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实施方案通用20篇

首页 / 方案 / |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1

  一、课程目的:

  1、构建全面发展课程体系,提高课程适应性,促进学生个性成长,发展学生的特长。

  2、提升教师课程意识,推动教师由课程执行者向课程开发者转变,促进教师专业

  发展

  3、实现学校课程创新,促进学校特色形成,打造“个性化”学校形象。

  二、课程原则

  1、贴*学生:校本课程的核心思想是以尊重人的个性为根本出发点。在课程选择使用上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学*需求,尤其重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需求,使学生的学*需求得到尊重和满足;重视学生参与,注意学生反馈信息,不断根据学生需要完善优化校本课程。

  2、关联学科:根据学校的教师力量及教学设施的实际情况,校本课程的开设以学校开设的各学科相联系,一方面充分发挥学校教学资源,另一方面也能为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服务。

  3、彰显特色:发掘学校特色项目资源和现有的教师水*,打造符合学校条件的有特色形成校本课程的真正校本化。

  三、课程内容

  以促进学生各项基本素质全面发展作为课程设计的中心,以整体、优化的'课程结构为核心内容,根据学生发展的需求、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师资和设施的条件等确立学校校本课程。

  按课程开设的培养目标分为人文素养类、科学素养类、体育运动素养类、艺术修养类四大类。

  人文素养类:通过人文文化的学*,提升学生人文文化品质,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和进行交流的能力。

  科学素养类:通过各种科技自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思考的方法,提高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体育运动类:通过体育项目,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艺术修养类:通过艺术活动,陶冶学生情操,增强艺术修养,培养学生发现美

  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审美能力。

  四、教学流程

  1、课程设置:原则上以学科为单位组织开展校本课程的实施,确定负责人及成员,组织校本课程材料。

  2、学生选题:学校向学生公布校本课程开设科目、指导教师及课程说明等,学生自主选择和教师推荐课程相结合。

  3、班级组成:先由教务处统计学生选课情况,再经教师推荐,学校调整各校本课程科目学*人数。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合理设计班级容量。

  4、组织教学:视学生选课情况及场地限制,按校本课程课时计划表,有目的有计划的实施校本课程。

  5、时间安排:周三的错时放学时间。

  五、课程管理

  校本课程实现学校统筹规划,教师自主实施,学校监督检查,教师总结反馈。

  1、学校对已开发的校本课程统一制定课时计划,对任课教师、教学场地等规划设计。

  2、任课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按步实施、校本课程领导小组随机听课,随时测评。

  3、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4、任课教师根椐课时计划,联系场地、器材等,实施课程。

  5、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6、任课教师对学生参与学*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并对自已的教学反馈总结,以利于今后的校本课程教学。

  7、每学期召开一次校本课程研讨会,展示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

  8、定期汇报展示学生的学*成果。

  六、评价

  1、教师评价:

  (1)教师从教应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有评价记录。

  (2)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课时与教学目标。

  (3)教师应保存学生作品及在活动中、竞赛中取得成绩的资料。

  (4)校本课程领导小组通过听课、查阅教师记录、问卷调查等形式对教师考核,记入校本业务档案。

  2、学生评价:

  (1)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差”记录,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

  (3)学*的成果。学生成果通过实践创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异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2

  一、课程背景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许多国家在基础教育发展战略中,都把英语教育作为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其摆在突出的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英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然而,英语教育的现状尚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与时代发展的要求还存在差距。我校在小学阶段实施的英语口语课程强调从学生的学*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能力的过程。

  二、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

  本课程按“听、说”的顺序要求,创设真实情景,发展学生的英语口语运用能力,培养学生对英语听的敏感性、说的流畅性,使学生在小学阶段,能用简单的口语进行交流,并且语音标准。

  具体目标如下:

  1、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惯,形成有效的学*策略,发展自主学*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2、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强化口语技能;

  3、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

  4、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宽视野,为学生进入下一阶段学*打好扎实的基础。

  三、课程内容

  小学三年级刚进入学*的起始阶段,主要精力都放在汉语拼音的学*上。校本英语会话课集中于口语的教授,通过开展形式各样的活动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为三年级的'学*奠定基础。

  三四年级校本英语的主要内容有:课堂简单教学用语、打招呼、自我介绍、家庭成员介绍、朋友、学校。三四年级基础不同,因此在课程进展上有些差异。

  四、课程实施

  1、实施对象和课时安排

  本课程在中高年级开设,纳入课时计划,保证师资和时间,主要由英语教师分工实施。实施过程中做到计划落实,人员落实,措施落实,要求实施教师精心备课,认真上课,确保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

  2、以自编校本口语教材为主线,校本教材的内容选择贴*学生的日常生活,体现实用性和交际性,切实服务于低年级教学目标与任务。以吸收各类优秀小学英语教材为基础,逐步丰富和完善我校小学英语校本教材。

  3、认真学*新课标,进行理论学*,撰写心得体会,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转变观念,用新思维、新方法渗透到课堂之中。

  4、加强集体备课力度,定时定人定地点定内容,讲究实效,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5、不上没有准备的课,没有教具,教师自制教具,在课堂中创造师生互动、合作学*、共同进步的新面貌。

  6、在教学中出现问题,教研活动大家共同探讨。低年级孩子好动是他们的天性,老师抓住这一特点,说唱,说演,小学生学*英语的热情很高。

  7、课外活动充分利用情景会话、英语板报展等,提高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性。

  8、学会反思、学会总结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每学完一节课后,教师们在教案上写出教学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好的经验及时总结。

  9、通过家长会、周末英语反馈表等多渠道,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英语学*情况,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发挥好家、校协同教育作用。

  五、校本课程教学

  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及教学内容,我们的英语口语课程采用以下方式:

  学:每周学两句日常英语口语,英语教师活动课集中辅导。

  说:利用晨检的三分钟时间,大声和同桌说英语。

  听:每天学生在校时间,在课堂上播放一首英语儿童歌曲。

  仿:每周红领巾广播站进行英语广播,每次都有一句跟我学,学生可跟着学,跟着说,模仿交流。

  做:与美术课融合,进行英语手抄报的制作,学生在设想、勾画、摘抄、运用的实践中,提高英语能力。

  玩:开设英语活动课,让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积累词汇。

  演:教师与学生一起,自编自演英语童话剧(课本剧),在兴趣盎然的气氛中,巩固运用英语口语。

  赛:开展英语口语抢答赛、口语朗读比赛,以赛促学。

  展:举办英语艺术节,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展示自己的学*效果。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利用学校现有的硬件资源,利用西方某些重大的节日,开展一些诸如西方国家我知道、英语圣诞联欢会等活动,旨在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的同时,教会他们一些相关知识,同时能训练学生口语表达及舞台表演的能力。

  以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鼓励学生自主学*、合作学*、在学*过程中培养创新思维,侧重提高小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初步用英语进行听、说、唱、演的能力和将英语运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

  六、教材来源

  利用多媒体,网络,搜集可用的教学资源,并进行整理,利用。

  七、课程评价

  加强对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评价,是提高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质量的保证。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达成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校本课程的目标以及教师的教学,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课程建设的发展。

  1、本课程将学生英语口语能力考核作为英语教学工作评价的重点,按学年举行小学英语水*能力测试。

  2、认真做好以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为目标的各项活动的效果评价。评价通常在活动过程中或活动结束时进行,应包括活动计划、活动目标、活动组织、活动效果、经验总结等各方面。

  3、加强对英语教师日常教学常规工作的检查,检查英语备课、教学、教研等各方面。

  4、加强对小学校本英语教师参与英语环境营造表现和贡献定期评价。各项考核结果及检查记录均须存档备查,并与相关负责人奖惩紧密挂钩。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3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一七五中学也由课程改革的试点年级进入全面课程改革阶段。新的课程改革给本xxx学校基础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新的舞台。

  *年来在学校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始终坚持全面育人的方针,以培养现代化人才为目标,以创新教育为方向,形成了“以人为本,实施素质教育”的办学宗旨。带领全体教师认真学课程改刻的理论,更新教育观念,加强教学管理和教师培训,不断研究和探索开发校本课程的新路子,特别是在艺术、体育校本课程方面取得了可喜成果。引领了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教师具有开拓创新精神,为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依据

  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发的一门课程,由学生自主参加,以学生活动为主,它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但它与必修程在内容、要求的深广程度和活动形式的灵活程度等方面又不尽相同。校本课程更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自愿性和灵活性。按照**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将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惯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发现和培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三、校本课程内容

  学校目前安排如下内容作为校本课程:

  1、音乐:声乐的基本常识 通俗歌曲

  2、体育:篮球技能训练 校园健美操

  3、美术:版画 装饰画

  四、培养目标

  1、总体目标

  以课程为载体,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师生与课改共同成长。我校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提出了选修课和活动课作为我校的校本课程。

  2、具体目标

  1、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

  2、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

  4、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学*和掌握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五、教学原则

  校本课程与其他课程一样.都是由学生全员参加的学校教育活动,在遵循一般教学原则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在教学上应注意以下原则:

  1、自主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教师讲授、指导少而精,尽量让学生多炼、多动,多给学生以尽可能多的时间与想象、创造空间。 2、自愿性原则:学生在"自选"科目时,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意愿,报名后按各自选择编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兴趣等实际出发、因材施教,灵活地作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化、内容的宽泛性、及时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可变性,评价的主体性、差异性。

  六、课时安排

  音乐每学期6课时。

  篮球每学期8课时。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4

  一、校本课题立项工作的背景及思路

  为了更好地促进全体教师参与到课题研究之中,本学期我们组建了学校中心课题组,并出台了《学校中心课题组校本科研工作实施方案》,将我校承担的晋中市课题《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组织小组学*的研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的研究》以及区级课题《关于课堂学*小组的建设和小组学*策略的研究》等3项课题分解为若干项与老师们关系密切且比较容易入手的小课题,在校内开展子课题立项工作。

  所谓“校内子课题”是针对我校提出的《促进学生自主学*的课堂教学实验研究》校级总课题而言的。我校决定从今年起,将校内子课题立项工作常规化、规范化。同时将市级课题、区级课题和校内子课题一并纳入学校常规课题管理体系,实施统一的管理程序,重视过程管理,并于每个学期定期召开课题研讨会。

  二、学校课题管理小组暨科研骨干团队

  为更好地促进学校课题管理的规范化和提升学校课题研究的真实性,在学校中心课题组的基础上成立课题管理小组暨科研骨干团队。负责各教研组常规课题的指导、督查和校内优秀论文成果的评选工作。课题专家委员会成员由各教研组推荐产生,要求能够积极学*新的教育教学管理思想,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并有一定的课题指导能力。

  三、学校校本课题系统:

  略

  四、子课题选题建议

  上述课题研究方向是从宏观的角度依据课堂教学改革和三步导学教学模式设计,旨在帮助老师们确定思考的方向;子课题是从中观角度结合我校课程改革实际进行设计,旨在帮助老师们确定研究的大体方向。

  校内子课题研究一般要求选题要小,从某一个细微的角度为切入点,确定研究的目标、内容与方法。所以,建议老师们在选题时尽可能从微观的角度入手,选择某一个点作为切口,开展实在的、细致的、具体的、深入的研究。

  五、子课题申报及相关要求

  1.选题与申报时间

  每学期开学为课题选题与审报时间,根据*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困惑,结合区教研室关于“构筑学生课堂,改善学*生活”实验研究及我校小组学*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等确定研究课题,填写立项表,向学校中心课题组审报。由学校课题管理小组暨专家委员会确定是否立项。

  2.课题研究内容要求

  课题研究要求从所教学的学科、班级、学生实际出发,研究对象具体、研究案例真实(必须是自身教学中鲜活的故事)、研究成果有效(给自已教学起到促进作用)。

  3.课题规模及周期

  子课题研究可以一人单独完成,也可以多人合作完成;子课题研究时间一般为半年或一年。如果是市级、区级课题可以成立课题组,研究周期为一个学年或以上。

  4.过程管理

  每学期由学校课题管理小组暨科研骨干团队组织召开课题研究研讨会,由课题负责人汇报研究工作的进展情况,并上交课题研究阶段报告。

  5.结题要求

  每学期末或学年末为课题初步结题时间,课题结题要有结题成果(初稿)。结题成果一般分为论文和研究成果报告(教学成果)两种。课题初步结题后,要在每学年度下学期对课题成果进行实践验证,然后对成果进行修订完善,形成终稿。

  6.课题成果评选

  每年5月底由学校课题管理小组暨科研骨干团队组织本学期优秀论文成果评选,然后根据区教研室所核定的指标数目进行择优上报。市级、区级课题结题成果按照优秀成果进行申报,校内子课题结题成果按照优秀论文进行申报。

  六、本学年校内子课题立项的具体要求

  自本方案发布之日起,本期课题立项即正式启动,下学期开学一周内将立项表以自己姓名命名发送至学校教导处。然后由学校课题管理小组对所有申报立项的课题进行审批,确定是否立项。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5

  一、课程背景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许多国家在基础教育发展战略中,都把英语教育作为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其摆在突出的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英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然而,英语教育的现状尚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与时代发展的要求还存在差距。我校在小学阶段实施的英语口语课程强调从学生的学*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能力的过程。

  二、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

  本课程按“听、说”的顺序要求,创设真实情景,发展学生的英语口语运用能力,培养学生对英语听的敏感性、说的流畅性,使学生在小学阶段,能用简单的口语进行交流,并且语音标准。

  具体目标如下:

  1、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惯,形成有效的学*策略,发展自主学*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2、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强化口语技能;

  3、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

  4、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宽视野,为学生进入下一阶段学*打好扎实的基础。

  三、课程内容

  小学三年级刚进入学*的`起始阶段,主要精力都放在汉语拼音的学*上。校本英语会话课集中于口语的教授,通过开展形式各样的活动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为三年级的学*奠定基础。

  三四年级校本英语的主要内容有:课堂简单教学用语、打招呼、自我介绍、家庭成员介绍、朋友、学校。三四年级基础不同,因此在课程进展上有些差异。

  四、课程实施

  1、实施对象和课时安排

  本课程在中高年级开设,纳入课时计划,保证师资和时间,主要由英语教师分工实施。实施过程中做到计划落实,人员落实,措施落实,要求实施教师精心备课,认真上课,确保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

  2、以自编校本口语教材为主线,校本教材的内容选择贴*学生的日常生活,体现实用性和交际性,切实服务于低年级教学目标与任务。以吸收各类优秀小学英语教材为基础,逐步丰富和完善我校小学英语校本教材。

  3、认真学*新课标,进行理论学*,撰写,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转变观念,用新思维、新方法渗透到课堂之中。

  4、加强集体备课力度,定时定人定地点定内容,讲究实效,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5、不上没有准备的课,没有教具,教师自制教具,在课堂中创造师生互动、合作学*、共同进步的新面貌。

  6、在教学中出现问题,教研活动大家共同探讨。低年级孩子好动是他们的天性,老师抓住这一特点,说唱,说演,小学生学*英语的热情很高。

  7、课外活动充分利用情景会话、英语板报展等,提高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性。

  8、学会反思、学会总结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每学完一节课后,教师们在教案上写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好的经验及时总结。

  9、通过家长会、周末英语反馈表等多渠道,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英语学*情况,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发挥好家、校协同教育作用。

  五 校本课程教学

  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及教学内容,我们的英语口语课程采用以下方式:

  学:每周学两句日常英语口语,英语教师活动课集中辅导。

  说:利用晨检的三分钟时间,大声和同桌说英语。

  英语校本课程实施方案3篇活动方案听:每天学生在校时间,在课堂上播放一首英语儿童歌曲。

  仿:每周红领巾广播站进行英语广播,每次都有一句跟我学,学生可跟着学,跟着说,模仿交流。

  做:与美术课融合,进行英语手抄报的制作,学生在设想、勾画、摘抄、运用的实践中,提高英语能力。

  玩:开设英语活动课,让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积累词汇。

  演:教师与学生一起,自编自演英语童话剧(课本剧),在兴趣盎然的气氛中,巩固运用英语口语。

  赛:开展英语口语抢答赛、口语朗读比赛,以赛促学。

  展:举办英语艺术节,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展示自己的学*效果。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利用学校现有的硬件资源,利用西方某些重大的节日,开展一些诸如西方国家我知道、英语圣诞联欢会等活动,旨在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的同时,教会他们一些相关知识,同时能训练学生口语表达及舞台表演的能力。

  以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鼓励学生自主学*、合作学*、在学*过程中培养创新思维,侧重提高小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初步用英语进行听、说、唱、演的能力和将英语运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

  六、教材来源

  利用多媒体,网络,搜集可用的教学资源,并进行整理,利用。

  七 课程评价

  加强对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评价,是提高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质量的保证。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达成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校本课程的目标以及教师的教学,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课程建设的发展。

  1、本课程将学生英语口语能力考核作为英语教学工作评价的重点,按学年举行小学英语水*能力测试。

  2、认真做好以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为目标的各项活动的效果评价。评价通常在活动过程中或活动结束时进行,应包括活动计划、活动目标、活动组织、活动效果、经验总结等各方面。

  3、加强对英语教师日常教学常规工作的检查,检查英语备课、教学、教研等各方面。

  4、加强对小学校本英语教师参与英语环境营造表现和贡献定期评价。各项考核结果及检查记录均须存档备查,并与相关负责人奖惩紧密挂钩。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6

  学校课程开发委员会对各学科提出的各个校本课程,进行了认真的评议,全面分析了学校现有资源,讨论后确定我校校本课程的设置框架: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基础上,框定我校校本课程分为四大类:人文类、科学类、艺术类、体育类;主要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学校的'教育理念、教师的专业发展三个方面进评定,确定本学年的校本课程。

  一、课程设置:

  1、人文类:

  (1)时事开讲。

  (2)生活中的经济学。

  (3)中国传统文化概述。

  (4)花卉与生活。

  2、科学类:

  (1)身边的化学。

  (2)航天科技。

  3、艺术类:

  乐器、声乐、素描、动漫、硬笔书法、立体构成、服装设计、装饰画、绢花制作、风景画。

  4、体育类:篮球、排球、足球、舞蹈。

  二、校本课程纲要编写要求:

  1、课程名称:(包括适合年级)。

  2、主持教师:(待定)。

  3、课程类型:(说明是人文类/科学类/艺术类/体育类等)。

  4、课时量:说明总课时量及课时安排。

  5、日期:起止日期。

  6、课程具体设计:

  (1)课程目标:逐点陈述目标,要全面而具体。

  (2)课程内容:知识内容、活动形式等相关方案;具体的组织等。

  (3)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组织形式如学*方式与活动安排、各种教育教学资源的利用等。

  (4)课程评价:评价的标准。注意:要符合新课改的理念如过程评价、评价角度要多元化。说明学分值计算方法。

  (5)环境条件:(硬环境:需要学校提供设备、场地、资金等;软环境:工作量的计算、教学的评价等。)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7

  一、课题的提出

  从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入手,让学生从小学会做人,学会交往,学会做事,是我们上个学年实施《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这一省德育课题,对我校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新探索.该课题得到了华南师范大学郑航博士、《小学德育》杂志王清*主编、区科研室冯毅、曾秀华主任、容桂教育组胥执纯老师的大力支持与帮助.我校在前一阶段的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教师们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了循序渐进、更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具有连续性、完整性的教育训练,也为了拓展更加广阔的教育空间,我们拟将“文明礼仪教育”作为我校的校本课程进行开发、进一步完善,确定以“家庭礼仪”、“校园礼仪”和“社会礼仪”为主要内容,从一年级开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渐进的文明礼仪教育,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学生带入现代文明(良好人际关系)的殿堂,以此促进我校学生良好行为*惯、及健康人格的更好形成,更好地养成文明的校园风貌,以期高效地完成课题研究任务,取得更可喜的阶段研究成果.

  二、理论依据和研究意义

  新一轮课程改革为学校的特色发展和培养学生个性特长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我们期望通过新理念的教育、新视角的礼仪课程教育,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探究出一系列切合学校实际的礼仪教育新途径新方法的德育模式,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我校地处环境复杂的容桂中心地段,社区中各类闲散、外来人员多,难免对学生的精神风貌起负面影响.在学校,有的同学任性散漫,唯我独尊,学生在与教师交往时缺乏良好的礼仪规范;在社会或家庭中,怎样尊老爱幼,怎样与熟人或陌生人打交道,怎样着装,怎样待客做客,怎样遵守社会公德等等显得比较薄弱.因此,开设文明礼仪教育课程符合我校校情的需要.

  三、课题的界定

  礼仪课程是通过传授礼仪知识,培养学生文明素养、养成学生良好礼仪行为的课程,是一门通过模拟生活情境,实现学生文明礼仪知、情、意、行的统一的课程.

  四、课程目标

  总目标:旨在全面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修养,展示他们学*礼仪、实践礼仪的风采,着力塑造讲文明、重礼仪,团结友善、乐于助人的南环学子形象,提升我校学生的整体素质.

  具体目标:教会学生必要的礼仪知识,并通过动作行为和言语行为,在对自我,对别人两种对象,在学校、家庭和公共场所三种场合,在衣、食、住、行四种生活内容的多维领域中*得和运用礼仪智慧,使自己成为一个精神饱满的、情绪愉快、人际关系协调、言谈举止受人欢迎,讲文明、懂礼貌、有教养的人.

  五、课程的内容

  课程内容包括三个单元:“校园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课程内容虽然分为三大单元,但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实际情况交叉进行.)

  1、“校园礼仪”(此单元为1—2年级学生重点训练内容)

  课程内容:尊重老师尊重同学学会请教学会商量学会倾听学会劝阻学会合作学会感恩学会师生间的礼仪……

  课程目的:了解、掌握并使用校园常规礼仪,使同学之间能够以礼相待,和睦相处,团结协作,互助互爱;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使师生间交往自然亲切,从而形成良好的校风校貌.

  2、“家庭礼仪”(此单元为3—4年级学生重点训练内容)

  课程内容:做客礼仪迎宾礼仪待客礼仪祝贺礼仪邀请礼仪服饰礼仪睦邻礼仪敬亲礼仪……

  课程目的:了解、掌握并使用家庭常规礼仪,上、下代人加强沟通,消除代沟,享受温馨、美满的家庭生活.

  3、“社会礼仪”(此单元为5—6年级学生重点训练内容)

  课程内容:问路礼仪乘车礼仪购物礼仪影剧院礼仪交通礼仪网讯礼仪外出礼仪……

  课程目的:了解、掌握并使用社会常规礼仪,使自己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中,让自己处处受到欢迎,得到尊重,使自己的社会生活充满快乐,从而培养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通过三个单元的礼仪课教学,让学生学会如何学*、生活、交往,以及如何热爱生活、感恩父母、老师、学校、祖国,树立远大目标和增强自信,做文明有礼的南环学子.

  六、课程的实施

  礼仪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学*基础,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教学.

  在教学中将“校园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三个单元交叉进行,各年段分别有重点.每一个单元都是以“交往礼仪”为切入口,以发动学生家长积极参与研究为突破口,突出“社交技能”的主题.

  1、专项课程设置.

  每班每周安排一个课时上礼仪课.教师通过课堂主阵地,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明礼仪教育,使学生粗通礼仪知识,引导他们亲身体验,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从整体上让学生的文明礼仪风范得到提高.

  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一般分以下几个阶段进行:

  2、学科渗透.各科教学之中继续渗透文明交际礼仪的知识,切合时机地进行文明行为礼仪的引导与教育.

  3、课外实践:①调查走访:走访宾馆酒店、商场超市等服务性强的单位,学*有关礼仪知识.②自主学*:引导学生通过上网、上书店及图书馆收集有关资料,进行自主学*,拓展知识.③竞赛展览:举行邀请函设计活动、感恩语言描绘活动、手抄报评比活动,指导学生动手实践,锻炼能力.④角色体验:引导学生体验不同社会角色的富有特征的工作生活,如“小小售票员”、“小小服务员”“我是家里小主人”、“小导游的一天”等,感受不同角色的礼仪规范.

  七、教学原则

  主体性原则:满足小学生多方面的精神和身心发展的需要,激发小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开放性原则;借鉴各种教育理论,吸取百家之长,突破那些束缚学生个性、阻碍学科沟通和开放的程式,解除那些看似天经地义实则毫无意义的“教学规则”,构建灵活、高效、有序的教学规范.

  实践性原则: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无论是课堂内还是课堂外,给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展示其才华,培养其能力.

  合作性原则;倡导宽松、民主、开放的合作气氛,使师生的`活动处于协调和谐的状态,倡导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在多重交往中发展自我.

  活动性原则:通过各种生动、形象、有趣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意识,养成文明礼仪*惯.

  趣味性原则:通过有趣的情境模拟,教会学生礼仪知识,让学生在欢乐中学做文明人.

  灵活性原则:对低年级、中年级和高年级的教育内容和要求不能停留在一个水*上,要灵活掌握.教师对同一年龄段的学生要提出不同的要求,因材施教,个别辅导.

  八、课程评价

  评价内容以目标为依据,引进学生评价主体,引发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感,特别强调评价的“多元化”与“过程化”“动态化”这三大主题.

  1、评价的“多元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纬度:

  ⑴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者可以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和社区,分别对孩子在校、在家、在社区的劳动礼仪、交往礼仪、交通礼仪作出评价;

  ⑵评价手段多元化——可采用调查、访问、报告、情景模拟、编导表演等对学生礼仪的修养进行亮分;

  ⑶评价内容多元化——涵盖知、情、意、行四方面;包括学生学*兴趣、学*态度、学*能力及思维的创新性、成果展示方式的独到性等方面.

  2、注重“过程化”评价

  教师用于评价学*过程档案的标准可以包括“量化的分数”(是指采用定量计算的方法,即搜集数据资料,用一定的数据模型或数学方法,做出定量结论的方法)与“质性的评论”(指对不便量化的评价对象,采用定性的方法做出价值判断);从理想的角度看,应该有与被评价学生对应的参照标准.如:其他同年级的学生、学生过去的表现、在礼仪方面具备表率作用的社区人士的期望等.

  3、注重“动态化”评价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是为了激励和促进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因此,我们须注重建立动态评价机制,应该做好如下两方面的工作:

  1、教师对学生在学*、活动当中,应当以激励性的评价为主,及时发现、发挥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评价.对学生独创性的思维、见解要加以肯定、赞扬,号召大家向他学*等等.

  2、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以及有关社区人员,对《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实施情况要给予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等等.学校、教师要重视来自听取并研究各方面的意见与建议,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进、完善与实施.

  九、课程管理

  (一)组织管理

  建立课程管理组织网络,明确工作职责.

  1、研究领导小组

  组长:杨锦洪校长、曾素芳副校长

  副组长:肖秦湘主任

  2、子课题组组长:

  1—2年级黄雪华汤肖颜

  3—4年级吴瑞仪张秀红

  5—6年级罗巨明董青

  (二)师资管理

  教师配备

  礼仪教育是德育的延伸和拓展,是“德育课堂”的阵地之一.任教礼仪学科的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师德规范,丰富的德育教育经验及开拓创新的精神.学校组织具备相关条件的教师担任各年级礼仪教学工作,开展礼仪活动,保证礼仪学科教学质量.

  加强培训

  加强礼仪课程师资队伍建设是课程管理的关键.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组织教师学*先进理念,学*校内外成功教学经验,提升礼仪教师自身文明素养,加强队伍建设.

  培训方式包括:理论学*交流、专题讲座、教学研讨、课堂教学观摩、课例分析等.

  加强教科研

  课题组每位教师根据各自教学特点认领相关的子课题研究任务,并要求积极投身于教科研活动当中.总课题组每学期开展三次大型教研活动,子课题组每月开展两次研讨活动,要求教师带着问题参加专题教学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提高教学水*,提高校本教研质量.

  (三)教学管理

  任课教师要有完整的备课和对学生学*态度的记录成绩,课后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

  总课题组、子课题组要有计划地组织好各级各类听课、评课活动,加强交流和提高.

  十、保障的措施

  1、坚持教学研究制度,保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工作不断地完善和向纵深发展.

  2、学校将对参加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工作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如有突出成绩的,将在评优、评先时给予倾斜.

  3、子课题组负责人每学期要组织一次礼仪教育成果汇报(可请实验教师或家长介绍经验、可组织学生、家长、教师互动交流、可礼仪行为表演).

  4、子课题组有子课题实验方案、训练措施,有实验过程记录,课题实验组要定期抽查各班实验情况(可召开教师、学生、家长座谈会、可请他人评价或听课、实地考察).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8

  自自治区书法教育学校在我校挂牌后,我校进行了不懈地努力,并深入开展了系列活动;本学期,经学校研究将书法教育作为校本课程的内容进行进一步地深入和落实,实施方案具体概括为:三落实一展示。

  一、学校书法课程的落实。

  学校将各班的阅读课改为书法教育课。一二年级为每周两节,三至六年级为每周一节,以及每天下午到校后的10分钟。

  二、教师教授的落实。

  1、教师要根据所带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怎么教,教什么,做到胸中有数。

  2、每位书法教师要通过不断地学*、培训来提升自身的书写水*,老师们虽然也是刚刚起步,但在学*后去指导学生是没什么问题的。

  3、书法教师可以通过网络等渠道,去获取书法的`书写方法,做好上好每节课的准备。

  4、老师可以充分地利用多媒体,进行课件书法演示或教师书写方法的示范,以此来引导学生。

  5、课堂上要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练*充分结合起来,不可以只练不教,盲目练*。

  三、学生学*的落实。

  1、要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具体笔画的练*到字的练*逐步推进。

  2、学生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练*,做到持之以恒。

  3、动员和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练*,不断提高书写水*。

  四、展示

  每学期,要组织一次学生书法展示活动,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同时也将此作为对教师考核的一项内容。我想只要我们共同去努力,书法教育将成为我校校本课程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五、开展时间:

  从本学期3月8日开始进行。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9

  一、课题的提出

  从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入手,让学生从小学会做人,学会交往,学会做事,是我们上个学年实施《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这一省德育课题,对我校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新探索。该课题得到了华南师范大学郑航博士、《小学德育》杂志王清*主编、区科研室冯毅、曾秀华主任、容桂教育组胥执纯老师的大力支持与帮助。我校在前一阶段的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教师们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了循序渐进、更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具有连续性、完整性的教育训练,也为了拓展更加广阔的教育空间,我们拟将“文明礼仪教育”作为我校的校本课程进行开发、进一步完善,确定以“家庭礼仪”、“校园礼仪”和“社会礼仪”为主要内容,从一年级开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渐进的文明礼仪教育,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学生带入现代文明(良好人际关系)的殿堂,以此促进我校学生良好行为*惯、及健康人格的更好形成,更好地养成文明的校园风貌,以期高效地完成课题研究任务,取得更可喜的阶段研究成果。

  二、理论依据和研究意义

  新一轮课程改革为学校的特色发展和培养学生个性特长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我们期望通过新理念的教育、新视角的礼仪课程教育,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探究出一系列切合学校实际的礼仪教育新途径新方法的德育模式,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我校地处环境复杂的容桂中心地段,社区中各类闲散、外来人员多,难免对学生的精神风貌起负面影响。在学校,有的同学任性散漫,唯我独尊,学生在与教师交往时缺乏良好的礼仪规范;在社会或家庭中,怎样尊老爱幼,怎样与熟人或陌生人打交道,怎样着装,怎样待客做客,怎样遵守社会公德等等显得比较薄弱。因此,开设文明礼仪教育课程符合我校校情的需要。

  三、课题的界定

  礼仪课程是通过传授礼仪知识,培养学生文明素养、养成学生良好礼仪行为的课程,是一门通过模拟生活情境,实现学生文明礼仪知、情、意、行的统一的课程。

  四、课程目标

  总目标:旨在全面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修养,展示他们学*礼仪、实践礼仪的风采,着力塑造讲文明、重礼仪,团结友善、乐于助人的南环学子形象,提升我校学生的整体素质。

  具体目标:教会学生必要的礼仪知识,并通过动作行为和言语行为,在对自我,对别人两种对象,在学校、家庭和公共场所三种场合,在衣、食、住、行四种生活内容的多维领域中*得和运用礼仪智慧,使自己成为一个精神饱满的、情绪愉快、人际关系协调、言谈举止受人欢迎,讲文明、懂礼貌、有教养的人。

  五、课程的内容

  课程内容包括三个单元:“校园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课程内容虽然分为三大单元,但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实际情况交叉进行。)

  1、“校园礼仪”(此单元为1—2年级学生重点训练内容)

  课程内容:尊重老师尊重同学学会请教学会商量学会倾听学会劝阻学会合作学会感恩学会师生间的礼仪……

  课程目的:了解、掌握并使用校园常规礼仪,使同学之间能够以礼相待,和睦相处,团结协作,互助互爱;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使师生间交往自然亲切,从而形成良好的校风校貌。

  2、“家庭礼仪”(此单元为3—4年级学生重点训练内容)

  课程内容:做客礼仪迎宾礼仪待客礼仪祝贺礼仪邀请礼仪服饰礼仪睦邻礼仪敬亲礼仪……

  课程目的:了解、掌握并使用家庭常规礼仪,上、下代人加强沟通,消除代沟,享受温馨、美满的家庭生活。

  3、“社会礼仪”(此单元为5—6年级学生重点训练内容)

  课程内容:问路礼仪乘车礼仪购物礼仪影剧院礼仪交通礼仪网讯礼仪外出礼仪……

  课程目的:了解、掌握并使用社会常规礼仪,使自己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中,让自己处处受到欢迎,得到尊重,使自己的社会生活充满快乐,从而培养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通过三个单元的礼仪课教学,让学生学会如何学*、生活、交往,以及如何热爱生活、感恩父母、老师、学校、祖国,树立远大目标和增强自信,做文明有礼的南环学子。

  六、课程的实施

  礼仪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学*基础,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教学。

  在教学中将“校园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三个单元交叉进行,各年段分别有重点。每一个单元都是以“交往礼仪”为切入口,以发动学生家长积极参与研究为突破口,突出“社交技能”的主题。

  1、专项课程设置。

  每班每周安排一个课时上礼仪课。教师通过课堂主阵地,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明礼仪教育,使学生粗通礼仪知识,引导他们亲身体验,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从整体上让学生的文明礼仪风范得到提高。

