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咕咚》教案通用5篇

首页 / 教案 / |

  一年级下册《咕咚》教案 1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目标1.会认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学*重点会认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了解课文内容。

  学前准备1.制作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师)

  2.自学字词,熟读课文。(学生)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图画导入。(用时:5分钟)

  1.设疑:你们知道“咕咚”是什么吗?

  2.教师导言:东西掉进水里会发出咕咚的响声,可就是这个响声却把兔子、狐狸、猴子、小鹿吓得撒腿就跑,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第20课《咕咚》。师板书课题并教读:咕咚

  3.认读生字“咕、咚”,师相机讲解:这两个字可以组成“咕咚”一词,像这样表示声音的词叫象声词。1.生边听老师导言边思考

  2.齐读课题,认读生字“咕、咚”。并举例像这样表示声音的象声词。

  1.认读生字。

  dōnggū

  咚咕

  2.我会说象声词。

  例:咕咚

  二、初读课文,学*生字。(用时:15分钟)

  1.引导自由读课文,提出要求:

  (1)读准字音,不会读的想办法解决。

  (2)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要多读几遍。

  (3)标出自然段序号。

  2.组织同桌互读,互相帮助。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并评价。

  4.组织采用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5.检查生字学*情况。

  1.自由读课文,完成初读要求。

  2.同桌互读课文。

  3.分自然段读课文。

  4.采用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5.全班汇报生字学*情况。

  (1)说一说用哪种方法,识记了哪些生字,哪些生字可以用同一种识记方法。

  (2)积极参与课堂识字活动,巩固识记。

  3.给下列生字注音。

  ()()()

  熟鹿命

  ()()()

  野拦领

  4.我会组词。

  掉:

  吓:

  跟:

  羊: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用时:10分钟)

  1.引导齐读课文,启发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组织同桌互相说一说。

  3.组织全班交流。

  1.齐读课文,回答问题。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5.看课文插图,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指导写字。(用时:10分钟)

  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字有什么特点?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2.教师边范写边强调书写要点。

  3.组织学生描红、临写。

  4.组织全班展示。1.认真观察要求会写的生字,交流书写要注意的问题。

  2.仔细观察教师范写,跟着书写。

  3.描红、临写。

  4.全班展示。

  6.我会写。

  家象都

  7.写笔顺。

  家:

  象:

  教学反思

  兴趣是学生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的动力。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心理特点,形象有趣、富有悬念性的东西最能吸引其注意力。于是,在这节课前,我采用了实物做了一个实验,把木瓜从高空扔进水桶里,发出咕咚的声音,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什么声音?你想知道吗?接着板书:咕咚。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这样,学生的学*兴趣提高了,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

  一年级下册《咕咚》教案 2

  教学要求

  1、会认“咕、咚”等13个生字,会写“吓、怕”等7个生字。

  2、能根据学过的方法猜测生字的读音,进而把课文读熟、读懂。

  3、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实真相,先问为什么,不要盲目跟从的道理。

  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对话。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实真相,先问为什么,不要盲目跟从的道理。

  教学

  课时两课时。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教学课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背景图片,猜一猜:小动物们为什么要奔跑?

  2、引入新课,板书题目,齐读题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借助拼音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并在课文中标出生字、新词。

  2、自主识字,交流识字方法。说说自己记住了哪些生字,是怎么记住的。

  3、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4、全班交流。

  5、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读音。

  6、再读课文,完成填空。

  全文共有个自然段,讲了听到“咕咚”的声音,没有弄明白,拔腿就跑,后来、也跟着跑,只有没有跟着跑,帮助大伙弄清了事情真相的故事。?

  三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认读生字。

  吓怕跟家羊象都

  2、指导观察生字特点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重点指导“家、象、都”的笔顺和书写。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仿写。

  4、展示书法作品,进行讲评。

  学生在自主的氛围中学*,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生字,读懂故事。这种由课堂走向生活的学*方式能够有效地激发孩子们的探究欲望,充分调动孩子们学*的积极性。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实真相,先问为什么,不要盲目跟从的道理。

  与课文相关的情境图,教学课件。

  一复*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齐读。

  吓怕跟家羊象都

  2、指名分段读课文。

  二朗读感悟

  1、学*课文第1、2自然段。

  (1)(出示挂图1)这幅图讲了什么?自由读第1、2自然段。

  (2)兔子为什么跑?(他认为“咕咚”可怕极了)

  (3)他有没有仔细观察一下究竟发生了什么?(没有)

  (4)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一声,这声音太响了。胆子很小的兔子听到这个声音有什么表现?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5)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

  2、学*第3、4自然段。

  (1)(出示挂图2)这幅图讲了什么?

  (2)小猴子为什么也跟着跑?从哪儿看出来的?

  (3)小猴子的心情怎么样?

  (4)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

  (5)自由读第5自然段,看看这一自然段中讲到了哪些动物?他们怎么样?

  (6)动物们为什么叫“快逃命啊”?

  (7)比较“兔子”“小猴子”“大伙”说的话。他们讲的话相同吗?不同在哪里?

  (8)分角色朗读“兔子”“小猴子”“大伙”说的话。

  (板书:木瓜吓跑动物们)

  3、学*课文第5自然段。

  (1)(出示挂图3)这幅图讲了什么?

  (2)野牛为什么没有跑?他是怎样做的呢?

  (3)你会做“拦”的动作吗?野牛是怎么拦的?(让学生通过动作演示理解)

  (4)野牛拦住了大象后是怎样问的?

  (板书:野牛拦住)

  (5)分角色朗读“野牛”的问话和“大象”“兔子”的答话。(板书:问原因)

  4、学*课文第6、7自然段。

  (1)自由读第6、7自然段。

  (2)木瓜为什么会自己掉下来?(木瓜熟透了)

  (3)木瓜掉进湖里为什么会发出很响的声音?(因为木瓜是从高高的树上掉下来的,所以声音很响)

  (4)“咕咚”究竟是什么?(“咕咚”是熟透了的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所发出的声音)

  (5)知道了“咕咚”的真相后,动物们都怎样呢?为什么大伙都笑了?

  (6)这时候,动物们会想些什么呢?

  三表演故事

  1、小组内练*分角色表演。

  2、找两组在班内进行表演。

  四总结全文

  1、在这个故事中,你喜欢谁?为什么?

  2、今后我们遇到类似的事情应该怎么办?

  一年级下册《咕咚》教案 3

  教学要求

  1、会认“咕、咚”等13个生字,会写“吓、怕”等7个生字。

  2、能根据学过的方法猜测生字的读音,进而把课文读熟、读懂。

  3、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实真相,先问为什么,不要盲目跟从的道理。

  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对话。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实真相,先问为什么,不要盲目跟从的道理。

  教学

  课时两课时。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教学课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背景图片,猜一猜:小动物们为什么要奔跑?

  2、引入新课,板书题目,齐读题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借助拼音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并在课文中标出生字、新词。

  2、自主识字,交流识字方法。说说自己记住了哪些生字,是怎么记住的。

  3、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4、全班交流。

  5、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读音。

  6、再读课文,完成填空。

  全文共有个自然段,讲了听到“咕咚”的声音,没有弄明白,拔腿就跑,后来、也跟着跑,只有没有跟着跑,帮助大伙弄清了事情真相的故事。?

  三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认读生字。

  吓怕跟家羊象都

  2、指导观察生字特点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重点指导“家、象、都”的笔顺和书写。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仿写。

  4、展示书法作品,进行讲评。

  学生在自主的氛围中学*,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生字,读懂故事。这种由课堂走向生活的学*方式能够有效地激发孩子们的探究欲望,充分调动孩子们学*的积极性。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实真相,先问为什么,不要盲目跟从的道理。

  与课文相关的情境图,教学课件。

  一复*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齐读。

  吓怕跟家羊象都

  2、指名分段读课文。

  二朗读感悟

  1、学*课文第1、2自然段。

  (1)(出示挂图1)这幅图讲了什么?自由读第1、2自然段。

  (2)兔子为什么跑?(他认为“咕咚”可怕极了)

  (3)他有没有仔细观察一下究竟发生了什么?(没有)

  (4)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一声,这声音太响了。胆子很小的兔子听到这个声音有什么表现?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5)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

  2、学*第3、4自然段。

  (1)(出示挂图2)这幅图讲了什么?

  (2)小猴子为什么也跟着跑?从哪儿看出来的?

  (3)小猴子的心情怎么样?

  (4)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

  (5)自由读第5自然段,看看这一自然段中讲到了哪些动物?他们怎么样?

  (6)动物们为什么叫“快逃命啊”?

  (7)比较“兔子”“小猴子”“大伙”说的话。他们讲的话相同吗?不同在哪里?

  (8)分角色朗读“兔子”“小猴子”“大伙”说的话。

  (板书:木瓜吓跑动物们)

  3、学*课文第5自然段。

  (1)(出示挂图3)这幅图讲了什么?

  (2)野牛为什么没有跑?他是怎样做的'呢?

  (3)你会做“拦”的动作吗?野牛是怎么拦的?(让学生通过动作演示理解)

  (4)野牛拦住了大象后是怎样问的?

  (板书:野牛拦住)

  (5)分角色朗读“野牛”的问话和“大象”“兔子”的答话。(板书:问原因)

  4、学*课文第6、7自然段。

  (1)自由读第6、7自然段。

  (2)木瓜为什么会自己掉下来?(木瓜熟透了)

  (3)木瓜掉进湖里为什么会发出很响的声音?(因为木瓜是从高高的树上掉下来的,所以声音很响)

  (4)“咕咚”究竟是什么?(“咕咚”是熟透了的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所发出的声音)

  (5)知道了“咕咚”的真相后,动物们都怎样呢?为什么大伙都笑了?

  (6)这时候,动物们会想些什么呢?

  三表演故事

  1、小组内练*分角色表演。

  2、找两组在班内进行表演。

  四总结全文

  1、在这个故事中,你喜欢谁?为什么?

  2、今后我们遇到类似的事情应该怎么办?

  一年级下册《咕咚》教案 4

  [教学目标]

  1.认识“咕、咚、熟”等12个生字,会写“吓、怕、跟”等7个生字。

  2.通过图片、形声字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猜字、认字,把故事读正确、读流利。

  3.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

  4.初步懂得遇事要学会思考,不盲目跟从。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识字、写字,了解故事内容。

  难点:

  能根据课文内容作简单推断。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教师把一块石头扔进事先准备好的水桶中)听,这是什么声音?(咕咚、咕咚)(板书:咕咚)对,就是这个声音吓跑了好多动物呢!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那就和老师一起去森林王国看看吧。

  二、自主读文,培养自主学*能力

  1.出示自读要求,学生根据要求自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不认识的字,猜猜它们的读音。

  2.不会读的字词借助拼音读准确。

  3.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1)齐读、指名读、开火车认读。

  (2)教师巡视检查学生认字情况。

  (3)借助连环画,图文对应学*,读懂故事内容。(或根据学生已有的读连环画的经验——“段落之间有空行”来判断逐步梳理文本信息。)

  三、借助插图,学*第1~4自然段

  1.出示课文插图一,学*第1、2自然段:

  (1)小兔子怎么了?从课文哪个自然段可以看出来?(第2自然段)

  (2)谁听见了小兔子的喊声?(小猴子)他又是怎么做的?

  出示:他一边跑一边大叫:“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

  (3)“咕咚”是什么?

  (4)听到他们的喊声,还有谁也跟着跑起来了?

  出示:狐狸呀,山羊啊,小鹿哇,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

  2.出示课文插图二,学*第3~4自然段:

  (1)根据这些动物们的'表情,猜猜他们会说些什么。(学生大胆想象)

  (2)引导学生朗读第1~4自然段,体会小动物们害怕的心情。2.哪些动物是跟着兔子跑的?

  3.小动物们一边跑一边叫是因为。

  四、学*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吓”“怕”“跟”三个生字,组词,观察结构。

  (1)三个字均为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

  (2)“跟”字复*足字旁笔画的变化,右边第一笔横折起笔与足字旁齐*。

  2.教师范写,讲解要点。(“吓”左窄右宽,“怕”左窄右宽,足字旁最后一笔是提。)

  3.学生书空,描红,书写练*。

  4.教师巡视指导,强调正确的写字姿势。

  一年级下册《咕咚》教案 5

  教学目的

  1.凭借汉语拼音和插图读懂课文内容,懂得做什么事,不应该盲目地跟别人跑,而要问个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2.朗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

  1.读懂课文,并能悟出寓意。

  2.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

  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设疑。

  今天我们学*第17课咕咚,这是一篇阅读课。随后板书课题。咕咚是什么东西?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们想不想知道?请同学们打开书,读一读课文就会知道了。

  二、指导朗读课文,可按整体部分整体三步来指导。

  (一)从整体指导读课文。

  1.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一遍课文,标出自然段。

  2.对照插图读一遍课文,找出课文共讲了几种小动物,能按出场顺序说出来。

  3.同桌共读一遍课文,读后互相讨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分段指导读课文。可带着课后问题读,读后再回答。

  1.指名读第1~2段。

  (1)师问:咕咚指的是什么?

  生答:咕咚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

  (2)师问:木瓜掉进湖里的声音怎样?从哪可以看出来?生答:这声音很大很重。因为木瓜熟了,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的。

  (3)师问:兔子为什么跑?(课后第1题)

  生答:兔子听见这又大又响的咕咚声很害怕,吓跑了。

  (4)指导看第一幅插图。说说图意。

  举例: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还没有沉到湖底,溅起的水花还没有落下来,兔子已经撒腿跑了。它很害怕,一边跑还一边喊:不好了,咕咚可怕极了。

  2.指名读3~4段。

  (1)师问:小猴子为什么也跟着跑?他还说了什么?(课后第2题)

  生答:小猴子听了兔子的话也跟着跑起来。他说:不好了,不好了,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呀!

  (2)师问:还有谁都跟着跑起来?(课后第3题)他们又喊叫什么?

  生答:听了猴子的话,狐狸、山羊、小鹿都跟着跑起来。他们一边跑一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3)请三个同学分别把兔子、小猴子和大伙喊叫的话读一读,并说说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同?最后一问比较难,老师可做提示。

  生答:有很多话都是越传越走样。因为他们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说的,而他们的理解不一定对。他们不是有意造谣来吓唬人的。

  (4)指导看插图(二)。说出图意。

  举例:很多野兽都跟着跑起来,它们全张着嘴喊叫,面带惊慌的表情。

  3.指名读第5段。

  (1)师问:大象跑没跑?他是怎样跑的?

  生答:大象也跟着跑起来。他是看见其他的动物跑,他也跟着跑起来。

  (2)师问:野牛为什么没有跑?他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课后第4题)

  生答:因为野牛不知道咕咚是什么,它在哪里,所以它没有跑。

  野牛拦住大象和其他动物,追问谁看见咕咚了。结果谁都没看见咕咚是什么,兔子只是说它听见的,咕咚在那边的湖里。

  (3)指导看插图(三),并说说图意。

  举例:野牛在前面,非常沉着冷静地拦住大家,追问谁看见咕咚了。

  4.指导朗读6~7段。

  (1)师问:他们来到湖边看见什么?听到什么?生答:他们来到湖边看见正好又有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听见咕咚的声音。

  (2)师问:最后大伙儿为什么都笑了?(课后第5题。)生答:因为大伙都明白咕咚是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不是什么可怕的怪物,真相大白了,它们感到自己的行动十分的可笑。

  (3)指导看插图(四),并说说图意。

  举例:大家的表情各不相同。野牛在严肃地讲道理,兔子看清咕咚是什么了,不再惊慌;老山羊一边听野牛讲话,一边思考;狐狸、小猴子和小鹿已经感到可笑了。

  (三)让学生读全篇课文,并回答问题。

  1.大家齐读一遍课文。

  2.师问:你读了这篇童话,懂得了什么?

  生答:我懂得做什么事,不应该盲目的跟别人跑,听信谣传,而要问个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指导作业:

  一、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课后第2题。)

  (一)分段读课文。1~2、3~4、5、6~7段。

  (二)让学生看着插图试着说说这个故事。(自己准备)。

  (三)按照课后第1题的5个小问题的顺序同桌互说,互相帮助讲故事。

  (四)指名讲故事,大家评论讲得如何。

  (五)请1~2人到前面给大家讲这个故事。

  二、让同学回到家里讲给爸爸妈妈听;或讲给同院的小朋友听。


一年级下册《咕咚》教案通用5篇扩展阅读


一年级下册《咕咚》教案通用5篇(扩展1)

——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教案汇总十篇

  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教案 1

  教学要求

  1、会认“咕、咚”等13个生字,会写“吓、怕”等7个生字。

  2、能根据学过的方法猜测生字的读音,进而把课文读熟、读懂。

  3、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实真相,先问为什么,不要盲目跟从的道理。

  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对话。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实真相,先问为什么,不要盲目跟从的道理。

  教学

  课时两课时。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教学课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背景图片,猜一猜:小动物们为什么要奔跑?

  2、引入新课,板书题目,齐读题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借助拼音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并在课文中标出生字、新词。

  2、自主识字,交流识字方法。说说自己记住了哪些生字,是怎么记住的。

  3、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4、全班交流。

  5、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读音。

  6、再读课文,完成填空。

  全文共有个自然段,讲了听到“咕咚”的声音,没有弄明白,拔腿就跑,后来、也跟着跑,只有没有跟着跑,帮助大伙弄清了事情真相的故事。?

  三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认读生字。

  吓怕跟家羊象都

  2、指导观察生字特点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重点指导“家、象、都”的笔顺和书写。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仿写。

  4、展示书法作品,进行讲评。

  学生在自主的氛围中学*,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生字,读懂故事。这种由课堂走向生活的学*方式能够有效地激发孩子们的探究欲望,充分调动孩子们学*的积极性。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实真相,先问为什么,不要盲目跟从的道理。

  与课文相关的情境图,教学课件。

  一复*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齐读。

  吓怕跟家羊象都

  2、指名分段读课文。

  二朗读感悟

  1、学*课文第1、2自然段。

  (1)(出示挂图1)这幅图讲了什么?自由读第1、2自然段。

  (2)兔子为什么跑?(他认为“咕咚”可怕极了)

  (3)他有没有仔细观察一下究竟发生了什么?(没有)

  (4)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一声,这声音太响了。胆子很小的兔子听到这个声音有什么表现?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5)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

  2、学*第3、4自然段。

  (1)(出示挂图2)这幅图讲了什么?

  (2)小猴子为什么也跟着跑?从哪儿看出来的?

  (3)小猴子的心情怎么样?

  (4)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

  (5)自由读第5自然段,看看这一自然段中讲到了哪些动物?他们怎么样?

  (6)动物们为什么叫“快逃命啊”?

  (7)比较“兔子”“小猴子”“大伙”说的话。他们讲的`话相同吗?不同在哪里?

  (8)分角色朗读“兔子”“小猴子”“大伙”说的话。

  (板书:木瓜吓跑动物们)

  3、学*课文第5自然段。

  (1)(出示挂图3)这幅图讲了什么?

  (2)野牛为什么没有跑?他是怎样做的呢?

  (3)你会做“拦”的动作吗?野牛是怎么拦的?(让学生通过动作演示理解)

  (4)野牛拦住了大象后是怎样问的?

  (板书:野牛拦住)

  (5)分角色朗读“野牛”的问话和“大象”“兔子”的答话。(板书:问原因)

  4、学*课文第6、7自然段。

  (1)自由读第6、7自然段。

  (2)木瓜为什么会自己掉下来?(木瓜熟透了)

  (3)木瓜掉进湖里为什么会发出很响的声音?(因为木瓜是从高高的树上掉下来的,所以声音很响)

  (4)“咕咚”究竟是什么?(“咕咚”是熟透了的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所发出的声音)

  (5)知道了“咕咚”的真相后,动物们都怎样呢?为什么大伙都笑了?

  (6)这时候,动物们会想些什么呢?

  三表演故事

  1、小组内练*分角色表演。

  2、找两组在班内进行表演。

  四总结全文

  1、在这个故事中,你喜欢谁?为什么?

  2、今后我们遇到类似的事情应该怎么办?

  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教案 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认识“咕、咚、突、传、腿、耍、慌、狮、阴、吵、追、转”12个生字;会写“看、着、兔、伙、松、玩、眼”7个生字。学*“羊字头”和“足字旁”2个新偏旁。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实真相”。

  2、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识字、写字能力

  ②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③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逐步达到感情朗读的水*;识字、写字练*。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吸引学生,揭示课题.

  1、多媒体播放多种声音,请学生猜猜是什么声音。

  2、(板书课题),请大家举起手跟老师一起写这两个字。(要求:字要写得横*竖直才好看。)齐读课题

  3、细心的孩子,认真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形声字,象声词)

  4、提问:“咕咚”是谁发出的声音呢?学*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建议:用笔勾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把这些字读准;对于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还可以多读几遍。

  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问题吗?

  3、再读课文,看谁能通过自己的`读来解决问题。

  三、学*生字

  1、读一读

  多媒体出示带生字的词语,自由认读,读准字音。

  2、认一认

  没有了拼音宝宝帮忙,你还认识吗?(赛读词语)

  3、玩一玩

  ①同桌拿出识字卡片,互相认读

  ②摘果子,(多媒体示一棵苹果树,苹果上分别写了生字,认对了,苹果就会掉下来)

  4、议一议

  ①小组合作学*,谁有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②谁愿意把自己的识字方法介绍给大家。

  四、再读品悟

  1、自己练*读课文,做到正确、通顺、不加字、不漏字、不读错字。

  2、四人小组轮着读课文,互相评一评,读的好在哪里,还有哪些地方要注意读好的。

  3、朗读檑台赛

  4、齐读课文

  五、指导写字

  1、出示本课要写的生字,选“家”“怕”扩词。

  2、同桌间说一说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师范写(重点指导写好新偏旁“忄”和“足”)

  4、生临写

  5、练写,互相评价(引导学生从字形,书写速度,书写姿势等方面评价)

  第二课时

  一、激趣复*,导入新课

  1、(多媒体:湖边长着几棵木瓜树,木瓜上有生字)瞧,木瓜快熟了,谁能叫出它的名字,它就会掉下来(配“咕咚”声)

  2、听,这“咕咚”声是成熟的木瓜从树上掉下来,落到湖面的声音。可就是这个声音,却让森林里小动物们,(引导说到“乱哄哄”)为什么呢?

  二、创设情境,合作学*

  (一)学*第2自然段

  1、最先听到“咕咚”声的是谁?

  听到声音,小兔什么样儿?

  2、读第2自然段,哪句话写出图上的内容。

  3、“撒腿就跑”看出了什么?小兔为什么害怕?你也有过吗?

  填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急得撒腿就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吓得撒腿就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紧张得撒腿就跑。

  4、小兔不仅跑,还边跑边喊,谁来喊一喊?

  5、指导朗读

  他吓得撒腿就跑,一边跑,一边喊:“咕咚来了!咕咚来了!”

  (二)学*3―5自然段

  1、听到他的喊声,猴子、狐狸、山羊、小鹿、大象它们是怎么做的?(跟、跑)读3、4自然段。

  2、野牛跟他们有什么不同?它是怎么做的?(追、问)读5然段,划出描写野牛的句子。

  3、对比两幅图,小动物们和野牛的表情有什么不同?如果用一个词形容,你会用什么?(慌慌张张、不慌不忙)

  动物们慌慌张张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野牛不慌不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找答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6―7自然段

  “咕咚是什么呀!”小动物们谁知道呢?指导朗读(重点读好小兔的话)

  瞧,连小兔也不知道“咕咚”是什么,为什么?(没思考)怎么办呢?读6、7自然段。

  这时,小动物们会说什么,小兔又会怎样呢?

  三、总结深化

  1、现在,你最想对谁说句话,说什么?

  2、戴头饰表演“咕咚”这个故事。

  四、布置作业

  1、把课文中喜欢的词填到“词语花篮”中。

  2、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3、读《同步读本》中的《数星星的孩子》。

  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教案 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认识“咕、咚、突、传、腿、耍、慌、狮、阴、吵、追、转”12个生字;会写“看、着、兔、伙、松、玩、眼”7个生字。学*“羊字头”和“足字旁”2个新偏旁。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实真相”。

  2、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识字、写字能力

  ②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③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逐步达到感情朗读的水*;识字、写字练*。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吸引学生,揭示课题.

  1、多媒体播放多种声音,请学生猜猜是什么声音。

  2、(板书课题),请大家举起手跟老师一起写这两个字。(要求:字要写得横*竖直才好看。)齐读课题

  3、细心的孩子,认真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形声字,象声词)

  4、提问:“咕咚”是谁发出的声音呢?学*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建议:用笔勾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把这些字读准;对于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还可以多读几遍。

  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问题吗?

  3、再读课文,看谁能通过自己的读来解决问题。

  三、学*生字

  1、读一读

  多媒体出示带生字的词语,自由认读,读准字音。

  2、认一认

  没有了拼音宝宝帮忙,你还认识吗?(赛读词语)

  3、玩一玩

  ①同桌拿出识字卡片,互相认读

  ②摘果子,(多媒体示一棵苹果树,苹果上分别写了生字,认对了,苹果就会掉下来)

  4、议一议

  ①小组合作学*,谁有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②谁愿意把自己的识字方法介绍给大家。

  四、再读品悟

  1、自己练*读课文,做到正确、通顺、不加字、不漏字、不读错字。

  2、四人小组轮着读课文,互相评一评,读的好在哪里,还有哪些地方要注意读好的。

  3、朗读檑台赛

  4、齐读课文

  五、指导写字

  1、出示本课要写的生字,选“家”“怕”扩词。

  2、同桌间说一说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师范写(重点指导写好新偏旁“忄”和“足”)

  4、生临写

  5、练写,互相评价(引导学生从字形,书写速度,书写姿势等方面评价)

  第二课时

  一、激趣复*,导入新课

  1、(多媒体:湖边长着几棵木瓜树,木瓜上有生字)瞧,木瓜快熟了,谁能叫出它的名字,它就会掉下来(配“咕咚”声)

  2、听,这“咕咚”声是成熟的木瓜从树上掉下来,落到湖面的声音。可就是这个声音,却让森林里小动物们,(引导说到“乱哄哄”)为什么呢?

  二、创设情境,合作学*

  (一)学*第2自然段

  1、最先听到“咕咚”声的是谁?

  听到声音,小兔什么样儿?

  2、读第2自然段,哪句话写出图上的内容。

  3、“撒腿就跑”看出了什么?小兔为什么害怕?你也有过吗?

  填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急得撒腿就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吓得撒腿就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紧张得撒腿就跑。

  4、小兔不仅跑,还边跑边喊,谁来喊一喊?

  5、指导朗读

  他吓得撒腿就跑,一边跑,一边喊:“咕咚来了!咕咚来了!”

  (二)学*3―5自然段

  1、听到他的喊声,猴子、狐狸、山羊、小鹿、大象它们是怎么做的?(跟、跑)读3、4自然段。

  2、野牛跟他们有什么不同?它是怎么做的?(追、问)读5然段,划出描写野牛的'句子。

  3、对比两幅图,小动物们和野牛的表情有什么不同?如果用一个词形容,你会用什么?(慌慌张张、不慌不忙)

  动物们慌慌张张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野牛不慌不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找答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6―7自然段

  “咕咚是什么呀!”小动物们谁知道呢?指导朗读(重点读好小兔的话)

  瞧,连小兔也不知道“咕咚”是什么,为什么?(没思考)怎么办呢?读6、7自然段。

  这时,小动物们会说什么,小兔又会怎样呢?

  三、总结深化

  1、现在,你最想对谁说句话,说什么?

  2、戴头饰表演“咕咚”这个故事。

  四、布置作业

  1、把课文中喜欢的词填到“词语花篮”中。

  2、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3、读《同步读本》中的《数星星的孩子》。

  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教案 4

  《咕咚》是一篇童趣盎然、情节曲折的童话故事,这个故事教育学生:听到或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动脑想想或去实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随别人。在教学本课时,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1、低年级学生还是以玩为主,抓住学生这一年龄特征,在导入新课时,我先模仿动物的叫声,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声音。接着再故做神秘地发出“咕咚”的声音,再让学生猜猜这是什么声音,从而引入课文学*。这课的导入方式是为了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并营造一种将阅读期待。

  2、文本的意义,只有在学生主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才能产生,在教学时我着力让学生参与有感情朗读、看图想像、即兴表演、动作模仿等活动,让他们能从各自的经验和体验出发,引领学生深入课文,使学生与文本之间建立起和谐的对话关系,使他们由读文、看图进入悟境、悟情、悟理的阅读境界。

  研究课《咕咚》反思

  《咕咚》是第二册一篇图文并茂的童话故事。故事情节生动有趣,内容浅易易懂,很适合低年级学生学*。那么,如何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学训练课,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发展思维,提高语言能力,陶冶思想情操呢?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指导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设疑引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的动力。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心理特点,形象有趣,富有悬念性的东西最能吸引其注意力。于是,我采用了实物作了一个实验,用木瓜在高空仍进

  水桶里,发出咕咚的声音,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什么声音,你想知道吗?接着板书:咕咚,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这样,学生的学*兴趣提高了,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

  二、图文结合,感知课文内容

  根据低年级学生认知事物的特点,我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图文结合,帮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听录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3 幅图,把3 幅图连起来问: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图文对照

  ,学生自学讨论:哪些自然段写了1 、2 、3 幅图。这样图文对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讨论自学,很快地理解了课文的意思以及它们的联系,并能看着图,用自己的话把课文的意思说出来。

  三、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

  本文的重点是通过朗读训练让学生加深对课文中心意思的理解。我让学生在看懂图意,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当听到咕咚声音时,小兔、小猴、狐狸、大象、野牛等怎样做?谁做的对?为什么?接着我根据学生的回答抓住重点,因势利导,指导朗读,如:小猴儿,大伙儿说的活要读出惊慌紧张的语气;野牛说的话应不慌不忙,表现它做事不盲目,不跟别人跑,弄清事实真相。这样,通过多次反复朗读品味课文,充分调动学生学*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学的能力。

  四、角色演评,渗透德育

  童话故事的教**用“角色演评”的方法,不但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使学生对童话隐含的思想因素得到内化和升华。教学《咕咚》这篇课文时,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展开想象,进行角色表演。表演前,强调对角色的理解,注意角色的语言、动作、神态;表演后,可让学生进行角色独白,并对角色进行评点,使学生在有趣的表演和评点中,发展思维,提高语言能力,陶冶思想情操,教育学生要学*野牛做事弄清事实真相的精神。

  以上指导方法的结合运用,我的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也发展了思维,提高了语言运用能力,同时情操也得到陶冶。

  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教案 5

  [教学目标]

  1.认识“咕、咚、熟”等12个生字,会写“吓、怕、跟”等7个生字。

  2.通过图片、形声字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猜字、认字,把故事读正确、读流利。

  3.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

  4.初步懂得遇事要学会思考,不盲目跟从。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识字、写字,了解故事内容。

  难点:

  能根据课文内容作简单推断。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教师把一块石头扔进事先准备好的水桶中)听,这是什么声音?(咕咚、咕咚)(板书:咕咚)对,就是这个声音吓跑了好多动物呢!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那就和老师一起去森林王国看看吧。

  二、自主读文,培养自主学*能力

  1.出示自读要求,学生根据要求自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不认识的字,猜猜它们的读音。

  2.不会读的字词借助拼音读准确。

  3.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1)齐读、指名读、开火车认读。

  (2)教师巡视检查学生认字情况。

  (3)借助连环画,图文对应学*,读懂故事内容。(或根据学生已有的读连环画的经验——“段落之间有空行”来判断逐步梳理文本信息。)

  三、借助插图,学*第1~4自然段

  1.出示课文插图一,学*第1、2自然段:

  (1)小兔子怎么了?从课文哪个自然段可以看出来?(第2自然段)

  (2)谁听见了小兔子的.喊声?(小猴子)他又是怎么做的?

  出示:他一边跑一边大叫:“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

  (3)“咕咚”是什么?

  (4)听到他们的喊声,还有谁也跟着跑起来了?

