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引进工作实施方案 (菁华3篇)

首页 / 方案 / |

人才引进工作实施方案1

  为加快学校高水*教学型大学建设步伐,加大“人才强校”战略实施力度,确保学科专业建设及人才队伍建设需要,提高教学科研能力与水*,经学校研究决定,20XX年人才招聘工作安排如下。

  一、人才引进原则

  引进人才必须坚持公开、公*、公正的原则,注重从海外和全国重点大学引进高层次人才,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引进人才必须符合学校岗位设置规划,符合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及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建立优秀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同时愿意长期为学校服务,身体健康。

  二、人才引进对象

  1、30周岁以下的硕士研究生(前期学历普通本科);

  2、40周岁以下的博士研究生、博士后;

  3、45周岁以下的主持过国家级项目、有一定影响的学科带头人、40周岁以下学术带头人和35周岁以下骨干教师。引进人才的年龄以20XX年3月1日为计算时间节点,特别优秀的年龄可适当放宽。

  三、人才引进待遇

  1、引进的国家级或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等特别优秀人才待遇面议。

  2、A类博士研究生(具备下列条件之二者:

  ①毕业于中科院、社科院、“985”高校或排名前三的专业类院校的优势学科,海外优秀博士;

  ②博士本人是国家级科研项目的前两名完成者;

  ③文科博士在本学科一类期刊发表论文1篇以上;理工科博士在本学科SCI一区发表论文1篇或在二区发表论文2篇;或者获得省级及以上级别优秀博士论文;

  ④经学校审定认为是我校学科专业建设急需专业人才。)

  (1)提供科研启动费:文科5万元,理工科10万元;

  (2)提供15万元的购房补贴,按服务期限分年度发放,可优先选购校内房源;

  (3)配偶工作按照安徽省有关政策、学校有关规定和工作协议办理。特别优秀者待遇面议。

  3、其它博士研究生

  (1)提供科研启动费:文科3万元,理工科5万元;

  (2)提供10万元的购房补贴,按服务期限分年度发放。

  4、引进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

  (1)如果具有讲师职称并且受聘后工作一年以上,学校内聘为副教授职称,聘期三年,聘期内享受校内副教授津补贴待遇;

  (2)如果已具有副教授职称并且受聘后工作一年以上,学校内聘为教授职称,聘期三年,聘期内享受校内教授津补贴待遇。

  5、引进具有博士学位并具有教授职称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年龄在45周岁以内的,除享受以上待遇外,学校再发给40000元的`引进人才补贴(按服务期分年度发放)。引进具有博士学位并具有副教授职称的学术带头人或骨干教师,年龄在40周岁以内的,除享受以上待遇外,学院另发给20xx0元的引进人才补贴(按服务期分年度发放)。

  6、对于夫妻双方都为我校紧缺专业博士研究生且属急需引进的人才,住房补贴在一方的基础上再上浮30%给予补助。为解决配偶安置等原因接收的非学校学科建设、专业建设急需的硕士、博士,其待遇另议。

  四、人才引进程序

  1、由人事处根据学科、专业建设及学校发展的需要拟定年度进人计划,报经省教育厅、人社厅批准后,向社会公开发布人才招聘信息。

  2、有意来我校工作的高层次人才填报《阜阳师范学院招聘(录)人员申请表》,并提供本人简历、学历、学位、职称、成果、获奖情况、体检证明等原始材料(留学回国人员需提供教育部出具的国外学历认证证书),交由人事处审查。

  3、硕士研究生应聘,每个进人指标应有3名及以上应聘者方可进行集中考核,集中考核时间一般安排在20XX年6月30日之前。

  4、教授、博士应聘,可适时进行考核。

  5、由人事、教务、科研、监察等职能部门和用人单位主要负责人、同行专家组成的考察组,对拟引进对象进行全面考核,提出引进意见。

  6、人事处将考察结果和引进意见报校长办公会审议,通过后办理人才引进手续。

人才引进工作实施方案2

  *年来开发区发展形势喜人,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相继入驻园区,但由于地域条件限制,人才渐渐成为开发区快速发展的瓶颈之一,为加速推动开发区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早日实现双五百亿发展目标,充分吸收省内外优秀人才、尤其发挥省会城市合肥高校众多及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配合《太和县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的贯彻设施,现太和开发区合肥发展中心提出如下人才引进方案,请区领导给予指示。

  一、前期准备

  1、确定人才需求类型及数量

  调查管委会及园区内重点龙头企业现有人才状况(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学历水*、专业特长等),统计需要人才专业层次及需求数量。重点关注城市规划、医药制造、生物医药、环境保护、经济管理、法律等专业研究生。明确招聘岗位人员到岗后的工作重点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2、推进县*出台“支持开发区引进中高端专业人才的相关政策及支持方案”

  代县*草拟支持园区引进中高端专业人才的优惠政策及支持方案,贯彻太发20XX[4]号文件印发的《太和县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XX-2020年)》的指示精神,全面推进各项具体措施方案的出台与保障措施的落实。争取为中高端人才提供最好的待遇福利,降低开发区引进中高端人才的难度,减轻开发区聘用中高端人才面临的经济压力。

  3、明确发展中心在人才招聘过程中可提供的实*期待遇

  发展中心与应聘人员达成实*期间的工资待遇、吃、住、行等问题的解决方案。如:毕业后研究生实*期间2500/月,在校研究生实*期间1500/月,实*期三个月,针对实*期间表现优秀的人才,对实*时间工资待遇进行灵活调整。实*期间开发区为招聘人员解决住宿问题。实*期合同由安徽太和经济建设投资公司合肥分公司与其签订,实*期结束后针对优秀人才,由开发区与其讨论待遇、福利、用工类型等具体方案,针对专家学者型人才实现一事一议的方式进行处理汇报。

  4、确定招聘方式

  根据不同招聘对象拟定具体招聘计划方案及具体的实施安排,拟通过以下四种渠道进行操作。

  招聘渠道:走访高校

  具体步骤:前期周所长带领下对合肥相关高校相关专业研究生导师教授, 招生就业处进行拜访。后期在院校开展招聘会宣讲会活动。

  优势:和高校建立良好的合作 关系,有利于长期合作,第一手接触在校研究生等人才。有利于开发区长期引进人才。

  劣势:前期关系的建立会产生相关费用。引进人才集中于在校生这块有一定局限性。

  招聘渠道:网站招聘

  具体步骤:通过智联招聘、新安 人才等专业性网站进 行

  优势:大面积发布招聘信息,易宣传开发区的形象,收集较多的求职简历。费用可预估。

  劣势:简历的筛选和人员测评难度大,应聘者可能同时投递多家公司,增加招聘的不确定性。

  招聘渠道:朋友推荐

  具体步骤:通过同学朋友进行推荐,了解周围同学朋 友适合相关专业的人员情况进行推荐。

  优势:人员情况了解详细、针对性强、成本低。

  劣势:不确定性强无法解决长期人才短缺问题。

  招聘渠道:专场 招聘会

  具体步骤:参与合肥市组织的中高端人才招聘会

  优势:接触人员数量多层次高,目标性强。

  优势:前期准备时间长,费用高,招聘时需要投入较多时间和精力

  二:实施阶段

  1、信息整理

  整理开发区人才需求信息,尤其要明确每个招聘岗位的工作职责及未来发展方向,针对不同类型人才确定不同的招聘方式。编写人才招聘公告,通过网站进行发布;设计宣传画册供高校拜访、现场招聘会时使用。

  2、人才搜集

  首先、通过专业人力资源网站发布信息,收集人力资源信息,进行筛选面试。其次、在周所长带领下对合肥相关高校的教授研究生导师进行拜访,商讨人才合作战略,在各高校招生就业处网站发布开发区招聘信息,条件成熟时组织高校招聘会,宣讲会。组织参与合肥市不定期举办的“专业性中高级人才现场招聘会”,争取在招聘现场和一些经验丰富专业性强的高级人才达成意向协议,努力为开发区提供高、特、专人才。

  3、人才筛选

  汇总人才信息,建立人才信息库,挑选优秀人员到发展中心进一步洽谈,意向强烈的带到开发区进行实地考察接洽,对符合开发区需要的且有意愿来太发展的应聘者在面试后及时签订试用期劳动合同。

  三:后续工作

  1、实*试用

  对于已签约有意向到开发区各岗位实*、试用的人员,由发展中心与相关部门沟通后进行统一安排,并全程陪同其来开发区,协助解决应聘人员吃、住、行等后勤保障问题。

  2、考核跟踪

  对于来太实*试用人员的工作情况时刻跟踪,配合开发区了解应聘人员工作、生活等各方面需求,对应聘人员在工作中可能发生的各种误解进行沟通协调,确保来太实*期满后表现优秀的人才能签订正式劳动合同,为开发区长期发展做出贡献。

人才引进工作实施方案3

  目前我公司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为建立和完善公司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制定关键岗位继任者和各类人才甄选计划以及岗位轮换计划,合理地挖掘、开发、培养后备人才队伍,建立人才梯队,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资本支持。

  一、目标坚持“专业培养和综合培养同步进行”的人才培养政策

  二、适用范围院校优秀毕业生(大专、本科生、研究生)

  三、主要内容

  《后备人才的甄选》

  一、甄选资质及能力:

  1、基本条件通过个人材料进行分析。

  2、关键资质通过结构化面试等形式进行分析(与人有效地沟通、问题分析判断能力及决断力、计划组织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是否有团队合作能力、承受工作压力能力)。

  3、综合素质可借助一些心理测评软件进行测评(性格特征、职业倾向、综合能力、心理测试)。

  4、物业系统可根据技能标准做出适当调整。

  二、甄选名额及程序

  一般来说,对每一个关键岗位的继任者要选定1——2名候选人。首先收集后备人才候选人名单——行政人事部组织对提交的名单进行综合评定——行政人事部策划后备人才的整体培训方案——培训方案的实施

  《岗位轮换》

  主要针对具有培养潜质的人员,目的在于为公司培养综合能力较强的复合型人才,做为公司储备干部后备人选。

  一、轮岗周期

  物业部门轮岗周期原则上一般为三个月,行政岗位一般为六个月。具体岗位时间由各部门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轮岗的前提条件首先是必须胜任目前本职工作。

  三、轮岗与晋级的关系

  所有后备人才必须在轮过2个以上岗位才能晋级为公司中层管理人员。

  四、轮岗审批

  1、各部门内部轮岗:由各部门自行审批——报行政人事部备案;

  2、跨部门轮岗:由各部门提案——行政人事部审核——总经办审批。

  五、轮岗人员管理

  1、跨部门岗位轮换人员编制仍属于派出部门,轮岗期间的考核工作由新部门考核,但必须将考核结果反馈给原部门,作为年度绩效考核的依据。

  2、轮岗结束后,轮岗人员应立即提交书面报告(总结),交轮岗双方部门。

  《后备人才考核评价》

  一、考核原则:坚持事实求事、客观公正、注重实效的原则

  二、考核方式:参照公司各岗位用人标准。(不及格、合格、优秀、)

  考核内容:

  1、自评

  2、同事互评

  3、上级领导评价

  4、选择性评价

  《晋升与淘汰》

  一、基本原则

  1、素质与能力并重原则

  2、逐级晋升和薪酬晋升相结合的原则

  3、有升有降的原则

  二、晋升条件

  1、新员工在入职后经过岗位培训上岗,进入试用期。

  2、经过考核转为正式员工。

  3、能高效地完成上级部门交待的各项事务。

  4、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和潜力。

  三、淘汰

  1、在职期间,未完成上级交待的各项工作。

  2、经转岗,仍无法适应工作岗位的。


人才引进工作实施方案 (菁华3篇)扩展阅读


人才引进工作实施方案 (菁华3篇)(扩展1)

