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范文10份

首页 / 工作计划 / |

  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1

  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可以说人类的每一次重大进步背后都是数学在后面强有力的支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

  一、指导思想:

  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具体目标如下。

  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2.提高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4.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做出判断。

  5.提高学*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6.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教材特点:

  我们所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A版)》,它在坚持我国数学教育优良传统的前提下,认真处理继承,借签,发展,创新之间的关系,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典型性和可接受性等到,具有如下特点:

  1.亲和力:以生动活泼的呈现方式,激发兴趣和美感,引发学*激情。

  2.问题性:以恰时恰点的问题引导数学活动,培养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

  3.科学性与思想性:通过不同数学内容的联系与启发,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思想方法的运用,学*数学地思考问题的方式,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培育理性精神。

  4.时代性与应用性:以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感的素材创设情境,加强数学活动,发展应用意识。

  三、教法分析:

  1.选取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的,丰富的和学生熟悉的素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创设能够体现数学的概念和结论,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数学应用的学*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引发学生看个究竟的冲动,以达到培养其兴趣的目的。

  2.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动,切实改进学生的学*方式。

  3.在教学中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尽可能养成其逻辑思维的*惯。

  四、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自觉性差,自我控制能力弱,因此在教学中需时时提醒学生,培养其自觉性。班级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计算能力太差,学生不喜欢去算题,嫌麻烦,只注重思路,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同时要进一步提高其思维能力。同时,由于初中课改的原因,高中教材与初中教材衔接力度不够,需在新授时适机补充一些内容。因此时间上可能仍然吃紧。同时,其底子薄弱,因此在教学时只能注重基础再基础,争取每一堂课落实一个知识点,掌握一个知识点。

  五、教学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兴趣。由数学活动、故事、吸引人的课、合理的要求、师生谈话等途径树立学生的学*信心,提高学*兴趣,在主观作用下上升和进步。

  2、注意从实例出发,从感性提高到理性;注意运用对比的方法,反复比较相*的概念;注意结合直观图形,说明抽象的知识;注意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启发学生思考。

  3、加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善于分析问题的*惯,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4、抓住公式的推导和内在联系;加强复*检查工作;抓住典型例题的分析,讲清解题的关键和基本方法,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5、自始至终贯彻教学四环节,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选择不同教法。

  6、重视数学应用意识及应用能力的培养。

  最后,希望小编整理的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对您有所帮助,祝同学们学*进步。

  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2

  一、 指导思想:

  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下,以发展教育的观念为指引,以学校和教导处的工作计划为指南,改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解题能力,促进学生学*态度、学*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自主学*、积极探究、乐于合作的精神,注重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 关注学生的思想情感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新课标理念下的政治教学活动应该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改变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是在教学活动中体现最新教学理念的关键。“导学案”应课堂教学改革与传统教学模式的矛盾而生,它既可以将学生自主学*引入正轨,又将学生可以自主探究理解完成的知识点与题目在课下解决,这样,课堂上教师就有足够的时间与学生共同研究解决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我们应该认识到改革是教学的生命,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改革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探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求教师能够正确、深刻地理解新课程理念,辩证地分析和处理各种在课程改革中产生的观念和做法,树立正确的育人理念,开拓进取,不断寻求新的有效的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材特点:

  我们所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A版)》必修1、必修2,根据必修1、2设计的导学案。它在坚持我国数学教育优良传统的前提下,认真处理继承,借签,发展,创新之间的关系,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典型性和可接受性,辩证地分析和处理各种在课程改革中产生的观念和做法,树立正确的育人理念,开拓进取,不断寻求新的有效的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学情分析:

  本学期任教高一(35、36)班的数学,(35、36)班是*衡班,部分学生学*数学的热情较高涨,比较自觉,能认真完成作业,但数学层次并不相同,部分同学基础薄弱,缺乏学*数学的方法。

  四、教学策略、教研活动:

  1、落实提高课堂效率,导学案的设计目的是为了将学生的导学案与教师的集体备课设计为一体,第一、课前预*。教师设计此部分内容之前必须针对本课

  题的三维目标与考纲认真备课,列出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对于重难点做特殊标记,并针对预*提纲给出的内容设计预*检测题,预*检测题难度不易过高,与本课题的重难点相关的知识点有选择性的录入此处,让学生在做此部分时不能感觉太简单了也不能感觉无从下手,要有一部分题目让他能够通过讨论探究完成。第二,探究活动。第三、课堂检测。此处设置的题目难度深度一定比预*检测部分要更难更深。此部分不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在课前做。从此处开始分“才”完成,有能力的同学可以提前尝试着做,做题慢的同学可以先不必看,学生按照自己的情况自行决定。第四,拓展延伸。这里出现的题目属于拔高题,一般很少有学生在课前能够做对,所以此处也不要求学生课前做,当然不排除有的同学想要挑战一下,这是提倡并且大力表扬的。第五,反思总结。学生利用这部分一方面可以小结本节课的内容,另一方面可以对自己本课题从预*探究到课堂探究各个环节进行反思,便于日后改进。上课时要明确重点、难点,重点要突出,难点要分散,并且难点要解决好。课堂讲新课的时间一定要控制在20分钟之内,最好能在10分钟之内解决问题,多给时间学生练*或进行与学*有关的活动。

  2、做到课后教学反思

  上完课之后需要思考三个问题:我这节课上得如何有没有要纠正与改进的?有谁的课比我还优秀?怎样上这节课更好、最好?并在学案、备课笔记上做好记录,为以后的教育教学提供参考。

  3、落实好备课电子化,为加快对试验课的理解和掌握,积极探索教改进程,建立备课组资料库,备课组成员要积极借助网络信息收集和筛选资料存库,发挥集体智慧,在备课组会议上整理,及时应用到具体教学中。注重学案导学,编好用好导学案。

  4、积极听有经验的教师的课,认真改进课堂教学上的薄弱环节。注重研究教师如何讲、注重研究学生如何学,积极推进新课改,提高课堂效率。

  五、教学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兴趣。由数学活动、故事、吸引人的课、合理的要求、师生交流等途径树立学生的学*信心,提高学*兴趣,在主观作用下上升和进步。

  2、加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善于分析问题的*惯。

  3、抓住公式的推导和内在联系;加强复*检查工作;抓住典型例题的分析,讲清解题的关键和基本方法,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4、扎实基础的同时重视数学应用意识及应用能力的培养。

  5、落实抓好*时的一周一限时训练,一周一综合,注重知识的渗透 6、落实竞赛辅导:主要利用下午第三节时间,一个星期进行一至两次辅导。

  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和交集.

  (2)能使用Venn图表示集合的并集和交集运算结果,体会直观图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3)掌握的关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进行集合的并集与交集运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实例的分析、思考,获得并集与交集运算的法则,感知并集和交集运算的实质与内涵,增强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集合的并集与交集运算法则的发现、完善,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认识客观事物,发现客观规律的兴趣与能力,从而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交集、并集运算的含义,识记与运用.

  难点:弄清交集、并集的含义,认识符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三)教学方法

  在思考中感知知识,在合作交流中形成知识,在独立钻研和探究中提升思维能力,尝试实践与交流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提出问题引入新知 思考:观察下列各组集合,联想实数加法运算,探究集合能否进行类似“加法”运算.

  (1)A = {1,3,5},B = {2,4,6},C = {1,2,3,4,5,6}

  (2)A = {x | x是有理数},

  B = {x | x是无理数},

  C = {x | x是实数}.

  师:两数存在大小关系,两集合存在包含、相等关系;实数能进行加减运算,探究集合是否有相应运算.

  生:集合A与B的元素合并构成C.

  师:由集合A、B元素组合为C,这种形式的组合就是为集合的并集运算. 生疑析疑,

  导入新知

  形成

  概念

  思考:并集运算.

  集合C是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称C为A和B的并集.

  定义: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称为集合A与B的并集;记作:A∪B;读作A并B,即A∪B = {x | x∈A,或x∈B},Venn图表示为:

  师:请同学们将上述两组实例的共同规律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

  学生合作交流:归纳→回答→补充或修正→完善→得出并集的定义. 在老师指导下,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探究问题共性,感知并集概念,从而初步理解并集的含义.

  应用举例 例1 设A = {4,5,6,8},B = {3,5,7,8},求A∪B.

  例2 设集合A = {x | �C1

  例1解:A∪B = {4, 5, 6, 8}∪{3, 5, 7, 8} = {3, 4, 5, 6, 7, 8}.

  例2解:A∪B = {x |�C1

  师:求并集时,两集合的相同元素如何在并集中表示.

  生:遵循集合元素的互异性.

  师:涉及不等式型集合问题.

  注意利用数轴,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求解.

  生:在数轴上画出两集合,然后合并所有区间. 同时注意集合元素的互异性. 学生尝试求解,老师适时适当指导,评析.

  固化概念

  提升能力

  探究性质 ①A∪A = A, ②A∪ = A,

  ③A∪B = B∪A,

  ④ ∪B, ∪B.

  老师要求学生对性质进行合理解释.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形成概念 自学提要:

  ①由两集合的所有元素合并可得两集合的并集,而由两集合的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又会是两集合的一种怎样的运算?

  ②交集运算具有的运算性质呢?

  交集的定义.

  由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交集;记作A∩B,读作A交B.

  即A∩B = {x | x∈A且x∈B}

  Venn图表示

  老师给出自学提要,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我学*交集知识,自我体会交集运算的含义. 并总结交集的性质.

  生:①A∩A = A;

  ②A∩ = ;

  ③A∩B = B∩A;

  ④A∩ ,A∩ .

  师:适当阐述上述性质.

  自学辅导,合作交流,探究交集运算.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终身发展培养基本素质.

  应用举例 例1 (1)A = {2,4,6,8,10},

  B = {3,5,8,12},C = {8}.

  (2)新华中学开运动会,设

  A = {x | x是新华中学高一年级参加百米赛跑的同学},

  B = {x | x是新华中学高一年级参加跳高比赛的同学},求A∩B.

  例2 设*面内直线l1上点的集合为L1,直线l2上点的集合为L2,试用集合的`运算表示l1,l2的位置关系. 学生上台板演,老师点评、总结.

  例1 解:(1)∵A∩B = {8},

  ∴A∩B = C.

  (2)A∩B就是新华中学高一年级中那些既参加百米赛跑又参加跳高比赛的同学组成的集合. 所以,A∩B = {x | x是新华中学高一年级既参加百米赛跑又参加跳高比赛的同学}.

  例2 解:*面内直线l1,l2可能有三种位置关系,即相交于一点,*行或重合.

  (1)直线l1,l2相交于一点P可表示为 L1∩L2 = {点P};

  (2)直线l1,l2*行可表示为

  L1∩L2 = ;

  (3)直线l1,l2重合可表示为

  L1∩L2 = L1 = L2. 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归纳总结 并集:A∪B = {x | x∈A或x∈B}

  交集:A∩B = {x | x∈A且x∈B}

  性质:①A∩A = A,A∪A = A,

  ②A∩ = ,A∪ = A,

  ③A∩B = B∩A,A∪B = B∪A. 学生合作交流:回顾→反思→**→小结

  老师点评、阐述 归纳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课后作业 1.1第三课时 *案 学生独立完成 巩固知识,提升能力,反思升华

  备选例题

  例1 已知集合A = {�C1,a2 + 1,a2 �C 3},B = {�C 4,a �C 1,a + 1},且A∩B = {�C2},求a的值.

  【解析】法一:∵A∩B = {�C2},∴�C2∈B,

  ∴a �C 1 = �C2或a + 1 = �C2,

  解得a = �C1或a = �C3,

  当a = �C1时,A = {�C1,2,�C2},B = {�C 4,�C2,0},A∩B = {�C2}.

  当a = �C3时,A = {�C1,10,6},A不合要求,a = �C3舍去

  ∴a = �C1.

  法二:∵A∩B = {�C2},∴�C2∈A,

  又∵a2 + 1≥1,∴a2 �C 3 = �C2,

  解得a =±1,

  当a = 1时,A = {�C1,2,�C2},B = {�C 4,0,2},A∩B≠{�C2}.

  当a = �C1时,A = {�C1,2,�C2},B = {�C 4,�C2,0},A∩B ={�C2},∴a = �C1.

  例2 集合A = {x | �C1

  (1)若A∩B = ,求a的取值范围;

  (2)若A∪B = {x | x<1},求a的取值范围.

  【解析】(1)如下图所示:A = {x | �C1

  ∴数轴上点x = a在x = �C 1左侧.

  ∴a≤�C1.

  (2)如右图所示:A = {x | �C1

  ∴数轴上点x = a在x = �C1和x = 1之间.

  ∴�C1

  例3 已知集合A = {x | x2 �C ax + a2 �C 19 = 0},B = {x | x2 �C 5x + 6 = 0},C = {x | x2 + 2x �C 8 = 0},求a取何实数时,A∩B 与A∩C = 同时成立?

  【解析】B = {x | x2 �C 5x + 6 = 0} = {2,3},C = {x | x2 + 2x �C 8 = 0} = {2,�C 4}.

  由A∩B 和A∩C = 同时成立可知,3是方程x2 �C ax + a2 �C 19 = 0的解. 将3代入方程得a2 �C 3a �C 10 = 0,解得a = 5或a = �C2.

  当a = 5时,A = {x | x2 �C 5x + 6 = 0} = {2,3},此时A∩C = {2},与题设A∩C = 相矛盾,故不适合.

  当a = �C2时,A = {x | x2 + 2x �C 15 = 0} = {3,5},此时A∩B 与A∩C = ,同时成立,∴满足条件的实数a = �C2.

  例4 设集合A = {x2,2x �C 1,�C 4},B = {x �C 5,1 �C x,9},若A∩B = {9},求A∪B.

  【解析】由9∈A,可得x2 = 9或2x �C 1 = 9,解得x =±3或x = 5.

  当x = 3时,A = {9,5,�C 4},B = {�C2,�C2,9},B中元素违背了互异性,舍去.

  当x = �C3时,A = {9,�C7,�C 4},B = {�C8,4,9},A∩B = {9}满足题意,故A∪B = {�C7,�C 4,�C8,4,9}.

  当x = 5时,A = {25,9,�C 4},B = {0,�C 4,9},此时A∩B = {�C 4,9}与A∩B = {9}矛盾,故舍去.

  综上所述,x = �C3且A∪B = {�C8,�C 4,4,�C7,9}.

  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4

  一.指导思想:

  (1)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展开,《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和“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指导思想和课程理念和改革要点。使学生掌握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现代化科学技术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其内容包括代数、几何、三角的基本概念、规律和它们反映出来的思想方法,概率、统计的初步知识,计算机的使用等。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有关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地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探索和创新的能力;运用归纳、演绎和类比的方法进行推理,并正确地、有条理地表达推理过程的能力。

  (3) 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加强学*目的性的教育,提高学生学*数学的自觉心和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顽强的学*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创新的精神。

  (4) 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理解数学中普遍存在着的运动、变化、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情形,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5)学会通过收集信息、处理数据、制作图像、分析原因、推出结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操作方法。

  (6)本学期是高一的重要时期,教师承担着双重责任,既要不断夯实基础,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又要渗透有关高考的思想方法,为三年的学*做好准备。

  二.学情分析:

  我校高一学生在数学学*上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进一步学*条件不具备.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

  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作好准备。高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如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问题,函数值域的求法,实根分布与参变量方程,三角公式的变形与灵活运用,空间概念的形成,排列组合应用题及实际应用问题等.客观上这些观点就是分化点,有的内容还是高初中教材都不讲的脱节内容,如不采取补救措施,查缺补漏,分化是不可避免的。

  2、被动学*.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主动权.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不知道或不明确学*数学应具有哪些学*方法和学*策略;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3、对自己学*数学的好差(或成败)不了解,更不会去进行反思总结,甚至根本不关心自己的成败。

  4、不能计划学*行动,不会安排学*生活,更不能调节控制学*行为,不能随时监控每一步骤,对学*结果不会正确地自我评价。

  5、不重视基础.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好高鹜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此外,还有许多学生数学学*兴趣不浓厚,不具备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对数学思想方法重视不够或掌握情况不好,缺乏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缺乏准确运用数学语言来分析问题和表达思想的能力,思维缺乏灵活性、批判性和发散性等。所有这些都严重制约着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必修1,主要涉及两章内容:

  第一章:集合

  通过本章学*,使学生感受到用集合表示数学内容时的简洁性、准确性,帮助学生学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数学对象,为以后的学*奠定基础。

  1.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并初步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

  2.理解集合间的包含与相等关系,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3.理解补集的含义,会求在给定集合中某个集合的补集;

  4.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和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和交集;

  5.渗透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

  6.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抽象、类比得到集合与集合间的关系等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第二章:函数的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Ⅰ

  教学本章时应立足于现实生活从具体问题入手,以问题为背景,按照“问题情境—数学活动—意义建构—数学理论—数学应用—回顾反思”的顺序结构,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归纳、抽象、概括,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本章学*,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函数是探索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基本规律的工具和语言,学会用函数的思想、变化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目的。

  1.了解函数概念产生的背景,学*和掌握函数的概念和性质,能借助函数的知识表述、刻画事物的变化规律;

  2.理解有理指数幂的意义,掌握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理解对数的概念,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了解幂函数的概念和性质,知道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时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

  第三章:函数的应用

  函数的应用是学*函数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学*函数的应用,目的就

  是利用已有的函数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函数的应用,对完善函数思想,激发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进行实践的能力等,都有很大的帮助。

  1.了解函数与方程之间的关系;会用二分法求简单方程的*似解;了解函数模型及其意义;

  2.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与探究能力、数学建模能力以及数学交流的能力。

  必修4:主要涉及三章内容:

  第一章:三角函数

  通过本章学*,有助于学生认识三角函数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以及三角函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广泛应用,从中感受数学的价值,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分析现实世界、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中的问题,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1.了解任意角的概念和弧度制;

  2.掌握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理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及诱导公式;

  3.了解三角函数的周期性;

  4.掌握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第二章:*面向量

  在本章中让学生了解*面向量丰富的实际背景,理解*面向量及其运算的意义,能用向量的语言和方法表述和解决数学和物理中的一些问题,发展运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理解*面向量的概念及其表示;

  2.掌握*面向量的加法、减法和向量数乘的运算;

  3.理解*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掌握*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4.理解*面向量数量积的含义,会用*面向量的数量积解决有关角度和垂直的.问题。

  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

  通过推导两角和与差的余弦、正弦、正切公式,二倍角的正弦、余弦

  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5

  一.指导思想:

  (1)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展开,《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和“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指导思想和课程理念和改革要点。使学生掌握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现代化科学技术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其内容包括代数、几何、三角的基本概念、规律和它们反映出来的思想方法,概率、统计的初步知识,计算机的使用等。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有关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地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探索和创新的能力;运用归纳、演绎和类比的方法进行推理,并正确地、有条理地表达推理过程的能力。

  (3) 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加强学*目的性的教育,提高学生学*数学的自觉心和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顽强的学*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创新的精神。

  (4) 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理解数学中普遍存在着的运动、变化、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情形,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5)学会通过收集信息、处理数据、制作图像、分析原因、推出结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操作方法。

  (6)本学期是高一的重要时期,教师承担着双重责任,既要不断夯实基础,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又要渗透有关高考的思想方法,为三年的学*做好准备。

  二.学情分析:

  我校高一学生在数学学*上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进一步学*条件不具备.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

  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作好准备。高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如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问题,函数值域的求法,实根分布与参变量方程,三角公式的变形与灵活运用,空间概念的形成,排列组合应用题及实际应用问题等.客观上这些观点就是分化点,有的内容还是高初中教材都不讲的脱节内容,如不采取补救措施,查缺补漏,分化是不可避免的。

  2、被动学*.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主动权.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不知道或不明确学*数学应具有哪些学*方法和学*策略;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3、对自己学*数学的好差(或成败)不了解,更不会去进行反思总结,甚至根本不关心自己的成败。

  4、不能计划学*行动,不会安排学*生活,更不能调节控制学*行为,不能随时监控每一步骤,对学*结果不会正确地自我评价。

  5、不重视基础.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好高鹜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此外,还有许多学生数学学*兴趣不浓厚,不具备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对数学思想方法重视不够或掌握情况不好,缺乏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缺乏准确运用数学语言来分析问题和表达思想的能力,思维缺乏灵活性、批判性和发散性等。所有这些都严重制约着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必修1,主要涉及两章内容:

  第一章:集合

  通过本章学*,使学生感受到用集合表示数学内容时的简洁性、准确性,帮助学生学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数学对象,为以后的学*奠定基础。

  1.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并初步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

  2.理解集合间的包含与相等关系,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3.理解补集的含义,会求在给定集合中某个集合的补集;

  4.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和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和交集;

  5.渗透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

  6.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抽象、类比得到集合与集合间的关系等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第二章:函数的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Ⅰ

  教学本章时应立足于现实生活从具体问题入手,以问题为背景,按照“问题情境—数学活动—意义建构—数学理论—数学应用—回顾反思”的顺序结构,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归纳、抽象、概括,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本章学*,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函数是探索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基本规律的工具和语言,学会用函数的思想、变化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目的。

  1.了解函数概念产生的背景,学*和掌握函数的概念和性质,能借助函数的知识表述、刻画事物的变化规律;

  2.理解有理指数幂的'意义,掌握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理解对数的概念,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了解幂函数的概念和性质,知道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时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

  第三章:函数的应用

  函数的应用是学*函数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学*函数的应用,目的就

  是利用已有的函数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函数的应用,对完善函数思想,激发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进行实践的能力等,都有很大的帮助。

  1.了解函数与方程之间的关系;会用二分法求简单方程的*似解;了解函数模型及其意义;

  2.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与探究能力、数学建模能力以及数学交流的能力。

  必修4:主要涉及三章内容:

  第一章:三角函数

  通过本章学*,有助于学生认识三角函数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以及三角函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广泛应用,从中感受数学的价值,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分析现实世界、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中的问题,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1.了解任意角的概念和弧度制;

  2.掌握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理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及诱导公式;

  3.了解三角函数的周期性;

  4.掌握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第二章:*面向量

  在本章中让学生了解*面向量丰富的实际背景,理解*面向量及其运算的意义,能用向量的语言和方法表述和解决数学和物理中的一些问题,发展运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理解*面向量的概念及其表示;

  2.掌握*面向量的加法、减法和向量数乘的运算;

  3.理解*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掌握*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4.理解*面向量数量积的含义,会用*面向量的数量积解决有关角度和垂直的问题。

  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

  通过推导两角和与差的余弦、正弦、正切公式,二倍角的正弦、余弦

  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6

  一、 指导思想:

  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下,以发展教育的观念为指引,以学校和教导处的工作计划为指南,改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解题能力,促进学生学*态度、学*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自主学*、积极探究、乐于合作的精神,注重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 关注学生的思想情感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新课标理念下的政治教学活动应该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改变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是在教学活动中体现最新教学理念的关键。“导学案”应课堂教学改革与传统教学模式的矛盾而生,它既可以将学生自主学*引入正轨,又将学生可以自主探究理解完成的知识点与题目在课下解决,这样,课堂上教师就有足够的时间与学生共同研究解决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我们应该认识到改革是教学的生命,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改革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探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求教师能够正确、深刻地理解新课程理念,辩证地分析和处理各种在课程改革中产生的观念和做法,树立正确的育人理念,开拓进取,不断寻求新的有效的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材特点:

  我们所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A版)》必修1、必修2,根据必修1、2设计的导学案。它在坚持我国数学教育优良传统的前提下,认真处理继承,借签,发展,创新之间的关系,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典型性和可接受性,辩证地分析和处理各种在课程改革中产生的观念和做法,树立正确的育人理念,开拓进取,不断寻求新的有效的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学情分析:

  本学期任教高一(35、36)班的数学,(35、36)班是*衡班,部分学生学*数学的热情较高涨,比较自觉,能认真完成作业,但数学层次并不相同,部分同学基础薄弱,缺乏学*数学的方法。

  四、教学策略、教研活动:

  1、落实提高课堂效率,导学案的设计目的是为了将学生的导学案与教师的集体备课设计为一体,第一、课前预*。教师设计此部分内容之前必须针对本课

  题的三维目标与考纲认真备课,列出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对于重难点做特殊标记,并针对预*提纲给出的内容设计预*检测题,预*检测题难度不易过高,与本课题的重难点相关的知识点有选择性的录入此处,让学生在做此部分时不能感觉太简单了也不能感觉无从下手,要有一部分题目让他能够通过讨论探究完成。第二,探究活动。第三、课堂检测。此处设置的题目难度深度一定比预*检测部分要更难更深。此部分不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在课前做。从此处开始分“才”完成,有能力的同学可以提前尝试着做,做题慢的同学可以先不必看,学生按照自己的情况自行决定。第四,拓展延伸。这里出现的题目属于拔高题,一般很少有学生在课前能够做对,所以此处也不要求学生课前做,当然不排除有的同学想要挑战一下,这是提倡并且大力表扬的。第五,反思总结。学生利用这部分一方面可以小结本节课的内容,另一方面可以对自己本课题从预*探究到课堂探究各个环节进行反思,便于日后改进。上课时要明确重点、难点,重点要突出,难点要分散,并且难点要解决好。课堂讲新课的时间一定要控制在20分钟之内,最好能在10分钟之内解决问题,多给时间学生练*或进行与学*有关的活动。

  2、做到课后教学反思

  上完课之后需要思考三个问题:我这节课上得如何有没有要纠正与改进的?有谁的`课比我还优秀?怎样上这节课更好、最好?并在学案、备课笔记上做好记录,为以后的教育教学提供参考。

  3、落实好备课电子化,为加快对试验课的理解和掌握,积极探索教改进程,建立备课组资料库,备课组成员要积极借助网络信息收集和筛选资料存库,发挥集体智慧,在备课组会议上整理,及时应用到具体教学中。注重学案导学,编好用好导学案。

  4、积极听有经验的教师的课,认真改进课堂教学上的薄弱环节。注重研究教师如何讲、注重研究学生如何学,积极推进新课改,提高课堂效率。

  五、教学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兴趣。由数学活动、故事、吸引人的课、合理的要求、师生交流等途径树立学生的学*信心,提高学*兴趣,在主观作用下上升和进步。

  2、加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善于分析问题的*惯。

  3、抓住公式的推导和内在联系;加强复*检查工作;抓住典型例题的分析,讲清解题的关键和基本方法,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4、扎实基础的同时重视数学应用意识及应用能力的培养。

  5、落实抓好*时的一周一限时训练,一周一综合,注重知识的渗透 6、落实竞赛辅导:主要利用下午第三节时间,一个星期进行一至两次辅导。

  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7

  指导思想:

  (1)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展开,《课程方案》提出了“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和“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指导思想和课程理念和改革要点。使学生掌握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现代化科学技术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其内容包括代数、几何、三角的基本概念、规律和它们反映出来的思想方法,概率、统计的初步知识,计算机的使用等。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有关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地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探索和创新的能力;运用归纳、演绎和类比的方法进行推理,并正确地、有条理地表达推理过程的能力。

  (3)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加强学*目的性的教育,提高学生学*数学的自觉心和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顽强的学*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创新的精神。

  (4)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理解数学中普遍存在着的运动、变化、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情形,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5)学会通过收集信息、处理数据、制作图像、分析原因、推出结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操作方法。

  (6)本学期是高一的重要时期,教师承担着双重责任,既要不断夯实基础,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又要渗透有关高考的思想方法,为三年的学*做好准备。

  学情分析及相关措施:

  高一作为起始年级,作为从义务阶段迈入应试征程的适应阶段,该有的是一份执着。他的特殊性就在于它的跨越性,理想的期盼与学法的突变,难度的加强与惰性的生成等等矛盾冲突伴随着高一新生的成长,面对新教材的我们也是边摸索边改变,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并落实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才能不负众望。我们要从学生的认识水*和实际能力出发,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做好初三与高一的衔接工作,帮助学生解决好从初中到高中学*方法的过渡。从高一起就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方法,良好的学*态度和学**惯,以适应高中领悟性的学*方法。

  具体措施如下:

  (1)注意研究学生,做好初、高中学*方法的衔接工作。

  (2)集中精力打好基础,分项突破难点.所列基础知识依据课程标准设计,着眼于基础知识与重点内容,要充分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为进一步的学*打好坚实的基础,切勿忙于过早的拔高,上难题。同时应放眼高中教学全局,注意高考命题中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及新趋势,这样才能统筹安排,循序渐进,使高一的数学教学与高中教学的全局有机结合。

  (3)培养学生解答考题的能力,通过例题,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对所学知识进行能力方面的分析,引导学生了解数学需要哪些能力要求。

  (4)让学生通过单元考试,检测自己的实际应用能力,从而及时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做好充分的准备

  (5)抓好尖子生与后进生的辅导工作,提前展开数学奥竞选拔和数学基础辅导。

  (6)注意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数学教学;注意运用投影仪、电脑软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学*兴趣。

  教学进度安排:

  周 次

  时

  内 容

  重 点、难 点

  第1周

  9.2~9.6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难点:理解概念

  第2周

  9.7~9.13

  集合的基本运算

  函数的概念、

  函数的表示法

  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能简单应用

  第3周

  9.14~9.20

  单调性与最值、

  奇偶性、实*、小结

  学会运用函数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理解函数单调性、最大(小)值及几何意义

  第4周

  9.21~9.27

  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掌握幂的运算;探索并理解指数函数的单调性与特殊点。难点:理解概念

  第5周

  9.28~10.4

  (9月月考国庆放假)

  第6周

  10.5~10.11

  对数与对数运算、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

  理解对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知道用换底公式;探索并了解对数函数单调性与特殊点;知道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互为反函数

  第7周

  10.12~10.18

  幂函数

  从五个具体的幂函数(y=x,y=x2, y=x3, y=x-1, y=x1/2)图象中认识幂函数的一些性质

  第8周

  10.19~10.25

  方程的根与函数零点,

  二分法求方程*似解,

  能够借助计算器用二分法求相应方程的*似解;

  第9周

  10.26~11.1

  几类不同增长的模型、函数模型应用举例

  对比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以及幂函数增长差异;结合实例体会直线上升、指数爆炸、对数增长等不同函数类型增长的含义

  第10周

  11.2~11.8

  期中复*及考试

  分章归纳复*+1套模拟测试

  第11周

  11.9~11.15

  任意角和弧度制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了解任意角的概念和弧度制,能进行弧度和度的互化;借助单位圆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第12周

  11.16~11.22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借助三角函数线推导出诱导公式,能画出y=sinx,y=cosx,y=tanx的图像,了解三角函数的周期性

  第13周

  11.23~11.29

  函数y=Asin(wx+q)的图像

  借助图像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性质,借助计算机画出图像观察A w q对函数图像变化的影响

  第14周

  11.30~12.6

  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 单元考试

  会用三角函数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会三角函数是描述周期变化的重要函数模型

  第15周

  12.7~12.13

  *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面向量的线性运算

  掌握向量加、减法的运算,理解其几何意义掌握数乘运算及两个向量共线的含义了解*面向量的基本定理掌握正交分解及坐标表示、会用坐标表示*面向量的加减及数乘运算

  第16周

  12.14~12.20

  *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面向量的数量积,

  理解用坐标表示的*面向量共线的条件,理解*面向量数量积德含义及其物理意义,体会*面向量数量积与向量投影的关系,掌握数量积的坐标表达式,会进行*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求夹角、及垂直关系

  第17周

  12.21~12.27

  *面向量应用举例,

  小结

  用向量方法解决莫些简单的*面几何问题、力学问题与其他一些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向量是一种几何问题,物理问题的工具,发展运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18周

  12.28~1.3

  两角和与差点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能以两角差点余弦公式导出两角和与差点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

  第19周

  1.4~1.10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

  期末复*

  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8

  一、教学思想:

  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具体目标如下。

  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2.提高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4.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

  5.提高学*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6.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教材特点:

  我们所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A版)》,它在坚持我国数学教育优良传统的前提下,认真处理继承,借签,发展,创新之间的关系,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典型性和可接受性等到,具有如下特点:

  1.亲和力:以生动活泼的呈现方式,激发兴趣和美感,引发学*激情。

  2.问题性:以恰时恰点的问题引导数学活动,培养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

  3.科学性与思想性:通过不同数学内容的联系与启发,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思想方法的运用,学*数学地思考问题的方式,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培育理性精神。

  4.时代性与应用性:以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感的素材创设情境,加强数学活动,发展应用意识。

  三、教法分析:

  1. 选取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的,丰富的和学生熟悉的素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创设能够体现数学的概念和结论,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数学应用的学*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引发学生看个究竟的冲动,以达到培养其兴趣的目的。

  2. 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动,切实改进学生的学*方式。

  3. 在教学中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尽可能养成其逻辑思维的*惯。

  四、学情分析:

  两个班一个普高一个职高,学*情况良好,但学生自觉性差,自我控制能力弱,因此在教学中需时时提醒学生,培养其自觉性。班级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计算能力太差,学生不喜欢去算题,嫌麻烦,只注重思路,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同时要进一步提高其思维能力。同时,由于初中课改的原因,高中教材与初中教材衔接力度不够,需在新授时适机补充一些内容。因此时间上可能仍然吃紧。同时,其底子薄弱,因此在教学时只能注重基础再基础,争取每一堂课落实一个知识点,掌握一个知识点。

  五、教学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兴趣。由数学活动、故事、吸引人的课、合理的要求、师生谈话等途径树立学生的学*信心,提高学*兴趣,在主观作用下上升和进步。

  2、注意从实例出发,从感性提高到理性;注意运用对比的方法,反复比较相*的概念;注意结合直观图形,说明抽象的知识;注意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启发学生思考。

  3、加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善于分析问题的*惯,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4、抓住公式的推导和内在联系;加强复*检查工作;抓住典型例题的分析,讲清解题的关键和基本方法,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5、自始至终贯彻教学四环节,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选择不同教法。

  6、重视数学应用意识及应用能力的培养。

  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9

  一.指导思想:

  (1)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展开,《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和“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指导思想和课程理念和改革要点。使学生掌握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现代化科学技术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其内容包括代数、几何、三角的基本概念、规律和它们反映出来的思想方法,概率、统计的初步知识,计算机的使用等。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有关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地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探索和创新的能力;运用归纳、演绎和类比的方法进行推理,并正确地、有条理地表达推理过程的能力。

  (3) 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加强学*目的性的教育,提高学生学*数学的自觉心和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顽强的学*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创新的精神。

  (4) 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理解数学中普遍存在着的运动、变化、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情形,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5)学会通过收集信息、处理数据、制作图像、分析原因、推出结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操作方法。

  (6)本学期是高一的重要时期,教师承担着双重责任,既要不断夯实基础,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又要渗透有关高考的思想方法,为三年的学*做好准备。

  二.学情分析:

  我校高一学生在数学学*上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进一步学*条件不具备.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

  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作好准备。高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如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问题,函数值域的求法,实根分布与参变量方程,三角公式的变形与灵活运用,空间概念的形成,排列组合应用题及实际应用问题等.客观上这些观点就是分化点,有的内容还是高初中教材都不讲的脱节内容,如不采取补救措施,查缺补漏,分化是不可避免的。

  2、被动学*.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主动权.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不知道或不明确学*数学应具有哪些学*方法和学*策略;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3、对自己学*数学的好差(或成败)不了解,更不会去进行反思总结,甚至根本不关心自己的成败。

  4、不能计划学*行动,不会安排学*生活,更不能调节控制学*行为,不能随时监控每一步骤,对学*结果不会正确地自我评价。

  5、不重视基础.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好高鹜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此外,还有许多学生数学学*兴趣不浓厚,不具备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对数学思想方法重视不够或掌握情况不好,缺乏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缺乏准确运用数学语言来分析问题和表达思想的能力,思维缺乏灵活性、批判性和发散性等。所有这些都严重制约着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必修1,主要涉及两章内容:

  第一章:集合

  通过本章学*,使学生感受到用集合表示数学内容时的简洁性、准确性,帮助学生学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数学对象,为以后的学*奠定基础。

  1.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并初步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

  2.理解集合间的包含与相等关系,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3.理解补集的含义,会求在给定集合中某个集合的补集;

  4.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和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和交集;

  5.渗透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

  6.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抽象、类比得到集合与集合间的关系等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第二章:函数的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Ⅰ

  教学本章时应立足于现实生活从具体问题入手,以问题为背景,按照“问题情境―数学活动―意义建构―数学理论―数学应用―回顾反思”的顺序结构,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归纳、抽象、概括,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本章学*,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函数是探索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基本规律的工具和语言,学会用函数的思想、变化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目的。

  1.了解函数概念产生的背景,学*和掌握函数的概念和性质,能借助函数的知识表述、刻画事物的变化规律;

  2.理解有理指数幂的意义,掌握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理解对数的概念,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了解幂函数的概念和性质,知道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时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

  第三章:函数的应用

  函数的应用是学*函数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学*函数的应用,目的就

  是利用已有的函数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函数的应用,对完善函数思想,激发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进行实践的能力等,都有很大的帮助。

  1.了解函数与方程之间的关系;会用二分法求简单方程的*似解;了解函数模型及其意义;

  2.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与探究能力、数学建模能力以及数学交流的能力。

  必修4:主要涉及三章内容:

  第一章:三角函数

  通过本章学*,有助于学生认识三角函数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以及三角函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广泛应用,从中感受数学的价值,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分析现实世界、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中的问题,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1.了解任意角的概念和弧度制;

  2.掌握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理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及诱导公式;

  3.了解三角函数的周期性;

  4.掌握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第二章:*面向量

  在本章中让学生了解*面向量丰富的实际背景,理解*面向量及其运算的意义,能用向量的语言和方法表述和解决数学和物理中的一些问题,发展运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理解*面向量的概念及其表示;

  2.掌握*面向量的加法、减法和向量数乘的运算;

  3.理解*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掌握*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4.理解*面向量数量积的含义,会用*面向量的数量积解决有关角度和垂直的问题。

  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

  通过推导两角和与差的余弦、正弦、正切公式,二倍角的正弦、余弦

  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10

  一、教学思想

  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具体目标如下。

  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2.提高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4.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

  5.提高学*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6.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教材特点:

  我们所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A版)》,它在坚持我国数学教育优良传统的前提下,认真处理继承,借签,发展,创新之间的关系,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典型性和可接受性等到,具有如下特点:

  1.亲和力:以生动活泼的呈现方式,激发兴趣和美感,引发学*激情。

  2.问题性:以恰时恰点的问题引导数学活动,培养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

  3.科学性与思想性:通过不同数学内容的联系与启发,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思想方法的运用,学*数学地思考问题的方式,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培育理性精神。

  4.时代性与应用性:以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感的素材创设情境,加强数学活动,发展应用意识。

  三、教法分析:

  1. 选取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的,丰富的和学生熟悉的素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创设能够体现数学的概念和结论,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数学应用的学*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引发学生看个究竟的冲动,以达到培养其兴趣的目的。

  2. 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动,切实改进学生的学*方式。

  3. 在教学中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尽可能养成其逻辑思维的*惯。

  四、学情分析:

  两个班一个普高一个职高,学*情况良好,但学生自觉性差,自我控制能力弱,因此在教学中需时时提醒学生,培养其自觉性。班级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计算能力太差,学生不喜欢去算题,嫌麻烦,只注重思路,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同时要进一步提高其思维能力。同时,由于初中课改的原因,高中教材与初中教材衔接力度不够,需在新授时适机补充一些内容。因此时间上可能仍然吃紧。同时,其底子薄弱,因此在教学时只能注重基础再基础,争取每一堂课落实一个知识点,掌握一个知识点。

  五、教学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兴趣。由数学活动、故事、吸引人的课、合理的要求、师生谈话等途径树立学生的学*信心,提高学*兴趣,在主观作用下上升和进步。

  2、注意从实例出发,从感性提高到理性;注意运用对比的方法,反复比较相*的概念;注意结合直观图形,说明抽象的知识;注意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启发学生思考。

  3、加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善于分析问题的*惯,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4、抓住公式的推导和内在联系;加强复*检查工作;抓住典型例题的分析,讲清解题的关键和基本方法,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5、自始至终贯彻教学四环节,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选择不同教法。

  6、重视数学应用意识及应用能力的培养。

  总结:制定教学计划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历程,激励学生的学*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希望上面的数学上学期教学工作计划,能受到大家的欢迎!


