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菁华6篇)

首页 / 工作计划 / | 工作计划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

  一、情况分析

  (一)班级情况分析:

  略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的数、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4、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六、教学进度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周次

  日 期

  教学内容

  1

  2.9-2.15

  位置3

  11

  4.20-4.26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5

  2

  2.16-2.22

  位置1退位减4

  12

  4.27-5.3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1

  整理复*2考查1

  五一休息一天

  3

  2.23-3.1

  退位减5

  13

  5.4-5.10

  运动会三天

  认识时间2

  4

  3.2-3.8

  整理复*3考查1

  14

  5.11-5.17

  认识时间1

  小小商店1考查1

  5

  3.9-3.15

  图形拼组2

  数数、数的组成2

  15

  5.18-5.24

  找规律4

  6

  3.16-3.22

  读书、写数2

  数的顺序 比较大小3

  16

  5.25-5.31

  统计3端午休息一天

  7

  3.23-3.29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减法1

  摆一摆、想一想1

  复* 考查1春游一天

  17

  6.1-6.7

  总复*

  8

  3.30-4.5

  认识人民币2简单计算2

  清明休息一天

  18

  6.8-6.14

  总复*

  9

  4.6-4.12

  考查1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3

  19

  6.15-6.21

  总复*

  10

  4.13-4.19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4

  20

  6.22-6.28

  总复*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2

  一、学情分析:

  全班共有学生54人,原班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接受能力较强,学*态度较端正。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数学有一定困难。但是今年我们由于重新分班,所以对于相当一部分同学还是不太了解,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在充分了解新来学生的学*状态下培养他们的各种学*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学内容分为五大板快:

  (一)、数与运算。1.第二单元“百分数的应用”。2.第四单元“比的认识”。

  (二)、空间与图形。1.第一单元“圆”。2.第三单元“图形的变换”。3.第六单元“观察物体”。

  (三)、统计与概率。第五单元“统计”。

  (四)综合应用:数学与体育、生活中的数。

  (五)整理与复*。

  三、教学目标(按照单元顺序)

  第一单元“圆”:

  1.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中,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了解圆的相关知识。

  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动手实验、拼摆操作等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且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能用圆规设计简单的图案,感受图案的美,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3.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图案设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4.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5.结合圆周率发展历史的阅读,体会人类对数学知识的不断探索过程,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激发民族自豪感,形成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第二单元“百分数的应用”:

  1.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中,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利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或运用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三单元“图形的变换”:

  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运用*移、旋转或作轴对称图形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第四单元“比的认识”:

  1.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及其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2.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3.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第五单元“统计”:

  1.学生通过投球游戏、两城市降水量等实例,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感受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能根据需要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

  3.能读懂简单的复式统计图,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与同伴进行交流。

  第六单元“观察物体”:

  1.学生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2.能根据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3.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4.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综合应用:

  即“数学与体育”、“生活中的数”,促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某一生活领域的实际问题。教材还安排了“看图找关系”的专题,使学生体会图能直观、清晰、简捷地刻画关系。同时,还在其他具体内容的学*中,安排了某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活动。学生在从事这些活动中,将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方法,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整理与复*

  教材安排了两个整理与复*。整理与复*改变单纯做题的模式,注重发展学生自我反思的意识。每个整理与复*都分成三部分:对所学内容的整理,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一些练*题目。

  你学到了什么”这个栏目,目的是鼓励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与反思,能运用列表或采用其他的形式对所学的主要内容进行简单的整理。

  “运用所学的知识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目的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回顾在学*过程中自己的体会与进步。

  四、教学措施:

  1、加强学*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学困生的成绩。

  4、多创设学*情境,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解疑问难,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5、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

  6、对学困生要付出更多的关心和爱心,作业适当降低要求。

  7、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3

  年度目标:

  1、坚持教育理论学*和数学专业知识学*相结合,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师专业素养。

  2、主动地整合课程资源,对整个小学阶段的教材有很好的把握。

  3、继续进行课堂教学的实践,在实践中不断磨砺自己,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学*研究能力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明显的提高,并形成自己的个性化教学。如低年级复*课教学方法、低年级空间与图形教学研究等。

  4、课堂实践与教学反思相结合,积极撰写教学案例或高质量的教学论文,力争在各类评比中获奖。

  成果形式:

  1、每天至少安排1个小时阅读优秀教学书刊;一年中至少读2本优秀的教育类书籍,并写下自己的学*心得;写好博客

  2、数学论文争取在校、区级以上刊物上发表。

  3、能够给其他年级组老师一些教材把握上的建议。如何与高一级做好衔接等。

  第二年度目标:

  1、坚持理论学*和专业知识学*相结合,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2、在学校搭建的各种*台上不断地磨练自己,使自己的教学水*日趋成熟,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教学风格,向研究型教师靠拢。

  3、根据形势需要结合自身发展的需求能进行知识培训,能与同伴分享。使自己的专业水*不断提高。

  成果形式:

  1、每天至少安排1小时阅读优秀教学书刊;一年中至少读2本优秀的教育类书籍,并写下自己的学*心得;

  2、根据形势需要结合自身发展的需求能进行本体知识培训,能与同伴分享。

  3、对三年的随笔、总结和论文进行整理,撰写跟踪性论文。(争取获区级以上奖)

  通过撰写论文,把自己的专题研究从实践层面提升至理论层面,向研究型教师靠拢。

  五、达成目标的保障措施及自我检测措施:

  困难预测:(1)由于工作的繁忙,时间上难以保证。

  (2)自己的惰性也可能影响到目标的完成。

  (3)有的目标的完成还需依靠外界的力量来完成。

  应对措施:

  (1)合理安排学*时间,指定短期和长远计划表。

  (2)改进课堂教学,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使他们变“苦学”为“乐学”。

  (3)认真总结课堂教学的科研成果。认真作案例分析。

  (4)通过学生评价和考试成绩检验课堂教学能力,使所教的学生有较大提高。

  (5)每学期力争写出一篇有较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

  (6)通过班级后进生的转化及小组合作建设,提升学生自学的能力。

  自我检测:

  时刻对照计划表,来检查自己每个时间点是否完成任务。在操作过程中有新的想法可对计划作修改,使自己能更好的完成目标。

  总之通过做好教学工作的每一细节,尽我最大的努力,想出各种有效的办法,以提高教学质量,提升个人能力,以上是我的个人发展新二年规划,以鞭策自己伴随着学校的发展与学生一同成长。这是一幅绚丽多彩的蓝图,又是一个令人期待的理想,希望自己插上理想之翼,翱翔在教育事业的蓝天下,构建属于自己的摩天大厦!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4

  教师发展是教师人生价值实现的过程,是教师在充分认识教育意义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精神追求,增强职业道德,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的过程。我相信有眼界才有境界,有思路才有出路,在认真学*了校长开学初的工作计划后,针对自身的特点制定个人工作计划如下:

  一、读书学*

  注重个人素质的培养,不贪名利,切实提高自身理论水*和业务水*,力求为学生创造最好的教育。用教育理论武装自己,为了自己的教育教学尽快的提高,读书是一种至关重要的途径,所以我在本学期要坚持读有关教育的书籍。,如:《师生沟通的艺术》,《教学策略》,《教育新理念》,《课堂管理的策略》。除了读有关教学的书籍外,我还要不断去读其它的书籍,来武装自己的思想。

  二、师德师风

  教师职业作为一种以人育人的职业,对其劳动质量提出的要求是很高的、无止境的,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我时刻告诫自己要追求卓越,崇尚一流,拒绝*庸,注重自身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使自己真正成长为不辱使命感、历史责任感的优秀教师,把自己的全部知识、才华和爱心奉献给学生、奉献给教育事业,我相信这也是每一个教师所追求的思想境界。我要使自己具备更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当好人梯,对教育事业忠诚不二,矢志不渝,无怨无悔。要树立现代学生观,学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相信学生的巨大潜能,并努力去探索发掘;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努力做到因材施教。

  三、教育教研

  教育教学离不开教学研究,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我要积极向同伴学*,多走进同组教师和优秀教师的课堂,并积极完成每周的教研,把握组内开展的各种学*机会,向同组教师学*。在同伴互助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尝试课堂创新,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教,学生学,学生的学*兴趣不高,而且不能充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本学期中,我将运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在教学中对教材要认真分析,认真设计每一节课,并及时对每节课进行反思,认真分析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进行反思记录。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来吸引学生,使学生喜欢自己的课,并能在自己的课堂上得到发展,能满足学生成长和走上社会的实际需要,有足够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四、自我管理

  作为一名教师,我要时刻提醒自己,我服务的对象是很多的孩子,不能以自己的利益去牺牲孩子们的利益。本学期,我将严格遵守劳动纪律,不迟到,不早退,不随便串课要课。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5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学*困难的学生的特点是: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不好,上课走神、不认真听讲、或者说根本就听不懂上课内容,缺乏学好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要因地制宜,老师对他们个别辅导,课堂上安排一些简单的问题专供他们回答,对有进步的学生进行及时表扬,树立起学*的信心,鼓励他们好好学*,使后进赶先进,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观察物体、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等。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及统计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通分和约分。

  2.掌握因数与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4.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5.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援用*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8.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11.体会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重点

  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

  五、教学措施

  1、认真学*新课改精神,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把握教材的内容,吃透教材的前后联系,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做到对学生基础摸清,好、中、差生做到心中有数,更好的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优生优培,做好学*困难生的转化工作。

  2、不断学*业务理论,提高自身素质,加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加强直观教学,通过教具、电子白板等教学辅助手段,使学生从实物中认识并掌握数学概念知识。

  3、加强基础教学的同时,继续关注学生智力的发展,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更好发挥他们的特长,培养他们的数学能力。

  4、制作必要的数学教具,为有效地开展数学课堂教学而准备。

  5、认真写好每节课后的反思。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6

  本学期我执教二年级两个班的数学,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后进生学*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兴趣和学*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的主要内容是: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长度单位,表内乘法,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方面

  1、学生必须要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学生需要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最好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对于长度单位厘米和米有初步的认识,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三、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学期教学工作计划2

  为了更好地为二年级的学生进行数学课程的教学,在进行之前都制定了一份较为简单详细的工作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与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的编排体现了两个特点,第一,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内除法的教学。第二,不再明确区分“等分除”和“包含除”,在*均分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两种不同的生活原型,从而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万以内数的认识改变了原有的编排结构,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出现了数位顺序表和*似数。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编排具有过渡的特点: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的笔算加、减法,为进一步学*多位数加、减法作好准备。本单元还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进一步学*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安排了解决问题教学单元,以学生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内容为素材,展示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碰到的各种问题;二结合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适时安排解决问题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学*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内容包括“锐角和钝角”“*移与旋转”。与原有教材相比,“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明显提前了,“*移与旋转”是新增加的内容。在量的计量方面,教学克和千克,突出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质量观念。在统计知识方面,让学生进一步学*统计的意义,学*简单的数据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本册教材还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三、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扎扎实实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挥集体教研的作用。

  3、认真研究、创造性的使用实验教材,认真备课、上课,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4、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奥数辅导,使它们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2)重点抓好学困生的辅导工作,建立学困生成长档案。

  5、定期进行测试,及时反馈总结。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菁华6篇)扩展阅读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菁华6篇)(扩展1)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菁华6篇)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观察物体、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等。

  (一)数与代数方面

  本册教材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和简易方程。小数乘法和除法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简易方程中有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在空间与图形方面,安排了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三)在统计与概率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有关可能性和中位数的知识。通过操作与实验,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性,学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在*均数的基础上教学中位数。

  (四)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小数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五)本册教材还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索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

  小数乘法、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三、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乘、除法的算理,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公式,理解方程的意义及等式的基本性质,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理解多边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的笔算和简算。

  2、使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方程的含义,会解简易方程。

  3、探索并掌握*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计算它们的面积。

  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公式。

  5、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

  6、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进一步体会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争做环保小卫士,向周边的居民宣传有关禁毒知识,做禁毒宣传的小能手。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五、教学措施

  1、加强学*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学困生的学*成绩。

  4、多创设学*情景,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解疑问难,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5、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让学生在活动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

  6、合作探究,拓展引申。

  7、给特殊群体更多的关心与爱心,因材施教,分层次作业,适当降低要求。

  六、课时安排

  1、小数乘法(8课时)

  2、小数除法(11课时)

  3、观察物体(3课时)

  4、简易方程(16课时)(1)用字母表示数(3课时)(2)解简易方程(12课时)整理和复*(1课时)量一量找规律(2课时)

  5、多边形的面积(9课时)量一量(1课时)

  6、统计与可能性(4课时)铺一铺(1课时)

  7、数学广角(3课时)

  8、总复*(4课时)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2

  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教科书第37~47页的内容。

  第一课时 锐角和钝角

  教学内容 :

  教科书第38~3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角”“边”“顶点”“直角”的认识,熟悉比较角的大小。力求学生能够通过多种方法实现大小的比较。

  2、 新课的导入。在比较中提示一种角比直角大,还有一种角比直角小,从而揭示出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力求以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导思想。在运用板书画一画,学生读一读的方法加深对锐角和钝角的认识、理解。

  3、 实践练*,注重学生知识的的形成过程,从判断推理、寻找发现、到小组合作的画一画、拼一拼、折一折的实践练*,在充分展示学生个体的优势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养。在合作的过程中考察学生任务、时间的合理统筹。

  4、 整个过程体现学生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探究的乐趣。充分体现生活数学、快乐数学。

  教学重点:

  1、认识锐角和钝角,并理解与直角的关系。

  2、在认识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动手折叠或正确的画出锐角和钝角。

  3、围绕生活,通过比赛的方式,巩固理解锐角和钝角。

  教具准备:三角尺,纸张

  学具准备:学生三角尺,纸张

  教学过程:

  一、引导入课,复*旧知。

  1、复*内容。引导学生回忆关于角的知识。

  出示角。根据图例回答这是一个( 角 )

  角是怎么组成?请你在图上填出“边”“顶点”“边”

  出示直角。这是一个什么?(直角)

  除了这些,你还知道了哪些知识?小组讨论汇报

  2、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两组:一组是移动后完全重合,即相等;一组是移动后不能完全重合,即不等。(第二组可请学生指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3、比较锐角和钝角的大小(注意,此处不揭示出两个角的概念,只当作两个普通的角出现)。采用借助直角的方法完成比较。

  1、出示上海杨浦大桥的情境图,请大家认真观察,在这幅图中,你们能找出角吗?指一指它在什么地方?

  2、采用回忆的方式,进一步的加深对新知的认识理解。并进行板书。

  ①、一个是锐角,一个是钝角。(板书“锐角”和“钝角”)

  ②、说一说锐角与直角的关系。(在锐角的下方板书“比直角小”);在回忆钝角与直角的关系。(在钝角的下方板书“比直角大”)

  ③、按照学过的方法请学生分别在“锐角”和“钝角”字样上方板演两个直角。

  ④、根据概念用不同色彩的笔在一个直角上画出锐角,在另一个直角上画出钝角。以加深对锐角和钝角的理解。

  ⑤、读一读,加深记忆。并在练*本上分别画一个锐角和钝角,教师巡视。

  ⑥、抢答。教师根据锐角和钝角概念的不同说法进行提问。活跃课堂气氛。

  例:A、锐角比直角( ) B、比直角大的是( )

  三、巩固实践阶段,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实行小组活动教学,在合作中完成。

  1、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1) 请大家用事先准备好的纸片折出一个直角。

  (2) 请在大家再折出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

  (3) 请大家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出一个锐角、一个钝角和一个直角。

  2、自由活动:找一找!

  老师带我你们去小海龟的家。瞧!小海龟的家都是由我们学*过的图形组成的,有锐角,钝角,还有直角。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哪些角是直角?哪些角是锐角?哪些角是钝角?并说出原因。

  四、总结,深化阶段。

  ①、小组内讲解什么样的角是锐角?什么样角是钝角?

  ②、体会,在我们做早操时,经常有两臂的运动,想一想,两臂伸展到什么程度时是锐角,什么程度时是钝角,什么时候又是直角。

  五、课堂练*作业p39第1、2、3题,小组校对

  第二课时 *移和旋转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1~4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情景,让学生初步感知*移和旋转现象;让学生通过观察、分类、对比,初步了解物体的*移和旋转的变换特征;初步会判断图形的*移和旋转。

  2、会在方格纸上*移简单的图形。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说出图形*移的距离。

  教具准备:、学具。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二、新授课

  1、感知*移与旋转现象

  (1)看一看,说一说游乐园里有哪些游乐项目?

  (2)这些游乐项目是怎样运动的?

  (3)根据游乐项目不同的'运动,可以分几类类?怎么分的?

  (4)自己先分一分,有什么困难再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一下。

  2、初步了解*移和旋转的特征。

  (1)说一说分类的理由

  A:*移:火车沿笔直的轨道行驶、缆车沿笔直的索道滑行、火箭升空等物体都是沿着一条直线运动的,这种运动就叫做什么?

  B:旋转:大风车、摩一轮等都是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做圆周运动的,这种运动叫做什么?

  (2)举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了解*移、旋转特征。

  (3)用学具在桌面做*移和旋转运动。

  小结:通过观察,举生活中例子,初步感知物体*移现象和旋转现象,了解*移和旋转的特征。

  3、练*(出示P41页方格图)

  二、综合练*

  1、 下列现象哪些是*移?哪些是旋转?(课本P43页第三题)

  2、欣赏生活中的*移和旋转现象。

  全课总结:今天这节课你学会哪些新知识?还有什么问题?用哪些方法学会的这些新知识。

  [设计意图]鼓励多种形式的学*,在先前学*的基础上开拓学生的思路,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课后活动 应用*移和旋转做运动。

  第三课时 剪一剪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6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剪出连续的对称图案。

  2、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边思考边操作的良好学*品质。

  4、让学生剪出漂亮的图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能剪出各样图形。

  教具准备:彩纸数张,剪刀一把、铅笔等。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

  二、 探索新知

  1、猜一猜,老师这里有一张纸,把它对折,然后在不开口的(有折痕)折边画出半个小人。请大家猜一猜,沿着画线把它剪下来,打开会是什么?你给它取个名字吧。

  2、出示投影,看一看,一眼功夫就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

  那么它成了什么样了?请大家说一说,怎样才能很快剪出两个连续的小人。

  (1)小组讨论,组员每人那一张纸,边思考边折,然后把自己的方法说给伙伴听让方法不同的学生进行演示,集体汇报。

  a) 方法1:把纸连续对折两次,再画出半个小孩。

  b) 方法2、把纸里外翻着折,折三次,再画出半个小人。

  c) 方法3、:把纸从一端连续往里折3次,再画出半个小人。

  d) 方法4、把纸对折一次,画出一个完整的小人。

  (2)试一试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动手试一试,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教师收集出现不同的作品。评一评,议一议好在哪里,不好又在哪里?及时帮学生订正。[设计意图]这是一个 重要环节,让学生通过观察两个连续的小人,加深对图形*移的认识。

  (3)小结:看来要剪出两个完整的连续的小人,还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呢,请大家以后要注意这些问题。

  3、巩固体验,请同学重新选择方法,用最快的速度再剪一次。

  悟规律 1、学生再活动一次,再剪一次。想一想,如果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三次,能剪出几个小孩?说理由

  4、发挥想象,自主创意出示教师作品,让学生给予评价。同时把你的作品展示给你同桌看。

  三、总结评价 这节课你掌握什么本领?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3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适应社会需要,以新课程促进课程改革,全面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技能,培育学生创新能力,使学生成为身心全面发展的新型社会所需人才。为顺利完成本学期教学任务,根据教材内容、学生情况和目标要求,特制定如下计划:

  一、教学理念:

  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二年级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一班47人,二班41人,共计88人。与孩子们在一起已有一年半的时间了,对孩子的家庭情况和学*状况已基本了解,学生也已经适应了我的教学方法。学生已形成良好的学*氛围,并掌握了一定的听课技巧和形成了较好地听课*惯;且养成了课前预*的*惯,有一定的学*能力,尤其是在数与计算方面。但由于年龄特点的限制,孩子们不论是哪方面都具有不稳定性,需要我们培养,使其得到内化。

  三、教材内容:

  本册教材的内容包括:表内除法,有余数的除法,混合运算,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图形的运动,数据收集整理,数学广角,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等。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数与计算的教学内容,如表内除法、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和万以内数的认识。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给学生初步建立质量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克和千克。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在图形与几何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的运动(一)”一章,包括简单的“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图形的“*移和旋转”等教学内容。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感知对称、*移和旋转现象,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图形的*移,学会进行最简单的图形*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初步感受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数据收集整理”一章,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学*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即运用调查的方法收集数据,学*用最简单、最基本的方法记录、整理和呈现数据,能对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回答简单的问题,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并且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数学广角——推理”介绍了简单的逻辑推理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尝试、推理等活动解决简单的逻辑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一个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小小设计师”,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本册教材目标要求:

  使学生: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似数;

  2、初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能熟练地计算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

  4、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

  5、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7、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1、通过实践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措施: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3、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5、学生能预*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能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6、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7、利用小组讨论的学*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 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数学的快乐。

  8、培养学*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使每位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

  9、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爱学、会学,让学生掌握学*方法。

  10、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因材施教,每一堂课教学内容的设计都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基础,创建问题情境,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

  11、加强对后进生思想教育建设,让其主动积极参与学*。

  12、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惯、书写*惯和独立思考完成作业的*惯。

  13、从小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惯和数学素养。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4

  一 、指导思想:

  继续深化“高效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课题研究,提倡高效课堂教学,学*教育教学理论和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加强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培养师生主动探究的精神。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提高教师教学质量。通过学生数学学*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树立数学到处可见的观念。

  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20以内的数和最基础的加、减法口算,几何形体、简单的统计、认钟表等教学内容。

  本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三、班级情况简析

  一年级学生由于刚进校因此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数学的兴趣较浓,有良好的学**惯。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任务。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通过实践初步学会简单的分类,经历和体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的过程,并完成相应的图表。根据统计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数学思想方面:

  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较事物的多少,比较简单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认识20以内数时通过比较、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分与合”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认钟表”时进行比较、综合和判断等。能用“分”与“合”的思想进行初步的数学思考,能联系具体情境探索一位数加、减法,并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正确地、有条理地说明自己的算法;对估计的过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释。在探索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式中,发展空间观念。感受简单的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具有对简单事物和简单信息进行比较分类的意识,具有简单的统计思想。

  3、解决问题方面:

  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对简单的几何体进行简单的分类,能联系情境描述一些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在教师的组织下收集有效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表示问题解决的结果等。体验与同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4、情感与态度方面:

  在学*数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产生好奇心,有学*数学的热情,有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能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感受,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1、会读写20以内的数。

  2、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3、理解20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领会“个位”和“十位”的含义。

  4、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六、教学措施: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兴趣。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选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3、不断对学生进行学*目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惯。

  4、对思维活跃、学*能力强的学生要拓宽知识面。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5

  一、 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课程标准改革的精神,以学生为本,以教导处教学计划为指导。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好地完成初三下册高中必修1教学任务。

  二、学情分析

  十年级两个班级共有学生14人,学生数学基础差,底子薄,教学内容多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面对全体,因材施教,对学*有障碍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以优待差,发挥学生群体的作用。抓好三类生的教学,促进尖子生,带好中等生,扶好下等生。

  三、教学内容

  学*初三下册的28章、高中必修1教学内容。通过教学,要使学生把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掌握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良好个性品质以及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四、方法措施

  1、本学期我采取的教学模式是:四学——学知识点、抓重点、找疑点、攻难点。

  学知识点——学会本节课应该学会的知识点、本单元的知识点、本册的知识点。熟知应掌握的概念、法则、定理、公式等。

  抓重点——抓住本节课本单元本册的的重点。并灵活地运用其中的公式定理法则等学以致用,会做相应的*题,特别是重点*题。

  找疑点——每节课都让学生找出自己的疑问、疑点,教师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学生解疑化难。

  攻难点——对于本节课,本单元的难点及重点,教师要集中精力对学生加强训练,引导学生反复练*,形成数学能力,化解难点。

  2、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加强引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惯,注重培养学生兴趣和主动性。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勇于探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努力提高学生成绩。

  3、照顾全体学生,提高尖子生;带好中等生;抓住后进生。以优带差,共同提高。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快乐地学*。

  4、教师千方百计想出最直观的教学方法,把课程讲明白,直到学生弄明白为止。多使用直观简捷的教学方法,注重兴趣教学。

  5、根据学生容易遗忘的特点,要及时有效地搞好复*。课前提问抓住重点,每周的自*课搞好一周的复*巩固,做好每个单元的训练。

  6、教师一定要有耐心、信心,相信学生会学好的。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6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上学期学*后,学生学会了在用字母代替数的数学计算、理解和综合应用等,这些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和提高,对图形有初步的感知,对数据统计和统计图形的认识有进一步的提高,通过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和统计与概率的学*,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抽象思维的转变。

  2、本学期教学的主要任务和要求:

  本学期以新课程理念指导教研工作,紧紧围绕课程实施中的基本问题。深入而全面展开教学研究。总结课程实施过程中形成的经验,与教师共同探讨,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各自的研究水*和能力。

  本期教材任务为完成沪教版七年级下数学教科书教材的数学五章节内容的教学。并进行一次三校联考和一次期末统考。

  二、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章节):

  实数,一元一次不等式,整式乘除与因式分解,分式教学是本学期重点,其中*方根算术*方根的表达、无理数概念,不等式符号改变和应用以及分式的应用为难点,另一个难点为*行线的有关推理初步。

  三、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教师要认真学*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把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渗透到教与学的全过程。要重视学生知识的建构和能力的培养;要重视学生的学*过程的展示和学*方法的提炼;要重视学生的学*情感的陶冶、学*态度和价值观的导向。教师要与新课程一同成长。

  教学中要树立全新的学*观。学*要转向受教育者,突出学生学*的主体地位。即把活跃在教学舞台上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角。教育的方式要由接受转向“学教”,即提倡学生的探索、求知在先,教师的指导、帮助在后,要给学生“悟”的时间与空间。教师的“教”应由学生的“学”来确定。要倡导自主学*、探究学*、合作学*和研究性学*。 六十铺中,上万资源免费下载,无须注册!

