课堂合作学*参考表,见附录)。)

  (五)拓展与延伸

  1*文字丰富多彩、含义深刻,有许多是中心对称的,你能找出几个吗?

  2.正六边形的对称中心怎样确定?

  (六)魔术表演:

  1.师:把4张扑克牌放在桌上,然后把某一张扑克牌旋转180o后,得到右图,你知道哪一张扑克被旋转过吗?

  2.学生小组活动:

  以“引入”为例,在一副扑克牌中,拿出若干张扑克牌设计魔术,相互之间做游戏。

  (新教材的编写,着重突出了用数学活动呈现教学内容,而不是以例题和*题的形式出现。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历探究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的学*过程,使学生在合作中学*,在竞争收获,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同时能调节课堂的气氛,培养学生之间的情感。只有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意识才会充分地发挥出来。)

  四、案例小结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数学的重要性。”这两段话,正体现了新教材的重要变化——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学*内容更加贴*实际,同时强调了数学教学让学生动手实践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现实性的生活内容,能够赋予数学足够的活力和灵性。对许多学生来说,“扑克”和“游戏”是很感兴趣的内容,因此,也具有现实性,即回归生活(玩扑克牌)——让学生感知学*数学可以让生活增添许多乐趣,同时也让学生感知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生学*的数学应当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身边的数学”。这样,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必须回归于生活,学生就能在游戏中学得轻松愉快,整个课堂显得生动活泼。

二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3

  教学内容:

  人教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第3840页: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与实际操作中,感知角的基本特征。

  2、利用角的特征来发现角,画角,创造角。

  3、在小组合作中养成倾听的*惯,培养口头表达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上课前,将学生按作为分成5个小组,师在黑板右边写着:星级小组,及1、2、3、4、5字样。接着说明星级小组评比方法。

  上课

  师(拿出一个五角星):同学们,喜欢这个吗?

  生:喜欢。

  师:怎样的小朋友可以得到五角星呢?

  生:上课好,听得认真的

  生:举手积极

  师:为什么叫五角星呢?

  生:因为它有五个角。

  师:谁上来找找?

  生上台指五角星的五个角(点了一下角尖)。

  师:老师有个小小的问题要补充,刚才这个同学指得太快了,只指了个头,应该还有什么?

  生:边,2条边。

  师:谁再来指?

  生上台指(这次是将整个角捏住)。

  师:看老师怎么指。(指点、边)大家一起跟老师指。同桌2人互相指。

  生拿起桌上的五角星互相指角。

  师:张老师看大家指得都很好,每个小组加一个五角星,现在你们是几星级了?

  生:一星级。

  师:下面我们继续学*,拿出三角板,看看上面有几个角?互相指一指。(后补充:看谁指得好)

  师(指名一学生拿三角板上):大家看好了,看他指的是否和大家一样?

  生指。

  师:同意的给他鼓鼓掌。

  再指名一学生上台指。

  师:找一个你自己最喜欢的角,轻轻压它的头,有什么感觉?

  生1:痒痒的。

  生2:有点痛。

  生3:尖尖的。(板书:尖尖的)

  师:再压压边,有什么感觉?

  生1:滑。

  生2:温柔。(课堂上出现一阵笑声)

  生3:舒服。

  师:为什么会舒服?

  生:**的。

  生:直直的。(板书:直直的)

  师:请大家在自己的身边找一找,哪些地方有角。

  生1:桌子上的角。

  师:请指出。

  生上台指桌面上的4个角。

  师:对,这张长长的桌子有4个角。

  生2:这个铅笔盒上有角。

  师(举铅笔盒):大家看看,这个头是(生:圆圆的),所以(不是角)。

  生3:书(用手指)。

  师:书本有4个角。

  生4:门。

  师:上来指一指。

  生指教室门上的角(4个)。

  师:大家找的很好,老师这儿有几张图,看谁能找出角,把它指出来。(课件出示剪刀图)

  生1指剪刀头。

  师:同意吗?(生不同意)谁来说说不同意的理由。

  生:有一条边是弯弯的,不能算。

  师:回答的很好,给第二小组加一个五角星。

  生2:指剪刀把上突出的部分。

  师:这个是角吗?