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范文10份扩展阅读


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范文10份(扩展1)

——高一上学期物理教学工作计划优选【10】份

  高一上学期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1

  一、精讲精练

  为了达成目标和计划,首先就是要提高上课和作业的效率。作为教师首先就要讲清楚,这样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理解、听懂,学生只有会自己解题才能说明已经听懂了,所以要对题目编排、讲解优化组合,而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能力。

  1、.精讲:首先,概念的引入和讲解务必要清。为此应该对重点的内容反复强调,对重要概念的引入和理解应用要多举例,结合情景进行教学。这也是课改的要求。教学时应注意:①明确概念引入的必要性和事实依据。②只有明确、掌握概念的定义,才可能明确掌握被定义的概念。③了解概念的种类(矢量、标量、状态量、过程量、特性量、属性量,某种物理量的变化率等等),以便用比较法教学。若这种概念属首次学*,就必须着重使学生明确抽象概括的方法。④理解概念的定义、意义和跟有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⑤定义的语言表达形式可以不同,但数学表达式应该相同。⑥注意从定义式导出被定义的物理量的单位。其次,把握好进度,且勿图快。尤其在难点的教学中,要把握好进度,不随意增加难度。2.精练:本学期的*题肯定不少,如何以最高的效率获得最好的效果是值得探讨的课题。尤其体现在*题的练*和讲解中。作业和课堂练*题都打算在归类的基础上分层,做到有纵有横。回家作业保证每一次都能让学生认真仔细的完成,决不盲目图多。

  二、及时的反馈

  本学期要在课上和课后都有一个较完整的反馈机制。比如上课即时进行反馈性的练*。作业有问题的学生要与之交流,从中了解问题所在,以便及时改进。对于学*有困难的学生要经常沟通。

  三、对于学*最困难学生的具体措施

  一定要让这些学生都把该弄懂的基础知识弄懂,一发现问题立即帮助他们解决。对他们正确引导,消除心理防碍,适当放慢速度,使他们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随着认识能力的提高螺旋式上升。

  四、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帮助我上好每一堂课;维持学生积极的学*态度;使学生保持对物理学科的学*兴趣。但是余要吸取过去一年的教训,与学生搞好关系决不是与一部分学生亲密无间,而是要去关心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学*有困难的学生。

  五、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整合

  1.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 “学生主动式互动教学”,教学的'过程不再是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单一过程,而是学生主动获得学*经历的过程,教师以一个交流者(甚至不是指导者)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上。教师以话题的形式引入教学内容,与学生一起讨论,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总结出结论。甚至可以像说相声一样,与一名或多名学生在讲台前探讨,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讲。但是问题是如何指导学生的考虑从正确地思路出发,不然时间有限,会浪费掉大量的时间。

  2.与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整合

  信息技术是工具,是*台。我觉得在物理教学中信息技术是很重要的。可以提供足够的教学资料,给我们提供了一条很好的信息获得途径。多媒体又是课堂教学的先进手段,通过视听,可以把很多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即时的反映出来,一些重要的板书、表格和图片、例题很方便的就可以在教室里面展示。通过多媒体课件又可以把实验演示的活灵活现,物理模型也可以通过课件分析的透彻有余。但是多媒体设备我认为不是用来投影简单的上课讲稿的。所以我上课用多媒体设备主要是用来展示多媒体课件和媒体资料。

  新的开始,新的面貌,期待新的成绩。

  高一上学期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2

  一、指导思想

  根据必修模块Ⅰ的知识属于力学部分的内容,知识难点多,而本学期课时较紧,学生功课又较多等实际情况,高一物理教学目标总体定位于激发学生学*物理的兴趣,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适应科学探究的教学方法,培养正确的物理学*方法和思维方法,形成较为完整的牛顿力学体系等,而不强调挖掘知识难度,符合会考必修要求。

  二、教学计划

  本学期高一物理每周安排2课时,完成必修模块Ⅰ教学任务。另各校可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开设如物理学史、生活中的物理学等校本课程。

  三、知识内容及说明

  一、运动的描述

  知识内容

  说明

  1、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

  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它是一种科学抽象,是一个理想化模型,通过具体事例弄懂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看作质点。知道参考系概念,知道对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时,观察的结果可能不同。在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下,必须选择同一物体作参考系才有意义。用物理上的坐标轴与实际的物理情景结合起来建立坐标系。(1课时)

  2、时间和位移

  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和联系,能用数轴表示时刻和时间;理解位移的概念,了解路程和位移的区别;能用直线坐标系表示位置和转移;知道位移是矢量,时间和路程是标量;知道时刻与位置,时间与位移的对应关系

  会用直线运动的位置坐标计算位移。(1课时)

  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理解物体运动的速度,知道速度的意义、公式、符号、单位、矢量性;

  理解*均的意义,会用公式计算物体运动的*均速度,认识各种仪表中的速度;理解瞬时的意义,能区别质点的*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1课时)

  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了解打点计时器的计时原理和构造,理解纸带中的点所表示的物体运动的信息(时间、位移);学会使用打点计时器;理解根据纸带测量速度的原理,并测量出瞬时速度;明确速度一时间图象的物理意义,会用描点法描绘物体的速度一时间图象,获得相关信息。(1课时)

  5、速度改变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理解加速度的意义,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公式、定义、符号和单位;能用公式进行定量计算;知道加速度与速度的区别和联系,会根据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关系判断物体是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知道*均加速度与瞬时加速度及其区别;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含义,能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理解加速度的意义。(2课时)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知识内容

  说明

  6、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了解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器材及操作;会运用列表法、图象法(描点法)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小车运动的特点。

  理解速度-时间图象(2课时)

  7、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知道什么是速度-时间图象以及如何用图象直接读出某一时刻的速度,也可求出位移;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会应用速度公式对简单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的计算;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的特点及其物理意义,掌握由速度-时间图象判断物体运动性质、运动方向、加速度方向及求解加速度的方法;明确速度-时间图象不是物体的运动轨迹;知道什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和非匀变速运动。(2课时)

  8、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理解匀速运动,变速运动的概念;知道什么是位移-时间图象,以及如何用图象来表示位移和时间的关系;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的意义;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了解位移公式的推导方法,掌握公式x= V0+ at2,V0-V =2ax.(1课时)

  9、自由落体运动

  知道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知道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是在理想条件下的运动;知道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知道什么是重力加速度及其方向;知道在地球上的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大小不同(2课时)

  10、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了解落体运动研究的史实;理解任何猜想和假说都需要有实验验证的重要性(1课时)

  三、相互作用

  知识内容

  说明

  1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知道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在具体问题中找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了解自然界中的四种力、力的作用范围、数量级等知识;能从力的物质性、相互性、矢量性、作用效果四个方面深刻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能在具体问题中画出力的图示或力的示意图;知道重力是因为地球吸引而产生的;掌握重力的大小和方向,知道重力大小的'测量方法

  掌握重心的概念、知道重心的位置与哪些因素有关,会确定质量均匀分布且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的位置(1课时)

  12、弹力

  了解弹力是接触力,弹力的本质是电磁力;物体形变的概念和形变种类及特点;了解弹力产生的条件,会判断弹力的有无及弹力的方向;知道胡克定律的内容、适用条件、弹簧劲度系数的物理意义、单位(2课时)

  13、摩擦力

  静摩擦力的定义,产生条件、方向的确定;知道最大静摩擦力,知道静摩擦力的大小、方向由物体所受外力的大小、方向决定;知道滑动摩擦力及其产生条件、会确定其方向;会用F=FN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动摩擦因数由接触面的材料、粗糙程度决定;知道滚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知道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2课时)

  14、力的合成

  能从力的作用效果上理解合力与分力的概念,理解共点力的概念;掌握矢量合成的*行四边形定则,会用作图法求共点力的合力,会用直角三角形知识计算合力。(1课时)

  15、力的分解

  理解力的分解和分力的概念;知道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同样遵循*行四边形定则;能根据力的实际作用效果进行力的分解;会根据*行四边形定则用作图法求分力,用*面几何的相关知识计算分力(1课时)

  四、牛顿运动定律

  知识内容

  说明

  16、牛顿第一定律

  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主要推理过程和推论,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意义;知道什么是惯性,会正确地解释有关惯性的现象(1课时)

  17、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理解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快慢,即加速度大小与力有关,也与质量有关;了解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定量关系;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2课时)

  18、牛顿第二定律

  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文字内容和物理公式;理解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及相互关系;会用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进行有关计算(2课时)

  19、力学单位制

  了解什么是单位制,知道力学中的三个基本单位;认识单位制在物理计算中的作用;指导学生在计算中采用国际单位,从而使运算过程的书写简化(1课时)

  20、牛顿第三定律

  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确切含义,会用它解决有关问题(1课时)

  21、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

  掌握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能结合物体的运动情况对物体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能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推导物体的运动情况;会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决简单的力学问题(2课时)

  22、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二)

  理解共点力作用下物体*衡状态的概念,能推导出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衡条件;会用共点力*衡条件解决有关力的*衡问题;理解产生超重、失重现象的条件和实质(2课时)

  高一上学期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3

  一、教学简析

  1.教材分析:

  本学期期采用的教材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物理》必修1,必修1模块是高中物理共同必修模块,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完成这一模块的学*。本模块划分为运动的描述和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两个二级主题,模块涉及的概念和规律是高中物理进一步学*的基础。有关实验在高中物理中具有典型性,通过这些实验学*,可以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体会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及实践在人类认识世界中的作用,全书分为四章,分别是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三章相互作用、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2.学生分析:

  本届高一学生基础尚可,除对少部分同学可相应降低要求,只要求其掌握基本的概念和规律外,对大多物理生应定位于激发学生学*物理的兴趣,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适应科学探究的教学方法,培养正确的物理学*方法和思维方法,形成较为完整的牛顿力学体系等。

  3.教法、学法分析:

  针对本学期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采取重知识和重概念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能力的方法:强调学生的课前预*,争取少讲、精练、多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培养学生利用物理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加强学生实验的教学,加强物理综合知识的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变成学*的主人。

  二、教育目标任务要求

  1.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及调整意见、体会教材编写意图。注意研究学生学*过程,了解不同学生的主要学*障碍,在此基础上制定教学方案,充分调动学生学*主动性。

  2.要特别强调知识与能力的阶段性,强调掌握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这是能力培养的基础。对课堂例题与*题要精心筛选,不要求全、求难、求多,要求精、求少、求活,强调例题与*题的教育教学因素,强调理解与运用。

  3.加强教科研工作,提高课堂效率。要把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使学生科学地认识和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掌握基本科学方法、形成科学世界观方面。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

  4.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归纳出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使学生学*和掌握有关规律,同时着重培养和发展他们的实验能力,以及由实验结果归纳出物理规律的能力。

  5.结合所学知识的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三、措施

  1.严格执行教学处的集体备课制度,提高集体备课质量。每周集体备课,先由上一周安排的每一节教学内容的主备人向全组明确本节的重点、难点、教学方法、主要例题、课后作业、教学案等,然后由全组教师研讨、质疑、确认,形成共案。全组老师要***学进度、***学规范。

  2.制定教学进度。在认真分析教材与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之上,确定课时安排。为实现给全体学生奠定一个扎实的物理基础提供合理的时间保证。必修1物理对于文科学生应突出文科学生的特点、合理安排,以便保证全年级在学业水*测试中获得满意成绩。

  3.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加强对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细化每一章每一节的教学要求,明确课时分配及每一节课的课时目标。对每一节课的重难点内容作更深入的分析、探讨,确立突破的方法和途径。加强对各种课型的研究,尤其是探究课。

  4.精选*题。针对每一节课的课时目标,精心选择典型*题,做到知识点与*题的对应。分类编排课堂例题、课外巩固*题、小练检测题、章节复*题。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过程。

  5.强化作业批改。通过作业批改督促学生端正课外学*的态度、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规范学生的答题。为课时目标的确定和分类教学指导提供依据。

  6.加强学科组老师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听课、评课对教学模式进行探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精选*题过程中,选题与审题分工合作;对每一节课的重难点进行突破时集思广益。

  7.充分开发教学资源。加强实验教学,能充分利用实验室提供的器材,利用身边资源开发有价值的小实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感性认识。搜集多媒体素材,制作课件,提高教学容量与效果。

  8.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立学*小组,开展研究性学*,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表达能力;举行学科竞赛,促进学生的特长发展。开设讲座,介绍物理学前沿与物理学家生*,让学生明白科学的价值和意义。

  高一上学期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4

  本学期本人担任高一年三个班的物理教学工作,这是我走上工作岗位的新起点,我一定化压力为动力,在教学中不断改进,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学生情况分析

  刚接触这些新生,并没有深入地了解,虽然大家都说这届高一年学生的基础相对于高二年来说比较差,但是目前从整体上课的情况来看,学生普遍听得懂,学生学*的积极性也很高,课堂气氛活跃,遇到不懂的就会问,作业也按时有效完成。这比想像中要好得多,至少他们肯学。

  但每个班总存在几个比较调皮的,上课不认真听讲的、开小差,趴在桌上的,特别是晚上喜欢讲话。我觉得这样会影响其他同学的积极性,因此我正朝着改掉他们的坏*惯方向努力,把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中来,比如布置一些比较具体的学*任务让他们完成。我相信经过纠正,他们学*的热情会更加高涨!

  二、教材与教辅分析

  本学期高一物理的教学任务是完成鲁科版必修1的教材,这本书主要的教学内容是研究运动、力以及力与运动间的关系,共五大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相互作用、力与*衡、力与运动)。

  必修1这本书是新教材,突出了新课程的四个特点:注重基础性、体现现代性、反映选择性、强调可操作性

  1、强调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保护探索兴趣,学*欲望;

  2、强调知识的构建过程,注重培养物理实验、科学探究能力;

  3、强调基础知识的学*,注重物理学核心概念的建立。

  必修1是整个高中物理的基础,有很多重难点都是高考、会考中的重难点,比如匀变速直线运动、摩擦力、力的*衡、牛顿三大运动定律等可以说是整个高中物理的重中之重。而质点、位移、加速度等概念又是同学们进入高中新接触到的,理解起来又比较费劲,但是这些概念是学*运动学部分的关键,因此务必要引起学生重视。

  三、本学期应达到的教学目标

  本学期的主要任务是带领学生在高一打下良好基础,为进一步学好高二和高考作好辅垫。学生能够在活跃的教学气氛下,积极主动地学*,能够掌握好基础知识和把握好重点。并在学好基础之上,有意识让学生接触到往年的高考题,拓展他们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并在*时注重养成学生良好的解题*惯,规范解题的格式和步骤。坚持小测并保证质量,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巩固。为此,具体要求如下:单元考、期中、期末考试中力争*均分、及格率、优秀率相对别的*行班级稳步提高。

  四、改进教学的措施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因材施教,精讲精练,及时巩固,改进不足,争取每位学生都有所突破。

  2、加强实验课的教学和探索,特别是分组实验,要保证学生都能独立地完成,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用实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努力渗透物理研究问题方法的培养。

  3、重视课外活动,进行物理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的指导,进行研究性学*,给学生以充分的课外研究探索的舞台,使学生的课外物理活动丰富多彩,真正成为培养兴趣、发展能力的阵地。

  4、在教学中可以理论联系生活,让学生体验到学*物理的有用,从而激发他们的学*热情。

  五、教学研究的计划

  1、加强校本课程的研究,开发本校的校本课程,课题研究,提高本人的教科研水*。

  2、每上完一节课后进行教案的整理以及进行教学反思,重新备课,同时对一些典型的*题、例子、素材加以搜集和整理,为本校有自己的完整的物理资料做出应该做的工作。

  3、坚持每周与备课组成员进行一到两次的集体备课,针对教学中的重难点进行探讨,寻找更好的教学模式。

  4、坚持每周听一节同行的课,课后及时与上课老师探讨交流,研究教学中的长处与不足,互相学*,取长补短,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

  5、在本学期开好一节公开课,通过在评课中得到有经验的老教师的教导,并在教学中不断得以改进突破。

  6、在教学中重视积累,争取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教学论文。

  六、继续教育的计划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利用远程教育*台多听讲座,多学*现代教育理念和现代教育技术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深入钻研高中新课程理念,以先进理念推进高中新课程实施,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

  高一上学期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5

  【知识目标】

  1.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知道速度的定义。

  2.知道速度是矢量,知道速度的单位、符号和读法。了解生活实际中的某些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数据。

  3.理解*均速度的概念,知道*均速度的定义式,会用*均速度的公式解答有关的问题。

  4.知道瞬时速度的概念及意义,知道瞬时速度与*均速度的区别和联系。

  5.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

  【能力目标】

  1.运用*均速度的定义,把变速直线运动等效成匀速直线运动处理,从而渗透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的方法。

  2.培养迁移类推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解决一些问题,而向复杂问题过渡,使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学*方法。

  2.通过师生*等的情感交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教学方法】

  1.通过例题和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如何辨别快慢。

  2.通过讨论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教学重点】速度,*均速度,瞬时速度的概念及区别。

  【教学难点】

  1.怎样由速度引出*均速度及怎样由*均速度引出瞬时速度。

  2.瞬时速度与*均速度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及在运动中瞬时速度是怎样确定的。

  采用物理学中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方法(即用已知运动来研究未知运动,用简单运动来研究复杂运动的一种研究方法)来理解*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教师通过举例,让学生自己归纳比较快慢的两种形式。

  2.通过实例的计算,得出规律性的结论,即单位时间内的位移大小。

  3.教师讲解*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意义。

  【教学过程】

  初始位置/m

  经过时间/s

  末了位置/m

  A.自行车沿*直道路行驶

  20

  100

  B.公共汽车沿*直道路行驶

  10

  100

  C.火车沿*直轨道行驶

  500

  30

  1250

  D.飞机在天空直线飞行

  500

  10

  2500

  问题1:比较A和B谁运动的快,为什么?

  问题2:比较B和D谁运动的快,为什么?

  结论: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有两种方法:

  1)一种是在位移相同的情况下,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时间短的物体运动快,时间长的物体运动慢;

  2)另一种是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位移的大小,位移大的物体运动得快,位移小的物体运动得慢。

  问题3:比较B和C谁运动的快,为什么?

  一、速度

  1.定义:位移的比值,用v表示。

  2.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式:表示。

  2)说明:

  A.*均速度只能粗略表示其快慢程度。表示的是物体在t时间内的*均快慢程度。这实际上是把变速直线运动粗略地看成是匀速运动来处理。

  B.这是物理学中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方法,即用已知运动研究未知运动,用简单运动研究复杂运动的一种研究方法。

  问题8:百米赛跑运动员的这个时的*均速度,即*均速度时的极限就是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瞬时速度。

  (4)瞬时速度的方向:瞬时速度是矢量,在直线运动中,瞬时速度的方向与物体经过某一位置时的运动方向相同,(若是曲线运动,瞬时速度的方向是轨迹上物体所在点的切线方向(与轨迹在该点的延伸方向一致))

  三、速率

  1.瞬时速率

  1)定义: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速率。

  2)瞬时速率的测量:技术上通常用速度计来测量瞬时速率。

  2.*均速率:

  瞬时速度的大小是瞬时速率,那*均速度的大小是否也可以叫*均速率呢?(NO)其实我们初中所学的速度也不是没有意义的,我们给了他一个新的名字*均速率。

  1)定义:路程与发生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

  2)速率是标量。

  3)注意:*均速率不是*均速度的大小。

  【例1】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某时刻速度是10m/s,那么这个物体( )

  A.在这一时刻之前0.1s内位移一定是1m

  B.在这一时刻之后1s内位移一定是10m

  C.在这一时刻起10s内位移可能是50m

  D.如果从这一时刻起开始匀速运动,那么它继续通过1000m路程所需时间一定是100s

  【解析】某时刻速度是10m/s指的是该时刻的瞬时速度,不能说物体从此时起以后运动的快慢情况,以后做直线运动或匀变速直线运动,或非匀变速直线运动均可能。所以选项A、B均错。如果从某时刻(速度为10m/s)起质点做非匀变速直线运动,从这一时刻起以后的10s内位移可能为50m,所以选项C正确,如果从这一时刻起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经过1000m路程所需时间t=100s。正确选项是C、D。

  【例2】一物体沿直线运动,先以3m/s的速度运动60m,又以2m/s的速度继续向前运动60m,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均速度是多少?

  【解析】根据*均速度的定义公式

  整个过程的用的总时间为t=t1+t2=50s

  整个过程的*均速度

  =2.5m/s,这样得出的结果是错误的。可见,*均速度概念与速度的*均值概念是不完全相同的。

  高一上学期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6

  一、教学简析

  1.教材分析:

  本学期期采用的教材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物理》必修1,必修1模块是高中物理共同必修模块,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完成这一模块的学*。本模块划分为运动的描述和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两个二级主题,模块涉及的概念和规律是高中物理进一步学*的基础。有关实验在高中物理中具有典型性,通过这些实验学*,可以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体会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及实践在人类认识世界中的作用,全书分为四章,分别是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三章相互作用、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2.学生分析:

  本届高一学生基础尚可,除对少部分同学可相应降低要求,只要求其掌握基本的概念和规律外,对大多物理生应定位于激发学生学*物理的兴趣,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适应科学探究的教学方法,培养正确的物理学*方法和思维方法,形成较为完整的牛顿力学体系等。

  3.教法、学法分析:

  针对本学期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采取重知识和重概念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能力的方法:强调学生的课前预*,争取少讲、精练、多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培养学生利用物理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加强学生实验的教学,加强物理综合知识的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变成学*的主人。

  二、教育目标任务要求

  1.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及调整意见、体会教材编写意图。注意研究学生学*过程,了解不同学生的主要学*障碍,在此基础上制定教学方案,充分调动学生学*主动性。

  2.要特别强调知识与能力的阶段性,强调掌握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这是能力培养的基础。对课堂例题与*题要精心筛选,不要求全、求难、求多,要求精、求少、求活,强调例题与*题的教育教学因素,强调理解与运用。

  3.加强教科研工作,提高课堂效率。要把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使学生科学地认识和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掌握基本科学方法、形成科学世界观方面。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

  4.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归纳出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使学生学*和掌握有关规律,同时着重培养和发展他们的实验能力,以及由实验结果归纳出物理规律的能力。

  5.结合所学知识的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三、措施

  1.严格执行教学处的集体备课制度,提高集体备课质量。每周集体备课,先由上一周安排的每一节教学内容的主备人向全组明确本节的重点、难点、教学方法、主要例题、课后作业、教学案等,然后由全组教师研讨、质疑、确认,形成共案。全组老师要***学进度、***学规范。

  2.制定教学进度。在认真分析教材与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之上,确定课时安排。为实现给全体学生奠定一个扎实的物理基础提供合理的时间保证。必修1物理对于文科学生应突出文科学生的特点、合理安排,以便保证全年级在学业水*测试中获得满意成绩。

  3.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加强对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细化每一章每一节的教学要求,明确课时分配及每一节课的课时目标。对每一节课的重难点内容作更深入的分析、探讨,确立突破的方法和途径。加强对各种课型的研究,尤其是探究课。

  4.精选*题。针对每一节课的课时目标,精心选择典型*题,做到知识点与*题的对应。分类编排课堂例题、课外巩固*题、小练检测题、章节复*题。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过程。

  5.强化作业批改。通过作业批改督促学生端正课外学*的态度、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规范学生的答题。为课时目标的确定和分类教学指导提供依据。

  6.加强学科组老师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听课、评课对教学模式进行探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精选*题过程中,选题与审题分工合作;对每一节课的重难点进行突破时集思广益。

  7.充分开发教学资源。加强实验教学,能充分利用实验室提供的器材,利用身边资源开发有价值的小实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感性认识。搜集多媒体素材,制作课件,提高教学容量与效果。

  8.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立学*小组,开展研究性学*,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表达能力;举行学科竞赛,促进学生的特长发展。开设讲座,介绍物理学前沿与物理学家生*,让学生明白科学的价值和意义。

  高一上学期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7

  课型

  新授课

  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为人教版物理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5节,在整个必修课程中,该内容的学*和掌握是非常必要的。加速度是运动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基本物理量,是将运动和力联系起来的桥梁。由于加速度概念和其他物理知识联系性强,涉及面广,特别是在分析、解决跟动力学相关的实际问题中经常涉及,因此对加速度的理解和掌握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本章后续模块的进一步学*,而且还影响以后选修模块的学*和掌握,所以本节内容是本章知识的重点之一。本节的关键是促进学生对加速度概念的形成和理解

  学情分析

  前面学*了速度的概念,学生学*了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方法,用类比方法迁移到加速度的概念学*中来,这给学*加速度这一概念降低了台阶,但由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强,很难认清速度、速度的变化、速度变化快慢的区别,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中,与加速度有关的现象不多,这更给学生形成和理解加速度的科学概念带来了难度

  设计思想

  教师创设物理情景,让学生观察和体验后有所发现,有所联想,运用科学思维,萌发并提炼出科学问题,使教学过程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用探究的方法,感受一遍加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的顺序进行探究,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引入加速度的概念。然后从公式和图像两个方面加以理解,通过对生活中和实验中加速度和速度概念分析对比,加深理解加速度的物理意义

  教学流程

  学生主观感受──提出问题──发散类比──拓展探究──交流合作──分析论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加速度的意义,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能用公式a=△v/△t进行定量计算。

  2.知道加速度与速度的区别和联系,会根据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关系判断物体是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

  3.能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理解加速度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将生活中的实际上升到物理概念的过程,理解物理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如何描述运动。通过事例,引出生活中物体运动的速度存在加速和减速的现实,提出为了描述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快慢,引入了加速度概念的必要性,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2.帮助学生学会分析数据,归纳总结得出加速度。

  3.教学中从速度一时间图像的角度看物体的加速度,主要引导学生看倾斜直线的“陡度”(即斜率),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应用数据求加速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励其探索的精神。

  2.领会人类探索自然规律中严谨的科学态度,理解加速度概念的建立对人类认识世界的意义,培养学生区分事物的能力及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培养合作交流的思想,能主动与他人合作,勇于发表自己的主张,勇于放弃自己的错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加速度的概念建立。

  2.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它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和方向。

  教学难点

  1.理解加速度的`概念,树立变化率的思想。

  2.区分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及速度的变化率。

  3.利用图像来分析加速度的相关问题。

  教学方法

  探究、讲授、讨论、练*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带滑轮的长木板、小车及木板等.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新课引入

  [演示]让小车分别在倾角较小的斜面和倾角较大的斜面上滚动。

  [提问]小车两次各做什么运动?它们的不同之处在哪里?

  [得出]小车两次都是做速度越来越快的直线运动,但后一次速度改变得快。

  [小结]物体的速度改变是有快慢之分的

  [引导]实际上速度改变的快慢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那么,同学们能否举一些例子出来,进行说明。

  [实例]

  1.运动的客车进站时,如果车的速度改变太快,立即变成0,会出现什么情况?

  2.百米赛

  跑时,发令枪一响,运动员希望自己在短时间内速度改变是越大越好,还是越小越好?

  3.火车出站时,速度逐渐较大,经过一段时间后风驰电掣;而一扣枪的扳机,子弹“啪”的一声已不见踪影,这说明什么?

  4.人们在玩过山车、蹦极时,体验到的刺激是速度带来的吗?

  [小结]以上实验,以及生活中现象都说明速度的改变是有快慢之分的,为了描述物体运动中速度变化的快慢,人们引入了加速度的概念。那么,如何定量地比较物体速度的变化快慢呢?

  新课教学

  [讨论与交流]

  A.在校运动会上,张三同学百米赛起跑阶段,由静止开始在1.0s内速度增加到8m/s

  B.电动车由静止开始在3.0s内速度增加到8m/s(约29km/h)

  C.摩托车由静止开始在3.0s内速度增加到12m/s(约43km/h)

  D.摩托车以12m/s的恒定速度行驶了3.0s

  为了能更加清楚对以上情况对比,请你将以上数据填入下表。

  初始速度v0/m·s-1

  经过时间Δt/s

  末速度v/m·s-1

  A.百米起跑

  B.电动车起动

  C.摩托车起动

  D.行驶的摩托车

  仔细分析表

  格中的数据思考下列问题:

  (1)能否用速度的大小v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说明你的理由。

  (2)能否用速度的变化量Δv(=v-v0)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说明你的理由。

  (3)你认为如何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思考后同周围的同学交流一下意见。

  一、加速度

  1.定义: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量跟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2.定义式:a=△v/△t=(v-v0)/△t

  v0──开始时刻物体的速度

  v—─经过一段时间t时的速度

  3.国际单位:m/s2或m·s-2,读作米每二次方秒。

  [练*]

  下面请两个同学把表格中的A、B的加速度算出来,下面的同学计算C、D的加速度,要有过程。

  (这一过程非常重要,借此学生可熟悉公式、单位,教师也可从巡视中发现错误,并引出加速度的物理意义。)

  [点评]进行规范,并给出正确答案,大小分别为:8m/s2 2.7m/s2 4m/s2 0

  [提问]请同学们想一想:8m/s2表示什么样的意思? 师生共同分析,结合定义,得出物理意义;并让学生说出其它数值的含义。

  4.物理意义:加速度是表示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其数值越大,表示速度改变越快。

  [提问]加速度是矢量还是标量呢?为什么?方向如何规定?

  [讨论后小结]速度是矢量,速度的变化量Δv也是矢量,单位时间内速度的改变量也是矢量,所以a方向与Δv的方向相同。

  [提问]那么计算时,如何体现加速度的方向?

  [典型例题]在一次事故中,小车以10m/s的速度向一面墙撞过去,碰撞时间为0.1s。

  (1)如果墙不牢固,墙被撞倒后的一瞬间,车仍以3m/s向前冲去,求碰撞过程中的加速度?

  (2)如果墙很牢固,车与它碰撞后的一瞬间,以5m/s的速度被弹回来,求这一碰撞过程中的加速度?

  [学生回答后给出正解]

  解:以小车开始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v1=10m/s,因为末速度与开始运动的方向相反,且速度为矢量,∴v2=-5m/s,则Δv=-15 m/s。∴a=(-15)/(0.1)m/s2=-150m/s2。即此时加速度大小为150 m/s2,负号表示a方向与车开始运动的方向相反。

  (学生在了解加速度的定义、物理意义以后,以此来检测对公式是否真正理解;另外,同时通过该题让学生见识一下矢量如何计算,培养用正、负号表示方向的*惯。)

  5.加速度的方向: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改变量的方向相同

  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减速直线运动与速度方向相反。

  [阅读课本强调]

  (1)引导学生阅读书本,知道加速度也分为*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

  (2)引导学生阅读P27页表格上所列的加速度,对其中一些数值进行分析,一定要结合物理意义及方向来巩固以上内容。

  [阅读体会]课件展示阅读材料,让学生认真阅读并体会计算加速度。

  材料一:高级跑车:克莱斯勒ME412

  0──100 km/h加速时间2.9 s

  发动机:V12双顶凸轮轴48气门4Turbo

  排量:6.000c.c.

  最大马力:850bhp/5750rpm

  车重:1310 kg

  极速:400 km/h以上

  高一上学期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8

  老师想要更好的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就必须有针对的去教学。

  一、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刚刚进入高中,对于物理的学*还停留在初中的认识水*。考试题的思维量不大,能力要求也不很高,很多学生因为物理好学,从而轻视物理的学*。

  2、教材分析:我们使用的是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是按照新课标的标准编写的教材,教材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学*及探究式教学的教学模式,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对学生的自学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等都有了较高的要求。另外,必修一的学*内容是运动学和静力学,是整个物理学的基础。这一部分的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物理情景和物理过程的能力,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以及自然唯物主义人生观的培养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教学目的及任务:

  1、认真学*《高中物理教学大纲》,深刻领会大纲的基本精神,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基本出发点,使每一个学生在高中阶段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和进步,是每一个教师的基本职责,也是搞好高中物理教学的基本前提。

  2、认真钻研教材内容,深刻体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注意研究学生的思维特点、学*方法以及兴趣爱好等因素。要依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研究和科学选择教学方法。特别注意在高一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思维*惯,切忌要求过高、死记硬背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要逐步地纠正学生在初中物理学*中的不良学**惯和思维方法。

  3、对高一学生来讲,物理课程无论从知识内容还是从研究方法方面相对于初中的学*要求都有明显的提高,因而在学*时会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要经过一个从初中阶段到高中阶段转变的适应过程,作为教师要耐心地帮助学生完成这个适应过程。首先要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学*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其次要注意联系实际,为学生搭建物理思维的*台。第三,要注意知识与能力的阶段性,不要急于求成,对课堂例题和*题要精心选择,不要求全、求难、求多,要求精、求活。同时要强调掌握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强调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这是能力培养的基础。

  4、加强教研研究,提高课堂效率。要把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使学生科学地认识和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方面,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形成科学世界观。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

  5、学*新的教育教学理念,采用探究式教学的教学模式,强化学生的参入意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实现我要学。

  6、重视实验,重视实验能力培养。实验探究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能再现知识的发现过程,对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方式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采取的措施:

  1、摸清学生情况,便于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组织,完成教学任务。

  2、抓好课堂效率。上课力求高效,精讲精练,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化的提高学生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成绩。

  3、抓好课前预*及课后及时巩固。落实每个人的作业。单元复*和测试落实到个人,完善课前检查和试卷的单独评讲。

  4、做好训练,增强学生的应试能力。

  5、加强实验教学,能做的实验一定要做,能分组实验要分组实验,演示实验一定要演示,要认真组织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高一上学期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9

  老师想要更好的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就必须有针对的去教学。

  一、基本情况分析:

  ⒈ 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刚刚进入高中,对于物理的学*还停留在初中的认识水*。考试题的思维量不大,能力要求也不很高,很多学生因为物理好学,从而轻视物理的学*。

  ⒉ 教材分析:我们使用的是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是按照新课标的标准编写的教材,教材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学*及探究式教学的教学模式,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对学生的自学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等都有了较高的要求。另外,必修一的学*内容是运动学和静力学,是整个物理学的基础。这一部分的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物理情景和物理过程的能力,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以及自然唯物主义人生观的培养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教学目的'及任务:

  1.认真学*《高中物理教学大纲》,深刻领会大纲的基本精神,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基本出发点,使每一个学生在高中阶段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和进步,是每一个教师的基本职责,也是搞好高中物理教学的基本前提。

  2.认真钻研教材内容,深刻体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注意研究学生的思维特点、学*方法以及兴趣爱好等因素。要依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研究和科学选择教学方法。特别注意在高一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思维*惯,切忌要求过高、死记硬背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要逐步地纠正学生在初中物理学*中的不良学**惯和思维方法。

  3.对高一学生来讲,物理课程无论从知识内容还是从研究方法方面相对于初中的学*要求都有明显的提高,因而在学*时会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要经过一个从初中阶段到高中阶段转变的适应过程,作为教师要耐心地帮助学生完成这个适应过程。首先要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学*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其次要注意联系实际,为学生搭建物理思维的*台。第三,要注意知识与能力的阶段性,不要急于求成,对课堂例题和*题要精心选择,不要求全、求难、求多,要求精、求活。同时要强调掌握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强调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这是能力培养的基础。

  4.加强教研研究,提高课堂效率。要把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使学生科学地认识和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方面,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形成科学世界观。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

  ⒌ 学*新的教育教学理念,采用探究式教学的教学模式,强化学生的参入意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实现我要学。

  ⒍ 重视实验,重视实验能力培养。实验探究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能再现知识的发现过程,对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方式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采取的措施:

  1、摸清学生情况,便于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组织,完成教学任务。

  2、抓好课堂效率。上课力求高效,精讲精练,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化的提高学生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成绩。

  3、抓好课前预*及课后及时巩固。落实每个人的作业。单元复*和测试落实到个人,完善课前检查和试卷的单独评讲。

  4、做好训练,增强学生的应试能力。

  5、加强实验教学,能做的实验一定要做,能分组实验要分组实验,演示实验一定要演示,要认真组织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高中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的高一上学期人教版物理教学计划,希望大家喜欢。

  高一上学期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10

  课型

  新授课

  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为人教版物理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5节,在整个必修课程中,该内容的学*和掌握是非常必要的。加速度是运动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基本物理量,是将运动和力联系起来的桥梁。由于加速度概念和其他物理知识联系性强,涉及面广,特别是在分析、解决跟动力学相关的实际问题中经常涉及,因此对加速度的理解和掌握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本章后续模块的进一步学*,而且还影响以后选修模块的学*和掌握,所以本节内容是本章知识的重点之一。本节的关键是促进学生对加速度概念的形成和理解

  学情分析

  前面学*了速度的概念,学生学*了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方法,用类比方法迁移到加速度的概念学*中来,这给学*加速度这一概念降低了台阶,但由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强,很难认清速度、速度的变化、速度变化快慢的区别,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中,与加速度有关的现象不多,这更给学生形成和理解加速度的科学概念带来了难度

  设计思想

  教师创设物理情景,让学生观察和体验后有所发现,有所联想,运用科学思维,萌发并提炼出科学问题,使教学过程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用探究的方法,感受一遍加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的顺序进行探究,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引入加速度的概念。然后从公式和图像两个方面加以理解,通过对生活中和实验中加速度和速度概念分析对比,加深理解加速度的物理意义

  教学流程

  学生主观感受──提出问题──发散类比──拓展探究──交流合作──分析论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加速度的意义,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能用公式a=△v/△t进行定量计算。

  2.知道加速度与速度的区别和联系,会根据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关系判断物体是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

  3.能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理解加速度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将生活中的实际上升到物理概念的过程,理解物理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如何描述运动。通过事例,引出生活中物体运动的速度存在加速和减速的现实,提出为了描述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快慢,引入了加速度概念的必要性,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2.帮助学生学会分析数据,归纳总结得出加速度。

  3.教学中从速度一时间图像的角度看物体的加速度,主要引导学生看倾斜直线的“陡度”(即斜率),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应用数据求加速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励其探索的精神。

  2.领会人类探索自然规律中严谨的科学态度,理解加速度概念的建立对人类认识世界的意义,培养学生区分事物的能力及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培养合作交流的思想,能主动与他人合作,勇于发表自己的主张,勇于放弃自己的错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加速度的概念建立。

  2.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它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和方向。

  教学难点

  1.理解加速度的概念,树立变化率的思想。

  2.区分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及速度的变化率。

  3.利用图像来分析加速度的相关问题。

  教学方法

  探究、讲授、讨论、练*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带滑轮的长木板、小车及木板等.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新课引入

  [演示]让小车分别在倾角较小的斜面和倾角较大的斜面上滚动。

  [提问]小车两次各做什么运动?它们的不同之处在哪里?