  教学中要树立全新的知识观。人的知识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教师灌输给学生的知识,它们是浅层次的知识,是比较易于遗忘的东西。隐性知识是学生发现学*得到的知识,如通过体验、顿悟、自省、直觉而得到的,极易保持的、带有一定感情色彩的东西。教师要摒弃以“量”为主的知识观,树立以知识的“质”和“结构”为主的观念,关注学生的隐性知识的摄取,注意渗透人文知识并努力使“教师”这一隐性课程知识美好地呈现给学生。

  教师要树立全新的教学观。由教“学答”转变为教“思维”,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注重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

  具体应该做到:

  1、认真学*教育教学理论,落实课标理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主动地进行学*。认真研究教材,体会新课标理念,认真上课、认真辅导和批改作业,同时让学生认真学*。

  2、通过介绍数学家、数学史和数学趣题,激发学生学*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建构,营造民主、和谐、*等,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共享发现快乐的课堂,让学生体会学*的快乐。

  4、通过实践探索,培养学生归纳推理能力和多种途径探求问题的解决方式。

  5、培育学生良好的学**惯,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6、成立课外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7、进行分层教育的探索,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菁华6篇)(扩展2)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菁华10篇)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

  一、指导思想

  新学期的数学教育教学工作,以校本教研为突破口,以有效课堂教学为研究的抓手,塑造善于思考、勇于实践,具有较高数学素养的学生群体,构建动态生成、充满活力的数学课堂。

  二、主要工作 :

  (一) 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1、备课

  备课是上好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我必须抓好备课的管理,要求备课要做到五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学法、备教学手段、备练*、作业的设计与辅导等。

  ①备教材:要整体把握教材知识系统。弄清各部分在整体中的地位,明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确定各章节、各部分的教学目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难点。要“用”好教材,对教材的处理要灵活,一方面要充分挖掘教材情景的教学功能;另一方面,要跳出教材、超越教材,灵活变通教材中与学生的口味不相符或滞后于学生发展的内容,及时关注时代发展的新动向,吸收生活中鲜活的素材,并整理、融合到自己的教学中。

  ②备学生: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学*能力及思想情绪,要了解学生的学*方法、爱好和对教学的期望。

  ③备教法学法:针对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特点,设计适宜的施教方案。要设计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环节,分清各个环节的先后、主次、指向目标之间存在的联系等等。设计的教学情境合理,符合学生认识心理和年龄特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兴趣,能为学生分析问题和研究问题服务。活动设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在方案中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下时间和空间,为教学的动态生成创造条件。在备课时,要充分设计在学*过程中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可能遇到的困难、可能出现的“独特见解”以及应在哪些方面加强学法指导。教师要给予学生相应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④备例题与练*:要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精选例题、*题,突出例题、练*的针对性、目的性和有效性。

  ⑤备教学手段:能够根据需要选用各种教学手段,能够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优化教学效果,积极倡导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上课

  上课是完成教学目标,保证教学质量的核心环节。要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充分利用课堂40分钟时间,认认真真上好课。

  (1)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确定课堂教学要求,教学目标明确,教材处理得当,知识讲授准确、清楚,既重视“双基”落实和能力培养,又重视思想品德教育。

  (2)把教材思路和教学思路有机结合起来,主次分明,条理清楚。能运用多种方法手段,有效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学*难点,使学生觉得轻松、深入。

  (3)讲练结合,课堂结构合理。新授时间一般控制在15-20分钟,练*10分钟左右。

  (4)面向全体学生、注重调动中、下等学生的学*积极性。努力营造课堂学*的良好心理环境 ,启发学生积极思维,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因材施教,努力处理好"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矛盾,使全体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

  (5)重视实验和实践课教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6)上完每堂课、每个章节或单元,要及时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以不断改进教学。

  3、作业设置与批改

  设置和批改作业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反馈教学信息和改进教学的重要手段。因此,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

  ⑴进一步规范学生的作业,全面提高各科作业质量,努力做到格式正确,字迹端正,卷面整洁。

  ⑵布置的作业内容适当,份量适度。因人而异,优等生可加深难度,增些量;中等生,适量,布置些普通题;后进生,布置一些容易题,量少些。形成三级阶梯,从而逐级上升,形成整体进步。

  ⑶作业内容要从新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认真研究,精心设计。作业题选择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有利于学生加深、巩固所学知识;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⑷批改作业要求认真、细致、及时,做到有布置有批改,并做好评讲工作。可采取面批和学生批改相结合的批改方式,教师从批改作业中获取教学反馈,及时调整并改进自己的教学。

  4、课外活动与辅导

  学生的课外学*和实践活动是课堂学*的继续,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延伸。因此,要根据学生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各年段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所学知识每学期开展一次数学知识竞赛或趣味活动,激发和调动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对优秀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要鼓励他们发挥特长,不断提高学*兴趣和自学能力;对有困难的学生,要满腔热情,分析原因,从提高学生兴趣或抓学*常规入手,培养正确的学*方法与良好的学**惯。通过个别指导或有计划的补课,帮助他们在学*上取得进步,并对他们的特长予以鼓励和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2

  一、 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任教班级

  一年级班

  学生人数

  人

  基本情况

  分 析

  全班学生刚进校门,年龄小,爱说、爱动、爱表现,天真烂漫,喜欢玩耍,对于学校的生活充满了渴望,对于学校班级的各项纪律、规定都不了解,良好的学**惯处于初步形成期。

  认 知

  能 力

  学生的程度不一,有的孩子提前上学前班,对于点数、数字的书写有了一定的基础,有一定的学*数学的经验;而有的学生,没有上过学前班,对于数字和数学语言是一个比较陌生的认识,学生的程度深浅不一。

  学*态度

  及*惯

  每个学生都抱着美好的愿望来上学,开始他们的真正意义上的学*,来接受正规的教育。但是谈不上什么“勤奋、钻研、细心”的精神,学*目的还未明确,学**惯正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

  培养目标

  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养成喜欢数学,能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和兴趣。

  其他

  本学期我要狠抓学生的良好的学**惯和正确的读写姿势,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学*数学的能力。并且,注意学生各方面的安全,培养形象思维能力。

  二、全册教材分析

  1、本册教材安排及特点

  本册教材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选取学生熟悉的、新颖的、感兴趣的内容为素材,目的是有计划的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认识家庭、认识学校、认识社会、了解自然。使学生能观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会学*数学的现实意义。

  密切主题素材之间的联系,构成情景串;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形成“问题串”。根据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几个主题情境。主题情境是包含有多个信息的“信息包”,其呈现形式是把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活动,划分为几个情节,编排成“故事串”,从而引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问题;也可以把一个现实活动的各个环节完整地反映出来,从而引出一系列有逻辑联系的问题——形成“问题串”。构建开放的、具有一定思维跨度的板块编排方式,为教与学留有尽可能大的思维空间。本教材多构建的“板块”编排方式,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在一个单元里,减少例题,强化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作用,扩大教与学的空间,如“20以内的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单元;二是减少栏目设置,构建了简单明了的结构。教材在综合情境图之后,安排了“你说我讲”板块。这个板块分两个层次,标有红色圆点的一般是需要学生合作探索、非常规性问题,标有绿色圆点的是让学生独立常识解决的问题。“自主练*”板块,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练*,巩固所学知识、技能,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应用意识。“回顾整理”板块,是让学生自主的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整理与深化。“我学会了吗”和“丰收园”板块是在一个单元的学*结束后,让学生对自己的学*情况进行反思与评价。本教材打破过去过于严格的知识体系的束缚,由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引发学生对学*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本册教材重点、难点及解决问题的策略

  本册教材共有九个单元:快乐的校园、妈妈的小帮手、走进花果山、谁的手儿巧、海鸥回来了、有趣的游戏、小小运动会、我换牙了、雪山乐园。

  教材重点:在具体的情境中能熟练的认读、写、20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位置与顺序;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

  教材难点:体会20以内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的口算20以内的数的加减法;初步形成空间观念;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过程,形成初步的统计观念。

  教学中要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练*,练*题要精选,不搞机械重复;练*形式要丰富多彩,能吸引学生;练*过程中要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水*和个体差异,如就同一问题情境,允许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在合作、探索的过程中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述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等,总之要最大限度地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智力潜能,使全体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另外练*一定要强调高效率。

  3、根据学生实际和新课程理念,你准备如何科学、灵活地使用好教材

  本册新教材与以往的教材又有所不同,一打开书一幅色彩鲜明的开学图呈现于学生的眼前,内容丰富的海底世界,让学生经历自然有趣的看图数数活动过程,展示自己已有的经验,为学新知识打好基础。初步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学*这课时,我会组织学生有条理地观察,按照“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并且引导学生说一说,说的时候也要注意条理性,并且有意识地使用圆点来表示数字,使用“上下左右”等方位词语,从而为后面的学*打下基础,形成连贯性。本册书突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如:第一单元《快乐的校园—10以内数的认识》中信息窗2,图中的主信息是教师和学生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副信息是几个同学在操场上跑步,远处的绿地里还插着标有班级的牌子。这一情景图中的显性问题是“扎小辫的同学排第几?”在教学中,我会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并提出这一问题。如学生有困难,我就来提出。图中的隐性问题,要由学生在显性问题的引导下自己提出。如“穿花衣服的小朋友排第几?”等等。我还会重视 “合与分” 的教学,结合具体的实物和*题的联系,让学生感受数字的意义。再如,本册教材中的“聪明小屋”,背后蕴涵着一种开放、民主、探索、交流的教与学的方式。对一些掌握了基础知识后,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学生,我会放手让他们独立解决,提高部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激发他们热爱数学、勇于探索数学的良好*惯。我还会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分析、独立探索出各自的计算方法,然后展示、交流各自的成果,使算法的多样和学*的个性化在这里得到较好的体现。

  教学中,我还将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这个大课堂,充分利用书籍、电视、报纸、家庭、网络等渠道,观察、调查、参观、访问和搜集查阅资料等,在活动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活动中学*数学、运用数学,在生活这个大课堂里让学生学好数学。例如在学了《分类与比较》后,我会让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技能,选择自己喜欢的事物进行分类统计,引导学生整理自己的书包、房间等,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和探索数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充分调动和激发学*数学的兴趣。

  此外,教学中,我还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将故事、做游戏、搞比赛、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在综合情境图的教学中,我将有意识地由引导学生通过自己观察、分析提出问题,提高学生从数学的角度选择信息、组织信息、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把解决问题与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紧密联合起来。

  三、本年级教学目标

  根据学科、年段和本册教材,结合三个纬度拟定板块式教学目标

  1、数与代数。

  在具体的情境中能熟练地认读、写、20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

  位置与顺序;认识“”、“”、“”、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能认识个位和十位,识别十位和个位上数字的意义;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的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的估算。经历用2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理解数的意义,初步形成数的概念;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的能力;在比较数的大小的过成中,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和对应思想。

  2、空间与图形。

  通过事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和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等立体图形;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在认识几何形体和确定位置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初步培养与同伴交流与合作中的合作意识。

  3、统计与概率。

  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通过简单的统计活动,初步认识像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并从中知单简单统计的结果,初步了解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的方法。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的过程,形成初步的统计观念。发现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了解用简单的方法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4、实践与综合应用。

  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20以内数的认识与计算方法、图形与统计等知识的理解,初步了解收集、整理数学信息的渠道与方法;促使学生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情产生的好奇和兴趣,喜欢学*数学,喜欢观察并提出问题,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初步具有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具有经过独立思考认识数学知识的体验;使学生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四、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构想和具体措施

  一年级的学生的,对于学*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但是却充满了向往,所以,利用一切时机,培养学生的学*数学的兴趣,对于今后的学*也是一个关键的环节。有了良好的学**惯,才能提高学*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数学教学中,我会着重抓以下几点:

  一、 培养认真听讲的*惯。

  听讲是课堂上接受信息的第一道大门。学生听讲能力强弱与否,是决定接受信息多寡的首要因素。课上我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地听讲,主要采取正面引导的方法,看到某某学生听讲特别认真,我会适时地表扬。如,“xxx同学听讲多认真呀,真是个会学*的好学生,同学们真应该向他学*。”而看到个别不认真听讲的学生,我会用目光加以暗示。一年级学生很单纯,都爱受表扬,我觉得正面引导的效果会好一些。

  一年级学生由于其特殊的年龄特征,其思维更具形象性。在具体教学中,我会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与直观性,尽量利用教学挂图、教具、电脑课件等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取多种游戏的方式进行练*,这样学生在课上就不容易“走神”,而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中去。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上课认真听讲的良好*惯。

  二、培养学生说的*惯

  在教学中加强说的训练,培养说的*惯,有利于学生学*信息的反馈,能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便于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促进了学生思维发展。

  1、让学生有敢说的勇气。班级里,总有那么一些胆大敢说的孩子,也不乏胆小怕言的学生,针对实际,我会时时以敢说者带动、激励怕言者。教学中,对于那些爱探索、肯带头的学生,我都给予及时的表扬:×××同学胆子真大,回答问题时声音真响亮;×××同学真爱动脑筋;你说得棒极了等等。对于那些不善于发言,怕发言的学生给予期待的眼神,鼓励的目光,并加以适当的点拔、适时的.引导,增强他们说的勇气和信心,只要他们能开口,哪怕声音再轻说得再离谱,我也会以鼓励的口吻对待,让他感到自己也能说,即使说错也没关系。比如,当敢说者发表了自己的想法后,我把复述、模仿的机会让给怕发言者,并给予鼓励:"你也说的很好。"以此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再如,课中对于那些较简单的问题,我把说话的机会也让给怕发言者,并及时鼓励:"你答得非常正确,很有进步。"当有的学生回答错了,我就随机应变:"你能大胆发言了虽然回答得不完全正确,但已有进步了,老师相信你下一次一定能回答正确。"对于一年级刚入学的孩子来说

  2、让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完整。一年级学生,知识面窄,语言贫乏,尤其是数学语言更难以正确表达,他们往往能够想到、做到,但不一定能正确表达出来,根据这一特点,我会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寄于一定的数学情境之中,让学生边操作边表达循序渐进,把话说清楚,说完整。

  三、养成动手操作的*惯。

  动手操作是儿童认识事物的重要手段,儿童在动手操作中获得直接经验,在“做中想,想中学”。我深信:只有学生确有“感受”,才能真正“理解”。

  为了让一年级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教材安排了“分一分”“摆一摆”“画一画”“圈一圈”“数一数”等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学生在直观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能够积累学*的“关键经验”,而这些经验是无法教会的,必须由学生自己体验。例如,在教学有关4的分与合时,我会让学生借助学具,将4根小棒分开:一边放1根,另一边放3根;一边放2根,另一边也放2根;一边放3根,另一边放1根。有了这一操作的过程,再抽象成数的分与合就有了清晰的表象,实现了由形象到抽象的过渡。

  四、培养孩子的生活实践能力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把数学知识生活化,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学以致用,在教学中经常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知识才能被学生真正地掌握,也只有在实践运用中才能体现其价值。因此,在教学中,我要拓宽课堂教学领域,为学生提供数学学*的大背景,将数学学*置于学生社会生活的大课堂,引领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数学与社会、生活、大自然的广泛联系,学会从日常生活中搜集、整理数学信息,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分析、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上完《分类》课以后,我会布置学生到书店、超市等地方进行调查,看看它们是按什么规律把物品进行归类的,之后再让学生带来了各种不同的东西,叫学生扮演“中、小型商场小经理”把各种物品按自己的想法进行归类。这样,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把数学真正融入到现实生活。在学*了统计后,我会设计一道“调查你最喜爱的电视节目”的游戏性作业,因为这是跟学生兴趣爱好有关的,相信通过此项作业,同学们对统计调查会有更深刻的了解。学生会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运算的方法和技能,提高计算能力和学*的兴趣。

  五、倡导探索、合作、交流式的新型的学*方式。

  新课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共同探究,展开讨论,小组成员各抒己见,实现信息在群体间的多向交流,让学生尝试到合作的乐趣。就15减9教学为例,我将为每个学生准备了一套学具(盒内10根小棒,盒外5根),让学生先独立操作,自主探究,怎样从15根中拿掉9根,要求边操作边轻声讲述拿小棒过程。在此基础上,我再让学生进行组内交流,不同的思考方法会显现出来。有的可能会说:我是一个一个地减,1、2、3、……9,还剩6根;有的可能说:我是先从一盒10根中拿掉9根,再把盒内剩下的1根和盒外5根合起来得6根;有的可能说:我是先拿去了盒外的5根,再拿去盒内的4根,还剩6根;还有的可能说:我是想9加4等于13,所以13减9等于4……共同探究,使学生了解多种算法,面对这些算式,我一一加以了肯定。随后,我让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两题12-9=□,16-9=□,通过对学生所选算法的统计,得出大多数小朋友用做减想加的算法,达到了算法多样化与算法最优化的结合。

  开展合作的学*,方式有很多,如:二人合作、小组合作、自由结合小组合作、无座次合作等等。无论是哪一种方式,都要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取长补短。一年级刚刚入学的孩子年龄小,还没有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本领。因此,在教学开始,首先教会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在小组合作时,安排好每组的成员,并为他们确定一名组长,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有秩序的发言,当然,小组长不能总是一人担当,可采取轮流制,让小组内的每位学生都得到锻炼的机会。例如教学《我换牙了》一课时,让学生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体会与他人交流的重要性。根据信息窗提供的信息,引发学生统计的欲望,组织学生参与到整理数据、涂统计图、填统计表、分析问题、做出判断的过程。把这些过程放到小组当中,通过小组交流,集体整理,作好统计。在这个过程中我会进行指点,发现问题,及时给以指导,让学生体会到小组合作交流的重要性。为避免发生形式上的交流,及时给每个小组进行评价,表扬合作好的小组,树立好的榜样。通过交流合作,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收集信息,用一定的方法整理数据,并能根据统计的结果回答一些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再如:教材第73页的“你说我说”要探索的第一层次问题是“需要写多少个号码?”解决这一问题的策略是多样的,如教材中呈显的,既可以按运动项目计算“一共有多少个运动员”,也可以按性别计算“男女运动员一共有多少”课上在研究时,要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分析、独立探索出各自的计算方法,然后展示、交流各自的成果。有的采用数数的方法,有的采用“凑十法”等等,算法的多样和学*的个性化在这里均得到了较好的体现。期间,使学生学到解决问题的策略,体验到探索的乐趣。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3

  一、学情简析

  本期四年级1,2班,大部分学生能够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相关的数学知识。抽象思维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较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数学的能力。但4(1)两级分化严重,个别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对数学不是很感兴趣,学*被动,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学*有困难,特别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存在问题。还有个别学生比较聪明,但学*不勤奋,成绩不理想。

  二、教情分析

  在川大附小两年的多的时间里,向所有的老师学*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已经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积淀,但还有太大的进步和成长空间。所以,在接下来的时间,我会更大力度的通过实际课堂,视频观摩,教学期刊,向各位老师和名师学*,尽快提升教学水*。(一)重视创设生动的数学学*情境。(二)重视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三)积极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四)重视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努力将课堂教给学生,一改以往的固有的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让以往的枯燥的,沉闷教学课堂变得活泼,有趣而灵动。力争让自己的教学能力再上台阶。

  三,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简介

  本册教材包括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小数乘法、观察物体、小数除法、游戏公*、认识方程。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在三年级下册学*“元、角、分和小数”的基础上,扩展对小数的认识,把小数和分数初步联系起来,进一步了解小数的意义。结合具体情景,学*小数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小数乘法”。结合具体情景,使学生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经历探索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运用小数乘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第五单元“小数除法”。本单元包括小数除法,积商*似值,循环小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等内容。结合具体情景,经历探索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了解在生活中有时只需要求积商的*似值,掌握求*似值的方法,培养估算意识。初步了解循环小数,运用小数四则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4、第七单元“认识方程”。结合生活情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可以用字母表示数;通过直观教具,初步了解方程;通过游戏活动,初步了解等式性质,并能用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认识图形”。通过分类活动,梳理已学过的一些图形;通过对三角形分类,了解各类三角形的特点;通过操作,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和等于180度,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进一步认识*行四边形,了解梯形的特征;会运用学过的图形设计一些简单的图案。

  2、第四单元“观察物体”。能辨认从高低、远*不同观察点拍摄到的图片及其先后顺序;通过实际观察,使学生体会到同一景物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画面不同;能辨认从不同位置拍摄的图片及其先后顺序。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六单元“游戏公*”。通过游戏,使学生初步体验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性。能设计公*、简单的游戏规则。

  (四)“综合应用”

  本册教材在每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中,配有题材具有现实性、趣味性呈现形式多样化的应用问题和实践活动。除此之外,还安排了“数图形中的学问”“激情奥运”,“图形中的规律”三个专题活动,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整理与复*

  包括整理与复*(一)、整理与复*(二)、总复*

  2、教学目的与要求

  (1)认识小数意义,会比较小数大小,会进行小数加减法运算。

  (2)认识三角形按边分类。三角形内角和。三角形边的关系。

  (3)掌握小数乘法的运算方法,会计算小数乘法,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掌握小数除法的运算方法,会计算小数除法,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5)学会一些简单的统计方法。

  (6)认识方程,会解方程,能用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教学重难点

  (1)掌握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2)三角形内角和的推导。

  (3)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及运用。

  (4)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及运用。

  (5)解方程及用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四、本学期教学措施

  (一)切实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一直是数学教学的核心内容,我在教学中也力求保持和发扬这一传统,并做好以下两点:(1)加强对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教学时,在使学生掌握数学概念、法则、数量关系的同时,重视数学方法的训练,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和运用数学的意识。(2)努力处理好基本训练与创造性思维发展及后继学*的关系。数学教学的核心是学生的“再创造”、数学学*的“再创造”过程,并非是机械地去重复历史上的“原始创造”,而应根据自己的体验并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小学的创造性思维是在数学学*的“再创造”过程中逐步得到发展的,而“再创造”的前提是通过必要的基本训练使学生形成扎实的基本功。

  (二)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数学的兴趣。

  在数学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必须改变教师问、学生答的所谓“启发式”和教师精讲例题学生大量演练*题的所谓“精讲多练”的教学模式。努力转变角色,便数学知识的传授者为数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研究者。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和比较充分的思考空间,培养肯钻研、善思考、勤动手的科学态度;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理解数学知识,感受到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观念是如何形成的,一个结论是怎样探索和猜测的;让学生有机会在不断探索与创造的气氛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

  (三)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数学教学应努力体现“从问题情境出发,建立模型、寻求结论、应用与推广”的基本过程。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水*,通过这样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在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一系列活动中逐步发展应用意识,形成基本的实践能力。在日常数学活动中,安排一些小课题研究和实*作业等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

  教师要善于驾奴教材,把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要求开展教学活动。在直观感知和广泛的背景下,通过自身体验,在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学*概念,不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学*计量单位、计算法则和基本数量关系。对计算的要求适当,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计算速度存在的差异,不要求所有的学生达到同样的计算速度;鼓励学生尝试用多种算法,不用单一的思维理解算理。如本册应用题教学要重视常见数量关系的分析和实际应用的训练,教学力求题材内容生活化、呈现方式多样化、教学活动实践化。

  (五)改进教学评估方法。教学评估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注重对学生学*过程的考察。

  在评估结果的处理上,注意多种方式的结合,是评估的方式和手段多样化。对知识和技能的评估,尽量做到试题类型多样化,难度适当,不出助长死记硬背的题目,着重观察计算的正确性,计算中的思考活动,对基本数量关系的理解和对空间关系的认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更多的重视自身的纵向比较,更多的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具备了什么能力,而不是首先关注他们知识和能力上的缺陷。评价体现激励的作用,承认学生学*的个体差异,积极鼓励和肯定每一个学生的进步。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4

  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和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教师减负,我校结合教学实践,针对当前学生实际,积极开展课题研究。结合《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主动探究式的教学策略的研究》的实施方案,我们进一步制定具体的研究计划,边研究,边实践,边修改实施方案,以最终实现培养孩子高效主动探究能力的目的。为了使课题研究有序进行,我们特制定本学期课题研究目标:

  1、学*理论,转变观念,明确课题研究方向。

  根据实验方案,我们针对课题,努力在本学期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及《新课程标准解读》等进行学*,并通过积极学*相关材料、理论专著,观摩学*,积极倾听讲座,把自己的理性和感性认识集中到“主动探究式学*策略的研究”上。

  2、认真备课,时刻牢记研究主题,努力营造主动探究的学*环境,提供自主学*机会。

  我们要时刻记住探索研究如何使学生高效主动学*。在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创建民主、宽松、友好、*等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心理放松情况下,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促进学生积极思维,驰骋想象;努力把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做到书让学生看,思路让学生讲,疑难让学生问,规律让学生找,课内让学生练。数学知识只有通过学生亲身主动参与,主动探索,才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才能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

  3、培养学生预*、复**惯,初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能力。

  数学学科知识有其特有的承前性和连贯性,能否及时掌握知识对后续的学*有极大的影响。因此预*、复*在数学的学*中显得尤其重要,也是培养学生主动学*的基础。

  为了把研究工作做实、做细,我们结合课题研究方案,针对本学期研究目标,具体计划如下:

  三月:制定本学期课题研究计划。

  研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收集相关理论材料。

  积极听名师的课,虚心学*,收集教学新思路、新观念,努力丰富自我,提高素养。

  四月:收集相关理论、资料,研读《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教学观念》。

  通过学*,努力调整自己的课堂,树立还给学生自*的意识。

  加强在数与代数中计算方法的指导,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积极有效的进行正确练*。

  五月:研读《新课程标准解读》,收集与课题有关的教育资料。

  加强预*方法训练,指导复*方法。

  加强在空间与图形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努力在自己的课堂上营造主动学*的环境,提供主动学*机会,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做。

  6月:继续研读《新课程标准解读》,收集与课题有关的教育资料。

  加强在实践与应用教学中学生主动探究的培养,虚心学*,努力在自己的课堂上营造自主学*的环境,提供自主学*机会,努力让学生思维自由驰骋在知识的海洋。

  7月:加强指导复*,引导学生养成复**惯。

  积极研究实践,反思实践,总结经验,调整实施方案,以便后续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5

  一、学生情况

  上学期重新编班。经过*一个学期的磨合,对大部分学生已比较熟悉。从现有情况看,本人所任教的五年级(4)班优等生偏少,女生后进生的面偏大。班级中有6名左右的学生,数学学*难度较大,有4名学生数学学*难度很大。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有了一定的发展。 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一定的学*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过程,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但自主探讨能力不高。有8名左右的学生基础知识差, 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完成学*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

  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共编排了七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在“数与代数”领域教学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教学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在“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来教学,还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联系上述几个领域的教学内容编排3次实践活动,教学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教材还编排了一些“你知道吗”,介绍数学背景知识。编排一些思考题,作为弹性的教学内容。

  教材编写时,考虑了高年级数学教学的知识量比中年级大,学生的学*能力和自我意识比中年级强。教材适当调整了编写体例,设置了例题、试一试、练一练、练*、整理与练*等栏目与版块。

  与浙江省老教材相比,增加了图形的变换、统计、数学广角等内容,容量明显偏大。

  三、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

  ①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②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③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④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以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⑤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⑥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⑦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⑧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2)基本技能:

  ①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以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数学,使他们喜欢数学,乐学数学。

  ②形成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树立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③引导反思促进情感态度的发展。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反思当天的学*活动,适时教育学生要积极参与学*活动、学*上要实事求是,并以肯定的方式强化学生良好的学*态度。

  ④创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学以致用,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借以激发和保护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四、教学措施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3)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5)训练学生独立学*、研究,获取知识的能力。

  (6)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7)利用小组讨论的学*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 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数学的快乐。

  (8)培养学*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使每位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

  (9)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爱学、会学,教学生掌握学*方法。

  (10)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因材施教,每一堂课教学内容的设计都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基础上,创建教学的问题情境,属于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

  附:教学进度

  一、图形的变换(4课时)

  二、因数与倍数(6课时)

  1、因数和倍数………………………………………………… 2课时左右

  2、2、5、3的倍数的特征……………………………………3课时左右

  3、质数和合数 ………………………………………………1课时左右

  三、长方体和正方体(12课时)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2课时左右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2课时左右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 1课时

  粉刷围墙……………………………………………………… 1课时

  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20课时)

  1、分数的意义………………………………………………… 4课时左右

  2、真分数和假分数…………………………………………… 3课时左右

  3、分数的基本性质…………………………………………… 2课时左右

  4、约分………………………………………………………… 4课时左右

  5、通分………………………………………………………… 4课时左右

  6、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 1课时

  五、分数的加法和减法(7课时)

  1、同分母分数加、减…………………………………………… 2课时

  2、异分母分数加、减…………………………………………… 3课时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课时左右

  六、统计(3课时)

  打电……………………………………………………………… 1课时

  七、数学广角(2课时)

  八、总复*(4课时)

  说明:本学期教学时间偏短,教材容量大,完成教学任务有较大困难。按照学生的认知能力,不增加时间加以“补充”,学生的“双基”很难落实。要妥善处理好以上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6

  一、知识和技能

  1、掌握倍数和因数、素数和合数等概念。

  2、认识分数的意义。

  3、初步认识垂线和*行线,会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垂线、*行线、长方形和正方形。

  4、掌握三角形和*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5、认识土地面积单位

  二、教学思考

  1、能结合具体情境,对有关的数学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

  2、在探索物体的位置关系、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设计图形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三、解决问题

  1、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能够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他方法。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

  4、能够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

  5、具有回顾和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

  四、情感与态度

  1、对周围环境中与数学有关的事物充满好奇,能主动参与教师组织的数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引导下,能够积极地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有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并可以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达和交流。

  4、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推断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正确性。

  5、对不懂的地方或不同的观点有提出疑问的意识,并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发现错误能及时改正。

  五、教学措施

  一、切实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1、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

  2、处理好基本训练与创造性思维发展及后继学*的关系。

  二、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数学的兴趣。

  1、本册教材设计了适量探索性和开放性的数学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和一个比较充分的思考空间。培养学生肯于钻研、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科学态度。

  2、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适时,有效的帮助和引导。

  六、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1、数学教学应体现“从问题情境出发,建立模型,寻求结论,应用与推广”的基本过程。

  2、在日常的数学活动中要注意小课题研究和实*作业等实践活动,对这方面的内容不但不能随意删减,而且要加强这方面内容安排的密度和强度。

  七、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

  1、教师要善于驾驭教材,把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要求,开展教学活动。

  2、要注意在直观感知广泛的背景下,通过自身体验在分析、整理的过程中学*概念,不要用死记硬背的方法。

  八、改进教学评估方法。

  1、教学评估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对学生学*过程的考察。

  2、知识和技能的评估,试题类型要多样化。

  3、评价应体现激励的作用。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7

  新的一学期开始了,为了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追求,增强职业道德,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的过程。根据实际情况我拟定以下个人工作计划:

  一、加强学*,提高认识

  读书学*——注重个人素质的培养,不贪名利,切实提高自身理论水*和业务水*,力求为学生创造最好的教育。用教育理论武装自己,为了自己的教育教学尽快的提高,读书是一种至关重要的途径,所以我在本学期要坚持读有关教育的书籍.,如:《师生沟通的艺术》,《教学策略》,《教育新理念》,《课堂管理的策略》。除了读有关教学的书籍外,我还要不断去读其它的书籍,来武装自己的思想

  二、以身立教,为人师表

  师德——教师职业作为一种以人育人的职业。教师的思想、行为、作风、仪表、气质随时都感染和影响着学生。因此,教师必须 “美其德,慎其行”,不能出现一点疏漏。加强自我管理——作为一名教师,我要时刻提醒自己,我服务的对象是很多的孩子,不能以自己的利益去牺牲孩子们的利益。本学期,我将严格遵守劳动纪律,不迟到,不早退,不随便串课要课。在工作中,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穿戴整洁、朴素、大方,举止文雅,带头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及公益劳动,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榜样,同时,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树立起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及良好的教师形象。

  三、潜心教研,提高素质

  教育教学离不开教学研究,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我要积极向同伴学*,多走进同组教师和优秀教师的课堂,并积极完成每周的教研,把握组内开展的各种学*机会,向同组教师学*.在同伴互助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尝试课堂创新,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教,学生学,学生的学*兴趣不高,而且不能充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本学期中,我将运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在教学中对教材要认真分析,认真设计每一节课,并及时对每节课进行反思,认真分析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进行反思记录. 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来吸引学生,使学生喜欢自己的课,并能在自己的课堂上得到发展,能满足学生成长和走上社会的实际需要,有足够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四、关爱学生,无私奉献

  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数学教学工作。在工作中,要注意转变观念,端正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今后的教育和教学工作中,我对学生要本着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的原则,不偏袒好学生,更不歧视差学生,要爱得有方,严得有度,特别是对后进生,决不讽刺挖苦他们,更不体罚和变相体罚他们,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为他们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矫正不良的行为*惯。在工作中要有“四心“,即爱心、耐心、信心、恒心,以自己对学生的一片热爱和对教育事业的一片赤诚,坚持不懈的做好本职工作,不惜时间,不计报酬。做好对学生的家访工作,尤其是对后进生要逐一进行家访,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帮助父母重新认识自己的孩子,找到孩子真正的致差的原因,变革教育方法,并有意识地诱导家长反省自己的失误,认识孩子的发展变化,变盲目配合为协作教育。

  总之,我会从自我做起,维护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严肃认真、全心全意地做好本职工作,以良好的师德回报社会。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8

  一、班级情况分析

  二年级共两个班,92人,在经过了一年半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

  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在课堂和数学学*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更多关注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让学生在思维中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

  二、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第二单元午米、分米、毫米的认识。

  第三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

  第四单元图形与拼组。

  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

  第六单元混合运算。

  第七单元统计。

  第八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第九单元时、分、秒的认识。

  第十单元图形的周长。

  第十一单元总复*。

  三、教学要求

  1、数与代数。

  ①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说出各数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②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运算的意义,会口算表内有余数除法、百以内加减法、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及两步的加减法混合运算。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③能正确辨认钟面上指示的时刻,认识时、分、秒,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简单的换算。

  2、空间与图形。

  ①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②、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千米,知道分米、毫米,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估测、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③、结合实例,感知对称现象。

  3、统计与概率。

  ①能用合适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②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掌握分段统计的方法。

  4、实践与综合运用。

  ①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及长度单位的认识。

  ②加深对统计意义的理解,巩固分段统计的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在“数与代数”中的认识万以内数及这些数的大小比较。有余数除法、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及方法的多样性是重点教学内容。在“空间与图形”中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及换算,认识对称现象,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是重点教学内容。在“统计与概率”中分段统计是重点教学内容。

  在教学“空间与图形”这部分内容时,认识千米、分米和毫米的空间观念和单位之间的换算是教学的难点。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是教学上一个难点部分。在时、分、秒之间的换算是教学上的一大难点知识。

  在“统计与概率”部分中,分段统计的表现形式和方法是教学的难点。

  五、教学的具体措施

  1、将“数与代数”的知识摞列到一个知识板块去教学。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去教学。加强学生的口算能力。采取课前速算、听算、对手互考等形式。

  2、在“空间与图形”时,可以借助实物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在探索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的练*和游戏。

  3、在“统计与概率”中,可以以学生四周的数据作为统计的资料,以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引导学生分段统计,并逐步学会统计的方法。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充分理解所学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理解所学内容。例如:万以内数认识。让学生收集超市的一些宣传单上一些物品的价格来加深对三、四位数的认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

  5、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结合本册的数学知识,加强能力和良好学**惯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9

  一、指导思想

  新学期的数学教育教学工作,以校本教研为突破口,以有效课堂教学为研究的抓手,塑造善于思考、勇于实践,具有较高数学素养的学生群体,构建动态生成、充满活力的数学课堂。

  二、主要工作 :

  (一) 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1、备课

  备课是上好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我必须抓好备课的管理,要求备课要做到五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学法、备教学手段、备练*、作业的设计与辅导等。

  ①备教材:要整体把握教材知识系统。弄清各部分在整体中的地位,明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确定各章节、各部分的教学目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难点。要“用”好教材,对教材的处理要灵活,一方面要充分挖掘教材情景的教学功能;另一方面,要跳出教材、超越教材,灵活变通教材中与学生的口味不相符或滞后于学生发展的内容,及时关注时代发展的新动向,吸收生活中鲜活的素材,并整理、融合到自己的教学中。

  ②备学生: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学*能力及思想情绪,要了解学生的学*方法、爱好和对教学的期望。

  ③备教法学法:针对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特点,设计适宜的施教方案。要设计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环节,分清各个环节的先后、主次、指向目标之间存在的联系等等。设计的教学情境合理,符合学生认识心理和年龄特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兴趣,能为学生分析问题和研究问题服务。活动设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在方案中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下时间和空间,为教学的动态生成创造条件。在备课时,要充分设计在学*过程中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可能遇到的困难、可能出现的“独特见解”以及应在哪些方面加强学法指导。教师要给予学生相应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④备例题与练*:要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精选例题、*题,突出例题、练*的针对性、目的性和有效性。

  ⑤备教学手段:能够根据需要选用各种教学手段,能够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优化教学效果,积极倡导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上课

  上课是完成教学目标,保证教学质量的核心环节。要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充分利用课堂40分钟时间,认认真真上好课。

  (1)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确定课堂教学要求,教学目标明确,教材处理得当,知识讲授准确、清楚,既重视“双基”落实和能力培养,又重视思想品德教育。

  (2)把教材思路和教学思路有机结合起来,主次分明,条理清楚。能运用多种方法手段,有效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学*难点,使学生觉得轻松、深入。

  (3)讲练结合,课堂结构合理。新授时间一般控制在15-20分钟,练*10分钟左右。

  (4)面向全体学生、注重调动中、下等学生的学*积极性。努力营造课堂学*的良好心理环境 ,启发学生积极思维,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因材施教,努力处理好"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矛盾,使全体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

  (5)重视实验和实践课教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6)上完每堂课、每个章节或单元,要及时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以不断改进教学。

  3、作业设置与批改

  设置和批改作业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反馈教学信息和改进教学的重要手段。因此,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

  ⑴进一步规范学生的作业,全面提高各科作业质量,努力做到格式正确,字迹端正,卷面整洁。

  ⑵布置的作业内容适当,份量适度。因人而异,优等生可加深难度,增些量;中等生,适量,布置些普通题;后进生,布置一些容易题,量少些。形成三级阶梯,从而逐级上升,形成整体进步。

  ⑶作业内容要从新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认真研究,精心设计。作业题选择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有利于学生加深、巩固所学知识;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⑷批改作业要求认真、细致、及时,做到有布置有批改,并做好评讲工作。可采取面批和学生批改相结合的批改方式,教师从批改作业中获取教学反馈,及时调整并改进自己的教学。

  4课外活动与辅导

  学生的课外学*和实践活动是课堂学*的继续,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延伸。因此,要根据学生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各年段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所学知识每学期开展一次数学知识竞赛或趣味活动,激发和调动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对优秀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要鼓励他们发挥特长,不断提高学*兴趣和自学能力;对有困难的学生,要满腔热情,分析原因,从提高学生兴趣或抓学*常规入手,培养正确的学*方法与良好的学**惯。通过个别指导或有计划的补课,帮助他们在学*上取得进步,并对他们的特长予以鼓励和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0

  五年级2班共有44名学生,90%的学生已养成了良好的学**惯,仅有少部分学生的学**惯和主动学*的意识较差,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专心听,但缺少主动参与的意识和*惯,班级中少数学生作业不能及时完成,拖拉作业。从上学年的知识质量验收的情况看,存在两极分化现象,后进生人数不少,相当一部分同学学*自觉性差,不能及时完成作业。所以在新的学期里,要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更要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高合格率和优秀率。

  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包括:小数乘法、位置、小数除法、可能性、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等。

  (一)数与代数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和简易方程。简易方程中有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

  (二)空间与图形方面:包括位置和多边形的面积两单元。

  (三)统计与概率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有关可能性的知识。

  (四)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小数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

  (五)本册教材还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

  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可能性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教学工作预期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数与计算方面,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初步体会方程的意义和思想;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图形与几何方面,通过丰富的数学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与概率方面,让学生学*有关可能性的知识。通过操作与实验,让学生体会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性,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一步体会统计和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在实践与综合应用方面,结合小数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数学广角”中的教学内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初步的数字编码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数字的有规律排列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便利,感受数学的魅力。

  (二)数学思考:在认识等式、方程,探索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以及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其价值,进一步发展抽象思维,增强符号感。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及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三)解决问题:

  (1)能从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进一步发展应用意识。

  (2)在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体会其特点和价值。

  (3)能应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根据实际问题的特点选择相应策略的能力。

  (四)情感与态度:

  (1)能积极参与各项数学活动,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提高学*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在探索数学知识、发现数学规律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不断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

  (3)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不断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

  (4)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能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发现错误能及时改正,遇到困难不轻易放弃;逐步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逐步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和认真、严谨的学**惯。

  教学重点工作思路(措施):

  (1)创设*等、和谐、愉悦的学*氛围,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培养学*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使每位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

  (2)课堂教学以探究式、体验式的学*方法为主,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加强体验学*,使学生在体验中形成技能,掌握知识。

  (3)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抓好、抓实“双基”。课堂训练形式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培养优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

  (4)培养学生预**惯,在预*后提出疑惑,并能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5)做好课题研究工作,将“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模式的创新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工作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以实践促进科研,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做好课题研究工作。

  (6)做好优生培优工作和学困生辅导工作,要做到有计划、重落实。重视学困生培养,对学困生要付出更多的关心和爱心,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学困生学*兴趣,作业适当降低要求。

  辅差主要策略:

  本学期在辅差方面要全面调查了解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根据学生成绩情况确定需要辅差的学生名单,利用空余时间辅导。辅导差生做到低起点,小步子,一点一点引导,一步步向前,积小胜为大胜,对学生既要看到希望,对学生每一点进步要及时赏识,提高他们的学*兴趣。

  (1)树立正确的学*观,发奋学*,消除自卑感,并对其进行个别强化辅导,使其拥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2)本着少批语多表扬的原则,鼓励学困生上进。

  (3)建立互助小组,采取“一帮一”的措施,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辅导教育,使他们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4)课上充分调动学困生的学*积极性,多留心观察他们,将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培养其学*自信心。课堂练*中,督促他们认真完成自己能够解决的*题,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要大胆问。

  (5)做好学*困难生的家访工作,实现家校互动,在交流沟通中谋求适合孩子的最佳教育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菁华6篇)(扩展3)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菁华5篇)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

  小学数学线上教学工作计划学生学业情况(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分析:

  本学期我所任课的班级有学生40名,经过努力,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改观;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认真,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不过,还有一小部分同学由于学**惯、学*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有点累。学生乐于口算,基本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就有点麻木,不注意审清题目意思,急于动手,以至于粗心大意,没有很好的解决问题。需要更加的严格要求,多动手,多思考。加强培养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当中来。

  教材分析:

  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除法,有余数的除法,混合运算,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图形的运动,数据收集整理,数学广角,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等。

  表内除法是学*多位数除法的基础。表内除法同表内乘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学*的继续,学生在此学*除法笔算试商的方法,为学*多位数除法打下基础,也分散了学*的难点。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给学生初步建立质量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克和千克。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的运动(一)”一章,包括简单的“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图形的“*移和旋转”等教学内容。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感知对称、*移和旋转现象,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图形的`*移,学会进行最简单的图形*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初步感受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数据收集整理”一章,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学*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即运用调查的方法收集数据,学*用最简单、最基本的方法记录、整理和呈现数据,能对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回答简单的问题,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并且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数学广角——推理”介绍了简单的逻辑推理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尝试、推理等活动解决简单的逻辑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一个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小小设计师”,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操作活动,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似数;

  2.初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能熟练地计算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

  4.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

  5.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7.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数与计算的教学内容是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如表内除法、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和万以内数的认识。同时,有余数的除法也是教学的难点。

  这册教材的另一个重点是万以内数的认识,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学生认数的范围扩大到四位。这是学*读、写多位数的基础。我国的计数*惯是每四位一级,把万以内的数位顺序弄清楚,掌握了第一级数的读、写法则,再学*万以上的数就可以类推了。因此,这部分内容是进一步学*认数的重要基础知识。同时,这部分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的数感的重要素材,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较大数的意义,认识*似数,学*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会用数与他人交流,逐步形成良好的数感。

  另一个难点就是让学生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教学措施:

  1、继续加强学*惯例和良好学**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数学。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协助学生积累参与数学活动的经验。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渗透。

  6、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采取生生互帮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数学学*与其他学科学*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课时安排:

  (一)数据收集整理(3课时)

  (二)表内除法(一)(10课时)

  (三)图形的运动(一)(2课时)

  (四)表内除法(二)(5课时)

  (五)混合运算(8课时)

  (六)有余数的除法(8课时)

  (七)万以内数的认识(12课时)

  (八)克和千克(3课时)

  (九)数学广角(3课时)

  (十)总复*(6课时)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2

  一、学生情况分析:

  村小学五年级(1)班共有学生46人,有小部分学生对数学学*的积极性教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一定的学*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过程,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但有相当大部分的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本学期重点抓好学*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学,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动机,进入最佳学*的动态。

  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共编排了七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在“数与代数”领域教学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教学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来教学,还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联系上述三个领域的教学内容编排3次实践活动,教学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教材还编排了一些“你知道吗”,介绍数学背景知识,编排一些思考题,作为弹性的教学内容。

  教材编写时,考虑了高年级数学教学的知识量比中年级大,学生的学*能力和自我意识比中年级强,教材适当调整了编写体例,设置了例题,试一试、练一练、练*、整理与练*等栏目与版块。

  三、教学目标及要求:

  基础知识:

  ①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②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③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④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以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⑤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⑥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⑦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基本技能:

  ①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以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数学,使他们喜欢数学,乐学数学。

  ②形成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树立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③引导反思促进情感态度的发展,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反思当天的学*活动,适时教育学生要积极参与学*活动,学*上要实事求是,并以肯定的方式强化学生良好的学*态度。

  ④创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学以致用,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借以激发和保护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四、教学措施: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3)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5)学生能预*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能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6)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7)利用小组讨论的学*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数学的快乐。

  (8)培养学*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使每位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

  (9)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爱学、会学,教学生掌握学*方法。

  (10)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因材施教,每一堂课教学内容的设计都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基础上,创建教学的问题情境,属于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3

  新的学期已经来临,为全面落实本学期数学教学任务,努力提高本班学生的数学成绩,特制定本计划。

  一、教学条件分析

  六年级学生的整体知识水*属于中等,优等生较少。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较为扎实,错误大多由于粗心大意造成的。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基础确实不够扎实,理解水*低,思维不够活跃。还有部分学生学*态度不够端正,不遵守校纪班规。差生成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学*态度不端正,学*目的不明确,作业敷衍了事;

  2、有一些受思维的局限,导致学*成绩不理想;

  3、学*基础差,对学*缺乏兴趣,惰性思想严重;

  4、家庭因素:家长没有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学*氛围,没有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学**惯。

  二、教学内容分析

  六年级第二学期是小学阶段最后一个学期,教材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进入第三学段的学*打好基础出发,把六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分成两部分编排。在前七个单元里教学新知识,全面完成《标准》规定的第二学段的教学内容和具体目标。在第八单元有重点地系统复*小学阶段教学的主要知识,在深化理解的同时组织更合理的认知结构,通过适当的练*形成必要的技能,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数学素养。

  教学重点:百分数的应用、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扇形统计图、转化的解题策略以及总复*的四个板块的系列内容。

  教学难点: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判断、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众数和中位数*均数、解题策略的灵活运用。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应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常见问题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联系和区别,加深对方程思想方法的认识,提高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和级别性质,认识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量,体会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加深对相关数量关系的理解。

  2、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和简单推理,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探索并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以及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初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初步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置的方法,并能应用这些知识和方法进行简单的操作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让学生联系对百分数的理解,认识扇形统计图,初步体会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能根据扇形统计图所呈现的信息提出或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结合实例,初步认识众数与中位数的意义,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初步体会众数、中位数和*均数等不同统计量的不同特点。

  4、让学生通过系统复*,进一步掌握数与代数、空间和图形、统计和概率等领域的知识和方法,进一步明确相关内容的发展线索和逻辑关联,加深对现实问题中数量关系、空间形式和数据信息的理解,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飞能力。

  5、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确定性和数学结论的严谨性,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进一步培养认真细心的学**惯,培养发现错误及时订正的良好*惯。

  6、进一步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进一步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措施

  1、深入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密切联系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安排教学环节;

  2、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努力培养学生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在主动探索中获取知识。

  3、重视学法指导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使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达到“教是为不教”的目的。

  4、认真学*文化知识及专业知识,不断提高、丰富自己;

  5、认真参加各种教研活动,虚心向优秀教师请教,学*他们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

  6、认真阅读各类教学杂志,做好读书笔记,写好心得体会。

  7、对待学*困难的学生坚持多表扬少批评,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帮助其树立信心;教育学生明确学*目的,端正学*态度,逐步培养他们的自觉性及上进心;利用课余时间给予耐心辅导,并进行“一帮一”结队的活动,师生共同帮助他们提高。