  生:不是。

  师:到底这个角藏在哪里呢?再仔细找找。

  生3:指剪刀张开部分。(课件显示找正确了)

  师:大家一起来做运动,描一描角。这个角找得好辛苦呀!下面来看这个(显示插一根吸管的可乐罐)。

  生指吸管上的角。

  师:你也找对了吗?对的给自己鼓励一下。

  师:看看钟面上的。出示第三幅图:一个钟面。

  生指分针和时针的夹角。

  师:很好,我们一下子就找到了三个角。现在我们把这些角的外衣脱掉,来仔细看看。(课件显示3个角)

  师指第一个角:这个点叫什么?

  生:起点。

  生:顶点。

  生:点。

  师:(板书顶点)这两条呢?

  生:边。(师板书:边)

  师:请同学们指这个角(第二个角)的顶点和2条边。

  生指。

  师指第三个角:看你指的是否和大家一样。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些是不是角,是的请露出你的笑脸,不是的用哭脸表示。

  逐个判断:1、两条边没连上的(离得较远);

  2、正确的;

  3、一边是曲线的。

  师:为什么不是?

  生:因为有一条边是圆圆的。

  4、两条边没连上的(离得较*);

  师:为什么不是?

  生:两条边没有连住。

  师:没有顶点了。

  5、正确的。(要求学生指出顶点和边)

  师:刚才大家表现得很好,每个小组再加一个五角星。现在是几星级了?还是二星级的别灰心,因为还有(生:机会)。

  师:这是老师画的一个角。大家也想画画吗》

  生画角。师提醒不要用波浪线画角,有的尺子的一条边是波浪线的。

  很快有学生画好了。

  师:画好的,再好一个。

  生继续画,有的还没画好,有的2个都画好了。

  师:画好的小朋友把漂亮的姿势摆出来,让老师一看就知道你已经画好了。

  师:谁愿意把你画的角展示给大家?

  生1上台展示:画了2个。

  师:你是怎么画的?

  生1:先画一条边,再画一个点

  师插:叫什么?

  生:顶点。

  生1:再画一条边。

  师:我知道了,他是先画

  生2展示。

  师:你是怎么画的?

  生2:先画2条边,再画顶点。

  生3展示:画了2个三角形。有学生叹气。

  师:为什么?他画了2个三角形,其实他画了几个角呀?

  生:6个角。

  师问生3:你是不是描出来的?

  生3:是的。

  师:大家想不想知道老师是怎么画的?

  生:想。

  师边画边说:先画一个顶点,再画一条边有没有和老师一样画的?(有几个学生举手)大家用老师这样的方法再画一个角。

  生画,师提醒:角的嘴巴可以朝上,也可以朝左边。

  师:画角就到这儿。下面我们来做游戏。

  要求学生用信封里提供的材料做角,材料有:绳子,图钉,长方形小纸片,小棒。可以自由选择。

  生做角。

  师:做好后将你的角展示给同学看,你的角在哪里。

  有学生开始展示。

  师展示一学生的角(用纸片和图钉做的):你们看看,这个角会怎样?

  生:会变形。

  师:对,可以变形,它的嘴巴可以张大,也可以缩小。(边说边演示)

  有一个学生说象:剪刀。

  师:做好的可以展示给听课老师看看。

  师:我们今天学了什么?

  生:认识角。(师板书)

  评课意见:

  总体感觉:从这堂课的总体效果来说,我认为执教者已经树立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课堂很活跃,有很多值得我学*的地方:

  一、学生的动:

  1、叶圣陶先生倡导的六大**,新课程提出的让学生自主、合作、交流的学*方式,都是为了让学生动起来,在动的过程中学*数学,在动的过程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这堂课的很多地方正体现了这一点:从2次不同要求的指五角形的角,到感受三角板上的角,找身边的角,到后来画角、做角,学生动起来了,而且动的很充分,学的很充分,角的知识就这样在学生的动中被消化、吸收。

  2、课堂的动态生成。这堂课上得很精彩,因为有很多学生的回答是动态的,非预设的,反映了学生的真实想法。下面我说一处亮点:在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时,老师问学生:压边有什么感觉?第一个学生回答是:滑。第二个学生回答是:温柔。这时课堂上还出现一阵笑声。第三个学生回答的是:舒服。这三个回答虽然是学生的真实感受,但看似与正确答案无关。(当时我也很体上课教师担心:该如何引导)很快,老师的一句为什么会感到舒服?就轻易的得到了**的、直直的的好答案。巧妙的引领,真实的体验,是那么的自然无痕,让听课的我也感到是那么的舒服!