  [得出]小车两次都是做速度越来越快的直线运动,但后一次速度改变得快。

  [小结]物体的速度改变是有快慢之分的

  [引导]实际上速度改变的快慢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那么,同学们能否举一些例子出来,进行说明。

  [实例]

  1.运动的客车进站时,如果车的速度改变太快,立即变成0,会出现什么情况?

  2.百米赛

  跑时,发令枪一响,运动员希望自己在短时间内速度改变是越大越好,还是越小越好?

  3.火车出站时,速度逐渐较大,经过一段时间后风驰电掣;而一扣枪的扳机,子弹“啪”的一声已不见踪影,这说明什么?

  4.人们在玩过山车、蹦极时,体验到的刺激是速度带来的吗?

  [小结]以上实验,以及生活中现象都说明速度的改变是有快慢之分的,为了描述物体运动中速度变化的快慢,人们引入了加速度的概念。那么,如何定量地比较物体速度的变化快慢呢?

  新课教学

  [讨论与交流]

  A.在校运动会上,张三同学百米赛起跑阶段,由静止开始在1.0s内速度增加到8m/s

  B.电动车由静止开始在3.0s内速度增加到8m/s(约29km/h)

  C.摩托车由静止开始在3.0s内速度增加到12m/s(约43km/h)

  D.摩托车以12m/s的恒定速度行驶了3.0s

  为了能更加清楚对以上情况对比,请你将以上数据填入下表。

  初始速度v0/m·s-1

  经过时间Δt/s

  末速度v/m·s-1

  A.百米起跑

  B.电动车起动

  C.摩托车起动

  D.行驶的摩托车

  仔细分析表

  格中的数据思考下列问题:

  (1)能否用速度的大小v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说明你的理由。

  (2)能否用速度的变化量Δv(=v-v0)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说明你的理由。

  (3)你认为如何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思考后同周围的同学交流一下意见。

  一、加速度

  1.定义: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量跟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2.定义式:a=△v/△t=(v-v0)/△t

  v0──开始时刻物体的速度

  v—─经过一段时间t时的速度

  3.国际单位:m/s2或m·s-2,读作米每二次方秒。

  [练*]

  下面请两个同学把表格中的A、B的加速度算出来,下面的同学计算C、D的加速度,要有过程。

  (这一过程非常重要,借此学生可熟悉公式、单位,教师也可从巡视中发现错误,并引出加速度的物理意义。)

  [点评]进行规范,并给出正确答案,大小分别为:8m/s2 2.7m/s2 4m/s2 0

  [提问]请同学们想一想:8m/s2表示什么样的意思? 师生共同分析,结合定义,得出物理意义;并让学生说出其它数值的含义。

  4.物理意义:加速度是表示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其数值越大,表示速度改变越快。

  [提问]加速度是矢量还是标量呢?为什么?方向如何规定?

  [讨论后小结]速度是矢量,速度的变化量Δv也是矢量,单位时间内速度的改变量也是矢量,所以a方向与Δv的方向相同。

  [提问]那么计算时,如何体现加速度的方向?

  [典型例题]在一次事故中,小车以10m/s的速度向一面墙撞过去,碰撞时间为0.1s。

  (1)如果墙不牢固,墙被撞倒后的一瞬间,车仍以3m/s向前冲去,求碰撞过程中的加速度?

  (2)如果墙很牢固,车与它碰撞后的一瞬间,以5m/s的速度被弹回来,求这一碰撞过程中的加速度?

  [学生回答后给出正解]

  解:以小车开始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v1=10m/s,因为末速度与开始运动的方向相反,且速度为矢量,∴v2=-5m/s,则Δv=-15 m/s。∴a=(-15)/(0.1)m/s2=-150m/s2。即此时加速度大小为150 m/s2,负号表示a方向与车开始运动的方向相反。

  (学生在了解加速度的定义、物理意义以后,以此来检测对公式是否真正理解;另外,同时通过该题让学生见识一下矢量如何计算,培养用正、负号表示方向的*惯。)

  5.加速度的方向: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改变量的方向相同

  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减速直线运动与速度方向相反。

  [阅读课本强调]

  (1)引导学生阅读书本,知道加速度也分为*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

  (2)引导学生阅读P27页表格上所列的加速度,对其中一些数值进行分析,一定要结合物理意义及方向来巩固以上内容。

  [阅读体会]课件展示阅读材料,让学生认真阅读并体会计算加速度。

  材料一:高级跑车:克莱斯勒ME412

  0──100 km/h加速时间2.9 s

  发动机:V12双顶凸轮轴48气门4Turbo

  排量:6.000c.c.

  最大马力:850bhp/5750rpm

  车重:1310 kg

  极速:400 km/h以上


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范文10份(扩展2)

——高一上学期教学工作计划优选【十】份

  高一上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1

  一.学情分析

  20xx年秋季起,辽宁省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已经实行5个年头,我校选用的数学教材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的A版教材。与旧教材作一比较,发现本套教材是在继承我国高中数学教科书编写优良传统和基础上积极创新,充分体现了数学的美学价值和人文精神。我校虽是一所省级重点中学,但学生基础较差,学*兴趣不大,怎样调动学生的学*兴趣是本期在教学中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能力要求

  1、培养学生记忆能力。

  (1)通过定义、命题的总体结构教学,揭示其本质特点和相互关系,培养对数学本质问题的背景事实及具体数据的'记忆。

  (3)通过揭示立体集合、函数、数列有关概念、公式和图形的对应关系,培养记忆能力。

  2、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1)通过概率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2)加强对概念、公式、法则的明确性和灵活性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通过函数、数列的教学,提高学生是运算过程具有明晰性、合理性、简捷性能力。

  (4)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培养正确、迅速与合理、灵活的运算能力,促使知识间的滲透和迁移。

  (5)利用数形结合,另辟蹊径,提高学生运算能力。

  三:教学任务与目的

  本学期担任高一(9)(10)两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两班学生共有120人,初中的基础参差不齐,但两个班的学生整体水*不高;部分学生学**惯不好,很多学生不能正确评价自己,这给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把本学期教学工作做好,制定如下教学工作计划。

  1.加强集体备课与个人学*,个人要加强自我学*和养成解数学题的*惯,提高个人专业素养和教学基本功。

  2、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转变学生学*数学的方式。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人,教学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自我学*,自我教育与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改善学生的学*方式是高中数学新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

  3、了解新课程教学基本程序,掌握新课程教学常规策略,立足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与学生多沟通、多交流,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5、要深刻理解领悟新教材的立意进行教学,而不要盲目地加深难度。

  高一上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2

  一、过程

  对高一学生来讲,物理课程无论从知识内容还是从研究方法方面相对于初中的学*要求都有明显的提高,因而在学*时会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要经过一个从初中阶段到高中阶段转变的适应过程,作为教师要耐心地帮助学生完成这个适应过程。

  首先,要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学*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加强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与实验的基本素养。其次,要注意联系实际,以学生熟悉的`实际的问题或情景为背景,为学生搭建物理思维的*台。第三,要注意知识与能力的阶段性,不要急于求成,对课堂例题和*题要精心选择,不要求全、求难、求多,要求精、求活。同时要强调掌握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强调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这是能力培养的基础。

  二、选择

  要精心选择,不要求全、求难、求多,要求精、求活。同时要强调掌握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强调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这是能力培养的基础。

  三、说明与建议

  1、建议期中练*前教学进度控制到第二章结束。

  2、在教学中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首先,是会考要求与高考要求的关系,高一学生的文理倾向并不形成,因此不要过早的向高考要求靠拢;第二,是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关系,特别注意九、十两个月起始阶段的教学要求一定要适当,这套教科书已经考虑到了这一点,希望在教学中认真体会,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安排教学;第三,是知识的形成过程与讲练*题的关系,切忌以讲练*题替代学生的认识过程。

  3、对于学生实验,教材中将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作用放在了实验的起始位置,请任课教师有计划地安排实验内容与进度,注意从一般的实验知识和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以形成良好的实验素质和实验*惯。

  高一上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3

  新学期又如约而至。学校又有了新的面貌,也迎来了新一批怀揣梦想的孩子。这一学期我教一年四班的语文课,高一级上学期,是学生从初中向高中过渡,适应高中教学的关键时期。学生能否掌握好高中语文学*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良好*惯,本学期的教学至关重要。现作简单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根据国家高中课程改革的精神,不断克服语文教学中不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旧观念、旧方法、旧体系的影响,树立新的语文教学理念。教师是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是学*的主体、主人。语文教学要为学生继续学*、工作、生活和终生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要为学生的思维品质、个性发展、人格健全打好基础,要为学生养成学*语文的良好*惯、正确态度和科学方法打好基础。抓住更换大纲、教材的契机,实施教法和学法的改革,摆脱流传已久的“以讲读为中心”的**惯,探求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创新学*”的新途径。

  二、教学要求

  1.现代文阅读:

  (1)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品味语言表达的妙处,培养语感。努力提高学生文化的品位。

  (2)放弃文体教学的旧路,探求切实提高现代文阅读能力的新路。本册书四个单元应各有其阅读能力训练重点,要和第一册中已经形成的阅读技能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体系。单元教学中的能力训练不能单打一,要注意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把教材中关于课文的基本内容和语言文字方面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在这个基础上突出教学重点。

  2.文言文阅读:

  (1)注重诵读,培养语感,理解词句的着眼点在于更准确地把握文意。

  (2)重视文言知识的积累。在熟读背诵的基础上把握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的相关知识和使用方法。加强翻译和断句的训练。

  (3)了解中国先秦散文的发展规律和特点。

  3.写作和口语:

  (1)钻研教材,适应有序的写作教学。

  (2)八个写作单元主要是用来给学生读的。要帮助学生认识写作的过程是一个双重转化的过程:首先是将现实生活、客观事物转化为学生的认识;然后使学生将自己的认识(思想、感情)转化为文字。由事物到认识,再由认识到表现,是写作的本质属性。

  (3)写作能力实践性很强,训练中要抓好每个单元中一段文字和一篇文字这两种练*,要把说和写结合起来,说一段话,清楚明白,有条有理;写一段文字,文从字顺,脉络清晰。

  (4)紧紧抓住课外练笔这个环节,务必收到成效。每周坚持课外练笔3??4次,每次不超过30分钟,每篇三四百字,要写在专用的课外练笔本上,每学期期末装订成册,作为作文成绩考核的重要依据。

  三、教材简析:

  1、本教材编排线索简明,序列清晰;阅读教材和写作教材分开。

  2、内容分布合理,学*目标明确;现代文约占课文总数的55%,古诗文约占教材总数的45%。学*目标:在初中的基础上,继续培养现代文的阅读能力,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有大量的古诗文背诵篇目,其中,有部分是高考必考篇目。较初中,高中的古诗文难度加大,篇幅较长。

  四、教学重点:

  1.阅读教学重点,依次为:

  散文:(1)整体感知,揣摩语言 (2)把握文意,理解思想(3)概括要点,提取精要

  古诗文:(1)准确翻译课文,熟读或背诵课文(2)理解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写作教学重点

  (1)培养从事写作必须具备的几种能力;培养写作记叙文以及规范议论文的能力。记叙文写作突出“细节”教学。议论文写作突出“条理”和“内容充实”两方面。

  (2)各单元教学重点依次为

  ①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②记叙要选好角度③些人要凸显个性

  ④写事要有点波澜⑤写景要抓住特征⑥学*描写

  ⑦学*抒情⑧学*虚构

  五、教学难点:

  (一)阅读教学难点,依次为:

  1.结合语境揣摩语言;学会抓关键语句进行揣摩。

  2.在整体把握文章的基础上,理清文章思路。

  3.学会把握文章内容要点。

  4.学会借助工具书独立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注意文言的实、虚词,总结特殊文言现象:通假字、一词多义;掌握一些特殊文言句式。

  5.指导学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实、虚词、文言句式的积累)根据语境猜度词义。

  (二)写作教学难点,依次为:

  1.写作教学的难点

  ①如何感受生活,表达出自己与众不同的独特感受

  ②如何做到叙、议、抒情相结合

  ③运用想象、联想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④“我手写我心”针对当前的社会生活写作

  ⑤议论文素材的积累

  六、教学主要措施:

  1.加强自主教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如预*能力等)

  2.实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训练主线”

  3.实现单元整体教学

  4.注重情感熏陶

  5.精心设计课堂40分钟,搞好课堂教学

  6.注意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学*语文的良好*惯

  七、课时安排:(预计课时)略

  高一上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4

  一、本学期的指导思想:

  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自主学*和自主管理能力为主线,全面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精神,针对我校高一新生普遍英语底子差,基础薄的实际,坚持“夯实基础,狠抓双基,改进学法,激发兴趣,提高能力”的指导思想。在本学期的英语教学中,要坚持以下理念的应用:

  1、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2、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磨练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

  3、让学生在使用英语中学*英语,让学生成为GoodUser而不仅仅是Learner。让英语成为学生学*生活中最实用的工具而非累赘,让他们在使用和学*英语的过程中,体味到轻松和成功的快乐,而不是无尽的担忧和恐惧。

  二、学生情况分析

  我任教的是高一(5)和(8),由于都是高一新生,因此学生之间和老师之间都非常陌生。因此我要创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尽快融入新班集体中。作为老师我要在开始两个星期掌握学生的名字、爱好和英语*惯等。这样,我不仅得到学生的信任而且会在了解学生学*英语特点的基础上很好地展开教学。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确学*英语的目的性;

  2、做好初高中的教学衔接工作,让学生了解和适应高中的英语学*;

  3、在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4、优化学生的英语学*方法,使他们能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主动学*的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学*潜能,形成有效的学*策略,提高自主学*的能力。

  四、课时安排

  高一要学第一、二模块,共10个单元。每个单元我会安排6—7个课时。每三周完成两个单元的教学和一次测验及安排一次英语兴趣课,给学生补充一些与课文有关的知识性、趣味性较强的阅读文章。增加学生学*外语的兴趣。

  五、教学具体措施

  1、摸清学生基本情况,逐步激励学生对英语产生学*兴趣。

  2、重视课堂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逐步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

  3、有意识培养学生听力、表述、朗读、书写和作业的基本能力。

  4、高一英语教学在高中英语学*期间是很关键的。因此,我要深入地研究教材,高考大纲,并根据学科特点及学生特点研究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探索适合学生特点、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及模式。寓教于乐,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外语学**惯,为学生高中三年的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一上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5

  高一(10)班共有学生41人,其中男生18人,女生23人;学生的基础普遍较差,自信心不足;有部分学生存在严重偏科现象,对一些学科不感兴趣;个别学生行为散漫,组织纪律性不强。如何克服不利因素,帮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生活,养成良好的学**惯,努力提高学*成绩,需要做大量的工作,现制定班级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要求,认真贯彻和执行学校给予的各项要求和任务。从学校工作和高一学生实际出发,深入贯彻 品德第一 德育理念,以 静、净、敬、竞 为治班方针,分别从纪律、卫生、品德、学*四个方面进行从严要求,以行为规范教育为切入口,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和学*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主管理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和积极向上的良好精神风貌,努力形成 健康、活泼、严谨、求实、团结、互助、合作、竞争 的优秀班集体。

  二、工作目标

  通过一学期的共同努力,使同学们除了信心十足地繁忙学*的同时,还要尽力做好班务事宜,让每位同学都有一定的表现自我的舞台,锻炼自己,发挥自己的潜能,做一位真正的文明学生 !使本班形成一个具有高度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的班集体。

  三、工作重点

  1.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性格特点、学*状况、奋斗目标、曾经是否做过班干部、现在是否愿意做班干部、目前有哪些需要帮助的地方等等,尽快了解学生的底数,然后通过有针对性的谈话,拉进与学生的距离。

  2.通过观察、谈话及问卷调查情况,建立班级临时组织机构。选用一些责任心强、做事认真、同学关系融洽、愿意为同学服务的同学担任班干部。

  3.定期进行班干部培训,指导工作方法,使其明确班干部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工作态度等,增强班干部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培养他们的管理能力和以身作则、积极向上的思想品德。

  4.经过细心的观察与实践,精心编排值日小组(人数、人员),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使得班级 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

  5.加强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认真学*学校的规章制度,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班规,建立班级检查、考核、监督机制,定期检查,定期反馈,赏罚分明。

  6.指导学生制订好学*计划,改进学*方法,合理安排各科学*时间,提高学*效率。根据需要,合理的编排座位,建立学*小组,形成竞争机制。

  7.积极与科任老师沟通,积极协调学生各科的学*,与各科任老师团结协作,形成合力,齐抓共管,确定好目标,关注优等生和学困生的思想、学*状况,做好优生的培养和差生的转化工作。

  8.加强住校生管理 。不定期深入学生宿舍,关心他们吃、住、行,及时与生活老师沟通,协同生活老师搞好住宿生的管理工作,为同学们营造一个良好的休息环境。

  9.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自信心教育、理想前途教育,使学生明确学*目的,树立远大理想,增强自信心,增强抗挫折能力,坦然面对学*中的各种困难。

  10.关心学生身心健康,提醒督促学生每天自觉坚持做半个小时的有氧运动,以确保他们有强健的体魄适应高中紧张的学*生活。

  11.关注各类特殊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及时了解他们在学*生活上的真实想法,竭尽所能地为学生排忧解难,使他们能思想轻松,心情愉快地进行高中生活。

  12.定期进行家访,勤与家长联系,尽量让家长多了解学生在校的情况,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共同搞好班级建设!

  四、具体日程安排:

  9月份

  1.认真做好学生报到、收费的准备工作,完成住校和通校生的统计工作;

  2.学*和贯彻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组织学生参加开学典礼;

  3.编排值日小组(人数、人员),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4.严格按照学校要求进行学生仪容仪表的检查;

  5.通过观察、谈话及问卷调查情况,建立班级各种组织机构。

  10月份

  1.做好学生国庆假前安全教育工作。

  2.抓好班级自修纪律,对收交作业的时间、方式等进行改革。

  3.进行班干部培训,指导工作方法,增强班干部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管理能力和以身作则、积极向上的思想品德。

  4.对班级学生进行摸底,为运动会参赛人员的选拔做准备。做好运动会的筹备工作并积极参加校运动会;

  11月份

  1.认真总结运动会,表扬并表彰积极为班级出力的同学;

  2.建立班级学*小组,营造互帮互助的良好学*氛围。

  3.做好期中考的动员工作,指导应试的方法与答题技巧;对个别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调整心态,积极迎考;

  4.认真组织学生参加期中考试,并认真遵守考试要求;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考试*惯和考试心态;

  5.认真组织召开期中考试总结表彰会,诊断班级工作中的不足

  6.认真筹备家长会,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形成教育合力。

  12月份

  1.进一步加强班级常规管理,关注各学科作业质量;

  2.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做好心理教育和辅导,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3.积极参与校园文化艺术节汇报演出筹备工作;

  4.班干部培训。

  1月份

  1.加强期末班级管理工作,保证良好的学*环境;加强与学生的谈心工作,及时解决思想问题;

  2。做好期末考试的考前动员工作。

  3.与任课教师联系,加强学困生的个别指导;

  4.完成先进学生的考评工作;

  5.制定假期复*计划,并进行假前安全教育。

  高一上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6

  高一年级是高中的重要的打基础阶段,因此,让学生在高一年级打好学科基础并有所发展是极其重要的。下列目标应在本学期内达到:巩固、扩大基础知识;培养口头和书面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发展智力,培养自学能力。具体来说:

  加强学的研究,充分发挥学的主动性

  只有当教与学形成了合力,教学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因此,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惯,指导他们掌握有效的学*方法,使他们乐学更善学。

  高中生应有的*惯和方法主要包括:

  (1)学会查英语词典并勤查词典;

  (2)坚持每天朗读,学会背诵的有效方法;

  (3)利用每天的零碎时间反复多次记忆单词,学会记忆单词的多种方法;

  (4)学会观察语言现象,总结语言规律(如通过某例句总结出某词的用法);

  (5)养成良好的作业*惯(整洁、独立完成),掌握各种解题技巧;

  (6)坚持预*,学会看书;

  (7)积极思考、大胆质疑;

  (8)学会记笔记和整理笔记。

  强化三关训练,夯实语言功底

  词汇、阅读、语法是每个立志要学好英语的人必须过的三关,三者有联系但不能相互代替。词汇教学主要是使学生掌握词义、词的搭配和用法。抓词汇首先在于认识,不要认为这纯粹是学生的事,而是师生双方共同的任务;其次要重视方法的指导,切忌一个一个字母地死记硬背;第三要坚持细水长流,长抓不懈,不断反复,及时巩固。只要持之以恒,拥有多个词汇毕竟不是高不可攀的。本学期继续抓住统编教材和牛津教材的词汇,同时适当扩大英文报刊、杂志的阅读量,以扩大词汇量,增强阅读能力。

  短文阅读是吸收信息、学*语言、提高水*的最有效途径,因此,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本学期将有计划地坚持每周补充几篇课外阅读文章,让学生在大量阅读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语法是英语的框架结构。高中英语语法项目较多,为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准确表达思想,必须引导学生学好语法。本学期将在每周安排一节课,系统地和学生一起学*各项语法内容。

  加强听、说、读、写训练,全面提高学生英语能力

  尽管目前的高考以听、写为主,但听、说、读、写训练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只有通过综合训练,才能真正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根据高中教学的要求,要在进一步提高听说能力的同时,侧重培养阅读能力,要切实加强泛读训练。在大量听、读,确保一定的输入量的基础上,再适当进行写的训练,写的能力自然会不断提高。

  力争达到的目标:

  本学期这两个班级的成绩争取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具体实施计划

  1.内容:本教材共分十个单元,每三周学*两个单元,每个单元学*一个语言结构或语言功能,一篇课文,写作技巧,听力练*;

  2.单元测验:每两单元测验一次;难度适中;实行月考制度;

  3.每周作业总量:每单元课后练*及部分配套练*,学有余力的学生自定的练*,自己命题的各单元重难点练*题。

  高一上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7

  高一英语教学在高中英语学*期间是很关键的。因此,我要深入地研究教材,根据学科特点及学生特点研究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探索适合学生特点、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及模式。寓教于乐,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外语学**惯,为学生高中三年的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一年级是高中的重要的打基础阶段,因此,让学生在高一年级打好学科基础并有所发展是极其重要的。下列目标应在本学期内达到:巩固、扩大基础知识;培养口头和书面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发展智力,培养自学能力。具体来说:

  1、加强学的研究,充分发挥学的主动性

  只有当教与学形成了合力,教学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因此,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惯,指导他们掌握有效的学*方法,使他们乐学更善学。

  高中生应有的*惯和方法主要包括:

  (1)学会查英语词典并勤查词典;

  (2)坚持每天朗读,学会背诵的有效方法;

  (3)利用每天的零碎时间反复多次记忆单词,学会记忆单词的多种方法;

  (4)学会观察语言现象,总结语言规律 ( 如通过某例句总结出某词的用法 ) ;

  (5)养成良好的作业*惯 ( 整洁、独立完成 ) ,掌握各种解题技巧;

  (6)坚持预*,学会看书;

  (7)积极思考、大胆质疑;

  (8)学会记笔记和整理笔记。

  2.强化三关训练,夯实语言功底

  词汇、阅读、语法是每个立志要学好英语的人必须过的三关,三者有联系但不能相互代替。词汇教学主要是使学生掌握词义、词的搭配和用法。抓词汇首先在于认识,不要认为这纯粹是学生的事,而是师生双方共同的任务;其次要重视方法的指导,切忌一个一个字母地死记硬背;第三要坚持细水长流,长抓不懈,不断反复,及时巩固。只要持之以恒,拥有多个词汇毕竟不是高不可攀的。本学期继续抓住统编教材和牛津教材的词汇,同时适当扩大英文报刊、杂志的阅读量,以扩大词汇量,增强阅读能力。

  短文阅读是吸收信息、学*语言、提高水*的最有效途径,因此,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本学期将有计划地坚持每周补充几篇课外阅读文章,让学生在大量阅读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语法是英语的框架结构。高中英语语法项目较多,为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准确表达思想,必须引导学生学好语法。本学期将在每周安排一节课,系统地和学生一起学*各项语法内容。

  3.加强听、说、读、写训练,全面提高学生英语能力

  尽管目前的'高考以听、写为主,但听、说、读、写训练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只有通过综合训练,才能真正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根据高中教学的要求,要在进一步提高听说能力的同时,侧重培养阅读能力,要切实加强泛读训练。在大量听、读,确保一定的输入量的基础上,再适当进行写的训练,写的能力自然会不断提高。

  力争达到的目标:

  本学期这两个班级的成绩争取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具体实施计划

  1.内容:本教材共分十个单元,每三周学*两个单元,每个单元学*一个语言结构或语言功能,一篇课文,写作技巧,听力练*;

  2.单元测验:每两单元测验一次;难度适中;实行月考制度;

  3.每周作业总量:每单元课后练*及部分配套练*,学有余力的学生自定的练*,自己命题的各单元重难点练*题。

  高一上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8

  高一上学期是高中教育的起始阶段,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使学生圆满完成新课标要求的各项学*任务,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在各方面能够健康发展,把英语教学搞的有声有色,必须有一个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特制定英语教学计划如

  一、教材分析

  教材是“课标”的具体表现,是学生学*的“蓝本”。现在使用的人教版英语教材每一个单元都围绕一个主要话题开展听说读写活动,共九个部分,即热身,阅读,理解,语言学*,语言运用,小结,学*建议和趣味阅读。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呈现与训练,以及语法和句型等重点循序渐进,循环反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构建知识系统。新教材打破了传统的体系,用新的理念、新的方式、新的体系呈现出来。我们应当以积极的态度去学*新教材,研究新教材,理解新教材各个栏目的编写意图,最大限度地发挥各个栏目的作用。一方面我们要努力去理解新教材、适应新教材、用好新教材,一方面我们又要努力站在新教材之上使用新教材,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对其进行大胆的取舍和重组,是教材为

  我所用,而不是被教材牵着鼻子走。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确学*英语的目的性,发展自主学*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2、做好初高中的教学衔接工作,让学生了解和适应高中的英语学*;

  3、在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在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4、优化学生的英语学*方法,使他们能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主动学*的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学*潜能,形成有效的学*策略,提高自主学*的能力。

  三、学生现状分析

  针对我所带的班级高一5,6班学生生员构成复杂,大部分来自农村,远到王坟,庙子,城区学生少,普遍英语底子差,基础薄,英语水*参差不齐,发音不标准的实际情况,打算在高一起始阶段的英语教学中,本着低起点,爬坡走,抓*惯的原则,长期不懈地抓好学生的学*英语的的兴趣和*惯养成。指导思想是坚持“狠抓双基,改进学法,激发兴趣,提高学*英语的能力”。

  四、工作措施

  1、继军训后结合学生初中英语实际状况,用两个星期复*初中教材,为*稳向高中教材过度奠定基础,梳理初中知识,配发相应练*,通过*题讲练,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顺利进入新教材的学*。

  2、为了使学生打牢基础不至于出现知识断层,本学期要有计划的把学生初中学过的但掌握不好的时态、句式、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动词不定式以及部分掌握不好的词汇、短语、句型分插于新课教学中。

  4、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尤其与旧大纲不同的地方,清楚哪些内容是新增加的,哪些内容是已经删掉的,哪些内容初中已经学的。认真研究新教材,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认真备课、上课,认真进行自*辅导和批改作业。

  5、为了减轻高三听力训练的压力,提高学生的.听力水*,从高一就开始就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除了利用课堂上的时间外,还坚持每周三次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集体放听力。

  6、单词一直是学生的难点、薄弱点,直接影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要重视词汇教学,狠抓单词的记忆与巩固以及对词汇的意义与用法的掌握。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单词记忆方法和养成勤查词典的*惯。

  7、坚持每周一次作文训练,训练题材、方法力求多样化,并能及时进行讲评。坚持每天课前做值日报告和每周三篇的短文背诵检查。鼓励学生写英文日记,对个别英语特差的学生尽量多批改、多指导。

  8、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是高中教学的重点,也是高考的重头戏。在单元教学中配发适当的阅读练*,在*时考测试卷中阅读篇幅占一定比例,突出重点。有计划的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

  9、集体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整体教学水*的有力保证,有利于经验丰富的教师与年轻教师互为补充、共同提高。坚持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集中带课教师的智慧和经验,化解单元教学中的难点,减少教学中的授课弯路,突出重点。

  10、坚持教学研究和相互听课,向同行学*,积极上网,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解决自己教学中的疑难和困惑。

  五、专业成长计划

  作为一名新老师,首先对教材吃透,对班里学生的英语水*详细了解。多去听其他老师讲课,学*讲课经验。多看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有助于掌握教学技巧,了解高中生的成长心理。积极参与备课。其次,多参与教研教改活动,了解教育动向。业精于勤荒于嬉。*日里,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

  高一上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9

  高一英语教学在高中英语学*期间是很关键的。因此,我要深入地研究教材,根据学科特点及学生特点研究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探索适合学生特点、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及模式。寓教于乐,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外语学**惯,为学生高中三年的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一年级是高中的重要的打基础阶段,因此,让学生在高一年级打好学科基础并有所发展是极其重要的。下列目标应在本学期内达到:巩固、扩大基础知识;培养口头和书面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发展智力,培养自学能力。具体来说:

  1、加强学的研究,充分发挥学的主动性

  只有当教与学形成了合力,教学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因此,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惯,指导他们掌握有效的学*方法,使他们乐学更善学。

  高中生应有的*惯和方法主要包括:

  (1)学会查英语词典并勤查词典;

  (2)坚持每天朗读,学会背诵的有效方法;

  (3)利用每天的零碎时间反复多次记忆单词,学会记忆单词的多种方法;

  (4)学会观察语言现象,总结语言规律 ( 如通过某例句总结出某词的用法 ) ;

  (5)养成良好的作业*惯 ( 整洁、独立完成 ) ,掌握各种解题技巧;

  (6)坚持预*,学会看书;

  (7)积极思考、大胆质疑;

  (8)学会记笔记和整理笔记。

  2.强化三关训练,夯实语言功底

  词汇、阅读、语法是每个立志要学好英语的人必须过的三关,三者有联系但不能相互代替。词汇教学主要是使学生掌握词义、词的搭配和用法。抓词汇首先在于认识,不要认为这纯粹是学生的事,而是师生双方共同的任务;其次要重视方法的指导,切忌一个一个字母地死记硬背;第三要坚持细水长流,长抓不懈,不断反复,及时巩固。只要持之以恒,拥有多个词汇毕竟不是高不可攀的。本学期继续抓住统编教材和牛津教材的词汇,同时适当扩大英文报刊、杂志的阅读量,以扩大词汇量,增强阅读能力。

  短文阅读是吸收信息、学*语言、提高水*的最有效途径,因此,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本学期将有计划地坚持每周补充几篇课外阅读文章,让学生在大量阅读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语法是英语的框架结构。高中英语语法项目较多,为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准确表达思想,必须引导学生学好语法。本学期将在每周安排一节课,系统地和学生一起学*各项语法内容。

  3.加强听、说、读、写训练,全面提高学生英语能力

  尽管目前的高考以听、写为主,但听、说、读、写训练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只有通过综合训练,才能真正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根据高中教学的要求,要在进一步提高听说能力的同时,侧重培养阅读能力,要切实加强泛读训练。在大量听、读,确保一定的输入量的基础上,再适当进行写的训练,写的能力自然会不断提高。

  力争达到的目标:

  本学期这两个班级的成绩争取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具体实施计划

  1.内容:本教材共分十个单元,每三周学*两个单元,每个单元学*一个语言结构或语言功能,一篇课文,写作技巧,听力练*;

  2.单元测验:每两单元测验一次;难度适中;实行月考制度;

  3.每周作业总量:每单元课后练*及部分配套练*,学有余力的学生自定的练*,自己命题的各单元重难点练*题。

  高一上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10

  一、本学期的指导思想:

  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自主学*和自主管理能力为主线,全面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精神,针对我校高一新生普遍英语底子差,基础薄的实际,坚持“夯实基础,狠抓双基,改进学法,激发兴趣,提高能力”的指导思想。在本学期的英语教学中,要坚持以下理念的应用:

  1、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2、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磨练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

  3、让学生在使用英语中学*英语,让学生成为GoodUser而不仅仅是Learner。让英语成为学生学*生活中最实用的工具而非累赘,让他们在使用和学*英语的过程中,体味到轻松和成功的快乐,而不是无尽的担忧和恐惧。

  二、学生情况分析

  我任教的是高一(5)和(8),由于都是高一新生,因此学生之间和老师之间都非常陌生。因此我要创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尽快融入新班集体中。作为老师我要在开始两个星期掌握学生的名字、爱好和英语*惯等。这样,我不仅得到学生的信任而且会在了解学生学*英语特点的基础上很好地展开教学。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确学*英语的目的性;

  2、做好初高中的教学衔接工作,让学生了解和适应高中的英语学*;

  3、在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4、优化学生的英语学*方法,使他们能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主动学*的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学*潜能,形成有效的学*策略,提高自主学*的能力。

  四、课时安排

  高一要学第一、二模块,共10个单元。每个单元我会安排6―7个课时。每三周完成两个单元的教学和一次测验及安排一次英语兴趣课,给学生补充一些与课文有关的知识性、趣味性较强的阅读文章。增加学生学*外语的兴趣。

  五、教学具体措施

  1、摸清学生基本情况,逐步激励学生对英语产生学*兴趣。

  2、重视课堂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逐步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

  3、有意识培养学生听力、表述、朗读、书写和作业的基本能力。

  4、高一英语教学在高中英语学*期间是很关键的。因此,我要深入地研究教材,高考大纲,并根据学科特点及学生特点研究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探索适合学生特点、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及模式。寓教于乐,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外语学**惯,为学生高中三年的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范文10份(扩展3)

——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工作总结实用10篇

  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1

  一学期的工作即将结束,对本学期的工作应该进行充分的反思!

  本学期我的工作主要有三项:

  1、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

  2、高一数学思维训练工作;

  3、高一数学备课组工作。现将工作的基本情况简单总结:

  一、两个班的教学工作:

  本学期任教的两个班分别是高一、五班(C班)和高一、十班(A班),五班的工作重点是尖子生工作,十班的工作重点是基础教学,争取每名同学有所收获。两项工作已经结束,应该说已经完成了计划中的任务,下学期应该继续努力,工作中应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两大环节多下功夫!

  二、数学思维训练工作:

  数学思维训练是我们数学组的一项传统的重要工作,本学期的主要工作是对三年的工作做好规划。本学期的工作重点是对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进行培养,对思维训练班的成立进行准备工作,对优秀学生进行动员!期中考试后,通过海选测试,成立了两个思维训练班并进行集中训练,现已很好的完成了任务。

  三、高一数学备课组工作:

  本届高一在吸取前面几届高一工作的经验进行了很多调整。学生上学的第一周,进行了高中数学学*方法指导,初高中数学衔接。本届高一的教材顺序发生了变化,本学期授课内容是必修一、四,应该说任务很重,学生学*很吃力,因为这两部分的难度很大。本届高一在学校的带领下,进行了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对学生和老师都是极大的挑战,在备课组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基本完成任务。学生们已经基本适应了高中的学*,老师们基本摸索出了导学模式的教学,基本能适应这种新模式的教学。

  本学期的工作虽然结束了,但我们的工作并没有结束,在工作之余对一学期的工作得失应该很细致的反思!工作总结只是框架式的小结,其中的很多细节还要反思整理,要把*时的反思一一整理,发现存在的问题,以便今后工作中能更好的防患于未然。祝自己工作进步,身体健康。祝学校在新的一年里有更快、更好、更高的发展!

