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洲和大洋》地理教案合集5篇

首页 / 地理教案 / |

  《大洲和大洋》地理教案 1

  一、简介

  本主题是教育部重大课题“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项目下的教学设计。本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

  二、学*者分析

  1、初一学生好奇心强,易接受新事物,学*的持久性差。

  2、容易接受具体直观的事物和现象,归纳总结能力差,空间概念不强。

  3、学生初步具有读图、识图、使用地球仪的能力。

  4、具备小组合作的意识。

  三、教学/学*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

  1、课程标准: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2)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2、本课目标:

  知识和技能:

  1)能够说出全球海陆分布特点及海陆面积比例。

  2)能够在图上识别出大陆、岛屿、半岛。

  3)能够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并在图上或地球仪上找到它们的位置,能识别七大洲的轮廓。

  过程和方法:

  1)通过大洲大洋位置的学*,增强地理空间概念。

  2)能够运用地球仪和地图解决地理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形成对学*地理的兴趣,及科学态度。

  2)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主要采用问题引导式,结合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学生提供多感官的学*途径。

  学*方式主要为探究、合作、竞赛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理念

  1、改变地理的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鼓励学生在探究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并积极参与到学*中。

  2、有效的实现信息技术地理学科的整合,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交互,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环境。

  3、关注学生学*的全过程,实现评价的多元化,及时地给予学生肯定性的评价,使学生体会学*的收获。

  评价维度:

  1、课中: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参与程度、交流合作、信息再现、各组之间的竞争情况等。

  2、课后:根据学生对资料进行整理的情况进行评价。

  五、应用信息技术的依据或考虑

  1、本课中应用课件实现分组选题,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2、运用动态图片创设教学情境,运用静态图片突出教学的直观性。

  3、应用FLASH软件制作交互性拼图,体现教学的灵活性。

  4、改变学*方式、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六、教学过程或活动过程

  (一)教学准备阶段

  1、搜集资料:

  文字资料主要是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对知识进行细化。

  图像资料来源:

  1)来自扫描,如:东西半球世界地图;

  2)来自教学软件,如:世界海陆分布、亚欧分界等;

  3)来自互联网,如:地球自转的GIF图像;

  4)自制图像,如:夜空中闪烁的星星,大陆、半岛、岛屿图等。

  2、教材处理:

  把本课教学内容分解为四部分:

  1)大陆、岛屿、半岛;

  2)大洲名称、轮廓;

  3)大洲位置;

  4)大洋及其与大洲的位置关系,以问题式呈现给同学。并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练*竞赛题。

  3、课件制作:

  1)用ACDSee和Photoshop进行图像制作和处理。

  2)用Powerpoint进行整体设计制作。插入相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并设好链接。特别是有一些图片出示后,要回到原页面,这就要设好返回链接。

  3)用Flash制作

  a、拼图课件,可以实现人机互动,加上计时器的运用,更增加了学生的学*兴趣。

  b、“比一比”计分板,按键可实现各小组得分的增减,最后获胜的小组还可以赢得“桂冠”。

  4)与数字地球进行链接,实现资源共享。

  (二)教学实施:

  1、教师在大屏幕上展示地球在宇宙中转动的图像,并配以音乐,创设情境,把学生自然的带入课堂。以加加林描述的“蓝色星球”引出地表的海陆例。

  2、学生两人一组,运用地球仪,用数据采集的方法,统计海陆比例。学会并学会分析处理数据。

  3、出示本节课题“大洲和大洋”,从学生认知角度。

  《大洲和大洋》地理教案 2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要求学生学会在地图上确定地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图文和空间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人类的家园――地球的感情。

  [知识和能力]

  1.要求学生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并形成记忆。

  2.要求学生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海、海峡、洋等概念,并能判别。

  【教学重点】

  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

  【教学难点】

  认识七大洲的轮廓及七大洲位置的确定

  【教学方法】

  讨论法、举例分析法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地球是人类的家园,只有全方位地认识我们的家园,才能更好地爱护它,更合理地利用它的资源。今天我们就来学*地球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有关知识,在学*这个重要内容之前,我们先来解决几个问题。

  [教授新课]

  一、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洋、海、海峡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认真读教材图2.5,思考后回答:从图上你看到了些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追问:请大家阅读教材思考:

  A、什么是大陆、半岛、岛屿和大洲?

  B、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是哪个?请在书后的“世界地形图”上找到它的位置。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并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指图告诉大家格陵兰岛的位置。

  教师指图:比格陵兰岛大的陆地就是大陆,有这几块,比它小的就是岛屿,有很多,大陆和它附*的岛屿合起来称大洲,地球上共有七大洲。

  教师提问:请大家在“世界地形图”上找白令海峡,思考:

  A、什么是海峡?白令海峡沟通哪两个大洋?