  出示:狐狸呀,山羊啊,小鹿哇,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

  2.出示课文插图二,学*第3~4自然段:

  (1)根据这些动物们的表情,猜猜他们会说些什么。(学生大胆想象)

  (2)引导学生朗读第1~4自然段,体会小动物们害怕的心情。2.哪些动物是跟着兔子跑的?

  3.小动物们一边跑一边叫是因为。

  四、学*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吓”“怕”“跟”三个生字,组词,观察结构。

  (1)三个字均为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

  (2)“跟”字复*足字旁笔画的变化,右边第一笔横折起笔与足字旁齐*。

  2.教师范写,讲解要点。(“吓”左窄右宽,“怕”左窄右宽,足字旁最后一笔是提。)

  3.学生书空,描红,书写练*。

  4.教师巡视指导,强调正确的写字姿势。

  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教案 6

  教学目的要求:

  1.能借助汉语拼音和插图,读懂课文。

  2.理解课文,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实真相,先问为什么,不要盲目地跟着别人跑的道理。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弄明白“咕咚”到底是什么东西,以及兔子听到“咕咚”声拔腿就跑,许多动物也跟着瞎跑的原因,最后野牛怎样给大家解除了误会。

  难点是理解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做什么事,不应该盲目地跟着别人跑,而要问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教具准备:

  课文插图、配乐录音、卡片、小黑板。

  教学思路:

  先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接着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逐段阅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揭示的道理;最后用以“扶”带“放”的方法指导学生学*自读课文《小牛站起来了》。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上新课前,老师想出个问题考考大家:一个木桶中,装了满满的一桶水,假如你们把一块石子扔进水中,这时会发出什么声音呢?(咚,咕咚。)(板书:咕咚)就是这声音,曾经吓跑过好几种动物呢!你们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想)好,老师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一篇新课文,这篇课文的题目就叫《咕咚》。

  2.这是一篇阅读课文。这篇课文到底讲了什么事呢?下面请听录音。

  二、听全篇课文的朗读录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要求:仔细听,认真想,故事中的“咕咚”是什么?故事中讲了哪几种动物?(咕咚是熟透了的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故事中讲了小兔、小鹿、小猴、狐狸、山羊、大象和野牛这些动物)

  三、借助汉语拼音,再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标好自然段的序号。

  2.画出你不理解的字、词。

  3.指名朗读课文,进行朗读指导。

  4.出示小黑板,思考回答问题。

  全文共有____个自然段,____幅图,讲了____听到“咕咚”的声音,没有弄明白,拔腿就跑,后来____、____、____、____、____也跟着跑,只有____没有跟着跑。帮助大伙儿弄清了真相的`事。

  四、指导看图,说清图意。

  出示课文中的一、二、三、四幅挂图,要求学生按照“谁、在干什么、为什么这样”的顺序,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图意参考:

  1.兔子听到木瓜熟后掉进湖里的“咕咚”声,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2.听到兔子的叫喊,小猴、小鹿、狐狸、山羊也跟着跑。

  3.大象也跟着跑。野牛拦住了大伙儿,问“咕咚”在哪里,谁看见了?

  4.兔子领着大家来到湖边,弄清了“咕咚”是什么,大家都笑了。

  五、小结过渡。

  刚才,老师和大家听了录音,读了课文,看了插图,同学们对《咕咚》这篇课文所讲的故事有了初步的了解。这篇课文中,兔子听到“咕咚”声为什么拔腿就跑,其它几种动物为什么也跟着就跑,野牛为什么拦住它们,故事的结果怎样?这些问题你们想知道吗?(想)老师下一堂课再和大家一起继续学*。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你们知道“咕咚”是什么?

  2.这篇课文讲了什么事情,它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呢?下面我们继续学*课文。

  二、阅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1.(出示挂图1)这幅图讲了什么?(小兔听到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咕咚”声,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2.小兔为什么跑?(它认为咕咚可怕极了)

  3.它有没有仔细看一下?(没有)

  4.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发出“咕咚”一声,这声音太响了,胆子很小的兔子听到这个声音会怎么样?(害怕)

  5.从哪儿可以看出来?(吓了一跳、拔腿就跑、边跑边叫)(随机理解:拔腿就跑)

  6.它边跑边叫,对谁叫?叫什么?(对小猴叫:“不好了,‘咕咚’可怕极了。”理解:这里的“咕咚”是指一种东西的名称)

  7.指导朗读:“不好了,‘咕咚’/可怕极了!”(注意停顿、重音、语气)

  三、阅读课文三、四自然段。

  1.(出示挂图2)这幅图讲了什么?(听了兔子的叫喊,小猴、小鹿、狐狸、山羊也跟着跑起来了。)

  2.小猴为什么也跟着跑?从哪儿看出来的?(小猴听了兔子的叫声,认为“咕咚”追它们来了。从小猴子边跑边叫:“不好了,不好了,‘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可以看出)

  3.““咕咚”追它们来了,小猴子心里会怎样?(非常害怕)

  4.指导朗读:“不好了,不好了,‘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注意语气、停顿、重音。句中第二个“不好了”和“快跑哇”音要读得重一些,调要拉得长一点)

  5.小猴子那可怕的叫声,震动了整个森林。这一下森林里可热闹了。听!(放第四自然段的配乐朗读录音)

  6.这一自然段中讲到了哪些动物?它们怎么样?“大伙儿”指谁?(有狐狸、山羊、小鹿。它们也跟着跑起来,边跑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大伙儿”指狐狸、山羊、小鹿)

  7.它们为什么叫“快逃命啊”?(它们认为“咕咚”是一种可怕的东西,要来吃它们了)

  8.比较“兔子”“小猴”“大伙儿”说的话。它们讲的话相同吗?不同在哪里?(小兔子只是说“咕咚”可怕极了;小猴子认为“咕咚”追它们来了;其它的动物以为“咕咚”吃它们来了。它们把“咕咚”越传越厉害)

  9.分角色朗读“兔子”“小猴”“大伙儿”说的话。

  10.就这样,很*常的一声“咕咚”声,由于动物们的误解、误传,它成了一种很怪的动物,吓坏了森林中的许多动物,它们一个跟一个跑起来,就连大象也怎样了?(跟着跑起来)

  四、阅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出示挂图3)这幅图讲了什么?(野牛拦住大伙儿问“咕咚”在哪里?谁看见了?)

  2.野牛为什么没有跑?它是怎样做的呢?(野牛想搞清楚“咕咚”是什么。它拦住了大伙儿)

  3.(出示“拦住”一词)你会做“拦”的动作吗?野牛是怎么拦的?(让学生通过演示理解)

  4.野牛拦住了大象和大伙儿后是怎样问的?(指导学生用“先问____,再问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问____”的句式回答。)

  5.分角色朗读“野牛”的问话和“大象”“兔子”的答话。

  五、阅读课文六、七自然段。

  1.(出示挂图4)这幅图讲了什么?(大伙儿知道“咕咚”的真相后,笑了)

  2.大伙儿是怎样知道事情真相的呢?(出示课文第六自然段和第一自然段)指导学生比较朗读后思考:

  (1)木瓜为什么会自己掉下来?(木瓜熟透了)

  (2)木瓜掉进湖里为什么会发出很响的声音?(从高高的树上掉下来撞击水面)

  (3)“咕咚”究竟是什么?(“咕咚”是熟透了的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所发出的声音)

  3.知道了“咕咚”的真相后,它们都怎样呢?(大伙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

  4.这里的“大伙儿”指谁?为什么都笑了?(“大伙儿”指:兔子、小猴、小鹿、狐狸、山羊、大象。它们知道了“咕咚”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弄清了事情的真相后,觉得自己刚才的行动十分可笑,所以笑了)

  5.这时候,它们会想些什么呢?(诱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如:小猴想:我以后要向野牛学*,不再瞎跟着别人跑,而要问个为什么,弄清事情真相)

  六、总结课文。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兔子听到“咕咚”的响声,没有弄明白,就边跑边叫“咕咚”非常可怕。小猴子听了兔子的话,跟着跑起来,并且叫大家也快跑。狐狸、山羊、小鹿听到后,一边跑一边叫大家逃命。大象看见了也跟着跑起来。野牛却不这样。他拦住大家问“咕咚”在哪里,谁看见了。最后兔子领着大家来到湖边,弄清了事情真相。

  2.在这个故事中,你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在这个故事中,我喜欢野牛,因为它遇到事情不慌张,能先问个为什么,不盲目地跟着别人跑。我不喜欢兔子、小猴子、山羊、狐狸、小鹿、大象,因为它们遇事不先问为什么,别人怎么说,也跟着别人怎么说;别人怎么做,也跟着别人怎样做)

  3.我们同学们以后遇到事情应怎么办?(遇事先问个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第三课时

  一、复述故事。

  1.学生分小组试讲故事。

  2.小组推选代表上讲台讲故事。

  二、表演故事。

  以八个同学为一组,戴好“木瓜”和“兔子”等七种动物的头饰,在音乐声中进行表演。

  三、辅导学生自学自读课本第19课《小牛站起来》。

  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指名朗读,老师纠正读音。

  (2)读了这篇课文,想想课文告诉了我们一件什么事情?(小牛没有听乌龟的劝告,不怕摔跤,终于学会站起来了的事。)

  2.对照插图,找出与图相对应的自然段。

  (1)指名说说每幅图讲了什么内容?

  参考图意:

  ①小牛学站起来,几次摔跤,乌龟劝它别学了,小牛没有听从。

  ②不怕摔跤的小牛不仅站起来了,而且还在练*走路呢!

  (2)根据图意找出相应的自然段。(1—4自然段;5—7自然段)

  3.指名读课后问题,思考回答:

  (1)小牛是怎样站起来的?(小牛不怕摔跤,不盲目地相信别人的话,通过反复练*,终于站了起来。)

  (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告诉我们遇到困难不要害怕,失败了不要灰心,不要盲目地相信别人的话,只要通过努力,就能克服困难,获得成功。)

  板书:

  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教案 7

  教学目的要求:

  1.能借助汉语拼音和插图,读懂课文。

  2.理解课文,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实真相,先问为什么,不要盲目地跟着别人跑的道理。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弄明白“咕咚”到底是什么东西,以及兔子听到“咕咚”声拔腿就跑,许多动物也跟着瞎跑的原因,最后野牛怎样给大家解除了误会。

  难点是理解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做什么事,不应该盲目地跟着别人跑,而要问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教具准备:

  课文插图、配乐录音、卡片、小黑板。

  教学思路:

  先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接着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逐段阅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揭示的道理;最后用以“扶”带“放”的方法指导学生学*自读课文《小牛站起来了》。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上新课前,老师想出个问题考考大家:一个木桶中,装了满满的一桶水,假如你们把一块石子扔进水中,这时会发出什么声音呢?(咚,咕咚。)(板书:咕咚)就是这声音,曾经吓跑过好几种动物呢!你们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想)好,老师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一篇新课文,这篇课文的题目就叫《咕咚》。

  2.这是一篇阅读课文。这篇课文到底讲了什么事呢?下面请听录音。

  二、听全篇课文的朗读录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要求:仔细听,认真想,故事中的“咕咚”是什么?故事中讲了哪几种动物?(咕咚是熟透了的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故事中讲了小兔、小鹿、小猴、狐狸、山羊、大象和野牛这些动物)

  三、借助汉语拼音,再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标好自然段的.序号。

  2.画出你不理解的字、词。

  3.指名朗读课文,进行朗读指导。

  4.出示小黑板,思考回答问题。

  全文共有____个自然段,____幅图,讲了____听到“咕咚”的声音,没有弄明白,拔腿就跑,后来____、____、____、____、____也跟着跑,只有____没有跟着跑。帮助大伙儿弄清了真相的事。

  四、指导看图,说清图意。

  出示课文中的一、二、三、四幅挂图,要求学生按照“谁、在干什么、为什么这样”的顺序,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图意参考:

  1.兔子听到木瓜熟后掉进湖里的“咕咚”声,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2.听到兔子的叫喊,小猴、小鹿、狐狸、山羊也跟着跑。

  3.大象也跟着跑。野牛拦住了大伙儿,问“咕咚”在哪里,谁看见了?

  4.兔子领着大家来到湖边,弄清了“咕咚”是什么,大家都笑了。

  五、小结过渡。

  刚才,老师和大家听了录音,读了课文,看了插图,同学们对《咕咚》这篇课文所讲的故事有了初步的了解。这篇课文中,兔子听到“咕咚”声为什么拔腿就跑,其它几种动物为什么也跟着就跑,野牛为什么拦住它们,故事的结果怎样?这些问题你们想知道吗?(想)老师下一堂课再和大家一起继续学*。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你们知道“咕咚”是什么?

  2.这篇课文讲了什么事情,它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呢?下面我们继续学*课文。

  二、阅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1.(出示挂图1)这幅图讲了什么?(小兔听到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咕咚”声,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2.小兔为什么跑?(它认为咕咚可怕极了)

  3.它有没有仔细看一下?(没有)

  4.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发出“咕咚”一声,这声音太响了,胆子很小的兔子听到这个声音会怎么样?(害怕)

  5.从哪儿可以看出来?(吓了一跳、拔腿就跑、边跑边叫)(随机理解:拔腿就跑)

  6.它边跑边叫,对谁叫?叫什么?(对小猴叫:“不好了,‘咕咚’可怕极了。”理解:这里的“咕咚”是指一种东西的名称)

  7.指导朗读:“不好了,‘咕咚’/可怕极了!”(注意停顿、重音、语气)

  三、阅读课文三、四自然段。

  1.(出示挂图2)这幅图讲了什么?(听了兔子的叫喊,小猴、小鹿、狐狸、山羊也跟着跑起来了。)

  2.小猴为什么也跟着跑?从哪儿看出来的?(小猴听了兔子的叫声,认为“咕咚”追它们来了。从小猴子边跑边叫:“不好了,不好了,‘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可以看出)

  3.““咕咚”追它们来了,小猴子心里会怎样?(非常害怕)

  4.指导朗读:“不好了,不好了,‘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注意语气、停顿、重音。句中第二个“不好了”和“快跑哇”音要读得重一些,调要拉得长一点)

  5.小猴子那可怕的叫声,震动了整个森林。这一下森林里可热闹了。听!(放第四自然段的配乐朗读录音)

  6.这一自然段中讲到了哪些动物?它们怎么样?“大伙儿”指谁?(有狐狸、山羊、小鹿。它们也跟着跑起来,边跑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大伙儿”指狐狸、山羊、小鹿)

  7.它们为什么叫“快逃命啊”?(它们认为“咕咚”是一种可怕的东西,要来吃它们了)

  8.比较“兔子”“小猴”“大伙儿”说的话。它们讲的话相同吗?不同在哪里?(小兔子只是说“咕咚”可怕极了;小猴子认为“咕咚”追它们来了;其它的动物以为“咕咚”吃它们来了。它们把“咕咚”越传越厉害)

  9.分角色朗读“兔子”“小猴”“大伙儿”说的话。

  10.就这样,很*常的一声“咕咚”声,由于动物们的误解、误传,它成了一种很怪的动物,吓坏了森林中的许多动物,它们一个跟一个跑起来,就连大象也怎样了?(跟着跑起来)

  四、阅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出示挂图3)这幅图讲了什么?(野牛拦住大伙儿问“咕咚”在哪里?谁看见了?)

  2.野牛为什么没有跑?它是怎样做的呢?(野牛想搞清楚“咕咚”是什么。它拦住了大伙儿)

  3.(出示“拦住”一词)你会做“拦”的动作吗?野牛是怎么拦的?(让学生通过演示理解)

  4.野牛拦住了大象和大伙儿后是怎样问的?(指导学生用“先问____,再问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问____”的句式回答。)

  5.分角色朗读“野牛”的问话和“大象”“兔子”的答话。

  五、阅读课文六、七自然段。

  1.(出示挂图4)这幅图讲了什么?(大伙儿知道“咕咚”的真相后,笑了)

  2.大伙儿是怎样知道事情真相的呢?(出示课文第六自然段和第一自然段)指导学生比较朗读后思考:

  (1)木瓜为什么会自己掉下来?(木瓜熟透了)

  (2)木瓜掉进湖里为什么会发出很响的声音?(从高高的树上掉下来撞击水面)

  (3)“咕咚”究竟是什么?(“咕咚”是熟透了的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所发出的声音)

  3.知道了“咕咚”的真相后,它们都怎样呢?(大伙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

  4.这里的“大伙儿”指谁?为什么都笑了?(“大伙儿”指:兔子、小猴、小鹿、狐狸、山羊、大象。它们知道了“咕咚”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弄清了事情的真相后,觉得自己刚才的行动十分可笑,所以笑了)

  5.这时候,它们会想些什么呢?(诱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如:小猴想:我以后要向野牛学*,不再瞎跟着别人跑,而要问个为什么,弄清事情真相)

  六、总结课文。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兔子听到“咕咚”的响声,没有弄明白,就边跑边叫“咕咚”非常可怕。小猴子听了兔子的话,跟着跑起来,并且叫大家也快跑。狐狸、山羊、小鹿听到后,一边跑一边叫大家逃命。大象看见了也跟着跑起来。野牛却不这样。他拦住大家问“咕咚”在哪里,谁看见了。最后兔子领着大家来到湖边,弄清了事情真相。

  2.在这个故事中,你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在这个故事中,我喜欢野牛,因为它遇到事情不慌张,能先问个为什么,不盲目地跟着别人跑。我不喜欢兔子、小猴子、山羊、狐狸、小鹿、大象,因为它们遇事不先问为什么,别人怎么说,也跟着别人怎么说;别人怎么做,也跟着别人怎样做)

  3.我们同学们以后遇到事情应怎么办?(遇事先问个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第三课时

  一、复述故事。

  1.学生分小组试讲故事。

  2.小组推选代表上讲台讲故事。

  二、表演故事。

  以八个同学为一组,戴好“木瓜”和“兔子”等七种动物的头饰,在音乐声中进行表演。

  三、辅导学生自学自读课本第19课《小牛站起来》。

  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指名朗读,老师纠正读音。

  (2)读了这篇课文,想想课文告诉了我们一件什么事情?(小牛没有听乌龟的劝告,不怕摔跤,终于学会站起来了的事。)

  2.对照插图,找出与图相对应的自然段。

  (1)指名说说每幅图讲了什么内容?

  参考图意:

  ①小牛学站起来,几次摔跤,乌龟劝它别学了,小牛没有听从。

  ②不怕摔跤的小牛不仅站起来了,而且还在练*走路呢!

  (2)根据图意找出相应的自然段。(1—4自然段;5—7自然段)

  3.指名读课后问题,思考回答:

  (1)小牛是怎样站起来的?(小牛不怕摔跤,不盲目地相信别人的话,通过反复练*,终于站了起来。)

  (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告诉我们遇到困难不要害怕,失败了不要灰心,不要盲目地相信别人的话,只要通过努力,就能克服困难,获得成功。)

  板书:

  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教案 8

  《咕咚》是一篇童趣盎然、情节曲折的童话故事,这个故事教育学生:听到或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动脑想想或去实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随别人。在教学本课时,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1、低年级学生还是以玩为主,抓住学生这一年龄特征,在导入新课时,我先模仿动物的叫声,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声音。接着再故做神秘地发出“咕咚”的声音,再让学生猜猜这是什么声音,从而引入课文学*。这课的导入方式是为了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并营造一种将阅读期待。

  2、文本的意义,只有在学生主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才能产生,在教学时我着力让学生参与有感情朗读、看图想像、即兴表演、动作模仿等活动,让他们能从各自的经验和体验出发,引领学生深入课文,使学生与文本之间建立起和谐的对话关系,使他们由读文、看图进入悟境、悟情、悟理的阅读境界。

  研究课《咕咚》反思

  《咕咚》是第二册一篇图文并茂的童话故事。故事情节生动有趣,内容浅易易懂,很适合低年级学生学*。那么,如何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学训练课,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发展思维,提高语言能力,陶冶思想情操呢?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指导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设疑引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的动力。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心理特点,形象有趣,富有悬念性的东西最能吸引其注意力。于是,我采用了实物作了一个实验,用木瓜在高空仍进

  水桶里,发出咕咚的声音,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什么声音,你想知道吗?接着板书:咕咚,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这样,学生的学*兴趣提高了,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

  二、图文结合,感知课文内容

  根据低年级学生认知事物的特点,我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图文结合,帮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听录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3 幅图,把3 幅图连起来问: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图文对照

  ,学生自学讨论:哪些自然段写了1 、2 、3 幅图。这样图文对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讨论自学,很快地理解了课文的意思以及它们的联系,并能看着图,用自己的话把课文的意思说出来。

  三、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

  本文的重点是通过朗读训练让学生加深对课文中心意思的理解。我让学生在看懂图意,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当听到咕咚声音时,小兔、小猴、狐狸、大象、野牛等怎样做?谁做的对?为什么?接着我根据学生的回答抓住重点,因势利导,指导朗读,如:小猴儿,大伙儿说的活要读出惊慌紧张的语气;野牛说的话应不慌不忙,表现它做事不盲目,不跟别人跑,弄清事实真相。这样,通过多次反复朗读品味课文,充分调动学生学*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学的能力。

  四、角色演评,渗透德育

  童话故事的教**用“角色演评”的方法,不但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使学生对童话隐含的思想因素得到内化和升华。教学《咕咚》这篇课文时,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展开想象,进行角色表演。表演前,强调对角色的理解,注意角色的语言、动作、神态;表演后,可让学生进行角色独白,并对角色进行评点,使学生在有趣的表演和评点中,发展思维,提高语言能力,陶冶思想情操,教育学生要学*野牛做事弄清事实真相的精神。

  以上指导方法的结合运用,我的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也发展了思维,提高了语言运用能力,同时情操也得到陶冶。

  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教案 9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目标1.会认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学*重点会认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了解课文内容。

  学前准备1.制作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师)

  2.自学字词,熟读课文。(学生)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图画导入。(用时:5分钟)

  1.设疑:你们知道“咕咚”是什么吗?

  2.教师导言:东西掉进水里会发出咕咚的响声,可就是这个响声却把兔子、狐狸、猴子、小鹿吓得撒腿就跑,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第20课《咕咚》。师板书课题并教读:咕咚

  3.认读生字“咕、咚”,师相机讲解:这两个字可以组成“咕咚”一词,像这样表示声音的词叫象声词。1.生边听老师导言边思考

  2.齐读课题,认读生字“咕、咚”。并举例像这样表示声音的`象声词。

  1.认读生字。

  dōnggū

  咚咕

  2.我会说象声词。

  例:咕咚

  二、初读课文,学*生字。(用时:15分钟)

  1.引导自由读课文,提出要求:

  (1)读准字音,不会读的想办法解决。

  (2)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要多读几遍。

  (3)标出自然段序号。

  2.组织同桌互读,互相帮助。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并评价。

  4.组织采用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5.检查生字学*情况。

  1.自由读课文,完成初读要求。

  2.同桌互读课文。

  3.分自然段读课文。

  4.采用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5.全班汇报生字学*情况。

  (1)说一说用哪种方法,识记了哪些生字,哪些生字可以用同一种识记方法。

  (2)积极参与课堂识字活动,巩固识记。

  3.给下列生字注音。

  ()()()

  熟鹿命

  ()()()

  野拦领

  4.我会组词。

  掉:

  吓:

  跟:

  羊: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用时:10分钟)

  1.引导齐读课文,启发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组织同桌互相说一说。

  3.组织全班交流。

  1.齐读课文,回答问题。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5.看课文插图,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指导写字。(用时:10分钟)

  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字有什么特点?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2.教师边范写边强调书写要点。

  3.组织学生描红、临写。

  4.组织全班展示。1.认真观察要求会写的生字,交流书写要注意的问题。

  2.仔细观察教师范写,跟着书写。

  3.描红、临写。

  4.全班展示。

  6.我会写。

  家象都

  7.写笔顺。

  家:

  象:

  教学反思

  兴趣是学生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的动力。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心理特点,形象有趣、富有悬念性的东西最能吸引其注意力。于是,在这节课前,我采用了实物做了一个实验,把木瓜从高空扔进水桶里,发出咕咚的声音,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什么声音?你想知道吗?接着板书:咕咚。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这样,学生的学*兴趣提高了,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

  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教案 10

  《咕咚》是一个生动有趣的经典童话故事,内容生动,幽默动感十足。落入水中的东西发出的声音,吓坏了但小的小老鼠,他的.奔逃引了了群体的慌张,顿时乱做一团,最终发现是自己吓坏了自己!在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基础了,让不要惊慌,而要沉着,要先了解事情发生的原因,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猜测、观察、动作模仿等方式,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2、引导幼儿感受故事中动物的情绪并学说:"快逃!快逃!咕咚来啦!"

  3、体验师生共同表演故事的快乐。

  活动重点:

  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的动物的情绪,学会对话:"快逃!快逃!咕咚来啦!"活动难点:

  体验动物逃跑时的紧张情绪。

  活动准备:

  1、绘本ppt,故事中的动物形象大图一套,小图片与幼儿人数一样。

  2、情景表演(一只小老鼠正在散步,听到"咕咚"声,吓了一跳,逃跑了,边跑边喊"快逃!快逃!咕咚来啦!)活动过程:

  一、情景表演导入(一只胆小的老鼠正在散步,忽然听到"咕咚",吓了一跳逃跑了,边跑边喊"快逃!快逃!咕咚来啦!")提问:

  刚才的小老鼠怎样了? (逃跑)它为什么要逃跑呢? (害怕)它害怕什么呢? (咕咚)"咕咚"会是谁呢? (幼儿猜测)

  二、幼儿观看ppt,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师:小老鼠跑着跑着,会遇到谁呢?他们说了些什么?

  我们一一看。

  观看第一页(兔子听到老鼠叫喊声一起逃跑)——小老鼠跑啊跑,它遇到了谁呢?

  ——它遇到小兔子说到什么呢?

  ——小老鼠对小兔子说了什么?

  ——小兔子听到喊声怎么了?

  观看第二页(狐狸逃跑)——这是谁呀?谁来学学狐狸的样子?

  观看第三页(狐狸被吓的和小老鼠、兔子、一起逃跑)——狐狸听到了什么声音?

  ——他为什么也要逃跑呀?

  ——他们逃跑时,又会遇到哪些动物呢?

  观看第三页(小羊、小猪、斑马都被吓到一起逃跑)——他们见到小羊(小猪、斑马)对他(们)说了什么呢?

  我们一起来说说。(快逃!快逃!咕咚来啦!)——有谁发现了这群小动物?他会怎么做呢?让我们来看看吧!

  教师播放第四五页,和幼儿一起观察,理解故事内容。引导幼儿观察大熊并学学他的动作。再模仿小动物们紧张的样子。

  ——小动物们跟在大熊后面干什么呢?

  ——"咕咚"会是谁呢?(幼儿自由发言)

  三、讨论并理解故事内容。

  师:让大熊带着小动物去找"咕咚"我们来想想,小老鼠吓得往前跑时,碰见了谁?说了些什么?

  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出示相应的动物形象图片(大)鼓励幼儿模仿绘本中动物的表情及语言:"快逃!快逃!咕咚来啦!"教师播放最后画面(苹果掉到水中)——咕咚到底是谁啊?

  ——"咕咚"可怕吗?小动物们为什么害怕呢?

  四、幼儿选择相应的角色表演故事。

  在表演过程中,教师及时表扬声音和表情到位的幼儿并提示幼儿:如果不记得自己何时出场,可以借助线索图。

  根据实情况,可以再说几次,让幼儿体验和同伴一起表演的快乐。


一年级下册《咕咚》教案通用5篇(扩展2)

——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教案范文10份

  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教案 1

  教学目标:

  1、认识“咕、咚、突、传、腿、耍、慌、阴、吵、追、转”12个生字;会写“看、着、兔、伙、松、玩、跟”7个汉字。学*“羊字头。”“足字旁”2个新部首。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或亲自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设计思路: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紧接着进入课文学*,在学生对课文有初步感知以后,引导学生质疑,再以“疑”为线索,以读为本,通过多形式、多层次、富有个性化的朗读指导,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故事道理。因一年级的课文不管生字熟字都带拼音,因此生字词的教学可把“音”放在第一课时,通过反复的朗读,学生自然熟记,部分“义"也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理解,而“形”及书写指导可放在第二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一、激趣揭题激发期待

  1、教师模仿动物的叫声,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声音。

  2、教师再故做神秘地发出“咕咚”的声音,再让学生猜,从而引入课文学*。

  (阅读期待是一种探求未知的渴望,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基础,也是教学得意有效开展的基础,开课是设置悬念,就是营造一种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用笔画出课文里共有几只动物?“咕咚”到底是什么?

  (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惯)

  三、质疑问难以学定教

  指导学生就所找出的动物进行质疑,学生如果不明白,教师可举例。如:听到“咕咚”的声音,小白兔是怎样做?

  (以学生的'自主提问组织教学程序,体现了顺学而导的理念)

  四、以读为本顺学而导

  (一)听到“咕咚”的声音,小白兔是怎样做的?

  1、让学生观察第一幅插图,说说小白兔的动作、神态。然后让学生体会小白兔的内心。

  2、动作演示“撒腿就跑”,再用该词练*说话。

  3、指导朗读。这一句的朗读指导关键让学生读出小白兔当时极度恐慌的心理。但是不同的学生,对此有不同的体会,表现的方式也不同。

  (二)狐狸、猴子、小鹿、松花素昕到兔子慌张的喊声,他们有什么反映?

  1、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慌张”、“乱哄哄”。

  (1)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体会,大致明白“慌张”的意思即可。

  (2)出示队列训练及市场购物两幅画面,让学生通过比较,对“乱哄哄”一词,有感性的认识,再用自己的话大致说清楚即可。

  (运用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词语。让学生自主理解,符合课表要求。)

  2、指导朗读

  (三)狮子被吵醒之后,他是怎么说、又是怎么做的?

  1、自由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狮子说的话,用横线画出其他动物说的话。

  2、抓关键词,指导朗读。

  (1)他追上去,好奇地问“你们跑什么呀?”

  指导学生朗读这句话时,要抓住“好奇”这个词,通过换词的方式理解“好奇”就是“奇怪”的意思,然后朗读体会,读出疑问的语气即可。

  (2)“咕咚?"狮子愣了一下,又问:“咕咚是什么呀?”

  指导学生朗读这句话时,要抓住“愣”字,通过表情表演,明白“愣”的意思,在读“咕咚”这个词时,“咚”字的读音要上扬,读出怀疑的语气。

  (3)“我们还是回去看看吧!”

  首先指导学生看图,图上的狮子皱着眉头,环抱双手,一幅要探个水落石出,查个究竟的样子,通过看图、说图,想象狮子的内心,从而读出坚决的语气。读的时候,做到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相吻合。

  (4)小猴说:“不好了,咕咚来了,你也赶快跑吧!”、“我不知道。”、“咕咚是什么?”

  小猴的性格活泼,读这句话的时候,语速可以稍快些。

  (5)“我也不知道,是兔子说的。”狐狸回答。

  狐狸从一开始就是人云亦云,在读这句话时,指导学生读出狐狸懵懵懂懂的样子。

  (6)“我……我也没看清楚。”兔子摸着自己的耳朵,结结巴巴地说。

  兔子在说这句话时,是结结巴巴地说的,指导学生读时,“我”字的声音要延长,“我也没看清楚”这句时,要紧紧抓住“结结巴巴”这个词朗读体会,具体如何体现,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不必拘泥一格。此外,兔子说这句话时,是挺不好意思的,可指导学生朗读时配以相应的表情。

  (在以上指导朗读的环节中,具体引入师生互评及生生互评机制,以评促读。)

  (四)角色表演

  五、比较表现明白道理

  1、小组讨论,狮子的表现跟其他动物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2、你觉得狮子有什么值得你学*的地方?

