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课文的教案汇总10篇

首页 / 教案 / |

  三年级语文课文的教案 1

  【教学目标】

  1、认识“融、泞、迈、虔、佑”5个生字。理解并积累6个词语:“衣衫、融雪、泥泞、虔诚、关照、保佑”。并用学过的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知道诗歌写的是一个小伙子帮助“别人的妈妈”过马路的事,学*他关心老人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能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能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会诗歌的韵律以及诗歌表达的感情。

  2、通过读文,感受到本课前面一长段对于老奶奶的描写,以及当时的情况描写是为了衬托出了那位青年的爱心。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当你们走在路上的时候,有没有帮助过不认识的人?

  2、交流。

  3、揭示课题:17 别人的妈妈(齐读)

  过渡语:课文讲的是一件再*常不过的事,却写得感动至人,我们一起去品味一番吧!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出示自学要求: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字词,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并在小组内用学过的方法理解交流。

  2、检查自学情况:

  (1)开火车分节读课文

  (2)出示词语:

  衣衫融雪泥泞虔诚关照\保佑迟疑小心翼翼

  注意:融(翘舌音)、泞(后鼻音)、虔(第二声)、积累“虎字头”的字(虎、虚、虑……)、用合适的方法理解词语。

  三、赏读课文,品味真情

  1、默读课文1~3节,说说当时老妇人的处境怎样?

  (1)出示1~3节

  (2)指导朗读,说说自己的感受。

  预设:

  ①老妇人遇到的困难:老妇人年纪大行走不便、马路泥泞、行人拥挤、车辆穿梭等。

  ②读句子:

  今日的融雪弄得满街泥泞,老妇人的脚步迟疑又停顿。

  她站在十字街头迈不开步,拥挤的行人中她没人照顾。

  (3)出示填空:

  一位()的老妇人,独自走在()的街上,当时(),使她感到非常(),她心想:()。

  2、老妇人正是这么想的,所以她露出了“求助的目光”,可是马路上人们的表现是怎么的呢?

  (1)朗读4~6节

  人们来来往往穿过她身旁,没有人注意她求助的目光。

  街那头传过来叫声笑声,学校里刚响过放学铃声。

  孩子们欢跳着擦过老妇,一个个喊叫着没人停步。

  (2)出示:

  马路上,大人们,孩子们。

  (3)说说你对马路上的大人或小孩的评价。

  (4)指导朗读。

  3、就在老妇人迟疑无助的时候,人海里冒出个青年。

  (1)默读7~11节,找出青年人帮助老妇人的相关动词:冒、走、牵、扶、穿等,重点体会“冒”。

  (2)谈谈读了这几节后的感受。

  (3)隐去句中的动词,试着说一说:

  终于,人海里()出个青年,他快步()到老妇人身边。

  他()着她的手细声说道:“大妈,我扶您穿过街道。”

  小伙子()着脚步不稳的老妇,小心翼翼地()过马路。

  (4)指导朗读:

  我们已经学过多首叙事诗了,诗歌要读出韵律,读出节奏。老师以第8节为例,遇到斜线要停顿。

  出示:

  他/牵着她的.手/细声说道:

  “大妈,/我扶您/穿过街道。”

  学生试读、齐读。

  (5)从青年人和他朋友之间的对话总,你感受到什么?

  4、最后两节是什么意思?

  (1)男女生对读、齐读。

  (2)理解“虔诚、保佑”

  “虔诚”常形容态度恭敬而有诚意。“保佑”指迷信人称神力保护和帮助,课文中是老妇人对帮助她的小伙子的美好愿望。

  (3)说一说老妇人对帮助她的小伙子的美好愿望是什么?谈谈自己的感受。

  (4)小结:小伙子扶“别人的妈妈”过马路,他对老人的关爱也得到了老人的感谢。

  四、总结全文,拓展学*

  1、总结课文的写法特点:

  课文是一首外国叙事诗歌,诗歌的形式不常见,每两行成一节,节内句子基本押韵。

  2、从诗歌中找一找句末押韵的字。

  3、把诗歌改成课本剧。

  小组合作,编演课本剧《别人的妈妈》

  三年级语文课文的教案 2

  教学设想

  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古文,尝试背诵。结合注释、插图和想象理解寓言内容,懂得不要心存侥幸,不要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并尝试运用。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揭题解题:

  1、这节课,我们学*另一则寓言,出示图片,指图示意生读课题。

  2、板书课题,理解株和题目的意思。

  (1)伸出小手一起写课题。

  (2)理解词义及题目:株什么意思?指图,这就是树桩子,树被砍去留在地面的部分。

  守株待兔什么意思?大声朗读课题。

  3、了解作者:

  《守株待兔》是谁写的?(韩非子,姓韩名非,子是后人对他的尊称。战国末期的哲学家、政治家。)

  4、了解学生对故事的掌握情况。

  指课题,在此之前,谁听过、看过这个故事?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能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吗?

  二、初读课文,读出韵味

  1、读易错的句子

  师:读好字音断好句是关键,能读好吗?考考大家

  (1)折颈而死指名读红字,大家读,说字意

  (2)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读好断句

  指名读句

  出示标有断句的句子:这句话应该这样读,自己试试

  指名读,大家读:为什么这样读,一会理解了咱们就明白了。

  学会生字:

  学“耒”:生谈了解,出示图片师介绍,回忆带有耒部的字

  学“冀”:找出与冀易混的字“翼”,说出不同

  师介绍两个字的字源来历

  (3)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指名读,大家读)

  过渡:把这三句放到文中好好地读一读。

  2、读出韵味

  自由练读

  指名读(到前面读)

  三、理解句意,感悟道理

  过渡:课文读好了,下面咱们得好好地来了解一下这个小故事。

  1、结合注释理解句意

  2、交流理解

  交流第一句

  (1)指名说:先读原句,再说意思

  (2)生质疑不理解的词

  (3)巩固走的意思

  出示: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生说走的意思,回忆含有走的句子

  古文中走是跑,那哪个字是走的意思呢?

  出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4)想象画面

  过渡:一只兔子跑得非常快,砰,撞在树桩上,撞断脖子死了。被谁看到了?(种田人)种田人看到装死的兔子怎么想怎么做的呢?结合图片和提示看谁能绘声绘色地讲出来。

  生自由练说

  指名说

  过渡:白白得到一只兔子,还美美地吃一顿,种田人有了这次意外的收获后,第二天他是怎么做的呢?谁能用书上的话来回答

  交流第二句

  说句子意思

  想因的意思:为什么种田人释其耒而守株?

  小结:一个因字不仅说出了释其耒而守株的原因,还把一二两句很自然地连接起来了。所以在因后停顿。古人中一个字往往表达一个意思。再读读这句,注意停顿

  导读这一句:

  因为白白捡到一只兔子,所以他……

  因为没费一点力气就得到一只兔子,所以他……

  结合插图想想种田人是怎样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的?

  生自由回答

  像他这样什么也不做,一心守着树桩子,满脑子都是兔子来撞死,你能用一个词形容种田人吗?把这个词放到句子试试。出示:他这是:

  教师板书:白日做梦痴心妄想坐享其成不劳而获心存侥幸

  交流第三句

  结果会怎样呢?生自由答,引导读书上句子

  适时板书:一无所获为宋国笑

  看板书小结、过渡:看来,种田人守的不只是树桩子,还守的是自己的`白日做梦……(生看板书回答),他等来的不是兔子,反而是一无所获,为宋国笑。你嘲笑他吗?为什么?

  3、感悟道理

  生谈自己的理解

  出示格言等引导理解:想到我们*时积累的格言、歇后语之类的话了吗?出示:

  生自由读读,理解

  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你就是种田人的邻居,你打算怎么劝他?可以用上这些格言。注意称呼。(必要让学生先说说怎样称呼)

  生动笔写劝诫的话

  交流,评价

  小结道理:不知不觉中我们已感悟到了其中的道理,那就是不要白日做梦……,否则就会……(生看板书接答)。幸福的生活靠劳动来创造。

  四、背诵课文,活学活用

  1、指导背诵:这么简短的小故事能背下来吗?自由背,齐背(别把韵味丢了)

  2、过渡:古人用简短的故事教我们做事、做人,我们今人也在活学活用中展现我们的智慧,你能活学活用这个成语吗?(估计有困难)

  对联提示:出示:笑看人生百态坐等世间闲财生填横批

  还有,课下可以阅读一下资料,可能对打开你的思维有帮助。

  五、总结作业:

  1、阅读资料

  2、猜字谜:守株待兔打一字

  三年级语文课文的教案 3

  一、识字写字

  1、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9个,读音难点主要有“遮、触”(翘舌音,“遮”读一声)、“嫩”(韵母是 en 不是 un)。

  2、可采用以下识字方法,引导学生识记生字:

  ⑴ 联系生活经验,结合动作演示认识“遮”、“掩”、“躲”、“探”。

  ⑵ 随课文朗读分散认识“羞”、“嫩”。

  ⑶ 运用熟字加偏旁或换偏旁的方法识记“躲”、“触”、“鹊”。

  3、结合学生生活经验,理解“羞”、“嫩”、“触”等字的意思。也可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了解字的意思,但不要去照念或背字典上的解释。

  4、写字指导:

  本课要求写的9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除“野、解”二字外,其余的又都是左窄右宽的字。可以把书写指导的重点放在“左窄右宽”的字上。指导时重在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规律,如可以把左窄右宽的字集中一起,引导学生先观察其结构特点,让学生自己发现左窄右宽的规律后,再指导他们临写。

  “探、躲”二字是本课新认读的生字,建议重点指导。指导写“躲”字,要注意提醒第七笔撇不出头,“朵”字写得瘦长一些。“探”字比较难写,除提手旁外,右半部分可以一笔一画地细致分析、指导:秃宝盖不宜太宽,“小八”的右边是点,“木”字横要短,撇捺要舒展。此外,“溪”字右边比较复杂,也要作细致的指导。

  二、朗读感悟

  朗读本文,要注意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营造一种童话般的情境,把朗读、理解、感悟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自由、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春光的美好,体验大自然的情趣,表达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整体朗读感悟。

  1、读着课文,你感受到“我们几个孩子”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找春天的呢?带着这个问题读“我们几个孩子,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去寻找春天”,一定会体会到作者急切、向往、激动的心情,一定能感悟出“冲出、奔向”等词语蕴含的意思。

  2、你从“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这个句子中能体会到什么?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说说初春的特点,从而体会课题中的“找”字,体会课文表达的发现的乐趣。也可让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或多媒体课件,说说自己找到的春天。

  3、作者找到的春天是怎样的?带着这个问题反复读课文,从找春天的过程中感悟春天,体会找春天的乐趣,体验发现的快乐。可让学生用富有童真童趣的声音读课文,体会课文语言的美感和蕴含其中的感情。

  4、带着欣喜的心情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找到春天的欣喜与激动。从课文结尾的省略号出发,以“我的发现”的形式,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在课前找到的春天。然后老师可用课件显示不断找到春天的情景,最后形成山花烂漫、百鸟争鸣的画面。

  三、积累运用

  1、词语积累:

  寻找 柳枝 嫩芽

  遮遮掩掩 躲躲藏藏 丁丁冬冬

  2、找找说说,看谁组词多:

  ⑴ 做课后“找找说说”的练*。

  ⑵ 照样子,填一填:

  遮掩 遮遮掩掩

  躲藏 躲躲藏藏

  认真 ________

  3、读读记记:

  ⑴ 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⑵ 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三年级语文课文的教案 4

  教学要求:

 1.认识,会写“抗、强、鬼、沟、军、奖、晃、腰、臭、狠”10个生字;辨析多音字“给”。

  2.默读课文,说说强子带着鬼子捉迷藏的经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强子的机智勇敢,学*他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掌握生字的音、形、义;默读并能复述课文。

  2.体会强子的机智勇敢。

  教学准备:

1.预*课文,查阅有关抗日小英雄的故事。

  2.课件(有关词语、自学要求、重点句子)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布鲁塞尔的小英雄于连用他的勇敢机智和沉着冷静保住了布鲁塞尔城和全城老

  百姓的性命,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小英雄。在我们中国,也出现了许多像于连一样机智勇敢的小英雄。你们都知道哪些抗日小英雄呢?(指名说说)

  2.今天,老师向你们介绍一位叫强子的爱国少年,让我们一起去读读《带着鬼子捉迷藏》。(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通顺,不添字,不漏字。

  2.画出文中的生字、生词,仔细拼读生字,熟读生词。

  3.理解生词,在不理解的词句旁边作记号。

  4.思考:

  (1)强子是怎样带者鬼子捉迷藏的?

  (2)强子是个怎样的孩子?

  (三)检查自读情况,学*生字词

  1.指名说说:强子在你心中是个什么样的印象?