  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一般分以下几个阶段进行:

  2、学科渗透。各科教学之中继续渗透文明交际礼仪的知识,切合时机地进行文明行为礼仪的引导与教育。

  3、课外实践:①调查走访:走访宾馆酒店、商场超市等服务性强的单位,学*有关礼仪知识。②自主学*:引导学生通过上网、上书店及图书馆收集有关资料,进行自主学*,拓展知识。③竞赛展览:举行邀请函设计活动、感恩语言描绘活动、手抄报评比活动,指导学生动手实践,锻炼能力。④角色体验:引导学生体验不同社会角色的富有特征的工作生活,如“小小售票员”、“小小服务员”“我是家里小主人”、“小导游的`一天”等,感受不同角色的礼仪规范。

  七、教学原则

  主体性原则:满足小学生多方面的精神和身心发展的需要,激发小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开放性原则;借鉴各种教育理论,吸取百家之长,突破那些束缚学生个性、阻碍学科沟通和开放的程式,解除那些看似天经地义实则毫无意义的“教学规则”,构建灵活、高效、有序的教学规范。

  实践性原则: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无论是课堂内还是课堂外,给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展示其才华,培养其能力。

  合作性原则;倡导宽松、民主、开放的合作气氛,使师生的活动处于协调和谐的状态,倡导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在多重交往中发展自我。

  活动性原则:通过各种生动、形象、有趣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意识,养成文明礼仪*惯。

  趣味性原则:通过有趣的情境模拟,教会学生礼仪知识,让学生在欢乐中学做文明人。

  灵活性原则:对低年级、中年级和高年级的教育内容和要求不能停留在一个水*上,要灵活掌握。教师对同一年龄段的学生要提出不同的要求,因材施教,个别辅导。

  八、课程评价

  评价内容以目标为依据,引进学生评价主体,引发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感,特别强调评价的“多元化”与“过程化”“动态化”这三大主题。

  1、评价的“多元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纬度:

  ⑴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者可以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和社区,分别对孩子在校、在家、在社区的劳动礼仪、交往礼仪、交通礼仪作出评价;

  ⑵评价手段多元化——可采用调查、访问、报告、情景模拟、编导表演等对学生礼仪的修养进行亮分;

  ⑶评价内容多元化——涵盖知、情、意、行四方面;包括学生学*兴趣、学*态度、学*能力及思维的创新性、成果展示方式的独到性等方面。

  2、注重“过程化”评价

  教师用于评价学*过程档案的标准可以包括“量化的分数”(是指采用定量计算的方法,即搜集数据资料,用一定的数据模型或数学方法,做出定量结论的方法)与“质性的评论”(指对不便量化的评价对象,采用定性的方法做出价值判断);从理想的角度看,应该有与被评价学生对应的参照标准。如:其他同年级的学生、学生过去的表现、在礼仪方面具备表率作用的社区人士的期望等。

  3、注重“动态化”评价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是为了激励和促进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因此,我们须注重建立动态评价机制,应该做好如下两方面的工作:

  1、教师对学生在学*、活动当中,应当以激励性的评价为主,及时发现、发挥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评价。对学生独创性的思维、见解要加以肯定、赞扬,号召大家向他学*等等。

  2、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以及有关社区人员,对《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实施情况要给予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等等。学校、教师要重视来自听取并研究各方面的意见与建议,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进、完善与实施。

  九、课程管理

  (一)组织管理

  建立课程管理组织网络,明确工作职责。

  1、研究领导小组

  组长:杨锦洪校长、曾素芳副校长

  副组长:肖秦湘主任

  2、子课题组组长:

  1—2年级黄雪华汤肖颜

  3—4年级吴瑞仪张秀红

  5—6年级罗巨明董青

  (二)师资管理

  教师配备

  礼仪教育是德育的延伸和拓展,是“德育课堂”的阵地之一。任教礼仪学科的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师德规范,丰富的德育教育经验及开拓创新的精神。学校组织具备相关条件的教师担任各年级礼仪教学工作,开展礼仪活动,保证礼仪学科教学质量。

  加强培训

  加强礼仪课程师资队伍建设是课程管理的关键。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组织教师学*先进理念,学*校内外成功教学经验,提升礼仪教师自身文明素养,加强队伍建设。

  培训方式包括:理论学*交流、专题讲座、教学研讨、课堂教学观摩、课例分析等。

  加强教科研

  课题组每位教师根据各自教学特点认领相关的子课题研究任务,并要求积极投身于教科研活动当中。总课题组每学期开展三次大型教研活动,子课题组每月开展两次研讨活动,要求教师带着问题参加专题教学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提高教学水*,提高校本教研质量。

  (三)教学管理

  任课教师要有完整的备课和对学生学*态度的记录成绩,课后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

  总课题组、子课题组要有计划地组织好各级各类听课、评课活动,加强交流和提高。

  十、保障的措施

  1、坚持教学研究制度,保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工作不断地完善和向纵深发展。

  2、学校将对参加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工作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如有突出成绩的,将在评优、评先时给予倾斜。

  3、子课题组负责人每学期要组织一次礼仪教育成果汇报(可请实验教师或家长介绍经验、可组织学生、家长、教师互动交流、可礼仪行为表演)。

  4、子课题组有子课题实验方案、训练措施,有实验过程记录,课题实验组要定期抽查各班实验情况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10

  一、背景

  新的课程改革给基础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和教师专业的发展,以及每一位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我校多年来坚持“科研兴校”与“特色办学”相结合,依据国家课程实施计划和学校“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走绿色办学之路”的办学宗旨,结合学生的兴趣,充分利用学校及社区的资源,认真做好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验。

  二、目标

  总目标:

  以课改为载体,坚持创建“科研兴校”与“特色办校”相结合,努力实现学校课改总目标。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灵魂,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师生与课改同成长,把学校办出特色,办出质量。

  具体目标:

  1、初步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努力将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科学化、开设制度化、实施规范化,初步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系列。

  2、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新的*台

  学生的自主选择能力、主动发展是学校课程的目标之一。我们计划通过开设丰富而多样化的校本课程,为每个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促进学生学*方式的不断改善,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的个性特长的培养。

  3、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新的载体

  基于学校的区域优势与自身实际,突出文化特色,充分挖掘教师自身的专业潜能。

  三、校本课程设置内容

  详见附件:

  四、校本课程实施流程

  (1)选课

  教务处在学期开学前两周,公布每个年级开设的校本课程方案及相关任课教师,供学生选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填报选课志愿表。为了便于统筹安排,允许每位学生选报两个课程项目,分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教务处对学生的志愿表进行统计汇总。规定凡校本课程选修学生人数不足30人的暂不开设。

  (2)排课

  校本课程应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一样统筹兼顾排课,纳入总课表。一般每周一课时,一学期按18周安排,开学初下发到每个班级及同学。并公布授课教师、学*教室等。

  (3)上课

  教师及校本课程开发小组根据学校安排,在指定地点组织开展教学活动。按照校本课程的实施要求进行教学。并建立教学授课班,确定班主任,正常教学班级集的管理。任课教师要精心备课,认真上课,履行该课程应该达到的教学目标。

  (4)考核

  根据我校学生实际情况,规定每位学生在高中三年中,都要在每一类校本课程中至少选修一个模块。每个校本课程模块教学结束后,教师都要对学生进行考核与评价,并向教务处提交课程实施总结(包含:课程介绍、选课学生名单、周上课情况调查表、测试与考核成绩,学生所得学分等)。

  五、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组长:校长 副组长:副校长

  成员:教务处、教研室、政教处、总务处、教研组长、年级组长、教师代表

  并邀请一些市,县的专家顾问加以指导。

  六、学分认定原则-----重过程,轻结果。

  1.达到一定的修*时间(学生签到,老师点名)

  2.在学*过程中的良好表现(任课老师确定)

  3.写好学*小结、体会或有一定的成果或考查考核合格

  七、校本课程审议委员会

  校本课程审议委员会一般由校长、教师代表、学生及家长和相关专家人士等人员构成。课程审议委员会主要职能是审议学校课程开发过程中的重大决策;负责制订校本课程开发方案以及相配套的各项制度;检查与督导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执行情况等。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11

  一、指导思想

  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源远流长的文化,产生了博大精深的智慧,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原动力。时代不同,社会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但是传统文化应该得到继承;国学经典蕴藏的智慧和美德,不仅是每一个中国人为人处世的立身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撑。在中小学开设“国学”校本课程,引导学生接触历史经典,学*传统文化,加强思想修养,感受五千年文明智慧的熏陶,能促进学生养成教育的进一步升华。以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核心,以诵读经典为载体,以课堂教育为主阵地,以国学校本课程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营造人人能够吟诵,班班读经典的氛围。通过各种形式诵读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从传统的优秀经典诗文中寻求滋养,在文化底蕴中积淀的过程中突出创新人格与现代精神的塑造。

  二、目的和意义

  1、传承中华文明。通过诵读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渊远流长,传统思想博大精深,从经典之作中去吸取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修复文化传承的断层缺失,让学生接受实实在在的“中国人”的教育。

  2、陶冶性情品德。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美心美文,嘉言懿行。使学校成为书香校园,精神家园,和谐乐园。

  3、提高语文素养。在诵读熟背中增大识字量,扩大阅读量,增加诗文成诵量,促进《课程标准》关于课外阅读、记诵任务的落实,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培养目标的达成。学生在诵读中增强语感,感受文言精华,奠定语文基础,在记忆的黄金时代,增加经典储备,从而扎下语文水*的厚实功底。

  4、推进特色学校建设。国学经典进校园,传统与现代有机对接,打造*舆教育新特色。

  三、组织领导

  “国学”校本课程设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具体如下:

  组长:李国富

  副组长:王建申刘俊华

  成员:徐诚伟乔运良侯华科张瑞颖

  四、实施办法

  1、全县各中小学每周开设至少一节“国学”校本课程。小学阶段重在朗读背诵,中学阶段要将诵读与理解感悟相结合。

  2、各校选拔语文素养较高的教师开发“国学”校本课程资源,具体负责课程的实施。

  3、《国学经典》课本进校园。统一选用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编辑的《国学经典》丛书,作为校本课程教材下发到各学校,并做好活动用书的宣传推荐工作。

  4、各学校安排校本课程的教学,小学、幼儿园以《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及一些经典诗文为主,初、高中以诸子百家著作和古文为主。

  5、诵读安排:在早课、语文课时间,语文教师根据教学情况组织诵读。

  6、有条件的学校可开展“讲古代名人故事”、“国学手抄报展览”、“国学经典书法展览”、“国学经典知识讲座”等活动。

  7、各学校要选出质量较好的“国学”校本课程教案,上报到县基础教研室,教研室择优在《*舆教学教研通讯》发表。

  8、县教研室组织开展“国学”校本课程优质课教师评选活动。

  9、积极配合德育室工作,参与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活动。

  五、保障措施

  1、搞好“国学”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资源库的建设。

  2、学校要在经费、人力和物力上给予有力支持。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12

  一、指导思想: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跳绳”校本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的提高为目标,构建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惯的养成。

  2、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跳绳”校本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课程设计到评价,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特别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充分发挥学生的学*积极性和学*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能力。

  3、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跳绳”校本课程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目标和评价方法,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教材提示:

  1、锻炼价值很大,可以锻炼耐力和体力,尤其能改善双脚移动能力,强化脚关节。

  2、手臂参与旋转运动,可以锻炼肩关节和腕关节。从消耗热量看,是长跑的90%。

  3、易学,不需要特殊技巧。一边,一边可以听音乐哼哼歌曲,轻松好心情。俗话说:摇绳练臂力,练腿力,快摇练速度,多跳练耐力;跳长绳不灵敏的上去,跳短绳子不灵敏的摔倒在地。同时也是其它体育运动很好的练*方法。

  二、实施建议:

  一、学*方式、方法或组织形式、步骤:

  1、初学,可以先将绳围绕身体摇一周跳跃(即加一次垫跳)。

  2、反摇双脚跳时,摇绳要注意使绳子触地,防止绳摇得过高,兜脚失败。

  3、时上下肢协调配合,运动要自然放松,上体要保持*衡。落地时用前脚掌着地。

  4、单摇熟练后进行:正反摇高抬腿跳;反正摇前踢腿跳;正反摇交X脚跳;打脚跳等。

  5、双摇跳时,可先做徒手模仿双摇跳的动作。跳起两手做双摇(连续快摇两次)的动作。

  6、定时跳。以1分钟一组,要求快速跳并计数,每次练*3―4组,也可分组比赛。

  7、迎面接力。距离30―40米,也可绕杆跑,每杆8―10米,结合各类游戏。

  8、带人跳包括:一人带一人跳;一人带多人齐跳;一人轮流带两人跳等。

  9、集体“8”跳长绳、交X跳长绳、长绳中跳短绳、行进间跳长绳、旋转跳长绳。

  10、跳双长绳。当跳入者*端的绳将要着地(或当跳入者远端的绳刚离地)的时候,学生由正面或斜面跑至绳的着地点附*,用单**换跳或双脚跳和方式进行跳跃。

  三、学*重点及要求:

  跳双长绳难度较大,重要是摇绳和跳入上,解决了这一问题,再强调以相同的速度摇绳。跳双长绳的频率比跳单绳的频率快一倍,因此,开始练*时慢一些,待较熟练后再逐渐加快。可以先挑选个别同学试跳,注意强调跳入时机,以及三人配合协调一致。评价:单人要看:上体正直,不过分前倾,两手体测摇绳,前臂手腕配合与跳起同步。

  双人要看:带人者摇绳子速度要均匀,被带者上绳时机掌握得好,两人协同配合。

  跳长绳要看:摇绳人摇绳速度是否均匀,幅度是否稳定,两人默契协作好;人进绳、出绳的电动机掌握,的熟练程度,以及和同伴之间的配合。

  可以定时(如一分钟,计算次数);也可定次(中途子不失败)跳多少次。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13

  一、指导思想: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跳绳”校本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的提高为目标,构建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惯的养成。

  2、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跳绳”校本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课程设计到评价,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特别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充分发挥学生的学*积极性和学*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能力。

  3、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跳绳”校本课程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目标和评价方法,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教材提示:

  1、锻炼价值很大,可以锻炼耐力和体力,尤其能改善双脚移动能力,强化脚关节。

  2、手臂参与旋转运动,可以锻炼肩关节和腕关节。从消耗热量看,是长跑的90%。

  3、易学,不需要特殊技巧。一边,一边可以听音乐哼哼歌曲,轻松好心情。俗话说:摇绳练臂力,练腿力,快摇练速度,多跳练耐力;跳长绳不灵敏的上去,跳短绳子不灵敏的摔倒在地。同时也是其它体育运动很好的练*方法。

  二、实施建议:

  一、学*方式、方法或组织形式、步骤:

  1、初学,可以先将绳围绕身体摇一周跳跃(即加一次垫跳)。

  2、反摇双脚跳时,摇绳要注意使绳子触地,防止绳摇得过高,兜脚失败。

  3、时上下肢协调配合,运动要自然放松,上体要保持*衡。落地时用前脚掌着地。

  4、单摇熟练后进行:正反摇高抬腿跳;反正摇前踢腿跳;正反摇交X脚跳;打脚跳等。

  5、双摇跳时,可先做徒手模仿双摇跳的动作。跳起两手做双摇(连续快摇两次)的动作。

  6、定时跳。以1分钟一组,要求快速跳并计数,每次练*3―4组,也可分组比赛。

  7、迎面接力。距离30―40米,也可绕杆跑,每杆8―10米,结合各类游戏。

  8、带人跳包括:一人带一人跳;一人带多人齐跳;一人轮流带两人跳等。

  9、集体“8”跳长绳、交X跳长绳、长绳中跳短绳、行进间跳长绳、旋转跳长绳。

  10、跳双长绳。当跳入者*端的绳将要着地(或当跳入者远端的绳刚离地)的时候,学生由正面或斜面跑至绳的.着地点附*,用单**换跳或双脚跳和方式进行跳跃。

  三、学*重点及要求:

  跳双长绳难度较大,重要是摇绳和跳入上,解决了这一问题,再强调以相同的速度摇绳。跳双长绳的频率比跳单绳的频率快一倍,因此,开始练*时慢一些,待较熟练后再逐渐加快。可以先挑选个别同学试跳,注意强调跳入时机,以及三人配合协调一致。评价:单人要看:上体正直,不过分前倾,两手体测摇绳,前臂手腕配合与跳起同步。

  双人要看:带人者摇绳子速度要均匀,被带者上绳时机掌握得好,两人协同配合。

  跳长绳要看:摇绳人摇绳速度是否均匀,幅度是否稳定,两人默契协作好;人进绳、出绳的电动机掌握,的熟练程度,以及和同伴之间的配合。

  可以定时(如一分钟,计算次数);也可定次(中途子不失败)跳多少次。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14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础开发出来的课程,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体现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为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有效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课程开发水*,制定我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结合我校实际,开发符合我校校情的系列校本课程,以弥补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不足,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通过学*使学生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个性,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实施目标

  1、通过学科素养类课程的学*,使学生感受中华经典的博大精深、数学思维的灵活创新、英语情境的生动有趣,陶冶情操、发展个性,保持最佳学*状态,提高人文素养。

  2、通过生活技能类课程的学*,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劳动技术和礼仪规范,养成良好道德行为*惯,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热爱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

  3、通过艺体技能类课程的学*,使学生发展特长,树立自信,丰富精神生活,实现全面和谐发展。

  三、基本结构

  以校本课及活动小组为载体,确立以下三类内容,每学期视环境、师资等具体情况添减部分内容。

  1、学科素养类――经典诵读、英语口语、*作、数学思维

  2、生活技能类――折纸、生活劳技、生活礼仪、法伴我成长

  3、艺体技能类――舞蹈、声乐、器乐、儿童画、装饰画、国画、剪纸、书法、十字绣、橡皮泥、陶艺、围棋、武术、乒乓球、田径等

  四、实施原则

  1、现实性原则:充分考虑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及学生发展状况,兼顾学校其它方面因素确立校本课程开发目标时。

  2、基础性原则:以全面发展学生能力,促进学科知识的运用与综合为目的,为学生打好基础服务。

  3、发展性原则: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着眼于开发学生的潜力,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目标。

  五、保障机制

  (一)成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战元川,全面负责校本课程开发工作,负责教研管理和教材编写指导。

  副组长:梁娟、王成芹,确定校本课程开发内容,具体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成员:吕壮君、刘洋、丁春锋、毕圣杰、邵娜、曲春贤、于宏伟

  (二)组织编写校本课程纲要或教材

  编委:王成芹、吕壮君、于爱芳、苗文静、谷静、高娃、高涛、栾鲁华、曹正、郑晓峰、纪水英、韩杰、曲春贤。

  六、实施过程

  (一)树立正确的课程观。

  (1)采取自学和辅导、分散和集中、讨论和测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办法,组织教师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识培训》《课程实施标准》等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并用大教育观指导教育教学实践。

  (2)多方合力,共同协作。教导处负责制定整体方案,审议课程纲要、教材、学科评价体系,负责过程管理、分期工作计划、检查实施、培训指导等工作;总务处负责课程开展所需的物质保障,协调资料的征集和保养、场地的建设,场地活动的设施供应等;发挥家长委员会的纽带作用,取得家长的帮助与支持,挖掘家长资源、社区资源,使校本课程融于生活、融于社会,促进孩子的全面和谐发展。

  (二)认真落实课程目标

  1、校本教师针对学校已有的校本课程资源,依据学生年龄特点、接受能力等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交流反思,不断完善内容,丰富课程体系。

  2、任课教师精心备课,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按时上好校本课,并及时对学生的学*情况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

  3、每学期以年级组为单位,至少开展校本课程专题研讨一次,活动要有目的、有准备、有记录、有实效;每学期末组织面向全校师生的校本课程成果展示评比一次,全面参与,形式灵活。

  4、学生需要外出调查、参观时,由分管领导、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一起组织,确保师生安全。

  (三)完成课程实施水*评价

  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张扬学生个性,形成学校特色,课程评价由任课教师拟定学科评价方案,教导处具体负责方案的指导审核及校本课程教师实施情况的总体评价,评价注重多元化和个体化

  1、对教师的评价注重过程性

  从教学准备、教学方式、教学态度等方面对教师的课程方案(附件1)、课堂教学(附件2)进行评价。学校采用调查问卷(10%)、听课记录(20%)、检查教师教学方案计划及教案(20%)、博客(每月)总结(20%)、教学效果(30%)等方法督促落实。

  2、对学生学*情况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学生上课出勤率评价,占学业总成绩20%。

  (2)课业完成情况评价,占学业总成绩的40%。包括*时上课听讲、学*态度、作业的`完成情况。

  (3)课程结业成绩,占学业总成绩的40%。

  学生校本课程学业总成绩按A、B、C、D分四个等级

  为促进学生特长的发展,关注学生对校本课程学*的兴趣和态度,采取观察、考查、现场汇报和作品展示等方法促进课程有效实施。强调以下两点:

  一是组织阶段性作品展览。开展多种形式的年级、校内学生作品展览,如,学*笔记、手抄报、手工作品、照片、征文等,加强宣传和对学生进行及时鼓励。

  二是要有学*结果的评价,采用等级制记录学生的学*情况。学期结束,教师根据校本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实地参与的情况,采用开卷考查的方式检测学生的学*成绩,给与学生充分发挥才能的机会和合理的等级成绩。(见附件4、5)

  以上课程既面向全体,又兼顾个体,同时呈现合理的层次性和梯度性。全校必修校本课程《经典诵读》《走进威海》《名曲名画欣赏》等重视人文熏陶和实践探究能力的培养,田小学子因此洋溢着书香高雅气质、自强创新品质和模范小主人风采;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及年龄特点分年级选修的橡皮泥、陶艺、折纸、剪纸等课程,遵循了由易到难,渐入内涵的规律,旨在发现和培养一批有兴趣、有悟性的小艺术家;而在此基础上,补充开设了二十多个兴趣小组,引领孩子发展特长,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尽情飞翔。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15

  课程目标:

  学生方面:激发学生参与花样跳绳学*的热情,要让学生“爱跳绳、会跳绳、跳好绳” ,让学生掌握花样跳绳运动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并能在日常锻炼中加以运用。同时提高学生体能、自主锻炼的能力与环境的适应能力,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惯、良好的思想作风、顽强的意志品质、强烈的竞争意识及高尚的团队精神,使体育锻炼成为他们的自觉行为和生活方式,使体育锻炼伴随他们的一生。

  学校方面:通过特色活动开展,培养一批热心于花样跳绳教学的教师,部分教师在特色教育方面有一定知名度;通过课题研究,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花绳教学方法,探索花绳教育的育人功能,并加以推广;全面推动学生特色工程,使花绳活动真正成为学校的特色品牌,打造学校花绳文化。

  课程实施办法与课时分配:

  课程实施采用体育课教学和活动课练*相结合的方法,每班每周利用一节体育课进行花绳教学,下午的活动课全校统一进行花绳练*。

  课程评价:

  一、开发花绳校本课程的意义。

  (一)是体育新课程和全面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要求

  新的体育课程标准为我们确定了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终身体育”为培养主线,以“快乐体育”贯彻教学全过程的改革思路。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中指出,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因此,学校开发花绳校本课程是体育新课程的要求,也是全面开面体育阳光运动的要求,同时还是园区教育局开展“体教结合”一校一品的要求。

  (二)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实践意义:

  1、从身体方面来说,可以有效增强肺活量,促进血液循环,使学生的身体更健壮。

  2、从心里方面来说,跳绳能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增强自信心,提升承受力。

  3、从伦理方面来说,能让学生养成自律*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从智力方面来说,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培养学生的*衡感和节奏感。

  理论价值:

  1、肩负增强学生体质的“使命。”我们看到中华民族寄予希望的下一代接班人的身体状况下降到令人担忧的地步,**中央***联合发文,号召在全国中小学生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要求每天锻炼一小时,因此,花样跳绳肩负增强中小学生体质的“使命”。

  2、行为彰显的课程活动*台。花样跳绳活动,只要开发合理,设计科学,可以成为有目的有计划引领学生把学到的东西表现出来的“行为彰显的课程活动*台”。

  二、开发花绳校本课程的优势。

  根据学校学生多,场地相对比较小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开展花样校本课程至少具有以下优势:

  (一)简单易行,利于全面开展。花样跳绳是在普通跳绳的基础上适当加上花样动作,比较简单。且该项目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半小时可跳,三分钟也可跳,操场上可跳,走廊里也可跳,只需一根绳子就可以,因此可以发动全校学生参与此项活动。

  (二)可简可繁,根据实际情况编排花样。花样跳绳的动作繁多,学校可根据不同年段的学生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水*创编不同难度的动作,难度可大可小。

  (三)花样繁多,利于激发学生兴趣。绝大部分孩子觉得跳绳是很有趣的事情,花样跳绳因为加入了更多的花样动作,同时在加入花样的时候还可以创编一些顺口溜、童谣等,因此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观赏性强,可以表演展示。花样跳绳因为其花样变化多端,因此有很强的观赏性,适合在各种场合进行表演、展示。学校在普及花样跳绳的基础上可以组建校队,加大训练难度,有机会可以走出学校进行展示及参加各类比赛。

  (五)增强体质,激发学生意志。花样跳绳比普通的跳绳更能训练人的弹跳、速度、*衡、耐力和爆发力,同时可培养准确性、灵活性、协调性,以及顽强的意志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六)危险性小,安全可靠。就器械稳定性,运动危险性,场地安全性来说,都是安全可靠、让人放心的运动项目。

  三、课程目标及课程内容的设定。

  课程目标明确、清晰,充分考虑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提出了花绳课程的总体目标及不同年段的阶段目标。课程内容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来编排,教材框架清晰,层次分明,科学合理。学校将花绳特色纳入体育课程,充分利用校本教材,初步摸索出了适合各年级段的教学方法。一、二年级以“情境激趣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绳趣;三、四年级“竞争合作式”为主的教学方式发展学生手脚协调的能力;五、六年级以“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教学组织培养学生的花式跳绳水*。

  四、花绳课程的评价体系。

  制定了可操作性强、方法科学、具有激励性作用的评价标准。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定性评价一般适合于花样跳绳、双人跳绳、集体跳绳的评价,定性评价应注重过程性评价和激励性评价。定量评价一般适合于个人跳绳评价,定量评价时应因人而异,对不同年级、性别、和基础不同的同学要有不同的标准来衡量。跳绳的评价应把定性和定量评价二者结合起来。下面例出学校一至六年级跳绳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的参考。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16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确立现代教育观、课程观、质量观,利用课程分级管理的体制,优化学校课程结构,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作为课程基本理念,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精心组织,扎实有效地开展新课程改革实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实施目标

  以课改为载体,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树立学生自主学*的信心;培养学生自主学*的*惯,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磨练学生的意志,使学生形成知难而进的品格,消除畏难心理;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因势利导,促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让师生与课改同成长。

  三、校本课程组织机构

  1、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课程的初步审议)

  组长:(校长)

  副组长:(教导主任)(政教主任)

  组员:班主任、学科组长

  2、课程开发研究小组(负责课程的具体开发)

  组长:(教导主任)(政教主任)

  副组长:学科组长

  音乐、美术、体育、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等相关教师

  3、课程实施督察小组(负责课程实施的督察)

  组长:(校长)组员:班主任、物理、化学、地理、综合实践课程

  副组长:政教主任年级主任

  组员:班主任、学科组长

  四、课程内容

  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以学校为基地,充分利用我校的教育资源优势,努力发掘本地教育资源,开发出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拟设置符合学生兴趣、需求、促进学生发展的七大类课程:

  1、认知类:认识自身以及身边的人、事及事物(尺寸、重量、年龄、生日等)

  2、欣赏制作类(摄影、剪纸、折纸、面食制作、绘画、图片——当地名胜风景)

  3、音乐类(民歌、小曲调、乐曲、舞蹈等)

  4、体育类(球类、跳绳、毽子等规则、技能)

  5、礼仪教育(道德规范、文明用语、语言艺术、常用交际用语、英语常用交际口语等。)

  6、地方人文(本县历史名人故事、县名及村名的由来及变迁等。)

  7、信息技术(计算机基本知识及技能)

  五、实施办法

  1、据校本课程开发指南所确定的基本原则对教师及其提供的课程材料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开设科目和开设时间。

  2、布初评通过的校本课程科目及教师名单,推出校本课开设科目菜单供学生询问和选择。

  3、加强校本课程的计划性。开学初始认真制订教学计划,确定教学内容的框架。日常的教学工作必须根据教学计划展开,做到认真备课、上课、考核,充分发挥校本课程的育人功能。

  4、选择有特长,有事业心、有创新精神的年轻教师,担任校本课程的教学工作,定期组织他们学*“课程理论”,掌握校本课程的管理原则和实施方法,逐步提高他们的实践水*。

  5、重教师和学生的参与过程,给教师和学生一个客观评价,以激励性评价为主。

  6、在开展课程研究的过程中请有关专家和上级领导及时指导、帮助,以使课题研究获得成功。

  六、课程评价

  (一)对课程的评价

  每学期结束时,学校要召开任课教师会议,听取任课教师对课程建设的意见,及时修正不足,完善方案;同时,要对实施的年级进行问卷调查或召开座谈会,关注学生喜好的程度,也听取学生乃至家长、社会人士的建议和意见。

  (二)对学生的评价

  在该课程中,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过程性评价。一是建立成长档案袋,让学生自己收集学*过程中反映自己成长的资料,如学*时收集到的.故事、照片,办的剪贴报,写的采访日记、调查报告,家长、教师、社会人士的评价等。二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评价表,随时进行评价。最后在一学期结束时,进行终结性的评价,评价的形式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体现多样性。

  (三)对教师的评价

  一是教师自我反思性评价:每一个主题内容的教学完成后,认真进行反思总结

  二是教学督察评价:学校重点检查备课、教师收集的资料及课堂教学。

  总之,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就是我们不断学*、发展、成长的过程。我们愿继续努力,积极投身于课程改革的洪流中,去开拓、去创新,用智慧和汗水谱写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篇章。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17

  一、指导思想

  “以生为本、以学为本、以素质为本、让每个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是我校的办学理念,我校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宗旨,以“我的课程我喜欢”为主题,以“让多彩的课堂伴随孩子的童年,让美丽的校园成为孩子的舞台”为目标,扎扎实实开展了校本课程的实践与探索。在未来三年,我们努力构建邱皮沟小学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空间,通过课程让每一个邱小学子在成为最好的自己的人生旅程中向前迈进一大步。

  二、总体目标

  1、开发具有学校特点的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校本课程,形成必修课和选修课共存的校本课程体系。

  2、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尽可能满足大多数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努力开设能全面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多样化校本课程,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成为最好的自己上向前迈出一大步。

  3、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激发学生浓厚的学*兴趣,提高自主学*、自我完善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学生的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知识领域,陶冶情操,为美好人生奠基。

  4、从适应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出发,以学生自主、快乐、健康、全面发展为目标,构建并有效实施一套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开放型校本课程。

  三、课程原则

  1、主体性: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教师可以与学校领导共同研究探讨编集适合学生发展的校本教材。2、合作性:课程开发是一种集体配合的事业,学校课程更是如此,在整个开发过程中教师要与校长、主任、同事、学生、家长等通力合作,发挥群体智慧。3、民主性:学校校长、教师、学生、家长构成学校教育的“共同体”,成为学校课程开发的主体。要开发什么课程、学生需要学什么,喜欢学什么,“共同体”里教师、家长最清楚。因此,在开发过程中,应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形成一个民主氛围。4、选择性:课程开发要有利于学生全面而主动的发展,让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都获得充分和谐的发展和个性得到张扬。尽量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可供选择的课程,适应学生的需要、兴趣和经验。5、开放性:课程开发在资源方面,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包括学校、家庭、社区等多方面的.资源;在开发主体方面,要充分调动教师、家长、主任、校长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参与课程开发的积极性,共同进行课程建设。6、灵活性:采用自编教材,立足本校实际,立足课堂实际,立足学生实际,量力而行,逐步完善。

  四、组织机构: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组织机构

  组长:范文华

  副组长:李秀娟崔丽娜

  组员:于旭坡邓红胥黎明王静坡

  佟艳梅闫红军张丽

  五、课程实施的主要阶段和步骤:

  1、启动阶段:20xx年9月―20xx年3月

  (1)。启动、筹备。(2)。评议、审核。

  2、实施阶段:20xx年3月―20xx年3月

  第一阶段:20xx年3月―20xx年9月开题、选题,形成《校本课程建设方案》,初步实施《方案》。第二阶段:20xx年9月―20xx年9月

  全面实施《方案》,深入展开“校本课程建设研究”课题实验。

  第三阶段:20xx年9月―20xx年9月

  继续深入展开校本课程研究,及时总结研究成果,并以此转化为教育常规,形成完整的校本课程体系;同时,认真查找和梳理存在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3、总结阶段:20xx年3月―20xx年9月

  做好师生课题实验成果、经验总结工作;学校、师生各种资料归档。

  六、校本课程评价:

  1、评价设想

  加强对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评价, 是提高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质量的保证。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学*目标的达成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校本课程的目标和内容,以及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学,改善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课程建设的发展。

  发挥评价对教师教学的促进作用,尝试建立一种全面评定教师教学业绩的体系。坚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把自我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领导评价结合起来;坚持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把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起来;坚持评价内容的多维化。

  发挥评价对学生素质发展的激励功能。评价的内容应侧重态度与能力,减少量化,多进行分析性的评价。要在学生活动的情景中评价学生,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背景进行个性化评价。同时,要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评价的形式以成长记录为主,要体现过程。

  2、学生评价:学生学*评价、学生学*效果的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实施鼓励性评价,评价的出发点是找出学生的优点。评价的方式是鼓励和表扬,以学生个体为主要评价标准,强调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小组评价主要是采取捆绑式评价:最有实力的小组、进步最大的小组、帮扶最好的小组等。

  3、教师评价:对授课教师的授课,通过听课、导学案,体会、反思、查阅各种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对教师进行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还要看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提高。评价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书面材料评价与学生口头评价、活动展示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等方法。

