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观后感 (菁华3篇)

首页 / 观后感 / | 观后感,论语

《论语》观后感1

  当老师布置的作业中出现了读背《论语》时,我有些惊讶,也有些苦恼,这可不是一件轻松和简单的作业,可当我渐渐走进孔子的故事与世界,我才明白了这一句句精简的语句是孔子的生活感悟,也是教给我们的做人之道。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这句名言是孔子对学*的看法,死读书,不思考,又能学到多少东西?会思考,却不懂学*。又有什么本事?我总是爱一遍又一遍地读这句话,它告诉了我:只有在思考中学*,边学*边思考,学才能有效率。

  论语这本书其实是孔子的弟子们在孔子过世后,守丧时编辑而成的,这一守就是三年,三年的日子,无怨无悔地对恩师,即使是亲生父子也很难有这般情谊。即使没有那些关于”孝“的'名言。有这么一群好弟子做榜样,也许我做不到像他们一样如此之孝,但我会努力做一个有孝心,孝顺长辈的孩子。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在论语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讲”诚“的,做一个正人君子,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诚信。可是在那么复杂的社会,又有多少人能拍着胸脯说我做到了诚,做到了问心无愧呢?我不能……但自从读了论语后,我决心要努力做到问心无愧。

  诚,孝,仁,道,孔子总是言传身教,传给他的弟子,传给整个华夏民族。论语给我的暑假生活画上了一个完美地句号。

《论语》观后感2

  一提起《论语》大家肯定不陌生,都知道它是部儒学经典名著,记载了我国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但《论语》以电视节目的形式展示出来又是怎样的呢?

  暑假里我就观看了由济宁电视台和济宁学院主办的一档以围绕《论语》为主题的大型文化竞技类节目——《论语大会》,主持人是济宁电视台的李乾先生,评委是济宁学院的专家老师,参赛的八支部队伍都来自济宁学院的在校大学生,分别是:博文队、笃行队、格致队、辅仁队、学思队、求索队、致远队和明礼队。《论语大会》采用两组对抗的方式进行,每组三人,分为“了如指掌、当仁不让、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四个环节,比赛过程紧张激烈、精彩纷呈,选手们也是棋逢对手、不相上下,表现的非常优异。 比赛有一对一的PK,有抢答,但最有趣的要数“智者不惑”这个环节了,按照比赛规则,两位选手面对大屏幕通过语言和动作解释成语,另外一名选手背对大屏幕来猜成语。比赛时,那些大哥哥、大姐姐们都手舞足蹈的用一些奇怪的动作和暗号来比画着猜成语,不时引的场上的观众哈哈大笑,真是妙趣横生。还有“勇者不惧”环节,当抢答到最后关头,两队*分,一题定胜负时,看的真是扣人心弦,激动人心。

  通过观看《论语大会》不仅使我在节目中快乐学*了《论语》的.经典,品味了《论语》的魅力,还让我懂得了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同时也为自己树立了一个信念,那就是:“愿承仁、义、礼、智、信之训,做温、良、恭、俭、让之人”。

《论语》观后感3

  我们学校是一个经典古诗文学校,我们从一年级开始就读了:《三字经弟子规》····我们现在上了四年级就开始读了《论语》,这本书写了许多篇值得我们学*的话,其中我最喜欢:《巧言令色,鲜矣仁》,这句话。

  这句话的意思你知道么?我告诉你吧!这句话是说:花言巧语,一副伪善面目,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我在给你讲一个小故事吧!:唐玄宗时李林浦任兵部尚书兼中书令,这个人品德败坏,凡是才能比她好,声望比他高的人,他都不折手段的打击。对唐玄宗他又开始讨好卖乖。有一次,他对李适之说:”华山有大量黄金,如果能够开采出来,那就可以为国家增加财富。“李听了,赶快向皇帝报告,建议开采。唐玄宗听了,找李林莆商量。可李林莆却说:”这件事我早就知道,可华山是帝王风水集中的地方,还是不要开采了。“唐玄宗听了他的话,以为他是个忠君爱国的好臣子,对李适之却疏远了。

  听了这个故事,我又联想到了了我自己,不禁脸红了。因为在上一次,妈妈给弟弟买了一盒糖果。我花言巧语的对弟弟说:”今天你让我吃一个糖,明天我给你买一个汉堡包,你让我吃个糖呗!“,弟弟听了,把糖给了我好几颗。到了第二天,弟弟早把这件事忘了个一干二净。所以我什么也没有给弟弟买,我本以为这只是一个好玩的游戏。但这一次读了”巧言令色,鲜矣仁。“我就再也不这样做了,每次弟弟买糖,我不再花言巧语了!

  我一定坚持把论语读完,在把我的坏毛病改掉!


《论语》观后感 (菁华3篇)扩展阅读


《论语》观后感 (菁华3篇)(扩展1)

——《论语》观后感 (菁华3篇)

《论语》观后感1

  当老师布置的作业中出现了读背《论语》时,我有些惊讶,也有些苦恼,这可不是一件轻松和简单的作业,可当我渐渐走进孔子的故事与世界,我才明白了这一句句精简的语句是孔子的生活感悟,也是教给我们的做人之道。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这句名言是孔子对学*的看法,死读书,不思考,又能学到多少东西?会思考,却不懂学*。又有什么本事?我总是爱一遍又一遍地读这句话,它告诉了我:只有在思考中学*,边学*边思考,学才能有效率。

  论语这本书其实是孔子的弟子们在孔子过世后,守丧时编辑而成的,这一守就是三年,三年的日子,无怨无悔地对恩师,即使是亲生父子也很难有这般情谊。即使没有那些关于”孝“的'名言。有这么一群好弟子做榜样,也许我做不到像他们一样如此之孝,但我会努力做一个有孝心,孝顺长辈的孩子。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在论语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讲”诚“的,做一个正人君子,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诚信。可是在那么复杂的社会,又有多少人能拍着胸脯说我做到了诚,做到了问心无愧呢?我不能……但自从读了论语后,我决心要努力做到问心无愧。

  诚,孝,仁,道,孔子总是言传身教,传给他的弟子,传给整个华夏民族。论语给我的暑假生活画上了一个完美地句号。

《论语》观后感2

  《论语》这一本书是孔子与他的弟子们的语录结集,儒家重要经典之一。它的核心内容是仁、义、礼、智、信。其中”仁“是人格的最高境界。

  《论语》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人无远虑,必有*忧“,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如果没有长久的打算,就肯定会有现在麻烦。那一次,我是切身体会到了。