——人才引进工作实施方案 (菁华3篇)

人才引进工作实施方案1

  为进一步强化公司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人员结构,认真做好人才引进工作,结合公司发展战略及经营规划,现制定人才引进方案。

  一、需求分析

  截止20xx年3月底,公司现有员工50人,其中,管理人员10人,占员工总数的20%,技术人员2人,占员工总数的4%,营销人员30人,占员工总人数的60%,

  从现有人员结构上看,要适应公司20xx年经营规模需要及实现公司发展战略中人力资源支撑,存在很大差距,特别是在关键岗位、领军人物和技术骨干方面比较缺乏,后备骨干队伍急需加强。

  二、工作组织

  1、成立公司人才引进领导小组,由公司党委*任组长,成员由公司班子成员组成。其主要职责:负责人才引进计划的审批,人才引进的最终审定,人才引进相关福利待遇的确定等。

  2、成立公司人才引进工作小组:由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任组长,成员由各单位行政人员组成。其主要职责:负责对人才需求的提出和审议,负责对引进人才的面试及考试、面谈,负责向人才引进领导小组提供相关需引进人才素材等。

  三、引进计划

  1、根据公司发展战略,以专业需求为导向,拓展人才引进渠道,

  创新人才引进方式。20xx年重点引进成熟人才、急需专业人才,逐步配齐适应公司发展的各类专业人才,确保引进人才质量,注重引进人才素质,提高引进人才效益。

  2、根据公司发展需要,20xx年需引进专业领军人才和专业技术带头人1—2人,引进成熟技术人才6名(主要专业方向:美工、文案、网络技术人员、销售精英等),高校毕业生10名(主要专业方向: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等),成熟营销人员5名,大专毕业生10名(采取先实*,再择优录用的方式进行)。

  3、根据公司发展需要,适时引进网络兼职人员,加强发掘优秀人才。

  四、引进渠道

  20xx年,在人才引进渠道方面,广开引进渠道,利用多种方式进行人才引进。一是通过猎头公司引进领军人物和专业技术带头人;二是通过58招聘网、赶集招聘网、智联招聘等发布招聘信息;三是与当地人才中心联系沟通,组织参加当地具有针

  对性的大小型人才招聘会;四是到高校参加校园招聘会;五是在当地具有相同专业企业中挖掘成熟人才等。

  五、引进措施

  1、建立和完善一系列人才引进措施。对人才引进要根据不同的学历、资历、工作经历、工作能力等,制定不同的福利待遇政策和有专业性、侧重性的职业生涯规划。

  2、加强企业文化教育,提升企业信誉形象和影响力,为引进人

  才提供宽松、和谐环境,关心人才,爱护人才,为引进人才解决后顾之忧。

  六、引进评估

  1、对所引进人才统一实行1—3个月试用期,特别对引进的成熟人才和高校毕业生,通过试用,对不适合岗位要求的人员,按照相关法规进行辞退或在福利待遇方面进行体现。

  2、在引进人才中,大力推行传、帮、带,让领军人才及专业带头人起好技艺传授作用;对成熟人才、应届毕业生严格执行“师带徒”制度,尽快转变角色,熟悉专业知识和业务本领。

  3、对于已签约有意向来实*、试用的人员,由人力资源部与相关部门沟通后进行统一安排,协助解决应聘人员吃、住、等后勤保障问题。确保实*期满后表现优秀的人才能签订正式劳动合同。

人才引进工作实施方案2

  为进一步深入贯彻“人才建院、人才兴院、人才强院”的方针,经院党委研究决定,20XX年,医院设立人才建设专项经费,启动“千万人才引进工程”,用千万资金引进、培养一批高层次、高科技人才,提高医院整体队伍水*,为实现“建设综合优势明显、专科特色突出,市内领先、省内一流的区域性医院”目标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XX年-2020年)》以及相关配套法规,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引进人才的原则

  (一)坚持公开、公*、择优的原则;

  (二)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学历与能力同等要求的原则;

  (三)按照适用、精干、高效,人员配置均衡的原则;

  (四)坚持物质保障、工作保障与贡献相结合的原则。

  二、引进人才的类别

  (一)第一类人才:博士研究生。

  (二)第二类人才: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副高级及以上职称(有三级医院工作经历)。

  (三)第三类人才:应届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毕业院校为985、211工程院校)。

  注:第一、二类所列人员,年龄应在45周岁以下,第三类所列人员,年龄应在30周岁以下。

  三、引进人才的职责及待遇

  (一)职责

  1、推动我院的学科建设和发展。

  2、积极参与医院临床、科研、教学工作。一、二类人才在本专业领域两年内完成院级技术创新不少于2项(填补医院空白),争取省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不少于1项。

  3、2—3年内有一定数量和影响力的临床科研成果产生。

  (二)待遇

  1、第一、二类人才:一次性发给住房补贴30万元,提供二年的周转房,年薪不低于10万。医院提供必要的科研条件、设备、或技术项目启动基金等。

  2、第三类人才:一次性发给住房补贴5万元,提供二年的周转房,年薪不低于5万元。

  3、帮助解决引进人才配偶的工作及子女入学问题,帮助办理调动,编制等手续。

  四、引进人才的工作程序

  (一)应聘者向医院人事科提交有关材料:个人简历、身份证、学历及学位证书、资格证书、执业证书、聘用证书和获奖证书的原件和复印件等必要的证明材料;

  (二)医院人事科根据医院用人计划和应聘者意向,向院领导汇报同意后组织考核;

  (三)医院人事科组织有关专家对应聘者进行初步考核,并提出引进的具体意见;

  (四)医院人事科根据用人科室的考核意见,报院党委会研究同意,与引进人才签定合同,办理有关引进手续。引进人才涉及的工作岗位、聘用期限、社会保险、双方责权利等其他内容在聘用合同中双方约定;

  (五)医院按条件,录用高校毕业生后与之签订《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就业协议书必须明确解除协议的条件和承担的违约责任。

  五、本实施方案自下发之日起执行,解释权归属医院人事科。

人才引进工作实施方案3

  *年来开发区发展形势喜人,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相继入驻园区,但由于地域条件限制,人才渐渐成为开发区快速发展的瓶颈之一,为加速推动开发区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早日实现双五百亿发展目标,充分吸收省内外优秀人才、尤其发挥省会城市合肥高校众多及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配合《太和县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的贯彻设施,现太和开发区合肥发展中心提出如下人才引进方案,请区领导给予指示。

  一、前期准备

  1、确定人才需求类型及数量

  调查管委会及园区内重点龙头企业现有人才状况(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学历水*、专业特长等),统计需要人才专业层次及需求数量。重点关注城市规划、医药制造、生物医药、环境保护、经济管理、法律等专业研究生。明确招聘岗位人员到岗后的工作重点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2、推进县*出台“支持开发区引进中高端专业人才的相关政策及支持方案”

  代县*草拟支持园区引进中高端专业人才的优惠政策及支持方案,贯彻太发20XX[4]号文件印发的《太和县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XX-2020年)》的指示精神,全面推进各项具体措施方案的出台与保障措施的落实。争取为中高端人才提供最好的待遇福利,降低开发区引进中高端人才的难度,减轻开发区聘用中高端人才面临的经济压力。

  3、明确发展中心在人才招聘过程中可提供的实*期待遇

  发展中心与应聘人员达成实*期间的工资待遇、吃、住、行等问题的解决方案。如:毕业后研究生实*期间2500/月,在校研究生实*期间1500/月,实*期三个月,针对实*期间表现优秀的人才,对实*时间工资待遇进行灵活调整。实*期间开发区为招聘人员解决住宿问题。实*期合同由安徽太和经济建设投资公司合肥分公司与其签订,实*期结束后针对优秀人才,由开发区与其讨论待遇、福利、用工类型等具体方案,针对专家学者型人才实现一事一议的方式进行处理汇报。

  4、确定招聘方式

  根据不同招聘对象拟定具体招聘计划方案及具体的实施安排,拟通过以下四种渠道进行操作。

  招聘渠道:走访高校

  具体步骤:前期周所长带领下对合肥相关高校相关专业研究生导师教授, 招生就业处进行拜访。后期在院校开展招聘会宣讲会活动。

  优势:和高校建立良好的合作 关系,有利于长期合作,第一手接触在校研究生等人才。有利于开发区长期引进人才。

  劣势:前期关系的建立会产生相关费用。引进人才集中于在校生这块有一定局限性。

  招聘渠道:网站招聘

  具体步骤:通过智联招聘、新安 人才等专业性网站进 行

  优势:大面积发布招聘信息,易宣传开发区的形象,收集较多的求职简历。费用可预估。

  劣势:简历的筛选和人员测评难度大,应聘者可能同时投递多家公司,增加招聘的不确定性。

  招聘渠道:朋友推荐

  具体步骤:通过同学朋友进行推荐,了解周围同学朋 友适合相关专业的人员情况进行推荐。

  优势:人员情况了解详细、针对性强、成本低。

  劣势:不确定性强无法解决长期人才短缺问题。

  招聘渠道:专场 招聘会

  具体步骤:参与合肥市组织的中高端人才招聘会

  优势:接触人员数量多层次高,目标性强。

  优势:前期准备时间长,费用高,招聘时需要投入较多时间和精力

  二:实施阶段

  1、信息整理

  整理开发区人才需求信息,尤其要明确每个招聘岗位的工作职责及未来发展方向,针对不同类型人才确定不同的招聘方式。编写人才招聘公告,通过网站进行发布;设计宣传画册供高校拜访、现场招聘会时使用。

  2、人才搜集

  首先、通过专业人力资源网站发布信息,收集人力资源信息,进行筛选面试。其次、在周所长带领下对合肥相关高校的教授研究生导师进行拜访,商讨人才合作战略,在各高校招生就业处网站发布开发区招聘信息,条件成熟时组织高校招聘会,宣讲会。组织参与合肥市不定期举办的“专业性中高级人才现场招聘会”,争取在招聘现场和一些经验丰富专业性强的高级人才达成意向协议,努力为开发区提供高、特、专人才。

  3、人才筛选

  汇总人才信息,建立人才信息库,挑选优秀人员到发展中心进一步洽谈,意向强烈的带到开发区进行实地考察接洽,对符合开发区需要的且有意愿来太发展的应聘者在面试后及时签订试用期劳动合同。

  三:后续工作

  1、实*试用

  对于已签约有意向到开发区各岗位实*、试用的人员,由发展中心与相关部门沟通后进行统一安排,并全程陪同其来开发区,协助解决应聘人员吃、住、行等后勤保障问题。

  2、考核跟踪

  对于来太实*试用人员的工作情况时刻跟踪,配合开发区了解应聘人员工作、生活等各方面需求,对应聘人员在工作中可能发生的各种误解进行沟通协调,确保来太实*期满后表现优秀的人才能签订正式劳动合同,为开发区长期发展做出贡献。


人才引进工作实施方案 (菁华3篇)(扩展2)

——人才测评实施方案 (菁华3篇)

人才测评实施方案1

  一、 测评目的

  根据公司的发展要求,通过对公司真实员工的全面测评,了解每位员工的职业素质及其发展潜力,给公司提供每位员工的测评诊断报告,并根据公司人力资源的总体状况提出咨询建议。

  二、 测评内容与方法

  本公司此次人才测评方法采用纸笔测试,若条件允许可结合情景测试和半结构化面试。本方案的纸笔测评只测试基本职业素质,而不进行知识水*考试,为提高效率,本测验可采用网上答卷的实施形式。以下是本方案基本职业素质测试表:

