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菁华12篇)

首页 / 观后感 / | 观后感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

  很少有时间沉浸在电影中,更没有写过影评,也不知道写影评有那些要素,重新学*只怕来不及了,还是随心所欲凑一篇观后感,权作交差。

  纳兰向我推荐的《海上钢琴师》,如果单从影名来看,我是绝对不会对他感兴趣的,我根本听不懂音乐的内涵,也没有共鸣的天赋,更不会有那种高山流水遇知音可能。但我想,能让一个年轻的文学爱好者毫不吝啬地说好,极力介绍给大家,肯定有他的独到之处。昨天我花了四个小时连看了两遍,感慨颇多,但是要把他表述出来,真的怕词不达意。

  还是老调重弹,从故事说起吧。男主角1900(人名)是一个被人遗弃在蒸气船上的孤儿,被船上一位好心的烧炉工收养,烧炉工在一次意外中死亡,只有几岁大的1900又再度成为了孤儿。过人的天赋使他无师自通成了一名钢琴大师,但宿命也令他天然地对红尘俗世深怀戒意,他从不敢离船上岸去,只因纽约无际的高楼和川流不息的人群令他没有安全感。纵使后来遇上了一位一见钟情的少女,他思量再三后,还是放弃了上岸寻找初恋情人的冲动。他永远地留在船上了,直到唯一的好朋友警告他废船将要被炸毁,他也不愿离开,于是从出生开始就没有离开过维吉尼亚号的1900殉船于海底。

  看完电影,自然会产生很多的疑惑。为什么如此天才会被遗弃在头等舱?为什么一个漂泊惯了的人会害怕面对陆地上的错综复杂?为什么爱的萌芽都吸引不了他下陆地一次?为什么他所依附生存的那条船成了废船都不愿离去?为什么当死神来到时他还能如此从容?

  我想,遗弃他的人一定不会是个穷人,但她一定是个胆小不敢承担责任的人,所以1900遗传了她的这个性格缺憾。一片大海, 一艘巨大的邮轮 ,一架钢琴 ,一个人的人生 ,禁锢的世界 。虽然船外是狂风咆吼,波涛翻腾,雨雪更替,但对于他来说是*以为常了,所以他害怕陆地的原因并不是这些自然现象。他对陆地的害怕起源应该是来船上的形形式式的人,每一次能承载二千个人,每一次又是不同的人,他的音乐灵感都来自于对这些不同人的释译,可见他的观察力和表现力非常强。他当然能明白这船里的一切只是一个小小的世界,这里他都要极尽其能来唯护自已的尊严,那场爵士乐的比赛就是最好的例子。他对未来感到恐惧,迷茫,未知,陆地太大,他害怕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他的担心是有道理的。单纯美好的少女让他的音乐到达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境界,也让他对陆地产生了无限的遐思,也许陆地上的一切并不是象他想象的那样恐怖和恶促。他也挣扎过,努力过,但爱带来的是无穷的痛苦和颓废,终于他选择了对音乐的执着,他需要的是一种纯粹的音乐,不为名利,不受控制的自由之音。当一个人有了牵绊,有了责任,有了世俗中的种种繁杂,无序,纷乱,也许他的音乐灵感就会结束了,他是为音乐而生的,音乐就是他的生命,他突然就想通了,于是重新快乐起来了。可是生活总是不能事事由自已作主,那条他赖以生存的船也结束了它的使命,按常规,他可以换一条船,继续他的音乐之旅。这个时候我不得不说他缺乏挑战生活的勇气,一个跳板几个台阶的距离,他都跨不过去。但事实上,这样的人比比皆是,我们自已不是也这样吗?*惯了某种生活,形成了某种圈子,虽然渴望看另一种世界,但就是不敢越雷池半步。就象马哥经常说的:在不自由中寻找自由!呵呵,那只是一种自我解嘲而已。就1900而言,他虽然不能选择自己的出生,但是他绝对有权力选择自己的生活道路。也许有人会说他懦弱,但是我认为不是,1900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在船上没有世俗的打扰,没有名利的'侵蚀,他所演奏出来的音乐,打动了每一个听到它的人。当1900与维珍尼亚号一同葬身海底,他传奇的人生便在人们的心头划上了一个永恒的烙印。一艘船,一个弃婴,一架钢琴,命运之手将他们永远的联结在一起,即使是死亡也无法将他们拆开。我想,这结局,又说明他是勇敢者。在船上出生, 在船上死亡 。这艘船 ,就是1900生命的载体, 船毁人亡, 轮回之所。忽然想起林黛玉的两句绝命诗:质本洁来还洁去,休将白骨埋污淖。

  一个人能从容地面对死亡,一个人能对他衷爱的事不离不弃,一个人能选择自已要的生活,一个人能留下一段让人回味的故事,我想,他就不算枉来这世上一走。希望1900在天堂依旧能有一架他能操纵自如的钢琴,演驿他与众不同的天堂人生。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2

  是一个虚幻的奇迹,一个伤感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他的传奇。大海、轮船、钢琴、陆地、孤独、友情与天才交织的故事。一部荡气回肠的诗意旅程电影——《海上钢琴师》。那无处不在的钢琴声将观众带入1900的心灵深处。

  和众多欧片一样,这部片子也充满了暗示。主角1900是最大的暗示,这名出生在轮船上的孤儿,是天生的钢琴大师,他一生从来没有下过船,能够在别人因晕船而吐得一踏糊涂的时候闲庭信步。他生世凄凉却用钢琴征服所有人,他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却不以为意,他能选择与船共亡却不能为了深爱的女人登上一次陆地。托纳托雷想通过他暗示什么呢?“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看到的是选择。人的一生实际上每时每刻都在面临选择,每一个细小或者重大的选择决定了各自的人生走向。1900选择了留在船上,他无法迈出走下甲板的那一小步,哪怕是为了一生中唯一的一次恋爱。所有人似乎都恨不得把他推下船,但1900毅然回头。他说:“陆地没有尽头。”这种没有尽头的感觉让他害怕,钢琴的琴键是有尽头的,这让他觉得安稳。

  那个吹康牌乐器的`胖子,上船挣钱的时候只有一把小号,到影片最后还是靠别人施舍才继续拥有这把小号,人生,在很多时候都是在循环,周而复始的循环,我们都在循环中消耗生命的时光。每一艘船上都有第一个发现自由女神的人,他们纵声高呼,为了一个不知道结果的目标而激动,从而开始了新一轮的奔波。还有爵士乐本身似乎也暗示着那种自以为是的人,“什么都不是,那就是爵士了。”

  恕我肉眼凡胎,只能以自己的目光来理解大师。但光有暗示是不足以吸引观众的,《海上钢琴师》的情节如同碧海潮生,高潮一浪接着一浪。在狂风暴雨中一边任钢琴自由滑动一边弹奏,小孩子无师自通的演奏震惊满船的人,这些只不过是大师的铺垫罢了。自称“爵士乐祖师”的谢利上船与1900比赛钢琴,激动人心的程度简直可以和最激烈的枪战相媲美。美国的西部片中,快*一对一的较量很是惹眼,但欧洲人可以用钢琴当武器。让人喘不过气来的钢琴比赛才结束,1900第一眼就爱上的女人出现在了舷窗外,他弹出了快心之作“柔情似水”,窗外,美人如水,窗内,柔情似水。这一幕,必将成为电影史上的浪漫经典,这一曲,也必将成为传世之音。

  他是音乐演绎的天才,轻巧的手指流水般的滑过琴键,在他的指尖下所流淌着的就不仅仅是音符,而是对生活的真诚。深情飘逸的曲风,唯美、优雅的飞扬,他的音乐时而精巧,时而大气,时而细腻,时而磅礴,时而小心,时而大胆,时而激情,时而委婉。他以音乐来体现人物,用音乐来表达情感,用音乐来讲述人生,他用音符来代替语言来触及人们的心灵,听着他的音乐,就像是听着人生的经历,听着人生总总,他的手在键上,但是心如痴迷的乐者一样随着自己的音乐一起翱翔。我第一次强烈地感觉到音乐的世界是这么广阔,原来音乐讲述的世界是这么的迷人,这种音乐与人生的立体结合真的是让人大开眼界,对于音乐也有了另一番的认识。

  其实与俗世的生活来对照,影片中1900的言行似乎有不真实的地方。比如,他从未接触过钢琴和音乐,但当他的手第一次放在琴键上的时候,那些动人的旋律竟能天然一般流泻而出;他从未受过正统的教育,却能说出那么诗意而蕴涵丰富的语言;甚至最后,当朋友迈克斯在那条残破不堪的,显然已废弃很久的游船上找到他时,1900哪来的食物维持生命?

  还有的就是影片最后的结局—1900和麦克斯的谈话!我喜欢这个情节的原因不是因为1900怎样选择他的生活,怎样选择他的死!相反我很不赞同他不下船的解释!因为这是一种不负责任,对生活不积极的看法!但是最后1900跟麦克斯开的玩笑才真正让我明白1900为什么这样选择,因为他死后到天堂还是想弹钢琴,弹只属于自己的曲子,因为没人能用两只右手弹琴!如果1900下船估计他会和杰里一样,不再会为自己喜欢而弹琴,而是为了别人或钱而弹琴,那是1900不想看到的,甚至1900如果下船再也没有灵感弹出属于他自己的曲子了!简单说1900为音乐而生,为音乐而死!不简单啊!

  影片采用最极端的浪漫主义风格,引起两极反应:有人视之为杰作,而西方很多人把它看成“最好看的烂片”。影片的缺憾在于人物刻画,主角太过神秘,让人无法洞察他的内心世界,因而就很难真正同情他。如果能把心态调离愤青阶段,该片则有打动人心的浪漫魔力。

  我想,也只能以一颗诗意而浪漫的心去理解这部影片和1900。影片有意撇开物质的喧嚷,而突出了1900灵魂与音乐的交融,同时引导观众与片中或精彩绝伦,或妙趣横生的音乐达到共鸣。

  我们都有自己的世界,都想划定自己安全的范围,都想过自己所谓的“生活”。但是,那真的是我们能够掌握和控制的吗,会不会因为太贪心而不快乐。1900把自己的生活缩小到钢琴这头到那头的距离,又放大到88颗琴键上能够演奏出的音符排列组合的矩阵里,他用自己的尺度取舍,懂得人生的自由是无限的,而自己能享受到的又何其有限。于是他总是快乐的,嘴角微微上翘,于是他总是思索的,观察着人们眉梢眼角一丝细纹的变换,于是他是注定不能留给这个世界任何痕迹的,过于纯净的生命是没有抵抗力的。他说,至少我可以决定结束自己的生命,语气是心甘情愿的放弃。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3

  是一个虚幻的奇迹,一个伤感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他的传奇。大海、轮船、钢琴、陆地、孤独、友情与天才交织的故事。一部荡气回肠的诗意旅程电影——《海上钢琴师》。那无处不在的钢琴声将观众带入1900的心灵深处。

  和众多欧片一样,这部片子也充满了暗示。主角1900是最大的暗示,这名出生在轮船上的孤儿,是天生的钢琴大师,他一生从来没有下过船,能够在别人因晕船而吐得一踏糊涂的时候闲庭信步。他生世凄凉却用钢琴征服所有人,他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却不以为意,他能选择与船共亡却不能为了深爱的女人登上一次陆地。托纳托雷想通过他暗示什么呢?“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看到的是选择。人的一生实际上每时每刻都在面临选择,每一个细小或者重大的选择决定了各自的人生走向。1900选择了留在船上,他无法迈出走下甲板的那一小步,哪怕是为了一生中唯一的一次恋爱。所有人似乎都恨不得把他推下船,但1900毅然回头。他说:“陆地没有尽头。”这种没有尽头的感觉让他害怕,钢琴的琴键是有尽头的,这让他觉得安稳。

  那个吹康牌乐器的胖子,上船挣钱的时候只有一把小号,到影片最后还是靠别人施舍才继续拥有这把小号,人生,在很多时候都是在循环,周而复始的循环,我们都在循环中消耗生命的时光。每一艘船上都有第一个发现自由女神的人,他们纵声高呼,为了一个不知道结果的目标而激动,从而开始了新一轮的奔波。还有爵士乐本身似乎也暗示着那种自以为是的人,“什么都不是,那就是爵士了。”

  恕我肉眼凡胎,只能以自己的目光来理解大师。但光有暗示是不足以吸引观众的,《海上钢琴师》的情节如同碧海潮生,高潮一浪接着一浪。在狂风暴雨中一边任钢琴自由滑动一边弹奏,小孩子无师自通的演奏震惊满船的人,这些只不过是大师的铺垫罢了。自称“爵士乐祖师”的谢利上船与1900比赛钢琴,激动人心的程度简直可以和最激烈的枪战相媲美。美国的西部片中,快*一对一的较量很是惹眼,但欧洲人可以用钢琴当武器。让人喘不过气来的钢琴比赛才结束,1900第一眼就爱上的女人出现在了舷窗外,他弹出了快心之作“柔情似水”,窗外,美人如水,窗内,柔情似水。这一幕,必将成为电影史上的浪漫经典,这一曲,也必将成为传世之音。

  他是音乐演绎的天才,轻巧的手指流水般的滑过琴键,在他的指尖下所流淌着的就不仅仅是音符,而是对生活的真诚。深情飘逸的曲风,唯美、优雅的飞扬,他的音乐时而精巧,时而大气,时而细腻,时而磅礴,时而小心,时而大胆,时而激情,时而委婉。他以音乐来体现人物,用音乐来表达情感,用音乐来讲述人生,他用音符来代替语言来触及人们的心灵,听着他的音乐,就像是听着人生的经历,听着人生总总,他的手在键上,但是心如痴迷的乐者一样随着自己的音乐一起翱翔。我第一次强烈地感觉到音乐的世界是这么广阔,原来音乐讲述的世界是这么的迷人,这种音乐与人生的立体结合真的是让人大开眼界,对于音乐也有了另一番的认识。

  其实与俗世的生活来对照,影片中1900的言行似乎有不真实的地方。比如,他从未接触过钢琴和音乐,但当他的手第一次放在琴键上的时候,那些动人的旋律竟能天然一般流泻而出;他从未受过正统的教育,却能说出那么诗意而蕴涵丰富的语言;甚至最后,当朋友迈克斯在那条残破不堪的,显然已废弃很久的游船上找到他时,1900哪来的食物维持生命?

  还有的就是影片最后的结局—1900和麦克斯的谈话!我喜欢这个情节的原因不是因为1900怎样选择他的生活,怎样选择他的死!相反我很不赞同他不下船的解释!因为这是一种不负责任,对生活不积极的看法!但是最后1900跟麦克斯开的玩笑才真正让我明白1900为什么这样选择,因为他死后到天堂还是想弹钢琴,弹只属于自己的曲子,因为没人能用两只右手弹琴!如果1900下船估计他会和杰里一样,不再会为自己喜欢而弹琴,而是为了别人或钱而弹琴,那是1900不想看到的,甚至1900如果下船再也没有灵感弹出属于他自己的曲子了!简单说1900为音乐而生,为音乐而死!不简单啊!

  影片采用最极端的浪漫主义风格,引起两极反应:有人视之为杰作,而西方很多人把它看成“最好看的烂片”。影片的缺憾在于人物刻画,主角太过神秘,让人无法洞察他的内心世界,因而就很难真正同情他。如果能把心态调离愤青阶段,该片则有打动人心的浪漫魔力。

  我想,也只能以一颗诗意而浪漫的心去理解这部影片和1900。影片有意撇开物质的喧嚷,而突出了1900灵魂与音乐的交融,同时引导观众与片中或精彩绝伦,或妙趣横生的音乐达到共鸣。

  我们都有自己的世界,都想划定自己安全的范围,都想过自己所谓的“生活”。但是,那真的是我们能够掌握和控制的吗,会不会因为太贪心而不快乐。1900把自己的生活缩小到钢琴这头到那头的距离,又放大到88颗琴键上能够演奏出的音符排列组合的矩阵里,他用自己的尺度取舍,懂得人生的自由是无限的,而自己能享受到的又何其有限。于是他总是快乐的,嘴角微微上翘,于是他总是思索的,观察着人们眉梢眼角一丝细纹的变换,于是他是注定不能留给这个世界任何痕迹的,过于纯净的生命是没有抵抗力的。他说,至少我可以决定结束自己的生命,语气是心甘情愿的放弃。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4

  我想你们岸上的人,把时间都浪费在问为什么了,冬天刚到就等不及夏天,夏天来到又害怕冬天的来临,总是在寻找不属于你的四季如夏的世外桃源,我想这并不适合我。

  《The Legend of 1900》

  《海上钢琴师》是由朱塞佩托纳托雷执导,蒂姆罗斯、比尔努恩、梅兰尼蒂埃里主演的剧情片,于1998年10月28日在意大利上映。该片改编自亚利桑德罗巴里克文学剧本《1900:独白》,讲述了一个被命名为1900的弃婴在一艘远洋客轮上与钢琴结缘,成为钢琴大师的传奇故事。该片4K修复版于20xx年11月15日在*内地上映。

  太多的言不由衷,不过是岁月的内容。

  题记

  我挺喜欢记下电影里的某些台词的,不知为什么,他给我留下的印象却只有那个戴着圆顶毡帽,穿着驼色大衣的躯干,船上的海风很大,风中略显形销的他望着远方,他看到了一切,却依旧迷茫。

  作为弗吉尼亚号上的钢琴师,1900始终是船上人眼中最耀眼的那一个。因为他是海上的钢琴天才,人们可以沉醉痴迷于他的琴声之中,随着琴键狂欢;他可以与杰利罗尔莫顿一较高下。仅凭这些,他足以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钢琴家。

  但也仅仅如此了,我有些不忍称他为天才,因为差异导致孤立,天才则注定孤独。尽管船客陶醉于他的琴声,但当女神像出现在海雾中,一声America的嘶叫,沉醉的观众顿时便作鸟兽散,只留下1900坐在琴前,大厅里的回音还没有散去,而大厅里却只剩下他一人。

  他们听见的,只是他的琴声。

  他迎接着船客那狂风暴雨般的掌声,对他那饱含溢美之词的喝彩。却从没有人真正地停下来和他说说话。

  对于他们来说,1900只不过是在漫长航程中一个过于精美的展品罢了。琴声响起,众人瞠目结舌;琴声落下,众人又如丢烟头般将他弃之不顾。

  或许只有小号手马克斯是弗吉尼亚号上唯一一个能够听到那架钢琴在1900手指下发出的真正的声音,但他不懂,他只能默默地听着,给予这位钢琴师应有的尊重。但也正是马克斯的尊重,保护了这块璞玉的完整与独立,让我们的1900永远保持本心。

  繁华的城市应有尽有,唯独没有尽头,1900终生未踏上陆地一步,而是选择与弗吉尼亚号一起走向毁灭。正如他所说的那样,繁华城市下的琳琅满目,却不曾存在欲望的尽头,众人毕生追求的美国梦,在1900看来不过是沙滩上海潮退去而随之涅灭的泡沫。绝妙琴声中的狂欢,浮华都市中的奢靡。凡人的糜烂看似充满激情,却更加突兀了他心中的孤独。前往纽约的人妥协着都市的黑洞,努力使自己活久一点;而1900却愿为了自己的88个琴键和尽头而与之玉碎。

  No Man Is An Island,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十七世纪英国诗人约翰多恩曾这样写道。的确,每个人都与他人孤岛相连,我们在其他人身上寻找着彼此人性共通的部分,然后流着眼泪相互慰藉,心里想着:原来他/她也是这样的啊。但不相通的部分呢,与他们永不相通的1900呢。至此我才发觉,其实每个人心中都一座永不相连的孤岛,都有一条孤独航行的船舶。我们在与他人互相慰藉的同时,尽管有诸如马克斯这般可以听到我们心声的人,但最深处的声音,,那永远无法交叉,懂得的只有我们自己。就像1900躲在轮船之中听着琴声。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有些心声,那永远无法交叉的源头,是只能留给自己听的,永远无法溢于言表,永无交叉的尽头。

  每个的人生都不相同,每个人的经历也各有差异,这正是我们内心孤岛的源头,也正是这座孤岛,让我们每个人都得以成为独立的个体,也就正如前文所说的那样:

  太多的言不由衷,不过是岁月的内容。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5

  中午吃过饭,找到《海上钢琴师》,用电视看和影院效果差不多,很美的片子!我喜欢整部影片弥漫的钢琴声,让我仿佛置身其中。

  我喜欢像一九零零那样天马行空,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我一点不觉得他的生活又多悲惨。他是个孤儿,出生在船上,一生也没下过船,没有身份。在人们眼里,他可以用他卓越的琴技换来很多钱,过着人们眼里豪华的生活。但这不是他想要的,他要的只是属于自己世界中的乐曲,他不属于陆地,他已经离不开这艘船了,即使选择死亡,他也毫不在乎。结局看似凄凉,但我能感受到他当时的心境,炸船那一刻他有了归属,回归到属于他的世界一一海洋。

  虽然结局不是我想看到的样子,要么下船过着他不想要的生活,要么随着破船一起沉入海底,至始至终他都忠于自己的选择。片子中有一段他坐在钢琴前随着钢琴四处移动的镜头,太欢快!太美了!在船身剧烈摇晃的`过程中,他沉浸在美妙的乐曲中,没有被当时的情景吓到,仿佛这只是一场游戏。他身上要多童真有多童真,音乐细胞与生俱来的充满他整个身体,一个纯粹的人物!

  很多人无法理解他的行为,他完全可以闻名世界,赚很多的钱,有享不尽的富贵,但他就是那么坚定,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知道自己属于哪里。我佩服他的执着!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6

  我喜欢看外国电影,因为我从初中周末的正大综艺节目开始。我对正大综艺节目不感兴趣。我对正大综艺节目完成后的正大剧场很感兴趣。为了不错过这部电影,我还将完成正大综艺节目。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那些综艺节目还是那么长。当时,我期待着综艺节目的快速播出。当我观看正大剧场时,我觉得这些电影播出得太快了。它们很快就会播出。我知道我无法摆脱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那些经典的外国电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欧洲和美国的电影。在岁月侵蚀的记忆中,剩下的场景经常闪现在我的脑海中。也许在那个时候,欧洲和美国的电影更发达,就像现在的好莱坞大片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一样。在阅读了厚厚的电影《电影史》之后,我觉得电影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这些美丽的图像、美丽的音乐和美丽的故事以不同的方式表达了人们的现实生活和永恒的梦想。

  《海上钢琴家》是一部意大利电影,持续了2小时45分钟。导演是吉赛贝。托纳多雷,由蒂姆主演。罗斯扮演1900,主演不会弹钢琴,但他已经练*了半年的电影。在这部电影中,钢琴演奏者主演。这部电影的配乐钢琴音乐由世界著名钢琴家马克西姆演奏。在观看时,他赞扬了主演的演技,并钦佩马克西姆的演奏,这给人们带来了视觉和听觉上的享受。除了视觉和听觉上的收获,这部电影还包括这个传奇故事和对现实生活的思考,更重要的是关于生活的哲学。

  1900年的第一天,一艘20xx多人的船抵达纽约。船员们发现了一个被遗弃的婴儿,所以他收养了他,并给他起了1900英镑的名字。1900年在船上长大,船是他的家。船上的船长和船夫都是他的家人。他的直接收养人死后,他消失了,因为害怕被移民局抓住。当他再次出现时,他已经是一个会弹钢琴的神童了。就这样,他一直在船上即兴演奏,我不知道他是怎么学会的。他脑子里有很多音乐,让音乐随意地流露在琴键上,给人们带来快乐。船上的人和每次上船的人都喜欢他的音乐。他被称为海上钢琴家。

  一天,1900年遇到了小号手。他和小手一起弹奏钢琴,在船上开始了一次神奇的旅行。这个恶作剧让他们笑了起来。从那时起,他们成为了最好的朋友,开始了在船上的生活。在这段时间里,电影中有几个非常精彩的部分。1900年,他们与自称是爵士乐的创始人进行了一场钢琴比赛。1900年,他们汗流浃背。似乎有四只手在键盘上*走。演奏完那首歌后,1900支香烟聚集在琴弦上,香烟被点燃。每个人的状态和眼睛都停不下来。也许时间停了。这是一个非常精彩的场景,令人难忘。1900年,他遇到了他最喜欢的女孩,并即兴创作了最美的钢琴曲。他不允许他的音乐离开他。他只是想给那个女孩唯一的录音盘。他决定下船去找那个女孩,但他看了看纽约的高楼。电影中的许多场景都表达了生活的孤独,这让人感到孤独和无助。然而,1900年孤独的背后是音乐带给他的无尽快乐。如果没有孤独,他就不会感受到尼采提到的酒神艺术带来的美丽。事实证明,孤独也是可以享受的。1900年,他用88个钢琴键即兴演奏了这首快乐之美,让船上的每个人都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1900年,他不想和别人竞争。他只是想和音乐作伴。当这个真实的社会伤害他时,他会不守规矩地反抗,遵守自己的规则,去自己的爵士乐。这是他唯一鄙视现实的一句话。名利根本无法吸引他。他也在1900年的心中追求名利。

  小号手下船后,世界发生了一场战争。在电影中,这位可怜的小号手开始来到乐器店,不情愿地卖掉他的小号。当店主播放了一张唯一一个想给他最喜欢的女孩的录音盘,上面有1900个坏了的和粘在一起的录音盘时,小号手告诉店主1900的故事,没有人愿意相信,唯一的录音盘是小号手在钢琴里收拾好的。

  没有人愿意相信小号手的故事。小号手得知船即将被炸毁并报废。他两次进去寻找1900。他相信1900还在船上。他一生中从未下过那艘船,也永远不会离开那艘船。最后,小号手在船上播放了1900首最美丽的歌曲,这是一个恋爱中的女孩,最后他终于看到了1900首,听了1900首关于后来生活的故事。战争爆发时,1900人为伤员弹奏了钢琴,让即将死亡的人带着美丽的生命死去。1900年与小号手的对话也是电影中一个非常精彩的部分。1900年终于告诉小号手,他没有下船的原因是他看不到生命的尽头。当他下船时,他不能再孤独了,找不到有限的钢琴键,也不能再演奏自由音乐了。听了1900年的笑话后,小号手大哭起来,离开了船。这艘船在海上被炸毁,报废了1900年的音乐天才,以及1900年的孤独和自由。

  1900年出生在一艘船上,在一艘船上长大。他一生中从未下过船。最后,他和船一起死了。一个传奇的故事和一个不存在的海上钢琴家给观众带来了无尽的想象力。电影是为人们展示的,无论是存在背后什么都不存在,还是人们根本看不到或不想看到什么。孤独也是一种存在,一种真实而有意义的存在。只有美丽才能完整地表达孤独。

  回首往事,除了精彩的图像、音乐、故事和思想之外,这部电影还展示了这些元素,如家、亲情、爱和友谊。家是1900年的船。亲情是1900年最喜欢的女孩去纽约寻找她的父亲。她的父亲多年前也乘坐这艘船,并与1900人合奏。父亲说他只有一个小女儿,也就是说,小女儿给了他希望。爱是1900年看到这个女孩时的感觉。他曾经冲动,但最终没有下船。因此,1900年已经沉默了很长一段时间,整天都在孤独中。友谊也是这部电影的重要表现。人与人之间确实有这样一种感情,叫做友谊。他们为他们的朋友流下了眼泪,这让电影观众哭了。

  这是一部有趣的电影。它为生活展示了很多内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我想每个看这部电影的人都会有一种特殊的感觉。从这部电影中,我也觉得每个人,无论他是否结婚,无论他是否有亲戚,无论他是否有情人,无论他是否有朋友,都必须有一个自己的家,不是为了别的什么,而是为了放置人们的孤独、自由和不守规矩。那艘船是1900年的家。他的灵魂从无到有,从无到有,被放置在那里。只有这样,这艘船才能拥有1900年。没有完整和完美的生活被世俗世界玷污。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7

  今天看了一个电影,是讲的关于一个海上出生的人,他从出生到死亡都在船山。但是他是天才,在他能摸到钢琴的时候,开始就会弹钢琴的,也许这就是天才。他钢琴弹的很好,连当时最厉害的爵士乐创造者都败在了他的手下,让当场的人们都惊呆了。

  但是这个人的结局很悲惨,他因为不能走出自己的小圈子,最后和他出生的船,也是他生命结束的船,一起沉入了大海。他不能走下旋梯。他害怕这个世界。不知道世界是什么样的。不知道怎么去找老婆,不知道怎么去寻找一栋房子,一块他的土地。最后他选择了离开这个大船,这个不会谈的钢琴——世界。最后伴随他离开的是6。5吨炸药,他带走了一个伟大的音乐家。

  他曾经经历了一段短暂的爱情也许如果这段感情可以改变他的一生,但是他没有能把握住,让人很遗憾。这是一个很悲凉的结局。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8

  《海上钢琴师》很经典的一出电影,是一定该看的,只在自己的世界里坚持自己的人.哪怕生命就这样消逝.只留下一点声音的碎片,1900,也许我们都一样害怕脚踏实地的生活,害怕乌烟瘴气的世界.