  五、教学进度安排

  时间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2月11日——2月25日百分数的应用

  2月26日——3月16日圆柱、圆锥和球

  3月17日——3月27日比例

  3月28日——4月5日确定位置

  4月6日——4月12日正比例和反比例

  4月13日——4月18日解决问题的策略

  4月18日——4月28日统计

  4月29日——6月29日总复*

  6月30日——综合测试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4

  一、情况分析

  (一)班级情况分析:

  在经过了两年的数学学*后,学生在数学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准,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一部分学困生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只有课堂和数学学*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再加之有一些厚爱生的基础比较差,计算能力、思维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一些数学学*中的良好*惯还有待于加强,对于这些学生要在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中培养孩子的良好学**惯,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探寻良好的学*方法,采用各种激励机制,让孩子迎头赶上。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4、提供丰富的现实学*素材,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5、逐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会笔算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四边形

  教学难点:时分秒的认识、四边形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六、课时安排:

  一、测量(7课时)

  千米的认识………………………………………4课时左右

  吨的认识3课时…………………………………3课时左右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9课时)

  加法………………………………………………3课时左右

  减法………………………………………………3课时左右

  加法和减法的验算………………………………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1课时

  三、四边形(6课时)

  四、有余数的除法(5课时)

  五、时、分、秒(3课时)

  填一填、说一说………………………………………1课时

  六、多位数乘一位数(13课时)

  口算乘法…………………………………………3课时左右

  一位数乘二、三位数……………………………5课时左右

  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1课时

  七、分数的初步认识(5课时)

  八、可能性(4课时)

  九、数学广角(3课时)

  掷一掷…………………………………………………1课时

  十、总复*(4课时)

  七、教学进度

  时间内容课时安排

  第二周千米的认识4

  第三周吨的认识、加法4

  第四周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加法)4

  第五周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减法)4

  第六周放假

  第七周验算、整理和复*4

  第八周四边形4

  第九周四边形、有余数的除法4

  第十周有余数的除法4

  第十一周时分秒、填一填4

  第十二周口算乘法、一位数乘二、三位数4

  第十三周一位数乘二、三位数4

  第十四周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4

  第十五周整理和复*、分数的初步认识4

  第十六周分数的初步认识、可能性4

  第十七周数学广角、掷一掷4

  第十八周复*1—3 4

  第十九周复*4—6 4

  第二十周复*7—9 4

  第二十一周总复*4

  第二十二周考试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5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五2班共51人,男24人,女27人,数学成绩两极分化较大,成绩不理想的同学的学**惯也不是很好。..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内容有:小数乘法和除法,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多边形面积的计算,简易方程。重点是小数乘除法计算和简易方程,难点是小数除法和列方程解应用题。小数乘法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有点相同,当第二个因数是整数数时相同,当第二个因数是纯小数时,小数乘法的意义有了扩展,就是求一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乘法的方法类似,只要掌握积的定位方法,小数乘法就迎刃而解。

  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分两个层次教学:一时当除数是整数时,计算方法与整数除法相同,只要弄清商里小数点的定位就可以。二、当除数是小数时,则根据商不变的性质,把它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计算方法。当小数除法计算中商的小数位数过多除不尽时,可根据实际需要,按四舍五入法截取商的*似值。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运算顺序完全相同。

  土地面积计算,教材主要安排了直线的测定、测量和土地面积单位的认识、土地面积的计算等内容。这部分内容只学不考。

  简易方程是让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代数知识,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运算定律、*面图形的面积和周长计算公式等,理解方程的意义,学会解需两、三步计算的方程,并能列方程解应用题。

  三、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商的*似值。

  2、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3、会用分步列式或列综合式解答整数、小数的三步计算一般应用题。

  4、会用简单的测量工具或步测、目测测定直线,认识土地面积单位,并能进行简单的土地面积计算。

  5、能够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运算定律和公式,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解简易方程,会列方程解应用题。

  6、会使用计算器。

  四、教学措施

  1、结合教学内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好的学**惯。

  2、教材的例题、练*题的选材,力求贴*学生的生活实际。

  3、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1)理解算理,掌握方法。(2)重视基础,要求适度。(3)运用规律,合理运算。(4)验算检查,养成*惯。

  4、重视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拓宽学生解题思路。

  5、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数学就能力。

  五、教学进度表

  周次起讫

  日期单元及总课时教学内容课时安排备注

  1-29.1-9.1112复*第八册12教师节

  3-79.12-10.1645小数乘法和除法36国庆节

  8-910.17-10.3018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18

  10-1110.31-11.1318多边形面积的计算18

  12-1611.14--12.1845简易方程36葫芦节

  1712.19-12.259总复*9

  18-20xx.26-1.1527复*考试18元旦节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菁华6篇)(扩展4)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5篇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5篇

  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我们的工作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在工作中有更好的成长,来为今后的学*制定一份计划。好的计划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数学教研教学工作将遵照学校工作计划和学校教导处教学教研计划,立足课堂、革新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为重点,强化教学常规管理,落实校本教研,扎实推进课程改革。树立全面、立体的教学质量观,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深入开展教学改革和年级专题研究,努力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学生,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以优异成绩向学生、家长、学校汇报。

  二、工作目标:

  1、规范教学常规管理,优化集体备课活动,提高现代教育技术技能,确保数学教学工作达标率85%以上,创优率25%以上。

  2、深入课堂教学研究,确保课堂教学学生知识巩固率90%以上,信息交流面85%以上。创办特色班级数学教学模式,塑造一批数学名师。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认真学*领会新标准,积极开展新教材及生本实验教材研究工作,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加强与兄弟学校教学的交流与协作,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研能力。

  4、在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增强数学在生活中的体验,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

  5、学校学生各项检测及期末考查及格率达60%以上,优生率高于20%,确保教学质量及各项竞赛名列前茅。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学*、提高认识。

  1、要继续加强、健全教师学*教育教学理论制度,加强理论学*的指导,认真组织好切实有效的学*讨论活动,用先进教育理念支撑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本学期要组织教师学*《数学课程标准》、《数学课程标准解读》等有关课程改革的材料,要根据教师不同需求,灵活采用多种学*形式,提高理论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2、要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减负”精神,坚持杜绝随意加快教学进度、拔高教学要求,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现象,积极为推进素质教育创设宽松的环境与条件。

  3、在学*理论、总结经验基础上,组织教师进一步开展教改反思,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二) 常规工作“日常化”

  1、健全集体备课制度

  以备课组为单位,关注日常教学,重视课后聊天式的学*研讨,重点加强对教材的研究和教学活动的设计,及时反思实践过程中的得与失。每周举行一次集体备课,做到“四定”:定专题、定中心发言人、定时间、定地点。根据行事历的时间安排进行有专题的集体备课(学*“新基础教育”理论;根据教材内容结合“新基础教育”的基本理念研究一些基本课型。)

  2、推行随堂听课制度

  发扬门户敞开,随堂听课的优良传统,积极开展备课组内的相互听课、备课组与备课组之间的交叉听课、以教研组为单位的中心组的听课等活动,共同研究真实的数学课堂,课后进行自评与他评,在互动的过程中提升教师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能力,逐步改变教师内在的一些观念。

  3、建立学*沙龙制度

  “只有不断学*和提高,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在这个变革时代,变化是永恒的。我们要在变化中找到乐趣。”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思想中形成思想。我见故我思,我思故我进!提倡老师积极参加公开课、说课、评析课等各类教科研活动,联系教学实践,分析概括教育现象,从而选择某个方面或环节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确立研究专题,力求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定期举行读书沙龙活动,交流读书心得,初步了解相关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导教师逐步用“基础教育”理论来指导实践;提供对话交流的*台,针对“基础教育”的学*进行各种形式的专题研讨,充分利用理论引领和共同体的信息交流,及时了解新基础教育的研究动态,确定数学专题研究的方向。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基地学校的系列活动和各级各类的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

  4、加强常规管理制度

  每月进行常规检查(包括教师的备课、反思、学生的作业。)主要由学科主任、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负责。每个学期举行期中、期末的质量检测,对考后情况进行质量分析,以便能更好地指导下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根据教材内容的变化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基础达标体系,每个年级每学期确定一项单项小型竞赛。

  5、改革考核评价制度

  针对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考核评价上作进一步的调整,评价目标更加多元化,综合运用笔试与面试等方式,口算、笔算、操作等考核方式,在*时的教学中逐步渗透,以减轻期末考试时学生的压力。

  (三)切实研究、提高实效。

  1、本学期期初仍将参加区的三—六年级数学教师全员培训活动。其中重点抓好“新课标”五年级新教材教法研讨工作。积极参加教研室举行的“新课程、新教材教法研讨活动”。

  2、我校数学组要继续抓好校本教研。加强校本教研的内容、活动形式和价值的研究。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与评课”为重点,认真观察并分析课堂教学的变化与发展情况,总结教改经验,发现存在问题,让校本教研走向真实有效之路。

  3、组织相关人员积极参加区小学数学学科中心组的研讨活动,进一步明确活动目标,改善活动方式,提高活动的水*。

  4、将继续加强随堂课的调研与质量监控。加强对“常态课”的研究,思考如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四、主要工作:

  结合学校计划,根据新课程标准精神,充分发挥创造性,合理地利用教材,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切合生活实际和年龄特征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整理的过程中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结论的获得及数学知识的应用。

  1、加强口算和估算,加强思维性训练。

  2、注意学生解题方法多元化。

  3、探索数学生活化的题型和途径。

  4、加强数学基本功训练。提高学生运算能力和应用题的理解能力,提升学生数学拓展的推理能力。

  5、激发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在数学学*中的主动性,自觉性。

  (一)发挥教研职能,推进课程实施

  1、本学期,教研组将利用教研活动时间,继续组织教师深入细致地学*《数学学科课程标准》和《走进新课程》等有关课程改革学*材料,并结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学*其它学*材料中的相关内容,在寻找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标准》的理解和把握,积极用新课程理念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

  2、结合课改实践,组织“新课程人人谈”专题研讨活动,要求每位数学老师在活动中作有准备的发言。在此基础上,数学组将组织开展每个年级有专题的教学研究活动。

  3、全体数学教师要善于用新课程理念来审视和剖析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对一些典型课例进行“案例分析”,一至五年段实验北师大版教材的教师更要养成“课后反思”的*惯,在反思中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为后继实验积累有价值的素材。

  (二)深入课堂研究、提高教学实效

  教学质量提高不是简单的时间堆砌,而是教学双方智慧的结晶。本学期教研组将协同教科室深入课堂进行一系列的教学研究活动。

  1、全面落实教学工作的“十字”方针。即:备课要“深”,上课要“实”,作业要“精”,教学要“活”,手段要“新”,活动要“勤”,考核要“严”,辅导要“细”,负担要“轻”,质量要“高”。

  2、充分发挥备课组的积极作用,坚持“案例式的集体备课”,加强组内听课和评课,使教学研究“日常化”、集体智慧最大化。本学期,各备课组要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开放式的教学系列研讨活动”,具体内容包括:教学设计、课堂实践、评课研讨、案例分析。

  3、继续组织好“数学教研活动”。本学期,将开展专题定向研讨;确定教师赛教课,并集体备课;结合学*体会,进行课堂教学的评议;在评议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

  4、配合教科室做好“教学科研”的考核、评价工作。

  五、日程安排

  九月份

  1、第一次集体备课。(星期二上午第三节)

  2、“新课标”五年级数学教材分析。

  3、召开全区教学法质量分析会。

  4、兴办区五年级数学新教材教法分析会。

  5、区教研中心下乡随堂听课调研。

  6、交流教研组工作计划。

  7、三、四、五、六年级数学尖子小组组建,并开展训练。

  8、区数学评优课报名准备工作。

  十月份

  1、继续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2、教学常规调研活动。

  3、本校数学课评选工作,推选教师参加区的评优课。

  4、小学教师专业知识水*测试有关工作会议。

  5、省规划课题《小学数学教学与评价》展示。

  6、10月初校三年级学生口算比赛、四年级学生应用题比赛。

  7、组织区镇教研员参加全国教学观摩交流活动。

  8、区教研中心下乡随堂听课调研。

  9、开展骨干教师送课下乡活动。

  10、五、六年级月考。

  11、学校教学常规(作业)检查。

  十一月份

  1、开展课堂实验教学开放日活动。

  2、有关课题立项研究阶段性汇报。

  3、区四年级学生数学竞赛(初赛)。

  4、组织城区、中心学校优秀教师送教下乡活动。

  5、举办全区“新课程教学随笔与教学案例点评”评比活动。

  6、数学新课程标准课堂展示教学活动。

  7、组织教师参加市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活动。

  8、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交流会。

  9、五、六年级数学月考。

  10、三、四年级月考。

  11、教学常规(备课教案)检查。

  十二月份

  1、小学教师专业知识水*测度各学科辅导员会议。

  2、课题实验阶段性调研分析。

  3、学校四年级应用题比赛。(全级)

  4、区四年级学生数学竞赛(决赛),三年级口算速算(决赛)。

  5、区教研中心下乡随堂听课调研。

  6、五、六年级模拟考试。

  7、教学常规(听课、培优扶差)检查。

  一月份:

  1、数学科组织期末复*研计会。

  2、究期末检测命题工作。

  3、学校三、四、五、六年级数学模拟考试。

  4、期末各年级教学水*检测及成绩统计工作。

  5、召开教研工作总结交流会。

  6、各校开展小学教师专业知识水*模拟测试。

  7、各级组、各教师数学资料上交。

  8、期末质量检测与质量分析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2

  一、主要知识点

  (一)复*内容:

  1.除法;2.角;3.混合运算;4.*行和相交;5.观察物体;6.运算律;7.解决问题的策略;8.统计与可能性;9.认数;10.使用计算器;11.整理与复*。

  (二)具体知识点:

  1.除法、四则混合运算、运算定律及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1)口算:几十或几百几十除以几十(商一位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两位数)、简单的两位数除以两位数、以及积在100以内的两位数乘一位数。

  (2)除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试商和调商的方法:四舍法试商和五入法试商,判断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商是几位数,估计商的最高位上可能是几。

  (3)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没有括号的,有括号的)及正确计算。

  (4)运算律。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练*中出现的减法、除法中的一些简算方法。

  2.直线、射线和线段,角,以及*行和相交;观察物体。

  (1)认识直线、射线,能区分直线、射线和线段。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2)认识角,量角器,会用量角器画角与量角,知道三角尺上各个角的度数,会用三角尺画一些指定度数的角。

  (3)锐角、钝角、直角的认识,知道各种角之间的大小关系。

  (4)知道相交和*行是*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能辨认*行线和垂线,会用直尺和三角尺画*行线和垂线,知道点到直线的距离并能度量。

  (5)观察物体并根据指定视图进行操作。

  3.统计和可能性

  (1)让学生经历调查收集数据、分段整理数据、描述和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

  (2)让学生根据所提供的游戏素材及可能性大小的认识,设计公*的游戏规则。

  4.找规律

  认识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关系的规律,并用这一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解决实际问题;

  (1)能根据数学内容提出与数学有关的问题,并解决。

  (2)通过两步计算或列综合算式解决一些实际实际问题。

  6.用计算器计算和认数;

  (1)用计算器计算:计算大数目的混合运算和解决实际问题。

  (2)认数:基本的读、写方法和把大数目改写成以“万”或 “亿”作单位的数,*似数。

  二、复*目标

  1、通过整理复*,使学生对万级、亿级的数,十进制计数法,用“万”、“亿”作单位表示大数目以及*似数等知识有进一步的认识,建立有关整数概念的认知结构。

  2、通过整理和复*,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学生对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口算和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笔算,进一步提高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计算以及探索规律的操作技能,加深对计算器的认识。

  3、通过整理和复*,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加法、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能正确进行含有两级运算或含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的运算,能灵活运用运算率使计算简便。

  4、通过整理和复*,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直线、射线、直线、角以及*行和相交等基础知识,在观察物体中加深对物体和相应视图的认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5、通过整理和复*,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统计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一步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和游戏规则的公*性。

  6、通过整理和复*,使学生进一步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价值。

  7、通过整理和复*,使学生经历回顾本学期的学*情况,以及整理知识和学*方法的过程,激发主动学*的愿望,进一步培养反思意识和能力。

  三、学生学*现状的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都比较活跃,上课气氛很好,学*的积极性很高。但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比较粗心,计算比较容易出错。对应用题的理解能力不够,自己审题的难度较大。所以,在复*时应该重点放在计算能力的培养和对应用题的理解上,对于课本上的基础知识也需要进行复*巩固。而有少部分成绩优异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较好,这就需要在复*时对他们这部分学生加大难度,进行有难度的训练。

  四、复*重、难点

  复*重点: 除法、角、混合运算、*行和相交、运算律、解决问题的策略、统计和可能性、认数。

  复*难点:混合运算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五、复*策略

  1.认真组织学生对学*内容和学*情况进行回顾与整理。

  通过指导学生组成学*小组,回忆、交流本学期学*的内容,对自己的学*情况进行反思与总结,进行自我评价。教师要适时摸清学生对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体会和态度、以及学生在学*过程中成功的做法和存在的问题,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

  2.根据不同领域内容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复*形式。

  (1)除法笔算中要突出不同情况的比较,引导学生交流除法笔算和试商的方法,着重提高学生的试商能力。在交流中突出怎样试商快,怎样才能少出错。并掌握验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验算*惯。

  (2)混合运算中要让学生熟练的掌握运算顺序,提高计算能力,并强调在做题之强要认真审题,确定正确的运算顺序,确保计算的每一步都能达到正确。

  (3)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的复*时,先出示字母表达式,让学生说说各表达什么运算律及其具体含义,并重视引导学生在混合运算中应用运算律或其他规律,选择简便算法。

  (4)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帮助学生巩固用列表的方法来整理 条件、分析数量关系的解题策略,突出培养学生运用策略的自觉意识。

  (5)多位数的认数复*要抓住其读法、写法2,沟通万级、亿级数的读写与个级数的读写的联系,以便对整数知识有较为系统的掌握。

  (6)复*空间与图形知识,先联系具体图形复*线段、射线、直线和角的概念及有关垂直、*行的知识,进一步掌握量角、画角、画垂线和画*行线的方法,通过物体视图的辨认,进一步体会有关物体相对的位置关系,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7)统计与可能性的复*,通过让学生经历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全过程,重点放在促使学生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意识,进一步体验等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性。

  3.重视不同领域知识的融合,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用不同策略解决问题,同时结合学生的学*实际情况,再相应设计一些综合性的联系,开展一些综合运用知识的学*活动,促使学生沟通各领域学*内容之间的联系,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3

  一、指导思想:

  通过学生数学学*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树立数学到处可见的观念。

  二、教学内容:

  1、数一数;

  2、比一比;

  3、 1—10的认识和加减法;

  4、认识物体和图形;

  5、分类;

  6、 11—20的认识;

  7、认识钟表;

  8、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9、数学乐园;

  10、我们的校园。

  三、教学内容分析:

  1每一单元后面都跟有综合练*,形式灵活多样,能很好的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2、数学乐园很好的体现主体性原则,能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

  4、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5、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6、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7、直观认识立体和*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8、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四、教学目标:

  1、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组的组成,会读、写1~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人士证实和半时。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6—10的加减法。

  2、20以内的进位加法。

  难点:

  1、10以内数的组成。

  2、凑10法。这是学生学*20以内仅为加法的计算方法之一,学好这部分内容将对学生计栓产生积极影响。

  六、主要教学策略:

  1、加强直观教学,增强操作、观察、时间等教学手段的应用。

  2、通过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方法,让学生了解数的组成,以及20以内的家法的计算方法。

  3、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兴趣。

  4、加强知识的迁移作用,降低难度,分散难点,减小教学步子。

  七、教学进度:

  周次

  时间

  内容

  1 8.26-8.30数一数比一比

  2 9.2-9.6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3 9.9-9.13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4 9.16-9.20认识物体和图形

  5 9.23-9.27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

  6 9.30-10.4分类

  7 10.7-10.11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8 10.14-10.18期中复*

  9 10.21-10.25期中复*以及期中测试

  10 10.28-11.1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11 11.4-11.8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12 11.11-11.15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13 11.18-11.22 11—20各数的认识

  14 11.25-11.29 11—20各数的认识

  15 12.2-12.6认识钟表

  16 12.9-12.13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7 12.16-12.20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8 12.23-12.27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9 12.30-1.3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0 1.6-1.10期末复*

  21 1.13-1.17期末复*

  22 1.20-1.24期末测试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4

  俗话说: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而如今也正是新学期的开端,因此要一个学期的工作都详细的做好计划,对自己的工作要十分的了解和熟悉。所以,我针对我所任的科目进行了详细的揣摩,写出了一份今年的教学计划。我今年教的是六年级的数学,我对本册教材进行了粗略的分析,首先第十二册教材的内容有以下特点:

  1、突出比例的概念,加强治时间的联系

  2、重视通过观察,操作研究图形的特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着重看懂和分析简单统计图表的训练,注意要求适当

  4、重视数学知识的整理,使所学的数学知识系统化

  5、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6、继续加强能力的培养

  课时安排:

  一、比例(14课时左右)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4课时左右

  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4课时左右

  3、比例的应用2课时左右

  4、整理和复*2课时左右

  机动2课时

  二、圆柱、圆锥和球(12课时左右)

  1、圆柱5课时左右

  2、圆锥3课时左右

  3、球1课时

  4、整理和复*2课时左右

  机动1课时

  三、简单的统计(二)(8课时左右)

  1、统计表2课时左右

  2、统计图6课时左右

  3、实践活动:节约用水1课时

  四、整理和复*(25课时左右)

  1、数和数的运算6课时左右

  2、代数初步知识3课时左右

  3、应用题7课时左右

  4、量的计量2课时左右

  5、几何初步知识5课时左右

  6、简单的统计2课时左右

  本学期中我将严格的要求自己,不断的从自身的质和经验上提高自己,使自己能有充分的知识来教授学生。在教学方面我将采用抓两头带中间的方法来促进班级学生的共荣的进步。在此之中我仍将进行培优补差工作,着重对后进生进行补*和帮助,使他们不再成为整个班级的负担。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5

  一、本册教学内容:

  几何初步知识方面有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和求积计算;

  代数初步知识方面有比和比例,正、反比例关系,解比例,以及正、反比例应用问题;

  统计初步知识方面有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

  二、在编排特点上有以下特点:

  1、几何初步科研课题的编排,注重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联系,突出对图形的特征认识,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统计初步知识的编排重视统计思想的渗;

  3、突出比和比例的概念教学,加强知识间的有机联系;

  4、加强数学知识的复*整理,使所学知识系统化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表面积的计算是重点,体积、表面积计算是难点。

  2、识图是统计图表单元的重点,绘制统计表是难点。

  3、比、比例、正反比例的意义是重点,也是难点。

  4、小学阶段知识的事理、复*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又是难点。

  四、教学目标

  1、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进下步理解表面积、体积、容积的意义,掌握上述几何形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和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会正确地计算。

  2、学会简单统计图表的绘制方法,并能看懂、分析统计图表所反映的数据。渗透初步的统计思想,并通过有意义的统计资料,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3、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各性质,学会求比值、化简比和解比例,能正确判别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学会解答比较容易的比和比例应用题。

  五、教材的教学目标,使学生:

  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3、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4、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5、能从统计图表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7、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

  8、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建议

  1、依据《标准》划分的学*领域,对小学数学的学*内容进行梳理归类,依次进行整理和复*。

  2、精简内容,突出整理和复*的重点,为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整理提供空间。

  3、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注重所学知识的应用,发展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基本练*的基础上,提供具有综合性、挑战性的练*题,促进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不断提高。

  七、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3、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学*方式:

  ①预*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

  ②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③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④利用小组讨论的学*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数学的快乐。

  八、课时安排

  一、负数(3课时)

  二、圆柱与圆锥(9课时)

  1.圆柱………………………………………………………6课时左右

  2.圆锥………………………………………………………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1课时

  三、比例(14课时)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4课时左右

  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4课时左右

  3.比例的应用………………………………………………5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1课时

  自行车里的数学……………………………………………1课时

  四、统计(2课时)

  节约用水……………………………………………………1课时

  五、数学广角(3课时)

  六、整理和复*(27课时)

  1.数与代数…………………………………………………10课时左右

  2.空间与图形………………………………………………9课时左右

  3.统计与概率………………………………………………4课时左右

  4.综合应用…………………………………………………4课时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6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课堂教学研究与改革为切入口,加大教研、教改力度,以吃透教材、探索教法、稳步推进、和谐发展为宗旨,深入开展教学方法和学*方式的研究。规范数学主题化系列教研活动,整合本校的校本研修,加大对新教师的培养指导力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

  二、主要工作和措施

  1、规范数学主题化系列教研活动

  本学期开展“理解性教材与教法的和谐性研究”为主题的教学研究。发挥学校数学中心教研组的龙头作用,扎实开展主题化系列教研活动。以一个主题、四个环节(学*思辨、实践探索、研讨交流、总结反思)为主线,做到主题明确、过程清楚、环节到位、成效显著。以学校中心组为龙头联动全体数学教师积极参与校本研修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学*思辨阶段