  七、校本课程管理

  1、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亲历躬行。成立以范文华校长为领导的校本课程管理领导小组、开发研究小组、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等领导机构,确保校本课程实施的良性运行。校领导带头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做好示范。

  2、规范学校课程管理秩序。在学校课程实施过程中,由校长负责学校课程之间的整体协调,同时做好监控工作;教导处根据各类课程计划制定教学(活动)计划、进度和实施方案,组织实施;教师认真进行教学,撰写课程实施的教学(活动)案例,及时总结反思;教务处及时整理,保存教学(活动)的相关资料及取得的成绩证明。学校每学期召开学校课程研讨会、教学观摩会,交流教师的成功经验,解决存在的问题,总结学校课程的实施情况。“学校课程开发工作组”参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了解具体情况,召开分析会,总结经验。“学校课程评估工作组”随机参与教学(活动),了解活动进程,每学期结束对学校课程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价。

  3、进一步拓宽学校教育资源,加强图书馆、实验室、功能教室等设施的建设,合理配制各种教学设备,对现有对现有教育资源整理充实,妥善安排,统一调配。

  4、时间上的保证。在开足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把每周五下午第一节课定为校本课程活动时间。

  八、学校课程保障措施

  (1)奖励制度。根据教师的课程开发的态度、能力以及实施效果对教师进行团体奖励或个人奖励。

  (2)教研制度。每周安排固定的时间进行分学科的教研活动,研讨学校课程的实施情况,针对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3)质量监测制度。教导处根据教学流程管理的要求对课程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检查,提出意见或建议,确保学校课程的有效实施。

  (4)队伍保障。组织教师认真学*理论,深刻领会课程精神内涵。开展教师培训促进教师教育观念转变的同时,鼓励、支持教师研究课程实施的规律,提高开发与实施课程的能力,进行课题研究。

  (5)经费保障。实行经费倾斜政策。筹措资金优先用于课程开发,设备添置,印刷、或出版成熟的开发校本课程教学最新资料。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18

  课程目标:

  学生方面:激发学生参与花样跳绳学*的热情,要让学生“爱跳绳、会跳绳、跳好绳”,让学生掌握花样跳绳运动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并能在日常锻炼中加以运用。同时提高学生体能、自主锻炼的能力与环境的适应能力,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惯、良好的思想作风、顽强的意志品质、强烈的竞争意识及高尚的团队精神,使体育锻炼成为他们的自觉行为和生活方式,使体育锻炼伴随他们的一生。

  学校方面:通过特色活动开展,培养一批热心于花样跳绳教学的教师,部分教师在特色教育方面有一定知名度;通过课题研究,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花绳教学方法,探索花绳教育的育人功能,并加以推广;全面推动学生特色工程,使花绳活动真正成为学校的特色品牌,打造学校花绳文化。

  课程实施办法与课时分配:

  课程实施采用体育课教学和活动课练*相结合的方法,每班每周利用一节体育课进行花绳教学,下午的活动课全校统一进行花绳练*。

  课程评价:

  一、开发花绳校本课程的意义。

  (一)是体育新课程和全面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要求

  新的体育课程标准为我们确定了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终身体育”为培养主线,以“快乐体育”贯彻教学全过程的改革思路。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中指出,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因此,学校开发花绳校本课程是体育新课程的要求,也是全面开面体育阳光运动的要求,同时还是园区教育局开展“体教结合”一校一品的要求。

  (二)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实践意义:

  1、从身体方面来说,可以有效增强肺活量,促进血液循环,使学生的身体更健壮。

  2、从心里方面来说,跳绳能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增强自信心,提升承受力。

  3、从伦理方面来说,能让学生养成自律*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从智力方面来说,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培养学生的*衡感和节奏感。

  理论价值:

  1、肩负增强学生体质的“使命。”我们看到中华民族寄予希望的下一代接班人的身体状况下降到令人担忧的地步,**中央***联合发文,号召在全国中小学生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要求每天锻炼一小时,因此,花样跳绳肩负增强中小学生体质的“使命”。

  2、行为彰显的课程活动*台。花样跳绳活动,只要开发合理,设计科学,可以成为有目的有计划引领学生把学到的东西表现出来的“行为彰显的课程活动*台”。

  二、开发花绳校本课程的优势。

  根据学校学生多,场地相对比较小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开展花样校本课程至少具有以下优势:

  (一)简单易行,利于全面开展。花样跳绳是在普通跳绳的基础上适当加上花样动作,比较简单。且该项目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半小时可跳,三分钟也可跳,操场上可跳,走廊里也可跳,只需一根绳子就可以,因此可以发动全校学生参与此项活动。

  (二)可简可繁,根据实际情况编排花样。花样跳绳的动作繁多,学校可根据不同年段的学生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水*创编不同难度的动作,难度可大可小。

  (三)花样繁多,利于激发学生兴趣。绝大部分孩子觉得跳绳是很有趣的事情,花样跳绳因为加入了更多的花样动作,同时在加入花样的时候还可以创编一些顺口溜、童谣等,因此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观赏性强,可以表演展示。花样跳绳因为其花样变化多端,因此有很强的观赏性,适合在各种场合进行表演、展示。学校在普及花样跳绳的基础上可以组建校队,加大训练难度,有机会可以走出学校进行展示及参加各类比赛。

  (五)增强体质,激发学生意志。花样跳绳比普通的跳绳更能训练人的弹跳、速度、*衡、耐力和爆发力,同时可培养准确性、灵活性、协调性,以及顽强的意志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六)危险性小,安全可靠。就器械稳定性,运动危险性,场地安全性来说,都是安全可靠、让人放心的运动项目。

  三、课程目标及课程内容的设定。

  课程目标明确、清晰,充分考虑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提出了花绳课程的总体目标及不同年段的阶段目标。课程内容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来编排,教材框架清晰,层次分明,科学合理。学校将花绳特色纳入体育课程,充分利用校本教材,初步摸索出了适合各年级段的教学方法。一、二年级以“情境激趣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绳趣;三、四年级“竞争合作式”为主的教学方式发展学生手脚协调的能力;五、六年级以“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教学组织培养学生的花式跳绳水*。

  四、花绳课程的评价体系。

  制定了可操作性强、方法科学、具有激励性作用的评价标准。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定性评价一般适合于花样跳绳、双人跳绳、集体跳绳的评价,定性评价应注重过程性评价和激励性评价。定量评价一般适合于个人跳绳评价,定量评价时应因人而异,对不同年级、性别、和基础不同的同学要有不同的标准来衡量。跳绳的评价应把定性和定量评价二者结合起来。下面例出学校一至六年级跳绳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的参考。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19

  一、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所以,我校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计划,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以及丰富的资源优势,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二、实施背景

  1、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而学校一级的课程管理就是由学校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自行决定的校本课程。

  2、学校办学目标的需要

  我校明确指出“合格+特长”的办学理念,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一个有道德素质的人,有爱心,掌握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的人,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学生长大后不一定成才但必须是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实施目标:

  以课改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使学生在知识、品质、能力、个性等方面得到和谐、全面、可持续性发展。全面落实素质教育,使学生的发展有更广阔的空间。使教师转向“科研型”不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四、开发的原则

  1、人本性原则。在课程选择使用上以人为本,把促进学生各项基本素质全面发展作为课程设计的中心,重视学生的学*需求,使学生的学*需求得到尊重和满足。

  2、发展性原则。校本课程力求最大限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的兴趣特长搭建*台,促进学生成长,教师成长,学校发展,社会发展。

  3、科学性原则。在开发课程的过程中要深入广泛地学*与课程改革相关的理论,借鉴有益的经验,结合本校实际,编写实用性强的校本教材。

  4、开发性原则。在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包括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资源,充分调动教师家长、专家积极参与课程开发,共同进行课程建设。

  五、课程定位:

  根据学校的教学实际,从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看,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现代传媒抢占了学生大量的文本阅读时间,电视剧、动画片对学生的影响远比文学经典作品的影响大,他们几乎没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也没有兴趣进行课外阅读。即使有一点时间来阅读,也是随意的、盲目的、没有人给予必要的指导,收效甚微。现在市面上的书,可以说浩如烟海,但鱼龙混杂,如果不加选择,盲目阅读,造成的后果不堪设想。而小学生正处于阅读的最佳时期,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求新、求奇的欲望,想开拓自己的视野。如何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是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我校校本课程定为课外阅读。

  六、实施意义:

  1、有利于拓宽视野,增加积累。

  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终身具有的阅读能力,而阅读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广泛的阅读积累,重视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就是一条提高语文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美国教育家华特说过:“语文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现代传媒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阅读资源。教师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开展广泛的课外阅读,既可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又可增加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

  2、有利于培养良好的阅读*惯。

  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惯是十分重要的。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有好*惯,也有坏*惯。好*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他还说:“养成好*惯,直到终身由之的程度,是一条规律。”的确,进行课外阅读需要时间和精力,但只要我们教师统筹安排,科学指导,那么,学生就会在课外阅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养成一种“自己要读”的好*惯。

  3、有利于激发阅读兴趣。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教师如果有本领把学生学*语文的兴趣与求知欲激发起来,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学生学会学*语文就有了良好的起点,就不以为苦,从中获得乐趣。"一般来说,学生是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和兴趣来选择读物的,学生的课外阅读是在自由、无拘无束的心理环境中进行的,这样的心理环境能充分调动各种积极的心理因素参与阅读,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得愉悦,产生某些在课堂上无法体会到的感受,可以说,课外阅读从另一个方面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在不同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语文的兴趣。

  七、实施计划:

  1、目标与要求

  低年级: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独立性差,让他们读一些思想健康,内容浅显的注音读物、连环画、卡通片等,也可采用听读形式(听录音或老师、家长讲),允许“一知半解”。

  中高年级:中高年级的学生则要求要高一些,让他们读一些中外名篇名著,适当作些摘记,并用读后感的形式对阅读的内容发表自己的体会、见解,督促他们做到勤动笔墨多读书,及时写出自己的感受,促进理解和消化,逐步养成良好的读书*惯,从而经受祖国和世界灿烂文化的熏陶,汲取营养,提高鉴赏水*。

  2、方法与途径

  (1)、指导选择书籍。别林斯基说过:“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读还坏。”从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看,随机性比较强,一有机会就见什么读什么。读什么样的书才有益呢?教师要加以指导。首先是要选择思想健康、知识性强,有益于学*的读物,只有读好书,才能陶冶情操,提高素质。其次是选择针对性强的书籍,做到课内外结合,以一带十,相互促进,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如学*《少年闰土》后,向学生推荐鲁迅的《故乡》;学了《草船借箭》、《赤壁之战》后,引导学生读《三国演义》中的有关故事;学了《松鼠的尾巴》后,可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啄木鸟、猴子、狗、燕子、壁虎等更多动物尾巴的用处。

  (2)、激发阅读兴趣。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入便激发了储存在内心的力量。人们对有兴趣的东西往往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并产生某种肯定的情绪与体验。但是小学生自觉性差,注意力持续时间短,识字量不大等因素,影响了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想方设法,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采用形式多样的方法去激发,去培养。可采用下面手段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a、讲故事创设悬念。先提"引子",后卖"关子"--要想知后事如何,请读这本书,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愿望。b、巧设问题,引"鱼"上"钩",让智慧的好奇心唤起读书欲望,以书为友,探索真知。如公鸡为什么会打鸣?植物难道也会吃东西?c、激将法。老师故意对读物作出过高或过低的评价,欲擒故纵,诱发学生的阅读好奇心和探索心理,从而主动地去阅读、评赏。d、以广告形式介绍读物。如为了让学生勤查字典,可用下面的话进行引发:有位不说话的老师,上知天文地理,下晓鸡毛蒜皮,假如你每天跟它学几招,一定能成为世界奇才。e、物质刺激。对在读书活动中的优秀者,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f、现身说法。以教师、家长或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受益的事例,启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阅读。

  ( 3)、传授阅读方法。科学的阅读方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而阅读方法的确定应根据内容和阅读需要来确定,什么样的文章适合于泛读,什么情况下可采用精读,要一清二楚。拿到一本书后,首先要问问自己:我为什么要读着本书?我想从中得到什么?明确了阅读目的,才能确定科学的阅读方法。如果选择的是知识性读物,只想作一般性的了解,宜采用浏览式的泛读法,让学生按照“速读—寻找—摘记”的程序进行,如翻阅报刊可采用读版面,读标题,读导语的方法,快速了解内容,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和材料。如果选择的是文情并茂的佳作,想品味其中的优美文字,宜采用精读法,对文中精美的字、词、句、段通过反复朗读,仔细品味,加以吸收。

  ( 4)、教会做读书笔记卡。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因此,在课外阅读时应要求学生注意圈点勾画以加深印象,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惯。做读书笔记的方法要多样,要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的要求。

  三、四年级以摘录好词佳句为主,

  五、六年级以摘录句子、片断,概括主要内容和写心得体会为主。可以教会学生做文摘卡片。卡片上可摘录书名,作者,优秀片断,好词佳句等。

  3、评价与展示

  组织阅读成果展示。为了提高学生阅读积极性,扩大阅读成果,防止学生放任自流,教师应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来展示课外阅读的成果,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如:(1)、召开故事会,评选故事大王,举行阅读、朗读、演讲比赛。

  (2)、召开读书汇报会和读书经验交流会。让学生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把自己*期的读物介绍给同学,还可复述或背诵部分精彩的片断。

  (3)、举办读书笔记展览评比会,让学生观摩,并以投票方式评选出最佳读书笔记若干篇。

  (4)、中高年级学生也可编一些读书手抄报,内容可以是好书推荐、佳作摘录、名著简介、作者生*简介等。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使学生学会了捕捉、存储信息,还增强了学生参与、竞争的意识,同时也扎实有效地促进了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

  八、成立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

  顾问:曲中甫组长:惠新建

  副组长:徐秋娟张晓文

  组员:张水红冯会琴赵春霞谷战敏

  高建峰王玲枝孟丽霞冯春草郭雍亚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20

  一、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文件,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作为课程基本理念,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精心组织,扎实有效地开展新课程改革实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所以,我校依据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计划,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优势,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二、实施目标

  以课改为载体,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师生与课改同成长。

  三、实施内容

  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我们进行了努力发掘学校、家长两方面的资源开发,设置了符合学生兴趣、需求、促进学生发展的课程。

  首先是学校资源,也就是根据教师的不同能力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发出相应的课程:一年级统一开展歌谣识字活动、二年级开展看图说话活动,三到六年级开展美术类的巧手勾织、儿童画创作、纸版画、喷绘、树叶贴画、……手工类的十字绣、串珠、巧手编织、水晶花、瓶艺等、文学类的诗情画意、美文赏析、精品读屋、剪报制作……口语表达类的英语课本剧、小记者、校园新闻……曲艺类的:合唱、鼓号队、管弦乐队……书法累……科技类的科技小制作、科学初探、信息技术类的电脑维护、网上冲浪等。

  其次针对丰富的家长资源,我校开发了家长的潜力,让家长走进校园,来到课堂为孩子上校本课。家长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丰富了学校特色,满足了学生发展的多元需求。与此同时,也拉*学校和家长之间的距离,让家长充分了解课程、了解教育。

  四、实施方法

  1.根据校本课程开发指南所确定的基本原则对教师及其提供的课程材料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开设科目和开设时间。

  2.公布初评通过的`校本课程科目及教师名单,推出校本课开设科目菜单供学生询问和选择。

  3、每门课程开班人数原则上控制在10~45人,教导处有权根据

  学生意向和学校教学条件,在充分尊重学生志愿的前提下,进行合理

  调剂。

  五、校本课程的日常考核与评估

  1.校本课程的日常考核与评估由教导处负责。

  2.任课教师根据学生上课的出勤和表现对学生进行评分,每学期期末由教导处统一登记并存档管理。

  3.教导处对学生的上课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

  六、课程评价

  1.学校要加强对教师实施校本课程的评价,重视教师的教育行

  为和工作态度,通过评价,优化教学过程,激发教师的创造性,防止

  过于注重结果,特别是获奖、成果发表等显性效果的倾向。

  2.对学生研修的学校课程情况的评价,要更多地采用作业或成

  果(作品)评价、过程评价等方式,关注学生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个体差异和

  自我反思。要在学*活动的情景中评价学生,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背

  景进行个性化评价。要通过发展性评价,促进学生素质的不断提高。

  当然,在这期间,我们也有许多困惑和迷茫。比如:我们教师现有的能力是否能达到课改要求的标准?我们自己编写的教材其科学性、系统性到底如何?校本课程的评价如何能突出学校特色、学生个性?等等,这一切都有待于在今后实践中不断探索。

  总之,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就是我们不断学*、发展、成长的过程。我们愿继续努力,积极投身于课程改革的洪流中,去开拓、去创新,用智慧和汗水谱写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篇章。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通用20篇扩展阅读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通用20篇(扩展1)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菁华9篇)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1

  一、课程开发背景及意义

  *书法,不是绘画,却有绘画的形象感;不是诗,却有诗的意境;不是音乐,却有音乐的神韵;不是舞蹈,却有舞蹈之柔姿;不是生命,却有生命般的形质和神采。正因如此,书法艺术千古流芳,成为中华民族的瑰宝。

  书法又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具有很强的美学意义,书法教育的功能不仅对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对美的感悟力、鉴赏力、创造力有巨大的作用。还可以通过教育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磨练学生的坚强意志有很大的意义和作用。我校把书发教育作为校本课程主要基于一下几方面的考虑。

  1. 是继承和发扬祖国传统艺术的需要

  在我国以书法作为教育手段已有相当长的历史。隋唐以后是书法发展过程的鼎盛时期,人们更是以书法作为取仕的条件之一,不仅提高了书法的地位,也增强了人们对书法技艺的追求热情。唐代楷书的镌美,被人们誉为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在书法的发展过程中,人们也是以一种审美的眼光看待书法的。如:横若千里之阵云,点如高峰之坠石,等等。人们都是以审美的眼光来衡量其艺术价值的。

  改革开放,吸收外来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先进文化确实给*社会带来了发展,给*人带来了实惠,但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泱泱华夏,几千年的文化沉淀,几千年的传统精髓也应继承与发扬,民族性的东西,属于世界性的。有人说*几千年的文明史融入在一支毛笔之中,一支毛笔书写了中华几千年的文明,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多学生不知道毛笔为何物,现代社会似乎一味的泊来,*传统文化的精髓离人们越来越远,本来*人的闪光点似乎丧失殆尽。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书写、绘画很多被计算机所取代,但是写字是小学生应具备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书法有几千年的艺术沉淀需要我们继承、弘扬。抓住民族性的东西,走有*特色之路才能被世界认可。

  2.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书法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增高,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年来,到*高等院校进修或考书法学位的韩、日、新加坡等国的书家日益增多。这也促使我们要更加重视书法教育,否则作为国际大都市的公民如何将祖国灿烂的文化与外国学者交流。目前,国家科委定书法为二级学科,书法学科也形成了专科、本科到硕士、博士的完整体系。随着我国的基础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书法教育

  更应有连续性与系统性,这也是时代的要求。新一论全国课程改革,在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经验的同时,应结合我国的国情走*特色的教改之路,中小学生应继承我过传统文化精华,对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养是有裨益的。

  3、是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的需要。

  我校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决定把书法作为校本课程来开发,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台,为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提供舞台,不断提升学校的内涵发展。

  二. 课程目标

  1. 通过正确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良好坐姿与正确执笔方法。

  2.通过书法的基础知识学*、掌握书法的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基本智力,即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等。

  3. 通过书法史的学*了解博大精深的书法内涵。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对美的感悟力、鉴赏力、创造力有巨大的作用。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磨练学生的坚强意志有很大的意义和作用。

  4. 通过对优秀书家的学*使学生懂得好的书品要有好的人品。

  5. 通过学*写字学会做人做事。通过书法教学,让学生认识笔画的弹性、节奏、力感,能用中锋、藏锋、回锋等笔法写出具有美感的笔画方法,养成良好的写字*惯,具有独立的学*能力。在教学中,通过不断培养学生的学*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形象、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通过指导学生临摹书法名碑法帖,从中可以汲取文学素养,提高文字修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6、通过学*书法,使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并自觉地承担起继承发扬的责任,从写字的进步中得到学*的动力。

  7、在一笔一画的训练中培养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精神和耐心稳妥、善于体贴人的良好品质,克服马虎草率、不负责任的不良*惯。在书法练*中,学生通过自身刻苦努力获得艺术上的提高使学生认识到做任何一件事都必须有耐心、有意志才能获得成功。

  三. 课程内容

  1. 了解*书法的历史发展。

  秦书法(甲骨文、金文)——秦汉书法(篆书)——三国两晋南北朝书法(篆、楷、隶)——隋、唐、五代书法(草书)——宋(金)代书法——元代书法——明代书法——清代书法

  2.书法各体的艺术欣赏。

  小篆:小篆是篆书发展至高峰期的标准体,它用笔纯净、圆润、稳健、 流畅;笔画均匀,结体规范,转多折少,主笔次笔不明显;向上或向下引长的线条成为其强调纵势的主要特征。

  大篆:主要代表是甲骨文、金文和石鼓文。书写时当留意表现刚挺的基本特征,与小篆共同的特征是强烈的纵势感。

  隶书:由粗细轻重之分,用笔又提顿,起笔有方圆,最重要的是有了明显的主笔次笔之分。

  楷书:字形极为方整,尤其典型的标志是在点画形态上。

  行书: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a.二王行 b.颜行 c.魏行

  草书:用简化的点画符号或引带来替代文字的结构和部首。用连笔的方法加快书写的速度。一般分为章草、今草、狂草三种。

  落款:落款也是书法作品的一个组成部分,应与正文相映衬,但不能喧宾夺主。

  3.书法笔画训练。

  执笔、用笔、墨法

  四、课程的组织实施

  1、组织机构

  组长:叶新安

  成员:各语文教师

  2、开课年级

  一至六年级

  3、课时安排

  每班每周一节课

  五、评价方式

  以小组活动的模式进行课堂练*、课余练*、实际活动评价,教师评价,学生之间评价,自我对比评价,书法作品评价,比赛成绩评定等等。

  1. 自评和他评相结合

  2.成果展示

  3.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4. 教师评价

  5.比赛成绩评定。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2

  一、跳绳简介

  跳绳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一项体育活动。据记载,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就有跳绳活动,那时称跳绳为“透索”或“跳白索”。可见,跳绳作为我国的一项民间传统体育活动,已有悠久的历史。

  随着跳绳活动的广泛开展,跳绳技术也得到了提高。如有人一分钟能跳二百七十多次(个),有人能做五摇跳(起跳一次,摇绳五回环)。目前世界上有许多国家开展跳绳活动,日本也把跳绳列为小学体育课教材。日本有个跳绳能手叫铃木胜己,七岁开始练*跳绳,坚持跳绳四十多年,能跳一百六十多种花样,能一气跳六小时十五分钟,还能完成五摇跳,经常到国外去表演。

  跳绳运动在各项民俗体育运动中是最普遍的项目,一人一绳、多人一绳、多人多绳均可开展,其动作可简可难,变化多样,趣味无穷。更不受年龄、性别、场地的限制,人人可行,校校可做,家家可玩。这项运动特别适合于人多场地小的中小学校开展,其普及性、可行性、健身性都很强。

  二、跳绳的功能

  跳绳是基本运动的教学内容之一,它是以四肢肌肉活动为主的全身运动项目,具有很好的锻炼价值。跳绳动作矫健、优美,富有节奏和韵律。易于学*教材简便,不受场地、季节限制,也不受年龄限制。跳绳种类很多,有跳短绳、跳长绳;有单人跳、双人跳、多人跳、花样跳、有单摇跳、多摇跳;有一般性跳绳锻炼,也有跳绳比赛,等等。由于跳绳的锻炼效果好,也是广大儿童喜爱的活动,所以跳绳已列为小学体育课教学内容。

  经常参加跳绳活动能够增强上下肢肌肉、关节、韧带的力量,促进儿童骨骼的生长;增强内脏器官的机能,促进新陈代谢;使神经系统得到很好的训练,提高身体的灵敏、协调性和快速反应能力;培养意志力和节奏感等。有句顺口溜比较简练地概括了跳绳活动的功能:“摇绳练腿劲;快摇练速度,多跳练耐力;反应慢的长绳上不去,不灵活的根绊腿。”就是说,通过跳绳可以发展身体的灵敏性、协调性、弹跳力,以及速度、力量、耐力等素质,使身体得到全面锻炼。

  三、跳绳的要求及注意事项

  跳绳运动是一种极安全的运动,绝少有运动伤害的发生,即使跳跃失败或停顿,也不会有坠落、跌倒、冲突或被用具所伤的危险。况且跳绳者又能随自己的身体状况、体力及方法来自由调节跳绳的速度及次数,因此同学们可以放心的来练*。以下几点是同学练*跳绳时的要求和应注意的事项:

  1择适当的场地

  2穿着适当的服装

  3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

  4要有正确的跳绳方法

  ①跳绳方法是用前脚掌起跳和落地,切记不可用全脚或脚跟落地,以免脑部受到震动,当跃起在空中时,不要极度弯曲身体,而应成为自然弯曲的姿势。

  ②握绳的方法是两手分别握住绳两端的把手,通常情况下以一脚踩住绳子中间,两臂屈肘将小臂抬*,绳子被拉直即为适合的长度。

  ③摇绳的方法是向前摇时,大臂靠*身体两侧,肘稍外展,上臂*似水*,用手腕方力作外展内旋运动,使两手在体侧做画圆动作,每摇动一次,绳子从地经过身后向上向下,回旋一周,绳子转动的速度和手绳的速度成正比,摇动越快,则绳子回旋越快。

  ④停绳的方法是向前摇时,一脚伸出,前脚掌离地,脚跟着地使绳停在脚掌下;向后摇时,则一脚伸出,后脚跟离地,前脚掌着地,使绳停在脚底。

  5要循序渐进练*

  6活动时间

  7严防事故

  以下是几种因跳绳引起的常见事故:

  1相互间拿着跳绳追逐打闹,用绳子当“鞭子”抽打同学。

  2将绳子挂在器械当吊绳,做“千秋”荡,易出事故。

  3从高处将绳子甩下击打同学的头,有时一不小心,也会造成自己受伤。

  以上种种,应加强教育防范,杜绝事故。

  四、跳绳的方法

  1、怎样学跳绳

  跳绳是简便易行的一项运动,尤其适合于冬天。跳绳不但能够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能力,增大肺活量,促进幼儿生长发育,还能够健脑。

  通过观察发现幼儿跳绳时,不是绳到了脚边还没起跳,就是绳还没到脚边就先起跳了。这是因为幼儿没有掌握跳绳时的节奏。因为跳绳不但需要身体各部位动作的协调配合,还需要良好的节奏感。因此,需要分步训练。

  第一步,徒手听节奏跳。先让幼儿一边拍手一边跳,然后让幼儿随着节奏跳。

  第二步,按节奏模仿跳绳动作。幼儿仍空着双手,按照在第一步训练中已熟悉的节奏,双臂和双脚模仿跳绳的动作。

  第三步,单手拿绳(握住跳绳的两头),按正常的节奏模仿跳绳动作。左、右手交替拿绳,要求绳落地时双脚跳动。

  第四步,双手拿绳实际练*。

  以上四步训练,分解了幼儿学跳绳的难度,强化了跳绳时的节奏感,幼儿学*跳绳就容易多了。

  2、跳绳的课堂练*

  应用跳绳进行校本教学,不仅能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丰富教学手段,而且能发展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跳绳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结协作的能力,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学*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充实课堂教学内容。

  原地练*法

  (1)单人跳绳练*:在篮球场上。将全班学生分成两组面对面站立,距离4—5m,每人左右之间相距2—3m。两手分别执绳的两段,持绳于身后,进行正、反单、双足跳或单、双足交替跳;正反夹花跳;单、双足双飞跳;蹲着跳(将绳对折单手执绳的一端,蹲下单手贴地摇绳跳)等。

  (2)两人同跳一根绳练*:一人摇绳两人同跳(没摇绳的人站在摇绳同学的前面或后面);两人同摇同跳,(两人同站一排,各执绳的一端,同摇齐跳);两人同摇一人跳,(跳绳人外侧手执绳的一端,没跳者执绳的另一端,同时摇绳)。

  (3)夹物跳练*:双踝夹物跳;双膝夹物跳;双腋夹物跳;双踝、双膝、双腋同时夹物跳。要求:跳绳过程中要控制所夹物体不掉地。

  (4)自我展示跳绳练*:将学生分成几组,依次进行,每组6—8人,让学生自择或自创跳绳方法进行表演。要求: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互相交流技艺。

  (5)牵绳练*:两人一组,自由组合,绳子从腰间绕过,两人分别各执绳子一端,通过牵、放绳子来较量,看谁脚下稳或移动来决定胜负。要求:要学会用巧劲来取胜。

  拔河练*:将全班分成若干组,4—6人一组,学生自行组织,将同组内的几根跳绳并在一起,成一根拔河用绳,进行拔河比赛。要求:(1)每组学生自定裁判;(2)按规则进行,采用三局两胜制。

  投掷练*:在场地上画一条起抛线。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6—8人进行投掷跳绳比赛,看谁投得远,每位学生将自己的跳绳织成团或其它形状,只要自己认为它便于抛掷就行。要求:(1)抛掷方法不限;(2)不得跨越起抛线。

  跑的练*

  (1)你追我逃:在篮球场上进行。将学生分成4大组,分别站在4块篮球场上,每组再分2小组进行:一组跳绳逃跑,另一组跳绳追,被追住的同学站到场外,直至最后一位同学被追住为止,然后,两小组角色互换再进行练*。要求:A、逃得同学不能出界;B、追的同学不能停绳追,用手拍击逃跑人的身体。

  (2)跳绳往返接力跑:距离10—15m,将全班分**数相等的几组,成纵队站立,每组只用一根绳,比赛开始后,每组的第一位同学跳绳向前跑出,绕过终点标志物返回,将手中的绳交给第二位同学,第二位同学重复第一位同学的动作,然后第三、第四、第五……,依次进行,看哪一组最先跑完。要求:用手交接绳,不得抛绳。

  (3)跳绳迎面接力跑:距离15—20m分别画两条*行线,将学生分**数相等的4组,面对面纵队站立,每组用一根绳,准备好后教师发令,每组第一位同学跳绳跑向对面同伴,将绳交给同伴进行,看哪组最先完成判定胜负。要求:A、必须跳绳跑进;B、接绳之前不得跨越起跑线。

  (4)三人两足跑:距离20—30m,分别画两条*行线,将学生分成多组,站于起跑线后,各组学生两个、两个一组,可自由组合,用跳绳将自己的一只脚和同伴的一只脚绑在一起,准备好后教师发令,各组学生快速走或跑向终点。要求:配合协调,步调一致。

  (5)蜈蚣赛跑:距离100m,分别画两条*行线,在田径场上进行。将学生分成4组,每组10—12人,成纵队站于起跑线后,每组用各自连接好的两条长绳:一条用来系住各人的左脚踝关节;另一条系住各人的右脚踝关节,每人前后相距一臂距离,后面的人双手搭在前面的人肩上,准备好后教师发令,各组学生快速走向终点线,以各组的最后一人先过终点线为胜。要求:(1)各组之间相距1—1。5m,注意安全;(2)协调一致,走成直线。

  跳长绳练*:在篮球场上进行练*。将学生分成2—4组,每组将短绳接成长绳,进行集体跳长绳练*。要求:(1)学生可自行编制与选择跳长绳的花式;(2)多人花样跳时要注意安全。跳绳运动不但能跳出健康的身体,而且还能促进神经系统的发展,提高智力,发展思维……;而此项活动对器材和场地要求较低,易组织,易普及,易被学生们接受。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3

  一、指导思想:

  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从学校的实际状况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构建学校办学特色,打造“个性化”学校形象,发展学生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进步,科教发展,教育改革的客观要求。

  二、实施目标:

  1、校本课程要体现基础性:

  基础教育要重视基础,校本课程将立足于打好学生文化基础、品德基础、身心基础为目标。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综合和运用。

  2、校本课程要体现发展性:

  根据学校实际状况,兼顾到每个学生的发展需要,树立着眼于学生发展的教育价值观,把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当作校本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

  3、校本课程要体现现实性:

  校本课程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而开设了课程,在开发过程中主要依靠学校的自身力量来完成,所以要充分考虑本校老师队伍的整体实力,科研水*及学生的发展情况,还有学校的设备资金等因素,目标不能远离实际。

  4、校本课程要体现主体性:

  校本课程的主体性体现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需要,教师的充分参与,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要重视教师的主动精神,要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使校本课程得到更大的开发。同时,还要充分了解和反映学生的实际,重视学生参与,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不断根据学生的需要完善优化校本课程。

  三、实施内容:

  (一)、建立健全校本课程开发体系

  校本开发不是一两个人能完成的,是由校长、课程专家、教师、学生家长等共同参与的。学校要形成开发校本课程的组织网络,形成领导小组——教研组——教师——学生的开发网络,通力合作,共同创建“学*化校园”。

  1、成立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课程的初步审议)

  组长:蒋志敏

  副组长:乔磊、赵春丽

  组员:班主任、自然、社会、综合实践课程等相关教师

  2、成立课程开发研究小组(负责课程的具体开发)

  组长:蒋志敏

  副组长:乔磊赵春丽

  组员:班主任、自然、社会、综合实践课程等相关教师

  (二)、加强校本课程开发的师资培训和课题研讨

  1、在校本培训中设立校本课程开发专题,进行讲座辅导和自学研讨,深入领会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和作用,提高认识,明确目标。

  2、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根据学科特点、学生实际、学校状况、及目标导向等因素,研究开发校本教材,将此作为教研组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

  3、强化科研意识,以“校本教材开发”为课题展开研讨,使校本教材的开发步入科研、教研的科学轨道。

  4、创造条件,开展校本课程开发的技能培训。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程序:

