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900字 (菁华3篇)

首页 / 观后感 / | 2022-12-03 00:00:00 观后感

感动*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900字1

  东京奥运周期,艾格努快速崛起,也带动了意大利女排重回强队之列。艾格努弹跳能力强,进攻力量大,如今稳定性越来越好,进攻势如破竹。世俱杯上的表现有目共睹,确实是*女排的心头大患,卫冕道路上的最大拦路虎。

  朱婷在世俱杯比赛由于旧伤复发,一直缺*比赛,还好距离东京奥运会还有半年时间,朱婷有时间可以恢复,毕竟她是*女排的绝对核心,东京奥运要想夺冠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实,朱婷这个手腕伤旧伤,没有伤筋动骨,养一段时间应该会好转的,而且不用很长的养伤时间,应该对朱婷的状态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对*女排的卫冕道路也不会产生很大影响。

  如今意大利女排变得越来越强大,郎*带领的*女排能否卫冕呢?艾格努的强势崛起确实对*女排形成很大的威胁,在今年世俱杯,艾格努所在的科内利亚诺最终夺冠,而夺冠的主要功臣就是艾格努,她的大力扣杀如入无人之境,是科内利亚诺的第一火力点,进攻时常轰出100多球速的球,简直就是男子化进攻,再加上出色的弹跳,对手根本就拦不住也防不起,最后凭借优秀的发挥获得世俱杯的MVP,这也是继今年欧冠之后再次获得该奖项。

  意大利女排则是高快结合,是最难对付的球队,不仅有艾格努,还有塞拉,只要住一个,意大利离失败就不远了。*女排对阵意大利女排也不是完全没有机会,世联赛香港站能够战胜对手,总决赛*女排二队也战胜了对手,关键就在*女排自己的发挥。

  女排精神还在!老女排前三冠时,美国队有海曼。陈忠和的“黄金一代”,也不是举世无敌。里约夺冠时*队也不被看好,除了巴西,还有塞尔维亚、美国等诸强!而今有个艾格努,就让一些人“心戚戚”,说明这些人还是不懂女排精神所在!

  我们现在太浮躁、太功利!球迷们太不成熟,成绩固然重要,更多的是要有“赢就一起狂、输就一起扛”的真球迷精神,而不是“赢就夸成花、输就踩成渣”的伪球迷!更不要无限吹捧和无限贬低,搬弄是非!只要*女排拼搏奋斗,我们就永远支持!

  我们阵容相对稳定,七大主力经历世界杯之旅之后不仅仅增长了经验自信心也会有很大提升。怎样应对球迷只能是球迷这个还需要郎*指导的运筹帷幄,相信郎*指导已经心中有数,我们没有必要再去添乱,也没有必要丧失信心,因为*女排是最团结的集体,最能打攻坚战的集体。

感动*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900字2

  1997年4月,是个不幸的日子,张老师被查出患有子宫肌瘤,腹腔迅速膨胀,疼痛难忍。她一面吃止疼药,一面把工作量加到了最大限度。当她知道自己生命垂危时,面对一纸无情的病检报告(当时医院诊断为癌症),她没让领导、同事、学生知道,而是默默忍受着身体和心灵上生与死的煎熬。

  在这几个月里,同事们经常看见她在通往教室的路上一步一步往前挪。她给学生加大了复*量,也加大了自己的工作量,她每天早上6点多钟起床,晚上批阅作业试卷到12点。这样,一直坚持到7月份,把学生送进中考考场后,才向领导说明情况,住进了昆明的一家医院进行手术治疗,切除的子宫和肿瘤重达2公斤多。手术后,医生要求她至少休养半年,可是手术后的第24天,她就回到民中上班了。由于手术失血过多,伤口没有完痊愈合,巨大的疼痛折磨着她,可她仍然坚持在讲台。由于过度劳累,97年12月,张老师的病情复发,领导、同事、学生多次劝她住院治疗,她不肯。她说:"我的事业是教书,我的希望是学生,不把他们送出学校我是不会先走的"。这段时间,她的工作量达到了极限,每天工作10多小时,更不存在星期六、星期天,全年休息的时间只有过春节的3天。直到98年3月,她的病情己恶化得特别厉害。人们劝她住院,她仍然拒绝了。她说:"学生刚有起色,我不能离开他们,我的生命就是讲台"。领导、同事们说:"我们需要你活着,华坪人民需要你活着,请你服从安排吧。"冲着这份真情,她才进了华坪县中医院,这时,她仍然一边治疗一边坚持工作。每天都是一拔下针头就走向讲台,从没有在医院安稳地躺过一天。看了不到一个月,医生告诉她医院无法控制她的病情,需要转院治疗。为了节约国家的医疗费,她毅然决定出院。为了即将毕业的学生,她拒绝再到任何医院治疗,仍然坚守在岗位上。