  时间:3月底

  (1) 收集相关理论资料,并于网上发布。要求每位教师完成一篇以上。

  (2) 交流心得与收获(时间3分钟以上)。做好摘录。时间:第五周

  (3) 确定研讨教学内容,撰写心得,资料存档。

  实践探索阶段

  时间:4月中旬

  (1) 分高、低段各位教师备课一节。

  (2) 集中交流,两位教师主讲自己的设计思路。

  时间:第七周

  (3) 根据实际情况自己上课实践,写出课后体会:课的设计理念、课堂教学过程、课堂反应、成败原因。

  (4) 第二次集中:交流备课、提出各自的设计理念、实践情况及反思,形成教研组的方案

  研讨交流阶段

  时间:

  4月底

  (1) 镇主题教研活动,课堂展示,互动式评课。

  时间:第十周

  (2) 参加城区主体研训展示活动。

  地点: 岳林中心

  (3) 组长完成研究报告,教研组成员完成研究论文

  总结反思阶段

  时间:

  5月初

  (1) 交流教学论文

  (2) 提出问题,商量下学期的研究主题。

  2、加强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

  (2) 推荐精兵,能手参加镇“与课改同行”演讲比赛。(4月初)

  (3) 5月中旬市优秀论文评比。

  (4) 积极培训参加下学期教坛新秀的教师。

  (5) 倡导“科学、严谨”的教学风气。重点要求有一叠“卷面整洁、评改规范、数量齐全、训练量合理”的学生课堂作业本。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7

  本学期时间非常短,只有三个多月,所以整学期的各项教学工作应该往前提,根据教学内容制定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

  一、学情分析

  我现任六年级一班的数学。学生整体学**惯比较好,个别同学基础差,对数学学*没有兴趣,大多数同学能够完成自己的学*任务,并且效果较好。新的学期里,我将根据学生的学*情况,采取不同的学*方法,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喜欢数学,我还要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数学的能力,利用小组讨论的学*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 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数学的快乐。

  二、教材分析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负数、百分数(二)和比例三个单元。结合生活实例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百分数(二)是在学生学*过百分数(一)的基础上进行学*的,主要是认识和理解折扣、成数、税率、利率和含义并会进行相关的计算。比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会解比例和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圆柱与圆锥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学生通过对圆柱、圆锥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掌握有关圆柱表面积,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的基本方法,促进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等知识的学*,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经历探究“抽屉原理”的过程,体会如何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模型化”,从而学*用“抽屉原理”加以解决,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多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整理和复*单元是在完成小学数学的全部教学内容之后,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一次系统的、全面的回顾与整理,这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整理和复*,使原来分散学*的知识得以梳理,由数学的知识点串成知识线,由知识线构成知识网,从而帮助学生完善头脑中的数学认知结构,为初中的数学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全册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关键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负数、百分数(二)、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整理和复*等。

  (1)重点:①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反比例的意义。②圆柱、圆锥的特征,圆柱的表面积及圆柱、圆锥的体积。③整理和复*小学数学知识。

  (2)难点:①比例的有关概念及应用。②圆柱表面积、体积和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实际应用。③小学数学有关知识体系的建构。④百分数的应用。

  (3)关键:①运用知识迁移,采用对比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理解掌握比例、比例尺、正反比例的意义;解比例应用题,通过分析已学过的常见的数量关系,正确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判断成哪种比例关系,再列出方程解答。②充分利用电教媒体,通过演示,学生实验,操作,揭示规律,从而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合作交流,协作探究出多种方法来推导计算公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③做好小学数学相关知识的归纳、整理工作,确实做到精讲多练,使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建构。

  四、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

  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3、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4、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5、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折扣、成数、税率、利率的含义,知道它们在生活中应用,会进行相关的计算。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8、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措施:

  教学方法: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的兴趣。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2、教师应转变观念,采用“激励性、自主性、创造性”教学策略,以问题为线索,恰当运用教材、媒体、现实材料突破重点、难点,变多讲多练,为精讲精练,真正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提高教与学的效益。

  3、不增减课程和课时,不留机械、重复、惩罚性作业和作业总量不超过规定时间,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本学期要以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空间。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确立学生在学*中的主体地位,创设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中满足个性化学*需求,从而达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5、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如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编等途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6、练*的安排,要由浅入深,体现层次性。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和练*,对优生、学困生都要体现有所指导。增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的实际意义来诱发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7、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引导家长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科学育人。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勇敢战胜学*和生活中的困难,做学*和生活的强者。

  学*方式:

  ①预*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

  ②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③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④利用小组讨论的学*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数学的快乐。

  工作亮点:

  1、上好六年级校本课程

  2、辅助班主任做好毕业班工作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8

  一、指导思想

  新修订的课程标准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不仅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二、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两个班共有学生86人,大部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浓厚,也有上进心,但个别同学由于接受知识的能力的差异有厌学情绪,所以学*态度还需不断端正。有少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三、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小数乘法、位置、小数除法、可能性、掷一掷、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数学广角植树问题、补充内容(观察物体、图形的运动、鸡兔同笼、数字编码)。

  (一)数与代数方面

  本册教材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和简易方程。小数乘法和除法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简易方程中有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在空间与图形方面

  安排了位置,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三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三)在统计与概率方面

  本册教材让学生学*有关可能性的知识。通过操作与实验,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可能性的大小。

  (四)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

  教材一方面结合小数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五)综合实践方面

  本册教材还安排了一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索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重点

  小数乘法、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可能性与植树问题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五、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乘、除法的算理,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公式,理解方程的意义及等式的基本性质,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理解多边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六、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的笔算和简算。

  2、使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方程的含义,会解简易方程。

  3、探索并掌握*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计算它们的面积。

  4、能辨认物体的位置,找到相应的数对,并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5、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可能性的大小,会描述和辨别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推理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进一步体会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争做环保小卫士,向周边的居民宣传有关禁毒知识,做禁毒宣传的小能手。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让学生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树之间的关系,并能够借助图形利用规律来解决简单的植树问题。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七、教学措施

  1、加强学*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学困生的学*成绩。

  4、多创设学*情景,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解疑问难,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5、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让学生在活动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

  6、合作探究,拓展引申。

  7、给特殊群体更多的关心与爱心,因材施教,分层次作业,适当降低要求。

  八、课时安排

  (略)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9

  一、 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图形的运动、混合运算、万以内数的认识、有余数的除法、克与千克,统计,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用混合运算、表内除法、有余数的除法及万以内数的认识。

  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安排了解决问题教学单元,以学生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内容为素材,展示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碰到的各种问题;二结合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适时安排解决问题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学*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表内除法是学*多位数除法的基础,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

  万以内数的认识是学*读写多位数的基础,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较大数的意义,认识*似数,逐步形成良好的数感。

  在量的计量方面,给学生初步建立质量观念。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包括“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图形的*移和旋转”等教学内容。

  在统计知识方面。安排了“数据收集整理:一章,学*用最简单、最基本的方法记录、整理和呈现数据。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进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似数;

  2、初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两部式题的运算顺序。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的用乘法口诀求商,能熟练的计算除法是一位数、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4、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

  5、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一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聚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7、初步形成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程生活

  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利用各种学*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现实的数学探究活动以及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的同时,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逐步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2、采用同桌互相帮忙、互相学*的形式促进学生的学*进度。

  3、树立榜样让学生向榜样学*,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精神。

  4、采用课堂练*、课后练*及课后作业等方式检查学生的学*情况。

  5、对于学困生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的进行提问,加强这些学生的学*信心和主动学*的学*态度。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惯。

  6、注意培养学生养成检查的良好*惯。

  7、培养学生会看课本的情境图,并能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和描述。

  五、课时安排:

  (一)、数据收集整理(3课时)

  (二)、表内除法(一)(10课时)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均分2课时左右

  除法3课时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 1课时

  (三)、图形的运动(4课时)

  (四)、表内除法(二)(5课时)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2课时左右

  解决问题 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 1课时

  (五)、混合运算(7课时)

  两步式题4课时

  解决问题2课时

  整理和复*1课时

  (六)、有余数的除法(8课时)

  有余数的除法5课时

  解决问题2课时

  小小设计师1课时

  (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7课时)

  有多重 1课时

  (八)、克和千克(2课时)

  (九)、数学广角(3课时)

  (十)、总复*(4课时)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0

  1、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会看比例尺,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的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3、使学生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初步认识球的半径和直径,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4、了解简单统计图的绘制方法,会看和初步绘制简单的统计图。

  5、使学生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 握,更好地培养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6、结合新的教学内容和系统的整理和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进行思 想品德教育。

  7、贯彻新的课堂教学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七、全册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①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反比例的意义。②圆柱、圆锥的特征,圆柱的表面积及圆柱、圆锥的体积。③整理和复*小学数学知识。

  (2)难点:①比例的有关概念及应用。②圆柱表面积、体积和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实际应用。③小学数学有关知识体系的建构。

  (3)关键:①运用知识迁移,采用对比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理解掌握比例、比例尺、正反比例的意义;解比例应用题,通过分析已学过的常见的数量关系,正确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判断成哪种比例关系,再列出方程解答。②充分利用电教媒体,通过演示,学生实验,操作,揭示规律,从而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合作交流,协作探究出多种方法来推导计算公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③做好小学数学相关知识的归纳、整理工作,确实做到精讲多练,使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建构。

  八、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贯彻数学课标标准的精神,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学*兴趣、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指导学生的学*方法。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教学要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2)比例这一单元先教学正比例的量,接着教学成反比例的量,然后把两者放在一起进行联系、对比,最后再教学正反比例的应用题,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正反比例地概念并能正确判断,避免发生混淆;对于应用题,安排用不同的方法解同一道题目,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比例的认识,又可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各种知识的解题能力。

  (3)圆柱及圆锥的教学从直观入手,通过对常见实物观察,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形状,并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几何图形,然后介绍圆柱各部分名称。通过课件演示及学生实验来教学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及圆锥的体积。

  (4)统计图教学时首先思考怎样才能清楚地看出一个统计表中有关数量间的百分比关系。紧接着让学生知道在表示有关数量之间的关系上,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加形象具体;然后依次说明三种不同类型的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最后在例题和练*中,让学生根据图表回答问题,使学生学会看统计图表、会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养成学生应用统计的思想分析思考问题的*惯。

  (5)复*时重视基础知识的复*,注意知识间的联系。同时注意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复*,形成知识网络。教师则加强反馈,注意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及时补*学生的知识缺漏。

  九、课外活动安排

  1、结合“自行车里的数学”,组织学生分小组实际操作,获取数据,增强知识的应用能力。

  2、继续进行“奥数”教学。

  十、教研专题

  优化练*,提高教学质量

  十一、专题落实措施

  1、根据班级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设计有层次性的练*。

  2、结合整理与复*,设计系统性较强的练*,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

  3、课后作业尽量做到分层练*。

  十二、单元教材分析

  第( 一 )单元 内容: 负数

  教学重点: 会读写负数,比较负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比较负数的大小

  教学措施: 1、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负数的意义。

  2、 初步建立数轴的模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第( 二 )单元 内容:比例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比例的有关概念及应用

  教学措施:比例这一单元先教学成正比例的量,接着教学成反比例的量,然后把这两者放在一起进行联系、对比,最后再教学正反比例的应用题,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正反比例的概念及判断,避免发生混淆;对于应用题,安排用不同的方法解一道题目,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比例的认识,又可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各种知识的解题能力。

  第(三)单元 内容:圆柱与圆锥

  教学重点:圆柱、圆锥的特征及体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及圆柱的表面积,体积和圆锥体积的计算及有关的综合性问题。

  教学措施:圆柱及圆锥的教学从直观入手,通过对常见实物观察,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形状,并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几何图形,然后介绍圆柱各部分名称。通过教师演示及学生实验来教学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及圆锥的体积。

  第( 四 )单元 内容:统计

  教学重点:学会看统计图表

  教学难点:通过统计表回答问题

  教学措施: 让学生知道在表示有关数量之间的关系上,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加形象具体;然后依次说明三种不同类型的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最后在例题和练*中,让学生根据图表回答问题,使学生学会看统计图表、会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养成学生应用统计的思想分析思考问题的*惯。

  第( 五 )单元 内容:数学广角

  教学重点: 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措施: 1、借助教具、事物操作和画草图方式进行“说理”,让学生初步经历“数学证明”的过程。

  2、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引导学生先判断某个问题是否属于用“抽屉原理”可以解决的范畴,再思考如何寻找隐藏在其背后的“抽屉问题”的一般模式。

  第( 六 )单元 内容: 整理和复*

  教学重点:梳理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教学难点: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措施:复*时重视基础知识的复*,注意知识间的联系。同时注意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复*,形成知识网络。教师则加强反馈,注意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及时补*学生的知识缺漏。

  十三、教学时间安排:

  周次 内容 一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二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应用

  三 比例的应用、整理和复*、圆柱

  四 圆柱、圆锥

  五 球、整理和复*、统计表

  六 统计图 七 数和数的运算

  八 数和数的运算、代数初步知识

  九 应用题 十 应用题、量的计量

  十一 几何初步知识

  十二 简单的统计

  十三 综合复*

  十四 综合复*

  十五 综合复*

  十六 考试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1

  一、指导思想

  1、以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使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注重过程性评价。

  二、班级分析:

  三年级(1)班现在共14人。学生经过两年的数学学*,对一些基础性的数学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大多数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对称、加减法、可能性、乘除法、混合运算、周长、生活中的大数、吨的认识、乘法等9个单元。

  本册教材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数与代数

  (1)精心设计教学顺序,加大教学的步子。计算的教学顺序要符合儿童学*计算的认知规律,同时符合计算知识本身发展的规律。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不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总结、理解并且记忆计算法则,是以往笔算教学的重要环节。当前的数学课程改革,强调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理解概念和法则,避免机械记忆。

  (3)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只有在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中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作用。

  (4)笔算与估算结合教学,加大估算教学的力度。估算的学*对培养学生的数感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估算也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只需要估算结果。

  (5)数与代数部分在本册中占有相当大的篇幅,本学期的学*在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2.空间与图形的教学

  在本册教材中,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有对称,测量和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这些内容对于学生理解、把握、描述现实空间,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3.统计与概率

  了解生活中的不确定现象,能用一定、经常、偶尔、不确定等词语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四、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在观察、交流和操作过程中感受并认识对称现象,能找出并判断出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2.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了解小括号的作用,会计算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3.通过推想和对熟悉事物的讨论,初步感受生活中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初步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4.会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5.结合现实素材理解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进行两级混合运算的计算。

  6.指出并能测量图形的周长,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7.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能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会用万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8.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会进行一些有关质量的简单计算。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运算(1000以内加减法,两位数乘一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混合运算,一位数除两位数);数学思维的训练。

  教学难点:混合运算、一位数除两位数。

  六、主要教学措施

  1.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的数学概念。

  2.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重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3.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计算,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4.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恰当、适时地运用小组合作学*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具、学具的作用。

  6.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为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

  7.让学生充分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科学探究、高效建模,培养学生举一反三、举一反百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2

  一、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分析:

  本期所教的四年级,从上学期了解的情况来看,由于学生存在着差异,所以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也就不一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

  从上学期的学*情况看,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的知识技能,达到该册的目标要求。但仍有少数同学,由于智力、学*态度的问题,有待于今后积极引导,以引导他们达到学段目标。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位置与方向,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三、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初步掌握确定物**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了解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培养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3

  一、学生现状分析:

  本学期我所任教的班级学生在经过了三年半的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了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一定的兴趣,大部分学生乐于参与学*活动。特别是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们学*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的活动中,才能充分体现一个孩子学*的真实情况。因此对这些学生,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地保持,并逐步引导到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位置与方向,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的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三、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初步掌握确定物**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了解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培养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精心设计练*,上好每一节课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建构立互动的教学模式,注重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变成“要我学”为“我要学”。

  3、多和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在学*生活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解开他们心中的结,让他们在快乐、轻松的气氛中感受学*的乐趣。

  4、赏识每个层次的学生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并及时鼓励他们,多表扬和肯定、批评、增加他们学*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学*带来的快乐。

  5、利用各种形式帮助中下生赶队,狠抓双基教育,提高教学质量。

  6、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教好每一个学生。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4

  一、情况分析

  (一)班级情况分析:

  略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的数、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4、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六、教学进度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周次

  日 期

  教学内容

  1

  2.9-2.15

  位置3

  11

  4.20-4.26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5

  2

  2.16-2.22

  位置1退位减4

  12

  4.27-5.3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1

  整理复*2考查1

  五一休息一天

  3

  2.23-3.1

  退位减5

  13

  5.4-5.10

  运动会三天

  认识时间2

  4

  3.2-3.8

  整理复*3考查1

  14

  5.11-5.17

  认识时间1

  小小商店1考查1

  5

  3.9-3.15

  图形拼组2

  数数、数的组成2

  15

  5.18-5.24

  找规律4

  6

  3.16-3.22

  读书、写数2

  数的顺序 比较大小3

  16

  5.25-5.31

  统计3端午休息一天

  7

  3.23-3.29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减法1

  摆一摆、想一想1

  复* 考查1春游一天

  17

  6.1-6.7

  总复*

  8

  3.30-4.5

  认识人民币2简单计算2

  清明休息一天

  18

  6.8-6.14

  总复*

  9

  4.6-4.12

  考查1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3

  19

  6.15-6.21

  总复*

  10

  4.13-4.19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4

  20

  6.22-6.28

  总复*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5

  一、本册教材的特点:

  1、密切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教材试图形成“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基本叙述模式,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同时,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可以广泛接触到数、量、空间、图形、可能性、关系、算法等丰富的现代数学世界。

  2、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中的主体地位。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新教材提供了大量的观察、操作、实验及独立思考的机会,进而通过学*者群体的讨论与交流,获得数学结论。这样的课程体系,为确立学*者的主体地位创造了良好的课程环境。

  3、建立探索性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材注重问题的探索性,题材丰富多彩,信息的呈现形式多样并且有可选择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答案不唯一……所有的这一切都在于试图使学生尽快地形成探索性学*方式,发展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天真可爱,对学校的一切都觉得好奇,从“游戏”到“学*”的转变,使他们对“学*”这回事更是似懂非懂,特别是在新鲜感过后,同时也对学*存着一种压力。他们有着儿童散漫、好动的天性,有着极强的可塑性。这些孩子大部分家境都非常富裕,家里都很宠爱,养成了他们的任性、自私、娇气,自我等一些不良*惯。他们学前教育程度参差不齐,对这册的数学知识有不同程度的掌握,但整体水*一般,两极分化较明显,有个别的孩子连一些简单加减法都不会的。甚至个别学生连数字也不能正确书写。一周观察下来大部分孩子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行为*惯比较随意,有的上课把脚放在凳子上的。因为是刚进入一年级进行学*,课堂常规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过程,怎样收拾书包、怎样摆放上课用的学*用品、怎样举手回答问题、什么是课堂作业、什么是家庭作业、怎样记家庭作业,上课什么时间能交流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这个学期里所掌握的,所要形成*惯的,特别是良好的听、说、读、写和独立思考的*惯,都是需要我们开始进行引导和培养的。这些孩子对数学有很强的学*欲望的,有较好的学*数学的兴趣。因此课堂上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动静结合,多表扬鼓励,不断强化学生的课堂常规,保护、发展学生对数学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学期教学的内容及目标:

  本册教材安排9个小单元,主要教学内容包括:

  1、数与代数: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2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及认识钟表、比较。

  2、空间与图形:认识物体、位置与顺序。

  3、统计与概率:小统计和分类。

  4、实践与综合应用:主要有找一找、说一说;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0;说说你在生活中发现的加法问题;整理自己的房间,向同伴说说是怎样整理的;到图书馆或书店看一看,图书怎样分类,并与同伴说一说;调查太阳刚升起,大约是几时?太阳刚落下,大约是几时?调查班中每个小组的男生、女生人数,并试着提出一些数学问题等等。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认识0~20各数,能正确数数、读数和写数,并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2、初步了解十进制,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学会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并能解决与此相关的应用问题。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4、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

  5、能说出个位和十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6、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7、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体的名称,并能识别。

  8、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钟表;会认读整时、半时,体会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

  9、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过程和方法:

  1、通过比较的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惯。

  2、使学生经历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3、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4、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的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

  5、通过20以内数的认识和20以内加减法的学*,让学生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具有初步的应用意识。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让学生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菁华6篇)(扩展5)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菁选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合集15篇)

  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成绩已属于过去,新一轮的工作即将来临,该为接下来的学*制定一个计划了。什么样的计划才是好的计划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

  一、意识形态方面

  1.我在思想上,学*上,工作上都很积极。严格按照教育方针指导自己的日常工作和言行。认真理解教育思想,与时俱进。

  2.学生思想:虽然是数学老师,但自己教育学生的负担并不比班主任差。从现在开始,数学课要深入细致地进行思想教育。

  二、行为*惯

  1、老师本人。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学而优则仕”是学生学*和模仿的榜样。因此,我们应该特别注意我们所说的和所做的。

  2、学生。俗话说,“树小就修枝”。教育学生也是如此。从他们的日常行为来看,每一点点,久而久之,都会有进步。比如学生进办公室要喊报告。

  三、教学工作安排

  这本书有九个单元。第二单元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是本书的难点。解题,对万以内数的理解和加减是本书的重点。还有其他的.小单元,比如图形和变换,统计,找规则,这些也很重要。也为以后的学*打下基础。虽然这学期时间短,任务重。但是,也要努力打牢基础。

  四、关心和激励学生

  现在的孩子,不管是农村的还是县城的。自尊心和虚荣心极强。我一直希望我的能力和学*能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赏识。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表扬和批评方式和语气。比如学*差,好玩,评价方法要有启发性;对于粗心大意的学生来说,评价方法应该具有指导性和建设性。关心学生很好,但不要太草率。记住:严格不是伟大的。

  动词(verb的缩写)个人成长

  学*是教师发展的基础。只有不断学*,才能保持知识和能力同步发展。现在根据自己的实际制定以下学*计划:

  1.向优秀的老师学*。在与同龄人的交流和相互学*中。激励,体验成功,收获快乐。

  2.实施“读书让我成长”项目。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学*和成长中。自己的进步才是真正的幸福。

  回想起来,我很痛苦,也很开心。用歌手刘欢的话鼓励自己:生活充满漩涡和荆棘,只要你坚持下去,幸福就在眼前!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2

  一、本册教材内容及编写特点。

  修订后的六年制第十二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比例,圆柱、圆锥和球,简单的统计(二),整理和复*。与原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相比,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调整。

  1.将“百分数(二)”移至第十一册。在原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由于受到课时的限制,将“百分数”的内容分成两部分,分别安排在第十一、十二册,此次修订后,由于内容的调整,课时也相应变动,故将本册中的“百分数(二)”移至第十一册,无论从课时还是从内容的衔接来看,都是非常合适的。

  2.“整理和复*”部分的调整。本单元主要的变化是根据前面各册教材的内容调整,对有关的*题进行相应的变动,如将“成数、折扣”的有关内容和*题删去,将涉及到带分数加减法、分数和小数混合运算的有关*题进行改编,等等。

  3.增加“数学实践活动”。

  美丽的校园这个活动是让学生综合运用前面所学的测量、*面图形、比例尺等知识,绘制校园的*面图。通过让学生经历动手测量、收集数据、确定位置、确定比例尺、绘制校园*面图的全过程,发展学生综合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为将来进行简单的课题研究和数学建模打下基础。同时,通过小组合作的活动形式,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节约用水这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实践活动,要求学生通过调查、方案设计、收集数据、计算等手段,从量化的角度来说明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整个活动包括以下两部分:一是自行设计方案,用实验的方法求出一个滴水的龙头一天会浪费多少水;二是通过调查、计算,了解一个滴水的龙头一年浪费的水可以供一个家庭用多久,一个学校一年要浪费多少水费,等等。通过以上活动,使学生经历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逐步提高实践能力。此外,借助这类跨学科的题材,可以增强学生保护环境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

  此外,在以上四册教材的`修订过程中,有一些措施是共同的,例如,对有些陈旧的题材进行改造,使之更符合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对某些过时的数据进行更新;重新绘制每一册的插图,使之更加活泼,更能吸引学生;等等。

  二、本册教材的教学要求:

  1、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2、能运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并会组比例。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3、认识线段比例尺;并掌握用线段比例尺求实际距离的方法,能进行线段比例尺与数值比例尺的互相改写。

  4、使学生理解成正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

  5、使学生认识圆柱,了解圆柱体各部分名称,掌握图柱体的特征。

  6、理解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运用公式计算出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7、使学生知道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并掌握求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应用公式计算圆柱体积。

  8、使学生认识圆锥,掌握它的特征,学会测量圆锥的高。

  9、使学生初步认识球,知道球的特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10、使学生学会制作含有百分数的复式统计表的方法。进一步掌握制表步骤。

  11、使学生能看懂统计表和指出这个表所说明的问僵,掌握制作带有百分数的统计表的方法和步骤。

  12、使学生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和用途。

  13、学会看条形统计图。知道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14、初步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

  15、使学生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会看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初步学会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

  16、使学生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看单式折线统计图,能指出单式折线统计图说明的问题,初步学会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

  17、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意义与用途,初步掌握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学会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