  三、 主要实施程序

  (一)胜任特征分析与测评工作方案设计

  了解公司文化,根据公司的评价需求,通过行为事件访谈,构建各类职位的胜任特征模型,确定测评要素和测评方法,形成本项目的测评工作方案。

  (二)人员分析

  根据工作说明书,确定任职资格要求,主要对各部门高级人员进行测评,且侧重于职业性向测评,

  2.测评实施阶段

  进行各项笔试准备工作,并提供笔试实施材料供公司组织实施测试。人力部提供测评网址,跟进测评过程,也可书面测评,但限于霍兰德职业倾向测验(在后面附)。各被测员工可在1周内自由选择施测时间,本工作在17周完成。

  3.综合分析与评价报告撰写

  根据各职位的胜任特征具体要求,对以上测试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评估,撰写并提交各中高管理层的综合评价报告,以及有关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综合建议报告。

  四、 费用预算

  由于公司的人才测评方案没有外包,而且测评形式比较单一, 测评成本将在100元以下,另外专家咨询费用约2000元。

人才测评实施方案2

  1 培养目的

  1.1 根据公司确立的“五个一”目标,通过建立和完善人才梯队培养机制,有计划、有步骤地合理开发和挖掘各层次人才的潜质,以促进A服务业优秀人才的培养与储备,为公司新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效的人才资源保障,实现:

  1.1.1 人才无断层:要保有一到二名的合适人选,当某个关键职位由于前任提升、退休或辞职等原因出现空缺时,可接替这个职位。

  1.1.2 工作顺利交接:要保证连续性较强及较重要的工作,当承担工作任务的人员突然离开岗位时,后继的人选在短时间内能顺利交接工作。

  1.1.3 形**才磁场:要保障良性的人才培养机制,树立公司良好的形象,吸引各类贤才的加盟,达到人才“蓄水池”的作用。

  2 培养原则

  2.1 领导问责培养原则。各级单位及部门负责人对人才培养工作负直接责任,人才培养的成效应纳入考核范畴。

  2.2 滚动进出培养原则。不论资排辈,实行“赛马制”滚动培养,每年根据实际工作表现调整人才梯队,选择优秀人才纳入人才库中,对实际工作中表现一般的人员淘汰出人才梯队。

  2.3 个性化综合性原则。坚持专业培养与综合培养同步进行,根据培养对象的特点和培养方向,设计针对性的发展通道和培养方法。

  3 适用范围

  本管理办法适用于A公司本部及各子公司。

  4 管理职责

  4.1 人力资源部。作为公司人才培养的组织协调部门,负责建立“统一管理、分级实施”的人才培养体系,具体负责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规划、人才甄选政策和程序的制定、培养对象的认定和培养计划的统筹安排。

  5 甄选方法

  5.3.1 职业操守、知识技能、工作资历等基本条件通过个人材料,结合日常工作观察情况进行分析。

  5.3.2 关键能力资质通过调查表、访谈等形式进行分析,条件具备的可借助专业机构的测评软件进行测评。

  5.4 甄选程序

  5.4.1公司关键岗位的数量可按公司当前职位总数的30%之内进行评定,每个关键岗位至少要选定1~2名后备人员。如果公司内部没有合适人选的特殊岗位,可考虑外部招聘。

  5.4.2 后备人才由各单位根据公司制定的甄选原则及条件进行筛选确定,并报A人力资源部审核备案。

  5.4.3 确定的关键岗位一般应公开,但关键岗位后备人选根据各单位实际情况,可在单位内部公开,也可只在单位领导班子范围内公开。

  5.4.4 流程:

  步骤 流程内容 责任部门

  1 提交关键岗位及后备人选 各管理部门

  2 关键岗位及后备人选资质审核,并绘制关键岗位及人才梯队配备图 人力资源部门

  3 提交公司领导班子评定 人力资源部门

  4 确定关键岗位及后备人才名单 公司领导班子

  5 后备人才培养与开发计划制订、跟进实施 管理部门、人力资源部门

  6 后备人才的考核、评价 人力资源部门、管理部门

  7 后备人才的调整 公司领导班子

  8 后备人才库的维护与管理 人力资源部门

  6 关键岗位人才梯队库

  6.1 目的作用。公司人力资源部汇总审核各单位根据甄选条件确定的后备人才,创建关键岗位后备人才库,完善后备人才档案,以促进信息查询、跟踪培养、管理评估、选拔与调动等管理。

  6.2 梯队层级。根据同一关键岗位对人才培养的先后顺序,按照各单位的综合评价划分一级梯队和二级梯队,一级梯队人才为优先发展级,二级次之。

  6.3 梯队晋升。当关键岗位出现人员缺位时,优先考虑从一级梯队人才中选拔合适人员,同时从二级梯队人才中选拔合适人员补充到一级后备人才;当二级梯队人才空缺时,则相应从公司选拔优秀者补充空缺。

  * 晋升条件。关键岗位空缺时,应优先从后备人员中聘任,后备梯队人员一般应在经过1年以上培养后才能晋升上一级管理岗位(特聘人员除外)。

  7 培养使用方式

  主要通过挂职锻炼、岗位交流、双向选聘、工作优化、导师制等方式循环培养,合理地挖掘、开发各层次人才,以便建立公司的人才梯队,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支持。

  新员工试用(见*)期的培养管理,按照《新员工入职指导管理办法》执行。

  7.1 挂职锻炼

  7.1.1 挂职对象。主要针对中高级专业技术型人员开展“T”形培训,让他们在熟悉本专业技术工作的同时,纵向或横向增强对其他单位和上级有关部门的认识和了解,以进一步提升综合素质,拓展业务工作能力。

  7.1.2 挂职周期。由派出单位与挂职单位协商确定,原则上按全日制3~6个月为一个周期,或按每月挂职工作时间不低于15天。

  7.1.3人事管理。

  (1)挂职职位一般跨单位或部门安排,以部门副职或助理职位为主,以学*、调研、议政等形式参与兼职部门工作,在业务上接受挂职部门领导的管理,并接受所在挂职部门负责人的考核,考核结果应反馈给派出部门。

  (2)挂职人员人事关系仍然隶属于派出单位,享受挂职前的薪酬待遇。

  7.1.4 审批流程。

  (1)跨单位挂职锻炼的,由拟派出单位提出议案(明确挂职人员、培养目的、工作时间、工作内容要求等),提交A公司人力资源部审核、协调派出单位和接收单位的挂职工作;

  (2)跨部门挂职锻炼的,由拟派出部门或所在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提出议案,并报单位负责人批准。

  (3)挂职申请批准后,统一由负责审核的人力资源部门签发派遣通知函,以书面的形式明确挂职人员的岗位职务、职责权限和工作安排等事项,正式通知接收单位或部门。

  (4)接收单位(或部门)应当为挂职人员提供相应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且负责安排好挂职人员的工作。

  7.2 岗位交流

  7.2.1 交流对象。主要针对具有培养潜质的中高级专业管理骨干,通过单位(部门)之间双向或单向交流方式,让交流人员熟悉多种业务,提高综合管理能力,培养具备多种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同时,推动A公司范围内人才的良性流动,进一步优化专业管理人才队伍结构。

  7.2.2 交流周期。原则上为6个月~1年或以完成一定任务为限,具体交流时间由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7.2.3人事管理。

  (1)岗位交流以跨部门为主,一般参照同级别职位交流,由接收部门聘任上岗,直接参与部门的具体工作,并按新聘任岗位考核,发放薪酬待遇。

  (2)由子公司提出议案,经A公司同意后跨单位交流的,人事关系一般隶属于派出单位,薪酬待遇也在派出单位发放。

  (3)由A公司根据工作需要直接安排的岗位交流,人事关系一般转移到新聘任单位,并按新聘任岗位相应的标准发放薪酬待遇。

  7.2.4 审批流程。

  (1)单位内部交流:由各单位自行调配——单位人力资源部门备案;

  (2)跨单位交流:由各单位提出议案——A人力资源部审核——公司领导批准。(财务、组织人事、监察、审计等岗位人员交流还应征询业务主管部门意见)

  (3)岗位交流申请批准后,统一由负责审核备案的人力资源部门签发派遣通知函,以书面的形式明确交流人员的岗位职务、职责权限和工作安排等事项,正式通知接收单位。

  7.3 双向选聘

  7.3.1 选聘对象。业务拓展难以获取的特殊专业人才或急需人才,一般根据工作对象专业工作特长,结合本人的意愿在A内部进行优化配置,由单位与个人双向选择后聘用,以充分发挥专业人才的作用,促进A公司人才资源的共享。

人才测评实施方案3

  根据《江苏省技工院校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实施意见》和《江苏省“百校千企”紧缺型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方案》,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通过实施常州市“十校百企”紧缺型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以下简称“十校百企”工程),推进院校和企业全方位、深层次、多形式合作,建立*搭台、校企互动、产学结合、资源共享、校企双赢的校企合作新机制,为加快培养适应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发展急需的紧缺型高技能人才、促进我市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有效的技能人才保障。

  二、目标任务

  1、全面推行紧密型的校企合作机制。省级重点技工院校要和不少于10个企业开展紧密型合作,国家级以上重点技工院校要和不少于20个企业开展紧密型合作,制定具体的校企合作方案,并有效执行。每个高级工班、技师(含预备技师)班专业均要与2家以上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培养协议,制定具体的校企合作方案,并有效执行。

  2、努力扩大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规模。技师学院的高级班、技师(预备技师)班在校生的比例达到50%(或者1200人)以上,年组织企业高级工以上高技能人才培训500人以上;高级技工学校高级班在校生比例达到30%(或者800人)以上,年组织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400人以上;国家级重点技校高级班在校生的比例20% (或者300人)以上,年组织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200人以上。

  3、着力提高高技能人才培训质量。在夯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通过校企合作着力提高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难题的能力,确保高级工、技师(预备技师)考评合格率80%以上,对口就业率90%以上,用人企业认可满意度80%以上。

  三、实施要求

  实施“十校百企”工程,关键要找准企业和院校的对接点,注重在载体、途径和方法上下功夫,不断推动校企合作深入发展,院校和有关企业要因地制宜、不拘一格、突出特色,积极探索多种模式和灵活有效的合作形式,共同搭建对接*台。

  1、毕业生供求信息对接*台。市经信委和市人社局将共同搭建常州市技工院校毕业生供求信息对接*台,为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提供信息服务。各企业要积极为“*台建设”提供人才需求信息,为技工院校毕业生提供丰富的就业岗位信息;各技工院校要及时提供毕业生就业信息,实现毕业生就业信息与企业需求信息紧密对接,拓宽毕业生和企业方便快捷的双向选择渠道。

  2、人才交流对接*台。建立教师到企业实践挂职制度,技工院校要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顶岗实践,参与产学研活动,系统掌握相关业务技术流程,积累教学所需的职业技能、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以提高实践教学技能,建立企业优秀人才到技工院校兼职制度,聘请优秀企业家、能工巧匠和专业技术人员,作为特聘教师到院校授课,形成校企人才交流机制。

  3、课程改革对接*台。建立院校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改革与企业发展联动的促进机制。校企共同研究一体化教学内容、教材和课程体系,根据企业人才层次和数量需求变化,引导学科专业结构的调整,推动院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逐步实现专业设置与用工需求零距离、课程设备与职业活动零距离、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零距离,增强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紧密性和有效性。

  4、物质交流对接*台。加快校内校外基地建设,大力推行“学校在企业建立实*基地”与“企业在学校建立生产车间”的做法,建立校企合作的物质交流*台。选择一批优秀企业、行业协会和产业集群,分类建立学生实*基地,以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5、技术交流对接*台。充分发挥企业和院校各自优势,校企联合建立“技术研发中心”或“名师工作室”,共同研发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与新产品,建立校企合作的技术交流*台,不断提升技工院校的办学水*,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益。