  就这样,张老师调到华坪两年多了,虽然她一直带着重病,一直承受着痛苦,可她从没有请过一天病事假。人们常不解的问她:这样做有什么目的,有什么好处?什么力量使她这样坚强?张老师总是笑着说:"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集我有企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

感动*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900字3

  陈睿澜踏上排球这条路是在小学三年级,在这一年她被学校挑选到了校排球队参加训练,其中一个原因是自小陈睿澜自小个子就长得很高。

  小学时期,陈睿澜的一天是这样的,放学后4点开始准时训练到6点,然后回家开始写当天的作业。一刚开始的时候教练就是叫她们一起“玩玩儿球”,只是教一些简单的垫球这种最简单的动作,这是观察她们的球感以及大家对排球的兴趣。

  一起去的小朋友们都想着玩,而陈睿澜却在旁边认真的按照教练的要求进行垫球练*,一个礼拜练下来她已经可以连续垫一千多个球,在一群小朋友中脱颖而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初一起被选进球队的小朋友中陆陆续续有离开的了,有的是因为不喜欢、有的是因为爸爸妈妈怕影响学*,而陈睿澜坚持下来了。

  父母觉得女儿太辛苦,也曾经打过退堂鼓,但是当他们看到女儿在球场上专注的样子,又坚定了要支持她投身到排球运动中的想法,他们觉得排球运动是一项团队运动项目,不仅能够锻炼孩子的身体,更能培养孩子团队协作的精神以及顽强拼搏的精神;同时又能把爱好发展成未来的职业,无疑陈睿澜是幸运的。

  初中时,陈睿澜来到了一个神奇的班级,“运动员班级”。这个班的特点就是:全部都是“标着”运动员身份的初中生,除了她是排球运动员、还有体操、游泳、足球等其他运动的特长生;上午一起在教室上文化课,下午便奔赴各自的训练场进行专项训练。

  这是一个艰苦的过程,需要大量的训练,但在陈睿澜看来,训练是一种不断磨练自己意志品质、培养团队合作的过程,打球不仅要考技术和体力,更多的还需要动脑,在场上要想着教练的战术部署,更要应变能力。

  当记者问到她会不会觉得训练枯燥无趣时,她说:“不会呀,很有意思啊!虽然过程是辛苦的,训练也是枯燥,但还是很快乐的,每当训练中突破瓶颈、特别是比赛赢得胜利的时候,就会觉得一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因为*时训练刻苦,从初中开始陈睿澜就开始参加各种比赛,2013年,作为球队主攻手,她所在的球队获得了上海市中*会荣获排球比赛初中女子组第一名;2014年,作为球队队长兼主攻手的她,带领球队获得了上海市第十五届运动会排球赛女子C组第一名。2015年,获得了“体彩杯”全国青少年U16女子排球锦标赛第二名,此时的陈睿澜转到了场上自由人位置。


感动*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900字 (菁华3篇)扩展阅读


感动*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900字 (菁华3篇)(扩展1)

——


感动*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900字 (菁华3篇)(扩展2)

——


感动*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900字 (菁华3篇)(扩展3)

——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900字(精选五篇)

  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900字 1

  随着时间的交替,岁月的更迭,《感动中国》已经走过了十三个春秋,无论是多年前的《感动中国》还是如今的《感动中国》,每一个人物都令人感动不已,每一个事迹都催人泪下,每一个人的品格和精神,都是当下社会所珍视和敬仰的。

  今年的《感动中国》,38岁的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广阳镇古城村王峰火海救人的事迹让无数观众泪奔。2016年5月18日凌晨,王峰所在的村中的一处民宅突发大火,王峰发现火情后,三次冲入火场救人,20多位邻居无一伤亡,而他自己则被烧成了“碳人”,最终在医院因肺栓塞而抢救无效离世。如果说王峰第一次冲入火海救妻儿是亲情使然,第二次冲入火海救老师和学生是责任使然,那么第三次冲入火海救邻居和其他人就是其淳朴善良、侠肝义胆的人性光辉,正如颁奖词所言:他用生命助人火海逃生,他高贵的灵魂浴火涅,他在人们心中永生。