  18、使学生了解扇形统汁图的意义和用途,会看扇形统计图,掌握它的特点,学会制作扇形统计图的方法,学会制作扇形统计图。

  19、比较系统地、牢固地掌握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0、。能比较熟练地读、写数。能比较熟练地进行数的改写。能比较熟练地进行数的大小比较。

  21、掌握整整除、约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等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2、掌握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以及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

  23、加深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会用字母表示数和常见的数量关系。

  24、掌握比和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会解比例。

  25、进一步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够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

  26、通过复*、整理已学过的——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运用这些数量关系自编简单应用题,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27、掌握相邻两个的长度、面积、体积、重量和时间等单位之间进率的规律,提高学生使用这些计量单位的熟练程度。

  28、掌握各种*面图形(直线形)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9、知道所学立体图形的名称、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目标

  1、班集体期末学科综合评定进入全乡先进行列,学生综合素质高。

  2、教学中积极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推行“自主、合作、探求”的教学方式,尽可能提供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初步体验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创新思维的能力。

  3、培养学生比较、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迁移等能力。

  4、多方调动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提高学*效率,掌握学*方法。

  5、通过教学,寓教于乐,渗透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教育。

  6、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

  7、对学生进行“读书有用”的教育,并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科社会实践活动。

  四、具体措施:

  1、走进新课程,决胜新课程。认真搞好课堂教学研究工作,找课堂要质量。

  2、教学相长,多阅读与教学有关的书籍,报刊、杂志,多学*新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提高。

  3、多与家长联系,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反馈信息。

  4、放下架子,与学生打成一片,尊重学生的民**力,做到师生互动。教学做到因材施教。

  5、采用‘一帮一“互助活动,成立学*小组,让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小组与小组之间互相评比,培养优生,鼓励后进生。

  6、重视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中学*和理解教学。

  7、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数学的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3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5、6班共有学生98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过程,具有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自主探讨。但有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本学期重点抓好学*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学,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动机,进入学*的动态。

  二、综合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经历探索和理解分数的意义、性质和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

  2、让学生在用数对确定位置,认识圆的特征以及探索和掌握圆的周长、面积公式的过程中,获得有关的基础知识和相应的基本技能。

  3、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相关数据的过程,能进行简单的分析和交流;能按要求完成相关的折线统计图。

  数学思考:在认识等式、方程,探等过程中,发展抽象思维,增强符号感。

  2、在认识公倍数、公因数等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3、在认识分数的意义等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与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不断增强数感。

  4、在学*用数对确定位置,认识圆等过程中,锻炼形象思维,发展空间观念。

  5、在学*统计过程中,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培养统计能力。

  解决问题:能从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能用所学的方程、分数、数对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2、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掌握其基本思路和方法,体会其特点和价值。

  3、在用数对描述简单行走路线和简单的图形变换等活动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4、能应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与态度:能积极参与各项数学活动,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提高学*数学的`兴趣。

  2、在探索数学知识、发现数学规律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严谨性,不断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

  3、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各单元主要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重点与难点等:

  (一)、方程8课时。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实际问题,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和符号感。

  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自信心,产生对数学的兴趣。

  4、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5、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6、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确定位置2课时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定;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经历用数对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到用数对描述方格图上点的位置的抽象过程,逐步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丰富对现实空间和*面图形的认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积极参与学*活动,获得成功的经验,感受数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拓宽知识视野,激发学*兴趣。

  4、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

  5、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6、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三)、公倍数和公因数6课时

  1、使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和交流活动,认识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公因数与公因数。

  2、使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进一步培养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能力,感受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在参与学*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体会学*和探索活动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的信心。

  4、认识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公因数与公因数。

  (四)、认识分数10课时

  1、使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探索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计量单位换算的结果,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2、使学生经历分数意义的抽象、概括过程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4

  一、本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图形的变换、长方形和正方形、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综合应用等。其中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

  二、本册教学任务和目标

  1、基础知识和技能:

  ①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②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③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④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以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⑤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⑥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⑦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⑧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2、过程与方法

  ①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以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数学,使他们喜欢数学,乐学数学。

  ②形成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树立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③引导反思促进情感态度的发展。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反思当堂、当天的学*活动,适时教育学生要积极参与学*活动、学*上要实事求是,并以肯定的方式强化学生良好的学*态度。

  ④创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学以致用,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借以激发和保护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⑤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

  教学难点: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旋转。

  四、学生双基能力学*方法和非智力因素分析

  五(1)班本学期共有xx名学生。

  接任这个班级已有一个学期,本学期是第二学期,在上学期的共同努力下,我班数学在全段来比较,虽有些进步,但相差其远,并且与兄弟学校相比较而言,还是有相当大的距离。学生方面,主要是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扎实,如计算方面,好多学生整数乘除就没有学好,计算错误率高,以至全班*均分不高,优生不多,差生不少。本学期利用中午时间,重点抓好学*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学。同时辅导好优生,使本班更多学生争取考到优秀以上。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特别是计算能力的培养,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2)要求学生能预*教材,上课能更好接受新知。

  (3)注重因材施教,进一步做好培优补差工作。组织好一对一帮教学*,抓好后百分之二十学生的学*。

  (4)加强课堂练*时间,及时反馈学生的学*掌握情况。

  (5)加强单元检测,及时让学生及教师自己反馈教学情况,以便查漏补缺。

  (6)培养学*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使每位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

  (7)踏踏实实做好教学常规工作,以自己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满腔热情的工作作风,虚心向同事学*,同时争取家长的配合,共同做好对学生的培养。

  (8)加强自身学*,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文化知识水*,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深入钻研教材,充分利用40分钟,让课堂事半功倍。

  (9)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利用积分卡激励制度,激发学生的学*热情,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惯和学**惯。开展"优秀作业本评比"、"每周学*表现良好学生"评比等活动,让学生们在竞赛评比和表扬中获得进步。

  六、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教学内容课时

  1图形的变换1

  2图形的变换3

  3因数和倍数2

  42、5、3的倍数的特征

  质数和合数4

  5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4

  6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4

  7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3

  8分数的意义4

  9真分数和假分数4

  10分数的基本性质4

  11约分4

  12期中考试4

  13通分4

  14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整理和复*4

  15同分母分数加、减法4

  16异分母分数加、减法4

  17分数加减混合运算4

  18统计、数学广角4

  19总复*4

  20期末考试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5

  一、切实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1、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

  2、处理好基本训练与创造性思维发展及后继学*的关系。

  二、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数学的兴趣。

  1、本册教材设计了适量探索性和开放性的数学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和一个比较充分的思考空间。培养学生肯于钻研、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科学态度。

  2、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适时,有效的帮助和引导。

  三、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1、数学教学应体现“从问题情境出发,建立模型,寻求结论,应用与推广”的基本过程。

  2、在日常的数学活动中要注意小课题研究和实*作业等实践活动,对这方面的内容不但不能随意删减,而且要加强这方面内容安排的密度和强度。

  四、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

  1、教师要善于驾驭教材,把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要求,开展教学活动。

  2、要注意在直观感知广泛的背景下,通过自身体验在分析、整理的过程中学*概念,不要用死记硬背的方法。

  五、改进教学评估方法。

  1、教学评估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对学生学*过程的考察。

  2、知识和技能的评估,试题类型要多样化。

  3、评价应体现激励的作用。

  五、教学进度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6

  一、工作思路和目标:

  本学期,我组将进一步完善推进学科组建设,增强服务意识,进一步强化教科研意识,加强教科研过程管理,重视教科研成果的辐射推广,拓展教科研空间,立足于学校的办学品味,立足于教师的专业发展,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开展教科研活动。

  二、方法措施:

  (一)扎实推进教学教研常规工作,增强教研工作的实效性

  教学科研是学校的生命线,把科研工作与教师的教学实际紧密联系,扎实推进教学科研工作,增强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使教研工作真正地做到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为教学服务。

  1、继续坚持每周三的教研活动,采用理论学*、座谈交流、网络研讨、课题活动等形式开展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研活动,对教师参加教研活动时的到会情况进行记录。

  2、继续坚持规范化备课。教案的备写要规范化,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教学过程,作业设计,板书设计要齐全,每三节课至少要有一节课的反思。

  3、作好课堂教学指导,强化质量意识。本学期将严把课堂教学质量观,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为我组教师的重点工作。严禁教师无准备上课,无教案上课,努力克服课堂教学的随意性。注重课堂教学的过程管理,继续配合校领导实行推门听课、跟踪听课、点评交流、量化打分,对教师们的`教学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检查和指导,努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4、对于作业的设计、布置、批改,力求做到“四精四必”,即“精选、精练、精批、精讲”和“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严格控制作业量及作业时间,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调动学*积极性。作业批改要及时、认真、细致、规范,不允许错批、漏批、学生代批的现象发生。对学困生的作业要尽量做到面批面改,及时辅导,以增强学*信心,提高学*成绩。

  (二)学、研、培结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加强数学教师队伍建设

  1、作好校本培训工作,提高数学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和科研能力。一方面邀请知名教育专家、教研员等来校做专题讲座,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学校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的作用,利用教师之间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上的专业切磋,有效地开展培训。

  2、继续认真做好课堂教学研究工作,把“做课”作为我们数学教研组的一个亮点。

  3、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为青年教师的发展创造环境,为其提供学*、培训的机会和展示的*台,在教师中进行“一帮一”的拜师活动,配合教科室开展“青蓝工程”师徒汇报课,开展同年级教师相互听课活动,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4、开展听课、评课的研讨活动,每学期不少于15次,对本学科教师至少听课10节。教师之间通过互相听课、评课,取长补短,加强教学研讨交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

  (三)开展网络教研,创教研特色

  在当今科技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网络改变了传统的教研模式,为学校教研工作开辟了一个新天地。在本学期,我们将进一步发挥网络教研的优势,利用芦花博客群,开展网络教研,继续把网络教研作为校本教研的主要任务。

  三、数学教研组月工作安排

  三月份:

  1、制订数学学科组计划及活动安排。

  2、芦花工作室新增成员信息登记。

  3、启动学科组活动。

  4、预约听课活动报名,继续推进网络教研。

  5、区青年教师赛课报名、选拔。

  6、落实月投稿。

  四月份:

  1、开展学科组教研活动。

  2、开展同年级教师相互听课活动。

  3、组继续推进芦花网络教研。

  4、做好青年教师赛课磨课工作。

  5、落实月投稿。

  6、检查教师备课、学生作业

  五月份:

  1、芦花工作室教师展示课。

  2、开展同年级教师相互听课活动。

  3、组继续推进芦花网络教研。

  4、积极参加区教科研相关活动及学科论文评比。

  5、落实月投稿。

  六/七月份:

  1、开展同年级教师相互听课活动。

  2、组继续推进芦花网络教研。

  3、落实月投稿。

  4、检查教师备课、学生作业。

  5、收集整理教科研档案、成果。

  6、总结数学学科组工作。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7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课堂教学研究与改革为切入口,加大教研、教改力度,以吃透教材、探索教法、稳步推进、和谐发展为宗旨,深入开展教学方法和学*方式的研究。规范数学主题化系列教研活动,整合本校的校本研修,加大对新教师的培养指导力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

  二、主要工作和措施

  1、规范数学主题化系列教研活动

  本学期开展“理解性教材与教法的和谐性研究”为主题的教学研究。发挥学校数学中心教研组的龙头作用,扎实开展主题化系列教研活动。以一个主题、四个环节(学*思辨、实践探索、研讨交流、总结反思)为主线,做到主题明确、过程清楚、环节到位、成效显著。以学校中心组为龙头联动全体数学教师积极参与校本研修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学*思辨阶段时间:3月底

  (1)收集相关理论资料,并于网上发布。要求每位教师完成一篇以上。

  (2)交流心得与收获(时间3分钟以上),做好摘录(时间:第五周)。

  (3)确定研讨教学内容,撰写心得,资料存档。

  实践探索阶段时间:4月中旬

  (1)分高、低段各位教师备课一节。

  (2)集中交流,两位教师主讲自己的'设计思路(时间:第七周)。

  (3)根据实际情况自己上课实践,写出课后体会:课的设计理念、课堂教学过程、课堂反应、成败原因。

  (4)第二次集中:交流备课、提出各自的设计理念、实践情况及反思,形成教研组的方案

  研讨交流阶段时间:4月底

  (1)镇主题教研活动,课堂展示,互动式评课(时间:第十周)。

  (2)参加城区主体研训展示活动(地点:岳林中心)。

  (3)组长完成研究报告,教研组成员完成研究论文。

  总结反思阶段时间:5月初

  (1)交流教学论文

  (2)提出问题,商量下学期的研究主题。

  2、加强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

  (1)参加市“与课改同行”征文比赛,要求每位教师结合教学于3月25日之前撰写论文、随笔。

  (2)推荐精兵,能手4月初参加镇“与课改同行”演讲比赛。

  (3)5月中旬市优秀论文评比。

  (4)积极培训参加下学期教坛新秀的教师。

  (5)倡导“科学、严谨”的教学风气。重点要求有一叠“卷面整洁、评改规范、数量齐全、训练量合理”的学生课堂作业本。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8

  一、学生现状分析

  本年度,我接手了四年级一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共有学生28人,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接受能力较强,学*态度较端正。但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上课精力不能集中等,对于学*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数学的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学**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孩子学到有价值的数学。

  二、本册教材的知识系统及结构

  本册教材包括:黄河掠影—用字母表示数,高速公路—乘法运算率,繁忙的工地—角与三角形的认识,蛋的世界—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神奇的克隆牛—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三峡工程—小数的乘除法,小篮球队—统计,综合应用—消费知多少和饮食与健康。

  教材的编写特点:

  1 、具有一定科学性和时代性,引导学生了解生活,认识社会。

  2 、简化单元知识结构,提高课堂学*效率。

  3 、体现知识的生成性,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4 、提示了多样化的教与学的方式,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教学目的要求和重点、难点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情境,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值;理解并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律以及减法的一些运算性质,并能用字母表示;能够运用所学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了解加减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在实际计算中应用。

  3.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类比等活动理解小数的意义,会比较小数的大小,理解小数的性质,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借助计算器,搜索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进行十进制复明数与小数之间的改写。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似数,会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4.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小数四则运算及混合运算的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理解整数运算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能运用这些运算律进行小数简便计算。能根据实际情况用“四舍五入法”求积,商的*似值;认识有限小数,无限小数,循环小数。

  空间图形:

  1.经历从具体实例中抽象出角和三角形的过程,认识角和三角形,知道周角,*角的概念及周角,*角,钝角,直角,锐角的大小关系。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三角形两边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2.会用量角器指定角的度数,画指定度数的角,会用三角板画30,45,60,90度的角。能够按角的大小对三角形进行分类。在探索三角形分类的验证三角形内角和的过程中,体验方法的多样性。

  统计

  1.结合具体实例,理解*均数的意义,探索求“*均数”的方法,会求*均数;会根据具体情况运用*均数解决与分析实际问题。

  2.学会同时对两种数量分段统计数据,能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提高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水*,能运用学过的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用数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数学思考

  1.在探索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概括,抽象思维能力,建立初步的代数思想。

  2.在探索小数乘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学生初步的归纳,推理能力。

  3.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学*用猜想,比较,归纳等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4.在学*几何初步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经历观察,操作,验证的过程,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5.不断提高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意识和能力。

  解决问题

  1.在具体情境中,发现,提出并解决用小数计算解答的问题,培养估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和运算规律的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2.能综合应用三角形的知识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3.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过程中,解决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不断积累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情感与态度

  1.感受数学语言表达的简洁性,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和欲望。

  3.在统计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初步体会统计的工具性。

  四、主要教改措施及思路

  1 、切实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重视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中学*和理解教学。概念教学要联系实际,加强探索性,让学生在体验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 、加强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使学生形成初步的`代数的意识。用符号表示数和数量关系,是代数的一个基本特征,同时也是学生由算术思维身代数思维转变的开端。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促进概念的形成。

  3 、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数学的兴趣。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4 、创新的用好教材,做教材再开发的智者。情境串带动问题串是青岛版教材的一大亮点,同时也给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面对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环境及认知水*的学生,有些素材在教学时可能会受到局限。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处理,以适应学生的认知需求。

  5 、重视小数口算、估算的*日练*。小数四则计算已经全部学完。它对今后学*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作用。为了适应实际需要,应经常结合实际,对小数口算和估算进行细水长流的练*,切实提高计算能力。

  6 、全面合理评价学生的学*情况。

  对学生学*过程的评价,不但要考查学生是否主动参与数学学*活动,是否乐意与同伴交流合作,是否具有学*数学的兴趣,更要重视了解学生数学思考的广度和深度。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应结合实际背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更多地关注对知识意义的理解和应用。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水*的评价,既要注意考查学生能否在老师的引导下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是否会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能否正确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更要关注情感和能力方面的表现。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9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千米和吨的认识,混合运算和两步计算应用题,长方形、正方形和*行四边形。

  二、教学要求

  1、使学生掌握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法则,比较熟练地笔算乘、除法;比较熟练地口算用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和两位数(每位乘积不满10)以及相应的除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包括有余数的除法),养成验算的*惯。

  2、使学生初步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计算比较容易的三步式题。

  3、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1吨=1000千克;会进行长度和质量的简单计算。

  4、使学生初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5、使学生进一步学会分步解答一些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并学会解答含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

  三、各单位的教学重点、难点、关健。

  (一)第一单元: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

  1、重点:理解和掌握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法则。

  2、难点:一位数乘二、三、四位数,连续进位的乘法是教学的难点;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是学生学*乘法的难点。

  3、关健:讲清一位数乘多位数的算理,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

  (二)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重点:

  (1)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口算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法则。

  (2)理解“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意义,会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2、难点:

  (1)商的中间、末尾有0的一位数除法。

  (2)理解和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结构特征和解答方法。

  3、关健:教学中注重直观演示,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学具,理解除法式题除的顺序和商的书写位置,及理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三)第三单元:千米和吨的认识

  1、重点:初步建立毫米、分米、千米、吨的观念。

  2、难点:建立1千米长、1吨重的观念,理解“千米”的实际长短和“吨”的轻重。

  3、关健:在教学中注意通过实践、观察和推理,使学生初步建立千米、吨的概念。

  (四)第四单元:混合运算和两步应用题

  1、重点:

  (1)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三步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及计算方法。

  (2)掌握分析和解答三个已知条件和含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方法。

  2、难点:正确分析并解答含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

  3、关健:分析和解答两步应用题,关健是认真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找出隐蔽的中间问题。

  (五)第五单元:长方形、正方形和*行四边形

  1、重点:

  (1)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和*行四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行四边形。

  (2)理解

  周长的含义,能正确熟练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难点:理解周长的概念及正方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3、关健:教学中注重对图形特征的认识和周长概念的建立,充分运用直观手段,加强教具的演示及学具操作,让学生手动、脑想、眼看,使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中积累对图形特征及周长含义的感性认识。

  四、教学进度及课时安排

  每周上5课时正课,大约安排正课16周,留机动时间一周。总复*两个周,放在期末复*时间内进行。

  (一)、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17课时)

  1、口算乘法(3课时左右)

  2、笔算乘法(1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2课时左右)

  (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9课时)

  1、口算除法(3课时左右)

  2、笔算除法(1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2课时左右)

  (三)、千米和吨的认识(6课时)

  1、毫米、分米的认识(2课时左右)

  2、千米的认识(2课时左右)

  3、吨的认识(2课时左右)

  实践活动:有多远(1课时左右)

  (四)、混合运算和两步应用题(13课时)

  1、混合运算(2课时左右)

  2、应用题(9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2课时左右)

  (五)、长方形、正方形和*行四边形(5课时)

  1、*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2课时左右)

  2、正方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3课时左右)

  实践活动:数学万花筒(1课时)

  (六)、总复*(5课时)

  五、工作措施

  1、充分利用电教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加强口算训练,提高学生口算能力。

  3、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注意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惯。结合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安排形式多样或有趣的练*题和数学游戏。

  4、注意引导学生提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5、注意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判断、推理能力。

  6、结合教材内容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7、组建学生“一帮一”学*互助小组,力争优生做到不拉下一个后进生。

  8、狠抓基础知识的教学,打好扎实的基础。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0

  在过去的一个学期里,我们数学组所有老师都按照教学工作计划出色的完成了自己的教学工作,大部分班级的学生成绩都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这是与学生的努力离不开的,当然还有我们的老师辛勤教学的因素,两者都有吧。

  在过去的一个学期中,我们数学组多有老师都总结出一个经验,就是完整的按照我们之前制定的教学工作计划,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

  因此在新的学期,我们根据上个学期的经验,又制定了一份最新的教学工作计划,希望能够在上个学期的基础上再上一层楼,具体内容有下:

  一、扎实推进课程改革。

  1、认真学*课程标准,研究不同版本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内涵,掌握新课改对学生和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充分认识到课改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要善于学*、善于思考、勤于研究、勤于研究、勤于总结,确保课改实验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教研组规定单周三进行教研活动,时间安排在下午两节课后。要求全体教研组成员准时参加,不无故缺*。

  2、立足课堂教学实践,把课改的精神扎扎实实地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思想上要趋于以学生为本,能力为中心、活动为重点;过程上趋于开放和灵活;组织形式上要趋于宽松民主;评价上要趋于多元。课堂教学目标要重新定位,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除关注学生的一般能力外,更要关注学生能力的提高,探索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关注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信心、意志、毅力等。要认识到数学是一种文化,是学生了解社会的重要窗口,让学生在数学学*活动中接受“数学文化”的熏陶。教学方法的表现形式要有所突破,课堂上学生自主表现的时间和空间要充足一些,教学的环境要宽松一些。要上好课改实践课,分析研究,提高课改实施水*。

  3、研究新课标、新教材,优化课程实施。要通过比较,研究新老教材的变化,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要让全体教师以新的教学理念来指导教学,积极开展实践,探索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法和学法。新一年级教师要用好上好新教材,要让学生感到学*是有趣的、快乐的,真切地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其余年级老师也要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以发展为根本,关注落实过程性目标;以生活为依托,着力构建鲜活性的`课堂;以解决问题为主线,建立探究性学*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基础性学*能力。

  4、积极探索评价改革,按照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开展对课堂教学和学生学*评价改革的实践与研究。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要注重学*能力的评价;注重学*过程的评价;注重面向学生现在和未来的评价;注重对认知领域和情意领域的综合评价。可尝试开展成长记录等多种评价方式,帮助学生对学*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评价,促进评价的内化。

  5、以课程为抓手开展课题协作活动,以“促进小学生数学学*方式转变的研究”为主课题,创设合适的外部环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使学*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为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独特而富有个性地学*。

  6、加强课改过程管理,制定好课改实施计划,明确课改目标、内容、方法和研究课题,加强集体备课,针对课改中的实际问题进行说课、评课、馔写教学随笔等多种形式的反思,及时总结研究成果。

  二、加强教学常规管理。

  1、切实做好“五认真”工作

  “五认真”的每一环节,都要讲究实效,要把备课作为教师个性化创造过程的真实记录,作为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方式的“点子库”,变备“课”为备“人”,变备“形”为备“神”。要精心备课,扩大学生课堂实践的空间,注重三维目标的落实,注重整体结构的设计,注重设计学生的学,注重形成个性化的设计方案,使学*过程成为课程创新与开发的过程。

  2、加强对学*上有困难的学生的辅导,要特别关爱他们,并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不歧视责骂他们,不打击他们,让他们也有完成某项任务后产生的自我满足感,让这些学生也在一种积极而愉快的情绪状态下学*,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3、结合本校特色,进一步加强网络教学的实践和研究,大胆尝试“创新教育”,努力提高利用网络获取教学信息和进行信息交流的能力。进一步开展课题研究,推动教学手段的改革。 本学期教科研组成员要结合本校运用现代媒体的特色,进一步开展在《网络环境中学生自主学*的研究》课题研究,围绕“学*资源的开发”、“情境氛围的创设”、“学*评价的改革”、“学*方式的建立”等子课题扎实规范地开展研究,深化课改的理性思考,增强投身课改的自觉性。

  三、加强教师队伍自身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水*。

  开展五年以下教龄小学数学青年教师教学竞技比赛,择优参加下学期市级课改评优活动。关心培养新上岗的教师,新老教师之间要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同科之间要加强协作活动,青年教师要大胆尝试,勇于创新,不断实践,善于总结。青年教师一学期要求制作2只有质量的网络教学资源备课,搜集一个有一定质量的教学资料,完成2篇教学论文,上好1堂实践课,每周促进完成电子备课2节。选送优秀教学案例、论文、多媒体可见参加苏州市级评比,促进教师现代信息能力和理论水*的提高。

  四、发展学生个性爱好,培养学生学*兴趣。

  1、要用好《小学生数学报》,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数学课外活动,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2、进一步加强数学兴趣小组的辅导,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3、组织参加xx省《小学生数学报》探索与应用能力竞赛,力争多出成果。

  现在的孩子就是我们祖国的未来,教育好他们真的是最重要的。只有他们的综合素质上去了,我们祖国的未来才更加的光明;反之没有优秀未来的民族是不会在世界强国上站住脚的,早晚会被淘汰掉。

