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的名人故事 (菁华3篇)

首页 / 故事 / | 2022-11-07 00:00:00 名人故事

包容的名人故事1

  管仲是春秋时齐国人,长得相貌堂堂,他博古通今,有经邦济世的才能。年轻时,与鲍叔牙一起做生意,赚了钱分帐时,管仲总是多拿一些。大家都很生气,鲍叔牙说:“管仲不是一个贪小便宜的人,他多拿是因为家里穷,我是心甘情愿让他多拿的。”

  后来,管仲参了军,每次打仗都缩在最后面,撤退时又跑在最前面,别人都骂他是个胆小鬼,鲍叔牙出面制止别人的耻笑,说管仲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家里有老母亲需要他赡养。

  管仲听了这些话,十分感动,说:“生我的是我的父母,而能真正了解我的却是鲍叔牙!”从此以后,他们俩结成了生死之交。

  却说齐襄公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纠,母亲是鲁国人;小儿子叫小白,母亲是莒国人。管仲对鲍叔牙说:“齐襄公死后,继承王位的不是纠就是小白,我们俩现在分别去给纠和小白做老师,到时不管他俩谁做国君,咱们俩都相互推荐。”

  鲍叔牙觉得这主意不错,于是,管仲就做了公子纠的老师,鲍叔牙做了公子小白的老师。

  齐襄公是个*,被大臣杀了。当时公子纠在鲁国,公子小白在莒国,大臣们决定迎接公子纠回国当国君。

  鲁国派人送公子纠回国,莒国派人送公子小白回国,管仲怕小白先回国,就追上公子小白,射了他一箭。公子小白假装中箭,骗过管仲,然后与鲍叔牙快马加鞭先回到齐国,当了国君,即齐桓公。

  鲁庄公听说公子小白当了国君,十分生气,就派兵攻打齐国,结果大败而还。在齐国压力之下,鲁国杀了纠,把管仲送回齐国。

  齐桓公要鲍叔牙当丞相,鲍叔牙说:“管仲这个人有经天纬地的才能,他比我强十倍,希望大王不要记恨他射您一箭,让他当丞相。”

  桓公想了想说:“好,我先见见他,看看他有什么能耐。”

  齐桓公选了个日子,亲自把管仲接到宫里,管仲就向齐桓公谈起了自己的治国政策。管仲讲得头头是道,齐桓公听得津津有味,两人连续谈了三天三夜,齐桓公十分高兴,就把所有国家大小事情交给管仲去处理,称他为“仲文”。

  管仲死后,齐桓公让鲍叔牙当丞相,鲍叔牙说:“我这人善恶分得太明,恐怕难以胜任。”齐桓公为了让鲍叔牙当丞相,就把自己宠爱的三个小人赶出了宫门,鲍叔牙才当了丞相。

  宽容的智慧:

  鲍叔牙对管仲的知遇和推崇,最终让“管鲍之交”成为代代流传的佳话。

  宽容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能化害为利,化敌为友。宽容往往能够使对方从中吸取教训,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毕竟人心不是靠力量可以征服的,宽容大度可以感化一切心灵的坚冰。

包容的名人故事2

  刘备去世以后,蜀国丞相诸葛亮准备北伐中原。当时蜀国南部,就是云南贵州交界处,少数民族的大酋长孟获发动叛乱,诸葛亮决定亲自领兵*息叛乱,先解除这后顾之忧。有人建议,派一员大将南下足以消灭孟获,丞相就不必深入那“不毛之地”了。但是诸葛亮考虑得更长远,他要对孟获恩威并施,以收服人心。

  孟获有万夫不当之勇,豪侠仗义,在少数民族中很有威望。诸葛亮命令部下,遇到孟获,千万不要伤害他,要抓活的。

  第一次战斗,蜀军在诸葛亮的指挥下逮住了孟获。当士兵押孟获进营时,诸葛亮亲自给他松绑,还叫人摆酒*款待他。

  第二天,诸葛亮陪他参观蜀军营地后,问孟获:“我们的军营怎么样?”孟获不仅不赞扬,反而说:“不过如此。以前我不知道你的虚实,所以战败了。现在我看到了你们的部署,如果放我回去,再战定能战胜你们。”

  诸葛亮笑着,把孟获放走了。几天后,孟获果然带兵来挑战,结果又战败被俘。孟获还是不服输,诸葛亮又放了他。

  孟获又连续和诸葛亮一战再战,一连打了七次,被擒七次。最后一次,孟获又被押解到蜀军营帐。士兵传下诸葛亮的将令说:丞相不愿意再见孟获,下令放孟获回去,让他整顿好人马,再来决一胜负。

  孟获想了很久说:“七擒七纵,这是自古以来没有过的事情,丞相已经给了我很大的面子,我虽然没有多少知识,也懂得做人的道理,怎么能那样不给丞相面子呢!”说完跪在地上,流着眼泪说:“丞相天威,我们再也不反叛了!”