  这是一个日新月异的社会,也是一个多元的社会,多元化的社会价值观念虽有助于社会的正常运作和推动经济发展,但同时也需要有一种能够打动人们的精神力量,需要有一种能根植于人类灵魂的'道德力量,需要有一种乐于奉献、敢于担当、立志进取、永不过时的榜样力量,来与时俱进地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传递正能量,而《感动中国》中的每一个人物都具备这样的力量。他们或是为国家和社会做出巨大贡献,或是淡泊名利无私奉献,亦或像蜡烛燃烧自己照亮他人,他们用行动书写着属于国人的风骨和骄傲,他们的身上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他们是民族精神的脊梁,也是人生价值的导向。

  面对繁华与纷繁,《感动中国》让我们能静下心来思考,“我”是个什么样的人?“我”怎样去做才能让自己的人生有价值,我想,每个人都能从感动中国中找到答案,《感动中国》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播下一颗希望的种子,有一天它要长成参天大树,且枝繁叶茂。

  这个社会需要家国情怀,需要***,岁月静好只因有榜样前行。《感动中国》,感动你我,每一个人物都是在社会上竖起一个学*道德、崇尚道德的时代标杆,都是在弘扬一种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也许我们一生都无法感动中国,但一定要做到问心无愧,无论我们在什么样的工作岗位上,或风光,或*庸。《感动中国》每一次都会泪流满面,感动满怀。每一次结束的时候,我们都会收获许多感动,而每一年将要开始的时候,我们期待感动已经在路。2017,砥砺前行,向榜样致敬!

  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900字 2

  有一种爱,一辈子一世的为你好,那就是母爱;有一种爱,一辈子关心你,也不需要你的回报,只要你能够健康,幸福;有一个人需要你用尽一辈子一世的感恩,那就是母亲;有一个人需要你用一辈子去铭记,那就是母亲!

  今天我看了一场激动人心的颁奖典礼,也就是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这个颁奖典礼让我心潮澎湃。

  有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87岁;为了事业,为了中国的发展,他任劳任怨,连回家也很少。也有拾荒助学的“五保”老人刘盛兰,92岁,老人家庭并不富裕,老人17年几乎未尝肉味,没添过一件新衣,“吝啬”的连一个馒头都舍不得买,却在贫苦交加的17年里,将自己,辛辛苦苦拾荒的来的钱,毫不犹豫地捐献给了全国各地的贫困学子。更有为了儿子,愿意付出一切的方俊明的母亲,姜春梅,84岁,有一年,有一个小孩溺水,方俊明见了,二话不说一头扎入湖底救人,不料颈椎骨折并导致高位截瘫。母亲劝导他,并背了他整整23年。

  还有许多许多让人感动的人物,他们不畏困难,坚持不懈,只为了能够帮助到别人,也帮助祖国!最令我难忘的还是方俊明的母亲。

  她任劳任怨地照顾她的儿子,也从不说苦,也从不说累。自从那件事发生之后,方俊明妈妈就一直开导她的儿子,让他儿子也不再伤心,但是这些年也发生了许多事,方俊明妻子的离开,方俊明爸爸的去世,也对他们的生活有不少打击。家里的重担也都压在了方俊明妈妈身上,她每天起早贪黑,早上五点起来做早饭,晚上等到儿子,孙女都入睡了,才敢渐渐入睡。23年来方俊明的生活无法自理,都是靠母亲来背,她为儿子洗衣、做饭、洗脚、擦身子,有时候肠胃不好,大小便失禁,都是母亲及时的换洗。

  在天气好的时候,想让方俊明下楼透透风,散散心,就从二楼,一步一步艰难的背下来,即使再苦再累,都要坚持。现在方俊明女儿长大了,也找到了合适的工作,方俊明心里也少了一份负担。但是方俊明最担心的还是自己的母亲,母亲已经老了,也渐渐背不动他了,他就是希望自己的母亲能够歇一歇,享享清福。但是方俊明母亲并不是这样想的,她觉得儿子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还是自己照顾的比较放心,只要还走的动,就要把儿子背下去,照顾下去!

  母爱是多么的伟大,母爱是多么的无私,让人催人泪下,看了这次颁奖典礼,我的感触很深,觉得看的很有意义,也有很大的收获!

