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直播观后感 (菁华5篇)

首页 / 观后感 / | 观后感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直播观后感1

  488秒后,一枚火箭进入太空,无数颗心里的石头落了地。

  2020年5月5日,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首飞成功,我国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首战告捷,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务的序幕正式拉开。然而,人们未必知道,在此次任务前,也有过多次失利。

  失利、挫败,对于航天人来说并不陌生,也并不可怕。2017年7月,长征五号遥二火箭因发动机故障未能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研发团队经过100余天的故障排查与180余天的试验验证,找到失利原因,对发动机从结构、材料和工艺等方面进行改进。2018年11月,改进后的发动机在长程试车过程中出现问题,研制团队再次进行改进。2019年4月,一台用于后续任务的发动机又出现异常,研制团队又对发动机结构再次进行改进……

  唯其艰难,方显勇毅;唯其磨砺,始得玉成。“成功是差一点点失败,失败是差一点点成功”,这是航天领域流传甚广的一句话。“一点点”的背后,是一种顽强和坚韧,一种无惧挑战与困难、直面挫折与失败的战斗精神。

  我国启动载人航天工程时,比美苏等国家晚了30多年。“如同运动员在起跑线上晚了一步,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以比别人更大的步伐、更快的速度来追赶。”*载人航天工程首任总设计师王永志说。

  迎接挑战,航天人“跑”了起来。

  他们与时间搏斗:1个月完成3个月的工作,解决火箭整流罩超重问题;总装火箭发动机一般需要24天,他们只用18天就可出色完成;立项比大部队晚了两年,新型微波雷达却同时完成研制,在天宫一号和神舟九号自动交会对接中大显身手……

  他们与自己较劲:神舟六号飞船要用的导线上被发现原因不明的压痕,即使用放大镜才能看出来,但他们仍将库存里30公里长的导线全部筛查一遍;为了把被称为“太空穿针”的手控交会对接技术的误差控制在毫米级,他们进行了3年、1500次手控交会地面模拟训练……

  这种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在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也能看到。为了研发疫苗和药物,广大科技工作者与病毒赛跑、与时间赛跑。他们沉浸在实验室里,每一次试验不一定都有想要的结果,但一定都有战斗的汗水。如果失败,那就抓紧时间再来一次。

  “过去我们是‘串联’的工作方式,比如一个试验结束,看看结果后再进行第二个试验。现在我们变成‘并联’的方式,很多试验在同步推进,争取疫苗早日上市。”*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严景华疫情期间曾向媒体介绍,团队拿到新冠病毒的基因后,马上开始疫苗研发。此后,工作时间“不是以天来计算,而是以小时在往前推”。

  无惧挑战和挫折,在攀登科技高峰的路上勇往直前,这就是新时代科技工作者必须拥有的品质。这种特别能战斗的精神,使他们更坚韧,迈出的步伐更沉稳、更踏实。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直播观后感2

  昨夜,阵阵寒意袭来,北风呼呼,秋意渐浓。但也就是在昨夜,浩渺的宇宙星辰之中,又多了一抹*的光辉——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三位*航天员将在*自己设计建造的宇宙空间站中“出差”六个月,完成一系列的科学研究和实验。这是*的骄傲,是*的信念,也是属于*的璀璨辉煌。

  在人类探寻宇宙和日月星辰时,一辈又一辈的*航天员们不断拨开未知的云雾,他们努力拼搏、不畏艰难,他们像一群追梦的少年,满怀理想,勇往直前地追寻着航天梦、*梦,为他们点赞。

  探寻苍穹,光耀中华,祝愿航天员们顺利圆满,*安归家,祝福我们伟大祖国繁荣昌盛,永远强大!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直播观后感3

  从仰望天空到直穿云霄,从抬头望月到探索宇宙,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三号,从一人一天到三人半年,华夏儿女们从未停止奔赴星辰的步伐。

  此次神舟十三号将在太空驻留半年,*首位女航天员王亚*将与她的同伴在太空过春节,留在地球的我们将收到首次来自太空的新春祝福,并且此次采用的是快速交会对接的方式,首次径向停靠空间站,此次载人飞行任务将会进行2~3次出舱活动等。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人类对太空的向往和探索从未停止脚步,今后,我们还会见证神舟十四,十五,十六等的发射。我相信每一次见证,都更加坚定了人民对国家、对未来的信心。日益雄厚的科技实力,不只是*航天人代代接力、传承梦想的故事,也是人民更有信心,国家更有实力,民族更有希望的故事。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直播观后感4

  488秒后,一枚火箭进入太空,无数颗心里的石头落了地。

  2020年5月5日,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首飞成功,我国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首战告捷,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务的序幕正式拉开。然而,人们未必知道,在此次任务前,也有过多次失利。

  失利、挫败,对于航天人来说并不陌生,也并不可怕。2017年7月,长征五号遥二火箭因发动机故障未能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研发团队经过100余天的故障排查与180余天的试验验证,找到失利原因,对发动机从结构、材料和工艺等方面进行改进。2018年11月,改进后的发动机在长程试车过程中出现问题,研制团队再次进行改进。2019年4月,一台用于后续任务的发动机又出现异常,研制团队又对发动机结构再次进行改进……

  唯其艰难,方显勇毅;唯其磨砺,始得玉成。“成功是差一点点失败,失败是差一点点成功”,这是航天领域流传甚广的一句话。“一点点”的背后,是一种顽强和坚韧,一种无惧挑战与困难、直面挫折与失败的战斗精神。

  我国启动载人航天工程时,比美苏等国家晚了30多年。“如同运动员在起跑线上晚了一步,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以比别人更大的步伐、更快的速度来追赶。”*载人航天工程首任总设计师王永志说。

  迎接挑战,航天人“跑”了起来。

  他们与时间搏斗:1个月完成3个月的工作,解决火箭整流罩超重问题;总装火箭发动机一般需要24天,他们只用18天就可出色完成;立项比大部队晚了两年,新型微波雷达却同时完成研制,在天宫一号和神舟九号自动交会对接中大显身手……

  他们与自己较劲:神舟六号飞船要用的导线上被发现原因不明的压痕,即使用放大镜才能看出来,但他们仍将库存里30公里长的导线全部筛查一遍;为了把被称为“太空穿针”的手控交会对接技术的误差控制在毫米级,他们进行了3年、1500次手控交会地面模拟训练……

  这种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在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也能看到。为了研发疫苗和药物,广大科技工作者与病毒赛跑、与时间赛跑。他们沉浸在实验室里,每一次试验不一定都有想要的结果,但一定都有战斗的汗水。如果失败,那就抓紧时间再来一次。

  “过去我们是‘串联’的工作方式,比如一个试验结束,看看结果后再进行第二个试验。现在我们变成‘并联’的方式,很多试验在同步推进,争取疫苗早日上市。”*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严景华疫情期间曾向媒体介绍,团队拿到新冠病毒的基因后,马上开始疫苗研发。此后,工作时间“不是以天来计算,而是以小时在往前推”。

  无惧挑战和挫折,在攀登科技高峰的路上勇往直前,这就是新时代科技工作者必须拥有的品质。这种特别能战斗的精神,使他们更坚韧,迈出的步伐更沉稳、更踏实。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直播观后感5

  今年7月,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但不懈攻关、创新不止的科技工作者们并不满足。“北斗三号虽然有些性能指标是全球最佳,但要看到国外导航系统也即将更新到下一代,随时会实现反超。科技竞争时不我待,科技报国尚须加倍努力。”*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北斗三号卫星总指挥迟军说。

  “实践一再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迟军的这番话,自信又硬气。正是因为一次又一次的科技攻关和自主创新,北斗系统才能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并跑到领跑。

  从北斗团队身上,我们看到了特别能攻关的载人航天精神。载人航天是当今世界高新科技中最具挑战性的领域之一,是难度大、规模大、系统复杂、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极强的工程。崇高使命激发了*航天人特别能攻关的精神,这是*航天人探索创新的写照。

