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师交流实施方案优选【10】篇

首页 / 方案 / |

  学校教师交流实施方案 1

  一、师德:

  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每一位教师必须认真学*、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切实做到教师“十要十不要”规定。树立以德立教,为人师表的思想,做到既教书又育人,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水*。严禁有损师德(如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参与赌博、搞不团结及有偿家教等)、有损学校声誉、有损教师形象的现象发生。

  学校实行记分制,如无违反师德规定,每学期给与奖励;如有家长、学生、社会群众或上级部门来电、来信或来人向学校领导反映有违反《规范》等的现象,并经调查核实,学校将根据社会、家长反响大小,造成的后果轻重,每次给予记分1-3分,一学期12分,根据记分予以一定的经济处罚,每1分扣学期师德奖还将与教师年度考核直接挂钩,超过10分,同时给予行政处罚。

  二、考勤:

  每一位教师必须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坚守岗位,做到有事请假,有病请假,病假三天以上同时还须医院证明及病历卡。半天假由教导处批准,一天以上假应由校长批准,并交教导处备案并及时销假。如未请假则按旷工对待。

  1、学校设月考勤奖,另设学期考勤奖。

  事假每天扣15元,病假每天扣奖10元。产假、婚假、男教师陪产假以及未婚教师的自己父母丧假三天内(不含路途假)、已婚教师的双方父母丧假三天内(不含路途假)按上级有关部门文件规定执行。

  每位教师应严格遵守学校作息时间,按时签到,不迟到早退。教导处要对教师到校和离校情况根据及时告知和无告知按周进行统计,每周定期以公告形式进行公布,并作为年度考核的依据之一。

  学期考勤奖,半天不扣,一天及以上每请假半天扣学期考勤奖。

  2、长期公出学*、培训按有关政策规定执行。

  3、为体现教师工作的辛劳和特殊性,特在元旦、春节、妇女节、劳动节、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等节日对全体教师分实行相应待遇政策。

  4、因学校需要,指派部分教师在休息期间完成学校的限期任务,以精神鼓励为主,同时参照同类学校的做法,每半天补贴10元,晚上补贴15元。教师之间代课,属于互相帮助,但为体现教师的劳动价值,每节代课补贴2元。

  5、如学校的经费节余,则再设年终考勤奖,按照两学期的考勤情况在暑假前进行分配,原则上与学期期终奖方法同。如经费受限制,则作适当调整。

  三、业绩:

  全校教师要树立校兴我荣的集体主义荣誉感,为学校的集体荣誉,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为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档次团结协作、努力工作。

  1、设立市级以上集体荣誉奖,内容包括文明单位、文明学校、综合性先进集体及有关单项、专项的先进集体的评选和评估、督导、检查等。

  2、设立学校活动组织奖,各学科组织经教导处或大队部批准的学校群团(群体)活动(不含教导处、总务处、大队部组织的活动),按规模、难易、参与人数、组织人员的人数等因素,分一、二、三等奖。

  3、设立教师参与学校活动奖,根据教师对当月活动的参与情况,由相应的组长、负责人进行考核。如当月没有重大活动则列入当学年的考勤奖里。

  教师业绩大小,体现在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学生的发展。

  特设辅导奖、辅导学生发表文章等奖项。

  四、能力:

  教育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教师的业务水*高低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好坏。因此,每一位教师必须认真做好教学“五认真”工作,加强业务进修,积极参加各类培训,积极开展教育科研,积极参加高学历进修,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业务和理论水*,更好地为教育服务。学校设以下各项奖励:

  1、教师的教改论文及经验介绍发表学校给与相应的奖励。

  2、教师个人参加各级各类竞赛获奖:

  对凡经教育部门层层推荐的各级教学业务类的集体竞赛进行奖励。

  3、教师个人上公开课,按照级别给与相应奖励。

  4、凡经教育部门层层推荐的各级立项的获奖教育科研成果给予奖励。

  学校教师交流实施方案 2

  为满足正常教育教学需要,解决我校相关学科教师短缺问题,经上级有关部门同意,决定由我校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部分学科优秀教师,特制定本方案。

  一、招聘原则

  坚持公*公正、竞争择优原则,在考核的基础上,面向社会招录研究生和重点师范院校本科毕业生。

  二、招聘名额及岗位

  共招聘教师若干名,其主要为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体育等学科专任教师。

  三、应聘人员资格条件

  1、拥护党的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品行端正,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无传染性疾病和影响工作的慢性疾病,适应教育教学要求。

  2、应聘教师须符合以下条件:

  ⑴全日制师范本科(学士)及以上学历(学位);

  ⑵普通话水*达国家二级乙等以上,其中,语文教师要求普通话水*达二级甲等以上;

  ⑶符合教师岗位专业要求。(语文教师: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数学教师:数学类专业;英语教师:外国语言文学类(英语)专业;物理教师:物理学类专业;化学教师:化学类专业;生物教师:生物科学类专业;政治教师:政治专业教育类;历史教师:历史学类专业;地理教师:地理科学类专业)

  四、报名时间和方式

  (一)报名时间:2015年4月8日—2015年5月15日

  (二)报名方式:

  报名采取邮寄方式。应聘者报名时请附上如下材料:

  学历学位证、教师资格证以及能说明个人成绩、业绩的材料等(复印件)。

  应聘者请将材料邮寄到:湖北省桃仙中学办公室(邮编433000),信封左下角注明应聘岗位。

  五、程序及要求

  (一)资格审核

  学校对应聘者进行资格审查,通知符合岗位条件者参加试教。

  (二)试教

  试教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试教主要考核应聘者的教学能力(说课、试讲)、教育能力(教育案例分析等)。试教满分100分,60分以上(含60分)为合格。

  (三)体检

  在试教成绩合格的人员中,根据各岗位拟聘人数和考生的考核成绩从高分到低分等额确定体检人选进行体检。体检不合格者,按试教成绩高低递补体检人员。

  (四)确定拟聘用人

  按照应聘人员的试教成绩高低以及体检、考核结果,经学校招聘领导小组集体讨论,确定拟聘用人员。

  六、公示

  将拟聘用人员的名单在湖北省桃仙中学网页公示,公示时间为7个工作日,公示无异议者办理相关聘用手续。

  七、聘用和待遇

  聘用人员实行聘用制,纳入国家事业编制人员管理,按规定签订聘用合同,被聘用的人员,聘用期间按所聘岗位享受相应的工资福利待遇。

  八、其他事项

  应聘者应符合公布岗位的资格条件,报名时提供的有关材料必须真实、准确。

  如有不符或弄虚作假的,一律取消考试资格和成绩,已签订的协议无效。

  招聘工作的有关事宜及通知,请浏览湖北省桃仙中学网页,联系电话:(0728)3zzzzzz9,3315470。

  未被录用者的资料恕不退回。

  学校教师交流实施方案 3

  各教育学区、各公办义务教育学校:

  为进一步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推进义务教育高水*均衡发展,根据浙江省教育厅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推进县(市、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工作的指导意见》(浙教人〔xx〕x号)和xx市教育局xx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xx市财政局xx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工作的实施意见》(x教人〔xx〕x号)精神,结合我市教育实际,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通过交流着力构建科学、规范、有序的市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机制,不断促进教师资源合理配置,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增强教师队伍活力,为办好每一所义务教育学校提供有力保障。

  通过校长合理流动,达到学校领导班子人员的优化组合,提升学校综合管理的能力和水*;通过骨干教师流动,进一步促进骨干教师的合理分布,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提高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和学科建设的水*;通过普通教师流动,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充分发挥多岗位任教对提高教师教学业务水*以及综合素质的作用,消除教师职业倦怠,不断激发工作热情和工作活力。

  二、基本原则

  (一)均衡发展原则。以实现义务教育高水*均衡发展为目标,均衡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优化教师队伍的学科结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缩小城乡差距、校际差距,积极引导骨干教师和优秀校长向农村学校和城区薄弱学校流动、向空编学校流动。

  (二)因地制宜原则。从实际出发,把校长、教师交流纳入我市教育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规划,积极探索符合我市区域特点的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实施办法。

  (三)积极稳妥原则。以人为本,稳步推进改革。统筹兼顾学校发展需要和教师实际情况,积极引导教师支持、主动参与交流,保持教师队伍的动态*衡,维护学校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

  (四)公开公正原则。公开教师校长交流工作的办法,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更加注重师德、能力和业绩,把真正优秀的教师校长交流到重要岗位上去,激励中小学教师提高教书育人水*。

  三、交流对象

  (一)交流对象

  1.校长:在同一公办学校连续任现职满xx年的学校校长、副校长(下同)。

  2.普通教师:男50周岁、女45周岁及以下的,在同一学校连续任教满xx年(不含支教时间)的。

  3.骨干教师:男50周岁、女45周岁及以下的,已在同一学校连续任教满xx年(不含支教时间)或已享受骨干教师年度考核奖满5年的。

  4.在符合相应服务期的条件下,对尚未达到交流所需任教年限或其他不纳入交流范围的教师,自愿要求参加的,经所在学校同意并报市教育局批准,可纳入交流。

  其他校级领导和中层干部纳入相应类别教师交流。

  (二)暂不交流对象

  1.已有2所以上其他学校的工作经历且每所学校工作时间均达到3年及以上的教师,或在农村学校有6年及以上工作经历的城区教师,可暂不纳入交流,但在现学校已连续任职满xx年的应纳入交流。

  2.处于孕期和哺乳期的教师,患重病并经指定医院诊断不宜交流的教师,或有其他特殊情况确实不宜交流的教师,可暂不纳入交流范围。

  3.现承担学校特色课程的领衔教师、承担学校重大教科研项目的教师,经市教育局同意,可暂不纳入交流范围,但延长时间至多不得超过3年。

  上述骨干教师系指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享受教授级待遇的中学高级教师)、瑞安市级及以上名师,“三坛”教师(教坛新秀、中坚、宿将),学科骨干教师,以及经市教育局确认,并纳入市级骨干教师管理和校级后备干部管理的其他优秀教师。

  四、交流范围

  符合交流条件的校长、骨干教师在全市范围内交流,而普通教师一般就*或在同一片区内交流。xx年起,符合交流条件的校长、骨干教师、普通教师每年参与交流的比例分别不低于相应符合交流条件总人数的30%、15%、10%。对于超编学校,市教育局根据该校超编人数和学科结构情况,下达指令**流指标。

  五、交流办法

  (一)交流方式

  1.指导型交流。重点是鼓励城区学校的名师、骨干教师和校长向农村学校、城区薄弱学校流动,指导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的学科建设、队伍建设等。

  2.合作型交流。各教育学区、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以“名校集团化”、“城乡互助共同体”、“联盟合作学校”、“双向对**流”等形式进行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3.顶岗型交流。建立和健全新教师培养基地,既促进新教师培养,又缓解城区学校因选派教师参与交流而产生的任课教师不够的矛盾。

  4.优化型交流。特长教师向特色学校流动,富余学科教师向空缺学科学校流动,超编学校向缺编学校流动,进一步促进教师结构优化。

  各教育学区、学校也可根据本片区、本校的特点,实行更有利于队伍建设和教育均衡发展的交流形式。

  (二)交流步骤

  交流坚持个人申请、学校推荐和组织安排相结合,坚持与教师培养、使用和优化教师队伍相结合。学校根据本校实际,制订交流计划,主要根据在本校连续任职时间从长到短推荐符合要求的教师进行交流。

  市教育局把教师校长交流纳入教育发展规划和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每年3、4月份全面掌握在编教职工基本情况和全市范围内学校师资需求,统筹制定年度交流计划,并报市编委办、市人力社保局备案。按照年度交流计划,市教育局将当年交流任务和交流指标下达到各教育学区、学校。各教育学区、学校进行调查摸底,核清人员学科、年龄、教龄结构和学校工作年限等情况,根据交流要求和教师队伍的实际,提出年度交流方案上报审批。

  上述交流对象原则上随迁人事关系,交流后服务时间不少于3年(经市教育局审批选派的各类支教人员计算交流服务时间),交流期满经考核合格的,可选择回原学校任教,也可选择参加市内教师流动或统筹调剂到交流前所在片区同类学校。

  六、保障机制

  (一)建立和完善与交流制度相适应的编制、人事管理机制。根据“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市教育局加强对交流工作的统筹规划、管理和指导,探索建立由“学校人”向“系统人”转变的教师管理新模式。在全市公办学校教职工编制核定的总量内,根据岗位设置比例的总体要求,市教育局按照班额、生源和交流计划等,统筹使用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统筹管理义务教育学校岗位,互补余缺,合理调剂;并及时将调整后的教职工编制数、岗位设置方案,报市编委办、人力社保局、财政局备案。市编委办、市人力社保局应加强对学校人员交流后的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和岗位聘任等相关编制、人事工作的监督。

  (二)建立和完善校长选拔、名优教师评选机制。义务教育学校新任校长应有在2所及以上学校工作的经历,其中每所学校任职时间一般不少于3年,或在农村学校有6年及以上的工作经历。从20xx年开始,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参评浙江省特级教师、瑞安市级及以上名师名校长时,被评选人须具有2所及以上学校的工作经历,且每所学校工作时间不少于3年,或在农村学校有6年及以上的工作经历。对积极参与交流并在工作中有突出表现的,在评先评优、职称评聘、干部选拔任用等方面给予倾斜。

  (三)建立和完善职称评聘机制。义务教育学校的中、高级职称教师原则上实行均衡配置,并适当向农村学校倾斜。市教育局可在全市中小学教职工岗位结构比例内,预留一定的中、高级岗位,专项用于评聘交流教师,确保交流后聘任职级保持不变或高于交流前。

  在职称评审中,农村学校中、高级教师的通过率原则上不低于城区学校。凡1970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城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在评聘中、高级职务(职称)时,应有在农村、欠发达地区或薄弱学校任教3年及以上经历。对交流的教师,在中、高级职称评审中可不受学校职称比例限制准予参评,并给予倾斜和优先推荐。对交流到薄弱学校的教师,原没有聘任相应专业技术职务岗位的,优先聘任到相应专业技术职务岗位。对城区学校交流到农村学校任教的教师,交流后在农村学校中、高级岗位任职满3年的,由市教育局实行统一考核,对其中表现突出的,如有相应岗位职数空缺,可在同一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等级内高聘一级。

  在薄弱学校、农村学校任职期间晋升中级及以上职称,以及获评瑞安市级及以上“三个层次”荣誉的,从取得高一级职称或相关荣誉之日起在本校服务期均不得少于2年,服务期内非组织原因调离本校的,停发骨干教师年度考核奖和相关待遇。定向评选的瑞安市级及以上的“三坛”教师,服务期不少于5年,服务期内非组织原因调离本校的,取消荣誉称号和相关待遇。

  (四)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待遇保障机制。继续实施并逐步提高农村教师任教津贴,并进一步向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边远山区和海岛学校倾斜。对城区交流到农村、人事关系随迁的教师,在农村任教期间按规定享受农村任教津贴。在绩效工资总量外,市**设立教学奖励资金,用于参与义务教育学校交流教师的骨干教师年度考核奖、生活补助及其他奖励等。对城区交流到农村任教的骨干教师,按照交流地域*远,其年度考核奖是城区学校骨干教师的1.5至3倍,并给予相应的生活补助。农村骨干教师和发达地区学校教师主动申请跨片区交流到农村薄弱学校,参照执行。优先资助参与交流到农村的名优教师设立工作室。国培和省、市级骨干教师培训首先保证农村教师和参与交流的教师参加。

  七、考核管理

  (一)提升业务素质。充分发挥参与交流的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带动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教师提升业务水*。加大交流教师培养培训力度,在浙派名师名校长培训和省级骨干教师培训中,优先向城区学校交流到农村学校的骨干教师倾斜。扩大农村学校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等骨干教师的培养规模。组织实施以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为重点的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着力抓好新任教师岗前培训、在职教师岗位培训和骨干教师研修提高,努力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二)加强考核管理。市教育局负责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的管理指导,把学校教师交流工作列入对学校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完善交流教师校长档案管理机制,加强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跟踪指导。各教育学区、学校要加强交流教师校长工作绩效的管理和考核,进一步健全完善考核管理机制,坚持考核管理和教师聘任相结合,把考核的结果与教师绩效工资分配、岗位聘任、职务晋升、培养培训、表彰奖励等挂钩,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严格交流纪律。广大教师校长要充分认识交流对促进我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性,服从组织安排和管理,积极参加交流活动。对应交流而不服从组织安排交流的教师,3年内不得参加各级各类评先评优和瑞安市级及以上“三个层次”骨干教师的评选,不得申报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在岗位聘任时,予以低聘一个岗位等级,停发骨干教师年度考核奖和相关待遇,同时取消或建议取消其相应荣誉称号,是校级领导和中层干部的予以免职。

  八、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充分认识教师校长交流的重大意义,予以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建立健全部门协调沟通机制,形成**统筹、部门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及时研究和解决教师校长交流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市教育局要成立教师校长交流工作指导小组,制定具体的工作规范和实施细则,具体指导和落实全市范围内的教师校长交流工作。选派交流教师的学校,要深入细致地开展思想工作,组织教师有序开展交流。接收交流教师的学校,要热诚对待每一位流入的教师,帮助教师解决交流中遇到的各类困难,尽快帮助流入教师熟悉学校环境和文化,及时融入学校的各项工作,充分发挥流入教师的作用。

  (二)加强政策宣传。市教育局和各教育学区、学校统筹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深入细致地做好政策解释、舆论宣传和思想政治工作,多形式引导教师深入认识交流的意义和价值,消除思想顾虑。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大力宣传和总结交流教师的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

  (三)*稳有序推进。各教育学区、学校要充分认识该项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结合本片区和学校实际,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把握工作重点和进度,循序渐进。保持和发扬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避免“削峰填谷”。坚决防止部分学校因交流而引发学校超编、超岗位结构比例配置等现象发生。解决交流教师的后顾之忧,尤其要关心交流到农村学校任教任职的教师校长,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学校教师交流实施方案 4

各教育学区、各公办义务教育学校:

  为进一步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推进义务教育高水*均衡发展,根据浙江省教育厅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推进县(市、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工作的指导意见》(浙教人〔xx〕x号)和xx市教育局xx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xx市财政局xx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工作的实施意见》(x教人〔xx〕x号)精神,结合我市教育实际,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通过交流着力构建科学、规范、有序的市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机制,不断促进教师资源合理配置,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增强教师队伍活力,为办好每一所义务教育学校提供有力保障。

  通过校长合理流动,达到学校领导班子人员的优化组合,提升学校综合管理的能力和水*;通过骨干教师流动,进一步促进骨干教师的合理分布,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提高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和学科建设的水*;通过普通教师流动,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充分发挥多岗位任教对提高教师教学业务水*以及综合素质的作用,消除教师职业倦怠,不断激发工作热情和工作活力。

  二、基本原则

  (一)均衡发展原则。以实现义务教育高水*均衡发展为目标,均衡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优化教师队伍的学科结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缩小城乡差距、校际差距,积极引导骨干教师和优秀校长向农村学校和城区薄弱学校流动、向空编学校流动。

  (二)因地制宜原则。从实际出发,把校长、教师交流纳入我市教育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规划,积极探索符合我市区域特点的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实施办法。

  (三)积极稳妥原则。以人为本,稳步推进改革。统筹兼顾学校发展需要和教师实际情况,积极引导教师支持、主动参与交流,保持教师队伍的动态*衡,维护学校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

  (四)公开公正原则。公开教师校长交流工作的办法,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更加注重师德、能力和业绩,把真正优秀的教师校长交流到重要岗位上去,激励中小学教师提高教书育人水*。

  三、交流对象

  (一)交流对象

  1.校长:在同一公办学校连续任现职满xx年的学校校长、副校长(下同)。

  2.普通教师:男50周岁、女45周岁及以下的,在同一学校连续任教满xx年(不含支教时间)的。

  3.骨干教师:男50周岁、女45周岁及以下的,已在同一学校连续任教满xx年(不含支教时间)或已享受骨干教师年度考核奖满5年的。

  4.在符合相应服务期的条件下,对尚未达到交流所需任教年限或其他不纳入交流范围的教师,自愿要求参加的,经所在学校同意并报市教育局批准,可纳入交流。

  其他校级领导和中层干部纳入相应类别教师交流。

  (二)暂不交流对象

  1.已有2所以上其他学校的工作经历且每所学校工作时间均达到3年及以上的教师,或在农村学校有6年及以上工作经历的`城区教师,可暂不纳入交流,但在现学校已连续任职满xx年的应纳入交流。

  2.处于孕期和哺乳期的教师,患重病并经指定医院诊断不宜交流的教师,或有其他特殊情况确实不宜交流的教师,可暂不纳入交流范围。

  3.现承担学校特色课程的领衔教师、承担学校重大教科研项目的教师,经市教育局同意,可暂不纳入交流范围,但延长时间至多不得超过3年。

  上述骨干教师系指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享受教授级待遇的中学高级教师)、瑞安市级及以上名师,“三坛”教师(教坛新秀、中坚、宿将),学科骨干教师,以及经市教育局确认,并纳入市级骨干教师管理和校级后备干部管理的其他优秀教师。

  四、交流范围

  符合交流条件的校长、骨干教师在全市范围内交流,而普通教师一般就*或在同一片区内交流。xx年起,符合交流条件的校长、骨干教师、普通教师每年参与交流的比例分别不低于相应符合交流条件总人数的30%、15%、10%。对于超编学校,市教育局根据该校超编人数和学科结构情况,下达指令**流指标。

  五、交流办法

  (一)交流方式

  1.指导型交流。重点是鼓励城区学校的名师、骨干教师和校长向农村学校、城区薄弱学校流动,指导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的学科建设、队伍建设等。

  2.合作型交流。各教育学区、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以“名校集团化”、“城乡互助共同体”、“联盟合作学校”、“双向对**流”等形式进行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3.顶岗型交流。建立和健全新教师培养基地,既促进新教师培养,又缓解城区学校因选派教师参与交流而产生的任课教师不够的矛盾。

  4.优化型交流。特长教师向特色学校流动,富余学科教师向空缺学科学校流动,超编学校向缺编学校流动,进一步促进教师结构优化。

  各教育学区、学校也可根据本片区、本校的特点,实行更有利于队伍建设和教育均衡发展的交流形式。

  (二)交流步骤

  交流坚持个人申请、学校推荐和组织安排相结合,坚持与教师培养、使用和优化教师队伍相结合。学校根据本校实际,制订交流计划,主要根据在本校连续任职时间从长到短推荐符合要求的教师进行交流。

  市教育局把教师校长交流纳入教育发展规划和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每年3、4月份全面掌握在编教职工基本情况和全市范围内学校师资需求,统筹制定年度交流计划,并报市编委办、市人力社保局备案。按照年度交流计划,市教育局将当年交流任务和交流指标下达到各教育学区、学校。各教育学区、学校进行调查摸底,核清人员学科、年龄、教龄结构和学校工作年限等情况,根据交流要求和教师队伍的实际,提出年度交流方案上报审批。

  上述交流对象原则上随迁人事关系,交流后服务时间不少于3年(经市教育局审批选派的各类支教人员计算交流服务时间),交流期满经考核合格的,可选择回原学校任教,也可选择参加市内教师流动或统筹调剂到交流前所在片区同类学校。

  六、保障机制

  (一)建立和完善与交流制度相适应的编制、人事管理机制。根据“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市教育局加强对交流工作的统筹规划、管理和指导,探索建立由“学校人”向“系统人”转变的教师管理新模式。在全市公办学校教职工编制核定的总量内,根据岗位设置比例的总体要求,市教育局按照班额、生源和交流计划等,统筹使用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统筹管理义务教育学校岗位,互补余缺,合理调剂;并及时将调整后的教职工编制数、岗位设置方案,报市编委办、人力社保局、财政局备案。市编委办、市人力社保局应加强对学校人员交流后的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和岗位聘任等相关编制、人事工作的监督。

  (二)建立和完善校长选拔、名优教师评选机制。义务教育学校新任校长应有在2所及以上学校工作的经历,其中每所学校任职时间一般不少于3年,或在农村学校有6年及以上的工作经历。从20xx年开始,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参评浙江省特级教师、瑞安市级及以上名师名校长时,被评选人须具有2所及以上学校的工作经历,且每所学校工作时间不少于3年,或在农村学校有6年及以上的工作经历。对积极参与交流并在工作中有突出表现的,在评先评优、职称评聘、干部选拔任用等方面给予倾斜。

  (三)建立和完善职称评聘机制。义务教育学校的中、高级职称教师原则上实行均衡配置,并适当向农村学校倾斜。市教育局可在全市中小学教职工岗位结构比例内,预留一定的中、高级岗位,专项用于评聘交流教师,确保交流后聘任职级保持不变或高于交流前。

  在职称评审中,农村学校中、高级教师的通过率原则上不低于城区学校。凡1970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城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在评聘中、高级职务(职称)时,应有在农村、欠发达地区或薄弱学校任教3年及以上经历。对交流的教师,在中、高级职称评审中可不受学校职称比例限制准予参评,并给予倾斜和优先推荐。对交流到薄弱学校的教师,原没有聘任相应专业技术职务岗位的,优先聘任到相应专业技术职务岗位。对城区学校交流到农村学校任教的教师,交流后在农村学校中、高级岗位任职满3年的,由市教育局实行统一考核,对其中表现突出的,如有相应岗位职数空缺,可在同一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等级内高聘一级。

  在薄弱学校、农村学校任职期间晋升中级及以上职称,以及获评瑞安市级及以上“三个层次”荣誉的,从取得高一级职称或相关荣誉之日起在本校服务期均不得少于2年,服务期内非组织原因调离本校的,停发骨干教师年度考核奖和相关待遇。定向评选的瑞安市级及以上的“三坛”教师,服务期不少于5年,服务期内非组织原因调离本校的,取消荣誉称号和相关待遇。

  (四)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待遇保障机制。继续实施并逐步提高农村教师任教津贴,并进一步向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边远山区和海岛学校倾斜。对城区交流到农村、人事关系随迁的教师,在农村任教期间按规定享受农村任教津贴。在绩效工资总量外,市**设立教学奖励资金,用于参与义务教育学校交流教师的骨干教师年度考核奖、生活补助及其他奖励等。对城区交流到农村任教的骨干教师,按照交流地域*远,其年度考核奖是城区学校骨干教师的1.5至3倍,并给予相应的生活补助。农村骨干教师和发达地区学校教师主动申请跨片区交流到农村薄弱学校,参照执行。优先资助参与交流到农村的名优教师设立工作室。国培和省、市级骨干教师培训首先保证农村教师和参与交流的教师参加。

  七、考核管理

  (一)提升业务素质。充分发挥参与交流的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带动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教师提升业务水*。加大交流教师培养培训力度,在浙派名师名校长培训和省级骨干教师培训中,优先向城区学校交流到农村学校的骨干教师倾斜。扩大农村学校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等骨干教师的培养规模。组织实施以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为重点的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着力抓好新任教师岗前培训、在职教师岗位培训和骨干教师研修提高,努力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二)加强考核管理。市教育局负责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的管理指导,把学校教师交流工作列入对学校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完善交流教师校长档案管理机制,加强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跟踪指导。各教育学区、学校要加强交流教师校长工作绩效的管理和考核,进一步健全完善考核管理机制,坚持考核管理和教师聘任相结合,把考核的结果与教师绩效工资分配、岗位聘任、职务晋升、培养培训、表彰奖励等挂钩,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严格交流纪律。广大教师校长要充分认识交流对促进我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性,服从组织安排和管理,积极参加交流活动。对应交流而不服从组织安排交流的教师,3年内不得参加各级各类评先评优和瑞安市级及以上“三个层次”骨干教师的评选,不得申报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在岗位聘任时,予以低聘一个岗位等级,停发骨干教师年度考核奖和相关待遇,同时取消或建议取消其相应荣誉称号,是校级领导和中层干部的予以免职。

  八、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充分认识教师校长交流的重大意义,予以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建立健全部门协调沟通机制,形成**统筹、部门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及时研究和解决教师校长交流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市教育局要成立教师校长交流工作指导小组,制定具体的工作规范和实施细则,具体指导和落实全市范围内的教师校长交流工作。选派交流教师的学校,要深入细致地开展思想工作,组织教师有序开展交流。接收交流教师的学校,要热诚对待每一位流入的教师,帮助教师解决交流中遇到的各类困难,尽快帮助流入教师熟悉学校环境和文化,及时融入学校的各项工作,充分发挥流入教师的作用。

  (二)加强政策宣传。市教育局和各教育学区、学校统筹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深入细致地做好政策解释、舆论宣传和思想政治工作,多形式引导教师深入认识交流的意义和价值,消除思想顾虑。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大力宣传和总结交流教师的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

  (三)*稳有序推进。各教育学区、学校要充分认识该项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结合本片区和学校实际,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把握工作重点和进度,循序渐进。保持和发扬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避免“削峰填谷”。坚决防止部分学校因交流而引发学校超编、超岗位结构比例配置等现象发生。解决交流教师的后顾之忧,尤其要关心交流到农村学校任教任职的教师校长,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学校教师交流实施方案 5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办好全镇每一所小学和关注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为宗旨,以全面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为核心,建立科学、灵活、人文的用人机制,努力建设一支业务精湛、师德高尚、能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达到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共同进步、均衡发展的目的,使全镇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得到较大提高。

  二、基本原则

  遵循"政策引导、制度保障、稳妥推进、合理流动"的原则,教师个人申请与组织安排相结合,促进教师由师资富余学校向师资不足学校、由优质学校向薄弱学校合理流动。交流与晋职、评优、评模相挂钩。

  三、交流时间

  自20xx年1月1日起,交流时间不少于1年。

  四、交流对象

  1.全镇45周岁以下且在同一所学校连续工作满6年的专任教师。

  2.县级以上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等教学业务骨干到薄弱学校交流优先安排。

  3.各小学根据专任教师和班级数确定交流教师数,对申请交流教师进行统一安排。

  4.考虑到教师个人家庭实际情况,有下列情况的暂不安排交流:

  (1)重病,不能满负荷工作的;

  (2)妊娠、产假或哺乳期的;

  (3)子女在任教学校就读四年级及以下,且无人接送的;

  (4)依靠本人照顾的直系亲属重病的。

  5.音体美和英语学科的优秀教师可以申请多校兼课,

  五、交流类别与具体要求

  1.奖励**流

  (1)条件:优秀的在职在岗的任课教师。具备下列条件的教师可优先考虑:主动要求晋升中、高级职称的教师;确定为学校后备干部的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三年年度考核为合格及以上等次。

  (2)人数和年限:每校原则上限报1人,交流时间为1年及以上。

  (3)产生办法:由教师本人申请,学校推荐,中心校集体研究批准后,统一安排交流学校。

  (4)优惠措施:

  ①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时加分。具体办法由职称评聘方案规定。

  ②在评先评优方面,同等条件下优先申报。

  (5)要求:参加奖励**流的教师要服从领导,听从安排,安心工作,认真教学,在教育教学教研方面要真正起到引领带动作用,师生满意度较高。若在交流时所任教学科在镇内文化素质测评时名列后三名或学生成绩与全镇*均分相差15分以上的,责任心不强引起学校及学生家长严重不满的,出现违背师德师风的,取消优惠待遇,并由中心校进行严肃处理。

  2.督促**流。

  ( 1)产生依据和人数:出现以下情况的教师作为督促**流的对象:

  ①*三年来凡在全镇文化素质测试中连续名列后三名的教师或学生成绩与全镇*均分相差15分以上的。

  ②工作不认真,不服从学校安排,在当地造成不良影响的。

  ③违背师德师风或体罚、变相体罚学生造成不良影响的。

  (2)交流时间最少1年。

  (3)产生办法:由中心校统一安排交流学校。

  (4)要求:交流期间要服从领导,听从安排,安心工作,认真教学,素质测试较接任时排名上升,否则,继续交流。

  3.逆向交流

  (1)由上级主管部门调入到中心校的教师,由中心校安排,首先必须到村小任教,1年后有资格参加交流,。

  (2)根据中心小学生源、班级数及学科缺额情况,确需补充教师的,由村小交流到中心小学,由本人申请,学校推荐,中心校领导班子研究、考核合格后方可交流。如出现“督促**流”中第(1)条相应情况不得交流。

  六、工作流程

  1.每年7月下旬,奖励**流教师提交申请,所在学校审核后报中心校。

  2.8月上旬,中心校根据工作需要,研究确定交流人数和学校。审查奖励**流教师材料,择优确定人选;确定督促**流人选。

  3.8月中旬,将交流情况报告教育局备案。

  4.8月25日前,中心校将交流情况通知到相关学校和教师。

  5.8月25日教师到交流学校报到。

  6.8月30日交流正式开始。

  七、其他

  以上方案,若出现遗漏或与上级文件精神相冲突的事项,以上级文件为准。

  学校教师交流实施方案 6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精神,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建立符合我校特点的教师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教师轮岗交流工作长效管理机制,切实解决我镇偏远地区学校教师缺编、各小学教师资源配置上的结构性矛盾,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海口镇小学教育公*和均衡发展,不断提升办学水*和效益,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经研究,制定大观区海口中心学校教师轮岗交流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办好每一所小学和关注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为宗旨,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根本任务。立足我校实际,建立和完善教师轮岗交流制度,促进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实现教师队伍管理上的创新与突破,积极推动我校教师轮岗交流工作。

  二、基本原则

  按照“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增强活力、和谐稳定”的工作要求,实现“资源共享、协调发展”的原则,做到三个结合,即:建立教师轮岗交流机制与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教师年度工作考评和奖惩机制相结合;建立教师轮岗交流机制与教师评优、晋级、职称聘任相结合;建立教师轮岗交流机制与校长、主任队伍管理相结合。

  三、组织领导

  成立大观区海口中心学校教师轮岗交流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江振霞副组长:刘晗昭汪长生马永生成员:朱庆锋马刘杰何传剑黄*江刘纯斌设立大观区海口中心学校教师轮岗交流工作办公室办公室主任:汪长生(兼)

  四、实施办法

  (一)轮岗对象

  海口中心学校在编(除外单位借调的)在岗、在现任教学校服务已满3年的专任教师,均为轮岗对象。其中下列人员不作为轮岗交流对象:

  1、年龄男55周岁以上,女50周岁以上的专任教师。

  2、身体残疾或长年病假的教师(以县级以上医院出具的诊断证明、经区教育局批假为准)。

  3、中层管理干部、教导主任轮岗交流方案另行制定。

  (二)轮岗交流措施

  1、竞聘小学高级教师职务的教师,必须有在培文小学、保婴小学、引河小学、义湖小学其中之一学校任教2年的经历。(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50周岁不受此项限制)

  2、小学高级教师岗位10级晋升9级,9级晋升8级;必须有在培文小学、保婴小学、引河小学、义湖小学其中之一学校任教2年的经历。(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50周岁不受此项限制)。

  3、从20xx年开始,我镇小学教师评先进、优秀等,必须有在培文小学、保婴小学、引河小学、义湖小学等偏远学校任教经历。

  4、从20xx年开始,中心学校将从公用经费和绩效工资中提取相应部分,用于在偏远学校任教而家不在任教学校所在村的教师生活、交通补贴。

  5、超编学校教职工绩效工资发放按中心学校绩效工资方案执行。

  6、从20xx年开始,新任命的校长、主任必须有在偏远地区任教2年以上的工作经历。

  7、从20xx年开始,新分配的教师全部到培文小学、保婴小学、引河小学、义湖小学等校任教。服务期为3年。

  8、到偏远地区学校轮岗交流任教时间为2年。中心学校与轮岗交流教师签订轮岗协议,轮岗交流结束后由中心学校统一安排。(原则上愿意回原校任教的安排到原校)

  五、工作要求:

  1、各校要加强领导,提高认识、精心组织,服从全局安排。

  2、有关人员要积极参与,争取机会,提高自我,为我镇小学的均衡发展作出贡献。

  3、派出学校要加强与接收学校的沟通与协调,了解轮岗交流教师的工作、学*等情况,及时给予关心和帮助,使其能够思想稳定、工作安心。

  4、轮岗交流教师的工资关系不变,年度任职考核和教师工作量化评估由接收学校负责进行。

  5、所有涉及到的轮岗人员都必须按要求准时到岗尽责,不得自行安排或雇用临时人员顶岗。凡不服从组织调配,超过一周拒不到岗的,将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予以批评教育;超过半个月时间拒不到岗的,按自动离职处理,上报教育局予以除名。

  6、各校校长是实施教师轮岗交流机制的第一责任人。凡对轮岗制度不落实、措施不得力、工作不到位、造成不良影响的,将追究学校主要领导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7、从20xx年开始,每年的7月海口中心学校受理教师轮岗交流申请。8月编制海口中心学校岗位设置方案。

  (对在20xx年上学年,主动申请到偏远学校任教的,计算时间按20xx年8月执行)

  学校教师交流实施方案 7

  为认真落实《新密市教育体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交流工作的意见》(新密教体文[20xx]73号)和《新密市20xx-20xx学年城乡教师交流工作的实施方案》(新密教体党〔20xx〕34号)以及中心校20xx-20xx学年教师交流工作实施方案(来中心校〔20xx〕xx号)文件精神,切实加强我校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合理流动和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我校教育事业全面、优质、均衡、公*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全面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为核心,建立科学、灵活、人文的用人机制,形成科学合理的教师梯队,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努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教师队伍。

  二、原则和目标

  坚持相对稳定、合理流动、师资均衡、资源共享、立足长远、统筹兼顾、在均衡中发展的原则,做好我校的教师交流工作。

  教师交流的目标是:参加交流的支教教师、挂职教干、结对指导教师、送课教师,上示范课、指导课或讲座教师的总数占在职教师的30%。

  三、交流对象

  1、我校50岁以下的男教师、45周岁以下的女教师。

  2、需晋升中级及以上职称无交流工作3年的教师。

  3、学校中层以上的领导干部(不含党政正职)。

  四、交流方式

  根据教体局和中心校安排,我校教师交流主要方式是在中心学校区域内交流,我校交流帮扶学校是东于沟小学。主要包括:

  (一)、挂职教干;

  (二)、全日制交流;

  (三)、送课交流;

  (四)、优秀骨干上示范课、指导课或讲座;

  (五)、结对指导。

  五、交流时间:

  20xx—20xx一学年。

  六、具体措施

  (一)、挂职教干(小学)的产生、职数、职责

  1、产生:通过自我推荐、学校确定,并且现担任学校中层岗位职务,最终确定我校大队辅导员侯小强老师去东于沟小学挂职锻炼。

  2、职责:负责挂职学校交流教师的管理、服务,服从挂职学校的领导,认真完成挂职学校安排的工作。定期了解交流教师的工作情况,及时总结交流教师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关心交流教师的生活情况,协调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积极参加教学教研工作,每学年听、评课不少于20次,参加教研活动不少于16次。重视和加强调研工作,挂职锻炼结束时,写出一篇调研报告。