  二、学生的笑

  整堂课感觉学生学得很开心,笑声阵阵,我认为主要原因又以下几个:

  1、体现了学生的自主。

  首先是教师珍视学生的回答,创设了良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敢于说出不同的、真实的感受。如在讲角的概念时的那段精彩的引领。当学生的回答得到老师的肯定时,就有了开心的笑。

  2、知识不再是全靠教师的授给,而是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自主体验,不断得到的成功体验使学生对学*更有兴趣,更乐于学*,所以在课堂上,学生有了更多的成功的笑。

  3、教师观念转变了,对学生更尊重了,教师对于学生的表现更多的是肯定的`评价、激励,好象没听到错、不好等话语,以前常说的失败,更多的被成功是成功之母所代替。这也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更增添了不少骄傲的笑声。

  4、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星级评比从上课开始就进行了,提高了学生的学*兴趣;用笑脸和哭脸展示学生的评价结果,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请学生用漂亮的姿势展示出来这些都让学生有了更多的笑。

  三、值得探讨的5个问题。

  1、教学目标的确定:数学教学的目标是从三个维度来确定的。张老师制定的第三个目标是:在小组合作中养成倾听的*惯,培养口头表达的能力。但实际在课堂中合作的成分并不大,学生交流的机会也挺少的。是否可以从此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学*数学方面去考虑。

  2、小组评价应有结果:虽然在黑板上已经展示了结果,但应在小结时对本次比赛进行总结、肯定,使学生的学*兴趣能更好的延伸,这也关系到评价的完整性。

  3、角的呈现方式应多样化。这堂课呈现的角基本上是朝右的,虽然在画角时,教师提到过可以朝上、朝左,但强调得不够,应该将角的形式多样化的呈现给学生。

  4、这张长长的桌子有4个角。书本有4个角。这两句话叙说不够妥当。课后的做一做1是这样描述的:说一说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我们教师的教学语言也应注意科学性。

  5、活动角的展示可否再充分些。活动角展示时不少学生还在做角,是否可以等学生做完了再展示。老师说的那些活动角的认识也应该让展示的学生来说,从学生的表现来看,他们应该能说也能够说完整的,而且这是下节课角的认识的知识基础。


二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菁华3篇)(扩展4)

——二年级上册数学练*课教案 (菁华3篇)

二年级上册数学练*课教案1

  一、导入新课探究新知。

  1、多媒体出示"小熊开店"的动画情景。

  2、今天小熊的超市开张可热闹了,店里的商品真是样样齐全,还有小朋友门特别喜欢的物品,看看都有那些物品,价钱是多少?

  3、来了几位顾客看看他们买什么?

  4、提出问题:小狗买4辆*需要几元?

  (1)你们能帮帮小熊算出一共需要多少钱吗?

  (2)学生汇报,老师板书:5×4=20(元)

  (3)你能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吗?

  (根据乘法口诀四五二十。)

  5、小猫拿了20元钱也准备买*,请你们再帮它计算能买几辆*好吗?

  (1)学生列式老师板书:20÷5=

  (2)为什么这样列式,你能说出理由吗"?

  (3)你是怎样想商的,请你们各小组讨论一下。

  (1辆5元,2辆10元,3辆15元,4辆20元,

  所以20÷5=4,商是4。)

  (先想5×?=20再想口诀?五二十,四五二十,所以商是4。)

  (4)同学们想的都很好,那你们觉得用那一种方法好呢?(用乘法口诀计算比较好。)为什么?

  6、对了,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用乘法口诀求商。(老师板书课题)原来用口决求商这么好,我们来试一试好不好?

  老师出示题,学生说出商并说出相应的口诀。

  二、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天就要下雨了,小蚂蚁正忙着般家呢,他们干什么?你能算出需要几只蚂蚁运完吗?

  学生独立完成在集体交流27÷3=9(只)

  2、数学游戏小鸟找家。

  (1)游戏规则:有着四个鸟笼,每个鸟笼上都有一句乘法口诀,一些同学得手上有一道除法算式,应用那句口诀求商,就把算式卡片贴在相应的鸟笼上。

  (2)一群小鸟出去捉虫子,天黑了他们找不到家了,你们能帮他们找到家吗?