  “我们不想重复国外的老路。”戚发轫说。当时,尽管我国已掌握大推力火箭和返回式卫星等基础技术,但对于载人航天这个航天领域的最高难题,却几乎从零开始。即便如此,*航天人还是大胆提出了设计制造一步跨越国外*40年发展历程的飞船设想。

  从飞船设计、火箭改进、轨道控制、空间应用到测控通信、航天员训练、发射场和着陆场等方案的论证设计,我国载人航天工程都瞄准世界先进技术,确保工程一起步就有强劲的后发优势,关键技术就能与世界先进水*并驾齐驱,局部还有所超越。这样的发展模式被国外评价为“非常典型的*式太空计划。每次迈进一大步,很少重复”。

  飞天的征程中,充满了不断突破创新的魄力,充满了勇气和智慧。这种特别能攻关的精神,在新时代的科技工作者身上,得到传承和弘扬。

  量子计算机研制成功、C919首飞成功、复兴号高铁投入运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磁约束核聚变、散裂中子源等设施建设取得突破,量子信息、铁基超导、干细胞、合成生物学等方面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成果……*年来,我国着力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一大批全球领先的科技成果不断涌现。

  “当前,面对国内外环境的新变化,我们要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技创新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创新这个第一动力。”科技部党组*、部长王志刚表示,要激发调动广大科技人员和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加快走出一条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创新发展新路径,加快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步伐。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直播观后感 (菁华5篇)扩展阅读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直播观后感 (菁华5篇)(扩展1)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直播观后感 (菁华3篇)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直播观后感1

  阔别半年之久,“摘星星的妈妈”回来了!谢谢你们带来的“宇宙级浪漫”和“惊艳”!180多天,从太空出舱,到首次在轨通过遥操作完成货运飞船与空间站对接,从*女航天员首次太空漫步,到3名航天员创下*航天员单次飞行任务太空驻留时间最长纪录,航天员们完成了一系列科学研究,刷新了一个又一个*航天纪录。航天人的丰功伟绩,让我们感受到祖国多么伟大!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直播观后感2

  从“神一”的发射成功到“神五”、“神六”、“神七”的宇宙之行……祖国的载人航天事业硕果累累。

  在追梦的道路上,每一次都是全新的征途,每一次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战,一代代航天人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艰苦奋斗,在反复实验中砥砺前行,他们心有天地经纬,脚向浩瀚苍穹。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直播观后感3

  今天,在疫情初步取得一定控制的时候,神舟十三号也顺利返回地球。从早上八点多一直到十一点多,一直在关注直播,内心十分激动,特别是当三名宇航员向北京指挥中心汇报*安时,指挥中心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那一刻激动的眼泪夺眶而出,是激动,是兴奋,是为祖国的强大而感到深深地自豪!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直播观后感 (菁华5篇)(扩展2)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直播观后感 (菁华6篇)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直播观后感1

  488秒后,一枚火箭进入太空,无数颗心里的石头落了地。

  2020年5月5日,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首飞成功,我国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首战告捷,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务的序幕正式拉开。然而,人们未必知道,在此次任务前,也有过多次失利。

  失利、挫败,对于航天人来说并不陌生,也并不可怕。2017年7月,长征五号遥二火箭因发动机故障未能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研发团队经过100余天的故障排查与180余天的试验验证,找到失利原因,对发动机从结构、材料和工艺等方面进行改进。2018年11月,改进后的发动机在长程试车过程中出现问题,研制团队再次进行改进。2019年4月,一台用于后续任务的发动机又出现异常,研制团队又对发动机结构再次进行改进……

  唯其艰难,方显勇毅;唯其磨砺,始得玉成。“成功是差一点点失败,失败是差一点点成功”,这是航天领域流传甚广的一句话。“一点点”的背后,是一种顽强和坚韧,一种无惧挑战与困难、直面挫折与失败的战斗精神。

  我国启动载人航天工程时,比美苏等国家晚了30多年。“如同运动员在起跑线上晚了一步,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以比别人更大的步伐、更快的速度来追赶。”*载人航天工程首任总设计师王永志说。

  迎接挑战,航天人“跑”了起来。

  他们与时间搏斗:1个月完成3个月的工作,解决火箭整流罩超重问题;总装火箭发动机一般需要24天,他们只用18天就可出色完成;立项比大部队晚了两年,新型微波雷达却同时完成研制,在天宫一号和神舟九号自动交会对接中大显身手……

  他们与自己较劲:神舟六号飞船要用的导线上被发现原因不明的压痕,即使用放大镜才能看出来,但他们仍将库存里30公里长的导线全部筛查一遍;为了把被称为“太空穿针”的手控交会对接技术的误差控制在毫米级,他们进行了3年、1500次手控交会地面模拟训练……

  这种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在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也能看到。为了研发疫苗和药物,广大科技工作者与病毒赛跑、与时间赛跑。他们沉浸在实验室里,每一次试验不一定都有想要的结果,但一定都有战斗的汗水。如果失败,那就抓紧时间再来一次。

  “过去我们是‘串联’的工作方式,比如一个试验结束,看看结果后再进行第二个试验。现在我们变成‘并联’的方式,很多试验在同步推进,争取疫苗早日上市。”*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严景华疫情期间曾向媒体介绍,团队拿到新冠病毒的基因后,马上开始疫苗研发。此后,工作时间“不是以天来计算,而是以小时在往前推”。

  无惧挑战和挫折,在攀登科技高峰的路上勇往直前,这就是新时代科技工作者必须拥有的品质。这种特别能战斗的精神,使他们更坚韧,迈出的步伐更沉稳、更踏实。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直播观后感2

  飞天梦是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特别的梦想、特别的精神,不可能有特别的业绩。在载人航天工程建设实践过程中,*航天人所展现出来的精神特质,是一首史无前例的赞歌,值得我们永远学*和铭记。2016年12月20日,**在会见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及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时指出:“我们注重传承优良传统,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

  *载人航天事业是在极其艰苦和困难的条件下起步的。茫茫戈壁、浩瀚海洋,自然环境恶劣的驻训场;白手起家、晚他国30多年起步,需要持续数十年的昼夜攻关;承受8倍于自身体重的重力、在与外界隔绝的狭小空间,独自一人72小时不休息的抗疲劳抗寂寞训练……然而,*航天人没有被吓倒,他们咬紧牙关,一次次向艰难险阻发起进攻,一次次向生理和心理极限发起挑战。承担载人航天大地测量任务的单位,他们的足迹甚至遍布“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沙漠、“魔鬼城”罗布泊和海拔5000米以上的“生命禁区”。对他们而言,只要任务有需要,就没有抵达不了的地方,“一切为了任务,一切为了胜利”是他们吃苦受累、向死而生的唯一目的。

  *载人航天工程是继“两弹一星”后*航天领域迄今为止规模最庞大、系统最复杂、技术难度最高、可靠性要求最严和风险挑战最大的重点工程。*航天人无数次以战斗的状态和战斗员的雄姿,创造奇迹。2000年12月,神舟二号发射的前10天,火箭意外被撞。年过六旬的总指挥黄春*、总师刘竹生亲自爬上11层*台,一层一层仔细查看,20多个小时没有合眼,嗓子已经讲不出话来,但经过严密诊断后,凭着过硬的本领,他们斩钉截铁地作出了抉择:“按计划1月10日组织发射!”4天之后,一份长达50余页的报告《碰撞后火箭受损结果分析及处理措施》有理有据地给出了“可以正常发射”的结论。于是,火箭又重新耸立在发射塔架旁,并于2001年1月10日把神舟二号飞船如期、成功地送上太空。像这类的“特别”战斗和“特别”战斗员,在*载人航天的队伍里不胜枚举,王永志、戚发韧、袁家军等,他们每一个人都能讲出无数个生动的战斗故事。