  (二)、全日制交流教师

  按照中心校统一安排,经学校研究,决定派我校一一班数学教师侯大双老师去东于沟小学进行交流,该同志是新密市骨干教师,交流时间为一年。每学年按照交流学校工作安排,要认真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其中上示范课不少于4次,指导课不少于4次,参加教研活动不少于8次。及时填写《对**流教师上示范课、指导课或讲座情况登记表(表七)》。

  (三)、送课交流教师

  经研究,我校安排二年级语文教师张翠云老师,六年级数学教师苏根红老师到东于沟小学交流送课。并与对**流学校进行了沟通,不打乱对**流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每人每学年送课8节,参加评课8次,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每次送课后认真填写《对**流学校教师送课情况登记表(表五)》。具体安排详见附表四。

  (四)、优秀骨干上示范课、指导课或讲座

  经学校研究,决定安排我校一年级数学教师侯大双老师和三年级数学教师侯会晓老师去东于沟小学上示范课、指导课。每学年每学科上示范课、指导课不少于8次,及时填写《对**流教师上示范课、指导课或讲座情况登记表(表七)》。

  (五)、结对指导

  经研究决定,我校由美术教师刘翠老师与对**流学校东于沟小学同学科的教师郭文娟老师结成对子,通过听课、说课、评课,共同参加教研活动等方式进行指导,每学年具体指导活动不少于8次。及时填写《对**流教师结对指导情况登记表(表六)》。

  七、管理与考核

  (一)管理办法

  1、交流教师实行双重管理,以所在学校管理为主,交流期间必须在交流学校工作和生活。交流学校要加强对交流教师的管理,严禁交流教师走过场,流于形式。校长作为教师交流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切实担负起领导责任。

  2、交流教师在交流期间要服从所在学校的工作安排,自觉遵守所在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以高度的

  事业心和责任感,搞好教育教学工作,树立主人翁意识,为所在学校的发展主动献计献策。如果师生以及学生家长意见较大,不得返回原学校,将按有关规定处理。

  (二)考核与奖惩办法

  交流教师的考核由所在学校按照本学校教师同样的考核标准,加强*时考核、年度考核和交流期满考核。*时考核由所在交流学校负责实施;交流教师的交流期满考核由交流教师本人在交流期满后填写《新密市交流教师考核表》,并由所在学校出具评语,提出考核等次、建议、意见,及时反馈回原校。考核结果为基本称职、不称职等次者,重新安排交流锻炼,连续两年不合格者,原任学校予以解除聘任合同。对拒不参加交流的教师,年度考核不得定为“合格”及以上等次。

  八、成立组织、加强领导

  (一)成立教师交流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陈锋智

  成员:张世伟陈利强侯小强陈书锋姜福海

  (二)工作要求

  1、做好宣传发动。组织教师认真学*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做到每一位教师都能明确教师交流的指导思想、交流原则和目标任务。

  2、结合我校教师交流工作制定教师交流工作方案、工作计划和人员数量等具体内容,并上报中心学校备案。

  3、学校将对教师交流工作进行督导管理,纳入对交流教师的考核。

  学校教师交流实施方案 8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办好全镇每一所小学和关注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为宗旨,以全面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为核心,建立科学、灵活、人文的用人机制,努力建设一支业务精湛、师德高尚、能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达到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共同进步、均衡发展的目的,使全镇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得到较大提高。

  二、基本原则

  遵循"政策引导、制度保障、稳妥推进、合理流动"的原则,教师个人申请与组织安排相结合,促进教师由师资富余学校向师资不足学校、由优质学校向薄弱学校合理流动。交流与晋职、评优、评模相挂钩。

  三、交流时间

  自20xx年1月1日起,交流时间不少于1年。

  四、交流对象

  1.全镇45周岁以下且在同一所学校连续工作满6年的专任教师。

  2.县级以上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等教学业务骨干到薄弱学校交流优先安排。

  3.各小学根据专任教师和班级数确定交流教师数,对申请交流教师进行统一安排。

  4.考虑到教师个人家庭实际情况,有下列情况的暂不安排交流:

  (1)重病,不能满负荷工作的;

  (2)妊娠、产假或哺乳期的;

  (3)子女在任教学校就读四年级及以下,且无人接送的;

  (4)依靠本人照顾的直系亲属重病的。

  5.音体美和英语学科的优秀教师可以申请多校兼课,

  五、交流类别与具体要求

  1.奖励**流

  (1)条件:优秀的在职在岗的任课教师。具备下列条件的教师可优先考虑:主动要求晋升中、高级职称的教师;确定为学校后备干部的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三年年度考核为合格及以上等次。

  (2)人数和年限:每校原则上限报1人,交流时间为1年及以上。

  (3)产生办法:由教师本人申请,学校推荐,中心校集体研究批准后,统一安排交流学校。

  (4)优惠措施:

  ①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时加分。具体办法由职称评聘方案规定。

  ②在评先评优方面,同等条件下优先申报。

  (5)要求:参加奖励**流的教师要服从领导,听从安排,安心工作,认真教学,在教育教学教研方面要真正起到引领带动作用,师生满意度较高。若在交流时所任教学科在镇内文化素质测评时名列后三名或学生成绩与全镇*均分相差15分以上的,责任心不强引起学校及学生家长严重不满的,出现违背师德师风的,取消优惠待遇,并由中心校进行严肃处理。

  2.督促**流。

  ( 1)产生依据和人数:出现以下情况的教师作为督促**流的对象:

  ①*三年来凡在全镇文化素质测试中连续名列后三名的教师或学生成绩与全镇*均分相差15分以上的。

  ②工作不认真,不服从学校安排,在当地造成不良影响的。

  ③违背师德师风或体罚、变相体罚学生造成不良影响的。

  (2)交流时间最少1年。

  (3)产生办法:由中心校统一安排交流学校。

  (4)要求:交流期间要服从领导,听从安排,安心工作,认真教学,素质测试较接任时排名上升,否则,继续交流。

  3.逆向交流

  (1)由上级主管部门调入到中心校的教师,由中心校安排,首先必须到村小任教,1年后有资格参加交流,。

  (2)根据中心小学生源、班级数及学科缺额情况,确需补充教师的,由村小交流到中心小学,由本人申请,学校推荐,中心校领导班子研究、考核合格后方可交流。如出现“督促**流”中第(1)条相应情况不得交流。

  六、工作流程

  1.每年7月下旬,奖励**流教师提交申请,所在学校审核后报中心校。

  2.8月上旬,中心校根据工作需要,研究确定交流人数和学校。审查奖励**流教师材料,择优确定人选;确定督促**流人选。

  3.8月中旬,将交流情况报告教育局备案。

  4.8月25日前,中心校将交流情况通知到相关学校和教师。

  5.8月25日教师到交流学校报到。

  6.8月30日交流正式开始。

  七、其他

  以上方案,若出现遗漏或与上级文件精神相冲突的事项,以上级文件为准。

  学校教师交流实施方案 9

各教育学区、各公办义务教育学校:

  为进一步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推进义务教育高水*均衡发展,根据浙江省教育厅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推进县(市、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工作的指导意见》(浙教人〔xx〕x号)和xx市教育局xx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xx市财政局xx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工作的实施意见》(x教人〔xx〕x号)精神,结合我市教育实际,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通过交流着力构建科学、规范、有序的市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机制,不断促进教师资源合理配置,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增强教师队伍活力,为办好每一所义务教育学校提供有力保障。

  通过校长合理流动,达到学校领导班子人员的优化组合,提升学校综合管理的能力和水*;通过骨干教师流动,进一步促进骨干教师的合理分布,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提高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和学科建设的水*;通过普通教师流动,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充分发挥多岗位任教对提高教师教学业务水*以及综合素质的作用,消除教师职业倦怠,不断激发工作热情和工作活力。

  二、基本原则

  (一)均衡发展原则。以实现义务教育高水*均衡发展为目标,均衡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优化教师队伍的学科结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缩小城乡差距、校际差距,积极引导骨干教师和优秀校长向农村学校和城区薄弱学校流动、向空编学校流动。

  (二)因地制宜原则。从实际出发,把校长、教师交流纳入我市教育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规划,积极探索符合我市区域特点的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实施办法。

  (三)积极稳妥原则。以人为本,稳步推进改革。统筹兼顾学校发展需要和教师实际情况,积极引导教师支持、主动参与交流,保持教师队伍的动态*衡,维护学校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

  (四)公开公正原则。公开教师校长交流工作的办法,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更加注重师德、能力和业绩,把真正优秀的教师校长交流到重要岗位上去,激励中小学教师提高教书育人水*。

  三、交流对象

  (一)交流对象

  1.校长:在同一公办学校连续任现职满xx年的学校校长、副校长(下同)。

  2.普通教师:男50周岁、女45周岁及以下的,在同一学校连续任教满xx年(不含支教时间)的。

  3.骨干教师:男50周岁、女45周岁及以下的,已在同一学校连续任教满xx年(不含支教时间)或已享受骨干教师年度考核奖满5年的。

  4.在符合相应服务期的条件下,对尚未达到交流所需任教年限或其他不纳入交流范围的教师,自愿要求参加的,经所在学校同意并报市教育局批准,可纳入交流。

  其他校级领导和中层干部纳入相应类别教师交流。

  (二)暂不交流对象

  1.已有2所以上其他学校的工作经历且每所学校工作时间均达到3年及以上的教师,或在农村学校有6年及以上工作经历的城区教师,可暂不纳入交流,但在现学校已连续任职满xx年的应纳入交流。

  2.处于孕期和哺乳期的教师,患重病并经指定医院诊断不宜交流的教师,或有其他特殊情况确实不宜交流的教师,可暂不纳入交流范围。

  3.现承担学校特色课程的领衔教师、承担学校重大教科研项目的教师,经市教育局同意,可暂不纳入交流范围,但延长时间至多不得超过3年。

  上述骨干教师系指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享受教授级待遇的中学高级教师)、瑞安市级及以上名师,“三坛”教师(教坛新秀、中坚、宿将),学科骨干教师,以及经市教育局确认,并纳入市级骨干教师管理和校级后备干部管理的其他优秀教师。

  四、交流范围

  符合交流条件的校长、骨干教师在全市范围内交流,而普通教师一般就*或在同一片区内交流。xx年起,符合交流条件的校长、骨干教师、普通教师每年参与交流的比例分别不低于相应符合交流条件总人数的30%、15%、10%。对于超编学校,市教育局根据该校超编人数和学科结构情况,下达指令**流指标。

  五、交流办法

  (一)交流方式

  1.指导型交流。重点是鼓励城区学校的名师、骨干教师和校长向农村学校、城区薄弱学校流动,指导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的学科建设、队伍建设等。

  2.合作型交流。各教育学区、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以“名校集团化”、“城乡互助共同体”、“联盟合作学校”、“双向对**流”等形式进行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3.顶岗型交流。建立和健全新教师培养基地,既促进新教师培养,又缓解城区学校因选派教师参与交流而产生的'任课教师不够的矛盾。

  4.优化型交流。特长教师向特色学校流动,富余学科教师向空缺学科学校流动,超编学校向缺编学校流动,进一步促进教师结构优化。

  各教育学区、学校也可根据本片区、本校的特点,实行更有利于队伍建设和教育均衡发展的交流形式。

  (二)交流步骤

  交流坚持个人申请、学校推荐和组织安排相结合,坚持与教师培养、使用和优化教师队伍相结合。学校根据本校实际,制订交流计划,主要根据在本校连续任职时间从长到短推荐符合要求的教师进行交流。

  市教育局把教师校长交流纳入教育发展规划和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每年3、4月份全面掌握在编教职工基本情况和全市范围内学校师资需求,统筹制定年度交流计划,并报市编委办、市人力社保局备案。按照年度交流计划,市教育局将当年交流任务和交流指标下达到各教育学区、学校。各教育学区、学校进行调查摸底,核清人员学科、年龄、教龄结构和学校工作年限等情况,根据交流要求和教师队伍的实际,提出年度交流方案上报审批。

  上述交流对象原则上随迁人事关系,交流后服务时间不少于3年(经市教育局审批选派的各类支教人员计算交流服务时间),交流期满经考核合格的,可选择回原学校任教,也可选择参加市内教师流动或统筹调剂到交流前所在片区同类学校。

  六、保障机制

  (一)建立和完善与交流制度相适应的编制、人事管理机制。根据“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市教育局加强对交流工作的统筹规划、管理和指导,探索建立由“学校人”向“系统人”转变的教师管理新模式。在全市公办学校教职工编制核定的总量内,根据岗位设置比例的总体要求,市教育局按照班额、生源和交流计划等,统筹使用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统筹管理义务教育学校岗位,互补余缺,合理调剂;并及时将调整后的教职工编制数、岗位设置方案,报市编委办、人力社保局、财政局备案。市编委办、市人力社保局应加强对学校人员交流后的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和岗位聘任等相关编制、人事工作的监督。

  (二)建立和完善校长选拔、名优教师评选机制。义务教育学校新任校长应有在2所及以上学校工作的经历,其中每所学校任职时间一般不少于3年,或在农村学校有6年及以上的工作经历。从20xx年开始,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参评浙江省特级教师、瑞安市级及以上名师名校长时,被评选人须具有2所及以上学校的工作经历,且每所学校工作时间不少于3年,或在农村学校有6年及以上的工作经历。对积极参与交流并在工作中有突出表现的,在评先评优、职称评聘、干部选拔任用等方面给予倾斜。

  (三)建立和完善职称评聘机制。义务教育学校的中、高级职称教师原则上实行均衡配置,并适当向农村学校倾斜。市教育局可在全市中小学教职工岗位结构比例内,预留一定的中、高级岗位,专项用于评聘交流教师,确保交流后聘任职级保持不变或高于交流前。

  在职称评审中,农村学校中、高级教师的通过率原则上不低于城区学校。凡1970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城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在评聘中、高级职务(职称)时,应有在农村、欠发达地区或薄弱学校任教3年及以上经历。对交流的教师,在中、高级职称评审中可不受学校职称比例限制准予参评,并给予倾斜和优先推荐。对交流到薄弱学校的教师,原没有聘任相应专业技术职务岗位的,优先聘任到相应专业技术职务岗位。对城区学校交流到农村学校任教的教师,交流后在农村学校中、高级岗位任职满3年的,由市教育局实行统一考核,对其中表现突出的,如有相应岗位职数空缺,可在同一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等级内高聘一级。

  在薄弱学校、农村学校任职期间晋升中级及以上职称,以及获评瑞安市级及以上“三个层次”荣誉的,从取得高一级职称或相关荣誉之日起在本校服务期均不得少于2年,服务期内非组织原因调离本校的,停发骨干教师年度考核奖和相关待遇。定向评选的瑞安市级及以上的“三坛”教师,服务期不少于5年,服务期内非组织原因调离本校的,取消荣誉称号和相关待遇。

  (四)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待遇保障机制。继续实施并逐步提高农村教师任教津贴,并进一步向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边远山区和海岛学校倾斜。对城区交流到农村、人事关系随迁的教师,在农村任教期间按规定享受农村任教津贴。在绩效工资总量外,市**设立教学奖励资金,用于参与义务教育学校交流教师的骨干教师年度考核奖、生活补助及其他奖励等。对城区交流到农村任教的骨干教师,按照交流地域*远,其年度考核奖是城区学校骨干教师的1.5至3倍,并给予相应的生活补助。农村骨干教师和发达地区学校教师主动申请跨片区交流到农村薄弱学校,参照执行。优先资助参与交流到农村的名优教师设立工作室。国培和省、市级骨干教师培训首先保证农村教师和参与交流的教师参加。

  七、考核管理

  (一)提升业务素质。充分发挥参与交流的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带动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教师提升业务水*。加大交流教师培养培训力度,在浙派名师名校长培训和省级骨干教师培训中,优先向城区学校交流到农村学校的骨干教师倾斜。扩大农村学校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等骨干教师的培养规模。组织实施以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为重点的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着力抓好新任教师岗前培训、在职教师岗位培训和骨干教师研修提高,努力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二)加强考核管理。市教育局负责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的管理指导,把学校教师交流工作列入对学校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完善交流教师校长档案管理机制,加强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跟踪指导。各教育学区、学校要加强交流教师校长工作绩效的管理和考核,进一步健全完善考核管理机制,坚持考核管理和教师聘任相结合,把考核的结果与教师绩效工资分配、岗位聘任、职务晋升、培养培训、表彰奖励等挂钩,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严格交流纪律。广大教师校长要充分认识交流对促进我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性,服从组织安排和管理,积极参加交流活动。对应交流而不服从组织安排交流的教师,3年内不得参加各级各类评先评优和瑞安市级及以上“三个层次”骨干教师的评选,不得申报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在岗位聘任时,予以低聘一个岗位等级,停发骨干教师年度考核奖和相关待遇,同时取消或建议取消其相应荣誉称号,是校级领导和中层干部的予以免职。

  八、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充分认识教师校长交流的重大意义,予以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建立健全部门协调沟通机制,形成**统筹、部门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及时研究和解决教师校长交流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市教育局要成立教师校长交流工作指导小组,制定具体的工作规范和实施细则,具体指导和落实全市范围内的教师校长交流工作。选派交流教师的学校,要深入细致地开展思想工作,组织教师有序开展交流。接收交流教师的学校,要热诚对待每一位流入的教师,帮助教师解决交流中遇到的各类困难,尽快帮助流入教师熟悉学校环境和文化,及时融入学校的各项工作,充分发挥流入教师的作用。

  (二)加强政策宣传。市教育局和各教育学区、学校统筹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深入细致地做好政策解释、舆论宣传和思想政治工作,多形式引导教师深入认识交流的意义和价值,消除思想顾虑。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大力宣传和总结交流教师的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

  (三)*稳有序推进。各教育学区、学校要充分认识该项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结合本片区和学校实际,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把握工作重点和进度,循序渐进。保持和发扬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避免“削峰填谷”。坚决防止部分学校因交流而引发学校超编、超岗位结构比例配置等现象发生。解决交流教师的后顾之忧,尤其要关心交流到农村学校任教任职的教师校长,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学校教师交流实施方案 10

  为打造一支业务精良,专业过硬,示范引领的县级教师培训团队,借助省统招项目的集中培训、县自主项目的集中研修和送教下乡等培训渠道,切实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明显缩小城乡师资差距,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有质量的教育。同时加大普通高中教师的培训力度。2021年将根据省市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教师长期发展纲要》为指导,全面落实教育部《乡村教师发展计划》,着力打造我县教师培训团队,提升我县乡村教师教学技能,突出县域内“普及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建设工作,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目标任务

  聚焦乡村教师培训团队及管理者、教师全员综合能力和教师核心素养全面提升,拓展乡村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视野,增长见识,全面提升管理水*,有力提升乡村教师教2学能力和水*。通过组织乡村教师访学*,帮助乡村教师开阔视野,掌握教育教学新方法,新技能和新技术(具体目标任务见附件)。

  三、组织机构

  为使这项专项工作顺利实施,以分管领导为组长,教育股、人事股、教研室、电教馆和学校负责人为成员,组建教师培训执行工作组,工作组设在教育股。教育股负责负责项目政策解读;教研室负责送教下乡培训整体工作,送教下乡培训业务指导;人事股负责推荐教导主任和校(园)长人员;电教馆负责课堂录像及信息技术教师培训;计财股和结算中心负责国培经费管理审核,全体成员在组长的领导下开展教师培训工作。

  四、工作措施

  (一)教师培训团队建设人员遴选在2020年教师培训团队的基础上,从县域内3专兼职教研员、省市县教学能手、一线教师中遴选优秀骨干教师75名,组建县级培训团队。培训团队成员涉及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学段的所有学科。教师培训团队建设的目标任务就是推动县域内以骨干兼职教师培训团队建设为抓手,发展县域内学科骨干教师专业提升与跨越,帮助他们寻找专业发展新的着力点和支撑点,借助送培送教下乡,以案例课为载体培养打造农村优秀中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走向优秀和卓越,最终实现在专家引领下农村城乡教师一体化发展。

  (二)乡村教师培训团队研修:全面提升乡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团队的培训能力、教研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使其胜任送教下乡、网络研修、校本研修培训指导与管理任务,培养造就一支“用得上、干得好”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培训团队。通过培训学*,引导培训者有效实施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师学科专业培训水*,建构完善基于教师培训主体性实践为主的“以课领训”。为开展“送教下乡培训”培养培训的组织管理者和实施者。

  (三)送教下乡培训:以教师培训团队为主要力量,组织以高校、异地优秀学科研训团队、本县域内优质学科骨干教师组成的专家团队,有组织有计划地推动教师培训团队深入乡村中小学课堂和现场指导,不断提升乡村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由培训教师团队梳理教师课堂教学真实科学需求,确立送教下乡培训主题,遴选专家团队围绕主题专业发展准备案例课、主题理论微专题、交流研讨互动话题等。

  (四)乡村教师访培训:通过建立乡村教师访制度,为教师拓展教育教学视野,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掌握教育教学新技能,提升乡村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推进送培送教落地搭建教师培训和学台,以名师工作坊带动学科教师整体协调发展。

  (五)乡村校长培训:通过培训,拓展教育治理视野没更新办学理念,提升乡村校长专业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有效建设师资队伍专业发展和学校全面发展专业理论素养;通过行为跟进,落实乡村校园长培训学*行动落实,改变乡村校园办学面貌,提升乡村校办学水*。

  (六)集中研修:为了解决培训工学矛盾,培训时间基本安排在暑假和双休日。

  (七)跟岗实践:以学科为单位,在教研室组织进行研课磨课,打磨出符合学科特色的精品课程。

  五、相关要求

  1、课程资源建设:依托*年各类主题培训建立的县域内教师培训课程资源开发体系,优化队伍建设。课程资源建设过程中以教师培训真实科学需求为依据,围绕培训目标设计主题培训课程专题及课程专题目标,遴选资深专家授课团队担任学科专业理论提升授课者,承担学科专题理论引领,组织县域内优秀教师承担案例课,由遴选案例课教师学校组建案例课磨课团队,由磨课团队在学科专题理论引领教师指导下完成培训案例课备课准备。

  2、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构建6多年来我县教研、电教有着良好默契地合作,自主探究形成的基于教师培训主体性实践、集“教研训”一体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有效整合”的培训模式,在教研、电教、基层学校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学校教师交流实施方案优选【10】篇扩展阅读


学校教师交流实施方案优选【10】篇(扩展1)

——教师交流轮岗实施方案优选【5】份

  教师交流轮岗实施方案 1

  为进一步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协调均衡可持续发展,优化我学区学校教师合理配置,全面夯实教育内涵发展的基础,制定本实施方案。

  第一条、以实现我学区学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为目标,不断促进教师资源合理配置,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增强教师队伍活力,为办好每一所学校提供有力保障。

  第二条、根据教育局要求,教师校长交流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促进均衡。均衡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优化教师队伍的学科结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缩小校际差距,缩小城乡差距,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

  (二)增进激励。通过交流,增加锻炼机会,消除教师职业倦怠,不断激发工作热情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师适应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增强教师队伍活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三)有序流动。教师校长交流工作纳入教育发展规划和教师队伍建设规划,重点引导骨干教师和校长向农村学校(教学点)和薄弱学校流动,引导超编学校教师向缺编学校流动。

  (四)统筹兼顾。统筹各类学校和教师的不同需求,统筹交流与培养、使用与结构优化,统筹学校需要和交流对象的实际情况,兼顾学校的办学特色与优势,兼顾交流对象的工作、生活和家庭实际情况,保持教师队伍的动态*衡,维护学校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

  (五)公开规范。公开教师校长交流办法、程序和结果,规范操作,严肃纪律,加强监督,切实防止不规范、不公*以致xx现象的发生。

  第三条、交流轮岗是指事业编制教师从一所学校调到另一所学校工作,并随迁人事关系的流动过程。交流对象为在同一学校连续任职或任教达到一定年限的校长(包括其它他中层及以上干部,下同)和教师。

  第四条、以下人员可以不纳入交流范围:

  (一)男超过50周岁、女超过45周岁(具有高级职称且选择延迟退休的女教师为50周岁)的教师。

  (二)已有2所及以上其他学校的工作经历且每所学校工作时间均超过3年及以上的教师。

  (三)处于孕期和哺乳期的教师,或患病并经教育局指定医院诊断不宜交流的教师。

  (四)现承担学校特色课程的领衔教师、承担学校重大教科研项目的教师,经区教育局同意,可暂不纳入交流。

  (五)下一学年担任毕业班教学工作的教师,学校确需留任可暂缓安排,但延长时间一般不得超过一年。

  第五条、以下人员为符合年度交流条件的对象:

  (一)同一学校任职满九年的校长或**;

  (二)同一学校同一岗位任职满6周年的副校级及中层干部;

  (三)同一学校任教满12周年的教师;

  (四)夫妻在同一学校的其中一方(符合第四条第一款的对象仍列入交流范围);

  (五)符合第四条第2、3、4款可不纳入交流条件,但在同一学校已连续任职满15周年的有关人员;

  (六)无3周年以上非城区学校或2所以上学校(幼儿园)工作经历的,获得区学科骨干及以上荣誉的城区教师;

  (七)其它因工作需要、结构优化,需调整交流的有关人员。

  第六条、对没有达到交流条件或可不纳入交流范围的教师校长,本人申请要求交流的,经所在学校(幼儿园)同意并报区教育局批准也可纳入交流对象范围。

  教师交流轮岗实施方案 2

  为进一步增强教师队伍建设,规范教师交流管理,科学配置教师资源,推进全县教育优质*衡发展,依据《XX县人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观点》(太政(202X)67号)《XX县人民**关于推动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实施观点》(X政秘(202X)129号)文件精神,特制定本方案。

  一、交流原则

  (一)编制掌握原则。教师交流应在编制限额内进行。超编学校不得交流进教师,学科教师多余的学校不得交流进同学科教师超编学校教师应向空编学校流淌。

  (二)推进*衡原则。*衡在理配置教师资源,优化教师队伍的学科构造、年龄构造、职称构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造和性别构造等,缩小城乡差距、校际差距,推进学校优质*衡发展。

  (三)统筹聘用原则。职称岗位由流入学校统筹聘用,凡申请交流的教师,由乡镇学校交流到城区学校,中心学校或城区学校之间教师交流,在职称岗位聘用时,流入学校依据职称岗位余缺情况,统筹聘用,有岗可按现聘岗位聘用,无岗降岗聘用。

  (四)以人为本原则。关怀爱怀一线教师,优先解决优秀教师夫妻两地分居、照顾家庭困难等情形。

  (五)公*公开公正原则。交流步骤公开,交流结果公示。规范操作,严格纪律,增强监督。具备下列行为的不予交流:

  1.*三年来有擅自离岗现象的;

  2.正在接受有关部门调查处理或受到纪律处分未废除处分的;

  3.*三年年度考察、师德师风考察有不达标的;

  4.在教师交流过程中弄虚作假、供应虚假证明的';

  5.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相关规定及其他不宜交流情形。

  二、交流管理

  (一)乡镇到城区学校交流

  1.城区学校范围本方案所指城区学校包括县直城区学校(含三中东校区)、北城中心学校、南城中心学校、新城中心学校和局直属学校(下同)。

  2.交流计划今年拟交流进城教师40人。

  3.申请交流教师必需具备以下条件:

  (1)具备与申请交流的学段、学科相适应的学历、教师资格;

  (2)在我县乡镇学校工作6年以上,且在现任教乡镇中心学校持续工作3年以上;

  (3)*3年来年度考察均在“达标”等次以上。

  4.交流步骤

  (1)申报。县教育局公布教师交流方案,教师向所在中心学校提交交流申请,填写《xX县乡镇到城区学校教师交流申请表》(附件1)和《XX县乡镇到城区学校教师交流量化评分表》(附件2)。中心学校对申请教师进行综合考察,量化打分,确定推举拟交流城区教师名单,公示5个工作日无异议后,报县教育局。各中心学校推举人数掌握在教职工总数的3%以内。

  (2)量化评分。教育局对具备交流条件的教师进行量化评分,确定量化得分。

  (3)面试。面试由教育局统一组织,实行无生上课,主要内容以所报学段、学科现行教材为依据。面试教师备课时间、上课时间各15分钟。面试成就当场公布。面试满分为50分,设定最低分数为30分,达不到30分的取消交流资格。

  (4)确定人选。量化和面试得分之和为总分。依据总分多少,对申请教师按学段、学科进行排名,确定拟交流教师,并依排名顺序择校。如总分相同,则依据量化评分条件的第(1)到第(8)条依序进行分数比对,按高分优先的原则进行。

  (5)公示。拟交流教师名单在XX教育微信公众号上进行公示,公示5个工作日。公示无异议,办理调动交流相关手续。

  (二)城区到乡镇学校交流

  主动鼓舞城区学校教师向乡镇学校流淌(旧县镇、大新镇、赵集乡除外)。城区学校教师到乡镇学校交流,本人提出申请,填写《XX县城区到乡镇学校教师交流申请表》(附件3),流出学校同意并签署观点后报教育局。教育局研究同意后办理手续。交流教师享受农村教师生活补贴,优先安排教师周转房,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评先晋级。鼓舞城镇教师到乡村学校支教。城区各校以中心学校、局直属学校(园)、县直学校为单位每年向教育局推举支教教师,教育局依据乡镇学校需求,统一研究安排,支教期限一般为2个学年度。

  (三)城区义务教育学校或中心学校之间教师交流

  城区义务教育学校、乡镇中心学校之间教师交流,均须在同一学校(乡镇)工作满3年。由拟交流教师本人写出申请,填写《XX县城区学校(中心学校)教师交流申请表》(附件4),流出学校同意并签署观点后报教育局。交流总量掌握在本学校教师总数的4%左右。旧县、大新、赵集三所中心学校今年不流入教师。

  (四)中心学校内部教师交流

  中心学校要增强区域内教师交流力度,交流要有组织、有方案,确保公开公正,在理有序,*稳进行。今年交流教师比例应到达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以上,其中骨干教师应到达应交流教师的20%以上。

  (五)县直学校之间教师交流

  县直学校之间教师交流原则上在同种类、同级别学校之间进行。由个人提出申请,填写《XX县城区学校(中心学校)教师交流申请表》(附件4),流出学校同意并签署观点后报教育局,由教育、人社、编办等部门依据学校编制、职称岗位、学科需求等实际情况联合会商,并经流入学校组织试讲达标后,办理交流手续。

  (六)教师申请县外交流

  (调出)申请交流县外工作的教师必需按签定的聘用合同完成服务期内工作任务,对服务期未满的教师,学校不得签署同意交流观点。教育局将县外交流教师工作纳入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综合评估,并对违规签署观点的学校负责人进行问责。各校要统筹安排,分批分学年度安排县外交流教师,确保学校内部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确保教师队伍稳定。

  (七)公开引进县外教师

  引进县外在编在职优秀教师坚持编制缺额进人原则、学校层次、类型、区位对等引进原则、*衡配置原则、优秀人才优先原则。申请引进教师须身体健康,45周岁以下,第一学历专科及其以上,因违反师德师风受到党政纪处分的不予引进。教育局、人社局发布引进公告后,凡符合引进条件、有意向到我县工作的教师带身份证、结业证、教师资格证、专业技术资格证、聘任证(表)、*两年年度考察表(卡)等证件到教育局报名,按步骤办理。

  三、相关要求

  (一)各中心学校、局属学校、县直各学校要高度重视教师交流工作,准时制定本学校教师交流方案,明确教师交流计划,公开交流数量、交流步骤和交流办法,主动稳妥地做好教师交流工作,确保教学秩序稳定。

  (二)教师交流工作事关XX县教育事业发展,事关宽敞教师的切身利益,要实事求是,公*公正,严禁徇私舞弊。要以人为本,严格执行教师交流政策,本着自愿申请、主动参加、严格把关、组织统筹安排的要求,坚持公开公*公正,做好教师交流服务工作。

  (三)申请交流教师必需实事求是地供应相应的原始材料,如有弄虚作假的,三年内不予交流;已经交流的,取消交流资格。凡接到交流通知人员,必需在三个工作日内办理有关手续,按时到交流学校报到,不得借交流之名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四)乡镇到城区学校教师交流推举名单、申请表、相关材料原件及复印件及公示情况以中心学校为单位,于X月9日前报教育局人事股。城区到乡镇学校交流、城区义务教育学校之间交流、乡镇中心学校之间教师交流、县直学校之间教师交流、教师申请县外交流(调出)申请表于8月16日之前报教育局人事股,逾期不再受理。中心学校内部教师交流名单于X月20日之前报教育局人事股备案。

  教师交流轮岗实施方案 3

  根据《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发〔20xx〕4号)、《关于推进县(市、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辽教发〔20xx〕159号)和《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大委发〔20xx〕21号)有关精神,为建立相对稳定、流动有序、公*合理、资源共享的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推进义务教育区域优质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提高教育质量,特制订本方案。

  一、交流轮岗工作目标

  以骨干校长、教师为交流重点,建立并完善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进一步扩大校长、教师交流覆盖面,科学有序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促进区域内优秀校长、教师资源均衡配置,整体提升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水*,推进义务教育区域优质均衡发展。

  二、交流轮岗工作原则

  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是指各区市县(含先导区,下同)教育行政部门为了推进义务教育区域优质均衡发展而统一组织的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公办中小学校校长、教师的异校流动。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合理。遵循义务教育规律以及校长、教师成长规律,创新管理模式,统筹规划,有序推进校长、教师合理流动。

  2.公开规范。坚持公开、公*、公正,规范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程序和办法,严肃纪律,加强监督。

  3.以人为本。尊重校长、教师主体地位,引导其积极支持、主动参与交流,保障其合法权益。

  4.促进发展。保持和发扬学校办学特色和优势,发挥骨干校长、教师引领作用,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三、交流轮岗范围和比例

  (一)交流轮岗范围

  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范围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在编在岗校长、副校长及其他校级干部和教师(以下简称校长、教师)。

  1.在同一所学校任教满9年及以上的教师(男55周岁及以下,女50周岁及以下)必须交流轮岗(个别偏远农村地区、海岛学校无交流轮岗条件的除外)。处于孕期、哺乳期或患病经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指定医院诊断不宜交流轮岗的教师并在校公示后,可暂不交流轮岗;学校传统项目、特色课程的领衔教师,经本人、学校申请,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可暂不交流轮岗,但延长时间原则上不超过3年。对于任教满9年教师较多的学校,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可有计划安排在3-5年内完成交流轮岗。

  2.校长、副校长及其他校级干部在同一所学校连续任职满三届(每届三年)应交流轮岗,距法定退休年龄不满一届的可不交流轮岗。

  3.各区市县可以根据本地区师资队伍实际,通过放宽交流轮岗教师年龄等方式,扩大优质师资交流轮岗范围,加大对超编学校和超编学科教师的交流轮岗力度。男55周岁、女50周岁以上教师,经本人申请,学校同意,也可参加教师交流轮岗。

  4.根据《关于转发教育部等部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公费教育实施办法的通知》(***〔20xx〕75号)要求,公费师范生服务期由10年改为6年,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任教服务至少1年。公费师范生工作满两年后原则上由各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有计划地组织安排其赴农村学校支教交流轮岗。

  (二)交流轮岗的比例

  区市县每年交流轮岗校长、副校长及其他校级干部总量应不少于符合交流轮岗条件总量的15%。各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每三年确定一次本地区义务教育优质学校、一般学校和薄弱学校,其中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数量原则上分别不超过本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总数的30%。城镇学校或优质学校每学年教师交流轮岗的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轮岗条件教师总数的15%,一般学校每年教师交流轮岗的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轮岗条件总数的10%。其中骨干教师交流轮岗应不低于交流总数的20%。

  四、交流轮岗期限和方式

  城区学校之间的校长、教师交流轮岗,要调转人事关系,形成真正意义的“人走关系动”;以城带乡交流到农村学校或农村学校之间交流轮岗的校长、教师,交流期间的人事关系可因地制宜,灵活管理,交流的时限原则上不少于2年(具体年限由各地区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坚持组织选派与个人志愿相结合,采取多种途径和方式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

  1.区域内校际交流。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将应交流教师指标落实到具体学校,根据学校层次、学科结构、教师队伍实际等统筹安排,统一组织实施。

  2.区域内划片交流。对部分地域较大的地区,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可将地域内距离相对较*的学校划定为一个“片区”。“片区”内未完成交流轮岗的,由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协调调配其交流轮岗。

  3.教育集团内交流。实施紧密型办学模式的教育集团,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可在集团内学校之间交流轮岗,主校区交流至分校区视为薄弱学校交流轮岗经历,分校区交流至主校区视为异校交流轮岗经历,交流轮岗期限不少于3年。

  五、交流轮岗实施步骤

  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原则上在每学年开学前由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按交流轮岗实施步骤统一组织完成。具体的交流轮岗实施步骤如下:

  1.统筹规划。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全面梳理辖区内学校师资需求和学校用人情况,统筹规划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

  2.制定方案。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地区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实施方案,明确交流轮岗的基本原则、条件、形式、程序、要求及奖惩措施等。

  3.宣传动员。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加强对交流轮岗政策的宣传,进行广泛动员部署。通过宣传,让校长、教师充分了解交流轮岗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参与交流轮岗的自觉性。

  4.个人申报。符合交流轮岗条件的教师,向所在学校提交交流轮岗申请。

  5.审批实施。各学校结合学校教师队伍实际确定交流轮岗教师名单,报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实施方案,组织实施。

  六、保障措施

  1.各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要及时调整义务教育学校岗位设置方案,满足教师交流到农村和薄弱学校岗位聘用的需要。探索逐步提高农村学校中级、高级教师岗位比例,推动区(市、县)域城乡学校教师岗位结构比例的总体*衡。

  2.在职务(职称)评聘工作中,将教师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任教1年以上的工作经历作为申报评审高级教师职务(职称)和特级教师的`必备条件。在乡村学校任教3年以上(含城镇学校交流、支教)、经考核表现突出并符合具体评价标准条件的教师,同等条件下优先评聘。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可安排本辖区小学、初中在本校岗位结构比例内,预留部分中、高级岗位,专项用于聘任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交流轮岗的教师。优先任(聘)用具有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管理岗位任职经历的人员担任校级干部。

  3.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参评特级教师、区市县及以上名师名校长、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时,须有2所及以上学校工作经历,且每所学校工作时间不得低于2年,或在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有3年及以上的工作经历。新任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应有在2所及以上学校工作经历,且在农村学校或相对薄弱学校工作时间不少于3年。

  4.要加强对交流轮岗校长、教师的针对性培训,培训工作纳入各级校长教师培训计划和项目,并予以优先安排。对积极参加交流轮岗工作并在新岗位做出突出贡献的校长教师,要在各级评优表彰工作中予以倾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表彰奖励。

  七、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认识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强领导,确保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顺利完成。市教育督导部门将义务教育阶段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情况纳入市**教育督导考核,并作为认定全国义务教育发展优质均衡县(市、区)的重要指标。

