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蚂蚁》教案 (菁华3篇)

首页 / 教案 / | 2022-12-01 00:00:00 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蚂蚁》教案1

  活动由来:

  户外散步时,两名幼儿为鱼池内蚂蚁爬上叶子这一现象发生争论,并围绕“蚂蚁会不会游泳”讨论不停,这一争论引起许多小朋友的好奇。为满足幼儿对蚂蚁探究欲望和好奇心生成了此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通过不同材料,创设不同情境,激发了幼儿探究的兴趣。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蚂蚁,培养幼儿自己寻找科学答案的能力,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2、培养幼儿喜欢对身边现象大胆猜想、主动探究的好*惯。

  3、鼓励幼儿在活动中互相帮助、友好协作。

  活动准备:

  1、小碗、水、小棒、石头、纸等。

  2、蚂蚁较多的场地。

  重点、难点:

  重点:幼儿能够带着问题参与实验并寻找出答案。

  难点:幼儿运用多种现场材料救助蚂蚁。

  活动过程:

  1、讨论:蚂蚁会不会游泳?

  教师七次有的幼儿认为蚂蚁会游泳,有的说不会,蚂蚁到底会不会游泳呢?

  幼:小蚂蚁不会游泳,它停在叶子上是求生呢!

  幼:蚂蚁会游泳,不然它怎么会游到叶子上去呢?

  大家各抒己见,并且争得面红耳赤,不过多数幼儿赞同蚂蚁会游泳的看法。

  2、蚂蚁到底会不会游泳?幼儿带着疑问拿着小碗开始进行探索。

  “蚂蚁到底会不会游泳我们怎么样才能知道呢?”我问幼儿。小朋友说:“我们捉它看看。”“捉了放在那里呢?”我反问,幼儿说:“拿个小碗吧。”于是幼儿带着疑问拿着小碗来到操场上迫不及待地开始实验了。他们将蚂蚁轻轻放在自己的碗巾看看蚂蚁会怎样。

  幼:小蚂蚁爬得太快了。

  幼:是呀!它们和在地上爬得一样快。

  幼儿全神贯注地关注自己碗中的蚂蚁,并且边观察,边和旁边幼儿交流着……我问幼儿这样看,能知道小蚂蚁会不会游泳吗?幼儿说,“不行,碗里没有水。”我又问:“那怎么办呢?”幼儿轻轻地说;“我们在碗里放上水就知道了。”于是……

  3、把蚂蚁放在装水的碗中再次观察寻找答案:蚂蚁到底会不会游泳。

  教师引导幼儿在碗里加一些水,然后再观察蚂蚁的活动。看着,看着,一名幼儿激动地把小碗举到我面前说:“老师你看,小蚂蚁会游泳,它们正在水里快乐地扭动着身体呢。”

  另一名幼儿挥着手招呼旁边小伙伴:“快看,我的蚂蚁会潜水,它们在水底爬呢。”果真小蚂蚁在水底爬呢。

  于是,几个幼儿聚集在一起讨论着:“小蚂蚁肯定会游泳,你们看它E水里游得多自在呀,再看水,有点像放大镜,蚂蚁变大了,看它的身体有六条腿,嘴像镰刀一样,眼睛小小的,没有睫毛。”

  之后,多数幼儿激动地呼应起来:“我们赢啦!小蚂蚁会游泳。”

  这时一名幼儿皱着眉头说:“我的蚂蚁不动了,快死了,我要放它出。”他的一番话,提醒了其他幼儿。于是,大家纷纷都去看自己碗中的蚂蚁,似乎都不动了。最后,大家把碗中的水和蚂蚁都倒出来了。

  4、引导幼儿一起探索救助蚂蚁的好办法。

  师:刚才我们看到蚂蚁快要死了,我们小朋友都把蚂蚁和水倒出来,帮助蚂蚁逃生,那如果蚂蚁在湖中、海里落难了,又没有办法把水0出来,咱们应该用哪些办法落水的蚂蚁呢?

  幼:上次在池塘里我看见小蚂蚁爬上了叶子,往水里放些叶子,蚂蚁不会累也不会淹死了。(随后孩子们开始找叶子往里放)

  师:这个办法不错,可是如果没有叶子怎么办呢?你们再仔细想还有没有别的好办法来救助小蚂蚁。

  第二轮的探索活动开始了,幼儿有的放小石头(让蚂蚁在上面休息),有的放纸,有的放木棒……

  幼儿:老师,我想到一个好办法,把一根长的小棒放在小碗中,棒一头在水里、一头在外面,蚂蚁顺着棒往上爬就死不了啦。

  对于这个建议,大家都比较赞成,于是,幼儿再次投人救助蚂蚁的活动中。

  5、:老师和幼儿一起讨论。

  师:蚂蚁刚到水里是什么样子的?

  幼:能够自由自在地游泳。

  师:蚂蚁在水里待了一会儿之后又是什么样子的?

  幼:做挣扎,然后动作就慢了下来、运动小了。

  师:如果放进一片叶子(纸、棒等)会怎样?

  幼:蚂蚁会自救。

  师:蚂蚁到底会不会游泳?回去后,通过上、看图书等方式寻出答案。

  个人反思:

  1、活动中的优点:

  此次探索活动源于幼儿一次意外现象的发现,产生了“蚂蚁会不会游泳”的疑问。由于问题是幼儿在活中发现的,所以幼儿探索时兴趣浓厚。老师能适时引导,通过猜想、动手实验、验证猜想,使幼儿从刚开始以自我为中心的无依据猜想到根据客观依据进行猜想,培养了幼儿求真的学*态度和科学。

  2、活动中的不足:

  幼儿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发现蚂蚁在水中待一会儿后,活动越来越少。由于怕蚂蚁死,于是就把它们放生了,为了保护幼儿纯真的爱心,因此探索活动也就此停止。因此,蚂蚁到底会不会游泳,幼儿还是没能通过本次实验找到科学的答案,最后只能引导他们通过上查资料、从书中寻找答案。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遗憾。

  主要内容:

  1、质疑:到底该不该拿小蚂蚁做实验?

  有的教师认为:如果可以这样实验,幼儿以后对什么发生兴趣,就对什么进行探索、实验,那么,是不是会有很多的小动物会丧生或残疾?可以通过一些资料、影像来解答幼儿的疑问。

  有的教师认为应该让幼儿去探索,当幼儿发现蚂蚁不能在水中待长时间,他们也是有爱心的,立刻便把蚂蚁放生了。这不是一次爱心教育的契机吗?

  2、幼儿获得知识的过程,是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要亲自动手的机会,但是也要重视爱心教育。

  只有幼儿亲自参与探索,才可以提高他们的学*兴趣,如果这次不让幼儿实验而直接告诉他们答案或看一些资料,幼儿只是对蚂蚁有一些肤浅的了解。但通过幼儿自己探索、实验,他们可以从中寻找出答案还可以了解到更多的知识。教师利用幼儿的好奇心理,引发幼儿为探索确立目标。尤其所探索的内容是从幼儿的疑问中来,所以幼儿的探索兴趣浓厚,以至于每个幼儿都能够参与其中。

  幼儿对万物都感兴趣,充满了好奇,教师应该鼓励幼儿进行探索,还要相信幼儿有能力探索出答案,不能因幼儿小或其他原因阻止幼儿。但在有一定难度的探索活动进行前,老师要讲出注意事项,如在探索蚂蚁到底会不会在水中游泳之前,教师可以提出“如果蚂蚁在水中不会游泳,快死了,我们该怎么办?”从而让幼儿心中树立爱心意识,必要时候还可以请老师帮忙。

  综合评析:

  “发现问题——猜想——实验验证——发现新的问题”这一过程和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相一致,幼儿发现池塘里蚂蚁爬上叶子,便对这一现象产生兴趣,纷纷就蚂蚁会不会游泳进行猜测。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亲自拿实验工具去验证自己的猜想,在此过程中,又延伸出探索救助蚂蚁的好办法。由此可见,教师这一选题对幼儿有意义,不仅培养幼儿科学的探究,而且也培养了幼儿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本活动很好地体现了预设和生成的结合,事先预设的目标本来是通过观察探索并寻找蚂蚁到底会不会游泳这一答案,但当幼儿发现蚂蚁在水中快死的时候都把水倒出来时,教师马上引导幼儿探索救助蚂蚁的好办法,并了相应的材料,虽然没有实现预定的目标,但生成的活动对幼儿发展有更大的价值。

  小组合作反思紧紧围绕“该不该拿小蚂蚁做实验”这一问题展开,中心突出,研讨较深入,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表达出充分的理由,形成鲜明的两种对立观点:一方认为只有亲身实践,幼儿的认识才会更深刻,所以应该让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小蚂蚁探究。另一方则认为,不能因为幼儿对什么感兴趣就对其进行探索、实验,否则会有很多小动物丧生或残疾。通过深入探讨,大家最后形成了基本一致的看法:应支持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探究,但在必要情况下,教师应在之前做一定的价值判断,并对探究内容做一定筛选。不仅有聚焦的问题,又有交锋的过程,最后又形成一致的认识。这是一个观点碰撞及同伴互助的过程,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交流和研讨。

幼儿园大班科学《蚂蚁》教案2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自主探索、讨论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和生活*性。

  2、在活动中体会蚂蚁团结协作的精神。

  3、尝试表现蚂蚁王国中有趣的生活情景。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1、范画一张(上面有用白色油画棒画的蚂蚁),自制魔术棒一支(在水粉笔的另一头贴上一颗星星)。

  2、每组一张白纸,油画棒人手一份。

  3、蚂蚁图片(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以变魔术的形式引题激趣。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新朋友,它就藏在这张白纸上,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现在杨老师就把它变出来好吗?(变出小蚂蚁)

  2、哦!原来我们的新朋友是蚂蚁,请小朋友看看蚂蚁是什么样的?

  二、认识蚂蚁的外形特征

  1、师:请小朋友来说一说蚂蚁是什么样子的?

  2、蚂蚁的身体有几部分?那三部分?(肯定幼儿的描述,同时给出科

  学的名称---头、胸、腹三部分)

  3、蚂蚁的头上长了什么?(一对触角、眼睛、嘴巴)

  4、蚂蚁有几条腿?长在哪里?(请幼儿点数)

  小结:原来小蚂蚁由头、胸、腹组成,头上长着一对触角,一双眼睛和嘴巴,身体上长着六条腿。

  5、师:小蚂有不同的颜色,你们见过什么颜色的蚂蚁呢?(棕色、黑色、白色)

  三、了解蚂蚁生活*性。

  1、蚂蚁的食性

  师:原来蚂蚁有不同的颜色,你们知道小蚂蚁喜欢吃什么吗?(幼儿回答)

  (只要能吃的它都吃)

  2、触角的作用

  有一天,有一只小蚂蚁出去找吃的,它刚出去没多远就找到一块大蛋糕,可是这块蛋糕比蚂蚁大,它怎么也搬不动。它想请它是好朋友来帮忙,可是蚂蚁又会说话,哪它会怎样告诉它的好朋友它需要帮助呢?(用触角)

  3、蚂蚁如何找到回家的路?

  蚂蚁请来了朋友帮忙一起把这块蛋糕搬回去,“一二、一二。咦!家往哪里走了,小蚂蚁不知道回家的路怎么走了,你们想想它们怎样才能找到自己和的家呢?(幼儿回答)

  教师小结:哦!蚂蚁有特殊的本领,每次蚂蚁离开自己的洞穴去外面找食物的时候,它就会释放一种气体叫“信息素”,所以不管蚂蚁离开自己家多远,都会跟着这个气味找到自己的家。

  4、蚂蚁的家

  (1)师:蚂蚁闻着气味回到了自己的家,我们一起来看看蚂蚁的家在哪里?它是家是什么样子的?(幼儿回答)

  (2)蚂蚁是一个人住呢?还是很多人住?(群居)蚂蚁喜欢群居,它们的家会有什么样的建筑(育婴室、国王的宫殿、储藏室、休息室等等)

  5、蚂蚁的分工

  蚂蚁的家真大呀!那你们知道蚂蚁的家里都有谁吗?它们分别是做什么的!(分别引出母蚁、父蚁、工蚁、兵蚁)

  母蚁(蚁后):蚂蚁家族中体形最大的,蚁后原先有翅膀,生完蚁宝宝后它的翅膀就会脱落。

  父蚁(雄蚁):它有翅膀,它的工作是等待飞行。

  工蚁:负责找寻食物,照顾蚁宝宝。

  兵蚁:负责保护蚂蚁家,防止敌人来侵入它们。

  小结:原来蚂蚁的家是一个大家庭,人们都喜欢叫它“蚂蚁王国”。

  四、蚂蚁王国。

  蚂蚁王国里真热闹呀!现在请小朋友们也来设计一个热闹的蚂蚁王国好吗?

  1、交待绘画步骤。

  2、幼儿作画。

  活动反思:

  《蚂蚁》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描述了一群小蚂蚁勤劳快乐的生活是一篇充满浓郁儿童情趣的童话故事,它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小蚂蚁可爱,勤劳的性格特点表现出来,让幼儿充分感受到小蚂蚁的助人之心和与朋友的友爱之情。读本的重点是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发现并学*利用图画线索预测故事内容。难点是通过仔细观察图画中蚂蚁的动作并结合肢体演示、游戏等手段学*和理解动词拉、推、搬、抬、撑、摇的含义。

  根据我班幼儿语言发展的实际水*、年龄特点、兴趣需要,及本主题的总目标,确定本活动的目标为:喜欢阅读这个故事,感受小蚂蚁的快乐生活。仔细观察画面,尝试用恰当词汇描述小蚂蚁的动作。初步理解故事内容,学*理解动词拉、推、搬、抬、撑、摇的含义。

  为了使活动的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协调统一,寓教育于生活情境、游戏之中,首先做了课前经验准备:对蚂蚁的体态特征、生活*性有初步的了解。然后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实际情况和教材自身的特点,我采用了直观演示法、讨论法、讲述法和提问法。整个活动分为三大部分,

  (一)、导入活动:歌曲表演《蚂蚁搬豆》引出小蚂蚁。

  (二)、图画阅读: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信息,预测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容。

  (三)、总结分享。

  在活动的设计上,基本按照教师指导用书的基本教学流程设计,结合教学设计示例和指导要点开展活动。在导入活动中,回忆讨论了蚂蚁的一些生活*性,为下一步做好铺垫,在此基础上引出读本学*和阅读,孩子们兴趣很高,孩子对于小蚂蚁还是很感兴趣的。

  在阅读图画环节,学*第6、7页时,在学*动词时应让孩子多模仿动作,从而更好地理解撑、摇这两个动词。后面两页对画面信息观察不到位,需要进一步的提示和引导。

幼儿园大班科学《蚂蚁》教案3

  活动由来:

  户外散步时,两名幼儿为鱼池内蚂蚁爬上叶子这一现象发生争论,并围绕“蚂蚁会不会游泳”讨论不停,这一争论引起许多小朋友的好奇。为满足幼儿对蚂蚁探究欲望和好奇心生成了此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通过不同材料,创设不同情境,激发了幼儿探究的兴趣。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蚂蚁,培养幼儿自己寻找科学答案的能力,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2、培养幼儿喜欢对身边现象大胆猜想、主动探究的好*惯。

  3、鼓励幼儿在活动中互相帮助、友好协作。

  活动准备:

  1、小碗、水、小棒、石头、纸等。

  2、蚂蚁较多的场地。

  重点、难点:

  重点:幼儿能够带着问题参与实验并寻找出答案。

  难点:幼儿运用多种现场材料救助蚂蚁。

  活动过程:

  1、讨论:蚂蚁会不会游泳?

  教师七次有的幼儿认为蚂蚁会游泳,有的说不会,蚂蚁到底会不会游泳呢?

  幼:小蚂蚁不会游泳,它停在叶子上是求生呢!

  幼:蚂蚁会游泳,不然它怎么会游到叶子上去呢?

  大家各抒己见,并且争得面红耳赤,不过多数幼儿赞同蚂蚁会游泳的看法。

  2、蚂蚁到底会不会游泳?幼儿带着疑问拿着小碗开始进行探索。

  “蚂蚁到底会不会游泳我们怎么样才能知道呢?”我问幼儿。小朋友说:“我们捉它看看。”“捉了放在那里呢?”我反问,幼儿说:“拿个小碗吧。”于是幼儿带着疑问拿着小碗来到操场上迫不及待地开始实验了。他们将蚂蚁轻轻放在自己的碗巾看看蚂蚁会怎样。

  幼:小蚂蚁爬得太快了。

  幼:是呀!它们和在地上爬得一样快。

  幼儿全神贯注地关注自己碗中的蚂蚁,并且边观察,边和旁边幼儿交流着……我问幼儿这样看,能知道小蚂蚁会不会游泳吗?幼儿说,“不行,碗里没有水。”我又问:“那怎么办呢?”幼儿轻轻地说;“我们在碗里放上水就知道了。”于是……

  3、把蚂蚁放在装水的碗中再次观察寻找答案:蚂蚁到底会不会游泳。

  教师引导幼儿在碗里加一些水,然后再观察蚂蚁的活动。看着,看着,一名幼儿激动地把小碗举到我面前说:“老师你看,小蚂蚁会游泳,它们正在水里快乐地扭动着身体呢。”

  另一名幼儿挥着手招呼旁边小伙伴:“快看,我的蚂蚁会潜水,它们在水底爬呢。”果真小蚂蚁在水底爬呢。

  于是,几个幼儿聚集在一起讨论着:“小蚂蚁肯定会游泳,你们看它E水里游得多自在呀,再看水,有点像放大镜,蚂蚁变大了,看它的身体有六条腿,嘴像镰刀一样,眼睛小小的,没有睫毛。”

  之后,多数幼儿激动地呼应起来:“我们赢啦!小蚂蚁会游泳。”

  这时一名幼儿皱着眉头说:“我的蚂蚁不动了,快死了,我要放它出。”他的一番话,提醒了其他幼儿。于是,大家纷纷都去看自己碗中的蚂蚁,似乎都不动了。最后,大家把碗中的水和蚂蚁都倒出来了。

  4、引导幼儿一起探索救助蚂蚁的好办法。

  师:刚才我们看到蚂蚁快要死了,我们小朋友都把蚂蚁和水倒出来,帮助蚂蚁逃生,那如果蚂蚁在湖中、海里落难了,又没有办法把水0出来,咱们应该用哪些办法落水的蚂蚁呢?

