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桂林山水》优秀教案 (菁华3篇)

首页 / 教案 / | 2022-11-26 00:00:00 教案,小学语文

小学语文《桂林山水》优秀教案1

  【教学目的】

  1、运用自制CAI课件展示画面,让学生感受桂林山水之美,提高同学们的观察力、理解力和想象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3、抓住静、清、绿、奇、秀、险,理解桂林山水的独特美,学*──分──总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1、图文结合,理解波澜壮阔、水*如静、峰峦雄伟、拔地而起、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屏障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画面展示和朗读,品味桂林山水的秀美。

  3、想像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景象。

  【教学难点】

  1、图文结合,理解波澜壮阔、水*如静、峰峦雄伟、拔地而起、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屏障等词语的意思。

  2、对观察到的及合理的想象能流畅地表达出来。

  【教具准备】

  自制多媒体计算机课件(高亮度投影设备或大屏幕彩电一台和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激发学*兴趣

  出示课件:放一些风景胜地的图片(红叶似火的香山,峰峦雄伟的泰山,神奇峻秀的黄山。水*如镜的西湖,波澜壮阔的大海,幽深壮美的三峡) ,让学生初步感知祖国河山是如此多娇。

  师谈话:同学们看了录像,有很多同学又喜欢去旅游,到过很多地方,知道了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景色优美壮观。有无数名山大川像一颗颗珍珠撒落在祖国大地上。这节课老师带你们到以山水秀丽闻名的广西桂林去旅游,欣赏那里的秀丽风光。好不好?(好)请同学们边听朗读看画面,边想: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出示课件,配画配乐的课文范读,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桂林山水之美,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二、看图、欣赏、理解、学文

  (采取变序法教学)

  的确,桂林山水非常美,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美景的?

  1、学*第二自然段:

  ⑴ 初读,整体感知:

  自读课文,学生质疑。你读懂了什么?把不懂的提出来与同学交流。

  ⑵ 观察,以说代读:

  运用CAI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漓江水的独特美。

  出示:静、清、绿画面各一幅,指导学生具体观察漓江水的特点。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把水的特点说具体。

  ⑶ 精读,理解重点:

  勾画书上具体描写漓江水特点的句子。反复读,找出重点词语体会漓江水的美。理解句子: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作者把什么比喻成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师小结:作者把水比喻成无暇的翡翠,写出了水的颜色,是闪光的绿、透明的绿、迷人的绿、醉人的绿,贴切而精妙,这不仅仅只是比喻漓江水的绿,也是对漓江水静、清、绿三大特点的综合描绘,使我们对它的爱幕之心油然而生。

  ⑷ 深读,相互交流:

  讨论:如果我们把这句话改一改,好不好?为什么?

  出示课件:比较句子具体描写的好处:

  ①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② 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自读句子,交流所得。

  ⑸ 品读,充分感悟:

  漓江水的美,我们真的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让我们用朗读来表达对它的喜爱之情吧!

  (轻声读、个别读、集体读、闭上眼睛试背)

  真美呀!别说作者连我们在座的人都被陶醉了,当作者从美景中醒过来,才发觉自己的船在前进,作者是从什么地方感觉到船在前进的?

  本段小结:

  这一段作者通过仔细观察,抓住了水的特点,具体写出了漓江水的奇特美。

  2、总结学法,学*第三自然段:

  刚才我们学第二自然段时是怎么学的?师生一起总结学*方法,课件出示学*方法。并用这种方法自学第三自然段。

  思考:第三自然段描写的是什么?抓住了哪些特点怎样写具体的?

  (分组讨论)

  出示课件:让学生直观感受山的奇异、秀丽、险峻。根据课文结合画面,汇报讨论结果。学到这里你想对桂林的山说点什么?

  小结: 这一段具体形象地写出了山的特点。桂林的山奇异到山山不同,峰峰各异,秀丽得像苍翠壮美的屏风,像新生的竹笋;危险得叫人简直不敢站在它的下面,兀立的怪石好像时刻会栽倒下来。

  (指导学生入情朗读)

  3、学*第四自然段:

  桂林的山、漓江的水都那么奇特,那么美,如果把它们合二为一,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学*第四自然段。

  师范读,生思考:

  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齐读一二两个分句,想想这样的山,这样的水指什么样的山,什么样的水?这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出示课件:山围绕水,水倒映山的画面,让学生理解山水交融的景象。

  那么桂林山水的迷人之处就只表现在这些地方吗?出示课件:让学生具体形象地感知桂林山水之美所表现的地方。

  作者游览了桂林山水,他最深的感受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4、学*第一自然段:

  正因为这里山美、水美,山水交融,加上绿树红花,竹筏小舟,更是优美奇绝,无与伦比,天下第一,所以,人们都赞美地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甲什么意思?甲天下呢?人们为什么会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三、小结,回归整体

  学生看着课件上的板书总结:因为作者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才乘船去游览,然后,具体写出了漓江水静清、绿,桂林山的奇、秀、险,最后写出作者的感受,这里确实美,美如画,不愧为甲天下的美称,前后照应,结构十分完整,作者是采用什么结构来描写的?

  这篇课文,作者通过仔细观察,抓住了桂林山水与众不同的特点,运用比喻联想等手法,运用总──分──总的结构,把桂林的秀丽风光展现在我们眼前,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四、迁移训练,发散思维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去游览了甲天下的桂林山水,老师根据它的特点写了一首诗,我们一起来读读。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看法?我们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名胜数不胜数,现在你们都是小诗人,请把你知道的风景胜地根据它的特点也写一首小诗。

  (交流学*)

  五、说话练*

  桂林山水非常美,我最喜欢( ),因为( )。我真想( )。

  结束语: 同学们,桂林这里之所以山清水秀,景色迷人,是因为桂林的人民保护好了桂林的山水,中外游客珍爱桂林山水,我们家乡的巴岳山也非常美丽。我们要热爱她,保护她,让我们的家乡更美丽,让我们祖国的天更蓝,山更秀,水更清。

小学语文《桂林山水》优秀教案2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生字“漓、谰、瑕、翡、桨、峦、筏”。

  2.理解“竹筏、奇峰罗列、屏障、兀立、怪石嶙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细致观察的能力。

  2.训练学生学*作者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明确作者借景抒情的手法。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本文通过描写桂林山水的秀丽多姿,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培养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读文和品词析句,让学生感受桂林山水的美,陶冶学生的爱美情操,深人体会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二、学法引导

  1.预*:在学*新课之前,独立自学新课内容,搜集有关桂林山水的资料,独立解决生字词,熟读课文。

  2.课堂上自学与小组讨论相结合,在自学过程中运用各种圈点和批注的方法来阅读文章,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讨论、交流,发挥学生学*的自主性。

  三、重点

  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像其美景。

  2.运用多媒体技术,图文结合、品词析句,人情人境地朗读去体会。

  (二)难点

  学*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三)疑点

  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知道它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

  (四)解决办法

  通过课前预*和查找资料,反复入境地朗读去体会美景;通过教师介绍,小组交流讨论的方法来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在读读、议议、写写的过程中学*作者观察及表达方法。

  四、课时安排

  二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1.优美、舒缓的音乐伴奏带。

  2.“桂林山水”全景图及插图。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引导观察画面,谈感受。

  2.质疑问题,独立解决生字、新词。

  3.思考、讨论,勾画重点词句。

  4.再观察插图,发挥想像,进行表达练*。

  七、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图文对照,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

  2.培养想像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背诵课文。

  (二)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浮现画面,再想想人们为什么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三)教学过程

  1.检查预*导入。

  (板书课题)通过预*,谁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是什么意思?

  2.出示桂林山水图,指导学生按照先局部后整体、先山水后其他的顺序观察画面,谈感受(水*静、清澈,山姿态万千,远处云雾迷蒙,*处小船、竹筏浮在江面)。

  3.配乐范读全文、学生图文对照找出课文中与画面相对应的语句。

  4.按要求自读课文。

  (1)字音读准,解决生字的字音、字形、字义。

  (2)质疑问难。

  5.检查自读效果。

  (1)重点纠正下列字音:

  漓江

  波澜

  峰峦雄伟

  翡翠

  竹筏

  (2)解决新词,引导学生体会。

  竹筏——竹排,可当船用。

  泰山——在山东省中部,主峰玉皇顶在泰安县城北。古称东岳,海拔1524米,主峰突兀峻拔、雄伟壮丽。

  香山——在北京西郊。风景秀丽,以秋天的红叶著称。

  6.学*第二自然段。

  (1)出示“漓江水”的单幅图。

  看图,思考:漓江的水到底与别处有什么不同呢?

  多媒体显示“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如镜的西湖”同桌互谈感受。

  (2)自读这一段,概括一下漓江的水的特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静、清、绿)

  (3)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描绘出来的?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①带着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自读揣摩。

  ②指名读,并评点。

  ③配乐有感情地朗读。

  7.学*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文,出示画面。

  (2)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概括漓江的山的特点)。

  (3)小组交流,反馈。

  (4)全班交流自学成果,并解疑。

  ①体会“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屏障、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②多媒体展示漓江的山,再对比泰山和香山。

  ③学生自己总结漓江山的特点(板书:奇、秀、险)。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啊”的读法不同。

  真奇“啊”读ya

  真秀“啊”读wa

  真险“啊”读na

  8.出示“全景图

  (1)在欣赏了桂林的山水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2)走进课文,了解作者的感受。

  (3)在读了最后一段,你从这段话中感悟到了什么。

  体会“画卷”“连绵不断的画卷”“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4)此时,我们已被桂林山水的美丽、神奇所陶醉,带着对它的神往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练*背诵课文

  1.自背。

  2.交流背诵方法。

  (二)谈收获

  1.结合全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桂林山水的特点。

  2.学生以导游身份为大家深情地介绍桂林山水的美。

  3.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及课文的写作结构。

  (1)作者的写作方式:抓住特点,层次井然。课文按观察的顺序,采用“总——分——总”的方式,开头先用“桂林山水甲天下”总的赞美桂林山水,然后分述了山和水的特点,最后概述山水的全景,层次井然。

  语言优美、合理想像,写出了景物的特色。文中运用了衬托和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实现了桂林山美、水美,并展开合理想像,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也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2)课文结构:

  课文按总起——分述——总结的方式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作者为什么去观赏桂林山水。

  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观赏漓江的水。

  第三段(第3自然段):写观赏桂林的山。

  第四段(第4自然段):写桂林山水之美。

  4.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漓”:右边是“离”最后两笔是“乙”和“、”。

  “澜”:右边“门”里是“柬”。·

  区分“瑕”与“暇”

  “峦”与“恋”

  “桨”与“浆”。

  (三)总结、扩展

  1.总结

  今天,我们一同领略了桂林山水的美好风光,体会到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名不虚传。

  2.读了本课,你可能被桂林山水的美深深感染.可以试着吟一首诗或者写几句话,表达自己的感受。

  八、布置作业

  1.写一段话介绍当地的一处风景,使读的人能了解这处景物的特点。(可以选用本课的句式或词语)

  2.阅读《自读课本》中的《墨城的云和月》。

  3.读下面的句子,先解释带点的词,再写出句子的意思。

  1.桂林山水甲天下。

  甲:————

  2.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碧:————

小学语文《桂林山水》优秀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本课生字“波澜壮阔”“翡翠”“屏障”“拔地而起”等;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看图和反复朗读,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学*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

  2、难点:学*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播放桂林山水的旅游宣传视频,请学生认真观赏并谈谈自己的感受。作者是如何描写这样美景的?我们一起来学*《桂林山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结合注释、工具书自行阅读全文,并划出不懂的生字词

  2、教师指读课文,正音、解词

  波澜壮阔:指大海波浪翻滚,景象壮观

  翡翠:绿色的硬玉,半透明,有光泽

  拔地而起:从地面上突起

  3、带着生字词齐读课文,说一说最喜欢课文的哪一部分?为什么?

  (三)细读课文,深入领悟

  1、文章描写的是桂林山水,它是怎样的,请用文中的一句原话来回答?(桂林山水甲天下)

  2、为什么说它甲天下?文章是如何描写的?

  3、请同学朗读第2段,并说一说水有何特点?是如何描写的?这样写有怎样的效果?

  4、前后桌4人为一小组,思考桂林山的特点,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并说一说语言表达的妙处。

  5、学生代表发言,教师小结。游玩在这样美丽的山水中,真让人 。

  (四)研读课文,拓展延伸

  1、分小组朗读全文,注意体会情感

  2、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五、板书设计


小学语文《桂林山水》优秀教案 (菁华3篇)扩展阅读


小学语文《桂林山水》优秀教案 (菁华3篇)(扩展1)

——小学语文《桂林山水》的优秀教案 (菁华3篇)

小学语文《桂林山水》的优秀教案1

  【教学目的】

  1、运用自制CAI课件展示画面,让学生感受桂林山水之美,提高同学们的观察力、理解力和想象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3、抓住静、清、绿、奇、秀、险,理解桂林山水的独特美,学*──分──总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1、图文结合,理解波澜壮阔、水*如静、峰峦雄伟、拔地而起、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屏障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画面展示和朗读,品味桂林山水的秀美。

  3、想像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景象。

  【教学难点】

  1、图文结合,理解波澜壮阔、水*如静、峰峦雄伟、拔地而起、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屏障等词语的意思。

  2、对观察到的及合理的想象能流畅地表达出来。

  【教具准备】

  自制多媒体计算机课件(高亮度投影设备或大屏幕彩电一台和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激发学*兴趣

  出示课件:放一些风景胜地的图片(红叶似火的香山,峰峦雄伟的泰山,神奇峻秀的黄山。水*如镜的西湖,波澜壮阔的大海,幽深壮美的三峡),让学生初步感知祖国河山是如此多娇。

  师谈话:同学们看了录像,有很多同学又喜欢去旅游,到过很多地方,知道了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景色优美壮观。有无数名山大川像一颗颗珍珠撒落在祖国大地上。这节课老师带你们到以山水秀丽闻名的广西桂林去旅游,欣赏那里的秀丽风光。好不好?(好)请同学们边听朗读看画面,边想: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出示课件,配画配乐的课文范读,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桂林山水之美,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二、看图、欣赏、理解、学文

  (采取变序法教学)

  的确,桂林山水非常美,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美景的?

  1、学*第二自然段:

  ⑴ 初读,整体感知:

  自读课文,学生质疑。你读懂了什么?把不懂的提出来与同学交流。

  ⑵ 观察,以说代读:

  运用CAI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漓江水的独特美。

  出示:静、清、绿画面各一幅,指导学生具体观察漓江水的特点。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把水的特点说具体。

  ⑶ 精读,理解重点:

  勾画书上具体描写漓江水特点的句子。反复读,找出重点词语体会漓江水的美。理解句子: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作者把什么比喻成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师小结:作者把水比喻成无暇的翡翠,写出了水的颜色,是闪光的绿、透明的绿、迷人的绿、醉人的绿,贴切而精妙,这不仅仅只是比喻漓江水的绿,也是对漓江水静、清、绿三大特点的综合描绘,使我们对它的爱幕之心油然而生。

  ⑷ 深读,相互交流:

  讨论:如果我们把这句话改一改,好不好?为什么?

  出示课件:比较句子具体描写的好处:

  ①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② 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自读句子,交流所得。

  ⑸ 品读,充分感悟:

  漓江水的美,我们真的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让我们用朗读来表达对它的喜爱之情吧!

  (轻声读、个别读、集体读、闭上眼睛试背)

  真美呀!别说作者连我们在座的人都被陶醉了,当作者从美景中醒过来,才发觉自己的船在前进,作者是从什么地方感觉到船在前进的?

  本段小结:

  这一段作者通过仔细观察,抓住了水的特点,具体写出了漓江水的奇特美。

  2、总结学法,学*第三自然段:

  刚才我们学第二自然段时是怎么学的?师生一起总结学*方法,课件出示学*方法。并用这种方法自学第三自然段。

  思考:第三自然段描写的是什么?抓住了哪些特点怎样写具体的?

  (分组讨论)

  出示课件:让学生直观感受山的奇异、秀丽、险峻。根据课文结合画面,汇报讨论结果。学到这里你想对桂林的山说点什么?

  小结:这一段具体形象地写出了山的特点。桂林的山奇异到山山不同,峰峰各异,秀丽得像苍翠壮美的屏风,像新生的竹笋;危险得叫人简直不敢站在它的下面,兀立的怪石好像时刻会栽倒下来。

  (指导学生入情朗读)

  3、学*第四自然段:

  桂林的山、漓江的水都那么奇特,那么美,如果把它们合二为一,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学*第四自然段。

  师范读,生思考:

  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齐读一二两个分句,想想这样的山,这样的水指什么样的山,什么样的水?这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出示课件:山围绕水,水倒映山的画面,让学生理解山水交融的景象。

  那么桂林山水的迷人之处就只表现在这些地方吗?出示课件:让学生具体形象地感知桂林山水之美所表现的地方。

  作者游览了桂林山水,他最深的感受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4、学*第一自然段:

  正因为这里山美、水美,山水交融,加上绿树红花,竹筏小舟,更是优美奇绝,无与伦比,天下第一,所以,人们都赞美地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甲什么意思?甲天下呢?人们为什么会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三、小结,回归整体

  学生看着课件上的板书总结:因为作者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才乘船去游览,然后,具体写出了漓江水静清、绿,桂林山的奇、秀、险,最后写出作者的感受,这里确实美,美如画,不愧为甲天下的美称,前后照应,结构十分完整,作者是采用什么结构来描写的?

  这篇课文,作者通过仔细观察,抓住了桂林山水与众不同的特点,运用比喻联想等手法,运用总──分──总的结构,把桂林的秀丽风光展现在我们眼前,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四、迁移训练,发散思维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去游览了甲天下的桂林山水,老师根据它的特点写了一首诗,我们一起来读读。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看法?我们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名胜数不胜数,现在你们都是小诗人,请把你知道的风景胜地根据它的特点也写一首小诗。

  (交流学*)

  五、说话练*

  桂林山水非常美,我最喜欢( ),因为( )。我真想( )。

  结束语:同学们,桂林这里之所以山清水秀,景色迷人,是因为桂林的人民保护好了桂林的山水,中外游客珍爱桂林山水,我们家乡的巴岳山也非常美丽。我们要热爱她,保护她,让我们的家乡更美丽,让我们祖国的天更蓝,山更秀,水更清。

小学语文《桂林山水》的优秀教案2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知道桂林山水的特点,初步了解桂林山水形成的原因。

  2、初步感受桂林山水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对推动当地社会发展的作用。

  3、通过本课的学*,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课前调查,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课堂展示,教师帮助学生归纳、提炼,提升学生的桂林山水的认识,激发学生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对探索大自然的浓厚兴趣。

  教学难点:

  了解桂林山水的成因。

  教学准备:

  1、学生根据教师要求收集有关桂林山水特点的图片、文字资料。

  2、制作反映桂林山水成因的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幅员辽阔的祖国大地上,有着数不清的美景胜境。先看看山吧。著名的五岳是各具特点,还有天下第一山——黄山、难识真面目的庐山等座座都令人流连忘返;再看看水,浩浩荡荡、滚滚东流的第一大河长江,中华民族的摇蓝黄河振撼人心,秀美的西湖,明镜般的天池又让人心旷神怡。正是这样的山山水水将祖国大地装典得格外美丽。(课件展示1)

  二、新授

  第一部分:了解桂林的地理位置、历史、名称由来。

  1、既然我们要去桂林游玩,首先就要了解一些桂林的基本情况。请同学们打开课前老师发的阅读材料。阅读材料上的这段话就是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先请大家:

  (1)读一读这段文字

  (2)指一指:地图中桂林的位置

  (3)算一算:桂林距今有多少年的历史。2001+214—1=2214年

  (4)说一说:桂林名称的由来

  可以个人完成,也可以互相讨论。

  2、学生回答,老师相应补充:

  (1)请学生来指图。(评价)能不能再给大家说说桂林在哪个自治区,在什么方位?

  (2)桂林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她不仅是驰名中外的风景旅游城市,从古至今还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云集在此,所以又有“文化城”的美称。早在1982年就成为了国家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

  (3)大家想象一下,金秋时节,在郁郁葱葱的桂树掩映下的桂林,不时飘来阵阵桂花的香气,真是令人心醉呀!

  3、过渡:同学们桂林的名字美,她的风景更美!所以古往今来,人们都称赞“桂林山水甲天下”。谁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评价)那么究竟是什么让桂林山水可以称得上是天下第一呢?

  第二部分:感觉桂林秀山、清水、奇洞的景色(教学重点)

  1、请同学们打开书P115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这个问题。

  正是独具特色的秀山、清水、奇洞构成的锦绣画卷使的桂林山水甲天下。

  2、那么,桂林的山究竟是如何秀美?水是怎么清澈?洞又有多奇特呢?同学们想不想去看一看?好的。课前我们班同学已经分成了三大组,每一组围绕一个主题,按照老师给出的自学提纲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进行了学*。现在就要请三组同学分别来给大家介绍自己的学*成果了。比一比,哪一组介绍的最好。

  (1)我们就按照顺序,首先请第一组来介绍山。

  师总结:好,让我们用掌声感谢第一组的介绍。现在我明白了“诸峰如笋拔地起,碧玉含翠竖云端”的含义了。桂林的山真是神姿仙态,婀娜秀丽啊!

  (2)接着请第二组同学给我们介绍水。

  师总结:同样也用掌声感谢第二组的介绍。不知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刚才他们在介绍漓江的水时仍离不开讲桂林的山,是吗?其实这正是桂林山水的独特之处,秀山围绕着清水,清水倒映着秀山,山水融为一体,相得益彰。所以才会形成“百里漓江,百里画廊”的奇观!现在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两句诗句,来体会它的含义“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

  (3)最后再请第三组来介绍洞。

  师总结:我们也要感谢第三组的介绍。这奇幻多姿的岩洞被人们称为瑰丽无比的“艺术宫殿”,真是名符其实!我想无论是谁看到这种神奇的景像都会叹为观止的!可以说桂林的奇洞美石为桂林山水锦上添花。

  3、刚才三组同学介绍得都很精彩,真是分不出谁最好。通过你们的介绍已经让我们感受到了山的秀美、水的清澈和洞的神奇,领略了“三绝”的绝妙之处。大家想想,单独着桂林的山、水、洞都已如此美,如果三者浑然一体,那将是多么妩媚多妖,仙境般地桂林风景啊!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看段录像,整体地欣赏一下桂林美景。(看录像,课件展示2)桂林山水真是太美了!难怪人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三部分:探索桂林仙境的奥秘(教学难点)

  1、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桂林秀美的山、清澈的水、奇特的洞、美妙的石是怎样形成的呢?我们一起去初步探索桂林仙境的奥秘。

  (1)请大家看书P116—117桂林仙境的奥秘这一部分的2、3自然段,先自己读读,再讨论讨论:桂林山水形成的二个必不可少的条件是什么?

  *石灰岩:它是形成桂林山水的基础,可以说没有石灰岩就没有今天的桂林山水。

  *含有二氧化碳水:CO2水;(教师板书)

  (2)关于这两个必不可少的条件有没有问题要提?

  学生提问,教师归纳为两个问题。①什么是石灰岩?②石灰岩是怎么形成的?③什么是石钟乳、石笋?

  (3)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动画演示。(课件展示3)

  ①看一段动画介绍。现在有没有明白什么是石灰岩,它是怎么形成的了吗?今天桂林的山、水、洞、石就是由石灰岩发育而来的。

  ②为什么要含有CO2的水?桂林的雨水中为什么含有CO2?含有CO2的水是怎样使石灰岩形成桂林的山、水、洞、石?接下来我们来解决这几个问题。请大家继续看动画介绍,答案就在里面,仔细听认真看呀!(课件展示4)

  ③什么是石钟乳、石笋、石柱?看动画介绍。(课件展示5)

  (3)小结:同学们,你们看,含有CO2的雨水,既像一位雕塑家,又像一位美容师。经过几百万上,把石灰岩塑造、打扮成了繁花似锦、千姿百态的山、峰、洞、石,形成了桂林的仙境。

  2、同学们现在一定觉得大自然特别神奇,的确大自然充满了无穷的奥秘,等待着你们不断地增长知识去控索。刚才我们解决了大家提出的一些问题,还有一些问题也很容易值得探索,大家如果有兴趣,课后我们还可以一起继续去研究。

  3、同学们,其实在我国云南石林、广东肇庆也有一些由石灰岩形成的峰林;华北地区也有大面积的石灰岩,可为什么它们没有形成象桂林这样秀美的山水,为什么人们唯独称赞“桂林山水甲天下”呢?

  (1)看屏幕上这段话,自由读,想想原因(互相说说桂林山水能甲天下的原因)(课件6)

  (2)指名说。

  ①桂林一带的石灰岩分布广、厚度大、质地纯净。

  教师小结:对!尽管石林、庆肇的石灰岩厚度大、质地纯净,但由于面积小,分布不广,所以不能形成“桂林山水”那样雄伟壮观的气派。

  ②高温多雨的气候又给桂林带来了丰沛的降水。

  教师小结:华北地区虽然有大面积的石灰岩,但气候干少雨,比较寒冷,因此难以形成桂林婀娜多姿。

  (3)小结:正是因为这些优越的条件,使桂林的风景,不论从规模上,还是从发育的完美上,都是独树一帜,天下第一。

  第四部分:桂林山水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桂林山水,引来无数旅游观光的中外游人,令他们留连忘返。那么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对我国的社会发展有哪些影响呢?自由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讨论。

  (1)第一个影响是什么?(她让世界了解了我国的锦绣河山和灿烂文化,增进了我国与世界的社会交往)

  (2)第二个影响是什么?(她使*人面对这举世无双的国宝,感到无比骄傲。)

  (3)还有什么影响?(她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增加了社会财富,从而推动了社会前进),请大家看一组资料。(出示课件9)

  2、总结:从这几个数据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桂林的旅游业的确不仅沟通了*与世界的社会交往还增加了国家和地方的社会财富,促进了桂林经济、文化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前进。

  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甲天下

  秀山

  诸峰如笋拔地起,石灰岩

  清水

  碧玉含翠竖云端, 含二氧化碳的水 奇洞 群峰倒影山浮水, 无山无水不入神

小学语文《桂林山水》的优秀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9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漓江、无瑕、翡翠、峰峦、屏障、竹筏、波澜壮阔、水*如镜、连绵不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4,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桂林山水美景。

  三、教学难点

  学*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四、学*准备

  预*、方格练*本

  五、课时安排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了解汉字文化。

  1,板题:桂林山水(甲骨文板书),讲汉字文化。

  2,课件:桂林山水图片

  (1)看了桂林山水的图片有什么感受?

  (2)课件出示:桂林山水甲天下(理解意思)

  (3)有时候,文章比图片更美。因为图片中的美,是你发现的,文章的美是作家发现;而图片中的美是眼睛发现的,文章中的美心灵发现的。比如说今天这篇文章就是比图片还美,不信咱们一起来读一读。

  二、学*字词,积累语言。

  1,课件出示词语

  玩赏、无暇、扩散、攀登、泰山、屏障

  波澜壮阔、水*如镜、峰峦雄伟、红叶似火

  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色彩明丽

  危峰兀立、连绵不断

  2,指名带读(带读、齐读)

  3,范写生字,学生练*(澜、瑕、攀、峦、泰)

  4,课件出示:成语解释连线

  (这个环节重点指导学生认真学*本课的生字和新词的“音形义”,教学思路清晰,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练*安排合理,特别是学生的学*时间得以保障,让学生真正“动嘴、动手、动脑”,课堂真正体现了“三角形课堂”理念中的“真学”特点。)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一)全班通读全文

  1,小老师听队员读书,纠正读音。

  2,哪段写桂林的山,哪段写桂林的水?

  (二)学*第二段

  1,指名读,指导读出美。

  2,教师范读

  3,齐读

  4,小组讨论:找出桂林的水有什么特点(先找到的小组抢到回答机会:小老师汇报)(老师板书:静、清、绿)

  (三)学*第三段

  1,指名读,指导读出美。

  2,教师范读

  3,齐读

  4,小组讨论:找出桂林的水有什么特点(先找到的小组抢到回答机会:队员汇报)(老师板书:静、清、绿)

  四、学*“漓江的水”

  1,指导读“漓江的水”段落

  课件出示: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2,分析“漓江的水”写法

  通过格式调整,清晰地明白采用了“排比式”的写作方法。

  课件出示: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3,填空背诵朗读

  指导导学生抓住“漓江的水”特点进行背诵练*。

  五、仿写练笔

  1,将“漓江的水”的段落调整成诗歌的形式。

  课件出示:

  《漓江的水》

  漓江的水真静啊

  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清啊

  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漓江的水真绿啊

  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2,课件出示老师儿童诗下水文,指导学生仿写。

  《公园的花》

  符学中

  公园的花真多啊

  多得像是走进花的海洋

  公园的花真香啊

  香得像妈妈的头发

  公园的花真艳啊

  艳得像我们绽开的笑脸

  3,学生仿写。

  4,交流仿写作品。

  六、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仿照第二段的写法,写一首关于“花”或“云”的儿童诗。

  七、板书

  桂林

  山 水

  (奇秀险) (静清绿)


小学语文《桂林山水》优秀教案 (菁华3篇)(扩展2)

——小学语文《桂林山水》教案通用10篇

  小学语文《桂林山水》教案 1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同学们,老师布置大家课前收集、阅读了有关描写祖国自然景观的文章,想一想:哪处景色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说出来和大家分享。

  2、今天,我们来欣赏桂林山水。播放配乐多媒体课件或出示挂图,然后让学生谈感受。

  3、导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提问:“甲天下”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自读交流,感悟语言

  1、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浮现画面,读完后,同座交流,谈谈各自的感受。

  2、组织交流,各自谈体会。

  3、结合学生的感受,学*课文第二自然段。

  (1)观察图画、投影或录像中漓江的水;或者用多媒体课件,先后配乐展示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如镜的西湖和漓江的水。问: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呢?

  (2)自由练*朗读,然后指名读,教师相机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漓江水的静、清、绿。

  (3)齐读课文,提问:漓江的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那桂林的山又有什么特点呢?

  (1)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或录像,同时配乐教师范读;或用多媒体课件,先后播放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和桂林的山,并同步配乐朗读课文。

  (2)自由练*朗读,然后组织朗读比赛,结合赛前提建议、赛后评议,教师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桂林山的奇、秀、险。

  (3)指名配乐朗读。

  5、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同时出现第四自然段的文字,教师由“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导读课文。或者多媒体课件展示游客乘竹筏畅游桂林山水的动画,同时出现文字。

  (1)引导学生质疑。

  (2)引导朗读、感悟、解疑。重点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3)再读第四自然段,引导读出陶醉之感。

  三、自主质疑,拓展延伸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记下来。

  2、分小组交流,然后小组代表汇报小组内还没有解决的问题。

  3、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一般可采用以下三种处理方法,一是利用集体交流,即时解决;二是存疑,第二课时相机解决;三是引导学生阅读有关课外书籍(如为什么桂林的山会如此奇特)。

  4、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词语在书上画下来,抄在本子上;

  (2)阅读有关描写“大海”“西湖”“泰山”“香山”的文章,并把你最喜欢的一段摘抄下来;

  (3)阅读其他有关“桂林山水”的文章。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整体导入

  1、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2、让我们也走进这连绵不断的画卷,畅游桂林的'山水。

  二、自由选择,品读课文

  1、反复诵读,边读边思考:课文是怎样描写桂林山水的特点的?

  2、集体读议交流,结合学生的朗读,相机品赏,抓住重点指导品读二、三两个自然段。

  品读第二自然段。

  (1)朗读这段的第二句话,然后根据学生收集的资料,引进其他有关描写漓江的片断。

  (2)比较阅读,引导学生体会以下三点: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静”;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清”;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突出漓江的水绿的纯净可爱。

  (3)出示挂图,放映投影片或录像,以“漓江真美啊!”作为总起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说段写段。

  (4)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怎么背下来,然后指导背诵。

  品读第三自然段。

  (1)朗读课文的第二句话,然后引进有关描写桂林的山的资料。

  (2)比较阅读,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想象的丰富,用词之精妙。

  (3)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选一座山峰,发挥想象说话。

  (4)比较二、三两段,找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感悟比较衬托的写法并注意分号的用法,然后指导背诵第三自然段。

  三、朗读全文,整体背诵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怎样描写桂林山水的。

  (第一段总的说人们赞美桂林山水甲天下;第二、三两段分别描写漓江水、桂林山,并抓住了水静、清、绿的特点和山奇、秀、险的特点;最后将桂林的山水联系起来,突出桂林的山水美如画。)

  2、练*背诵。

  3、提示线索,全班背诵课文。

  四、转换角色,运用语言

  1、同学们,桂林山水如此美丽,大家都很喜欢吧,游完了桂林山水,我相信你一定也想赞美桂林山水。

  喜爱书法的同学可以把赞美的话写在书里的插图上,也就是题词,别忘了签名;喜欢说说的同学可以选择图上象鼻山这一景点,练练怎么做导游;喜欢创造的同学可以给桂林设计旅游广告词。

  2、组织交流,选派代表汇报,师生共同评点。

  小学语文《桂林山水》教案 2

  ● 教学模式:质疑问难,主动求解

  围绕课题 初悟课文 扣重难点 总结质疑

  产生疑惑 解决初疑 质疑释难 拓宽思维

  引疑 疏导 点拨

  ● 教学目标:

  1、 学会列提纲背诵课文。

  2、 学会9个生字,理解19个词语的意思。

  3、 理解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

  4、 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美的思想感情。

  ● 重点难点:了解课文是怎样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学会列提纲背诵课文。

  ●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 教学时间:2课时

  ●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1、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 细读课文第2、3自然段,理解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

  3、 感情朗读第2、3自然段,初步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美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课前组织教学:你到过哪些地方旅游过呢?

  一、 欣赏录象,导入新课。

  1、 同学们去过桂林吗?想去吗?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去桂林游览一番。

  出示课件。(桂林山水风光录象)

  2、 用一句话说说自己的感受。

  3、 揭示课题。齐读。读了课题,你认为作者会写些什么内容?(围绕课题质疑)

  估计:桂林山水的特点怎样?

  课文怎样具体描写桂林山水的特点的?

  二、 重点学*第2自然段,欣赏桂林水“美”。

  1、 听录音。思考:桂林的水有什么特点?你认为哪句话写得最“美”,划出来,朗读体会“美”在哪里?

  2、 根据学生的发现,随机学*。

  讨论:(1)桂林水的特点:静、清、绿。

  (2)学*第1句,水“美”在哪里?“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体会水的独特“美”。

  再读第1句,质疑。(估计)看似这句与文章联系不很密切,为什么要写这句话?释疑想象:“波澜壮阔”、“水*如静”的景象。通过对比体会漓江水的独特“美”。(出示课件:“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如镜的`西湖”、“漓江的水”的画面)

  (3)学*第2句,水究竟“美”再哪里?指名读,自由说。

  A、比较句子,你认为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

  漓江的水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道它在流动。

  讨论,比较意思相同但感情不同。第2句含有赞美漓江水得思想感情。

  指导朗读:你认为该怎么读?试读,指名读,齐读。

  感情朗读课文第2句话。

  B、填空练*,体会写法。

  漓江的水真静啊,( );漓江得水真清啊,( );漓江的水真绿啊,( )。

  先填空,再体会所填内容,哪些写法值得我们学*?

  讨论:从不同角度(感觉、视觉、想象)对重点词(静、清、绿)的具体描写。

  (出示漓江水的课件画面,体会静、清、绿的程度)引读整句话。

  C、 课堂练*,照第2句样子说句子。

  公园里的花香()

  校园里干净()

  树林里的空气清新()

  3、 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试读、齐读。(配上音乐画面)

  4、 小结。通过这一自然段的学*,你读懂了什么,怎样读懂的。

  三、 自主学*第3自然段,欣赏桂林山“美”。

  1、 自由读第3自然段,看看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用简洁的语言或画面表达出来。(每人发一张白纸)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学生自主学*。

  2、 交流讨论。

  (1) 你有什么发现?讨论时把练*纸放在实物投影仪上,共同评议。

  A、 写作方法上:(比较简单,学生大多能发现)

  泰山 桂 奇

  林 秀

  香山 山 险

  B、 理解词意。(较难理解,主要通过学生简笔画、桂林山的照片和老师的提示帮助结合理解。)

  如:奇峰罗列

  拔地而起各不相连

  屏障色彩明丽(出示课件,“屏障”的样子与桂林山比较)

  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栽

  3、 听课文录音,欣赏桂林山的画面,感受桂林山的“美”。

  4、 配乐有感情齐读第3自然段。

  ü 总结。质疑问难,开拓思维。

  ü 再次欣赏配乐、配画的课文朗诵材料,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丽。

  四、 作业。1、作业本(1)第4题。

  2、根据板书试背2-3自然段。

  板书:19 桂林山水

  大 海 静…..

  水 清……

  西 湖 绿……

  (美)

  泰 山 奇……

  山 秀……

  香 山 险……

  第二课时

  目标:

  1、指导学生充分利用搜集的信息,进行创造性阅读练*,深入地领悟文章语言内容及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2、结合小组合作学*的形式,培养学生合作意识,锻炼语文实践能力,通过阅读,促进学生审美情趣的发展。

  重点:

  在阅读实践真正体会桂林山水的美。

  难点:

  把课文内容与搜集的材料有机结合起来,相互作用,促进学*感悟。

  教学流程:

  1、观看录像引入,进行尝试读背。

  2、汇报搜集信息,教师吸收反馈。

  3、提出学*建议,小组合用学*。

  (小组学*建议:A.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练*感情朗读。B.结合课文和搜集的资料,写一篇简短的读后体会。C.如果你是桂林人,你怎样介绍自己的家乡?D.文中哪部分内容给你的印象最深,试着说明……学生可以根据能力和喜好自由选择其一,或自行设计题目。)

  4、学*成果展示,引导评价点拨。

  5、整体领悟内容,促进情感升华。

  小学语文《桂林山水》教案 3

  一、教学要求:

  1、学*课文,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会认生字,能正确读写。

  3、体会山水合一的自然美,情景相融的美妙境地。能用“赞叹——描述”来抒发热爱自然美景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理解、体会漓江水“静、清、绿”和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通过读和观景移情法,感受多媒体信息以及语言提供的想象情景,让学生尽情地品味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

  第一教时

  一、预*探究

  1、出示小黑板,朗读生词。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二、合作交流

  1、初读课文,划出生字词,查字典,学*生字词。结合上下文内容说出“无瑕”等词意。

  2、了解课文大意,围绕课题划分段落。

  3、初步观察图意,整体感知画面展示的优美景色。

  4、在文中划出表示漓江水“静、清、绿”和桂林山“奇、秀、险”特点词语。

  三、品读感悟:

  1、你到过桂林,看到过那里的美丽景色吗?看看那里的景色和别处有什么不同?