  2.加强宣传,积极引导。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政策性强,社会关注度高,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广泛宣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大意义和优化师资配置的政策,引导学校、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理解并支持交流轮岗工作,为推进交流轮岗工作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3.认真组织,稳步推进。在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实施过程中,要妥善处理好校长、教师交流与学校办学特色传承的关系,优质学校交流轮岗到薄弱学校和一般学校的骨干教师数量必须多于薄弱学校和一般学校骨干教师交流出的数量,防止骨干教师“逆交流”现象发生,保护和调动各层次学校校长、教师积极性,确保交流轮岗工作稳步推进。

  4.建立机制,规范管理。建立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常态化机制。每学年实施一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各学校要强化人文关怀,认真开好教师欢送会和欢迎会。每年各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在完成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后,要将本地区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人员情况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保证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公开、公*、公正。

  本方案印发后,《大连市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实施方案》(大教〔20xx〕29号)同时废止。

  教师交流轮岗实施方案 4

  根据《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发〔20xx〕4号)、《关于推进县(市、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辽教发〔20xx〕159号)和《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大委发〔20xx〕21号)有关精神,为建立相对稳定、流动有序、公*合理、资源共享的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推进义务教育区域优质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提高教育质量,特制订本方案。

  一、交流轮岗工作目标

  以骨干校长、教师为交流重点,建立并完善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进一步扩大校长、教师交流覆盖面,科学有序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促进区域内优秀校长、教师资源均衡配置,整体提升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水*,推进义务教育区域优质均衡发展。

  二、交流轮岗工作原则

  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是指各区市县(含先导区,下同)教育行政部门为了推进义务教育区域优质均衡发展而统一组织的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公办中小学校校长、教师的异校流动。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合理。遵循义务教育规律以及校长、教师成长规律,创新管理模式,统筹规划,有序推进校长、教师合理流动。

  2.公开规范。坚持公开、公*、公正,规范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程序和办法,严肃纪律,加强监督。

  3.以人为本。尊重校长、教师主体地位,引导其积极支持、主动参与交流,保障其合法权益。

  4.促进发展。保持和发扬学校办学特色和优势,发挥骨干校长、教师引领作用,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三、交流轮岗范围和比例

  (一)交流轮岗范围

  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范围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在编在岗校长、副校长及其他校级干部和教师(以下简称校长、教师)。

  1.在同一所学校任教满9年及以上的教师(男55周岁及以下,女50周岁及以下)必须交流轮岗(个别偏远农村地区、海岛学校无交流轮岗条件的除外)。处于孕期、哺乳期或患病经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指定医院诊断不宜交流轮岗的教师并在校公示后,可暂不交流轮岗;学校传统项目、特色课程的领衔教师,经本人、学校申请,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可暂不交流轮岗,但延长时间原则上不超过3年。对于任教满9年教师较多的学校,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可有计划安排在3-5年内完成交流轮岗。

  2.校长、副校长及其他校级干部在同一所学校连续任职满三届(每届三年)应交流轮岗,距法定退休年龄不满一届的可不交流轮岗。

  3.各区市县可以根据本地区师资队伍实际,通过放宽交流轮岗教师年龄等方式,扩大优质师资交流轮岗范围,加大对超编学校和超编学科教师的交流轮岗力度。男55周岁、女50周岁以上教师,经本人申请,学校同意,也可参加教师交流轮岗。

  4.根据《关于转发教育部等部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公费教育实施办法的通知》(***〔20xx〕75号)要求,公费师范生服务期由10年改为6年,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任教服务至少1年。公费师范生工作满两年后原则上由各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有计划地组织安排其赴农村学校支教交流轮岗。

  (二)交流轮岗的比例

  区市县每年交流轮岗校长、副校长及其他校级干部总量应不少于符合交流轮岗条件总量的15%。各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每三年确定一次本地区义务教育优质学校、一般学校和薄弱学校,其中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数量原则上分别不超过本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总数的30%。城镇学校或优质学校每学年教师交流轮岗的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轮岗条件教师总数的15%,一般学校每年教师交流轮岗的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轮岗条件总数的10%。其中骨干教师交流轮岗应不低于交流总数的20%。

  四、交流轮岗期限和方式

  城区学校之间的校长、教师交流轮岗,要调转人事关系,形成真正意义的“人走关系动”;以城带乡交流到农村学校或农村学校之间交流轮岗的校长、教师,交流期间的人事关系可因地制宜,灵活管理,交流的时限原则上不少于2年(具体年限由各地区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坚持组织选派与个人志愿相结合,采取多种途径和方式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

  1.区域内校际交流。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将应交流教师指标落实到具体学校,根据学校层次、学科结构、教师队伍实际等统筹安排,统一组织实施。

  2.区域内划片交流。对部分地域较大的地区,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可将地域内距离相对较*的学校划定为一个“片区”。“片区”内未完成交流轮岗的,由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协调调配其交流轮岗。

  3.教育集团内交流。实施紧密型办学模式的教育集团,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可在集团内学校之间交流轮岗,主校区交流至分校区视为薄弱学校交流轮岗经历,分校区交流至主校区视为异校交流轮岗经历,交流轮岗期限不少于3年。

  五、交流轮岗实施步骤

  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原则上在每学年开学前由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按交流轮岗实施步骤统一组织完成。具体的交流轮岗实施步骤如下:

  1.统筹规划。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全面梳理辖区内学校师资需求和学校用人情况,统筹规划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

  2.制定方案。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地区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实施方案,明确交流轮岗的基本原则、条件、形式、程序、要求及奖惩措施等。

  3.宣传动员。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加强对交流轮岗政策的宣传,进行广泛动员部署。通过宣传,让校长、教师充分了解交流轮岗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参与交流轮岗的自觉性。

  4.个人申报。符合交流轮岗条件的教师,向所在学校提交交流轮岗申请。

  5.审批实施。各学校结合学校教师队伍实际确定交流轮岗教师名单,报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实施方案,组织实施。

  六、保障措施

  1.各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要及时调整义务教育学校岗位设置方案,满足教师交流到农村和薄弱学校岗位聘用的需要。探索逐步提高农村学校中级、高级教师岗位比例,推动区(市、县)域城乡学校教师岗位结构比例的总体*衡。

  2.在职务(职称)评聘工作中,将教师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任教1年以上的工作经历作为申报评审高级教师职务(职称)和特级教师的必备条件。在乡村学校任教3年以上(含城镇学校交流、支教)、经考核表现突出并符合具体评价标准条件的教师,同等条件下优先评聘。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可安排本辖区小学、初中在本校岗位结构比例内,预留部分中、高级岗位,专项用于聘任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交流轮岗的教师。优先任(聘)用具有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管理岗位任职经历的人员担任校级干部。

  3.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参评特级教师、区市县及以上名师名校长、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时,须有2所及以上学校工作经历,且每所学校工作时间不得低于2年,或在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有3年及以上的工作经历。新任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应有在2所及以上学校工作经历,且在农村学校或相对薄弱学校工作时间不少于3年。

  4.要加强对交流轮岗校长、教师的针对性培训,培训工作纳入各级校长教师培训计划和项目,并予以优先安排。对积极参加交流轮岗工作并在新岗位做出突出贡献的校长教师,要在各级评优表彰工作中予以倾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表彰奖励。

  七、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认识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强领导,确保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顺利完成。市教育督导部门将义务教育阶段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情况纳入市**教育督导考核,并作为认定全国义务教育发展优质均衡县(市、区)的重要指标。

  2.加强宣传,积极引导。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政策性强,社会关注度高,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广泛宣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大意义和优化师资配置的政策,引导学校、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理解并支持交流轮岗工作,为推进交流轮岗工作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3.认真组织,稳步推进。在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实施过程中,要妥善处理好校长、教师交流与学校办学特色传承的关系,优质学校交流轮岗到薄弱学校和一般学校的骨干教师数量必须多于薄弱学校和一般学校骨干教师交流出的数量,防止骨干教师“逆交流”现象发生,保护和调动各层次学校校长、教师积极性,确保交流轮岗工作稳步推进。

  4.建立机制,规范管理。建立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常态化机制。每学年实施一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各学校要强化人文关怀,认真开好教师欢送会和欢迎会。每年各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在完成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后,要将本地区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人员情况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保证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公开、公*、公正。

  本方案印发后,《大连市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实施方案》(大教〔20xx〕29号)同时废止。

  教师交流轮岗实施方案 5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精神,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建立符合我校特点的教师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教师轮岗交流工作长效管理机制,切实解决我镇偏远地区学校教师缺编、各小学教师资源配置上的结构性矛盾,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海口镇小学教育公*和均衡发展,不断提升办学水*和效益,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经研究,制定大观区海口中心学校教师轮岗交流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办好每一所小学和关注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为宗旨,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根本任务。立足我校实际,建立和完善教师轮岗交流制度,促进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实现教师队伍管理上的创新与突破,积极推动我校教师轮岗交流工作。

  二、基本原则

  按照“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增强活力、和谐稳定”的工作要求,实现“资源共享、协调发展”的原则,做到三个结合,即:建立教师轮岗交流机制与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教师年度工作考评和奖惩机制相结合;建立教师轮岗交流机制与教师评优、晋级、职称聘任相结合;建立教师轮岗交流机制与校长、主任队伍管理相结合。

  三、组织领导

  成立大观区海口中心学校教师轮岗交流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江振霞副组长:刘晗昭汪长生马永生成员:朱庆锋马刘杰何传剑黄*江刘纯斌设立大观区海口中心学校教师轮岗交流工作办公室办公室主任:汪长生(兼)

  四、实施办法

  (一)轮岗对象

  海口中心学校在编(除外单位借调的)在岗、在现任教学校服务已满3年的专任教师,均为轮岗对象。其中下列人员不作为轮岗交流对象:

  1、年龄男55周岁以上,女50周岁以上的专任教师。

  2、身体残疾或长年病假的教师(以县级以上医院出具的诊断证明、经区教育局批假为准)。

  3、中层管理干部、教导主任轮岗交流方案另行制定。

  (二)轮岗交流措施

  1、竞聘小学高级教师职务的教师,必须有在培文小学、保婴小学、引河小学、义湖小学其中之一学校任教2年的经历。(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50周岁不受此项限制)

  2、小学高级教师岗位10级晋升9级,9级晋升8级;必须有在培文小学、保婴小学、引河小学、义湖小学其中之一学校任教2年的经历。(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50周岁不受此项限制)。

  3、从20xx年开始,我镇小学教师评先进、优秀等,必须有在培文小学、保婴小学、引河小学、义湖小学等偏远学校任教经历。

  4、从20xx年开始,中心学校将从公用经费和绩效工资中提取相应部分,用于在偏远学校任教而家不在任教学校所在村的教师生活、交通补贴。

  5、超编学校教职工绩效工资发放按中心学校绩效工资方案执行。

  6、从20xx年开始,新任命的校长、主任必须有在偏远地区任教2年以上的工作经历。

  7、从20xx年开始,新分配的教师全部到培文小学、保婴小学、引河小学、义湖小学等校任教。服务期为3年。

  8、到偏远地区学校轮岗交流任教时间为2年。中心学校与轮岗交流教师签订轮岗协议,轮岗交流结束后由中心学校统一安排。(原则上愿意回原校任教的安排到原校)

  五、工作要求:

  1、各校要加强领导,提高认识、精心组织,服从全局安排。

  2、有关人员要积极参与,争取机会,提高自我,为我镇小学的均衡发展作出贡献。

  3、派出学校要加强与接收学校的沟通与协调,了解轮岗交流教师的工作、学*等情况,及时给予关心和帮助,使其能够思想稳定、工作安心。

  4、轮岗交流教师的工资关系不变,年度任职考核和教师工作量化评估由接收学校负责进行。

  5、所有涉及到的轮岗人员都必须按要求准时到岗尽责,不得自行安排或雇用临时人员顶岗。凡不服从组织调配,超过一周拒不到岗的,将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予以批评教育;超过半个月时间拒不到岗的,按自动离职处理,上报教育局予以除名。

  6、各校校长是实施教师轮岗交流机制的第一责任人。凡对轮岗制度不落实、措施不得力、工作不到位、造成不良影响的,将追究学校主要领导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7、从20xx年开始,每年的7月海口中心学校受理教师轮岗交流申请。8月编制海口中心学校岗位设置方案。

  (对在20xx年上学年,主动申请到偏远学校任教的,计算时间按20xx年8月执行)


学校教师交流实施方案优选【10】篇(扩展2)

——教师交流实施方案(五)份

  教师交流实施方案 1

  为进一步促成任务教诲均衡成长,结壮展开“高雅办理办校,内涵成长育人”活动,兑现教师资本均衡公道配置设备摆设,竭力办好人民如意的教诲,根据市、区教诲局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有序滚动的教导定见,联合我校教师步队*况,订定以下履行方案。

  1、教导思维。

  深切贯彻落实科学成长观,周全履行教诲内涵提拔工程,周全进步教师步队集体本质,强化教诲人事轨制改革,淡化教师的校籍办理,强化地区内兼顾办理,富裕阐扬骨干教师的树范和引领效用,加快建立科学、均衡、人文、伶俐的用人机制, 增进城区任务教诲高位均衡和内涵成长。

  2、基来历根本则。

  坚定自动稳妥、公道滚动、资本共享、兼顾分身的原则。优化配置设备摆设教师资本,履行个人申请与构造安排相联合,个人成长与教诲均衡相联合,增进教师交换与保存步队巩固相和谐。

  3、工作目标。

  自20xx年秋季入手下手,每一年参加交换的教师比例占xx符合交换前提人员总数的xx%——xx%,三年内到达xx%摆布。经过议定交换,促使师资步队布局日趋公道,渐渐提拔办学程度,进步教诲质量。

  4、交换东西与前提。

  (1)参加交换教师应酷好教诲奇迹,身体健康,有较强交易工作本领。

  (2)凡在xx小学任教满6年(男48周岁以下、女43周岁以下)的教师,应有筹划地进行交换。

  (3)夫妇两边都在本校工作的应交换一方。

  (4)评比特级教师及市级以上学科领祖先、骨干教师等,必须具有在边远xx或薄弱xx工作一年以上的经历。

  (5)报告小学高级、中学高级教师职务资格的教师,必须具有交换任教半年及一年以上的经历。

  (6)根据上级有关文件法则参加专项支教任务的教师,视为具有异校交换工作经历。

  5、交换式样及方法。

  (1)符合前提教师保举交换。根据交换方案和筹划,符合交换前提的教师由本人申请,xx保举,区教诲局和谐,展开区内交换。

  (2)根据区教诲局文件《关于印发铜官山区小学教师交换工作履行方案的关照》法则的外围xx教师有序交换要求,凡是工作满5年(新雇用的教师自转正定级后算起)的在编在职教师,每一年安排1名教师有序交换。

  ①xx每一年接纳交换申请报告的中断日期为5月31日。

  ②每一年6月份由xx行政**或校务委员会探讨肯定并公告昔时交换人员名单,并报区教诲局备案。

  ③交换人员名单根据申请人的环境按以下方法顺次肯定:按在xx小学办事年限好坏排序;办事年限雷同的,按大家出身年代日前后排序;出身年代日雷同的,由校务委员会全部成员根据大家的工作本领和实绩打分,按得分凹凸顺次排序。

  ④交换人员的接管单位由本人当真落实。xx该当为其顺利滚动供给一切可行的便利,但不负担当何责任和任务。

  ⑤肯定昔时交换的人员,因某种因为异国交换结束,五年后方有资格再次发起交换申请。

  ⑥构造变动或调出铜官山区教诲局系统的,不参照本法则。

  (3)提拔与提拔交换。教师提拔为校级班子成员原则上在区内交换任职。教师因专业技巧职务提拔必要在区内交换任教。

  (4)按期双向交换。由xx保举优秀中青年教师参加区内双向交换,时候为一学期,并渐渐延长至一学年。

  (5)挂职与外派交换。安排边远xx或薄弱xx教师到范围较大的xx挂职熬炼,时候为一学期。有筹划地选送xx办理人员、学科领祖先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到教诲发财地区培训进修,时候一个月摆布。

  6、履行程序。

  (1)宣扬策动。

  20xx年xx月中旬,xx构造全部教师进修区教诲局履行方案,宣扬教师交换政策,进行策动安排。经过议定宣扬,让广大教师富裕明白教师交换工作的紧张性和必要性,加强参加交换的自发性。

  (2)订定交换方案。

  20xx年7月中下旬,xx订定教师交换履行方案,进一步明了教师交换的基来历根本则、东西、式样、渠道、要求等。xx教师交换工作履行方案和《20xx年秋季xx符合交换前提教师环境统计表》及时报区教诲局。

  (3)订定学年度交换筹划,上报交换教师名单。

  xx在收罗教师定见的根本上,根据教师交换的比例,科学订定学年度交换筹划,探讨肯定本学年度参加交换教师名单,于8月5日前上报《20xx年秋季xx“保举交换”教师名册》、《20xx年秋季xx“按期双向交换”教师名册》、《20xx年秋季xx交换需求环境统计表》和《20xx年秋季交换教师根本环境挂号表》。

  7、相干要求。

  (1)以下环境的教师应优先交换。学科领祖先、骨干教师等名师;交易本领较强的中青年教师;要求提拔中、高级职称的教师;肯定为xx后备干部的教师;夫妇同校任教且一方为中层以上办理人员的教师;小学中高年级学段的专任教师。

  (2)对自愿申请参加交换的教师,在专业技巧职务评聘、评先评优、培养利用等方面,划一前提下优先;对不符合交换前提但本人自愿申请交换的教师,经xx认定也可列为交换东西。

  (3)确因工作必要或特别因为暂不能参加交换人员,须报经区教诲局承诺后方可暂缓交换。

  (4)凡经xx上报、区教诲局考核确认应予交换的教师,必须参加交换。对不肯参加交换的教师,年度考核不得定为“合格”及以上等次,情节紧张者将清除聘用干系。

  教师交流实施方案 2

  为了促进我区教育均衡发展,我校依据海教发142号文件精神,为加强我校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一下方案:

  一、成立“交流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z

  副组长:z

  成员:z

  “交流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z负责具体的工作

  二、组织学*文件

  组织领导小组成员认真学*海教发(20xx)142号文件,领会文件精神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措施。

  三、实施方法;

  1.将海教发(20xx)142号文件上传至学校网站,并利用校信通通知全体老师进行学*。

  2.学校采用鼓励教师自主申报、指派相结合的方法。

  3.报名截止时间:20xx年8月23日下午2:00前。

  4.联系人:z zz

  四、激励措施

  在落实区局文件的基础上,经校务会研究,对于积极参与交流的教师给予以下条件优先:

  1.参与交流的教师,经支教学校考核达合格以上的教师,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培训、评优评先、骨干申报、提拔任用。

  2.参与交流的教师在享受第1条优惠条件的基础上,每月还享有交通补贴费800元(计10个月)。

  3.参与交流的教师,年度考核经支教学校考核达合格以上,学校在年度考核时优先考虑评为“优秀”。在交流期间,评优评先活动至少落实1次。

  4.凡自主申报的教师,在享有以上3条优惠条件的基础上,交通补贴费再上浮20%.

  5.经学校指派参与交流的老师,只享有第1-3条优惠条件。

  6.凡自主申报参与交流的教师,*3年内在职称评定时优先考虑.

  7.学校指派参与交流的老师服从安排的,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也给予优先考虑。学校指派的交流老师不服从安排的,视同放弃评优评先、职称申报等,在区局政策延期内,不得评优评先、申报职称评定(含初级、中级、高级).只能在轮流申报中置后申报,*3年内不得进行职称评定(有职称指标也不得申报)。

  教师交流实施方案 3

各教育学区、各公办义务教育学校:

  为进一步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推进义务教育高水*均衡发展,根据浙江省教育厅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推进县(市、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工作的指导意见》(浙教人〔xx〕x号)和xx市教育局xx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xx市财政局xx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工作的实施意见》(x教人〔xx〕x号)精神,结合我市教育实际,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通过交流着力构建科学、规范、有序的市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机制,不断促进教师资源合理配置,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增强教师队伍活力,为办好每一所义务教育学校提供有力保障。

  通过校长合理流动,达到学校领导班子人员的优化组合,提升学校综合管理的能力和水*;通过骨干教师流动,进一步促进骨干教师的合理分布,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提高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和学科建设的水*;通过普通教师流动,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充分发挥多岗位任教对提高教师教学业务水*以及综合素质的作用,消除教师职业倦怠,不断激发工作热情和工作活力。

  二、基本原则

  (一)均衡发展原则。以实现义务教育高水*均衡发展为目标,均衡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优化教师队伍的学科结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缩小城乡差距、校际差距,积极引导骨干教师和优秀校长向农村学校和城区薄弱学校流动、向空编学校流动。

  (二)因地制宜原则。从实际出发,把校长、教师交流纳入我市教育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规划,积极探索符合我市区域特点的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实施办法。

  (三)积极稳妥原则。以人为本,稳步推进改革。统筹兼顾学校发展需要和教师实际情况,积极引导教师支持、主动参与交流,保持教师队伍的动态*衡,维护学校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

  (四)公开公正原则。公开教师校长交流工作的办法,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更加注重师德、能力和业绩,把真正优秀的教师校长交流到重要岗位上去,激励中小学教师提高教书育人水*。

  三、交流对象

  (一)交流对象

  1.校长:在同一公办学校连续任现职满xx年的学校校长、副校长(下同)。

  2.普通教师:男50周岁、女45周岁及以下的,在同一学校连续任教满xx年(不含支教时间)的。

  3.骨干教师:男50周岁、女45周岁及以下的,已在同一学校连续任教满xx年(不含支教时间)或已享受骨干教师年度考核奖满5年的。

  4.在符合相应服务期的条件下,对尚未达到交流所需任教年限或其他不纳入交流范围的教师,自愿要求参加的,经所在学校同意并报市教育局批准,可纳入交流。

  其他校级领导和中层干部纳入相应类别教师交流。

  (二)暂不交流对象

  1.已有2所以上其他学校的工作经历且每所学校工作时间均达到3年及以上的教师,或在农村学校有6年及以上工作经历的城区教师,可暂不纳入交流,但在现学校已连续任职满xx年的应纳入交流。

  2.处于孕期和哺乳期的教师,患重病并经指定医院诊断不宜交流的教师,或有其他特殊情况确实不宜交流的教师,可暂不纳入交流范围。

  3.现承担学校特色课程的领衔教师、承担学校重大教科研项目的教师,经市教育局同意,可暂不纳入交流范围,但延长时间至多不得超过3年。

  上述骨干教师系指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享受教授级待遇的中学高级教师)、瑞安市级及以上名师,“三坛”教师(教坛新秀、中坚、宿将),学科骨干教师,以及经市教育局确认,并纳入市级骨干教师管理和校级后备干部管理的其他优秀教师。

  四、交流范围

  符合交流条件的校长、骨干教师在全市范围内交流,而普通教师一般就*或在同一片区内交流。xx年起,符合交流条件的校长、骨干教师、普通教师每年参与交流的比例分别不低于相应符合交流条件总人数的30%、15%、10%。对于超编学校,市教育局根据该校超编人数和学科结构情况,下达指令**流指标。

  五、交流办法

  (一)交流方式

  1.指导型交流。重点是鼓励城区学校的名师、骨干教师和校长向农村学校、城区薄弱学校流动,指导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的学科建设、队伍建设等。

  2.合作型交流。各教育学区、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以“名校集团化”、“城乡互助共同体”、“联盟合作学校”、“双向对**流”等形式进行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3.顶岗型交流。建立和健全新教师培养基地,既促进新教师培养,又缓解城区学校因选派教师参与交流而产生的任课教师不够的矛盾。

  4.优化型交流。特长教师向特色学校流动,富余学科教师向空缺学科学校流动,超编学校向缺编学校流动,进一步促进教师结构优化。

  各教育学区、学校也可根据本片区、本校的特点,实行更有利于队伍建设和教育均衡发展的交流形式。

  (二)交流步骤

  交流坚持个人申请、学校推荐和组织安排相结合,坚持与教师培养、使用和优化教师队伍相结合。学校根据本校实际,制订交流计划,主要根据在本校连续任职时间从长到短推荐符合要求的教师进行交流。

  市教育局把教师校长交流纳入教育发展规划和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每年3、4月份全面掌握在编教职工基本情况和全市范围内学校师资需求,统筹制定年度交流计划,并报市编委办、市人力社保局备案。按照年度交流计划,市教育局将当年交流任务和交流指标下达到各教育学区、学校。各教育学区、学校进行调查摸底,核清人员学科、年龄、教龄结构和学校工作年限等情况,根据交流要求和教师队伍的实际,提出年度交流方案上报审批。

  上述交流对象原则上随迁人事关系,交流后服务时间不少于3年(经市教育局审批选派的各类支教人员计算交流服务时间),交流期满经考核合格的,可选择回原学校任教,也可选择参加市内教师流动或统筹调剂到交流前所在片区同类学校。

  六、保障机制

  (一)建立和完善与交流制度相适应的编制、人事管理机制。根据“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市教育局加强对交流工作的统筹规划、管理和指导,探索建立由“学校人”向“系统人”转变的教师管理新模式。在全市公办学校教职工编制核定的总量内,根据岗位设置比例的总体要求,市教育局按照班额、生源和交流计划等,统筹使用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统筹管理义务教育学校岗位,互补余缺,合理调剂;并及时将调整后的教职工编制数、岗位设置方案,报市编委办、人力社保局、财政局备案。市编委办、市人力社保局应加强对学校人员交流后的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和岗位聘任等相关编制、人事工作的监督。

  (二)建立和完善校长选拔、名优教师评选机制。义务教育学校新任校长应有在2所及以上学校工作的经历,其中每所学校任职时间一般不少于3年,或在农村学校有6年及以上的工作经历。从20xx年开始,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参评浙江省特级教师、瑞安市级及以上名师名校长时,被评选人须具有2所及以上学校的工作经历,且每所学校工作时间不少于3年,或在农村学校有6年及以上的工作经历。对积极参与交流并在工作中有突出表现的,在评先评优、职称评聘、干部选拔任用等方面给予倾斜。

  (三)建立和完善职称评聘机制。义务教育学校的中、高级职称教师原则上实行均衡配置,并适当向农村学校倾斜。市教育局可在全市中小学教职工岗位结构比例内,预留一定的中、高级岗位,专项用于评聘交流教师,确保交流后聘任职级保持不变或高于交流前。

  在职称评审中,农村学校中、高级教师的通过率原则上不低于城区学校。凡1970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城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在评聘中、高级职务(职称)时,应有在农村、欠发达地区或薄弱学校任教3年及以上经历。对交流的教师,在中、高级职称评审中可不受学校职称比例限制准予参评,并给予倾斜和优先推荐。对交流到薄弱学校的教师,原没有聘任相应专业技术职务岗位的,优先聘任到相应专业技术职务岗位。对城区学校交流到农村学校任教的教师,交流后在农村学校中、高级岗位任职满3年的,由市教育局实行统一考核,对其中表现突出的,如有相应岗位职数空缺,可在同一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等级内高聘一级。

  在薄弱学校、农村学校任职期间晋升中级及以上职称,以及获评瑞安市级及以上“三个层次”荣誉的,从取得高一级职称或相关荣誉之日起在本校服务期均不得少于2年,服务期内非组织原因调离本校的,停发骨干教师年度考核奖和相关待遇。定向评选的瑞安市级及以上的“三坛”教师,服务期不少于5年,服务期内非组织原因调离本校的,取消荣誉称号和相关待遇。

  (四)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待遇保障机制。继续实施并逐步提高农村教师任教津贴,并进一步向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边远山区和海岛学校倾斜。对城区交流到农村、人事关系随迁的教师,在农村任教期间按规定享受农村任教津贴。在绩效工资总量外,市**设立教学奖励资金,用于参与义务教育学校交流教师的骨干教师年度考核奖、生活补助及其他奖励等。对城区交流到农村任教的骨干教师,按照交流地域*远,其年度考核奖是城区学校骨干教师的1.5至3倍,并给予相应的生活补助。农村骨干教师和发达地区学校教师主动申请跨片区交流到农村薄弱学校,参照执行。优先资助参与交流到农村的名优教师设立工作室。国培和省、市级骨干教师培训首先保证农村教师和参与交流的教师参加。

  七、考核管理

  (一)提升业务素质。充分发挥参与交流的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带动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教师提升业务水*。加大交流教师培养培训力度,在浙派名师名校长培训和省级骨干教师培训中,优先向城区学校交流到农村学校的骨干教师倾斜。扩大农村学校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等骨干教师的培养规模。组织实施以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为重点的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着力抓好新任教师岗前培训、在职教师岗位培训和骨干教师研修提高,努力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二)加强考核管理。市教育局负责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的管理指导,把学校教师交流工作列入对学校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完善交流教师校长档案管理机制,加强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跟踪指导。各教育学区、学校要加强交流教师校长工作绩效的管理和考核,进一步健全完善考核管理机制,坚持考核管理和教师聘任相结合,把考核的结果与教师绩效工资分配、岗位聘任、职务晋升、培养培训、表彰奖励等挂钩,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严格交流纪律。广大教师校长要充分认识交流对促进我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性,服从组织安排和管理,积极参加交流活动。对应交流而不服从组织安排交流的教师,3年内不得参加各级各类评先评优和瑞安市级及以上“三个层次”骨干教师的评选,不得申报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在岗位聘任时,予以低聘一个岗位等级,停发骨干教师年度考核奖和相关待遇,同时取消或建议取消其相应荣誉称号,是校级领导和中层干部的予以免职。

  八、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充分认识教师校长交流的.重大意义,予以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建立健全部门协调沟通机制,形成**统筹、部门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及时研究和解决教师校长交流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市教育局要成立教师校长交流工作指导小组,制定具体的工作规范和实施细则,具体指导和落实全市范围内的教师校长交流工作。选派交流教师的学校,要深入细致地开展思想工作,组织教师有序开展交流。接收交流教师的学校,要热诚对待每一位流入的教师,帮助教师解决交流中遇到的各类困难,尽快帮助流入教师熟悉学校环境和文化,及时融入学校的各项工作,充分发挥流入教师的作用。

  (二)加强政策宣传。市教育局和各教育学区、学校统筹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深入细致地做好政策解释、舆论宣传和思想政治工作,多形式引导教师深入认识交流的意义和价值,消除思想顾虑。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大力宣传和总结交流教师的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

  (三)*稳有序推进。各教育学区、学校要充分认识该项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结合本片区和学校实际,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把握工作重点和进度,循序渐进。保持和发扬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避免“削峰填谷”。坚决防止部分学校因交流而引发学校超编、超岗位结构比例配置等现象发生。解决交流教师的后顾之忧,尤其要关心交流到农村学校任教任职的教师校长,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教师交流实施方案 4

  一、交流展示项目

  田径、羽毛球、武术、三棋(中国象棋、国际象棋、围棋)

  二、交流展示条件

  20xx年5月1日至2015年4月30日间参加国家、省、XX市教育行政部门举办的田径、羽毛球、三棋(中国象棋、国际象棋、围棋)比赛中获国家级、省级个人项目(集体项目为主力队员)前八名,市个人项目(集体项目为主力队员)前六名,区个人项目(集体项目为主力队员)前三。以上条件均以本校体育科审核为准。

  三、活动报名

  1、符合上述条件的六年级学生,请登陆我校网站,下载并打印《体育交流活动报名表》,按要求如实填写并贴上小一寸*期免冠彩照。

  2、5月11日到5月16日(上午8点到12点,下午14点30分到17点)凭《体育交流活动报名表》,*3年获奖或等级证书原件到XX珠江中学验证,并上交复印件。

  3、验证地点:XX珠江中学北校区(海珠区大江冲29号)办公楼2楼。

  4、:34203362。

  说明:5月17日为我校开放日,地点位于XX体育馆,也可以在开放日现场交表。

  四、活动安排

  1、5月22日前会电话通知资料审核通过的学生;

  2、交流展示地点:XX市第XX学(田径场)。

  3、交流展示要求:

  田径:测该项目专项水*;

  羽毛球:测前后两点移动计时和左右两点移动计时及对抗赛。

  三棋(中国象棋、国际象棋、围棋):对抗赛。

  说明:田径和羽毛球测试时自备运动服装及所需的运动器材(如球拍、钉鞋等)。

  教师交流实施方案 5

  为了实现教师资源的科学均衡配置配置,提高本学区各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根据《市教育局市编办市人社局关于推进大学区教师交流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市教发【20xx】30号)及《XX市XX区教育局推进大学区教师交流工作的实施方案(试行)》(灞教发〔20xx〕91号)等文件的要求,结合我们大学区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促进教育公*、提升教育质量、提高教育满意度为宗旨,以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为目标,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核心,通过推进大学区教师交流,不断均衡教师资源配置,逐步实现“学校人”向“学区人”的转变。

  二、基本原则

  坚持“区域统筹,合理流动,优化结构,共同发展”的原则。

  三、交流对象和条件

  交流对象为实施大学区管理学校的所有教师(含副校长及中层管理干部)。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原则上不作为交流对象:

  (一)妊娠期、哺乳期的;

  (二)受行政处分期间的;

  (三)因患重大疾病或其他原因不宜交流的。

  四、交流范围和形式

  (一)教师交流

  1、大学区各学校中,男50周岁,女45周岁以下,在同一所学校工作满6年的教师,都要分批进行人事关系不动的交流。

  2、教师交流的具体形式有:帮扶支援、协作共享、跨校兼课、影子培训、团队教研、名师引领、网络共通。

  3、从20xx年起,评选特级教师、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模范教师、优秀教师时,必须有累计一学期以上教师交流工作经历。

  4、今后,各校教师岗位聘任时,除国家规定外,聘任专业技术五、六级和八、九级岗位时,前一聘期内(一般为三年)必须要有一定时期交流工作经历,具体依据区教育局的规定。

  5、交流期间,对未履行岗位职责,未完成交流学校规定的教育教学工作任务者,需按一定比例扣减基础性绩效工资。考核结果不合格者,其下年度基础性绩效工资按不超过50%发放。

  (二)干部及教辅人员交流

  1、各校的副校长、中层管理干部按照教育局安排,进行任职交流或挂职锻炼。

  2、各校教辅人员也可结合实际有计划地进行交流。

  五、交流的时限和人数(人事关系不动的交流)

  (一)交流时限:帮扶支援、协作共享、跨校兼课和影子培训等交流原则上为一学年,其他形式的交流由学区长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确定交流时限。

  (二)交流人数:各校交流的教师年度内参与交流人数要达到大学区专任教师人数的60%以上,其中一次**流时限在一学年以上的人数不少于专任教师人数的6%。

  六、交流教师的管理

  (一)管理职责:交流教师实行人事关系所在学校与交流学校双重管理,以教师人事关系所在学校管理为主。交流学校负责交流教师的日常管理和考核。

  (二)交流任务:交流教师必须自觉遵守交流学校规章制度和工作纪律,服从学校安排,认真履行岗位职责,高水*、高质量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三)业绩建档:交流学校负责记载教师交流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并初步确定考核等次,学区长签署考核结果意见,上报区教育局审核后存入个人业务档案,并将其作为评审职称、评优表彰的依据。

  (四)强化措施:凡经学区长联*会议研究决定需交流的教师,必须参加交流。拒不服从者,三年内不得晋升职称、不予评先选优,并依据《XX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实施办法》有关规定,年度考核确定为不合格等次,不得增加薪级工资。

  七、考核和结果的使用

  (一)考核形式:依照大学区制定的大学区教师交流工作考核办法,主要考核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教学工作、出勤等,采取领导评议、学生评议、同行评议、家长评议等方式进行。

  (二)结果使用:对积极主动参加交流,完成任务情况好、工作表现优异,考核成绩为优秀等次的交流教师,在年度评优、职称评审、职务晋升、评优选先以及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教学能手等人选推荐时优先考虑。

  八、工作步骤

  (一)召开XX小学大学区教师交流工作动员大会,公布教师交流方案。各学校召开教师交流工作动员大会,向全体教师宣传有关政策,提高教师对教师交流工作的认识,公布本校所在的大学区内各学校交流的指标。

  (二)各学校对本校报名交流的教师进行资格审核,根据报名情况,确定交流的教师及教辅人员名单,填写《教师交流登记表》。

  (三)各学校在指定的时间迎、送交流的教师。

  (四)开学前,各学校完成交流教师的调转手续工作。

  九、几点要求

  (一)各学校要提高对教师交流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要成立教师交流工作领导小组,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要正确把握教师交流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积极宣传有关政策,提高教师对教师交流工作的认识,认真做好本校教师交流工作。

  (二)教师交流工作的操作过程要以人为本,注意审慎、科学、理性地把工作做实、做细,坚决杜绝方法简单化、*庸化,既要积极开展、注重实效,又要操作有序、维护稳定,按工作时间安排表完成工作任务。

  (三)各学校要顾全大局,端正工作态度,不得将可能影响工作的患病教师、不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列为交流教师,非现任任课教师不得作为专任教师进行交流,不得甩包袱。

  (四)教师交流是一项长期性工作,各学校要制定符合学校具体情况的教师交流工作的长期规划,预定每次交流的人选和范围,坚决杜绝只顾眼前利益的短视行为,从而使教师交流工作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

  XX小学大学区领导小组

  20xx年XX月


学校教师交流实施方案优选【10】篇(扩展3)

——学校教师交流轮岗实施方案优选【五】份

  学校教师交流轮岗实施方案 1

  为了实现教师资源的科学均衡配置配置,提高本学区各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根据《市教育局市编办市人社局关于推进大学区教师交流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市教发【20xx】30号)及《xx市xx区教育局推进大学区教师交流工作的实施方案(试行)》(灞教发〔20xx〕91号)等文件的要求,结合我们大学区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促进教育公*、提升教育质量、提高教育满意度为宗旨,以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为目标,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核心,通过推进大学区教师交流,不断均衡教师资源配置,逐步实现“学校人”向“学区人”的转变。

  二、基本原则

  坚持“区域统筹,合理流动,优化结构,共同发展”的原则。

  三、交流对象和条件

  交流对象为实施大学区管理学校的所有教师(含副校长及中层管理干部)。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原则上不作为交流对象:

  (一)妊娠期、哺乳期的;

  (二)受行政处分期间的;

  (三)因患重大疾病或其他原因不宜交流的。

  四、交流范围和形式

  (一)教师交流

  1、大学区各学校中,男50周岁,女45周岁以下,在同一所学校工作满6年的教师,都要分批进行人事关系不动的交流。

  2、教师交流的具体形式有:帮扶支援、协作共享、跨校兼课、影子培训、团队教研、名师引领、网络共通。

  3、从20xx年起,评选特级教师、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模范教师、优秀教师时,必须有累计一学期以上教师交流工作经历。

  4、今后,各校教师岗位聘任时,除国家规定外,聘任专业技术五、六级和八、九级岗位时,前一聘期内(一般为三年)必须要有一定时期交流工作经历,具体依据区教育局的规定。

  5、交流期间,对未履行岗位职责,未完成交流学校规定的教育教学工作任务者,需按一定比例扣减基础性绩效工资。考核结果不合格者,其下年度基础性绩效工资按不超过50%发放。