  1、成立组织。

  2、通过学生座谈等了解学生各种需求。

  3、全面评估分析确定校本课程总体目标,制定校本课程的大致结构。

  4、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指南。

  5、培训教师—教师申报课程—对教师申报课程进行审议—编订《学生选修课程目录及课程介绍》。

  6、向学生公布《学生选修课程目录及课程介绍》。

  7、组织学生选择课程。

  8、确定校本课程。

  9、形成完整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10、任课教师拟订具体的《课程纲要》。

  (四)、校本课程的结构:

  根据学校实际,完全靠自己开发的校本教材

  艺术课程:美术、书法

  技能课程:生物、物理实验、各兴趣小组

  专题课程:心理辅导等

  (五)、校本课程的评价

  1、学生学*评价:问卷调查

  2、学*效果评价:信息反馈

  3、课程评价体系

  (六)几点要求

  1、加强校际间的校本课程交流借鉴

  2、注重特长生的培养

  3、体现特色课程设计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4

  一、对“校本课程”的理解。

  所谓“校本课程”也即“学校本位课程”,是指学校在保证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基本质量的前提下,通过本校学生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校本课程有三层含义:一是就开发者而言,可以是学校中个别教师参与、部分教师参与、全体教师参与,或是学校与其他机构合作;二是就涉及课程范围而言,校本课程有《课程计划》中规定的由学校开发的课程、国家课程中“综合实践活动”部分,也可以是国家课程的补充课程;三是从开发的程度而言,校本课程可以选择已有课程,改编已有课程和开发全新课程。

  二、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理念。

  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

  决策分享的民主理念;

  全员参与的合作意识;

  个性化校本课程的价值。

  三、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目标。

  创办特色学校;

  构建特色课程;

  成就个性化教师;

  培养个性化学生。

  四、我校“校本课程”开发原则。

  确立一个中心:人文素养的培养。

  建立一个基础:开放(包括内容和形式上的开放)

  五、我校“校本课程”开发评价。

  评价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评价过程动态化,给与多次评价机会;

  评价方式多样化;

  评价主体互动化与多样化,家长、同伴、社会、教师共同参与。

  六、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种类。

  1、学科类课程。开设特长班,培养学生的爱好、特长,发展学校特色,并为学生提供展示特长的*台。

  2、体育特色课程。通过羽毛球,游泳,跆拳道,武术等体育特色课程的学*,运用学校体育特色课程对学生特有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美感和文明行为,逐步提高,培养遵守纪律,尊重他人,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等集体意识和良好作风。

  3、核心类课程。也称社会焦点课程、社会特点课程。主要有环境保护、网络德育、青春期教育。

  七、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基础。

  *年来,我校积极响应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开展了一系列的第二课堂活动。通过“研究性学*”“综合实践活动”“艺体兴趣活动”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在语文“大量阅读,以读促写”,数学“创新学*,自主发展”常等方面积累了一些活动组织的经验。这些都曾一度激活了师生的思维,丰富了师生的视野,锻炼了师生社会综合实践能力。也为我们研发“校本课程”提供了最直接的帮助。

  八、“校本课程”实施节段划分。

  我校于2008年2月份开始组织设置“校本课程”,并在全校展开,下设两个大课题,分别为:校本体育特色课程的开发与研究,环保类课题的开发与研究。课题研究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8、2——2009、5)课题准备节段。主要进行资源调查,需求评估,进而研究讨论确立课题,进行课程的设置与实践。

  第二阶段(2009、2——2010、2)典型课实验阶段。以典型的课程为研究重点以点带面,进行已开设课程的全面研究与探索。在实践的基础上积累经验,努力形成我校校本课程管理和评价细则,使校本课程开展逐步系统化。

  第三阶段:(2010、2至今)校本课程的系统开发及深化阶段。努力争取相关课程改革专家的指导,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进一步深化,形成较鲜明的校本特色。

  九、开发校本课程的具体做法。

  根据我校实际,对于做好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我们重点抓好四个“关键点”。

  1、依靠支撑点——课改政策与新课程理念。在国家地方、学校三级权力主体中,学校是执行课程计划的机构,也是真正发生教育的地方。《课程纲要解读》指出学校应结合传统和优势与校外有关专家合作,开发适合本校实际情况可供学生根据不同需求而选择的课程。这些课程政策和新课程理念是我们开发校本课程的支撑点。

  2、坚定立足点——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满足教师专业的发展,促进教师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实践者;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这三方面是学校开发校本课程坚定不移的立足点。

  3、确定开发点——学科类课程。体验活动课程、多科交融课程。我们以学科类课程为基础,确立了旨在经历、体验、感悟,以激发生命活力,促进学生成长的活动类课程;确立了旨在深入挖掘、弘扬民族文化,培养民族素质的古诗文诵读课程,书法国画课程。

  4、找准切入点——以点带面,逐步实施。我们将突出骨干教师的资源优势,让他们承担有一定传统优势的学科类课程,从而进一步带动活动类及其他类课程的开发。

  校本课程的开发,越来越受到各级各类学校与教育管理者的重视,也会创造出更多更成功的经验与典型范例。我们开发校本课程的思路是在实践—思考—调整—再思考—再调整中不断成熟和完善。对校本课程的开发,我们将不懈地探索。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5

  一、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我校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课程实施计划的要求,以“陶冶学生情操、完善学生人格、强健学生体魄、发展学生特长、丰富学生文化底蕴”为宗旨,结合教育部“体育、艺术2+1项目”实施要求,从学校现有条件和学生兴趣出发,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开发并实施“海量阅读、书法、体育技能专项训练”等三门校本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以校本课程实施为突破口,推动学校的教研教改,打造办学特色,提升办学水*。

  二、实施目标

  1、通过海量阅读课程的实施,引导学生有计划、系统地广泛阅读大量的古今中外经典名著、科普书籍,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和阅读量,其中一、二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三、四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五、六年级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培养学生静心读书的好*惯;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技巧和策略;通过读书,让学生获得了广博的多元化知识,增强语感,提高语言素养和语言文字运用能力;陶冶学生情操,塑造学生人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让学生受益终生。

  2、通过书法课程的实施,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惯;掌握汉字书写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铅笔、钢笔(圆珠笔、粉笔)、毛笔的正确执笔、运笔方法及书写技能;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书法艺术的悠久历史,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3、通过体育技能专项训练课程的实施,逐步让学生掌握“跳绳、乒乓球、篮球”等几项常见、实用的体育技能;通过“队列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身姿、气质,培养良好的组织纪律观念、时间观念和集体意识,磨练学生坚强的意志;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提高运动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三、实施办法

  (一)海量阅读课程实施办法

  1、实施范围:一至六年级

  2、课时安排:

  (1)每班每周开设一节“阅读指导(交流)课”。

  (2)每周一14:30—15:00为全校“自由阅读课”。

  3、任课教师安排:

  (1)“读书指导(交流)课”由本班班主任担任,要求有教学计划,有备课,全期不少于15节。

  (2)“自由阅读课”由本班第五节课的任课教师负责组织管理,不需备课,每节记一个课时的工作量。由教导处和值周行政人员负责督查教师到岗情况。

  4、阅读内容:

  (1)必读书目:以“教育部推荐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目”为主要内容。

  (2)自选书目:筛选补充部分师生推荐的其它书目。

  5、实施准备及措施:

  (1)后勤处负责给每班教室统一制定挂壁书柜。

  (2)各班制定班级阅读管理制度,推选阅读管理员。

  (3)制定读书清单。教导处在全校师生中开展“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目推荐”活动,结合“教育部推荐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目”,制定各年级读书清单。班级再结合本班“漂书”活动情况,制定出班级读书清单。(“漂书”,即班主任倡导学生按照“年级书目清单”认领书目,自带该书籍或其它有益书籍存放本班书柜供大家交换阅读,期末班级图书管理员再将书籍归还给本人。)

  (4)建立学生阅读档案。每个学生自备一个课外阅读“采蜜本”(即摘抄笔记本),首页附本班本学年阅读书目清单,及时记录读书日期和读书内容及感悟。小学六年,每年一本。

  (5)开展读书评比活动:班级利用“读书指导课”开展“一周悦读”成果展:讲故事、谈体会、展笔记、好书推介等;教导处每月检查评比学生读书档案一次;每期举行一次全校性“海量阅读”成果展:读书档案展、讲故事比赛、童话剧表演、手抄报、好书推介会等。

  (二)书法课程实施办法

  1、实施范围:一至六年级

  2、课时安排:

  (1)每班每周开设一节“书法指导”课。

  (2)每周星期五14:30—15:00为全校“书法练*课”。

  3、任课教师安排:

  (1)“书法指导课”由书法专职教师或本班语文教师担任,要求有教学计划,有备课,全期不少于15节。

  (2)“书法练*课”由本班语文教师担任,不需备课,每节记一个课时工作量。由教导处和值周行政人员负责督查教师到岗情况。

  4、培训内容:

  一、二年级学写铅笔字;

  三、四年级学写钢笔(圆珠笔)、粉笔字;

  五、六年级学写毛笔字。

  5、实施准备及措施

  (1)学校统一选订教材、教具,学生自备学具。

  (2)班级开辟书法作业展览专栏,每月开展一次优秀书法作业展。

  (3)学校每期举办一次书法比赛和书法作品展。

  (三)体育技能专项训练课程实施办法

  1、实施范围:一至六年级

  2、课时安排:

  每班每周从体育课中列出一节“体育技能专项训练课”。

  3、任课教师安排:

  由本班体育教师或专业教师担任教学,要求有教学计划,有备课,全期不少于15节。

  4、培训内容:

  一、二年级:跳绳

  三年级:队列训练

  四、五年级:乒乓球

  六年级:篮球

  5、实施准备及措施:

  (1)学校建设好训练场地,订购教材教具,学生自备学具。

  (2)每期举办一次体育技能专项训练成果比赛。

  四、后续建设

  1、学校教导处将各班读书清单、阅读管理制度以及其它课程实施成果及时整理归档。

  2、期末开展优秀教学计划、优秀备课评比活动,将优秀教学计划和备课汇编成校本教材。

  3、学校校本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开展专题研讨活动,调整、改进来年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6

  一、指导思想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加深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理解,增进学识修养,提高写字技能为目标,培养学生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祖国文字,并形成良好的书写*惯。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形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惯。

  (1)首先,要想写好字就一定要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

  坐着写字的时候,身子要正而直,两肩齐*,胸部挺起,头部要端正,稍微向前,不要歪斜;两臀要自然撑开,右手执笔,双脚要自然放*,踏稳,不要交叉或踮脚尖。

  (2)正确的书写姿势,不但跟写字有密切关系,而且对身体健康也很有好处,所以一定要格外重视,并注意养成良好的*惯。

  2、掌握汉字基本笔画和一些常见的偏旁部首。

  3、了解古代书法家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书法的兴趣。

  4、对学生的书写提出严格的要求:“规范端正、整洁美观”

  5、学*简单的章法布局,尝试完整作品的书写。

  三、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

  1、七年级教学内容安排

  四、书法校本课程中书写训练的要求

  任课教师以校本教材为教学内容,除了落实备课、讲课的环节外,还要重视书写中的训练事项,教学每周一课时,每周完成作业两页纸,*时作业可以参照语文同步训练酌情布置,要落实好每天一练。

  五、教学措施

  为了体现学生一个事情的书法学*程度和训练结果,在校内外可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书法比赛,书法服务活动,如现场书法比赛、书法作品展览,开辟班级写字园地、校园书法宣传栏等等。再就是让他们抄写专栏、办手抄报等,这样可以给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是一些书法素质好、水*高的学生一展才华,以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和优良品质。

  六、书法课题研究与教研活动安排

  20xx年9月:

  1、安排课程表,确定分担班级,明确教学要求

  2、制定教学总体计划(学年)和各班的具体计划(学期)

  3、公开讲授研究课(王景、汪建斌)

  4、组织天河中学第五届硬笔书法比赛

  5、制定毛笔书法兴趣小组教学活动方案

  6、迎接市级课题的开题评估

  20xx年10月:

  开展书法课题研究中“教育观察方法”专题研讨活动

  20xx年11月:

  开展天河中学第二轮书法教育专题教学活动

  书法专业课:王景、余国鸿、汪建斌、段诗文

  书法文化课:胡俊玲、占才勇、彭正军

  书法活动课:张勇、叶大俊、王新春

  20xx年12月:

  1、组织书法作品参观活动

  2、组织古代书法作品印刷品欣赏教学活动

  3、公开讲授研究课(段诗文、王景、余国鸿)

  20xx年1月:

  1、开展书法课题研究中“成果表达”专题研讨活动

  2、七、八年级书法教学总结研讨

  3、课题研究第二阶段工作总结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7

  第一部份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传民族传统文化灰核心,解决中小学德育工作实际问题,使中小学德育直正体现普教性、持久、创新性、针对性,可行性,有效性特点,减少突击与形式,使德育走向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让学生得到健康的、和谐的、全面的发展,提高学生文明素质,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大批合格的建设者.

  初中重在培养学生良好文明*惯的养成,让学生在学*、生活实践中,养成文明礼貌、讲卫生、讲秩序、爱劳动的*惯.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宽容友爱、热爱集体、关心尊重他人的品质;培养学生善于合作、热心参与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和乐观向上的态度.

  二.分目标

  (一).知识

  1.了解礼的起源与发展、内容与实质.

  2.懂得学*礼仪的重要意义.

  3.掌握正确的形体姿态,懂得中学生得体的服饰要求和谈吐规范.

  4.掌握家庭礼仪中对待长辈、客人及邻里的基本礼节.

  5.懂得与教师、同学相互交往和行为准则和礼仪规范,懂得尊重自己、尊重他人的意义.

  6.懂得作为社会人在公共场合应遵守的礼仪规范,遵守社会公德.

  (二).能力

  1.能够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养成良好的“体态语言”*惯,调整自己的情绪,提高个人素养.

  2.灵活运用不同场合下的礼貌用语,掌握与人交往的语言技巧,提高与人交流、与人沟通的能力.

  3.学会端庄、大方、整洁的仪表修饰,以符合中学生自身特征,展示自我良好形象,培养和提高鉴赏力和审美能力.

  4.懂得自尊、自爱.养成文明的生活*惯,讲究个人卫生,学会做事,培养劳动和生活自理能力.

  5.融洽师生关系,学会尊重,关心他人,爱护、帮助他人.培养和锻炼适应能力,培养协作能力.

  6.培养敬老爱幼、助人为乐的诚心、爱心和热心,培养热心参与、友好交往能力.

  7.自觉遵守公共秩序,保护公共环境,.

  (三).情感和态度

  1.尊重自己,尊重他人.从自尊、自重、自律的行为中培养关爱自己、宽容善待他人、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的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

  2.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良好的道德情操和文明礼貌的行为,在规范行为中培养健康活泼、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和健全人格.

  3.培养自觉遵守社会公共秩序,维护社会利益,爱护公共设施的良好品质.培养对国家、社会自觉履行义务的责任感和社会公德意识.

  4.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生活作风,做到真诚讲信用,遵纪守法.

  5.树立环境保护和公共安全意识.爱护环境,爱护大自然,保护与人类共同生存的环境.

  第二部份教学计划、课程内容及安排、活动形式

  教学计划:初中礼仪教育课程的知识部份共24课时,两个学年完成,知识传授与实践活动课时比例基本为1:1,或者活动实践课时多于知识传授课时,即礼仪教育总课时数为48节,教师教学时可视实际需要灵活把握.本课程的突出特点是实践性、时效性、可操作性,教学过程注意与学校长德育管理工作密切联系.另外,学校总体教育计划中的学生实践活动,如:节日教育、艺术节、主题演讲比赛、社会实践等,作为礼仪教育课程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

  一.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

  一.绪论(共2课时)

  1.礼的起源与发展(0.5课时)

  2.礼的内涵与实质(0.5课时)

  3.做文明礼貌的中学生(1课时)

  二.仪容仪表礼仪(5课时)

  1.形体姿态(3课时)

  2.中学生服饰礼仪(1课时)

  3.礼仪修养与个人卫生(1课时)

  三.谈吐礼仪(3课时)

  1.谈吐礼仪与语言美(1课时)

  2.谈吐礼仪与声音美(1课时)

  3.谈吐礼仪与普通话(1课时)

  四.家庭礼仪(6课时)

  1.敬老礼仪(2课时)

  2.日常餐饮礼仪(1课时)

  3.待客礼仪(1课时)

  4.书信礼仪(1课时)

  5.电话礼仪(1课时)

  五.校园礼仪(4课时)

  1.师生之间的礼仪(2课时)

  2.同学之间的礼仪(1课时)

  3.校园活动礼仪(1课时)

  六.公共场所礼仪(4课时)

  1.公共礼仪基本原则(1课时)

  2.公共场所的礼仪规范(2课时)

  3.社会公德与环保安全(1课时)

  二.教学活动形式:

  本课程是以学生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常用形式:

  1.交流分享:是常用的.学生学*、交流活动形式,可以是小组的,也可以是全班的;可以是随机的,也可以是专门安排的.交流分享能使学生有机会运用多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交流,锻炼表达能力等.

  2.资料调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图书、报纸、电视、电话、网络等途径搜集资料是学生自主学*的主要方式之一.可根据学*内容的要求、学生的兴趣和水*进行组织与指导,确定搜集的目标和范围,将得到的资料按要求或以学生熟悉的方式进行整理、利用、交流.

  3.现场调查:通过组织学生到现场观察或与当事人交流,使学生对所关注的总是能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直观的印象和更加深入的了解.

  4.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这类活动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某些难以身临其境去学*的体验、经验、知识等,而有目的地创设某种情景,令其经历的仿真性演*活动.活动的关键是让学生获得体验,演技好坏并不重要.如学*生活中待人接物的一般礼节、遵守交通规则、遵守公共秩序等方面的教育等都可以利用这一形式.

  5.诵读诗文: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诵读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古今经典赞歌、文章.一方面是为了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6.欣赏:学生欣赏的对象可以是人文作品、自然景色、音乐,也可以是学生喜欢或佩服的同伴或其他人物.如师生共同搜集某一专题的故事、绘画、照片、录像、电影、多媒体作品等来一起欣赏.

  7.练*:这是指针对某一项或几项教育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练*或课后强化练*,以让学生学会正确的方法,养成良好的*惯.如学会正确的坐、立、走姿势,练*中学生形体健美操等.

  8.讲授:这是以教师言语传授为主的活动形式.为让讲述生动、有效,应在充份了解学生理解水*的基础上,尽量利用各种直观教具、故事和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

  9.主题班会:针对某一主题而召开的班会,可以综合利用上述多种形式,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受到教育,达到教育的目的.

  10.与其他学科、教育活动的结合:礼仪教育课程的实施应注意利用其他学科或教育活动的成果,与其他学科和教育活动,如班会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结合,还可以与音乐欣赏、体育健美操练*等结合,还可以充份利用校园环境等创设礼仪教育氛围.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8

  一、课题的提出

  从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入手,让学生从小学会做人,学会交往,学会做事,是我们上个学年实施《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这一省德育课题,对我校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新探索.该课题得到了华南师范大学郑航博士、《小学德育》杂志王清*主编、区科研室冯毅、曾秀华主任、容桂教育组胥执纯老师的大力支持与帮助.我校在前一阶段的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教师们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了循序渐进、更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具有连续性、完整性的教育训练,也为了拓展更加广阔的教育空间,我们拟将“文明礼仪教育”作为我校的校本课程进行开发、进一步完善,确定以“家庭礼仪”、“校园礼仪”和“社会礼仪”为主要内容,从一年级开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渐进的文明礼仪教育,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学生带入现代文明(良好人际关系)的殿堂,以此促进我校学生良好行为*惯、及健康人格的更好形成,更好地养成文明的校园风貌,以期高效地完成课题研究任务,取得更可喜的阶段研究成果.

  二、理论依据和研究意义

  新一轮课程改革为学校的特色发展和培养学生个性特长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我们期望通过新理念的教育、新视角的礼仪课程教育,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探究出一系列切合学校实际的礼仪教育新途径新方法的德育模式,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我校地处环境复杂的容桂中心地段,社区中各类闲散、外来人员多,难免对学生的精神风貌起负面影响.在学校,有的同学任性散漫,唯我独尊,学生在与教师交往时缺乏良好的礼仪规范;在社会或家庭中,怎样尊老爱幼,怎样与熟人或陌生人打交道,怎样着装,怎样待客做客,怎样遵守社会公德等等显得比较薄弱.因此,开设文明礼仪教育课程符合我校校情的需要.

  三、课题的界定

  礼仪课程是通过传授礼仪知识,培养学生文明素养、养成学生良好礼仪行为的课程,是一门通过模拟生活情境,实现学生文明礼仪知、情、意、行的统一的课程.

  四、课程目标

  总目标:旨在全面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修养,展示他们学*礼仪、实践礼仪的风采,着力塑造讲文明、重礼仪,团结友善、乐于助人的南环学子形象,提升我校学生的整体素质.

  具体目标:教会学生必要的礼仪知识,并通过动作行为和言语行为,在对自我,对别人两种对象,在学校、家庭和公共场所三种场合,在衣、食、住、行四种生活内容的多维领域中*得和运用礼仪智慧,使自己成为一个精神饱满的、情绪愉快、人际关系协调、言谈举止受人欢迎,讲文明、懂礼貌、有教养的人.

  五、课程的内容

  课程内容包括三个单元:“校园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课程内容虽然分为三大单元,但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实际情况交叉进行.)

  1、“校园礼仪”(此单元为1—2年级学生重点训练内容)

  课程内容:尊重老师尊重同学学会请教学会商量学会倾听学会劝阻学会合作学会感恩学会师生间的礼仪……

  课程目的:了解、掌握并使用校园常规礼仪,使同学之间能够以礼相待,和睦相处,团结协作,互助互爱;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使师生间交往自然亲切,从而形成良好的校风校貌.

  2、“家庭礼仪”(此单元为3—4年级学生重点训练内容)

  课程内容:做客礼仪迎宾礼仪待客礼仪祝贺礼仪邀请礼仪服饰礼仪睦邻礼仪敬亲礼仪……

  课程目的:了解、掌握并使用家庭常规礼仪,上、下代人加强沟通,消除代沟,享受温馨、美满的家庭生活.

  3、“社会礼仪”(此单元为5—6年级学生重点训练内容)

  课程内容:问路礼仪乘车礼仪购物礼仪影剧院礼仪交通礼仪网讯礼仪外出礼仪……

  课程目的:了解、掌握并使用社会常规礼仪,使自己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中,让自己处处受到欢迎,得到尊重,使自己的社会生活充满快乐,从而培养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通过三个单元的礼仪课教学,让学生学会如何学*、生活、交往,以及如何热爱生活、感恩父母、老师、学校、祖国,树立远大目标和增强自信,做文明有礼的南环学子.

  六、课程的实施

  礼仪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学*基础,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教学.

  在教学中将“校园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三个单元交叉进行,各年段分别有重点.每一个单元都是以“交往礼仪”为切入口,以发动学生家长积极参与研究为突破口,突出“社交技能”的主题.

  1、专项课程设置.

  每班每周安排一个课时上礼仪课.教师通过课堂主阵地,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明礼仪教育,使学生粗通礼仪知识,引导他们亲身体验,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从整体上让学生的文明礼仪风范得到提高.

  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一般分以下几个阶段进行:

  2、学科渗透.各科教学之中继续渗透文明交际礼仪的知识,切合时机地进行文明行为礼仪的引导与教育.

  3、课外实践:①调查走访:走访宾馆酒店、商场超市等服务性强的单位,学*有关礼仪知识.②自主学*:引导学生通过上网、上书店及图书馆收集有关资料,进行自主学*,拓展知识.③竞赛展览:举行邀请函设计活动、感恩语言描绘活动、手抄报评比活动,指导学生动手实践,锻炼能力.④角色体验:引导学生体验不同社会角色的富有特征的工作生活,如“小小售票员”、“小小服务员”“我是家里小主人”、“小导游的一天”等,感受不同角色的礼仪规范.

  七、教学原则

  主体性原则:满足小学生多方面的精神和身心发展的需要,激发小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开放性原则;借鉴各种教育理论,吸取百家之长,突破那些束缚学生个性、阻碍学科沟通和开放的程式,解除那些看似天经地义实则毫无意义的“教学规则”,构建灵活、高效、有序的教学规范.

  实践性原则: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无论是课堂内还是课堂外,给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展示其才华,培养其能力.

  合作性原则;倡导宽松、民主、开放的合作气氛,使师生的活动处于协调和谐的状态,倡导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在多重交往中发展自我.

  活动性原则:通过各种生动、形象、有趣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意识,养成文明礼仪*惯.

  趣味性原则:通过有趣的情境模拟,教会学生礼仪知识,让学生在欢乐中学做文明人.

  灵活性原则:对低年级、中年级和高年级的教育内容和要求不能停留在一个水*上,要灵活掌握.教师对同一年龄段的学生要提出不同的要求,因材施教,个别辅导.

  八、课程评价

  评价内容以目标为依据,引进学生评价主体,引发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感,特别强调评价的“多元化”与“过程化”“动态化”这三大主题.

  1、评价的“多元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纬度:

  ⑴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者可以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和社区,分别对孩子在校、在家、在社区的劳动礼仪、交往礼仪、交通礼仪作出评价;

  ⑵评价手段多元化——可采用调查、访问、报告、情景模拟、编导表演等对学生礼仪的修养进行亮分;

  ⑶评价内容多元化——涵盖知、情、意、行四方面;包括学生学*兴趣、学*态度、学*能力及思维的创新性、成果展示方式的独到性等方面.

  2、注重“过程化”评价

  教师用于评价学*过程档案的标准可以包括“量化的分数”(是指采用定量计算的方法,即搜集数据资料,用一定的数据模型或数学方法,做出定量结论的方法)与“质性的评论”(指对不便量化的评价对象,采用定性的方法做出价值判断);从理想的角度看,应该有与被评价学生对应的参照标准.如:其他同年级的学生、学生过去的表现、在礼仪方面具备表率作用的社区人士的期望等.

  3、注重“动态化”评价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是为了激励和促进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因此,我们须注重建立动态评价机制,应该做好如下两方面的工作:

  1、教师对学生在学*、活动当中,应当以激励性的评价为主,及时发现、发挥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评价.对学生独创性的思维、见解要加以肯定、赞扬,号召大家向他学*等等.

  2、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以及有关社区人员,对《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实施情况要给予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等等.学校、教师要重视来自听取并研究各方面的意见与建议,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进、完善与实施.

  九、课程管理

  (一)组织管理

  建立课程管理组织网络,明确工作职责.

  1、研究领导小组

  组长:杨锦洪校长、曾素芳副校长

  副组长:肖秦湘主任

  2、子课题组组长:

  1—2年级黄雪华汤肖颜

  3—4年级吴瑞仪张秀红

  5—6年级罗巨明董青

  (二)师资管理

  教师配备

  礼仪教育是德育的延伸和拓展,是“德育课堂”的阵地之一.任教礼仪学科的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师德规范,丰富的德育教育经验及开拓创新的精神.学校组织具备相关条件的教师担任各年级礼仪教学工作,开展礼仪活动,保证礼仪学科教学质量.

  加强培训

  加强礼仪课程师资队伍建设是课程管理的关键.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组织教师学*先进理念,学*校内外成功教学经验,提升礼仪教师自身文明素养,加强队伍建设.

  培训方式包括:理论学*交流、专题讲座、教学研讨、课堂教学观摩、课例分析等.

  加强教科研

  课题组每位教师根据各自教学特点认领相关的子课题研究任务,并要求积极投身于教科研活动当中.总课题组每学期开展三次大型教研活动,子课题组每月开展两次研讨活动,要求教师带着问题参加专题教学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提高教学水*,提高校本教研质量.

  (三)教学管理

  任课教师要有完整的备课和对学生学*态度的记录成绩,课后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

  总课题组、子课题组要有计划地组织好各级各类听课、评课活动,加强交流和提高.

  十、保障的措施

  1、坚持教学研究制度,保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工作不断地完善和向纵深发展.

  2、学校将对参加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工作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如有突出成绩的,将在评优、评先时给予倾斜.

  3、子课题组负责人每学期要组织一次礼仪教育成果汇报(可请实验教师或家长介绍经验、可组织学生、家长、教师互动交流、可礼仪行为表演).

  4、子课题组有子课题实验方案、训练措施,有实验过程记录,课题实验组要定期抽查各班实验情况(可召开教师、学生、家长座谈会、可请他人评价或听课、实地考察).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9

  一、对“校本课程”的理解。

  所谓“校本课程”也即“学校本位课程”,是指学校在保证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基本质量的前提下,通过本校学生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校本课程有三层含义:一是就开发者而言,可以是学校中个别教师参与、部分教师参与、全体教师参与,或是学校与其他机构合作;二是就涉及课程范围而言,校本课程有《课程计划》中规定的由学校开发的课程、国家课程中“综合实践活动”部分,也可以是国家课程的补充课程;三是从开发的程度而言,校本课程可以选择已有课程,改编已有课程和开发全新课程。

  二、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理念。

  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

  决策分享的民主理念;

  全员参与的合作意识;

  个性化校本课程的价值。

  三、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目标。

  创办特色学校;

  构建特色课程;

  成就个性化教师;

  培养个性化学生。

  四、我校“校本课程”开发原则。

  确立一个中心:人文素养的培养。

  建立一个基础:开放(包括内容和形式上的开放)

  五、我校“校本课程”开发评价。

  评价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评价过程动态化,给与多次评价机会;

  评价方式多样化;

  评价主体互动化与多样化,家长、同伴、社会、教师共同参与。

  六、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种类。

  1、学科类课程。开设特长班,培养学生的爱好、特长,发展学校特色,并为学生提供展示特长的*台。

  2、体育特色课程。通过羽毛球,游泳,跆拳道,武术等体育特色课程的学*,运用学校体育特色课程对学生特有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美感和文明行为,逐步提高,培养遵守纪律,尊重他人,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等集体意识和良好作风。

  3、核心类课程。也称社会焦点课程、社会特点课程。主要有环境保护、网络德育、青春期教育。

  七、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基础。

  *年来,我校积极响应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开展了一系列的第二课堂活动。通过“研究性学*”“综合实践活动”“艺体兴趣活动”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在语文“大量阅读,以读促写”,数学“创新学*,自主发展”常等方面积累了一些活动组织的经验。这些都曾一度激活了师生的思维,丰富了师生的视野,锻炼了师生社会综合实践能力。也为我们研发“校本课程”提供了最直接的帮助。

  八、“校本课程”实施节段划分。

  我校于20XX年2月份开始组织设置“校本课程”,并在全校展开,下设两个大课题,分别为:校本体育特色课程的开发与研究,环保类课题的开发与研究。课题研究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XX.2-20XX.5)课题准备节段。主要进行资源调查,需求评估,进而研究讨论确立课题,进行课程的设置与实践。

  第二阶段(20XX.2-20XX.2)典型课实验阶段。以典型的课程为研究重点以点带面,进行已开设课程的全面研究与探索。在实践的基础上积累经验,努力形成我校校本课程管理和评价细则,使校本课程开展逐步系统化。

  第三阶段:(20XX.2至今)校本课程的系统开发及深化阶段。努力争取相关课程改革专家的指导,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进一步深化,形成较鲜明的校本特色。

  九、开发校本课程的具体做法。

  根据我校实际,对于做好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我们重点抓好四个“关键点”。

  1、依靠支撑点——课改政策与新课程理念。在国家地方、学校三级权力主体中,学校是执行课程计划的机构,也是真正发生教育的地方。《课程纲要解读》指出学校应结合传统和优势与校外有关专家合作,开发适合本校实际情况可供学生根据不同需求而选择的课程。这些课程政策和新课程理念是我们开发校本课程的支撑点。

  2、坚定立足点——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满足教师专业的发展,促进教师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实践者;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这三方面是学校开发校本课程坚定不移的立足点。

  3、确定开发点——学科类课程。体验活动课程、多科交融课程。我们以学科类课程为基础,确立了旨在经历、体验、感悟,以激发生命活力,促进学生成长的活动类课程;确立了旨在深入挖掘、弘扬民族文化,培养民族素质的古诗文诵读课程,书法国画课程。

  4、找准切入点——以点带面,逐步实施。我们将突出骨干教师的资源优势,让他们承担有一定传统优势的学科类课程,从而进一步带动活动类及其他类课程的开发。

  校本课程的开发,越来越受到各级各类学校与教育管理者的重视,也会创造出更多更成功的经验与典型范例。我们开发校本课程的思路是在实践—思考—调整—再思考—再调整中不断成熟和完善。对校本课程的开发,我们将不懈地探索。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通用20篇(扩展2)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菁选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有条不紊地开展,常常需要提前进行细致的方案准备工作,方案是为某一行动所制定的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和安排等。那要怎么制定科学的方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组成了在学校中实施的“三级课程”的结构。开发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资料之一,是学校层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新的焦点。为了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发展学生兴趣,构成学生特长的基本途径,培养多种人才,努力提升教学质量,最终促使学校、教师、学生共同成长。特制定本方案。

  第一部分:校本课程开发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依据

  1、国家课程范畴内的知识学*难以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快捷采集信息、利用信息、适应社会高速发展的潜力;社会交际潜力、实践潜力、动手操作潜力是当今时代学生务必掌握的新的潜力。

  2、为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广大教师自觉学*教育理论,新课程理念。迫切需要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和综合发展,以适应学生发展和教育发展的要求。

  3、当今社会需要国际化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高科技人才,学校务必构建学生综合发展的校本课程体系,搭建人才培养的*台。

  4、我校络环境为学生的发展带给广阔的发展空间;学校有严格科学的管理机制、先进的办学理念,且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锐意开拓进取的教师队伍,能为学生的主动发展带给有力保障。

  5、社会要求学校不但能设置发展学生身心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社会实践潜力、动手操作潜力的课程,而且能为孩子们的个性化发展开设个性化课程。

  二、奋斗目标

  1、初步构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努力做到校本课程的开发科学化、开设制度化、实施规范化,初步构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进一步优化学校的课程结构,使校本课程建设成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新的增长点。构成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相适应的组织管理体系,充分挖掘现有的课程,开发一批高质量的校本课程;不断丰富校本课程的资料和形式,初步构成富有成效的校本课程的教学模式与学*方法,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评价和考核方式。加强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之间的关系研究和课程综合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验。