  (3)学生集体活动全班进行检查。

  3、数学游戏二接力赛。

  (1)游戏规则;7个小组代表7种动物如:小鹿队,小兔队,等等,黑板上有7组除法计算题每小组同学依次上台计算看那组同学做得最快就奖给那组同学一个奖杯。

  (2)森林的动物们要举行一次接力赛,你们想不想参加?那我们现在就开始吧,各小组准备。

  (3)学生进行比赛后讲评。

  三、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二年级上册数学练*课教案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5页例4、例5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正确地数百以上、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

  2、正确地用万以内的数表达和交流信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感。

  3、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活动,培养自主探索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数“翻坎数”,万以内数的组成。

  教具、学具准备

  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兴趣

  (1)教师用课件(或挂图)出示两堆小棒:一堆97根,另一堆5根。让学生猜一猜两堆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兴趣。

  (2)学生汇报自己的猜想,并说说为什么。

  二、主动探究,建立模型

  1、数一百零几

  (1)99之后再数1根是多少?100之后再数1根是多少?强调“一百”与“一”之间一定要加1个“零”。

  (2)101之后再数1根是多少?看着上图一起数一数,明确一百零几中间有1个

  “零”。

  2、数一百零几与一百几十

  (1)学生拿出整的100根小棒和散的20根小棒各放一堆。

  (2)同桌相互数一数,检查一下是不是符合要求。

  注意109是“100”与“9”合起来,110是100与10合起来,突出101与110的区别。

  (3)引导学生观察120根是1个100,2个10。(让学生动手捆1个大捆,2个小捆)

  (4)引导学生发现120就是由1个100和2个10组成的。

  3、在计数器上数一百九十几到二百几十

  (1)教师出示计数器,拨出197,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197的组成。

  (2)让学生接着往下数,当数到199到200时,怎样拨?

  ①观察个位,9个一再数1个一是多少个一?(10个一)10个一又是多少?(10个一是1个十)在计数器上怎样表示?(在个位上拨去10个一,在十位上拨上1个十)

  ②观察十位,已有10个十。10个十是多少?(10个十是100)在计数器上又怎样表示?(在十位上拨去10个十,在百位上拨上1个百)

  4、类比迁移

  (1)突出990与1000。

  教师出示计数器,拨出990,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990的组成。请学生再拨上10,怎么拨?怎么数?

  [点评:在操作活动中,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结合计数单位,突出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突破由十到百、由百到千这个翻坎数。]

  (2)突出1010,1020。

  ①1000之后再数10,在计数器的哪一位上拨?(十位)拨几个?(1个)1000加10读作一千零一十,突出必须在“一千”与“一十”之间加1个“零”。

  ②1010之后再数10怎么拨?

  ③从1020再拨到1300怎么拨?

  ④从1300拨到1400可以怎样拨?

  ⑤同桌互动:使用计数器一十一十地拨,从880拨到1100,一边拨一边数。提醒学生遇到困难,可以寻求同伴或者老师的帮助。然后抽学生演示,教师重点指导990、1000和一千零几十的拨法及数法。

  (3)突出20xx,20xx。

  ①1900之后再数10,在计数器的哪一位上拨?拨几个?是多少?(1910)依次到1990。

  ②1990之后再数10,十位上是多少?(10个一十)十位上怎么办?(10个一十是一百)百位上是多少?(10个一百)百位上怎么办?(10个一百是一千)千位上又是多少?(2个一千是二千)

  ③从20xx到20xx,在计数器上可以怎样拨?

  三、巩固新知,深化拓展

  1、接龙游戏(教师重点指导“翻坎数”)

  (1)一个一个地数,课堂活动第1题。(老师和全班学生接龙)

  (2)一十一十地数,课堂活动第2题。(男、女同学接龙)

  (3)一百一百地数,课堂活动第3题。(各大组接龙)

  (4)一千一千地数,课堂活动第4题。(全班齐数)

  2、拨一拨、说一说

  (1)先拨3500,再说由()个千和()个百组成。

  (2)先拨4020,再说由()个千和()个十组成。

  (3)先拨6003,再说由()个千和()个一组成。

  3、说一说

  (1)5400是由()个千和()个百组成。

  (2)4070是由()个千和()个十组成。

  (3)2496是由()组成。

  四、课堂小结

  你会数万以内的数吗?数数时要注意什么?通过学*你还有什么收获?

二年级上册数学练*课教案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能正确找、画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通过动手操作等活动,初步感性地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及合作能力。

  3、通过对生活事物及相应图形的欣赏,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陶冶情操。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对称现象

  教学难点:

  能正确找、画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具准备:

  课件、各种对称的图片,剪刀,长方形,正方形,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猜一猜、激趣导入。

  师:在这花儿盛开的季节里,昆虫们欢快的飞舞着,看!它们向这儿飞来了,不过它们只有半个身影。它们说:“只要你猜对它们是谁,它们就会出现。”

  师:请你猜一猜它们分别是什么?(课件出示:蜻蜓、蜜蜂、蝴蝶的半个身影,让学生猜一猜,猜中的就出示昆虫的另一半。)

  师:同学们真棒!那你们仔细观察这些昆虫,你发现了什么?