  那天下午数学课上,老师让我们趁下课的时间赶快把刚刚课堂上讲的练*册”*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页写完,而且必须在下午的第三节课之前交给老师。说完,老师快速走出了教室。

  我拿出数学练*册正准备写,籍展鹏拍一下我的肩膀,说:”走,咱们去操场上打篮球。人都叫好了,就差你了。“我说:”数学老师布置的作业我还没写完呢,你写完了吗?“”写什么写,老师不是说第三节的时候才让交的吗。现在才第一节课,第二节下课不是还有四十分钟的活动时间吗,那时候再写也能跟上。“我一听,也是,四十分钟足够能写完的。于是便和籍展鹏下去打篮球了。

  第二节是英语课,下课铃响起的时候还有一些练*题没讲完,老师没让下课,拖堂继续讲。这一讲就是几十分钟,一下子讲到了第三节上课。

  结果可想而知了,因为我没有完成作业被数学老师严厉地大批特批了一顿。都是因为自己当时没有考虑好,现在麻烦了。

  从那以后,每天下课我就抛开一切杂念,立刻写老师布置的作业;如果没有作业,我就自己先向后预*。再也不敢拖沓了。

  ”人无远虑,必有*忧“《论语》中的这句话让我感受颇深,受益无穷。

《论语》观后感3

  我们学校是一个经典古诗文学校,我们从一年级开始就读了:《三字经弟子规》····我们现在上了四年级就开始读了《论语》,这本书写了许多篇值得我们学*的话,其中我最喜欢:《巧言令色,鲜矣仁》,这句话。

  这句话的意思你知道么?我告诉你吧!这句话是说:花言巧语,一副伪善面目,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我在给你讲一个小故事吧!:唐玄宗时李林浦任兵部尚书兼中书令,这个人品德败坏,凡是才能比她好,声望比他高的人,他都不折手段的打击。对唐玄宗他又开始讨好卖乖。有一次,他对李适之说:”华山有大量黄金,如果能够开采出来,那就可以为国家增加财富。“李听了,赶快向皇帝报告,建议开采。唐玄宗听了,找李林莆商量。可李林莆却说:”这件事我早就知道,可华山是帝王风水集中的地方,还是不要开采了。“唐玄宗听了他的话,以为他是个忠君爱国的好臣子,对李适之却疏远了。

  听了这个故事,我又联想到了了我自己,不禁脸红了。因为在上一次,妈妈给弟弟买了一盒糖果。我花言巧语的对弟弟说:”今天你让我吃一个糖,明天我给你买一个汉堡包,你让我吃个糖呗!“,弟弟听了,把糖给了我好几颗。到了第二天,弟弟早把这件事忘了个一干二净。所以我什么也没有给弟弟买,我本以为这只是一个好玩的游戏。但这一次读了”巧言令色,鲜矣仁。“我就再也不这样做了,每次弟弟买糖,我不再花言巧语了!

  我一定坚持把论语读完,在把我的坏毛病改掉!


《论语》观后感 (菁华3篇)(扩展2)

——《回归》观后感 (菁华3篇)

《回归》观后感1

  《回归》是由导演安德烈·萨金塞夫执导,由俄罗斯制片,片长105分钟 / 99分钟(TVversion), 20xx-06-25上映。

  消失了12个年头之后,父亲重新回到家中,而两个儿子—安德列(Vladimir Garin 饰)和伊万(Ivan Dobronravov 饰)已经长大。他们虽时时刻刻思念父亲,但是真正相会时却产生了隔膜感。

  父亲带着两个儿子去俄罗斯北部的小岛度假,一路上他们遇到各种困难, 父亲皆能轻松解决,然而父子间的距离却始终没有拉*。他对待儿子们格外严厉,大儿子安德列对此只能小心应付,小儿子伊万却桀骜不驯。这次旅行,是否能成为父子间的疗伤之旅呢?

  本片荣获20xx年金球奖最佳外语片提名、20xx年俄罗斯影评人协会最佳剧本、最佳新人和最佳电影奖,20xx年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处女作、金狮奖等。

  说实话看完了本部影片,发现没看懂。赶紧看看评论,和自己感觉相同的不在少数。不过,也有懂的,讲的头头是道,分析的很透彻,真的很佩服。

  能拿到威尼斯的金狮奖,肯定不是等闲之辈的一般作品。我在想影片的主题肯定就是片名——回归。什么回归呢?是消失了12年的父亲吗?还是父爱回归?

  当两个儿子对久未回家根本没有印象的父亲又怕又恨的心理下希望杀了他,但是当父亲从高处坠落身亡后,好像亲情回归了,连一直不肯叫爸爸的小儿子也喊了爸爸。当父亲沉入大海后,有回复到原来的状况。这也算是一种回归吧。

  我宁愿相信是一种真情回归。

《回归》观后感2

  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20周年,全英华侨华人将举行一连串盛大庆祝活动,包括具有香港特色的千人盆菜宴以及伦敦北部的烟花晚宴等。

  其中,千人盆菜宴将于7月2日在伦敦唐人街举办,本次活动将会是英国华人历来最大型户外庆祝宴会。除了华人华侨外,在英国旅游的游客也可参与其中。

  此外,大型烟火晚宴将于7月9日将于伦敦北部知名体育场馆AllianzPark 举行。当晚将有丰富晚宴、烟花汇演及精彩文娱节目助庆,与在英各界友好人士及华侨华人一同见证20周年的历史时刻。

  负责统筹活动的伦敦华埠商会*邓柱廷日前向*网表示,香港回归是海外华人的一件大事,现在特区成立20周年,我们举办这两个活动,希望以最高规格来庆祝。欢迎英国各界友好人士一同来庆祝。

  香港驻伦敦经贸办事处处长杜洁丽记表示,过去20年来,“一国两制”在香港很成功的落实,香港一直在繁荣稳定的发展。香港依旧是国家的金融中心,未来我们对香港充满了信心,希望可以一同的再创新机遇。