  2、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带给新的*台。

  透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增强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选取性,增强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适应性,促进学生学*方式的不断改善,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尤其要注重:(1)引导学生对事物充满好奇心,激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2)引导学生对学*过程具有强烈批判精神,善于发现问题,勇于质难问疑;(3)引导学生发展丰富的想象力、鲜活的直觉决定力、活跃的思维发散力;(4)引导学生发展顽强的学*意志力,增强耐挫力,提高心理调节潜力;(5)引导学生学会分享成功与合作,培养尊重他人、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克服困难、积极进取的意志品质;(6)引导学生关注人与环境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增强社会职责感和使命感。

  3、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带给新的载体。

  透过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研究与实践,努力使全体教师全面把握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透过选派优秀教师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构成一支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积极分子和骨干队伍,促进教师队伍课程建设总体水*的不断提高。(1)促进教师转变观念,转换主角。要求教师不仅仅要成为课程高水*的实施者,而且要努力成为课程的建设者、研究者、开发者。(2)促进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实现教学方式由注重结论的“传承式、灌输式”转变为注重过程的“探究式、互动式”。(3)促进教师提高教学潜力。引导教师不断反思和改善教学,研究、创造、发展、丰富教学方法,逐步构成具有个性的教学风格。(4)促进教师提高科研潜力。引导教师钻研教育理论,培养探究意识,积累课程,挖掘自身潜能,提升科研水*,提高创新潜力,促进专业潜力的持续发展。

  三、组织管理

  学校设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课程开发小组,校长宏观调控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及指导。教学视导服务中心全面负责校本课程的教研管理和教材编写指导和组织协调工作。各教研组拟订《校本课程纲要》,确定校本课程开发资料,具体负责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1、领导小组

  组长:王宏卿

  副组长:xx成员:xx、xx、xx

  职责:领导小组是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管理决策机构,负责制订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方案和具体实施计划,制订和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审议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决策组织、协调制定《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指导校本课程的开发。

  2、组织协调小组

  由教务处、教科室所有成员组成。

  职责:计划、执行、检查、评估全校各门课程及各教研组的课程教学工作;组织协调各教研组的各项工作的关系,落实各项课程管理措施,部署执行《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终审校本教材和计划,检查与监督其执行状况。

  3、执行实施小组

  由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组成。

  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职责:根据学校的整体安排,制定好本组校本课程开发计划、教学研究活动计划;对教师进行指导,确保完成学校校本课程管理的各项要求:及时反映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教师的教学需求;研究学生的实际状况,为课程管理带给依据;联系教师之间的合作,全力促进课程的构成。培训教师队伍,决定校本课程的设置和课务安排,组织校本教研,编著和初审校本教材。

  班主任、任课老师职责:负责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的组织和管理。

  四、校本课程资料的确定和开发的类型

  校本课程开发的资料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它直接体现着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和目的。依据各个学校不一样的教育哲学与条件,校本课程开发的资料表现出多样性和差异性。同时,由于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动态过程,它的资料相应地表现出开放性和拓展性。根据课程的发展功能将其分为基础性课程、丰富性课程和发展性课程三类。

  1、基础性课程

  基础性课程是指授给学生可再生长的基本知识和可再发展的基本技能的课程。它和国家课程的范围大体一致。包括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英语、政治、生物、历史、地理、体育、音乐、美术等。基础性课程由学科知识课程和学科学*策略课程构成。其中学科知识课程开发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对课程资料的更新,采取的方式常是改编、新编或拓编。其次是对课程结构的革新,它包括:学科知识分层建构,学科知识横向整合。学*策略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学*,它使学科知识具有知识的可再生长性和技能的可再发展性,从而完整地体现出基础性课程的特点。

  学*策略课程分为通用学*策略课程和学科学*策略课程。通用学*策略课程包括选取性注意策略、记忆学*策略、组织学*策略、精加工学*策略、元认知学*策略等。这种策略适合任何课程和形式的学*,不与特定知识领域相联系。学科学*策略指与特定学科紧密结合,适应专门知识学*的策略。如应用题解题策略、朗读策略、英语学*策略、化学实验策略等。学科学*策略直接与学科联系,并具有”生成性”特点,因此应成为学校基础性课程中开发的重要资料。

  2、丰富性课程

  丰富性课程是指丰富学生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的课程。它包括健身、博知、怡情、励志、广行五类。健身课程主要是教给学生强身健体的方式,如武术、乒乓、排球、篮球、足球、体操等,同时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和保健观念。这类课程的开发一方面要重视活动方式多样化,另一方面提倡活动参与大众化。博知课程主要是丰富学生知识,开阔学生视野的课程。如诗词鉴赏、名作欣赏、名胜古迹游、页信息浏览等。博知课程核心目的是要教给学生获取广泛知识的方法。如查阅图书、信息卡集成、图书馆阅读、电视或新闻品评等。怡情课程是指愉悦性情,丰富情感体验的课程。一种是艺术怡情。可透过音乐欣赏、美术欣赏、书法欣赏、舞蹈表演等课程来实现;一种是休闲怡情,如摄影、垂钓、插花、集邮、拼盘、盆景花卉等课程。该类课程可教给学生有好处的休闲和怡养性情的方式,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励志课程是激发学生生活热情,增强学生意志力的课程。如成功人士案例分析、挫折调适、坚持训练等磨砺性教育课程。当前,很多学校仍偏重智力,忽视意志力培养,致使多数学生心理脆弱、意志力差、社会适应困难。因此,开发励志课程已迫在眉睫。”广行”课程就是指广泛适应社会生活和工作的操作性强的课程,即它以培养学生具体的操作潜力和实践潜力为目的。如电子制作、页制作、无线电维修、新闻采访、英语会话、实验操作等课程。丰富性课程可单独开设,亦可交叉进行,这要依据不一样状况而定。

  3、发展性课程

  指拓展学生潜力,激发学生创造力的课程。它在基础性课程上提高了要求,增加了难度,以培养研究性、创造性人才为目的,相对于丰富性课程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它更重视学科的前沿性、学术性和学*的探究性。这类课程包括两方面资料:一是指加深学科知识的深度,重视学科的学术性、前沿性,旨在拓宽学生学科知识和潜力的课程,如学科知识竞赛辅导等课程。二是指着重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创造潜力类的课程,如科技发明、学术小论文、创造技能培养、思维训练等,这类课程以探究性学*和开放式学*为主。此类课程在基础教育中虽不占很大比例,但对学生一生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五、校本课程的开发步骤

  1、调查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是以学校为基地,并基于学校而进行的突出师生特点和学校特色的课程。不仅仅要分析校内的情景,更要分析校外的情景。只有尽可能利用和开发现有的校内外,发扬学校的传统,结合当地的社会、学校和家庭,才能有效地实施校本课程。

  2、申报

  透过教研组会议,征集教师的意见,确定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具体标题及资料。并就即将开发实施的校本课程征求学生及家长的意见,考察所开发的课程是否贴合学生及家长的意愿与需要。

  3、审核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实施领导小组对教研组提交的《校本课程开发申报表》根据科学性、可行性等标准进行审定。

  4、培训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深化,校本课程的资料和形式将越来越丰富多样。在职教师能否适应与承担新课程的教学任务,已成为提高校本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根据学校在职教师的现状,特制订目前师资培训的计划与方法。

  方式与途径:

  ①、培训参加各级培训、观摩和讲座。

  ②、实践开设示范课、开展专题研讨。

  ③、学*,老师们透过相应书籍资料和络*台,经过学*,掌握一门或几门校本课程教学潜力。

  资料:

  ①、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理论指导。

  ②、教师专业知识培训。根据教师的个性特长,对担任校本课程的教师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与辅导。教材编写力求在资料与形式上到达完美统一,并且做到色彩鲜明、图文并茂。

  5、实施

  经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实施领导小组审定透过的校本课程,由教务处列入校本课程实施计划,列入学校课程表付诸实施。

  6、督查

  教导处和科研处负责校本课实施检查,包括教案、授课、课后反思、推荐意见等,汇总后作为下一轮校本课开设的经验材料和决策依据。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通用20篇(扩展3)

——跳绳校本课程实施方案通用五篇

  跳绳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1

  一、研究对象,问题来源与分析

  为了进一步贯彻《**中央***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央七号文件)和《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精神,进一步提高我校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校本化实施水*和学生体质健康水*,是学校当前体育工作的重点之一。

  跳绳项目所需器材简单、活动所需场地小,活动时间地点都可因人而异,适宜于所有的孩子参与;其次,跳绳类项目在我校具有优良的传统和广泛的群众基础。第三,也是最主要的,跳绳可以最便捷地提升学生的体质,辅之以花样变化,孩子们喜欢,容易学会、乐于接受,掌握一两项技能可以确保终身锻炼的需要。

  鉴于以上分析,我们提出了:“跳绳”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的课题。

  二、研究目的

  通过“跳绳项目”校本课程创建研究,在丰富学校阳光体育内涵,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互助共进合作精神的同时,切实做到增强学生体质,并让学生感受跳绳带来的成功体验。

  具体如下:

  1、让每位学生都能了解跳绳的有关知识,掌握一套学校自编独创的绳操;

  2、让每位学生都能掌握基本的“跳绳”技能,熟练掌握2种花样“跳绳”方法,并能在日常锻炼中应用,为未来健康生活奠定基础;

  3、通过的扎实推进,学生的身体素质有明显提升;

  4、在开展学校“跳绳”校本课程活动过程中积极探索校本化实施形式的“阳光体育活动”的策略,努力形成学校绳类体育特色文化,特色学校。

  三、研究措施

  1、不同年级跳绳项目开发研究;

  2、跳绳项目实施途径研究;

  3、学生体质状况研究前、后对比分析研究;

  4、跳绳项目校本课程开发、评价的研究

  四、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调查学生家长、学生、教师对学校特色发展的需求、学*、使用情况:座谈、问卷、观察、个别访问。

  2、个案分析法:通过对个别跳绳项目的开展情况的研究,找出理论依据,采取相应措施。

  3、归纳整理法:搜集、整理调查、考察所得的资料,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归纳。

  根据阳光体育项目相关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和研究目标的具体要求,我校的绳类体育特色研究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如何根据学生实际自编一套适合学生的、活泼有趣的绳操。

  2、不同年级跳绳项目开发研究:集体项目和个体项目相结合、基本与花样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3、跳绳项目实施途径研究:课内如何确保基本技能的达成,课外如何调动参与锻炼的积极性,大课间、活动课、体育节如何给孩子们提供展示的舞台,各种途径实施的有效性;学生体质状况研究前、后对比分析研究(前测数据与后测数据对比分析体质变化情况);

  4、跳绳项目校本课程开发、评价的研究:如何在实践中形成文本经验、如何对项目实施有科学合理的评价手段或方法(提炼与推广)。

  跳绳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2

  一、研究对象,问题来源与分析

  为了进一步贯彻《**中央***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央七号文件)和《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 精神,进一步提高我校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校本化实施水*和学生体质健康水*,是学校当前体育工作的重点之一。

  跳绳项目所需器材简单、活动所需场地小,活动时间地点都可因人而异,适宜于所有的孩子参与;其次,跳绳类项目在我校具有优良的传统和广泛的群众基础。第三,也是最主要的,跳绳可以最便捷地提升学生的体质,辅之以花样变化,孩子们喜欢,容易学会、乐于接受,掌握一两项技能可以确保终身锻炼的需要。

  鉴于以上分析,我们提出了:“跳绳”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的课题。

  二、研究目的

  通过“跳绳项目”校本课程创建研究,在丰富学校阳光体育内涵,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互助共进合作 精神的同时,切实做到增强学生体质,并让学生感受跳绳带来的成功体验。

  具体如下:

  1、让每位学生都能了解跳绳的有关知识,掌握一套学校自编独创的绳操;

  2、让每位学生都能掌握基本的“跳绳”技能,熟练掌握2种花样“跳绳”方法,并能在日常锻炼中应用,为未来健康生活奠定基础;

  3、通过的扎实推进,学生的身体素质有明显提升;

  4、在开展学校“跳绳”校本课程活动过程中积极探索校本化实施形式的“阳光体育活动”的策略,努力形成学校绳类体育特色文化,特色学校。

  三、研究措施

  1、不同年级跳绳项目开发研究;

  2、跳绳项目实施途径研究;

  3、学生体质状况研究前、后对比分析研究;

  4、跳绳项目校本课程开发、 评价的研究

  四、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调查学生家长、学生、教师对学校特色发展的需求、学*、使用情况:座谈、问卷、观察、个别访问。

  2、个案分析法:通过对个别跳绳项目的开展情况的研究,找出理论依据,采取相应措施。

  3、归纳 整理法:搜集、 整理调查、考察所得的资料,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归纳。

  根据阳光体育项目相关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和研究目标的具体要求,我校的绳类体育特色研究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如何根据学生实际自编一套适合学生的、活泼有趣的绳操。

  2、不同年级跳绳项目开发研究:集体项目和个体项目相结合、基本与花样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3、跳绳项目实施途径研究:课内如何确保基本技能的达成,课外如何调动参与锻炼的积极性,大课间、活动课、体育节如何给孩子们 提供展示的舞台,各种途径实施的有效性;学生体质状况研究前、后对比分析研究(前测数据与后测数据对比分析体质变化情况);

  4、跳绳项目校本课程开发、 评价的研究:如何在实践中形成文本经验、如何对项目实施有科学合理的 评价手段或方法(提炼与推广)。

  跳绳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3

  一、跳绳简介

  跳绳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一项体育活动。据记载,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就有跳绳活动,那时称跳绳为“透索”或“跳白索”。可见,跳绳作为我国的一项民间传统体育活动,已有悠久的历史。

  随着跳绳活动的广泛开展,跳绳技术也得到了提高。如有人一分钟能跳二百七十多次(个),有人能做五摇跳(起跳一次,摇绳五回环)。目前世界上有许多国家开展跳绳活动,日本也把跳绳列为小学体育课教材。日本有个跳绳能手叫铃木胜己,七岁开始练*跳绳,坚持跳绳四十多年,能跳一百六十多种花样,能一气跳六小时十五分钟,还能完成五摇跳,经常到国外去表演。

  跳绳运动在各项民俗体育运动中是最普遍的项目,一人一绳、多人一绳、多人多绳均可开展,其动作可简可难,变化多样,趣味无穷。更不受年龄、性别、场地的限制,人人可行,校校可做,家家可玩。这项运动特别适合于人多场地小的中小学校开展,其普及性、可行性、健身性都很强。

  二、跳绳的功能

  跳绳是基本运动的教学内容之一,它是以四肢肌肉活动为主的全身运动项目,具有很好的锻炼价值。跳绳动作矫健、优美,富有节奏和韵律。易于学*教材简便,不受场地、季节限制,也不受年龄限制。跳绳种类很多,有跳短绳、跳长绳;有单人跳、双人跳、多人跳、花样跳、有单摇跳、多摇跳;有一般性跳绳锻炼,也有跳绳比赛,等等。由于跳绳的锻炼效果好,也是广大儿童喜爱的活动,所以跳绳已列为小学体育课教学内容。

  经常参加跳绳活动能够增强上下肢肌肉、关节、韧带的力量,促进儿童骨骼的生长;增强内脏器官的机能,促进新陈代谢;使神经系统得到很好的训练,提高身体的灵敏、协调性和快速反应能力;培养意志力和节奏感等。有句顺口溜比较简练地概括了跳绳活动的功能:“摇绳练腿劲;快摇练速度,多跳练耐力;反应慢的长绳上不去,不灵活的根绊腿。”就是说,通过跳绳可以发展身体的灵敏性、协调性、弹跳力,以及速度、力量、耐力等素质,使身体得到全面锻炼。

  三、跳绳的要求及注意事项

  跳绳运动是一种极安全的运动,绝少有运动伤害的发生,即使跳跃失败或停顿,也不会有坠落、跌倒、冲突或被用具所伤的危险。况且跳绳者又能随自己的身体状况、体力及方法来自由调节跳绳的速度及次数,因此同学们可以放心的来练*。以下几点是同学练*跳绳时的要求和应注意的事项:

  1择适当的场地

  2穿着适当的服装

  3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

  4要有正确的跳绳方法

  ①跳绳方法是用前脚掌起跳和落地,切记不可用全脚或脚跟落地,以免脑部受到震动,当跃起在空中时,不要极度弯曲身体,而应成为自然弯曲的姿势。

  ②握绳的方法是两手分别握住绳两端的把手,通常情况下以一脚踩住绳子中间,两臂屈肘将小臂抬*,绳子被拉直即为适合的长度。

  ③摇绳的方法是向前摇时,大臂靠*身体两侧,肘稍外展,上臂*似水*,用手腕方力作外展内旋运动,使两手在体侧做画圆动作,每摇动一次,绳子从地经过身后向上向下,回旋一周,绳子转动的速度和手绳的速度成正比,摇动越快,则绳子回旋越快。

  ④停绳的方法是向前摇时,一脚伸出,前脚掌离地,脚跟着地使绳停在脚掌下;向后摇时,则一脚伸出,后脚跟离地,前脚掌着地,使绳停在脚底。

  5要循序渐进练*

  6活动时间

  7严防事故

  以下是几种因跳绳引起的常见事故:

  1相互间拿着跳绳追逐打闹,用绳子当“鞭子”抽打同学。

  2将绳子挂在器械当吊绳,做“千秋”荡,易出事故。

  3从高处将绳子甩下击打同学的头,有时一不小心,也会造成自己受伤。

  以上种种,应加强教育防范,杜绝事故。

  四、跳绳的方法

  1、怎样学跳绳

  跳绳是简便易行的一项运动,尤其适合于冬天。跳绳不但能够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能力,增大肺活量,促进幼儿生长发育,还能够健脑。

  通过观察发现幼儿跳绳时,不是绳到了脚边还没起跳,就是绳还没到脚边就先起跳了。这是因为幼儿没有掌握跳绳时的节奏。因为跳绳不但需要身体各部位动作的协调配合,还需要良好的节奏感。因此,需要分步训练。

  第一步,徒手听节奏跳。先让幼儿一边拍手一边跳,然后让幼儿随着节奏跳。

  第二步,按节奏模仿跳绳动作。幼儿仍空着双手,按照在第一步训练中已熟悉的节奏,双臂和双脚模仿跳绳的动作。

  第三步,单手拿绳(握住跳绳的两头),按正常的节奏模仿跳绳动作。左、右手交替拿绳,要求绳落地时双脚跳动。

  第四步,双手拿绳实际练*。

  以上四步训练,分解了幼儿学跳绳的难度,强化了跳绳时的节奏感,幼儿学*跳绳就容易多了。

  2、跳绳的课堂练*

  应用跳绳进行校本教学,不仅能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丰富教学手段,而且能发展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跳绳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结协作的能力,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学*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充实课堂教学内容。

  原地练*法

  (1)单人跳绳练*:在篮球场上。将全班学生分成两组面对面站立,距离4—5m,每人左右之间相距2—3m。两手分别执绳的两段,持绳于身后,进行正、反单、双足跳或单、双足交替跳;正反夹花跳;单、双足双飞跳;蹲着跳(将绳对折单手执绳的一端,蹲下单手贴地摇绳跳)等。

  (2)两人同跳一根绳练*:一人摇绳两人同跳(没摇绳的人站在摇绳同学的前面或后面);两人同摇同跳,(两人同站一排,各执绳的一端,同摇齐跳);两人同摇一人跳,(跳绳人外侧手执绳的一端,没跳者执绳的另一端,同时摇绳)。

  (3)夹物跳练*:双踝夹物跳;双膝夹物跳;双腋夹物跳;双踝、双膝、双腋同时夹物跳。要求:跳绳过程中要控制所夹物体不掉地。

  (4)自我展示跳绳练*:将学生分成几组,依次进行,每组6—8人,让学生自择或自创跳绳方法进行表演。要求: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互相交流技艺。

  (5)牵绳练*:两人一组,自由组合,绳子从腰间绕过,两人分别各执绳子一端,通过牵、放绳子来较量,看谁脚下稳或移动来决定胜负。要求:要学会用巧劲来取胜。

  拔河练*:将全班分成若干组,4—6人一组,学生自行组织,将同组内的几根跳绳并在一起,成一根拔河用绳,进行拔河比赛。要求:(1)每组学生自定裁判;(2)按规则进行,采用三局两胜制。

  投掷练*:在场地上画一条起抛线。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6—8人进行投掷跳绳比赛,看谁投得远,每位学生将自己的跳绳织成团或其它形状,只要自己认为它便于抛掷就行。要求:(1)抛掷方法不限;(2)不得跨越起抛线。

  跑的练*

  (1)你追我逃:在篮球场上进行。将学生分成4大组,分别站在4块篮球场上,每组再分2小组进行:一组跳绳逃跑,另一组跳绳追,被追住的同学站到场外,直至最后一位同学被追住为止,然后,两小组角色互换再进行练*。要求:A、逃得同学不能出界;B、追的同学不能停绳追,用手拍击逃跑人的身体。

  (2)跳绳往返接力跑:距离10—15m,将全班分**数相等的几组,成纵队站立,每组只用一根绳,比赛开始后,每组的第一位同学跳绳向前跑出,绕过终点标志物返回,将手中的绳交给第二位同学,第二位同学重复第一位同学的动作,然后第三、第四、第五……,依次进行,看哪一组最先跑完。要求:用手交接绳,不得抛绳。

  (3)跳绳迎面接力跑:距离15—20m分别画两条*行线,将学生分**数相等的4组,面对面纵队站立,每组用一根绳,准备好后教师发令,每组第一位同学跳绳跑向对面同伴,将绳交给同伴进行,看哪组最先完成判定胜负。要求:A、必须跳绳跑进;B、接绳之前不得跨越起跑线。

  (4)三人两足跑:距离20—30m,分别画两条*行线,将学生分成多组,站于起跑线后,各组学生两个、两个一组,可自由组合,用跳绳将自己的一只脚和同伴的一只脚绑在一起,准备好后教师发令,各组学生快速走或跑向终点。要求:配合协调,步调一致。

  (5)蜈蚣赛跑:距离100m,分别画两条*行线,在田径场上进行。将学生分成4组,每组10—12人,成纵队站于起跑线后,每组用各自连接好的两条长绳:一条用来系住各人的左脚踝关节;另一条系住各人的右脚踝关节,每人前后相距一臂距离,后面的人双手搭在前面的人肩上,准备好后教师发令,各组学生快速走向终点线,以各组的最后一人先过终点线为胜。要求:(1)各组之间相距1—1。5m,注意安全;(2)协调一致,走成直线。

  跳长绳练*:在篮球场上进行练*。将学生分成2—4组,每组将短绳接成长绳,进行集体跳长绳练*。要求:(1)学生可自行编制与选择跳长绳的花式;(2)多人花样跳时要注意安全。跳绳运动不但能跳出健康的身体,而且还能促进神经系统的发展,提高智力,发展思维……;而此项活动对器材和场地要求较低,易组织,易普及,易被学生们接受。

  跳绳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4

  一、指导思想: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跳绳”校本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的提高为目标,构建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惯的养成。

  2、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跳绳”校本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课程设计到评价,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特别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充分发挥学生的学*积极性和学*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能力。

  3、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跳绳”校本课程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目标和评价方法,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教材提示:

  1、锻炼价值很大,可以锻炼耐力和体力,尤其能改善双脚移动能力,强化脚关节。

  2、手臂参与旋转运动,可以锻炼肩关节和腕关节。从消耗热量看,是长跑的90%。

  3、易学,不需要特殊技巧。一边,一边可以听音乐哼哼歌曲,轻松好心情。俗话说:摇绳练臂力,练腿力,快摇练速度,多跳练耐力;跳长绳不灵敏的上去,跳短绳子不灵敏的摔倒在地。同时也是其它体育运动很好的练*方法。

  二、实施建议:

  一、学*方式、方法或组织形式、步骤:

  1、初学,可以先将绳围绕身体摇一周跳跃(即加一次垫跳)。

  2、反摇双脚跳时,摇绳要注意使绳子触地,防止绳摇得过高,兜脚失败。

  3、时上下肢协调配合,运动要自然放松,上体要保持*衡。落地时用前脚掌着地。

  4、单摇熟练后进行:正反摇高抬腿跳;反正摇前踢腿跳;正反摇交X脚跳;打脚跳等。

  5、双摇跳时,可先做徒手模仿双摇跳的动作。跳起两手做双摇(连续快摇两次)的动作。

  6、定时跳。以1分钟一组,要求快速跳并计数,每次练*3—4组,也可分组比赛。

  7、迎面接力。距离30—40米,也可绕杆跑,每杆8—10米,结合各类游戏。

  8、带人跳包括:一人带一人跳;一人带多人齐跳;一人轮流带两人跳等。

  9、集体“8”跳长绳、交X跳长绳、长绳中跳短绳、行进间跳长绳、旋转跳长绳。

  10、跳双长绳。当跳入者*端的绳将要着地(或当跳入者远端的绳刚离地)的时候,学生由正面或斜面跑至绳的着地点附*,用单**换跳或双脚跳和方式进行跳跃。

  三、学*重点及要求:

  跳双长绳难度较大,重要是摇绳和跳入上,解决了这一问题,再强调以相同的速度摇绳。跳双长绳的频率比跳单绳的频率快一倍,因此,开始练*时慢一些,待较熟练后再逐渐加快。可以先挑选个别同学试跳,注意强调跳入时机,以及三人配合协调一致。评价:单人要看:上体正直,不过分前倾,两手体测摇绳,前臂手腕配合与跳起同步。

  双人要看:带人者摇绳子速度要均匀,被带者上绳时机掌握得好,两人协同配合。

  跳长绳要看:摇绳人摇绳速度是否均匀,幅度是否稳定,两人默契协作好;人进绳、出绳的电动机掌握,的熟练程度,以及和同伴之间的配合。

  可以定时(如一分钟,计算次数);也可定次(中途子不失败)跳多少次。

  跳绳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5

  一、研究对象,问题来源与分析

  为了进一步贯彻《**中央***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央七号文件)和《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精神,进一步提高我校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校本化实施水*和学生体质健康水*,是学校当前体育工作的重点之一。

  跳绳项目所需器材简单、活动所需场地小,活动时间地点都可因人而异,适宜于所有的孩子参与;其次,跳绳类项目在我校具有优良的传统和广泛的群众基础。第三,也是最主要的,跳绳可以最便捷地提升学生的体质,辅之以花样变化,孩子们喜欢,容易学会、乐于接受,掌握一两项技能可以确保终身锻炼的需要。

  鉴于以上分析,我们提出了:“跳绳”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的课题。

  二、研究目的

  通过“跳绳项目”校本课程创建研究,在丰富学校阳光体育内涵,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互助共进合作精神的同时,切实做到增强学生体质,并让学生感受跳绳带来的成功体验。

  具体如下:

  1、让每位学生都能了解跳绳的有关知识,掌握一套学校自编独创的绳操;

  2、让每位学生都能掌握基本的“跳绳”技能,熟练掌握2种花样 “跳绳”方法,并能在日常锻炼中应用,为未来健康生活奠定基础;

  3、通过的扎实推进,学生的身体素质有明显提升;

  4、在开展学校“跳绳”校本课程活动过程中积极探索校本化实施形式的“阳光体育活动”的策略,努力形成学校绳类体育特色文化,特色学校。

  三、研究措施

  1、不同年级跳绳项目开发研究;

  2、跳绳项目实施途径研究;

  3、学生体质状况研究前、后对比分析研究;

  4、跳绳项目校本课程开发、评价的研究

  四、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调查学生家长、学生、教师对学校特色发展的'需求、学*、使用情况:座谈、问卷、观察、个别访问。

  2、个案分析法:通过对个别跳绳项目的开展情况的研究,找出理论依据,采取相应措施。

  3、归纳整理法:搜集、整理调查、考察所得的资料,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归纳。

  根据阳光体育项目相关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和研究目标的具体要求,我校的绳类体育特色研究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如何根据学生实际自编一套适合学生的、活泼有趣的绳操。

  2、 不同年级跳绳项目开发研究:集体项目和个体项目相结合、基本与花样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3、 跳绳项目实施途径研究:课内如何确保基本技能的达成,课外如何调动参与锻炼的积极性,大课间、活动课、体育节如何给孩子们提供展示的舞台,各种途径实施的有效性;学生体质状况研究前、后对比分析研究(前测数据与后测数据对比分析体质变化情况);

  4、跳绳项目校本课程开发、评价的研究:如何在实践中形成文本经验、如何对项目实施有科学合理的评价手段或方法(提炼与推广)。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通用20篇(扩展4)

——初中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菁华3篇)

初中校本课程实施方案1

  为切实做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学生有一技之长,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基础。根据我校经济、文化等资源,考虑学生多样化、全面化、持续性发展的需要,决定设置以乒乓球为中心的校本课程,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

  一、指导思想

  本课程是学校依据自己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资源状况以及学生、家长、社会的需求自主开设的课程,由学校统一安排,学生自主参加,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以体验性学*实践活动为主要特征的新型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惯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高教师课程建设与开发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注重普及,在提高与普及的统一中推动乒乓球运动的发展,致力于营造浓厚的乒乓球文化氛围,以球育德,以球益智,以球练志,以球养性,以球会友,以球兴校。通过发展师生乒乓球运动,激发学校活力,“突破一点,带动全局”,抓好乒乓球特色,打造柳堡镇柳堡学校品牌。

  二、调查分析

  校本课程开发充分注重主体性、合作性、选择性、开放性、特色性和创造性,教师与家长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经多次与教师、家长总结生活与教学的经验、智慧等,了解和掌握教师与部分家长的个性特长;经过调查、分析,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需求、兴趣、爱好、目前学*的基础及今后的发展走向;调查学校附*的社区现状等因素。结果显示,绝大部分被调查对象认为以乒乓球为中心,辐射到田径、书法、绘画、仪表等校本课程开设,富有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能使学生的爱好、兴趣得到发挥与培养;既体现了新基础课程与校本课程的整合、延续、补充,又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品质和能力。

  三、背景分析

  1、良好的历史论证。我校自xx年以来,一直参加县举行的乒乓球比赛,且每年都取得前几名的成绩,我校乒乓球运动有多年的历史,乒乓球运动氛围和训练基础全面形成,学生参与积极性较高。

  2、硬件基础设施齐全。有专门的训练室,室内乒乓球台共4付,基本适应学校训练。

  3、教练队伍合理。建设低、中、高年级三阶段训练梯队,建立专职和兼职教练机制,建设合理的陪练队伍。

  4、社会支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强了社会乒乓球力量的吸收。

  5、家长认可。学生家长充分认识到乒乓球运动的积极意义,认识到乒乓球训练对孩子的发展的重要性,他们从经济上、训练上都给予足够理解和支持。

  四、总体目标

  校本课程的开发,将更加丰富学生的学*方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培养学生收集、分析、整理信息、解决问题及欣赏、创造、实践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因此,“(为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奠定基础,让学生练好基本功,学会学*、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创造。)”这是我校乒乓球校本课程开发的总目标。

  五、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学校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让学生乐于参与,多给学生创造空间,尊重学生的意愿,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2、灵活开放性原则。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创造促使儿童发展的空间、因材施教,灵活选择,调整教学内容、方法、程序,以生成性课程资源为主,在实施校本课程的实践过程中,充分体现目标多元化、内容的宽泛性、广域性和可变性。

  3、整体优化性原则。拓宽知识领域,将校本课程与各学科的纵向、横向的各个部分进行优化整合,形成最佳课程结构,发挥校本课程的最大功能。

  4、活动、实践、探究性原则。体现在教学形式上要以学生自主参与,积极活动、勇于实践、探索为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围绕问题大胆探究的意识和实验摸索的精神,着眼于养成*惯,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5、整合性原则。校本课程的编制应致力于对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与综合运用,让学生获得完整的知识,通过实践取得深刻的体会和丰富的经验。

  6、特色性原则。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学校应扬长避短,针对学校具体情况,走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材设计,充分发挥学校作为课程决策中心的作用,最大限度的切合每一位学生的性格特征、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同时注意学校当地社区的特点,充分考虑本地区的风土人情、传统*俗等。校本课程的开发使学校获取课程自我更新的机会,从而办出特色学校,彰显学校特色。

  六、基本结构

  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训练和技战术训练几大部分。

  1、基本知识:乒乓球发展简史,乒乓球基本常识。

  2、基本技能训练:基础动作训练(攻球、推挡、搓球、拉球等)。

  3、技战术训练:推侧扑,逢斜变直、逢直变斜,调左压右、调右压左等等。

  七、组织实施

  1、成立了校本课程研究领导工作小组。

  组长:邢恩锋(校长),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决策人和负责人,负责校本课程的总体策划,宏观调控及全面的研究和实施。

  副组长:刘玉东(副校长),负责起草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指导乒乓球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实施工作,

  成员:马云征(副校长),主管校本课程的教师培训工作和校本课题问题的具体研究。汪立长(少先队大队辅导员),负责调查、分析学生对校本课程的意见和建议,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并组织实施。

  2、成立校本课程工作研究小组

  组长:(副校长)

  副组长:(教科室副校长,分管音、体、美教学)

  成员:(体育教师,负责校本课程编辑并主抓乒乓球校本课程的实施)(体育教师,负责校本课程编辑及教师培训)

  3、实施层次

  学校在抓好乒乓球课堂教学主阵地的同时,把乒乓球教学向课处延伸,组建校级、班级乒乓球队,定期开展活动。课程实施分三个层次:

  (1)面向全体学生。在各年级开展乒乓球教学,低年级每周开设一节乒乓球课,加强乒乓球课堂教学的研究。

  (2)建立班级乒乓球队。各班开展乒乓球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报名参加,利用课余时间深入学*乒乓球。每学期开展班级乒乓球比赛。

  (3)建立校级乒乓球队。选拔优秀苗子,进一步训练提高,利用课外活动进行训练,提高技战术水*,提高竞技能力。

  4、师资培训

  校本课程需要的教师立足于学校内部,对部分教师进行培训,内容重点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教师进行校本课程理论的培训,让教师初步掌握校本课程的一些基本原理,明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常识、课程探究等基本原理,为课程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二是对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拓宽其知识面,构建教师的知识结构,为课程开发提供知识和智力上的支持。三是对教师进行乒乓球技能训练,形成实施课程的基本能力。