  *载人航天之路是一条建立在完全独立自主基础上的自主创新道路。为了确保*载人航天事业的后发优势,我们在飞船设计、火箭改进、轨道控制、空间应用、测控通信、航天员训练、发射场和着陆场等方案论证设计中,一开始就瞄准世界一流,努力实现关键技术重大突破,把关键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面对众多全新领域和尖端课题,广大科技工作者知难而进、锲而不舍,勤于探索、勇于创新,攻克了飞船研制、运载火箭的高可靠性、轨道控制、飞船返回等国际宇航界公认的尖端课题,不仅获得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关键技术,而且形成了一套符合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要求的科学管理理论和方法,展示了*航天人卓越的攻关能力和创新能力。

  载人航天是用生命去探险、用躯体去铺路的神圣事业。从人类探索太空的历史来看,航天员从选择这份使命那一刻开始,就始终与巨大风险、考验为伴。据统计,目前世界上共有540多名航天员,其中27人在执行任务或训练时罹难。2003年2月1日,正值*航天员大队选拔首飞梯队的关键时刻,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重返地面过程中突然解体,7名宇航员全部罹难。当时,大家都为*航天员的心理承受能力感到担心,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第二天,航天员大队党支部收到了全部参训的14名备选宇航员递交的请战书,他们表达了一个共同心声:“再大的风险也动摇不了我们征服太空的决心。”一致要求争当首飞第一人。最后,杨利伟脱颖而出,于2003年10月15日英勇出征,在神舟五号飞船上他经历了“惊魂26秒”的生死考验。2008年9月,景海鹏与战友在太空执行神舟七号飞行任务时,曾经连续出现过两个意外情况。2016年11月11日凌晨零时10分,景海鹏在执行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任务时,险情再次发生。但每一次,他们都能坦然面对、沉着处置。在“感动*”颁奖晚会上,主持人直率地问景海鹏:“你们在执行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时,有没有想过有可能回不来?”景海鹏回答:“对于我们航天员来说,使命重于生命。即使我们回不来,也要让*在太空高高飘扬!”正是由于在航天人心中祖国的分量最重、人民的利益最大,他们才能始终以报效祖国、成就航天事业为最高荣誉,*的载人航天之路,才能铸就辉煌、创造奇迹。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直播观后感3

  老师让我们看神舟十三号飞船的发射,我们每个同学都迫不及待的`等待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

  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来了,当神舟十三号发射的时候,我们都很担心它不能送三位宇航员飞上太空与天宫一号连接,它点火时发出的火太大了,我心里暗想它会不会引起火灾呀?

  随着神舟十三号成功飞上蓝天,我心中的疑团也一点一点的消退了,心中的.大石头也终于落地了。接着火箭上的两个小火箭落了下来,紧接着是外壳和一个副的推进器也落了下来,终于所有不必要的东西都落了下来,太阳能板也伸了出去,神舟十三号终于进入了预定的轨道,神舟十三号发射成功了!所有的同学都在欢呼,因为这是*对宇宙探索迈出的新一步,是*对宇宙奥秘探索的又一个起点。

  此时此刻,我又有了一个新的理想——当一名优秀的宇航员!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直播观后感4

  我们的浩瀚星辰中,那一抹绚丽的*红是属于*人的浪漫!“宝贝别哭,妈妈去给你摘星星了!”是属于母女之间独有的温情和爱意!“北京明白”“正常正常正常”随着响彻神州大地的一声声明白、正常,是*用独有的美妙旋律,发出让全体人民最安心的声音!

  古往今来,*人的“飞天梦”从未断绝。在2021年10月16日凌晨,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开始*迄今时间最长的载人飞行。梦想变为现实,*再一次踏上了探索太空的征程。一次次不停的探索,一次次突破性的创新,一次次星辰大海的征程,都离不开一代代航天人的不懈拼搏、不畏艰难,都离不开祖国背后的强大支持,我深刻体会到生在新*,长在**下的幸福与骄傲。何其有幸生于华夏,见证百年,见证梦想成真!

  我们一起盼望着来年春暖花开时,英雄凯旋回家日。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直播观后感5

  飞天梦是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特别的梦想、特别的精神,不可能有特别的业绩。在载人航天工程建设实践过程中,*航天人所展现出来的精神特质,是一首史无前例的赞歌,值得我们永远学*和铭记。2016年12月20日,**在会见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及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时指出:“我们注重传承优良传统,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

  *载人航天事业是在极其艰苦和困难的条件下起步的。茫茫戈壁、浩瀚海洋,自然环境恶劣的驻训场;白手起家、晚他国30多年起步,需要持续数十年的昼夜攻关;承受8倍于自身体重的重力、在与外界隔绝的狭小空间,独自一人72小时不休息的抗疲劳抗寂寞训练……然而,*航天人没有被吓倒,他们咬紧牙关,一次次向艰难险阻发起进攻,一次次向生理和心理极限发起挑战。承担载人航天大地测量任务的单位,他们的足迹甚至遍布“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沙漠、“魔鬼城”罗布泊和海拔5000米以上的“生命禁区”。对他们而言,只要任务有需要,就没有抵达不了的地方,“一切为了任务,一切为了胜利”是他们吃苦受累、向死而生的唯一目的。

  *载人航天工程是继“两弹一星”后*航天领域迄今为止规模最庞大、系统最复杂、技术难度最高、可靠性要求最严和风险挑战最大的重点工程。*航天人无数次以战斗的状态和战斗员的雄姿,创造奇迹。2000年12月,神舟二号发射的前10天,火箭意外被撞。年过六旬的总指挥黄春*、总师刘竹生亲自爬上11层*台,一层一层仔细查看,20多个小时没有合眼,嗓子已经讲不出话来,但经过严密诊断后,凭着过硬的本领,他们斩钉截铁地作出了抉择:“按计划1月10日组织发射!”4天之后,一份长达50余页的报告《碰撞后火箭受损结果分析及处理措施》有理有据地给出了“可以正常发射”的结论。于是,火箭又重新耸立在发射塔架旁,并于2001年1月10日把神舟二号飞船如期、成功地送上太空。像这类的“特别”战斗和“特别”战斗员,在*载人航天的队伍里不胜枚举,王永志、戚发韧、袁家军等,他们每一个人都能讲出无数个生动的战斗故事。

  *载人航天之路是一条建立在完全独立自主基础上的自主创新道路。为了确保*载人航天事业的后发优势,我们在飞船设计、火箭改进、轨道控制、空间应用、测控通信、航天员训练、发射场和着陆场等方案论证设计中,一开始就瞄准世界一流,努力实现关键技术重大突破,把关键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面对众多全新领域和尖端课题,广大科技工作者知难而进、锲而不舍,勤于探索、勇于创新,攻克了飞船研制、运载火箭的高可靠性、轨道控制、飞船返回等国际宇航界公认的尖端课题,不仅获得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关键技术,而且形成了一套符合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要求的科学管理理论和方法,展示了*航天人卓越的攻关能力和创新能力。

  载人航天是用生命去探险、用躯体去铺路的神圣事业。从人类探索太空的历史来看,航天员从选择这份使命那一刻开始,就始终与巨大风险、考验为伴。据统计,目前世界上共有540多名航天员,其中27人在执行任务或训练时罹难。2003年2月1日,正值*航天员大队选拔首飞梯队的关键时刻,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重返地面过程中突然解体,7名宇航员全部罹难。当时,大家都为*航天员的心理承受能力感到担心,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第二天,航天员大队党支部收到了全部参训的14名备选宇航员递交的请战书,他们表达了一个共同心声:“再大的风险也动摇不了我们征服太空的决心。”一致要求争当首飞第一人。最后,杨利伟脱颖而出,于2003年10月15日英勇出征,在神舟五号飞船上他经历了“惊魂26秒”的生死考验。2008年9月,景海鹏与战友在太空执行神舟七号飞行任务时,曾经连续出现过两个意外情况。2016年11月11日凌晨零时10分,景海鹏在执行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任务时,险情再次发生。但每一次,他们都能坦然面对、沉着处置。在“感动*”颁奖晚会上,主持人直率地问景海鹏:“你们在执行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时,有没有想过有可能回不来?”景海鹏回答:“对于我们航天员来说,使命重于生命。即使我们回不来,也要让*在太空高高飘扬!”正是由于在航天人心中祖国的分量最重、人民的利益最大,他们才能始终以报效祖国、成就航天事业为最高荣誉,*的载人航天之路,才能铸就辉煌、创造奇迹。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直播观后感6