  2、看看课文怎样围绕题目来写,再用一个句子说出每个小段的大意。

  3、提出你不明白的地方。

  汇报自*情况。全文有四段:第一段写乘着船观赏桂林的山水。第二段写了漓江的水。第三段写了桂林的水。第四段写了桂林的山和水。

  师生讨论后小结:

  1、初读完全文,你感到题目和课文内容有什么关系?(课文内容紧紧围绕题目的桂林中的“山”和“水”来写)

  2、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呢?先总写什么?再分别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什么?全文的记叙顺序是“先——(先总起)再——(再分述)后——(后总结)”

  四、巩固延伸:

  质疑:提出你不明白的地方。(别人提出不明白的地方,你也不明白,请在文中作上“——”和“?”记号。)

  第二教时

  一、教学内容:

  1、能用一二句话,赞叹优美的画面。

  2、通过读,能体会漓江水“静”、“清”、“绿”的三个特点。通过读和动手绘图,展示桂林山的“奇、秀、险”的三个。

  3、进行创造性的想象,体会作者描绘漓江水特点的句式。并在此基础上,想象漓江水的“甜、凉”的特点,再进一步想象江岸上的野花的美。

  4、学生能掌握“赞赏——描述”的句式。

  二、教学过程:

  (一)、理解第一段,随文入景。

  1、激发谈话:你们想去桂林游玩吗?为什么?课文的作者为什么去桂林游玩呢?课文的第一小段告诉了我们。请找出来。——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2、先理解“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再理解这个句子,用自己的话说说?(人们都这么说,桂林的山水风景是天下第一美的,我也禁不住来观赏观赏。)

  3、读第一段。进一步启发谈话(播放多媒体教学软件:出现一幅桂林山水画卷,再出现文字和声音::人们都说桂林的山水甲天下,真是这样吗?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们也随作者乘着木船沿着漓江,一起去观赏桂林的山水吧!)

  特点是什么?(大家读书时要学会抓住主要的意思,用“△”画出桂林“水”特点的词语)

  5、学生汇报:找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静、清、绿。

  6、老师出示带点的几个词进行比较,说说哪个词让人感到漓江的水是那么美,作者是赞不绝口,禁不住脱口而出的?

  (1)漓江的水真静啊!

  (2)漓江的水好静啊!

  (3)漓江的水很静啊!

  以上几句中的“真”“好”“很”哪个好?“真”程度更深。“真”字还可以怎样说——非常非常,多么。

  7、读好“真”,应读重点,声调要稍提高。反复品读:漓江的水真静啊!作者看到这么清静的水,赞不绝口,接着,描写出漓江的水静得如何。我们把作者用的这种方法叫做“赞赏——描述”。

  (二)进一步体会重点词句,朗读指导,读出你在游玩时所见美景的喜悦心情。

  (用以上的多媒体软件范读录音作朗读指导: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

  1、读,体会重点词句:真静啊,是说的水怎么样——还可以怎样说出这层意思,这层感受?(漓江的水很静很静,漓江的水是多么地静啊……)

  2、让学生仿照词语重叠的方法说出对赞美漓江水的感受:真清啊,真绿啊……

  3、老师朗读示范学生试读: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念轻声,稍拖长声音,然后把声音压*;“清”字先向上扬一点,再轻轻拖一下;绿,是很美的,同学们试着念出美的意思来。

  4、师生或男女学生互为引读,读出很惊喜的感情。如:师——漓江的水真静啊!生——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5、在读与体会重点句子中相机理解“无瑕的翡翠”等词的含义。

  (三)进行创造性联想的训练。这么美的景色,你怎样“观赏”呢?

  1、出示“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读后理出:“赞赏——描述”。

  2、谈话创设情景:你看到漓江的水这么“静”这么“清”这么“绿”,你站在木船上,停下手中木桨,你想干什么?(启发:望着这清凌凌的碧绿的江水,我真想——(用双手掬成一个勺子;跳下水中;用双手掬水洗一洗脸)你会有怎样的感觉呢?

  老师出示:漓江的水真()啊!()得……

  拟定学生1:我把一掬水泼在脸上,漓江的水真凉爽啊!凉爽得让你感受到脸上放了冰琪琳。

  拟定学生2:漓江的水真明净啊!明净得像……

  拟定学生3:我摇着双桨,那“泼——泼——”的水声真好听……

  3、图象创设情景:出示“象山图”请注意观察,你们看看,这头“象”把长长的鼻子伸进了清凌凌的水中,这头“象”会想什么,说什么呢?

  拟定学生1:看着清凌凌的江水,我真想跳到江中,玩耍玩耍!……

  拟定学生2:漓江的水真甜啊……让你感受到像吃了西瓜那样舒服。

  播放多媒体软件:一幅“象山图”出现,再出现文字和声音:漓江的水真甜啊!

  (四)进一步体会漓江水的特点。小结:你刚才随作者到了漓江,你是观赏,还是玩赏了漓江的水?为什么?

  {播放多媒体软件:出现两幅人们在水中玩耍的情景,再出现文字和声音:漓江的水真凉爽啊!}

  (五)先小结文上的学*方法,再理解第三段,体会桂林的山的特点。

  1、想一想,刚才我们是怎样玩赏漓江的水的美景的?(先看图,进入佳景;读文句,品味佳景;后想象,玩赏佳景。小结后老师板书。)

  2、准备怎样游玩桂林的山水?

  3、老师出示描绘桂林山的图景。再用一个句子赞一赞图描绘的桂林的山。

  4、将桂林的山的三个特点画出,老师出示描写桂林山的三个特点的词语: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还可以怎样说,说出这种感受。此文转自淘、教。案网()、仿照刚才读“静”“清”“绿”的方法,怎样读,读出很“奇”、很“秀”、很“险”的感受来。(奇,先把声调提稍高,随后读得轻而*;秀,可读得*稳一点,重音停顿稍久一点;险,先要提高声调读得稍短促。)

  5、按“赞赏——描述”引读。采用多种形式,读出你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边读边出示多媒体软件:出现三幅图,分别再现文字和声音:(1)桂林的山真奇啊!(2)桂林的山真秀啊!(3)桂林的山真险啊!}

  6、创设情景,玩赏佳景。

  (1)看图说“奇”:先出示一幅象山图,你看,一头巨大的象来到江边,它在干什么,请用“赞赏——描述”想象佳景。

  拟定学生1:桂林的象山真奇啊,它来到江边,津津有味地喝着甜美的江水。

  (2)再出示一幅骆驼山图,你看,这头巨大的骆驼蹲在山上,在四面张望,它在看什么?

  (3)你看到这么神奇的山,你会怎样做,怎样“玩赏”?老师启发后,说一说:

  (4)你能否拿出你的照相机,拍下这一幅幅精美的画卷;你是否拿出你的录象机,拍下这连绵不断的画卷。

  (5)老师出示一幅图:一座高耸直立的山峰,你正站在山脚下,有什么感觉?

  拟定学生1:桂林的山真险啊,好象就要倒下……

  拟定学生2:桂林的山真高啊,好象一支巨大的笔,直插云霄……

  (6)老师出示“形态万千”、“奇峰教案

  小学语文《桂林山水》教案 4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教学难点:想象美景。

  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自学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同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进行范读,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尔后让学生谈感受。

  二、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找出来读一读,导入学*第一自然段。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

  三、观赏漓江的水(学*第二自然段)。

  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的漓江水

  问:漓江的水与别处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可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波涛汹涌的大海,以帮助学生理解波澜壮阔;展示风光旖旎的西湖,以帮助学生理解水*如镜。)

  2.归纳漓江水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的。

  (特点之一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特点之二清。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绿。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翡翠:绿色的硬玉,有光泽。无瑕:没有斑点,非常纯净。)

  3.体会最后一句

  4.练*朗读,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注意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

  四、观赏桂林的山(学*第三自然段)

  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桂林的山

  问: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可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泰山和香山,以帮助学生理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

  2.归纳桂林山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体现桂林山特点的三个词,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这些特点的。

  (特点之一奇。课文从两方面描写。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一般的山脉逐渐高上去,且连绵不断,桂林的山却是从*地崛起,互不相连。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罗列:排列。形态万千:各有各的样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教师还可补充介绍。)

  (特点之二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写出秀的表现:郁郁葱葱,色彩明丽。屏障:起遮挡作用的东西,本课指桂林一带的山。)

  (特点之三险。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的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危峰兀立:即高峰耸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

  3.练*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重点指导读好真奇氨真秀氨真险氨。)

  五、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总的有什么感觉?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学*第四自然段)

  1.看图或投影,启发学生把山、水联系起来读感受2.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1)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2)理解画卷连绵不断的画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画卷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连绵不断,接连不断。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从桂林到阳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十分贴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道出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是一种美的享受,充满情趣,与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

  3.练*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六、朗读全文

  七、作业

  1.朗读课文

  2.识记生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读出音乐美、形象美。以一个游览者从容、轻松语气语速朗读,突出几处强调重音,如却从没见过、静、清、绿、奇、秀、险等。注意以上几点,分小组读课文,在读中,注意力高度集中,学生感受到一连串意象的美。

  2、配乐读课文使学生审美感受又进一层。

  3、展现桂林风光图画,让学生观赏,学生感叹啊,这样美!学生头脑中意象或与此契合,或没有想象到,通过互补、印证想象更丰富了

  首先让学生划出你认为好的语句,并用这句话好,因为______________句式说话。有的说我认为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名不相连,像老人、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这句话好,因为它的比喻真巧妙。

  有的同学说我认为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这句话好,因为这句话中峰峦雄伟,红叶似火词语用得好。因为为学生创设了非常好的学*氛围,所以学生能感受美,体验美,想象美!受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3.学*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重点:

  学*作者的写作方法,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学*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自学法

  教具准备:小黑板,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指名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然后讨论

  1.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内容和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什么关系?

  (第一段总的说人们赞美桂林山水甲天下,引起我们对桂林山水的向往,急于阅读下文。后三段讲作者荡舟漓江看到的景色。第二、三两段分别描述漓江的水,桂林的山,使读者对那里的山和水有深切的感受。第四段则将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使我们读了在头脑中形成连绵不断的活动画面,深深感到桂林山水的确是天下第一。)

  2.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三、识记生字,练*书写

  漓:注意右半部的写法。

  澜:前鼻音。右边门里面是柬。

  瑕:可与假进行比较。注意右上是尺。

  翡:上下结构,下边是两个*,整个字要写紧凑。峦:前鼻音,与澜比较读音。与恋比较字形。筏:上下结构,右下不要丢撇。

  四、指导背诵

  1.在了解句与句关系的基础上,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练*背诵。

  2.在了解自然段之间的关系及自然段与全文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练*背诵全文。

  一字词;格式要正确,字迹要工整;想想分号的用法。

  六、全班背诵课文

  七、作业

  1.背诵课文

  2.抄写字词

  板书设计:桂林山水

  澜(微澜)(波澜壮阔)

  瑕(无瑕)(瑕不掩瑜)

  峦(山峦)(峰峦雄伟)

  拔(拔萝卜)(拔地而起)

  教学反思:

  古人读书非常重视背诵,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到四书五经无一例外要求背诵。背是古人学*千古真经。一些精品应引导学生先吞下去,为其打下精神底子,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丰富积累,培养语感。《桂林山水》其优美语言,丰富词汇,以及其中表现出的优美意境,是语言中精品,应引导背诵,怎么背诵,有其方法,通过筛选信息,选择主要信息进入意识是背诵的主要方法。

  我想新理念如何与课堂教学结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循序渐进,需要不断琢磨反思。但我的追求始终不谕,希望能成为新理念通往课堂教学实践的一座桥梁。

  小学语文《桂林山水》教案 5

  1.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教科书语文第十一册第一单元中的第1课。本单元以写景为主,《桂林山水》是开篇的精读课文,描绘了桂林山水的旖旎风光,赞美了祖国的锦绣河山.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课文以“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按“漓江水—桂林山”的顺序展开,用饱醮激情的笔触直抒胸臆,在一连串的对比与排比中,通过众多的比喻,巧妙地勾勒出桂林山水的独特风貌,可谓情景交融,形神兼备。本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使学生借助课文感受祖国山河和祖国语言的美;二是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直接表达、间接表达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通过品读积累大量的优美词句,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认识排比句,领悟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的方法。并能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2)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对桂林山水独特的美的感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情感。体会蕴含在词句中的热爱之情。在学*过程中通过合作学*、自主学*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团队协作的精神。

  (3)能力目标:

  在多元的教学环境下,利用教师准备好的课件和学生自己搜集来的资料来领略漓江的水、桂林的山那一番独具特色的美,学*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表达、朗读能力、想象能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教学重点与难点

  课文第二、第三两个自然段分别具体描绘了桂林水、山的特点,是全文的主体,也是重点。要让学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及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的。

  最后一段是一个比喻句,中间又夹着一个排比句。(教案 ) 这句话的意思是桂林的山水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山水是画的主体,空中的云雾迷蒙,山间的绿树红花,江上的竹筏小舟则是点缀。多美的一幅山水画!大自然这位雕塑家以鬼斧神工,雕刻出如此巧夺天工的画卷,作者简直入迷了,乘着木船,荡舟漓江,感觉到自己走进了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沉浸在桂林山水的幽静美之中。作者这种对桂林山水热爱的感情的流露,是学生入境动情的难点所在。

  4.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第二课时:精读二、三自然段,理清思路、品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

  第三课时:整体回顾,检查背诵,布置课外阅读。

  5.教具准备

  相关的课件。

  二、说教法

  教法设计意在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设计思想,围绕学生各方面及其潜能的发展这一核心,合理统合课程各方面的因素,采用“自主学*与合作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与方法进行学*。学生是学*的主动参与者,是信息加工的主体,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在教学过程中,我指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采用自主学*、协作学*和探究学*等方法开展学*。采用“以读代讲”安排教学环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整个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主探索、发现新知的过程,对知识整合、建构的过程,更是学生进行发散思维与创新思维的过程。

  三、说学法

  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学*的`过程,注意教给学生学*的方法,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体验感受,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惯,让学生运用“读、找、品、诵”的方法学*课文。

  四、说教学程序

  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我对本篇课文的教学设计如下:

  整个教学过程按“创设意境,感知桂林山水——合作自学,掌握文章写法——品词赏句,激**感”渐次展开,向课文外围拓展,介入生活,走入学生内心。这样组织教学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使学生在循序渐进基础上加深认识。

  创设意境,感知桂林山水

  教师当导游,让他们通过课件“桂林山水游”,来领略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丽的风光。然后请同学们说说他们浏览之后的感受,想法。这样做,就创设了优美的情境,把学生引入课文,激发他们的学*兴趣,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

  二、合作自学,汇报交流,掌握文章写法

  让学生小组合作,运用“读、找、品、诵”的方法自主学*课文。

  对于小组活动,教师提出要求:先初读课文,默读并思考:关于桂林山水,你想了解些什么问题?再着重围绕桂林的山水有什么特点,组织各小组拿出他们课前收集到的,他们认为最能反映“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图片或文字资料,向全班交流、汇报,介绍桂林山水的特点,在汇报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可以补充,通过汇报交流,使学生充分了解桂林的水“静、清、绿”,桂林和山“奇、秀、险”。

  教师要以读贯串整堂课,用多种形式的读,如朗读、默读、分组读、指名读,让学生朗读课文重点句段,引读通过比较感知,层层剖析,步步深入,由语言的变化带动情感的升华,体会赞叹

  之情,体会漓江水的独特美。最终使学生既体验到语言之美,掌握直接表达、间接表达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在学*过程中,学生分小组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其观察能力,注重维持其好奇心,使学生在学*中自主地探求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同时小组协作学*对合作精神的培养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三、品词赏句,激**感

  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朗读课文,尤其是重点语句,读读议议,体会作者此时此刻入迷的感情,产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之情。并在此基础上完成背诵,做好语言积累。

  五、说板书设计

  19桂林山水

  静

  水清

  绿

  甲天下舟行碧波上

  奇人在画中游

  山秀

  险

  小学语文《桂林山水》教案 6

  【教学目的】

  1、运用自制CAI课件展示画面,让学生感受桂林山水之美,提高同学们的观察力、理解力和想象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3、抓住静、清、绿、奇、秀、险,理解桂林山水的独特美,学**──分──总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1、图文结合,理解波澜壮阔、水*如静、峰峦雄伟、拔地而起、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屏障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画面展示和朗读,品味桂林山水的秀美。

  3、想像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景象。

  【教学难点】

  1、图文结合,理解波澜壮阔、水*如静、峰峦雄伟、拔地而起、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屏障等词语的意思。

  2、对观察到的及合理的想象能流畅地表达出来。

  【教具准备】

  自制多媒体计算机课件(高亮度投影设备或大屏幕彩电一台和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激发学*兴趣

  出示课件:放一些风景胜地的图片(红叶似火的香山,峰峦雄伟的泰山,神奇峻秀的黄山。水*如镜的西湖,波澜壮阔的大海,幽深壮美的三峡) ,让学生初步感知祖国河山是如此多娇。

  师谈话:同学们看了录像,有很多同学又喜欢去旅游,到过很多地方,知道了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景色优美壮观。有无数名山大川像一颗颗珍珠撒落在祖国大地上。这节课老师带你们到以山水秀丽闻名的广西桂林去旅游,欣赏那里的秀丽风光。好不好?(好)请同学们边听朗读看画面,边想: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出示课件,配画配乐的课文范读,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桂林山水之美,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二、看图、欣赏、理解、学文

  (采取变序法教学)

  的确,桂林山水非常美,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美景的?

  1、学*第二自然段:

  ⑴ 初读,整体感知:

  自读课文,学生质疑。你读懂了什么?把不懂的提出来与同学交流。

  ⑵ 观察,以说代读:

  运用CAI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漓江水的独特美。

  出示:静、清、绿画面各一幅,指导学生具体观察漓江水的特点。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把水的特点说具体。

  ⑶ 精读,理解重点:

  勾画书上具体描写漓江水特点的句子。反复读,找出重点词语体会漓江水的美。理解句子: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作者把什么比喻成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师小结:作者把水比喻成无暇的翡翠,写出了水的颜色,是闪光的绿、透明的绿、迷人的绿、醉人的绿,贴切而精妙,这不仅仅只是比喻漓江水的绿,也是对漓江水静、清、绿三大特点的综合描绘,使我们对它的爱幕之心油然而生。

  ⑷ 深读,相互交流:

  讨论:如果我们把这句话改一改,好不好?为什么?

  出示课件:比较句子具体描写的好处:

  ①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② 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自读句子,交流所得。

  ⑸ 品读,充分感悟:

  漓江水的美,我们真的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让我们用朗读来表达对它的喜爱之情吧!

  (轻声读、个别读、集体读、闭上眼睛试背)

  真美呀!别说作者连我们在座的人都被陶醉了,当作者从美景中醒过来,才发觉自己的船在前进,作者是从什么地方感觉到船在前进的?

  本段小结:

  这一段作者通过仔细观察,抓住了水的特点,具体写出了漓江水的奇特美。

  2、总结学法,学*第三自然段:

  刚才我们学第二自然段时是怎么学的?师生一起总结学*方法,课件出示学*方法。并用这种方法自学第三自然段。

  思考:第三自然段描写的是什么?抓住了哪些特点怎样写具体的?

  (分组讨论)

  出示课件:让学生直观感受山的奇异、秀丽、险峻。根据课文结合画面,汇报讨论结果。学到这里你想对桂林的山说点什么?

  小结: 这一段具体形象地写出了山的特点。桂林的山奇异到山山不同,峰峰各异,秀丽得像苍翠壮美的屏风,像新生的竹笋;危险得叫人简直不敢站在它的下面,兀立的怪石好像时刻会栽倒下来。

  (指导学生入情朗读)

  3、学*第四自然段:

  桂林的山、漓江的水都那么奇特,那么美,如果把它们合二为一,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学*第四自然段。

  师范读,生思考:

  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齐读一二两个分句,想想这样的山,这样的水指什么样的山,什么样的水?这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出示课件:山围绕水,水倒映山的画面,让学生理解山水交融的景象。

  那么桂林山水的迷人之处就只表现在这些地方吗?出示课件:让学生具体形象地感知桂林山水之美所表现的地方。

  作者游览了桂林山水,他最深的感受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4、学*第一自然段:

  正因为这里山美、水美,山水交融,加上绿树红花,竹筏小舟,更是优美奇绝,无与伦比,天下第一,所以,人们都赞美地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甲什么意思?甲天下呢?人们为什么会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三、小结,回归整体

  学生看着课件上的板书总结:因为作者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才乘船去游览,然后,具体写出了漓江水静清、绿,桂林山的奇、秀、险,最后写出作者的感受,这里确实美,美如画,不愧为甲天下的美称,前后照应,结构十分完整,作者是采用什么结构来描写的?

  这篇课文,作者通过仔细观察,抓住了桂林山水与众不同的特点,运用比喻联想等手法,运用总──分──总的结构,把桂林的秀丽风光展现在我们眼前,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四、迁移训练,发散思维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去游览了甲天下的桂林山水,老师根据它的特点写了一首诗,我们一起来读读。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看法?我们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名胜数不胜数,现在你们都是小诗人,请把你知道的风景胜地根据它的特点也写一首小诗。

  (交流学*)

  五、说话练*

  桂林山水非常美,我最喜欢( ),因为( )。我真想( )。

  结束语: 同学们,桂林这里之所以山清水秀,景色迷人,是因为桂林的人民保护好了桂林的山水,中外游客珍爱桂林山水,我们家乡的巴岳山也非常美丽。我们要热爱她,保护她,让我们的家乡更美丽,让我们祖国的天更蓝,山更秀,水更清。

  小学语文《桂林山水》教案 7

  一、教学要求:

  1、学*课文,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会认生字,能正确读写。

  3、体会山水合一的自然美,情景相融的美妙境地。能用“赞叹——描述”来抒发热爱自然美景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理解、体会漓江水“静、清、绿”和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通过读和观景移情法,感受多媒体信息以及语言提供的想象情景,让学生尽情地品味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

  第一教时

  一、预*探究

  1、出示小黑板,朗读生词。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二、合作交流

  1、初读课文,划出生字词,查字典,学*生字词。结合上下文内容说出“无瑕”等词意。

  2、了解课文大意,围绕课题划分段落。

  3、初步观察图意,整体感知画面展示的优美景色。

  4、在文中划出表示漓江水“静、清、绿”和桂林山“奇、秀、险”特点词语。

  三、品读感悟:

  1、你到过桂林,看到过那里的美丽景色吗?看看那里的景色和别处有什么不同?

  2、看看课文怎样围绕题目来写,再用一个句子说出每个小段的大意。

  3、提出你不明白的地方。

  汇报自*情况。全文有四段:第一段写乘着船观赏桂林的山水。第二段写了漓江的水。第三段写了桂林的水。第四段写了桂林的山和水。

  师生讨论后小结:

  1、初读完全文,你感到题目和课文内容有什么关系?(课文内容紧紧围绕题目的桂林中的“山”和“水”来写)

  2、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呢?先总写什么?再分别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什么?全文的记叙顺序是“先——(先总起)再——(再分述)后——(后总结)”

  四、巩固延伸:

  质疑:提出你不明白的地方。(别人提出不明白的地方,你也不明白,请在文中作上“——”和“?”记号。)

  第二教时

  一、教学内容:

  1、能用一二句话,赞叹优美的画面。

  2、通过读,能体会漓江水“静”、“清”、“绿”的三个特点。通过读和动手绘图,展示桂林山的“奇、秀、险”的三个。

  3、进行创造性的想象,体会作者描绘漓江水特点的.句式。并在此基础上,想象漓江水的“甜、凉”的特点,再进一步想象江岸上的野花的美。

  4、学生能掌握“赞赏——描述”的句式。

  二、教学过程:

  (一)、理解第一段,随文入景。

  1、激发谈话:你们想去桂林游玩吗?为什么?课文的作者为什么去桂林游玩呢?课文的第一小段告诉了我们。请找出来。——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2、先理解“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再理解这个句子,用自己的话说说?(人们都这么说,桂林的山水风景是天下第一美的,我也禁不住来观赏观赏。)

  3、读第一段。进一步启发谈话(播放多媒体教学软件:出现一幅桂林山水画卷,再出现文字和声音::人们都说桂林的山水甲天下,真是这样吗?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们也随作者乘着木船沿着漓江,一起去观赏桂林的山水吧!)

  特点是什么?(大家读书时要学会抓住主要的意思,用“△”画出桂林“水”特点的词语)

  5、学生汇报:找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静、清、绿。

  6、老师出示带点的几个词进行比较,说说哪个词让人感到漓江的水是那么美,作者是赞不绝口,禁不住脱口而出的?

  (1)漓江的水真静啊!

  (2)漓江的水好静啊!

  (3)漓江的水很静啊!

  以上几句中的“真”“好”“很”哪个好?“真”程度更深。“真”字还可以怎样说——非常非常,多么。

  7、读好“真”,应读重点,声调要稍提高。反复品读:漓江的水真静啊!作者看到这么清静的水,赞不绝口,接着,描写出漓江的水静得如何。我们把作者用的这种方法叫做“赞赏——描述”。

  (二)进一步体会重点词句,朗读指导,读出你在游玩时所见美景的喜悦心情。

  (用以上的多媒体软件范读录音作朗读指导: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

  1、读,体会重点词句:真静啊,是说的水怎么样——还可以怎样说出这层意思,这层感受?(漓江的水很静很静,漓江的水是多么地静啊……)

  2、让学生仿照词语重叠的方法说出对赞美漓江水的感受:真清啊,真绿啊……

  3、老师朗读示范学生试读: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念轻声,稍拖长声音,然后把声音压*;“清”字先向上扬一点,再轻轻拖一下;绿,是很美的,同学们试着念出美的意思来。

  4、师生或男女学生互为引读,读出很惊喜的感情。如:师——漓江的水真静啊!生——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5、在读与体会重点句子中相机理解“无瑕的翡翠”等词的含义。

  (三)进行创造性联想的训练。这么美的景色,你怎样“观赏”呢?

  1、出示“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读后理出:“赞赏——描述”。

  2、谈话创设情景:你看到漓江的水这么“静”这么“清”这么“绿”,你站在木船上,停下手中木桨,你想干什么?(启发:望着这清凌凌的碧绿的江水,我真想——(用双手掬成一个勺子;跳下水中;用双手掬水洗一洗脸)你会有怎样的感觉呢?

  老师出示:漓江的水真()啊!()得……

  拟定学生1:我把一掬水泼在脸上,漓江的水真凉爽啊!凉爽得让你感受到脸上放了冰琪琳。

  拟定学生2:漓江的水真明净啊!明净得像……

  拟定学生3:我摇着双桨,那“泼——泼——”的水声真好听……

  3、图象创设情景:出示“象山图”请注意观察,你们看看,这头“象”把长长的鼻子伸进了清凌凌的水中,这头“象”会想什么,说什么呢?

  拟定学生1:看着清凌凌的江水,我真想跳到江中,玩耍玩耍!……

  拟定学生2:漓江的水真甜啊……让你感受到像吃了西瓜那样舒服。

  播放多媒体软件:一幅“象山图”出现,再出现文字和声音:漓江的水真甜啊!

  (四)进一步体会漓江水的特点。小结:你刚才随作者到了漓江,你是观赏,还是玩赏了漓江的水?为什么?

  {播放多媒体软件:出现两幅人们在水中玩耍的情景,再出现文字和声音:漓江的水真凉爽啊!}

  (五)先小结文上的学*方法,再理解第三段,体会桂林的山的特点。

  1、想一想,刚才我们是怎样玩赏漓江的水的美景的?(先看图,进入佳景;读文句,品味佳景;后想象,玩赏佳景。小结后老师板书。)

  2、准备怎样游玩桂林的山水?

  3、老师出示描绘桂林山的图景。再用一个句子赞一赞图描绘的桂林的山。

  4、将桂林的山的三个特点画出,老师出示描写桂林山的三个特点的词语: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还可以怎样说,说出这种感受。此文转自淘、教。案网()、仿照刚才读“静”“清”“绿”的方法,怎样读,读出很“奇”、很“秀”、很“险”的感受来。(奇,先把声调提稍高,随后读得轻而*;秀,可读得*稳一点,重音停顿稍久一点;险,先要提高声调读得稍短促。)

  5、按“赞赏——描述”引读。采用多种形式,读出你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边读边出示多媒体软件:出现三幅图,分别再现文字和声音:(1)桂林的山真奇啊!(2)桂林的山真秀啊!(3)桂林的山真险啊!}

  6、创设情景,玩赏佳景。

  (1)看图说“奇”:先出示一幅象山图,你看,一头巨大的象来到江边,它在干什么,请用“赞赏——描述”想象佳景。

  拟定学生1:桂林的象山真奇啊,它来到江边,津津有味地喝着甜美的江水。

  (2)再出示一幅骆驼山图,你看,这头巨大的骆驼蹲在山上,在四面张望,它在看什么?

  (3)你看到这么神奇的山,你会怎样做,怎样“玩赏”?老师启发后,说一说:

  (4)你能否拿出你的照相机,拍下这一幅幅精美的画卷;你是否拿出你的录象机,拍下这连绵不断的画卷。

  (5)老师出示一幅图:一座高耸直立的山峰,你正站在山脚下,有什么感觉?

  拟定学生1:桂林的山真险啊,好象就要倒下……

  拟定学生2:桂林的山真高啊,好象一支巨大的笔,直插云霄……

  (6)老师出示“形态万千”、“奇峰教案

  小学语文《桂林山水》教案 8

  1.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教科书语文第十一册第一单元中的第1课。本单元以写景为主,《桂林山水》是开篇的精读课文,描绘了桂林山水的旖旎风光,赞美了祖国的锦绣河山.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课文以“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按“漓江水—桂林山”的顺序展开,用饱醮激情的笔触直抒胸臆,在一连串的对比与排比中,通过众多的比喻,巧妙地勾勒出桂林山水的独特风貌,可谓情景交融,形神兼备。本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使学生借助课文感受祖国山河和祖国语言的美;二是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直接表达、间接表达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通过品读积累大量的优美词句,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认识排比句,领悟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的方法。并能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2)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对桂林山水独特的美的感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情感。体会蕴含在词句中的热爱之情。在学*过程中通过合作学*、自主学*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团队协作的精神。

  (3)能力目标:

  在多元的教学环境下,利用教师准备好的课件和学生自己搜集来的资料来领略漓江的水、桂林的山那一番独具特色的美,学*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表达、朗读能力、想象能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教学重点与难点

  课文第二、第三两个自然段分别具体描绘了桂林水、山的特点,是全文的主体,也是重点。要让学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及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的。

  最后一段是一个比喻句,中间又夹着一个排比句。(教案 ) 这句话的意思是桂林的山水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山水是画的主体,空中的云雾迷蒙,山间的绿树红花,江上的竹筏小舟则是点缀。多美的一幅山水画!大自然这位雕塑家以鬼斧神工,雕刻出如此巧夺天工的画卷,作者简直入迷了,乘着木船,荡舟漓江,感觉到自己走进了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沉浸在桂林山水的幽静美之中。作者这种对桂林山水热爱的感情的流露,是学生入境动情的难点所在。

  4.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第二课时:精读二、三自然段,理清思路、品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

  第三课时:整体回顾,检查背诵,布置课外阅读。

  5.教具准备

  相关的课件。

  二、说教法

  教法设计意在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设计思想,围绕学生各方面及其潜能的发展这一核心,合理统合课程各方面的因素,采用“自主学*与合作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与方法进行学*。学生是学*的主动参与者,是信息加工的主体,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在教学过程中,我指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采用自主学*、协作学*和探究学*等方法开展学*。采用“以读代讲”安排教学环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整个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主探索、发现新知的过程,对知识整合、建构的过程,更是学生进行发散思维与创新思维的过程。

  三、说学法

  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学*的过程,注意教给学生学*的方法,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体验感受,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惯,让学生运用“读、找、品、诵”的方法学*课文。

  四、说教学程序

  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我对本篇课文的教学设计如下:

  整个教学过程按“创设意境,感知桂林山水——合作自学,掌握文章写法——品词赏句,激**感”渐次展开,向课文外围拓展,介入生活,走入学生内心。这样组织教学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使学生在循序渐进基础上加深认识。

  创设意境,感知桂林山水

  教师当导游,让他们通过课件“桂林山水游”,来领略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丽的风光。然后请同学们说说他们浏览之后的感受,想法。这样做,就创设了优美的情境,把学生引入课文,激发他们的学*兴趣,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

  二、合作自学,汇报交流,掌握文章写法

  让学生小组合作,运用“读、找、品、诵”的方法自主学*课文。

  对于小组活动,教师提出要求:先初读课文,默读并思考:关于桂林山水,你想了解些什么问题?再着重围绕桂林的山水有什么特点,组织各小组拿出他们课前收集到的,他们认为最能反映“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图片或文字资料,向全班交流、汇报,介绍桂林山水的特点,在汇报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可以补充,通过汇报交流,使学生充分了解桂林的水“静、清、绿”,桂林和山“奇、秀、险”。

  教师要以读贯串整堂课,用多种形式的读,如朗读、默读、分组读、指名读,让学生朗读课文重点句段,引读通过比较感知,层层剖析,步步深入,由语言的变化带动情感的升华,体会赞叹

  之情,体会漓江水的独特美。最终使学生既体验到语言之美,掌握直接表达、间接表达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在学*过程中,学生分小组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其观察能力,注重维持其好奇心,使学生在学*中自主地探求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同时小组协作学*对合作精神的培养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三、品词赏句,激**感

  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朗读课文,尤其是重点语句,读读议议,体会作者此时此刻入迷的感情,产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之情。并在此基础上完成背诵,做好语言积累。

  五、说板书设计

  19桂林山水

  静

  水清

  绿

  甲天下舟行碧波上

  奇人在画中游

  山秀

  险

  小学语文《桂林山水》教案 9

  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教学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树立“教是为了学”的观念。再重视改进教法的同时,更要重视学法的指导;在让学生“学会”的同时,更要指导学生“会学”。本课教学,要重视语言文字的学*。抓好语言文字的训练,做到因道学文,以文悟道,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言文字课。

  教学目标:

  1。学*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丽,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2。学*”从中心句入手”学课文的方法。

  3。学*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并积累词语。

  4。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漓江的水,桂林的山那种独特的美。想象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象。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二、直接揭示学*课文的方法“从中心入手”学课文。

  揭示操作步骤:

  1。第一步:找出中心句,理解意思,说说作用。

  (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划出中心句。)

  读后讨论交流,明确:

  (1)中心句是:桂林山水甲天下

  (2)抓关键词理解句意

  2。第二步:围绕中心句,了解内容,理清思路。

  指名读课文,思考;文章围绕中心句写了哪些内容?是怎样一步步写的?

  读后讨论交流,明确:

  (1)课文围绕中心句写了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

  (2)理清思路,先总写桂林山水“甲天下”,接着分述漓江的水和桂林山的特点,最后总结总体感受。

  三、熟读课文

  1。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内容引入新课

  学生自由谈上节课的收获

  二、围绕中心句,学*词句,领悟感情。

  1。默读思考:从哪些词句能看出漓江的水甲天下,课文写了漓江水的哪些特点?用什么方法写的?

  读后小组讨论交流,明确:

  (1)文中运用“比较”的方法写出漓江水“甲天下”。

  (2)漓江水的特点:静、清、绿。

  (3)运用多种方式,读出感情。

  2。指导学生用学*第二节的方法自学第三节

  思考:从哪些词句中能看出桂林的山美得“甲天下”?课文写了桂林山的哪些特点?用什么方法写的?

  自学后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并进行朗读指导。

  三、学*重点句,领会意思和作用。

  1。生读第四节找出重点句,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

  2。了解句子的作用。

  四、展开朗读比赛,再次领略意境,领会作者的情感。

  小学语文《桂林山水》教案 10

  教学目标:

  一、创造自主学*的课堂空间,让学生在自主参与学*的过程中自学自悟,自得其乐。

  二、通过领悟桂林山水的特点,陶冶爱美情趣。

  三、学*作者细致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感悟文章中优美词句的内在美。

  教学方法:

  发挥个性,自主学*;“像”“文”对照,多向导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带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美景中。

  1、播放录像片,配以课文朗读。

  2、学生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谈谈感受。

  3、学生自由读课文。

  二、学*课文第一段,思考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1、自由小声读课文,学生质疑问难。

  2、换词练*:区分“观赏”与“欣赏”。

  3、指导朗读,读出赞美的感情和心情迫切的语气。

  三、观赏漓江的水,学*第二自然段。

  1、观看投影或录像中的漓江。

  2、读课文,同桌交流:作者用什么和漓江的水比较?比较的目的是什么?

  3、引导学生找合作伙伴,结成学*小组,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表现大海的“波澜壮阔”和西湖的“水*如镜”。

  4、读课文,抓排比句,找出漓江的特点。

  5、引读自悟,学*这个排比句的写法。

  6、指导学生用声音的变化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

  第二课时

  一、朗读第二段,表达自己对桂林的水的特点的感悟。

  二、观赏桂林的山,学*第三自然段。

  1、自学第三自然段,分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1)伴读、轮读或自由读课文,画出描写桂林山的特点的词句。

  (2)再读课文,想一想这一段与第二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3)学生在小组中观察自备的图片或照片,感受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每组推选“优秀小导游”发言。

  2、学生汇报学*情况。

  (1)请学生上板演桂林山“奇”“秀”“险”这三个特点。

  (2)请学生汇报两段文字在写法上的相似之处。

  3、请学生自由发挥想像,动手画一画桂林的'山。

  4、指导朗读,体味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三、学*第四自然段。

  1、看图,启发学生把山水联系起来读。

  (1)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

  (2)理解“画卷”“连绵不断”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等词句。

  2、自读自悟作者的感受。

  4、自主运用多种朗读开工,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陶醉的情感。

  四、课外搜集写祖国名胜、桂林山水的文章。

  第三课时

  一、朗读、背诵最喜爱的段落。

  二、朗读课文摘抄的文章或段落。

  三、自拟题阅读作业。

  例:

  1、找近反义词;

  2、划出一个比喻句,写出本体、比喻词、喻体;

  3、分层(写句序),写出层意;

  4、“这样的水”指的是什么?“这样的山”指的是什么?

  板书设计:

  水静水清水绿

  山奇山秀山险

  舟行碧波画中游,

  桂林山水甲天下。

  教学后记:

  对于这类写景美文,主要还是引导学生多读,特别是多读有关句子。

  资料提供者:丘艾


小学语文《桂林山水》优秀教案 (菁华3篇)(扩展3)

——小学语文《桂林山水》优秀教案范文10份

  小学语文《桂林山水》优秀教案 1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9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漓江、无瑕、翡翠、峰峦、屏障、竹筏、波澜壮阔、水*如镜、连绵不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4,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桂林山水美景。

  三、教学难点

  学*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四、学*准备

  预*、方格练*本

  五、课时安排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了解汉字文化。

  1,板题:桂林山水(甲骨文板书),讲汉字文化。

  2,课件:桂林山水图片

  (1)看了桂林山水的图片有什么感受?

  (2)课件出示:桂林山水甲天下(理解意思)

  (3)有时候,文章比图片更美。因为图片中的美,是你发现的,文章的美是作家发现;而图片中的美是眼睛发现的,文章中的美心灵发现的。比如说今天这篇文章就是比图片还美,不信咱们一起来读一读。

  二、学*字词,积累语言。

  1,课件出示词语

  玩赏、无暇、扩散、攀登、泰山、屏障

  波澜壮阔、水*如镜、峰峦雄伟、红叶似火

  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色彩明丽

  危峰兀立、连绵不断

  2,指名带读(带读、齐读)

  3,范写生字,学生练*(澜、瑕、攀、峦、泰)

  4,课件出示:成语解释连线

  (这个环节重点指导学生认真学*本课的生字和新词的“音形义”,教学思路清晰,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练*安排合理,特别是学生的学*时间得以保障,让学生真正“动嘴、动手、动脑”,课堂真正体现了“三角形课堂”理念中的“真学”特点。)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一)全班通读全文

  1,小老师听队员读书,纠正读音。

  2,哪段写桂林的山,哪段写桂林的水?

