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老鼠和大老虎》中班优秀教案(5)份

首页 / 教案 / |

  《小老鼠和大老虎》中班优秀教案 1

  设计意图

  《小老鼠和大老虎》沿用了美国传统图画书的结构来发展故事情节。在书里,画家设计和隐藏了许多细节,以此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引发幼儿的“发现”能力。根据大班年龄特点设计了《小老鼠和大老虎》活动。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提高辨别细微差别的能力,才能有灵敏的感觉和很高的鉴赏力。只有具有灵敏感觉的人才能欣赏艺术品。”从心理发展来看,儿童内心蕴藏着天然合谐的艺术灵敏感觉,只要顺其自然地引导,其内心的感觉就会觉醒。引导儿童辨别细微差别能力的方式之一就是多欣赏高品质的艺术品,而绘本正是这样一种适合儿童阅读欣赏的艺术品,它可以刺激幼儿的思维,激发其创造性。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小老鼠、大老虎的情感及其变化的过程,尝试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

  2、通过猜测、倾听、想像、议论、表演等方式。加深对故事内容及主题的理解。

  3、认识到友谊必须建立在真诚、*等的基础上才能长久。

  4、培养孩子听故事的技巧和观察画面的能力。

  5、借助绘本阅读,在观察、想象、说话中,让孩子享受阅读的情趣。

  6、以故事的形式把孩子们引领进丰富的情感世界。感受朋友之间那种互相友爱、互相宽容体谅、分享彼此快乐的纯真友情。

  7、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学会续编故事。

  活动准备

  1.玩偶:形象反差较大的一只形态可爱的小老鼠和一只大老虎。

  2.道具:老虎外衣、虎头帽、灰尾巴、鼠帽。甜面圈、花儿、城堡立体图。

  3.提示牌:西部牛仔的游戏、分甜面圈、采花、搭城堡。

  教学重难点:

  1、感受朋友之间那种互相友爱、互相宽容体谅、分享彼此快乐的纯真友情。

  2、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学会续编故事。

  活动过程

  1.教师演示小老鼠和大老虎的玩偶。引发幼儿对故事情节的猜测。

  教师出示玩偶形象反差较大的一只形态可爱的小老鼠和一只大老虎。

  伴随玩偶的出现,教师边有节奏地晃动着小老鼠,边模仿小老鼠轻声细语地讲述故事的第一自然段。

  引发幼儿讨论:小老鼠和大老虎之间会有点什么小问题呢?

  2.教师和幼儿共同欣赏故事前半段。

  教师继续以小老鼠的身份声情并茂地讲述故事,注意经常用眼神与幼儿交流,吸引幼儿认真地倾听故事。

  3.教师设置悬念。鼓励幼儿大胆想像。

  当教师讲到“大老虎用他刚刚学会的空手道把我的城堡踢飞了”时停住,请幼儿猜猜小老鼠会怎么做,并鼓励幼儿配合动作表现出来。

  教师用跺脚、气愤的语气讲述故事中小老鼠的做法。

  教师请幼儿想想:小老鼠和大老虎分手后,各自的心情是怎样的?

  4.幼儿继续欣赏故事至“可是。我们还是出现了一个问题……”

  教师继续运用语气、眼神变化,配合动作生动地讲述故事,特别要表现出小老鼠内心的感受和变化。

  5.教师和幼儿共同回味故事中人物情感的变化。加深对主题的理解。

  教师和幼儿共同回忆:小老鼠的心理是怎么一步一步地发生变化的?大老虎的心理又是怎么一步一步地发生变化的?

  教师:听了这个故事,你们想说些什么?(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6.教师和幼儿共同运用戏剧表演的方式演绎故事。

  教师身披老虎外衣,头戴虎头帽或头饰,扮演老虎。另一位配合的教师带领部分幼儿身后夹一个灰尾巴,头戴鼠帽扮小老鼠。两名幼儿做提示者,负责适时出示提示牌。其余的幼儿做评论者。

  借助道具(甜面圈、花儿、城堡立体图)以及提示牌(西部牛仔的游戏、分甜面圈、采花、搭城堡),教师和幼儿共同表演故事。小老鼠的心理独白以及人物间的对话,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共同朗读。

  请评论者说说谁什么地方表现得好,什么地方可以进行改进等。

  7.教师采用逐步退后的方法。引领幼儿逐渐地进入自主表演。

  《小老鼠和大老虎》中班优秀教案 2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小老鼠、大老虎的情感及其变化的过程,尝试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

  2.通过猜测、想象、议论、表演等方式,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初步认识到友谊必须建立在*等的基础上。

  3.大胆想象、创编动作,积极参与表演活动。

  活动准备:

  1、《小老鼠和大老虎》ppt

  2、小老鼠、大老虎,犀牛图片

  活动过程:

  一、认识角色,激发幼儿兴趣。

  幻灯片2:

  1.师:今天有两个小客人来了,看看它们是谁?(老虎、老鼠)它们长得什么样?(大小)

  师:你觉得小老鼠和大老虎是什么关系呢?(好朋友)你从哪里看出来的?(他们抱在一起,笑眯眯的)

  幻灯片3

  2.师:我们来听听他们是怎么介绍自己的?

  师:小老鼠和大老虎真的是好朋友,那你觉得大老虎和小老鼠做好朋友好吗?他们在一起玩又会怎么样?会出现什么问题?

  (幼儿自由讨论)

  师:好了,我们来看看他们在一起发生了什么事。

  二、了解故事前半段。

  1.出示三幅图片,

  幻灯片4:“好人坏人”游戏

  师:它们在玩什么?谁当好人,谁当坏人?是怎么玩的?

  师:想想小老鼠的心情怎样?他是怎么样想的?

  幻灯片5:分甜面圈

  师:点心时间到了,他们在干嘛?是怎么分甜面圈的?

  幻灯片6:采野花

  师:这次他们又干吗了?它们谁去采花?为什么?

  师:你觉得小老鼠这次会怎么想?

  幻灯片7

  (2)师:现在你们知道它们的问题到底在哪里了吗?

  师:对呀,好事都让大老虎做了,吃亏的事总让小老鼠做。小老鼠不开心的时候,总要说一句什么话?谁来说一说。

  师:小老鼠说这句话的时候语气是怎样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三、讲述第二段,引发幼儿讨论,迁移经验。

  1.师:虽然小老鼠和大老虎之间总有一些小问题,但它们还是好朋友,还是会在一起玩。可是有一天发生了一件事,小问题变成了大问题。

  幻灯片8

  师:他们本来在干什么?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情?

  师:小老鼠的心情怎么样?(很生气)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

  幻灯片9

  2.师:看看这幅图,小老鼠表情怎样?(很伤心)你觉得它会对大老虎说什么?

  幻灯片10

  师:现在他们俩个吵架闹翻了,小老鼠在干吗?心情是怎样的?小老鼠以前有没有反抗过大老虎,为什么?(害怕)它怕什么?

  幻灯片11

  3.师:小老鼠见到大老虎来,它怎么样了?心里怎样?你觉得它会说什么?

  师:我们来看看他们见到面后会发生什么事?

  幻灯片12

  4.师:看到图片上的大老虎怎么做了?你觉得小老鼠会原谅它吗?

  师:我们一起来听听看,故事中的怎样讲的?

  四、讲述第三段,让幼儿体验角色的心理转换。

  幻灯片13

  1.师:瞧,它们又在玩什么?这次有什么不同?小老鼠会原谅它吗?它会怎么说?

  2.师:小老鼠没有原谅大老虎,大老虎还会想什么办法?

  幻灯片14

  3.师:大老虎和小老鼠在干什么?你觉得大老虎会怎么说?小老鼠会原谅它吗?它会说什么?

  4.师:小老鼠还是不想和大老虎做朋友。看看这一次大老虎又想了什么办法?

  幻灯片15

  5.师:最后,大老虎说:“要不要花啊?这样吧,我下去给你摘!”

  师:你觉得这一次他们俩会和好吗?

  幻灯片16

  师:瞧,两个好朋友有没有和好?你觉得小老鼠会怎么说?

  幻灯片17

  师:你觉得以后大老虎和小老鼠会怎么相处?

  五、教师完整讲述故事。

  师:故事讲完了,你喜欢这个故事吗?那我们从头到尾再来完整的欣赏一遍这个好听的故事吧!

  六、延伸。

  师:真好,他们俩又是好朋友了。你喜欢这个故事吗?喜欢里面的谁?为什么?

  师:我们和好朋友相处的时候应该怎样?(和好朋友相处应该要*等,要学会互相谦让,互相分享。)

  幻灯片18

  师:可是,他们之间还是出现了一个问题?看看谁来了?

  师:那请你们想想三个好朋友或者更多的好朋友在一起应该怎么相处呢,大家回去可以讨论一下,将你的好方法告诉其他小朋友,好吗?

  《小老鼠和大老虎》中班优秀教案 3

  一、开始部分:

  谈话:你有自己的好朋友吗?你的好朋友是谁呢?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动物朋友(出示小老鼠图片)看看它是谁呀?你们猜猜,小老鼠的朋友会是谁呢?小老鼠的朋友究竟是谁呢?我们来看一看。

  二、基础部分:

  1.出示画面小老鼠和大老虎

  师:原来是大老虎,你有没有想到呢?仔细观察小老鼠和大老虎是什么样子的?

  2.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一对好朋友之间都发生了一些什么事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小老鼠和大老虎这个故事

  3出示图片,讲述故事。它们*时会在一起做什么呢?

  小结:哦,原来封面也能告诉我们许多有用的信息,以后我们看书的时候要学会仔细看封面。

  4.你知道小老鼠和大老虎之间,究竟有哪些小问题了吗?小老鼠和大老虎之间除了这些小问题外,还会有哪些小问题呢?

  提问:最后,小老鼠和大老虎有没有又成为好朋友?大老虎都做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小老鼠又是怎么说的?

  5.小结:它们又成为了好朋友,你们高兴吗?这真是太好啦,是啊,有朋友的日子真是太美妙了。

  三、结束部分:

  1.完整听故事。

  2.它们之间又出现了什么问题?来的这个更高更壮的家伙是谁呢?它们三个之间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请你回去和爸爸妈妈一起来把这个故事编下去。

  《小老鼠和大老虎》中班优秀教案 4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知故事中弱小的老鼠和强大的老虎之间地位差异变化。

  2、通过欣赏故事、观看表演以及讨论,知道朋友之间应该*等相处,才能得到幸福和快乐。

  3、积极参与亲子共读活动,感知体验亲子共读过程的愉快氛围。

  4、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5、帮助幼儿体验和理解故事内容,尝试讲清简单的事情。

  活动准备:

  1、事先在前面左右两边分别用积木搭起两个城堡,分别作为两次表演的场景道具。

  2、根据故事内容,制作简单的老鼠和老虎的服装道具。

  3、请一位家长和孩子事先熟悉故事,并进行简单的故事表演。

  活动过程:

  1、音乐活动《小老鼠上灯台》,引出主题。

  -教师带领幼儿随音乐表演,感受音乐活动滑稽的旋律。

  -教师:刚才,我们小朋友扮演小老鼠,表演小老鼠上灯台滑下来的故事,你们还想知道小老鼠和大老虎的故事吗?

  2、教师讲述故事,幼儿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教师: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里说了些什么?你们还想听这个故事吗?下面我邀请一位小朋友的爸爸来给我们大家讲故事。

  3、邀请小朋友爸爸讲述故事,让幼儿感受男同志讲故事的效果,帮助幼儿进一步熟悉理解故事忠的人物特征。

  4、教师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

  -教师:刚才,一位小朋友的爸爸讲了一遍故事,请小朋友说一说,故事里说了些什么?刚开始,小老鼠和大老虎在一起的时候,小老鼠高兴吗?大老虎总是怎样?后来,小老鼠不愿意和大老虎成了好朋友,他们在一起师怎样玩的?

  -教师:小老鼠和大老虎成了好朋友终于成了真正的、*等的好朋友,你们喜欢这个故事吗?谁想来扮演大老虎和小老鼠表演这个故事呢?

  5、事先安排好的小朋友和爸爸一起表演故事,大家观看亲子故事表演,加深幼儿对故事的了解。

  6、鼓励幼儿参与故事表演。

  -教师:小朋友,你们想和这个大老虎一起表演吗?下面请小朋友扮演小老鼠,我们一起来表演故事。

  -请爸爸继续扮演大老虎,其他小朋友扮演小老鼠共同表演故事,教师讲述故事忠的语言。

  7、音乐活动《碰一碰》

  -教师:小老鼠和大老虎变成了好朋友,小朋友,你有好朋友吗?今天我们班上还来了许多家长,他们也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找个朋友碰一碰吧。

  -教师引导幼儿和家长一起表演。

  活动反思:

  在活动的整个过程中,以故事为载体,借助了孩子们所喜欢的童话故事为背景,帮助幼儿理解音乐所表达的内容,感受音乐旋律的美。通过音乐欣赏让幼儿学会安静认真地倾听,并能在欣赏过程中想象音乐形象,在想象的基础上用语言和肢体动作等,将音乐形象自主地表现出来。有效的强化了孩子们对音乐的理解。启发幼儿感受理解音乐,并让幼儿在活跃的气氛中大胆用肢体表现音乐形象。整个活动都以一个有趣的神话故事串成一条主线,孩子们借助故事的情节发展很自然轻松地理解了音乐形象,愉快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

  《小老鼠和大老虎》中班优秀教案 5

  教学目标

  1、在教师帮助下能读懂连续画面,理解故事的情节变化。

  2、学*从细节判断情节的阅读方法,提高观察、推理、判断的阅读能力。

  3、学*体会角色心情,知道真正的朋友需要相互体谅,友谊才能天长地久。

  教学准备

  小老鼠、大老虎头像;绘本PPT;

  教学过程

  一、教师出示小老鼠图片,激发幼儿兴趣

  1、你们猜小老鼠的朋友是谁?

  2、你们为什么没有猜到是大老虎?

  3、你们觉得它们在一起玩会出现什么问题?

  二、师幼共读,阅读第二部分,理解故事情节

  (一)师幼阅读西部牛仔部分

  (1)他们在玩什么?

  (2)小老鼠是怎么玩的?

  (3)大老虎是怎么玩的?

  (二)师幼阅读甜甜圈部分,教师协助幼儿分析画面

  (1)他们在干什么?

  (2)他们是怎么分的?怎么吃的?

  (三)师幼阅读采花部分

  1、他们在做什么?

  2、大老虎在前面是怎么样的?小老鼠在后面是怎么样?

  3、小老鼠采得花被大老虎拿去了心里是怎么想的?

  (四)教师帮助幼儿

  它们在一起玩到底出现什么问题?(大老虎总是把好的给了自己,小老鼠感动很委屈)

  三、师幼阅读第二部分

  (一)师幼阅读搭积木部分部分

  1、“有一天”——“踢飞了”

  小老鼠的积木被踢翻了,他会怎么做?