  四、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成立常州市“十校百企”工程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和指导、督查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各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组织实施,推动工作的展开。各院校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制定本单位“十校百企”工程实施方案并推动组织实施。 组织机构由学校领导和教学骨干,有关行业、企业的领导,人力资源部门和技术骨干组成,其中行业、企业代表要占一定比例。

  2、合力共推。市经信委和市人社局将充分发挥部门综合协调与指导服务的职能,建立协调共推的协作机制,共同推动技工院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毕业生就业、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发展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协调解决校企合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在政策上予以扶持,促进校企合作健康发展。

  3、强化考核。各技工院校要按照本实施方案抓紧建立机构、制定规划和实施方案,确定具体的工作进度,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数量和质量上见实效。市经信委将“十校百企”工程培养高技能人才作为建立现代职工培训制度的重要内容进行部署和安排,并将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成效作为对企业经营管理者进行业绩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市人社局建立技工院校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统计、检查评估、考核和通报制度,并将“十校百企”工程纳入技工院校“十项目标”考核指标体系每年年终进行考核评比。

  4、表彰激励。建立激励机制,根据行业企业和技工院校培养紧缺型职业(工种)高技能人才数量和工作绩效,按照*购买培训成果办法给予适当补助。对“十校百企”工程中取得显著成效的技工院校和企业,给予表彰或奖励。

  5、跟踪服务。拟成立常州市技工院校校企合作研究会,围绕常州市技工院校校企合作的主题和“十校百企”工程的相关工作,组织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校企合作调研、技术交流、文化共建等合作活动,研究建立校企合作机制的有效办法,探索全方位多元化的合作模式,建立科学合理的校企合作评估指标体系,对校企双方进行监控和考核评估,推动“十校百企”工程顺利开展。

  五、实施步骤

  1、组织发动。5月中旬制订《常州市“十校百企”紧缺型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方案》,适时召开常州市“十校百企”工程推进会,部署紧缺型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

  2、建立机构。6月上旬成立常州市“十校百企”工程领导小组,各技工院校根据本实施方案,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制定本单位“十校百企”工程实施方案。

  3、校企对接。6月,十所技工院校、百家相关企业根据本实施方案开展校企对接活动,确定对接项目,签订合作协议;筹办常州市技工院校校企合作研究会,完成“十二五”校企合作研究课题开题报告,力争8月结题;搭建毕业生供求信息对接*台,院校提供高技能人才培训菜单,企业提供高技能人才需求信息,在常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上实现毕业生供求信息对接。

  4、开展督查。6月下旬,市经信委和市人社局共同对“十校百企”工程实施情况进行一次督查,并将督查汇总上报省人社厅。

  5、考核评比。12月,将“十校百企”工程成效纳入全市技工院校“十项目标”考核指标体系进行考核评比。

  6、总结交流。xx年1月召开“十校百企”工程经验交流会,总结经验,表扬先进,抓好典型,全面推广。


人才引进工作实施方案 (菁华3篇)(扩展3)

——企业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菁华3篇)

企业人才培养实施方案1

  根据*和市财政局印发的会计行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为加大高端会计人才培养力度,高端会计人才紧缺难题,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以培养会计领军人才和青年英才为引领,以培养高级会计师、总会计师为重点,以培养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为基础,建设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梯次递进衔接的会计人才队伍,全面提升我市会计人才队伍业务潜力和整体素质,为推动科学发展、富民兴渝带给人才保障。

  二、目标任务

  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要求,到20xx年分类培养:精通会计业务、精于财务管理、有较高政策理论水*和操作潜力很强的会计领军人才350人(其中:力争入选全国会计领军人才50人,具有国际资格的注册会计师50人);会计业务娴熟,善于财务管理,职业决定潜力强,操作潜力强的青年英才600人;具有国内先进水*的高级会计人才及总会计师2000人;加大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培养,届时占会计人员的比例西部。

  三、遴选条件和程序

  会计领军人才。取得高级会计师专业技术资格(含透过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或者取得注册会计师资格执业5年以上,或者副教授以上职称(含会计学博士毕业工作2年);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5岁;具有本科学历,能够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财务部(科)负责人或后备骨干。本人申报、单位审查推荐;由市财政局组织对财会、英语和综合知识进行考试;再面试、综合审查评选;商市委组织部、市人力社保局确定培养人选。

  会计青年英才。取得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讲师等专业技术资格2年;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0岁;具有本科学历,能够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或获得全国会计师考试金银榜的考生,条件可适当放宽。人选确定方法同会计领军人才。

  国内高级会计人才。选取企事业财务部(科)长以上、高级会计师,年龄55岁以内,由本人报名、单位推荐,根据每年培养计划,综合*衡确定培养人选。

  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贴合*规定报考条件的会计人员。

  四、培养措施

  完善正高级会计师考试评审方法、资料,适时增加正高级会计师评审数量,提升正高级会计师质量。

  加大高级会计人才培养,按照国内水*设置培训资料,强化管理、理论、综合潜力培养。对优秀学员颁发荣誉证书;优秀人才纳入市委组织、市人力社保局人才库管理;向有关部门推荐使用。

  结合会计师年龄、学历、职务和从事财会工作年限等,修订完善报考评审高级会计师资格条件;鼓励我市高等院校开展高级会计师专业知识考前学*培训,用心参加全国高级会计师专业考试;总结完善高级会计师评审办法,强化专业技能、综合知识和实际工作潜力等全面考察,增加高级会计师数量,提高质量;强化高级会计师综合潜力再提升,结合高级会计师年度继续教育,完善培训方式和资料,明确学*任务目标,增强学*自觉性。

  实行自主培养和引进相结合,市财政局指导市注册会计师协会制定考前学*培训、考试合格激励、选送注册会计师到市内外培养提高和引进注册会计师的激励政策规定。

  鼓励我市贴合条件的广大会计人员参加高校、网校专业学*培训,用心参加全国会计师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选取优秀院校、网校供会计人员选取学*;对参加全国会计师考试获得金银榜的会计人员给予表彰。

  五、组织实施

  由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组成市高端会计人才培养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决定全市高端会计人才重大培养政策,指导市高端会计人才的培养。

  高端会计人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财政局,负责制定市高端会计人才培养具体实施办法,组织开展市高端会计人才选拔,在市内外高等院校中选取培养机构,指导监督培养院校设计培养方案、实施培养和管理,向领导小组汇报全市会计人才培养工作。

  培养院校协助市财政局做好学员选拔、面试工作;具体负责培养资料设计、培养教学、调研指导、考核管理,全面落实市高端会计人才综合潜力素质提升,培养状况报告等工作。

  各区县组织、财政、人力社保部门,市级主管部门、企事业单位,要高度重视会计人才的培养,加大宣传力度,认真做好优秀会计人才推荐上报工作,营造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的社会氛围。

企业人才培养实施方案2

  “订单式”人才培养是校企合作的重要形式,是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赢”的有效途径,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充分利用企业资源、提升学生就业质量的有效载体,是当前最受企业欢迎的校企合作方式之一。为进一步加强我校“订单式”人才培养工作,增强校企合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升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特制定本办法。

  一、“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原则

  (一)面向市场、适应需要原则

  广大教职工要有强烈的市场意识,经过多种途径与企业建立联系,掌握企业的需求信息,确定合作方向。选择“订单式”人才培养合作对象,首先要研究合作对象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情况,研究对方在行业内的实力和基础,学生毕业后是否愿意到该企业就业;其次要研究对方的设备条件、技术和管理水*,学生能否学到知识与技能,能否学以致用;第三要研究对方对合作教育的进取性。校企双方在充分进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经过签订“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构成一种法定的协作关系。

  (二)*等协商、互惠互利原则

  “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校企双方本着“*等协商、互惠互利”原则,有利于学校利用企业优质实践性教育资源为教育服务;有利于企业利用高职院校办学特色,为企业有针对性地培养贴合要求的`人才。所以,在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充分研究学校、用人单位和学生等多方面的利益和要求,充分研究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规律的要求,根据订单的约定,保证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是一种合作、互利的关系,保证学生自愿参与定向培养工作。

  (三)课程设置以就业为导向原则

  首先,课程设置应研究就业市场的需求,课程设置要直接与就业目标挂钩,要瞄准某种职业并落实到具体岗位,就业方向要在课程方案中1

  清晰体现。第二,课程设置应满足工作需要,即应根据职业需要的知识、本事来设置课程,确定课程的性质和资料。第三,要研究学生可持续发展与即时就业的需要,以专业技术学*为基础,兼顾就业需要的灵活性和学生的选择性来设置课程。

  (四)教学规范性原则“订单式”人才培养是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一种重要方式,必须遵守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要保证教学完整性、系统性和灵活性。教学计划内集中实*、课程设计环节可与企业上岗培训相结合,由用人单位给出实*成绩。毕业环节可结合用人单位实际,由指定教师和企业相关人员共同指导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并参加答辩。

  二、“订单式”人才培养的程序

  针对行业企业需求,校企签订订单培养协议,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校根据企业生产特点灵活调整课程设置,企业选派技术专家讲授部分专业课程,可根据需要共同编写专业教材。学生在学校、企业两个地点进行学*,定期到企业进行实训,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为保证”订单式”人才培养的质量,必须对其全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

  (一)前期调研,选择合作企业

  要圆满完成“订单式”人才培养工作,首先就要选择良企为合作伙伴,选择那些生产规模大、技术含量高、科研本事强、发展后劲大和有合作愿望的企业,异常是刚刚筹建的大型成长性企业,对学生今后的发展空间较大。

  (二)与企业签定订单协议

  在对企业进行综合评定并确立合作意向后,经过充分协商,学校、企业、学生按照审批程序正式签订“订单式”人才培养合作协议书。协议书的资料要涉及合作目标、合作原则、培养对象、培养时间、三方的权利义务、其他事项等,从法律上保障“订单式”人才培养的顺利进行。2

  校企合作协议要注重保护学生切身利益,订单班学生在顶岗实*期间,应当缴纳意外伤害保险。

  (三)公开选拔订单班学生

  校企精心组织和优化订单班的生源。学校和企业以专题的形式对学生开展广泛的宣传,向学生全面如实介绍企业的情况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操作过程、工作岗位和基本待遇等,理解学生咨询。企业派出人员对报名学生进行笔试、面视,经过综合考核合格,组成订单班。订单班校企双方共同培养的期限不低于9个月。订单班组织完成后,要将组织情况和人才培养方案及时报校企合作处、教务处、招生就业处等有关职能部门备案。

  (四)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订单协议签定后,根据人才培养目标,遵照教育教学规律,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包括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资料、教学计划和教学方式等。人才培养方案必须适应企业的用人标准,具有针对性、前瞻性、实用性和灵活性,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由学校教师、行业企业专家、技术人员共同完成,行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担任部分专业课教学。

  (五)课程与教材开发

  在”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实施过程中,应进取开发适应订单班教育的课程。这些课程是按照用人单位的岗位需要、企业文化、管理特点等确定的,体现了不一样订单的要求和不一样人才培养目标的特点。课程与教材开发是保证”订单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开发过程应有企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参与。具体控制要求包括:深入了解和掌握用人单位的工作岗位群的要求,进行职业岗位分析,明确培养对象应具备的知识、技能、职业道德、综合本事等;课程与教材开发方案应与用人单位共同拟订;课程与教材开发方案应具有前瞻性,尽量避免只注重眼前的实用主义,防止课程基础过于狭窄而影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六)实践教学环节(包括顶岗实*)