  生:它们两边都是一摸一样的。

  师:像上面的左右两边都一样的物体,我们把它叫做对称。这节课我们来学*更多对称的知识。

  观察、感知,互议自己的发现。有的同学从图案的形状上观察出对称的特点。

  汇报自己的发现:这些图形的两边都是一样的。

  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轴对称图形。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剪一剪,教学教科书29页例1

  (1)老师示范,先将一张纸对折,再画一画,最后沿画的线剪。打开是一件上衣。

  (2)学生模仿,做一个剪纸。学生动手剪时,师:用剪刀时注意安全,不要伤到自己的小手。

  完成后观察这件上衣有什么特点?(是对称的)

  (3)小组内说说你是怎样剪对称图形的?

  (4)展示学生剪的作品。(把优秀作品贴黑板)

  师:同学们剪得都很漂亮,在对称图形的中间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所有图形的中间都有一条折痕。

  师:对,这些图形中间都有一条折痕,这条折痕把这个对称图形分成了左右(或上下)完全一样的两部分。那咱们能给这条折痕起一个名字吧!这条折痕在数学王国中叫做对称轴。(板书:对称轴)翻到教材29页,拿出剪刀、长方形纸,照样子剪一剪,剪好后展示自己的。作品。

  刚才我们发现图片里都是对称的图案,能不能通过我们的小手也来找一找对称图形呢?

  2、折一折

  (1)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纸先左右对折,打开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左右对称)再上下对折,又发现了什么?(上下对称)

  (2)拿出准备好的正方形纸片折一折,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

  (上下对称,左右对称,对角也对称。)

  (3)拿出准备好的圆形纸折一折,你又有什么发现?(不管怎样对折,都是对称的。)

  教师小结:通过对折,我们知道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都是对称图形。

  师:先用直尺标齐,再用虚线画出对称轴。

  学生自由发言。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课本29页,做一做。

  图形中哪些是对称的,画出它们的对称轴。

  2、下面的字母、数字和汉字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它们各有几条对称轴?

  1、2、3、4、5、6、7、8、9

  3、教材第33页练*七第1—3题。

  四、回顾整理,拓展延伸

  1、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2、师小结:同学们都说对称图形很美,是啊!只要我们用眼睛仔细去观察,用双手去创造,就能用对称图形把生活装扮得更加美好!


二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菁华3篇)(扩展5)

——数学教研组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工作总结

数学教研组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工作总结

  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书面材料,它能够给人努力工作的动力,为此我们要做好回顾,写好总结。那么如何把总结写出新花样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数学教研组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工作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数学教研组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工作总结1

  我校开展课堂渗透法制教育工作已经一学期,“教数学,学法制”校本教研活动也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对我组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方法。

  (1)要有统筹计划、全面渗透的意识。开展渗透教育的目标是希望学生在学*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法制教育,从而引导他们从小学法、知法和守法,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这种目标不是一蹴而就、靠一次渗透教育或在哪一门课渗透就能实现的,需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开展渗透,需要在凡是可以进行渗透的课上都进行渗透才能达到。这需要各级教育部门、学校、教师的重视和支持,才能把这项工作开展下去。

  (2)要有主动渗透的意识。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圣地,开展法制渗透教育就是要在教书的同时达到育人的目的。因此,教研组、教师在备课时要结合教材内容,有针对性地查找可以渗透的法律法规,主动渗透到教学中去。

  (3)教师要具备一定的法律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在教学中不断向学生渗透法制知识,真正达到法制渗透教育的目的。

  二、把握渗透教育的技巧:

  (1)要自然融入,有机渗透。前面我们提过,法制渗透教育是在不影响主课堂教学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法制教育,它注重的是从小培养学生的法律观念而不是向学生灌输法律条文。因此,教师要掌握好渗透教育的技巧,力求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要避免机械通读条文的教育方式。对青少年学生通读法律条文,学生对抽象死板的条文不理解,达不到渗透教育的目的。二要掌握渗透教育的时间度。渗透教育是在保证主课堂教学的前提下开展的,不能占用太多的教学时间,多则几分钟,少则几十秒,只要能向学生输送了点滴法律常识,使他们的法律意识因此有了一点积累,或者只是对哪个法律问题有了一点思考、一点感悟,就达到渗透的目的了。

