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与碱的教案

首页 / 教案 / | 2022-11-08 00:00:00 [db:标签-标题]

酸与碱的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酸与碱的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酸与碱的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并初步领会中和反应的本质。

  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3、了解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初步学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了解溶液酸碱度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1、中和反应的本质。

  2、酸碱中和反应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3、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

  4、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5、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领会中和反应的本质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提问:

  a、为什么酸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b、为什么碱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2、提问:将酸和碱放在一起,会发生什么情况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的知识。

  (板书: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二、活动与探究(中和反应)(投影1)

  1、在烧杯中加入10毫升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再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直到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

  2、取两滴上述反应后的无色溶液滴在玻璃片上,使溶液蒸发,观察玻璃片上的现象。

  提问:玻璃片上的物质是氢氧化钠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

  氢氧化钠是碱,其溶液能使酚酞溶液显示红色,随着盐酸的加入,红色逐渐消失变成无色,所以此时的溶液肯定不是碱性溶液。玻璃片上的白色物质是溶液中新生成的溶质。

  提问:这个反应的实质是什么呢?请写出反应方程式。

  (投影2)学生观看动画演示的中和反应实质

  学生发言: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就是酸溶液中的氢离子和碱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了水。

  写出方程式:NaOH+HCl==NaCI+H2O

  提问:氢氧化钙与盐酸、氢氧化钠与稀硫酸能发生这种反应吗?请大家

  写出它们的化学方程式。

  写出方程式:Ca(OH)2+2HCl==CaCl2+2H2O

  2NaOH+H2SO4==Na2SO4+2H2O

  提问:试总结上述三个反应的特点。

  学生发言后教师小结:

  三个反应都生成水,另一种产物都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我们把这类化合物叫做盐。把这类化学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板书)一、中和反应

  1、盐: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2、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三、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我们学了中和反应,它与日常生活有哪些关系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59页。

  (学生讨论后,投影3)

  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1、改良土壤的酸碱性(如: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2、处理工厂的废水(如:用熟石灰中和硫酸厂排放的污水。)

  反应原理:H2SO4 +Ca(OH)2==CaSO4+2H2O

  3、用于医药(如:用氢氧化铝可以治疗胃酸过多。)

  反应原理:3HCl+Al(OH)3= AlCl3+3H2O

  上面例子说明了中和反应用途很广。

  (板书:3、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同学们还能举出一些中和反应的实例吗?

  四、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值

  有一杯溶液,要知道它的酸碱性,可以用酸碱指示剂来鉴别,若要进一步知道该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程度,即酸碱度,怎样来表示和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呢?

  这就是下面我们要学的知识。

  (板书:二、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值)

  同学们阅读课本60页—61页,回答以下问题:(投影4)

  1、溶液的酸碱度通常用什么来表示?如何测定?

  2、PH值和溶液酸碱性的关系是怎样的?

  3、怎样用PH试纸来测定溶液的PH值?

  4、PH试纸测出的数值会精确到十分位吗?

  学生讨论后,教师点拨:

  1、酸碱度常用PH值来表示,用PH试纸来测定。

  2、PH值和溶液酸碱性的关系:PH<7时,溶液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

  PH=7时,溶液呈中性;PH>7时溶液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

  3、在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将待测液滴到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即可得出被测液的PH值。

  4、PH试纸只能粗略的知道溶液的PH值,只能测出整数值,不能精确到十分位。

  随堂测试:(投影5)

  1、能与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的是()

  A、生石灰B、碳酸钙C、氢氧化钠溶液D、锌粒

  2、中和反应的实质是()<用离子符号表示>

  3、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a、将PH试纸直接伸入待测液来测定。

  b、用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为3、2。

  c、将少量待测液滴在试纸上与比色卡比较。

  d、把待测液倒在试纸上与比色卡比较。

  4、某同学用湿润的PH试纸测得稀盐酸的PH值为5,则实际溶液的

  PH值()5。[填>、<或者=]

  5、有一瓶溶液的PH值是5,滴入几滴酚酞试剂后,溶液呈()色,

  若要使溶液的PH值升高,可以采用()或者()的

  方法。

  学了溶液的酸碱度,它与生活有哪些联系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62页的资料。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了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了解了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如何用试纸测定酸碱度。中和反应及应用是本节课的重点。

  作业:65页4、5、6题

酸与碱的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石蕊、酚酞这两种酸碱指示剂;

  2.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3.能自制酸碱指示剂,并设计和完成有关的实验。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

  难点:通过一些实验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学*化学的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图片展示,食醋、柠檬、山楂、葡萄。

  【提问】图片中的这些食物都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酸)

  【总结】像以上这些有酸味的物质中通常都含有一类特殊的化合物——酸。对于酸这种物质我们并不陌生,在以往的化学实验中我们遇到了稀盐酸、稀硫酸等化学药品。无论是食物中含有的酸还是实验室中常见的酸,都属于一类物质——酸。

  【问题】图片展示,洗头膏、洗衣液、沐浴露、香皂。这些日用品都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总结】这些物质都有一种滑滑的感觉。它们中都含有一种碱性的物质。生活中的这些物质中常含有氢氧化钙、氢氧化钠等碱性物质,在实验室中我们也会用到这些化学药品。氨水、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都是常见的碱。

  【交流讨论】(展示白醋和澄清石灰水两种试剂),白醋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酸溶液,澄清的石灰水是常见的一种碱溶液,你知道怎样区分它们吗?

  【总结】可以用闻气味的方法;可以用通入二氧化碳的方法;还可以用手触摸的方法……

  【交流讨论】(展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两种试剂)这是实验室中较常见的两种腐蚀性比较强的酸和碱的溶液,你又该如何区分它们呢?能不能用上述方法鉴别呢?

  【总结】不能,因为腐蚀性强所以不能再用手触摸;通入二氧化碳时反应现象不明显。

  【过渡】在实验室中,人们常用酸碱指示剂来区分酸和碱的溶液。

  【旧知回顾】

  实验一:探究二氧化碳溶于水的化学反应,醋酸、碳酸溶液都能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红。

  实验二:探究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氨分子扩散进酚酞溶液中,使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这两个实验中的紫色石蕊溶液和无色酚酞溶液是实验室中常用的两种酸碱指示剂。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吧。

  【实验探究1】分别向4支试管中加入少量白醋、苹果汁、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再分别滴入几滴紫色的石蕊溶液,振荡,观察现象。

  【实验记录】

  白醋,苹果汁,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加入紫色的石蕊溶液,变红色,变红色,变蓝色,变蓝色。

  结论:酸溶液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成红色,碱溶液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成蓝色。

  【实验探究2】另取4支试管,分别加入少量的白醋、苹果汁、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再分别滴入几滴无色的酚酞溶液,振荡,观察现象。

  【实验记录】

  白醋,苹果汁,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加入无色的酚酞溶液,不变色,不变色,变红色,变红色。

  结论:酸溶液不能使无色的酚酞溶液变色,碱溶液能使无色的酚酞溶液变成红色。

  因此说紫色石蕊溶液和无色酚酞溶液都可以用来区分、判断酸和碱这两类溶液。

  【问题】根据这两个实验,你能总结出什么结论吗?

  【总结】通过实验可知:紫色的石蕊溶液遇到酸溶液会变成红色,遇到碱溶液会变成蓝色;无色的酚酞溶液遇到酸溶液不变色,遇到碱溶液会变成红色。

  【概念讲解】像石蕊、酚酞溶液这样能跟酸或碱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的试剂,叫做酸碱指示剂,通常也简称指示剂。

  【注意事项】

  1.酸指酸性溶液,碱指碱性溶液;

  2.酸碱指示剂与酸或碱的溶液作用时,变色的是酸碱指示剂,而不是酸或碱的溶液。

  【过渡】你知道科学家是怎样发现酸碱指示剂的吗?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一下。

  【播放视频】《波义耳与指示剂的发明》

  【过渡】通过视频,我们可以感觉到:生活中处处皆学问,*时只要我们用心观察、细心观察,我们也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在生活中,还有好多的花瓣或果实(如牵牛花、月季花、紫甘蓝等)也具有类似石蕊、酚酞的效果,让我们来探究一下吧!

  【探究实验】将采集几种呈鲜艳颜色的花瓣或果实,在研钵中捣烂,加入1∶1的酒精溶液浸泡,过滤,得到滤液,即制得指示剂。然后将制得的指示剂依次分别滴加到盛有白醋、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的4支试管中,观察并记录现象。(每组自制1~2中试剂即可。)

  指示剂(汁液)在不同溶液中的颜色变化。

  白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

  【交流与总结】自制的指示剂在酸、碱溶液中能显示的不同颜色,因此也可以作为一种酸碱指示剂。但不同的指示剂在酸和碱的溶液中所显示的颜色也是有区别的。

酸与碱的教案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初步领会中和反应的实质,能够从酸碱角度说明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验证酸碱之间的反应,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化学实验,增强对化学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

  【难点】

  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实验】演示“红酒变白酒,白酒变红酒”的魔术实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环节二:新课讲授

  1.中和反应

  酸碱之间会不会发生化学反应?

  【教师实验】将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溶液混合,没有明显实验现象。

  【教师引导】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溶液混合之后,视觉上没有变化,无法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需要通过明显的实验现象来证明发生了实验。

  【提出问题】怎样利用实验桌上现有的镁条、石蕊试液、酚酞试液来设计实验呢?如何才能看到明显的实验现象来证明酸和碱发生了反应呢?

  【学生回答】

  ①镁条与盐酸反应剧烈,若加入碱后反应程度减缓,则证明发生了反应。

  ②在碱中加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再向其中加入酸,若溶液变为无色,则证明发生了反应。

  ③在碱中加入石蕊试液,溶液变蓝,再向其中加入酸,若溶液变回紫色,则证明发生了反应。

  (学生分组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来完成实验,观察现象总结结论。)

  【教师引导】请小组代表来描述实验现象以及得到的结论。

  【学生回答】

  小组①:镁条放入盐酸中有大量气泡生成,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气泡产生的速度减慢,证明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了反应。

  小组②: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酚酞试液,氢氧化钠溶液变红,再向其中加入盐酸,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使溶液不再呈碱性。

  小组③: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氢氧化钠溶液变蓝,再向其中加入盐酸,溶液由蓝色变回紫色,证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教师引导】同学们通过实验现象均证明了酸和碱之间可以发生反应。那么从微观的角度如何来解释呢?

  【播放视频】播放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微观动态视频。

  【提出问题】观察三个化学方程式,发现了什么共同点?

  【学生回答】都是酸和碱生成一个化合物和水。

  【教师讲授】氯化钠、氯化钙、硫酸钠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我们把这样的化合物叫做盐。盐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2.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提出问题】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能否举出几个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学生回答】

  ①在酸性土壤中加入熟石灰,以中和其酸性。

  ②在印染厂的碱性废水中加入硫酸进行中和。

  ③人被蚊虫叮咬后,蚊虫在皮肤内分泌出蚁酸,涂上碱性物质可以减轻痛痒。

  ④用“胃舒*”可以缓解胃酸分泌过多造成的胃部不适或消化不良。

  环节三:巩固提高

  解释课堂开始前的“红酒变白酒,白酒变红酒”的魔术实验原理。

  解析:“红酒”为加了酚酞试液的碱,向其中加入“神奇液体”酸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导致“红酒”的红色褪去,变成了“白酒”。

  环节四:小结作业

  请学生回答本堂课的收获: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布置作业:预*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了解pH试纸的用途。

  四、板书设计

酸与碱的教案4

  一、本节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3.了解pH的变化范围与溶液酸碱度的关系。

  4.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度,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酸与碱的反应认识中和反应的特征,通过生活实例了解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应用。

  2、通过测定酸和碱溶液的pH,认识到了解溶液的pH有重要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应用让学生体会到学*化学的价值。

  2、通过pH的测定,让学生认识到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生活中有重要意义。

  3、通过本课题的探究实验,让学生体会学*化学的过程,形成化学学*的持久兴趣。

  二、本节教材分析

  酸和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而且,中和反应在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所以,教材没有简单将它作为酸或碱的性质来介绍,而是专门编成一个课题来说明。

  本课题从实验入手来介绍中和反应。为了说明中和反应的产物,简单介绍了盐的概念。关于中和反应的应用,教材从酸碱性的角度说明了它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并引出了溶液的酸碱度──pH及其应用。

  本课题内容与实际生活和生产有密切的联系,教材安排了2个活动与探究,目的是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增强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

  三、教学设计思路

  元素化合物课要以实验为基础,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操作实验、分析实验和设计实验来感受、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发现和发展的过程,初步学会化学思维方法。本课题的教学设计精心改进课本上的一些实验,让实验的设计与组合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化学事实,揭示反应规律。通过实验设置情景,使实验内容具有更多的思考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启动他们的思维欲望。设计与实验同步的问题组,帮助学生突破学*的难点,有效地训练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本课题的设计面向社会,紧密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联系环境保护。培养学生逐步学会用化学的视角发现、解释和解决自己身边发生的一些与化学有关的实际问题,启迪学生的思维和培育学生品德。

  四、分课时的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中和反应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教学难点:

  中和反应原理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演示实验:

  用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反应,观察现象,并触摸试管。(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热量触摸试管不明显,故改为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反应)

  【提出问题】

  滴入试管中的氢氧化钠和硫酸有没有发生反应。

  【学生讨论】

  可能有以下情况:

  1、无反应,因为无现象。

  2、已经反应,试管发热。(物质溶解也可以放热,不一定反应)。

  【引发探究】

  试管发热证明反应发生,这一证据不太充分,有无更好的办法证明确实已发生反应。

  【设计实验】

  氢氧化钠是碱、硫酸是酸,可用酸碱指示剂变色来指示反应是否完成。

  【实验探究】

  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酚酞试液,再滴硫酸,直到变为无色为止。继续演示氢氧化钠和稀盐酸的反应。并写出反应方程式。

  【学生讨论】

  上述几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特点?

  【师生归纳】

  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学生讨论】

  讨论下列生活中利用中和反应的实例,归纳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1)一块稻田土壤酸性太强,不利于水稻生长,怎样降低土壤的酸性?

  (2)硫酸厂的污水中含有硫酸杂质,可以用熟石灰进行中和处理,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有些胃药中含有氢氧化铝,它在人的胃内起什么作用?试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被蚊虫叮咬后,叮咬处很快肿成大包,这是因为蚊虫能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从而使皮肤肿痛。用什么溶液涂抹可以消除肿痛?

  【师生归纳】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2、处理工厂废水

  3、用于医药

  【板书设计】课题2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一、中和反应: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H2SO4+2NaOH═Na2SO4+2H2O

  HCl+ NaOH═NaCl+H2O

  二、中和反应的应用:

  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2、处理工厂废水:H2SO4+Ca(OH)2═CaSO4+2H2O

  3、用于医药:2HCl+Mg(OH)2═MgCl2+2H2O

  3HCl+Al(OH)3═AlCl3+3H2O

  【课堂练*】

  1、⑴用盐酸可以将铝壶内壁上的水垢[主要成分是Mg(OH)2和CaCO3]除去,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但所用盐酸不能过量,否则,铝壶将被腐蚀,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⑵胃酸过多(主要是盐酸)的病人常常服用含氢氧化铝[Al(OH)3]的药物,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可改服用NaOH溶液吗?(填“可以”或“不可以”)

  ⑶用熟石灰、粘土和河砂混合制“三合土”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在一张洁白干燥的滤纸上,依次喷洒A、B、C三种无色液体,当喷洒A时,滤纸上无明显变化;再喷洒B时,滤纸上出现一只***猫;最后喷洒C时,小猫逐渐消失。回答下列问题:

  滤纸上的小猫可能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画的。

  第二课时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

  教学目标:

  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度,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意义。

  教学重点:

  pH和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教学难点:

  pH和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上课始把几束头发分别放入不pH溶液的烧杯中)

  【创设情景】

  用试管取少量较浓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较稀的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滴入酚酞溶液,都显红色。

  【提出问题】

  利用酸碱指示剂,只能试验溶液是酸性还是碱性,但不能试验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时仅知道溶液是酸性还是碱性是不够的,经常还需要知道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程度,即溶液的酸碱度,哪么怎样表示和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呢?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来表示,pH的范围通常在0—14之间: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它与溶液的酸碱度是什么关系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探究】

  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将被测液滴到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即可得出被测液的pH。

  酸pH酸pH碱pH盐和水pH较稀

  硫酸较稀

  盐酸较稀氢氧化钠水较浓

  硫酸较浓

  盐酸较浓氢氧化钠氯化钠溶液

  (注:较稀溶液的配制方法是在50mL的水中滴一滴较浓溶液配制而成,现象区分明显。)

  【提出问题】

  根据实验结果讨论溶液的酸碱度与pH的关系?

  【学生讨论】

  1、酸的pH小于7,酸的浓度越大,酸性越强,pH越小

  2、碱的pH大于7,碱的浓度越大,碱性越强,pH越大

  3、中性溶液的pH=7,盐和水的pH=7

  【师生归纳】

  酸性溶液的pH<7酸性越强,pH越小

  碱性溶液的pH>7碱性越强,pH越大

  中性溶液的pH=7

  【实验探究】

  测定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并填写表格。

  【学处阅读】

  了解溶液酸碱度的重要意义

  【学生活动】

  观察溶液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

  【板书设计】

  一、酸碱度: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酸性溶液的pH<7酸性越强,pH越小

  碱性溶液的pH>7碱性越强,pH越大

  中性溶液的pH=7

  二、了解溶液酸碱度的意义

  【课堂练*】

  1、棉花、小麦、玉米等农作物适宜生长在偏酸性的土壤中,而大豆不论在弱碱性或弱酸性的土壤中均适宜生长。现测得某块田地的pH约为7。5,此地适宜种植()

  A、小麦

  B、棉花

  C、大豆

  D、玉米

  2、蚊子、蜂、蚂蚁等昆虫叮咬人时,会向人体注入一种叫蚁酸(具有酸的性质)的物质,使皮肤红肿、痒痛。要消除这种症状,可在叮咬处涂抹一些家庭中的常见物。它是下列中的()

  A、牙膏或肥皂水

  B、食盐水

  C、火碱溶液

  D、食醋

  3、下表为一些食物PH,对于胃酸过多的病人,空腹时最适宜使用的食物是()

  A、苹果

  B、葡萄

  C、玉米

  D、牛奶

  4、土壤的酸碱度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某地区土壤显微酸性,参照下表,从土壤酸碱性考虑,在该地区不适宜种植的作物是()

  A茶

  B油菜

  C西瓜

  D甘草

  最适宜的pH范围4。5~5。5 5。8~6。7 6。0~7。0 7。2~8。5

  5、向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逐渐滴入稀盐酸至过量,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A、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PH逐渐增大

  B、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pH逐渐减小

  C、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PH逐渐减小

  D、溶液颜色不变,PH逐渐增大

  6、下列溶液中,pH最大的是()

  A。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B。使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

  C。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的溶液D。pH等于7的溶液

  7、对酸碱指示剂与pH试纸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可检验溶液的酸碱性B。都可检验溶液的酸碱度

  C。两者只能检验酸碱溶液D。测试的意义相同,但测试方法不同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pH为零的溶液既不显酸性又不显碱性

  B。打开盛浓硫酸的试剂瓶塞,就可以看到白雾

  C。金属氧化物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

  D。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是酸性溶液

  9、现有50 mLpH=8的溶液,若想使pH变为3,应加入下列哪种溶液()

  A。pH=0的溶液B。pH=7的溶液C。pH=14的溶液D。pH=5的溶液

酸与碱的教案5

  一、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认识酸和碱的性质的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方法,并能判断简单的置换反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认识酸和碱的性质的方法。正确利用酸、碱、盐的一些知识,初步树立合理使用物质的科学意识。Zn+2HCl=ZnCl2+H2↑ Zn+H2SO4===ZnSO4+H2↑

  (3)某些金属氧化物+稀硫酸(盐酸)→盐+水

  Fe203+6HCl=2FeCl3+3H20 Fe203+3H2SO4=Fe2(S04)3+3H20

  (4)碳酸盐+稀硫酸(盐酸)→盐+水+二氧化碳

  Na2C03+2HCl=2NaCl+H2 O+C02↑ Na2C03+H2SO4=Na2S04+H20+C02↑

  2、为什么酸的水溶液有共同的化学性质?

  因为它们在水溶液中都可电离出H+,所以酸溶液具有许多共同的性质。

  【板书】

  第二节 常见的酸和碱

  一、常见的酸

  浓硫酸和浓盐酸的物理性质

  稀硫酸和稀盐酸的化学性质

  (1)与指示剂反应

  (2)活动性较强的金属+稀硫酸(盐酸)→盐+氢气

  (3)某些金属氧化物+稀硫酸(盐酸)→盐+水

  (4)碳酸盐+稀硫酸(盐酸)→盐+水+二氧化碳

  第二课时 常见的碱

  【引入】在学*中已经知道哪些碱?

  【介绍】两种常见的碱:氢氧化钙、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俗称消石灰或熟石灰

  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或苛性钠

  【活动与探究1】

  碱的物理性质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烧碱、消石灰、氨水的颜色、状态、气味

  烧碱放在空气中发生的变化 在空气中易吸收水蒸气而潮解,可作干燥剂

  烧碱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易溶于水

  【交流与讨论】

  你知道石灰水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反应?

  【活动与探究2】

  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石灰水

  现象:有蓝色沉淀生成

  【交流与讨论】

  1、氢氧化钠溶液和石灰水有哪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1)与指示剂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2)某些非金属氧化物+氢氧化钠(石灰水)→盐+水

  2Na0H+C02=Na2C03+H20 Ca(OH)2+C02=CaC03↓+H2O

  (3)与硫酸铜反应

  CuSO4+Ca(OH)2=Cu(OH)2↓+CaSO4 CuSO4+2NaOH=Cu(OH)2↓+Na2SO4

  【讨论】上述反应有何共同之处?复分解反应

  2、为什么碱的水溶液有共同的化学性质?

  因为它们在水溶液中都可电离出OH-,所以碱溶液具有许多共同的性质

  【交流与讨论】为什么实验室中固体氢氧化钠必须密封保存?

  1、易吸收水而潮解2、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

  【板书】

  二、常见的碱

  1、碱的物理性质

  2、氢氧化钠溶液和石灰水有哪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1)与指示剂反应

  (2)某些非金属氧化物+氢氧化钠(石灰水)→盐+水

  (3)与硫酸铜反应

  CuSO4+Ca(OH)2=Cu(OH)2↓+CaSO4

  CuSO4+2NaOH=Cu(OH)2↓+Na2SO4

  第三课时 酸碱复*

  【回忆】酸碱知识体系

  【练*】

  1、许多植物的花中含有色素,这些色素有的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显示不同的颜色,故可作酸碱指示剂。现取三种花瓣,分别放在三个研钵中研磨,再依次加入酒精,搅拌,静置后得到花汁的酒精溶液。分别取少量上述所得的花汁的酒精溶液,用稀酸和稀碱逐一检验,现象如下:

  花汁在酒精中的颜色 花汁在稀酸中的颜色 花汁在稀碱中的颜色

  玫瑰 粉色 粉色 绿色

  页寿菊 黄色 黄色 黄色

  大红花 粉色 橙色 绿色

  请回答:

  (1)以上所举的花中不能作酸碱指示剂的是 。

  (2)经查资料得知,柑橘的*似pH为3~4。将大红花汁的酒精溶液滴入柑橘汁中,呈现的颜色应为 。

  2.著名化学家罗伯特·波义耳在一次验中,不小心将盐酸溅到紫罗兰花瓣上,过一会儿,他惊奇地发现,紫色的花瓣上出现了红点点。波义耳对这一意外的发现,做出了各种假设,经过多次实验验证,探究普遍规律,终于获得了成功 对紫罗兰花瓣遇盐酸变红的现象,你有哪些假设?请将你的各种假设以及验证的实验方案填写在下表中.

  红的现象的各种假设 你验证假设的实验方案

  3、请用实验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中哪一种粒子(HO、Na+、OH一)能使指示剂变色?实验步骤:

  ①在第一支试管中加入约2 mL蒸馏水,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现象。

  ②在第二支试管中加入约2 mL NaCl溶液(Ph7),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③在第三支试管中加入约2 mL NaOH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现象。

  通过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下述“现象”是指无色酚酞试液是否变红):

  实验①看到的现象是 ,你得出的结论是 ;

  实验②看到的现象是 ,说明Na+离子 ;

  实验③看到的现象是 ,你得出的结论是 。把一枚生锈的铁钉放入大试管中,然后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并微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① ;②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③ ;④ 。

  5、锥形瓶内充满气体X,胶头滴管内盛有液、体 Y。挤压胶头滴管,使液体Y进入瓶中,振荡,一会儿可见套在玻璃管下端的小气球a鼓起。气体X和液体Y不可能是( )。X是S 2,Y是NaOH溶液 B.X是C 2,Y是石灰水 C.X是HCl,Y是Na2C03溶液 D.X是C ,Y是石灰水

  我国古代化学家葛洪曾将生石灰、草木灰(含有碳酸钾)加水熬制成浓汁涂在黑痣上,用以除去皮肤上的黑痣。写出加水和熬制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解释这种浓汁能除痣的原因。某同学做实验时发现,盛放NaOH溶液的瓶口与橡皮塞上,常有白色粉末出现。为探究这种白色粉末的成分,设计了如下实验。请你完成实验告.如图所示是某同学设计的制取纯净、干燥的C 2气体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标明的仪器名称:①是 ,②是 。

  (2)指出装置的错误。

  (3)B中NaHCO3溶液的作用是除掉CO2中混有的少量HCl气体,C中浓H 2S的作用是 ;B中的NaHC溶液不能换成石灰水,理由是 。

  (4)该同学改正了上述装置中的错误后进行实验时,发现D中CO 2仍不能集满,可能的原因是① ;② 。

酸与碱的教案6

  本章结构

  了解溶液的酸碱性,学会测定溶液酸碱性的方法。

  学*呈酸性的一类物质——酸,掌握常见酸的性质,初步认识酸的性质与氢离子的关系。

  学*呈碱性的一类物质——碱,掌握常见碱的性质,初步认识碱的性质与氢氧根离子的关系。

  学*中和反应,在认识中和反应的产物时,进一步认识酸与氢离子,碱与氢氧根的关系和初步认识盐,然后学*盐的性质。

  学*酸、碱、盐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和使用方法。

  本章的重点难点

  第一节

  重点:溶液酸碱性、酸碱度的判断和测定。

  难点:溶液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第二节

  重点:常见酸(硫酸、盐酸)、常见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复分解反应的判断。

  难点:从溶液的角度理解“为什么酸的水溶液有共同的化学性质”、“为什么碱的水溶液有共同的化学性质”

  第三节

  重点:认识酸碱中和反应以及反应中的酸碱性变化和热量变化。探究金属活动顺序并能对简单的置换反应进行判断。

  难点:中和反应中酸碱性的变化,设计实验探究金属活动顺序。

  第四节

  重点:铵态氮肥的检验。酸、碱、盐的正确使用

  难点:铵态氮肥的检验。

  【教学建议】

  一、课时安排

  第一节 溶液的酸碱性 2 课时

  第二节 常见的酸和碱 3 课时

  第三节 酸和碱的反应 3 课时

  第四节 酸、碱、盐的应用 2 课时

  整理与归纳 1 课时

  测试 1 课时

  二、教学设想与建议

  溶液的酸碱性

  本章虽然减低了难度,但仍然是初三化学中最难的一章。这一节从生活常识引入,教师可充分调动学生课堂、课外动手实验的积极性。让本节成为第七章学*的良好开端,继续保持学化学的热情。

  1、建议在上本节课之前简单预*,鼓励学生收集一些家中的液体(例如:饮料、洗发水等)或周围能收集到的河水等并带进实验室,指导学生把实验内容列成表格。在实验室里把教师准备好的包括自带的液体测试结果填入表格。

  2、交流实验结果,归纳出指示剂变**况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结果可列表如下

  石蕊试液 酚酞试液 蓝色石蕊试纸 红色石蕊试纸 pH 中性溶液 紫色 无色 7 酸性溶液 红色 无色 红色 <7 pH越小 酸性越强 碱性溶液 蓝色 红色 蓝色 >7pH越大碱性越强

  3、课后可指导学生用富含色素的物质(如红椰菜的菜汁)测试家中液体并记录色素变化的颜色,有明显变化的可带到课堂上表演。

  4、学*溶液酸碱性与生命活动的关系时,可鼓励学生查找有关人的体液pH的正常范围以及非正常范围引起的疾病和酸雨的危害及测定,把收集到的内容在课堂上交流汇报,教师再加以补充。这些内容将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

  第二节 常见的酸和碱

  1、在这部分中酸、碱、盐都出现了,但没有提出酸和碱的概念,直接提出盐酸、硫酸、硝酸、醋酸是重要的酸,再通过实验体现物理性质,通过探究实验学*酸、碱的化学性质,同时学会利用探究归纳。在“交流与讨论”中结合溶液导电性的实验对“酸的水溶液有一些共同的化学性质”作出解释,即酸溶于水后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决定了酸的水溶液有共同的化学性质。“对碱的水溶液有一些共同的化学性质”作出解释:碱溶于水后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决定了碱的水溶液有共同的化学性质。

  2、第五章学生已经学过稀硫酸与金属的反应,在这基础上“活动性较强的金属+稀硫酸(盐酸)→盐+氢气”这条性质基本上可通过学生实验,小组交流,自己书写方程式的形式归纳出来。有了归纳该条性质的经验,另一条“某些金属氧化物+稀硫酸(盐酸)→盐+水”也就较容易归纳出来了。

  3、学*常见的碱时,学生已了解了一些有关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性质,从上节盐酸、硫酸的学*中有了相似结构会有相似性质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再经过小组讨论,大组交流的形式归纳出常见的碱的性质。

  4、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可设计一个趣味实验,用烧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上面放一个剥了壳的熟鸡蛋,然后往瓶中倒入氢氧化钠溶液,鸡蛋会较快地进入瓶中。实验说明了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反应,围绕这个实验并联系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的反应,教师可设计许多问题。这个较难的化学反应会变得容易被学生接受。

  5、本节课后的知识拓展“烧碱与蛋白质、油脂的作用”建议可放在课堂上做。制作叶脉书签的实验可让部分有兴趣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做。

  第三节 酸与碱的反应

  1、在学*了酸与碱的性质后很自然的就引出一个问题“把酸与碱放在一起,它们的性质会有什么变化”,通过学*中和反应,从生成物水的角度再进一步理解酸与氢离子,碱与氢氧根离子的关系,学*中和反应过程中酸、碱性的变化和pH的变化。

  2、中和反应的实验操作综合性较强,在接*滴定终点时,强调学生滴加的方法,同时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些同学蒸发溶液时会有刺鼻的气味”

  3、学会设计实验探究判断金属活动顺序是本节的难点,教师应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提出问题、猜想、制定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归纳得出结论的过程,从实验中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4、“复分解反应的条件”这部分内容还是要学*的,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讲解的深度。

  第四节 酸、碱、盐的应用

  1、铵根离子的检验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在掌握方法的同时可让学生思考〔实验1〕与〔实验2〕实验操作上的区别,思考“为什么铵盐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需要加热”。

  2、酸、碱、盐的用途及化学肥料,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通过组织学生收集资料并进行讨论交流,观看录象等形式进行。

  【问题讨论】

  1、书中未出现酸、碱、盐的定义,这对学生判断酸、碱、盐是否又增加了难度?

  2、在第二节的活动与探究中对学生的要求较低,但在交流与讨论中要求学生讨论盐酸、硫酸还有硝酸的共性,其中跨度太大,教师补充的内容要达到的深度难以把握。

  3、在第三节盐的交流与讨论中要学生从已学的内容或课外了解到的事实举例说明盐与酸、碱的反应,对大多数学生该任务很难完成。在这之前教师是否还需补充一些内容?

酸与碱的教案7

  教学目标:

  学会用pH试纸测溶液的酸碱度;能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去测试一些物质的pH。

  通过对各种操作的比较及对测试数据的分析,建立正确的测试和读数方法。

  让学生自主测试,拓展活动的空间,培养尊重事实的观念和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意识。

  教学疑点:

  不同生长时期的水果和蔬菜pH是否相同,建议测不同生长时期番茄pH进行了解。

  观察头发光泽需要哪些条件,建议增强光线和利用放大镜观察。

  头发耐拉力,用手拉能否准确感知?建议用测力计去测更科学。为使测出的数据具有科学性,可引导学生取几次的*均值。

  重点和难点:

  测试方法。

  活动方式:

  学生主持;分组实验。

  实验准备:

  ①分组准备:每组有5个烧杯分别装20 mL pH为1、4、7、10、13的溶液,头发五束(同一个人的头发)。

  ②稀硫酸、稀盐酸、蒸馏水、氢氧化钠溶液。

  ③洁厕精、醋、洗洁精、石灰水、牙膏、西红柿、牛奶、鸡蛋、萝卜、纯碱溶液、草木灰水、泡菜水、橘子、苹果、造纸厂排放的废水、点滴板、pH试纸、玻璃棒、镊子、小刀、纱布、放大镜、弹簧秤等。

  教学过程:

  师:先请同学们将5束头发分别放进盛有不同pH(1、4、7、10、13)溶液的小烧杯中,等会观察。

  师:再请同学们看61页内容,回答,我们从书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1:溶液的pH<7显酸性,ph>7显碱性,pH=7显中性。

  生2:测定pH的最简单的方法是用pH试纸。

  反思: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做主持,本身就是对能力的训练,把讲台让给学生,同学们相互理解与支持,合作有了更大的自主空间,行为和表达更具有学生自身的特点。但主持人和同学们是处于同一知识*台,随时需要老师的指点,老师在课前要帮助主持人理好提纲。

  师:本节课我们学*用pH试纸来测一些物质的pH。今天的主持人为A(男)同学和B(女)同学。(主持人上台)

  A:说是主持,我们会和同学们一样,也要做实验,我们一起做,一起讨论。

  B:各组还要把结果写在黑板上,看哪组做得最好。(两位主持人在讲台上做)

  学生分组实验:测稀硫酸、稀盐酸、水、氢氧化钠溶液的pH。(老师在黑板上画表)

  (学生自由上台在黑板上板书实验结果)

  A:有11个组的数据都一样,请问第八组的数据为什么有差别呢?

  第八组同学:我们是按照要求做的,所得出的就是这个数据。

  B:你们坚持这个结论吗?

  第八组同学:坚持,我们同组同学刚才讨论过,可能是我们所测的液体和大家的不同。

  A:是不是这回事,这可要问老师了。

  师:我要向第八组同学表示钦佩,这组的液体和大家的确实不同,我向其中多加了水。他们做学问能置疑,能尊重事实。我们要向他们表示祝贺(鼓掌)。

  反思:测pH的实验操作并不难,如果用灌输的方法,几分钟就可以解决,可是以上对方法的体验和对问题的探究,学生乐学,印象深刻。学生容易做的就更要让学生自己做,更要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也就是抓住机会,让学生易快乐的地方更快乐,把学*这种劳动变成乐事。

  B:这个不同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生:同是某一种液体,浓度不同, pH不同。即同一物质的溶液因浓度变化pH也会发生变化,酸变稀了则pH上升,酸性减弱。碱变稀了,则pH下降,碱性减弱。

  A:这个解释让我们明确了更多的知识。再请第十组同学说一下,你们得出稀盐酸的pH为1。5是怎么回事?

  第十组代表:在测的时候,我们发现pH试纸的颜色和标准比色卡并不完全一致,我们就取了中间值。

  B:那就是说是想像出的一种颜色了,颜色是能想像出来的吗?

  第十组代表:好像又不能。

  生1:既然不能,那么用最接*的颜色反而更准确了。

  生2:说明用pH试纸只能粗略地测量。

  生3:书上说,用pH试纸测是最简单的方法,我知道医生给人看病时也常用pH试纸,而给人治病,应该是要求很高的,这是怎么回事呢?(冷场)

  A:老师,请您回答。

  师:这就如托盘天*也是粗略地称量,大多数情况,所得到的值已足够达到要求。现在已经过了一段时间,我们把已用过的pH试纸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看一下有没有变化。

  生1:和先测的值比较,有变化。

  生2:说明时间长了pH试纸的颜色会发生变化。

  生3:要求我们在测pH时,把液体滴在pH试纸上后,要立即与比色卡比较,才能反映出液体的pH。

  师:请同学们任取一种刚测过pH的液体,放在小烧杯中,用pH试纸放在里面看看。

  生1:液体变颜色了。

  生2:取出试纸读数,液体的pH与我们刚才的数据有区别。

  A:我和小B同学也观察到了这个现象,那这说明了什么?