  幼:上次在池塘里我看见小蚂蚁爬上了叶子,往水里放些叶子,蚂蚁不会累也不会淹死了。(随后孩子们开始找叶子往里放)

  师:这个办法不错,可是如果没有叶子怎么办呢?你们再仔细想还有没有别的好办法来救助小蚂蚁。

  第二轮的探索活动开始了,幼儿有的放小石头(让蚂蚁在上面休息),有的放纸,有的放木棒……

  幼儿:老师,我想到一个好办法,把一根长的小棒放在小碗中,棒一头在水里、一头在外面,蚂蚁顺着棒往上爬就死不了啦。

  对于这个建议,大家都比较赞成,于是,幼儿再次投人救助蚂蚁的活动中。

  5、:老师和幼儿一起讨论。

  师:蚂蚁刚到水里是什么样子的?

  幼:能够自由自在地游泳。

  师:蚂蚁在水里待了一会儿之后又是什么样子的?

  幼:做挣扎,然后动作就慢了下来、运动小了。

  师:如果放进一片叶子(纸、棒等)会怎样?

  幼:蚂蚁会自救。

  师:蚂蚁到底会不会游泳?回去后,通过上、看图书等方式寻出答案。

  个人反思:

  1、活动中的优点:

  此次探索活动源于幼儿一次意外现象的发现,产生了“蚂蚁会不会游泳”的疑问。由于问题是幼儿在活中发现的,所以幼儿探索时兴趣浓厚。老师能适时引导,通过猜想、动手实验、验证猜想,使幼儿从刚开始以自我为中心的无依据猜想到根据客观依据进行猜想,培养了幼儿求真的学*态度和科学。

  2、活动中的不足:

  幼儿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发现蚂蚁在水中待一会儿后,活动越来越少。由于怕蚂蚁死,于是就把它们放生了,为了保护幼儿纯真的爱心,因此探索活动也就此停止。因此,蚂蚁到底会不会游泳,幼儿还是没能通过本次实验找到科学的答案,最后只能引导他们通过上查资料、从书中寻找答案。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遗憾。

  主要内容:

  1、质疑:到底该不该拿小蚂蚁做实验?

  有的教师认为:如果可以这样实验,幼儿以后对什么发生兴趣,就对什么进行探索、实验,那么,是不是会有很多的小动物会丧生或残疾?可以通过一些资料、影像来解答幼儿的疑问。

  有的教师认为应该让幼儿去探索,当幼儿发现蚂蚁不能在水中待长时间,他们也是有爱心的,立刻便把蚂蚁放生了。这不是一次爱心教育的契机吗?

  2、幼儿获得知识的过程,是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要亲自动手的机会,但是也要重视爱心教育。

  只有幼儿亲自参与探索,才可以提高他们的学*兴趣,如果这次不让幼儿实验而直接告诉他们答案或看一些资料,幼儿只是对蚂蚁有一些肤浅的了解。但通过幼儿自己探索、实验,他们可以从中寻找出答案还可以了解到更多的知识。教师利用幼儿的好奇心理,引发幼儿为探索确立目标。尤其所探索的内容是从幼儿的疑问中来,所以幼儿的探索兴趣浓厚,以至于每个幼儿都能够参与其中。

  幼儿对万物都感兴趣,充满了好奇,教师应该鼓励幼儿进行探索,还要相信幼儿有能力探索出答案,不能因幼儿小或其他原因阻止幼儿。但在有一定难度的探索活动进行前,老师要讲出注意事项,如在探索蚂蚁到底会不会在水中游泳之前,教师可以提出“如果蚂蚁在水中不会游泳,快死了,我们该怎么办?”从而让幼儿心中树立爱心意识,必要时候还可以请老师帮忙。

  综合评析:

  “发现问题——猜想——实验验证——发现新的问题”这一过程和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相一致,幼儿发现池塘里蚂蚁爬上叶子,便对这一现象产生兴趣,纷纷就蚂蚁会不会游泳进行猜测。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亲自拿实验工具去验证自己的猜想,在此过程中,又延伸出探索救助蚂蚁的好办法。由此可见,教师这一选题对幼儿有意义,不仅培养幼儿科学的探究,而且也培养了幼儿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本活动很好地体现了预设和生成的结合,事先预设的目标本来是通过观察探索并寻找蚂蚁到底会不会游泳这一答案,但当幼儿发现蚂蚁在水中快死的时候都把水倒出来时,教师马上引导幼儿探索救助蚂蚁的好办法,并了相应的材料,虽然没有实现预定的目标,但生成的活动对幼儿发展有更大的价值。

  小组合作反思紧紧围绕“该不该拿小蚂蚁做实验”这一问题展开,中心突出,研讨较深入,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表达出充分的理由,形成鲜明的两种对立观点:一方认为只有亲身实践,幼儿的认识才会更深刻,所以应该让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小蚂蚁探究。另一方则认为,不能因为幼儿对什么感兴趣就对其进行探索、实验,否则会有很多小动物丧生或残疾。通过深入探讨,大家最后形成了基本一致的看法:应支持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探究,但在必要情况下,教师应在之前做一定的价值判断,并对探究内容做一定筛选。不仅有聚焦的问题,又有交锋的过程,最后又形成一致的认识。这是一个观点碰撞及同伴互助的过程,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交流和研讨。


幼儿园大班科学《蚂蚁》教案 (菁华3篇)扩展阅读


幼儿园大班科学《蚂蚁》教案 (菁华3篇)(扩展1)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蚂蚁》含反思 (菁华3篇)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蚂蚁》含反思1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身体的不同部位搭大小不同的“洞”,发展身体的柔韧性。

  2.想方设法用合适的方式钻爬形状各异、大小不同的“洞”,提高肌肉的耐力和身体的协调性。

  3.体验与同伴游戏的乐趣,培养运动兴趣与运动*惯。

  4.通过活动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让他们的身体得到锻炼。

  5.乐于参与体育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两张报纸。

  2.幼儿会玩游戏“城门城门几丈高”,会念儿歌。

  3.幼儿已初步了解运动会比赛项目。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师幼一起以运动员的角色,随音乐边拍手边走进活动场地。

  2.幼儿四散站立,师生共同以运动会各项比赛的情景进行热身活动。动作如下:

  头部运动:以蛙泳状四散游,抬头换气。

  下蹲运动:双手合拢向上伸直,身体边扭动边蹲下,然后跳起来,就像沉到底再跳出水面的花样游泳运动。

  上肢运动:双脚*移蹉步后向上做投篮状。

  体转运动:双手作持枪状,左右射击。

  腹背运动: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做弯腰抓杠向上举重状。

  跳跃运动:两脚并拢向前做跳远状。

  放松运动:作竞走状。

  二、合作学*阶段

  1.用报纸钻洞。

  (1)教师用身体搭洞,引导幼儿发现用身体的不同部位能搭出大小不同的洞。

  (2)幼儿用报纸钻教师搭的洞,教师不断变化洞的大小、形状,鼓励幼儿尝试改变报纸的形状以钻过不同的洞。教师注意观察幼儿的操作,及时肯定幼儿的行为,引导幼儿同伴间相互学*。

  (3)幼儿用身体搭洞,教师边用报纸钻洞,边用语言表述幼儿是用身体的什么部位搭的洞,引导幼儿搭出与别人不同的洞。

  (4)分组活动,男孩子搭洞,女孩子用报纸钻洞,然后交换。教师参与幼儿的活动,提醒始终保持某一动作的幼儿变换动作,以免疲劳。

  (5)讨论。

  师:报纸在钻大洞时大摇大摆,钻小洞时是怎样的?

  幼:变小了。

  幼:卷成一个细筒。

  幼:拧起来,像根麻花。

  师:如果是你们自己,怎样钻过小洞呢?

  幼:变得长长的。

  幼:把身体变细一点。

  师:好,我们一起来做做把身体变细的样子。

  (幼儿有的双臂合拢向上伸直,有的双臂放在身体两侧,吸气收紧身体,有的趴在地上作爬行状,等等。)

  2.自己钻洞。

  (1)幼儿两两一组,一个搭一个钻,教师注意引导幼儿搭一个让小朋友能钻过去的、牢固的洞,钻的幼儿身体不能碰到洞。

  (2)讨论:怎样搭洞小朋友才能钻过去,怎样钻小朋友才不会碰到洞?

  老师:在钻和搭的时候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

  幼:我搭了一个洞,豆豆钻的时候把我撞倒了。

  幼:有的洞太小了。 师:谁来搭一个小朋友能钻过去的洞?

  (一幼儿双手、双脚撑地,膝盖伸直,搭了一个“桥洞”。)师:谁来试一试钻过去但不碰到洞。

  (一幼儿匍匐钻了过去,教师立即引导幼儿观察并学*,提醒幼儿注意控制身体。)

  (3)再搭、钻,教师加强对个别幼儿的指导,及时鼓励能较好控制身体的幼儿。

  3.游戏:“城门城门几丈高”。

  玩法:教师与一幼儿手拉手搭成城门状,其他幼儿鱼贯钻过。

  边念儿歌(城门城门几丈高/三十六丈高/小金麟,招手笑/十运会上走一遭/问你看游泳看体操)边玩。搭城门的人不断调整城门的高度,引导幼儿分别用低头、弯腰、爬行的方式钻过城门,提醒幼儿不要碰到城门。当念到“问你看游泳看体操”时放下“城门”,抓住一幼儿,该幼儿便替换原先搭城门的幼儿。

  (1)第一次钻时,城门与幼儿的头顶等高,幼儿低头便可钻过。

  (2)第二次钻时,城门与幼儿肩膀等高,幼儿需弯腰钻过。

  (3)第三次钻时,城门的高度与幼儿的腰部等高,幼儿需爬行才可钻过。

  三、舒展身心

  1.放松身体:随十运会会歌《让时代为我们喝彩》做深呼吸调整气息,坐下捶腿和手臂,同伴间互相捶背。

  2.交流小结,萌发幼儿爱运动的情感。

  师:(出示运动员刘翔的图片。)你们认识他吗?

  幼:他叫刘翔,是跨栏冠军。

  师:对,他很了不起,是奥运会跨栏冠军。让幼儿向他学*,做一个爱运动的孩子,把身体锻炼得健康强壮,长大也为祖国争光。

  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主要在于幼儿探索不同形式钻洞的方法,幼儿熟练的掌握手脚爬、手脚膝地爬、匍匐爬的技能,重点在于让孩子掌握匍匐爬的方法。活动中,幼儿对于活动的难点没有很好的掌握,很多孩子都不会匍匐爬的这个方法,对孩子体能方面的培养是不均衡的。

  提高措施:

  1.*时应该多进行此类活动,锻炼孩子爬的能力。交给孩子一些爬的正确方法,让孩子对爬感有趣。

  2.加强和家长的沟通,多带孩子参加户外体育活动,对幼儿进行各个方面体能培养均衡发展。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蚂蚁》含反思2

  活动目标:

  1、 初步理解故事内容,体验开动脑筋,解决问题的愉快心情。

  2、 大胆想象,并能用较清晰的语言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体会小蚂蚁不怕困难,积极动脑的精神。

  3、 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

  4、 理解故事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5、 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情境讲述,幼儿初步理解故事内容,积极开动脑筋,体验解决问题的愉快心情,大胆想象,并能用较清晰、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 手绘图本《小蚂蚁的故事》。

  2、装满水的盆子若干个,装有相同重量物品(蚕豆、小石块、豌豆小塑料球)的一次性塑料碗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分段欣赏,理解故事内容。

  1、出示第一副图(小蚂蚁、背景),听故事第一段。

  (1)引出主题,提问:小朋友,你们看谁来了?(要求幼儿讲述完整的一句话:一只小蚂蚁来了。)小蚂蚁望着天空在想什么呢?(幼儿自由讲述,引出故事)

  (2)切入主题

  (1)师:早上,小蚂蚁钻出洞口:“哇!天气真好,我好久没去看我的好朋友小瓢虫了,真想它!”于是,小蚂蚁决定去看它的朋友小瓢虫,顺便出去旅行,它会怎么去呢?大家一起来猜一猜看!(请幼儿自由表述)(此问题为开放式问题,一问多答,充分发挥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想象力方面可以让幼儿创造如小椅子装上翅膀等,观察力是结合*时自己看见的自行车、汽车等带着萝卜兔去旅行。)

  (2)教师小结:小朋友真聪明,想了这么的多好办法,这些办法真棒。(鼓励幼儿,激发幼儿以后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小蚂蚁也想了一个好办法,我们来看看它想的是什么办法?它想的办法和你们的一样吗?小蚂蚁在自己的储藏室找了一颗最大的豆豆做了一辆豆豆车,开着载满礼物的豆豆车出发了。(在以上回答问题中,如果幼儿说做豆子车,在下面的教师小结中,就可以讲小蚂蚁决定用xxx小朋友想的好办法,用最大的一颗豆豆做一辆豆豆车,开着豆豆车去看朋友。同时尽量肯定幼儿的回答。)

  2、出示第二、三幅图(小蚂蚁、装满礼物的豆豆车、背景),听故事第二、三段

  (1)师:小蚂蚁在储藏室找了一颗最大的豆豆做了一辆豆豆车,开着载满礼物的豆豆车出发了。小蚂蚁开着豆豆车快乐的一路前行,呀,一条小河挡住了豆豆车的去路,什么时候多了条小河的?我该怎么过去呢?

  (2)师:聪明的孩子,请开动你们的小脑筋,赶快帮小蚂蚁想个好办法吧!怎样让豆豆车过河呢?(肯定幼儿的聪明,让幼儿知道自己是个聪明的孩子,增加幼儿的自信心,同时激发幼儿动脑筋,想办法帮助豆豆车过沟。)

  (3)幼儿讨论好后提问:

  师:你为小蚂蚁想了什么办法呢?你准备怎么帮助小蚂蚁让豆豆车过河呢?你想好了吗?说说你的办法......(虽然所有提问都是绕一个主题,但这样提问使幼儿不感到单调,同时注意幼儿讲述语句的完整。)

  师:在河上建一座小桥吗?这个主意不错!那用什么材料来建桥呢?小蚂蚁该怎样来建这座桥呢?

  师:你觉得建桥不好,为什么?那你有什么好主意?

  师:用船把小蚂蚁送过去吗?到哪里去找船呢?

  小结:有的小朋友说造一座小桥,有的小朋友说用船把小蚂蚁送过去,有的小朋友说开大吊车来把豆豆车调过去......这些办法都很不错,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这样吧,大家再商量商量,看看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帮助豆豆车过河?(提出商量要求,幼儿可以跟旁边、前后的小朋友讨论更好的办法;既是对前面幼儿回答的肯定,又对幼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幼儿一起商量帮小蚂蚁想办法怎样过河。

  师:用小树叶当小船,为什么?这个办法真棒!

  师:你说用小树叶当小船不行,为什么?那你有什么主意?

  师:其实小蚂蚁也想了个办法,我们来看看小蚂蚁想的什么办法吧?它和你们想的办法一样吗?

  3、出示第四幅图(小蚂蚁、装满礼物的豆豆车、背景),听故事第四段。

  (1)师:小蚂蚁左看右看,忽然它发现路边的草丛里掉了许多大大小小的树叶,它找了一片最大的树叶,想用小树叶当小船,把它和豆豆车送过小河去……

  (2)师:小蚂蚁过了河吗?它是怎么过去的呢?这样可以吗?

  (3)幼儿分组操作实验:(装满水的盆子、装有相同重量物品的一次性塑料碗)

  师:现在请大家来试试,把装有这些东西的碗放到水里会出现什么情况?

  师:小碗为什么会沉下去?

  师:你有什么办法让它浮着不沉下去吗?(幼儿自由操作实验)

  师:你用的什么办法让小碗浮着不沉下去呢?

  教师小结:

  师:小树叶会把装满礼物的豆豆车和小蚂蚁送过河吗?为什么?

  师:通过刚才的实验,你们觉得小蚂蚁该怎样过河呢?

  师:我们来看看小蚂蚁想的又是什么办法?它和你们的想法一样吗?

  4、出示第五幅图(小蚂蚁运送东西过河、背景),讲故事第五段。

  师:小蚂蚁看看装满礼物的豆豆车,再看看小树叶,摇摇头,又点点头,终于把车上的礼物搬下来了,它先把豆豆车放到小树叶上送过小河,再回来把其他的'礼物一件件分开送过去。现在,小蚂蚁又把礼物装上车,快乐的哼着歌,开着豆豆车向朋友家驶去。

  师:小蚂蚁想的什么办法?你们觉得它的办法怎么样?

  师:小蚂蚁遇到困难的时候是怎么做的?

  师:你喜欢小蚂蚁吗?为什么?