  “香港跟英国一直关系密切, 很多香港华人在英国工作生活, 但他们真正的家还是留在香港, 他们在这里的发展也可以推动香港的发展。在伦敦我也感到这里的香港华人热情的庆祝回归20周年,觉得20周年是个很有意义的日子。” 杜洁丽说。

《回归》观后感3

  极限特工系列一直我父王的最爱,他就喜欢这种华丽的场面,天马行空的动作设计,神奇的特工,所以十号电影刚上映,我就买了电影票拉着他来欣赏了这部电影。

  看到目前5.9的*分,我觉得还挺客观,我给四星属于我个人审美爱好,没办法,谁让我是我父王的孩子,口味都差不多。

  电影明显为了*市场做了不小的努力,甄子丹,吴亦凡,一个武打巨星,一个当红小鲜肉。说到这儿,不得不吐槽一句,那个exo拳套什么鬼,在这儿都不忘娱乐一下?!这两位大咖绝对有足够的实力吸引来不同类型的观众,热爱动作片的朋友们当然可以好好欣赏甄子丹在这部电影里华丽的武打动作场面,热爱吴亦凡的朋友,直接边看电影边舔屏就好。

  除了*演员,外国演员阵容也是相当的给力,范迪塞尔,Ruby Rose,妮娜……不记得全名了,吸血鬼日记曾经的女主,还有神盾局的弗瑞局长,帅气的内马尔,虽然是客串,不过也很有看头。

  演员阵容自不必再多说,有目共睹。整个电影保持了好莱坞动作大片一贯的风格,特效还可以,动作够炫酷,帅的帅,美得美,男主看见美女就处个对象,美女们要啥有啥,风格各异,任君挑选。电影的故事也是好莱坞喜欢的套路,英雄主义大特写,一堆极限特工炫技大合集,美国*没事儿再搅搅局,以为死了的人绝对到最后……恩,就不剧透了。

  极限特工其实把它当作肥皂剧看,消磨时间,做个消遣,观众绝对不会吃亏的,赏心悦目,够精彩,够刺激,有点儿想象力,集结当下大热门,图个乐呵还挺不错。

  反正我没法从艺术角度评论这部电影,你问我为什么,因为……它跟艺术可有半毛钱关系?


《论语》观后感 (菁华3篇)(扩展3)

——论语观后感作文 (菁华6篇)

论语观后感作文1

  大家读《论语》会发现,这里面经常出现一个词:君子。我们直到今天还常常将其作为做人的一个标准,说某某人非常君子。但是究竟什么是君子呢?

  “君子”是孔夫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标准,一部短短两万多字的《论语》,“君子”这个词就出现了一百多次。我们把孔子对于君子所有的言语、界定、描述总结在一起,会发现,大概做一个君子要有几个层次上的要求。

  做一个善良的人。这是君子的第一个标准。君子的力量始自于人格与内心。他的内心完满、富足,先修缮了自我修养,而后表现出来一种从容不迫的风度。

  司马牛曾经问过孔夫子,什么样的人才能够称为君子呢?孔子答:“君子不忧不惧。”司马牛又问:“不忧不惧,就可以叫君子吗?”

  他可能觉得这个标准太低了。孔子说:“反躬自省,无所愧疚,当然没有什么可忧可惧的。”我们把孔夫子的意思转换成老百姓的话来说,就是“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

  一个人反省自己的行为,而能够不后悔、不愧疚,这个标准说低也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到;说高就是个至高无上的标准,大家想想,要使自己做过的每件事都经得住推敲,实在又是极不容易的事。所以孔子才把它作为君子的人格标准。

  孔子在给学生讲课的时候曾经很认真地跟他们讨论过君子的问题,他说:“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孔子一上来很谦虚, 说“不忧”、“不惑”、“不惧”这三点自己做不到。什么叫“仁者不忧”?

  就是说,一个人有了一种仁义的大胸怀,他的内心无比仁厚、宽和,所以可以忽略很多细节不计较,可以不纠缠于小的得失。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真正做到内心安静、坦然。什么叫“知(智)者不惑”?

  在区区半个世纪之前,一个人一生可能就在一个单位,婚姻基本上不会有任何变动,从小到老可能就住在一个大杂院里。人们的烦恼可能是生活的或然性和可选择性太小。

  但在当今社会,我们的痛苦不是没有选择,而是选择太多。这是一个繁荣时代带给我们的迷惑。我们无法左右外在的世界,只有让内心的选择能力更强大。当我们很明白如何取舍,那么那些烦恼也就没有了,这就是孔夫子所说的“知者不惑”。

  什么叫“勇者不惧”?用老百姓的话来说就是“两强相遇勇者胜”,也就是说,当你的内心足够勇敢,足够开阔,你就有了一种勇往直前的力量,自然就不再害怕了。

  一个真君子做到了内心的仁、知、勇,从而就少了忧、惑、惧。孔子说这三条我做不到。子贡说“夫子自道也”―――您说的不就是您自己嘛!大家看,孔子告诉我们的做人标准,不是苛责外在世界,而是把有限的时间、精力,用来“苛责”内心。

  一个人内心对自己要求更严格一点,对别人就会厚道一点。我们今天老说做人要厚道,厚道并不是窝囊,而是他可以包容和悲悯别人很多的过错,可以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立场上想问题。

  因此,只有真君子才能做到“不怨天,不尤人”,既不抱怨老天爷不给我机会,也不抱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了解我。一个人内心没有了“忧”、“惑”、“惧”,自然就减少了对外界的抱怨和指责,也就增强了把握幸福的能力。而增强把握幸福的能力,正是学*的终极目的。

  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古人学*是为了提高自己,今人学*是为了炫耀于人、取悦于人。

  真正尊崇学问的人,他的学*是为了人心灵的建树。从书本上学,从社会上学,从小学到老,无非是学*一种把握幸福的能力。

  让自己成为一个有知识、有教养、而且内心忠诚的公民,然后以此在社会上安身立命,学*的目的就是完成这么一个自我角色的建立和提升。

  而“为人之学”又是什么呢?它是把学到的`知识当成工具,当成一种技能,以之谋一份职业,为自己谋一份福利。孔子曾经直截了当地跟他的学生子夏说:“女(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就是说, 你要想着提高修养,不要老惦记眼前的一点点私利。

  孔子从来不说做君子就要像谁谁谁那样,在孔子看来,做君子就是做一个最好的你自己,按照自己的社会定位,从身边做起,从今天做起,让自己成为内心完善的人。因为只有你的内心真正有了一种从容淡定,才能不被人生的起伏得失所左右。

论语观后感作文2

  孔夫子在教育他的弟子时,常以小人和君子之分来明辨是非。那么何为君子,何为小人,君子与小人之间有什么不同呢?