  2.积累词语,学*生字。

  (1)课件演示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自由读生字词。

  (2)指名读,集体正音,齐读,开火车读。

  重点指导:“强、奖”“鬼、沟”两组生字可比较认读,引导学生发现每组字在读音上的异同;“晃”是三拼音节;“臭”字较难读准确,注意声母是翘舌音ch,韵母是ou;“狠”的韵母是前鼻音en,要读准确。

  多音字“给”在文中读jǐ,还有一个音读gěi,在辨别时可让学生组词扩句,加强理解。

  3.找难字,记字形。

  (1)小组讨论识记字形的方法,看谁的办法好。

  (2)集体交流,重点指导积累识字方法。

  看字形,辨字义:狠—很

  换偏旁:沟—钩

  编儿歌:月—要—腰自—犬—臭

  (3)指名给生字口头组词,并用词语口头说话。

  4.指导书写。

  (1)生观察范字,发现书写规律及特点。

  如:“抗、强、沟、腰、狠”——左右结构,偏旁在左,应根据“左窄右宽”的特点来写。

  “奖、臭”——上下结构,书写时,下面部分的“撇、捺”要舒展开来。

  (2)全班书空“鬼”的笔画顺序。

  5.熟读课文。

  (四)巩固练*

  1.小组内互相抽读生字,相互正音。

  2.把你认为难写、易错的字多写几个。

  3.把你读得好的地方读给同桌听。

  三年级语文课文的教案 5

  一、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就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要让这个对话的过程更加流畅,充满精彩,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找到三者之间的共鸣点。唤醒学生生活中真实的体验,激活生活的记忆是一个有效的策略。本课的教学,力图实践这个理念。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如愿以偿”等关键词语。

  2、学*借助关键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两份账单的比较,唤起学生生活体验,补充妈妈的账单,对小彼得心理活动的融情想象,体会母爱的无价、无私与无声。

  三、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检查反馈

  1、揭题直接导入。提醒“账”的写法,释“账单”。

  2、初读课文,随文关注生字词,用符号圈出来,难读的语句多读几遍。

  3、提醒同学注意难写的字词,难读的语句。

  4、默写:“索取报酬”、“如愿以偿”“羞愧万分”

  (二)学*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1、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预计学生说得比较详细。

  2、引导运用默写的三个词,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说简练。

  3、随机引导“如愿以偿”等关键词语的意思

  (三)比较账单,唤醒生活的记忆,补充账单

  过渡:听同学们说主要内容,都提到了课文中的两份账单,我们来好好研究研究。

  1、媒体出示二份账单

  2、引导比较,发现区别。(预计学生会发现有如下区别:金额多少,劳动量大小,时间长短等)随机解释“芬尼”。

  3、补充妈妈的账单。如果我们要把妈妈的账单列得更详细些,账单中应该列些什么?

  教师引说:

  十年的幸福生活啊!是多么的甜蜜。每一天,妈妈都为小彼得准备好干净舒适的衣服……十年的吃喝中,有一杯杯香浓的牛奶,香甜可口的饭菜……每次,当小彼得生病时,妈妈总是那样辛劳……十年来,妈妈一直是那样慈爱……

  (教师在点拨和评价中随机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补充妈妈的账单)

  4、引导对比,体会无私、无价

  这么多的事例,如果要计算金钱的话,该是多少芬尼?

  而妈妈却写着“0”芬尼,你看了有什么感受?

  四、引导想象,补充小彼得的心理

  1、引读——“小彼得读着读着,感到羞愧万分。”

  2、引导补白

  “读着读着”说明什么?

  教师引说:是啊!小彼得读了很多遍,心中汹涌澎湃,思绪万千,肯定也想了很多。

  投影出示:

  小彼得把帐单展开读了起来,他读着读着,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每一天,妈妈总是准时送上香浓的牛奶,妈妈做的饭菜是那么香甜可口。妈妈的怀抱永远是自己温暖的港湾。

  他读着读着,想起了每一年的圣诞节,妈妈……

  他读着读着,想起了那个令人难忘的`夜晚,深更半夜,寒风呼啸,自己突然发起了高烧,妈妈……

  他读着读着,又想起了那次自己犯了错……

  他读着读着,又想起了……

  请同学们选择一个情景写具体(放背景音乐《懂你》)

  3、交流补白内容,教师随机点拨,注意适当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

  4、哪些语句说明小彼得羞愧万分?用横线画出。

  5、反复朗读,体会羞愧和改过。

  6、补充小彼得和妈妈的对话:小彼得扑在妈妈的怀里,会和妈妈说些什么话?

  五小结、布置作业

  1、自主设计作业。学*课文,你想给自己布置什么作业?(教师随机点拨,引导学生抒发真实的感受)

  2、教师小结:同学们的作业都很实在,很孝顺,也很感人。老师只想给你你们的温馨作业前加上一个期限,那就是一辈子。

  六、课后反思:

  1、通过教师的引说,学生很快进入生活情景,“妈妈的账单”补充得很精彩,并且大都能够联系自己的生活。

  2、本节课的亮点是唤起了学生自己生活中的记忆,所以在补白账单和小彼得心理活动的过程中很有感情,内容形象丰富且具体。

  3、三个默写的词语,为学生概括课文内容提供了帮助,对孩子有一定难度,以后类似概括主要内容的教学片段对中年级学生来说要注意引导,降低难度。

  三年级语文课文的教案 6

  教学要求:

  ⒈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⒉理解第1自然段的段式,会用"有的……有的……"练写课间活动的一个场景。

  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⒋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观,体会泉城的泉水多,泉水美,激发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品德。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⒈读课题。

  ⒉谁知道"泉城"指什么地方?为什么人们称济南为"泉城"呢?

  二、听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⒈轻声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⒉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⒊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四、检查自学效果

  ⒈出示生字词。

  ⒉认读生字词。

  ⒊重点理解下列词语。

  汇注 悬崖 昼夜 暄腾 晶莹剔透 秋雨潇潇

  ⒋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评议

  五、学*第一自然段

  自由读第1自然段,数一数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告诉我们什么?

  这一段共有几句话?(三句)

  指名读第一句。这一句告诉我们什么?

  默读第二句,看看这句话共有几个分句,从那几个方面来写济南的泉水的。

  出示:这些泉水有的白浪翻 ,好像银华盛开,有的 晶莹剔透 ,好像明珠散落,有的声音洪大,听起来如虎啸狮吼;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秋雨潇潇。

  指名读这句话。(这句话有4个分句,前两句写泉的行,后两句写泉的声音。)

  作者为了把泉的不同形态和声音写出来,用什么词连接的?(有的……有的……)

  谁能用"有的……有的……"说一句话?

  第二句话从形态和声音写出了泉水的美丽。

  指导朗读第二句。(一、三两句声音高些,二、四句声音要低缓)

  范读,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济南72泉,最著名是哪些?

  读第三句。"著名"是什么意思?(有名)

  六、练*

  ⒈朗读课文

  ⒉观察学校课间活动的一个场面些一段话,用上"有的……有的……"

  第二课时

  一、复*

  ⒈读第一自然段。

  ⒉问:济南72 泉,最著名的是哪些?

  二、继续讲读课文

  ⒈学*第2自然段。

  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写的什么。

  读后回答。(第一句写珍珠泉的位置,第二句写珍珠泉池的大小,三四句写泉水的'样子)

  把描写珍珠泉样子的句子划出来读一读。

  出示:泉水从地下往上涌。

  泉水从地下往上涌,像一串串珍珠。

  这两个句子那个好,为什么?

  欣赏"在阳光的映照下,……仿佛有一只神奇的手把他们拧到水面上来。"

  "拧"是什么意思?大家做做拧的动作。

  指导朗读。

  小结:这一自然段具体写了珍珠泉美丽、神奇的景象。

  ⒉自学第3,4自然段。

  ⑴出示学*要求。

  ①默读3,4自然段。

  ②数一数每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

  ③五龙潭、黑虎潭分别在什么地方?(用:"  "画出来)有什么的特点?

  ⑵学生自学。

  ⑶检查:①看图 ②填表

  ⑷学生练读。

  ⒊学*第五自然段。

  指名读第五自然段。思考:趵突泉有什么特点?找出描写趵突泉样子的句子。

  "七十二泉之首"是什么意思?

  "差不多占了大半公园"说明什么?(泉池大)

  那句话描写了趵突泉的神奇景象?

  欣赏"泉池正中有三股比水桶还粗的清泉,……如同三堆白雪"

  看图理解。

  指导朗读。

  小结:趵突泉名列七十二泉之首,景观尤为壮观。

  ⒋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朗读全文

  ⒈总结。⒉朗读全文。

  第三课时

  一、朗读课文

  二、指导背诵

  ⒈分段指导背诵。回忆每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讲什么。

  ⒉练*背诵全文。

  三、识记生字字行,知道书写

  ⒈指名读生字。

  ⒉记住字形。说说自己怎样记住这些生字。

  ⒊指导书写。

  四、作业

  1.抄写生字

  ⒉抄写词语。

  ⒊组词。

  ⒋背诵全文。

  三年级语文课文的教案 7

  教学目标

  认识8个字,会写6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学*课文内容,感受自然美和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体会丰收的喜悦,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陶冶美的情操。

  搜集查找有关麦子的资料。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感受大自然的美,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几处句子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张图片,在麦子成熟的季节里,金色的麦子,碧绿的豆荚与蓝天、白云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知道吗?在这么美的地方,还有许多有趣的事可以做,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麦子黄了》这篇文章,去感受一下农家孩子的快乐。

  二、 新课

  1、学生自学,老师提出自学要求。

  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可以通过查字典,也可以向周围的同学请教,将字音读准确,词意弄明白。

  (大屏幕出示:

  1、边读边圈画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

  2、通过查字典等方法,读准字音,记住字形,了解字、词的意思。)

  (学生自学时教师要巡视,了解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适时提醒学生边读边圈画边理解)

  2、 检查自学情况,解字、词,理解内容,指导朗读。

  (1) 学*第一自然段。 通过刚才的'初读,大家能把课文通顺地读下来吗?那好,谁愿意来读一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

  A、 指名读第1自然段,如有读错的地方及时纠正,如没有错误的地方给 予表扬。

  B、 在这一段中,有些词用的特别好,比如“娴静”这个词,谁能说说它 是什么意思?(文雅、安祥的意思)

  (说时要提醒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来理解,文中指麦子和豆荚文雅、安祥的样子)

  C、 是啊,在五月的和风中,麦子和豆荚就像文静的少女一样,静静地微 笑着,多美啊,谁能美美地把这一句话读一读。

  (找同学读一句话,指导读)

  D、 在这一自然段中,像这样描绘田野的景像的词还有一些,我们一起来看看。

  (大屏幕出示:( )的田野 洋溢着( ))

  适时提问,空旷的田野什么样啊?(出示图片)洋溢着清香是什么意 思?(到处充满的意思)

  谁能把这一句话来读一读。

  E、 田野中的景色这么美,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一读这一自然段。

  (2) 学*第二、三自然段

  A、 这时候,麦子和豆荚诱惑着孩子们来到田野里,谁知道诱惑是什么意 思? (吸引的意思)

  B、 该是多有趣的事才能把孩子吸引到麦田里来啊!

  (大屏幕出示:“五月的风……真舒服。”)

  ①谁来读读这个字“赤”(注意指出翘舌音)谁能说说“赤脚”是什么意思?

  ②再来看这个字“趾”,它的读音是什么?这个字是个形声字,谁能说说我 们可以怎么来记它?

  C、 同桌之间,把这一句话读一读,说说,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觉?(舒 服、好玩)

  D、 好,谁试着带着这种感觉来把这句话读一读。

  E、 光着脚踩着泥,孩子们的手里也有好玩儿的东西。

  (大屏幕出示:“折一 根韧韧的柳条……向前跑去”)

  ①谁来把这句话读一读。

  ②老师指着“削”这个字是个多音字,它有哪两个读音?在本文中应该读哪个音?为什么?

  ③孩子们的手可真巧,普普通通的竹管很快就变成了笛子,吹着曲子,多高兴啊,谁来把这句话再来读一读。

  F、 这些句子大家读的真好,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快乐)

  G、 那好,就让我们带着这种快乐的感觉再来完整地读一读二、三自然段。

  (3) 学*四、五自然段

  A、 小伙伴们在田野中还要帮家人做许多事情,大家自己轻声地读一读课文的 四、五自然段,看看孩子们都要做什么事?

  B、 (大屏幕出示:翻)在这一部分中的这个“翻”字非常不好写,也容易错, 大家一定要注意,这个字的左边是一撇下面加个米字,千万不要写成采字,好,大家伸出手来跟老师一起来写这个字(书空)

  C、 这个翻字可以组什么词?课文中的词是什么?(翻过的地里)老师告诉大 家成熟的麦子收割后,农民们就会用工具把田里的土松一松,就叫翻地。课文中说的刚翻过的地里,就是指刚刚翻松的土地。

  D、 (大屏幕出示:扯)这个字怎么读?大家想一想这个字和我们刚刚学过的 哪个字特别像,(出示:趾)谁能说说这两个字我们可以怎么区分它们?