  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2

  一转眼,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结束,这个学期担任四年级(3)班数学等学科教育教学工作。下面就数学教学工作进行小结。

  一、教学常规工作。

  这一学期担任四年级(3)班数学等科教学工作。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不迟到、不请假,没课时也尽量早到学校写教案、批改作业。通过上一学期的教学,学生们也应该了解了我的性格及上课方法,这一学期下来,上课纪律比较良好,只有黄磊磊同学不能完成作业与练*。

  教学中,学生虽然是分层次的学生,但是有10多人是另外进来的,因此在教学简单的内容时,也得照顾他们,教学进度也不能太快,这样就使得已经明白了的学生觉得浪费时间,这部分学生感觉是重复教学,就产生了厌恶的情绪,上课就会开小差,因此教学过程中有时感到教学课时不够用,可能是自己教学水*差的缘故吧!也有可能是自己做得不够到位。

  第一、二次月考,成绩不太理想,我自己研究了每一个学生的试卷,找出错误严重的题目,特别是大分题目,进行了深思,并在瓦校长组织的年级组会议上进行了小结,虚心接受年级组老师的建议,瓦校长给我班学生做了问卷调查并查看了试卷,并对我做出了建议,感谢瓦校的关心与指导。经过年级组会议及几个同科老师们*时在一起的交流;我们几位老师积极上公开课,互相取长补短,特别是期末冲刺阶段,我们找了前几年的期末试卷并设计了答题卡,并从网上找了一些试卷,对学生们进行复*巩固,四年级几个班大部分学生在后面的月考及期末统测中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二、存在的不足。

  人非草木,孰能无过。教学中课多的那一天,不注意会把字看错、讲错。缺乏克制脾气的耐心,看见学生不认真听课、打瞌睡时会高声批评学生。

  三、今后的打算。

  今后多向其他老师学*新课教学,锤炼自己的脾气,借助“班班通”设备,努力提升自身教学水*,激发学生学*的兴趣。时刻提醒自己做得还不到位,努力认真履行本职工作,为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3

  本学期,根据需要,学校安排我上高一(4)、(5)班数学。高一数学对我来说还是新手上路,但是在同事们的帮助下,我顺利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任务。我对一期来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方面

  1、认真做到全面的备课

  ⑴备教材: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吃透,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⑵备学生: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惯,学*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⑶备教法: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2、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教研能力,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我深知自身修养远远达不到所要求的水*,所以只有在日常生活中多督促自己看书,学*。学*教育心理学理论,学科专业知识,网上查找教学资源,利用可利用的时间让自己进步。在课堂上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在学*过程中的主动性,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虚心向其他老师学*,在教学上做到有疑必问,给自己不断充电,弥补自己在教学上的不足。

  3、加强学生良好学**惯的培养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也是培养学生能力、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独立思考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学*数学要重在理解,只是教师讲解,而学生没有经过独立思考,就不可能很好地消化所学知识,不可能真正想清其中的道理掌握它,独立思考是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在高一阶段首先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独立钻研教材,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多的给予学生自己思考、讨论、分析的时间与机会,使他们逐步学会思考。

  4、在课后作业,反馈练*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课后作业和反馈练*、测试是检查学生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抓好这一环节的教学,也有利于复*和巩固旧课,还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完一课、一单元后,让学生主动归纳总结,要求学生尽量自己独立完成,以便正确反馈教学效果。

  二、存在困惑

  1、书本*题都比较简单和基础,而我们的教辅题目偏难,加重了学生的学*负担,而且学生完成情况很不好。课时又不足,教学时间紧,没时间讲评这些练*题。

  2、在教学中,经常出现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完不成的现象,更少巩固练*的时间。勉强按规定时间讲完,一些学生听得似懂非懂,造成差生越来越多。

  3、虽然经常要求学生课后要去完成教辅上的精选的题目,但是,相当部分的同学还是没办法完成。学生的课业负担太重,有的学生则是学*意识淡薄。

  三、今后要注意的几点

  1、要处理好课时紧张与教学内容多的矛盾,加强对教材的研究;

  2、注意对教辅材料题目的精选;

  3、要加强对数学后进生的思想教育。

  总之,作为一名高中的新教师,对新教材还不太熟悉,对重难点的突破,对考点的把握,对学生的方法指导,对高中教学的经验都是一个很大漏洞,我将把握好每一天,继续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

  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4

  这学期是本人第二次任教高一年级的数学科,鉴于第一年的工作经验和总结,本人在第二年的高一数学任教中,教学各方面都有所提高,总结几点经验如下。

  1、勤于思考:创新的前题是理解。

  我们知道,数学离不开概念,由概念又引伸出性质,这些性质往往以定理或公式呈现出来。对定理,公式少不了要进行逻辑推理论证,形成这些论证的理路需要思维过程。为此,我们首先必须让学生对学*的对象有所理解。因为数学知识的获得主要依赖紧张思维活动后的理解,只有透彻的理解才能溶入其认知结构。这就需要拼弃过去那种单靠记往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的数学结论,然后套用这些结论或机械地模仿某种模式去解题的坏*惯。而要做到理解,就需要勤于思考。对知识和方法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如:为什么要形成这个概念 为什么要导出这个性质 这个性质,定理,公式有什么功能 如何应用 勤于思考的表现还在于对认知过程的不断反思,回顾,不断总结挫折的教训和成功的经验。避免墨守成规,勇于创新。

  2、善于提问。

  学生在数学课堂中通过观察,感知学*的对象以后,要学会分析,要有自己的见解,不要人云亦云,要善于挖掘自己尚不清楚的问题,多角度,全方位地探究,并提出质疑。作为一个中学生,不见得也毋须什么问题都能自己解决。我们倡导的只是能对学*的对象提出多角度的问题,尤其是善于提出新颖的具有独特见解的问题。我认为会提问是创新的一个重要标志。

  3、解决问题。

  学数学离不开解题,解题是在掌握所学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运用。解题可以训练技巧,磨炼意志。在解题过程中,首先应判断解题的大方向,大致有什么思路,在引导学生解题的探索过程中,要注意联想,要学会用不同的立意,不同的知识,不同的方法去思考,并善于在解题全过程监控自己的行为:是否走弯路 是否走入死胡同 有没有出错 需要及时调整,排除障碍。这样长期形成*惯后,往往可以别出心裁,另辟解题捷径。这种思维品质也是创新的重要标志。为了让学生达到这个境界,必须让学生明确不要为解题而解题,要在解题后不断反思,回顾,积累经验,增强解题意识,提高能力。

  如何从一名资质普通的人民教书转变成为合格的数学教师这一问题,可能是所有年轻教师都经历过的思索。我想对于老教师的经验的借鉴在这个方面显得尤为重要。在此我要感谢半年来一直帮助我,关心我的老教师们。从他们的经验中我体会到数学的核心——问题;总结出解决问题的途径——问的是什么,有什么,还有什么,是什么;教会学生如何去学*—勤于思考,善于提问,解决问题。

  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5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九、十班数学教学工作。由于课改,实施新课标教学,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方面临新的挑战,于是边学边教适应的新课标。现将一学期来的成与败总结如下:

  一、教学方面:

  1、做好课前准备和课后反思工作

  课前认真阅读、挖掘、活用教材,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研读新课标,尽力将新理念融入课堂教与学中。根据本班同学的具体情况设计课堂内容。设计不同层次的内容,让每个同学都有收获,及时评价,让每个同学都有成就感。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后反思。

  2、把好课堂关,提高课堂质量。

  新课标的数学课通常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所有新知识的学*都以相关问题情境的研究作为开始,它们使学生了解与学*这些知识的有效切入点。所以在课堂上我想方设法创设能吸引学生注意的情境。在这一学期,我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一上课就感兴趣,每节课都有新鲜感。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我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台,让他们讨论、思考、展评过程中收获知识,磨练意志,增强自信力。

  3、虚心请教。

  在教学上,有疑必问。由于没有新课标教学经验,所以我的教学进度总是落在其他老师之后。我虚心向他们请教每节课的好做法和需要注意什么问题,结合他们的意见和自己的思考结果,总结出每课教学的经验和巧妙的方法。

  二、存在问题和今后努力方向:

  1、新课标学*与钻研还要加强;

  2、课堂教学设计、研究、效果方面还要考虑;

  3、还需要“培优、辅中、稳差”

  总之,教学是一个教育学的不断结合,不断促进,不断完善的过程,在实践中去检验自己的教学方法,在学生的反馈中发现不足,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6

  转眼一学期即将结束。回顾本学期的教学工作,颇有感悟。

  这一学期,我任教的主科是三年级四班的数学,一学期来,我坚持以认真、严谨的态度,兢兢业业地工作。教学中备、讲、批、辅、考环环紧扣,认真钻研教材,备好每一堂课,做到先备课再进教室,按时批阅作业,对于潜能生总是边批边讲,耐心细致地进行辅导。此外,我还积极参加教研组的每一次活动,虚心学*别人先进的教学经验,和同事研讨新的教学理念运用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上。

  小学数学的学*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探究性学*,课堂设计多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与同伴交流相互讨论,这样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自主探究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动口,动手,动脑,研究知识,创造知识。我所教班级的学生绝大部分头脑比较灵活,上课时课堂气氛比较好,学生对于新知的掌握也比较快。对于个别学困生,我利用课余时间表进行辅导,与他们谈心,让他们明确学*目的,端正学*态度,整励他们积极向上。

  教育是一种爱心事业,为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我在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还不失时机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教育他们爱学校,爱班级,爱老师,爱同学,教育他讲文明礼貌,用爱心云关怀他们,呵护他们,让他们感受到一种密不可分的师生之情。

  总之,教书育人是自己的本职工作,我时刻记住这一点,认认真真地工作,扎扎实实地学*,我相信辛勤的汗水会换来收获!

  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7

  20PC—20PC年我任教高三理科(1)(2)班数学,顺利完成各项任务。高三工作是繁忙的、辛苦的,然而苦中有乐,苦中有收获。在这一年的高三教学中,对本人的自我工作总结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努力自我钻研,并配合学生的课后辅导

  作为中年教师,我努力学生钻研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和教学水*,多做,多问,多去归纳和总结,通过不段的学*,争取成为一名合格的高三数学教师。

  一、 认真备好每一堂课,认真写好教案

  二、高三看上去复*时间很充裕,其实真正想备好学生、教材、教法,需要花费很多精力。从最日常的上每一节课之前,我必须要将资料数及配套练*全部做过,且在关键地方做上批注,在讲授是才可以特地强调,做到详略得当。只有做过这一节的内容后,才能把握住这一节的内容和重点、难点。然后在写教案、备课中将题目归类,总结;让学生在归类,总结中达到一通百通的目的。每一道典型的例题应理清思路,总结要点,且在后面附带2—3道题组,让学生立地强化某个知识点,增强其记忆力,进一步引导学生找到解题的题眼,从而水到渠成地摸清解题的突破口,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 学生的课后巩固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在目前这样的学生生源的情况下,仅仅靠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无课后的巩固,是很难突破提升的。除努力提高学生学*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学*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中尝到数学的“乐”之外,更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努力提高自己会学*的能力。文盲并不是没有知识的人,而是不会学*、不知学*的人。

  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8

  数学活动的前提是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而培养幼儿的兴起在于让幼儿多动手,从幼儿身边的事物入手,要注重手、口、脑并用,从而开发幼儿的智力。于是,在本期的活动中,我们结合在板房的实际情况,以及本期数学领域教学的重点,在上期的基础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的不断的实践。总结探索,改进我们的教育教学的方法、手段,不断的创新才能更好的开展活动。本期,在我们全园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在有限的环境里开展了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也取得了相应的成绩。现就本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首先,在工作实践的同时,不断学*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来证明理论,正因如此,全园数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上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本期我园来了两位新教师,由于是新手,没有教学的经验,我们的老师毫无保留的帮助他们,让他们在短短的几个月中有了和大的进步。

  三、在全园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将辅导全县农村教师的活动上得有声有色,受到了全县老师的好评。

  四、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的同时,不断总结经验,并针对每节活动写出自己的体会和教学反思,这为教师更好的教学起到督促作用。

  五、通过每月开展教研活动,针对本月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或遇到的难题开展讨论,举行讲座。这样,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提高。

  六、本期中,我们领域重视了幼儿动手操作常规的培养,要求数学活动中一般有操作的材料,正因如此,小、中、大三个年级的操作常规都比较好,而切幼儿的动手操作的水*有了很大的提高。从而更好的开发了幼儿的智力。

  总之,在本期中,我们领域各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我们领域在教育教学中也存在许多的不足,在下期中,我们进一步针对我们的不足加大力度,从而更好的干好我们的工作。

  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9

  不知不觉一个学期就要结束,总结一学期的工作得失感触很多。和每个教师一样,我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后进生。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每一件事。下面我总结一下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点滴收获。

  (一)在课堂教学中我做到了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

  如何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自觉主动的去尝试,变苦学为了学呢?我主要采取了三个途径:意识从教学内容入手,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趣味因素,满足并激发学生的情感需求和求知欲望。二是合理组织教学密度,教学难度和速度,做到有张有弛、难易交替,使学生始终如一保持饱满的求知热情。三是针对儿童心理特征,创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设置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

  (二)引导学生尝试,变学会为会学。

  在课堂上老师做到老师少讲学生多说,老师少说学生多思,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自我尝试,发现新知,学*新知,运用新知。

  (三)沟通知识联系,变知识为能力。

  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生长点,在新旧知识的生长点上引入新知,做到新课不新。

  (四)因材施教培养优生。

  一(3)班学生的学生两极分化太严重。特别聪明的有吴俊骆。罗慧林。夏啸涵等,对于他们老师经常根据他们的特点备课,设计提问。争取让他们学*上能吃饱。

  (五)呕心沥血转化学困生。

  一(3)、1一(4)的学困生较多,如吴豪轩。林沃杰、莫泳霞、刘秋怡等。他们的情况又各不相同。有的是因为智力原因学*落后,有的是因为学前教育不够引起的学*落后。有的是因为学**惯差引起的;还有的是因为身体原因引起的。因此,针对他们不同特点,老师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辅导方法。

  (六)认真反思自己工作中的不足

  1、自身理论学*不够,需要向各位老师学*。

  2、与家长的沟通工作做的不够扎实。

  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10

  这学期是本人第二次任教高一年级的数学科,鉴于第一年的工作经验和总结,本人在第二年的高一数学任教中,教学各方面都有所提高,总结几点经验如下。

  1、勤于思考:创新的前题是理解

  我们知道,数学离不开概念,由概念又引伸出性质,这些性质往往以定理或公式呈现出来。对定理,公式少不了要进行逻辑推理论证,形成这些论证的理路需要思维过程。为此,我们首先必须让学生对学*的对象有所理解。因为数学知识的获得主要依赖紧张思维活动后的理解,只有透彻的理解才能溶入其认知结构。这就需要拼弃过去那种单靠记往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的数学结论,然后套用这些结论或机械地模仿某种模式去解题的坏*惯。而要做到理解,就需要勤于思考。对知识和方法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如:为什么要形成这个概念 为什么要导出这个性质 这个性质,定理,公式有什么功能 如何应用 勤于思考的表现还在于对认知过程的不断反思,回顾,不断总结挫折的教训和成功的经验。避免墨守成规,勇于创新。

  2、善于提问

  学生在数学课堂中通过观察,感知学*的对象以后,要学会分析,要有自己的见解,不要人云亦云,要善于挖掘自己尚不清楚的问题,多角度,全方位地探究,并提出质疑。作为一个中学生,不见得也毋须什么问题都能自己解决。我们倡导的只是能对学*的对象提出多角度的问题,尤其是善于提出新颖的具有独特见解的问题。我认为会提问是创新的一个重要标志。

  3、解决问题

  学数学离不开解题,解题是在掌握所学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运用。解题可以训练技巧,磨炼意志。在解题过程中,首先应判断解题的大方向,大致有什么思路,在引导学生解题的探索过程中,要注意联想,要学会用不同的立意,不同的知识,不同的方法去思考,并善于在解题全过程监控自己的行为:是否走弯路 是否走入死胡同 有没有出错 需要及时调整,排除障碍。这样长期形成*惯后,往往可以别出心裁,另辟解题捷径。这种思维品质也是创新的重要标志。为了让学生达到这个境界,必须让学生明确不要为解题而解题,要在解题后不断反思,回顾,积累经验,增强解题意识,提高能力。

  如何从一名资质普通的人民教书转变成为合格的数学教师这一问题,可能是所有年轻教师都经历过的思索。我想对于老教师的经验的借鉴在这个方面显得尤为重要。在此我要感谢半年来一直帮助我,关心我的老教师们。从他们的经验中我体会到数学的核心——问题;总结出解决问题的途径——问的是什么,有什么,还有什么,是什么;教会学生如何去学*—勤于思考,善于提问,解决问题。


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范文10份(扩展4)

——高一上学期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菁华6篇)

高一上学期物理教学工作计划1

  一、指导思想

  根据必修模块Ⅰ的知识属于力学部分的内容,知识难点多,而本学期课时较紧,学生功课又较多等实际情况,高一物理教学目标总体定位于激发学生学*物理的兴趣,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适应科学探究的教学方法,培养正确的物理学*方法和思维方法,形成较为完整的牛顿力学体系等,而不强调挖掘知识难度,符合会考必修要求。

  二、教学计划

  本学期高一物理每周安排2课时,完成必修模块Ⅰ教学任务。另各校可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开设如物理学史、生活中的物理学等校本课程。

  三、知识内容及说明

  一、运动的描述

  知识内容

  说明

  1、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

  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它是一种科学抽象,是一个理想化模型,通过具体事例弄懂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看作质点。知道参考系概念,知道对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时,观察的结果可能不同。在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下,必须选择同一物体作参考系才有意义。用物理上的坐标轴与实际的物理情景结合起来建立坐标系。(1课时)

  2、时间和位移

  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和联系,能用数轴表示时刻和时间;理解位移的概念,了解路程和位移的区别;能用直线坐标系表示位置和转移;知道位移是矢量,时间和路程是标量;知道时刻与位置,时间与位移的对应关系

  会用直线运动的位置坐标计算位移。(1课时)

  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理解物体运动的速度,知道速度的意义、公式、符号、单位、矢量性;

  理解*均的意义,会用公式计算物体运动的*均速度,认识各种仪表中的速度;理解瞬时的意义,能区别质点的*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1课时)

  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了解打点计时器的计时原理和构造,理解纸带中的点所表示的物体运动的信息(时间、位移);学会使用打点计时器;理解根据纸带测量速度的原理,并测量出瞬时速度;明确速度一时间图象的物理意义,会用描点法描绘物体的速度一时间图象,获得相关信息。(1课时)

  5、速度改变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理解加速度的意义,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公式、定义、符号和单位;能用公式进行定量计算;知道加速度与速度的区别和联系,会根据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关系判断物体是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知道*均加速度与瞬时加速度及其区别;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含义,能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理解加速度的意义。(2课时)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知识内容

  说明

  6、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了解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器材及操作;会运用列表法、图象法(描点法)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小车运动的特点。

  理解速度-时间图象(2课时)

  7、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知道什么是速度-时间图象以及如何用图象直接读出某一时刻的速度,也可求出位移;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会应用速度公式对简单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的计算;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的特点及其物理意义,掌握由速度-时间图象判断物体运动性质、运动方向、加速度方向及求解加速度的方法;明确速度-时间图象不是物体的运动轨迹;知道什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和非匀变速运动。(2课时)

  8、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理解匀速运动,变速运动的概念;知道什么是位移-时间图象,以及如何用图象来表示位移和时间的关系;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的意义;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了解位移公式的推导方法,掌握公式x= V0+ at2,V0-V =2ax.(1课时)

  9、自由落体运动

  知道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知道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是在理想条件下的运动;知道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知道什么是重力加速度及其方向;知道在地球上的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大小不同(2课时)

  10、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了解落体运动研究的史实;理解任何猜想和假说都需要有实验验证的重要性(1课时)

  三、相互作用

  知识内容

  说明

  1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知道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在具体问题中找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了解自然界中的四种力、力的作用范围、数量级等知识;能从力的物质性、相互性、矢量性、作用效果四个方面深刻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能在具体问题中画出力的图示或力的示意图;知道重力是因为地球吸引而产生的;掌握重力的大小和方向,知道重力大小的测量方法

  掌握重心的概念、知道重心的位置与哪些因素有关,会确定质量均匀分布且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的位置(1课时)

  12、弹力

  了解弹力是接触力,弹力的本质是电磁力;物体形变的概念和形变种类及特点;了解弹力产生的条件,会判断弹力的有无及弹力的方向;知道胡克定律的内容、适用条件、弹簧劲度系数的物理意义、单位(2课时)

  13、摩擦力

  静摩擦力的定义,产生条件、方向的确定;知道最大静摩擦力,知道静摩擦力的大小、方向由物体所受外力的大小、方向决定;知道滑动摩擦力及其产生条件、会确定其方向;会用F=FN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动摩擦因数由接触面的材料、粗糙程度决定;知道滚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知道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2课时)

  14、力的合成

  能从力的作用效果上理解合力与分力的概念,理解共点力的概念;掌握矢量合成的*行四边形定则,会用作图法求共点力的合力,会用直角三角形知识计算合力。(1课时)

  15、力的分解

  理解力的分解和分力的概念;知道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同样遵循*行四边形定则;能根据力的实际作用效果进行力的分解;会根据*行四边形定则用作图法求分力,用*面几何的相关知识计算分力(1课时)

  四、牛顿运动定律

  知识内容

  说明

  16、牛顿第一定律

  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主要推理过程和推论,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意义;知道什么是惯性,会正确地解释有关惯性的现象(1课时)

  17、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理解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快慢,即加速度大小与力有关,也与质量有关;了解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定量关系;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2课时)

  18、牛顿第二定律

  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文字内容和物理公式;理解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及相互关系;会用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进行有关计算(2课时)

  19、力学单位制

  了解什么是单位制,知道力学中的三个基本单位;认识单位制在物理计算中的作用;指导学生在计算中采用国际单位,从而使运算过程的书写简化(1课时)

  20、牛顿第三定律

  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确切含义,会用它解决有关问题(1课时)

  21、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

  掌握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能结合物体的运动情况对物体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能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推导物体的运动情况;会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决简单的力学问题(2课时)

  22、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二)

  理解共点力作用下物体*衡状态的概念,能推导出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衡条件;会用共点力*衡条件解决有关力的*衡问题;理解产生超重、失重现象的条件和实质(2课时)

高一上学期物理教学工作计划2

  一、基本情况分析

  ⒈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刚刚进入高中,对于物理的学*还停留在初中的认识水*。很多学生认为初中物理好学,从而轻视高中物理的学*。

  ⒉教材分析:我们使用的是教科版《高一物理必修一》是按照新课标的标准编写的教材,教材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学*及探究式教学的教学模式,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对学生的自学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等都有了较高的要求。另外,必修一的学*内容是运动学和静力学,是整个物理学的基础。这一部分的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物理情景和物理过程的能力,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以及自然唯物主义人生观的培养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教学目的及任务

  1、认真学*20xx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深刻领会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基本出发点,为新高考方案的实施热身,按照新课程标准搞好高中物理教学,使每一个学生的高中物理素养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和进步,不让学生在即将实施的新高考方案中折戟。

  2、认真钻研教材内容,深刻体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注意研究学生的思维特点、学*方法以及兴趣爱好等因素。要依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研究和科学选择教学方法。特别注意在高一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思维*惯,切忌要求过高、死记硬背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要逐步地纠正学生在初中物理学*中的不良学**惯和思维方法。

  3、对高一学生来讲,物理课程无论从知识内容还是从研究方法方面相对于初中的学*要求都有明显的提高,因而在学*时会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要经过一个从初中阶段到高中阶段转变的适应过程,作为教师要耐心地帮助学生完成这个适应过程。首先要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学*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其次要注意联系实际,为学生搭建物理思维的*台。第三,要注意知识与能力的阶段性,不要急于求成,对课堂例题和*题要精心选择,不要求全、求难、求多,要求精、求活。同时要强调掌握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强调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这是能力培养的基础。

  4、加强教研研究,提高课堂效率。要把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使学生科学地认识和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方面,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形成科学世界观。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

  ⒌学*新的教育教学理念,采用探究式教学的教学模式,强化学生的参入意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实现“我要学”。

  ⒍重视实验,重视实验能力培养。实验探究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能再现知识的发现过程,对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方式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采取的措施

  1、认真*备课,精编学案。编写高质量的学案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关键,为此搞好集体备课,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按教材的要求和考钢的要求,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编写出高质量的学案。设计的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设计的*题题要紧扣考纲要求,典型性,针对性强,以基本题中档题为主。

  2、抓好课堂效率。上课力求高效,精讲精练,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化的提高学生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成绩。

  3、抓好课前预*及课后及时巩固。落实每个人的作业。单元复*和测试落实到个人,完善课前检查和试卷的单独评讲。

  4、积极组织组内人员多相互进行听课、评课,及时进行反思总结,以相互学*,相互借鉴,可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5、加强实验教学,能做的实验一定要做,能分组实验要分组实验,演示实验一定要演示,要认真组织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高一上学期物理教学工作计划3

  一、指导思想

  根据必修模块Ⅰ的知识属于力学部分的内容,知识难点多,而本学期课时较紧,学生功课又较多等实际情况,高一物理教学目标总体定位于激发学生学*物理的兴趣,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适应科学探究的教学方法,培养正确的物理学*方法和思维方法,形成较为完整的牛顿力学体系等,而不强调挖掘知识难度,符合会考必修要求。

  二、教学计划

  本学期高一物理每周安排2课时,完成必修模块Ⅰ教学任务。另各校可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开设如物理学史、生活中的物理学等校本课程。

  三、知识内容及说明

  一、运动的描述

  知识内容

  说明

  1、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

  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它是一种科学抽象,是一个理想化模型,通过具体事例弄懂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看作质点。知道参考系概念,知道对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时,观察的结果可能不同。在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下,必须选择同一物体作参考系才有意义。用物理上的坐标轴与实际的物理情景结合起来建立坐标系。(1课时)

  2、时间和位移

  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和联系,能用数轴表示时刻和时间;理解位移的概念,了解路程和位移的区别;能用直线坐标系表示位置和转移;知道位移是矢量,时间和路程是标量;知道时刻与位置,时间与位移的对应关系

  会用直线运动的位置坐标计算位移。(1课时)

  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理解物体运动的速度,知道速度的意义、公式、符号、单位、矢量性;

  理解*均的意义,会用公式计算物体运动的*均速度,认识各种仪表中的速度;理解瞬时的意义,能区别质点的*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1课时)

  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了解打点计时器的计时原理和构造,理解纸带中的点所表示的物体运动的信息(时间、位移);学会使用打点计时器;理解根据纸带测量速度的原理,并测量出瞬时速度;明确速度一时间图象的物理意义,会用描点法描绘物体的速度一时间图象,获得相关信息。(1课时)

  5、速度改变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理解加速度的意义,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公式、定义、符号和单位;能用公式进行定量计算;知道加速度与速度的区别和联系,会根据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关系判断物体是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知道*均加速度与瞬时加速度及其区别;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含义,能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理解加速度的意义。(2课时)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知识内容

  说明

  6、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了解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器材及操作;会运用列表法、图象法(描点法)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小车运动的特点。

  理解速度-时间图象(2课时)

  7、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知道什么是速度-时间图象以及如何用图象直接读出某一时刻的速度,也可求出位移;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会应用速度公式对简单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的计算;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的特点及其物理意义,掌握由速度-时间图象判断物体运动性质、运动方向、加速度方向及求解加速度的方法;明确速度-时间图象不是物体的运动轨迹;知道什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和非匀变速运动。(2课时)

  8、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理解匀速运动,变速运动的概念;知道什么是位移-时间图象,以及如何用图象来表示位移和时间的关系;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的意义;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了解位移公式的推导方法,掌握公式x= V0+ at2,V0-V =2ax.(1课时)

  9、自由落体运动

  知道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知道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是在理想条件下的.运动;知道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知道什么是重力加速度及其方向;知道在地球上的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大小不同(2课时)

  10、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了解落体运动研究的史实;理解任何猜想和假说都需要有实验验证的重要性(1课时)

  三、相互作用

  知识内容

  说明

  1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知道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在具体问题中找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了解自然界中的四种力、力的作用范围、数量级等知识;能从力的物质性、相互性、矢量性、作用效果四个方面深刻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能在具体问题中画出力的图示或力的示意图;知道重力是因为地球吸引而产生的;掌握重力的大小和方向,知道重力大小的测量方法

  掌握重心的概念、知道重心的位置与哪些因素有关,会确定质量均匀分布且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的位置(1课时)

  12、弹力

  了解弹力是接触力,弹力的本质是电磁力;物体形变的概念和形变种类及特点;了解弹力产生的条件,会判断弹力的有无及弹力的方向;知道胡克定律的内容、适用条件、弹簧劲度系数的物理意义、单位(2课时)

  13、摩擦力

  静摩擦力的定义,产生条件、方向的确定;知道最大静摩擦力,知道静摩擦力的大小、方向由物体所受外力的大小、方向决定;知道滑动摩擦力及其产生条件、会确定其方向;会用F=FN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动摩擦因数由接触面的材料、粗糙程度决定;知道滚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知道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2课时)

  14、力的合成

  能从力的作用效果上理解合力与分力的概念,理解共点力的概念;掌握矢量合成的*行四边形定则,会用作图法求共点力的合力,会用直角三角形知识计算合力。(1课时)

  15、力的分解

  理解力的分解和分力的概念;知道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同样遵循*行四边形定则;能根据力的实际作用效果进行力的分解;会根据*行四边形定则用作图法求分力,用*面几何的相关知识计算分力(1课时)

  四、牛顿运动定律

  知识内容

  说明

  16、牛顿第一定律

  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主要推理过程和推论,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意义;知道什么是惯性,会正确地解释有关惯性的现象(1课时)

  17、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理解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快慢,即加速度大小与力有关,也与质量有关;了解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定量关系;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2课时)

  18、牛顿第二定律

  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文字内容和物理公式;理解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及相互关系;会用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进行有关计算(2课时)

  19、力学单位制

  了解什么是单位制,知道力学中的三个基本单位;认识单位制在物理计算中的作用;指导学生在计算中采用国际单位,从而使运算过程的书写简化(1课时)

  20、牛顿第三定律

  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确切含义,会用它解决有关问题(1课时)

  21、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

  掌握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能结合物体的运动情况对物体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能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推导物体的运动情况;会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决简单的力学问题(2课时)

  22、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二)

  理解共点力作用下物体*衡状态的概念,能推导出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衡条件;会用共点力*衡条件解决有关力的*衡问题;理解产生超重、失重现象的条件和实质(2课时)

高一上学期物理教学工作计划4

  一、指导思想

  根据必修模块Ⅰ的知识属于力学部分的`内容,知识难点多,而本学期课时较紧,学生功课又较多等实际情况,高一物理教学目标总体定位于激发学生学*物理的兴趣,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适应科学探究的教学方法,培养正确的物理学*方法和思维方法,形成较为完整的牛顿力学体系等,而不强调挖掘知识难度,符合会考必修要求。

  二、教学计划

  本学期高一物理每周安排2课时,完成必修模块Ⅰ教学任务。另各校可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开设如物理学史、生活中的物理学等校本课程。

  三、知识内容及说明

  一、运动的描述

  知识内容

  说明

  1、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

  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它是一种科学抽象,是一个理想化模型,通过具体事例弄懂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看作质点。知道参考系概念,知道对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时,观察的结果可能不同。在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下,必须选择同一物体作参考系才有意义。用物理上的坐标轴与实际的物理情景结合起来建立坐标系。(1课时)

  2、时间和位移

  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和联系,能用数轴表示时刻和时间;理解位移的概念,了解路程和位移的区别;能用直线坐标系表示位置和转移;知道位移是矢量,时间和路程是标量;知道时刻与位置,时间与位移的对应关系

  会用直线运动的位置坐标计算位移。(1课时)

  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理解物体运动的速度,知道速度的意义、公式、符号、单位、矢量性;

  理解*均的意义,会用公式计算物体运动的*均速度,认识各种仪表中的速度;理解瞬时的意义,能区别质点的*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1课时)

  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了解打点计时器的计时原理和构造,理解纸带中的点所表示的物体运动的信息(时间、位移);学会使用打点计时器;理解根据纸带测量速度的原理,并测量出瞬时速度;明确速度一时间图象的物理意义,会用描点法描绘物体的速度一时间图象,获得相关信息。(1课时)

  5、速度改变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理解加速度的意义,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公式、定义、符号和单位;能用公式进行定量计算;知道加速度与速度的区别和联系,会根据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关系判断物体是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知道*均加速度与瞬时加速度及其区别;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含义,能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理解加速度的意义。(2课时)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知识内容

  说明

  6、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了解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器材及操作;会运用列表法、图象法(描点法)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小车运动的特点。

  理解速度-时间图象(2课时)

  7、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知道什么是速度-时间图象以及如何用图象直接读出某一时刻的速度,也可求出位移;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会应用速度公式对简单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的计算;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的特点及其物理意义,掌握由速度-时间图象判断物体运动性质、运动方向、加速度方向及求解加速度的方法;明确速度-时间图象不是物体的运动轨迹;知道什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和非匀变速运动。(2课时)

  8、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理解匀速运动,变速运动的概念;知道什么是位移-时间图象,以及如何用图象来表示位移和时间的关系;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的意义;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了解位移公式的推导方法,掌握公式x= V0+ at2,V0-V =2ax.(1课时)

  9、自由落体运动

  知道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知道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是在理想条件下的运动;知道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知道什么是重力加速度及其方向;知道在地球上的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大小不同(2课时)

  10、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了解落体运动研究的史实;理解任何猜想和假说都需要有实验验证的重要性(1课时)

  三、相互作用

  知识内容

  说明

  1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知道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在具体问题中找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了解自然界中的四种力、力的作用范围、数量级等知识;能从力的物质性、相互性、矢量性、作用效果四个方面深刻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能在具体问题中画出力的图示或力的示意图;知道重力是因为地球吸引而产生的;掌握重力的大小和方向,知道重力大小的测量方法

  掌握重心的概念、知道重心的位置与哪些因素有关,会确定质量均匀分布且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的位置(1课时)

  12、弹力

  了解弹力是接触力,弹力的本质是电磁力;物体形变的概念和形变种类及特点;了解弹力产生的条件,会判断弹力的有无及弹力的方向;知道胡克定律的内容、适用条件、弹簧劲度系数的物理意义、单位(2课时)

  13、摩擦力

  静摩擦力的定义,产生条件、方向的确定;知道最大静摩擦力,知道静摩擦力的大小、方向由物体所受外力的大小、方向决定;知道滑动摩擦力及其产生条件、会确定其方向;会用F=FN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动摩擦因数由接触面的材料、粗糙程度决定;知道滚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知道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2课时)

  14、力的合成

  能从力的作用效果上理解合力与分力的概念,理解共点力的概念;掌握矢量合成的*行四边形定则,会用作图法求共点力的合力,会用直角三角形知识计算合力。(1课时)

  15、力的分解

  理解力的分解和分力的概念;知道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同样遵循*行四边形定则;能根据力的实际作用效果进行力的分解;会根据*行四边形定则用作图法求分力,用*面几何的相关知识计算分力(1课时)

  四、牛顿运动定律

  知识内容

  说明

  16、牛顿第一定律

  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主要推理过程和推论,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意义;知道什么是惯性,会正确地解释有关惯性的现象(1课时)

  17、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理解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快慢,即加速度大小与力有关,也与质量有关;了解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定量关系;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2课时)

  18、牛顿第二定律

  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文字内容和物理公式;理解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及相互关系;会用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进行有关计算(2课时)

  19、力学单位制

  了解什么是单位制,知道力学中的三个基本单位;认识单位制在物理计算中的作用;指导学生在计算中采用国际单位,从而使运算过程的书写简化(1课时)

  20、牛顿第三定律

  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确切含义,会用它解决有关问题(1课时)

  21、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

  掌握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能结合物体的运动情况对物体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能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推导物体的运动情况;会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决简单的力学问题(2课时)

  22、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二)

  理解共点力作用下物体*衡状态的概念,能推导出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衡条件;会用共点力*衡条件解决有关力的*衡问题;理解产生超重、失重现象的条件和实质(2课时)

高一上学期物理教学工作计划5

  一、指导思想

  按照学校的工作要求,结合本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核心,以养成学生良好的学**惯、学*方法、规范行为,全面提高学生能力为目标,依据学生和教材的知识特点制订教学计划,狠抓课堂教学效果,不断搞好基础知识、基本物理思想和方法的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以人为本,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学生为中心,搞好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学生情况分析

  初中物理内容简单,课堂容量较小,涉及的知识大多数直观形象,记忆内容多,理解性的知识点比较浅显通俗易懂,定量计算的问题较少,知识点单一,综合性不强,对学生自身的学*能力要求较低。因此大部分学生学*时学*方法单一,以记忆为主,不*惯于思考与归纳,停留在形象思维上,学生的逻辑性、发散性思维、综合问题的分析能力还没有初步形成。而高中物理概念、规律多,公式多,条件要求苛刻,问题的过程复杂,同时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涉及到很多数学知识,因此对学生的学*要求不仅仅停留在记忆上,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推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了很高的挑战。因此造成了很多学生一上高中学*物理物理心理上很不适应,找不到学*方法。为此,在开学初期注重对学生学*方法上的指导,多和学生沟通交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三、教学目标

  1、学*方法目标:注重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注重学*兴趣的培养,重在对学生学*方法上进行指导,学*方式上转变,包括课堂上看书自学方法、相互学*讨论方法指导,记笔记、答题规范性的'要求,一切从严要求学生,一切从规范做起,使学生尽快养成良好的学**惯、行为*惯,形成基本的学*能力。