  诸葛亮很高兴,赶紧把孟获搀扶起来,请他入营帐,设宴招待,最后客客气气地把孟获送出营门,让他回去。

  自那之后,孟获死心塌地归顺蜀汉,直到诸葛亮死,他都没有叛乱。这在客观上为蜀汉出兵中原扫清了后顾之忧,而且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生活安定和经济发展有很大促进作用。宽容的智慧:

  诸葛亮七擒孟获,把智慧和宽容演绎得淋漓尽致,赢得了一方长治久安。

  宽容是一份接纳,海纳百川,不计前嫌,以博大的胸怀包容一切,只有能接纳世界的人才能得到世界,那些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就大业,原因就在于他们懂得宽容。

包容的名人故事3

  著名的钢琴家及作曲家帕岱莱夫斯基,准备到美国某大音乐厅演出。

  那是一场乐迷期待已久的音乐盛宴,所有到场的观众们都隆重地穿着黑色的燕尾服或晚礼服出*。

  当晚的观众中有一位母亲,带着一个活泼的9岁男孩赴会。母亲希望他在听过大师的演奏后,会对学琴产生更大的兴趣。

  演奏还未开始,孩子似乎有点不耐烦了,在座位上蠕动不停。当这位母亲转头跟朋友交谈时,孩子再也按捺不住,从母亲旁边悄悄溜走。

  他被舞台上那漂亮的大钢琴吸引。就在台下观众不注意的时候,把小手指放在琴键上,开始弹奏他最*学会的一首曲子:《筷子》。

  观众听见琴声,一下子都静下来,数百双眼睛一齐看着小孩,有人开始埋怨:

  “谁把他带来的?”

  “他母亲在哪里?”

  “制止他!别让他弄坏了钢琴!”

  在后台,钢琴大师也听见台前的琴音了。他赶忙跑到台前,站在小孩的身后。大师伸出双手,即兴地弹出些配合《筷子》的和音,并在小孩耳畔低声鼓励他:“继续弹,不要停止……”

  一曲既毕,台下掌声雷动。孩子的母亲更是热泪盈眶。

  这是比听演奏会更好的一个启蒙机会,指导的还是一位大师呢!


包容的名人故事 (菁华3篇)扩展阅读


包容的名人故事 (菁华3篇)(扩展1)

——包容的故事 (菁华6篇)

包容的故事1

  清朝时期,宰相张廷玉与一位姓叶的侍郎都是安徽桐城人。两家毗临而居,都要起房造屋,为争地皮,发生了争执。张老夫人便修书北京,要张宰相出面干预。这位宰相到底见识不凡,看罢来信,立即做诗劝导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母见书明理,立即把墙主动退后三尺;叶家见此情景,深感惭愧,也立刻把墙让后三尺。这样,张叶两家的院墙之间,就构成了六尺宽的巷道,成了有名的"六尺巷"。张廷玉失去的是祖传的几分宅基地,换来的确是邻里的和睦及流芳百世的美名。

包容的故事2

  1874年11月30日的夜晚,伦敦的布伦海姆宫灯火辉煌,一群贵族男女在这里翩翩起舞。突然,一位活泼、美丽的贵族夫人连声叫喊肚子疼痛,人们赶快把她扶到就*的一个临时女更衣室。温斯顿·丘吉尔——一个早产儿,就这样非同寻常地来到人间。

  丘吉尔是英国显赫的贵族公爵马尔巴罗家族的后代。英国除了王室以外,公爵家庭总共不超过20个,马尔巴罗家族按封爵次序名列其中第十位。丘吉尔的母亲詹妮是美国百万富翁杰罗姆的女儿,1873年与丘吉尔的父亲伦道夫结婚,1895年1月24日伦道夫因病医治无效,溘然去世,终年46岁。这时的詹妮虽已40多岁,但依然美艳惊人,风姿绰约。不久,她便萌生了嫁给一个25岁男人的想法。然而消息一经传出,立刻遭到众多亲友的反对。就在詹妮几乎要放弃了的时候,詹妮25岁的儿子、与母亲要嫁之人同岁的丘吉尔,坚决地握住她的双手:“亲爱的母亲,就算全世界都反对您,我也会勇敢地站在您这边,所以,请您也一定要勇敢。”儿子坚毅、鼓励的目光,让詹妮义无反顾地披上了洁白的婚纱。但这桩婚姻并没有维持多久。

  10多年过去了,詹妮的儿子丘吉尔已经凭借卓越的才能跻身政坛。60岁的詹妮也要再次迎来婚礼。这次的决定同样遭到众人强烈的反对,尤其是儿子的那些反对派们。詹妮犹豫了。这次与上次不同,丘吉尔打小就怀有雄心壮志,并且具备实现远大理想的能力。她不想因为自己贻误儿子的前程。然而,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儿子又一次握住了她的手:如果让我在我的仕途与您的幸福之间作选择,我心甘情愿的选择后者。请您不要再有任何顾虑。母亲幸福,我才幸福。詹妮又一次无比快乐地迈入了婚姻的殿堂。婚礼上,儿子依然像上次一样,坚强地站在她的身边,而另一边则是比儿子还要年轻的36岁的新郎。能够两次接受母亲的婚姻,也许很多人都做得到。而面对沉重的压力,丘吉尔两次接受和自己年龄差不多的人作自己的继父,这需要多么豁达的胸怀。