  实践教学(包括顶岗实*)是“订单式”人才培养过程的重要环节,其控制要点主要有:学校与用人单位共同承担实践环节的指导与组织;用人单位应供给贴合培养目标的工作实践岗位;实践教学环节时间不少于一学期。

  (七)对教学质量进行全程监控

  “订单式”人才培养是校企合作的高级形式,是建立在校企双方的高度信任的基础上的,这种信任必须缘于其实施过程中严格的过程管理。年终由学校交流合作处牵头,组织教务处、招生就业处等相关职能部门组成“订单式”人才培养考核小组,对“订单式”人才培养工作进行考核。过程控制和评估的基本要求有:双方安排专人对“订单式”人才培养班级进行管理;用人单位切实履行培养协议;面向学生开展征求意见提议座谈会和问卷调查活动,针对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整改措施;学校应对学生的学*效果、顶岗时间、岗位轮换等情况进行跟踪,建立顶岗学生的实训档案;技能水*、顶岗实*中的表现等应作为学生学*考核的重点。

  三、“订单式”人才培养的保障机制

  系部主要负责人是“订单式”人才培养第一职责人,专业负责人(专业建设委员会主任)是本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的直接职责人,骨干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是校企合作的中坚力量。专业负责人(专业建设委员会主任)是专业与企业的直接联系洽谈人,负责校企合作协议的起草,校企合作项目的立项申报及实施,校企合作成果总结,校企合作资料的建档;系部负责校企合作协议、校企合作项目的初审上报,各专业校企合作的检查指导评价;校企合作处等部门对系部上报校企合作项目进行审查,分管校企合作的学校领导、学校院长签批后生效。

企业人才培养实施方案3

  一、资格条件

  (一)认同宝源企业文化和历史使命,为人诚信,拥有良好的个人品质和职业道德,爱岗敬业。

  (二)能够较好的应对和处理工作中的压力,能够以发展和变化的眼光对待工作,善于理解新鲜事物,拥有良好的学**惯,具备持续的自学本事。

  (三)具有较强的沟通和语言表达本事。

  (四)在宝源工作期间,有良好的工作业绩和绩效评价,具备较强的专业工作本事。

  (五)大专(含)以上学历,35岁(含)以下,在集团工作1年(含)以上。

  二、后备人才的申报与选拔程序

  各部门、各基地于每年的6月及12月上报本部门的后备人才名单。综合管理部根据各部门、各基地申报名单对候选对象进行审查、考核,筛选,确定人选,进入后备人才库。

  (一)申报

  申报人填写《后备人才申报表》(附后),经过以下方式上报综合管理部:

  1、各部门、各基地以部门、基地名义推荐,并将申报表报综合管理部。

  2、各部门、各基地员工向综合管理部自荐,直接将申报表报公司综合管理部。

  3、公司提名。

  (二)选拔入库

  综合管理部对申报材料进行初审后,通知申报人参加选拔测试。经过测试者正式进入后备人才库,并开展培养工作。选拔考核主要包括以下4轮,每轮考核设定基准分,未到达基准分者即淘汰。到达基准分者进入下一轮考核。每轮考核成绩保留,最终成绩为各轮成绩加权*均。

  1、专业英语水*测试:主要包括英语笔试和英语口试。

  2、价值观念及综合素质测试:主要包括职业倾向测试、个性特征测试、智力测试或写作。

  3、业务知识测试。

  4、面试:由公司领导、综合管理部领导及相关部门人员组成面试小组进行面试,采取一对一交谈或无领导小组讨论形式,侧重思维、表达本事的测试。

  三、后备人才的培养

  后备人才的培养有基础培训、轮岗实*、内部兼职和挂职锻炼四种方式。

  (一)基础培训

  1、培养主题:企业文化、管理知识、沟通技巧等通用性知识。

  2、培养方式:参加集团或公司统一组织的企业文化、管理知识、沟通技巧等培训;参加公司安排的外部培训。

  3、培养目标:使后备人才熟悉业务知识、管理工具、管理方法等。

  (二)轮岗学*

  1、培养主题:业务流程、实际技能的掌握和应用

  2、培养方式:将后备人才安排到各部门进行工作学*,了解该部门实际情况。重点了解各岗位业务知识、工作流程、相关规章制度等资料。轮岗周期分为三个月、六个月、一年三种。轮岗结束,后备人才需在一个月内上交轮岗实*报告,报告应注重实效,到达分析现状、解决问题、优化管理的目的。考核报告由该部门经理初评打分、综合管理部经理复核评分,两者按6:4比例权重后得出实*报告最终成绩。实*报告成绩将作为轮岗实*工作的主要考核依据。

  (三)内部兼职

  培养主题:增强对各部门工作的认识和了解,提升员工综合素质和本事。培养方式:兼职人员以学*、调研、协助为职责,参与兼职部门具体业务的运作过程,提出相关意见和提议,并承担相关工作,在兼职业务上理解兼职部门领导管理。

  (四)挂职锻炼

  1、培养主题:综合技能的全面锻炼和提升

  2、培养方式:将后备人才安排到各部门相应岗位上挂职,由综合管理部审批发文。挂职的时间不应低于10个月。挂职锻炼的岗位编制做为临时编制,仅用于培养后备人才,不作为公司正式的编制。

  四、后备人才的考核、淘汰、出库、任用及后续跟踪

  (一)后备人才考核

  1、后备人才考核、淘汰周期为2年。

  2、考核包括培训考核、岗位考核、本事测试3大部分。

  其中:培训考核指每次培训结束后,由培训组织单位组织各种形式的考试(如笔试、小组讨论、心得撰写、课题研究等),对培训结果给予评价。岗位考核指每半年由后备人才所在部门对其进行绩效考核,对后备人才的工作情况进行评价。本事测试指检查两年内后备人才是否取得一项中级(含)以上职称或考取更高级学位。

  (二)后备人才淘汰有以下情况者,经公司领导审批后,从后备人才库中淘汰:

  1、岗位考核成绩连续两年处于所在部门50%排行以下者;

  2、本事测试不合格者(两年内未完成自学资料者);

  3、培训表现不合格者(未能参加必修课程学*或违反培训纪律、培训考核成绩两次以上不合格者);

  4、违背诚信承诺书资料,或在工作中及公司组织的各类活动中,行为方式与宝源集团倡导的企业文化理念不符者。

  (三)后备人才出库及任用

  1、后备人才在培养过程中或培养结束后,根据公司各部门、各基地的人才配置需要,由综合管理部统一调配,兼职培训、轮岗学*或挂职锻炼。经考核合格,成为公司新设或空缺岗位聘任的首要人选,正式任命后,视为正式出库。2年内未任命的后备干部自动出库。

  2、后备人才出库后,纳入各公司的正常管理程序。

  3、后备人才库将遵循“滚动、跟踪、淘汰、发展”的培养原则,淘汰不合格者,发展新的后备人才,实现人才滚动培养。

  五、相关说明

  (一)后备人才入库后,其原人事关系不变动。

  (二)后备人才入库后,由综合管理部根据培养方案,安排其参加培训、考核或者挂职锻炼等。

  (三)为了做好后备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工作,各部门需提高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参照选拔条件,进取、慎重地推荐后备人才候选人;对于申报或入选后备人才库的员工,所在部门要在日常工作中给予大力支持,公司将后备人才的培养工作,作为对该部门第一负责人考核的指标之一。

  (四)参加岗位锻炼的后备人才薪资待遇参照其轮岗岗位值执行,由锻炼所在部门考核;后备人才原岗位由所在部门安排人员顶替。


人才引进工作实施方案 (菁华3篇)(扩展4)

——宣讲工作实施方案 (菁华3篇)

宣讲工作实施方案1

  为进一步传承红色基因,践行*税务精神,集中展现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期间我省税务系统先进事迹,省局决定在全系统组织开展“传承红色基因践行税务精神展示改革风采”宣讲活动,现将活动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宣讲主题

  “传承红色基因践行税务精神展示改革风采”—xx税务系统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先进事迹宣讲会。

  二、宣讲内容

  围绕践行*税务精神,宣讲在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事迹和人物,重点在以下一方面或几方面事迹突出:

  (一)忠诚勇担当。政治立场坚定,忠于税收事业,勇于尽职担当。在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期间,紧密联系本单位、本部门实际,把握方式方法,发扬克难奋进的攻坚精神,啃下硬骨头、打好改革攻坚战,发挥引领和表率作用。不计个人得失,以改革大局为先,服从组织安排,正确对待个人进退留转,带头推进国税地税融合,用实际行动诠释胸怀坦荡的绿叶精神和同心同力的团结精神。

  (二)敬业讲奉献。爱岗敬业,在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期间,立足岗位,听从指挥,服从安排,勤恳工作,成绩较为显著。认真履行职责,在方案制定、综合协调、业务指导等方面,充分发挥设计、引领、推动和督导等作用,为改革工作顺利实施作出突出贡献。适应改革需要,努力钻研税费业务,积极适应岗位性质转变、工作职责调整,具有履职担当的奉献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本职岗位上成绩突出。

  (三)秉公行大道。坚持依法治税、文明执法、规范执法,依法组织税收收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牢固树立服务意识,自觉纠正不正之风,营造和谐征纳关系。严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格落实机构改革“六项纪律”要求,杜绝“怕、慢、假、庸、散”,作风优良,赢得群众广泛好评。

  (四)德育树新风。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长期助人为乐,帮扶困难群众,模范践行家庭美德,积极参与无偿献血、志愿服务、捐资助学等各种社会公益活动涌现出来的*好人,尤其是在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期间,不顾家庭、疾病等现实困难,白加黑、5+2奋战在改革一线,舍小家顾大家,在改革中建功立业,传播正能量,树立新风尚。

  三、有关要求

  (一)高度重视。此次宣讲活动是在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期间开展的一项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展示改革风采的重要活动,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指派专人负责,确保宣讲活动顺利开展。

  (二)精心组织。各单位要精心组织,周密部署,要深入挖掘先进典型人物的生动故事、典型经验的成功做法,讲出有思想、有温度的改革故事。要认真按照通知要求做好先进典型事迹材料的拟写及相关视频的拍摄录制工作,高质量的完成好宣讲活动的素材提供工作。

  (三)宣讲材料可以是先进集体,以个人事迹材料为主,要求事迹真实可信,观点正确,主题鲜明,具有浓厚感染力,体裁不限,不少于2000字。各单位于9月3日前至少报送1篇至市局FTP网教育处相关文件夹内。

宣讲工作实施方案2

  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区宣传部长会议精神,持续推动*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及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深入基层、深入人心,现就开展“党的*精神进万家”百姓宣讲活动制定如下方案。

  一、总体要求

  紧紧围绕*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结合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按照思想理论武装工作实现新突破的要求,整合各类宣讲资源,实施“三化管理”,通过多种宣讲形式,把讲理论、讲政策、讲故事结合起来,打造一批深受群众欢迎、有影响力的百姓宣讲队伍,着力推动理论宣讲工作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切实打通理论武装工作“最后一公里”,推动*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宣讲活动持续深入,真正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二、活动内容

  (一)开展基层百姓大宣讲活动

  1、打造“基层宣讲面对面”示范点。培育打造一批农民讲*所、名嘴宣讲团、文艺宣讲队、“五老一新”宣讲团等符合各地特点的百姓宣讲队伍。自治区党委

  讲师团在五市各选择一个乡镇(街道),建立“基层宣讲面对面”示范点,联合当地百姓宣讲员每季度在示范点开展1次理论宣讲活动。各市、县(区)参照自治区做法,整合宣讲资源,建立2—3个本级示范点。通过各级专家的指导带动和基层百姓宣讲员的积极参与,定期开展宣讲活动,在每个示范点培育打造各具特色、群众欢迎的宣讲队伍,推动基层百姓宣讲常态化。