  (趾是脚的一部分,所以是足字旁,扯是用手来完成的动作,所以是提手旁)扯是什么意思?(用力地拉)

  E、 是啊,虽然扯青草时并不轻松,可孩子们想到日后剪羊毛的情景,还是会 禁不住咧开嘴巴笑了,(出示:禁不住)谁来读读这个词,这个字是个多音字还读什么?可以组什么词?

  F、 好,现在让我们把四、五自然段合起来读一读。

  G、 谁能说说孩子们在田里要做什么? (赶鸭、放羊、扯青草)

  (4) 学*第六自然段 A、 孩子们赶好了鸭子,放好了羊,也为家里的兔子准备了嫩嫩的青草,他们 为自己准备了什么美味呢?谁来读读第六自然段。

  B、 孩子们自己动手在田边开始了野炊,他们分工合作很快便做出了香气扑鼻 的米饭,小组的同学一起来读一读,好,哪个小组愿意来读一读,我们看看哪个小组的同学读的声音响亮,字音准确。

  (5) 学*第七自然段 孩子们吃饱了,随意地躺在地上,让阳光暖暖地照在身上,真是舒服啊,愿意和老师一起来把最后一自然段读一读吗?

  3、 整体记忆会认、会写的字

  (大屏幕出示所有的会认、会写字)通过初步学*课文,我们不仅感受了农家孩子的快乐,还认识了很多字,大家看看这些字你们都学会了吗?

  在本课要求会写的字中,有两个字比较易错,下面把写字本翻开,和老师一起来写一写这两个字。

  (书写“翻”和“锅”边写边强调书写位置和要注意的地方)

  4、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好,现在大家一起来回忆一下,这篇文章都写了孩子们在麦田里都做了什 么?老师告诉大家把这些内容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一说,就是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谁能试着来说一说?(注意提醒学生要说清时间、地点)

  三、 总结

  这节课我们只是初步地感受了孩子们在麦田里的快乐情景,下节课我们将深入地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好,这节课我们就学到这里,下课!

  三年级语文课文的教案 8

  《燕子》是一篇十分感人的文章。文章记叙了燕子从寒冷的北方回到南方,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不分昼夜地飞,为了过海,许多燕子献出了生命的情景,赞美了小燕子为了到达目的地不怕辛苦,不畏艰难的精神。

  通过课文的学*,俺从同学若有所思的神情中,感受到了同学对燕子的敬佩之情,如何使这种敬佩得以升华?俺想到了同学的想像,小同学有丰富的想像力,通过合理的想像,同学会感同身受,同学对小燕子的精神深为敬佩。针对这一点,俺引导同学,以《俺的第一次南飞》为题,让同学把自身想像成为一只在北方长大,今年要跟家长一同过海的小燕子,以小燕子的视角来再现课文中描绘的情景,并适当补充课文中没有的内容,给同学以想像的'空间。

  在俺的引导下,因为有话可说,同学很快发生了动笔的欲望,他们个个奋笔疾书。有位同学这样写道:“天气越来越冷了,爸爸、妈妈更严格地督促俺进行飞行训练。俺不明白这是为什么。有一天,俺问爸爸:‘爸爸,能不能让俺玩一天?’爸爸用翅膀拍了拍俺的头,说:‘天气转凉了,俺们马上要飞到温暖的南方去,在通往南方的路上有一个大海。假如你现要不努力练*,怎么能飞过去呢?’……”

  在写到飞至半路,偶遇“船只”这一幕,同学又想像燕子竭力前飞的那种不懈努力,通过“燕子”的心理活动表示出来。以及伏在船只上休息之后飞与不飞的矛盾斗争也有同学想像到了,真让俺感叹同学想像力的丰富。

  但是,俺也清醒地看到,这类化物为俺式的写作方法,相对于能力较差的同学来说难度偏大。因此,俺在布置训练时,让他们选取一个片断来写一写,既不因难度太大而望而却步,也有利于这局部同学*作水*的提高。

  三年级语文课文的教案 9

  【教学目标】

  1、选择一个课外读到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同时认真听其他同学讲名人故事,交流读后感想。

  2、写一篇*作,介绍自己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3、自主发现引用人物的对话的三种不同形式。

  4、读读背背,收集积累名人名言。

  5、读成语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1、口语交际。

  2、*作练*。

  【教学准备】

  收集自己准备讲的名人故事中涉及的名人图片、名人像,准备讲名人故事时用。

  【教学课时】

  4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讲名人故事

  【课时目标】

  1、培养学生大胆、大方和他人进行交流的好品质;

  2、注重交际*惯的提示和引导:讲的同学要讲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可以提问,可以补充。

  3、学生体会到和同学交流的快乐。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最*在语文课上我们结识了列宁、高尔基、李四光、***等许多名人,课外大家也在读名人故事、寻找名人资料,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一个故事会。

  二、读读要求

  1、讲的同学要讲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可以提问,可以补充。

  2、听了以后有什么想法,大家互相交流。

  三、分组举行,组内交流

  1、各人先在组内展示自己所画(或收集到)的名人像或图片,简要介绍自己要讲的故事的主人公。

  2、各小组内学生试讲、教师巡视。

  3、小组评价,评出本组“故事王”、“最好听的故事”、“听得最认真的同学”。

  四、全班交流

  1、各组汇报本组评选出的“故事王”、“最好听的故事”、“听得最认真的同学”名单,教师颁奖。

  2、全班交流:

  荣获“故事王”称号的同学非常荣幸,“故事王”们肯定愿意让更多的同学听到你的精彩故事。哪位“故事王”给全班同学讲讲?

  3、挑选一、二名“故事大王”讲故事:

  共同评议讲述情况。如仪态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流利、有声有色等等。

  五、畅谈感想

  1、听了组内同学讲的名人故事、“故事王”讲的名人故事,大家有些什么想法?可以谈谈对名人行为、品格的评价,可以联系自身和现实情况发表感想。

  2、学生畅谈感想。

  3、教师小结:

  一位位名人是一座座丰碑,他们的.崇高思想与品格就像一座座灯塔,让我们将他们的形象永远铭记在心中,从他们身上获得力量,学得智慧,向自己的理想迈进。

  六、作业设计

  课后继续交流名人故事。

  第二课时

  *作指导

  〖课时目标

  1、要写清楚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2、要写值得写的事,并能从这件事看出熟悉的人的品质。

  3、培养学生*作的兴趣。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发学生*作的兴趣

  学了这组课文,我们结识了好几位名人,他们或关爱自然,或*易*人,或善于思考,或诚实守信,一个个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我们大家也有许多熟悉的人,在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写的事,这次我们就来学着写一写。

  二、帮助选材,让学生有东西可写

  1、小组交流:

  你最熟悉的人有哪些?哪一个留给你较好的印象?

  2、小组交流:

  该人怎么会留给你这样的印象?他身上有什么值得写的事?

  引导学生围绕给自己留下较好印象的人展开回忆,提示要介绍“值得写的事”──值得宣传介绍的、值得他人学*的事。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学生有话可说,也使学生在自然而然中进入了写作的状态,降低了学*难度。

  3、教师指导写好事件:我们就来把这件事写下来。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是怎样的?把以下几个要点考虑一下,把事情想清楚。

  ⑴ 事情发生的时间。

  ⑵ 事情发生的地点。

  ⑶ 事情中的主要人物。

  ⑷ 事情的起因。

  ⑸ 事情的经过。

  ⑹ 事情的结果

  三、教师指导写好人物形象

  1、抓特征,一定要抓好肖像描写:

  千人千面,人的外表是很少有雷同的。但是仅有外表描写是不够的,因为人是立体生动的,不是呆板的模特,他有自己的思想,有不同于他人的行为和*惯,所以写人物外貌时要体现出人物神采──“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因此,要学会画眼睛,学会抓住描写对象身上最能表现个性特征的东西进行刻画,这样,这个对象就能栩栩如在眼前。

  2、抓语言,一定要抓好对话描写:

  语言要个性化,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流露,不要人云亦云,千人一腔。

  3、抓事例,一定要抓好细节描写。

  四、学生动笔写*作

  三年级语文课文的教案 10

  教学目标

  1.通过训练、列举,让学生辨别同音字与形*字,正确地搭配词语。

  2.积累名言警句。

  3.练*写字。

  4.阅读欣赏《繁星》,感受文中描绘的意境,感受本文用词语造句的特点。

  5.通过语文综合学*(搜集、交流与星空有关的资料并完成一篇相关的*作),融观察、阅读、交流、*作于一体,培养学生多种能力。

  教学重点

  阅读欣赏与*作。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搜集的资料。

  2.准备“漫谈星空”发言稿。

  教学时数

  4课时

  第一课时

  一、有趣的汉字

  1.学生自读词语、读读想想,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学生汇报,明确“秘、密、蜜”三个字为同音字与形*字。

  3.讨论:怎样区分“秘、密、蜜”这组形*字。

  4.学生齐读词语体会。

  5.学生列举其他同音字及形*字,并想办法区分它们。

  如:恼——脑决——绝在——再尝——常

  二、词语搭配

  1.学生独立完成。

  2.针对个别现象由同学互帮互助解决。

  三、名言警句

  1.学生自读,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反馈,解疑。

  3.明确:本类三组词语都是戒骄戒躁、虚心类。

  4.引导学生继续积累这类名言。

  5.读一读名言,增强记忆,加强理解。

  6.选择或收集一则写在语文笔记本上作为座右铭。

  四、作业

  1.积累同音字、形*字。

  2.收集名言。

  第二课时

  一、写字板

  1.让学生仔细观察对比2个左右结构的字或4个上下结构的字,看看它们各部分占位比例有什么不同。

  2.学生交流。

  3.教师重点指导写其中的一两个字。

  4.学生练写。

  5.小组内评比打分。

  二、阅读欣赏

  1.自读思考,文章讲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默读:用“”画出你不懂的地方。

  用“”画出你认为精彩的词句。

  4.学生汇报。

  引导学生理解词语。

  如:半明半昧:昧——昏暗的'意思。

  摇摇欲坠:坠——落下的意思。

  5.再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6.指名朗读、赛读。

  7.积累好词好句。(充实“词语库”)

  第三课时

  一、学*准备

  1.让学生观察星空,找一找北斗星、北极星、银河等。

  2.读一读有关星空的丛书,了解一些有关星星的传说,搜集一些有关资料和图片。

  二、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的学*准备及完成作业情况等。

  三、活动程序

  1.小组交流有关星空的资料。

  2.小组报选代表准备在班级汇报。

  3.小组代表逐一汇报。介绍的内容包括资料的出处、内容、自己的感想和体会,也可以接受同学的提问。

  4.评出最佳资料搜集员、最佳发言者。

  第四课时

  一、*作指导

  1.说一说:参加“漫谈星空”活动,你又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还听到了哪些美丽动人的故事?

  2.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应该选择哪些资料?

  3.讨论:开头可写些什么?怎么结尾?

  二、*作练*

  1.将发言的内容,整理成一篇发言稿,题目自拟。

  2.学生修改*作,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誊写作文。


三年级语文课文的教案汇总10篇扩展阅读


三年级语文课文的教案汇总10篇(扩展1)

——三年级语文课文的教案 (菁华3篇)

三年级语文课文的教案1

  《绝招》课文

  村东头的大树下,四个孩子在比“绝招”。

  三胖腆着大肚皮说:“咱们看谁一口气憋的时间最长!”结果一个个先后都撒了气,唯独他,鼓着腮帮子,瞪着眼珠子,能憋比别人多两倍的时间。伙伴们都竖起大拇指,连声说:“绝招,绝招!”

  福音站起身,空翻刚来一个,伙伴们的拇指早伸出来了。

  杨苗子伸出两只手,大伙知道他这一手也是独一份,每次当他把手指倒着踒到手腕上,连村里的大人都围上去看,觉得新鲜。

  三个人表演完,都把目光投向瘦小的小咩子。小咩子的鼻尖出了汗,不知是谁说了句“鼻子尖出汗,一辈子白干”,他听了更觉得自己窝囊,忙低下头在鼻子上抹了一把。表演什么呢?他想起在家翻过眼皮,能把妹妹吓得直捂眼,就用双手掰了半天,把眼皮翻了过来,两个红包包一动一动的。

  “嘿,那叫什么玩意儿,看我的!”杨苗子用手在眼上一抹,两个眼皮就翻过来了。果然比咩子的利索。

  小咩子又想了想,站起身,面对大树,两只胳膊一撑,双脚靠树来了个倒立。不料,福音给他来了个不靠树的倒立!