  第二课时

  一、识字教学

  1、巩固读音

  (1)开火车读生字。做到人人过关。

  (2)游戏——找朋友

  2、辨清字形

  (1)小组合作,自主交流识记字形办法。

  (2)检查反馈

  (3)比较字形,引导区分。

  二、朗读全文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指导书写

  五、排演课本剧

  板书设计

  (动脑筋想、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等级:一

  1、朗读指导具体到位

  2、重点词语品味功夫较足

  3、识字教学过于简单

  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教案 2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猜测、观察、动作模仿等方式,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2、引导幼儿感受故事中动物的情绪并学说:"快逃!快逃!咕咚来啦!"

  3、体验师生共同表演故事的快乐。

  活动重点:

  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的动物的情绪,学会对话:"快逃!快逃!咕咚来啦!"活动难点:

  体验动物逃跑时的紧张情绪。

  活动准备:

  1、绘本ppt,故事中的动物形象大图一套,小图片与幼儿人数一样。

  2、情景表演(一只小老鼠正在散步,听到"咕咚"声,吓了一跳,逃跑了,边跑边喊"快逃!快逃!咕咚来啦!)活动过程:

  一、情景表演导入(一只胆小的老鼠正在散步,忽然听到"咕咚",吓了一跳逃跑了,边跑边喊"快逃!快逃!咕咚来啦!")提问:刚才的小老鼠怎样了? (逃跑)它为什么要逃跑呢? (害怕)它害怕什么呢? (咕咚)"咕咚"会是谁呢? (幼儿猜测)

  二、幼儿观看ppt,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师:小老鼠跑着跑着,会遇到谁呢?他们说了些什么?

  我们一看。

  观看第一页(兔子听到老鼠叫喊声一起逃跑)——小老鼠跑啊跑,它遇到了谁呢?

  ——它遇到小兔子说到什么呢?

  ——小老鼠对小兔子说了什么?

  ——小兔子听到喊声怎么了?

  观看第二页(狐狸逃跑)——这是谁呀?谁来学学狐狸的样子?

  观看第三页(狐狸被吓的和小老鼠、兔子、一起逃跑)——狐狸听到了什么声音?

  ——他为什么也要逃跑呀?

  ——他们逃跑时,又会遇到哪些动物呢?

  观看第三页(小羊、小猪、斑马都被吓到一起逃跑)——他们见到小羊(小猪、斑马)对他(们)说了什么呢?

  我们一起来说说。(快逃!快逃!咕咚来啦!)——有谁发现了这群小动物?他会怎么做呢?让我们来看看吧!

  教师播放第四五页,和幼儿一起观察,理解故事内容。引导幼儿观察大熊并学学他的动作。再模仿小动物们紧张的样子。

  ——小动物们跟在大熊后面干什么呢?

  ——"咕咚"会是谁呢?(幼儿自由发言)

  三、讨论并理解故事内容。

  师:让大熊带着小动物去找"咕咚"我们来想想,小老鼠吓得往前跑时,碰见了谁?说了些什么?

  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出示相应的动物形象图片(大)鼓励幼儿模仿绘本中动物的表情及语言:"快逃!快逃!咕咚来啦!"教师播放最后画面(苹果掉到水中)——咕咚到底是谁啊?

  ——"咕咚"可怕吗?小动物们为什么害怕呢?

  四、幼儿选择相应的角色表演故事。

  在表演过程中,教师及时表扬声音和表情到位的幼儿并提示幼儿:如果不记得自己何时出场,可以借助线索图。

  根据实情况,可以再说几次,让幼儿体验和同伴一起表演的快乐。

  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教案 3

  活动目标

  1,欣赏理解故事内容,能复述主要故事情节,并进行表演,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表现力。

  2,懂得遇事要问清楚弄明白了再行动。

  3,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4,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难点

  1,能根据图来复述故事;

  2,让幼儿懂得遇事要问清楚弄明白了再行动。

  活动准备

  故事图片,头饰(小兔、狐狸、猴子、老虎、熊、狮子),录有各种声音的磁带。

  活动过程

  1.放录音带。幼儿听一听磁带中有什么声音?学一学这种声音,并说一说这种声音是什么发出的。

  小朋友们听过“咕咚”的声音吗?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听了故事《咕咚》就知道了。

  2.教师生动、形象地讲述故事,让幼儿初步感受故事内容。

  故事的`名字是什么?故事中有谁?发生了什么事?

  3.出示故事图片。教师再次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全面理解故事情节,学会角色对话。

  ① 小兔住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小兔为什么拔腿就跑?

  ② 遇到了谁?狐狸说什么?小兔怎么回答?狐狸怎么样?

  ③ 路上它们又遇到了谁?小猴说什么?狐狸怎么回答的?猴子怎么想的?又怎么做的?

  ④ 后来又遇到了谁?它们怎么说的?大家怎么做的?

  ⑤ 最后,它们碰到了谁?说了些什么?“咕咚”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4.幼儿完整欣赏故事,学会故事中的语句。(如:拔腿就跑、慌慌张张、一边跑一边喘气、上气不接下气、东瞧瞧西望望。)

  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教案 4

  [教学目标]

  1.认识“咕、咚、熟”等12个生字,会写“吓、怕、跟”等7个生字。

  2.通过图片、形声字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猜字、认字,把故事读正确、读流利。

  3.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

  4.初步懂得遇事要学会思考,不盲目跟从。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识字、写字,了解故事内容。

  难点:

  能根据课文内容作简单推断。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教师把一块石头扔进事先准备好的水桶中)听,这是什么声音?(咕咚、咕咚)(板书:咕咚)对,就是这个声音吓跑了好多动物呢!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那就和老师一起去森林王国看看吧。

  二、自主读文,培养自主学*能力

  1.出示自读要求,学生根据要求自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不认识的字,猜猜它们的读音。

  2.不会读的字词借助拼音读准确。

  3.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1)齐读、指名读、开火车认读。

  (2)教师巡视检查学生认字情况。

  (3)借助连环画,图文对应学*,读懂故事内容。(或根据学生已有的读连环画的经验——“段落之间有空行”来判断逐步梳理文本信息。)

  三、借助插图,学*第1~4自然段

  1.出示课文插图一,学*第1、2自然段:

  (1)小兔子怎么了?从课文哪个自然段可以看出来?(第2自然段)

  (2)谁听见了小兔子的喊声?(小猴子)他又是怎么做的?

  出示:他一边跑一边大叫:“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

  (3)“咕咚”是什么?

  (4)听到他们的喊声,还有谁也跟着跑起来了?

  出示:狐狸呀,山羊啊,小鹿哇,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

  2.出示课文插图二,学*第3~4自然段:

  (1)根据这些动物们的`表情,猜猜他们会说些什么。(学生大胆想象)

  (2)引导学生朗读第1~4自然段,体会小动物们害怕的心情。2.哪些动物是跟着兔子跑的?

  3.小动物们一边跑一边叫是因为。

  四、学*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吓”“怕”“跟”三个生字,组词,观察结构。

  (1)三个字均为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

  (2)“跟”字复*足字旁笔画的变化,右边第一笔横折起笔与足字旁齐*。

  2.教师范写,讲解要点。(“吓”左窄右宽,“怕”左窄右宽,足字旁最后一笔是提。)

  3.学生书空,描红,书写练*。

  4.教师巡视指导,强调正确的写字姿势。

  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教案 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的主体。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的意识和*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因此,教学中,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良好的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识字,如部件组合法、字理识字法、字族识字法、谜语等,通过同桌或小组讨论、交流自主识字。同时采用指导观察法,充分利用插图,以图带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整个环节以朗读贯穿始终,加深情感体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生字,做字卡。(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1、导入:同学们,在森林里的蘑菇屋内,住着一位可爱的朋友,(多媒体课件出示:一只小兔子)大家看小兔子的表情,想到了一个什么词语?(吃惊、害怕等)听,他在说什么呢?

  2、课件播放并出示小兔子的话:小朋友们,“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呀!

  3、教师导学:小兔子为什么害怕“咕咚”,“咕咚”又是什么?我们一起去森林里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好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咕咚”这两个字的特点,发现规律。(都是口字旁的字)引导学生说出几个这样的词语。

  设计意图:好的开端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因此,运用直观、形象的画面创设愉悦、有趣的课堂教学情境,既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认知规律,又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

  二、游戏闯关,认识生字

  1、教师设置闯关游戏,(课件出示:咕咚探秘之旅)第一关——“神奇果树林”。要求:认真听老师范读课文,圈出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自己拼读,读准字音。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圈画生字:咕、咚、熟、掉、吓、鹿、逃、命、象、野、拦、领。

  3、引导学生利用字卡,同桌之间可以用喜欢的方式交流生字。如:

  (1)你读一个字,我读一个字。

  (2)抢答读字,看谁读得准确。

  4、学生汇报后,教师指导难读、易错的字音。

  (1)翘舌音:熟shú。

  (2)后鼻音:咚dōnɡ、命mìnɡ、象xiànɡ、领lǐnɡ。

  (3)整体认读音节:野yě。

  5、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火车认读生字。

  6、出示课件,开始闯关,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组选出一名同学,读果子树上的字宝宝。

  7、小结:顺利过关的小组很棒,大家看,这棵果树硕果累累,所有的生字果子变成了一架飞机,我们坐着飞机来到第二关——“课文堡垒”!(课件出示:生字果子汇聚成一架飞机飞到第二关。)

  设计意图:运用闯关的形式,激发学生学*生字的兴趣,能极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识字效果。同时,形成相互学*、共同探讨、相互帮助的学*氛围。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课件出示第二关闯关要求:把课文读通顺,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不重复;知道“咕咚”是什么,故事中讲了几种小动物,分别是什么。

  2、明确要求后,指导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3、再次指导学生小组内互相读课文,你读一段,我读一段,认真倾听,互相评价。

  4、小组内评选出读得最棒的同学一起去闯关。

  (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选择其中一个自然段读给同学们听。

  (2)请回答问题:“咕咚”是什么?故事中讲了几种小动物,分别是什么?(“咕咚”是熟透了的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故事中讲了小兔、小鹿、小猴、狐狸、山羊、大象和野牛这些动物。)

  5、小结:各个组的同学们真的很棒。看,我们的“课文堡垒”被攻破了。(课件出示)我们跟随小兔子一起去下一关吧!

  设计意图:在生字闯关成功的基础上,回归到读文。既让孩子们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又激发了读文的兴趣。把课文读正确、通顺,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准备。

  四、方法识记,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第三关:书写大赢家。要求:先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记住这些字并把它们写好。

  2、课件出示:

  (1)跟。

  ①引导学生说一说如何记住这个字,利用字族识字的方法记忆。

  ②指导学生观察“跟”的特点,它的笔画较多,需要注意右边是“艮”。

  ③教师范写,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然后学生书空、描红,每字对比书写两个。

  ④组词,说话。

  (2)谜语:撇刀头下一扁口,一撇穿口往外走,弯钩里面两小撇,一撇一捺在外头。

  ①出示谜底:象

  ②教师引言:“象”是个象形字,本课还有一个象形字“羊”,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象”字和“羊”字的演变过程。(课件出示字的演变过程)

  ③引导学生观察教师范写,指出注意的地方:“象”中“口”里的撇是一笔写下来的,“羊”三个横之间的距离是一样的。

  ④组词:盲人摸象、气象万千、亡羊补牢、羊肠小道。

  3、师生评价,优秀作品展示,顺利过关。

  设计意图:低年级写字教学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关系到学生终身发展的基本功。教学中,在对生字充分认读、课文内容大致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记字、写字,从而达到学生写出规范、整洁的汉字的目的。

  五、课堂小结,总结收获

  这节课我们的收获可真不少,一起闯过“神奇果树林”“课文堡垒”和“书写大赢家”三个关卡,既认识了12个生字,又能把生字写得漂亮、端正,大家真棒!那课文中,小兔子听到“咕咚”声为什么拔腿就跑?其他动物为什么也要跑呢?野牛又是怎么做的呢?故事的结果怎样呢?你们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吗?下节课,我们继续和小兔子一起探索“咕咚”的秘密。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引领学生回忆本节课的学*内容,同时又引出下节课要学*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为下节课的教学进行良好的铺垫。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巩固字词

  1、教师激励学生开火车认读生字、新词。同时随机指导学生抓住个别词语说一句话。

  2、导学:通过上节课的'学*,大家知道什么是“咕咚”吗?小兔子听到“咕咚”声为什么拔腿就跑,其他动物为什么也要跑呢,野牛又是怎么做的呢?这篇课文又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秘之旅。(课件出示:咕咚。)

  设计意图:回顾上节课的生字、新词,以及课文的整体内容,既是对整篇课文学*的整体把握,又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

  二、深入感知,指导朗读

  教师指导图文结合学*,本课共有四幅图,要求学生指出每幅图和哪些自然段相对应。

  (一)阅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出示图1),引导学生说出这幅图上的内容。(小兔听到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咕咚”声,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2、指名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抓住重点词语:吓了一跳、拔腿就跑、一边跑一边叫,体会小兔子害怕的心理。学生可以结合图片理解重点词语,也可以通过表演动作来理解。

  3、指导学生观察“吓、掉”两个字,加深记忆。

  4、教师提问:小兔子边跑边叫,对谁叫?叫什么?(对小猴叫:“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理解:这里的“咕咚”是指一种东西的名称。)

  5、指导朗读:“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注意停顿、重音、语气。)

  (二)阅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1、(出示图2)引导学生接着观察图上的内容。(听了兔子的叫喊,小猴、狐狸、山羊、小鹿也跟着跑起来了。)

  2、指名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引导学生抓住小猴子的动作和语言,体会小猴子盲目害怕的心理。

  3、指导朗读:“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注意语气、停顿、重音。句中第二个“不好啦”和“快跑哇”要读得重一些,调要拉得长一点。)

  4、过渡:小猴子的叫声,震动了整个森林。这下森林里可热闹了。听!(放第四自然段的配乐朗读录音课件。)

  5、指名汇报:这一自然段中“大伙”都有谁,他们是如何做的。(有狐狸、山羊、小鹿。他们也跟着跑起来,一边跑一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6、课件出示“鹿”的字理演变图,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都知道哪些鹿。(梅花鹿、驯鹿等,也可课件出示几种鹿的图片。)

  7、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动物们为什么跟着兔子一起跑。

  8、引导学生比较“兔子”“小猴”“大伙儿”说的话。它们讲的话相同吗?不同在哪里?(课件出示话语。)(小兔子只是说“咕咚”可怕极了;小猴子认为“咕咚”追他们来了;其他的动物以为“咕咚”吃他们来了。他们把“咕咚”越传越厉害。)

  9、课件出示“逃”,引导学生说出以“兆”为字族的字,如:桃、挑、跳等,并一起总结儿歌加以区分。“兆”字加“提手”,挑三拣四挑不够;“兆”字加“足字”,跳来跳去真快活;“走之”伴“兆”字,赶快逃走藏起来;“木”和“兆”字做朋友,鲜桃结在树枝头。

  10、分角色朗读“兔子”“小猴”“大伙儿”说的话。

  11、过渡:就这样,很*常的“咕咚”声,由于动物们的误解、误传,它成了可怕的怪物,吓坏了森林中的许多动物,他们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就连大象这么庞大的动物也跟着跑起来。

  (三)阅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出示图3)引导学生猜猜图中的小动物们在干什么。指名读第五自然段。(野牛拦住了小动物们,讨论“咕咚”。)

  2、结合图片引导学生了解“野牛”,扩词“野”,认识“里字旁”。

  3、指名演示“拦”的动作,体会“提手旁”的字的用法。

  4、说话练*:指导学生用“先问……再问……最后问……”的句式,表答野牛的问话。

  5、引导学生体会野牛问话的语气。(野牛说的话的语气应不慌不忙。)

  6、分角色朗读“野牛”的问话和“大象”“兔子”的答话。

  (四)阅读课文第六、七自然段。

  1、(出示图4)引导学生观察最后一幅图,小动物们在干什么?(大伙儿知道“咕咚”的真相后,笑了。)

  2、(出示课文第六自然段和第七自然段),师生齐读课文第六、七自然段。

  3、教师引问:知道了“咕咚”的真相,其实“咕咚”就是熟了的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所发出的声音,大家都笑了,为什么都笑了?(他们知道了“咕咚”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弄清了事情的真相后,觉得自己刚才的行为十分可笑,所以笑了。)指导学生再读,读出可笑的语气。

  4、引导学生说出“熟”的反义词是“生”。

  5、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小动物们都会想些什么?如,小猴想:我以后要向野牛学*,不再偏听偏信,遇事会多动脑筋,弄清事情真相。

  设计意图:在朗读时,根据学生的理解水*,要求学生步步上升。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联系实际想象说话,师生互动,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三、整体回顾,拓展延伸

  1、引导学生再次看图,回顾整篇文章,思考从中有怎样的收获。

  2、引导学生和文中的小动物进行对话,并模仿表演。

  3、最后引导学生知道以后遇到事情应怎么办。(遇事先问个为什么,弄清事情真相。)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与生活相联系,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体现了“大语文”的教学观,拓展了学生的语文学*空间。

  四、仔细观察,指导书写

  1、出示“花瓶开花”游戏:“吓、怕、都、家”。

  2、小组讨论:你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呢?(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编儿歌等方法。)

  3、观察字形,指出需要注意的地方。

  4、师范写,生描红、书写。教师巡视,注意学生写字姿势。

  5、展示学生的字,生生互评。

  6、用生字组词,说话。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自主学*,教师参与到其中适当点拨、评价,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字,学生的兴趣更加浓厚,师生互动更为融洽,效果显著。

  五、课堂总结,领悟道理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跟随小兔子了解了“咕咚”的真相,希望我们以后听到或遇到任何事情时,一定要动脑筋想想或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随别人,这样,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了。

  设计意图:通过本节课的学*,领悟其中的道理,使课堂与学生的生活和情感体验有效地结合。

  板书设计

  咕咚

  害怕、逃跑——————笑了

  遇事要动脑筋,弄清事情真相

  教学反思

  首先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的动力。因此,教师采用创设一个童话情境,引起学生思考什么是“咕咚”,这样,学生的学*兴趣就提高了,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其次根据低年级学生认知事物的特点,教师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图文结合,帮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讨论自学,很快地理解了课文的意思以及它们的联系,并能看着图,用自己的话把课文的意思说出来。最后抓住重点语句,指导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学的能力。

  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教案 6

  [教学目标]

  1.认识“咕、咚、熟”等12个生字,会写“吓、怕、跟”等7个生字。

  2.通过图片、形声字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猜字、认字,把故事读正确、读流利。

  3.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

  4.初步懂得遇事要学会思考,不盲目跟从。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识字、写字,了解故事内容。

  难点:

  能根据课文内容作简单推断。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教师把一块石头扔进事先准备好的水桶中)听,这是什么声音?(咕咚、咕咚)(板书:咕咚)对,就是这个声音吓跑了好多动物呢!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那就和老师一起去森林王国看看吧。

  二、自主读文,培养自主学*能力

  1.出示自读要求,学生根据要求自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不认识的字,猜猜它们的读音。

  2.不会读的字词借助拼音读准确。

  3.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1)齐读、指名读、开火车认读。

  (2)教师巡视检查学生认字情况。

  (3)借助连环画,图文对应学*,读懂故事内容。(或根据学生已有的读连环画的经验——“段落之间有空行”来判断逐步梳理文本信息。)

  三、借助插图,学*第1~4自然段

  1.出示课文插图一,学*第1、2自然段:

  (1)小兔子怎么了?从课文哪个自然段可以看出来?(第2自然段)

  (2)谁听见了小兔子的喊声?(小猴子)他又是怎么做的?

  出示:他一边跑一边大叫:“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

  (3)“咕咚”是什么?

  (4)听到他们的喊声,还有谁也跟着跑起来了?

  出示:狐狸呀,山羊啊,小鹿哇,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

  2.出示课文插图二,学*第3~4自然段:

  (1)根据这些动物们的表情,猜猜他们会说些什么。(学生大胆想象)

  (2)引导学生朗读第1~4自然段,体会小动物们害怕的心情。2.哪些动物是跟着兔子跑的?

  3.小动物们一边跑一边叫是因为。

  四、学*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吓”“怕”“跟”三个生字,组词,观察结构。

  (1)三个字均为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

  (2)“跟”字复*足字旁笔画的变化,右边第一笔横折起笔与足字旁齐*。

  2.教师范写,讲解要点。(“吓”左窄右宽,“怕”左窄右宽,足字旁最后一笔是提。)

  3.学生书空,描红,书写练*。

  4.教师巡视指导,强调正确的写字姿势。

  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教案 7

  《咕咚》是一篇童趣盎然、情节曲折的童话故事,这个故事教育学生:听到或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动脑想想或去实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随别人。在教学本课时,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1、低年级学生还是以玩为主,抓住学生这一年龄特征,在导入新课时,我先模仿动物的叫声,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声音。接着再故做神秘地发出“咕咚”的声音,再让学生猜猜这是什么声音,从而引入课文学*。这课的导入方式是为了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并营造一种将阅读期待。

  2、文本的意义,只有在学生主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才能产生,在教学时我着力让学生参与有感情朗读、看图想像、即兴表演、动作模仿等活动,让他们能从各自的经验和体验出发,引领学生深入课文,使学生与文本之间建立起和谐的对话关系,使他们由读文、看图进入悟境、悟情、悟理的阅读境界。

  研究课《咕咚》反思

  《咕咚》是第二册一篇图文并茂的童话故事。故事情节生动有趣,内容浅易易懂,很适合低年级学生学*。那么,如何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学训练课,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发展思维,提高语言能力,陶冶思想情操呢?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指导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设疑引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的动力。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心理特点,形象有趣,富有悬念性的`东西最能吸引其注意力。于是,我采用了实物作了一个实验,用木瓜在高空仍进

  水桶里,发出咕咚的声音,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什么声音,你想知道吗?接着板书:咕咚,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这样,学生的学*兴趣提高了,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

  二、图文结合,感知课文内容

  根据低年级学生认知事物的特点,我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图文结合,帮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听录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3 幅图,把3 幅图连起来问: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图文对照

  ,学生自学讨论:哪些自然段写了1 、2 、3 幅图。这样图文对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讨论自学,很快地理解了课文的意思以及它们的联系,并能看着图,用自己的话把课文的意思说出来。

  三、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

  本文的重点是通过朗读训练让学生加深对课文中心意思的理解。我让学生在看懂图意,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当听到咕咚声音时,小兔、小猴、狐狸、大象、野牛等怎样做?谁做的对?为什么?接着我根据学生的回答抓住重点,因势利导,指导朗读,如:小猴儿,大伙儿说的活要读出惊慌紧张的语气;野牛说的话应不慌不忙,表现它做事不盲目,不跟别人跑,弄清事实真相。这样,通过多次反复朗读品味课文,充分调动学生学*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学的能力。

  四、角色演评,渗透德育

  童话故事的教**用“角色演评”的方法,不但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使学生对童话隐含的思想因素得到内化和升华。教学《咕咚》这篇课文时,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展开想象,进行角色表演。表演前,强调对角色的理解,注意角色的语言、动作、神态;表演后,可让学生进行角色独白,并对角色进行评点,使学生在有趣的表演和评点中,发展思维,提高语言能力,陶冶思想情操,教育学生要学*野牛做事弄清事实真相的精神。

  以上指导方法的结合运用,我的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也发展了思维,提高了语言运用能力,同时情操也得到陶冶。

  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教案 8

  活动目标

  1,欣赏理解故事内容,能复述主要故事情节,并进行表演,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表现力。

  2,懂得遇事要问清楚弄明白了再行动。

  3,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4,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难点

  1,能根据图来复述故事;

  2,让幼儿懂得遇事要问清楚弄明白了再行动。

  活动准备

  故事图片,头饰(小兔、狐狸、猴子、老虎、熊、狮子),录有各种声音的磁带。

  活动过程

  1.放录音带。幼儿听一听磁带中有什么声音?学一学这种声音,并说一说这种声音是什么发出的'。

  小朋友们听过“咕咚”的声音吗?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听了故事《咕咚》就知道了。

  2.教师生动、形象地讲述故事,让幼儿初步感受故事内容。

  故事的名字是什么?故事中有谁?发生了什么事?

  3.出示故事图片。教师再次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全面理解故事情节,学会角色对话。

  ① 小兔住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小兔为什么拔腿就跑?

  ② 遇到了谁?狐狸说什么?小兔怎么回答?狐狸怎么样?

  ③ 路上它们又遇到了谁?小猴说什么?狐狸怎么回答的?猴子怎么想的?又怎么做的?

  ④ 后来又遇到了谁?它们怎么说的?大家怎么做的?

  ⑤ 最后,它们碰到了谁?说了些什么?“咕咚”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4.幼儿完整欣赏故事,学会故事中的语句。(如:拔腿就跑、慌慌张张、一边跑一边喘气、上气不接下气、东瞧瞧西望望。)

  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教案 9

  《咕咚》是一篇童趣盎然、情节曲折的童话故事,这个故事教育学生:听到或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动脑想想或去实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随别人。在教学本课时,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1、低年级学生还是以玩为主,抓住学生这一年龄特征,在导入新课时,我先模仿动物的叫声,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声音。接着再故做神秘地发出“咕咚”的声音,再让学生猜猜这是什么声音,从而引入课文学*。这课的导入方式是为了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并营造一种将阅读期待。

  2、文本的意义,只有在学生主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才能产生,在教学时我着力让学生参与有感情朗读、看图想像、即兴表演、动作模仿等活动,让他们能从各自的经验和体验出发,引领学生深入课文,使学生与文本之间建立起和谐的对话关系,使他们由读文、看图进入悟境、悟情、悟理的阅读境界。

  研究课《咕咚》反思

  《咕咚》是第二册一篇图文并茂的童话故事。故事情节生动有趣,内容浅易易懂,很适合低年级学生学*。那么,如何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学训练课,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发展思维,提高语言能力,陶冶思想情操呢?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指导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设疑引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的动力。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心理特点,形象有趣,富有悬念性的东西最能吸引其注意力。于是,我采用了实物作了一个实验,用木瓜在高空仍进

  水桶里,发出咕咚的'声音,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什么声音,你想知道吗?接着板书:咕咚,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这样,学生的学*兴趣提高了,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

  二、图文结合,感知课文内容

  根据低年级学生认知事物的特点,我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图文结合,帮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听录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3 幅图,把3 幅图连起来问: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图文对照

  ,学生自学讨论:哪些自然段写了1 、2 、3 幅图。这样图文对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讨论自学,很快地理解了课文的意思以及它们的联系,并能看着图,用自己的话把课文的意思说出来。

  三、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

  本文的重点是通过朗读训练让学生加深对课文中心意思的理解。我让学生在看懂图意,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当听到咕咚声音时,小兔、小猴、狐狸、大象、野牛等怎样做?谁做的对?为什么?接着我根据学生的回答抓住重点,因势利导,指导朗读,如:小猴儿,大伙儿说的活要读出惊慌紧张的语气;野牛说的话应不慌不忙,表现它做事不盲目,不跟别人跑,弄清事实真相。这样,通过多次反复朗读品味课文,充分调动学生学*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学的能力。

  四、角色演评,渗透德育

  童话故事的教**用“角色演评”的方法,不但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使学生对童话隐含的思想因素得到内化和升华。教学《咕咚》这篇课文时,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展开想象,进行角色表演。表演前,强调对角色的理解,注意角色的语言、动作、神态;表演后,可让学生进行角色独白,并对角色进行评点,使学生在有趣的表演和评点中,发展思维,提高语言能力,陶冶思想情操,教育学生要学*野牛做事弄清事实真相的精神。

  以上指导方法的结合运用,我的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也发展了思维,提高了语言运用能力,同时情操也得到陶冶。

  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教案 10

  教学要求

  1、会认“咕、咚”等13个生字,会写“吓、怕”等7个生字。

  2、能根据学过的方法猜测生字的读音,进而把课文读熟、读懂。

  3、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实真相,先问为什么,不要盲目跟从的道理。

  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对话。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实真相,先问为什么,不要盲目跟从的道理。

  教学

  课时两课时。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教学课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背景图片,猜一猜:小动物们为什么要奔跑?

  2、引入新课,板书题目,齐读题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借助拼音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并在课文中标出生字、新词。

  2、自主识字,交流识字方法。说说自己记住了哪些生字,是怎么记住的。

  3、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4、全班交流。

  5、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读音。

  6、再读课文,完成填空。

  全文共有个自然段,讲了听到“咕咚”的声音,没有弄明白,拔腿就跑,后来、也跟着跑,只有没有跟着跑,帮助大伙弄清了事情真相的故事。?

  三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认读生字。

  吓怕跟家羊象都

  2、指导观察生字特点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重点指导“家、象、都”的笔顺和书写。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仿写。

  4、展示书法作品,进行讲评。

  学生在自主的氛围中学*,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生字,读懂故事。这种由课堂走向生活的学*方式能够有效地激发孩子们的探究欲望,充分调动孩子们学*的积极性。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实真相,先问为什么,不要盲目跟从的道理。

  与课文相关的情境图,教学课件。

  一复*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齐读。

  吓怕跟家羊象都

  2、指名分段读课文。

  二朗读感悟

  1、学*课文第1、2自然段。

  (1)(出示挂图1)这幅图讲了什么?自由读第1、2自然段。

  (2)兔子为什么跑?(他认为“咕咚”可怕极了)

  (3)他有没有仔细观察一下究竟发生了什么?(没有)

  (4)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一声,这声音太响了。胆子很小的兔子听到这个声音有什么表现?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5)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

  2、学*第3、4自然段。

  (1)(出示挂图2)这幅图讲了什么?

  (2)小猴子为什么也跟着跑?从哪儿看出来的`?

  (3)小猴子的心情怎么样?

  (4)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

  (5)自由读第5自然段,看看这一自然段中讲到了哪些动物?他们怎么样?

  (6)动物们为什么叫“快逃命啊”?

  (7)比较“兔子”“小猴子”“大伙”说的话。他们讲的话相同吗?不同在哪里?

  (8)分角色朗读“兔子”“小猴子”“大伙”说的话。

  (板书:木瓜吓跑动物们)

  3、学*课文第5自然段。

  (1)(出示挂图3)这幅图讲了什么?

  (2)野牛为什么没有跑?他是怎样做的呢?

  (3)你会做“拦”的动作吗?野牛是怎么拦的?(让学生通过动作演示理解)

  (4)野牛拦住了大象后是怎样问的?

  (板书:野牛拦住)

  (5)分角色朗读“野牛”的问话和“大象”“兔子”的答话。(板书:问原因)

  4、学*课文第6、7自然段。

  (1)自由读第6、7自然段。

  (2)木瓜为什么会自己掉下来?(木瓜熟透了)

  (3)木瓜掉进湖里为什么会发出很响的声音?(因为木瓜是从高高的树上掉下来的,所以声音很响)

  (4)“咕咚”究竟是什么?(“咕咚”是熟透了的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所发出的声音)

  (5)知道了“咕咚”的真相后,动物们都怎样呢?为什么大伙都笑了?

  (6)这时候,动物们会想些什么呢?

  三表演故事

  1、小组内练*分角色表演。

  2、找两组在班内进行表演。

  四总结全文

  1、在这个故事中,你喜欢谁?为什么?

  2、今后我们遇到类似的事情应该怎么办?