  1908年8月15日,伦敦报纸登载了一条引人注目的消息:33岁的内阁贸易大臣温斯顿·丘吉尔先生与23岁的克莱门蒂娜霍齐娅小姐订婚。举行婚礼的这一天热闹非凡,宾朋满堂,欢歌笑语。证婚人是财政大臣劳合乔治,而他选择的男傧相却是他在下院的一个坚决反对者——包括休塞西尔勋爵。当时丘吉尔推行一系列争取工人拥护的社会改革,休塞西尔勋爵在内的贵族集团坚决反对这些改革。这里反映了英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个很有意思的特点:人们可以在下院和政治*上相互咒骂,如同仇敌,但在个人生活中却能成为亲朋好友,相敬无间。在政治生活中虽然是公敌,却不妨碍他们在私人生活中称兄道弟。*《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也这样说过:“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嫉恨和最受污蔑的人。……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西方*代的这种文化现象是多么的耐人寻味。

  宽容比自由更重要!这宽容来源于对每个人权利的尊重:我虽然不赞成你的观点,但我坚决捍卫你发表观点的权利;我虽然不支持你的行动,但我坚决维护你合法行动的自由!

包容的故事3

  *唐朝有一位大将,叫狄仁杰,他待人宽厚,深得他的部下和民众的爱戴。

  有一次,武则天派宰相张光辅到汝南去讨伐造反的李贞,由于老百姓起义反李贞,李贞很快就被打败,全家自杀。可是李贞的党羽有两千多人,全部被张光辅判了死刑。狄仁杰那时在豫州做刺史,听到了这件事,打抱不*,连忙写了一封奏章给武则天,说那两千多个李贞的党羽,不过是被李贞威胁,根本就不是存心造反,如果把他们统统杀死,实在是冤枉,也未免太残忍了,因此请求宽免。武则天听了狄仁杰的话,便把这两千多人免去死罪,改罚到边境去服役。

  张光辅消灭了李贞,自以为有功,纵容他的`士兵,到处抢劫,闹得民间鸡犬不宁!狄仁杰看不过眼,就向张光辅提出*。

  张光辅心里很恨狄仁杰,到京城,马上向武则天进谗言,说狄仁杰的坏话,武则天误信张光辅的话,就把狄仁杰贬到复州去做刺史。但是,狄仁杰毕竟是个有才能的好人,不久,武则天醒悟过来,又升狄仁杰到京城来做大官。

  有一天,武则天对狄仁杰说,“你在外面做官,成绩很好,因为有人讲你的坏话,我一时未察,才把你贬到复州去,你要知道讲你坏话的那个人吗?”狄仁杰答道:“如果我有过失,应该把它改掉,要是没有过失,我的心已经很安乐了,何必要知道说我坏话的人呢?”我们从这些话中,就可以想见狄仁杰宽厚待人的风度了。

包容的故事4

  张国焘于1931年任中央工家民主*副*,在此期间他推行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1935年在红军长征中,他任红军总政治委员。他反对中央关于红烟北上的决定,坚持南下退却的主张,另立中央,进行分裂党和红军的罪恶的活动。到达延安后,拒绝*的挽救,不思悔改。于1938年逃跑到武汉,发表声明,投向。

  当时,张国焘的妻儿还在延安。他的妻子找到,哭着说:“他丢下我们母子跑了,*呀!请您给我们做主吧!”沉思了一会儿说:“天要惠雨,娘要嫁人,他要走,要跑,不愿干革命,那也没办法!这样吧,现在你也到武汉去,劝说劝说,做做工作,回来,我们照样欢迎他。”

包容的故事5

  一日,天晴气爽,我闲坐窗前品茶赏天。瞧见一位老友不请自来,不待他敲门,我以为他打开大门。

  老友眼圈发青,神色黯然,面庞明显瘦削。几天不见,鬓上有几根白发探出头来。一点没有新婚燕尔的喜庆。我很纳闷,也不好多问。。不久他闷不住开口道:“我前妻毛病多,爱唠叨、脾气暴,家里家外没有她管不到的。特别爱花钱,不喜欢干家务。老是趴在我身上撒娇说,老公咱们出去吃吧!偶尔在外面吃一顿,我还能忍受,可她三天两头要出去,弄得我们没少吵架。哎!久而久之我的心里生出了厌烦,提出了离婚,前妻毫不犹豫就答应了。

  一次失败的婚姻,让我苦闷。再婚我决定找一个省吃俭用,爱干净又不乱花钱的女人进门。不久我的愿望实现了,朋友给我介绍了一个女孩,各方面都符合我选偶的条件。我非常开心,认为这次婚姻一定能幸福。就这样我带着满心的期待,把女孩娶进了家门。