  2、开展观摩交流活动。及时收集整理基层宣讲优秀案例,编印《“党的*精神进万家”百姓宣讲优秀案例汇编》,供各地各单位和基层宣讲员学*参考。下半年举行1次全区“基层宣讲面对面示范点”观摩交流活动。宁夏宣讲网策划推出“基层宣讲面对面”栏目,刊载百姓宣讲系列活动。

  责任单位:自治区党委讲师团,各市、县(区)党委宣传部

  完成时间:20xx年11月底

  (二)开展全区理论“微宣讲”比赛

  1、宣讲主题。紧紧围绕*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围绕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及“三大战略”“五个扎实推进”等重大战略部署;围绕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干部群众坚定“*”,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智力水*,为我区实现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提供精神智力支持。

  2、活动步骤。各市、县(区)在层层推荐、预赛分赛的基础上,以市为单位,每市推荐5名选手参加全区决赛。区直机关推荐xxx名选手参加全区决赛。拟于7月份举行全区理论“微宣讲”比赛决赛,组织专家评委现场打分,比赛结束后举行颁奖活动。自治区党委讲师团将组织获奖选手开展全区基层“微宣讲”巡讲活动,进一步转化比赛成果,加强交流学*,提升宣讲水*。

  3、奖项设置。全区理论“微宣讲”决赛拟评选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xxx名,优秀奖xxx名。根据各单位组织情况,评选优秀组织奖3个。

  责任单位:自治区党委讲师团,区直机关工委,各市、县(区)党委宣传部

  完成时间:20xx年7月

  (三)开展专家专题宣讲活动

  1、宣讲内容。系统阐释*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阐释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和自治区党委十二届二次、三次全会精神及“三大战略”“五个扎实推进”等自治区重大战略部署。

  2、专家构成。以各级理论宣讲专家库为基础,进一步协调整合各领域专家学者,分类别完善专家信息及宣讲专题,为各地各单位宣讲提供资源支持。自治区党委讲师团将在宁夏宣讲网链接各市宣讲专家库。

  3、活动形式。各地各单位要将专题宣讲与党委(党组)理论学*中心组学*、“理论大讲堂”“塞上讲堂”等品牌宣讲活动相结合,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广泛开展专题宣讲活动,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在学懂弄通做实上有新成效。

  责任单位:自治区党委讲师团,自治区社科院,自治区社科联,各市、县(区)党委宣传部

  完成时间:20xx年11月

  三、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党的*精神进万家”百姓宣讲活动是推动*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学*宣传持续深入的重要载体,各地各单位要提高政治站位,不断推动学*宣传贯彻工作覆盖更深层次、更广领域,解决理论武装“雨过地皮湿”的问题。要切实加强宣讲活动的组织领导,认真研究部署各项活动内容,有效整合各类宣讲资源,把方向、给支持,逐步形成全区大宣讲格局,稳步推进百姓宣讲工作常态化。

  (二)积极探索,拓展阵地。要充分发挥各地各单位“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台的积极作用,通过网站刊载、网络直播、微信推送等多种方式,把百姓宣讲活动搬到网上,加强与网民的深入互动,进一步扩大宣讲覆盖面。要培育会用、善用网络的百姓宣讲人才,不断提升网上及时有效传播正能量的能力。各级新闻媒体要及时宣传报道各地各单位在开展百姓宣讲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持续营造学*宣传贯彻*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的浓厚氛围。

  (三)把握规律,总结提升。各地各单位要认真探索开展百姓宣讲活动的规律,总结经验,查找短板,培育典型。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百姓宣讲真正热在基层、热在群众,不断提升我区百姓宣讲工作的质量水*。

宣讲工作实施方案3

  “我要安全”体现了“安全是全员的第一需求”、“安全是全员的自觉认同”、“安全是全员的应尽责任”的深刻内涵。新闻中心报纸、电视(包括图文频道)、对外报道要把主题活动作为贯穿全年的宣传报道重点,积极行动起来,集中优势,加强策划,全面完成好这一主题活动的宣传报道工作。

  一、指导思想

  1、把“我要安全”主题活动作为年宣传工作的重点和始终,根据油田“我要安全”主题活动领导小组的部署,按照四个不同阶段的特点和要求,加强选题策划,以各种形式和体裁,突出重点和要点,及时跟进,有序展开。

  2、主题活动的报道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安全发展理念,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引导油田全体员工塑造安全价值观,强化安全意识,提高安全技能,规范安全行为,为建设具有江汉油田特色的安全文化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氛围。

  二、阶段和重点

  根据油田“我要安全”主题活动领导小组的安排,分阶段有重点地推进新闻报道。

  第一阶段即宣传发动阶段(月日至月10日),宣传报道要突出活动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和具体要求,根据各单位结合专业特点和实际制定的活动方案展开,报道重点围绕“我要安全”大讨论,如何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进度”的关系,及文化宣传、安全承诺等,在对照承诺找差距,针对差距抓整改等方面抓住实质和要点。

  第二阶段即活动开展阶段(月10日至月30日)。报道一是要以深化“两表一卡”工作,落实防控安全措施,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确保“三不伤害”为重点;二是要以继续深化管理层风险评估,各单位从“人、机、物、环、管”等方面加强整改和管理等方面工作,落实、完善防范措施,理清工作思路,提高管理水*为重点;三是要以开展安全生产禁令学*深化活动,各单位再次组织学*公司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结合实际并深入贯彻执行为重点,加强对钻井、井下作业、采油、油建、物探、机械制造、盐化工、交通运输这几个高风险行业的跟踪;四是要以开展标准化操作活动,以岗位练兵,技能竞赛,强化作业程序和操作规程的执行,培养员工良好的安全行为*惯为重点。

  第四阶段即总结评比阶段(月21日至月10日),油田“我要安全”领导小组将对主题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总结、表彰,宣传的重点是对主题活动中涌现出来的模范先进集体、个人及典型做法展开集中宣传和总结回顾,为促进油田安全生产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具体方案

  1、在一版开辟“我要安全”主题活动专栏,并贯彻全年新闻工作的始终。发表评论员文章一篇。

  2、刊载“我要安全”主题活动访谈稿件和专刊,主要是安全环保处、局总调、企管处、局工会、局团委等部门负责人的访谈。

  3、与安全环保处联合在二版开设“我要安全”征文活动,重点报道基层单位贯彻落实活动的做法、经验和典型,适当的时候组织记者深入一线进行采访报道。


人才引进工作实施方案 (菁华3篇)(扩展5)

——引进人才协议书 (菁华3篇)

引进人才协议书1

  _________(以下简称甲方)与_________(以下简称乙方)。经甲、乙双方协商,就甲方聘用乙方来甲方工作事宜签订如下协议:

  一、甲方根据工作需要,聘用乙方来甲方工作,乙方自愿接受甲方聘用。

  二、甲方聘用乙方服务期限为_______年,自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起至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止。

  三、在协议期内乙方应履行如下义务

  1.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甲方的各项规章制度。

  2.服从甲方工作安排,努力完成所承担的各项工作。

  3.接受甲方的领导、聘任、考核与管理。

  4.服从甲方其他应当履行的义务。

  四、在协议期内乙方享有如下权利

  1.依据国家及甲方规定享受相应的国家工资及有关补贴。

  2.根据贡献,经甲方评定,享受相应的校内津贴和奖励。

  3.依照甲方有关规定享受医疗及其他公益待遇。

  4.依照《_________》(_________号文件)中有关规定参加职务晋升。

  5.享受《_________》(_________号文件)、《_________》(____号文件)、《_________》(____号文件)中规定的各项待遇

  6.对甲方工作有权提出合理化建议或批评意见。

  7.享有其他应享受的合法权益。

  五、在协议期间的前两年内,乙方不能调动工作或辞职、对满两年不满五年,因特殊情况提出调动或辞职,经学校批准,可办理调动、辞职手续。同时,退还学校提供的安家费、科研启动费及所分配的住房或学校提供的住房补贴,并取消其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六、在协议期内,甲方本着鼓励所引进的人才扩大海外学术交流的精神,支持乙方短期出国(境)从事学术研究工作,进行学术访问与讲学,参加学术会议;乙方连续在海外时间不得超过半年(经批准者除外),否则甲方有权取消乙方的.职务、职称、工资及其他相关待遇。

  七、甲、乙双方必须严格遵守此协议,任何一方自行违约,甲、乙双方均有权要求对方履行协议,必要时可向甲方上级主管部门申述。

  八、在协议期内,如遇到本协议未列事项,双方应本着工作第一的原则协商解决。

  九、本协议自签订之日起生效,对甲、乙双方具有约束力。

  甲方(盖章):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日

  签订地点: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签字):_____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日

  签订地点:__________________

引进人才协议书2

  甲方:*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乙方:

  内容:

  根据 《*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关于人才引进的暂行办法》,经各研究所(中心)申报、推荐,人事处审核,院人才引进评审小组评审、院领导批准,甲方同意按照人才引进的'方式接收乙方来院工作,并按照规定标准享受有关待遇。现双方共同签订工作协议如下:

  1.甲方接收乙方到工作。

  2.甲方按照有关规定,自报到之日起付给乙方劳动报酬,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并按照院有关规定享受相应福利待遇。

  3.乙方到甲方工作后,要热爱本职工作,履行并完成岗位工作目标及任务,接受甲方的考核及管理。

  4.甲乙双方任何一方违反协议时,对方有权要求其赔偿由此所造成的一切损失。

  5.在甲方考核合格的基础上, 乙方应保证在甲方工作满3年。工作满3年,如果乙方提出工作调转申请,甲方可协助办理调转手续, 已经享受的福利待遇归乙方所有。

  6.由于乙方原因,乙方工作不满3年申请离职或不能履行岗位职责及完成岗位目标, 由所在单位提前解聘的, 乙方须向甲方缴纳违约金。违约金

  计算方法为:

  违约金=[安家费+科研启动费(转化为固定资产部分除外)] ?(3?实际工作时间)/3+已领取的住房货币化补贴

  7.协议中如有未尽事宜,乙方签署《聘用合同》的,按《聘用合同》办理。

  8.本协议一式三份,甲方、乙方及所在研究所(中心)各一份,本协议由双方当事人同时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用人单位签字:

  盖章

  年 月 日

  甲方代表签字: 乙方签字:

  盖章 盖章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引进人才协议书3

  以下简称甲方)与_________(以下简称乙方)。经甲、乙双方协商,就甲方聘用乙方来甲方工作事宜签订如下协议:

  一、甲方根据工作需要,聘用乙方来甲方工作,乙方自愿接受甲方聘用。

  二、甲方聘用乙方服务期限为________年,自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起至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止。

  三、在协议期内乙方应履行如下义务:

  1.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甲方的各项规章制度。

  2.服从甲方工作安排,努力完成所承担的各项工作。

  3.接受甲方的领导、聘任、考核与管理。

  4.服从甲方其他应当履行的义务。

  四、在协议期内乙方享有如下权利:

  1.依据国家及甲方规定享受相应的国家工资及有关补贴。

  2.根据贡献,经甲方评定,享受相应的校内津贴和奖励。

  3.依照甲方有关规定享受医疗及其他公益待遇。

  4.依照《_________》(_________号文件)中有关规定参加职务晋升。

  5.享受《_________》(_________号文件)、《_________》(_________号文件)、《_________》(_________号文件)中规定的各项待遇。