  生1:这个纸不是普通的纸,是pH试纸(笑声,谁不知道),我是说上面有药。

  生2:对,就跟我们的衣服上沾上污物,放入水中,污物会扩散到水中一样。

  生3:如果把pH试纸直接放入药品里,药品可就被污染了,并且也测不准。

  B:同学们观察和分析得很好,让我明白了一些道理,你们真棒。

  反思:及时归纳与总结。

  A:现在我们归纳一下用pH试纸测pH的方法。

  B:还有,在测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老师边听边板书)

  方法

  注意事项(主要原因)

  1用玻璃棒取液滴在pH试纸上

  不能把纸放在试剂瓶里(防止污染药品)

  2立即读数

  准确读数(时间一长,pH试纸会变色)

  3取整数值

  更符合实际

  4酸的pH<7,碱的ph>7,中性的pH=7

  对书本知识进行了验证

酸与碱的教案8

  教学目标:

  1、为全面推动我校安全教育工作,杜绝学生溺水伤亡事故的发生。

  2、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学*防汛、防溺水的有关知识,在学*中提高自救自护的能力。

  3、初步了解防汛、防溺水安全的有关内容,要求每一个学生提高安全意识。

  4、学*后,能改变自己在生活中不遵守溺水安全的不良*惯,提高对生活中违反安全原则的行为的辨别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

  现在是夏季,天气多变,雨水多,河里、小溪里经常会涨水,很多小朋友喜欢去河边、溪边玩水,很容易出现安全事故。而且,夏天天气很热,有的同学就悄悄地去河里、池塘里洗澡,而发生溺水身亡的事件,失去了生命,爸爸妈妈很伤心、老师也很伤心。

  二、防汛知识教育

  1、不到河里、沟边去玩耍,下雨天,不去河边、沟边洗手洗脚,以免滑落水中。

  2、发洪水时应注意往高处逃;

  3、尽力躲避大浪;

  4、尽量抓住浮托物;

  5、挥动鲜艳衣物呼救;

  6、洪水来时,如正在教室上课,要听从老师的指挥,有秩序地转移,紧急时要抓牢课桌、椅子等漂浮物,尽可能与老师、同学在一起,等待营救,千万不要独自游泳回家。

  7、山区山洪暴发,山沟、河滩中水深齐膝,水流又急时,学生不能单身过河。放学路上遇桥梁、道路坍塌,不能冒险通过,可返回学校留宿或请老师想别的方法。

酸与碱的教案9

  教学目标

  ①初步了解什么是酸、碱、盐;能完成简单的探究实验。

  ②学*运用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③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重点和难点

  学会用归纳分析的学*方法认识什么是酸、碱、盐。

  实验准备

  溶液导电性实验仪器、紫色石蕊试液、锌粒、氧化铜粉末、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铁溶液、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钾溶液。

  教学过程

  点评

  提问:试管中的紫色石蕊试液,在不借助任何化学药品的情况下,能否使之变成红色?

  学生演示:(向试管中吹气,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追问:为什么会变色?

  学生回答: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请学生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提问:除了碳酸,还有其他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吗?

  探究活动一 :

  分别在稀盐酸和稀硫酸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实验现象交流:与碳酸的现象相似,试液变红。

  小结:碳酸、稀盐酸、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它们还有其他的共性吗?

  探究活动二:

  稀盐酸、稀硫酸与锌粒及氧化铜粉末的反应。

  实验现象交流:锌粒与稀盐酸和稀硫酸反应都能产生气体;氧化铜粉末在稀盐酸和稀硫酸中都消失,溶液的颜色都发生变化。

  (学生完成学案相关内容)

  小结过渡:稀盐酸、稀硫酸都能与锌粒及氧化铜粉末反应,由此可见,它们在性质上是有一些共性的。为什么它们会具有一些相似的性质呢?

  探究活动三:

  氯化钠导电性实验。

  提问:氯化钠溶液为什么会导电?

  回忆物理中学*的导电的原理,推测氯化钠溶液导电的原因。

  flash动画演示氯化钠溶液的导电过程,解释电离的概念,介绍电离方程式。

  结论: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存在着能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探究活动四:

  稀盐酸和稀硫酸的导电性。

  实验现象交流:灯泡亮了。

  结论:稀盐酸与稀硫酸都能导电。

  分析:为什么稀盐酸和稀硫酸能导电?

  学生讨论交流:参照氯化钠溶液能够导电的原因,推测出稀盐酸和稀硫酸中也存在着能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归纳:稀盐酸、稀硫酸中都存在着相同的阳离子──h+,所以它们在化学性质上具有相似性。不仅稀盐酸、稀硫酸中存在h+,还有其他的一些物质也能电离出惟一的阳离子──h+,我们把它们归为一类物质──酸。

  (学生完成学案相关内容)

  小结:探究思路──通过实验发现一些物质具有共性,试图去解释具有共性的原因,通过对导电性的探究,发现存在相同的阳离子──氢离子,归纳出酸的概念,认识到什么是酸。

  自主探究:什么是碱?

  按学案步骤完成探究过程。

  评价与小结:根据学生完成探究的实际情况,评价自主探究成果。

  新知识提示:氯化钠属于哪一类物质?

  课外学*:什么是盐?

  这种有挑战性的引入,能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下面的探究学*做好铺垫。

  这种紧逼式的提问,能使学生的思维按照知识的轨迹活动,且具有启发性。

  让学生亲身感受酸有相似化学性质,在学生的大脑中生成了酸的印象。

  溶液的导电性对学生是一个抽象的认知,选择学生已经认识的离子化合物入手,便于学生接受且易过渡到酸的导电性。

  以上的教学过程呈现给学生一个完整的、清晰的“什么是酸”的探究步骤,学生学到了学*新知识的方法,为下面的自主探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酸与碱的教案10

  一、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中和反应中pH的变化以及热量的变化。盐的组成,并能初步判断盐类物质。用科学探究的方法。酸、碱、盐对人类生活与社会生产的重要性—新金属+新盐

  2、酸+盐一新盐+新酸

  3、碱+盐一新碱+新盐 反应物都可溶

  4、盐+盐--新盐+新盐 反应物都可溶

  【交流与讨论】查阅附录四,探讨盐的溶解性。

  钾、钠、铵盐水中溶;

  硝酸盐入水无影踪;

  盐酸盐(指氯化物)除去银,亚汞;

  硫酸钡、铅水不溶。

  【要求】学生记忆盐的溶解性

  【练*】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问的关系如下:

  活泼金属+酸盐+氢气

  金属氧化物+酸盐+水

  酸+碱盐+水 .

  酸+盐新酸+新盐

  非金属氧化物+碱盐+水

  碱+盐+新盐

  金属+盐新盐+新金属

  盐+盐新盐+新盐

  从以上的归纳中,我们可以看出,各类物质的相互反应中,都有盐类物质生成。所以,我们可以联想到制备盐类的途径,方法有很多。[想一想]

  请用五种方法制备ZnCl2。

  写出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新金属+新盐

  2、酸+盐一新盐+新酸

  3、碱+盐一新碱+新盐( 反应物都可溶)

  4、盐+盐--新盐+新盐( 反应物都可溶)

  二、盐的溶解性。

  钾、钠、铵盐水中溶;硝酸盐入水无影踪;盐酸盐(指氯化物)除去银,亚汞;

  硫酸钡、铅水不溶。

  【教后小结】

  第三课时 金属活动性

  【提问】你知道锌、铁、铜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吗?请提出你的假设,并设计实验检验你的假设是否正确。

  猜想:

  实验方案 现象 结论

  【活动与探究】学生独立完成后进行交流

  【归纳】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 Ag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学生讨论】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有何用途。

  【总结】在初中教材中,金属活动性顺序主要应用于在溶液中进行的两类置换反应:

  一、金属+酸盐和氢气.

  反应条件: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排b.

  二、金属+盐另一种金属+另一种盐.

  反应条件a.反应物中的金属必须排在盐b.盐必须可溶.很活泼的金属如:钾、钙、钠与某些盐溶液反应

  【教师讲述】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初中化学中至关重要的作用,正确理解和应用现将其几种应用归纳如下:判断金属是否能与酸发生置换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金属是( )

  A.银 B.镁 C.锌 D.铁

  镁锌铁排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银排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金属2.为验证a、b、c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将它们分别投入稀 盐酸中,只有c不能与盐酸作用产生气体。再把a投入b的硝酸盐溶液中,在a的表面有b析出。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

  A.b>a>c B.a>b>c C.b>c>a D.c>a>b

  a、b、c三种金属稀盐酸,只有c不能与盐酸作用产生气体a、b排c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a、bc活泼;把a投入b的硝酸盐溶液中,在a的表面有b析出a排b前边,综上所述可知a>b>c,所以答案为B。

  例3.请你用最简单的方法,证明锌、银、(H)、铜的活动性顺序,至少需要选用下列物质中的(填序号)

  ①Zn ②Ag ③Cu ④CuSO4溶液 ⑤稀硫酸 ⑥AgNO3溶液 ⑦FeSO4溶液

  写出证明过程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分析:利用金属与酸反应的条件氢前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而氢后的金属则不能,所以取用锌铜稀硫酸锌铜稀硫酸锌稀硫酸铜稀硫酸锌铜锌铜铜AgNO3溶液铜铜证明锌、银、(H)、铜的活动性顺序至少需要选用物质中的①Zn ③Cu ⑤稀硫酸 ⑥AgNO3溶液Zn + H2SO4 == ZnSO4 + H2↑ Cu+2AgNO3 == Cu(NO3)2 + 2Ag

  ㈢判断金属发生置换将过量的铁粉放入含Zn(SO4)2和AgN03的混合溶液中,搅拌,使其充分反应后,过滤.滤纸上留下的金属是( )。

  A.Ag B.Fe、Ag C.Zn、Fe D.Fe、Zn、Ag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Fe排在Zn的后边、Ag的前边,所以Fe不能与Zn(SO4)2反应,故滤纸上Zn;但Fe能与AgN03反应换Ag,所以滤纸上Ag;又因为Fe是过量的滤纸上Fe。所以答案为B。

  ㈣判断置换反应进行的程度

  向AgNO3,Cu(NO3)2,Mg(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锌粉完全反应后过滤。不可能存在的情况是( )。

  A.滤纸上有Ag,滤液中有Ag,Cu2+,Zn2+,Mg2+

  B.滤纸上有Ag,Cu滤液中有Ag+,Zn2+,Mg2+

  C.滤纸上有Ag,Cu,Zn,滤液中有Zn2+,Mg2+

  D.滤纸上有AgCu,Zn,Mg滤液中有Zn2+,Mg2+

  Mg﹥Zn﹥Cu﹥AgZn能置换Cu(NO3)2中的Cu,能置换AgNO3中的Ag,但不能置换Mg(NO3)2中的Mg。若加的Zn不足,置换锌粉置换AgAg+被置换置换Cu2+滤纸上有AgCu时,滤液中有Ag滤纸上有AgCu,Zn,滤液中有Ag,Cu2+B和D。[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实质上就是金属单质与金属阳离子的置换反应。如果滤纸上的金属单质与滤液中的金属阳离子能够反应,则这种情况肯定不会发生(即不能共存),因此答案为B(Cu和Ag+反应)、D(锌不可能置换出镁)。]

  【板书】

  一、金属+酸盐和氢气.

  反应条件: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排b.

  二、金属+盐另一种金属+另一种盐.

  反应条件a.反应物中的金属必须排在盐b.盐必须可溶.很活泼的金属如:钾、钙、钠与某些盐溶液反应

酸与碱的教案11

  【设计理念】

  1.理论联系实际,梳理知识要点的同时,重点突出生活应用。

  2.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为学生创造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

  【复*目标】

  1.了解几种常见酸和碱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度。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问题探究法.讨论归纳等

  【复*流程】

  一、酸和碱的概念

  1.酸

  常见酸的化学式:

  2.碱

  常见能溶于水的碱的化学式:

  二、酸和碱的物理性质

  浓硫酸

  浓盐酸

  颜色

  状态

  气味

  密度

  打开瓶口的现象

  naoh

  ca(oh)2

  俗名

  颜色.状态

  溶解性

  露置在空气中的现象

  三、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稀盐酸

  稀硫酸

  酸的

  化

  学

  性

  质

  指示剂

  1.使石蕊溶液变色

  2.使酚酞溶液变色

  金属

  zn+hcl-

  fe+h2so4-

  金属氧化物

  fe2o3+hcl-

  cuo+h2so4-

  碱

  fe(oh)3+hcl-

  cu(oh)2+h2so4-

  盐

  agno3+hcl-

  bacl2+h2so4-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碱的

  化

  学

  性

  质

  指示剂

  1.使石蕊溶液变色

  2.使酚酞溶液变色

  非金属

  氧化物

  co2+naoh——

  so2+naoh——

  co2+ca(oh)2—

  酸

  naoh+hcl——

  ca(oh)2+hcl—

  盐

  cuso4+naoh——

  na2co3+ca(oh)2——

  例题:有下列四种实验设计及操作,实验过程中其现象不能说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的是()

  四、ph应用

  1.溶液酸碱度测定方法

  在_________或___________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__________或________将被测液滴到_______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____________比较,即可得出被测液的ph。

  2.向盛有naoh的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为____色,此时溶液的ph____,向此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振荡,直至溶液刚好无色时,溶液呈____性,ph____继续滴加稀盐酸,溶液呈____色,ph____,在整个实验中溶液发生了____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3.现有白纸和几种溶液,有人用这些材料设计了一个名为“雨落叶出红花开”的趣味实验。实验的过程如下:先用洁净的毛笔蘸________(填序号,下同)在白纸上画上花,再用_________画上叶,将白纸挂上墙壁,晾干后用________向纸上喷即成。

  a.酚酞溶液b.石蕊溶液

  c.氢氧化钠溶液d.稀盐酸

  五、联系生活

  在一条鱼虾绝迹的小河边,有四座工厂:甲.乙.丙.丁。他们排放的废液里,每厂只有碳酸钠.氯化铁.氢氧化钙.盐酸的一种。某中学环保小组实地调查的情况如图。甲处的河水是乳白色的,乙处的河水是红褐色的,丙处的河水变清了,丁处的河水是清的,但有气泡产生。请推测这四座工厂废液里的污染物?

  六.课堂练*

  1.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本质原因是()

  a.能与指示剂作用b.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

  c.能解离出h+d.都含有氢元素

  2.我们已熟识的下列物质中,溶于水时不会放出大量热的是()

  a.生石灰b.氢氧化钠固体

  c.浓硫酸d.氢氧化钙固体

  3.根据你所做过的家庭小实验,判断下列溶液:①氯化钠溶液②碳酸钠溶液③酒精糖水,能导电的是()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4.下列物质在空气中质量会增加的是()

  a.稀硫酸d.硝酸钠溶液

  c.浓盐酸b.氢氧化钾溶液

  5.能和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的是()

  a.生石灰b.碳酸钙c.氢氧化钠d.锌粒

  6.下列各组内表示同一种物质的是()

  a.氢氧化钠.烧碱.火碱b.氢氧化钙.消石灰.生石灰

  c.盐酸.氯化氢.食盐d.冰.干冰.水

  7.下列气体中,不能用固体氢氧化钠干燥的是()

  a.co2b.h2c.o2d.co

  8.20g20%的naoh与20g20%的hcl溶液充分反应后,滴入石蕊溶液显()

  a.紫色b.蓝色c.红色d.无色

酸与碱的教案1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几种常见的酸和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认识酸和碱的腐蚀性及使用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2、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及在实际中的应用。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

  3、会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会分析,归纳的方法对有关信息进行加工。

  2、进一步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化学应理论联系实际

  2、进一步增强探究物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

  1、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2、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3、中和反应

  4、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

  教学难点

  1、从离子角度认识酸碱的概念

  2、从离子角度分析酸碱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

  3、书写有关酸碱化学性质的化学方程式

  教学方法:

  阅读、归纳、总结

  教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提问] 如何给物质分类、引导学生回忆归纳

  (一名学生上黑板填写,师生判断补充,保留后面练*用)

  [提问]常见的酸有哪两种?引导学生回顾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浓硫酸的特性,稀释使用时的安全注意事项等。

  [练*]1、下列物质露置空气中质量减小的是( ),溶质质量分数变小的是( )

  A、浓盐酸 B、浓硫酸 C、食盐水 D、氢氧化钠固体

  2、现有稀硫酸、石灰水、食盐水三瓶无色溶液,只用一种试剂就能将它们一次鉴别开来的是( )。

  A、石蕊试液 B、二氧化碳 C、酚酞试液 D、氯化钡溶液

  [提问] 什么是酸碱指示剂?在酸碱溶液中变色如何?上述练*2能否用PH试纸鉴别,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的作用有何不同?

  [阅读] 学生阅读P49、P61有关内容

  [练*]小华帮助家人科学种田,查阅有关农作物生物最适宜的PH范围见表:

酸与碱的教案13

  一、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食盐、硫酸、烧碱、纯碱、氨水的主要用途和一些常见化肥的作用。

  ②掌握铵态氮肥的检验。

  ③将掌握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操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认识铵态氮肥的检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利用酸、碱、盐的一些知识,初步树立合理使用物质的科学意识。

  二、任务分析

  1、起点能力:学生对酸、碱、盐的知识已了解。

  2、教学重点:铵态氮肥的检验。酸、碱、盐的正确使用。

  3、教学难点:铵态氮肥的检验。

  4、课型:探究、讨论

  5、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常见酸、碱、盐的应用及其的正确使用

  【学生交流】根据生活经验,谈谈有关酸、碱、盐的应用。

  【教师讲述】酸、碱、盐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重要的化工产品。化学工业上常说的“三酸两碱”就是指硫酸、盐酸、硝酸和烧碱、纯碱。

  【学生阅读】课本199页~200页了解我国酸、碱、盐的产量。

  【学生阅读】课本199页表7-6某些酸、碱、盐的用途。

  【学生交流】候德榜及其联合制碱法。

  【教师讲述】酸、碱、盐用途广泛,但多数酸、碱有强腐蚀性,许多盐有毒性,所以要注意使用方法。

  【演示实验】稀释浓硫酸

  【学生观察思考】为什么要这样操作?若把水加到浓硫酸中会出现什么结果?为什么?

  【学生讨论】万一强酸强碱溅到皮肤、眼睛、衣服、桌面上时应采取什么措施?

  酸溶液溅到皮肤或衣服上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若是浓硫酸,必须迅速用抹布擦,然后用水冲洗,再用3%~5%的碳酸氢钠溶液来冲洗;碱溶液溅到皮肤上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万一眼睛溅进酸溶液或碱溶液要立即用水冲洗(不可揉眼睛)洗的时候要眨眼睛,必要时请医生治疗。

  如果酸(或碱)流到实验台,立即用适量的碳酸氢钠溶液(或稀醋酸)冲洗,然后用水冲洗,再用抹布擦干。如果只要少量的酸(或碱)溶液,立即用湿抹布擦净,再用水冲洗。

  【教师讲述】溶液使用的注意事项

  【学生交流讨论】亚硝酸钠及重金属盐的毒害

  【作业】204页第4题

  【板书】常见酸、碱、盐的应用及其的正确使用

  【教后小结】

  第二课时化学肥料

  【学生交流】请说出你所知道的化肥的名称与作用。

  【学生讨论】化学肥料如何分类?

  【小结】氮肥(含N)磷肥(含P)钾肥(含K)复合肥料

  【观察与思考】学生完成201页的内容后交流,进一步巩固对化肥的认识。

  【学生交流】化肥的生产

  【教师讲述】化肥生产中提到了催化剂,可结合制氧、合成氨作一介绍,其中铁及其化合物具有重要作用,双氧水制氧也可用氯化铁溶液作催化剂由于是液体催化其效果要比二氧化锰好;以活性铁为成分的催化剂(商品名为预还原氨合成催化剂A110-I-H)在30万吨/年的大型氨厂得到广泛使用

  【学生讨论】化肥使用的利与弊

  【小结】利:化肥肥分含量高,见效快

  弊:化肥肥分单一,使用不合理时,土壤结构会遭到破坏;若使用不当,还会因流失而污染江河湖泊。

  【活动与探究】氮肥种类很多,经常会用含铵根的氮肥,那么如何用简单的方法来检验铵态氮肥?

  【实验1】硫酸铵与消石灰在研钵混合研磨

  【实验2】硫酸铵与氢氧化钠溶液,在酒精灯上微热

  【学生思考】〔实验1〕与〔实验2〕实验操作上的区别,思考“为什么铵盐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需要加热”。

  【小结】铵态氮肥的检验:

  加入碱液后加热有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产生。

  【拓展视野】常见化肥的简易鉴别

  学生阅读了解

  【作业】204页第7题

  【板书】化学肥料

  一、化学肥料分类:氮肥(含N)磷肥(含P)钾肥(含K)复合肥料

  二、化肥使用的利与弊:

  利:化肥肥分含量高,见效快

  弊:化肥肥分单一,使用不合理时,土壤结构会遭到破坏;若使用不当,还会因流失而污染江河湖泊。

  三、铵态氮肥的检验:加入碱液后加热有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产生。

酸与碱的教案14

  复*目标

  知识

  1、指示剂显色规律

  2、认识酸碱盐

  3、常见酸碱的化学性质

  4、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

  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常见酸碱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

  实验探讨法、分析归纳式讲解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用具

  仪器:

  烧杯、白纸、试管等。

  药品:

  10%的NaOH溶液、5%的硫酸溶液、5%的紫色石蕊试液、酚酞试剂、镁、氧化铜、氢氧化铜、碳酸钠试剂、氯化钡等

  其它:

  多媒体投影、学生练*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引入】今天我们来复*酸和碱,看投影(今节要复*的知识)

  【板书】1、指示剂显色规律

  画一幅《雨落叶出红花开》给同学们。问学生,你们看到了吗?认真观察,知道里边是什么化学知识?

  分析原理,引出指示剂变化规律(见投影)

  练*一

  【板书】2、认识酸碱盐

  投影物质的分类与练*

  浓酸、浓碱的使用

  【板书】3。常见酸碱化学性质

  见投影

  【板书】4、溶液酸碱度的

  表示方法(见投影)

  【小结】本课复*知识明确要复*内容

  猜想、思考、回答问题

  做练*一

  观察、做练*二

  做练*三

  做练*四(填表)

  激发学生学兴趣,分析应用指示剂知识

  巩固知识:

  巩固酸碱化学性质知识

  用化学性质去检验物质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表达能力

  板书设计

  练*一

  现有下列物质:①食醋②石灰水③CO2的水溶液④NaCl溶液⑤蒸馏水⑥Na2CO3溶液。用序号填空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是____,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是_____,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或酚酞溶液变色的是碱_____。

酸与碱的教案15

  一、引入

  1、食醋为什么会有酸味?

  2、苹果、橙子、柠檬葡萄等这些水果为什么都有酸味?

  3、石灰水中含有的Ca(OH)2;NaOH;Cu(OH)2等都是碱。

  二、酸碱指示剂

  1、指示剂的概念

  能跟酸或碱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的颜色的物质,叫酸碱指示剂,通常也简称指示剂。常见的有:石蕊溶液、酚酞溶液。

  2、变色规律:

  说明:①指示剂变色简记方法:酚酞遇酸仍无色,酚酞遇碱红艳艳;

  石蕊遇酸紫变红,石蕊遇碱紫变蓝

  ②注意: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可使指示剂变色,而不是说指示剂使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变色。

  3、指示剂的应用

  酸碱指示剂主要用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如实验桌上有一瓶失去标签的液体要检验是酸性溶液还是碱性溶液,可用试管取少量溶液滴入1-2滴紫色石蕊试液,如果显红色证明是酸性溶液,如果显示蓝色证明是碱性溶液。

  想一想:如何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小结]

  检验溶液是酸性的方法:取少量该溶液,滴入几滴石蕊试液,若溶液呈现红色,则说明该

  溶液为酸性溶液。

  检验溶液为碱性的方法:取少量该溶液,滴入几滴石蕊试液,若溶液呈现蓝色;或者滴入

  几滴无色的酚酞试液,若溶液呈现红色,则说明该溶液为碱性溶液。

  4、指示剂的替代用品

  酸碱指示剂除了常见的石蕊和酚酞外,还有其他的植物色素,可以用作石蕊和酚酞的 代用品,如牵牛花,月季等。

  几种植物花朵的酒精浸出液在酸碱溶液中的变**况

  练*:

  ⒈ 失去标签的三瓶无色液体,分别是稀H2SO4、蒸馏水、NaOH溶液,能把它们一次性

  区分开的试剂是

  () A. 酚酞B. 铁片

  C. 石蕊试液 D. 二氧化碳气体

  ⒉ 失去标签的三瓶无色液体,分别是稀HCl、蒸馏水、NaOH溶液,能否用酚酞试液将

  它们鉴别出来?(提示:HCl + NaOH=NaCl + H2O(中性溶液))

  三、常见的酸

  1、浓硫酸、浓盐酸的物理性质的比较

  2、浓硫酸的特性

  浓硫酸的三大特性(腐蚀性):

  吸水性:能吸收现存的H2O,可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脱水性:能把纸或木材里的氢、氧两种元素按水的组成比脱去,[n(H):n(O)=2:1]; 氧化性:与金属反应时一般生成水而不是氢气。

  3、浓硫酸的稀释

  稀释浓硫酸时为什么会产生大量热量?

  注意:A、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切不可将

  水倒进浓硫酸里。

  B、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应先用干抹布(软布或棉花)轻轻地拭去,

  再用大量的水冲洗,而后涂上碳酸氢纳稀溶液。

  C、如果将稀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应用大量的水冲洗。

  浓硫酸稀释的错误操作浓硫酸稀释的正确操作 想一想

  分别盛放浓盐酸和浓硫酸的两个试剂瓶,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不考虑水分的蒸挥发), 两瓶酸的质量、质量分数各有何变化?应如何保存?浓盐酸:溶液质量减少,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浓硫酸:溶液质量增加,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四、酸的通性

  酸具有通性的原因是它们在溶液中解离出共同的氢离子。酸的通性(以盐酸、稀硫酸为例说明酸的通性)如下:

  酸能与多种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注意:

  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排在氢后面

  的金属则不能;

  B.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越前面的金属,反应现象越剧烈,速度越快,如Mg 反

  应有明显放热现象;

  C.强氧化性酸与金属反应后,不能生成氢气,而是生成水。如浓硫酸、硝酸等强

  氧化性酸;

  D.该类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酸与碱反应

  H2SO4 + Cu(OH)2= CuSO4 + 2H2O HCl + NaOH =NaCl + H2O 酸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酸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HCl + AgNO33HCl + CaCl2 ==CaCl222O

  五、酸的分类和命名

  含氧酸:多数按中心元素命名为某酸,如硫酸(H2SO4)按是否含氧

  无氧酸:命名为氢某酸,如盐酸(HCl)又叫氢氯酸 一元酸:HCl、HNO3等

  能解离出 (醋酸CH3COOH为一元酸) H+的个数二元酸:H2SO4等 三元酸:H3PO4等

  练一练:

  1、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的溶液,它能使无色酚酞溶液 ( )

  A.变红色 B.变蓝色 C.呈无色 D.变紫色

  2.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的是 ()

  A.NaCl B.NH3 C.HClD.NaOH

  3.下列物质不能由金属和稀盐酸直接制取的是 ( )

  A.MgCl2 B.FeCl2 C.CuCl2 D.FeCl3

  4.某同学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正确的做法是()A.先用较多的水冲洗B.先用氢氧化钠溶液冲洗


酸与碱的教案扩展阅读


酸与碱的教案(扩展1)

——常见的酸和碱教案菁选

常见的酸和碱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常见的酸和碱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常见的酸和碱教案1

  一、教学设计思路:

  酸和碱是化学中常用的两类物质,同时也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类物质。本课将根据学生在生活中对酸和碱的初步认识,从其己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提出问题:如何确定物质是酸性还是碱性?引导学生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认识酸碱指示剂,探讨在生活中检验酸碱的方法,学*自制酸碱指示剂,并用其检验生活中物质的酸碱性。从而使学生“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二、教案

  酸碱指示剂的探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酸和碱溶液能和酸碱指示剂反应。

  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能自制酸碱指示剂,并设计和完成与之有关的实验。

  2.过程和方法:

  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根据所学知识来主动探究未知,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重点:

  认识酸碱指示剂能使酸碱溶液反应,可用于检验酸或碱的溶液

  难点:

  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究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教学模式

  仪器、药品

  1、师准备:食醋、稀盐酸、稀硫酸、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紫色石蕊试液、酚酞溶液;滴管、试管、试管架、研钵、纱布;紫色康乃馨花、紫卷心菜

  2、学生准备:2-3种花

  设计意图

  〔引入〕很多同学都曾吃过桔子和皮蛋,有谁知道:为什么桔子、柠檬等水果吃起来是酸酸的味道,皮蛋吃起来时却有一股涩味?

  聆听后回答:因为水果中有各种果酸;皮蛋中含有碱。

  从生活中己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引入新课

  〔过渡〕酸和碱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其实酸和碱不仅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也是化学中常见的两类重要物质。在生活中可以通过品尝辩别一些物质,而化学试剂是不允许品尝的。我们怎么确定物质是酸还是碱?

  〔提出问题〕试管中的紫色石蕊溶液,在不借助实验室中任何化学药品的情况下,能否使之变成红色?

  学生演示:向试管中吹气。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

  创设情境,回顾已学的知识,引入课题

  〔问题研究〕是什么物质使石蕊试液变红?

  〔设问〕除了碳酸,我们熟悉的食醋、盐酸、石灰水等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学生回答: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演示实验〕在试管内分别滴入食醋、盐酸、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向其中滴加2-3滴紫色石蕊试液,观察颜色的变化。

  学生观察实验,记录实验现象,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资料:石蕊溶液遇酸溶液变成红色,遇碱溶液变成蓝色

  〔讨论〕

  1.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和信息,试分析这4种物质中,哪些可能是酸溶液,哪些可能是碱溶液?

  2.你认为紫色石蕊有什么作用?

  学生思考后回答:

  1、醋和盐酸是酸溶液,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是碱溶液

  2、紫色石蕊可用于检验酸或碱的溶液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讲述〕像石蕊溶液这样能跟酸或碱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的试剂,称做酸碱指示剂。实验室常用的酸碱指示剂除了石蕊溶液外还有酚酞。

  〔演示实验〕在试管内分别加入食醋、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石灰水,再滴加2-3滴酚酞试液,观察颜色的变化。

  〔小结〕无色酚酞遇酸溶液不变色,遇碱溶液变红色

  学生观察实验,记录实验现象,

  使学生认识酸碱指示剂,知道其用途

  〔过渡〕石蕊和酚酞是化学实验室中常用的试剂,在生活中是否也有能用于检验酸或碱的物质呢?我们知道紫色的石蕊溶液可用来检验酸或碱的溶液,那么,紫色的花是否也可用来检验酸或碱的溶液呢?

  〔观察与思考〕将一朵紫色康乃馨泡在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颜色的变化。(紫色康乃馨变黄)对紫色康乃馨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变黄的现象,你能提出哪些问题进行探究?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代表发言,同学讨论,相互补充,完善方案,进行实验。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能力,相互交流合作的精神,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教师从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中选择“紫色康乃馨能否用于检验酸或碱的溶液?”这个代表性问题进行探究。

  结论

  〔活动与探究〕学生先独立。设计实验方案,然后进行小组交流,各小组代表发言提出小组的实验方案。

  方案一、将紫色康乃馨泡在氢氧化钙溶液中,观察颜色的变化

  方案二、将紫色康乃馨泡在盐酸中,观察颜色的变化。

  方案三、

  1.将紫色康乃馨泡在盐酸、食醋等酸溶液中;

  2.将紫色康乃馨泡在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碱溶液中观察颜色的变化

  〔交流与讨论〕上述方案中,哪种方案较科学?请大家利用桌上的实验药品进行实验探讨。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代表发言,同学讨论,相互补充,完善方案,进行实验。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能力,相互交流合作的精神,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讲述〕为什么康乃馨在酸或碱的溶液中会呈现不同的颜色变化呢?花瓣内含有一些植物色素,这些色素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呈现不同的颜色。用花瓣来检验物质,使用和保存都不方便,你们能想出简便的方法吗?

  〔实验演示〕将提取的康乃馨汁液滴加到盐酸溶液中。

常见的酸和碱教案2

  教学目标

  1.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自制酸碱指示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教学难点】

  酸碱指示剂的变**况。

  教学过程

  学*指导:酸碱指示剂

  【自主练*】

  阅读书本50-51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酸碱指示剂(简称指示剂)能跟酸或碱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的颜色。常见的有石蕊和酚酞。石蕊试液是紫色,遇酸溶液变红色,遇碱溶液变蓝色;酚酞溶液呈无色,遇酸溶液不变色,遇碱溶液变红色。

  2.下面同学们能通过石蕊溶液和酚酞溶液来验证食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的酸碱性,并把观察到的现象填在下表里。

  (1)同学们两人一组,相互之间说一说自己的实验方案。老师随时纠正。

  (2)填完下表后,同学们说一下被检验的各种物质是酸还是碱。

  3.酸溶于水叫酸溶液,所以酸一定呈酸(填“酸”或“碱”)性;碱溶于水叫碱溶液,所以碱一定呈碱(填“酸”或“碱”)性。所以都可以用指示剂来检验它们的酸碱性。

  【小组讨论】

  1.试总结如何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酸性溶液和酸溶液有什么关系?碱性溶液和碱溶液有什么关系?

  3.用指示剂验证NaCl、Na2CO3、NH4Cl这三种盐的酸碱性,通过这几个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教师点拨】

  1.酸溶液的溶质一定是酸;酸性溶液的溶质不一定是酸,还有可能是盐,如氯化铵、硫酸锌等。酸性溶液包含酸溶液。碱溶液的溶质一定是碱;碱性溶液的.溶质不一定是碱,还有可能是盐,如碳酸钠等。碱性溶液包含碱溶液。

  2.盐溶液有可能呈酸性,也有可能呈碱性,还可能呈中性。

  【跟踪练*】

  1.把氢氧化钠、二氧化碳、食盐分别溶于水,在所得溶液中分别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的颜色变化依次是(C)

  A.紫色 蓝色 红色 B.蓝色 红色 无色

  C.蓝色 红色 紫色 D.红色 蓝色 紫色

  2.对某无色溶液进行下列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B)

  A.滴入紫色石蕊试液,颜色变红,则该溶液呈酸性

  B.滴入酚酞溶液,溶液保持无色,则该溶液显酸性

  C.加入Mg粉,有气泡产生,则该溶液显酸性

  D.加入CaCO3固体,有气泡产生,则该溶液显酸性

  学*指导二:自制酸碱指示剂

  【自主练*】

  酸碱指示剂的种类很多,在日常生活中指示剂随处可见,同学们可以通过下面的活动体验一下并填写下表:

  (1)取几种同学们准备的植物花瓣或果实(如牵牛花、月季花、紫甘蓝等),分别在研钵中捣烂,加入酒精浸泡;

  (2)用纱布将浸泡出的汁液过滤或挤出,得到指示剂;

  (3)试验指示剂1-2种在下述4种溶液中的颜色变化。

  【小组讨论】

  1.在第一步中,为什么要加入酒精?此过程是什么变化?

  2.为什么会出现“万紫千红”的花?

  【当堂训练】

  教学至此,敬请使用学案当堂训练部分。

常见的酸和碱教案3

  一、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认识酸和碱的性质的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方法,并能判断简单的置换反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认识酸和碱的性质的方法。正确利用酸、碱、盐的一些知识,初步树立合理使用物质的科学意识。Zn+2HCl=ZnCl2+H2↑ Zn+H2SO4===ZnSO4+H2↑

  (3)某些金属氧化物+稀硫酸(盐酸)→盐+水

  Fe203+6HCl=2FeCl3+3H20 Fe203+3H2SO4=Fe2(S04)3+3H20

  (4)碳酸盐+稀硫酸(盐酸)→盐+水+二氧化碳

  Na2C03+2HCl=2NaCl+H2 O+C02↑ Na2C03+H2SO4=Na2S04+H20+C02↑

  2、为什么酸的水溶液有共同的化学性质?