  2、“突然”——“拜”

  教师提问再出示画面,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1)小老鼠是怎么做的?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引导幼儿学一学)

  (2)它为什么会这么做?(因为它实在是忍无可忍了,大老虎总这么自私欺负它)

  四、师幼阅读第三部分

  (一)讲述过渡部分,大家讨论

  1、大老虎来找小老鼠是继续来欺负小老鼠的还是来做什么?

  2、小老鼠不想和打老虎做朋友了,大老虎会怎么做?

  (二)幼儿观察并进行对比感受大老虎改变的部分,教师再次完整讲述,帮助幼儿理解内容

  幼儿进行对比“大老虎是怎么做?”

  五、师幼理解故事主题

  (一)大家体会故事呈现的主题

  1、大老虎一直让着小老鼠好不好?

  2、如果你是小老鼠你怎么做?

  3、你们在分东西的时候是怎么分的?(一人一半,大家*等)

  (二)阅读“从那天起”——“太好啦”

  现在他们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猜猜他们之间会有什么问题?


《小老鼠和大老虎》中班优秀教案(5)份扩展阅读


《小老鼠和大老虎》中班优秀教案(5)份(扩展1)

——中班语言教案:小老鼠和大老虎 (菁华3篇)

中班语言教案:小老鼠和大老虎1

  一、设计意图

  早期阅读最主要的特点就是那些充满童趣的图画,这是孩子们喜欢阅读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教师在带领孩子阅读时,除了深情并茂地讲述故事外,还应引导孩子通过图画阅读,感受隐藏在图画背后的东西。《小老鼠和大老虎》的教学设计,意在引导孩子透过言简意赅的文字与形象生动的图画听懂故事,引导孩子感悟朋友之间互相友爱、互相宽容、体谅、分享彼此快乐的纯真友情。

  二、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小老鼠和大老虎彼此由潜在矛盾、爆发矛盾到友好相处的全过程。

  2、能仔细观察画面,大胆推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初步体验角色间的心理变化过程。

  3、懂得要与朋友*等相处,同甘共苦。

  三、活动准备

  相关课件,故事录音。

  四、说活动过程

  1、出示角色进行对比,引发认知兴趣。

  师:“今天来了两位小客人,看看是谁?跟它们打个招呼吧!”

  “大老虎长得怎么样?小老鼠呢?”(丰富词汇:又高又壮、又瘦又小)

  “它们俩可是好朋友,你想到了吗?你也有好朋友,想想好朋友在一起会做些什么有趣的事?(幼儿迁移生活经验自由猜想)

  2、猜想引出故事前段,体验角色心理。

  (1)“看看小老鼠和大老虎在一起做什么?”(出示3幅图:好人、坏人游戏、分蛋糕、采野花)

  “做游戏时谁会做好人,谁会做坏人,为什么?(鼓励幼儿分角色体验表演)怎么分蛋糕?谁去采野花?”

  (2)“我们看看它们是怎么做的,可要听仔细了,听听它们到底是怎么做的”。(听a段故事)

  “它们的问题在哪里?”

  师小结:“对呀,好事都让大老虎做了,吃亏的事总让小老鼠做。想想小老鼠的心情会怎样?”

  “小老鼠不开心的时候总要说一句什么话?一起来学一学。”

  (提醒幼儿说时把小老鼠的神态表演出来)

  3、讲述第二段,引发幼儿讨论,迁移经验。

  (1)“虽然两个朋友之间有点小问题,但它们还是很好的朋友,可是有一天发生了一件事情,小问题变成了大问题,一起来看一看。”(出示大老虎踢翻城堡画面)

  (2)“是什么事情?”(鼓励幼儿看着画面说一说)

  (3)“好朋友把小老鼠精心搭的城堡踢飞了,小老鼠的心情怎么样?猜猜它会怎么做?”

  (4)“看看小老鼠是怎么做的?”(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它会对大老虎说什么?(一起来学学小老鼠勇敢反抗的话,并为小老鼠的勇敢鼓掌)

  (5)“看到小老鼠这样,大老虎会怎么做?”

  师提示:大老虎也不想失去小老鼠这个朋友。

  (6)引发讨论:“如果你是大老虎,会想什么办法来挽回小老鼠这个朋友?”

  进行角色表演,迁移经验(鼓励幼儿把想到的办法表演出来,请1——2名幼儿上来示范表演)

  4、讲述第三段,让幼儿体验角色的心理转换。

  (1)“看看大老虎是怎么做的。”(出示4幅画面,进行排图对比,引导幼儿观察讲述)

  (2)“小老鼠看到大老虎改变了,心情怎么样?会原谅大老虎吗?为什么?”

  (3)“是不是这样呢,我们一起来听听看。(欣赏b段故事)

  (4)“两个好朋友终于和好了,但是大老虎如果经常要迁就小老鼠,它的心情也会怎样?那么,好朋友应该怎么相处?”(在幼儿讲述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提炼)

中班语言教案:小老鼠和大老虎2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画面,理解故事情节发展和角**感变化。

  2.能与同伴合作阅读,并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大班)

  3.初步懂得要获得友谊,就要与同伴*等相处,学会谦让和宽容。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大班幼儿具有一定的阅读经验;中班幼儿知道如何正确地翻阅图书。

  2.物质准备:《小老鼠和大老虎》图书15本、PPT课件。

  3.环境准备:大班幼儿带中班幼儿或者与自己的好朋友坐在一起。

  活动过程:

  一、观察图书封面,引发想象和讲述。

  1.出示图书,观察封面,引出故事的名字。

  2.猜测图书中的故事。

  二、师幼共同阅读绘本的前半部分,初步理解小老鼠和大老虎之间的特殊关系。

  1.结合ppt,幼儿倾听教师讲述故事的前半部分内容。

  2.运用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

  3.引发幼儿讨论:小老鼠孤单单地荡秋千,这时候的心里在想什么?小老鼠生气了,如果你是大老虎你会怎么做?

  三、幼儿合作阅读图书的后半部分,理解故事情节发展和角**感变化。

  1.再次出示绘本,讨论:书本数量不够、如何“合作阅读”的问题。

  2.幼儿带着问题“大老虎为小老鼠做了哪些事?”合作阅读。

  四、集体交流阅读后的想法,进一步理解小老鼠和大老虎之间关系的变化。

  1.根据幼儿讲述阅读后的想法,教师利用PPT帮助幼儿梳理阅读经验。

  2.引发幼儿讨论:小老鼠和大老虎应该如何*等相处?

  3.对比先后两张合影,懂得:真正的友谊应该是*等的;学会谦让和宽容,就会拥有很多好朋友。

  活动延伸:

  将图书《小老鼠和大老虎》投放于语言区,让幼儿继续阅读或尝试续编故事情节。

中班语言教案:小老鼠和大老虎3

  活动目标:

  1、知道朋友相处时不欺负别人,也不允许别人欺负自己。

  2、懂得要友好地与同伴相处。

  3、喜欢并尝试创编故事结尾,并乐意和同伴一起学编。

  4、理解故事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活动准备:

  PPT《小老鼠和大老虎》 、绘本小书《小老鼠和大老虎》

  活动过程:

  1、以歌表演《拉拉勾》导入,谈话激发幼儿原有生活经验。

  幼儿两两结伴进行歌表演《拉拉勾》并说说自己的朋友

  2、播放PPT书的封面,教师提问:封面上的大老虎长得怎么样?小老鼠长得怎么样呢?

  小老鼠和大老虎是什么关系呢?你从哪看出来的?

  3、教师播放PPT讲述故事(到13页),师幼一起讨论

  (1)大老虎做的对不对?为什么?

  (2)小老鼠会怎么做,如果你是小老鼠会怎么做?

  (3)在*时的生活中有没有人像大老虎一样欺负你?你是怎么做的?

  4、教师播放PPT讲述故事(到19页),师幼一起讨论

  请你猜一猜大老虎会怎么做?如果你是大老虎你会怎么做?

  5、教师播放PPT讲述故事(到27页),师幼一起讨论

  你认为小老鼠会和大老虎继续做朋友吗?他们在一起怎样玩才能继续做朋友?

  大老虎会一直这样让着小老鼠吗?为什么?你认为他们应该怎样做?

  6、观察图片,关注细节

  请小朋友拿出椅子后面的书,找一找小老鼠和大老虎家里的秘密,看看他们的照片是怎么挂的?(老虎的挂在上面,老鼠的挂在下面)看看封底他们的照片又是怎么挂的?(并排挂的)说明他们现在怎么样了?(关系*等了)

  活动延伸:

  出示PPT最后一页:小老鼠和大老虎的问题解决了,可是又出现了新的问题,是什么呢?谁来了?(犀牛)在*时的生活中和比自己高大强壮的朋友在一起应该怎么相处呢?

  活动反思:

  1、过程紧凑,环节目标达成度高。

  首先,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讲述小老鼠与大老虎之间的关系,引起孩子兴趣的同时也为后面的活动作铺垫。在这里我做了两手准备,一个是直接讲述,一个是通过回忆先描述小老鼠和大老虎的样子,再让孩子思考当小小的小老鼠碰到大大的大老虎时会发生什么样的事。在跟孩子们初步接触以后,我采取的是第二个方案。

  其次,从阅读封面,感受小老鼠和大老虎一对好朋友的亲密快乐。到聆听小老鼠的独白,猜测两个好朋友之间的问题来逐步展开,在四个小问题的呈现环节,分别采用先聆听后思考、先观察后表达、猜测等方法层层展开,重点通过观察小老鼠的表情、猜测小老鼠的心里,感受朋友之间的不友好带来的不愉快。在这个环节中孩子们的倾听比较好,能够跟随着教师的提问进行思考。

  最后,难点的突破,主要通过让幼儿结合自己的已有经验为大老虎提建议、分组选择图片讲述以及后半部分的完整聆听,体验朋友之间和睦相处的快乐。

  2、情感激发较好。

  情感是这个绘本发展的主线,因此在环节设计上,我牢牢抓住这一点来深入。在表达上用生动的语言带领孩子去感受故事中角色的心情;在细节关注上,设计了体验环节,让孩子们和朋友一起做做亲密的动作;自己扮作与朋友刚刚分开的小老鼠,让孩子们用语言和动作来安慰小老鼠进一步体验角色的感受,增进了孩子和我之间的感情。并在每一次的小结中注重情感的提升,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到和朋友友好相处的快乐。

  3、提问合理,回应有效。

  每一次的提问都能够针对画面意思的理解以及情感的体验来设计,尽量做到提问方式多样,回应不重复,注重回应中幼儿关键经验的提升。

  4、关注图片细节

  让孩子找一找、看一看之前小老鼠和大老虎的照片是怎样挂的?最后封底又是怎样挂的?也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小老鼠和大老虎之间关系的变化。

  总的来说这节活动还是比较成功,因为这节活动在3月份举行的全县“社会领域优秀教学活动展示”中我曾上过,当时效果非常好!得到了听课教师的认可。

  不足之处:

  由于一些设备的关系,白板反光比较厉害,画面不是很清楚。虽然引导幼儿去关注画面的细节,但还不是很到位。


《小老鼠和大老虎》中班优秀教案(5)份(扩展2)

——中班语言教案:小老鼠和大老虎 (菁华3篇)

中班语言教案:小老鼠和大老虎1

  一、设计意图

  早期阅读最主要的特点就是那些充满童趣的图画,这是孩子们喜欢阅读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教师在带领孩子阅读时,除了深情并茂地讲述故事外,还应引导孩子通过图画阅读,感受隐藏在图画背后的东西。《小老鼠和大老虎》的教学设计,意在引导孩子透过言简意赅的文字与形象生动的图画听懂故事,引导孩子感悟朋友之间互相友爱、互相宽容、体谅、分享彼此快乐的纯真友情。

  二、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小老鼠和大老虎彼此由潜在矛盾、爆发矛盾到友好相处的全过程。

  2、能仔细观察画面,大胆推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初步体验角色间的心理变化过程。

  3、懂得要与朋友*等相处,同甘共苦。

  三、活动准备

  相关课件,故事录音。

  四、说活动过程

  1、出示角色进行对比,引发认知兴趣。

  师:“今天来了两位小客人,看看是谁?跟它们打个招呼吧!”

  “大老虎长得怎么样?小老鼠呢?”(丰富词汇:又高又壮、又瘦又小)

  “它们俩可是好朋友,你想到了吗?你也有好朋友,想想好朋友在一起会做些什么有趣的事?(幼儿迁移生活经验自由猜想)

  2、猜想引出故事前段,体验角色心理。

  (1)“看看小老鼠和大老虎在一起做什么?”(出示3幅图:好人、坏人游戏、分蛋糕、采野花)

  “做游戏时谁会做好人,谁会做坏人,为什么?(鼓励幼儿分角色体验表演)怎么分蛋糕?谁去采野花?”

  (2)“我们看看它们是怎么做的,可要听仔细了,听听它们到底是怎么做的”。(听a段故事)

  “它们的问题在哪里?”

  师小结:“对呀,好事都让大老虎做了,吃亏的事总让小老鼠做。想想小老鼠的心情会怎样?”

  “小老鼠不开心的时候总要说一句什么话?一起来学一学。”

  (提醒幼儿说时把小老鼠的神态表演出来)

  3、讲述第二段,引发幼儿讨论,迁移经验。

  (1)“虽然两个朋友之间有点小问题,但它们还是很好的朋友,可是有一天发生了一件事情,小问题变成了大问题,一起来看一看。”(出示大老虎踢翻城堡画面)

  (2)“是什么事情?”(鼓励幼儿看着画面说一说)

  (3)“好朋友把小老鼠精心搭的城堡踢飞了,小老鼠的心情怎么样?猜猜它会怎么做?”

  (4)“看看小老鼠是怎么做的?”(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它会对大老虎说什么?(一起来学学小老鼠勇敢反抗的话,并为小老鼠的勇敢鼓掌)

  (5)“看到小老鼠这样,大老虎会怎么做?”

  师提示:大老虎也不想失去小老鼠这个朋友。

  (6)引发讨论:“如果你是大老虎,会想什么办法来挽回小老鼠这个朋友?”

  进行角色表演,迁移经验(鼓励幼儿把想到的办法表演出来,请1——2名幼儿上来示范表演)

  4、讲述第三段,让幼儿体验角色的心理转换。

  (1)“看看大老虎是怎么做的。”(出示4幅画面,进行排图对比,引导幼儿观察讲述)

  (2)“小老鼠看到大老虎改变了,心情怎么样?会原谅大老虎吗?为什么?”