一年级下册《咕咚》教案通用5篇(扩展3)

——语文一年级下册《咕咚》教案范文5份

  语文一年级下册《咕咚》教案 1

  《咕咚》是一篇童趣盎然、情节曲折的童话故事,这个故事教育学生:听到或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动脑想想或去实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随别人。在教学本课时,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1、低年级学生还是以玩为主,抓住学生这一年龄特征,在导入新课时,我先模仿动物的叫声,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声音。接着再故做神秘地发出“咕咚”的声音,再让学生猜猜这是什么声音,从而引入课文学*。这课的导入方式是为了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并营造一种将阅读期待。

  2、文本的意义,只有在学生主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才能产生,在教学时我着力让学生参与有感情朗读、看图想像、即兴表演、动作模仿等活动,让他们能从各自的经验和体验出发,引领学生深入课文,使学生与文本之间建立起和谐的对话关系,使他们由读文、看图进入悟境、悟情、悟理的阅读境界。

  研究课《咕咚》反思

  《咕咚》是第二册一篇图文并茂的童话故事。故事情节生动有趣,内容浅易易懂,很适合低年级学生学*。那么,如何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学训练课,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发展思维,提高语言能力,陶冶思想情操呢?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指导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设疑引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的动力。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心理特点,形象有趣,富有悬念性的`东西最能吸引其注意力。于是,我采用了实物作了一个实验,用木瓜在高空仍进水桶里,发出咕咚的声音,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什么声音,你想知道吗?接着板书:咕咚,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这样,学生的学*兴趣提高了,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

  二、图文结合,感知课文内容

  根据低年级学生认知事物的特点,我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图文结合,帮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听录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3幅图,把3幅图连起来问: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图文对照,学生自学讨论:哪些自然段写了1、2、3幅图。这样图文对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讨论自学,很快地理解了课文的意思以及它们的联系,并能看着图,用自己的话把课文的意思说出来。

  三、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

  本文的重点是通过朗读训练让学生加深对课文中心意思的理解。我让学生在看懂图意,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当听到咕咚声音时,小兔、小猴、狐狸、大象、野牛等怎样做?谁做的对?为什么?接着我根据学生的回答抓住重点,因势利导,指导朗读,如:小猴儿,大伙儿说的活要读出惊慌紧张的语气;野牛说的话应不慌不忙,表现它做事不盲目,不跟别人跑,弄清事实真相。这样,通过多次反复朗读品味课文,充分调动学生学*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学的能力。

  四、角色演评,渗透德育

  童话故事的教**用“角色演评”的方法,不但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使学生对童话隐含的思想因素得到内化和升华。教学《咕咚》这篇课文时,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展开想象,进行角色表演。表演前,强调对角色的理解,注意角色的语言、动作、神态;表演后,可让学生进行角色独白,并对角色进行评点,使学生在有趣的表演和评点中,发展思维,提高语言能力,陶冶思想情操,教育学生要学*野牛做事弄清事实真相的精神。

  以上指导方法的结合运用,我的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也发展了思维,提高了语言运用能力,同时情操也得到陶冶。

  语文一年级下册《咕咚》教案 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的主体。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的意识和*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因此,教学中,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良好的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识字,如部件组合法、字理识字法、字族识字法、谜语等,通过同桌或小组讨论、交流自主识字。同时采用指导观察法,充分利用插图,以图带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整个环节以朗读贯穿始终,加深情感体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生字,做字卡。(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1、导入:同学们,在森林里的蘑菇屋内,住着一位可爱的朋友,(多媒体课件出示:一只小兔子)大家看小兔子的表情,想到了一个什么词语?(吃惊、害怕等)听,他在说什么呢?

  2、课件播放并出示小兔子的话:小朋友们,“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呀!

  3、教师导学:小兔子为什么害怕“咕咚”,“咕咚”又是什么?我们一起去森林里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好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咕咚”这两个字的特点,发现规律。(都是口字旁的字)引导学生说出几个这样的词语。

  设计意图:好的开端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因此,运用直观、形象的画面创设愉悦、有趣的课堂教学情境,既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认知规律,又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

  二、游戏闯关,认识生字

  1、教师设置闯关游戏,(课件出示:咕咚探秘之旅)第一关——“神奇果树林”。要求:认真听老师范读课文,圈出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自己拼读,读准字音。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圈画生字:咕、咚、熟、掉、吓、鹿、逃、命、象、野、拦、领。

  3、引导学生利用字卡,同桌之间可以用喜欢的方式交流生字。如:

  (1)你读一个字,我读一个字。

  (2)抢答读字,看谁读得准确。

  4、学生汇报后,教师指导难读、易错的字音。

  (1)翘舌音:熟shú。

  (2)后鼻音:咚dōnɡ、命mìnɡ、象xiànɡ、领lǐnɡ。

  (3)整体认读音节:野yě。

  5、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火车认读生字。

  6、出示课件,开始闯关,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组选出一名同学,读果子树上的字宝宝。

  7、小结:顺利过关的小组很棒,大家看,这棵果树硕果累累,所有的生字果子变成了一架飞机,我们坐着飞机来到第二关——“课文堡垒”!(课件出示:生字果子汇聚成一架飞机飞到第二关。)

  设计意图:运用闯关的形式,激发学生学*生字的兴趣,能极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识字效果。同时,形成相互学*、共同探讨、相互帮助的学*氛围。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课件出示第二关闯关要求:把课文读通顺,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不重复;知道“咕咚”是什么,故事中讲了几种小动物,分别是什么。

  2、明确要求后,指导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3、再次指导学生小组内互相读课文,你读一段,我读一段,认真倾听,互相评价。

  4、小组内评选出读得最棒的同学一起去闯关。

  (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选择其中一个自然段读给同学们听。

  (2)请回答问题:“咕咚”是什么?故事中讲了几种小动物,分别是什么?(“咕咚”是熟透了的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故事中讲了小兔、小鹿、小猴、狐狸、山羊、大象和野牛这些动物。)

  5、小结:各个组的同学们真的很棒。看,我们的“课文堡垒”被攻破了。(课件出示)我们跟随小兔子一起去下一关吧!

  设计意图:在生字闯关成功的基础上,回归到读文。既让孩子们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又激发了读文的兴趣。把课文读正确、通顺,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准备。

  四、方法识记,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第三关:书写大赢家。要求:先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记住这些字并把它们写好。

  2、课件出示:

  (1)跟。

  ①引导学生说一说如何记住这个字,利用字族识字的方法记忆。

  ②指导学生观察“跟”的特点,它的笔画较多,需要注意右边是“艮”。

  ③教师范写,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然后学生书空、描红,每字对比书写两个。

  ④组词,说话。

  (2)谜语:撇刀头下一扁口,一撇穿口往外走,弯钩里面两小撇,一撇一捺在外头。

  ①出示谜底:象

  ②教师引言:“象”是个象形字,本课还有一个象形字“羊”,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象”字和“羊”字的演变过程。(课件出示字的演变过程)

  ③引导学生观察教师范写,指出注意的地方:“象”中“口”里的撇是一笔写下来的,“羊”三个横之间的距离是一样的。

  ④组词:盲人摸象、气象万千、亡羊补牢、羊肠小道。

  3、师生评价,优秀作品展示,顺利过关。

  设计意图:低年级写字教学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关系到学生终身发展的基本功。教学中,在对生字充分认读、课文内容大致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记字、写字,从而达到学生写出规范、整洁的汉字的目的。

  五、课堂小结,总结收获

  这节课我们的收获可真不少,一起闯过“神奇果树林”“课文堡垒”和“书写大赢家”三个关卡,既认识了12个生字,又能把生字写得漂亮、端正,大家真棒!那课文中,小兔子听到“咕咚”声为什么拔腿就跑?其他动物为什么也要跑呢?野牛又是怎么做的呢?故事的结果怎样呢?你们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吗?下节课,我们继续和小兔子一起探索“咕咚”的秘密。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引领学生回忆本节课的学*内容,同时又引出下节课要学*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为下节课的教学进行良好的铺垫。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巩固字词

  1、教师激励学生开火车认读生字、新词。同时随机指导学生抓住个别词语说一句话。

  2、导学:通过上节课的学*,大家知道什么是“咕咚”吗?小兔子听到“咕咚”声为什么拔腿就跑,其他动物为什么也要跑呢,野牛又是怎么做的呢?这篇课文又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秘之旅。(课件出示:咕咚。)

  设计意图:回顾上节课的生字、新词,以及课文的整体内容,既是对整篇课文学*的整体把握,又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

  二、深入感知,指导朗读

  教师指导图文结合学*,本课共有四幅图,要求学生指出每幅图和哪些自然段相对应。

  (一)阅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出示图1),引导学生说出这幅图上的内容。(小兔听到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咕咚”声,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2、指名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抓住重点词语:吓了一跳、拔腿就跑、一边跑一边叫,体会小兔子害怕的心理。学生可以结合图片理解重点词语,也可以通过表演动作来理解。

  3、指导学生观察“吓、掉”两个字,加深记忆。

  4、教师提问:小兔子边跑边叫,对谁叫?叫什么?(对小猴叫:“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理解:这里的“咕咚”是指一种东西的名称。)

  5、指导朗读:“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注意停顿、重音、语气。)

  (二)阅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1、(出示图2)引导学生接着观察图上的内容。(听了兔子的叫喊,小猴、狐狸、山羊、小鹿也跟着跑起来了。)

  2、指名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引导学生抓住小猴子的动作和语言,体会小猴子盲目害怕的心理。

  3、指导朗读:“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注意语气、停顿、重音。句中第二个“不好啦”和“快跑哇”要读得重一些,调要拉得长一点。)

  4、过渡:小猴子的叫声,震动了整个森林。这下森林里可热闹了。听!(放第四自然段的配乐朗读录音课件。)

  5、指名汇报:这一自然段中“大伙”都有谁,他们是如何做的。(有狐狸、山羊、小鹿。他们也跟着跑起来,一边跑一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6、课件出示“鹿”的字理演变图,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都知道哪些鹿。(梅花鹿、驯鹿等,也可课件出示几种鹿的图片。)

  7、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动物们为什么跟着兔子一起跑。

  8、引导学生比较“兔子”“小猴”“大伙儿”说的话。它们讲的话相同吗?不同在哪里?(课件出示话语。)(小兔子只是说“咕咚”可怕极了;小猴子认为“咕咚”追他们来了;其他的动物以为“咕咚”吃他们来了。他们把“咕咚”越传越厉害。)

  9、课件出示“逃”,引导学生说出以“兆”为字族的字,如:桃、挑、跳等,并一起总结儿歌加以区分。“兆”字加“提手”,挑三拣四挑不够;“兆”字加“足字”,跳来跳去真快活;“走之”伴“兆”字,赶快逃走藏起来;“木”和“兆”字做朋友,鲜桃结在树枝头。

  10、分角色朗读“兔子”“小猴”“大伙儿”说的话。

  11、过渡:就这样,很*常的“咕咚”声,由于动物们的误解、误传,它成了可怕的怪物,吓坏了森林中的许多动物,他们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就连大象这么庞大的动物也跟着跑起来。

  (三)阅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出示图3)引导学生猜猜图中的小动物们在干什么。指名读第五自然段。(野牛拦住了小动物们,讨论“咕咚”。)

  2、结合图片引导学生了解“野牛”,扩词“野”,认识“里字旁”。

  3、指名演示“拦”的动作,体会“提手旁”的字的用法。

  4、说话练*:指导学生用“先问……再问……最后问……”的句式,表答野牛的问话。

  5、引导学生体会野牛问话的语气。(野牛说的话的语气应不慌不忙。)

  6、分角色朗读“野牛”的问话和“大象”“兔子”的答话。

  (四)阅读课文第六、七自然段。

  1、(出示图4)引导学生观察最后一幅图,小动物们在干什么?(大伙儿知道“咕咚”的真相后,笑了。)

  2、(出示课文第六自然段和第七自然段),师生齐读课文第六、七自然段。

  3、教师引问:知道了“咕咚”的真相,其实“咕咚”就是熟了的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所发出的声音,大家都笑了,为什么都笑了?(他们知道了“咕咚”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弄清了事情的真相后,觉得自己刚才的行为十分可笑,所以笑了。)指导学生再读,读出可笑的语气。

  4、引导学生说出“熟”的反义词是“生”。

  5、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小动物们都会想些什么?如,小猴想:我以后要向野牛学*,不再偏听偏信,遇事会多动脑筋,弄清事情真相。

  设计意图:在朗读时,根据学生的理解水*,要求学生步步上升。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联系实际想象说话,师生互动,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三、整体回顾,拓展延伸

  1、引导学生再次看图,回顾整篇文章,思考从中有怎样的收获。

  2、引导学生和文中的小动物进行对话,并模仿表演。

  3、最后引导学生知道以后遇到事情应怎么办。(遇事先问个为什么,弄清事情真相。)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与生活相联系,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体现了“大语文”的教学观,拓展了学生的语文学*空间。

  四、仔细观察,指导书写

  1、出示“花瓶开花”游戏:“吓、怕、都、家”。

  2、小组讨论:你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呢?(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编儿歌等方法。)

  3、观察字形,指出需要注意的地方。

  4、师范写,生描红、书写。教师巡视,注意学生写字姿势。

  5、展示学生的字,生生互评。

  6、用生字组词,说话。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自主学*,教师参与到其中适当点拨、评价,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字,学生的兴趣更加浓厚,师生互动更为融洽,效果显著。

  五、课堂总结,领悟道理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跟随小兔子了解了“咕咚”的真相,希望我们以后听到或遇到任何事情时,一定要动脑筋想想或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随别人,这样,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了。

  设计意图:通过本节课的学*,领悟其中的道理,使课堂与学生的生活和情感体验有效地结合。

  板书设计

  咕咚

  害怕、逃跑——————笑了

  遇事要动脑筋,弄清事情真相

  教学反思

  首先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的动力。因此,教师采用创设一个童话情境,引起学生思考什么是“咕咚”,这样,学生的学*兴趣就提高了,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其次根据低年级学生认知事物的特点,教师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图文结合,帮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讨论自学,很快地理解了课文的意思以及它们的联系,并能看着图,用自己的话把课文的意思说出来。最后抓住重点语句,指导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学的能力。

  语文一年级下册《咕咚》教案 3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2个生字,会写本课的7个生字。

  2、通过图画、形声字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猜字、认字。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

  3、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

  4、通过课文学*,教育学生听到任何事都要多动脑筋想一想,不要盲目跟从。

  【教学重点】

  借助图画、形声字特点、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猜字、认字;能根据课文内容作简单推断。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生字,书写生字,能根据课文内容作简单推断。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画导入

  1、设疑:你们知道“咕咚”是什么吗?

  2、教师导言:东西掉进水里会发出咕咚的响声,可就是这个响声却把兔子、狐狸、猴子、小鹿吓得撒腿就跑,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第20课《咕咚》。师板书课题并教读:咕咚

  3、认读生字“咕、咚”,师相机讲解:这两个字可以组成“咕咚”一词,像这样表示声音的词叫象声词。

  二、初读课文,学*生字

  1、引导自由读课文,提出要求:

  (1)读准字音,不会读的想办法解决。

  (2)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要多读几遍。

  (3)标出自然段序号。

  2、组织同桌互读,互相帮助。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并评价。

  4、组织采用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5、检查生字学*情况。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引导齐读课文,启发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组织同桌互相说一说。

  3、组织全班交流。

  四、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字有什么特点?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2、教师边范写边强调书写要点。

  3、组织学生描红、临写。

  4、组织全班展示。

  语文一年级下册《咕咚》教案 4

  【教学目标】

  1、会写7个生字,会认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会写7个生字,会认12个生字。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咕咚”是什么?小兔子为什么害怕“咕咚”,“我们一起去森林里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好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咕咚”是什么?

  2、圈一圈,故事讲了哪几个小动物?

  3、指导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或同学。

  三、学*生字词。

  1、认读生字词。

  2、交流识字方法。

  3、熟读词语。

  四、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遇事要弄清事情真相。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遇事要弄清事情真相。

  【教学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再读课文,完成问题。

  1、读准字词,读通句子。

  2、数数,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3、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深入感知,指导朗读。

  1、阅读课文第

  一、二自然段。

  (1)引导学生说出这幅图上的内容。(小兔听到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咕咚”声,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2)指名朗读课文第

  一、二自然段,抓住重点词语:吓了一跳、拔腿就跑、一边跑一边叫,体会小兔子害怕的心理。

  (3)练一练:用“边跑边叫”“可怕极了”练*说话。

  2、阅读课文第

  三、四自然段。

  (1)引导学生接着观察图上的内容。(听了兔子的叫喊,小猴、狐狸、山羊、小鹿也跟着跑起来了。)

  (2)指名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引导学生抓住小猴子的动作和语言,体会小猴子盲目害怕的心理。

  3、阅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还会有哪些小动物跟着跑?他们又会怎么说呢?

  4、阅读课文第

  六、七自然段。

  (1)引导学生观察最后一幅图,小动物们在干什么?(大伙儿知道“咕咚”的真相后,笑了。)

  (2)师生齐读课文第

  六、七自然段。

  (3)教师引问:知道了“咕咚”的真相,其实“咕咚”就是熟了的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所发出的声音,大家都笑了,为什么都笑了?

  (4)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小动物们都会想些什么?如,小猴想:我以后要向野牛学*,不再偏听偏信,遇事会多动脑筋,弄清事情真相。

  三、讲故事,复述课文。板书设计咕咚

  害怕、逃跑——笑了遇事要动脑筋,弄清事情真相。

  语文一年级下册《咕咚》教案 5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了《咕咚》一文,谁知道“咕咚”是什么?小动物们听到“咕咚”都是什么反应?(学生举手回答问题)

  二、借助插图,学*第5~7自然段

  1.出示第三幅插图,学*第5自然段。

  (1)小动物们知道“咕咚”来了,全都吓得逃跑了,只有野牛没有跑,他把大伙儿拦住了,我们看看野牛是怎么说的。自己读读第5自然段。

  (2)出示第5自然段,找找这些话分别是谁说的。用不同颜色的笔标示出来。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3)自由读第5自然段,把小动物们的对话读清楚。

  2.出示第四幅插图,学*第6~7自然段。

  (1)听了野牛的话,兔子领着大家来到了湖边。他们看到了什么呢?我们赶快读读第6自然段。

  (2)读了第6自然段,谁来说说大家看到了什么?你们知道“咕咚”是什么了吗?

  (3)读第7自然段,想一想:为什么大伙都笑了?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只小动物,在亲眼见到什么是“咕咚”后,你心里会想什么呢?(引导学生明白这个“笑”既是虚惊一场的笑,也是不好意思地笑)

  3.小结:通过这件事,动物们懂得了以后要向野牛学*,不再偏听偏信,遇事多动脑筋,弄清事情真相的道理。

  三、整体回顾,拓展延伸

  1.回顾课文,思考有哪些收获。

  2.分角色进行模仿表演。

  3.知道以后遇到事情先问为什么,弄清事情的真相。

  四、复*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家”“羊”“象”“都”四张生字卡片。

  “家”和“象”撇画较多,梳理笔顺。

  家:,10笔。

  象:,11笔。

  “都”字左宽右窄,左高右低,相互错位。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描红,书写练*。

  3.教师巡堂指导。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到了森林王国,认识了很多新朋友。我们以后做事要向野牛学*,听了别人说的话也要动脑筋思考,别人说得对还是错。回去以后我们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吧。


一年级下册《咕咚》教案通用5篇(扩展4)

——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菁华10篇)

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1

  一、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龟兔赛跑》。

  2、律动表演。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音乐童话《龟兔赛跑》,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中不同的.节奏、旋律、速度及不同乐器的音色所表现的不同音乐形象,并理解这首乐曲所表现的内容。

  2、在欣赏中,通过律动表演,激发学生学*音乐,欣赏音乐的兴趣。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想象力,从而使学生明白“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道理。

  教具准备:

  《龟兔赛跑》挂图五幅,乌龟、小兔头饰;单簧管、大管的图片;各种小动物的头饰数个;录音机、磁带等。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1、听《龟兔赛跑》律动曲,学生随《龟兔赛跑》律动曲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新课导入:

  1.请同学们说说《龟兔赛跑》的故事,最后是什么结果。

  2.引导学生欣赏小兔和乌龟的主题音乐。

  3.介绍单簧管(兔子)、大管(乌龟)两种乐器的特点(出示图片)。聆听音乐,初步感知小兔和乌龟的主题音乐。

  4.教师提问小结;单簧管用善变的音色吹奏出小兔怎样的音乐形象;大管用低沉的音色吹奏出乌龟怎样的形象。学生复听小兔和乌龟的主题音乐。小兔“轻快活泼”, 乌龟“缓慢低沉”。

  三、新歌教学

  1. 欣赏全曲,边听故事边听音乐,联系语文课中的故事情节。

  2. 分段欣赏

  ⑴第一个片断:“森林的早晨”。

  ⑵出示图片,教师分析小结。

  ⑶第二个片断:“龟兔赛跑”

  ⑷出示图片,教师小结:音乐真有趣,不同的节奏速度、旋律就表现出了不同的音乐形象。

  ⑸第三个片断:欢乐的群舞(出示图片)。

  ⑹复听“森林的早晨”、“龟兔赛跑”、“欢乐的群舞”三个片断。

  四、创编表演

  1、根据自己的理解表演《龟兔赛跑》的场面,学生戴着各种小动物的头饰把听到的音乐表现出来。

  2、你知道乌龟为什么会赢吗?学生讨论得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五、课堂小结

  学生做歌表演《龟兔赛跑》,边唱边表演,离开教室。

  二、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演唱《守株待兔》

  教学目标:

  通过演唱《守株待兔》,让学生明白切不可把偶然的侥幸作为做事的根据,如果抱着侥幸的心理,片面地凭着老经验去办事,一般是不会成功的。

  教具准备:

  录音机、磁带、头饰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1、随《守株待兔》的音乐进入教室。

  2、师生问好

  二、新课导入:

  1、请同学讲一讲《守株待兔》的故事。

  2、讨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揭示课题《守株待兔》

  三、新歌教学

  1、听录音,联系故事情节。

  2、朗读歌词。

  3、分段教学。

  4、完整地演唱歌曲,让学生注意歌曲情绪。

  高兴、焦急、讽刺等。

  四、表演

  根据自己的理解,随歌声进行不同形式的表演。

  五、课堂小结

  切不可把偶然的侥幸作为做事的根据,如果抱着侥幸的心理,片面地凭着老经验去办事,一般是不会成功的。

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听、唱、说、演,感受表现大象的音乐,从而懂得同学们之间要团结友爱。

  2、能够完整准确地、用有感情的声音表现歌曲。

  3、能准确的拍击二、三声部的节奏,培养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告诉同学们要团结友爱,做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

  三、教学准备:电子琴音乐课本

  四、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1、教师放《小象》音乐,让学生模仿小象的动作进教室。“今天有几位动物朋友告诉老师,它们特别想和大家一起上音乐课,同学们欢迎它们吗?”[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2、创编与活动:我们一起邀请小动物进入我们的课堂,(分别出示一只大象两只小象的图片)。这三位朋友非常高兴的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它们是怎末么走来的呢?(大象怎么走?两只小象各是怎样走?)谁来模仿一下。[这时,学生开始发散思维,利用他们*时的生活经验,来进行模仿]

  (1)、出示节奏,让学生连一连,然后再读拍出来。

  小象xxxxxxxx

  跑跑跑跑跑跑跑跑

  小象xxxx

  走走走走

  大象xx

  走(欧)走(欧)

  寓教于乐

  (1)完整聆听歌曲范唱,对歌曲有初步印象。

  (2)学生随歌曲拍节奏,感受三拍的强弱规律。

  (3)随歌曲音乐按课本上的标记徒手为歌曲伴奏,让学生继续感受三拍的强弱规律,及熟悉歌曲旋律。[通过反复的听赏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掌握歌曲是三拍子的,强弱规律为强弱弱。培养学生对音乐节拍的感受能力。]

  (4)学唱歌曲,采用听唱教学法。演唱歌曲时提示学生歌曲的每小节第一拍要唱得强。歌曲使演唱给人以亲切、优美的感受。

  (5)学会歌曲后,分小组编创动作。教师放范唱录音,学生听着范唱录音编创动作。[让学生在编创与活动中体验音乐的美感。一方面通过听觉加深印象,一方面用动作帮助记忆歌词。培养学生对音乐形象音乐情绪的`感受及表现能力。这里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性,并体现了创新教育中民主开放的教学原则。]

  (6)小组展示,有感情的边唱边表演。[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空间。]

  (7)让学生自己评一评、相互评一评。那一组表演的最形象,演唱的最亲切、优美。[充分体现的民主性,营造和谐、团结的气氛,达到相互交流和激励的目的。]

  创造表现多种形式表现歌曲

  把学生分成三组,让其挑选表现歌曲的方式,如:演唱、演奏、表演。集体来表现歌曲。[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在参与体验中积累对音乐的感受,获得对音乐的记忆]

  完美结课

  问答式,让学生说一说学完这首歌懂了什么,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主要进行道德教育,告诉学生要象小象一样做团结友爱,做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通过让写生发散思维曲思考,最后教师集中起来,对学生进行高尚的道德情感教育。]

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3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唱歌《快乐的孩子爱唱歌》。

  教学目的

  1、初步学会歌曲《快乐的孩子爱唱歌》。

  2、学*有表情的朗读歌词,要求吐字清晰、灵巧。

  3、能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过程

  1、听范唱2~3遍。

  2、在教师的带领下,按歌曲的节奏朗读歌词,要求吐字正确、清晰。

  3、用听唱法教唱歌词,先分句教唱,在整体教唱。

  4、教师分句弹奏旋律,学生分句唱歌词。

  5、学生跟着录音唱一遍,再用伴奏带唱一遍。

  6、边听录音,边在每小节的后两拍拍手(xx x)。然后用“x x x x x”的形式再练拍腿 拍腿拍 手几遍。

  7、教师出示“x x x x x”的节奏卡片,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用打击乐器为这首歌曲伴奏,可选用四种打击乐器,各组可任意选择,虽然总体节奏是x x x x x,但各种乐器仍然可有不同的奏法,

  8、分组表演打击乐器为歌曲搬走。

  9、一组同学用打击乐器伴奏,其他同学随教师的琴声歌唱。也可随伴奏带歌唱,教师指挥。

  10、请同学们下课后设计表演动作。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学*能流利地模唱歌谱,通过用打击乐为歌曲配伴奏、歌表演等音乐活动,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发展,与他人合作的意识进一步增强。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歌曲《快乐的孩子爱唱歌》。

  2、钢琴独奏《节日舞曲》。

  3、歌曲《多快乐呀多幸福》。

  教学目标

  1、在歌表演《快乐的孩子爱唱歌》中,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参与率。

  2、继续培养良好的欣赏音乐的*惯。

  3、再听赏音乐时,能初步做到与歌曲感情发展配合,做出恰当的反应。

  4、对藏族的风土人情基音乐感兴趣。

  教学过程

  1、复*歌曲《快乐的孩子爱唱歌》

  2、请同学们分别提出自己的动作设计方案。

  3、请几位学生按自己设计的动作随音乐表演。

  4、教师可选择几个即恰当由简单的动作教给全班学生。

  5、全体学生进行歌表演,但不要求动作绝对统一,应鼓励学生大胆、自由的创造。

  6、欣赏《节日舞曲》要求安静的听,展开想象的翅膀,随音乐感情的起伏进行联想。

  7、如听出乐曲中敲鼓的`声音清举起手表示你听到了。

  8、复听,感受乐曲所表现得天真活泼、兴高采烈的儿童情趣。

  9、听赏《多快乐呀多幸福》

  (1)初听后出示歌词,要求随着录音唱“多快乐多幸福”这一句,如学生能把前两句也唱出来就更好。

  (2)指导学生喇叭和唢呐都是藏族人民使用的乐器,喇叭不是小号,是类似唢呐和管子的乐器,有的喇叭甚至有一米多长。

  (3)学生随音乐自由的模仿吹奏唢呐、喇叭的姿势,并轻声歌唱。

  教学反思:

  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擅长与舞蹈和表演,但是只要鼓励所有学生参加表演,在活动中逐步培养学生勇于表现自我、相互团结协作的精神,达到这样的目的就可以了。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歌曲《幸福拍手歌》

  教学目标

  1、用欢快的、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幸福拍手歌》

  2、能随音乐的节拍自如的表演动作。

  3、通过续编第2、3、4……段歌词,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教学过程

  1、从《快乐的孩子爱唱歌》和《多快乐呀多幸福》导入《幸福拍手歌》。

  2、听录音两遍,教师用恰当的动作提示连续的附点和过门中的拍手动作。

  3、随录音学唱第一段歌词,注意歌词的清晰,必要时可按节奏朗读几遍。

  4、在第一段歌词中加入拍手(三处)。

  5、引导学生注意课本中的图标,创遍第2、3、4段歌词和动作。

  教学反思:

  《幸福拍手歌》又名《假如幸福的话就拍拍手吧》,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日本儿童歌曲。弱起和连续的附点节奏是本首歌曲教学的难点,在第一个班级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不是很容易接受。通过课后反思我认为在教学时不能简单枯燥的给学生讲何谓“弱起”,何谓“附点节奏”这些理论分析与讲解,而是只要求学生感受体会到连续附点使歌曲充满活泼、欢快、跳跃的情绪。再接下来对本课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我改变了这种理论分析式教学换以愉快体验式教学,学生一下子变得头脑灵活思维敏捷起来,我让学生多听反复听各种形式听,带着要求听,让学生在整体听唱的基础上再用分句摸唱法学唱歌曲。创编歌曲歌词激发了孩子们的创作欲望,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爱、团结,体现了集体合作精神。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音乐活动“化妆舞会”

  教学目的

  1、通过“化妆舞会”这一音乐活动形式,全面复*本课和前几课所教的五首歌曲。

  2、增进同学之间的友爱、团结,培养合作、写作能力。

  3、能听辨三拍子与四拍子两种不同的舞曲。

  4、激发学生在动作设计方面的创造力。

  教学过程

  1、播放《云》的伴奏带,教师与学生中骨干分子领先起舞,彝族学生用打击乐器走出三拍的节奏型,使学生已于听辨。

  2、其他学生陆续加入,可模仿教师的舞姿,也可模仿同伴们的舞姿。

  3、播放《快乐的孩子爱唱歌》的伴奏带,同前面一样,也可由教师和学生领先起舞,一组学生用打击乐器走出四拍子的节奏型(如:“x x x x x”、“xx x x xx x”等)。其他学生用打击乐器走出四拍子的节奏型。

  4、播放《勇敢的鄂伦春》的伴奏带,学生们随音乐自由表演,或骑马、或打猎、或群舞。

  5、播放《小雨沙沙沙》的伴奏带,学生们可分小组作歌表演。

  6、高潮是《幸福拍手歌》,学生们可边唱边舞,可互相拍手、拍肩,动作可以多样。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学*能积极地参与歌表演,音乐游戏等生动活泼的音乐学*活动,体验与他人合作的乐趣,提高音乐创造力和合作能力。

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4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听、唱、说、演,感受表现大象的音乐,从而懂得同学们之间要团结友爱。

  2、能够完整准确地、用有感情的声音表现歌曲。

  3、能准确的拍击二、三声部的节奏,培养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告诉同学们要团结友爱,做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

  三、教学准备:电子琴音乐课本

  四、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1、教师放《小象》音乐,让学生模仿小象的动作进教室。“今天有几位动物朋友告诉老师,它们特别想和大家一起上音乐课,同学们欢迎它们吗?”[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2、创编与活动:我们一起邀请小动物进入我们的课堂,(分别出示一只大象两只小象的图片)。这三位朋友非常高兴的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它们是怎末么走来的呢?(大象怎么走?两只小象各是怎样走?)谁来模仿一下。[这时,学生开始发散思维,利用他们*时的生活经验,来进行模仿]

  (1)、出示节奏,让学生连一连,然后再读拍出来。

  小象xxxxxxxx

  跑跑跑跑跑跑跑跑

  小象xxxx

  走走走走

  大象xx

  走(欧)走(欧)

  寓教于乐

  (1)完整聆听歌曲范唱,对歌曲有初步印象。

  (2)学生随歌曲拍节奏,感受三拍的强弱规律。

  (3)随歌曲音乐按课本上的标记徒手为歌曲伴奏,让学生继续感受三拍的强弱规律,及熟悉歌曲旋律。[通过反复的听赏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掌握歌曲是三拍子的,强弱规律为强弱弱。培养学生对音乐节拍的感受能力。]

  (4)学唱歌曲,采用听唱教学法。演唱歌曲时提示学生歌曲的每小节第一拍要唱得强。歌曲使演唱给人以亲切、优美的感受。

  (5)学会歌曲后,分小组编创动作。教师放范唱录音,学生听着范唱录音编创动作。[让学生在编创与活动中体验音乐的美感。一方面通过听觉加深印象,一方面用动作帮助记忆歌词。培养学生对音乐形象音乐情绪的感受及表现能力。这里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性,并体现了创新教育中民主开放的教学原则。]

  (6)小组展示,有感情的边唱边表演。[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空间。]

  (7)让学生自己评一评、相互评一评。那一组表演的最形象,演唱的最亲切、优美。[充分体现的民主性,营造和谐、团结的气氛,达到相互交流和激励的目的。]

  创造表现多种形式表现歌曲

  把学生分成三组,让其挑选表现歌曲的方式,如:演唱、演奏、表演。集体来表现歌曲。[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在参与体验中积累对音乐的感受,获得对音乐的记忆]

  完美结课

  问答式,让学生说一说学完这首歌懂了什么,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主要进行道德教育,告诉学生要象小象一样做团结友爱,做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通过让写生发散思维曲思考,最后教师集中起来,对学生进行高尚的道德情感教育。]

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5

  一教材分析:

  1手风琴独奏曲《杜鹃圆舞曲》

  《杜鹃圆舞曲》是根据挪威作曲家约纳森创作的一首同名钢琴曲移植的手风琴曲

  约纳森(1886~1956)挪威作曲家。曾在德国学*音乐,他写过一些音乐作品,但以这首《杜鹃圆舞曲》流传最广,也使得约纳森名传于世。这首钢琴曲也常以管弦乐或其他器乐形式演奏。据说在1918~1930年间约纳森曾在斯德哥尔摩“金杜鹃电影院”专为无声影片的放映作钢琴配音,本曲即为当时影片即兴配音而作。

  ??《杜鹃圆舞曲》在曲调和节奏上,具有挪威民间舞曲的风格。全曲采用三拍子圆舞曲体裁,C大调,中板。由三个小圆舞曲组成

  ?在简短的弱拍开始的、节奏自由的4小节引子过后,出现下行三度模仿杜鹃鸣叫的音调,第一段以杜鹃鸣叫的下行三度所构成的动机为核心,运用重复、模进、变奏等手法发展而成。它以轻快、活泼的节奏和清新、流畅的旋律,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景象,婉转的鸟鸣和轻松的三拍子节奏,形成了温和、迷人的气氛。

  2这节课的内容以及知识、技能在音乐一年级第二册一单元——“春天”为主题的第一首重点欣赏曲的位置,通过聆听欣赏杜鹃鸟在大自然中、在森林中自由飞翔的场景来畅想春天、体味春意、感受春的气息。

  二学情分析:

  1作为这次课是给一年级的学生来讲,这个学段的学生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善于利用儿童自然的嗓音和灵巧的形体,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聆听音乐的材料要短小有趣,形象鲜明。

  2课标确定本学段学生应能通过教学手段激发忽然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歌唱,乐于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创造。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

  三教学目标:

  1、在音乐变化中感受音乐形象,尝试记忆乐曲的主旋律,能用听、哼唱、说、演、画的形式表现杜鹃圆舞曲。

  2、了解乐曲三段体A-B-A曲式结构,并能按三拍子节奏用不同的动作或碰钟为歌曲伴奏表现乐曲的三个部分。

  3、激发学生参与表演的愿望与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活动中来,感受歌曲,表现春天的到来。

  难点:能分清楚歌曲分为三小段。(三个小圆舞曲组成)

  重难点的解决方式:教师示范、多聆听音乐等方式

  四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录音机、课本、琴、磁带、小杜鹃鸟的头饰、碰钟、碟片、多媒体、大屏幕、

  (学具)课本、画纸、画笔、

  五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2/4 1 2 3 4| 5 —— |5 4 3 2 | 1——‖

  生:整齐的进教室并坐好

  老师 您 好

  师:同学 们 好

  导课:(多媒体)

  幻灯片形式出现;欣赏许多鸟的图片,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这是什么鸟啊?