  2、知识能力目标:通过新课学*,使学生掌握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对于物理概念,应使学生理解它的含义,了解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对于物理规律,在学*时要注意通过实例、实验和分析推理过程引出,应使学生掌握物理定律的表达形式和适用范围。使学生更深层次地掌握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并能在解题中有所运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措施与方法

  1.注意研究学生的思维学*特点、学*方法以及兴趣爱好等因素。切实抓好高一刚开始学*阶段良好的学**惯和思维*惯的养成,切忌要求过高、死记硬背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把主要的精力放在研究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方面。要逐步地纠正学生在初中物理学*中的不良学**惯和思维方法。

  2.研究本学期所用教材,深刻分析教材的知识体系,知识呈现形式,知识板块之间的联系。深刻体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合理的处理、整合教材,吃透教材的的重难点,切实把握准教材的深度和广度。研究掌握新课标对学生学*知识、能力的要求。高考、会考对该知识的要求,考查的知识点,包括知识点的呈现形式以及出现的频率。

  3.积极组织组内人员多相互进行听课、评课,及时进行反思总结,以相互学*,相互借鉴,可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4.努力打造优质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我校“问题引领,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下,编写高质量的导学案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关键,为此搞好集体备课,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按教材的要求和会考、高考考钢的要求,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编写出高质量的导学案。特别是导学案上的学*任务要求要具体明确,设计的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设计的*题题要紧扣考纲要求,典型性,针对性强,总之要使导学案体现导读、导思、导练的功能。同时认真批阅导学案,*题练*、作业,及时进行反馈,总结和归纳。

  5.重视物理实验的教学。通过物理实验等各种方式激发学生学*物理的兴趣,培养动手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以实验教学作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突破口。

  6.搞好课堂管理,要从管细、管严入手,深入课堂、深入学生,同时研究制定课上和课后的反馈机制和合理有效的评价制度。搞好学生学*的情况的反馈总结,包括课堂检测、阶段性检测,做好学生成绩的分析,强化学生的得分意识,高考意识,竞争意识,有意识的选拔培养优秀生,加强尖子生的辅导,提高尖子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力争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对于学*困难的学生,视具体情况*的辅导,尽量提高他们的物理成绩。同时根据学生的学*情况、生活情况多和学生沟通交流,增加亲和力,从多方面给学生以鼓励和帮助。以强化刺激学生持之以恒、努力学*的精神。同时不断的做好自身教育教学工作的反思、总结。

  7.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多读书,多进行教育教学理论方法上的研究,多学*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方法,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参加教育教学活动。

  五、教材分析

  本模块划分为“运动的描述”和“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两大部分,模块涉及的概念和规律是高中物理进一步学*的基础。本模块设计到的学*物理的思想方法、解题的思路方法贯穿于整个高中物理,同时有关实验在高中物理中具有典型性,通过这些实验学*,可以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体会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及实践在人类认识世界中的作用。可见本模块的学*决定着整个高中物理学*的成败。

高一上学期物理教学工作计划6

  一、指导思想

  根据必修模块Ⅰ的知识属于力学部分的内容,知识难点多,而本学期课时较紧,学生功课又较多等实际情况,高一物理教学目标总体定位于激发学生学*物理的兴趣,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适应科学探究的教学方法,培养正确的物理学*方法和思维方法,形成较为完整的牛顿力学体系等,而不强调挖掘知识难度,符合会考必修要求。

  二、教学计划

  本学期高一物理每周安排2课时,完成必修模块Ⅰ教学任务。另各校可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开设如物理学史、生活中的物理学等校本课程。

  三、知识内容及说明

  一、运动的描述

  知识内容

  说明

  1、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

  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它是一种科学抽象,是一个理想化模型,通过具体事例弄懂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看作质点。知道参考系概念,知道对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时,观察的结果可能不同。在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下,必须选择同一物体作参考系才有意义。用物理上的坐标轴与实际的物理情景结合起来建立坐标系。(1课时)

  2、时间和位移

  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和联系,能用数轴表示时刻和时间;理解位移的概念,了解路程和位移的区别;能用直线坐标系表示位置和转移;知道位移是矢量,时间和路程是标量;知道时刻与位置,时间与位移的对应关系

  会用直线运动的位置坐标计算位移。(1课时)

  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理解物体运动的速度,知道速度的意义、公式、符号、单位、矢量性;

  理解*均的意义,会用公式计算物体运动的*均速度,认识各种仪表中的速度;理解瞬时的意义,能区别质点的*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1课时)

  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了解打点计时器的计时原理和构造,理解纸带中的点所表示的物体运动的信息(时间、位移);学会使用打点计时器;理解根据纸带测量速度的原理,并测量出瞬时速度;明确速度一时间图象的物理意义,会用描点法描绘物体的速度一时间图象,获得相关信息。(1课时)

  5、速度改变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理解加速度的意义,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公式、定义、符号和单位;能用公式进行定量计算;知道加速度与速度的区别和联系,会根据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关系判断物体是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知道*均加速度与瞬时加速度及其区别;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含义,能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理解加速度的意义。(2课时)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知识内容

  说明

  6、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了解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器材及操作;会运用列表法、图象法(描点法)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小车运动的特点。

  理解速度-时间图象(2课时)

  7、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知道什么是速度-时间图象以及如何用图象直接读出某一时刻的速度,也可求出位移;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会应用速度公式对简单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的计算;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的特点及其物理意义,掌握由速度-时间图象判断物体运动性质、运动方向、加速度方向及求解加速度的方法;明确速度-时间图象不是物体的运动轨迹;知道什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和非匀变速运动。(2课时)

  8、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理解匀速运动,变速运动的概念;知道什么是位移-时间图象,以及如何用图象来表示位移和时间的关系;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的意义;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了解位移公式的推导方法,掌握公式x= V0+ at2,V0-V =2ax.(1课时)

  9、自由落体运动

  知道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知道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是在理想条件下的运动;知道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知道什么是重力加速度及其方向;知道在地球上的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大小不同(2课时)

  10、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了解落体运动研究的史实;理解任何猜想和假说都需要有实验验证的重要性(1课时)

  三、相互作用

  知识内容

  说明

  1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知道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在具体问题中找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了解自然界中的四种力、力的作用范围、数量级等知识;能从力的物质性、相互性、矢量性、作用效果四个方面深刻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能在具体问题中画出力的图示或力的示意图;知道重力是因为地球吸引而产生的;掌握重力的大小和方向,知道重力大小的测量方法

  掌握重心的概念、知道重心的位置与哪些因素有关,会确定质量均匀分布且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的位置(1课时)

  12、弹力

  了解弹力是接触力,弹力的本质是电磁力;物体形变的概念和形变种类及特点;了解弹力产生的条件,会判断弹力的有无及弹力的方向;知道胡克定律的内容、适用条件、弹簧劲度系数的物理意义、单位(2课时)

  13、摩擦力

  静摩擦力的定义,产生条件、方向的确定;知道最大静摩擦力,知道静摩擦力的大小、方向由物体所受外力的大小、方向决定;知道滑动摩擦力及其产生条件、会确定其方向;会用F=FN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动摩擦因数由接触面的材料、粗糙程度决定;知道滚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知道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2课时)

  14、力的合成

  能从力的作用效果上理解合力与分力的概念,理解共点力的概念;掌握矢量合成的*行四边形定则,会用作图法求共点力的合力,会用直角三角形知识计算合力。(1课时)

  15、力的分解

  理解力的分解和分力的概念;知道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同样遵循*行四边形定则;能根据力的实际作用效果进行力的分解;会根据*行四边形定则用作图法求分力,用*面几何的相关知识计算分力(1课时)

  四、牛顿运动定律

  知识内容

  说明

  16、牛顿第一定律

  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主要推理过程和推论,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意义;知道什么是惯性,会正确地解释有关惯性的现象(1课时)

  17、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理解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快慢,即加速度大小与力有关,也与质量有关;了解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定量关系;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2课时)

  18、牛顿第二定律

  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文字内容和物理公式;理解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及相互关系;会用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进行有关计算(2课时)

  19、力学单位制

  了解什么是单位制,知道力学中的三个基本单位;认识单位制在物理计算中的作用;指导学生在计算中采用国际单位,从而使运算过程的书写简化(1课时)

  20、牛顿第三定律

  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确切含义,会用它解决有关问题(1课时)

  21、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

  掌握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能结合物体的运动情况对物体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能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推导物体的运动情况;会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决简单的力学问题(2课时)

  22、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二)

  理解共点力作用下物体*衡状态的概念,能推导出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衡条件;会用共点力*衡条件解决有关力的*衡问题;理解产生超重、失重现象的条件和实质(2课时)


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范文10份(扩展5)

——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菁选

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光阴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我们又将续写新的诗篇,展开新的旅程,现在就让我们制定一份计划,好好地规划一下吧。什么样的计划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1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5)、(16)班的数学教学工作,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1)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展开,《课程方案》提出了“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和“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指导思想和课程理念和改革要点。使学生掌握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现代化科学技术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其内容包括代数、几何、三角的基本概念、规律和它们反映出来的思想方法,概率、统计的初步知识,计算机的使用等。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有关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地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探索和创新的能力;运用归纳、演绎和类比的方法进行推理,并正确地、有条理地表达推理过程的能力。

  (3)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加强学*目的性的教育,提高学生学*数学的自觉心和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顽强的学*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创新的精神。

  (4)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理解数学中普遍存在着的运动、变化、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情形,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5)学会通过收集信息、处理数据、制作图像、分析原因、推出结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操作方法。

  (6)本学期是高一的重要时期,教师承担着双重责任,既要不断夯实基础,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又要渗透有关高考的思想方法,为三年的学*做好准备。

  二、学情分析及相关措施:

  高一作为起始年级,作为从义务阶段迈入应试征程的适应阶段,该有的是一份执着。他的特殊性就在于它的跨越性,理想的期盼与学法的突变,难度的加强与惰性的生成等等矛盾冲突伴随着高一新生的成长,面对新教材的我们也是边摸索边改变,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并落实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才能不负众望。我们要从学生的认识水*和实际能力出发,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做好初三与高一的衔接工作,帮助学生解决好从初中到高中学*方法的过渡。从高一起就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方法,良好的学*态度和学**惯,以适应高中领悟性的学*方法。具体措施如下:

  (1)注意研究学生,做好初、高中学*方法的衔接工作。

  (2)集中精力打好基础,分项突破难点。所列基础知识依据课程标准设计,着眼于基础知识与重点内容,要充分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为进一步的学*打好坚实的基础,切勿忙于过早的拔高,上难题。同时应放眼高中教学全局,注意高考命题中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及新趋势,这样才能统筹安排,循序渐进,使高一的数学教学与高中教学的全局有机结合。。

  (3)培养学生解答考题的能力,通过例题,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对所学知识进行能力方面的分析,引导学生了解数学需要哪些能力要求。

  (4)让学生通过单元考试,检测自己的实际应用能力,从而及时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做好充分的准备

  (5)抓好尖子生与后进生的辅导工作,提前展开数学奥竞选拔和数学基础辅导。

  (6)注意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数学教学;注意运用投影仪、电脑软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学*兴趣。

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2

  一、具体目标:

  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2.提高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4.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

  5.提高学*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6.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

  二、本学期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1.双基要求:

  在基础知识方面让学生掌握高一有关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定理以及由其内容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在基本技能方面能按照一定的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处理数据、能使用计数器及简单的推理、画图。

  2.能力培养:

  能运用数学概念、思想方法,辨明数学关系,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会根据法则、公式正确的进行运算、处理数据,并能根据问题的情景设计运算途径;会提出、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带有实际意义的或在相关学科、生产和生活的数学问题,并进行交流,形成数学的意思;从而通过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

  3. 思想教育:

  三、进度授课计划及进度表(略)

  高中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的高中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希望大家喜欢。

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3

  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树立全新的语文教育观,构建全新而科学的教学目标体系、数学**制定高一上学期数学函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计划模板。

  教材分析

  函数性质是函数的固有属性,是认识函数的重要手段,而函数性质可以由函数图象直观的反应出来,因此,函数各个性质的学*要从特殊的、已知的图象入手,抽象出此类函数的共同特征,并用数学语言来定义叙述。基于此,本节的概念课教学要注重引导,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题课教学以具体技巧、方法作为辅助练*。

  学情分析

  学生对函数概念重新认识之后,可以结合初中学过的简单函数的图象对函数性质进行抽象定义。另外,为了方便学生做题及熟悉函数性质,还需要补充一些函数图象的知识,例如*移、二次函数图象、含绝对值函数的图象、反比例函数及其变形的函数图象。总之,本节课的教学要从学生认知实际出发,坚持从图象中来到图象中去的原则。

  教学建议

  以图象作为切入点进行概念课教学,引导学生对概念的.形成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尤其是概念中的部分关键词要做深入讲解,用函数图象指导学生做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理解函数单调性、最值、奇偶性的图形特征

  (2)会用单调性定义证明具体函数的单调性;会求函数的最值;会用奇偶性定义判断函数奇偶性

  (3)单调性与奇偶性的综合题

  (4)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推理的抽象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1)从观察具体函数的图像特征入手,结合相应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转化到用数学语言形式化的建立相关概念

  (2)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进行*题课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学会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从特殊到一般,抽象归纳

  (2)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规范学生用数学语言、数学符号进行表达

  课时安排

  (1)概念课:单调性2课时,最值1课时,奇偶性1课时

  (2)*题课:5课时

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4

  一设计思想:

  函数与方程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是衔接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的纽带,再加上函数与方程还是中学数学四大数学思想之一,是具体事例与抽象思想相结合的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自主探究教学法。通过教学情境的设置,让学生由特殊到一般,有熟悉到陌生,让学生从现象中发现本质,以此激发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学*热情。在现实生活中函数与方程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应用,因此函数与方程在整个高中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新增内容之一,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数学I必修本(A版)》第94—95页的第三章第一课时3。1。1方程的根与函数的的零点。

  本节通过对二次函数的图象的研究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以及根的个数的判断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相应的二次函数的零点的联系,然后由特殊到一般,将其推广到一般方程与相应的函数的情形。它既揭示了初中一元二次方程与相应的二次函数的内在联系,也引出对函数知识的总结拓展。之后将函数零点与方程的根的关系在利用二分法解方程中(3。1。2)加以应用,通过建立函数模型以及模型的求解(3。2)更全面地体现函数与方程的关系,逐步建立起函数与方程的联系。渗透“方程与函数”思想。

  总之,本节课渗透着重要的数学思想“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想”“方程与函数”和“数形结合”的思想,教好本节课可以为学好中学数学打下一个良好基础,因此教好本节是至关重要的。

  三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结合方程根的几何意义,理解函数零点的定义;

  2结合零点定义的探究,掌握方程的实根与其相应函数零点之间的等价关系;

  3结合几类基本初等函数的图象特征,掌握判断函数的零点个数和所在区间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体验化归与转化、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这三大数学思想在解决数学问题时的意义与价值;

  2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和严密思考的良好学**惯;

  3使学生感受学*、探索发现的乐趣与成功感

  教学重点:函数零点与方程根之间的关系;连续函数在某区间上存在零点的判定方法。

  教学难点:发现与理解方程的根与函数零点的关系;探究发现函数存在零点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导学案,自主探究,合作学*,电子交互白板。

  五教学过程设计:

  六、探索研究(可根据时间和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适当调整)

  讨论:请大家给方程的一个解的大约范围,看谁找得范围更小?

  [师生互动]

  师:把学生分成小组共同探究,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时间,让学生充分研究,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也可以让各组把这几个题做为小课题来研究,激发学生学*潜能和热情。老师用多媒体演示,直观地演示根的存在性及根存在的区间大小情况。

  生:分组讨论,各抒己见。在探究学*中得到数学能力的提高

  第五阶段设计意图:

  一是为用二分法求方程的*似解做准备

  二是小组探究合作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意识,本组探究题目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此组题目具有较强的开放性,探究性,基本上可以达到上述目的。

  七、课堂小结:

  零点概念

  零点存在性的判断

  零点存在性定理的应用注意点:零点个数判断以及方程根所在区间

  八、巩固练*(略)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格式,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进步。

  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4

  教学目标:

  (1)理解子集、真子集、补集、两个集合相等概念;

  (2)了解全集、空集的意义,

  (3)掌握有关的符号及表示方法,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培养学生的符号表示的能力;

  (4)会求已知集合的子集、真子集,会求全集中子集在全集中的补集;

  (5)能判断两集合间的包含、相等关系,并会用符号及图形(文氏图)准确地表示出来,培养学生的数学结合的数学思想;

  (6)培养学生用集合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子集、补集的概念

  教学难点:弄清元素与子集、属于与包含之间的区别

  教学用具:幻灯机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了集合、元素、集合中元素的三性、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等知识.

  【提出问题】(投影打出)

  已知,,,问:

  1.哪些集合表示方法是列举法.

  2.哪些集合表示方法是描述法.

  3.将集M、集从集P用图示法表示.

  4.分别说出各集合中的元素.

  5.将每个集合中的元素与该集合的关系用符号表示出来.将集N中元素3与集M的关系用符号表示出来.

  6.集M中元素与集N有何关系.集M中元素与集P有何关系.

  【找学生回答】

  1.集合M和集合N;(口答)

  2.集合P;(口答)

  3.(笔练结合板演)

  4.集M中元素有-1,1;集N中元素有-1,1,3;集P中元素有-1,1.(口答)

  5.,,,,,,,(笔练结合板演)

  6.集M中任何元素都是集N的元素.集M中任何元素都是集P的元素.(口答)

  【引入】在上面见到的集M与集N;集M与集P通过元素建立了某种关系,而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集合在今后学*中会经常出现,本节将研究有关两个集合间关系的问题.

  (二)新授知识

  1.子集

  (1)子集定义: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包含集合A。

  记作:读作:A包含于B或B包含A

  当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时,则记作:A B或B A.

  性质:① (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

  ②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置疑】能否把子集说成是由原来集合中的部分元素组成的集合?

  【解疑】不能把A是B的子集解释成A是由B中部分元素所组成的集合.

  因为B的子集也包括它本身,而这个子集是由B的全体元素组成的空集也是B的子集,而这个集合中并不含有B中的元素.由此也可看到,把A是B的子集解释成A是由B的部分元素组成的集合是不确切的

  (2)集合相等: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同时集合B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A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等于集合B,记作A=B。

  例:,可见,集合,是指A、B的所有元素完全相同.

  (3)真子集: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并且,我们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或),读作A真包含于B或B真包含A。

  【思考】能否这样定义真子集:“如果A是B的子集,并且B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A,那么集合A叫做集合B的真子集.”

  集合B同它的真子集A之间的关系,可用文氏图表示,其中两个圆的内部分别表示集合A,B.

  【提问】

  (1)写出数集N,Z,Q,R的包含关系,并用文氏图表示。

  (2)判断下列写法是否正确

  ① A ② A ③ ④A A

  性质:

  (1)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若A,且A≠,则A;

  (2)如果,,则.

  例1写出集合的所有子集,并指出其中哪些是它的真子集.

  解:集合的所有的子集是,,,,其中,,是的真子集.

  【注意】(1)子集与真子集符号的方向。

  (2)易混符号

  ①“ ”与“ ”:元素与集合之间是属于关系;集合与集合之间是包含关系。如R,{1} {1,2,3}

  ②{0}与:{0}是含有一个元素0的集合,是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如:{0}。不能写成={0},∈{0}

  例2见教材P8(解略)

  例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请加以改正.

  (1)表示空集;

  (2)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

  (3)不是;

  (4)的所有子集是;

  (5)如果且,那么B必是A的真子集;

  (6)与不能同时成立.

  解:(1)不表示空集,它表示以空集为元素的集合,所以(1)不正确;

  (2)不正确.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3)不正确.与表示同一集合;

  (4)不正确.的所有子集是;

  (5)正确

  (6)不正确.当时,与能同时成立.

  例4用适当的符号(,)填空:

  (1) ; ; ;

  (2) ; ;

  (3) ;

  (4)设,,,则A B C.

  解:(1)0 0 ;

  (2) =,;

  (3),∴ ;

  (4)A,B,C均表示所有奇数组成的集合,∴A=B=C.

  【练*】教材P9

  用适当的符号(,)填空:

  (1) ; (5) ;

  (2) ; (6) ;

  (3) ; (7) ;

  (4) ; (8) .

  解:(1) ;(2) ;(3) ;(4) ;(5)=;(6) ;(7) ;(8) .

  提问:见教材P9例子

  (二)全集与补集

  1.补集:一般地,设S是一个集合,A是S的一个子集(即),由S中所有不属于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S中子集A的补集(或余集),记作,即

  .

  A在S中的补集可用右图中阴影部分表示.

  性质:S( SA)=A

  如:(1)若S={1,2,3,4,5,6},A={1,3,5},则SA={2,4,6};

  (2)若A={0},则NA=N*;

  (3) RQ是无理数集。

  2.全集:

  如果集合S中含有我们所要研究的各个集合的全部元素,这个集合就可以看作一个全集,全集通常用表示.

  注:是对于给定的全集而言的,当全集不同时,补集也会不同.

  例如:若,当时,;当时,则.

  例5设全集,,,判断与之间的关系.

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5

  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可以说人类的每一次重大进步背后都是数学在后面强有力的支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

  一、指导思想:

  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具体目标如下。

  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2.提高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4.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做出判断。

  5.提高学*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6.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教材特点:

  我们所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A版)》,它在坚持我国数学教育优良传统的前提下,认真处理继承,借签,发展,创新之间的关系,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典型性和可接受性等到,具有如下特点:

  1.亲和力:以生动活泼的呈现方式,激发兴趣和美感,引发学*激情。

  2.问题性:以恰时恰点的问题引导数学活动,培养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

  3.科学性与思想性:通过不同数学内容的联系与启发,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思想方法的运用,学*数学地思考问题的方式,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培育理性精神。

  4.时代性与应用性:以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感的素材创设情境,加强数学活动,发展应用意识。

  三、教法分析:

  1.选取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的,丰富的和学生熟悉的素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创设能够体现数学的概念和结论,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数学应用的学*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引发学生看个究竟的冲动,以达到培养其兴趣的目的。

  2.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动,切实改进学生的学*方式。

  3.在教学中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尽可能养成其逻辑思维的*惯。

  四、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自觉性差,自我控制能力弱,因此在教学中需时时提醒学生,培养其自觉性。班级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计算能力太差,学生不喜欢去算题,嫌麻烦,只注重思路,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同时要进一步提高其思维能力。同时,由于初中课改的原因,高中教材与初中教材衔接力度不够,需在新授时适机补充一些内容。因此时间上可能仍然吃紧。同时,其底子薄弱,因此在教学时只能注重基础再基础,争取每一堂课落实一个知识点,掌握一个知识点。

  五、教学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兴趣。由数学活动、故事、吸引人的课、合理的要求、师生谈话等途径树立学生的学*信心,提高学*兴趣,在主观作用下上升和进步。

  2、注意从实例出发,从感性提高到理性;注意运用对比的方法,反复比较相*的概念;注意结合直观图形,说明抽象的知识;注意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启发学生思考。

  3、加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善于分析问题的*惯,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4、抓住公式的推导和内在联系;加强复*检查工作;抓住典型例题的分析,讲清解题的关键和基本方法,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5、自始至终贯彻教学四环节,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选择不同教法。

  6、重视数学应用意识及应用能力的培养。

  最后,希望小编整理的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对您有所帮助,祝同学们学*进步。

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6

  新学期已开始,为使新学期的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合理,使学生对知识的接收更加得心应手,特订新学期个人教学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加强现代教育理论的学*,提高自身的素质,转变教育观念,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1。为学生的数学学*构筑起点

  教科书提供了大量数学活动的线索,作为所有学生从事数学学*的出发点。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在所提供的学*情景中,通过探索与交流等活动,获得必要的发展。

  2,向学生提供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素材

  教科书从学生实际出发,用他们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情景引入学*主题,并提供了众多有趣而富有数学含义的问题,以展开数学探究。

  3,为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时间与空间

  教科书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思考与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通过思考与交流,梳理所学的知识,建立符合个体认知特点的知识结构。

  4,展现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教科书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应用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5,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

  教科书中"读一读"给学生以更多了解数学,研究数学的机会。教科书中的*题分为两类:一类面向全体学生;另一类面向有更多数学需求的学生。

  三,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本册教材从内容上看,教学重点是三角形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

  和判定定理的应用以及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教学难点是对反

  比例函数的理解及应用;用试验或模拟试验的方法估计一些复

  杂的随机时间发生的概率。

  四,教学措施:

  1,根据学生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素材。

  2,加强直观教学,充分利用教具,学具等多媒体教学,以丰富学生感知认识对象的途径,促使他们更加乐意接*数学,更好地理解数学。

  3,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的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4,加强学生学**惯的培养,主要培养学生的书写,认真分析问题的*惯。同时注意学*态度的培养。

  五,时间安排

  4月1日——4月20日一元二次方程

  5月16日——5月31日反比例函数

  6月1日——6月10日频率与概率

  6月11日——7月11日复*考试

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7

  一、指导思想:

  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具体目标如下。

  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2.提高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4.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

  5.提高学*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6.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教材特点:

  我们所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B版)》,它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典型性和可接受性等,具有如下特点:

  1.“亲和力”:以生动活泼的呈现方式,激发兴趣和美感,引发学*激情。

  2.“问题性”:以恰时恰点的问题引导数学活动,培养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

  3.“科学性”与“思想性”:通过不同数学内容的联系与启发,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思想方法的运用,学*数学地思考问题的方式,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培育理性精神。

  4.“时代性”与“应用性”:以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感的素材创设情境,加强数学活动,发展应用意识。

  三、教法分析:

  1.选取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的,丰富的和学生熟悉的素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创设能够体现数学的概念和结论,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数学应用的学*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引发学生“看个究竟”的冲动,以达到培养其兴趣的目的。

  2.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动,切实改进学生的学*方式。

  3.在教学中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合作学*等方法,尽可能养成其逻辑思维的*惯。

  四、教学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兴趣。由数学活动、故事、吸引人的课、合理的要求、师生谈话等途径树立学生的学*信心,提高学*兴趣,在主观作用下上升和进步。

  2、注意从实例出发,从感性提高到理性;注意运用对比的方法,反复比较相*的概念;注意结合直观图形,说明抽象的知识;注意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启发学生思考。

  3、加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善于分析问题的*惯,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4、抓住公式的推导和内在联系;加强复*检查工作;抓住典型例题的分析,讲清解题的关键和基本方法,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5、自始至终贯彻教学四环节,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选择不同教法。

  6、重视数学应用意识及应用能力的培养。

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8

  一、基本情况分析

  任教153班与154班两个班,其中153班是文化班有男生51人,女生22人;154班是美术班有男生23人,女生21人,并且有音乐生8人。两个班基础差,学*数学的兴趣都不高。

  二、指导思想

  准确把握《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各项基本要求,立足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注重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针对学生实际,不断研究数学教学,改进教法,指导学法,奠定立足社会所需要的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运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奠定他们终身学*的基础。

  三、教学建议

  1、深入钻研教材。以教材为核心,深入研究教材中章节知识的内外结构,熟练把握知识的逻辑体系,细致领悟教材改革的精髓,逐步明确教材对教学形式、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影响。

  2、准确把握新大纲。新大纲修改了部分内容的教学要求层次,准确把握新大纲对知识点的基本要求,防止自觉不自觉地对教材加深加宽。同时,在整体上,要重视数学应用;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如增加阅读材料(开阔学生的视野),以拓宽知识的广度来求得知识的深度。

  3、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学生的发展是课程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主体,构建新的认识体系,营造有利于学生学*的氛围。

  4、发挥教材的`多种教学功能。用好章头图,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发挥阅读材料的功能,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组织好研究性课题的教学,让学生感受社会生活之所需;小结和复*是培养学生自学的好材料。

  5、加强课堂教学研究,科学设计教学方法。根据教材的内容和特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发扬教学民主,师生双方密切合作,交流互动,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教研组要根据教材各章节的重难点制定教学专题,每人每学期指定一个专题,安排一至二次教研课。年级备课组每周举行一至二次教研活动,积累教学经验。

  6、落实课外活动的内容。组织和加强数学兴趣小组的活动内容,加强对高层次学生的竞赛辅导,培养拔尖人才。

  四、教研课题

  高中数学新课程新教法

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9

  一、指导思想:

  (1)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展开,《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和“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指导思想和课程理念和改革要点。使学生掌握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现代化科学技术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其内容包括代数、几何、三角的基本概念、规律和它们反映出来的思想方法,概率、统计的初步知识,计算机的使用等。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有关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地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探索和创新的能力;运用归纳、演绎和类比的方法进行推理,并正确地、有条理地表达推理过程的能力。

  (3)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加强学*目的性的教育,提高学生学*数学的自觉心和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顽强的学*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创新的精神。

  (4)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理解数学中普遍存在着的运动、变化、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情形,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5)学会通过收集信息、处理数据、制作图像、分析原因、推出结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操作方法。

  (6)本学期是高一的重要时期,教师承担着双重责任,既要不断夯实基础,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又要渗透有关高考的思想方法,为三年的学*做好准备。

  二、学情分析:

  我校高一学生在数学学*上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进一步学*条件不具备.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

  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作好准备。高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如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问题,函数值域的求法,实根分布与参变量方程,三角公式的变形与灵活运用,空间概念的形成,排列组合应用题及实际应用问题等.客观上这些观点就是分化点,有的内容还是高初中教材都不讲的脱节内容,如不采取补救措施,查缺补漏,分化是不可避免的。

  2、被动学*.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主动权.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不知道或不明确学*数学应具有哪些学*方法和学*策略;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3、对自己学*数学的好差(或成败)不了解,更不会去进行反思总结,甚至根本不关心自己的成败。

  4、不能计划学*行动,不会安排学*生活,更不能调节控制学*行为,不能随时监控每一步骤,对学*结果不会正确地自我评价。

  5、不重视基础.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好高鹜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此外,还有许多学生数学学*兴趣不浓厚,不具备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对数学思想方法重视不够或掌握情况不好,缺乏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缺乏准确运用数学语言来分析问题和表达思想的能力,思维缺乏灵活性、批判性和发散性等。所有这些都严重制约着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必修1,主要涉及两章内容:

  第一章:集合

  通过本章学*,使学生感受到用集合表示数学内容时的简洁性、准确性,帮助学生学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数学对象,为以后的学*奠定基础。

  1.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并初步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

  2.理解集合间的包含与相等关系,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3.理解补集的含义,会求在给定集合中某个集合的补集;

  4.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和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和交集;

  5.渗透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

  6.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抽象、类比得到集合与集合间的关系等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第二章:函数的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Ⅰ

  教学本章时应立足于现实生活从具体问题入手,以问题为背景,按照“问题情境—数学活动—意义建构—数学理论—数学应用—回顾反思”的顺序结构,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归纳、抽象、概括,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本章学*,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函数是探索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基本规律的工具和语言,学会用函数的思想、变化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目的。

  1.了解函数概念产生的背景,学*和掌握函数的概念和性质,能借助函数的知识表述、刻画事物的变化规律;

  2.理解有理指数幂的意义,掌握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理解对数的概念,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了解幂函数的概念和性质,知道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时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

  第三章:函数的应用

  函数的应用是学*函数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学*函数的应用,目的就

  是利用已有的函数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函数的应用,对完善函数思想,激发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进行实践的能力等,都有很大的帮助。

  1.了解函数与方程之间的关系;会用二分法求简单方程的*似解;了解函数模型及其意义;

  2.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与探究能力、数学建模能力以及数学交流的能力。

  必修4:主要涉及三章内容:

  第一章:三角函数

  通过本章学*,有助于学生认识三角函数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以及三角函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广泛应用,从中感受数学的价值,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分析现实世界、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中的问题,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1.了解任意角的概念和弧度制;

  2.掌握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理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及诱导公式;

  3.了解三角函数的周期性;

  4.掌握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第二章:*面向量

  在本章中让学生了解*面向量丰富的实际背景,理解*面向量及其运算的意义,能用向量的语言和方法表述和解决数学和物理中的一些问题,发展运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理解*面向量的概念及其表示;

  2.掌握*面向量的加法、减法和向量数乘的运算;

  3.理解*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掌握*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4.理解*面向量数量积的含义,会用*面向量的数量积解决有关角度和垂直的问题。

  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

  通过推导两角和与差的余弦、正弦、正切公式,二倍角的正弦、余弦

  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6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和交集.

  (2)能使用Venn图表示集合的并集和交集运算结果,体会直观图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3)掌握的关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进行集合的并集与交集运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实例的分析、思考,获得并集与交集运算的法则,感知并集和交集运算的实质与内涵,增强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集合的并集与交集运算法则的发现、完善,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认识客观事物,发现客观规律的兴趣与能力,从而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交集、并集运算的含义,识记与运用.

  难点:弄清交集、并集的含义,认识符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三)教学方法

  在思考中感知知识,在合作交流中形成知识,在独立钻研和探究中提升思维能力,尝试实践与交流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师生互动设计意图

  提出问题引入新知思考:观察下列各组集合,联想实数加法运算,探究集合能否进行类似“加法”运算.

  (1)A = {1,3,5},B = {2,4,6},C = {1,2,3,4,5,6}

  (2)A = {x | x是有理数},

  B = {x | x是无理数},

  C = {x | x是实数}.

  师:两数存在大小关系,两集合存在包含、相等关系;实数能进行加减运算,探究集合是否有相应运算.

  生:集合A与B的元素合并构成C.

  师:由集合A、B元素组合为C,这种形式的组合就是为集合的并集运算.生疑析疑,

  导入新知

  形成

  概念

  思考:并集运算.

  集合C是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称C为A和B的并集.

  定义: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B的并集;记作:A∪B;读作A并B,即A∪B = {x | x∈A,或x∈B},Venn图表示为:

  师:请同学们将上述两组实例的共同规律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

  学生合作交流:归纳→回答→补充或修正→完善→得出并集的定义.在老师指导下,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探究问题共性,感知并集概念,从而初步理解并集的含义.

  应用举例例1设A = {4,5,6,8},B = {3,5,7,8},求A∪B.

  例2设集合A = {x | –1

  例1解:A∪B = {4, 5, 6, 8}∪{3, 5, 7, 8} = {3, 4, 5, 6, 7, 8}.

  例2解:A∪B = {x |–1

  师:求并集时,两集合的相同元素如何在并集中表示.

  生:遵循集合元素的互异性.

  师:涉及不等式型集合问题.

  注意利用数轴,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求解.

  生:在数轴上画出两集合,然后合并所有区间.同时注意集合元素的互异性.学生尝试求解,老师适时适当指导,评析.

  固化概念

  提升能力

  探究性质①A∪A = A,②A∪ = A,

  ③A∪B = B∪A,

  ④ ∪B,∪B.

  老师要求学生对性质进行合理解释.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形成概念自学提要:

  ①由两集合的所有元素合并可得两集合的并集,而由两集合的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又会是两集合的一种怎样的运算?

  ②交集运算具有的运算性质呢?

  交集的定义.

  由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交集;记作A∩B,读作A交B.

  即A∩B = {x | x∈A且x∈B}

  Venn图表示

  老师给出自学提要,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我学*交集知识,自我体会交集运算的含义.并总结交集的性质.

  生:①A∩A = A;

  ②A∩ = ;

  ③A∩B = B∩A;

  ④A∩,A∩ .

  师:适当阐述上述性质.

  自学辅导,合作交流,探究交集运算.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终身发展培养基本素质.

  应用举例例1 (1)A = {2,4,6,8,10},

  B = {3,5,8,12},C = {8}.

  (2)新华中学开运动会,设

  A = {x | x是新华中学高一年级参加百米赛跑的同学},

  B = {x | x是新华中学高一年级参加跳高比赛的同学},求A∩B.

  例2设*面内直线l1上点的集合为L1,直线l2上点的集合为L2,试用集合的运算表示l1,l2的位置关系.学生上台板演,老师点评、总结.

  例1解:(1)∵A∩B = {8},

  ∴A∩B = C.

  (2)A∩B就是新华中学高一年级中那些既参加百米赛跑又参加跳高比赛的同学组成的集合.所以,A∩B = {x | x是新华中学高一年级既参加百米赛跑又参加跳高比赛的同学}.

  例2解:*面内直线l1,l2可能有三种位置关系,即相交于一点,*行或重合.

  (1)直线l1,l2相交于一点P可表示为L1∩L2 = {点P};

  (2)直线l1,l2*行可表示为

  L1∩L2 = ;

  (3)直线l1,l2重合可表示为

  L1∩L2 = L1 = L2.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归纳总结并集:A∪B = {x | x∈A或x∈B}

  交集:A∩B = {x | x∈A且x∈B}

  性质:①A∩A = A,A∪A = A,

  ②A∩ =,A∪ = A,

  ③A∩B = B∩A,A∪B = B∪A.学生合作交流:回顾→反思→**→小结

  老师点评、阐述归纳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课后作业1.1第三课时*案学生独立完成巩固知识,提升能力,反思升华

  备选例题

  例1已知集合A = {–1,a2 + 1,a2 – 3},B = {– 4,a – 1,a + 1},且A∩B = {–2},求a的值.

  【解析】法一:∵A∩B = {–2},∴–2∈B,

  ∴a – 1 = –2或a + 1 = –2,

  解得a = –1或a = –3,

  当a = –1时,A = {–1,2,–2},B = {– 4,–2,0},A∩B = {–2}.

  当a = –3时,A = {–1,10,6},A不合要求,a = –3舍去

  ∴a = –1.

  法二:∵A∩B = {–2},∴–2∈A,

  又∵a2 + 1≥1,∴a2 – 3 = –2,

  解得a =±1,

  当a = 1时,A = {–1,2,–2},B = {– 4,0,2},A∩B≠{–2}.

  当a = –1时,A = {–1,2,–2},B = {– 4,–2,0},A∩B ={–2},∴a = –1.