  5、撰写校本课程教案

  负责校本课程的教师首先写出校本课程教案,交给校本课程工作研究小组初审。教案要有以下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课前准备、教学过程及活动安排、教学效果等。

  6、具体训练措施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校长亲自抓,各部门齐抓共管,体育教研组具体落实训练计划。同时,加强教练队伍培训,优化师资队伍,聘请兼职教练、陪练,形成协调配置的教练队伍,提高训练的水*。

  (2)加大投入,加强硬件建设。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建成较大规模的乒乓球训练馆,功能齐全,设备优良,为打造品牌奠定硬件基础。

  (3)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抓好普及。学校开设乒乓球课,编写乒乓球校本课程,把乒乓球课程作为特色课程来开发,发挥课堂基地作用,进行趣味性、科学性、系统性的训练。

  (4)科学选苗,夯实基础,建好乒乓球梯队,成立校中心队。队员从一年级到九年级分成低、中、高三个梯队。班级成立班级乒乓球队,每年代表班级参加学校“乒乓球文化周”的比赛活动。

  (5)乒乓球文化建设,陶冶性情。创办“我爱乒乓球”为主题的乒乓球报,激励学生们关注、热爱乒乓球。编练乒乓球操,把乒乓球基本动作、韵律操动作融为一体。编唱乒乓球歌,讲述乒乓球名家故事,读乒乓球世界冠军故事,营造良好的乒乓球运动校园文化氛围。

  (6)突破校本的训练模式,拓宽训练视野。一是请专家到我校指导训练,二是派教师外出培训,同时,选送基础好的苗子队员到专业训练基地培训,形成动态的训练机制。

  (7)积极组织参加各种比赛,提高竞技水*。参加每年的市校长杯乒乓球比赛,并积极参加县组织的乒乓球比赛。

  八、评价方法

  1、对教师的评价

  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对教师进行考核,并记入教师业务档案,主要是通过四看:看学生选择训练的人数;看学生训练过程中的发展程度;看领导、教师、家长对训练的反响;看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

  (1)教师做到“四有”: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对学生的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应该按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纲要》的要求,完成周期内规定的教学任务,达到校本课程规定的课时数与教学目标。

  (3)教师应有资料意识,整理学生学*档案、妥善保管学生训练成果资料袋。

  (4)任课教师要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及时总结经验。

  2、对学生的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取三看:看学生训练的学时总量;看学生在训练过程中的表现、态度等;看学生的训练成果。

  (1)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考试或考查方法,但要做好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根据学生参与学*、实践、探究的态度及在学*过程中的学*成效进行评价,采用“优秀、良好、继续努力”的正面评价形式。

  (3)学生成果可通过队内交流、学校比赛等多种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

  九、保障措施

  1、学校将请本校有特长的老师及社会人士任专兼职教师,作为专业指导小组,并根据活动的需要聘请社会上有专长者作为校外辅导员。

  2、学校提供或帮助解决活动所需要的器材、资料、场地以及人员的联络。

  3、学生的校外活动要在指导教师参与的情况下展开,并争取社会有关部门和学生家长的支持和参与,教育学生注意活动中的安全问题。

  十、乒乓球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取得的成果

  学校乒乓球队自1998年建队以来,共获得县中小学生乒乓球比赛的八项男女团体和单打冠军,一次获市校长杯第六名。目前,我校正对乒乓球校本课程的实施与建设进行认真总结与调整,以乒乓球运动为突破口,努力建设特色化校本课程,努力打造学校办学品牌。

初中校本课程实施方案2

  一、指导思想

  根据《*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指导精神,贯彻以“科研为先导,走科研兴校之路”的方针,努力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及素质,使教师不断由“经验型”、“学者型”向“研究型”转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出发点,使学生学会自主学*、合作学*,开发多层次、多类型、多规格的校本课程,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逐步开发、改进和完善校本课程体系,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和特色发展。

  二、工作要点

  1、学*是教学研究的基础学校通过对教师进行校本课程的理论及技术培训,提升教师理论水*和综合素质,提高校本课程教学质量,确保校本课程健康成长。

  校本开发技术培训内容:《课程纲要》撰写技术,选择组织课程内容的技术,课程评价技术等。

  培训模式:采用多种模式有机结合,从校本课程实施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有效提高从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2、开展学术研究,使校本课程高质量,上档次。

  切实加强校本课程教学研究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开展听评入门课,示范课等活动,积极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加强学情研究,努力提高和学*的积极性、主动性,鼓励教师撰写教研论文。

  每学期召开一次校本课程研讨会,展示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提高校本课程的实施水*。

  3、探索良性的校本课程评价体系

  为确保校本课程开发的合理性,促使教师的专业发展、张扬学生个性、形成学校特色,从四方面展开学校内部评价:课程评价,课程实施情况、学生学业成绩、后继发展建议。并通过多种反馈信息对评价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提出修订方案、改进实施建议。

  三、本学期具体的工作

  1、开学初期组织教师培训,确保教师初步掌握校本课程开发、编撰方法,并形成正确的校本课程观。

  2、学期中开展由开发校本课程的教师参加的教研的活动,交流经验,深入探讨,共同提高,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每一位同学创造发挥才能的机会,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向个性化教学转变。

  3、教导处对校本课程进行过程中调控,参与听棵、评课指导,及时调控校本实施情况,及时总结经验,任课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认真实施、认真写好教育反思,及时总结经验。

  4、有选择的强化部分校本课程的教学管理力度了,以形成学校特色课程。

  5、学期末加强对课程内容的研究,开发校本课程的教师对校本课程在教学中存在问题进行汇总,分析所编撰教选择教学方法、设计课时良和教学进度等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修正编撰的教材。学校组织对已开设课程教学情况反馈,对以后校本课程开展提出建议。

初中校本课程实施方案3

  一、指导思想:

  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以现行教科书为蓝本,根据省教育厅“课内比较学”工作相关精神,以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创人民满意的学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结合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着眼于教师综合素质、专业水*的提高,造就一支师德修养高、业务素质精良、教学技能全面、具有一定教育科研能力、适应新时期教育改革需要的教师队伍。大力实践高效课堂,深化名师打造工程,强化师德师能提升,继续巩固信息建设成果,升华教师职业境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

  二、培训目标:

  本年度我校校本培训主要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开展:

  ①现代教学理论,教育思想、职业道德修养:学*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现代教学理论,法律、教育教学法规。

  ②现代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努力打造高效课堂;做好青年教师的成长的培训和骨干教师的培训;

  ③教师教育教学基本技能和能力、教科研方法和教科研课题研究:

  ④现代教育技术与新课程整合:提高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总结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经验;完善校园网络建设,充分发挥网络在校本培训工作中的作用。

  三、培训资源

  1、教材资源:(1)学校订购的教育杂志、教育文献;(2)校本培训材料;(3)新课程校本教研与课堂教学(实录)

  2、教师资源:(1)本校各科骨干教师;(2)特邀来校的专家、学者;(3)与教科研、教育相关的专业人才。

  3、设备资源:(1)多功能教室;(2)图书室;(3)电子备课室。

  4、因特网网络资源:学校教育信息网、育新教育网……

  四、校本教研形式

  以“理论学*、集体备课、主题教研、反思交流”等活动为基本形式

  以教学中的问题或困惑为研究内容,确立一个教研主题进行研究,学科组内每人围绕主题上公开课,通过说课、听课、评课、教学论坛等多种形式展开讨论,谈自己的想法、看法,集思广益达到同伴互助、共同提高。

  我校校本培训分国培、校级培训、教研组培训、个人自学四个层次进行。

  1、国培:具体工作由教育局安排部署,学校具体组织实施。

  2、校级培训形式:

  (1)学校组织专题报告、讲座或培训班。

  (2)组织教师参加相关课题研究。

  (3)组织各项教学大比武。

  3、教研组培训形式:

  (1)集体备课、听课、评课。

  (2)以教研组(学科组)为单位,开展专题行动研究。各教研组(学科组)每周必须进行一次专题研讨和学*活动。

  (3)开展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

  4、个人自学主要包括:

  (1)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学*有关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及相关的教育法规,做好读书笔记。

  (2)撰写教学总结(手写稿)。每学期要求每位教师撰写一篇或一篇以上的教学总结或教学反思,字数不少于800字。

  五、培训对象:

  全校在职教师,人人都要按照学校培训计划参加各项培训活动。

  六、组织机构与保障措施:

  1、成立校本培训领导小组:负责全校的校本培训领导协调工作。

  组长执行组长

  组员:全体校行政人员

  2.构建学校继续教育校本培训管理网络,每项培训有专人负责并做到统筹安排统一协调:列出培训对象、内容、时间、形式;

  3.建立、健全学校校本培训档案,内容包括:学校校本培训的计划,自主培训活动材料,教师个人档案认定材料等。

  4.培训人员要加强学*,不断提高教学水*。培训前应制定培训计划,上交校本培训办公室审核存档,培训计划应包括培训的目标、措施、时间、具体内容等;

  七、具体安排:

  见学校日程安排表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通用20篇(扩展5)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菁华9篇)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1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学校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兴趣性、拓展性为主,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让课程适应和促进学生的发展,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以及丰富的资源优势,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带动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与课程开发、管理、评价、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1、总目标:

  发挥团队合力,结合课改推进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拓展课程建设,以课程建设拓展学生乐学的空间,突显学科特色。

  2、学生发展目标:

  在知识、品质、能力、个性等方面得到比较和谐、全面、可持续的发展,使学生的发展有更广阔的空间。

  3、教师发展目标:

  学会学*、学会反思、学会创新,成为实践的研究者,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4、重点突破:

  以学校特色项目为基点,在和谐团队氛围下的开发校本课程,向各学科延伸。

  三、组织与实施:

  1、成立校本课程开发研究领导工作小组。

  组 长:倪汝清

  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决策人和负责人,负责校本课程的总体策划,宏观调控及全面的研究和实施。

  副组长:卞雅娟

  组织实施校长决策及负责校本培训、检查校本课程实施、协调各部门的工作、组织教师编写校本教材和安排教师上课,实施课程计划、对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实施进行指导、评估、调查、分析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需求情况及对校本课程档案整理工作等工作。

  成 员:李杰 刘泽然 石俊敏 张凤霞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①构思并制订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总体规划,做好指导、研究、实施、评估等工作。

  ②制订校本课程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和考核。

  ③组织教师进行校本课程的理论学*,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④积累课改资料,及时提供教改信息。

  ⑤经常深入校本课程实施课堂,指导开课、听课、评课工作,和实施教师一起研究情况,帮助他们及时总结。

  ⑥做好校本课程实施的经验或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1、人本性原则

  人本课程观的核心思想是以尊重人的个性为根本出发点,把促进学生各项基本素质全面发展作为课程设计的中心,以整体、优化的课程结构观为核心内容,在课程选择使用上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学*需求,尤其重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需求,使学生的学*需求得到尊重和满足。

  2、整体性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的目标与结构,校本课程的开发,学科课程应得到充分重视,活动课程应成为校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潜在的课程资源,重视隐藏在课内外和校园文化中潜在的课程因素及对学生发展的作用,使学生有较广泛的兴趣爱好及特长。

  3、发展性原则

  校本课程开发的发展性原则是针对校本课程的价值而出台的,课程最大价值在于促进学生成材、教师成长、学校发展、社会发展。学校利用自身资源,构筑有本校特色的适合学生发展的特色课程。

  4、科学性原则

  深入系统地学*与课程改革相关的理论,借鉴外来的有益经验,结合本校实际,实事求是,以科学的精神和严谨的态度,解决实验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检查调查研究,科学决策,边实验边总结,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五、方法措施:

  1、充分调动教师参加课程开发的积极性,体现参与性。

  2、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坚持校本化。

  3、仔细研究《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指导纲要》,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性与探究性。

  4、构建文明礼仪、书法两个校本课程开发的和谐团队,结合校本研修的管理模式,实施课程开发的研究和实践。

  六、校本课程开设计划:

  1、发掘学校特色项目资源,发挥特色创建过程中的优势,形成校本课程的生长点。

  2、各学科在确定的年级实施,与日常教学相结合。

  3、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实践活动相结合,成为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

  4、以学生和谐发展为出发点,明确校本课程的目标定位,完善课程体系,落实实施的途径和方法。

  5、运用网络*台,发布信息,充实课程资源,交流校本课程开发的进度和成果将研究与实施相结合。

  6、逐步将《学*传统美德学会做现代人》和《我爱书法》两门校本课程纳入学校课程管理体系,引导各学科实施拓展型课程的开发。

  七、课程的实施:

  1、教师每学期应撰写校本课程教案,并建立校本课程教师档案袋。

  2、课程的组织形式必须以学生为本,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采用学生喜爱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

  3、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宽松的活动环境,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方式表述,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过程体验,不能只重活动的结果。

  4、教师必须在每次校本课程后,作好记录。

  5、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教师必须树立档案意识,对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所有资料搜集整理好,期末上交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以利总结、改进和推广,并作好展示汇报工作。

  八、校本课程的评价:

  1、成立校本课程评价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课题的检查评价。

  2、完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申报制度。

  3、教师组成校本课程开发团队,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4、对校本课程的评价,应重视过程性评价,旨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及学生的自主学*的能力。

  5、各任课教师每学期需对学生的学*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评价,评价学生对该学科学*的兴趣需求、学*效果等。

  6、对于参加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学校将给予适当的奖励。

  九、校本课程实施保障:

  1、学校对参加校本课程研究的教师在外出学*、教学研究校本教材编写等方面提供物质支持。

  2、设立校本课程实施的研究及奖励经费。

  3、学校对教师进行必要的课程理论培训。

  4、保证实施教师的研究时间,研究空间。

  5、鼓励教师撰写心得体会,包括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6、在教师考评上充分肯定教师校本课程实施的成果。

  7、学校对实施教师应做好各类设施的提供,如校园网等,为校本课程的顺利开设准备物质条件。

  8、对教师开发的校本课程,学校应组织评选,优秀的校本课程,铅印成册,并予以奖励。教师开发出的校本课程的成果记录在教师业务档案。

  9、根据师资培训工作的要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造条件,让教师认真参与培训,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考核、有成效,并建立科学合理的奖励制度。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2

  一、指导思想

  “以生为本、以学为本、以素质为本、让每个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是我校的办学理念,我校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宗旨,以“我的课程我喜欢”为主题,以“让多彩的课堂伴随孩子的童年,让美丽的校园成为孩子的舞台”为目标,扎扎实实开展了校本课程的实践与探索。在未来三年,我们努力构建邱皮沟小学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空间,通过课程让每一个邱小学子在成为最好的自己的人生旅程中向前迈进一大步。

  二、总体目标

  1、开发具有学校特点的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校本课程,形成必修课和选修课共存的校本课程体系。

  2、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尽可能满足大多数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努力开设能全面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多样化校本课程,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成为最好的自己上向前迈出一大步。

  3、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激发学生浓厚的学*兴趣,提高自主学*、自我完善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学生的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知识领域,陶冶情操,为美好人生奠基。

  4、从适应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出发,以学生自主、快乐、健康、全面发展为目标,构建并有效实施一套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开放型校本课程。

  三、课程原则

  1、主体性: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教师可以与学校领导共同研究探讨编集适合学生发展的校本教材。2、合作性:课程开发是一种集体配合的事业,学校课程更是如此,在整个开发过程中教师要与校长、主任、同事、学生、家长等通力合作,发挥群体智慧。3、民主性:学校校长、教师、学生、家长构成学校教育的“共同体”,成为学校课程开发的主体。要开发什么课程、学生需要学什么,喜欢学什么,“共同体”里教师、家长最清楚。因此,在开发过程中,应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形成一个民主氛围。4、选择性:课程开发要有利于学生全面而主动的发展,让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都获得充分和谐的发展和个性得到张扬。尽量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可供选择的课程,适应学生的需要、兴趣和经验。5、开放性:课程开发在资源方面,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包括学校、家庭、社区等多方面的资源;在开发主体方面,要充分调动教师、家长、主任、校长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参与课程开发的积极性,共同进行课程建设。6、灵活性:采用自编教材,立足本校实际,立足课堂实际,立足学生实际,量力而行,逐步完善。

  四、组织机构: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组织机构

  组长:范文华

  副组长:李秀娟崔丽娜

  组员:于旭坡邓红胥黎明王静坡

  佟艳梅闫红军张丽

  五、课程实施的主要阶段和步骤:

  1、启动阶段:20xx年9月—20xx年3月

  (1)。启动、筹备。(2)。评议、审核。

  2、实施阶段:20xx年3月—20xx年3月

  第一阶段:20xx年3月—20xx年9月开题、选题,形成《校本课程建设方案》,初步实施《方案》。第二阶段:20xx年9月—20xx年9月

  全面实施《方案》,深入展开“校本课程建设研究”课题实验。

  第三阶段:20xx年9月—20xx年9月

  继续深入展开校本课程研究,及时总结研究成果,并以此转化为教育常规,形成完整的校本课程体系;同时,认真查找和梳理存在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3、总结阶段:20xx年3月—20xx年9月

  做好师生课题实验成果、经验总结工作;学校、师生各种资料归档。

  六、校本课程评价:

  1、评价设想

  加强对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评价, 是提高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质量的保证。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学*目标的达成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校本课程的目标和内容,以及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学,改善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课程建设的发展。

  发挥评价对教师教学的促进作用,尝试建立一种全面评定教师教学业绩的体系。坚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把自我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领导评价结合起来;坚持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把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起来;坚持评价内容的多维化。

  发挥评价对学生素质发展的激励功能。评价的内容应侧重态度与能力,减少量化,多进行分析性的评价。要在学生活动的情景中评价学生,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背景进行个性化评价。同时,要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评价的形式以成长记录为主,要体现过程。

  2、学生评价:学生学*评价、学生学*效果的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实施鼓励性评价,评价的出发点是找出学生的优点。评价的方式是鼓励和表扬,以学生个体为主要评价标准,强调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小组评价主要是采取捆绑式评价:最有实力的小组、进步最大的小组、帮扶最好的小组等。

  3、教师评价:对授课教师的授课,通过听课、导学案,体会、反思、查阅各种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对教师进行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还要看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提高。评价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书面材料评价与学生口头评价、活动展示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等方法。

  七、校本课程管理

  1、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亲历躬行。成立以范文华校长为领导的校本课程管理领导小组、开发研究小组、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等领导机构,确保校本课程实施的良性运行。校领导带头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做好示范。

  2、规范学校课程管理秩序。在学校课程实施过程中,由校长负责学校课程之间的整体协调,同时做好监控工作;教导处根据各类课程计划制定教学(活动)计划、进度和实施方案,组织实施;教师认真进行教学,撰写课程实施的教学(活动)案例,及时总结反思;教务处及时整理,保存教学(活动)的相关资料及取得的成绩证明。学校每学期召开学校课程研讨会、教学观摩会,交流教师的成功经验,解决存在的问题,总结学校课程的实施情况。“学校课程开发工作组”参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了解具体情况,召开分析会,总结经验。“学校课程评估工作组”随机参与教学(活动),了解活动进程,每学期结束对学校课程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价。

  3、进一步拓宽学校教育资源,加强图书馆、实验室、功能教室等设施的建设,合理配制各种教学设备,对现有对现有教育资源整理充实,妥善安排,统一调配。

  4、时间上的保证。在开足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把每周五下午第一节课定为校本课程活动时间。

  八、学校课程保障措施

  (1)奖励制度。根据教师的课程开发的态度、能力以及实施效果对教师进行团体奖励或个人奖励。

  (2)教研制度。每周安排固定的时间进行分学科的教研活动,研讨学校课程的实施情况,针对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3)质量监测制度。教导处根据教学流程管理的要求对课程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检查,提出意见或建议,确保学校课程的有效实施。

  (4)队伍保障。组织教师认真学*理论,深刻领会课程精神内涵。开展教师培训促进教师教育观念转变的同时,鼓励、支持教师研究课程实施的规律,提高开发与实施课程的能力,进行课题研究。

  (5)经费保障。实行经费倾斜政策。筹措资金优先用于课程开发,设备添置,印刷、或出版成熟的开发校本课程教学最新资料。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3

  为切实做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学生有一技之长,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基础。根据我校经济、文化等资源,考虑学生多样化、全面化、持续性发展的需要,决定设置以乒乓球为中心的校本课程,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

  一、指导思想

  本课程是学校依据自己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资源状况以及学生、家长、社会的需求自主开设的课程,由学校统一安排,学生自主参加,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以体验性学*实践活动为主要特征的新型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惯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高教师课程建设与开发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注重普及,在提高与普及的统一中推动乒乓球运动的发展,致力于营造浓厚的乒乓球文化氛围,以球育德,以球益智,以球练志,以球养性,以球会友,以球兴校。通过发展师生乒乓球运动,激发学校活力,“突破一点,带动全局”,抓好乒乓球特色,打造柳堡镇柳堡学校品牌。

  二、调查分析

  校本课程开发充分注重主体性、合作性、选择性、开放性、特色性和创造性,教师与家长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经多次与教师、家长总结生活与教学的经验、智慧等,了解和掌握教师与部分家长的个性特长;经过调查、分析,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需求、兴趣、爱好、目前学*的基础及今后的发展走向;调查学校附*的社区现状等因素。结果显示,绝大部分被调查对象认为以乒乓球为中心,辐射到田径、书法、绘画、仪表等校本课程开设,富有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能使学生的爱好、兴趣得到发挥与培养;既体现了新基础课程与校本课程的整合、延续、补充,又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品质和能力。

  三、背景分析

  1、良好的历史论证。我校自xx年以来,一直参加县举行的乒乓球比赛,且每年都取得前几名的成绩,我校乒乓球运动有多年的历史,乒乓球运动氛围和训练基础全面形成,学生参与积极性较高。

  2、硬件基础设施齐全。有专门的训练室,室内乒乓球台共4付,基本适应学校训练。

  3、教练队伍合理。建设低、中、高年级三阶段训练梯队,建立专职和兼职教练机制,建设合理的陪练队伍。

  4、社会支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强了社会乒乓球力量的吸收。

  5、家长认可。学生家长充分认识到乒乓球运动的积极意义,认识到乒乓球训练对孩子的发展的重要性,他们从经济上、训练上都给予足够理解和支持。

  四、总体目标

  校本课程的开发,将更加丰富学生的学*方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培养学生收集、分析、整理信息、解决问题及欣赏、创造、实践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因此,“(为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奠定基础,让学生练好基本功,学会学*、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创造。)”这是我校乒乓球校本课程开发的总目标。

  五、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学校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让学生乐于参与,多给学生创造空间,尊重学生的意愿,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2、灵活开放性原则。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创造促使儿童发展的空间、因材施教,灵活选择,调整教学内容、方法、程序,以生成性课程资源为主,在实施校本课程的实践过程中,充分体现目标多元化、内容的宽泛性、广域性和可变性。

  3、整体优化性原则。拓宽知识领域,将校本课程与各学科的纵向、横向的各个部分进行优化整合,形成最佳课程结构,发挥校本课程的最大功能。

  4、活动、实践、探究性原则。体现在教学形式上要以学生自主参与,积极活动、勇于实践、探索为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围绕问题大胆探究的意识和实验摸索的精神,着眼于养成*惯,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5、整合性原则,校本课程的编制应致力于对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与综合运用,让学生获得完整的知识,通过实践取得深刻的体会和丰富的经验。

  6、特色性原则

  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学校应扬长避短,针对学校具体情况,走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材设计,充分发挥学校作为课程决策中心的作用,最大限度的切合每一位学生的性格特征、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同时注意学校当地社区的特点,充分考虑本地区的风土人情、传统*俗等。校本课程的开发使学校获取课程自我更新的机会,从而办出特色学校,彰显学校特色。

  六、基本结构

  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训练和技战术训练几大部分。

  1、基本知识:乒乓球发展简史,乒乓球基本常识。

  2、基本技能训练:基础动作训练(攻球、推挡、搓球、拉球等)。

  3、技战术训练:推侧扑,逢斜变直、逢直变斜,调左压右、调右压左等等。

  七、组织实施

  1、成立了校本课程研究领导工作小组。

  2、成立校本课程工作研究小组。

  3、实施层次

  学校在抓好乒乓球课堂教学主阵地的同时,把乒乓球教学向课处延伸,组建校级、班级乒乓球队,定期开展活动。课程实施分三个层次:

  (1)面向全体学生。在各年级开展乒乓球教学,低年级每周开设一节乒乓球课,加强乒乓球课堂教学的研究。

  (2)建立班级乒乓球队。各班开展乒乓球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报名参加,利用课余时间深入学*乒乓球。每学期开展班级乒乓球比赛。

  (3)建立校级乒乓球队。选拔优秀苗子,进一步训练提高,利用课外活动进行训练,提高技战术水*,提高竞技能力。

  4、师资培训

  校本课程需要的教师立足于学校内部,对部分教师进行培训,内容重点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教师进行校本课程理论的培训,让教师初步掌握校本课程的一些基本原理,明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常识、课程探究等基本原理,为课程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二是对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拓宽其知识面,构建教师的知识结构,为课程开发提供知识和智力上的支持。三是对教师进行乒乓球技能训练,形成实施课程的基本能力。

  5、撰写校本课程教案

  负责校本课程的教师首先写出校本课程教案,交给校本课程工作研究小组初审。教案要有以下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课前准备、教学过程及活动安排、教学效果等。

  6、具体训练措施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校长亲自抓,各部门齐抓共管,体育教研组具体落实训练计划。同时,加强教练队伍培训,优化师资队伍,聘请兼职教练、陪练,形成协调配置的教练队伍,提高训练的水*。

  (2)加大投入,加强硬件建设。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建成较大规模的乒乓球训练馆,功能齐全,设备优良,为打造品牌奠定硬件基础。

  (3)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抓好普及。学校开设乒乓球课,编写乒乓球校本课程,把乒乓球课程作为特色课程来开发,发挥课堂基地作用,进行趣味性、科学性、系统性的训练。

  (4)科学选苗,夯实基础,建好乒乓球梯队,成立校中心队。队员从一年级到九年级分成低、中、高三个梯队。班级成立班级乒乓球队,每年代表班级参加学校“乒乓球文化周”的比赛活动。

  (5)乒乓球文化建设,陶冶性情。创办“我爱乒乓球”为主题的乒乓球报,激励学生们关注、热爱乒乓球。编练乒乓球操,把乒乓球基本动作、韵律操动作融为一体。编唱乒乓球歌,讲述乒乓球名家故事,读乒乓球世界冠军故事,营造良好的乒乓球运动校园文化氛围。

  (6)突破校本的训练模式,拓宽训练视野。一是请专家到我校指导训练,二是派教师外出培训,同时,选送基础好的苗子队员到专业训练基地培训,形成动态的训练机制。

  (7)积极组织参加各种比赛,提高竞技水*。参加每年的市校长杯乒乓球比赛,并积极参加县组织的乒乓球比赛。

  八、评价方法

  1、对教师的评价

  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对教师进行考核,并记入教师业务档案,主要是通过四看:看学生选择训练的人数;看学生训练过程中的发展程度;看领导、教师、家长对训练的反响;看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

  (1)教师做到“四有”: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对学生的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应该按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纲要》的要求,完成周期内规定的教学任务,达到校本课程规定的课时数与教学目标。

  (3)教师应有资料意识,整理学生学*档案、妥善保管学生训练成果资料袋。

  (4)任课教师要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及时总结经验。

  2、对学生的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取三看:看学生训练的学时总量;看学生在训练过程中的表现、态度等;看学生的训练成果。

  (1)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考试或考查方法,但要做好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根据学生参与学*、实践、探究的态度及在学*过程中的学*成效进行评价,采用“优秀、良好、继续努力”的正面评价形式。

  (3)学生成果可通过队内交流、学校比赛等多种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

  九、保障措施

  1、学校将请本校有特长的老师及社会人士任专兼职教师,作为专业指导小组,并根据活动的需要聘请社会上有专长者作为校外辅导员。

  2、学校提供或帮助解决活动所需要的器材、资料、场地以及人员的联络。

  3、学生的校外活动要在指导教师参与的情况下展开,并争取社会有关部门和学生家长的支持和参与,教育学生注意活动中的安全问题。

  十、乒乓球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取得的成果

  学校乒乓球队自1998年建队以来,共获得县中小学生乒乓球比赛的八项男女团体和单打冠军,一次获市校长杯第六名。目前,我校正对乒乓球校本课程的实施与建设进行认真总结与调整,以乒乓球运动为突破口,努力建设特色化校本课程,努力打造学校办学品牌。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4

  一、指导思想:

  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从学校的实际状况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构建学校办学特色,打造“个性化”学校形象,发展学生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进步,科教发展,教育改革的客观要求。

  二、实施目标:

  1、校本课程要体现基础性:

  基础教育要重视基础,校本课程将立足于打好学生文化基础、品德基础、身心基础为目标。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综合和运用。

  2、校本课程要体现发展性:

  根据学校实际状况,兼顾到每个学生的发展需要,树立着眼于学生发展的教育价值观,把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当作校本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

  3、校本课程要体现现实性:

  校本课程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而开设了课程,在开发过程中主要依靠学校的自身力量来完成,所以要充分考虑本校老师队伍的整体实力,科研水*及学生的发展情况,还有学校的设备资金等因素,目标不能远离实际。

  4、校本课程要体现主体性:

  校本课程的主体性体现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需要,教师的充分参与,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要重视教师的主动精神,要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使校本课程得到更大的开发。同时,还要充分了解和反映学生的实际,重视学生参与,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不断根据学生的需要完善优化校本课程。

  三、实施内容:

  (一)、建立健全校本课程开发体系

  校本开发不是一两个人能完成的,是由校长、课程专家、教师、学生家长等共同参与的。学校要形成开发校本课程的组织网络,形成领导小组——教研组——教师——学生的开发网络,通力合作,共同创建“学*化校园”。

  1、成立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课程的初步审议)

  组长:蒋志敏

  副组长:乔磊、赵春丽

  组员:班主任、自然、社会、综合实践课程等相关教师

  2、成立课程开发研究小组(负责课程的具体开发)

  组长:蒋志敏

  副组长:乔磊赵春丽

  组员:班主任、自然、社会、综合实践课程等相关教师

  (二)、加强校本课程开发的师资培训和课题研讨

  1、在校本培训中设立校本课程开发专题,进行讲座辅导和自学研讨,深入领会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和作用,提高认识,明确目标。

  2、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根据学科特点、学生实际、学校状况、及目标导向等因素,研究开发校本教材,将此作为教研组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

  3、强化科研意识,以“校本教材开发”为课题展开研讨,使校本教材的开发步入科研、教研的科学轨道。

  4、创造条件,开展校本课程开发的技能培训。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程序:

  1、成立组织。

  2、通过学生座谈等了解学生各种需求。

  3、全面评估分析确定校本课程总体目标,制定校本课程的大致结构。

  4、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指南。

  5、培训教师—教师申报课程—对教师申报课程进行审议—编订《学生选修课程目录及课程介绍》。

  6、向学生公布《学生选修课程目录及课程介绍》。

  7、组织学生选择课程。

  8、确定校本课程。

  9、形成完整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10、任课教师拟订具体的《课程纲要》。

  (四)、校本课程的结构:

  根据学校实际,完全靠自己开发的校本教材

  艺术课程:美术、书法

  技能课程:生物、物理实验、各兴趣小组

  专题课程:心理辅导等

  (五)、校本课程的评价

  1、学生学*评价:问卷调查

  2、学*效果评价:信息反馈

  3、课程评价体系

  (六)几点要求

  1、加强校际间的校本课程交流借鉴

  2、注重特长生的培养

  3、体现特色课程设计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5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学校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兴趣性、拓展性为主,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让课程适应和促进学生的发展,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以及丰富的资源优势,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带动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与课程开发、管理、评价、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1、总目标:

  发挥团队合力,结合课改推进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拓展课程建设,以课程建设拓展学生乐学的空间,突显学科特色。

  2、学生发展目标:

  在知识、品质、能力、个性等方面得到比较和谐、全面、可持续的发展,使学生的发展有更广阔的空间。

  3、教师发展目标:

  学会学*、学会反思、学会创新,成为实践的研究者,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4、重点突破:

  以学校特色项目为基点,在和谐团队氛围下的开发校本课程,向各学科延伸。

  三、组织与实施:

  1、成立校本课程开发研究领导工作小组。

  组 长:倪汝清

  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决策人和负责人,负责校本课程的总体策划,宏观调控及全面的研究和实施。

  副组长:卞雅娟

  组织实施校长决策及负责校本培训、检查校本课程实施、协调各部门的工作、组织教师编写校本教材和安排教师上课,实施课程计划、对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实施进行指导、评估、调查、分析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需求情况及对校本课程档案整理工作等工作。

  成 员:李杰 刘泽然 石俊敏 张凤霞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①构思并制订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总体规划,做好指导、研究、实施、评估等工作。

  ②制订校本课程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和考核。

  ③组织教师进行校本课程的理论学*,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④积累课改资料,及时提供教改信息。

  ⑤经常深入校本课程实施课堂,指导开课、听课、评课工作,和实施教师一起研究情况,帮助他们及时总结。

  ⑥做好校本课程实施的经验或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1、人本性原则

  人本课程观的核心思想是以尊重人的个性为根本出发点,把促进学生各项基本素质全面发展作为课程设计的中心,以整体、优化的课程结构观为核心内容,在课程选择使用上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学*需求,尤其重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需求,使学生的学*需求得到尊重和满足。

  2、整体性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的目标与结构,校本课程的开发,学科课程应得到充分重视,活动课程应成为校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潜在的课程资源,重视隐藏在课内外和校园文化中潜在的课程因素及对学生发展的作用,使学生有较广泛的兴趣爱好及特长。

  3、发展性原则

  校本课程开发的发展性原则是针对校本课程的价值而出台的,课程最大价值在于促进学生成材、教师成长、学校发展、社会发展。学校利用自身资源,构筑有本校特色的适合学生发展的特色课程。