  有些电影是你看过之后,心中涌动万千却无从下笔,是你满脑子的思绪却不知从何整理,《海上钢琴师》就是这样一部让我欲罢不能欲言又止的电影。看完影片之后,我的唯一感觉是孤独,真孤独。可是1900真的孤独吗?后来的很多时候,我都觉得他不孤独,他有满满的用之不尽的音乐的灵感,有无数的才华和无数。

  1900出生在船上,也从来没有下过船,虽然它有无数个机会可以这样做。直到最后这艘退役的老船即将用6吨半的炸药被炸掉时,他也没有选择下船,虽然max尝试过劝说。“整座城市。。。那么大,一眼忘不了尽头。无穷无尽,麻烦你告诉我,它的尽头在哪里?走上舷梯一切都很好,我穿上你送我的大衣,信心百倍,看上去也一定很帅气,对于下船毫无疑问,使我停下的,不是我所见,而是我所未见,你能体会吗?那些我看不清的东西。在那延绵不断的城市中,我能看见一切,可就是看不见尽头,什么都有,就是没有尽头,尽头正是我所未见。比如说这个钢琴,琴键有开始,也有终结。傻瓜也知道只有88个键,它们是有限的,在这88个琴键上你可以弹奏出无穷无尽的音乐,我就喜欢这样,我也只能这样生存,但你们把我送上舷梯,把我推向一架有着无数个琴键的钢琴,没有尽头。可琴键是无穷的,我又该怎么演奏呢?我只能说我坐错了的方,那是上帝才能演奏的钢琴,老天啊!你有没有看见那些街道,成千上万的街道。怎样才能从中选一个,选一个女人,选一栋房子。选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选一片属于自己的风景。选一种自己的活法。沉重的世界压在你的肩头,黑漆漆的看不到头,要你离开这里,到那个陌生而有无穷的`世界里。你难道就不感到害怕?我在船上出生,。。。陆地对我来说,是一艘过大的船。。。我不能下船!”1900在弗尼吉亚号爆炸的前夕,拒绝了max的劝说,说出了上面的话。我们从中也许能领会出他拒绝下船的原因。这不能简单的用怯懦来定义。

  不管怎么说,这是一部优秀的影片,它不但讲述了1900传奇的一生,也穿插了许多出色的曲子,实在是我们不能错过的一杯佳酿。

  最后我只想说:每个人都要走一条自己坚定了的路。就算是粉身碎骨...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9

  电影是我休闲时光不可缺少的伙伴,一部好的电影不仅可以陪伴你打发时间,更能给你以启迪。曾经朋友给我推荐了《海上钢琴师》这部电影,但因无暇一直未看,昨天晚上终于有空闲,坐下来好好欣赏了这部电影。

  影片全部内容是在一艘弗吉尼亚号的海船上一一展开的,主人公是一个非常特别的角色,婴儿的他被船上的铲煤工在高等舱的餐厅里发现,被取了个长长的名字,因为当时是新世纪的第一天,所以“1900”就被铲煤工顺理成章地加在了他的名字里,于是人们就叫他1900。从此后,他留在弗吉尼亚号,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不是他不愿意去追寻梦想,而是这艘轮船是他人生的起锚地,是他生命的载体,也是他的安全港,所以他一次又一次地舍弃所有登陆的机缘。

  在他八岁时,船上的人们无意间听到一段奇妙的音乐,那就是1900弹奏出来的。他的曲子从来没有章法,就如他的内心世界一样,根本不存在什么规则、标准之类的东西,但是他有惊人的音乐天赋,那是一种超忽常规的能量,以超强的观察力去审视这个世界,用自己的内心去感悟人生百态,可惜的是他最终无法脱离自我圈定的人生枷锁。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海上钢琴师就是我们身边那些生存在自我空间里的人们的缩影。他们熟识于一如既往的生活圈,热衷于弹奏属于自己的音乐,一旦环境有变,就会感到无所适从,与周遭的一切格格不入,他们需要时间、精力来重新适应,或者无法适应。他们在自我封闭中要么颓废无功,要么创造奇迹,用自己的方式来排遣内心的孤寂落寞,展现心灵深处一直向往的'世界。

  试想,如果1900放弃所谓的坚持,那他的人生是否会是另外一番景象呢?当然,一个真正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人,一定会选择与命运抗争,走向更广阔的天地,而不是选择逃避,放弃生命,走向绝望。

  人生的旅途很短,短暂到有如那一段段跳跃的音符,转瞬即逝,我们只有敞开心扉,包容一切,去努力适应一切,才能演绎出精彩乐章。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0

  有一些电影是你看过之后,心中涌动万千却无从下笔,是你满脑子的思绪却不知从何整理,《海上钢琴师》就是这样一部让我欲罢不能欲言又止的电影。

  看完影片之后,我的唯一感觉是孤独,真孤独。但是1900真的孤独吗之后的很多时候,我都觉得他不孤独,他有满满的用之不尽的音乐的灵感,有无数的才华和无数的流动的音符。他其实不孤独,他让我们孤独,没有天才的华丽没有天生的不俗没有特立独行的资本,没有充盈的内在没有在这个世界得到认可和满足,所以我们孤独;我们从1900身上看到了自我的卑微自我的缺乏自我的飘忽,所以我们孤独。

  作为这世上存在的一个人,我们从出生到死亡都被冠以各种各样的称号和身份。出生的时候父母为我们取了一生的代号即名字,我们要上户口登记注册,等到十八岁了要去办理身份证;我们在学校是学生,工作了又要评职称,我们被别人介绍时是某人的子女父母朋友同事,到底哪个才是真正的我呢当这些东西都被去除之后,我们还是我们吗我们还能找到自己吗1900是一个没有出生证明的孩子,他不属于哪个国家也没有我们传统好处上的名字,如果他死了你在任何资料中找不到他存在的痕迹,可能也没有多少人记得他的存在,他也没有一座存放他遗体的墓穴,但是他却实实在在地存在过,真真实实地活过,他用什么证明了自己的存在呢

  我一向觉得1900的一生是存在主义思想的体现,他藐视规则,藐视这个社会认可的规则,他害怕上岸其实是拒绝上岸,藐视上岸。他重自身的存在大于外界对自身的认可,他能够轻易打败爵士乐的开山祖师并对他表示鄙夷,他能够靠他的才华赚取无数的名利但是他拒绝音乐与自身的分离,他能够用音乐去探究所有人的心灵,能够在音乐里去旅行,能够寻觅到自己的感情,但是他没有常人那样去要去追,他轻轻地将这些丢进了大海,他将迈向陆地的脚收回。

  在存在主义者看来,人生活在一个与自己对立的、失望的世界之中,人在世界上的地位是不确定的。绝对自由的人也是烦恼和无所依靠的孤独者。人虽然有选取的自由,但他应对的未来的生活却是混沌而没有目标的。他只是盲目地走向未来,他只明白人生的真实的终结就是死亡。死亡作为人生的最后归宿,对于个人的存在具有十分重要的好处。所以存在主义者都是悲观者,在他们眼里,人生是一场杯具。

  1900的人生不可避免是一场杯具,是他自己能预料到的杯具。“城市那么大,看不到尽头,我停下来不是因为所见是因为所不见,是因为看不见的东西。连绵不绝的城市什么都有,就是没有尽头,我需要看见世界的尽头。上了岸,何去何从爱一个女人,住一间屋,买一块地,望一个景,走一条死路,太多的选取我无所适从。漫漫无尽,思前想后你不怕精神崩溃那样的日子怎样过我无法遗弃这艘船,宁可遗弃自己的生命。”

  我喜欢闭上眼睛,反反复复地听1900帮忙好友克服晕船时弹奏的钢琴曲,想象着自己也正坐在那艘船上,随着海浪起伏摇摆。那时的音乐是能够将人吞噬的,让你忘乎所以让你自由自在,让你感受不到自己的存在又让你无比清晰的感受到存在的快感。你能感受到飞翔,能感受到旋转,能感受到跳跃,就想初春的远行,夏日的冲浪。那里只有完美,只有存在的完美,我以为这就是生活,有活生生的完美存在。

  之后我才明白生活的大多数时候其实是孤独的,是我们心里无处安放的孤独,不被这个世界所认可的孤独。1900是孤独的,所以他选取一辈子不上岸,和那座海上浮城共生共死,而我们呢我们没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城,让我们来安放我们的孤独,让我们来逃避自己不喜欢的一切,所以我们比1900更孤独更可怜。

  很多时候,这个世界再繁华再喧闹,我都只是一个人仿佛置身孤岛,这时我那么孤独但却没有一座安放它的城市。这个城市越来越鄙弃孤独,它不允许你孤独它不给你时间孤独,它让你觉得孤独是可耻的,它要让你融入外面喧嚣的海洋恋爱的洪流,它要你和别人一样,上岸,走同一条路,一条望不到尽头的路。

  你拒绝融入,那么你就要承受双重的孤独,外在的内在的,所以你更孤独。而融入,那是一辈子都不会快乐的旅程,你踏着陆地是那样的轻飘飘,你感受不到你的存在,你还是孤独,无处安放的孤独。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1

  1900是个被黑人Danny在船上收养的孩子,他无父无母,甚至没有国籍。五岁的时候,Danny因一场意外永远地离开了1900,从此他又变成了一个孤儿。举行完葬礼,可爱的1900突然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直到一个夜晚美妙的琴声在船舱中飘扬,把熟睡中的人们都吸引了过来,大家才发觉凳子上坐着的是1900,他那娴熟的演技震撼了船上所有的人。

  从此1900在船上开始了他的演奏生涯,他用音乐诠释着每个人的心灵世界,给船上的过客带来惊喜和欢乐。随着演奏技巧的不断娴熟,他的名声也越来越大。许多次,他的好友MAX都劝他离开船,上陆地,但他都没有走下去。在一次录音时他遇到了一位金发碧眼的美丽姑娘,他的音乐随着姑娘的一举一动而变化着旋律,他深情地演奏着,陶醉在自己的乐曲声中,象是在向姑娘诉说爱情。这是他唯一的留在世上的音乐,但他却拒绝发表。他决定把它送给那位深爱着的姑娘,可在滂沱的大雨中,他没有勇气表达自己的心思。姑娘要下船了,他挤开人群,找到了姑娘,但在要送上他的礼物时却被涌动的人群挤散了。之后,他更加孤独。过了几年的时间,终于有一天他决定要下船了。当他带着好友的期待走到舷梯中央的时候,他却停住了,望着岸上的高楼大厦,他却再也不肯挪动双足,很久很久,他就那样站着。那一刻,我们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但随后他把帽子扔向海里,然后来个急转身,大步返回了船舱。这一刻,我们才明白,即使爱情也没能让他离开这首船。之后,他在船上继续他的音乐人生,直到六吨的炸药把这首船炸掉,他也没有离开。电影结束了,我们从他最后的叙述中也明白了他不肯下船的真正原因:就如他所说,使我停下的,不是我所见,而是我所未见。

  我们的一生要怎样度过?海上钢琴师让我感动的是他的执著,他生于船上,长于船上,然后宁愿在船上结束自己的年轻生命也不肯离开。也许,有人会觉得这是一场悲剧,但我却认为他的短暂一生是快乐的。因为,他在船上有美妙音乐的陪伴。而离开船,他的心灵会不安,会焦虑、会恐惧、会孤独。能安然地度过自己的一生,即使短暂又如何呢?其实每个人一生都有适合自己生存的船只,找到了就安心地在船上奏出自己生命的乐章吧!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2

  电影《海上钢琴师》讲述的是一个在“维珍利亚”号船上的弃婴——1900在轮船上成长的故事,他在钢琴上的天赋和造诣让我叹为观止。然而,才华横溢的他最终未离开轮船,并选择与船同归于尽。这似乎是一个悲剧,常人无法理解,我觉得这与他的身份——弃婴有非常大的关系。父母的抛弃,与母亲的分离,对一个孩子来说这是最大的创伤,而钢琴成了他的过渡客体,充当着母性客体的代理人。我们看到,以后这一生他都与钢琴相伴。

  1900一出生就没看到妈妈,一出生就没有爱。他遭受了两次被抛弃,第一次是他的父母在他一出生就放弃了他,后来虽然有丹尼抚养他,丹尼在他8岁时也死掉了,未成年就遭受如此创伤。丹尼虽然非常爱他,但丹尼向来传递给他的信息就是说船以外的世界有多么可怕,让1900不要离开船,1900因为没有足够的安全感,所以始终不敢走下船。在丹尼的葬礼上听到了音乐,从此音乐成了他可以依恋的客体1900无师自通成了一个钢琴大师,弹琴,是他生命中唯一可做的事情,然而,1900两次可以依恋的客体都离他而去,他无法相信这世界还有什么安全感,无法感受那种爱。1900留在船上,他的生命意义在那里,他与船构成了紧密的关系,船是证明他存在的客体,如果他下了船,而船被炸毁,和他有关系的客体也就随之一起都会消失,那么他就感觉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一个完成“自我同一性”的人,对自己有一个清楚的认识,知道自己是我认为的这个人。但1900没有真正出生,因为一个人的出生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1900在生理、心理上出生了,也成熟了。但在社会层面上没有出生过,他从来没有走入过真正的社会,不敢走下船,人是社会的,他没有走进真正的社会过,也无法扮演他的社会角色,所以他走在悬梯的半中就不敢往下走了,他感到了恐惧,他不是一个真正的人,他从来没有出生过。

  影片一开始就有句旁白“他没有国籍,没有出世纸,连生日也没有,可以说还未出世”从心理层面,1900确实还停留在未出世的婴儿状态。呆在母亲的子宫里,感觉肯定是最安全舒适的,他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姑娘离开之后,他改变人生的动力彻底被激活,决定下船。也许对于普通人来说不算什么,但对1900,下船是一个重生的过程,1900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他走下舷梯,却又慢慢地停下来,整个世界在他的眼中变得黑暗,恐惧充满了内心。最终他选择与船同归于尽,这是偶然,但却也是命运的安排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菁华12篇)扩展阅读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菁华12篇)(扩展1)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菁华12篇)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

  思绪太多,如乱麻在脑中纠缠,许多情节都很煽情,对于我这种一看电影就看哭的人来说,要理性客观地评价一部电影似乎是极为困难的。首先说说我看这部电影的初衷。我很小就在表姐的推荐下看过《乱世佳人》,对于美国怀旧的电影有一种痴迷的情怀,喜欢里面动人的音乐,喜欢里面人的服装,喜欢里面人说话的语气,喜欢英国似的强调,看到这部排在top250的电影,以及像人物传记的电影,觉得对上我的口味,果然这部电影我一口气看下来。

  电影很长,遗憾的是中间1900长大的部分描述得比较粗略,但是他的身世背景也算是了解得比较清楚了。首先他从小就在船上生活成长,拥有无私自通的钢琴天赋。我每每会想如果他是一个像我们一样的普通人还会一辈子待在船上吗?他会不会也想去改变自己的人生呢?其中有一个父亲,他的命运可以用十分悲惨来形容,他似乎是非常想改变自己的命运,但也有许多的担心,但是当他看到大海,他开朗辽阔了,他可以放下一切从头再来,那是因为他已经很惨了,他为了他的女儿,他有自己要去奋斗的初衷,这是人性,人性就是为了让自己生命得以延续,就是为了哺育下一代,他可以走出去。

  相比之下,钢琴师最终还是没有走出去,因为他的人性没有那么强烈,其中有一段与一个黑人钢琴师决斗的片段也充分地说明他不明白竞争是什么,但是这对于黑人钢琴师是再正常不过,因为他是在另外一个环境中成长的,他懂得世俗的世界,他是具有非常贪婪和欲望的人性的。

  1900缺乏人性的,但是确是非常理性的,他可以发现美的瞬间(一个女孩的美,确信他发现美的时候并不是人性的欲望在作祟),也可以记住美的音符,他对人性看得十分通透。他至始至终没有参与世俗的世界,他是一个看客,这也是他为什么不敢走下船舷的原因,不敢走进充满着人性的世界,他害怕,他无法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里生存。他的出生背景,他的天赋,他的才华,他的理性使他最终选择了以这样的方式来度过自己的人生。这也是必然的选择。

  从哲学上来讲,我们都没有自由选择的权利。这很像道家的无为而治,但是1900并没有虚度一生,他一生为了别人而弹奏美妙的音符,不曾觉得厌烦,他在做他最擅长的事情,一直在做,这却不是无为,而是坚持,坚韧,这也许正是道家所说的无为的精神。现今社会,技术上的革新使得我们感觉似乎是有许多的可能性,整天蝇营狗苟,把时间浪费在了钻营,投机,取巧上,这正好与无为的精神相反,甚至是乱为。

  这部电影也让我想起叔本华的哲学观点:人的意志太强大使得我们不断地竞争,自私自利,使得生活总是充满苦难,世间的痛苦总是多于幸福,幸福是短暂的.,痛苦却是持久的。对于幸福和痛苦的论述在这部电影中也得到充分地印证:1900似乎是超脱的,但是也有痛苦的时候,因为他突然感到了快乐(爱情的快乐),所以他体验到了失去爱情时的痛苦,快乐是短暂的,而痛苦却是漫长的,最终一切归于*静,然后亦没有痛苦也没有快乐。叔本华也提倡,美学上的体验才是终极的快乐,这也印证了1900最终的选择:钢琴,在钢琴中体验美,体验悲伤和快乐的美。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2

  海上钢琴师在海上出生;也在海上结束了他的生命;

  一天他突然想要去到陆地上;可当他走到铁梯的中间;他停下了脚步;然后回到了船上;

  他说:陆地上的路太多了,我不知道该走哪一条,你看到那数不清的街道吗?如何只选择其中一条去走 ,一个共渡一生的女人,一幢属于自己的屋子,一种生与死的方式。 你甚至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是尽头 ,一想到这个,难道不会害怕、会崩溃吗 ?那架钢琴太大;我无法弹奏。

  他到底在说什么鬼?

  首先,会不会真的有人有这样的想法,做这样的决定,甚至是有这样的经历?

  在这地球上存在过的人的数量,从古至今可能已经比我们能看得到的星星还要多,存在过什么样的人一定已经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力。

  但是,也不一定说明像钢琴师这类人就是极少数,他的人生经历可能罕见,但与他相同的对生死的选择并不稀少—因为迷茫而选择结束生命。这样的选择从古至今都不稀少。

  钢琴师说出的迷惑说不定是大多数在这个星球上生存过的和正在生存的人都迷惑过或正在迷惑中。

  曾经没有生活阅历的我多次对自己说,那只不过是一个故事而已,导演只是为了拍一部戏,讲一个故事,再把它拿来卖钱而已。但是隐约中感觉,这并不能说服我自己,其中一定还有什么我不能理解。现在看来,从前是真的太年轻,活得太少。其实钢琴师说的正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伴侣,房子,怎么活,怎么死,而导演也正是想讨论活法和死法。

  面对陌生的`真实世界,钢琴师选择让生命随轮船一起消失在海上。

  以世俗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来看,钢琴师的态度是消极的,所有轻生的人都是消极的,如果我们要把”消极”这个概念解释给小孩子听,我们还会说:就是不好的。

  我不能肯定地说生活有没有正确的生活和错误的生活;好的和不好的。

  但是我们是有相对的自由选择生活的方式,我认为钢琴师也只是选择了自己的方式:如果轮船可以一直存在,那我愿意一直呆在这船上弹钢琴,在我喜欢的地方,做我喜欢的事情,既然不能了,那么我觉得这辈子也活得差不多了,就这么结束也挺好。我猜钢琴师就是这么想的。

  导演和小说家的确只是在讲故事,但正如美国剧作家罗伯特?麦基所说:故事是生活的比喻。人之所以要用到比喻,是为了让一件复杂的事物更易于理解而用一种更简化和更具象的方式来表达。

  钢琴师的故事是一个比喻,钢琴师人物本身也是一个比喻,比喻的是那些因不能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而选择结束生命的那些人。

  在钢琴师从舷梯上回到船舱中的钢琴旁时,观众已经知道了结局,但是导演还是让镜头对准钢琴师久久不离开,他弹钢琴时的表情,他的手,他的琴键。这正是导演在向那些主动选择自己生命的结束方式的人表达理解和致敬!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3

  一直以来,都很羡慕会弹奏钢琴的人,觉得那在琴键上灵活跃动的手指像活泼的的精灵一样,那悦耳的音乐更让人痴迷不已。于是在高中毕业之后,怀着对钢琴的热衷,我也开始学*钢琴,但学*的过程让我很失望。呈现在我面前的是,年幼的孩子被家长送到老师面前,然后开始无止尽的练*,这些孩子不是极其厌倦弹琴就是在期待一次在世人面前炫耀的机会。很多家长送孩子去学琴只是为了拿那个所谓的等级证书,而老师也只要求学生把考级的乐曲弹好就行了。没有真实的感情,没有耐心的聆听,一切只是机械。于是我悄然退出这个潮流,不是因为我的毅力不够坚强,而是我没有看到我所期望的场景。

  这样的失望缠绕了我很久,直到我遇到他——1900,那个天才海上钢琴师。第一次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仅仅为了他如行云流水般的琴声而折服,为他的惊人的技巧而赞叹不已。可是当我一遍遍再次观看后,我有了更多的感悟,尤其是关于钢琴,我好像找到了我所期望的场景,虽然是在电影里。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名为1900的天才钢琴师从出生到死亡始终没有踏上过陆地的故事。整部影片与《天堂电影院》一样,都采用回忆的方式讲述了1900传奇的一生。

  很多人称其为天才钢琴师,在我看来却不是这样。因为钢琴不是他获取荣誉的工具,而是他灵魂的寄托,是他抒发自我的方式。1900有一种难以名状的忧郁和单纯,长期漂流于海上使他不善与人交流,

  他不知道如何像心爱女孩表达的爱意,他所有的只有那钢琴,那随他心意转换的曲调,就是他的语言,也是他最大的快乐。

  随着岁月的流逝,1900变得更敏锐和优雅,也变得越来越多愁善感,他给船上所有的人演奏,从富商贵胄,到贩夫走卒,穿越岁月,穿越过所有的甲板和船舱,他走到哪里,便是人们忘却痛苦忧伤的一刻,人们忘情的.沉醉在他的琴声中,跟随他的节拍欢乐起舞。他不需要任何琴谱,他随意弹奏的音符就是他的述说,手在琴上,心灵却神游大地,无所不至。没有任何羁绊,即使在波涛汹涌的时候,他依然自如地随着跌宕的轮船自如地演奏钢琴,这些都不是他的技巧,而是他的灵魂已经与钢琴融为一体,他只是任自己的灵魂自由飞舞而已。在那不大的轮船上,他拥有了最大的快乐。

  当1900成功的击败来自陆上的钢琴大师时,他本有机会去到更广阔的空间,一展自己的才华。可以在即将踏上陆地的时候,他放弃了。他放弃了并不是因为他畏惧了,而是因为他意识到陆地上也许有无止境的新奇,但却不是他所追求。他不在乎这个世界是否认可他的存在,他在乎是自己发自内心最真实的感受,于是他在船上安静地度过自己的一生,直到船被炸毁,他也没有离开。他始终都忠诚于自己灵魂,他像个不沾人间烟火的天使一样,悄然飞入天堂。他原本可以成为垂名青史的钢琴家,但他却愿意一辈子做一个在海上油轮上弹奏的钢琴师。这也是我最欣赏他的地方,他让我看到了一种对钢琴、对音乐,最单纯、最忠诚的感情,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灵魂与钢琴的融合。我想这是时下钢琴学*者最缺乏的东西了。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4

  在我看来,这个意大利电影讲了一个真正浪漫的故事。

  不过,说是故事,也许还不如说是心愿,一种不顾一切的对纯粹的追求。

  我觉得世上必定会有一个这样的故事,因为在我们的心中,生命唤起的感慨,虽然也许是隐约的,但却恒在。有一种心愿,它要求擦除一切杂质,来表达对存在的最纯粹的呼应。《海上钢琴师》,在我眼里,就是一个这样的呼应。

  我们*把那种人人都会有的生命的感慨叫做“人生如梦,此身如寄”什么的,西方则叫做1900——影片主人公的名字。他的世界在一条叫做弗吉尼亚的游轮上。作为一个人,他的附属关系被减到最少。没有生日,没有身份,没有家庭,没有爱人,没有社会纠葛,也没有性冲动,没有发育烦恼……他什么都没有,但碰巧是一个天才,碰巧是最虚渺的音乐的天才。他活着,却等于不存在,他死去,正如不曾活着。他爱过一个女孩,但止于凝视,至多是黑暗中轻若鸿毛的一吻。

  1900,他孓然一身,轻盈地、洁净地、无邪地、忧伤地,悬浮在无垠的大海之上。

  影片较出我意外的是,1900不是一个像《Lolita》(港译:一树梨花压海棠)里的那个忧郁而变态的中年男人,他像儿童一样无忧无虑,嘴角总是挂着漫不经心的游戏一样的微笑。还有,他也讲粗口,但无论如何算不上一个玩弄人生的自恋狂。他真是干净的。

  但是,当人生被减去得太多,就会失去还原真相的能力。我总是害怕那些过于纯粹的东西,我害怕它们破坏生活的根基,轻巧地擦除了生活所必须的杂质。它们把一些罗曼蒂克放入人们眼中,同时偷去一些朴素。

  罗曼蒂克就是充满巧合。罗曼蒂克的优美建立在脆弱的*衡之上。但在我们那一脚深一脚浅的人生里,却没有办法去维持这种*衡。

  二战后,残破的弗吉尼亚号将被爆破,但1900躲过所有人的搜索,留在船上。当他的朋友最后找到他,他倾诉了自己对陆地与城市的恐惧,解释了他将与弗吉尼亚赴黄泉的打算。

  我想,也许不要让他讲这么多话吧。不要太自信。如果真有1900这个人,难道真有人知晓他在生命的终点想了些什么?生命的神秘,一个人对生命的感知,真能用一二三四甲乙丙丁来解释清楚么?

  我的设想是,1900始终没有出来与康恩相见。在浩瀚的海中,爆破前一刻,他从船窗玻璃露出一贯微笑的脸,朝这个世界挥手作别。康恩也早知道他不会出来,他只是设想了几种1900可能对他说的话。这样,是不是更符合影片虚渺轻盈的质地呢?可是,康恩是个太笨的朋友。这个小胖子,总是激动万分的鼓动1900下船,列举了陆地的千般利诱,名利啊,妻子啊,孩子啊。正是他的憧憬吓坏了1900。要我就不这么说。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5

  以前一直听说海上钢琴师是一部非常不错的片子,我只认为再怎么好,也不会撬动人的心灵。最*比较有空,就翻出来一口气看完了,类似于此的片子,都必须要安静的看,并且一气呵成。看完后,非常感叹!

  导演能将两种世界的人刻画的.如此的细腻,太传神了。刚刚听说海上钢琴师,猜想剧情也就是某个人在艰苦的环境下面成名了,也就是一种励志片。但是,该片不是,该片似乎是要净化人的心灵。太多的追求,太多的奢望,只会让最初的纯真消失的无影无踪。

  Max作为一个普通的人,他被应聘到豪轮上面,他也跟着豪轮生活了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但是,他的思想永远还是在陆地上,因为他已经被感染。但是,对于1900,他是那样的干净,一层不染,无人能劝说他。他应该也在为自己登上那块陆地,曾经千百次的寻找理由,他终于选找到了一个理由,也就是那个女孩的父亲告诉他的。站在陆地上听海,海的声音是另外的感觉。就在他准备登岸以后,他却被他内心的恐惧给战胜了。他的生活方式是在海上面,海是他的摇篮,他重来没有听过海水述说生命的博大,他也没有听过海水的低吼。对他来讲,海水永远都唱摇篮曲。在让他接受另外的一个世界的时候,他选择了退却。

  也正是因为他的这种方式,他孤独,他寂静,他可以读懂每个人的心思。也让他的音乐达到了巅峰。这就是他所有的追求。假如他真的上了岸,那又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呢?他还能PK过钢琴大师么?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6

  “城市那么大,看不到尽头。”我停下来,不是因为所见,而是因为所不见。你明不明白?是因为看不见的东西。”“拿钢琴来说,键盘有始也有终。有88个键,错不了,并不是无限的。但音乐是无限的,在琴键上,你可以奏出无限的音乐。” “我喜欢那样,我活得惯。”

  1900是一个被人遗弃在蒸汽船上的孤儿,被船上一位好心的烧炉工收养,然而烧炉工在男主角8岁的时候在意外中死亡。过人的天赋使他无师自通成了一名钢琴大师,但宿命也令他天然地对红尘俗世深怀戒意,纵使后来遇上了一位一见钟情的少女,他思量再三,还是放弃了上岸寻找初恋情人的冲动。他永远地留在了船上,即使到了最后,唯一的好朋友马克斯警告他废船将要被炸毁,他也不愿离开,于是从出生开始就没有离开过维吉尼亚号的1900最终与船葬于海底。

  他用音乐来表达他看到的人和事,极尽其力,鲜明又生动。也用音乐来填充自己,挥洒生命,可以放纵,像把所有的音符挤在最狭窄的指尖一泻而下的畅快,也可以享受,抒情般慢慢流逝,在最适合的时间压下那一指黑键,听旋律的优雅和轻盈。一流的钢琴家带着鄙视和嘲笑来到了船上的宴会,三曲终,他用皎洁潇洒的笑和一根琴弦点燃的烟,把钢琴家的高高在上烧得一干二净,把听者的情绪烧得澎湃激昂,把世界的不*都抚*驱除,什么等级,什么高贵,不过如此,不堪一击。自讨没趣的人,总缺少一份内心的安宁。

  我们或许从来都不是天才,但是我们至少能做到勤恳、踏实。我们从坚硬和纯白开始,学会圆滑,学会世故,但内心深处,终究会一直记得,这一生所做的种.种妥协,不过是为了在这个微尘世界,在这架上帝给予的钢琴上,创作出独属于自己的旋律与琴音。黑白交错的琴键弹奏出一曲又一曲清脆悦耳、沁人心脾的旋律,也弹奏出一段又一段不同人生际遇中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或许从某种意义上,他奏响的是自由理想主义轻灵完美的挽歌。

  影片的开头就出现在一艘轮船上,1900被遗弃在一架钢琴上,被煤炭工人丹尼抱走,并抚养长大,从此1900这一生都在船上度过了。丹尼是一个富有爱心的工人,把1900抱回来之后,悉心教导他,教他识字说话,并为他取名为1900。77范文精心整理了“《海上钢琴师》观后感范文模板”,望给大家带来帮助!更多优秀精选范文,请关注77范文!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7

  两个钟头陪主人公1900度过了一生,又是一部经典。

  主人公1900从船上一出生便被抛弃成为孤儿,由好心的烧煤工丹尼收养。童年时一次意外丹尼丧生,1900再次成为孤儿。不经意的接触钢琴,让人惊讶的发现原先他竟是无师自通的天才,此后他便开始了一生的钢琴生涯。

  美国电影海上钢琴师中1900;没有出生证明因为他没有在医院出生,没有国籍因为公海海洋不属于任何国家1900TD柠檬从一出生就和钢琴结下了一生之缘;钢琴上捡来的,旷世的钢琴造诣、不一样寻常的人生经历、一个生活在人类社会,却又不去遵守人类通用的生存规律的人,少年时的td1900和其他小孩一样拥有一颗叛逆的心他的叛逆是可爱的无害的。当他穿过禁止通行往高级区的门;第一次听到钢琴的声音,就是那个夜晚他来到那台钢琴前;随心而动拨弄着钢琴发出优美的旋律,惊东一船乘客、当船长告诉他私自来高级区并且弹琴是违规的,他的回答是。theregulation法律法规是用来约束那些因为自私自利而违规的人的,对于一个纯情的人来说他需要最大的自由,因为他就是那样的人。

  这样一个偌大的世界很多人是生活在忙忙碌碌中、虚伪的表情下、可还是感到彷徨和不安;一个纯情的人什么能很好地生活在这样的世界杨雨说;纳兰性德是一个纯情的人他根本就不应当生活在这样的人世间多情的人纯情的人在这个世间的存在,往往是一个美丽的错误;用一般人的眼光来看他们是没有好下场的,纳兰性德是这样的南唐后主是这样的魏晋时期的嵇康是这样的,1900也是这样的。

  他懂得如何用音乐去表达生活,见到过心动的女孩,他会用音乐抒**感,他用最笨拙的方式表达爱意获得女孩的芳心,他的出身是孤单的,他终究还是孤单的。

  1900他用他一身的经历告诉我们其实人能够一生的单纯能够一生的纯洁,每个小孩子都是那样的天真纯洁,但不是每个成年人都是那样,社会给予的东西太多我们都无法选择,完美的音乐是自由的音乐、是自然的音乐、完美的音乐就像1990一生,顺其自然随心而动。

  当1900听说大海的声音;那是一种给人力量让人震撼的音乐,他不懂,因为他就生活在没有离开过海的船上,当他听说要听见大海的声音需要离开大海来到陆地上生活几年,他想听,他想去听大海呼呼的声音,他收拾好行装准备来到这个复杂的世界,刚刚走到船头看见漫天的高楼他止住了脚步,一个纯情的人渴望生活到一个充满诱惑的世界,但他无法控制漫无边际的琴键,世界太大了就没有自由,完美的音乐需要自由,需要自然,需要纯情;失去自由、自然、纯情的音乐不是他想要到音乐。

  1900想和人交流他发现了一部能够拨通通向外面世界的电话,翻着号码他的目的就是纯粹地想跟人交流,可是人海中有多少人是闲着的,人们忙着生活、忙着工作、从一出生就注定一辈子跟别人比个高低,小的时候孩子们比聪明,长大了比财富、比地位、比漂亮、比才华,一辈子生活在抱怨和不足之中、死亡也在之中,世界就变得安静了;可之后又重复着一样的命运,自然说不上两句话,就会收到比较难听的拒绝……你白痴啊,你有神经病……

  他根本就没不懂什么去跟人攀比,当爵士乐的创始人杰利听说海上有那么一艘船上有那么一个人有很高的钢琴造诣、钢琴比自我弹得好,杰利为了比个高下搭上这艘船,在比赛的第一回1990弹了一首优美的圣诞曲;在现代社会中称得上的钢琴师是不会用那样的曲子来比赛的,第二回中1990听到杰利动人的爵士乐感动地流下了泪;忘了自我是在比赛在第三轮中吉利说了一句带有侮辱的语言;让你屁滚尿流,纯情的人是有自尊的,就是那一段在1990乱舞的双手下诠释了,辱人者自取其辱。

  能够这样说1900是一个孤单但不孤独,没有爱可是有请的人。他的生活环境中、从一出生下来就被父母抛弃没有七大姑没有八大爷仅有一个船上的添煤工是他的养父1900还是很小的时候添煤工死去,说他孤单但不孤独是因为他生来就是孤单的无亲无靠,可是音乐陪伴他的一生在音乐的世界他能找到自我意识,养父教会了1900认字,养父死去的时候他流了有情的泪,从哪个时候在他生活的环境中在也没有至亲的人。

  1900就像是一个看破红尘出家的道人、没有名利他是*凡的没有财富没有家人;没有还是没有;他拥有的就音乐般情怀,《红楼梦》里一首歌说;世人都晓神仙好仅有名利忘不了、世人都晓神仙好仅有娇妻忘不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是忘不了、忘不掉的太多太多,1990他从没有这些从来就没有,所以他过着神仙一样的生活,生活在他的精神世界。

  现代社会喜欢用不一样的眼光来审视不一样于一般人的人,像1900那样的人;人们无日无夜的追逐着荣华富贵,遇到困难了就用抱怨来发泄发泄,年轻时候抱怨社会的不公社会的腐败,当权者的无能,然后一代一代的总是要过去的,当年轻的一代老了有了地位有了权力,他们却忘了年少时候的梦想,反而被残酷现实的社会所改变世界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反复循环,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人类可伶人性,做一个纯情的人多好,可是纯情的人在这样一个诱惑的世界多苦。

  1900始终没有离开过他的小世界,他的一生就像音乐一样,能够用音乐完完整整地表达出来,刚开始的时候音乐缓慢而优美音乐的中间时时刻刻都出现了感人的音符音乐的结尾*淡而凄惨,这种*淡的凄惨能够让人流泪,1900最终随着船的炸毁结束了自我的生命在。死亡的时候他一次抬起自我的双手演奏那无声的音乐,他能够听见。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8

  这是一部让人静下来的电影,不是吗?一个与钢琴与海上与自己执着死去的一个故事。

  这一次走进电影院观看,给我的视觉冲击和听觉冲击都是非常大的。我还是建议大家去电影院看,真的音效很好。

  这部《海上钢琴师》的配乐我是真心的喜欢,特别是1900他演奏的时候我就在想真的有这么神奇的天才吗?这音乐真的厉害。但是电影里面没有明确的交代1900为什么弹奏钢琴这么厉害。嗯,你要知道1900是一位孤儿,被一名锅炉工收养了。可以说他是船上最低阶层的人了。怎么可能会如此的神奇技术,没有名师的指导,没有练*,只是听了人家一小段的钢琴演奏,1900就可以在深夜里弹奏属于自己的钢琴曲呢。或许我真的要相信有天才的诞生。

  回到电影来,1900在8岁那年他的养父意外去世了,我猜正因为是养父的去世,他的世界观有了不一样的变化,没有了国籍没有朋友没有可依靠的人,在船上最低层的生活可想而知,是多么的惨。但故事就转折了,他误打误撞地走上了船上的舞会厅。正因为这次的误入,他看到了钢琴也知道了钢琴,而且他的钢琴技术真的是牛啊。正因为钢琴演奏,从此1900就在这船上生存了下来。1900的琴技有多厉害呢,他可以用钢琴把场上几个人的动作形态和内心活动,用钢琴演奏表达出来,惟妙惟肖。当我在看到这片段时候我就在想,原来这就是音乐,其实音乐表现形式很多,音乐也可以表现出人的一种神情,人的一种状态,仿佛音乐在演话剧。也因为钢琴1900才认识他一生的挚友小号手。

  小号手早就听说船上有这么一个神奇的人物,钢琴弹得非常的厉害,二十几年来没有下过船。小号手是整部电影的串讲人,正因为他的回忆与进行时,才把1900的故事给讲完整了。最终1900还是选择了与船一起毁灭,小号手万般的惋惜。小号手是个好人,是一个真性情的人,他与1900的初相遇就收获了1900的信任,最后也是他找到1900,做出了最后的告别。其实小号手下船后的生活也过得不怎么样,小号不演了,生活所迫,他要拿出他自己最心爱的小号拿出来卖,这个场景一开头真的是令人唏嘘啊。

  嗯,我在想1900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到底有没有想过离开船而到大陆?我认为他是认真的想过去陆地的,而且电影里面也有描述他想去陆地的原因。但是他还是选择了回船上。他为什么不让自己的音乐发行唱片呢?我认为他怕自己应付不来名利,你可知道他打败了发明爵士音乐的人,他的名声早已在外,但也无所谓。船只能装20xx人,他是在一个很小的世界里面生活生存,他可能只想在自己的可控世界里面得到尊重就可以。1900到底多喜欢那个女孩?我认为他对她的喜欢说不上什么伟大的爱情,我认为就是一个单纯的喜欢,那种爱意,是没有动机,没有太多的占有欲,她就是美,1900就在此时此刻把最美好的曲子刻录了,1900也想把这个刻录好的唱片送给那女孩但是没有送成功,后来1900去偷偷的亲了那个女孩,当1900知道那个女孩是那个农夫的女儿时候,他其实已经知道命运的安排了。那个女孩最终还是会下船的,还是会回到大陆上,而1900他没有很强烈要跟那个女孩走,他还是在跟自己内心做斗争,最后留在船上。

  1900没有下船,其实就是他的一个选择。电影面最后的时刻,1900与小号手对白其实也给出了答案了。我更喜欢的是:我想看看海,不是从船上看,而是在陆地上看,我在船上不能感受到海。嗯,你所生所处的生活就是一片小地方,就是一小群人在做事,你的观点你的感受,就是那一片的那一群人的想法。就是那一个农夫所讲的意思一样,那个农夫也受到很多挫折1900听了后都感到十分的为他惋惜。1900听了太多关于陆地的故事不知道是不是对他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呢?