  小咩子觉得自己太丢人现眼了,偷偷地把眼泪咽到肚里,跑了。

  小咩子蔫蔫地进了屋,见爸爸正在算帐。他坐在炕上,愣愣地看着爸爸。忽然他发现爸爸打算盘从来不用眼睛看,两眼只是盯在左手翻的帐本上。这也够绝的了,自己在学校学珠算时,眼睛盯着,手指拨着,嘴巴念叼着还出错哩。难怪爸爸是全区会计中帐目最清的一个!如果自己有这么个绝招,今天也不会丢人呀!

  他感到肚子有点饿,进了厨房,从厨柜里掰了半个馒头啃着,见奶奶在包饺子。呀!奶奶这一手也够绝的,她一只手拿着小竹板专管铲馅儿,另一只手拿面皮专管攥饺子,不但攥得快,而且饺子圆鼓鼓的十分好看。要是自己会这一招,也能震他们一气!于是,他夺过奶奶的小竹板,照奶奶的样子攥,谁想到馅全跑出来了!

  他问奶奶:“您这招是怎么会的?”

  奶奶要过竹板,说:“什么招啊?”

  “您一只手攥饺子,还这么快?”

  “嘿,”奶奶边攥饺子边说,“这是硬逼出来的。过去你奶奶是伺(cì)候人的,一个人要做二十来个人的饭,人家还要求调(diào)换花样吃,这么着,天天就得往快里练……”

  小咩子不等奶奶说完,就说:“我爸爸为什么打算盘那么快?”

  奶奶说:“那也是练出来的。你爸爸刚从学校出来那阵儿,也算不好,天天练到半夜,慢慢熟了,就快了。”

  “那……”只要他听明白了,不管奶奶想不想往下说,就接着问另一个问题。他问奶奶:“三胖、福音、杨苗子的绝招是怎么得来的?”

  奶奶说:“有的人,生来就特别,别人比不上。三胖长得胖,气量比别人足;杨苗子从小骨头就软,长大了手骨还软乎乎的;人家福音那是练出来的,你没见他,见天跑几里地去体育场学体操?”

  咩子觉得奶奶说得在理,看来自己想得到绝招,只有练。练点儿什么?晚上他躺在炕上还在想,想着呼呼地睡着了。

  第二天上学,想起昨天大树下的丑事,小咩子还是那么不好意思,好像全班同学都知道了似的。他低着头,默默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数学老师举出一张“12×15”的口算卡片,他也没看见。

  老师把他叫了起来。他的脸“唰”地红了,一直红到脖子根儿。他在脑里里列开了竖式,结结巴巴地说:“得150。”同学们笑了。老师让他坐下,并且说了两条,第一批评了他听讲不专心,第二批评他口算不过硬。小咩子听了一愣——我为什不可以练这一招呢?

  一天又一天过去了,小咩子没有一天忘记大树下不光彩的表演,暗暗地在练自己的绝招。

  学期结束了,出奇的事情发生了:期末数学考试,小咩子交了第一卷,而且没出一点儿错。

  暖屋里,炕头上,四个小伙伴又想起比绝招了。虽然只有福音来了个双臂倒立外加“蝎(xiē)子爬”,别人都没拿出新鲜招儿,但一个人表演后,别人还是学不来,也只好承认是绝招。又轮到小咩子了,三胖挤着肉泡眼说:“小咩子,今儿个你不会给我们学个羊叫吧?咩——”他自己先学了起来,逗得几个人都笑了。

  《绝招》教案

  【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绝招是练出来的,以及要练有用的绝招的道理。

  3、激发努力学*本领,刻苦求知的愿望。

  4、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受童真童趣。

  【教学难点】激发努力学*本领,刻苦求知的愿望。

  【课前准备】发动学生准备自己的绝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导入:

  同学们,先来欣赏图片。看后你又怎样的感受。

  2、拿什么是绝招呢?

  (绝招是自己最拿手的本领,如,弹钢琴、吹笛子、舞蹈、唱歌、做菜、洗衣、武术、甚至其他独特的本领。)

  3、在北方的山村中,有一些小朋友也在比绝招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第16课《绝招》(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大家借助拼音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出示词语,开火车读。

  3、谁来告诉大家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汇报:

  (课文讲了三胖、二福、小柱子等小伙伴比试绝招的故事。)

  三、根据阅读提示,细读感悟

  1、他们都比试了哪些绝招,是怎么比试绝招的呢?请大家根据阅读提示,小组合作学*课文:

  ⑴默读课文,想想你读懂了什么?用笔勾划出有关的词句。

  ⑵小组讨论交流。

  2、学生汇报:

  ⑴我读懂了三胖的绝招是憋气。出示句子:

  三胖挺着大肚子让我们一起读读三胖表演的句子,齐读

  他的绝招是怎么来的?(因为他长得胖,气量比别人大,所以他靠的是先天的禀赋,也就是生来就俱备的能力。)

  ⑵我读懂了二福的绝招是空翻,他的绝招是怎么来的?

  (人家二福那是练出来的,你没见他,天天跑几里地去体育场学武术。二福是靠自己的刻苦训练,坚持不懈才练成的。)

  ⑶我读懂了奶奶的绝招是做饺子。

  ⑷我读懂了小柱子的绝招是做乘法口算,板书:口算,出示句子:轮到小柱子了,他蹲在炕上齐读,你从哪里体会到这个绝招很绝?抽读,读出对小柱子的赞叹。

  ⑸小柱子开始不是表演了个倒立了吗?他为什么还要练乘法口算的绝招?是怎样练成的呢?

  (小柱子和小伙伴比本领,没能取得好成绩,感到很羞愧,回家后看见奶奶包饺子,在和奶奶的谈话中受到启发。于是他暗下决心要挽回面子,要练一种绝招。)(分角色朗读小柱子与奶奶之间的对话)

  出示句子: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小柱子始终没有忘记大树下的尴尬,暗暗在练自己的绝招。请大家想象一下:小柱子是怎么练的,在练的过程中,他是怎样克服困难、虚心请教、持之以恒的。

  3、看了三个伙伴表演的绝招,你最佩服谁的绝招?

  四、讨论深化

  1、读了这个有趣的故事,你觉得绝招是怎样来的?

  2、小结:

  绝招有的是先天的禀赋,但更多的是通过后天的努力才具有的本领。因此要想具有与众不同的绝招,就一定要刻苦训练,坚持不懈。板书:刻苦练*,坚持不懈。

  五、拓展

  1、孩子们,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也有自己的绝招,请大家把自己的绝招也在小组内向伙伴们展示展示吧,让我们来个绝招大比拼,看看谁的绝招最绝。

  2、抽生上台表演展示。师采访:你这个绝招是怎么来的?

  3、孩子们表演的绝招可真棒啊,希望大家在今后能刻苦训练,坚持不懈,让我们的绝招更上一层楼吧!最后把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的一句名言送给大家:天才等于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

  《绝招》教学反思

  《绝招》这篇课文是新课标人教版第六册第四组的略读课文,课文描写的是几个小伙伴之间发生的趣事。讲的是小柱子和小伙伴比本领,第一次输了,感到很羞愧,于是他暗自练*绝招。结果,在他的努力下,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大家对他的绝招赞不绝口。这篇课文富有童心童趣,文中细致刻画的小柱子这个人物形象鲜活欲出,跃然纸上。可以说,他是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典型代表,很多学生都可以从他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自尊,好强,不服输。因此,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很容易产生情感共鸣。

  这节课我以各式各样的绝活图片导入,从而引出课题并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绝招”,然后引导孩子们根据本课“阅读提示”自学。首先,学生读书时先想一想孩子们都比了哪些绝招。其次,让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在小组里质疑并互问互答,合作学*。接着组织学生各抒己见,全班解决。

  根据学生的回答,我在黑板上板书了小伙伴们两次比赛的绝招,然后让他们去文中找到自己喜欢的绝招的句子,大部分的小朋友都能找到描写绝招的句子,如:“三胖挺着大肚子………..憋的时间比别人长两倍。”“二福曾经练过武术……..伙伴们就禁不住叫起好来。”我顺势出示相关句子,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有部分小朋友能抓住句子中的关键字词来谈自己的感受,如:有小朋友抓住了三胖表演绝招时的动作“挺、鼓、瞪、憋”,但我没有深层次地引导,只是停留在表面,如果当时告诉他们在自己写文章时也可以抓住人物的动作进行描写的话,我想孩子们的*作水*会有所提高。

  在重点理解小柱子绝招时,虽然孩子们通过奶奶的话体会任何本领都是要通过勤学苦练的,但我对绝招的有用性只是一笔带过,如果当时我引导学生们说一说,为什么要练有用的绝招?哪些绝招没用?哪些有用?让学生明白要练最有用的绝招,那么效果可能会更好。最后,我引导学生想象孩子们第三次比赛绝招的情景,到下课我才记起阅读提示语中让孩子们想象小柱子是怎样练绝招的?如果能把想象第三次比赛的情景换成想象小柱子练绝招时的情景,就紧扣主题了。

  自己上完这堂课,没发现任何的亮点,甚至有重新上一次的念头,在以后的课堂中我想我要更加周到到思考,更加认真、仔细地研究教材,哪怕他只是一篇略读课文。

三年级语文课文的教案2

  一、 课题:《瀑布》

  二、 教学目标:

  1.认识并会写“叠、涌、喻、尘、丈、仰”等生字,能用这些生字组词造句,同时认识“瀑布、重叠、涌上、岸滩、衬着”等词语;

  2.让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全诗,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诗的节奏、韵律,体会到瀑布雄伟壮丽的画面,并背诵全文;

  3.帮助学生理清写作顺序,划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不懂的问题;

  4.理解重点诗句表达的意思,体会比喻修辞手法的妙处;

  5.让学生知道按照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并能自主的灵活运用;

  6.引导学生按照课后提示用自己的语言说出瀑布的美,能用自己的话把这首诗改成一篇文章。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会生字,读懂课文,了解瀑布的特点,做到感情朗读全诗,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

  2.教学难点:体会修辞手法的运用,掌握多方面观察事物的方法,并通过朗读全诗体会瀑布的壮丽奇异,增强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美的感情。

  四、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法、谈论法、演示法,还包括了读书指导法、课堂讨论法、陶冶法等。

  五、教具准备:生字卡片、配乐朗读音带、瀑布录象、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时间:两个课时

  1.第一课时:

  ①.教学目标:

  A、认识并会写“叠、涌、喻、尘、丈、仰”等生字,能用这些生字组词造句,同时认识“瀑布、重叠、涌上、岸滩、衬着”等词语;

  B、理清写作顺序,划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不懂的问题;

  C、正确流利地朗读全诗,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诗的节奏、韵律,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诗歌语言之美,韵律之美。 体会到瀑布雄伟壮丽的画面,并背诵全文;

  ②.教学重难点:

  A、教学重点:认识并会写生字词语,读出诗的韵律美;

  B、教学难点: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义,把握全文总体意思。 ③教学准备:演示文稿(字词卡片、瀑布录象、配乐朗读音带)

  2.第二课时:

  ①.教学目标:

  A、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B、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诗句表达的意思,体会比喻句的好处;

  C、帮助学生学*按照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

  D、引导学生感受瀑布雄伟壮丽的画面,获得美的熏陶,体会作者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E、引导学生按照课后提示用自己的语言说出瀑布的美。

  ②.教学重难点:

  A、教学重点:读懂课文,感情朗读全文,并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意

  思,感受瀑布的雄伟壮丽,增强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B、教学难点:体会比喻句的好处,学会按照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并用自己的话再现瀑布之美。

  ③教学准备:演示文稿(字词卡片、瀑布录象、配乐朗读音带)

  七、教学过程:

  1.第一课时:

  (1)、预*安排:请同学们课前自己先按照拼音认识生字生词,读熟文章,再根据自己的所知找到一些有关瀑布的资料,可以是图片可以是视频,也可以是有关瀑布的诗词文章。

  (2)、导入课文:

  ①、板书课题――《瀑布》,提问:什么是瀑布?同学们在哪儿见过瀑布,是什么样的?(抽两至三名学生回答,把他们形容瀑布的词语写在黑板上);

  ②、课件PPT上出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提问:

  A.诗中重点描写的是景物是什么?(瀑布)

  B.作者是站在什么角度观察瀑布的?(远望瀑布)

  C.在作者看来瀑布是什么样子的呢?(像一条银河)

  (抽三名学生回答,并出示多种瀑布的图片)

  ③、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现代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的诗《瀑布》,看看在他的眼里瀑布又是怎样的。现在请大家一起读一读,并找出诗

  中描写瀑布样子的诗句,用自己的话概括意思,在心中大概勾勒出瀑布的样子,老师待会要抽同学起来回答的哦。(接下来就让学生自由读)