  从望月兴叹到飞船登月,从浮想联翩到身临其境,神七载着*人的希望与理想再次履步。“五、四、三、二、一、发射!”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一时刻,全国人民屏住呼吸,观看着神七飞向天空,随后便是一阵热烈的欢呼。

  2008年9月27日16时30分,我至今还记得这一伟大时刻,翟志刚首次出舱行动,全国人民顿时拍手欢呼,他是*行走太空的第一人,他在月球上印下的这一看不见的足迹,必将成为激励后人前进的动力。当他手中拿着*,在月球上向全国人民招手时,我们热泪盈眶、热血沸腾。翟志刚、刘伯明这两位出自鹤城的航天英雄是我们鹤城人民的骄傲,也是全*人民的骄傲,他们的成功凝聚了自己多少心血、多少汗水、多少磨练,他们的伟大壮举将在历写下光辉的一页。

  翟志刚、刘伯明这两位出自鹤城的航天英雄成功登天激发了我想当航天飞行员的梦想,古老的疆土英雄辈出,今天正崛起一代新人,长大的我将接过航天的接力棒,带着*承载着*研制的最新飞船飞蓝天。月球上或是其它星球上将留下我的足迹,*将永远飘扬在太空。

  曾几何时,*是一个航天事业落后的国家,而今天神一至神七的发射不仅昭示着我国航天事业正在腾飞,更向世界人民昭示着中华民族未曾消沉,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越来越强烈,我们为有这样的国家而骄傲。

  我们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以翟志刚、刘伯明为榜样,发奋图强,报效祖国。浩瀚的宇宙神秘无限,飞天的梦想千年不断,让我们的飞船越飞越远,探索宇宙的更多奥秘。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直播观后感 (菁华5篇)(扩展3)

——《同上一堂“冰雪”思政大课》观后感 (菁华5篇)

《同上一堂“冰雪”思政大课》观后感1

  今天,通过观看人民网的【同上一堂“冰雪”思政大课】,使我感触颇深。

  冬奥会首次在我国举办,冬奥会的举办不仅仅是让世界了解冰雪,更是让世界认识*。作为拥有上下五千年历史的主办方从微章到场馆,从冬奥标志到吉样物,所有设计无不彰显我国从古至今的传统文化。"2022年北京冬奥会是*人民书写自己国家伟大历史新篇章的独特契机"。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肆虐,而*用大国的责任与担当,向世界如期呈现了这场美轮美奂的精清彩盛会,兑现着"一起向未来"的诺言。

《同上一堂“冰雪”思政大课》观后感2

  “全世界不同的雪花汇聚在北京,成为一朵人类共同的雪花。”

  从*短道速滑队5日晚在混合团体接力决赛中拿下*代表团本届冬奥会首金,到17岁小将苏翊鸣以全场第一个1800动作拿下单板滑雪男子坡面障碍技巧银牌,成为*单板滑雪首枚冬奥会男子项目奖牌获得者。他们在冰雪上的清晰弧线,都是*体育的明朗未来。事实上,*冰雪运动尤其是雪上项目发展起步晚、底子薄、人才缺,很多项目可谓“白手起家”。站上冬奥赛场那一刻,队员们就书写了历史,将*冰雪运动发展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愿每一位冬奥健儿为国家荣誉而战,以青春之名逐梦冬奥赛场。对于我们大学生,我们也将弘扬北京冬奥精神,努力奋斗,在人生道路上去追逐辉煌的梦想。

《同上一堂“冰雪”思政大课》观后感3

  从开幕式上现代科技与*元素完美融合的各种“刷屏”到冬奥吉祥物冰墩墩的爆火再到谷爱凌、苏翊鸣、武大靖等奥运健儿的奋斗拼搏,这届冬奥会铸就了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的北京冬奥精神。胸怀大局意味着心系祖国,把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作为“国之大者”。一场冬奥会的举办,其背后包含了无数人的默默付出,这付出不仅仅是为了一场赛事或一块金牌,更是为了伟大的祖国,为了追求亿万人民群众共有的伟大理想。

  金牌从来不是唯一目的,奋力拼搏、积极进取、永不止步才是冬奥会的真正底色。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坚持发扬冬奥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同上一堂“冰雪”思政大课》观后感4

  “人生能有几回搏,拼搏是值得的。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此时不搏,更待何时。”冬奥期间*动情的一番话,激励着在场每一个人,也激励着我的心。

  通过直播观看了《同上一堂“冰雪”思政大课》,回望*冬奥历程,感受北京冬奥精神。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台前幕后的所有人,每个人为冬奥会的付出都值得我们尊敬,每个人的志愿精神都值得我们学*。在这节课中,我了解到*参赛选手背后的故事。他们能站在冬奥会赛场上的每一分钟,都是“台下十年功”的结果。他们的严格要求、奋力拼搏、坚持不懈都值得我们学*。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我们应该延续冬奥精神,拼搏向上!

  正所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我们欣逢盛世,定当不负盛世!人生能有几回搏,拼搏是值得的。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我们要肩负起党与人民的重托,跟随时代的召唤,学*顽强拼搏的奥运精神,将其融入日常生活学*中,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同上一堂“冰雪”思政大课》观后感5

  人生志在有追求,共赴冬奥运之梦。奥运健儿以他们努力拼搏的姿态为*获得无上荣誉,他们的背后有着别人千万倍的汗水,汗水与泪水交织在青春拼搏的地面,他们用行动证明了“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的运动精神,为此,吾辈以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继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来“姑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在我少年”。

  2008年,*以高昂姿态进入国际视野,那一年是*强起来,迈出伟大的一步:2022年,*再次以惊艳的姿态,震撼的世界,这是为梦想拼搏,为国家和民族奋斗的诠释。伴随着二十四节气的倒计时的立春,为冬奥的旗帜展开一面新的冰雪盛宴,当五环旗冉冉上升在*国家体育场时,神州大地上扬唱着大乐章,此时,奥林匹克的火焰也在熊熊燃烧。是啊,正值虎年的*农历,预示着*在前进道路上将披荆斩棘,勇往向前,而奥运精神将激励更多奥运健儿们向“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方向迈出属于它们青春的步伐。

  在这充满年味的奥运会中,奥运健儿传递了奥运精神的意义,金牌获得者背后更多的是奥运健儿们拼搏的身姿、毅力与汗水,他们是民族的骄傲,世界的骄傲。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直播观后感 (菁华5篇)(扩展4)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中国航天日观后感实用五篇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中国航天日观后感 1

  神舟十三号此次的“亮点”颇多:相比神舟十二号在太空驻留3个月,这次是半年,三位航天员将在太空过春节,地球上的我们将历第一次收到来自太空的新春祝福;这是中国女航天员第一次进驻中国空间站,航天员王亚*也将会成为中国首位实施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此次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的方式,首次径向停靠空间站;此次载人飞行任务将进行2~3次出舱活动等等。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三号,从2003年杨利伟作为中国首个进入太空的宇航员实现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到如今我国已经有12人去过太空,中国的航天事业正在阔步前进。空间站建造的宏大项目将分步骤有序完成,我们坚信它将在未来圆满顺利进行;关乎人类和*与进步的航天梦,会在一代代中国航天人的不懈努力中成为一个个现实,我们对此充满信心。