  (二)干部及教辅人员交流

  1、各校的副校长、中层管理干部按照教育局安排,进行任职交流或挂职锻炼。

  2、各校教辅人员也可结合实际有计划地进行交流。

  五、交流的时限和人数(人事关系不动的交流)

  (一)交流时限:帮扶支援、协作共享、跨校兼课和影子培训等交流原则上为一学年,其他形式的交流由学区长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确定交流时限。

  (二)交流人数:各校交流的教师年度内参与交流人数要达到大学区专任教师人数的60%以上,其中一次**流时限在一学年以上的人数不少于专任教师人数的6%。

  六、交流教师的管理

  (一)管理职责:交流教师实行人事关系所在学校与交流学校双重管理,以教师人事关系所在学校管理为主。交流学校负责交流教师的日常管理和考核。

  (二)交流任务:交流教师必须自觉遵守交流学校规章制度和工作纪律,服从学校安排,认真履行岗位职责,高水*、高质量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三)业绩建档:交流学校负责记载教师交流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并初步确定考核等次,学区长签署考核结果意见,上报区教育局审核后存入个人业务档案,并将其作为评审职称、评优表彰的依据。

  (四)强化措施:凡经学区长联*会议研究决定需交流的教师,必须参加交流。拒不服从者,三年内不得晋升职称、不予评先选优,并依据《xx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实施办法》有关规定,年度考核确定为不合格等次,不得增加薪级工资。

  七、考核和结果的使用

  (一)考核形式:依照大学区制定的大学区教师交流工作考核办法,主要考核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教学工作、出勤等,采取领导评议、学生评议、同行评议、家长评议等方式进行。

  (二)结果使用:对积极主动参加交流,完成任务情况好、工作表现优异,考核成绩为优秀等次的交流教师,在年度评优、职称评审、职务晋升、评优选先以及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教学能手等人选推荐时优先考虑。

  八、工作步骤

  (一)召开xx小学大学区教师交流工作动员大会,公布教师交流方案。各学校召开教师交流工作动员大会,向全体教师宣传有关政策,提高教师对教师交流工作的认识,公布本校所在的大学区内各学校交流的指标。

  (二)各学校对本校报名交流的教师进行资格审核,根据报名情况,确定交流的教师及教辅人员名单,填写《教师交流登记表》。

  (三)各学校在指定的时间迎、送交流的教师。

  (四)开学前,各学校完成交流教师的调转手续工作。

  九、几点要求

  (一)各学校要提高对教师交流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要成立教师交流工作领导小组,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要正确把握教师交流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积极宣传有关政策,提高教师对教师交流工作的认识,认真做好本校教师交流工作。

  (二)教师交流工作的操作过程要以人为本,注意审慎、科学、理性地把工作做实、做细,坚决杜绝方法简单化、*庸化,既要积极开展、注重实效,又要操作有序、维护稳定,按工作时间安排表完成工作任务。

  (三)各学校要顾全大局,端正工作态度,不得将可能影响工作的患病教师、不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列为交流教师,非现任任课教师不得作为专任教师进行交流,不得甩包袱。

  (四)教师交流是一项长期性工作,各学校要制定符合学校具体情况的教师交流工作的长期规划,预定每次交流的人选和范围,坚决杜绝只顾眼前利益的短视行为,从而使教师交流工作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

  学校教师交流轮岗实施方案 2

  根据《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发〔20xx〕4号)、《关于推进县(市、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辽教发〔20xx〕159号)和《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大委发〔20xx〕21号)有关精神,为建立相对稳定、流动有序、公*合理、资源共享的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推进义务教育区域优质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提高教育质量,特制订本方案。

  一、交流轮岗工作目标

  以骨干校长、教师为交流重点,建立并完善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进一步扩大校长、教师交流覆盖面,科学有序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促进区域内优秀校长、教师资源均衡配置,整体提升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水*,推进义务教育区域优质均衡发展。

  二、交流轮岗工作原则

  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是指各区市县(含先导区,下同)教育行政部门为了推进义务教育区域优质均衡发展而统一组织的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公办中小学校校长、教师的异校流动。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合理。遵循义务教育规律以及校长、教师成长规律,创新管理模式,统筹规划,有序推进校长、教师合理流动。

  2.公开规范。坚持公开、公*、公正,规范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程序和办法,严肃纪律,加强监督。

  3.以人为本。尊重校长、教师主体地位,引导其积极支持、主动参与交流,保障其合法权益。

  4.促进发展。保持和发扬学校办学特色和优势,发挥骨干校长、教师引领作用,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三、交流轮岗范围和比例

  (一)交流轮岗范围

  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范围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在编在岗校长、副校长及其他校级干部和教师(以下简称校长、教师)。

  1.在同一所学校任教满9年及以上的教师(男55周岁及以下,女50周岁及以下)必须交流轮岗(个别偏远农村地区、海岛学校无交流轮岗条件的除外)。处于孕期、哺乳期或患病经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指定医院诊断不宜交流轮岗的教师并在校公示后,可暂不交流轮岗;学校传统项目、特色课程的领衔教师,经本人、学校申请,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可暂不交流轮岗,但延长时间原则上不超过3年。对于任教满9年教师较多的学校,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可有计划安排在3-5年内完成交流轮岗。

  2.校长、副校长及其他校级干部在同一所学校连续任职满三届(每届三年)应交流轮岗,距法定退休年龄不满一届的可不交流轮岗。

  3.各区市县可以根据本地区师资队伍实际,通过放宽交流轮岗教师年龄等方式,扩大优质师资交流轮岗范围,加大对超编学校和超编学科教师的交流轮岗力度。男55周岁、女50周岁以上教师,经本人申请,学校同意,也可参加教师交流轮岗。

  4.根据《关于转发教育部等部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公费教育实施办法的通知》(***〔20xx〕75号)要求,公费师范生服务期由10年改为6年,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任教服务至少1年。公费师范生工作满两年后原则上由各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有计划地组织安排其赴农村学校支教交流轮岗。

  (二)交流轮岗的比例

  区市县每年交流轮岗校长、副校长及其他校级干部总量应不少于符合交流轮岗条件总量的15%。各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每三年确定一次本地区义务教育优质学校、一般学校和薄弱学校,其中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数量原则上分别不超过本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总数的30%。城镇学校或优质学校每学年教师交流轮岗的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轮岗条件教师总数的15%,一般学校每年教师交流轮岗的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轮岗条件总数的10%。其中骨干教师交流轮岗应不低于交流总数的20%。

  四、交流轮岗期限和方式

  城区学校之间的校长、教师交流轮岗,要调转人事关系,形成真正意义的“人走关系动”;以城带乡交流到农村学校或农村学校之间交流轮岗的校长、教师,交流期间的人事关系可因地制宜,灵活管理,交流的时限原则上不少于2年(具体年限由各地区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坚持组织选派与个人志愿相结合,采取多种途径和方式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

  1.区域内校际交流。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将应交流教师指标落实到具体学校,根据学校层次、学科结构、教师队伍实际等统筹安排,统一组织实施。

  2.区域内划片交流。对部分地域较大的地区,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可将地域内距离相对较*的学校划定为一个“片区”。“片区”内未完成交流轮岗的,由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协调调配其交流轮岗。

  3.教育集团内交流。实施紧密型办学模式的教育集团,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可在集团内学校之间交流轮岗,主校区交流至分校区视为薄弱学校交流轮岗经历,分校区交流至主校区视为异校交流轮岗经历,交流轮岗期限不少于3年。

  五、交流轮岗实施步骤

  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原则上在每学年开学前由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按交流轮岗实施步骤统一组织完成。具体的交流轮岗实施步骤如下:

  1.统筹规划。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全面梳理辖区内学校师资需求和学校用人情况,统筹规划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

  2.制定方案。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地区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实施方案,明确交流轮岗的基本原则、条件、形式、程序、要求及奖惩措施等。

  3.宣传动员。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加强对交流轮岗政策的宣传,进行广泛动员部署。通过宣传,让校长、教师充分了解交流轮岗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参与交流轮岗的自觉性。

  4.个人申报。符合交流轮岗条件的教师,向所在学校提交交流轮岗申请。

  5.审批实施。各学校结合学校教师队伍实际确定交流轮岗教师名单,报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实施方案,组织实施。

  六、保障措施

  1.各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要及时调整义务教育学校岗位设置方案,满足教师交流到农村和薄弱学校岗位聘用的需要。探索逐步提高农村学校中级、高级教师岗位比例,推动区(市、县)域城乡学校教师岗位结构比例的总体*衡。

  2.在职务(职称)评聘工作中,将教师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任教1年以上的工作经历作为申报评审高级教师职务(职称)和特级教师的必备条件。在乡村学校任教3年以上(含城镇学校交流、支教)、经考核表现突出并符合具体评价标准条件的教师,同等条件下优先评聘。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可安排本辖区小学、初中在本校岗位结构比例内,预留部分中、高级岗位,专项用于聘任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交流轮岗的教师。优先任(聘)用具有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管理岗位任职经历的人员担任校级干部。

  3.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参评特级教师、区市县及以上名师名校长、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时,须有2所及以上学校工作经历,且每所学校工作时间不得低于2年,或在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有3年及以上的工作经历。新任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应有在2所及以上学校工作经历,且在农村学校或相对薄弱学校工作时间不少于3年。

  4.要加强对交流轮岗校长、教师的针对性培训,培训工作纳入各级校长教师培训计划和项目,并予以优先安排。对积极参加交流轮岗工作并在新岗位做出突出贡献的校长教师,要在各级评优表彰工作中予以倾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表彰奖励。

  七、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认识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强领导,确保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顺利完成。市教育督导部门将义务教育阶段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情况纳入市**教育督导考核,并作为认定全国义务教育发展优质均衡县(市、区)的重要指标。

  2.加强宣传,积极引导。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政策性强,社会关注度高,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广泛宣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大意义和优化师资配置的政策,引导学校、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理解并支持交流轮岗工作,为推进交流轮岗工作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3.认真组织,稳步推进。在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实施过程中,要妥善处理好校长、教师交流与学校办学特色传承的关系,优质学校交流轮岗到薄弱学校和一般学校的骨干教师数量必须多于薄弱学校和一般学校骨干教师交流出的数量,防止骨干教师“逆交流”现象发生,保护和调动各层次学校校长、教师积极性,确保交流轮岗工作稳步推进。

  4.建立机制,规范管理。建立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常态化机制。每学年实施一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各学校要强化人文关怀,认真开好教师欢送会和欢迎会。每年各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在完成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后,要将本地区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人员情况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保证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公开、公*、公正。

  本方案印发后,《大连市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实施方案》(大教〔20xx〕29号)同时废止。

  学校教师交流轮岗实施方案 3

  为进一步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推进义务教育高水*均衡发展,根据浙江省教育厅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推进县(市、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工作的指导意见》(浙教人〔xx〕x号)和xx市教育局xx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xx市财政局xx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工作的实施意见》(x教人〔xx〕x号)精神,结合我市教育实际,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通过交流着力构建科学、规范、有序的市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机制,不断促进教师资源合理配置,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增强教师队伍活力,为办好每一所义务教育学校提供有力保障。

  通过校长合理流动,达到学校领导班子人员的优化组合,提升学校综合管理的能力和水*;通过骨干教师流动,进一步促进骨干教师的合理分布,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提高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和学科建设的水*;通过普通教师流动,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充分发挥多岗位任教对提高教师教学业务水*以及综合素质的作用,消除教师职业倦怠,不断激发工作热情和工作活力。

  二、基本原则

  (一)均衡发展原则。以实现义务教育高水*均衡发展为目标,均衡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优化教师队伍的学科结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缩小城乡差距、校际差距,积极引导骨干教师和优秀校长向农村学校和城区薄弱学校流动、向空编学校流动。

  (二)因地制宜原则。从实际出发,把校长、教师交流纳入我市教育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规划,积极探索符合我市区域特点的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实施办法。

  (三)积极稳妥原则。以人为本,稳步推进改革。统筹兼顾学校发展需要和教师实际情况,积极引导教师支持、主动参与交流,保持教师队伍的动态*衡,维护学校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

  (四)公开公正原则。公开教师校长交流工作的办法,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更加注重师德、能力和业绩,把真正优秀的教师校长交流到重要岗位上去,激励中小学教师提高教书育人水*。

  三、交流对象

  (一)交流对象

  1.校长:在同一公办学校连续任现职满xx年的学校校长、副校长(下同)。

  2.普通教师:男50周岁、女45周岁及以下的,在同一学校连续任教满xx年(不含支教时间)的。

  3.骨干教师:男50周岁、女45周岁及以下的,已在同一学校连续任教满xx年(不含支教时间)或已享受骨干教师年度考核奖满5年的。

  4.在符合相应服务期的条件下,对尚未达到交流所需任教年限或其他不纳入交流范围的教师,自愿要求参加的,经所在学校同意并报市教育局批准,可纳入交流。

  其他校级领导和中层干部纳入相应类别教师交流。

  (二)暂不交流对象

  1.已有2所以上其他学校的工作经历且每所学校工作时间均达到3年及以上的教师,或在农村学校有6年及以上工作经历的城区教师,可暂不纳入交流,但在现学校已连续任职满xx年的应纳入交流。

  2.处于孕期和哺乳期的教师,患重病并经指定医院诊断不宜交流的教师,或有其他特殊情况确实不宜交流的教师,可暂不纳入交流范围。

  3.现承担学校特色课程的领衔教师、承担学校重大教科研项目的教师,经市教育局同意,可暂不纳入交流范围,但延长时间至多不得超过3年。

  上述骨干教师系指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享受教授级待遇的中学高级教师)、瑞安市级及以上名师,“三坛”教师(教坛新秀、中坚、宿将),学科骨干教师,以及经市教育局确认,并纳入市级骨干教师管理和校级后备干部管理的其他优秀教师。

  四、交流范围

  符合交流条件的校长、骨干教师在全市范围内交流,而普通教师一般就*或在同一片区内交流。xx年起,符合交流条件的校长、骨干教师、普通教师每年参与交流的比例分别不低于相应符合交流条件总人数的30%、15%、10%。对于超编学校,市教育局根据该校超编人数和学科结构情况,下达指令**流指标。

  五、交流办法

  (一)交流方式

  1.指导型交流。重点是鼓励城区学校的名师、骨干教师和校长向农村学校、城区薄弱学校流动,指导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的学科建设、队伍建设等。

  2.合作型交流。各教育学区、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以“名校集团化”、“城乡互助共同体”、“联盟合作学校”、“双向对**流”等形式进行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3.顶岗型交流。建立和健全新教师培养基地,既促进新教师培养,又缓解城区学校因选派教师参与交流而产生的任课教师不够的矛盾。

  4.优化型交流。特长教师向特色学校流动,富余学科教师向空缺学科学校流动,超编学校向缺编学校流动,进一步促进教师结构优化。

  各教育学区、学校也可根据本片区、本校的特点,实行更有利于队伍建设和教育均衡发展的交流形式。

  (二)交流步骤

  交流坚持个人申请、学校推荐和组织安排相结合,坚持与教师培养、使用和优化教师队伍相结合。学校根据本校实际,制订交流计划,主要根据在本校连续任职时间从长到短推荐符合要求的教师进行交流。

  市教育局把教师校长交流纳入教育发展规划和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每年3、4月份全面掌握在编教职工基本情况和全市范围内学校师资需求,统筹制定年度交流计划,并报市编委办、市人力社保局备案。按照年度交流计划,市教育局将当年交流任务和交流指标下达到各教育学区、学校。各教育学区、学校进行调查摸底,核清人员学科、年龄、教龄结构和学校工作年限等情况,根据交流要求和教师队伍的实际,提出年度交流方案上报审批。

  上述交流对象原则上随迁人事关系,交流后服务时间不少于3年(经市教育局审批选派的各类支教人员计算交流服务时间),交流期满经考核合格的,可选择回原学校任教,也可选择参加市内教师流动或统筹调剂到交流前所在片区同类学校。

  六、保障机制

  (一)建立和完善与交流制度相适应的编制、人事管理机制。根据“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市教育局加强对交流工作的统筹规划、管理和指导,探索建立由“学校人”向“系统人”转变的教师管理新模式。在全市公办学校教职工编制核定的总量内,根据岗位设置比例的总体要求,市教育局按照班额、生源和交流计划等,统筹使用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统筹管理义务教育学校岗位,互补余缺,合理调剂;并及时将调整后的教职工编制数、岗位设置方案,报市编委办、人力社保局、财政局备案。市编委办、市人力社保局应加强对学校人员交流后的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和岗位聘任等相关编制、人事工作的.监督。

  (二)建立和完善校长选拔、名优教师评选机制。义务教育学校新任校长应有在2所及以上学校工作的经历,其中每所学校任职时间一般不少于3年,或在农村学校有6年及以上的工作经历。从20xx年开始,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参评浙江省特级教师、瑞安市级及以上名师名校长时,被评选人须具有2所及以上学校的工作经历,且每所学校工作时间不少于3年,或在农村学校有6年及以上的工作经历。对积极参与交流并在工作中有突出表现的,在评先评优、职称评聘、干部选拔任用等方面给予倾斜。

  (三)建立和完善职称评聘机制。义务教育学校的中、高级职称教师原则上实行均衡配置,并适当向农村学校倾斜。市教育局可在全市中小学教职工岗位结构比例内,预留一定的中、高级岗位,专项用于评聘交流教师,确保交流后聘任职级保持不变或高于交流前。

  在职称评审中,农村学校中、高级教师的通过率原则上不低于城区学校。凡1970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城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在评聘中、高级职务(职称)时,应有在农村、欠发达地区或薄弱学校任教3年及以上经历。对交流的教师,在中、高级职称评审中可不受学校职称比例限制准予参评,并给予倾斜和优先推荐。对交流到薄弱学校的教师,原没有聘任相应专业技术职务岗位的,优先聘任到相应专业技术职务岗位。对城区学校交流到农村学校任教的教师,交流后在农村学校中、高级岗位任职满3年的,由市教育局实行统一考核,对其中表现突出的,如有相应岗位职数空缺,可在同一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等级内高聘一级。

  在薄弱学校、农村学校任职期间晋升中级及以上职称,以及获评瑞安市级及以上“三个层次”荣誉的,从取得高一级职称或相关荣誉之日起在本校服务期均不得少于2年,服务期内非组织原因调离本校的,停发骨干教师年度考核奖和相关待遇。定向评选的瑞安市级及以上的“三坛”教师,服务期不少于5年,服务期内非组织原因调离本校的,取消荣誉称号和相关待遇。

  (四)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待遇保障机制。继续实施并逐步提高农村教师任教津贴,并进一步向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边远山区和海岛学校倾斜。对城区交流到农村、人事关系随迁的教师,在农村任教期间按规定享受农村任教津贴。在绩效工资总量外,市**设立教学奖励资金,用于参与义务教育学校交流教师的骨干教师年度考核奖、生活补助及其他奖励等。对城区交流到农村任教的骨干教师,按照交流地域*远,其年度考核奖是城区学校骨干教师的1.5至3倍,并给予相应的生活补助。农村骨干教师和发达地区学校教师主动申请跨片区交流到农村薄弱学校,参照执行。优先资助参与交流到农村的名优教师设立工作室。国培和省、市级骨干教师培训首先保证农村教师和参与交流的教师参加。

  七、考核管理

  (一)提升业务素质。充分发挥参与交流的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带动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教师提升业务水*。加大交流教师培养培训力度,在浙派名师名校长培训和省级骨干教师培训中,优先向城区学校交流到农村学校的骨干教师倾斜。扩大农村学校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等骨干教师的培养规模。组织实施以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为重点的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着力抓好新任教师岗前培训、在职教师岗位培训和骨干教师研修提高,努力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二)加强考核管理。市教育局负责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的管理指导,把学校教师交流工作列入对学校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完善交流教师校长档案管理机制,加强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跟踪指导。各教育学区、学校要加强交流教师校长工作绩效的管理和考核,进一步健全完善考核管理机制,坚持考核管理和教师聘任相结合,把考核的结果与教师绩效工资分配、岗位聘任、职务晋升、培养培训、表彰奖励等挂钩,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严格交流纪律。广大教师校长要充分认识交流对促进我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性,服从组织安排和管理,积极参加交流活动。对应交流而不服从组织安排交流的教师,3年内不得参加各级各类评先评优和瑞安市级及以上“三个层次”骨干教师的评选,不得申报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在岗位聘任时,予以低聘一个岗位等级,停发骨干教师年度考核奖和相关待遇,同时取消或建议取消其相应荣誉称号,是校级领导和中层干部的予以免职。

  八、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充分认识教师校长交流的重大意义,予以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建立健全部门协调沟通机制,形成**统筹、部门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及时研究和解决教师校长交流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市教育局要成立教师校长交流工作指导小组,制定具体的工作规范和实施细则,具体指导和落实全市范围内的教师校长交流工作。选派交流教师的学校,要深入细致地开展思想工作,组织教师有序开展交流。接收交流教师的学校,要热诚对待每一位流入的`教师,帮助教师解决交流中遇到的各类困难,尽快帮助流入教师熟悉学校环境和文化,及时融入学校的各项工作,充分发挥流入教师的作用。

  (二)加强政策宣传。市教育局和各教育学区、学校统筹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深入细致地做好政策解释、舆论宣传和思想政治工作,多形式引导教师深入认识交流的意义和价值,消除思想顾虑。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大力宣传和总结交流教师的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

  (三)*稳有序推进。各教育学区、学校要充分认识该项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结合本片区和学校实际,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把握工作重点和进度,循序渐进。保持和发扬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避免“削峰填谷”。坚决防止部分学校因交流而引发学校超编、超岗位结构比例配置等现象发生。解决交流教师的后顾之忧,尤其要关心交流到农村学校任教任职的教师校长,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学校教师交流轮岗实施方案 4

  为进一步建立干部教师的合理流动机制,不断均衡协调我乡学校发展,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优化教师资源配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人民满意教育,现拟定南寨乡教师轮岗交流制度。

  一、轮岗交流原则

  教师轮岗交流工作要遵循“科学合理,统筹兼顾,稳步推进,均衡发展”的原则。将调整充实与素质提升相结合、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个人意愿与教育需求相结合,促进教师队伍合理流动,均衡配置教师资源。

  二、轮岗交流方式

  因工作需要或个人申请,经中心校同意在全乡中小学范围内轮岗交流。

  三、轮岗范围及对象

  1、我乡在职在编学校任教教师,包括各村校负责人。

  2、专任教师因工作需要或本人自愿的。

  3、在轮岗期间,女教师法定产假可视作轮岗年限。

  4、暂缓轮岗交流的对象

  ①身患重大疾病正在治疗的教师;

  ②身患重病不能正常工作的教师;

  ③配偶残疾或重病需要照顾的教师;

  ④子女未满三周岁的女教师;

  ⑤家庭遭遇重大变故的教师;

  ⑥夫妻双方若均属轮岗交流对象,一方可暂缓。

  5、不作为轮岗对象

  ①中学、各小学(指学区中心校)校级领导(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

  ②凡男50周岁、女45周岁以下的(以当年8月31日为准)③英语、音体美等术科专任教师。

  四、轮岗交流措施

  1、自愿轮岗交流。

  (1)鼓励优秀初中教师申请到小学任教,学区中心校的优秀教师申请到各村小、教学点任教,服务期为2年。

  (2)从20xx年起,凡评审副高级、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在任职期内,必须要有2年及以上在村小学任教的经历;拟提任学校中层以上干部的候选人原则上在本级教师职务任职期内要有村小任教的经历。对认真完成交流任务,成效显著的人员,在职务提升、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的年度考核中,在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5周岁不受此项限制)

  (3)中级教师岗位十级晋升九级,九级晋升悲哀啊级;初级教师岗位十二级晋十一级,必须在有村小任教2年的经历。(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5周岁不受此项限制)。

  (4)自愿交流的教师,由本人提出申请,学校签署意见,乡教育督导管理办公室根据学校编制和学科结构情况统一组织安排。

  (5)服务期满后,原则上安排回原学校任教,“自愿轮岗”的可在任职期内同行条件评优晋级。

  2、需要磨练的交流。

  (1)同级班次在5个以上的教师(包括初中,和片区比较)在倒数二名的。虽然名次滞后,但学生成绩有所上升的不属交流之列。(成绩上升的评价:按本班学生在全县同级同类学校的排名)

  (2)班次少于三个的,对同级同科*均低于10分以上的。

  (3)名次靠前,但是和上年(期)相比,倒退三名以上者(按县同级同类学校排)。

  3、属于佼佼者交流。在村小工作,连续三年教育教学评比在我乡同级同科第一者,直接到中心校主要教学岗位。

  4、实行初中与小学、学区完小与村校教师轮岗交流。由乡教师学区完小根据各校实际编制和学科结构配置情况进行统筹安排。

  5、小学教师轮岗交流,原则上在学区内流动。

  6、交流教师的奖励性绩效工资由流入单位考核确定,其它待遇不变。

  五、轮岗交流要求:

  1、统一思想,精心组织。教师交流工作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事关教师的切身利益,学校领导要加强宣传和组织力度,顾全大局,统筹安排。

  2、有关人员要积极参与,争取机会,提高自我,为我乡小学的均衡发展作出贡献。

  3、派出学校要加强与接收学校的沟通与协调,了解轮岗交流教师的工作、学*等情况,督促接受安排好交流教师的工作与生活,努力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学*和生活中的困难,使他们能及早适应新单位的工作环境,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工作。

  4、轮岗交流教师的工资关系不变。

  5、所有涉及到的轮岗人员都必须按要求准时到岗尽责,不得自行安排或雇用临时人员顶岗。凡无特殊情况一周内不到工作岗位的或到岗不正常开展工作的,将按学校考勤制度相关条款处理,并报请教育局批示。

  6、轮岗交流的教师由流出学校、流入学校及相关村委对交流人员在交流期间的工作进行共同考核,考核结果分“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考核结果在“合格”及以上等次的,交流期满可申请回原学校;考核结果为“不合格”等次的,由组织作出相应处理,原则上在次年教师轮岗中继续轮岗;考核结果“合格”后方可申请回原学校。学年度病假累计达到3个月或事假累计达20天以上者将延长轮岗时间一年。

  7、在绩效考核中,对认真履行交流职责,教育教学效果好的交流人员,评优评先时优先考虑。对拒不执行学校交流安排或虽参加交流,但考核结果为“不合格”等次的人员,当年年度考核只能定为“基本合格”及以下等次,三年内不得推荐评优和晋升专业技术职务,五年内不能提拔担任学校中层及以上干部;其中态度恶劣、造成不良影响的,应予以缓聘,并扣发部分或全部奖励性绩效工资。

  六、轮岗交流程序

  1、动员部署。广泛宣传南寨乡学校轮岗交流方案,让教师明白此项工作的重大意义。

  2、初定人选。根据本方案规定和中心学校核定的人数,各校教师自主报名确定初步交流人选。并于8月25日前将情况报乡教育督导办。

  3、确定名单。中心校在秋季开学前确定正式交流人员,并通知相关学校、村委。

  4、正式到位。交流人员应在流入学校开展工作前报到,并由注入学校安排相应岗位,按要求时间到流入学校工作。

  学校教师交流轮岗实施方案 5

  为进一步建立干部教师的合理流动机制,不断均衡协调我乡学校发展,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优化教师资源配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人民满意教育,现拟定南寨乡教师轮岗交流制度。

  一、轮岗交流原则

  教师轮岗交流工作要遵循“科学合理,统筹兼顾,稳步推进,均衡发展”的原则。将调整充实与素质提升相结合、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个人意愿与教育需求相结合,促进教师队伍合理流动,均衡配置教师资源。

  二、轮岗交流方式

  因工作需要或个人申请,经中心校同意在全乡中小学范围内轮岗交流。

  三、轮岗范围及对象

  1、我乡在职在编学校任教教师,包括各村校负责人。

  2、专任教师因工作需要或本人自愿的。

  3、在轮岗期间,女教师法定产假可视作轮岗年限。

  4、暂缓轮岗交流的对象

  ①身患重大疾病正在治疗的教师;

  ②身患重病不能正常工作的教师;

  ③配偶残疾或重病需要照顾的教师;

  ④子女未满三周岁的女教师;

  ⑤家庭遭遇重大变故的教师;

  ⑥夫妻双方若均属轮岗交流对象,一方可暂缓。

  5、不作为轮岗对象

  ①中学、各小学(指学区中心校)校级领导(校长、副校长、

  教导主任)

  ②凡男50周岁、女45周岁以下的(以当年8月31日为准)③英语、音体美等术科专任教师。

  四、轮岗交流措施

  1、自愿轮岗交流。

  (1)鼓励优秀初中教师申请到小学任教,学区中心校的优秀教师申请到各村小、教学点任教,服务期为2年。

  (2)从20xx年起,凡评审副高级、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在任职期内,必须要有2年及以上在村小学任教的经历;拟提任学校中层以上干部的候选人原则上在本级教师职务任职期内要有村小任教的经历。对认真完成交流任务,成效显著的人员,在职务提升、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的年度考核中,在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5周岁不受此项限制)

  (3)中级教师岗位十级晋升九级,九级晋升悲哀啊级;初级教师岗位十二级晋十一级,必须在有村小任教2年的经历。(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5周岁不受此项限制)。

  (4)自愿交流的教师,由本人提出申请,学校签署意见,乡教育督导管理办公室根据学校编制和学科结构情况统一组织安排。

  (5)服务期满后,原则上安排回原学校任教,“自愿轮岗”的可在任职期内同行条件评优晋级。

  2、需要磨练的交流。

  (1)同级班次在5个以上的教师(包括初中,和片区比较)在倒数二名的。虽然名次滞后,但学生成绩有所上升的不属交流之列。(成绩上升的评价:按本班学生在全县同级同类学校的排名)

  (2)班次少于三个的,对同级同科*均低于10分以上的。

  (3)名次靠前,但是和上年(期)相比,倒退三名以上者(按县同级同类学校排)。

  3、属于佼佼者交流。在村小工作,连续三年教育教学评比在我乡同级同科第一者,直接到中心校主要教学岗位。

  4、实行初中与小学、学区完小与村校教师轮岗交流。由乡教师学区完小根据各校实际编制和学科结构配置情况进行统筹安排。

  5、小学教师轮岗交流,原则上在学区内流动。

  6、交流教师的奖励性绩效工资由流入单位考核确定,其它待遇不变。

  五、轮岗交流要求:

  1、统一思想,精心组织。教师交流工作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事关教师的切身利益,学校领导要加强宣传和组织力度,顾全大局,统筹安排。

  2、有关人员要积极参与,争取机会,提高自我,为我乡小学的均衡发展作出贡献。

  3、派出学校要加强与接收学校的沟通与协调,了解轮岗交流教师的工作、学*等情况,督促接受安排好交流教师的工作与生活,努力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学*和生活中的困难,使他们能及早适应新单位的工作环境,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工作。

  4、轮岗交流教师的工资关系不变。

  5、所有涉及到的轮岗人员都必须按要求准时到岗尽责,不得自行安排或雇用临时人员顶岗。凡无特殊情况一周内不到工作岗位的或到岗不正常开展工作的,将按学校考勤制度相关条款处理,并报请教育局批示。

  6、轮岗交流的教师由流出学校、流入学校及相关村委对交流人员在交流期间的工作进行共同考核,考核结果分“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考核结果在“合格”及以上等次的,交流期满可申请回原学校;考核结果为“不合格”等次的,由组织作出相应处理,原则上在次年教师轮岗中继续轮岗;考核结果“合格”后方可申请回原学校。学年度病假累计达到3个月或事假累计达20天以上者将延长轮岗时间一年。

  7、在绩效考核中,对认真履行交流职责,教育教学效果好的交流人员,评优评先时优先考虑。对拒不执行学校交流安排或虽参加交流,但考核结果为“不合格”等次的人员,当年年度考核只能定为“基本合格”及以下等次,三年内不得推荐评优和晋升专业技术职务,五年内不能提拔担任学校中层及以上干部;其中态度恶劣、造成不良影响的,应予以缓聘,并扣发部分或全部奖励性绩效工资。

  六、轮岗交流程序

  1、动员部署。广泛宣传南寨乡学校轮岗交流方案,让教师明白此项工作的重大意义。

  2、初定人选。根据本方案规定和中心学校核定的人数,各校教师自主报名确定初步交流人选。并于8月25日前将情况报乡教育督导办。

  3、确定名单。中心校在秋季开学前确定正式交流人员,并通知相关学校、村委。

  4、正式到位。交流人员应在流入学校开展工作前报到,并由注入学校安排相应岗位,按要求时间到流入学校工作。


学校教师交流实施方案优选【10】篇(扩展4)

——学校教师培训实施方案 (菁华6篇)

学校教师培训实施方案1

  信息技术发展很快,为了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对基础教育的要求,我校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建设为重点,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中心,力争创办教 育信息技术示范学校。结合我校校情,我们拟定了2014年度信息技术培训方案。

  一、培训目的

  1、使广大教师能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实用基本操作知识与技能。

  2、使广大教师能够运用计算机进行简单的教育教学信息处理。

  3、使广大教师能够比较熟练的运用多媒体技术为教育教学及教学管理服务。

  二、培训对象

  1、在校的所有教职员工。

  2、学校不设定参加考试教师的年龄,对自己不参加考试的教师将来产生的后果自己负责。

  3、对已经取得国家或省级计算机过关证件的教师,也必须参加学校组织的计算机实用技术考核。

  4、计算机教师也应参加学校组织的考试。

  三、培训的内容与要求

  1、基本操作部分

  ①文件及文件夹的建立、命名、保存

  ②文件及文件夹的删除、移动、重命名

  ③文件内容的复制、剪切、修改和删除

  ④查找

  2、了解word的最基本操作,会建立新文档,并能在硬盘和u盘上存储、打开。文字处理部分

  ①文字输入(速度、准确率)

  ②排版

  ③本学科试卷排版打印

  3、表格的制作部分

  ①绘制表格(规整表格、不规整表格)

  ②设计表格

  ③教案设计

  4、会使用cai软件辅助教学,多媒体课件(幻灯片)的制作。

  5、网络知识部分:

  (1)怎样申请电子信箱及收发邮件

  四、培训方式:

  以自学为主,指导为辅。

  五、考核的方法和形式

  1、考试的内容为计算机实用操作技术,不考理论知识和死记硬背的内容。具体考核的内容及要求细则,由学校组织相关专业人员统一制定。

  2、本次计算机实用技术考核不再进行统一集中培训,一律靠个人自学。

  3、本次计算机实用技术考核共分三个档次记录成绩,即:优秀、合格(过关)、不合格(不过关)。

  4、对取得《教师计算机实用技术考核》证书的教师在聘用、晋职、评优、等过程中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篇三:教师计算机培训工作计划

学校教师培训实施方案2

  根据《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为贯彻落实《海林市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十二五”规划纲要》、《海林市“十二五”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工作实施意见》精神,特制定我校教师“十二五”培训工作的实施方案。

  一、 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按照市教委提出的“为学生成长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引路人”的培训工作方向,和我校“为了每一位教师的专业发展”的工作理念,“十二五” 期间,我校教师培训工作将紧紧围绕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化,面向需求、培育特色、优化品质、提升效率,突出教师继续教育的“主体性”、“开放性”、“实效性”,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境界,为我校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提供队伍建设的保障。

  我校“十二五”教师培训工作的主要目标为:

  (一) 集聚培训资源。

  以海林市教师教育资源,以我校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为主要力量,建设能适应、引导我校全体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教师培训课程体系,为教师提供优质高效的培训资源。

  (二) 强化服务管理。

  进一步更新教师继续教育的理念,加强服务和管理,改善培训模式。探索教师自主自律、持续发展的研修方式、以及市管理的新体制、新途径。形成市、校统筹协调的管理服务系统,形成教研、师训、科研、德育有机整合的大师训格局,深化校本研修制度建设和校本研修课程建设,为教师提供多层面、可选择、高质量的研修机会,形成既开放灵活又有序高效的教师继续教育管理体制。

  (三) 改善培训环境。

  以探索在职人员带薪继续教育假制度和骨干教师学术假制度、实施新任教师见*期制度、建立教师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研修基地、构建区域教师培训精品课程体系、推行教师个性化学*模式等为主要举措,努力创造发展个性、渠道多样、内容丰富、质量上乘的培训环境。

  二、课程结构

  根据《市实施意见》的课程框架,“十二五”期间,我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课程,包括师德与素养、知识与技能、实践体验三大类别。

  师德与素养课程。是指以提高教师师德修养及育德意识和能力、提高教师人文科学素养和身心健康等为主要内容的课程。

  知识与技能课程。是指以促进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学科本体性知识,和优化教育教学方法和行为,提高教育管理、创新素养、技能技术能力等方面的课程。

  实践体验课程。

  是指建立在教育教学实践基础上的、以校本研修为主要方式的、以促进教师体验和*得育德、教学、科研方面的实践知识为目标的课程。

  三、培训对象和学分要求

  (一)我校所有在岗教师都有参加“十二五”教师培训的权利和义务。教师培训的方式和内容,均按照课时和学分的方式进行统计。其中20xx年12月31日前退休的教师可按本人意愿免修市级、区级的选修课程。

  (二)“十二五”期间每位教师参加并完成不少于360学时的培训,修满36学分;中学高级职称的教师以及教育学院的专业人员必须参加不少于540学时的培训,修满54学分。学分计算方法,一般以10学时折算为1学分。

  (三)根据《市实施意见》的规定,原则上,按课程类别分,每位普通教师应完成的学分指标为:师德与素养课程12学分(其中师德教育课程6学分)、知识与技能课程14学分、实践体验课程10学分;按培训渠道分,参加市级课程学*完成4-7学分(10%-20%)、区县级课程学*完成11-14(30%-40%)学分、学校校本研修学*完成18学分(50%)。

  (四)部分特定对象的学分要求

  1、班主任。“十二五”期间担任班主任的教师须参加不少于30学时的班主任专题培训,计学3分,归入市级课程的学分指标中。

  2、新教师。“十二五”期间的新任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第一年须在见*基地参加新教师见*期规范化培训。计12学分。结业后在工作单位仍需参加全员培训。2012年9月后进入教育系统的新教师,其学分要求可按入职年限递减。

  3、中高职称教师。中学高级职称的教师除按其他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外,还可通过各种以教育研究为主的个性化研修以及各类高级研修班等途径完成其它的18学分。

  四、培训任务和实施要求

  (一)各类教师培训任务及管理主体

  我校教师参加全员培训的具体方式和要求,主要根据《市实施意见》和本方案实施。

  我校骨干教师专业发展团队,包括特级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工作室、高级指导教师、育德团队、创新团队、信息团队等,其研修活动作为我校骨干培训的特殊方式,纳入我校个性化培训范畴,由校教师专业发展指导团队管理办公室进行日常管理,由教育学院师训部门进行学分管理。