  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900字 3

  东京奥运周期,艾格努快速崛起,也带动了意大利女排重回强队之列。艾格努弹跳能力强,进攻力量大,如今稳定性越来越好,进攻势如破竹。世俱杯上的表现有目共睹,确实是中国女排的心头大患,卫冕道路上的最大拦路虎。

  朱婷在世俱杯比赛由于旧伤复发,一直缺*比赛,还好距离东京奥运会还有半年时间,朱婷有时间可以恢复,毕竟她是中国女排的绝对核心,东京奥运要想夺冠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实,朱婷这个手腕伤旧伤,没有伤筋动骨,养一段时间应该会好转的,而且不用很长的养伤时间,应该对朱婷的状态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对中国女排的卫冕道路也不会产生很大影响。

  如今意大利女排变得越来越强大,郎*带领的中国女排能否卫冕呢?艾格努的强势崛起确实对中国女排形成很大的威胁,在今年世俱杯,艾格努所在的科内利亚诺最终夺冠,而夺冠的主要功臣就是艾格努,她的大力扣杀如入无人之境,是科内利亚诺的第一火力点,进攻时常轰出100多球速的球,简直就是男子化进攻,再加上出色的弹跳,对手根本就拦不住也防不起,最后凭借优秀的发挥获得世俱杯的MVP,这也是继今年欧冠之后再次获得该奖项。

  意大利女排则是高快结合,是最难对付的球队,不仅有艾格努,还有塞拉,只要住一个,意大利离失败就不远了。中国女排对阵意大利女排也不是完全没有机会,世联赛香港站能够战胜对手,总决赛中国女排二队也战胜了对手,关键就在中国女排自己的发挥。

  女排精神还在!老女排前三冠时,美国队有海曼。陈忠和的“黄金一代”,也不是举世无敌。里约夺冠时中国队也不被看好,除了巴西,还有塞尔维亚、美国等诸强!而今有个艾格努,就让一些人“心戚戚”,说明这些人还是不懂女排精神所在!

  我们现在太浮躁、太功利!球迷们太不成熟,成绩固然重要,更多的是要有“赢就一起狂、输就一起扛”的真球迷精神,而不是“赢就夸成花、输就踩成渣”的伪球迷!更不要无限吹捧和无限贬低,搬弄是非!只要中国女排拼搏奋斗,我们就永远支持!

  我们阵容相对稳定,七大主力经历世界杯之旅之后不仅仅增长了经验自信心也会有很大提升。怎样应对球迷只能是球迷这个还需要郎*指导的运筹帷幄,相信郎*指导已经心中有数,我们没有必要再去添乱,也没有必要丧失信心,因为中国女排是最团结的集体,最能打攻坚战的集体。

  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900字 4

  2019年女排世界杯,中国女排以十一连胜成功卫冕世界杯冠军。38年来,中国女排屡创佳绩,形成了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女排精神。

  对于女排精神,中国女排主教练郎*曾说:“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也竭尽全力。是你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定。只要你打不死我,我就和你咬到底。希望女排的经历给国人带来正能量。”

  郎*还说过:“不要因为我们赢了一场就谈女排精神,也要看到我们努力的过程。”

  女排精神一直在,单靠精神不能赢球,还必须技术过硬。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规定的身份完成写作。

  ①假如你所在班级举行辩题为“女排精神靠实力还是意志”的辩论会,请你选择其中一方写一篇辩论发言稿。

  ②请你以一名高中生的身份,给郎*教练或者中国女排队员写一封信。

  ③假如某报“青年调查”栏目正在就“学**排精神,圆梦中华复兴”话题征稿,请你为此写一篇文章(诗歌除外)。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

  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的给材料作文,读懂材料是写好作文的关键。解题时,要认真阅读材料,把握材料的关键信息,提取材料的中心内容,在明确题干要求的基础上,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从所给材料看,“女排精神”是核心话题,“团结协作、顽强拼搏”这是女排精神的内涵。对于“女排精神”如何认识,这是引发人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如“有时候知道不会,也竭尽全力”,“只要你打不死我,我就和你咬到底”,“希望女排的经历给国人带来正能量”,“不要因为我们赢了一场就谈女排精神,也要看到我们努力的过程”,“女排精神一直在,单靠精神不能赢球,还必须技术过硬”,都是可以引发立意的角度。所给三个任务,都与上述材料有关,由材料引发联想和想象,获得启示,写作时可以把材料立意分别表露其中,只是需要注意写作的具体形式。