  (二)学*第二段

  1,指名读,指导读出美。

  2,教师范读

  3,齐读

  4,小组讨论:找出桂林的水有什么特点(先找到的小组抢到回答机会:小老师汇报)(老师板书:静、清、绿)

  (三)学*第三段

  1,指名读,指导读出美。

  2,教师范读

  3,齐读

  4,小组讨论:找出桂林的水有什么特点(先找到的小组抢到回答机会:队员汇报)(老师板书:静、清、绿)

  四、学*“漓江的水”

  1,指导读“漓江的水”段落

  课件出示: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2,分析“漓江的水”写法

  通过格式调整,清晰地明白采用了“排比式”的写作方法。

  课件出示: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3,填空背诵朗读

  指导导学生抓住“漓江的水”特点进行背诵练*。

  五、仿写练笔

  1,将“漓江的水”的段落调整成诗歌的形式。

  课件出示:

  《漓江的水》

  漓江的水真静啊

  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清啊

  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漓江的水真绿啊

  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2,课件出示老师儿童诗下水文,指导学生仿写。

  《公园的花》

  符学中

  公园的花真多啊

  多得像是走进花的海洋

  公园的.花真香啊

  香得像妈妈的头发

  公园的花真艳啊

  艳得像我们绽开的笑脸

  3,学生仿写。

  4,交流仿写作品。

  六、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仿照第二段的写法,写一首关于“花”或“云”的儿童诗。

  七、板书

  桂林

  山   水

  (奇秀险) (静清绿)

  小学语文《桂林山水》优秀教案 2

  【教学目的】

  1、运用自制CAI课件展示画面,让学生感受桂林山水之美,提高同学们的观察力、理解力和想象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3、抓住静、清、绿、奇、秀、险,理解桂林山水的独特美,学**──分──总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1、图文结合,理解波澜壮阔、水*如静、峰峦雄伟、拔地而起、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屏障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画面展示和朗读,品味桂林山水的秀美。

  3、想像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景象。

  【教学难点】

  1、图文结合,理解波澜壮阔、水*如静、峰峦雄伟、拔地而起、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屏障等词语的意思。

  2、对观察到的及合理的想象能流畅地表达出来。

  【教具准备】

  自制多媒体计算机课件(高亮度投影设备或大屏幕彩电一台和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激发学*兴趣

  出示课件:放一些风景胜地的图片(红叶似火的香山,峰峦雄伟的泰山,神奇峻秀的黄山。水*如镜的西湖,波澜壮阔的大海,幽深壮美的三峡) ,让学生初步感知祖国河山是如此多娇。

  师谈话:同学们看了录像,有很多同学又喜欢去旅游,到过很多地方,知道了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景色优美壮观。有无数名山大川像一颗颗珍珠撒落在祖国大地上。这节课老师带你们到以山水秀丽闻名的广西桂林去旅游,欣赏那里的秀丽风光。好不好?(好)请同学们边听朗读看画面,边想: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出示课件,配画配乐的课文范读,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桂林山水之美,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二、看图、欣赏、理解、学文

  (采取变序法教学)

  的确,桂林山水非常美,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美景的?

  1、学*第二自然段:

  ⑴ 初读,整体感知:

  自读课文,学生质疑。你读懂了什么?把不懂的提出来与同学交流。

  ⑵ 观察,以说代读:

  运用CAI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漓江水的独特美。

  出示:静、清、绿画面各一幅,指导学生具体观察漓江水的特点。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把水的特点说具体。

  ⑶ 精读,理解重点:

  勾画书上具体描写漓江水特点的句子。反复读,找出重点词语体会漓江水的美。理解句子: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作者把什么比喻成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师小结:作者把水比喻成无暇的翡翠,写出了水的颜色,是闪光的绿、透明的绿、迷人的绿、醉人的绿,贴切而精妙,这不仅仅只是比喻漓江水的绿,也是对漓江水静、清、绿三大特点的综合描绘,使我们对它的爱幕之心油然而生。

  ⑷ 深读,相互交流:

  讨论:如果我们把这句话改一改,好不好?为什么?

  出示课件:比较句子具体描写的好处:

  ①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② 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自读句子,交流所得。

  ⑸ 品读,充分感悟:

  漓江水的美,我们真的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让我们用朗读来表达对它的喜爱之情吧!

  (轻声读、个别读、集体读、闭上眼睛试背)

  真美呀!别说作者连我们在座的.人都被陶醉了,当作者从美景中醒过来,才发觉自己的船在前进,作者是从什么地方感觉到船在前进的?

  本段小结:

  这一段作者通过仔细观察,抓住了水的特点,具体写出了漓江水的奇特美。

  2、总结学法,学*第三自然段:

  刚才我们学第二自然段时是怎么学的?师生一起总结学*方法,课件出示学*方法。并用这种方法自学第三自然段。

  思考:第三自然段描写的是什么?抓住了哪些特点怎样写具体的?

  (分组讨论)

  出示课件:让学生直观感受山的奇异、秀丽、险峻。根据课文结合画面,汇报讨论结果。学到这里你想对桂林的山说点什么?

  小结: 这一段具体形象地写出了山的特点。桂林的山奇异到山山不同,峰峰各异,秀丽得像苍翠壮美的屏风,像新生的竹笋;危险得叫人简直不敢站在它的下面,兀立的怪石好像时刻会栽倒下来。

  (指导学生入情朗读)

  3、学*第四自然段:

  桂林的山、漓江的水都那么奇特,那么美,如果把它们合二为一,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学*第四自然段。

  师范读,生思考:

  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齐读一二两个分句,想想这样的山,这样的水指什么样的山,什么样的水?这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出示课件:山围绕水,水倒映山的画面,让学生理解山水交融的景象。

  那么桂林山水的迷人之处就只表现在这些地方吗?出示课件:让学生具体形象地感知桂林山水之美所表现的地方。

  作者游览了桂林山水,他最深的感受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4、学*第一自然段:

  正因为这里山美、水美,山水交融,加上绿树红花,竹筏小舟,更是优美奇绝,无与伦比,天下第一,所以,人们都赞美地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甲什么意思?甲天下呢?人们为什么会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三、小结,回归整体

  学生看着课件上的板书总结:因为作者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才乘船去游览,然后,具体写出了漓江水静清、绿,桂林山的奇、秀、险,最后写出作者的感受,这里确实美,美如画,不愧为甲天下的美称,前后照应,结构十分完整,作者是采用什么结构来描写的?

  这篇课文,作者通过仔细观察,抓住了桂林山水与众不同的特点,运用比喻联想等手法,运用总──分──总的结构,把桂林的秀丽风光展现在我们眼前,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四、迁移训练,发散思维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去游览了甲天下的桂林山水,老师根据它的特点写了一首诗,我们一起来读读。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看法?我们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名胜数不胜数,现在你们都是小诗人,请把你知道的风景胜地根据它的特点也写一首小诗。

  (交流学*)

  五、说话练*

  桂林山水非常美,我最喜欢( ),因为( )。我真想( )。

  结束语: 同学们,桂林这里之所以山清水秀,景色迷人,是因为桂林的人民保护好了桂林的山水,中外游客珍爱桂林山水,我们家乡的巴岳山也非常美丽。我们要热爱她,保护她,让我们的家乡更美丽,让我们祖国的天更蓝,山更秀,水更清。

  小学语文《桂林山水》优秀教案 3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9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漓江、无瑕、翡翠、峰峦、屏障、竹筏、波澜壮阔、水*如镜、连绵不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4,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桂林山水美景。

  三、教学难点

  学*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四、学*准备

  预*、方格练*本

  五、课时安排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了解汉字文化。

  1,板题:桂林山水(甲骨文板书),讲汉字文化。

  2,课件:桂林山水图片

  (1)看了桂林山水的图片有什么感受?

  (2)课件出示:桂林山水甲天下(理解意思)

  (3)有时候,文章比图片更美。因为图片中的美,是你发现的,文章的美是作家发现;而图片中的美是眼睛发现的,文章中的美心灵发现的。比如说今天这篇文章就是比图片还美,不信咱们一起来读一读。

  二、学*字词,积累语言。

  1,课件出示词语

  玩赏、无暇、扩散、攀登、泰山、屏障

  波澜壮阔、水*如镜、峰峦雄伟、红叶似火

  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色彩明丽

  危峰兀立、连绵不断

  2,指名带读(带读、齐读)

  3,范写生字,学生练*(澜、瑕、攀、峦、泰)

  4,课件出示:成语解释连线

  (这个环节重点指导学生认真学*本课的生字和新词的“音形义”,教学思路清晰,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练*安排合理,特别是学生的学*时间得以保障,让学生真正“动嘴、动手、动脑”,课堂真正体现了“三角形课堂”理念中的“真学”特点。)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一)全班通读全文

  1,小老师听队员读书,纠正读音。

  2,哪段写桂林的山,哪段写桂林的水?

  (二)学*第二段

  1,指名读,指导读出美。

  2,教师范读

  3,齐读

  4,小组讨论:找出桂林的水有什么特点(先找到的小组抢到回答机会:小老师汇报)(老师板书:静、清、绿)

  (三)学*第三段

  1,指名读,指导读出美。

  2,教师范读

  3,齐读

  4,小组讨论:找出桂林的水有什么特点(先找到的小组抢到回答机会:队员汇报)(老师板书:静、清、绿)

  四、学*“漓江的水”

  1,指导读“漓江的水”段落

  课件出示: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2,分析“漓江的水”写法

  通过格式调整,清晰地明白采用了“排比式”的写作方法。

  课件出示: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3,填空背诵朗读

  指导导学生抓住“漓江的水”特点进行背诵练*。

  五、仿写练笔

  1,将“漓江的水”的段落调整成诗歌的形式。

  课件出示:

  《漓江的水》

  漓江的水真静啊

  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清啊

  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漓江的水真绿啊

  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2,课件出示老师儿童诗下水文,指导学生仿写。

  《公园的花》

  符学中

  公园的花真多啊

  多得像是走进花的海洋

  公园的。花真香啊

  香得像妈妈的头发

  公园的花真艳啊

  艳得像我们绽开的笑脸

  3,学生仿写。

  4,交流仿写作品。

  六、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仿照第二段的写法,写一首关于“花”或“云”的儿童诗。

  七、板书

  桂林

  山 水

  小学语文《桂林山水》优秀教案 4

  1.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教科书语文第十一册第一单元中的第1课。本单元以写景为主,《桂林山水》是开篇的精读课文,描绘了桂林山水的旖旎风光,赞美了祖国的锦绣河山.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课文以“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按“漓江水—桂林山”的顺序展开,用饱醮激情的笔触直抒胸臆,在一连串的对比与排比中,通过众多的比喻,巧妙地勾勒出桂林山水的独特风貌,可谓情景交融,形神兼备。本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使学生借助课文感受祖国山河和祖国语言的美;二是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直接表达、间接表达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通过品读积累大量的优美词句,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认识排比句,领悟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的方法。并能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2)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对桂林山水独特的美的感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情感。体会蕴含在词句中的热爱之情。在学*过程中通过合作学*、自主学*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团队协作的精神。

  (3)能力目标:

  在多元的教学环境下,利用教师准备好的课件和学生自己搜集来的资料来领略漓江的水、桂林的山那一番独具特色的美,学*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表达、朗读能力、想象能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教学重点与难点

  课文第二、第三两个自然段分别具体描绘了桂林水、山的特点,是全文的主体,也是重点。要让学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及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的。

  最后一段是一个比喻句,中间又夹着一个排比句。(教案 ) 这句话的意思是桂林的山水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山水是画的主体,空中的云雾迷蒙,山间的绿树红花,江上的竹筏小舟则是点缀。多美的一幅山水画!大自然这位雕塑家以鬼斧神工,雕刻出如此巧夺天工的画卷,作者简直入迷了,乘着木船,荡舟漓江,感觉到自己走进了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沉浸在桂林山水的幽静美之中。作者这种对桂林山水热爱的感情的流露,是学生入境动情的难点所在。

  4.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第二课时:精读二、三自然段,理清思路、品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

  第三课时:整体回顾,检查背诵,布置课外阅读。

  5.教具准备

  相关的课件。

  二、说教法

  教法设计意在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设计思想,围绕学生各方面及其潜能的发展这一核心,合理统合课程各方面的因素,采用“自主学*与合作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与方法进行学*。学生是学*的主动参与者,是信息加工的主体,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在教学过程中,我指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采用自主学*、协作学*和探究学*等方法开展学*。采用“以读代讲”安排教学环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整个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主探索、发现新知的过程,对知识整合、建构的过程,更是学生进行发散思维与创新思维的过程。

  三、说学法

  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学*的过程,注意教给学生学*的方法,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体验感受,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惯,让学生运用“读、找、品、诵”的方法学*课文。

  四、说教学程序

  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我对本篇课文的教学设计如下:

  整个教学过程按“创设意境,感知桂林山水——合作自学,掌握文章写法——品词赏句,激**感”渐次展开,向课文外围拓展,介入生活,走入学生内心。这样组织教学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使学生在循序渐进基础上加深认识。

  创设意境,感知桂林山水

  教师当导游,让他们通过课件“桂林山水游”,来领略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丽的风光。然后请同学们说说他们浏览之后的感受,想法。这样做,就创设了优美的情境,把学生引入课文,激发他们的学*兴趣,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

  二、合作自学,汇报交流,掌握文章写法

  让学生小组合作,运用“读、找、品、诵”的方法自主学*课文。

  对于小组活动,教师提出要求:先初读课文,默读并思考:关于桂林山水,你想了解些什么问题?再着重围绕桂林的山水有什么特点,组织各小组拿出他们课前收集到的,他们认为最能反映“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图片或文字资料,向全班交流、汇报,介绍桂林山水的特点,在汇报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可以补充,通过汇报交流,使学生充分了解桂林的水“静、清、绿”,桂林和山“奇、秀、险”。

  教师要以读贯串整堂课,用多种形式的读,如朗读、默读、分组读、指名读,让学生朗读课文重点句段,引读通过比较感知,层层剖析,步步深入,由语言的变化带动情感的升华,体会赞叹

  之情,体会漓江水的独特美。最终使学生既体验到语言之美,掌握直接表达、间接表达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在学*过程中,学生分小组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其观察能力,注重维持其好奇心,使学生在学*中自主地探求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同时小组协作学*对合作精神的培养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三、品词赏句,激**感

  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朗读课文,尤其是重点语句,读读议议,体会作者此时此刻入迷的感情,产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之情。并在此基础上完成背诵,做好语言积累。

  五、说板书设计

  19桂林山水

  静

  水清

  绿

  甲天下舟行碧波上

  奇人在画中游

  山秀

  险

  小学语文《桂林山水》优秀教案 5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9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漓江、无瑕、翡翠、峰峦、屏障、竹筏、波澜壮阔、水*如镜、连绵不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4,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桂林山水美景。

  三、教学难点

  学*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四、学*准备

  预*、方格练*本

  五、课时安排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了解汉字文化。

  1,板题:桂林山水(甲骨文板书),讲汉字文化。

  2,课件:桂林山水图片

  (1)看了桂林山水的图片有什么感受?

  (2)课件出示:桂林山水甲天下(理解意思)

  (3)有时候,文章比图片更美。因为图片中的美,是你发现的,文章的美是作家发现;而图片中的美是眼睛发现的`,文章中的美心灵发现的。比如说今天这篇文章就是比图片还美,不信咱们一起来读一读。

  二、学*字词,积累语言。

  1,课件出示词语

  玩赏、无暇、扩散、攀登、泰山、屏障

  波澜壮阔、水*如镜、峰峦雄伟、红叶似火

  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色彩明丽

  危峰兀立、连绵不断

  2,指名带读(带读、齐读)

  3,范写生字,学生练*(澜、瑕、攀、峦、泰)

  4,课件出示:成语解释连线

  (这个环节重点指导学生认真学*本课的生字和新词的“音形义”,教学思路清晰,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练*安排合理,特别是学生的学*时间得以保障,让学生真正“动嘴、动手、动脑”,课堂真正体现了“三角形课堂”理念中的“真学”特点。)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一)全班通读全文

  1,小老师听队员读书,纠正读音。

  2,哪段写桂林的山,哪段写桂林的水?

  (二)学*第二段

  1,指名读,指导读出美。

  2,教师范读

  3,齐读

  4,小组讨论:找出桂林的水有什么特点(先找到的小组抢到回答机会:小老师汇报)(老师板书:静、清、绿)

  (三)学*第三段

  1,指名读,指导读出美。

  2,教师范读

  3,齐读

  4,小组讨论:找出桂林的水有什么特点(先找到的小组抢到回答机会:队员汇报)(老师板书:静、清、绿)

  四、学*“漓江的水”

  1,指导读“漓江的水”段落

  课件出示: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2,分析“漓江的水”写法

  通过格式调整,清晰地明白采用了“排比式”的写作方法。

  课件出示: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3,填空背诵朗读

  指导导学生抓住“漓江的水”特点进行背诵练*。

  五、仿写练笔

  1,将“漓江的水”的段落调整成诗歌的形式。

  课件出示:

  《漓江的水》

  漓江的水真静啊

  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清啊

  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漓江的水真绿啊

  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2,课件出示老师儿童诗下水文,指导学生仿写。

  《公园的花》

  符学中

  公园的花真多啊

  多得像是走进花的海洋

  公园的。花真香啊

  香得像妈妈的头发

  公园的花真艳啊

  艳得像我们绽开的笑脸

  3,学生仿写。

  4,交流仿写作品。

  六、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仿照第二段的写法,写一首关于“花”或“云”的儿童诗。

  七、板书

  桂林

  山 水

  小学语文《桂林山水》优秀教案 6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生字“漓、谰、瑕、翡、桨、峦、筏”。

  2.理解“竹筏、奇峰罗列、屏障、兀立、怪石嶙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细致观察的能力。

  2.训练学生学*作者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明确作者借景抒情的手法。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本文通过描写桂林山水的秀丽多姿,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培养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读文和品词析句,让学生感受桂林山水的美,陶冶学生的爱美情操,深人体会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二、学法引导

  1.预*:在学*新课之前,独立自学新课内容,搜集有关桂林山水的资料,独立解决生字词,熟读课文。

  2.课堂上自学与小组讨论相结合,在自学过程中运用各种圈点和批注的方法来阅读文章,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讨论、交流,发挥学生学*的自主性。

  三、重点

  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像其美景。

  2.运用多媒体技术,图文结合、品词析句,人情人境地朗读去体会。

  (二)难点

  学*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三)疑点

  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知道它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

  (四)解决办法

  通过课前预*和查找资料,反复入境地朗读去体会美景;通过教师介绍,小组交流讨论的方法来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在读读、议议、写写的过程中学*作者观察及表达方法。

  四、课时安排

  二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1.优美、舒缓的音乐伴奏带。

  2.“桂林山水”全景图及插图。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引导观察画面,谈感受。

  2.质疑问题,独立解决生字、新词。

  3.思考、讨论,勾画重点词句。

  4.再观察插图,发挥想像,进行表达练*。

  七、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图文对照,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

  2.培养想像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背诵课文。

  (二)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浮现画面,再想想人们为什么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三)教学过程

  1.检查预*导入。

  (板书课题)通过预*,谁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是什么意思?

  2.出示桂林山水图,指导学生按照先局部后整体、先山水后其他的顺序观察画面,谈感受(水*静、清澈,山姿态万千,远处云雾迷蒙,*处小船、竹筏浮在江面)。

  3.配乐范读全文、学生图文对照找出课文中与画面相对应的语句。

  4.按要求自读课文。

  (1)字音读准,解决生字的字音、字形、字义。

  (2)质疑问难。

  5.检查自读效果。

  (1)重点纠正下列字音:

  漓江

  波澜

  峰峦雄伟

  翡翠

  竹筏

  (2)解决新词,引导学生体会。

  竹筏——竹排,可当船用。

  泰山——在山东省中部,主峰玉皇顶在泰安县城北。古称东岳,海拔1524米,主峰突兀峻拔、雄伟壮丽。

  香山——在北京西郊。风景秀丽,以秋天的红叶著称。

  6.学*第二自然段。

  (1)出示“漓江水”的单幅图。

  看图,思考:漓江的水到底与别处有什么不同呢?

  多媒体显示“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如镜的西湖”同桌互谈感受。

  (2)自读这一段,概括一下漓江的水的特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静、清、绿)

  (3)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描绘出来的?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①带着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自读揣摩。

  ②指名读,并评点。

  ③配乐有感情地朗读。

  7.学*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文,出示画面。

  (2)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概括漓江的山的特点)。

  (3)小组交流,反馈。

  (4)全班交流自学成果,并解疑。

  ①体会“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屏障、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②多媒体展示漓江的山,再对比泰山和香山。

  ③学生自己总结漓江山的特点(板书:奇、秀、险)。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啊”的读法不同。

  真奇“啊”读ya

  真秀“啊”读wa

  真险“啊”读na

  8.出示“全景图

  (1)在欣赏了桂林的山水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2)走进课文,了解作者的感受。

  (3)在读了最后一段,你从这段话中感悟到了什么。

  体会“画卷”“连绵不断的画卷”“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4)此时,我们已被桂林山水的美丽、神奇所陶醉,带着对它的神往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练*背诵课文

  1.自背。

  2.交流背诵方法。

  (二)谈收获

  1.结合全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桂林山水的特点。

  2.学生以导游身份为大家深情地介绍桂林山水的美。

  3.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及课文的写作结构。

  (1)作者的写作方式:抓住特点,层次井然。课文按观察的顺序,采用“总——分——总”的方式,开头先用“桂林山水甲天下”总的赞美桂林山水,然后分述了山和水的特点,最后概述山水的全景,层次井然。

  语言优美、合理想像,写出了景物的特色。文中运用了衬托和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实现了桂林山美、水美,并展开合理想像,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也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2)课文结构:

  课文按总起——分述——总结的方式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作者为什么去观赏桂林山水。

  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观赏漓江的水。

  第三段(第3自然段):写观赏桂林的山。

  第四段(第4自然段):写桂林山水之美。

  4.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漓”:右边是“离”最后两笔是“乙”和“、”。

  “澜”:右边“门”里是“柬”。·

  区分“瑕”与“暇”

  “峦”与“恋”

  “桨”与“浆”。

  (三)总结、扩展

  1.总结

  今天,我们一同领略了桂林山水的美好风光,体会到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名不虚传。

  2.读了本课,你可能被桂林山水的美深深感染.可以试着吟一首诗或者写几句话,表达自己的感受。

  八、布置作业

  1.写一段话介绍当地的一处风景,使读的人能了解这处景物的特点。(可以选用本课的句式或词语)

  2.阅读《自读课本》中的《墨城的云和月》。

  3.读下面的句子,先解释带点的词,再写出句子的意思。

  1.桂林山水甲天下。

  甲:————

  2.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碧:————

  小学语文《桂林山水》优秀教案 7

  一、教材简析。

  《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桂林风景的喜爱之情。课文从桂林山水甲天下讲起,既概括说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国名胜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缘由。然后,用对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突出特点。最后,把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作为一个完美的整体,展现在读者面前。

  二、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结合这次活动的主题是:教学中的互动。于是,在《桂林山水》一课教学中,尽量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人,把读中领悟,自主探究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教师仅仅做个引领者。通过让学生领悟桂林山水的特点,陶冶其爱美情趣,学*作者细致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实现导与学的和谐统一,构建和谐的语文课堂教学。

  三、教学流程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学*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重点

  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教学难点:

  学*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触**感

  上课伊始,我便问学生:谁知道广西什么地方最美?学生们纷纷回答:桂林。我问:你们去过桂林吗?学生摇头。同学们都喜欢旅游,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从课文中去游览桂林的山水,看看那里的山水。我随即板书课题。桂林,是我国广西的一座美丽的城市,也是著名的游览胜地。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前往桂林的山水,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下面我们就一同去桂林游览一番,让我们一起走*桂林的山和水,相信你会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的。

  二、初步感知,进入情境

  1、现在开始我们的桂林之旅吧,先让我们伴着优美的音乐,来欣赏一组精彩的桂林山水图片。演示:配乐欣赏。

  2、此时,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让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3.小结,并引读第一节。怪不得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板书:甲天下)

  4、你能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一下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吗?甲:居第一位。

  三、初读课文,进行预*

  1、①读准生字读音。②用自己最拿手的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

  ③大声地读通课文。读不准的生字和自己不能独立解决的词语写到黑板上

  2、检查预*情况,轮读课文。

  ①啊的读音。

  ②指名读课文。

  四、潜心品读,体会情感

  (一)理清段落

  课文哪一节描写山?哪一节描写水?

  (二)了解桂林的水

  如诗如画的漓江,它如同一条秀丽的玉带,全长有170多千米。它之所以这么美丽,是因为它有三个特点,你们能在课文中找出来吗?如果用关键的几个字来概括呢?

  (1)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

  ①圈出写漓江水的特点的词语。

  ②划出具体描写特点的句子。

  ③注意不同的前字韵母带来句末啊的不同发音

  (2)检查思考题①,板书:水:静清绿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静、清、绿。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呢?

  这些句子该怎么读才能表达出来漓江的特点呢?请你从中选择一句,试着读一读。

  漓江的水真美啊!让我们一起伴着优美的乐曲来朗读这几句精彩的描写吧,再次来感受一下漓江的水独特的美。

  (3)师:为什么要写看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如镜的西湖?

  (三)了解桂林的山

  1、过渡:漓江的水那么静、那么清、那么绿,真是太美了,让我们不由地赞叹:桂林的水甲天下啊!不过你可别只顾着低头看水,而忘了抬头看**美不胜收的山呀!桂林的山的特点是什么呢?请大家快速的读读这一段,与前一段做个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2、指名说,那快速回忆一下,我们怎么学*桂林的水那段的?

  3、小结:找到桂林山特点----读你印象最深特点的语句-----谈谈体会-----深情地读

  4、生自学,可同桌一起学*。

  5、交流:奇、秀、险(板书)

  6、你对哪个特点印象最深刻?

  谁能把险的样子画出来?指名试画。(出示幻灯)看,这就是危峰兀立。能把这个词语读好吗?想象一下,你站在山脚或山顶。感情朗读。

  7、(生读奇的语句,并谈感受)------幻灯出示,谁能从画面上点出:拔地而起,各不相连。能读好它吗?-----课文中好象就写了三种形状啊?----(请大家联系我们看过的图片,或者展开丰富的想象,把形态说得具体些!像老人,像巨象,象骆驼......(示意学生说下去)

  8、这么的多奇形怪状的山排列着叫奇峰罗列。

  9、哪些同学对奇感兴趣,把这句话读好。

  10、(生说秀)-----在你的眼里,那些山都活了,能把自己的感悟读出来吗?(幻灯展示)让学生体会秀。

  同学们,桂林山的一个特点就足以让我们欣赏,品味,如今,它集这些特点于一体。

  难怪作者要这样赞叹(生:我攀登过游览过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是峰峦雄伟的泰山不够美吗?是红叶似火的香山不够迷人吗?

  师:因此,我们说,桂林的山(生:甲天下!)

  (四)布置作业

  争做一名小小的配音演员。

  课外熟悉描写桂林山水特点的相关语句,进行激情试说。

  小学语文《桂林山水》优秀教案 8

  课件采用分支式结构,通向每个分支的按钮及“退出”按钮始终都显示在画面上,不会消失。这样使使用者随时可以进行跳转,非常方便。每个按钮的名称就是该教学环节的名称,能够帮助教师理清教学思路。由于所有分支使用背景相同,本课件使用影片剪辑来区别分支。

  运行该课件,首先,出现的是课题界面,课题界面中包括:教材、课题、制作人等信息。在课题界面上有一个与界面一样大的透明按钮,当单击鼠标,则会跳转到主界面,主界面中右侧有交互按钮,单击相应的按钮,跳转到相应的分支。

  根据教学设计,课件共有6个分支:学*目标、美景欣赏、漓江的水、桂林的山、最后一段、相关资料。

  本课件在制作时,由于个人能力有限,很多地方设计的不是很好,希望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教学目标

  1、认知与能力:

  ⑴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了解桂林山水的各自的特点;会理解比喻句并能说出运用比喻句的好处,培养学生积累语言和表达语言的能力。

  ⑵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了解桂林山水的各自的特点。培养学生积累语言和表达语言的能力,使其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2、过程与方法:

  ⑴借助多媒体课件,遵循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归整体的原则,采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的方法体会文本之美、意境之美。

  ⑵借助多媒体课件,在伙伴帮助及教师的个别指导下,会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受文本之美。

  3、情感与态度:

  通过学*,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引出课题、读题。

  2、学生交流课外收集的资料。

  二、借助媒体、整体感知

  1、多媒体课件配课文录音,学生畅谈自己对桂林山水的感受。

  2、适时请A生谈谈对这篇课文的初步感受,及时给与鼓励。

  三、学*课文二、三小节

  1、轻声读课文二、三小节,找出描写桂林山水的句子。

  2、学*描写桂林水的句子,体会桂林的水静、清、绿的特点。

  3、学*描写桂林山的句子,体会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

  4、学生质疑、解疑:

  ⑴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给与关注,给与点拨,让A生知道课文第二节写桂林的水静、清、绿的特点,第三节写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

  ⑵在伙伴的帮助下,让A生尝试朗读有关句子,体会句子之美。

  四、创设情景、练*表达

  1、教师创设游客游览桂林山水的情景,启发学生当导游介绍桂林山水的美景。

  2、学生自由准备。

  3、请学生以导游的身份介绍:

  在学生准备过程中,教师对A生给与个别指导,能说出桂林水和桂林的山的各自特点。

  五、畅谈感受,总结全文

  1、再请学生谈谈自己对桂林山水的`感受。

  2、教师总结:

  机动,如举手就请A生。

  六、自选练*、积累运用

  1、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并背诵。

  2、摘录课文中描写桂林山水的句子并背诵。

  3、学当小导游,给爸爸妈妈介绍桂林山水的美景。

  4、小组合作,收集桂林山水的相关资料,自制旅游小报。

  鼓励A生选1~2题作业独自完成,如有困难,可请伙伴进行帮助。

  注:A生为随班就读学生沈某某。

  教学设计说明

  一、教材简略说明

  《桂林山水》是人教课标版课本第八册第一单元中的第2课。课文描绘了桂林山水的旖旎风光,赞美了祖国的锦绣河山,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课文按先总说、后分述、再综合的顺序分为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写作者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第2、3自然段分别写了桂林的山、水的特点,先写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接着写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第4自然段写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所获得的总的印象。全文重点突出,条理清楚,语言优美流畅,描述生动逼真,其中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是学生学*的典范。

  二、具体实施措施

  在整体感知课文这部分内容时,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一边放桂林山水动态的多媒体课件,一边配上课文的朗读录音,通过这样的画面,让学生对桂林山水的风光之美有一个整体的感性认识,然后教师让学生谈谈感受。在这一部分教学时,教师有意识地鼓励A生发表自己的感受,努力创造机会让她发表自己的想法。当她敢于发言时,教师则请她回答,多加鼓励,让她感觉到成功的愉悦。

  在学生学*重点段落时,要求学生能找到描写桂林山水的句子,通过品词品句来理解课文,体会桂林的水静、清、绿的特点,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这一部分是教学的难点,也是重点,对于A生的学*有一定困难,在这时,教师有意识地增加小组合作学*这一环节,通过伙伴的帮助和教师的个别指导,让A生知道课文第二节写桂林的水静、清、绿的特点,第三节写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这样做有利于促进她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在这部分教学时,虽然老师没请她回答问题,但通过个别辅导,让她掌握学*的知识点。另外,在创设情景,学当小导游,练*表达这一环节中,教师、伙伴仍继续关注她,帮助她,让她说几句简单的话,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使她学有所获,学有所得,感受到学*的快乐。

  在最后的总结课文时,我要求学生再次谈谈自己学完课文后的感受,我想学生通过对文本的理解,再加上课外收集的资料,对桂林山水的意境之美、文本之美一定会有一个认知上的飞跃,此时,让学生谈感受一定会碰撞出思维的火花。针对A生的实际,则分层教学,放低要求,只要求其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就行。

  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面向全体的同时,兼顾差异,始终考虑到随班就读生学*,努力体现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一切”这一理念。

  小学语文《桂林山水》优秀教案 9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本课生字“波澜壮阔”“翡翠”“屏障”“拔地而起”等;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看图和反复朗读,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学*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

  2、难点:学*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播放桂林山水的旅游宣传视频,请学生认真观赏并谈谈自己的感受。作者是如何描写这样美景的?我们一起来学*《桂林山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结合注释、工具书自行阅读全文,并划出不懂的生字词

  2、教师指读课文,正音、解词

  波澜壮阔:指大海波浪翻滚,景象壮观

  翡翠:绿色的硬玉,半透明,有光泽

  拔地而起:从地面上突起

  3、带着生字词齐读课文,说一说最喜欢课文的哪一部分?为什么?

  (三)细读课文,深入领悟

  1、文章描写的是桂林山水,它是怎样的,请用文中的一句原话来回答?(桂林山水甲天下)

  2、为什么说它甲天下?文章是如何描写的?

  3、请同学朗读第2段,并说一说水有何特点?是如何描写的?这样写有怎样的效果?

  4、前后桌4人为一小组,思考桂林山的特点,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并说一说语言表达的妙处。

  5、学生代表发言,教师小结。游玩在这样美丽的山水中,真让人 。

  (四)研读课文,拓展延伸

  1、分小组朗读全文,注意体会情感

  2、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五、板书设计

  小学语文《桂林山水》优秀教案 10

  【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2、积累课文优美的语段,初步体会排比句式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初步认识分号。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通过看图、学文,感受桂林山水独特的风景,感受大自然的美,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课前准备】

  1、教学挂图。

  2、搜集图片或制作课件。

  (课文配音的桂林山水风光片,各种形态的漓江水、桂林山的图片资料)

  第一课时

  一、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出示挂图或放映课件图像,同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进行范读,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然后让学生谈感受。

  二、导入(学*第一自然段)

  导语:那么,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找出来读一读。

  甲天下是什么意思?

  (天下第一)

  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将是多么美的景象啊,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去观赏名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吧。

  1、自读全文,学*字词。

  2、读准字音,找出新词,对不懂的词句,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或者请教同学、老师。

  三、观赏漓江的水(学*第二自然段)

  导语:我们先来欣赏漓江的水。观察图画或观看课件中的漓江水,用自己的话来描述。

  1、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齐读(根据课堂读的实际情况,可以让学生个体再读,要求投入自己感情地读),找出概括漓江水的三个特点的词。

  品读作者怎么写出漓江水与众不同的静、清、绿?

  (特点之一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特点之二清。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绿。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翡翠:绿色的硬玉,有光泽。无瑕:没有斑点,非常纯净)

  根据课堂实情,教师点拨:为什么开头先提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如镜的西湖?在读议中让学生体会,用对比的方法突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和作者的赞美之情。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感受。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3、引导学生发现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让学生谈对排比句的感性认识)注意通过范读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三个啊的变调。能背的可以看着画面当堂背诵。

  四、巩固识字,练*书写

  漓:注意右边的写法。

  澜:前鼻音。右边门里面是柬。

  瑕:可与假进行比较。注意右上是匚。

  翡:上下结构,下边是两个*,整个字要写紧凑。

  峦:前鼻音,与澜比较读音。与恋比较字形。

  筏:上下结构,右下不要丢撇。

  第二课时

  一、观赏桂林的山(学*第三自然段)

  1、导语:

  那么桂林的山又是怎样的呢?

  2、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画一画,结合插图来欣赏。

  3、互相交流:

  课文怎么写桂林山的特点的?(和第二自然段比较,也是用这样的段落句式)

  在学生的回答中,教师随机展示课件,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

  特点之一奇。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指导学生读出感受,理解词语,并展示泰山和香山的图像,以帮助学生理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

  看课件的补充资料图片,让学生想象: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

  模仿句式练*,说说像什么。比如:还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

  特点之二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通过图像,让学生感受到秀得郁郁葱葱,色彩明丽。

  特点之三险。重点理解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指导学生通过字面、结合语句领会。如危峰兀立,字面上指导兀的意思即高耸突出,然后让学生自己连起来解释,并放到句子中理解。这样,教给方法后,再让学生自己体会怪石嶙峋的意思。

  4、练*朗读:

  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重点指导读好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

  二、山和水相映的景象(学*第四自然段)

  导语: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再看看图片,当山和水相映衬时,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作者又有什么感受?

  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理解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⑴ 引导理解字面意思,画卷即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连绵不断,接连不断。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

  ⑵ 观看图像片断,同时配音介绍:从桂林到阳朔,航程83公*,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十分贴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道出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是一种美的享受,充满情趣,与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

  3、引导边读边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种陶醉山水之间的感觉,然后说说自己的体验。

  三、指导背诵

  用师生引读的方法练*背诵。

  四、抄写句子

  注意分号的用法。

  抄写描写山、水特点的两个句了,要求以标点为标志,看半句抄半句,不可看一个字词写一个字词,格式要正确,字迹要工整。同时提示,每两个特点之间用分号来分隔,可以把各个特点分得很清楚。指导分号的书写。


小学语文《桂林山水》优秀教案 (菁华3篇)(扩展4)

——桂林山水教案 (菁华10篇)

桂林山水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学*本课生字.理解重点句子.

  2.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受到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教育,陶冶爱美的情趣。

  3.学*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力和理解、表达能力。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2.学*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图文对照,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练*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一.整体感知

  观察图画,说一说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中,你的感受?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你最喜欢哪一部分内容?为什么?

  二.检查预*、质疑问难

  1.指读课文、正音、解词

  波澜壮阔:指大海波浪翻滚,景象壮观。

  翡翠:绿色的硬玉,半透明,有光泽。

  拔地而起:从地面上突起。

  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

  危峰兀立:危,高;兀立,直立。高高的山峰耸立着。

  怪石嶙峋: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的样子。

  (2)通过预*,说一说你最喜欢课文的哪一部分内容?为什么?

  (3)小组交流预*后的初步感受。

  (4)学生质疑问难。

  2.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导入语:(复*旧课导入新课)

  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它以其高大坚固、气魄雄伟成为世界上的一个伟大奇迹,成为外国人到*不能不去的旅游区。在我们祖国的南方也有一个外国旅游者不能不去的地方,它就是以山水清秀闻名的桂林。这节课我们就学*《桂林山水》。(板书课题)

  (2)出示彩图,同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进行范读,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而后让学生感受。

  3.出示图、结合课后题进行提问。

  (1)先整体观察,再部分观察。分部观察时先看水,后看山,最后把山、水和游人结合起来进行观察。

  (2)在分别看水和山时注意它的特点,边看边想象,用欣赏的方法看。

  (3)说说观察内容时要说出从哪儿看出来的?(桂林山水清秀玲珑,优美动人。漓江的水*静、清澈;桂林的山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有象山、老人山、骆驼山等,山围绕着水,水倒映着山,山水交融在一起;江面上几只小船青山、绿水、红花、小舟汇成一幅锦绣山河的美景。)

  (4)学生试说图意。

  ①请学生说说漓江的水。

  (深绿色的漓江水,从眼前伸向远方,*静、清澈。*处渔人的竹筏和小船,两只货船*稳地行驶。对岸几条木船静静地停靠着。远处有一只大船牵引着小木船正缓缓地开来。每座山在水中的倒影都*直清晰,山形、山色、山林都一一再现于水中。)

  ②请学生说说桂林的山。

  (*处的三座山,左边的像骆驼,右边像大象,中间的像老人;远处的山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这些山大小高低不一,颜色各异,色彩明丽,有的危峰兀立,有的怪石嶙峋,有的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③请学生说说山水交融的情景。

  4.图文对照,理解课文,讨论分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分小组讨论,课文中哪些内容与课文中的插图配合、分别介绍了桂林山水的什么特点?你读懂了什么?