  对中国人来说,在这份激动的背后,更多的是一份从容。几十年的航天事业,其背后是民族伟大复兴之路。我们亲历了自己国家的奋斗历程,我们也在日常生活的变化中感受到这个国家日新月异的进步。

  今后,我们还会见证神舟十四号、神舟十五号等的发射。每一次见证,都更加坚定了人民对国家、对未来的信心。日益雄厚的科技实力是不争的事实,它是人民看得见、感受得到的变化,而非只是一种幻想。所以,这不只是一个中国航天人代代接力、传承梦想的故事,也是人民更有自信、国家更有实力、民族更有希望的故事。

  我们总是忍不住回顾过去,而越是回望历史,越能理解当下。越回顾,就越珍视。我们会不断回顾中国科技事业的每一个重要节点,在这些里程碑式的事件中寻找民族前行的动力。那些时刻,因为铭记成为永恒。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中国航天日观后感 2

  在太空生活长达六个月的三位航天员终于要“回家”了!这一消息成了万众瞩目的对象。通过直播视频,我不仅欣赏了神舟十三号成功着陆的过程,也了解了不少关于航天的知识。

  在即将出“黑障区”、进入大气层时,虽然会产生较大的摩擦,温度达到1000度左右,但是有科技的支持,再加上穿上了太空仓服,因此宇航员们能够保持身体的舒适度。我们也不禁为科技的力量而感慨。

  当类似于降落伞之类的东西敞开之后,我心里的那块石头也随之落下。因为这象征着宇航员们已经穿过大气层来到了地球之内,同时也能象征着能够安然无恙地着陆。经过不断地递减速度,宇航员们与地面越来越*。当释放完多余的燃料后不久,随之而来的便是神舟十三号安全着陆的喜讯。这是一件多么激动人心的事!

  虽然我没有机会像他们那样上太空,但是当看到我国宇航员陆续进去太空,我的心也随之而被牵动。毕竟这是一件证明我国实力的壮举!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中国航天日观后感 3

  这是一个伟大的时刻。神舟十三号载誉出征,由中国航天员组成飞行乘组逐梦苍穹,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科技兴国,航天筑梦,寄托了亿万中国人民的热切期盼,承载了中华民族富强繁荣的壮丽追求。神舟飞船扬帆再启航、刺破苍穹,彰显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永攀高峰、开拓创新、拼搏进取的精神品格。

  航天梦,照亮中国科技兴国路。全球关注,举世仰望;星空璀璨,神舟闪耀。科技引领,神舟飞行,中国航天精神正是攻坚克难、创新创造、不求安逸、艰苦卓绝的精神写照,照亮了中国科技兴国路。2003年,我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飞向太空,实现了中华民族魂牵梦绕的数千年飞天梦想。今天,神舟十三号载人航天飞船乘载三名航天员进入空间站开展为期三个月的工作,验证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功能性能,验证航天员长期驻留保障技术,验证航天员与机械臂共同完成出舱活动及舱外操作的能力,检验东风着陆场的搜索回收能力等多项科学研究成果。神舟十三号必将圆满完成所有的既定目标和重大任务,在浩瀚无边的星空激扬中华民族的梦想,高擎起光彩夺目的***,彰显中华民族代代相传、追求理想的血脉基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奏响宇宙强音。

  复兴梦,照亮中国全面振兴路。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开好新局、走稳征程,以神舟出征为象征和指引,中华民族必将能够开创更加辉煌的未来。航天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汇聚起中华民族精神谱系,激励着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建功立业、接续奋斗、矢志不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也将在我们的努力下一步步成为现实,成为彪炳史册的千古奇迹。

  中国梦,照亮中国繁荣富强路。中国梦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梦想。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建设学*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实现祖国统一,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构成了中国梦的'总体轮廓。实现中国梦,人民充分享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权利,更加富足、*等、愉快、自由、安全。人民向往中国梦,中国梦是14亿中国人的共同理想信念,是梦寐以求的幸福梦,是凝聚全民族全社会、凝聚全体中华儿女至高无上的旗帜。全国各族人民心中有梦、脚下有路,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就能够用14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强大的磅礴力量。全体***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坚定理想信念,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永葆***人政治本色,带领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伟大事业都基于创新”“伟大事业都成于实干”。中华民族对宇宙由来已久的向往,终将在星空写下无可替代的精彩一笔。这是一次伟大的出征,凝聚了亿万中华儿女航天强国的梦想,进一步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中国航天日观后感 4

  神舟十二号和神舟十三号的“无缝衔接”,首先是作为对于宇航员的人性关怀和神舟飞船的保护。

  这不仅仅是宇宙飞船的更替,也让一批宇航员执行完该阶段任务可以进行休息并更换新一批的宇航员去执行新的任务,以此保持的状态来更好的完成任务。而且可以更高效的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

  其次,这也是我国对航天领域进一步开拓的表现,我国的航天航空事业发展正在蓬勃发展,我们要抓紧时间全面建造我们的空间站,打破外国对我们的技术限制,我国依靠航天航空事业在国际地位上得到了重大的提升,我们更加不能停下脚步。最后,这也是在告诉世界,中国航天的征程并不会止步于此,“高擎红旗展国威,伴星环顾千里短”,我们要大步向前!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中国航天日观后感 5

  伟大的事业孕育了伟大的精神。新一代航天人在攀登科技高峰的伟大征程中,以特有的崇高境界,顽强的意志和杰出的智慧,铸就了载人航天精神。这就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这些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去学*。

  生活上刻苦精神永远美好。人生之路不可能是永远*坦的。每个人,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挫折。我们必须要在挫折和困难中奋起。这就需要有刻苦的精神,特别能战斗和特别能干的精神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学*上刻苦精神永远美好!

  团结就是力量,是治国之本,更是治校之本。试想,一个集体,如果内部不团结,还出现分歧的话,那这个集体会强大吗?不止这样,一些有图搞破坏的人,在这个时候大力进攻,那损失更是不堪设想。

  科学与人文并举。从小,这一句老话就不断地在我们的耳边回响: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但是,真正落实到的,又有多少人呢?友人认为,只要学会做人和文化知识就可以了,不用在学什么科学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对一个强大的国家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身为祖国的“花朵”的我们,不但要做到科学与人文并举,还要做到规范与个性共存!

  艰苦的条件锤炼了航天人特别能吃苦的精神。航天事业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起步的。茫茫的戈壁,浩瀚的海洋,广大航天工作者为了早日实现飞天之梦,不辞劳苦,日晒雨淋,克服了无数的困难,付出巨大的牺牲。严酷的挑战铸就了航天人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崇高的使命焕发了航天人特别能攻关的精神。我们青少年,更应该在学*上多下苦工,好好学*。在生活上、学*上,遇到困难和挫折,不要逃避,不要退缩,要知难而进,一往无前,敢于胜利。有的同学,在生活中遇到了一点点的挫折,就对人生失去了信心和希望,觉得世界上什么都不是好的。于是,就自寻短见,恨离人世。要知道,这个世界是非常美好的,我们要珍惜生命,好好地享受这美丽的人生。就算它是不好的,那也是无可改变的事实。就像航天人员要在严峻的环境中训练一样,那严峻的环境已是无法改变的事实,那只有改变自己,去攻破这个难关。所以,我们不能因为一点点的挫折而放弃自己的使命,而是要在环境中、在艰苦中、在困难中成长,成就自己的人生和使命。学*上也是如此。学*靠的不是小聪明,而是刻苦。读书要用功,持之以恒地刻苦学*、钻研,这才是学*上刻苦精神永远美好的表现。

  团结奋斗培育了航天人奉献的精神。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是航天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广大航天工作者不论前方后方,不计名利得失,履行职责,坚守岗位,形成了强大合力。我们都生活在同一个大集体中,都为了一个共同目标——保护集体,就应该淡泊名利,不计较个人得失,甘于奉贤,团结一心,共创辉煌。“团结就是力量”,这是一股强大的力量,是一股催人前进的力量。有了这股力量,可以排除万难,勇往向前,达到目标。大至世界全人类、国家,小至班集体、家庭,都要团结。