  我校干部的培训方式和要求主要按照《普陀区教育系统“十二五”干部培训计划》实施。专任教师兼学校中层干部的应按要求参加教师全员培训中的必修课程。

  校本研修特别是实践体验课程是在职教师实践提升的重要途径,除离岗在外的人员外,应该全员参与。各校的干部和骨干教师,是学校开展实践体验课程的主要力量,学校应充分发挥其校本研修的引领者的作用,不使其游离于校本研修之外。这类课程的策划、实施、管理主要由各学校负责。

  (二)全员培训的主要任务和学分结构

  根据我校教师队伍的具体情况和发展需要,全员培训力求体现选择性与引导性相结合、菜单式与定单式相结合的策略,体现区域层面提供分层、分类、分岗、多渠道的培训资源,教师个人自主、自律参与的原则。

  按照《市实施意见》对教师全员培训的学*任务和学分结构,分为市级、区级、校级三级。

  2、市级培训课程选课

  选修课程是指教师通过区培训报名*台自主选修的课程。教师根据自我发展的需求选课,同时须注意《市实施意见》规定的师德与素养和知识与技能两类课程学分比例。

  个性化研修是为具有特殊需求或有专业研究方向的教师开辟的自助研修渠道。其研修方式形式多样,具体操作办法另定。个性化研修是建立在教师自身水*和发展基础上的自我提升,每位教师都有个性化研修的选择权。

  3、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是由学校自主策划实施的教师培训,校长是第一负责人。校本研修应着重加强以教研组为主要组织形式的专业团队建设,以提高教师的职业认同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为目的,以“实践—反思—再实践”为主要学*方式,借助发展性评价等手段,激发教师自觉追求专业发展。鼓励教师积极探索观察记录、诊断改进、专题讨论、课题研究、成果展示等多种方法,培养教师研究*惯,提升教师实践能力。

  校本研修分为师德与素养类课程学*和实践体验类课程学*。

  实践体验课程的设计、实施基本延续我区“十二五”期间教师实践课程的做法,各校应在提高教师参与性和课程效益方面继续探索科学合理的模式,确保全员、确保时间、提升课程领导力、提升课程品质,并不断总结经验深化推进。教育学院专业部门要加强对校本研修的过程指导,在市《校本研修管理工作指导意见》的基础上完善本校的管理制度。

  五、重点工作项目

  (一)优化培训环境,探索以教师发展为本的培训机制

  “十二五”期间,我区将继续探索以教师发展为本的培训机制,着力解决教师在行政推动下的被动学*状况,营造乐学、善学、自主学、有效学的培训环境,逐步形成多通道、开放化的培训体系。

  1、探索教师继续教育假制度。

  2、推行个性化研修制度。

  3、实行教师培训经费二级管理制。

  (二)加强培训者队伍建设

  建立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教师培训者队伍。

  每年通过课程开发审核、培训效果的反馈评估,对培训者进行考核评价,实行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区域层面的集中培训和学校组织的校本研修的培训者,都应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或绩效奖励。

  (三)丰富培训资源,建设精品课程系列

  1、 加强资源管理,形成精品课程系列。

  2、 建立特色培训基地。

  (四)加强师训专管员队伍建设,深化校本研修

  继续坚持“十二五”期间我校校本研修的成功做法和经验,以实践为舞台,以课程化设计为基础,以教师研修团队建设为突破,以发展性评价为导向,促进校本研修与教学实践、教研活动、理论学*、课题研究相结合,完善制度,注重参与,追求实效,使我校校本研修推向深入,走向成功。“十二五”期间,要充分发挥师训专管员在学校师训工作特别是校本研修中的作用,明确职责,提升能力,促进校本研修的深化。

学校教师培训实施方案3

  一、指导思想

  以市教育局“三万工程”、“131工程”、“国培计划”、《学校精细化管理实施意见》《新课程改革实施意见》《绿盛实验学校课堂模式改革实施方案》为指导,以提高教师新课程理念为出发点,以课堂模式改革为核心内容,以教师参与课堂模式研究与实践主要形式。通过专家引领、校本研训、队伍建设等教师专业化培训,提高教师新课程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与提高,推动学校课堂模式改革,构建高效课堂。把学校课堂模式改革教师培训工作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重点,最终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二、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

  三、培训内容

  1.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意见。

  2.各学科新课程标准。

  3.自贡市教育局关于课程改革的实施意见、课程改革效果评价意见。

  4.蜀光绿盛实验学校课堂模式改革实施意见。

  5.教师专业技能培训

  四、培训目标

  学校通过课堂模式改革教师培训工作,帮助教师把握课程改革的方向时代意义,明确市教育局、学校开展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掌握学校课堂模式改革的整体框架,有效开展课堂模式改革实践与研究,形成学校课堂模式教学特点,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五、培训形式

  (一)校本研训

  1.开展新课标学*与解读培训

  各教研组、备课组充分利用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活动时间,针对年级、学科教材内容,认真组织教师学*新课程标准,解读课标主要和重点变化,把握课程改革的内容和方向。各教研组要落实课标学*内容、时间、主讲教师,开展学*活动。提高教师专业理论水*。

  2.开展课堂模式改革教学研讨活动

  教科室、教导处制定课堂模式改革教学研讨展示方案,学校为教研组提供课堂展示*台,开展间周一次全校性课堂模式改革研讨展示课,供全体教师观摩、学*、研讨。各教研组、备课组结合学校课堂模式改革意见,针对本学科实际,组织教师积开展组内加课堂模式改革教学研讨展示,认真开展观课、议课、研讨活动。提高教师课改能力

  3.开展学科主题课型构建活动。

  各教研组要针对学科主题课型特点,在学校课堂模式构建的整体框架下,积极探索学科主题课型(如拼音教学、阅读教学、口语教学、计算教学、概念教学、实验教学等)的教学方式,形成可操作、高效益、可推广,相对成型的主题课型教学方式,提高教师课程能力。

  4.组织教师开展课堂模式改革心得体会交流活动。

  学校利用教师业务学*、假期培训时间,组织教师进行课堂模式改革心得体会交流,分享课改经验与得失,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二)专家引领

  1.邀请名师、专家到校指导。

  学校结合课堂模式改革的实际,适时邀请教学名师、课改专家、教育名家、管理专家等到校为教师开展专题讲座、课改诊断、课程示范等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理论与实践能力。

  2.选送教师外出参加专业培训。

  学校为教师外出培训提供外出培训机会和保障,积极选派教师参加国家、省级教育教学专业培训,开展外出培训教师心得交流、培训汇报展示课、专题讲座、指导教师等活动,实现培训资源共同分享、专业技能共同提升目标。

  3.开展名校联姻活动。

  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四川省中小学共同体活动,开展名校零距离接触活动,让教师与名校教育教学理念和实践对接,促进教师教学观念和方式的快速转变。

  (三)队伍建设

  1.实施蓝青工程

  学校开展绿青椒工作室、青年教师结对、影子培训等蓝青工程工作,通过活动载体,引导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观、良好的师德;指导青年教师学*教育教学专业技能,快速适应教育教学工作;鼓励青年教师积极投身课程改革,快速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能。

  2.实施名师工程

  学校以名师工作室为载体,开展名师培养、教学示范、专业引领等主题工作,使名师工作室成员名师化成长,为学校教师提高专业指导和诊断,促进学校教师不断进步和提高,发挥名师工作室的引领示范作用。

  3.教师梯级团队建设

  学校根据教师专业结构,组建梯级教师团队,制定梯级团队工作任务、发展目标、管理形式、考核标准,让各梯级团队教师在相应团队内开展必要的专业学*、研讨、总结、提升活动,达到规定的专业发展目标,实现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利用梯级教师团队动态管理模式激发教师专业学*与提高的自觉性。

学校教师培训实施方案4

  为了更好地培养一支师德高尚、敬业爱生、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依据上级指示精神,五年内每位教师应接受360学时的培训,即每学年72学时、每学期36学时。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努力建设学*型、专家型教师团队,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师资条件。

  二、总体目标

  1、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专业水*,打造学*型校园,努力形成读书学*的良好氛围。

  2、深入开展教研活动,引导教师在学*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部分教师能在一定范围内交流自己的成功经验。

  3、实施名师工程,培养和造就一批骨干教师。

  三、培训内容

  1、师德培训。牢固树立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从业准则,大力实施“师德工程”,开展教师素质提升工作的系列活动。通过学*、交流、讨论等途径,积极引导教师乐于奉献,爱岗敬业。引导教师进一步加强自身修养,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教学水*,以良好的师表形象塑造学校的整体形象,获取学生的信赖,赢得家长的信任。

  2、青年教师培训。本年度将着力为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构建*台,抓实教研组业务活动,抓好抽签课课、常规课、示范课、,充分发挥我校名师资源优势,开展传帮带活动,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3、生命化课堂的构建。构建具有高效的生命话课堂教学模式是我校今后几年的主课题,围绕这一课题开展一系列研究活动,对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试等作深入研究,探寻高效教学的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负担,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四、培训形式

  1、教研组集中培训

  目的:为了使全体教师对中考要求有更加明晰的了解,把脉中考的各个环节,有针对性的对日常教学以及学生的学*有所指导,xx年8月28日下午1:30中考阅卷教师指导对接培训会。地点:各个教研组,将邀请我校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政治、生物九个学科参加今年中考阅卷的教师分学科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

  2、参加区进修校组织的远程培训工作。

  20xx年10月10日——16日,我校教师将在网上进行全员培训。

  3、继续开展教师讲坛活动。

  我们116中学的教师教坛是我校教师培训工作的一大亮点。利用教师讲坛这个*台,每月一次,将优秀教师高超的课堂技能进行展示,大大促进了我校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

  4、继续进行抽签课活动。

  常年坚持的抽签课活动是我校的又一特色工作。

  由主抓教学的副校长牵头,教学主任、备课组长及组内其他成员参加的每日抽签课活动对我校教师的日常教学起到了一定的督促检查的作用。听完课后及时评课,对上课教师的课堂教学及时进行指导,对于老师们的课堂教学帮助很大。

  5、分散学*

  根据个人情况读书、研修、网上学*等。

  五、工作措施

  学校在以分管副校长为组长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加大培训投入,狠抓落实:

  本学期,我校校本教研要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中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目的,继续坚持“专业引领、骨干带动、同伴互助、自我反思、自主发展”的策略,切实提高教师研读教材、大纲的能力,“以学定教”的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实战能力,突出教研工作的科学性、实效性,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教师培训实施方案5

  根据北碚区教委和区教师进修学院安排,为了使新教师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熟悉我校各项制度要求,尽快成长为合格的教师,根据我校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及学校培训管理规则要求,结合我校新教师实际情况,特制定学校新教师培训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新教师师德水*为先导,以抓新教师基本功训练,提高新教师的业务水*和能力为重点,通过自学、讲座、指导、检查等手段,促进新教师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文化水*等综合素质快速提高。

  二、组织机构

  组长:xxx(校长)

  副组长:xxx

  组员:xxx

  执行机构:教导处德育处

  三、培训目标:

  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了解教育政策法规,熟悉教育教学内容;熟悉教育教学常规,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完善专业知识结构,提高履行岗位职责能力;熟悉新课改理念和基本要求,了解校本教研、课题基本的实施方法。

  四、培训重点:

  教师的职业道德、行为规范,教学教研能力及要求,德育能力及要求。

  五、培训形式:

  采用统一培训与实践相结合、交流座谈与个体自学感悟相结合。

  六、培训对象:

  20xx年分配到校的新教师。

  七、培训内容及时间

  (一)师德修养、日常行为规范培训(10学时)

  基本内容:学*《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规范教育行为的六条规定》,认真学*学校各种管理制度,参加学校组织的师德校本培训。

  目的:师德修养培训着眼于加强新教师对当代教师职业、教师师德规范、教师职业素质的认识。促使新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热爱学生,熟悉教育政策法规,明确教师日常行为规范。

  (二)班主任工作培训(20学时)

  基本内容: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班主任工作常规要求;班主任工作方法经验等;学科教师育人方法(与学生交流沟通方法、学生思想工作方法等);学科教师课堂管理方法、要求。

  目的:德育工作培训着眼于使新教师树立育人理念,教师不仅仅是教学,还要肩负育人这一重要职责;着眼于使新教师认识到班主任工作是教师工作的本份,做好班主任工作才能体现一个完美的教师生涯;着眼于使新教师初步掌握班主任工作要求和基本方法。

  (三)教学常规培训(20学时)

  基本内容:同兴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系列细则。

  目的:通过培训使新教师具备严于律己的意识,熟悉教学常规业务要求并能自觉贯彻于自己的日常工作中。

  (四)教育教学研究培训(10学时)

  基本内容:教育教学论文撰写培训;校本教研培训;课题立项、研究培训。

  目的:教育教学研究培训着眼于使新教师明确教研之于教学的重要性,初步掌握教研的基本方法。

  八、培训要求

  1、新教师应把培训看成自己成长的捷径,按时参加培训活动。

  2、新教师必须按时参加培训,不迟到,不早退。因故不能参加者,须向校长请假,并找负责人补课。

  3、认真听课,作好笔记,撰写心得,为今后的实际教学工作做好铺垫。

学校教师培训实施方案6

  一、发展定位

  新教师是校外教育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未来希望,为了促使新教师在较短时间内适应校外教育岗位的基本要求,实现师德、教学艺术和教育管理能力的同步提高,对校外教育教师特别是新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是十分必要的。

  二、目的意义

  以创建教师专业发展校外教育为契机,针对新教师可塑性强的特点,通过多渠道、多方位的培训,全面提高新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能力。以实践为基础,积极探索开展创造性的培训模式,以满足新教师对培训的需求,有效促进新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培训对象

  工作年限二年以内的校外教师。

  四、培训目标

  1、通过培训,全面提高新教师的职业道德、知识水*、教育教学理论和身心素质,发展专业思想,培养敬业精神,使其形成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掌握前沿的学科知识;

  2、通过培训,增强新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反思、探究和创新的能力,使其初步掌握信息技术及科研的基本技能、方法与技巧,具有创造性地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独立开展教育科研的能力,加速其专业化成长;

  3、通过培训,引导新教师了解校外教育的办学理念、工作特点,树立热爱教育、热爱校外教育、热爱校外教育机构、热爱学生的理想,确立为教育事业终身奋斗的思想。

  4、通过培训,激活新教师主动学*的愿望,积极参与培训和实践活动,初步形成赏识他人、合作沟通、分享经验的意识,为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五、培训内容及形式

  新教师培训分为市区级培训和宫本培训两部分,市区级培训由市区级校外教育研究室统一组织,每年针对新教师的专业等开展定期培训;宫本培训则由新教师所在校外教育单位组织,其中一年为辅导执行期,一年为跟踪发展期;培训内容包括师德师风、职业道德教育、教育教学能力、教学基本功、校外活动方案的编写、新课程标准、现代信息技术等。主要以导师制、集中培训和自学自练等培训形式开展。

  1、导师制

  由校外教育为新教师指定一名骨干教师作为指导教师,双方组合后,指导期为一年。导师按照宫本培训的有关规定,通过开设专题讲座、教学观摩、教学实践指导、开展研讨、撰写论文等形式,对新教师进行传、帮、带。培训的总课时为50课时,时间为期一年。

  2、集中培训

  新教师所在校外教育单位自行组织开展各类岗位集中培训,如开展专题讲座和师德先进个人事迹报告会、观摩优秀教师和骨干教师的小组活动实况等,使新教师尽快了解、掌握小组活动教学工作的全过程,熟悉小组活动、群众文化活动等各个环节的规范和要求。

  3、自学自练

  新教师要积极参加市区校外教育研究室组织的各级各类培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阅读4本以上的教育理论专著,并撰写读书笔记,在读书交流会上分享读书心得。

  六、职责与要求

  (一)对校外教育单位的要求

  1、校外教育单位要高度重视对新教师的培训工作。要指定专人负责新教师培训工作,根据校外教育培养计划的要求制定新教师总体培训计划,对新教师进行岗位集中培训,并在培训过程中严格管理、规范考勤,使新教师尽快熟悉教育教学工作,以保证新教师的培训工作顺利实施。

  2、校外教育单位要精心挑选事业心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专业理论水*较高、教育教学能力强,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与新教师进行师徒结对,指导新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促使新教师快速成长,明确职责,并制定出相应的奖惩激励措施。

  3、校外教育单位教研室负责制定学科新任教师年度培训计划;负责师徒结对活动的督促和检查;随时了解新教师参加市区级、宫本培训的情况,作为考核新教师的依据;定期考核验收培训结果及培训档案,组织新教师小组活动教学技能研究活动,跟踪点评新教师的小组活动。

  4、建立新教师成长记录袋及培训档案。校外教育单位要为每位新教师建立新任教师成长记录袋,记录新教师接受培训指导的过程性材料和新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变化成长的案例材料。

  5、创设新教师外出学*的机会,引导新教师学*先进的教学理念,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探索适合青少年和本专业的教学方法,提高新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

  6、为新教师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和*台。要求新教师每学期在本单位内或专业教研组内至少上两节小组活动研讨课,并组织本专业教研组教师进行研讨和反思。

  (二)对新教师的要求

  1、遵纪守法,恪守师德,按时参加校外教育系统的各种政治业务学*,积极参加校外教育系统组织的各项活动,发挥主人翁意识。

  2、认真学*新课程标准,钻研本专业领域,在导师的指导下制订自我发展规划,分析自身素质和专业特长,明确教学研究方向,制定出相应的发展措施。快速适应校外教育的工作节奏,适应教学环境、教学对象的变化,努力提升自己的施教能力,挖掘教书育人、创造佳绩的潜能。

  3、认真备活动,倡导“集体备课、资源共享、课后反思”的高效的新型备课方式,撰写活动方案必须完整、有效。

  4、认真开展小组活动教学,善于借鉴导师的教学技巧和教学设计,做到师生互动,促进活动实效。每次小组活动结束后,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撰写教学后记。

  5、虚心向导师请教,取长补短,每学期听课不得少于20单元,并有详细的听课记录。加强业务学*,积极参与各级各类的业务培训,博览群书,建立自己的教育博客,勤于动笔记录教育小故事,积累自己的教学感受;坚持信息技术在小组活动教学各环节的运用,苦练教师基本功。

  (三)对指导教师的要求

  1、指导教师要本着对校外教育发展负责、对新教师成长负责的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根据市区校外教育研究室和宫本培训对新教师的具体要求,认真做好全面的指导和督促工作。每学期听新教师课10单元以上,听完课后要随时点评。

  2、做好示范和引路的作用。为新教师制定出一年结对帮带的整体规划。每学期初,要确定好本学期培养目标,并制订出具体的培养计划。培养过程要有阶段性跟踪记录。每学期结束前,要认真分析工作得失,写出本学期培养总结。辅导过程中要注重共性,尊重个性,让新教师发展成为风格独特的青年教师。

  3、了解新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困难和要求,尽力帮助解决,指导新教师加强学*,进行教育教学的科研。如:提供学*资料、让新教师参与自己的课题研究、指导撰写和修改论文等。

  4、指导教师不仅要在工作学*上帮助新教师尽快成长,同时在生活上也应该多关心新教师,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七、考核与评估

  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考核评估:

  (一)思想品德、职业道德方面

  主要考核新教师遵守职业道德、履行职业要求、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为人师表、遵守校外教育规章制度表现等方面。由校外教育单位考评小组根据指导教师提供的情况和检查指导所掌握的情况,于培训期结束后进行综合评价。

  (二)学*和培训方面

  主要考核新教师参加市区、宫本培训和学*,以及教研活动情况;每学期参加各专业教研组内的研讨课和宫内汇报课;每学期听评课情况;教育教学理论的学*和学*体会;每学期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或活动总结等方面,由校外教育考评小组进行综合评价。

  (三)教育教学方面

  主要考核新教师的工作态度、能力和成效;小组活动教学能力和组织群众文化活动的能力,以及德育工作能力;小组活动教学计划、活动方案和教学效果等,由校外教育考评小组进行综合评价。

  学年度末,校外教育单位将实事求是地根据多方面情况,对每一名新教师分别做出综合鉴定。

  八、组织与管理

  由市区校外教育研究室具体负责老教师带教新教师的组织管理工作,校外教育单位教研室负责具体实施工作。

  (一)成立宫级指导小组,指派专人负责处理培训中出现的问题,制订协议书、经费制度、档案制度和奖励制度等,对培训的具体要求和评价措施进行明确的规定。

  (二)邀请市区专、兼职教研员和名优教师,负责对新教师的宫本培训进行指导和评估。区校外教育研究室将对培养过程的每个阶段实施过程评价,督促师徒落实责任,定期与不定期检查新教师的小组活动教学及老教师的指导情况。

  (三)培训结束时,组织“优秀对子”的评比,对优秀者给予一定的精神与物质奖励。培训结束后,总结成果。一方面组织新教师参加校外教育系统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另一方面,收集优秀活动案例、教案及论文,并编辑成书,形成系统的培训资料。


学校教师交流实施方案优选【10】篇(扩展5)

——学校消防实施方案(精选10篇)

  学校消防实施方案 1

  我校接到了上级下发的《全县今冬明春火灾防控工作方案》后,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立刻召开了教师会布置了有关的工作,并认真落实了通知的精神。我校开展暑假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的情况如下:

  一、组织领导到位,责任明确。

  针对本次活动,学校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

  组 长:赵俊民

  副组长:张秀欣 王红晓

  组 员:李要民 董国有 张项宇 孟洪涛 范秀成

  郭广业 傅中伟 王联想 朱鹏辉 张会杰

  二、工作任务:

  1、抓好各班级及校舍食堂消防安全责任制的落实。

  各班级及食堂宿舍要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明确本责任区域内的消防安全责任人,明确各班级在消防安全工作上的职责分工,并层层落实消防安全职责。

  2、开展全校性消防安全大检查,切实消除火灾隐患。

  各班级要组织本单位开展消防安全自查自改活动,建立消防安全自查、火灾隐患自改、法律责任自任的.消防工作新机制。

  3、加强学校消防建设,提高抵御火灾的能力。

  4、加强执勤备战,做好灭火和抢险救援的各项准备。

  学校要针对暑期火灾的特点,加强对师生员工的消防安全教育,增强教职工的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使师生员工了解本岗位的防火措施,做到会报警,会使用灭火材料扑救初期火灾,会自救逃生,会组织人员疏散。

  三、具体措施及时间安排:

  时间工作内容实施地点责任人

  20xx年11月28日利用校会进行消防知识教育。

  20xx年12月3日上一节消防安全示范课。

  20xx年12月16日各教学班组织消防安全主题班会;各班根据所学知识自查消防隐患。

  建筑消防设施的检测和火灾隐患的排查每月定时排查。

  四、工作要求:

  1、校长为学校消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班班主任为消防工作的直接责任人,要高度认识假消防工作的严峻性和任务的艰巨性,以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加强领导,全力以赴做好本学期的消防工作,做到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分工协作、责任到人。

  2、学校消防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各责任区的消防工作进行检查指导。

  3、学校各班级,要在消防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和部署下,按照工作部署积极做好本责任区的消防安全检查工作,与学校做到积极协助,密切配合,凝聚合力,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确保消防工作落到实处。

  学校消防实施方案 2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消防法》、**部第61号令、《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落实省**厅、省教育厅关于创建“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的通知精神,全面提升学校消防安全管理水*,增强全校师生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提高自防自救能力,维护学校*安、和谐环境。通过此次创建,力争将我校建设成为“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

  二、组织领导

  (一)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学校保卫处,成员如下:

  主队长:

  成员:

  三、创建目标与创建要求

  (一)对照验收细则,全面落实创建目标

  1、落实消防安全责任。消防安全管理责任制度明确,消防安全管理人落实,防火巡查、应急疏散演练、安全奖惩等措施落实;疏散指示标志、安全出口符合消防规范;义务消防组织健全;建筑消防设施和器材完好有效,无重大火灾隐患。

  2、落实消防安全培训。有培训计划、方案和教材,教职员工懂火灾的危险性、懂预防火灾措施、懂火灾扑救方法、懂火场逃生方法;会报火警、会使用灭火器材、会扑救初起火灾、会组织人员疏散、会开展消防宣传。简称“四懂五会”。

  学生懂得基本的防火、报警、逃生疏散、扑救初起火灾常识。

  3、落实消防安全教育。有消防安全知识教学计划和教材,将消防知识纳入教学内容;每学期开学初、放寒暑假前、学生军训期间,对学生普遍开展一次专题消防安全教育,每学年组织一次全员参与的应急疏散演练,组织一次学校义务消防队(志愿者)到消防站或消防教育基地参观体验,师生接受消防安全知识教育率达100%;选聘消防专业人士担任学校的兼职辅导员。

  4、落实消防安全宣传。利用橱窗、板报、广播、网站等阵地经常宣传防火、灭火、疏散逃生等消防安全常识。每学年在周边社区与**消防部队共同组织一次大型的消防宣传活动,向社会各界宣传普及消防知识。

  (二)创建要求

  全校要积极响应,对照创建评估验收细则和创建任务分解表中的要求,认真开展创建活动,落实创建目标;要按照学校的创建实施方案制定创建工作计划,落实具体创建工作措施,组织全体师生积极参与,人人知晓,人人参与;创建办要与各单位建立创建活动联系制度,及时提供创建各方面的.支持。各单位要将本单位开展创建工作的实施方案、责任人和联系人上报创建办.

  四、开展创建工作的实施方案(共分五个阶段)

  按照省教育厅、省**厅关于创建20xx年度“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的通知要求与总体部署,我校积极响应,将创建过程分为五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9月1日----9月31日):宣传发动阶段。

  全校召开动员大会,学*领会创建的精神和创建的意义,形式多样地开展宣传创建,明确创建目标,布置创建的任务和要求,认真进行组织分工,详见发放的《20xx年度创建贵州省“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任务分解表》。

  (二)第二阶段(10月1日----10月20日):自查自纠阶段。

  全校全面进行消防安全自查自纠,落实隐患整改措施,消除隐患,部署并开展创建达标活动。

  (三)第三阶段(10月21日----11月15日):自我总结阶段。

  全校要与创建办检查相结合,进行自我总结评估(将自我总结评估的材料报送创建办)。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完善、改进。

  (四)第四阶段(12月底前):总结验收阶段。

  创建办对照验收细则,全面总结,进行自我评估,提交创建申请。

  (五)第五阶段(1月1日----1月20日):巩固发展阶段。

  全校要在巩固此次创建成果的基础上,认真加以总结,进一步规范本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完善和改进消防安全工作,将各项消防安全工作全面落到实处。

  学校消防实施方案 3

  为了进一步落实各级有关学校安全教育工作精神,在各种事故发生时能紧急疏散师生,增强全体师生安全意识,提高自救能力,在紧急情况下组织师生有序逃离危急现场,采取强有力的措施,避免伤亡。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根据xx县教育体育局要求小学应急疏散演练工作的意见,结合我校现有校舍条件的状况,为坚决杜绝因楼道拥挤而产***伤害事故。为此,学校定于x月x日星期x下午第二、三、四节课举办消防安全活动。

  一、活动内容

  1、消防安全讲座;

  2、应急防火疏散演练;

  3、现场使用灭火器灭火演练。

  二、活动过程

  (一)消防安全讲座

  (1)消防安全讲座目标;为了提高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今后看见火不会害怕,知道怎么逃生。最大限度的保证人民财产安全,知道如何使用消防器具等。

  (2)讲座地点:学生食堂

  (3)讲座方法:播放课件(讲解课件的内容)

  (4)参加人员:全体师生及后勤人员

  (5)讲座人:xxx

  (6)组织员:当天的值班人员

  (二)应急防火疏散演练

  (1)疏散演练的预定目标

  师生能按预定的方法和路线迅速的逃离危险地带(教学楼),转移到安全地带(学校足球场);本次演练要求迅速有序;使学生初步掌握遇到消防事故时自救和逃生的方法。

  (2)演练总指挥:xxx

  (3)演练路线

  全体师生从危险区(教学楼)转移到安全区(学校足球场)。

  (4)各人员的具体工作职责

  1、各班的组织教师:负责本班的学生清点工作;组织好本班学生有序的逃离现场(即教学楼);最后在安全区再一次清点本班的人员是否都安全撤离。

  2、各楼梯口及楼道的教师:组织好逃离的'学生有序的撤离。

  3、安全区组织人员:组织好安全逃离的学生的集合和纪律维持工作。

  (5)疏散原则

  1、疏散时,学生必须用毛巾或口罩等(自带)手捂口鼻,弯腰远离建筑,撤离到安全地带;

  2、严禁推搡、拥挤、抢先,有序安全撤离;

  3、楼梯疏散撤离队伍发生冲突时,按先到优先原则,一律听从引导员指挥;

  4、教师疏散撤离时,特别照顾特殊学生(特异体质;患病学生)。

  (6)其他事项

  1、各位教师一定要正确、认真地对待本次演练,要让学生有序地撤离,避免学生互相推挤、踩踏等事发生。

  2、各位教师要在学生撤离后再自己迅速撤离。

  (7)安全区为:足球场上。

  (三)使用灭火器灭火流程:

  (1)演练目的:为了让广大师生深入地了解消防逃生常识,切实树立起消防意识,真正掌握好消防安全知识,并具备自救互救的能力,提高抗击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学会正确使用灭火器以及掌握逃生的方法。

  (2)参加人员:全体师生和全体后勤人员。

  三、注意事项

  1.班主任和所有负责老师要做好演*前的安全教育和演*中的管理工作。

  2.班主任在讲台上组织同学有序撤离教室,安排在楼梯口的领导、教师要组织学生有序下楼,学生下楼疏散时要2人为一排,安静、迅速下楼,不要跑得过快。杜绝不要打闹,惊叫和推搡等。

  3.演*前学校当天值班人员一定要检查和清理楼道,楼梯上的垃圾及杂物,以防发生学生滑倒、碰撞及踩踏事故。

  4.听到学校发出的警报后,全校师生立即快速、安全进行疏散。安排有任务的教师要提前各就各位,做到万无一失。

  学校消防实施方案 4

  为全面提升中小学校消防安全管理和消防安全教育能力,构筑学校消防安全“防火墙”,确保教育系统不发生有影响的火灾,根据《县消防安全委员会关于开展全县夏季消防安全检查工作的通知》睢消委发(〔xx〕39号)文件精神,决定在全县教育系统组织开展重大火灾隐患集中整治专项行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目标任务

  深入排查全县教育系统特别是中小学(幼儿园)火灾隐患,全面整治清除火灾隐患,使火灾事故明显减少,坚决遏制较大以上火灾事故发生,杜绝发生重特大火灾,保持和维护我县教育系统消防安全良好形势。

  二、工作范围和整治重点

  (一)未排查整治的区域和场所。各镇中小学(幼儿园)要积极主动开展活动,全面排查*年来未进行过消防监督检查与排查整治的区域和场所,重点整治未经消防设计、消防验收及备案抽查的'建筑,未经消防检验即投入使用的场所。彻底消除火灾隐患排查的死角和盲区。

  (二)学校的重点场所。地毯式排查学生宿舍、教师公寓、食堂餐厅、实验室、图书馆、礼堂、会议室、电脑房、锅炉房、配电室等,重点整治建筑消防设施损坏、关停、瘫痪和疏散通道堵塞、安全出口锁闭,以及违章用火、用电、用气、用油、违规设置师生员工宿舍等隐患,尤其是人员住宿密度高的高层学生宿舍和农村寄宿制学生宿舍的消防安全情况。

  (三)“四个能力”建设情况。提升学校检查消除火灾隐患能力、提升学校扑救初起火灾能力、提升学校组织人员疏散逃生能力、提升学校消防宣传教育能力。重点整治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不落实情况。

  三、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6月5前)。各镇中小学(幼儿园)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各阶段工作任务,成立领导机构,召开动员会进行动员部署。

  (二)全面整治阶段(6月6日至6月21日)。各中小学(幼儿园)将目标任务细化量化,明确排查整治工作任务。抽调人员成立检查组,实行逐级负责制,逐科室、逐部门进行网格化排查,做到不漏一个科室(部门)、不留一个死角、不放过一个隐患。对前阶段已排查过的隐患整治情况要组织“回头看”。排查出的火灾隐患和违法行为,要分清类别,做好记录,建立健全工作档案,做到排查一个登记一个,确保单位场所及火灾隐患底数清楚。对能当场整改的要当场整改,对不能当场整改的要落实整改责任人、整改期限和整改措施,并登记在案,整改期满要组织复查,复查仍不合格的要严肃处理。

  (三)总结验收阶段(6月22日至7月5日)。由县教育局和消防大队对各镇中小学(幼儿园)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并进行全面总结,查抓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研究建立长效排查整治机制,巩固、深化专项整治成果。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为确保“重大火灾隐患集中整治专项行动”工作落到实处,抓出实效,县教育局成立以局主要领导为组长,机关各科室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重大火灾隐患集中整治专项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教育局安全监督科,周本思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各学校也要成立相应领导机构,建立领导分片、包干制度,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部门联动,严格执法。各学校要主动与局领导小组和**消防部门联系,确保排查到位,整改到位。

  (三)强化宣传,发动师生。各学校要设立举报箱、公布举报电话,广泛发动师生查找举报火灾隐患和消防违法行为。

  (四)强化督导,落实责任。排查整治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检查、谁负责”的原则,明确检查人员和单位法人代表的责任,做到问题不处理不放过、隐患不整改不放过、责任不落实不放过,杜绝形式主义。局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将加强督促检查,对排查整治工作不力、措施不实、成效不明显的,要通报批评;对排查整治工作走过场,发生较大以上火灾的,要实行责任倒查,严肃追究责任。

  各学校发现重大火灾隐患的,要在第一时间上报;工作开展情况要及时报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安全监督科),请于7月5日前将附件1—4连同工作方案发至邮箱: xxxxxxxxx@xxxxcom。纸质材料加盖公章后报送。联系人:杨栋电话:13xxxxxxxxxxx(62xxxx)

  附件:

  1、消防安全自查自纠承诺书

  2、夏季消防安全大检查情况登记表一

  3、夏季消防安全大检查情况登记表二

  4、夏季消防安全大检查隐患整改汇总统计表

  学校消防实施方案 5

  一、指导思想

  根据20xx年全市春防工作方案要求,为进一步有效控制辖区内火灾事故隐患,使广大居民掌握消防常识,有效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发生,保障全街区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二、目标任务

  通过此次培训,达到使街区内广大居民对消防常识有基本的了解,掌握家庭用火用油用电用气的安全使用方法及火灾自救常识,从而避免和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保障居民人身和财产安全;通过对社区工作人员安全隐患排查的培训,提升安全生产工作人员排查隐患的能力,有效控制辖区内企业、个体户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三、工作部署

  拟定培训时间:

  地点:街办事处会议室

  邀请讲课专家:市安监局副局长范俊杰、市消防大队参谋严勇。

  四、培训内容:

  1、消防大队参谋严勇同志讲解居民日常消防常识及工作人员消防隐患排查注意事项。

  2、安监局范局长讲解安全事故事例以及社区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如何排查安全生产隐患。

  五、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认真对待。

  各社区一把手、安全主任、居民代表1人和社区工作人员1人,每社区共4人参加培训,要求认真听讲并做好笔记。

  2、掌握知识,学以致用。

  培训会后各社区要在5月份开展安全生产、消防保卫等的隐患排查,各社区安全主任要将所学知识推广到网格化具体负责人,提高工作队伍整体能力,更加细致具体的查找隐患,杜绝一切事故发生。

  3、扩大宣传,营造氛围。

  各社区加强宣传力度,聘请专家对广大社区居民进行安全、消防知识培训,并利用发放宣传单、悬挂条幅、书写宣传板、黑板报等形式扩大宣传范围,营造良好的安全街区氛围。

  学校消防实施方案 6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消防法》、**部第61号令、《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落实省**厅、省教育厅关于创建“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的通知精神,全面提升学校消防安全管理水*,增强全校师生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提高自防自救能力,维护学校*安、和谐环境。通过此次创建,力争将我校建设成为“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

  二、组织领导

  (一)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学校保卫处,成员如下:

  主队长:

  成员:

  三、创建目标与创建要求

  (一)对照验收细则,全面落实创建目标

  1、落实消防安全责任。消防安全管理责任制度明确,消防安全管理人落实,防火巡查、应急疏散演练、安全奖惩等措施落实;疏散指示标志、安全出口符合消防规范;义务消防组织健全;建筑消防设施和器材完好有效,无重大火灾隐患。

  2、落实消防安全培训。有培训计划、方案和教材,教职员工懂火灾的危险性、懂预防火灾措施、懂火灾扑救方法、懂火场逃生方法;会报火警、会使用灭火器材、会扑救初起火灾、会组织人员疏散、会开展消防宣传。简称“四懂五会”。

  学生懂得基本的防火、报警、逃生疏散、扑救初起火灾常识。

  3、落实消防安全教育。有消防安全知识教学计划和教材,将消防知识纳入教学内容;每学期开学初、放寒暑假前、学生军训期间,对学生普遍开展一次专题消防安全教育,每学年组织一次全员参与的.应急疏散演练,组织一次学校义务消防队(志愿者)到消防站或消防教育基地参观体验,师生接受消防安全知识教育率达100%;选聘消防专业人士担任学校的兼职辅导员。

  4、落实消防安全宣传。利用橱窗、板报、广播、网站等阵地经常宣传防火、灭火、疏散逃生等消防安全常识。每学年在周边社区与**消防部队共同组织一次大型的消防宣传活动,向社会各界宣传普及消防知识。

  (二)创建要求

  全校要积极响应,对照创建评估验收细则和创建任务分解表中的要求,认真开展创建活动,落实创建目标;要按照学校的创建实施方案制定创建工作计划,落实具体创建工作措施,组织全体师生积极参与,人人知晓,人人参与;创建办要与各单位建立创建活动联系制度,及时提供创建各方面的支持。各单位要将本单位开展创建工作的实施方案、责任人和联系人上报创建办.