  (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介绍了漓江的水静、清、绿和桂林山的奇、秀、险的特点。)

  (3)另外几节主要写什么?

  (课文的第1自然段讲作者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课文的第4自然段讲桂林的山水美,犹如一幅完整而美丽的画卷。)

  (4)讨论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

  第二段(第2自然段)讲桂林的水。

  第三段(第3自然段)讲桂林的山。

  第四段(第4自然段)讲桂林的山水美。

  (5)按分好的段落指名朗读课文。

  5.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练*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的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理解漓江水的特点和桂林山的特点。

  学*“总—分—总”的叙述方法,分点把特点突出来;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学*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说说你最喜欢本文中的哪一部分内容?为什么?

  2.学*课文第一段。

  (1)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作者又为什么要荡舟漓江来观赏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甲天下”“甲”是第一的意思。“甲天下”是“天下第一”这句话的意思是桂林山水的美天下第一。交待了作者荡舟漓江的原因,表达了作者向往桂林山水的迫切心情,起到了统领全篇,引出下文的作用。)

  (2)讲解“观赏”与“欣赏”的异同。

  (“观赏”中的“赏”,就是“欣赏”的意思,“观”就是“看”的意思,我们常说“欣赏夜景”“欣赏交响乐”这说明“欣赏”可以是看,也可以是“只听不看”。而“观赏”却非看不可。)

  (3)指导朗读,要读出赞美的感情和心情迫切的语气。

  (4)试背这一段,指名背诵。

  3.学*第二段

  (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的漓江的水。轻声读课文问:作者用什么和漓江的水作比较?比较的目的是什么?

  (大海的水波澜壮阔,是动的。西湖的水*如镜,是静的,而漓江的水动而不觉具动。通过比较更突出漓江水有奇特的美。)

  (2)朗读第二段,了解每句话的意思。(分小组讨论)

  (第一句讲漓江的水与其他地方的水不同,强调漓江的美有独特的地方;第二句讲漓江水的特点是静、清、绿;第三句讲荡舟漓江的感觉。)

  (3)指名读课文,画出排比句,读排比句,说说漓江的特点。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漓江的水的特点是“静”、“清”、“绿”。)

  (4)学*这个排比句的写法。

  (先写出特点,而后通过“得”后边的文字,把这个特点以补充说明。凡是补充说明的都用“得”字相连。注意用“的”字相连每一分句中已有逗号,因此分句之间用分号。)

  (5)引读排比句,老师读每一分句的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

  (6)指导朗读

  ①“真静啊”一句,轻轻地拉长声音,给人以静的感觉。

  ②“真清啊”一句,读轻声,但比上旬的声音稍高些,略带惊奇之感,好像让人看到了“江底的沙石”。

  ③“真绿啊”一句,声音响亮些,饱满些,给人以充满生机的感觉。

  (7)学生仿读后齐读。

  (8)启发想象漓江水“静、清、绿”是怎样的一种意境。

  ①假如我们荡舟漓江,能听到“哗哗”或者“叮咚”的流水声吗?能看到漓江水在流动吗?

  ②假如我们往江底看,可以看见什么?

  ③抬起头,向远处看,漓江的水多绿啊!书上打了个什么比方?这个比方用什么比什么?

  4.学*第三段。

  课文二、三段的叙述方法相似,第三段可以学生自学为主。

  (1)分小组讨论、自学第三段,结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决以下问题。

  ①轻声自由读课文,画出描写山的特点的词句。

  ②再读课文,想一想这一段与第二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先用名山作比,然后用一排比句写出桂林山的特点。)

  ③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桂林的山。问: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a“奇”。课文从两个方面描写。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一般的山脉逐渐高上去,且连绵不断,桂林的山却是从*地崛起,互不相连。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罗列,排列。“形态万千”各有各的样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教师还可以补充介绍,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使学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态万千,目不暇接

  b“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写出秀”的表现:郁郁葱葱,色彩明丽。“屏障”起遮挡作用的东西,本课指桂林一带的山。

  c“险”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的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危峰兀立”,即高峰耸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

  朗读一首描写桂林山的诗,加深学生对桂林山的特点的认识。

  (桂林阳朔一水通,快轮看尽千万峰,

  有山如象鼻,有山似飞龙。

  有山如军舰,有山似芙蓉。

  有山如卧佛,有山似书童。

  有山如万马奔驰,有山似牛女相逢。

  有山如五女相逢,有山似耕作的老农。

  有山如将军升帐,有山似左右侍从。)

  ⑤,动手画一画桂林的山都是什么样子?可自由发挥想象,比一比看谁画的最好,找几名同学到黑板演示。

  ⑥画出这一段中的排比句,读一读。

  ⑦引读排比句,老师读每一分句的前部分,学生读后一部分。

  ⑧指导朗读

  练*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重点指导读好“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

  (⑨启发想象桂林山“奇”“秀”“险”是怎样的一种意境?

  A.桂林的山“奇”在哪里,当游客看到那些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的景象,会有怎样的感受?他们又会发出怎样的赞叹?

  B.“翠绿的屏障”“新生的竹笋”是什么样的?为什么用它来比喻桂林的山?

  C.桂林的山“险”表现在哪里?“好像一小心就会栽倒下来”这是人感觉到的,这里指的是山栽倒下来还是人栽倒下来?

桂林山水教案2

  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教学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树立“教是为了学”的观念。再重视改进教法的同时,更要重视学法的指导;在让学生“学会”的同时,更要指导学生“会学”。本课教学,要重视语言文字的学*。抓好语言文字的训练,做到因道学文,以文悟道,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言文字课。

  教学目标:

  1。学*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丽,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2。学*”从中心句入手”学课文的.方法。

  3。学*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并积累词语。

  4。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漓江的水,桂林的山那种独特的美。想象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象。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二、直接揭示学*课文的方法“从中心入手”学课文。

  揭示操作步骤:

  1。第一步:找出中心句,理解意思,说说作用。

  (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划出中心句。)

  读后讨论交流,明确:

  (1)中心句是:桂林山水甲天下

  (2)抓关键词理解句意

  2。第二步:围绕中心句,了解内容,理清思路。

  指名读课文,思考;文章围绕中心句写了哪些内容?是怎样一步步写的?

  读后讨论交流,明确:

  (1)课文围绕中心句写了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

  (2)理清思路,先总写桂林山水“甲天下”,接着分述漓江的水和桂林山的特点,最后总结总体感受。

  三、熟读课文

  1。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内容引入新课

  学生自由谈上节课的收获

  二、围绕中心句,学*词句,领悟感情。

  1。默读思考:从哪些词句能看出漓江的水甲天下,课文写了漓江水的哪些特点?用什么方法写的?

  读后小组讨论交流,明确:

  (1)文中运用“比较”的方法写出漓江水“甲天下”。

  (2)漓江水的特点:静、清、绿。

  (3)运用多种方式,读出感情。

  2。指导学生用学*第二节的方法自学第三节

  思考:从哪些词句中能看出桂林的山美得“甲天下”?课文写了桂林山的哪些特点?用什么方法写的?

  自学后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并进行朗读指导。

  三、学*重点句,领会意思和作用。

  1。生读第四节找出重点句,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

  2。了解句子的作用。

  四、展开朗读比赛,再次领略意境,领会作者的情感。

桂林山水教案3

  一、教材分析:

  本组有三篇课文,两篇描写祖国的山水,景美,文也美。三首古诗的含义深刻,启发学生怎样做人。

  二、教学目的要求:

  1、通过自学读懂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特别要注意边读边展开想象,使课文所描写的景物在脑海中浮现。

  2、通过学*课文,使学生了解大自然的美,感受大自然的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本组教材的重点与难点:

  通过本组教材的教学,要进一步训练学生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

  四、课时安排:

  1、桂林山水

  2课时

  2、林海

  2课时

  3、古诗三首

  2课时

  积累运用

  3课时

  1、桂林山水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紧紧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叙述了桂林山水的秀丽多姿,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二、教学要求:

  1、通过自学读懂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培养学生边读课文边展开想象的能力,使课文所描写的桂林山水的美景在脑海中浮现。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四、教具准备:

  投影片、录音带。

  五、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出示投影彩图,提问:谁知道这幅图画的是哪里的景色?(桂林山水)桂林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个风景区,素有“山水佳天下”的美名。

  二、板书课题

  三、边听录音边思考:

  1、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佳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

  “桂林山水佳天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桂林山水的美天下第一)

  2、你同意这种评价吗?为什么?

  先让学生在小组展开讨论,然后在集体交流。

  (桂林的山……桂林的水……)

  有图片的同学可以展示图片

  3、课文是怎样描写桂林山水的?找同学读读。

  四、指导朗读课文,读后回答: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桂林山水的特点)

  2、自由朗读第二段,边读边思考,读后讨论交流。

  A、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一句的意思是什么?

  、将漓江和大海、西湖作比较,强调漓江的美有它独特的地方。

  、漓江水有三个特点:静、清、绿。

  、写人们荡舟漓江上的感觉。

  B、作者是怎样描写漓江水的三个特点的?

  C、作者为什么在漓江水静、清、绿三个特点的前面都加上一个“真”字,它起了什么作用?

  (真是“的确”的意思。一个真字写出了作者对漓江水的赞美之情,突出了漓江水的特点。

  D、作者写的是漓江水的特点,为什么要先写“波澜壮阔的`大海”和“水*如镜的西湖”?

  (通过比较,强调漓江水有它独特的美。)

  3、按上面的学*方法,自学第三段(投影出示问题)

  A、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一句各是什么意思?

  (用泰山、香山与桂林山作比较,以突出桂林山的特点;

  具体写桂林山的三个特点:奇、秀、险。

  B、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桂林山的三个特点的?你是怎样理解的?

  C、作者为什么要在桂林山的“奇、秀、险”前面加上一个真字?

  D、作者写的是桂林山的特点,为什么要先写“峰峦雄伟的泰山”和“红叶似火的香山”?

  4、指导朗读第四段,读后回答?

  A、“这样的山”指的是什么山?“这样的水”指的是哪样的水?

  B、“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一种景象?

  (桂林有山有水,水是那样的静、清、绿,山是那样的奇、秀、险。而且山围绕着水,水倒映着山,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山清水秀,一片诗情画意。)

  C、“连绵不断”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你感到像是走进了

  连绵不断的画卷?

  (连绵不断:接连不断。

  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

  因为桂林山清水秀,山中有水,水中有山,一片诗情画意。所以说……)

  D、“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中的“碧”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碧:碧绿。

  这句话的意思是:小船在碧绿的江面上行驶,人仿佛置身于画卷中游览观赏。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爱。)

  E、开头和结尾有什么关系?

  先小组讨论,然后再交流。(前后呼应)

  五、小结:

  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去观赏桂林山水,具体描写了

  漓江水的静、清、绿和桂林山的奇、秀、险。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六、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抄写课文中的比喻句。

  3、笔答P4第二题。

  七、板书计划:

  静……不流动

  漓江水 清……见沙石

  绿……是翡翠

  桂林山水

  甲天下 奇 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桂林山 秀 色彩艳丽、倒映水中

  险 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桂林山水教案4

  人教版桂林山水教案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二、三自然段。

  (2)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美的情感。

  (3)学*作者抓住事物的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是:

  引导学生感受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独特的美;学*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析题引入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叫《桂林山水》,(板书:桂林山水)一看到这个“林”字,你就会想到什么多?(树多)。

  那么,顾名思义,“桂林”是什么树多呢? (桂树多)桂林位于我国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我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那里山青水秀洞奇石美,今天我们就去了解桂林的山水。

  二、初读课文,理清结构

  1、检查预*:词语掌握得怎么样?

  2.理解词语: “波澜壮阔”

  你能读出它的气势吗?同法理解“峰峦雄伟”

  3、 出示:真静啊 真清啊 真绿啊真奇啊 真秀啊 真险啊教师指导读好“啊”字的变音。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理清楚了课文的结构。(边引领学生小结边板书)

  三、细读课文,品味文字,积累语言

  1、整体把握特点:

  文章的重点部分就是第二大段——分述这部分,、概括: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分别有哪些特点?

  过渡:作者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大概是有意而为之,分别用三个字来概括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点,用得那么精当,让我们读起来清晰、明了,甚至可以说过目不忘。

  2、品读漓江的水

  我们先来读读第二自然段,作者是怎样具体漓江的水的静、清、绿的? (指名一人读)

  (1)、找依据理解“静”

  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2)、找依据理解“清”

  作者在谈到漓江水清的时候,说“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说话训练:

  假设是你站在这漓江的游船上,你还可以看见什么呢?你能不能也用作者这样的表达句式来说?(出示: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

  现在把我们看到的这些事物用一个排比句表达出来?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3)、读表现漓江“绿”的句子。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理解“无瑕”的意思

  观察,这个“瑕”字是王字旁,王字旁的字通常和宝贝有关系。这漓江的水啊,在作者的眼里就像一块宝玉一样,绿得晶莹、绿得圆润。谁能读出这种美?

  (4)、把三个特点连起来读,感受排比句的特点。

  (5)抓对比

  作者既然是写漓江水,为什么开头分别写大海、西湖,这是否浪费笔墨呢?

  小结:作者这样写是有目的,是为了突出桂林山水的独特之美啊!(板书:对比)

  (6)集体有感情朗读第二段。练*背诵。

  3、自读桂林的山,练*背诵。

  刚才,我们了解了桂林的水,接下来让我们再来走*桂林的山。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它的“奇”“秀”“险”的。(课件)快速浏览这段话,和第二段比较一下,看看你发现了什么?结构基本相同,简直像第二段的孪生姐妹。那这一段用不用集体学了?那就请同学们自己朗读第三段,一边朗读一边品味,看看能不能用你生动的朗读把山的特点表现出来?

  四、拓展研读,感受文化

  1、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桂林,欣赏这迷人的风光(配乐播放一组桂林山水图片:下面配《桂林山水歌》)

  过渡:百闻不如一见,作者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欣赏着这如梦似幻的人间仙境,不禁发出由衷的赞叹: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齐读)

  这哪里是流淌在笔尖的文字,这分明是作者一颗灵动的心啊,让我们发自肺腑地由衷赞叹——(齐读)

  2、 学*“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这一段中哪—句话最能够起到总结的作用呢?

  这句话,为什么用引号引起来呢?

  小结:这是一种修辞方法,就叫“引用”。(板书:引用)可是自己写文章,为什么要引用别人的话啊?

  (如果别人说的话刚好能够表达你的感受或者能够代表你的观点,就可以引用过来。当然,用引号标注上,也表示对原作者的尊重。)

  3、学*“桂林山水甲天下”

  课文中还能发现这样的例子吗?( “桂林山水甲天下。)

  资料:这句话最早是距今800多年前的宋朝,一个叫王正功的人说的。

  课文并没有说“王正功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而是说“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你们知道都有谁在这样说吗?

  作者、读者、游客、诗人、*人、外国人、……

  古今中外的人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4、课文小结:

  古语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果有一天,你也能够走进桂林的话,一定别忘了去感受它甲天下的风景之美,领略它的文化之美。

  板书设计:

  2、 桂林山水

  总述 桂林山水甲天下

  漓江的水 静、清、绿

  分述

  桂林的山 奇、秀、险

  总结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人教版桂林山水教案二

  一、教学目标

  1.学*本课生字.理解重点句子.

  2.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受到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教育,陶冶爱美的情趣。

  3.学*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力和理解、表达能力。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2.学*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图文对照,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练*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一.整体感知

  观察图画,说一说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中,你的感受?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你最喜欢哪一部分内容?为什么?

  二.检查预*、质疑问难

  1.指读课文、正音、解词

  波澜壮阔:指大海波浪翻滚,景象壮观。

  翡翠:绿色的硬玉,半透明,有光泽。

  拔地而起:从地面上突起。

  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

  危峰兀立:危,高;兀立,直立。高高的山峰耸立着。

  怪石嶙峋: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的样子。

  (2)通过预*,说一说你最喜欢课文的哪一部分内容?为什么?

  (3)小组交流预*后的初步感受。

  (4)学生质疑问难。

  2.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导入语:(复*旧课导入新课)

  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它以其高大坚固、气魄雄伟成为世界上的一个伟大奇迹,成为外国人到*不能不去的旅游区。在我们祖国的南方也有一个外国旅游者不能不去的地方,它就是以山水清秀闻名的桂林。这节课我们就学*《桂林山水》。(板书课题)

  (2)出示彩图,同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进行范读,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而后让学生感受。

  3.出示图、结合课后题进行提问。

  (1)先整体观察,再部分观察。分部观察时先看水,后看山,最后把山、水和游人结合起来进行观察。

  (2)在分别看水和山时注意它的特点,边看边想象,用欣赏的方法看。

  (3)说说观察内容时要说出从哪儿看出来的?(桂林山水清秀玲珑,优美动人。漓江的水*静、清澈;桂林的山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有象山、老人山、骆驼山等,山围绕着水,水倒映着山,山水交融在一起;江面上几只小船青山、绿水、红花、小舟汇成一幅锦绣山河的美景。)

  (4)学生试说图意。

  ①请学生说说漓江的水。

  (深绿色的漓江水,从眼前伸向远方,*静、清澈。*处渔人的竹筏和小船,两只货船*稳地行驶。对岸几条木船静静地停靠着。远处有一只大船牵引着小木船正缓缓地开来。每座山在水中的倒影都*直清晰,山形、山色、山林都一一再现于水中。)

  ②请学生说说桂林的山。

  (*处的三座山,左边的像骆驼,右边像大象,中间的像老人;远处的山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这些山大小高低不一,颜色各异,色彩明丽,有的危峰兀立,有的怪石嶙峋,有的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③请学生说说山水交融的情景。

  4.图文对照,理解课文,讨论分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分小组讨论,课文中哪些内容与课文中的`插图配合、分别介绍了桂林山水的什么特点?你读懂了什么?

  (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介绍了漓江的水静、清、绿和桂林山的奇、秀、险的特点。)

  (3)另外几节主要写什么?

  (课文的第1自然段讲作者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课文的第4自然段讲桂林的山水美,犹如一幅完整而美丽的画卷。)

  (4)讨论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

  第二段(第2自然段)讲桂林的水。

  第三段(第3自然段)讲桂林的山。

  第四段(第4自然段)讲桂林的山水美。

  (5)按分好的段落指名朗读课文。

  5.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练*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的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理解漓江水的特点和桂林山的特点。

  学*“总—分—总”的叙述方法,分点把特点突出来;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学*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说说你最喜欢本文中的哪一部分内容?为什么?

  2.学*课文第一段。

  (1)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作者又为什么要荡舟漓江来观赏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甲天下”“甲”是第一的意思。“甲天下”是“天下第一”这句话的意思是桂林山水的美天下第一。交待了作者荡舟漓江的原因,表达了作者向往桂林山水的迫切心情,起到了统领全篇,引出下文的作用。)

  (2)讲解“观赏”与“欣赏”的异同。

  (“观赏”中的“赏”,就是“欣赏”的意思,“观”就是“看”的意思,我们常说“欣赏夜景”“欣赏交响乐”这说明“欣赏”可以是看,也可以是“只听不看”。而“观赏”却非看不可。)

  (3)指导朗读,要读出赞美的感情和心情迫切的语气。

  (4)试背这一段,指名背诵。

  3.学*第二段

  (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的漓江的水。轻声读课文问:作者用什么和漓江的水作比较?比较的目的是什么?

  (大海的水波澜壮阔,是动的。西湖的水*如镜,是静的,而漓江的水动而不觉具动。通过比较更突出漓江水有奇特的美。)

  (2)朗读第二段,了解每句话的意思。(分小组讨论)

  (第一句讲漓江的水与其他地方的水不同,强调漓江的美有独特的地方;第二句讲漓江水的特点是静、清、绿;第三句讲荡舟漓江的感觉。)

  (3)指名读课文,画出排比句,读排比句,说说漓江的特点。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漓江的水的特点是“静”、“清”、“绿”。)

  (4)学*这个排比句的写法。

  (先写出特点,而后通过“得”后边的文字,把这个特点以补充说明。凡是补充说明的都用“得”字相连。注意用“的”字相连每一分句中已有逗号,因此分句之间用分号。)

  (5)引读排比句,老师读每一分句的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

  (6)指导朗读

  ①“真静啊”一句,轻轻地拉长声音,给人以静的感觉。

  ②“真清啊”一句,读轻声,但比上旬的声音稍高些,略带惊奇之感,好像让人看到了“江底的沙石”。

  ③“真绿啊”一句,声音响亮些,饱满些,给人以充满生机的感觉。

  (7)学生仿读后齐读。

  (8)启发想象漓江水“静、清、绿”是怎样的一种意境。

  ①假如我们荡舟漓江,能听到“哗哗”或者“叮咚”的流水声吗?能看到漓江水在流动吗?

  ②假如我们往江底看,可以看见什么?

  ③抬起头,向远处看,漓江的水多绿啊!书上打了个什么比方?这个比方用什么比什么?

  4.学*第三段。

  课文二、三段的叙述方法相似,第三段可以学生自学为主。

  (1)分小组讨论、自学第三段,结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决以下问题。

  ①轻声自由读课文,画出描写山的特点的词句。

  ②再读课文,想一想这一段与第二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先用名山作比,然后用一排比句写出桂林山的特点。)

  ③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桂林的山。问: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a“奇”。课文从两个方面描写。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一般的山脉逐渐高上去,且连绵不断,桂林的山却是从*地崛起,互不相连。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罗列,排列。“形态万千”各有各的样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教师还可以补充介绍,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使学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态万千,目不暇接

  b“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写出秀”的表现:郁郁葱葱,色彩明丽。“屏障”起遮挡作用的东西,本课指桂林一带的山。

  c“险”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的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危峰兀立”,即高峰耸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

  朗读一首描写桂林山的诗,加深学生对桂林山的特点的认识。

  (桂林阳朔一水通,快轮看尽千万峰,

  有山如象鼻,有山似飞龙。

  有山如军舰,有山似芙蓉。

  有山如卧佛,有山似书童。

  有山如万马奔驰,有山似牛女相逢。

  有山如五女相逢,有山似耕作的老农。

  有山如将军升帐,有山似左右侍从。)

  ⑤,动手画一画桂林的山都是什么样子?可自由发挥想象,比一比看谁画的最好,找几名同学到黑板演示。

  ⑥画出这一段中的排比句,读一读。

  ⑦引读排比句,老师读每一分句的前部分,学生读后一部分。

  ⑧指导朗读

  练*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重点指导读好“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

  (⑨启发想象桂林山“奇”“秀”“险”是怎样的一种意境?

  A.桂林的山“奇”在哪里,当游客看到那些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的景象,会有怎样的感受?他们又会发出怎样的赞叹?

  B.“翠绿的屏障”“新生的竹笋”是什么样的?为什么用它来比喻桂林的山?

  C.桂林的山“险”表现在哪里?“好像一小心就会栽倒下来”这是人感觉到的,这里指的是山栽倒下来还是人栽倒下来?

  5.学*第四段

  (1)刚才同学们仿佛游了漓江的水,又观赏了桂林的山,你们对桂林的山水一定还有总的感受。现在,让我们先看看第四段,这一段写作者游览后总的感受,文字虽少,内容却很丰富,写得很美。请大家自己阅读欣赏、说说这一段为什么写得好。

  (2)学生自学,教师点拨,认识写得好的原因。

  ①桂林的山和水有什么样联系?

  (水的周围都是山,山的影子都倒映在水中,即山水交融,水困山而增色,山因水而添秀)

  ②山水交融,已经很美了,不仅如此,在这山水之间还有空中的云雾迷茫,山间的绿树、红花、江水的竹筏小舟的点缀,使这幅画显得更美了。在这美丽的景色中行船,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因为桂林山水的景色太美了,就像一大幅美丽的画卷,因此小船在碧绿的江面上行驶,人就仿佛置身于画卷中游览、观赏。形象地表达了作者荡舟漓江的深刻感受。

  “画卷”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从桂林到阳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十分贴切。)

  (3)学生个别朗读,全体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6.朗读全文。

  (三)总结扩展

  1.根据板书,要求学生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是看图学文,画面与课文内容基本一致。写出了桂林山和漓江水的特点,作者赞美桂林山水的秀丽,强烈的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贯穿全文,作者生动而细腻地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使我们有身临其境之感。

  3.围绕重点学会表达。

  (1)课文描写了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文描写了桂林山水奇特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2)课文是怎样一步一步描写桂林山水的?参照板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课文先总后分再总结的方法来描绘桂林山水。“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是总起,然后分别介绍桂林的水和山,最后综合桂林山水相依,互为辉映的奇异景色。)

  (3)结尾的诗句与课文第一、二两段的哪些句子有联系?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与课文第一段中“我们乘着木船荡舟漓江,来观赏桂林的山水”与课文第二段中“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这两个句子紧密联系,可以说,结尾的诗句是这两个句子的延续与总结,使全文的结构显得十分紧凑完整。)

  (4)课文为什么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这是因为作者有敏锐的观察力,抓住了桂林山水与众不同的特点,用比喻、联想、想象把桂林山水的秀丽景色展现在我们眼前,所以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4.综合训练、发展技能。

  (1)桂林的山水,只是祖国美丽的河山的一小部分,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排比句及分号的用法。

  (4)以一个小导游的身份,结合课文内容,指图具体介绍桂林的山水。

  六、布置作业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漓江的水的特点是(   )、(   )、(   )。

  桂林的山的特点是(   )、(   )、(   )。

  2.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这句话用了(   )的修辞方法。

  把(   )比作了(   )。

  七、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教案5

  人教版小语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并能背诵。

  2、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句,学*用相同句式写句子。

  二、过程与方法

  以朗读代替讲解,欣赏和体会桂林山水的美。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作者的情怀,热爱祖国的山河。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课文,重点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体会优美句子的韵味。

  2、教学难点:对桂林山水的感受。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

  昨天,我们初步学*了《桂林山水》,知道了桂林山水(生答师板书:甲天下。)游览桂林山水就像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点击幻灯2生答师板书:画卷)

  请同学们一起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出示幻灯3)

  二、导入新课

  师:这样的山是怎样的山,这样的水是怎样的水?这节课我们来细细观赏桂林的山水。(师边说边板书:山: 水:) 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二课《桂林山水》

  三、学*2、3自然段。

  (一)学*第2自然段。、

  1. (出示幻灯4师读阅读要求)自读第2自然段:。①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画出相关的句子。圈出概括特点的词。②想想作者用了哪些修辞方法写出漓江水美的?(可与同学讨论)

  2. 交流汇报。

  (1) 汇报问题①:读句子“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概括漓江水特点的词是(生答师板书:静清绿)

  (出示幻灯5)齐读:静清绿

  看幻灯,说说你对漓江水的认识。

  (出示幻灯6)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出示幻灯7)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出示幻灯8)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师:大家说得真棒!我们来说说作者用了哪些修辞方法写出漓江水美的?。

  (2)汇报问题②:(出示幻灯9)

  ①对比(出示幻灯10)

  a. 师引导读句子“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b. 师再引导或者生提问:作者写漓江,为什么拿大海、西湖与漓江对比呢?夸生提的问题好。

  作者没有直接写漓江,而是先用大海、西湖与漓江对比,大海是什么样的?(生答师点击幻灯出图:波澜壮阔)西湖是什么样的?(生答师点击幻灯出图:水*如镜)提问:美不美?(生答:美)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么美的大海、这么美的西湖与漓江对比呢?是为了告诉我们(生答师引导:漓江水更美。)

  c.指导朗读。大海、西湖美,漓江更美,这句话怎样读呢?读一读。

  前半句用赞叹的口气读,后半句用惊讶的口语读,强调“从没看见过”(点击幻灯出示朗读提示:赞叹---惊讶)

  ②排比(幻灯11)

  a.引导读“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丽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b.师引导:你发现了什么?(对,这三句用同样的句式写出江水的三个特点:静、清、绿。为了强调江水真的很清,很静,很绿,所以作者用了三个“真”。大家用赞叹的口气来读一读江水的三个特点。)

  c.个别、集体读。

  d.背诵这个排比句。(点击文字推出幻灯)

  ③比喻。(幻灯12)

  a.引读“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b.作者把绿的江水比作无瑕的翡翠,这个比喻描绘了江水的美。

  c..用轻柔的语气读一读这个比喻句(点击幻灯出现:轻柔。二字)

  d.练*:仿写句子填空。(出示幻灯13)

  今天的天气真热呀,热得 。

  屋子里真安静啊,安静得 。

  外面真黑呀,黑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齐读第2自然段。(幻灯14)

  现在我们才知道为什么漓江的水甲天下让我们一起朗读第2自然段。

  过渡:俗话说,有山无水少灵气,有水无山缺刚毅。让我们走进桂林的山。

  (二)仿学*第2自然段的'学法学*第3自然段。(幻灯15)

  1.自读。

  2.交流汇报。

  (1)问题①:

  读句子“桂林的山真奇啊,……栽倒下来。” 概括桂林的山的特点的词是(生答师板书:奇秀险)

  看幻灯,说说你对桂林山的认识。

  (出示幻灯16)奇……

  (出示幻灯17)秀……

  (出示幻灯18)险……

  (2)汇报问题②(幻灯19)

  ①对比(幻灯20)

  a.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

  指导朗读。赞叹---惊讶,点击幻灯出示泰山图、香山图,读出

  b. 泰山美,香山美,桂林的山更美。

  ②排比(幻灯21)

  a.“桂林的山真奇啊,……桂林的山真秀啊,……桂林的山真险啊,……”

  (用了排比的手法,强调了山的三个特点:奇、秀、险。这样的句子要用惊奇的口气读,读出山的奇秀险来。)个别、集体读。背诵。

  ③比喻(幻灯22)

  “像老人,像巨象,象骆驼……”

  (用了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桂林山的形状千姿百态,朗读时要注意口气有所变化,读出山的多姿。)

  ④.“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用了夸张的手法。突出了山的险峻,朗读时要读出惊险。)

  (3)齐读第3自然段。现在我们才知道为什么说桂林的山甲天下,我们齐读第3自然段。

  (三)背诵2、3自然段。(幻灯24:采用填空提示法)

  我们知道了桂林山水的特点和作者的写法,咱们试着背背。生先试背,再齐背。(幻灯25)之后练*填空。(幻灯26)

  (四)再读第四自然段。(幻灯27)

  说说你对桂林山水的感受。

  生1:桂林山水美如画。

  生2:桂林山水像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

  生3:桂林山水甲天下。

  生4:奇秀险的山围绕着静清绿的水,静清绿的水倒映着奇秀险的山,让人感觉桂林山水如诗如画。

  生5: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五)思想感情。

  师:你们喜欢桂林吗?(喜欢),你除了体会到作者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还体会到了什么?(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六)下面让我们带着这些感情再次观赏《桂林山水》。(边看边跟着朗读)

  四、布置作业。

  1.背诵《桂林山水》

  2.完成《自主学语文》

  3、板书设计:桂林山水甲天下{水:静 清 绿 山:奇 秀 险}

桂林山水教案6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思想教育,陶冶其爱美的情趣。

  2.引导学生学*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的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理解、表达能力;了解分号的用法;模仿课文例段,学*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3.指导学生学*本课 11 个生字,会认 8 个生字,联系课文理解“荡漾、玩赏、屏障、竹筏、波澜壮阔、水*如镜、峰峦雄伟、拔地而起、连绵不断”等词语。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理解第二、三自然段,了解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点。

  2.指导学生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景象。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广西最美的风景是什么吗???对!桂林山水(板书)。那么,谁去过桂林欣赏过这一美景,可以给我们介绍一下么?

  学生自由描述。

  教师附和:是啊,大自然的美比人工雕琢的美更让人感到神奇。(听你这么一说我真想快点去看看呢。)咱们没去过也不遗憾,来,现在我们就随着作者到桂林去游山玩水,好吗?

  二、初读课文,学*字词

  1.教师:我们快来读书吧,看看作者陈淼是运用怎样的语言让桂林山水跃然纸上的。这一遍读书,请同学们注意把课文读正确,读熟练,尤其要注意生字的读音,没读好的地方可以反复练一练。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一些较难读好的四字词要特别注意:波澜壮阔、水*如镜、峰峦雄伟、拔地而起、连绵不断。

  3.指名读通课文。

  三、整体感知,领略美感

  1.教师:同学们读得多认真呀!大家预*时读课文了吧,现在又读了课文,你最想说的感受是什么呢?(学生纷纷发表见解。)

  2.教师小结:看来,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美。(板书:美)同学们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但要充分领略桂林山水的美,这还远远不够。下面我们该怎样读书呢?(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小结提炼:我们可以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我们可以抓住重点的词句体会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我们可以欣赏作者的表达手法……

  这就叫做“品味语言”。

  四、精读第二段,品味语言

  1.大家自由地读一读第二段课文,这一遍读书,我们可以静下心来,咬文嚼字地一边读,一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看能不能在脑海里再现桂林山水的美丽画面。

  你仿佛看到什么了呢?

  学生若答:当我读到……,我仿佛看到了波澜壮阔的大海,又看到了非常*静的西湖的水。

  教师则教学:这里用了一个什么词?(水*如镜)不知道你是否发现,这个词含有什么表达手法呢?(比喻)

  指导读词。

  教师:“波澜壮阔”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海水一浪赶着一浪,奔涌向前。)声势浩大呀!大家再听我说一句话:“反抗*主义的群众运动波澜壮阔。”和刚才的意思一样吗?看来,理解词语要联系句子才行,有时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思完全不同了。

  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呢?

  学生若答:当我读到漓江的水真静啊……时,我仿佛看见漓江的水非常的安静,一点声音也听不到,也看不到它在流动;仿佛看见漓江的水清澈见底,江底的沙石都清晰可见;仿佛看见漓江的水非常的绿……

  教师则教学:同学们都根据文中的词句展开了丰富的想象,这也是一种品味语言的好方法。

  2.比较句子。

  看看,跟你们想象的一样吗???看配乐课件,教师旁白:这就是漓江的水,静静的,清清的,绿绿的,美吗?那么,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我们听听吧(估计多数学生会读第二句)。老师也是一读这一段就喜欢上了这一句,它好在哪里呢?

  请看大屏幕,我们来比较一下??(出示一句就请同学读一句。)

  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很清,可以看得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多绿啊,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哪一句用在这里比较好?好在哪里?(第三句好,它是用排比的句式表达的。使句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它不仅用上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同时还用上了打比方的修辞手法,比喻非常具体,生动,形象,使我们一读就仿佛身临其境了……)

  3.指导朗读。

  漓江的水美,作者写得也美,还得靠我们读得美呀。谁再来读?(教师指名读,教师先指导读好第一句。)

  这里的“真”是“真假”的“真”么???“多么”在这里是感叹、赞美的语气,该怎么读?大家都练练。

  “我听出了一种音乐的旋律美,节奏美。”教师读。“我听出你控制不住对漓江的喜爱之情。”“你的声音很柔美,我感觉到你是生怕破坏了这江水的静谧。”“同学们的朗读虽然不一样,但都是在根据自己的理解表达感情啊!”一起读。

  这一句我们一起读得多好呀!下面两个分句,老师不指导了,相信大家能读好,练一练吧。

  教师再一次指名朗读。

  教师范读:大家都读得这么美,我也忍不住想读了??(画面出示,教师范读。)大家觉得美吧!那么就练一练。(学生再自由读,又指名读。)

  4.背诵课文。

  现在,我们这些游客已经来到了漓江边,坐在了竹筏小舟上,就等着导游来跟我们讲解了,谁来当导游?要当好导游,当然不能拿着稿子,请你准备准备,记一记导游词。(点名声情并茂地讲解。)

  小结:读到这里,你明白了这样的水是什么样的水了吗???静、清、绿。(板书)

  五、课堂小结,练写生字

  1.这节课,我们一起领略了漓江的水美,下节课,我们还要去看看桂林的山。

  2.练*书写本课的生字词。对笔画较多、字形结构复杂的生字,如,“澜、瑕”等要让学生在看清字形的基础上认真书写。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朗读全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七、板书设计

  2 桂林山水

  水美 山美

  静 清 绿 奇 秀 险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去观赏了漓江的水,它是那样的……(集体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这节课,我们继续去游览桂林的山。

  二、精读第三段,品味语言

  1.过渡语:我们刚才通过读书,通过想象,通过品味与比较,充分领略了漓江水的美。那么,“这样的山”又是怎样的山呢?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去读书,去品味,去想象,去发现吧!(学生自主读书。)

  2.通过读书,你发现了些什么呢?(如“我发现这一段和上一段的结构一模一样。”“我发现这一段中的表达手法也是用了比喻和排比。”“我发现……”)同学们,你们数一数,这一段里面有多少打比方的句子呢?(5 个。)这就是语言的魅力,正是用我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打比方来描写事物,才使我们读起来格外亲切、好懂。值得我们好好的学*。

  3.指导朗读。

  读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吧。(通过画面理解一些重点词,如学生汇报期间,老师自然简笔勾勒“危峰兀立”,再如请大家看看“奇峰罗列”“翠绿的屏障”“怪石嶙峋”的画面。不必花太多时间去解释词语。)

  老师和学生一起配乐朗读,背诵。

  4.小结:谁能总结一下桂林山的特点呢???奇、秀、险。(板书)

  5.仿照课文,写句子。注意分号的用法。

  如: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真___________啊,________得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精读第四段,品味语言

  过渡语:单看漓江的水,美;单看桂林的山,也美;可当它们共同构成一幅山水相依的图画时,那才是美不胜收啊!我们再来读最后一段课文。

  1.联系全文想象一下,这“连绵不断的画卷”中有些什么景物?(有山、有水、有迷蒙的云雾、有绿树红花、有竹筏小舟等。)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桂林的山和水本来就很美,加上了云雾会怎样?加上了绿树红花怎么样?加上了竹筏小舟呢?有了人会怎样?(学生自由想象回答。)

  教师小结:有了人就有了生气;有了人就使山水充满了情趣;人寄情于山水之间,得到了美的享受,而山水美景也会因人的欣赏而生气勃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已融合成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这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2.谁来声情并茂地为这美景配上画外音?(配上图像、音乐。)

  四、回应第一自然段

  所以,我们一起思考??“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天下第一”的美景更因为有了人们去欣赏它,它才能得以闻名于中外啊!

  五、课堂小结,拓展练*

  1.同学们,你们对这个板书满意吗?还应加点什么呢?(“甲天下”)对,同学们真聪明,这才是全文的“文眼”呀!