  (3)“是不是这样呢,我们一起来听听看。(欣赏b段故事)

  (4)“两个好朋友终于和好了,但是大老虎如果经常要迁就小老鼠,它的心情也会怎样?那么,好朋友应该怎么相处?”(在幼儿讲述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提炼)

中班语言教案:小老鼠和大老虎2

  活动目标:

  1、在倾听、猜想、讲述的过程中,理解故事情节发展及角色的形象特点。

  2、能比较清楚完整地表达对故事的理解。

  3、初步懂得同伴之间应该友好相处。

  4、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5、喜欢并尝试创编故事结尾,并乐意和同伴一起学编。

  活动准备:

  故事PPT、故事录音。

  活动过程:

  (一)设置问题,引发认知冲突:

  你们都知道小老鼠和大老虎吧?在你印象中,它们是怎样的动物?它们两个在一起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出示图片:这儿有一只小老鼠和大老虎,看看他俩的关系怎么样?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这两个好朋友在一起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我们来听一听小老鼠是怎么说的吧!

  (二)在倾听、猜测、讲述中感受理解故事

  1、教师讲述P2——P9

  提问:你听出来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问题?(幼儿回答)

  小结:虽然这些只是小问题,可是时间长了会发生矛盾,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呢?我们接着往下听!

  2、教师讲述第二段

  出示P10——P11,教师讲述:

  “有一天……突然,发生了什么事情?”

  出示P12——P13,引导幼儿自由讲述。

  小老鼠看到自己搭的城堡被大老虎踢飞后,会怎么样?

  3、师继续讲述P14——P15

  一对好朋友就这样分手了,和好朋友分开后,小老鼠会有什么感觉呢?(说出理由)

  4、师继续讲述P16——P21

  他们还会成为好朋友吗?

  你和好朋友发生过什么争吵的事情呢?最后你们互相原谅对方了吗?你们现在还是好朋友吗?

  小结:原来原谅朋友和得到朋友的原谅都是件开心快乐的事情。

  5、听老虎心声,讲述故事第三段

  大老虎为了和小老鼠和好,做了哪些事情?(根据幼儿回答逐步出示PPT)

  最后小老鼠会原谅大老虎吗?为什么?(先问再放ppt)

  小老鼠最后原谅了大老虎,他们又是好朋友了,我们为它们的和好鼓鼓掌。(幼儿鼓掌)

  (三)完整边看绘本边听故事录音。

  活动延伸:

  它们之间又出现了什么问题?来的这个更高更壮的家伙是谁呢?它们三个之间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请你回去和爸爸妈妈一起来把这个故事编下去。

  活动反思:

  虽然说每一个人对每一个绘本的解读都有不同之处。但是,我们在带着孩子走进绘本时,一定要清楚,要从哪一个点带儿童去走?以怎样的方式,让幼儿理解或体会怎样一种情感?这就需要执教者对文本有更为深刻的理解。也是我在这次活动中的收获吧。

  小老鼠和大老虎,从外表看看这两只动物,似乎不可能成为好朋友,但是在《小老鼠和大老虎》这个故事中它们是一对好朋友,但这对看上去很不相称的好朋友之间也存在着一些小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在我们小朋友日常生活中也存在的,比如:把人家的积木弄倒,和好朋友绝交后,会做一些好的事情让之感动原谅。这些情节似乎和孩子日常生活很贴*。在第一环节中,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讲讲小老鼠和大老虎它们俩是怎样的两种动物,并让孩子们来猜想它们俩在一起会发生什么事情,在激起孩子们兴趣的同时也为后面的活动做铺垫。第二环节是分段讲述,主要是让孩子们感受小老鼠和大老虎是怎样从一对好朋友,慢慢出现问题,小老鼠和大老虎绝交的事情,为之大老虎做了哪些事情来赢得小老鼠的原谅。

  在我讲述完大老虎为小老鼠做的事情后,幼儿根据听到的来回忆事件,加上之前的讲述,在这一环节中,孩子们都基本能讲出大老虎所做的事情,所以在这环节中,孩子们的倾听还是比较好的。在这个活动中,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导入环节时间过长可以采用直接导入的方法,让孩子来观察图片上的两个小动物。在让孩子理解故事发展情节的同时,可以让孩子去感受故事中角色的心情。可以让孩子扮扮小老鼠或者大老虎,学学它们说的话,说话时的语气等等。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的参与性高、注意力集中、目标达成效果好。

  经过这次活动让我深深感受到,作为老师,一定要站在幼儿的角度,设身处地地考虑他们的经验背景、情感体验、思维方式和兴趣爱好,并要从多个角度去设想应对策略,为活动中的有效回应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同时,要善于赏识和鼓励孩子。因为老师的认可能唤醒孩子们潜在的自信,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他们学*的积极性。

中班语言教案:小老鼠和大老虎3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小老鼠、大老虎的情感及其变化的过程,尝试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

  2.通过阅读、猜测、想像、讨论、表演等方式,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3.初步懂得友谊必须建立在真诚、*等的基础上。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能简单复述故事内容,并进行角色表演。

  活动准备:

  1.PPT《小老鼠和大老虎》。

  2.绘本《小老鼠和大老虎》三本、MP3若干、电脑2台。

  3.相关故事情节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了解角色形象,大胆猜测故事情节。

  1.尝试用动作表表现大老虎、小老鼠角色形象。

  教师:瞧,是谁来了?它们长的怎样呢?

  2.大胆猜测大老虎和小老鼠之间会发生的`事情。

  教师:高大的大老虎和矮小的小老鼠它们在一起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3.自主探索故事情节,学说小老鼠心理独白。

  教师:小老鼠和大老虎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www.dakao8.com)你们可以到图画上去找一找答案!

  4.简单分析角色特征。

  教师:在小老鼠和大老虎发生的这些事情中,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老鼠?

  教师:这又是一只怎样的大老虎呢?

  (二)感受故事情节的转折,大胆猜测角色的心理。

  1.倾听讲述,感受小老鼠的心理变化。

  2.猜测小老鼠和大老虎分手后各自的心情。

  教师:小老鼠和大老虎分手后,它的心情会如何呢?

  教师:大老虎没有了小老鼠这个朋友了,它心里会怎样啊?

  (三)通过多种途径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

  1.通过看一看、听一听、看听结合等方式,主动探索故事情节的发展。

  2.了解小老鼠和大老虎和好后的表现,懂得真正的朋友之间是相互*等的。

  (四)完整倾听故事,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五)尝试用动作、表情、语气表达角色的心理变化。

  1.分析角色的心理变化过程。

  教师:在这个故事里,小老鼠的心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你能说一说发生了哪些变化吗?

  教师:大老虎的心理也发生了变化。你能说一说,演一演吗?

  2.用动作表现角色的心理变化。

  教师:现在我们一起把小老鼠和大老虎的心理变化演一演,好吗?(教师和部分幼儿扮演大老虎,配班老师和部分幼儿扮演小老鼠。)

  (六)懂得和好朋友要*等相处。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

  1.将绘本放入语言区,指导幼儿在区域活动时自主阅读。

  2.在表演区提供相关道具,鼓励幼儿自由进行表演。

  3.开展续编故事的活动,根据故事的最后一句,幼儿想像故事的可能发展。

  活动建议:

  *时关注幼儿之间相处的方式,和幼儿讲述如何与同伴相处。

  活动点评:

  本次活动环节清晰,重点明确,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把内容含量较大的故事进行适当分解,让幼儿在自主探索中理解故事。活动中比较注重故事角色的情感变化,并在最后一个环节通过表演的方式加强理解,效果非常好。整个活动中幼儿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能用语言较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在阅读、猜测、想像、讨论、表演中很好地理解了故事内容,懂得了如何与同伴很好地相处。


《小老鼠和大老虎》中班优秀教案(5)份(扩展3)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大狮子和小老鼠 (菁华3篇)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大狮子和小老鼠1

  活动目标:

  1、通过节奏活动,让幼儿理解两种动物的不同音乐形象。

  2、探索不同动物形象的节奏型。

  3、为不同动物形象配器。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一个故事、节奏卡、大鼓、圆舞板等。

  活动过程:

  一、让幼儿边听音乐边感受音乐形象。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有趣的曲子,你们听听看,有趣在哪里?象是谁?(师弹奏曲子,让幼儿感受,知道是大狮子和小老鼠)

  二、在音乐伴奏下讲述有趣的事情,幼儿模仿狮子和老鼠的叫声,并探索不同的节奏型。

  这首曲子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你们想听吗?(师讲故事)

  你们知道大狮子是怎么叫的吗?谁来叫叫看?那小老鼠呢?(让幼儿自由学叫,探索不同的节奏。)

  师出示节奏卡:狮子x - |x - ||, 老鼠 x 0 x x 0| x 0 x x 0 ||

  吼,吼 吱 吱吱 吱 吱吱

  让幼儿一起打节奏,一起学不同的叫声。

  三、引导幼儿选择与狮子和老鼠叫声一致的小乐器。

  想想看,狮子和老鼠用什么乐器来演奏呢?让幼儿根据不同形象来选。

  (狮子:可以大鼓,较笨重的;老鼠:可以木鱼、圆舞板等轻巧一点的。)

  选好乐器配音乐演奏。师提醒幼儿注意节奏。

  四、幼儿根据音乐变化的故事情节边敲击乐器边做动作进行表演。

  让幼儿听着音乐自由表演。

  活动延伸:

  在区域中让幼儿边玩边讲《大狮子和小老鼠》的故事。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大狮子和小老鼠2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故事中角色的形象特征并学*词语:“威猛”、“承诺”。

  2、尝试用较完整的语言大胆想像、创编故事结尾,发展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懂得答应别人的事要做到。

  活动准备:

  动画光盘、狮子、老鼠的幻灯片2张。

  活动过程:

  幼儿与教师行为

  意见或建议

  一、感知狮子和老鼠的形象特征。

  师:你们看,森林里的谁来了呀?(狮子、老鼠)

  师:那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狮子?谁用一个好听的词来形容一下。(介入词:威猛)

  师:这又是一只怎样的老鼠呢?

  二、欣赏故事的前半段,理解故事内容。

  师:那么威猛的狮子和胆小的老鼠之间到底会发生什么事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听一听。

  师:狮子被老鼠吵醒之后发生了什么事?(丰富并理解词语:承诺)

  师:它们说了些什么?我们来学一学。

  师:过了一个月以后,森林里又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三、尝试创编故事结尾。

  1、围绕老鼠会不会救狮子展开讨论。

  师:狮子被网困住,故事就讲到这里,那么,你们说,小老鼠究竟会不会救狮子呢?

  幼:小老鼠不会救狮子,它骗了狮子。小老鼠会救狮子的,因为它答应了狮子要报答它。

  2、尝试创编故事结尾。

  3、幼儿讲述自己创编的故事结尾。

  4、教师讲述故事结尾。

  5、小结。

  师:有的小朋友认为老鼠会救狮子,有的小朋友认为老鼠不会救狮子。现在有两种意见,那么故事的结尾就交给你们了。

  认为会救狮子的小朋友,请你们说说老鼠为什么要救狮子,它用会用什么办法来救狮呢?

  认为不会救狮子的小朋友,请你们想一想老鼠为什么不救狮子,小老鼠会对狮子说什么呢?

  师:谁愿意把你编的故事结尾讲给大家听?

  师:小朋友编的结尾我们都听过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听一听这个动画片的结尾是怎样的。

  师:听了这个故事,你们明白了什么?(幼儿议论回答)

  师:这个动画片的结尾就是要让你们明白:答应别人的事情就要去做,而且要尽量做好。就像故事中的小老鼠承诺要报答狮子,后来真的做到了一样。

  四、迁移经验,结束。

  师:那么我们小朋友*时有没有承诺过别人事情呢?你做到了吗?(幼儿相互交流)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大狮子和小老鼠3

  一.活动目标

  理解故事大意,学*故事中的对话并能根据故事内容回答问题。

  学*词汇:血盆大口、全身发抖、报答。

  懂得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的道理。

  二.活动准备

  狮子和老鼠布偶。

  三.活动过程

  1. 请幼儿模仿狮子和老鼠的叫声动作。

  提问:请小朋友猜一猜狮子能跟小老鼠做好朋友吗?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故事《狮子和小老鼠》。

  2. 利用布偶,讲述故事《狮子和小老鼠》。

  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里头狮子和小老鼠成为好朋友了吗?

  3. 教师分段讲述故事《狮子和小老鼠》的内容。

  提问:1.小老鼠走上的小山丘其实是什么?(狮子的头。)2.狮子发现是小老鼠,它是怎么做的?(狮子张开血盆大口,请幼儿学*表达并用动作模仿。目的是提升幼儿的语言能力)3.小老鼠发现原来是狮子的头,吓得什么样子?(小老鼠吓得浑身发抖,同理。)4.为什么狮子不把小老鼠给吃掉?(小老鼠请求狮子放过它并说将来一定会报答你的。) 5.为什么小老鼠要从陷阱里头救出狮子?(自由回答)

  4. 幼儿完整地欣赏故事。

  提问:如果你是小老鼠,你会救狮子吗?为什么?

  5. 结束部分。

  请幼儿到图书区看《狮子和小老鼠》的书,进一步熟悉故事。

  四.教师小结(懂得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的道理。)


《小老鼠和大老虎》中班优秀教案(5)份(扩展4)

——《小老鼠和泡泡糖》中班教案 (菁华5篇)

《小老鼠和泡泡糖》中班教案1

  设计意图:

  小老鼠就是孩子们身边最常见的一种,它风趣、诙谐的动物形象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小老鼠和泡泡糖》通过活泼欢快的乐曲,形象地表现出小老鼠跑、看、拽等各种动作,并通过游戏,让幼儿感受活动的无限乐趣。

  教学目标:

  1、体验韵律活动的快乐,知道泡泡糖会给别人和环境带来不方便,要爱护我们的环境

  2、合拍地模仿小老鼠走,较夸张的做出小老鼠拽泡泡糖的动作,探索及用身体动作表现泡泡糖粘在身体各部位的情景

  3、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教学准备:

  1、音乐《小老鼠和泡泡糖》。

  2、图谱。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谜语

  两撇小胡子油嘴小牙齿贼头又贼脑喜欢偷油吃。

  二、提问:

  小朋友见过老鼠吗?你喜欢动画片里的老鼠吗?为什么?老师也认识一只小老鼠,他也有杰瑞的优点,他也很调皮,今天他还和泡泡糖发生了一个故事。小朋友一起来听音乐,猜一猜小老鼠和泡泡糖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

  三、听音乐

  四、猜一猜

  小朋友来猜一猜小老鼠和泡泡糖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

  五、看图谱听音乐。

  六、教师讲述故事,引出游戏情节

  故事:《小老鼠和泡泡糖》

  今天天气真好!小老鼠决定去草坪上晒晒太阳!从小老鼠的洞到草坪上,需要经过老猫的家,所以,小老鼠要非常小心。小老鼠东跑跑西看看,跑一跑,就要停下来,观察老猫醒了没有。终于跑到草坪上了,小老鼠可开心了!一打滚,就在草坪上翻了一个大跟头。突然,小老鼠发现脚上沾上了一颗大大的泡泡糖,怎么甩也甩不掉!小老鼠使劲的拽呀拽,哎哟!哎哟!泡泡糖就像长在小老鼠身上一样,刚从脚上拽开,又弹到手上,小老鼠不停的拽呀拽,可就是拽不下来!哎呀,不好了!老猫醒了,喵的叫了一声,小老鼠吓得使劲一拉,泡泡糖终于掉到地上,小老鼠连滚带跑地逃回了家。

  七、游戏:

  1、教师与幼儿倾听音乐,并与幼儿讨论音乐,跟随音乐边念儿歌边做动作:小老鼠东跑跑,西看看。

  2、练*小老鼠“东跑跑,西看看”的动作

  教师引导幼儿结合音乐练*小老鼠跑的动作,要求幼儿跟上音乐节拍

  3、拽泡泡糖

  教师:“怎样把沾在脚上的泡泡糖拽下来?”