  因为它们在水溶液中都可电离出H+,所以酸溶液具有许多共同的性质。

  【板书】

  第二节 常见的酸和碱

  一、常见的酸

  浓硫酸和浓盐酸的物理性质

  稀硫酸和稀盐酸的化学性质

  (1)与指示剂反应

  (2)活动性较强的金属+稀硫酸(盐酸)→盐+氢气

  (3)某些金属氧化物+稀硫酸(盐酸)→盐+水

  (4)碳酸盐+稀硫酸(盐酸)→盐+水+二氧化碳

  第二课时 常见的碱

  【引入】在学*中已经知道哪些碱?

  【介绍】两种常见的碱:氢氧化钙、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俗称消石灰或熟石灰

  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或苛性钠

  【活动与探究1】

  碱的物理性质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烧碱、消石灰、氨水的颜色、状态、气味

  烧碱放在空气中发生的变化 在空气中易吸收水蒸气而潮解,可作干燥剂

  烧碱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易溶于水

  【交流与讨论】

  你知道石灰水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反应?

  【活动与探究2】

  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石灰水

  现象:有蓝色沉淀生成

  【交流与讨论】

  1、氢氧化钠溶液和石灰水有哪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1)与指示剂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2)某些非金属氧化物+氢氧化钠(石灰水)→盐+水

  2Na0H+C02=Na2C03+H20 Ca(OH)2+C02=CaC03↓+H2O

  (3)与硫酸铜反应

  CuSO4+Ca(OH)2=Cu(OH)2↓+CaSO4 CuSO4+2NaOH=Cu(OH)2↓+Na2SO4

  【讨论】上述反应有何共同之处?复分解反应

  2、为什么碱的水溶液有共同的`化学性质?

  因为它们在水溶液中都可电离出OH-,所以碱溶液具有许多共同的性质

  【交流与讨论】为什么实验室中固体氢氧化钠必须密封保存?

  1、易吸收水而潮解2、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

  【板书】

  二、常见的碱

  1、碱的物理性质

  2、氢氧化钠溶液和石灰水有哪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1)与指示剂反应

  (2)某些非金属氧化物+氢氧化钠(石灰水)→盐+水

  (3)与硫酸铜反应

  CuSO4+Ca(OH)2=Cu(OH)2↓+CaSO4

  CuSO4+2NaOH=Cu(OH)2↓+Na2SO4

  第三课时 酸碱复*

  【回忆】酸碱知识体系

  【练*】

  1、许多植物的花中含有色素,这些色素有的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显示不同的颜色,故可作酸碱指示剂。现取三种花瓣,分别放在三个研钵中研磨,再依次加入酒精,搅拌,静置后得到花汁的酒精溶液。分别取少量上述所得的花汁的酒精溶液,用稀酸和稀碱逐一检验,现象如下:

  花汁在酒精中的颜色 花汁在稀酸中的颜色 花汁在稀碱中的颜色

  玫瑰 粉色 粉色 绿色

  页寿菊 黄色 黄色 黄色

  大红花 粉色 橙色 绿色

  请回答:

  (1)以上所举的花中不能作酸碱指示剂的是 。

  (2)经查资料得知,柑橘的*似pH为3~4。将大红花汁的酒精溶液滴入柑橘汁中,呈现的颜色应为 。

  2.著名化学家罗伯特·波义耳在一次验中,不小心将盐酸溅到紫罗兰花瓣上,过一会儿,他惊奇地发现,紫色的花瓣上出现了红点点。波义耳对这一意外的发现,做出了各种假设,经过多次实验验证,探究普遍规律,终于获得了成功 对紫罗兰花瓣遇盐酸变红的现象,你有哪些假设?请将你的各种假设以及验证的实验方案填写在下表中.

  红的现象的各种假设 你验证假设的实验方案

  3、请用实验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中哪一种粒子(HO、Na+、OH一)能使指示剂变色?实验步骤:

  ①在第一支试管中加入约2 mL蒸馏水,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现象。

  ②在第二支试管中加入约2 mL NaCl溶液(Ph7),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③在第三支试管中加入约2 mL NaOH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现象。

  通过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下述“现象”是指无色酚酞试液是否变红):

  实验①看到的现象是 ,你得出的结论是 ;

  实验②看到的现象是 ,说明Na+离子 ;

  实验③看到的现象是 ,你得出的结论是 。把一枚生锈的铁钉放入大试管中,然后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并微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① ;②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③ ;④ 。

  5、锥形瓶内充满气体X,胶头滴管内盛有液、体 Y。挤压胶头滴管,使液体Y进入瓶中,振荡,一会儿可见套在玻璃管下端的小气球a鼓起。气体X和液体Y不可能是( )。X是S 2,Y是NaOH溶液 B.X是C 2,Y是石灰水 C.X是HCl,Y是Na2C03溶液 D.X是C ,Y是石灰水

  我国古代化学家葛洪曾将生石灰、草木灰(含有碳酸钾)加水熬制成浓汁涂在黑痣上,用以除去皮肤上的黑痣。写出加水和熬制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解释这种浓汁能除痣的原因。某同学做实验时发现,盛放NaOH溶液的瓶口与橡皮塞上,常有白色粉末出现。为探究这种白色粉末的成分,设计了如下实验。请你完成实验告.如图所示是某同学设计的制取纯净、干燥的C 2气体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标明的仪器名称:①是 ,②是 。

  (2)指出装置的错误。

  (3)B中NaHCO3溶液的作用是除掉CO2中混有的少量HCl气体,C中浓H 2S的作用是 ;B中的NaHC溶液不能换成石灰水,理由是 。

  (4)该同学改正了上述装置中的错误后进行实验时,发现D中CO 2仍不能集满,可能的原因是① ;② 。

常见的酸和碱教案4

  一、引入

  1、食醋为什么会有酸味?

  2、苹果、橙子、柠檬葡萄等这些水果为什么都有酸味?

  3、石灰水中含有的Ca(OH)2;NaOH;Cu(OH)2等都是碱。

  二、酸碱指示剂

  1、指示剂的概念

  能跟酸或碱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的颜色的物质,叫酸碱指示剂,通常也简称指示剂。常见的有:石蕊溶液、酚酞溶液。

  2、变色规律:

  说明:①指示剂变色简记方法:酚酞遇酸仍无色,酚酞遇碱红艳艳;

  石蕊遇酸紫变红,石蕊遇碱紫变蓝

  ②注意: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可使指示剂变色,而不是说指示剂使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变色。

  3、指示剂的应用

  酸碱指示剂主要用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如实验桌上有一瓶失去标签的液体要检验是酸性溶液还是碱性溶液,可用试管取少量溶液滴入1-2滴紫色石蕊试液,如果显红色证明是酸性溶液,如果显示蓝色证明是碱性溶液。

  想一想:如何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小结]

  检验溶液是酸性的方法:取少量该溶液,滴入几滴石蕊试液,若溶液呈现红色,则说明该

  溶液为酸性溶液。

  检验溶液为碱性的方法:取少量该溶液,滴入几滴石蕊试液,若溶液呈现蓝色;或者滴入

  几滴无色的酚酞试液,若溶液呈现红色,则说明该溶液为碱性溶液。

  4、指示剂的替代用品

  酸碱指示剂除了常见的石蕊和酚酞外,还有其他的植物色素,可以用作石蕊和酚酞的 代用品,如牵牛花,月季等。

  几种植物花朵的酒精浸出液在酸碱溶液中的变**况

  练*:

  ⒈ 失去标签的三瓶无色液体,分别是稀H2SO4、蒸馏水、NaOH溶液,能把它们一次性

  区分开的试剂是

  () A. 酚酞B. 铁片

  C. 石蕊试液 D. 二氧化碳气体

  ⒉ 失去标签的三瓶无色液体,分别是稀HCl、蒸馏水、NaOH溶液,能否用酚酞试液将

  它们鉴别出来?(提示:HCl + NaOH=NaCl + H2O(中性溶液))

  三、常见的酸

  1、浓硫酸、浓盐酸的物理性质的比较

  2、浓硫酸的特性

  浓硫酸的三大特性(腐蚀性):

  吸水性:能吸收现存的'H2O,可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脱水性:能把纸或木材里的氢、氧两种元素按水的组成比脱去,[n(H):n(O)=2:1]; 氧化性:与金属反应时一般生成水而不是氢气。

  3、浓硫酸的稀释

  稀释浓硫酸时为什么会产生大量热量?

  注意:A、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切不可将

  水倒进浓硫酸里。

  B、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应先用干抹布(软布或棉花)轻轻地拭去,

  再用大量的水冲洗,而后涂上碳酸氢纳稀溶液。

  C、如果将稀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应用大量的水冲洗。

  浓硫酸稀释的错误操作浓硫酸稀释的正确操作 想一想

  分别盛放浓盐酸和浓硫酸的两个试剂瓶,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不考虑水分的蒸挥发), 两瓶酸的质量、质量分数各有何变化?应如何保存?浓盐酸:溶液质量减少,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浓硫酸:溶液质量增加,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四、酸的通性

  酸具有通性的原因是它们在溶液中解离出共同的氢离子。酸的通性(以盐酸、稀硫酸为例说明酸的通性)如下:

  酸能与多种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注意:

  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排在氢后面

  的金属则不能;

  B.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越前面的金属,反应现象越剧烈,速度越快,如Mg 反

  应有明显放热现象;

  C.强氧化性酸与金属反应后,不能生成氢气,而是生成水。如浓硫酸、硝酸等强

  氧化性酸;

  D.该类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酸与碱反应

  H2SO4 + Cu(OH)2= CuSO4 + 2H2O HCl + NaOH =NaCl + H2O 酸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酸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HCl + AgNO33HCl + CaCl2 ==CaCl222O

  五、酸的分类和命名

  含氧酸:多数按中心元素命名为某酸,如硫酸(H2SO4)按是否含氧

  无氧酸:命名为氢某酸,如盐酸(HCl)又叫氢氯酸 一元酸:HCl、HNO3等

  能解离出 (醋酸CH3COOH为一元酸) H+的个数二元酸:H2SO4等 三元酸:H3PO4等

  练一练:

  1、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的溶液,它能使无色酚酞溶液 ( )

  A.变红色 B.变蓝色 C.呈无色 D.变紫色

  2.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的是 ()

  A.NaCl B.NH3 C.HClD.NaOH

  3.下列物质不能由金属和稀盐酸直接制取的是 ( )

  A.MgCl2 B.FeCl2 C.CuCl2 D.FeCl3

  4.某同学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正确的做法是()A.先用较多的水冲洗B.先用氢氧化钠溶液冲洗

常见的酸和碱教案5

  第十单元酸和碱

  课题 1 常见的酸和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酸和碱溶液能和酸碱指示剂反应;能自制酸碱指示剂,并设计和完成与之有关的实验。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增强探究物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

  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白醋、稀盐酸、紫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点滴板、滴管;花。

  2.学生准备:每小组自制2~3种指示剂。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酚酞试液、

  [教学程序]

  [提问]成红色

  探究实验:稀盐酸、稀硫酸与锌粒及氧化铜粉末的反应。

  [小结过渡]:稀盐酸、稀硫酸都能与锌粒及氧化铜粉末反应,由此可见,它们在性质上是有了些共性的。为什么它们会具有一些相似的性质呢?

  探究实验:氯化钠导电性实验。

  [提问]:氯化钠溶液为什么会导电?

  回忆物理中学*的导电的原理,推测氯化钠溶液导电的原因。

  FLASH动画展示氯化钠溶液的导电过程,解释电离的概念,介绍电离方程式。

  [结论]: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存在着能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探究实验:稀盐酸和稀硫酸的导电性。结论:稀盐酸与稀硫酸都能导电。

  [分析]:为什么稀盐酸和稀硫酸能导电?

  [归纳]:稀盐酸、稀硫酸中都存在着相同的阳离子──H+,所以它们在化学性质上具有了相似性。不仅稀盐酸、稀硫酸中存在H+,还有其它的一些物质也能电离出唯一的阳离子──H+,我们把它们归为一类物质──酸。

  [小结]:)探究思路──通过实验发现一些物质具有共性,试图去解释具有共性的原因,通过对导电性的探究,发现存在相同的阳离子──氢离子,归纳出酸的概念。

  [自主探究]:碱

  [评价与小结]:评价自主探究成果

  [新知识提示]:氯化钠属于哪一类物质?

  [课外学*]:什么是盐?

  探究学案:什么是酸、碱、盐

  [示范探究]探究活动一:

  稀盐酸稀硫酸、紫色石蕊试液、锌粒、氧化铜粉末

  结论:探究活动二:导电性实验发现:

  稀盐酸_______(能、不能)导电; 稀硫酸 原因:什么是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acid)。

  [自主探究]

  铁溶液

  结论:探究活动二:

  ______(能、不能)导电。

  原因:

  ______的化合物叫做碱。


酸与碱的教案(扩展2)

——酸与碱的教案通用十篇

  酸与碱的教案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生活中的一些酸和碱

  2.学会用紫色石蕊溶液和无色酚酞溶液这两种酸碱指示剂鉴别酸和碱,掌握它们遇酸、碱变色的规律

  3.了解著名英国科学家波义耳发现酸碱指示剂的史实,拓宽对酸碱指示剂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

  1.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在农村课堂教学中的运用,PPT课件在“班班通”设备上应用的探索

  2.学生分组实验与教师演示实验相结合,突显化学学科学*的特点---科学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积极讨论、客观分析、认真归纳、注重反思的科学探究的*惯

  2.引导学生感悟化学科学的魅力,感悟化学源于生活的真谛

  3.引导学生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分组实验的基础,本节教学可进一步加强实验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对酸有一定的认识,但对碱相对陌生,应从生活中常见物质入手导入新课;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有层次差异,应分别对待。

  重点难点

  紫色石蕊溶液和无色酚酞溶液这两种酸碱指示剂鉴别酸和碱及其变色规律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互致问候

  二、课题导入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进入初中化学非常重要的单元----第十单元《酸和碱》的学*之旅,希望同学们在接下来的科学探究中获取更多的化学知识,收获更多的快乐。好,下面我们一起开启全新的学*: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板书课题)

  三、概述(第一阶段)

  “酸”对同学们来讲一定不陌生。大家还记得在前面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的学*中也接触到了叫酸名的两种物质,是什么呢 (稀盐酸、稀硫酸)(板书稀盐酸、稀硫酸)对,它们也是酸。“碱”对大家来说可能没有酸那么熟悉,其实你也遇到过。在我们以前的化学学*也接触了碱,例如检验二氧化碳气体使用的澄清的石灰水中的溶质氢氧化钙(板书氢氧化钙),还有炉具清洁剂中含有的氢氧化钠(板书氢氧化钠),它们也都是碱。同学们又有谁知道“碱”(板书碱)“酸”和“碱”这两个词是怎么来的吗 ()(阅读一下)

  四、重要知识讲授-----酸、碱与指示剂的作用(第二阶段)

  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及工农业生产、教学科研方面都会经常接触并使用各种酸和碱的,那我们怎么区别它们吗 原来很简单,只要用一种叫酸碱指示剂的物质就能区别开来。板书:酸、碱与指示剂作用,那么酸碱指示剂又是谁发现的呢 先让我们重睹一下300多年前那个不经意发生的真实的故事(播放视频)观看后,你从波义耳身上学到了什么 指定2名学生回答。做一个生活中有心人,细心人,你就会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是那么神奇、那么富有魅力!

  接下来,让我们沿着前辈科学家们的足迹,继续更有趣的化学科学探究-------再现波义耳当年的科学实验吧。

  指导学生分组实验。

  再讲解,然后并指导填表。

  五、知识深化归纳(第三阶段)

  老师演示实验并作结。

  六、练*题巩固(第四阶段)

  七、布置课外探究活动----自制酸碱指示剂第五阶段)

  八、化学歌曲欣赏

  我们学*化学快一年了,初中化学是起步阶段,更是打基础的阶段,通过长时间的学*,很多的化学基础知识和理论令人感到纷繁复杂,你为此也许感到困惑和沮丧。下面,让我们一边走进音乐的殿堂,感受化学的魅力,也让你领略一下学*化学的快乐。播放《化学版—小苹果》、《化学版—青花瓷》

  九、课后反思(第六阶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让我们努力学好化学,奠定良好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长大以后报效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酸与碱的教案 2

  教学目标

  1.认识石蕊、酚酞这两种酸碱指示剂;

  2.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3.能自制酸碱指示剂,并设计和完成有关的实验。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

  难点:通过一些实验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学*化学的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图片展示,食醋、柠檬、山楂、葡萄。

  【提问】图片中的这些食物都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酸)

  【总结】像以上这些有酸味的物质中通常都含有一类特殊的.化合物——酸。对于酸这种物质我们并不陌生,在以往的化学实验中我们遇到了稀盐酸、稀硫酸等化学药品。无论是食物中含有的酸还是实验室中常见的酸,都属于一类物质——酸。

  【问题】图片展示,洗头膏、洗衣液、沐浴露、香皂。这些日用品都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总结】这些物质都有一种滑滑的感觉。它们中都含有一种碱性的物质。生活中的这些物质中常含有氢氧化钙、氢氧化钠等碱性物质,在实验室中我们也会用到这些化学药品。氨水、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都是常见的碱。

  【交流讨论】(展示白醋和澄清石灰水两种试剂),白醋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酸溶液,澄清的石灰水是常见的一种碱溶液,你知道怎样区分它们吗?

  【总结】可以用闻气味的方法;可以用通入二氧化碳的方法;还可以用手触摸的方法……

  【交流讨论】(展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两种试剂)这是实验室中较常见的两种腐蚀性比较强的酸和碱的溶液,你又该如何区分它们呢?能不能用上述方法鉴别呢?

  【总结】不能,因为腐蚀性强所以不能再用手触摸;通入二氧化碳时反应现象不明显。

  【过渡】在实验室中,人们常用酸碱指示剂来区分酸和碱的溶液。

  【旧知回顾】

  实验一:探究二氧化碳溶于水的化学反应,醋酸、碳酸溶液都能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红。

  实验二:探究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氨分子扩散进酚酞溶液中,使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这两个实验中的紫色石蕊溶液和无色酚酞溶液是实验室中常用的两种酸碱指示剂。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吧。

  【实验探究1】分别向4支试管中加入少量白醋、苹果汁、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再分别滴入几滴紫色的石蕊溶液,振荡,观察现象。

  【实验记录】

  白醋,苹果汁,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加入紫色的石蕊溶液,变红色,变红色,变蓝色,变蓝色。

  结论:酸溶液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成红色,碱溶液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成蓝色。

  【实验探究2】另取4支试管,分别加入少量的白醋、苹果汁、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再分别滴入几滴无色的酚酞溶液,振荡,观察现象。

  【实验记录】

  白醋,苹果汁,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加入无色的酚酞溶液,不变色,不变色,变红色,变红色。

  结论:酸溶液不能使无色的酚酞溶液变色,碱溶液能使无色的酚酞溶液变成红色。

  因此说紫色石蕊溶液和无色酚酞溶液都可以用来区分、判断酸和碱这两类溶液。

  【问题】根据这两个实验,你能总结出什么结论吗?

  【总结】通过实验可知:紫色的石蕊溶液遇到酸溶液会变成红色,遇到碱溶液会变成蓝色;无色的酚酞溶液遇到酸溶液不变色,遇到碱溶液会变成红色。

  【概念讲解】像石蕊、酚酞溶液这样能跟酸或碱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的试剂,叫做酸碱指示剂,通常也简称指示剂。

  【注意事项】

  1.酸指酸性溶液,碱指碱性溶液;

  2.酸碱指示剂与酸或碱的溶液作用时,变色的是酸碱指示剂,而不是酸或碱的溶液。

  【过渡】你知道科学家是怎样发现酸碱指示剂的吗?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一下。

  【播放视频】《波义耳与指示剂的发明》

  【过渡】通过视频,我们可以感觉到:生活中处处皆学问,*时只要我们用心观察、细心观察,我们也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在生活中,还有好多的花瓣或果实(如牵牛花、月季花、紫甘蓝等)也具有类似石蕊、酚酞的效果,让我们来探究一下吧!

  【探究实验】将采集几种呈鲜艳颜色的花瓣或果实,在研钵中捣烂,加入1∶1的酒精溶液浸泡,过滤,得到滤液,即制得指示剂。然后将制得的指示剂依次分别滴加到盛有白醋、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的4支试管中,观察并记录现象。(每组自制1~2中试剂即可。)

  指示剂(汁液)在不同溶液中的颜色变化。

  白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

  【交流与总结】自制的指示剂在酸、碱溶液中能显示的不同颜色,因此也可以作为一种酸碱指示剂。但不同的指示剂在酸和碱的溶液中所显示的颜色也是有区别的。

  酸与碱的教案 3

  教学目标

  ①初步了解什么是酸、碱、盐;能完成简单的探究实验。

  ②学*运用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③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重点和难点

  学会用归纳分析的学*方法认识什么是酸、碱、盐。

  实验准备

  溶液导电性实验仪器、紫色石蕊试液、锌粒、氧化铜粉末、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铁溶液、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钾溶液。

  教学过程

  点评

  提问:试管中的紫色石蕊试液,在不借助任何化学药品的情况下,能否使之变成红色?

  学生演示:(向试管中吹气,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追问:为什么会变色?

  学生回答: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请学生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提问:除了碳酸,还有其他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吗?

  探究活动一 :

  分别在稀盐酸和稀硫酸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实验现象交流:与碳酸的现象相似,试液变红。

  小结:碳酸、稀盐酸、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它们还有其他的共性吗?

  探究活动二:

  稀盐酸、稀硫酸与锌粒及氧化铜粉末的反应。

  实验现象交流:锌粒与稀盐酸和稀硫酸反应都能产生气体;氧化铜粉末在稀盐酸和稀硫酸中都消失,溶液的颜色都发生变化。

  (学生完成学案相关内容)

  小结过渡:稀盐酸、稀硫酸都能与锌粒及氧化铜粉末反应,由此可见,它们在性质上是有一些共性的。为什么它们会具有一些相似的性质呢?

  探究活动三:

  氯化钠导电性实验。

  提问:氯化钠溶液为什么会导电?

  回忆物理中学*的导电的原理,推测氯化钠溶液导电的原因。

  flash动画演示氯化钠溶液的导电过程,解释电离的概念,介绍电离方程式。

  结论: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存在着能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探究活动四:

  稀盐酸和稀硫酸的导电性。

  实验现象交流:灯泡亮了。

  结论:稀盐酸与稀硫酸都能导电。

  分析:为什么稀盐酸和稀硫酸能导电?

  学生讨论交流:参照氯化钠溶液能够导电的原因,推测出稀盐酸和稀硫酸中也存在着能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归纳:稀盐酸、稀硫酸中都存在着相同的阳离子──h+,所以它们在化学性质上具有相似性。不仅稀盐酸、稀硫酸中存在h+,还有其他的一些物质也能电离出惟一的阳离子──h+,我们把它们归为一类物质──酸。

  (学生完成学案相关内容)

  小结:探究思路──通过实验发现一些物质具有共性,试图去解释具有共性的原因,通过对导电性的探究,发现存在相同的阳离子──氢离子,归纳出酸的概念,认识到什么是酸。

  自主探究:什么是碱?

  按学案步骤完成探究过程。

  评价与小结:根据学生完成探究的实际情况,评价自主探究成果。

  新知识提示:氯化钠属于哪一类物质?

  课外学*:什么是盐?

  这种有挑战性的引入,能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下面的`探究学*做好铺垫。

  这种紧逼式的提问,能使学生的思维按照知识的轨迹活动,且具有启发性。

  让学生亲身感受酸有相似化学性质,在学生的大脑中生成了酸的印象。

  溶液的导电性对学生是一个抽象的认知,选择学生已经认识的离子化合物入手,便于学生接受且易过渡到酸的导电性。

  以上的教学过程呈现给学生一个完整的、清晰的“什么是酸”的探究步骤,学生学到了学*新知识的方法,为下面的自主探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酸与碱的教案 4

  教学目标:

  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并初步领会中和反应的本质。

  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3、了解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初步学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了解溶液酸碱度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1、中和反应的本质。

  2、酸碱中和反应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3、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

  4、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5、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领会中和反应的本质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提问:

  a、为什么酸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b、为什么碱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2、提问:将酸和碱放在一起,会发生什么情况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的知识。

  (板书: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二、活动与探究(中和反应)(投影1)

  1、在烧杯中加入10毫升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再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直到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

  2、取两滴上述反应后的无色溶液滴在玻璃片上,使溶液蒸发,观察玻璃片上的现象。

  提问:玻璃片上的物质是氢氧化钠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

  氢氧化钠是碱,其溶液能使酚酞溶液显示红色,随着盐酸的加入,红色逐渐消失变成无色,所以此时的溶液肯定不是碱性溶液。玻璃片上的白色物质是溶液中新生成的溶质。

  提问:这个反应的实质是什么呢?请写出反应方程式。

  (投影2)学生观看动画演示的中和反应实质

  学生发言: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就是酸溶液中的氢离子和碱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了水。

  写出方程式:NaOH+HCl==NaCI+H2O

  提问:氢氧化钙与盐酸、氢氧化钠与稀硫酸能发生这种反应吗?请大家

  写出它们的化学方程式。

  写出方程式:Ca(OH)2+2HCl==CaCl2+2H2O

  2NaOH+H2SO4==Na2SO4+2H2O

  提问:试总结上述三个反应的特点。

  学生发言后教师小结:

  三个反应都生成水,另一种产物都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我们把这类化合物叫做盐。把这类化学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板书)一、中和反应

  1、盐: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2、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三、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我们学了中和反应,它与日常生活有哪些关系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59页。

  (学生讨论后,投影3)

  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1、改良土壤的酸碱性(如: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2、处理工厂的废水(如:用熟石灰中和硫酸厂排放的污水。)

  反应原理:H2SO4 +Ca(OH)2==CaSO4+2H2O

  3、用于医药(如:用氢氧化铝可以治疗胃酸过多。)

  反应原理:3HCl+Al(OH)3= AlCl3+3H2O

  上面例子说明了中和反应用途很广。

  (板书:3、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同学们还能举出一些中和反应的实例吗?

  四、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值

  有一杯溶液,要知道它的酸碱性,可以用酸碱指示剂来鉴别,若要进一步知道该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程度,即酸碱度,怎样来表示和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呢?

  这就是下面我们要学的知识。

  (板书:二、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值)

  同学们阅读课本60页—61页,回答以下问题:(投影4)

  1、溶液的酸碱度通常用什么来表示?如何测定?

  2、PH值和溶液酸碱性的关系是怎样的?

  3、怎样用PH试纸来测定溶液的PH值?

  4、PH试纸测出的数值会精确到十分位吗?

  学生讨论后,教师点拨:

  1、酸碱度常用PH值来表示,用PH试纸来测定。

  2、PH值和溶液酸碱性的关系:PH<7时,溶液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

  PH=7时,溶液呈中性;PH>7时溶液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

  3、在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将待测液滴到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即可得出被测液的PH值。

  4、PH试纸只能粗略的知道溶液的PH值,只能测出整数值,不能精确到十分位。

  随堂测试:(投影5)

  1、能与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的是()

  A、生石灰B、碳酸钙C、氢氧化钠溶液D、锌粒

  2、中和反应的实质是()<用离子符号表示>

  3、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a、将PH试纸直接伸入待测液来测定。

  b、用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为3、2。

  c、将少量待测液滴在试纸上与比色卡比较。

  d、把待测液倒在试纸上与比色卡比较。

  4、某同学用湿润的PH试纸测得稀盐酸的PH值为5,则实际溶液的

  PH值()5。[填>、<或者=]

  5、有一瓶溶液的PH值是5,滴入几滴酚酞试剂后,溶液呈()色,

  若要使溶液的PH值升高,可以采用()或者()的

  方法。

  学了溶液的酸碱度,它与生活有哪些联系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62页的资料。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了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了解了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如何用试纸测定酸碱度。中和反应及应用是本节课的重点。

  作业:65页4、5、6题

  酸与碱的教案 5

  一、主题背景

  目前,中小学生课务较重,课后除了完成作业之外,不是玩游戏就是看电视,眼睛的负担很重,*时参加体育活动又较少,学生的视力情况不容乐观。为此,设计召开“预防*视珍爱光明”的主题班会。

  二、活动目的

  在6月6日“全国爱眼日”来临之际,通过本次主题班会,对全班学生进行爱眼教育,切实加强学生对视力的保护,降低学生*视发生率,提高学生对眼保健的重视,让学生体会到预防*视、保护眼睛的重要性。

  三、活动形式

  歌曲,诗歌朗诵,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组合。

  四、活动准备

  主题班会幻灯片制作;全班合唱歌曲;组诗。

  五、活动时间

  周五班会课

  六、活动步骤

  (一)由曲《爱眼健康歌》导入本次班会。

  (二)播放视频资料,让学生明确眼睛的重要性。

  (三)伴乐诗朗诵

  先由班主任朗诵全国爱眼日主题教案全国爱眼日主题教案《爱眼诗歌》,再由五组学生分别朗诵《小眼睛,大世界》《心灵的窗户》《保护眼睛》《爱眼诗》《眼睛》。(这五组诗都是学生自己创作而成)

  (四)“爱眼知多少”知识问答。(课前,已经给每个小组发放了有关爱眼资料,知识问答题目就是这些资料之中。)

  (五)播放视频资料(学生读书、写字姿势不正确,学*、看电视、上时间过长,不注意眼睛卫生等相关的不爱护眼睛的资料),让学生谈感受(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统一认识,然后再全班交流)。

  (六)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爱护眼睛?(学生小组交流后再集体交流,并统一认识)

  1、读书写字姿势要端正;

  2、不再强光和弱光下看书;

  3、不能长时间看电视、玩电脑,看时保持一定的距离;

  4、认真做眼保健操。

  (七)全班合唱《深深爱眼操》。

  (八)班主任老师作。

  同学们,通过这次活动,我想大家对眼睛的重要性一定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眼睛如同一扇展示心灵的窗户,也如同照亮我们道路的明灯,原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能在今后的学*生活中拥有一双明亮健康的眼睛。

  酸与碱的教案 6

  活动内容

  计算:轻与重

  活动目标

  1、感受轻与重的关系。

  2、学*以目测比较两个东西的轻重。

  活动准备

  相同的小桶两个,沙子若干,笔,自制天*称一个。

  《我的数学》第11页。

  活动过程

  一、感觉比较轻重

  师:今天“小豆豆”请老师帮她带来了两桶沙,请小朋友来帮帮忙。小朋友你们说说这两桶沙我们拿哪一桶给她呢?为什么?

  师:刚才小朋友提了一下这两桶沙,到底哪一桶重哪一桶轻呢?现在我们来做个记号,重的我们用“红色”的笑脸娃娃贴在上面,轻的我们用“黄色”的笑脸娃娃贴在上面。

  二、放在天*上称一称。

  师:刚才小朋友说贴红色的笑脸娃娃这个桶重,贴黄色笑脸娃娃的这个桶轻。到底是不是呢?现在我们再来做个试验。

  (出示自制天*称)师:这是老师自己做的一个小的翘翘板,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天*称”,现在我们可以用这个来试试到底这两桶沙哪一桶重哪一桶轻。

  师:为什么红色的这个会重些呢?

  (将两桶沙分别放在两边,让幼儿观察)

  师:小朋友你们发现了什么吗?(一边沉下去了,一边翘起来了)为什么会这样呢?

  三、作业。

  师:请小朋友打开书11页。请小朋友看这些图谁重谁轻?把重的涂上红色,把轻的涂上黄色。

  酸与碱的教案 7

  【提问】

  你知道锌、铁、铜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吗?请提出你的假设,并设计实验检验你的假设是否正确。

  猜想:

  实验方案现象结论

  【活动与探究

  学生独立完成后进行交流

  【归纳】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 Ag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学生讨论

  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有何用途。

  【总结

  在初中教材中,金属活动性顺序主要应用于在溶液中进行的两类置换反应:

  一、金属+酸→盐和氢气.

  反应条件: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排在氢前边;

  b.酸是指盐酸和稀硫酸等非氧化性酸,而浓硫酸、硝酸,不溶性酸、极弱的酸除外。

  二、金属+盐→另一种金属+另一种盐.

  反应条件:

  a.反应物中的金属必须排在盐中的金属元素前边;

  b.盐必须可溶.

  对此两类置换反应在应用时还应注意:

  ①铁与非氧化性酸或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时,呈现+2价

  ②很活泼的金属如:钾、钙、钠、钡与某些盐溶液反应时,是先与水反应生成碱和氢气,然后碱继续和盐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但没有金属生成,故应除去这四种金属。

  【教师讲述

  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初中化学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正确理解和应用。现将其几种应用归纳如下:

  ㈠判断金属是否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

  例1.不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金属是( )

  A.银B.镁C.锌D.铁

  分析:镁、锌、铁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前边,所以可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而银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后边,故不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所以答案为A。

  ㈡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

  例2.为验证a、b、c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将它们分别投入稀盐酸中,只有c不能与盐酸作用产生气体。再把a投入b的硝酸盐溶液中,在a的表面有b析出。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 A.b>a>c B.a>b>c C.b>c>a D.c>a>b

  分析:a、b、c三种金属与稀盐酸反应,只有c不能与盐酸作用产生气体,说明a、b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前边,而c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后边,故a、b比c活泼;把a投入b的硝酸盐溶液中,在a的表面有b析出,说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a排在b前边,综上所述可知a>b>c,所以答案为B。

  例3.请你用最简单的方法,证明锌、银、(H)、铜的活动性顺序,至少需要选用下列物质中的(填序号)

  ①Zn ②Ag ③Cu ④CuSO4溶液⑤稀硫酸⑥AgNO3溶液⑦FeSO4溶液

  写出证明过程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分析:利用金属与酸反应的条件氢前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而氢后的金属则不能,所以取用锌、铜和稀硫酸,将锌、铜分别放入与稀硫酸中,将见到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而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由此得出结论锌比铜活泼且锌排在氢前铜排在氢后;然后再取用铜与AgNO3溶液看两者能否反应,可见铜的表面附有银白色物质,说明铜可置换出银,所以铜比银活泼。从这两组实验则可证明锌、银、(H)、铜的活动性顺序,所以至少需要选用所给物质中的①Zn ③Cu ⑤稀硫酸⑥AgNO3溶液。答案为:①③⑤⑥ Zn + H2SO4 == ZnSO4 + H2↑ Cu+2AgNO3 == Cu(NO3)2 + 2Ag

  ㈢判断金属能否与其它金属的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例4.将过量的铁粉放入含Zn(SO4)2和AgN03的混合溶液中,搅拌,使其充分反应后,过滤.滤纸上留下的金属是( )。

  A.Ag B.Fe、Ag C.Zn、Fe D.Fe、Zn、Ag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Fe排在Zn的后边、Ag的前边,所以Fe不能与Zn(SO4)2反应,故滤纸上不可能有Zn;但Fe能与AgN03反应换出Ag,所以滤纸上有Ag;又因为Fe是过量的,所以滤纸上有没反应完的Fe。所以答案为B。

  ㈣判断置换反应进行的程度

  例5.向AgNO3,Cu(NO3)2,Mg(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锌粉,完全反应后过滤。不可能存在的情况是( )。

  A.滤纸上有Ag,滤液中有Ag+,Cu2+,Zn2+,Mg2+

  B.滤纸上有Ag,Cu滤液中有Ag+,Zn2+,Mg2+

  C.滤纸上有Ag,Cu,Zn,滤液中有Zn2+,Mg2+

  D.滤纸上有Ag,Cu,Zn,Mg滤液中有Zn2+,Mg2+

  分析:金属活动性顺序为Mg﹥Zn﹥Cu﹥Ag,即Zn能置换出Cu(NO3)2中的Cu,能置换出AgNO3

  中的Ag,但不能置换出Mg(NO3)2中的Mg。若加的Zn不足,置换反应只能部分进行,锌粉加入溶液后,首先置换Ag+,当Ag+被置换完后,再置换Cu2+。也就是说,当滤纸上有Ag和Cu时,滤液中肯定没有Ag+;当滤纸上有Ag,Cu,Zn,滤液中肯定没有Ag+,Cu2+。所以答案为B和D。[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实质上就是金属单质与金属阳离子的置换反应。如果滤纸上的金属单质与滤液中的金属阳离子能够反应,则这种情况肯定不会发生(即不能共存),因此答案为B(Cu和Ag+反应)、D(锌不可能置换出镁)。]

  【板书】

  一、金属+酸→盐和氢气.