  (2)要根据不同年龄层学生的思维方式与接受能力特点,以及主课堂的授课内容,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教学方式,避免生搬硬套、事倍功半。对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要采取启发引导式。如教师可以举一些案例,引导学生说出哪些是合法的,哪些是违法的;可以让学生收集生活中遵纪守法或违法犯罪的例子;可以通过表演一些生活实例,让学生说说什么行为是法律允许,什么行为是法律不允许的。对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可相应采取法理思维的方式。如可让学生进行案例分析、讨论等等。

数学教研组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工作总结2

  为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普通中小学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的通知》及省地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培训会精神,我校数学教研组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做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这项工作。具体工作情况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职能作用。

  为确保我校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的有序、有效开展,我校成立了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并明确分工各自的任务。

  二、制度保障。

  将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纳入对全校的.年度目标考核,列入“十二五”中小继教考核的重要内容,并作为“六五”普法的考核内容,将考核结果与校长、领导班子和教师的绩效考核、评先选优挂钩。

  三、配齐配足教师用书

  我校配置了《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并提前发到每一位教师手中。

  四、加强培训,提高认识,重抓落实。

  组织全校教师召开了“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培训会。并且对各位老师提出严格要求,每位老师务必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按时保质完成“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各项任务,及时上报有关资料;“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务必做到三个百分之百:百分之百的学校开展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百分之百的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百之百的教师参与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

  五、教师的评价

  通过*期教师们对《学科教学与法制教育》的培训、学*、运用,普遍教师都觉得这是一种极好的教育方法,是一种似有意又似无意地在教学过程中植入了法制知识的教育教学手段,是值得推广的。通过*期来在教学过程中对法制教育的实施运用,学生们的意识行为有所改变;原先那些老是损坏公共财产,不爱护公物的学生的意识形态提高了,不在随意损坏学校的公共财产了,甚至当他们见到极少部分低年级学生有此行为时,他们还会加以劝告、阻拦;*时爱流言蜚语的那部分学生,也好像突然变了个人似的。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期看。首先,如何把“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得得心应手,是非常重要的一大难题,也是大部分教师关注和考虑的问题。也就是说,在学科教学中,如何更好地、有效地把法制教育自然的渗透到学科教学中,与堂课的学科教学内容相结合的法制知识系统化、简明扼要化地融入教学中去,既不去占用过多的教学时间,又让学生在学*中了解法制知识、受到教育,这确实是需要去做精心的设计、安排,才能做到相互照应,相互兼顾,才如实地达到预期的教育教学效果。其次,如何才能打破原先那种只为教学而教学,只以传授书本知识为主,忽视了教学中渗透教育,导致教育和教学分了家、脱了节的教学方法。已走成的轻车熟路,现在要突然之间在学科教学中去处理好如何渗透法制教育,有的教师可能一下适应不过来。

  七、下一步的打算

  为了解决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使这种教育教学方法能在我县得到更好的推广和运用,针对问题初步打算用以下解决方法:

  1、继续深化培训学*。采用培训或者自学等可行方式,使每一位教师对法制知识、对渗透方法掌握得更加熟练,能在教学中运用起来得心应手。

  2、组织上公开课、听示范课。公开课上要求上课教师必须使用渗透法,课后组织全体教师进行讨论,指出优点及不足之处。

  3、组织或要求各校组织法制知识竞赛活动,开展或要求开展一些关于法制知识演讲比赛。


二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菁华3篇)(扩展6)

——渗透法制教育总结3实用五篇

  渗透法制教育总结3 1

  一、感悟收获

  通过培训,使我思想灵魂得到了洗礼,并且深刻地认识到了当今法制教育刻不容缓,明白了教师不仅教书,还要育人的道理。在培训中我了解什么叫“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那就是以各学科的教学内容为依托,充分利用学科中固有的教学内容、教育契机和教学便利,有意识、有计划而又适度地渗透相关法律知识和法治理念的教育,以增强学生法制意识,激发学生法制情感,培养学生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惯和能力。

  通过本次培训,我还了解到如何在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方法:

  1、尊重教材教、教学,科学导入,分量适中、目标恰当,有机统一、一箭双雕。

  2、创设适当的情景,要找准渗透点,所渗透的法律知识不能过深,频率不要过高,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五分钟。