  “君子”是孔夫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标准,一部短短的两万多字的《论语》,其中“君子”两个字就出现了一百多次。而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小人”。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就是说君子胸怀*坦开阔,但是小人却经常忧愁恐惧。

  即便是今天,人们还是希望自己能做君子而不做小人。那么,怎样才能成为君子而不是小人呢?孔夫子眼中的君子与小人又到底是怎样的呢?

  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告诉我们:用孔夫子的说法叫做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比如我们大家在一起争论问题,不可能意见都一致,君子会很*和的跟每一个人都能交流,但是他会坚持自己的主张,他不会苟同别人。小人没主见,别人一说什么好像都对,但是还经常跟人打起来,叫做同而不和。君子好处事,但你很难取悦于他,但他对人了解是非常准确的,能够量才用人。而小人难处事,你却很容易取悦于他,但他对人却常常是求全责备。

  于丹教授认为,孔夫子描述的这个现象它远吗?这肯定不是远古的事,这一切现象其实今天就经常出现在我们的身边,如果你要把这个标准想明白的话你会发现,孔夫子给了我们一个考察人品的标准。孔夫子还说,君子有三戒,少戒色,中戒斗,老戒得。少年时为何要“戒色”?中年时又为什么要“戒斗”?老年时“戒得”指得又是什么?于丹教授在这一讲——《君子之道》中将为我们详细讲解这三戒的内容和它对人生的重要影响。

  大家读《论语》会发现这里面做人最经常出现的一个标准就是两个字“君子”,其实这是我们在今天也经常说到的一个标准,说某某人非常君子。但是究竟什么是君子?我们今天就说说《论语》中的君子之道。

  画外音:“君子”是孔夫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标准,一部短短的两万多字的论语,其中“君子”两个字就出现了一百多字,即便是今天人们还是希望自己能做君子,我们怎样才能做一名君子呢?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将为我们讲授《于丹<论语>心得》之《君子之道》。

  于丹:其实我们把孔子对于君子所有的言语、界定、描述总结在一起,会发现大概做一个君子要有几个层次上的要求。

  首先一个标准,君子都是那些内心完满富足,先自我修缮了修养,而后才表现出来一种从容不迫的人。也就是说,君子的力量始自于人格和内心。

  大家知道人格和风格永远都是相关的,当我们说一个人在风格上表现为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有那么一副与世无争与人恭敬的气度,这种风格的力量一定来自于人格。

  学生很不以为然,一下子没听明白,觉得这么简单,就又追问了一句说:“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这就能叫君子啦?老师还是淡淡地跟他说:“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论语颜渊)也就是说,我们老百姓的语言系统说,半夜敲门心不惊。一个人夜里面睡得踏实,这就叫内省不疚。一个人内心反省自己的行为,反省自己在社会上所作的一切的时候没有愧疚,这就可以做到不担忧不恐惧。

  在孔子看来,一个人“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这就是一个君子的标准。那么这个标准呢,说低也低,我们每个人可以做到,说高,这也是一个至高无上的标准。

  孔子在给学生讲课的时候曾经很认真地跟他们谈过这个问题。孔子一上来先很谦虚,他说“我们今天来说说君子”。说“君子道者三”,做一个君子有三点是要做到的,然后他很客气的先谦虚了一下说“我无能焉”,我反正是做不到,是哪三点呢?叫做“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也就是说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每天行于世间百态之中,真正要做到内心的坦然,要做到一种仁义的大胸怀,让自己没有那么多的忧伤、忧思、忧恐、担忧,全都没有,这一切来自于什么呢,来自于你内心的仁厚。由于你宽和,所以你可以忽略了很多细节不计较,由于你心怀大志所以你可以不纠缠于这个世界给你小的得失。

  第二点就是要做到“智者不惑”。

  其实我们看汉字的构成很有意思。这个“惑”字,迷惑的惑啊是上面一个或者的或,下面一个心字底,对吧?其实“或者”,数学上叫或然率。什么意思啊?就是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此为“或者”。那么当世界面临众多的抉择,你可以这样走,也可以那样走的时候,就要看你这个心字底托得是不是足够大。如果你心中有判断,有定力,你明确,你就不至于被世界上诸多的选择压垮。

  对于我们当下的人来讲,我们的痛苦不是没有选择,而是选择太多,这也是孔子所谓的过犹不及。在过去有人说区区半个世纪之前,每一个人从职业上一生可能就在一个单位,从婚姻上一生不会有任何变动,从居住上一生就是一个大杂院的邻居,但是在今天选择太多,视野广阔,这是一个繁荣时代给我们带来的迷惑。怎么办呢?我们不能去左右外在的世界,我们能够让自己内心的'选择能力更强大,这就是让自己成为一个智者。

  那么第三点就是“勇者不惧”。

论语观后感作文3

  现在,很多人的理想非常远大,用一个词形容就是雄心壮志。而《论语》中,孔子和他的学生谈到理想时,却不认为理想越远大就越好,真正重要的是这个人内心的信念。

  这段话出自《论语·先进·侍坐》,是孔子让学生们各自说说自己的理想。子路、冉有、公西华都说出了自己的远大志向,只有曾皙和他们不同,曾皙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这段话里,曾皙说,我的理想是到了暮春时节,就是阴历的三月,穿上新做的春装,在这个万物复苏的季节,陪同几个成年朋友,再带上一批孩子,大家一起去沂水中,把自己洗得干干净净,然后到沂水旁边的舞台上,沐浴春风,最后大家高高兴兴唱着歌回去。孔子听了他的理想,长叹一声说:“我的理想和你一样啊!”