  1900最后选择的还是对还是错呢?我认为这个不是对错问题,而是对自己内心价值观的问题,1900不是没有想过下船,只是他想到下船后他找不到自己的“故土”,生于船上活于船上,他看到过了无数的人对新大陆的好奇,期待,而1900的眼里他们只是不过一群有目的的过客而已,那些来搭船的'人总是要离别的。这个船只是他们的工具,而这个船对1900来说就是他的世界啊。

  最后的时刻小号手见到了1900,1900还是找到一些安慰的,有这么一个亲爱的挚友,最后来看他了,最后还讲了一个关于天堂的故事,让小号手说开心了一下。这个场面真的很耐人寻味,本来两个人就是要隔世相望了,还要讲一个笑话证明自己已经淡化了死亡,1900更愿意与自己的故土一起沉睡。

  最后电影十几分钟,看到1900与小号手的对白,我的眼泪真的是哗哗流下来,活下去可能是容易的,但不容易的是你要坚持自己的世界观去活下去。你所在的世界不复存在了,活在下去又有什么意义呢?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9

  这是一部让人静下来的电影,不是吗?一个与钢琴与海上与自己执着死去的一个故事。

  这一次走进电影院观看,给我的视觉冲击和听觉冲击都是非常大的。我还是建议大家去电影院看,真的音效很好。

  这部《海上钢琴师》的配乐我是真心的喜欢,特别是1900他演奏的时候我就在想真的有这么神奇的天才吗?这音乐真的厉害。但是电影里面没有明确的交代1900为什么弹奏钢琴这么厉害。嗯,你要知道1900是一位孤儿,被一名锅炉工收养了。可以说他是船上最低阶层的人了。怎么可能会如此的神奇技术,没有名师的指导,没有练*,只是听了人家一小段的钢琴演奏,1900就可以在深夜里弹奏属于自己的钢琴曲呢。或许我真的要相信有天才的诞生。

  回到电影来,1900在8岁那年他的养父意外去世了,我猜正因为是养父的去世,他的世界观有了不一样的变化,没有了国籍没有朋友没有可依靠的人,在船上最低层的生活可想而知,是多么的惨。但故事就转折了,他误打误撞地走上了船上的舞会厅。正因为这次的误入,他看到了钢琴也知道了钢琴,而且他的钢琴技术真的是牛啊。正因为钢琴演奏,从此1900就在这船上生存了下来。1900的琴技有多厉害呢,他可以用钢琴把场上几个人的动作形态和内心活动,用钢琴演奏表达出来,惟妙惟肖。当我在看到这片段时候我就在想,原来这就是音乐,其实音乐表现形式很多,音乐也可以表现出人的一种神情,人的一种状态,仿佛音乐在演话剧。也因为钢琴1900才认识他一生的挚友小号手。

  小号手早就听说船上有这么一个神奇的人物,钢琴弹得非常的厉害,二十几年来没有下过船。小号手是整部电影的串讲人,正因为他的回忆与进行时,才把1900的故事给讲完整了。最终1900还是选择了与船一起毁灭,小号手万般的惋惜。小号手是个好人,是一个真性情的人,他与1900的初相遇就收获了1900的信任,最后也是他找到1900,做出了最后的告别。其实小号手下船后的生活也过得不怎么样,小号不演了,生活所迫,他要拿出他自己最心爱的小号拿出来卖,这个场景一开头真的是令人唏嘘啊。

  嗯,我在想1900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到底有没有想过离开船而到大陆?我认为他是认真的想过去陆地的,而且电影里面也有描述他想去陆地的原因。但是他还是选择了回船上。他为什么不让自己的音乐发行唱片呢?我认为他怕自己应付不来名利,你可知道他打败了发明爵士音乐的人,他的名声早已在外,但也无所谓。船只能装2000人,他是在一个很小的世界里面生活生存,他可能只想在自己的可控世界里面得到尊重就可以。1900到底多喜欢那个女孩?我认为他对她的喜欢说不上什么伟大的爱情,我认为就是一个单纯的喜欢,那种爱意,是没有动机,没有太多的占有欲,她就是美,1900就在此时此刻把最美好的曲子刻录了,1900也想把这个刻录好的唱片送给那女孩但是没有送成功,后来1900去偷偷的亲了那个女孩,当1900知道那个女孩是那个农夫的女儿时候,他其实已经知道命运的安排了。那个女孩最终还是会下船的,还是会回到大陆上,而1900他没有很强烈要跟那个女孩走,他还是在跟自己内心做斗争,最后留在船上。

  1900没有下船,其实就是他的一个选择。电影面最后的时刻,1900与小号手对白其实也给出了答案了。我更喜欢的是:我想看看海,不是从船上看,而是在陆地上看,我在船上不能感受到海。嗯,你所生所处的生活就是一片小地方,就是一小群人在做事,你的观点你的感受,就是那一片的那一群人的想法。就是那一个农夫所讲的意思一样,那个农夫也受到很多挫折1900听了后都感到十分的为他惋惜。1900听了太多关于陆地的故事不知道是不是对他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呢?

  1900最后选择的还是对还是错呢?我认为这个不是对错问题,而是对自己内心价值观的问题,1900不是没有想过下船,只是他想到下船后他找不到自己的“故土”,生于船上活于船上,他看到过了无数的人对新大陆的好奇,期待,而1900的眼里他们只是不过一群有目的的过客而已,那些来搭船的人总是要离别的。这个船只是他们的工具,而这个船对1900来说就是他的世界啊。

  最后的时刻小号手见到了1900,1900还是找到一些安慰的,有这么一个亲爱的挚友,最后来看他了,最后还讲了一个关于天堂的故事,让小号手说开心了一下。这个场面真的很耐人寻味,本来两个人就是要隔世相望了,还要讲一个笑话证明自己已经淡化了死亡,1900更愿意与自己的故土一起沉睡。

  最后电影十几分钟,看到1900与小号手的对白,我的眼泪真的是哗哗流下来,活下去可能是容易的,但不容易的是你要坚持自己的世界观去活下去。你所在的世界不复存在了,活在下去又有什么意义呢?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0

  今天重温一下经典的电影《海上钢琴师》这已经是我第三次看到这部电影的

  海上钢琴师”,以主人公为线索,描写了一个一生都在海上度过,从没踏入陆地的杰出钢琴师。片中很令人叹息的时刻便是他已打算走向陆地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可是在那一刻,他,有往回走了,走回了他一生的家——那艘船。片中,多少人慕名而来,甚至邀他制作唱片,让他过上富裕的生活,可是他始终坚持自己在船上这种简单而又单纯的生活。即使在最后生与死的选择中,他也选择了与船共生死。他,就这样葬身于大海,一生都没踏上陆地,不知这是否是他的'遗憾,还是说这是他的追求。、而且他到底在执着什么?到死都不愿意去感受一下那个他从未了解过的世界

  当看到他将要下船片段时!当他站在云梯上思考,丢掉帽子又走回船上的那一刻无从下手,无从选择,怎么办?他扔下了帽子,给了城市一个背影,返回他的船再不后悔。这,便是他的选择!他会在脑海想象美丽的景色,从未下船看上一眼,他选择的是忠于自己的内心,他是一个活在内心世界的人他不适合很复杂的人生城市充满杂乱,是个喧闹的世界,在那里,没有恬静的生活,没有美妙的音乐创作灵感,只有船上才有清净的音乐。这是他的世界。感受着他的世界,这是现实无法比拟的世界。完美的世界。

  “他的世界就在汪洋大海上,他,把音符留给了大海和天空。”

  “他弹琴,不是为了追求弹琴技法的高超,更不是为了追求物质上的满足,而是为了表达他的内心世界”

  “毅然决然,再不后悔。”人生可以归结为一种简单的选择:不是忙着活,就是忙着死,何不用自己的方式来诠释了自己的人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我们都要通过电影去反映自己的生活,电影中的主人公就象那个我们从不示人的自己,他孤独,他对爱情有着孩子般的憧憬,他相信很多,又惧怕很多,是的,主人公就是灵魂中的我们自己,我们自己,就是船上孤独的主人公

  世界很大,但是属于自己的很少。怎样为自己在这样大的世界里找到一片空间!很难!所以,当你找到后,不要放弃,不要离开,留在这里吧,守住这只属于自己的空间!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1

  伴随着低沉悠扬的音乐,影片拉开序幕,幽暗的楼梯绵延不绝的伸展开来。潮湿而又逼仄的水汽弥漫在空气里,这多像一个悲凉而又巨大的隐喻。麦克斯好像预言家一样的声音振荡着呼啸在你我的耳畔。

  导演将麦克斯的回忆与一九零零真实的生活穿插交错,得以重现天才传奇的一生。

  这个被遗弃在头等舱钢琴上的孩子,世上没有人知道他的存在,正如麦克斯所说,没有一个城市,一个教会,一个医院,监狱或棒球队知道他的名字,他没有国籍,没有生日,没有家人。他在一个像船一样大的摇篮里成长,在欧洲和美国之间旅行。在舷窗里看到的一切,就是他童年的世界,一望无际的海*面和汹涌的波涛。他的名字,丹尼勃曼TD雷蒙一九零零,是对整个世纪的眺望。

  他推开那扇锈色的铁门,刹那间,音乐的泉水汩汩而来,沁入他的心灵,他的目光在光影交错的朦胧中游离,最终,停在那架钢琴上……

  这是电影中最有传奇色彩的一笔,无师自通的一九零零弹奏着美妙的音乐,并这样,与音乐一起成长。

  晕船的麦克斯托尼在大厅遇见穿着燕尾服绅士一样的一九零零,他神情自若,如履*地的穿行在摇晃的船上。作为以视觉艺术为核心的电影,在导演托纳多雷的这部作品中,画面具有强大的表现力和感染力。随着船身摇晃而滑行的钢琴以及流动的音乐,划过天际的滚滚惊雷,怒吼的海洋,无不为这经典的桥段添上浓墨重彩浪漫的一笔。大海咆哮着为他伴奏,海浪与音符融合……

  他是向往人间温情的,他用船上的无线电与陆地上的人们交流,甚至可以想象出一个他从没去过的城市的样子:冬天的时候,漂亮极了,三月份你总能遇到那样的午后,至少可以想象一下,浓雾滑入,就像白色的栅栏,漂浮在街灯下,淹没了万物,就像白色的刀,太神奇了,看不见房顶,看不见树枝,看不见圣路易斯教堂的尖塔,人们擦肩而过却互不相见……

  他从不墨守成规,他的手指跟随思维跳跃,他说:“去他的规则!”他伴奏的舞会总是欢快并奇异的。他可以用音乐描绘每一个人的思想。他在三等舱为穷人弹琴。蚂蚁般的人群围绕着他的琴音起舞。他的思维在不停游曳,在火山的边缘,美丽的村庄,在圣索菲亚大教堂……他的手指簇拥着他的思想,一朵朵奇葩在黑白琴键上绽放。他的塔郎泰莎,人们从他身边散开,去追寻各自的幸福。他的孤独晕染开来,在冷寂的空气里散发着清冽的香气,是他灵魂的味道。

  他说,我相信陆地上的人们浪费了太多时间在为什么上,冬天害怕夏天的迟来,夏天担心冬又将至,这就是为什么你不会厌倦永远在追寻着,哪里一直是夏天。我——并不羡慕。他一语成谶,更像是一位钢琴诗人。

  镜头交错,在荒凉废弃的弗吉尼亚号上,麦克斯在寻找着他最好的朋友。他深信一九零零不会离开这里。

  生于斯止于斯。这是他的信仰。

  与爵士乐鼻祖杰里罗的钢琴对决是电影里最精彩的桥段之一。两位钢琴家都展示了他们高超的演奏技艺。与充满挑衅的杰里相比,不卑不亢自信的一九零零显然更甚一筹。他的名气也达到了顶峰。这个时候,他与他的爱情不期而遇。然而,即使是爱情,也没有让他放弃自己的追求。

  他拒绝录制唱片。

  因为,我和我的音乐不容分割。

  苍老的弗吉尼亚号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当麦克斯在腐朽的船舱里播放着一九零零曾经为自己的爱情弹奏的音乐时,他找到了他,这里诞生了哲理的一段对话,是整部电影的灵魂所在。

  在人类的城市里,无穷无尽的是欲望。对于一九零零来说,城市是一架无边无际的钢琴,在这里,演奏不了他灵魂的音乐,他宁愿,退出生命的舞台。

  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用简单的故事情节构建了他心中的艺术理念,他的人文追求。这在他的“时空三部曲”中的另两部《天堂电影院》和《西西里岛的美丽传说》都有所体现。生于船,长于船,死于船,更像是导演思想的凝结,一九零零,是真正艺术形象的化身。这是一部艺术悲剧,更是一部荡气回肠的诗意旅程电影。整部影片沉浸在悲怆唯美的背景音乐中。作为托纳多雷的配乐老搭档,埃里奥莫里克奈再一次征服了观众,并由此荣获了金球奖最佳电影配乐奖。

  弗吉尼亚号停泊的时候,巨大的阴影覆盖了熙熙攘攘的人群,覆盖了欲望,追求和一切。整部影片都在渲染,都在对比,导演不惜用大量全景镜头表现无边无际的人群:晨曦,自由女神在浓雾中浮现,繁华的城市在人们的瞳孔里放大,所有人都高喊着America!这是一种象征,与一九零零的信仰相悖。他的孤独是因为与世人精神追求的距离,没有人可以理解他,他的超然,成就了他的艺术,也是他的幸福所在。他不属于这个物质的世界。

  正如他所说,我是生在这艘船上的,我已经和这个世界擦身而过了。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2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这一点在影片中被充分地体现出来。首先,因为1900是个弃婴,没人知道他的生日、出生地、原父母,他没有身份证、出生证明等等一切正常公民应有的证件,因此在这个世界看来,他可以说是根本不存在的——他并不存在与所谓的人间,他更像是一个诞生在大海上的精灵,与世俗的人们截然不同。

  这样类似于神话的元素在影片中有更多体现。当幼年的1900透过舞厅大门看向舞厅内时,他所看到的场景是模糊而迷蒙的,仿佛是尚未接触过人间的精灵(我并不同意称他为天使)拨开朦胧的云层,或是滚动的海水第一次看向人间。既然人们眼中的神怪世界是虚幻朦胧的,那么反过来,从神怪,或者1900这样的精灵的角度,人类世界必定也是一片迷幻而不真切——“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出自《庄子》)

  第三处神话元素是这部电影中我最喜欢的一个片段——迈克斯与1900的相遇。初次登上轮船,因为途遇风暴,受不了船只的颠簸而头晕目眩的迈克斯为了找个可以呕吐的盆跌跌撞撞地摸索到了有着钢琴的舞厅附*。接着迈克斯的头顶传来一个声音:“嘿,康恩牌,怎么了?”在这里,我认为1900对将迈克斯小号的品牌名用作迈克斯的称呼很巧妙,因为尚未密切地接触人间的1900心中几乎只有大海与音乐,而当他逐渐与人间建立起联系后,“康恩牌”就变为了“迈克斯”,直到最后他亲自断绝了与人间的联系后,“迈克斯”又变回了“康恩牌”。

  听到声音,迈克斯抬起头,发现一位从未见过的青年衣冠整齐,在不断摇晃的地板上站得笔挺,脸色还挂着愉快的笑容。在这之前,迈克斯就听说过关于海上钢琴师的传闻,但此时在阴暗空旷的舞厅里,伴随着窗外的电闪雷鸣,眼前的人比起钢琴之神,更像是幽灵。随后1900带迈克斯走向钢琴,1900步伐轻快而丝毫不晃动一下,迈克斯却踉踉跄跄,几乎站不起身来。这鲜明的对比正反映出1900不同于常人之处,仿佛有什么超自然力量让他对滔天巨浪的摇撼无动于衷。

  还有很值得一提的是一个重要的意象——烟。影片中,迈克斯以及意大利农民都为1900递过香烟,并都被拒绝了;1900走下舷梯准备迎接陆地时,画面也给了足够的空间呈现出缓缓上升的黑烟;1900与杰尼“斗琴”时,香烟作为一种比赛道具频繁的出现……无数个关于烟的镜头,我认为这大约也反映了1900“不食人间烟火”般的特殊,不知这是否有些牵强。

  诸如此类的镜头都指明:1900并不是活在世俗中的“人类”,他是一个由海洋与音乐组成的纯粹的精灵,不受半点尘世里追名逐利风气的污染。当人们的眼中都投射着城市林立的大厦时,他的双眼中是海洋起伏的波涛。他以旁观者的视角俯瞰在人世挣扎的芸芸众生,他可以为贫民带来快乐,也可以犀利地洞察富人内心的秘密(他对所有人类并没有怜爱或同情,这也是为什么他不能被称作上帝或天使)。他曾被吸引着踏上陆地,但人间的复杂与污浊让他透不过气——人们在无限的欲望和利益中挣扎,因此永远无法得到无限的幸福。于是他返回了自己的海上世界,将与生俱来的纯粹延续至生命的尽头。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菁华12篇)(扩展2)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菁华12篇)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

  从那个婴儿开始,世界上多了一位没有国籍,没有知识,没有见识的“三无”孩子。没有人了解过他,可能爱她的“爸爸”老也没有,但从第一滴音乐流泻出的却是无限的美好,从一个孩子的眼睛看世界,从这个孩子的眼中看这条船,没有风浪,或常有风浪都是那一般怡人,从命名的那一天是否就是给了这孩子天赋的一刹那呢?我们什么都不知道,只能听一些他抚出的音乐才能了解。

  每一滴音乐的味道与麦士

  可以说,这孩子没有什么朋友,从小到大,从来到去,最好的朋友就是这个朝夕相伴的船和这位永远无法分开的朋友麦士,一个好朋友,一生的友谊,没人了解过但麦士可以,麦士“喜欢”这个和蔼的孩子。其实,友谊来的总是让我们不知所措,这一切,美而幽,有着一股心的味道。麦士最能体会他的音乐,麦士也是他最愿意为其奉献出它音乐的味道的人,一对朋友,小号与钢琴一样,一样和谐的搭配,因为有了这个世界的音乐,才有了这世界上的这一段真挚的友谊。

  每一滴音乐的味道与钢琴大师

  没有比自己更伟大的人了,自己可能很卑微,但人生是不允许这种卑微的。比赛,在1900眼中对“它”总是很陌生,让爵士乐的始祖对自己进行次次的“侮辱”,可能在最终他才能展现出它的才华:一只手,两只手的天才到三只手,四只手的怪才,我们渐渐承让了这个孩子的能力,这个不会为人和感情束缚的能力,我们的语言中有对万物的挚爱,而他能把这种感情弹奏出来,一曲又一曲,激烈而强劲的音乐,每一滴音乐都伴着每一滴汗水滑过。这就是音乐的真谛:学无止境,乐无极限,要胜利只有更棒就做到了:每一滴音乐的味道,就是他从小到大的味道,一个伟大的力量,一个好似曲名的

  每一滴音乐的味道与女孩

  “人生的幸事就是有了你,见了你。才知道心带来的感情,每一滴音乐都是为你而来,为你而去,没有你怎会有这‘柔情似水’。我是无法表达爱的孩子,船是我的家,也会是我的监狱,禁锢着自由……把包含对你的爱带入一点一滴的的音乐,我唯一的礼物,可能你不会喜欢,但这的确是我的心情,一张刻录着我音乐的模版,我的心的模版,希望带来快乐。我知道,我~爱~你,为了你,我向往陆地;为了你,我向往未来。但我没有胆量,总还是迷失了,我想在愚蠢一次,做你的海上钢琴师,但我知道,爱你是个错误就又远离了即将看到的美景!“船儿,就让你禁锢我吧!船儿……”

  每一滴音乐的味道与死亡

  麦士与1900的对白是最后的诀别。乐观的孩子知道,生在哪里就要葬在哪里,这就是1900的.海葬,没有一个观众却有儿时的乐感,我明白了为什么说“尽头”是下一个“开头”!音乐的曲调会飘扬葬在了这里。最后一曲,爆破的声音,为他最后一次鼓掌,可能对船的依恋,可能对海的依赖,可能对音乐的痴迷让他走不了啦,让他留在这,每一滴音乐的味道,最终的终章,死亡……

  每一滴音乐的味道·麦士与他的故事

  从乐器店出来,百感交集的麦士缓缓前进~~理解的话语“好故事值过旧喇叭”,每一滴音乐的味道都是真情实感没有丝毫偏差,麦士与“康牌”静静的思念在哪?

  后记:没有人能把一生过的这么完美,友谊,对抗,爱情,死亡,流传,我知道的,他弹奏的,一个那样的孩子——海上钢琴师。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2

  电影结束后,黑白字幕慢慢闪现,我却不忍关闭视频窗口。可怜兮兮的号角声,声音划破心田,悠扬,却沉重地压在胸口。心里的难过就像浓茶,久久不散。我拒绝失去这份珍贵的悲伤,把时间条拉回到他在虚空中玩耍的那一刻。

  他被遗弃在一艘船上,由一名锅炉工人抚养。他叫丹尼布德曼TD莱蒙1900。他是一个天生的天才钢琴家。在船的舞厅里,他在暴风雨中与钢琴共舞。他在音乐会上用音乐描绘人心。他是钢琴的灵魂。但是,他被船上的环境所束缚,虽然世界从他身边经过,他却不敢进入这个世界。

  他从未离开过他生活过的弗吉尼亚。他也爱过那个*凡却风尘仆仆的女孩,却因为自卑和懦弱而错过了;他也想下船去找她,但他看着舷梯上无边无际的世界,犹豫着要不要回去;他也有一个真正走进他内心的朋友,却拒绝和他下船,选择了死亡。

  正如他所说:世界是一架有百万个琴键的钢琴,这是上帝创作的钢琴。光是街道就有几千条。你如何选择其中一个?如何选择一个女人,一栋房子,一片土地,一段人生?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只能选择一种死法。于是,战争结束后,他留在了船上,在无声的表演中,他的世界和老弱病残的船一起爆炸了。

  在钢琴中,键是开始和结束。幸福是他心中的.距离,人生的梦想永远存在,但他却畏缩至死。究其原因,是他缺乏尊严和对抗命运的信心,让他*惯了孤独,而他的不作为,让他的快乐成为一场永远存在于他心中的悲剧。

  看着看着,我不禁想到了距离和自己。像1900年一样,我默默问自己:你活着是为了什么?但是我的心还没有告诉我答案。虽然我和其他人一样努力学*,努力工作,我是不是单纯的为了活着而活着,但我的内心却没有这样自由而诗意的距离?或者说,虽然心里有这样的距离,但是因为理想和懒惰的矛盾而犹豫。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3

  主角1900,出生后被遗弃,之后被船上的煤工收养。八岁那年,养父的离去让她就这样一直孤独下去。也是这一年,她接触了钢琴凭着自己的悟性与弹钢琴时的专注,1900拥有着无谱却胜有谱的钢琴演奏之路。眼前头等舱里的每一个人,他都可将其的内心洞察,然后以钢琴曲的形式演绎出各人的不同心态;爵士之父咄咄逼人地来与他较量,最后黯然神伤地离开…

  然而,他的一生是孤独的,没有家庭的温暖,没有儿时没有同龄伙伴的玩耍,从出生到死亡,他不曾离开过大海,一直陪伴他的只有从小演奏的钢琴。他也想有更多的朋友。于是,演奏之余,他翻开电话簿,打给一位陌生的女士,很快得到的是他人对他的不解,这是他第一次打电话,也是最后一次;当他遇到他心仪的女孩时,他努力去接*她,却总有不同的因素阻拦,他人无意的,他自身很难逾越的;当唯一的'好友满怀憧憬地为他设想美好而温馨的生活前景时,他含着泪,默默地望着不解自己的好友。

  1900有着惊世骇俗的才华,但也有着另人难以想象的孤单,仿佛他的世界仅有他一个人。似乎拥有着登峰造极才华的人们都有着一般人无法理解的感伤与伤痛,还有像入境后雌雄不分的程蝶衣、带来文学变革的弗吉尼亚·伍尔夫、绘画大师梵高…他们的个性与天赋给了他们惊艳的才华,也给了他们无法走出的忧郁,给了大众永恒的养分,却只给他们短暂的成就感。

  电影娓娓道来这这位音乐天才的传奇的一生,将他的旷世之才(世人所知的音乐家几乎完全没法和他比)与避世的人生态度故事般地讲给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听,以一种淡淡忧伤的视角展现了出来。

  这部电影也让我感同身受了没有亲人、没有伙伴的痛苦,给人小小的温暖、友善带来的不同。看完电影,除了感伤震撼之外,我也知道了应该对身边的朋友、同学、亲人和那些关心着我的人,还有陌生人更好些,减少不解带来的不快。力量微小,但毕竟是是我的一小份。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4

  我是深夜一口气看完这部片子的。海上钢琴师所在的邮轮,就像是一座移动的`海上孤岛长期漂泊在大海之中,只有靠岸时离大陆才*在咫尺,人们之所以选择这座孤岛之旅,多半是慕名而来亲身感受这位钢琴大师杰出表演,按理说他应该有一大群粉丝和知音的,但命运对他确实不公,他就像贝多芬一样一生追求他的音乐梦想,却不为名利所动,当他被迫应战赢了大陆一位目空一切的所谓钢琴家,博得了在场所有人目瞪口呆的惊叹和经久不息的掌声同时,却没有遇上一位真正的伯乐和知音,而有的只是为了复制他作品的资本逐利者,其实艺术是无价的,是完全不能用金钱衡量的,他为什么一刻都不离开这艘船,在他眼里大陆就是名利场,只有他的孤岛才是块净土,才是他施展才华的地方,他不是怕充满诱惑的城市街道无边无际,而关键是他在这座孤岛奋斗的几十年中居然没有遇上一位真爱自己的红颜知己,这就是男人在成功以前的悲哀,但等到自己功成名就之时,更不可能找到一位真心爱自己的爱人,不是吗?当今这个现实世界像这类例子实在是太多了。

  这不禁让人想起《向日葵》作者大画家梵高凄美的爱情故事:1853年3月30日,荷兰鹿特丹市的一对牧师夫妇生下了他们的长子梵高,一位神秘的预言家对尚是婴儿的梵高说出了可怕的预言:你会到巴黎,英格兰,当店员,当教师;你会恋爱,遭到拒绝,成为传教士,再恋爱,再遭到拒绝,成为艺术家,你会和姬女结合画800幅画,在普罗旺斯变疯,37岁时自杀,你一生只卖出一幅画……事实真的如这位预言家说的那样,从小孤僻寡言的梵高只有小他四岁的弟弟提奥做朋友,长大后做过传教士,画商,教师,足迹遍布欧洲的许多地方,感情生活非常不顺,连着向三个女人求爱,遭到三次残酷的拒绝。被拒绝后的他再也不相信还有谁会追求自己这样穷困潦倒的疯子,居然拒绝了一位庄园主的女儿的疯狂追求,最终双双变成了真的疯子,真是让人扼腕叹息命运对他的不公,他死时很年轻和徐志摩一样都是37岁,但他们都给世人留下了许多伟大的经典作品。

  这同样不禁让人想起为了崇高理想而奋斗且多次与爱情擦肩而过的保尔柯察金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当他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而斗争。人应当赶紧的充分的生活,因为意外的疾病和悲惨的事故随时都可能结束他的生命。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5

  呼啸的海风,蕴藏着巨大的能量,跳跃的音符,蕴藏着美妙的旋律,舞动的手指,流淌着动人的音乐,乐曲出自一个在海上生活了多年的你-----海上钢琴师--1900。一切好像是命中注定,你要在这艘船上出生,在这里成长,直至去世……

  曾经想过要离开,曾经想去陆地上生活,曾经也想过要因为一个人改变自己的生活,只是自己的内心充满对未知的迷茫和恐惧,也因为言语和行动的拙劣,所以让一次遇见成为永恒,一次分别成为了诀别。那个女孩,是你一生唯一的遗憾。

  不是不想去改变,在想要改变的哪一刻看到的是没有尽头的世界,像千百万的键盘一样,却找不到合适的那一个键盘字母,迷离又恍惚,充满着的不确定因素让他内心极无敌为恐惧,就像他从未离开过船上一样,突然的改变,只会让他觉得自己没有办法去融入新的世界,只好在徘徊之后毅然决然地留下来,不再踏出一步。

  很多的.尝试却止于内心的恐惧,很多的经历让他不去向往陆地的生活,只是远远的看着,那个未曾属于过自己的世界,不再向往也不再尝试着去踏入。陆地,只不过是一个有太多欲望,浮夸的世界,也许你想保持内心的纯洁,但现实却不得不让你卖掉你珍贵的东西。1900也许就是意识到了这一点,才坚持永远留在船上。1900已经洞察了这个世界,看穿了陆地上人们生活的本质,就像他弹奏钢琴一样,他解读了每个人身上的特点,他旅行了整个世界,所以才有了他的音乐。他说的“陆上的人喜欢寻根究底,虚度很多的光阴。冬天忧虑夏天的迟来,夏天担心冬天的将至。所以你们不停到处去追求一个遥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我并不羡慕。”

  琴键的个数可以去数,有开始,有结尾,是可以让他看到尽头的东西,这种尽头让他特别有安全感,让他的内心极为坚定和踏实,在这个琴上可以弹奏自己的人生,演奏自己放荡不羁的人生,这时的时间,空间,连同世界都是属于他的,快乐也是属于他的。在向往陆地的时候,他是极为恐惧和恍惚的,即使下定了决心,也有很多的担心和不确定,干扰了他纯净的内心,不安,恐惧,又极其矛盾……

  现实生活中的我们是否曾经有过恐惧和不安呢?或许是因为自己的不坚定,或许是因为自己想停留在舒适区,不想跨出去,而电影中的1900却是一个只有听到海的声音才可以弹奏钢琴的艺术家,交响乐在他的指尖划出,他会观察参加舞会的每一个人的面部表情和举止,弹奏不一样的音乐,那种对音乐的坚定和热爱,对音乐的执着和喜欢使他最后成为一个与众不同的人,一个孤独且自由的钢琴师,我敬佩他的艺术,敬他遵从本心,佩更敬佩他伟大的灵魂!