  我们数学组所有教师本着教学第一,育人第一的原则,将会在新的学期将我们的所有学生教育好,我们在提高教学水*的同时也要将学生们教育到最好!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1

  一、学生情况分析:

  村小学五年级(1)班共有学生46人,有小部分学生对数学学*的积极性教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一定的学*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过程,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但有相当大部分的学生基础知识差, 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本学期重点抓好学*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学,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动机,进入最佳学*的动态。

  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共编排了七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在“数与代数”领域教学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教学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来教学,还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联系上述三个领域的教学内容编排3次实践活动,教学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教材还编排了一些“你知道吗”,介绍数学背景知识,编排一些思考题,作为弹性的教学内容。

  教材编写时,考虑了高年级数学教学的知识量比中年级大,学生的学*能力和自我意识比中年级强,教材适当调整了编写体例,设置了例题,试一试、练一练、练*、整理与练*等栏目与版块。

  三、教学目标及要求:

  基础知识:

  ①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②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③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④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以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⑤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⑥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⑦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基本技能:

  ①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以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数学,使他们喜欢数学,乐学数学。

  ②形成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树立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③引导反思促进情感态度的发展,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反思当天的学*活动,适时教育学生要积极参与学*活动,学*上要实事求是,并以肯定的方式强化学生良好的学*态度。

  ④创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学以致用,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借以激发和保护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四、教学措施: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3)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5)学生能预*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能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6)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7)利用小组讨论的学*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数学的快乐。

  (8)培养学*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使每位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

  (9)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爱学、会学,教学生掌握学*方法。

  (10)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因材施教,每一堂课教学内容的设计都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基础上,创建教学的问题情境,属于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2

  一、基本情况分析

  五年级214班共有学生52人,大部分学生素质较好:

  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方面来看,仍存在一些不利因素,有少部分学生,由于知识脱节,单元知识能过关,但综合能力较差,对于概念理论知识理解过于肤浅,对知识运用也欠灵活,有一部分学生学*态度比较浮躁,计算能力较差,还需进一步提高,应用题分析能力还可以,个别学生仍需继续辅导。

  从学生*惯方面看,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惯。例如汪游、胡界希、易酒馨同学做题马虎,丢三落四,抄错数,不用直尺等许多学**惯有待改善;还有个别学生由于缺乏自信心,并且懒惰,得过且过造成成绩不理想。

  从班级常规看,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部分学生精力不集中,上课爱搞小动作,回答问题不够积极等。

  根据现状,在本学期应分期分类,定出实际目标,以养成良好的学**惯为主,强化训练学生常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风,在愉快氛围中获取知识,成为学*的主人;本期在的数学教学方面的工作重点是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继续让学生保持学生*的浓厚兴趣,采取以优带差促中等赶优等的办法,同时不忽视优生的培养,争取使的数学成绩在原来的基础上再上一个台阶。

  二、指导思想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三、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图形的变换,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综合应用等。

  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因数与倍数,在前面学*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的经历,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有关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在学**均数和中位数的基础上,本册教材教学众数。*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比较稳定、可*,但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性比较差,但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也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适宜选择众数或中位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四、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4.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5.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8.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五、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长方体和立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

  2、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3、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4、分数计算及应用。

  5、掌握众数并学会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

  1、分数意义的理解。

  2、在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中,在什么情况下化成分数计算比较方便,在什么情况下要化成小数计算的一般规律。

  六、教学措施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一)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数学学*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活动之中。

  (三)加强估算,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四)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本学段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和态度与第一学段的学生相比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综合应用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合作学*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下面案例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改措施和教改思路

  1、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注重教材的新知识的联系,逐步使学生由具体向抽象思维发展。

  2、努力钻研教材,认真备课,说课,抓重点,难点向40分钟要质量。

  3、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因材施教,讲究科学性,代表性,是学生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注重精讲精炼。

  5、探究新的教学方法,教给学生如何去学和怎样去学。

  6、数学课要上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让学生愿学,渴望学。

  7、精心设计,布置课外作业,要讲究目的性,科学性,代表性,趣味性,突出重点,严格控制作业量,作业又布置就必须检查。批改符号要正确,认真,规范。

  8、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及学生的个性发展,采以优带差的一帮一活动。

  八、辅优扶后

  1、优生名单:

  2、后进生名单:

  3、通过以优带后、以优促后、以优帮后的活动,使优生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后进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去追优、赶优,从而达到全面发展。

  九、检测安排

  1、上完一章节,进行一次检测,及时对学生进行讲评,同时对学生进行课前提问考查并准备2---3次实践考查活动。

  2、复*:每章节组织一次全面复*,期中和期末两次综合复*。

  3、学生期末综合成绩评定按课堂表现10%、*时作业10%、章节检测30%、期末测试50%进行。

  十、课时安排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中的“各学段课程内容参考教学时间一览表”,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

  一、图形的变换(4课时)

  二、因数与倍数(6课时)

  1、因数和倍数2课时左右

  2、2、5、3的倍数的特征............................3课时左右

  3、质数和合数...................... ...............1课时左右

  三、长方体和正方体(12课时)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课时左右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2课时左右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7课时左右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3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18名学生,其中男生11人,女生7人。通过上学期的教育与学*,学生的一些基本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已经初步养成了自己独立思考、动手、动脑的正确学**惯,对待学*的态度良好。但是有一少部分学生过于活泼好动,纪律观念还不够强,无集体意识,缺乏合作精神,还有一部分学生缺乏积极主动地学**惯需要教师和家长的督促才能完成学*任务。

  二、本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教学内容包括: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所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本册教材的重点是: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均数。难点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应用数学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5、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使学生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

  了解*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均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使学生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使学生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使学生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使学生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四、教学措施

  1、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的数学概念。

  2、培养学生估测、估算的意识,重视培养学生的估测、估算能力。

  3、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计算,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4、运用“迁移”法进行教学,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5、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

  恰当、适时地运用小组合作学*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教具、学具的作用。

  7、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

  8、让学生充分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主动建构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4

  很幸运我有机会参加“国培计划(20xx)”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的活动,为了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理论水*和教学业务水*,更新观念,提升能力,完善自我,提高素质,适应现代课堂,走上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道路,特制定个人研修计划。

  一、发展目标

  1、树立终身学*的理念,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建立现代课程观、教学观、教师发展观和评价观;走进新课程、新课标,提高教学艺术。

  2、强化教学基本功,丰富自己的数学基本功。以“上好每一节课”为目标,使教学和研究相结合,掌握教育科研的理论和方法,提升驾驭课程的'能力,善于发现自己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善于学*、善于反思、善于研究,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推动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3、提高思想认识和服务意识,端正自己的学*发展态度,做一名家长满意、学生喜欢的好老师。

  二、具体实施策略

  1、每周阅读一篇教育教学文章,让所学知识在实践中运用,摘录自学笔记,总结收获。

  2、在教育资源*台中在线观看名师的课堂实录和教育文章,多听多反思,多交流多探讨,不断调整、提高自己的教学水*,让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方式有更多改变,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3、虚心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做好课题研究活动的各种材料。

  4、参加培训时作好笔记,对学*内容及时反思。

  5、每学期听课至少30节,做好教学反思,做好讨论交流。

  6、每学期做2节公开课。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5

  五年级2班共有44名学生,90%的学生已养成了良好的学**惯,仅有少部分学生的学**惯和主动学*的意识较差,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专心听,但缺少主动参与的意识和*惯,班级中少数学生作业不能及时完成,拖拉作业。从上学年的知识质量验收的情况看,存在两极分化现象,后进生人数不少,相当一部分同学学*自觉性差,不能及时完成作业。所以在新的学期里,要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更要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高合格率和优秀率。

  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包括:小数乘法、位置、小数除法、可能性、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等。

  (一)数与代数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和简易方程。简易方程中有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

  (二)空间与图形方面:包括位置和多边形的面积两单元。

  (三)统计与概率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有关可能性的知识。

  (四)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小数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

  (五)本册教材还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

  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可能性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教学工作预期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数与计算方面,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初步体会方程的意义和思想;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图形与几何方面,通过丰富的数学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与概率方面,让学生学*有关可能性的知识。通过操作与实验,让学生体会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性,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一步体会统计和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在实践与综合应用方面,结合小数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数学广角”中的教学内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初步的.数字编码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数字的有规律排列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便利,感受数学的魅力。

  (二)数学思考:在认识等式、方程,探索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以及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其价值,进一步发展抽象思维,增强符号感。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及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三)解决问题:

  (1)能从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进一步发展应用意识。

  (2)在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体会其特点和价值。

  (3)能应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根据实际问题的特点选择相应策略的能力。

  (四)情感与态度:

  (1)能积极参与各项数学活动,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提高学*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在探索数学知识、发现数学规律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不断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

  (3)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不断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

  (4)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能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发现错误能及时改正,遇到困难不轻易放弃;逐步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逐步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和认真、严谨的学**惯。

  教学重点工作思路(措施):

  (1)创设*等、和谐、愉悦的学*氛围,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培养学*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使每位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

  (2)课堂教学以探究式、体验式的学*方法为主,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加强体验学*,使学生在体验中形成技能,掌握知识。

  (3)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抓好、抓实“双基”。课堂训练形式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培养优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

  (4)培养学生预**惯,在预*后提出疑惑,并能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5)做好课题研究工作,将“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模式的创新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工作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以实践促进科研,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做好课题研究工作。

  (6)做好优生培优工作和学困生辅导工作,要做到有计划、重落实。重视学困生培养,对学困生要付出更多的关心和爱心,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学困生学*兴趣,作业适当降低要求。

  辅差主要策略:

  本学期在辅差方面要全面调查了解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根据学生成绩情况确定需要辅差的学生名单,利用空余时间辅导。辅导差生做到低起点,小步子,一点一点引导,一步步向前,积小胜为大胜,对学生既要看到希望,对学生每一点进步要及时赏识,提高他们的学*兴趣。

  (1)树立正确的学*观,发奋学*,消除自卑感,并对其进行个别强化辅导,使其拥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2)本着少批语多表扬的原则,鼓励学困生上进。

  (3)建立互助小组,采取“一帮一”的措施,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辅导教育,使他们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4)课上充分调动学困生的学*积极性,多留心观察他们,将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培养其学*自信心。课堂练*中,督促他们认真完成自己能够解决的*题,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要大胆问。

  (5)做好学*困难生的家访工作,实现家校互动,在交流沟通中谋求适合孩子的最佳教育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菁华6篇)(扩展6)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菁选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集锦15篇

  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我们的工作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今后更好的工作发展,写一份计划,为接下来的学*做准备吧!好的计划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

  训练时间:

  一天

  训练对象: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团学组织成员

  训练地点:

  校区体育场

  时间:(x月x号)

  项目安排

  16:40

  开营仪式、集体热身

  项目:分组及组建团队文化(选队长、起队名及想团队口号)使学员了解感知素质拓展训练,以好奇的心态参与活动

  队威展示:(队名3遍、队呼2遍)

  16:45—16:50

  训练课程

  活动项目:反向执行

  活动目的:

  锻炼队员们的反应能力

  16:50—17:00

  破冰

  项目:同起同落

  意义:人与人之间通过沟通相互了解,达成共识

  17:00—17:05

  欢乐时光

  活动项目:太极拳

  活动目的:

  放松阶段,缓和紧张的气氛

  17:05—17:10

  休息片刻

  活动项目:分享心德

  活动目的:放松身心,领悟道理

  17:10—7:30

  训练课程

  活动项目:泰坦尼克号、二人三足走接力

  活动目的:体验合作的重要性,提升小组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协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合作精神

  活动意义:提高团队执行力,验证培训效果,展示团队凝聚力。

  17:30—17:50

  闭营仪式

  活动项目:自画像,集体离地拍照

  活动目的:对一天的培训进行回顾性总结,并把本团队和自己的优点品质体现出来。

  1.由小组长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将学员的基本素质在自画像及集体离地拍照上体现。

  2.进行小组之间的交流

  3.进行总结、点评。

  注:每次活动完成后需进行现场讨论分享并做详细记录。(分享前给团队5分钟进行思考总结)

  训练项目介绍

  破冰

  项目简介:起队名;团队口;

  小组展示:展示团队形象、培训安全说明项目目标;

  以特殊的形式在一个新的环境中相互认识与了解团队成员;初步形成热烈的团队氛围;

  了解培训活动的`相关内容与要求;

  为后续培训做好心理准备。

  同起

  同落

  目的:人与人之间通过沟通相互了解,达成共识。

  此游戏旨在检视一个团队中人员彼此状况,同时改善团队心智模式,以推动团队中的相互协作。

  讨论及回顾要点:

  目标是如何完成的?

  最关键的改善行为是什么?

  日常工作中是否也能互动,相互模仿、学*,形成公式?

  活动过程中对团队最有帮助的一点是什么?

  反向执行

  目的:

  锻炼队员们的反应能力

  游戏规则

  教练员在上面发口令,所有队员按口令的反向意思执行,如:口令---左转

  队员们就向右转

  口令---抬左手

  队员们抬右手

  太极拳

  游戏规则

  1、口令

  一个大西瓜,一掌劈开它,一半分给你,一半分给他

  2、按教练的口令,和教练一起打太极

  活动看点

  放松阶段,缓和紧张的气氛

  泰坦尼克

  游戏规则:

  ①假设现在我们处在当时的环境中,我们只有若干浮板,可借住浮板漂向小岛。

  ②要求全部人员和浮板同时登上小岛

  ③浮板与人分离时便会自动漂走

  ④游戏开始后任何人不得碰到浮板以外地面。

  目的:通过学员的身体接触,增加小组之间的了解和默契,活跃小组气氛;扩大成员之间的安全区域,增强熟悉程度。

  讨论与回顾:

  刚才谁想到了过河地的方法?

  刚才的项目的惊险吗?

  你们是怎么克服的?

  生活中遇到同样情况,会用同样的办法解决吗?

  二人三足走接力

  比赛方法:每组2人,并排站好,将两人相邻的腿绑在一起。裁叛员发令后,两人并排跑,将接力棒传给对面的队友,队友接棒后,再跑回来。两地相距30米。用时最少的组获胜。

  ﹡自画像

  目的:对一天的培训进行回顾性总结,并把本团队和自己的优点品质体现出来。

  现场讨论要求:

  团队最优秀的品质是什么?

  讨论的基础上将学员的基本

  素质和发展方向及目标在画像上体现。

  集体离地拍照

  游戏规则

  所有队员站在一起,教练发口令1—2—3,当喊到3时所有队员都向上跳起,此时摄影师将对队员们进行拍照

  活动看点

  这是对整个培训活动的一次测验,团队经过一天的训练,团队的各种精神和意识将在此得以体现

  安全保障

  安全原则

  复查原则:所有安全保护在准备完成后都要再复查一遍,消除操作失误的可能性。

  不可变动原则:任何人不得擅自违反或更改规定的安全原则、程序和方法等。

  注意事项

  衣服:请穿休闲运动衣服,勿穿紧身衣服、工作制服及正装。

  饰物:请勿佩戴耳环、项链、手镯、手表等饰物,金属、玻璃、坚硬的随身物品如钥匙、手机、眼镜等物品要听从教练安排存放。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2

  一、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略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的教材包括以下内容: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量的计量,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三角形、*行四边形和梯形。

  三、教材分析:

  这一册的内容都很重要,但是重点在第一、二、四、五单元。

  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是本册的一个重点。这一册进一步学*三步式题的混合运算顺序,学*使用小括号,继续学*解答两步应用题的学*,进一步学*解答比较容易的三步应用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稍复杂的数量关系,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并继续培养学生检验应用题的解答的技能和*惯。

  第二单元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是在前三年半所学的有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复*、概括、整理和提高,先把整数的认数范围扩展到千亿位,总结十进制计数法,然后对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运算定律加以概括总结,这样就为学*小数、分数打下较好的基础。

  在量的计量方面,也是在前面已学的基础上把所学的计量单位加以系统整理,一方面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更加巩固,另一方面为学*把单名数或复名数改写成用小数表示的单名数做好准备。

  第四、五单元系统地教学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这一册的几何初步知识,主要是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认识直线、线段、角、三角形和*行四边形,认识射线、垂线、*行线、梯形,并萄一些简单图形的作图的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四、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自然数和整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有三级的多位数。

  2、使学生理解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3、使学生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整数口算、笔算的熟练程度。

  4、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笔算和简单口算。

  5、使学生初步謒简单的数据整理的方法,以及简单的统计图表;初步理解*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的*均数。

  6、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会比较熟练地计算一般的三步式题,会使用小括号,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文字题。

  7、使学生会解答一些数量关系稍复杂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并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初步学会检验的方法。8、结合有关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检验的*惯,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和唯物辩证观点的启蒙教育。

  五、教学措施:

  1、加强思想教育、学*目的性教育,使学生进一步端正学*态度。

  2、以学生为主体,提倡启发式教学,注重尝试教学,激发学生求知欲。

  3、重视抓课堂教学改革,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要求作业在课堂上完成,并及时反馈。

  4、做好后进生的辅导工作,实施“课内补课”的方法,组织互帮互学。

  5、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

  6、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7、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8、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六、课时安排:

  单元

  教学内容

  课时

  周次

  备注

  一

  混合运算和应用题

  15

  1、混合运算

  2

  2、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8

  3

  、简单的数据处理和求*均数

  3

  整理和复*

  2

  机动时间

  3

  二

  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

  16

  1、十进制计数法

  3

  2、加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

  2

  3、减法的意义

  3

  4、乘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

  3

  5、除法的意义

  3

  整理和复*

  3

  机动时间

  3

  三

  量的计量

  3

  1、计量的产生,常用的计量单位

  2

  2、名数的改写

  1

  机动时间

  1

  四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4

  1、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2

  2、小数的性质和小数大小的比较

  2

  3、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3

  4、小数和复名数

  3

  5、求一个数的*似数

  2

  整理和复*

  2

  机动时间

  2

  五

  小数加法和减法

  6

  机动时间

  1

  六

  三角形、*行四边形和梯形

  1、角的度量

  4

  2、垂直和*行

  2

  3、三角形

  3

  4、*行四边形和梯形

  2

  整理和复*

  1

  机动时间

  2

  七

  总复*

  5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3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全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高一全年级学生共有200多人,就读我校的学生初中基础较差,全年级的学生整体水*不高;大多数学生学**惯不好,很多学生不能正确评价自己,这给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把本学期教学工作做好,制定如下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具体目标如下:

  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2、提高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4.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

  5、提高学*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6、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教材分析

  1. 从中职数学教学的特点出发,加强教材的基础性、实用性和灵活性。新教材适用于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职业学校,为不同专业,不同水*,不同发展需求的学生提供适宜的学**台。根据新大纲的要求,教材的编写更加突出知识的基础性、应用性以及学生获取知识手段的多样性,其表现为知识低难度,教材叙述、例题的选择尽量贴*职校生的学*与生活实际,体现时代的特色。尤其在职业模块,更加强调“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编写理念。

  2. 着眼于中职数学教学的实际,通过“低起点、巧衔接”的编写手法,力求实现学生乐于学,教师便于教的目标。教材编写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降低知识的起点,由已知到未知,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

  三、学情分析

  我校的生源对象一般都是中考落榜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就承受着巨大的升学压力,在经过苦读之后,仍然无望升入高中继续学*,由于不能实现预期的学*目标,学*上的挫折使他们失去了学*的信心和进取心。为了求职的.需要,有部分学生自愿选择进入中职学校学*,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迫于外界某种压力,如父母的强烈要求等,而不得不进入职业学校学*的;还有一些学生初中都没有念完,是家长为避免其子女在社会上出乱子,把孩子送到学校,学*知识则放在次要的位置。这些“学困生”容易沉迷于开设在学校周围的录像厅、电子游戏室、网吧等娱乐场所,彻夜不归的上网等逃避学*的现象时有发生,以致丧失了求职的目标和毅力;于是作业不写不作、上课迟到、说话、看小说、玩手机、睡觉等现象几乎是比比皆是。另外,由于学生入学时,初中阶段的文化基础差,年龄小,对专业知识生疏,因此,接受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偏低,再加上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门数不断增多,教学方法与中学有所不同,教学进度也比初中快,所以,不少学生难以适应中职学校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逐渐产生了厌学情绪,自暴自弃。因此,学生中存在的潜在被动学*因素偏多,综合素质普遍不高,学*能力差异较大等,给学校的教育管理和组织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四、教学措施

  1.加强自我学*,特别是中职数学大纲的学*,吃透大纲,准确把握教学要求,提高教学效率,不做无用功;

  2.加强听课备课,集思广益,讨论优化教学方案;*行班级统一进度,统一要求,统一作业,统一考试;

  3.认真贯彻教学六认真的要求,精心组织教学,保护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重视数学学*能力培养;

  4.加强衔接教学,适量打破模块式教学,使学生得到和谐的发展。

  5、采用理论与实践的教学模式。要紧紧围绕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来确定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和知识结构,明确设置课程在能力培养中必须的知识点,根据不同专业工种和不同层次需求选择编排,确定教学要求。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确定专业培养目标,选择相应的理论知识组织教学,同时配合相关的技能训练,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让他们能够用理论指导实践,通过实践验证理论。

  6、降低理论难度,进行概括总结。适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奔着够学、够用的原则,不求学的过深,而要强调学会、会用、够用,通过三年的教育使学生能够熟悉或掌握一门实用技术或技能,以适应求职的需求,使学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立足之地。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4

  一、学生现状分析:

  五年级4班现有学生56人。从新课程的角度来讲,班级人数比较多,可从三年级一直到五年级,都是自己带过来的,所以对学生的情况了解比较充足,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一定的学*数学的能力。

  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过程,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但自主探讨能力不高。但也有一部分的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独立完成学*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还有一部分比较认真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只能掌握一些基础知识,稍稍拐个弯就不知所措。本学期重点还是抓好学*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学,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动机,进入最佳学*的动态。

  二、本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观察物体、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

  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图形的运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折现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总复*。其中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

  (一)本册教材的特点:

  1、优化编排结构,突出数学的文化特色,为培养学生的数感提供丰富素材。

  2、计算教学内容的编排体现改革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与内在动机。

  (二)本册教学重点: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三)本册教学难点: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

  三、本册教学总目标及要求: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

  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工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简单实际问题。

  4、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之间的实际意义。

  5、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8、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好*惯。

  四、本册教学措施:

  (一)常规方面:

  1、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还应同年级其他老师交换听课,及时反思,真正领会教学设计意图,提高驾御课堂的能力。教师应转变观念,采用“激励性、自主性、创造性”教学策略,以问题为线索,恰当运用教材、媒体、现实材料突破重点、难点,变多讲多练,为精讲精练,真正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提高教与学的效益。

  2、不增减课程和课时,不提高要求,不购买其他复*资料,不留机械、重复、惩罚性作业和作业总量不超过规定时间。

  3、通过教学,对学生的学*态度和学*方法、学*纪律等方面提出始终一贯,科学而严格的要求。

  4、转变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将“重视结论”的教学转变为“重视过程”的教学,注重再现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

  5、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让学生在一起摆摆、拼拼、说说,让学生畅所欲言,互相交流,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6、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如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编等途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7、练*的.安排,要由浅入深,体现层次性。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和练*,对优生、学困生都要体现有所指导。

  8、增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的实际意义来诱发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9、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引导家长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科学育人。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勇敢战胜学*和生活中的困难,做学*和生活的强者。

  (二)后进生转化方面:

  1、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只有树立起后进生的自信心,我们的转化工作才找到了起点。要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后进生。

  2、对后进生多宽容,少责备。要做到“三心”:诚心、爱心、耐心。

  3、教师不仅要注意培养后进生的学*兴趣。注意培养其兴趣的稳定性和集中性,使后进生有恒心、有毅力,在学*中专心致志,精益求精,从枯燥中寻乐趣,于困难中求喜悦。

  4、老师的辅导要及时,当然家庭的配合是转化后进生的外部条件。父母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影响是很明显的,也是极为重要的。教师可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议、家访等

  多种形式与家长相互交流,沟通信息。

  (三)优秀学生培养措施

  1、保护优秀学生学*的积极性,鼓励质疑。

  2、在教学中渗透课外知识,指导学生自学,课外有计划对学生进行抓优指导。

  五、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在本学期中,继续提高教学质量,我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以解决:

  1、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通过表扬、激励的机制激发学生的学*热情,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惯和学**惯。开展“争星榜”、发送小喜报的形式,让学生们在竞赛评比和表扬中获得进步。

  2、踏踏实实做好教学常规工作,以自己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满腔热情的工作作风,虚心学*各种资料,同时争取家长的配合,共同做好对学生的培养。

  六、辅导计划

  1、注重因材施教,进一步做好提优补差工作。让学优生和学困生结对,达到手拉手同进步的目的。

  2、上课时对学困生多加注意,有针对性地提问,找到他们学*上的难点,予以解决。

  3、为了做好抓好两头,保住中间的工作要点,努力设计让优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差生吃得消的教学手段。设计提问、设计练*、分析内容注意选择性问题。同时明确练*题的难度的层次性,使学生有的放矢。能在较短的时间里,较好的全面的完成练*题。

  4、重视差生的错题订正,不厌其烦的反复地帮助差生完成基础性作业,直至学生真正弄懂为止;对差生的作业保证做到面批面改。

  5、加强与家长的配合,帮助潜能生从态度到*惯,从上课到家庭作业的指导形成合力。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5