  科学是一个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象征。身为21世纪青少年的我们,必须要学好科学,热爱科学,使用科学。科学与人文都需要我们同时高高地举起。一个规范的学生,更是祖国的需求,是未来成就大事的人。科学与人文并举,规范与个性共存更是一句警惕学生的话语。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直播观后感 (菁华5篇)(扩展5)

——2022新版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汇总5篇

  2022新版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 1

  这是一个伟大的时刻。神舟十三号载誉出征,由中国航天员组成飞行乘组逐梦苍穹,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科技兴国,航天筑梦,寄托了亿万中国人民的热切期盼,承载了中华民族富强繁荣的壮丽追求。神舟飞船扬帆再启航、刺破苍穹,彰显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永攀高峰、开拓创新、拼搏进取的精神品格。

  航天梦,照亮中国科技兴国路。全球关注,举世仰望;星空璀璨,神舟闪耀。科技引领,神舟飞行,中国航天精神正是攻坚克难、创新创造、不求安逸、艰苦卓绝的精神写照,照亮了中国科技兴国路。2003年,我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飞向太空,实现了中华民族魂牵梦绕的数千年飞天梦想。今天,神舟十三号载人航天飞船乘载三名航天员进入空间站开展为期三个月的工作,验证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功能性能,验证航天员长期驻留保障技术,验证航天员与机械臂共同完成出舱活动及舱外操作的能力,检验东风着陆场的搜索回收能力等多项科学研究成果。神舟十三号必将圆满完成所有的既定目标和重大任务,在浩瀚无边的星空激扬中华民族的梦想,高擎起光彩夺目的***,彰显中华民族代代相传、追求理想的血脉基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奏响宇宙强音。

  复兴梦,照亮中国全面振兴路。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开好新局、走稳征程,以神舟出征为象征和指引,中华民族必将能够开创更加辉煌的未来。航天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汇聚起中华民族精神谱系,激励着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建功立业、接续奋斗、矢志不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也将在我们的努力下一步步成为现实,成为彪炳史册的千古奇迹。

  中国梦,照亮中国繁荣富强路。中国梦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梦想。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建设学*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实现祖国统一,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构成了中国梦的总体轮廓。实现中国梦,人民充分享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权利,更加富足、*等、愉快、自由、安全。人民向往中国梦,中国梦是14亿中国人的共同理想信念,是梦寐以求的幸福梦,是凝聚全民族全社会、凝聚全体中华儿女至高无上的旗帜。全国各族人民心中有梦、脚下有路,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就能够用14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强大的磅礴力量。全体***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坚定理想信念,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永葆***人政治本色,带领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伟大事业都基于创新”“伟大事业都成于实干”。中华民族对宇宙由来已久的向往,终将在星空写下无可替代的精彩一笔。这是一次伟大的出征,凝聚了亿万中华儿女航天强国的梦想,进一步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2022新版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 2

  从仰望天空到直穿云霄,从抬头望月到探索宇宙,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三号,从一人一天到三人半年,华夏儿女们从未停止奔赴星辰的步伐。

  此次神舟十三号将在太空驻留半年,中国首位女航天员王亚*将与她的同伴在太空过春节,留在地球的我们将收到首次来自太空的新春祝福,并且此次采用的是快速交会对接的方式,首次径向停靠空间站,此次载人飞行任务将会进行2~3次出舱活动等。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人类对太空的向往和探索从未停止脚步,今后,我们还会见证神舟十四,十五,十六等的发射。我相信每一次见证,都更加坚定了人民对国家、对未来的信心。日益雄厚的科技实力,不只是中国航天人代代接力、传承梦想的故事,也是人民更有信心,国家更有实力,民族更有希望的故事。

  2022新版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 3

  耸立如巨人的东方红卫星发射塔架已经光荣“退役”。站在东方红卫星发射塔架下,大风在耳边呼啸。望向四周,高阔的天空下,戈壁滩一望无垠。正是在这里,老一辈航天人筚路蓝缕启山林。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百业待举,航天事业处于一片空白。***以非凡气魄和胆略作出发展航天事业的伟大决策,航天人吹响了中华民族向宇宙进军的号角。

  作为人类历规模的航天器,空间站代表当今航天领域面、最复杂、最先进和最综合的科学技术成果。11艘神舟飞船成功发射,11名、14人次的航天员队伍叩问苍穹,天和核心舱升空,中国载人航天跨越了一次次重大关口,梦想逐步变现实。

  不仅是载人航天,嫦娥探月、天问探火、北斗导航等无不捷报频传。中国航天起步晚,起点低,为何还发展快、本领高?

  坚持党的领导是“法宝”。每一次关键技术的突破、飞行试验的成功、艰巨任务的完成,无不凝聚着***的决策和关怀,凝聚着党组织和广大航天系统党员干部职工的智慧和力量。中国航天事业取得辉煌成就背后,是***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支撑的决策部署,指引着航天事业前进的方向。

  “航天梦是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说,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发展载人航天事业,建造中国自己的空间站,是实现新时代航天梦的必经之路。

  据统计,在载人航天工程中,直接参与其中的研究所、单位多达上百家,配合单位多达上千家,涉及数十万科研工作者。“实施载人航天这样宏大的工程,没有***集中统揽,没有全国大协作,是不可想象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说。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棒接着一棒跑。在距离东方红卫星发射塔架40多公里的载人航天发射场,新一代航天人正接力开辟揽天征途。

  条件或许没那么苦了,航天精神却是一脉相承。有人曾问两度飞天的聂海胜和三度圆梦的景海鹏:“你们已经实现飞天夙愿,未来还打算冒这么大的风险吗?”

  “航天飞行是我们的事业,更是我们的生命,为了飞天梦想,只要祖国需要,我们随时准备再上太空!”

  2022新版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 4

  载人航天是人类航天活动中系统最为复杂、难度、要求最严的.系统工程。按照空间站建造任务规划,今明两年将实施11次飞行任务,包括3次空间站舱段发射,4次货运飞船以及4次载人飞船发射,于2022年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之后,空间站将进入到应用与发展阶段。

  每次飞行任务都是一项“大工程”,背后凝聚着成千上万人的心血智慧。

  巴丹吉林沙漠深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垂直总装测试厂房内灯火通明,人影绰绰,工作人员穿行在飞船箭体与测试仪器之间,日夜奔走忙碌。

  航天事业被形容为“千人一发箭”,任何环节都事关成败,谁都不能掉以轻心。作为中国航天员进出太空的航天母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一丝不苟的态度搭建安全的“登天梯”。

  “数十人的吊装团队协同执行任务,每一步操作都不能出错,吊装对接误差更是小而又小。每个产品只允许一次吊装落位成功,没有重来的机会,不能有丝毫闪失。吊装对接火箭,一圈数十个螺栓要一次性全部对准连接。”基地工作人员石创峰承担吊装工作,为了做到既快又稳,他自创训练方法,在吊钩上系着焊条,操作吊车从高空将其插入啤酒瓶口里。练到最后,他和同事挥动笨重的吊车铁臂,就像挥动自己的手臂一样灵活自如。

  飞行千万条,安全第一条。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团队把保护航天员生命安全作为底线,在神舟十二号发射、飞行、对接、停靠、返回等任务各阶段,都准备了确保航天员安全的预案和举措,还将首次启用载人飞船应急救援任务模式,全力保证航天员安全往返天地间。

  只有真正了解载人航天工程的起点在哪里、道路在哪里,才能从历史中汲取力量,更好地前行。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将由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发射,任务准备期间,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发射队临时党委带领大家赴东风革命烈士陵园,缅怀***元帅、众多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号召大家以强烈的责任感、精湛的技术和奋勇拼搏的精神完成此次任务,稳操接力棒。

  2022新版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 5

  宇宙探索无止境,太空奏响中华曲。每一次神舟发射总是激动人心,为祖国自豪;每一次太空探索总是鼓舞人心,为时代点赞。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圆满成功,新“太空出差”三人组美丽启航,我们欢呼。浩瀚苍穹立新功,太空探索写华章,中国精彩!