  从这段话里,我们可以看出,好像曾皙做的都是日常小事,没有什么舍己为人、治国安邦的大理想。但他的内心非常充实。我曾经看过这样一个小故事。

  一位青年大学毕业后,曾豪情万丈地为自己树立了许多奋斗的目标,可是几年下来,依然一事无成。所以满怀烦恼地去找一位智者倾诉。当他找到智者时,智者正在河边的一间小屋里读书。智者微笑着听完青年的倾诉,对他说:“来,你先帮我烧壶开水!”青年见墙角里放置着一个很大的水壶,旁边是一个小火灶,可是周围却没有柴禾,于是便出去寻拾。他在外面拾了一捆枯枝回来,从河里装满一壶水,放在了灶台上,堆放了些柴禾便烧了起来。可是由于水壶太大,一捆柴禾烧尽了,水也没有烧开。于是他跑出去继续寻拾柴禾,等拾到足够的柴禾回来时,那一壶水已经凉得差不多了。

  这回他变得聪明了,没有急于点火,而是再次出去寻拾了很多柴禾,由于柴禾准备得充足,一壶水不一会儿就被烧开了。这时智者忽然问他:“如果没有足够的柴禾,你该怎样把这壶水烧开?”青年想了片刻摇摇头。智者说:“如果那样,就把壶里的`水倒掉一些!”青年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你一开始就踌躇满志,树立了太多的目标,就像这个大壶装的水太多一样,而你又没有准备足够多的柴禾,所以不能把水烧开,要想把这壶水烧开,你或者倒出一些水,或者先去准备足够多的柴禾!”青年顿时大悟。回去后,他把原来计划中所罗列的不切实际的计划目标一个个删掉,利用业余时间刻苦学*相关的专业知识,两年之后,他的计划目标基本上都实现了。

  很多时候我们都希望自己能一次把水壶里的水烧开,其实这样的想法往往让我们事倍功半,浪费了更多时间,却达不到目标。让我们也像曾皙一样,有一个*凡却真实的理想。

论语观后感作文4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如果我们放大这些不如意的事,那么我们将永远活在阴影之中,《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心灵的力量是无穷的!孔子倡导: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就是说:当所有的不顺心都压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要让自己变得更加宽厚仁达、智慧聪颖、勇敢无惧。做一个勇敢的人,用自己生命的力量去化解那些遗憾,而这种勇敢是心灵的勇敢,而不是表面的张扬,要做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现代社会中,我们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面对各种各样不同的人,往往感到无力应对。于丹教授通过几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也许我们无力改变生活中的缺憾,也许我们无法避免人生中的苦难。但是只要我们自己有一颗从容镇静的内心,有一种心灵的勇敢,我们就可以变得坚强,就可以表现出勇敢,而且你用不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难,你就会拥有完成不同的人生!

  生活中,之所以有许多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是因为我们没有改变原有原想法和思维方式,致使问题一直悬而难决,须知,只要思路稍做更改,不要患得患失,并决心继续下去,就没有不能解决的问题,而且那种悲观郁闷的心地也会变得乐观豁达!

  每个人都有自己生存的空间,而且大家所拥有的实际生命长度基本相同,但为什么却有的伟大,有的卑琐,有的卓尔不凡,轰轰烈烈,有的碌碌无为,*庸一生—————究其原因,是因为生命拓得多宽,风景便有多宽,人生也会有宽。就象我们一个人的思想意识,站在什么高度看待问题,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而我们只有站的高才会望的远。

  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那样的缺憾在所难免,人生之路也不可能处处都是鲜花和掌声,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所在,都有自己的精彩之处。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展现自己的精彩,那就需要有足够的自信,需要有那份来自内心的淡定和坦然。最后再记下一段于丹的话与朋友们共勉:既然生活中的缺憾不能避免,那么用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这种缺憾就非常重要了。心态不同,也许会带来完全不同的生活质量。

  我从来就不是雄心勃勃的人,成为呼风唤雨的能人或日进斗金的富人,那样的念头从未在我的内心出现过。不是悲观,也不是笃信宿命,只是性格使然,不曾有那样的“抱负”罢了。如果真要说自己的`理想,那就是不断提高自己的修为,做一个善良、高尚、与人很好相处的君子吧。(于丹在“君子之道”里对君子的界定是这样的,姑妄借之)

  读于丹说论语,让人领略到的就是一种智慧,是对自己得失缺憾正确对待的认知。是一种心态,是一种理念,一种融入在现在社会中的理性道德。“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不能纠缠在其中,使自己不能自拔,常言道“知足者常乐”,知足的女人是最幸福的,那么为什么不让自己做个最幸福的女人呢?能在清朗的好日子里,和家人随意地散散步,赏赏花,信口哼上几句小调,不就是一种幸福吗?

  我就要这样的幸福。我只要这样的幸福。

论语观后感作文5

  最*一直在看于丹写的《论语》心得,我觉得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书,值得一看。

  《论语》汇集了大部分中华传统美德。讲述了天地人道,心灵之道,处事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它要求人们真诚做人,追求完美的个性,但又不苛求人们瑕如白玉。它讲求实际,要人们做力所能及的事。它不要求人们改变他们的传统信念,而是沿着他们的信念引导人们,将他们提升到最高水*。《论语》的特点写的很*实,在*实中讲述做人的基本道理。想起以前读中学的时候,什么《论语》《庄子》在我的眼中都是很深奥的东西。“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对这些朗朗上口的句子似乎理解的明了些,其实也是比较肤浅和随意的。*时生活中我不会想起读《论语》,不会想到通过读《论语》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当读了于丹的书后,我知道了过去自认为孔夫子的〈论语>并不是高不可及的,先贤们说的话,穿越沧桑,传到今天,仍然让我们现代人受益非浅。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灵,让我从中悟到了一些做人的道理,生活中得到了不少的启示和帮助。于丹说:"<论语>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在一座寺院里供着一个花岗石雕刻的非常精致的佛像,每天都有很多人来到佛像前膜拜。而通往这座佛像的台阶也是由跟它采自同一座山体的花岗岩砌成的。终于有一天,这些台阶不服气了,他们对那个佛像提出*说,你看我们本是兄弟来自于同一个山体凭什么人们都踩着我们去膜拜你啊?你有什么了不起?那个佛像淡淡地对它们说,因为你们只经过四刀就走上了今天的这个岗位,而我是经过千刀万剐才得以成佛。看了这个故事后心理豁然开朗,这样的一个境界看似*易,在此之前却要经历千锤百炼。通过它我们可以比照自己的心灵是否可以做到从心所欲,淡定从容。"胸怀无限大,很多事情就渺小了"工作中同事之间,生活中夫妻之间,朋友之间,总会有一些遗憾事,伤心事,面对这些琐事心态不如放开些,何必计较那么多,对自己的缺憾正确对待,让我们的内心*和些,知足常乐。