  反应条件: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排在氢前边;b.酸是指盐酸和稀硫酸等非氧化性酸,而浓硫酸、硝酸,不溶性酸、极弱的酸除外。

  二、金属+盐→另一种金属+另一种盐.

  反应条件:a.反应物中的金属必须排在盐中的金属元素前边;b.盐必须可溶.

  注意:①铁与非氧化性酸或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时,呈现+2价

  ②很活泼的金属如:钾、钙、钠、钡与某些盐溶液反应时,是先与水反应生成碱和氢气,然后碱继续和盐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但没有金属生成,故应除去这四种金属。

  【教后小结】

  酸与碱的教案 8

  活动目标:

  乐意关心爱护周围的水环境,为航道的清洁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活动重点:

  了解河水变臭变黑的原因

  难点:了解科学家整治河水的过程

  活动准备:

  1、河流图片资料

  2、幼儿参观过周围的河流

  活动过程:

  1、欣赏图片,了解河水变臭变黑的原因

  “喝水怎么是黑黑的呢?是什么原因造成河水又脏又臭的呢?”(幼儿看图交流)

  教师小结:化工厂流出废水,人们向河水里乱扔垃圾和赃物,轮船向河水里排放油污等。)

  2、比较整治过的河流

  (1)、观看图片,感受清清的河水

  (2)、教师介绍科学家使河水变清的过程

  杜绝工厂的废水——清理河水中的垃圾——利用高科技手段,研制清理河水的方法——提高人们环境保护意识——河水变得越来越清了。

  3、展望未来的河流

  “保护河水不受污染,我们小朋友可以做什么呢?”

  (1)、启发幼儿从小做起,说说自己的想法

  (2)、幼儿用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愿望与做法

  4、展示幼儿的绘画作品,相互欣赏

  酸与碱的教案 9

  一、引入

  1、食醋为什么会有酸味?

  2、苹果、橙子、柠檬葡萄等这些水果为什么都有酸味?

  3、石灰水中含有的Ca(OH)2;NaOH;Cu(OH)2等都是碱。

  二、酸碱指示剂

  1、指示剂的概念

  能跟酸或碱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的颜色的物质,叫酸碱指示剂,通常也简称指示剂。常见的有:石蕊溶液、酚酞溶液。

  2、变色规律:

  说明:①指示剂变色简记方法:酚酞遇酸仍无色,酚酞遇碱红艳艳;

  石蕊遇酸紫变红,石蕊遇碱紫变蓝

  ②注意: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可使指示剂变色,而不是说指示剂使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变色。

  3、指示剂的应用

  酸碱指示剂主要用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如实验桌上有一瓶失去标签的液体要检验是酸性溶液还是碱性溶液,可用试管取少量溶液滴入1-2滴紫色石蕊试液,如果显红色证明是酸性溶液,如果显示蓝色证明是碱性溶液。

  想一想:如何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小结]

  检验溶液是酸性的方法:取少量该溶液,滴入几滴石蕊试液,若溶液呈现红色,则说明该

  溶液为酸性溶液。

  检验溶液为碱性的方法:取少量该溶液,滴入几滴石蕊试液,若溶液呈现蓝色;或者滴入

  几滴无色的酚酞试液,若溶液呈现红色,则说明该溶液为碱性溶液。

  4、指示剂的替代用品

  酸碱指示剂除了常见的石蕊和酚酞外,还有其他的植物色素,可以用作石蕊和酚酞的 代用品,如牵牛花,月季等。

  几种植物花朵的酒精浸出液在酸碱溶液中的变**况

  练*:

  ⒈ 失去标签的三瓶无色液体,分别是稀H2SO4、蒸馏水、NaOH溶液,能把它们一次性

  区分开的试剂是

  () A. 酚酞B. 铁片

  C. 石蕊试液 D. 二氧化碳气体

  ⒉ 失去标签的三瓶无色液体,分别是稀HCl、蒸馏水、NaOH溶液,能否用酚酞试液将

  它们鉴别出来?(提示:HCl + NaOH=NaCl + H2O(中性溶液))

  三、常见的酸

  1、浓硫酸、浓盐酸的物理性质的比较

  2、浓硫酸的特性

  浓硫酸的三大特性(腐蚀性):

  吸水性:能吸收现存的H2O,可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脱水性:能把纸或木材里的氢、氧两种元素按水的组成比脱去,[n(H):n(O)=2:1]; 氧化性:与金属反应时一般生成水而不是氢气。

  3、浓硫酸的稀释

  稀释浓硫酸时为什么会产生大量热量?

  注意:A、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切不可将

  水倒进浓硫酸里。

  B、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应先用干抹布(软布或棉花)轻轻地拭去,

  再用大量的水冲洗,而后涂上碳酸氢纳稀溶液。

  C、如果将稀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应用大量的水冲洗。

  浓硫酸稀释的错误操作浓硫酸稀释的正确操作 想一想

  分别盛放浓盐酸和浓硫酸的两个试剂瓶,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不考虑水分的蒸挥发), 两瓶酸的质量、质量分数各有何变化?应如何保存?浓盐酸:溶液质量减少,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浓硫酸:溶液质量增加,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四、酸的通性

  酸具有通性的原因是它们在溶液中解离出共同的氢离子。酸的通性(以盐酸、稀硫酸为例说明酸的通性)如下:

  酸能与多种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注意:

  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排在氢后面

  的金属则不能;

  B.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越前面的金属,反应现象越剧烈,速度越快,如Mg 反

  应有明显放热现象;

  C.强氧化性酸与金属反应后,不能生成氢气,而是生成水。如浓硫酸、硝酸等强

  氧化性酸;

  D.该类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酸与碱反应

  H2SO4 + Cu(OH)2= CuSO4 + 2H2O HCl + NaOH =NaCl + H2O 酸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酸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HCl + AgNO33HCl + CaCl2 ==CaCl222O

  五、酸的分类和命名

  含氧酸:多数按中心元素命名为某酸,如硫酸(H2SO4)按是否含氧

  无氧酸:命名为氢某酸,如盐酸(HCl)又叫氢氯酸 一元酸:HCl、HNO3等

  能解离出 (醋酸CH3COOH为一元酸) H+的个数二元酸:H2SO4等 三元酸:H3PO4等

  练一练:

  1、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的溶液,它能使无色酚酞溶液 ( )

  A.变红色 B.变蓝色 C.呈无色 D.变紫色

  2.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的是 ()

  A.NaCl B.NH3 C.HClD.NaOH

  3.下列物质不能由金属和稀盐酸直接制取的是 ( )

  A.MgCl2 B.FeCl2 C.CuCl2 D.FeCl3

  4.某同学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正确的做法是()A.先用较多的水冲洗B.先用氢氧化钠溶液冲洗

  酸与碱的教案 10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石蕊和酚酞溶液是常用的酸碱指示剂,并能说出石蕊和酚酞在酸性、碱性和中性溶液中所显示的颜色,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了解几种常见的酸及其物理性质。

  3.掌握酸的化学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化学的兴趣。

  3.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酸碱指示剂的变**况

  2.酸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过程

  (一)酸碱指示剂

  [问题探究]紫色石蕊溶液、无色酚酞溶液在酸、碱溶液中的变色有何规律?

  【知识点1】酸碱指示剂(简称指示剂)能跟酸或碱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的颜色。常见的有石蕊和酚酞。石蕊试液呈紫色,遇酸溶液变红色,遇碱溶液变蓝色;酚酞溶液呈无色,遇酸溶液不变色,遇碱溶液变红色。

  【知识拓展】

  1.酸溶液的溶质一定是酸;酸性溶液的溶质不一定是酸,还有可能是盐,如氯化铵、硫酸锌等。酸性溶液包含酸溶液。碱溶液的溶质一定是碱;碱性溶液的溶质不一定是碱,还有可能是盐,如碳酸钠等。碱性溶液包含碱溶液。

  2.盐溶液有可能呈酸性,也有可能呈碱性,还可能呈中性。

  (二)几种常见的酸

  [问题探究]常见的酸有哪些?它们的物理性质是怎样的?有哪些用途呢?

  【知识点2】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

  【实验分析】实验10-2

  (1)观察盐酸、硫酸的颜色和状态。

  (2)分别打开盛有盐酸、硫酸的试剂瓶的瓶盖,观察并闻气味。

  盐酸,硫酸

  颜色、状态,无色透明液体,无色油状液体

  打开瓶盖后的现象,出现白雾,无明显现象

  气味:刺激性气味,无味

  密度常用浓盐酸(37%~38%)1.19g/cm3,常用浓硫酸(98%)1.84 g/cm3

  【知识点3】盐酸和硫酸的用途:

  用途:

  盐酸(HCl)重要化工用品。用于金属表面除锈、制造药物(如盐酸麻黄素、氯化锌)等;人体胃液中含有盐酸,可帮助消化

  硫酸(H2SO4)重要化工原料。用于生产化肥、农药、火药、染料以及冶炼金属、精炼石油和金属除锈等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在实验室中常用它做干燥剂

  【知识点4】浓硫酸的腐蚀性:

  【实验分析】实验10-3

  将纸、小木棍、布放在玻璃片上做下列实验:

  实验:放置一会儿后的现象

  用玻璃棒蘸浓硫酸在纸上写字,纸上写字处变黑

  用小木棍蘸少量浓硫酸,木棒变黑

  将浓硫酸滴到一小块布上,布上出现小洞

  【实验结论】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它能夺取纸张、木材、布料、皮肤里的氢、氧元素,生成的黑色物质炭,该性质称为脱水性。

  [问题探究]如何正确稀释浓硫酸?错误的操作会引起什么后果?

  【知识点5】浓硫酸的稀释:

  【实验分析】实验10-4

  1.实验过程:将浓硫酸沿烧杯壁缓慢注入盛有水的烧杯里,用玻璃棒搅拌,并用手轻轻碰触烧杯外壁。

  2.实验现象:浓硫酸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

  3.实验结论: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里,因为水的密度较小,浮在浓硫酸上面,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会使酸液向四周飞溅。如果不慎溅到皮肤或衣服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注意】浓盐酸的特性: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会观察到瓶口有白雾出现,那是因为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形成盐酸小液滴,故在开启的瓶口处形成白雾。所以应密封保存浓盐酸。

  【知识拓展】在实验室中浓硫酸做干燥剂,但只能够干燥中性气体(H2,O2,N2,CO,CH4等)和酸性气体(CO2,SO2,NO2)。

  (三)酸的化学性质

  【知识点6】盐酸、硫酸等酸在溶液中解离出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H+),所以不同的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即酸的通性。

  【实验分析】实验10-7

  实验一:酸与酸碱指示剂作用:

  1.实验步骤:在点滴板上分别滴入两份稀硫酸和稀盐酸,再用胶头滴管在稀盐酸和稀硫酸中分别滴入酚酞溶液和石蕊溶液,观察现象。

  2.实验现象:

  滴加紫色石蕊溶,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稀盐酸:溶液变为红色,无明显现象。

  稀硫酸:溶液变为红色,无明显现象。

  [问题探究]此实验说明酸具有哪些化学性质呢?

  3.实验结论: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

  实验二:金属与酸的反应

  1.回顾第八单元金属与酸的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表:

  与稀盐酸反应,与稀硫酸反应

  镁Mg+2HCl MgCl2+H2↑ Mg+H2SO4 MgSO4+H2↑

  锌Zn+2HClZnCl2+H2↑ Zn+H2SO4 ZnSO4+H2↑

  铁Fe+2HCl FeCl2+H2↑ Fe+H2SO4 FeSO4+H2↑

  2.结论:酸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实验三: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1.实验步骤:在盛有稀盐酸和稀硫酸的试管里分别放入一根生锈的铁钉(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过一会儿取出铁钉,用水洗净,观察铁钉表面和溶液颜色的变化

  2.实验现象:

  现象化学方程式

  ①金属氧化物与稀盐酸作用:铁钉表面的红棕色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Fe2O3+6HCl 2FeCl3+3H2O

  ②金属氧化物与稀硫酸作用:铁钉表面的红棕色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Fe2O3+3H2SO4 Fe2(SO4)3+3H2O

  [问题探究]上面反应的生成物有什么共同之处?

  3.实验结论: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注意】铁单质与酸反应,生成物中有Fe2+,溶液中有Fe2+时,溶液呈浅绿色;铁的氧化物与酸反应时,铁元素的化合价不变,当溶液中有Fe3+时,溶液呈黄色。

  【知识拓展】用稀盐酸或稀硫酸清洗铁制品表面的锈时,不能将铁制品长时间浸在酸中,因为铁单质也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

  [问题探究]盐酸、硫酸等酸有哪些相似的化学性质呢?

  【小结】酸的通性:

  ①酸能与指示剂作用,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酸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

  ②酸能与活泼金属作用:Fe+2HCl FeCl2+H2↑ Fe+H2SO4 FeSO4+H2↑

  ③酸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作用:Fe2O3+6HCl 2FeCl3+3H2O Fe2O3+3H2SO4 Fe2(SO4)3+3H2O

  四、教学反思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主要性质,了解它们的用途。

  2.认识碱的腐蚀性,及使用注意事项。

  3.知道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增强学生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的探究,能简单的归纳出碱的相似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基本操作和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技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科学的物质观,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看待事物,能透过表面现象挖掘事物具有共性的本质原因。

  2.进一步理解一切客观事物是相互联系和具有内部规律的,使学生认识到化学与周围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主要的性质。

  2.非金属氧化物与碱溶液反应。

  三、教学过程

  (一)几种常见的碱

  [问题探究]常见的碱有哪些?

  【知识点1】氢氧化钠:

  1.氢氧化钠的化学式NaOH,它有强烈的'腐蚀性;它的俗名叫做苛性钠、火碱或烧碱。如果不慎将碱液沾到皮肤上,要先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2.氢氧化钠的性质:

  【实验分析】实验10-5:用镊子夹取3块氢氧化钠分别进行实验(切勿用手拿):

  现象分析:

  观察氢氧化钠的颜色和状态,白色固体。

  将氢氧化钠放在表面皿上,放置一会儿,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氢氧化钠容易吸收水分。

  将氢氧化钠放入盛有少量水的试管里,并用手触摸试管外壁,试管外壁发烫,氢氧化钠溶**出大量的热。

  [问题探究]实验中的现象说明氢氧化钠具有什么性质?

  [小结]氢氧化钠是白色固体,易潮解,溶于水时会放出大量的热。此外,氢氧化钠具有强腐蚀性,在空气中易与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

  【注意】1.氢氧化钠放在空气中容易吸收水分,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这种现象叫做潮解。这个变化是物理变化。氢氧化钠应密封保存。利用它的吸水性,可以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它只能干燥中性气体和碱性气体,而不能干燥酸性气体。

  2.氢氧化钠固体有较强的腐蚀性。使用氢氧化钠必须十分小心,防止皮肤、衣服被它腐蚀;实验时最好戴防护镜,防止溶液溅到眼睛里;如果不慎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问题探究]氢氧化钠有哪些重要的用途?

  【知识点2】氢氧化钠的用途:氢氧化钠广泛用于肥皂、石油等工业。氢氧化钠能与油脂反应,在生活中可用来除油污,炉具清洁剂中就含有氢氧化钠。

  【知识点3】氢氧化钙:

  【实验分析】实验10-6:氢氧化钙的性质探究:

  1.实验步骤:取一小药匙氢氧化钙,观察它的颜色和状态,然后放入小烧杯中,加入约30mL水,用玻璃棒搅拌,观察氢氧化钙在水中的溶解情况。然后放置,使上层液体澄清。取出澄清的溶液,向其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观察现象。

  2.实验现象:

  项目现象

  氢氧化钙的颜色、状态:白色固体

  在水中溶解的情况,微溶于水

  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CO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问题探究]氢氧化钙是怎样制取出来的?它有哪些用途?

  3.实验结论:氢氧化钙的化学式Ca(OH)2,俗名熟石灰或消石灰。白色粉末状固体,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其水溶液俗称石灰水。可由生石灰(CaO)与水反应得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O===Ca(OH)2。

  【小结】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用途及制备原理:

  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钙(Ca(OH)2)

  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熟石灰、消石灰

  物理性质:白色固体,易溶于水,易潮解,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NaOH固体有吸水性,白色固体,微溶于水

  腐蚀性:强腐蚀性,较强腐蚀性

  用途:重要的化工原料,应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纺织和印染等工业。生活中用的炉具清洁剂中就含有氢氧化钠,用以去除油污。可做干燥剂,用于建筑业,制烧碱、漂白粉的原料;用于农业改良酸性土壤、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制备原理:Ca(OH)2+Na2CO3===CaCO3↓+2NaOH CaCO3CaO+CO2↑ CaO + H2O ===Ca(OH)2

  (二)碱的化学性质

  【问题探究】碱都有哪些化学性质?

  【知识点4】碱的化学性质:

  (1)碱与指示剂反应:

  指示剂: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

  紫色石蕊溶液:变蓝,变蓝

  无色酚酞溶液:变红,变红

  【注意】只有可溶性的碱的溶液,才能使指示剂变色;不溶于水的碱(例如氢氧化镁、氢氧化铜等)不能使指示剂变色。

  (2)碱与某些非金属化合物的反应:

  ①Ca(OH)2+CO2===CaCO3↓+H2O(用于鉴别CO2气体);

  ②2NaOH+CO2=Na2CO3+H2O(氢氧化钠密封保存的原因之一);

  ③2NaOH+SO3=Na2SO4+H2O。

  【注意】只有可溶性的碱的溶液,才能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不溶于水的碱(例如氢氧化镁、氢氧化铜等)不能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小结】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等碱在溶液中解离出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OH-),所以不同的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即碱的通性。

  (三)酸和碱的概念

  [问题探究]为什么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能导电?

  【知识点5】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能导电,说明它们的溶液中含有带电的粒子。

  [问题探究]为什么酸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碱也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知识点6】酸在水中离解出来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即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

  【知识点7】碱在水中离解出来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即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子的化合物叫做碱。

  四、教学反思

  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会用分析、归纳的方法对有关信息加工处理。

  2.会用观察的方法来分析事物。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实际问题的意识。

  2.通过相互交流、探究式的学*方式,培养学生学*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应。

  2.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中和反应

  【知识点1】中和反应:

  [问题探究]了如何设计实验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发生反应了?

  【实验分析】实验10-8

  1.实验步骤:在烧杯中加入5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

  2.实验现象:氢氧化钠是碱,其溶液能使酚酞溶液显示红色,随着盐酸的加入,红色逐渐消失变成无色。所以此时的溶液肯定不是碱性溶液。玻璃片上的白色物质是溶液中新生成的溶质。

  3.实验结论:上面的实验中,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反应,即:NaOH+HCl===NaCl+H2O

  【知识拓展】其他的酸和碱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

  例:Ca(OH)2+2HCl===CaCl2+2H2O

  2NaOH+H2SO4===Na2SO4+2H2O

  [问题探究]以上几个化学反应的生成物有什么共同特点?

  【小结】上述三个反应都生成水,另一种产物(氯化钠、氯化钙、硫酸钠)都是由金属离子和相应的酸根离子构成的,我们把这类化合物叫做盐。因此把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问题探究]我们如何判断一个反应是不是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吗?

  [知识拓展]判断某个反应是否为中和反应,关键是看反应物是否为酸和碱,而不是仅看生成物中是否有盐和水。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如:CuO+H2SO4===CuSO4+H2O)及非金属氧化物与碱的反应(如:2NaOH+CO2===Na2CO3+H2O)虽然生成物都是盐和水,但反应物不是酸和碱,故不属于中和反应。

  [问题探究]中和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知识点3]中和反应的实质是酸中自由移动的H+跟碱中自由移动的OH-结合生成水分子。

  (二)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问题探究]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用途?

  【知识点4】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根据土壤情况,可以利用中和反应,在土壤中加入酸性或碱性物质,以调节土壤的酸碱性,利于植物生长。例如,*年来由于空气污染造成酸雨,导致一些地方的土壤变成酸性,不利于作物的生长,于是人们将适量的熟石灰加入土壤,以中和酸性。

  2.处理工厂的废水:工厂生产过程中的污水,需进行一系列的处理,例如,硫酸厂的污水中含有硫酸等杂质,可以用熟石灰进行中和处理。

  3.用于医药:人的胃液里含有适量盐酸,可以帮助消化,但是如果饮食过量时,胃会分泌出大量胃酸,反而造成消化不良。在这情况下,可以遵医嘱服用某些含有碱性物质的药物,以中和过多的胃酸。被蚊虫叮咬后,叮咬处很快肿成大包,这是因为蚊虫能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从而使皮肤肿痛。如果涂一些含有碱性物质(如NH3·H2O)的药水,就可减轻痛痒。

  四、教学反思

  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从而认识物质的酸碱度及其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同学间的合作探究——寻找身边物质,测其pH,学会如何利用和挖掘身边的物质进行科学探究。

  2.通过测定一些液体的pH,学会区分身边一些物质酸碱性的强弱。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中和反应的实际应用和“用pH试纸测定一些液体的pH”的探究,加深对中和反应的理解,同时体会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人体健康的密切联系,从而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

  2.酸碱性和酸碱度的区别。

  三、教学过程

  (一)溶液的酸碱度的表示法——pH

  【知识点1】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程度,即溶液的酸碱度。指示剂只能检测溶液的酸碱性,而不能检测溶液的酸碱度。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来表示,pH的范围通常在0~14之间。

  [问题探究] pH与溶液的酸碱性之间有什么关系?

  【知识点2】pH大小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酸性溶液的pH<7;碱性溶液的pH>7;中性溶液的pH=7。

  当pH<7时,pH越小,酸性越强;当pH>7时,pH越大,碱性越强。

  (二)pH试纸的使用

  [问题探究]如何测定某种物质的pH

  【知识点3】测定方法:在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将被测液滴到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即可得出被测液的pH。

  【注意】pH试纸不能用蒸馏水润湿。

  【知识点4】生活中常见物质的pH:

  pH:酸碱性;pH:酸碱性

  橘汁:3酸性;汽水:3酸性

  糖水:7中性;自来水:7中性

  牛奶:6酸性;唾液:7中性

  番茄汁:4酸性;草木灰:11碱性

  肥皂水:10碱性;洗洁精:12碱性

  苹果汁:3酸性;白醋:2酸性

  [问题探究]pH有哪些实际的应用?

  【知识点5】溶液酸碱度的重要意义:

  1.化工生产中许多反应必须在一定pH溶液里才能进行。

  2.在农业生产中,农作物一般适宜在pH为7或接*7的土壤中生长。

  3.测定雨水的pH(因溶解有二氧化碳,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酸雨的pH小于5.6),可以了解空气的污染情况。

  四、教学反思

  实验活动6酸、碱的化学性质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加深对指示剂遇酸、碱颜色变化的认识。

  2.认识酸、碱的化学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动手实验,激发学生学*的兴趣,体会学有所用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酸、碱的化学性质。

  2.能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教学过程

  实验一:酸、碱与指示剂的反应:

  【实验用品】试管、药匙、蒸发皿、玻璃棒、酒精灯、铁架台、坩埚钳、胶头滴管、火柴。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钙粉末、石蕊溶液、酚酞溶液、pH试纸、生锈的铁钉。

  【实验步骤】在两个白色点滴板上分别滴入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向一白色点滴板上的酸碱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向另一白色点滴板上的酸碱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加入紫色石蕊溶液后的颜色变化,加入无色酚酞溶液后的颜色变化

  稀盐酸:变红色,不变色

  稀硫酸:变红色,不变色

  氢氧化钠溶液:变蓝色,变红色

  氢氧化钙溶液:变蓝色,变红色

  【实验结论】酸能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成红色,使无色的酚酞溶液不变色;碱能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成蓝色,使无色的酚酞溶液变成红色。

  实验二: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实验步骤】取两个生锈的铁钉放入两支试管中,然后加入约2mL稀盐酸,观察现象。当观察到铁钉表面的锈消失变得光亮时,将其中一支试管中的铁钉取出,洗净。继续观察另一支试管中的现象,过一段时间将铁钉取出,洗净。比较两支铁钉。

  【实验现象】①铁锈慢慢消失,溶液由无色慢慢变成黄色;②铁钉表面产生气泡;③后取出的铁钉变小。

  【实验结论】铁钉上的铁锈(主要成分是Fe2O3)先与盐酸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HCl+Fe2O32FeCl3+3H2O;光亮的铁钉与盐酸继续反应生成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Cl+FeFeCl2+H2↑。

  实验三:碱与某些盐的反应:

  【实验步骤】在试管中加入约2 mL硫酸铜溶液,然后滴入几滴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现象。然后再向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及结论】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向2 mL硫酸铜溶液中加入几滴氢氧化钠溶液,产生蓝色沉淀,溶液的蓝色逐渐变浅,2NaOH+CuSO4===Cu(OH)2↓+Na2SO4

  再向上述试管中加入稀盐酸,沉淀溶解,溶液变为蓝色,2HCl+Cu(OH)2===CuCl2+2H2O

  实验四:中和反应:

  【实验步骤】在试管中加入约1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点酚酞溶液。然后边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边不断振荡试管,至溶液颜色恰好变为无色为止。取该无色的溶液1mL,置于蒸发皿中加热,使液体蒸干,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及结论】

  实验操作,反应的现象,结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向1mL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酚酞溶液,再慢慢加入稀盐酸,溶液先变为红色,然后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HCl+NaOH===NaCl+H2O

  取上述无色的溶液1mL置于蒸发皿中加热至液体蒸干,有白色固体析出

  实验五:自主探究实验:

  实验步骤,反应的现象,结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向少量的氢氧化钙粉末中加入1mL水,振荡,再滴入1~2滴酚酞溶液,再加入1mL水,振荡,溶液变为红色,加水后颜色不变

  向等质量的氢氧化钙粉末中加入1mL水,振荡,再滴入1~2滴酚酞溶液,再加入1mL稀盐酸,振荡,溶液变为红色,加稀盐酸后溶液逐渐红色消失,2HCl+Ca(OH)2===CaCl2+2H2O

  【知识拓展】

  (1)实验活动2中,将铁钉放入试管时应如何操作?

  答:将铁钉放入试管时,先将试管横放,把铁钉放在试管口,然后将试管慢慢竖起。

  (2)实验活动5中,可以验证氢氧化钙的哪些性质?

  答: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为红色;氢氧化钙能与稀盐酸反应。

  四、教学反思

  实验活动7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初步学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3.初步学会自制酸碱指示剂,并用制得的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二)过程与方法

  1.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活动的分工、配合,增强学生的协作意识、合作能力。

  2.通过对检测溶液酸碱性的意义分析,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学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度。

  三、教学过程

  【实验用品】

  烧杯、试管、研钵、玻璃棒、胶头滴管、纱布。

  蒸馏水、酒精、酚酞溶液、石蕊溶液、pH试纸、植物的花瓣或果实、土壤样品。

  还需要的实验用品: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玻璃片。

  还需要的生活用品:白醋、食盐水、草木灰、橘汁、肥皂水。

  实验一:自制酸碱指示剂:

  自己选择植物的花瓣或果实,在研钵中捣烂,加入酒精浸泡;用纱布将浸泡出的汁液过滤或挤出。

  【实验步骤】选择牵牛花花瓣——在研钵中捣烂——酒精浸泡——纱布过滤

  实验二:选择实验室或生活中的几种溶液,进行下列实验

  (1)分别用酚酞溶液和石蕊溶液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实验现象及结论】

  选择的溶液,加入石蕊溶液后的颜色变化,加入酚酞溶液后的颜色变化,溶液的酸碱性,pH,加入自制指示剂后的颜色变化(以牵牛花汁液制成的自制酸碱指示剂为例)

  稀盐酸,红色,无色,酸性,pH<7,变红

  烧碱溶液,蓝色,红色,碱性,pH>7,变蓝

  柠檬水,红色,无色,酸性,pH<7,变红

  实验三:测土壤浸泡液的酸碱度:

  (1)自制土壤浸泡液:将土壤样品与蒸馏水按1∶5的质量比在烧杯中混合,充分搅拌后静置。

  (2)用pH试纸测澄清液体的酸碱度。

  (3)用pH试纸测澄清液体的酸碱度,pH=7。

  【小结】

  1.石蕊溶液分别滴加在酸、碱溶液中的颜色:石蕊溶液遇酸溶液显示红色,遇碱溶液显示蓝色。

  2.酚酞溶液分别滴加在酸、碱溶液中的颜色:酚酞溶液遇酸溶液显示无色,遇碱溶液显示红色。

  3.pH<7,溶液呈酸性;ph=7,溶液呈中性;ph>7,溶液呈碱性。

  4.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度的操作方法:在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该溶液的pH。

  四、教学反思


酸与碱的教案(扩展3)

——常见的酸和碱教案范文5份

  常见的酸和碱教案 1

  一、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认识酸和碱的性质的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方法,并能判断简单的置换反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认识酸和碱的性质的方法。正确利用酸、碱、盐的一些知识,初步树立合理使用物质的科学意识。Zn+2HCl=ZnCl2+H2↑ Zn+H2SO4===ZnSO4+H2↑

  (3)某些金属氧化物+稀硫酸(盐酸)→盐+水

  Fe203+6HCl=2FeCl3+3H20 Fe203+3H2SO4=Fe2(S04)3+3H20

  (4)碳酸盐+稀硫酸(盐酸)→盐+水+二氧化碳

  Na2C03+2HCl=2NaCl+H2 O+C02↑ Na2C03+H2SO4=Na2S04+H20+C02↑

  2、为什么酸的水溶液有共同的化学性质?

  因为它们在水溶液中都可电离出H+,所以酸溶液具有许多共同的性质。

  【板书】

  第二节 常见的酸和碱

  一、常见的酸

  浓硫酸和浓盐酸的物理性质

  稀硫酸和稀盐酸的化学性质

  (1)与指示剂反应

  (2)活动性较强的金属+稀硫酸(盐酸)→盐+氢气

  (3)某些金属氧化物+稀硫酸(盐酸)→盐+水

  (4)碳酸盐+稀硫酸(盐酸)→盐+水+二氧化碳

  第二课时 常见的碱

  【引入】在学*中已经知道哪些碱?

  【介绍】两种常见的碱:氢氧化钙、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俗称消石灰或熟石灰

  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或苛性钠

  【活动与探究1】

  碱的物理性质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烧碱、消石灰、氨水的颜色、状态、气味

  烧碱放在空气中发生的变化 在空气中易吸收水蒸气而潮解,可作干燥剂

  烧碱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易溶于水

  【交流与讨论】

  你知道石灰水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反应?

  【活动与探究2】

  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石灰水

  现象:有蓝色沉淀生成

  【交流与讨论】

  1、氢氧化钠溶液和石灰水有哪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1)与指示剂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2)某些非金属氧化物+氢氧化钠(石灰水)→盐+水

  2Na0H+C02=Na2C03+H20 Ca(OH)2+C02=CaC03↓+H2O

  (3)与硫酸铜反应

  CuSO4+Ca(OH)2=Cu(OH)2↓+CaSO4 CuSO4+2NaOH=Cu(OH)2↓+Na2SO4

  【讨论】上述反应有何共同之处?复分解反应

  2、为什么碱的水溶液有共同的`化学性质?

  因为它们在水溶液中都可电离出OH-,所以碱溶液具有许多共同的性质

  【交流与讨论】为什么实验室中固体氢氧化钠必须密封保存?

  1、易吸收水而潮解2、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

  【板书】

  二、常见的碱

  1、碱的物理性质

  2、氢氧化钠溶液和石灰水有哪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1)与指示剂反应

  (2)某些非金属氧化物+氢氧化钠(石灰水)→盐+水

  (3)与硫酸铜反应

  CuSO4+Ca(OH)2=Cu(OH)2↓+CaSO4

  CuSO4+2NaOH=Cu(OH)2↓+Na2SO4

  第三课时 酸碱复*

  【回忆】酸碱知识体系

  【练*】

  1、许多植物的花中含有色素,这些色素有的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显示不同的颜色,故可作酸碱指示剂。现取三种花瓣,分别放在三个研钵中研磨,再依次加入酒精,搅拌,静置后得到花汁的酒精溶液。分别取少量上述所得的花汁的酒精溶液,用稀酸和稀碱逐一检验,现象如下:

  花汁在酒精中的颜色 花汁在稀酸中的颜色 花汁在稀碱中的颜色

  玫瑰 粉色 粉色 绿色

  页寿菊 黄色 黄色 黄色

  大红花 粉色 橙色 绿色

  请回答:

  (1)以上所举的花中不能作酸碱指示剂的是 。

  (2)经查资料得知,柑橘的*似pH为3~4。将大红花汁的酒精溶液滴入柑橘汁中,呈现的颜色应为 。

  2.著名化学家罗伯特·波义耳在一次验中,不小心将盐酸溅到紫罗兰花瓣上,过一会儿,他惊奇地发现,紫色的花瓣上出现了红点点。波义耳对这一意外的发现,做出了各种假设,经过多次实验验证,探究普遍规律,终于获得了成功 对紫罗兰花瓣遇盐酸变红的现象,你有哪些假设?请将你的各种假设以及验证的实验方案填写在下表中.

  红的现象的各种假设 你验证假设的实验方案

  3、请用实验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中哪一种粒子(HO、Na+、OH一)能使指示剂变色?实验步骤:

  ①在第一支试管中加入约2 mL蒸馏水,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现象。

  ②在第二支试管中加入约2 mL NaCl溶液(Ph7),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③在第三支试管中加入约2 mL NaOH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现象。

  通过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下述“现象”是指无色酚酞试液是否变红):

  实验①看到的现象是 ,你得出的结论是 ;

  实验②看到的现象是 ,说明Na+离子 ;

  实验③看到的现象是 ,你得出的结论是 。把一枚生锈的铁钉放入大试管中,然后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并微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① ;②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③ ;④ 。

  5、锥形瓶内充满气体X,胶头滴管内盛有液、体 Y。挤压胶头滴管,使液体Y进入瓶中,振荡,一会儿可见套在玻璃管下端的小气球a鼓起。气体X和液体Y不可能是( )。X是S 2,Y是NaOH溶液 B.X是C 2,Y是石灰水 C.X是HCl,Y是Na2C03溶液 D.X是C ,Y是石灰水

  我国古代化学家葛洪曾将生石灰、草木灰(含有碳酸钾)加水熬制成浓汁涂在黑痣上,用以除去皮肤上的黑痣。写出加水和熬制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解释这种浓汁能除痣的原因。某同学做实验时发现,盛放NaOH溶液的瓶口与橡皮塞上,常有白色粉末出现。为探究这种白色粉末的成分,设计了如下实验。请你完成实验告.如图所示是某同学设计的制取纯净、干燥的C 2气体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标明的仪器名称:①是 ,②是 。

  (2)指出装置的错误。

  (3)B中NaHCO3溶液的作用是除掉CO2中混有的少量HCl气体,C中浓H 2S的作用是 ;B中的NaHC溶液不能换成石灰水,理由是 。

  (4)该同学改正了上述装置中的错误后进行实验时,发现D中CO 2仍不能集满,可能的原因是① ;② 。

  常见的酸和碱教案 2

  教学目标:

  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并初步领会中和反应的本质。

  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3、了解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初步学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了解溶液酸碱度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1、中和反应的本质。

  2、酸碱中和反应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3、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

  4、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5、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领会中和反应的本质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提问:

  a、为什么酸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b、为什么碱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2、提问:将酸和碱放在一起,会发生什么情况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的知识。

  (板书: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二、活动与探究(中和反应)(投影1)

  1、在烧杯中加入10毫升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再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直到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

  2、取两滴上述反应后的无色溶液滴在玻璃片上,使溶液蒸发,观察玻璃片上的现象。

  提问:玻璃片上的物质是氢氧化钠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

  氢氧化钠是碱,其溶液能使酚酞溶液显示红色,随着盐酸的加入,红色逐渐消失变成无色,所以此时的溶液肯定不是碱性溶液。玻璃片上的白色物质是溶液中新生成的溶质。

  提问:这个反应的实质是什么呢?请写出反应方程式。

  (投影2)学生观看动画演示的中和反应实质

  学生发言: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就是酸溶液中的氢离子和碱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了水。

  写出方程式:NaOH+HCl==NaCI+H2O

  提问:氢氧化钙与盐酸、氢氧化钠与稀硫酸能发生这种反应吗?请大家

  写出它们的化学方程式。

  写出方程式:Ca(OH)2+2HCl==CaCl2+2H2O

  2NaOH+H2SO4==Na2SO4+2H2O

  提问:试总结上述三个反应的特点。

  学生发言后教师小结:

  三个反应都生成水,另一种产物都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我们把这类化合物叫做盐。把这类化学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板书)一、中和反应

  1、盐: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2、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三、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我们学了中和反应,它与日常生活有哪些关系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59页。

  (学生讨论后,投影3)

  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1、改良土壤的酸碱性(如: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2、处理工厂的废水(如:用熟石灰中和硫酸厂排放的污水。)

  反应原理:H2SO4 +Ca(OH)2==CaSO4+2H2O

  3、用于医药(如:用氢氧化铝可以治疗胃酸过多。)

  反应原理:3HCl+Al(OH)3= AlCl3+3H2O

  上面例子说明了中和反应用途很广。

  (板书:3、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同学们还能举出一些中和反应的实例吗?