  幼儿模仿小老鼠拽泡泡糖的动作

  4、玩音乐游戏

  教师播放音乐,与幼儿一起玩“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游戏

  提醒幼儿根据音乐进行表演,鼓励幼儿大胆的表现动作。

  5、提问:泡泡糖还可以沾在身体什么地方?

  幼儿讨论,并模仿动作,结合音乐进行游戏

  活动延伸:

  师:小老鼠被泡泡糖粘住,狠狠地摔了一跤,多疼啊!那小朋友想想应该怎么处理吃过的泡泡糖呢?

  幼儿说说自己的想法。

  教师总结:

  泡泡糖乱扔的话会粘到很多的地方,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些麻烦,也不讲卫生,我们得把泡泡糖丢到垃圾筒,不污染环境。

  教学反思:

  幼儿由于事前对教材分析比较透彻,对重点和难点把握比较准确,所以活动开展得还是比较顺利,幼儿在表演小老鼠的“走、看”和“拉泡泡糖”时能积极参与,表演得很还比较到位,师生及生生之间的互动也做得比较好,虽然幼儿有些兴奋,但在老师的提醒下也还是能“收得住”。

  不足之处:

  如果班里的孩子如果能分俩批上课,孩子们一定会有更多的机会去表现自己。

《小老鼠和泡泡糖》中班教案2

  活动目标:

  1、能合拍的做老鼠走、左右张望的动作,较形象的做出小老鼠拽泡泡糖的动作。

  2、把积累的生活动作变做律动动作时,需要夸张。

  3、做较大动作时,注意自己站的位置,不影响别人。

  4、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5、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

  活动准备:

  1、音乐磁带

  2、事先玩过泡泡糖,对泡泡糖有感性的认识。

  活动过程:

  1、听故事,按故事情节做动作。

  (1)老师讲小老鼠的故事:

  有一只小老鼠,在妈妈睡午觉的时候,悄悄的溜出去玩。他跑几步就左看看、右看看,跑几步就左看看、右看看,到了草地上,小老鼠一不小心,踩到了一个粘呼呼的东西。它不知道这是泡泡糖,赶忙用手去拽,呀!泡泡糖粘到受上手上了,它用另一只手去拽,又粘到了另一只手上,拽来拽去,泡泡糖象根绳子一样,把小老鼠捆了起来。一只大猫冲了过来,小老鼠象个雪球似的飞快的滚回家。

  (2)按故事情节做玩泡泡糖的动作

  2、幼儿听音乐,按故事情节做动作。

  (1)教师:"现在我请你们听音乐,这段音乐就是告诉我们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故事,请你们用动作在位置上按故事情节作动作。

  (2)幼儿在座位上做动作,教师用小幅度的动作提示。在b段音乐开始处用语言对幼儿进行提示。

  (3)玩游戏第一遍游戏:幼儿与教师一同听音乐做动作第一遍游戏:

  用教师的律动动作与幼儿生活动作相比较来提示幼儿注意夸张。

  第二遍游戏:教师提醒幼儿一同听音乐做动作。提醒幼儿在游戏中注意:泡泡糖弹回来时可粘在身体的各个不同的部位!

  (4)听音乐,按故事的情节完整的做小老鼠很泡泡糖的游戏。

  活动反思:

  韵律活动是随音乐而进行的有感情、有节奏的身体动作的过程,对于发展幼儿用身体动作进行艺术表现的能力,积累一定的音乐词汇和艺术动作词汇,享受参与韵律活动的快乐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动作是韵律活动的“色彩”。

  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和基本形式,是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学*活动方式。幼儿通过游戏表达意愿、宣泄情绪、展示能力,其游戏行为折射着幼儿的情感、个性、经验和智慧,是反映幼儿心灵的窗户。

  本次活动中教师大胆将韵律活动与游戏融为一体,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做韵律,在韵律中玩游戏,愉悦身心与提高音乐表现力同步进行,相得益彰。

《小老鼠和泡泡糖》中班教案3

  设计意图:

  自然界中人与动物的关系是非常亲密的,虽然小老鼠在生活中是人人喊打的动物,但动物王国中的小老鼠却机灵好玩常常引人发笑,深得孩子和**喜爱。《纲要》中强调:“要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根据《纲要》精神设计了韵律活动《小老鼠和泡泡糖》。通过节奏欢快、诙谐的音乐,挖掘幼儿对小老鼠已有的认识,大胆夸张的创编动作,使幼儿对音乐的理解更加深刻。另外,以泡泡糖“黏”特性设计生活迁移的形式让活动更贴*幼儿生活,使幼儿的创编表现更自然、丰富,发展幼儿的音乐表现力。

  活动内容:中班韵律活动《小老鼠和泡泡糖》

  活动目标:

  1、了解乐曲欢快、活泼的旋律,学*用各种身体动作表现音乐节奏。

  2、尝试用夸张的表情和动作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3、通过活动感受创编的快乐,体验韵律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

  (1)小老鼠手偶,图谱。

  (2)《小老鼠和泡泡糖》、《我爱洗澡》音乐。

  (3)松紧带。

  2、知识准备:

  知道泡泡糖的粘性及松紧带的弹性。

  活动过程:

  一、以故事导入,从中了解音乐的诙谐感。

  师:“小朋友你们看,今天谁来了?(师出示老鼠的手偶)

  《小老鼠和泡泡糖》故事:一只小老鼠,在妈妈睡午觉的时候,悄悄溜出去玩。它跑几步就左看看、右看看,跑几步就左看看、右看看。小老鼠来到了草地上,一不小心,踩到了一个粘乎乎的东西上,什么呢?泡泡糖,它赶忙用手去拽,拽来拽去,拽来拽去,泡泡糖像根绳子一样把小老鼠捆了起来。一只猫冲了过来,小老鼠吓得飞快的跑回了家。(操作布偶,边表演边讲故事。)

  二、欣赏音乐《小老鼠和泡泡糖》。

  师:这只小老鼠在妈妈睡午觉的时候,偷偷溜出去了,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小老鼠为什么要左看看、右看看?

  师:我们一起来听。(欣赏音乐)听完这首音乐你有什么感觉?

  三、出示图谱,理解音乐结构

  (一)看图谱,理解A段音乐。

  1、看图谱,欣赏A段音乐。

  师:欢快的音乐也表现了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故事,一起来听听。

  师:听听什么地方是小老鼠走路?什么地方是小老鼠看?

  2、看图谱,理解A段音乐。

  师:我们自己做做小老鼠走路的样子。(小老鼠嘴巴尖尖的,弓着身子)

  3、随A段音乐,合拍做老鼠跑、左右张望的动作。

  师:接下来,我们边听音乐,边学学小老鼠的样子。

  师:小老鼠说到哪个字的时候要停下来准备看看了呢?

  师:你们走的可真不错,小老鼠越走越快,我们快跟上去。(站起来,做两遍)

  (二)看图谱,理解B段音乐。

  1、看图谱,欣赏B段音乐。

  师:到了草地,小老鼠的脚上粘到了一个大泡泡糖上,甩都甩不掉,怎么办呢?

  师:听听音乐里的小老鼠怎么办?

  2、看图谱,理解A段音乐。

  师:谁用动作来学学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样子呢?

  师:小老鼠怎么拉的?为什么要用力啊?

  师:拉——弹回来了!想一想,泡泡糖弹回来,还会粘到身体的什么地方呢?(肚子上、脸上、手臂上、屁股上)

  3、随B段音乐表现小老鼠玩泡泡糖。

  师:让我们把粘在在这些地方的泡泡糖拽拽看。拉——弹到肚子上,拉——弹到脸上,拉——弹到手臂上屁股上。

  4、玩松紧带,体验泡泡糖的弹性和玩泡泡糖的乐趣。

  四、随音乐,快乐创编动作。

  (一)集体游戏。

  请幼儿随音乐完整进行游戏,掌握游戏玩法。

  1、第一遍表演:(坐在小椅子上)

  师:小朋友表现都很形象,在出来走的时候都知道停下来看看,拽泡泡糖的时候也很用力把泡泡糖拉的很长很长,下面我们一起来听音乐,小朋友在小椅子上学学小老鼠,看看哪只小老鼠最机灵。

  2、第二遍表演:(引导幼儿夸张的表现拽的动作)

  师:想不想玩这个游戏?这么多的小老鼠,张老师来当一只大老鼠,老鼠宝贝们,一起来玩这个游戏,走的时候要注意停下来看看,别被猫发现啊!我们用小椅子来当我们的家吧!

  3、第三遍表演:(自由表现,教师语言引导)

  师:有没有被猫捉住啊?你们真是太聪明了,刚刚我发现有的小老鼠拽的力气可真大啊,谁还能用更大的力气来拽泡泡糖,你觉得使劲拽泡泡糖的时候表情应该是什么样的?这回我们要用最大的力气把泡泡糖拽下来好吗?

  这次大老鼠带你们去洞里玩吧?到洞里玩的时候可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能推不能挤,做一只文明的小老鼠好吗?(再次强调前奏:音乐会告诉我们老鼠妈妈什么时候睡着了)

  (二)创编游戏。

  师:说说你喜欢什么样的小老鼠形象?(警察、司机等)

  五、活动延伸:增强环保意识,知道泡泡糖不乱扔。

  师:小老鼠为什么会在草地上踩到泡泡糖?

  师:吃完泡泡糖,应该怎么做?

  师:小老鼠玩了一天,身体粘乎乎,我们一起来洗洗澡吧。(播放《洗澡歌》离开活动室)

《小老鼠和泡泡糖》中班教案4

  教学意图:

  音乐是人的教育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如果不具备这方面的修养,教育就不完整,离开了音乐就谈不上是全面发展的人。音乐是表情达意的艺术,儿童恰恰具有喜形于色、感情外露的特点。于是开展了此次活动《小老鼠和泡泡糖》。通过音乐教育,为儿童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使儿童能真正从听觉到心灵都沉浸在音乐之中,这样才能真正感受到音乐中流淌着的智慧和人格力量。

  教学目标:

  1、能根据乐曲旋律合拍地做老鼠走、左右张望的动作。

  2、尝试用夸张的表情和动作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3、体验游戏带来的愉悦,发展音乐表现力。

  教学准备:

  1、改编童谣《小老鼠上灯台》并带领幼儿说唱;经改编、剪辑的音乐、音效。

  2、生活中了解泡泡糖有粘性的特点。

  教学重点:

  能根据乐曲旋律合拍地做老鼠走、张望的动作;尝试用夸张的表情和动作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教学难点:

  在较快的乐曲旋律节奏下合拍地做韵律动作。

  教学过程:

  一、说唱童谣,游戏导入,初步渗透A段乐曲的节奏。

  教师带领幼儿边说童谣“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0|小老鼠上灯台|下不来0|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0|小老鼠上灯台|滚下来0|”,边进入场地,渗透A段乐曲XXXXXX|▏ΧΧΧ0▏的节奏。

  二、设置情景,引导幼儿用动作和眼神创造性地表现老鼠走、左右张望的动作,并进行合拍练*。

  1、引导幼儿讨论老鼠走、张望的动作并进行合拍练*。

  “小老鼠最喜欢上灯台偷油吃,可是在屋子里藏有一只大花猫,小老鼠在上灯台的时候应该怎样走?”

  “小老鼠只是悄悄走不行,还得边走边看,应该怎么看?看哪里?”

  教师小结:小老鼠要偷偷的、快速的、盯住看的地方,还要上下、左右、前后四处看一看,才不会被大花猫发现。

  2、带领幼儿边说童谣边进行老鼠走、张望的动作合拍练*。

  3、由声势练*自然过渡到乐曲跟进,完整地进行老鼠走、张望的合拍练*。

  三、引导幼儿尝试用夸张的神情、动作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1、播放“掉落”声音,引导幼儿讨论、猜想:

  “这是什么声音?”

  “小老鼠正在上灯台偷油吃,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鼓励幼儿大胆猜测)

  教师小结:原来小老鼠掉在了一块大大的、粘粘的泡泡糖上,这是大花猫设的一计,小老鼠真的中计了。

  2、引导幼儿尝试从胳膊、牙齿、眼睛、身体等不同部位用夸张的动作和神情创造性地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讨论:“泡泡糖可能会粘在小老鼠的哪里?”

  “怎样把泡泡糖快点从身上拉下来?”

  教师小结:拉泡泡糖时,胳膊硬硬的,拳头攥得紧紧的,眼睛、嘴巴、身体都要用力。

  3、带领幼儿在乐曲伴奏下,夸张地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四、播放乐曲

  播放完整的乐曲,引导幼儿欣赏、感受完整的音乐形象。

  五、游戏

  指导幼儿在乐曲的伴奏下玩“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游戏,尝试完整、合拍、夸张地表现老鼠走、张望及拉泡泡糖的音乐形象。

  六、增加“大花猫”角色,韵律中玩游戏,在放松和愉悦中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幼儿可以将《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和家长一起表演。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教师大胆将韵律活动与游戏融为一体,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做韵律,在韵律中玩游戏,愉悦身心与提高音乐表现力同步进行,相得益彰。乐曲《小老鼠和泡泡糖》为6∕8拍、AB结构,A段中的八分音符具有欢快、跳跃的音乐特点,B段中九拍的连音及旋律的模进使人略带紧张,与小老鼠机灵、警觉、可爱的音乐形象恰好相符。

  无论是乐曲的音乐形象,还是乐曲本身,都具有很强的游戏性。同时也为了避免韵律活动的单一、枯燥,教师将游戏自然融入,在游戏中完成韵律动作的合拍,在韵律活动的合拍中又有游戏的愉悦和轻松。

  为了让幼儿表现小老鼠悄悄走、偷偷看、用力拉泡泡糖的动作,教师紧紧抓住“轻轻走没有声音、眼睛盯住不动、咬紧牙、攥紧拳”等动作要点,引导幼儿讨论剖析,帮助幼儿理解并进行表现,达到神似和夸张的效果。在拉泡泡糖的过程中,幼儿对九拍的节奏不容易掌握,教师及时借助声势的引导,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形象并进行表现。

  不足之处:

  幼儿对于表现拉泡泡糖的动作还不够夸张、形象,对于音乐的节奏把握还不是很到位,对以后教学的建议在泡泡糖的处理上老师可以从小老鼠调皮的个性以及音乐欢快诙谐的特点入手引导幼儿对泡泡糖甩不掉到处粘的现象进行大胆创想和模仿。这些都有待提高。

《小老鼠和泡泡糖》中班教案5

  活动目标

  1、体验韵律活动的乐趣。

  2、初步学*合拍地模仿小老鼠走和夸张地表现拉泡泡糖的表情和动作。

  3、探索泡泡糖粘在身体各部位的动作。

  活动准备

  1、《小老鼠和泡泡糖》音乐。

  2、图谱。

  3、老鼠手偶、泡泡糖。

  活动重点

  提高幼儿身体协调性和表现能力。

  活动难点

  能够主动探索各种动作,并随音乐做律动。

  活动过程

  一、出示老鼠和泡泡糖,讲述故事并激发幼儿兴趣

  师:这是什么?你们吃过泡泡糖吗?吃完泡泡糖拿在手里有什么感觉?看这是谁呀?