  保持一颗纯粹的本心,砥砺前行,美好将与你在前方相遇!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6

  很少有时间沉浸在电影中,更没有写过影评,也不知道写影评有那些要素,重新学*只怕来不及了,还是随心所欲凑一篇观后感,权作交差。

  纳兰向我推荐的《海上钢琴师》,如果单从影名来看,我是绝对不会对他感兴趣的,我根本听不懂音乐的内涵,也没有共鸣的天赋,更不会有那种高山流水遇知音可能。但我想,能让一个年轻的文学爱好者毫不吝啬地说好,极力介绍给大家,肯定有他的独到之处。昨天我花了四个小时连看了两遍,感慨颇多,但是要把他表述出来,真的怕词不达意。

  还是老调重弹,从故事说起吧。男主角1900(人名)是一个被人遗弃在蒸气船上的孤儿,被船上一位好心的烧炉工收养,烧炉工在一次意外中死亡,只有几岁大的1900又再度成为了孤儿。过人的天赋使他无师自通成了一名钢琴大师,但宿命也令他天然地对红尘俗世深怀戒意,他从不敢离船上岸去,只因纽约无际的高楼和川流不息的人群令他没有安全感。纵使后来遇上了一位一见钟情的少女,他思量再三后,还是放弃了上岸寻找初恋情人的冲动。他永远地留在船上了,直到唯一的好朋友警告他废船将要被炸毁,他也不愿离开,于是从出生开始就没有离开过维吉尼亚号的1900殉船于海底。

  看完电影,自然会产生很多的疑惑。为什么如此天才会被遗弃在头等舱?为什么一个漂泊惯了的人会害怕面对陆地上的错综复杂?为什么爱的萌芽都吸引不了他下陆地一次?为什么他所依附生存的那条船成了废船都不愿离去?为什么当死神来到时他还能如此从容?

  我想,遗弃他的人一定不会是个穷人,但她一定是个胆小不敢承担责任的人,所以1900遗传了她的这个性格缺憾。一片大海, 一艘巨大的邮轮 ,一架钢琴 ,一个人的人生 ,禁锢的世界 。虽然船外是狂风咆吼,波涛翻腾,雨雪更替,但对于他来说是*以为常了,所以他害怕陆地的原因并不是这些自然现象。他对陆地的害怕起源应该是来船上的形形式式的人,每一次能承载二千个人,每一次又是不同的人,他的音乐灵感都来自于对这些不同人的释译,可见他的观察力和表现力非常强。他当然能明白这船里的一切只是一个小小的世界,这里他都要极尽其能来唯护自已的尊严,那场爵士乐的比赛就是最好的例子。他对未来感到恐惧,迷茫,未知,陆地太大,他害怕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他的担心是有道理的。单纯美好的少女让他的音乐到达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境界,也让他对陆地产生了无限的遐思,也许陆地上的一切并不是象他想象的那样恐怖和恶促。他也挣扎过,努力过,但爱带来的是无穷的痛苦和颓废,终于他选择了对音乐的执着,他需要的是一种纯粹的音乐,不为名利,不受控制的自由之音。当一个人有了牵绊,有了责任,有了世俗中的种种繁杂,无序,纷乱,也许他的音乐灵感就会结束了,他是为音乐而生的,音乐就是他的生命,他突然就想通了,于是重新快乐起来了。可是生活总是不能事事由自已作主,那条他赖以生存的船也结束了它的使命,按常规,他可以换一条船,继续他的音乐之旅。这个时候我不得不说他缺乏挑战生活的勇气,一个跳板几个台阶的距离,他都跨不过去。但事实上,这样的人比比皆是,我们自已不是也这样吗?*惯了某种生活,形成了某种圈子,虽然渴望看另一种世界,但就是不敢越雷池半步。就象马哥经常说的:在不自由中寻找自由!呵呵,那只是一种自我解嘲而已。就1900而言,他虽然不能选择自己的出生,但是他绝对有权力选择自己的生活道路。也许有人会说他懦弱,但是我认为不是,1900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在船上没有世俗的打扰,没有名利的侵蚀,他所演奏出来的音乐,打动了每一个听到它的人。当1900与维珍尼亚号一同葬身海底,他传奇的人生便在人们的心头划上了一个永恒的烙印。一艘船,一个弃婴,一架钢琴,命运之手将他们永远的联结在一起,即使是死亡也无法将他们拆开。我想,这结局,又说明他是勇敢者。在船上出生, 在船上死亡 。这艘船 ,就是1900生命的载体, 船毁人亡, 轮回之所。忽然想起林黛玉的两句绝命诗:质本洁来还洁去,休将白骨埋污淖。

  一个人能从容地面对死亡,一个人能对他衷爱的事不离不弃,一个人能选择自已要的生活,一个人能留下一段让人回味的故事,我想,他就不算枉来这世上一走。希望1900在天堂依旧能有一架他能操纵自如的钢琴,演驿他与众不同的天堂人生。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7

  一个人,没有父母,没有名字,没有任何能证明他存在的法律文件。他在婴儿时期被遗弃在一条叫“维珍尼亚号”的蒸汽船上,然后一生在船上度过,不曾踏上过陆地一步。他的职业是“维珍尼亚号”上的钢琴师。当“维珍尼亚号”废弃的时候,好友前来的劝解未能改变他与船共存亡,同船一起在海面上毁灭的决定。记录了他曾活在这个世界的唯一痕迹,是一张他弹奏的唱片模版。当然,唱片中的琴声绝大多数人听不到,即使听到也不知道琴声的另一边是谁。

  音乐,是一门国际通用的语言,不用解释,就能打动人们的心弦。与生俱来的天赋,造就了这位海上钢琴师。他是一位天才,一位在钢琴领域才华横溢的天才。而一场震耳欲聋的爆炸场面,不仅仅让我们震惊和深感遗憾,也使世界失去了一份奇迹。天妒英才,用在这位海上钢琴师的身上,我不知道合适与否?但人们总说上帝是公*的,他拿走你些什么,总会还给你些什么,就当关上了一扇门时,他总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如此看来,上帝也是方圆有度的。

  小学的时候,我们的老师就告诉我们“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加百分之一的天赋。”现在看来,这似乎是一个善意的谎言。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曾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但那百分之一的灵感很重要,甚至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还要重要。”至今为止,我们可以十分确定我们都还不是天才!我们没有如这位海上钢琴师般的天赋,但很庆幸的是我们有一个健全的身心。“键盘有始有终,你确切知道88个键就在那儿,错不了。它并不是无限的,而音乐,才是无限的。你能在键盘上表现的音乐是无限的,我喜欢这样,我能轻松应对!”他喜欢做他能轻松应对的事,他觉得陆地上的太多的未知他无法应对,会使他崩溃。他选择了怯步,停下的踏向陆地的步伐,为心灵加上了一把枷锁。回忆一下,爱迪生为人类开启电灯时代做了多少次的尝试!生命因尝试而勇敢,人生因尝试而更加富有意义。这位钢琴师没有让音乐离开他的身边,未能用自己的琴音点亮别人的世界。如果多一点尝试,多一份勇敢,也许他就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自己,不一样的世界。

  一声轰响,巨大的火花在海上开放,他带着他尚未奏完的乐曲飞升至天堂。故事到此完结了,但我们生活还在继续。疲惫的奔波于这个纸醉金迷物欲横流的世界,拷问自己灵魂的深处,我们为了什么而活,我们怎么活,又是什么支撑着自己,我们是否能像这位钢琴师做到忠于自己的价值观,不被利益所左右呢?虽然很遗憾,但不得不说,这是一位值得尊敬得艺术家,他有着真正艺术家所拥有的高贵的自尊。

  人生最大的悲剧莫过于坚持了不该坚持的,放弃了不该放弃的。或坚持,或放弃,如当我们取舍有道,则常足!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8

  之前听过这个影片、今天抽时间看了一下、怎么说呢?这个片子的很多地方值得我们深思!我想说的是演员很棒、制片赞!

  一个在游轮头等仓出生的白人小孩被遗弃在游轮上、阴差阳错的被一个黑人锅炉工收养、这就已经埋下伏笔他的人生终究不会同于常人!他的身世是个谜、可能是哪家的富贵子弟小王子般的生活,但是现实却是在杂乱无章的不见天日的邮轮底仓长大!影片中有一幕很有意思让人不经意会瞎想、他是在一个TD柠檬箱子里、放在钢琴上被发现的,注定他与钢琴有缘。后来有一幕在度报纸,报纸上的TD柠檬大王、也许他可能是他的孩子!

  正因为他养夫怕他被带走所以他的童年是孤独的没有小伙伴没有父母的陪伴没有社交、有的只是黑暗的仓底及无边无际的大海、而电影中贯穿着他没有出生证没有国际、始终漂泊在大海上、像一个从来都不存在的人。也因为正是如此他更善于发现别人看不见的听不见的东西、养父的离去让他更加的孤独、这些都后续他的音乐天赋埋下伏笔!

  他的音乐不是在演奏、而是在讲故事,游轮上每个人,背后不为人能知的故事在他那他用钢琴弹奏的形式来讲述他们的故事、所以他的音乐是独一无二的也是清澈见底的。什么金钱什么地位这些对他来说都不重要,之所以这样他的音乐才会那么的让人心动不已。

  虽然总是在漂泊,总是表现的不在意任何事或展现的很开心、但是终究到了荷尔蒙的年纪他遇到喜欢的人,而羞涩于表达,始终把自己圈在这坐游轮上,导致有些悔恨。他可以下船但是他的脚始终都没有踏过陆地。他有选择地权利、而他选择了大海,他在这长大熟悉大海的一切,陆地对他来说很陌生,也没有在意的东西,在意的人,太多的未知让他有些胆怯,他尝试过下船但是最终还是选择了海上漂泊!

  看到这让我想到人的一生就是这样、有很多的未知,面对未知有些人胆怯了、安于现状,熟悉的人、熟悉的生活方式、熟悉的工作、熟悉的朋友圈,不想尝试去改变什么,因为不想去尝试、未知的领域!我想说的不去尝试怎么会知道呢?换个角度看世界可能会有所不同!

  影片的结局我不喜欢但是我能接受、因为每个人会选择适合自己的路,虽然与我想要的不同、毕竟是他的选择!

  最终我想说的是跳出现状,换个角度看世界、可能看到的是另一番景象、或许不是你喜欢的但是毕竟你见过!有对比才会有选择!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9

  我宁可舍弃自已的生命,也不愿意在一个找不到尽头的世界生活,我之所以走到一半停下来,不是因为我能见,而是我所不能见这是我看完意大利电影《海上钢琴师》后,记得最清楚的一段对白。

  这部电影导演通过主角马克斯回忆展开,用现实与理想交汇,灵魂与欲望的交织演绎一部钢琴师1900充满神话的传奇一生,让人震憾。 一九零零年,新世纪第一年的第一个月。邮轮弗吉尼亚号载着熙熙攘攘的欢呼人群在纽约港靠岸。在梦想的鼓动下黑压压的人流涌下船,迎接充满可能性的美好未来。喧嚣过后,船上除了船员所剩无几。于是偷偷跑到餐厅搜索富人遗落下的贵重物品时却在钢琴架上发现一个漂亮的婴儿,他收留了这个孩子,并起名叫丹尼博德曼T·D·雷蒙1900,1900这个名字是为纪念这孩子在新世纪的第一天被他收养。故事从这里开始,并没有什么出其不意的地方,然而,当添煤工人Danny Boodman在一次意外的风暴中丧生之后,8岁的1900却意外地走一个音乐天堂弹奏了动人心弦的音乐弦律从此,1900展开了在海上弹奏钢琴的旅程,生命便从此定格于这艘油轮无法改变。

  我在欣赏这部影片的过程中心中总是在一次又一次的震憾中产生迷茫,这不仅是钢琴天才无师自通而细致优雅,潇洒飘逸又深情动人还带些许伤感的音乐的律,更重要的是他人生的演绎给我的震憾:人该怎么活着才算是有意义的生命?人一生到底该留下点什么? 《海上钢琴师》中的1900,一个没有亲人、没有户籍和国籍的天才钢琴师一直在海上飘泊,对人世间的诱惑,功名利碌,他都视若无睹。即使那一眼就能让他魂牵梦萦的舷窗外移动的少女的倩影,他也是让毕生之爱凝聚在瞬息,即使是最知己的朋友马克斯用他那最动听的弦律换起他走向世界,寻找高雅而富贵的人生,但也没能让他走出一个自己独有的空间那个将被爆破的油轮。他的生命中只有钢琴、游船和大海,他在滚滚浪涛中享受的是*稳与宁静,直到最后他还是选择和这舶船一同走向天堂。他的生命中没有物质欲,但他的生命充实,自由、快乐、单纯,他为他自己的信念活着直到他死去。

  看完这片子,我的脑海涌现出很多的盲点,想理理不清,想道道不明,只是深深感觉到这就是人性,这就是一个没有经过洗礼与塑造的灵魂,一个纯自然,纯灵魂的生命个体。这部影片给人们提供了很多值得思考的生命的命题:人的一生该怎么活着,怎么活才算活出了生命的意义。

  我们应该怎么去尊重人性,有着不同生活经历的人,经历着不同教育影响的人,生活在不同国界的人活着,我们需要什么?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0

  在众多影评中觅得这么一句话:凡人只能望其项背而兴叹,过后走向万家灯火,各自喧闹。

  在影片带来强烈视觉冲击与心灵震撼之后读到这句话,心底蓦地一暖。

  眼前回放着一幅画面。当船头人高喊America时,原本徜徉于音乐的人群蜂拥而出,只余1900(主人公名)一人留于室内,伴着他的钢琴。

  对比如此,暗自心酸。

  如此人物,纵有经天纬地之才,也只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荷花一擎。他注定是孤独的。他的所有的音乐才能,凝成一颗无法触碰的含泪明珠,化为不可揽怀的清冷月光。音乐奏响时,众人为他燃起的灯火,仅是过眼烟云。

  万家灯火捧出一世辉煌,与他无关。

  人都是趋向利己性的,那些不为他驻足流连,赶着追逐自家灯火的人,我们无法归咎于他们。他们只是甘于*庸,只是将海上钢琴师这样的境遇视为日常,无法体察其中的诗意与远方。

  常人只是惊羡于烟花绽放时的夺目,却少有人为落幕时悄然的灰埃感慨。

  城市格子间里讲述着的庸常繁琐,兀自生动与凋谢。

  许许多多执拗的天才,以常人难以理解的追寻,以远离万家灯火为代价,去装饰自己的精神家园。而对此种人而言,把酒言欢者难寻,棋逢对手者难逢,高山流水的知音比万家赞誉更为珍贵。

  他一生未曾离海,以身殉船。陆地上的人浪费太多时间在为什么上,冬天害怕夏天的迟来,夏天担心冬天将至,永远在追寻着哪里永远是夏天。凝望万家灯火,他看到的只有茫然。

  他说:我不会让我的音乐离我而去。

  他说:我已经和这个世界擦身而过了。

  他曾受陆地上所谓大师的挑战,第三曲慷慨昂扬,热汗淋漓。现在想来,那是他在弹奏自己生命的华章。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1

  我认为自我是一个不太容易受感动的人,因为能使我落泪的电影很少,可是有一部电影能够让我一次又一次的受到震撼,一次又一次的为之落泪。这部电影的名字叫做《海上钢琴师》。

  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孤儿,他是一个被人遗弃在蒸气船上,被船上一位好心的烧炉工丹尼收养,这位烧炉工用当时的年份为孤儿起了名字,叫做1900。然而好人不得好报,烧炉工在一次意外中死亡,仅有8岁大的1900又再度成为了孤儿。过人的天赋使他无师自通成了一名钢琴大师,但宿命也令他天然地对红尘俗世深怀戒意,他从不敢离船上岸去,只因纽约无际的高楼和川流不息的人群令他迷失自我。

  纵使之后遇上了一位一见钟情的少女,他思量再三后,还是放弃了上岸寻找初恋情人的冲动。他永远地留在船上了,就算到了最终,唯一的好朋友马克斯警告他废船将要被炸毁,他也不愿离开,于是从出生开始就没有离开过维吉尼亚号的1900殉船于海底。1900,这个既没有出生纪录,也没有身份证明的人,没有留下一点痕迹就在人间蒸发,就如流逝了的音符一样,渺无踪影了。

  影片使我感动的地方有很多,首先是烧炉工与1900的对话,

  1900:“丹尼,什么是孤儿院呢?”

  丹尼:“孤儿院就像一个大的监狱,没孩子的大人都会被关在里面。”

  1900:“如果我不和你在一齐你就会进孤儿院吗?”

  丹尼:“你说得对,乖,所以我要多谢你。”

  这段对话真的很温暖,丹尼为了不让1900有心理上的阴影于是编制了一个善意的谎言,使1900认为自我很重要。丹尼真是一个好父亲。

  “我宁可舍弃自我的生命,也不愿意在一个找不到尽头的世界生活,我之所以走到一半停下来,不是因为我所能见,而是我所不见……”。

  这句话是1900说过的话,1900明白欲望永无止尽,如果走下了这艘船,他能够凭借精湛的琴艺获得金钱,权利以及感情,可是他会失去对于音乐的灵感以及真正的自我。所以他选择与船共亡的重要原因。他是一位值得尊敬得艺术家,他有着真正艺术家所拥有的高贵的自尊。

  这是我对于1900的理解,一个没有根而终身漂流在海上的男人,独特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使得他处在一个独立的世界里。他与这个社会仅有一段很短的距离——一块甲板;他与这个社会有一段很长的距离——一个世界!他用音乐解读一生,音乐是他对人生的感悟。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2

  其实,在一个月前我就已经把电影下载到电脑里了,一直是没机会看,所谓没机会不是没时间,因为看这种电影,必须一气呵成地看完,还得心无杂念,心无旁骛。这边厢满脑子都是明天该买那只股票抄底,那边厢还要跟着伟大的钢琴师在海上颠沛流离,如此的私心杂念绝对是对一部好电影的大不敬。所以等来等去,我决定今晚观看,原因是今天我的股票跌停了。

  文艺电影的片长都不短,几乎都在两个小时以上,这让我很是受用,谁叫我是文艺片的粉丝呢。

  电影《海上钢琴师》讲的是一位叫1900的钢琴师在海上生海上长,最后死在海上的故事,当然这位钢琴师不是大西洋底来的人,他生活在船上,生活在一艘类似于泰坦尼克号的大船上。他弹钢琴的才能是天生的,用天才钢琴师甚至是伟大钢琴家来形容他一点也不过分,因为他弹得太好了,所有懂行的和所有看热闹的都为之折服。然而,钢琴师1900对大海的热爱,准确地说是对他一生也没有离开过的那艘船的痴迷,远远胜过其他的一切,当然也包括钢琴。电影的最后演的是,在那一艘即将被销毁的大船上,海上钢琴师1900万般投入地,非常的忘我地,上下摇动手指对着空气弹琴,看到这里我唏嘘不已。

  这真的是一部文艺的不能再文艺的电影了。

  电影讲的就是一个人的宿命,至少我是这样认为。当一个人的生命被一样事物决定了的时候,这个人也许是幸福的,比如被自由、被爱情、被理想,如果被一艘船来决定,也许有些荒唐,可是很多人的生命中常常充满这样的荒唐。

  生命被决定,在这部电影看来是美丽的。

  也许,我是无法评判剧中人的幸或不幸。不过,我倒宁愿看到电影这样的结尾:海上钢琴师1900跟随着他的钢琴而去,而不是那艘船,至于最后的生与死,不在我关心的范畴之内。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菁华12篇)(扩展3)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菁华12篇)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

  海总是载满了回忆的,无论它是快乐的',希望或不堪回首。

  “云想衣裳花想容”,《海上钢琴师》美得让人心疼的故事就是那美丽的云之裳。

  这是一个关于大海、轮船、钢琴、陆地、孤独、友情与天才交织的故事。主角1900是最大的暗示,这名出生在轮船上的孤儿,是天生的钢琴大师,他一生从来没有下过船,能够在别人因晕船而吐得一踏糊涂的时候闲庭信步。他生世凄凉却用钢琴征服所有人,他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却不以为意,他能选择与船共亡却不能为了深爱的女人登上一次陆地。托纳托雷想通过他暗示什么呢?我看到的是选择。他一直对陆地怀有矛盾的情感,他向往它,又不肯触及它,但是直到那一天他决定离开,他突然发现,外面的世界对他如此陌生,以至于不知何去何从,对自己所能做的感到迷茫,对未知的感到害怕。他只能留在船上,即使,最后一起被炸药炸飞。因为他说:“陆地没有尽头。”这种没有尽头的感觉让他害怕,钢琴的琴键是有尽头的,这让他觉得安稳。

  佛曰,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一沙是一部好的电影,一花是一曲好的音乐。音乐就是电影世界里的天堂。因为我们站在音乐的天堂俯瞰上帝眼中的世界,所以只有一世的我们才得以享受几生的爱恨情仇。这整部电影与音乐紧密结合、血脉相连,宛如一对双生花。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2

  1998年,吉赛贝·托纳多雷执导了他的第一部英语片——《海上钢琴师》,获得金球奖最佳作曲和欧洲电影奖最佳摄影奖。而真正的让吉赛贝·托纳多雷名震江湖的是1988年的《天堂电影院》,影片不但获得奥斯卡和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同样在欧洲各大电影节上也屡获殊荣。而为这部《海上钢琴师》操刀配乐更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意大利最具风格,著名的资深作曲家埃尼奥·莫里康内(EnnioMorricone)这位大师参与制作的各国电影配乐已不下400部,故被音乐界冠以最多产的作曲家美誉。

  现时已经是70多岁高龄的他,仍拥有丰富的创作灵感和素材,在《海上钢琴师》里,大师以钢琴为主配合适当的管弦乐和室内乐创作出音色醉人、旋律优美和风格隽永的迷人乐章。

  就像这部影片的中文译名与”钢琴师”有关的电影一样,钢琴演奏是电影的一大重心,何况这部电影最初正名就是”海上钢琴师的传奇”,它所描写的钢琴家1900是一个飘迫于大洋间的传奇爵士乐手,自然,在影片中是少不了精彩的钢琴演奏,而且是爵士乐的钢琴演出来,莫里克奈的爵士音乐作品,向来就有鲜明出色的个人风格影片中主人公1900所弹出基本上都是轻快俏皮,演奏精彩又富有娱乐性的作品,而《Danny’sBlue》是一首慵懒闲散,情调迷人的蓝调作品,是我个人最喜爱的作品之一。影片除了莫里克奈本人的创作外,也特别邀请Amedeo Tommasi,GildaButta等钢琴演奏家,演出Jelly Roll Morton及Scott Joplin等当代名家的爵士音乐作品(The Crave与PeacherineRag),营造出浓浓的时代氛围,当然,莫里克奈捕捉早期爵士音乐神韵的技巧之传神,当然也不言而喻了。

  莫里克奈的大师级地位早已无庸置疑,《海上钢琴师》再一次印证其宝刀不老的实力,音乐风格轻易贴切的悠游于各种领域间,让古典的音乐技巧变得*易*人,直探人心,而且完美的将各种音乐素材重新结合再造,一次又一次为人带来新的音乐创意与音乐感受,不愧是一代大师。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3

  “城市那么大,看不到尽头。”

  “我停下来,不是因为所见,而是因为所不见。你明不明白?是因为看不见的东西。”

  “拿钢琴来说,键盘有始也有终。有88个键,错不了,并不是无限的。但音乐是无限的,在琴键上,你可以奏出无限的音乐。”

  “我喜欢那样,我活得惯。”

  ……

  1900是一个被人遗弃在蒸汽船上的孤儿,被船上一位好心的烧炉工收养,然而烧炉工在男主角8岁的时候在意外中死亡。过人的天赋使他无师自通成了一名钢琴大师,但宿命也令他天然地对红尘俗世深怀戒意,纵使后来遇上了一位一见钟情的少女,他思量再三,还是放弃了上岸寻找初恋情人的冲动。他永远地留在了船上,即使到了最后,唯一的好朋友马克斯警告他废船将要被炸毁,他也不愿离开,于是从出生开始就没有离开过维吉尼亚号的1900最终与船葬于海底。

  他用音乐来表达他看到的人和事,极尽其力,鲜明又生动。也用音乐来填充自己,挥洒生命,可以放纵,像把所有的音符挤在最狭窄的指尖一泻而下的畅快,也可以享受,抒情般慢慢流逝,在最适合的时间压下那一指黑键,听旋律的优雅和轻盈。一流的钢琴家带着鄙视和嘲笑来到了船上的宴会,三曲终,他用皎洁潇洒的笑和一根琴弦点燃的烟,把钢琴家的高高在上烧得一干二净,把听者的情绪烧得澎湃激昂,把世界的不*都抚*驱除,什么等级,什么高贵,不过如此,不堪一击。自讨没趣的人,总缺少一份内心的安宁。

  我们或许从来都不是天才,但是我们至少能做到勤恳、踏实。我们从坚硬和纯白开始,学会圆滑,学会世故,但内心深处,终究会一直记得,这一生所做的种种妥协,不过是为了在这个微尘世界,在这架上帝给予的钢琴上,创作出独属于自己的旋律与琴音。 黑白交错的琴键弹奏出一曲又一曲清脆悦耳、沁人心脾的旋律,也弹奏出一段又一段不同人生际遇中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或许从某种意义上,他奏响的`是自由理想主义轻灵完美的挽歌。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4

  初中一年级的时候,我问了问饶老师值得一看的电影,饶老师冲口而出:“海上钢琴师。”,到了暑假,电影单中又一次出现了这个名字。“这肯定是一部好电影。”于是,我携带如此的心情,细细地品味了这部电影。

  这是一部意大利电影,由朱塞佩·托纳托雷执导,蒂姆·罗斯、比尔·努恩、梅兰尼·蒂埃里主演的剧情片。故事是以两个人的对话形式展开的,以第三人称,和第一人称视角的转换,介绍了一位钢琴天才1900的钢琴故事。

  幼时的1900,是在襁褓中让人发现的,他的妈妈抛弃了他,因此他成了一名孤儿,生活在烧煤工人的船舱里,大伙都照顾他,疼爱他,教他说话,写字。直到有一天,他的现任爸爸因救人而死,他便很地伤心。1900离开了爸爸妈妈,没出生证明,悄悄地来到这世界,有得悄悄离去。正好比一个人去世了,你找不到任何他的有关信息,没人相信他的`存在,也没一座是他的墓碑,但他确实来到过这个世界,真真实实地活过。

  1900对不好的事情十分厌恶,但不会用嘴说,会用音乐去表达。1900与小号手聊天,当他们看见小偷时,钢琴的音乐也变得断断续续,模仿着小偷的形态;当他们猜想老妇女是一个谋害亲夫而得到万贯家财的人时,钢琴的音乐是一种怪怪的音响,充满着阴险,他的音乐一直能生动的表现各式各样人的心理特点。

  有些人说1900非常幸福,他生活在他喜欢的音乐中,伴他左右的是对他没半点私心的朋友们,不需要去担忧纷繁与拥扰。但,只不过如此吗?每次停船靠岸时他一个人向岸上远处眺望的眼神分明有掩不住的落寞,还有他偷偷的拨通陌生人的电话时那紧张和期盼的语调:“你好,或许你不认识我,但,大家能聊聊吗?”特别是当他听那个飘过的流浪人告诉他一个人的经历,他愈发的想去体验:站在岸上,听海的声音,到底是什么样奇妙的感觉呢?

  影片结局,1900在一艘马上炸毁的船中被找到,但他仍不愿下船,现实日常,对于其他人的选取,大家会感到匪夷所思,就像这部影片一样,可能大多数人也不解他的这种选取,但,无论是哪个,作出什么样的选择,无论在大家看来是多么的荒谬,多么的不明智,多么的被人不解,这都是他的选择。可能,到了天堂,他仍会弹钢琴,就像原来在海上一样。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5

  《海上钢琴师》不像一个故事,更像一个寓言,无正式名姓、无任何身份记录、父母不详、一生不曾下船的音乐天才1900是具有象征意义的虚构。

  虚构这样一个人物,并不像许多人说的那样为了揭示天才与普通人精神世界的差别,也并非为了让我们探讨这种生活方式实现的可能,实际上是通过他来反观现代文明(他所在的船连接欧洲和美国,实际上是世界文明的中心由欧洲转向美国),以及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思考。

  友人max作为常人存在既是情节合理展开的需要(否则他的'故事怎么被世人知晓),也便于同样作为常人的我们代入、思考和追问。他为什么不下船?他怎么看待自己的身份?他怎么看待音乐上的决斗?他怎么看待外面的世界?

  这些问题,又启发我们进一步思考:现代文明行进中,我们是否应该或有没有可能最大限度地保持自身的独立,不走出自己的舒适圈?如果没有国籍、姓名、父母这些信息记录,我们应该通过什么来确认自己的身份?职业、才华、兴趣这些东西是可以作为一项技能比拼,还是应该像信仰般与我们自身融为一体?当社会发展到看不到“尽头”,自我对环境没有掌控感的时候,人应该何去何从?