  生:画眉、麻雀、黄鹂、燕子、杜鹃…鸟的种类有很多

  师:正确答案是杜鹃鸟刚才我听到有同学说到了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好听的《杜鹃圆舞曲》。

  一听春天:

  师放录音完整先来聆听手风琴独奏曲《杜鹃圆舞曲》

  师:

  1、你们喜欢这首乐曲吗?

  生:非常喜欢。

  2、你们在乐曲中仿佛听到了什么声音、感觉到了什么?你能告诉大家吗?

  生:听见鸟叫声、听到大森林里树木生长的声音、听到鸟儿在跳舞、感觉到生机盎然的景象。

  师:你们说的真是太好了

  [乐曲以轻快、活泼的节奏和清新、流畅的旋律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天的景象,婉转的模仿杜鹃的.叫声和轻松的三拍子节奏,形成了温和、迷人的气氛。]

  二找春天:

  师:春天,杜鹃快乐地歌唱,告诉我们春天来了,同学们想一想,除了杜鹃给我们报春外,你还能从哪里找到春天?

  [教师可以播放有关春天的或录音,启发学生找春天]

  生:花红了,草绿了,燕子飞回来了……

  师:你们说的真是太棒了,那么就让我们在〈杜鹃圆舞曲〉音乐中在来感受春的到来

  师:播放歌曲。提出问题:同学们今天老师带给你们的这首曲子听一下歌曲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生:完整聆听音乐

  回答手风琴,师可以给予提示

  师:现在咱们在来听一遍歌曲

  这遍听的时候老师又要提出两个小问题?1这首曲子分了几小段?2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曲子?希望你们都认真听。

  生:仔细的聆听

  师:好了我们又听完了一遍,现在我请同学们回答第一个问题:这首歌曲你听出分了几小段?

  生:回答,答案是三小段,学生回答困难教师可再来辅助同学们来辩析出三小段

  可用板书体现出A-B-C三段,让学生领悟感受每一小段的不同。

  师:运用琴来分别欣赏乐曲来分三小段分别进行弹奏

  [边弹奏边在分段处给学生提示,并说出三段不同的音乐情绪特点;让生充分感受分辨音乐。]

  同学们老师还有一个问题请你们来回答,这首好听的《杜鹃圆舞曲》是几拍子?我看有谁知道?

  生:三拍子。师可引导说出答案

  师:这首歌曲是三拍子,那三拍子歌曲的强弱规律有同学知道吗?

  生:强弱弱

  师:介绍给同学们认识一种打击乐器,看,出示碰钟,那我们来为三拍子的歌曲来伴奏把,师先来做示范;还可以运用肢体语言来做,放录音。

  生:聆听

  ;拍手拍腿腿、拍手拍肩肩……可以请积极的同学来用碰钟为歌曲伴奏,其他同学用动作来为歌曲伴奏;还可以男生第一段拍,女生第二段拍,全班第三段拍

  四、画春天:

  1、刚才我们一起听了《杜鹃圆舞曲》,一起表演了《杜鹃圆舞曲》,一起感受了浓浓的春意。此时此刻在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呢?你能试着用彩笔画一画吗?

  2、展示学生作品,教师和学生共同点评。

  [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同时,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创作一幅春天意境图,让学生充分感受春天的美好,全身心投入到音乐中,展示学生的艺术才能,还可以合作交流,互相评价]

  拓展:

  再来欣赏一首由著名钢琴家作曲家肖邦创作的乐曲〈〈小狗圆舞曲〉〉同学们来对比聆听一下。

  [学生在聆听音乐时感受不同地区圆舞曲的不同,对比聆听。]

  小结:同学们下课歌

  同学们,天气越来越好让我们都变成一只只美丽的小杜鹃鸟伴随音乐走出教室。下课并提示学生模仿小杜鹃鸟飞起来的动作出教室

  六、教学反思

  ▲ 重点及难点的解决效果:

  在授课过程中,师要注意引导生参与体验,多关注生并且给予生参与体验的活动机会,用小型打击乐器、肢体语言、表演、画画等方法来学会聆听欣赏音乐,就是体验的形式。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在参与体验中增强对音乐的感受,获得对音乐的感悟和记忆。

  ▲本课成功之处:

  在本课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好动、模仿性强的特点而设计的几个模仿活动,深受学生的喜欢,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参与性强,想象力丰富。如:在创设情境方面带学生来表现歌曲和学生对歌曲理解的创编。从听一听,到找一找,再到做一做、画一画如此逐步深入,逐渐加深,不仅使学生在这些音乐实践活动中不断地体验了三拍子的节拍特点,而且对音乐所塑造的杜鹃鸟在舞蹈歌唱的形象有了全面的感悟与体验,符合了学生的年龄特点,符合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较为顺利地解决了本课重难点,较好地实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本课失败之处:

  失败之处是,由于课前没有充分考虑学生在课堂中活动的需要,没有对座位、场地做及时地调整,致使生在课堂中活动的地方太小。在做“模仿杜鹃鸟高兴的飞和舞蹈”时伸展不开手脚。

  ▲今后调整思路:

  在欣赏歌曲时,教师可针对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合适的环节步骤,如低年级的音乐课多以游戏、律动、比赛、乐器伴奏为主,很有必要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活动空间。本课中,如果能把课桌调整,这样就便于学生舒展地做动作和模仿杜鹃鸟的舞蹈表演,课堂效果会更好。

  5 O

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6

  教学目标:

  1、通过表演,表现出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2、认识响板,并通过探索似的学*掌握其演奏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表演表现对小动物的喜爱。

  教学难点:通过表演表现对小动物的喜爱。

  教学准备:录音机、电子琴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 听音乐问好!

  2、 复*歌曲。

  二、基本部分:

  1、 表演《母鸡叫咯咯》

  (1)完整地聆听歌曲。

  提示:母鸡为什么叫咯咯,帮助学生理解歌曲表现母鸡生蛋后向人们报喜的意图。

  (2)听音乐按节奏读词,并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3)边唱边用动作表现歌曲。

  2、 响板及演奏方法简介。

  (1) 介绍响板:也成舞板,打击乐器的一种,原是西班牙的'一种小型的木制乐器,流行于西班牙、意大利南部和拉丁美洲国家。响板是将两片贝壳形状的木片用细绳固定而成。演奏时:a、可将响板放在左手手心上,用右手拍击。B、将细绳套在中指上,与其他手指的力量撞击两片木片。可一只手演奏,也可双手同时演奏两个响板。

  三、结束部分:

  小结。

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7

  一、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龟兔赛跑》。

  2、律动表演。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音乐童话《龟兔赛跑》,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中不同的节奏、旋律、速度及不同乐器的音色所表现的不同音乐形象,并理解这首乐曲所表现的内容。

  2、在欣赏中,通过律动表演,激发学生学*音乐,欣赏音乐的兴趣。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想象力,从而使学生明白“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道理。

  教具准备:

  《龟兔赛跑》挂图五幅,乌龟、小兔头饰;单簧管、大管的图片;各种小动物的头饰数个;录音机、磁带等。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1、听《龟兔赛跑》律动曲,学生随《龟兔赛跑》律动曲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新课导入:

  1.请同学们说说《龟兔赛跑》的故事,最后是什么结果。

  2.引导学生欣赏小兔和乌龟的主题音乐。

  3.介绍单簧管(兔子)、大管(乌龟)两种乐器的特点(出示图片)。聆听音乐,初步感知小兔和乌龟的主题音乐。

  4.教师提问小结;单簧管用善变的.音色吹奏出小兔怎样的音乐形象;大管用低沉的音色吹奏出乌龟怎样的形象。学生复听小兔和乌龟的主题音乐。小兔“轻快活泼”, 乌龟“缓慢低沉”。

  三、新歌教学

  1. 欣赏全曲,边听故事边听音乐,联系语文课中的故事情节。

  2. 分段欣赏

  ⑴第一个片断:“森林的早晨”。

  ⑵出示图片,教师分析小结。

  ⑶第二个片断:“龟兔赛跑”

  ⑷出示图片,教师小结:音乐真有趣,不同的节奏速度、旋律就表现出了不同的音乐形象。

  ⑸第三个片断:欢乐的群舞(出示图片)。

  ⑹复听“森林的早晨”、“龟兔赛跑”、“欢乐的群舞”三个片断。

  四、创编表演

  1、根据自己的理解表演《龟兔赛跑》的场面,学生戴着各种小动物的头饰把听到的音乐表现出来。

  2、你知道乌龟为什么会赢吗?学生讨论得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五、课堂小结

  学生做歌表演《龟兔赛跑》,边唱边表演,离开教室。

  二、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演唱《守株待兔》

  教学目标:

  通过演唱《守株待兔》,让学生明白切不可把偶然的侥幸作为做事的根据,如果抱着侥幸的心理,片面地凭着老经验去办事,一般是不会成功的。

  教具准备:

  录音机、磁带、头饰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1、随《守株待兔》的音乐进入教室。

  2、师生问好

  二、新课导入:

  1、请同学讲一讲《守株待兔》的故事。

  2、讨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揭示课题《守株待兔》

  三、新歌教学

  1、听录音,联系故事情节。

  2、朗读歌词。

  3、分段教学。

  4、完整地演唱歌曲,让学生注意歌曲情绪。

  高兴、焦急、讽刺等。

  四、表演

  根据自己的理解,随歌声进行不同形式的表演。

  五、课堂小结

  切不可把偶然的侥幸作为做事的根据,如果抱着侥幸的心理,片面地凭着老经验去办事,一般是不会成功的。

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8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学生入室,师生问好

  聆听《公鸡母鸡》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

  师生相互问好入室、律动唱《师生问好歌》

  二、寓教于乐:

  聆听,初步感受音乐形象

  复听,以画线条、律动等方式表现音乐形象

  1.完整地聆听乐曲两次,分辨公鸡、母鸡的叫声,乐曲开始是公鸡叫还是母鸡叫?

  2.听乐曲:在课本的方框中画线条表示听到的公鸡、母鸡的叫声。

  3.听乐曲:分别学做公鸡、母鸡的动作表演。

  聆听,辨别公鸡叫和母鸡叫

  画线条

  做律动

  三、创造表现:

  简介铃鼓及其演奏方法

  分组讨论铃鼓的演奏方式,并为歌曲伴奏

  1.认识铃鼓,并在教师的示范下学会演奏铃鼓的正确姿势。

  2.把演奏铃鼓的'方法留给学生分小组讨论,怎样奏出短音?怎样奏出长音?

  3.试着用铃鼓为学过的歌曲伴奏。想一想哪首歌曲合适?选一首让大家唱,并由几个学生用铃鼓伴奏。

  认识尝试演奏为歌曲伴奏

  四、表演《母鸡叫咯咯》

  熟悉歌曲,感受音乐形象,学唱歌曲

  1.完整地聆听歌曲。

  提示:母鸡为什么叫咯咯,帮助学生理解歌曲表现母鸡生蛋后向人们报喜的意图。

  2.听音乐按节奏读词,并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3.边唱边用动作表现歌曲。

  仔细聆听,按节奏念歌词,唱唱歌曲

  五、响板及演奏方法简介,并进行编创与活动

  简介响板及其演奏方法

  分组讨论进行演奏

  1.认识响板,由教师示范学*演奏响板的正确姿势。

  2.分小组讨论响板的演奏方法,交流演奏方法。

  3.选择一种演奏方法,为歌曲伴奏。

  认识

  分组交流演奏

  为歌曲伴奏

  六、完美结课

  师生相互再见

  在《母鸡叫咯咯》歌声中出室

  唱《师生再见歌》出教室

  教学反思:《下蛋啰》是一首有民歌风的创作歌曲。歌曲形象地表现了大母鸡生蛋的得意样子。

  这节课是通过律动歌曲《数鸭子》导入,来引起学生的兴趣;接着再引出儿歌让学生模仿动物的叫声,再按着节奏练*从而达到效果;最后通过多种方式学唱歌曲。可是整堂课下来学生的节奏练*很好,可是歌曲的学唱并不是很好,学生还是有读歌词的感觉。我认为不足之处在于:低段学生的音乐课应该多动,这方面由于老师在课堂上没有放开,在教学环节中师没有引导好、带动学生,因此在后面的律动歌曲环节中几乎没有学生动,这是我这节课失败的地方,希望以多注意。

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9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布谷》,理解四分休止符、二分音符,牢记第一段歌词。

  2、利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法学*知识,并参与表演加强记忆。

  3、通过表演,培养学生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热爱小燕子、布谷鸟的情感。同时,让学生知道生活是有大自然的万物生灵才显得更美。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说春天)

  1.播放《小燕子》,师生律动进教室。

  2.用语言叙述春天(景色、动物、事物等)。

  (1)师:春天来了,我们周围的许多事物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你能说一说春天吗?(引

  发学生用语言来描绘美丽的季节:花、草、树木……)

  (2)观看课件:春天景象

  3.模仿布谷鸟叫声呼唤春天

  布谷、布谷、春天来啦!

  二、寓教于乐(扮演春天)

  1.导语:布谷鸟的叫声如此动听,把春天给唤来了,教室里一派生机勃勃的样子,每一位小朋友就是一幅美丽的画。

  2.音乐游戏:扮演春天

  方法:师生共同模仿布谷鸟的叫声。

  叫声唤来了春天,每一位小朋友做好一个造型动作(花、草、树、动物等)随着《布谷》旋律做动作,要求跟着音乐的节拍律动。

  三、创造表现(歌唱春天)

  导语:春天如此美丽,让我们一起用歌声来歌唱春天。

  1.听录音范唱歌曲《布谷》,思考:歌曲有几段?是几拍子的?

  2.听师范唱歌曲,生拍手用三拍子的节奏为歌曲伴奏。

  3.学唱歌曲。

  (1)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2)随琴轻声演唱歌曲。

  (3)找出不易演唱的乐句,师生共同帮助解决。

  (4)师生接唱。

  4.启发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四、完美结课

  教学反思:

  《嘀哩嘀哩》,是一堂音乐活动课,上完之后,竟然得到了我意想不到的效果。小孩子的想象力真的是我们无法想象到的,在以前的课堂中,我一直以为学生是要手把手地让学生自行的去学*知识,在活动中培养对音乐的兴趣。

  一开始,学生们在听音乐的时候,因为教材上的音乐和课本里的音乐有点不同,学生们唱的乱七八糟,后来跟孩子们讲讲之后,讲清楚了,他们唱的还不错,在比较熟悉了这首歌曲之后,我把他们排成了4支队伍,围成一个圈,让他们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来编排动作来表演。

  在十分钟之后,开始检查他们的成果,他们表演到的是我意想不到的好,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使他们在活动中玩的很开心,有的同学围成一个圈,手拉手地做跳舞起来,有的同学快乐、整齐地拍着手唱着歌,有舞蹈基础的同学还把*时的积累运用了上来,还有的同学像小鸟一样欢乐地“展翅飞翔”。

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10

  课时:

  一课时

  教材分析:

  孩子入学到现在,从相互陌生到彼此熟悉,甚至在集体中有了自己的朋友,他们通过交流逐渐融入了班集体这个大家庭,本课选择了以伙伴为主题的艺术作品,一方面让学生欣赏、认识不同形式的从古至今的艺术作品,另一方面传播一种一种和谐、团结、温暖的感觉。

  教学内容与目标:

  认知:通过欣赏,能区分*传统国画和西方画种油画以及雕塑、摄影的不同表现形式,学*简单的观察艺术作品的方法。

  能力:会描述作品表现的内容,通过讨论、交流,能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并说出自己和伙伴的故事。

  情感:通过学*,使学生认识到班里的同学间应友善相处,珍惜伙伴间的友谊,真心对待别人,爱护身边的小动物、植物、珍视它们的生命、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有效的观察画面,找出不同表现方法所呈现出的不同效果。注意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并联系实际进行简单的创作。

  难点: 理解不同背景下的艺术作品所表现的情感,并加以描述。

  学*材料:

  生活照片……

  伙伴:(字典中解释)

  古代兵制十认为一火,火长一人管炊事,同火者称为火伴,现在泛指共同参加某种组织或从事某种活动的人,写作伙伴。

  教学过程:

  一、说一说身边的伙伴:

  1.什么是伙伴?

  2.说一说自己的伙伴。

  教学意图:让学生进一步清楚伙伴的含义,为下一步的欣赏打好基础。

  二、看一看书中的伙伴:

  1.欣赏书中作品:

  A、《扑枣图》*宋朝,孩子们的生活、装扮、服饰,认识工笔画。

  B、《在反扫荡的日子里》两个小八路和一窝失去妈妈的小鸟,色调冷灰色,内容温馨。

  C、《艰苦岁月》雕塑作品。小战士靠在老红军的身边,听着悠扬的笛声,在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D、《和*年代》《北京女孩》《好兄弟》摄影作品。现代生活中,人与人、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间的伙伴关系……

  2.画一画你和伙伴之间的故事。

  教学意图:培养学生欣赏作品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学会从作品中读出信息的能力。

  三、珍惜我们的友谊:

  1.反馈:《扑枣图》国画

  《在反扫荡的日子里》油画

  《艰苦岁月》雕塑

  2.拓展:怎样珍惜我们的友谊?

  教学意图: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要珍惜友情

  19、花的世界

  课型:造型表现

  一、教学目标

  (一)认知:认识花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能综合运用各种媒材和多种表现手法进行“花”的*面或立体创作。

  (二)情感:感知、体验“花”的自然美、艺术美,培养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与合作意识,激发大胆发表、展示的勇气。

  (三)能力:培养认识、发表、探究、创造、展示“花”的美的`能力及综合利用各种材料、方法去创作、装饰、美化生活和美化自身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感知、探讨、理解花的自然美、艺术美、内在美,引发爱花之情和环保意识。综合探索运用各种媒材和多种表现手法进行“花”的*面或立体创作的方法,培养合作意识。

  难点:探索运用各种材料、方法表现有创意的“美丽的花”。

  四、工具材料

  (一)教师:

  1、各种花的图片

  2、花的应用、装饰图片

  (二)学生:

  1、收集花的图片和关于花的故事传说、知识等资料。

  2、水彩笔、橡皮泥、彩纸、绢纸、布、剪刀、易拉罐、塑料袋等各种媒材。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上课前整顿纪律并审视学生学具准备情况。

  二、谈话导入

  师: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大自然变漂亮了,知道为什么吗?

  生:因为树叶绿了,小燕子回来了,桃花开了,学校的山茶花也开了……

  师:你喜欢花吗?为什么?

  生:很喜欢。因为花很美……

  师:花很美,如果到处都是鲜花多么好啊。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进入鲜花的世界——揭题《花的世界》

  三、观察、欣赏、感受

  1、十大名花欣赏(展示,伴有音乐,逐一播放图片。)

  你知道国花吗?知道它叫什么名字,长什么样吗?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2、提问:(1)你最喜欢什么花?为什么?

  (2)它是什么季节里开的?长得什么样子?有哪些颜色?

  (3)能说说有关它的故事吗?

  3、说一说

  (1)你还知道哪些花卉?

  (2)它的名字是什么?

  (3)它长得什么样子?

  (4)能说说有关它的故事吗?

  学生回答的花,教师尽可能地展示。

  4、应用欣赏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常常可以看见花。你从生活的什么地方能找到它?用什么材料制成的?点击

  四、拼一拼

  同学们手中有许多不同颜色的几何图形,你能简单拼一拼,使它变成花吗?

  五、讲授探讨表现手法

  实例欣赏

  1、师问:“除了拼,还能用什么方法把这些美丽的花留住呢?先来看看其他同学是怎样做的吧!”点击,

  2、教师:也可以画出自己喜欢的花

  六、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七、展评作品,小结

  师:有的人看见好看的花就把它摘下来,他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

  生:不对。花是大家的,要爱护公物,要美化城市,不要摘花……

  结束语:同学们都知道摘花是不对的,我们自己不但不摘花,还要劝别人不要摘花,要爱护公物,让我们的城市更加美,让我们的祖国到处都是花的海洋。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 回顾上节课内容

  三、新课

  1、小组讨论

  (1)你带了什么材料?用你手中的材料能做出什么样的花?你打算先做什么?再做什么?花用什么材料做,什么形状?怎样做?叶子用什么做,怎样做?

  (折)(扎)(剪)

  (2)想一想,说一说,怎样做更好看?

  2、教师示范做法,学生观察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1、作业要求:根据材料和方法的不同,分小组自由合作,然后办个小花展,装饰教室。让美丽的花永远开在我们的教室里。

  2、教师巡回辅导解决学生作业过程中的问题,并及时展示优秀作业。

  五、展评作品,小结

  师生共同扮演蝴蝶角色飞入各组“小花圃”中赏析评价学生作品。让学生评出最好的鲜花,并说明为什么。


一年级下册《咕咚》教案通用5篇(扩展5)

——一年级下册教案:《小池》 (菁华3篇)

一年级下册教案:《小池》1

  活动目标

  1.观察图片理解诗句的内容,了解古诗的意境。

  2.通过欣赏古诗,让幼儿体会大自然的美。

  3.引导幼儿用简单的词语表达自己对《小池》的感想。

  4.理解古诗内容,能认真倾听,有良好的倾听*惯。

  5.理解古诗所用的比喻手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活动准备

  古典音乐,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启发性谈话:小朋友,谁会背古诗呀?背一首给大家听听好吗?

  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学*一首新古诗《小池》。

  二、展开

  1、出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讲述,理解古诗的意境。

  (1)图上是什么地方?(小池塘)

  小小的池塘边有什么?

  (泉眼、树阴、小荷、蜻蜓)

  从这幅图上,你能看出是什么季节吗?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教师:诗人在炎热的夏天,来到小池边,泉水在悄悄地流淌,树荫倒映在水面上,一只飞来的蜻蜓站立在嫩嫩的荷叶上。

  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诗人就提笔写下了这首《小池》。

  2.示范朗诵,讲解诗意,介绍作者。

  (1)教师朗诵古诗。

  提问:古诗的名字是什么?这首是共有几句?

  小结:很久以前古代诗人写的诗就叫古诗。古诗的诗句简练,朗诵起来也非常上口。

  (2)讲解诗意,学说诗句。

  泉眼悄悄无声是爱惜细细的流水。泉眼:泉水的出口。惜:爱惜。细流:细小的流水。

  树荫倒映在水面上是它喜欢晴天柔和的风光。照水:倒映在水面。晴柔:晴天柔和的风光。

  小小嫩嫩的荷叶刚露出紧裹的叶尖。尖尖角:指刚出生的、紧裹着的嫩小荷叶尖。

  早飞来可爱的蜻蜓站立在上头。

  (3)介绍古诗作者。

  杨万里,南宋诗人,是我国古代的写诗做多的作家之一。

  他的诗以描绘山水风光、自然景色为主,朴实清新,流畅自然。

  3、欣赏录音,学*朗诵。

  提问:刚才录音中是怎样朗诵古诗的?你能试着像古人那样朗诵古诗吗?

  幼儿跟随教师学*朗诵。

  4、配上古典音乐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三、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请小朋友想一想,如果你是一位画家,读完这首诗,你会想怎么画诗中的景色呢?回家之后把它画下来好吗?

  古诗: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教学反思:

  在理解古诗内容的时候,教师紧紧抓住诗中描写的景物:泉眼、树阴、小荷、蜻蜓,来引出相应的诗句进行学*和诵读,并让幼儿通过图文结合感受泉眼与泉水、树阴与池水、小荷与蜻蜓之间的联系,从而感受自然之间的和谐与美好。为让幼儿更好的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对诗句中关键词做了一定得理解。理解的时候利用了幼儿在*时“词语开花”的经验,对古诗中关键的词语进行拆字组词的方法,这样幼儿不仅很感兴趣,也很容易的理解了字词的意思。

一年级下册教案:《小池》2

  活动目标

  1、欣赏初夏的美景,萌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2、欣赏古诗,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3、理解古诗大意,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并用绘画进行表现。

  活动准备

  电子大书、白纸、蜡笔、水彩颜料、水彩笔、墨汁、毛笔等。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出示电子大书)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非常美的画,大家一起来欣赏,这幅画上你们看到了什么?(蜻蜓、荷花、树、池塘、流水、山)

  ——有很多的花会在春天开,但有一种花它是夏天才开的,你们知道它是什么花吗?(荷花)

  ——山上有一个洞,从洞里流出一股泉水,这个洞是泉眼。

  ——太阳照射下,池塘边的树在水上出现了它的影子。

  ——荷叶刚刚露出尖尖的角,已经有蜻蜓站立在上面了。

  ——师:你们觉得这景色美不美?

  ——师:古代诗人杨万里把这漂亮的景色用一首诗记录了下来,我们一起来学*。

  二、欣赏古诗。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请幼儿对照图画,找一找每句诗相对应的内容。

  3、教师带幼儿朗读古诗。

  4、分组诵读古诗。

  三、美术活动。

  ——请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古诗的大意。

  ——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将古诗表现的美丽景色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下来。

  四、作品分享。

  ——请幼儿将画好的作品分享给自己的同伴,并跟同伴介绍自己画的内容。

  活动应变

  可准备一些荷花、蜻蜓等图片或视频,让幼儿感知欣赏后再作画。

  活动延伸

  用废旧塑料勺子、雪糕棒制作蜻蜓。

  区角活动

  语言区:将古诗《小池》的图画贴在区域内,让幼儿阅读。

  美工区:投放绘画工具,鼓励幼儿根据诗意作画。

  环境创设

  将幼儿画好的作品贴在班级区域内。

  家园同步

  请幼儿回家后把古诗背给家长听,并给家长讲讲古诗的大意。鼓励幼儿将古诗表达的美景画下来。

  随机教育

  日常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美景,尝试用语言或画笔表现出来,激发幼儿爱自然,善观察的情感和能力。

一年级下册教案:《小池》3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感受诗中描写的情景,进行美的教育,培养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和默写课文。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感情。

  2、根据诗意,体会意境是难点。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准备:

  电脑制作小池作景、小荷、蜻蜓、词库等软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学过很多古诗,你还记得哪首,请你给大家背一背。这些古诗韵律优美,语言简洁,好读又好记,大家都喜欢读古诗,今天我们要再学*一首古诗,题目叫《小池》,板书题目。先听老师把课文读一遍。

  二、现在请同学们按照学*要求利用计算机进行学*。出示学*要求:

  1、了解诗人生*。

  2、理解题目意思。

  3、学会生字新词。演示课件诗人介绍、全诗图文、字义词库。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小池的作者是谁?他是什么朝代的人?

  2、题目你是怎样理解的?你知道小池的意思吗?这首诗写了小荷花池什么季节的景色?

  3、诗中有几个生字?示柔字,这个字读作什么?

  (1)柔是什么结构?怎样拆分,编码是什么?

  (2)柔可以组哪些词?在诗中组的什么词?

  (3)柔有四种意思,晴柔的柔选哪种字义比较合适?

  (4)把柔字打三遍,再用柔字组两个词。

  4、再读古诗。看还有没有不懂的词。

  四、同学们前面三个要求学得不错,请大家继续按下面的要求学生。

  出示:4、理解诗句意思。抽读要求。

  1、请一个同学朗读全诗,其他同学边听边看图,想想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演示课件。

  2、写泉眼诗人是怎样写的?演示课件。泉眼的水是怎样流的?惜是什么意思?谁舍不得谁?谁能说说这行诗的意思?

  指导读出舍不得的语气。

  3、作者又是怎样写树阴的呢?读第二行,演示课件。树阴照水怎样理解?晴柔刚才同学们学生字已经理解了,爱晴柔又怎样理解?谁喜欢晴天里柔和的风光呢?这行诗是什么意思?

  指导读出喜欢的语气。

  4、小结:这两行诗写了小池周围的景物--泉眼和树阴。作者把泉眼和树阴写得像人一样懂得感情,其实是融进了作者自己的感情,知不知道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喜爱)请同学们把两行诗连起来读一读,读出舍不得和喜爱的语气。

  5、写小荷和蜻蜓作者又是怎样写的呢?

  读三、四行,演示课件。这两行诗写的是小池里的景物。小荷指什么?才在这儿是什么意思?嫩和荷叶刚露出什么?蜻蜓就怎样?早和才诗人用得非常准确、生动。有了这两个字我们读起来这两行诗眼前仿佛看见了什么?把这两行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怎样读才能表达出生动、有趣的情景呢?