  二、幼儿完整的听一遍故事

  师:小朋友今天表现得真棒,给小蚂蚁想了这么多的办法,小蚂蚁很感谢你们,它想让你们再听一遍故事。(对于能力较弱的幼儿,听一遍故事并不能掌握故事情节,听两遍以后效果会有很大改善。)

  三、活动延伸

  小蚂蚁在以后的旅行中又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呢?我们下次接着听《小蚂蚁的故事》吧!( 抛出这样的提问,给幼儿留下了期待,幼儿有了行动的愿望,为延伸活动做铺垫,也促进幼儿发散思维的发展。)

  故事:《小蚂蚁的故事》

  早上,小蚂蚁钻出洞口:“哇!今天的天气真好,想想好久没去看好朋友小瓢虫了,真想它啊!”于是小蚂蚁决定去看它的好朋友小瓢虫,顺便也出去旅行。

  小蚂蚁在储藏室找了一个最大的豆豆做了一辆豆豆车,开着豆豆车出发了,车上还装满了送给朋友的礼物。小蚂蚁开着豆豆车快乐的一路前行,呀,一条小河挡住了豆豆车的去路,什么时候多出了一条河呢?我该怎么过去呢?小蚂蚁左看右看,忽然它发现路边的草丛里掉了许多大大小小的树叶,它找了一片最大的树叶,想用小树叶当小船,把它和豆豆车送过小河去……小蚂蚁看看装满礼物的豆豆车,再看看小树叶,摇摇头,又点点头,终于把车上的礼物搬下来了,它先把豆豆车放到小树叶上送过小河,再回来把其他的礼物一件件分开送过去。现在,小蚂蚁又把礼物装上车,快乐的哼着歌,开着豆豆车向朋友家驶去。

  教学反思

  新《纲要》在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我班幼儿的思维很活跃,但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弱,而且倾听*惯较差,怎样改变这种现状呢?偶然听到《蚂蚁搬豆》这首儿歌,想到孩子们对小动物特别感兴趣,他们对弱小的动物怀有同情之心,也乐于帮助它们。于是就根据这首歌创编了《小蚂蚁的故事》,它的内容既贴*幼儿生活,又有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有助于拓展幼儿经验和视野,也有助于培养幼儿乐于助人、不怕困难的良好品质。在活动中我采用了不同的提问法来激发幼儿表达的欲望,鼓励他们大胆的用清楚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要求他们耐心倾听同伴的讲述。在提问时,针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幼儿,使每个幼儿都能体验到回答问题成功的喜悦之感!孩子们在活动中注意力较集中,积极动脑,大胆表述,帮助小蚂蚁寻找解问题的办法。整个活动师幼互动性较强,孩子们在活动中体验到了相互帮助的快乐,感受到了小蚂蚁不怕困难得精神!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蚂蚁》含反思3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自主探索、讨论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和生活*性。

  2、在活动中体会蚂蚁团结协作的精神。

  3、尝试表现蚂蚁王国中有趣的生活情景。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1、范画一张(上面有用白色油画棒画的蚂蚁),自制魔术棒一支(在水粉笔的另一头贴上一颗星星)。

  2、每组一张白纸,油画棒人手一份。

  3、蚂蚁图片(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以变魔术的形式引题激趣。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新朋友,它就藏在这张白纸上,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现在杨老师就把它变出来好吗?(变出小蚂蚁)

  2、哦!原来我们的新朋友是蚂蚁,请小朋友看看蚂蚁是什么样的?

  二、认识蚂蚁的外形特征

  1、师:请小朋友来说一说蚂蚁是什么样子的?

  2、蚂蚁的身体有几部分?那三部分?(肯定幼儿的描述,同时给出科学的名称---头、胸、腹三部分)

  3、蚂蚁的头上长了什么?(一对触角、眼睛、嘴巴)

  4、蚂蚁有几条腿?长在哪里?(请幼儿点数)

  小结:原来小蚂蚁由头、胸、腹组成,头上长着一对触角,一双眼睛和嘴巴,身体上长着六条腿。

  5、师:小蚂有不同的颜色,你们见过什么颜色的蚂蚁呢?(棕色、黑色、白色)

  三、了解蚂蚁生活*性。

  1、蚂蚁的食性

  师:原来蚂蚁有不同的颜色,你们知道小蚂蚁喜欢吃什么吗?(幼儿回答)

  (只要能吃的它都吃)

  2、触角的作用

  有一天,有一只小蚂蚁出去找吃的,它刚出去没多远就找到一块大蛋糕,可是这块蛋糕比蚂蚁大,它怎么也搬不动。它想请它是好朋友来帮忙,可是蚂蚁又会说话,哪它会怎样告诉它的好朋友它需要帮助呢?(用触角)

  3、蚂蚁如何找到回家的路?

  蚂蚁请来了朋友帮忙一起把这块蛋糕搬回去,“一二、一二。咦!家往哪里走了,小蚂蚁不知道回家的路怎么走了,你们想想它们怎样才能找到自己和的家呢?(幼儿回答)

  教师小结:哦!蚂蚁有特殊的本领,每次蚂蚁离开自己的洞穴去外面找食物的时候,它就会释放一种气体叫“信息素”,所以不管蚂蚁离开自己家多远,都会跟着这个气味找到自己的家。

  4、蚂蚁的家

  (1)师:蚂蚁闻着气味回到了自己的家,我们一起来看看蚂蚁的家在哪里?它是家是什么样子的?(幼儿回答)

  (2)蚂蚁是一个人住呢?还是很多人住?(群居)蚂蚁喜欢群居,它们的家会有什么样的建筑(育婴室、国王的宫殿、储藏室、休息室等等)

  5、蚂蚁的分工

  蚂蚁的家真大呀!那你们知道蚂蚁的家里都有谁吗?它们分别是做什么的!(分别引出母蚁、父蚁、工蚁、兵蚁)

  母蚁(蚁后):蚂蚁家族中体形最大的,蚁后原先有翅膀,生完蚁宝宝后它的翅膀就会脱落。

  父蚁(雄蚁):它有翅膀,它的工作是等待飞行。

  工蚁:负责找寻食物,照顾蚁宝宝。

  兵蚁:负责保护蚂蚁家,防止敌人来侵入它们。

  小结:原来蚂蚁的家是一个大家庭,人们都喜欢叫它“蚂蚁王国”。

  四、蚂蚁王国。

  蚂蚁王国里真热闹呀!现在请小朋友们也来设计一个热闹的蚂蚁王国好吗?

  1、交待绘画步骤。

  2、幼儿作画。

  活动反思:

  《蚂蚁》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描述了一群小蚂蚁勤劳快乐的生活是一篇充满浓郁儿童情趣的童话故事,它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小蚂蚁可爱,勤劳的性格特点表现出来,让幼儿充分感受到小蚂蚁的助人之心和与朋友的友爱之情。读本的重点是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发现并学*利用图画线索预测故事内容。难点是通过仔细观察图画中蚂蚁的动作并结合肢体演示、游戏等手段学*和理解动词拉、推、搬、抬、撑、摇的含义。

  根据我班幼儿语言发展的实际水*、年龄特点、兴趣需要,及本主题的总目标,确定本活动的目标为:喜欢阅读这个故事,感受小蚂蚁的快乐生活。仔细观察画面,尝试用恰当词汇描述小蚂蚁的动作。初步理解故事内容,学*理解动词拉、推、搬、抬、撑、摇的含义。

  为了使活动的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协调统一,寓教育于生活情境、游戏之中,首先做了课前经验准备:对蚂蚁的体态特征、生活*性有初步的了解。然后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实际情况和教材自身的特点,我采用了直观演示法、讨论法、讲述法和提问法。整个活动分为三大部分,

  (一)导入活动:歌曲表演《蚂蚁搬豆》引出小蚂蚁。

  (二)图画阅读: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信息,预测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容。

  (三)总结分享。

  在活动的设计上,基本按照教师指导用书的基本教学流程设计,结合教学设计示例和指导要点开展活动。在导入活动中,回忆讨论了蚂蚁的一些生活*性,为下一步做好铺垫,在此基础上引出读本学*和阅读,孩子们兴趣很高,孩子对于小蚂蚁还是很感兴趣的。

  在阅读图画环节,学*第6、7页时,在学*动词时应让孩子多模仿动作,从而更好地理解撑、摇这两个动词。后面两页对画面信息观察不到位,需要进一步的提示和引导。


幼儿园大班科学《蚂蚁》教案 (菁华3篇)(扩展2)

——幼儿园大班科学《蚂蚁》教案(精选5篇)

  幼儿园大班科学《蚂蚁》教案 1

  设计意图:

  蚂蚁是我们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小动物,它小小的身体有巨大的能量,我们都非常佩服蚂蚁的毅力。为了引导幼儿初步探究和认识蚂蚁的特征和生活*性,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对探究蚂蚁的生活*性和特征感兴趣。

  2、通过观察、自主探索,讨论蚂蚁的外形特征和生活*性。

  3、在活动中体会蚂蚁团结协作的精神。

  活动重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蚂蚁的外部特征和生活*性。

  难点:体会蚂蚁团结协作的精神。

  活动准备:

  视频 头饰等。

  活动过程:

  一、游戏情境导入。

  变魔术: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新的朋友,它就藏在这张白纸上,你们想认识它吗?(幼儿闭上眼睛,快速画出小蚂蚁,激发兴趣)

  二、游戏活动准备.

  1、交流:关于蚂蚁,你知道什么?(幼儿根据以往经验和之前所了解的关于“昆虫”的知识,相互交流)

  2、师小结。

  3、观看视频,了解蚂蚁的生活*性。

  (1)幼儿探索蚂蚁的实性、触角的作用、如何找到回家的路、蚂蚁的分工及蚂蚁的家。

  (2)幼儿自由表述。

  (3)师小结(可引导幼儿一同进行)

  食性:能吃的都吃,尤其喜欢甜食。

  触角作用:交流。

  如何回家:释放“信息素”气体,从而跟着气味找到家。

  分工:母蚁、义蚁、工蚁、兵蚁。

  蚂蚁的家:群居。

  三、游戏活动过程。

  1、游戏:我是小蚂蚁。

  玩法:幼儿和教师头戴蚂蚁头饰,扮蚂蚁。“蚂蚁妈妈”点兵点将,点到哪只小蚂蚁,哪只小蚂蚁上前自我介绍。

  2、游戏:小小蚂蚁我最棒

  将幼儿分成六人一小组,由蚂蚁妈妈提出问题,小蚂蚁抢答,答对的蚂蚁得到“饼干”一块,最后一起统计,得到“饼干”最多的小组获胜。

  四、游戏主题延伸:

  跟着“蚂蚁妈妈”一起去户外找找小蚂蚁,发现它们更多有趣的事情吧。

  幼儿园大班科学《蚂蚁》教案 2

  活动目标:

  1、初步学*邀请舞《蚂蚁搬豆》,能随乐曲合拍地做出蚂蚁走路的动作。

  2、根据《蚂蚁搬豆》的故事情节,想象并表现与同伴互挠对方、搬豆等动作。

  3、愿意与同伴交流,享受舞蹈交流的快乐。

  4、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音乐《不倒翁诙谐曲》。

  2、经验准备:已有蚂蚁的简单知识经验。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小蚂蚁们,今天妈妈带你们到草地上去玩玩吧。

  幼儿听音乐跟着妈妈走路。

  二、学*基本动作。

  1、听音乐合拍地走路。

  ——刚刚有个蚂蚁宝宝差点迷路了。怎么会的呢?哦,原来我们没有把触角竖起来。让妈妈看看你们的触角都竖起来了吗?

  ——我们的触角有什么用?

  教师哼唱,幼儿跟着节奏做探路的动作。

  ——我的宝宝真可爱,妈妈想带你们去公园里玩玩。这次要跟好妈妈哦。听好妈妈的脚步声。

  幼儿听A段音乐练*走路。

  2、学*结伴表演动作。

  ——我的宝宝真能干,我真想抱抱你们,我要来抱抱你咯。

  教师在A段第一遍结尾处找到一个宝宝抱一抱。

  3、创编蚂蚁触角打招呼的动作。

  幼儿听音乐进行结伴表演。

  三、幼儿回到半圆形座位上,听故事“蚂蚁搬豆”。

  1、妈妈刚刚在路上发现了一粒大豆子,想把它搬回家去,可是怎么也搬不动,我想请大家一起帮忙搬豆子。我要用触角告诉大家路上有豆子,去邀请更多的蚂蚁来搬豆子。

  ——做个什么样的动作大家就能明白呢?

  教师根据幼儿动作邀请朋友。

  请幼儿创编“搬豆”和“想个办法”的动作。

  四、学*邀请舞。

  1、教师扮演邀请者,进行游戏。

  2、教师和几名幼儿同时做邀请者,进行游戏。

  活动反思:

  《蚂蚁搬豆》歌曲深得幼儿喜爱。先让幼儿欣赏故事,理解歌词含义,在此基础上学唱歌曲,幼儿学起来就比较容易。因为有了对歌曲的理解和喜爱,幼儿也特别乐意去尝试表演,如:蚂蚁急得直摇头,想出好办法后,大家一起将豆子抬着走等,活动效果比较好。

  在活动中,我让幼儿展开讨论:你有什么好办法帮蚂蚁把豆子搬回洞中?幼儿都积极帮小蚂蚁想办法。吴淑婷一说:"用力一搬,就能搬回洞中了。"孙宁说:"叫它妈妈来帮忙,就可以了。"王梓硕说:"叫多多的小蚂蚁来帮忙,一起搬回洞中。"幼儿帮小蚂蚁想出了许多许多的好办法。在这次活动中,随乐曲合拍的做出蚂蚁走路、打招呼的动作,合拍这个要求没有达到。经过反思,如果课前帮幼儿设计好理解的图谱,那效果就会不一样了。现在想来,图谱对帮助幼儿理解音乐有很大的帮助。

  幼儿园大班科学《蚂蚁》教案 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蚂蚁,了解蚂蚁的生活*性,认识蚂蚁的种类。

  2、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课前已经寻找过蚂蚁,并认真观察过。

  2、幼儿每人一只空瓶子,瓶子里放一只蚂蚁。一面放大镜。

  3、蚂蚁图片。

  4、有关蚂蚁活动的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谜语:个子不大,能量不小,团结互助,勇敢勤劳,能啃骨头,会挖地道,行军作战,井井有条。让幼儿猜一猜这是什么小动物呢?幼儿回答:是蚂蚁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见过蚂蚁吗?在哪里见过蚂蚁?它们在干什么呢?(幼儿将之前观察蚂蚁的趣事进行回忆和讲述,鼓励幼儿大胆的说。)

  二、教师讲述

  1、教师讲述一件事情:有一天,我不小心把一小块面包掉到了地上,不一会儿,我就发现有一只蚂蚁在面包旁边转来转去,转了一会就走了。过了一会,就有一大群的蚂蚁成群结队的来了。它们把面包团团围住,最后这群蚂蚁把这块面包抬走了。

  2、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讨论。

  (1)在这块面包旁边,刚开始只有一只蚂蚁,怎么就来了一大群的蚂蚁呢?这只蚂蚁用什么办法通知其他的蚂蚁呢?幼儿互相讨论,鼓励幼儿各抒己见。教师播放蚂蚁活动的课件,让幼儿了解蚂蚁是借助气味互相传递消息的。蚂蚁是一群生活在一起的,没有一只蚂蚁是自己独立生活的。

  (2)小朋友们,蚂蚁那么小,为什么能搬动比自己身体大得多的食物,这是为什么呢?引导幼儿说出,蚂蚁虽然身体小却力气大,他们能够团结合作,团结就是力量。

  三、观察蚂蚁、认识蚂蚁、了解蚂蚁

  1、幼儿观察蚂蚁,并用语言描述蚂蚁的特征。让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蚂蚁的外部特征。观察前提问:蚂蚁的头长在哪里?头上有什么?身体长的什么样?让幼儿带着问题去观察。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瓶子里的蚂蚁的主要特征。描述的越详细越好。

  2、教师出示蚂蚁图片,小结蚂蚁的外部特征。蚂蚁的身体很小,有的是黑色,有的是咖啡色,头上有一对触角,身体是一节一节的,身体下面有三对足。引导幼儿讨论:蚂蚁的触角有什么用?

  3、给蚂蚁归类在这节课之前,幼儿已经了解了蜜蜂和蜻蜓的知识,知道蜜蜂和蜻蜓都是昆虫。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分类将蚂蚁归入昆虫类。

  4、了解蚂蚁的种类课件演示不同种类的蚂蚁,让幼儿认识并了解它们的名称。

  5、启发幼儿讨论蚂蚁的益处和害处。比如:刚才课件里看到的白蚁就是蚂蚁的一种,它们就是害充,对人类有很大的害处。

  四、活动延伸

  让幼儿到户外继续观察蚂蚁,并用画笔画出所观察到的蚂蚁。

  活动反思:

  在教学中所提出的问题,老师都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通过启发、引导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讨论,通过自己探究的过程寻求出正确的答案。激发了幼儿的学*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让幼儿看、说、想,培养了幼儿的动眼、动口、动手的能力。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课件的演示直观、形象,帮助幼儿很好的了解了蚂蚁的*性及蚂蚁的种类。让幼儿很感兴趣,他们就会很认真的去观察、去学*。在观察蚂蚁时,让幼儿用语言描述蚂蚁的特征,有的幼儿不会用连贯的语句说下来,或者说不清楚,所以老师要多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幼儿园大班科学《蚂蚁》教案 4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培养探索求知的兴趣。

  2.懂得合作力量大的道理,并观察蚂蚁的形态。

  活动准备

  1.ppt课件:蚂蚁的特征

  2.课件-照片:找一找蚂蚁

  3.自制卡片豆子和小篮子。

  幼儿园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课件:找一找蚂蚁

  利用图片找蚂蚁,从而引发幼儿兴趣。

  小朋友比比看,谁现先在草地里找到蚂蚁。

  教师喊“预备,开始”从而引起幼儿的学*兴趣。

  二、展开

  1.幼儿讲述发现

  (1)你还在哪儿见过小蚂蚁?

  (2)蚂蚁长得什么样?

  2. 引导幼儿说出观察到的蚂蚁的外形特征

  ppt课件:蚂蚁的特征

  卵

  幼虫

  蛹

  蚂蚁的'外部形态分头、胸、腹三部分,有六条腿

  通过图片,让幼儿直观形象的了解和记忆。

  3.小蚂蚁本领大

  (1)你们知道小蚂蚁有哪些本领吗?

  (2)我们应该像小蚂蚁学*什么?