  (3)、学*本课生字新词: ①、检查自学预*情况:

  A、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认读情况,看看大家是不是都认识了;

  B、让学生提出自己认为难读、难写的字,带大家多读多认几遍;

  C、在学生认识的基础上再把生字新词带读几遍,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写好结构复杂的字;

  D、抽学生起来读那些难读的字(如:尘、丈、仰等有前后鼻音区别的字),在黑板上书写结构复杂的字(如:叠、涌、喻),并巡视检查读写情况,及时纠正发音及写法。

  ②、让学生自读诗歌,画出新词并把新词带到句子中去读一读,如果有不懂的词语先自己想想意思,实在不懂的画上重点符号,听老师讲解;

  ③、先抽几名学生起来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新词的意思,老师再给出正确的解释;

  ④、小结:在学*课文的过程中,要更牢固地掌握新字,理解新词,并把好词好句记下来在写作时加以运用。

  (4)、读文质疑,理清顺序:

  ①、老师先示范读一遍课文,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瀑布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先大概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写作顺序;(先写声音,后写样子)

  ②、学生再读一遍课文,这次读的时候要划出文中自己不理解的句子,提出不懂的问题,老师再一一给以解答;

  (5)、练*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①、老师播放配乐朗读音带,让学生认真听,并体会诗句的节奏美和韵律美,然后再带大家一起有感情的朗读一遍课文,然后让学生自由练读,读的时候提醒大家注意节奏、韵律及感情;

  ②、指名读诗:抽几名学生起来朗读,读得好的给以夸奖,不好的及时指导纠正;

  ③、小结:大家把诗读熟,并试着背一背。

  (6)、作业安排:

  ①、抄写生字,把每个生字写一排,并组词;

三年级语文课文的教案3

  教学要求:

 1.认识,会写“抗、强、鬼、沟、军、奖、晃、腰、臭、狠”10个生字;辨析多音字“给”。

  2.默读课文,说说强子带着鬼子捉迷藏的经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强子的机智勇敢,学*他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掌握生字的音、形、义;默读并能复述课文。

  2.体会强子的机智勇敢。

  教学准备:

1.预*课文,查阅有关抗日小英雄的故事。

  2.课件(有关词语、自学要求、重点句子)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布鲁塞尔的小英雄于连用他的勇敢机智和沉着冷静保住了布鲁塞尔城和全城老

  百姓的性命,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小英雄。在我们*,也出现了许多像于连一样机智勇敢的小英雄。你们都知道哪些抗日小英雄呢?(指名说说)

  2.今天,老师向你们介绍一位叫强子的爱国少年,让我们一起去读读《带着鬼子捉迷藏》。(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通顺,不添字,不漏字。

  2.画出文中的生字、生词,仔细拼读生字,熟读生词。

  3.理解生词,在不理解的词句旁边作记号。

  4.思考:

  (1)强子是怎样带者鬼子捉迷藏的?

  (2)强子是个怎样的孩子?

  (三)检查自读情况,学*生字词

  1.指名说说:强子在你心中是个什么样的印象?

  2.积累词语,学*生字。

  (1)课件演示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自由读生字词。

  (2)指名读,集体正音,齐读,开火车读。

  重点指导:“强、奖”“鬼、沟”两组生字可比较认读,引导学生发现每组字在读音上的异同;“晃”是三拼音节;“臭”字较难读准确,注意声母是翘舌音ch,韵母是ou;“狠”的韵母是前鼻音en,要读准确。

  多音字“给”在文中读jǐ,还有一个音读gěi,在辨别时可让学生组词扩句,加强理解。

  3.找难字,记字形。

  (1)小组讨论识记字形的方法,看谁的办法好。

  (2)集体交流,重点指导积累识字方法。

  看字形,辨字义:狠—很

  换偏旁:沟—钩

  编儿歌:月—要—腰自—犬—臭

  (3)指名给生字口头组词,并用词语口头说话。

  4.指导书写。

  (1)生观察范字,发现书写规律及特点。

  如:“抗、强、沟、腰、狠”——左右结构,偏旁在左,应根据“左窄右宽”的特点来写。

  “奖、臭”——上下结构,书写时,下面部分的“撇、捺”要舒展开来。

  (2)全班书空“鬼”的笔画顺序。

  5.熟读课文。

  (四)巩固练*

  1.小组内互相抽读生字,相互正音。

  2.把你认为难写、易错的字多写几个。

  3.把你读得好的地方读给同桌听。


三年级语文课文的教案汇总10篇(扩展2)

——三年级语文课文的教案 (菁华3篇)

三年级语文课文的教案1

  第一课时

  学*目标

  1. 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

  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

  教学过程:

  看图导入,交流资料

  1.出示列宁照片,说说他是谁?利用课前预*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

  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今天要学*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发生在*列宁身上的看似*凡而又不*凡的故事。

  3.板书课题,书空“雀”字笔顺,提示“雀”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的象形字。

  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重点指导读准“散(sàn)步”、

  “胸(xiōng)脯(pú)”、“白桦(huà)树”。注意“诚”“病”“蹦”读后鼻音。

  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

  4.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具体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的?

  2~13是课文的具体写这件事的,那第1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学*课文,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

  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

  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媒体动画,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4.巧妙结尾、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继续学*。

  学*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

  3.提醒: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独体字“步”、“者”书写时笔画要舒展。

  4.学生描红、摹写。

  5. 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

  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教学重难点: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

  教学过程:

  贴图导入,激发兴趣

  1.贴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图画。

  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

  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1.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 3-10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

  2.屏幕出示课文3.5.7.9自然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

  a.学生交流。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

  b.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

  3.聪明的孩子,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出示4.8.10段。

  a.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

  b.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c.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5.相机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6.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

  烘托高潮,深入体会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

  多媒体投影显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

  2.学*课文11-13自然段,自由朗读体会,

  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么要问鸟?鸟怎么会说话呢?”等等。

  4.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收集故事、积累提高

  1.学了这篇课文,你发现了什么?大家一起来说说。

  2.收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开展讲故事比赛

  板书:

  5、灰雀

  (惹人喜爱)

  列宁 男孩

  教育 知错就改

三年级语文课文的教案2

  一、 课题:《瀑布》

  二、 教学目标:

  1.认识并会写“叠、涌、喻、尘、丈、仰”等生字,能用这些生字组词造句,同时认识“瀑布、重叠、涌上、岸滩、衬着”等词语;

  2.让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全诗,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诗的节奏、韵律,体会到瀑布雄伟壮丽的画面,并背诵全文;

  3.帮助学生理清写作顺序,划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不懂的问题;

  4.理解重点诗句表达的意思,体会比喻修辞手法的妙处;

  5.让学生知道按照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并能自主的灵活运用;

  6.引导学生按照课后提示用自己的语言说出瀑布的美,能用自己的话把这首诗改成一篇文章。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会生字,读懂课文,了解瀑布的特点,做到感情朗读全诗,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

  2.教学难点:体会修辞手法的运用,掌握多方面观察事物的方法,并通过朗读全诗体会瀑布的壮丽奇异,增强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美的感情。

  四、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法、谈论法、演示法,还包括了读书指导法、课堂讨论法、陶冶法等。

  五、教具准备:生字卡片、配乐朗读音带、瀑布录象、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时间:两个课时

  1.第一课时:

  ①.教学目标:

  A、认识并会写“叠、涌、喻、尘、丈、仰”等生字,能用这些生字组词造句,同时认识“瀑布、重叠、涌上、岸滩、衬着”等词语;

  B、理清写作顺序,划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不懂的问题;

  C、正确流利地朗读全诗,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诗的节奏、韵律,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诗歌语言之美,韵律之美。 体会到瀑布雄伟壮丽的画面,并背诵全文;

  ②.教学重难点:

  A、教学重点:认识并会写生字词语,读出诗的韵律美;

  B、教学难点: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义,把握全文总体意思。 ③教学准备:演示文稿(字词卡片、瀑布录象、配乐朗读音带)

  2.第二课时:

  ①.教学目标:

  A、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B、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诗句表达的意思,体会比喻句的好处;

  C、帮助学生学*按照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

  D、引导学生感受瀑布雄伟壮丽的画面,获得美的熏陶,体会作者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E、引导学生按照课后提示用自己的语言说出瀑布的美。

  ②.教学重难点:

  A、教学重点:读懂课文,感情朗读全文,并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意

  思,感受瀑布的雄伟壮丽,增强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B、教学难点:体会比喻句的好处,学会按照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并用自己的话再现瀑布之美。

  ③教学准备:演示文稿(字词卡片、瀑布录象、配乐朗读音带)

  七、教学过程:

  1.第一课时:

  (1)、预*安排:请同学们课前自己先按照拼音认识生字生词,读熟文章,再根据自己的所知找到一些有关瀑布的资料,可以是图片可以是视频,也可以是有关瀑布的诗词文章。

  (2)、导入课文:

  ①、板书课题――《瀑布》,提问:什么是瀑布?同学们在哪儿见过瀑布,是什么样的?(抽两至三名学生回答,把他们形容瀑布的词语写在黑板上);

  ②、课件PPT上出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提问:

  A.诗中重点描写的是景物是什么?(瀑布)

  B.作者是站在什么角度观察瀑布的?(远望瀑布)

  C.在作者看来瀑布是什么样子的呢?(像一条银河)

  (抽三名学生回答,并出示多种瀑布的图片)

  ③、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现代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的诗《瀑布》,看看在他的眼里瀑布又是怎样的。现在请大家一起读一读,并找出诗

  中描写瀑布样子的诗句,用自己的话概括意思,在心中大概勾勒出瀑布的样子,老师待会要抽同学起来回答的哦。(接下来就让学生自由读)

  (3)、学*本课生字新词: ①、检查自学预*情况:

  A、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认读情况,看看大家是不是都认识了;

  B、让学生提出自己认为难读、难写的字,带大家多读多认几遍;

  C、在学生认识的基础上再把生字新词带读几遍,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写好结构复杂的字;

  D、抽学生起来读那些难读的字(如:尘、丈、仰等有前后鼻音区别的字),在黑板上书写结构复杂的字(如:叠、涌、喻),并巡视检查读写情况,及时纠正发音及写法。

  ②、让学生自读诗歌,画出新词并把新词带到句子中去读一读,如果有不懂的词语先自己想想意思,实在不懂的画上重点符号,听老师讲解;

  ③、先抽几名学生起来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新词的意思,老师再给出正确的解释;

  ④、小结:在学*课文的过程中,要更牢固地掌握新字,理解新词,并把好词好句记下来在写作时加以运用。

  (4)、读文质疑,理清顺序:

  ①、老师先示范读一遍课文,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瀑布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先大概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写作顺序;(先写声音,后写样子)

  ②、学生再读一遍课文,这次读的时候要划出文中自己不理解的句子,提出不懂的问题,老师再一一给以解答;

  (5)、练*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①、老师播放配乐朗读音带,让学生认真听,并体会诗句的节奏美和韵律美,然后再带大家一起有感情的朗读一遍课文,然后让学生自由练读,读的时候提醒大家注意节奏、韵律及感情;

  ②、指名读诗:抽几名学生起来朗读,读得好的给以夸奖,不好的及时指导纠正;

  ③、小结:大家把诗读熟,并试着背一背。

  (6)、作业安排:

  ①、抄写生字,把每个生字写一排,并组词;

三年级语文课文的教案3

  教学要求:

 1.认识,会写“抗、强、鬼、沟、军、奖、晃、腰、臭、狠”10个生字;辨析多音字“给”。

  2.默读课文,说说强子带着鬼子捉迷藏的经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强子的机智勇敢,学*他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掌握生字的音、形、义;默读并能复述课文。

  2.体会强子的机智勇敢。

  教学准备:

1.预*课文,查阅有关抗日小英雄的故事。

  2.课件(有关词语、自学要求、重点句子)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布鲁塞尔的小英雄于连用他的勇敢机智和沉着冷静保住了布鲁塞尔城和全城老

  百姓的性命,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小英雄。在我们*,也出现了许多像于连一样机智勇敢的小英雄。你们都知道哪些抗日小英雄呢?(指名说说)

  2.今天,老师向你们介绍一位叫强子的爱国少年,让我们一起去读读《带着鬼子捉迷藏》。(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通顺,不添字,不漏字。

  2.画出文中的生字、生词,仔细拼读生字,熟读生词。

  3.理解生词,在不理解的词句旁边作记号。

  4.思考:

  (1)强子是怎样带者鬼子捉迷藏的?

  (2)强子是个怎样的孩子?

  (三)检查自读情况,学*生字词

  1.指名说说:强子在你心中是个什么样的印象?