  4、科学性原则

  深入系统地学*与课程改革相关的理论,借鉴外来的有益经验,结合本校实际,实事求是,以科学的精神和严谨的态度,解决实验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检查调查研究,科学决策,边实验边总结,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五、方法措施:

  1、充分调动教师参加课程开发的积极性,体现参与性。

  2、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坚持校本化。

  3、仔细研究《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指导纲要》,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性与探究性。

  4、构建文明礼仪、书法两个校本课程开发的和谐团队,结合校本研修的管理模式,实施课程开发的研究和实践。

  六、校本课程开设计划:

  1、发掘学校特色项目资源,发挥特色创建过程中的优势,形成校本课程的生长点。

  2、各学科在确定的年级实施,与日常教学相结合。

  3、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实践活动相结合,成为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

  4、以学生和谐发展为出发点,明确校本课程的目标定位,完善课程体系,落实实施的途径和方法。

  5、运用网络*台,发布信息,充实课程资源,交流校本课程开发的进度和成果将研究与实施相结合。

  6、逐步将《学*传统美德学会做现代人》和《我爱书法》两门校本课程纳入学校课程管理体系,引导各学科实施拓展型课程的开发。

  七、课程的实施:

  1、教师每学期应撰写校本课程教案,并建立校本课程教师档案袋。

  2、课程的组织形式必须以学生为本,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采用学生喜爱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

  3、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宽松的活动环境,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方式表述,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过程体验,不能只重活动的结果。

  4、教师必须在每次校本课程后,作好记录。

  5、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教师必须树立档案意识,对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所有资料搜集整理好,期末上交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以利总结、改进和推广,并作好展示汇报工作。

  八、校本课程的评价:

  1、成立校本课程评价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课题的检查评价。

  2、完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申报制度。

  3、教师组成校本课程开发团队,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4、对校本课程的评价,应重视过程性评价,旨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及学生的自主学*的能力。

  5、各任课教师每学期需对学生的学*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评价,评价学生对该学科学*的兴趣需求、学*效果等。

  6、对于参加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学校将给予适当的奖励。

  九、校本课程实施保障:

  1、学校对参加校本课程研究的教师在外出学*、教学研究校本教材编写等方面提供物质支持。

  2、设立校本课程实施的研究及奖励经费。

  3、学校对教师进行必要的课程理论培训。

  4、保证实施教师的研究时间,研究空间。

  5、鼓励教师撰写心得体会,包括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6、在教师考评上充分肯定教师校本课程实施的成果。

  7、学校对实施教师应做好各类设施的提供,如校园网等,为校本课程的顺利开设准备物质条件。

  8、对教师开发的校本课程,学校应组织评选,优秀的校本课程,铅印成册,并予以奖励。教师开发出的校本课程的成果记录在教师业务档案。

  9、根据师资培训工作的要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造条件,让教师认真参与培训,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考核、有成效,并建立科学合理的奖励制度。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6

  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课程标准为指导,结合“着眼素质、扎实基础、全面发展、办出特色”的学校办学宗旨和育人理念,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透过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指导学生等手段和途径,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都得到用心有效地发展,并以此为契机,争创学校特色,努力提升教学质量,最终促使学校、教师、学生共同成长。

  二、开发目标

  1、坚持自愿自主、灵活开放的原则,给学生想象、创造空间,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学生自主学*、自我完善的潜力。

  2、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实现目标多元资料宽泛,用心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潜力。

  3、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潜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生活,适应社会。

  4、透过校本课程的`开发,进一步培养具有科研潜力和较高综合素质的教师团队。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资料

  1、基础性课程:

  《‘五个一’养成教育》、《古诗词鉴赏》、《智力数学》等。

  2、丰富性课程:

  《语文实践》、《数字与生活》、《数字日记》、《好词佳句》、《法在身边》、《化学与健康》、《探索自然》等。

  3、发展性课程:

  根据本校实际状况,用心开展兴趣小组活动:计算机基础应用、英语角、舞蹈、绘画、书法、版报、广播、写作等。

  四、校本课程教材编写要求

  为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潜力,我们将根据教师的个性特长,以教师丰富的实践为基础,选取参考有关资料,诱导教师透过超多的创造性劳动,自编或选编校本课程教材。学校主要是审核、并适当资助教材的刊印整理,保证校本课程教材的科学、合理、有效。

  五、校本课程的开发步骤

  ㈠建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㈡进行前期论证

  1、结合现有资源,透过问卷调查等形式征集教师的意见,确定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具体科目及资料。

  2、就即将开发实施的校本课程征求学生及家长的意见,考察所开发的课程是否贴合学生及家长的意愿与需要,如贴合需要的,学校负责可行性论证;如不贴合的,则取消该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计划。

  ㈢师资培训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深化,校本课程的资料和形式将越来越丰富多样。在职教师能否适应与承担新课程的教学任务,已成为提高校本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根据学校在职教师的现状,特制订目前师资培训的计划与方法。

  方式与途径:

  1、培训,参加各级培训、观摩和讲座。

  2、实践,开设示范课、开展专业研讨。

  3、学*,学校带给相应书籍资料和网络*台,让老师经过一段时光的学*,掌握一门或几门校本课程教学潜力。

  资料:

  1、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理论指导。

  2、教师专业知识培训。根据教师的个性特长,对担任校本课程的教师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与辅导。

  ㈣撰写校本课程纲要

  课程纲要阐明以下几方面资料:

  1、课程目标,应全面、恰当、清晰地阐述课程涉及的目标与学*水*。

  2、课程资料或活动安排,根据教师开发的主题或科目作相应安排。

  3、课程实施,包括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班组规模等。

  4、课程评价,主要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涉及评定方式、记分方式、成绩来源等。

  ㈤健全管理制度

  为确保校本课程开发质量,学校将进一步拟定相应的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1、校本课程开发审议制度;

  2、校本课程评价制度;

  3、校本课程管理岗位职责制等。

  ㈥配套措施

  1、教务处、教研组要用心帮忙教师制订好教学计划,负责协调安排和组织指导教学计划的执行。

  2、学校将聘请社会有关人员担任部分课程的教学,邀请教研部门领导到校指导工作。

  3、校本课程与必修课程一样,计入教师工作量,工作实绩载入业务档案。

  4、学校尽可能保证课程开展必需的经费、器材等物质条件。

  5、完善管理网络和运作流程,确保我校校本课程从无到有,从有到精,尽快构成特色。

  六、校本课程的评价

  1、教师评价

  ⑴教师执教务必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评价记录。

  ⑵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到达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⑶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⑷任课教师要认真写好教学案例,及时总结反思等。

  ⑸学校及时做好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监控和测评工作,参与听、评课的指导,随时调控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状况。

  ⑹学校透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每学期对教师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

  2、学生评价

  校本课程对学生评价主要是发展性评价:

  一看学生在学*过程中的表现,如情感态度价值观、用心性、参与状况等,可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一般”等形式记录在案,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

  二看学生学*的成果展现,学生成果可透过实践操作、作品、竞赛、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予以表彰并收入成长记录袋,记入学生成长报告册及其它相关档案内。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7

  一、指导思想: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上下五千年文明的载体。写字(书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在它发展和传承的过程中,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鲜明的民族个性得到了超越国界的承认。写字(书法)不仅有其实用意义,而且还有独特的艺术性和多元的育人功能,是学校素质教育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然而当前计算机汉字输入技术的迅速发展,严重地冲击着写字(书法)这一传统的艺术,致使许多教师、家庭、学生忽视了汉字的书写能力培养,降低了对书写美的要求与追求,学生中*视、姿势不规范、作业不美观、学*不耐心细致、不会欣赏写字(书法)作品的人增多,部分学生对本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代表——书法艺术,缺乏继承弘扬的责任意识。

  我校把“写字”作为校本课程,以“学*写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为指导思想,以教育学生树立公民道德意识为目标,将写字作为对学生进行“规规矩矩写字,认认真真做事,堂堂正正做人”的教育的有效途径。全面提高学生的写字水*和艺术素养。

  二、课程目标:

  写字教学具有丰富的审美内容和很高的审美教育价值,能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思想情操。在教学中,我们把书写文字的形体同理解文字的内容有机结合。对学生进行人格修养的教育,依据不同年龄选择教学内容分层落实德育目标。通过学写字增强学生的艺术素养,提高学生的生活品味。培养学生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养成良好的写字*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具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

  知能目标:

  1、帮助小学生学*和掌握写字(书法)艺术的一般知识;

  2、学*并养成良好的书写*惯,有正确的写字姿势、执笔姿势,以及具备熟练的硬笔楷书、行书写字(书法)书写技能;

  3、指导小学生逐步养成最基本的对写字(书法)作品审美兴趣;

  4、指导小学生逐步提高表现写字(书法)美的能力。

  发展目标:

  1、引导小学生在写字(书法)过程中逐步形成对写字(书法)的兴趣爱好;

  2、使每位学生都能写一手正确规范优美的汉字,逐步形成写字无差生,培养一批书法特长生;

  3、在练字过程中提升学生审美能力、观察能力、意志力、分析事物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和创造、实践的能力;

  4、通过写字(书法)教育,塑造学生健全完美的人格,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

  5、引导小学生在学*书法过程中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文化的理解。培养继承祖国优秀文化艺术的责任情感。

  三、本课程内容

  根据课程目标的定位,我们开设写字校本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

  1、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惯,进行写字(书法)基本技能的训练。

  2、围绕写字教育开展的一系列的活动。

  (1)通过现代媒体、查阅图书资料等多种渠道了解历代书家故事、书家介绍、书家作品、书苑常识等;

  (2)开展写字(书法)竞赛、书法展览;

  (3)组织参观各类书法展,欣赏(写字)书法作品;

  (4)建设书法教育网,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写字(书法)作品欣赏、评价;

  (5)出版师生作品集等

  四、课程内容:

  (一)各段要求:

  低年段:

  1、培养正确的写字姿势、执笔、运笔方法,培养学*兴趣。

  2、教育学生从点滴做起,养成做事认真的态度。

  中年段:

  1、比较熟练地书写汉字,做到字迹工整、美观,培养良好的写字*惯。

  2、教育学生知道做一个怎样的人。

  高年段:

  1、能熟练地书写汉字,养成良好的写字*惯,形成书写风格。

  2、教育学生要懂得怎样做人。

  (二)让学生领悟:

  坐姿端正的*稳美、书写态度的庄重美、进行书写的*心静气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的修养,把每个字写得端端正正、规规矩矩、富有活力。

  五、课程评价:

  (一)根据各年级的课程内容进行检测。

  低年级:坐姿、写姿、笔姿是否合格,基本笔法是过关。

  中年级:是否能正确、熟练地书写,做到工整、美观。

  高年级:是否能正确、熟练地书写,写出自己的风格。

  (二)管理:

  1、教导处每月进行一次校本课程的验收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每学期举办写字展览,对成绩突出的学生和教师给予奖励。

  3、全校教师齐抓共管,做到“提笔即是练字时”。

  六、组织机构:

  组长:张从胜

  副组长:徐洪涛

  组员:韩敬亭、陈德富、徐杰、任仲恩、年级主任、语文教师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8

  一、指导思想

  1、根据《小学课程方案》要求,逐步完善我校新课程结构。

  2、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提高课程的适应性。

  3、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现学校课程的创新,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提升学校办学的品位。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领导机构

  学校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学校课程规划与审定,发布校本课程开发指南。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整体思路

  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整体思路是:立足本校本土,重点突破,全员参与,稳步推进,全面展开。工作上要坚持以转变教育观念为前提,以加强教育科研为后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突破口,切实加强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和领导,精心组织,保证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确保校本课程的顺利开发与实施。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提倡和推崇科学,重视各门科学知识在校本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及时吸收科学发展的新成就。

  2、民主性原则

  校本课程开发要充分体现人本思想,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学校要创造机会,鼓励师生积极主动、创造性的参与课程的开发与建设。

  3、针对性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有利于形成学校的特色,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特长和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专长。

  4、人文性原则

  在校本课程的目的上,崇尚个性;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重视受教育者的需求和兴趣,讲究教学方法,为学生健康而有个性地发展提供保障,使每个学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充分发展其特长。

  5、趣味性原则

  校本课程要尽可能提供趣味性较强的内容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学*动机。尽可能采取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学*方式,促使学生拓展思维、开阔视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7、本土性原则

  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校内外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课程资源。

  五、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

  1、以模块形式或专题形式开设,每个模块以18学时为宜。

  2、按课程计划实施教学。对课程教法、学法进行研究。学校鼓励教师积极寻求教学方式的创新,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9

  为切实做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学生有一技之长,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基础。根据我校经济、文化等资源,考虑学生多样化、全面化、持续性发展的需要,决定设置以乒乓球为中心的校本课程,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

  一、指导思想

  本课程是学校依据自己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资源状况以及学生、家长、社会的需求自主开设的课程,由学校统一安排,学生自主参加,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以体验性学*实践活动为主要特征的新型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惯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高教师课程建设与开发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注重普及,在提高与普及的统一中推动乒乓球运动的发展,致力于营造浓厚的乒乓球文化氛围,以球育德,以球益智,以球练志,以球养性,以球会友,以球兴校。通过发展师生乒乓球运动,激发学校活力,“突破一点,带动全局”,抓好乒乓球特色,打造柳堡镇柳堡学校品牌。

  二、调查分析

  校本课程开发充分注重主体性、合作性、选择性、开放性、特色性和创造性,教师与家长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经多次与教师、家长总结生活与教学的经验、智慧等,了解和掌握教师与部分家长的个性特长;经过调查、分析,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需求、兴趣、爱好、目前学*的基础及今后的发展走向;调查学校附*的社区现状等因素。结果显示,绝大部分被调查对象认为以乒乓球为中心,辐射到田径、书法、绘画、仪表等校本课程开设,富有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能使学生的爱好、兴趣得到发挥与培养;既体现了新基础课程与校本课程的整合、延续、补充,又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品质和能力。

  三、背景分析

  1、良好的历史论证。我校自19XX年以来,一直参加县举行的乒乓球比赛,且每年都取得前几名的成绩,我校乒乓球运动有多年的历史,乒乓球运动氛围和训练基础全面形成,学生参与积极性较高。

  2、硬件基础设施齐全。有专门的训练室,室内乒乓球台共4付,基本适应学校训练。

  3、教练队伍合理。建设低、中、高年级三阶段训练梯队,建立专职和兼职教练机制,建设合理的陪练队伍。

  4、社会支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强了社会乒乓球力量的吸收。

  5、家长认可。学生家长充分认识到乒乓球运动的积极意义,认识到乒乓球训练对孩子的发展的重要性,他们从经济上、训练上都给予足够理解和支持。

  四、总体目标

  校本课程的开发,将更加丰富学生的学*方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培养学生收集、分析、整理信息、解决问题及欣赏、创造、实践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因此,“(为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奠定基础,让学生练好基本功,学会学*、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创造。)”这是我校乒乓球校本课程开发的总目标。

  五、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学校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让学生乐于参与,多给学生创造空间,尊重学生的意愿,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2.灵活开放性原则。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创造促使儿童发展的空间、因材施教,灵活选择,调整教学内容、方法、程序,以生成性课程资源为主,在实施校本课程的实践过程中,充分体现目标多元化、内容的宽泛性、广域性和可变性。

  3.整体优化性原则。拓宽知识领域,将校本课程与各学科的纵向、横向的各个部分进行优化整合,形成最佳课程结构,发挥校本课程的最大功能。

  4.活动、实践、探究性原则。体现在教学形式上要以学生自主参与,积极活动、勇于实践、探索为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围绕问题大胆探究的意识和实验摸索的精神,着眼于养成*惯,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5.整合性原则。校本课程的编制应致力于对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与综合运用,让学生获得完整的知识,通过实践取得深刻的体会和丰富的经验。

  6.特色性原则。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学校应扬长避短,针对学校具体情况,走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材设计,充分发挥学校作为课程决策中心的作用,最大限度的切合每一位学生的性格特征、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同时注意学校当地社区的特点,充分考虑本地区的风土人情、传统*俗等。校本课程的开发使学校获取课程自我更新的机会,从而办出特色学校,彰显学校特色。

  六、基本结构

  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训练和技战术训练几大部分。

  1、基本知识:乒乓球发展简史,乒乓球基本常识。

  2、基本技能训练:基础动作训练(攻球、推挡、搓球、拉球等)。

  3、技战术训练:推侧扑,逢斜变直、逢直变斜,调左压右、调右压左等等。

  七、组织实施

  1.成立了校本课程研究领导工作小组。

  组长:邢恩锋(校长),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决策人和负责人,负责校本课程的总体策划,宏观调控及全面的研究和实施。

  副组长:刘玉东(副校长),负责起草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指导乒乓球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实施工作,

  成员:马云征(副校长),主管校本课程的教师培训工作和校本课题问题的具体研究。汪立长(少先队大队辅导员),负责调查、分析学生对校本课程的意见和建议,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并组织实施。

  2.成立校本课程工作研究小组

  组长:(副校长)

  副组长:(教科室副校长,分管音、体、美教学)

  成员:(体育教师,负责校本课程编辑并主抓乒乓球校本课程的实施)(体育教师,负责校本课程编辑及教师培训)

  3.实施层次

  学校在抓好乒乓球课堂教学主阵地的同时,把乒乓球教学向课处延伸,组建校级、班级乒乓球队,定期开展活动。课程实施分三个层次:

  (1)面向全体学生。在各年级开展乒乓球教学,低年级每周开设一节乒乓球课,加强乒乓球课堂教学的研究。

  (2)建立班级乒乓球队。各班开展乒乓球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报名参加,利用课余时间深入学*乒乓球。每学期开展班级乒乓球比赛。

  (3)建立校级乒乓球队。选拔优秀苗子,进一步训练提高,利用课外活动进行训练,提高技战术水*,提高竞技能力。

  4.师资培训

  校本课程需要的教师立足于学校内部,对部分教师进行培训,内容重点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教师进行校本课程理论的培训,让教师初步掌握校本课程的一些基本原理,明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常识、课程探究等基本原理,为课程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二是对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拓宽其知识面,构建教师的知识结构,为课程开发提供知识和智力上的支持。三是对教师进行乒乓球技能训练,形成实施课程的基本能力。

  5.撰写校本课程教案

  负责校本课程的教师首先写出校本课程教案,交给校本课程工作研究小组初审。教案要有以下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课前准备、教学过程及活动安排、教学效果等。

  6.具体训练措施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校长亲自抓,各部门齐抓共管,体育教研组具体落实训练计划。同时,加强教练队伍培训,优化师资队伍,聘请兼职教练、陪练,形成协调配置的教练队伍,提高训练的水*。

  (2)加大投入,加强硬件建设。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建成较大规模的乒乓球训练馆,功能齐全,设备优良,为打造品牌奠定硬件基础。

  (3)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抓好普及。学校开设乒乓球课,编写乒乓球校本课程,把乒乓球课程作为特色课程来开发,发挥课堂基地作用,进行趣味性、科学性、系统性的训练。

  (4)科学选苗,夯实基础,建好乒乓球梯队,成立校中心队。队员从一年级到九年级分成低、中、高三个梯队。班级成立班级乒乓球队,每年代表班级参加学校“乒乓球文化周”的比赛活动。

  (5)乒乓球文化建设,陶冶性情。创办“我爱乒乓球”为主题的乒乓球报,激励学生们关注、热爱乒乓球。编练乒乓球操,把乒乓球基本动作、韵律操动作融为一体。编唱乒乓球歌,讲述乒乓球名家故事,读乒乓球世界冠军故事,营造良好的乒乓球运动校园文化氛围。

  (6)突破校本的训练模式,拓宽训练视野。一是请专家到我校指导训练,二是派教师外出培训,同时,选送基础好的苗子队员到专业训练基地培训,形成动态的训练机制。

  (7)积极组织参加各种比赛,提高竞技水*。参加每年的市校长杯乒乓球比赛,并积极参加县组织的乒乓球比赛。

  八、评价方法

  1.对教师的评价

  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对教师进行考核,并记入教师业务档案,主要是通过四看:看学生选择训练的人数;看学生训练过程中的发展程度;看领导、教师、家长对训练的反响;看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

  (1)教师做到“四有”: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对学生的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应该按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纲要》的要求,完成周期内规定的教学任务,达到校本课程规定的课时数与教学目标。

  (3)教师应有资料意识,整理学生学*档案、妥善保管学生训练成果资料袋。

  (4)任课教师要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及时总结经验。

  2.对学生的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取三看:看学生训练的学时总量;看学生在训练过程中的表现、态度等;看学生的训练成果。

  (1)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考试或考查方法,但要做好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根据学生参与学*、实践、探究的态度及在学*过程中的学*成效进行评价,采用“优秀、良好、继续努力”的正面评价形式。

  (3)学生成果可通过队内交流、学校比赛等多种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

  九、保障措施

  1.学校将请本校有特长的老师及社会人士任专兼职教师,作为专业指导小组,并根据活动的需要聘请社会上有专长者作为校外辅导员。

  2.学校提供或帮助解决活动所需要的器材、资料、场地以及人员的联络。

  3.学生的校外活动要在指导教师参与的情况下展开,并争取社会有关部门和学生家长的支持和参与,教育学生注意活动中的安全问题。

  十、乒乓球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取得的成果

  学校乒乓球队自19XX年建队以来,共获得县中小学生乒乓球比赛的八项男女团体和单打冠军,一次获市校长杯第六名。目前,我校正对乒乓球校本课程的实施与建设进行认真总结与调整,以乒乓球运动为突破口,努力建设特色化校本课程,努力打造学校办学品牌。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通用20篇(扩展6)

——中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范本十份

  中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1

  为了让不同个性特长的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让所有学生的素质与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与培养,使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终身学*的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我校在开足开齐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基础上,针对我校办学特色特点,进一步整合优化校本课程,不断加大校本课程的开发力度,特草拟本方案。

  一、校本课程委员会

  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组 长:z

  副组长:z

  组 员:z

  执行办公室主任:z

  二、校本课程的具体目标

  1.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促使每个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

  2. 热爱生活,学会交往,养成与他人合作的*惯;

  3. 培养社会精英人才。

  三、校本课程类别:

  1、 文化类(中国文化、红楼梦赏析、法语入门、日语入门、德语入门、英语语言文化类、……)

  2、科学类 (学科竞赛、电脑类、理科学科拓展、 ……)

  3、社会类 (文科学科拓展、 ……)

  4、德育类 (心理、卫生、 ……)

  5、艺体类

  6、实践类 (烹饪、插花、编织、陶艺、汽车、……,)

  7、特色类 (航空航天俱乐部、生命科学及宇宙兴趣俱乐部、科技创新俱乐部、领导力课程、……)

  四、实施步骤

  1、 由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提供校本课程类别,学校全体教师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特长,自由选择申报。要求全体老师人人参与校本课程 的开发,选题不限于本专业领域,一旦选定则不随意变动,应着力于持续、深入、丰富、完善课程,力争三年左右能形成成熟的校本课程,教师成长为所选领域的专家。原则上合作项目原则上不超过三人,拟定校本课程开发简案。(学期末)

  2、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协调整合课程人员安排,审议上报的校本课程开发简案。(学期末)

  3、校本开发人员开始选定或编辑教材、撰写课程计划,设计学生活动材料等,学校对部分特色课程组织人员培训。(假期)

  4、审议通过后的校本课程项目将全部放到校园网,在规定时间内学生通过校园网选课系统自由选择,每位学生限选一门,先选先得。除某些特殊课程外,原则上须有20人以上方可成班。(开学第一周)

  5、校园网上公布最后成班的校本课程开设安排,包括时间、地点、学生姓名等。(开学第二周)

  6、校本课程开始上课(开学第三周)。

  五:管理制度:

  (一)教师

  1、开学前准备好教材、制定好教学计划。

  2、做好学生考勤,并将迟到、请假、缺*的学生名单当天反馈给年级主任,年级主任于第二天反馈给相应的班主任。

  3、做好学生考核工作,在校本课程结束后把学生考勤登记册、学生成绩册、学*成果、反映学生学*情况的照片交到教务处归档。

  4、一学期校本课程结束后,教师应上交教材和教学小结。

  (二)学生

  1、学生根据自身发展需要自愿选择学校课程,在开学第一周登陆学校网站“校本课程选报系统”选择。

  2、不得随意缺课,如无故缺*1次或因故缺*3次不得参加该课程考核。

  3、达到出勤率的要求、参加该课程的考查合格可获得该课程所发证书,成绩按合格、不合格记录归档。

  六、评价

  1、每学期校本课程结束后,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通过日常教学检查、问卷调查、学生学*成果以及教师撰写的相关论文来对教师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评选表彰奖励。(学期末)

  2、学校鼓励优秀校本课程教师在教学中不断丰富和完善讲义,在专家指导下形成校本教材。

  中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2

  一、评价原则

  1、科学性原则。对课程的评价要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提高评价的效度和信度。

  2、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方法要简单可行,可操作性强。

  3、发展性原则。对课程的评价要注重考查有利学生可持续发展。

  4、参与性原则。对学生的评价注重校本课程的参与情况。

  5、全面性原则。对教师的评价既要考虑到教师课程目标的实施情况,学生能力的提高水*,又要考虑到教材的编写质量。

  二、评价标准

  选修课程开发本身的复杂性,为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了保证选修课程开发健康顺利地进行,除了要对课程开发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外,还要关注课程开发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为加强学校课程管理,规范开发流程与课程实施,定期对选修课程进行评价。包括课程方案评价、课程实施评价、学生学业成绩评价三方面。评价的重点主要放在开发流程与课程实施的规范性、有效性上,前者主要通过健全课程评审委员会组织,严格工作规范来实现。后者则主要依靠学校对教学常规的监管来达成。

  具体做到以下三点:

  △定期评价学期《选修课程开发方案》,提出改进建议。

  △尝试建立一种全面评定教师课程开发质量的体系。在参照教学规范评价的`同时,注重学生对课程质量的评价。

  △建立多样化的学*效果评价体系,倡导在学*活动的情景中评价学生,倡导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背景进行个性化评价,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

  评价借鉴课程评价的CIPP模式(即背景--输入--过程--成果模式),突出了评价的“改进功能”。制定《选修课程评价标准细则》对选修课程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同时为后续课程开设与调整以及科学的决策提供相关依据。

  关注以下“四性”对课程进行评价:

  --人文性。具有浓郁的家乡色彩、自我学校特色,融趣味性、知识性、科学性、思想性于一炉,能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综合性。有机地整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以多种学*方式有效地解决学*、生活中的问题。

  --生成性。促使孩子在一系列亲身经历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同时又在师生的共同参与下,生成我们的校本课程。

  --开放性。以开放的体系、开放的内容、开放的学*形式,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不同程度上有不同的发展。

  --实践性。采用学生活动的方式组织内容,以探究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

  中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3

  中学新课程校本教研实施方案提要:提升全组教师的理论水*。鼓励并组织本学科组教师依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结合教改,确定教研中心和教改课题,组织全组成员学*新理念,不断总结教学成果。

  一、原则和依据

  1、组织管理的发展性原则

  以可持续性发展为根本,提升学校整体和个人的竞争潜力。各项制度的制定围绕学校的长远发展规划,并针对阶段工作重点,体现动态化的目标管理思想。

  2、研究方法的实证性原则

  校本教研的主体是教师,研究内容以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为主。鼓励教师通过有效的调查、分析、研究、探索与实践。

  3、研究目标的效率性原则

  校内各级单位树立“半成品”的引导和服务意识,采取各项有效措施,鼓励教师参与教学的探索与研究,克服形式主义,以提升个人专业素养,提高自身的反思能力和教学效率为目的。

  4、研究过程的学科性原则

  以“课改”为指导,“课标”为依据,加强对教师研究过程的专业性指导,强化研究的学科性意识。

  二、组织和管理

  学校实行“校长领导下的教务处——学科教研组——教师个人”三级教研组织网络。

  1、校本教研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职责:

  ①制定学校校本教研的总体规划。

  ②领导小组必须深入校本教研第一线,每人参与1—2项校本教研活动。

  ③为教师开展校本教研提供良好的软、硬件环境。

  ④适时聘请有经验的老师来校指导校本教研工作,举荐教师参加相关的教学研讨会。

  2、校本教研工作小组

  组长:

  副组长:(各年级主管领导)

  成员: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

  职责:

  ①制定学校校本教研的工作计划,指导各教研组开展教研活动。

  ②收集、整理学校校本教研的各种资料,总结校本教研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及时向“校本教研领导小组”提出建议。

  ③定期完成对教研组、教师个人的评价。

  ④向领导小组推荐优秀教研工作者人选。

  学校的教研部门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协同相关部门,结合学校发展规划,针对个人阶段性教学中普遍问题,制定*期和远期的研究目标,并做好各项具体实施方案。努力为教师的教学研究提供专业支持,做好各项服务工作。

  教研组根据学科特点确定每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相关措施并具体落实。

  教师个人将参与校本教研作为个人专业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在实践中反思和发现解决策略。

  三、相关的规章制度

  1、校级管理层面

  (1)校长是校本教研的第一负责人

  ①提供开展教研活动的经费、时间、场所、硬件支持。

  ②为教师提供相关的培训机会,帮助教师获得专业性指导。

  ③确保积极参与研究的教师有优先外出学*的机会。

  ④在各项教师评价标准中,要增加教学研究成果考评的权益。

  (2)学校教务处研究本校的教学现状,向校长,分管业务的副校长提供教学导向性意见,总结,推广好的教法与经验,制定学校教研制度,并逐步落实。

  (3)负责全校的教研流程管理工作,加强对学校教师的教学研究的指导与管理,组织各教研组教研成果的汇总、统计工作,检查教研工作的落实、进展情况和交流情况。

  2、教研组层面

  (1)学期初组织教师学*本学校课程标准,明确本学期课程的目的、任务、教学内容、重难点及相关策略;讨论并确定各年级教学要求,组织教师根据个人特长和任教班级情况,制定个人学期教学计划。

  (2)根据教学实际,围绕学校实际确定教研组和个人每学期的教研任务,做好组内职责分工、任务布置工作,有计划地开展研究与交流汇报。

  (3)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研究、公开展示课,及时总结、反思、交流、推广教学经验,加强与校外教学教研的沟通和交流。

  (4)教研活动每两周开展一次。做到有依据、有主题、有记录、有措施、有成果。

  (5)提升全组教师的理论水*。鼓励并组织本学科组教师依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结合教改,确定教研中心和教改课题,组织全组成员学*新理念,不断总结教学成果,推广教学新经验。

  (6)每次教学检测后,及时召开各年级组的质量分析会,并针对薄弱教师,或薄弱学科,或薄弱班级进行跟踪听课,进行专题分析。组织好新老教师的结对指导和同伴互助。

  (7)注意积累资料和总结经验。建立本学科的课程资源库。每学期要向学校提交一定数量的教研成果。

  (8)协助学校科研部门检查科研任务的落实情况,期末做好工作总结,并定期向学校行政领导和教师汇报工作。

  (9)鼓励每位教师每学期提出一项教改建议。

  3、教师个人层面

  (1)制定学期教学计划(课程标准的具体化、个性化)及个人本学期

  中学新课程校本教研实施方案提要:提升全组教师的理论水*。鼓励并组织本学科组教师依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结合教改,确定教研中心和教改课题,组织全组成员学*新理念,不断总结教学成果

  所重点关注的教学问题、研究任务。认真完成教研组布置的各项教研任务。

  (2)学期初,教师自我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教研部门的协助下根据教学问题拟定解决问题的初步方案。每位教师在整体把握、研读教材的基础上,认真制订问题研究明细表,确保问题研究在教学行动中实现。

  (3)认真参加校内各项教研活动,态度端正,在教研组讨论时要认真准备,积极发言。无故不参加教研活动者,按旷课一节处理。各科室人员及实验员要参加相应学科的教研活动。

  (4)认真参与课堂观察。教师校内听课、评课每学期不少于10节,学校建立课堂跟踪制度。

  (5)教师每学期至少完成以下成果中的两项:

  ①一篇教研论文。

  ②一本教育教学理论着作的手写笔记。

  ③一份教育叙事或案例。

  ④组织一次教研组研讨活动。

  ⑤一份校级以上展示或获奖的教案。

  中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4

  为了让不同个性特长的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让所有学生的素质与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与培养,使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终身学*的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我校在开足开齐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基础上,针对我校办学特色特点,进一步整合优化校本课程,不断加大校本课程的开发力度,特草拟本方案。

  一、校本课程委员会

  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组 长:z

  副组长:z

  组 员:z

  执行办公室主任:z

  二、校本课程的具体目标

  1.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促使每个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

  2. 热爱生活,学会交往,养成与他人合作的*惯;

  3. 培养社会精英人才。

  三、校本课程类别:

  1、 文化类(中国文化、红楼梦赏析、法语入门、日语入门、德语入门、英语语言文化类、……)

  2、科学类 (学科竞赛、电脑类、理科学科拓展、 ……)

  3、社会类 (文科学科拓展、 ……)

  4、德育类 (心理、卫生、 ……)

  5、艺体类

  6、实践类 (烹饪、插花、编织、陶艺、汽车、……,)

  7、特色类 (航空航天俱乐部、生命科学及宇宙兴趣俱乐部、科技创新俱乐部、领导力课程、……)

  四、实施步骤

  1、 由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提供校本课程类别,学校全体教师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特长,自由选择申报。要求全体老师人人参与校本课程 的开发,选题不限于本专业领域,一旦选定则不随意变动,应着力于持续、深入、丰富、完善课程,力争三年左右能形成成熟的校本课程,教师成长为所选领域的专家。原则上合作项目原则上不超过三人,拟定校本课程开发简案。(学期末)

  2、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协调整合课程人员安排,审议上报的校本课程开发简案。(学期末)

  3、校本开发人员开始选定或编辑教材、撰写课程计划,设计学生活动材料等,学校对部分特色课程组织人员培训。(假期)

  4、审议通过后的校本课程项目将全部放到校园网,在规定时间内学生通过校园网选课系统自由选择,每位学生限选一门,先选先得。除某些特殊课程外,原则上须有20人以上方可成班。(开学第一周)

  5、校园网上公布最后成班的校本课程开设安排,包括时间、地点、学生姓名等。(开学第二周)