  让小朋友知道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

  三、结束

  游戏:蚂蚁搬豆

  游戏开始,教师说:“孩子们,咱们快去搬豆准备过冬吧!”“小蚂蚁”自由地跑到场地另一端,拾一颗小豆跑回家中,将小豆放进小篮。如此反复进行,直到把豆全搬完。

  活动延伸

  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交流蚂蚁的生活*性。

  幼儿园大班科学《蚂蚁》教案 5

  活动目标 :

  1、在“运粮”的游戏情景中,练*用脚控制“粮食”(沙包)连续往前跳一段距离(重点双腿夹“粮食”即沙包连续往前跳),锻炼腿、脚部力量。

  2、探索多种用脚“运粮”的方法,增强脚、腿动作的协调性。

  3、体会玩沙包的乐趣及成功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

  重点:学*用脚控制沙包。

  难点:用双腿夹着沙包(即“粮食”)连续往前跳一段距离。

  教学准备 :

  足够量的沙包;四只小筐;四辆小推车:音乐(3首)。

  教学过程 :

  一、教师与幼儿随着音乐做腰部、脚部的热身及跳跃动作。重点进行脚部、腿部训练。

  二、练*用脚控制沙包连续往前跳一段距离。

  1、自主探索用脚“运粮”的多种方法。

  (1)分散探索。

  出示沙包。师:这是小蚂蚁的“粮食”。小蚂蚁要把“粮食”储藏起来,我们来帮忙运一运。但这次我们不用手,而是用脚来运。

  (2)集中交流,分享不同的方法。

  师:你是怎么用脚运粮的?运给大家看看?

  个别幼儿示范:(根据幼儿交流、示范的顺序进行)重点引出:

  A、单脚运跳:把沙包放在离地的一脚的脚背上,用另一只脚连续往前跳。

  B、单脚夹跳:用离地的一条腿膝盖弯曲夹住沙包,用另一只脚连续往前跳。

  C、双脚夹着连续往前跳:把沙包放在两脚中间,夹住沙包连续往前跳。

  D、双腿夹着连续往前跳:把沙包放在两腿中间,夹住沙包连续往前跳。

  (3)分散练*上述四种运粮的动作,找找能用脚把“粮食”运得比较远的方法。

  师:这些方法都很好,那把“粮食”放到哪个位置会运得比较远呢?大家都去试一试。

  幼儿练*时,教师鼓励幼儿每种方法都去尝试,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4)交流分享(根据幼儿交流的顺序进行),教师规范动作。

  你把“粮食”放到哪个位置后运得比较远呢?

  A、单脚运跳时,要非常小心,否则,跳几下沙包就要从离地脚的脚背上掉下来。

  B、单脚夹跳时,沙包要夹紧,夹得离膝盖越*越好,就会运得比较远。

  C、双脚夹着连续往前跳的时候,要把沙包放到两脚中间的脚窝。

  D、双腿夹着连续往前跳的时候,把沙包夹在两膝盖中间,不太会掉下来。

  2、练*双腿夹着“粮食”连续往前跳。

  (1)通过对比,发现比较快而安全的“运粮”方法--双腿夹着“粮食”连续往前跳。

  分散探索。师:你自己或找朋友去试一试这四种方法中哪种方法比较快,也比较安全。

  幼儿练*中,教师注意提醒幼儿四种方法都试试,鼓励幼儿与朋友比一比。

  交流分享。你们觉得哪种方法比较快也比较安全?重点:双腿夹“粮食”连续往前跳。

  师小结:双脚并并拢,用膝盖弯曲夹住“粮食”,一二一二往前不停顿地跳,跳得越远本领越大。

  (2)为小蚂蚁运粮,重点练*双腿夹着连续往前跳(场地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

  全体幼儿分散练*,教师适时提醒动作要领。鼓励幼儿用较规范的动作跳跃,对比较胆小的幼儿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勇于挑战。

  3、游戏《运粮忙》,体会用脚“运粮”的乐趣及成功的快乐。(放有沙包的筐;与小推车相距5—6米)

  (1)师:谁先来运一运,从筐的地方开始,运到对面的小车里,每人一次运一小袋。

  (2)分四组进行比赛。

  师:帮小蚂蚁运粮的时候,要一个接一个,运好了排在队伍的后面,每人运了一次没有运完的话,还要运第二次哦。看哪一队先把筐里的粮食全部运到小车上,哪队就获胜了。

  (3)进行表扬、小结。

  三、播放音乐,随音乐做放松动作。

  最后,四位幼儿推着小车,其他幼儿跟在后面。师:我们一起把粮食送到小蚂蚁的家里去。


幼儿园大班科学《蚂蚁》教案 (菁华3篇)(扩展3)

——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案《小蚂蚁过河》优选【5】篇

  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案《小蚂蚁过河》 1

  活动目标:

  1.能通过观察发现几种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发展比较、观察能力。

  2.学会使用符号做观察记录。

  3.体验沉浮游戏的乐趣,愿意积极表达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积木、塑料瓶、泡沫、小石头、小纸片、珠子、筐子、装有水的塑料瓶等;记录单。

  活动过程:

  (一)以情景导入,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1.师:今天过节,小蚂蚁要到河对面运粮食准备过冬,老师准备了积木、泡沫、小石头、小纸片、珠子、橡皮泥等物品,请小朋友们帮忙看看这些材料有哪些适合当小船帮助蚂蚁过河。

  2.教师请个别幼儿讲述。小结:有的小朋友说纸张可以当小蚂蚁的船,有的说珠子可以当小船。

  (二)引导幼儿探索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并且记录结果。

  1.教师出示记录单,讲解记录方法。

  2.介绍材料,讲解要求。

  师:记录单、笔、珠子、纸张、泡沫、积木、小石头、橡皮泥、装水的盆、抹布。轻放入水中,并在记录单上做记录,如果桌子、衣服湿了要及时用抹布擦干。3.幼儿分组探索原先的想法,鼓励幼儿玩多种材料,观察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并集中记录结果。

  (1)幼儿探索,教师观察指导。

  (2)集中分享探究结果。

  (3)幼儿讨论。

  师:现在请小朋友说说哪些物品会沉下去,哪些物品会浮起来。(个别幼儿回答)

  (4)师小结:小朋友说的很好,小纸片、泡沫会浮起来,积木、珠子、橡皮泥、小石子会沉下去。

  (四)活动结束。

  活动延伸

  我们已了解很多东西沉与浮,大家回家去看看还有什么东西沉下去与浮起来。

  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案《小蚂蚁过河》 2

  活动目标:

  1、在手膝着地爬的游戏中,*稳地控制自己的身体。

  2、喜欢参加体育活动,感受体育活动的乐趣。

  3、让幼儿初步具有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体验健康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的观念。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有幼儿手膝着地爬的经验。

  2、物质准备:宽窄不同的爬垫、大小不同的沙包若干。

  活动材料:小车、皮球、沙包、动物摇椅等重点指导:引导幼儿在固定的区域玩不同的运动器材,鼓励幼儿对玩具有不同的玩法。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以游戏的口吻引发幼儿游戏的兴趣。教师扮演蚂蚁妈妈带领"蚂蚁宝宝"(幼儿)爬到蚂蚁洞里做睡觉状,然后说:"蚂蚁宝宝们,天亮了,我们爬出来做游戏吧!"(幼儿依次爬出"蚂蚁洞")请幼儿说一说蚂蚁是什么样子的。(爬来爬去、搬东西)引导幼儿学一学小蚂蚁的动作。

  2、基本部分

  (1)利用情景进行游戏。

  "蚂蚁妈妈"说:"孩子们,我们一起去散步吧。瞧,这里有一条又宽又深的河。咦?对岸是什么啊?闻起来可真香啊!小蚂蚁想不想把豆子运回家啊?""可是这条河又宽又深,我们怎么过河呢?"请幼儿自己想办法,说出自己的想法。"这里有一座小桥(爬垫)可以帮你们过河。请你们每次搬一颗豆子,看看谁能又快又安全地回到妈妈身边。"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路径。教师随机指导幼儿动作完成情况。

  (2)分享交流教师说:"小蚂蚁真聪明,你们是怎么掌握*衡,让自己不掉到河里的?""有的小蚂蚁搬回来的豆子又大又香,可是有豆子大,小蚂蚁不小心把大豆子掉到河里去了,怎么才能不让大豆子掉到河里呢?""你刚才是怎样搬豆子的?你觉得哪种办法最好?"

  (3)再次游戏请幼儿再次游戏,验证自己的好方法,同时充分感受游戏带来的快乐。能力强的幼儿可以运多次。

  3、结束部分:幼儿放松练*:

  师:"我们搬回了这么多豆子,真高兴,我们一起来庆祝一下吧。"幼儿跟着老师做各种简单动作。

  (三)自由活动:

  教学反思:

  此次活动圆满结束!活动前我为幼儿创设了宽松自由的活动氛围,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轻松获得锻炼与提高。活动过程中,幼儿表现的积极主动,都能用较完整的语言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能主动与同伴交流。

  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案《小蚂蚁过河》 3

  教学目标:

  1、熟读儿歌《小蚂蚁》

  2、培养儿童主动识字的兴趣,感受儿歌的韵律美。

  3、受到讲文明、守纪律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出示开启诗

  (课件出示)师:亲爱的的小朋友,整个早晨,我一直看着你,怎样把每一寸晨光变成书本的跳跃,诵成玲珑的诗行。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晨诵。 昨天,漫天飞舞的雪花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好朋友,它就是可爱的雪娃娃,让我们男女生合作读这首儿歌。

  二、复*儿歌《雪娃娃》

  过渡:太阳公公抱走了雪娃娃,老师今天又给大家带来了另一位朋友,它是谁呢?(出示蚂蚁图片)

  三、学*新诗《小蚂蚁》

  师:对,是小蚂蚁,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写小蚂蚁的这首儿歌吧。

  1、师范读。

  2、生自读。

  3、指名读。(正音)

  请学生领读;齐读;男女生分别读;

  做动作读;填空读。

  4、问题:

  小蚂蚁见面为什么碰碰小胡须?为什么排队走?

  请你夸夸小蚂蚁。

  5、拓展:

  我们早晨见到小朋友怎么说?见到老师呢?

  真是有礼貌的好孩子。

  四、出示自编诗

  小朋友,有礼貌,早晨见面问个好。 早上好,早上好!新的一天来到了, 我们一起上晨诵。 指名读、齐读。

  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案《小蚂蚁过河》 4

  教学目标:

  1、在倾听的基础上学唱歌曲《小蚂蚁》。

  2、激发幼儿的合作意识,愿意边表演边歌唱。

  3、知道一个人的力量是很渺小的,团结力量大。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活动准备:

  蚂蚁胸饰、西瓜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在倾听的基础上学唱歌曲《小蚂蚁》。

  教学难点:

  能够边表演边进行歌曲的演唱。

  教学过程:

  一、猜谜。师出示谜语,幼儿猜。

  二、学*歌曲第一段。

  1、第一次倾听。

  今天这只小蚂蚁也要来和我们做游戏了,他还带来了一个故事,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故事里发生了什么。(教师跟着音乐做动作,让幼儿猜故事内容。)

  2、第二次倾听。

  原来发生了一件小蚂蚁搬西瓜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还藏着一首好听的歌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歌里和故事里有哪些是一样的。(师坐在椅子上唱)

  3、第三、四次倾听。

  歌里有一只小蚂蚁和一只大西瓜,现在我就是小蚂蚁,你们就是大西瓜,现在我要出洞找吃的了,请你仔细听一听我在哪里搬的大西瓜。

  搬了几次大西瓜呢?回答不出时进行第四次倾听。

  4、第五次倾听。

  小蚂蚁搬了4次大西瓜,搬得满头大汗,它一边搬还一边(擦汗),它擦汗的时候唱了什么?

  三、分角色表演歌曲。

  1、三人当蚂蚁,其余幼儿当大西瓜。

  刚刚我发现有几只小蚂蚁还发现了不同的大西瓜呢!我现在来请一位蚂蚁弟弟和一位蚂蚁妹妹和我一起搬西瓜好吗?小蚂蚁注意了,要从不同的洞出发哦!

  2、女生当小蚂蚁,男生当大西瓜,然后交换。

  我先请小女生当小蚂蚁,小男生当大西瓜,玩之前要先说游戏规则,大西瓜是怎样在地上的呢?(躺在地上)

  请一名大西瓜在椅子上表演一个大大的圆圆的西瓜躺在地上给孩子们做示范,再请所有男生扮成大西瓜躺在椅子上,做出不一样的动作,提醒女孩子找不同的男孩子。

  第二次男女生交换。

  四、幼儿集体演唱。

  1、刚刚我看到小朋友们玩的很开心,老师想问问小朋友们会唱这首歌了吗?我要来听一听。幼儿第一次集体唱。

  2、询问幼儿有没有觉得唱的比较困难的地方,有的话老师提醒。

  3、再次演唱。

  现在让我们用好听的声音唱一唱歌曲《小蚂蚁》。

  五、出示故事结尾。

  师唱故事结尾“小小蚂蚁爬回洞送消息”问:“我刚刚干什么的?”“你们收到我的消息了吗?”

  再唱“看见一个大西瓜躺在地,用力搬用力搬,嘿呦嘿呦用力搬......”三人合力把西瓜抱回洞里。

  问:“为什么我一个人时没有搬动大西瓜,几个人一起搬就能搬动呢?”

  小结:一个人的力量很小,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力量大。

  六、结束。

  这个故事结尾告诉我们大西瓜已经搬回家了,大家高不高兴啊?别忘了哦,我待会送消息送到的小蚂蚁要跟着我一起去帮忙搬大西瓜哦!(搬着西瓜**室。)

  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案《小蚂蚁过河》 5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物体沉浮,激发幼儿探索、发现的乐趣。

  2、体验玩水的乐趣,对操作活动感兴趣。

  3、学*把沉、浮物体作简单分类和记录。

  4、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惯,学说普通话。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雪花片,石头,海绵,点心盘(幼儿操作材料)。

  2、木制积木,记录纸人手一份,蚂蚁过河图片。

  活动过程:

  一、 导入

  师:今天天气真好,小动物们出来玩了,瞧,这是谁呀?(蚂蚁)

  师:小蚂蚁爬着爬着饿了,发现远处有棵苹果树,就爬过去,可是面前出现了一条小河,请小朋友帮蚂蚁想办法过河?

  幼:造一座桥……

  二、 认识沉与浮现象。

  1、教师做沉浮实验。

  师:"瞧,这些材料谁能帮蚂蚁过河呀?"

  2、巩固幼儿对沉浮现象的认识

  师:我现在请一小朋友来帮蚂蚁想办法。

  三、 幼儿操作,并记录操作结果。

  教师先请一幼儿操作,同时将结果记录下来。(规则:拿一操作材料放入水中,浮起来的'就把这种材料的图片贴到小河里,沉的则不需贴。) 集体纠正。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幼儿园大班科学《蚂蚁》教案 (菁华3篇)(扩展4)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菁华10篇)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1

  一、设计思路:

  今年春天,在我园的科技节活动中,幼儿对一种会发光、发声的陀螺很感兴趣,孩子们讨论的是陀螺、玩的是陀螺,我感觉到可以抓住幼儿的兴趣点来进行一次“转动”的活动。

  二、活动目标:

  1、在操作、探索活动中,积累有关转动的经验,了解转动是运动的一种方式。

  2、发现转动的很多有趣现象,感受现代科技给人们带来的方便,有发明创造的欲望。

  3、为自己和同伴的成功而高兴。

  三、活动准备:

  1、每组一份操作材料:塑料玩具、筷子、轮子、绳子、风车、火柴棒、盖子、纸片等。

  2、学具:手巾花、陀螺、发条玩具、录音机、转椅、钟表等。

  四、活动过程:

  1、通过操作,让幼儿初步获得有关转动的经验。

  (1)幼儿操作教师提供的各种能够转动的玩具,鼓励幼儿发现转动的各种有趣现象和同伴交流,并能够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述。

  (2)教师投放半成品,幼儿再次探索操作。鼓励幼儿想办法,做个会转动的小玩具:使不能够转动的物品转动起来。玩的时候边玩边看,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有趣的现象?”

  (3)交流,鼓励幼儿将自己的发现大胆地告诉同伴,并请想法奇特的幼儿演示,鼓励幼儿为同伴的成功而高兴。

  2、游戏“找一找”:感受转动给生活带来的方便,进一步激发幼儿对转动的兴趣及创新的欲望。

  (1)幼儿自由讨论:聪明的人,让许多东西都转动起来,来方便我们的生活,请小朋友互相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能转动的物体,以及转动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好处?

  (2)集体交流,你发现了什么能转动?××转动了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

  (3)、幼儿观看幻灯:转动在现代科技中应用。

  3、发散思维:

  如果你是小小发明家,你想让什么转动起来?转动以后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呢?”

  4、通过游戏,让幼儿发现转动是运动的一种方式。

  (1)师:“你能让自己的身体也转动起来吗?”

  (2)试一试,看看自己的身体有那些部位也能转动起来,玩的时候要注意安全,不要弄伤自己和小朋友。

  (3)交流:你让身体的那个部分转动起来了?请你来试一试。

  (4)“如果我们身体的一些部位(如头不能转了)不能转动了,行不行?”

  (5)“我们的'身体真了不起,有那么多的部位都能转动起来,让我们做事、运动更灵活!”

  五、活动延伸:

  1、老师和幼儿一同到室外寻找可以转动的物体。

  2、利用谈话鼓励幼儿继续寻找、探索、发现日常生活中有关转动的物体。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2

  活动目标:

  1、启发幼儿对生活中影子的回顾,丰富对影子的认识。

  2、引导幼儿把见过的有趣的影子现象用语言描述出来,并能用绘画、标志符号的方式进行表征。

  3、让幼儿了解影子的形成和影子的变化。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几天提示幼儿观察物体的影子。

  2、每个幼儿绘画用的纸、笔。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主题组织幼儿谈话:

  (1)你见过影子吗?

  (2)你都见到过什么样的影子?