  2.积累词语,学*生字。

  (1)课件演示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自由读生字词。

  (2)指名读,集体正音,齐读,开火车读。

  重点指导:“强、奖”“鬼、沟”两组生字可比较认读,引导学生发现每组字在读音上的异同;“晃”是三拼音节;“臭”字较难读准确,注意声母是翘舌音ch,韵母是ou;“狠”的韵母是前鼻音en,要读准确。

  多音字“给”在文中读jǐ,还有一个音读gěi,在辨别时可让学生组词扩句,加强理解。

  3.找难字,记字形。

  (1)小组讨论识记字形的方法,看谁的办法好。

  (2)集体交流,重点指导积累识字方法。

  看字形,辨字义:狠—很

  换偏旁:沟—钩

  编儿歌:月—要—腰自—犬—臭

  (3)指名给生字口头组词,并用词语口头说话。

  4.指导书写。

  (1)生观察范字,发现书写规律及特点。

  如:“抗、强、沟、腰、狠”——左右结构,偏旁在左,应根据“左窄右宽”的特点来写。

  “奖、臭”——上下结构,书写时,下面部分的“撇、捺”要舒展开来。

  (2)全班书空“鬼”的笔画顺序。

  5.熟读课文。

  (四)巩固练*

  1.小组内互相抽读生字,相互正音。

  2.把你认为难写、易错的字多写几个。

  3.把你读得好的地方读给同桌听。


三年级语文课文的教案汇总10篇(扩展3)

——五年级语文课文莫高窟教案 (菁华3篇)

五年级语文课文莫高窟教案1

  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走进敦煌莫高窟这一艺术宝库,了解莫高窟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赏读、积累课文介绍莫高窟的优美词语、句段,初步感知文章排比句式的语言魅力。

  3、了解作者点面结合、用词精准的写作特色。

  教学重点、难点

  1、知道莫高窟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学生的文化底蕴。

  2、积累优美语段,熟读成诵。

  3、感知课文的写作方法与特色,能迁移运用。

  教学准备:

  1、学生:通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搜集介绍莫高窟的文字和图片。

  2、教师: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导语:在祖国的西北,甘肃省三危山和鸣沙山的怀抱中,蕴藏着一颗璀璨的明珠,(板书:一颗明珠)它就是我们昨天新学的课文——(读题)莫高窟。

  2、复*词语:这些词你能读正确吗?

  断崖绝壁、举世闻名、神态各异、慈眉善目、威风凛凛

  惟妙惟肖、啧啧赞叹、精妙绝伦、宏伟瑰丽、漫天遨游

  3、读了这些词,你能说说课文主要描写了莫高窟哪三方面的内容?(有精妙绝伦的彩塑,有宏伟瑰丽的壁画,还有一个面积不大的洞窟——藏经洞,适时板书)

  4、你抓住了课文的哪两句话?

  (1)出示过渡句:莫高窟里不仅有精彩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

  这句话的作用是——承上启下,前半句是第二小节的内容,后半句是第三小节的内容。

  (2)出示:莫高窟里还有一个面积不大的洞窟——藏经洞。

  师:抓住段落中提纲挈领的话,可以帮助我们理清课文的层次。

  过渡:作者又是如何突出彩塑的精彩绝伦、壁画的宏伟瑰丽呢?是这节课的学*目标。

  二、深入探究

  1、彩塑

  (1)请一个同学读第二小节,其他同学思考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指名回答并出示: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师:作者概括点明了彩塑的特点——个性鲜明、神态各异。彩塑有多少尊?(两千多尊)作者能面面俱到,一一写来吗?(不能)作者怎么写的?谁来读。

  (2)出示: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

  作者用了什么句式?让你感受到什么?

  朗读指导并评价::把结构相同的短语进行排比,句式整齐,读来很有气势,增强了感染力,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彩塑的个性鲜明。板书:运用排比。

  作者仿佛用摄像机给我们呈现了三个分镜头,(示图)展示出了菩萨的特点是——慈眉善目,天王的特点——威风凛凛,力士的特点——强壮勇猛,你看,作者用一个词就形象地表现出了一尊彩塑的特点,用词多么精准。(板书:用词精准)让我们读出彩塑各自的特点。

  作者的三个分镜头可以说是一闪而过,是一个概括的面的描写,(板书:面)让我们感受到了——彩塑得多,而且——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3)作者为了突出彩塑的特点,还对准一个独特壮观的卧佛拍了个特写镜头,引读第四句:有一尊卧佛长达——……

  16米有多长,我们把他竖起来,一层楼有3米多,大概几层楼高?真是壮观,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寥寥数语就把卧佛的特点细致传神地描绘出来了,这是一个点的描写。(板书:点)

  朗读指导并评价:让我们一起读出卧佛的特点。

  (4)作者点面结合(板书:结合)去写这两千多尊彩塑,让我们走*他们,感受他们的气息。(读三、四句)

  由这两句不难想象到所有的这些彩塑都是精致巧妙,绝无仅有,这叫“精妙绝伦”。看到这儿,你会如何赞叹?(适时理解“啧啧赞叹”)你们称赞的到底是谁?(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

  师:作者最后自然地以游人的赞叹作为总结,齐读第二小节最后一句。

  (5)出示: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慈眉善目威风凛凛

  强壮勇猛神态安详

  惟妙惟肖啧啧赞叹

  文章写这两千多尊彩塑,用了一连串精准的四字词语,才形象地突出了彩塑的特点。让我们把这些四字词语积累背诵下来。

  (6)指导背诵:引导学生把积累的四字词语填入课文第二自然段中。

  出示: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这些彩塑(),()。有()的菩萨,有()的天王,还有()的力士。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看到这一尊尊()的彩塑,游人无不()。

  (7)示四幅相应的图,师引背。

  师总结:作者运用了排比句式,点面结合地来写,而且用词精准,从而突出了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特点。

  过渡:莫高窟除了有两千多尊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

  2.壁画

  (1)作者同样运用了这些写作方法,请大家自己读第三自然段,看看作者运用了哪些排比句,如何体现出“点面结合、用词精准“的特点,可以圈画批注。

  (2)学生自读后交流第一句排比句式:

  ◆出示: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

  A用了“有……有……还有……”的排比句式,让你感受到什么?(不仅句式整齐,而且感受到壁画内容的丰富多彩)这样的壁画有多大的面积?(四万五千多*方米)相当于我们的体育馆有100多个。真是宏伟瑰丽啊。读中体会。

  B作者选取了一些壁画,拍摄了一组分镜头,(示图)这是概括的“面”的描写。

  C出示:()佛教故事

  ()神佛形象

  ()民间生活

  ()自然风光

  请学生把括号里的词语填好后,问:你体会到什么?(用词精准)朗读体会。

  引读——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在这些壁画中,飞天是艺术成就最高的,作者浓墨重彩地来描写,这是一个“点”的描写。

  ◆出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

  A这句又用了什么排比句式?(有的……有的……)而且分别用两个四字词语列举了飞天的优美造型,课文一口气用了几个“有的”?你体会到什么?(飞天造型得多)还从哪里体会到?(成百上千、一个省略号)

  朗读指导并评价:飞天的姿态万千,真让人身临其境,眼花缭乱啊。

  B用词的精准又体现在哪里?

  出示: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花篮,()鲜花;有的怀()琵琶,轻()银弦;有的()身子,自天而();有的彩带(),漫天();有的()双臂,翩翩()……

  请学生把括号里的词语填好后,问:你体会到什么?(动词的精准,突出了飞天的姿态万千、妩媚动人)

  让我们图文结合,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准,欣赏飞天万千的姿态。(出示五幅飞天造型图)

  过渡:这就是敦煌的飞天,敦煌宏伟瑰丽的壁画。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

  (3)激**感,朗读体会。

  这么精美的文字值得我们积累背诵。出示填空,指导背诵。

  ◆学生练背。

  莫高窟除了有两千多尊()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方米()的壁画。壁画的内容(),有()佛教故事的,有()神佛形象的,有()民间生活的,还有()自然风光的。壁画上的飞天,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指名四个同学分句背。

  ◆示相应的图,师引背。

  3.藏经洞

  引读过渡:莫高窟里还有一个面积不大的洞窟——藏经洞。

  (1)请同学们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像:它以前是怎样的?现在是怎样的?

  (2)学生读课文。

  (3)学生交流,适时指导:请你再读这一句:“洞里曾藏有……”,从这个“曾”字读出来什么?(藏经洞里曾经藏有丰富的藏品,封存着*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和艺术辉煌,如今都没有了;帝国主义的野蛮与无耻。)板书:曾经辉煌。

  这数万多的珍贵文物都到哪里去了?(出示一段话,学生阅读)

  敦煌遗书流散

  藏经洞发现后,帝国主义探险家闻风而至,纷纷来到敦煌,用骗取等手段,将敦煌遗书及壁画雕塑源源不断地运往国外。

  1907年5月,匈牙利人斯坦因用一叠银圆换取了24大箱经卷,5箱织卷和绘画;1908年7月,法国人伯希和又用一叠银圆换去了十大车6000多卷写本和画卷;1911年10月,日本人吉川小一郎和橘瑞超用难以想象的低价换取了300多卷写本和两尊唐塑…….就这样,大量珍贵文物流失海外。

  (4)是啊,我们多么希望历史能够改写,但历史毕竟已经成为历史。藏经洞见证了一个古老民族的屈辱、懦弱和沧桑,也激发了中华儿女奋发向上的动力。让我们带着这些情感,再读第四小节。

  三、总结提升。

  1.莫高窟虽然经过千百年自然和人为的破坏,但它仍是世界上现有规模最大的`、保存最好的佛教艺术宝库,依然是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因为莫高窟不仅有着两千多尊——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和曾经有过的众多文物,由此在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文化遗产。

  此时我们不由得赞叹道:

  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

  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2、外国的旅游者也这样评价:(出示)

  “看了敦煌莫高窟,就等于看到了全世界的古代文明。”

  “敦煌艺术是人类文明的曙光。”

  而我国著名作家作秋雨这样评价:

  出示:莫高窟可以傲视异邦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一千多年的层层累聚。我们,是飞天的后人!

  3、让我们再次深情朗读最后一小节。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二至四自然段,默写课文中描写飞天的语句。

  2、学做小作家:运用这堂课学到的写作方法,写一处景物。如狮子林中的假山,云雾的变化等。

  写作方法指导:(指板书)可以运用排比句式,注意点面结合、用词精准。

  3、盛大的敦煌莫高窟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上网阅读,了解莫高窟更多的资料。

五年级语文课文莫高窟教案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至四自然段。

  2、学会本课7个生字,绿线中6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了解其特点。

  教学难点:

  背诵指定片段。

  教学准备:

  1、课件2、课文录音

  拟定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2、理清课文层次,概括段意。

  3、学*生字。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在我国甘肃省敦煌东南有一个著名的石窟,叫莫高窟,也叫“千佛洞”。相传前秦建元二年僧乐尊开始凿窟造像,经历隋唐以至元代,均有修建。今天,我们一起学*《莫高窟》这篇课文,欣赏这座石窟灿烂辉煌的艺术文化。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由读课文,圈画不理解的词语。

  2、谈谈文中描写了莫高窟的什么文物(景观)?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随错随纠。

  三、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1、默读课文,看看第一节与最后一节讲了什么?

  2、自行分段,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4、指名概括段意。

  四、学*生字。

  1、自学生字,比赛记忆速度。

  2、交流记忆方法,统计记忆数量,评选“记忆大王”。

  3、指名默写生字新词。

  评议(检查预*效果)

  4、练*美观写生字。

  五、作业布置。

五年级语文课文莫高窟教案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字词。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老师今天要考一考大家。请问:我国著名的三大石窟分别是什么?(敦煌石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三大石窟中最负盛名的是敦煌的莫高窟,它是我国现存石窟艺术宝库中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一座。是我国当代最有魅力的旅游景点之一。不少外国友人,为了一睹它的风采,不远万里,来到。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去欣赏,了解这座伟大的艺术宝库呢?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学*第11课吧。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请大家轻声自读课文,边读边标记自然段序号和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2、老师发现有不少的小朋友遇到了生字拦路虎,你们有什么好处办法解决这些困难呢?“问、查、拼……”

  3、下面请大家选自己最喜欢的办法认识这些生字。要求读准读通。

  4、评议,随机正音。

  5、游戏检查识字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4、交流。

  四、练*写字:

  学写“创、佛、楼、捕、割、衫、仿”。

  1、自主观察这6个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再仔细观察这6个字,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3、全班交流。

  4、实践作业:选择合适的方式搜集、查找一些有关莫高窟的图片或资料。

  学生轻声读文,标画自然段序号,解决不认识的字。

  开火车巩固识字。

  1、自读课文,要求做到“四不”(不可加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误一字)

  2、读给同桌听、互评

  3、齐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介绍了什么?你有什么问题?