  四、开展创建工作的实施方案(共分五个阶段)

  按照省教育厅、省**厅关于创建20xx年度“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的通知要求与总体部署,我校积极响应,将创建过程分为五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9月1日----9月31日):宣传发动阶段。

  全校召开动员大会,学*领会创建的精神和创建的意义,形式多样地开展宣传创建,明确创建目标,布置创建的任务和要求,认真进行组织分工,详见发放的《20xx年度创建贵州省“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任务分解表》。

  (二)第二阶段(10月1日----10月20日):自查自纠阶段。

  全校全面进行消防安全自查自纠,落实隐患整改措施,消除隐患,部署并开展创建达标活动。

  (三)第三阶段(10月21日----11月15日):自我总结阶段。

  全校要与创建办检查相结合,进行自我总结评估(将自我总结评估的材料报送创建办)。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完善、改进。

  (四)第四阶段(12月底前):总结验收阶段。

  创建办对照验收细则,全面总结,进行自我评估,提交创建申请。

  (五)第五阶段(1月1日----1月20日):巩固发展阶段。

  全校要在巩固此次创建成果的基础上,认真加以总结,进一步规范本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完善和改进消防安全工作,将各项消防安全工作全面落到实处。

  学校消防实施方案 7

  为贯彻落实省、市、区主要领导批示精神和全省校园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视频会议精神,根据《青岛西海岸新区校园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要求,切实摸清保护区各级各类学校消防安全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整改措施,推进问题解决,确保年底前完成专项整治工作任务,制定如下整治工作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全面排查校园消防安全隐患,彻底整改学校既有建筑消防安全存在的问题,提高校园消防安全管理水*,切实解决校园消防安全问题,确保保护区辖区内校园消防安全形势持续稳定,有力保障学校师生生命财产安全。

  二、整治范围

  保护区辖区内各级各类学校(含民办,下同),包括小学、幼儿园和教育培训机构。

  三、整治工作内容

  (一)对没有依法履行立项、用地、规划、施工许可等手续或手续不齐全的,按照建设时的'政策处理处罚后,补办相关手续或出具相关证明文件。

  (二)对没有依法履行消防设计审查程序的,如消防设计文件已经过施工图审查且合格,按图审时的标准验收;如施工图未经过审查或审查不合格,按竣工时的标准组织消防安全评估,由评估合格报告代替验收手续。

  (三)对未按消防、抗震设计和标准规范施工的,按原消防和抗震设计或竣工时标准规范整改;无法整改的,采取强化防范措施,组织消防和防震安全评估,评估合格后,由评估合格报告代替验收手续。

  (四)对工程验收报告、工程竣工图纸等申报资料缺失的,由地方**委托工程质量安全鉴定检测和消防安全条件确认,满足安全使用条件并提供涉及消防有关竣工图纸,代替验收手续。

  (五)对验收不合格且整改不到位的,按整改意见落实整改,限期整改不到位或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责令停止使用。

  (六)对未提高抗震设防标准的学校,开展抗震设计验算。对验算达不到相应要求的,进行抗震鉴定。对不能满足抗震设防要求的,督促制定整改方案并明确时限。

  (七)未经消防验收投入使用的建筑物使用的预案措施。

  四、整治时间和步骤

  xxxx年8月下旬开始至xxxx年底,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排查阶段(xxxx年9月8日前)

  9月2日前,开展全方位的动员部署,制定方案,成立专班(详见附件1),明确职责。宣教文卫中心督促各学校、幼儿园对既有建筑消防安全及抗震状况进行自查、上报。9月8日前,校园消防及抗震隐患汇总分类后,由宣教文卫中心组织专班成员部门对公民办幼儿园、民办学校及培训机构校园消防及抗震隐患进行复核,最终确定隐患清单,上报区校园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专班。

  (二)集中整治阶段(9月8日至11月24日)

  按照专项整治工作要求,集中排查整治校园消防安全问题,督促各级各类学校严格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规范日常消防安全管理,推动解决学校消防安全突出问题和重大风险。

  (三)检查验收阶段(xxxx年12月24日前)

  宣教文卫中心组织检查组,对辖区内校园消防安全问题整治完成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建立健全校园消防安全长效管理机制,从源头上提升校园消防安全管理水*。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各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当前校园消防安全的严峻形势,进一步提高对校园消防安全整治工作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的认识,统筹制定整治计划,确保工作措施落到实处,切实做到思想认识到位、时间精力到位、组织部署到位、工作措施到位。

  (二)加强组织领导。保护区校园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专班办公室设在宣教文卫中心,负责专项整治行动的组织实施;加强工作统筹和整体推进。要协调督促相关部门、镇街各司其职、密切配合,认真做好此次专项整治工作。

  (三)强化责任追究。将整治责任落实到各相关部门、学校,落实到每一名责任人,对思想不重视、行动迟缓、工作落实不到位的部门和个人,将进行通报并启动问责程序。

  学校消防实施方案 8

  为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结合学校生命教育主题,帮助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更深入地了解消防逃生常识,切实树立起消防意识,真正掌握好消防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并具备自救互救的能力,在学校发生爆炸、火灾、地质灾害等突发事件时,全校师生能安全、快速地进行疏散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应急疏散演练方案。

  一、成立演练领导小组

  总指挥:

  疏散指挥组:

  二、活动内容总体安排

  (一)消防知识讲座、灭火演练

  消防知识讲座在安全课上进行。灭火演练时间:xx年10月21日(星期四)下午第一节课,地点:操场

  (二)消防疏散演练

  时间:xx年10月21日(星期四)下午第一节课。

  (三)演练总结

  总指挥总结。时间:灭火演练完毕。地点:**场地

  三、利用的各类科技教育资源

  1、场所:校舍、校园

  2、资料:消防应急疏散资料

  3、器材:学校广播及音响设备,警报装置,喊话器、烟幕、木料、汽油、灭火器等。

  四、活动的过程和步骤

  (一)报警程序:

  1、办公室xx立即用电话或手机报告消防中心(电话119),报告内容为:"xx小学发生灾情,请迅速前来抢救",待对方询问完放下电话后再挂机;负责向120求救;xx向市教育体育局领导汇报情况。

  2、门卫值班人员负责打开学校大门,做好引导消防车辆工作,xx老师负责检查疏散校园消防通道;如情况需要,xx老师负责关闭学校总电源。

  (二)演练安排

  1、时间:xx年10月21日(星期四)下午第一节课

  让学生熟悉应急避险的方法、应急疏散的途径和集中地点、全校师生进行应急疏散的预演。班主任负责。

  2、参演对象:全体师生

  3、演练情景:教室内发生火灾。

  4、演练内容:

  演练包括应急避险和疏散两个内容。当火灾发生时,迅速到预定地点集中,防止灾害发生。

  5、警报信号:

  灾情发生以校园广播警报作为启动信号。连续警报声代表火灾发生,学生进行疏散。听到**声后按预定方案进行演练,全过程要求在3分钟内完成。

  (三)疏散的集中地点和路线

  1、集中地点:学校运动场(各班按广播操划定的位置集中);

  2、疏散路线。(见附表)

  (四)工作人员职责

  1、全体教职员工应服从学校安排,确保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取得实效。演练开始前所有教室门口、疏散路线每个拐弯处等,都要有人负责。

  2、责任分工(涉及到组的'由组长负责具体安排)

  (1)灾情一旦发生,由办公室xx主任立即向总指挥、校长xx报告。

  (2)总指挥xx校长核实情况后,决定启动紧急疏散预案。命令疏散指挥组立即到达现场进行指挥,xx老师发出广播及警报信号,并要求各班停止上课,在老师指挥下有秩序的成二列纵队安全撤离。

  (3)撤离(疏散)方法:当时在教室上课的教师迅速指挥学生及时打开前后门,组织学生排队,在室内将学生分成前后两路,一部分走前门,一部分走后门。撤出教室后按要求带领学生有秩序成二列纵队出教室疏散。

  (4)秩序导护组:听到警报立即到达各自位置作好疏散导护工作。

  (5)疏散指挥组:负责指挥协调各通道教师把学生安全转移到操场集合。

  (6)医疗救护组:接办公室通知后到接待室门口集合待命,准备好救护器材。对受到惊吓、产生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a、救护工作人员携带紧急药箱到操场待命,及时处理伤病员。

  b、不担任教学任务的教职工在操场待命,及时把伤情较重的师生送往医院。

  c、带领本班学生疏散到安全地带后,不担任班主任的男教师如当时没有带班任务,则立即到操场待命,参加救护组工作。

  (7)后勤保障组:准备好喊话器、烟幕、木料、汽油、灭火器等,领取和送达所需物品。

  (8)广播组:发出警报信号,指导学生在老师指挥下按顺序排好队,撤离教室时要有秩序,以低姿捂口鼻,在出口及走廊按顺序撤出。

  (9)应急组:为机动组,随时待命。

  (10)消防组:负责检查消防设备、通道及灭火演示。

  (11)班主任,负责自己班级;陈宜祥负责操场集合学生;班级上课教师协助班主任疏散学生,未安排的教职员工负责疏散路线上学生安全;牛学军老师负责意外事故处理。

  (12)学生到达运动场按广播操队形集合,班主任要清点人数(应到数和实到数),灾情报总指挥xx。xx主任从演练开始用秒表计时,掌握整个演练过程的准确时间。

  (五)疏散要求与注意事项:

  1、听到学校发出的警报声后,全校师生立即快速、安全进行疏散,不能再收拾物品。(猫腰弓身,用毛巾、衣、袖口等掩住口鼻,快速疏散。)

  2、疏散顺序:

  ①疏散时,班主任预先把学生按座位分成前后人数大约一致的两部分,疏散时前半部分走前门,后半部分走后门。听到疏散命令后,全体学生立即起立,按要求依次撤离。

  ②以班级为单位,班主任在门口指挥,学生排二列队,分班按方案疏散。

  3、撤离顺序及线路:

  1)各班听到警报后,里立即撤离。

  2)四年级、五一班、五二班、六一班、六二班从教室撤出后,到办公室一处集合,中途护导有xx老师负责,组织集合由xx老师负责。

  3)一年级、二年级、三一班、三二班撤出后,在多媒体教室前集合。一年级护导由xx负责、二年级护导由xx负责、三一护导由xx负责、三二护导由xx负责。特别注意台阶处。

  4)集合完毕,各班汇报,包括本班实有多少人,撤离多少人。

  5)疏散完毕、带操场进行灭火演练。

  (六)、演练总结

  总指挥时间:16:20

  地点:**场地

  五、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预案

  (1)可能出现因争先恐后,而发生碰撞,拥挤,踩伤等,要求必须按疏散线路迅速疏散,每个点有老师负责维持秩序。

  (2)遇到灾情,千万不要跳窗、乱挤。

  (3)当堂科任教师负责指挥本班学生的疏散,不得擅离岗位。

  (4)疏散过程中,以双手护头或书包,书本护头,以防被砸。

  (5)疏散途中要尽量避开建筑物和电线。

  (6)各班学生到达安全区域后,学生要蹲下,保护头部。

  (7)疏散后,各工作小组立即履行自己的职责,进行灾后的自救工作。开展以抢救人员为主要内容的现场救护工作,及时将受伤人员转移并送至附*救护站抢救。

  六、预期效果及呈现方式

  (一)以班为单位集队,各班应立即清点人数,并向校长报告。

  (二)由校长迅速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本校情况。

  (三)加强对重要设施设备、物品的救护和保护,加强校园值班值勤和巡逻,防止各类犯罪活动。

  (四)积极协助当地**做好广大师生的思想宣传教育工作,消除恐慌心理,稳定人心,迅速恢复正常秩序,全力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五)、应急联系电话:

  校长室

  教育办

  火警:119

  急救:120 999

  七、效果评价标准与方式

  以班级为单位评价,以学生疏散速度和整齐性为标准。

  八、对青少年"益智、益德"等方面的作用

  帮助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更深入地了解消防逃生常识,切实树立起消防意识,真正掌握好消防安全知识,并具备自救互救的能力,增强安全、危机意识。提高学生面对灾害的心理承受能力。

  学校消防实施方案 9

  一、活动目的

  环境保护是每个小公民应该具有的素质。通过开展“亲*自然 爱绿护绿 红领巾在行动”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大自然花草树木的作用,感恩大自然对我们的恩赐,进一步培养少年儿童的环境保护意识。

  二、活动时间:

  年4月17日(星期五)

  三、活动地点:

  长江路风光带、北固山公园

  四、活动负责:

  xxx

  五、具体时间

  教师到校:7:50 学生到校:8:20

  汽车离校:

  8:30 集中返校时间:12:00

  六、活动安排:

  1、走进大自然:队员们走进春天,认识花草树木。

  2、爱绿护绿:清除活动范围内的枯枝败叶以及身边的垃圾并分类存放。

  3、清捞河面垃圾:高年级队员,进行河面垃圾清捞。

  七、活动准备:

  1、了解介绍游览地点的相关资料。

  2、各年级准备好垃圾袋,清理所到之处留下的'垃圾。六(3)班部分队员带好清捞工具。

  3、做好安全预案,保障队员活动安全。

  八、活动负责人:

  各班级负责人:正副班主任

  年级组负责人:

  备注:年级组负责人负责督促本年级组活动、安全、卫生工作。

  九、活动要求:安全、文明、守纪、节俭。

  安全:队伍整齐,上、下车快速有序,不拥挤;在车上禁止大声喧哗,不将头和手伸出窗外。不独自活动,不玩危险游戏,一切活动均听从班主任的指挥。学生穿校服、运动鞋,自带食物、一个厚方便袋。

  文明:爱护花草树木,不攀枝折花。在草坪上休息用餐时,不乱抛瓜皮果壳、纸、包装袋,教师注意清场,收拾垃圾,避免吃游食、随吃随扔。

  守纪:学生个人行为必须服从集体的安排指挥。以整班活动,不得私自行动。老师安排小组长,分组管理,特别注意顽皮学生的动向,按时集队。

  节俭:学生秋游食品必须适可而止,不铺张浪费,禁止攀比。

  十、教师要求:

  1、树立师表形象。

  2、树立服务意识,始终把学生安全放在第一位,关心学生牵挂着一举一动,竭诚为学生服务,不聚合活动,树立导游形象,带领学生了解景点。

  3、返回地点:中国银行。请班主任清点人数,加强安全教育,并通知需要接的家长12:20来接孩子。其他孩子需过马路的护送到位,并叮嘱学生按时回家,确保学生安全回家,不发生一例偶发事件。学生全部清场后,教师方可回家。

  十一、春游后成果展示:

  各班爱绿护绿、清捞河面的照片展出

  高年级每班一份“爱绿护绿”小报一份交德育处(班主任负责)

  学校消防实施方案 10

  一、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的消防安全管理和学生的消防安全教育,提高学生消防安全素质,根据**部消防进军训工作相关要求,决定在我校初中学生军训期间,开展消防教育活动

  二、活动内容及目标

  1.消防常识培训

  时间:20xx年8月21日下午2:30—3:30(2:10集合)

  地点:军博园操场

  目标:了解日常消防安全常识,以及报警、火场逃生等知识,提高消防安全知识。

  2. 消防逃生疏散演练

  时间:20xx年8月22日下午3:40—4:10

  目标:切实提高全体师生紧急疏散应对能力,确保师生的生命安全,培养师生在遇到火灾、地震等突发事件时的应变能力,熟悉学校紧急疏散路线,检查学校紧急疏散预案的可行性和全体师生协同情况,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领导机构:组 长:彭金虎

  副组长:吴刚、黄海滨、张启营、邹寅生(空军汽车团二营四连指导员)

  成 员:黄诗震、林桂业、黄静茹、各班班主任、教官及总务处相关人员

  要求:

  1)各班要在演练前开好紧急疏散班会,明确演*的目的.和要求,确定疏散路线。

  2)年级部要明确各位老师在疏散时的分工及路线,分楼层落实负责人员、

  3)演练开始时要求学生疏散下楼时要严肃、安静、有序、快速,绝对不要打闹、推搡。(其他地点小跑步撤离,不要着急、不要跑的过快,以防跌倒)

  演*程序及过程:

  1) 演*背景:学生全部在教室上课,突发火灾紧急情况,及时疏散。

  2) 3:50学校统一发放紧急疏散信号(以铃声或警报为号),并配合学校广播统一指挥。

  3)各教室师生听到指令后迅速打开教室前后门,离开教室到走廊,学生用自带湿毛巾捂着口鼻,并放低身姿尽快向楼梯移动。听从班主任老师指挥,由班干部带队迅速有序的按规定路线撤离教室,到达操场指定站队位置。撤离顺序,各班按就*顺序,以组为单位从前往后,以方便出入为准,依号前行,班长在前,班主任老师最后撤离。

  4)全体学生按指挥快速通过火场。遇到楼梯下有学生正在通过时,不惊慌不拥挤,按“先到先通过;先下层,后上层,靠楼梯右侧”的顺序撤离教学楼。

  5)学生到达指定疏散集合地点(学校东篮球场)后,由班长整队,迅速清点人数,向本班教官报告,应到人数和实到人数,以及未到学生可能出现区域。

  6)区队长汇总人数,迅速向现场指挥长邹寅生指导员报告人员到位情况,最后指挥长向总指挥(彭金虎)汇报人数:

  报告词:“报告总指挥,紧急疏散完毕,应到 人,实到 人,请指示。”

  总指挥词:请做好安抚工作。

  7)紧急搜救小组立即组织搜救未及时撤出的学生。

  8)救护小组(董秀明为组长,刘颖、刘响、刘梅为组员)接到有学生“受伤”的信息后,迅速赶到指定地点,把“受伤”学生抬着撒离现场,到达安全地带。

  3. 观摩消防实操表演

  时间: 消防演*结束后

  地点:军博园操场

  目标:现场实物展示,了解消防器材使用方法,观摩现场“油湓灭火”实战演练。

  内容:

  1)学校义务消防队员(4名老师)湿麻袋现场灭火演练

  2)学校义务消防队员(4名老师)灭火器现场灭火演练

  3)消防大队队员水枪灭火演*

  4)消防大队队员展示讲解消防器材


学校教师交流实施方案优选【10】篇(扩展6)

——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方案优选【10】份

  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1

  为了加强涌泉中学基地建设管理水*,进一步提高基地建设的科技含量,增强育人功能,推动社会服务,增加经济效益,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的趋势,特制定20xx年基地建设方案及计划。

  一、指导思想:

  1、农村学校劳动实践场所的建设,要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做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技能和创新精神。

  2、农村学校劳动实践场所的建设,要坚持为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服务,为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成果服务,要使学校劳动实践场所成为补充教育经费,改善办学条件,有效地服务农村教育,为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服务。

  3、农村学校劳动实践场所的建设,要坚持与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相结合,务求实效,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服务。

  二、目标及任务:

  1、提高基地的示范作用。

  2、提高基地的科技含量。

  3、提高基地育人功能,社会服务水*和经济效益。

  4、提高基地的建设水*,使基地上规模上档次。

  5、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专业教师的业务水*和科研能力。

  三、领导机构:

  为保证基地建设有序高效的运行。学校建立了以一把手为组长,班子人员和专业教师为成员的领导机构,具体如下:

  涌泉中学基地建设领导机构

  组长:周德霞

  副组长:刘景峰

  成员:关明武崔艳玲

  四、实施办法:

  1、继续提高基地建设的示范作用。加强学生的专业技术意识教育,提高基地的示范作用,加强与科研部门的协作,提高基地生产繁育的科技含量。力争在基地效益上领先当地农业生产专业户,力争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和育人效果上走在兄弟学校的前列。

  2、不断提高基地的科技含量。以乙醇汽油全面普及应用为契机,把玉米繁育做为今年的突破点,大面积种植,提高玉米的产量,认真做好科研工作,向农技推广部门请教,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逐步实现高产、抗旱、优质等多样性。

  3、继续提高基地育人功能,社会服务水*和经济效益。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对农作物的培育能力,真正让学生学有所用。不断加强对农业品种的开发与更新,用优良的农作物品种抢占市场,充分发挥基地的育人作用,培养更多的适用型人才,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

  4、不断提高基地的建设水*。年内计划投资1.5万元,并对基础设施的布局做出合理的调整,使基地的建设上档次,规范化。

  5、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专业教师的业务水*和科研能力。我校现有专职教师1名,学历为大专,学校将加大专业教师的培训工作力度,为专业教师创造学*进修的机会,使其理论水*与实践能力更加适应学校专业课教学的发展需要。同时,不断开发和完善校本课程,用已获得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充实基地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

  学校将在新的一年里开拓创新,强化管理,力争在基地建设上,取得更大的成绩。

  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2

  一、指导思想

  劳动是生活的基础,是幸福的'源泉,也是每个人走向成功和辉煌的惟一途径。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五一”国际劳动节是全世界劳动者的节日。劳动创造了美好生活,热爱劳动的人内心快乐而充实。今年的“五一“假日,学校以“劳动最光荣”为主题,推荐同学们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少先队员积极劳动的热情,养成爱劳动的好*惯。

  二、活动主题

  劳动最光荣

  三、学*目标

  1.为了能让学生体验到父母工作的辛苦和劳动的光荣,借“五一”节到来之际,感谢父母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

  2.让学生在接受爱的同时学会关爱,学会付出、学会回报,懂得孝敬。

  四、活动时间

  20xx年4月28日——20xx年5月3日

  五、活动内容

  1.节日知识我了解

  在家人的帮助下,了解国际劳动节的知识,可以是劳动节的来源、历史事件、纪念意义,也可以是劳动模范的事迹等。通过学*,增长知识,拓展视野,提高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2.家务劳动我参加

  在家人的指导下,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如扫地拖地、做饭做菜、洗碗洗衣、买菜购物、整理房间等,高年级同学可以尝试“今天我当家”。希望同学们通过参加家务劳动,体会劳动的乐趣,感受父母的辛劳,培养感恩之情和独立自主的心。

  3.劳动人物我访问

  在家长的带领下,访问、调查身边的劳动者,了解他们*时的工作情况,感受他们在*凡的岗位中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通过身边的感人故事,学会尊重、关爱身边的普通劳动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

  4.清理自己的“小天地”( 铺床、叠被子、整理书桌、打扫自己的房间等);

  5.和爸爸妈妈一起到小区清理花坛内的垃圾;

  6.在父母的协助下,会蒸米饭,学会做一道菜等。

  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3

  一、制定文件意图

  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广大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北京市《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要求,结合区域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起草及征求意见情况

  该文件主要内容包括工作目标、工作原则、工作任务和工作保障四大方面。已面向相关委办局征求了意见,并进行了修订完善。

  三、文件主要内容

  (一)工作目标

  通过劳动教育,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劳动素养,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惯和积极的劳动态度,使他们“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培养他们勤奋学*、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精神,为学生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

  用3-5年时间,统筹区域多样化劳动教育资源,推动建立课程完善、资源丰富、形式多样、机制健全的门头沟区劳动教育体系;推动创建一批区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和劳动教育特色学校;中小学劳动教育常态深入开展,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普遍重视劳动的教育氛围。

  (二)工作原则

  1.坚持思想引领。中小学劳动教育既要让学生学*必要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更要通过劳动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2.坚持有机融入。要有效发挥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劳动教育功能,让学生在日常学*生活中形成劳动光荣、劳动伟大的正确观念。

  3.坚持实际体验。要让学生直接参与劳动过程,增强劳动感受,体会劳动艰辛,分享劳动喜悦,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惯,提高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坚持适当适度。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性别差异、身体状况等特点,选择合适的劳动项目和内容,安排适度的劳动时间和强度,做好劳动保护,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三)工作任务

  1.严格落实新课程计划中有关劳动教育的要求

  严格按照《北京市实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课程计划(修订)》和《北京市实施教育部<高中教育课程实验方案>的课程计划》要求,将国家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通用技术课程作为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渠道,开足开好。义务教育阶段3-9年级切实开设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课,普通高中阶段严格落实通用技术课程标准。严格落实北京市初中阶段各学科*均不低于10%的学时用于开设学科实践活动课程的要求,在开展初中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初中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中,加强对中小学生劳动实践的引导,促进学生动手动脑,在生产劳作、科研发明、创新创造等活动中独立解决问题,收获劳动成果。在语文、历史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劳动观念和态度的培养,在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动手操作和劳动技能、职业技能的培养。鼓励有条件学校结合实际,开设家政、烹饪、手工、园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特色课程,加强劳动教育。

  2.广泛深入开展校内外劳动主题教育与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在校园内开展劳动主题教育与实践活动是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形式。积极利用各种劳动教育契机,开展劳动教育主题活动。要和创建文明城区工作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做好班级和学校环境卫生,开展校内“文明一起走”等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卫生评比、优秀宿舍评比等提升学生劳动意识和劳动责任。要与以“爱学*、爱劳动、爱祖国”、“节水、节电、节粮”为主要内容的“三爱三节”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丰富教育形式和载体,引导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提高劳动素养。学校要在日常运行中渗透劳动教育,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和绿化美化,教室布置、校园种植等。大力开展与劳动有关的兴趣小组、社团、俱乐部活动,进行手工制作、电器维修、班务整理、室内装饰、勤工俭学等实践活动。广泛组织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班团队会、劳模报告会、手工劳技展演,提高学生劳动意识。

  学校要充分利用区内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综合实践基地和其他社会资源,结合研学旅行、团日队日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城乡学生交流,组织学生学工学农。城镇学校可结合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参加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农村学校可结合实际情况在农忙时节组织学生帮助家长进行适当的农业生产劳动。

  3.充分利用社会大课堂资源开展好劳动教育

  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是学生实践体验的重要资源*台。学校要利用社会大课堂活动经费,组织学生走进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中国农业博物馆等教育场馆开展农业生产、农具使用等农业基本知识方面的普及教育;组织学生走进蔬菜水果种植、畜牧养殖、城市绿化等现代农业基地、生态庄园体验感受现代农业的魅力;组织学生走进农业生产基地、工厂车间、制造基地、商业企业等,参与到劳动生产、流通、服务贸易的实践体验中去。鼓励中小学校利用社会大课堂资源,给学生安排一定时间的农业生产、工业体验、商业服务等劳动实践。鼓励各学科教师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提升教师运用社会教育资源辅助教育教学的能力和组织策划学生实践活动的能力。

  4.注重发挥家庭和社会力量协同推进劳动教育

  家务劳动是劳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要密切家校联系,利用家长教师协会,加强家校合作。加大宣讲力度,转变家长教育观念,帮助家长明确劳动在孩子学*、生活以及未来发展中的积极意义,鼓励家长为学生劳动创造机会。学校可适当适度安排适量的家庭劳动作业。家庭劳动作业以引导学生养成主动参与劳动的*惯,*得基本的生活知识和技能,逐步形成自理、自立能力为主要目标。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布置整理、扫地、洗碗、洗衣、煮饭、修理、花草宠物养护等力所能及的家务。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劳动,积极争取社区街道、所在村镇和学校周边单位的支持,为学生参加社会劳动和社区服务提供便利。

  (四)工作保障

  1.加强对劳动教育的组织领导。

  2.加强劳动教育的经费投入和人员配备。

  3.加强劳动教育基地和场所建设。

  4.加强对劳动教育的督导评价与宣传。

  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4

  为了丰富学生的文体生活,经校方决定,决定开展庆“五一”体育趣味竞技比赛等系列庆祝活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体育趣味竞技比赛

  (一)活动时间:20xx年4月29、30日。

  (二)活动地点:学校运动场一号场地。

  (三)竞赛项目及规则

  1、“阳光伙伴”(三人四脚)

  (1)比赛规则:各工会小组选出三名成员(含女性一名)参加比赛;三人排成一行,并用绳索将三人相邻的脚固定进行赛跑,跑至终点后再折返跑回起点,以完成规定赛程时间计算排名。

  (2)负责人:xx、xx

  2、“横行霸道”(双人夹球竞跑)

  (1)比赛规则:各工会小组各选出6名成员,每两人组成一组进行接力;参赛选手背对背夹住气排球侧跑,至终点后再折返跑回起点,再将球传给本工会小组下一组参加选手继续赛跑。以完成规定赛程时间计算排名;如在竞赛过程中皮球掉落,则参赛选手必须在皮球掉落处停止并将球重新夹住再继续跑,否则视为违例。

  (2)负责人:xx、xxx

  3、“前赴后继”(三分钟定点投篮)

  (1)比赛规则:各工会小组选出5名参赛选手(女职工至少2名)参加竞赛;参赛选手在球场罚球线处列成纵队,每位选手投一次球后再转至队伍后排队进行循环投篮。以在三分钟比赛时间内投中球数量计算排名。

  (2)负责人:xxx、xx

  4、“齐心协力”(走板鞋)

  (1)比赛规则:各工会小组选出8人分成两组参加比赛;第一组跑到终点后折返跑回起点,再由下一组接着跑,以规定赛程内完成时间计算排名。

  (2)负责人:xx、xx

  5、“手舞足蹈”(1分钟跳绳比赛)

  (1)比赛规则:各工会小组选出3人参加比赛(含1名男职工);每位选手按规定时间1分钟内进行跳绳,以规定时间内累计三人跳绳次数计算排名。

  (2)负责人:xx、xx

  (四)积分计算办法

  1、本次竞赛活动以累计积分排名次;

  2、每项目得分为:第一名5分,第二名4分,第三名3分,第四名2分,第五名1分。

  二、工会小组外出活动

  各工会小组组长在“五一”前后组织一次外出活动。校工会按人数拨给每人40元活动经费。小组活动要有计划并提前报校工会审批。不开展活动的不发给活动经费。

  负责人:各工会小组组长。

  三、气排球比赛

  时间:20xx年x月x日(具体时间待定)

  地点:体育馆

  负责人:xx

  办法:各工会小组抽签,进行循环比赛,以胜负积分排名次。

  四、观看电影《铁人》

  根据区直企事业工会文件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将于x月份组织工会会员观看电影《铁人》,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5

  一、指导思想

  劳动和劳动技术教育是小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总体素质的基本途径。学校要正确认识劳动技术教育的育人价值与功能。《**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结合我校加强劳动技术教育,开展课程建设的要求以及*年来我校开发劳动与技术校本课程的经验,制定《我校四从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二、总体目标要求

  劳动技术是一门涉及面广,融知识性、技术性、实践性及教育性于一体的综合学科,在培育人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规定从孩子入学起,开设“劳动技术课”,“劳动技术课”作为学生必修的课程。在劳动技术教育中既要利用传统技术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又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高新科技知识,还要具备整理家务的技能,和服务社会的意识。才更好地完成劳动技术教育的教学任务。

  1.从入学背书包整理书包,摆放学具等,培养孩子的良好*惯

  2.了解一些简单工具的使用方法,初步掌握自我服务劳动和一般家务劳动的基本方法。

  3.学会自我服务性劳动,能制作简单的手工作品和工艺品。

  4.初步掌握编织、缝制技术,能制作简单的制品。

  5.掌握初步的植物栽培技术,掌握小动物的饲养方法。

  6.学会木工、金工、电工、农具等常用工具的使用;能进行简单的识图和制图。

  7.在劳动技术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尝试有创新特色的小制作、小发明。

  8.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惯。通过劳动实践,对学生进行遵守劳动纪律、爱护劳动工具和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助人为乐的精神品质。

  9.培养良好的非智力素质。在劳动实践中使学生自觉磨炼意志,陶冶情操,体验挫折与成功;增强积极进取、探索创新意识;初步具有质量意识、效率意识、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三、主要原则

  1.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是劳动技术课的基本特点。学生亲身参加劳动操作实践是劳动技术课的主要形式和基本方法。实践是劳动技术课必不可少的环节。创新素质只有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发展。学校要结合实际,创设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千方百计为学生创设劳动操作的条件,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学校、教师要切实做好指导和管理工作,提高劳动技术课的教学效果。还要和家庭、社会结合。

  2.基础性原则

  劳动技术是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劳动技能素质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应该使学生具备基本的技术处理能力,以适应未来的职业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在劳动技术课中,通过某些劳动技术项目的学*,使学生掌握相关的劳动知识,提高他们运用工具进行加工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为将来的发展、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3.开放性原则

  教学内容应不拘泥于教材,做到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这对于改变学校劳技教育内容过于单一、要求过于统一的状况,有积极的意义。逐步构建学校、社会、家庭相互协调、互为补充的劳技教育体系,能够为劳动技术有特殊兴趣和爱好的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发挥自己天赋、才能和创造力的新思路。

  四、活动时间:

  20xx年2月—20xx年x月

  五、活动内容:

  1、利用**下讲话,举行四从劳动教育活动的启动仪式,进行动员与部署。

  2、积极宣传、营造氛围。学校利用宣传窗,对外显示屏、小广播、信息化载体等,向家长、学生宣传四从劳动活动意义,形**人参与,扩大“四从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的社会影响。

  3、把“四从劳动”教育贯穿于整理书包、家务劳动、卫生扫除、快乐小农夫等社会实践活动中。

  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6

  一、指导思想

  劳动和劳动技术教育是中小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总体素质的基本途径。为深入做好学生良好*惯养成教育工作,制定本方案。

  二、各项教育活动安排

  1、爱绿护绿活动教育。

  (1)学校在**下讲话中向全体老师和学生发出号召:人人参与植树节护绿、养绿系列活动,为美化、净化环境尽一份力。

  (2)中高年级可开展“爱护环境动起来”活动。各班组织开展在校内植树、除草、松土、浇水、修枝等活动。

  2、自理劳动、家务劳动教育:

  (1)各班将劳动教育纳入“班级主题教育活动”,并和”家校一体“教育评价工作结合起来,利用“家长学校”向家长和学生宣传劳动教育的重要性,用“家校联系卡”形式建立“学生家庭自理劳动、家务劳动基地”。

  (2)根据不同年级学生能力,通过“星级评比”等形式开展:不要大人喂饭,自己叠被整理房间,“认菜名”,拣菜洗菜,打扫卫生等家务劳动实践活动。

  3、班级劳动。

  (1)做好班级值日等日常劳动指导,确保每位学生参与班级劳动,劳动到位。

  (2)开展每月一次的学校大扫除活动,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对学生进行劳动技巧的.指导。

  4、课堂教学。

  三~六年级综合与实践教师认真落实《劳动与技术》教育目标,开展必要的综合实践活动,积累活动材料并上交德育处。

  5、节日教育。

  各班在五一劳动节期间,开展“谁是最可爱的人”主题班队会,学唱《劳动最光荣》,诵读《粒粒皆辛苦》等活动。

  三、家庭、学校教育做到“八不要

  1、不要把劳动作为一种惩罚手段,如“不按时交作业,罚做清洁”。

  2、不要用“免劳”来奖励孩子,如“今天作业全对,扫地任务免了”。

  3、不要再孩子面前蔑视劳动,如“现在不好好学*,将来就要捡垃圾”。

  4、不要因为干不好就“不用”,如“你洗不干净,不用你洗”。

  5、不要因为一次失误而训斥,如“怎么把碗打破了,真够笨的”。

  6、不要用大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如“10分钟了,一件还没做完,我都做3件了”。

  7、不要否定孩子的劳动成果,如“看你洗的袜子,跟没洗有啥两样”。

  8、不要在孩子面前说一些“厌恶劳动”的话,如“居委会让大家扫雪,我才不去呢”。

  各班简要总结教育活动,期末交德育处。根据总结情况,德育处评选“劳动好少年”。

  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7

  一、活动目的:

  劳动实践对于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很有帮助。人的责任意识、他人意识、感恩意识、参与意识等都可以通过劳动实践来激发。劳动实践对拓展学生的自身素质,培养合格公民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小学部开展“校园20分钟劳动”的校园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卫生、劳动”教育作为本学期重点内容之一。本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惯、培养劳动技能,更是培养学生热爱校园、关爱校园的集体主义精神,营造 “人人讲卫生,人人爱劳动”的校园氛围;达到“学生个人保洁——班级卫生保洁——年级包干区保洁”的良好卫生整洁状况,在改善学校卫生保洁状况的同时,提高全体师生的公民素养。

  二、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

  三、劳动时间:

  每周四17:00分——17:20分(下二课后),除了学校统一每周四下午20分劳动时间以外,各班根据自己班级保洁情况自定当天劳动次数,始终保持干净整洁的卫生状况。

  四、具体措施:

  (一)各年级责任区由年级组长统一分配到班,本年级组教师全部分到班级跟班进行。

  (二)班级教室卫生、门前走道、楼梯间、办公室及包干区打扫措施和要求:

  1、打扫工具要求:参与班级卫生的同学使用学校提供的劳动工具,包干区的工具由各班班主任利用班费统一购买几件,工具每次使用后要妥善保管。

  2、参与的人数:全班参与,班主任将全体学生分为几部分,劳动时间分别进行教室内、门前走廊及校园包干区的打扫。

  3、打扫具体要求:

  (1)门前走廊、楼梯:地面洁净,无污迹。

  (2)教室内:

  黑板——黑板、黑板槽擦拭干净,不留粉尘和水渍。

  讲台——讲台上无污渍,电脑、键盘、鼠标保持洁净;内外无浮尘,物品摆放整齐;电脑柜里无杂物和残留早餐等。

  多媒体台——须用干抹布擦拭,做到上面没有浮尘,台内干净整齐,无杂物。

  教室地面——用干净的拖布擦拭地板,保持洁净;无杂物、纸屑,无污渍。

  教室桌椅——摆放有序,成行成列,课桌内书本、用具摆放,无纸屑、食品等杂物。 教室的瓷砖墙壁——每周定人擦拭,无污渍。

  卫生角——工具摆放整齐有序,垃圾桶里的垃圾不能有垃圾,一日三倒。

  (3)教师办公室——办公用品摆放整齐,办公桌面干净整洁无杂物。地面干净教师私人用品摆放整齐有序,室内杂物清理干净。

  (三)学部各部门扎实有效推进 “校园20分钟劳动”实践活动:

  1、学生处、大队部——针对“乱扔乱抛垃圾、不主动捡起垃圾”这些现状,设计更为细化有效的教育内容及措施,让全体学生增强保洁意识和劳动意识。增加卫生检查的时段,不仅每周四下午20分钟劳动时间关注它的卫生状态,更要加强在校各个时段的巡查,各年级师生有责任和义务做好包干区全天候的`保洁工作。

  2、年级组长:发挥年级组长的组织、引领作用,各年级制定年级计划,细化落实措施,有效开展年级宣传及教育活动,发挥年级组长的监管作用,做到布置、检查、反馈、调整。

  3、班主任——加强重视,提高认识, 认真利用班会、晨会等阵地进行宣传。

  4、全体学生——杜绝乱丢垃圾的现象,养成主动捡起垃圾的*惯。

  5、大队部——在教学楼一楼大厅设计、张贴醒目的包干区分布图,便于每位师生明确责任区的划分,从而起到提示作用,强化年级学生的集体意识。

  6、全员参与——提高师生全员参与的意识,看见垃圾主动捡起,以及学科教师在室外活动的组织过程中,也应该提前给学生提出卫生保洁要求,重视学生的文明*惯培养。

  五、卫生检查分工:

  1、教室、办公室及楼层检查:学部各处室领导、值周老师、大队部自主管理岗成员。

  2、包干区检查:学生处 大队部、值周老师

  六、卫生责任区分工原则:

  1、各年级教室、办公室、门前走廊及各年级上楼楼梯都由各年级负责。

  2、学校公共区域包括饮水区、三楼**台、大操场、中心广场、小操场、运动场、体育馆等多处公共区域,由1—6年级各班分别承担,由年级组长分配到各班,成为各班的爱心包干区,真正做到班班有分工,人人爱校园。

  七、各年级责任区划分:

  一年级:一年级教室前面广场及各班教室、走廊;

  二年级:中心广场到食堂前,二年级二楼到一楼楼梯间;

  三年级:学校前广场、大厅、南门停车位;三年级二楼到一楼楼梯间;

  四年级:足球场及球场两侧的绿化带;四年级三楼到二楼楼梯间;

  五年级:排球场至乒乓球场五年级四楼到三楼楼梯间;