  教师小结,引出课题。

  2、幼儿分组交流

  (1)先将幼儿分成六组。

  (2)引导幼儿交流自己所见过的影子。

  (3)尽量调动幼儿讲述的积极性。

  3、绘画影子引导幼儿将有趣的影子用绘画或标志符号的形式表征出来。

  4、展示幼儿作品。

  将幼儿的绘画作品展示在墙饰专栏中,并向大家介绍自己发现的有趣的影子现象。

  5、教师讲评。

  活动效果幼儿能积极参与讨论,互相交流讲述自己在不同时间所见过的各种各样的影子,知道影子的变化,并能准确的画出不同影子的效果。本节活动目标达到,效果不错。

  活动反思:

  对周围的一切事物充满好奇,他们在生活中有说不完的话,但在课堂上往往表达不清自己的意见,因此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中,学*语文,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使学生敢于说话,善于说话,乐于说话。真正使学生学有所成,达到教学改革的要求。《影子》这一课,我把课堂从教室挪到了给学生带来快乐的操场上,让他们自己亲自去体会,让孩子们的语言在体验的同时,得到发展和提升。让孩子们在操场上来认识今天学*的课文的主角――影子。同学们在操场上很容易就感受到了影子会一直在自己的前后左右,这样老师就不用在课堂上照搬课文,让学生没有体验的前提下,古板的记住课文内容。在让学生体验了课文之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来表达自己对影子的理解,有的同学写道:“影子就像我的小尾巴”,还有的同学写道:“影子一会在我的左边,一会在我的右边”,孩子们经过体验之后的语言跃然呈现在脑海里。

  孩子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那么语文教学中老师就应该打开同学们的生活之窗,让学生在快乐的生活中去体验,从而激发孩子们的表达欲望,让课堂因孩子们的语言而美丽!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3

  活动目标

  1.了解种子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知道种子食品是人们食物的主要来源。

  2.乐意与同伴分享种子食品,体验分享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件-照片:花生,玉米,豆子等。

  2.请幼儿带各种种子食品

  活动过程

  1.交流谈话,激发幼儿对种子的兴趣。

  (1)小朋友知道什么是种子吗?

  (2)你知道哪些种子?

  (3)种子主要有什么用?

  幼儿讨论

  告诉幼儿种子可以繁殖后代,知道在大自然中种子巡回生长的过程,种子可以食用。

  (4)你知道哪些种子可以食用吗?

  引导幼儿说出可以食用的的种子种类,如稻、麦、豆、花生、瓜子、玉米、核桃等。

  (5)小朋友想一想,如果没有种子会怎么样?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得出种子是人们食物的主要来源,如果没有了种子,就没有了植物,人类就很难生存下去,我们每天都在食用种子。

  2. 让幼儿了解各种各样的种子食品。

  (1)了解种子食品的含义

  种子可以吃,那么用种子做成的食品就叫做种子食品。

  (2)说说这种子食品是哪种植物的种子?又是怎样制作成的?

  幼儿讨论后,说出通过对种子的炒、煮、爆等加工方法可以制成种子食品。

  花生

  瓜子

  爆米花

  五香豆

  松子

  核桃

  栗子等

  小结:种子食品可真多呀!有的是炒着吃的,有的是煮着吃的,有的是爆着吃的,还有许多其他的加工方法呢。

  3.组织幼儿品尝种子食品

  (1)请小朋友来品尝各种各样的种子食品。

  (2)幼儿自由选取种子食品进行品尝。

  引导幼儿品尝种子食品,并能和同伴交流种子食品的味道,

  如用“香喷喷”“脆生生”等词语形容品尝种子后的口感。

  4.品尝交流

  你最喜欢吃的种子食品是什么?为什么?

  鼓励幼儿用完整的语言描述自己品尝种子食品的感觉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4

  活动目标:

  1、理解白天和黑夜形成的原因及转换关系。

  2、对探索自然现象有兴趣。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1、地球仪、手电筒各一个。

  2、白色和黑色卡纸制成的“白天先生”和“黑夜小姐”人手一个。

  3、 32K大小的黑卡纸每人一张、笔。

  活动环节:

  一、 念诗歌《我喜欢长长的夜》。

  (1)教师引导语:前几天诸老师和我们一起学*了一首好听的诗歌,叫什么呢?你们觉得这首诗歌听起来怎么样?

  (2)幼儿用温馨好听的声音来把诗歌念一遍。

  二、黑夜的秘密。

  (1)长长的夜晚那么美好,你们知道夜晚是怎么来的吗?

  (2) 教师将打亮的电筒固定在离地球仪有一定距离的一侧,在地球仪的*地域上贴一红五星,我们来看一个实验,地球仪代表我们生活的地球,手电筒的光代表太阳光。当*地域对着光源时,轻幼儿说说*是白天还是黑夜?

  (3)教师操纵地球仪自传,当*地域背离光源时,再请幼儿判断*是白天还是黑夜。

  (4)教师继续转动地球仪,让幼儿观察并判断白天、黑夜的转换情况。

  三、白天和黑夜的对话。

  (1)白天和黑夜就是这样,白天来了黑夜就走了,黑夜来了,白天就走了,所以它们永远都碰不到一起。这天,“白天先生”想打个电话给“黑夜小姐”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

  (2)教师以“白天先生”和“黑夜小姐”的口吻互相说。

  (白天先生:我从来都没有见过黑夜,你能告诉我你们那里是怎么样的吗?黑夜小姐:是啊是啊,我也从来没有到过你们那里,也请你告诉我你们那里是怎样的好吗?)

  (3)请小朋友帮助白天先生和黑夜小姐回答他们那里是什么样子的。

  (4) 请小朋友互相扮演白天先生和黑夜小姐,然后互相提问

  和回答关于白天和黑夜的事。可交换角色扮演玩。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5

  活动目标

  1、在说说、玩玩中初步了解人眼睛的结构及动物眼睛的一些特殊功能,体验探究活动的快乐。

  2、感受眼睛的重要性,知道保护眼睛的方法。

  活动准备

  1、与同伴、父母一起观察眼睛的样子、收集有关眼睛的知识。

  2、操作活动材料:电筒、镜子、小鸟旋转卡片、表情图。

  3、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幼儿介绍自己收集的眼睛知识

  1、介绍观察到的人眼睛的样子。

  (1)谈话导入。

  (2)幼儿根据记录单介绍观察结果。

  (3)教师在幼儿介绍的基础上帮助幼儿提升经验。

  2、介绍动物特别的眼睛。

  (1)幼儿介绍收集的动物眼睛知识。

  (2)教师在幼儿介绍的基础上,利用图片、录像等及时进行补充,帮助幼儿进一步拓展知识。

  二、分组探索眼睛的秘密

  1、提出探索要求。

  2、幼儿自主选择,进行探索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3、交流分享发现的秘密。

  三、了解保护眼睛的方法

  看电视要保证房间有足够的亮光;

  离电视机1.5米远;

  每看30分钟就要休息10分钟看书也要避免光线太强和太暗,距离书本30厘米……

  活动延伸

  了解关于眼睛更多的知识。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6

  一、活动目标:

  1、交流有关西瓜的经验和疑惑,对西瓜产生科学探索的欲望。

  2、通过实地观察和询问,了解西瓜的一些生长*性,丰富感性经验。

  3、产生科学探索的兴趣,养成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科学态度

  二、活动准备:

  记录表人手一张(分为疑问、答案、新发现三部分)、笔、和常乐西瓜种植地进行参观前的联系。

  三、活动过程:

  1、互相交流,唤起幼儿的已有经验。

  师:西瓜是我们小朋友最喜欢的瓜果,那么,关于西瓜,你们知道一些什么秘密呢?

  幼:西瓜有瓜皮、瓜瓤和瓜籽。

  西瓜里面有白籽和黑籽,白籽可以吃,黑籽不可以吃。

  西瓜有黄西瓜、红西瓜,还有无籽西瓜。

  西瓜是长在地上,不是长在树上的。

  夏天的西瓜最好吃,有的西瓜有催熟剂,不好吃。……

  2、鼓励提问,了解幼儿想知道的。

  师:你们说得真好!那么,有关西瓜,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呢?

  幼:西瓜有没有根?

  西瓜为什么长在泥土里,不是树上?

  为什么西瓜里面有的籽是白的,有的籽是黑的?

  为什么西瓜会有那么多的汁?

  西瓜的叶子是什么样的?

  西瓜是怎么长出来的?

  师出示记录表,请幼儿用简单的图象、符号把自己的问题记录在“疑问”一栏中。

  3、参观西瓜地,观察询问,丰富有关西瓜的经验。

  教师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安排专人进行集体介绍,然后请幼儿自由观察农民伯伯(阿姨)的劳动,边观察边提问。

  边观察发现,边完成记录表的另外两栏:答案和新发现。

  专门的介绍员对他们的种植地(暖棚种植、西瓜的营养价值、西瓜的经济效益等)作了完整的介绍,幼儿边听边做适当的记录。然后请幼儿提问,介绍员做一定的解答。

  接下来我们来到大棚里面,自由观察,这是幼儿最投入、最喜欢的,在这里,他们有了太多的意外发现和惊喜。

  他们看到一个奶奶在剪枝,就连忙问:“绿绿的枝条长得这么好,为什么要剪掉呀?”奶奶告诉我们:“枝条太多了,会吸收掉很多的营养,所以要剪掉一些,这叫整枝。”这时,奶奶顺手把一个比拳头小一点的西瓜也摘了下来,正好被乐乐发现,奇怪地问:“西瓜怎么摘下来了呀,它还要长呢。”另外的孩子也凑过来说:“真是太可惜了。”奶奶笑笑说:“一棵西瓜上可以结出许多的西瓜,摘掉一些,另外一些就能长得又大又甜。”

  一位大妈手里拿着花,正在那里摆弄着,洁洁大叫起来:“哎呀,怎么把花采下来了呀?”大妈一边说一边让孩子们围拢仔细看她:“这是人工授粉。”我假装惊奇地说:“原来花也分爸爸和妈妈,让他们相亲相爱手拉手,才会结出西瓜宝宝来。”

  当他们发现西瓜一个个吊挂在那里,又争论起来:“西瓜不是长在地上吗,怎么长到树上了呢?”我引导孩子仔细看,到底是不是树,他们发现不是的,只是西瓜藤爬到了支架上,叔叔介绍说:“这样的西瓜长起来会很好看,而且不会被地上的虫子伤害。”在另外一个暖棚里,几个农民正在采摘、装箱,我们赶紧跑过去,请他们介绍辨别西瓜成熟的方法。一位爷爷倒是很热心,很仔细地介绍了辨别的方法,最后,我想,反正接下来还要用西瓜开展活动的,还不如在这里买一些西瓜回家,于是,孩子们在这些农民的带领下,都去亲自弹瓜听声,采摘了一个西瓜,高兴、圆满地结束了这次参观活动。

  4、互动交流,分享各自探索发现的结果。

  利用记录表进行分组讨论交流。

  回放参观时拍摄的照片,和幼儿一起回忆经历,帮助幼儿梳理获得的经验。

  四、反思:

  让幼儿说说关于西瓜的秘密和问题,幼儿就能更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因为经验和问题是孩子对科学的兴趣点,是科学情感体验的开始,是对科学本身探索的开始。

  把幼儿带到现实生活中去参观、观察、询问,有利于拓展幼儿的学*空间,丰富他们多方面的知识,提高观察的兴趣,带着问题、带着记录纸去参观,使活动更具有目的性,这是一种主动的探索性的学*,这种学*方式将更有利于开发孩子的潜能。

  一次外出参观活动,解决了幼儿心中的许多疑问。幼儿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去思考,在观察中学*,在探索中寻求答案。可见,教师作为幼儿学*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的教育资源,开发幼儿的潜能。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7

  活动目标

  1、 通过观察、操作、实验、谈话,让幼儿了解有关电池的一些小知识,认识电池的特征,正、负极及作用,了解正确使用电池、检验电池的方法。

  2、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对科学探索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电动玩具若干,创设情境"电池专卖柜"。

  2、 实验操作材料人手一份:电池一节(新、旧),小灯泡一个,电线一根。

  3、电池模型图,说明图(安装图)各一张。

  活动过程

  一、通过观察,讨论认识电池。

  1、利用玩具吸引幼儿,并且拨动开关,提出问题:玩具为什么不动?

  2、证实幼儿的猜测,引出活动的主题——电池。

  3、幼儿观察电池。

  4、结合图片巩固幼儿的发现,小结电池的基本特征,并认识正负极。

  二、掌握电池的使用方法

  1、装入电池,玩具不动,找原因。(幼儿讨论后回答)

  2、罗列幼儿的三种可能性,并一一加以验证。

  ①电池装反了。措施:结合说明图,让幼儿学*正确的安装方法,巩固正、负极知识,并请幼儿试装。

  ② 玩具坏了。措施:用快用完的旧电池证明。

  ③电池没电了。措施:用新电池。

  三、通过实验,检验电池

  1、提出问题:怎样才能知道电池里有没有电?

  2、幼儿探索性实验,教师指导。

  活动反思:

  活动开始,我出示电动玩具,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让他们知道里面装有电池。接下来,我遥控玩具,玩具却不动,让小朋友猜想不动的原因。重点让孩子明白电池有正负极。这节课,孩子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很活跃,效果不错。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8

  活动目标

  1.知道十二星座的名称和形状。

  2.了解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命名法”。

  活动准备

  1.ppt课件:十二星座

  2.ppt课件:太阳系

  幻灯片

  幼儿园课件

  活动过程

  一、航天旅行

  教师:今天有一个宇宙旅行团要出发了,小朋友想不想一起去呢?

  好的,老师来驾驶航天飞机,(教师双手*举模仿航天飞机飞翔状)

  教师:小朋友,上飞机了。

  (口中发出飞机马达的'声音,把幼儿带入情境)。

  教师:小朋友现在要穿越大气层了,······

  二、引导幼儿认识星座。

  1.ppt课件-太阳系

  引导幼儿观看:太阳系的一家,直观的了解各个星系。

  2.认识星座

  (1)了解十二星座的标示。

  教师:小朋友,你们看这么多星星我们怎样才能记住它呢?

  (引导幼儿认识新事物的方法,根据特征命名。)

  (2)课件-十二星座

  通过观看星座的图形,并提问图形像什么,然后介绍星座的名称。

  (告诉幼儿,这些星座的名字是以前的科学家已命名好的)。

  白羊座:

  教师:小朋友看看这些小星星,用一条线把它们连在一起,看看像什么?

  (引导幼儿发现,像羊。)

  教师:我们叫它“白羊座”

  以此向幼儿介绍其它的星座

  白羊:

  金牛:

  双子:

  巨蟹:

  狮子:

  处女:

  天蝎:

  天秤:

  射手:

  摩羯:

  水瓶:

  双鱼:

  三、遨游太空,寻找星座。

  1.教师:现在我们开始遨游太空了,看看我们能遇到哪个星座。

  课件演示

  逐一出示星座图示,请幼儿说出星座名字。

  2.我自己的星座

  请幼儿对照自己的出生日期,了解自己的是哪个星座的。

  白羊座 (3.21-4.19) 金牛座 (4.20-5.20) 双子座 (5.21-6.21) 巨蟹座 (6.22-7.22)

  狮子座 (7.23-8.22) 处女座 (8.23-...

  四、讨论:怎样才能到宇宙去

  通过讨论让幼儿知道,到宇宙去需要用到很多很多的知识,所以一定要努力学*。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9

  活动目标

  1、知道有各种声音,不同的声音能告诉我们不同的事情。

  2、初步懂得东西振动就产生了声音。

  3、发展注意力和听辨声音的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

  2、小铃、小鼓鼓、木鱼等玩具。

  活动过程

  一、听声音引入课题,激发幼儿兴趣

  课件:声音

  1、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

  (1)笑声

  (2)哭声

  (3)打呼噜声

  请小朋友睁开眼睛

  2、刚才,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让幼儿说一说听到的声音,引起幼儿听辨的兴趣。

  3、你们还想听其他的声音吗?

  请小朋友再闭上眼睛

  (1)吃东西的声音

  (2)打喷嚏

  (3)钟表的秒针

  回答老师,听到了什么声音?(幼儿自由发言)

  二、认识声音

  1、你们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吗?

  (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实验:敲鼓

  (通过实验让幼儿理解物体的震动)

  让幼儿把小手放在小鼓上,老师用鼓槌敲几下,让幼儿通过耳听、手模、眼看、感知物体发出声音时在不停地振动。

  (2)小朋友用什么能听到声音?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耳朵具有辨别振动的功能,能将振动发出的声音转换成神经信号,然后传给大脑。

  (3)你们知道耳朵除了能听声音,还有什么作用吗?

  告诉幼儿,我们的耳朵还能帮助我们保持*衡。

  耳朵很重要,我们一定要保护耳朵!

  三、幼儿操作,感知震动产生声音

  1、请小朋友玩一玩桌子上这些小铃、小鼓、木鱼等玩具。

  提醒幼儿边敲边观察,注意听不同的物体能发出不同的声音,让幼儿感知物体发出声音时在不停地振动。

  小结:物体振动产生了声音。我们用耳朵来听各种声音。

  2、讨论什么样的声音好听。

  (1)播放音乐

  (2)播放噪音

  让幼儿感知乐音和噪音,引导幼儿结合日常生活经验相互说一说各种声音,好听的声音,不好听的声音。

  四、游戏:听一听

  1、幼儿两人一组,其中一人发出不同的声音,另一名闭上眼睛倾听,说说听到了什么声音,知道了什么事情。

  2、通过游戏让幼儿知道不同的声音可以告诉我们不同的事情。

  如:敲门有人来了,打呼噜有人在睡觉等。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10

  教学目标:

  1、了解火箭的基本结构,探索圆柱体箭体与圆锥体火箭头接口的大小关系。

  2、感知火箭升空的原因,能大胆尝试并分析火箭升高的各种因素。

  3、尝试用多种材料自制火箭,发展幼儿的动手及想象能力、激发幼儿探索航空知识的兴趣,

  4、积极与同伴分享、交流自己的发现。

  教学准备:

  1、孩子对火箭的兴趣及初步的了解。

  2、火箭模型,幼儿收集的各种瓶子、卡纸、铅画纸、蜡笔、即时贴、剪刀、胶水、双面胶等。

  3、多媒体课件《火箭上天》

  重点:探索圆柱体箭体与圆锥体火箭头接口的大小,尝试自制小火箭。

  难点:火箭头的制作和各部分的粘贴,探索让小火箭飞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主题,激发幼儿兴趣

  1、提问导入:你见到过火箭吗?在什么地方见过?你见到过的火箭是什么样子的?激发幼儿学*兴趣。

  2、观看课件。老师与大家讨论有关“神七”的话题,小朋友知道,神舟七号的成功发射,多亏了小火箭的本领。那小朋友想不想和飞行员那样飞上太空呢?我们自己来设计制作小火箭,好吗?