  天才钢琴师最终还是没有走出那一艘熟悉的船,他的生命没有跳出88个黑白琴键,唯一可能让他从自己的生命暂时出走的爱情,也没能带他离开,因为他看到没有尽头的城市时,慌了。我喜欢这个处理,有很多电影,都是用爱情来将人物打出常规,我承认爱情有让人冲动的魔力,但它只会让人暴露出新的侧面,而不会从根本上改变一个人。

  或许,海上钢琴师的一生既是一个悲剧,又是另一种完美。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6

  大海、游轮、钢琴如果只这三个事物就构筑起一个人的一生,那将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在深邃的蔚蓝中颠簸飘泊,在悠扬的音乐中领悟人生。世界很小,从船头到船尾,在舞厅中的那架钢琴前,从左到右,总共88个琴键;世界很大,那一片碧海蓝天下,用心灵演绎出的乐曲融入世间百态,宽广无边。朱赛佩:托那托雷的《海上钢琴师》给我们描述了这样一段诗意浪漫的人生传奇。

  《海上钢琴师》描述了男主角1900,一个被遗弃在豪华的“弗吉尼亚人号”邮轮上的婴儿,由一个黑人船工丹尼抚养长大,因此取名1900。他有一个传奇的名字,他也有一段传奇的身世,他出生在船上,成长于船上,他死于船上,他的一生与陆地无缘。

  1900从小在丹尼细心的关怀和善意的谎言中自由健康地成长。丹尼因意外事故不幸去世后, 1900一次无意间鬼使神差地来到一等舱舞厅的落地窗外,他第一次见到了那与他一生命运交织在一起的乐器——钢琴。

  随着1900的长大,他显示出了无师自通的钢琴天赋,谁也说不清楚究竟是什么原因,反正听过他演奏的人都被他的琴声给深深的打动,音符仿佛是自他的血液里流出一样,随性而至,信手拈来,却每每动人心弦。

  后来,1900有机会登上城市,但是最后他却放弃了,当他看到又边界的城市时,他说道:“我出生在这艘船上,在这里,世界流动,每次两千人。这里也有欲望,但无法超越从船头到船尾的空间。你弹奏自己的'幸福,在那并非没有边际的键盘上。 对我来说,大地是一艘太大的船。是一段太漫长的旅程。是一个太漂亮的女人。是一种太强烈的香水。是一种我无法弹奏的音乐。请原谅我。我不会下船。让我回去吧。 拜托了。 现在,朋友,请你试着去体会,试着去体会,如果你可以。 眼中的整个世界。 美丽,可怕。”一艘轮船是他的一生;一架钢琴,是他的一切。

  1900始终明白自己内心里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无论代价如何,他都选择听从内心,这种*凡的伟大,最难能可贵,这也带给我们思考,面对灯红酒绿和纸醉金迷的时代,我们也会迷茫,能做的也都有限;在面对不顺的处境时,我们能始终坚持做真实的自我,找到对自己最重要的东西;我们要面对的诱惑太多,只有勇敢追随内心最真实的声音,才能不忘初心。

  在故事的最后,游轮废弃,被装满了炸药,有机会逃跑的他,却选择了留在船上,麦克斯的劝说也无法使他回心转意,在巨轮炸毁的前一刻,1900双手灾凭空弹奏,这个落入凡间的天使要回归天堂了。

  1900虽然死了,但他避免了被世俗玷污,被磨去棱角,成为一个*凡的人。我们也应该如1900般追随自己的内心,保持自己的初心,不被世俗所诱惑!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7

  “伟大的弗吉尼亚号孕育出了这个不可一世的天才钢琴师,决定下岸的时候,他的心是坚定无比的。可真正看到了那一刻,他却退缩了。城市中各种各样的琳琅满目,令他畏惧、退缩,只想等待在自己那有限的天地里。船已破败不堪,只有他仍然坚守着,最终与它一起,走向灭亡。

  或许正是这样,每个人,这一生,都有自己下不了的船。

  再见了,我的钢琴师。

  你走了。

  而我,此生未完……”

  我是想说,你为啥下不了船,你拿的是毛宁老师的旧船票,登不上别的客船啊?哈哈。

  《海上钢琴师》大约是我在初二时候看的电影,它和《天堂电影院》、《密西西比里的美丽传说》并称为托纳多雷时空三部曲,是每一个影迷必看的电影系列。那时候看这三部曲真的是迷迷糊糊,懂了什么,好像又不懂是个什么,唯一理解的是《密西西比里的美丽传说》,毕竟处于青春期看青春期视角的电影。

  当年看《海上钢琴师》的时候,这是一部有点点奇幻色彩的故事,一个弃婴在船上成长为一个钢琴大师1900,虽然是个神奇的人,但他有他的烦恼,面对心爱的人却不能和她去新大陆,面对身负名气却有未知的赞赏与挑衅,当他可以开始新的生活时,却选择回到原来的那条船,和他共存亡。

  属于1900的欢乐时光。

  在狂风暴雨中,摇摆不定的船舱大厅内,1900淡定的弹着琴,而影片的斗琴桥段也十分经典,周杰伦的《不能说的秘密》还有致敬过,一根烟,一个带假发的贵妇,整段戏份酣畅淋漓。

  大海是蓝色的,蓝色代表着孤独,没错,1900就是孤独的,他对于情感的理解只停留在他的养父、朋友、恋人,他的情感是不完整的,所以他不是一个完整的人,但就是因为这份孤独和不完整造就了他敏锐的艺术天赋,所以沉浸在钢琴的世界里时,影片采用了暖色调,那时的1900是快乐的。

  大雨哗啦啦。

  对于最后是否下船,我的朋友是希望他有新的生活的,但我却是相反意见,原因是“不*惯”。1900看惯了大海和一波波带着希望和欢乐的乘客驶向新的生活,当他比赛之后,再看到城市支起的烟囱,他看到的是一个忙忙碌碌、物欲横流的世界,他为了保持他的纯粹,宁可把自己的天赋绑在船上共存亡,也不愿去寻找他的爱人。有人说这样的结局未免太不圆满,如果1900真的要圆满他随时都有机会下船找他的恋人,然后电影结束,但就是这样的残忍才让我们看到了与众不同的1900,他的那份潇洒和纯真。

  1900准备下船。

  我不想进行太多的说教,什么在俗世要洁身自好之类的,我只想说每个人都有追求,为了自己心里的那点东西,你可以不像1900那样狠心去割舍一切,但你是否有原则的,为自己的内心留一片净土,不妥协。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8

  最*我看了《海上钢琴师》这部电影。

  故事讲的是一个叫1900的人,他出生在船上,不知怎的就被父母遗留在了船上,无意中被船上的挖煤工丹尼捡到了,并取名为1900。有一次在挖煤时,丹尼遭遇意外去世了。1900在丹尼的葬礼上听到了楼上的钢琴声,从此爱上了弹钢琴,他一直没有下船,甚至有关部门准备炸掉船之前,他还是死活不肯下去,最后被活活炸死,我认为他是一个极度矛盾的人。

  在他短暂的一生里,有一件事让他变得非常出色,那就是弹钢琴。1900在丹尼去世后开始迷恋钢琴,他有着极好的天赋,一摸就通。音乐就是1900的世界,在这个小小的世界里,他感觉自由自在。他通过不停地观察别人,挖掘他们身上的故事来了解人世间的感情,并体现到音乐当中。

  我认为1900在弹钢琴时非常自信和无所畏惧。由于1900钢琴弹得太好了,人们很崇拜他,甚至爵士乐的创始人杰利都向他发起挑战。在挑战时杰利非常傲慢,但1900却沉着应战,在发挥自己最强实力之前,他甚至冒出了一句:这都是你自找的,混蛋。他最后出人意料的表现使大家都震惊了,包括杰利在内。

  1900的无所畏惧还体现在他从容面对死亡,1900的好朋友麦克斯经常劝他下船去看看世界。1900每次都说我连个出生证明也没有,哪个人会让一个连名字也不确定的人上岸呢?炸船之前麦克斯劝1900下船,他最终选择了留在船上,和船同归于尽。

  同时1900又是一个懦弱的人。炸船前他告诉了麦克斯他一直以来都不肯下船的根本原因:世界那么大,有成千上万种路可以走。我要是下去,就面临着重要抉择。一架钢琴有八十八个琴键,数量是有限的。可用这八十八个琴键所能创造出来的音乐却是无限的,而我在船上就好比只有八十八个琴键,我可以在上面活出各种各样的人生,甚至每天都不一样。如果我真的下了船,琴键的数量是无限的,那么音乐就更加无限,甚至每一秒都是各不相同的,我到底该怎么选呢?面对下船之后的角色,他害怕了,退缩了,他感到有压力了。他不知道如何面对陌生的世界,很难跨出自己熟悉的小空间。看到这一处的镜头,我难过地为他流下了眼泪。

  1900在面对弹琴挑战的时候非常勇敢。面对下船时,他又感到有些害怕。从这几个事例就不难看出,1900是一个矛盾的人。当然,留在船上可以让他心思更加单纯,更好地发挥他的音乐才华,这也不失为一种选择。

  电影讲述的是地点是一艘名为“弗吉尼亚人”的船,锅炉工人见到一个放在钢琴上的白人弃婴,他就是主人公钢琴天才1900——他的名字就叫1900,二十世纪的第一年的第一个月被捡到的天才。

  他一生都在那艘船上,从未下来过,没有身份,没有了家人,似乎是飘在人间的一阵风,带着钢琴声,路过人间,惊艳过一段时光。最后船要被炸毁了,他仍然留在那里,和船一起消失。仿佛这一生并不是为了来过,而是一名使者,代表着钢琴声,来这一趟,只为展示天籁。他唯一留下的,是一个被毁掉的录制了他为一个一见倾心的女孩演奏曲的光盘,光盘原本是要送给那个女孩的,那个女孩告诉他可以去岸上找她。他一直在船上生活,一直漂泊在海上,“弗吉尼亚人”号就是他的世界,他曾穿上好看的驼色大衣,去岸上听听海的声音,从岸上看看他的大海,但他没有上岸。看着无穷尽的世界,他转身回到了船上,并从此再未想过离开。

  “连绵不绝的城市,什么都有,除了尽头,没有尽头。”他说音乐是无限的,但是键盘是有限的,他可以从有限的键盘看到无限的音乐,这让他安心,让他自得其乐,他过惯了这样的生活。而世界是无限的,“无穷无尽,键盘无限大,无限大的键盘,怎奏得出音乐?”他说世界这个“键盘”奏出的音乐“不是给凡人奏的,是给上帝奏的。”

  他的才能足以在世界任何一隅活得潇洒,他随便一首曲子都可以带来极大的财富和名誉,而他不是为了活着,他把那个光盘毁了,他说“没有我,我的音乐哪儿也不去”。

  有些人把“佛吉尼亚人”号船比喻成作者眼中的世外桃源,1900不肯离开船,提现的那个时代的人对“世外桃源”的追求和向往。但我想说说我的想法。

  我很羡慕他,我很羡慕知道自己“使命”的人。有些人生下来就知道这一生的路怎么走,有些人经历跌宕,最后也能找到自己的路,关于成功,我不停地修正它于我的定义,后来,我觉得是,找的自己的使命,然后为之无怨无悔,便是成功。

  有人求功名,有人求财富,有人继承然后发扬光大,追求使命的感觉如此崇高而无畏,以至于一路的艰难和困顿,诱惑和陷阱都不再。就像《*的葬礼》中去往耶路撒冷的年老的“巴巴”,一生以琢玉为生的的匠人梁亦清,看到玉就看到使命的韩子奇……可也不是所有的人都那么幸运,可以得知自己的使命,于是这些人,就只能*庸,于世界*庸,于一生*庸。

  1900的使命,或许只是为了向世人传递天使的声音吧,他被遗弃在钢琴键盘上,他死的时候没有户口,去到天堂或许都进不了门,要问这一生做过什么,那只能是毕生都在音乐中。大海把纷扰隔开,把“佛吉尼亚人”号围成一个天堂,他就这里完成他的使命,不用上岸,不用去面对无穷尽的世界,只在这海上过完这一生,船在人在,船靠岸炸毁,人也不愿留下。

  *凡如我们,没有让世人惊艳的光芒,但也是每个人都带着使命来到这个世间呀,或*凡或琐碎,又或者能温柔一寸天地。我看过有医者兢兢业业,我看过工人勤勤勉勉,我甚至被拾荒者堆满的小屋感动过,努力地活着去承接生命赋予的责任,又何尝不是在完成使命呢?

  真希望足够幸运,找到能够在生命的尽头回想时,可以骄傲地说出“我是为你而生”的,可以无悔地完成“使命”。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9

  今天下午,太阳正盛,疲倦地窝在家里。躲在房间看完了《海上钢琴师》,深深地被打动了。

  1900这个人物身上有许多动人之处。一出生就被父母抛弃在一艘船上,躺在船上的一架钢琴上面。他出生在二十世纪初,但是,无论生在哪一个时代在那个时刻他就只是一个孩子,一个应该是被妈妈疼惜爸爸爱护的小宝贝。从那时起,他就注定不能和普通的孩子一样长大**。

  从某个坏的角度来说,1900是一个弃婴,但从某个好的角度看,他虽被抛弃,至少没有被扔在荒郊野岭里等死,没有被一个坏人抓去当一个小坏人,而是被善良的工人丹尼收养了,并取名为1900.但没过多少年,丹尼就死于一场意外。

  我不禁思索,1900从小过着一种怎样的生活。他从小就生活在阴暗潮湿的船的最底层,身体方面会不会有什么不适呢?他从小都没有爸爸妈妈,都是跟着干活的大叔们一起生活 ,会不会感到伤心难过呢?他从小就没上过学,没有踏进过学堂半步,没有和同学一起玩耍的经历,会不会感到不甘和寂寞呢?当他遇到问题烦恼的时候却无人诉说,是否会感到深深地孤独呢?他从来没有离开过船半步,有没有过想要去看看更远方的世界呢?

  每天早晨伴着第一缕从海*面升起的阳光睁开双眼,夜晚随着最亮的月光进入梦乡。千千万万个日子就这样反反复复,任谁都会受不了的吧。但是,1900有音乐作伴。他是一个极具音乐天赋的音乐家,是船上最优秀的钢琴家。

  从小便被视为音乐神童,长大后更是名声大噪。无论是船上本身的人还是船上的游客都愿意做一个合格的聆听者。突然有一天,一名世界著名的钢琴家亲自来到这艘船,为的就是亲自和1900较量一番。而此时的1900还一副状况外的表情,仿佛在问:“音乐是用来比赛的吗?”比赛一共三局,前两局1900完全就是随便应付,直到麦克斯(他的好朋友)十分气愤地说全船的兄弟都把赌注压在他身上啦,结果他却不好好应战,这才仿佛一下惊醒了1900:原来这场比赛不止关乎他一个人啊。随即找麦克斯要了一支烟放在钢琴上,虽然他不吸烟,然后又转过头对他的对手狠狠地说了一句:“这都是你逼我的。”(听这语气好像大Boss哦。)然后就开始了一场视觉与听觉齐飞的盛宴。观众们都已目瞪口呆,那位大名鼎鼎的对手也露出愠色。疯狂的音符在1900的手指间狂舞着,没有任何事物可以打扰到他,细细密密的汗液从额头流至下巴。终于,曲毕,可众人仍处于某种呆滞状态,久久不能回神。

  1900此时露出了一抹微笑,拿起那只放在钢琴上的烟,翻起钢琴的后盖,将烟头与琴弦接触,然后,,,烟头竟然烧着了。这也许就是他对于胜利的宣告,一种无声的宣告。

  再来说说1900和他的朋友麦克斯。麦克斯刚来到这艘船上当小号手时很不*惯,半夜里晕船,一直吐。1900看见他后便开始弹钢琴,让麦克斯跟上他,慢慢的,麦克斯竟然好了(忒神奇)。

  这两人既是音乐上的伙伴,又是生活中的挚友。

  我一直觉得1900骨子里有一种洒脱,为人不拘。他敢在共同演奏时突然任性地改变曲目,让指挥措手不及;他敢一边弹钢琴一边横冲直撞,撞碎了整面玻璃也毫不在乎,最后又撞开了船长的房门;他敢在受罚时大胆地将铁锹扔进熊熊燃烧的大火中,然后优哉游哉地躺下休息。这一切的一切,在我看来,还是和他的成长环境有关。从小没有人亲力亲为地教导,犯了错也不一定能及时改错,因为也许根本就没有人注意到他。所以他对听话没什么概念,最向往自由,音乐。

  1900每一次演奏似乎都是即兴创作。因为连续数次我都没有在他的钢琴架上看见任何谱子,这不禁让我好奇,他每次演奏的时候都在想什么呢?麦克斯替我问了这个问题,原来,每次弹奏时他都会观察观众的神情。看到某一个观众沮丧,就弹奏忧伤的曲子;看到某一个观众高兴,就弹奏欢快的曲子。曲风就在他的手中这样变幻自如,让我不得不叹服的技巧和能力。

  最令我可惜的是与1900擦肩而过的爱情。1900在船上录制自己的第一张唱片时,突然在窗外看见了一位妙龄女郎,他的目光被吸引住了,手中的音符也有了细微的变化。也许,1900对这个姑娘一见钟情了,他不断找寻姑娘的踪迹,甚至悄悄潜入女寝,他想把自己的第一张音乐唱片送给这位姑娘。但最后,1900还是错过了这位有可能成为自己初恋的女孩,自己的唱片也还没有送出去,他想踏入陆地的愿望最终也未能实现。令人惋惜至极。

  最后的最后。时间在推移,历史在前进。这艘船免不了被炸毁的命运,可是1900宁死不下。船就是他的整个世界,而陆地,船除外的地方也许也是世界,但是于他,真是太过于庞大,他根本无法掌控,只有深深地恐惧,还不如去天堂继续做一名快乐的钢琴手。但是,1900是没有身份的,在船上生,在船上死,人间没有他存在的确切记录,那天堂也不会有,他只能以一个无身份的人生活。不过,他已经无所谓了。

  “砰!”船碎了,人死了,灵魂飘向天堂去了。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0

  一九零零出生在船上,也从来没有下过船,虽然它有无数个时机可以如许做。直到末了这艘服役的老船即将用六吨半的炸药被炸掉时,他也没有选择下船,虽然Max实验过劝说。“整座城市那么大,一眼忘不了尽头。无量无尽,贫苦你告诉我,它的尽头在哪里?

  海上钢琴师,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呢?其实似乎很难用一句话说清楚,可能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总爱问一篇文章或者一个故事有什么教育意义或者什么道理,而这部影片看完之后的混沌感让我彻底有点崩溃,崩溃的不仅是我的思想,还有对传统教育的信任危机。好的作品就是“人人心中皆有,个个笔下全无”那样的绝笔,电影《海上钢琴师》就具有这样的特点。

  其实,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需要封闭和退守的天地,就如钢琴师的世界“船、钢琴”每一个人都离不开自己的*惯,而且对制度和*惯产生着无限的依赖甚至与之共生死,如钢琴师一样与大船同归于尽。

  钢琴师喜欢船,喜欢摇摆和漂浮的大陆,喜欢那些匆匆的过客从眼前走过,因为他已经彻底的*惯了,已经与船和钢琴融为了一体,一旦离开哪里,他会感觉到陆地在摇晃和颤抖,*惯了动荡,是不是也就拒绝和厌恶和*和宁静呢?

  喜欢看别人实现梦想的人生匆匆来去,喜欢自己在钢琴前独唱主角,这种喜欢是不是也说明了一个人思维定式对人生观简直观的禁锢?一个不能适应环境变化、不能随环境变化而改变自己角色的人注定与那个时代一起消亡,这是社会的也是自然的生存法则,那么钢琴师的结局是不是一种历史时代消亡的寓意?钢琴师是依赖那个时代还是被那个时代抛弃了?只知道他的故事变成了另一个朋友的传说!

  钢琴师是喜欢自由的,喜欢自由的弹奏自己的钢琴,喜欢自己的生活表达方式,喜欢船上那种世外桃源的自由和恬淡,可是世外桃源毕竟是世外桃源,这是不是导演心目中的理想世界?抑或是对战争世界的一种逃避心态?因为片中,小号手离开船之后,像钢琴师那样说了“让战争滚蛋!”的台词,可惜没有钢琴师的气势。

  钢琴师代表的是一种童真和纯洁?代表的是人类对大同世界的向往?代表的是对人类繁文缛节的不屑?还是代表人类对自身无穷无尽的欲望的恐惧?当钢琴师站在舷梯上犹豫不决的时候,面对尘烟四起的现代工业文明,钢琴师终于下定决心从此不再离开自己漂浮的世界。

  1900有着惊世骇俗的才华,但也有着另人难以想像的孤单,仿佛他的世界仅有他一个人。也许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就算被世人遗忘,但只要自己觉得美好就是值得的。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1

  有人说,这是一个杯具。而我却以为,没比这更好的结局了。

  假如1900下了船,不外乎两种结局。一是彻底地被这个肮脏的世界同化;二是迷失了挚爱的方面、郁郁而终。而无论是哪一种,远没死去幸福。

  惟有海洋这般广大的胸怀方可容得下他惊世绝艳的才华。即便陆地上有大把大量的资金,有形形色色的美人,有灯红酒绿的生活,1900却不是那里。不是一个地方的人硬是待在那里,这才是个杯具。非常简单的一个道理,无人可以说水里和地上哪个比较好,鱼是水,人是地,只不过合适不合适的问题。

  与MAX道别的时候,1900说:“原谅我,我的朋友,我不下船了”,不是不想下,而是他不知下了船该怎么样活下去。记得他决定下船的那一幕:1900在舷梯上站了很长时间,最后把帽子扔进大海,人却非常坚定地走回了船。他不是没尝试过,终不可以战胜他的内心,只因那里太纯净。他说他看到无数条街道,却不知道路该往哪儿走。

  看到那里,应无人再指责他的懦弱了。所谓“不懦弱”的大家会在这个肮脏的世界上非常圆滑地活着,他们或是有钱,或是有权,或是两者兼而有之。然而他们终究没办法纯粹地活,由于爱而活。1900的“懦弱”令他保全了一颗完整而干净的心,令他的音乐永远流淌着纯净的气息。

  影片的末尾,1900对MAX说:“两条右臂能弹出什么音乐,期望天堂有钢琴。”我想,1900终是不是人间,即便在那里,他获得过无数掌声。然而,他需要的不是这部分。假如可以的话,他宁可一个人,一架钢琴,就如此一向弹下去。

  天使不应在人间。正如1900最后选择与船一齐炸毁,这样,海上会流传着如此一个传闻:以往有个天才的'钢琴师,他的音乐令所有人为之折服,他一直没离开过大海,然而他的心却已到达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2

  金黄的灯光从船舱屋顶倾泻而下,掩映着每一位兴致冲冲的观众。豪华的轮船礼堂大厅内,居中放着一架古朴典雅的红棕色三角钢琴,琴凳上坐着的是一位钢琴天才。他将自己瘦瘦小小的身躯寄托在大海怒浪狂涛中飘摇的轮船,将自己的一生扎根在音乐这一令人无限痴迷的世界。《海上钢琴师》这一电影,写的正是这样一个故事。当我看完这部电影后,细细想来,感到故事的主人公不仅和自己有着诸多的共同点,更感到这短短的影片内蕴含着无数的人生哲理,令我心潮起伏。

  故事发生在20世纪初,1900年。那时的西方国家正处于欣欣向荣的发展阶段。一艘叫做弗吉尼亚号的轮船常年往返于英美两国之间,在大西洋*往返。某一日,一个在轮船上被遗弃的婴儿被黑人煤工丹尼找到并养大**。因为他在1900年出生,大家便叫他1900。一代传奇就此展开。在5、6岁的年纪,小1900便能够在钢琴的黑白键盘之间,用稚嫩然而成年人都自愧不如的无比灵巧的双手,自学成才演奏出大师级的作品。从幼年到成年,他一直担任船舱乐队的钢琴手。英美各国人士争相登上弗吉尼亚号,为的正是聆听这天纵奇才的妙手佳作。一位同样是天才的黑人音乐家曾被人称为“爵士乐的发明者”曾夸下海口与他同台竞技,然而在两位天纵英才的激烈较量中,1900仍然力压对手,最终霸气取胜。1900的名头如日中天之时,好景依旧不长。当世界著名唱片公司来到船上收集1900的音乐,并企图将其传播至世界各地时,1900却在这时看见了他毕生难忘的人,一个昙花一现,又无比动人的女孩让他弹奏出一首爱之歌。在音乐之外,1900尚且首次遇到令他如此痴迷的事物。无奈天妒英才,苦苦追寻之下,1900始终无法阻挡女孩下船的脚步,最终与她天涯永隔,郁郁到老,最后与破锈不堪的大船相伴长辞。

  对于这部歌颂天才的史诗级巨作,有人赞叹,说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真正爱音乐,对一个东西痴迷到如待生命一样的人,1900是一个惊艳世界、极其与众不同、神秘又浪漫的人;然而有人却批评,认为1900没有胆量去探索外面的世界,没有胆量追求自己心爱的女孩,对于未知充满了懦弱者的恐惧。但对于我个人而言,自身的有不同的理解。

  1900身上有许多跟我相似的地方,例如喜爱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外界的环境很难改变自身这一特点。1900在儿时为了能在钢琴上弹奏一曲,敢于正面抵抗船长不让半夜演奏音乐的规则法令;不仅如此,1900面对不可一世的黑人音乐家,爵士乐的发明者杰利的挑衅之下,也丝毫没有与他人攀比之心,一心按照自己的想法演奏。在二人对垒的斗琴中,黑人音乐家先后演奏了三首高难度的华丽爵士乐,让观众频频叫好,在闲适丰富的节奏中陶醉自我;然而1900却仍表现的淡然自若,先后弹奏的三首乐曲中,第一首只是极其简单的圣诞歌曲;第二首完全抄袭黑人音乐家的原作;到第三首,则是因为盛怒之下波涛汹涌、如光速般快节奏的手法才弹出完全击败黑人的音乐。1900的斗琴,绝称不上战斗,而是不管对手如何,依然按照自己的想法随性而为。即使盛怒之下,也只是为了打消黑人的嚣张气焰为自己出气,绝非是为了那虚伪的名利。甚至到了最后,为了追求女孩,不惜断送自己成名富贵的机会,追求不到,就把自己和大船永远绑在一起。1900是一个纯粹的人。他喜欢的东西,不管别人怎样改变他都是徒劳;只要他不想干的事情,就算刀架在脖子上也难以动摇其分毫。反观自身,在日常的学*中,自己不想深究的科目很少在课下深入研究;唯有音乐,在钢琴88个琴键上,能有千万亿种不同的变换方式。与1900一样,我也喜爱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常常摈弃外界的干扰,活在心内的人。1900的纯粹,令我感同身受,也因此慨叹不已。

  “外面的城市太大了。大街小巷交叉错杂,你根本不知道往哪里走;但钢琴不同,它有88个看得见的琴键,不管你如何变化,它都是有限的”。这是1900曾经说过的话,也是后来他本该在众人庄重的目送之下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下船的原因。1900之所以一辈子都待在船上,从来不下地走路,是因为他人生中最痴迷的东西中,心爱的女孩已经不知所踪。他只剩下音乐,然而这个痴迷的东西只有在他土生土长的地方才触手可得。对1900来说,外面的世界是庞大二无尽的,深邃到了可怕的地步。正是因为人类与生俱来的对于未知的恐惧,才造成他终老船上的悲剧。1900的经历不禁让人反思,对于未知的事物,人类应当怎样对待?这一深刻的问题同样困扰了我许久。这就像经历了小学和初中,我已经*惯与由老师带领,去学*、复*,按照老师早已严格制定好的教案机械的执行任务;但到了高中,我也曾经因为老师们特殊的教学模式强调自学为主而因惧怕成绩过差而恐惧。但经历过来,依然可以发现,曾经勇敢地走出舒适区的我当然能具备强大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品质。反观1900,从小到大从未勇于去外界探索未知,却把自己的才能挖掘得通通透透。我不禁因他个人潜力之巨大而震惊,但更多的是为了他过于闭锁,对外界柔软懦弱而感到惋惜。弗吉尼亚好就是他活动的最大范围;自己的内心世界就是他活在的世界。对于探索未知,我坚持适度的原则。谨慎前行当然能避免诸多失误和危机,但一味地抗拒未知,只能让自己越发落后保守,从而造成活在自己的世界的不可逆局面。1900的一生警醒了我,对自己喜爱的东西无限发掘固然是人生一大幸事,但如果一味的固步自封,是很难做到更*一步的。

  《海上钢琴师》就像一面镜子,反映了人世中种种哲理深思。1900就像我自己的一个缩影。我与他一样,同样常常生活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中,通过音乐表现出自己独有的宇宙。但我与他又不同,不同在我仍满含对未知世界探索的冲动和激情,但他却一直没有勇敢地走出那至关重要的一步。《海上钢琴师》就像一步人生百科,细细咀嚼,方能悟得人生真谛,从而训诫自己。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菁华12篇)(扩展4)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总结呢?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观后感。在写观后感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海上钢琴师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你不试,怎么知道自己不合适,怀着这样的心态不知道试过多少次了,反而更加迷茫。海上钢琴师给我的感触就是这样,我也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但我知道,那真的不适合我。外面的世界没有尽头,有各种各样的选择,可有时候真心希望自己没得选。

  有次朋友聚会的时候,来了个陌生人,还没聊两句,就开始对我说:你应该去考公务员。当时回了句:“我们不知道别人经历了什么,所以不要轻易去建议别人做什么”。对1900,我们作为一个旁观者,他的确应该下船,去收获名利,去得到爱情,可这些并不属于他。如果我是1900,我也不会下船,船上有我的一切,离开船,世界那么大,我又是谁呢?

  第一次看《海上钢琴师》是大学的时候,很感动,眼泪止不住的流,毕业这么久再看这部电影时,已经麻木了,一个人在电影院很*静的'看完这部电影。讨论电影时,有个朋友问到,你是会选择伟大而短暂的一生,还是*庸而漫长的一生?我选择后者,我已经注定*庸,但还有很多地方我没去,很多想做的事情没有做,只有时间能给我答案。很羡慕1900这样的人,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哪怕一生短暂,对他而言已经足够了。

  记得一个科普片说过,每个人的神经系统都是不一样的,即使是同样一件事,也很难真正感同身受,所以想方设法讨好自己吧,多听听内心最真实的声音。世俗会要求你该做这做那,但没关系,我的人生我自己走,我不会去伤害任何人,所以即使我错了,也只是害了自己,我会承担一切。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菁华12篇)(扩展5)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菁华12篇)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

  思绪太多,如乱麻在脑中纠缠,许多情节都很煽情,对于我这种一看电影就看哭的人来说,要理性客观地评价一部电影似乎是极为困难的。首先说说我看这部电影的初衷。我很小就在表姐的推荐下看过《乱世佳人》,对于美国怀旧的电影有一种痴迷的情怀,喜欢里面动人的音乐,喜欢里面人的服装,喜欢里面人说话的语气,喜欢英国似的强调,看到这部排在top250的电影,以及像人物传记的电影,觉得对上我的口味,果然这部电影我一口气看下来。

  电影很长,遗憾的是中间1900长大的部分描述得比较粗略,但是他的身世背景也算是了解得比较清楚了。首先他从小就在船上生活成长,拥有无私自通的钢琴天赋。我每每会想如果他是一个像我们一样的普通人还会一辈子待在船上吗?他会不会也想去改变自己的人生呢?其中有一个父亲,他的命运可以用十分悲惨来形容,他似乎是非常想改变自己的命运,但也有许多的担心,但是当他看到大海,他开朗辽阔了,他可以放下一切从头再来,那是因为他已经很惨了,他为了他的女儿,他有自己要去奋斗的初衷,这是人性,人性就是为了让自己生命得以延续,就是为了哺育下一代,他可以走出去。

  相比之下,钢琴师最终还是没有走出去,因为他的人性没有那么强烈,其中有一段与一个黑人钢琴师决斗的片段也充分地说明他不明白竞争是什么,但是这对于黑人钢琴师是再正常不过,因为他是在另外一个环境中成长的,他懂得世俗的世界,他是具有非常贪婪和欲望的人性的。

  1900缺乏人性的,但是确是非常理性的,他可以发现美的瞬间(一个女孩的美,确信他发现美的时候并不是人性的欲望在作祟),也可以记住美的音符,他对人性看得十分通透。他至始至终没有参与世俗的世界,他是一个看客,这也是他为什么不敢走下船舷的原因,不敢走进充满着人性的世界,他害怕,他无法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里生存。他的出生背景,他的天赋,他的才华,他的理性使他最终选择了以这样的方式来度过自己的人生。这也是必然的选择。

  从哲学上来讲,我们都没有自由选择的权利。这很像道家的无为而治,但是1900并没有虚度一生,他一生为了别人而弹奏美妙的音符,不曾觉得厌烦,他在做他最擅长的事情,一直在做,这却不是无为,而是坚持,坚韧,这也许正是道家所说的无为的精神。现今社会,技术上的革新使得我们感觉似乎是有许多的可能性,整天蝇营狗苟,把时间浪费在了钻营,投机,取巧上,这正好与无为的精神相反,甚至是乱为。

  这部电影也让我想起叔本华的哲学观点:人的意志太强大使得我们不断地竞争,自私自利,使得生活总是充满苦难,世间的痛苦总是多于幸福,幸福是短暂的.,痛苦却是持久的。对于幸福和痛苦的论述在这部电影中也得到充分地印证:1900似乎是超脱的,但是也有痛苦的时候,因为他突然感到了快乐(爱情的快乐),所以他体验到了失去爱情时的痛苦,快乐是短暂的,而痛苦却是漫长的,最终一切归于*静,然后亦没有痛苦也没有快乐。叔本华也提倡,美学上的体验才是终极的快乐,这也印证了1900最终的选择:钢琴,在钢琴中体验美,体验悲伤和快乐的美。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2

  海上钢琴师在海上出生;也在海上结束了他的生命;

  一天他突然想要去到陆地上;可当他走到铁梯的中间;他停下了脚步;然后回到了船上;

  他说:陆地上的路太多了,我不知道该走哪一条,你看到那数不清的街道吗?如何只选择其中一条去走 ,一个共渡一生的女人,一幢属于自己的屋子,一种生与死的方式。 你甚至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是尽头 ,一想到这个,难道不会害怕、会崩溃吗 ?那架钢琴太大;我无法弹奏。

  他到底在说什么鬼?