  小老鼠和泡泡糖之间还发生了好玩的故事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有一只小老鼠,趁妈妈不注意的时候,偷偷地溜出去玩。它跑几步就左看看、右看看,跑几步就左看看、右看看。到了草地上,哎呀,小老鼠不小心踩到了一个黏乎乎的东西。他使劲地拽呀拽呀,拽来拽去,泡泡糖像根绳子一样吧小老鼠捆了起来。这时一只猫冲了过来,小老鼠像个球似的飞快地滚回家去了。

  师:“小老鼠小老鼠偷偷跑出来是什么心情?哪个小朋友可以来表演一下小老鼠的表情呢?”

  二、幼儿完整欣赏音乐并出示图谱

  1、师:“这个故事还用音乐的形式表现了出来”,名字叫《小老鼠和泡泡糖》,让我们一起听一听吧!

  师:“音乐听完了,小朋友们听完后有什么感觉?这是一首什么样的曲子?”

  2、随图谱完整欣赏音乐第二遍。

  师:“这么好听的乐曲老师还用图谱表现了出来,我们一起来看着图谱再来完整的欣赏一遍音乐!”

  师:“小朋友,这首曲子一共分为了几段?”幼儿回答。

  小结:音乐共分为了AB两段,第一段表现了小老鼠偷偷跑出来玩,左看看、又看看,第二段表现了泡泡糖粘到了小老鼠的手上,小老鼠拽来拽去,怎么也拽不下来。

  3、再完整听一遍音乐,感受小老鼠的心情。

  师:“在第二段泡泡糖粘在小老鼠身上,小老鼠又是什么心情呢?它怎么拽泡泡糖的?我们再听一遍乐曲,来感受一下小老鼠的心情。”

  三、幼儿根据故事内容随音乐表演动作

  1、故事中提到“小老鼠东跑跑西看看”谁来表演一下小老鼠是怎样东跑跑西看看的?

  你认为小老鼠是向一个方向看还是向两边看?是慢慢看还是快看?(幼儿模仿)

  2、幼儿随音乐表现A段音乐。

  3、小老鼠又走到了草地上,踩到了黏黏的泡泡糖,小老鼠脚踩到泡泡糖会怎样?那可怎么办?谁来学学使劲拽?(幼儿做动作)我们一起拽拽看!老师看到每只小老鼠都很用力!

  4、幼儿随音乐表现B段音乐。

  四、创编动作并随音乐完整表演

  1、师:“小朋友表现的都很棒,我们一起来看着图谱随着音乐完整表演一遍,要注意表演的时候要体现出小老鼠的夸张表情,看看谁学的最像”

  2、幼儿根据音乐进行表演,鼓励幼儿大胆的表现动作。

  师:“泡泡糖还可能在身体什么地方?幼儿模仿动作,结合图谱和音乐再次进行表演。鼓励幼儿大胆的进行创编。

  3、最后将创编完整的律动随音乐完整表演。

  五、随音乐做律动并玩游戏《猫捉老鼠》

  随音乐完整做律动,音乐结束时引出猫叫声。

  师:“孩子们,现在我们来玩一个《猫捉老鼠》的游戏,小朋友们当老鼠,自己的小椅子就是老鼠的家,小老鼠随着音乐做律动,老师来当花猫,音乐结束时花猫就去捉老鼠,我们来一起试一试吧!”

  师:“听到猫叫就回家,你们真是一群机灵的小老鼠!”


《小老鼠和大老虎》中班优秀教案(5)份(扩展5)

——《小老鼠和泡泡糖》中班音乐教案汇总5篇

  《小老鼠和泡泡糖》中班音乐教案 1

  教学目标:

  1、体验韵律活动的快乐,知道泡泡糖会给别人和环境带来不方便,要爱护我们的环境

  2、合拍地模仿小老鼠走,较夸张的做出小老鼠拽泡泡糖的动作,探索及用身体动作表现泡泡糖粘在身体各部位的情景

  3、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教学准备:

  1、音乐《小老鼠和泡泡糖》。

  2、图谱。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谜语

  两撇小胡子 油嘴小牙齿 贼头又贼脑 喜欢偷油吃。

  二、提问:

  小朋友见过老鼠吗?你喜欢动画片里的老鼠吗?为什么?老师也认识一只小老鼠,他也有杰瑞的优点,他也很调皮,今天他还和泡泡糖发生了一个故事。小朋友一起来听音乐,猜一猜小老鼠和泡泡糖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

  三、听音乐

  四、猜一猜

  小朋友来猜一猜小老鼠和泡泡糖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

  五、看图谱听音乐。

  六、教师讲述故事,引出游戏情节

  故事:《小老鼠和泡泡糖》

  今天天气真好!小老鼠决定去草坪上晒晒太阳!从小老鼠的洞到草坪上,需要经过老猫的家,所以,小老鼠要非常小心。小老鼠东跑跑西看看,跑一跑,就要停下来,观察老猫醒了没有。终于跑到草坪上了,小老鼠可开心了!一打滚,就在草坪上翻了一个大跟头。突然,小老鼠发现脚上沾上了一颗大大的泡泡糖,怎么甩也甩不掉!小老鼠使劲的拽呀拽,哎哟!哎哟!泡泡糖就像长在小老鼠身上一样,刚从脚上拽开,又弹到手上,小老鼠不停的拽呀拽,可就是拽不下来!哎呀,不好了!老猫醒了,喵的叫了一声,小老鼠吓得使劲一拉,泡泡糖终于掉到地上,小老鼠连滚带跑地逃回了家。

  七、游戏:

  1、教师与幼儿倾听音乐,并与幼儿讨论音乐,跟随音乐边念儿歌边做动作:小老鼠东跑跑,西看看。

  2、练*小老鼠“东跑跑,西看看”的动作

  教师引导幼儿结合音乐练*小老鼠跑的动作,要求幼儿跟上音乐节拍。

  3、拽泡泡糖

  教师:“怎样把沾在脚上的泡泡糖拽下来?”

  幼儿模仿小老鼠拽泡泡糖的动作。

  4、玩音乐游戏

  教师播放音乐,与幼儿一起玩“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游戏。

  提醒幼儿根据音乐进行表演,鼓励幼儿大胆的表现动作。

  5、提问:泡泡糖还可以沾在身体什么地方?

  幼儿讨论,并模仿动作,结合音乐进行游戏

  活动延伸:

  师:小老鼠被泡泡糖粘住,狠狠地摔了一跤,多疼啊!那小朋友想想应该怎么处理吃过的泡泡糖呢?

  幼儿说说自己的想法。

  教师总结:

  泡泡糖乱扔的话会粘到很多的地方,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些麻烦,也不讲卫生,我们得把泡泡糖丢到垃圾筒,不污染环境。

  教学反思:

  幼儿由于事前对教材分析比较透彻,对重点和难点把握比较准确,所以活动开展得还是比较顺利,幼儿在表演小老鼠的“走、看”和“拉泡泡糖”时能积极参与,表演得很还比较到位,师生及生生之间的互动也做得比较好,虽然幼儿有些兴奋,但在老师的提醒下也还是能“收得住”。

  不足之处:

  如果班里的孩子如果能分俩批上课,孩子们一定会有更多的机会去表现自己。

  设计意图:

  小老鼠就是孩子们身边最常见的一种,它风趣、诙谐的动物形象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小老鼠和泡泡糖》通过活泼欢快的乐曲,形象地表现出小老鼠跑、看、拽等各种动作,并通过游戏,让幼儿感受活动的无限乐趣。

  《小老鼠和泡泡糖》中班音乐教案 2

  实施策略

  1.手偶表演 激发幼儿游戏兴趣

  2.绘画图谱 感知理解音乐结构

  3.以物代物 体验泡泡糖的弹性

  4.设计情节 启发幼儿创编游戏

  5.师幼互动 引导幼儿快乐游戏

  活动目标

  1.能根据乐曲的旋律合拍地做老鼠跑、左右张望的动作,体验游戏的快乐。

  2.尝试夸张地表现小老鼠拽泡泡糖的表情和动作,发展音乐表现力。

  3.讲卫生,增强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小老鼠手偶

  2.《小老鼠和泡泡糖》、《我爱洗澡》音乐

  3.彩色松紧带

  活动重点、难点 依据教学目标,活动的重点、难点确定为:

  1.重点:能根据乐曲的旋律,合拍地做动作,快乐地进行游戏。

  2.难点:夸张地表现小老鼠拽泡泡糖的表情和动作,发展音乐表现力。

  活动过程 1.听音乐,激发游戏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看,今天谁来了?(师出示老鼠的手偶)嗯,这只小老鼠在妈妈睡午觉的时候,偷偷溜出去了,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我们一起来听。(欣赏音乐)

  提问:小老鼠偷偷溜出去玩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幼儿自由回答)

  2.听故事,了解游戏情节

  师用布偶,边表演边讲故事。

  3.画图谱,理解音乐结构

  (1)师随音乐画图谱

  看图谱,理解A段音乐

  看图谱,欣赏A段音乐。

  (2)随A段音乐,合拍做老鼠跑、左右张望的动作。

  (3)看图谱,理解B段音乐

  看图谱,欣赏B段音乐。

  随B段音乐表现小老鼠玩泡泡糖。

  玩松紧带,体验泡泡糖的弹性和玩泡泡糖的'乐趣。

  4.随音乐,快乐创编游戏

  (1)集体游戏

  请幼儿随音乐完整进行游戏,掌握游戏玩法。

  (2)创编游戏

  说说自己喜欢的小老鼠形象,创造性地玩游戏。

  5.讲卫生 增强环保意识

  (1)泡泡糖不乱扔

  提问:吃完的泡泡糖放哪里,引导幼儿养成讲卫生的好*惯。

  (2)大家一起来洗澡

  随音乐幼儿自由表现洗澡的动作,并和同伴互动,感受洗澡的快乐。

  附故事 一只小老鼠,在妈妈睡午觉的时候,悄悄溜出去玩。它跑几步就左看看、右看看,跑几步就左看看、右看看。小老鼠来到了草地上,一不小心,踩到了一个粘乎乎的东西上,什么呢?泡泡糖,它赶忙用手去拽,拽来拽去,拽来拽去,泡泡糖像根绳子一样把小老鼠捆了起来。一只猫冲了过来,小老鼠吓得飞快的跑回了家。

  《小老鼠和泡泡糖》中班音乐教案 3

  教材分析:

  音乐作品《小老鼠和泡泡糖》表现的就是一只小老鼠与泡泡糖之间的故事,风趣幽默,充满童趣。音乐内容是幼儿易接受且感兴趣的,音乐节奏鲜明活泼,非常适合中班幼儿表演。幼儿扮演小老鼠与这个音乐一起游戏,一定会使他们在与音乐一起玩的过程中,张开想象的翅膀,尽情地自我表达,同时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因此,结合《纲要》精神,我设计了这节韵律活动《小老鼠和泡泡糖》,重点是让幼儿大胆想象,探索泡泡糖会粘在身体的哪些部位,难点是用大幅度的动作夸张地表现小老鼠拽泡泡糖的样子。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合拍地表现老鼠左右张望走的动作,较形象夸张地做出小老鼠拽泡泡糖的动作。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探索泡泡糖粘在身体各部位的动作,从中体验韵律活动的快乐。

  3、启发幼儿做幅度较大的动作时,注意自己站的位置,不影响别人。

  活动重点:

  让幼儿大胆想象,探索泡泡糖会粘在身体的哪些部位

  活动难点:

  用大幅度的动作夸张地表现小老鼠拽泡泡糖的样子。

  活动准备:

  课前玩过泡泡糖,对泡泡糖的粘性有感性认识

  物资准备:

  《小老鼠和泡泡糖》音乐磁带 老鼠头饰

  活动过程:

  一、玩《小老鼠上灯台》手指游戏,引起幼儿的兴趣

  二、教师多种形式引导幼儿整体感受、理解音乐。

  1、教师讲述小老鼠的故事

  提问:小老鼠是怎样出来的?带小朋友练*。

  2、音乐也会讲这个故事,你们来听一听,哪里是小老鼠出来了,那里是小老鼠在拉泡泡糖。

  提问:哪里是小老鼠出来了,那里是小老鼠在拉泡泡糖。

  三、分段练*,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身体感知

  1、引导幼儿探索表现小老鼠的动作

  小老鼠,东跑跑,西看看。”教师边用手在腿上按节奏做动作。(3遍)

  “小老鼠什么时候向两边看的啊?”(说到西的时候向两边看看。)

  (1)根据琴伴奏的节奏用手在腿上做动作。(木琴伴奏)

  “我们来试一试是不是这个时候往两边看看的呢?”(听木琴弹奏四遍,教师和幼儿一起按节奏边念着儿歌边用手在大腿上做动作。)

  (2)我们加上小脚脚踏地按音乐节奏做动作。

  “刚才我们是用小手来玩游戏的,我们加上小脚来试试看,好不好?”

  (3)加快速度做动作。

  2、配音乐磁带做出“小老鼠”的动作。

  3、听“泡泡糖”出现部分的音乐,让幼儿感受音乐的变化。(音乐后半段)

  “这次啊这只调皮的小老鼠要出来玩了,捡到一个大泡泡糖,发生了什么事情” “每个小朋友手上都有一个泡泡糖,一起来学学小老鼠被泡泡糖粘住时候的样子?” “小老鼠,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好不好?”