  飞天梦瑰丽,乐章总嘹亮。每一次神舟发射都会给我们奏响诸多“首次”交响乐——载人飞船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的方式,首次径向停靠空间站;航天员将首次在轨驻留6个月;女航天员将首次进驻中国空间站,航天员王亚*也将会成为中国首位实施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神舟十三乘组也将包括中国首次出舱的男女航天员;中国人将第一次在太空中过春节;等等。每一个“首次”都是科技探索创新的成果,每一个首次都是中国智慧、中国力量的结晶,正是在这些“首次”中,中国航天事业昂首阔步,中国复兴伟业走向成功。

  使命很光荣,任务更厚重。每一次太空探索都是壮美事业的伟大音符,是总结,是升华,是更上层楼的力量凝聚。中国空间站在轨建设分为关键技术验证和建造两个阶段实施,神舟十三号任务是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的决胜之战、收官之战,也是空间站在轨建设过程中承前启后的关键之战。通过神舟十三号任务,将更加全面地考核工程各系统执行空间站任务的功能性能,以及系统间的匹配性与协调性。神舟十三号任务结束后,还将组织进行全系统综合评估,满足要求后转入空间站建造阶段,所以说,其任务意义非凡而深远。

  探索星辰大海,中国征程壮美。新“太空出差”三人组,组合完美,“老中青”结合,抒写完美中国太空新记录。一曲《东方红》响彻寰宇、“两弹一星”让世界瞩目,“载人航天”挥毫惊鸿之笔。“嫦娥”奔月、“北斗”指路,“天问”问天、“天宫”览胜,“玉兔”探月、“祝融”探火、“羲和”探日……,从一人一天到三人半年,美丽传奇,刮目奇迹。九霄逐梦问天,阔步强国征程。上九天揽月,观天上宫阙。这是国家和民族的共同记忆,这是共和国发展壮美诗篇。

  浩瀚苍穹立新功,太空探索写华章。中国载人航天精神伟大,“天和”探索之旅美好。航天员王亚*说,只要敢于有梦、勇于追梦,用智慧和汗水打造自己的梦想飞船,就一定能够迎来自己梦想的发射时刻,飞向属于你的浩瀚星空!中国***发言人赵立坚说,我们期待除夕守岁时,能够第一时间听到我们的同胞来自太空的祝福。行而不辍,未来可期。神舟十三号任务展现中国为载人航天探索这一人类共同事业作出的新努力、新贡献;中国必然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和*利用太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直播观后感 (菁华5篇)(扩展6)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直播观后感实用五份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直播观后感 1

  神舟十二号和神舟十三号的“无缝衔接”,首先是作为对于宇航员的人性关怀和神舟飞船的保护。

  这不仅仅是宇宙飞船的更替,也让一批宇航员执行完该阶段任务可以进行休息并更换新一批的宇航员去执行新的任务,以此保持的状态来更好的完成任务。而且可以更高效的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

  其次,这也是我国对航天领域进一步开拓的表现,我国的航天航空事业发展正在蓬勃发展,我们要抓紧时间全面建造我们的空间站,打破外国对我们的技术限制,我国依靠航天航空事业在国际地位上得到了重大的提升,我们更加不能停下脚步。最后,这也是在告诉世界,中国航天的征程并不会止步于此,“高擎红旗展国威,伴星环顾千里短”,我们要大步向前!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直播观后感 2

  “咱们明天见。”

  这是17年前的10月15日,航天员杨利伟在神舟五号飞船舱门关闭前说的最后一句话,透着乐观、自信。

  3个小时后,杨利伟叩响了太空的大门,成为浩瀚太空的第一位中国“访客”。由此,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舷窗外,阳光把飞船太阳能帆板照得格外明亮,下边就是美丽的地球。蔚蓝色的地球披着淡淡的云层,长长的海岸线在大陆和海洋间清晰可辨。飞船绕着地球高速飞行,昼夜交替间,地球边缘仿佛镶了一道漂亮的金边。”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在太空中遥望自己的家园。

  翌日6时23分,神舟五号飞船*稳着陆于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场,杨利伟从太空*安归来。“我为祖国感到骄傲!”这是他出舱时说的第一句话,透着豪迈与自豪。

  从“嫦娥奔月”到“万户飞天”,中华民族的飞天梦延续千年。1992年,***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重大战略决策,并确定了我国载人航天“三步走”的发展战略。迄今为止,中国航天员先后11人、14人次征战太空。在航天报国和科技强国的伟大实践中,他们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

  2016年12月20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及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时强调,我们注重传承优良传统,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彰显了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添了强大精神力量。

  弘扬和传承载人航天精神,中国人前进的步伐更加豪迈、自信,在更多领域开辟新事业――

  我国“向地球深部进军”有了新进展。2018年5月,中国科学家负责实施的全球第一口钻穿白垩纪陆相地层的科学钻探井――“松科二井”在黑龙江安达市举行工程完井仪式。“松科二井”入地7018米,成为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实施22年以来最深钻井。

  2020年11月,我国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下潜达10909米,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而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接*11000米。

  我们还在更多科技领域烙下中国的印记:2016年6月,拥有“中国芯”的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登世界超级计算机500强榜首;2020年7月,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全球有了“中国北斗”的导引和陪伴……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直播观后感 3

  老师让我们看神舟十三号飞船的发射,我们每个同学都迫不及待的`等待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

  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来了,当神舟十三号发射的时候,我们都很担心它不能送三位宇航员飞上太空与天宫一号连接,它点火时发出的火太大了,我心里暗想它会不会引起火灾呀?

  随着神舟十三号成功飞上蓝天,我心中的疑团也一点一点的消退了,心中的.大石头也终于落地了。接着火箭上的两个小火箭落了下来,紧接着是外壳和一个副的推进器也落了下来,终于所有不必要的东西都落了下来,太阳能板也伸了出去,神舟十三号终于进入了预定的轨道,神舟十三号发射成功了!所有的同学都在欢呼,因为这是中国对宇宙探索迈出的新一步,是中国对宇宙奥秘探索的又一个起点。

  此时此刻,我又有了一个新的理想――当一名优秀的宇航员!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直播观后感 4

  中国,本是在这个世界上最先发明了火箭的国家,但由于长期的闭关锁国加上苦不堪言的百年挨打史,最终却落个火箭几乎为零的下场。多少人在着急!多少人在渴盼:火箭,你何时才能重返故乡?终于,1960年,中国的火箭将士们,忍着饥饿的肚子,开始了从仿制苏联导弹到自己设计导弹的艰难跋涉,当中国宣布导弹核武器发射成功的消息时,全世界都被震动了。从此,中国航天在艰难中步向辉煌!1992年,我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

  仅仅7年后,北京时间1999年11月21日凌晨3时41分,我国发射的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号在完成了空间飞行试验后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成功着陆。作为我国航天的又一里程碑,神舟一号试验飞船的成功发射与回收,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获得了新的重大突破。

  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实际着陆点与理论着陆点相差4.8公里。

  返回舱完好无损。航天英雄杨利伟自主出舱。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全世界震动了!中国的航天事业在蒸蒸日上,在中国航天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取得了辉煌业绩,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在长期奋斗中,我国航天工作者不仅创造了非凡的业绩,而且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是“两弹一星”精神在新时期的发扬光大,是我们伟大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永远值我们学*。

  看到我国的航天事业,这么突飞猛进,做为二十一世纪的主人,我们更应该好好学*,长大了为祖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直播观后感 5