  指导朗读。

  6、把四行诗的意思连贯起来说一说,注意诗句中内容之间的联系。(自己说,互相说,当众说)

  7、总结:是啊,清清的泉水,茂密的大树,娇嫩的荷叶,可爱的蜻蜓够成了小池优美的风景。难怪诗人要把这小池写下来,这里真是太美啦!

  五、通过前面的学*同学们理解了诗句的意思,下面我们再通过感情朗读和背诵这首古诗来进一步体会诗人的感情。出示第五个学*要求:体会诗人感情。

  1、认真听范读,注意哪些地方有停顿,哪些地方有重音?课件演示。

  2、下面请同学们利用计算机里的导读要求练读。

  3、抽读评价。

  4、背诵全诗。

  七、小结学法。今天我们按照这五个学*要求一步一步的学*理解了全诗,体会了诗中所表达的感情。今后同学们学*古诗都可以用这种学*方法。

  八、打开计算机,按要求做练*。


一年级下册《咕咚》教案通用5篇(扩展6)

——《咕咚》一年级语文教案 (菁华5篇)

《咕咚》一年级语文教案1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的主体。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的意识和*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因此,教学中,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良好的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识字,如部件组合法、字理识字法、字族识字法、谜语等,通过同桌或小组讨论、交流自主识字。同时采用指导观察法,充分利用插图,以图带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整个环节以朗读贯穿始终,加深情感体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生字,做字卡。(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1.导入:同学们,在森林里的蘑菇屋内,住着一位可爱的朋友,(多媒体课件出示:一只小兔子)大家看小兔子的表情,想到了一个什么词语?(吃惊、害怕等)听,他在说什么呢?

  2.课件播放并出示小兔子的话:小朋友们,“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呀!

  3.教师导学:小兔子为什么害怕“咕咚”,“咕咚”又是什么?我们一起去森林里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好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咕咚”这两个字的特点,发现规律。(都是口字旁的字)引导学生说出几个这样的词语。

  设计意图:好的开端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因此,运用直观、形象的画面创设愉悦、有趣的课堂教学情境,既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认知规律,又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

  二、游戏闯关,认识生字

  1.教师设置闯关游戏,(课件出示:咕咚探秘之旅)第一关——“神奇果树林”。要求:认真听老师范读课文,圈出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自己拼读,读准字音。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圈画生字:咕、咚、熟、掉、吓、鹿、逃、命、象、野、拦、领。

  3.引导学生利用字卡,同桌之间可以用喜欢的方式交流生字。如:

  (1)你读一个字,我读一个字。

  (2)抢答读字,看谁读得准确。

  4.学生汇报后,教师指导难读、易错的字音。

  (1)翘舌音:熟shú。

  (2)后鼻音:咚dōnɡ、命mìnɡ、象xiànɡ、领lǐnɡ。

  (3)整体认读音节:野yě。

  5.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火车认读生字。

  6.出示课件,开始闯关,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组选出一名同学,读果子树上的字宝宝。

  7.小结:顺利过关的小组很棒,大家看,这棵果树硕果累累,所有的生字果子变成了一架飞机,我们坐着飞机来到第二关——“课文堡垒”!(课件出示:生字果子汇聚成一架飞机飞到第二关。)

  设计意图:运用闯关的形式,激发学生学*生字的兴趣,能极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识字效果。同时,形成相互学*、共同探讨、相互帮助的学*氛围。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课件出示第二关闯关要求:把课文读通顺,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不重复;知道“咕咚”是什么,故事中讲了几种小动物,分别是什么。

  2.明确要求后,指导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3.再次指导学生小组内互相读课文,你读一段,我读一段,认真倾听,互相评价。

  4.小组内评选出读得最棒的同学一起去闯关。

  (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选择其中一个自然段读给同学们听。

  (2)请回答问题:“咕咚”是什么?故事中讲了几种小动物,分别是什么?(“咕咚”是熟透了的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故事中讲了小兔、小鹿、小猴、狐狸、山羊、大象和野牛这些动物。)

  5.小结:各个组的同学们真的很棒。看,我们的“课文堡垒”被攻破了。(课件出示)我们跟随小兔子一起去下一关吧!

  设计意图:在生字闯关成功的基础上,回归到读文。既让孩子们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又激发了读文的兴趣。把课文读正确、通顺,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准备。

  四、方法识记,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第三关:书写大赢家。要求:先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记住这些字并把它们写好。

  2.课件出示:

  (1)跟。

  ①引导学生说一说如何记住这个字,利用字族识字的方法记忆。

  ②指导学生观察“跟”的特点,它的笔画较多,需要注意右边是“艮”。

  ③教师范写,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然后学生书空、描红,每字对比书写两个。

  ④组词,说话。

  (2)谜语:撇刀头下一扁口,一撇穿口往外走,弯钩里面两小撇,一撇一捺在外头。

  ①出示谜底:象

  ②教师引言:“象”是个象形字,本课还有一个象形字“羊”,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象”字和“羊”字的演变过程。(课件出示字的演变过程)

  ③引导学生观察教师范写,指出注意的地方:“象”中“口”里的撇是一笔写下来的,“羊”三个横之间的距离是一样的。

  ④组词:盲人摸象、气象万千、亡羊补牢、羊肠小道。

  3.师生评价,优秀作品展示,顺利过关。

  设计意图:低年级写字教学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关系到学生终身发展的基本功。教学中,在对生字充分认读、课文内容大致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记字、写字,从而达到学生写出规范、整洁的汉字的目的。

  五、课堂小结,总结收获

  这节课我们的收获可真不少,一起闯过“神奇果树林”“课文堡垒”和“书写大赢家”三个关卡,既认识了12个生字,又能把生字写得漂亮、端正,大家真棒!那课文中,小兔子听到“咕咚”声为什么拔腿就跑?其他动物为什么也要跑呢?野牛又是怎么做的呢?故事的结果怎样呢?你们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吗?下节课,我们继续和小兔子一起探索“咕咚”的秘密。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引领学生回忆本节课的学*内容,同时又引出下节课要学*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为下节课的教学进行良好的铺垫。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巩固字词

  1.教师激励学生开火车认读生字、新词。同时随机指导学生抓住个别词语说一句话。

  2.导学:通过上节课的学*,大家知道什么是“咕咚”吗?小兔子听到“咕咚”声为什么拔腿就跑,其他动物为什么也要跑呢,野牛又是怎么做的呢?这篇课文又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秘之旅。(课件出示:咕咚。)

  设计意图:回顾上节课的生字、新词,以及课文的整体内容,既是对整篇课文学*的整体把握,又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

  二、深入感知,指导朗读

  教师指导图文结合学*,本课共有四幅图,要求学生指出每幅图和哪些自然段相对应。

  (一)阅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出示图1),引导学生说出这幅图上的内容。(小兔听到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咕咚”声,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2.指名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抓住重点词语:吓了一跳、拔腿就跑、一边跑一边叫,体会小兔子害怕的心理。学生可以结合图片理解重点词语,也可以通过表演动作来理解。

  3.指导学生观察“吓、掉”两个字,加深记忆。

  4.教师提问:小兔子边跑边叫,对谁叫?叫什么?(对小猴叫:“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理解:这里的“咕咚”是指一种东西的名称。)

  5.指导朗读:“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注意停顿、重音、语气。)

  (二)阅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1.(出示图2)引导学生接着观察图上的内容。(听了兔子的叫喊,小猴、狐狸、山羊、小鹿也跟着跑起来了。)

  2.指名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引导学生抓住小猴子的动作和语言,体会小猴子盲目害怕的心理。

  3.指导朗读:“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注意语气、停顿、重音。句中第二个“不好啦”和“快跑哇”要读得重一些,调要拉得长一点。)

  4.过渡:小猴子的叫声,震动了整个森林。这下森林里可热闹了。听!(放第四自然段的配乐朗读录音课件。)

  5.指名汇报:这一自然段中“大伙”都有谁,他们是如何做的。(有狐狸、山羊、小鹿。他们也跟着跑起来,一边跑一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6.课件出示“鹿”的字理演变图,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都知道哪些鹿。(梅花鹿、驯鹿等,也可课件出示几种鹿的图片。)

  7.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动物们为什么跟着兔子一起跑。

  8.引导学生比较“兔子”“小猴”“大伙儿”说的话。它们讲的话相同吗?不同在哪里?(课件出示话语。)(小兔子只是说“咕咚”可怕极了;小猴子认为“咕咚”追他们来了;其他的动物以为“咕咚”吃他们来了。他们把“咕咚”越传越厉害。)

  9.课件出示“逃”,引导学生说出以“兆”为字族的字,如:桃、挑、跳等,并一起总结儿歌加以区分。“兆”字加“提手”,挑三拣四挑不够;“兆”字加“足字”,跳来跳去真快活;“走之”伴“兆”字,赶快逃走藏起来;“木”和“兆”字做朋友,鲜桃结在树枝头。

  10.分角色朗读“兔子”“小猴”“大伙儿”说的话。

  11.过渡:就这样,很*常的“咕咚”声,由于动物们的误解、误传,它成了可怕的怪物,吓坏了森林中的许多动物,他们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就连大象这么庞大的动物也跟着跑起来。

  (三)阅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出示图3)引导学生猜猜图中的小动物们在干什么。指名读第五自然段。(野牛拦住了小动物们,讨论“咕咚”。)

  2.结合图片引导学生了解“野牛”,扩词“野”,认识“里字旁”。

  3.指名演示“拦”的动作,体会“提手旁”的字的用法。

  4.说话练*:指导学生用“先问……再问……最后问……”的句式,表答野牛的问话。

  5.引导学生体会野牛问话的语气。(野牛说的话的语气应不慌不忙。)

  6.分角色朗读“野牛”的问话和“大象”“兔子”的答话。

  (四)阅读课文第六、七自然段。

  1.(出示图4)引导学生观察最后一幅图,小动物们在干什么?(大伙儿知道“咕咚”的真相后,笑了。)

  2.(出示课文第六自然段和第七自然段),师生齐读课文第六、七自然段。

  3.教师引问:知道了“咕咚”的真相,其实“咕咚”就是熟了的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所发出的声音,大家都笑了,为什么都笑了?(他们知道了“咕咚”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弄清了事情的真相后,觉得自己刚才的行为十分可笑,所以笑了。)指导学生再读,读出可笑的语气。

  4.引导学生说出“熟”的反义词是“生”。

  5.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小动物们都会想些什么?如,小猴想:我以后要向野牛学*,不再偏听偏信,遇事会多动脑筋,弄清事情真相。

  设计意图:在朗读时,根据学生的理解水*,要求学生步步上升。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联系实际想象说话,师生互动,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三、整体回顾,拓展延伸

  1.引导学生再次看图,回顾整篇文章,思考从中有怎样的收获。

  2.引导学生和文中的小动物进行对话,并模仿表演。

  3.最后引导学生知道以后遇到事情应怎么办。(遇事先问个为什么,弄清事情真相。)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与生活相联系,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体现了“大语文”的教学观,拓展了学生的语文学*空间。

  四、仔细观察,指导书写

  1.出示“花瓶开花”游戏:“吓、怕、都、家”。

  2.小组讨论:你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呢?(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编儿歌等方法。)

  3.观察字形,指出需要注意的地方。

  4.师范写,生描红、书写。教师巡视,注意学生写字姿势。

  5.展示学生的字,生生互评。

  6.用生字组词,说话。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自主学*,教师参与到其中适当点拨、评价,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字,学生的兴趣更加浓厚,师生互动更为融洽,效果显著。

  五、课堂总结,领悟道理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跟随小兔子了解了“咕咚”的真相,希望我们以后听到或遇到任何事情时,一定要动脑筋想想或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随别人,这样,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了。

  设计意图:通过本节课的学*,领悟其中的道理,使课堂与学生的生活和情感体验有效地结合。

  板书设计

  咕咚

  害怕、逃跑——笑了

  遇事要动脑筋,弄清事情真相

《咕咚》一年级语文教案2

  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童趣盎然、情节曲折的童话故事,讲的是一只小兔听见“咕咚”一声,吓得撒腿就跑,其他动物也跟着逃跑,只有狮子问“咕咚”是什么,而且要去看看,这才让大家明白:“咕咚”原来是木瓜掉到湖里发出的声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听到或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动脑想想或去实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随别人。

  课文的篇幅较长,一共有12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森林里有一个湖,湖边有几棵木瓜树。第二自然段讲一只兔子听到“咕咚”一声,吓得撒腿就跑,边跑边喊“咕咚来了!”。第三、四自然段讲狐狸、猴子、小鹿、松鼠都跟着跑了起来。第五至十一自然段讲狮子问小猴“咕咚是什么?”,小猴又问狐狸,狐狸再问兔子,谁都没看到说不出是什么,大家在狮子的带领下回湖边去看看。第十二自然段讲他们到湖边又听到“咕咚”一声,定睛一看,原来是一个木瓜从树上落到了湖面上。

  课文配有四幅插图。第一幅插图对应第二自然段,兔子很恐慌地逃跑。第二幅插图对应第四自然段,小动物都惊慌地跟着跑了起来。第三幅图对应第六、七自然段,小猴叫狮子赶快跑,狮子问小猴“咕咚”是什么。第四幅图对应最后一个自然段,大家明白了真相,兔子难为情地捂着脸,其他动物都乐了。

  课后编有3道练*题。第1题,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是朗读的较高要求,它以“正确、流利”为基础,旨在提高学生的朗读水*。第2题是分角色表演《咕咚》这个故事,训练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第3题是写字练*。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朗读课文,逐步达到有感情朗读的水*;识字、写字练*;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教学目标

  1、比鲜丁肮尽⑦恕⑼弧⑼取⒑啊⑺!⒒拧⑹ā⒁酢⒊场⒆贰⒆、摸”13个生字;会写“看、着、兔、阴、松、棵、玩、跟”8个字。学*“羊字头”“足字旁”两个新部首。

  2、闭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绷私饪挝哪谌荩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亲自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生字、词语卡片,课文录音磁带或多媒体课件。

  (二)识字、写字

  1识字

  “喊、转、看、阴、跟”是前鼻音,“咚、慌、松”是后鼻音,要指导把这些字的韵母读准。“松”是*舌音,“着、传、耍、吵、追、狮、赶”是翘舌音,要指导把这些字的声母读准。“耍、慌、转”是三拼音,比较难读准,教师应予以指导。“着”是多音字,在课文里读轻声的“zhe”。

  指导学生识记字形,应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法去记住字形。并通过交流各种不同的方法,逐步学会用多种方法识字。“看”和“着”、“传”和“转”都是形*字,要指导学生区分。

  学*带生字的词语,如“看见”“兔子”“喊声”“松鼠”“跟着”等。

  2毙醋

  “看”字的首画是撇,不要写成横。“着”字,要重点指导写好新学的部首“羊”。“兔”字,注意不要少写一点。“阴、传、松”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写的时候要注意左窄右宽。“跟”字,要重点指导写好新学的部首“”。

  (三)朗读指导

  这篇课文比较长,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这么长的课文,因此,要充分保证学生自由朗读的时间,让他们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词语和语句读正确,段落或全篇课文要逐步读通顺。还可以同桌同学、互相听读和评价。教师指导朗读,重点是让学生学*读出不同的语气和语速,基本能表现出恰当的语感,使学生初步体会怎样把课文读得有感情。

  (四)体会、感悟

  体会和感悟都是在读书的过程中形成或落实的。在读第二自然段时,可启发学生通过“吓”“撒腿就跑”“一边跑,一边喊”等词句,体会出兔子那种十分惊慌的神情,“咕咚来了”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喊出来的,要读得较快较重。其他动物的反应也很慌张,第四自然段中有“乱哄哄”一词可以说明,也要引导学生体会。只有狮子的表现不一样,它并不惊慌,只是“好奇”地问,还大胆地说“我们回去看看”。应引导学生一边读书一边观察插图中各种动物的不同表情,从而体会出各自的心理状况和行为特点,再通过朗读来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五)实践活动

  读读“词语花篮”里的词语,再自主选择和填写自己喜欢的词语。

  以4人小组一起讲一讲《咕咚》这个故事。

  (六)教学时间

  本课可用2-3课时。

  《语文同步读本》指导

  学*本课可结合阅读《语文同步读本》(一年级下册)中的《数星星的孩子》和《爱迪生孵小鸡》。通过阅读可体会到遇事要动脑思考,培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探究新发现的品质。

《咕咚》一年级语文教案3

  一、教学目的:

  1、能通顺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随文认识“猪、应、该、粗、神、鹅、翅、膀、漂、加、立、刻、结”14个生字,能正确书写“立、次、加、角、些、画”7个字,学*两个新偏旁;

  3、学生在阅读中应学会尊重事实,遇事多动脑子想想,有自己的主见,不能盲目的随从别人的意见,语文教案-咕咚。

  二、教学重点: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字

  三、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朗读,读出课文中角色的语气,在朗读中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小猪最终把小花猫画成了一只大怪物。

  四、教学安排:两课时

  五、教学准备:课件、画、词语卡片

  一、教师激趣:一向懒惰的小猪爱上了画画,今天,它画了幅画,许多小动物们都来看,我们也去课文里瞧瞧它画了啥?

  二、出示课题:

  19、小猪画画(齐读课题)学生认识课题中的“猪”字,并读准翘舌音。

  三、听故事,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教师范读课文

  四、学生自读课文师:小朋友想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朋友听吗?学生自己借助拼音将课文读通顺、读懂。把课文中的生字画出来多读几遍。

  五、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由结果探究原因师:谁能说说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指导学生把话说简要地完整(小猪听了小松鼠、小山羊、小白鹅的话,把一只可爱的.小松鼠画成了一只大怪物,幼儿教案《语文教案-咕咚》)板书:可爱教师出示“结果”(一张大怪物的画)随机认识词语“结果”、“一张”板书:大怪物师问:小猪为什么会画这么一只怪物呢?生:(因为小猪听了小松鼠、小山羊、小的鹅的建议)

  2、学*

  2、3自然段小松鼠给小猪提了什么建议?生读小松鼠的话。教师出示课件:小松鼠师:你觉得小松鼠的尾巴长得怎么样?生:小松鼠的尾巴确实又大又好看。小松鼠这时是在炫耀自己的长处,你们想想哪些词语要读得重一些?学生思索后再读“你看,我的尾巴又大又好看,应该把猪的尾巴画大一些?学生集体练*读出示词语卡认识:应该大些师:小猪认真想过小松鼠的话吗?生:没有。师:你是从哪个词知道的?学生通过课文语句理解“马上”一词:“马上”说明小猪心里想了吗?生:小猪想都不想,拿起笔就画。学生用“马上”一词练*说话看图认识词语:又大又粗

  3、小组合作学*第

  三、四自然段。教师提出学*要求:讨论一下课文怎样读,小山羊的话对吗?为什么?出示课件,检查学*效果:推荐朗读小能手读小山羊的话。师:你为什么把多神气读得重呀?生:小山羊的角的确很神气,它在夸耀自己的长处,挺骄傲的。所以语气在自己的长处上要重一些。随机认识词语“神气”“一对角”师:小山羊的话对不对?为什么?生回答师:小猪想过小山羊的话吗?你从哪个词知道?学生找了出“连忙”一词。师:这个词和前面所学的哪个词意思相*?学生练*用“连忙”说句话。

  4、学生自学

  5、6自然段指名学生读小白鹅的话。出示课件,教师引导理解小白鹅的心理:小白鹅最欣赏的就是它的翅膀,可眼见小猪的画上没有自己最美的部分,又急又得意。学生再读,师生评议你看,我的翅膀多漂亮,给猫加上一对翅膀该多美呀!认识词语:一对翅膀漂亮加上师:小猪还是没作过多的细想,就怎样做?学生了解近义词:连忙、马上、立刻

  5、学生通过连忙、马上、立刻帮助小猪分析画成大怪物的原因。

  6、请学生把自己的意见说给小猪听。

  7、给动画片配音分角色朗读。

《咕咚》一年级语文教案4

  教学要求

  1、会认“咕、咚”等13个生字,会写“吓、怕”等7个生字。

  2、能根据学过的方法猜测生字的读音,进而把课文读熟、读懂。

  3、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实真相,先问为什么,不要盲目跟从的道理。

  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对话。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实真相,先问为什么,不要盲目跟从的道理。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背景图片,猜一猜:小动物们为什么要奔跑?

  2、引入新课,板书题目,齐读题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借助拼音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并在课文中标出生字、新词。

  2、自主识字,交流识字方法。说说自己记住了哪些生字,是怎么记住的。

  3、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4、全班交流。

  5、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读音。

  6、再读课文,完成填空。

  全文共有个自然段,讲了听到“咕咚”的声音,没有弄明白,拔腿就跑,后来、也跟着跑,只有没有跟着跑,帮助大伙弄清了事情真相的故事。

  三、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认读生字。

  2、指导观察生字特点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重点指导“家、象、都”的笔顺和书写。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仿写。

  4、展示书法作品,进行讲评。

  学生在自主的氛围中学*,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生字,读懂故事。这种由课堂走向生活的学*方式能够有效地激发孩子们的探究欲望,充分调动孩子们学*的积极性。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实真相,先问为什么,不要盲目跟从的道理。

  与课文相关的情境图。

《咕咚》一年级语文教案5

  教学目的要求:

  1.能借助汉语拼音和插图,读懂课文。

  2.理解课文,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实真相,先问为什么,不要盲目地跟着别人跑的道理。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弄明白“咕咚”到底是什么东西,以及兔子听到“咕咚”声拔腿就跑,许多动物也跟着瞎跑的原因,最后野牛怎样给大家解除了误会。

  难点是理解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做什么事,不应该盲目地跟着别人跑,而要问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教具准备:

  课文插图、配乐录音、卡片、小黑板。

  教学思路:

  先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接着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逐段阅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揭示的道理;最后用以“扶”带“放”的方法指导学生学*自读课文《小牛站起来了》。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上新课前,老师想出个问题考考大家:一个木桶中,装了满满的一桶水,假如你们把一块石子扔进水中,这时会发出什么声音呢?(咚,咕咚。)(板书:咕咚)就是这声音,曾经吓跑过好几种动物呢!你们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想)好,老师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一篇新课文,这篇课文的题目就叫《咕咚》。

  2.这是一篇阅读课文。这篇课文到底讲了什么事呢?下面请听录音。

  二、听全篇课文的朗读录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要求:仔细听,认真想,故事中的“咕咚”是什么?故事中讲了哪几种动物?(咕咚是熟透了的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故事中讲了小兔、小鹿、小猴、狐狸、山羊、大象和野牛这些动物)

  三、借助汉语拼音,再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标好自然段的序号。

  2.画出你不理解的字、词。

  3.指名朗读课文,进行朗读指导。

  4.出示小黑板,思考回答问题。

  全文共有____个自然段,____幅图,讲了____听到“咕咚”的声音,没有弄明白,拔腿就跑,后来____、____、____、____、____也跟着跑,只有____没有跟着跑。帮助大伙儿弄清了真相的事。

  四、指导看图,说清图意。

  出示课文中的一、二、三、四幅挂图,要求学生按照“谁、在干什么、为什么这样”的顺序,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图意参考:

  1.兔子听到木瓜熟后掉进湖里的“咕咚”声,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2.听到兔子的叫喊,小猴、小鹿、狐狸、山羊也跟着跑。

  3.大象也跟着跑。野牛拦住了大伙儿,问“咕咚”在哪里,谁看见了?

  4.兔子领着大家来到湖边,弄清了“咕咚”是什么,大家都笑了。

  五、小结过渡。

  刚才,老师和大家听了录音,读了课文,看了插图,同学们对《咕咚》这篇课文所讲的故事有了初步的了解。这篇课文中,兔子听到“咕咚”声为什么拔腿就跑,其它几种动物为什么也跟着就跑,野牛为什么拦住它们,故事的结果怎样?这些问题你们想知道吗?(想)老师下一堂课再和大家一起继续学*。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你们知道“咕咚”是什么?

  2.这篇课文讲了什么事情,它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呢?下面我们继续学*课文。

  二、阅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1.(出示挂图1)这幅图讲了什么?(小兔听到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咕咚”声,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2.小兔为什么跑?(它认为咕咚可怕极了)

  3.它有没有仔细看一下?(没有)

  4.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发出“咕咚”一声,这声音太响了,胆子很小的兔子听到这个声音会怎么样?(害怕)

  5.从哪儿可以看出来?(吓了一跳、拔腿就跑、边跑边叫)(随机理解:拔腿就跑)

  6.它边跑边叫,对谁叫?叫什么?(对小猴叫:“不好了,‘咕咚’可怕极了。”理解:这里的“咕咚”是指一种东西的名称)

  7.指导朗读:“不好了,‘咕咚’/可怕极了!”(注意停顿、重音、语气)

  三、阅读课文三、四自然段。

  1.(出示挂图2)这幅图讲了什么?(听了兔子的叫喊,小猴、小鹿、狐狸、山羊也跟着跑起来了。)

  2.小猴为什么也跟着跑?从哪儿看出来的?(小猴听了兔子的叫声,认为“咕咚”追它们来了。从小猴子边跑边叫:“不好了,不好了,‘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可以看出)

  3.““咕咚”追它们来了,小猴子心里会怎样?(非常害怕)

  4.指导朗读:“不好了,不好了,‘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注意语气、停顿、重音。句中第二个“不好了”和“快跑哇”音要读得重一些,调要拉得长一点)

  5.小猴子那可怕的叫声,震动了整个森林。这一下森林里可热闹了。听!(放第四自然段的配乐朗读录音)

  6.这一自然段中讲到了哪些动物?它们怎么样?“大伙儿”指谁?(有狐狸、山羊、小鹿。它们也跟着跑起来,边跑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大伙儿”指狐狸、山羊、小鹿)

  7.它们为什么叫“快逃命啊”?(它们认为“咕咚”是一种可怕的东西,要来吃它们了)

  8.比较“兔子”“小猴”“大伙儿”说的话。它们讲的话相同吗?不同在哪里?(小兔子只是说“咕咚”可怕极了;小猴子认为“咕咚”追它们来了;其它的动物以为“咕咚”吃它们来了。它们把“咕咚”越传越厉害)

  9.分角色朗读“兔子”“小猴”“大伙儿”说的话。

  10.就这样,很*常的一声“咕咚”声,由于动物们的误解、误传,它成了一种很怪的动物,吓坏了森林中的许多动物,它们一个跟一个跑起来,就连大象也怎样了?(跟着跑起来)

  四、阅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出示挂图3)这幅图讲了什么?(野牛拦住大伙儿问“咕咚”在哪里?谁看见了?)

  2.野牛为什么没有跑?它是怎样做的呢?(野牛想搞清楚“咕咚”是什么。它拦住了大伙儿)

  3.(出示“拦住”一词)你会做“拦”的动作吗?野牛是怎么拦的?(让学生通过演示理解)

  4.野牛拦住了大象和大伙儿后是怎样问的?(指导学生用“先问____,再问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问____”的句式回答。)

  5.分角色朗读“野牛”的问话和“大象”“兔子”的答话。

  五、阅读课文六、七自然段。

  1.(出示挂图4)这幅图讲了什么?(大伙儿知道“咕咚”的真相后,笑了)

  2.大伙儿是怎样知道事情真相的呢?(出示课文第六自然段和第一自然段)指导学生比较朗读后思考:

  (1)木瓜为什么会自己掉下来?(木瓜熟透了)

  (2)木瓜掉进湖里为什么会发出很响的声音?(从高高的树上掉下来撞击水面)

  (3)“咕咚”究竟是什么?(“咕咚”是熟透了的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所发出的声音)

  3.知道了“咕咚”的真相后,它们都怎样呢?(大伙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

  4.这里的“大伙儿”指谁?为什么都笑了?(“大伙儿”指:兔子、小猴、小鹿、狐狸、山羊、大象。它们知道了“咕咚”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弄清了事情的真相后,觉得自己刚才的行动十分可笑,所以笑了)

  5.这时候,它们会想些什么呢?(诱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如:小猴想:我以后要向野牛学*,不再瞎跟着别人跑,而要问个为什么,弄清事情真相)

  六、总结课文。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兔子听到“咕咚”的响声,没有弄明白,就边跑边叫“咕咚”非常可怕。小猴子听了兔子的话,跟着跑起来,并且叫大家也快跑。狐狸、山羊、小鹿听到后,一边跑一边叫大家逃命。大象看见了也跟着跑起来。野牛却不这样。他拦住大家问“咕咚”在哪里,谁看见了。最后兔子领着大家来到湖边,弄清了事情真相。

  2.在这个故事中,你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在这个故事中,我喜欢野牛,因为它遇到事情不慌张,能先问个为什么,不盲目地跟着别人跑。我不喜欢兔子、小猴子、山羊、狐狸、小鹿、大象,因为它们遇事不先问为什么,别人怎么说,也跟着别人怎么说;别人怎么做,也跟着别人怎样做)

  3.我们同学们以后遇到事情应怎么办?(遇事先问个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第三课时

  一、复述故事。

  1.学生分小组试讲故事。

  2.小组推选代表上讲台讲故事。

  二、表演故事。

  以八个同学为一组,戴好“木瓜”和“兔子”等七种动物的头饰,在音乐声中进行表演。

  三、辅导学生自学自读课本第19课《小牛站起来》。

  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指名朗读,老师纠正读音。

  (2)读了这篇课文,想想课文告诉了我们一件什么事情?(小牛没有听乌龟的劝告,不怕摔跤,终于学会站起来了的事。)

  2.对照插图,找出与图相对应的自然段。

  (1)指名说说每幅图讲了什么内容?

  参考图意:

  ①小牛学站起来,几次摔跤,乌龟劝它别学了,小牛没有听从。

  ②不怕摔跤的小牛不仅站起来了,而且还在练*走路呢!