  例2集合A = {x | –1

  (1)若A∩B =,求a的取值范围;

  (2)若A∪B = {x | x<1},求a的取值范围.

  【解析】(1)如下图所示:A = {x | –1

  ∴数轴上点x = a在x = – 1左侧.

  ∴a≤–1.

  (2)如右图所示:A = {x | –1

  ∴数轴上点x = a在x = –1和x = 1之间.

  ∴–1

  例3已知集合A = {x | x2 – ax + a2 – 19 = 0},B = {x | x2 – 5x + 6 = 0},C = {x | x2 + 2x – 8 = 0},求a取何实数时,A∩B与A∩C =同时成立?

  【解析】B = {x | x2 – 5x + 6 = 0} = {2,3},C = {x | x2 + 2x – 8 = 0} = {2,– 4}.

  由A∩B和A∩C =同时成立可知,3是方程x2 – ax + a2 – 19 = 0的解.将3代入方程得a2 – 3a – 10 = 0,解得a = 5或a = –2.

  当a = 5时,A = {x | x2 – 5x + 6 = 0} = {2,3},此时A∩C = {2},与题设A∩C =相矛盾,故不适合.

  当a = –2时,A = {x | x2 + 2x – 15 = 0} = {3,5},此时A∩B与A∩C =,同时成立,∴满足条件的实数a = –2.

  例4设集合A = {x2,2x – 1,– 4},B = {x – 5,1 – x,9},若A∩B = {9},求A∪B.

  【解析】由9∈A,可得x2 = 9或2x – 1 = 9,解得x =±3或x = 5.

  当x = 3时,A = {9,5,– 4},B = {–2,–2,9},B中元素违背了互异性,舍去.

  当x = –3时,A = {9,–7,– 4},B = {–8,4,9},A∩B = {9}满足题意,故A∪B = {–7,– 4,–8,4,9}.

  当x = 5时,A = {25,9,– 4},B = {0,– 4,9},此时A∩B = {– 4,9}与A∩B = {9}矛盾,故舍去.

  综上所述,x = –3且A∪B = {–8,– 4,4,–7,9}.


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范文10份(扩展6)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实用10份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1

  我任高一年级两个班的语文教学,高一·四(*行班)和高一·十二(尖子班)。面对新课改,对教师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领导的信任、学生的渴望、家长的重托皆系于我一身。因而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学*,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做到了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各项教学工作。这一学期是我参加工作以来任务最繁重的时期,家里母亲病重,单位任务繁重,面对如此的重担,我精心安排了时间表,尽最大可能做到事半功倍:空闲时间多去听课学*,下班多在网上查阅资料。在自己的努力和同事的帮助下,终于度过了难关,比较圆满地完成了各项任务。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既获取了宝贵的教学经验,又有深刻的教训,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

  一、备课情况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校长经常对我们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刚开学的时候,由于从巴中刚回到仁寿以及新课改,对高一的教学工作需要一个适应期,也由于工作量比较重,我忽视了学生对教学的重要性,只是专心研究书本,教材,认为只要把教材钻透了,想方设法令课文上地生动,学生就易接受。然而学生却不买帐,课堂效率也甚微。渐渐地我意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重要性,因而也留意起学生的特点。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有以下两方面的显著特点:高一新生听,说的能力相对较弱,授课采用较深的术语教学,同学们不能适应,也不能很好的理解。另一方面,两个班的同学都各有特色,十二班的学生比较活跃,学生反应较快,上课气氛积极;而四班正好相反,上课需细嚼慢咽,但整体朗读水*较好;十二班注重个人能力,有一部分学生喜欢独立学*。如果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教学效果就不理想。经过实践的检验,我充分认识了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将会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因而在备课的时候我已做到了“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

  二、上课情况

  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很讲究方法了。为此我采取的措施有:

  1、加强自身的素养,提高教学技能。上课尽量做到使内容丰富,实际。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并且每天都以充足的精神面貌面对学生,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然气氛。

  2、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是语言,就需要学生多读,多讲,多练。为此,我坚持每节语文课前抽出时间,让学生练*朗读,来提高他们的语感。一学期下来,很多学生的朗读能力都有所提高,同时由于经常念一些名家名篇,也培养了他们的语文鉴赏能力,有些学生甚至做到了出口成章,可谓一举多得。

  3、培养学生的学*兴趣。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语文,就要让学生喜爱语文,让他们对语文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尽量多讲一些文化生活故事,让他们更了解语文,更喜欢学*语文。因为只有语文水*提高,他们才能提高学*语文的兴趣,同时这也培养了一部分学生的写作能力,让他们拓宽了视眼,有了写作素材。

  当然回看自己的授课,我也感到有点愧疚,因为有时我并不能很自如地驾驭课堂。当学生在课堂上无心向学,违反纪律时,我的情绪就受到影响,并且把这带到教学中,让原本正常的讲课受到冲击,发挥不到应有的水*,以致影响教学效果。我以后必须努力克服,研究方法,采取有利方法解决其中困难。

  三、课外辅导情况

  因为语文的特殊情况,学生在不断学*中,会出现两极分化现象,差生面扩大,会严重影响班内的学*风气,因此,绝对不能忽视。为此,我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目标,对这部分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我把这批同学分为三个组。第一组是有能力提高,但*时懒动脑筋不学的同学,对这些同学,我采取集体辅导,给他们分配固定任务,不让他们有偷懒的机会,让他们发挥应有水*;第二组是肯学,但由于能力不强的同学,对这部分同学要适当引导,耐心教导,慢慢提高他们的成绩,不能操之过急,且要多鼓励,只要他们肯努力,成绩有望提高;第三组是纪律松散,学*不认真,基础又不好的同学。对这部分人要进行课余时间个别辅导。因为这部分同学需要一个安静而又不受干扰的环境,才会静下心来学*。只要坚持辅导,重新建立这些同学的学科基础知识,以后授课的效果就会更好。

  对学生的作业及时批改,如发现学生问题也及时解决,及时讲清楚,让学生及时消化。另外,对部分不自觉的同学还采取强制背诵等方式,以巩固他们的基础知识,提高他们的基本能力。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期末考就是一种考验,令人欣慰的是我教的两个班的成绩明显好于其他班,辛苦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我明白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本学期后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因此,无论怎样辛苦,我都会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向其他老师学*,争取更大进步。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2

  本学期根据学校和年级组领导的工作安排,我担任高一(2)(10)两个班的语文课教学工作。这学期的语文课的教学任务是完成必修3和必修4的`两册课本和读本的教学。为了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学期初就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不同层次,以及教材的编排,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并在落实中不断调整完善,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现将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进行小结,总结经验教训,以便让今后的教学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一、夯实基础,温故知新,全面提高语文学*的能力。

  高一阶段对学生来说是个比较重要的时期,尤其是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非常重要,这对将来的高考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在教学中有意识的从最基本的字词句入手,引领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并将学*中遇到的已在初中学过的知识点,进行强化复*,然后联系所学到的新的内容,做到温故知新。由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基础较差,学*兴趣淡薄,通过基础知识的公固加强,诱发这部分学生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严格按照学校的总体教学要求和目标去组织教学,抓好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

  学期初,总校和学部都根据上级教育部门的要求,制定了我校教学工作的总体目标和要求,这是教学工作的纲,贯彻落实到教学的全过程中。为了切实地提高语文课的效率和质量,从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到课后辅导,考试等都严格认真地去按要求和标准去做,保证了教学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从教的方面给学生的学提供了切实的保障。

  三、尝试“问讲练”的方法,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调动学生学*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很重要的,而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学*的能力。而“问讲练”就是适应了这一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自学发现问题,同学相互讨论,问题明了,深入探究后,如果还有疑问,教师给予适时的点拨和讲解,这样就可以加深印象。课上,以小组为单位,围绕问题,展开讨论,进行评比,极大的调动了学*积极性。

  四、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扩大课容量,提高学生的学*兴趣,丰富活跃了语文课堂。

  我校拥有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因而,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上网查找和自己制作语文教学的音像资料和课件,使无声的语言变得生动形象,具体可感,提高了课堂效率,取得了理想的效果。比如,在学*《雷雨》这一篇课文的时候,我就先播放了电影《雷雨》“周鲁相遇”的片段,营造出一种戏剧氛围,然后再进入课文的学*,效果就好多了。在学*“笔落惊风雨”单元,我有的是播放配乐朗诵比如《琵琶行》,给学生一定的熏陶和感染,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技巧。有的时候是播放依据诗词内容改变成的流行歌曲,我就从网上把这些歌曲下载下来播放给学生听,并让学生学会唱。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在网上没有歌曲,但是有苏轼的《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的演唱,我就让学生先学会苏轼这首词的唱法,再把曲调套到晏殊的这首词来,学生的学*兴趣被完全激发出来,也增加了课堂容量。把诗词教学和诗词演唱结合起来的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有了学*兴趣,也让学生的记忆更牢固,打破了以前诗歌教学朗读一统天下的局面。

  五、开展多种语文学*活动,促进语文学*,提高语文能力。

  学*语文,最重要的就是积累。因而,在抓住课堂这一主渠道的同时,还通过多种方式来提高学生语文学*的积极性。我除要求学生认真听好课做好课堂笔记,课堂笔记一周一查,学*组长查过之后班主任查,确保每个学生的课堂笔记都保质保量得完成。还建立了《字音字形成语积累本》《作文素材积累本》,做好语文的学*积累,开展语文背诵比赛,诗歌散文朗诵比赛,号召学生积极参加。

  六、认真搞好培优辅差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的成绩

  两个班学生的学*程度参差不齐,因而,做好培优辅差就显得很重要了。教学中,我根据两个班不同的学风和每个学生的学*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利用每一节的培优辅差课分别对优生进行强化训练,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加强基础训练。

  七、以高考为方向,强化高考意识,明确奋斗的目标。

  高一的学生对高考都比较陌生,为此,我就不断的利用各种机会向学生讲解有关高考的各种信息,介绍高考的状元经验,学*方法。还把江苏省往届的高考语文试卷的试卷结构和考试方向介绍给学生,使学生及早的对高考有所了解,明确高考的题型,树立高考的意识,做好准备。20xx年的江苏高考刚刚结束,已经下来了,我就建议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本次高考卷,评估一下自己的语文学*水*。

  总之,高一语文教学工作已经告一段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地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语文教学水*和教学能力。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3

  本学期重新回到高一起始年级,重新审视高一教材,面对眼前和我的女儿同年出生的学生们,我有一种别样的亲切感,我再一次想到语文教育的三重境界:人技教育、人格教育和人生教育。人技教育侧重给学生以生活技能,人格教育侧重将语文养料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精神,人生教育则引导学生最终把语文素质与自己的人生融为一体。人技教育给学生以"真",人格教育给学生以"善",人生教育则将学生引向生命之"美"。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一学期以来,我在自己的教学岗位上辛勤耕耘,钻研新教材,琢磨新教法,制作实用的教学课件,不断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开办新浪博客,qq空间,和学生多种形式沟通,把语文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力求走进学生的心灵,不仅做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领路人。

  一、钻研教材,钻研教法,完善课堂教学。

  本届高一使用的是人教版新编教材,本学期要完成必修一和必修二。我们面对的学生基础较差,学*上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教学任务相当繁重。我们改变不了生源,只能改进自己的教学,适应眼前的教学对象。

  为了调动学生课堂学*的积极性,我花费了大量时间深入钻研教材,阅读大量教学资料,制作适合实用的教学课件,力求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视觉、听觉等多方面的感官刺激,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吸引学生把注意力转向语文课堂,让学生每天都期待语文课的到来。对重要的知识点我带领学生总结规律,督促学生做好积累笔记。在课堂教学中插入能触动学生心灵的鲜活的人物事迹,既积累了写作素材,又感化了学生的心灵。比如有一天我在中央电视台看到了"华人世界"播出的《杨佳的阳光世界》,我就在网上找来了视频,播放给学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留给学生的震撼也将是深远的。

  二、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语文教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我们面对的是信息化时代,学生当中有相当一部分网络高手,学生上网是一种流行和时尚。为了更贴*学生,不至于被时代甩得太远,一年以来,我利用业余时间开设了新浪博客和qq空间,和很多学生成为网友,我把自己的教案,重要的知识点,写作素材,高考资料都上传到自己的博客上,一些思考题我还动员学生回帖,在课堂上反馈,参与的学生都很有成就感,在qq空间里发表我自己写的随笔,让学生了解老师的生活,感受生活中的语文。我还鼓励学生也开博客,办空间,我也经常会去学生的网上世界踩踩,留言鼓励。

  早自*我组织学生们同桌互相出试卷,规定每次6道题,题型是事先约定的,每个人都是出题人、评卷人和监考员,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也很高。

  语文教材中有大量要求背诵的篇章,我把全班同学编成8个小组,每组都有小组长,形成课代表监督小组长,小组长监督组员的背诵检查网络,还邀请两位班主任协助,效果良好。

  三、多亲*学生,拉*师生距离,力求师生关系和谐。

  "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做学生的知心人,学生才会和老师合作,给老师争气,教学才能收到更好地效果。课前10分钟,我都会早早来到班级,随意和学生交流,学生们一般都很期待老师的关注,老师看似不经心的一句话、一个微笑、一个眼神,都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这些无形当中都会拉*师生之间的距离。我和任课班级的好多学生都是网友,虽然我不知道他们是生活中的哪一个,但他们都知道我是他们的语文老师,有什么烦恼,有什么心事都会和我在网上交流,我也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们、鼓励他们。孩子毕竟是孩子,遇到困难时身边需要有个人鼓励一下,哪怕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至少可以做孩子们的听众,人是非常需要听众的。过节的时候,我会在网上给我的学生们发贺卡,学生们都会热情地回应我,我相信他们感受到了老师真诚的祝愿。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4

  本学期我担任501班、504班的语文教学工作。我尽管教学经验丰富,但对教学工作从不马虎塞责。“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本着这个理念,我认真学*教育教学此文转自理论,深入研究学法教法,虚心向后辈学*,脚踏实地地努力工作,又获得了很多宝贵的教育教学此文转自经验,又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本学期的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总结

  1、学生情况:

  本年级由于去年招生时市局政策倾向一中,我校招收的基本是中下等学生,尖子生不到5℅,每班63个学生中,统招生只有39至41人,占全班人数的66.67℅。由于*年来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的多,留守的是老小两代,小孩的家庭教育出现了空白或误区,学生们(尤其是独生子女)养成了呼风唤雨、唯我独尊的*惯或个性。在家过了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小皇帝生活,他们来到三中学*,很不适应。这给老师的教育教学此文转自带来很大的挑战、考验。经过高一两个学期的管理教育、学*教育,学生生活、学*和纪律上的一些不良*惯得到了初步的矫正。自费生陈鹏、虞妍进入了先进行列。游浩、朱家新刚到我班,上课不守纪,学*不完成作业,经过一年特别是本期的教育,学风端正了,作风正派了,成绩上来了。

  2、学情总结:

  本期我很抓双基训练,突破重点难点颇有收获。

  全期学生每人完成大作8篇,小作10篇,周记18篇(个别同学突破了这个数字),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明显的增强,书面作文水*有了显著的提高。狠抓双基的落实,我充分利用教委编发的《语文三维基训》,强调要完成《基训》中的写作训练,及时讲评。现在,学生爱好写作的*惯基本形成了。学生全期投稿90多篇,被校刊《尖尖角》刊登18篇,四人获奖。一人获市级二等奖,三人获优秀奖。

  课堂作业精选试题,一课一练,一练一讲。着重语音字形的训练,上课要求师生讲普通话,高考目标让学生早知道。《语文三维基训》,一周收阅一次,课内阅读课文必须完成。强调背诵的重要性,我每班印发了一个背诵登记卡,每班分八个小组,由课代表指派组长。每月默写一次,完成好的在黑板小报上表扬,不好的个别督促。效果很好。每次月考,以及校级考试,95℅以上的同学能默写过关。

  由于学校的管理到位,班主任勤勉治班,学生已基本养成了良好的学**惯,端正了学*态度,形成了正直、有全局、守时的纪律观念。

  3、教材运用总结:

  本学期发挥全年级老师的集体力量,集体备课20节以上,上公开课六堂,我听课22堂。备课65节,如质如量的完成了全期教学任务。教学紧紧把握备课、上课、阅卷三个环节:

  (1)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课是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课不到位,会影响课堂气氛和学生学*积极性。一位专家对我说,备课不好,倒不如不上课。我明白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我不倚老卖老,靠老经验吃饭,每天每节课都要精心钻研教材、教法,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绝不草率成章。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例如教《谏太宗十思疏》的时候研究后明确,这课的主题是:“思国之安,必积其德义”,论证方法是:比论证、比喻论证。此堂课的重点难点是论证方法的运用与论据的选择。为了上好这堂课,我还为此准备了必要的教具,准备了录音带,制作了幻灯片。结果,这堂课非常成功,课堂气氛热烈,教学效果好。

  (2)上课;用讨论--讲解的授课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鼓励、唤醒、鼓舞,让学生学会用手、用脑去学*。如何激励、唤醒、鼓舞,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呢?我运用了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去探讨解题的思路、方式及最后答案,我再为之进行补充。这样的方式能够调动学生的内在学*动机,使学生处于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和情感体验去参与课堂活动,在不知不觉中发挥了自己的潜力,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我发现讨论--讲解式对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有以下几个优点:

  ○1、以其形式新颖、气氛热烈,可刺激和较长时间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无形中调动了思维积极地参与了活动。

  在活动中,我注意到,强烈的表现欲使学生战胜了被动、依赖、害羞的心理,谁都想一展身手,于是不知不觉参与了活动。在整个讨论--讲解的过程中,学生都主动、紧张地思考、学*。如此一课始终,学生或问或答,或思或记,无形中调动了自己的一切思维,积极参与了活动,学*效果较好。

  2、在主动获取知识、训练能力的同时,更培养了学生的集体意识,使他们意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积极互动的现象非常频繁,因为他们都意识到必须紧密团结,互相帮助才能在为大家讲解时较流畅,不出错误、不闹笑话。而我也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团结精神与协作能力,如在讲解完,有的组答得并不太好时,有的自责,有的懊丧,这时我会给予他们一定的鼓励,增强其信心,让他们意识到团结的重要性,果然,在下一课的复*当中,该组积极思考,紧密团结,通力合作,终于有了出色表现。

  因此,我觉得讨论--讲解这一授课形式可以较好地使学生战胜学*的,激活思维,主动学*,还可以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更多、更频繁、更深入地参与语文活动的机会,真正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人。

  (2)、营造与培养学生自主创造精神相一致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

  我国自古以来就讲究师道尊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说一不二,学生对老师唯言是从,不敢越雷池半步。这种教学制度严重制约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发展,因此语文教学就要民主化。如何营造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民主气氛呢?我主要体现如下几个方面:

  1、创设*等的民主氛围,消除老师的神秘感和权威性,将师生活动建立在友好、亲切、和谐的氛围之中。

  学生可以向我大胆地提出不同的观点及疑惑,我对于他们这些有新意的想法也不一定要说服,这样学生就会敢于提出疑问,自信心也会增强许多,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会相应地提高。

  2、倡导*等参与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

  堂上的教授过程由明到隐,特别是在感受新知识后的问题探究阶段,更应该让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地主动学*,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地体现出来。

  3、教法设计尽量做到灵活多样。

  教师通过新鲜的刺激来引发学生的兴趣,创设愉悦的氛围,想方设法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获得学*的乐趣,唤起求知的欲望。

  (3).作业:精选﹑精批、精讲。

  作业是师生教与学情况的再现。作业采取双轨制:全省公共用的《三维基训》,我精选的作业设计。全期16次作业,讲读课文一课一次(12),综合练*4次。大作8篇,小作12篇。坚持精批与面批相结合。学生家长非常满意。

  二、教学策略与教学目标

  一)、以教学大纲为准绳,以单元只要为网络,严谨实施教学。

  本学期我与全组老师一道研究教学大纲和高考考纲,既要求学生明了本期本单元的学*任务,又从细小处努力。在备课时紧扣大纲和单元知识体系,抓好双基教学:基础知识的夯实,基本技能的提高。

  二)、依靠集体力量,依靠多媒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本学期期初集体讨论,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教研计划;执行中分工协作,如质如量的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任务。

  我精心制作幻灯片等课件,或放相关电视剧片段,如《鸿门宴》、《荷花淀》,做到了直观、形象、精炼、高效。既培养了学生的学*兴趣,又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全面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教学体现教育新理念,构建课堂教学新模式。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与增强能力的主阵地。这一期,我在这一方面狠下功夫。为了上好每一堂课,课前认真钻研教材,结合高一学生的特点,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积极性,爆发浓厚的学*兴趣。课堂上努力贯彻当前一些新的教育,创设轻松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形成群言堂。以学生为主体,构建探究式课堂模式,挖掘教材与学生的尝试性因素,引导自主探究,自主获取知识,真正提高学生的能力。此外,注重激励后进生提供更多的机会给他们,使他们也能取得进步。

  四)、加强培优辅差工作,提携全体学生共同发展。

  两个班学生都存在差别。为使每位同学能在原来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我“抓两头、促中间”。注重培养优生,发展他们的优势;发现并培养特长生,发展他们的特长。鼓励成立互助小组,用“结对子”“一帮一、一对红”活动,以优生带动差生。老师对差生,加强课外辅导,课堂上创设机会,给与鼓励,使后进生树立了信心,提高了兴趣。因此,通过一期的教学实践,全班同学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本期教学得失启迪与下期教学设想。

  经过一学年的教学,特别是本学期的实践,给我已深深的启迪。我认为,作为高中教师,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1、坚持用普通话讲课,有利于加强语文课语感语义教学的功用。

  2、备好每一堂课,是上好每一节课的前提,是提高课堂教育效果的基础。

  3、充分利用现有的多媒体进行教学,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认真出题、评卷,是掌握学生知识程度、学*态度的有效方法

  下学期学生要进入高二了。我想,下学期除了学完第三册教材,尽可能学完六册一个单元。有些课文,如课外阅读课文,除了文言文之外,尽量少讲或不讲,要找一些优秀时文让学生阅读,让他们认识与时代共进步,脉搏与时代同跳动。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5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501班、504班的语文教学工作。我尽管教学经验丰富,但对教学工作从不马虎塞责。“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本着这个理念,我认真学*教育教学理论,深入研究学法教法,虚心向后辈学*,脚踏实地地努力工作,又获得了很多宝贵的教育教学经验,又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本学期的教育教学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总结

  1、学生情况:

  本年级由于去年招生时市局政策倾向一中,我校招收的基本是中下等学生,尖子生不到5℅,每班63个学生中,统招生只有39至41人,占全班人数的66、67℅。由于*年来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的多,留守的是老小两代,小孩的家庭教育出现了空白或误区,学生们(尤其是独生子女)养成了呼风唤雨、唯我独尊的*惯或个性。在家过了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小皇帝生活,他们来到三中学*,很不适应。这给老师的教育教学带来很大的挑战、考验。经过高一两个学期的管理教育、学*教育,学生生活、学*和纪律上的一些不良*惯得到了初步的矫正。自费生陈鹏、虞妍进入了先进行列。游浩、朱家新刚到我班,上课不守纪,学*不完成作业,经过一年特别是本期的教育,学风端正了,作风正派了,成绩上来了。

  2、学情总结:

  本期我很抓双基训练,突破重点难点颇有收获。

  全期学生每人完成大作8篇,小作10篇,周记18篇(个别同学突破了这个数字),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明显的增强,书面作文水*有了显著的提高。狠抓双基的落实,我充分利用教委编发的《语文三维基训》,强调要完成《基训》中的写作训练,及时讲评。现在,学生爱好写作的*惯基本形成了。学生全期投稿90多篇,被校刊《尖尖角》刊登18篇,四人获奖。一人获市级二等奖,三人获优秀奖。

  课堂作业精选试题,一课一练,一练一讲。着重语音字形的训练,上课要求师生讲普通话,高考目标让学生早知道。《语文三维基训》,一周收阅一次,课内阅读课文必须完成。强调背诵的重要性,我每班印发了一个背诵登记卡,每班分八个小组,由课代表指派组长。每月默写一次,完成好的在黑板小报上表扬,不好的个别督促。效果很好。每次月考,以及校级考试,95℅以上的同学能默写过关。

  由于学校的管理到位,班主任勤勉治班,学生已基本养成了良好的学**惯,端正了学*态度,形成了正直、有全局、守时的纪律观念。

  3、教材运用总结:

  本学期发挥全年级老师的集体力量,集体备课20节以上,上公开课六堂,我听课22堂。备课65节,如质如量的完成了全期教学任务。教学紧紧把握备课、上课、阅卷三个环节:

  (1)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

  备课是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课不到位,会影响课堂气氛和学生学*积极性。一位专家对我说,备课不好,倒不如不上课。我明白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我不倚老卖老,靠老经验吃饭,每天每节课都要精心钻研教材、教法,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绝不草率成章。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例如教《谏太宗十思疏》的时候研究后明确,这课的主题是:“思国之安,必积其德义”,论证方法是:比论证、比喻论证。此堂课的重点难点是论证方法的运用与论据的选择。为了上好这堂课,我还为此准备了必要的教具,准备了录音带,制作了幻灯片。结果,这堂课非常成功,课堂气氛热烈,教学效果好。

  (2)上课;用讨论——讲解的授课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鼓励、唤醒、鼓舞,让学生学会用手、用脑去学*。如何激励、唤醒、鼓舞,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呢?我运用了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去探讨解题的思路、方式及最后答案,我再为之进行补充。这样的方式能够调动学生的内在学*动机,使学生处于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和情感体验去参与课堂活动,在不知不觉中发挥了自己的潜力,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我发现讨论——讲解式对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有以下几个优点:

  1、以其形式新颖、气氛热烈,可刺激和较长时间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无形中调动了思维积极地参与了活动。

  在活动中,我注意到,强烈的表现欲使学生战胜了被动、依赖、害羞的心理,谁都想一展身手,于是不知不觉参与了活动。在整个讨论——讲解的过程中,学生都主动、紧张地思考、学*。如此一课始终,学生或问或答,或思或记,无形中调动了自己的一切思维,积极参与了活动,学*效果较好。

  2、在主动获取知识、训练能力的同时,更培养了学生的集体意识,使他们意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积极互动的现象非常频繁,因为他们都意识到必须紧密团结,互相帮助才能在为大家讲解时较流畅,不出错误、不闹笑话。而我也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团结精神与协作能力,如在讲解完,有的组答得并不太好时,有的自责,有的懊丧,这时我会给予他们一定的鼓励,增强其信心,让他们意识到团结的重要性,果然,在下一课的复*当中,该组积极思考,紧密团结,通力合作,终于有了出色表现。

  因此,我觉得讨论——讲解这一授课形式可以较好地使学生战胜学*的,激活思维,主动学*,还可以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更多、更频繁、更深入地参与语文活动的机会,真正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人。

  3、营造与培养学生自主创造精神相一致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

  我国自古以来就讲究师道尊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说一不二,学生对老师唯言是从,不敢越雷池半步。这种教学制度严重制约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发展,因此语文教学就要民主化。如何营造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民主气氛呢?我主要体现如下几个方面:

  1、创设*等的民主氛围,消除老师的神秘感和权威性,将师生活动建立在友好、亲切、和谐的氛围之中。

  学生可以向我大胆地提出不同的观点及疑惑,我对于他们这些有新意的想法也不一定要说服,这样学生就会敢于提出疑问,自信心也会增强许多,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会相应地提高。

  2、倡导*等参与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

  堂上的教授过程由明到隐,特别是在感受新知识后的问题探究阶段,更应该让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地主动学*,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地体现出来。

  3、教法设计尽量做到灵活多样。

  教师通过新鲜的刺激来引发学生的兴趣,创设愉悦的氛围,想方设法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获得学*的乐趣,唤起求知的欲望。

  4、作业:精选﹑精批、精讲。

  作业是师生教与学情况的再现。作业采取双轨制:全省公共用的《三维基训》,我精选的作业设计。全期16次作业,讲读课文一课一次(12),综合练*4次。大作8篇,小作12篇。坚持精批与面批相结合。学生家长非常满意。

  二、教学策略与教学目标

  一)以教学大纲为准绳,以单元只要为网络,严谨实施教学。

  本学期我与全组老师一道研究教学大纲和高考考纲,既要求学生明了本期本单元的学*任务,又从细小处努力。在备课时紧扣大纲和单元知识体系,抓好双基教学:基础知识的夯实,基本技能的提高。

  二)依靠集体力量,依靠多媒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本学期期初集体讨论,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教研计划;执行中分工协作,如质如量的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任务。

  我精心制作幻灯片等课件,或放相关电视剧片段,如《鸿门宴》、《荷花淀》,做到了直观、形象、精炼、高效。既培养了学生的学*兴趣,又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全面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教学体现教育新理念,构建课堂教学新模式。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与增强能力的主阵地。这一期,我在这一方面狠下功夫。为了上好每一堂课,课前认真钻研教材,结合高一学生的特点,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积极性,爆发浓厚的学*兴趣。课堂上努力贯彻当前一些新的教育,创设轻松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形成群言堂。以学生为主体,构建探究式课堂模式,挖掘教材与学生的尝试性因素,引导自主探究,自主获取知识,真正提高学生的能力。此外,注重激励后进生提供更多的机会给他们,使他们也能取得进步。

  四)加强培优辅差工作,提携全体学生共同发展。

  两个班学生都存在差别。为使每位同学能在原来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我“抓两头、促中间”。注重培养优生,发展他们的优势;发现并培养特长生,发展他们的特长。鼓励成立互助小组,用“结对子”“一帮一、一对红”活动,以优生带动差生。老师对差生,加强课外辅导,课堂上创设机会,给与鼓励,使后进生树立了信心,提高了兴趣。因此,通过一期的教学实践,全班同学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本期教学得失启迪与下期教学设想。

  经过一学年的教学,特别是本学期的实践,给我已深深的启迪。我认为,作为高中教师,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1、坚持用普通话讲课,有利于加强语文课语感语义教学的功用。

  2、备好每一堂课,是上好每一节课的前提,是提高课堂教育效果的基础。

  3、充分利用现有的多媒体进行教学,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认真出题、评卷,是掌握学生知识程度、学*态度的有效方法

  下学期学生要进入高二了。我想,下学期除了学完第三册教材,尽可能学完六册一个单元。有些课文,如课外阅读课文,除了文言文之外,尽量少讲或不讲,要找一些优秀时文让学生阅读,让他们认识与时代共进步,脉搏与时代同跳动。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6

  一、措施及成效

  (一)我认真备课,积极、细心地钻研教材,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寻求最佳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被教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学生是学*的主人,新课程倡导教师要转换教学角色,由老师的教变为学生主动地学。此外,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教学中,我认认真真地备课,深入地钻研教材,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即备教材又备学生,寻找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他们因材施教。此外,在课堂教学中,我充分运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惯,调动他们学*的积极性,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们逐渐对语文学*充满兴趣,向40分钟要质量。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学生的语文能力、素养及语文水*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语文成绩也有很大的进步。

  (二)做好中下生的课外辅导和优生的培养等各项工作。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语文,就要让学生喜爱语文,让他们对语文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根据优生与中下生接受能力和学*要求的不同采取了一些不同方法,就是运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和事例,让他们更了解语文,更喜欢学*语文。鼓励他们多开展有益身心的读书活动,利用课余时间多读课外书籍,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扩大他们的视野,因为只有语文水*提高,他们才能提高同学们的语文写作能力,对成绩优秀的同学很有好处。因为语文的特殊情况,学生在不断学*中,会出现好差分化现象,差生面扩大,会严重影响班内的学*风气。因此,绝对不能忽视。为此,我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目标。对这部分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我把这批同学分为三个组。第一组是有能力提高,但*时懒动脑筋不学的同学,对这些同学,我采取集体辅导,给他们分配固定任务,不让他们有偷懒的机会,让他们发挥应有水*;第二组是肯学,但由于能力不强的同学。对这部分同学要适当引导,耐心教导,慢慢提高他们的成绩,不能操之过急,且要多鼓励。只要他们肯努力,成绩有望提高;第三组是纪律松散,学*不认真,基础又不好的同学。对这部分人要进行课余时间个别辅导。因为这部分同学需要一个安静而又不受干扰的环境,才会立下心来学*。只要坚持辅导,这些同学基础重新建立起来,以后授课的效果就会更好。

  (三)通过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爱阅读课外书籍的良好*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作为即将毕业的小学生,他们的阅读兴趣一向不浓,认为读书很闷,以父母不给他们买书或家里没有书为借口不愿意读书。为此,我通过向家长了解,发现事情并不是如学生们所说的那样,而是由于缺乏兴趣引起的,采取对症下药的方法:首先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从作文的选题入手,以写童话、想象文为主,适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另外,积累大量的语汇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我充分利用课前一分钟,借助故事,作文佳作,让学生边听边记好词好句。*日每天轮流,一位学生在黑板上摘录好词好句,要求其余学生读读记记。做好家长和学生的工作鼓励他们到中卫图书馆或学校图书馆办借书证,利用节假日的时间借阅大量的书籍。经过一学期的尝试,本班学生的词汇量大大增加,语句通顺了,阅读兴趣浓了,写作能力也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

  语文是语言。因此,除了课堂效果之外,还需要让学生多读,多讲,多练。为此,在早读时,我坚持下班了解早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课后发现学生作业问题也及时解决,及时讲清楚,让学生即时消化。另外,对部分不自觉的同学还采取强硬背诵等方式,提高他们的能力。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期末考就是一种考验。无论成绩高低,都体现了我在这学期的教学成果。我明白到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本学期后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因此,无论怎样辛苦,我都会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向前辈学*,争取进步。

  (四)重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丰富语文知识积累。

  语文教学必须重视积累运用,只有学生对知识有了一定积累之后才能运用。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我开展了一系列的`语文活动。1、优秀文段朗读。通过学生自主搜寻优秀文段,使学生主动进行课外阅读,学生的阅读量增加的同时,学生必然收获了许多东西。2、好词佳句的收集。在不断收集整理的过程中,学生的词汇积累有了明显的增多。3、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如辩论、演讲、出手抄报等等。4.课前的古诗词背诵,歇后语 、格言警句背诵,学生在活动中增长了知识,训练了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在这个学期中,学生们学*语文的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这和经常开展语文活动是分不开的。

  (五)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在对学生进行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训练的同时,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 热爱***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了解革命战争的艰苦,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学会革命前辈的远大志向和献身精神,从小树立为祖国刻苦学*的理想;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受到尊敬师长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等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陶冶爱美情趣。

  二、存在的不足:

  1、注重阅读短文分析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基本功的训练。

  2、与学生的交流不够,对部分待提高学生的说服教育,找不到行之有效的方法,教育效果不理想,使其严重的影响了全班的总成绩。

  以上这些问题力求通过不断地学*,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改进教学中的不足,力求做一个课程改革中的优秀教师。

  总之,在本学期的教学中,学生的语文兴趣得到了激发,语文基础知识得到了提高,语文能力得到了增强,为今后的语文学*打下了基础。在做好教育教学工作之时,我也认真学*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不断探究教育规律、方法,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和成长。今后我将继续加倍地努力工作,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努力奋斗。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7

  本学期重新回到高一起始年级,重新审视高一教材,面对眼前和我的女儿同年出生的学生们,我有一种别样的亲切感,我再一次想到语文教育的三重境界:人技教育、人格教育和人生教育。人技教育侧重给学生以生活技能,人格教育侧重将语文养料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精神,人生教育则引导学生最终把语文素质与自己的人生融为一体。人技教育给学生以"真",人格教育给学生以"善",人生教育则将学生引向生命之"美"。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一学期以来,我在自己的教学岗位上辛勤耕耘,钻研新教材,琢磨新教法,制作实用的教学课件,不断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开办新浪博客,qq空间,和学生多种形式沟通,把语文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力求走进学生的心灵,不仅做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领路人。

  一、钻研教材,钻研教法,完善课堂教学。

  本届高一使用的是人教版新编教材,本学期要完成必修一和必修二。我们面对的学生基础较差,学*上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教学任务相当繁重。我们改变不了生源,只能改进自己的教学,适应眼前的教学对象。

  为了调动学生课堂学*的积极性,我花费了大量时间深入钻研教材,阅读大量教学资料,制作适合实用的教学课件,力求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视觉、听觉等多方面的感官刺激,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吸引学生把注意力转向语文课堂,让学生每天都期待语文课的到来。对重要的知识点我带领学生总结规律,督促学生做好积累笔记。在课堂教学中插入能触动学生心灵的鲜活的人物事迹,既积累了写作素材,又感化了学生的心灵。比如有一天我在中央电视台看到了"华人世界"播出的《杨佳的阳光世界》,我就在网上找来了视频,播放给学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留给学生的震撼也将是深远的。

  二、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语文教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我们面对的是信息化时代,学生当中有相当一部分网络高手,学生上网是一种流行和时尚。为了更贴*学生,不至于被时代甩得太远,一年以来,我利用业余时间开设了新浪博客和qq空间,和很多学生成为网友,我把自己的教案,重要的知识点,写作素材,高考资料都上传到自己的博客上,一些思考题我还动员学生回帖,在课堂上反馈,参与的学生都很有成就感,在qq空间里发表我自己写的随笔,让学生了解老师的生活,感受生活中的语文。我还鼓励学生也开博客,办空间,我也经常会去学生的网上世界踩踩,留言鼓励。

  早自*我组织学生们同桌互相出试卷,规定每次6道题,题型是事先约定的,每个人都是出题人、评卷人和监考员,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也很高。

  语文教材中有大量要求背诵的篇章,我把全班同学编成8个小组,每组都有小组长,形成课代表监督小组长,小组长监督组员的背诵检查网络,还邀请两位班主任协助,效果良好。

  三、多亲*学生,拉*师生距离,力求师生关系和谐。

  "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做学生的知心人,学生才会和老师合作,给老师争气,教学才能收到更好地效果。课前10分钟,我都会早早来到班级,随意和学生交流,学生们一般都很期待老师的关注,老师看似不经心的一句话、一个微笑、一个眼神,都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这些无形当中都会拉*师生之间的距离。我和任课班级的好多学生都是网友,虽然我不知道他们是生活中的哪一个,但他们都知道我是他们的语文老师,有什么烦恼,有什么心事都会和我在网上交流,我也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们、鼓励他们。孩子毕竟是孩子,遇到困难时身边需要有个人鼓励一下,哪怕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至少可以做孩子们的听众,人是非常需要听众的。过节的时候,我会在网上给我的学生们发贺卡,学生们都会热情地回应我,我相信他们感受到了老师真诚的祝愿。