论语观后感作文6

  理想之道。这章主要讲如何定位自己在社会的地位,如何展望自己的理想。其实最主要还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理想。

  自己定位的理想不要太高,那样会过犹不及,伸手都无法触摸到,就像是小学的学历考大学一样,有点坐井观天之感,一点也不切实际,甚至是不粘边,是遥远的理想,那不时我们称之的理想,那是梦想。梦想与理想有一定的差距,虽然说都是还没实现的,但理想比梦想更容易达到,是努力与智慧的结晶。定位过高,只会让自己天天沉醉在幻想的思潮里,不回去奋斗与努力,失去了斗志,那只会离理想越来越远。

  如果把自己的定位定得太低,只会使自己的才华和理想都埋没了,不会有发展的空间,自己不能够施展,不能够发挥,也许这样的一生只会是*淡的渡过,不曾有火光出现。到了年迈之时,也许会后悔自己的选择决定,到时也已经太晚了。

  所以选择正确的适合自己的理想是很重要的。理想是时,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饥寒的年代,理想是温饱;温饱的年代,理想是文明;离乱的年代,理想是安定;安定的年代,理想是繁荣。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引导方向;理想是船舶,载着你出海远航;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不可及,折磨你那进取的心。理想使你微笑的观察者生活;理想使你倔强的反抗者命运。理想使你忘记鬓发早白;理想使你头白仍然天真。理想是生活的黄金,而只有具备淘金工人在沙里淘金的毅力,才能找得到这生活的黄金。

  理想——有人追求了一生是得到幻灭,有的人找到了它一直坚持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人生的理想,向他见到地*线一样,像它走*一步,它就后退一步。有生命力的理想绝不能像钟表一样,精确计算它的每一秒钟。没有理想的人生如雾海,没有奋斗的人生如浮云,没有理想的青春,就是没有太阳的早晨。一个人有了远大的理想,就是在最艰苦的时候,也会感到幸福。

  理想与妄想不同,因为妄想偷越人生的范围;理想与幻想不同,因为幻想是无可遵循的途径;理想与野心不同,因为野心常出之于自私与占有。

  理想与内心的修养是息息相关的,内心的修养直接关系到理想的实现。


《论语》观后感 (菁华3篇)(扩展4)

——论语观后感汇总10篇

  论语观后感 1

  我觉得,在道德方面,东方更重视实践而不是理论。老子说:“圣人行不言之教”。道德更多的不是用来讲的,也讲不出来。所以论语中“仁”字凡一百零九见(《论语通译》,人民文学出版社,徐志刚,序P3),但却通篇没有定论。孔子在教导弟子的时候,总是言传身教,因材之异而施教。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弟子体会到什么是“仁”。或许后来孔子死了,他的弟子也老了,再传弟子为了能让后人能够受到如师在侧般的指导,才从先师的生活中截出一个个片断,整理出一部《论语》。(当然,这纯属我的想象,没有什么依据)

  正是因为《论语》来自生活,是生活鲜活的再现,所以我们才应该用一种独特的方法去读它。个人认为,与其风格比较像的一部书是晋代的《世说新语》。我们怎样读《世说新语》的?我想大多数人如果不是出于学术目的(例如需要写一篇论文或读书报道什么的),一定不会去分析它的中心,分析某段话是多么曲折地表达了一个多么深刻的学术理论——我们大都会把它当成一种生活的纪录,以一种闲心来读它。我觉得,其实闲谈的心境才是最适合读这样的书的。读到会意处,拊掌一笑,自然就理解了他要表达什么。或许比条条框框地分析加分解来得好一些。当然,这是读书的高境界。我做不到。

  若要用一句话来归纳《论语》讲了什么,我觉得应该是“如何做人”。做人和做学问是不同的。做学问也许还能在纸上做,做人却只能到生活中去做了。读教人做人的书,自然要放到生活中去读而不是仅仅在纸上读,到故纸堆中去寻找疑问的解答。

  论语观后感 2

  以前听过几期于丹教授在百家讲坛的《论语》心得,*期仔细读了《论语心得》这本书。于丹教授在此书中是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从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事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七个方面把两千多年前的论语用一个现代人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演绎出来,灰色的孔子一旦链接了这个多彩的世界,催生而出的是一种纯粹的积极的态度,是道德品性、情感智慧的升华,看完这本书真的是受益匪浅,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但每个人理解的程度不同,感受也会不同,我的理解就是教导世人如何做人,如何做个好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而做人的起点就是要有一个乐观积极的心态,与人为善、修身养性,做好自我。

  我们人的一生难免遇到挫折和磨难,怎么样来面对生活给自己带来的不幸?于丹教授讲述的《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找们,如何用*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她说,“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

  首先要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自己的.苦痛。第二个态度是,要尽可能地用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一种遗憾,可以被放得很大很大,放大遗憾的后果是什么呢?那就将如印度诗哲泰戈尔所说:“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承认现实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诉找们对待生活缺憾的态度。

  在处世之道中,于丹教授解析了孔子提的“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隐含的就是“在其位要谋其政”。在工作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岗位,做好本职工作是前提,社会是一所大学校,要想在工作中有所作为,真正的胜任本职工作,就要多听、多想,多看,多思。谨言慎行,以自己的身体力行结合别人的间接经验才会使自己在工作中游刃有余,孔子所言的“修已以安百姓”那样的一种高尚的信仰、情怀和社会担当,作为一个普通的人所要做的就是始于足下,做好自己的工作,做一个最好的自己,按照自己的社会定位,从身边做起,让自己成为内心完善的人。

  论语观后感 3

  一提起《论语》大家肯定不陌生,都知道它是部儒学经典名著,记载了我国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但《论语》以电视节目的形式展示出来又是怎样的呢?