  可是婚后不久我发现妻子太爱干净了,家里收拾的一尘不染不说,我每次回家必须先进浴室洗澡,换上家居服才能吃饭,亲戚朋友如果来我们家一次,妻子就命令我和她一起大扫除,弄得我筋疲力尽。哎!我这才知道,这女人干净大劲了,真够恐怖的。

  要是单单只爱干净我也勉强能够忍受,可是妻子看着我的钱包就像猫盯上了老鼠一样,弄得我常常囊中羞涩。而且每天餐桌子上的永远是青菜土豆,偶尔我说,咱们出去吃顿好的吧!天天老吃这些都没胃口了。

  妻子头不抬眼不睁地说,出去吃?不花钱呀?我看青菜土豆就挺好,既健康又省钱……

  听了她不温不火的话,我真想一摔筷子走人。可是刚结婚不久又离婚,我实在丢不起这个人……现在我常常看着天空发呆,感觉天空乌云幕布压得我喘不上气来。”

  我淡淡的说:“每个人都有缺点,两个生活*惯各不相同的人结合在一起,就像两只满身长刺的刺猬一不小心就会扎到对方。生活在一起的两个人只有互相包容对方的缺点,去发现对方的优点,才能生活的幸福。而你的生活之所以压抑,是你只看见了对方的缺点,甚至在心里把她的缺点无限扩大化了,大到蒙住了你眼睛,让你看不到她优点。”

  我递给他一杯原味咖啡继续说道:“原味咖啡苦涩难以下咽,但是加了奶和糖马上就变得香醇。生活也是如此,只要你在婚姻里加上爱和包容,就不难体会出幸福的味道。”

  老友的眼里,突然闪出很亮的光芒,孩子一样地笑道:“哎!这杯原味咖啡要是在我没离婚之前给我就好了……”

包容的故事6

  与一个颇有才华的朋友好久没聊天。今天看到他,聊一会儿后,我感到一种陌生的气息自他的信息里透露出来:他发给我一些有点儿低俗的图片,还说一些莫名其妙的话。我很惊讶,也有点儿生气,这是我们的聊天记录;

  “你变了,我感到好陌生。”

  “不是陌生,应该是失望。”他说。

  “我不会失望,你的才情还在,你应该还是原先的你。”

  “是你高估了我。”

  “不是,我对自己的判断有信心。”

  “我对自己就没信心了!我真的很压抑,想找种方式发泄。”他的语气不再是先前那种嬉皮士,显得沉郁,“我不适合在那种比较复杂的环境下生活。”

  “但必须适应,这是生存法则。”

  “有时候对一些事真的感到绝望。”

  “先别去希望,就没那么多失落。”

  “我以为怎么也不会发生的事,有时候就是真实的发生了。所以心里特别失望。”他终于说出症结的根本,“比如,某次老板不在,我们在办公室的事,就被老板在千里之外知道了。”

  “人心不古,哪个地方都有的。”我安慰道,“这才是生活多彩的地方,黑白并存。有痛才知*常心的可贵。”

  “我觉得大家都应该是坦坦荡荡的。”他感到很孤独。

  “存在就是合理的,”我继续劝慰,“别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别人,生活是多元的,人也不例外。”

  “我以前经常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他很激动,“我真不希望生活是这个样子。现在就少说。经常要想一下能不能说。”

  “或者换一种方式说。”我笑。

  “而压抑自己的本真是痛苦的事。”

  “那么就别在人群中说一些敏感的话题。”我说,“你不是能写吗?!写出来吧,这比对谁说都管用。”我把自己的经验告诉他。

  “可有时候还是在不知觉中说错了话。”他没理我的建议,“当时自己都没意识到。”

  “说了就说了呗。”我是这样认为的,“大不了又让饶舌的窃喜一次。”

  “但过不了24小时,有些话又被人复制。”

  “你这么在乎别人的看法?在人群中留一点儿真实给自己吧。”我感觉空气都变得沉甸甸的。

  “带来一些不必要的误会……”

  “误会了就误会了,也不需要过多自责。”这是我的处世态度,“时间会解释一切。我一般很少在人堆中,就是在人群里也是瞎闹,像个没思想的人。”

  “我现在也在逐渐变得‘深沉’。”他自嘲道。

  “你还是心理有问题。尽量看开有些东西,包括人际关系。”我也同样觉得心累,“将你心里想说的写出来吧!我真的希望看到你的才气从笔端流露出来,这样你会少很多杂念和烦恼。我其实是个极端悲观主义者,但我在悲观中尽力乐观地活着——就是用我的笔。”我表现了那个真实得不能再真实的我。