  四、积极参加教学公开课活动,提高自己的教学水*。

  本学期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市级骨干教师示范课活动,为全校教师奉献了"奇妙的对联"一课。课前我查阅了大量资料,精心准备,公开课受到听课教师的好评。

  五、走出去,开阔眼界,学*同行教师的先进经验。

  本学期除了积极学*本校教师的先进经验,我还去二中、师大附中参加教学活动。并把师大附中的一节课录制下来,回来让本组老师学*。汲取同行教师之长,补自己教学工作之短,收获是多方面的。

  人生有限,可是教学的境界是无限的。要想做一个好教师,我还需要不断进龋今年有幸和我自己的女儿同步开始高一生活,我要做女儿和学生们的榜样,不仅成为知识的传播者,也成为孩子们人生道路上的设计者和领路人,争取实现语文教育的三重境界。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8

  本学期我担任1408班和1417班的语文课,一学期下来很有感触实验高中和闻一多中学还是层次不同的两所学校,学风和学情也有很大的差别。但是语文教学的区别不是很大,我的教学模式除了慢慢适应践行163课堂模式之外,更多的还是注重双基和素养的渗透和提高。在此,仅对这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略作回顾

  一、本学期学生现状

  进入高一第一学期,学生和老师都有一个彼此了解和适应的过程,本届学生有一些突出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层次参差不齐,学生学理科压力较大,数理化基础较差作业练*量大,时间紧,客观上存在重理轻文倾向。

  2、语文基础极其薄弱,阅读面狭窄,薄弱点很多,学*上不善于自己反思与总结。

  3、学生的学*意识不是很强,基本的学**惯差,不太注重科学方法,不善于学*,甚至不会于学*;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及时复*巩固,落实相关要求。

  4、上课部分学生注意力不能持续集中到底,尤其是面对相对枯燥的知识学*和技能训练的时候,需要教师多次提醒暗示。

  5、深入研究思考少,主动学*质疑少,学*被动,不爱动脑、动手。

  6、有时易灰心,战胜困难的勇气不足。学*较浮躁怕吃苦,静不下心坐下来潜心学*和练*。

  7、写作缺乏坚实的语言文字功底,很多学生还不能做到文从字顺,作文思路打不开,缺乏文采和思想的深度。

  二、本学期提高成绩的具体措施

  针对上述学生的具体问题和情况,本学期特制定并采取了以下主要措施,从而全面提高学生成绩,努力实现学校制定的高考目标。

  总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千方百计调动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亲*老师、亲*语文,好学乐学能学,充分开发利用各种语文教学资源,优化课堂结构,深钻教学艺术,师生互动,效益优先,以学生的“得”为整个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方法上

  开学时,进行学法指导。让学生知道,学语**在坚持,重在积累。按照字音、成语、病句、连贯、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现代文阅读、语言表达、作文素材等不同类别,对语文基础知识和作文素材进行积累。

  2、情感上,用细致的工作架起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鼓起学生自信拼搏的勇气,确定学生具体的奋斗目标。

  (1)在课堂上,经常沟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进行思想品德意志的教育、用积极自信情绪感染和鼓励学生,使学生尽量保持强烈的进取心和求知热情,努力克服高中新生特有的不适,不断学*进步。

  (2)分项统计分析对比学生每次月考“得失分”,单独找单项后进生分析谈心,制定下一月具体提高目标,要求学生结合知识点的薄弱处强化补差。

  (3)通过作文、月考总结、作业批语、谈心等与学生交流,给他们激励。*时在学生练笔本、作业本、卷子上、给学生写点短信,用贴*他们心理的话语来帮助他们,使他们明确不足,努力进步。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4)课下及时与学生谈心,学生有问题就给他们做指导,帮助他们找出问题原因,树立积极奋进的心态。

  (5)做好尖子生、后进生及个别心理问题学生的心理工作,稳定学生。

  3、备课上

  (1)多方发掘与整合语文教学资源。充分利用本年级集体备课的优势,结合自身钻研,借助媒体网络,深入研究教材和文本,钻研教法与学法,精心备课,大胆创新,反复修改斟酌CAI课件,保证备课质量。

  (2)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精心设计各项练*,对手中资料大幅度删繁就简,尽量精练,并引导学生特别注意资料的利用方法。

  4、课型上

  (1)原则一切围绕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让每一个学生有实实在在的收获,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

  (2)结合不同课文及学*内容设计好学法指导课、考试讲评课、拓展欣赏课、语文活动课、综合阅读课、作文系列训练课等。

  5、授课上

  (1)坚持践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坚持互动、生成与共享。严格课堂纪律,活跃课堂气氛,尽量让每一个学生认真学*、练*。

  (2)一切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继续改进教法,采取最适合自己学生的方式授课。面向全体学生,实行分层提问答疑、分级分组做题,努力促尖转中补差。

  (3)把课内的屈原、曹操、陶渊明、华罗庚、文天祥、朱自清、冰心、苏东坡、林觉民、王羲之等人物作为作文素材来积累。

  6、辅导上

  分层培优补差,自*课上单独或分组找学生谈心或辅导,课下个别辅导学生。对后进生加强信心教育和学法指导。

  三、教学效果。

  1、较好纠正了学生语文学*的不良*惯,树立了学好语文的坚定信心,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和热情空前高涨,初步形成了较好的语文思维,赢得了学生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认可,较好地完成了学校交给的教学任务。

  2、通过认真准备、精心组织年级语文选修课――“小小说的欣赏与创作”,深受学生的欢迎。通过师生互动,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初步摸索出一套较为有效语文选修课堂教学组织艺术。

  3、学生的写作兴趣高涨,写作水*有较大的提高。

  四、教学体会和下期工作思路。

  1、立足于丰富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建立“大语文观”,整合语文教学资料,全方法发掘语文的魅力,引领学享受语文,走进“语文大观”。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语文的热情和兴趣,引领学生自觉主动学*语文,这是事半功倍和取得较好效果前提。

  3、不要怕学生基础差,要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需,从实际出发,用真诚感动学生,用激情激励学生,用方法指导学生,真诚的关爱学生,注意时时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去体验和思考。

  4、教学与艺术联姻,乐趣与效率俱来!

  5、下一期将进一步研究和探讨语文课堂教学、语文读本的高效利用、人文精神的构建与作文系列训练。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9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8)班和(9)班的语文教学,这是两个普通班。基本是中下等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绝大部分学生学*态度端正,缺乏学*自觉性和自学能力,为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成绩,我在校领导的领导下,在同事们的关怀帮助下,我不仅圆满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任务,还在思想业务水*上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将有关方面总结如下:

  一、加强修养,塑造“师德”。

  我始终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应把“师德”放在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上,因为这是教师的立身之本。为了给自己的学生一个好的表率,同时也是使自己陶冶情操,加强修养,课余时间我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不断提高自己水*。今后我将继续加强师德方面的修养,力争在这一方面有更大的提高。

  二、认真钻研业务,努力提高专业素质。

  “学无止尽”,身为语文教师,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更要有渊博的语文知识。为此我十分重视知识水*的更新和提高。在语文教学上,既控制宏观框架,又进行微观运作。我认真学大纲,学*新课改理论,积极参加各项工作培训,并报名参加暑期教师远程培训。

  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进行教学反思。

  除了在备课组内进行教学交流外,还注重进行教学反思,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撰写教学反思。

  激发兴趣,建立对语文的`全新认识。

  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因学生对语文缺乏兴趣,只停留在作业和应付考试的层面上,因此提高他们学*语文的兴趣是当务之急。

  五、认真对待每一次考试,从中得到信息反馈。

  严格做好组考工作,认真负责监考,仔细批改试卷,精心分析学生得分与失分情况,以便促进今后教学方法的改善与提高,做到真正的教学相长。

  六、依靠集体力量,依靠多媒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本学期期初集体讨论,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教研计划;执行中分工协作,如质如量的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任务。

  总之,高一语文教学工作已经告一段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不断的完善。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10

  本学期重新回到高一起始年级,重新审视高一教材,面对眼前和我的女儿同年出生的学生们,我有一种别样的亲切感,我再一次想到语文教育的三重境界:人技教育、人格教育和人生教育。人技教育侧重给学生以生活技能,人格教育侧重将语文养料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精神,人生教育则引导学生最终把语文素质与自己的人生融为一体。人技教育给学生以"真",人格教育给学生以"善",人生教育则将学生引向生命之"美"。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一学期以来,我在自己的教学岗位上辛勤耕耘,钻研新教材,琢磨新教法,制作实用的教学课件,不断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开办新浪博客,qq空间,和学生多种形式沟通,把语文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力求走进学生的心灵,不仅做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领路人。

  一、钻研教材,钻研教法,完善课堂教学。

  本届高一使用的是人教版新编教材,本学期要完成必修一和必修二。我们面对的学生基础较差,学*上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教学任务相当繁重。我们改变不了生源,只能改进自己的教学,适应眼前的教学对象。

  为了调动学生课堂学*的积极性,我花费了大量时间深入钻研教材,阅读大量教学资料,制作适合实用的教学课件,力求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视觉、听觉等多方面的感官刺激,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吸引学生把注意力转向语文课堂,让学生每天都期待语文课的到来。对重要的知识点我带领学生总结规律,督促学生做好积累笔记。在课堂教学中插入能触动学生心灵的鲜活的人物事迹,既积累了写作素材,又感化了学生的心灵。比如有一天我在中央电视台看到了"华人世界"播出的《杨佳的阳光世界》,我就在网上找来了视频,播放给学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留给学生的震撼也将是深远的。

  二、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语文教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我们面对的是信息化时代,学生当中有相当一部分网络高手,学生上网是一种流行和时尚。为了更贴*学生,不至于被时代甩得太远,一年以来,我利用业余时间开设了新浪博客和qq空间,和很多学生成为网友,我把自己的教案,重要的知识点,写作素材,高考资料都上传到自己的博客上,一些思考题我还动员学生回帖,在课堂上反馈,参与的学生都很有成就感,在qq空间里发表我自己写的随笔,让学生了解老师的生活,感受生活中的语文。我还鼓励学生也开博客,办空间,我也经常会去学生的网上世界踩踩,留言鼓励。

  早自*我组织学生们同桌互相出试卷,规定每次6道题,题型是事先约定的,每个人都是出题人、评卷人和监考员,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也很高。

  语文教材中有大量要求背诵的篇章,我把全班同学编成8个小组,每组都有小组长,形成课代表监督小组长,小组长监督组员的背诵检查网络,还邀请两位班主任协助,效果良好。

  三、多亲*学生,拉*师生距离,力求师生关系和谐。

  " 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做学生的知心人,学生才会和老师合作,给老师争气,教学才能收到更好地效果。课前10分钟,我都会早早来到班级,随意和学生交流,学生们一般都很期待老师的关注,老师看似不经心的一句话、一个微笑、一个眼神,都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这些无形当中都会拉*师生之间的距离。我和任课班级的好多学生都是网友,虽然我不知道他们是生活中的哪一个,但他们都知道我是他们的语文老师,有什么烦恼,有什么心事都会和我在网上交流,我也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们、鼓励他们。孩子毕竟是孩子,遇到困难时身边需要有个人鼓励一下,哪怕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至少可以做孩子们的听众,人是非常需要听众的。过节的时候,我会在网上给我的学生们发贺卡,学生们都会热情地回应我,我相信他们感受到了老师真诚的祝愿。

  四、积极参加教学公开课活动,提高自己的教学水*。

  本学期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市级骨干教师示范课活动,为全校教师奉献了"奇妙的对联"一课。课前我查阅了大量资料,精心准备,公开课受到听课教师的好评。

  五、走出去,开阔眼界,学*同行教师的先进经验。

  本学期除了积极学*本校教师的先进经验,我还去二中、师大附中参加教学活动。并把师大附中的一节课录制下来,回来让本组老师学*。汲取同行教师之长,补自己教学工作之短,收获是多方面的。

  人生有限,可是教学的境界是无限的。要想做一个好教师,我还需要不断进取。今年有幸和我自己的女儿同步开始高一生活,我要做女儿和学生们的榜样,不仅成为知识的传播者,也成为孩子们人生道路上的设计者和领路人,争取实现语文教育的三重境界。


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范文10份(扩展7)

——初一上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范本十份

  初一上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1

  为了深化教学改革,以促使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出发点,课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活动为主线,创新为主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体现“新课程、新标准、新教法”坚持走“教研”之路,努力探索“减负增效”的教育教学模式,从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入手,持之以恒地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展学生数学思维,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现制定了初一上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初一学生往往延用小学的学*方法,死记硬背,这样既没读懂弄透,又使其自学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很好的训练,要重视对学生的读法指导。初一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初一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

  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初一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初一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二、教材及课标分析

  (一)有理数

  1、通过实际例子,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

  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体会从数与形两方面考虑问题的方法。

  3、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4、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乘方的运算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通过实例进一步感受大数,并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了解*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

  (二)整式的加减

  掌握单项式,多项式以及相关的概念。充分理解并掌握同类项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掌握整式的加减法,并能熟练运用,为下一章一元一次方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一元一次方程

  1、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认识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

  2、通过观察、归纳得出等式的性质,能利用它们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了解解方程的基本目标(使方程逐步转化为x=a的形式),熟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4、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表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

  5、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图形认识初步

  1、通过大量的实例,体验、感受和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征,能识别这些几何体,初步了解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概念的方法,以及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

  2、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面图形;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想象和制作立体模型;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在*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3、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结合实例,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理解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含义;会比较线段的大小,理解线段的和差及线段的中点的概念,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4、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角,理解角的两种描述方法,掌握角的表示方法;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计算角度的和与差,认识度、分、秒,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了解角的*分线的概念,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知道“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的性质质,会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尺规作图)。

  5、逐步掌握学过的几何图形的表示方法,能根据语句画出相应的图形,会用语句描述简单的图形。

  6、初步体验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并能初步应用空间与图形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意义。

  7、激发学生对学*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三、具体措施

  1、认真学*教育教学理论,落实课标理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主动地进行学*。

  2、把握好与前两个阶段的衔接,把握好教学要求,不要随意拨高。

  3、突出方程这个重点内容,将有关式的预备知识融于讨论方程的过程中;突出列方程,结合实际问题讨论解方程;通过加强探究性,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关注数学文化。

  4、把握好“图形初步认识”的有关内容的要求。充分利用现实世界中的实物原型进行教学,展示丰富多彩的几何世界;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让他们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中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注重概念间的联系,在对比中加深理解,重视几何语言的培养和训练;利用好选学内容。

  5、适当加强练*,加深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但不一味追求练*的数量。

  6、搞好教学六认真,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读法指导、听法指导、思法指导、写法指导、记法指导。

  初一上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2

  这个学期我任教初一1班、2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为了使工作更加地到位、细致,我针对这个学期的工作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以“促进课堂改革,提高教学实效性”为工作中心,力争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提高。认真贯彻落实学校的教育理念,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大胆开创课堂教育教学方法,争取做一名优秀的数学老师。

  二、工作目标:

  通过本期教学,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数学素质,能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形成扎实的数学基本功,为今后继续学*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一批数学尖子,能掌握科学的学*方法。不及格人数较少。形成良好学风。形成良好的数学学**惯。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

  (一)、多方面学*,树立新理念

  开学初就要认真通读数学新课程标准,潜心研究,反复揣摩。以《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为依据是用好教材的`前提,所以一定要认真领会《标准》编导意图,去指导教学实践,以便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使数学教学真正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二)、掌握学生心理特征,激发他们学*数学的积极性。

  学生由小学进入中学,在心理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开始要求“独立自主”但学生环境的更换并不等于他们已经具备了中学生的诸多能力。因此对学*道路上的困难估计不足。鉴于这些心理特征,教师必须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目的地时时地向学生介绍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还要想办法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离开数学知识将无法进行。从而激发他们学*数学知识的直接兴趣。同时在言行上,教师要切忌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如初一学生普遍保留小学阶段积极举手发言的良好*惯,面对孩子们这种学*热情,教师应该表示赞赏,给予肯定,同时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有轮流发言的机会。

  (三)、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

  (1)在教师这方面,首先做到要通读教材,驾驭教材,认真备课,认真备学生,认真备教法。对所讲知识的每一环节的过渡都要精心设计。给学生出示的问题也要有层次,有梯度,知识的达标程度教师更要掌握,使优生吃饱,差生吃好。在学生方面,把学生按座次和成绩分成学*小组,选出小组长,在课堂上发挥小组的集体力量,这样用辅优,帮差,带中间的方法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初一上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3

  本学期我担任初一五、六两个班的的数学教学,由于学生刚由小学升入初中,好多的*惯还不规范,学*水*参差不齐,为了能顺利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特制定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知识的综合性较强。老师要成为学生数学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激发学生的学*潜能,促使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在学*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学第一周我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中发现少部分学生基础还可以,而大部分学生基础和能力比较差。所以一定要想方设法,鼓励他们增强信心,改变现状。在扎实基础上提高他们解题的基本技能和技巧。

  二、教学计划:

  (一)掌握学生心理特征,激发他们学*数学的积极性。

  学生由小学进入中学,心理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开始要求&“独立自主&”,但学生环境的更换并不等于他们已经具备了中学生的诸多能力。因此对学*道路上的困难估计不足。鉴于这些心理特征,教师必须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目的地时时地向学生介绍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还要想办法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离开数学知识将无法进行。从而激发他们学*数学知识的直接兴趣,数学第一章内容的正确把握能较好地做到这些。

  (二)努力提高课堂45分钟效率

  (1)在教师这方面,首先做到认真备课,认真备学生,认真备教法,对所讲知识的每一环节的过渡都要精心设计。给学生出示的问题也要有层次,有梯度,哪些是独立完成的,哪些是小组合作完成的',同时作业也要分层次进行,使优生吃饱,差生吃好。

  (2)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初一的数学是培养学生运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中着重对学生进行上述几方面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尽可能地把学生的潜能全部挖掘出来。

  (三)加强对学生学法指导

  进入中学,有些学生纵然很努力,成绩依旧上不去,这说明中学阶段学*方法问题已成为突出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知识的内存规律,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以逐步提高分析、判断、综合、归纳的解题能力,我要求学生养成先复*,后做作业的好*惯。课后注意及时复*巩固以及经常复*巩固,能使学过的知识达到永久记忆,遗忘缓慢。

  三、加强集体备课:

  与本组的其他教师加强集体备课,突显集体的优势,作到进度统一、作业统一、重难点的处理统一,多学*其他教师的长处,加强课堂效率的高效建设。

  初一上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4

  为了更好的完成学校的初一数学的教学任务,依照教科室的计划,针对初一学生的特点和所教两个班的的具体情况特制订如下教学计划:

  一、 学情介绍

  我本学期担任初一七、八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初一(八)班共有学生55人,初一(七)班有学生56人。根据小学升初中考试的情况来分析学生的数学成绩不算理想,总体的水*一般,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因此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初一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初一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初一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本学期的工作重点是扭转学生的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好的学**惯、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数学的热情和兴趣,培优补差,同时强调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反对死记硬背,以推动数学教学中学生素质的培养。

  二、教学措施

  1、根据今年学校及教科室计划,认真构建“双思三环六步”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双思”是指教师反思教学、学生反思学*;“三环”就是定向、内化、发展;“六步”分别是指:提供资源(入境生趣)、了解学情(自学生疑)、弄清疑难(学*释疑)、点难拨疑(练*解难)、反思教学(反思学*)、引导实践(迁移创新)。 我们要在反思中成长,学生要在反思中进步;我们要反思的主要内容是怎样优化“三环六步”教学设计,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要反思的主要内容学*积极性、学*策略和学*方法运用是否得当、不断提高学*效率。

  初一学生刚刚进入初中阶段,正是从小学过度到初中学*的重要阶段,也是进行“双思三环六步”课堂教学模式的最佳时期,要逐步的培养和完善这种模式,要求我们多研究、多思考、多创新、多探究。按照“低(起点)慢(速度)多(落点)高(标准)”元素结构教学法进行教学,“低起点”考虑到学生的基础,初一学生从小学数学到初中数学的学*是一个飞跃,怎样帮助学生慢慢过渡是一个难点,从细小的问题、每一个小知识点出发结合小学知识融汇到初中的知识中去,从而使学生很快接受知识。 “慢速度”反对快速度教学,主张教学要考虑学生的学*规律和接受程度,兼顾初一学生的生理、心理、知识、能力、意志、品德等特征和差异,步步为营,梯次推进,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多落点”强**育要考虑到初一学生个性差异的特点。个性差异是表现在多方面,不仅有年龄、性别、性格、身体的差异,还有很多学*上的差异,个人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差异。推动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高标准”为学生确立的学*标准。而且把目标细化,使学生能很快达到,既能掌握知识又能体会到成功的愉悦,使初一的学生对数学充满兴趣,从而达到高效课堂的标准。

  2、精心设计*题,使*题从简单到复杂形成梯度,引导学生学会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实现一题多解、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批改作业做到全批全改,从过程到步骤严格要求,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作认好总结,从初一使学生慢慢养成认真按步骤做作业的*惯。

  4、继续实行课前一题的模式。课前五分钟每个班的课代表把上一节课涉及到的典型题目呈现在黑板上,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复*上一节的内容,而且也能做到尽快把学生从课间拉回到上课的的状态,并力求把学生中新方法新思维挖掘出来。

  5、实行一对一的帮扶活动,由好学生带动一个差一点的学生,从知识、作业、学**惯等各方面互帮互助,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合理落实各项教学常规

  1、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根据“双思三环六步”课堂教学模式,所以在备课时深入钻研教材,正确地掌握和处理好教材的重点、难点,准备大量的、难度不同的*题备用,备课以个人独立钻研备课为主,在此基础上进行集体备课,广泛吸取其他老师的优点和精华,完善自己的备课达到精益求精。

  2、上课时要严格按照“双思三环六步”课堂教学模式的步骤进行教学,讲课时要围绕中心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整个教学过程要严密组织,使课堂教学既层次分明,又协调紧凑。教学时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各类学生都学有所得。特别是要照顾到差生,力求使他们能掌握本课时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作业要求要严格,但布置的作业要适量。精选作业,根据不同程度学生,布置适当的选做题,以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到分层教学、布置作业。作业批改要有批语,批语要多鼓励学生,根据作业情况查缺补漏,做好个别辅导。

  4、要保证后进生的进步。因为基础的不同,有一部分学生在知识的学*上有一定的困难,而且这部分学生更应该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特别是精心设计一些适合他们的问题和练*作业,引导他们思考,激发他们的学*兴趣,唤醒他们学*的自信心,充分利用自*课或课余时间,加强对后进生的个别辅导。

  四、教研工作

  利用“学科活动日”和集体备课,多加强理论学*研讨,提高理论实效,交流学*心得,积极参加教学观摩和说评课活动。结合学校的“课前四准备,课内四重视,课后四落实”课题研究做好适合数学学科和学生实际情况的训练方法;在上好每一节课的基础上,及时写出教学反思为以后工作做好总结。

  五、教学进度和期末复*安排:

  第一周 9.7—9.13

  第一章 有理数

  1.1 正数和负数 约2课时

  1.2 有理数 约4课时

  第二周 9.14—9.20

  1.3有理数的加减 约4课时

  第三周 9.21—9.27

  1.4 有理数的乘除 约4课时

  第四周 9.28—10.11

  1.5 有理数的乘方 约3课时

  数学活动、小结 约2课时

  第五周 10.12—10.18

  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

  2.1 整式 约2课时

  2.2 整式的加减 约2课时

  第六周 10.19—10.25

  2.2 整式的加减 约2课时

  数学活动、小结 约2课时

  第七周 10.26—11.1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2.1从算式到方程 约4课时

  第八周 11.2—11.8

  2.2从古老的代数书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1)约4课时

  第九周 11.9—11.15

  2.3从“买布问题”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2)约4课时

  第十周 11.16—11.22

  3.4再探实际问题和一元一次方程 约4课时

  第十一周11.23—11.29

  复*、期中考试

  第十二周11.30—12.6

  第四章图形的认识初步 4.1多姿多彩的图形 约4课时

  第十三周12.7—12.13

  4.2直线、射线、线段 约2课时

  第十四周12.14—12.20

  4.3角的度量 约3课时

  第十五周12.21—12.27

  4.4角的比较与运算 约3课时

  数学活动、小结 约2课时

  第十六周12.28—1.3

  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4.1喜爱哪种动物的同学最多——全面调查举例 约 2课时

  4.2调查中小学生的视力情况——抽样 调查举例 约3课时

  第十七周1.4—1.10

  4.3课题学* 约2课时

  数学活动、小结 约1课时

  第十八、十九、二十周1.11—2.1

  复*本学期内容

  第二十一周 2.2—2.6

  期末考试

  初一上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5

  一、指导思想: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遵循学生学*数学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期担任七年级(3)班数学教师,学生44人。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七年级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七年级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三、教材章节分析

  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本章主要介绍了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的基本特征,以及他们的截面形状、三视图的画法、展开图等方面的重要知识,这部分内容展示了人们认识几何图形的过程,即由体到面、由面到线、由线到点的实际认识过程,学好本章对以后的几何学*有着积极的意义。根据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再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示图之间的转化,有效的发展空间观念,通过实际操作、识图、画图等技能的训练,丰富了观察、操作,想象、概括等数学活动的体验。

  内容介绍:(1)章前图的目的和使用。(2)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性质的认识过程。用自己的语言充分地描述――点、线、面之间的关系――通过操作归纳出比较准确的数学语言――更好地想像图形。(3)点线面的处理。(4)展开与折叠的目的与处理(想和做的关系:先做后想――先想后做) (5)截一个几何体的目的和处理。(6)从不同方向看的处理,三视图的要求。(7)第20页多种策略的处理。(8)*面图形的定位,第23页做一做。(9)回顾与思考的要求和处理。

  教学中应注意的几点:(1)充分挖掘图形的现实模型,鼓励学生从现实世界中“发现”图形。

  (2)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以积累有关图形的经验和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其中,动手操作是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在学*的开始阶段,它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以后,它可以用来验证学生对图形的空间想像。因此,学*之初,应鼓励学生先动手、后思考,以后,则应鼓励学生先想像,再动手。(3)应有意识地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需求,发展学生的个性。如开展正方体表面展开、棱柱模型制作等的教学。

  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本章是在小学的基础上对数域进行扩充,由于生活实际的需要而引入负数,从而使数的范围扩大到有理数,进而自然的探究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法则和运算律,以及他们混合运算的方法。学*本章的内容应多联系正数的运算方法和运算律,并在实际应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内容介绍:(1)有理数的引入――数怎么不够用了。(如正、负数的定义) (2)通过数轴、相反数、绝对值等内容启发学生的思考。(3)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如第42页) (4)有理数加减法的设计思路:先整数后分数,引导学生自己探索解决方法、探索规律。第56页:代数和的渗透――注重实质、淡化形式。解决实际问题:第62页。(5)例题的教学(如第49页)。(6)数感的培养(如第53、62页)。(7)*题的灵活处理(如第55页)。(8)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处理。(9)有理数乘方的处理:注重对乘方意义的理解。(10)24点游戏――多种方式训练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11)计算器的使用――解决实际问题和探索有趣的规律。(12)回顾与思考的处理。

  教学中应注意的几点:(1)有理数概念和运算含义的教学应尽量从实际问题引入,注重对运算含义的理解。(2)鼓励学生自己归纳运算法则和运算律。自己的思考与表达――交流,形成较为规范的语言――规范的语言。(3)注重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删除繁难的笔算、实际问题和数学规律中出现的复杂运算,应鼓励使用计算器。(4)注重运用有理数及其运算解决实际问题。(5)注重实质、淡化形式(代数和的处理)。

  第三章 字母表示数:“字母表示数”是在学生学*了用字母表示运算律、计算公式和常见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这部分知识具有代数的基本特征。用字母表示数是有特殊到一般的抽象,是中学数学中重要的代数方法,认识到用字母表示数具有一般性便于问题的研究和解决,由此产生出从算术到代数的认识飞跃,并为以后的代数学*奠定基础,从确定的数到用字母表示数,是数概念的进一步抽象。本章的重点是列代数式与合并同类项,难点是列代数式和去括号,其中同类项的概念和合并同类项法则是整式运算的基础。

  内容介绍:(1)字母能表示什么:目的、处理。(2)代数式的重点:符号论、赋予意义。(3)代数式求值的重点:程序的思想(对应)、实际背景、寻找规律。(4)合并同类项法则的处理。(5)去括号法则的处理。(6)代数式运算:适度训练、实际背景、验证规律。(7)探索规律的目的和处理。(8)回顾与思考的处理。

  教学中应注意的几点:(1)提供充分的探索规律的活动,使学生经历符号化的过程。(2)通过丰富的例子使学生经历语言叙述到代数式表示、代数式表示到语言叙述的双向过程。(3)抓住代数式(符号化、赋于意义)、代数式求值(实际背景、寻求规律)、代数式运算(适度训练、验证规律)的重点。(4)注意所学内容的螺旋上升,避免“补充”内容(整式与整式运算的处理)。

  第四章 *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本章是初中*面几何的起始内容,对几何知识的学*起奠基作用,线段、射线、直线和角是组成几何图形的基本元素本章将在对直线和角的认识的基础上学**行、相交和垂直,力求通过对本章的学*来系统了解*行与垂直的概念及其性质为今后的学*做好铺垫,同时本章还力求通过对七巧板的制作与拼图来帮助学生了解*行、垂直、相等、*分的关系。

  内容介绍:(1)“线”的丰富背景。(2)线段的运算书写形式的淡化。(3)角的处理:多种活动形式、对度分秒复杂换算的淡化。(4)*行、垂直的多种活动形式、发现一些基本的性质。

  (5)七巧板、图案设计的目的和处理。

  教学中应注意的几点:(1)充分挖掘和调用与所学内容密切相关的现实背量,尽可能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出发,在恰当的问题情景中进行教学。(2)让学生经历观察、测量、折纸、简单模型操作、画图与图案设计等活动过程,积累活动经验,建立空间观念,不宜用教师的演示代替学生的动手操作。(3)在操作活动中,鼓励他们发现规律,发展有条理地思考,表达自己所发现的规律。

  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本章的内容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等式的性质和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第二部分是丰富的实例,建立一元一次方程,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展现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一元一次方程在内容和形式上最基本最简单,是继续学*其它方程的基础,一定要扎扎实实的学好本章的内容。

  内容介绍:(1)方程模型的重要性。(2)等式的性质与解方程。(3)解方程与解决实际问题尽量结合。 (4)方程的应用――抓住等量关系,淡化人为分类。日历中的方程――寻找超律、不同的设未知数的方法。我变胖了等――运用列表、画线段图答明确等量关系。讨论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核心(等量关系、对解的检验和解释)。应用问题的进一步开发。

  教学中应注意的几点:(1)设置丰富的实际问题,使学生经历模型化的过程。(2)引导学生总结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不宜人为地分类。

  第六章 生活中的数据: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要收集数据,数据能够帮助人们了解情况、发现规律、作出决策。本章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讨论,通过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体会数据的作用,更好的理解数据所表达的信息,发展自己的数感和统计观念。本章主要内容是了解生活中较大的数据和用统计图处理数据的知识。其中包括利用熟悉的事物感受大数的意义,并学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理解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并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描述数据。

  内容介绍: (1)“100万有多大”的目的和处理。(2)科学记数法的处理和重点(实际背景、与大数感受相联系)。(3)统计图学*的重点(融于统计过程中,注重对统计图特点的理解及运用适当的统计图表示数据)。(4)开展丰富的调查活动(如第188、196页――学生的作品)。

  教学中应注意的几点:(1)重视大数的现实意义以及对大数的感受,鼓励学生从多种角度去感受大数,估计大数和表示大数。(2)注重使学生从事数据处理的过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作出决策或预测,将统计图的学*放在解决问题的情境中,作为数据处理过程中的一部分。(3)应挖掘学生生活中的素材,教学中所采用的问题情境应尽量来源于实际,问题的解答要符合实际,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世界的紧密联系。(4)注重学生实践活动,特别是小组合作的活动,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调查以及与同学、教师的讨论,寻求合理的答案,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5)注意对所学内容的理解,避免将对大数的感受过程处理成机械的计算,避免让学生死记制作统计图的步骤。(6)鼓励学生使用计算器处理复杂的数据,重视其他课程资源(如信息技术、各种媒体)的开发与利用。

  第七章 可能性:本章是中学阶段“概率”内容的起始课,这部分内容是又是义务教育阶段唯一培养学生从不确定的角度来观察世界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可能性是普遍的,有助于我们理解生活适应生活,所以本章地位特殊,意义重大。本章的主要内容是事件的必然性,不可能性,以及不确定事件的可能性大小,为今后继续学*概率统计知识打下基础。

  内容介绍:(1)不确定事件的引入、对游戏的充分讨论。(2)对随机实验(摸球游戏、转盘游戏)的重视。(3)第205页对调查数据的经验。(4)随机实验中学生经验的积累(谁转出的四位数大),在教学中考察学生的随机观念及随机观念的内涵的理解。

  教学中应注意的几点:(1)对于随机事件,学生往往存在着一些经验,教师应及时了解并加以引导。(2)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过程,亲自动手获得实验数据,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这一点对培养学生的随机观念社非常重要的。(3)注重学生对不确定现象特点的体验,避免过早进入概率的计算。

  四、具体措施

  1、认真学*教育教学理论,落实课标理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主动地进行学*。

  2、把握好与前两个阶段的衔接,把握好教学要求,不要随意拨高。

  3、突出方程这个重点内容,将有关式的预备知识融于讨论方程的过程中;突出列方程,结合实际问题讨论解方程;通过加强探究性,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关注数学文化。

  4、把握好“丰富的图形世界”的有关内容的要求。充分利用现实世界中的实物原型进行教学,展示丰富多彩的几何世界;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让他们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中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注重概念间的联系,在对比中加深理解,重视几何语言的培养和训练;利用好选学内容。

  5、适当加强练*,加深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但不一味追求练*的数量。

  6、强调在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建立统计观念,改进学生的学*方式。突出统计思想;选择真实素材进行教学;

  7、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着重利用计算器、课件,丰富学*资源。

  8、搞好教学六认真,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读法指导、听法指导、思法指导、写法指导、记法指导。

  9、教学具体措施――教学上开展分层教学。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严格要求,端正他们的学*态度,抑制他们产生骄傲情绪;后进生,掌握一些关键知识,为他们以后的发展铺*道路,扭转他们的厌学现象,利用空余时间对他们进行辅导,在*时的课堂中多给予提问,给后进生树立信心。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类,课堂上的提问照顾到好、中、差三类学生,使他们都得到发展,重点关注好中间的学生。

  初一上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6

  一、指导思想:

  深化教学改革,以促使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出发点,课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活动为主线,创新为主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体现“新课程、新标准、新教法” 坚持走“教研”之路,努力探索“减负增效”的教育教学模式,从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入手,持之以恒地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展学生数学思维,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往往延用小学的学*方法,死记硬背,这样既没读懂弄透,又使其自学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很好的训练,要重视对学生的读法指导。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初一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初一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三、教材及课标分析

  第一章 有理数

  1.通过实际例子,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

  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体会从数与形两方面考虑问题的方法.

  3.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4.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乘方的运算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通过实例进一步感受大数,并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了解*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掌握单项式,多项式以及相关的概念。充分理解并掌握同类项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掌握整式的加减法,并能熟练运用,为下一章一元一次方程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1.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认识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

  2.通过观察、归纳得出等式的性质,能利用它们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了解解方程的基本目标(使方程逐步转化为x=a的形式),熟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4.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表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

  5.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章 图形认识初步

  1.通过大量的实例,体验、感受和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征,能识别这些几何体,初步了解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概念的方法,以及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

  2.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面图形;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想象和制作立体模型;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在*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3.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结合实例,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理解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含义;会比较线段的大小,理解线段的和差及线段的中点的概念,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4.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角,理解角的两种描述方法,掌握角的表示方法;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计算角度的和与差,认识度、分、秒,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了解角的*分线的概念,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知道“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的性质质,会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尺规作图).

  5.逐步掌握学过的几何图形的表示方法,能根据语句画出相应的图形,会用语句描述简单的图形.

  6.初步体验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并能初步应用空间与图形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意义.