  指名说一说。

  仔细观察,说一说你要提醒同学们在写字时该注意的事宜。

  练*写字,写字比赛。要求写正确、写美观,注意写钢笔字的要求。

  5、同桌互评。

  6、小老师范写。

  板书设计:

  10莫高窟

  问、查、猜……

  读通读准读懂

  横*竖直方正


三年级语文课文的教案汇总10篇(扩展4)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找骆驼读后感(精选5篇)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找骆驼读后感 1

  今天,我读了《找骆驼》这篇课文。我特别佩服文中帮商人找骆驼的那位老爷爷。

  课文讲了一位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他找了很多地方,都没有找到心里很着急,最后在一位老人的指点下找到了走失的骆驼。

  老人并没有看见过骆驼,他为什么能帮助商人找到骆驼呢?原来,老人发现地上有骆驼的脚印,脚印右边深,左边浅,他想,骆驼的左脚有点跛。他又看见路的左边有一些蜜,右边有一些米,就知道骆驼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最后,他观察到骆驼啃过的树叶上面留下了牙齿印,知道骆驼缺了一颗牙齿。这一切都与商人走失了的骆驼相符合,他知道这匹经过这条路的骆驼是一定就是商人的那匹骆驼。

  怎么找到那匹骆驼呢?那很好办,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就一定能找到那匹骆驼了!

  读完这个故事,我想:在生活中我也要像文中的老人那样,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认真思考,一定会有所发现的!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找骆驼读后感 2

  今天晚饭后,我跟妈妈讲了《找骆驼》这篇课文。

  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有趣的故事:一位老人从未见过商人的骆驼,却根据自己细微观察到的现象,准确的判断了骆驼的特征,指点商人找到自己的骆驼。

  我们一家人一致认为,课文中的老爷爷是一个善于从细微处观察事物的现象,而商人则是一个遇事爱着急,不善动脑筋的人。

  我要在以后的学*和生活中,向老爷爷学*,善于观察,善于思考,仔细留心生活中事物的细微现象,留心观察,认真思考,这样才可以有所发现,有所收获!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找骆驼读后感 3

  今天,我在家里读了《找骆驼》这篇课文。

  我的感受是:在生活中,只要我们用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会有所发现。

  读了这篇课文,我想起了:有一次,我和爸爸妈妈去万达广场的地下停车场停车。(停车场特别大,在地下一层和二层,车很多,车位不好找。)

  我比爸妈先发现了,停车的时候不用看地面上有没有空位,每个车位上面都各有一个指示灯高挂着,红色灯是这个车位已被车停了,绿色灯是空位,可以停车。果然很快我们就把车停下了。

  走的时候我还发现,有一个车位已经被车停了,但灯还是绿的,可能是那个指示灯坏了吧。

  妈妈说她从来没有发现有指示灯,其实我早发现了,只是以前没说。爸妈夸奖我说;“儿子真是个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孩子!”

  看来,用心观察、善于发现在生活中还是很有用的!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找骆驼读后感 4

  我读了《找骆驼》,里面写了从前有个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后来商人看见一位老人家在前面走着,商人就走过去问:“老人家,你有没有看见一只骆驮”。老人说:“你说的是那只骆驼,是不是左脚有点跛,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商人说:“不错”。老人又说:“是不是缺了一颗牙齿”。商人说:“对极了,您知道它往哪儿去了吗?”老人说:“那我就不知道了”。商人生气的说:“一定是你把我的骆驼藏起来了”。

  老人不紧不慢的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商人,商人听了,照老人的指点,一路找过去,果然找到了走失了骆驼。从这个故事中,读出了老人观察事物很仔细,他看见地上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就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他看见骆驼啃过的树叶上面留下的牙齿印,几知道骆驼缺了颗牙。而商人没经过思考就冤枉别人,这种行为是错的。我们一定要和老人一样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不要像商人那样,做没经过大脑思考的事情。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找骆驼读后感 5

  今天我们学*了《找骆驼》这篇文章,我觉得那个商人是个粗心的人,自己的东西不看管好,找不着了还要问别人。

  老人是一个爱观察爱思考的人。他看到骆驼的脚印一深一浅,他就知道这只骆驼是一只瘸腿骆驼;他看见树叶上的牙印就知道骆驼掉了一颗牙齿,这个老人真聪明!

  我要向老人学*,做一个爱思考爱观察的人,绝不做粗心的人。


三年级语文课文的教案汇总10篇(扩展5)

——三年级课文《秋天》教案范文五份

  三年级课文《秋天》教案 1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8个生字。理解“脸颊、波浪、燃烧、勤劳”等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对秋天景象和勤劳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

  3、喜欢秋天,愿意用自己的方式表现秋天。

  4、仿说句子,积累描写秋天的句子及短文。

  教学重点:将秋天的美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感受体会本文第二句话运用比拟手法的精妙。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目标:

  1、会认本课8个生字。理解“脸颊、波浪、燃烧、勤劳”等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对秋天景象和勤劳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

  3、仿说句子,会写生字“ 波、浪”。

  第二课时目标:

  1、背诵课文,会写“作”等6个生字。

  2、喜欢秋天,愿意用自己的方式表现秋天。

  4、阅读并积累描写秋天的句子及短文。

  第 一 课 时

  引课:(点击课件出示)

  凉风瑟瑟,

  送走似火的盛夏,

  迎来硕果累累的季节。

  小草黄了,

  树叶落了,

  大雁南飞了。

  天空,大海一样湛蓝。

  大地,黄金一般灿烂。

  师:请大家自己读大屏幕上的诗,你最喜欢哪些句子?能把它背下来吗?(生读背)

  师:谁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一听?

  师:猜一猜,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一个季节?(恭喜大家,猜对了!)点击出现最后一句:

  这就是收获的季节,

  这就是金色的秋天!

  齐读这句话,齐读整首诗。

  一、导入:

  1、师:是啊,小朋友,秋天的脚步悄悄,悄悄地,她笑着向我们走来了。(点击)你能从这幅图中找到秋天吗?

  2、说得多好哇!秋天真的来了!(点击)秋天来啦,秋天来啦。

  ①谁把这好消息告诉大家?指读。(评:有点快乐!真的挺快乐!读得真好,瞧,你把快乐都写到脸上了。)

  ②让我们绽开笑脸,把这好消息告诉更多的人。(齐读)③

  过渡: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去欣赏秋天美丽的图画。

  3、(点击显示课题)秋天的图画

  齐读课题,能读得更有味道一些吗?(评:你们的声音也让人陶醉。)

  图美,课文写得更美。

  二、一读课文,读通读顺。

  1、请大家打开书本,看着课文认真读一读,要求做好两件事:一是边读边标出课文共有几句话;二是如果遇到不认识的生字该怎么办?(请教苹果老师、请教学*伙伴、请教老师),尽量把课文读通读顺。

  2、检查读书情况。

  ①读了课文,这几个生字会认了吗?(点击)

  梨 笼 浪 粱 燃 勤 劳

  自由读——指读(评:你的声音真亮。读得真好听。)——齐读

  “笼”和“粱”单个读的时候都读第二声,如果组成“灯笼”、“高粱”应该怎样读?谁来示范一遍?齐读。

  ②读词:美丽的山野 金黄的灯笼 红红的脸颊

  金色的波浪 燃烧的火把 勤劳的人们

  A、你会读这些词组吗?会读好吗?自由练读。摸摸你的脸颊。

  B、指读,突出哪些词读起来会更好听?

  C、齐读。(这样读够味道,好听多了!)

  三、二读课文,研析品读。

  1、请大家用心地再读课文,你认为哪些句子写得美,用波浪线划出来,再多读几遍。

  2、把你认为美的句子读给同桌小朋友听一听。

  3、把你认为美的句子读给全班小朋友听一听,让大家都来分享分享(指3-4名学生)。

  4、赏读句子: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

  ●观看“稻海”录像:蓝天下,是一望无边的稻田。阵阵秋风吹过,稻子此起彼伏,多像翻滚的海洋。形容云很多的可说“云海”,花很多的可说“花海”,人很多的可说“人海”,树木很多的可说“林海”。

  ①我也认为这个句子很美,也想读,可以吗?师读,有意丢掉描写颜色的词。

  ②我读得怎么样?为什么?

  ③你听得非常仔细。我把表示色彩的词给读丢了,可没有这些词,我觉得句子也很通顺呀?

  ④你还知道哪些表示色彩的词,能用它来说一句话吗?对呀,色彩不仅使图画变得美丽,而且使句子更生动。

  ⑤可以让我再试一试吗?

  ⑥有没有同学读得比我还好的?(评:你非常自信。真的比我好。)

  ⑦其实这句话开始是这样写的:梨树上有金黄的灯笼,苹果像红红的脸颊,稻海像金色的波浪,高粱像燃烧的火把。

  ⑧自由读。这两句话的意思一样呀。为什么用选这个句子,你知道其中的秘密吗?(把梨树、苹果、高粱等当作人来写,觉得很生动,读起来特别美,感觉它们都好像在秋天里欢笑。)

  ⑨让我们一起把这句话送给眼前这幅美丽的图画吧!剩下动词读句子。

  5、引读:谁使秋天这样美丽?生读后面的句子。

  6、大雁说的对吗?为什么?

  7、让我们和大雁一起来赞美勤劳的人们吧!(点击)勤劳的人们,你们真了不起!是你们用自己的双手画出秋天——的图画。

  8、如果你是梨树、苹果、稻海或者是高粱,你会对勤劳的人们说些什么呢?请你选一种自己先说一说。汇报说。

  9、说得多好啊!这真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难怪人们总说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

  四、仿说句子,拓展提高:

  1、你知道还有哪些果子在秋天成熟,哪些花儿在秋天开放?

  2、说后放课件各种图片,填空:

  秋天来啦,秋天来啦,( )就是美丽的图画。( ),( ),( ),( )。谁使秋天这样美丽?哦,是( )画出秋天美丽的图画。

  从图片中挑选一幅像课文第二句话那样说一个漂亮的句子,自由准备,汇报。老师也写了几句,读。

  五、写“波、浪”。

  1、仔细观察,说说你的发现。

  小结:两个字都是左窄右宽,都是三点水旁。

  2、范写“浪”。

  3、生写生字。

  六、总结课文。

  同学们,秋天的图画很美,创造这图画的人更美。下节课我们将用自己的双手来描绘美丽的秋天。

  三年级课文《秋天》教案 2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文章中的生字新词。

  3、感受诗中描写的景象,理解诗中拟人手法的运用。

  4、初步感受现代诗的意象美和韵律美。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诵读感受新诗的美。

  教具准备:秋景的多媒体课件或幻灯片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激趣:同学们,一年四季,季节更替,转眼,又到了秋天。秋天是硕果累累、流光溢彩的季节,让我们跟着诗人王宜振的脚步,一起到田野里去感受明丽的秋天吧!

  2、(多媒体课件或幻灯片展示秋景)教师范读全诗。

  3、学生自由谈:看了秋景,听了写秋的诗,你对秋天有了怎样的印象呢?

  二、初读诗歌,理清诗歌的脉络。

  1、学生自读全诗,边读边标出诗歌的小节来。

  2、指名读全诗,相机正音。

  3、出示生词卡片,认读:

  明丽 酿造 烦恼 羊肠小道

  照耀 珍藏 柔韧 井井有条

  4、再读全诗,将自己喜欢的地方多读几遍,试着背一背。

  三、作业:

  1、描红课后生字,小组给出评价。

  2、熟读诗歌。

  第二课时

  一、复*:

  上一节课我们初步感受了秋天的美,用读来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好吗?小组轮读课文。

  二、进入新课

  1、精读感悟,体会秋天各样的美

  (过渡:跟着诗人我们走进了秋天,看到了秋天,你喜欢秋天的什么风景呢?读读课文,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读完课文后学生自由谈,教师相机板书:秋风、秋阳、秋色、秋实、秋香(可以打乱顺序)

  重点品读:

  A、秋风:

  (1)你为什么喜欢秋风?指名学生答。(秋风像个淘气的娃娃,又像一把柔韧的梳子……)

  (2)“把夏天的脚印儿轻轻涂掉……是什么意思?你觉得这个省略号有什么作用?(好像是风在一点一点擦拭脚印,掩盖夏的痕迹。)

  (3)能把你的喜欢用读表达出来吗?(感情朗读这一小结,师生共同评价。)

  B、秋实:

  (1)秋天里,有哪些果实成熟了?都是什么样子的?(稻穗、向日葵、苹果、葡萄……)

  (2)自读第三到五小节,感受丰收的喜悦。

  (3)汇报朗读,教师指导。

  (4)全班赛读,看谁先背下来。

  (5)在看到累累秋实的时候,我们还看到了迷人的秋色,都有些什么颜色呢?(红、黄、紫。学生可以想象补充课文中没有的颜色。)

  2、回归整体,感受诗的韵律美

  (1)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呢?(写得美,读起来上口……)

  (2)你觉得这首诗还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自由谈,只要有道理就给予肯定。(重点指导体会拟人手法的运用)

  (3)教师小结:这首小诗运用拟人的手法,用流畅明快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秋天的美。

  3、再读全诗,试着背诵全诗。

  三、拓展延伸,描绘自己心中的秋天

  1、同学们,金秋是美丽的,在每一个人心中,它又美得各不相同,下面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礼赞自己心中的秋吧!