  本学期我担任七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从学生的入学成绩上看,我们班学生的数学基础很差,所以本学期的教学任务非常艰巨,但我仍有信心迎接这个新挑战。为了能更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特制定计划如下:

  一、本学期教材分析,学生现状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七年级上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非常密切,知识的综合性也较强,教材为学生动手操作,归纳猜想提供了可能。观察、思考、实验、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等,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让学生能更好地自主学*。因此对每一章的教学都要体现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要求老师成为学生数学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潜能,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学第一周我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中发现少部分学生基础还可以,而大部分学生基础和能力比较差,甚至加减乘除运算都不过关,更不用提解决实际问题了。所以一定要想方设法,鼓励他们增强信心,改变现状。在扎实基础上提高他们解题的基本技能和技巧。

  二.确立本学期的`教学目标及实施目标的具体做法。

  本学期的教学目标是七年级(上)的五章内容,力求学生掌握基础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动手操的能力,概括的能力,类比猜想的能力和自主学*的能力。在初中的数学教学实践中,常常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一开始不适应中学教师的教法,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究其原因,就学生方面主要有三点:一是学*态度不够端正;二是智能上存在差异;三是学*方法不科学。我以为施教之功,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因此为防止过早出现两极分化,我准备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掌握学生心理特征,激发他们学*数学的积极性。

  学生由小学进入中学,心理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开始要求“独立自主”,但学生环境的更换并不等于他们已经具备了中学生的诸多能力。因此对学*道路上的困难估计不足。鉴于这些心理特征,教师必须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请保留此标记的地时时地向学生介绍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还要想办法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离开数学知识将无法进行。从而激发他们学*数学知识的直接兴趣,数学第一章内容的正确把握能较好地做到这些。同时在言行上,教师要切忌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二)努力提高课堂45分钟效率

  (1)在教师这方面,首先做到要通读教材,驾奴教

  材,认真备课,认真备学生,认真备教法,对所讲知识的每一环节的过渡都要精心设计。给学生出示的问题也要有层次,有梯度,哪些是独立完成的,哪些是小组合作完成的,知识的达标程度教师更要掌握。同时作业也要分层次进行,使优生吃饱,差生吃好。

  (2)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七年级的数学是培养学生运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根据当前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的精神,在教学中我着重对学生进行上述几方面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尽可能地把学生的潜能全部挖掘出来。

  (三)加强对学生学法指导

  进入中学,有些学生纵然很努力,成绩依旧上不去,这说明中学阶段学*方法问题已成为突出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知识的内存规律,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以逐步提高分析、判断、综合、归纳的解题能力,我要求学生养成先复*,后做作业的好*惯。课后注意及时复*巩固以及经常复*巩固,能使学过的知识达到永久记忆,遗忘缓慢。

  三.教学研究计划

  课堂教学与数学改革是相铺相成的,做好教学研究能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本学期将积极参加学校和备课组的各项教研活动,撰写“教学随笔”和“教学反思”。

  总之,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任务还有很多,需要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6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们继续贯彻《数学新课标》为指导,以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深化实施县教研室提出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三环节”构建高效率课堂为重点,以提升教师素质和教研能力为保障,以全面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心的素质教育,强化质量意识,改革意识和规范意识,与时俱进,努力构建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全镇教育教学工作的快速高效发展。

  二、工作重点:

  1、加强学*,提高教师素质

  (1)积极参加学校和上级组织的各种学*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学*。

  (2)组织教师业务学*,提高教师的业务水*。

  2、加强教师新课程培训,确立新理念

  (1)数学课程理念: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

  (2)数学学科理念:数学有助于学生终生学*的愿望和力能的发展。

  (3)数学学*理念: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

  (4)数学教学活动理念: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学*的主人,教师是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5)教学评价理念:要关注学*结果,更要关注学*过程,关注学*水*,更要关注学*中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学*数学的信心。

  3、定期开展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研讨活动,互相学*,互相促进,互相交流学*与教学工作经验。

  4、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领会教材编者的意图,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活教材,特别是一至五年级教材,要根据新课标理念,重新组合,体现出数学与生活的紧密关系。

  (2)改进课堂教学,努力体现新理念,课堂是学生焕发活力的地方,展示自我的舞台,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放手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5、加强教研组建设,开展课题研究和教研活动。

  (1)开设教研课,组织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上示范课,认真听课和评课,要求全体教师多学*、多交流、多反思、多总结。

  (2)做好教师的业务、备课规范检查,每月进行一次重点项目检查。

  (3)落实“教学档案”的实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本学期将对各个班级学生进行口算达标测试及口算比赛,促进教学质量和学生学*数学能力的提高。

  (4)开展课题实验活动,并做好实验记录。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7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趁着美好的春天开始之际,梳理一下自己的工作、学*情况。现将本学期教学工作、个人成长计划

  一、思想方面

  1、本人在思想、学*、工作上都是非常积极向上的。严格按照教育方针指导自己日常工作及言行。认真领会教育思想,与时俱进。

  2、学生的思想方面:虽然自己是数学老师,但是在教育学生方面自己的担子不比班主任差。今后,要在数学课堂上深入、细致的进行思想教育。

  二、行为*惯

  1、教师本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正是学生学*、模仿的榜样。因此,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要格外注意。

  2、学生方面。俗语说的好,“趁树小好修剪”。教育学生也是如此。从他们的日常行为开始,一点一滴,天长日久,就会有进步。举个例子:学生进办公室要喊报告等等。

  三、教学工作安排

  本册书共有九个单元。二、四单元,表内除法,是本册难点。解决问题,万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是本册的重点。还有其他的一些小单元,如,图形与变换,统计,找规律,也很重要。也是为将来的学*打下基础的。虽然本学期是时间短,任务重。但是,也要力争夯实基础。

  四、关怀、激励学生

  今天的孩子们,无论是来自农村,还是县城。自尊心,虚荣感都是极强的'。总希望自己的能力和学*得到老师的肯定、赞赏。不同的学生,在表扬、批评的方式和语气上也要不同。如,学*差贪玩,评价方式要具有提示性;马虎不认真的学生,评价方式要具有指导性,建设性。关心学生是好心,但是不要操之过急。切记:严格不是厉害。

  五、个人成长

  学*是教师发展的根本。只有自己不断地学*,才能保持知识与能力的同步发展。现根据自身实际做如下学*计划

  1、向优秀教师学*。在与同伴交流、互学中。激发灵感,体验成功,收获快乐。

  2、实行“读书使我成长”工程。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学*成长中。自己的进步才是正真的幸福。

  回首往昔,痛并快乐着。用歌唱家刘欢老师的一句话来勉励自己:人生中到处充满漩涡与荆棘,只要坚持到底,幸福就在眼前!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8

  一、学生情况分析:

  村小学五年级(1)班共有学生46人,有小部分学生对数学学*的积极性教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一定的学*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过程,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但有相当大部分的学生基础知识差, 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本学期重点抓好学*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学,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动机,进入最佳学*的动态。

  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共编排了七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在“数与代数”领域教学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教学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来教学,还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联系上述三个领域的教学内容编排3次实践活动,教学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教材还编排了一些“你知道吗”,介绍数学背景知识,编排一些思考题,作为弹性的教学内容。

  教材编写时,考虑了高年级数学教学的知识量比中年级大,学生的学*能力和自我意识比中年级强,教材适当调整了编写体例,设置了例题,试一试、练一练、练*、整理与练*等栏目与版块。

  三、教学目标及要求:

  基础知识:

  ①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②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③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④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以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⑤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⑥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⑦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基本技能:

  ①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以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数学,使他们喜欢数学,乐学数学。

  ②形成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树立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③引导反思促进情感态度的发展,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反思当天的学*活动,适时教育学生要积极参与学*活动,学*上要实事求是,并以肯定的方式强化学生良好的学*态度。

  ④创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学以致用,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借以激发和保护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四、教学措施: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3)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5)学生能预*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能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6)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7)利用小组讨论的学*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数学的快乐。

  (8)培养学*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使每位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

  (9)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爱学、会学,教学生掌握学*方法。

  (10)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因材施教,每一堂课教学内容的设计都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基础上,创建教学的问题情境,属于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9

  一、指导思想

  数学是一个色彩缤纷的万花筒,美丽而奇妙..。数学是神奇的世界,肯 定有不少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此,训练学生的思维活动是重中之重。数学思维活动在数学教学课堂中探求问题的思考、推理、论证的过程等一系列数学活动都是数学教学中实施思维训练的理论依据之一。因此,趣味数学,一是能更好的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符合课改的要求;二是填补了我们课改中的弱项。

  二、 学情分析

  经过二年的学*,三年级学生对数学有了初步的了解,大部分同学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像能力有着明显的提高,数感不断加强。但也有一些同学思维不开阔,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

  三、教学目标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培养学生自主性、主动性,引导学生在掌握数学思维成果的过程中学会学*、学会创造。

  2、将数学知识寓于游戏之中,教师适当穿针引线,把单调的数学过程变为艺术性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在玩中收获。、 3、课堂上围绕“趣”字,把数学知识容于活动中,使学生在好奇中,在追求答案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力求体现我们的智慧秘诀:“做数学,玩数学,学数学”。 四、 教学措施

  1.精选教学内容,力求内容贴*学生生活,富有趣味性。 2.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主动思考,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4.练*的设计做到由易到难,层次分明。 五、具体安排

  检测以期末检测与课堂随机检测相结合为主要形式,评价以过程评价为主,结合检测结果作为最终评价结果。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0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课堂教学研究与改革为切入口,加大教研、教改力度,以吃透教材、探索教法、稳步推进、和谐发展为宗旨,深入开展教学方法和学*方式的研究。规范数学主题化系列教研活动,整合本校的校本研修,加大对新教师的培养指导力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

  二、主要工作和措施

  1、规范数学主题化系列教研活动

  本学期开展“理解性教材与教法的和谐性研究”为主题的教学研究。发挥学校数学中心教研组的龙头作用,扎实开展主题化系列教研活动。以一个主题、四个环节(学*思辨、实践探索、研讨交流、总结反思)为主线,做到主题明确、过程清楚、环节到位、成效显著。以学校中心组为龙头联动全体数学教师积极参与校本研修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学*思辨阶段时间:3月底

  (1)收集相关理论资料,并于网上发布。要求每位教师完成一篇以上。

  (2)交流心得与收获(时间3分钟以上),做好摘录(时间:第五周)。

  (3)确定研讨教学内容,撰写心得,资料存档。

  实践探索阶段时间:4月中旬

  (1)分高、低段各位教师备课一节。

  (2)集中交流,两位教师主讲自己的设计思路(时间:第七周)。

  (3)根据实际情况自己上课实践,写出课后体会:课的设计理念、课堂教学过程、课堂反应、成败原因。

  (4)第二次集中:交流备课、提出各自的设计理念、实践情况及反思,形成教研组的方案

  研讨交流阶段时间:4月底

  (1)镇主题教研活动,课堂展示,互动式评课(时间:第十周)。

  (2)参加城区主体研训展示活动(地点:岳林中心)。

  (3)组长完成研究报告,教研组成员完成研究论文。

  总结反思阶段时间:5月初

  (1)交流教学论文

  (2)提出问题,商量下学期的研究主题。

  2、加强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

  (1)参加市“与课改同行”征文比赛,要求每位教师结合教学于3月25日之前撰写论文、随笔。

  (2)推荐精兵,能手4月初参加镇“与课改同行”演讲比赛。

  (3)5月中旬市优秀论文评比。

  (4)积极培训参加下学期教坛新秀的教师。

  (5)倡导“科学、严谨”的教学风气。重点要求有一叠“卷面整洁、评改规范、数量齐全、训练量合理”的学生课堂作业本。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1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千米和吨的认识,混合运算和两步计算应用题,长方形、正方形和*行四边形。

  二、教学要求

  1、使学生掌握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法则,比较熟练地笔算乘、除法;比较熟练地口算用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和两位数(每位乘积不满10)以及相应的除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包括有余数的除法),养成验算的*惯。

  2、使学生初步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计算比较容易的三步式题。

  3、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1吨=1000千克;会进行长度和质量的简单计算。

  4、使学生初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5、使学生进一步学会分步解答一些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并学会解答含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

  三、各单位的教学重点、难点、关健。

  (一)第一单元: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

  1、重点:理解和掌握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法则。

  2、难点:一位数乘二、三、四位数,连续进位的乘法是教学的难点;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是学生学*乘法的难点。

  3、关健:讲清一位数乘多位数的算理,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

  (二)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重点:

  (1)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口算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法则。

  (2)理解“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意义,会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2、难点:

  (1)商的中间、末尾有0的一位数除法。

  (2)理解和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结构特征和解答方法。

  3、关健:教学中注重直观演示,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学具,理解除法式题除的顺序和商的书写位置,及理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三)第三单元:千米和吨的认识

  1、重点:初步建立毫米、分米、千米、吨的观念。

  2、难点:建立1千米长、1吨重的观念,理解“千米”的实际长短和“吨”的轻重。

  3、关健:在教学中注意通过实践、观察和推理,使学生初步建立千米、吨的概念。

  (四)第四单元:混合运算和两步应用题

  1、重点:

  (1)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三步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及计算方法。

  (2)掌握分析和解答三个已知条件和含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方法。

  2、难点:正确分析并解答含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

  3、关健:分析和解答两步应用题,关健是认真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找出隐蔽的中间问题。

  (五)第五单元:长方形、正方形和*行四边形

  1、重点:

  (1)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和*行四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行四边形。

  (2)理解

  周长的含义,能正确熟练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难点:理解周长的概念及正方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3、关健:教学中注重对图形特征的认识和周长概念的建立,充分运用直观手段,加强教具的演示及学具操作,让学生手动、脑想、眼看,使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中积累对图形特征及周长含义的感性认识。

  四、教学进度及课时安排

  每周上5课时正课,大约安排正课16周,留机动时间一周。总复*两个周,放在期末复*时间内进行。

  (一)、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17课时)

  1、口算乘法(3课时左右)

  2、笔算乘法(1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2课时左右)

  (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9课时)

  1、口算除法(3课时左右)

  2、笔算除法(1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2课时左右)

  (三)、千米和吨的认识(6课时)

  1、毫米、分米的认识(2课时左右)

  2、千米的认识(2课时左右)

  3、吨的认识(2课时左右)

  实践活动:有多远(1课时左右)

  (四)、混合运算和两步应用题(13课时)

  1、混合运算(2课时左右)

  2、应用题(9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2课时左右)

  (五)、长方形、正方形和*行四边形(5课时)

  1、*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2课时左右)

  2、正方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3课时左右)

  实践活动:数学万花筒(1课时)

  (六)、总复*(5课时)

  五、工作措施

  1、充分利用电教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加强口算训练,提高学生口算能力。

  3、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注意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惯。结合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安排形式多样或有趣的练*题和数学游戏。

  4、注意引导学生提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5、注意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判断、推理能力。

  6、结合教材内容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7、组建学生“一帮一”学*互助小组,力争优生做到不拉下一个后进生。

  8、狠抓基础知识的教学,打好扎实的基础。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2

  一、全册教材分析:

  (1)、全册内容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的教学内容:圆柱和圆锥,比例以及小学六年来所学数学内容的总复*。

  在前几册的基础上完成小学教学的全部教学任务,使学生继续认识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掌握它们体积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继续学*一些统计知识,提高收集、整理、表达、分析数据的能力;理解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加深认识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然后把小学所学数学的主要内容加以系统的整理和复*,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新的教学内容与系统的整理和复*,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思维品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圆柱和圆锥是小学数学中几何初步知识的重要内容之一。教材先安排圆柱的认识和圆柱的表面积、体积的计算,再让学生认识圆锥和学*圆锥的体积计算。

  比例这部分内容从本质上讲,是代数的初步知识。在本册教材里,先让学生认识比例的概念和比例的基本性质,并学*解比例;然后让学生认识成正比例关系和成反比例关系的两种关联的量的特征,学*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

  在总复*中,则包括了小学阶段所学数学的全部内容,共分为七个部分安排:小数和整数,简易方程,分数和百分数,量的计量,几何初步知识,比和比例,简单的统计。

  (2)、全册教学目标分析

  1、使学生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2、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会看比例尺,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3、使学生通过系统的复*,巩固和加深理解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更好地培养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并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复*也分四个领域编排。在“数与代数”领域整理陆续认识的数,沟通各种形式的数的.联系,进一步清晰数的概念,用数描述与交流客观现象;整理陆续学会的运算,在整、小、分数的计算法则、运算顺序、运算律上求同存异,进一步理解运算的意义,通过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整理式与方程的知识,用字母表示数和数量关系,进一步提高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还整理了比与比例、正比例与反比例等知识内容。在“空间与图形”领域复**面图形和立体图形,按形状特征整理一般图形与特殊图形的关系,按推导方法整理*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用“底面积×高”整合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方法;复*图形变换的知识,通过*移、旋转改变图形的位置,通过放大或缩小改变图形的大小;复*确定位置的方法,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用方向与距离表示地点或路线。在“统计与概率”领域复*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呈现数据的统计表和统计图,反映数据状况的统计量;复*可能性的知识,简单应用可能性。在“综合应用”里编排四个小型课题,安排调查研究,用统计方法了解事情,提出并解决问题。

  二、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共有45名学生,从上学期考试情况来看,*均分92分,及格率100%,优秀率90%,处在全教育办7所学校的中下水*。从学生的学*态度、*惯来看,本班学生在学**惯一般、学*态度不大端正,只是学*基础差,作业不能按时完成,抄袭现象很严重,整个学生自我表现不够突出,不能自觉表达自己的学*观点,思维不够开阔,表现特别突出的学生学*粗心,可挖掘的潜力有限。

  三、具体措施:

  1、 走进新课程,决胜新课程。认真搞好课堂教学研究工作,找课堂要质量。

  2、 教学相长,多阅读与教学有关的书籍,报刊、杂志,多学*新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提高。

  3、 多与家长联系,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反馈信息。

  4、 放下架子,与学生打成一片,尊重学生的民**力,做到师生互动。教学做到因材施教。

  5、 采用‘一帮一“互助活动,成立学*小组,让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小组与小组之间互相评比,培养优生,鼓励后进生。

  6、 重视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中学*和理解教学。

  7、 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数学的兴趣。

  8、 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9、 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

  10、改进教学评价方法。

  11、认真落实作业辅导这一环节,及时做好作业情况记载。并对问题学生及时提醒,限时改正,逐步提高。

  12、正考风,严肃考纪,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树正气,树标兵,充分肯定学生的学*成果,杜绝学生的侥幸心理。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3

  一、班级情况分析

  二年级共两个班,92人,在经过了一年半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

  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在课堂和数学学*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更多关注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让学生在思维中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学内容有:

  第一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第二单元午米、分米、毫米的认识。

  第三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

  第四单元图形与拼组。

  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

  第六单元混合运算。

  第七单元统计。

  第八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第九单元时、分、秒的认识。

  第十单元图形的周长。

  第十一单元总复*。

  三、教学要求

  1、数与代数:

  ①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说出各数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②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运算的意义,会口算表内有余数除法、百以内加减法、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及两步的加减法混合运算。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③能正确辨认钟面上指示的时刻,认识时、分、秒,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简单的换算。

  2、空间与图形:

  ①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②、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千米,知道分米、毫米,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估测、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③、结合实例,感知对称现象。

  3、统计与概率:

  ①能用合适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②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掌握分段统计的方法。

  4、实践与综合运用:

  ①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及长度单位的认识。

  ②加深对统计意义的理解,巩固分段统计的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在“数与代数”中的认识万以内数及这些数的大小比较。有余数除法、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及方法的多样性是重点教学内容。在“空间与图形”中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及换算,认识对称现象,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是重点教学内容。在“统计与概率”中分段统计是重点教学内容。

  在教学“空间与图形”这部分内容时,认识千米、分米和毫米的空间观念和单位之间的换算是教学的难点。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是教学上一个难点部分。在时、分、秒之间的换算是教学上的一大难点知识。

  在“统计与概率”部分中,分段统计的表现形式和方法是教学的难点。

  五、教学的具体措施

  1、将“数与代数”的.知识摞列到一个知识板块去教学。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去教学。加强学生的口算能力。采取课前速算、听算、对手互考等形式。

  2、在“空间与图形”时,可以借助实物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在探索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的练*和游戏。

  3、在“统计与概率”中,可以以学生四周的数据作为统计的资料,以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引导学生分段统计,并逐步学会统计的方法。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充分理解所学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理解所学内容。例如:万以内数认识。让学生收集超市的一些宣传单上一些物品的价格来加深对三、四位数的认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

  5、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结合本册的数学知识,加强能力和良好学**惯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4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所任教的四(1)班,共有学生51人。在经过了三年半的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了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一定的兴趣,大部分学生乐于参与学*活动。特别是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还比较好。对本班的学生,我认为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地保持,并逐步引导到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培养本班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应是本学期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

  二、教材情况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位置与方向,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主要特点:

  总体上看,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教材努力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观,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既注意体现新理念,又注意继承传统数学教育的内涵,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1、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降低学*的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水*的提高。

  2、认识小数的教学安排,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与内在动机。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4、初步掌握确定物**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初步了解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形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四、教学重、难点: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位置与方向、数学广角是教学难点。

  五、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精心设计练*,上好每一节课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建构立互动的教学模式,注重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变成“要我学”为“我要学”。

  3、多和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在学*生活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解开他们心中的结,让他们在快乐、轻松的气氛中感受学*的乐趣。

  4、赏识每个层次的学生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并及时鼓励他们,多表扬和肯定、批评、增加他们学*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学*带来的快乐。

  5、利用各种形式帮助中下生赶队,狠抓双基教育,提高教学质量。

  6、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教好每一个学生。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5

  一、基本情况分析

  五年级214班共有学生52人,大部分学生素质较好:

  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方面来看,仍存在一些不利因素,有少部分学生,由于知识脱节,单元知识能过关,但综合能力较差,对于概念理论知识理解过于肤浅,对知识运用也欠灵活,有一部分学生学*态度比较浮躁,计算能力较差,还需进一步提高,应用题分析能力还可以,个别学生仍需继续辅导。

  从学生*惯方面看,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惯。例如汪游、胡界希、易酒馨同学做题马虎,丢三落四,抄错数,不用直尺等许多学**惯有待改善;还有个别学生由于缺乏自信心,并且懒惰,得过且过造成成绩不理想。

  从班级常规看,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部分学生精力不集中,上课爱搞小动作,回答问题不够积极等。

  根据现状,在本学期应分期分类,定出实际目标,以养成良好的学**惯为主,强化训练学生常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风,在愉快氛围中获取知识,成为学*的主人;本期在的数学教学方面的工作重点是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继续让学生保持学生*的浓厚兴趣,采取以优带差促中等赶优等的办法,同时不忽视优生的培养,争取使的数学成绩在原来的基础上再上一个台阶。

  二、指导思想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三、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图形的变换,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综合应用等。

  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因数与倍数,在前面学*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的经历,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有关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在学**均数和中位数的基础上,本册教材教学众数。*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比较稳定、可*,但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性比较差,但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也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适宜选择众数或中位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四、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4.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5.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8.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五、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长方体和立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

  2、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3、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4、分数计算及应用。

  5、掌握众数并学会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

  1、分数意义的理解。

  2、在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中,在什么情况下化成分数计算比较方便,在什么情况下要化成小数计算的一般规律。

  六、教学措施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一)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数学学*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活动之中。

  (三)加强估算,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四)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本学段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和态度与第一学段的学生相比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综合应用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合作学*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下面案例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改措施和教改思路

  1、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注重教材的新知识的联系,逐步使学生由具体向抽象思维发展。

  2、努力钻研教材,认真备课,说课,抓重点,难点向40分钟要质量。

  3、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因材施教,讲究科学性,代表性,是学生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注重精讲精炼。

  5、探究新的教学方法,教给学生如何去学和怎样去学。

  6、数学课要上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让学生愿学,渴望学。

  7、精心设计,布置课外作业,要讲究目的性,科学性,代表性,趣味性,突出重点,严格控制作业量,作业又布置就必须检查。批改符号要正确,认真,规范。

  8、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及学生的个性发展,采以优带差的一帮一活动。

  八、辅优扶后

  1、优生名单:

  2、后进生名单:

  3、通过以优带后、以优促后、以优帮后的活动,使优生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后进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去追优、赶优,从而达到全面发展。

  九、检测安排

  1、上完一章节,进行一次检测,及时对学生进行讲评,同时对学生进行课前提问考查并准备2---3次实践考查活动。

  2、复*:每章节组织一次全面复*,期中和期末两次综合复*。

  3、学生期末综合成绩评定按课堂表现10%、*时作业10%、章节检测30%、期末测试50%进行。

  十、课时安排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中的“各学段课程内容参考教学时间一览表”,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

  一、图形的变换(4课时)

  二、因数与倍数(6课时)

  1、因数和倍数2课时左右

  2、2、5、3的倍数的特征............................3课时左右

  3、质数和合数...................... ...............1课时左右

  三、长方体和正方体(12课时)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课时左右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2课时左右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7课时左右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