  首先,会不会真的有人有这样的想法,做这样的决定,甚至是有这样的经历?

  在这地球上存在过的人的数量,从古至今可能已经比我们能看得到的星星还要多,存在过什么样的人一定已经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力。

  但是,也不一定说明像钢琴师这类人就是极少数,他的人生经历可能罕见,但与他相同的对生死的选择并不稀少—因为迷茫而选择结束生命。这样的选择从古至今都不稀少。

  钢琴师说出的迷惑说不定是大多数在这个星球上生存过的和正在生存的人都迷惑过或正在迷惑中。

  曾经没有生活阅历的我多次对自己说,那只不过是一个故事而已,导演只是为了拍一部戏,讲一个故事,再把它拿来卖钱而已。但是隐约中感觉,这并不能说服我自己,其中一定还有什么我不能理解。现在看来,从前是真的太年轻,活得太少。其实钢琴师说的正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伴侣,房子,怎么活,怎么死,而导演也正是想讨论活法和死法。

  面对陌生的`真实世界,钢琴师选择让生命随轮船一起消失在海上。

  以世俗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来看,钢琴师的态度是消极的,所有轻生的人都是消极的,如果我们要把”消极”这个概念解释给小孩子听,我们还会说:就是不好的。

  我不能肯定地说生活有没有正确的生活和错误的生活;好的和不好的。

  但是我们是有相对的自由选择生活的方式,我认为钢琴师也只是选择了自己的方式:如果轮船可以一直存在,那我愿意一直呆在这船上弹钢琴,在我喜欢的地方,做我喜欢的事情,既然不能了,那么我觉得这辈子也活得差不多了,就这么结束也挺好。我猜钢琴师就是这么想的。

  导演和小说家的确只是在讲故事,但正如美国剧作家罗伯特?麦基所说:故事是生活的比喻。人之所以要用到比喻,是为了让一件复杂的事物更易于理解而用一种更简化和更具象的方式来表达。

  钢琴师的故事是一个比喻,钢琴师人物本身也是一个比喻,比喻的是那些因不能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而选择结束生命的那些人。

  在钢琴师从舷梯上回到船舱中的钢琴旁时,观众已经知道了结局,但是导演还是让镜头对准钢琴师久久不离开,他弹钢琴时的表情,他的手,他的琴键。这正是导演在向那些主动选择自己生命的结束方式的人表达理解和致敬!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3

  一直以来,都很羡慕会弹奏钢琴的人,觉得那在琴键上灵活跃动的手指像活泼的的精灵一样,那悦耳的音乐更让人痴迷不已。于是在高中毕业之后,怀着对钢琴的热衷,我也开始学*钢琴,但学*的过程让我很失望。呈现在我面前的是,年幼的孩子被家长送到老师面前,然后开始无止尽的练*,这些孩子不是极其厌倦弹琴就是在期待一次在世人面前炫耀的机会。很多家长送孩子去学琴只是为了拿那个所谓的等级证书,而老师也只要求学生把考级的乐曲弹好就行了。没有真实的感情,没有耐心的聆听,一切只是机械。于是我悄然退出这个潮流,不是因为我的毅力不够坚强,而是我没有看到我所期望的场景。

  这样的失望缠绕了我很久,直到我遇到他——1900,那个天才海上钢琴师。第一次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仅仅为了他如行云流水般的琴声而折服,为他的惊人的技巧而赞叹不已。可是当我一遍遍再次观看后,我有了更多的感悟,尤其是关于钢琴,我好像找到了我所期望的场景,虽然是在电影里。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名为1900的天才钢琴师从出生到死亡始终没有踏上过陆地的故事。整部影片与《天堂电影院》一样,都采用回忆的方式讲述了1900传奇的一生。

  很多人称其为天才钢琴师,在我看来却不是这样。因为钢琴不是他获取荣誉的工具,而是他灵魂的寄托,是他抒发自我的方式。1900有一种难以名状的忧郁和单纯,长期漂流于海上使他不善与人交流,

  他不知道如何像心爱女孩表达的爱意,他所有的只有那钢琴,那随他心意转换的曲调,就是他的语言,也是他最大的快乐。

  随着岁月的流逝,1900变得更敏锐和优雅,也变得越来越多愁善感,他给船上所有的人演奏,从富商贵胄,到贩夫走卒,穿越岁月,穿越过所有的甲板和船舱,他走到哪里,便是人们忘却痛苦忧伤的一刻,人们忘情的.沉醉在他的琴声中,跟随他的节拍欢乐起舞。他不需要任何琴谱,他随意弹奏的音符就是他的述说,手在琴上,心灵却神游大地,无所不至。没有任何羁绊,即使在波涛汹涌的时候,他依然自如地随着跌宕的轮船自如地演奏钢琴,这些都不是他的技巧,而是他的灵魂已经与钢琴融为一体,他只是任自己的灵魂自由飞舞而已。在那不大的轮船上,他拥有了最大的快乐。

  当1900成功的击败来自陆上的钢琴大师时,他本有机会去到更广阔的空间,一展自己的才华。可以在即将踏上陆地的时候,他放弃了。他放弃了并不是因为他畏惧了,而是因为他意识到陆地上也许有无止境的新奇,但却不是他所追求。他不在乎这个世界是否认可他的存在,他在乎是自己发自内心最真实的感受,于是他在船上安静地度过自己的一生,直到船被炸毁,他也没有离开。他始终都忠诚于自己灵魂,他像个不沾人间烟火的天使一样,悄然飞入天堂。他原本可以成为垂名青史的钢琴家,但他却愿意一辈子做一个在海上油轮上弹奏的钢琴师。这也是我最欣赏他的地方,他让我看到了一种对钢琴、对音乐,最单纯、最忠诚的感情,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灵魂与钢琴的融合。我想这是时下钢琴学*者最缺乏的东西了。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4

  在我看来,这个意大利电影讲了一个真正浪漫的故事。

  不过,说是故事,也许还不如说是心愿,一种不顾一切的对纯粹的追求。

  我觉得世上必定会有一个这样的故事,因为在我们的心中,生命唤起的感慨,虽然也许是隐约的,但却恒在。有一种心愿,它要求擦除一切杂质,来表达对存在的最纯粹的呼应。《海上钢琴师》,在我眼里,就是一个这样的呼应。

  我们*把那种人人都会有的生命的感慨叫做“人生如梦,此身如寄”什么的,西方则叫做1900——影片主人公的名字。他的世界在一条叫做弗吉尼亚的游轮上。作为一个人,他的附属关系被减到最少。没有生日,没有身份,没有家庭,没有爱人,没有社会纠葛,也没有性冲动,没有发育烦恼……他什么都没有,但碰巧是一个天才,碰巧是最虚渺的音乐的天才。他活着,却等于不存在,他死去,正如不曾活着。他爱过一个女孩,但止于凝视,至多是黑暗中轻若鸿毛的一吻。

  1900,他孓然一身,轻盈地、洁净地、无邪地、忧伤地,悬浮在无垠的大海之上。

  影片较出我意外的是,1900不是一个像《Lolita》(港译:一树梨花压海棠)里的那个忧郁而变态的中年男人,他像儿童一样无忧无虑,嘴角总是挂着漫不经心的游戏一样的微笑。还有,他也讲粗口,但无论如何算不上一个玩弄人生的自恋狂。他真是干净的。

  但是,当人生被减去得太多,就会失去还原真相的能力。我总是害怕那些过于纯粹的东西,我害怕它们破坏生活的根基,轻巧地擦除了生活所必须的杂质。它们把一些罗曼蒂克放入人们眼中,同时偷去一些朴素。

  罗曼蒂克就是充满巧合。罗曼蒂克的优美建立在脆弱的*衡之上。但在我们那一脚深一脚浅的人生里,却没有办法去维持这种*衡。

  二战后,残破的弗吉尼亚号将被爆破,但1900躲过所有人的搜索,留在船上。当他的朋友最后找到他,他倾诉了自己对陆地与城市的恐惧,解释了他将与弗吉尼亚赴黄泉的打算。

  我想,也许不要让他讲这么多话吧。不要太自信。如果真有1900这个人,难道真有人知晓他在生命的终点想了些什么?生命的神秘,一个人对生命的感知,真能用一二三四甲乙丙丁来解释清楚么?

  我的设想是,1900始终没有出来与康恩相见。在浩瀚的海中,爆破前一刻,他从船窗玻璃露出一贯微笑的脸,朝这个世界挥手作别。康恩也早知道他不会出来,他只是设想了几种1900可能对他说的话。这样,是不是更符合影片虚渺轻盈的质地呢?可是,康恩是个太笨的朋友。这个小胖子,总是激动万分的鼓动1900下船,列举了陆地的千般利诱,名利啊,妻子啊,孩子啊。正是他的憧憬吓坏了1900。要我就不这么说。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5

  以前一直听说海上钢琴师是一部非常不错的片子,我只认为再怎么好,也不会撬动人的心灵。最*比较有空,就翻出来一口气看完了,类似于此的片子,都必须要安静的看,并且一气呵成。看完后,非常感叹!

  导演能将两种世界的人刻画的.如此的细腻,太传神了。刚刚听说海上钢琴师,猜想剧情也就是某个人在艰苦的环境下面成名了,也就是一种励志片。但是,该片不是,该片似乎是要净化人的心灵。太多的追求,太多的奢望,只会让最初的纯真消失的无影无踪。

  Max作为一个普通的人,他被应聘到豪轮上面,他也跟着豪轮生活了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但是,他的思想永远还是在陆地上,因为他已经被感染。但是,对于1900,他是那样的干净,一层不染,无人能劝说他。他应该也在为自己登上那块陆地,曾经千百次的寻找理由,他终于选找到了一个理由,也就是那个女孩的父亲告诉他的。站在陆地上听海,海的声音是另外的感觉。就在他准备登岸以后,他却被他内心的恐惧给战胜了。他的生活方式是在海上面,海是他的摇篮,他重来没有听过海水述说生命的博大,他也没有听过海水的低吼。对他来讲,海水永远都唱摇篮曲。在让他接受另外的一个世界的时候,他选择了退却。

  也正是因为他的这种方式,他孤独,他寂静,他可以读懂每个人的心思。也让他的音乐达到了巅峰。这就是他所有的追求。假如他真的上了岸,那又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呢?他还能PK过钢琴大师么?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6

  “城市那么大,看不到尽头。”我停下来,不是因为所见,而是因为所不见。你明不明白?是因为看不见的东西。”“拿钢琴来说,键盘有始也有终。有88个键,错不了,并不是无限的。但音乐是无限的,在琴键上,你可以奏出无限的音乐。” “我喜欢那样,我活得惯。”

  1900是一个被人遗弃在蒸汽船上的孤儿,被船上一位好心的烧炉工收养,然而烧炉工在男主角8岁的时候在意外中死亡。过人的天赋使他无师自通成了一名钢琴大师,但宿命也令他天然地对红尘俗世深怀戒意,纵使后来遇上了一位一见钟情的少女,他思量再三,还是放弃了上岸寻找初恋情人的冲动。他永远地留在了船上,即使到了最后,唯一的好朋友马克斯警告他废船将要被炸毁,他也不愿离开,于是从出生开始就没有离开过维吉尼亚号的1900最终与船葬于海底。

  他用音乐来表达他看到的人和事,极尽其力,鲜明又生动。也用音乐来填充自己,挥洒生命,可以放纵,像把所有的音符挤在最狭窄的指尖一泻而下的畅快,也可以享受,抒情般慢慢流逝,在最适合的时间压下那一指黑键,听旋律的优雅和轻盈。一流的钢琴家带着鄙视和嘲笑来到了船上的宴会,三曲终,他用皎洁潇洒的笑和一根琴弦点燃的烟,把钢琴家的高高在上烧得一干二净,把听者的情绪烧得澎湃激昂,把世界的不*都抚*驱除,什么等级,什么高贵,不过如此,不堪一击。自讨没趣的人,总缺少一份内心的安宁。

  我们或许从来都不是天才,但是我们至少能做到勤恳、踏实。我们从坚硬和纯白开始,学会圆滑,学会世故,但内心深处,终究会一直记得,这一生所做的种.种妥协,不过是为了在这个微尘世界,在这架上帝给予的钢琴上,创作出独属于自己的旋律与琴音。黑白交错的琴键弹奏出一曲又一曲清脆悦耳、沁人心脾的旋律,也弹奏出一段又一段不同人生际遇中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或许从某种意义上,他奏响的是自由理想主义轻灵完美的挽歌。

  影片的开头就出现在一艘轮船上,1900被遗弃在一架钢琴上,被煤炭工人丹尼抱走,并抚养长大,从此1900这一生都在船上度过了。丹尼是一个富有爱心的工人,把1900抱回来之后,悉心教导他,教他识字说话,并为他取名为1900。77范文精心整理了“《海上钢琴师》观后感范文模板”,望给大家带来帮助!更多优秀精选范文,请关注77范文!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7

  两个钟头陪主人公1900度过了一生,又是一部经典。

  主人公1900从船上一出生便被抛弃成为孤儿,由好心的烧煤工丹尼收养。童年时一次意外丹尼丧生,1900再次成为孤儿。不经意的接触钢琴,让人惊讶的发现原先他竟是无师自通的天才,此后他便开始了一生的钢琴生涯。

  美国电影海上钢琴师中1900;没有出生证明因为他没有在医院出生,没有国籍因为公海海洋不属于任何国家1900TD柠檬从一出生就和钢琴结下了一生之缘;钢琴上捡来的,旷世的钢琴造诣、不一样寻常的人生经历、一个生活在人类社会,却又不去遵守人类通用的生存规律的人,少年时的td1900和其他小孩一样拥有一颗叛逆的心他的叛逆是可爱的无害的。当他穿过禁止通行往高级区的门;第一次听到钢琴的声音,就是那个夜晚他来到那台钢琴前;随心而动拨弄着钢琴发出优美的旋律,惊东一船乘客、当船长告诉他私自来高级区并且弹琴是违规的,他的回答是。theregulation法律法规是用来约束那些因为自私自利而违规的人的,对于一个纯情的人来说他需要最大的自由,因为他就是那样的人。

  这样一个偌大的世界很多人是生活在忙忙碌碌中、虚伪的表情下、可还是感到彷徨和不安;一个纯情的人什么能很好地生活在这样的世界杨雨说;纳兰性德是一个纯情的人他根本就不应当生活在这样的人世间多情的人纯情的人在这个世间的存在,往往是一个美丽的错误;用一般人的眼光来看他们是没有好下场的,纳兰性德是这样的南唐后主是这样的魏晋时期的嵇康是这样的,1900也是这样的。

  他懂得如何用音乐去表达生活,见到过心动的女孩,他会用音乐抒**感,他用最笨拙的方式表达爱意获得女孩的芳心,他的出身是孤单的,他终究还是孤单的。

  1900他用他一身的经历告诉我们其实人能够一生的单纯能够一生的纯洁,每个小孩子都是那样的天真纯洁,但不是每个成年人都是那样,社会给予的东西太多我们都无法选择,完美的音乐是自由的音乐、是自然的音乐、完美的音乐就像1990一生,顺其自然随心而动。

  当1900听说大海的声音;那是一种给人力量让人震撼的音乐,他不懂,因为他就生活在没有离开过海的船上,当他听说要听见大海的声音需要离开大海来到陆地上生活几年,他想听,他想去听大海呼呼的声音,他收拾好行装准备来到这个复杂的世界,刚刚走到船头看见漫天的高楼他止住了脚步,一个纯情的人渴望生活到一个充满诱惑的世界,但他无法控制漫无边际的琴键,世界太大了就没有自由,完美的音乐需要自由,需要自然,需要纯情;失去自由、自然、纯情的音乐不是他想要到音乐。

  1900想和人交流他发现了一部能够拨通通向外面世界的电话,翻着号码他的目的就是纯粹地想跟人交流,可是人海中有多少人是闲着的,人们忙着生活、忙着工作、从一出生就注定一辈子跟别人比个高低,小的时候孩子们比聪明,长大了比财富、比地位、比漂亮、比才华,一辈子生活在抱怨和不足之中、死亡也在之中,世界就变得安静了;可之后又重复着一样的命运,自然说不上两句话,就会收到比较难听的拒绝……你白痴啊,你有神经病……

  他根本就没不懂什么去跟人攀比,当爵士乐的创始人杰利听说海上有那么一艘船上有那么一个人有很高的钢琴造诣、钢琴比自我弹得好,杰利为了比个高下搭上这艘船,在比赛的第一回1990弹了一首优美的圣诞曲;在现代社会中称得上的钢琴师是不会用那样的曲子来比赛的,第二回中1990听到杰利动人的爵士乐感动地流下了泪;忘了自我是在比赛在第三轮中吉利说了一句带有侮辱的语言;让你屁滚尿流,纯情的人是有自尊的,就是那一段在1990乱舞的双手下诠释了,辱人者自取其辱。

  能够这样说1900是一个孤单但不孤独,没有爱可是有请的人。他的生活环境中、从一出生下来就被父母抛弃没有七大姑没有八大爷仅有一个船上的添煤工是他的养父1900还是很小的时候添煤工死去,说他孤单但不孤独是因为他生来就是孤单的无亲无靠,可是音乐陪伴他的一生在音乐的世界他能找到自我意识,养父教会了1900认字,养父死去的时候他流了有情的泪,从哪个时候在他生活的环境中在也没有至亲的人。

  1900就像是一个看破红尘出家的道人、没有名利他是*凡的没有财富没有家人;没有还是没有;他拥有的就音乐般情怀,《红楼梦》里一首歌说;世人都晓神仙好仅有名利忘不了、世人都晓神仙好仅有娇妻忘不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是忘不了、忘不掉的太多太多,1990他从没有这些从来就没有,所以他过着神仙一样的生活,生活在他的精神世界。

  现代社会喜欢用不一样的眼光来审视不一样于一般人的人,像1900那样的人;人们无日无夜的追逐着荣华富贵,遇到困难了就用抱怨来发泄发泄,年轻时候抱怨社会的不公社会的腐败,当权者的无能,然后一代一代的总是要过去的,当年轻的一代老了有了地位有了权力,他们却忘了年少时候的梦想,反而被残酷现实的社会所改变世界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反复循环,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人类可伶人性,做一个纯情的人多好,可是纯情的人在这样一个诱惑的世界多苦。

  1900始终没有离开过他的小世界,他的一生就像音乐一样,能够用音乐完完整整地表达出来,刚开始的时候音乐缓慢而优美音乐的中间时时刻刻都出现了感人的音符音乐的结尾*淡而凄惨,这种*淡的凄惨能够让人流泪,1900最终随着船的炸毁结束了自我的生命在。死亡的时候他一次抬起自我的双手演奏那无声的音乐,他能够听见。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8

  这是一部让人静下来的电影,不是吗?一个与钢琴与海上与自己执着死去的一个故事。

  这一次走进电影院观看,给我的视觉冲击和听觉冲击都是非常大的。我还是建议大家去电影院看,真的音效很好。

  这部《海上钢琴师》的配乐我是真心的喜欢,特别是1900他演奏的时候我就在想真的有这么神奇的天才吗?这音乐真的厉害。但是电影里面没有明确的交代1900为什么弹奏钢琴这么厉害。嗯,你要知道1900是一位孤儿,被一名锅炉工收养了。可以说他是船上最低阶层的人了。怎么可能会如此的神奇技术,没有名师的指导,没有练*,只是听了人家一小段的钢琴演奏,1900就可以在深夜里弹奏属于自己的钢琴曲呢。或许我真的要相信有天才的诞生。

  回到电影来,1900在8岁那年他的养父意外去世了,我猜正因为是养父的去世,他的世界观有了不一样的变化,没有了国籍没有朋友没有可依靠的人,在船上最低层的生活可想而知,是多么的惨。但故事就转折了,他误打误撞地走上了船上的舞会厅。正因为这次的误入,他看到了钢琴也知道了钢琴,而且他的钢琴技术真的是牛啊。正因为钢琴演奏,从此1900就在这船上生存了下来。1900的琴技有多厉害呢,他可以用钢琴把场上几个人的动作形态和内心活动,用钢琴演奏表达出来,惟妙惟肖。当我在看到这片段时候我就在想,原来这就是音乐,其实音乐表现形式很多,音乐也可以表现出人的一种神情,人的一种状态,仿佛音乐在演话剧。也因为钢琴1900才认识他一生的挚友小号手。

  小号手早就听说船上有这么一个神奇的人物,钢琴弹得非常的厉害,二十几年来没有下过船。小号手是整部电影的串讲人,正因为他的回忆与进行时,才把1900的故事给讲完整了。最终1900还是选择了与船一起毁灭,小号手万般的惋惜。小号手是个好人,是一个真性情的人,他与1900的初相遇就收获了1900的信任,最后也是他找到1900,做出了最后的告别。其实小号手下船后的生活也过得不怎么样,小号不演了,生活所迫,他要拿出他自己最心爱的小号拿出来卖,这个场景一开头真的是令人唏嘘啊。

  嗯,我在想1900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到底有没有想过离开船而到大陆?我认为他是认真的想过去陆地的,而且电影里面也有描述他想去陆地的原因。但是他还是选择了回船上。他为什么不让自己的音乐发行唱片呢?我认为他怕自己应付不来名利,你可知道他打败了发明爵士音乐的人,他的名声早已在外,但也无所谓。船只能装20xx人,他是在一个很小的世界里面生活生存,他可能只想在自己的可控世界里面得到尊重就可以。1900到底多喜欢那个女孩?我认为他对她的喜欢说不上什么伟大的爱情,我认为就是一个单纯的喜欢,那种爱意,是没有动机,没有太多的占有欲,她就是美,1900就在此时此刻把最美好的曲子刻录了,1900也想把这个刻录好的唱片送给那女孩但是没有送成功,后来1900去偷偷的亲了那个女孩,当1900知道那个女孩是那个农夫的女儿时候,他其实已经知道命运的安排了。那个女孩最终还是会下船的,还是会回到大陆上,而1900他没有很强烈要跟那个女孩走,他还是在跟自己内心做斗争,最后留在船上。

  1900没有下船,其实就是他的一个选择。电影面最后的时刻,1900与小号手对白其实也给出了答案了。我更喜欢的是:我想看看海,不是从船上看,而是在陆地上看,我在船上不能感受到海。嗯,你所生所处的生活就是一片小地方,就是一小群人在做事,你的观点你的感受,就是那一片的那一群人的想法。就是那一个农夫所讲的意思一样,那个农夫也受到很多挫折1900听了后都感到十分的为他惋惜。1900听了太多关于陆地的故事不知道是不是对他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呢?

  1900最后选择的还是对还是错呢?我认为这个不是对错问题,而是对自己内心价值观的问题,1900不是没有想过下船,只是他想到下船后他找不到自己的“故土”,生于船上活于船上,他看到过了无数的人对新大陆的好奇,期待,而1900的眼里他们只是不过一群有目的的过客而已,那些来搭船的'人总是要离别的。这个船只是他们的工具,而这个船对1900来说就是他的世界啊。

  最后的时刻小号手见到了1900,1900还是找到一些安慰的,有这么一个亲爱的挚友,最后来看他了,最后还讲了一个关于天堂的故事,让小号手说开心了一下。这个场面真的很耐人寻味,本来两个人就是要隔世相望了,还要讲一个笑话证明自己已经淡化了死亡,1900更愿意与自己的故土一起沉睡。

  最后电影十几分钟,看到1900与小号手的对白,我的眼泪真的是哗哗流下来,活下去可能是容易的,但不容易的是你要坚持自己的世界观去活下去。你所在的世界不复存在了,活在下去又有什么意义呢?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9

  这是一部让人静下来的电影,不是吗?一个与钢琴与海上与自己执着死去的一个故事。

  这一次走进电影院观看,给我的视觉冲击和听觉冲击都是非常大的。我还是建议大家去电影院看,真的音效很好。

  这部《海上钢琴师》的配乐我是真心的喜欢,特别是1900他演奏的时候我就在想真的有这么神奇的天才吗?这音乐真的厉害。但是电影里面没有明确的交代1900为什么弹奏钢琴这么厉害。嗯,你要知道1900是一位孤儿,被一名锅炉工收养了。可以说他是船上最低阶层的人了。怎么可能会如此的神奇技术,没有名师的指导,没有练*,只是听了人家一小段的钢琴演奏,1900就可以在深夜里弹奏属于自己的钢琴曲呢。或许我真的要相信有天才的诞生。

  回到电影来,1900在8岁那年他的养父意外去世了,我猜正因为是养父的去世,他的世界观有了不一样的变化,没有了国籍没有朋友没有可依靠的人,在船上最低层的生活可想而知,是多么的惨。但故事就转折了,他误打误撞地走上了船上的舞会厅。正因为这次的误入,他看到了钢琴也知道了钢琴,而且他的钢琴技术真的是牛啊。正因为钢琴演奏,从此1900就在这船上生存了下来。1900的琴技有多厉害呢,他可以用钢琴把场上几个人的动作形态和内心活动,用钢琴演奏表达出来,惟妙惟肖。当我在看到这片段时候我就在想,原来这就是音乐,其实音乐表现形式很多,音乐也可以表现出人的一种神情,人的一种状态,仿佛音乐在演话剧。也因为钢琴1900才认识他一生的挚友小号手。

  小号手早就听说船上有这么一个神奇的人物,钢琴弹得非常的厉害,二十几年来没有下过船。小号手是整部电影的串讲人,正因为他的回忆与进行时,才把1900的故事给讲完整了。最终1900还是选择了与船一起毁灭,小号手万般的惋惜。小号手是个好人,是一个真性情的人,他与1900的初相遇就收获了1900的信任,最后也是他找到1900,做出了最后的告别。其实小号手下船后的生活也过得不怎么样,小号不演了,生活所迫,他要拿出他自己最心爱的小号拿出来卖,这个场景一开头真的是令人唏嘘啊。

  嗯,我在想1900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到底有没有想过离开船而到大陆?我认为他是认真的想过去陆地的,而且电影里面也有描述他想去陆地的原因。但是他还是选择了回船上。他为什么不让自己的音乐发行唱片呢?我认为他怕自己应付不来名利,你可知道他打败了发明爵士音乐的人,他的名声早已在外,但也无所谓。船只能装2000人,他是在一个很小的世界里面生活生存,他可能只想在自己的可控世界里面得到尊重就可以。1900到底多喜欢那个女孩?我认为他对她的喜欢说不上什么伟大的爱情,我认为就是一个单纯的喜欢,那种爱意,是没有动机,没有太多的占有欲,她就是美,1900就在此时此刻把最美好的曲子刻录了,1900也想把这个刻录好的唱片送给那女孩但是没有送成功,后来1900去偷偷的亲了那个女孩,当1900知道那个女孩是那个农夫的女儿时候,他其实已经知道命运的安排了。那个女孩最终还是会下船的,还是会回到大陆上,而1900他没有很强烈要跟那个女孩走,他还是在跟自己内心做斗争,最后留在船上。

  1900没有下船,其实就是他的一个选择。电影面最后的时刻,1900与小号手对白其实也给出了答案了。我更喜欢的是:我想看看海,不是从船上看,而是在陆地上看,我在船上不能感受到海。嗯,你所生所处的生活就是一片小地方,就是一小群人在做事,你的观点你的感受,就是那一片的那一群人的想法。就是那一个农夫所讲的意思一样,那个农夫也受到很多挫折1900听了后都感到十分的为他惋惜。1900听了太多关于陆地的故事不知道是不是对他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呢?