  (2)根据图意找出相应的自然段。(1—4自然段;5—7自然段)

  3.指名读课后问题,思考回答:

  (1)小牛是怎样站起来的?(小牛不怕摔跤,不盲目地相信别人的话,通过反复练*,终于站了起来。)

  (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告诉我们遇到困难不要害怕,失败了不要灰心,不要盲目地相信别人的话,只要通过努力,就能克服困难,获得成功。)

  板书:


一年级下册《咕咚》教案通用5篇(扩展7)

——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教案 (菁华5篇)

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教案1

  (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一个偏旁,竖心旁。

  2.初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创设情境,进一步激发学生学*汉字的兴趣,树立学生学好汉字的信心。

  3.诵读儿歌,培养语感,积累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9个生字,正确书写以及有感情地诵读儿歌是本课教学重点,初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是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用卡通图加以修饰的转盘;课文插图;音乐。

  课时安排:

  整课计划2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借助转盘,创设故事情境,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学*形声字,理解字义,指导书写。第二课时,指导看图,诵读儿歌,将形声字置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辨析。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一开始,可用《识字4》的谜语导入,教师可先叙述谜语:有马能行千里,有土能种庄稼,有人不是你我,有水能养鱼虾。对于这个谜语学生耳熟能详,既复*了旧知,又引入新课。

  2.导入。

  复*了《识字4》的谜语后,教师可直接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又要来学*和《识字4》同类的形声字。(板书课题:识字8)

  二、创设情境,转盘演示,识字、识词

  运用转盘识字、识词,是本课的重点。为了让学生学得很轻松、愉快,教师课前可先在转盘上稍加修饰。在青字和三点水、日、目、言字旁、竖心旁、虫下衬上小孩子喜爱的卡通图,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在乐中学。

  1.教师扶,教学清字。

  教师演示转盘,指着青字,配上轻柔的音乐讲述故事:有个小朋友叫小青。有一天,他呆在家里很寂寞,想出去找朋友。他找呀找呀,(师转动转盘)路上碰到了三点水,小青说:三点水,咱们做个好朋友吧?三点水说:好呀。于是,他们手拉着手,变成了清,(师板书:清)清说:你们知道吗?我是最干净的,因为有了三点水可把东西洗得干干净净,非常清洁。(板书:清洁)通过这种故事情境法,学生学*兴趣高,又易于掌握新字、新词。

  2.教师放,学生学*晴、睛、请、情、蜻。

  这几个生字在结构上和清有相似之处,所以在学*这五个形声字时,教师在原来扶的基础上,充分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按上面学*清的方法自编青和日、目、言字旁、竖心旁、虫交朋友的故事,故事编得好坏不要紧,只要让学生在故事中相机学*到晴天、眼睛、请坐、事情、蜻蜓等词和事、洁、眼、蜓这4个字,并可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说话练*。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既体现了教师的扶放结合,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想象能力、说话能力。同时,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借助偏旁理解了字、词的意思,并初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教师无需多作讲解,只要稍加点拨就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巩固所学的字词。

  通过转盘讲故事识字、识词后,学生已初步掌握了《识字8》的新字、新词,这是,教师就可以用多种形式、多种方法来让学生复*巩固所学的字词。如读法有:开火车读、指名读、领读、齐读、打乱顺序读还可加入一些小游戏,如:考考你、摘苹果、贴书皮等。

  4.指导书写:在学生充分掌握字音、字形的基础上,教师再指导学生练*书写。

  第二课时

  故事延续,学*儿歌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小朋友对创设的故事情境很感兴趣,所以在教学儿歌时,可先把故事延续下去,增加学*的趣味性。

  一、出儿歌。

  教师叙述:小青交上好朋友清、晴、睛、请、情、蜻后,可高兴了。有一天,天气很好,他约了他的好朋友们一起去郊游,看,郊外的风景多好呀,他们看到了什么呢?(出示课文的插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给学生充分的练*说话的时间,并对说得好的小朋友予以肯定,哪怕是一个优美的词、一句优美的话都可以。待学生练*说话以后,教师可继续延续故事:看到这些美丽的景象,7个好朋友忍不住唱了起来。(出示儿歌:天气晴,池水清,小蜻蜓,大眼睛,飞来飞去捉蚊虫)

  二、诵读儿歌。

  诵读儿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读正确,读流利,然后抓住重点词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在朗读过程中师生共同加以评价。评价的语言要丰富多样,并在评价过程中抓住时机向学生渗透保护益虫的思想,让学生读出事物的特点,读出儿童的情趣来。然后在熟读的基础上配上音乐加以背诵,还可以让小朋友边背诵边自由地加上动作。

  三、分析字形,练*书写。

  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可让学生通过已掌握的知识自己分析、记忆形声字,重点指导坐、事的字形和书写规则,然后进行描红、仿影与临写。

  四、巩固练*,加深认识。

  为了帮助学生牢固掌握形声字,读准字音,理解字义,可设计如下练*。

  第1题:找朋友(连线)

  qingqingqingqingjing

  晴情清请蜻睛

  第2题:按课文填空:

  天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池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蜻蜓,大_____________。

  飞来飞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蚊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识字8

  (晴天)晴清(清洁)

  日字旁三点水

  (眼睛)睛目青虫蜻(蜻蜓)

  言字旁竖心旁

  请情

  (请坐)(事情)

  (二)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生学会本课4个生字以及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认识1个偏旁忄。

  2、让学生利用字族文识字的特点记忆字形,理解字义。

  3、发展学生积累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具:

  1、课件

  2、字盘

  3、生字笔顺纸

  4、生字描红纸

  教学过程:

  一、课前说:

  1、用字盘玩游戏:找朋友

  2、看偏旁,并说说这些偏旁跟什么有关。相机教学新偏旁忄。

  二、课内悟:

  1、课件出示一写着青的孩子在哭。让学生认读。

  2、激趣:青看见也找到了这么多好朋友,他也很想找一些朋友玩,我们愿意帮帮他吗?

  3、游戏:找朋友。利用字盘组成:请、清、情、晴、睛、蜻,拿相应卡片的学生走出来。教师相机贴带拼音的生字。

  师:帮人帮到底,你们能把这些字读准确给小朋友听吗?

  4、指导观察6个生字的拼音都有后鼻音inɡ,要注意读准。

  5、生自读,指名读,开火车读,小组读(多种形式读)

  6、理解字义:A猜字(把上面6个生字的偏旁变成图形),说说为什么?

  B揭示形声字的特点:6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它们的读音都与右边的青有关,意思都与左面的偏旁有关,因此青是声旁,偏旁是形旁,这些字就叫形声字。

  C巩固读音。

  7、四人小组选一个生字组词,说一句话。师出示生字词,认读。

  8、游戏:对号入座:把能够组成词的字放在对应的车里,学生合作完成。齐读。

  9、指导书写:

  ①观察清、情、晴、睛的字形

  相同:左右结构,右面是青,左窄右宽

  不同:偏旁不同

  ②复*青的写法,在田字格上写2个。

  ③自学生字笔顺(派生字笔顺表)

  ④师范写情(实物投影仪)

  ⑤学生描红,师巡视,纠正写字姿势。

  ⑥学生临写每个两个,展示优秀作业

  11、总结(看课件,小朋友笑了):今天,我们作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帮青字找了6个好朋友(齐读)希望我们做个有心人,注意积累,帮更多的字找朋友,好吗?

  三、课后练

  1、选字填空:

  请清晴情睛青

  ()天()客()草事()眼()()假

  2、下面的字加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3、自己动手制作一个字盘,跟朋友玩一玩课上的游戏。想一想,你还可以利用字盘复*哪些相*的字呢?

  教学后记:学生对转盘识字很感兴趣。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继续巩固生字,并学*剩余的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和儿歌。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

  1、说说情、洁的笔顺。

  2、指名认读词语。

  二、指导看图,初读儿歌

  1、图上画的是什么?

  2、课文是怎样写这幅图的?师范读。

  3、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4、检查读音。

  三、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指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2、指导读,做到边读边想象池塘环境的优美和小蜻蜓忙着捉蚊虫的景象。相机进行保护益虫的教育。

  3、边背边进行表演。

  四、教学生字

  1、看笔顺描红坐、事、捉。

  2、反馈检查:事、坐的笔顺。

  3、给事、坐找朋友。

  4、指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

  5、生描红。

  五、教学后记: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一个偏旁,竖心旁。

  2.初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通过创设情境,有效激发了学生学*汉字的兴趣。

  3.能够有感情诵读儿歌。

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读生字和新词,会写“聪”字。

  2、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3、了解小猪比拉的勇敢与可爱,产生喜爱小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

  有语气地朗读课文。感悟比拉救主人时的勇敢。

  教学难点:

  有语气地朗读课文。感悟比拉救主人时的勇敢。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孩子们,今天我们一起上一节语文课,板书课题“宠物明星”,齐读课题,课文中的明星是谁?为什么称它为明星呢?带着问题到课文中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学写“聪”字。

  1自由地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遇到不认识的字就请拼音朋友帮帮你吧!

  2刚才同学们在读课文的过程中,老师发现同学们都被这个故事感动了。我们还认识了许多字词朋友,让我们先来和词宝宝打个招呼吧!(自己读开火车读)出示生词:一户人家、主人、安东尼、全身、皮毛、跳入、聪明还有几个词宝宝也等着急了,快喊出它们的名字吧! (互相读点读)

  hěn

  (很棒、捉迷藏、危险、上下扑腾(什么意思).迅速、用嘴叼住)

  3、今天我们来学写聪

  课件出示聪

  (1)读字音

  (2)你怎样记住这个字的。(按结构记,加一加的方法记)

  师:一个人如果想变得聪明,就要用耳仔细听,用眼认真看,用口大声说,用心牢牢记。

  (3)观察田字格中的“聪”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4)师范写,提示要点。学生描红,练*临写。描一个,写两个.

  “聪”是耳字旁,最后一笔横变成提。“心”的左点要写在竖中线的左边。整个字左窄右宽

  师巡视,(纠正写字姿势:头要正,身要直,肩要*,脚要稳,)评价.

  4、词宝宝真调皮,又跑回到课文中了,你能把它们读得既正确又流利吗?

  生:互相读

  三、精读课文,感悟语言

  (一)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指名读,边读边想: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比拉是一头什么样的小猪?

  句式练*:我觉得比拉是一头漂亮的小猪。我觉得比拉是一头聪明的小猪。

  我觉得比拉是一头游泳很棒的小猪。我觉得比拉是一头勇敢的小猪。

  板书:漂亮游泳棒聪明勇敢

  (二)学*第一自然段,感悟比拉的漂亮。

  1、看来同学们真是认真读课文了,你是从哪感受到比拉很漂亮的?

  生:它很漂亮,全身白白的,皮毛干净得发亮。

  2、自己读第一自然段,怎样读才能让我们感觉到比拉真的很白,很漂亮。

  生:自读、指名读

  (三)学*第二自然段,感悟比拉的勇敢

  1、这只小猪不但漂亮,而且还很勇敢?为什么比拉是一头勇敢的小猪呀?

  2、比拉是在什么情况下救主人的?安东尼遇到了什么危险?你是从哪句话看出来的?自己读读

  生:他两手乱抓,上下扑腾,危险极了!(为什么你读时皱起了小眉头呀?)(1)安东尼不会游泳,他掉进水里会是什么心情?(害怕,希望人去救。)安东尼是不小心掉下去的,他呀还是一个残疾的孩子呢!你们想想,在这种情况下,安东尼能不两手乱抓,上下扑腾嘛?

  (2)师范读,我心里也为安东尼着急,我也来读读。

  (3)想像安东尼落水后害怕的样子,怎么读出当时情况的紧急?(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3、这么危险,怎么办呀?比拉怎么做的?用直线画出比拉是怎样救主人的?指名说―――订正

  4、指名说“比拉发现后,扑通一声跳入水中,迅速游到安东尼身边,用嘴紧紧叼住小主人的衣服,用尽力气把他拖到安全的地方。”

  a比拉,你为什么要“扑通一声跳入水中”呀?慢慢的走进湖里行不行?(比拉没有犹豫,果断的去救小主人,说明它很聪明,很懂事。)

  b:比拉,你为什么要“迅速游到安东尼身边”呀?用一个词代替迅速(说明它争分夺秒要把小主人救上岸,游得特别快,看出它游泳很棒。)

  c:“紧紧叼住”比拉你紧紧叼住小主人的衣服,又是为什么?不紧行不行?

  导:一般情况下,一个人游泳都很费力气,何况小比拉还要再拖一个比它还重的人呢,而比拉却能够把主人拖到安全的地方,这说明什么呢?(说明比拉害怕小主人再次掉入水中。比拉很爱自己的主人,一心想把主人救上岸,很勇敢.)

  d:“用尽力气”什么意思?(就是把自己所有的力气都用出来了)这又说明什么呢?

  比拉,你为什么要用尽力气呀?

  (用尽力气:比拉个子很小,救主人时要使尽全身的力气,才能把主人救上岸。比拉很爱主人,说明比拉对自己的主人忠心耿耿。)

  导:假如说,小比拉拖着小主人往回游,它用尽了力气,还是没有游到安全的地方,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可是小比拉只想着救主人,没为自己的安全着想,这说明什么呢?(勇敢、忠心耿耿)板书:勇敢

  5、比拉多么善良勇敢呀,假如你是小比垃,怎么读?用心读一读,读出你救主人时的着急,要把你对主人的关心和爱读出来!

  (自由读-指名读-评价,你听出比拉的着急了吗?)

  6、有感情的朗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比拉救主人的情景。

  生:自读

  7、此时此刻如果你就在现场,最想对比拉说些什么?互相说-指名说(谁和他说的不一样?)

  8、比拉的勇敢赢得了人们的赞扬,我也特别羡慕安东尼,有一只那么懂事听话、了不起的小猪。你知道大家为什么称它为宠物明星了吗?

  师:是啊,它真不愧为“宠物明星”!(把“明星”变成红色。)

  四、总结

  其实动物和人类是的朋友,试一试吧,善待所有的动物,你一定会非常快乐的?拿出你最洪亮的声音,告诉所有的人,只有爱护动物才能得到动物的关爱!

  五、作业

  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吧,比拉救主人的事可不是编出来的!是件真事!回家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说不定他们听了这个故事也会有所收获的。

  板书设计:

  宠物明星

  救安东尼

  (比拉)漂亮游泳棒勇敢聪明

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教案3

  第一单元

  识 字 1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会认 13 个生字,会写 5 个字。

  2、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春天的美。

  3、引导学生积累有关春天的词语,丰富自己的见闻与感受,培养其观察能力。

  4、引导学生留心观察春天的景物,激发其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看图、学词及联系生活实际来识字、写字。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积累有关春天的词语,丰富自己的见闻与感受,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其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美的导入

  1、谈话导入: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一年之中有几个季节吗?你们喜欢春天吗?春天是什么样的?说一说你喜欢春天里的哪些景色,为什么喜欢。

  2、老师带你们亲眼看一看那美丽的春天,想去吗?(出示春景图)

  3、看图说话。

  你看到了什么?用自己的话具体地说一说。

  这幅春景图上的景物,你知道用哪些词语来描述吗?请说一说,看谁说得多。

  4、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描写春天的词语,板书课题。

  二、美的发现

  1、朗读课文。

  (1)学生初读课文,圈出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学生再读课文,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先读准字音,再多读几遍)

  2、小组合作学*。

  (1)你读我听,评价指导。

  (2)你读我找(找词卡,找字卡)。

  3、小组汇报。

  (1)指名读课文,并进行评价、有针对性地指导。

  (2)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

  ①提示易读错的字并正音。注意韵母发音。

  ②"冰、丁、争、鸣" (注意后鼻韵母发音,注意声母读音)。

  ③"苏、争" (读准*舌音和翘舌音)。

  ④教师小结。

  (3)游戏巩固:"送字宝宝回家"(把字贴在黑板上与音节相对应的位置)。

  (4)分析字形结构,记字。

  你记住了哪些字?用的什么方法?如:部件加减法:百=一+白 万=方-` 歌=哥+欠;偏旁联想法:"冰""泉"与水有关;"鸣"是叫的意思,与"口"有关。

  4、联系生活识字。这些生字你以前见过吗?在哪儿见过?

  5、看画面贴词语(出示春天画面,贴上相应的词语)。理解运用词语,并运用词语说话。

  (1)提出要求。

  (2)学生讨论怎么贴,为什么这样贴?

  (3)学生发表看法,并粘贴。

  (4)再仔细看图,说一段连贯的话,并用上图上的词语。

  三、美的升华

  多种形式,巩固识字

  1、给加粗字的字选择正确读音,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复*(fú fù) 复苏(sū shū) 争艳(zhēnɡ zēnɡ) 泉水

  2、照样子,连一连。

  复*词语,布置作业

  1、加一笔组成新字,并组词。

  白------( )( )

  2、减一笔组成新字,并组词。

  方------( )( )

  识字(1)第二课时

  一、美的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生字。

  导入:上节课,我们在欣赏春天美景的同时,还认识了很多生字朋友,你们还记得吗?

  2、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读词语。

  3、引导学生说说描写春天的词语。

  二、美的发现

  观察图片,学*词语。

  1、学*"百鸟争鸣"。

  图上有什么?它们在干什么?它们可能会说些什么?你能用自己的话连贯地描述一下这热闹的场景吗?你认为文中的哪个词语概括的是这个场面?(引出"百鸟争鸣")

  2、学*"冰雪融化""泉水丁冬"等词。

  (1)出示词卡,齐读、领读、个别读。

  (2)看图想一想:春天,暖暖的太阳照在冰雪上,冰雪融化了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3)读词语,将你感受到的读出来。

  (4)依次学*其他词语。(方法同上)

  3、看画面贴词语(出示春天画面,贴上相应的词语)。理解并运用词语说话。

  (1)提出要求。

  (2)学生讨论怎么贴,为什么这样贴?

  (3)学生发表看法,并粘贴。

  (4)再仔细看图,说一段连贯的话,并用上图上的词语。

  三、美的升华

  小组合作,达到"四会"(会认、会读、会写、会用)。

  (1)观察字形,让学生发现字的特点。

  (2)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记住字形,理解字义,并实际运用。

  (3)用字说话,看谁用得多。(其目的是运用)

  学生合作,指导写字。

  (1)学生再次观察字的结构,及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一说写时应注意什么。

  (2)老师范写,让学生认真观察。

  "冬"和"齐"的点写在竖中线上,撇和捺要舒展开。

  "丁"的"亅"写在竖中线上。

  "万"字的笔顺是"横""横折钩""撇","横折钩"在竖中线上起笔。

  "百"字的第一笔"一"要写得长一点。

  (3)学生写字,教师巡视。

  巩固练*,反馈指导

  1、比一比,口头组词语。

  复( ) 个( ) 万( ) 鸣( )

  夏( ) 各( ) 方( ) 鸡( )

  2、口头填空。

  果树开花的季节是___________。果实成熟的季节是___________。

  烈日炎炎的季节是___________。白雪飘飘的季节是___________。

  3、你听到春天的声音了吗?请你们说一说,你能说出几个表示声音的词语?在下面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例:泉水(丁冬)

  小鸟( ) 春雨( ) 溪水( ) 春雷( )

  课后作业

  1、积累春天的词语

  春暖花开 鸟语花香 百花盛开 欢歌笑语 万物复苏

  万物萌生 万紫千红 春意盎然 春色满园 百花争艳

  春风送暖 鸟语花香 风和日丽 春暖花开 和风细雨

  万物争春 春风拂面 春色满园 春色宜人 百花盛开

  万象更新 气象万千 飞雪迎春 春风化雨 春风拂面

  耕牛遍地 和风细雨 阳光明媚 冬去春来 鸟语花香

  五颜六色 春风拂面 万里无云 万紫千红

  2、形*字组词

  万( ) 白( ) 东( )

  力( ) 百( ) 冬( )

  方( ) 自( )

  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朵花,即"美丽"用圆圈圈起,再在其他词语中画三片花瓣、两片叶子。)

  识 字 1

  春天

  春回大地 莺歌燕舞

  冰雪融化 美丽 泉水丁冬

  百花齐放 烈日炎炎

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教案4

  【教学目标】

  1、认识“虚、骄”等9个生字。会写“短、对”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几组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语的意思。

  4、有主动积累对子的愿望。

  5、感受对子这种语言形式的优美,增强他们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和朗读。

  【信息资料】

  1、图片、生字卡、小黑板、课件。

  2、学生搜集的对子。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切入举偶

  1、对对子:

  今天,我们一起做个有趣的游戏──对对子,比一比看谁接得快,谁的对子美。

  (如:师:我说“云对雾”,生接:我说“花对草”。)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利用对对子、贴词语等游戏活动,引导学生在玩中认识生字,在乐中感悟了句子,积累了词语。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的学*热情空前高涨,提高了学生自主识字的效率。

  2、谈话:

  你觉得自己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评一评自己吧,要是实话实说噢!

  (学生畅所欲言,揭示本单元主题──我们都有好品质)

  导语引入:

  “你爱劳动,我爱集体,他很诚实。我们都有好品质。我们都是好孩子。”

  利用本单元的导语引入新课──揭示主题──好品质、好孩子,体现了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整合组织教材”的特点。

  二、自学

  1、借助拼音自由读:

  把字音读准,把对子读流畅。

  2、同桌互相读:

  评一评读得怎么样?

  3、把自己读得不够好的字或对子多读几遍。

  三、识字

  1、学生读对子,教师依次贴出如下几个对子:

  是──非长──短赞──嫌

  热情──冷淡诚实──虚伪虚心──骄傲

  2、摘掉了所有生字的拼音帽子,你还能读吗?读了上面六组对子,你有什么发现?

  (互相提醒注意“诚、实、招”读翘舌音,“赞”读*舌音。)

  3、同学交流识字方法。

  4、巩固识字:

  ⑴对对子:

  学生用手中的字卡,一生举起“是”,手拿“非”字的同学立刻举起字卡,以此类推。

  ⑵看图贴词语:

  图一:

  两支铅笔,一长一短。

  图二:

  两个小朋友,一个热情地招待客人,另一个脸上表情很冷淡。

  词卡:

  长、短、热情、冷淡。

  学生看图,将词语卡贴在相应图画的下面。

  四、写字

  1、课件出示田字格中6个字:

  引导学生观察你觉得哪个字难写。

  2、引导学生将字归类:

  本节课写好“冷、淡、情”3个左窄右宽的字。认真观察每一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范写其中的一个字,其余两个字学生自主练*。

  4、学生描红、临写,并展示写字成果。

  根据汉字的特点,将字分类指导书写,有利于学生抓住规律,把握特点,自主写字。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切不可用多媒体课件代替自己的板书示范。

  第二课时

  一、导入

  老师把上节课结识的生字朋友藏在了下面句子里,你还能认识他们吗?

  小黑板出示句子:

  1、妈妈待人很热情。爸爸待人很冷淡。

  2、王晓红虚心好学,诚实勇敢,赢得了大家的赞扬。

  3、我们要向别人学*,用他们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

  课前复现上节课要求认读的字,并把这些字编排在句子中,意在让这些字和孩子们反复见面,避免了认字多、巩固率差的弊病,而且这种复现方式完全符合认读的字的教学要求。即:在课文中认识,换个语言环境还能认识。

  二、朗读背诵

  1、和小组同学一起练读对子,请小组同学为你的表现打分。

  2、小组派代表朗读对子,其他小组评议。

  3、师生合作接读句子,生生自由组合对对子。

  4、背诵课文。

  三、感悟

  1、你最喜欢对子中的哪些词语,用笔画出来。再读一读这些词语。

  2、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些词语。

  3、选择你喜欢的词语练*说话。

  四、练*

  1、我会读。

  2、你还能说出几个对子吗?你能像课文那样编几句对子歌吗?

  3、把你课外收集的好对子展示给大家看。

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教案5

  教学要求: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知道“我”为什么要学*哨兵,体会哨兵工作的艰辛。

  ★正确认读本课十四个生字,会写六个生字。

  教具准备:

  师生共同搜集与哨兵有关的文字、图片资料,师搜集哨兵站岗时的影音资料。课文朗读录音带,录音机。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谜语,看看谁最聪明,第一个说出谜底。

  出示谜语:青石板,石板青, 青石板上钉银钉, 银钉白天看不见, 到了晚上亮晶晶。

  谁来猜一猜这是什么,对这是星星,同学们喜欢星星吗?谁来描述一下你所看到的.星星。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关于星星的课文。文章的题目是《星星和哨兵》。”(板书课题)

  你知道哨兵是干什么的吗?

  二、初读课文。

  1、你想不想读一读文章?(想)那就借助拼音的帮助,读一读吧。读得不熟的地方多读几遍。(学生读课文)

  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谁还愿试试?(生读课文,师生互评互议,适当肯定学生的长处,并引导学生读正确、流利。)

  3、同桌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又正确又流利。

  4、同学们读的真好,但不知道去掉拼音你们还会不会读,试试看。(利用多媒体出示不带拼音的课文,学生试读)。谁愿意读给大家听?谁再来试试?

  5、在班内自由找对手比一比,看谁读得好。(设计说明: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使学生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这是理解课文的基础。)

  6、老师把本课的生字、词语也打出来了,看看你会读吗?(投影出示生字、词,指名读、跟读、齐读、打乱顺序读等)

  三、理解课文:

  放课文录音,思考:文中的“我”为什么不愿学星星,而愿学哨兵?(设计说明:培养学生倾听以及思考能力,让学生在倾听中理解语言。)

  1、谁来说说!(找学生发言)那你是从哪句话感觉出来的?跟他有相同感受的同学请举手,那让我们带上感情读一读这句话。

  2、除了这些,谁还能说出理由,为什么“我”不愿学星星,而愿学哨兵?(找同学发言)你是从哪句话感觉出来的?能带上感情读给大家听吗?同学们愿意读吗?

  3、是啊,我们的哨兵不怕累,日夜注视着周围的动静!我们的哨兵不怕苦,不管天气多么不好,一直守卫着祖国的边境!让我们带着对哨兵的敬意读一读吧!

  四、情感升华

  同学们想不想对哨兵多一些了解?老师这里准备了几张哨兵值班时的图片,咱们一起来看一看。(利用多媒体演示课件)看了这些图片,你想对远方的哨兵叔叔说些什么?(让学生充分发言)

  五、拓展延伸

  看得出来,同学们敬佩哨兵,愿意向哨兵学*,那就把我们的想法和心里话写在自制的贺卡上,寄给远方的哨兵叔叔,好吗?


一年级下册《咕咚》教案通用5篇(扩展8)

——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菁华5篇)

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1

  教学内容:

  一、聆听《火车波尔卡》

  二、学*歌曲《火车开了》和歌词创编

  教学目标:

  一、欣赏乐曲,让学生随意做动作感受。

  二、学*用欢快、活泼的情绪、轻巧的声音、清晰、准确的演唱曲。

  三、能够结合自己的感受填写节奏,并能整齐地读出三声部节奏。

  四、让学生主动参与设计歌曲游戏,提高学生学*兴趣。

  教学重点:

  歌词创编

  教学难点:

  整齐地读出三声部节奏

  教学准备:

  1、司机大盖帽

  2、节奏图片、多媒体光盘

  3、三角铁、双响筒、碰铃、报纸等自制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师:小朋友大家好!开心的音乐四十分又来到了!

  师:老师现在用琴模仿火车的两种声音,小朋友们仔细听,这是火车的什么声音?(教师用手风琴模仿火车的汽笛声及火车开动的声音)

  生:(回答)

  师: wu是火车的什么声音?kaca、hong是什么声音?哦,原来wu是火车的汽笛声、hong是火车大车轮的声音、kaca是小车轮的声音,(出示挂图)

  师:刚才老师用琴模仿了火车在开动时发出的声音,小朋友也用你们的小嘴巴模仿出了火车的声音,我们用身边的东西来模仿一下。你看,老师可以用报纸模仿kachakacha的声音,还可以用…老师不说了,我要看看谁想的最与众不同!这儿还有一些打击乐器,如果你需要,还可以上来拿,你们也可以为这些声音加上一些小小的动作。这三种声音你们三个小组可以任选一种进行表演,来讨论一下:

  wu:报纸卷成喇叭状、手拉汽笛的动作;

  hong:跺脚、拍凳子,单手握拳曲肘收至腰部;

  kaca:跺脚、拍凳子、揉搓报纸、双手握在胸前打转。

  师:好,我们刚才模仿了火车的三种声音,现在我们按照这些声音出现的先后顺序来读一读。(学生看老师手势分三组依次读出,再读两组〈汽笛声、大车轮声〉〈大车轮声、小车轮声〉,再三组〈汽笛声、大车轮声、小车轮声〉)

  生:(读节奏)

  二、欣赏《火车波尔卡》

  师:你们坐过火车吗?坐火车的感觉是怎样的?火车一晃一晃的,我们的身体是怎样的?

  师:想不想坐上火车出去游玩,那好请小朋友们把凳子围成一个圆圈,像坐火车一样。列车马上就要开了,请大家做好上车的准备。(座位摆圆圈)

  师:好!开车!列车现在为您播放的乐曲是《火车波尔卡》。请小朋友认真听,一会儿回答老师两个问题:①乐曲总的情绪是怎样的?②坐在火车上仿佛看见了什么?

  初听《火车波尔卡》

  师:伴随着欢快、活泼的音乐声,列车行使在铁路线上,说一说你在听音乐时想到了什么?

  生:(回答)

  师:一路上小朋友看到了那么多美丽的景色,这是一首描写火车的曲子,请展开你们那想象的翅膀再听一遍。在这一遍中,我们的小火车爬了山、下了坡、还钻了山洞可有趣了!(做手势)

  复听《火车波尔卡》

  师:小朋友都 知道火车上有司机,有乘客,那你们说一说,乘客们在火车上都会干什么?

  生:(回答)

  师:小朋友的想象力可真丰富呀,乘客会做这么多的事呀!那我们的`小朋友可以自由地组合一下,四个人一组,编一编,作为乘客的你会做些什么,呆会请你们上来表演一下,给你们2分钟时间准备。

  生:(准备)老师随意抽查。

  师:音乐一响就请小朋友来表演,其他小朋友认真地看,想一想他们在干什么,表演的好,可以鼓掌鼓励。

  欣赏《火车波尔卡》

  三、歌词创编

  师(戴着火车司机的帽子):你们看老师现在象做什么职业的?(火车司机)谁想来当一当?给你戴戴,请你说一说戴上这顶帽子有什么感受?(3~5名同学)我们就带上这种自豪、神气、开心的情绪来开一开火车。(听录音)

  生:(听音乐,边听边自由做动作)

  师:这首歌曲的旋律非常欢快活泼,老师今天有个想法,想让小朋友自己来学这首歌,谁先会唱,我们就请他当小老师,哪怕只教一句也行。唱得好,表演得好的小朋友,老师会奖励他一辆小火车。小老师们再仔细地听听音乐。

  生:(互教)

  师:(点评)《火车开了》这首歌我们的小朋友唱得可真好听呀,那我们的小司机能不能根据这首歌的节奏换上不同的歌词呢?

  师:老师先来编,比如第一句:咔嚓咔嚓,咔嚓咔嚓,火车开了,编成:咔嚓咔嚓,咔嚓咔嚓,火车走了。谁来编?每个小朋友只要能编出一句就很棒了!

  生:(创编歌词)

  师:小朋友们编的歌词真好啊!我们来试一试唱唱我们自己编的词。

  五、音乐游戏

  师:我们的小司机开着自己的火车,你最想去哪儿?

  师:想去这么多的地方呀!可今天小司机只能去一个地方,那你们举手投票看看想去哪个地方的小司机最多,我们就去哪儿。

  生:(投票)让我们一块儿去祖国的首都北京,到那儿看升旗。

  师:去××地方,路途可遥远了,我们要经过××*原,××隧道,××大桥,我们一起来动动脑筋,用小凳子摆出山坡、隧道、大桥。

  生:(摆凳子)

  师:(问摆设)一路上小火车要上山坡、过大桥、穿山洞可有趣了,那我们向着

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 感受民乐合奏《江南好》优美而又欢快的情绪和竹笛清脆明亮的音色。

  2、 分辨《江南好》的乐曲结构。

  3、 知识拓展,了解与江南相关的音乐和文化艺术作品。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都去过哪些地方?(生:北京、沈阳、成都……)今天我们一起到江南去看一看。我有一个问题要问一问大家,你们对江南有什么了解?(生:在我国的南方、有水乡之称)

  2、 师:首先我们来看地图,谁能介绍一下江南的地理位置?(生:江南的地理位置:人们*惯上把长江以南称为南方,一说到“江南水乡”,又以 江、浙一带最为典型,这里江河纵横、水网密布,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

  3、 师:你知道江南的'历史么?(生: 江南的历史:在七千多年前,这里就有人类居住繁衍,发明了良渚和河母渡文化,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遗物、遗址。进入文明社会以后,逐渐成为*最富裕的地区,南北朝时江南地区就是“一郡丰收,可供数郡使用”,宋代时更有“苏湖熟,天下足”之彦。宋王朝的南迁,使这里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

  4 、 师:大家还知道哪些关于江南的风情?(生: 江南的特产:江南的物产丰富,风味小吃多,著名的有太湖“三白”,阳澄湖的大闸蟹,莲藕,鸡头米,菱角,橘子,枇杷,栗子,白果,糕团。)(生: 江南的文化艺术:江南文化传承吴越文化的风采,保有楚文化的余韵,历代文学艺术繁荣发达,学术著述宏富绵延,学者、文学家、艺术家代出不穷,诗歌、绘画等风格明秀绮丽,自成流派)

  二、 欣赏:

  1、 师:现在,就让我们随着悠扬的笛声来到风景如画的江南水乡,感受一下音乐中描绘了江南怎样的景色?

  a) 初听《江南好》

  b) 师:听完这首乐曲,你想说些什么?(生:小桥流水人家、烟雨蒙蒙、小舟摇曳、渔歌飘响、山清水秀……)

  c) 师:刚才我们欣赏的乐曲是《江南好》。这首乐曲,是根据江南丝竹八大名曲之一《欢乐歌》改编而成。旋律明快流畅,不只描写了江南优美的景色,更有江南人民的质朴、豪放,他们载歌载舞表达对幸福生活的感受。我们再次来欣赏乐曲《江南好》感受江南美景,请同学们考虑乐曲分为几局部?

  d) 复听音乐(生:乐曲分为两局部,第一局部优美、第二局部欢快)

  2、 分段复听

  a) 师:同学们认真的感受第一局部音乐,说一说音乐把我们带到了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是什么民族乐器把我们带到了江南?

  b) 生:潺潺的流水、幽静的小巷……。

  c) 生:悠扬的笛声把我们带到了风景如画的江南。

  d) 师:为什么你认为有潺潺的水声、幽静的小巷?

  e) 生:速度:中速、稍慢。情绪优美(教师进行评价)

  f) 师:欣赏完美丽的江南景色,不同的美景又印入我们的眼帘。

  g) 生:细听第二段(师:下面这一段乐曲又表示了什么?)

  h) 生:水中的鱼儿跃出水面、渔民在愉快的撒网捕鱼、人们划着小舟在水中采摘荷花、莲蓬……(速度是快的、情绪是欢快的)

  i) 师:这一段音乐是如此的欢快。书上用三种颜色的小船把他们分成了不同的三段,请同学们看一看三种颜色的小船出现了几次?我们为它们排排顺序。

  j) 生:做练*(教师进行巡视,并且进行指导。)

  3、 完整欣赏乐曲《江南好》

  师: 听完了乐曲我们已经知道这首乐曲是由民乐合奏的。领奏乐器是竹笛,属于民族吹管乐器(出示竹笛,让同学观察并说出:竹制、上端有吹孔有六个音孔、以和清脆明亮的音色。并由同学进行吹奏展示)

  三、知识拓展

  师:通过刚才的欣赏,我们已经知道江南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创作了许多艺术作品来赞美江南。同学们能够说一说么?