  从所给的具体任务看:

  ①假如你所在班级举行辩题为“女排精神靠实力还是意志”的辩论会,请你选择其中一方写一篇辩论发言稿。首先要选择自己的立场是“女排精神靠实力”还是“女排精神靠意志”,写作时,立场要坚定,论据要充足,说理要充分,进而达到让对方无可反驳的目的。另外,还要注意“班级辩论会”这一场合,还有辩论发言稿的格式要求。

  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900字 5

  陈睿澜踏上排球这条路是在小学三年级,在这一年她被学校挑选到了校排球队参加训练,其中一个原因是自小陈睿澜自小个子就长得很高。

  小学时期,陈睿澜的一天是这样的,放学后4点开始准时训练到6点,然后回家开始写当天的作业。一刚开始的时候教练就是叫她们一起“玩玩儿球”,只是教一些简单的垫球这种最简单的动作,这是观察她们的球感以及大家对排球的兴趣。

  一起去的小朋友们都想着玩,而陈睿澜却在旁边认真的按照教练的要求进行垫球练*,一个礼拜练下来她已经可以连续垫一千多个球,在一群小朋友中脱颖而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初一起被选进球队的小朋友中陆陆续续有离开的了,有的是因为不喜欢、有的是因为爸爸妈妈怕影响学*,而陈睿澜坚持下来了。

  父母觉得女儿太辛苦,也曾经打过退堂鼓,但是当他们看到女儿在球场上专注的样子,又坚定了要支持她投身到排球运动中的想法,他们觉得排球运动是一项团队运动项目,不仅能够锻炼孩子的身体,更能培养孩子团队协作的精神以及顽强拼搏的精神;同时又能把爱好发展成未来的职业,无疑陈睿澜是幸运的。

  初中时,陈睿澜来到了一个神奇的班级,“运动员班级”。这个班的特点就是:全部都是“标着”运动员身份的初中生,除了她是排球运动员、还有体操、游泳、足球等其他运动的特长生;上午一起在教室上文化课,下午便奔赴各自的训练场进行专项训练。

  这是一个艰苦的过程,需要大量的训练,但在陈睿澜看来,训练是一种不断磨练自己意志品质、培养团队合作的过程,打球不仅要考技术和体力,更多的还需要动脑,在场上要想着教练的战术部署,更要应变能力。

  当记者问到她会不会觉得训练枯燥无趣时,她说:“不会呀,很有意思啊!虽然过程是辛苦的,训练也是枯燥,但还是很快乐的,每当训练中突破瓶颈、特别是比赛赢得胜利的时候,就会觉得一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因为*时训练刻苦,从初中开始陈睿澜就开始参加各种比赛,2013年,作为球队主攻手,她所在的球队获得了上海市中***会荣获排球比赛初中女子组第一名;2014年,作为球队队长兼主攻手的她,带领球队获得了上海市第十五届运动会排球赛女子C组第一名。2015年,获得了“体彩杯”全国青少年U16女子排球锦标赛第二名,此时的陈睿澜转到了场上自由人位置。


感动*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900字 (菁华3篇)(扩展4)

——


感动*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900字 (菁华3篇)(扩展5)

——《感动*2021年度人物》颁奖晚会直播观后感 (菁华3篇)

《感动*2021年度人物》颁奖晚会直播观后感1

  2018年8月26日的朋加诺体育场被*红点燃。备受关注的“飞人大战”结果终于揭晓,在亚运赛场最受瞩目、最激动人心的男子百米飞人大战中,*男子百米飞人苏炳添以9秒92新的亚运会纪录摘得金牌,引起了全场沸腾。“*飞人”苏炳添加冕“亚洲飞人”,其9秒92的成绩不仅刷新亚运会纪录,与亚洲纪录也仅有0、01秒之差,他也是参加决赛的8人中唯一一个跑进10秒以内的选手。苏炳添带给了我们太多的惊喜和荣耀。

  决赛前,苏炳添的外教兰迪·亨廷顿曾说:“如果比赛的氛围、环境和气候都合适,加上运动员感觉良好的话,苏炳添能在雅加达给*带来一个奇迹。”外教在训练场上信心满满地留下这番话,而苏炳添果然也不负众望取得了傲人的成绩,成为*乃至亚洲的骄傲。