  6.对甲方工作有权提出合理化建议或批评意见。

  7.享有其他应享受的合法权益。

  五、在协议期间的前两年内,乙方不能调动工作或辞职、对满两年不满________年,因特殊情况提出调动或辞职,经学校批准,可办理调动、辞职手续。同时,退还学校提供的安家费、科研启动费及所分配的住房或学校提供的住房补贴,并取消其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六、在协议期内,甲方本着鼓励所引进的人才扩大海外学术交流的精神,支持乙方短期出国(境)从事学术研究工作,进行学术访问与讲学,参加学术会议;乙方连续在海外时间不得超过半年(经批准者除外),否则甲方有权取消乙方的职务、职称、工资及其他相关待遇。

  七、甲、乙双方必须严格遵守此协议,任何一方自行违约,甲、乙双方均有权要求对方履行协议,必要时可向甲方上级主管部门申述。

  八、在协议期内,如遇到本协议未列事项,双方应本着工作第一的原则协商解决。

  九、本协议自签订之日起生效,对甲、乙双方具有约束力。

  甲方(盖章):_________

  乙方(签字):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签订地点:_________

  签订地点:_________


人才引进工作实施方案 (菁华3篇)(扩展6)

——创新人才培养实施方案优选【5】篇

  创新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为了尽快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试点,教育部、中组部、***共同实施了“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江苏省积极启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试点项目,并已通过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评审、同意备案。

  经镇江市教育局推荐、江苏省教育厅批准,我校被确定为“江苏省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基地”,并与清华大学等单位合作,共同举办“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同时,我校被镇江市教育局确认为热点高中“自主招生学校”。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遵循“三个有利于”的指导思想。有利于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推进中小学教育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拔尖创新人才。

  (二)遵循“三个坚持”的原则。坚持积极推进、稳妥操作的原则,坚持评价方法多元化和评价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坚持公正、公开、公*的原则,力求全面、客观、科学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开班计划

  3个班,120人左右。

  三、推荐与报名

  (一)报名条件

  20xx年入学,具有阳丹市学籍的初中学生;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文化成绩优秀,在开拓创新方面有特长;身体健康。

  (二)报名程序

  1.个人申请:填写《省丹中第三届“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选拔报名表》,表格请从省丹中网站下载。

  2.学校推荐:由所在学校依照学生综合素质进行初审,按分配参加考试的人数推荐参加选拔的学生,名单由所在校公示不少于三日。

  3.资格审查:由所在学校统一到我校办理报名手续。报名时应带“选拔报名表”、“学校报名汇总表”、考生户口本原件及复印件、获奖证书原件及复印件。我校根据有关规定进行资格审查,合格者发给参选资格证。

  4.报名、考核费用:150元/生

  四、考核办法

  (一)笔试

  7:30—9:30 数学(160分)

  10:00—11:30 理综(100分,含物理、生物、信息等方面的内容)

  13:30—15:30 语文(120分)

  16:00—17:40 文综(120分,含英语、政治、历史、地理、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二)面试对象的确定

  1.根据笔试成绩,按分配指标数1:1的比例,划定各校的面试分数线,从高到低确定面试对象。笔试总分相同,以数学、语文两科成绩之和排序;数学、语文两科成绩之和相同,以数学成绩排序;若数学成绩仍相同,则均确定为面试对象。

  2.城区初中名额分配到校,在各校分配指标数范围内确定面试对象。农村初中在分配指标总数内确定面试对象20人(生源数200人以上的,每校最多不超过2名,生源数200人以内的,每校最多不超过1名)。

  3.具有阳丹市户口的考生,在各校分配指标数范围内确定面试对象;非阳丹市户口、笔试成绩达到一定分数的考生,不占用本校的分配指标。

  (三)面试

  面试主要考核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面试结论分为“合格”与“不合格”两种。

  五、培养对象确认

  在笔试成绩和面试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综合素质,择优确认培养对象,并报市教育局备案。

  六、日程安排

  1.报名日期:6月25日—6月28日(个人申请、学校推荐、公示)。

  2.资格审查:6月29日(各初中学校派专人到丹中办理相关手续,交纸质报名表和电子版汇总表)

  3.考核日期:

  7月1日 笔试;

  7月3日 确定面试名单;

  7月5日 面试;

  7月8日 公布培养对象名单。

  创新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2

  学校自一九九二年一月四日实施拔尖人才重点培养计划以来,我校青年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培养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批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青年学科带头人脱颖而出。为进一步加大拔尖人才选拔培养力度,根据《东北林业大学名师英才工程实施方案》精神,结合我校“十·五”期间教师队伍建设发展规划,学校在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决定在“十·五”期间继续实施拔尖人才重点培养计划。现就选拔培养拔尖人才工作重新规定如下:

  一、培养目标

  学校通过拔尖人才重点培养计划的实施,力争用5年的时间选拔出80名左右年轻的优秀人才作为“拔尖人才”进行重点培养和扶持,经过几年的努力,使学校重点建设的各学科领域都有一批年富力强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并且使他们都成为本学科领域国内知名的专家、学者,从而保证我校重点建设的各个学科能始终保持国内领先地位。

  二、选拔条件

  1.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严谨求实、科学民主的治学作风。

  2.团结容人,有与同代人及隔代人合作共事的品格和献身教育、献身科学的无私奉献精神。

  3.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学术思想活跃,勇于开拓创新,善于集思广益、博采众长,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培养前途。

  4.掌握两门外语,其中一门能熟练地进行学术交流。

  5.能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从事教学活动。

  6.具有博士学位,职称为副高职以上。

  7.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

  8.在具备上述各项条件的同时,还须具备以下任意两条:

  ⑴ 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自然科学、发明创造、教学成果)三等奖以上1项或省部级二等奖以上1项或省部级三等奖2项。以上各奖均应是获得证书并在课题中承担主要任务者。

  ⑵ *5年独立撰写并正式出版有学术价值的专著或主编过由专业指导委员会批准出版的本学科全国统编教材1部。

  ⑶ *5年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篇;或在国内本学科领域最具权威的期刊杂志上发表论文5篇以上;或所发表的论文有一篇被sci收录,有3篇被ei收录的。以上所发表的论文要求本人必须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

  ⑷ 在国际学术机构担任职务;或在国内一级学会担任理事以上职务者。

  ⑸ 已经或正在使用双语进行教学者。

  ⑹ *5年是国家级科研项目或国家及省部级各类科研基金项目的主持人,其个人独立支配的科研经费在10万元以上,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科研项目,个人独立支配的科研经费在5万元以上者。

  ⑺在科技开发和科技成果推广中成绩显著,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为国家和区域经济做出突出贡献并被国内同行一致认可者。

  三、选拔程序

  选拔拔尖人才必须按以下程序进行:

  1.根据选拔条件,个人提出申请并填写《东北林业大学拔尖人才重点培养对象登记表》,学科或专业进行民主评议,然后由所在学院按照条件要求组织专家进行初评。

  2.各学院经过初评产生的候选人要向学校人事与专家工作处提供《东北林业大学拔尖人才重点培养对象登记表》、代表其学术水*的论文、著作以及鉴定证书、获奖证书、课题立项说明书等有关佐证材料。

  3.学校组织专家进行会议评审。候选人在规定时间按规定要求要向评审专家汇报个人学*经历、工作业绩以及科研等情况,并阐明自己*3年的学术计划。同时还要回答评审专家的提问。

  4.评审会专家评议讨论并投票表决。

  5.学校对专家评审通过的人选进行公示。

  6.学校批准公布。

  四、选拔范围

  拔尖人才选拔的范围包括学校规划确定的所有学科和专业。同时,学校特别鼓励教学科研人员在新兴学科、交叉学科以及边缘学科领域里寻找新的生长点。凡*年来在一些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领域内有较为深入研究的教学科研人员符合上述选拔条件的,也可以按程序申报。

  五、支撑条件与组织管理

  1.为确保此项计划的顺利推进,学校将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东北林业大学名师英才工程领导小组”负责抓这项工作,由下设在人事与专家工作处的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

  2.学校为确定的拔尖人才提供如下支持条件:

  (1)为每位拔尖人才配备一台笔记本电脑。

  (2)拔尖人才每月享受特殊贡献津贴100元。

  (3)学校每年为拔尖人才提供1~2次参加国内重要学术会议的差旅费用。

  (4)每年为拔尖人才提供500元书报资料费补贴。

  (5)为每一位拔尖人才指定一名导师。

  (6)对拔尖人才工作、生活上的实际困难,学校优先予以考虑解决。

  3.对拔尖人才的任务要求:

  拔尖人才不仅要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而且还必须完成下列科研任务:

  ⑴每年必须在东北林业大学中文学术期刊目录a类所规定的杂志中发表一篇学术论文或在国外著名学术期刊中发表论文1篇。上述发表的论文要求均应为第一作者,且必须是以东北林业大学名义发表的。

  (2)3年内必须申请获得一项省部级科研项目,且本人必须为第一主持人,个人可独立支配科研经费在10万元以上;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科研经费在5万元以上者。

  (3)5年内必须出版一部高水*的学术专著;或获得一项省部级科技奖励。

  4.学校的拔尖人才实行动态管理。每年进行一次考核,两年进行一次评估。完不成规定任务指标,经评估低于三分之二票数者,将取消拔尖人才重点培养资格,不再享受拔尖人才各种优惠政策。

  5.拔尖人才在下面情况下将不再作为重点培养对象继续培养:

  (1)经民主推选并经组织批准为学科带头人;

  (2)年龄满45周岁;

  (3)有严重的学术腐败问题和学术制假者;

  (4)由于种种原因不宜作为拔尖人才继续进行培养者。

  6.实施拔尖人才重点培养计划是我校在新世纪之初培养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的重大举措。各个学院要高度重视,千方百计为他们的成长创造宽松、自由、和谐的工作环境,并且要注意给他们压担子,让他们积极参加所在学科重大科研项目,安排他们到一些重要岗位上去锻炼,以增长他们的才干,培养他们的组织协调能力,还要积极为他们出国考察、访问及参加各种国内外学术交流创造条件,特别是要积极推荐他们到有关学术团体中担任职务,提高他们在国内的知名度。

  创新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3

  一、现状分析

  1.目前高职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尚未真正到位。创新和创业教育尚未变成高职院校师生的共同行动。原因是一部分管理者认为,现在学校扩招,教育资源严重不足,能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就不错了;一部分教师觉得现在生源质量下降,传统意义上的学*质量都难以保证,还谈什么创新创业?大多数学生则在应付着各种考试,能否创新那是走上工作岗位以后的事。

  2.“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没有得到根本性的确立。一是各种政策、制度和措施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体系,而只是在传统培养模式基础上的局部修正和补充;二是形式重于实质,在“双创型”人才培养中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

  3.创新创业教育缺乏强有力的目标导向。长期以来创新创业教育还没有真正纳入教师教学工作业绩考核范围。对学生传统单一评判模式的考核制度和考核方法依然在教学领域保持,成为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双创型”人才的“瓶颈”,阻碍着人才能力和素质的提高。

  二、方案探讨

  1、转变教育理念,实现创新创业的一体化教育创新与创业是一个辩证的统一体,创新是一个从新思想的产生到新知识、新技术、新产品或服务的发现、发明和设计的过程,创业是一个发现和捕捉机会并由此创造新产品或服务并实现其潜在价值的过程。创新是创业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是创业活动的最核心要素和最本质的特征,是创业的灵魂和关键,也是创业可持续性的保障。而创业基于创新,并推进创新。高职教育“双创型”人才的培养也应实现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一体化。