  四、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值

  有一杯溶液,要知道它的酸碱性,可以用酸碱指示剂来鉴别,若要进一步知道该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程度,即酸碱度,怎样来表示和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呢?

  这就是下面我们要学的知识。

  (板书:二、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值)

  同学们阅读课本60页—61页,回答以下问题:(投影4)

  1、溶液的酸碱度通常用什么来表示?如何测定?

  2、PH值和溶液酸碱性的关系是怎样的?

  3、怎样用PH试纸来测定溶液的PH值?

  4、PH试纸测出的数值会精确到十分位吗?

  学生讨论后,教师点拨:

  1、酸碱度常用PH值来表示,用PH试纸来测定。

  2、PH值和溶液酸碱性的关系:PH<7时,溶液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

  PH=7时,溶液呈中性;PH>7时溶液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

  3、在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将待测液滴到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即可得出被测液的PH值。

  4、PH试纸只能粗略的知道溶液的PH值,只能测出整数值,不能精确到十分位。

  随堂测试:(投影5)

  1、能与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的是()

  A、生石灰B、碳酸钙C、氢氧化钠溶液D、锌粒

  2、中和反应的实质是()<用离子符号表示>

  3、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a、将PH试纸直接伸入待测液来测定。

  b、用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为3、2。

  c、将少量待测液滴在试纸上与比色卡比较。

  d、把待测液倒在试纸上与比色卡比较。

  4、某同学用湿润的PH试纸测得稀盐酸的PH值为5,则实际溶液的

  PH值()5。[填>、<或者=]

  5、有一瓶溶液的PH值是5,滴入几滴酚酞试剂后,溶液呈()色,

  若要使溶液的PH值升高,可以采用()或者()的

  方法。

  学了溶液的酸碱度,它与生活有哪些联系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62页的资料。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了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了解了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如何用试纸测定酸碱度。中和反应及应用是本节课的重点。

  作业:65页4、5、6题

  常见的酸和碱教案 3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石蕊和酚酞溶液是常用的酸碱指示剂,并能说出石蕊和酚酞在酸性、碱性和中性溶液中所显示的颜色,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了解几种常见的酸及其物理性质。

  3.掌握酸的化学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化学的兴趣。

  3.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酸碱指示剂的变**况

  2.酸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过程

  (一)酸碱指示剂

  [问题探究]紫色石蕊溶液、无色酚酞溶液在酸、碱溶液中的变色有何规律?

  【知识点1】酸碱指示剂(简称指示剂)能跟酸或碱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的颜色。常见的有石蕊和酚酞。石蕊试液呈紫色,遇酸溶液变红色,遇碱溶液变蓝色;酚酞溶液呈无色,遇酸溶液不变色,遇碱溶液变红色。

  【知识拓展】

  1.酸溶液的溶质一定是酸;酸性溶液的溶质不一定是酸,还有可能是盐,如氯化铵、硫酸锌等。酸性溶液包含酸溶液。碱溶液的溶质一定是碱;碱性溶液的溶质不一定是碱,还有可能是盐,如碳酸钠等。碱性溶液包含碱溶液。

  2.盐溶液有可能呈酸性,也有可能呈碱性,还可能呈中性。

  (二)几种常见的酸

  [问题探究]常见的酸有哪些?它们的物理性质是怎样的?有哪些用途呢?

  【知识点2】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

  【实验分析】实验10-2

  (1)观察盐酸、硫酸的颜色和状态。

  (2)分别打开盛有盐酸、硫酸的试剂瓶的瓶盖,观察并闻气味。

  盐酸硫酸

  颜色、状态无色透明液体无色油状液体

  打开瓶盖后的现象出现白雾无明显现象

  气味刺激性气味无味

  密度常用浓盐酸(37%~38%)1.19g/cm3常用浓硫酸(98%)1.84g/cm3

  【知识点3】盐酸和硫酸的用途:

  用途

  盐酸(HCl)重要化工用品。用于金属表面除锈、制造药物(如盐酸麻黄素、氯化锌)等;人体胃液中含有盐酸,可帮助消化

  硫酸(H2SO4)重要化工原料。用于生产化肥、农药、火药、染料以及冶炼金属、精炼石油和金属除锈等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在实验室中常用它做干燥剂

  【知识点4】浓硫酸的腐蚀性:

  【实验分析】实验10-3

  将纸、小木棍、布放在玻璃片上做下列实验:

  实验放置一会儿后的现象

  用玻璃棒蘸浓硫酸在纸上写字纸上写字处变黑

  用小木棍蘸少量浓硫酸木棒变黑

  将浓硫酸滴到一小块布上布上出现小洞

  【实验结论】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它能夺取纸张、木材、布料、皮肤里的氢、氧元素,生成的黑色物质炭,该性质称为脱水性。

  [问题探究]如何正确稀释浓硫酸?错误的操作会引起什么后果?

  【知识点5】浓硫酸的稀释:

  【实验分析】实验10-4

  1.实验过程:将浓硫酸沿烧杯壁缓慢注入盛有水的烧杯里,用玻璃棒搅拌,并用手轻轻碰触烧杯外壁。

  2.实验现象:浓硫酸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

  3.实验结论: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里,因为水的密度较小,浮在浓硫酸上面,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会使酸液向四周飞溅。如果不慎溅到皮肤或衣服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注意】浓盐酸的特性: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会观察到瓶口有白雾出现,那是因为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形成盐酸小液滴,故在开启的瓶口处形成白雾。所以应密封保存浓盐酸。

  【知识拓展】在实验室中浓硫酸做干燥剂,但只能够干燥中性气体(H2,O2,N2,CO,CH4等)和酸性气体(CO2,SO2,NO2)。

  (三)酸的化学性质

  【知识点6】盐酸、硫酸等酸在溶液中解离出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H+),所以不同的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即酸的通性。

  【实验分析】实验10-7

  实验一:酸与酸碱指示剂作用:

  1.实验步骤:在点滴板上分别滴入两份稀硫酸和稀盐酸,再用胶头滴管在稀盐酸和稀硫酸中分别滴入酚酞溶液和石蕊溶液,观察现象。

  2.实验现象:

  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稀盐酸溶液变为红色无明显现象

  稀硫酸溶液变为红色无明显现象

  [问题探究]此实验说明酸具有哪些化学性质呢?

  3.实验结论: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

  实验二:金属与酸的反应

  1.回顾第八单元金属与酸的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表:

  与稀盐酸反应与稀硫酸反应

  镁Mg+2HClMgCl2+H2↑Mg+H2SO4MgSO4+H2↑

  锌Zn+2HClZnCl2+H2↑Zn+H2SO4ZnSO4+H2↑

  铁Fe+2HClFeCl2+H2↑Fe+H2SO4FeSO4+H2↑

  2.结论:酸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实验三: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1.实验步骤:在盛有稀盐酸和稀硫酸的试管里分别放入一根生锈的铁钉(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过一会儿取出铁钉,用水洗净,观察铁钉表面和溶液颜色的变化

  2.实验现象:

  现象化学方程式

  ①金属氧化物与稀盐酸作用铁钉表面的红棕色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Fe2O3+6HCl2FeCl3+3H2O

  ②金属氧化物与稀硫酸作用铁钉表面的红棕色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Fe2O3+3H2SO4Fe2(SO4)3+3H2O

  [问题探究]上面反应的生成物有什么共同之处?

  3.实验结论: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注意】铁单质与酸反应,生成物中有Fe2+,溶液中有Fe2+时,溶液呈浅绿色;铁的氧化物与酸反应时,铁元素的化合价不变,当溶液中有Fe3+时,溶液呈黄色。

  【知识拓展】用稀盐酸或稀硫酸清洗铁制品表面的锈时,不能将铁制品长时间浸在酸中,因为铁单质也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

  [问题探究]盐酸、硫酸等酸有哪些相似的化学性质呢?

  【小结】酸的通性:

  ①酸能与指示剂作用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酸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

  ②酸能与活泼金属作用Fe+2HClFeCl2+H2↑Fe+H2SO4FeSO4+H2↑

  ③酸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作用Fe2O3+6HCl2FeCl3+3H2OFe2O3+3H2SO4Fe2(SO4)3+3H2O

  四、教学反思

  常见的酸和碱教案 4

  复*目标

  知识

  1、指示剂显色规律

  2、认识酸碱盐

  3、常见酸碱的化学性质

  4、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

  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常见酸碱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

  实验探讨法、分析归纳式讲解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用具

  仪器:

  烧杯、白纸、试管等。

  药品:

  10%的NaOH溶液、5%的硫酸溶液、5%的紫色石蕊试液、酚酞试剂、镁、氧化铜、氢氧化铜、碳酸钠试剂、氯化钡等

  其它:

  多媒体投影、学生练*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引入】今天我们来复*酸和碱,看投影(今节要复*的知识)

  【板书】1、指示剂显色规律

  画一幅《雨落叶出红花开》给同学们。问学生,你们看到了吗?认真观察,知道里边是什么化学知识?

  分析原理,引出指示剂变化规律(见投影)

  练*一

  【板书】2、认识酸碱盐

  投影物质的分类与练*

  浓酸、浓碱的使用

  【板书】3、常见酸碱化学性质

  见投影

  【板书】4、溶液酸碱度的

  表示方法(见投影)

  【小结】本课复*知识明确要复*内容

  猜想、思考、回答问题

  做练*一

  观察、做练*二

  做练*三

  做练*四(填表)

  激发学生学兴趣,分析应用指示剂知识

  巩固知识:

  巩固酸碱化学性质知识

  用化学性质去检验物质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表达能力

  板书设计

  练*一

  现有下列物质:①食醋②石灰水③CO2的水溶液④NaCl溶液⑤蒸馏水⑥Na2CO3溶液。用序号填空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是____,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是_____,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或酚酞溶液变色的是碱_____。

  常见的酸和碱教案 5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初步领会中和反应的实质,能够从酸碱角度说明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验证酸碱之间的反应,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化学实验,增强对化学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

  【难点】

  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实验】演示“红酒变白酒,白酒变红酒”的魔术实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环节二:新课讲授

  1.中和反应

  酸碱之间会不会发生化学反应?

  【教师实验】将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溶液混合,没有明显实验现象。

  【教师引导】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溶液混合之后,视觉上没有变化,无法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需要通过明显的实验现象来证明发生了实验。

  【提出问题】怎样利用实验桌上现有的镁条、石蕊试液、酚酞试液来设计实验呢?如何才能看到明显的实验现象来证明酸和碱发生了反应呢?

  【学生回答】

  ①镁条与盐酸反应剧烈,若加入碱后反应程度减缓,则证明发生了反应。

  ②在碱中加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再向其中加入酸,若溶液变为无色,则证明发生了反应。

  ③在碱中加入石蕊试液,溶液变蓝,再向其中加入酸,若溶液变回紫色,则证明发生了反应。

  (学生分组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来完成实验,观察现象总结结论。)

  【教师引导】请小组代表来描述实验现象以及得到的结论。

  【学生回答】

  小组①:镁条放入盐酸中有大量气泡生成,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气泡产生的速度减慢,证明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了反应。

  小组②: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酚酞试液,氢氧化钠溶液变红,再向其中加入盐酸,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使溶液不再呈碱性。

  小组③: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氢氧化钠溶液变蓝,再向其中加入盐酸,溶液由蓝色变回紫色,证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教师引导】同学们通过实验现象均证明了酸和碱之间可以发生反应。那么从微观的角度如何来解释呢?

  【播放视频】播放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微观动态视频。

  【提出问题】观察三个化学方程式,发现了什么共同点?

  【学生回答】都是酸和碱生成一个化合物和水。

  【教师讲授】氯化钠、氯化钙、硫酸钠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我们把这样的化合物叫做盐。盐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2.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提出问题】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能否举出几个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学生回答】

  ①在酸性土壤中加入熟石灰,以中和其酸性。

  ②在印染厂的碱性废水中加入硫酸进行中和。

  ③人被蚊虫叮咬后,蚊虫在皮肤内分泌出蚁酸,涂上碱性物质可以减轻痛痒。

  ④用“胃舒*”可以缓解胃酸分泌过多造成的胃部不适或消化不良。

  环节三:巩固提高

  解释课堂开始前的“红酒变白酒,白酒变红酒”的魔术实验原理。

  解析:“红酒”为加了酚酞试液的碱,向其中加入“神奇液体”酸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导致“红酒”的红色褪去,变成了“白酒”。

  环节四:小结作业

  请学生回答本堂课的收获: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布置作业:预*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了解pH试纸的用途。

  四、板书设计


酸与碱的教案(扩展4)

——九年级化学下册《常见的酸和碱》教学反思 (菁华3篇)

九年级化学下册《常见的酸和碱》教学反思1

  通过本节授课,我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进行了反思,在总结经验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不足。

  成功的地方: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本节从学生亲身体验入手引出问题,较好的激起了学生的学*兴趣,为学好本节打好基础。

  本节课学*难度不是很大,学生可以亲自设计实验、动手探究,方便易操作现象明显的实验,亲自体验当魔术师的感觉,尝试合作的力量,体验解决困惑后的喜悦。通过实验探究,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识别酸和碱,并通过对比学*浓盐酸和浓硫酸的物理性质和它们的特性,也是为以后学*酸碱做好辅垫。

  授课过程中,利用食物味道和回忆感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从而获取对酸和碱的感性认识;用小魔术形式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和参与的热情,体验到收获的喜悦。从而到出酸碱指示剂,并会用指示剂区分酸碱溶液;通过实验探究和图片的展示,帮助学生推理出浓盐酸和浓硫酸的特性,同时在使用浓硫酸时,注意它的强烈的腐蚀性,从而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辩证思维的方法。教学效果比较好。

  不足的地方:

  在讲授酸碱能使指示剂变色时,有点杂乱。

  总之,教学传授过程也是学*的过程,只有认真进行反思,才能在今后的教学中得到不断的完善,水*才能提高。

九年级化学下册《常见的酸和碱》教学反思2

  通过本节授课,我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进行了反思,在总结经验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不足。

  成功的地方: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本节从学生亲身体验入手引出问题,较好的激起了学生的学*兴趣,为学好本节打好基础。

  本节课学*难度不是很大,学生可以亲自设计实验、动手探究,方便易操作现象明显的实验,亲自体验当魔术师的感觉,尝试合作的力量,体验解决困惑后的喜悦。通过实验探究,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识别酸和碱,并通过对比学*浓盐酸和浓硫酸的物理性质和它们的特性,也是为以后学*酸碱做好辅垫。

  授课过程中,利用食物味道和回忆感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从而获取对酸和碱的`感性认识;用小魔术形式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和参与的热情,体验到收获的喜悦。从而到出酸碱指示剂,并会用指示剂区分酸碱溶液;通过实验探究和图片的展示,帮助学生推理出浓盐酸和浓硫酸的特性,同时在使用浓硫酸时,注意它的强烈的腐蚀性,从而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辩证思维的方法。教学效果比较好。

  不足的地方:

  在讲授酸碱能使指示剂变色时,有点杂乱。

  总之,教学传授过程也是学*的过程,只有认真进行反思,才能在今后的教学中得到不断的完善,水*才能提高。

九年级化学下册《常见的酸和碱》教学反思3

  酸和碱的知识对学生来讲一直是个难点,学生一学到此知识都会产生畏惧心理。本节课将教材内容进行了简单的调整,重点是介绍常见酸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特性,将酸碱使指示剂变色的内容放在酸的化学性质那一节课,所以本节课的学*难度不大。此节课这样设计一方面是体现由浅入深,另一方面也希望能打消学生的畏惧心理,从学生亲身体验入手引出问题,激起学生的学*兴趣,为学好酸和碱的知识打好基础。

  授课过程中,利用食物味道和生活中常见的酸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从而获取对酸和碱的感性认识;并通过对比学*、学生亲自观察和动手实验的形式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和参与的热情,体验到收获的喜悦。通过实验探究和和教师的分析实验现象,帮助学生推理出浓盐酸和浓硫酸的特性;同时在使用浓硫酸时,强调注意它强烈的腐蚀性,因此在做实验探究三稀释浓硫酸时,考虑到有一定的危险性,由教师亲自演示实验。通过这样的设计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辩证思维的方法,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归纳酸的化学式特点,为下一节学*酸的化学性质做好铺垫。


酸与碱的教案(扩展5)

——初三化学酸和碱知识点归纳 (菁华3篇)

初三化学酸和碱知识点归纳1

  一、电离方程式

  H2SO4=2H++SO42-

  NaOH=Na++OH-

  Al2(SO4)3=2Al3++3SO42-

  二、物质的俗称和主要成分

  生石灰——CaO

  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水的主要成分——Ca(OH)2

  石灰石、大理石——CaCO3

  食盐的主要成分——NaCl

  纯碱、口碱——Na2CO3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胆矾、蓝矾——CuSO4.5H2O

  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

  氨水——NH3.H2O

  三、金属活动性

  1、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 Cu Hg Ag Pt Au

  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位置越靠前,金属在水溶液(酸溶液或盐溶液)中就越容易失电子而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3、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1)排在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元素)。

  (2)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除外)。

  四、酸、碱、盐的溶解性

  1、常见盐与碱的溶解性:(如果不读出括号中的.字,是不是一个较好记忆的顺口溜?)

  钾(盐)、钠(盐)、铵盐全都溶,硝酸盐遇水影无踪。

  硫酸盐不溶硫酸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碳酸盐只溶钾(盐)、钠(盐)、铵(盐)。

  碱类物质溶解性:只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溶。

  2、八个常见的沉淀物:氯化银、硫酸钡碳酸银、碳酸钡、碳酸钙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氢氧化铁

  3、四个微溶物:Ca(OH)2(石灰水注明“澄清”的原因)CaSO4(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时不用稀硫酸的原因)

  Ag2SO4(鉴别SO42-和Cl-时,不用硝酸银的原因)MgCO3(碳酸根离子不能用于在溶液中除去镁离子的原因)

  4、三个不存在的物质:所谓的氢氧化银、碳酸铝、碳酸铁

  五、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反应后有气体、水或沉淀生成。(即有不在溶液中存在或在水溶液中不易电离的物质)

  (1)不溶性碱只能与酸性发生中和反应

  (2)不溶性盐,只有碳酸盐能与酸反应

  (3)KNO3、NaNO3、AgNO3、BaSO4不能做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物

  六、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度的测定

  1、指示剂———溶液的酸碱性紫色的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

  无色的酚酞试液只遇碱溶液变红注:不溶性碱与指示剂无作用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特例:碳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

  2、pH值———溶液的酸碱度pH>7溶液为酸性(越小酸性越强)pH=7溶液为中性pH<7溶液为碱性(越大碱性越强)

初三化学酸和碱知识点归纳2

  一、酸

  1、浓盐酸、浓硫酸的物理性质、特性、用途

 浓盐酸浓硫酸
颜色、状态“纯净”:无色液体工业用盐酸:黄色(含Fe3+)无色粘稠、油状液体
气味有刺激性气味
特性挥发性(敞口置于空气中,瓶口有白雾)吸水性 脱水性强氧化性 腐蚀性
用途①金属除锈②制造药物③人体中含有少量盐酸,助消化①金属除锈②浓硫酸作干燥剂③生产化肥、精炼石油

  2、酸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酸离解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

  (1)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2)金属 + 酸 → 盐 + 氢气

  (3)碱性氧化物 + 酸 → 盐 + 水

  (4)碱 + 酸 → 盐 + 水

  (5)盐 + 酸 → 另一种盐 + 另一种酸(产物符合复分解条件)

  3、三种离子的检验

 试剂
Cl-AgNO3 及HNO3
SO42-①Ba(NO3)2及HNO3②HCl 及BaCl2
CO32-HCl 及石灰水

  二、碱

  1、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用途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
颜色、状态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溶**热)白色粉末,微溶于水
俗名烧碱、火碱、苛性钠(具有强腐蚀性)熟石灰、消石灰
制法Ca(OH)2+Na2CO3== CaCO3↓+2NaOHCaO +H2O== Ca(OH)2
用途①氢氧化钠固体作干燥剂②化工原料:制肥皂、造纸③去除油污:炉具清洁剂中含氢氧化钠①工业:制漂白粉②农业:改良酸性土壤、配波尔多液③建筑:

  2、碱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离解时所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

  (1)碱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2)酸性氧化物+碱 → 盐+水

  (3)酸+碱 → 盐+水

  (4)盐+碱 → 另一种盐+另一种碱(反应物均可溶,产物符合复分解条件)

  注:①难溶性碱受热易分解(不属于碱的通性)

  如Cu(OH)2 ΔCuO +H2O

  2Fe(OH)3 ΔFe2O3+3H2O

  ②常见沉淀:AgCl↓ BaSO4↓ Cu(OH)2↓ F e(OH)3↓ Mg(OH)2↓ BaCO3↓ CaCO3↓

  ③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当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有气体或有水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

初三化学酸和碱知识点归纳3

  一、电离方程式

  H2SO4=2H++SO42-

  NaOH=Na++OH-

  Al2(SO4)3=2Al3++3SO42-

  二、物质的俗称和主要成分

  生石灰——CaO

  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水的主要成分——Ca(OH)2

  石灰石、大理石——CaCO3

  食盐的主要成分——NaCl

  纯碱、口碱——Na2CO3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胆矾、蓝矾——CuSO4.5H2O

  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

  氨水——NH3.H2O

  三、金属活动性

  1、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 Cu Hg Ag Pt Au

  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位置越靠前,金属在水溶液(酸溶液或盐溶液)中就越容易失电子而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3、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1)排在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元素)。

  (2)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除外)。

  四、酸、碱、盐的溶解性

  1、常见盐与碱的溶解性:(如果不读出括号中的字,是不是一个较好记忆的顺口溜?)

  钾(盐)、钠(盐)、铵盐全都溶,硝酸盐遇水影无踪。

  硫酸盐不溶硫酸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碳酸盐只溶钾(盐)、钠(盐)、铵(盐)。

  碱类物质溶解性:只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溶。

  2、八个常见的沉淀物:氯化银、硫酸钡碳酸银、碳酸钡、碳酸钙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氢氧化铁

  3、四个微溶物:Ca(OH)2(石灰水注明“澄清”的原因)CaSO4(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时不用稀硫酸的原因)

  Ag2SO4(鉴别SO42-和Cl-时,不用硝酸银的原因)MgCO3(碳酸根离子不能用于在溶液中除去镁离子的原因)

  4、三个不存在的物质:所谓的氢氧化银、碳酸铝、碳酸铁

  五、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反应后有气体、水或沉淀生成。(即有不在溶液中存在或在水溶液中不易电离的物质)

  (1)不溶性碱只能与酸性发生中和反应

  (2)不溶性盐,只有碳酸盐能与酸反应

  (3)KNO3、NaNO3、AgNO3、BaSO4不能做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物

  六、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度的测定

  1、指示剂———溶液的酸碱性紫色的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

  无色的酚酞试液只遇碱溶液变红注:不溶性碱与指示剂无作用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特例:碳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

  2、pH值———溶液的酸碱度pH>7溶液为酸性(越小酸性越强)pH=7溶液为中性pH<7溶液为碱性(越大碱性越强)


酸与碱的教案(扩展6)

——《酸的和甜的》教案 (菁华6篇)

《酸的和甜的》教案1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为什么?(鼓励学生说,进行发散思维训练。)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关于小动物的故事(第一自然段),这个故事后来怎样了呢?这葡萄是酸的还是甜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童话故事。

  板书课题《酸的和甜的》,齐读课题

  二、图文结合,感知内容,认读生字

  1.播放课件欣赏故事。

  自由读课文,读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借助插图读文,认读生字,教师随机出示图中相应的生字词。

  (1)指名试读,会读哪个就读哪个。

  (2)说说你是怎样认识这些字词的。(通过观察、读文,使学生懂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

  三、朗读感悟,深入体会

  1.看配有音乐的动画。听老师示范朗读。谈谈自己的感受。

  2.先自由读,借助插图,逐段读文。

  3.再小组合作读,观察图画中小动物的神态,动作,想象他们的语言,猜测他们的心理。练*有感情朗读。(通过观察使学生了解每个动物的特点,并且针对特点,选择适当的语气来读,以达到有感情朗读的目的。)

  4.各小组选送代表比赛读,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看谁读得最好,师生共同评议。

  5.重点品读以下句子。课件出示:

  小猴子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吃起葡萄来。

  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来。

  (1)自读。

  (2)小组读。

  (3)指名读。

  (4)比较说说两组句子有什么不一样。

  (通过反复读来加深学生对句子的理解、从而达到巩固识字的目的。)

  3.讨论交流。通过朗读,说说你喜欢图中哪个小动物?为什么?

  谁来把描写小猴子的段落有感情地读一读。

  指名读,从中引导学生感受小猴子的聪明。

  4.读5、6自然段。读小猴子和小兔子、小松鼠的对话,你有什么想法?大家谈各自的想法。

  5.齐读文章最后一段。

  出示生字“硬”,让学生结合句意说说“硬”意思。扩词。

  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识字,并且出现扩词运用,以达到巩固识字的目的。

  狐狸为什么硬说葡萄是酸的呢?小松鼠和小兔子不明白,你能帮助他们想想原因吗?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

  如果是你,你会不会也像小松鼠和小兔子那样呢?

  (让学生发挥想象,认清事物的本质以分辨是非,从而懂得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四、迁移运用

  指导复述故事。先自己看图复述,再上台讲给大家听。

  五、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1.在游戏中巩固要识的字。

  听音出字卡。(老师读生字,学生在自己的字卡中找出生字,看谁找得快又对。)

  “摘苹果”。在黑板上画棵苹果树,把做成苹果形状的生字卡片贴在“树”上,让学生上台读字音,读对的就可以把苹果摘下来。摘对五个以上可奖励一张苹果贴画。

  2.写字练*,巩固要写的字。

  认读生字,记忆字形。

  指导扩写。

  重点指导反犬旁的字。

  六、实践活动

  1.把学到的故事讲给小朋友们听。

  2.自选伙伴,编排童话剧。并配有头饰进行表演。

  教材简说

  “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这是狐狸闹的笑话。

  狐狸用这种“精神胜利法”得到心理安慰,却迷惑了小松鼠和小兔。如果不是小猴子敢于亲自尝尝,他们都将错过这一顿美餐。

  是啊,没有尝过,怎么能断定葡萄是酸的呢?我们*时做事要亲自去体验,去尝试,不能光听别人的话。

  本课是一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是以连环画的形式编排的。教学时,可以借助连续的插图,阅读课文,感知生字,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仔细观察每幅图中几个动物的神态、动作,想象他们的语言,猜猜他们的心理,并练*有感情的朗读。最后,借助图画复述课文,或以讲解员的身份讲故事,或小组表演童话剧,在情境和活动中理解课文内容。

  学*目标

  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课文。

  懂得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教具准备

  运用多媒体和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为什么?(鼓励学生说,进行发教思维训练。)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关于小动物的故事:(第一自然段)那后来怎样了呢?这葡萄是酸的还是甜的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童话故事。

  板书课题《酸的和甜的》,齐读课题

  图文结合,感知内容,认读生字

  播放课件欣赏故事。

  自由读课文,读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借助插图读文,认读生字,教师随机出示图中相应的生字词。

  指名试读,会读哪个就读哪个。

  说说你是怎样认识这些字词的。

  (通过观察、读文使学生懂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

  朗读感悟,深入体会

  看配有音乐的动画。听老师示范朗读。谈谈自己的感受。

  先自由读,借助插图,逐段读文。

  再小组合作读,观察图画中的小动物的神态,动作、想象他们的语言,猜测他们的心理。练*有感情朗读。

  (通过观察使学生了解每个动物的特点,并且针对特点,选择适当的语气来读,以达到有感情朗读的目的。)

  各小组选送代表比赛读,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看谁读得最好,师生共同评议。

  重点品读以下句子。

  课件出示:小猴子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吃起葡萄来。

  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来。

  自读。

  小组读。

  指名读。

  比较说说两组句子有什么不一样。

  (通过反复读来加深学生对句子的理解、从而也达到巩固识字的目的。)

  讨论交流。通过朗读,说说你喜欢图中哪个小动物?为什么?

  谁来把描写小猴子的段落有感情的读一读。

  指(1──2)名同学读,从中感受小猴子的聪明。

  读5、6自然段。

  读小猴子和小兔子、小松鼠的对话,你有什么想法?敢尝试小兔子、小松鼠:不老实,总是轻信别人。

  大家谈各自的想法。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意识。)

  齐读文章最后一段。

  出示生字“硬”,让学生结合句意说说“硬”的意思。扩词。

  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识字,并且反复出现扩词运用以达到巩固识字的目的。)

  狐狸为什么硬说葡萄是酸的呢?小松鼠和小兔子不明白,你能帮助他们想想原因吗?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

  如果是你,你会不会也像小松鼠和小兔子那样呢?

  (让学生发挥想象,认清事物的本质以分辨是非。从而懂得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迁移运用。

  指导复述故事。先自己看图复述,再上台讲给大家听。

  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1.在游戏中巩固要识的字。

  听音出字卡。(老师读生字,学生在自己的字卡中找出生字,看谁找得快又对。)

  “摘苹果”。在黑板上画棵苹果树,把做成苹果形状的生字卡片贴在“树”上,让学生上台读字音,读对的就可以把苹果摘下来。摘对五个以上可奖励一张苹果贴画。

  在写字中巩固要写的字。

  认读生字,记忆字形。

  指导扩写。

  重点指导反犬旁的字。

  实践活动

  把学到的故事讲给小朋友们听。

  自选伙伴,编排童话剧。并配有头饰进行表演。

  板书设计:

  酸的和甜的

  小狐狸小松鼠小猴子

  小兔子

  (狡猾)(老实、轻信)(聪明)

  《酸的和甜的》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师:同学们,今天这么多人来听咱们的课,咱们得注意什么呀?

  生:(纷纷地)得坐好,得多发言……

  生:(徐阳站起来说)要大声发言,让大家都听得见。

  师:徐阳妈妈,听见徐阳发言了吗?

  家长:听见了。(大家笑,学生不紧张了。)

  师:对,就像徐阳这样发言。

  师:同学们,谁能告诉我糖是什么味的?(生齐答“甜的”)那么醋呢?(生齐答“酸的”)你们怎么知道的?(生不屑地回答“试的呗”)

  师:是啊,这么简单的办法却有人不知道,是谁呢?咱们一起看看第17课:酸的和甜的。(师板书课题)

  师:读这篇小故事你想解决几个问题呢?

  生:(纷纷举手)什么是酸的和甜的。(师板书:什么?)生:谁要知道这东西是酸的还是甜的?(师板书:谁?)生:怎么知道的?(师板书:怎么知道?)生:结果怎么样?(师板书:结果?还有学生发问重复,师归纳。)

  师:这些问题要解决,咱们就到课文中找答案。翻开书本,同位一起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再看看8幅图能不能和课文对照起来,开始。

  (学生自由朗读,有的两人一个读,一个指图;有的两人一起边读边看图还时有争论。)

  师:(表扬读得好的学生,学生劲头更足了)好,第一个问题,什么是酸的还是甜的?

  生:(齐)葡萄。

  师:好,第二个问题,谁说葡萄是酸的?

  生:(齐)狐狸。

  师:它为什么说葡萄是酸的呢?

  生:它想吃葡萄吃不着,怕别人吃,所以骗人说是酸的。

  生:它很狡猾,怕别人吃,想给自己留着,所以骗人。

  师:狐狸是够狡猾的(边说边板书:狡猾),谁读一读狐狸当时的表现?(学生读课文第一段)

  师:读得不错,狐狸想不想吃葡萄?(生答“想”。)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读课文,边读边做动作。不少学生也边听边做动作,很入情。)

  师:听你这一读,我可知道狐狸是真想吃,但又吃不着,怪不得说酸的(大家笑,不少学生在座位上模仿),大家再读读。(学生齐读第一段)

  师:这回让我听出狐狸馋极了、气极了,怪不得它要骗人呢!

  师:那么除了狐狸还有谁说葡萄是酸的?

  生:松鼠、小兔。(师板书:松鼠、小兔。)

  师:他们又怎么知道的呢?谁来读一读?

  (生争相举手要求读,很自然地读第2、3、4自然段,先后几个人,有的读,有的说:他们是听狐狸说的;相信了狐狸;以为狐狸聪明就受骗了。读的学生把第2、3、4段读得很入情。)

  师:傻小兔、傻松鼠轻易相信了狐狸,上当了。(学生笑。师边说边板书:轻信、上当)谁又说葡萄是甜的呢?

  生:猴子。(不等老师要求,便读起4-7段。)

  师:真棒!一下子就读出了小猴子的表现,那么小猴子聪明在哪里呢?

  生:(很自信,齐答)他尝了呗。

  师:小猴子真聪明(边说边板书:尝),你瞧小猴子是怎么吃的?

  生:(读句子)“大口大口地吃起来”。

  师:真甜呀!小兔、小松鼠也说……

  生:(自然读出课文句子)“啊!真甜。”

  师:(读第八段)“小兔子和小松鼠怎么也不明白,狐狸为什么硬说葡萄是酸的。”咱们帮助他们一下,告诉他们为什么吧。来,小白兔、小松鼠、猴子、狐狸上前面来(师请四位学生上前面各饰一个角色),请开始吧。

  (猴子上蹿下跳做搞到葡萄要吃状)

  兔、松鼠:(齐喊)不能吃,不能吃,那是酸的!

  猴:你们怎么知道是酸的?(边说边像猴子一样抓耳挠腮)

  兔、松鼠:(齐)狐狸说的,他那么聪明,他说是酸的当然是酸的。你别吃了,多难吃啊。(狐狸在旁边做得意状)

  (猴子做吃一颗状,然后做大口大口吃状。)

  兔、松鼠:(做惊讶状)给我们吃一颗吧!

  猴:给你们,快吃吧!

  兔、松鼠:(做吃状)呀,真甜呀!(歪着头,摸着脑袋)那狐狸为什么说是酸的呢?

  猴:他骗你们,他没吃着,怕你们吃,所以说是酸的,他自欺欺人。

  师:哎,这个词用得好!你给大家说说什么叫“自欺欺人”?(同学们关注地听他解释)

  猴:狐狸没吃着葡萄,不知道是酸的还是甜的,他就骗自己,是酸的就不吃了;又骗别人是酸的,让别人也不吃,这就是自欺欺人。

  师:太棒了,我懂了,这真是自欺欺人啊。哎,小白兔、小松鼠你们怎么办呀?(下面学生非常兴奋)

  兔、松鼠:(做大悟状,齐扭头找狐狸,边打边说)你下次再骗人就打死你……

  狐狸:(抱头跑)我再也不敢骗人了,我再也不敢骗人了。(学生鼓掌)

  师:(幽默地)哎,同学们,不要把狐狸打死,他只是犯了一点错误,惩罚一下就行了,不能把人家打死呀,那可是犯法的。

  兔:老师,老师,我们不打死它,我们从头再演一遍吧。(师应允)

  (生从头表演,从表演的动作表情看出他们体会了课文全部内容。全班学生高兴地鼓掌,纷纷要求表演。)

  师:今天时间不够了,下午语文课,咱们四人一组,全都表演一下,看谁演得好,好吗?(生一齐鼓掌答“好”)

  师:老师还有个难题想请你们帮助。(教室一下静下来)

  生:(关心地、焦急地)什么问题?

  师:以后我要是遇到不了解的事物,想了解它怎么办呢?

  生:你尝尝呗。(大家笑,七嘴八舌:事情怎么尝呀?有人说:事又不能吃。)

  师:是啊,吃的东西我可以尝尝,事情我可没法尝。

  生:(七嘴八舌)你试试。

  生:你尝试一下呗。

  师:(高兴地)你们听到了吗?魏雅琳让我怎么办?