  2、自由组合,分组活动:

  (1)、彩笔绘秋色,画出心中的秋。

  (2)、深情颂秋天,读出心中的秋。(小组合作编排诗朗诵《秋天》)

  (3)、妙笔描秋景,写出心中的秋。(即课后练*4,将诗句改成一段话。)

  3、全班汇报交流,教师总结。

  四、作业:

  1、背诵全诗。

  2、课后收集写秋天的诗,古诗,现代诗都可以。

  三年级课文《秋天》教案 3

  教学目的:

  1 、知道秋天的一些特点,感受秋天的美,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观察到的秋天。

  2 、能按一定顺序看懂图意。

  3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知道秋天的特点。

  教学难点:

  联系实际说说自己观察到的秋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夏天过去,秋天就来到了我们的身边。秋天到了,天气、动物、植物都有什么变化呢?让我们一块儿去看一看。

  学生齐读课题:秋天

  二、讲授与讨论

  看图

  1 、出示图片,请同学们仔细看图,告诉老师,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这幅图是秋天的景象?

  2 、指名按从上到下或从远到*的顺序说说秋天的景象。

  初读课文

  1 、同学们真聪明,作家叔叔也观察了这幅图,还把它写下来了。

  2 、请看书,听录音或师范读。

  3 、自己读一读课文。

  学*课文

  1 、秋天的天空有什么特点呢?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 )看图:谁能告诉老师,秋天的天空是什么样的?

  (2 )有多高?有多蓝?能不能用另一个词把“那么”换一换?

  (3 )指导读。

  (4 )比较句子有什么不同。

  蓝天上飘着几朵白云。

  高高的蓝天上飘着几朵白云。

  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过渡语:在高高的蓝天下,有什么呢?我们向远处望,看见了稻田。

  2 、请同学读第二自然段

  (1 )看图理解“一眼望不到边”

  (2 )谁能告诉老师,为什么作者要把熟了的稻子比作金子呢?

  (3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然后齐读。

  指图过渡:现在我们往*处看,谁能说说*处的景物?(生甲:稻田旁边有池塘,池塘边上有棵梧桐树} 还有些什么?{ 生乙:地上有小蚂蚁和落叶,池塘中有小鱼}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咱们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的。

  3 :学生自读第三自然段。

  {1} 想想春天的梧桐树是什么样的,秋天来了,梧桐树有什么变化。{ 树叶黄了,叶子落了}

  {2} 梧桐树叶是怎样落下来的?我们一齐读一读下面这句话:

  a 、一片一片的黄叶从树上落下来。

  b 、黄叶从树上落下来。

  (3 )第二句和第一句有什么不同?

  (4 )填空:当黄叶落下来后

  ()把黄叶当作()。

  学生口头填空,先填课文中的,然后扩展,自由填。

  (5 )教师导读最后两句。

  过渡:小鱼把黄叶当作伞,蚂蚁把黄叶当作运动场,燕子把黄叶当作什么呢?

  4 、男同学读第四自然段。

  (1 )秋天来了,燕子有什么变化?

  (2 )燕子把黄叶当作什么?

  (3 )电报是什么?燕子为什么把黄叶当作电报呢?

  (4 )指名朗读。

  看图小结

  秋天来了,天那么高,那么蓝;稻子熟了,黄灿灿的;梧桐树的叶子变黄了,开始一片一片地往下落;燕子也准备飞到南方去过冬了。在我们身边你也会发现许多事物在悄悄地变化。

  六、作业

  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在秋天的变化。

  三年级课文《秋天》教案 4

  教材分析:

  1.这是一篇描写秋天景色的课文。课文描写了秋高气爽、叶黄飘落和大雁南飞三个秋天特有的景象,以感叹作结,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

  2.这是汉语拼音学*后,全面进入以识字写字为重点的语文学*的第一篇课文,而且,“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一年级的课文是识字的文本,因此,要注意教学时间、精力等的合理分配,要突出“识字与写字”这个教学重点。

  3.课文采用全注音的方法编写,这对于刚刚学完汉语拼音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学*的有利条件。

  学情分析:

  1.通过汉语拼音的学*,大多学生基本能拼读和认读音节,但有部分学生的拼读、认读能力还是比较薄弱,要充分利用课文全注音的有利条件,复*巩固提高学生的拼读、认读能力,让学*慢的学生也能通过课文的学*达到汉语拼音学*的目标要求。

  2.虽然通过三个单元的学*,课堂常规、课堂纪律已经基本形成,但是由于一年级学生的特点,要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及学*是困难的,因此有必要将学*过程融入一定的激励、激趣活动中,例如“比比谁的红花多”寓学于玩中,以唤起注意,维持学*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笔画“横撇”,能正确读写“了、子、人、大”4个生字。

  2.认识自然段。

  3.借助汉语拼音,注意“一”的不同读音。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努力按照书写要求和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写字。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田字格字卡;PPT;课文视频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明确学*目标,复*二类字

  1.导语:孩子们,你们喜欢游玩吗?(喜欢)老师也喜欢。大自然是一幅缤纷多彩的画卷。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起去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吧!这些图画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呢?(秋天)这一节课,我们继续来学*第1课《秋天》。老师来写。你们说空。跟老师读课题2次。

  2.出示学*目标。 3.复*二类字

  过渡:(我们已经学*了课文的二类字,并且初读了课文。秋姑娘要考考你们。)课件出示文中的二类字。过渡:(字宝宝玩累了,玩热了,摘掉了他们的拼音帽子,跑到苹果树上去了。你会读吗?)课件出示文中的不带拼音的二类字,读对了就可以吃这个苹果哟。

  二、新授

  1. 过渡:(秋姑娘看认字难不倒你。就要考考你们写字哟,敢挑战吗?)同学们,打开课本55页,这一节课我们要学*四个会写字。在写字之前先跟我们的老朋友打个招呼吧。课件出示田字格和写字占格规则。学*了、子、人、大字,并叫学生给每个字口头组词、造句。写字时提醒孩子注意写字姿势。写完后叫学生点评。

  2. 过渡:(秋姑娘看到你们既会认字又能写好字,特别高兴,他说要带你们去欣赏秋天的美景。)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听录音把一字圈出来,注意“一”的不同读音。

  3. 过渡:(秋姑娘送你们一个智慧锦囊。)一篇文章往往是有几个自然段组成的,也有的只有一个自然段。自然段有自己的开始标志,也就是在第一句话的前面有两个空格(两个字的位置)。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呢,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吧。

  4. 过渡:(我们能把字读对了,词读准了,就一起去读课文吧。)读课文,要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像小蝌蚪的是逗号,它要稍微停一下。小圆圈的是句号,要停得稍微久一点。这个感叹号呢,要读出强烈的语气。除此外,词语之间也要注意停顿。老师已经画好了,跟老师一起读吧。

  5. 秋天到了,我们的身边有哪些变化呢?请同学们一起齐读第一自然段。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词语积累:理解一片片和一片的区别,并且除了一片片叶子还有一片片什么呢?像一片片这样的词还有哪些呢?引导学生熟读并背诵第一自然段。边出示图画,边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根据图来背诵第二自然段。看到这么美的秋天,我不禁高兴地说道(啊!秋天来了),出示第三自然段。看到这么美的秋天,我不禁感叹道啊(啊!秋天来了)。

  全班同学背诵课文,要求先同桌互相背诵,背熟了再背给全班听。老师抽查背诵情况。

  三、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四、作业超市

  1. 背诵课文!

  2. 到大自然中去观察秋天,把观察到的景色画下来,或者用相机拍下来或者用笔写下来。

  三年级课文《秋天》教案 5

  一、教学目标

  ①准确流利朗读课文,读出诗的节奏美。

  ②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通过想象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③揣摩、品味关键语句,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④学*仿写,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诗意的感触生活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①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②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正是秋色烂漫的时节,又刚经历过周末,大家一定观察了许多美丽的秋景吧。那么你们喜欢秋天吗?生说喜欢。师:下边我们就来学*一下诗人如何用诗的语言来描绘秋天。(若有人说不喜欢,师就用下面的话导入:秋天呢,在不同人的眼里,有着不一样的色彩和感情。在诗人杜牧的眼里,秋天就是“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在词人辛弃疾的眼里,秋天就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在元曲作家马致远的眼里,秋天就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在南唐后主李煜眼里,秋天就是“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那么在现代诗人何其芳的眼里,秋天又是怎样的呢?下边我们来一起学*这首诗。)

  (二)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美

  1、读注释一,了解作者。

  2、把注释的拼音转移到课文中。

  3、听朗读录音,读准字音,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正音:抽生读下边加点字的音(课件出示),学生自读三遍。 丁丁(zhēng) 肥硕(shuò) 栖(qī )息 鳊(biān)鱼 乌桕(jiù)叶 归泊( bó ) 寥(liáo)廓 枯涸( hé ) 梦寐(mèi ) 清冽( liè )

  4、跟着录音看着课件显示的诗歌节奏朗读,注意朗读节奏。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

  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

  芦蓬上/满载着/白霜,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廓了。

  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冽了。

  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

  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5、生自读练*。做到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6、小组朗读展示自己喜欢的一节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让其他同学为他点评。

  (三)再读诗歌,想象意境美

  1、问:何其芳的秋天共有三个小节,每个小节都有一个中心句画龙点睛地概括了本节诗的主要意思,你能找出来吗?

  生:秋天栖息在农家里。秋天游戏在渔船上。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2、让喜欢同一小节诗的同学站起来齐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画面。

  3、唐代诗人王维说过: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挑出你喜欢的一节诗,给它起一个漂亮的名字,并想想这节诗的画面上有什么。

  生站起来读诗,说画面名称,并解说画面内容。

  师提示:想象画面可从以下方面想起,时间,地点,景物,人物及其活动、心情等。

  生解读后师出示示例:第一节,读完这节诗,我脑子里出现了这样的画面:清晨,太阳还没有出来,露珠亮晶晶的在草尖上滚动着。一个农夫刚收获完丰收的稻子,放下镰刀,又来到山林,砍伐成才的树木。一阵丁丁的伐木声从幽谷飘出,震落了露珠,惊飞了宿巢的鸟儿。小院里,竹子做成的篱笆间瓜果成熟了,一位农妇笑意盈盈正用背篓盛放,院子里满是丰收的喜悦。这就是秋天农家丰收的图景。

  生说师总结板书: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四)品味语言,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1、找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并说说喜欢的理由。批在书上。(提示:可从用词,修辞等方面赏析)

  2、小组交流,集体交流。师评点,并指导学生把喜欢的语句通过重音的朗读读出感情来。

  3、试一试:背一下诗歌。

  (五)仿写,用诗的语言描绘家乡的秋天。

  1、在何其芳的笔下,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游戏在渔船上,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那么在你的眼里,家乡的秋天在哪里呢?

  请你用“秋天在。”写一句诗。 生说。

  2、大家都概括的说出了家乡的秋天美在哪里。下边我们再补写几句,抓住几个有代表性的事物,具体写出美在哪里。(可写在随笔上)

  示例:秋天漫步在山坡上。清晨,一声响亮的甩鞭,一阵清脆的铃声,山坡生动起来了。野菊披着黄色的纱衣翩翩起舞,柿子提着灯笼也来助兴,红叶涨红了脸热情的鼓掌。采酸枣的孩子呀,请慢点,别扎了你娇嫩的手掌。秋天在农人的心上欢唱。

  (六)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何其芳的《秋天》经历了学*诗歌的四步:朗读节奏美,想象意境美,品味语言美,仿写创造美。听了大家的写作,老师不得不说,秋天真美啊。让我们采一捧山菊,把秋天带回家;摘一树柿子,把秋天挂在院子里;择一枚红叶,把秋天夹在书页里;写一首小诗,把秋天永远留在心窝里。让我们再一起带着喜爱和赞美之情把课文读一遍。

  五、板书设计 秋天 何其芳

  农家丰收图

  轻松愉悦

  霜晨归渔图

  闲适欢快

  喜爱和赞美之情 少女思恋图

  轻柔美好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现代诗歌,又是初一学生,理解力鉴赏力有限。所以我确定重在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之美,引发对诗歌的兴趣。所以重点是朗读,在次基础上体会意境,感受诗歌之美。开课首尾用优美的语言导入与结束,与整节课会然一体,给学生语言美的体验。总之潜移默化鉴赏诗歌之美。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