  2、确定“双创型”人才培养目标“双创型”人才的目标特征有以下二个方面:一是“双创型”人才应具有扎实的知识根基和较完备的知识结构;具有良好的自主学*、再学*的*惯和能力;具有典型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坚忍不拔的精神;具有敏锐的洞察力、独到的思维方式,善于判断和把握机会;具有高超的创新、实践、实施和拓展能力;具有优秀的团队精神和社会竞争力。二是“双创型”人才也应该具有专业人才的行业特征。

  3、优化“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由学校培养与学生自我发展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校内理论教学和模拟教学与校外实践教学相结合、国内社会形势教育与国际背景教育相给的.开放式教育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校、社会在“双创型”人才培养中的多元作用。

  4、创新“双创型”人才培养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过程比学*的结果更为重要,要摒弃传统的以讲授式为主的教学方法,积极推行以下三种教学方法:一是案例教学法,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一系列实际存在案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生掌握有关的专业技能、知识和理论;二是模拟教学法,运用模拟器或模拟情境使学生在接*现实情况下扮演某个角色,并和其中的人或事产生互动,以达到预期的学*目的,以培养学生资讯获得、动作技能和决策等能力;三是“实战”教学法,在一个真实的社会环境和工作环境中,使学生在现实情况下扮演某个真实的角色,开展业务工作,以达到真实的学*目的。

  5、强化“双创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育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要求,不断更新和优化实践教学内容,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开放性、创新性实训内容,确保学生在实训教学环节中得到充分的基本技能和创新能力训练。

  6、改革考核方式考核内容应以针对学生的能力、素质与创新因素进行检测,要尽量具有挑战性、竞争性,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欲望、创新激情,能激励学生不遗余力地去探讨、钻研;在考核标准上,把创新因素作为最主要的评判指标。采用开放式、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建立以开卷考核、分散考核、过程考核等为主要形式的考核方式。

  7、建立保障机制一是健全组织机构,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中心,负责全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加强对“双创”教育的组织、协调和管理。二是健全规章制度,制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指导意见,将“双创”教育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管理。三是设立“双创”专项基金,对学生的“双创”活动进行专项资助。

  三、结束语

  本文旨在确定“双创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分析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差异,在创新创业教育中人才培养模式如何进行转型提供探讨方法。

  创新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4

  学校自一九九二年一月四日实施拔尖人才重点培养计划以来,我校青年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培养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批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青年学科带头人脱颖而出。为进一步加大拔尖人才选拔培养力度,根据《东北林业大学名师英才工程实施方案》精神,结合我校“十?五”期间教师队伍建设发展规划,学校在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决定在“十?五”期间继续实施拔尖人才重点培养计划。现就选拔培养拔尖人才工作重新规定如下:

  一、培养目标

  学校通过拔尖人才重点培养计划的实施,力争用5年的时间选拔出80名左右年轻的优秀人才作为“拔尖人才”进行重点培养和扶持,经过几年的努力,使学校重点建设的各学科领域都有一批年富力强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并且使他们都成为本学科领域国内知名的专家、学者,从而保证我校重点建设的各个学科能始终保持国内领先地位。

  二、选拔条件

  1.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严谨求实、科学民主的治学作风。

  2.团结容人,有与同代人及隔代人合作共事的品格和献身教育、献身科学的无私奉献精神。

  3.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学术思想活跃,勇于开拓创新,善于集思广益、博采众长,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培养前途。

  4.掌握两门外语,其中一门能熟练地进行学术交流。

  5.能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从事教学活动。

  6.具有博士学位,职称为副高职以上。

  7.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

  8.在具备上述各项条件的同时,还须具备以下任意两条:

  ⑴ 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自然科学、发明创造、教学成果)三等奖以上1项或省部级二等奖以上1项或省部级三等奖2项。以上各奖均应是获得证书并在课题中承担主要任务者。

  ⑵*5年独立撰写并正式出版有学术价值的专著或主编过由专业指导委员会批准出版的本学科全国统编教材1部。

  ⑶*5年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篇;或在国内本学科领域最具权威的期刊杂志上发表论文5篇以上;或所发表的论文有一篇被sci收录,有3篇被ei收录的。以上所发表的论文要求本人必须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

  ⑷在国际学术机构担任职务;或在国内一级学会担任理事以上职务者。

  ⑸已经或正在使用双语进行教学者。

  ⑹*5年是国家级科研项目或国家及省部级各类科研基金项目的主持人,其个人独立支配的科研经费在10万元以上,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科研项目,个人独立支配的科研经费在5万元以上者。

  ⑺在科技开发和科技成果推广中成绩显著,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为国家和区域经济做出突出贡献并被国内同行一致认可者。

  三、选拔程序

  选拔拔尖人才必须按以下程序进行:

  1.根据选拔条件,个人提出申请并填写《东北林业大学拔尖人才重点培养对象登记表》,学科或专业进行民主评议,然后由所在学院按照条件要求组织专家进行初评。

  2.各学院经过初评产生的候选人要向学校人事与专家工作处提供《东北林业大学拔尖人才重点培养对象登记表》、代表其学术水*的论文、著作以及鉴定证书、获奖证书、课题立项说明书等有关佐证材料。

  3.学校组织专家进行会议评审。候选人在规定时间按规定要求要向评审专家汇报个人学*经历、工作业绩以及科研等情况,并阐明自己*3年的学术计划。同时还要回答评审专家的提问。

  4.评审会专家评议讨论并投票表决。

  5.学校对专家评审通过的人选进行公示。

  6.学校批准公布。

  四、选拔范围

  拔尖人才选拔的范围包括学校规划确定的所有学科和专业。同时,学校特别鼓励教学科研人员在新兴学科、交叉学科以及边缘学科领域里寻找新的生长点。凡*年来在一些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领域内有较为深入研究的教学科研人员符合上述选拔条件的,也可以按程序申报。

  五、支撑条件与组织管理

  1.为确保此项计划的顺利推进,学校将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东北林业大学名师英才工程领导小组”负责抓这项工作,由下设在人事与专家工作处的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

  2.学校为确定的拔尖人才提供如下支持条件:

  (1)为每位拔尖人才配备一台笔记本电脑。

  (2)拔尖人才每月享受特殊贡献津贴100元。

  (3)学校每年为拔尖人才提供1~2次参加国内重要学术会议的差旅费用。

  (4)每年为拔尖人才提供500元书报资料费补贴。

  (5)为每一位拔尖人才指定一名导师。

  (6)对拔尖人才工作、生活上的实际困难,学校优先予以考虑解决。

  3.对拔尖人才的任务要求:

  拔尖人才不仅要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而且还必须完成下列科研任务:

  ⑴每年必须在东北林业大学中文学术期刊目录a类所规定的杂志中发表一篇学术论文或在国外著名学术期刊中发表论文1篇。上述发表的论文要求均应为第一作者,且必须是以东北林业大学名义发表的。

  (2)3年内必须申请获得一项省部级科研项目,且本人必须为第一主持人,个人可独立支配科研经费在10万元以上;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科研经费在5万元以上者。

  (3)5年内必须出版一部高水*的学术专著;或获得一项省部级科技奖励。

  4.学校的拔尖人才实行动态管理。每年进行一次考核,两年进行一次评估。完不成规定任务指标,经评估低于三分之二票数者,将取消拔尖人才重点培养资格,不再享受拔尖人才各种优惠政策。

  5.拔尖人才在下面情况下将不再作为重点培养对象继续培养:

  (1)经民主推选并经组织批准为学科带头人;

  (2)年龄满45周岁;

  (3)有严重的学术腐败问题和学术制假者;

  (4)由于种种原因不宜作为拔尖人才继续进行培养者。

  6.实施拔尖人才重点培养计划是我校在新世纪之初培养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的重大举措。各个学院要高度重视,千方百计为他们的成长创造宽松、自由、和谐的工作环境,并且要注意给他们压担子,让他们积极参加所在学科重大科研项目,安排他们到一些重要岗位上去锻炼,以增长他们的才干,培养他们的组织协调能力,还要积极为他们出国考察、访问及参加各种国内外学术交流创造条件,特别是要积极推荐他们到有关学术团体中担任职务,提高他们在国内的知名度。

  创新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5

  一、现状分析

  1.目前高职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尚未真正到位。创新和创业教育尚未变成高职院校师生的共同行动。原因是一部分管理者认为,现在学校扩招,教育资源严重不足,能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就不错了;一部分教师觉得现在生源质量下降,传统意义上的学*质量都难以保证,还谈什么创新创业?大多数学生则在应付着各种考试,能否创新那是走上工作岗位以后的事。

  2.“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没有得到根本性的确立。一是各种政策、制度和措施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体系,而只是在传统培养模式基础上的局部修正和补充;二是形式重于实质,在“双创型”人才培养中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

  3.创新创业教育缺乏强有力的目标导向。长期以来创新创业教育还没有真正纳入教师教学工作业绩考核范围。对学生传统单一评判模式的考核制度和考核方法依然在教学领域保持,成为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双创型”人才的“瓶颈”,阻碍着人才能力和素质的提高。

  二、方案探讨

  1、转变教育理念,实现创新创业的一体化教育创新与创业是一个辩证的统一体,创新是一个从新思想的产生到新知识、新技术、新产品或服务的发现、发明和设计的过程,创业是一个发现和捕捉机会并由此创造新产品或服务并实现其潜在价值的过程。创新是创业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是创业活动的最核心要素和最本质的特征,是创业的灵魂和关键,也是创业可持续性的保障。而创业基于创新,并推进创新。高职教育“双创型”人才的培养也应实现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一体化。

  2、确定“双创型”人才培养目标“双创型”人才的目标特征有以下二个方面:一是“双创型”人才应具有扎实的知识根基和较完备的知识结构;具有良好的自主学*、再学*的*惯和能力;具有典型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坚忍不拔的精神;具有敏锐的洞察力、独到的思维方式,善于判断和把握机会;具有高超的创新、实践、实施和拓展能力;具有优秀的团队精神和社会竞争力。二是“双创型”人才也应该具有专业人才的行业特征。

  3、优化“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由学校培养与学生自我发展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校内理论教学和模拟教学与校外实践教学相结合、国内社会形势教育与国际背景教育相给的开放式教育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校、社会在“双创型”人才培养中的多元作用。

  4、创新“双创型”人才培养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过程比学*的结果更为重要,要摒弃传统的以讲授式为主的教学方法,积极推行以下三种教学方法:一是案例教学法,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一系列实际存在案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生掌握有关的专业技能、知识和理论;二是模拟教学法,运用模拟器或模拟情境使学生在接*现实情况下扮演某个角色,并和其中的人或事产生互动,以达到预期的学*目的,以培养学生资讯获得、动作技能和决策等能力;三是“实战”教学法,在一个真实的社会环境和工作环境中,使学生在现实情况下扮演某个真实的角色,开展业务工作,以达到真实的学*目的。

  5、强化“双创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育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要求,不断更新和优化实践教学内容,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开放性、创新性实训内容,确保学生在实训教学环节中得到充分的基本技能和创新能力训练。

  6、改革考核方式考核内容应以针对学生的能力、素质与创新因素进行检测,要尽量具有挑战性、竞争性,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欲望、创新激情,能激励学生不遗余力地去探讨、钻研;在考核标准上,把创新因素作为最主要的评判指标。采用开放式、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建立以开卷考核、分散考核、过程考核等为主要形式的考核方式。

  7、建立保障机制一是健全组织机构,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中心,负责全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加强对“双创”教育的组织、协调和管理。二是健全规章制度,制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指导意见,将“双创”教育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管理。三是设立“双创”专项基金,对学生的“双创”活动进行专项资助。

  三、结束语

  本文旨在确定“双创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分析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差异,在创新创业教育中人才培养模式如何进行转型提供探讨方法。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