  在本届亚运会前,苏炳添两度跑出*男子100米亚洲纪录的9秒91,追*了卡塔尔选手奥古诺德创造的亚洲纪录,成为“跑得最快的黄种人”。带着这样一份辉煌的成绩单第三次来到亚运会赛场,苏炳添的目标很简单——拿到男子100米的金牌。最终以9秒92的成绩夺冠,苏炳添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他说:“我觉得今天已经破了我的魔咒,作为男子百米选手训练了十几年,我参加的所有运动会都没有尝试过拿一个冠军。29岁,我终于在亚运会上证明了自己。”手捧亚运金牌,苏炳添终于成为名副其实的“亚洲飞人”。是的,苏炳添用实力证明了自己,也证明了*速度不容小觑。

  2017年年初,那些关于“苏炳添退役”的新闻不胫而走,苏炳添的确动了这个念头。然而,苏炳添不甘心就这样结束自己的运动生涯。于是,他坚持了下来,日复一日训练比赛。数年如一日的封闭训练,肩上积攒的各种压力,局外人统统无法体会。正是这样的坚忍不拔、坚持不懈、永不言弃的精神才成就了如今的亚洲飞人。

  在整体水*依然无法与欧美抗衡的亚洲,亚运会百米飞人大战的意义不言而喻,正如苏炳添所言,“这是打破魔咒、扬眉吐气的一晚”。辉煌背后总是藏着无人言说的艰辛,不过还好,苏炳添坚持下来了,用辛勤和汗水成就了自己也铸就了*的骄傲亚洲的骄傲。

《感动*2021年度人物》颁奖晚会直播观后感2

  感动*,感动你我。

  2003到2022,20年来,一个个发光发热的名字,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历久弥新的*精神力量,走过二十年,照亮过去、现在和未来。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指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

  *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年度人物的感人事迹全面展现了新时代*的精神风貌,2021,家国万里,感动依然。

  2021"十大人物",首先是“00”后——100岁的物理学家杨振宁。

  1971年,美国刚发布公告解除外国人访问*的禁令,杨振宁迫不及待踏上了归途。中华少年,到爱国游子,到归根老人,岁月须臾而过,杨振宁用50年的时间回应邓稼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的约定,拳拳赤子心令人动容,令人肃然起敬。

  为其爱国,最能感动国。爱国是立德之源,爱国是立功之本。爱国是“留取丹心照汗青”,爱国是“我以我血荐轩辕”;爱国是“臣心一片磁心石,不知南方不肯休”;爱国是“百年征途铸辉煌,砥砺初心向复兴”:*核动力事业的奠基者彭士禄“深潜”一生,只为永远守望祖国海洋;“*飞人”苏炳添超越年龄、伤病、体能局限,让世界知道“*人可以跑得更快”。

  矢志报国的飞机设计专家顾诵芬,数十年如一日致力于飞机设计研究,让*自行设计、制造的高空高速歼击机翱翔在祖国的蓝天。报国似大象无形,无形中深藏着强国梦,心无旁骛,一步一个脚印,志在冲天,振长策,击长空,诵君子清芬。*工程院院士吴天一,无怨无悔投身高原医学研究50余年,让青藏铁路14万筑路大军免于高原病……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坚强、自信、乐观的张顺东、李国秀夫妇身残志坚,付出*常人千百倍的努力,依靠仅有的劳动能力,让一儿一女考上大学,让全家人彻底告别了贫困。“*的保尔”的朱彦夫,枪杆子、锄杆子、笔杆子,每一段人生都书写精彩;清华大学的博士研究生江梦南从小丧失听力,在父母的帮助下,通过读唇语学会了“听”和“说”,走出了偏远的瑶族乡镇。

  他们,感动了我们,他们感动了整个*。他们身上坚强、自信、乐观的精神,为社会前行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感动*2021年度人物》颁奖晚会直播观后感3

  她是一只听不到声音的“丑小鸭”,却依靠顽强的毅力变成一只令人称羡的“白天鹅”。她不能像常人一样交流,却相继完成了小学、初中、高中学业,还考上大学、研究生,并成为清华博士。我县唇语女孩江梦南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

  今年29岁的江梦南,出生莽山瑶族乡永安村,父母都是莽山民族学校的老师。在她半岁时,就因耳毒性药物导致极重度神经性耳聋,听力完全丧失。从此,她就一直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在日常生活中都是靠看着口型读唇语和别人进行交流。