  ……

  这件事让我想起本校这次开运动会发生的事。

  我现在教学的班级,昨天接力赛时由于其中一个孩子走神,导致该班没拿到他们想要的名次,孩子们都伤心的哭了。我被他们的自尊心感动,于是在今天拔河比赛时精心组织,陪同他们进行完比赛。在比赛过程中为孩子们鼓劲儿加油,孩子们看到我鼓励的眼神,一张张小脸憋得通红。最后在实力相当的情况下,僵持几分钟后孩子们终于夺得他们想要的第一名。他们那个高兴劲儿就别提了,无论参没参加比赛的孩子都围在我身边说:“老师,我们是最棒的!”(这是我常对他们说的一句话)。

  其实我不是他们的班主任,但他们那纯真的幸福感染了我,那一刻我与他们一样,也成了快乐的孩子。

  接下来我们教师也有一个项目,语文数学分组——拔河,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老师也是重视体育锻炼的。

  我的学生对我说:“老师,我们给你加油!别看你小(瘦),你也是最棒的!”孩子们一脸的灿烂。

  “对!老师一定努力!”我和他们击掌欢笑着。当我们开始比赛后,孩子们在场外大声喊着:“老师,加油!”还向我竖起大拇指(这也是我对他们惯用的动作),我回应他们一个开心的笑。

  孩子们一扫昨天失败的郁闷,这都是在情理之中的。我顺势因这次比赛活动出现的问题启发:“你们感受到什么?”

  “团结,有信心就会赢。”孩子们七嘴八舌,我都一一肯定,而且要求他们将这些感悟用到以后的学*生活中去。

  这时,一个女孩又举起手。她还想说什么呢?我疑惑的向她示意。

  “我还觉得我们今天虽然拔河比赛赢了,但我们不要去说其他班的同学。他们有些昨天讥笑我们,我当时心里就很不好过。”她轻轻的、但情绪很激动地说,眼里还有泪光。

  我的思维在那一瞬停止了几秒。

  “给她掌声!”

  处理完孩子们的事后,走出教室,我依然感慨——甚觉惭愧!当时为何就没想到孩子们之间会出现互相奚落这种现象?孩子们又会以怎样的态度去应对?而这样一个十岁左右的孩子想到了!而且还是以一种很多**都做不到的方式——大度与包容!

  有时,我们这些看似成熟的大人还不及那些不谙世事的孩子。

  这个小女孩儿不光是赢得比赛,更赢得一个人一生最珍贵的东西。

  我希望每个善良的人在生活中受到这样的委屈,感到无奈的时候,像她一样表现得宽厚、大度、包容一些,让那些龌龊的人事自我糟践。千万别傻到让非主流的丑恶现象影响自己的正常生活。

  记住这句话:“别拿他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包容的名人故事 (菁华3篇)(扩展2)

——包容的故事 (菁华5篇)

包容的故事1

  三国时期的蜀国,在诸葛亮去世后任用蒋琬主持朝政。他的属下有个叫杨戏的,性格孤僻,讷于言语。蒋琬与他说话,他也是只应不答。有人看不惯,在蒋琬面前嘀咕说:“杨戏这人对您如此怠慢,太不象话了!”蒋琬坦然一笑,说:“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气秉性。让杨戏当面说赞扬我的话,那可不是他的本性;让他当着众人的面说我的不是,他会觉得我下不来台。因此,他只好不做声了。其实,这正是他为人的可贵之处。”之后,有人赞蒋琬“宰相肚里能撑船”。

包容的故事2

  相传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日晚在禅院里散步,突见墙角边有一张椅子,他一看便知有位出家人违犯寺规越墙出去溜达了。老禅师也不声张,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而蹲。少顷,果真有一小和尚翻墙,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

  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但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我们能够想像听到老禅师此话后,他的徒弟的情绪,在这种宽容的无声的教育中,徒弟不是被他的错误惩罚了,而是被教育了。

包容的故事3

  毕加索对冒充他作品地假画,毫不在乎,从不讲究。看到有伪造他的画时,最多只把伪造的`签名涂掉。

  我为什么要小题大做呢?毕加索说,作假画的人不是穷画家就是老朋友。我是西班牙人,不能和老朋友为难。而且那些鉴定真迹的专家也要吃饭,而我也没吃什么亏。

  宽容的智慧:

  君子坦荡荡。宽容有时候是对别人最大的恩惠,一个小小的不经意的或者有意的宽容都能够让人得到幸福,何乐而不为呢?

包容的故事4

  “她不可能卖得好,我敢打赌,如果超过一百万本,我把鞋子吃下去。”这是一位脱口秀主持人针对美国总统*的妻子希拉里写的自传的辛辣评价。上天往往喜欢捉弄把话说绝的人,希拉里的自传没过几个星期、就畅销了一百万本。主持人该品尝鞋子的味道了。

  没错,他的确吃鞋子了。不过,鞋子的质地不同寻常,主持人吃下的是总统夫人特意为他定做的鞋子形状的蛋糕。那味道一定棒极了,因为它里面加了一种特殊的调料——宽容。

  面对主持人的嘲讽,希拉里并没有给以他猛烈的回击或等着看他吃鞋子,而是用一种幽默宽容的方武巧妙地化解了这场矛盾。总统夫人因宽容而更加让人敬佩,蛋糕鞋子因宽容而更加美味可口。

包容的故事5

  清朝末年,在一个小镇上,王氏家族和胡氏家族两家世代为敌,两户人家只要一碰面就会动起手来。有一天晚上,王虎与胡一从市集里走出来,倒没有开打,两人一前一后走在小路上,保持着距离,互不理睬。

  天色渐渐暗了,走着走着,突然王虎听见前面的胡一“哎呀”一声惊叫,原来他掉进黑暗的溪沟里了。王虎看见后,连忙赶上前去,心想:“无论如何总是条人命,怎能见死不救呢?”