  1900最后选择的还是对还是错呢?我认为这个不是对错问题,而是对自己内心价值观的问题,1900不是没有想过下船,只是他想到下船后他找不到自己的“故土”,生于船上活于船上,他看到过了无数的人对新大陆的好奇,期待,而1900的眼里他们只是不过一群有目的的过客而已,那些来搭船的人总是要离别的。这个船只是他们的工具,而这个船对1900来说就是他的世界啊。

  最后的时刻小号手见到了1900,1900还是找到一些安慰的,有这么一个亲爱的挚友,最后来看他了,最后还讲了一个关于天堂的故事,让小号手说开心了一下。这个场面真的很耐人寻味,本来两个人就是要隔世相望了,还要讲一个笑话证明自己已经淡化了死亡,1900更愿意与自己的故土一起沉睡。

  最后电影十几分钟,看到1900与小号手的对白,我的眼泪真的是哗哗流下来,活下去可能是容易的,但不容易的是你要坚持自己的世界观去活下去。你所在的世界不复存在了,活在下去又有什么意义呢?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0

  今天重温一下经典的电影《海上钢琴师》这已经是我第三次看到这部电影的

  海上钢琴师”,以主人公为线索,描写了一个一生都在海上度过,从没踏入陆地的杰出钢琴师。片中很令人叹息的时刻便是他已打算走向陆地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可是在那一刻,他,有往回走了,走回了他一生的家——那艘船。片中,多少人慕名而来,甚至邀他制作唱片,让他过上富裕的生活,可是他始终坚持自己在船上这种简单而又单纯的生活。即使在最后生与死的选择中,他也选择了与船共生死。他,就这样葬身于大海,一生都没踏上陆地,不知这是否是他的'遗憾,还是说这是他的追求。、而且他到底在执着什么?到死都不愿意去感受一下那个他从未了解过的世界

  当看到他将要下船片段时!当他站在云梯上思考,丢掉帽子又走回船上的那一刻无从下手,无从选择,怎么办?他扔下了帽子,给了城市一个背影,返回他的船再不后悔。这,便是他的选择!他会在脑海想象美丽的景色,从未下船看上一眼,他选择的是忠于自己的内心,他是一个活在内心世界的人他不适合很复杂的人生城市充满杂乱,是个喧闹的世界,在那里,没有恬静的生活,没有美妙的音乐创作灵感,只有船上才有清净的音乐。这是他的世界。感受着他的世界,这是现实无法比拟的世界。完美的世界。

  “他的世界就在汪洋大海上,他,把音符留给了大海和天空。”

  “他弹琴,不是为了追求弹琴技法的高超,更不是为了追求物质上的满足,而是为了表达他的内心世界”

  “毅然决然,再不后悔。”人生可以归结为一种简单的选择:不是忙着活,就是忙着死,何不用自己的方式来诠释了自己的人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我们都要通过电影去反映自己的生活,电影中的主人公就象那个我们从不示人的自己,他孤独,他对爱情有着孩子般的憧憬,他相信很多,又惧怕很多,是的,主人公就是灵魂中的我们自己,我们自己,就是船上孤独的主人公

  世界很大,但是属于自己的很少。怎样为自己在这样大的世界里找到一片空间!很难!所以,当你找到后,不要放弃,不要离开,留在这里吧,守住这只属于自己的空间!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1

  伴随着低沉悠扬的音乐,影片拉开序幕,幽暗的楼梯绵延不绝的伸展开来。潮湿而又逼仄的水汽弥漫在空气里,这多像一个悲凉而又巨大的隐喻。麦克斯好像预言家一样的声音振荡着呼啸在你我的耳畔。

  导演将麦克斯的回忆与一九零零真实的生活穿插交错,得以重现天才传奇的一生。

  这个被遗弃在头等舱钢琴上的孩子,世上没有人知道他的存在,正如麦克斯所说,没有一个城市,一个教会,一个医院,监狱或棒球队知道他的名字,他没有国籍,没有生日,没有家人。他在一个像船一样大的摇篮里成长,在欧洲和美国之间旅行。在舷窗里看到的一切,就是他童年的世界,一望无际的海*面和汹涌的波涛。他的名字,丹尼勃曼TD雷蒙一九零零,是对整个世纪的眺望。

  他推开那扇锈色的铁门,刹那间,音乐的泉水汩汩而来,沁入他的心灵,他的目光在光影交错的朦胧中游离,最终,停在那架钢琴上……

  这是电影中最有传奇色彩的一笔,无师自通的一九零零弹奏着美妙的音乐,并这样,与音乐一起成长。

  晕船的麦克斯托尼在大厅遇见穿着燕尾服绅士一样的一九零零,他神情自若,如履*地的穿行在摇晃的船上。作为以视觉艺术为核心的电影,在导演托纳多雷的这部作品中,画面具有强大的表现力和感染力。随着船身摇晃而滑行的钢琴以及流动的音乐,划过天际的滚滚惊雷,怒吼的海洋,无不为这经典的桥段添上浓墨重彩浪漫的一笔。大海咆哮着为他伴奏,海浪与音符融合……

  他是向往人间温情的,他用船上的无线电与陆地上的人们交流,甚至可以想象出一个他从没去过的城市的样子:冬天的时候,漂亮极了,三月份你总能遇到那样的午后,至少可以想象一下,浓雾滑入,就像白色的栅栏,漂浮在街灯下,淹没了万物,就像白色的刀,太神奇了,看不见房顶,看不见树枝,看不见圣路易斯教堂的尖塔,人们擦肩而过却互不相见……

  他从不墨守成规,他的手指跟随思维跳跃,他说:“去他的规则!”他伴奏的舞会总是欢快并奇异的。他可以用音乐描绘每一个人的思想。他在三等舱为穷人弹琴。蚂蚁般的人群围绕着他的琴音起舞。他的思维在不停游曳,在火山的边缘,美丽的村庄,在圣索菲亚大教堂……他的手指簇拥着他的思想,一朵朵奇葩在黑白琴键上绽放。他的塔郎泰莎,人们从他身边散开,去追寻各自的幸福。他的孤独晕染开来,在冷寂的空气里散发着清冽的香气,是他灵魂的味道。

  他说,我相信陆地上的人们浪费了太多时间在为什么上,冬天害怕夏天的迟来,夏天担心冬又将至,这就是为什么你不会厌倦永远在追寻着,哪里一直是夏天。我——并不羡慕。他一语成谶,更像是一位钢琴诗人。

  镜头交错,在荒凉废弃的弗吉尼亚号上,麦克斯在寻找着他最好的朋友。他深信一九零零不会离开这里。

  生于斯止于斯。这是他的信仰。

  与爵士乐鼻祖杰里罗的钢琴对决是电影里最精彩的桥段之一。两位钢琴家都展示了他们高超的演奏技艺。与充满挑衅的杰里相比,不卑不亢自信的一九零零显然更甚一筹。他的名气也达到了顶峰。这个时候,他与他的爱情不期而遇。然而,即使是爱情,也没有让他放弃自己的追求。

  他拒绝录制唱片。

  因为,我和我的音乐不容分割。

  苍老的弗吉尼亚号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当麦克斯在腐朽的船舱里播放着一九零零曾经为自己的爱情弹奏的音乐时,他找到了他,这里诞生了哲理的一段对话,是整部电影的灵魂所在。

  在人类的城市里,无穷无尽的是欲望。对于一九零零来说,城市是一架无边无际的钢琴,在这里,演奏不了他灵魂的音乐,他宁愿,退出生命的舞台。

  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用简单的故事情节构建了他心中的艺术理念,他的人文追求。这在他的“时空三部曲”中的另两部《天堂电影院》和《西西里岛的美丽传说》都有所体现。生于船,长于船,死于船,更像是导演思想的凝结,一九零零,是真正艺术形象的化身。这是一部艺术悲剧,更是一部荡气回肠的诗意旅程电影。整部影片沉浸在悲怆唯美的背景音乐中。作为托纳多雷的配乐老搭档,埃里奥莫里克奈再一次征服了观众,并由此荣获了金球奖最佳电影配乐奖。

  弗吉尼亚号停泊的时候,巨大的阴影覆盖了熙熙攘攘的人群,覆盖了欲望,追求和一切。整部影片都在渲染,都在对比,导演不惜用大量全景镜头表现无边无际的人群:晨曦,自由女神在浓雾中浮现,繁华的城市在人们的瞳孔里放大,所有人都高喊着America!这是一种象征,与一九零零的信仰相悖。他的孤独是因为与世人精神追求的距离,没有人可以理解他,他的超然,成就了他的艺术,也是他的幸福所在。他不属于这个物质的世界。

  正如他所说,我是生在这艘船上的,我已经和这个世界擦身而过了。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2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这一点在影片中被充分地体现出来。首先,因为1900是个弃婴,没人知道他的生日、出生地、原父母,他没有身份证、出生证明等等一切正常公民应有的证件,因此在这个世界看来,他可以说是根本不存在的——他并不存在与所谓的人间,他更像是一个诞生在大海上的精灵,与世俗的人们截然不同。

  这样类似于神话的元素在影片中有更多体现。当幼年的1900透过舞厅大门看向舞厅内时,他所看到的场景是模糊而迷蒙的,仿佛是尚未接触过人间的精灵(我并不同意称他为天使)拨开朦胧的云层,或是滚动的海水第一次看向人间。既然人们眼中的神怪世界是虚幻朦胧的,那么反过来,从神怪,或者1900这样的精灵的角度,人类世界必定也是一片迷幻而不真切——“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出自《庄子》)

  第三处神话元素是这部电影中我最喜欢的一个片段——迈克斯与1900的相遇。初次登上轮船,因为途遇风暴,受不了船只的颠簸而头晕目眩的迈克斯为了找个可以呕吐的盆跌跌撞撞地摸索到了有着钢琴的舞厅附*。接着迈克斯的头顶传来一个声音:“嘿,康恩牌,怎么了?”在这里,我认为1900对将迈克斯小号的品牌名用作迈克斯的称呼很巧妙,因为尚未密切地接触人间的1900心中几乎只有大海与音乐,而当他逐渐与人间建立起联系后,“康恩牌”就变为了“迈克斯”,直到最后他亲自断绝了与人间的联系后,“迈克斯”又变回了“康恩牌”。

  听到声音,迈克斯抬起头,发现一位从未见过的青年衣冠整齐,在不断摇晃的地板上站得笔挺,脸色还挂着愉快的笑容。在这之前,迈克斯就听说过关于海上钢琴师的传闻,但此时在阴暗空旷的舞厅里,伴随着窗外的电闪雷鸣,眼前的人比起钢琴之神,更像是幽灵。随后1900带迈克斯走向钢琴,1900步伐轻快而丝毫不晃动一下,迈克斯却踉踉跄跄,几乎站不起身来。这鲜明的对比正反映出1900不同于常人之处,仿佛有什么超自然力量让他对滔天巨浪的摇撼无动于衷。

  还有很值得一提的是一个重要的意象——烟。影片中,迈克斯以及意大利农民都为1900递过香烟,并都被拒绝了;1900走下舷梯准备迎接陆地时,画面也给了足够的空间呈现出缓缓上升的黑烟;1900与杰尼“斗琴”时,香烟作为一种比赛道具频繁的出现……无数个关于烟的镜头,我认为这大约也反映了1900“不食人间烟火”般的特殊,不知这是否有些牵强。

  诸如此类的镜头都指明:1900并不是活在世俗中的“人类”,他是一个由海洋与音乐组成的纯粹的精灵,不受半点尘世里追名逐利风气的污染。当人们的眼中都投射着城市林立的大厦时,他的双眼中是海洋起伏的波涛。他以旁观者的视角俯瞰在人世挣扎的芸芸众生,他可以为贫民带来快乐,也可以犀利地洞察富人内心的秘密(他对所有人类并没有怜爱或同情,这也是为什么他不能被称作上帝或天使)。他曾被吸引着踏上陆地,但人间的复杂与污浊让他透不过气——人们在无限的欲望和利益中挣扎,因此永远无法得到无限的幸福。于是他返回了自己的海上世界,将与生俱来的纯粹延续至生命的尽头。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菁华12篇)(扩展6)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菁华6篇)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

  很少有时间沉浸在电影中,更没有写过影评,也不知道写影评有那些要素,重新学*只怕来不及了,还是随心所欲凑一篇观后感,权作交差。

  纳兰向我推荐的《海上钢琴师》,如果单从影名来看,我是绝对不会对他感兴趣的,我根本听不懂音乐的内涵,也没有共鸣的天赋,更不会有那种高山流水遇知音可能。但我想,能让一个年轻的文学爱好者毫不吝啬地说好,极力介绍给大家,肯定有他的独到之处。昨天我花了四个小时连看了两遍,感慨颇多,但是要把他表述出来,真的怕词不达意。

  还是老调重弹,从故事说起吧。男主角1900(人名)是一个被人遗弃在蒸气船上的孤儿,被船上一位好心的烧炉工收养,烧炉工在一次意外中死亡,只有几岁大的1900又再度成为了孤儿。过人的天赋使他无师自通成了一名钢琴大师,但宿命也令他天然地对红尘俗世深怀戒意,他从不敢离船上岸去,只因纽约无际的高楼和川流不息的人群令他没有安全感。纵使后来遇上了一位一见钟情的少女,他思量再三后,还是放弃了上岸寻找初恋情人的冲动。他永远地留在船上了,直到唯一的好朋友警告他废船将要被炸毁,他也不愿离开,于是从出生开始就没有离开过维吉尼亚号的1900殉船于海底。

  看完电影,自然会产生很多的疑惑。为什么如此天才会被遗弃在头等舱?为什么一个漂泊惯了的人会害怕面对陆地上的错综复杂?为什么爱的萌芽都吸引不了他下陆地一次?为什么他所依附生存的那条船成了废船都不愿离去?为什么当死神来到时他还能如此从容?

  我想,遗弃他的人一定不会是个穷人,但她一定是个胆小不敢承担责任的人,所以1900遗传了她的这个性格缺憾。一片大海, 一艘巨大的邮轮 ,一架钢琴 ,一个人的人生 ,禁锢的世界 。虽然船外是狂风咆吼,波涛翻腾,雨雪更替,但对于他来说是*以为常了,所以他害怕陆地的原因并不是这些自然现象。他对陆地的害怕起源应该是来船上的形形式式的人,每一次能承载二千个人,每一次又是不同的人,他的音乐灵感都来自于对这些不同人的释译,可见他的观察力和表现力非常强。他当然能明白这船里的一切只是一个小小的世界,这里他都要极尽其能来唯护自已的尊严,那场爵士乐的比赛就是最好的例子。他对未来感到恐惧,迷茫,未知,陆地太大,他害怕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他的担心是有道理的。单纯美好的少女让他的音乐到达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境界,也让他对陆地产生了无限的遐思,也许陆地上的一切并不是象他想象的那样恐怖和恶促。他也挣扎过,努力过,但爱带来的是无穷的痛苦和颓废,终于他选择了对音乐的执着,他需要的是一种纯粹的音乐,不为名利,不受控制的自由之音。当一个人有了牵绊,有了责任,有了世俗中的种种繁杂,无序,纷乱,也许他的音乐灵感就会结束了,他是为音乐而生的,音乐就是他的生命,他突然就想通了,于是重新快乐起来了。可是生活总是不能事事由自已作主,那条他赖以生存的船也结束了它的使命,按常规,他可以换一条船,继续他的音乐之旅。这个时候我不得不说他缺乏挑战生活的勇气,一个跳板几个台阶的距离,他都跨不过去。但事实上,这样的人比比皆是,我们自已不是也这样吗?*惯了某种生活,形成了某种圈子,虽然渴望看另一种世界,但就是不敢越雷池半步。就象马哥经常说的:在不自由中寻找自由!呵呵,那只是一种自我解嘲而已。就1900而言,他虽然不能选择自己的出生,但是他绝对有权力选择自己的生活道路。也许有人会说他懦弱,但是我认为不是,1900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在船上没有世俗的打扰,没有名利的'侵蚀,他所演奏出来的音乐,打动了每一个听到它的人。当1900与维珍尼亚号一同葬身海底,他传奇的人生便在人们的心头划上了一个永恒的烙印。一艘船,一个弃婴,一架钢琴,命运之手将他们永远的联结在一起,即使是死亡也无法将他们拆开。我想,这结局,又说明他是勇敢者。在船上出生, 在船上死亡 。这艘船 ,就是1900生命的载体, 船毁人亡, 轮回之所。忽然想起林黛玉的两句绝命诗:质本洁来还洁去,休将白骨埋污淖。

  一个人能从容地面对死亡,一个人能对他衷爱的事不离不弃,一个人能选择自已要的生活,一个人能留下一段让人回味的故事,我想,他就不算枉来这世上一走。希望1900在天堂依旧能有一架他能操纵自如的钢琴,演驿他与众不同的天堂人生。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2

  其实,一个月前我已经把电影下载到电脑里了,一直没机会看,所谓没机会不是没时间,因为看这种电影,必须一气呵成地看完,还得心无杂念,心无旁骛。这边厢满脑子都是明天该买那只股票抄底,那边厢还要跟着伟大的钢琴师在海上颠沛流离,如此的私心杂念绝对是对一部好电影的大不敬。所以等来等去,我决定今晚观看,原因是今天我的股票跌停了。

  文艺电影的片长都不短,几乎都在两个小时以上,这让我很受用,谁叫我是文艺片的粉丝呢。

  电影《海上钢琴师》讲的是一位叫1900的钢琴师在海上生海上长,最后死在海上的故事,当然这位钢琴师不是大西洋底来的人,他生活在船上,生活在一艘类似于泰坦尼克号的大船上。他弹钢琴的才能是天生的,用天才钢琴师甚至是伟大钢琴家来形容他一点也不过分,因为他弹得太好了,所有懂行的和所有看热闹的都为之折服。然而,钢琴师1900对大海的热爱,准确地说是对他一生也没有离开过的那艘船的痴迷,远远胜过其他的一切,当然也包括钢琴。电影最后演的是,在那艘即将被销毁的大船上,海上钢琴师1900万般投入地,非常忘我地,上下摇动手指对着空气弹琴,看到这里我唏嘘不已。

  这真的是一部文艺的不能再文艺的电影了。

  电影讲的是一个人的宿命,至少我是这样认为。当一个人的生命被一样事物决定了的时候,这个人也许是幸福的,比如被自由、被爱情、被理想,如果被一艘船来决定,也许有些荒唐,可是很多人的`生命中常常充满这样的荒唐。

  生命被决定,在这部电影看来是美丽的。

  也许,我无法评判剧中人的幸或不幸。不过,我倒宁愿看到电影这样的结尾:海上钢琴师1900跟随着他的钢琴而去,而不是那艘船,至于最后的生与死,不在我关心的范畴之内。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3

  电影《海上钢琴师》讲的是一位叫1900的钢琴师在海上生海上长,最后死在海上的故事,当然这位钢琴师不是大西洋底来的人,他生活在船上,生活在一艘类似于泰坦尼克号的大船上。他弹钢琴的才能是天生的,用天才钢琴师甚至是伟大钢琴家来形容他一点也不过分,因为他弹得太好了,所有懂行的和所有看热闹的都为之折服。然而,钢琴师1900对大海的热爱,准确地说是对他一生也没有离开过的那艘船的痴迷,远远胜过其他的一切,当然也包括钢琴。

  1998年,吉赛贝·托纳多雷执导了他的第一部英语片——《海上钢琴师》,获得金球奖最佳作曲和欧洲电影奖最佳摄影奖。而真正的让吉赛贝·托纳多雷名震江湖的`是1988年的《天堂电影院》,影片不但获得奥斯卡和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同样在欧洲各大电影节上也屡获殊荣。而为这部《海上钢琴师》操刀配乐更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意大利最具风格,著名的资深作曲家埃尼奥·莫里康内(Ennio Morricone)这位大师参与制作的各国电影配乐已不下400部,故被音乐界冠以最多产的作曲家美誉。

  现时已经是70多岁高龄的他,仍拥有丰富的创作灵感和素材,在《海上钢琴师》里,大师以钢琴为主配合适当的管弦乐和室内乐创作出音色醉人、旋律优美和风格隽永的迷人乐章。

  就像这部影片的中文译名与”钢琴师”有关的电影一样,钢琴演奏是电影的一大重心,何况这部电影最初正名就是”海上钢琴师的传奇”,它所描写的钢琴家1900是一个飘迫于大洋间的传奇爵士乐手,自然,在影片中是少不了精彩的钢琴演奏,而且是爵士乐的钢琴演出来,莫里克奈的爵士音乐作品,向来就有鲜明出色的个人风格影片中主人公1900所弹出基本上都是轻快俏皮,演奏精彩又富有娱乐性的作品,而《Danny’s Blue》是一首慵懒闲散,情调迷人的蓝调作品,是我个人最喜爱的作品之一。影片除了莫里克奈本人的创作外,也特别邀请Amedeo Tommasi,Gilda Butta等钢琴演奏家,演出Jelly Roll Morton及Scott Joplin等当代名家的爵士音乐作品(The Crave与Peacherine Rag),营造出浓浓的时代氛围,当然,莫里克奈捕捉早期爵士音乐神韵的技巧之传神,当然也不言而喻了。

  莫里克奈的大师级地位早已无庸置疑,《海上钢琴师》再一次印证其宝刀不老的实力,音乐风格轻易贴切的悠游于各种领域间,让古典的音乐技巧变得*易*人,直探人心,而且完美的将各种音乐素材重新结合再造,一次又一次为人带来新的音乐创意与音乐感受,不愧是一代大师。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4

  电影是我休闲时光不可缺少的伙伴,一部好的电影不仅可以陪伴你打发时间,更能给你以启迪。曾经朋友给我推荐了《海上钢琴师》这部电影,但因无暇一直未看,昨天晚上终于有空闲,坐下来好好欣赏了这部电影。

  影片全部内容是在一艘弗吉尼亚号的海船上一一展开的,主人公是一个非常特别的角色,婴儿的他被船上的铲煤工在高等舱的餐厅里发现,被取了个长长的名字,因为当时是新世纪的第一天,所以“1900”就被铲煤工顺理成章地加在了他的名字里,于是人们就叫他1900。从此后,他留在弗吉尼亚号,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不是他不愿意去追寻梦想,而是这艘轮船是他人生的起锚地,是他生命的载体,也是他的安全港,所以他一次又一次地舍弃所有登陆的机缘。

  在他八岁时,船上的人们无意间听到一段奇妙的音乐,那就是1900弹奏出来的。他的曲子从来没有章法,就如他的内心世界一样,根本不存在什么规则、标准之类的东西,但是他有惊人的音乐天赋,那是一种超忽常规的能量,以超强的观察力去审视这个世界,用自己的内心去感悟人生百态,可惜的是他最终无法脱离自我圈定的人生枷锁。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海上钢琴师就是我们身边那些生存在自我空间里的人们的缩影。他们熟识于一如既往的生活圈,热衷于弹奏属于自己的音乐,一旦环境有变,就会感到无所适从,与周遭的一切格格不入,他们需要时间、精力来重新适应,或者无法适应。他们在自我封闭中要么颓废无功,要么创造奇迹,用自己的方式来排遣内心的孤寂落寞,展现心灵深处一直向往的'世界。

  试想,如果1900放弃所谓的坚持,那他的人生是否会是另外一番景象呢?当然,一个真正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人,一定会选择与命运抗争,走向更广阔的天地,而不是选择逃避,放弃生命,走向绝望。

  人生的旅途很短,短暂到有如那一段段跳跃的音符,转瞬即逝,我们只有敞开心扉,包容一切,去努力适应一切,才能演绎出精彩乐章。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5

  在这个百无聊赖的夏天,午后沉闷的空气仿佛要压的人喘不过气来,心生烦躁的我,随手点开了电影《海上钢琴师》,期待它能在这寂寞的夏日,带给我一丝慰藉。

  《海上钢琴师》的主人公1900在轮船上度过一生,他自生命开始至结尾都未曾离开过这艘轮船。他成为了海上钢琴家,他的演奏技巧之精,让所有人钦佩,他在每一个音节上倾注的感情使观众落泪。他在船上待的时间之久,见的人之多,得以使他能够轻易看出这个人的地位,身份等信息,他也在这艘船上结识了他的一生挚友麦克斯。

  我记得最精彩的一幕:是1900与莫顿的斗琴名场面。莫顿将一支点燃的香烟放在钢琴上,一曲毕了,香烟正好燃至钢琴的边缘,烟灰自始至终都没有掉落,莫顿的钢琴的稳度确实让人钦佩。相比于莫顿的狂妄自大,1900的从容自信的确更有胜者风范,1900一个人弹了需要四手联弹的不朽乐章,展现了他极快的弹琴速度和灵敏度,结束后,他也拿了一支香烟放在琴弦上,瞬间香烟被点燃,1900是赢家。

  1900一生从未离开轮船,但他曾动过下船的念头。他与朋友麦克斯诉说了自己的念头后。在一次轮船停靠时,他站在连接海洋与陆地的台阶上,他抬头注视前方,眼前是轰隆隆的工厂,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和似乎永无消散之日的烟雾,他久久伫立,在退缩与前进中徘徊,他的目光好像停留在眼前之景,又好像在透过表象寻找他所渴求的东西,最终他选择回头,在陌生的大陆和熟悉的海洋中选择了后者。他为什么回头?他是负担不起城市高额的开销?但凭借他的才华和能力,他在城市不愁吃穿。在后来他与麦克斯的交谈中得知,他那一次在台阶上看到了什么都有的城市,却惟独看不到尽头。他在船上,他所为伴的只有钢琴,他能够在有限的88个琴键上弹奏无限的乐章,却不能在无限的城市探寻自己有限的人生。他成长于轮船,他已经*惯了轮船的生活,这是他确定的,而这无限的城市与未来却是未知的,无法确定,他无法离开轮船,只*惯固有的生活,这也为他的悲剧性结局埋下伏笔。

  最后,轮船作为废船要被炸毁。虽然官兵搜查过几回,但麦克斯预感1900还在船上。他知道1900会藏,他能骗过所有人的眼睛。他从乐器店老板要来了唱片,在废弃的轮船上一遍一遍的播放,终于,1900现身了。麦克斯想说服1900下船,但1900确坚定自己的想法:不下船,他认为轮船上的生活就是自己的生活,他宁愿与轮船共生死。麦克斯见无法说服,便离开了。他尊重朋友的决定最终,1900与轮船一起被炸毁。有人说1900是麦克斯所幻想出来自己的反面,1900选择纯粹的艺术,他不想下船用艺术来追逐金钱,选择不下船,而麦克斯则相反,他选择中途下船,最后为了生计,他选择将小号卖给乐器店老板以换取温饱。当然这只是一种说法,关于这部电影的讨论还有很多。

  我深深地沉浸在电影中,似乎在其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渐渐的,我不再烦躁,静下心来面对书本。当我们对前途感到迷茫时,可以看看这部电影,获得人生启迪。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6

  一个人,没爸爸妈妈,没名字,没任何能证明他存在的法律文件。他在婴儿时期被遗弃在一条叫“维珍尼亚号”的蒸汽船上,然后一生在船上度过,不曾踏上过陆地一步。他的职业是“维珍尼亚号”上的钢琴师。当“维珍尼亚号”废弃的时候,好友前来的劝解未能改变他与船共存亡,同船一块在海面上毁灭的决定。记录了他曾活在这个世界的唯一痕迹,是一张他弹奏的唱片模版。当然,唱片中的琴声绝大部分人听不到,即便听到也不知晓琴声的另一边是哪个。

  音乐,是一门国际通用的语言,不需要讲解,就能打动大家的心弦。与生俱来的天分,造就了这位海上钢琴师。他是一位天才,一位在钢琴范围才华横溢的天才。而一场震耳欲聋的爆炸场面,不只让大家震撼和深感遗憾,也使世界失去了一份奇迹。天妒英才,用在这位海上钢琴师的身上,我不知晓适合与否?但大家总说上帝是公*的,他拿走你些什么,总会还给你些什么,就当关上了一扇门时,他总会为你打开一扇窗。这样看来,上帝也是方圆有度的。

  小学的时候,大家的老师就告诉大家“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加百分之一的天分。”目前看来,这好像是一个善意的谎话。伟大的创造家爱迪生曾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想法,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但那百分之一的想法非常重要,甚至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还要要紧。”到今天为止,大家可以十分确定大家都还不是天才!大家没如这位海上钢琴师般的天分,但非常庆幸的是大家有一个完善的身心。“键盘有始有终,你确切知晓88个键就在那儿,错不了。它并非无限的,而音乐,才是无限的。你能在键盘上表现的音乐是无限的,我喜欢如此,我能轻松应付!”他喜欢做他能轻松应付的事,他感觉陆地上的太多的未知他没办法应付,会使他崩溃。他选择了怯步,停下的踏向陆地的节奏,为心灵加上了一把枷锁。回忆一下,爱迪生为人类开启电灯年代做了多少次的尝试!生命因尝试而勇敢,生活因尝试而愈加富有意义。这位钢琴师没让音乐离开他的身边,未可以用我们的琴音点亮其他人的世界。假如多一点尝试,多一份勇敢,或许他就会发现一个不同的自己,不同的世界。

  一声轰响,巨大的火花在海上开放,他携带他尚未奏完的乐曲飞升至天堂。故事到此完结了,但大家生活还在继续。疲惫的奔波于这个纸醉金迷物欲横流的世界,拷问自己灵魂的深处,大家为了什么而活,大家如何活,又是什么支撑着自己,大家是不是能像这位钢琴师做到忠于我们的价值观,不被利益所左右呢?虽然非常遗憾,但不能不说,这是一位值得尊敬得艺术家,他有着真的艺术家所拥有些高贵的自尊。

  生活最大的悲剧莫过于坚持了不该坚持的,放弃了不该放弃的。或坚持,或放弃,如当大家取舍有道,则常足!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菁华12篇)(扩展7)

——海上钢琴师的观后感 (菁华6篇)

海上钢琴师的观后感1

  《海上钢琴师》是朱佩赛·多纳托雷导演《个人回忆三部曲》中的得意之作。影片所讲述的是一个天才钢琴家1900孤寂的一生。生于船,长于船,死于船。直到1900死去的那一刻,这个世界也没有为他留下任何的痕迹,没有国籍,没有出生登记,或许令人欣慰的只是那张粘合好的音乐碟。1900从未踏足陆地,相比于那些执着于未知之地,利益之地的维珍尼亚号上的乘客,真正所反映出的是1900所代表的纯洁心灵与这个社会的格格不入。

  如果说《海上钢琴师》是朱佩赛·多纳托雷导演对与这个时代,这个社会的认知。那么在影片中,美国便是这种充满利益与诱惑的混沌社会的具体反映。似乎所有的乘客从欧洲远到而来,直至为映入他们眼中的自由女神而惊呼,摘下礼帽,大肆的摇臂,只为迎接那充满可能性的美好未来。影片中的美国承载了大多人的梦想,诸如片中出现的小偷,1900说他总是会第一个发现美国,越是落魄的人越是充满期待。而1900背道而驰。

  而整部影片对于1900的刻画则大多深入内心,导演将观众带入了一个自我封闭的纯洁世界。似乎是对这种心灵的美好希冀,但最后1900的与船共沉,又使人觉得这似乎更像是导演对于这个时代之中纯洁与美好的消逝,所表现出的深深的无奈。正如1900的名字,他所处的时代是这个没落时期的开始。他将自己拘束在这艘船上,其实是对广阔世界的恐惧。正如他自己所说“使我害怕的,不是我所看到的,而是我所看不到的!”这样的几句台词,发人怜悯。

  这是一部荡气回肠的诗意旅程电影,整部影片充满了极端的浪漫主义色彩。故事的一开始,Max的回忆,便将整部影片的发展套路凌驾于现实之上。现实中绝不会有1900这样的人物,但1900又是人们心中良知共性的结合,是人们内心深处纯洁的写照。但这种产物却又与现实社会相抵触,这样两种极端的反差,构造了整部影片艺术基底。

  影片的音乐绝对是一大特色,由埃尼奥·莫里康内大师所谱写的乐曲,再一次打动了观众。与影片基调的完美结合,使得整部影片在艺术表现力上得到了质的飞跃。与其他的电影音乐不同的是,片中的音乐不仅是艺术表现的辅助,更是故事情节的直接参与者。几次的演奏,从与Max共度的顺风钢琴,到抛开乐队的个人演奏,再到与爵士乐鼻祖Jelly Roll Morton的飙琴大战,对于女孩的痴情弹奏,以至于最后炸船时内心模拟的悦耳声音。每一次弹琴都融入到剧情发展之中,成为一条主线,同时也成为了影片中最为精彩的部分。

  在镜头的使用上,影片出现了大量的对比蒙太奇镜头。比如在到达纽约码头时,乘客们的熙熙攘攘与大厅中1900孤寂身影的对比。一个热闹,一个安静,这样的反差发人深思。在飙琴的一段中,1900的疯狂的弹奏,观众沉迷其中,假发掉了也不知道,还有烟头掉在自己裤子上烧起来了也不知道,以至于最后的惊呼,形成了一静一动的效果。另外,影片通过镜头的快速变焦来表现主体的变化,省去了繁琐的独白,让观众通过直接的视觉效果更真切的体会当时的场景 ,也是影片的特色所在。

  在光线与色彩的使用上,导演在自然光的基础上加上了一些人工光线来渲染艺术效果,这同时也增添了影片的浪漫主义色彩,与整体风格和谐统一。片中大抵表现的是1900内心的忧郁,以至于影片从头到尾都是一股冷色调,显得凝重而哀伤。

  但就影片的细节上来说,个人认为在某些方面的处理上还存在缺陷。片中与爵士乐鼻祖Jelly Roll Morton飙琴的一段无疑是精彩的。1900胜利了,但他的胜利来自与他高超的技巧与手法。我认为,假使1900能通过键盘上弹奏的音符来引起众人内心的反思,来唤醒人们心中沉埋的单纯,便会使得这段戏在精彩的同时还能更贴*于影片主题。

  这是我对于1900的理解,一个没有根而终身漂流在海上的男人,独特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使得他处在一个独立的世界里。他与这个社会只有一段很短的距离——一块甲板;他与这个社会有一段很长的距离——一个世界!