  6、校本课程开始上课(开学第三周)。

  五、管理制度:

  (一)教师

  1、开学前准备好教材、制定好教学计划。

  2、做好学生考勤,并将迟到、请假、缺*的学生名单当天反馈给年级主任,年级主任于第二天反馈给相应的班主任。

  3、做好学生考核工作,在校本课程结束后把学生考勤登记册、学生成绩册、学*成果、反映学生学*情况的照片交到教务处归档。

  4、一学期校本课程结束后,教师应上交教材和教学小结。

  (二)学生

  1、学生根据自身发展需要自愿选择学校课程,在开学第一周登陆学校网站“校本课程选报系统”选择。

  2、不得随意缺课,如无故缺*1次或因故缺*3次不得参加该课程考核。

  3、达到出勤率的要求、参加该课程的考查合格可获得该课程所发证书,成绩按合格、不合格记录归档。

  六、评价

  1、每学期校本课程结束后,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通过日常教学检查、问卷调查、学生学*成果以及教师撰写的相关论文来对教师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评选表彰奖励。(学期末)

  2、学校鼓励优秀校本课程教师在教学中不断丰富和完善讲义,在专家指导下形成校本教材。

  中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5

  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发的一门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而言的。实施校本课程将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发现和培养人才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为更好地贯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特制定此方案。

  一、课程目标

  1、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2、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

  4、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学*和掌握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5、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

  二、基本理念

  1、学生是校本课程的主体。一方面学生是课程开发的依据;另一方面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课程实施中创造课程。

  2、“生活世界”是校本课程内容的范围。

  3、课程是学生通过反思性、创生性实践而建构人生意义的活动,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反思和创造的环境、对象。

  4、校本课程的学*活动方式以理解、体验、反思、探究和创造为本,旨在改变学生的单一学*方式。

  5、教师和学生不是校本课程的简单执行者,而是校本课程的创生者。

  三、教学原则

  校本课程与其他必修课程一样,都是由学生全员参加的学校教育活动,在遵循一般教学原则的同时,还必须考虑到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原则:

  1、自主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教师讲授、指导少而精,尽可能让学生多练、多动,多给学生以尽可能多的时间与想象、创造空间。

  2、自愿性原则。学生在“自选”科目时,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意愿,报名后按各自选择编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地做出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化、内容的宽泛性、即时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可变性,评价的主体性、差异性。

  四、教学形式

  作为一门以学生实践为主的课程,校本课程的教学方式要打破课堂教学固有的模式,教师要尽可能给学生更大的自主活动余地以及更多的相互交流的机会。在教学上拟采用以下形式:

  1、个体式。如书法、计算机、学生阅读、棋类等。

  2、集体活动式。如班团队活动、社会实践、体育竞赛、艺体节、科技创新大赛等。

  3、团队式。如合唱、舞蹈、球类选项、学科竞赛等。

  五、课时安排

  校本课程每周2课时,安排在下午。

  六、教学内容及目标

  我校实施校本课程,要遵从我校以“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办学理念,构建学校丰富的课程体系,旨在充分整合和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为师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和条件,构建学校教育人性化、个性化的课程,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七、教学评价

  1、学生评价

  (1)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记录,作为“优秀学生”的评选条件。

  (3)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小组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载入学生成长档案。

  2、教师评价。

  (1)教师从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的评价记录。

  (2)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3)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4)教务处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每学期对教师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

  八、师资培训

  教师能否适应与承担新课程的教学任务,已成为提高校本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是承担校本课程的主体,依据学校在职教师的现状,目前师资培训应采用以下方法。

  1、走出去———参加市内外有关部门组织的培训,回校后积极辐射。

  2、请进来———聘请校外有关专家,对我校教师进行培训。

  3、老带新———通过名师带教,“一帮一”结对互助,培养青年教师。

  4、自学———通过提供书籍、资料、器材,让教师自主学*,以掌握一门或几门校本课程教学能力。

  九、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校本课程的基础。任课教师要以丰富的实践为基础,参考有关资料,务实钻研学*,自己动手编写教材,学校资助教材的刊印,通过实践,反馈调节,最后形成有特色的褡裢学校校本课程教材。教师开发教材,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调查收集学生现阶段的发展基础和差异。掌握学生现有知识、技能素质的水*,收集适应技能高低和知识多寡不同的各种活动材料,为课程选材的提供依据。

  2、提供反馈资料,特别是向学生指出学*中的差错并分析原因的反馈材料,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找出课程学*中的难点。

  3、组织学生从事课外实践活动。

  4、总结和反思教学活动。教师要不断地提高通过自我总结和积极借鉴他人的反馈来分析自己的学*需要和学*风格的能力。

  5、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北大附中等名校资源,促进课程资源的广泛交流与共享。

  十、配套措施

  1、教务处、政教处、电教处、教研组(备课组)要积极帮助教师制订好教学计划,负责协调安排和组织指导教学计划的执行。

  2、学校聘请社会有关人员担任部分校本课程的教学,邀请市教育局领导,教研室(教科所)领导和专家以及高等院校的知名学者到校指导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工作。

  3、将校本课程的实施,计入教师工作量,纳入教师考核内容,工作实绩载入教师专业技术档案。

  4、学校保证课程开展必需的经费、器材等物质条件。

  中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6

  为深入贯彻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xxxx—20xx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及《郑州市教育局关于加强课程建设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丰富课程体系,激发校园活力,为学生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特色课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结合我校育人目标和办学特色,制定我校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一、课程背景

  (一)学校基本情况

  郑州市第四十四中学创建于19xx年,坐落于郑州市**街12号,是郑州市教育局直属的一所完全中学,郑州市示范性高中。学校以“厚德博学,励志笃行”为校训,追求“尚德尚能,惟勤惟绩”的共同价值,形成了“和谐向上、求实创新”的校风,“敬业乐群、诲人不倦”的教风,“志存高远、学而不厌”的学风。学校遵循“特色促发展,师生共成长”的发展思路,彰显“空乘”为主的艺术特色,推动了学校素质教育的蓬勃发展,整个校园校风正,学风浓,和谐而富有生机,得到了广大师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

  培养目标: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温文尔雅、充满自信、勇于担当,具有创造力的现代公民。

  (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基础

  学校占地面积33亩,建筑面积15315*方米;有实验室6个,功能教室约40个,操场正在建设当中;有42个教学班,其中初中18个教学班,高中24个教学班;2100余名学生,150余位教职工,均具有本科及其以上学历,其中高级教师39人,中级教师46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151人,省、市级骨干教师和学术技术带头人31人。可见,学校不仅具备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的物质与环境基础,还具备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的师资力量。

  (三)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期待

  1、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是落实国家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2、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办学特色的需要

  3、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是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4、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抓手

  二、校本课程的目标设定

  根据国家、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性文件和学校的培养目标、学生需求,兼顾特色发展和学校实际,构建适合学生主动和谐发展的课程体系,培养勇于担当、自信、阳光,有创新精神与公民意识的现代人,确定现阶段我校校本课程的目标与定位。

  (一)学会交往与合作。懂得*等与尊重、宽容与理解、关心与互助、担当与合作,讲究现代文明礼仪,提升团队素养与领导力,实现合作共赢。

  (二)学会认同与认可。认同自我,认可他人,讲究规则意识,提升坚韧、健康的心理品质。

  (三)学会探究与创新。学*一门探究性课程,动手操作,由转变、改变到创新,不断培养穷究物理、格物致知的科学精神。

  (四)学会生存与生活。有安全意识并掌握安全技能,掌握一至两项健身技能,发展一项健康休闲兴趣爱好,培养志趣高雅的生活情趣,保持自信与个性,实现个人价值。

  (五)具有国际视野。不仅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有民族文化自信,又能够在世界多元文化的视野下审视传统,主动融入又保持自我尊严,理解国际文化与规则,具有国际视野。

  三、校本课程结构

  学校校本课程规划三类课程:探究实验课程、学科发展课程、特色发展课程。同时,结合创客教育,将学校校本课程纳入创客课程建设。课程呈现形式可以是校本课程,也可是社团形式。以社团形式呈现的校本课程,必须有完备的社团章程和社团成员招募书,常规性开展社团活动。

  (一)探究实验课程:设置“拓展探究课程”与“融合探究课程”。以理科探究创新、学科融合课程为主,强调研究性、探究性、自主性、动手操作等深度学*方式。侧重培育理科见长的创新型人才,使参与学*的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的体验与探索的乐趣,发展问题意识,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二)学科发展课程:设置“语言文学类”、“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和“国际理解课程”。关注兴趣与爱好,学会分享、尊重与合作,增强责任意识与使命感,开阔视野,突出个性与品质的培养,侧重学科素养、学科拓展、合作交往、心理健康、个性发展、国际文化交流、国际融合、国际规则理解等素养的培育。

  (三)特色发展课程:设置“德育特色课程”、“空乘特色课程”和“艺体特色课程”。充分发挥“弟子规”、礼仪教育等特色德育课程的影响力,以德促智,以智养德,德智相融;彰显“空乘”、美术、播音主持、“艺体”特色,让整个校园浸润在美育的河流中,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绽放出多彩的人生芳华。

  中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7

  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校本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校将依据国家基础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计划、根据学校“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为了一切学生发展、为了发展一切学生”的育人目标,充分利用学校及教师的资源,认真做好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验。

  一、课程目标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使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科学、体验生活、走向社会,促进学生爱科学、爱自然、爱生活、爱家乡,进而爱社会、爱祖国等方面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通过实施校本课程,发展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思维能力,转变学*方式,促进教师教育观、课程观的更新,改善我校的课程结构,结合本地资源,完善和丰富校本课程。

  1、学生层面

  初步学会如何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知道怎样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并组织实施;会对自然、生活、社会及自我问题进行深度探究;尝试进行生产劳动,体验劳动和技术实践过程;会自主地与活动相关的社会部门与个人联系,进行表达与交流,并学会自我管理,初步转变学*方式,体现“自主学*、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的学生形象和“培养人、发展人、完善人”办学理念,促进学生的多元(差异)发展。

  2、教师层面

  通过对活动的参与、组织、指导和管理,转变教育观、课程观和教学方式,使教师成为学生学*的促进者、合作者和指导者。改善教师知识结构,培养一支“一专多能”型的`教师队伍,促进教师的自身专业化成长。

  3、学校层面

  探索一条符合初中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的校本课程开发的路子,建立并完善一套较为合理的具可操作性的校本课程的设置模式,提升学校的办学理念、特色品位以及完善课程文化和学校文化。

  二、教学原则

  1.综合性原则。在活动中,既要对以往所学的各学科知识加以综合,体现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综合;也要关注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以提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践性原则。强调在体验中获取知识,在调查、考察、实验、探究、设计、操作、制作、服务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自主性原则。强调学生自主选择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制定活动方案、开展实践和表达结果。教师的指导应有利于学生自主活动的开展和深化。

  4.开放性原则。强调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在时间安排、主题确定、方法运用、活动操作和成果表达等方面有相当大的灵活性,为学生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广阔的空间。

  5.过程性原则。关注学生在过程中获得的学*体验和个性化表现,关注不断生成的新的目标和主题,关注实践活动的方法、态度、体验、诚信等。

  三、主要措施

  1、组织全体教师学*,动员全体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

  2、制定校本课程开发和管理制度,以规范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管理工作,使校本课程开发纳入教师业务考核中。

  3、以教研组为单位确定本科组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

  4、评估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需求,确定课程开发的重点。

  5、动员全体教师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开设校本课程。

  6、充分发挥校本研训的作用,整合各科组教师的特长和优势共同开发校本课程。

  四、课程结构

  按课程开设的培养目标分为人文素养类、科学素养类、生活技能类、身心素养类、艺术修养类、信息技术类、学科竞赛类七大类。

  人文素养类:通过人文文化的学*,提升学生人文文化品质,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和进行交流的能力。

  科学素养类:通过各种科技自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思考的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生活技能类:通过生活知识的学*,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提高学生生活的质量。

  身心素质类:通过体育项目和心理健康辅导,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提高。

  艺术修养类:通过艺术活动,陶冶学生情操,增强艺术修养,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审美能力。

  信息技术类:通过学*电脑操作知识,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学*、研究性学*的能力。

  学科竞赛类:以学科竞赛来培养学生进取创新精神,科学探索精神。

  五、选课方法

  1、向学生宣传实施校本课程的意义,激发学生参与校本课程学*的积极性。

  2、学校向学生公布校本课程开设科目、指导教师及课程说明等,让学生自由、自主选择课程。

  3、先按正常教学班统计学生选课情况,再根据学生第一、第二志愿,学校调整各校本课程科目学*人数,原则上组班不超过50人。

  4、视学生选课情况及场地限制,按校本课程课时计划表,有目的有计划的实施校本课程。

  六、教学评价

  (一)评价原则

  对校本课程的评价,学校遵循重过程、重应用、重亲身体验、重全员参与原则。

  一要体现评价的过程性。将评价贯穿于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全过程,重点评价教师参与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积极性,评价学生的参与与体会。

  二要注意评价内容的丰富性。根据学生在校本课程中参与程度、学*态度、实践体验、方法和技能的掌握进行全面评价。

  三要注重评价的激励性。结合学生的活动过程及研究结果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发挥特长,施展才能,创设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组织与学*环境。

  四要强调评价手段的多样性。评价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书面材料评价与学生口头评价、活动展示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等方法。

  (二)评价内容和方式

  1.学生的评价

  (1)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差”记录,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

  (3)学*的成果。学生成果通过实践创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异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

  2.教师评价

  学校原则上要求全部教师都参与校本课程的实施工作,因此,教师校本课程参与工作作为教师的业务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每学期末,学校教务处负责考核,对认真开展教学和指导工作的教师发给一定的课时补贴。对教师工作考核的标准是:

  (1)教师从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课时与教学目标。

  (3)教师应保存学生作品及在活动中、竞赛中取得成绩的资料。

  (4)教务处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访问等形式对教师考核,记入业务档案。

  3.对课程的评价

  对课程的评价标准和要求主要包括:师生积极参与,主动活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广泛交往;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设置合适的活动目标;活动内容能与学科课程整合;活动与社会、家庭有机联系;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活动气氛活跃、愉悦;学生乐于表现自己,发表见解;在活动中教师起组织引导作用。

  七、课程管理

  (一)组织机构

  1.成立学校校本课程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负责校本课程的总体策划,宏观调控。

  (二)成立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负责组织落实、协调、检查校本课程进行中的事务性工作。

  (三)日常管理机构

  1、教务处

  (1)制定校本课程实施方案,课时计划,加强校本课程师资管理,指导各年级组、备课组制定实施计划。

  (2)落实各班指导学生了解各门学科,并做好学生选课,以便于对全校校本课程进行规划。

  (3)根据计划安排校本课程的课时和教学(活动)场所。

  (4)加强对每位教师开设课程的指导与测评,对活动过程进行监控。

  (5)每学期召开一次校本课程研讨会,展示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学生的学*成果,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

  2.年级组、班主任和上课教师

  (1)对学生的活动进行日常管理,协助教务处做好课程的实施、评价认定工作。

  (2)对学生进行活动的安全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等。

  3、教研组

  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八、教材建设

  教师可从以下四个渠道挖掘教材资源:1、自编教材;2、选编教材;3、选用优秀教材;4、拓宽现有教材。

  九、课程保障措施

  学校校本课程领导小组负责校本课程的组织、实施、管理、考核、存档、教师培训与考核奖励等,负责校本课程实施基地的建设、与外界的联系和沟通及活动的各种协调工作。

  1、师资队伍管理。教师参与校本课程的工作情况是学校对教师进行业务考核、评优评先等的重要条件,工作成绩也记入教师业务档案,根据各教师的实际指导情况计算工作量,并以学期为单位折算一定工作量。学校教务处设一名专职教师,负责校本课程的整体规划、常规组织管理与教学工作。

  2、学生档案管理。学校建立规范的学生活动档案,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对学生参与学*情况进行总结评价。

  3、课程资源管理。学校重视图书资料、师资配备与培养、校内活动场所建设、活动基地建设等课程资源的建设。

  4、诚信安全教育。学校在活动开展前,通过班级分散教育和年段集中教育,由专职教师、各职能部门、班主任和指导教师负责学生的诚信安全等教育工作,保证活动的正常开展。

  5、课程的研究与建设

  对于校本课程的实施,尽管学校以前有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经验,但不规范;尽管学校的有关部门开展了大量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探索工作,但不系统;绝大多数教师对校本课程实施的准备不是很充分,学校把校本课程作为一门独立课程进行操作也不是很有把握。因此特别强校本课程的课题研究:如校本课程资源建设的研究、实施策略研究、过程管理的研究、评价与考核的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课程实施实效影响因素的研究、校本课程与地方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关系的研究等等。

  十、步骤与措施

  1、准备阶段(第1、2周)

  主要任务是启动校本课程的开发,作好思想、人员、组织、教学的准备工作:

  A、制订方案、健全制度;

  B、评估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需求,确定课程开发的重点;

  c、教务处发放校本课程申请表和参考选题;

  D、教师确定校本课程选题,申请表交教务处;

  E、教务处选配校本课程教师;

  f、教师挖掘教材资源,选择或编写教材。

  2、实施阶段(20xx年9月第三周起——20xx年6月)

  A、公布校本课程开设科目、指导教师及课程说明等,学生自由、自主选择课程;

  B、统计学生选课情况,调整各校本课程科目学*人数;

  c、教务处确定校本课程的形式,开课设节:

  D、教师制订学期计划,上交教务处检查;

  E、按校本课程课时计划表,有目的有计划的实施校本课程;

  f、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研讨教材教学策略,提高教师对教材的驾驭能力;

  G、定期检查、记录、测试,反馈实验情况,对出现问题进行调查与诊断;

  H、教师按学期对教材内容、教材的使用、学生学*效果进行阶段性的总结评价。

  3、总结阶段(20xx年6月)

  A、教师整理好讲义和全部实验材料;

  B、教师写出校本课程分析报告,进行反思性评价;

  c、教务处发放学生问卷,对教师进行评价。

  中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8

  中学新课程校本教研实施方案提要:提升全组教师的理论水*。鼓励并组织本学科组教师依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结合教改,确定教研中心和教改课题,组织全组成员学*新理念,不断总结教学成果。

  一、原则和依据

  1、组织管理的发展性原则

  以可持续性发展为根本,提升学校整体和个人的竞争潜力。各项制度的制定围绕学校的长远发展规划,并针对阶段工作重点,体现动态化的目标管理思想。

  2、研究方法的实证性原则

  校本教研的主体是教师,研究内容以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为主。鼓励教师通过有效的调查、分析、研究、探索与实践。

  3、研究目标的效率性原则

  校内各级单位树立“半成品”的引导和服务意识,采取各项有效措施,鼓励教师参与教学的探索与研究,克服形式主义,以提升个人专业素养,提高自身的反思能力和教学效率为目的。

  4、研究过程的学科性原则

  以“课改”为指导,“课标”为依据,加强对教师研究过程的专业性指导,强化研究的学科性意识。

  二、组织和管理

  学校实行“校长领导下的教务处——学科教研组——教师个人”三级教研组织网络。

  1、校本教研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职责:

  ①制定学校校本教研的总体规划。

  ②领导小组必须深入校本教研第一线,每人参与1—2项校本教研活动。

  ③为教师开展校本教研提供良好的软、硬件环境。

  ④适时聘请有经验的老师来校指导校本教研工作,举荐教师参加相关的教学研讨会。

  2、校本教研工作小组

  组长:

  副组长:(各年级主管领导)

  成员: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

  职责:

  ①制定学校校本教研的工作计划,指导各教研组开展教研活动。

  ②收集、整理学校校本教研的各种资料,总结校本教研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及时向“校本教研领导小组”提出建议。

  ③定期完成对教研组、教师个人的评价。

  ④向领导小组推荐优秀教研工作者人选。

  学校的教研部门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协同相关部门,结合学校发展规划,针对个人阶段性教学中普遍问题,制定*期和远期的研究目标,并做好各项具体实施方案。努力为教师的教学研究提供专业支持,做好各项服务工作。

  教研组根据学科特点确定每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相关措施并具体落实。

  教师个人将参与校本教研作为个人专业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在实践中反思和发现解决策略。

  三、相关的规章制度

  1、校级管理层面

  (1)校长是校本教研的第一负责人

  ①提供开展教研活动的经费、时间、场所、硬件支持。

  ②为教师提供相关的培训机会,帮助教师获得专业性指导。

  ③确保积极参与研究的教师有优先外出学*的机会。

  ④在各项教师评价标准中,要增加教学研究成果考评的权益。

  (2)学校教务处研究本校的教学现状,向校长,分管业务的副校长提供教学导向性意见,总结,推广好的教法与经验,制定学校教研制度,并逐步落实。

  (3)负责全校的教研流程管理工作,加强对学校教师的教学研究的指导与管理,组织各教研组教研成果的汇总、统计工作,检查教研工作的落实、进展情况和交流情况。

  2、教研组层面

  (1)学期初组织教师学*本学校课程标准,明确本学期课程的目的、任务、教学内容、重难点及相关策略;讨论并确定各年级教学要求,组织教师根据个人特长和任教班级情况,制定个人学期教学计划。

  (2)根据教学实际,围绕学校实际确定教研组和个人每学期的教研任务,做好组内职责分工、任务布置工作,有计划地开展研究与交流汇报。

  (3)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研究、公开展示课,及时总结、反思、交流、推广教学经验,加强与校外教学教研的沟通和交流。

  (4)教研活动每两周开展一次。做到有依据、有主题、有记录、有措施、有成果。

  (5)提升全组教师的理论水*。鼓励并组织本学科组教师依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结合教改,确定教研中心和教改课题,组织全组成员学*新理念,不断总结教学成果,推广教学新经验。

  (6)每次教学检测后,及时召开各年级组的质量分析会,并针对薄弱教师,或薄弱学科,或薄弱班级进行跟踪听课,进行专题分析。组织好新老教师的结对指导和同伴互助。

  (7)注意积累资料和总结经验。建立本学科的课程资源库。每学期要向学校提交一定数量的教研成果。

  (8)协助学校科研部门检查科研任务的落实情况,期末做好工作总结,并定期向学校行政领导和教师汇报工作。

  (9)鼓励每位教师每学期提出一项教改建议。

  3、教师个人层面

  (1)制定学期教学计划(课程标准的具体化、个性化)及个人本学期中学新课程校本教研实施方案

  提要:提升全组教师的理论水*。鼓励并组织本学科组教师依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结合教改,确定教研中心和教改课题,组织全组成员学*新理念,不断总结教学成果所重点关注的教学问题、研究任务。认真完成教研组布置的各项教研任务。

  (2)学期初,教师自我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教研部门的协助下根据教学问题拟定解决问题的初步方案。每位教师在整体把握、研读教材的基础上,认真制订问题研究明细表,确保问题研究在教学行动中实现。

  (3)认真参加校内各项教研活动,态度端正,在教研组讨论时要认真准备,积极发言。无故不参加教研活动者,按旷课一节处理。各科室人员及实验员要参加相应学科的教研活动。

  (4)认真参与课堂观察。教师校内听课、评课每学期不少于10节,学校建立课堂跟踪制度。

  (5)教师每学期至少完成以下成果中的两项:

  ①一篇教研论文。

  ②一本教育教学理论着作的手写笔记。

  ③一份教育叙事或案例。

  ④组织一次教研组研讨活动。

  ⑤一份校级以上展示或获奖的教案。

  中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9

  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校本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校将依据国家基础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计划、根据学校“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为了一切学生发展、为了发展一切学生”的育人目标,充分利用学校及教师的资源,认真做好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验。

  一、课程目标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使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科学、体验生活、走向社会,促进学生爱科学、爱自然、爱生活、爱家乡,进而爱社会、爱祖国等方面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通过实施校本课程,发展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思维能力,转变学*方式,促进教师教育观、课程观的更新,改善我校的课程结构,结合本地资源,完善和丰富校本课程。

  1、学生层面

  初步学会如何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知道怎样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并组织实施;会对自然、生活、社会及自我问题进行深度探究;尝试进行生产劳动,体验劳动和技术实践过程;会自主地与活动相关的社会部门与个人联系,进行表达与交流,并学会自我管理,初步转变学*方式,体现“自主学*、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的学生形象和“培养人、发展人、完善人”办学理念,促进学生的多元(差异)发展。

  2、教师层面

  通过对活动的参与、组织、指导和管理,转变教育观、课程观和教学方式,使教师成为学生学*的促进者、合作者和指导者。改善教师知识结构,培养一支“一专多能”型的教师队伍,促进教师的自身专业化成长。

  3、学校层面

  探索一条符合初中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的校本课程开发的路子,建立并完善一套较为合理的具可操作性的校本课程的设置模式,提升学校的办学理念、特色品位以及完善课程文化和学校文化。

  二、教学原则

  1.综合性原则。在活动中,既要对以往所学的各学科知识加以综合,体现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综合;也要关注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以提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践性原则。强调在体验中获取知识,在调查、考察、实验、探究、设计、操作、制作、服务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自主性原则。强调学生自主选择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制定活动方案、开展实践和表达结果。教师的指导应有利于学生自主活动的开展和深化。

  4.开放性原则。强调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在时间安排、主题确定、方法运用、活动操作和成果表达等方面有相当大的灵活性,为学生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广阔的空间。

  5.过程性原则。关注学生在过程中获得的学*体验和个性化表现,关注不断生成的新的目标和主题,关注实践活动的方法、态度、体验、诚信等。

  三、主要措施

  1、组织全体教师学*,动员全体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

  2、制定校本课程开发和管理制度,以规范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管理工作,使校本课程开发纳入教师业务考核中。

  3、以教研组为单位确定本科组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

  4、评估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需求,确定课程开发的重点。

  5、动员全体教师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开设校本课程。

  6、充分发挥校本研训的作用,整合各科组教师的特长和优势共同开发校本课程。

  四、课程结构

  按课程开设的培养目标分为人文素养类、科学素养类、生活技能类、身心素养类、艺术修养类、信息技术类、学科竞赛类七大类。

  人文素养类:通过人文文化的学*,提升学生人文文化品质,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和进行交流的能力。

  科学素养类:通过各种科技自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思考的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生活技能类:通过生活知识的学*,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提高学生生活的质量。

  身心素质类:通过体育项目和心理健康辅导,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提高。

  艺术修养类:通过艺术活动,陶冶学生情操,增强艺术修养,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审美能力。

  信息技术类:通过学*电脑操作知识,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学*、研究性学*的能力。

  学科竞赛类:以学科竞赛来培养学生进取创新精神,科学探索精神。

  五、选课方法

  1、向学生宣传实施校本课程的意义,激发学生参与校本课程学*的积极性。

  2、学校向学生公布校本课程开设科目、指导教师及课程说明等,让学生自由、自主选择课程。

  3、先按正常教学班统计学生选课情况,再根据学生第一、第二志愿,学校调整各校本课程科目学*人数,原则上组班不超过50人。

  4、视学生选课情况及场地限制,按校本课程课时计划表,有目的有计划的实施校本课程。

  六、教学评价

  (一)评价原则

  对校本课程的评价,学校遵循重过程、重应用、重亲身体验、重全员参与原则。

  一要体现评价的过程性。将评价贯穿于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全过程,重点评价教师参与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积极性,评价学生的参与与体会。

  二要注意评价内容的丰富性。根据学生在校本课程中参与程度、学*态度、实践体验、方法和技能的掌握进行全面评价。

  三要注重评价的激励性。结合学生的活动过程及研究结果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发挥特长,施展才能,创设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组织与学*环境。

  四要强调评价手段的多样性。评价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书面材料评价与学生口头评价、活动展示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等方法。

  (二)评价内容和方式

  1.学生的评价

  (1)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差”记录,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

  (3)学*的成果。学生成果通过实践创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异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

  2.教师评价

  学校原则上要求全部教师都参与校本课程的实施工作,因此,教师校本课程参与工作作为教师的业务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每学期末,学校教务处负责考核,对认真开展教学和指导工作的教师发给一定的课时补贴。对教师工作考核的标准是:

  (1)教师从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课时与教学目标。

  (3)教师应保存学生作品及在活动中、竞赛中取得成绩的资料。

  (4)教务处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访问等形式对教师考核,记入业务档案。

  3.对课程的评价

  对课程的评价标准和要求主要包括:师生积极参与,主动活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广泛交往;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设置合适的活动目标;活动内容能与学科课程整合;活动与社会、家庭有机联系;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活动气氛活跃、愉悦;学生乐于表现自己,发表见解;在活动中教师起组织引导作用。

  七、课程管理

  (一)组织机构

  1.成立学校校本课程领导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组员:xxx

  负责校本课程的总体策划,宏观调控。

  (二)成立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组员:xxx

  负责组织落实、协调、检查校本课程进行中的事务性工作。

  (三)日常管理机构

  1、教务处

  (1)制定校本课程实施方案,课时计划,加强校本课程师资管理,指导各年级组、备课组制定实施计划。

  (2)落实各班指导学生了解各门学科,并做好学生选课,以便于对全校校本课程进行规划。

  (3)根据计划安排校本课程的课时和教学(活动)场所。

  (4)加强对每位教师开设课程的指导与测评,对活动过程进行监控。

  (5)每学期召开一次校本课程研讨会,展示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学生的学*成果,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

  2.年级组、班主任和上课教师

  (1)对学生的活动进行日常管理,协助教务处做好课程的实施、评价认定工作。

  (2)对学生进行活动的安全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等。

  3、教研组

  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八、教材建设

  教师可从以下四个渠道挖掘教材资源:

  1、自编教材;

  2、选编教材;

  3、选用优秀教材;

  4、拓宽现有教材。

  九、课程保障措施

  学校校本课程领导小组负责校本课程的组织、实施、管理、考核、存档、教师培训与考核奖励等,负责校本课程实施基地的建设、与外界的联系和沟通及活动的各种协调工作。

  1、师资队伍管理。教师参与校本课程的工作情况是学校对教师进行业务考核、评优评先等的重要条件,工作成绩也记入教师业务档案,根据各教师的实际指导情况计算工作量,并以学期为单位折算一定工作量。学校教务处设一名专职教师,负责校本课程的整体规划、常规组织管理与教学工作。

  2、学生档案管理。学校建立规范的学生活动档案,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对学生参与学*情况进行总结评价。

  3、课程资源管理。学校重视图书资料、师资配备与培养、校内活动场所建设、活动基地建设等课程资源的建设。

  4、诚信安全教育。学校在活动开展前,通过班级分散教育和年段集中教育,由专职教师、各职能部门、班主任和指导教师负责学生的诚信安全等教育工作,保证活动的正常开展。

  5、课程的研究与建设

  对于校本课程的实施,尽管学校以前有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经验,但不规范;尽管学校的有关部门开展了大量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探索工作,但不系统;绝大多数教师对校本课程实施的准备不是很充分,学校把校本课程作为一门独立课程进行操作也不是很有把握。因此特别强校本课程的课题研究:如校本课程资源建设的研究、实施策略研究、过程管理的研究、评价与考核的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课程实施实效影响因素的研究、校本课程与地方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关系的研究等等。

  十、步骤与措施

  1、准备阶段(第1、2周)

  主要任务是启动校本课程的开发,作好思想、人员、组织、教学的准备工作:

  A、制订方案、健全制度;

  B、评估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需求,确定课程开发的重点;

  C、教务处发放校本课程申请表和参考选题;

  D、教师确定校本课程选题,申请表交教务处;

  E、教务处选配校本课程教师;

  F、教师挖掘教材资源,选择或编写教材。

  2、实施阶段(2xxxx年9月第三周起--2xxxx年6月)

  A、公布校本课程开设科目、指导教师及课程说明等,学生自由、自主选择课程;

  B、统计学生选课情况,调整各校本课程科目学*人数;

  C、教务处确定校本课程的形式,开课设节:

  D、教师制订学期计划,上交教务处检查;

  E、按校本课程课时计划表,有目的有计划的实施校本课程;

  F、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研讨教材教学策略,提高教师对教材的驾驭能力;

  G、定期检查、记录、测试,反馈实验情况,对出现问题进行调查与诊断;

  H、教师按学期对教材内容、教材的使用、学生学*效果进行阶段性的总结评价。

  3、总结阶段(2xxxx年6月)

  A、教师整理好讲义和全部实验材料;

  B、教师写出校本课程分析报告,进行反思性评价;

  C、教务处发放学生问卷,对教师进行评价。

  中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10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一七五中学也由课程改革的试点年级进入全面课程改革阶段。新的课程改革给本xxx学校基础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新的舞台。

  *年来在学校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始终坚持全面育人的方针,以培养现代化人才为目标,以创新教育为方向,形成了“以人为本,实施素质教育”的办学宗旨。带领全体教师认真学课程改刻的理论,更新教育观念,加强教学管理和教师培训,不断研究和探索开发校本课程的新路子,特别是在艺术、体育校本课程方面取得了可喜成果。引领了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教师具有开拓创新精神,为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依据

  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发的一门课程,由学生自主参加,以学生活动为主,它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但它与必修程在内容、要求的深广程度和活动形式的灵活程度等方面又不尽相同。校本课程更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自愿性和灵活性。按照**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将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惯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发现和培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三、校本课程内容

  学校目前安排如下内容作为校本课程:

  1、音乐:声乐的基本常识 通俗歌曲

  2、体育:篮球技能训练 校园健美操

  3、美术:版画 装饰画

  四、培养目标

  1、总体目标

  以课程为载体,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师生与课改共同成长。我校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提出了选修课和活动课作为我校的校本课程。

  2、具体目标

  1、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

  2、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

  4、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学*和掌握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五、教学原则

  校本课程与其他课程一样.都是由学生全员参加的学校教育活动,在遵循一般教学原则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在教学上应注意以下原则:

  1、自主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教师讲授、指导少而精,尽量让学生多炼、多动,多给学生以尽可能多的时间与想象、创造空间。 2、自愿性原则:学生在"自选"科目时,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意愿,报名后按各自选择编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兴趣等实际出发、因材施教,灵活地作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化、内容的宽泛性、及时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可变性,评价的主体性、差异性。

  六、课时安排

  音乐每学期6课时。

  篮球每学期8课时。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