  在十几年的学*成长过程中,她凭借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艰辛和汗水,以615分的成绩考入吉林大学,顺利完成了本科和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全部课程。

  一个交流不便的湖南女孩,为何要选择远在北方的吉林大学。江梦南说,一是自己的偶像张海迪也毕业于吉林大学,她说要跟随海迪阿姨的脚步。同时,江梦南一直有一个“英雄梦”:治病救人,祛除病痛。最终,她选择了吉林大学的药学专业。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谁都不会输在起跑线上,因为未来的路还很长。心有目标脚踏实地,不必患得患失,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2018年7月4日,郴州市宜章县*会议室,“江梦南励志事迹报告会”在这里举行。而这一年的9月份,江梦南又被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录取为博士研究生,在学术研究的路上继续前行。

  涅槃重生后的江梦南,如一只心怀大爱的凤凰,将爱的种子播撒到故乡。大学期间,江梦南回到家乡时,总会到特殊教育学校做义工,探望那些视力、听力、智力存在障碍的孩子,她以自己为例,鼓励这些孩子们积极进步,带动他们融入社会,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

  “别人能做到的,我们同样可以做到,甚至可以做得更好。”孩子们举起小拳头大声宣誓,他们的身后,江梦南笑靥如花。


感动*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900字 (菁华3篇)(扩展6)

——《感动*》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 (菁华5篇)

《感动*》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1

  在节目中,苏炳添直言:“一路走来,我最想感谢的是国家。是祖国的帮助,让我一步一步走到了奥运百米决赛的跑道上。”

  党的*以来,中华运动健儿一次次突破极限,创造佳绩。2014年仁川亚运会,*队势如破竹,连续第九次高居金牌榜榜首;2016年里约奥运会,*队奋勇拼搏,连续第五届奥运会跻身金牌榜前三;2021年东京奥运会,金牌数、奖牌数均位居第二;2022年北京冬奥会,创造“成绩”。

  历史前行的每一步,无不需要精神力量的推动。今天,*人民更加自信、自立、自强,极大增强了志气、骨气、底气,在历史进程中积累的强大能量充分爆发出来,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历史创造精神,正在信心百倍书写着新时代*发展的伟大历史。

《感动*》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2

  探索无垠的太空是航天人永无止境的事业,学*航天精神是我们接班人的任务。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我们是祖国的希望,我们承载着民族复兴的重大责任,更应该把所学到的航天精神投入到学*和生活中去。好好学*是我们伟大的使命,建设祖国是我们永远的目标,任重道远。团结是力量,刻苦是精神,科学是基石。

  首先,我们要学*他们那顽强的意志。航天员在做超重耐力实验时那浮肿变形的脸,呼吸困难时紧咬的牙关,噪音环境下强制入眠,那超常的心理素质,无一不让人震撼!这是向人类极限能力发出的挑战。他们应当是我们心中的英雄!

  其次,我们要学*他们那广博的知识。作为一名航天员必须经过*乎苛刻的选拔,算得上万里挑一。更难的是,要掌握涉及30门学科的理论知识。没有刻苦的学*是不可能成功的。正是七年磨一剑。他们应当是我们学*的楷模!

《感动*》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3

  为研究青藏高原藏族人群“高原低氧适应生理特征”这一主攻课题,精通英语、俄语、塔吉克语、汉语的吴天一,还学会了藏语。20多年的科研工作,吴天一走遍了青海、*、甘肃、四川4省区的大部分高海拔地区,诊治过上万名牧民群众,整理了大量的临床资料。藏族牧民亲切地称他为“马背上的好曼巴(好医生)”。

  1991年,青海省高原医学研究所建成了全国最大的高低压氧舱。吴天一成为第一个模拟试验者。气压从海拔5000米的高度开始下降,由于降速太快,瞬间,吴天一头疼欲裂,鼓膜被打穿……但他摸清了舱体运转的安全系数。

  2001年,吴天一当选为*工程院院士。同时,青藏铁路开建,高寒缺氧对铁路建设者的身体健康是一个严峻的考验,这是建设高原铁路的一大世界性难题,对高原医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吴天一多年的研究成果被立即运用于拯治青藏铁路建设者中的高原疾病上,他和同事们共同研制的抗缺氧药物、保健品发挥了作用,他主导开设的高原病科也为西进的建设者们提供了完善的抢救治疗环境,他撰写的《高原保健手册》和《高原疾病预防常识》被送到最前沿的施工者手中。他参与指导下,青藏铁路建设工程沿线建立了三级医疗机构,五年建设期间未发生一例因高原病死亡,创造了高原医学史上的奇迹。