  王虎隐隐约约看见胡一在溪沟里挣扎。急中生智的王虎连忙折下一段枯枝,迅速将枝梢递到胡一手中。胡一被救上岸后,感激地说了一声“谢谢”。然而,胡一猛一抬头后发现,原来救自己的人居然是仇家王虎。胡一怀疑地问:“你为什么救我?”王虎说:“为了报恩。”胡一听了更为疑惑:“报恩?恩从何来?”王虎笑着说:“因为今夜在这条路上,只有我们两人一前一后行走。刚才你遇险的时候,要不是你的一声‘哎呀’,第二个坠入溪沟里的人一定是我。所以,我哪有知恩不报的道理。因此,要说感谢的话,理当先由我说。”此时,王虎与胡一的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了。

  俗话说“冤家宜解不宜结”。一个人要想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光靠自己的力量是不行的,光靠朋友的力量是不够的。那些过去与你是竞争对手的人,只要你可以包容,再大的仇恨也能消融,再多的朋友都可结交。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用我们的包容之心化敌为友,只有这样,才能把自己的成功之路拓得更宽些。


包容的名人故事 (菁华3篇)(扩展3)

——卢梭的名人故事 (菁华3篇)

卢梭的名人故事1

  良心的惩罚

  在法国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卢梭的《忏悔录》中,记录着这样一件事:卢梭小时候,家里很穷,为求生计,只好到一个伯爵家去当小佣人。伯爵家的一个侍女有条漂亮的小丝带,很讨人喜爱。一天,卢梭趁没人的时候,从侍女床头拿走小丝带,跑到院里玩赏起来。

  正在这时候,有个仆人从他身后走过,发现了卢梭手中的小丝带,立刻报告了伯爵。伯爵大为恼火,就把卢梭叫到身旁,厉声追问起来。

  卢梭紧张极了,心想,如果承认丝带是自己拿的,那他一定会被辞退。

  以后再找工作,可就更难了。他结巴了好大一会儿,最后竟撒了个谎,说丝带是小厨娘玛丽永偷给他的。伯爵半信半疑,就让玛丽永过来对质。善良、老实的小玛丽永一听这事,脑瓜子顿时懵了,一边流泪,一边说:“不是我,决不是我!”可卢梭呢?却死死咬住了玛丽永,并把事情的所谓“经过”编造得有鼻子有眼。

  这下子,伯爵更恼火了,索性将卢棱和玛丽永同时辞退了。当两人离开伯爵家时,一位长者意味深长地说:“你们之中必有一个是无辜的,说谎的人一定会受到良心的`惩罚!”

  果然,这件事给卢梭带来终身的痛苦。四十年后,他在本人的自传《忏悔录》中坦白说:“这种沉重的负担一直压在我的良心上……促使我决心撰写这部忏悔录。”“这种残酷的回忆,常常使我苦恼,在我苦恼得睡不着的时候,便看到这个可怜的姑娘前来谴责我的罪行……”

卢梭的名人故事2

  智者的选择

  法国思想家卢梭年轻时,曾只身闯荡巴黎,他创作的歌剧《乡村卜师》公演后,大获成功,国王观看了演出,给予很高评价。第二天,使臣来到了卢梭住所,宣布国王要召见他,并且要赐给他一份丰厚的“年金”。这对于四处奔波、捉襟见肘的卢梭来说,不啻天大福音。可谁也想不到卢梭却断然拒绝了。理由是:“那笔可以说是到手的年金,我是丢掉了;但是,我也就免除了年金加到我身上的那副枷锁。有了年金,真理完蛋了,自由完蛋了,勇气也完蛋了。从此以后,怎么还能谈独立和淡泊呢?一接受这笔年金,我就只得阿谀逢迎,或者噤若寒蝉了。”上面这些细节,详载于卢梭著名的《忏悔录》当中。

  人生总要面临许多选择,选择就意味着有所为有所不为,在“鱼与熊掌”、 “义与利”、“忠与孝”无法两全其美的时候,选择就意味着要有所放弃。在选择与放弃之间,就能看到一些仁人志士人格之伟大,精神之高尚,胸怀之坦荡,追求目标之宝贵。