  3、贴*实际、贴*生活、贴*学生,不牵强附会,自然和谐。

  总之,在教学活动中如果能恰当地渗透法制教育,不但不会增加学生的学*负担、心理负担,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法制素养,增强学科知识与社会、法制三者的联系,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从而让学生接受法制教育的过程,变成一个主动、快乐的学*过程,甚至是不知不觉的过程,即已完成法制教育的任务,既不会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也不会增加学生。当然这样的结果是不会伤害学科本身的。

  二、我应该做的事

  通过培训深感法制教育渗透学科教学的重要性,紧迫性。蓝天给白云的是一片洁白,海水给鱼儿的是一片温馨,呵护学生的心灵,就给学生的一片新天地。要能在教学中顺畅的渗透法律知识我感到首先就是要加强法律知识的学*,提高自身法制素养,解决好“一桶水”和“一碗水”的关系;其次就是了解学科教学中可渗透法律知识的点和可渗透的法律知识,这样才能打有准备的仗;再次是要精心备教,舍得花时间、精力准备拟渗透的法制内容,认真研究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教育教学方法,增强教学吸引力和感染力,从而实现学生学科素养和法制素养的双提升,真正的做到让学生在获得文化知识的同时,也成为一名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的好公民。

  渗透法制教育总结3 2

  转眼间,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又将接*尾声了,现将自己本学期的收获和感想做个简单的工作总结,帮组梳理下自己的教学工作,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上有所提高。现在将本学期个人法制渗透计划如下:

  一、数学题中融入法制教育

  正确认识法制教育的重要性,树立牢固的法制教育意识,并在日常教学中能够自觉地渗透法制教育。学*过程中,重点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评价标准》等与教育有关的法律法规,开展教师写一些心得体会,进一步加深对法制教育的认识。在数学教学中,结合时事,结合法制教育,把有关法制方面的资料编入题目中,让学生在练*过程中接受法制教育。在教学《比例的意义》时,跟学生说明:**是祖国的象征,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尊重和爱护它,不能随便制作**。要对学生进行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主要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法》的有关规定。

  二、教学内容针对法制教育

  普及青少年法制知识,把法制教育纳入教育大纲、计划,做到计划、教材、课时、教师四个落实,既有课堂教育,又有丰富生动的活动,并确保课时到位,充分运用思想品德课、班会讲授法律知识,在相关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开设法制教育的专门课程,使法制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结合,加强自护教育,只有知法懂法,才能进行自我保护,才能健康成长。《节约用水》的教学过程中,结合量的计量、简单的统计及比例等知识,通过运用调查、实验、观察、估算、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使学生感受到“节约用水”的现实性和迫切性,增强“节约用水,从我做起”的责任意识,进行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主要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8、9条。

  三、数学游戏涉及法制教育

  《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活动这样要求:教师应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例如,在进行口算抢答游戏时,常常出现个别同学站起来回答,在不知道答案的情况下盲目抢答,使游戏无法进行。针对这些现象,我在讲清游戏规则的同时,利用这一时机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让学生知道:游戏中的规则就好比国家的法律,大家在游戏时不遵守规则,游戏就无法进行。四、数学实践践行法制教育

  任何教育活动只有融科学性、趣味性于一炉,效果才会变得显着。为此,我认为在数学实践活动中适时融人法制教育效果会更好,这样法制渗透不局限在课堂,而是课内外结合,学玩结合。在法制教育的方法上,既要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内容,又要拓展新的途径,总之,从理论上、行为上参与社会责任与社会义务的学*,达到学法、知法、懂法、守法和用法的新境界。

  总之,加强小学生普法教育,是整个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每一个人共同的努力。

  渗透法制教育总结3 3

  通过一个学期的语文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教学,我自身的法律应用能力也得以增强,让我在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法制教育受益匪浅。

  一、通过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教学,使我进一步认识到法律知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加强学校法制教育,是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的法定责任,是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的重要基础工作,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及法律常识办公室明确规定把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作为对学生实施法制教育的主要途径,要求“将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渗透到相关学科教学中”。这一要求,阐明了今后学校的法制教育实施方式和教学方法,对我们今后的教育工作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性。