  暑假里我就观看了由济宁电视台和济宁学院主办的一档以围绕《论语》为主题的大型文化竞技类节目——《论语大会》,主持人是济宁电视台的李乾先生,评委是济宁学院的专家老师,参赛的八支部队伍都来自济宁学院的在校大学生,分别是:博文队、笃行队、格致队、辅仁队、学思队、求索队、致远队和明礼队。《论语大会》采用两组对抗的方式进行,每组三人,分为“了如指掌、当仁不让、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四个环节,比赛过程紧张激烈、精彩纷呈,选手们也是棋逢对手、不相上下,表现的非常优异。 比赛有一对一的PK,有抢答,但最有趣的要数“智者不惑”这个环节了,按照比赛规则,两位选手面对大屏幕通过语言和动作解释成语,另外一名选手背对大屏幕来猜成语。比赛时,那些大哥哥、大姐姐们都手舞足蹈的用一些奇怪的动作和暗号来比画着猜成语,不时引的场上的观众哈哈大笑,真是妙趣横生。还有“勇者不惧”环节,当抢答到最后关头,两队*分,一题定胜负时,看的真是扣人心弦,激动人心。

  通过观看《论语大会》不仅使我在节目中快乐学*了《论语》的经典,品味了《论语》的魅力,还让我懂得了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同时也为自己树立了一个信念,那就是:“愿承仁、义、礼、智、信之训,做温、良、恭、俭、让之人”。

  论语观后感 4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古典散文更是源远流长,特别是儒家经典《论语》,让人们受益匪浅,使我感触很深。

  自从读了《论语》,我懂得了许多道理,特别是读到雍也第六第八章:

  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

  这一章表达了仲由办事果断,子贡精通人情事理,子有多才多艺,他们治理政事都没有问题。

  自从读了这一章,我知道了一个人如果办事果断,精通人情事理,又多才多艺,那么办什么事情就都没有困难了。由此,我联想到了:有一次妈妈要我在买一个蛋糕和买十本书中选择,我犹豫了很久还是不知道该怎样办!无法做出决断,说起精通人情事理我也非常欠缺,有一次,和姐姐们一起去逛街,他们想去看衣服,我却不同意,还很生气,硬拉着她们往前走。

  说到多才多艺,我虽然会背点古诗,懂得拉大提琴,但其实还根本谈不上精通。现在我知道了,一个人必须要全面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论语观后感 5

  《论语》,一部中国人的经典,一部古老而源远流长的新鲜的龙骨,一条浸透中国人血脉的河流。

  初读《论语》,是在小学,那时的我觉得《论语》这本书既朴实无华又秀气可餐,白纸黑字,只言片语就勾画了它的美好景象。

  《论语》,是作者孔子以及他的弟子被收录的语录,它以文言文的形式向后人完美地展现出了精髓,也让人悟出了许多深邃的道理。比如:“自古皆有死,人无信不立。”道出治国真谛;“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酝酿凌云壮志。”、“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描摹君子气概;“仁者爱人,亲亲爱人”互换人间温情。这些朴素而又睿智的语言使我的心灵变得更加干净明澈,引我走进了一个欣欣向荣的世界,面对眼前这一幅美好画面,我忍不住想用心品味,用心咀嚼。

  在欣赏《论语》的过程中,我慢慢地去品味它,并且用它来规范我的言行和学*方法。在这个十分有趣的过程中我明白了孝道是人的本分,子女的本分,是一个“孝”字,孝乃天经地义之事,人伦之根本,八德之上首也。你看水必有源,木必有根,根深则叶茂,源远则流长。人的根源就是父母,孝是道的根本。然后有大孝、*孝之分别。小孝孝于庭帏,大孝孝于天下,*孝孝于一时,远孝孝于万古。

  另外,《论语》对我的学*有很大的帮助。在我刚刚步入初二,成绩一直不是很好,于是我急于求成,却忽略了概念和定理的理解,这使我的基础并不扎实,各种教辅书上的学*提纲使我更加眼花缭乱。成绩不但没有提高,反而直线下降。后来,我反复回味了《论语》,其中“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的话使我受益匪浅。《论语》倡导的老实,严谨的学*态度,这不是任何一种学*方法都行之有效。反复回味,如同在苍绿的的薄荷叶中嗅出丝丝清凉:做事一定不能因为某种原因而违背原有的原则。当然,这不仅仅是指学*,在其他方面上夜一样。否则,必然失败。这使我豁然开朗。

  而且,我们的物质生活水*显然在提高。但是许多人却越来越感到不满,因为人们看到身边总还有些乍富的.阶层,总还有些让自己感到不*衡的事物。我们的眼睛,总是看外界多一点,看心灵少一点。孔夫子能够教给我们的快乐秘诀,就是如何去寻找自身内心的安宁。人人都希望过上幸福,和睦,快乐的生活,而这些都与贫富沾不上半点关系,但都与内心相关联。在《论语》中,孔夫子告诉他的学生应该如何去寻找生活中的快乐。孔子对子贡的提问做出了完美至极的回答:““贫而无陷,富而无骄”还远远不够,还有一个更高的境界:“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也就是说,更高的境界是:一个人不仅安于贫贱,不献媚求人,而且他的内心有一种清闲的快乐,不会被贫困的生活所剥夺,也不会因富贵而骄奢,他依然是内心富足,彬彬有礼的君子。

  一个人不被富足的生活蛊惑,又能在贫贱中保持做人的尊严和内心的快乐,这样一种儒家思想传承下来,使我们历史上又出现了许多内心富足的君子。

  读《论语》使我们深刻体会到了许多道理:孝道是人、子女的本分;《论语》倡导的是老实、严谨的学*态度;对贫贱生活的感悟以及最求等等。

  论语观后感 6

  《论语》是儒家学派经典的代表作,由孔子的弟子们编着,记载了孔子的一言一行。现在回味孔子的人生,我只能感叹道:“君子!君子!”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是考虑大家而不是在危机关头只考虑自己的私人恩怨,小人则反。我想,能在危机关头而临危不乱,那还确实是君子,是英雄呢!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时刻想着众人的安危,有情义,有良心;小人则只顾事情的利益,却不去想事情的是非对错,一味地想得到好处。如今的社会正是缺少这种大无畏的精神。

  可君子还分两种,一种真君子,一种伪君子,人们赞扬笃实诚信的人,而行动比言论更重要。只学到书本上的知识,而不能与行动符合,读再多的书也是茫然。真君子是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的。

  但真君子要做到何种境界呢?有三条原则: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多次夸师傅孔子为君子,孔子总说不是,自己还差得远。不过只是谦逊之词罢了。这孔子倒还是真君子啊!