  1、咏江南 课件展示诗词两首。

  读一读:组织同学一起朗读。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送人游吴》

  ——杜荀鹤

  君到姑苏见,

  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

  水巷小桥多。

  分析诗词内容:写出了对江南的美好回忆,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秀丽风光。

  引出下一个环节:

  2、看江南

  (1) 小桥 流水 人家

  选择的照片是江南的桥,江南的民居,江南的小巷,江南的河流等,突出了“小桥、流水、人家”的生动场景,从每张照片反映的不同景象引导同学体会江南的美。

  谈一谈:对江南建筑的感受。

  (2) 苏州园林

  苏州是*著名的园林城,苏州园林历史之悠久,数量之多,造园艺术之高是首屈一指的。苏州园林是浓缩的自然景观,寻求反璞归真,悠闲养性的氛围,折射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山水花木,亭台楼榭,粉墙黛瓦,栗柱灰砖构成了苏州园林的基调。

  说一说:身边的园林景色。

  3、唱江南

  4、舞江南

  演一演:模仿舞蹈动作

  5、画江南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感受了江南的美景,其实还有许多我们没有了解到的知识内容,课后继续搜集有关江南的资料,使我们能够更多的感受江南。(放乐曲《江南好》出教室。

  教学评价

  1.能否分辨乐曲第二局部的结构。

  2.能否初步干支竹笛清脆明亮的音色。

  3.能否说出对音乐的感受。

  4.能否背诵白居易的《忆江南》。

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听、唱、说、演,感受表现大象的音乐,从而懂得同学们之间要团结友爱。

  2、能够完整准确地、用有感情的声音表现歌曲。

  3、能准确的拍击二、三声部的节奏,培养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告诉同学们要团结友爱,做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

  三、教学准备:电子琴音乐课本

  四、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1、教师放《小象》音乐,让学生模仿小象的动作进教室。“今天有几位动物朋友告诉老师,它们特别想和大家一起上音乐课,同学们欢迎它们吗?”[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2、创编与活动:我们一起邀请小动物进入我们的课堂,(分别出示一只大象两只小象的图片)。这三位朋友非常高兴的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它们是怎末么走来的呢?(大象怎么走?两只小象各是怎样走?)谁来模仿一下。[这时,学生开始发散思维,利用他们*时的生活经验,来进行模仿]

  (1)、出示节奏,让学生连一连,然后再读拍出来。

  小象xxxxxxxx

  跑跑跑跑跑跑跑跑

  小象xxxx

  走走走走

  大象xx

  走(欧)走(欧)

  寓教于乐

  (1)完整聆听歌曲范唱,对歌曲有初步印象。

  (2)学生随歌曲拍节奏,感受三拍的强弱规律。

  (3)随歌曲音乐按课本上的标记徒手为歌曲伴奏,让学生继续感受三拍的强弱规律,及熟悉歌曲旋律。[通过反复的听赏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掌握歌曲是三拍子的,强弱规律为强弱弱。培养学生对音乐节拍的感受能力。]

  (4)学唱歌曲,采用听唱教学法。演唱歌曲时提示学生歌曲的每小节第一拍要唱得强。歌曲使演唱给人以亲切、优美的感受。

  (5)学会歌曲后,分小组编创动作。教师放范唱录音,学生听着范唱录音编创动作。[让学生在编创与活动中体验音乐的美感。一方面通过听觉加深印象,一方面用动作帮助记忆歌词。培养学生对音乐形象音乐情绪的`感受及表现能力。这里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性,并体现了创新教育中民主开放的教学原则。]

  (6)小组展示,有感情的边唱边表演。[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空间。]

  (7)让学生自己评一评、相互评一评。那一组表演的最形象,演唱的最亲切、优美。[充分体现的民主性,营造和谐、团结的气氛,达到相互交流和激励的目的。]

  创造表现多种形式表现歌曲

  把学生分成三组,让其挑选表现歌曲的方式,如:演唱、演奏、表演。集体来表现歌曲。[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在参与体验中积累对音乐的感受,获得对音乐的记忆]

  完美结课

  问答式,让学生说一说学完这首歌懂了什么,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主要进行道德教育,告诉学生要象小象一样做团结友爱,做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通过让写生发散思维曲思考,最后教师集中起来,对学生进行高尚的道德情感教育。]

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4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学*和教师指导学*等方式,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培养学生演唱二声部合唱的能力。

  2、感受切分节奏,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把这种节奏所表达的快乐情绪用歌声表达出来。

  3、通过学唱歌曲,感受体验并用自己自然真挚地歌声表现歌曲活泼的情绪。

  教学重点:感受体验歌曲活泼的情绪。

  教学难点:训练学生二声部的演唱能力。

  教具准备:图片(牧童、小羊、白云、鲜花、绿草……)、音响资料、钢琴、歌谱。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学生听音乐做自己喜欢的动作进教室,音乐采用《请来看看我们美丽的村庄》。

  2、师:今天老师带大家到一个美丽的地方去玩一玩,竖起你的小耳朵、闭上你的眼睛,仔细的听听、想想,我们要去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音乐起(背景音乐采用歌曲旋律)

  配乐旁白(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白云下面一片绿油油的青草地,远处,一个手提着羊鞭、身背着小笛的小孩儿,赶着小黄牛和一群雪白可爱的小羊儿走了过来,小羊儿们看到了清澈的水,高兴地在草地上打起了滚儿,津津有味地喝了起来,小孩儿也高兴的取出小笛吹起来,听,悠扬的笛声传来了……)

  3、学生回答

  师:“我们去的地方是一个什么样儿的地方?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生:我们仿佛来到了大草原,看到许多牛羊……

  4、请学生贴出画面

  ⑴师:那让我们把这美丽的地方贴画出来吧。

  ⑵学生选择背景画到黑板进行贴画。

  ⑶点题:师:“猜猜看,牛羊是谁赶来的?牧童是什么意思?”

  ⑷生:“牛羊是牧童赶来的。”“牧童就是放牧的儿童”。

  ⑸贴出牧童、出示课题

  二、寓教于乐

  (一)、掌握节奏

  1、师:“看到这么美丽的画面,老师不禁想起了一首歌,你听……”

  2、听录音范唱。(出示歌谱)

  3、师:“歌曲的演唱情绪是什么样的?”

  4、生:“非常高兴、热烈欢快……”

  5、师:“歌曲采用了什么演唱形式?”

  6、生:“二声部合唱”。

  7、学生慢速按节奏读第一段节奏。

  8、出示切分节奏XXX

  9、师:“切分节奏在歌曲的什么地方出现了?共出现了几次?”(让学生指出切分节奏在歌曲中的运用)

  10、学生小组讨论。

  11、师:“说说切分节奏为歌曲增添了哪些音乐色彩?”

  12、生:“切分节奏的运用使得音乐显得活泼、跳跃。”

  13、师:“让我们带着这种活泼、欢快的情绪来朗读歌词好吗?”

  14、生:“好!”

  15、随音乐伴奏按节奏读歌词。(用快乐的情绪读歌词)

  16、师:“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小比赛,分三组,每组一段,按节奏读歌词,比一比哪组节奏准确并能表达出活泼欢快的情绪。”

  17、小组比赛(老师进行评价)

  (二)、视唱曲谱

  1、出示高声部旋律。

  2、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歌谱学*。比一比,看一看哪组学的最认真,速度最快!”

  3、小组进行学*,老师巡视指导。

  4、师:“老师要检验一下,看看大家学得怎样,在教师钢琴伴奏下,演唱歌曲高声部旋律。”

  5、学生采用拍手的形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切分节奏,体会乐曲快乐的情绪。

  6、学唱二声部旋律

  ⑴再听歌曲(完整播放歌曲)

  ⑵师:“你觉得这次播放的旋律和我们刚才演唱的`旋律有什么不同?哪一句有和声?”学生回答,并指出歌曲有和声处。

  ⑶教师出示二声部旋律。

  ⑷分小组学唱第二、三句旋律。

  ⑸师:“哪组试试演唱其中的一句?”(教师钢琴指导音准)

  教学反思:《牧童》是人民音乐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音乐实验教材第二册第二单元“放牧”中的一个内容。本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感受牧童的生活,使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丽,从而热爱生活。

  本首歌曲,在教师充满幸福感的教学氛围的熏染下,使学生们很快就掌握了。虽然他们是一群一年级的小学生,对歌曲意境的体会和情感的抒发却很到位,使我不得不喜欢这些可爱的孩子。尤其在探究打击乐器“三角铁”如何能敲击出长音和短音的过程中,更是充分体现了他们的聪明才智,每个同学都积极地参与到探究的学*气氛里,踊跃的尝试不同的敲击方法,课堂场面异常火爆、热烈,几*失控。不过,幸好有老师课前准备的小粘贴作为奖励使这节课圆满地完成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把这种“热烈”进行到底,让他们真正的成为

  音乐课堂上的小主人,成为一个个快乐的小天使。

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5

  课时:

  一课时

  教材分析:

  孩子入学到现在,从相互陌生到彼此熟悉,甚至在集体中有了自己的朋友,他们通过交流逐渐融入了班集体这个大家庭,本课选择了以伙伴为主题的艺术作品,一方面让学生欣赏、认识不同形式的从古至今的艺术作品,另一方面传播一种一种和谐、团结、温暖的感觉。

  教学内容与目标:

  认知:通过欣赏,能区分*传统国画和西方画种油画以及雕塑、摄影的不同表现形式,学*简单的观察艺术作品的方法。

  能力:会描述作品表现的内容,通过讨论、交流,能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并说出自己和伙伴的故事。

  情感:通过学*,使学生认识到班里的同学间应友善相处,珍惜伙伴间的友谊,真心对待别人,爱护身边的小动物、植物、珍视它们的生命、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有效的观察画面,找出不同表现方法所呈现出的不同效果。注意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并联系实际进行简单的创作。

  难点: 理解不同背景下的'艺术作品所表现的情感,并加以描述。

  学*材料:

  生活照片……

  伙伴:(字典中解释)

  古代兵制十认为一火,火长一人管炊事,同火者称为火伴,现在泛指共同参加某种组织或从事某种活动的人,写作伙伴。

  教学过程:

  一、说一说身边的伙伴:

  1.什么是伙伴?

  2.说一说自己的伙伴。

  教学意图:让学生进一步清楚伙伴的含义,为下一步的欣赏打好基础。

  二、看一看书中的伙伴:

  1.欣赏书中作品:

  A、《扑枣图》*宋朝,孩子们的生活、装扮、服饰,认识工笔画。

  B、《在反扫荡的日子里》两个小八路和一窝失去妈妈的小鸟,色调冷灰色,内容温馨。

  C、《艰苦岁月》雕塑作品。小战士靠在老红军的身边,听着悠扬的笛声,在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D、《和*年代》《北京女孩》《好兄弟》摄影作品。现代生活中,人与人、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间的伙伴关系……

  2.画一画你和伙伴之间的故事。

  教学意图:培养学生欣赏作品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学会从作品中读出信息的能力。

  三、珍惜我们的友谊:

  1.反馈:《扑枣图》国画

  《在反扫荡的日子里》油画

  《艰苦岁月》雕塑

  2.拓展:怎样珍惜我们的友谊?

  教学意图: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要珍惜友情

  19、花的世界

  课型:造型表现

  一、教学目标

  (一)认知:认识花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能综合运用各种媒材和多种表现手法进行“花”的*面或立体创作。

  (二)情感:感知、体验“花”的自然美、艺术美,培养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与合作意识,激发大胆发表、展示的勇气。

  (三)能力:培养认识、发表、探究、创造、展示“花”的美的能力及综合利用各种材料、方法去创作、装饰、美化生活和美化自身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感知、探讨、理解花的自然美、艺术美、内在美,引发爱花之情和环保意识。综合探索运用各种媒材和多种表现手法进行“花”的*面或立体创作的方法,培养合作意识。

  难点:探索运用各种材料、方法表现有创意的“美丽的花”。

  四、工具材料

  (一)教师:

  1、各种花的图片

  2、花的应用、装饰图片

  (二)学生:

  1、收集花的图片和关于花的故事传说、知识等资料。

  2、水彩笔、橡皮泥、彩纸、绢纸、布、剪刀、易拉罐、塑料袋等各种媒材。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上课前整顿纪律并审视学生学具准备情况。

  二、谈话导入

  师: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大自然变漂亮了,知道为什么吗?

  生:因为树叶绿了,小燕子回来了,桃花开了,学校的山茶花也开了……

  师:你喜欢花吗?为什么?

  生:很喜欢。因为花很美……

  师:花很美,如果到处都是鲜花多么好啊。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进入鲜花的世界——揭题《花的世界》

  三、观察、欣赏、感受

  1、十大名花欣赏(展示,伴有音乐,逐一播放图片。)

  你知道国花吗?知道它叫什么名字,长什么样吗?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2、提问:(1)你最喜欢什么花?为什么?

  (2)它是什么季节里开的?长得什么样子?有哪些颜色?

  (3)能说说有关它的故事吗?

  3、说一说

  (1)你还知道哪些花卉?

  (2)它的名字是什么?

  (3)它长得什么样子?

  (4)能说说有关它的故事吗?

  学生回答的花,教师尽可能地展示。

  4、应用欣赏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常常可以看见花。你从生活的什么地方能找到它?用什么材料制成的?点击

  四、拼一拼

  同学们手中有许多不同颜色的几何图形,你能简单拼一拼,使它变成花吗?

  五、讲授探讨表现手法

  实例欣赏

  1、师问:“除了拼,还能用什么方法把这些美丽的花留住呢?先来看看其他同学是怎样做的吧!”点击,

  2、教师:也可以画出自己喜欢的花

  六、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七、展评作品,小结

  师:有的人看见好看的花就把它摘下来,他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

  生:不对。花是大家的,要爱护公物,要美化城市,不要摘花……

  结束语:同学们都知道摘花是不对的,我们自己不但不摘花,还要劝别人不要摘花,要爱护公物,让我们的城市更加美,让我们的祖国到处都是花的海洋。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 回顾上节课内容

  三、新课

  1、小组讨论

  (1)你带了什么材料?用你手中的材料能做出什么样的花?你打算先做什么?再做什么?花用什么材料做,什么形状?怎样做?叶子用什么做,怎样做?

  (折)(扎)(剪)

  (2)想一想,说一说,怎样做更好看?

  2、教师示范做法,学生观察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1、作业要求:根据材料和方法的不同,分小组自由合作,然后办个小花展,装饰教室。让美丽的花永远开在我们的教室里。

  2、教师巡回辅导解决学生作业过程中的问题,并及时展示优秀作业。

  五、展评作品,小结

  师生共同扮演蝴蝶角色飞入各组“小花圃”中赏析评价学生作品。让学生评出最好的鲜花,并说明为什么。


一年级下册《咕咚》教案通用5篇(扩展9)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通用5篇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 1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阅读要求中指出:诵读儿童诗歌和浅*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由此,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诵读诗歌感受小朋友从害怕夜晚到不害怕夜晚的心理变化过程,体会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的特点。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学*生字,增强识字兴趣,让识字、写字、读课文变得和谐统一。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生字,做字卡。(学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多媒体课件播放视频,感受夜色的神秘与美丽。

  (1)师生共同欣赏视频,伴随着悠扬的旋律,多媒体课件展示夜晚迷人的景色。

  (2)导问:说一说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夜晚。

  (3)教师追问:在这样漆黑的夜晚,你们害怕吗?

  (4)学生依据*时的生活体验,谈一谈对夜晚的感受。

  预设①:我特别害怕夜晚,因为夜晚非常黑,看不清任何物体,只能看到一团黑影。

  预设②:我不害怕夜晚,反而非常喜欢夜晚美丽的景色。

  2、走入情境,揭示课题。

  过渡:美丽的夜晚让人陶醉,迷人的景色让人充满遐想,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夜色》,看一看课文里的小朋友眼中的夜色是什么样的。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导入,引导学生走进夜晚,感受夜色的神秘与美好,说出自己对夜晚的感受,将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课文内容自然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带着神秘与兴趣学*。

  二、初读诗歌,认读生词

  1、自由朗读诗歌。

  (1)教师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2)学生按照要求自由朗读诗歌,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字音。

  (3)小组内比赛读课文,一名同学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纠正字音。

  (4)指名分别朗读两小节,把句子读通顺。

  2、学生自学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2)借助拼音,反复拼读圈画的生字。认识新偏旁“厂”。

  (3)同桌相互检查,当小老师纠正对方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3、教师组织学生汇报识字情况。

  (1)多媒体课件出示生词:胆子、勇敢、往来、外面、窗户、忙乱、偏见、散步、原来、好像、微笑。

  (2)开火车认读生词,教师适时纠正字音。

  教学反思

  利用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感悟教学。通过出示《静夜思》背景插图,优美的配乐,李白的图像,以及理解“霜”这个词的图片等,能够很好地带领学生走进诗的意境,开启学生想象的大门,走进诗人思乡的情怀中。

  (3)游戏环节――小火车过站台,每过一个站台出示一个本课生字,请同学当小老师领读生字。

  (4)说说自己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交流记忆方法。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初读课文,感受诗歌大意的同时认读生字。教师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每一句话,增强学生自主学*的意识,提高了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在朗读中识字、认字,通过圈画生字、拼读生字等多种方法识字,培养学生学*汉字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学*汉字的积极性。

  三、诵读诗歌,体会诗歌情感变化

  1、逐段朗读,感受“我”的心情变化。

  (1)在第一小节中,找出描写“我”害怕夜晚的句子,读一读。

  预设:我从前胆子很小很小,天一黑就不敢往外瞧。妈妈把勇敢的故事讲了又讲,可我一看窗外心就乱跳……

  (2)指导朗读第一小节:“天一黑就不敢往外瞧”“可我一看窗外心就乱跳。”读这两句时,音调放低些,读出害怕的语气。

  (3)指名学生朗读第一小节,学生朗读时教师适时指导。

  (4)全班齐读,读出小朋友对夜晚害怕的心情。

  (5)第二小节中,找出描写“我”从害怕夜晚到变得不害怕夜晚的句子,读一读。

  预设:爸爸晚上偏要拉我去散步,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从此再黑再黑的夜晚,我也能看见小鸟怎样在月光下睡觉……

  (6)指导朗读第二小节:“爸爸晚上偏要拉我去散步”这一句话本是“我”不想出去,可是爸爸偏要拉“我”出去,要读出无可奈何又撒娇的语气,“偏要”一词要读得重一些。“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当“我”出去时,“我”发现原来外面和“我”想象的不同,外面的夜晚没有想象中的可怕,反而景色迷人,这句话读出既惊讶又欣赏的语气。“我也能看见小鸟怎样在月光下睡觉”,这句话读得轻一点儿、慢一些,仿佛真的有小鸟在月光下睡觉。

  (7)指名学生朗读汇报,注意伴随着小朋友心情的变化,朗读语气也要发生变化。

  (8)朗读比赛,读中体会小朋友从害怕夜色到喜欢夜色的心理变化。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以读为主,学生通过自由朗读、汇报朗读、多种形式来诵读课文,仿佛看到了夜色神秘而又迷人的景色,体会小朋友从害怕到不害怕的心理变化过程。逐段品读,突出了段落的呈现特点,又降低了读课文的难度。

  四、集中识字,指导书写

  1、过渡:通过诵读诗歌,我们体会到了小朋友的心理变化过程,这些语言当中还藏着一些有趣的生字宝宝,让我们一起来学*。

  2、指导书写生字――看、笑、外、晚、再。

  (1)学*生字――看。

  ①引导学生在第一小节中找出生字“看”,并读出这句话。

  ②指导学生学*“看”:把手放在眼睛上就是“看”,运用字形记忆法识记生字。

  ③读出诗歌中带有“看”字的这句话,体会小朋友害怕夜晚的心理。

  (2)学*生字――笑。

  ①教师在黑板演示,学生书空,学写生字――笑。

  ②师生互动,做一做微笑的动作,体会微笑时人们的心情。

  (3)学*生字――外。

  ①观察生字结构,学生汇报识记方法。

  (夕+卜=外)

  ②教师在黑板上书写汉字,学生书空。

  ③注意“卜”的写法,先写垂露竖,再写点。

  (4)学*生字――晚、再。

  ①观察生字结构,学*书写。

  ②师生共同书写生字,比一比谁写得工整、漂亮。

  3、比较识字法:书写带有“巴”的生字――“色”“爸”。

  (1)观察生字“色”“爸”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①相同:上下结构,下面都是“巴”字。

  ②不同:书写“色”字,上面稍小一些。书写“爸”字,上面稍大一些。

  (2)比赛书写汉字,小组派代表在黑板上书写汉字,比一比哪个小组写得美观、大方。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方法识字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了解生字的含义,激发学生识字兴趣,使学生掌握字音,发挥学生的创造力,识字与生活相结合,不仅仅记住字形,还理解生字的意义。

  五、总结全文,再次感受夜色

  1、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通过朗诵诗歌,感受小朋友对夜晚从害怕到不害怕的心理变化,体会了诗歌优美的语言,还认识了许多有趣的生字,让我们再读一读诗歌,体会夜晚美丽迷人的景色。

  2、播放音乐,学生配乐朗诵诗歌。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梳理本课学*内容,学生带着对夜色美好的情感诵读诗歌。再次体会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的特点。

  板书设计

  夜色

  害怕――不害怕

  从前胆子很小――现在喜欢夜晚

  教学反思

  《夜色》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歌,本文以小朋友对夜色的情感变化贯穿全文。教学这篇课文时,教师以学生为主体,依据学生的学情特点,尽可能给学生创设丰富的情境,把学生带入美丽的夜晚,感受深夜时,孩子们的心理特点,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诗歌优美的语言。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简短的诗歌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在朗读训练中与识字教学相结合,在读中识字,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提高了学生正确书写汉字的能力。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 2

  教学目标:

  1、认识"挂、街"等13个生字。会写"园、因"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悟作者通过画太阳要表达的心愿是什么。

  教学重点: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通过画太阳要表达的心愿是什么。

  教学课时:分两课时进行。

  第一课时

  导学流程:

  一、导入:

  1、今天我们就来学*《四个太阳》,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引导学生学*生字。

  1、组织学生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听老师读课文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3、小朋友你们能把老师手中的太阳挂在黑板上吗?指名到讲台上做。并向别的小朋友讲这个就是挂,同时出示生字:挂,引导学生思考还有什么能挂?用挂组词、说句子。读文中的句子。

  4、出示:街字学生读,进行组词,说说你知道的街道。读读文中的句子。

  5、出示:熟,学生说什么熟了,再读文中的句子。

  6、出示:伙伴,指名解释,并说说自已的小伙伴是谁?

  7、出示:甜、尝,生说伸出舌头舔甘蔗,这个字就是"甜",你们*时尝的什么是香甜的?读课文中的句子。

  8、出示:温,温暖,什么是温暖的?让学生体会温暖,再认识:冻僵,联系冬天时的天气体会。再认识"脸"回到课文,读句子。

  9、学*"该、因、季"让学生组词,联系生活,再读句子,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三、指导写字。

  1、观察生字"园、因"说说这两个字有什么区别。学生汇报。

  2、强调:"因"字是先里头后封口。

  3、学生自已练*写字,比比谁写得最好。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导学流程:

  一、导入:

  1、提问:"小朋友,你们能不能说出天上有什么样的太阳?"板书太阳。指名说出"红红的、火红的、火热的……"

  2、今天我们继续学*《四个太阳》。看看这四个太阳分别是什么样子。

  二、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悟作者分别画了四个什么样的太阳。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读正确,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3、学生再读课文,想一想这个小朋友为什么要画这四个太阳,他有什么心愿?

  4、自已读读自已喜欢的自然段,动手画出最让你感受动的句子。

  5、把你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评一评,在学生评时引导学生体会"到外一片清凉"在读第三自然段时,可组织学生即兴表演。让学生体会秋天的乐趣。

  6、把你喜欢的词句画出来,读读记记,相互交流。

  二、背诵课文

  1、背自已喜欢的太阳的段。

  2、拿着自已画的最喜欢的太阳,和所有喜欢的同学一起分别这几个自然段背。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田字格写好的生字:"为、脸、阳、光"让学生观察,这几个字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什么地方最难写。

  2、强调笔画:为的笔顺是:点、撇横折钩、点。阳,的左耳高且小,日字写中央。

  3、学生自已练*写。

  四、实践活动:

  1、想象画:太阳与未来世界的关系。

  2、交流作品。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 3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运用已学过的识字方法进行识字。

  3、了解有关亲属的称呼,会分类。

  教学重点:各种方法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不同方法识记生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播放歌曲,激趣导入。

  听歌曲《亲属歌》,板书课题《我家的亲属》,出示亲立字下面一个小是亲。

  1、小朋友们,在这首歌中,都提到了哪些亲属?

  2、请你来介绍自己的亲属,好吗?

  3、学生边介绍,老师边出示词语卡片。

  4、师领读词语。

  二、认识亲属名称,学*生字。

  1、请同学们看书中的两幅图,借助拼音,认识亲属的名称。

  2、指名读左右两幅图中的词语。

  3、再读词语,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4、请你根据自己家的情况,同桌间互相说一说:我家的亲属有

  5、开火车认读词语卡片。

  6、认读生字。

  注意分类识记女字旁的字。

  关注叔、伯、婆的读音。

  7、找学生把黑板上的词语按照奶奶、姥姥家分灯排列好。

  8、练*。

  三、课后作业

  认读生字。

  第二课时

  一、识记生字

  1、随乐曲唱《亲属歌》。

  2、认读词语,识记生字。

  亲属、伯父、伯母、兄弟、外公、叔叔。

  出示亲、伯、兄、外、叔,请同学认读,讲讲识记方法。

  二、指导书写

  三、练*

  1、读一读。

  指名读,说说你的发现。

  你还能说出哪些带女字旁的字?试着写一写。

  2、涂色,会写的写下来。

  仔细观察图画,试着读一读气球上的词语。

  照样子涂一涂,该怎样涂?

  四、课后作业

  在虚宫格中书写生字。

  教学反思: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 4

  教学目的: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字。

  学*课文第1自然段。指导学*两 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听说过司马光的故事吗?司马光小时候很聪明,有一次司马光和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司马光举石砸缸救出了小伙伴。你们想读这个故事吗?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注意读准司、光。

  二、整体感知

  放课文录音。学生看课文中的字。

  自由练*读,标出自然段,把觉得难读的字画出来。

  学生质疑。

  初识生字。

  三、再读课文。

  自由练读,比一比哪些同学能把课文通顺,读流利。

  指名读,评议中多功能指出学生的优点。,再评不足。

  全班齐读。

  四、认记生字

  抽生字卡开火车认读。

  交流。

  五、学*第1自然段。

  出示多媒体课件:小朋友掉进水缸前的情景。

  观察画面,想一想:花园里除了几个小朋友在玩,还有些什么?

  课文是怎么写的呢?画的旁边出示名子: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有一只 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自由读读这一句,试试能不能背下来。

  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

  学生评读。

  六、教师范写。学生练*写,教师巡回检查,纠正写字姿势。

  七、教学后记:学生会将园和圆混淆。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 5

  【教学目标】

  1、通过认字,引导学生发现识字方法。

  2、通过读句子,发现多音字;读音不同,意思也不同。

  3、引导学生积累好词好句,优秀段篇。

  4、口语交际,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重点难点】

  自主识字,主动积累词汇。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们,欢迎来到语文园地!语文园地的主人在向我们致意呢!我们来看看本期园地里有些什么?

  (出示语文园地四)

  二、我发现

  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自主识字。

  请大家翻开书,读一读我的发现这部分的汉字,看一看有什么规律。

  学生A:我发现目字旁的字和眼睛有关。

  学生B:我发现月字旁的字和身体有关。

  学生C:我发现足字旁的字和脚有关。

  学生D:我发现提手旁的字和手有关。

  1、我们读一读这些字。

  2、指名读要求会认的字:

  擦、抄、拾、摔、拔、拦、摸(老师出示生字卡片),练*扩词,说句子,还可以让学生做动作来理解意思。

  3、教师小结:

  形声字分两半。形一半,声一半,形旁相同是同类,形旁不同意思变。从这些汉字,我们可以看出偏旁总是跟字的意思有些关系。你还能说出一些偏旁表义的汉字来吗?

  (蚊、蚂、蜻)(赶、起)(认、说、话)

  二、我会读

  积累词汇,丰富语言。

  1、教师出示题板,学生观察这些句子,句子中有什么特别的吗?

  (有的字下面加了点)

  2、教师范读,听一听,你发现了什么?

  (带点的字读音不同,意思也不同)

  3、自由读:

  注意带点字的读音。

  4、指名读,齐读。

  第二课时

  1、出示图画,提问:

  你去过海边吗?那一定见过浪花吧,自豪地告诉大家,浪花是怎样的?

  2、没见过浪花的同学别着急,读一读这篇短文,你就知道了。

  3、老师范读。

  4、学生试读,把句子读通顺、连贯。

  5、请同学接龙读短文。

  6、说一说:

  现在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浪花怎样?

  (可爱、淘气)

  7、齐读,指名读:

  (指导朗读)

  露出可爱的笑容,带着微笑读短文。读了短文,让别人听了好像真的见到了淘气的浪花。

  8、配乐朗读短文。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续讲故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插图。

  2、出示小兔插图:

  有一天,小兔在乡间的小路上散步,两旁的景色可美啦,但正看得入神。再出现小松鼠,小松鼠急急忙忙向他走来了。小松鼠为什么急急忙忙呢?向小兔走来是想干什么呢?老师讲到这儿,讲不下去了,请同学们帮帮忙,仔细看图,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这个故事续讲完,看谁讲得好。

  提示:

  小松鼠可能为了什么事才急急忙忙找小兔?小兔会怎么说?

  怎样帮助小松鼠?

  ⑴ 自由发挥讲,讲给同桌听。

  ⑵ 小组内交流。

  ⑶ 指名上台读,其他同学认真听,他讲的故事什么地方说得好。

  ⑷ 评价(学着评价同学的优点,再补充自己的看法)。

  过渡:大家讲得真好,讲得更生动,老师都听得入迷了。现在请聪明的你把自己讲的故事画一画,看谁画得好。

  二、画一画

  1、学生自由画画,老师巡视。

  2、先画好的同学放在实物投影仪下让同学们欣赏,评价。

  3、小组交流。

  4、评出小画家。

  三、拓展活动

  根据自己画的画,把这个故事完整的讲给家人或朋友听。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