  4、幼儿再次玩游戏,要求做出“小老鼠”被“泡泡糖”粘到不同部位的动作。

  “泡泡糖会粘在小老鼠的手上,还会粘在小老鼠哪里呢?”

  5、随第二段音乐,玩拉泡泡糖的游戏

  6、随音乐完整的表演(老师来做鼠妈妈,小朋友们来做我的鼠宝宝好吗)2遍

  四、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

  “假如你是这只调皮的小老鼠,你会把这块不容易拿下来的泡泡糖放到哪儿去呢?”引导幼儿注意环保。

  《小老鼠和泡泡糖》中班音乐教案 4

  活动目标:

  1. 知道泡泡糖吃完后应该放到哪里,增强环保意识。

  2. 创造性的表现玩泡泡糖的有趣动作,提高动作的表现力。

  3. 学会合拍地做老鼠走、左右张望的动作,大胆表演律动。

  4. 乐意参与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5. 培养幼儿清楚表述和大胆表演的能力。

  重难点分析:

  重点:能够大胆合拍地表演律动动作。

  难点:引导幼儿夸张地、创造性地表演玩泡泡糖的动作。

  活动准备:

  律动音乐、猫咪头饰、小老鼠头饰。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创设游戏化情境,幼儿跟随音乐做热身律动。

  二.展开:

  1.教师讲述《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故事

  教师有声有色地讲述音乐情节中得故事,使幼儿对音乐内容有所感知与了解。

  故事内容:

  有一只小老鼠,在妈妈睡午觉的时候,悄悄地溜出去玩。它跑几步就东瞧瞧、西瞧瞧,跑几步就东瞧瞧、西瞧瞧。到了草地上,小老鼠不小心踩到了一个粘糊糊的东西。它不知道这是泡泡糖,于是赶紧用手去拽,呀!泡泡糖又黏到了手上,它用另一只手去拽,又黏到了另一只手上,拽来拽去,泡泡糖像根绳子一样把小老鼠捆了起来。这时,一只猫冲了过来,小老鼠像个球似的滚回了家去了。

  2.引导幼儿探索表现小老鼠的动作

  (1)师:小老鼠跑出去玩,它是怎么跑的呀?

  引导幼儿一边说,一边在座位上做动作。

  (2)提问:小老鼠跑到草地上玩,它踩到了什么?

  泡泡糖小朋友都吃过,泡泡糖是很粘的,它要是粘在了身上,可是不容易弄下来的,小老鼠踩到泡泡糖是怎样做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引导幼儿一边说,一边做动作。

  4. 幼儿自主探索泡泡糖黏在身上的动作

  教师及时指导,引导幼儿夸张的把动作表现出来。

  5. 请一名幼儿与教师合作表演泡泡糖粘到身体不同部位后拽泡泡糖。

  师:老师手上也粘到了一个泡泡糖,谁想来和老师一起玩一玩?

  6. 幼儿分组练*动作。

  幼儿之间合作做动作,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规范动作并引导幼儿夸张的表现出来。

  7. 播放音乐,引导幼儿初步感受音乐

  师:现在请小朋友听一段音乐,这段音乐就是告诉我们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故事,请你们在座位上按故事情节把它表现出来吧。

  8. 跟随音乐,师幼共同表演音乐游戏

  (1) 第一遍:幼儿与教师一同听音乐做动作。教师引导幼儿跟随音乐的节拍,并把拽泡泡糖然后又弹回来的动作夸张地表现出来。

  (2) 第二遍:教师提醒幼儿在游戏中注意,泡泡糖弹回来时可粘在身体的不同部位。

  如:胳膊上、腿上、脚上、脸上。

  (3) 第三遍:教师一边放音乐,一边讲故事,并加上猫咪冲出来的情节,增加活动的趣味性。猫咪出现后,教师带领幼儿连忙跑回家。

  活动总结:

  1、“小老鼠为什么会在草地上踩到泡泡糖?”(环保教育)

  2、“吃完泡泡糖以后,应该怎么做才对呢?”

  活动结束:

  组织幼儿共同讨论:小老鼠可被这乱丢泡泡糖的人给害惨了,那我们吃完了泡泡糖应该放到哪里呢?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活动中,教师运用夸张的动作来演示泡泡糖的粘性,让幼儿直观地了解了游戏的内容,以及更好的掌握了音乐。活动中教师灵活运用了提问技巧,有效地引导幼儿理解动作,以更好的帮助幼儿掌握每个动作。孩子们在诙谐幽默的乐曲声中嬉戏、理解、融入音乐情景,玩的不亦乐乎,特别是对泡泡糖的粘性有很丰富的表现力,这是我始料未及的。在活动中我特别注意要关注全体,有针对性的教学,对内向、不爱表现的幼儿给于积极的引导、互动、带动效果好。

  温馨提示: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和基本形式,是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学*活动方式。

  设计意图:自然界中人与动物的关系是非常亲密的,虽然小老鼠在生活中是人人喊打的动物,但动物王国中的小老鼠却机灵好玩常常引人发笑,深得孩子和**喜爱。因此我设计了此活动。另外,泡泡糖也是幼儿比较喜欢的糖果之一,对于它的特性——很黏、和给人们带来的麻烦有一定得了解,所以本活动设计以生活迁移的方式让活动更贴*幼儿生活,使幼儿的创编表现更自然、丰富,发展幼儿的音乐表现力。

  小百科:泡泡糖既好吃,又可以吹泡泡玩,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泡泡糖发明于1928年,上世纪90年代最有名的泡泡糖是大大泡泡糖。

  《小老鼠和泡泡糖》中班音乐教案 5

  活动目标:

  1. 知道泡泡糖吃完后应该放到哪里,增强环保意识。

  2. 创造性的表现玩泡泡糖的有趣动作,提高动作的表现力。

  3. 学会合拍地做老鼠走、左右张望的动作,大胆表演律动。

  4. 乐意参与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5. 培养幼儿清楚表述和大胆表演的能力。

  重难点分析:

  重点:能够大胆合拍地表演律动动作。

  难点:引导幼儿夸张地、创造性地表演玩泡泡糖的动作。

  活动准备:

  律动音乐、猫咪头饰、小老鼠头饰。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创设游戏化情境,幼儿跟随音乐做热身律动。

  二.展开:

  1.教师讲述《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故事

  教师有声有色地讲述音乐情节中得故事,使幼儿对音乐内容有所感知与了解。

  故事内容:

  有一只小老鼠,在妈妈睡午觉的时候,悄悄地溜出去玩。它跑几步就东瞧瞧、西瞧瞧,跑几步就东瞧瞧、西瞧瞧。到了草地上,小老鼠不小心踩到了一个粘糊糊的东西。它不知道这是泡泡糖,于是赶紧用手去拽,呀!泡泡糖又黏到了手上,它用另一只手去拽,又黏到了另一只手上,拽来拽去,泡泡糖像根绳子一样把小老鼠捆了起来。这时,一只猫冲了过来,小老鼠像个球似的滚回了家去了。

  2.引导幼儿探索表现小老鼠的动作

  (1)师:小老鼠跑出去玩,它是怎么跑的呀?

  引导幼儿一边说,一边在座位上做动作。

  (2)提问:小老鼠跑到草地上玩,它踩到了什么?

  泡泡糖小朋友都吃过,泡泡糖是很粘的,它要是粘在了身上,可是不容易弄下来的,小老鼠踩到泡泡糖是怎样做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引导幼儿一边说,一边做动作。

  4. 幼儿自主探索泡泡糖黏在身上的动作

  教师及时指导,引导幼儿夸张的把动作表现出来。

  5. 请一名幼儿与教师合作表演泡泡糖粘到身体不同部位后拽泡泡糖。

  师:老师手上也粘到了一个泡泡糖,谁想来和老师一起玩一玩?

  6. 幼儿分组练*动作。

  幼儿之间合作做动作,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规范动作并引导幼儿夸张的表现出来。

  7. 播放音乐,引导幼儿初步感受音乐

  师:现在请小朋友听一段音乐,这段音乐就是告诉我们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故事,请你们在座位上按故事情节把它表现出来吧。

  8. 跟随音乐,师幼共同表演音乐游戏

  (1) 第一遍:幼儿与教师一同听音乐做动作。教师引导幼儿跟随音乐的节拍,并把拽泡泡糖然后又弹回来的动作夸张地表现出来。

  (2) 第二遍:教师提醒幼儿在游戏中注意,泡泡糖弹回来时可粘在身体的不同部位。

  如:胳膊上、腿上、脚上、脸上。

  (3) 第三遍:教师一边放音乐,一边讲故事,并加上猫咪冲出来的情节,增加活动的趣味性。猫咪出现后,教师带领幼儿连忙跑回家。

  活动总结:

  1、“小老鼠为什么会在草地上踩到泡泡糖?”(环保教育)

  2、“吃完泡泡糖以后,应该怎么做才对呢?”

  活动结束:

  组织幼儿共同讨论:小老鼠可被这乱丢泡泡糖的人给害惨了,那我们吃完了泡泡糖应该放到哪里呢?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活动中,教师运用夸张的动作来演示泡泡糖的粘性,让幼儿直观地了解了游戏的内容,以及更好的掌握了音乐。活动中教师灵活运用了提问技巧,有效地引导幼儿理解动作,以更好的帮助幼儿掌握每个动作。孩子们在诙谐幽默的乐曲声中嬉戏、理解、融入音乐情景,玩的不亦乐乎,特别是对泡泡糖的粘性有很丰富的表现力,这是我始料未及的。在活动中我特别注意要关注全体,有针对性的教学,对内向、不爱表现的幼儿给于积极的引导、互动、带动效果好。

  温馨提示: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和基本形式,是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学*活动方式。

  设计意图:自然界中人与动物的关系是非常亲密的,虽然小老鼠在生活中是人人喊打的动物,但动物王国中的小老鼠却机灵好玩常常引人发笑,深得孩子和**喜爱。因此我设计了此活动。另外,泡泡糖也是幼儿比较喜欢的糖果之一,对于它的特性——很黏、和给人们带来的麻烦有一定得了解,所以本活动设计以生活迁移的方式让活动更贴*幼儿生活,使幼儿的创编表现更自然、丰富,发展幼儿的音乐表现力。

  小百科:泡泡糖既好吃,又可以吹泡泡玩,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泡泡糖发明于1928年,上世纪90年代最有名的泡泡糖是大大泡泡糖。


《小老鼠和大老虎》中班优秀教案(5)份(扩展6)

——中班韵律活动《小老鼠和泡泡糖》教案通用5篇

  中班韵律活动《小老鼠和泡泡糖》教案 1

  一、设计意图

  中班幼儿喜欢动物,模仿力强,对音乐节奏也有了初步的理解能力,小老鼠风趣、诙谐的动物形象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活动中通过活泼欢快的AB两段乐曲,形象地表现出小老鼠跑、看、拽等各种动作,并通过模仿老�L偷偷走、拽泡泡糖、被猫吓倒等有趣的内容,让幼儿感受活动的无限乐趣。

  二、活动目标

  1.能根据乐曲旋律合拍地做老鼠走、左右张望的动作。2.尝试夸张地表现小老鼠拽泡泡糖的表情和动作。

  三、活动准备

  1.生活中了解泡泡糖有粘性的特点。2.音乐课件。3.老鼠手饰、泡泡糖。

  四、活动重难点

  1.重点:幼儿根据音乐合拍停下来做小老鼠走、东张西望的动作表演。

  2.难点:尝试夸张地表现小老鼠拽泡泡糖的表情和动作。

  五、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兴趣

  1.《小老鼠上灯台》导入

  提问:吃完的泡泡糖拿在手里有什么感觉?小老鼠和泡泡糖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二)通过故事理解音乐内容

  有一只小老鼠,在妈妈睡午觉的时候,悄悄溜出来玩。它跑几步就左看看、右看看,跑几步就左看看、右看看。到了草地上,小老鼠不小心踩到了一个粘乎乎的东西。它不知道这是泡泡糖,赶忙用手去拽。呀,泡泡糖粘到了手上,它用另一只手去拽,又粘到另一只手上,拽来拽去,泡泡糖像根绳子一样把小老鼠捆了起来。一只猫冲了过来,小老鼠像个球似的,飞快的滚回了家。

  提问:故事讲了什么?(三)出示图谱完整听音乐,学做动作随图谱完整听音乐,感知音乐节奏。引导幼儿分段学做动作1.第一遍表演

  提问:小老鼠偷偷走路是什么样子?拽泡泡糖的时候是什么样子?

  2.第二遍表演(把小椅子当洞)小结:妈妈没睡着不能出去玩。3.第三遍表演

  提问:每只小老鼠都很用力,可是这个泡泡糖太粘了,被小老鼠拽的很长很长,到底有多长呢?小耳朵仔细听好了:拽一啪!怎么回事?(猫来了)

  幼儿随音乐表演

  这次大老鼠带你们去洞里玩吧?到洞里玩的时候可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能推不能挤,做一只文明的小老鼠。

  六、结束:音乐带回

  中班韵律活动《小老鼠和泡泡糖》教案 2

  目标:

  1、理解歌曲内容,并根据音乐性质和内容创编游戏动作;

  2、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准备:

  录音机磁带猫的头饰泡泡糖每人一块垃圾桶湿巾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发生活经验

  1、老师每人分发一块泡泡糖,请幼儿品尝泡泡糖,并说出他的感觉。

  幼儿谈感觉:甜甜的、软软的、很热等;

  2、老师引导幼儿感觉泡泡糖的变化,并与幼儿一起玩泡泡糖,体验泡泡糖的变化(象面条、线、蛇等)

  3、再次观察泡泡糖,发现泡泡糖变脏。需要扔到垃圾桶里。

  二、感受音乐,理解音乐情节

  1、引出主人公“小老鼠”

  师:刚才小朋友把泡泡糖扔到垃圾桶里,可有的人会把泡泡糖口香糖扔到教室里、走廊里、马路上。有一天,一只可爱的小老鼠出来玩,遇到了一件麻烦事。

  2、第一次欣赏音乐,幼儿了解小老鼠遇到了一件什么事情。

  3、第二次欣赏音乐,进一步熟悉旋律、故事情节和歌词,并说出小老鼠被猫吃掉的情节和原因。

  三、创编音乐游戏动作

  分别请幼儿模仿小老鼠尖尖嘴,东张张西望望的样子、踩到泡泡糖的样子、拽的动作,并请幼儿自编泡泡糖粘在身体的不同部位,引发参与创编的兴趣。

  四、师幼共同体验音乐旋律的情节带来的快乐

  1、随音乐体验小老鼠遭遇的事情;

  2、请幼儿当小老鼠,随音乐做音乐游戏;

  3、行为*惯教育,在生活中不乱丢果皮纸屑,保护环境。

  中班韵律活动《小老鼠和泡泡糖》教案 3

  活动目标:

  1、初步学*合拍的做小老鼠、拉泡泡糖的动作。

  2、有节奏的语言和动作帮助自己更合拍的表演。

  3、知道泡泡糖会给人和环境带来不方便,我们要爱护我们的环境。活动准备:磁带。

  活动过程:

  1、(师)有一种小动物,走路走得很快,还会吱吱叫得,它是谁?小老鼠是怎么走路的?有一天,有一只小老鼠跑到草地上去玩,小老鼠东跑跑西看看,(教师有节奏的念四遍,一边念一边用手在腿上做动作)

  (1)小老鼠在什么时候往两边看的?在哪两个字看的?我们一起来一边念一边学,好吗?你觉得自己做得怎么样,好在哪里?