  二、观察讨论,探讨制作方法,学*制作航天火箭

  1、观看课件后半部分,说说火箭的主要结构。师:火箭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么发射出去的?你想不想自己设计一个能飞上天的火箭?

  2、教师示范制作,幼儿尝试设计制作。老师这里也有一个小火箭,看看它是怎么做成的?教师将正方形纸变成圆柱体的箭体,把半圆形纸变成圆锥体的火箭头;让箭体和火箭头相亲相爱在一起。

  3、谁来试试怎么做圆柱体的箭体,圆锥体的火箭头?请个别幼儿尝试。重点介绍火箭头的制作方法。

  4、幼儿按意愿选择材料制作,教师作巡回指导,指导幼儿进行粘贴组合,制作火箭头。重点帮助能力弱的孩子。提醒幼儿注意良好的操作*惯及卫生*惯。对有创意的幼儿及时表扬,适当帮助有困难的幼儿。

  三、展现交流,探索让小火箭飞高的方法。

  1、幼儿展示自制火箭,共同参观并请个别幼儿介绍。先完成的小朋友去外面,借助*,试试怎样让小火箭发射上天。

  2、*室,请个别幼儿介绍经验,看看谁的火箭飞得高,进一步激发幼儿探索航空知识的兴趣。师:你是怎样让小火箭发射上天的呢?(用手用力一拍)。为什么用力一拍,小火箭就能飞上天?刚才玩的时候,你还发现了什么?(有时飞得高,有时飞得低)

  3、我们小朋友想不想再去玩一玩,这次你可以和好朋友一起,比一比什么时候飞得高,什么时候飞得低?为什么?(用力,瓶子大,拍*的底部,卡纸做的火箭飞得高)

  4、集体发射小火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

  我们一起去发射台发射,看谁设计的小火箭载着的神舟号飞船飞得最高。

  开始倒计时:10,9,8,7,6,5,4,3,2,1,点火!


幼儿园大班科学《蚂蚁》教案 (菁华3篇)(扩展5)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菁华6篇)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1

  活动目标

  1、能从各种年历的剩余天数中知道一年即将过去,新年已快来到。

  2、知道过一年自己将会长大一岁。

  3、初步懂得时间的宝贵,努力养成珍惜时间的*惯。

  活动准备

  1、课件《年历?》

  2、收集各种年历、日历、台历等并布置在教室周围。

  3、年历一本,人手一份小日历,1—31数字十二份。

  活动过程:

  一、参观各种年历。

  (1)鼓励幼儿大胆地去翻一翻,仔细地观察和欣赏,说说自己的发现。

  (2)说说挂历上数字的含义,启发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说一说自己对这些数字的理解。

  二、欣赏故事〈年妈妈和她的孩子〉,了解年的含义。

  1、结合课件听故事。

  2、提问:

  (1)很久以前的这个妈妈的名字叫什么(年)?

  (2)年妈妈的孩子叫什么(日)?

  (3)年妈妈为日娃娃盖了多少座房子(12座)?这些房子的名字叫什么?(月)

  (4)大月的房子有哪几个月(

  1、

  3、5、7、8、10、12)?

  (5)小月的房子有哪几个月(

  4、6、9、11)?

  (6)大月有多少日(31天)?小月有多少日(30天)?

  (7)顶小的月是几个(1个)?有多少日(28天)?

  (8)年妈妈共有多少个日娃娃(365)?(用不同的数数法了解)

  三、观察、感知年历。

  当365个日娃娃都完成了年妈妈交给它们的任务,我们就要过新年了,每到过新年,我们家家户户都要放鞭炮。你们喜欢放鞭炮吗?今天老师也带来了鞭炮,鞭炮是怎么响的?(噼里啪啦、噼里啪啦、砰、砰、砰)每一个红颜色的鞭炮里有一个问题,只有小朋友答对了,鞭炮才会响?我们大家一起来放鞭炮。

  (1)一年有几个月?

  (2)一年里有大月、小月,大月有多少日?小月有多少日?二月有多少天?

  (3)今年是哪一年?今年出生的孩子属什么?今年还有几天?(与幼儿一起数剩余的张数)

  (4)以前的日子还会回来吗?

  (5)明年是哪一年?

  四、学*使用年历,了解年历的作用。

  1、学*使用年历的方法。

  (1)6月1日住哪座月房子里?(6月房)找到了6月房,再找哪个日娃娃呢?(教师课件演示使用的方法)

  (2)请你们找到6月1日,并且用铅笔圈起来。记住:先找月房子,再找日娃娃。

  (3)师:6月1日是小朋友的节日,

  (4)你们知道老师的节日吗?请你找一找?(幼儿找日期,教师巡回指导,进行个别辅导)

  (5)祖国妈妈的生日是哪一天?(10月1日)我们一定要记住这一天。

  2、了解年历给大家带来的方便。

  *时生活中,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也是这样在年历上查找日期的,年历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

  五、制作年历。

  1、教师交代制作年历的要求。

  2、分组制作年历。

  3、展示各组的年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使幼儿了解云的颜色、形状是多变的。

  2、使幼儿初步了解云会变成雨、雪等落下来。

  3、培养幼儿关注和探索天气现象的兴趣。

  4、喜爱参加体育锻炼,养成爱运动的好*惯。

  5、锻炼幼儿的反应能力,提高他们动作的协调性。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多变的云》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了解雨、雪是由云变成的。

  三、教学准备:

  *时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各种各样的云;幼儿用书每人一本。

  四、教学过程:

  1、带领幼儿到室外观察天上的云※教师:请你们看看现在外面的云?它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像什么?(让幼儿自由讨论)

  教师:云会不会移动?怎样移动?(引导幼儿注意观察云的位置移动等变化)想一想,云为什么会移动?

  2、引导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云。

  教师:云会不会变成其它的样子?你有没有见过别的云?是什么样的?是什么时候见到的?

  (幼儿自由讨论)

  教师小结:如下雨前的乌云,阴天的云,傍晚时的云彩等等。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的云呢?(让幼儿充分讨论猜测后,向幼儿介绍不同的云是和天气有关系的)

  3、借助幼儿用书画面帮助幼儿认识云的多变性。

  教师:这幅图上的云像什么?你们见过吗?分别说说这些云像什么?

  4、讨论云会变成什么。“谁知道云会变成什么?”(让幼儿充分讨论、猜测后向幼儿介绍天上下雨就是云变成的,冬天下雪也是云变成的)

  5、活动延伸:让幼儿去户外观察天上的云,分别说说天上的云块像什么?并把它画下来。

  活动反思:

  幼儿到了大班好奇心明显增强,他们喜欢在生活中发现,在玩中发现许多有趣的事物,针对本班幼儿的特点,我在设计《多变的云》这节活动时,注重“情景化、过程化、活动化、经验化”,的教学方法,把复杂的自然想象,用浅显易懂的实验呈现给幼儿,虽然在实验的过程中,幼儿对云的形成认识还是很模糊,但是只要通过活动能激发幼儿对科学的热爱,保护他们这份积极探索的热情,就已经达到科学领域的教育目标了。在活动中,我班也有几个小朋友明显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可能是我的实验设计的有些单调,课前的准备工作做得不够成分,今后需要提前预设活动效果,避免出现幼儿被动参与的现象。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3

  设计意图:

  由于进行城区改造,孩子们从大人的议论中得知我园面临着搬迁,他们对新幼儿园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和向往。因此,我结合大班幼儿爱玩拼图游戏的特点,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和兴奋点,从幼儿最熟悉的幼儿园的照片入手,引导幼儿在拼拼玩玩中探索并交流拼图的方法和秘密,让幼儿在动手动脑中获得经验,亲历和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发展幼儿观察、判断、合作等技能,体验发现、成功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动手动脑,了解图与图之间的关系,探索拼图的基本方法。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3.大胆交流操作过程,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大头针、透明即使贴、操作材料1、2、3、音乐。

  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

  1.出示一张照片,由小至大展开,请幼儿猜一猜,照片里拍的是什么地方。

  2.出示幼儿园新图纸,引出本次活动主题。

  二、填一填出示被破坏的第一部分图纸,完成第一次拼图任务。

  1.幼儿拼图

  2.请幼儿介绍自己的拼图:你拼的是什么?是怎么拼的?

  3.教师小结:刚才小朋友在拼图的时候用了很多方法,看形状、颜色、图案,还要看大小。

  4.我们拼的是图纸中的哪个地方呢?

  三、拼一拼——出示被破坏的第二部分图纸,完成第二次拼图任务。

  1、幼儿拼、送2、请幼儿介绍自己的拼图T:告诉大家你拼的是什么?你用了哪些方法?

  四、合作拼——出示被破坏的第三部分图纸,四人一组合作,完成第三次拼图任务。

  1.幼儿合作拼图。

  2.说说自己一组拼的是什么?

  3.启发幼儿将四组图片合拼。

  五、结束活动。

  1.验证拼完的图纸和原来的图纸是否一样,体验完成任务带来的愉悦感。

  2.邀请客人老师到我们幼儿园来参观,跟客人老师再见。/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4

  活动目标

  1、体验过滤活动带来的喜悦。

  2、敢于大胆尝试,勇于探索与表达。

  3、初步了解污水净化的过程,掌握过滤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过滤方法

  难点:掌握多种材料过滤和同种材料多次过滤的方法

  活动准备

  1、污水、毛巾、棉花、自制漏斗、透明塑料杯。

  2、展示台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回忆水变干净的好办法?

  (过滤法、蒸馏法、明矾净水)

  今天小古老师把“过滤法”好朋友请到了这里,小朋友想不想认识它们呀?

  二、第一次实验操作:怎样把脏水变干净

  1、提出实验要求:幼儿自主探索

  2、交流分享:幼儿将过滤后的水放置展示台上并介绍自己的方法

  小结:材料种类越多,过滤出来的水越干净

  三、探索:同种材料多次过滤

  1、引出同种材料多次过滤:

  提问:现在我们了解了材料层数越多,过滤出来的水越干净,那如果我们只用一种材料有没有办法过滤出那么干净的水呢?

  2、实验展示:请个别幼儿演示同种材料多次过滤。

  小结:刚才我们发现水变的越来越干净,原来同种材料通过多次过滤也能让水变得更干净。

  四、第二次实验:我的水更干净了

  1、提出实验要求:用同种材料组合过滤或同种材料多次过滤

  2、分享交流:幼儿将第二次过滤后的水放置展示台

  提问:我们现在看看小朋友第二次操作的结果和第一次相比,那次的水更干净?

  五、小结:

  1、其实过滤法好朋友一直在我们的生活中,比如家中净水器就是依据过滤法发明的。(观看净水器原理视频)

  2、今天我们尝试了用多种材料过滤和同种材料多次过滤使水变干净,知道水变干净非常不容易,希望我们小朋友*时多注意节约用水,保护我们的水资源。

  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选自辽海教材9月份的其中一节主题活动《节约用水》生成的一节科学活动,与幼儿继续探索水的奥秘。水是万物之源,水可以以各种形态,各种状态存在于我们身边,无时无刻不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

  对于水与幼儿的关系,幼儿有着较为直接的感受和体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新的学*活动,形成终身受益的学*态度和能力。

  活动前与幼儿共同复*了《节约用水》,观看了两个水被污染的视频,一个是以水中鱼为第一人称阐述的,一个是以水为第一人称阐述的,并在结束时介绍了三种把水变干净的方法,为本次课做铺垫。

  为了使幼儿能顺利的自我探索如何把脏水变干净,在课前我不断实验,尝试变化材料和增减材料,例如自制漏斗的瓶口从纱布换成密度较高的类似PVA无纺布的洗脸巾、去掉了容易使幼儿混淆的沙子、染料水能否代替脏水等。最后决定用棉花和手绢两种材料与幼儿共同探索如何把脏水变干净。

  本次活动幼儿全程兴趣较高,针对自己的不足之处,希望在今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可以有效的避免。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5

  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 通过看看、闻闻等形式,了解春天花朵的各种形态与美。

  技能目标:学*用相应的词、句表达自己的发现、感受。

  情感目标: 萌发幼儿亲*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植物的情感。

  活动重点认识春天常见的花活动难点学*用相应的词表达自己的感受活动准备前经验准备带幼儿实地去观察物质准备各种花的图片

  活动过程导入:

  带幼儿观察植物角,引起幼儿兴趣。

  回忆春天看见过的花。

  今天我们要到外面去找一找春天的花。

  基本环节:

  二、带幼儿实地观察我们看到了哪些花?重点观察:桃花、玉兰树、风信子等。

  从花的外形、颜色等方面仔细观察、比较。

  学*用好听的词、句来描述。

  教室用贴板收集幼儿找到的花,并标上序号和花名。

  教师:我们今天认识了这么多什么花?你最喜欢哪朵?

  结束:

  五、引导幼儿萌发保护自然植物的情感。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6

  【设计意图】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包装袋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常见,让幼儿了解各种各样的包装袋,明白包装袋上标识的作用,了解白色污染的危害,激发幼儿愿意制作、使用环保手提袋是本次活动的主要目的。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各样的包装袋。

  2、认识食品包装袋的各种标识,并能在生活中加以运用。

  3、了解白色污染的危害,学*制作、使用环保手提袋。

  【活动准备】

  1、布置任务:和家长一起收集生活中见到的包装袋标识,与老师、小朋友交流分享,初步了解标志的意义和作用。

  2、多媒体课件

  3、教学挂图

  4、每位幼儿带一袋小食品

  5、大挂历纸、牛皮纸、透明胶、打孔机、塑料绳、彩笔等。

  【活动过程】

  1、播放课件,引导幼儿了解各种各样的塑料袋,引发幼儿参与活动兴趣。

  (1)师:“你刚才看到了什么”(各种各样的包装袋)

  (2)师:“他们是装什么的?有什么图案?在哪里见过?”(让幼儿自由发表意见)

  2、请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食品,认识包装袋上的标志。

  (1)师:“今天,小朋友带来了很多小食品,现在请你和身边的小朋友讲一讲:你带来的是什么食品?在哪里买的?食品包装袋上有什么图案?为什么选择这个食品?

  (2)请幼儿看挂图,教师小结:食品包装袋上有质量安全认证,绿色食品标志、环保标志、可回收标志、生产日期、保质期等标志,在购买食品的时候,要选择有以上标志的食品。

  (3)请幼儿看一看自己的小食品包装袋上有没有以上标志,有没有超出保质期

  (4)请幼儿和同伴一起品尝有以上标志没有超出保质期的食品

  3、组织幼儿讨论:白色污染的危害。

  (1)师:“小朋友,我们生活中的这些包装袋,给我们带来了方便,但有些包装袋也给我们的环境带来了白色污染,请你说一说,什么包装袋给我们带来了白色污染?白色污染是白色的吗?他们是怎么破坏我们环境的?

  (2)播放白色污染环境的图片,教师小结:塑料袋方便而我们却不提倡使用,因为塑料袋很难降解,不利于环境的保护。

  (4)请幼儿说一说,我们应该如何保护环境?