  在*古典文学《赵氏孤儿》中,公孙杵臼选择了赴死救孤,舍生取义;程婴选择了立孤报仇,忍辱负重,两个人人格同样伟大,最后也都青史留名。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选择了自由,放弃了生命,“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美国独立战争总司令华盛顿,胜利后选择了急流勇退,放弃了唾手可得的君临天下,给美国民主制度带了个好头;“国学大师”陈寅恪选择了“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因而放弃了炙手可热的官位和优厚的物质待遇;著名学者钱锺书选择了寂寞,放弃的是喧嚣与热闹,成就的是他的学问和事业。

  当然,失败的选择也不少。辛亥革命后,*一手遮天,他也面临着两个选择,一是当*华盛顿,推进共和,施行民主,这是可以流芳百世的;二是当拿破仑第二,面南而坐,黄袍加身,复辟当皇帝,注定要遗臭万年。可他却偏偏选择了后一条路,结果,只当了83天短命皇帝,在千夫所指中可耻地死去。日军逼*北京,大批教授、学者选择南下,过颠沛流离的生活,周作人却贪图享受,害怕艰苦,选择留京,结果成了可耻的文化汉奸……

  选择与放弃,就像行车的十字路口,会不时出现在生命的旅途上,等着人们作出决断。能不能作出正确、明智的选择,人生大智慧往往就体现在这里。

卢梭的名人故事3

  良心的惩罚

  在法国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卢梭的《忏悔录》中,记录着这样一件事:卢梭小时候,家里很穷,为求生计,只好到一个伯爵家去当小佣人。伯爵家的一个侍女有条漂亮的小丝带,很讨人喜爱。一天,卢梭趁没人的时候,从侍女床头拿走小丝带,跑到院里玩赏起来。

  正在这时候,有个仆人从他身后走过,发现了卢梭手中的小丝带,立刻报告了伯爵。伯爵大为恼火,就把卢梭叫到身旁,厉声追问起来。

  卢梭紧张极了,心想,如果承认丝带是自己拿的,那他一定会被辞退。

  以后再找工作,可就更难了。他结巴了好大一会儿,最后竟撒了个谎,说丝带是小厨娘玛丽永偷给他的。伯爵半信半疑,就让玛丽永过来对质。善良、老实的小玛丽永一听这事,脑瓜子顿时懵了,一边流泪,一边说:“不是我,决不是我!”可卢梭呢?却死死咬住了玛丽永,并把事情的所谓“经过”编造得有鼻子有眼。

  这下子,伯爵更恼火了,索性将卢棱和玛丽永同时辞退了。当两人离开伯爵家时,一位长者意味深长地说:“你们之中必有一个是无辜的,说谎的人一定会受到良心的惩罚!”

  果然,这件事给卢梭带来终身的痛苦。四十年后,他在本人的自传《忏悔录》中坦白说:“这种沉重的负担一直压在我的良心上……促使我决心撰写这部忏悔录。”“这种残酷的回忆,常常使我苦恼,在我苦恼得睡不着的时候,便看到这个可怜的姑娘前来谴责我的罪行……”


包容的名人故事 (菁华3篇)(扩展4)

——名人读书的故事通用 (菁华3篇)

名人读书的故事通用1

  匡衡,字稚圭,西汉东海(汉郡名,今江苏省邳县以东至海,连山东省滋阳县以东至海地区)人。他出身农家,祖父、父亲世代都是农民。传到匡衡,却喜欢读书。他年轻时家里贫穷,白天给人做雇工来维持生计,晚上才有时间读书。但是家里穷得连灯烛也点不起。邻家灯烛明峦,却又照但是来。匡衡就想出个法子,在贴着邻家的墙上凿穿一个孔洞,“偷”它一点光亮,让邻家的灯光照射过来。他就捧着书本,在洞前映着光来读书。

名人读书的故事通用2

  王亚南绑在柱子上读书

  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资本论》最早的中文翻译者王亚南,1933年乘船去欧洲。客轮行至红海,突然巨浪滔天,船摇晃得使人无法站稳。这时,戴着眼镜的王亚南,手上拿着一本书,走进餐厅,恳求服务员说:“请你把我绑在这根柱子上吧!”服务员以为他是怕自己被浪头甩到海里去,就照他的话,将王亚南牢牢地绑在柱子上。绑好后,王亚南翻开书,聚精会神地读起来。船上的外国人看见了,无不向他投来惊异的目光,连声赞叹说:“啊!*人,真了不起!”