  他用音乐解读一生,音乐是他对人生的感悟。

海上钢琴师的观后感2

  其实,在一个月前我就已经把电影下载到电脑里了,一直是没机会看,所谓没机会不是没时间,因为看这种电影,必须一气呵成地看完,还得心无杂念,心无旁骛。这边厢满脑子都是明天该买那只股票抄底,那边厢还要跟着伟大的钢琴师在海上颠沛流离,如此的私心杂念绝对是对一部好电影的大不敬。所以等来等去,我决定今晚观看,原因是今天我的股票跌停了。

  文艺电影的片长都不短,几乎都在两个小时以上,这让我很是受用,谁叫我是文艺片的粉丝呢。

  电影《海上钢琴师》讲的是一位叫1900的钢琴师在海上生海上长,最后死在海上的故事,当然这位钢琴师不是大西洋底来的人,他生活在船上,生活在一艘类似于泰坦尼克号的.大船上。他弹钢琴的才能是天生的,用天才钢琴师甚至是伟大钢琴家来形容他一点也不过分,因为他弹得太好了,所有懂行的和所有看热闹的都为之折服。然而,钢琴师1900对大海的热爱,准确地说是对他一生也没有离开过的那艘船的痴迷,远远胜过其他的一切,当然也包括钢琴。电影的最后演的是,在那一艘即将被销毁的大船上,海上钢琴师1900万般投入地,非常的忘我地,上下摇动手指对着空气弹琴,看到这里我唏嘘不已。

  这真的是一部文艺的不能再文艺的电影了。

  电影讲的就是一个人的宿命,至少我是这样认为。当一个人的生命被一样事物决定了的时候,这个人也许是幸福的,比如被自由、被爱情、被理想,如果被一艘船来决定,也许有些荒唐,可是很多人的生命中常常充满这样的荒唐。

  生命被决定,在这部电影看来是美丽的。

  也许,我是无法评判剧中人的幸或不幸。不过,我倒宁愿看到电影这样的结尾:海上钢琴师1900跟随着他的钢琴而去,而不是那艘船,至于最后的生与死,不在我关心的范畴之内。

海上钢琴师的观后感3

  今天重温一下经典的电影《海上钢琴师》这已经是我第三次看到这部电影的

  海上钢琴师”,以主人公为线索,描写了一个一生都在海上度过,从没踏入陆地的杰出钢琴师。片中很令人叹息的时刻便是他已打算走向陆地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可是在那一刻,他,有往回走了,走回了他一生的家——那艘船。片中,多少人慕名而来,甚至邀他制作唱片,让他过上富裕的生活,可是他始终坚持自己在船上这种简单而又单纯的生活。即使在最后生与死的选择中,他也选择了与船共生死。他,就这样葬身于大海,一生都没踏上陆地,不知这是否是他的遗憾,还是说这是他的追求。、而且他到底在执着什么?到死都不愿意去感受一下那个他从未了解过的世界

  当看到他将要下船片段时!当他站在云梯上思考,丢掉帽子又走回船上的那一刻无从下手,无从选择,怎么办?他扔下了帽子,给了城市一个背影,返回他的船再不后悔。这,便是他的选择!他会在脑海想象美丽的景色,从未下船看上一眼,他选择的是忠于自己的内心,他是一个活在内心世界的人他不适合很复杂的人生城市充满杂乱,是个喧闹的世界,在那里,没有恬静的生活,没有美妙的音乐创作灵感,只有船上才有清净的音乐。这是他的世界。感受着他的世界,这是现实无法比拟的世界。完美的世界。

  “他的世界就在汪洋大海上,他,把音符留给了大海和天空。”

  “他弹琴,不是为了追求弹琴技法的高超,更不是为了追求物质上的满足,而是为了表达他的内心世界”

  “毅然决然,再不后悔。”人生可以归结为一种简单的选择:不是忙着活,就是忙着死,何不用自己的方式来诠释了自己的人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我们都要通过电影去反映自己的生活,电影中的主人公就象那个我们从不示人的自己,他孤独,他对爱情有着孩子般的憧憬,他相信很多,又惧怕很多,是的,主人公就是灵魂中的我们自己,我们自己,就是船上孤独的主人公

  世界很大,但是属于自己的很少。怎样为自己在这样大的'世界里找到一片空间!很难!所以,当你找到后,不要放弃,不要离开,留在这里吧,守住这只属于自己的空间!

海上钢琴师的观后感4

  主人公叫1900,他从小就是孤儿,是丹尼养父在弗吉尼亚轮船上找富人丢下的东西的时候,在钢琴上捡到的。

  最开始,我就看到了社会地位和阶层的不同,带来的人的身份。

  自始至终,人总分为服务和被服务。

  丹尼和他的工友们,属于社会最底层的人民,他们服务的是轮船,并非上流社会,而轮船服务的才是上层社会的贵妇人和贵公子。

  工友们知道自己的处境,所以他们嘲笑丹尼,收养了一个孤儿,嘲笑丹尼或许成了别人养孩子的工具,可丹尼不在乎,他爱这个孩子,孩子篮子上的纸条:TD,丹尼解读为:“Thanks danny”。

  丹尼给孤儿取名为1900,教他认字。

  就这样,他们俩和工友们一起生活了七八年吧(其实我忘了丹尼去世的时候,1900多大了,可以肯定的是,1900那时候没有长大),不幸的老丹尼,在一次轮船摇晃时,被掉下来的铁钩,打到了后背,三天后,去世。1900第二次成了孤儿。

  因为1900是被老丹尼收养的,因此,他没有出生证明,也就是说,他本不该存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知道他的存在。他一直生活在轮船上,或许,因为他是在钢琴上被捡到的,所以,他在音乐、钢琴上的造诣也许能说得通。他给给船上的人弹奏自己的作曲,人们也开始惊叹他的才华。

  Tonny ,1900后来的好友,一个吹trumpt(小号,一种古老的乐器)的胖男人,在轮船上,偶然遇到了1900,成了1900的之心好友,而且,在1900死后,只有他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海上钢琴师——1900,伟大的钢琴家。他一直希望1900能够走出轮船,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把他的才华展示给世人,因为1900值得更多人们的仰望和掌声,他的才华对于局限于轮船的演奏来说,简直就是浪费。

  他把那盘母带掰碎扔到了垃圾桶里,后来,这盘母带被一个收藏家收藏了起来。

  since then,他波澜不惊地生活着,可是,他早在听到女孩说,她的父亲听到了海的声音,就下定决心,要去陆地听海的声音,因为在穿上听不到the voice。

  后来,战争结束,弗吉尼亚号也到了被炸毁的年纪,Tonny知道,1900还在弗吉尼亚号里,他带着那盘被重新粘好的母带找到了1900,可是,1900 refused him again.

  但是,这次的拒绝和上次完全不同,上次,是因为1900对外面的世界没有安全感,而这次,是他经历了外面的世界后,对外面的世界失望了,对外面的人们失望了,所以不愿意去外面,要和轮船共存亡。他在外面的世界里,遭遇了战争,轰炸和受伤的人,他觉得世界对他而言太大了,而他只是一个会弹88琴键的普通人,世界这个无限键的钢琴他无法弹、不会弹、弹不起。

  其实,给我最大启示的,还是开头和结尾,1900说的那段话,让我在最后了解了一个1900是个怎么样的人,孤单,深切孤独的人,却能把每个人心看透,但是他没有野心、知足常乐,而如果人人都像他那样,恐怕就没有战争了,因为战争最早就是因为个人野心的无限大引发的,但是同样,没有野心,也就没有我存在的这个社会的一切,包括我看到的这不电影。

  所以,人怎样控制、引导自己的欲望呢?

海上钢琴师的观后感5

  呼啸的海风,蕴藏着巨大的能量,跳跃的音符,蕴藏着美妙的旋律,舞动的手指,流淌着动人的音乐,乐曲出自一个在海上生活了多年的你——海上钢琴师——1900。一切好像是命中注定,你要在这艘船上出生,在这里成长,直至去世……

  曾经想过要离开,曾经想去陆地上生活,曾经也想过要因为一个人改变自己的生活,只是自己的内心充满对未知的迷茫和恐惧,也因为言语和行动的拙劣,所以让一次遇见成为永恒,一次分别成为了诀别。那个女孩,是你一生唯一的遗憾。

  不是不想去改变,在想要改变的哪一刻看到的是没有尽头的世界,像千百万的键盘一样,却找不到合适的那一个键盘字母,迷离又恍惚,充满着的不确定因素让他内心极无敌为恐惧,就像他从未离开过船上一样,突然的改变,只会让他觉得自己没有办法去融入新的世界,只好在徘徊之后毅然决然地留下来,不再踏出一步。

  很多的尝试却止于内心的恐惧,很多的经历让他不去向往陆地的生活,只是远远的看着,那个未曾属于过自己的世界,不再向往也不再尝试着去踏入。陆地,只不过是一个有太多欲望,浮夸的世界,也许你想保持内心的纯洁,但现实却不得不让你卖掉你珍贵的东西。1900也许就是意识到了这一点,才坚持永远留在船上。1900已经洞察了这个世界,看穿了陆地上人们生活的本质,就像他弹奏钢琴一样,他解读了每个人身上的特点,他旅行了整个世界,所以才有了他的音乐。他说的“陆上的人喜欢寻根究底,虚度很多的光阴。冬天忧虑夏天的迟来,夏天担心冬天的将至。所以你们不停到处去追求一个遥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我并不羡慕。”

  琴键的个数可以去数,有开始,有结尾,是可以让他看到尽头的东西,这种尽头让他特别有安全感,让他的内心极为坚定和踏实,在这个琴上可以弹奏自己的人生,演奏自己放荡不羁的人生,这时的时间,空间,连同世界都是属于他的,快乐也是属于他的。在向往陆地的时候,他是极为恐惧和恍惚的,即使下定了决心,也有很多的担心和不确定,干扰了他纯净的内心,不安,恐惧,又极其矛盾……

  现实生活中的我们是否曾经有过恐惧和不安呢?或许是因为自己的不坚定,或许是因为自己想停留在舒适区,不想跨出去,而电影中的1900却是一个只有听到海的声音才可以弹奏钢琴的艺术家,交响乐在他的指尖划出,他会观察参加舞会的每一个人的面部表情和举止,弹奏不一样的音乐,那种对音乐的坚定和热爱,对音乐的执着和喜欢使他最后成为一个与众不同的人,一个孤独且自由的钢琴师,我敬佩他的艺术,敬他遵从本心,佩更敬佩他伟大的灵魂!

  保持一颗纯粹的本心,砥砺前行,美好将与你在前方相遇!

海上钢琴师的观后感6

  有人说,这是一个悲剧。而我却以为,没有比这更好的结局了。

  如果1900下了船,不外乎两种结局。一是彻底地被这个肮脏的世界同化;二是迷失了挚爱的方面、郁郁而终。而无论是哪一种,远没有死去幸福。

  惟有海洋这般广大的胸怀方可容得下他惊世绝艳的才华。即使陆地上有大把大把的金钱,有形形色色的美人,有灯红酒绿的生活,1900却不属于那里。不属于一个地方的人硬是待在那里,这才是个悲剧。很简单的一个道理,没有人可以说水里和地上哪个更好,鱼属于水,人属于地,只是适合不适合的问题。

  与MAX道别的时候,1900说:“原谅我,我的朋友,我不下船了”,不是不想下,而是他不知下了船该如何活下去。记得他决定下船的那一幕:1900在舷梯上站了很久,最后把帽子扔进大海,人却很坚定地走回了船。他不是没尝试过,终不能战胜他的内心,只因那里太纯净。他说他看到无数条街道,却不知道路该往哪里走。

  看到这里,应无人再指责他的懦弱了。所谓“不懦弱”的人们会在这个肮脏的世界上很圆滑地活着,他们或是有钱,或是有权,或是两者兼而有之。然而他们终究无法纯粹地活,因为爱而活。1900的“懦弱”令他保全了一颗完整而干净的心,令他的音乐永远流淌着纯净的气息。

  影片的末尾,1900对MAX说:“两条右臂能弹出什么音乐,希望天堂有钢琴。”我想,1900终是不属于人间,即使在这里,他获得过无数掌声。然而,他需要的不是这些。如果可以的话,他宁愿一个人,一架钢琴,就这样一直弹下去。

  天使不应在人间。正如1900最终选择与船一起炸毁,如此,海上会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曾经有个天才的钢琴师,他的音乐令所有人为之折服,他始终没有离开过大海,然而他的心却已到达了世界的每个角落。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菁华12篇)(扩展8)

——《海上钢琴师》 观后感范文十份

  《海上钢琴师》 观后感 1

  在看完《海上钢琴师》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静。

  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1900这个人物,毫无疑问是:纯洁。他在海上出生,在海上成长,一生都没有上岸。没有国籍,没有接受过教育,就连名字,在常人看来也有些奇怪。但就是这样一个,看到了别人看不到的现实。

  电影中最吸引人的,一定是男主角那令人惊叹的钢琴技巧。尽管没有接受过任何钢琴教育,但当他第一次坐着钢琴前,就注定他是一个最伟大的音乐家。他对于音乐的天赋似乎是与生俱来的,他的音乐有一种特殊的魔力,朋友晕船的良药,传达欢乐的手段,证明自己的方法。

  1900与小号手聊天,当他们看见小偷时,钢琴的音乐也变得断断续续,模仿着小偷的形态;当他们猜想老妇女是一个谋害亲夫而得到万贯家财的人时,钢琴的音乐是一种怪怪的音响,充满着阴险,他的音乐总是能生动的表现各式各样人的心理特征。无论是在上层人士聚会的头等舱还是下等人聚会的末等舱,1900弹奏的钢琴音乐总能使各种各样的人得到快乐,而且音乐大多为即兴成分,都是有感而发得到的。

  每次的演奏,都能体现出1900独特的性格:无拘无束的抛开乐队的个人演奏,与爵士乐鼻祖JellyRollMorton的飙琴时说出“自取其辱”的自信,对于女孩弹奏的痴情,以至于最后炸船时依然不愿离开的固执。每一次弹琴都融入到剧情发展之中,表现出1900与众不同的特点,同时也成为了影片中最为精彩的`部分。

  人的天赋使他无师自通成了一名钢琴大师,但宿命也令他天然地对红尘俗世深怀戒意,他从不敢离船上岸去。无际的高楼和川流不息的人群不能给他安全感。即使后来遇上了一位一见钟情的少女,试图上岸去寻找她,陌生而又复杂的大陆还是让他放弃了这个想法。他永远地留在船上了,即使唯一的好朋友警告他废船将要被炸毁,他也不愿离开,心甘情愿的陪从出生开始就没有离开过维吉尼亚号的1900永远沉入海底。

  面对死亡的他能够如此从容镇定,微笑着离开人世。我最喜欢1900最后说的一段话:“我看不见,看不见城市的尽头,我需要看得见!拿钢琴来说,键盘有始也有终,有88个键,是的,错不了,这并不是无限的,但音乐是无限的。在琴键上,奏出无限的音乐,我喜欢,我也应付得来。而走过跳板,前面的键盘……有无数的琴键,事实如此,无穷无尽。键盘无限大。无限大的键盘,怎奏得出音乐?不是给凡人奏,是给上帝奏。”

  《海上钢琴师》 观后感 2

  时隔20__年,“弗吉尼亚号”重新响起航行的汽笛,“1900”再次手抚琴键开始了他的永恒表演。

  4K修复版《海上钢琴师》于11月15日登陆全国院线,这部公认的影史传奇,在技术修复后重新焕发出了光彩。作为首*营销*台,淘票票也在今年连续推广《绿皮书》、《波西米亚狂想曲》、《何以为家》、《徒手攀岩》等奥斯卡获奖(提名)影片之后,再次将一部影史经典推荐给中国观众,为电影市场提供了多样化的优质外片内容。

  “谢谢你们,在20多年后赋予我的电影新的生命。非常感激!”作为一手缔造《海上钢琴师》的传奇导演,朱塞佩·托纳托雷此次特地为中国观众写了一封亲笔信并录制问候视频。他在视频中表示,二十多年后的今天,《海上钢琴师》可以进入中国的电影院和中国观众见面,是给了电影第二次生命,他感到非常的幸福。

  上映以来,《海上钢琴师》展示出了其作为经典的魅力。这部于1998年首映的影片,此次在登上淘票票*台后开分即达到9.6分,收获了超过45万的想看人数,目前累计票房*5000万元。不少淘票票用户留下评论道:“哭晕在了电影院,这辈子看过的最好的电影”、“这是我为数不多愿意‘N的n次方’次重温的影片,难得有4K修复”。

  在这个周末,除了去影院重温《海上钢琴师》带来的感动,影迷们还可以借助淘票票“爱艺之城”*台,去回顾更多的影史经典影片。在《海上钢琴师》重映之际,“爱艺之城”向影迷们推荐了20__年20部高清修复片单,在优酷*台上提供了包括《人鬼情未了》、《闻香识女人》、《霸王别姬》等影史杰作,带影迷走入“爱艺之城”,重拾经典记忆。

  今年8月,淘票票联合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简称“全国艺联”)推出了“爱艺之城”,旨在为喜爱艺术电影的影迷打造一个独特的线上社区,为用户提供电影资讯、社区交流,以及包括周边产品、参与官方活动在内的用户权益。“爱艺之城”将盘活存量全国艺联用户,并利用大数据精准触达更大范围目标人群,推广、普及艺术电影,打造全国最大的艺术电影社区。

  《海上钢琴师》 观后感 3

  电影结束了,黑白字幕缓缓划过,我却不忍关掉视频窗口。凄婉的小号声,声声切入心中,悠扬,却沉甸甸地压在胸上。心中的忧伤像是浓茶,久久不散。我不肯失掉这珍贵的悲哀,把时间条拉回他在虚空中演奏的一刻。

  他,被遗弃在船上,被锅炉工养大,他叫“丹尼·布德曼·TD·莱蒙·1900”。他是天生的钢琴才子,在船的舞厅里,他在风暴中与钢琴起舞,他在音乐会上用音乐描述人心,他是钢琴的灵魂。然而,他被环境束缚在船上,尽管世界从他身边经过,他却不敢走进这个世界。

  他一生都没有离开他所生活的“弗吉尼亚号”。他也曾爱慕那位*凡但出尘的姑娘,却因自卑和怯懦失之交臂;他也曾想下船找她,却在舷梯上望着无边的世界迟疑回返;他也有一位真正走进他内心的朋友,却拒绝与他下船而选择死亡。

  如他所说:“世界是一架拥有百万琴键的钢琴,那是上帝的钢琴。仅仅是街道,就有上千条,你怎么选择其中的一条?怎么选择一个女人,一栋房子,一块地,一个人生?我无所适从,只能选择一种方法死去。”于是,战争结束后,他留在船上,在无声的演奏中和破旧残废的船——他的世界一起爆炸殆尽。

  一架钢琴,琴键是始,琴键是终。幸福是他心中的远方,生活的梦想始终存在,可他一生畏缩至死。究其原因,是因为他所缺失的与命运抗争的尊严和信心,使他*惯了孤独,他的“不做”使他的幸福成为了一个永远存于心中的悲剧。

  看罢,我不由得想到远方,想到自己。我也像1900,默默问自己:“活着到底为了什么?”但内心还未告诉我答案。尽管我也像其他人一样学*着,努力着,可我是否只是简单地为活着而活着,心中却没有那样一个自由与诗意的远方呢?还是,尽管我心中有这样的一个远方,却因理想与懒惰的矛盾而踌躇不行呢?

  《海上钢琴师》 观后感 4

  初中一年级的时候,我问了问饶老师值得一看的电影,饶老师冲口而出:“海上钢琴师。”,到了暑假,电影单中又一次出现了这个名字。“这肯定是一部好电影。”于是,我携带如此的心情,细细地品味了这部电影。

  这是一部意大利电影,由朱塞佩·托纳托雷执导,蒂姆·罗斯、比尔·努恩、梅兰尼·蒂埃里主演的剧情片。故事是以两个人的对话形式展开的,以第三人称,和第一人称视角的转换,介绍了一位钢琴天才1900的钢琴故事。

  幼时的1900,是在襁褓中让人发现的,他的妈妈抛弃了他,因此他成了一名孤儿,生活在烧煤工人的船舱里,大伙都照顾他,疼爱他,教他说话,写字。直到有一天,他的现任爸爸因救人而死,他便很地伤心。1900离开了爸爸妈妈,没出生证明,悄悄地来到这世界,有得悄悄离去。正好比一个人去世了,你找不到任何他的有关信息,没人相信他的存在,也没一座是他的墓碑,但他确实来到过这个世界,真真实实地活过。

  1900对不好的事情十分厌恶,但不会用嘴说,会用音乐去表达。1900与小号手聊天,当他们看见小偷时,钢琴的音乐也变得断断续续,模仿着小偷的形态;当他们猜想老妇女是一个谋害亲夫而得到万贯家财的人时,钢琴的音乐是一种怪怪的音响,充满着阴险,他的音乐一直能生动的表现各式各样人的心理特点。

  有些人说1900非常幸福,他生活在他喜欢的音乐中,伴他左右的是对他没半点私心的朋友们,不需要去担忧纷繁与拥扰。但,只不过如此吗?每次停船靠岸时他一个人向岸上远处眺望的眼神分明有掩不住的落寞,还有他偷偷的拨通陌生人的电话时那紧张和期盼的语调:“你好,或许你不认识我,但,大家能聊聊吗?”特别是当他听那个飘过的流浪人告诉他一个人的经历,他愈发的想去体验:站在岸上,听海的.声音,到底是什么样奇妙的感觉呢?

  影片结局,1900在一艘马上炸毁的船中被找到,但他仍不愿下船,现实日常,对于其他人的选取,大家会感到匪夷所思,就像这部影片一样,可能大多数人也不解他的这种选取,但,无论是哪个,作出什么样的选择,无论在大家看来是多么的荒谬,多么的不明智,多么的被人不解,这都是他的选择。可能,到了天堂,他仍会弹钢琴,就像原来在海上一样。

  《海上钢琴师》 观后感 5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观后感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观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海上钢琴师》 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该电影命题时只选取了典型的命名法,即影片要素:地点在海上,人物为钢琴师。可以感受到导演的拍摄初衷是一种启发式精神输入,从高潮、结尾亦可感知影片的拍摄更侧重记述、讲究一件事情,而非主张一种观点。

  由此,我们大可将影片的掌握度由所述之事开始。为了讲好这件事,由角色、场景、情节、色调、音乐的空隙,扩张的表现手法层出不穷,单看镜头上,值得细谈的好角度便有很多。

  比如,1900婴儿时期被老头丹尼发现时所在的船舱餐厅,后面男二(友人)迈克斯亦穿越来找已准备迎接死亡的他,无论是那个找到他出生后他的老头,还是去找死前的他的友人,都是一二载破片一样甚至后来前来单挑的爵士创始人,也颇给我以如此疑惑:这世间有些人是生来只为了作为天才的记录体而已的?有多少存在只是为了成为供火光一现的落地烟灰而已的?

  其次,女主透过窗看到的模糊的男主,和当年幼小男主透过窗看到的`展厅有得一比,一墙之隔,真假不易。当初,男主在船上(阶梯之上)看到并结交了阶梯下岸的迈克斯,后来,男主却不能在阶梯上接受去到岸中的自己,音乐的界限在哪里?甚至存在吗?文学有政局阻挠,画作或相片有保鲜期设限,它在共鸣中唤起欲望,它背后有一种在本片所有死去的人身上共有的东西:理想主义。

  灵魂死寂的爵士乐创始人,为理想所杀,他并非败于技艺,而是尽头比天才短。

  生命死寂的丹尼,以为他爱这孩子,这孩子爱他,死在他自己充满父爱的世界里,对“TD”的妄想里。

  1900,于光影对比、冷暖色调里,他始终更像一个音乐的初学者而非大成者,他太单纯,一如给他的镜头基本都让他待在某一纯色里。他又不全是“音乐”的海绵,他对船的留恋出于凡性中的乡情,显然,他最后已无法再走更多追究,有人纯粹只成了记录他的器具,而天才终有不再的记录更全更多整个艺术的容量,1900是有限的,我不知道,我们有多少人在理想主义的眼罩里自以为是灵魂的倾尽者,实际上只是艺术的工蚁、美学的针管、一切的餐盘?而我们拼尽全力留住的,尚有杂质的音乐唱片。百年难见的天才牺牲凡人所铸造,大生大死的艺术牺牲天才护养。观众无法成就作品,理想亦无法成就作品。

  ————1900的自尽,我大抵会效仿,但并不出于明白他的理由,只是在归去时犹如没有理想过,将我的一切理想留在人间,还给艺术,不必带走一物,如来时两袖空空。

  《海上钢琴师》 观后感 6

  之前看过这部片子,但是当时没有看进去,今天完整的看完,感觉还是引发了一些思考的。整部片子都是在托尼讲述中娓娓道来,这让人接受起来十分舒服。

  隐隐地感觉到影片传达出主人公的孤独感,那种深陷其中的孤独,在孤独中出生,*惯孤独,再到无法离开这份孤独。这份孤独里面有艺术,也有一种心病。

  整部影片,我认为最精彩的部分就是1900跟爵士的创始人斗琴,1900最后一曲仿佛是四只手在弹琴,甚至夸张到可以用钢琴的琴弦发烫到可以点燃一支烟。

  1900最美的曲子是写给他一见钟情的女孩的,他透过船窗户看到女孩的美丽,把自己的爱慕隐藏在音乐之中,刻录成长篇并想找机会送给她。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他会选择自己擅长的一种艺术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对方的爱慕。他一遍一遍对着镜子练*送礼物给她的台词,而每次他每次带着羞怯的谈吐,都被对方无视,知道最后一次他向她说明自己的心意,但是船靠岸了,他们分别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

  让人庆幸的是,托尼还记得他,或者也是导演或者编剧在传达这样的一种想法,他们在说:这个世界只有一些少数派能够理解那些大师级别的艺术。

  这部影片里,1900成了艺术的化身,他会没有户口的出现在底层社会中,也会出现在有尽头的世界里,但是他离不开有尽头的世界,他也会消失其中,毫无功利地把自己炸掉。当然编剧也安慰着自己说:“只要你还有个好故事,和一个能够倾诉的人,你就永远不会完蛋。”我有的时候觉得,即便我们写不出好的故事,也至少要成为一个能够倾听的人,不然我们好像真的一无是处。

  《海上钢琴师》 观后感 7

  电影《海上钢琴师》讲述的是一个在“维珍利亚”号船上的弃婴——1900在轮船上成长的故事,他在钢琴上的天赋和造诣让我叹为观止。然而,才华横溢的他最终未离开轮船,并选择与船同归于尽。这似乎是一个悲剧,常人无法理解,我觉得这与他的身份——弃婴有非常大的关系。父母的抛弃,与母亲的分离,对一个孩子来说这是最大的创伤,而钢琴成了他的过渡客体,充当着母性客体的代理人。我们看到,以后这一生他都与钢琴相伴。

  1900一出生就没看到妈妈,一出生就没有爱。他遭受了两次被抛弃,第一次是他的父母在他一出生就放弃了他,后来虽然有丹尼抚养他,丹尼在他8岁时也死掉了,未成年就遭受如此创伤。丹尼虽然非常爱他,但丹尼向来传递给他的信息就是说船以外的世界有多么可怕,让1900不要离开船,1900因为没有足够的安全感,所以始终不敢走下船。在丹尼的葬礼上听到了音乐,从此音乐成了他可以依恋的客体1900无师自通成了一个钢琴大师,弹琴,是他生命中唯一可做的事情,然而,1900两次可以依恋的客体都离他而去,他无法相信这世界还有什么安全感,无法感受那种爱。1900留在船上,他的生命意义在那里,他与船构成了紧密的关系,船是证明他存在的客体,如果他下了船,而船被炸毁,和他有关系的客体也就随之一起都会消失,那么他就感觉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一个完成“自我同一性”的人,对自己有一个清楚的认识,知道自己是我认为的这个人。但1900没有真正出生,因为一个人的出生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1900在生理、心理上出生了,也成熟了。但在社会层面上没有出生过,他从来没有走入过真正的社会,不敢走下船,人是社会的,他没有走进真正的社会过,也无法扮演他的社会角色,所以他走在悬梯的半中就不敢往下走了,他感到了恐惧,他不是一个真正的人,他从来没有出生过。

  影片一开始就有句旁白“他没有国籍,没有出世纸,连生日也没有,可以说还未出世”从心理层面,1900确实还停留在未出世的婴儿状态。呆在母亲的子宫里,感觉肯定是最安全舒适的,他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姑娘离开之后,他改变人生的动力彻底被激活,决定下船。也许对于普通人来说不算什么,但对1900,下船是一个重生的过程,1900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他走下舷梯,却又慢慢地停下来,整个世界在他的眼中变得黑暗,恐惧充满了内心。最终他选择与船同归于尽,这是偶然,但却也是命运的安排

  《海上钢琴师》 观后感 8

  《海上钢琴师》是一部荡气回肠的诗意旅程电影,以回忆和现实交叉的叙述方式讲述了一位名为1900的钢琴天才在一艘远洋客轮上的传奇一生。那无处不在的钢琴声将观众带入1900的心灵深处。影片采用浪漫主义风格,以娴熟大气的拍摄手法,时而气势磅礴,时而温柔抒情的音乐,以及演员出色的表演,成功打造了这部经典影片。

  但凡看过这部电影的人,我相信99%的人会被这个电影里头这种情节打动。这个片子拍摄起来既磅礴大气,而又低沉深婉。有好多地方通过优美的音乐来表达人物内心的情感。这部电影在音乐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电影配乐史上,它现在经常被当做一部教材来使用。

  这部片子它获得一种巨大成功还在于这里边对于人生价值,社会内涵的一种变现。其实,看了这部电影,你就会有体会,象征着我们人生过程中一种俭朴淡薄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就是不就追求过分的欲望。这个船象征着我们理想当中淳朴的人生观。陆地象征着无边无际的欲望。1900坚守着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被物欲所俘虏。而这部电影最后,1900和弗吉尼亚号一起沉到海底象征着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对这种朴素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一种基本坚守。这个电影的最大隐喻应该是我们人生在世的时候,你可以被一些无穷的欲望所沉迷,但是千万不要忘记在合适的时候,回归自己的心灵。在自己心灵里放着一艘像弗吉尼亚号这样的船。在适当的时候,我能不被物欲所迷失,能回到自己的理想之舟当中。

  《海上钢琴师》 观后感 9

  用了三天的时间,慢慢地静静地看《海上钢琴师》。

  不断地回放,不断地思索。

  在思想的过程中,悲哀的是:铺垫、衬托、人物形象特点、人物之间的关系、环境、结构、主题这些词像小丑一样地在我的脑海里跳荡乱舞,我为自己的固化思维恶心。

  1900是个象征,是希望?是梦想?是自由?是世界中的孤独?是决绝?是坚守?……文学作品鼓励“合理误读”,从文艺学的角度来看,这也是被允许的。在一定范围内,允许读者有自己的思考,让读者发挥创造性和想象力,将他们的想法带到作品中去,对作品进行解构与再创造。或者,这也叫多元解读,或者,这就是《海上钢琴师》生命力巨大的原因:每个人都从它那里读出了一些什么。

  我喜欢1900一脸的清澈,喜欢他沉迷的样子,喜欢他静静地用音乐和心与自己对话。喜欢他说的话。他说:“我看不见城市的尽头,我需要看见世界的尽头。拿钢琴来说,键盘有始也有终,并不是无限的,音乐是无限的。在琴键上,奏出无限的音乐,我喜欢。可是走过跳板之后,前面的键盘,有无数的琴键。无限大的键盘怎奏得出音乐?——不是给凡人奏,是给上帝奏。我生于船,长于船。这艘船每次只载客二千,既载人也载梦想,但范围离不开船头与船尾之间,我过惯那样的日子——陆地?对我来说,陆地是艘太大的船,是位太美的美女,是条太长的航程,是瓶太浓的香水,是篇无从弹奏的乐章。我没法舍弃这艘船。我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反正,世间没有人记得我,除了你,只有你知道我在这里。你属于少数,原谅我,朋友,我不能下船。”

  《海上钢琴师》 观后感 10

  记得有人说,这是一个悲剧。而我却以为,没有比这更好的结局了。

  如果1900下了船,不外乎两种结局。一是彻底地被这个肮脏的世界同化;二是迷失了挚爱的方面、郁郁而终。而无论是哪一种,远没有死去幸福。

  惟有海洋这般广大的胸怀方可容得下他惊世绝艳的才华。即使陆地上有大把大把的金钱,有形形色色的美人,有灯红酒绿的生活,1900却不属于那里。不属于一个地方的人硬是待在那里,这才是个悲剧。很简单的一个道理,没有人可以说水里和地上哪个更好,鱼属于水,人属于地,只是适合不适合的问题。

  与MAX道别的时候,1900说:“原谅我,我的朋友,我不下船了”,不是不想下,而是他不知下了船该如何活下去。记得他决定下船的那一幕:1900在舷梯上站了很久,最后把帽子扔进大海,人却很坚定地走回了船。他不是没尝试过,终不能战胜他的内心,只因那里太纯净。他说他看到无数条街道,却不知道路该往哪里走。

  我看到这里,应无人再指责他的懦弱了。所谓“不懦弱”的人们会在这个肮脏的世界上很圆滑地活着,他们或是有钱,或是有权,或是两者兼而有之。然而他们终究无法纯粹地活,因为爱而活。1900的“懦弱”令他保全了一颗完整而干净的心,令他的音乐永远流淌着纯净的气息。

  影片的末尾,1900对MAX说:“两条右臂能弹出什么音乐,希望天堂有钢琴。”我想,1900终是不属于人间,即使在这里,他获得过无数掌声。然而,他需要的不是这些。如果可以的话,他宁愿一个人,一架钢琴,就这样一直弹下去。

  天使不应在人间。正如1900最终选择与船一起炸毁,如此,海上会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曾经有个天才的钢琴师,他的音乐令所有人为之折服,他始终没有离开过大海,然而他的心却已到达了世界的每个角落。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