  比如:购买食品时,要选择有绿色食品标志、可回收标志的,不使用塑料袋,要使用环保手提袋,同时争当一个环保小卫士,告诉家长也要这样做。

  4、请幼儿用提供的材料制作环保手提袋。

  (1)请幼儿用挂历纸根据幼儿用书上提示的步骤制作环保手提袋。每人选一块大积木玩具作为模具,在上面进行包装,按提示这叠好,用透明胶粘住。注意不要包的太紧,以免积木拿不出来。教师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幼儿。

  (2)请幼儿装饰环保手提袋,在手提袋上栓绳、装饰花纹等。

  【活动延伸】

  1、请幼儿做一名小小宣传员,向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讲一讲什么是在、白色污染,为什么不能使用塑料袋。

  2、制作更多的手提袋送给家人和朋友。


幼儿园大班科学《蚂蚁》教案 (菁华3篇)(扩展6)

——大班科学《蚂蚁》教案 (菁华3篇)

大班科学《蚂蚁》教案1

  设计意图:

  前一次活动教师与孩子们一起到户外寻找了找蚂蚁,把好吃的饼干喂给蚂蚁吃。在喂食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了蚂蚁的一些特性,他们纷纷叫道:“老师,刚开始的时候会有一只蚂蚁来搬饼干,如果它搬不动的话它就会去再叫一些蚂蚁来一起搬。”“老师,我和浩浩喂的地方不同,蚂蚁也不同,不是同一窝的。”“老师,大的蚂蚁搬食物的时候大部分时候是自己一个人搬的。”……

  后来的几天,在户外游玩时,总会有一些小朋友聚集在一起观察蚂蚁,喂食蚂蚁,与蚂蚁嬉戏……

  看到孩子们对蚂蚁的热情,教师觉得是一个可以生成活动的机会。小小的蚂蚁,教育契机却是很大。喂食蚂蚁,是一件简单不过的事,但是当教师将记录纸交予孩子时,孩子的主动探索意识逐渐形成,他们能在记录中尝试通过记录探索奥秘的方法,他们能在记录中了解蚂蚁的更多一些特性。教师此次预设的目的不是想让孩子更多的了解蚂蚁的特性,而是希望孩子在这次的活动过程中,能主动探索、运用记录的方法学会探索。

  本次活动,教师设想了3个环节,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在逐步了解蚂蚁觅食特性的过程中学会运用记录发现秘密。

  活动目标:

  1、喂食蚂蚁,尝试运用记录的方法,发现蚂蚁觅食的特性。

  2、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果糖、糖果、饼干、果奶和其他幼儿喜欢吃的东西;

  2、记录纸、笔

  活动过程:

  一、为幼儿分组,布置任务。

  师:最*小朋友们对蚂蚁都比较感兴趣,常常把自己的饼干喂给小蚂蚁们吃,那你们知道蚂蚁最爱吃什么吗?(根据回答答案一样的小朋友分组)

  提出记录要求:现在请每一组小朋友,拿好你们认为蚂蚁最爱吃的食物,等一下去找一个蚂蚁多的地方去喂给蚂蚁吃,当过了5分钟后,请你们记录一下,你们的食物大概有多少只蚂蚁来搬回家。

  二、幼儿观察与记录

  教师在幼儿观察的过程中,穿插引导幼儿观察:

  在户外的地上放一些蚂蚁爱吃的东西,等蚂蚁找来同伴搬运食物时,它们会慢慢排成一条线。试着用手指擦一下那条路线,看看蚂蚁会不会找到原来的路;再试着将擦的范围扩大,看看蚂蚁过多久才能找到原来的路或者是否会找另外的.路走。

  对于喂食糖的小朋友提出要求:在纸上用果糖画出简单的图形,到户外把这张纸放在蚂蚁常常走过的地方,过一会看看蚂蚁会做什么,它们是否会绕着果糖排出图形。

  三、交流观察的心得

  请幼儿们交流自己记录的结果,统计在大黑板上,得出蚂蚁最爱吃的食物表。

  请幼儿上来介绍一下,自己在喂食蚂蚁的过程中发现的趣事、异事。

大班科学《蚂蚁》教案2

  设计意图:

  前一次活动教师与孩子们一起到户外寻找了找蚂蚁,把好吃的饼干喂给蚂蚁吃。在喂食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了蚂蚁的一些特性,他们纷纷叫道:“老师,刚开始的时候会有一只蚂蚁来搬饼干,如果它搬不动的话它就会去再叫一些蚂蚁来一起搬。”“老师,我和浩浩喂的地方不同,蚂蚁也不同,不是同一窝的。”“老师,大的蚂蚁搬食物的时候大部分时候是自己一个人搬的。”……

  后来的几天,在户外游玩时,总会有一些小朋友聚集在一起观察蚂蚁,喂食蚂蚁,与蚂蚁嬉戏……

  看到孩子们对蚂蚁的热情,教师觉得是一个可以生成活动的机会。小小的蚂蚁,教育契机却是很大。喂食蚂蚁,是一件简单不过的事,但是当教师将记录纸交予孩子时,孩子的主动探索意识逐渐形成,他们能在记录中尝试通过记录探索奥秘的方法,他们能在记录中了解蚂蚁的更多一些特性。教师此次预设的目的不是想让孩子更多的了解蚂蚁的特性,而是希望孩子在这次的活动过程中,能主动探索、运用记录的方法学会探索。

  本次活动,教师设想了3个环节,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在逐步了解蚂蚁觅食特性的过程中学会运用记录发现秘密。

  活动目标:

  1、喂食蚂蚁,尝试运用记录的方法,发现蚂蚁觅食的特性。

  2、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果糖、糖果、饼干、果奶和其他幼儿喜欢吃的东西;

  2、记录纸、笔

  活动过程:

  一、为幼儿分组,布置任务。

  师:最*小朋友们对蚂蚁都比较感兴趣,常常把自己的饼干喂给小蚂蚁们吃,那你们知道蚂蚁最爱吃什么吗?(根据回答答案一样的小朋友分组)

  提出记录要求:现在请每一组小朋友,拿好你们认为蚂蚁最爱吃的食物,等一下去找一个蚂蚁多的地方去喂给蚂蚁吃,当过了5分钟后,请你们记录一下,你们的食物大概有多少只蚂蚁来搬回家。

  二、幼儿观察与记录

  教师在幼儿观察的过程中,穿插引导幼儿观察:

  在户外的地上放一些蚂蚁爱吃的东西,等蚂蚁找来同伴搬运食物时,它们会慢慢排成一条线。试着用手指擦一下那条路线,看看蚂蚁会不会找到原来的路;再试着将擦的范围扩大,看看蚂蚁过多久才能找到原来的路或者是否会找另外的路走。

  对于喂食糖的小朋友提出要求:在纸上用果糖画出简单的图形,到户外把这张纸放在蚂蚁常常走过的地方,过一会看看蚂蚁会做什么,它们是否会绕着果糖排出图形。

  三、交流观察的心得

  请幼儿们交流自己记录的结果,统计在大黑板上,得出蚂蚁最爱吃的食物表。

  请幼儿上来介绍一下,自己在喂食蚂蚁的过程中发现的趣事、异事。

大班科学《蚂蚁》教案3

  活动由来及设计思路:

  户外散步时,两名幼儿为鱼池内蚂蚁爬上叶子这一现象发生争论,并围绕“蚂蚁会不会游泳”讨论不停,这一争论引起许多小朋友的好奇。为满足幼儿对蚂蚁探究欲望和好奇心生成了此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通过提供不同材料,创设不同情境,激发了幼儿探究的兴趣。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蚂蚁,培养幼儿自己寻找科学答案的能力,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2、培养幼儿喜欢对身边现象大胆猜想、主动探究的好*惯。

  3、鼓励幼儿在活动中互相帮助、友好协作。

  活动准备:

  1、小碗、水、小棒、石头、纸等。

  2、蚂蚁较多的场地。

  重点、难点:

  重点:幼儿能够带着问题参与实验并寻找出答案。

  难点:幼儿运用多种现场材料救助蚂蚁。

  活动过程:

  1、讨论:蚂蚁会不会游泳?

  教师七次有的幼儿认为蚂蚁会游泳,有的说不会,蚂蚁到底会不会游泳呢?

  幼儿:小蚂蚁不会游泳,它停在叶子上是求生呢!

  幼儿:蚂蚁会游泳,不然它怎么会游到叶子上去呢?

  大家各抒己见,并且争得面红耳赤,不过多数幼儿赞同蚂蚁会游泳的看法。

  2、蚂蚁到底会不会游泳?幼儿带着疑问拿着小碗开始进行探索。

  “蚂蚁到底会不会游泳我们怎么样才能知道呢?”我问幼儿。小朋友说:“我们捉它看看。”“捉了放在那里呢?”我反问,幼儿说:“拿个小碗吧。”于是幼儿带着疑问拿着小碗来到操场上迫不及待地开始实验了。他们将蚂蚁轻轻放在自己的碗巾看看蚂蚁会怎样。

  幼儿:小蚂蚁爬得太快了。

  幼儿:是呀!它们和在地上爬得一样快。

  幼儿全神贯注地关注自己碗中的蚂蚁,并且边观察,边和旁边幼儿交流着……我问幼儿这样看,能知道小蚂蚁会不会游泳吗?幼儿说,“不行,碗里没有水。”我又问:“那怎么办呢?”幼儿轻轻地说;“我们在碗里放上水就知道了。”于是……

  3、把蚂蚁放在装水的碗中再次观察寻找答案:蚂蚁到底会不会游泳。

  教师引导幼儿在碗里加一些水,然后再观察蚂蚁的活动。看着,看着,一名幼儿激动地把小碗举到我面前说:“老师你看,小蚂蚁会游泳,它们正在水里快乐地扭动着身体呢。”

  另一名幼儿挥着手招呼旁边小伙伴:“快看,我的蚂蚁会潜水,它们在水底爬呢。”果真小蚂蚁在水底爬呢。

  于是,几个幼儿聚集在一起讨论着:“小蚂蚁肯定会游泳,你们看它E水里游得多自在呀,再看水,有点像放大镜,蚂蚁变大了,看它的身体有六条腿,嘴像镰刀一样,眼睛小小的,没有睫毛。”

  之后,多数幼儿激动地呼应起来:“我们赢啦!小蚂蚁会游泳。”

  这时一名幼儿皱着眉头说:“我的蚂蚁不动了,快死了,我要放它出。”他的一番话,提醒了其他幼儿。于是,大家纷纷都去看自己碗中的蚂蚁,似乎都不动了。最后,大家把碗中的水和蚂蚁都倒出来了。

  4、引导幼儿一起探索救助蚂蚁的好办法。

  教师:刚才我们看到蚂蚁快要死了,我们小朋友都把蚂蚁和水倒出来,帮助蚂蚁逃生,那如果蚂蚁在湖中、海里落难了,又没有办法把水0出来,咱们应该用哪些办法来帮助落水的蚂蚁呢?

  幼儿:上次在池塘里我看见小蚂蚁爬上了叶子,往水里放些叶子,蚂蚁不会累也不会淹死了。(随后孩子们开始找叶子往里放)

  教师:这个办法不错,可是如果没有叶子怎么办呢?你们再仔细想还有没有别的好办法来救助小蚂蚁。

  第二轮的探索活动开始了,幼儿有的放小石头(让蚂蚁在上面休息),有的放纸,有的放木棒……

  幼儿:老师,我想到一个好办法,把一根长的小棒放在小碗中,棒一头在水里、一头在外面,蚂蚁顺着棒往上爬就死不了啦。

  对于这个建议,大家都比较赞成,于是,幼儿再次投人救助蚂蚁的活动中。

   5、小结:老师和幼儿一起讨论。

  教师:蚂蚁刚到水里是什么样子的?

  幼儿:能够自由自在地游泳。

  教师:蚂蚁在水里待了一会儿之后又是什么样子的?

  幼儿:做挣扎,然后动作就慢了下来、运动小了。

  教师:如果放进一片叶子(纸、棒等)会怎样?

  幼儿:蚂蚁会自救。

  教师:蚂蚁到底会不会游泳?回去后,通过上网、看图书等方式寻出答案。

  个人反思:

  1、活动中的优点:

  此次探索活动源于幼儿一次意外现象的发现,产生了“蚂蚁会不会游泳”的疑问。由于问题是幼儿在活中发现的.,所以幼儿探索时兴趣浓厚。老师能适时引导,通过猜想、动手实验、验证猜想,使幼儿从刚开始以自我为中心的无依据猜想到根据客观依据进行猜想,培养了幼儿求真的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活动中的不足:

  幼儿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发现蚂蚁在水中待一会儿后,活动越来越少。由于怕蚂蚁死,于是就把它们放生了,为了保护幼儿纯真的爱心,因此探索活动也就此停止。因此,蚂蚁到底会不会游泳,幼儿还是没能通过本次实验找到科学的答案,最后只能引导他们通过上网查资料、从书中寻找答案。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遗憾。

  主要内容:

  1、质疑:到底该不该拿小蚂蚁做实验?

  有的教师认为:如果可以这样实验,幼儿以后对什么发生兴趣,就对什么进行探索、实验,那么,是不是会有很多的小动物会丧生或残疾?可以通过一些资料、影像来解答幼儿的疑问。

  有的教师认为应该让幼儿去探索,当幼儿发现蚂蚁不能在水中待长时间,他们也是有爱心的,立刻便把蚂蚁放生了。这不是一次爱心教育的契机吗?

  2、幼儿获得知识的过程,是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要提供亲自动手的机会,但是也要重视爱心教育。

  只有幼儿亲自参与探索,才可以提高他们的学*兴趣,如果这次不让幼儿实验而直接告诉他们答案或看一些资料,幼儿只是对蚂蚁有一些肤浅的了解。但通过幼儿自己探索、实验,他们可以从中寻找出答案还可以了解到更多的知识。教师利用幼儿的好奇心理,引发幼儿为探索确立目标。尤其所探索的内容是从幼儿的疑问中来,所以幼儿的探索兴趣浓厚,以至于每个幼儿都能够参与其中。

  幼儿对万物都感兴趣,充满了好奇,教师应该鼓励幼儿进行探索,还要相信幼儿有能力探索出答案,不能因幼儿小或其他原因阻止幼儿。但在有一定难度的探索活动进行前,老师要讲出注意事项,如在探索蚂蚁到底会不会在水中游泳之前,教师可以提出“如果蚂蚁在水中不会游泳,快死了,我们该怎么办?”从而让幼儿心中树立爱心意识,必要时候还可以请老师帮忙。

  综合评析:

  “发现问题——猜想——实验验证——发现新的问题”这一过程和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相一致,幼儿发现池塘里蚂蚁爬上叶子,便对这一现象产生兴趣,纷纷就蚂蚁会不会游泳进行猜测。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亲自拿实验工具去验证自己的猜想,在此过程中,又延伸出探索救助蚂蚁的好办法。由此可见,教师这一选题对幼儿有意义,不仅培养幼儿科学的探究精神,而且也培养了幼儿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本活动很好地体现了预设和生成的结合,事先预设的目标本来是通过观察探索并寻找蚂蚁到底会不会游泳这一答案,但当幼儿发现蚂蚁在水中快死的时候都把水倒出来时,教师马上引导幼儿探索救助蚂蚁的好办法,并提供了相应的材料,虽然没有实现预定的目标,但生成的活动对幼儿发展有更大的价值。

  小组合作反思紧紧围绕“该不该拿小蚂蚁做实验”这一问题展开,中心突出,研讨较深入,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表达出充分的理由,形成鲜明的两种对立观点:一方认为只有亲身实践,幼儿的认识才会更深刻,所以应该让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小蚂蚁探究。另一方则认为,不能因为幼儿对什么感兴趣就对其进行探索、实验,否则会有很多小动物丧生或残疾。通过深入探讨,大家最后形成了基本一致的看法:应支持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探究,但在必要情况下,教师应在之前做一定的价值判断,并对探究内容做一定筛选。不仅有聚焦的问题,又有交锋的过程,最后又形成一致的认识。这是一个观点碰撞及同伴互助的过程,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交流和研讨。


幼儿园大班科学《蚂蚁》教案 (菁华3篇)(扩展7)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风》 (菁华3篇)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风》1

  主要领域

  科学

  活动目标

  相关领域

  社会

  萌发探索自然现象的欲望

  初步了解风的成因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主要形式

  集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35分钟

  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风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萌发探索自然现象的欲望

  难点:认识风与环境破坏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掌握初浅的关于空气的知识

  物质准备:风车,汽球,蒲扇,课件,幼儿课前所查阅到的资料,电脑

  【活动过程】

  一、出示风车,引出“风娃娃”

  提问:怎样让风车转起来。

  二、出示气球,了解风的基本特征

  1.请幼儿摸一摸,想一想,猜一猜汽球里有什么?

  2.再把汽球口对着幼儿的脸松开,现在你们有什么感觉?

  3.请幼儿相互合作,两人互相对扇,请幼儿看看、闻闻、摸摸风在哪里?

  小结:风是摸不到、尝不到、闻不到、看不到的一种气体。

  三、认识风的形成

  风是怎样形成的?(让幼儿拿出自己课前所查阅有关风的资料,相互讨论。)

  小结:空气流动形成风。

  四、了解风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请幼儿讨论:

  1.风娃娃对人的生活有哪些好处?

  2.风娃娃给我们人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坏处?

  五、感知环境破坏与风沙的关系

  通过课件演示,让幼儿懂得砍伐森林、破坏植被与沙尘暴的关系。

  【活动延伸】

  请幼儿和家长搜集治理沙尘暴的有关资料。

  【活动评析】

  一、设计意图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幼儿天天都能接触到的自然现象――风。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如果不加以关注,这一自然现象就会被幼儿忽略,更谈不上了解风的形成以及和人的关系。本次活动把掌握风的基本特征以及与人的关系作为重点,围绕这个重点,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通过引导幼儿主动搜集相关资料、参与讨论和思考、观看课件等活动,使幼儿在主动探索过程中了解风对环境的影响,从而激发幼儿从小爱护环境的`情感。活动以玩风车激发起幼儿的活动兴趣,活动的展开包括了解风的特征、风的形成、风与环境的关系这几个环节,步步深入,环环紧扣。

  二、效果分析

  本次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幼儿体会了风的存在,了解风的特征和成因,以及风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整个活动从上课前先让幼儿去搜集有关风的资料,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使幼儿对风有了初步的了解。第三环节先让幼儿讨论,思考,得出答案后再采用多媒体教学,使幼儿更形象生动地了解风与人类的关系。幼儿兴趣浓,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较高,整个环节层层深入,由易到难,达到较好的效果。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风》2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感受、了解风速的不同。

  2、愿意积极交流自己对风的印象,了解风给人们带来的好处与危害。

  3、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4、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活动重点:

  了解风的好处与坏处

  活动准备:

  风车、课件

  活动过程:

  一、出示风车,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师:看,今天我为小朋友们带来了什么?(风车)师:风车可以转吗?风车为什么能够转起来呢?

  师小结:原来是因为有风吹着,所以风车就转起来了!

  二、尝试用不同的风力转动风车,感受风力的不同对风车的影响。

  1、引导幼儿用身体制造出风。

  师:淘气的风娃娃来到了我们班藏了起来,小朋友们快把风娃娃请出来吧!(用嘴吹、用手扇)

  2、引导幼儿用嘴吹气制造出不同大小的风带动风车转动,观察风力不同对风车转动的影响。

  师:你每次用嘴吹出的风力大小一样吗?

  师:风车转的一样吗?怎么不一样?

  师小结:当我们风吹得大,风车就转得快,风吹得小,风车就转得慢些。

  风娃娃要休息了,我们快把风车送回家吧!

  三、通过故事,了解风给人们带来的好处与危害。

  课件展示故事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风娃娃的故事,仔细看,风娃娃都做了哪些好事和坏事?(欣赏视频:风娃娃的故事)

  四、通过观察课件选一选巩固对风的了解小朋友们,刚才我们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动画了解到了风娃娃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和坏处,老师把小朋友们说的内容整理了一下,但是呢他们都藏在了数字卡片的后面,所以我们要玩一个《选一选》的游戏选一选哪些数字后面藏着风娃娃做的好事?(课件展示:《选一选》)

  1、师:我们怎样可以减少不好的风对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危害呢?