名人读书的故事通用3

  李白小时候很贪玩,经常逃学。一次,李白从学堂跑出来,到河边玩,看到一位老婆婆正拿着一根铁棒在石头上磨来磨去,李白很惊讶,就问老婆婆磨铁棒做什么。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又问"这么粗的铁棒何时能磨成针呢?"老婆婆说:"只要有恒心,铁棒一定能磨成针。"李白听完很惭愧,从此刻苦学*,终于成为伟大的诗人。


包容的名人故事 (菁华3篇)(扩展5)

——探险的名人故事 (菁华3篇)

探险的名人故事1

  张骞

  公元前139年,汉武帝派张骞前往大月氏国。他的使命是帮助该地区人民起来抵抗侵略者。张骞被匈奴族捉去囚禁了11年,但他获释后再度前往*以西的地方探险。他的旅行路线经过阿富汗,当时尚无人到过*以西这么远的地方。张骞回来后,使大汉皇帝第一次听到了关于印度、中东以及欧洲诸国的消息。张骞是第一位横穿阿富汗旅行的*人,后来的*商人带着丝绸和玉石,沿张骞所经过的路线,翻山越岭来到*西北并穿过了戈壁沙漠。这条路线后来被称为“丝绸之路”。

探险的名人故事2

  马可·波罗

  马可·波罗出身于旅行世家。他的父亲尼科洛和叔叔马泰奥都是威尼斯商人。他俩于13世纪60年代因经商到了*。1271年,两人再度出访,并带年轻的马可一起前往。他们到了*,进宫觐见蒙古族统治者——元世祖忽必烈。他们在*逗留了24年,经商发了大财。马可·波罗赢得了忽必烈的信任,多次受派遣远行*各地,并到过印度、缅甸、锡兰(今斯里兰卡)以及东南亚等地。

探险的名人故事3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于1451年出生于地中海边的城市热那亚,是闻名世界的探险家。他从小就被《马可波罗游记》中所描述的东方深深吸引,向往探险、航海。

  在青年时期的哥伦布当了水手,学*了航海指挥、天文地理,掌握了拉丁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和意大利语。

  哥伦布常常想:既然地球是圆的,人们绕过非洲东行就可以到*。那么,从欧洲向西航行,渡过大西洋,也一定可以到达亚洲。可是,这一条海路从没有人走过呀!

  哥伦布决定从大西洋寻找海上通道去亚洲,去*!他向当时意大利著名的地理学家托斯坎内里请教,得到了热情、无私的支持。

  当时美洲尚未被发现,欧洲各国盛传亚洲是块宝地,遍地是黄金,对传说那里盛产的宝石、丝绸、香料都垂涎三尺。所以,当哥伦布请求西班牙国王支持时,国王拨了一万英镑给他。

  1492年8月3日,哥伦布率三艘帆船、87名船员,从西班牙南端出发,驶进了当时所有海图上都没有标志的未知的茫茫大海。

  船队航行了一个多月,遇上一片青绿的海域,海面上尽是厚密的马尾藻。船走了十几天才摆脱了它们的纠缠,可眼前仍然是茫茫大海,无边无际。

  船员们不耐烦了,灰心了,纷纷要求返航。只有哥伦布依然充满信心。在他表示给大伙加倍付酬金后,船队才又继续向西挺进。

  船队在海上连续航行71天后,发现了一块陆地!船员们高兴得大叫大嚷,沮丧、沉闷的气氛一扫而光。他们登上陆地,升起西班牙**,哥伦布宣布代表国王占领此地,命名该岛为圣萨尔瓦多。

  这儿的土人半裸着身子,皮肤不白不黑,脸上绘着彩色花纹,妇女鼻子上挂着金片。他们以为这些白人是天神,便跳起舞来欢迎。哥伦布发现这岛上很穷,既无珠宝也无黄金。他问土人:你们的金片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南方带来的。土人回答,可是南方在哪儿?他们也说不清。第二天,哥伦布率船队又驶向了茫茫大海,继续去寻找盛产黄金的所谓南方,穿行在中美洲马哈马群岛之中。

  这天,船队登上了一块陆地,哥伦布以为这就是亚洲陆地,脚下的土地即是*的一个半岛。于是,他派了两个人作为使者去内地见*皇帝。

  几天以后,使者垂头丧气地回来了,说:一路上尽是小棚屋,村里很贫穷,不像是繁荣富饶的*。哥伦布并不知道这儿是古巴岛,还以为这是*最贫穷的一个省,于是下令船队继续南行。

  不久,哥伦布陆续发现了两个大岛,并为它们分别命名为西班牙岛和海地岛。他依然没找到*。

  当时,哥伦布也不知道,他发现的是欧洲人从来都不知道的新陆地。而从这里到亚洲,中间还隔着一个比大西洋辽阔得多的太*洋。

  1493年3月16日,哥伦布率船队返回了西班牙,这一天也就是完成了开辟横渡大西洋航线和发现美洲陆地的日子。哥伦布总以为他发现的那片陆地是亚洲,可为什么与马可?波罗描述的不同呢?他要弄清那到底是不是亚洲,于是,哥伦布又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率船队横渡大西洋,发现了南美洲。但他当时并不知道这一点。

  哥伦布几次远航,发现的陆地并不富庶,与人们谈论的亚洲毫无共同之处。他逐渐意识到,这些新陆地不是*。

  在长时间的远航中,由于天气炎热、食物腐烂、暴雨袭击、海水腐蚀、黄热病的威胁,使航行越来越艰难,哥伦布只得带着遗憾离开新的陆地。

  他寻找的*却一直没有出现。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