  7.激发学生对学*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四、具体措施

  1、认真学*教育教学理论,落实课标理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主动地进行学*。

  2、把握好与前两个阶段的衔接,把握好教学要求,不要随意拨高。

  3、突出方程这个重点内容,将有关式的预备知识融于讨论方程的过程中;突出列方程,结合实际问题讨论解方程;通过加强探究性,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关注数学文化。

  4、把握好“图形初步认识”的有关内容的要求。充分利用现实世界中的实物原型进行教学,展示丰富多彩的几何世界;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让他们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中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注重概念间的联系,在对比中加深理解,重视几何语言的培养和训练;利用好选学内容。

  5、适当加强练*,加深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但不一味追求练*的数量。

  6、搞好教学六认真,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读法指导、听法指导、思法指导、写法指导、记法指导。

  五、七年级上数学教学进度安排表

 周次

  日 期

  教 学 内 容

  一

  9、1―4

  1.1正数和负数 1.2有理数

  二、三

  9、7―16

  1.3有理数的加减法

  三、四

  9、17―25

  1.4有理数的乘除法

  五

  9、28―30

  复*有理数加减、乘除运算

  五、六

  10、1―10.7

  国庆长假

  七

  10、8―10、16

  第一次月考

  八

  10、19―23

  2.1整式 2.2整式的加减

  九

  10、25―30

  3.1从算式到方程

  十

  11、2―6

  3.2从古老的代数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1)

  十一

  11、9―11、13

  3.3从“买布问题”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2)

  十二

  11、16―11.20

  3.4再探实际问题和一元一次方程

  十三

  11、23―27

  单元复*与测试

  十四

  11、30―12、4

  期中考试

  11、23―28

  4.1多姿多彩的图形

  12、1―5

  第三次月考

  十五

  12、8―12

  4.2直线、射线、线段

  十六

  12、15―19

  4.3角的度量

  十七

  12、22―26

  4.4角的比较和运算

  十八

  12.29―元、2

  期末复*.5

  十九

  元、5―9

  期末考试

  二十

  元、12―16

  期末总结

  初一上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7

  本学期我担任初一五、六两个班的的数学教学,由于学生刚由小学升入初中,好多的*惯还不规范,学*水*参差不齐,为了能顺利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特制定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知识的综合性较强。老师要成为学生数学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激发学生的学*潜能,促使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在学*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学第一周我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中发现少部分学生基础还可以,而大部分学生基础和能力比较差。所以一定要想方设法,鼓励他们增强信心,改变现状。在扎实基础上提高他们解题的基本技能和技巧。

  二、教学计划:

  (一)掌握学生心理特征,激发他们学*数学的积极性。

  学生由小学进入中学,心理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开始要求&“独立自主&”,但学生环境的更换并不等于他们已经具备了中学生的诸多能力。因此对学*道路上的困难估计不足。鉴于这些心理特征,教师必须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目的地时时地向学生介绍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还要想办法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离开数学知识将无法进行。从而激发他们学*数学知识的直接兴趣,数学第一章内容的正确把握能较好地做到这些。

  (二)努力提高课堂45分钟效率

  (1)在教师这方面,首先做到认真备课,认真备学生,认真备教法,对所讲知识的.每一环节的过渡都要精心设计。给学生出示的问题也要有层次,有梯度,哪些是独立完成的,哪些是小组合作完成的,同时作业也要分层次进行,使优生吃饱,差生吃好。

  (2)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初一的数学是培养学生运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中着重对学生进行上述几方面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尽可能地把学生的潜能全部挖掘出来。

  (三)加强对学生学法指导

  进入中学,有些学生纵然很努力,成绩依旧上不去,这说明中学阶段学*方法问题已成为突出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知识的内存规律,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以逐步提高分析、判断、综合、归纳的解题能力,我要求学生养成先复*,后做作业的好*惯。课后注意及时复*巩固以及经常复*巩固,能使学过的知识达到永久记忆,遗忘缓慢。

  三、加强集体备课:

  与本组的其他教师加强集体备课,突显集体的优势,作到进度统一、作业统一、重难点的处理统一,多学*其他教师的长处,加强课堂效率的高效建设。

  初一上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8

  一、指导思想:

  深化教学改革,以促使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出发点,课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活动为主线,创新为主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体现“新课程、新标准、新教法” 坚持走“教研”之路,努力探索“减负增效”的教育教学模式,从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入手,持之以恒地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展学生数学思维,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往往延用小学的学*方法,死记硬背,这样既没读懂弄透,又使其自学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很好的训练,要重视对学生的读法指导。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初一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初一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三、教材及课标分析

  第一章 有理数

  1.通过实际例子,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

  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体会从数与形两方面考虑问题的方法.

  3.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4.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乘方的运算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通过实例进一步感受大数,并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了解*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掌握单项式,多项式以及相关的概念。充分理解并掌握同类项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掌握整式的加减法,并能熟练运用,为下一章一元一次方程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1.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认识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

  2.通过观察、归纳得出等式的性质,能利用它们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了解解方程的基本目标(使方程逐步转化为x=a的形式),熟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4.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表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

  5.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章 图形认识初步

  1.通过大量的实例,体验、感受和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征,能识别这些几何体,初步了解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概念的方法,以及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

  2.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面图形;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想象和制作立体模型;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在*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3.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结合实例,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理解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含义;会比较线段的大小,理解线段的和差及线段的中点的概念,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4.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角,理解角的两种描述方法,掌握角的表示方法;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计算角度的和与差,认识度、分、秒,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了解角的*分线的概念,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知道“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的性质质,会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尺规作图).

  5.逐步掌握学过的几何图形的表示方法,能根据语句画出相应的图形,会用语句描述简单的图形.

  6.初步体验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并能初步应用空间与图形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意义.

  7.激发学生对学*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四、具体措施

  1、认真学*教育教学理论,落实课标理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主动地进行学*。

  2、把握好与前两个阶段的衔接,把握好教学要求,不要随意拨高。

  3、突出方程这个重点内容,将有关式的预备知识融于讨论方程的过程中;突出列方程,结合实际问题讨论解方程;通过加强探究性,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关注数学文化。

  4、把握好“图形初步认识”的有关内容的要求。充分利用现实世界中的实物原型进行教学,展示丰富多彩的几何世界;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让他们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中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注重概念间的联系,在对比中加深理解,重视几何语言的培养和训练;利用好选学内容。

  5、适当加强练*,加深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但不一味追求练*的数量。

  6、搞好教学六认真,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读法指导、听法指导、思法指导、写法指导、记法指导。

  五、七年级上数学教学进度安排表

 周次

  日 期

  教 学 内 容

  一

  9、1—4

  1.1正数和负数 1.2有理数

  二、三

  9、7—16

  1.3有理数的加减法

  三、四

  9、17—25

  1.4有理数的乘除法

  五

  9、28—30

  复*有理数加减、乘除运算

  五、六

  10、1—10.7

  国庆长假

  七

  10、8—10、16

  第一次月考

  八

  10、19—23

  2.1整式 2.2整式的加减

  九

  10、25—30

  3.1从算式到方程

  十

  11、2—6

  3.2从古老的代数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1)

  十一

  11、9—11、13

  3.3从“买布问题”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2)

  十二

  11、16—11.20

  3.4再探实际问题和一元一次方程

  十三

  11、23—27

  单元复*与测试

  十四

  11、30—12、4

  期中考试

  11、23—28

  4.1多姿多彩的图形

  12、1—5

  第三次月考

  十五

  12、8—12

  4.2直线、射线、线段

  十六

  12、15—19

  4.3角的度量

  十七

  12、22—26

  4.4角的比较和运算

  十八

  12.29—元、2

  期末复*.5

  十九

  元、5—9

  期末考试

  二十

  元、12—16

  期末总结

  初一上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9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期担任七年级数学,该班共有学生46人。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七年级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七年级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二、教材及课标分析

  第一章 有理数

  1.通过实际例子,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

  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体会从数与形两方面考虑问题的方法.

  3.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4.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乘方的运算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通过实例进一步感受大数,并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了解*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

  第二章 一元一次方程

  1.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认识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

  2.通过观察、归纳得出等式的性质,能利用它们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了解解方程的基本目标(使方程逐步转化为x=a的形式),熟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4.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表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

  5.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章 图形认识初步

  1.通过大量的实例,体验、感受和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征,能识别这些几何体,初步了解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概念的方法,以及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

  2.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面图形;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想象和制作立体模型;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在*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3.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结合实例,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理解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含义;会比较线段的大小,理解线段的和差及线段的中点的概念,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4.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角,理解角的两种描述方法,掌握角的表示方法;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计算角度的和与差,认识度、分、秒,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了解角的*分线的概念,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知道“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的性质质,会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尺规作图).

  5.逐步掌握学过的几何图形的表示方法,能根据语句画出相应的图形,会用语句描述简单的图形.

  6.初步体验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并能初步应用空间与图形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意义.

  7.激发学生对学*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第四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1.了解通过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收集数据;能根据问题查找有关资料,获得数据信息.

  2.初步感受抽样的必要性,初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3.掌握划记法,会用表格整理数据.

  4.进一步体会条形图、扇形图和折线图在描述数据中的作用.

  5.能用计算器处理简单统计数据,进一步体会计算器处理运算的优越性.

  6.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统计活动,经历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体验统计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养成用数据说话的*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进度安排

  教学内容

  课时

  1.1正数和负数

  2课时

  1.2有理数

  4课时

  1.3有理数的加减法

  4课时

  1.4有理数的乘除法

  5课时

  1.5有理数的乘方

  4课时

  小结

  2课时

  2.1从算式到方程

  4课时

  2.2从古老的代数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1)

  4课时

  2.3从“买布问题”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2)

  4课时

  2.4再探实际问题和一元一次方程

  4课时

  小结

  2课时

  3.1多姿多彩的图形

  4课时

  3.2直线、射线、线段

  2课时

  3.3角的度量

  3课时

  3.4角的比较和运算

  3课时

  小结

  2课时

  4.1喜爱哪种动物的同学最多――全面调查举例

  2课时

  4.2调查中小学生的视力情况――全面调查举例

  2课时

  4.3课题学*

  1课时

  小结

  2课时

  四、奋斗目标

  达到学校要求的目标,进入刘家片区同年级同学科前三分之二。

  五、具体措施

  1、认真学*教育教学理论,落实课标理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主动地进行学*。

  2、把握好与前两个阶段的衔接,把握好教学要求,不要随意拨高。

  3、突出方程这个重点内容,将有关式的预备知识融于讨论方程的过程中;突出列方程,结合实际问题讨论解方程;通过加强探究性,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关注数学文化。

  4、把握好“图形初步认识”的有关内容的要求。充分利用现实世界中的实物原型进行教学,展示丰富多彩的几何世界;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让他们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中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注重概念间的联系,在对比中加深理解,重视几何语言的培养和训练;利用好选学内容。

  5、适当加强练*,加深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但不一味追求练*的数量。

  6、强调在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建立统计观念,改进学生的学*方式。突出统计思想;选择真实素材进行教学;

  7、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着重利用计算器,丰富学*资源。

  8、搞好教学六认真,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读法指导、听法指导、思法指导、写法指导、记法指导。

  初一上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10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七年能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坚决完成《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各项基本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生活入手,结合教材内容。通过本学期数学课堂教学,夯实学生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学*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数学思维模式。最终圆满完成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

  二、情况分析:

  我所教的两个班共有120人,学生刚刚完成小学六年的学*,升入七年级。由于六年级的学*也是在我们几个教师的任教下完成的。但由于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不扎实,计算能力较差,思路不灵活,缺乏创新思维能力,低分很多,两极分化较为严重。加上又重新分班组合,使得教学又增加了难度。

  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有理数和代数式,掌握有理数的各种性质和运算法则,初步学会使用代数式探究数量之间的关系。认识基本几何图形,掌握基本基本作图能力和的技巧。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抽取实际问题中的数学信息,发展几何思维模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尤其是自主探索的能力。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认识数学源自生活实践,最终回归生活。

  班级教学目标:优秀率:50%,及格率9%以上。

  四、教材分析

  本学期共有8个章的知识:

  第一章、基本的几何图形。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图形的初步认识,从学生生活周围熟悉的立体图形入手,使学生队物体形状的认识由模糊、感性的上升到抽象的数学图形通过立体图形的展开图介绍立体图形与*面图形的关系,从而引人组成立体图形和*面图形的最基本的图形――点、线和面的介绍,进而以此为基础介绍线段、射线和直线,并进行线段的度量和比较。

  第二章、有理数。本部分主要有生活中的正负数、数轴以及为以后学*做准备的知识:相反数和绝对值。

  第三章、有理数的运算:本章主要学*有理数的基本性质及运算。本章重点内容是有理数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本章的难点在于理解有理数的基本性质、运算法则,并将它们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和计算中。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本章主要学*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等式的基本性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应用。本章重点内容是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本章难点在于解一元一次方程,并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四章、数据的收集与简单的统计图

  这部分的主要内容包括4节内容:数据的收集方式、数据的整理、简单的统计图和统计图的相互转化。整个内容围绕着真实的数据展开教学。这部分内容在设计上是以大量丰富的实际生活例子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自主实践操作与合作探索活动学会数据的收集与表示的简单方法,并用来处理贴*学生生活的一些问题,养成用数据说话的*惯。

  第五章、代数式与函数的初步认识。本部分的前三节与以往的知识是一样的:用字母表示数、代数式和代数式的值。后两节就大大不同于以往的编排方式了,他把函数的知识提到了这里,很具有挑战性。

  第六章、整式的加减:本章主要是学*单项式和多项式的加减运算。本章重点内容是单项式、多项式、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及去括号的法则及整式的加减运算。本章难点在于理解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的法则。

  第七章、数值估算。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数值的估算,于是编制了本部分的内容,其中*似数和有效数字是本部分的重点。

  第八章、一元一次方程:本章主要学*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等式的基本性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应用。本章重点内容是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本章难点在于解一元一次方程,并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措施

  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潜心钻研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备课,精心设置课堂教学内容和模式。上好每一堂课,阅好每一份试卷,搞好每一节辅导,组织好每一次测验。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课外调查,向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数学趣题,喻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数学特长生。

  3、开展分层教学实验,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知识,使人人能学到有用的知识,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获得成功感,使优生更优,差生逐渐赶上。

  4、适当加强练*,加深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但不一味追求练*的数量。

  5、、强调在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建立统计观念,改进学生的学*方式。突出统计思想;选择真实素材进行教学;

  6、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着重利用计算器,丰富学*资源。

  7、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读法指导、听法指导、思法指导、写法指导、记法指导。


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范文10份(扩展8)

——高一上学期数学老师工作总结优选【十】份

  高一上学期数学老师工作总结 1

  本学期,我担任高三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认真学*教育教学理论,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主动与班主任团结合作,结合本班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状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为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出勤出力,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以下总结:

  一、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指导思想。

  教材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吸收了教育学和心理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致力于改变小学生的数学学*方式,在课堂中推进素质教育,力求体现三个面向的指导思想。目的是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运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应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构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事实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认真备好课,突出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相结合。

  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资料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

  三、注重课堂教学艺术,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堂上我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得容易,学得简单,学得愉快,培养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的潜力。本学期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数学学*环境,让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提倡自主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这一观念的确立,学生成了学*的主人,学*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这说明: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的新的空间、载体和途径。

  四、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状况,激励学生的学*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善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学*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构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潜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五、认真批改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状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讲评,并针对有关状况及时改善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生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生思想的辅导,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萌发兴趣。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先的简单粗暴、强制学*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使他们对数学产生了兴趣,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总之,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困惑,虽然取得了必须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的缺点。本人今后将在教学工作中,吸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力争取得更好的成绩。

  高一上学期数学老师工作总结 2

  一个学期过去了,我们数学教研组在各位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已完成了学校下达的各项任务。回顾一学期的工作,主要有下列几点:

  1、校本及外出培训活动按计划进行。全组老师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校本培训活动、听专家讲座或参加教育局组织的有关培训活动等。

  2、教研活动能正常性的、如期的开展;已有多位老师开设了组内公开课,本学期各种公开课累计达到5节以上。开课老师事先精心设计、准备,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的学情,上课时能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技术的功效,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进行创新教学,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同时也给全组老师提供了共同探讨和学*的机会,课后大家认真研讨、共同提高。

  3、备课组老师之间能团结协作、资料共享、课件共享,教学进度一致,遇到教学上的问题能共同探讨,教学气氛浓厚,充分的发挥备课组集体的力量,有效的提高了教学效果。

  4、顺利的完成了月考和期中考试的命题工作,命题老师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选题,达到了良好的考查效果。总体上各年级年级段的*均分基本符合教务处所提出的要求。命题既考查了学生的能力又反应出教学上存在的一些遗漏,为以后的教学工作开了好头,也为下阶段进一步教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5、竞赛工作顺利展开。高一竞赛工作如期展开;数学竞赛辅导的老师们在竞赛方面都投注了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牺牲了很多本该属于自己的休息时间。希望数学竞赛成绩能越来越好。

  6、师徒结对顺利开展,并有较大成效。本学期共有一对师徒,师傅耐心帮助,徒弟虚心好学,效果好。

  7、组内6位老师担任班主任工作,数学组为学校的德育工作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总之,在全组教师的共同努力下,重学*、重合作、重科研的新型教学氛围正在我们组内形成,大家友好相处、互相学*、互相帮助、互相理解,*时注重对教材和教法的研究,在全组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本学期数学教研组被评为校级先进教研组,我们相信数学教研组会越来越出色。

  高一上学期数学老师工作总结 3

  今年我担任高一两个班的数学课。这我第一次带高一,所以在教学上,我花了较多的时间钻研教材,弄清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尽可能的用形象的语言化难为易。我教的班学生的基础较差,要让他们的成绩有所提高,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这让我感觉压力较大,但是我没有丝毫的退缩,反而这些压力给了我动力。

  这一学期的时间过得是忙忙碌碌,但感觉很充实,也有一些收获和感受。自己在业务知识水*、教学能力、师德品质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学生的成绩比起去年来有了一定的进步,但还没有达到我的目标。现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一年来的情况。

  一、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护党的领导。

  不断加强自身的政治理论修养。热爱教育事业,积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小学教师日常行为规范》,把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的职业道德融为一体,努力完成教书和育人的双重任务。

  二、我*时加强理论学*。

  理论来源于实践,然而实践离不开理论的指导。今年我继续加强教育理论学*,相继学*了《课堂教学论》、《现代教育技术》,常去翻阅《中学教学研究》、《数学教育学》等书籍,学*杜威、夸美纽斯、马卡连柯、陶行知等一大批教育家的教育理论。经过学*,我对教学方法更加重视和讲究,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发动学生主体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探讨启发式教学的有效形式,以“问题”作为数学的教学起点,顺应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行教学。尽管如此,理论水*还远远不够,以后我更要加强理论学*和理论研究。

  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中,发觉以概念作为教学的起点的方法,与数学思维活动的顺序相反,丝毫引不起学生的学*数学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提高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三、我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

  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搞好日常教学工作的环节:精心备课,认真上课,仔细批改作业,并认真评讲,积极做好课外辅导和补差工作。

  在教学工作中,我能积极贯彻素质教育方针,把提高素质,发展能力放在首位。因为我们的学生底子较差,课前、课后、课上的效率都不太高,针对这种情况,课堂教学我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尽量的将一些枯燥无味的东西讲得形象生动一些,提高他们学*数学的兴趣。最高兴的'就是听到学生说他现在开绐对数学有兴趣了。

  四、反思。

  很遗撼的是:这一年我们班的成绩上升得不快。我对此分析出几点原因:

  (1)由于底子薄,而我有时上课选的例题难度系数比较大,他们难以接受。

  (2)难度大了,就忽略了基础知识的掌握,所以学生学得不够踏实。

  (3)虽然改了以往的只讲思路,不讲过程的情况,上课能够将详细的解题过程写出,但学生在听课时只顾着做笔记,没有听讲解方法,以至于思想方法不理解,就不能举一反三了。

  (4)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太大,动手能力差,遇到问题不去思考,不去分析,更别谈进行逻缉推理。

  (5)自觉性不高,课后练*不能保质保量的完成,有时还出现抄袭现象。

  针对这个现象,我决定对于我教的两个班,特别是很多数学底子很薄弱的学生,所以我决定从最基础的知识下手,每天做几道最简单的题,巩固基础知识。

  同时我还认识到我有以下不足:

  ①作为一名党员,没能发挥其应该发挥的带头作用;

  ②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很缺乏;

  ③对于“一专多能”的目标还相差很远。

  这是我对一年来教学的总结,也是我的一些心得和体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加倍努力,加强自己的专业知识,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改正自己在教学上的错误方法,努力探索,争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高一上学期数学老师工作总结 4

  此间我的工作又到了检验成果的时候,给自己这段的授课做一个完美的交代,从这回期末的数学成绩来看,所有同学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可见我这些日子的授课法还是颇起作用的',只是我的规划仍有未完全发挥出来的部分,然而眼下收获的成就是可喜的,在此我把这个学期的工作进行总结:

  1、自我约束

  我是一个很看重自我进步这件事的,假设老师若是为自己能讲好书本上的知识而自满,那么恐怕也就不会有什么大的成就。我不光把课本给研究透彻,并且每次学*和培训都是一次不落,我的学生们都在不断的学*和上进,我这个领头的老师咋能落伍呢。所以我就要更加严苛的约束自己,不管是从思想内涵上,还是本职工作的能力上,都要比别的老师更出色,这样才无愧职责。

  2、执着目标

  从一开始我就把自己的教学目标给定好了,并直到期末到来我都在践行这个目标。而这个目标就是一个标准线,一个是对自己而言的标准线,另一方面还有为学生制定的标准线。也就是老师要拿出能力和才学,讲出精髓让课堂高效运转,把自己的学生都给凝聚起来。并且我对学生的成绩和学*效果也是有明确预期的,并且在期间还要做进度调查。

  3、从不缺勤

  我觉得我在这个学期的亮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我所教的学生成绩出众是一大亮点,另外一个就是我这个学期从未缺勤。在学期内我始终和学生在一起,甚至我还利用假日无偿给学生做辅导,我总是觉得只有跟学生在一块我才感觉到自己是有价值的,离开讲台和学生我个人则*凡不堪。所以我做到不缺勤,让学生在学*有困难的时随时都可以找到我。

  高一上学期数学老师工作总结 5

  回顾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在校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高二数学组全体教师的团结协作和奋力拼搏下,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有成功的喜悦,也有不足的遗憾。下面就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集体备课优化课堂教学

  新的课改形势下,高二数学怎么去教,学生怎么去学?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感到压力很大,针对这一问题备课组制定了严密的教学计划,提出了优化课堂教学,强化集体备课,培养学生素质的具体要求。即优化课堂教学目标,规范教学程序,提高课堂效率,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其自身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集体备课中,注重充分发挥各位教师的长处,集体备课把握住了正确的方向和统一了教学进度,对于各位教师来讲,又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因材施教。

  二、立足课本夯实基础

  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展现教师的分析思维,还要充分展现学生的思考思维,把教学活动体现为思维活动;同时还适当增加难度,教学起点总体要高,注重提优补差,新课改将更加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适当增加教学的难度,为更多优秀的学生脱颖而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空间,有利于优秀的'学生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潜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充分利用辅导课的时间帮助他们分析学*上存在的问题,解决他们学*上的困难,培养他们学*数学的兴趣,激励他们勇于迎接挑战,不断挖掘潜力,最大限度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

  三、因材施教全面提高

  由于学生的整体情况不一样,同一班级的学生,层次差别也较大,给教学带来很大的难度,这就要求自己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又要根据各班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要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区别对待,这样,对课前预*、课堂训练、课后作业的布置和课后的辅导的内容也就因人而异,对不同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在课堂提问上也要分层次,基础题一般由学生来做,以增强他们的信心,提高学*的兴趣,对能力较强的学生要把知识点扩展开来,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提高他们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后作业的布置,既有全体学生的必做题也有针对较强能力的学生的思考题,课后对学生的辅导的内容也因人而异,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四、优化练*提高练*的有效性

  知识的巩固,技能的熟练,能力的提高都需要通过适当而有效的练*才能实现;首先,练*题要精选,题量要适度,注意题目的典型性和层次性,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练*要全批全改,做好学生的错题统计,对于错的较多的题目,找出错的原因。练*的讲评是高二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效益,课堂的讲评要科学化,要注重教学的效果,不该讲的就不讲,该点拨的要点拨,该讲的内容一定要讲透;对于典型问题,要让学生板演,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多做限时练*,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应试能力。

  五、加强考法、心理等方面的指导培养非智力因素

  充分利用每一次练*、测试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应试技巧,提高学生的得分能力,如对选择题、填空题,要注意寻求合理、简洁的解题途经,要力争“保准求快”,对解答题要规范做答,努力作到“会而对,对而全”,减少无谓失分,指导学生经常总结审题答题顺序、技巧,力争找到适合自己的心理调节方式和临场审题、答题的具体方法,逐步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纠正不良的答题*惯、优化答题策略、强化一些注意事项。

  在这一学期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有很多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还要努力向各位学*,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

  高一上学期数学老师工作总结 6

  时光飞逝,转眼间一学期已经结束,我的教学工作已落下帷幕,这一学期我担任的是高一年数学的教学工作,由于是新课改年段,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回想半年的工作,感觉有成功也有不足,现本人就从政治思想方面、教育教学方面和工作考勤方面做如下总结:

  一、政治思想方面:

  本学期,本人认真学*新课改的教育理论,认真钻研课标,不断学*和探索适合自己所教学生的教学方法,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重视学生学*方法的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同时本人积极参加校本培训,并做了大量的探索与反思。并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教学方法,博采众长,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和教育教学水*,以适应教育的发展,时刻以做为一个优秀数学教师应该具备的条件来要求自己,努力做到更好。

  二、教育教学方面:

  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把握住重要的课堂45分钟。为了上好每一堂课,我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做到全面的备课新课改使得原来简单的写写教案,列列知识点就算是备课的方法再也不能适应新时期的教学的要求了,所以我们的备课要认真做到如下三个方面:

  ⑴、备教材: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吃透,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⑵、备学生: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惯,学*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⑶、备教法: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2、努力营造活跃的课堂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固然重要,但活跃课堂,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显得更为重要,所以我努力做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注重层次。

  3、注重抓好后进生转化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包括辅导学生课业和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

  本学期在对后进生转化工作上,注意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先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争取准确的找出导致“差”的原因。并在情感上温暖他们,取得他们的信任。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在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时,注意阳光语言的使用,使他们真正意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或自身存在的缺点,通过自身的努力尽快的赶超其他同学

  三、工作考勤方面:

  本人热爱自己的事业,从不因为个人的私事耽误工作的时间。并积极运用有效的工作时间尽力将自己的分内工作做得更好。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教学工作中难免有缺陷,例如,对尖子生的培养方面做得还很不够,我将在后面的工作中做得更好。新课改的形式下,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多方面全方位的提高自己的素质,使自己成为新形式下学生喜爱、家长放心、学校肯定的合格教师。

  高一上学期数学老师工作总结 7

  转眼间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已接*尾声, 为了更好地完成今后的教学工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本人就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育教学工作方面

  这学期,本人担任了高一年级17、18两个班级的数学教学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绩,得到了所担任班级学生的很好评价和充分爱戴。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所有教师都面临着全面贯彻和落实学校的新教育教学方法的重任,在工作中通过自身的学*研究、教师的合作交流及学生的充分配合,有效的将学校的新教学方针得以充分落实和发挥。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反映在教学上,也就是说,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要学生会学。这就需要教师更新观念,改变教法,把学生看作学*的主体,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终身受益。下面,浅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1、在课前预*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课前预*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从教学实践来看,学生在课前做不做预*,学*的效果和课堂的气氛都不一样。为了抓好这一环节,我常要求学生在预*中做好以下几点,促使他们去看书,去动脑,逐步培养他们的预*能力。

  ①、本小节主要讲了哪些基本概念,有哪些注意点?

  ②、本小节还有哪些定理、性质及公式,它们是如何得到的,你看过之后能否复述一遍?

  ③、对照课本上的例题,你能否回答课本中的练*。

  ④、通过预*,你有哪些疑问,把它写在“数学摘抄本”上。也不要求学生应该记什么不应该记什么,而是让学生自己通过学*和练*区体会。

  少数学生的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也有一定的灵活性。这些要求刚开始实施时,是有一定困难的,有些学生还不够自觉,通过一个阶段的实践,绝大多数学生能养成良好的*惯。另外,在课前预*时,我有时要求学生在学*过程中进行角色转移,站在教师的角度想问题,这叫换位思考法。在学*每一个问题,每项学*内容时,先让学生问问自己,假如我是老师,我是否弄明白了?怎样才能给别的同学讲清楚?这样,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学*的内驱力,对每一个概念,每一个问题主动钻研,积极思考,自觉地把自己放在了主动学*的位置。如在讲“数列在分期付款中的应用”时,我把这节内容留给学生课前思考,他们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准备了大量不同类型的实例和有关的练*。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换位教学法,不仅能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旧模式,而且还激发了学生课前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兴趣。

  2、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和能力的主要渠道。作为数学教师改变以往的'“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显得至关重要,而应采用组织引导,设置问题和问题情境,控制以及解答疑问的方法,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局面,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从而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要因材施教,发掘出每个学生的学*潜能,尽量做到基础分流,弹性管理。在教学中我采用分类教学,分层指导的方法,使每一位同学都能够稳步地前进。调动他们的学*积极性。对于问题我没有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让他们在交流中掌握知识,在讨论中提高能力。尽量让学生发现问题,尽量让学生质疑问题,尽量让学生标新立异。

  在数学教学中有大量的解题活动,包括常规问题和非常规问题。教学实践的经验已经证明,题海战术不可取,重要的是交给学生数学解题的思维策略在解题活动中进行思维策略的训练。这种训练应包括解题过程的规范训练,常规问题的模式训练,非常规问题化归为常规问题的转换训练等。

  在课堂教学中,我的一个主要的教学特征就是: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这时间包括学生的思考时间、演算时间、讨论时间和深入探究问题的时间,在我的课堂上可以看到更多的是学生正在积极的思考、热烈的讨论、亲自动脑,亲自动手,不会将问题结果完全寄托于老师的传授,而是在积极主动的探索。

  现代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探索是数学教学的生命线。”他所倡导的发现学*的教学模式不是把学*材料直接呈现给学生,而是只给一些提示性的线索,要学生自己通过积极主动的探索活动来学*知识,掌握策略,解决问题,这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具有更加积极的意义。

  3、在课后作业、反馈练*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课后作业和反馈练*、测试是检查学生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抓好这一环节的教学,也有利于复*和巩固旧课,还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完一节、一课、一单元后,让学生动手“列菜单”,归纳总结,要求学生尽量自己独立完成,以便正确反馈教学效果,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把每个学生的学*积极性都调动起来,成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和组织者。

  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是要长期坚持的。科学安排,课前、课堂、课后三者结合,留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机会。真正把学生推向主动地位,使其变成学*的主人,我想这也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梦寐以求的结果吧。

  二、思想、日常工作方面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本人一直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地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以便使自己更快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形势。通过阅读大量的道德修养书籍,勇于解剖自己,分析自己,正视自己,提高自身素质。在学校组织的青年教师教学基本技能大赛和优质课评选活动中,积极参与,积极宣传,积极帮助计算机水*不高的教师制作教学课件以提高活动和大赛的水*。

  工作期间本人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在工作中,尊敬领导、团结同事,正确处理与领导、同事之间的关系。*时,勤俭节约、任劳任怨、对人真诚、热爱学生、人际关系和谐融洽,从不闹无原则的纠纷,处处以一名人民教师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积极地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三、业务、进修方面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逼*和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业务能力要求的提高,本人在工作之余,抽出部分时间通过网络积极参加全国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学*,并阅读大量有关教育和教学的专业书籍,而且也不断地充实和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水*,充分地掌握多媒体课件制作以适应以后的新课程教学,并主动帮助同事们学*和制作教学课件。

  高一上学期数学老师工作总结 8

  这学期是本人第二次任教高一年级的数学科,鉴于第一年的工作经验和总结,本人在第二年的高一数学任教中,教学各方面都有所提高,总结几点经验如下。

  1、勤于思考:创新的前题是理解。

  我们知道,数学离不开概念,由概念又引伸出性质,这些性质往往以定理或公式呈现出来。对定理,公式少不了要进行逻辑推理论证,形成这些论证的理路需要思维过程。为此,我们首先必须让学生对学*的对象有所理解。因为数学知识的获得主要依赖紧张思维活动后的理解,只有透彻的理解才能溶入其认知结构。这就需要拼弃过去那种单靠记往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的数学结论,然后套用这些结论或机械地模仿某种模式去解题的坏*惯。而要做到理解,就需要勤于思考。对知识和方法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如:为什么要形成这个概念 为什么要导出这个性质 这个性质,定理,公式有什么功能 如何应用 勤于思考的表现还在于对认知过程的不断反思,回顾,不断总结挫折的教训和成功的经验。避免墨守成规,勇于创新。

  2、善于提问。

  学生在数学课堂中通过观察,感知学*的对象以后,要学会分析,要有自己的见解,不要人云亦云,要善于挖掘自己尚不清楚的问题,多角度,全方位地探究,并提出质疑。作为一个中学生,不见得也毋须什么问题都能自己解决。我们倡导的只是能对学*的对象提出多角度的问题,尤其是善于提出新颖的具有独特见解的问题。我认为会提问是创新的一个重要标志。

  3、解决问题。

  学数学离不开解题,解题是在掌握所学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运用。解题可以训练技巧,磨炼意志。在解题过程中,首先应判断解题的大方向,大致有什么思路,在引导学生解题的探索过程中,要注意联想,要学会用不同的立意,不同的知识,不同的方法去思考,并善于在解题全过程监控自己的行为:是否走弯路 是否走入死胡同 有没有出错 需要及时调整,排除障碍。这样长期形成*惯后,往往可以别出心裁,另辟解题捷径。这种思维品质也是创新的重要标志。为了让学生达到这个境界,必须让学生明确不要为解题而解题,要在解题后不断反思,回顾,积累经验,增强解题意识,提高能力。

  如何从一名资质普通的人民教书转变成为合格的数学教师这一问题,可能是所有年轻教师都经历过的思索。我想对于老教师的经验的借鉴在这个方面显得尤为重要。在此我要感谢半年来一直帮助我,关心我的老教师们。从他们的经验中我体会到数学的核心——问题;总结出解决问题的途径——问的是什么,有什么,还有什么,是什么;教会学生如何去学*—勤于思考,善于提问,解决问题。

  高一上学期数学老师工作总结 9

  又一个学期过去了,回想起来,我毕业已经一年了,在这一年的数学教学中,我担任了高一(x)、(x)、(x)三个班的数学教师,虽然我付出了许许多多的汗水,同时也收获了很多很多。由于担任学校普通班的数学课,学生基础很差,上课常常感到很吃力、压力之大,责任之重,可想而知。现将本学期教学情况简要总结如下,以便总结经验,寻找不足。

  一、加强理论学*,积极学*新课程

  我是第一年接触到新课程的新授课,对新课程的认识了解还不够,因此,必须积极学*新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理论,仔细研究新的课程标准,并结合贵州省的考试说明,及时更新自己的大脑,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同时为了和教学一线的同行们交流,积极利用好互联网络,养成了及时写教学反思的好*惯。作为一位年轻的数学教师,我发现在教学前后,进行教学反思尤为重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的主体,学生总会独特的见解,教学前后,都要进行反思,对以后上课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同时,这些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积累经验,教后反思,是上好一堂精彩而又有效课的第一手材料。

  二、关心爱护学生,积极研究学情

  作为教师不仅仅要担任响应的教学,同时还肩负着育人的责任。如何育人?我认为,爱学生是根本。爱学生,就需要我们尊重学生的人格、兴趣、爱好,了解学生*惯以及为人处世的态度、方式等,然后对症下药,帮助学生树立健全、完善的人格。只有这样,了解了学生,才能了解到学情,在教学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多与学生交流,加强与学生的思想沟通,做学生的朋友,才能及时发现学生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班级中学生的学*情况,从而为自己的备课提供第一手的资料,还可以为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提高一些有价值的建议。

  三、充分备课,精心钻研教材及考题

  一节课的好坏,关键在于备课,备课是教师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备课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的效果。备课中我着重注意了这样几点:

  1、新课程与老课程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本节内容在整个高中数学中的地位;

  3、课程标准与考试说明对本节内容的要求;

  4、*几年高考试题对本节内容的考查情况;

  5、学生对本节内容预*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6、本节内容还可以补充哪些典型例题和*题;

  7、本节内容在数学发展有怎样的地位;

  8、本节内容哪些是学生可以自学会的,哪些是必须要仔细讲解的;哪些是可以不用做要求的;

  9、本节内容的重点如何处理,难点如何突破,关键点如何引导,疑惑点如何澄清等。

  四、落实常规,确保教学质量

  在教学过程中,特别关注学生的落实情况,学生的落实在教师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出成绩的一环。因此,教学中特别抓好了一下几点:

  1、书面作业狠抓质量和规范,注重培养学生的`满分意识,关注细节与过程;

  2、提前预*,以提高课堂效率;

  3、单元测试及时批改,及时整理错题订正本;

  4、注重基础知识的训练。

  对基础知识灵活掌握的考查是高考数学的一个最重要的目标,因此高考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既全面又突出重点,特别利用在知识交汇点的命题,以考查对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的程度。因此对基础知识的教学一定要在深刻理解和灵活应用上下功夫,以达到在综合题目中能迅速准确地认识、判断和应用的目的。其中,抓基础就是要重视对教材的研究,尤其是要重视概念、公式、法则、定理的形成过程,运用时注意条件和结论的`限制范围,理解教材中例题的典型作用,对教材中的练*题,不但要会做,还要深刻理解在解决问题时题目所体现的数学思维方法。

  五、更新观念,积极进行新课改

  首先,转变观念要充分认识新课改是教育教学的必然,教师要更新观念,要认真领会新课改的理念,了解课改革的目的。这样才不会在改革当中迷失方向。其次,教师要不断学*不断积累,要掌握丰厚的专业知识,所谓”给人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要注意本学科与其它学科的联系,拓宽自身的知识占有。要多渠道采取不同手段获取知识,教师除了看专业书籍,也要借助于网络媒体这一先进的手段进行学*。要多和其它教师交流、沟通,提高合作意识,取长补短。

  同时,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组织者,要充分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他们的兴趣和爱好,了解不同学生的智力差别,做到因材施教。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活动空间,给他们展示自我的空间和舞台,活跃学生的思维,变被动的学*为主动的学*,全面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以上就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由于经验颇浅,许多地方存在不足,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在学校领导老师,前辈的指导下,取得更好成绩。

  高一上学期数学老师工作总结 10

  一学期即将过去,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总体看,我比较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在继续推进“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课程标准走进我的心,进入课堂

  我们怎样教数学,《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无疑我们每位数学教师身置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重新思考的问题。我们通过培训,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有效的学*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更深的了解。

  二、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本学期我们都是课堂教学的.实验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紧扣新课程标准。我在总结成绩的同时,不断反思教学,以创新求发展,不断地将听取的公开课上的精华延伸运用于日常教学实践,把仍在困惑这我们的许多问题,有个在认识。努力处理好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努力处理好应用意识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三、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状况,激励学生的学*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自己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对学生的学*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们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