《感动*》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4

  当孩子比不上“别人家孩子”的时候,当家长觉得孩子总是不尽如意的时候,可曾想过,除了一味指责,是不是更应该为孩子提供帮助和支持,陪他寻找更多的学*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没有人会生来成功,如果孩子们在学*过程遇到了问题,我们也不能急于指责孩子,而是应该耐心地找出问题,分析解决办法。譬如,试着把大目标拆解成小目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建立错题集,改进写字速度……总之,请相信,这世上没有毫无理由的成功,不过是找准方向,然后不断努力罢了!

  顶级运动员如此,我们的孩子更如此。

  苏炳添父母对儿子的评价很低调,只说努力了就好,结果怎么样现在谁都不能下定论;儿子能有多点时间回家看望父母,他们倒是高兴,一年见不上一两次面,挺想念儿子的;当然,不能影响比赛和学*,儿子既要好好比赛,也要好好读书,将来年纪大了跑不动了,能有份稳定的工作就好。

  也正是苏炳添父母对孩子不骄不躁的教养态度,苏炳添对待比赛时才能永远保持一颗冷静踏实的*常心。

  自律是人生的宝贵财富

  苏炳添一直很小心地看护自己的身体。他作息非常规律,晚上23点睡觉,早上7点多起床,不抽烟不喝酒,也不追求大运动量训练。他曾提过自己在2020年上半年训练到骨裂的一段“小插曲”。

  “2020年在封闭备战的时候,成绩也不比今年的成绩差很多的,但是一直没有比赛,然后在5月底的时候就训练过度,就出现了一些骨裂,然后看到钻石联赛取消,国内所有的比赛都取消,我自己就请假回家了。”

  这就是苏炳添之所以能够在31岁依旧成为*短跑领军人物的重要原因——不管面对任何情况,他都极度自律地完成训练计划;不管年龄多大,为了能够提高自己的成绩,将技术推进到新的高度,他都愿意做出改变和尝试。

  有时,那些努力和尝试并不一定能帮助到他,就像他所说,有的带来了伤病,让人不得已选择放弃,但有也有另一些带来了积极的进步,激励人继续打磨到完美。

  正是苏炳添对待短跑的极度自律和不断探索的精神,他才能一次次突破极限,做到更好。我们的孩子不一定要成为冠军,但也应该有进取心,对待自己想要做好的事保持专注的态度,自觉自律地努力达到目标。

  “我们这一代能做到的,也就是这一点(站上奥运决赛)了,我希望我们后面的年轻运动员,可以借鉴我的训练手段,然后调整,这对他们来说,就是最好的资源。”

  站在东京奥林匹克体育场里,苏炳添说到了刘翔,“刘翔就像是*田径的开路人”。而如今,苏炳添成了下一座灯塔,把刘翔给他带来的那束希望之光,照得更亮、照得更远。

《感动*》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5

  一部以聚焦内地扶贫工作为核心的纪录片《无穷之路》开播。主持人陈贝儿带着一共5个人的团队,历时三个月的拍摄制作。

  从祖国最南端的海南出发,历经广西、贵州。云南、四川、宁夏等6个省份,探访10个曾经是属于深度贫困的地区实地采访,展现了许多不为香港人所知的内地扶贫故事。

  陈贝儿攀爬过闻名中外的悬崖村钢梯,滑乘过怒江天险溜索,甚至前往四川理塘去采访了国民网红——丁真。

  《无穷之路》对于香港人来说,是讲述了一个个见证奇迹的故事。

  对于内地人来说,是将我们这些年来取得的成绩告诉整个世界。

  首先,主持人陈贝儿就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人物。香港土生土长,出生于中产之家,父亲是被誉为“香港乐坛金牌监制”的陈永镐先生。

  她精通三文两语,从小到大都就读于名校,是香港第一位采访奥斯卡、戛纳影展等国际盛世的女主持。她主持的《嫁到这世界便端》,取得很高的收视率。

  从这样一位城市姑娘的角度,一路去探讨、认识、了解路上的所见所闻。她没有为任何人或者机构组织“背书”的责任,只是从内心深处去真实感受一切。她代表着700万香港人来感同身受当地群众数十年来的悲欢离合与变化。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