  生:(许多生齐答)尝试。

  师:你们听得真专心,她说的你们都听到了,我就这么办: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要想了解的话就尝试一下,谢谢大家。

  (整节课,学生的情绪一直很饱满,在一个个高潮中,学生越学越带劲,争相发言,积极参与,读读、议议、演演、练练,下课了,余兴未尽。)

  点评

  一、生活的课堂。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即生活。”其实,课堂教学又何曾不是生活!然而,很多时候,课堂被我们异化了,课堂没有了生活的情趣,生硬灌输,死气沉沉。以致孩子不喜欢语文,害怕学语文。在我们对语文、数学等学科的问卷调查中,孩子最感兴趣的是体育、音乐、美术……最后才是语文。我们把自己的母语教得连孩子都不感兴趣了,甚至都害怕了,这是多么悲哀的事情!你看陈老师,非常自然亲切地带领孩子进入了一个生活的情景:“今天这么多人来听课,咱们得注意什么呀?”“徐阳妈妈,听见徐阳发言了吗?”一下子把老师、学生和家长拉到了一起,消除了孩子的紧张,搭起了和谐交流的*台。“谁能告诉我糖是什么味的?”老师与孩子一起研究起生活问题,从从容容走进了课文。识字教学历来比较枯燥,但陈老师却给枯燥的字赋予了情感色彩,形成了富有情趣的语境。在第二课时,陈老师把生字制作成卡片,卡片背后隐藏着与之组成的词,几个卡片连起来就是一句话。例如,在教授“串”字时,陈晓梅是这样进行的:卡片正面展示“串”字,反过来的词语是“一串”,句子是“一串葡萄”。然后让孩子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尽情发挥对“一串”的理解和联想,有的孩子说“一串糖葫芦”,有的说“一串钥匙”,有的说“一串辣椒”……一个孩子说“一串人”,“能说一串人吗?”老师马上让孩子展开讨论,大家争论得脸红面赤。最后终于弄明白了“串”的基本用法。

  把语文课堂演绎成富有情趣的生活而不是说教的舞台,这是陈老师的过人之处,也是值得每个老师学*的地方。

  二、生成的课堂。

  课堂当然是预设的,我们研读教材、查阅资料、备课、备孩子本身就是一种预设;但预设的不尽是现实生活,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课堂是一种生活,充满了各种变数。因此,在我们现实的语文课堂上,如果对预设的东西亦步亦趋,就会陷入僵化的泥潭。第二节课,在解决生字过程中,有个孩子突然说出了“守株待兔”这个成语。在二年级上学期,并不是所有孩子都能理解和使用这个成语。一般情况下,与课文无关的知识点,我们会轻轻带过,最多表扬孩子一句:“看,这个小朋友还知道‘守株待兔’这个成语,不简单!”或者搪塞一番:“这个成语我们下了课再研究好吗?”其实这个问题到底还是没有解决。陈晓梅没有这样,而是暂时停下了识字教学,与孩子一起研究和探讨起“守株待兔”这个成语的来历和深刻含义。表面看来这是节外生枝,但它实际上使陈老师的课堂顿时变得丰满起来,生动起来。这样的课堂不是为老师的教学预设而存在的,而是为孩子的学*、为孩子的需要而存在的。

  三、人文的课堂。

  在语文教育中传递一种人文精神,这是语文教育必须承担的重要使命。怎样传递?许多老师感到茫然无措。让我们来看看陈老师的教学。在第一课时结束的时候,老师向孩子“请教”:以后我要是遇到不了解的事物,想了解它怎么办?孩子们争着告诉老师:要尝试!这种细节教育已经超越了学科,它着眼的是孩子综合素质的锻造!类似的细节还有:当大家知道狐狸在骗人时,纷纷要打死它。其实这不过是孩子们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但陈老师并没放过这个细节,而是用幽默的语言对孩子们进行了提示。这同样是一种润物无声的人文教育。在两节课的休息期间,有一个小细节尤其让人难忘:面对着叽叽喳喳嚷成一片的孩子,陈晓梅亲切地说:“孩子们,趴在桌子上,休息一会儿。”看到忙活了一节课的孩子静静地“睡”在那儿,是不是会让每一个家长怦然心动?这不就是真正的人文关怀吗?

《酸的和甜的》教案2

  一、教材简析

  课文是一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是以连环画的`形式编排的。“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这是狐狸闹的笑话。狐狸用这种“精神胜利法”得到心理安慰,却迷惑了小松鼠和小兔子。如果不是小猴子敢于亲自尝尝,他们都将错过这一顿美餐。是啊,没有尝过,怎么能断定葡萄是酸的呢?我们*时做事要亲自去体验,去尝试,不能光听别人的话。

  二、学*目标

  1.通过结合课文的词句、创设情境来认识“串、迫、待、硬”4个生字。会写“串、猴、颗”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课文。

  3.懂得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三、教学思路

  这篇课文充满童趣,在学*过程中重在激趣,体现学生学*的自主性,尊重学生在学*中的独特感受,重视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师生互评。课文、生字都在一定的情境中愉快地学*,奖励、评价的方法也与课文紧密结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运用课件辅助教学,使教学入情入境。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回顾旧知

  播放优美的音乐和画面,把学生带到美丽的童话世界。

  1.上节课我们在葡萄架下认识了狐狸、小松鼠和小兔子这三个小动物,今天我们还要和它们一起玩哪,请你把它们送到葡萄架下吧。生板贴。

  2.谁能演一演上次它们发生的故事?生配音分角色表演,进行复*。

  3.复*会认的字“酸”、“葡”、“萄”、“狐”、“狸”。

  (二)细读课文,交流体会

  1.师述:后面发生的故事就精彩了,聪明的孩子赶紧读一读,小动物今天还设了紫葡萄金奖,奖励读得认真的小组,看哪组能拿到。得了金奖组的小朋友,如果读完后对自己很满意,就拿一串紫葡萄,那是小动物的礼物,开始。

  2.汇报。师:谁拿到了礼物了?真棒!课文读得好,字也一定能读准。我有几个字请教小朋友们,师出示卡片――开火车读。

  3.师:你们看小猴子来了,生看课件1(小猴子看着架上那一串串紫红色的葡萄,迫不及待地摘下一串就要往嘴里送。)

  4.学生根据画面的内容自由说话。

  5.师说:你能不能用文中的一句话说说图意?生先自由说,再读文。

  1重点品读句子,比一比有什么不一样。

  小猴子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

  2相机指导字音、词意:

  △师拿出一串串葡萄,通过实物理解“一串串”一词的意思,生认读。△重现小猴子爬树时的画面,点拨“迫不及待”一词的意思,生认读。

  6.指导朗读,谁读得好,发给谁一串紫葡萄。

  7.配音游戏。

  1生看课件2(小兔子着急地大叫),师导:小猴子迫不及待地要吃葡萄,小兔子连忙喊起来,它在说什么呢?猜一猜,给它配音。

  2学生自由配音,做动作。

  3练读文中的句子,上台表演。

  8.小组商量,选择喜欢的读书方法来读后面发生的故事。

  1各小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可以一起读,可以分角色读,也可以一个人读,几个人演或几人读一人演,(生活动)

  2汇报。各队自愿上台,下面的“观众”做评委,作出评价,如果觉得他们读得好,就给他们一个成功的手势,如果觉得他们还须努力,就给他们一个加油的手势。

  3重点品读句子,比一比有什么不一样。

  小猴子吃起葡萄来。

  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来。

  4帮助学生记住“硬”---小小石头,可真硬。

  (三)扩展延伸,说话训练

  师拿出一串葡萄,说:我把小动物们尝的葡萄摘下来了!(师尝葡萄)啊!真甜。

  请学生尝葡萄,边尝边想:小松鼠和小兔子真不明白,狐狸为什么硬说葡萄是酸的呢?你能帮助小松鼠和小兔子想想原因吗?

  尝后说:把你想的原因说给大家听。

  (四)实践活动

  自选伙伴,编排童话剧,再演一演。师生评价总结。颁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编剧奖、最佳演员奖、优秀合作奖。

  (五)写字。小动物送给了我们这么多的礼物,我们把写得最好的字送给他们吧,出示“串、猴、颗”生字卡片。生先读,再说怎样记,师写,问同学发现什么,生自己写,师注意指导写字姿势。小组内交流,把自己觉得写得最好的字送给小动物,学生上台送礼物。

  板书设计:

  葡萄架图

  狐狸图

  酸的和甜的

  猴子图

  兔子图

  尝一尝

  松鼠图

《酸的和甜的》教案3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课文。

  3、懂得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教学安排】

  第一课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认识“我会认”的生字,朗读感悟4~7自然段,写好反犬旁的生字。

  第二课时:复*巩固生字词,有感情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课文。

  【教学媒体】

  1、多媒体课件(包括8幅连环画,生字词和有关句子,课后“读读比比”的两组句子及相关练*等。)

  2、小松鼠、小兔子、小猴子的头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编故事,激趣揭题

  1、同学们,老师这里有几幅连环画,你能给它编个故事吗?(出示8幅连环画,请学生用1、2句话说说每幅图的内容。)

  2、有位小朋友,根据连环画也编了个故事(出示课题),题目是──(学生齐读课题),他是怎么写的呢?请打开课本74页,听老师来读故事。

  3、你觉得这个故事有趣吗?就让我们一起来学*这个故事吧。

  这是一篇连环画式的课文,在学*课文之前,让学生看图编故事,自己感知内容,有助于对课文的感悟。

  二、整体感知,识记生字

  1、请同学们自己来读课文,要求:

  ⑴ 读通课文,遇到生字新词多读几遍,想想意思。

  ⑵ 同时想一想:故事中出现了哪几种小动物,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2、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

  ⑴ (出示生字词)谁来当当火车头?(及时正音):

  酸的 葡萄 狐狸 一串串 迫不及待 硬说

  ⑵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三遍)。

  ⑶ (出示句子)下面的句子你会读吗?请试一试。

  狐狸指着架子上的葡萄,说:“这葡萄是酸的,不能吃。”

  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摘下一串就要往嘴里送。

  小松鼠和小白兔真不明白,狐狸为什么硬说葡萄是酸的呢?

  ⑷ 你喜欢哪一句,能读给大家听吗?(请不同程度的学生来读)

  由词至句,为学生提供语境,丰富语言实践活动的形式。

  3、现在,谁能告诉老师,故事中出现了哪几种小动物?(板书)你喜欢谁?(多问几个)

  4、哦,看来大家都挺喜欢小猴子的,找一找,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小猴子的?(4—7)下面,我们就来学*这部分内容。

  三、朗读感悟,相互交流

  1、你喜欢小猴子的什么呢?请自己读读这部分内容,边读边想,并从故事中找到有关的依据。

  学生朗读后,交流讨论,教师归纳板书。(板书:聪明)

  2、你从哪里看出小猴子是聪明的?在课文里找一找,读给大家听。(小猴子不轻易相信兔子、松鼠的话)

  ⑴ 小组里交流读,班里指名读。

  ⑵ (出示句子:小猴子又问小松鼠:“你尝过吗?”)这里的“又”是什么意思?小猴子为什么两次提出这样的疑问?书上是怎样写的?请找找小兔子的话。(同桌互读)

  ⑶ 我们来读一读。你能给“连忙”找一个好朋友吗?小兔子为什么要连忙说?请找出文中的原句读读。(出示句子):

  小猴子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

  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你能读出小猴子迫不及待的语气吗?

  3、刚才,小朋友说小兔子没吃过,可小松鼠说葡萄酸得很,小松鼠吃过吗?你怎么知道?你能来表演一下吗?

  4、哦,原来小兔子和小松鼠都没吃过,就说葡萄是酸的,轻易相信别人的话,不敢去尝试了。现在,你们知道小猴子聪明在哪里了吗?(出示:*时,我们做事要亲自去体验,去尝试,不要光听别人的话。)

  5、出示句子:

  ⑴ 小猴子吃起葡萄来。

  ⑵ 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来。

  聪明的小猴子吃到了葡萄,这两句话你喜欢哪一句?读一读。

  出示练*:

  ⑴ 小柳树笑了。

  ⑵ 小柳树( )笑了。

  ⑶ 丁丁关上窗户。

  ⑷ 丁丁( )关上窗户。

  对教学内容进行延伸,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提供语言学*实践应用的机会。

  四、感情朗读,合作表演

  现在,让我们把4~7自然段的内容来读一读,演一演。(分角色读,表演读,为三位小朋友戴上头饰。)

  五、课堂小结

  这葡萄究竟是酸的还是甜的?甜的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酸的呢?

  明明是甜的,狐狸为什么硬说是酸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

  六、指导书写

  1、篇课文共有8个我会写的字,这节课我们来学三个(出示:猴、狐、狸),谁来读?

  2、你发现这几个字有什么共同点?

  3、指导范写“反犬旁”。

  4、想想办法,你怎样记住这几个字?

  5、教师范写,注意提示“猴”的右边部分不要写成“候”。

  6、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酸的和甜的》教案4

  教学目标

  1.巩固生字,会写“串、告、诉、颗、兔”8个字,会读9个生字以及生字词,培养学生识字、写字的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分角色表演课文。

  3.进一步感悟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表演中感悟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教学难点:

  能够与《小马过河》这篇故事建立联系,深化对做事要亲自尝试重要性这一主题的认识。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一)复*检查

  (出示生字)

  1.带拼音齐读生字(全体一起复*生字)

  2.去掉拼音读生字(排火车检查生字)

  3.抢答生字词(摘葡萄,学生抢答)

  (二)朗读感悟,复述故事

  学生自由读课文,回答问题

  1.课文是围绕几个小动物展开的?(狐狸、小松鼠、小兔子、小猴子)

  2.请同学简单的概述一下故事。(简单的几句话即可)

  (三)精讲点拨(学生多形式阅读与课文分析相结合)

  1.齐读第一自然段,一起走进童话。齐读过后,鼓励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起来朗读本段,听的同学完成下列问题。

  A.两个“一会儿”表现出狐狸怎样的心理?

  B.狐狸有没有吃到葡萄,如果没有,它的心情是怎样的?你能边读边表演一下吗?(让孩子们自己在阅读当中体会童话中的人物形象)

  2.“有哪位同学想给大家读一下二、三自然段?”多找几名同学进行朗读。(在朗读中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A.小松鼠听了谁的话?(狐狸)小松鼠为什么会相信狐狸呢?(它认为狐狸是聪明的)

  B.小兔子相信了谁的话?(小松鼠)

  通过以上问题,学生可以总结出:小松鼠和小兔子都具有轻易相信别人的话的特点。

  带着轻易相信的语气再读二、三自然段体会两个小动物的心理。

  3、老师范读第四自然段,可以边读边让孩子们做动作,然后思考问题。

  A.文中用了哪个词来形容葡萄?(紫红)从这个词你能推断出什么?(葡萄应该成熟了)

  B.“迫不及待”是什么意思?你在什么时候会“迫不及待”?在文中表现了小猴子怎样的心情?

  C.小兔子为什么连忙对小猴子说:“不能吃!不能吃!这葡萄是酸的!”

  通过这几个问题的引导,孩子们可以体会到小猴子想吃葡萄的急切心情,和小白兔怕小猴子吃到酸葡萄的那种担心,故事进行到高潮,学生会情不自禁的在朗读过程中加入一些肢体动作,这是孩子们对这篇童话感兴趣的一种表现。

  4.故事进行到这里,葡萄到底是酸的还是甜的呢?我们继续往下看5、6、7自然段,分别找同学起来读这几个自然段,主要体会动作和对话带给我们的信息。

  A.小猴子相信小兔子的话吗?(不相信)你从哪里可以看得出来呢?(小猴子是笑着问小兔子的,不仅问了小兔子而且还问了小松鼠。)

  B.如果你是小猴子不会相信小兔子的话吗?(不会)你会怎样做呢?小猴子又是怎样做的呢?(大口大口的吃葡萄)说明小猴子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勇敢)与谁形成了鲜明的 对比?(小松鼠)你从哪里可以看得出来呢?(没敢尝)可以看书小松鼠比较胆小。

  C.看到小猴子吃的很开心,小松鼠和小兔子也尝了一颗葡萄:“啊!真甜。如果你是小松鼠或者是小兔子,会有怎样的疑问?

  5.齐读最后一段,思考:狐狸为什么硬说葡萄是酸的呢?

  (四)反馈展示

  以小组为单位课下排练课本剧,在故事的最后让孩子们带着问题欣赏课本剧,随机选一个小组上来表演。

  在表演中孩子们不仅可以进一步的理解课文,而且增进了小组间的默契,对孩子来说更是一种挑战与进步,在语文课堂当中适当的表演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的理解所学内容。

  根据反馈展示孩子们能总结出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还能说出要向小猴子学*:做任何事不轻信于人,要勇于尝试!

  (五)合作探究

  根据上面的学*成果,引出本节课的第二篇文章《小马过河》,进行组内阅读探究学*,自主探究学*过后,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故事,且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A.为什么同一条河,大家的说法会不一样呢?(会分析问题,能回答出老牛高大,松鼠矮小。)

  B.如果是你,听了老牛和松鼠两种完全不同的说法,你会怎么做?

  C.从这篇童话故事中,你有哪些心得想与大家分享呢?

  (六)总结提升,突出主题

  本节课阅读的童话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做任何事不轻信于人,要敢于尝试,要学会分析,多多动脑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酸的和甜的》教案5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为什么?(鼓励学生说,进行发散思维训练。)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关于小动物的故事(第一自然段),这个故事后来怎样了呢?这葡萄是酸的还是甜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童话故事。

  板书课题《酸的和甜的》,齐读课题

  二、图文结合,感知内容,认读生字

  1.播放课件欣赏故事。

  自由读课文,读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借助插图读文,认读生字,教师随机出示图中相应的生字词。

  (1)指名试读,会读哪个就读哪个。

  (2)说说你是怎样认识这些字词的。(通过观察、读文,使学生懂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

  三、朗读感悟,深入体会

  1.看配有音乐的动画。听老师示范朗读。谈谈自己的感受。

  2.先自由读,借助插图,逐段读文。

  3.再小组合作读,观察图画中小动物的神态,动作,想象他们的语言,猜测他们的心理。练*有感情朗读。(通过观察使学生了解每个动物的特点,并且针对特点,选择适当的语气来读,以达到有感情朗读的目的。)

  4.各小组选送代表比赛读,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看谁读得最好,师生共同评议。

  5.重点品读以下句子。课件出示:

  小猴子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吃起葡萄来。

  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来。

  (1)自读。

  (2)小组读。

  (3)指名读。

  (4)比较说说两组句子有什么不一样。

  (通过反复读来加深学生对句子的理解、从而达到巩固识字的目的。)

  3.讨论交流。通过朗读,说说你喜欢图中哪个小动物?为什么?

  谁来把描写小猴子的段落有感情地读一读。

  指名读,从中引导学生感受小猴子的聪明。

  4.读5、6自然段。读小猴子和小兔子、小松鼠的对话,你有什么想法?大家谈各自的想法。

  5.齐读文章最后一段。

  出示生字“硬”,让学生结合句意说说“硬”意思。扩词。

  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识字,并且出现扩词运用,以达到巩固识字的目的。

  狐狸为什么硬说葡萄是酸的呢?小松鼠和小兔子不明白,你能帮助他们想想原因吗?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

  如果是你,你会不会也像小松鼠和小兔子那样呢?

  (让学生发挥想象,认清事物的本质以分辨是非,从而懂得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四、迁移运用

  指导复述故事。先自己看图复述,再上台讲给大家听。

  五、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1.在游戏中巩固要识的字。

  听音出字卡。(老师读生字,学生在自己的字卡中找出生字,看谁找得快又对。)

  “摘苹果”。在黑板上画棵苹果树,把做成苹果形状的生字卡片贴在“树”上,让学生上台读字音,读对的就可以把苹果摘下来。摘对五个以上可奖励一张苹果贴画。

  2.写字练*,巩固要写的字。

  认读生字,记忆字形。

  指导扩写。

  重点指导反犬旁的字。

  六、实践活动

  1.把学到的故事讲给小朋友们听。

  2.自选伙伴,编排童话剧。并配有头饰进行表演。

  教材简说

  “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这是狐狸闹的笑话。

  狐狸用这种“精神胜利法”得到心理安慰,却迷惑了小松鼠和小兔。如果不是小猴子敢于亲自尝尝,他们都将错过这一顿美餐。

  是啊,没有尝过,怎么能断定葡萄是酸的呢?我们*时做事要亲自去体验,去尝试,不能光听别人的话。

  本课是一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是以连环画的形式编排的。教学时,可以借助连续的插图,阅读课文,感知生字,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仔细观察每幅图中几个动物的神态、动作,想象他们的语言,猜猜他们的心理,并练*有感情的朗读。最后,借助图画复述课文,或以讲解员的身份讲故事,或小组表演童话剧,在情境和活动中理解课文内容。

  学*目标

  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课文。

  懂得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教具准备

  运用多媒体和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为什么?(鼓励学生说,进行发教思维训练。)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关于小动物的故事:(第一自然段)那后来怎样了呢?这葡萄是酸的还是甜的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童话故事。

  板书课题《酸的和甜的》,齐读课题

  图文结合,感知内容,认读生字

  播放课件欣赏故事。

  自由读课文,读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借助插图读文,认读生字,教师随机出示图中相应的生字词。

  指名试读,会读哪个就读哪个。

  说说你是怎样认识这些字词的。

  (通过观察、读文使学生懂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

  朗读感悟,深入体会

  看配有音乐的动画。听老师示范朗读。谈谈自己的感受。

  先自由读,借助插图,逐段读文。

  再小组合作读,观察图画中的小动物的神态,动作、想象他们的语言,猜测他们的心理。练*有感情朗读。

  (通过观察使学生了解每个动物的特点,并且针对特点,选择适当的语气来读,以达到有感情朗读的目的。)

  各小组选送代表比赛读,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看谁读得最好,师生共同评议。

  重点品读以下句子。

  课件出示:小猴子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吃起葡萄来。

  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来。

  自读。

  小组读。

  指名读。

  比较说说两组句子有什么不一样。

  (通过反复读来加深学生对句子的理解、从而也达到巩固识字的目的。)

  讨论交流。通过朗读,说说你喜欢图中哪个小动物?为什么?

  谁来把描写小猴子的段落有感情的读一读。

  指(1──2)名同学读,从中感受小猴子的聪明。

  读5、6自然段。

  读小猴子和小兔子、小松鼠的对话,你有什么想法?敢尝试小兔子、小松鼠:不老实,总是轻信别人。

  大家谈各自的想法。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意识。)

  齐读文章最后一段。

  出示生字“硬”,让学生结合句意说说“硬”的意思。扩词。

  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识字,并且反复出现扩词运用以达到巩固识字的目的。)

  狐狸为什么硬说葡萄是酸的呢?小松鼠和小兔子不明白,你能帮助他们想想原因吗?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

  如果是你,你会不会也像小松鼠和小兔子那样呢?

  (让学生发挥想象,认清事物的本质以分辨是非。从而懂得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迁移运用。

  指导复述故事。先自己看图复述,再上台讲给大家听。

  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1.在游戏中巩固要识的字。

  听音出字卡。(老师读生字,学生在自己的字卡中找出生字,看谁找得快又对。)

  “摘苹果”。在黑板上画棵苹果树,把做成苹果形状的生字卡片贴在“树”上,让学生上台读字音,读对的就可以把苹果摘下来。摘对五个以上可奖励一张苹果贴画。

  在写字中巩固要写的字。

  认读生字,记忆字形。

  指导扩写。

  重点指导反犬旁的字。

  实践活动

  把学到的故事讲给小朋友们听。

  自选伙伴,编排童话剧。并配有头饰进行表演。

  板书设计:

  酸的和甜的

  小狐狸小松鼠小猴子

  小兔子

  (狡猾)(老实、轻信)(聪明)

  《酸的和甜的》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师:同学们,今天这么多人来听咱们的课,咱们得注意什么呀?

  生:(纷纷地)得坐好,得多发言……

  生:(徐阳站起来说)要大声发言,让大家都听得见。

  师:徐阳妈妈,听见徐阳发言了吗?

  家长:听见了。(大家笑,学生不紧张了。)

  师:对,就像徐阳这样发言。

  师:同学们,谁能告诉我糖是什么味的?(生齐答“甜的”)那么醋呢?(生齐答“酸的”)你们怎么知道的?(生不屑地回答“试的呗”)

  师:是啊,这么简单的办法却有人不知道,是谁呢?咱们一起看看第17课:酸的和甜的。(师板书课题)

  师:读这篇小故事你想解决几个问题呢?

  生:(纷纷举手)什么是酸的和甜的.。(师板书:什么?)生:谁要知道这东西是酸的还是甜的?(师板书:谁?)生:怎么知道的?(师板书:怎么知道?)生:结果怎么样?(师板书:结果?还有学生发问重复,师归纳。)

  师:这些问题要解决,咱们就到课文中找答案。翻开书本,同位一起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再看看8幅图能不能和课文对照起来,开始。

  (学生自由朗读,有的两人一个读,一个指图;有的两人一起边读边看图还时有争论。)

  师:(表扬读得好的学生,学生劲头更足了)好,第一个问题,什么是酸的还是甜的?

  生:(齐)葡萄。

  师:好,第二个问题,谁说葡萄是酸的?

  生:(齐)狐狸。

  师:它为什么说葡萄是酸的呢?

  生:它想吃葡萄吃不着,怕别人吃,所以骗人说是酸的。

  生:它很狡猾,怕别人吃,想给自己留着,所以骗人。

  师:狐狸是够狡猾的(边说边板书:狡猾),谁读一读狐狸当时的表现?(学生读课文第一段)

  师:读得不错,狐狸想不想吃葡萄?(生答“想”。)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读课文,边读边做动作。不少学生也边听边做动作,很入情。)

  师:听你这一读,我可知道狐狸是真想吃,但又吃不着,怪不得说酸的(大家笑,不少学生在座位上模仿),大家再读读。(学生齐读第一段)

  师:这回让我听出狐狸馋极了、气极了,怪不得它要骗人呢!

  师:那么除了狐狸还有谁说葡萄是酸的?

  生:松鼠、小兔。(师板书:松鼠、小兔。)

  师:他们又怎么知道的呢?谁来读一读?

  (生争相举手要求读,很自然地读第2、3、4自然段,先后几个人,有的读,有的说:他们是听狐狸说的;相信了狐狸;以为狐狸聪明就受骗了。读的学生把第2、3、4段读得很入情。)

  师:傻小兔、傻松鼠轻易相信了狐狸,上当了。(学生笑。师边说边板书:轻信、上当)谁又说葡萄是甜的呢?

  生:猴子。(不等老师要求,便读起4-7段。)

  师:真棒!一下子就读出了小猴子的表现,那么小猴子聪明在哪里呢?

  生:(很自信,齐答)他尝了呗。

  师:小猴子真聪明(边说边板书:尝),你瞧小猴子是怎么吃的?

  生:(读句子)“大口大口地吃起来”。

  师:真甜呀!小兔、小松鼠也说……

  生:(自然读出课文句子)“啊!真甜。”

  师:(读第八段)“小兔子和小松鼠怎么也不明白,狐狸为什么硬说葡萄是酸的。”咱们帮助他们一下,告诉他们为什么吧。来,小白兔、小松鼠、猴子、狐狸上前面来(师请四位学生上前面各饰一个角色),请开始吧。

  (猴子上蹿下跳做搞到葡萄要吃状)

  兔、松鼠:(齐喊)不能吃,不能吃,那是酸的!

  猴:你们怎么知道是酸的?(边说边像猴子一样抓耳挠腮)

  兔、松鼠:(齐)狐狸说的,他那么聪明,他说是酸的当然是酸的。你别吃了,多难吃啊。(狐狸在旁边做得意状)

  (猴子做吃一颗状,然后做大口大口吃状。)

  兔、松鼠:(做惊讶状)给我们吃一颗吧!

  猴:给你们,快吃吧!

  兔、松鼠:(做吃状)呀,真甜呀!(歪着头,摸着脑袋)那狐狸为什么说是酸的呢?

  猴:他骗你们,他没吃着,怕你们吃,所以说是酸的,他自欺欺人。

  师:哎,这个词用得好!你给大家说说什么叫“自欺欺人”?(同学们关注地听他解释)

  猴:狐狸没吃着葡萄,不知道是酸的还是甜的,他就骗自己,是酸的就不吃了;又骗别人是酸的,让别人也不吃,这就是自欺欺人。

  师:太棒了,我懂了,这真是自欺欺人啊。哎,小白兔、小松鼠你们怎么办呀?(下面学生非常兴奋)

  兔、松鼠:(做大悟状,齐扭头找狐狸,边打边说)你下次再骗人就打死你……

  狐狸:(抱头跑)我再也不敢骗人了,我再也不敢骗人了。(学生鼓掌)

  师:(幽默地)哎,同学们,不要把狐狸打死,他只是犯了一点错误,惩罚一下就行了,不能把人家打死呀,那可是犯法的。

  兔:老师,老师,我们不打死它,我们从头再演一遍吧。(师应允)

  (生从头表演,从表演的动作表情看出他们体会了课文全部内容。全班学生高兴地鼓掌,纷纷要求表演。)

  师:今天时间不够了,下午语文课,咱们四人一组,全都表演一下,看谁演得好,好吗?(生一齐鼓掌答“好”)

  师:老师还有个难题想请你们帮助。(教室一下静下来)

  生:(关心地、焦急地)什么问题?

  师:以后我要是遇到不了解的事物,想了解它怎么办呢?

  生:你尝尝呗。(大家笑,七嘴八舌:事情怎么尝呀?有人说:事又不能吃。)

  师:是啊,吃的东西我可以尝尝,事情我可没法尝。

  生:(七嘴八舌)你试试。

  生:你尝试一下呗。

  师:(高兴地)你们听到了吗?魏雅琳让我怎么办?

  生:(许多生齐答)尝试。

  师:你们听得真专心,她说的你们都听到了,我就这么办: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要想了解的话就尝试一下,谢谢大家。

  (整节课,学生的情绪一直很饱满,在一个个高潮中,学生越学越带劲,争相发言,积极参与,读读、议议、演演、练练,下课了,余兴未尽。)

  点评

  一、生活的课堂。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即生活。”其实,课堂教学又何曾不是生活!然而,很多时候,课堂被我们异化了,课堂没有了生活的情趣,生硬灌输,死气沉沉。以致孩子不喜欢语文,害怕学语文。在我们对语文、数学等学科的问卷调查中,孩子最感兴趣的是体育、音乐、美术……最后才是语文。我们把自己的母语教得连孩子都不感兴趣了,甚至都害怕了,这是多么悲哀的事情!你看陈老师,非常自然亲切地带领孩子进入了一个生活的情景:“今天这么多人来听课,咱们得注意什么呀?”“徐阳妈妈,听见徐阳发言了吗?”一下子把老师、学生和家长拉到了一起,消除了孩子的紧张,搭起了和谐交流的*台。“谁能告诉我糖是什么味的?”老师与孩子一起研究起生活问题,从从容容走进了课文。识字教学历来比较枯燥,但陈老师却给枯燥的字赋予了情感色彩,形成了富有情趣的语境。在第二课时,陈老师把生字制作成卡片,卡片背后隐藏着与之组成的词,几个卡片连起来就是一句话。例如,在教授“串”字时,陈晓梅是这样进行的:卡片正面展示“串”字,反过来的词语是“一串”,句子是“一串葡萄”。然后让孩子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尽情发挥对“一串”的理解和联想,有的孩子说“一串糖葫芦”,有的说“一串钥匙”,有的说“一串辣椒”……一个孩子说“一串人”,“能说一串人吗?”老师马上让孩子展开讨论,大家争论得脸红面赤。最后终于弄明白了“串”的基本用法。

  把语文课堂演绎成富有情趣的生活而不是说教的舞台,这是陈老师的过人之处,也是值得每个老师学*的地方。

  二、生成的课堂。

  课堂当然是预设的,我们研读教材、查阅资料、备课、备孩子本身就是一种预设;但预设的不尽是现实生活,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课堂是一种生活,充满了各种变数。因此,在我们现实的语文课堂上,如果对预设的东西亦步亦趋,就会陷入僵化的泥潭。第二节课,在解决生字过程中,有个孩子突然说出了“守株待兔”这个成语。在二年级上学期,并不是所有孩子都能理解和使用这个成语。一般情况下,与课文无关的知识点,我们会轻轻带过,最多表扬孩子一句:“看,这个小朋友还知道‘守株待兔’这个成语,不简单!”或者搪塞一番:“这个成语我们下了课再研究好吗?”其实这个问题到底还是没有解决。陈晓梅没有这样,而是暂时停下了识字教学,与孩子一起研究和探讨起“守株待兔”这个成语的来历和深刻含义。表面看来这是节外生枝,但它实际上使陈老师的课堂顿时变得丰满起来,生动起来。这样的课堂不是为老师的教学预设而存在的,而是为孩子的学*、为孩子的需要而存在的。

  三、人文的课堂。

  在语文教育中传递一种人文精神,这是语文教育必须承担的重要使命。怎样传递?许多老师感到茫然无措。让我们来看看陈老师的教学。在第一课时结束的时候,老师向孩子“请教”:以后我要是遇到不了解的事物,想了解它怎么办?孩子们争着告诉老师:要尝试!这种细节教育已经超越了学科,它着眼的是孩子综合素质的锻造!类似的细节还有:当大家知道狐狸在骗人时,纷纷要打死它。其实这不过是孩子们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但陈老师并没放过这个细节,而是用幽默的语言对孩子们进行了提示。这同样是一种润物无声的人文教育。在两节课的休息期间,有一个小细节尤其让人难忘:面对着叽叽喳喳嚷成一片的孩子,陈晓梅亲切地说:“孩子们,趴在桌子上,休息一会儿。”看到忙活了一节课的孩子静静地“睡”在那儿,是不是会让每一个家长怦然心动?这不就是真正的人文关怀吗?

《酸的和甜的》教案6

  教学目标:

  1、学*“酸、葡”等九个生字,会写“”的字。(知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课文。(能力)

  3、懂得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情感)

  教学重点:

  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事要亲自尝试。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表演,明白狐狸“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趣导入:

  1、出示橘子:这是什么?什么味道?带着酸酸的感觉一起读“酸的”。

  出示冰激凌:这是什么?什么味道?小朋友笑得好开心,带着这种表情读“甜的”。

  2、今天,我们就一起到课文里去品尝这两种味道。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生字

  1、自由读课文。要求大家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自读。

  2、再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生字,多读几遍。

  3、检查识字情况。(运用多种方法)

  三、再读课文,朗读感悟

  1、自己读课文,想想“酸的和甜的”指的是什么?(葡萄)那么,葡萄到底是酸的还是甜的,我们先来听听狐狸是怎么说的?