  师小结:我们可以加强天气监测并及时预报,提醒大家在不好的风来之前做好防范措施,还可以多植树,树能够挡住一些风,这样带来的危害就更小。

  2、教育引导小朋友从现在开始要学好本领,想出更多的好办法让风比现在更加听话、更有用、多做好事、少做坏事。

  师小结:生活中有一些会对我们生活带来危害的风,我们要从现在开始好好学*知识,防止不好的风破坏我们的.生活。

  五、游戏:"风吹树苗"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玩一个风吹树苗的游戏,起立。

  我们现在是一棵棵小树苗在阳光下晒着太阳,然后吹来了微风(微动);接着又吹来了大风(晃动);吹来了龙卷风(被吹倒了),怎样才能不被风吹倒呢?(所有小树苗聚在一起)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风》3

  主要领域

  科学

  活动目标

  相关领域

  社会

  萌发探索自然现象的欲望

  初步了解风的成因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主要形式

  集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35分钟

  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风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萌发探索自然现象的欲望

  难点:认识风与环境破坏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掌握初浅的关于空气的知识

  物质准备:风车,汽球,蒲扇,课件,幼儿课前所查阅到的资料,电脑

  【活动过程】

  一、出示风车,引出“风娃娃”

  提问:怎样让风车转起来。

  二、出示气球,了解风的基本特征

  1.请幼儿摸一摸,想一想,猜一猜汽球里有什么?

  2.再把汽球口对着幼儿的脸松开,现在你们有什么感觉?

  3.请幼儿相互合作,两人互相对扇,请幼儿看看、闻闻、摸摸风在哪里?

  小结:风是摸不到、尝不到、闻不到、看不到的一种气体。

  三、认识风的.形成

  风是怎样形成的?(让幼儿拿出自己课前所查阅有关风的资料,相互讨论。)

  小结:空气流动形成风。

  四、了解风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请幼儿讨论:

  1.风娃娃对人的生活有哪些好处?

  2.风娃娃给我们人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坏处?

  五、感知环境破坏与风沙的关系

  通过课件演示,让幼儿懂得砍伐森林、破坏植被与沙尘暴的关系。

  【活动延伸】

  请幼儿和家长搜集治理沙尘暴的有关资料。

  【活动评析】

  一、设计意图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幼儿天天都能接触到的自然现象――风。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如果不加以关注,这一自然现象就会被幼儿忽略,更谈不上了解风的形成以及和人的关系。本次活动把掌握风的基本特征以及与人的关系作为重点,围绕这个重点,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通过引导幼儿主动搜集相关资料、参与讨论和思考、观看课件等活动,使幼儿在主动探索过程中了解风对环境的影响,从而激发幼儿从小爱护环境的情感。活动以玩风车激发起幼儿的活动兴趣,活动的展开包括了解风的特征、风的形成、风与环境的关系这几个环节,步步深入,环环紧扣。

  二、效果分析

  本次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幼儿体会了风的存在,了解风的特征和成因,以及风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整个活动从上课前先让幼儿去搜集有关风的资料,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使幼儿对风有了初步的了解。第三环节先让幼儿讨论,思考,得出答案后再采用多媒体教学,使幼儿更形象生动地了解风与人类的关系。幼儿兴趣浓,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较高,整个环节层层深入,由易到难,达到较好的效果。


幼儿园大班科学《蚂蚁》教案 (菁华3篇)(扩展8)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蚂蚁》汇总五篇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蚂蚁》 1

  活动目标:

  1、在有趣的音乐故事中,感受节奏的快慢与强弱。

  2、体验用响板表现小蚂蚁的快乐。

  活动准备:

  PPT、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今天森林里真热闹,有好多动物都出来玩了,听,这是谁?(鼓,咚咚咚)为什么?

  2、这个脚步声又又沉,肯定是一只很的动物。你们再来听听,这个脚步声像哪个小动物在走?(圆舞板,嗒嗒嗒)为什么?

  3、我们来看看到底是谁?(出示小蚂蚁)对,这是小蚂蚁发出的声音。蚂蚁妈妈怕找不到小蚂蚁,所以给小蚂蚁穿了只的小鞋子,这样小蚂蚁每走一步,脚底下就发出了嗒嗒嗒的声音,你们听听看。(嗒嗒嗒嗒嗒嗒)

  二、小蚂蚁吃水果

  1、小蚂蚁穿上了这只小鞋子可高兴了,他准备去找东西吃,你们听。(音乐,师拍)

  2、你们想不想跟这只小蚂蚁一起去森林里找东西吃?那每个小朋友拿一只小鞋子也来变成小蚂蚁吧。我们来走走看。(不用音乐)

  3、我们跟着小蚂蚁出发吧。(音乐)

  4、小蚂蚁看一看,我们走到哪里了?(树)看看是不是树?这棵树上长着什么?红点点可能是什么?黄点点呢?

  5、听,猜猜小蚂蚁在干什么?看看小蚂蚁到底在干什么?(12345671图片爬树)小蚂蚁是听着什么爬的?(音乐)

  6、我们也来穿上小鞋子听着音乐爬树吧。上去了吗?能够到水果吗?那再上去一点吧。

  7、现在能吃到水果了吗?这么多水果小蚂蚁一个人能吃完吗?那怎么办?我们和小蚂蚁一起叫蚂蚁朋友来吃吧。(小蚂蚁,小蚂蚁,快来吃水果呀!)看,有没有蚂蚁来?再来爬上去吧。我们来吃水果吧。

  8、吃到了吗?现在我们要爬下来了。下来了吗?还有小蚂蚁也要下来呢,一起来。

  三、小蚂蚁搬豆豆

  1、小蚂蚁吃了水果觉得还不够,他还想去找到吃的,你觉得小蚂蚁喜欢吃什么?

  2、那我们再去找找看,看能找到你们说的吗?小鞋子拿出来,准备出发吧。(音乐)

  3、看,找到了什么?(红豆、黄豆、绿豆、黑豆)我们把豆子搬回家好吗?来,把豆子放到背上。豆子很重,背着豆子要慢慢走,走的时候要注意安全。(音乐)

  4、终于到家了,我发现有只小蚂蚁把豆子顺利搬到家了,我们来看看,(幼儿示范,音乐),他是怎么做的?(腰弯下去,背着豆豆一步一步慢慢走,音乐一段)

  5、我们用他的办法再来搬一次,我搬黄豆,你搬什么?你呢?把豆豆放到背上,准备出发。(音乐)

  6、这次我们把豆豆都顺利搬回家了,休息一下吧。

  四、小蚂蚁搬饭团

  1、刚才你们搬豆豆的时候我还发现了一样好吃的东西,看看这是什么?草地上白白的'一点是什么?(像什么?你觉得是什么?)我们走*一点看看,这是什么?(米),再走*一点看看是什么?(饭团)

  2、原来是很多很多米粒组成的饭团。这么的饭团妈妈一个人能搬动吗?那怎么办?有没有好办法?

  3、那我们请蚂蚁们来忙吧,我先来叫朋友。(一只小蚂蚁来了,两只小蚂蚁来了,很多小蚂蚁来了,很多很多小蚂蚁来了。)现在蚂蚁多不多?你们也来试试看。

  4、你们有没有发现,蚂蚁越多,他们的脚步声怎么样?(越来越响,越来越多)再来喊一次。

  5、看看能不能把饭团抬起来,一二三,抬起来了吗?(没有)怎么办?再叫些蚂蚁来。(一只……)看看这次行不行,一二三,抬起来了吗?抬得好高呀,家一起把饭团搬回家吧。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蚂蚁》 2

  活动目标:

  1、在找找、看看、说说、做做中鼓励幼儿自主观察小蚂蚁。

  2、初步了解蚂蚁的特征、生活的地方及喜欢吃的东西。

  3、乐意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4、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不做“禁止”的事。

  活动准备:

  提前请幼儿准备蚂蚁喜欢吃的食物(糖果、饼干等),放大镜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活动

  1、你为小蚂蚁准备了什么吃的?

  2、小蚂蚁住在在哪里呢?我们一起去找找,给它们带去好吃的。

  二、找蚂蚁

  1、带领幼儿到小区公园,请幼儿找一找小蚂蚁

  2、你在哪里看到了蚂蚁?它是什么样子的?

  三、喂蚂蚁

  1、请幼儿把准备的食物给蚂蚁吃,看看蚂蚁最喜欢吃什么?

  2、引导幼儿与蚂蚁说说话。

  如:小蚂蚁快来尝一尝;好吃吗?等小蚂蚁好像说了什么?(真好吃,谢谢)

  3、你还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新的发现?

  4、请幼儿走走看看蚂蚁最喜欢吃什么?

  四、与蚂蚁说"再见",带幼儿回园,教师进行小结。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蚂蚁》 3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蚂蚁,了解蚂蚁触角的作用。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及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Ppt:蚂蚁的特征。

  2、图片:蚂蚁4。

  【活动过程】

  一、蚂蚁图片引起兴趣

  1、师:小朋友,看一看图片上是谁呀?(蚂蚁)

  你们知道蚂蚁在干什么吗?

  2、启发幼儿大胆想像,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想法。

  二、课件演示:蚂蚁的特征

  1、小朋友想知道蚂蚁是怎样长大的吗?

  (让幼儿互相议议)

  2、观看课件演示,了解蚂蚁的生长过程。

  卵——蛹——幼虫——蚂蚁

  三、探究的问题:蚂蚁的触角有什么作用?

  1、幼儿讨论

  (1)蚂蚁的`触角有什么用?

  (2)蚂蚁没有触角可以吗?

  2、教师讲解,蚂蚁触角的作用

  (1)蚂蚁的触角比盲人的竹竿还灵。

  (2)这对触角有两种功能:

  一种是触觉作用,通过触角接触外界,就能探明前面物体的轮廓、形态和硬度,以及前进道路的地形起伏等情况。

  另一种是嗅觉作用,通过闻味进行识别。

  原来,蚂蚁一边走路,一边从腹部末端的和腿上的腺体里,不断分泌出少量的、带有特殊气味的化学物质,叫做标记物质,沾染在路上,留下痕迹。

  远离蚁巢的同窝蚂蚁,回巢的时候,就用它的特殊鼻子——触角,来闻着这条气味路标前进,这叫做“气味导航”。

  3、帮助幼儿记忆

  (1)没有触角就找不到家了。

  (2)没有触角就找不到吃的。

  4、游戏:蚂蚁找食物。

  幼儿戴上触角的头饰扮演蚂蚁,从家中爬出去找吃的,找到后搬回家中,用触角告知同伴去搬运粮食。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蚂蚁》 4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蚂蚁,培养幼儿自己寻找科学答案的能力,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2、培养幼儿喜欢对身边现象大胆猜想、主动探究的好*惯。

  3、鼓励幼儿在活动中互相帮助、友好协作。

  活动准备:

  1、小碗、水、小棒、石头、纸等。

  2、蚂蚁较多的场地。

  重点、难点:

  重点:幼儿能够带着问题参与实验并寻找出答案。

  难点:幼儿运用多种现场材料救助蚂蚁。

  活动过程:

  1、讨论:蚂蚁会不会游泳?

  教师七次有的幼儿认为蚂蚁会游泳,有的说不会,蚂蚁到底会不会游泳呢?

  幼儿:小蚂蚁不会游泳,它停在叶子上是求生呢!

  幼儿:蚂蚁会游泳,不然它怎么会游到叶子上去呢?

  大家各抒己见,并且争得面红耳赤,不过多数幼儿赞同蚂蚁会游泳的看法。

  2、蚂蚁到底会不会游泳?幼儿带着疑问拿着小碗开始进行探索。

  “蚂蚁到底会不会游泳我们怎么样才能知道呢?”我问幼儿。小朋友说:“我们捉它看看。”“捉了放在那里呢?”我反问,幼儿说:“拿个小碗吧。”于是幼儿带着疑问拿着小碗来到操场上迫不及待地开始实验了。他们将蚂蚁轻轻放在自己的碗巾看看蚂蚁会怎样。

  幼儿:小蚂蚁爬得太快了。

  幼儿:是呀!它们和在地上爬得一样快。

  幼儿全神贯注地关注自己碗中的蚂蚁,并且边观察,边和旁边幼儿交流着……我问幼儿这样看,能知道小蚂蚁会不会游泳吗?幼儿说,“不行,碗里没有水。”我又问:“那怎么办呢?”幼儿轻轻地说;“我们在碗里放上水就知道了。”于是……

  3、把蚂蚁放在装水的碗中再次观察寻找答案:蚂蚁到底会不会游泳。

  教师引导幼儿在碗里加一些水,然后再观察蚂蚁的活动。看着,看着,一名幼儿激动地把小碗举到我面前说:“老师你看,小蚂蚁会游泳,它们正在水里快乐地扭动着身体呢。”

  另一名幼儿挥着手招呼旁边小伙伴:“快看,我的蚂蚁会潜水,它们在水底爬呢。”果真小蚂蚁在水底爬呢。

  于是,几个幼儿聚集在一起讨论着:“小蚂蚁肯定会游泳,你们看它E水里游得多自在呀,再看水,有点像放大镜,蚂蚁变大了,看它的身体有六条腿,嘴像镰刀一样,眼睛小小的,没有睫毛。”

  之后,多数幼儿激动地呼应起来:“我们赢啦!小蚂蚁会游泳。”

  这时一名幼儿皱着眉头说:“我的蚂蚁不动了,快死了,我要放它出。”他的一番话,提醒了其他幼儿。于是,大家纷纷都去看自己碗中的蚂蚁,似乎都不动了。最后,大家把碗中的水和蚂蚁都倒出来了。

  4、引导幼儿一起探索救助蚂蚁的好办法。

  教师:刚才我们看到蚂蚁快要死了,我们小朋友都把蚂蚁和水倒出来,帮助蚂蚁逃生,那如果蚂蚁在湖中、海里落难了,又没有办法把水0出来,咱们应该用哪些办法来帮助落水的蚂蚁呢?

  幼儿:上次在池塘里我看见小蚂蚁爬上了叶子,往水里放些叶子,蚂蚁不会累也不会淹死了。(随后孩子们开始找叶子往里放)

  教师:这个办法不错,可是如果没有叶子怎么办呢?你们再仔细想还有没有别的好办法来救助小蚂蚁。

  第二轮的探索活动开始了,幼儿有的放小石头(让蚂蚁在上面休息),有的放纸,有的放木棒……

  幼儿:老师,我想到一个好办法,把一根长的小棒放在小碗中,棒一头在水里、一头在外面,蚂蚁顺着棒往上爬就死不了啦。

  对于这个建议,大家都比较赞成,于是,幼儿再次投人救助蚂蚁的活动中。

  5、小结:老师和幼儿一起讨论。

  教师:蚂蚁刚到水里是什么样子的?

  幼儿:能够自由自在地游泳。

  教师:蚂蚁在水里待了一会儿之后又是什么样子的?

  幼儿:做挣扎,然后动作就慢了下来、运动小了。

  教师:如果放进一片叶子(纸、棒等)会怎样?

  幼儿:蚂蚁会自救。

  教师:蚂蚁到底会不会游泳?回去后,通过上网、看图书等方式寻出答案。

  个人反思:

  1、活动中的优点:

  此次探索活动源于幼儿一次意外现象的发现,产生了“蚂蚁会不会游泳”的疑问。由于问题是幼儿在活中发现的,所以幼儿探索时兴趣浓厚。老师能适时引导,通过猜想、动手实验、验证猜想,使幼儿从刚开始以自我为中心的无依据猜想到根据客观依据进行猜想,培养了幼儿求真的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活动中的不足:

  幼儿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发现蚂蚁在水中待一会儿后,活动越来越少。由于怕蚂蚁死,于是就把它们放生了,为了保护幼儿纯真的爱心,因此探索活动也就此停止。因此,蚂蚁到底会不会游泳,幼儿还是没能通过本次实验找到科学的答案,最后只能引导他们通过上网查资料、从书中寻找答案。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遗憾。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蚂蚁》 5

  活动目标

  1、乐意参与有挑战性的活动,激发勇敢精神。

  2、能以手脚并用的方式安全地爬竹梯子,发展*衡能力。

  3、乐意模仿蚂蚁合作搬家,激发团队协作精神。

  活动准备

  1、竹梯子、轮胎两个、沙包若干、筐两个。

  2、场地布置:用轮胎将竹梯子的两头固定住,把梯子架空。梯子的两头分别放一个筐。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学*蚂蚁活动四肢、手脚、踝关节等。

  二、游戏活动。

  ——蚂蚁是一种非常有团队协作精神的小动物,它们敢于挑战困难,遇到问题都能相互帮助。今天我们学*蚂蚁的精神,来玩“蚂蚁搬家”的游戏。

  ——教师示范在梯子上爬行的动作要领,提示注意安全。

  2、幼儿练*一遍。注意动作要领,学会自我保护。

  3、游戏:蚂蚁搬家。

  玩法:幼儿带上沙包,轮流爬上竹梯子,把沙包运到竹梯子另一头的筐内。

  4、分两组比赛,用时短者为胜。

  活动小结:表扬小朋友的勇敢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鼓励小朋友多参与体育运动类游戏。提醒小朋友在游戏中要学会保护自己。

  活动应变

  1、第一次爬竹梯子的时候,可以将竹梯子放在*面上,第二次再将竹梯子架空。老师要在一旁保护在架空梯子上爬行的“小蚂蚁”。

  2、没有竹梯的幼儿园也可以换成*衡木。

  活动延伸

  早上晨间活动的时候,也可以让幼儿玩这个“蚂蚁搬家”的游戏。

  家园同步

  可以鼓励幼儿在安全的情况下,沿着地面直走、田埂行走、蒙眼走路等游戏,发展幼儿*衡能力。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