  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中国将首次在神舟飞船上进行太空授课。这是我国前所未有的,在全球来说也是第二次。因此,神十太空授课不仅是举国瞩目的一次盛世,也是全球爱好天文学、物理学等领域学者、朋友的一次盛世。

  第一次太空授课是什么时候呢?其实,早在1985年,美国宇航局就提出了太空授课的构想,并且为此训练了两名女教师,一个是麦考利夫,一个是摩根。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第二年飞船升空时,麦考利夫与飞船一同殒梦地球上空――那次,飞船“挑战者”号升空73秒后突然爆炸而破碎。

  然而,摩根却并未放弃这个上天授课梦,为此她又准备了22年。终于,在2007年,她在国际空间站里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的太空授课,通过视频,给学生上了25分钟课,并展示了宇航员在太空怎样运动、在太空如何喝水等情景。

  无独有偶,此次我国同样是由女航天员来进行授课,但授课的难度却比摩根那次要大得多――此次王亚*主要是展示在失重环境下的一些物理现象,演示的不再是喝水、运动等我们都早已比较清楚的内容,而是科技含量更高的物理概念。

  王亚*在此次讲课中主要演示了五个实验,分别是质量测量、单摆运动、陀螺运动、水膜和水球等5个基础物理实验,主要是让青少年了解在失重条件下,物体运动会有何特点,液体表面张力有什么作用,同时加深对质量、重量以及牛顿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这五个实验不要看起来简单,但其背后蕴藏的物理知识却是令人惊奇而深厚的!

  这次实验是他们事先自己划定的吗?其实不是。这次实验中的部分问题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所征集到的,这不仅是航天的一次突破,更是青少年自身的一次突破。因为只有具有演示价值的问题才能被征集,这要求我们青少年需要补充更多的相关知识,让自己从里到外充实起来,不能外强中干腹空空。

  有人询问太空中的生活用水是不是循环使用的。我对这个问题也很感兴趣。指令长聂海胜告诉我们,飞船中的用水是从地球带上来的,但目前还不具备循环利用功能,因为这需要更先进的技术和复杂的设备。听了这话,我不禁有些心酸,他们在太空中的生活该有多艰苦啊。

  也许,太空生活用水的循环利用是否能够实现就需要看我们青少年这一代了。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更多的人对神秘的太空感兴趣,愿意为我们的航天事业发挥出更大的力量,向我们“中国梦太空梦”的实现靠*!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直播观后感 (菁华5篇)(扩展7)

——同上一堂航天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合集五篇

  同上一堂航天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 1

我们的浩瀚星辰中,那一抹绚丽的中国红是属于中国人的浪漫!“宝贝别哭,妈妈去给你摘星星了!”是属于母女之间独有的温情和爱意!“北京明白”“正常正常正常”随着响彻神州大地的一声声明白、正常,是中国用独有的美妙旋律,发出让全体人民最安心的声音!

古往今来,中国人的“飞天梦”从未断绝。在2021年10月16日凌晨,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开始中国迄今时间最长的载人飞行。梦想变为现实,中国再一次踏上了探索太空的征程。一次次不停的探索,一次次突破性的创新,一次次星辰大海的征程,都离不开一代代航天人的不懈拼搏、不畏艰难,都离不开祖国背后的强大支持,我深刻体会到生在新中国,长在**下的幸福与骄傲。何其有幸生于华夏,见证百年,见证梦想成真!

我们一起盼望着来年春暖花开时,英雄凯旋回家日。

  同上一堂航天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 2

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撤离空间站组合体,翟志刚叔叔、王亚*阿姨和叶光富叔叔即将踏上回家之旅,穿越星辰,载誉归来。当神舟十三号以直立状态,稳稳着陆的那一刻,指挥室内掌声响起,我和妈妈也跟着开始鼓掌。

当救援队进行现场处置,当***在戈壁滩迎风飘扬,当“东风明白”、“北京明白”,井然有序、铿锵有力地响起来,当三位航天英雄报告安全着陆,“01感觉良好”、“02感觉良好”、“03感觉良好”,此时全国人民悬着的心一下踏实了,我的眼泪沁出来……时至今日,我忘不了翟志刚叔叔那句“宁可自己牺牲,也要让***在太空飘扬”的爱国壮志,我永远想念天宫课堂上那循循善诱的太空教学。何其有幸,生在这泱泱华夏,见证科技强国,盛世繁华。

何其自豪,长在巍巍中华,感受国之崛起,雄浑有力。如果信念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向伟大的航天英雄致敬,欢迎回家,穿越星辰,心怀寰宇。

  同上一堂航天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 3

★ 激情冰雪相约冬奥心得感悟最新10篇

★ 《紧跟伟大复兴领航人踔厉笃行》视频观后感心得(7篇)

★ “强国路上你我同行”同上一堂思政课观后感感想十篇

★ 2022小学一年级开学第一课节目心得感悟(五篇)

★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少先队建队日特别节目观后感10篇

★ 2021认识可爱中国直播观后感心得七篇

★ 全民***教育日主题活动心得感悟5篇

★ 《紧跟伟大复兴领航人踔厉笃行》电视专题片观后感8篇

  同上一堂航天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 4

直播观看现场,随着倒计时十秒的时候,同学们的眼睛一眨不眨的,唯恐错过任何一个细节,此刻的心情是紧张的、是兴奋的。

“点火”口令响起,屏幕出现一团橘红色的火焰,一阵浓白的烟雾,“轰”的一声神舟十三号飞船冲天而起,飞出地球,飞向茫茫的天空,整个过程同学们时不时发出欢呼声和热烈掌声。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这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


  同上一堂航天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 5

这是一个伟大的时刻。神舟十三号载誉出征,由中国航天员组成飞行乘组逐梦苍穹,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科技兴国,航天筑梦,寄托了亿万中国人民的热切期盼,承载了中华民族富强繁荣的壮丽追求。神舟飞船扬帆再启航、刺破苍穹,彰显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永攀高峰、开拓创新、拼搏进取的精神品格。

航天梦,照亮中国科技兴国路。全球关注,举世仰望;星空璀璨,神舟闪耀。科技引领,神舟飞行,中国航天精神正是攻坚克难、创新创造、不求安逸、艰苦卓绝的精神写照,照亮了中国科技兴国路。2003年,我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飞向太空,实现了中华民族魂牵梦绕的数千年飞天梦想。今天,神舟十三号载人航天飞船乘载三名航天员进入空间站开展为期三个月的工作,验证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功能性能,验证航天员长期驻留保障技术,验证航天员与机械臂共同完成出舱活动及舱外操作的能力,检验东风着陆场的搜索回收能力等多项科学研究成果。神舟十三号必将圆满完成所有的既定目标和重大任务,在浩瀚无边的星空激扬中华民族的梦想,高擎起光彩夺目的***,彰显中华民族代代相传、追求理想的血脉基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奏响宇宙强音。

复兴梦,照亮中国全面振兴路。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开好新局、走稳征程,以神舟出征为象征和指引,中华民族必将能够开创更加辉煌的未来。航天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汇聚起中华民族精神谱系,激励着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建功立业、接续奋斗、矢志不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也将在我们的努力下一步步成为现实,成为彪炳史册的千古奇迹。

中国梦,照亮中国繁荣富强路。中国梦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梦想。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建设学*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实现祖国统一,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构成了中国梦的总体轮廓。实现中国梦,人民充分享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权利,更加富足、*等、愉快、自由、安全。人民向往中国梦,中国梦是14亿中国人的共同理想信念,是梦寐以求的幸福梦,是凝聚全民族全社会、凝聚全体中华儿女至高无上的旗帜。全国各族人民心中有梦、脚下有路,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就能够用14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强大的磅礴力量。全体***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坚定理想信念,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永葆***人政治本色,带领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伟大事业都基于创新”“伟大事业都成于实干”。中华民族对宇宙由来已久的向往,终将在星空写下无可替代的精彩一笔。这是一次伟大的出征,凝聚了亿万中华儿女航天强国的梦想,进一步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