  (1)出示句子:这葡萄是酸的,不能吃!听了狐狸的话,你有什么疑问?质疑。如:狐狸为什么说葡萄是酸的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图和第一自然段。

  (2)狐狸想吃葡萄吗?只是有一点想,还是非常想?你从图上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指名说。那课文是怎样描写的?指名读,评议。现在我们一起来读读,看谁能读得让别人觉得葡萄是酸的?齐读。

  (3)狐狸说葡萄是酸的,小兔子和小松鼠听了,心里是怎么想的?请自己读一读2、3自然段,体会一下他们的心情。自读。谁能把小兔子和小松鼠的心情读出来?指名读,评议,男女分角色读,老师读叙述的部分。

  2、这时来了一只小猴子,他做了什么?请大家自己读一读4自然段,边读边想你有什么不懂的?如:小猴子为什么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小猴子爬上了葡萄架。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

  (1)读一读这两个句子,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指名读。(多了一个“迫不及待”)第二个句子多了一个“迫不及待”让你体会到了什么?指名说。

  现在把你的体会通过你的朗读读给你的同桌听。同桌读。看着大家读得这么带劲,老师也想读一读。师生合作读。

  3、看见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吃葡萄,小动物怎么做的?小组之间读一读4、5、6自然段。指名说。

  4、三只可爱的小动物你喜欢谁?你喜欢谁就读它说的话,一会儿,你就把你喜欢的小动物介绍给大家,并把它说的话读给大家听,让大家评一评你的声音是否洪亮,有没有适当的动作和表情。学生自己练读。

  5、出示头饰:老师这里有4顶神奇的帽子,是什么呢?(生回答)它们可神奇了,只要你戴上它就能变成这个小伙伴。下面的小观众注意听他是否把高兴的心情读出来,有没有动作和表情。谁喜欢小兔子、小松鼠和小猴子?指名3个同时上台,表演,生评价。

  6、小猴子听了反而大口大口地吃,太奇怪了,为什么呢?发挥你们的想象力,想想这时小猴子是怎么想的?指名说。

  7、你们觉得小猴子吃得香吗?我们看看描写小猴子吃葡萄的两个句子,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出示句子:小猴子吃起葡萄来。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来。

  (1)同桌读两个句子。说说第二个句子让你体会到了什么?指名说。

  (2)男女分读两个句子并加上动作。

  8、小兔子和小松鼠是怎么知道葡萄是酸的?板书:尝试

  9、出示图片:瞧一瞧,吃了葡萄的小兔子和小松鼠的表情是什么样的?他们真不明白狐狸为什么说葡萄是酸的,那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指名说。

  四、小结:

  是呀,没有尝过,你又怎么能断定葡萄是酸的呢?我们*时做事要亲自去尝试、去体验,不能光听别人的话。

  五、拓展:

  1、你们觉得这个故事有趣吗?请小朋友找一找你们的小伙伴演一演,一会我们请几组小朋友上台表演。


酸与碱的教案(扩展7)

——常见酸和碱教学反思

常见酸和碱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常见酸和碱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常见酸和碱教学反思1

  “碱的化学性质”是化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虽然传统的教学是教师给定实验步骤,让学生按部就班地实验,最后得出结论。缺少学生的自主性,但是这个授课班级是个*行班,如果本节课在设计时打破了传统的教学,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许多学生将无法动手。不过由于学生动手有快慢,所以课堂显得有点乱。在教学时,要注意把握住以下几点:

  (1)控制好学生交流讨论的时间,既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应给学生合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科学探究。

  (2)本节课的起点较高,难度较大,因此在分组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搭配,从而避免基础较弱的学生不参与到课堂中来,学*效率低下。

  (3)对练*时间以授课时间的把握不够到位,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到最后的小结就显得有些匆忙。以后可以在复*小测的安排上少一些内容。

常见酸和碱教学反思2

  本课题从教科书编排的意图中,可以明显地看出,学*过程必须以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为主体。这一方面是需要检验*一年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成果,另一方面是更进一步地促进,师生共同研究与体验探究成功的乐趣。但是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教师必须更多的做准备,特别是引导学生发现化学学科的知识体系、规律、内涵。因此,教师的教学技能,必须随之而发生脱胎换骨的变更,必须进行系统地教学设计与周密地安排,不再是传授式的一节一节的备讲稿。通过本节课教学的设计,我深刻体会到了“生活是最好的素材”这一艺术创作的理念,并把它运用到了化学课堂设计中,引导学生从生活入手,理性地分析生活,研究生活,得到经验,获得真知,然后将得到的东西再灵活地运用到生活中去,展现了科学研究与发现的真实过程,实现了“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这一要求。本节课由于实验探究、讨论整理的环节偏多,所以课堂节奏的调控需要深入思考,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灵活地处理和把握,以便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这就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技艺与技巧,当前学生思维和信息来源广泛,这既是需要教师注意与研究的新条件、新课题范畴,同时也是比以往更为生动与丰富多彩的全新教学资源,需要教师以积极态度加以引导。一些“老皇历”必须变革啦。

常见酸和碱教学反思3

  “让一让,学堂变课堂”捧着这样的宗旨,对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归纳,总结出酸的三点通性。引导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并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由个别到一般的科学的认识事物方法的教育,并引导学生利用酸的性质来解析一些与生活、生产实践相关的现象,最终达到知识转化成能力的目的。

  整节课,知识的内容面广、量多,如果教不得法,学生常感它易学难记、易懂难用,学生的思维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因而激发不了学*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情景探究与直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重了情感的渗透,努力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具体操作与特点如下:

  一、结合教材,创设情景,培养思维。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只是知识的“传递者”,学生也不只是被动的接受体,在教学设计时,我更注重学生学*的中间过程,为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设一些与生活、生产实践相关的教学情景。例如:在讲叙酸与活泼金属、与金属氧化物反应这两个知识点时,我设计出一个“免费加工金银首饰”的情景故事,根据情景故事提出了①如何清洁首饰?②如何回收银?这些问题的提出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学*动机发生了转变,由“要我学”转变“我要学”。

  把握契机,适当给予启迪,例:从溶液中提取银,是否可结合“湿法炼铜”来思考呢?教师的启迪有助于学生提出正确假设,避免了学生盲目地思维。然后采用师生互动的形式,从理论或实践是验证假设,最终达到化矛盾为共识形成正确结论。从以上步骤不难看出,这创设情景-引导设疑--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的教学流程,符合了学生认识发现事物的思维过程,这样的课堂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自主学*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二、多媒体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其理论的建立大多是通过实验,从个别到一般,再到个别;或者实验、假设再实验论证的过程。是学生学*理论,掌握技能,培养探索精神必不可少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我加入了蛋壳成份的检验;fe和cu金属性验证等学生实验。

  这些实验以其真实性、直观性,给学生以较强的感性认识,有助于学生理解教材内容,掌握实验操作技能。 多媒体教学只是教学过程中的一种辅助手段。在选择多媒体时,我认为应越简单越好,只要能够说明问题就行。因此,我只把情景故事和碳酸根离子的检验实验分别制成了动画和录像,这样,既保证了教学的直观性,实验的真实性,又利于学生实验观察,同时提高了课堂密度,还避免了选择媒体过多过杂,使教学任务难以完成。

  三、注重情感渗透,营造宽松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情景激趣,设问质疑,师生讨论这种尝试探讨教学方法,使教学活动变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活动,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学*的主人,教师只是“引路人”,并对他们的成功给予及时的评价。这样就有利于消除教学中“一言堂”的场面。有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在这个氛围里,学生就勇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他们的创新意识也自然而然的得以培养。

  当然,在实施课堂教学的创新尝试中,难免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望同行给予批评、指正。

常见酸和碱教学反思4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把学生在小学阶段学过的计量单位汇总在一起,通过整理和对比来进行复*。在教学本节课时, 我在教学方法上采取了合作式和讨论式的教学。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梳理知识,通过让学生自我整理相关知识,然后通过学生的汇报,教师适时地点拔调控将知识系统整理总结最终建立知识网络。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学*,通过收集整理关于量的计量的相关信息,教师给予学生的是学*的方法,学生可以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归纳、分类、讨论、交流。首先提出“我们学过哪些计量单位,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这个问题。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总结出学过的计量单位及其进率。再让学生用手比划、口头描述一下等形式感悟一个计量单位的实际大小。()说出不一般的进率以及区分闰年和*年的方法。学生在想一想、议一议、评一评等活动中,掌握了计量单位间的进率。名数的改写,学生通过做题总结出改写名数的方法。我在*题的设计上尽量从易到难,形式多样。

  总之,我尽量让枯燥的复*教学更生动有趣、学生学*起来更轻松愉快。

  但是,在教学中还存在不足之处,在对比计量单位、沟通联系这一环节上处理的不到位,给学生留的时间太少。

常见酸和碱教学反思5

  围绕“我这样用教材”--七星区小学数学研读教材系列活动要求,我执教的是复*课《常见的量》。 常见的量这部分内容,主要涉及的是:质量单位、时间单位、长度单位和有关人民币的单位。知道这些量及其单位的实际意义,了解单位之间的关系,并解决相关的简单问题是这部分内容的重要目标。教材呈现了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信息,信息中有质量单位、时间单位,回顾这些单位的实际意义,有助于学生建立质量单位的概念和时间单位的概念。

  复*课的核心是“整理与练*”,恰当地处理好整理与练*的关系,也是复*课要注意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明白准备练*的设计目的要明确,要有针对性,要围绕授课的“生长点”。本课我把教学重点定为系统整理计量单位及其进率。难点为单名数、复名数互化。

  到六年级时,学生之间的差异很大,那么如何有效地组织复*,让学生在复*的过程中构建量的计量的知识基础,同时也让学生不觉得复*课枯燥乏味呢?在上课时前,为避免复*的枯燥,我设计了符合本课的课前练*。我选用一篇源于生活而又“笑话百出”的日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开心一刻时,感受到学*量的计量的重要性,课一开始就营造了一种轻松活泼的气氛。由改日记,从日记中找出常见的量,围绕本课的复*重点设计,唤起学生回忆,再现旧知,为本课系统复*常见的量及进率做好铺垫。所以在课中,学生能在整理内容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知识网络。

  在整理归纳这个环节中,我以小组为单位,放手让学生用填写表格形式整理,给学生提供一个交流的*台,去感受常见的量及这些量的具体表象,在汇报交流结果时,让学生去感受去体验,如:1千克大约有多重等。

  由于复*课落脚点是查漏补缺,在练*的设计上,我采用了有坡度的*题。如单位换算这道题,有长度、质量、时间、人民币单位的互换,涵盖着单名数和复名数的互化,放手让学生去完成后,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类比,然后再总结单位换算的方法。

  在上完本课后,我深深感到自己教学方面的不足。整理复*课,整理的目的是什么?学生们如果能体会到整理的价值和为什么要做整理,那今后在学*道路上他会自觉的主动的做类似这样的事,从而提高自身的学*能力,而且整理是一个人把已学知识形成体系,综合概括能力的体现,学生今后参与学*活动的自觉主动性才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对教材的理解还不是很到位,对教材中所设计的*题挖掘还不够深。

常见酸和碱教学反思6

  1. 反思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学生刚了解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就提出“书写so3与ca(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要求,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不吹自大的气球”用以说明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气体发生了反应,没有学生提出问题:“会不会是co2被水吸收了呢?”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做对比实验。对“氢氧化钠用来除油污”的用途,没有关注课本p55“氢氧化钠能与油脂反应,在生活中可用来去油污”的表述,若能比较一下汽油去油污、洗涤剂去油污与氢氧化钠去油污的原理,就能更有效地将新旧知识融合,形成知识体系。

  2. 有效预设的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

  所用生石灰不是块状的,实验现象不明显。播放【实验10-8】的录像,降低了实验的可信度。没有探讨“氢氧化钙溶液常用于检验co2气体而氢氧化钠溶液常用于除去co2气体” 的本质原因。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师应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备课过程中有效预设,教学过程中有效生成,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

常见酸和碱教学反思7

  现在教师应该是导演、教练。有一次我在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时,得出铁与水、氧气相互作用。一位学生问道:“铜生锈的条件是什么?”我脱口而出:也把铜放在密闭的水中、二氧化碳、干燥的氧气中,然后就可以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这个学生又问我:“老师,铜锈的化学式是cu2(oh)2co3,根据化学式推测,把铜放在溶有二氧化碳的水中,也会生锈?”我问:“为什么?”学生答:“因为这个条件就够铜锈的组成元素了。”我恍然大悟,也深受震动,从中领悟了“教中学”和“学中教”也真正体会了教师不再是真理的化身,事实上,随着现代社会信息量的急剧膨胀、信息转播技术和处理技术的飞跃发展,教师不能用现代新知识丰富自己,用新理念更新自己,靠“童子功”、吃老本,不能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思想僵化、不求甚解,而一味地把守师道,只能被淘汰,因此要转变观念。我在课堂上,鼓励学生上台讲,当学生出现错误或回答问题的学生闹笑话,其他学生会有反应,这时教师的首*地位就体现出来。

  我的做法是决不训斥,或打断学生回答问题,而是用目光、语言给以勇气、思维方面的肯定,用心进行交流,然后再予以纠正。不能作为教师居高临下的训斥、命令学生,严重压抑和束缚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应该“蹲下身”去与学生*等对话,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作学生的良师益友。

常见酸和碱教学反思8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了常见的酸和碱,并了解了酸碱指示剂。酸碱指示剂遇到酸性或碱性物质会发生变色,利用酸碱指示剂的这一性质,可判断某种物质的酸碱性,也可以根据某种物质的酸碱性,推测指示剂的变**况。通过本节课教学的设计,我深刻体会到了“生活是最好的素材”这一艺术创作的理念,并把它运用到了化学课堂设计中,引导学生从生活入手,理性的分析生活,研究生活,得到经验,获知真相,然后将得到的东西再灵活地运用到生活中去,展现了科学研究与发现的真实过程,实现了“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这一要求。

常见酸和碱教学反思9

  初中化学酸和碱是联系生活密切,贴*较多的,是教学重点,也是中考考试热点。我在进行这节课的复*教学时,采取以学生为主体的化学探究实验教学。让学生以实验探究的方式来总结酸碱的性质。我认为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安排了许多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中,加深了对酸碱的认识,及对复分解反应的理解和掌握,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课堂洋溢着愉快的学*氛围。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化学的兴趣。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有如下的体会:

  培养学生的化学兴趣,不是靠教师讲解获得的,而是要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数学活动使学生感受和体验。学生,都有强烈的表现欲,因此,我抓住这个契机,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给他们一个舞台,让他们用语言表达,让他们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成为主体,为此,我适时安排了相应的活动。

  1、在课程引入时,我就先通过简单的生活例子入手,感受生活包含了大量的化学知识,吊足了学生的胃口。突破了传统的就事论事的1复*方式,使课堂活跃起来,让知识丰富起来,让学生的思维开放起来,真正体现学生学*的主动性。

  2、以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动画片、故事学生的兴趣更高,积极主动地学*本节课的重点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并规范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3、针对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我设计了三个层层递进的问题,难度逐渐增加,紧紧围绕课本基础知识,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这样引导学生就会觉得自己的学问很大,可以帮助老师解决难题,于是学生的兴趣和动力都大增强,效果非常好。

  我们初中化学马上进入一轮复*阶段,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提高课堂的高效性尤为重要。化学课时少,任务重,是不可否认的实际情况,所以怎么提高课堂效率是迫在眉睫,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首先,我要认真学*新课标,知道什么该学,什么不该学;这样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另外,上课要有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课要多列举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贴*学生生活的例子,这样学生就会更有兴趣。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根本目的。还有,教师的提问要具体明了,不能让学生云里雾里,不明白老师想让自己回答什么,这样就不用兜圈子、费时间。因此,只有问题具体化才能既节省时间又提高效率。

  不足的地方:

  学生探究实验操作不够熟练规范,占用时间过长,导致课堂巩固练*没有得到完成。

  总之,教学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精神。让学生知道自学内容、自学方法、自学目标,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2流,只有认真进行反思,才能在今后的教学中得到不断的完善,水*才能提高。

常见酸和碱教学反思10

  《常见酸和碱的鉴别》一节课经过我校化学备课组的集体努力,于4月29日上午第二节课在化学实验室顺利进行,回顾执教过程,有感想、有体会,但更多的是收获,这既是自己反思的结果也是同伴互助的结果,更是专家引领的结果。

  在这节课中首先是教师的教学目的得到实现:本节课是想通过酸碱的鉴别引路,复*常见酸碱的性质,教学中这一教学目的得到很好体现。其次是课堂上教师打破常规,改变知识的呈现顺序,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获得酸碱的初步知识,然后通过教师的归纳总结,将无序的知识上升为有序知识块,这一做法得到与会专家和同仁的认同,这样就改变了过去单纯灌输知识的复*方式,事实证明这样的复*学生的兴趣高是有效的复*方式。其三是课堂上教师转变了观念,不再一味的追求学生全面系统的掌握化学知识了,而是强调每一个学生都有所收获,这一点很重要,毕竟我们培养的不是化学专业人才。其四是课堂上注重了方法引领,强调过程参与和体验,三维教学目标体现充分。其五是注重课堂评价,经常给学生鼓励,让学生在一种融洽氛围中体验成功的欢乐。

  当然这节课也有值得商酌的地方如:1、最后一个环节,学生反思小结时,感觉时间有一点紧张,还可以详细一点。问学生“有没有还需要探究的问题”时,问题本身不宜再在课堂进行探究,宜延伸至课外探究。2、教学标高是否有的知识要求过高了,如:用硝酸银鉴别酸和碱的知识要求就较高。3、感觉学生在“还有没有需要探究的问题”上无话可说,这是我们*时训练不够的表现,应加强学生思想表达的训练,全面提升学生能力。4、实验过程中用试管不好,改用点滴板应该更好一点。5、整个教学突出了过程和体验,但化学方程式的落实做的不够。

  在这里推荐一个非常优秀的网址导航站.DD01,其理念是为网民建造上网“绿色通道”。有别于一般的网址导航站,DD01通过程序与人工双重筛选出优质网址,进行分类收录,并让所有网民共同参与建设并进行相应监督,对优质网址宣扬推广,对不良网址检举曝光,在享受便捷绿色上网的同时杜绝不良信息的传播。

  DD01除了方便网友们快速找到自已需要的网站,不用去记太多复杂的网址;同时还提供了搜索引擎入口、天气预报、在线收藏夹、在线记事本、实用查询、城市生活导航等服务。

常见酸和碱教学反思11

  《常见的酸和碱》是初中化学知识的重中之重。设计本节课我首先明确了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科学探究的学*过程和方法,以及伴随这一过程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

  酸和碱是化学中也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类物质。但此时学生对这些物质的认识还比较模糊,而且本节课又是学生在学*过程中感觉比较困难的“酸碱盐”的入门课,所以本节课我在教法上主要采取教师启发讲解与学生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方法。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与学生*等对话,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指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实验和拟人化的活动展示学*化学知识;按科学探究的一般程序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讨论得出结论,将好奇转变为学*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探究。培养实验技能、分析能力及与他人交流合作能力,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在教学过程中做好四点指导:

  1、对学生实验方案的指导。

  2、实验过程中,指导学生规范操作的方法和观察现象的角度。

  3、注重引导学生完整而准确地描述实验现象。规范、准确、全面的描述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求实、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4、在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指导探索活动中,应及时对学生实验的成功或失败给予鼓励或指导。培养学生在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实验结果,更应注重实验过程的科学方法。

  教学过程中对本节课教材内容的处理:对教材内容的处理及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将三个活动按情境进行处理。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以故事《巫婆的骗术》设置悬念并结合日常生活常识创设情境,引入酸和碱的知识。学生发表观看骗术后的见解通过故事激发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引入新课。

  在学*教材基础上进行探究活动(采用游戏方式)探究物质的酸碱性探究活动采用小游戏方式:部分学生分别扮演食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并分别戴上写有相应名称的帽子,手执一支试管。另一部分学生扮演石蕊溶液和酚酞溶液,手执相应滴瓶,并将药品滴入前面四种物质扮演者手中试管,让同学们观看颜色的变化。通过实验揭穿“巫婆的骗术”,激起学*欲望。对实验10-1进行改造,采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并在此实验基础上得出了指示剂的变化规律。

  从实验室的条件与学生安全考虑,对浓硫酸和浓盐酸的物理性质通过教师演示来进行,因天气比较寒冷,浓盐酸瓶口有白雾的现象要学生非常仔细地观察才能看到。对浓硫酸的特性,课件展示浓硫酸伤人后皮肤被腐蚀的画面 →浓硫酸的腐蚀性 →提出问题:如何合理利用酸 →课件展示稀释浓硫酸方法不当导致危害的情景→提问:如何处理不良后果 →展示:规范操作稀释浓硫酸的步骤。从而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通过问题在生活中发现有哪些含酸的物质?从化学走向生活,让学生体验到化学无处不在。

  对稀盐酸和稀硫酸的化学性质的认识,首先是通过学生小组开展探究性实验来认识的。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去观察现象,感性地去体验稀盐酸、稀硫酸的一些化学性质,同时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这样使学生对稀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有一个初步了解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知识还没有形成,只是一个粗浅的认识,引导学生进行相关问题的讨论、知识的归纳、理解,并完成一定的练*加以巩固。

  在实验的具体操作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进行对比实验。本内容中金属与酸的反应设计成两种类型的对比实验:①三种不同金属在同一种酸中反应的对比实验②同种金属分别与稀硫酸、稀盐酸反应的对比实验。在知识与技能上通过对比①学生能知道不同金属在同一种酸中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表现的化学性质不同,通过对比②学生能知道稀硫酸和稀盐酸化学性质有共同之处;在过程与方法中能通过实验初步了解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的具体应用,通过实验观察中的交流,如“哎,这支试管很热呢!”,让不同观察角度,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比较充分的交流,进而体验合作所带来的认同、赞许。在情感与态度上,学生通过在两种类型对比实验中真实地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现象,接受“化学实验是与客观事实为基础”的科学思想的熏陶,更体验“做中学”的乐趣。

  本节课由于实验探究、讨论整理的环节偏多,所以课堂节奏的调控需要深入思考,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灵活地处理和把握,以便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这节课不足的地方就是在时间控制方面还存在一些欠缺。这就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技艺与技巧,当前学生思维和信息来源广泛,这既是需要教师注意与研究比以往更为生动与丰富多彩的全新教学资源,需要教师以积极态度加以指导。

常见酸和碱教学反思12

  通过本节授课,我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进行了反思,在总结经验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不足。

  成功的地方: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本节从学生亲身体验入手引出问题,较好的激起了学生的学*兴趣,为学好本节打好基础。

  本节课学*难度不是很大,学生可以亲自设计实验、动手探究,方便易操作现象明显的实验,亲自体验当魔术师的感觉,尝试合作的力量,体验解决困惑后的喜悦。通过实验探究,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识别酸和碱,并通过对比学*浓盐酸和浓硫酸的物理性质和它们的特性,也是为以后学*酸碱做好辅垫。

  授课过程中,利用食物味道和回忆感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从而获取对酸和碱的感性认识;用小魔术形式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和参与的热情,体验到收获的喜悦。从而到出酸碱指示剂,并会用指示剂区分酸碱溶液;通过实验探究和图片的展示,帮助学生推理出浓盐酸和浓硫酸的特性,同时在使用浓硫酸时,注意它的强烈的腐蚀性,从而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辩证思维的方法。教学效果比较好。

  不足的地方:

  在讲授酸碱能使指示剂变色时,有点杂乱。

  总之,教学传授过程也是学*的过程,只有认真进行反思,才能在今后的教学中得到不断的完善,水*才能提高。

常见酸和碱教学反思13

  酸和碱的知识对学生来讲一直是个难点,学生一学到此知识都会产生畏惧心理。本节课将教材内容进行了简单的调整,重点是介绍常见酸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特性,将酸碱使指示剂变色的内容放在酸的化学性质那一节课,所以本节课的学*难度不大。此节课这样设计一方面是体现由浅入深,另一方面也希望能打消学生的畏惧心理,从学生亲身体验入手引出问题,激起学生的学*兴趣,为学好酸和碱的知识打好基础。

  授课过程中,利用食物味道和生活中常见的酸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从而获取对酸和碱的感性认识;并通过对比学*、学生亲自观察和动手实验的形式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和参与的热情,体验到收获的喜悦。通过实验探究和和教师的分析实验现象,帮助学生推理出浓盐酸和浓硫酸的特性;同时在使用浓硫酸时,强调注意它强烈的腐蚀性,因此在做实验探究三稀释浓硫酸时,考虑到有一定的危险性,由教师亲自演示实验。通过这样的设计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辩证思维的方法,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归纳酸的化学式特点,为下一节学*酸的化学性质做好铺垫。

常见酸和碱教学反思14

  乙醇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个重要的烃的衍生物,该课时在烃和烃的衍生物之间起到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因此在设计本课教学方案时,我依据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结合化学学科特点及学生的认知水*,改变了原教材的编排体系。首先从学生熟悉的古代诗文引入,再以演示实验为切入点和主线,引发学生对乙醇性质的思考。鼓励学生去质疑、分析、探究,启发学生对问题的多方面思考。

  通过本节课的实施情况,从以下几点总结本节课的得失情况:

  一、教学情况

  从课程设计来看,本课的教学目标基本实现,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教学、基本

  技能培养及情感教育均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乙醇的催化氧化本节课的重点,而乙醇发生化学反应的断键位置是难点部分。通过动画演示,在演示实验的基础上,学生对转化的条件进行归纳和总结,培养了学生归纳知识的能力并体现了学生在课堂的主导地位。

  在课堂结构安排上,直接由学生归纳出乙醇的物理性质。在根据前一节内容以及模型,归纳出分子式、结构简式等。在老师引导及演示实验情况下,归纳总结乙醇的化学性质

  二、教学效果

  本节课的引入,是通过常见的古代诗篇,能自然让学生联想到酒,并设计了三分钟的“飞花令”环节,并及时通过相关诗句引出了乙醇的物理性质,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通过视频课件,使乙醇与钠的反应更直观,学生记忆理解更加方便,而乙醇的氧化反应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演示实验及动画效果图,使得学生对于催化氧化反应的断键位置理解更加理解更透彻。

  三、不足之处

  由于教学内容高度浓缩,每节书牵涉的知识广,使得课堂容量普遍较大。我讲的时间太多,没有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常见酸和碱教学反思15

  今天在两个班上了第十单元课题1第2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讲解酸的通性。

  先是通过复*,引出酸具有的三个性质(酸能与指示剂反应,酸能与金属单质反应,酸能与某些盐反应),引出今天的课题。然后这三个课题,有的是通过*题引入,有的是通过讲解引入,然后再加深。另外出两个则采取实验的方式引入。

  课的设计,我设计了随机学*的方式,即首先我告诉学生,酸有五个性质,然后让他们自由选择学*的顺序,我个人觉得,这样的方式很好。

  不过,今天的课也有不足,虽然酸的通性是学*完了,基本上达到了目的,但设计的几个*题,却没有时间讲解。我想,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考虑不周,以前我讲解这个内容时,一般都是设计两个课题进行讲解;二是学生反应也确实慢,其实原理我讲解得很清楚,剩下的,就是如何书写的问题。

  鉴于这种情况,鉴于酸碱盐是初中学生学*的难点,所以,我准备再利用一节课的时间,一是复*巩固酸的性质,让学生知道酸的性质,需要知道哪些知识点,哪些可以巧学;二是通过练*,对知识加以迁移,达到巩固提高的效果。


酸与碱的教案(扩展8)

——葡萄是酸的教案菁选

葡萄是酸的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葡萄是酸的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葡萄是酸的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学生借助注释了解本文三则寓言的作家。

  2、学生学*、理解词语“遗憾”。

  3、引导学生通过仔细阅读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对狐狸说“葡萄是酸的”有所感悟。

  4、赏读三位作家的三则寓言,了解寓意。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品读,引导学生对狐狸吃不到葡萄说葡萄是酸的有所感悟,从而理解寓意。

  教学过程:

  一、预*交流

  1、今天,我们来学*38《葡萄是酸的》。在预*时,你有什么发现?

  2、自己读读这三则寓言,想一想,这三篇寓言讲了一件什么事。

  交流。

  二、介绍作者

  那你们知道这三则寓言分别是谁写的吗?

  说明:以检查预*着手导入新课,说说自己在预*时有什么发现,再借助注释了解三位作家,回忆自己曾读过克雷洛夫的寓言或文章,让学生走*名家。

  三、深入学*

  1、三位作家笔下的葡萄分别是怎样的呢?(板书:葡萄)

  (1)我们分组读读这三篇寓言。

  (2)分组回答。

  (3)(媒体出示)饥饿的狐狸越过果树园的墙头,看到了丰盛的成串成串的葡萄。 多汁的葡萄在阳光中亮晶晶的像碧玉一般。

  重点指导朗读。

  (4)理解:丰盛(这里的“丰盛”是什么意思呢?)葡萄不但多,而且每一颗都多汁,每一颗都像碧玉。想想狐狸看到了这样的葡萄会怎么样?

  说明:从课题入手,请学生找课文中描写葡萄的词句,进行朗读指导,不仅培养了孩子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性,感受到葡萄的成熟与诱人,还能把课文的语言内化为自身的语言。

  2、这么好的葡萄,狐狸却说是酸的。(板书:是酸的)狐狸为什么会说葡萄是酸的?到三则寓言中去划一划、找一找原因,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交流。

  (1)(多媒体显示)

  想摘,摘不到。 它跳了半天,但总没有能吃到葡萄。为了使自己不至于太难过。 狐狸的视线一落到葡萄上,眼睛和牙齿都发亮了。惟一的遗憾是葡萄都挂得高高的',狐狸无论怎么也挨不*抓不住。眼睛看得见,牙齿可咬不着!狐狸白费了一个钟头,它只好走了。

  狐狸为什么说葡萄是酸的,这些句子你都划出来了吗?(分小组读)

  (2)学*和理解“遗憾”, 用“遗憾”造句。

  (板书:不至于太难过)

  3、所以,狐狸(出示媒体:第三则寓言狐狸愤愤地说……)

  这里换上其他两位作家的话,好吗?为什么?(媒体换句子)

  小组讨论,注意要联系上文来看。

  (1)我们再来仔细读读这几句话,能不能少说一句?生读狐狸说的话,师说狐狸心里的想法。

  (2)(媒体显示)指导读好三个感叹号、一个问号。

  (3)同桌互相表演读狐狸说的这一段话。

  说明:故事的内容虽浅显,但让三年级的学生从中领会寓意,在理论上有所认识还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学安排中,抓住第三则寓言的关键词“遗憾”,请学生们理解,再通过深入地品读、说话训练,感悟表演,让学生走进了故事,与他共思维。由于这些铺垫,既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又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并能形象地领会寓意。

  四、揭示寓意

  1、读三则寓言。

  2、同一则寓言,三位作家的写法各有特点。想一想,学了第38课(板书:38),你想说些什么?

  五、整合拓展

  回去后好好读读两位作家写的同一则寓言——《狼和小羊》,看看他们的写法各有什么特点?

  说明:让学生阅读伊索和克雷洛夫所写的同一则寓言,学*两位作家写作风格迥异,而各有特点。通过课内外的结合,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真正有所*得。

葡萄是酸的教案2

  教学目标:

  1.学*本课四个生字,读准“葡萄”的字音,认清“酸,憾”的字形,理解“遗憾”词义。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积累文中克雷洛夫的写这则寓言中有关描写葡萄的句子。

  3.展开想象,体会狐狸为什么说“葡萄是酸的”,了解寓言的寓意

  4.初步感受不同作家的写作风格。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了解作家,激趣引入。

  1.同学们,你们学过什么寓言?(学生交流)

  2.寓言常常通过一个短小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

  今天我们学*的寓言就是——(板书课题38葡萄是酸的)(学生跟读)

  (1)正音“葡萄”的“萄”要读轻声。

  (2)正形“酸”(师用红笔板书,学生同时书空)

  3.今天我们要学*的寓言的内容就是一只狐狸说——葡萄是酸的(学生齐读课题)

  4.借助预*我们知道这则寓言有三位作家都曾写过,(出示三位作家名字),师引读。注意:《伊索寓言》收集了伊索和其他作家的寓言。

  5.这三则寓言内容相同,写法却各有各的特色,今天,我们就走*这三位作家,学*他们的作品。

  二.细读课文,研读描写葡萄的句子。

  1.三则寓言的内容都写了狐狸说——葡萄是酸的,那么葡萄究竟是不是酸的呢?

  请你打开书,自由读课文,划出三则寓言中描写葡萄的词组或句子,读通顺。

  2.学生交流,出示:一串串的葡萄

  成串成串的熟透了的葡萄

  丰盛的成串成串的葡萄,多汁的葡萄在阳光中亮晶晶的像碧玉一般。

  3.指导朗读:

  (词组)一串串的.葡萄

  成串成串的熟透了的葡萄(注意停顿)

  (句子)丰盛的成串成串的葡萄,多汁的葡萄在阳光中亮晶晶的像碧玉一般。(读通)

  4.这样的葡萄你觉得会是酸的吗?

  学生谈感受,(板书:熟透了)(注意“透”的笔顺)

  出示:

  成串成串熟透了的多汁的葡萄,在阳光中亮晶晶的像碧玉一般。

  5.熟透了的葡萄大家都吃过,一定是甜的。(板书:甜),读好这句句子。

  6.这样的葡萄的确十分——诱人(出示词语),你看着这样诱人的葡萄就会感觉——(学生交流,师总结出示:馋涎欲滴)

  7.引读:

  葡萄架上挂满了葡萄,——成串成串熟透了的多汁的葡萄在,阳光中亮晶晶的像碧玉一般。这样的葡萄不要说去尝,就是看着也都会让人——馋涎欲滴。难怪饥饿的狐狸一看到这诱人的葡萄,眼睛和牙齿都发亮了,它会想——

  三.深入读文,体会狐狸的心情,了解寓意

  1.出示填空:

  狐狸的视线一落到葡萄上,眼睛和牙齿都发亮了,它想:。

  (学生交流)

  2.狐狸那么想吃葡萄,可为什么却说——葡萄是酸的

  3.自由读课文,找找原因。

  出示:唯一的遗憾是葡萄都挂得高高的,狐狸无论怎么也挨不*抓不住。眼睛看得见,牙齿可咬不着。

  4.出示图片,想象,狐狸为了吃到葡萄,用了什么方法?

  5.可是,葡萄实在挂得太高了,它白费了一个钟头,累得气喘吁吁,却——无论怎么也挨不*抓不住,眼睛看得见,牙齿可咬不着。这对于一只饥饿的狐狸来说,真是——遗憾(出示词语)

  6.引读:狐狸望着果园里——成串成串熟透了的多汁的葡萄,在阳光中亮晶晶的像碧玉一般。可是却吃不着,为了不让自己太难过,所以它说:——“葡萄是酸的”。这就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7.我们再来读读狐狸说的话,读出狐狸当时的心情。

  (学生练读,交流)

  8.引读:明明是——成串成串熟透了的多汁的葡萄,在阳光中亮晶晶的像碧玉一般。可狐狸却说——没有一颗不是酸的!

  你们说他说的是事实吗?(学生交流,师总结出示:歪曲事实)

  9.狐狸歪曲事实的目的是什么?(学生交流,师总结出示:安慰自己)

  四.点明寓意,总结全文。

  1.狐狸吃不到葡萄,为了安慰自己,就歪曲事实,这是不对的,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出示寓意)

  遇到困难,我们要勇于面对现实,想办法解决,即使无法解决也不该去埋怨。

  (1)学生自由读

  (2)听记寓意。

  2.现在这则寓言常常用来讽刺那些没有真才实学,对真正有本领的人却又非常嫉妒的人,人们把这样的人称为“吃不到葡萄的狐狸”。

  3.今天我们学*的三则寓言,讲了同样的故事,不过风格各有不同,有的比较简练,(齐读第一则寓言),有的生动具体(齐读第三则寓言),但无论哪种写法,都告诉我们——遇到困难,我们要勇于面对现实,想办法解决,即使无法解决也不该去埋怨。

葡萄是酸的教案3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4个生字“葡、萄、遗、憾”。初步练*用比喻的方法把句子写完整。

  2、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继续巩固边读边思的阅读*惯。初步知道同一个故事可以有多种的写法。

  4、在阅读的过程中,了解寓言的寓意,懂得要勇于面对现实。

  重点难点:

  1、以第一则寓言故事为基础,联系后两则的有关对葡萄和狐狸心态的`描写来读懂寓意。

  2、在寓言的寓意没有直接写明的情况下,引导学生边读描写狐狸心态和语言的句子边思索狐狸心里的真实想法到底是什么来明白这则寓言就是劝告人们:要勇于面对现实。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1、 师:小朋友,你们还记得有个故事叫《狐狸吃枣》吗?谁能把这个故事来说一说?

  2、师:对呀,这是一个有趣的故事,故事中还包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呢?我们把这样的故事,叫做……(学生:寓言)今天我们再来学*一篇寓言故事—— 32 课《葡萄是酸的》。

  3、板书课题: 32、葡萄是酸的

  4、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二、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

  1、 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边听边思考:这三则寓言的结尾处,狐狸讲了一句什么话?它为什么会这么说?(因为它没有吃到葡萄就为自己找借口。)

  2、 学生交流:用简要的话说说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就是文中的第一则)

  3、自学课文:

  (1)提出自学要求

  ①“遗”是整体认读音节;“憾”是前鼻音;

  ②理解方法可采用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等。(遗憾:文中指不称心)

  (2)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教师巡视,给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

  (3)反馈

  ①交流。给字找一找好朋友,看谁组的词语多,全班开火车。

  ②指名读课文,及时纠正学生读错的字。

  ③交流生字组成的新词:遗憾

  三、复*巩固

  1、指导朗读相关句子。

  2、分小节读课文,及时正音。

  3、提问小结:通过阅读你发现什么?

  三则小故事讲的是一个意思:狐狸认为吃不到的葡萄是酸的;故事的写法有些不一样。

葡萄是酸的教案4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两个,积累相关词语,练*用比喻的方法把句子写具体。

  2.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3.继续复*巩固良好的阅读方法。

  4.了解寓言的寓意,知道同一个故事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

  1.积累相关词语,练*用比喻的方法把句子写具体。

  2.了解寓言的寓意,知道同一个故事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说说你读过的寓言,读了这些寓言,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2、示题,读题。

  二、整体了解:

  1、自读,说说你知道了什么?又发现了什么?