  2.这篇课文的结构是什么样的?大家一起回答(“总??分??总”),条理清晰地写出了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读到这里,相信大家一定想饱含深情地赞叹。谁能把课题扩充为一句表示赞叹的话?(“啊,美丽的桂林山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爱桂林山水!”“我想看桂林山水!”等。)

  3.有感情地朗读或背诵全文。

  六、布置作业

  1.进一步背诵课文。

  2.把自己最喜欢的句段抄下来。

  3.拓展阅读《浓碧》。

桂林山水教案7

  教材简介:

  《桂林山水》是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文质兼美的精读课文,写的是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桂林自然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课文按先总——分——总的写法,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以优美的语言,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深受学生的喜爱,是一篇很适合训练、指导诵读的好教材。

  教学思路:

  本课教学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力求在优化课堂结构、改革阅读教学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新课标指出阅读是获得审美体验重要途径,应让学生在积极思维和情感体验中,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由于本文在表达上极其凝练、丰厚,如果用讲授法,学生不容易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利用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以及它丰富的表现力,快速的信息传递,有利于学生直观的欣赏,有利于学生自主、个性化地阅读,也有利于学生的体验和想象,提高审美能力。设计上体现以下几点:

  1、先整体后部分再整体,也就是先“整体感知,直奔中心”,接着“精读课文,感悟美景,”最后“再现整体,深化中心”。根据学生的学*兴趣安排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尽可能地给学生直观的形象感受,把学生领进一个触目可及的自然世界中,让学生对桂林山水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2、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感受到桂林的美丽景色,体会到大自然的伟大和美好,激发同学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树立“教是为了学”的观念。在重视改进教法的同时,更要重视学法的指导;在让学生“学会”的同时,更要指导学生“会学”。采用先扶后放,扶放结合的方法。第二段的教学由教师“扶”,第三段“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进行点拨引导。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要充分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4、抓好语言文字的训练,做到因道学文,以文悟道,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言文字课。教给学生“从中心句入手”学课文的方法以及抓关键词学句的方法。在读中感悟,培养学生语感,在感悟中探究,体验想象桂林的美丽景色。

  教学目标: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思想感情,培养爱美的情趣。

  2、学*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形象具体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4、会认“澜、瑕、攀、峦、骆、驼、障”等7个生字,会写“漾、镜、瑕、峦、览、骆、驼、罗、障”等9个字,掌握“荡漾、无瑕、峰峦、游览、骆驼、奇峰罗列、屏障”等词语。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独特的美。

  2、学*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直奔中心

  1、谈话:

  同学们,在我们的家乡浑源县境内有一处举世闻名的游览胜地,谁知道是哪儿吗?(闻名遐迩的北岳恒山和巧夺天工的悬空寺)是的,我们家乡的北岳恒山以其悠久的历史,浓厚的文化和雄伟的山川,吸引了无数的中外游客,令他们流连忘返,也令我们浑源儿女由衷地感到自豪,也由衷地感到骄傲。其实在我们*像北岳恒山一样的游览胜地还是有很多,比如,水*如镜的杭州西湖,峰峦雄伟的东岳泰山,红叶似火的北京香山,还有风景秀丽的桂林山水……。

  2、导入: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陈淼先生的一篇观赏桂林山水的课文。(板书课题)桂林,是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座美丽的城市,也是世界上著名的游览胜地,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前往参观旅游。人们观赏归来时都喜欢用这样一句话来赞美桂林的山水,那句话呢?谁知道呀?(板书桂林山水甲天下)先学懂“甲”的意思,再理解全句的意思:“桂林山水的美居天下第一!”

  3、师过渡: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我们就随着作者陈淼先生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去领略一下桂林的美丽景色吧!(板画小舟)看课文听录音,想一想,这篇课文总共几段?哪一段是讲桂林的水的?哪一段是讲桂林的山的?

  二、精读课文,感悟美景

  (一)观赏漓江的水

  1、我们先来看桂林的水(板画水),齐读第二段,画出描写漓江水的语句并思考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

  2、师生对话:交流画住的语句,漓江水的特点是(板书静、清、绿)。

  (1)请同学们用字或者关联词把这三个字连接起来,组成一个句子,报告给老师。(漓江的水又静又清又绿;漓江的水不但静,而且又清又绿。)

  (2)假如我们把静、清、绿三个字重叠起来,怎么说?(漓江的水静静的,漓江的水清清的,漓江的水绿绿的。)你听了之后有什么感觉?(用亲切、亲昵或者可爱来评价,叠词使语气加重,就使人觉得漓江的水很静、很清、很绿。)

  (3)我们看到漓江的水这么美,这么独特,这么有个性,感叹起来,该怎么说?

  “静”念轻声,拖长声音,然后把声音压*。(示范)

  “清”先向上扬一点,再轻轻拖一下,要念出清得见底的意思来。(示范)

  “绿”是很美,念时要念出美的意思来。(示范)

  3、漓江水静到什么程度,清到什么程度,绿到什么程度,要具体说明。老师读上半句,你们对下半句。

  (1)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2)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3)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把什么比作什么?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翡翠:绿色的硬玉,有光泽。无瑕:没有斑点,非常纯净。并在课件中学*“瑕”字。

  (4)练*把句子写具体

  教室里真静啊,静得。

  公园里的花真香啊,香得。

  4、这三个写漓江水特点的句子是用什么标点符号隔开的?

  5、这样写是什么修辞手法?(排比句)把这种又静又清又绿的气势写出来了,给我们很深的印象。谁能把这种气势念出来?再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6、仿写排比句。今天我们学了排比句,我请你们做个小作业;我爱大海、西湖和漓江的水。这是一个句子,大家把它说成个排比句。

  7、学到这儿,老师有个问题,这段明明是写漓江的水的,干嘛从一开始就写什么大海呀什么西湖呀?读第一句,大海的水“波澜壮阔”,很美;西湖“水*如镜”,也很美。可作者说“从没见过漓江这样的水”,说明漓江的水胜过大海和西湖,比大海、西湖更独特,更美丽,这是对比手法,可以衬托出漓江水又静又清又绿。

  8、读最后一句,找见一对反义词,(前进和后移)其实第一段中的一个词和第二段中的一个词是近义词,你们找到了吗?(欣赏和观赏)大家跟我说,欣赏桂林山水,观赏桂林山水。(生跟说)用“欣赏”的句子,一般都可以换上“观赏”。比如可以说欣赏水*如镜的西湖,也可以说观赏水*如镜的西湖。但是有时候,可以用“欣赏”的句子却不能用“观赏”代替。比如说我欣赏音乐,不能说我观赏音乐。为什么?因为观赏是看,欣赏可以是看,也可以是听。

  (二)观赏桂林的山

  1、接下来同学们自学桂林的山,先自由朗读;画出描写山的特点的句子,体会桂林山的特点;

  2、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3、归纳桂林山的特点。(依次请学生板画山)

  (特点之一“奇”。课文从两方面描写。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一般的山脉逐渐高上去,且连绵不断,桂林的山却是从*地崛起,互不相连。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罗列:排列。形态万千:各有各的样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想象,使学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态万千,目不暇接。)

  (特点之二“秀”。课文用了两个比喻句“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屏障:起遮挡作用的东西,本课指桂林一带的山。并在课件中学*““障”字。)

  (特点之三“险”。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的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危峰兀立:即高峰耸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

  4、练*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三、再现整体,深化中心

  师过渡: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欣赏了桂林的山,总的有什么感觉?

  1、理解“空中、山间、江上”这样的层次、方位、立体感觉。(板画云雾迷蒙、绿树红花)。

  2、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3、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1)理解:“连绵不断”,接连不断。“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完成板书的画卷)。

  (2)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先学懂词意:舟,指小船;碧波,碧绿的波浪;画,画卷;游,游览。再学懂句意:小船行驶在碧绿的江面上,人好像在美丽的画卷中游览。(板书)

  4、练*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四、拓展延伸,探究内化

  1、看课文视频,此时此刻你们只想到桂林的山水吗?我们的祖国很大,像桂林这样的山水全国各地都有,所以我们可以把“桂林”改为“祖国”,想象一下祖国的山水。

  2、加形容词来表示祖国山水的'美?(秀丽、锦绣、美丽)

  3、说一句话表示祖国山水的美?

  4、改成感叹句,会吗?

  5、再加重语气,改成反问句,会吗?

  是的,第七课《走进丽江》,你将看到古城美,雪山美,第八课《五彩池》,你将看到形状美,颜色美……同学们!只要我们善于阅读,善于发现,善于感悟,善于探究,美就会映入我们的眼中,走进我们的心里。

  五、布置作业,渗透训练

  六、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教案8

  教学要求:

  ⒈通过朗读、背诵课文,了解桂林美丽的山水,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啊的音变,读好比喻句及排比句。

  ⒊学*通过对看到的、感到的、想到的进行描写的方法,把句子写具体。

  ⒋学会本课10个生字,积累词语。重点理解拔地而起、连绵不断、波澜壮阔、形态万千、危峰兀立等词。

  ⒌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朗读,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体会课文是如何把它们写具体的。根据句子结构及句式的特点把握语调及语速。掌握啊的读音。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⒈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出示),因此,我们乘着木船,荡舟漓江,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⒉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

  ⒊下面,我们要随着作者的视线,一起来观赏桂林的山水。(在山和水下作重点记号··)

  二、自学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1、出示自学要求:

  ⑴读通课文,读准字音;⑵你觉得课文是按什么结构来写的:思考怎样给课文分段;⑶桂林的山水有哪些特点:请用小圈圈出。

  2、检查自学

  ⑴指名四人朗读

  ⑵你觉得课文是按什么结构来写的:给文章分成四段。板书:总起分述总结

  ⑶桂林的山水有哪些特点:板书:水:静清绿山:奇秀险

  三、导学第二节

  ⒈分小组自学课文第二节,从以下几个方面把课文读懂:

  词义,结构(分层),修辞手法,语言文字,朗读语气等等,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来学*,谈谈学*的体会,也可以提出不懂的地方,在大组交流时提出。

  目的:读出感情,理解语言文字,作者是怎样把漓江水的特点写具体的。学*方式:读读、议议、圈圈、划划等一会儿老师还要请你们交流一下你们是怎样来学*课文的,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学*的方法、步骤。

  ⒉交流学*情况:

  ⑴词义:波澜壮阔、无瑕等

  ⑵分层:三层

  ⑶修辞手法:引读第一句用波澜壮阔的大海和水*如镜的西湖跟漓江作比较,强调漓江的水有独特的美。第二句具体写漓江水静、清、绿三个特点。其中的真,是的确、实在的意思。(作者为何在静、清、绿前加上一个真字,后都带个啊字:通过朗读,体会真写出程度。啊抒发作者喜悦、赞美之情。)对这三个特点,作者用感觉或用比喻来具体说明,并把它们组成一组排比句,文字优美,富有节奏,给人的印象鲜明、深刻。最后一句写出江水之静。

  ⑷描写角度:引读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动态的角度写;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透明度的角度写;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从色彩的角度写。

  ⑸引读,说说你怎样读出语气,交流并指导朗读。静,清,绿三字要读重音,在静得、清得、绿得后要有小停顿,以突出后面补充说明得部分。读这三个分句,音量要渐大,读出层层推进得感觉。朗读这一节,首先要把握*稳、清新的基调,其次要运用重音、速度等技巧,传递出对内容的理解第一句是全节的总起句,读时要*稳,声音可略低,却从没看见过、这样的读重音。第二句要掌握重音和停顿。最后一句是再次写感觉,以突出漓江水的静,读时渐轻、渐缓。读好排比句,注意节奏,几个像要一气呵成。个读,齐读。

  ⑹质疑,解疑

  ⑺小结你们小组是用什么方法来学*课文的:【读课文→分层→找特点→怎样写具体(读读议议)→有感情朗读】

  ⒊背诵第二节,根据板书自背,互背,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把课文背出来的。(记关键词,列提纲,记每句第一字)

  ⒋检查背诵

  四、布置作业⒈抄写词语;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⒊背诵并默写第二节。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⒈指名背诵二节(默写第二节)

  ⒉过渡:桂林的水是美的,桂林的山更有与众不同之处。

  二、导学第三节

  ⒈用学*第二节的方法来自学第三节,把课文读懂:

  目的.:读出感情,理解语言文字,作者是怎样把漓江山的特点写具体的。

  学*方式:读读、议议、圈圈、划划还要交流一下你们是怎样读懂课文的方法。

  ⒉交流学*情况:

  ⑴词义:奇峰罗列、危峰兀立、怪石嶙峋、色彩明丽

  ⑵分层:二层

  ⑶写法:写法上与第2节相似,显示了结构上的对称。第一句用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跟桂林的山作比较,突出桂林山的奇特。第二句用排比句具体地写桂林山的奇、秀、险的特点。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山形色彩明丽--山色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山势有形态的描摹,有联想比喻,有亲身感受,把山的形、色、势写得非常生动逼真。引读。

  ⑷有感情地朗读。

  ⑸交流学*方法:【读课文→分层→找特点→怎样写具体(读读议议)→有感情朗读】

  ⑹背诵第三节,交流背诵方法。

  三、略读第三段

  ⒈师引读:第三段从整体上写桂林山水之美。山水一体,交相辉映,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受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⒉最后这句古诗是什么含义:

  ⒊这句诗既是作者的感受,也是对全文的总结,与第一段的内容相呼应。

  ⒋背诵第三段。

  四、总结

  ⒈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了桂林美丽的山水,写下了自己观赏桂林山水的真切感受,抒发了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⒉让我们齐读课文

  五、完成课后练*

  ⒈指导课后练*二:例中的第一分句是概述,第二分句是用补充说明的方法写具体,即清得怎么样。两个小题分别要求写出黑得怎么样和干净得怎么样。如:黑得伸手不见五指黑得看不见屋内的陈设;干净得看不见一张纸屑等。

  ⒉完成其他练*

  六、布置作业

  ⒈背诵课文。⒉默写课文。

桂林山水教案9

  设计理念

  创造自主学*的课堂空间,带学生走进自主探究的境界,在自主参与学*的过程中自学自悟,自得其乐。通过领悟桂林山水的特点,陶冶爱美情趣,学*作者细致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设计特色

  发挥个性,自主学*;像文对照,多向导读。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带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美景中

  播放录像片,配以课文朗读或教师范读,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然后让学生谈感受。

  评点现代教学媒体合理有效地使用,从深层次上改变着课堂教学模式。本设计通过像文对照,展现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情境,多向导读,丰富和拓展学生阅读的`心境,这是对导读的一种新探索。

  二、学*课文第一段,思考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1 自由小声读课文,学生质疑问难。

  2 换词练*,区分观赏与欣赏。

  3 指导朗读,读出赞美的感情和心情迫切的语气。

  评点教师不问不讲,给学生较大的自由发展空间,让学生自读,自己发现要点。

  三、观赏漓江的水,学*第二自然段

  1 观看投影或录像中的漓江。

  2 读课文,同桌交流:作者用什么和漓江的水比较 比较的目的是什么?

  3 引导学生找合作伙伴,结成学*小组,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表现大海的波澜壮阔和西湖的水*如镜。

  评点找合作伙伴,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参与学*,品味课文,这是阅读教学多元化的大胆尝试,它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让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4 读课文,抓排比句,找出漓江的特点。

  5 引读自悟,学*这个排比句的写法。

  6 指导学生用声音的变化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

  四、观赏桂林的山,学*第三自然段

  1 自学第三自然段,分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1)伴读、轮读或自由读课文,画出描写桂林山的特点的词句。

  (2)再读课文,想一想这一段与第二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3)学生在小组中观察自备的图片或照片,感受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的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每组推选优秀小导游发言。

  2 学生汇报学*情况。

  (1)请学生上台板演桂林山奇秀险这三个特点。

  (2)请学生汇报两段文字在写法上的相似之处。

  3 请学生自由发挥想像,动手画一画桂林的山。

  4 指导朗读,体味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评点教师走下讲台,听学生的见解,和学生一起探讨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发展。讲台成了学生自由发问、自由表现的舞台。

  五、学*第四自然段

  1 看图,启发学生把山水联系起来读。

  (1)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

  (2)理解画卷连绵不断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等词句。

  2 自读自悟作者的感受。

  3 自主运用多种朗读形式,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陶醉的情感。

  评点学生自主运用多种朗读形式,将传统的要我读变为我要读,把语文教学中的朗读变成了一种个人需求和个人欲望。

  六、朗读、背诵最喜爱的段落

  【总评】设计者打破语文课堂一头沉的局面,转变观念,转变教的方式,把原来的口授、设问、解答变为提供自主探究的条件引导学生学*。这样,给学生自主学*提供了时间和空间,引导他们质疑解难、设计板书、上台板演、汇报成果,自始至终通过读来抒发自己的体验,逐步将学生带进了自主探究的学*境界。

桂林山水教案10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生词语:漓江、无瑕、翡翠、峰峦、屏障、竹筏、波澜壮阔、水*如镜、连绵不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和课文的语言美。

  4、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感受漓江水、桂林山独特的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桂林山水的相关图片、投影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探究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桂林山水

  2、提问:你知道桂林吗?

  3、提出自学要求:(投影)

  (1)、自由轻声读课文,认识生字,初步理解生词语。

  (2)、默读课文,想想桂林的山水有什么特点?用笔画出重点句子。

  (3)、找出你认为优美的句子,同位试着说一说好在哪里。

  (4)、有什么问题提出来,同位讨论一下。

  二、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15分钟左右]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分段读课文,共同纠正读音。

  2、提问: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让学生读出相关句子。

  板书:山的特点:奇、秀、险

  桂林的水有什么特点?读出相关句子。

  板书:水的特点:静、清、绿。

  3、学生交流自己认为优美的语句。说说好在哪里。可以说语言美,也可以说景色美。

  教师适时加以肯定,根据学生交流情况,加以引导。

  四、教师小结。

  五、作业。抄写本课生字。


小学语文《桂林山水》优秀教案 (菁华3篇)(扩展5)

——桂林山水教案 (菁华10篇)

桂林山水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丽,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2.学*”从中心句入手”学课文的方法。

  3.学*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并积聚词语。

  4.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漓江的水,桂林的山那种独特的美。想象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象。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二.直接揭示学*课文的方法“从中心入手”学课文。

  揭示操作步骤:

  1.第一步:找出中心句,理解意思,说说作用。

  (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划出中心句。)

  读后讨论交流,明确:

  (1)中心句是:桂林山水甲天下

  (2)抓关键词理解句意

  2.第二步:围绕中心句,了解内容,理清思路。

  指名读课文,思考;围绕中心句写了哪些内容?是怎样一步步写的?

  读后讨论交流,明确:

  (1)课文围绕中心句写了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

  (2)理清思路,先总写桂林山水“甲天下”,接着分述漓江的水和桂林山的特点,最后总结总体感受。

  三.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内容引入新课

  学生自由谈上节课的收获

  二.围绕中心句,学*词句,领悟感情。

  1.默读思考:从哪些词句能看出漓江的水甲天下,课文写了漓江水的哪些特点?用什么方法写的?

  读后小组讨论交流,明确:

  (1)文中运用“比较”的方法写出漓江水“甲天下”。

  (2)漓江水的`特点:静、清、绿。

  (3)运用多种方式,读出感情。

  2.指导学生用学*第二节的方法自学第三节

  思考:从哪些词句中能看出桂林的山美得“甲天下”?课文写了桂林山的哪些特点?用什么方法写的?

  自学后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并进行朗读指导。

  三.学*重点句,领会意思和作用。

  1.生读第四节找出重点句,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

  2.了解句子的作用。

  四.展开朗读比赛,再次领略意境,领会作者的情感。

  板书设计:

  静:感觉不到......

  水 清:可以看到......

  桂林山水 绿:仿佛......

  甲天下 奇: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山 秀: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险: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桂林山水教案2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是丁编教材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16课的内容。课文描绘了桂林山水的旖旎风光,赞美了祖国的锦绣河山.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课文按先总说、后分述、再综合的顺序,分为4个自然段对桂林山水进行描写。第1自然段.写作者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第2、3自然段分别写了桂林的山、水的特点,先写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接着写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第4自然段写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后的总体印象。全文重点突出,条理清楚,语言优美流畅,描述生动逼真,其中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是本单元训练的重点“学*仔细观察,抓住特点,按照方位进行描写”的.读写典范。

  2.教学目标

  (l)掌握本课生字词,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4)学*课文抓住景物特点,有次序地进行具体描写的方法,用一段话描写一处景物。

  3.教学重点、难点

  学*课文2、3自然段,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综合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学*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写一处景物,是教学的难点。

  4.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二课时:学*课文第二段,理解、学*课文中作者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法,读熟课文。完成课堂作业第2、4题。

  5.教具准备

  《桂林山水》.课件。

  二、说教法

  1.直观教学法:教学第2、3自然段时,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拉*学生与课文的距离,理解重点词句,认识整体结构。

  2.举一反三法:课文中第2、3自然段结构相似、教学要求相同,所以我在教学中运用举一反三法,让学生自主探究、反复训练,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3.朗读体会法:通过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以多种形式练*,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的优美,感受作者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之情。

  三、说学法

  通过教师创设情景,采取灵活互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探究的良好*惯,让学生运用“读、找、品、诵”的方法自主学*,获得新知。

  四、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意境,导入新课。

  回顾引入: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开始学*了《桂林山水》这篇文章,大家肯定还记得第一自然段中的那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今天我们就来观赏这个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看看桂林山水为什么是天下第一。

  (上课一开始,教师联系课文内容,用带着问题的语言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引入课文,激发他们的学*兴趣。又通过幻灯片的展示,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向学生提出预*要求:

  (1)桂林山水到底美是指哪些地方的美?

  (2)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

  2.让学生们结合课文内容,观看《桂林山水》幻灯片,从整体上感知桂林山水的奇丽风光。

  3.检查预*情况,学生齐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4.学生质疑问难(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解答)。

  (三)举一反三学课文,品词赏句悟感情。

  1.精读第二自然段。

  ⑴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

  ①用“。。。”圈出写漓江水的特点的词语。

  ②用“~~~”划出具体描写特点的句子。

  ⑵检查思考题①,板书:水

  ⑶检查思考题②,投影出示句子: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⑷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试读、指名读等形式,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漓江水奇丽的美。

  ⑸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漓江的水写得这般奇丽?(排比、比喻)

  ⑹教师投影出示句子一组举一反三的句子训练:

  ①.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②.教室里真安静啊,安静得 。

  ③.公园里的花真香啊,香得 。

  ⑺课文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还写了大海、西湖,它们有什么特点?

  这一段写漓江的水,为什么还要写大海、西湖?

  教师小结:作者运用了对比、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把漓江水的静、清、绿的特点描绘得非常生动、形象。

  ⑻小结学法。刚才我们感受了漓江的秀丽风光,是通过什么顺序、什么方法学*的?

  讨论后板书:读——找——品——诵。(让学生.总结学法,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

  2.运用学法学*第三自然段。

  用“读、找、品、诵”的学*方法,自学第三自然段。

  重点放在寻找景物的特点及怎样进行具体描写。借助幻灯片,让学生形象地感受桂林山的特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加深学生对桂林山的美的感受和热爱。

  3.学*第四自然段。

  以读代讲,让学生边读划出描绘整幅画卷的词语,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境。

  5.指导朗读,激**感。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描述生动、形象,有利于朗读训练。通过指导学生朗读全文,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四).总结全文,指导背诵。

  1.按照板书,小结全文,强调本文写法是抓住景物特点进行具体描写。

  2.运用课堂练*2的提纲,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学生通过自由背、同桌互背、指名背、分组背等多种形式,达到背诵的目的。

  3.布置作业:背诵课文;整理完成课堂练*第2、4题。

  五、说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教案3

  【教学目标】

  1、感受桂林山水的美。

  2、认识本课的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作者的写作方法。

  4、渗透导游式教学,让学生体验当一回小导游。

  【教学设想】

  全文是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来组织安排材料的。开篇引用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赞语,作为全文的总起句,既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引出后文,又说明了我们来观赏的原因。

  接着分述桂林的山和水。分述山和水,都运用了总──分的写法。写水,用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如镜的西湖与漓江对比;令人神往的大海和西湖衬托出漓江的独特与美,之后分述漓江水静、清、绿的三个特点。写山,用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与桂林的山对比;风景名胜泰山、香山的衬托突出桂林群山的与众不同,然后分述桂林群山奇、秀、险的三个特点。

  最后,总起来描写桂林山水:

  山绕水,水映山,云雾、绿树红花、竹筏小舟点缀其间,构成一卷看不完的画卷。篇末的两句诗──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是全文的总结句。总结句与总起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即总结了全文的主要内容,点明了中心思想,又照应了前文我们乘着木船和竹筏小舟,使得全文结构严谨,浑然一体。考虑到桂林山和水这两个自然段的结构相同,所以在教学完漓江水的`特点时,让学生自己学会学桂林山的内容。

  【教学重点】

  课文第二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今天,老师先带领大家欣赏祖国的名山大川。出示图片。感受祖国山水美。接下来,咱们要去的就是被誉为山水甲天下的桂林。

  二、初读感知课文

  1、听录音范读。

  2、自由读文,要求读通课文。

  3、指名读文,从文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山水很美

  4、桂林山水美,水美指的是漓江的水美。哪里写出漓江的水美,哪里又写到桂林山的美?

  三、精读课文,学*水美

  1、自由读第2自然段,说说漓江水的特点,并圈出表示漓江水特点的词。(静、清、绿)

  2、作者是怎么样来写漓江水静、清、绿的?找出有关句子。

  3、指导朗读。范读,指名读,引读,齐读。

  4、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排比。使文章结构非常严谨。

  5、练*:

  校园的花________;校园的花_________;校园的花____________。

  6、再读第2自然段,想想第1句话写了什么?对于漓江的水来说有什么用?

  7、小结学法:

  在这一个自然段里,我们学*了漓江水,接下来,让你们自己动手动脑来学*桂林山的美。不过在学*之前,我们要先明确一下学*方法及步骤:

  ⑴ 找出表示桂林山的特点的词。

  ⑵ 想想作者是怎么样来写桂林山美的。找出有关句子,并试着有感情朗读。

  ⑶ 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上的方法?

  ⑷ 写大海与西湖,对漓江水来说有什么作用?

  四、迁移运用,自学新知

  1、出示:

  ⑴ 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圈出概括特点的词。

  ⑵ 找出句子,说明桂林山的特点。

  ⑶ 想想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⑷ 写泰山与香山,又是为了什么?

  2、检查学*结果。

  五、整合山水,学*背诵

  1、你认为漓江的水美,还是桂林的山美?

  2、出示: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3、读这段话,作者是怎么概括桂林山水的?

  4、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5、作者用怎么样的语句构成了这连绵不断的画卷?在这里作者在写法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的?(写作有顺序,空中──山间──江上。句子对称。)

  6、试背诵课文。

  六、拓展知识,学*导游

  1、今天,我们已经游览了桂林山水,现在有一批老师要去桂林,你可是现成的导游啊。

  说一说作为一名导游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2、出示资料:

  桂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东北部,是*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享有山水甲天下之美誉。

  桂林地区属岩溶地貌。特殊的地貌与景象万千的漓江及其周围美丽迷人的田园风光融为一体,形成了独具一格、驰名中外的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山水。

  桂林美最美的是漓江。它发源于桂林东北兴安县的猫儿山,流经桂林、阳朔,至*乐县恭城河口,全长170公里。由桂林至阳朔84公里的漓江,像一条青绸绿带,盘绕在万点峰峦之间,犹如一幅百里画卷。

  这一景区的主要景点有象鼻山、斗鸡山、净瓶卧江、奇峰林立、父子岩、龙门古榕、大圩古镇、磨盘山等。

  3、想一想该怎么样来导游桂林山水?自由试说。

  4、指名导游。

  七、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

  漓江水: 静、清、绿

  山绕水, 水映山。

  桂林山: 奇、秀、险

桂林山水教案4

  【教学目的】

  1、运用自制CAI课件展示画面,让学生感受桂林山水之美,提高同学们的观察力、理解力和想象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3、抓住静、清、绿、奇、秀、险,理解桂林山水的独特美,学*──分──总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1、图文结合,理解波澜壮阔、水*如静、峰峦雄伟、拔地而起、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屏障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画面展示和朗读,品味桂林山水的秀美。

  3、想像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景象。

  【教学难点】

  1、图文结合,理解波澜壮阔、水*如静、峰峦雄伟、拔地而起、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屏障等词语的意思。

  2、对观察到的及合理的想象能流畅地表达出来。

  【教具准备】

  自制多媒体计算机课件(高亮度投影设备或大屏幕彩电一台和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激发学*兴趣

  出示课件:放一些风景胜地的图片(红叶似火的香山,峰峦雄伟的泰山,神奇峻秀的黄山。水*如镜的西湖,波澜壮阔的大海,幽深壮美的三峡) ,让学生初步感知祖国河山是如此多娇。

  师谈话:同学们看了录像,有很多同学又喜欢去旅游,到过很多地方,知道了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景色优美壮观。有无数名山大川像一颗颗珍珠撒落在祖国大地上。这节课老师带你们到以山水秀丽闻名的广西桂林去旅游,欣赏那里的秀丽风光。好不好?(好)请同学们边听朗读看画面,边想: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出示课件,配画配乐的课文范读,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桂林山水之美,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二、看图、欣赏、理解、学文

  (采取变序法教学)

  的确,桂林山水非常美,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美景的?

  1、学*第二自然段:

  ⑴ 初读,整体感知:

  自读课文,学生质疑。你读懂了什么?把不懂的提出来与同学交流。

  ⑵ 观察,以说代读:

  运用CAI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漓江水的独特美。

  出示:静、清、绿画面各一幅,指导学生具体观察漓江水的特点。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把水的特点说具体。

  ⑶ 精读,理解重点:

  勾画书上具体描写漓江水特点的句子。反复读,找出重点词语体会漓江水的美。理解句子: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作者把什么比喻成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师小结:作者把水比喻成无暇的翡翠,写出了水的颜色,是闪光的绿、透明的绿、迷人的绿、醉人的绿,贴切而精妙,这不仅仅只是比喻漓江水的绿,也是对漓江水静、清、绿三大特点的综合描绘,使我们对它的爱幕之心油然而生。

  ⑷ 深读,相互交流:

  讨论:如果我们把这句话改一改,好不好?为什么?

  出示课件:比较句子具体描写的好处:

  ①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② 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自读句子,交流所得。

  ⑸ 品读,充分感悟:

  漓江水的美,我们真的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让我们用朗读来表达对它的喜爱之情吧!

  (轻声读、个别读、集体读、闭上眼睛试背)

  真美呀!别说作者连我们在座的人都被陶醉了,当作者从美景中醒过来,才发觉自己的船在前进,作者是从什么地方感觉到船在前进的?

  本段小结:

  这一段作者通过仔细观察,抓住了水的特点,具体写出了漓江水的奇特美。

  2、总结学法,学*第三自然段:

  刚才我们学第二自然段时是怎么学的?师生一起总结学*方法,课件出示学*方法。并用这种方法自学第三自然段。

  思考:第三自然段描写的是什么?抓住了哪些特点怎样写具体的?

  (分组讨论)

  出示课件:让学生直观感受山的奇异、秀丽、险峻。根据课文结合画面,汇报讨论结果。学到这里你想对桂林的山说点什么?

  小结: 这一段具体形象地写出了山的特点。桂林的山奇异到山山不同,峰峰各异,秀丽得像苍翠壮美的屏风,像新生的竹笋;危险得叫人简直不敢站在它的下面,兀立的怪石好像时刻会栽倒下来。

  (指导学生入情朗读)

  3、学*第四自然段:

  桂林的山、漓江的水都那么奇特,那么美,如果把它们合二为一,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学*第四自然段。

  师范读,生思考:

  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齐读一二两个分句,想想这样的山,这样的水指什么样的山,什么样的水?这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出示课件:山围绕水,水倒映山的画面,让学生理解山水交融的景象。

  那么桂林山水的迷人之处就只表现在这些地方吗?出示课件:让学生具体形象地感知桂林山水之美所表现的地方。

  作者游览了桂林山水,他最深的感受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4、学*第一自然段:

  正因为这里山美、水美,山水交融,加上绿树红花,竹筏小舟,更是优美奇绝,无与伦比,天下第一,所以,人们都赞美地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甲什么意思?甲天下呢?人们为什么会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三、小结,回归整体

  学生看着课件上的板书总结:因为作者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才乘船去游览,然后,具体写出了漓江水静清、绿,桂林山的奇、秀、险,最后写出作者的感受,这里确实美,美如画,不愧为甲天下的美称,前后照应,结构十分完整,作者是采用什么结构来描写的?

  这篇课文,作者通过仔细观察,抓住了桂林山水与众不同的特点,运用比喻联想等手法,运用总──分──总的结构,把桂林的秀丽风光展现在我们眼前,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四、迁移训练,发散思维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去游览了甲天下的桂林山水,老师根据它的特点写了一首诗,我们一起来读读。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看法?我们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名胜数不胜数,现在你们都是小诗人,请把你知道的风景胜地根据它的特点也写一首小诗。

  (交流学*)

  五、说话练*

  桂林山水非常美,我最喜欢( ),因为( )。我真想( )。

  结束语: 同学们,桂林这里之所以山清水秀,景色迷人,是因为桂林的人民保护好了桂林的山水,中外游客珍爱桂林山水,我们家乡的巴岳山也非常美丽。我们要热爱她,保护她,让我们的家乡更美丽,让我们祖国的天更蓝,山更秀,水更清。

桂林山水教案5

  ● 教学模式:质疑问难,主动求解

  围绕课题 初悟课文 扣重难点 总结质疑

  产生疑惑 解决初疑 质疑释难 拓宽思维

  引疑 疏导 点拨

  ● 教学目标:

  1、 学会列提纲背诵课文。

  2、 学会9个生字,理解19个词语的意思。

  3、 理解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

  4、 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美的思想感情。

  ● 重点难点:了解课文是怎样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学会列提纲背诵课文。

  ●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 教学时间:2课时

  ●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1、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 细读课文第2、3自然段,理解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

  3、 感情朗读第2、3自然段,初步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美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课前组织教学:你到过哪些地方旅游过呢?

  一、 欣赏录象,导入新课。

  1、 同学们去过桂林吗?想去吗?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去桂林游览一番。

  出示课件。(桂林山水风光录象)

  2、 用一句话说说自己的感受。

  3、 揭示课题。齐读。读了课题,你认为作者会写些什么内容?(围绕课题质疑)

  估计:桂林山水的特点怎样?

  课文怎样具体描写桂林山水的特点的?

  二、 重点学*第2自然段,欣赏桂林水“美”。

  1、 听录音。思考:桂林的水有什么特点?你认为哪句话写得最“美”,划出来,朗读体会“美”在哪里?

  2、 根据学生的发现,随机学*。

  讨论:(1)桂林水的特点:静、清、绿。

  (2)学*第1句,水“美”在哪里?“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体会水的独特“美”。

  再读第1句,质疑。(估计)看似这句与文章联系不很密切,为什么要写这句话?释疑想象:“波澜壮阔”、“水*如静”的景象。通过对比体会漓江水的独特“美”。(出示课件:“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如镜的西湖”、“漓江的水”的画面)

  (3)学*第2句,水究竟“美”再哪里?指名读,自由说。

  A、比较句子,你认为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

  漓江的水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道它在流动。

  讨论,比较意思相同但感情不同。第2句含有赞美漓江水得思想感情。

  指导朗读:你认为该怎么读?试读,指名读,齐读。

  感情朗读课文第2句话。

  B、填空练*,体会写法。

  漓江的水真静啊,( );漓江得水真清啊,( );漓江的水真绿啊,( )。

  先填空,再体会所填内容,哪些写法值得我们学*?

  讨论:从不同角度(感觉、视觉、想象)对重点词(静、清、绿)的具体描写。

  (出示漓江水的课件画面,体会静、清、绿的程度)引读整句话。

  C、 课堂练*,照第2句样子说句子。

  公园里的花香()

  校园里干净()

  树林里的空气清新()

  3、 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试读、齐读。(配上音乐画面)

  4、 小结。通过这一自然段的学*,你读懂了什么,怎样读懂的。

  三、 自主学*第3自然段,欣赏桂林山“美”。

  1、 自由读第3自然段,看看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用简洁的语言或画面表达出来。(每人发一张白纸)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学生自主学*。

  2、 交流讨论。

  (1) 你有什么发现?讨论时把练*纸放在实物投影仪上,共同评议。

  A、 写作方法上:(比较简单,学生大多能发现)

  泰山 桂 奇

  林 秀

  香山 山 险

  B、 理解词意。(较难理解,主要通过学生简笔画、桂林山的照片和老师的提示帮助结合理解。)

  如:奇峰罗列

  拔地而起各不相连

  屏障色彩明丽(出示课件,“屏障”的样子与桂林山比较)

  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栽

  3、 听课文录音,欣赏桂林山的画面,感受桂林山的“美”。

  4、 配乐有感情齐读第3自然段。

  ü 总结。质疑问难,开拓思维。

  ü 再次欣赏配乐、配画的课文朗诵材料,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丽。

  四、 作业。1、作业本(1)第4题。

  2、根据板书试背2-3自然段。

  板书:19 桂林山水

  大 海 静…..

  水 清……

  西 湖 绿……

  (美)

  泰 山 奇……

  山 秀……

  香 山 险……

  第二课时

  目标:

  1、指导学生充分利用搜集的信息,进行创造性阅读练*,深入地领悟文章语言内容及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2、结合小组合作学*的形式,培养学生合作意识,锻炼语文实践能力,通过阅读,促进学生审美情趣的发展。

  重点:

  在阅读实践真正体会桂林山水的美。

  难点:

  把课文内容与搜集的材料有机结合起来,相互作用,促进学*感悟。

  教学流程:

  1、观看录像引入,进行尝试读背。

  2、汇报搜集信息,教师吸收反馈。

  3、提出学*建议,小组合用学*。

  (小组学*建议:A.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练*感情朗读。B.结合课文和搜集的资料,写一篇简短的读后体会。C.如果你是桂林人,你怎样介绍自己的家乡?D.文中哪部分内容给你的印象最深,试着说明……学生可以根据能力和喜好自由选择其一,或自行设计题目。)

  4、学*成果展示,引导评价点拨。

  5、整体领悟内容,促进情感升华。

桂林山水教案6

  一、设计理念

  积累是创新的前提,新课程标准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有较丰

  富的积累;扩大知识面,增加阅读量;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进行字、词等知识的积累就是集米的过程,有了这个过程才可能有文章之炊。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在读万卷书的时候可以积累许多精词妙句,积累许多体式、结构、佳篇,似蜜蜂采蜜,广收博取。人们认为:语文能力的培养要经过一个死去活来的过程。其实死去的过程就是大量记忆、积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借词、借句,还能借气、借势,最终翻出新意。日常的积累越丰富,我们就越能汲取知识的养料,在运用中便会心有灵犀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就是死去活来之活来创新过程。因此,作为教师,应清楚地认识积累和创新的关系,大胆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积累。但是单单依靠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的积累是很有限的,授人以鱼,更要授之以渔,新标准也同样重视学生在学*中的方法的积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方法;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等。因此在语文学*中,教师教给学生更多的还应该是进行积累的方法。学生掌握了多种学*语文、积累语文知识的方法,在有教师时会学得更好,无教师的时候同样学得轻松。

  二、设计思路

  《桂林山水》位于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十册,它文

  质兼美,在谴辞造句上也富有特色,尤其适合学生进行朗读、背诵,进行知识、方法的积累。本文是精读文章,但通俗易懂,我用两个教时完成。

  第一教时:以学*课文,进行积累为主。

  第二教时:以理解写作方法,进行练笔为主。

  1、教学重难点的确立和突破

  因本文适合进行积累,而且本单元的训练重点也是指导学生进行背诵积累,所以本文的学*重点定位在学*列提纲背诵的方法和运用已学的方法进行积累。

  在第一教时中,穿插了富阳市小学乡土教材第十二册课文《中沙落雁》的了解学*,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在课外读懂它并不难,但要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里,读懂它显然是有困难的,尤其是一部分语文学*能力并不强的学生遇到的阻力更大。因此我采用文下标注释帮助学生达到读懂、理解文章的目的,在发给学生的学*材料下提供生字注音、难懂词语的注解等,不仅使学生更轻松、更迅速地进行了了解、积累,更让学生学*、积累一个新的阅读方法:运用文下注解来帮助自己阅读。

  2、教学方法的选择

  新标准要求注重培养学生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语文素养。在发

  展学生语言的过程中,要努力培养自能读书、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未来意识,激发创造力。

  大胆地把文章放给学生,采用以自主学*为主的学*方法。首先学生自主初读文章,要求学会生字、词语,读通课文,不能独立解决的写到黑板上,反馈时共同讨论解决,尽量使每个学生都能过好这一关,为学*课文内容打好基础。接着引导学生根据学*目标进行自主地深入学*文章,教师提供学*小目标,是为学生在选择学*方法、时间的'调控等方面充分自主的基础上,提供了学*导向,保证了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提高学*效率。接着是穿插学*课外选段《中沙落雁》,在介绍新的阅读的方法后,给予充分的时间空间学*,既积累了知识和方法,有对自己的家乡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最后是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喜好自行选择练*。

  纵观整堂课,学生绝大多数的时间都在大量积累知识、积累方法,尤其是比较明确地进行了方法的积累:已学背诵方法的交流;新的背诵方法的学*;通过理解感悟来提高朗读效果的方法的了解;运用文下注解来进行阅读理解的方法的初步感知等等,在学生大量进行词、句、篇的知识积累的基础上,更提供了他们课外进行广收博取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 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桂林,山水秀丽,是祖国锦绣山河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每年都有众多的游人慕名而来,领略其旖旎风光。去过桂林的人都会用一句话赞叹,那就是桂林山水甲天下!