  ( 2 ) 我们一起用小手跟着音乐来学小老鼠走路,好吗?

  (3)刚才我们用手做游戏,现在要用小脚玩游戏,好吗?

  (4)我们现在来听磁带来做,音乐快了一些,你们有没有信心做好呢?

  2、(师)小老鼠在草地上玩呀玩呀,它发现了一个大大的泡泡糖,于是它吃呀吃呀,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听磁带)幼儿想想猜猜。泡泡糖爆炸了,会粘在哪儿?那怎么样才能拿下来呢?

  (1)我的手上就有一个泡泡糖,请一个小朋友上来帮我拉泡泡糖。

  (2)谁的手上有泡泡糖,我来帮他拉。

  (3)拉的时候是什么表情?(用劲、手抖、咬牙、身体歪)现在我们一边听音乐一边拍手做拉泡泡糖的动作。

  (4)听到什么音乐要拉泡泡糖,什么音乐要合起来呢?

  (5)你们听最后的音乐,是谁来啦?(猫)

  3、(师)想不想学学小老鼠到草地上玩泡泡糖呢?那我们一边听音乐一边做游戏。(完整游戏一次)

  (1)泡泡糖还会粘在哪儿?那我们在玩一次,好吗?(第二次游戏)

  (2)泡泡糖还会粘在哪儿?你们做得和我不一样,好吗?有信心吗?需要我帮忙吗?(第三次游戏)

  4、(师)泡泡糖拿下来容易吗?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不方便,对不对?你们说,吃过的泡泡糖扔在哪儿?为什么?(把它包包好,带出去扔掉)

  活动反思:

  在活动过程中,我感觉孩子们对这个音乐活动非常感兴趣,每个孩子都积极地参与着,并且“小老鼠”这个形象也深受孩子们的喜欢,在游戏中孩子们都尽情的表演着。特别是活动中“拉泡泡糖”的动作为孩子们带来了许多的想象空间,有的粘在头发上,有的粘在鼻子上,有的粘在身上、脚上等,这样就使孩子们对音乐的感受力增强了,也使游戏的趣味性大大提高了。在活动中,我也考虑到孩子们在整个游戏中避免模仿老师的动作,而抑制住孩子们的创造力,于是我就在第二次和第三次玩游戏时注意了“退位”及我退在后面,让孩子们自己听音乐来做动作,这样孩子们的创造性就发挥了出来,活动中可以看到每个孩子都在表演不同的动作。应该说,这个音乐A段和B段比较明显,孩子们都能跟着音乐玩游戏。

  在“合拍的做小老鼠”的动作时,因为小朋友先用手做,再到用小脚做,然后过渡到跟着磁带做,念的歌词也由慢到快,音乐也由漫到快,所以孩子们掌握得较好。而在做“拉泡泡糖”的动作时,孩子们对音乐的节奏把握不够,缺少倾听理解的过程,因此在做动作时还不能和音乐合拍。我想:在拍手做拉泡泡糖的动作时,教师可以把这段的音乐清唱出来,带着孩子们做动作,然后再跟音乐做,效果会更好一些的。

  中班韵律活动《小老鼠和泡泡糖》教案 4

  活动目标:

  1.能结合图谱感受音乐《小老鼠和泡泡糖》的节奏、旋律和风格,说出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2.能跟着音乐用动作将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故事表现出来。

  3.能积极动脑,大胆表达自己对音乐小老鼠和泡泡糖的的理解和想象。

  活动准备:

  音乐《小老鼠和泡泡糖》

  图谱《小老鼠和泡泡糖》

  活动过程:

  一、谈话“泡泡糖”

  1.教师提出问题“小朋友都吃过泡泡糖吧,泡泡糖好玩吗?怎么好玩?”

  2.教师提出问题2:泡泡糖吹出的大泡泡,除了会变小,还会怎么样?

  教师:炸在哪里?你会怎么做?感觉怎么样?

  教师:泡泡糖粘在手上是什么感觉?你能用动作表演一下吗?

  引导幼儿用动作表演泡泡糖很黏的感觉。

  教师:泡泡糖黏在手上是不是很容易就拿下来呢?你怎么样表现才能让大家看出来泡泡糖很黏呢?引导幼儿用夸张的动作和表情来表现。

  3.教师:泡泡糖这么好玩。有一只小老鼠,也遇到了一块泡泡糖,他们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二、欣赏音乐表演

  1.播放音乐《小老鼠和泡泡糖》,初步感知音乐。

  教师:你听到这个音乐,你的心里感觉怎么样?

  教师:你觉得小老鼠和泡泡糖发生了什么事?

  2.再次欣赏音乐,教师用简单的手势强调音乐中比较突出的音节。

  教师:这次你感觉小老鼠和泡泡糖发生了什么事?

  3.根据音乐做动作

  再次欣赏音乐,要求:你听着音乐,觉得是走路是音乐,你就走路,你觉得是吹泡泡糖的音乐就吹泡泡糖,觉得是泡泡糖黏住小老鼠你就做黏住的动作。

  教师:刚才你表演了哪些动作?请你现在表演给大家看一下。

  引导幼儿集体练*小老鼠走路的动作、吹泡泡糖的动作、拉泡泡糖的动作。

  三、看图谱欣赏表演音乐

  1.出示图谱

  教师:小朋友看看这张图,告诉我你能看懂里面哪些图。

  教师:那你能看出小老鼠是怎么走路的吗?

  引导幼儿模仿吹泡泡和泡泡爆炸的动作。

  教师:大家看看这个线像什么?猜猜看是什么意思?

  老师播放B段音乐,并用动作简单提示。

  教师:那我们就一起来做拉泡泡糖的动作吧。

  2.幼儿听音乐看图谱进行表演。

  教师根据幼儿表演,引导幼儿进行自我评

  4.拓展与提高

  教师:小朋友,请你想一想,泡泡糖除了粘在小老鼠的脚上,还会粘在哪里呢?请你说一说。引导幼儿发挥想象。用夸张的动作和表情来表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四、结束部分

  教师:小朋友,你看小老鼠乱扔泡泡糖,差点害得自己被猫吃掉了。小朋友吃泡泡糖能不能乱扔呢?如果看到有别人乱扔泡泡糖,你会怎么做呢?

  中班韵律活动《小老鼠和泡泡糖》教案 5

  活动目标

  1、体验韵律活动的乐趣。

  2、初步学*合拍地模仿小老鼠走和夸张地表现拉泡泡糖的表情和动作。

  3、探索泡泡糖粘在身体各部位的动作。

  活动准备

  1、《小老鼠和泡泡糖》音乐。

  2、图谱。

  3、老鼠手偶、泡泡糖。

  活动重点

  提高幼儿身体协调性和表现能力。

  活动难点

  能够主动探索各种动作,并随音乐做律动。

  活动过程

  一、出示老鼠和泡泡糖,讲述故事并激发幼儿兴趣

  师:这是什么?你们吃过泡泡糖吗?吃完泡泡糖拿在手里有什么感觉?看这是谁呀?

  小老鼠和泡泡糖之间还发生了好玩的故事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有一只小老鼠,趁妈妈不注意的时候,偷偷地溜出去玩。它跑几步就左看看、右看看,跑几步就左看看、右看看。到了草地上,哎呀,小老鼠不小心踩到了一个黏乎乎的东西。他使劲地拽呀拽呀,拽来拽去,泡泡糖像根绳子一样吧小老鼠捆了起来。这时一只猫冲了过来,小老鼠像个球似的飞快地滚回家去了。

  师:“小老鼠小老鼠偷偷跑出来是什么心情?哪个小朋友可以来表演一下小老鼠的表情呢?”

  二、幼儿完整欣赏音乐并出示图谱

  1、师:“这个故事还用音乐的形式表现了出来”,名字叫《小老鼠和泡泡糖》,让我们一起听一听吧!

  师:“音乐听完了,小朋友们听完后有什么感觉?这是一首什么样的曲子?”

  2、随图谱完整欣赏音乐第二遍。

  师:“这么好听的乐曲老师还用图谱表现了出来,我们一起来看着图谱再来完整的欣赏一遍音乐!”

  师:“小朋友,这首曲子一共分为了几段?”幼儿回答。

  小结:音乐共分为了AB两段,第一段表现了小老鼠偷偷跑出来玩,左看看、又看看,第二段表现了泡泡糖粘到了小老鼠的手上,小老鼠拽来拽去,怎么也拽不下来。

  3、再完整听一遍音乐,感受小老鼠的心情。

  师:“在第二段泡泡糖粘在小老鼠身上,小老鼠又是什么心情呢?它怎么拽泡泡糖的?我们再听一遍乐曲,来感受一下小老鼠的心情。”

  三、幼儿根据故事内容随音乐表演动作

  1、故事中提到“小老鼠东跑跑西看看”谁来表演一下小老鼠是怎样东跑跑西看看的?

  你认为小老鼠是向一个方向看还是向两边看?是慢慢看还是快看?(幼儿模仿)

  2、幼儿随音乐表现A段音乐。

  3、小老鼠又走到了草地上,踩到了黏黏的泡泡糖,小老鼠脚踩到泡泡糖会怎样?那可怎么办?谁来学学使劲拽?(幼儿做动作)我们一起拽拽看!老师看到每只小老鼠都很用力!

  4、幼儿随音乐表现B段音乐。

  四、创编动作并随音乐完整表演

  1、师:“小朋友表现的都很棒,我们一起来看着图谱随着音乐完整表演一遍,要注意表演的时候要体现出小老鼠的夸张表情,看看谁学的最像”

  2、幼儿根据音乐进行表演,鼓励幼儿大胆的表现动作。

  师:“泡泡糖还可能在身体什么地方?幼儿模仿动作,结合图谱和音乐再次进行表演。鼓励幼儿大胆的进行创编。

  3、最后将创编完整的律动随音乐完整表演。

  五、随音乐做律动并玩游戏《猫捉老鼠》

  随音乐完整做律动,音乐结束时引出猫叫声。

  师:“孩子们,现在我们来玩一个《猫捉老鼠》的游戏,小朋友们当老鼠,自己的小椅子就是老鼠的家,小老鼠随着音乐做律动,老师来当花猫,音乐结束时花猫就去捉老鼠,我们来一起试一试吧!”

  师:“听到猫叫就回家,你们真是一群机灵的小老鼠!”


《小老鼠和大老虎》中班优秀教案(5)份(扩展7)

——幼儿园小班《大老鼠找小老鼠》教案优选【5】份

  幼儿园小班《大老鼠找小老鼠》教案 1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让孩子感受大老鼠和小老鼠友情。

  2、能理解故事内容,让孩子通过简单重复的对话,在愉快的情绪中学*礼貌用语。

  3、学*按物体大小进行简单排序,学*词"越来越小"。

  4、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5、喜欢并尝试创编故事结尾,并乐意和同伴一起学编。

  活动准备:

  1、五间由大到小的房子(PPT)。

  2、五只小动物图片(PPT)。

  3、大老鼠手偶。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房子激发幼儿兴趣,引入主题。

  小朋友们看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房子)今天老师就要给你们讲一个发生在房子里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二、教师有感情的讲述故事一遍。

  (1)教师:宝宝们大老鼠有没有找到小老鼠啊?(找到了)这个故事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呢,就是《大老鼠找小老鼠》,(请两名幼儿说说)

  (2)教师:那第一间房子里住的是谁呀?(大象)大象的房子最大,我们把它放在最前面,第五间住的谁呀?(小老鼠)小老鼠的房子最小,我们把它放在最后面,那么这里还有三间房子我们也来排一排,谁来?

  (请一名幼儿来排一排)房子这样排就变得越来越小了,我们完整地说一遍,(越来越小)

  三、巩固故事内容小朋友,这是第几间啊?

  是谁住的呢?大老鼠是怎么敲门的呀?大老鼠真有礼貌,我们一起来学学吧!小熊摇摇头说,我们一起来学学吧。

  第三间房子里住的是谁啊?请谁来学学大老鼠是怎么敲门的呀,(请三名幼儿)我们一起来敲敲门吧,谁走出来了呢?(小羊)小羊怎么说的呀?这是第几间啊?是谁住在里面呢?(小鸭子)谁来敲敲门呢?小鸭子走了出来,摇摇头说"不是不是,小老鼠的家在里面呢!"那大老鼠在找小老鼠的时候经过了那几个小动物的家呢?(大象、小熊、小兔、小鸭),最后大老鼠终于找到了小老鼠,小老鼠是怎么说的呢?(哦,这个小老鼠学的真好,再请谁来学学,我们一起来学学看

  四、游戏:

  下面请小朋友吧小眼睛蒙起来,我们来做个游戏吧,不许偷看啊!(把小熊的房子藏起来)谁的房子不见啦?哪去啦,我们一起敲敲门看看在不在,(把小老鼠的房子藏起来)谁的房子不见啦?哪去啦一起敲敲门。哦小老鼠找到咯(再次欣赏故事)!宝宝们你们知道打老鼠要找小老鼠干什们呢?我们再来听一遍故事,我们边听边学,听好了大老鼠到底要找小老鼠干什们呢(播放录音)

  活动延伸:

  原来啊小老鼠过生日,大老鼠要给他送礼物呢,小老鼠收到礼物可开心了,要对大老鼠说什么呀?宝宝们高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礼物,高老师做大老鼠,你们做小老鼠好不好,好,把门关起来,我来敲门啦(发礼物)。

  附故事:大老鼠找小老鼠

  有一只大老鼠,想找它的好朋友小老鼠。它来到一间大房子面前,门是关着的,于是,大老鼠敲敲门说"咚咚咚,请问这是小老鼠的家吗?"大象走了出来,摇摇头说:"不是,不是,小老鼠的家在里面呢!"

  大老鼠听了很高兴,连忙跑到第二间房子面前,敲敲门说:"咚咚咚,请问这是小老鼠的家吗?"小熊走了出来,摇摇头说:"不是,不是,小老鼠的家在里面呢!"

  大老鼠来到第三间房子面前,敲敲门说:"咚咚咚,请问这是小老鼠的家吗?"小兔子走了出来,摇摇头说:"不是,不是,小老鼠的家在里面呢!"