  2、小结:三则寓言写了同一个故事,但用了三种不同的写法。

  三、学*课文:

  1、自读课文,说说你比较喜欢哪一篇?

  2、交流,言之有理即可。

  3、小结,简单明了和生动具体不能说哪个比哪个更好,有时我们需要用简练的语言把一件事情说清楚,有时我们需要把这段内容说具体,应视不同情况而定。

  4、指导朗读第一第二则故事。

  5、克雷诺夫的寓言确实写得非常生动,自读,哪些地方写得特别精彩,用小圆圈或直线圈划。

  6、交流:

  ?狐狸的视线一落到葡萄上,眼睛和牙齿都发亮了。

  ⑴用神态描写写出狐狸非常想吃葡萄。

  ⑵指名读,齐读。

  ?多汁的葡萄在阳光中------挨不*抓不住。

  ⑴理解比喻。指导朗读。

  ⑵照样子写比喻句:雨后的`彩虹就像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

  ⑶学*生字:遗憾,用遗憾说一句话。

  ?愤愤

  ⑴指导朗读。

  ⑵思考: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读了课文你有什么启示

  (这则寓言常形容那些没有真才实学,对真正有本领的人却又非常嫉妒的人)

  ⑶想一想我们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人?交流。

  四、复*拓展

  1.小组合作演一演这只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狐狸。

  2.出示寓言:

  有个寡妇养着一只母鸡,母鸡每天下一个蛋。她以为多给鸡喂些大麦,就会每天下两个蛋。于是,她就每天这样喂,结果母鸡长得越来越肥,每天连一个蛋也不下了。

  房里有蜜漏流出来,许多苍蝇便飞去饱餐起来。蜂蜜太甜美了,他们舍不得走。然而,就在这时他们的脚被蜜粘住,再也飞不起来了。他们后悔不已,嗡嗡乱叫:我们真不幸,因贪图一时的享受而丧了命。

  3.能不能尝试把它写具体,写生动。


酸与碱的教案(扩展9)

——酸的和甜教案合集10篇

  酸的和甜教案 1

  一、激趣导入

  出示一串葡萄:

  这是什么?喜欢吃吗?板书:一串葡萄

  指名读,齐读。

  “串”像不像我们吃的糖葫芦?

  看看葡萄,记住“葡萄”这两个字。

  (由学生熟悉的事物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同时把识字和具体事物联系起来,把生字形象化,符合低年级学生识字特点)

  谁来吃一颗?什么味道?

  可是狐狸却说它是酸的,想知道怎么回事吗?

  板书课题:酸的和甜的

  “酸”怎么读?你是怎么认识的?

  还有什么东西味道是酸的?

  (简笔画出一只狐狸,板书“狐狸”。)

  就是它说葡萄是酸的,我们认识认识它吧。

  指名读词,结合图画记住这两个字。

  (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记住“酸”字,结合图画“识记狐狸”这两个字,又一次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学生借助图画自由读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解决。

  (这一环节是掌握学*语文方法的过程,猜读、根据图画理解的读,自己想办法,识字都是学*语文的一种技能)

  交流自己的感知内容

  三、结合图画再次识记生字。

  出示图一,图四、图八及相关句子,自由读、指名读,识字“迫、待、硬”三个字。

  “迫不急待”是什么样子?你在什么情况下会迫不急待?

  “硬”字为什么是石字旁?还有什么东西很硬?

  图一:葡萄架下,有一只狐狸,他吃不着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

  图四:小猴子看着架上一串串紫红色的.葡萄,迫不急待的摘下一串就要往嘴里送。

  图八:小松鼠和小白兔真不明白,狐狸为什么硬说葡萄是酸的呢?

  (在句子中又一次出现生字,读这些句子,既缓解了学生朗读课文的难处,又巩固了生字,加深识记印象)

  酸的和甜教案 2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认识“酸、葡、萄”等9个生字,会写“狐、狸、猴”等3个生字。培养学生识字、写字的能力。

  2、愿意和同桌合作认读生字、用自己的方式识记生字词。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教学时,可以借助插图和阅读课文来感知生字,了解故事内容。仔细观察每个小动物的语言,猜猜它们的心理,有感情地朗读,并读正确、流利。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引导学生通过读书,从而悟出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2、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做任何事情都要亲自尝试的*惯,不能光听别人的。

  教学重点1、认识9个生字,会写带反犬旁的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1、写好带反犬旁的字。

  2、在朗读中感悟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生字、词语卡片、课件、课文插图、动物图等。

  课前指导学生把课本翻到74页,反扣在桌子上。把文具摆放整齐,做好上课的准备。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自主识字

  1、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葡萄架)串串葡萄高高挂在架上,就在这葡萄架下,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故事的题目是──好,请同学们伸出你的手指跟老师一起写课题。谁来读一读?(指名读)(读准“酸”是*舌音),大家齐读题目。

  2.(出示课文插图一)教师讲故事:课文第一自然段。接着会发生什么呢?这个故事就藏在语文书第74页,快打开书读一读吧!读课文之时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3、学生自己轻声读课文。

  提出自读要求:一是边看图边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请书下面的小树叶帮帮忙,还可以看着图猜着读;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争取读正确、读流利了。二是读书时身子坐正,左手压住书本,右手拿笔,随时标段,圈画不认识的生字想办法解决它。

  (学生自由读书时教师随时指导纠正学生的读书姿势。)

  1、通过老师出示的形象、漂亮的葡萄架,激起了学生遐想的火花:在这美丽的葡萄架下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

  2、和老师一起认真写课题,读课题时不拖音。

  4、坐端正,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标段落,圈画生字。并能用自己的方式认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酸的和甜教案 3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联系生活、归类、想像等方法认识“葡萄”等九个生字,会认会写“狐”等四个生字,积累“一**”表示数量多的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能按事情发展顺序整理连环画,并为连环画搭配文字

  3.研读第一自然段,从“转来转去、跳起来”等动词和句式“一会儿……一会儿……”中体会狐狸的“酸葡萄”心理。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图片出示】葡萄,落实生字“葡萄、串、颗”,积累“一xx”式词语。

  2.教学生字“酸”,揭示课题《酸的和甜的》。

  二、初读课文

  1.这是一篇连环画式的课文,根据预*整理连环画。

  2.给连环画配上文字介绍。

  3.读通课文中难读的句子。

  狐狸指着架子上的葡萄,说:“这葡萄是酸的,不能吃。”

  小松鼠把狐狸的话告诉了小兔子。

  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摘下一串就要往嘴里送。

  小松鼠和小白兔真不明白,狐狸为什么硬说葡萄是酸的呢?

  4.课文提到几个小动物?谁说葡萄是酸的?谁说是甜的?

  三、研读第1自然段

  1.学*第1自然段

  师:为什么狐狸、兔子、松鼠他们说葡萄是酸的?

  【出示】

  葡萄架下,有一只狐狸。他一会儿转来转去,一会儿跳起来摘葡萄,可是一颗也没有摘到。于是,他指着架上的葡萄,说:“这葡萄是酸的,不能吃!”

  ⑴ 指名读,正音:转来转去、一会儿

  ⑵ 体会葡萄的诱人,【出示】( )的葡萄

  ⑶ 师:看了这些葡萄,你想吃么?狐狸想不想吃?你从哪里看出狐狸很想吃葡萄?(图片流口水 一会儿转来转去 一会儿跳起来摘葡萄……)

  ⑷ 指导朗读

  【出示】

  他一会儿转来转去,一会儿跳起来摘葡萄,可是一颗也没有摘到。

  这葡萄是酸的!不能吃!

  2.课中操

  串串葡萄圆又大,

  一只狐狸口水挂,

  一会儿转,一会儿跳,

  一会儿跳,一会儿转,

  唉!

  摘来摘去摘不到,

  就说葡萄是酸的,是酸的!

  三、指导书写

  狐 狸 猴 串

  日记复现生字,填空。(机动)

  四、板书设计

  酸的和甜的

  狐狸 猴子

  小松鼠

  小兔子

  酸的和甜教案 4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汉字“甜”“酸”,培养幼儿对汉字的兴趣。

  2.通过品尝实物来加深幼儿对酸甜的理解。

  活动准备

  1.课件-动画片:我喜欢苹果

  2.课件:认识“甜”“酸”

  动画片

  幼儿园课件

  活动过程

  一、观看动画片,引起幼儿兴趣。

  1.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请你们看一个非常好看的动画片,你们高兴吗?看完以后给大家讲一讲,在动画片里看到了什么好吗?

  2.幼儿观看动画片:我喜欢苹果。

  二、谈话导入甜-酸。

  1.谁来讲一讲动画片里演了什么?

  (鼓励幼儿大胆讲述:小朋友喜欢吃水果。)

  2.你看到了哪些水果?

  (苹果,香蕉,柠檬,葡萄)

  3.你们吃过这些水果吗?你能说说它们是什么味道的吗?

  (引导幼儿说出:甜,酸。)

  三、认识汉字:甜、酸

  课件:认识酸甜

  1.图片上是什么?(苹果)苹果是什么味道的?(甜)

  (出示甜字)幼儿跟读。

  2.柠檬是什么味道的?(酸)

  (出示酸字)幼儿跟读。

  3.梨又是什么味道的呢?(甜)

  (出示甜字)幼儿跟读。

  4.谁喜欢吃李子呀?李子是什么味道的?(酸)

  (出示酸字)幼儿跟读。

  5.幼儿看图片一起读读上面的字:酸、甜

  四、品尝食物,利用味觉理解酸甜两子的含义。

  1.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很多好吃的东西,我们看看有什么?

  (有香蕉、苹果、李子、话梅。)

  2.请幼儿品尝。

  1.教师:你想品尝哪一种水果?你要先告诉我,这种水果的味道,再尝一尝,看看和你说的是不是一样好吗?

  2.幼儿分别品尝水果,感知理解酸、甜的含义。

  五、生活经验讲述

  1.你还吃过什么水果是甜甜的?

  2.你还吃过什么水果是酸酸的?

  活动延伸

  回家和家人一起讨论:水果的味道。

  酸的和甜教案 5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生“酸、狐狸、葡萄、迫、待、硬”,会写“狐狸、猴”,培养学生识字、写字的能力。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认识9个生字,会写带反犬旁的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写好带反犬旁的字。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发导入

  1.金秋时节,瓜果飘香,你们瞧,什么丰收啦?(出示葡萄图)

  2.昨天,老师去市场,看到市场里卖满葡萄,也买了两串,一串青葡萄,一串紫葡萄(出示图)回到家里我赶紧把葡萄洗干净,尝了一颗青葡萄,看着老师的表情,导入酸。接着我再尝一颗紫葡萄,我高兴了,导入甜。

  3、葡萄有酸又有甜,这节课老师带你们走进一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出示课题:酸的和甜的)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自己轻声读课文。

  提出自读要求:边看图边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请书下面的小树叶帮帮忙,还可以看着图猜着读;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全班交流。

  (1)(出示生字):酸、葡、萄、狐、狸、串、迫、待、硬。

  请学生读,及时正音,读好轻声、后鼻音、*舌音。

  (2)去掉拼音读。

  (3)(出示卡片)开火车读生字、摘葡萄、词语。

  (4)读生字说识记方法。(重点指导识记带有反犬旁的字)你是怎样记住“狐狸”这两个字的?你还能说出几个带有反犬旁的字吗?反犬旁的'字一般和动物有关,掌握汉字的规律是识字的好方法。

  3.指导写带反犬旁的字。

  (1)(出示带反犬旁的字)仔细观察,怎样写好这几个字?

  (2)教师范写,学生观察。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4)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作业,师生评价。

  4.会读生字词,又会写词语,下面我们把这些新朋友送到句子里读读怎么样? (出示句子)你喜欢哪一句,能读给大家听吗?

  (1)葡萄架下,有一只狐狸。他一会儿转来转去,一会儿跳起来摘葡萄,可是一颗也没摘到。

  (2)他望望架上那一串串紫红色的葡萄,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摘下一串就要往嘴里送。

  (3)小松鼠和小白兔真不明白,狐狸为什么硬说葡萄是酸的呢?

  (三)指导朗读,感知课文

  1.句子读好了,相信课文一定读得更好。速读课文。

  2.思考:故事里有哪些动物?它们谁说葡萄是酸的?谁说葡萄是甜的?

  (四)课堂小结

  (五)板书设计:

  酸的和甜的

  狐狸

  小松鼠 酸

  葡萄 小兔子

  小猴子 甜

  酸的和甜教案 6

  学*目标:

  1、认识 9 个生字。会写 8 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有感情地看图复述故事。

  4、懂得做事不能轻易相信他人,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脑。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提示课题

  1 .看图识字:(课件出示葡萄图,认读 “ 葡萄 ” )你觉得葡萄成熟了吗?成熟的葡萄把小狐狸吸引过来了。(出示狐狸图,认读 “ 狐狸。 ” )

  2 .激趣导课:可是狐狸却说葡萄是酸的,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让我们学*一篇非常有趣的故事。

  二、阅读质疑 自主探究

  1、借助文中图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自主识字、写字、学词学句

  三、多元互动 合作探究

  1、同桌合作互当小老师,互相协助,读通读顺课文。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考虑:课文中出现了几种小动物?

  3、重点朗读感悟课文 4--7 自然段。

  (1) 同学个人独立朗读课文 4--7 片段段,边读边想:在课文中出现的小动物中谁最聪明,为什么?并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依据。

  (2) 在学*小组中讨论,交流个人阅读考虑的收获。

  ( 3 )通过朗读表示自身学懂的内容。

  ( 4 )师总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向小猴子那样,遇到不了解的事物一定要亲自尝试一下,做一个聪明,勇敢的小朋友。

  四、训练检测 目标探究

  1、同学边看图边自由读课文,准备复述

  2、上讲台有感情地复述故事,可融入自身的.想象。

  五、迁移运用 拓展探究

  1、小松鼠和小兔子真不明白,狐狸为什么硬说葡萄是酸的?你能帮帮他们吗?

  2、你想对故事中的小动物说点什么?

  板书设计

  酸的和甜的

  狐狸图 小兔子和小松鼠图 猴子图

  狡 老 轻 聪 敢

  猾 实 信 明 尝

  第二课时

  一、复*检查

  二、指导书写

  三、实践活动 ( 读读、演演 )

  自选伙伴,编排童话剧,再演一演。

  酸的和甜教案 7

  教学目标:

  1、认识“酸、葡”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读、演来学*课文,懂得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教学重点:

  识字和朗读

  教学难点:

  读好课文中的对话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水果图)师:金秋十月,果园里好一派丰收景象,阵阵秋风吹过,我闻到了水果的香味。让我们快去看看,你看到了哪些的水果?快快说说它们的名字!

  2、出示葡萄词语,引导读好轻声。

  3、出示葡萄图,这是一葡萄?一串葡萄

  出示“串”字,还可以说一串?

  如果葡萄很多,那就是一(串串)葡萄。读准词语“一串串”。

  请观察图中葡萄的颜色,填空一串串的葡萄?紫红色

  4、出示新鲜葡萄,猜味道?(有人说酸,有人说甜)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和这两个味道有关。

  5、师板书课题:17、酸的和甜的

  6、写“酸”字时:左边部分多像一张紧皱眉头的脸,像人吃到酸东西时的表情。

  7、课件出示:酸的和甜的。齐读课题。

  多有意思的题目呀!这会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赶快去看一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圈生字,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二、趣味识字

  1、现在所有的生字宝宝跑到屏幕上了,快和他们打打招呼吧。拼读生字。(指导读好葡萄、狐狸轻声)

  2、去拼音读生字。

  3、开火车检查。

  4、选字填空:迫不(及)待

  5、生字宝宝又跑回课文了,你好认识它们吗?抽读学生认为读得最好的一段。

  三、整体感知

  1、学生看动画,边读边思:故事中有哪些可爱的小动物?他们对葡萄的味道各有什么看法?

  2、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狐狸;小松鼠;小兔子;小猴子

  酸;酸;酸;甜

  四、理解课文

  (一)狐狸说葡萄是酸的

  1、出示狐狸图,用自己的话说狐狸在干什么、想什么?

  2、学生表演狐狸的'动作。演完采访:摘不到葡萄,心情怎样?

  3、难怪他会说:“这葡萄是酸的,不能吃。”谁能读出生气的语气,谁比他读得更生气,真生气,大家一起读。

  4、书中是怎样介绍图中内容的?读第一段。

  5、听你们读后,我知道狐狸是真想吃,但又吃不着,所以说是酸的。

  板书:

  狐狸(说)酸

  (二)松树和小兔子说葡萄是酸的

  1、松鼠和小兔子也说是酸的,怎么知道的?

  2、他们为什么相信狐狸的话呢?

  3、(抽读松鼠想法)有点相信了;谁再读,听出相信了;再读,“一定”读得特别响,完全相信了。齐读。

  4、自己试读兔子想法,读出深信不疑。齐读。

  5、原来他们是听说(板书:听说)葡萄酸,就信以为真。

  (三)猴子说葡萄是甜的

  猴子为什么认为是甜的?让我们看看猴子的表现。

  1、出示图画。他是怎么做的?说、演。

  2、望着这一串串的葡萄,此时猴子怎么想、怎么做的?

  3、说说,你想做什么的时候迫不及待?

  4、比较句子:小猴子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

  你喜欢哪句?为什么?

  5、读好句子。抽读:听出猴子着急了;谁更着急;他多想吃呀!一起读。

  6、就在这时,谁拦住了他?怎么说的?

  现在老师就是特别想吃葡萄的小猴子,谁是小兔子?(师生配合读)

  你吃过吗?(生答小兔子的话)

  你尝过吗?(生答小松鼠的话)

  7、出示第七段图画:猴子是怎么吃的?

  8、他为什么大口大口吃?(兔子和松鼠尝了一口“啊!真甜。”)

  9、比较句子:小猴子吃起葡萄来。

  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来。

  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10、小猴子认为甜是怎么得来的?(板书:尝)

  (四)学最后一个自然段

  1、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小松鼠和小兔子真不明白,狐狸为什么硬说葡萄是酸的呢?

  硬说还可以换成哪个词?(非说、非得说、愣说、就说,一定要说)

  你明白是为什么吗?说一说

  2、小松鼠、小兔子和小猴子,这三个小动物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3、课件出示儿歌,学生齐读。

  葡萄大,葡萄圆,

  串串葡萄狐狸馋,

  摘不到,硬说酸,

  松鼠兔子不分辨。

  小猴子,不轻信,

  迫不及待架上攀,

  自己尝尝味道甜,

  凡事都要亲体验。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9个生字,而且还和小动物们在一起度过了一段愉快的时光,那么,上完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酸的和甜教案 8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分角色的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了解句子,感悟语言的能力。

  3、懂得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一、导入

  你吃过葡萄吗?葡萄是什么味道?今天我们继续学*课文。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谁想把课文大声的读出来。指读课文。听一听文中的朋友谁说过葡萄是酸的?谁说葡萄是甜的?板书:?

  三、品读

  (一)学*第1自然段

  1、小狐狸说葡萄是酸的,他当时是怎么做?怎么说的?

  学生读文第一自然段

  “葡萄架下,有一只狐狸。他一会儿转来转去,一会儿跳起来摘葡萄,可是一颗也没摘到。于是,他指着架上的葡萄,说:“这葡萄是酸的,不能吃””

  2、小狐狸来到葡萄架下“他一会转来转去,一会跳起来摘葡萄,”可他为什么要这样做?(狐狸急于想吃到葡萄、想尽办法吃到葡萄。)

  请你把小狐狸当时着急的心情读出来。

  随机读出“这葡萄是酸的,不能吃”

  3、你来猜一猜小狐狸你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说呀?(伤心、生气、难过)

  (给学生留出想象的余地,让学生在玩味中体味文章中人物的情感历程。做到激活学生的情感,关心文中人物的命运。)

  4、把小狐狸当时想吃葡萄,又吃不着的那种生气、伤心的心情读出来。(指读)

  (二)学*第2、3自然段

  1、小狐狸的话都传到了谁耳朵里?他们谁更相信葡萄是酸的呢?指读课文第2、3自然段。

  比较:(1)小松鼠心里想:狐狸很聪明,他说葡萄不能吃,那一定是很酸的。

  (2)小兔子一听,心里想:狐狸和小松鼠都说葡萄是酸的,那一定不能吃!

  谁更相信葡萄是酸的呢?

  总结:(1)小兔子更相信葡萄是酸的,因为小兔觉得葡萄酸的都不能吃了。(2)两个人说的话总比一个人说得更有可信度,所以小兔子更相信葡萄是酸的。

  (训练学生感悟语言的分寸感、语言表达的递进性。同时为后文小兔子连忙说:“不能吃,不能吃”及小兔子、小松鼠劝告小猴子不要吃葡萄作出思想准备。)

  (三)学*第4自然段

  1、小兔子和小松鼠望着满架的`葡萄不敢吃,我们也去看一看,这里的葡萄,(课件图:葡萄架)你看到了什么样的葡萄?

  理解读“一串串紫红色的葡萄”

  这样的葡萄吃到嘴里会是什么味道的?

  试着把你感觉到的甜甜的葡萄的味道读出来。

  比读这个词,看谁读的葡萄的味道最甜。

  2、现在你望着这一串串紫红色的葡萄你最想做什么?

  3、你们想吃到葡萄的心情和小猴子是一样的,用文中的哪个词能说明你这时的心情?

  读出小猴子当时迫不及待想吃到葡萄的心情。

  感情朗读句子“他望望架上那一串串紫红色的葡萄,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摘下一串就要往嘴里送”

  4、小兔子,你的好朋友小猴子要去摘葡萄了,你想说点什么?(理解“连忙”)

  (1)你怎么读得这么快呀?

  (2)小猴子把葡萄都吃到嘴里了,你该怎么说?

  (设置情景,理解小兔子阻止小猴子吃葡萄是着急的心情。)

  (四)学*5、6、7自然段

  1、小猴子听了你们的劝告后是怎么做的?读课文5、6、7自然段。

  (1)他先问小兔子、小松鼠尝过没有。他们都说没吃过,然后他自己尝了尝,知道葡萄是甜的。

  2、小猴子是怎么吃的?

  3、如果换成这样的句子“小猴听了吃起葡萄来。”小兔子、小松鼠还会尝吗?

  (句子对比。理解:小猴吃得很多、很有味道、很开心,越吃越爱吃才能提起小兔子、小松鼠尝葡萄的兴趣。)

  读一读,把小猴子开心地吃葡萄的样子读出来。

  4、小兔子、小松鼠怎么又觉得葡萄是甜的了呢?

  5、吃的东西可以尝,以后遇到不了解的事怎么办呢?

  板书:亲自尝试

  四、挖掘中心

  小松鼠和小兔子吃着甜甜的葡萄,心里还想着:狐狸为什么硬说葡萄是酸的呢?你能告诉他们吗?

  五、总结全文

  生活中的百味很多是亲自尝试后得出来的。当他人给你建议时,要做出正确的判断,不能盲目相信。更不能像小狐狸那样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欺骗他人。同学们,为我们拥有一个清醒的大脑,一双明亮的双眼努力吧!

  酸的和甜教案 9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联系生活、归类、想像等方法认识“葡萄”等九个生字,会认会写“狐”等四个生字,积累“一**”表示数量多的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能按事情发展顺序整理连环画,并为连环画搭配文字

  3.研读第一自然段,从“转来转去、跳起来”等动词和句式“一会儿……一会儿……”中体会狐狸的“酸葡萄”心理。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图片出示】葡萄,落实生字“葡萄、串、颗”,积累“一xx”式词语。

  2.教学生字“酸”,揭示课题《酸的和甜的》。

  二、初读课文

  1.这是一篇连环画式的课文,根据预*整理连环画。

  2.给连环画配上文字介绍。

  3.读通课文中难读的句子。

  狐狸指着架子上的葡萄,说:“这葡萄是酸的,不能吃。”

  小松鼠把狐狸的话告诉了小兔子。

  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摘下一串就要往嘴里送。

  小松鼠和小白兔真不明白,狐狸为什么硬说葡萄是酸的呢?

  4.课文提到几个小动物?谁说葡萄是酸的?谁说是甜的'?

  三、研读第1自然段

  1.学*第1自然段

  师:为什么狐狸、兔子、松鼠他们说葡萄是酸的?

  【出示】

  葡萄架下,有一只狐狸。他一会儿转来转去,一会儿跳起来摘葡萄,可是一颗也没有摘到。于是,他指着架上的葡萄,说:“这葡萄是酸的,不能吃!”

  ⑴ 指名读,正音:转来转去、一会儿

  ⑵ 体会葡萄的诱人,【出示】( )的葡萄

  ⑶ 师:看了这些葡萄,你想吃么?狐狸想不想吃?你从哪里看出狐狸很想吃葡萄?(图片流口水 一会儿转来转去 一会儿跳起来摘葡萄……)

  ⑷ 指导朗读

  【出示】

  他一会儿转来转去,一会儿跳起来摘葡萄,可是一颗也没有摘到。

  这葡萄是酸的!不能吃!

  2.课中操

  串串葡萄圆又大,

  一只狐狸口水挂,

  一会儿转,一会儿跳,

  一会儿跳,一会儿转,

  唉!

  摘来摘去摘不到,

  就说葡萄是酸的,是酸的!

  三、指导书写

  狐 狸 猴 串

  日记复现生字,填空。(机动)

  四、板书设计

  酸的和甜的

  狐狸 猴子

  小松鼠

  小兔子

  酸的和甜教案 10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分角色的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了解句子,感悟语言的能力。

  3、懂得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一、导入

  你吃过葡萄吗?葡萄是什么味道?今天我们继续学*课文。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谁想把课文大声的读出来。指读课文。听一听文中的朋友谁说过葡萄是酸的?谁说葡萄是甜的?板书:?

  三、品读

  (一)学*第1自然段

  1、小狐狸说葡萄是酸的,他当时是怎么做?怎么说的?

  学生读文第一自然段

  “葡萄架下,有一只狐狸。他一会儿转来转去,一会儿跳起来摘葡萄,可是一颗也没摘到。于是,他指着架上的葡萄,说:“这葡萄是酸的,不能吃””

  2、小狐狸来到葡萄架下“他一会转来转去,一会跳起来摘葡萄,”可他为什么要这样做?(狐狸急于想吃到葡萄、想尽办法吃到葡萄。)

  请你把小狐狸当时着急的心情读出来。

  随机读出“这葡萄是酸的,不能吃”

  3、你来猜一猜小狐狸你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说呀?(伤心、生气、难过)

  (给学生留出想象的`余地,让学生在玩味中体味文章中人物的情感历程。做到激活学生的情感,关心文中人物的命运。)

  4、把小狐狸当时想吃葡萄,又吃不着的那种生气、伤心的心情读出来。(指读)

  (二)学*第2、3自然段

  1、小狐狸的话都传到了谁耳朵里?他们谁更相信葡萄是酸的呢?指读课文第2、3自然段。

  比较:(1)小松鼠心里想:狐狸很聪明,他说葡萄不能吃,那一定是很酸的。

  (2)小兔子一听,心里想:狐狸和小松鼠都说葡萄是酸的,那一定不能吃!

  谁更相信葡萄是酸的呢?

  总结:(1)小兔子更相信葡萄是酸的,因为小兔觉得葡萄酸的都不能吃了。(2)两个人说的话总比一个人说得更有可信度,所以小兔子更相信葡萄是酸的。

  (训练学生感悟语言的分寸感、语言表达的递进性。同时为后文小兔子连忙说:“不能吃,不能吃”及小兔子、小松鼠劝告小猴子不要吃葡萄作出思想准备。)

  (三)学*第4自然段

  1、小兔子和小松鼠望着满架的葡萄不敢吃,我们也去看一看,这里的葡萄,(课件图:葡萄架)你看到了什么样的葡萄?

  理解读“一串串紫红色的葡萄”

  这样的葡萄吃到嘴里会是什么味道的?

  试着把你感觉到的甜甜的葡萄的味道读出来。

  比读这个词,看谁读的葡萄的味道最甜。

  2、现在你望着这一串串紫红色的葡萄你最想做什么?

  3、你们想吃到葡萄的心情和小猴子是一样的,用文中的哪个词能说明你这时的心情?

  读出小猴子当时迫不及待想吃到葡萄的心情。

  感情朗读句子“他望望架上那一串串紫红色的葡萄,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摘下一串就要往嘴里送”

  4、小兔子,你的好朋友小猴子要去摘葡萄了,你想说点什么?(理解“连忙”)

  (1)你怎么读得这么快呀?

  (2)小猴子把葡萄都吃到嘴里了,你该怎么说?

  (设置情景,理解小兔子阻止小猴子吃葡萄是着急的心情。)

  (四)学*5、6、7自然段

  1、小猴子听了你们的劝告后是怎么做的?读课文5、6、7自然段。

  (1)他先问小兔子、小松鼠尝过没有。他们都说没吃过,然后他自己尝了尝,知道葡萄是甜的。

  2、小猴子是怎么吃的?

  3、如果换成这样的句子“小猴听了吃起葡萄来。”小兔子、小松鼠还会尝吗?

  (句子对比。理解:小猴吃得很多、很有味道、很开心,越吃越爱吃才能提起小兔子、小松鼠尝葡萄的兴趣。)

  读一读,把小猴子开心地吃葡萄的样子读出来。

  4、小兔子、小松鼠怎么又觉得葡萄是甜的了呢?

  5、吃的东西可以尝,以后遇到不了解的事怎么办呢?

  板书:亲自尝试

  四、挖掘中心

  小松鼠和小兔子吃着甜甜的葡萄,心里还想着:狐狸为什么硬说葡萄是酸的呢?你能告诉他们吗?

  五、总结全文

  生活中的百味很多是亲自尝试后得出来的。当他人给你建议时,要做出正确的判断,不能盲目相信。更不能像小狐狸那样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欺骗他人。同学们,为我们拥有一个清醒的大脑,一双明亮的双眼努力吧!


酸与碱的教案(扩展10)

——《常见的酸和碱》教学反思实用5篇

  《常见的酸和碱》教学反思 1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情景激趣,设问质疑,师生讨论这种尝试探讨教学方法,使教学活动变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活动,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学*的主人,教师只是“引路人”,并对他们的成功给予及时的评价。这样就有利于消除教学中“一言堂”的场面。有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在这个氛围里,学生就勇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他们的'创新意识也自然而然的得以培养。

  当然,在实施课堂教学的创新尝试中,难免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望同行给予批评、指正。

  《常见的酸和碱》教学反思 2

  “让一让,学堂变课堂”捧着这样的宗旨,对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归纳,总结出酸的三点通性。引导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并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由个别到一般的科学的认识事物方法的教育,并引导学生利用酸的性质来解析一些与生活、生产实践相关的现象,最终达到知识转化成能力的目的。

  整节课,知识的内容面广、量多,如果教不得法,学生常感它易学难记、易懂难用,学生的思维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因而激发不了学*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情景探究与直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重了情感的渗透,努力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具体操作与特点如下:

  一、结合教材,创设情景,培养思维。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只是知识的“传递者”,学生也不只是被动的接受体,在教学设计时,我更注重学生学*的中间过程,为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设一些与生活、生产实践相关的教学情景。例如:在讲叙酸与活泼金属、与金属氧化物反应这两个知识点时,我设计出一个“免费加工金银首饰”的情景故事,根据情景故事提出了①如何清洁首饰?②如何回收银?这些问题的提出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学*动机发生了转变,由“要我学”转变“我要学”。把握契机,适当给予启迪,例:从溶液中提取银,是否可结合“湿法炼铜”来思考呢?教师的启迪有助于学生提出正确假设,避免了学生盲目地思维。然后采用师生互动的形式,从理论或实践是验证假设,最终达到化矛盾为共识形成正确结论。从以上步骤不难看出,这创设情景—引导设疑——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的教学流程,符合了学生认识发现事物的思维过程,这样的课堂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自主学*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二、多媒体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其理论的建立大多是通过实验,从个别到一般,再到个别;或者实验、假设再实验论证的过程。是学生学*理论,掌握技能,培养探索精神必不可少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我加入了蛋壳成份的检验;Fe和Cu金属性验证等学生实验。这些实验以其真实性、直观性,给学生以较强的感性认识,有助于学生理解教材内容,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多媒体教学只是教学过程中的一种辅助手段。在选择多媒体时,我认为应越简单越好,只要能够说明问题就行。因此,我只把情景故事和碳酸根离子的检验实验分别制成了动画和录像,这样,既保证了教学的直观性,实验的真实性,又利于学生实验观察,同时提高了课堂密度,还避免了选择媒体过多过杂,使教学任务难以完成。

  三、注重情感渗透,营造宽松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情景激趣,设问质疑,师生讨论这种尝试探讨教学方法,使教学活动变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活动,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学*的主人,教师只是“引路人”,并对他们的成功给予及时的评价。这样就有利于消除教学中“一言堂”的场面。有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在这个氛围里,学生就勇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他们的创新意识也自然而然的得以培养。

  当然,在实施课堂教学的创新尝试中,难免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望同行给予批评、指正。

  《常见的酸和碱》教学反思 3

  通过本节授课,我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进行了反思,在总结经验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不足。

  成功的地方: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本节从学生亲身体验入手引出问题,较好的激起了学生的学*兴趣,为学好本节打好基础。

  本节课学*难度不是很大,学生可以亲自设计实验、动手探究,方便易操作现象明显的实验,亲自体验当魔术师的感觉,尝试合作的力量,体验解决困惑后的喜悦。通过实验探究,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识别酸和碱,并通过对比学*浓盐酸和浓硫酸的物理性质和它们的特性,也是为以后学*酸碱做好辅垫。

  授课过程中,利用食物味道和回忆感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从而获取对酸和碱的感性认识;用小魔术形式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和参与的热情,体验到收获的喜悦。从而到出酸碱指示剂,并会用指示剂区分酸碱溶液;通过实验探究和图片的展示,帮助学生推理出浓盐酸和浓硫酸的特性,同时在使用浓硫酸时,注意它的强烈的腐蚀性,从而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辩证思维的方法。教学效果比较好。

  不足的地方:

  在讲授酸碱能使指示剂变色时,有点杂乱。

  总之,教学传授过程也是学*的过程,只有认真进行反思,才能在今后的教学中得到不断的完善,水*才能提高。

  《常见的酸和碱》教学反思 4

  酸和碱的知识对学生来讲一直是个难点,学生一学到此知识都会产生畏惧心理。本节课将教材内容进行了简单的调整,重点是介绍常见酸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特性,将酸碱使指示剂变色的内容放在酸的化学性质那一节课,所以本节课的学*难度不大。此节课这样设计一方面是体现由浅入深,另一方面也希望能打消学生的畏惧心理,从学生亲身体验入手引出问题,激起学生的学*兴趣,为学好酸和碱的知识打好基础。

  授课过程中,利用食物味道和生活中常见的酸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从而获取对酸和碱的.感性认识;并通过对比学*、学生亲自观察和动手实验的形式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和参与的热情,体验到收获的喜悦。通过实验探究和和教师的分析实验现象,帮助学生推理出浓盐酸和浓硫酸的特性;同时在使用浓硫酸时,强调注意它强烈的腐蚀性,因此在做实验探究三稀释浓硫酸时,考虑到有一定的危险性,由教师亲自演示实验。通过这样的设计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辩证思维的方法,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归纳酸的化学式特点,为下一节学*酸的化学性质做好铺垫。

  《常见的酸和碱》教学反思 5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只是知识的“传递者”,学生也不只是被动的接受体,在教学设计时,我更注重学生学*的`中间过程,为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设一些与生活、生产实践相关的教学情景。例如:在讲叙酸与活泼金属、与金属氧化物反应这两个知识点时,我设计出一个“免费加工金银首饰”的情景故事,根据情景故事提出了①如何清洁首饰?②如何回收银?这些问题的提出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学*动机发生了转变,由“要我学”转变“我要学”。把握契机,适当给予启迪,例:从溶液中提取银,是否可结合“湿法炼铜”来思考呢?教师的启迪有助于学生提出正确假设,避免了学生盲目地思维。然后采用师生互动的形式,从理论或实践是验证假设,最终达到化矛盾为共识形成正确结论。从以上步骤不难看出,这创设情景-引导设疑--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的教学流程,符合了学生认识发现事物的思维过程,这样的课堂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自主学*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