  板书:桂林山水甲天下

  揭题:桂林山水

  进入情境

  理解甲字

  自由读题

  记住你是怎样读的

  激发兴趣和学*欲望

  为下面了解学*方法作好铺垫

  初读

  课文

  个别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适当引导、评价

  小结

  ① 读准生字读音,难写的生字在本子上写12遍。

  ② 用自己最拿手的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

  ③ 大声地读通课文。

  读不准的生字和自己不能独立解决的词语写到黑板上

  学*结果交流:

  ① 一起解决黑板上问题

  ② 说说你读懂了那些词语,掌握了哪些生字

  便于在反馈中交流,也使教师能及时掌握学生学*的具体情况

  再读

  课文

  提供学*目标

  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介绍背诵新方法列提纲背诵。

  小结,过渡

  小结方法:正确地理解文章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情感,产生共鸣。

  根据学*建议自主学*:

  注:不懂的用?标出

  读:大声朗读课文,争取有感情

  背:选择文中最欣赏的12个小节背诵。

  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进行背诵的?

  学*结果交流:

  ① 说说你遇到了什么困难,共同帮助解决。

  ② 自告奋勇读你欣赏的小节。

  ③ 指名背诵愿意站起来背诵的站起来美美地背你最喜欢的小节。

  ④ 说说你用了什么好办法背诵的?

  ⑤ 选择一个小节根据课后的提纲进行背诵。

  用一句话或几句话说说读了这篇文章后的感受

  再自由地读课题

  说说你两次读题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给予充分的学*时空,训练学生自主读书、自主积累

  使语言文字的训练扎实

  交流方法、促使积累

  积累新方法

  以情促领悟

  介绍新方法积累新方法

  拓展

  延伸

  提供学*资料

  介绍文下注解的用途

  小结方法:结合生活实际,结合文下注解来阅读理解

  学*课外选段《中沙落雁》

  思考:读了这段文章,你最想说什么?

  讨论交流:你还有什么收获吗?

  知识积累

  便于学生形成学*系统,也便于知识、方法的积累

  小结

  练*

  课堂小结 畅所欲言: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练*:(任选一题完成)

  ① 用所学的列提纲的方法再背诵一个小节文章。

  ② 画画桂林山水,贴到学*园地,合作组成桂林百里山水画。

  巩固方法

  加深理解文章内容,增添学*兴趣

桂林山水教案7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生字“漓、谰、瑕、翡、桨、峦、筏”。

  2.理解“竹筏、奇峰罗列、屏障、兀立、怪石嶙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细致观察的能力。

  2.训练学生学*作者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明确作者借景抒情的手法。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本文通过描写桂林山水的秀丽多姿,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培养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读文和品词析句,让学生感受桂林山水的美,陶冶学生的爱美情操,深人体会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二、学法引导

  1.预*:在学*新课之前,独立自学新课内容,搜集有关桂林山水的资料,独立解决生字词,熟读课文。

  2.课堂上自学与小组讨论相结合,在自学过程中运用各种圈点和批注的方法来阅读文章,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讨论、交流,发挥学生学*的自主性。

  三、重点

  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像其美景。

  2.运用多媒体技术,图文结合、品词析句,人情人境地朗读去体会。

  (二)难点

  学*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三)疑点

  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知道它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

  (四)解决办法

  通过课前预*和查找资料,反复入境地朗读去体会美景;通过教师介绍,小组交流讨论的方法来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在读读、议议、写写的过程中学*作者观察及表达方法。

  四、课时安排

  二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1.优美、舒缓的音乐伴奏带。

  2.“桂林山水”全景图及插图。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引导观察画面,谈感受。

  2.质疑问题,独立解决生字、新词。

  3.思考、讨论,勾画重点词句。

  4.再观察插图,发挥想像,进行表达练*。

  七、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图文对照,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

  2.培养想像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背诵课文。

  (二)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浮现画面,再想想人们为什么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三)教学过程

  1.检查预*导入。

  (板书课题)通过预*,谁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是什么意思?

  2.出示桂林山水图,指导学生按照先局部后整体、先山水后其他的顺序观察画面,谈感受(水*静、清澈,山姿态万千,远处云雾迷蒙,*处小船、竹筏浮在江面)。

  3.配乐范读全文、学生图文对照找出课文中与画面相对应的语句。

  4.按要求自读课文。

  (1)字音读准,解决生字的字音、字形、字义。

  (2)质疑问难。

  5.检查自读效果。

  (1)重点纠正下列字音:

  漓江

  波澜

  峰峦雄伟

  翡翠

  竹筏

  (2)解决新词,引导学生体会。

  竹筏——竹排,可当船用。

  泰山——在山东省中部,主峰玉皇顶在泰安县城北。古称东岳,海拔1524米,主峰突兀峻拔、雄伟壮丽。

  香山——在北京西郊。风景秀丽,以秋天的红叶著称。

  6.学*第二自然段。

  (1)出示“漓江水”的单幅图。

  看图,思考:漓江的水到底与别处有什么不同呢?

  多媒体显示“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如镜的西湖”同桌互谈感受。

  (2)自读这一段,概括一下漓江的水的特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静、清、绿)

  (3)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描绘出来的?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①带着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自读揣摩。

  ②指名读,并评点。

  ③配乐有感情地朗读。

  7.学*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文,出示画面。

  (2)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概括漓江的山的特点)。

  (3)小组交流,反馈。

  (4)全班交流自学成果,并解疑。

  ①体会“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屏障、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②多媒体展示漓江的山,再对比泰山和香山。

  ③学生自己总结漓江山的特点(板书:奇、秀、险)。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啊”的读法不同。

  真奇“啊”读ya

  真秀“啊”读wa

  真险“啊”读na

  8.出示“全景图

  (1)在欣赏了桂林的山水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2)走进课文,了解作者的感受。

  (3)在读了最后一段,你从这段话中感悟到了什么。

  体会“画卷”“连绵不断的画卷”“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4)此时,我们已被桂林山水的美丽、神奇所陶醉,带着对它的神往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练*背诵课文

  1.自背。

  2.交流背诵方法。

  (二)谈收获

  1.结合全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桂林山水的特点。

  2.学生以导游身份为大家深情地介绍桂林山水的美。

  3.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及课文的写作结构。

  (1)作者的写作方式:抓住特点,层次井然。课文按观察的顺序,采用“总——分——总”的方式,开头先用“桂林山水甲天下”总的赞美桂林山水,然后分述了山和水的特点,最后概述山水的全景,层次井然。

  语言优美、合理想像,写出了景物的特色。文中运用了衬托和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实现了桂林山美、水美,并展开合理想像,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也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2)课文结构:

  课文按总起——分述——总结的方式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作者为什么去观赏桂林山水。

  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观赏漓江的水。

  第三段(第3自然段):写观赏桂林的山。

  第四段(第4自然段):写桂林山水之美。

  4.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漓”:右边是“离”最后两笔是“乙”和“、”。

  “澜”:右边“门”里是“柬”。·

  区分“瑕”与“暇”

  “峦”与“恋”

  “桨”与“浆”。

  (三)总结、扩展

  1.总结

  今天,我们一同领略了桂林山水的美好风光,体会到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名不虚传。

  2.读了本课,你可能被桂林山水的美深深感染.可以试着吟一首诗或者写几句话,表达自己的感受。

  八、布置作业

  1.写一段话介绍当地的一处风景,使读的人能了解这处景物的特点。(可以选用本课的句式或词语)

  2.阅读《自读课本》中的《墨城的云和月》。

  3.读下面的句子,先解释带点的词,再写出句子的意思。

  1.桂林山水甲天下。

  甲:————

  2.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碧:————

桂林山水教案8

  教学要求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学*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2.学*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具准备

  挂图、投影或电影、录像;生字生词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同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进行范读,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尔后让学生谈感受。

  (二)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找出来读一读,导入学*第一自然段。“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三)观赏漓江的水(学*第二自然段)。

  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的漓江水

  问:漓江的水与别处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可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波涛汹涌的大海,以帮助学生理解“波澜壮阔”;展示风光旖旎的西湖,以帮助学生理解“水*如镜”。)

  2.归纳漓江水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的。

  (特点之一“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特点之二“清”。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绿”。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翡翠:绿色的硬玉,有光泽。无瑕:没有斑点,非常纯净。)

  3.体会最后一句

  4.练*朗读,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注意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

  (四)观赏桂林的山(学*第三自然段)

  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桂林的山 2/3

桂林山水教案9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漓江、无瑕、翡翠、峰峦、屏障、竹筏、波澜壮阔、水*如镜、连绵不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4.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学*课文1-2自然段,了解桂林山水总的特点和漓江水的特点。

  3.对照课文观察图,学*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学*《桂林山水》这一课。桂林是世界闻名的游览胜地。那里的山青,水秀,洞奇,石异,园美。桂林山水甲天下道出了她独特的美和人们对她的由衷赞叹。

  1.出示书中插图(或投影);

  2.播放《桂林山水》录像;

  3.教师范读课文;

  4.学生谈谈感受。

  (二)学*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大家思考:文中哪些词语引起我们对桂林山水的向往呢?这一段在全文起了一个什么作用?

  2.重点体会“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提示:这里的都字,道出了桂林山水在人们心中的位置。那么,桂林山水是不是人人赞美呢?还要我们在亲身感受后才能得出结论。“甲天下”就是天下第一,本段作者抓住了桂林山水总的特点,在文中起了总起的作用。)

  (三)学*第二自然段

  1.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

  2.默读课文,用笔画出漓江水的特点,想一想课文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

  3.交流讨论

  静: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感觉)

  清: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视觉)

  绿: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想象)

  板书:

  4.体会词语和句子。

  投影:“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是什么句?说说无瑕、翡翠的意思。

  这是比喻句,从色彩和质地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美。无瑕:没有一点斑点,非常纯净;翡翠:一种绿色的硬玉,有光泽。)

  5.练*朗读,读出漓江水的美来,读出对漓江水喜爱赞美之情。

  6.检查朗读,注意指导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中啊的正确读法。

  (四)作业:

  1.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2.朗读第三、四自然段。

桂林山水教案10

  一、教材简析

  《桂林山水》是四年级下册中的一篇的精读课文。课文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先总体提出“桂林山水甲天下”,再分别对桂林水和山的特点进行了形象生动的描写,最后又用“这样的山围绕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和“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两句总结,使读者对桂林山水产生了一个完整的美好的认识,既照应了课文开头,又丰富了“甲天下”的内涵。

  二、教学目标

  (l)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美的情感。

  (2)学会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学会按提纲背诵课文。

  (3)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15个词语的意思。

  (4)能仿照句式写景物。

  三、教学重点、难点

  学*课文2、3自然段,学会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学*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写一处景物,是教学的难点。

  四、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举一反三法、朗读体会法

  五、教具准备

  小黑板、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要带大家到一个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桂林去玩。我想,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云雾迷蒙,那里的绿树红花,一定会使你以为走进了迷人的画卷。同学们,想不想去领略那神奇秀丽的桂林风光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桂林山水》。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I .出示《桂林山水》的图片,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桂林山水的奇丽风光,课文语言的优美。

  2.出示小黑板,提出预*要求:

  (1)读通课文,自学生字、词。

  (2)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 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

  (3)课文可分几段? 依据是什么?

  3.检查预*情况,轮读课文。

  4.学生质疑问难(教师根据疑难归纳有价值的问题) 。

  (三) 举一反三学课文,品词赏句悟感情。

  1.学*第一自然段。

  齐读第一自然段,提问:

  “桂林山水甲天下”是什么意思?

  它和全文有什么关系?

  在一定的语境中辨析近义词“观赏”与“欣赏”。

  2.精读第二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

  ①用“。。。”圈出写漓江水的特点的词语。并用“~~~”划出具体描写特点的句子。

  (2)学生汇报:漓江水的特点是:水:静清绿

  (3)具体描写这个特点的句子是: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①这时教师用小黑板出示句子:

  漓江的水真静,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比较这两个句子,体会一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②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试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这组句子,体会漓江水奇异的美。理解“瑕”、“翡翠”的意思。

  ③思考: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漓江的水写得这般奇丽?

  ④补充句子,选喜欢的说一说。

  1、街道上的人真多啊, 2、校园真安静啊, 3、早晨的空气真清新啊,4、花朵真香啊, (4)课文第一句还写了大海、西湖,它们美在哪儿? 这一段写漓江的水,为什么还要写大海、西湖?

  学生交流汇报后,教师小结:作者运用了对比、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把漓江水的静、清、绿的特点描绘得非常生动、形象。

  (5)小结学法。刚才我们感受了漓江的秀丽风光,是通过什么方法学*的? 讨论后板书:读——找——品——诵“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自悟学法,使学法得到真正迁移,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用“读、找、品、诵”的学*方法,自学第三自然段。

  1、重点放在理解词语的意思上。

  2、借助图片老人山、骆驼山、巨象山,让学生形象地感受桂林山有什么样的特点。(山:奇、秀、险)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加深学生对桂林山的美的感受和热爱。

  4.学*第四自然段。

  以读代讲,让学生划出描绘整幅画卷的词语,想象整幅画卷的形象。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境。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桂林山水真是一幅美丽的画卷呀。

  5.指导朗读,激**感。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描述生动、形象,有利于朗读训练。再次创设情境,指导学生朗读全文,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四) 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1.复*阅读提示,明确训练重点。

  2.出示段意。

  3.学生归纳、讲评。

  (五) 总结全文,指导背诵。

  1.按照板书,小结全文。

  2.运用课后思考题3提供的提纲,指导背诵课文。

  学生练*背诵。通过自由背、同桌互背、指名背、分组背等多种形式,达到背诵的目的。

  (六)、作业布置:仿照本文的写作特点,描写一处景物。

  (七)、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 水:静、清、绿 山:奇、秀、险 (画卷)


小学语文《桂林山水》优秀教案 (菁华3篇)(扩展6)

——《桂林山水》的优秀教案 (菁华3篇)

《桂林山水》的优秀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读下列词语:

  漓江 无瑕 翡翠 峰峦雄伟 屏障 竹筏 波澜壮阔 水*如镜 连绵不断

  2.情感目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美的情感。

  3.技能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领悟作者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排比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

  课文的二三自然段分别具体讲述了桂林水的特点和山的特点,理解用对比突出水美山美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对课文最后一段内容的理解和作者感情的体会。

  [教具设计]

  DVD光盘

  [设计特色]

  在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流程]

  一、巧用视频,开课激趣:

  1、播放万里长城、颐和园图片,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对美景的向往,从而引入课题。

  教师边展示桂林地区图边解说: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的山水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就让我们乘上竹筏小舟,一起驶入那美丽的山水画卷当中吧。

  2、(播放桂林山水视频)让学生观看桂林山水视频,让学生用一句话说出画面的内容?(生自由发言3-4个)

  二、自主学*,整体感知课文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可以用我们以前学过的几种学*课文内容的方法中选择你喜欢的,也可以自己创造新方法。一会儿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学*成果。

  2、小组学*(播放3分钟轻柔舒缓的音乐)

  三、选用视频,品读课文,感悟山水之美

  导语:同学们学*得很认真。接下来就让我们开始今天的桂林之行吧!现在我们把刚才的学*做一个汇报,哪个小组先来汇报?

  (一)巧用视频,诵读水之清碧

  1.先让学生感情朗读汇报的课文,再谈谈自己的感受

  2.其他同学谈感受。(此时适时播放桂林的水视频让学生进一步感悟漓江水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3.播放漓江水特点的句子,指导学生朗读。(学生朗读时,让学生参与评价)

  (1)学生朗读,师生评议,教师进行示范。

  出示: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2)老师指导学生齐读。

  (3)指导学生诵读。教师提示:表现三种情感,第一种水静是欣慰;第二种水清是惊喜;第三种水绿是赞叹。

  4.指导对比写法的运用,突出漓江水别具一格的美

  (播放图片:1、波澜壮阔的大海,2、水*如镜的西湖,碧绿的漓江水)

  漓江的水有漓江自己的美。漓江的水静、清和绿。

  总结板书:说西湖说大海,不是说漓江比它们都好,是各种景物各有各的好,各有各的美,漓江的三个特点,第一个静。(教师板书“静”)第二个什么?(教师板书“清”)第三个什么?在课文表达绿的时候,还用了个什么词?(引导板书“碧”)

  (二)精选图片,品读山之秀奇

  1.学生汇报读书方法,读读汇报的课文。(师出示桂林山的画面,学生逐个朗读。)

  2.学生谈感受。

  3.指导朗读课文。(出示课文内容,生读课文)

  课文: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重点指导:(1)读桂林的山的奇要表现出一种内心的惊叹。

  (2)指导“啊”的音变规律。

  小结:同学们,由此可见,作者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功夫多深啊!如果我们把这些词语能在今后的写作中活学活用,同样的,就能提高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4.对比写法,突出桂林山独具特色的美。

  泰山、香山与桂林的山进行比较,得出:桂林的山是奇、秀、险。

  本环节总结:通过刚才的学*汇报,老师觉得你们真聪明,第一,能运用学过的学*方法学*课文,举一反三的能力强。第二,发言积极,朗读有感情。老师为你们的进步由衷感到高兴!希望你们继续努力。

  (三)感悟山水组合美

  1.学生汇报课文的最后一段

  学生读课文。(播放山水相依视频)

  让学生谈感受。(通过视频播放让学生感悟山水相依,谁也离不开谁。)

  理解课文最后一句。

  (齐读)“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谈山水相依的桂林给我们的感受。

  (播放视频)坐在船上,行驶在漓江里,桂林山水那独具特色的美,真是令人流连忘返。

  2.指导朗读,边朗读边谈感受。

  四、宣传策划,创意展示。

  1.赞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甲天下,作者用了这样一篇文字优美的文章来赞美了桂林,老师用了一首诗来赞美她,你们想用什么方式来赞美桂林呢?那请大家开动脑筋,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广告语、对联、诗、歌曲等等,来赞一赞这如诗如画的桂林山水吧!

  2.先小组讨论,再全班汇报。

  (师作诗)慕名观赏荡轻舟,静水清流碧悠悠。奇峰竞秀拔地险,山水相依画中游。

  3.让学生欣赏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播放视频)

  五、课堂总结

  学生谈收获:通过学*,你有哪些收获呢?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在这节课中,同学们用到的学*方法是:(生齐答:有感情地朗读、找特点谈感受)好了,这一课还有什么问题吗?

  六、作业设计

  1.请把自己对桂林山水的赞美写下来。

  2.搜集有关桂林山水的景点图片,办一期桂林山水图片展。

  总结语:同学们,桂林既有令人陶醉的自然风光,也有梦幻般神奇的境界。它是我国著名的风景游览胜地,它不愧是我国自然风光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我们国家的骄傲。希望同学们有机会,亲自到桂林山水中细细游览。

  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

  漓江 静 清 绿 舟行碧波上

  甲天下

  桂林山 奇 秀 险 人在画中游

  原因 特点 感受

《桂林山水》的优秀教案2

  一、导入

  课文,学*首节。

  1、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甲”是什么意思?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

  2、为什么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呢?桂林的山水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下面我们就一同去桂林游览一下,让我们一起走*桂林的山,走*桂林的水,相信游完后,你会有一个满意的答案的。

  二、初步感知桂林的山水。

  先让我们伴着优美的音乐,来欣赏一组精彩的桂林山水图片。

  演示:“配乐欣赏”。

  欣赏同时教师做以下文字说明:桂林的山美,水也美,瞧!青山浮水,绿水映山,这山,这水是那么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了桂林甲天下的美景。

  这是螺蛳山,它多像是一只倒扣着的大海螺啊!

  象山的夜景多美丽啊!

  这是苹果山,它像不像一只又大又圆的苹果。

  烟雨朦胧的漓江,又是另一番景象。

  这是雪狮岭,一只多么伟武的大狮子啊,仔细看它的眉眼都依稀可辨呢!

  绿山绿水,让人觉得好像走进了仙境。

  嗬!一只多么逼真的大骆驼!

  美丽的象山,它可是桂林的象征哟!

  二、加深对山水特点的理解。

  一)让我们从桂林的美景中回来,回到课文中,先来了解美丽的漓江。

  1、介绍漓江:如诗如画的漓江是桂林山水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发源于桂林市东北兴安县的猫儿山,它如同一条秀丽的玉带般一路流经桂林、阳朔,一直到桂林东南部的*乐县,全长有170多千米。

  如诗如画的漓江之所以这么美丽,是因为它有三个特点,你们能在课文中找出吗?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静、清、绿)]

  学生齐读描写三个特点的句子。

  2、静。

  1)请同学们来看插图:看,漓江的水是那么静,水面上几乎没有一丝波纹,简直就像是......,你能不能用一个比喻句来形容一下漓江水的静?

  演示:“桂林的水”。(点击略缩图可放大)让同学们体会漓江不的静。(漓江的'水多静啊,像不像一面镜子?山的影子是那么清晰地投在水中。)

  2)朗读指导:漓江的水多静啊,你能把有关句子读一读吗?朗读指导。(注意“真静啊”,作者发自内心的由衷的赞叹)

  3)在多次指名读后齐背。

  3、清。

  1)漓江的水很清,(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到底清到什么程度呢?书上只有概括的文字介绍,同学们肯定觉得不够形象!想知道漓江的水到底清到什么程度吗?

  2)先请同学们来看一幅图片,演示“水中倒影”(在课件中把鼠标放在两幅图片的中间,会出现详细的说明文字。通过这幅图片的欣赏,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漓江水的清。)

  3)看了图片,同学们对漓江水的“清”有了很直观的感受,让我们再来看一组具体的数字吧?

  演示“对比图”: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漓江的水整整比黄河的水清了1000倍,漓江真可谓是水清见底,游鱼可数,景色如画。

  4)朗读指导:漓江的水清不清?那么我们该怎样朗读来表现呢?

  5)齐背。

  4、绿。

  1)“无瑕的翡翠”是什么意思?

  2)演示:“半边渡”(在课件“桂林的水”部分中,还有其它的图片,教师可根据需要展示,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桂林水的三个特点。)

  桂林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植物的生长,所以山上长满了绿色植物,山是绿的,把水也映绿了,看,多绿的水,像不像无瑕的翡翠?

  5、连读描写三特点句子。

  这是几个句子?一个还是三个?

  简要说明本自然节首尾两句,齐读全段。

  6、本节小结,演示:连续欣赏。(在课件“桂林的水”部分点击画面中间的动画。)

  二)了解桂林的山。

  1、过渡:漓江的水那么静、那么清、那么绿,真是太美了,不过你可别只顾了低头看水,而望了抬头看*美不胜收的山呀!桂林山的特点是什么呢?

  [板书:(奇、秀、险)]

  2、奇。

  1)齐读“奇”一句。

  演示“桂林的山”:“象山”、“骆驼山”、“苹果山”、“雪狮岭”。(欣赏这些图片时,把鼠标放在图片的中间部分,会有说明文字出现,如不想让学生看到,请不要把鼠标放在中间)

  语言补充:朝板山、九马画山、八仙过海、月亮山、孙悟空吃仙桃等等。(需要有关这些山的文字说明,请到我的专辑中下载)

  其实又岂止是这些,桂林奇特的山看也看不完,说也说不尽。此时此刻在我们的心中只有七个字,那就是“桂林的山真奇啊!”

  2)指导朗读。

  2、结合七幅图片,让学生理解山之“秀、险”。

  3、连读三个特点的句子。

  三、理解“连绵的画卷”,总体了解桂林山水。

  1、教师接读:(这样的山......连绵的画卷)

  “这样的山、这样的水”指哪样的山、水?(围绕、倒映)再加上......,真是美上加美,秀中添秀,像走进这哪儿?

  2、理解“连绵的画卷”。

  [板书:连绵的画卷]

  什么是“画卷”,“连绵不断”是什么意思?

  演示:地图。

  由桂林到阳朔83千米的漓江,像一条青绸,如一条绿带,盘绕在*万点峰峦之间。一路上风光奇丽,奇峰夹岸,青山浮水,碧水萦回,真犹如一幅百里的画卷。说它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一点也不过份。

  3、齐读全段。

  4、“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5、再次演示:“配乐欣赏”:看看你有没有在“画中游”的感觉。

  四、《桂林山水歌》

  桂林的山水如诗如画,下面老师要为你们介绍一首诗《桂林山水歌》,这是诗是著名诗人贺敬之写的。我们一起来看看诗人眼中的桂林山水是怎么样的。

  演示:“桂林山水歌”,结合学生特点运用灵活的手段,让学生通过读感受诗中桂林山水的美。

  五、总结升华。

  1、本文写了什么?表现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2、你游过桂林吗?你游过什么地方?(让学生畅所欲言,赞美祖国美丽的山河)

  桂林美景83千米,一幅多么宏伟的连绵的画卷啊,可这83千米,在我们伟大的祖国960万*方千米的国土上,它又是那么微不足道,我的祖国美丽的山河又岂止在于桂林山水,像刚才同学们说的......,都是我们美丽山河的组成部分,我们的祖国是多美丽,我们为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国家而感到自豪。

  3、欣赏“带”字:最后老师请你们来欣赏桂林最精彩,最奇特的一道风景线。

  演示:“鉴山楼石刻”

  让学生根据课件提出的问题充分讨论,找学生代表来回答,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结合学生回答,总结结束全课。

《桂林山水》的优秀教案3

  教学要求:

  ⒈通过朗读、背诵课文,了解桂林美丽的山水,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啊”的音变,读好比喻句及排比句。

  ⒊学*通过对看到的、感到的、想到的进行描写的方法,把句子写具体。

  ⒋学会本课10个生字,积累词语。重点理解“拔地而起”、“连绵不断”、“波澜壮阔”、“形态万千”、“危峰兀立”等词。

  ⒌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朗读,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体会课文是如何把它们写具体的。根据句子结构及句式的特点把握语调及语速。掌握“啊”的读音。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⒈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出示),因此,我们乘着木船,荡舟漓江,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⒉“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

  ⒊下面,我们要随着作者的视线,一起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在“山”和“水”下作重点记号··)

  二、自学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⒈出示表格:

  前字韵母 “啊”的发音 举例

  a、o、e、i、ü ya 真绿啊、真奇啊

  u、ao、ou wa 真秀啊

  n na 真险啊

  ng nga 真静啊、真清啊

  ⒉出示自学要求:

  ⑴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⑵你觉得课文是按什么结构来写的?思考怎样给课文分段;

  ⑶桂林的山水有哪些特点?请用小圈圈出。

  ⒊检查自学

  ⑴指名四人朗读

  ⑵你觉得课文是按什么结构来写的?给文章分成四段。

  板书:总起分述总结

  ⑶桂林的山水有哪些特点?板书:水:静清绿山:奇秀险

  请你用文中引用的一句古诗来总结文章。板书: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完成板书提纲:

  总起:甲天下

  静

  水 清

  桂林山水 分述: 绿

  奇

  山 秀

  险

  总结: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三、导学第二节

  ⒈分小组自学课文第二节,从以下几个方面把课文读懂:

  词义,结构(分层),修辞手法,语言文字,朗读语气等等,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来学*,谈谈学*的体会,也可以提出不懂的地方,在大组交流时提出。

  目的:读出感情,理解语言文字,作者是怎样把漓江水的特点写具体的。

  学*方式:读读、议议、圈圈、划划

  等一会儿老师还要请你们交流一下你们是怎样来学*课文的,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学*的方法、步骤。

  ⒉交流学*情况:

  ⑴词义:波澜壮阔、无瑕等

  ⑵分层:三层

  ⑶修辞手法:引读

  第一句用“波澜壮阔的大海”和“水*如镜的西湖”跟漓江作比较,强调漓江的水有独特的美。第二句具体写漓江水“静”、“清”、“绿”三个特点。其中的“真”,是的确、实在的意思。

  (作者为何在“静、清、绿”前加上一个“真”字,后都带个“啊”字?通过朗读,体会“真”写出程度。“啊”抒发作者喜悦、赞美之情。)

  对这三个特点,作者用感觉或用比喻来具体说明,并把它们组成一组排比句,文字优美,富有节奏,给人的印象鲜明、深刻。

  最后一句写出江水之静。

  ⑷描写角度:引读

  “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动态的角度写;

  “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透明度的角度写;

  “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从色彩的角度写。

  ⑸引读,说说你怎样读出语气,交流并指导朗读。

  “静,清,绿”三字要读重音,在“静得、清得、绿得”后要有小停顿,以突出后面补充说明得部分。读这三个分句,音量要渐大,读出层层推进得感觉。

  朗读这一节,首先要把握*稳、清新的基调,其次要运用重音、速度等技巧,传递出对内容的理解第一句是全节的总起句,读时要*稳,声音可略低,“却从没看见过”、“这样的”读重音。第二句要掌握重音和停顿。最后一句是再次写感觉,以突出漓江水的“静”,读时渐轻、渐缓。

  读好排比句,注意节奏,几个“像……”要一气呵成。

  个读,齐读。

  ⑹质疑,解疑

  ⑺小结你们小组是用什么方法来学*课文的?

  【读课文→分层→找特点→怎样写具体(读读议议)→有感情朗读】

  ⒊背诵第二节,根据板书自背,互背,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把课文背出来的。

  (记关键词,列提纲,记每句第一字……)

  ⒋检查背诵

  四、布置作业

  ⒈抄写词语;

  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⒊背诵并默写第二节。


小学语文《桂林山水》优秀教案 (菁华3篇)(扩展7)

——《桂林山水》优秀教学教案 (菁华3篇)

《桂林山水》优秀教学教案1

  一、创设情景,诱发美

  1、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祖国的东西南北中,处处都有迷人的景色。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处你印象最深的景色?

  学生介绍自己印象最深的景色

  (设计意图: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积累,使学生感受到语文就在生活中,是那么可亲可*,从而使学生产生学*兴趣。)

  2、师:今天,我们来欣赏桂林山水。(板书课题:桂林山水)桂林山水给你怎样的感受呢?(播放桂林山水录像片)

  学生欣赏,然后谈感受。

  (设计意图:有声有色的录像是真实的生活情景的再现,给了学生直观形象的情景,调动起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了学生学*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感知美

  1、师:这么美的景,怎能让人不喜欢呢?下面请同学们朗读课文,从文字中去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我相信同学们能读得好!遇到难读的地方,向同桌请教,并多读几遍。(此遍朗读,目的在于让学生读正确、读流畅)

  2、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学生:

  1、自由读

  2、同桌互读,相互正音

  3、把自己读得最满意的地方读给小组的同学听。

  4、回答:桂林山水独特的美。

  (设计意图:

  1、学生边读边感知课文,既强化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自学能力。

  2、“让学生把自己最满意的地方读给小组里的同学听”,这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享受激励、鼓舞和鞭策,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丰富的情感体验。)

  三、探究课文,品味美

  (一)、读中感受美

  1感受“水”美

  (1)、播放多媒体课件: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如镜的西湖和漓江的水。(学生凭借感官从画面比较中感受漓江水的独特美。)

  (2)、你能把漓江的水美美地读出来吗? (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读)

  (3)、说一说: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漓江的水静、清、绿。)

  2、感受“山”美

  (1)、用多媒体课件先后展示: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和桂林的山。(学生凭借感官从画面比较中感受桂林山的独特美。)

  (2)、你打算怎样来读桂林的山呢?(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读文)

  (3)、播放课文配乐(学生配乐读文)

  (4)、说一说: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桂林的山奇、秀、险。)

  3、感受“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境界美

  (1)、播放录像片断:游客成竹筏畅游桂林山水的情景。(学生感受情境

  (2)、假如你也乘着竹筏荡游在桂林山水之中时,你想把那般情景描述一番吗?请带着你的感情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学生配乐朗读)

  (3)、说说“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思。(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谈)

  (设计意图:学生观看桂林山水的课件和录像,给了他们活生生的生活情景,学生就产生了初步的感受,然后重点让学生读课文,而且是让学生自己揣摩着读,做到了让学生在读中品味语言,在读中和作者的心灵对话,不仅能感受和再现作品的情思美感,还能体验到语言的节奏美、音韵美、文气美。在读中,学生充分感受到了课文的语言和意境的美,做到了让学生在读中探究文本之美。)

  (二)画中亲历美

  师:通过同学们对桂林山水画面的感受,对描写桂林山水文字的朗读,在你们的头脑中,一定有了许多美好的画面,那就动手画一画吧!画完后交流一下。(学生自由作画并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作画,学生又一次亲历语言文字,进一步理解了课文内容,在交流中相互探究促进,对桂林山水的美有了更进一步的感受。)

  (三)、说中体会美

  1、师:同学们,桂林的山水如此美不胜收,大家都很喜欢吧?你们也想赞美一下桂林山水吧?那就请同学们为桂林山水美言几句吧!可以是自己创作的小诗,可以是几句发自肺腑的感言,也可以引用名言或诗句。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赞美桂林山水。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赞美桂林,不仅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体验,让学生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更是在组织表达情感的语言中探究到了文本之美。)

  四、启发想像,创造美

  1、假如你是桂林山水的导游,你怎样想游客介绍桂林山水的美?

  2、学生自主组织导游词并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让学生进行转换角色、运用语言的训练,从而为将来走向生活进行的一次很好的锻炼,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活跃了学生思维,启发了学生创新。)

  五、欣赏诗歌,升华情感

  师:桂林山水是一副奇丽的画卷,是一首抒情的歌曲,是一段旖旎的诗篇,是一处温柔的仙境,让我们一起欣赏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老师朗诵,并配以画面展示)

  学生欣赏诗歌

  (设计意图:深化主题,升华情感)

  六、自主质疑,拓展延伸

  1、学了课文,你还有什么问题?

  2、观察一处风景,并用生动的语言描述。

  小组交流,然后小组代表汇报组内还未解决的问题,并全班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语文学*和身边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使学生的探究得以扩展)

《桂林山水》优秀教学教案2

  一、教材分析

  本文的作者使用了诗一样美的语言,描绘了我国奇丽的景色,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真可谓是一篇写景抒情,情文并茂的佳作。

  文章的层次清晰,结构完整。全文是按总起——分述——综合的顺序写的。先总写桂林的山水甲天下,然后写漓江的水之美,再写桂林的山之美,最后一段总结观赏印象。第二节和第三节,采取了基本相同的结构和句式,表现了一种整齐的美,复沓的美,写法上很具特色,其次,文章首尾呼应,突出了中心,使文章结构十分严谨。

  作者对桂林的山水,观察得很细致,因而抓住了景色的特点,在具体地描写中,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并运用了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把独特的姿容描绘了出来,把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展现在读者面前,令人心驰神往。

  此外,文章遣词造句简洁优美,各段之间衔接自然、紧密,文章虽短小,读后使人回味无穷。

  二、教学要求

  1、通过读、背,领会课文描写的意境,使学生得到美的陶冶,激发他们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通过观察比较,概括事物特点的方法,并学*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

  3、复*比喻句。学*通过对看到的、感到的、想到的进行描写的方法,并把句子写具体。

  4、学会生字,理解“危峰兀立”、“形态万千”、“波澜壮阔”、“连绵不断”的意思。

  三、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检查生字词预*情况,正音正字。

  2、通读全文,了解大意。

  3、学*第一、第二小段。

  教学进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在我们伟大祖国的北方,有闻名于世的万里长城,在祖国的南方广西的东北部,也有一处闻名于世的风景区,同学们知道是哪儿吗?(板书:)

  (二)检查字词预*情况,正音正字。

  1、在学*课文以前,先看一看大家生字词掌握的情况。(出示小黑板)

  2、为生字注汉语拼音,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指导学生抓住生字特点,分析字形,掌握字形。

  3、比较“翡翠”两个字。两字中都有“羽”,要注意,写在下面作底时,羽字有钩;写在上面作头时,羽字无钩

  4、比较多音字“卷、佛、蒙”,通过组词使学生掌握上述三字在课文中的读音。

  (三)指名朗读全文。(要求读准字音)。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

  作者按什么顺序写观赏的?(作者按观察顺序,分为四段写的。先写作者为什么观赏,再写观赏桂林的水,接着写桂林的山,最后写对的总印象。文章是按:总起——分述——综合的顺序写的)

  (四)分析理解内容:

  1、读第一小段。说说“观赏”一词是什么意思?(观赏:观察、欣赏)

  2、美好的事物才会吸引人去观赏,作者观赏的是什么?(观赏的是桂林的山水)

  为什么桂林的山水吸引作者去观赏?(因为甲天下。甲是居第一。之秀丽是天下数第一的)

  归纳:第一小节开门见山,写出作者为什么观赏桂林的山水。

  3、读第二小段,想一想,作者为什么先写水?(因为作者泛舟漓江,离水最*,看得最清)

  4、作者泛舟漓江之上,为什么不落笔就写漓江的水,而要先写大海和西湖?(作者本意是要写漓江的水,却先用简略的语言写出大海具波澜壮阔之美;西湖具水*如镜之美,它们各有特色,这样写的目的是为了用映衬的手法,把漓江之水的特点表现出来,给读者留下更深的印象)

  5、作者用了哪些词语强调了漓江的水更有特色?(“却”字是转折词,表明作者不写大海,也不写西湖,而要写漓江。“从没”二字表明漓江的水不同于一般的水,作者游历虽广,但“从没”见过这样的水,说明漓江的水更具特色,更美)

  6、认真默读课文,指出漓江的水有些什么特点,用简练的词概括一下。(漓江的特点是“静、清、绿”)

  这三个字虽点出漓江水的特点,但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吗?(不能,因为写得不具体,没说明程度、样子)

  课文用了什么句式,具体写出了漓江水的特点?(作者用了一个包括三个分句的排比句,具体写出了漓江水的特点静、清、绿)

  7、熟读这个排比句,体会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漓江水的?(静:本来江水流动,却让你感觉不到,可见静的程度。清: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水清明、纯净。绿: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无瑕:瑕,玉上的斑点。这是一个比喻句,写出漓江水绿得纯,绿得美,绿得可爱)

  8、作者泛舟漓江,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是漓江的水静。最后一句“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说明了这种感受)

  归纳:作者抓住了漓江水的特点,具体描写了它静、清、绿。

  9、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第二小节,并体会文中所描写的意境。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学*第三、第四小段。

  2、朗读全文。

  3、填空练*。

  教学进程:

  1、指名朗读第一、二小段,并概括段意。

  2、指名读第三小段,大家考虑:这段的写法和哪段相似?(与第二小段相似。作者本意是写桂林的山,却从“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入笔,也是用映衬的手法,突出桂林的山别具一格)

  3、指导学生自学第三小段。根据第二小段描写水的方法,分析一下作者是怎样描写山的。(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边在书上划出有关词句)

  组织大家发言讨论,进行归纳:

  先抓住桂林山的特点:“奇、秀、险”,再具体进行分析。奇:拔地而起,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开头两句正面描写,中间一连打了三个比喻,最后以“形态万千”收拢。“形态万千”的意思是:形状、姿态多种多样。写出了桂林的山突兀峥嵘,座座山仿佛是大自然的造型艺术的杰作)

  秀:翠绿的屏障、新生的竹笋。(比喻突出了桂林的山色特点,苍翠欲滴,色彩鲜明)

  险: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危峰兀立的意思是:山峰高耸直立)

  归纳:这一段作者同样用了一个包括三个分句的排比句,写出了桂林山的三个特点:奇、秀、险,而这三点分别从山形、山色、山势进行了具体的描写。每个分句都是通过丰富的想象,使用了恰当的比喻。读起来生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4、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小段,并体会文中所描写的意境。

  5、指名读第四小段。这段写了什么?(写的是作者观赏获得的总印象)

  “画卷”是什么?(有画轴的大画,卷起来称画卷。课文指桂林优美的风景像画儿一样)

  为什么作者最后用了“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样两句诗来概括?与开头一句关系如何?(作者把桂林的山、水、云雾、绿树红花、竹筏小舟融合在一起,用一个长句子写出来,勾勒出一幅彩色图。作者泛舟漓江,如入画中,并把读者也领入那无限美妙的境界中去了。结尾诗句与开头诗句前后呼应,使文章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

  归纳:本段写出结合的美景。

  6、要求学生朗读全文,要亲切、抒情,并领会文中描写的意境。

  7、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

  本文描写了奇丽的景色,赞美了“甲天下”,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感情。

  8、小结本课的写作特点:

  本文的层次清晰,结构严谨。开头先总起“甲天下”,然后分述漓江的水、桂林的山,最后把山水结合起来,加以概括。首尾呼应,突出了中心。

  本文观察仔细,抓住景物的特点,加以具体描写。想象丰富,比喻生动,作者又使用了诗一样的语言,借景抒情,使文章的字里行间充满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眷恋之情。

  填空练*:(出示小黑板)

  1、漓江的水真( )啊,( )得让你( );漓江的水真( )啊,( )得可以看见( );漓江的水真( )啊,( )得仿佛那是一块( )。

  2、桂林的山真( )啊,一座座( ),各不相连,像( ),像( ),像( ),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 )啊,像( )的屏障,像( )的竹笋,色彩(),( )水中;桂林的山真( )啊,( ),怪石( ),好像一不小心就去栽倒下来。

  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熟练地背诵课文。

  3、抄课文第三节中的比喻句,说说它们各把什么比作什么?