  论语观后感 7

  我读论语的时间不长,也没有通篇详细的读,但是却在字里行间已经被孔子深深的感动,为他的胸襟和智慧折服!大家尽管有这样那样的看法,但是请想一想:纵观世界历史,有哪一位思想家象孔子这样两千多年还被后人这样敬仰和传诵?孔子一生甚至都没有一部自己的著作,仅凭着学生们记录他言行的这部论语就能让我们如此受用终生。

  汉初,大儒叔孙通向刘邦说“夫儒者,难于变革,可与守成”。斯言一出,遂使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成为两千多年来各朝代长治久安的“守成”之学。建国已五十多年,“五十而知天命”,和*岁月,弘扬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优秀传统文化,应该是“守成期”,顺理成章的天命。其实,儒学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不仅可与守成,亦可催人进取,儒家文化中蕴含的对现代生活有巨大作用的力量,不仅是为某个阶级服务的政治哲学,也是直指人心的人生哲学,儒学在历史发展中多少次沉浮坎坷,命运悬于一线之际却总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就是因为这其中蕴藏着巨大的潜能,那是超乎政治伦理之上,鲜活在*常日用之间,本于生命,积极进取,追求成功的永恒精神。

  人生,就要有积极的心态,明确的目标,靠坚持不懈地努力行动来获取成功,这是天地自然社会赋予人类亘古不变的使命,也是儒家文化的根本精神,终极目标,整体主题。

  而这些,却是孔子给我们的启示。

  我们有责任将这种精神弘扬光大,昭示世人!

  论语观后感 8

  《论语》是孔子与其弟子所编,虽说是两千多年前所编的,但还是让世界、让人民,更让我受益匪浅。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的主旨是做人要实事求是,不能似懂非懂。我一直把这句话当做耳旁风,不以为然,直到六年级危老师讲这句话时,才让我对他产生了兴趣。家人总说我学*时候不知道好方法,而我却总是打断他们,这才导致我考试吃了大亏。

  记得那是桂花褪下她的*凡,开始展露光芒时,我却在考场上犯了愁。随着一生声哨响,数学考试开始了。刚开始答题,有的同学却犯愁了,眉头紧锁,而我却如鱼得水一般。我用轻蔑的目光看了看他们,从心底将他们狠狠嘲笑了一番,才继续答题,写着写着,我的脸色却陡然一变,死死盯着这道题,一只手挠了挠头,用嘴啃着另一只手,背上不停地冒汗。这时,我仿佛看见同学们对我指指点点,死党对我竖起的`大拇指已缓缓向下,这打断了我的思路。这道题是老师说了多遍的呀!本是这样懊悔的我,却被想象所打断,气愤到双眼几乎喷出实质的火焰,于是我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在卷子上乱蒙开了。由于这道题导致我后面的思路混乱,大脑已经崩溃。写完后我也没有检查,只是用手有气无力的,懊悔的,捶了捶脑袋,便在脑海中回想老师讲课的细节,可细节全是与同桌玩耍,唯一听到的一句话是:“谁还有不会的?”我看了看同学们都没有举手,也没好意思举起手来,这才“一错造成千古恨。”我垂头丧气,像霜打的茄子一样无精打采地垂在桌子上。卷子发下来后,我倒在了及格线上,这可能对差生来说是艳阳高照,喜上眉梢;可对我来说无疑是一个晴天霹雳。上语文课时,我像失了神一般,却猛地听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一看原来危老师在讲这则《论语》呢!这使我忍不住回想了一下自己在数学课上的所作所为,于是我很快把这句话在心里默念了几遍,当成自己的座右铭。

  从那以后,我也像桂花树一样慢慢展露自己的光芒,不可阻挡。而实事求是的精神更是印刻在我的心中。

  论语观后感 9

  今天,我们学*了《论语十则》,这篇古文十分深奥,让我刚接触它的时候,都有点像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而有一句话又证实了论语的重要性:“会半部论语,能够治天下”。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一本书,这本书可谓是集学*、修身、做人于一身,对中国儒家学说有着远大理想的一本书!我只接触了十条,却明白了许多道理,让我恍然大悟。其中有几条,我觉得颇有感触:“子曰:学而时*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难道不是教我们怎样学*吗?就拿我来说吧,我也有这样的学*经历。

  我数学成绩还不错,但做题目却总容易出错,为此,我增添了不少烦恼。今天我终于知道了,原来是我课后没有按时复*,学过的.知识没有巩固,才造成了错误。

  温故而知新的意思是按一定的时间来复*学过的知识,会有新的理解和体会。同一篇文章,你学会后再复*一遍,会发现有和第一次阅读时迥然不同的感受。而你对课文的意思又有了新的理解,这也是学*的快乐之处。

  掌握好学*方法,提高学*效率,做到课前预*,课时听课,课后复*,还用愁成绩不能提高吗?

  论语观后感 10

  第一部分是《论语》与“对话录”。《论语》书名之意说法不一,它主要记载的是孔门师徒言语形式的对话录。论,是论纂之意;语,则为语言。今人赵纪彬考证诸说,认为“论”字有整理、撰次之义,“语”是二人相等而说,有论难、答述之义,因此,论语就是整理、撰次的对话,《论语》一书就是对话录。

  中、西方世界的文化源头都出现了相同的对话体。一方面是这个媒介形塑的结果,纸质媒介的缺乏使口语交流成为主要的载体;另一方面是古典时代的人与人渴望沟通交流的需要使然,它并没有把人视为客化的一种认知对象,而是强调主体之间相互商量来涵咏人生。纵观《论语》,因为对话的主题涉及到孔子与弟子,弟子与再传弟子等人,可以说《论语》是孔门的集体之作。

  第二部分是孔子的历史形象。分为三大类。第一是“中国最可爱的人”。孔子及其代表的文化内涵丰富而深邃,当深切的体认到孔子思想的原创魅力与孔子其人的人性的伟大之时,绝对的崇拜、无条件的皈依,视孔子为文化偶像,情不自禁的`加入了数目庞大的追星的大军。孔子被视为至圣先师,因此,孔子就成为中国最可爱的人。第二是“中国最可塑的人”。第三是“中国最可怜的人”。

  这次的听课,让我更加深入的了解了孔子,进一步走进了《论语》这本书。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