  大老鼠来到第四间房子面前,敲敲门说:"咚咚咚,请问这是小老鼠的家吗?"小鸭子走了出来,摇摇头说:"不是,不是,小老鼠的家在里面呢!"

  大老鼠来到第五间房子面前,敲敲门说:"请问这是小老鼠的家吗?"小老鼠听了连忙跑了出来,大声地喊道:"是的,是的!"

  大老鼠终于找到了小老鼠,它们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可开心啦!

  大老鼠拿出礼物说:“祝你生日快乐!”

  教学反思:

  幼儿对教具很感兴趣,听故事很安静。故事讲完了,宝宝们还沉侵神奇的房子上面。对我提出的问题没有反应。有三位宝宝还来到了房子面前,动手翻看箱子里面还有什么。让后面的老师笑声一片。虽然这对我来说是尴尬的。但孩子的好奇心是没有错的。活动目标该如何实现呢?我一片茫然。年轻的我对于这一切很无措。但活动还在继续,无赖中我选择了按设计好的程序继续。可以想见,之后的活动变成了我的独角戏。幼儿对我提出的问题那个房子大那个小,都没有反应。更不用说学*说礼貌用语了。“请问,这是小老鼠的家吗?”这句活动中最重要的话宝宝们最终没有学会。对故事的内容也不是很理解。活动第一个目标,理解大老鼠和小老鼠的感情,没有实现。只有最后送礼物的时候宝宝们很开心。每一个孩子都喜欢糖,只是天性。在孩子们的笑声中结束活动,这算是一种安慰。

  幼儿园小班《大老鼠找小老鼠》教案 2

  小班语言公开课教案《大老鼠找小老鼠》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语言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能理解故事内容,让孩子通过简单重复的对话,在愉快的情绪中学*礼貌用语,通过故事让孩子感受大老鼠和小老鼠友情,学*按物体大小进行简单排序,学*词”越来越小”,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语言公开课《大老鼠找小老鼠》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让孩子感受大老鼠和小老鼠友情。

  2、能理解故事内容,让孩子通过简单重复的对话,在愉快的情绪中学*礼貌用语。

  3、学*按物体大小进行简单排序,学*词”越来越小”。

  4、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5、喜欢并尝试创编故事结尾,并乐意和同伴一起学编。

  活动准备:

  1、五间由大到小的房子(PPT)。

  2、五只小动物图片(PPT)。

  3、大老鼠手偶。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房子激发幼儿兴趣,引入主题。

  小朋友们看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房子)今天老师就要给你们讲一个发生在房子里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二、教师有感情的讲述故事一遍。

  (1)教师:宝宝们大老鼠有没有找到小老鼠啊?(找到了)这个故事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呢,就是《大老鼠找小老鼠》,(请两名幼儿说说)

  (2)教师:那第一间房子里住的是谁呀?(大象)大象的房子最大,我们把它放在最前面,第五间住的谁呀?(小老鼠)小老鼠的房子最小,我们把它放在最后面,那么这里还有三间房子我们也来排一排,谁来?

  (请一名幼儿来排一排)房子这样排就变得越来越小了,我们完整地说一遍,(越来越小)

  三、巩固故事内容小朋友,这是第几间啊?是谁住的呢?大老鼠是怎么敲门的呀?大老鼠真有礼貌,我们一起来学学吧!小熊摇摇头说,我们一起来学学吧。

  第三间房子里住的是谁啊?请谁来学学大老鼠是怎么敲门的呀,(请三名幼儿)我们一起来敲敲门吧,谁走出来了呢?(小羊)小羊怎么说的呀?这是第几间啊?是谁住在里面呢?(小鸭子)谁来敲敲门呢?小鸭子走了出来,摇摇头说”不是不是,小老鼠的家在里面呢!”那大老鼠在找小老鼠的时候经过了那几个小动物的家呢?(大象、小熊、小兔、小鸭),最后大老鼠终于找到了小老鼠,小老鼠是怎么说的呢?(哦,这个小老鼠学的真好,再请谁来学学,我们一起来学学看

  四、游戏:

  下面请小朋友吧小眼睛蒙起来,我们来做个游戏吧,不许偷看啊!(把小熊的房子藏起来)谁的房子不见啦?哪去啦,我们一起敲敲门看看在不在,(把小老鼠的`房子藏起来)谁的房子不见啦?哪去啦一起敲敲门。哦小老鼠找到咯(再次欣赏故事)!宝宝们你们知道打老鼠要找小老鼠干什们呢?我们再来听一遍故事,我们边听边学,听好了大老鼠到底要找小老鼠干什们呢(播放录音)

  活动延伸:

  原来啊小老鼠过生日,大老鼠要给他送礼物呢,小老鼠收到礼物可开心了,要对大老鼠说什么呀?宝宝们高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礼物,高老师做大老鼠,你们做小老鼠好不好,好,把门关起来,我来敲门啦(发礼物)。

  附故事:大老鼠找小老鼠

  有一只大老鼠,想找它的好朋友小老鼠。它来到一间大房子面前,门是关着的,于是,大老鼠敲敲门说”咚咚咚,请问这是小老鼠的家吗?”大象走了出来,摇摇头说:”不是,不是,小老鼠的家在里面呢!”

  大老鼠听了很高兴,连忙跑到第二间房子面前,敲敲门说:”咚咚咚,请问这是小老鼠的家吗?”小熊走了出来,摇摇头说:”不是,不是,小老鼠的家在里面呢!”

  大老鼠来到第三间房子面前,敲敲门说:”咚咚咚,请问这是小老鼠的家吗?”小兔子走了出来,摇摇头说:”不是,不是,小老鼠的家在里面呢!”

  大老鼠来到第四间房子面前,敲敲门说:”咚咚咚,请问这是小老鼠的家吗?”小鸭子走了出来,摇摇头说:”不是,不是,小老鼠的家在里面呢!”

  大老鼠来到第五间房子面前,敲敲门说:”请问这是小老鼠的家吗?”小老鼠听了连忙跑了出来,大声地喊道:”是的,是的!”

  大老鼠终于找到了小老鼠,它们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可开心啦!

  大老鼠拿出礼物说:“祝你生日快乐!”

  教学反思:

  幼儿对教具很感兴趣,听故事很安静。故事讲完了,宝宝们还沉侵神奇的房子上面。对我提出的问题没有反应。有三位宝宝还来到了房子面前,动手翻看箱子里面还有什么。让后面的老师笑声一片。虽然这对我来说是尴尬的。但孩子的好奇心是没有错的。活动目标该如何实现呢?我一片茫然。年轻的我对于这一切很无措。但活动还在继续,无赖中我选择了按设计好的程序继续。可以想见,之后的活动变成了我的独角戏。幼儿对我提出的问题那个房子大那个小,都没有反应。更不用说学*说礼貌用语了。“请问,这是小老鼠的家吗?”这句活动中最重要的话宝宝们最终没有学会。对故事的内容也不是很理解。活动第一个目标,理解大老鼠和小老鼠的感情,没有实现。只有最后送礼物的时候宝宝们很开心。每一个孩子都喜欢糖,只是天性。在孩子们的笑声中结束活动,这算是一种安慰。

  幼儿园小班《大老鼠找小老鼠》教案 3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辨别感受两种强弱不同的音乐。

  2、幼儿投入情景表演,在欢乐的气氛下进行模仿律动,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一)环境创设:

  创设老鼠的家,包括猫的厨房等。

  (二)物质准备:

  鼠妈妈头饰一个、小老鼠头饰若干、磁带(录有快慢节奏的音乐)、录音机、实物水果等、请配班老师表演猫。

  (三)经验准备:

  幼儿知道“小老鼠上灯台”的故事,并会玩相应的律动游戏

  活动过程:

  一、律动《小老鼠上灯台》

  1、师(戴上鼠妈妈的胸饰,给幼儿戴上鼠宝宝的胸饰):宝宝们,你们知道我是谁吗?嗯,我是鼠妈妈。你们是?(互相应答)

  2、“鼠宝宝,妈妈带你们去吃油,好吗?(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律动《小老鼠上灯台》)

  3、师:“哎呀,鼠宝宝肚子都饿了,可是又吃不到灯台上的油,那怎么办呀?”(教师做努力想办法的样子)

  4、师:“哦,我知道在厨房里有许多的水果,我们去把水果拿来吃好不好?可是那边有一只老猫在守着,你们在这里等着,鼠妈妈先去看看。”

  二、小老鼠拿水果

  1、教师示范

  音乐起,鼠妈妈跟音乐轻轻的走到厨房里拿起一样水果,音乐变强,鼠妈妈赶快跑回家里。

  师:“鼠宝宝们,妈妈拿到了一个苹果,给妈妈鼓鼓掌。”

  2、幼儿示范

  师:“你们看到刚刚鼠妈妈是怎么过去拿水果的吗?”

  师:“其实鼠妈妈过去拿水果是有方法的,(音乐起)你们听,当音乐轻轻的时候,就表示老猫睡着了,我们可以过去拿水果了,当音乐变的很响的时候,就表示老猫要醒了,我们要赶快跑回家里来了,知道这个方法鼠宝宝们也可以去拿水果了。哪位鼠宝宝愿意和鼠妈妈去拿水果呢?”

  音乐起,教师请2位幼儿上前表演,提醒幼儿音乐的变化。

  音乐变强,师:“老猫要醒来了,快跑呀。”教师带领幼儿跑回家里。

  师:“我们又拿回来3块水果,给我们鼓鼓掌吧。”

  三、幼儿集体表演《猫和老鼠》

  1、教师在前面带领幼儿

  师:“鼠宝宝和鼠妈妈一起去厨房拿水果吧。”

  音乐起,教师在幼儿前面带领幼儿去拿水果,提醒幼儿音乐的变化。

  音乐变强,师:“老猫要醒来了,快跑呀。”

  教师带领幼儿跑回家里。

  师:“哦,宝宝们真棒,拿到了那么多的水果,我们鼓鼓掌。”

  2、教师跟在幼儿后面

  师:“你们看厨房里还有那么多水果我们一起把它全都拿出来好不好啊?”

  音乐起,老师在幼儿后面跟着幼儿去拿水果,重点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

  四、结束

  我们拿了那么多的水果够我们吃上好几天的了,鼠宝宝们我们回去吃水果喽(教师带领幼儿出教室)。

  幼儿园小班《大老鼠找小老鼠》教案 4

  设计意图

  《猫和老鼠》是个深受孩子们喜爱的.体育游戏,内容是让孩子通过扮演熟悉的小老鼠,钻过山洞偷东西,猫和老鼠发生的故事,让孩子在快乐的游戏中练*钻过障碍物。《纲要》在健康领域中指出“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把简单的体育活动,赋在有趣的故事情节中,让活动游戏化,内容趣味化,让孩子们更有情趣地参与活动 。

  活动目标:

  (1)学会将身子团紧移动重心,屈身钻过障碍物。

  (2)能遵守规则不碰障碍物,体验游戏的快乐。

  (3)进行情感教育,让幼儿学会勇敢、善良、友好的健康思想。

  活动重点

  屈身、低头,将身子团紧地练*钻过山洞。

  活动难点

  难点是将身子团紧移动重心。

  活动准备

  挂有小铃铛的山洞,零食、饮料瓶、塑料水果等若干,PPT,老鼠、猫头饰若干

  前经验

  玩过猫抓老鼠的游戏。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想和大家玩一个《猫和老鼠》的游戏,在游戏前,我们来先做一下热身活动吧。

  二、《猫和老鼠》游戏

  1、示范动作要领

  小老鼠钻洞时,要把身子团紧,低头、屈身,千万不要撞着门洞,身体蹲着慢慢移动前进。

  (1)让小朋友模仿小老鼠的动作练*钻洞,请几个小老鼠说一说,你是怎么钻洞的。

  (2)表扬能团紧身子不碰到铃铛的幼儿。

  2、规则:小老鼠在偷东西的路上一定要悄悄的钻过,不能碰到铃铛,不出声;做门洞的幼儿手做拱门的高度要一致,不能动;做小猫的幼儿在小老鼠偷东西时要睡觉,当发现东西被偷时要作为伤心大哭的动作。

  3、设置情景一:听说有一个叫的小猫,它的家里有许多好吃的东西,有粮食,水果,还有各种饮料,今天中午趁猫在家睡觉的时候,小老鼠要到小猫家去偷东西吃。

  4、设置情景二:小猫发现吃的东西被老鼠都偷走了,害怕主人回来惩罚它,所以伤心地哭起来。

  (1)小朋友们讨论,该怎么做才能让小猫不哭?(激起小老鼠的同情,决定把偷来的东西还给小猫)

  (2)提问:在归还食物时,猫和老鼠会有什么样的对话?(对不起、没关系、谢谢你……让孩子们学*适当礼貌用语。小猫和小老鼠最终和好成了好朋友)

  三、结束放松部分:

  1、小老鼠偷的行为对吗?我们*时要怎么做?

  2、我们*时所知道的猫和老鼠双方是敌对的,为什么在这游戏中,猫和老鼠却能成为好朋友?

  讲评:对小老鼠偷的行为持否定态度,对小老鼠做错事情能勇敢改错和同情心给予表扬和鼓励,结合生活,鼓励幼儿做个有良好行为的好孩子。

  3、现在猫请老鼠到外面去玩游戏,请扮演猫和老鼠的幼儿一个跟着一个有序地离开。

  活动延伸:让孩子们在户外多玩一些猫和老鼠的游戏,自主探索和创编出新的游戏情景,体验游戏的快乐。

  幼儿园小班《大老鼠找小老鼠》教案 5

  活动目标:

  1、喜欢看动画片猫和老鼠,能看懂主要的故事情节。

  2、鼓励幼儿将自己的所见所想告诉老师与同伴。

  活动准备:

  动画片段 猫和老鼠套偶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话题

  1、小朋友来看动画片喽!猫和老鼠喜欢看吗?为什么?

  2、今天猫和老鼠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快来看一看!

  二、观看片断(完整欣赏)

  1、你看见了什么?

  2、猫在干什么?老鼠在干什么?

  3、发生了什么事情?

  三、分段观看,提问

  1、猫在干什么?为什么哈哈大笑?

  2、小老鼠怎么从洞里出来的?

  3、小老鼠想干什么?想了哪些办法去看这本书的?

  4、你觉得猫愿意给老鼠看书吗?你从哪里看出它不愿意?

  5、小老鼠到底在干什么?为什么这样做?

  6、结果,猫怎么了?哪里受伤了?怎么会受伤的?

  四、完整观看,提问(利用套偶)

  (老师)听听!谁在说话?

  (刚才,我和猫在一起的时候有什么做得不对的吗?)

  1、刚才是谁说的话?

  2、小老鼠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够好?

  3、小老鼠想看书,应该怎么对猫说呢?

  4、猫应该怎么办呢?

  5、看看它们两个怎么样了?(成了一队好朋友)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