  4、仿照课文描写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写法,先概括抓住特点,然后具体描写,写校园或公园环境特点。(片断练*)

  板书设计

  四、教学提示

  1、这是一篇散文,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好教材。在本文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到语文韵律的美,文章结构的美,以及祖国山河壮丽的美,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本课教学中要通过词句的理解,让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例如: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从而体现桂林山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的壮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理解能力。

  3、本课教学中要加强朗读指导,在掌握本文结构特点的基础上指导背诵。

  4、要使用电化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如幻灯、录音等。

《桂林山水》优秀教学教案3

  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这是一篇描写桂林山水景色的文章,文章用优美的文字给我们展现了一幅“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画面,让我们感受到了祖国山河的壮美,激发了学生对祖国山河美景的热爱。

  学*目标:

  1、认识8个字,会写11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用相同句式写一段话。

  重点难点:

  学*运用排比句式,了解分号的用法,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

  设计思路:

  本课主要采取了自读交流与写作相结合,让学生充分感悟桂林山水美如画这一画面。接着让学生运用课文中学到的描写景物的方法,来练*写其它景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课文配乐磁带。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桂林山水的画面。

  想一想:愿不愿和老师一块走进这连绵不断的画卷,一起去畅游这儿的山山水水呢?

  二、自读交流感悟语言

  1、自由练*朗读课文,边读边在动脑中浮现画面。

  2、指名学生配乐朗读,组织学生交流对课文总的印象和感受。

  3、小组合作探究:课文是怎样描写桂林的山、桂林的水的?

  4、师生共同参与朗读比赛,引导学生感受桂林山水美如画。

  三、转换角色运用语言

  同学们,桂林山水如此美丽,大家游完了桂林山水,我相信你一定也想赞美这桂林山水吧。

  生:这里的山和水太美啦!我非常喜欢这儿。

  生:桂林山水甲天下真是名不虚传!我们祖国的山河是那么的壮丽美好,我多么自豪呀!

  生:桂林的山山水水深深吸引了我,这是多么令人向往呀!

  教学反思:学生畅所欲言谈谈对学*课文后的感悟。

  四、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文中喜欢的词语。

  2、练*用相同句式来写一段描写景物的话。

  教学反思:

  读与写相结合,让学生运用课文中写景的方法来练写描写其它景物的*作。


小学语文《桂林山水》优秀教案 (菁华3篇)(扩展8)

——《桂林山水》优秀教案 (菁华5篇)

《桂林山水》优秀教案1

  第一课时

  一、揭题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从课本上到桂林去游览一下,好吗?

  (板书课题)

  现在请翻开书,听老师读读课文,看看桂林山水怎样美。

  (范读课文)

  这篇课文你们喜欢吗?

  二、初读课文

  1、请你们认真地读一读。老师有两个要求:

  第一,要弄清每一小节课文写的是什么?

  第二,用一句话概括每个小节课文内容。

  (生自学课文)

  2、交流:

  我们先来弄清课文写的顺序,课文先总的写桂林的山和水,然后分别写桂林的水怎样,山怎样,最后又总的写桂林的山水怎样。全文顺序是先总后分再总。谁能用一句话把课文内容概括出来?

  (桂林山水甲天下)

  (板书:甲天下)

  桂林的山水甲天下的“甲”是什么意思?

  桂林山水甲天下,就是说桂林的山水是最好的,最美的,是第一的。它像美丽的图画。你们看(示放大图),桂林的山水多美!谁说说?

  你们观察得很仔细。你们想想,刚才大家这样认真地看,可以用个什么词来说?(观赏)

  对。欣赏桂林山水,一般都可以换上“观赏”。比如说欣赏水*如镜的西湖,也可以说观赏水*如镜的西湖。但是有时候,可以用“欣赏”的句子却不能用“观赏”代替。比如说我欣赏音乐,不能说我观赏音乐。为什么?

  (因为观赏是看,欣赏可以是看,也可以是听)

  三、教学漓江的水

  现在我们来观赏一下漓江的水。

  1、先看图,再读读书。看看漓江水怎样美,主要的特点是什么?大家读书的时候,要学会把主要的意思抓住。这一节课文有哪些词语把桂林的水的'特点写了出来?找出这些词,画上这样的符号“。。。。”。

  (生自学,教师巡视)

  2、交流:静 、清 、绿

  漓江的水静、清、绿。有谁能用几个词把这三个字连接起来,把写漓江水特点的几个字组成一个句子。

  (交流)

  刚才同学们用一些词,把几个词连起来成为一句话,这句话就是这小节的内容。如果我们告诉人家:漓江的水又静又清又绿,能让人感到漓江水很美吗?假如我们把静、清、绿三个字重叠起来,怎么说漓江的水美?

  把静、清、绿几个字重叠起来,语气加重,就使人觉得漓江的水很静、很清、很绿。

  我们看到漓江的水这么美,感叹起来,该怎么说?

  这三句,大家说得很有感情。现在请你们念课文中的这句话。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念轻声,拖长声音,然后把声音压*。

  (示范)

  (再念)

  好多了。第二句漓江的水真清,看得见底,要念出清得见底的意思来。“清”字先向上扬一点,再轻轻拖一下。

  (师范念)

  绿,是很美,念时要念出美的意思来。

  很好。用感叹句,把我们对漓江的爱表达出来了。书上就用感叹句来写的。光感叹能把漓江水怎么静、怎么清、怎么绿告诉人吗?

  (不能)

  漓江水静到什么程度,清到什么程度,绿到什么程度,要补充说明。你们看书,我念上半句,你们念下半句。

  (略)

  我们也可以来写几句这样的句子。

  (出示)

  ⑴ 公园里的花香。

  ⑵ 树林里的空气清新。

  ⑶ 校园里干净。

  书上说漓江的水静得(读),漓江的水清得(读)这是一个怎样的情景呢?现在我们就来一次遐想旅行,江边有只小船在等我们。我们坐上这只小船荡舟漓江,观赏着漓江的水。现在你们眯着眼,看着漓江的水,想想它怎么静、怎么绿。

  (播放《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曲子)

  你们感觉到怎样?

  漓江的水不光静,不光清,还很绿。你们看这句:绿得像无瑕的翡翠,“翡”字上面是什么字,下面是什么字?

  (上面是“非”字,下面是“羽”字)

  翡翠是什么?

  是玉石。这种玉石是很绿的。玉石上面如果有一个斑,那叫什么?

  (瑕)

  漓江的水像一块玉石,无斑斑点点的叫什么?

  (无瑕的翡翠)

  像无瑕的翡翠,漓江的水就这么美。现在请女同学念,大家体会这种感情。

  现在老师另念几句写漓江水的句子,意思和书上的一样,只是说法不同。你们比比看有什么不同,哪种说法好。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也很清,连江底的沙石也可以看见。

  这里的江水又绿,绿得像无瑕的翡翠。

  这样写美不美?为什么?

  书上用了排比句,什么是排比句?书上把写漓江水美的意思的内容,排成一串句子,这些句子的结构是差不多的。这样可以加强语势,给我们很深的印象,这就是排比句。运用排比句的写法,就把这种又静又清的气势写出来了。谁能把这种气势念出来?

  生:(齐念)

  这节写漓江的水,写到这儿,老师有个问题,这段是写漓江的水的,那么从第二节开始就写“我们荡着小船……”可以吗?为什么要写“看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如镜的西湖”?

  (写大海和西湖,可以衬托出漓江水又静又清又绿)

  是这样。这样才使我们知道桂林的水甲天下。现在请大家念这句话。

  “波澜壮阔”就是大海里的波涛很大,一个接一个,气势很大,“水*如镜”的“如”是什么意思?

  水静静的,很*,就像一面镜子。这些句子是衬托的,怎么念?

  这节写什么?(写桂林的水静、清、绿)

  这节写桂林的水的特点。写桂林水甲天下。

  现在请一个同学读一、二两小节课文。

  四、练*

  今天我们学了排比句,我请你们做个小作业:

  示小黑板:

  我爱大海、西湖和漓江的水,这是一个句子,大家把它说成个排比句。可以先说个简单的,比如“我爱大海”……

  我爱波澜壮阔的大海,我爱水*如镜的西湖,我爱又静又清又绿的漓江水。

  这节就学到这里,下课。

  第二课时

  一、揭题

  上一节课,我们观赏了桂林的水,这一节课,我们再游桂林的山。桂林的山怎样美呢?让我们读课文第三小节。请大家读两遍。第一遍读懂,有不懂的做上“?”记号。第二遍要抓住重点。把表示桂林山的特点的词语画下来,记上这样的符号“。。。”,大家在下面学。

  (交流)

  二、教学桂林的山

  1、(出示)桂林的山是一座一座分开不连在一块的叫什么?

  (各不相连)

  你们看,这些山的形状像什么?

  (像老人,像骆驼,像大象)

  (指老人山)

  你看这老人像在干什么?

  我们再看骆驼像在那干什么?

  我看到这骆驼,就会产生一个联想,想到它跪着等人,等我们干什么?

  你们再看这只象在干什么?

  桂林的山的形状有的像老人,有的像骆驼,有的像大象,变化很多,句子中用哪个词来形容?

  (形态万千)

  “万千”什么意思?

  桂林的山拔地而起,形态万千,书上用一个什么词来概括桂林的山?

  (奇)

  (板书:奇)

  怎么奇呀?就是刚才说的那些。桂林的山奇是一个特点。这里的“奇”字当什么讲?是不是奇怪?

  (很少见的)

  桂林的山的样子,在别的地方很少见到。这里的山就是奇特。这奇特的山峰叫什么峰?(奇峰)

  这样的奇峰一座座的排列着叫什么?

  (奇峰罗列)

  “罗”是什么意思?

  “罗”是散开,“列”是排列。这些山峰散开地排列着,就叫奇峰罗列。

  大家把这句念一下。

  (生齐念)

  桂林的山这么奇特,我们要告诉没去过的人,怎么说呢?

  (用两种不同的语气念让学生比较哪种好后,用手势指导学生朗读)

  在桂林,还有很高很陡的山(画又高又陡的山),这山又高又陡,很险,叫什么山?

  (危山)

  这个“危”在这里怎么说?

  (危险)

  字典上有三个注释:

  出示小黑板:

  ⑴ 不安全。

  ⑵ 损害。

  ⑶ 高的陡的。

  危山兀立中的“危”用哪个注释对?

  又高又陡的山峰就是危峰。又高又陡的山耸立着叫什么?

  (危峰兀立)

  在桂林,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一座座各不相连的山,还可以看到重重叠叠的怪石山(画怪石重叠的山),书上用一个什么词来说山石重重叠叠?

  (怪石嶙峋)

  (出示)嶙峋本来的意思是山石重重叠叠。石头、山石重重叠叠就叫怪石嶙峋。从危峰兀立、怪石嶙峋这两个词中,可以看出桂林的山还有什么特点?桂林的山真险啊。

  2、指导朗读:

  怎样念才体现出桂林山势险?

  (念课文)

  这句写桂林的山险。这个“险”是危险吗?

  (说山陡)

  刚才我们把不懂的词语学会了,同时也了解到桂林山的奇和险。桂林的山除了奇和险之外,还很秀。秀是什么意思?

  (是美的意思)

  “秀”可以组成哪些词表示美?

  秀就是指美。你们看(指放大图中的山),这山像绿色的屏障,“屏障”就是屏风。一折一折的(做手势助说)打开可遮住后面的东西。这山像屏风一样挡住后面的景物。现在请一个同学指着图说说桂林的山怎样秀,哪些像屏风,哪些像竹笋,色彩怎样明丽,怎样倒映水中。

  我们念念这个句子。

  (师生同念课文)

  学*第二节课文时,我们知道了在写漓江水之前的几句话是衬托的话,写桂林的山之前的这几句也是衬托的话。找出来读一读

  这里有个“峰峦雄伟”怎么讲?

  这节课文,写桂林的山奇、险、秀,写出了山的特点。说明桂林的山──

  (生:甲天下)。

  三、教学最后一小节

  现在我们看课文最后一小节还写了什么景物。谁来念一下课文?

  最后一节课文,还写了哪些景物?

  (写了绿树红花,竹筏小舟、迷蒙的云雾)

  (念课文)就这么简单几笔从空中云雾迷蒙,写到山间绿树红花,再写到江畔竹筏小舟。这样几笔简单的描写,就把桂林点缀得更加美了。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是不是这么(用手势画个方块)一张画?

  画卷是长长的卷起的画。可以展开,展开(用手势演示展开状),再展开,叫什么?

  (连绵不断)

  对。下面还有一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我们坐上小船在碧波上游荡,看到*美丽的景色,我们就像在美丽的画中游览一样。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呢?让我们作一次遐想旅游。

  (边欣赏音乐边读课文)

  四、深化课文

  假如我们现在到了桂林,登上拔地而起的奇峰。看到这儿山青水秀,我们想说一句什么话?

  这时你们只想到桂林的山水吗?我们的祖国很大,像桂林这样的山水各地都有。我们的看到桂林山水,就会想到祖国的山山水水。“山水”又可以怎么说?和哪些形容词搭配来表示祖国山河的美?

  (山河秀丽、大好河山、江山多娇、锦绣河山)

  谁能从中选一个词组,说一句话表示祖国山河的美?

  (祖国的河山多壮美!)

  改成感叹句会吗?再加重语气,改成反问句,会吗?

  学*了桂林山水,我们知道祖国山河秀丽,更加深了我们对伟大祖国的热爱。

  五、练*

  下面请大家做两个作业:

  1、找出课文中写山写水的词,归好类抄写。

  2、检查你们自学生字的情况,请你们填这几个词。

  (出示小黑板)

  (抽一生上讲台填写,填写完讲评)

《桂林山水》优秀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读下列词语:

  漓江 无瑕 翡翠 峰峦雄伟 屏障 竹筏 波澜壮阔 水*如镜 连绵不断

  2.情感目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美的情感。

  3.技能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领悟作者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排比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

  课文的二三自然段分别具体讲述了桂林水的特点和山的特点,理解用对比突出水美山美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对课文最后一段内容的理解和作者感情的体会。

  [教具设计]

  DVD光盘

  [设计特色]

  在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流程]

  一、巧用视频,开课激趣:

  1、播放万里长城、颐和园图片,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对美景的向往,从而引入课题。

  教师边展示桂林地区图边解说: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的山水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就让我们乘上竹筏小舟,一起驶入那美丽的山水画卷当中吧。

  2、(播放桂林山水视频)让学生观看桂林山水视频,让学生用一句话说出画面的内容?(生自由发言3-4个)

  二、自主学*,整体感知课文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可以用我们以前学过的几种学*课文内容的方法中选择你喜欢的,也可以自己创造新方法。一会儿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学*成果。

  2、小组学*(播放3分钟轻柔舒缓的音乐)

  三、选用视频,品读课文,感悟山水之美

  导语:同学们学*得很认真。接下来就让我们开始今天的桂林之行吧!现在我们把刚才的学*做一个汇报,哪个小组先来汇报?

  (一)巧用视频,诵读水之清碧

  1.先让学生感情朗读汇报的课文,再谈谈自己的感受

  2.其他同学谈感受。(此时适时播放桂林的水视频让学生进一步感悟漓江水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3.播放漓江水特点的句子,指导学生朗读。(学生朗读时,让学生参与评价)

  (1)学生朗读,师生评议,教师进行示范。

  出示: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2)老师指导学生齐读。

  (3)指导学生诵读。教师提示:表现三种情感,第一种水静是欣慰;第二种水清是惊喜;第三种水绿是赞叹。

  4.指导对比写法的运用,突出漓江水别具一格的美

  (播放图片:1、波澜壮阔的大海,2、水*如镜的西湖,碧绿的漓江水)

  漓江的水有漓江自己的美。漓江的水静、清和绿。

  总结板书:说西湖说大海,不是说漓江比它们都好,是各种景物各有各的好,各有各的美,漓江三个特点,第一个静。(教师板书“静”)第二个什么?(教师板书“清”)第三个什么?在课文表达绿的时候,还用了个什么词?(引导板书“碧”)

  (二)精选图片,品读山之秀奇

  1.学生汇报读书方法,读读汇报的课文。(师出示桂林山的画面,学生逐个朗读。)

  2.学生谈感受。

  3.指导朗读课文。(出示课文内容,生读课文)

  课文: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重点指导:

  (1)读桂林的山的奇要表现出一种内心的惊叹。

  (2)指导“啊”的音变规律。

  小结:同学们,由此可见,作者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功夫多深啊!如果我们把这些词语能在今后的写作中活学活用,同样的,就能提高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4.对比写法,突出桂林山独具特色的美。

  泰山、香山与桂林的山进行比较,得出:桂林的山是奇、秀、险。

  本环节总结:通过刚才的学*汇报,老师觉得你们真聪明,第一,能运用学过的学*方法学*课文,举一反三的能力强。第二,发言积极,朗读有感情。老师为你们的进步由衷感到高兴!希望你们继续努力。

  (三)感悟山水组合美

  1.学生汇报课文的最后一段

  学生读课文。(播放山水相依视频)

  让学生谈感受。(通过视频播放让学生感悟山水相依,谁也离不开谁。)

  理解课文最后一句。

  (齐读)“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谈山水相依的桂林给我们的感受。

  (播放视频)坐在船上,行驶在漓江里,桂林山水那独具特色的美,真是令人流连忘返。

  2.指导朗读,边朗读边谈感受。

  四、宣传策划,创意展示。

  1.赞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甲天下,作者用了这样一篇文字优美的文章来赞美了桂林,老师用了一首诗来赞美她,你们想用什么方式来赞美桂林呢?那请大家开动脑筋,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广告语、对联、诗、歌曲等等,来赞一赞这如诗如画的桂林山水吧!

  2.先小组讨论,再全班汇报。

  (师作诗)慕名观赏荡轻舟,静水清流碧悠悠。奇峰竞秀拔地险,山水相依画中游。

  3.让学生欣赏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播放视频)

  五、课堂总结

  学生谈收获:通过学*,你有哪些收获呢?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在这节课中,同学们用到的学*方法是:(生齐答:有感情地朗读、找特点谈感受)好了,这一课还有什么问题吗?

  六、作业设计

  1.请把自己对桂林山水的赞美写下来。

  2.搜集有关桂林山水的景点图片,办一期桂林山水图片展。

  总结语:同学们,桂林既有令人陶醉的自然风光,也有梦幻般神奇的境界。它是我国著名的风景游览胜地,它不愧是我国自然风光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我们国家的骄傲。希望同学们有机会,亲自到桂林山水中细细游览。

  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

  漓江 静 清 绿 舟行碧波上

  甲天下

  桂林山 奇 秀 险 人在画中游

  原因 特点 感受

《桂林山水》优秀教案3

  一、复*导入。

  师:同学们,让我们再次走进桂林山水。学*第一段时,我们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生:桂林山水的美真的“甲天下”吗?(师在题目下板书:甲天下?)

  师:上节课我们欣赏了漓江的水,它是那么的……那么的……那么的……

  生:静、清、绿。(师逐一板书)

  师:让我们看着美丽的漓江,深情地赞赞它!(多媒体映示漓江美景)

  生:(深情吟诵第二自然段)

  师:欣赏着如诗如画的漓江,我们不由得赞叹——桂林的水

  生:甲天下!

  师:这时,我们心中一半的疑问已解除了。(顺势擦去半个问号)那么,桂林的山是否也同样“甲天下”呢?请大家学*第三自然段。首先回忆一下上节课中第二自然段的学法。

  生:初读,找出特点;

  精读,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或印象最深的那个特点,圈圈划划,写写体会;朗读表达。

  二、导学第三自然段。

  师:用第二自然段的学法快速学*第三自然段。

  生:(自学第三自然段)

  师:开始交流。课文写了桂林山的那些特点呢?

  生:奇、秀、险。(师板书)

  师:你对哪个特点最感兴趣或印象最深?谈谈体会。

  生:桂林山的“险”留给我印象最深。因为它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真是太险了!

  师:这么险的山峰高高矗立着,课文中用了一个词语来形容——

  生:危峰兀立!

  师:看,这就是危峰兀立!(多媒体映示独秀峰高高矗立的画面)

  能把这个词语读好吗?想象一下,你站在山脚或山顶!

  生:危峰——兀立!(读得很到位)

  师:这“危”就是——

  生:险!

  师:多险?

  生: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师:能把这句话读好吗?

  生:生读得入情入境。

  生:桂林山的“奇”给我的印象最深。它奇在拔地而起,而且各不相连;奇在它的形态千奇百怪。

  师:体会得非常全面!

  生:我们*时见到的山峰往往都是连绵起伏的,而这里的山峰却是一座座独立的。很少见,很独特!

  师:这就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多媒体映示相关画面)能把它读好吗?

  (生读词语)

  生:这里的山峰形状很多,而且十分奇特!

  师:课文中好像就写了三种形状呀?(作怀疑状)

  生:不,还有好多好多!

  师:好!那就请大家联系我们在课间看过的录象,或者展开丰富的想象,来把形态说具体些!

  “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示意学生一一说下去)

  生:像苹果,像神笔,像羊角,像骏马,像竹笋,像猴子,像紫金冠,像“童子拜观音”……

  师:许许多多的形状,数不尽,说不完,这就是——

  生:形态万千!

  师:这么多奇形怪状的山峰矗立在那里,这就是——

  生:奇峰罗列!

  师:哪些同学对这“奇”感兴趣了?把这句话读好。

  (生读句子,很投入)

  生:我对“秀”特别感兴趣。因为翠绿的屏障和新生的竹笋我都很喜欢。屏障本来就很美,翠绿色的,那就更美了;竹笋,说明那山尖尖的,很有趣!

  生:我尤其喜欢那“新生的竹笋”,充满了生机,充满了活力,很可爱!

  师:在你眼里,这山都活了!(很动情地肯定)两位同学体会得那么好,能把自己感悟到的读出来吗?

  (生读得声情并茂)

  师:同学们,桂林山的一个特点就足以让我们欣赏,品味,如今,它集这些特点于一体。难怪作者要这样赞叹——

  生:我攀登过……游览过……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即第三自然段第一句话)

  师:是峰峦雄伟的泰山不够美吗?是红叶似火的香山不够迷人吗?而是……

  生:桂林的山实在太美了!跟它相比别的山就逊色了。

  师:因此,我们说,桂林的山——

  生:甲天下!

  师:还有不同的感悟吗?

  师:学到这里,我们可以把余留的半个问号完全擦去了。(擦除剩下的半个问号)

  三、导学第四自然段。

  师:孤立地看,桂林的水很美,桂林的山也很美。山绕水,水映山,山水相映成趣,浑然一体!看——(播放剪辑的与课文内容相符的有关镜头)

  师:这样的山……这样的水……再加上空中……山间……江上……(教师作适当提示,生根据画面描述——)

  生:围绕着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云雾迷蒙,绿树红花,竹筏小舟……

  师: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一幅画!

  生:应该是“连绵不断的画卷”,书上也是这么写的!

  师:你们说的没错。可用画来形容眼前的美景,也没错啊!(师作迷惑不解状)

  生:漓江的水静、清、绿,桂林的山奇、秀、险,特点很多,所以要用“连绵不断的画卷”来表达。

  师:哦?这些特点都是孤立开来的?

  生:不是!它们应该是浑然一体的!

  生:因为这里的山很多,这里的水很长,这样的景色既看不完,也看不厌,说不尽道不完。所以要用“连绵不断的画卷”来表达。

  师:是啊!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从桂林城到阳朔,航程有80多公里,这一路的风景怎是一幅画所能画完的呢?

  (出示小黑板:“连绵不断的画卷”)

  能把它读好吗?

  (生读得有声有色)

  师:难怪作者赞叹——(多媒体映示相关文字)

  生:“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师:当代著名作家贺敬之这样深情地赞美桂林山水——

  (多媒体映示《桂林山水歌》开头部分的诗句,师生深情吟诵)

  师:云中的神呵,雾中的仙,

  生:神姿仙态桂林的山!

  师:情一样深呵,梦一样美,

  生:如情似梦漓江的水!

  师:水几重呵,山几重?

  生:水绕山环桂林城……

  师:是山城呵,是水城?

  生:都在青山绿水中……

  师:同学们,诗很美,课文中的语言也同样很美!让我们好好地读读课文的最后一段,老师给大家配上音乐。

  (生各自练读,指名配乐朗读,根据画面提示试背)

  师:同学们,此时此刻,我们真想由衷地赞叹——

  生:桂林山水甲天下!

  师:我们心中的问号早已荡然无存,此刻,取而代之的是——

  生:感叹号!(异口同声地)

  (师在“桂林山水甲天下”之后加上重重的感叹号)

  四、结升华,抒情表达。

  师:同学们,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在欣赏桂林美景后创作了诗歌散文来赞颂它。唐代大诗人韩愈曾这样写道:“水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此时此刻,你也一定很想来赞一赞吧!

  (学生在插图旁写话)

  生:桂林山水甲天下,绿树红花山水间。云雾迷蒙围山顶,竹筏小舟荡漓江。

  师:刘佳敏成小诗人啦!祝贺你!(带头鼓掌,其他学生也以掌声祝贺)

  生:奇峰、秀山、险石,是桂林的山;如镜、如练、如玉,是漓江的水。山围水,水映山,怎能不叫人感叹!(王姬)

  师:散文化的语言!如果把“感叹”换成“赞叹”,更合适。

  生:碧水*如镜,翠山尖似笋。空中云雾飘,江上小舟荡。(黄科)

  生:连绵不断桂林山,*如银镜漓江水。青山绿水两相和,如痴如画不愿归。(王佳沁)

  师:桂林的山连绵不断吗?还有,老师只听说过“如痴如醉”“如诗如画”。改改看,好吗?

  生:拔地而起桂林山,*如银镜漓江水。青山绿水两相和,如痴如醉不愿归。

  生:山绕水,水映山,云雾迷蒙桂林的山。绿树红花山间缀,竹筏小舟江上飘。(曹一丹)

  生:桂林山水甲天下,山水风光无虚名。云雾迷蒙绕山头,绿树红花满山谷。桂林因其山水翠,成为千古之胜地。(徐敏诚)

  师:想不到,我们班竟会有这么多的小诗人!我知道,还有很多同学想交流。那么,就请誊写在练笔本上,让老师好好欣赏。

  五、解结构特点,迁移写作方法。

  师:同学们,正因为作者善于发现美,才让我们尽情地欣赏到了桂林山水的美。那么,在这节课的学*中,你发现美了吗?

  生:我发现课文中的语言很美。在描写山水的特点时,句式都差不多的。

  师:这种写法叫做排比。

  生:我还发现在写特点时,都是先概括讲特点,再把特点写具体。

  师:很会发现!(多媒体映示语句框架:真啊,__________。)

  你能试着用这样的句式来说几句话吗?下列话题供大家参考。

  (多媒体映示:

  家乡的银杏树真啊,__________。

  大兴安岭的岭真啊,__________。

  我们的校园真啊,__________。

  今天的天气真啊,__________。)

  生:今天的天气真热啊,热得我整天呆在空调里走不出去。

  生:今天的天气真热啊,热得连小狗都伸着舌头直喘粗气。

  生:今天的天气真冷啊,我穿了羽绒服还直打哆嗦。

  生:我们的校园真静啊,静得能听到绣花针掉落到地上的声音。

  师:哦,这么夸张?用来描写安静的教室比较妥当。

  生:家乡的银杏树真粗啊,三个人拉起手来,才能把它围住。

  生:家乡的银杏树真高啊,有四层楼那么高。

  生:大兴安岭的岭真多啊,在疾驰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也没看完。

  师:说得真好!说明大家能熟练运用这样的句式了。大家不但能发现美,还能运用美。老师还发现另外的美呢?

  看,课文以“桂林山水甲天下”作总起,然后分别写水和山的美,最后总写山水相映成趣浑然一体之美,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作总结。这就是典型的“总—分—总”结构。

  (师边陈述边将板书用线条联结起来,让学生感受文章的结构之美。)

  六、布置作业。

  师:课后作业——

  1、背诵课文;

  2、练笔:写写感受或运用典型句式写几句话。

《桂林山水》优秀教案4

  【教学目的】

  1、运用自制CAI课件展示画面,让学生感受桂林山水之美,提高同学们的观察力、理解力和想象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3、抓住静、清、绿、奇、秀、险,理解桂林山水的独特美,学*──分──总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1、图文结合,理解波澜壮阔、水*如静、峰峦雄伟、拔地而起、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屏障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画面展示和朗读,品味桂林山水的秀美。

  3、想像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景象。

  【教学难点】

  1、图文结合,理解波澜壮阔、水*如静、峰峦雄伟、拔地而起、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屏障等词语的意思。

  2、对观察到的及合理的想象能流畅地表达出来。

  【教具准备】

  自制多媒体计算机课件(高亮度投影设备或大屏幕彩电一台和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激发学*兴趣

  出示课件:放一些风景胜地的图片(红叶似火的香山,峰峦雄伟的泰山,神奇峻秀的黄山。水*如镜的西湖,波澜壮阔的大海,幽深壮美的三峡) ,让学生初步感知祖国河山是如此多娇。

  师谈话:同学们看了录像,有很多同学又喜欢去旅游,到过很多地方,知道了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景色优美壮观。有无数名山大川像一颗颗珍珠撒落在祖国大地上。这节课老师带你们到以山水秀丽闻名的广西桂林去旅游,欣赏那里的秀丽风光。好不好?(好)请同学们边听朗读看画面,边想: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出示课件,配画配乐的课文范读,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桂林山水之美,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二、看图、欣赏、理解、学文

  (采取变序法教学)

  的确,桂林山水非常美,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美景的?

  1、学*第二自然段:

  ⑴ 初读,整体感知:

  自读课文,学生质疑。你读懂了什么?把不懂的提出来与同学交流。

  ⑵ 观察,以说代读:

  运用CAI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漓江水的独特美。

  出示:静、清、绿画面各一幅,指导学生具体观察漓江水的特点。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把水的特点说具体。

  ⑶ 精读,理解重点:

  勾画书上具体描写漓江水特点的句子。反复读,找出重点词语体会漓江水的美。理解句子: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作者把什么比喻成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师小结:作者把水比喻成无暇的翡翠,写出了水的颜色,是闪光的绿、透明的绿、迷人的绿、醉人的绿,贴切而精妙,这不仅仅只是比喻漓江水的绿,也是对漓江水静、清、绿三大特点的综合描绘,使我们对它的爱幕之心油然而生。

  ⑷ 深读,相互交流:

  讨论:如果我们把这句话改一改,好不好?为什么?

  出示课件:比较句子具体描写的好处:

  ①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② 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自读句子,交流所得。

  ⑸ 品读,充分感悟:

  漓江水的美,我们真的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让我们用朗读来表达对它的喜爱之情吧!

  (轻声读、个别读、集体读、闭上眼睛试背)

  真美呀!别说作者连我们在座的人都被陶醉了,当作者从美景中醒过来,才发觉自己的船在前进,作者是从什么地方感觉到船在前进的?

  本段小结:

  这一段作者通过仔细观察,抓住了水的特点,具体写出了漓江水的奇特美。

  2、总结学法,学*第三自然段:

  刚才我们学第二自然段时是怎么学的?师生一起总结学*方法,课件出示学*方法。并用这种方法自学第三自然段。

  思考:第三自然段描写的是什么?抓住了哪些特点怎样写具体的?

  (分组讨论)

  出示课件:让学生直观感受山的奇异、秀丽、险峻。根据课文结合画面,汇报讨论结果。学到这里你想对桂林的山说点什么?

  小结: 这一段具体形象地写出了山的特点。桂林的山奇异到山山不同,峰峰各异,秀丽得像苍翠壮美的屏风,像新生的竹笋;危险得叫人简直不敢站在它的下面,兀立的怪石好像时刻会栽倒下来。

  (指导学生入情朗读)

  3、学*第四自然段:

  桂林的山、漓江的水都那么奇特,那么美,如果把它们合二为一,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学*第四自然段。

  师范读,生思考:

  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齐读一二两个分句,想想这样的山,这样的水指什么样的山,什么样的水?这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出示课件:山围绕水,水倒映山的画面,让学生理解山水交融的景象。

  那么桂林山水的迷人之处就只表现在这些地方吗?出示课件:让学生具体形象地感知桂林山水之美所表现的地方。

  作者游览了桂林山水,他最深的感受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4、学*第一自然段:

  正因为这里山美、水美,山水交融,加上绿树红花,竹筏小舟,更是优美奇绝,无与伦比,天下第一,所以,人们都赞美地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甲什么意思?甲天下呢?人们为什么会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三、小结,回归整体

  学生看着课件上的板书总结:因为作者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才乘船去游览,然后,具体写出了漓江水静清、绿,桂林山的奇、秀、险,最后写出作者的感受,这里确实美,美如画,不愧为甲天下的美称,前后照应,结构十分完整,作者是采用什么结构来描写的?

  这篇课文,作者通过仔细观察,抓住了桂林山水与众不同的特点,运用比喻联想等手法,运用总──分──总的结构,把桂林的秀丽风光展现在我们眼前,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四、迁移训练,发散思维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去游览了甲天下的桂林山水,老师根据它的特点写了一首诗,我们一起来读读。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看法?我们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名胜数不胜数,现在你们都是小诗人,请把你知道的风景胜地根据它的特点也写一首小诗。

  (交流学*)

  五、说话练*

  桂林山水非常美,我最喜欢( ),因为( )。我真想( )。

  结束语: 同学们,桂林这里之所以山清水秀,景色迷人,是因为桂林的人民保护好了桂林的山水,中外游客珍爱桂林山水,我们家乡的巴岳山也非常美丽。我们要热爱她,保护她,让我们的家乡更美丽,让我们祖国的天更蓝,山更秀,水更清。

《桂林山水》优秀教案5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知道桂林山水的特点,初步了解桂林山水形成的原因。

  2、初步感受桂林山水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对推动当地社会发展的作用。

  3、通过本课的学*,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课前调查,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课堂展示,教师帮助学生归纳、提炼,提升学生的桂林山水的认识,激发学生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对探索大自然的浓厚兴趣。

  教学难点:

  了解桂林山水的成因。

  教学准备:

  1、学生根据教师要求收集有关桂林山水特点的图片、文字资料。

  2、制作反映桂林山水成因的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幅员辽阔的祖国大地上,有着数不清的美景胜境。先看看山吧。著名的五岳是各具特点,还有天下第一山——黄山、难识真面目的庐山等座座都令人流连忘返;再看看水,浩浩荡荡、滚滚东流的第一大河长江,中华民族的摇蓝黄河振撼人心,秀美的`西湖,明镜般的天池又让人心旷神怡。正是这样的山山水水将祖国大地装典得格外美丽。(课件展示1)

  二、新授

  第一部分:了解桂林的地理位置、历史、名称由来。

  1、既然我们要去桂林游玩,首先就要了解一些桂林的基本情况。请同学们打开课前老师发的阅读材料。阅读材料上的这段话就是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先请大家:

  (1)读一读这段文字

  (2)指一指:地图中桂林的位置

  (3)算一算:桂林距今有多少年的历史。20xx+214-1=2214年

  (4)说一说:桂林名称的由来

  可以个人完成,也可以互相讨论。

  2、学生回答,老师相应补充:

  (1)请学生来指图。(评价)能不能再给大家说说桂林在哪个自治区,在什么方位?

  (2)桂林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她不仅是驰名中外的风景旅游城市,从古至今还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云集在此,所以又有“文化城”的美称。早在1982年就成为了国家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

  (3)大家想象一下,金秋时节,在郁郁葱葱的桂树掩映下的桂林,不时飘来阵阵桂花的香气,真是令人心醉呀!

  3、过渡:同学们桂林的名字美,她的风景更美!所以古往今来,人们都称赞“桂林山水甲天下”。谁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评价)那么究竟是什么让桂林山水可以称得上是天下第一呢?

  第二部分:感觉桂林秀山、清水、奇洞的景色(教学重点)

  1、请同学们打开书P115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这个问题。

  正是独具特色的秀山、清水、奇洞构成的锦绣画卷使的桂林山水甲天下。

  2、那么,桂林的山究竟是如何秀美?水是怎么清澈?洞又有多奇特呢?同学们想不想去看一看?好的。课前我们班同学已经分成了三大组,每一组围绕一个主题,按照老师给出的自学提纲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进行了学*。现在就要请三组同学分别来给大家介绍自己的学*成果了。比一比,哪一组介绍的最好。

  (1)我们就按照顺序,首先请第一组来介绍山。

  师总结:好,让我们用掌声感谢第一组的介绍。现在我明白了“诸峰如笋拔地起,碧玉含翠竖云端”的含义了。桂林的山真是神姿仙态,婀娜秀丽啊!