  六年级:图书馆顶楼、篮球场、体育馆二楼、仓库前路面,六年级三楼到二楼楼梯间;

  注:数字代表年级 本方案从本周开始实施。

  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8

  为贯彻落实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要求,在持续推进我教育改革中积极发挥劳动教育的独特育人功能,切实加强劳动教育,打造特色劳动教育体系,我校将在20xx年寒假期间组织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时间:

  20xx年12月27日—20xx年2月8日

  二、活动主题:

  家校一体化,劳动不放假

  三、活动内容

  1.参与家庭劳动,争做家务达人。

  选题1:假期期间,帮助家人完成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选题2:为家人献上“暖心美食”,和家人一起完成美食制作,共享温情时刻。

  要求:以图片或微视频的方式记录参与家庭劳动全过程,图片或微视频中要有父母参与和反馈。

  2.参与社区服务,争做志愿达人。

  选题1:帮助社区工作人员完成抗疫、政策法律法规宣讲、社会救助、环境卫生整治等志愿服务活动。

  选题2:走进身边的福利院、养老院等公益场所开展义务劳动,传播温情和爱意。

  要求:撰写参与社区服务心得体会,并配有相应图片。

  3.参与实*实践,争做工作达人。

  选题1:调查、访问身边的劳动者,了解他们*时的工作情况,体验他们的工作艰辛,深切感受他们在*凡的岗位中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

  选题2:尝试假期社会实践,通过经历真实的工作体验,获得真实的工作劳动感悟。

  要求:撰写实*实践报告,重点阐释对劳动精神的体悟。

  4.参与调研活动,争做研学达人。

  选题1:参与家乡调研活动,协助建设美丽家园,为家乡建设出谋划策。

  选题2:挖掘家乡深厚的文化底蕴,记录传播家乡的优秀文化,搜寻整理家乡的劳动楷模和先进事迹,将所见所闻所感宣讲给身边人。

  要求:撰写调研报告或制作推介家乡文化、旅游、美食等内容的微视频。

  四、活动要求

  1、依据活动内容,充分考虑疫情防控安全前提下,结合个人特长和专业特色,认真思考,开展实践教育活动,充分认识劳动教育的意义,同时,在实践活动中要主动亮身份、尽义务、做奉献、树形象。

  2、各班级积极动员学生踊跃参加,20xx级、20xx级学生参与活动,作为劳动教育实践课程的一部分,可先行记入到学生劳动教育实践手册,等待核定。请各班以班级为单位每周一提交一次劳动成果,每次提交不少于五名同学,内容不可以重复,20xx年2月8日前截止,作品打包发送至邮箱,文件命名为“年级-班级-劳动教育”。20xx级学生自愿申报参加。

  3、在实践开展过程中同学们可主动向学校公众号*台申报自己收集到的好人物、好行动、好故事等素材,优秀素材将在学校官微等*台及时予以宣传报道,营造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的良好氛围。

  4、活动结束后将择优向学校推荐劳动教育实践先进个人,学校将统一发文进行表彰。

  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9

  一、指导思想

  劳动和劳动技术教育是中小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总体素质的基本途径。为深入做好学生良好*惯养成教育工作,制定本方案。

  二、各项教育活动安排

  1、爱绿护绿活动教育。

  (1)学校在**下讲话中向全体老师和学生发出号召:人人参与植树节护绿、养绿系列活动,为美化、净化环境尽一份力。

  (2)中高年级可开展“爱护环境动起来”活动。各班组织开展在校内植树、除草、松土、浇水、修枝等活动。

  2、自理劳动、家务劳动教育:

  (1)各班将劳动教育纳入“班级主题教育活动”,并和”家校一体“教育评价工作结合起来,利用“家长学校”向家长和学生宣传劳动教育的重要性,用“家校联系卡”形式建立“学生家庭自理劳动、家务劳动基地”。

  (2)根据不同年级学生能力,通过“星级评比”等形式开展:不要大人喂饭,自己叠被整理房间,“认菜名”,拣菜洗菜,打扫卫生等家务劳动实践活动。

  3、班级劳动。

  (1)做好班级值日等日常劳动指导,确保每位学生参与班级劳动,劳动到位。

  (2)开展每月一次的学校大扫除活动,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对学生进行劳动技巧的指导。

  4、课堂教学。

  三~六年级综合与实践教师认真落实《劳动与技术》教育目标,开展必要的综合实践活动,积累活动材料并上交德育处。

  5、节日教育。

  各班在五一劳动节期间,开展“谁是最可爱的人”主题班队会,学唱《劳动最光荣》,诵读《粒粒皆辛苦》等活动。

  三、家庭、学校教育做到“八不要”

  1、不要把劳动作为一种惩罚手段,如“不按时交作业,罚做清洁”。

  2、不要用“免劳”来奖励孩子,如“今天作业全对,扫地任务免了”。

  3、不要再孩子面前蔑视劳动,如“现在不好好学*,将来就要捡垃圾”。

  4、不要因为干不好就“不用”,如“你洗不干净,不用你洗”。

  5、不要因为一次失误而训斥,如“怎么把碗打破了,真够笨的”。

  6、不要用大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如“10分钟了,一件还没做完,我都做3件了”。

  7、不要否定孩子的'劳动成果,如“看你洗的袜子,跟没洗有啥两样”。

  8、不要在孩子面前说一些“厌恶劳动”的话,如“居委会让大家扫雪,我才不去呢”。

  各班简要总结教育活动,期末交德育处。根据总结情况,德育处评选“劳动好少年”。

  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10

  一、活动目的:

  劳动实践对于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很有帮助。人的责任意识、他人意识、感恩意识、参与意识等都可以通过劳动实践来激发。劳动实践对拓展学生的自身素质,培养合格公民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小学部开展“校园20分钟劳动”的校园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卫生、劳动”教育作为本学期重点内容之一。本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惯、培养劳动技能,更是培养学生热爱校园、关爱校园的集体主义精神,营造 “人人讲卫生,人人爱劳动”的校园氛围;达到“学生个人保洁——班级卫生保洁——年级包干区保洁”的良好卫生整洁状况,在改善学校卫生保洁状况的同时,提高全体师生的公民素养。

  二、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

  三、劳动时间:

  每周四17:00分——17:20分(下二课后),除了学校统一每周四下午20分劳动时间以外,各班根据自己班级保洁情况自定当天劳动次数,始终保持干净整洁的卫生状况。

  四、具体措施:

  (一)各年级责任区由年级组长统一分配到班,本年级组教师全部分到班级跟班进行。

  (二)班级教室卫生、门前走道、楼梯间、办公室及包干区打扫措施和要求:

  1、打扫工具要求:参与班级卫生的同学使用学校提供的劳动工具,包干区的工具由各班班主任利用班费统一购买几件,工具每次使用后要妥善保管。

  2、参与的人数:全班参与,班主任将全体学生分为几部分,劳动时间分别进行教室内、门前走廊及校园包干区的打扫。

  3、打扫具体要求:

  (1)门前走廊、楼梯:地面洁净,无污迹。

  (2)教室内:

  黑板——黑板、黑板槽擦拭干净,不留粉尘和水渍。

  讲台——讲台上无污渍,电脑、键盘、鼠标保持洁净;内外无浮尘,物品摆放整齐;电脑柜里无杂物和残留早餐等。

  多媒体台——须用干抹布擦拭,做到上面没有浮尘,台内干净整齐,无杂物。

  教室地面——用干净的拖布擦拭地板,保持洁净;无杂物、纸屑,无污渍。

  教室桌椅——摆放有序,成行成列,课桌内书本、用具摆放,无纸屑、食品等杂物。 教室的瓷砖墙壁——每周定人擦拭,无污渍。

  卫生角——工具摆放整齐有序,垃圾桶里的垃圾不能有垃圾,一日三倒。

  (3)教师办公室——办公用品摆放整齐,办公桌面干净整洁无杂物。地面干净教师私人用品摆放整齐有序,室内杂物清理干净。

  (三)学部各部门扎实有效推进 “校园20分钟劳动”实践活动:

  1、学生处、大队部——针对“乱扔乱抛垃圾、不主动捡起垃圾”这些现状,设计更为细化有效的教育内容及措施,让全体学生增强保洁意识和劳动意识。增加卫生检查的时段,不仅每周四下午20分钟劳动时间关注它的卫生状态,更要加强在校各个时段的巡查,各年级师生有责任和义务做好包干区全天候的保洁工作。

  2、年级组长:发挥年级组长的组织、引领作用,各年级制定年级计划,细化落实措施,有效开展年级宣传及教育活动,发挥年级组长的监管作用,做到布置、检查、反馈、调整。

  3、班主任——加强重视,提高认识, 认真利用班会、晨会等阵地进行宣传。

  4、全体学生——杜绝乱丢垃圾的现象,养成主动捡起垃圾的*惯。

  5、大队部——在教学楼一楼大厅设计、张贴醒目的包干区分布图,便于每位师生明确责任区的划分,从而起到提示作用,强化年级学生的集体意识。

  6、全员参与——提高师生全员参与的意识,看见垃圾主动捡起,以及学科教师在室外活动的组织过程中,也应该提前给学生提出卫生保洁要求,重视学生的文明*惯培养。

  五、卫生检查分工:

  1、教室、办公室及楼层检查:学部各处室领导、值周老师、大队部自主管理岗成员。

  2、包干区检查:学生处 大队部、值周老师

  六、卫生责任区分工原则:

  1、各年级教室、办公室、门前走廊及各年级上楼楼梯都由各年级负责。

  2、学校公共区域包括饮水区、三楼**台、大操场、中心广场、小操场、运动场、体育馆等多处公共区域,由1—6年级各班分别承担,由年级组长分配到各班,成为各班的爱心包干区,真正做到班班有分工,人人爱校园。

  七、各年级责任区划分:

  一年级:一年级教室前面广场及各班教室、走廊;

  二年级:中心广场到食堂前,二年级二楼到一楼楼梯间;

  三年级:学校前广场、大厅、南门停车位;三年级二楼到一楼楼梯间;

  四年级:足球场及球场两侧的绿化带;四年级三楼到二楼楼梯间;

  五年级:排球场至乒乓球场五年级四楼到三楼楼梯间;

  六年级:图书馆顶楼、篮球场、体育馆二楼、仓库前路面,六年级三楼到二楼楼梯间;

  注:数字代表年级 本方案从本周开始实施。


学校教师交流实施方案优选【10】篇(扩展7)

——学校帮扶工作实施方案(精选10篇)

  学校帮扶工作实施方案 1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教育扶贫工作决策部署,进一步提高全区基础教育整体水*,促进教育公*,从20xx年起,在全区基础教育学校组织开展第一批校校结对帮扶工作,组织优质学校对相对薄弱学校的管理水*和教育教学质量等进行“结对帮扶”。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实施目标

  开展“结对帮扶”工作,充分发挥优质学校的资源优势和辐射、示范、带动作用,提高薄弱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促进学校管理水*和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升。

  二、实施范围

  全区基础教育学校“结对帮扶”活动由支援学校和受援学校双方签署合作协议的形式实施“一对一”、“一对多”的结对帮扶活动。支援学校应为区域内具有办学优势的基础教育学校,受援学校应为基础教育相对薄弱的公办学校。帮扶分跨县域学校帮扶和县域内学校帮扶两个层次,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特殊教育四个类别。跨县域学校帮扶类别为学前教育、小学教育、特殊教育。根据市教育局要求,我区与xx东县实施学校对口帮扶活动,具体名单附后。

  三、实施内容

  基础教育学校“结对帮扶”的主要内容是:扩大基础教育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发挥支援学校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对受援学校从教育理念、学校管理、师资力量、教学资源、办学条件、留守学生等方面进行指导与帮扶,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整体提升薄弱学校办学水*。

  (一)学校管理帮扶。帮助树立正确的办学思想和先进的办学理念,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规范学校日常工作管理,提高管理水*;找准发展定位,理清办学思路,帮助制定中长期发展目标和规划;开展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从班级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等方面进行指导;可互派管理人员到对方学校挂职交流学*,使受援校管理水*得到提高。

  (二)教育教学帮扶。指导受援校按规定开齐课程、开足课时,规范教学常规管理,建立健全教学档案;定期开展各类教育教学研讨活动,如制定教学计划、集体备课、随班听课、上示范课、评课、教学报告会、专题讲座和课题研究等;开展课题研究,引导受援校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水*,帮助和指导受援校开好信息技术课,用好教育资源,开展教研活动交流,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帮助受援校加强实验室、功能室、图书室建设,对实验教学和实验操作进行指导;可选派教师支教,传播先进教学经验和新教学理念,同时接受受援学校教师前来学*与培训。

  (三)教研教改帮扶。帮扶学校要帮助被帮扶学校开展教学研究,特别是共同开展课题研究,指导学校教师撰写教学论文。实行专题教研,制定教研活动主题,围绕主题,不同学校之间开展同课异构、送教下乡、专题研讨、教学沙龙等活动,提高被帮扶地区对口学校教师教研能力。充分利用网络*台和新媒体如个人空间、QQ群、微信群等开展教研活动,密切对口学校教师之间的联系,加强教师互动交流,带动被帮扶学校教师教育理念更新。

  (四)教师专业发展帮扶。帮助受援校制定教师队伍建设发展规划和培训计划,整合学科教学能力培训;帮助受援校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队伍职业道德素养;帮助受援校教师提高专业水*,组织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到受援校开展形式多样的指导,提高农村学校教师专业素养。

  (五)校园文化建设帮扶。帮助受援校加强校风、学风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指导受援校开展团队活动和课外活动,促进双方学校相互交流、相互学*和共同进步。

  (六)办学条件帮扶。帮扶学校可将更新换代或者闲置的信息技术设备、教学仪器和图书资料等支援给被帮扶学校。并帮助受援学校积极争取外援资金,改善受援学校办学条件。

  (七)学生活动帮扶。帮扶学校之间可借助寒暑假、法定假日等时间,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公益活动,加强学生之间的活动交流,传播不同地区优秀文化,让学生体会不同学校的文化特色和差异,寻找身边的好榜样,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同时开展“手拉手、献爱心”活动,在资金、物质和心理等方面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留守儿童。

  四、实施要求

  各学校要高度重视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提高思想认识,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把“结对帮扶”作为基础教育均xx优质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列入议事日程,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做好长远规划安排,建立基础教育学校“结对帮扶”长效机制,切实落实以下实施要求,确保取得实效。

  (一)明确工作重点,不断提高结对帮扶工作的.质量。

  要切实把结对帮扶工作的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根据受援学校的实际情况,不断加强对受援学校的指导,使受援学校在人才培养、教研科研和学校管理等方面不断上新台阶,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整体办学水*。

  (二)强化责任意识,积极推动结对帮扶工作的开展。

  要全面掌握辖区内基础教育区域发展状况,结合实际,合理确定本辖区内外基础教育支援学校和受援学校,明确结对帮扶对象,签署双方协议,开展实质性合作,建立县级基础教育学校“结对帮扶”活动的总体规划和活动实施方案,对“结对帮扶”进行统一管理和协调指导。支援和受援学校是开展结对帮扶工作的主体,双方均要认真组织实施结对帮扶的各项具体工作,使其成为学校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要重视结对帮扶的管理工作,双方都应确定负责结对帮扶工作的校领导和组织机构,不断探索结对帮扶工作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三)完善保障机制,确保结对帮扶工作顺利实施。

  1、加强组织领导。校校结对帮扶工程由区教文体局统筹协调。成立xx市xx区基础教育学校“结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XX

  副组长:XX

  成员:XX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教文体局基民教股,XX兼办公室主任,联系人:XX。

  各学校也要成立结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要指派专人负责此项工作;要建立定期反馈制度,各学校每年11月底前要将校校结对帮扶情况汇总后及时报送我局基民教股。

  2、做好经费保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安排专项经费保障结对帮扶工作顺利开展。在对口帮扶工作中,不能增加被帮扶学校经济负担。区教文体局将通过每年的考核评估进行以奖代补。

  3、制定优惠政策。在结对帮扶工作中表现突出,使被帮扶学校在教育教学质量、办学水*上明显提升的学校和教师,可在干部任用、教师职称评定、学校评优评先等方面优先考虑。

  4、建立宣传、总结、评价制度。要重视做好“结对帮扶”宣传工作,制定宣传计划,利用工作简报、网页、报刊宣传等多种形式及时报道帮扶工作进展情况,推广先进经验,结对学校要及时上传相关信息;区教文体局每年召开一次“结对帮扶”工作现场会,总结帮扶工作先进经验,树立先进典型,推动帮扶工作深入开展;要将校校结对帮扶工作纳入年度重点工作和绩效考核。每年下半年,对结对学校的年度帮扶工作进行一次集中考核评估,考核结果作为学校和个人评先评优奖励依据。对口帮扶工作未到位的学校,不得参与先进单位的申报和评选,年终考核评优实行一票否决。

  学校帮扶工作实施方案 2

  为认真贯彻落实《合肥市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完善我校学生资助体系,切实解决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问题,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此方案。

  一、基本原则

  认定工作坚持实事求是,确定合理标准,由学生本人提出申请,实行民主评议和学校评定相结合的原则。

  二、资助内容

  建立以**为主导,国家助学金为主体,减免学费等为补充,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从制度上基本解决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问题。

  (一)资助范围及对象

  实施范围和对象是指具有普通高中正式学籍、当年就读我校高中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二)资助项目及标准

  我校对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继续实行享受免学费政策。同时,学校切实落实从实际收取的学费收入中提取3%经费要求,用于减免学费、设立校内奖助学金和特殊困难补助等。

  三、工作程序

  (一)资助申请审批和核查

  国家助学金、校内资助按照以下程序操作执行:

  1、学生申请。凡符合资助条件的学生在开学2周内向学校提出资助申请,填报“肥合六八一中学庭经济困难学生免学费申请表”,并向学校提供身份证(或身份证明)以及下列其中一种有效证件和复印件:

  (1)孤残学生、烈士子女或优抚家庭子女等无直接经济来源者;

  (2)单亲家庭、父母年事已高或患病丧失劳动能力,家庭无固定经济来源者;

  (3)父母双方或一方有残疾,家庭无固定经济来源,基本生活难以维持的;

  (4)学生家庭或本人突遭不幸(如家庭遭遇自然灾害,学生本人突发疾病或意外事故),超过家庭经济承受能力的.;

  (5)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子女;

  (6)响应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农村家庭只有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且经济困难的;

  (7)村社、居委会出具并加盖有乡镇、街道人民**公章的其他困难证明。

  2、学校初审。学校负责对申请资助学生的有关证明材料原件进行初审,并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评定办法,按照本校贫困学生状况和贫困学生在校表现情况,核定享受免学费受助学生名单。分班级为每个学生建立资助档案,并对学生提供的相关证件及证明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

  学校将“肥合六八一中学贫困学生享受面目学费学生资助公示表”在学校醒目的地方进行不少于5个工作日的公示,在公示期间,应切实做好宣传、解释及质疑工作,认真做好群众和学生反映问题及处理意见的文字记录,未通过审核的要将原因告知学生本人。经初审、公示无异议后,学校将经初审认定的家庭经济困难免学费学生名单报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集中审核。

  3、免学费资助发放。第一年入学所有学生按照**生正常标准交纳学费和住宿费。免学费认定对象在经过审核公示无异议后,退还其学费和住宿费。以后如果没有变动,则按照规定免收学费和住宿费。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建立由校长任组长的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学生资助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落实专人专职负责本校普高学生资助资格初审、材料收集及上报等工作。

  (二)加强政策宣传。学校积极广泛开展普通高中学生资助宣传工作,通过专栏、展板、校园广播、年级主任会议、班主任会议、学生及家长会等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宣传资助政策、资助程序等,为政策实施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确保党和**的惠民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三)加强资金管理。学校强化资助资金管理,专款专用、专账核算。严禁代签冒领,弄虚作假,严禁抵顶实物、扣减其他费用等。对流失、休学、退学等受助学生,及时上报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四)严肃工作纪律。各学校认真落实普通高中学生资助政策,切实规范申请及审核程序,做到程序公开、操作透明,确保困难学生真正享受到国家资助政策。对在资助工作中弄虚作假、套取资助资金,代签冒领、贪污挪用挤占资助资金等行为,要对直接责任人及单位负责人进行严肃处理,构成犯罪的,将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学校帮扶工作实施方案 3

  补助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寄宿生生活费是“两免一补”工作的重要内容,为将这件实事办好,现根据衡阳市财政局和衡阳市教育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全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特制订本方案。

  一、目标和任务

  根据省、衡阳市有关精神,我市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工作分三年逐步落实到位。到20xx年,争取全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每生每年寄宿生生活费补助金额达到200元。

  二、对象范围和救助标准

  (一)补助对象:享受“两免一补”优惠政策的农村贫困家庭学生。

  (二)补助标准:20xx年:每生每年50元。

  20xx年:每生每年100元。

  20xx年:每生每年200元。

  三、组织领导和职责分工

  1、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工作在耒阳市义务教育阶段家庭贫困学生“两免一补”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开展各项日常工作。

  2、明确各部门职责。***门负责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资金的统筹管理,在信用联社设立“耒阳市财政帮困保学资金专户”(以下简称专户),确保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资金按时到位;会同教育部门确定贫困学生的标准和范围,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督等。教育部门负责收集涉及“两免一补”政策的有关基础数据,确定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的资助对象;负责汇总贫困学生名册。补助金额经相关部门审核和领导批示后,由财政局教科文办公室直接将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每万人口0.5万元的财政助学金、“一费制”中每生每期4元的特困保学金、社会各界捐赠等)拨付到受援捐赠中心专户,由中心专户拨付到各中学、教育办,再由教育办拨付到各小学。救助受援捐赠中心作为专门面向社会接受捐资助学的事业机构,要加大对上级**救助中小学贫困生政策的宣传,加强对中小学贫困生情况的调查和摸底,建立起动态的中小学贫困生电子信息档案库。要通过“一帮一”、“手拉手”等多种形式的助学活动,广泛组织发动社会各界对中小学生的救助和捐赠。

  四、工作程序

  1、宣传发动。要在宣传中央、省、市关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两免一补”工作的过程中,让学生、家长、老师充分了解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工作的有关政策精神,让这项工作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2、组织申请。各中学、教育办要认真负责地对本单位贫困生的情况进行摸底调查,按规定的资助条件,确定援助意向。组织希望获得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资助的学生向学校提出申请,并填写《湖南省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申请表》,然后上报救助受援捐赠中心。资助人数不得少于下达的资助计划人数。不允许按在校生*均分配救助名额、轮流资助贫困学生或将贫困学生人为集中在某个年级段的做法。

  受援捐赠中心根据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分布情况,统筹兼顾,将资助名额分配到各学校。名额分配向贫困乡倾斜,并优先资助孤儿、绝对贫困和低收入家庭子女以及因突发事件导致家庭无力负担寄宿生生活费的学生。财政供养人员(不含城市低保人员)家庭的学生、农村比较富裕家庭的学生,不得纳入救助范围。

  3、评审小组审核。学校根据公*、公正、公开的原则,组成由行政代表、学生家长、村(居)干部和教师代表参加的评审小组,对申请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的家庭贫困程度进行审核,拟定受助学生名单。

  4、受助对象公示。各学校要根据救助受援捐赠中心下达的资助名额,将拟受助学生名单及困难情况在学校和学生家庭所在乡镇及村组范围内予以公示,同时要公开享受资助的条件、金额,以及资助的申请、审核、批准、监督和申诉等工作程序,公示期为7天。

  5、申报备案。公示无异议后,各学校要立即将受助学生名单及评审公示情况上报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审核确定。

  6、发放。***门在每年秋季将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资金及时拨付到校。

  7、建立台帐。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发放工作结束后,学校应认真组织填写《湖南省享受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学生名册》,并由学生本人、学生家长和班主任分别签字后,报送市救助受援捐赠中心。市救助受援捐赠中心于规定时间内,将《湖南省享受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学生名册》分类装订成册,上报地市救助受援捐赠中心,最后将贫困学生数据更新录入网站数据库,建立动态的贫困学生信息档案。

  五、工作要求

  1、紧抠政策,确保“两免一补”资金筹措到位。按照上级文件精神,我市从今年开始要逐步启动适当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的工作。根据上级要求及我市学生人数推算,资金缺口很大。为此,各部门各单位要进一步“开源节流”,整合各种助学资源。一是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整合不同渠道的扶贫助学资金和社会捐资助学资金,统筹规划,合理安排,集中使用,改变原有多项助学资金分散管理的模式,充分发挥资金使用的规模效益。二是要广开筹资门路,多辟助学渠道,广泛开展社会募捐,积极筹措新的资金。

  2、严肃财经纪律,切实加强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资金的管理。财政、教育部门要及时掌握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资金的落实使用和工作进展情况,严防贪污、截留、挪用现象。对助学工作中出现的弄虚作假以及贪污、截留、挪用助学资金等行为,一经查处,将送交纪检、监察等部门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学校帮扶工作实施方案 4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未央区教育体育局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帮扶共建工作精神,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支持和帮助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建立城乡学校资源共享、互助共进的均衡发展的长效机制;助推农村教师专业发展,优化教师资源配置,促进学校共同发展。我校对口帮扶共建小学。本着“尽己所能、发挥优势、资源共享、共同进步”的原则,我校从本校实际出发,与马家寨小学协商后,为积极有效地实施此项工作,特制定共建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落实科学发展观,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 坚持以县教育局提出的发展要求为目标,充分利用我校的教育教学资源优势,支持和帮助马家寨小学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教师教育教学水*,进一步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水*,为进一步推行教育公*尽一份微薄之力。

  二、成立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

  三、帮扶共建对象具体情况

  对口帮扶学校马家寨小学,现有教职工16名,教学班6个,300名学生,部室建设较完备。校园干静整洁、学生朴实、单纯、有礼貌。教师人均年龄偏大,*年来青年教师流动快,补充相对滞后,导致青年教师少,留在当地的大部分是从村校撤并后到两所学校的中老年教师,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相对滞后,对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的科学使用还不能理解到位,暂时不能够很好的适应,学校主要的中层管理人员虽然是从师范学校毕业的专业人员,但由于地理环境的客观因素,外出学*机会不多,也需要及时充电。

  四、共建工作主要内容

  1、加强两校管理工作的共建交流。两校就学校发展规划、办学思路、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教师培养、校本研修、学生管理、后勤管理等方面开展深入交流,相互提高。

  2、积极推行教师、干部的学*交流。两校间互派教师、管理人员参与对方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学校派教学能手、骨干教师结对帮扶,促进双方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

  3、加强校本研修的交流,组织开展教学交流、联合教研、集体备课、共同确立申报教研课题等活动,不断提高教师校本研修水*和学校校本研修的质量。

  4、教师专业技能培养提高的共建交流。天禄阁小学将积极向马家寨小学提供教师培训信息,有计划开展教师培训,相互上示范课、观摩课、研讨课,组织教师听课、评课、研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5、创建学校特色的共建交流。在与马家寨小学深入交流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打造学校特色。

  五、帮扶共建预期效果

  第一,促进教育的均衡化发展;第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第三,激发教师工作活力;第四,实现优势互补,促进两校教师教育思想发展、人生境界的提高,以及两校的共同发展;第五,提高两校的办学效益和教育教学质量。

  学校帮扶工作实施方案 5

  为响应团委号召,资助家境困难的优秀学子完成学业,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人生观、价值观,五星小学校团委组织了“捐献压岁钱,资助贫困生”的`捐款活动。本次活动得到了全体师生的大力支持,共收到捐款877.5元,用于资助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

  活动主题:

  捐献压岁钱,资助贫困学生

  活动时间:

  xx年3月25日第二节课下课

  活动地点:

  学校操场

  活动参与人员:

  全体师生

  活动流程:

  (一)前期准备

  1.活动宣传(大力展开内部宣传,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此次活动的精神和意义,积极参与此次活动)。

  2.确定活动时间和地点。

  3.准备捐助活动所需物品。

  (二)活动实施

  1、校长讲话(资助活动流程,资助意义)

  2、公布捐款总数(各班捐款总数)

  3、对表现突出的同学进行表扬

  4、现场捐款仪式(每班派代表上台将资助款项放入捐款箱)

  5、财务公开清点

  (三)注意事项:

  此活动以自愿为主,不可强迫同学;

  学校帮扶工作实施方案 6

  为贯彻落实***、***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部署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的精神,进一步加大对农村薄弱学校的扶持力度,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充分开发、利用、共享教育资源,努力促进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协调发展,特制订本方案。

  一、目的意义

  1、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部署,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整合城乡教育资源,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

  2、充分发挥城区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提高农村学校办学水*,进一步缩小城乡学校教育的差距,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3、通过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的.互动,激活各校的内部管理机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新课程改革,提高教师的专业水*。

  二、主要内容

  1、城区学校领导和骨干教师定期到农村学校,帮助完善学校管理制度、传授管理经验和上示范课,帮助结对帮扶学校培养骨干教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开展结对学校学生间的交流与协作,城乡学校共同开展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活动,通过网络信息技术等多种途径实现城乡学校教育资源共享。

  3、城区学校派出农村学校学科短缺的教师(特别是体、美、音学科的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农村学校派遣教师到城区学校跟班学*。

  4、城区学校为农村学校开放教学设施、设备,提供教学资料,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适当的资金等方面的扶持。

  三、结对帮扶学校

  1、中学:

  东山学校―安乐学校

  湘乡一中―金薮中学

  湘乡二中―壶天中学

  湘乡三中―天门中学

  湘乡四中―桂花中学

  2、小学:

  东方红学校―中沙公略完小

  进修附小―金薮阳光希望小学

  昆办中心小学―壶天日新学校

  湖铁试验学校―毛田双潭学校

  湘铝学校―翻江长岗完小

  四、措施要求

  各校要充分认识结对帮扶工作的重大意义,把结对帮扶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精心组织,狠抓落实,突出成效。

  1、认真制定工作方案。各校按照相关要求,成立相应工作机构,进一步细化活动内容、方法、步骤、人员安排、措施要求,将工作方案送教育局备案。

  2、落实奖惩措施。教育局将把活动开展情况及成效纳入校长绩效考评、教师考评和学校工作评估的重要内容,对工作不力、措施不到位、成效不明显的予以告诫,直至采取相应的惩诫措施。

  3、加强工作督查。教育股等股室要加强对活动开展情况的跟踪督查,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整改,确保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

  学校帮扶工作实施方案 7

  为贯彻落实***、***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部署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的精神,进一步加大对农村薄弱学校的扶持力度,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充分开发、利用、共享教育资源,努力促进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协调发展,特制订本方案。

  一、目的意义

  1、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部署,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整合城乡教育资源,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

  2、充分发挥城区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提高农村学校办学水*,进一步缩小城乡学校教育的差距,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3、通过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的互动,激活各校的内部管理机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新课程改革,提高教师的专业水*。

  二、主要内容

  1、城区学校领导和骨干教师定期到农村学校,帮助完善学校管理制度、传授管理经验和上示范课,帮助结对帮扶学校培养骨干教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开展结对学校学生间的交流与协作,城乡学校共同开展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活动,通过网络信息技术等多种途径实现城乡学校教育资源共享。

  3、城区学校派出农村学校学科短缺的教师(特别是体、美、音学科的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农村学校派遣教师到城区学校跟班学*。

  4、城区学校为农村学校开放教学设施、设备,提供教学资料,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适当的资金等方面的扶持。

  三、结对帮扶学校

  1、中学:

  东山学校—安乐学校

  湘乡一中—金薮中学

  湘乡二中—壶天中学

  湘乡三中—天门中学

  湘乡四中—桂花中学

  2、小学:

  东方红学校—中沙公略完小

  进修附小—金薮阳光希望小学

  昆办中心小学—壶天日新学校

  湖铁试验学校—毛田双潭学校

  湘铝学校—翻江长岗完小

  四、措施要求

  各校要充分认识结对帮扶工作的重大意义,把结对帮扶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精心组织,狠抓落实,突出成效。

  1、认真制定工作方案。各校按照相关要求,成立相应工作机构,进一步细化活动内容、方法、步骤、人员安排、措施要求,将工作方案送教育局备案。

  2、落实奖惩措施。教育局将把活动开展情况及成效纳入校长绩效考评、教师考评和学校工作评估的重要内容,对工作不力、措施不到位、成效不明显的予以告诫,直至采取相应的惩诫措施。

  3、加强工作督查。教育股等股室要加强对活动开展情况的跟踪督查,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整改,确保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

  学校帮扶工作实施方案 8

  为贯彻落实***、***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部署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的精神,进一步加大对农村薄弱学校的扶持力度,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充分开发、利用、共享教育资源,努力促进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协调发展,特制订本方案。

  一、目的意义

  1、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部署,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整合城乡教育资源,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

  2、充分发挥城区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提高农村学校办学水*,进一步缩小城乡学校教育的差距,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3、通过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的互动,激活各校的内部管理机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新课程改革,提高教师的专业水*。

  二、主要内容

  1、城区学校领导和骨干教师定期到农村学校,帮助完善学校管理制度、传授管理经验和上示范课,帮助结对帮扶学校培养骨干教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开展结对学校学生间的交流与协作,城乡学校共同开展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活动,通过网络信息技术等多种途径实现城乡学校教育资源共享。

  3、城区学校派出农村学校学科短缺的教师(特别是体、美、音学科的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农村学校派遣教师到城区学校跟班学*。

  4、城区学校为农村学校开放教学设施、设备,提供教学资料,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适当的资金等方面的扶持。

  三、结对帮扶学校

  1、中学:

  东山学校―安乐学校

  湘乡一中―金薮中学

  湘乡二中―壶天中学

  湘乡三中―天门中学

  湘乡四中―桂花中学

  2、小学:

  东方红学校―中沙公略完小

  进修附小―金薮阳光希望小学

  昆办中心小学―壶天日新学校

  湖铁试验学校―毛田双潭学校

  湘铝学校―翻江长岗完小

  四、措施要求

  各校要充分认识结对帮扶工作的重大意义,把结对帮扶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精心组织,狠抓落实,突出成效。

  1、认真制定工作方案。各校按照相关要求,成立相应工作机构,进一步细化活动内容、方法、步骤、人员安排、措施要求,将工作方案送教育局备案。

  2、落实奖惩措施。教育局将把活动开展情况及成效纳入校长绩效考评、教师考评和学校工作评估的重要内容,对工作不力、措施不到位、成效不明显的予以告诫,直至采取相应的惩诫措施。

  3、加强工作督查。教育股等股室要加强对活动开展情况的跟踪督查,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整改,确保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

  学校帮扶工作实施方案 9

  为了使部分家庭经济特别困难,无法交纳全部学费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根据有关部门规定和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适用范围

  具有我校正式学籍的全日制普通高中学生。

  二、减免学费的条件

  申请减免学费的学生应符合下列条件:

  (1)国家法令规定的抚恤、优待对象(如:烈士子女、优抚家庭等);

  (2)孤儿(无其他有经济能力的直系亲属资助);

  (3)父母双下岗或失业,在家未出去工作;

  (4)家庭*均收入接*或符合最低保障条件的;

  (5)经济困难的特困户;

  (6)其他有特殊情况符合减免条件者。

  (7)学生本人遵守国家法令及校纪校规,品行端正,无违纪行为,学*刻苦者。

  三、减免额度和比例

  1、减免额度分为:

  A、学费全免

  B、1200两个档次;

  2、减免学费的学生比例原则上控制在4%以内,名额不*均分配,由各班班主任上报学校研究决定。

  四、申请减免的程序

  1、每学期开学初,由学生本人向所在班级提出减免学费申请,填写《学生减免学费申请审批表》;低保户需提供低保证原件及复印件一份,其它申请对象需到所在乡镇、街道办事处以上人民**教育或民政部门开出的有关证明一份及单寸照片2张;

  2、各班主任要认真核实申请者的实际情况与理由(根据家访回馈),提出减免意见;

  3、各年段将申请表及所附材料(学生申请和证明等)及家访材料交到团委,审核后上报学校审批;

  4、政教处对减免名单进行公示;

  5、学生减免学费的审批手续要在每学期开学一个月内完成;

  6、学生减免学费的申请原则上为每学年一申请。

  五、附则

  1、对经济困难学生减免学费,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工作,各班级、年段要认真重视,切实做好此项工作;

  2、申请减免学费的`学生要生活俭朴、不挥霍浪费,无违纪记录、无吸烟、酗酒等不良嗜好,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如发现上述不良表现,学校将追回已减免的学费,对于不遵守国家法律和因违反学校规定受到纪律处分的学生,将取消减免;

  3、申请减免学费的学生,学*上要积极努力。一学期出现两门以上(含两门)功课不及格者将取消减免;

  4、各班级、年段要切实做好学生减免学费的审核工作,对于弄虚作假的学生,除补交减免的学费外,视其情况给予必要的纪律处分;

  5、对于家庭经济状况发生变化的学生,要根据本办法随时调整学费的减免。

  学校帮扶工作实施方案 10

  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特别是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方案,是实现国家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重大举措,是促进教育公*、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环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必须制定严格工作制度、规范工作程序,做到公开、公*、公正。

  根据《教育部 ***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财[20xx]8号)中的规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指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期间的学*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为进一步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服务学生、服务院系,特制订本方案。

  一、认定时间

  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每学年开展一次。一年级新生于每年的10月上旬进行认定,二、三、四年级学生于每年6月初进行调整,如遇特殊情况可不受时间限制,随时进行认定。

  二、认定比例

  各学院经济困难学生的比例原则上控制在学生总人数的20%以内。

  三、认定标准

  贫困生认定标准分为特别困难(简称特困)、困难和一般困难三个档次。

  1、完全无力支付学*费用,且支付本人生活费用都非常困难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认定为特别困难。

  2、能勉强支付个人学*费用,但无力支付生活费用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认定为困难学生。

  3、能支付全部个人学*基本费用及部分生活费用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认定为一般困难。

  四、认定程序

  1、学生个人申请,按照自己的需求选择救助档次。同时提交以下材料:

  (1)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

  (2)乡(镇)、街道办事处盖章的《经济困难学生家庭情况调查表》,或乡(镇)、街道办事处盖章的家庭经济困难情况证明。或能证明或能辅助证明家庭经济困难的其它证明(下岗证、低保证、残疾证、受灾证明等),烈士子女应提供烈士证。

  2、资格审查

  (1)班级评议

  各班班委会和部分学生代表在辅导员或班主任的指导下进行评议。

  (2)班主任谈话

  由班主任依据本班学生的申请材料与申请学生进行谈话,提出符合认定条件的人员名单及贫困类型。

  (3)学院审核

  学院党委、团委审核学院所有经济困难学生,并确定申请学生的贫困类型。

  3、公示

  各学院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名单及档次,在学生班级范围内公示5个工作日。如有异议,可通过有效方式向学院认定工作组提出质疑,认定工作组在接到异议材料的3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如对学院认定工作组的答复仍有异议,可通过有效方式向学生资助中心提请复议,学生资助中心在接到复议提请的3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如情况属实,将做出调整。