  二、通过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教学,使我进一步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工作能力和方法。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应当遵循尊重教学、科学导入,分量适中、目标恰当,有机统一、一箭双雕的原则。渗透法制教育要创设适当的情景,要找准切入点,频率不要过高。从具体到一节课的时间占用来看,最简单的,只要求告知学生法律法规名称,最复杂的,占用时间也一般不会超过5分钟。其次,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在方法上有明确的要求,即“贴*实际、贴*生活、贴*学生”,并作了相应设计。只要坚持这些原则,学生接受法制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主动、快乐的学*过程,甚至于有时是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即已完成法制教育的任务,既不会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也不会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更不会伤害学科本身,达到双赢目的。

  三、通过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教学,让我深刻认识到当今法制教育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渗透式教学刻不容缓,让我更明白教师“教书育人”的真正含义;让我高中各年级课件教案*题汇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认识到学生不仅知识水*的高低跟我们教师有关,他们的自身素质、道德观念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我们教师对他们教育了多少。所以,现代的教师不仅要传授给他们文化知识,还要时时进行渗透法制教育,将教学与法制教育有机地结合,让我们一起共同努力,创建一个新型法制型社会,从学校开始。

  总之,法制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是一个大课题,有待于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去探讨和研究。我们要切实按照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去做,在法制渗透方面探索一些可行的途径,把传授科学知识同法制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教育培养合格人才。

  渗透法制教育总结3 4

  20xx年11月21日年我校举行了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师学*会议。听了2节不同学科的示范课说课并进行了讨论。总的感觉,这次学*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主题明确,突出了学科如何渗透法制教育;二是学*形式注重示范性,2节示范课说课分别从不同学科演示说明了学科如何很好地进行法制教育渗透的问题。我认为,作为教师应有如下要求:

  一、每个教师都应树立和强化学科渗透的观念和意识。把“学科渗透”的观念牢牢地扎根在心里,化为内心信念,再转化为自觉行动。

  二、用心学*、思考和研究。“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们每个人都有体会,凡事只要我们用心了,效果肯定不一样。所以,我们必须用心学*、思考和研究学科渗透问题,用心学*、思考和研究对学校有用、对学生有益的如何“做人”的问题。

  三、用力实践和探索。给力就是要不遗余力,不怕吃苦和受累,不怕劳心劳力,只要有利于学生“做人”的养成,在所不惜。“教育必须对生命丰富的、差异的、深刻的内涵作出回应。”执着是生命中最美的东西。我们从事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在我们的生命航程中,因教育而赋予了我们许多的亮点和精彩。

  四、毫无疑问,教育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创新的意义在于不断适应学校法制教育的新形势、解决学校法制教育的新问题、探索学校法制教育的新方法、新模式、新途径。每个教师都应该关注并致力于学校法制教育的创新。这需要我们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需要我们不断加强自身的理论学*、实践锻炼和自我反思,需要我们有敢于打破传统、置疑一切的勇气。

  五、教师的言传身教、润物无声。一个学生就是一本丰富的书、一个多彩的世界。学生是鲜活的生命体,每个人都独一无二、不可复制。要培养他们成长、**、成才,成为他自己,首先得尊重他们,从思想上、感情上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个性。其次要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引导他们、感染他们、影响他们。简单地说,要教育学生成为遵纪守法的人,你首先是一个遵纪守法者。

  总的感觉,这次学*主题明确,突出了学科如何渗透法制教育;培训形式注重示范性,分别从不同学科演示说明了学科如何很好地进行法制教育渗透的问题;突出了参与与互动,讨论很热烈,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很投入。

  通过这次学*,有很多的收获的启发,我相信在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观念上有了进一步的深化,在具体操作上有了更多一些的感受,在今后的工作思路上更加清晰,从而为今后更加搞好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渗透法制教育总结3 5

  在本学期的工作中,我考虑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质,用适当的方法,适当的语言,适当的形式,向其展示法制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实用性,现将本期我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数学题中融入法制教育

  在数学教学中,我采用在编题时,结合时事,结合法制教育,把有关法制方面的资料编入题目中,让学生在练*过程中接受法制教育。在教学《纳税》时,进行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渗透《宪法》第五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一条的内容。

  二、教学内容针对法制教育

  加深学生对社会现象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使学生知道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进行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主要渗透《宪法》第56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4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1条。

  三、数学游戏涉及法制教育

  《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活动这样要求:教师应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四、数学实践践行法制教育任何教育活动只有融科学性、趣味性于一炉,效果才会变得显着。为此,我认为在数学实践活动中适时融人法制教育效果会更好,这样法制渗透不局限在课堂,而是课内外结合,学玩结合。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