  (2)接着请第二组同学给我们介绍水。

  师总结:同样也用掌声感谢第二组的介绍。不知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刚才他们在介绍漓江的水时仍离不开讲桂林的山,是吗?其实这正是桂林山水的独特之处,秀山围绕着清水,清水倒映着秀山,山水融为一体,相得益彰。所以才会形成“百里漓江,百里画廊”的奇观!现在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两句诗句,来体会它的含义“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

  (3)最后再请第三组来介绍洞。

  师总结:我们也要感谢第三组的介绍。这奇幻多姿的岩洞被人们称为瑰丽无比的“艺术宫殿”,真是名符其实!我想无论是谁看到这种神奇的景像都会叹为观止的!可以说桂林的奇洞美石为桂林山水锦上添花。

  3、刚才三组同学介绍得都很精彩,真是分不出谁最好。通过你们的介绍已经让我们感受到了山的秀美、水的清澈和洞的神奇,领略了“三绝”的绝妙之处。大家想想,单独着桂林的山、水、洞都已如此美,如果三者浑然一体,那将是多么妩媚多妖,仙境般地桂林风景啊!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看段录像,整体地欣赏一下桂林美景。(看录像,课件展示2)桂林山水真是太美了!难怪人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三部分:探索桂林仙境的奥秘(教学难点)

  1、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桂林秀美的山、清澈的水、奇特的洞、美妙的石是怎样形成的呢?我们一起去初步探索桂林仙境的奥秘。

  (1)请大家看书P116-117桂林仙境的奥秘这一部分的2、3自然段,先自己读读,再讨论讨论:桂林山水形成的二个必不可少的条件是什么?

  *石灰岩:它是形成桂林山水的基础,可以说没有石灰岩就没有今天的桂林山水。

  *含有二氧化碳水:CO2水;(教师板书)

  (2)关于这两个必不可少的条件有没有问题要提?

  学生提问,教师归纳为两个问题。①什么是石灰岩?②石灰岩是怎么形成的?③什么是石钟乳、石笋?

  (3)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动画演示。(课件展示3)

  ①看一段动画介绍。现在有没有明白什么是石灰岩,它是怎么形成的了吗?今天桂林的山、水、洞、石就是由石灰岩发育而来的。

  ②为什么要含有CO2的水?桂林的雨水中为什么含有CO2?含有CO2的水是怎样使石灰岩形成桂林的山、水、洞、石?接下来我们来解决这几个问题。请大家继续看动画介绍,答案就在里面,仔细听认真看呀!(课件展示4)

  ③什么是石钟乳、石笋、石柱?看动画介绍。(课件展示5)

  (3)小结:同学们,你们看,含有CO2的雨水,既像一位雕塑家,又像一位美容师。经过几百万上,把石灰岩塑造、打扮成了繁花似锦、千姿百态的山、峰、洞、石,形成了桂林的仙境。

  2、同学们现在一定觉得大自然特别神奇,的确大自然充满了无穷的奥秘,等待着你们不断地增长知识去控索。刚才我们解决了大家提出的一些问题,还有一些问题也很容易值得探索,大家如果有兴趣,课后我们还可以一起继续去研究。

  3、同学们,其实在我国云南石林、广东肇庆也有一些由石灰岩形成的峰林;华北地区也有大面积的石灰岩,可为什么它们没有形成象桂林这样秀美的山水,为什么人们唯独称赞“桂林山水甲天下”呢?

  (1)看屏幕上这段话,自由读,想想原因(互相说说桂林山水能甲天下的原因)(课件6)

  (2)指名说。

  ①桂林一带的石灰岩分布广、厚度大、质地纯净。

  教师小结:对!尽管石林、庆肇的石灰岩厚度大、质地纯净,但由于面积小,分布不广,所以不能形成“桂林山水”那样雄伟壮观的气派。

  ②高温多雨的气候又给桂林带来了丰沛的降水。

  教师小结:华北地区虽然有大面积的石灰岩,但气候干少雨,比较寒冷,因此难以形成桂林婀娜多姿。

  (3)小结:正是因为这些优越的条件,使桂林的风景,不论从规模上,还是从发育的完美上,都是独树一帜,天下第一。

  第四部分:桂林山水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桂林山水,引来无数旅游观光的中外游人,令他们留连忘返。那么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对我国的社会发展有哪些影响呢?自由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讨论。

  (1)第一个影响是什么?(她让世界了解了我国的锦绣河山和灿烂文化,增进了我国与世界的社会交往)

  (2)第二个影响是什么?(她使*人面对这举世无双的国宝,感到无比骄傲。)

  (3)还有什么影响?(她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增加了社会财富,从而推动了社会前进),请大家看一组资料。(出示课件9)

  2、总结:从这几个数据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桂林的旅游业的确不仅沟通了*与世界的社会交往还增加了国家和地方的社会财富,促进了桂林经济、文化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前进。

  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甲天下

  秀山

  诸峰如笋拔地起,石灰岩

  清水

  碧玉含翠竖云端, 含二氧化碳的水 奇洞 群峰倒影山浮水, 无山无水不入神,


小学语文《桂林山水》优秀教案 (菁华3篇)(扩展9)

——有关《桂林山水》的优秀教案三篇

有关《桂林山水》的优秀教案三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桂林山水》的优秀教案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桂林山水》的优秀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运用自制CAI课件展示画面,让学生感受桂林山水之美,提高同学们的观察力、理解力和想象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3、抓住“静”、“清”、“绿”、“奇”、“秀”、“险”,理解桂林山水的独特美。学*“总—分—总”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1、图文结合,理解“波澜壮阔、水*如静、峰峦雄伟、拔地而起、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屏障”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画面展示和朗读,品味桂林山水的秀美。

  3、想像“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景象。

  教学难点:

  1、图文结合,理解“波澜壮阔、水*如静、峰峦雄伟、拔地而起、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屏障”等词语的意思。

  2、对观察到的及合理的想象能流畅地表达出来。

  教具准备:

  自制多媒体计算机课件(高亮度投影设备或大屏幕彩电一台和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激发学*兴趣

  出示课件:播放一些风景胜地的图片,(红叶似火的香山,峰峦雄伟的泰山,神奇峻秀的黄山。水*如镜的西湖,波澜壮阔的大海,幽深壮美的三峡。)让学生初步感知祖国河山是如此多娇。

  师谈话:同学们看了录像,有很多同学又喜欢去旅游,到过很多地方,知道了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景色优美壮观。有无数名山大川像一颗颗珍珠撒落在祖国大地上。这节课老师带你们到以山水秀丽闻名的广西桂林去旅游,欣赏那里的秀丽风光。好不好?(好)请同学们边听朗读看画面,边想: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出示课件,配画配乐的课文范读,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桂林山水之美,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二、看图、欣赏、理解、学文。

  (采取变序法教学)

  的确,桂林山水非常美,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美景的?

  1、学*第二自然段

  (1)初读,整体感知

  自读课文,学生质疑。你读懂了什么?把不懂的提出来与同学交流。

  (2)观察,以说代读

  运用CAI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漓江水的独特美。出示:静、清、绿画面各一幅,指导学生具体观察漓江水的特点。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把水的特点说具体。

  (3)精读,理解重点

  勾画书上具体描写漓江水特点的句子。反复读,找出重点词语体会漓江水的美。理解句子:“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作者把什么比喻成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师小结:作者把水比喻成无暇的翡翠,写出了水的颜色,是闪光的绿、透明的绿、迷人的绿、醉人的绿,贴切而精妙,这不仅仅只是比喻漓江水的绿,也是对漓江水“静、清、 绿”三大特点的综合描绘,使我们对它的爱幕之心油然而生。

  (4)深读,相互交流

  讨论:如果我们把这句话改一改,好不好?为什么?

  出示课件:比较句子具体描写的好处(1、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2、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自读句子,交流所得。

  (5)品读,充分感悟

  漓江水的美,我们真的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让我们用朗读来表达对它的喜爱之情吧!(轻声读、个别读、集体读、闭上眼睛试背)

  真美呀!别说作者连我们在座的人都被陶醉了,当作者从美景中醒过来,才发觉自己的船在前进,作者是从什么地方感觉到船在前进的?

  本段小结:这一段作者通过仔细观察,抓住了水的特点,具体写出了漓江水的奇特美。

  2、总结学法,学*第三自然段

  刚才我们学第二自然段时是怎么学的`?师生一起总结学*方法,课件出示学*方法。并用这种方法自学第三自然段。思考:

  第三自然段描写的是什么?抓住了哪些特点怎样写具体的?(分组讨论)

  出示课件:让学生直观感受山的奇异、秀丽、险峻。根据课文结合画面,汇报讨论结果。学到这里你想对桂林的山说点什么?

  小结:这一段具体形象地写出了山的特点。桂林的山奇异到山山不同,峰峰各异,秀丽得像苍翠壮美的屏风,像新生的竹笋;危险得叫人简直不敢站在它的下面,兀立的怪石好像时刻会栽倒下来。(指导学生入情朗读)

  3、学*第四自然段

  桂林的山、漓江的水都那么奇特,那么美,如果把它们合二为一,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学*第四自然段。

  师范读,生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齐读一二两个分句,想想“这样的山”,“这样的水”指什么样的山,什么样的水?这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出示课件:山围绕水,水倒映山的画面,让学生理解山水交融的景象。

  那么桂林山水的迷人之处就只表现在这些地方吗?出示课件:让学生具体形象地感知桂林山水之美所表现的地方。

  作者游览了桂林山水,他最深的感受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4、学*第一自然段

  正因为这里山美、水美,山水交融,加上绿树红花,竹筏小舟,更是优美奇绝,无与伦比,天下第一,所以,人们都赞美地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甲”什么意思?“甲天下”呢?人们为什么会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

  三、小结,回归整体

  学生看着课件上的板书总结:因为作者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才乘船去游览,然后,具体写出了漓江水静清、绿,桂林山的奇、秀、险,最后写出作者的感受,这里确实美,美如画,不愧为甲天下的美称,前后照应,结构十分完整,作者是采用什么结构来描写的?

  这篇课文,作者通过仔细观察,抓住了桂林山水与众不同的特点,运用比喻联想等手法,运用”总——分——总”的结构,把桂林的秀丽风光展现在我们眼前,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四、迁移训练,发散思维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去游览了甲天下的桂林山水,老师根据它的特点写了一首诗,我们一起来读读。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看法?我们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名胜数不胜数,现在你们都是小诗人,请把你知道的风景胜地根据它的特点也写一首小诗。(交流学*)

  五、说话练*:

  桂林山水非常美,我最喜欢( ),因为( )。我真想( )。

  结束语:同学们,桂林这里之所以山清水秀,景色迷人,是因为桂林的人民保护好了桂林的山水,中外游客珍爱桂林山水,我们家乡的巴岳山也非常美丽。我们要热爱她,保护她,让我们的家乡更美丽,让我们祖国的天更蓝,山更秀,水更清。

  板书:

  2、桂 林 山 水

  林 间 奇 静

  观 绿 秀 清

  光 树 险 绿

  画 映 桨 绕

  中 红 声 山

  游 花 柔 流

《桂林山水》的优秀教案 篇2

  一、复*导入

  ⒈指名背诵二节(默写第二节)

  ⒉过渡:桂林的水是美的,桂林的山更有与众不同之处。

  二、导学第三节

  ⒈用学*第二节的方法来自学第三节,把课文读懂:

  目的:读出感情,理解语言文字,作者是怎样把漓江山的特点写具体的。

  学*方式:读读、议议、圈圈、划划

  还要交流一下你们是怎样读懂课文的方法。

  ⒉交流学*情况:

  ⑴词义:奇峰罗列、危峰兀立、怪石嶙峋、色彩明丽

  ⑵分层:二层

  ⑶写法:

  写法上与第2节相似,显示了结构上的对称。第一句用“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跟桂林的山作比较,突出桂林山的奇特。第二句用排比句具体地写桂林山的奇、秀、险的特点。

  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山形

  色彩明丽——山色

  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山势

  有形态的描摹,有联想比喻,有亲身感受,把山的形、色、势写得非常生动逼真。引读。

  ⑷有感情地朗读。

  ⑸交流学*方法:

  【读课文→分层→找特点→怎样写具体(读读议议)→有感情朗读】

  ⑹背诵第三节,交流背诵方法。

  三、略读第三段

  ⒈师引读:第三段从整体上写桂林山水之美。山水一体,交相辉映,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受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⒉最后这句古诗是什么含义?

  ⒊这句诗既是作者的感受,也是对全文的总结,与第一段的内容相呼应。

  ⒋背诵第三段。

  四、总结

  ⒈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了桂林美丽的山水,写下了自己观赏桂林山水的真切感受,抒发了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⒉让我们齐读课文

  五、完成课后练*

  ⒈指导课后练*二:

  例中的第一分句是概述,第二分句是用补充说明的方法写具体,即“清得”怎么样。两个小题分别要求写出“黑得怎么样”和“干净得怎么样”。如:“黑得伸手不见五指”“黑得看不见屋内的陈设”;“干净得看不见一张纸屑”等。

  ⒉完成其他练*

  六、布置作业

  ⒈背诵课文。

  ⒉默写课文。

《桂林山水》的优秀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感受桂林山水的美。

  2、认识本课的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作者的写作方法。

  4、渗透导游式教学,让学生体验当一回小导游。

  【教学设想】

  全文是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来组织安排材料的。开篇引用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赞语,作为全文的总起句,既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引出后文,又说明了我们来观赏的原因。

  接着分述桂林的山和水。分述山和水,都运用了总──分的写法。写水,用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如镜的西湖与漓江对比;令人神往的大海和西湖衬托出漓江的独特与美,之后分述漓江水静、清、绿的三个特点。写山,用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与桂林的山对比;风景名胜泰山、香山的衬托突出桂林群山的与众不同,然后分述桂林群山奇、秀、险的三个特点。

  最后,总起来描写桂林山水:

  山绕水,水映山,云雾、绿树红花、竹筏小舟点缀其间,构成一卷看不完的画卷。篇末的两句诗──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是全文的总结句。总结句与总起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即总结了全文的主要内容,点明了中心思想,又照应了前文我们乘着木船和竹筏小舟,使得全文结构严谨,浑然一体。考虑到桂林山和水这两个自然段的结构相同,所以在教学完漓江水的特点时,让学生自己学会学桂林山的内容。

  【教学重点】

  课文第二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今天,老师先带领大家欣赏祖国的名山大川。出示图片。感受祖国山水美。接下来,咱们要去的就是被誉为山水甲天下的桂林。

  二、初读感知课文

  1、听录音范读。

  2、自由读文,要求读通课文。

  3、指名读文,从文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山水很美

  4、桂林山水美,水美指的是漓江的水美。哪里写出漓江的水美,哪里又写到桂林山的美?

  三、精读课文,学*水美

  1、自由读第2自然段,说说漓江水的特点,并圈出表示漓江水特点的词。(静、清、绿)

  2、作者是怎么样来写漓江水静、清、绿的?找出有关句子。

  3、指导朗读。范读,指名读,引读,齐读。

  4、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排比。使文章结构非常严谨。

  5、练*:

  校园的花________;校园的花_________;校园的花____________。

  6、再读第2自然段,想想第1句话写了什么?对于漓江的水来说有什么用?

  7、小结学法:

  在这一个自然段里,我们学*了漓江水,接下来,让你们自己动手动脑来学*桂林山的美。不过在学*之前,我们要先明确一下学*方法及步骤:

  ⑴ 找出表示桂林山的特点的词。

  ⑵ 想想作者是怎么样来写桂林山美的。找出有关句子,并试着有感情朗读。

  ⑶ 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上的方法?

  ⑷ 写大海与西湖,对漓江水来说有什么作用?

  四、迁移运用,自学新知

  1、出示:

  ⑴ 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圈出概括特点的词。

  ⑵ 找出句子,说明桂林山的特点。

  ⑶ 想想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⑷ 写泰山与香山,又是为了什么?

  2、检查学*结果。

  五、整合山水,学*背诵

  1、你认为漓江的水美,还是桂林的山美?

  2、出示: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3、读这段话,作者是怎么概括桂林山水的?

  4、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5、作者用怎么样的语句构成了这连绵不断的画卷?在这里作者在写法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的?(写作有顺序,空中──山间──江上。句子对称。)

  6、试背诵课文。

  六、拓展知识,学*导游

  1、今天,我们已经游览了桂林山水,现在有一批老师要去桂林,你可是现成的导游啊。

  说一说作为一名导游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2、出示资料:

  桂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东北部,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享有山水甲天下之美誉。

  桂林地区属岩溶地貌。特殊的地貌与景象万千的漓江及其周围美丽迷人的田园风光融为一体,形成了独具一格、驰名中外的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山水。

  桂林美最美的是漓江。它发源于桂林东北兴安县的猫儿山,流经桂林、阳朔,至*乐县恭城河口,全长170公里。由桂林至阳朔84公里的漓江,像一条青绸绿带,盘绕在万点峰峦之间,犹如一幅百里画卷。

  这一景区的主要景点有象鼻山、斗鸡山、净瓶卧江、奇峰林立、父子岩、龙门古榕、大圩古镇、磨盘山等。

  3、想一想该怎么样来导游桂林山水?自由试说。

  4、指名导游。

  七、课堂总结


小学语文《桂林山水》优秀教案 (菁华3篇)(扩展10)

——小学语文教案《桂林山水》通用五篇

  小学语文教案《桂林山水》 1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教学难点:想象美景。

  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自学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同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进行范读,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尔后让学生谈感受。

  二、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找出来读一读,导入学*第一自然段。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

  三、观赏漓江的水(学*第二自然段)。

  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的漓江水

  问:漓江的水与别处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可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波涛汹涌的大海,以帮助学生理解波澜壮阔;展示风光旖旎的西湖,以帮助学生理解水*如镜。)

  2.归纳漓江水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的。

  (特点之一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特点之二清。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绿。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翡翠:绿色的硬玉,有光泽。无瑕:没有斑点,非常纯净。)

  3.体会最后一句

  4.练*朗读,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注意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

  四、观赏桂林的山(学*第三自然段)

  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桂林的山

  问: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可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泰山和香山,以帮助学生理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

  2.归纳桂林山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体现桂林山特点的三个词,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这些特点的。

  (特点之一奇。课文从两方面描写。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一般的山脉逐渐高上去,且连绵不断,桂林的山却是从*地崛起,互不相连。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罗列:排列。形态万千:各有各的样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教师还可补充介绍。)

  (特点之二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写出秀的表现:郁郁葱葱,色彩明丽。屏障:起遮挡作用的东西,本课指桂林一带的山。)

  (特点之三险。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的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危峰兀立:即高峰耸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

  3.练*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重点指导读好真奇氨真秀氨真险氨。)

  五、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总的有什么感觉?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学*第四自然段)

  1.看图或投影,启发学生把山、水联系起来读感受2.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1)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2)理解画卷连绵不断的画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画卷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连绵不断,接连不断。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从桂林到阳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十分贴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道出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是一种美的享受,充满情趣,与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

  3.练*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六、朗读全文

  七、作业

  1.朗读课文

  2.识记生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读出音乐美、形象美。以一个游览者从容、轻松语气语速朗读,突出几处强调重音,如却从没见过、静、清、绿、奇、秀、险等。注意以上几点,分小组读课文,在读中,注意力高度集中,学生感受到一连串意象的美。

  2、配乐读课文使学生审美感受又进一层。

  3、展现桂林风光图画,让学生观赏,学生感叹啊,这样美!学生头脑中意象或与此契合,或没有想象到,通过互补、印证想象更丰富了

  首先让学生划出你认为好的语句,并用这句话好,因为______________句式说话。有的说我认为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名不相连,像老人、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这句话好,因为它的比喻真巧妙。

  有的同学说我认为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这句话好,因为这句话中峰峦雄伟,红叶似火词语用得好。因为为学生创设了非常好的学*氛围,所以学生能感受美,体验美,想象美!受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3.学*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重点:

  学*作者的写作方法,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学*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自学法

  教具准备:小黑板,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指名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然后讨论

  1.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内容和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什么关系?

  (第一段总的说人们赞美桂林山水甲天下,引起我们对桂林山水的向往,急于阅读下文。后三段讲作者荡舟漓江看到的景色。第二、三两段分别描述漓江的水,桂林的山,使读者对那里的山和水有深切的感受。第四段则将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使我们读了在头脑中形成连绵不断的活动画面,深深感到桂林山水的确是天下第一。)

  2.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三、识记生字,练*书写

  漓:注意右半部的写法。

  澜:前鼻音。右边门里面是柬。

  瑕:可与假进行比较。注意右上是尺。

  翡:上下结构,下边是两个*,整个字要写紧凑。峦:前鼻音,与澜比较读音。与恋比较字形。筏:上下结构,右下不要丢撇。

  四、指导背诵

  1.在了解句与句关系的基础上,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练*背诵。

  2.在了解自然段之间的关系及自然段与全文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练*背诵全文。

  一字词;格式要正确,字迹要工整;想想分号的用法。

  六、全班背诵课文

  七、作业

  1.背诵课文

  2.抄写字词

  板书设计:桂林山水

  澜(微澜)(波澜壮阔)

  瑕(无瑕)(瑕不掩瑜)

  峦(山峦)(峰峦雄伟)

  拔(拔萝卜)(拔地而起)

  教学反思:

  古人读书非常重视背诵,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到四书五经无一例外要求背诵。背是古人学*千古真经。一些精品应引导学生先吞下去,为其打下精神底子,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丰富积累,培养语感。《桂林山水》其优美语言,丰富词汇,以及其中表现出的优美意境,是语言中精品,应引导背诵,怎么背诵,有其方法,通过筛选信息,选择主要信息进入意识是背诵的主要方法。

  我想新理念如何与课堂教学结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循序渐进,需要不断琢磨反思。但我的追求始终不谕,希望能成为新理念通往课堂教学实践的一座桥梁。

  小学语文教案《桂林山水》 2

  【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2、积累课文优美的语段,初步体会排比句式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初步认识分号。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通过看图、学文,感受桂林山水独特的风景,感受大自然的美,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课前准备】

  1、教学挂图。

  2、搜集图片或制作课件。

  (课文配音的桂林山水风光片,各种形态的漓江水、桂林山的图片资料)

  第一课时

  一、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出示挂图或放映课件图像,同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进行范读,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然后让学生谈感受。

  二、导入(学*第一自然段)

  导语:那么,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找出来读一读。

  甲天下是什么意思?

  (天下第一)

  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将是多么美的景象啊,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去观赏名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吧。

  1、自读全文,学*字词。

  2、读准字音,找出新词,对不懂的词句,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或者请教同学、老师。

  三、观赏漓江的水(学*第二自然段)

  导语:我们先来欣赏漓江的水。观察图画或观看课件中的漓江水,用自己的话来描述。

  1、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齐读(根据课堂读的实际情况,可以让学生个体再读,要求投入自己感情地读),找出概括漓江水的三个特点的词。

  品读作者怎么写出漓江水与众不同的静、清、绿?

  (特点之一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特点之二清。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绿。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翡翠:绿色的硬玉,有光泽。无瑕:没有斑点,非常纯净)

  根据课堂实情,教师点拨:为什么开头先提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如镜的西湖?在读议中让学生体会,用对比的方法突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和作者的赞美之情。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感受。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3、引导学生发现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让学生谈对排比句的感性认识)注意通过范读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三个啊的变调。能背的可以看着画面当堂背诵。

  四、巩固识字,练*书写

  漓:注意右边的写法。

  澜:前鼻音。右边门里面是柬。

  瑕:可与假进行比较。注意右上是匚。

  翡:上下结构,下边是两个*,整个字要写紧凑。

  峦:前鼻音,与澜比较读音。与恋比较字形。

  筏:上下结构,右下不要丢撇。

  第二课时

  一、观赏桂林的山(学*第三自然段)

  1、导语:

  那么桂林的山又是怎样的呢?

  2、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画一画,结合插图来欣赏。

  3、互相交流:

  课文怎么写桂林山的特点的?(和第二自然段比较,也是用这样的段落句式)

  在学生的回答中,教师随机展示课件,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

  特点之一奇。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指导学生读出感受,理解词语,并展示泰山和香山的图像,以帮助学生理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

  看课件的补充资料图片,让学生想象: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

  模仿句式练*,说说像什么。比如:还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

  特点之二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通过图像,让学生感受到秀得郁郁葱葱,色彩明丽。

  特点之三险。重点理解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指导学生通过字面、结合语句领会。如危峰兀立,字面上指导兀的意思即高耸突出,然后让学生自己连起来解释,并放到句子中理解。这样,教给方法后,再让学生自己体会怪石嶙峋的意思。

  4、练*朗读:

  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重点指导读好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

  二、山和水相映的景象(学*第四自然段)

  导语: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再看看图片,当山和水相映衬时,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作者又有什么感受?

  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理解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⑴ 引导理解字面意思,画卷即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连绵不断,接连不断。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

  ⑵ 观看图像片断,同时配音介绍:从桂林到阳朔,航程83公*,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十分贴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道出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是一种美的享受,充满情趣,与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

  3、引导边读边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种陶醉山水之间的感觉,然后说说自己的体验。

  三、指导背诵

  用师生引读的方法练*背诵。

  四、抄写句子

  注意分号的用法。

  抄写描写山、水特点的两个句了,要求以标点为标志,看半句抄半句,不可看一个字词写一个字词,格式要正确,字迹要工整。同时提示,每两个特点之间用分号来分隔,可以把各个特点分得很清楚。指导分号的书写。

  小学语文教案《桂林山水》 3

  【教学目的】

  1、运用自制CAI课件展示画面,让学生感受桂林山水之美,提高同学们的观察力、理解力和想象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3、抓住静、清、绿、奇、秀、险,理解桂林山水的独特美,学**──分──总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1、图文结合,理解波澜壮阔、水*如静、峰峦雄伟、拔地而起、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屏障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画面展示和朗读,品味桂林山水的秀美。

  3、想像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景象。

  【教学难点】

  1、图文结合,理解波澜壮阔、水*如静、峰峦雄伟、拔地而起、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屏障等词语的意思。

  2、对观察到的及合理的想象能流畅地表达出来。

  【教具准备】

  自制多媒体计算机课件(高亮度投影设备或大屏幕彩电一台和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激发学*兴趣

  出示课件:放一些风景胜地的图片(红叶似火的香山,峰峦雄伟的泰山,神奇峻秀的黄山。水*如镜的西湖,波澜壮阔的大海,幽深壮美的三峡) ,让学生初步感知祖国河山是如此多娇。

  师谈话:同学们看了录像,有很多同学又喜欢去旅游,到过很多地方,知道了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景色优美壮观。有无数名山大川像一颗颗珍珠撒落在祖国大地上。这节课老师带你们到以山水秀丽闻名的广西桂林去旅游,欣赏那里的秀丽风光。好不好?(好)请同学们边听朗读看画面,边想: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出示课件,配画配乐的课文范读,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桂林山水之美,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二、看图、欣赏、理解、学文

  (采取变序法教学)

  的确,桂林山水非常美,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美景的?

  1、学*第二自然段:

  ⑴ 初读,整体感知:

  自读课文,学生质疑。你读懂了什么?把不懂的提出来与同学交流。

  ⑵ 观察,以说代读:

  运用CAI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漓江水的独特美。

  出示:静、清、绿画面各一幅,指导学生具体观察漓江水的特点。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把水的特点说具体。

  ⑶ 精读,理解重点:

  勾画书上具体描写漓江水特点的句子。反复读,找出重点词语体会漓江水的美。理解句子: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作者把什么比喻成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师小结:作者把水比喻成无暇的翡翠,写出了水的颜色,是闪光的绿、透明的绿、迷人的绿、醉人的绿,贴切而精妙,这不仅仅只是比喻漓江水的绿,也是对漓江水静、清、绿三大特点的综合描绘,使我们对它的爱幕之心油然而生。

  ⑷ 深读,相互交流:

  讨论:如果我们把这句话改一改,好不好?为什么?

  出示课件:比较句子具体描写的好处:

  ①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② 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自读句子,交流所得。

  ⑸ 品读,充分感悟:

  漓江水的美,我们真的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让我们用朗读来表达对它的喜爱之情吧!

  (轻声读、个别读、集体读、闭上眼睛试背)

  真美呀!别说作者连我们在座的人都被陶醉了,当作者从美景中醒过来,才发觉自己的船在前进,作者是从什么地方感觉到船在前进的?

  本段小结:

  这一段作者通过仔细观察,抓住了水的特点,具体写出了漓江水的奇特美。

  2、总结学法,学*第三自然段:

  刚才我们学第二自然段时是怎么学的?师生一起总结学*方法,课件出示学*方法。并用这种方法自学第三自然段。

  思考:第三自然段描写的是什么?抓住了哪些特点怎样写具体的?

  (分组讨论)

  出示课件:让学生直观感受山的奇异、秀丽、险峻。根据课文结合画面,汇报讨论结果。学到这里你想对桂林的山说点什么?

  小结: 这一段具体形象地写出了山的特点。桂林的山奇异到山山不同,峰峰各异,秀丽得像苍翠壮美的屏风,像新生的竹笋;危险得叫人简直不敢站在它的下面,兀立的怪石好像时刻会栽倒下来。

  (指导学生入情朗读)

  3、学*第四自然段:

  桂林的山、漓江的水都那么奇特,那么美,如果把它们合二为一,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学*第四自然段。

  师范读,生思考:

  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齐读一二两个分句,想想这样的山,这样的水指什么样的山,什么样的水?这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出示课件:山围绕水,水倒映山的画面,让学生理解山水交融的景象。

  那么桂林山水的迷人之处就只表现在这些地方吗?出示课件:让学生具体形象地感知桂林山水之美所表现的地方。

  作者游览了桂林山水,他最深的感受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4、学*第一自然段:

  正因为这里山美、水美,山水交融,加上绿树红花,竹筏小舟,更是优美奇绝,无与伦比,天下第一,所以,人们都赞美地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甲什么意思?甲天下呢?人们为什么会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三、小结,回归整体

  学生看着课件上的板书总结:因为作者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才乘船去游览,然后,具体写出了漓江水静清、绿,桂林山的奇、秀、险,最后写出作者的感受,这里确实美,美如画,不愧为甲天下的美称,前后照应,结构十分完整,作者是采用什么结构来描写的?

  这篇课文,作者通过仔细观察,抓住了桂林山水与众不同的特点,运用比喻联想等手法,运用总──分──总的结构,把桂林的秀丽风光展现在我们眼前,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四、迁移训练,发散思维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去游览了甲天下的桂林山水,老师根据它的特点写了一首诗,我们一起来读读。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看法?我们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名胜数不胜数,现在你们都是小诗人,请把你知道的风景胜地根据它的特点也写一首小诗。

  (交流学*)

  五、说话练*

  桂林山水非常美,我最喜欢( ),因为( )。我真想( )。

  结束语: 同学们,桂林这里之所以山清水秀,景色迷人,是因为桂林的人民保护好了桂林的山水,中外游客珍爱桂林山水,我们家乡的巴岳山也非常美丽。我们要热爱她,保护她,让我们的家乡更美丽,让我们祖国的天更蓝,山更秀,水更清。

  小学语文教案《桂林山水》 4

  【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2、积累课文优美的语段,初步体会排比句式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初步认识分号。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通过看图、学文,感受桂林山水独特的风景,感受大自然的美,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课前准备】

  1、教学挂图。

  2、搜集图片或制作课件。

  (课文配音的桂林山水风光片,各种形态的漓江水、桂林山的图片资料)

  第一课时

  一、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出示挂图或放映课件图像,同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进行范读,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然后让学生谈感受。

  二、导入(学*第一自然段)

  导语:那么,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找出来读一读。

  甲天下是什么意思?

  (天下第一)

  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将是多么美的景象啊,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去观赏名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吧。

  1、自读全文,学*字词。

  2、读准字音,找出新词,对不懂的词句,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或者请教同学、老师。

  三、观赏漓江的水(学*第二自然段)

  导语:我们先来欣赏漓江的水。观察图画或观看课件中的漓江水,用自己的话来描述。

  1、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齐读(根据课堂读的实际情况,可以让学生个体再读,要求投入自己感情地读),找出概括漓江水的三个特点的词。

  品读作者怎么写出漓江水与众不同的静、清、绿?

  (特点之一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特点之二清。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绿。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翡翠:绿色的硬玉,有光泽。无瑕:没有斑点,非常纯净)

  根据课堂实情,教师点拨:为什么开头先提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如镜的西湖?在读议中让学生体会,用对比的方法突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和作者的赞美之情。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感受。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3、引导学生发现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让学生谈对排比句的感性认识)注意通过范读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三个啊的变调。能背的可以看着画面当堂背诵。

  四、巩固识字,练*书写

  漓:注意右边的写法。

  澜:前鼻音。右边门里面是柬。

  瑕:可与假进行比较。注意右上是匚。

  翡:上下结构,下边是两个*,整个字要写紧凑。

  峦:前鼻音,与澜比较读音。与恋比较字形。

  筏:上下结构,右下不要丢撇。

  第二课时

  一、观赏桂林的山(学*第三自然段)

  1、导语:

  那么桂林的山又是怎样的呢?

  2、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画一画,结合插图来欣赏。

  3、互相交流:

  课文怎么写桂林山的特点的?(和第二自然段比较,也是用这样的段落句式)

  在学生的回答中,教师随机展示课件,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

  特点之一奇。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指导学生读出感受,理解词语,并展示泰山和香山的图像,以帮助学生理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

  看课件的补充资料图片,让学生想象: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

  模仿句式练*,说说像什么。比如:还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

  特点之二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通过图像,让学生感受到秀得郁郁葱葱,色彩明丽。

  特点之三险。重点理解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指导学生通过字面、结合语句领会。如危峰兀立,字面上指导兀的意思即高耸突出,然后让学生自己连起来解释,并放到句子中理解。这样,教给方法后,再让学生自己体会怪石嶙峋的意思。

  4、练*朗读:

  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重点指导读好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

  二、山和水相映的景象(学*第四自然段)

  导语: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再看看图片,当山和水相映衬时,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作者又有什么感受?

  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理解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⑴ 引导理解字面意思,画卷即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连绵不断,接连不断。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

  ⑵ 观看图像片断,同时配音介绍:从桂林到阳朔,航程83公*,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十分贴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道出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是一种美的享受,充满情趣,与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

  3、引导边读边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种陶醉山水之间的感觉,然后说说自己的体验。

  三、指导背诵

  用师生引读的方法练*背诵。

  四、抄写句子

  注意分号的用法。

  抄写描写山、水特点的两个句了,要求以标点为标志,看半句抄半句,不可看一个字词写一个字词,格式要正确,字迹要工整。同时提示,每两个特点之间用分号来分隔,可以把各个特点分得很清楚。指导分号的书写。

  小学语文教案《桂林山水》 5

  【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如果问学生“你最喜欢哪些课文”,许多人都会提到这一篇。它的几个特点是十分鲜明的:

  1、首先,它给我们的印象是篇幅简短,内容充实:

  全文仅500字,是高年级教材中的短篇。别看文章短,内容却很充实,中间“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那两个片断,读了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2、在内容好的基础上,本篇中心表达得鲜明有力:

  “桂林山水甲天下”,这是有口皆碑的。教材中歌颂中华大好河山主题的篇章很多。桂林一地,中外知名。读了这篇课文,“江山如此多骄”的自豪感,深入心底。

  3、语言流畅、生动,这是本课又一特点:

  四个段落,十几个句子,说句句精彩,都不过分。学生读这篇,不用督促,课上课下书声琅琅,人人可以背诵。

  总之,这是一篇提高学生读写能力难得的范文。

  【教学要求】

  怎样教一篇课文,一方面要从教材本身出发,另一方面要考虑到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教这个班,我是从一年级一直跟上来的。学生对我的教法是熟悉了的。课内各种动笔的练*,学生都接触过。这是确定要求、安排教学过程的前提:

  1、通过本课的学*,使学生了解中华江山的秀丽,使他们更加热爱伟大的祖国。

  2、学*“翡 (fěi)翠”、“嶙 (lín)峋 (xún)”等生字新词;复*修辞方法;读背全文。

  3、结合片断学*,指导学生仿写“漓江的水”这样的片断。

  2、3两项要求,各有侧重。第2项,词语的掌握,修辞方法的复*,课文的读背,都是语言训练的基本功,教学时一定要搞扎实。第3项,指导学生写片断,难度较大,教学过程应安排得细一些。

  【教学过程】

  讲授本课,用三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1、由于全文篇幅不长,第一课时除学*生字新词、初读课文外,要拿出10分钟时间练*朗读和背诵。是的,许多该讲的东西还没讲,就采取先背下来再说的办法吧。

  2、作业内容,安排三项:

  书写词语;读背课文;思考问题“你喜欢这课吗?说一说。”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

  1、齐背一遍课文。

  2、听写重要词语,指定二人(优等生、后进生各一名)到黑板前写。其他同学同时在本上练*:

  观赏 仿佛 无瑕 翡翠 扩散

  攀登 峰峦 罗列 屏障 竹笋

  倒映 迷蒙 围绕 画卷 碧波

  危峰兀立 怪石嶙峋

  那名优等生都写对了,另一人“峦”字不会写,“览”字写得不规范。全班同学同桌互相校对一下。

  教师提问:

  “谁发现自己有错别字?”几个人举了手。请一人说说应该重视词语的书写。

  二、分析结构,归纳段意

  “同学们,本课属于最为简明的一类课文吧?全文只有四个小段,条理十分清楚。”

  1、先默读,再议论。

  2、接着,自己在本上拟提纲。

  3、最后,集中讨论、归纳。

  ⑴ 开头:

  我们来到了山水甲天下的桂林。

  ⑵ 中间部分:

  ① 漓江的水,静、清、绿。

  ② 桂林的山,奇、秀、险。

  ⑶ 结尾:

  船行江上,如在画中游。

  对照提纲,齐读一遍课文。

  三、欣赏精彩片断

  “本课中间部分写‘山’、‘水’那两个片断,相当精彩吧?两个片断的结构是完全一样的。由于时间关系,课内只重点分析、欣赏前一个吧。”

  先指名(二人)背诵这个片断:

  漓江的水,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欣赏过水*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欣赏的重点:

  1、内容充实,结构完整:

  这是个独立性很强的片断,生动地描绘了漓江的美景。从结构看,三个句子各有不同的作用:

  第一句是“高高抬起”,说漓江的水比大海、西湖还美。但到底美在哪里,没具体写出。

  第二句是具体描写,从“静”、“清”、“绿”三个方面,生动地表达了漓江风光。

  第三句是动态观察,小船推波前行,才更能感受到漓江的美。

  2、三个特点,排比得当:

  这个片断写得这么好,与第二句三个特点的排比大有关系。描写一个事物,抓住它的三个特点写,既全面又具体。这里写漓江的美,连用“真静”、“真清”、“真绿”并列表达,收到很好效果。三个特点抓得这么准,作者是动了脑筋的。

  3、语句生动,琅琅上口:

  学生那么喜爱本课,与语言好这一条大有关系。“漓江的水”这个片断,三个句子各有特色,句句精彩。对比、排比和比喻等修辞方法的运用,产生了相当好的语言效果,读起来琅琅上口,韵味十足。

  四、课内练*

  1、摘录句子,注意写法: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这是引用的写法。)

  2、拟出本课提纲。

  3、抄写片断“漓江的水”。

  五、布置作业

  1、读、背全文,组长检查汇报。

  2、默写“漓江的水”,说说它的结构特点。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