  4、建立信息库

  各学院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名单及档次汇总后报学生处资助中心审批,确认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资格,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库,同时将确定的贫困生名单和类型反馈各学院。

  5、信息反馈

  (1)学生监督本学院的贫困学生是否确实符合贫困学生条件;是否真实享受到需要的资助金额。

  (2)被列入经济困难学生后,若发现有弄虚作假行为,一经查实立即取消其经济困难学生资格,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3)反馈受资助的经济困难学生的'信息,在班级范围享受到的资助与实际的困难程度是否相符。

  五、贫困生的资助

  1、资助政策

  学校的资助类型包括奖、助、贷、勤、借、补,通过运用国家助学贷款和其他政策性减免学费来资助学费,通过其他方式来资助生活费,通过技能培训、实践服务和其他物质经济帮助为学生提供成长发展援助。

  2、资助方式

  在低年级贫困学生中主要采取无偿资助(如助学金、困难补助),针对高年级贫困学生配合提供有偿资助(勤工助学等),针对成绩优秀的可以进行奖励资助(奖学金、奖励性贷学金)。

  3、资助信息发布

  上下半年各集中发布一次资助信息,方便学院和学生进行集中申报。

  4、资助效果

  被认定为经济困难的学生均能获得一定的物质经济帮助,同一级的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类型与获得的资助额度能够对应。

  六、贫困生的跟踪与动态管理

  1、跟踪调查贫困生餐卡消费额度;

  从贫困学生的餐卡消费次数、消费的稳定性和消费金额和普通同学的比较。检查是否存在经济困难学生用餐金额消费偏高,了解具体原因。

  2、观察贫困生日常生活消费结构和状况

  通过和经济困难学生班级同学、寝室同学的咨询,了解经济困难学生的具体生活开支和消费模式。

  3、班主任、辅导员谈话

  班主任和辅导员每学期与所带班级的经济困难学生一对一谈话至少一次,每次至少在30分钟以上。

  4、学生资助中心将不定期对取得资助资格的学生进行调研和回访。

  学生资助中心各位老师利用调研、座谈会、个别访谈等形式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回访调查,一方面了解学生的具体需求和面临的困难,另一方面也为资助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更好服务提供帮助。

  七、贫困生信息库的加入与退出

  1、临时性困难的学生因家庭经济状况好转而没有学*、生活费用压力时,可申请退出贫困生信息库。

  2、贫困生认定过程中存在虚假信息的学生,经调查属实,从贫困生信息库中删除。

  3、当已退出贫困生信息库的学生再次面临学*生活上的经济困难时,可申请加入贫困生信息库。


学校教师交流实施方案优选【10】篇(扩展8)

——小学教师轮岗交流实施方案(精选五篇)

  小学教师轮岗交流实施方案 1

  为进一步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协调均衡可持续发展,优化我学区学校教师合理配置,全面夯实教育内涵发展的基础,制定本实施方案。

  第一条、以实现我学区学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为目标,不断促进教师资源合理配置,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增强教师队伍活力,为办好每一所学校提供有力保障。

  第二条、根据教育局要求,教师校长交流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促进均衡。均衡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优化教师队伍的学科结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缩小校际差距,缩小城乡差距,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

  (二)增进激励。通过交流,增加锻炼机会,消除教师职业倦怠,不断激发工作热情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师适应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增强教师队伍活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三)有序流动。教师校长交流工作纳入教育发展规划和教师队伍建设规划,重点引导骨干教师和校长向农村学校(教学点)和薄弱学校流动,引导超编学校教师向缺编学校流动。

  (四)统筹兼顾。统筹各类学校和教师的不同需求,统筹交流与培养、使用与结构优化,统筹学校需要和交流对象的实际情况,兼顾学校的办学特色与优势,兼顾交流对象的工作、生活和家庭实际情况,保持教师队伍的动态*衡,维护学校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

  (五)公开规范。公开教师校长交流办法、程序和结果,规范操作,严肃纪律,加强监督,切实防止不规范、不公*以致xx现象的发生。

  第三条、交流轮岗是指事业编制教师从一所学校调到另一所学校工作,并随迁人事关系的`流动过程。交流对象为在同一学校连续任职或任教达到一定年限的校长(包括其它他中层及以上干部,下同)和教师。

  第四条、以下人员可以不纳入交流范围:

  (一)男超过50周岁、女超过45周岁(具有高级职称且选择延迟退休的女教师为50周岁)的教师。

  (二)已有2所及以上其他学校的工作经历且每所学校工作时间均超过3年及以上的教师。

  (三)处于孕期和哺乳期的教师,或患病并经教育局指定医院诊断不宜交流的教师。

  (四)现承担学校特色课程的领衔教师、承担学校重大教科研项目的教师,经区教育局同意,可暂不纳入交流。

  (五)下一学年担任毕业班教学工作的教师,学校确需留任可暂缓安排,但延长时间一般不得超过一年。

  第五条、以下人员为符合年度交流条件的对象:

  (一)同一学校任职满九年的校长或**;

  (二)同一学校同一岗位任职满6周年的副校级及中层干部;

  (三)同一学校任教满12周年的教师;

  (四)夫妻在同一学校的其中一方(符合第四条第一款的对象仍列入交流范围);

  (五)符合第四条第2、3、4款可不纳入交流条件,但在同一学校已连续任职满15周年的有关人员;

  (六)无3周年以上非城区学校或2所以上学校(幼儿园)工作经历的,获得区学科骨干及以上荣誉的城区教师;

  (七)其它因工作需要、结构优化,需调整交流的有关人员。

  第六条、对没有达到交流条件或可不纳入交流范围的教师校长,本人申请要求交流的,经所在学校(幼儿园)同意并报区教育局批准也可纳入交流对象范围。

  小学教师轮岗交流实施方案 2

  根据《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教师〔20xx〕4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实施意见》(粤教师〔20xx〕1号)、《广东省教育厅关于推进落实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有关工作的通知》(粤教师函〔20xx〕48号)和“强师工程”有关要求以及市县人民**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工作要求,20xx年乐昌市将继续落实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有关工作,创新交流轮岗方式方法,不断提高交流轮岗实效。结合乐昌市教育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立足县域教育实际,深入挖掘本地师资潜力,有效整合教师资源,构建交流互助共同体,激发教师队伍和学校管理活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效促进乐昌市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育均衡、快速发展。

  二、工作目标

  (一)加强同等条件下的校际融合,师资互换,激发教师队伍活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二)进一步加大校本部与村小(教学点)间的教师交流轮岗力度、广度和深度,激发队伍活力,均衡配置师资,缩小教育水*差距,有效促进当地教育均衡发展。

  (三)通过教师市内竞岗激发教师队伍活力,促进县域内师资合理流动,实现师资均衡配置。

  三、工作内容

  (一)校长交流

  20xx年乐昌市中小学正副校长继续加大交流轮岗力度,合理调配资源,有效激发校级领导活力,提高学校管理水*和管理实效。具体由市教育局结合实际组织实施。

  (二)教师交流

  20xx年,县域内教师的交流轮岗工作采取结对交流、竞岗和支教等多种方式进行。具体安排如下:

  1.交流范围。

  (1)城区及镇义务教育学校继续按学校整体情况互派教师结对交流。

  (2)加大中心小学(学校)本部与村小(教学点)间交流轮岗力度,校本部与村小(教学点)继续互派教师交流。

  (3)直属学校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农村学校支教或乡镇学校教师到城区学校跟岗学*。

  (4)市内竞岗。通过竞岗加大城乡师资交流,激发教师队伍活力。

  2.交流对象。结合乐昌市实际,参与交流的城区和镇义务教育学校的教师在现学校原则上任教9年(含9年)以上的需进行交流轮岗(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教师除外)。

  3.交流人数。

  (1)结对交流学校交流人数原则上按学段双方各派6人。鉴于实际情况,实际派出交流学科由双方按需协商后确定。

  (2)中心小学(学校)与村小(教学点)间的''交流轮岗人数由各校根据本校实际进行统筹安排、合理配置。

  (3)竞岗和支教等方式的交流人数均由市教育局结合实际予以确定。

  4.交流时间。每位教师参与交流时间为1年。

  5.交流安排。校际间需就交流工作进行充分沟通和协商,依照下表安排选派相关学科教师进行交流。

  (1)结对交流安排如下:

  略

  除上表安排的交流学校及人数外,各校还可自行协商安排各学科其他教师参与交流。安排交流的教师信息需在确定人选一周内报市教育局人事股备案。

  (2)全市各中心小学(学校)校本部与村小(教学点)间的教师交流轮岗,由各中心小学(学校)参照上级文件要求并结合本校实际,自行制定交流实施方案,并认真、扎实开展教师交流活动。9月10日前各中心小学(学校)还需将当年校本部与村小(教学点)间教师交流活动方案、交流教师名册,以及上学年校本部与村小(教学点)间教师交流情况总结报备乐昌市教育局人事股。同时,学校需做好资料归档工作。

  (3)市内竞岗由市教育局组织实施。

  四、管理要求

  (一)宣传动员。

  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实施结对交流、竞岗及支教等教师交流方式是立足县域实际、突破教师交流瓶颈的有效途径。各校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加大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宣传力度,将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有关政策精神传达给每位教师,并动员广大教师积极参与交流轮岗活动。

  (二)交流管理。

  交流轮岗教师接受派出学校和接收学校的双重管理,按照“接收学校为主,派出学校为辅”的管理原则,由接收学校将交流轮岗教师纳入本校教师管理范畴。

  1.结对交流。按照原交流管理办法进行。

  2.支教。按照原支教管理办法进行。

  3.市内竞岗。理顺交流轮岗人员的岗位关系和工资关系。

  (三)考核管理。

  1.交流教师的各方面表现、工作情况、教学成绩等列入当年交流学校的管理成绩中,作为评价双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成绩以及学校和学校领导评优评先等的重要依据。

  2.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纳入职务评定、职级晋升等考核指标;在同等条件下,评优评先优先考虑。

  (四)组织管理。

  除竞岗人员外,其他参与交流轮岗教师的工资、人事关系均在原任教学校。

  五、保障措施

  1.加强指导与落实,成立中小学校长教师交流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人事股,办公室主任由何思同志担任,负责教师交流工作的综合协调和具体组织实施工作。

  成立六个督导组,负责校长教师交流的指导和协调工作。

  第一督导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挂点下列学校的股室负责人

  负责学校:乐昌二中、金鸡小学、沙坪中学、沙坪中心小学、云岩中学、云岩中心小学、乐昌四中

  第二督导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挂点下列学校的股室负责人

  负责学校:九峰中学、九峰中心小学、两江中心学校、北乡中心学校、乐园小学

  第三督导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挂点下列学校的股室负责人

  负责学校:中英文学校、三溪中心学校、老坪石中心学小、坪梅中学、坪梅小学、坪石实验学校、关春中学

  第四督导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挂点下列学校的股室负责人

  负责学校:乐昌一中、乐昌中职学校、乐城一小、凤凰小学

  第五督导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挂点下列学校的股室负责人

  负责学校:新时代学校、乐昌实验学校、乐昌四中、启智学校、乐昌小学、乐城二小、乐城三小、河南小学、果育小学

  第六督导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挂点下列学校的股室负责人

  负责学校:城关中学、梅花中学、梅花中心小学、秀水中心学校、长来中学、长来中心小学、乐昌三中、廊田中心学校、五山中心学校、大源中心学校、白石中心学校、黄圃中心学校、庆云中心学校

  2.交流学*经费按相关规定执行。

  小学教师轮岗交流实施方案 3

  根据《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教师〔20xx〕4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实施意见》(粤教师〔20xx〕1号)、《广东省教育厅关于推进落实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有关工作的通知》(粤教师函〔20xx〕48号)和“强师工程”有关要求以及市县人民**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工作要求,20xx年乐昌市将继续落实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有关工作,创新交流轮岗方式方法,不断提高交流轮岗实效。结合乐昌市教育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立足县域教育实际,深入挖掘本地师资潜力,有效整合教师资源,构建交流互助共同体,激发教师队伍和学校管理活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效促进乐昌市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育均衡、快速发展。

  二、工作目标

  (一)加强同等条件下的校际融合,师资互换,激发教师队伍活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二)进一步加大校本部与村小(教学点)间的教师交流轮岗力度、广度和深度,激发队伍活力,均衡配置师资,缩小教育水*差距,有效促进当地教育均衡发展。

  (三)通过教师市内竞岗激发教师队伍活力,促进县域内师资合理流动,实现师资均衡配置。

  三、工作内容

  (一)校长交流

  20xx年乐昌市中小学正副校长继续加大交流轮岗力度,合理调配资源,有效激发校级领导活力,提高学校管理水*和管理实效。具体由市教育局结合实际组织实施。

  (二)教师交流

  20xx年,县域内教师的交流轮岗工作采取结对交流、竞岗和支教等多种方式进行。具体安排如下:

  1.交流范围。

  (1)城区及镇义务教育学校继续按学校整体情况互派教师结对交流。

  (2)加大中心小学(学校)本部与村小(教学点)间交流轮岗力度,校本部与村小(教学点)继续互派教师交流。

  (3)直属学校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农村学校支教或乡镇学校教师到城区学校跟岗学*。

  (4)市内竞岗。通过竞岗加大城乡师资交流,激发教师队伍活力。

  2.交流对象。结合乐昌市实际,参与交流的城区和镇义务教育学校的教师在现学校原则上任教9年(含9年)以上的需进行交流轮岗(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教师除外)。

  3.交流人数。

  (1)结对交流学校交流人数原则上按学段双方各派6人。鉴于实际情况,实际派出交流学科由双方按需协商后确定。

  (2)中心小学(学校)与村小(教学点)间的'交流轮岗人数由各校根据本校实际进行统筹安排、合理配置。

  (3)竞岗和支教等方式的交流人数均由市教育局结合实际予以确定。

  4.交流时间。每位教师参与交流时间为1年。

  5.交流安排。校际间需就交流工作进行充分沟通和协商,依照下表安排选派相关学科教师进行交流。

  (1)结对交流安排如下:

  略

  除上表安排的交流学校及人数外,各校还可自行协商安排各学科其他教师参与交流。安排交流的教师信息需在确定人选一周内报市教育局人事股备案。

  (2)全市各中心小学(学校)校本部与村小(教学点)间的教师交流轮岗,由各中心小学(学校)参照上级文件要求并结合本校实际,自行制定交流实施方案,并认真、扎实开展教师交流活动。9月10日前各中心小学(学校)还需将当年校本部与村小(教学点)间教师交流活动方案、交流教师名册,以及上学年校本部与村小(教学点)间教师交流情况总结报备乐昌市教育局人事股。同时,学校需做好资料归档工作。

  (3)市内竞岗由市教育局组织实施。

  四、管理要求

  (一)宣传动员。

  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实施结对交流、竞岗及支教等教师交流方式是立足县域实际、突破教师交流瓶颈的有效途径。各校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加大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宣传力度,将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有关政策精神传达给每位教师,并动员广大教师积极参与交流轮岗活动。

  (二)交流管理。

  交流轮岗教师接受派出学校和接收学校的双重管理,按照“接收学校为主,派出学校为辅”的管理原则,由接收学校将交流轮岗教师纳入本校教师管理范畴。

  1.结对交流。按照原交流管理办法进行。

  2.支教。按照原支教管理办法进行。

  3.市内竞岗。理顺交流轮岗人员的岗位关系和工资关系。

  (三)考核管理。

  1.交流教师的各方面表现、工作情况、教学成绩等列入当年交流学校的管理成绩中,作为评价双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成绩以及学校和学校领导评优评先等的重要依据。

  2.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纳入职务评定、职级晋升等考核指标;在同等条件下,评优评先优先考虑。

  (四)组织管理。

  除竞岗人员外,其他参与交流轮岗教师的工资、人事关系均在原任教学校。

  五、保障措施

  1.加强指导与落实,成立中小学校长教师交流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人事股,办公室主任由何思同志担任,负责教师交流工作的综合协调和具体组织实施工作。

  成立六个督导组,负责校长教师交流的指导和协调工作。

  第一督导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挂点下列学校的股室负责人

  负责学校:乐昌二中、金鸡小学、沙坪中学、沙坪中心小学、云岩中学、云岩中心小学、乐昌四中

  第二督导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挂点下列学校的股室负责人

  负责学校:九峰中学、九峰中心小学、两江中心学校、北乡中心学校、乐园小学

  第三督导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挂点下列学校的股室负责人

  负责学校:中英文学校、三溪中心学校、老坪石中心学小、坪梅中学、坪梅小学、坪石实验学校、关春中学

  第四督导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挂点下列学校的股室负责人

  负责学校:乐昌一中、乐昌中职学校、乐城一小、凤凰小学

  第五督导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挂点下列学校的股室负责人

  负责学校:新时代学校、乐昌实验学校、乐昌四中、启智学校、乐昌小学、乐城二小、乐城三小、河南小学、果育小学

  第六督导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挂点下列学校的股室负责人

  负责学校:城关中学、梅花中学、梅花中心小学、秀水中心学校、长来中学、长来中心小学、乐昌三中、廊田中心学校、五山中心学校、大源中心学校、白石中心学校、黄圃中心学校、庆云中心学校

  2.交流学*经费按相关规定执行。

  小学教师轮岗交流实施方案 4

  为进一步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协调均衡可持续发展,优化我学区学校教师合理配置,全面夯实教育内涵发展的基础,制定本实施方案。

  第一条、以实现我学区学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为目标,不断促进教师资源合理配置,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增强教师队伍活力,为办好每一所学校提供有力保障。

  第二条、根据教育局要求,教师校长交流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促进均衡。均衡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优化教师队伍的学科结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缩小校际差距,缩小城乡差距,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

  (二)增进激励。通过交流,增加锻炼机会,消除教师职业倦怠,不断激发工作热情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师适应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增强教师队伍活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三)有序流动。教师校长交流工作纳入教育发展规划和教师队伍建设规划,重点引导骨干教师和校长向农村学校(教学点)和薄弱学校流动,引导超编学校教师向缺编学校流动。

  (四)统筹兼顾。统筹各类学校和教师的不同需求,统筹交流与培养、使用与结构优化,统筹学校需要和交流对象的实际情况,兼顾学校的办学特色与优势,兼顾交流对象的工作、生活和家庭实际情况,保持教师队伍的动态*衡,维护学校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

  (五)公开规范。公开教师校长交流办法、程序和结果,规范操作,严肃纪律,加强监督,切实防止不规范、不公*以致xx现象的发生。

  第三条、交流轮岗是指事业编制教师从一所学校调到另一所学校工作,并随迁人事关系的.流动过程。交流对象为在同一学校连续任职或任教达到一定年限的校长(包括其它他中层及以上干部,下同)和教师。

  第四条、以下人员可以不纳入交流范围:

  (一)男超过50周岁、女超过45周岁(具有高级职称且选择延迟退休的女教师为50周岁)的教师。

  (二)已有2所及以上其他学校的工作经历且每所学校工作时间均超过3年及以上的教师。

  (三)处于孕期和哺乳期的教师,或患病并经教育局指定医院诊断不宜交流的教师。

  (四)现承担学校特色课程的领衔教师、承担学校重大教科研项目的教师,经区教育局同意,可暂不纳入交流。

  (五)下一学年担任毕业班教学工作的教师,学校确需留任可暂缓安排,但延长时间一般不得超过一年。

  第五条、以下人员为符合年度交流条件的对象:

  (一)同一学校任职满九年的校长或**;

  (二)同一学校同一岗位任职满6周年的副校级及中层干部;

  (三)同一学校任教满12周年的教师;

  (四)夫妻在同一学校的其中一方(符合第四条第一款的对象仍列入交流范围);

  (五)符合第四条第2、3、4款可不纳入交流条件,但在同一学校已连续任职满15周年的有关人员;

  (六)无3周年以上非城区学校或2所以上学校(幼儿园)工作经历的,获得区学科骨干及以上荣誉的城区教师;

  (七)其它因工作需要、结构优化,需调整交流的有关人员。

  第六条、对没有达到交流条件或可不纳入交流范围的教师校长,本人申请要求交流的,经所在学校(幼儿园)同意并报区教育局批准也可纳入交流对象范围。

  小学教师轮岗交流实施方案 5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精神,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工作全局,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建立符合我校特点的教师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教师轮岗交流工作长效管理机制,切实解决各教学点教师资源配置上的结构性矛盾,优化本辖区内教育资源配置,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促进小学教育公*和均衡发展,不断提升办学水*和效益,高水*、高质量实施义务教育,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经研究,决定建立赵坡中心小学教师轮岗交流机制,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办好每一所小学和关注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为宗旨,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根本任务。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精神,立足实际,建立和完善教师轮岗制度,真正形成公开、*等、竞争、择优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建立和完善教师轮岗制度,促进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实现教师队伍管理上的创新与突破,积极推动我校教师轮岗交流工作。

  二、基本原则

  按照“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增强活力、和谐稳定”的工作要求,本着“资源共享、协调发展”的原则,做到三个结合,即:建立教师轮岗交流机制与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教师职务晋级和奖惩机制相结合;建立教师轮岗交流机制与弘扬艰苦奋斗、爱岗敬业的师德教育相结合;建立教师轮岗交流机制与确保教育系统安定稳定、推动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相结合。

  三、实施办法

  (一)轮岗对象

  赵坡中心小学在编在岗的专任教师,均为轮岗对象。其中下列人员不作为轮岗交流对象:

  1、男教师年龄55周岁以上,女教师50周岁以上的专任教师。

  2、身体残疾或长年病假的.教师(以县级以上医院出具的诊断证明、经县教育局批假为准)。

  3、英语专任教师和“农远”管理员(以各校确定的教师为准。若是教师职务晋级,也必须参加轮岗。)

  4、各小学的校级领导(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

  (二)轮岗措施

  1、其他学区调入到赵坡中心小学或曹河教学点的教师必须参加两学年的教师轮岗。

  2、中心学校统考或学区统考连续倒数后3名的'教师。

  3、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出现重大事故影响恶劣的教师。

  4、在中心学校各类检查中受到点名批评的教师

  5、各教学点根据本实施方案制定本校轮岗计划。按照中心小学每年公布各校参加轮岗教师人数,妥善安排轮岗人员,便于中心小学对轮岗教师分配工作。

  6、自愿轮岗交流。

  (1)、鼓励赵坡中心小学、曹河教学点的教师自愿到邓岗教学点、谢营教学点交流,交流时间为一年。

  (2)、自愿交流的教师,由本人提出申请,学校签署意见,中心小学根据学校编制和学科结构情况统一组织安排。

  (3)、交流期满后,安排回原学校任教。

  四、激励措施:

  参加轮岗交流的教师在评优选先时,在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考虑。

  五、纪律要求:

  1、各校要加强领导,提高认识、精心组织,服从全局安排,完成全面工作。

  2、有关人员要积极参与,争取机会,提高自我,为我校教育均衡发展作出贡献。

  3、派出学校要加强与接收学校的沟通与协调,了解轮岗交流教师的工作、学*等情况,及时给予关心和帮助,使其能够思想稳定、工作安心。

  4、轮岗交流教师的年度任职考核和教师工作量评估、教师职务晋级由接收学校负责进行。

  5、确定轮岗而不参加轮岗交流的教师不能评优评先、不能晋升高一级教师职务。

  6、所有涉及到的轮岗人员都必须按要求准时到岗尽责,凡不服从组织调配,超过一周拒不到岗的,将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予以告诫;超过半个月时间拒不到岗的,按自动离职处理,上报中心学校予以除名。

  7、各校校长是实施教师轮岗交流机制的第一责任人。凡对轮岗制度不落实、措施不得力、工作不到位、造成不良影响的,将追究学校主要领导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本实施方案自20xx年9月1日起执行。


学校教师交流实施方案优选【10】篇(扩展9)

——学校中考体育实施方案优选【五】篇

  学校中考体育实施方案 1

  邓州市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工作由邓州市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领导小组统一组织领导。考试结果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依据,是对各学校*时开展《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锻炼和测验工作的真实检验,也是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的重要参考。

  一、考试对象

  考试对象为20xx年参加高中阶段招生考试的初中毕业生。

  二、考试项目及计分办法

  1、考试项目: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800米跑(女)或1000米跑(男)。

  2、计分按《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单项计分办法计算,折算后,考试成绩以满分为70分计入中招成绩总分。

  三、考试的时间和形式

  1、体育考试时间:4月中旬,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2、每位考生只能在统一安排的时间内参加一次体育考试,并将考试成绩计入该生升学考试总分,且不得因任何理由进行补考。

  四、考场及考试器材

  1、有确保各项目顺利进行,免受外界干扰的.全封闭条件;

  2、具有保障体育考试所需要的设施、器材和其它有关条件。

  3、我市中招体育考试考场全部使用智能化测试仪器,以实现考试手段的现代化、科学化。

  五、考试办法

  1、考试采取全封闭方式进行。考试期间监考人员(初中学校的体育教师应予以回避)应与外界隔离,不得以任何理由外出或与外界人员接触。为了便于统一标准,监考人员必须保持稳定,考试期间不得更换。

  2、考生报名及考试顺序编排采用微机管理办法。考生准考证内容及照片由市教体局统一按中招序号由微机编号打印。

  3、每个单元时间内测试完毕后的原始记录必须加封,并由两名机要员直接送往微机室。

  六、考试规则

  1、考生参加体育考试,要身着运动服装或轻便服装,穿运动鞋或*底轻便鞋。

  2、体育项目考试按照先进行柔韧性项目和力量性项目,最后进行耐力性项目的顺序。

  3、每位考生三项考试应在一个单元时间内完成。如因天气变化考生不能在一个单元时间内考完三项,可延长至当天完成。当天不能够完成三项考试的考生,已考项目成绩无效,另行安排时间重新进行考试。

  4、立定跳远

  受试者两脚自然分开站立,站在起跳线后,脚尖不得踩线。两脚原地同时起跳,不得有垫步或连跳动作。每人连续试跳三次,测试仪自动记录其中成绩最好的一次。以“米”为单位,保留两位小数。

  5、坐位体前屈

  受试者赤足,两腿伸直,两脚*蹬测试纵板坐在*地上,两脚分开约10—15厘米,上体前屈,两臂向前伸直,用两手中指尖轻轻地逐渐向前推动游标,直到不能前移为止。每人连续测试两次,测试仪自动取最好成绩。以“厘米”为单位记录成绩,保留一位小数。测试时,不得有两腿弯曲或两臂突然发力动作,否则视为犯规,成绩无效。

  6、800米跑(女)或1000米跑(男)

  受测者10—20人一组进行测试,站立式起跑。受试者在监考人员的指导下佩戴终点***器,当听到“跑”的口令后开始起跑。计时员看到旗动开始计时。当受试者的躯干部到达终点线垂直面时仪器自动录入该生成绩。以“分、秒”为单位记录成绩。

  7、考生每考完一项,考生可当场知悉本人的考试成绩。

  8、考生参加各项目考试,每项目点名三次不到者,按放弃考试处理,该项成绩按“0”分计算。

  七、对体育考试特殊情况的处理

  因伤、病、残而不能参加体育考试的学生可申请免试,免试生应参加正常的考试报名。

  1、因肢体残疾丧失运动能力的初中毕业生,可申请免试体育,按上一年度中招体育考试的*均成绩计算。因病、伤在体育考试之前已在学校长期免修体育课,确实不能参加体育考试的初中毕业生,也可申请免试体育,其体育成绩按满分(70分)的60%计算。上述两类免试生,均应在体育考试一周前,持残疾证、县级或县级以上医院诊断证明和免试申请表(一式三份),到体育考试考务办公室办理申请免试手续后,经审核批准,并把免试生的医院诊断证明或者残疾证复印件及免试表装入该生中招考试档案中,以相应免试条件计分标准记入该生总成绩。

  2、因病、伤或女生月经期,暂不能参加体育考试的学生,可在当天考试测试前,由考生学校的带队教师,持考生本人或家长的书面申请和学校出具的证明,向本考场主考申请办理缓试手续,经同意后方可缓试。缓试学生统一由考务办公室在体育考试时间内另行安排时间进行考试。缓试生的体育考试,按正式考试的各项规定执行。

  3、考生在体育考试中因伤、病等突发事件而中止体育考试,已考项目成绩有效,未考项目按无成绩计算。如果该生申请缓试,必须经主考批准,已考项目成绩无效,同缓试生在统一安排的时间内重新进行考试;如该生因伤、病不能参加体育考试,其考试成绩按已考完的项目统计计分。

  八、严格体育考试纪律

  1、为确保体育考试工作顺利进行,教体局将加强领导,做到严密组织、严肃考风、严格纪律,同时要使考试工作做到公开、公*、公正。

  2、凡弄虚作假、冒名顶替等违反考试纪律的考生,一经查实,体育成绩按“0”分计算,并取消该生报考重点高中的资格。

  3、凡徇私舞弊、违反考试纪律的考务人员,一经查实,应立即停止工作,并视情节轻重,按考试纪律严肃处理。

  4、凡有意破坏考场秩序,故意延误考试时间的人员,一经发现,交有关部门严肃处理。

  九、体育考试的安全工作

  1、各单位在体育考试前要加强宣传工作,结合体育学科特点,科学地指导学生进行锻炼,同时要教育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报考,既不要隐瞒病情,也不能虚报疾病。

  2、各初级中学要做好考前体检工作,对不应参加体育活动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要做好劝阻工作,不准他们参加体育考试。

  3、对赴城区考试的考生,学校一定要做好路途安全、驻地安全和饮食卫生等安全工作,确保考生的安全。

  十、考试的收费标准

  体育考试收费标准按照《关于规范我省普通高级中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收费项目及标准》文件执行,每位考生应缴纳10元考务费。

  学校中考体育实施方案 2

  20xx年中考体质测试工作在市中招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由市教育考试中心具体组织实施,方案如下:

  一、测试对象

  全市所有参加初中升学考试的在校在籍学生及社会考生。

  二、测试项目

  测试共三项:

  1、男生1000m跑,女生800m跑。

  2、立定跳远(男女)。

  3、男生掷实心球(2kg),女生1分钟仰卧起坐。

  三、测试分值(后附评分标准)

  总分30分,其中每项满分为10分。

  四、测试时间

  测试时间:5月5日20日。

  五、免试、缓试(后附免试申请表)

  (一)免试

  1、对确实丧失运动能力的残疾考生,有国家民政部门的残疾证明,其他因患有严重疾病或受伤严重不能参加剧烈运动的考生,持市级或以上医院出据的有效诊断证明以及相关病例和化验、诊查资料,经本人申请、家长签字、学校审核、旗县区教育局审核汇总后报市教育局体卫艺科批准后可以免试;免试考生还应提供初中3年的体检档案。免试学生中考体质测试成绩按18分计入中考升学考试总分。

  2、参加市级及以上教育部门组织的中小***会、篮球赛、校园足球联赛三项比赛,获得个人前八名或团体前六名的学生成绩按满分计。由旗县区教育局在规定时间内将考生提供比赛成绩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初中学生在校期间)报市教育局体卫艺科审核,审核通过方可按满分计。

  (二)缓试

  因测试前或测试中患病、受伤、女生月经期等原因,经本人申请,经考务领导小组审核批准,可以缓试。缓试时间原则上安排在本校正式测试后一周进行。因测试中受伤需缓试的考生在缓试时必须参加全部规定项目的测试。

  六、要求

  在统一组织中考学生体质测试时,提前安排好具备各项目测试要求的场所,提前对测试所用器材进行安装调试,确保在测试过程中不出差错。加强安全保障措施,提高安全防范意识,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

  学校中考体育实施方案 3

  为确保20xx年我校中考体育考试工作顺利进行,切实做好九年级学生参加县中考体育加试期间的安全管理工作,根据上级规定并结合本校实际,特制定我校中考体育考试安全工作应急预案如下:

  一、 时间及地点:

  20xx年5月9日下午 昌黎县职教中心

  二、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考前组织召开学校体育考试工作会,学*县教育局相关文件精神,传达教育局对中考体育考试的`工作要求,学*《中考体考考生须知》,同时对考生进行交通、饮食、运动常识等方面的安全教育。

  三、 保障措施

  1、认真做好学生交通安全,每辆车配备专人负责跟车,往返时必须点名,到齐后方可发车。乘车途中要求学生不得将头、手伸出窗外。具体分工如下:

  2、全体学生要听从带队教师的指挥,未经老师允许不得单独行动,任何人不准无故脱离团队,对违反纪律者要严肃处理。

  3、考试期间,全体同学必须严格遵守考试纪律,听从裁判指挥,不得与考试工作人员发生口角,顶撞工作人员。

  4、教育学生掌握一些安全常识,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5、同学之间要团结有爱,不得与他人发生矛盾,遇到意外事故要及时向带队教师反映。

  6、若发生突发事件,实行首见责任制,在场教师要立即进行应急处理,同时上报学校领导。

  7、各班主任为本班体育考试期间第一责任人。

  8、组织好学生检录后,所有教师到场外出口处等候,密切注意学生在体育考试过程中的具体情况,随时等着处理突发事件。

  9、带队领导和教师要保持通讯畅通。

  学校中考体育实施方案 4

  一、指导思想

  以健康第一为指导,发挥考试导向作用,为学生提供多项选择和多次考试机会,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上好体育与健康课,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

  二、范围与对象

  20xx年全市所有初中毕业生均须参加初中体育与健康学业考试。

  三、考试内容

  20xx年青岛市初中体育与健康学业考试,采取过程管理考核与目标效果测试相结合的办法。过程管理考核和目标效果测试分为合格与不合格两个等级。过程管理考核合格者方可参加目标效果测试。

  ㈠过程管理考核

  考核内容:《体育与健康》课程学*评价;《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大课间与课外体育活动等。

  过程管理考核评定满分为30分,其中,初一、初二、初三每学年为10分。具体量化标准如下:

  1.体育与健康课成绩4分。优秀4分、良好3分、合格2分、不合格0分。

  2.《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4分。优秀4分、良好3分、合格2分、不合格0分(此成绩应与学校上报省教育厅和教育部数据一致)。

  3.积极参加大课间、课外体育活动和冬季长跑2分。无故缺勤或因病事假缺勤超过1/3者,该项目不得分。

  过程管理考核成绩18分及以上的为合格,以下为不合格。

  ㈡目标效果测试

  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相关规定,确定每个考生必考1项,选考2项,共计3项。3项考试须在半日内完成。

  必考项目:男生1000米跑,女生800米跑。

  选考项目:

  第一类: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50米跑任选一项;

  第二类:足球运球、篮球运球、排球垫球任选一项。

  场地器材、测试规则和评分标准按照新修订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规定执行。

  考试时间和地点:20xx年4月下旬,考点待定。

  目标效果测试每项目10分,总分30分,成绩18分及以上的为合格,以下的为不合格。

  四、实施期限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有效期至20xx年8月31日。

  学校中考体育实施方案 5

  为确保20XX年我校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工作安全顺利进行,根据县局关于体育考试会议中关于安全工作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体育考试安全工作领导

  (一)学校成立

  20XX中招体育考试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工作职责

  1.负责对考试安全工作进行部署检查,做好现场应急处理工作。

  2.负责对参考人员安全教育,出现突发事件时统一协调转移参考学生和考务人员,并安排好应急车辆。

  3.负责各项安全防范措施的检查与落实,出现突发事件时指挥疏散人群。

  4.班主任负责考试期间考生一般性医务处理,出现突发事件时紧急救护的组织工作。

  5.校长是学校安全负责人和总指挥,领导小组成员落实好交通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出现突发事件立即报告并与相关部门取得联系,协助处理。

  (三)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分工如下:

  1、组长、副组长:全面负责我校毕业生体育考试的组织实施工作,确保安全。

  2、成员:

  (1)、具体负责组织本校工作人员做好安全防范,维护秩序,出现突发事件时,做好人员疏

  散工作和组织工作。

  (2)、班主任负责组织学生考试前后人数清点统计、组织纪律教育、安全教育等。

  (3)、体育教师:负责考试前学生考试运动常识的讲解、考试中安全教育和防范、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理等。

  (4)、班主任:负责考试期间应急药品的准备和考生的一般性治疗,出现突发事件时,协助做好救护和护送工作。

  二、各阶段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工作前期准备:

  (一)召开会议

  1.召开学校体育考试工作会,学*《20XX年初中毕业生中考体育测试方案》和本考试安全工作应急方案。

  2.召开考务人员培训会,并提出安全工作要求。

  3.召开体育考试有关人员师生会,传达教育局关于体育考试工作要求,对学生进行交通、饮食、运动常识等方面的安全教育。

  (二)制定体育考试工作《安全预案》。根据《预案》明确分工,落实职责,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制定安全防范措施和应急处理办法。

  (三)考前做好考生体质的筛查工作,特别是心、肺功能的检查,充分了解学生身体状况,坚决杜绝麻痹思想。凡不适合参加考试的考生(经班主任询问、查看体检记录、听取家长建议),做好其思想工作,办理免、缓考手续,坚决不能带病参加考试。

  其他安全防范事项饮食(水)卫生安全、交通安全

  (一)饮食(水)卫生安全

  1.考生应注意食品卫生安全。学校要安排卫生食品安全监督员对食品卫生工作实施监管。

  2.教育学生不吃无卫生保障的小食品,要保证各种饮料的质量。

  3.班主任要密切注意和观察考生的身体状况,发现有发热、腹泻、恶心、呕吐、头晕或其他不舒服症状表现的,要立即通知去医院检查治疗,并报告考场安全领导小组。当发现学生有痢疾、流感、食物中毒、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及时报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指导下,采取相应防治措施控制疾病扩散,并尽快转送医院诊治,防止疫情进一步蔓延或危害进一步加大。

  (二)、交通安全

  1.外出考试的师生乘坐车辆时,一定要遵守交通法规要求,确保在往返路途上全体师生的*安无事。

  2.参加体育考试的学生来校和返家途中,要严格遵守交通法规和交通秩序。不乘坐无牌无证的车辆,保证不发生交通事故。

  三、预防和处理突发事件应急工作措施

  (一)考试期间一旦发生突发性事件,现场领导及时了解和分析事件的起因和发展态势,第一时间汇报主要领导,采取措施控制相关人员,降低事件的持续时间和影响范围,将损失降低到最小限度。

  (二)学生出现不同程度意外伤害处理流程

  1.考生出现挫伤、扭伤、肌肉拉伤等一般性损伤时,各考务组有关人员要立即请医务人员到现场医治。

  2.考生出现剧烈呕吐、眩晕、骨折、休克等较重症状时,采取以下措施:

  (1)应立即向考场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报告,考场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其它成员按分工立即进入应急工作状态。

  (2)医护人员到现场实施救护。

  (3)现场领导负责用电话向主要领导汇报相关情况并及时与医院联系,做好抢救的准备工作,便于医院立即安排救护车辆和人员护送伤者到医院救治。

  (4)考生是否继续考试必须认真听取考生本人意见,再结合实际情况由相关领导作出处理。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