  B、什么是海?这两大洋的边缘有什么海?

  [过渡]知道了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洋、海、海峡这几个基本概念后,我们来认识七大洲。

  二、七大洲

  1.名称及轮廓: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图2.6及阅读材料,了解地球上的七大洲的名称和名 称的由来,并回答一组抢答题:

  A、请说出地球上的七大洲的名称。

  B、亚洲是哪个洲的简称?它的英文有谁会读?

  C、Europe是哪个洲的英文名称,它有什么含义?

  D、“阳光灼热的大陆”指哪个洲?

  E、大洋洲怎样得名?

  教师引导:请大家观察七大洲的面积和轮廓图,哪个洲最大?哪个洲最小?(亚洲最大,大洋洲最小。)

  教师引导: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可用“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来记忆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观察七大洲的轮廓有什么特征?请同学们充分展开自己的想象来认识大洲的轮廓。(学生分组讨论后,每一组派一名代表发言。)

  教师小结:很好,大家的想象力都很丰富,说明任何一个事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它,就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这是我们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今天我们先按几何图形的思路来学*大洲的轮廓。

  教师示范:教师在图上作示范,启发学生如何按几何图形的思路把握大洲轮廓特征,勾画大洲轮廓。

  师生互动:教师出示剪好的七大洲轮廓简图,学生说出它们的洲名。

  学生活动:试勾画一个大洲的轮廓简图。

  [过渡]知道了七大洲的轮廓后,我们来看它们在地球上的分布情况。

  2.分布及位置

  教师提问:请大家回忆一下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请两位同学回答。

  教师提问:请大家认真阅读图2.6,回答一组抢答题:

  A、主要位于东半球的大洲有哪几个?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有哪几个?

  B、主要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有哪几个?主要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有哪几个?

  C、赤道横穿哪两个大洲的大陆?

  教师追问:请大家认真观察七大洲分布图和图2.7,抢答:

  A、哪些大洲的陆地是相连的?找出它们之间的分界线。

  B、哪些大洲仅以运河或海峡相隔?

  教师启发:刚才我们只是了解了七大洲在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分布情况,除南极洲外,其他各大洲一南一北成对分布,各大洲的轮廓大都是北宽南窄的倒三角形,为什么会这样呢?目前科学家们还不能做出合理的解释,在座的同学都可能是未来的科学家,只要大家认真学*,积极思考,努力探索,说不定这个奥秘将来就能被你们揭开。你们有没有信心?我期待这一天早日来临。

  教师引导:下面我们来看看怎样用前面学过的方法来在地图上确定七大洲的位置。(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

  教师追问:这个组的同学认为可以用经纬网来确定,很好,那怎样确定呢?

  教师指导:在“世界地形图”上以非洲为例用经纬网确定大洲位置。

  教师提问:

  A、非洲北端被哪条特殊的纬线穿过?(北回归线)

  B、非洲南端被哪条特殊的纬线穿过?(南回归线)

  C、赤道穿过非洲大陆的哪个部位?(中部)

  D、哪条特殊的经线穿过非洲大陆?穿过非洲大陆的哪个部位?(0度经线、西部)

  E、请注意非洲最大的海湾几内亚湾的位置。

  教师示范:边讲边在经纬网底图上贴上非洲的轮廓图。

  教师引导:知道这种方法后,请大家和老师一起来贴亚洲的轮廓图。

  教师提问:

  A、亚洲北端被哪条特殊的纬线穿过?(北极圈)

  B、亚洲南端的岛屿被赤道穿过没有?(被穿过)考资源网

  C、东西经180~经线和东经90~经线穿过亚洲大陆没有?各穿过亚洲大陆的哪个部位?

  教师示范:贴上亚洲轮廓图。

  教师解释:教师边贴南极洲轮廓图边解释:由于地图的绘制方法不同,得到的大陆形状就会发生变化,在这幅图上,经线画成了*行的,所以位于极点附*的南极洲的面积和形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教师提问:下面我请四个同学带着地图来贴出其余大洲的轮廓图。请大家看看他们贴对了没有?如果有错误,哪个同学来给他改正?

  学生活动:学生贴出其余大洲的轮廓图。

  教师总结:对学生活动进行评价。

  [过渡]上面我们学*了七大洲的名称、轮廓、分布、分界线以及怎样在地图上确定七大洲的位置,下面让我们来认识四大洋。

  三、四大洋

  教师引导:根据对大洲的学*,你们认为认识四大洋,首先需要了解些什么?(四大洋的名称)

  教师追问:那四大洋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教师引导:知道了四大洋的名称后,还需要了解什么呢?(四大洋的位置)

  教师追问:怎样确定四大洋的位置呢?(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

  教师讲解:对,我们可以看某大洋位于哪些大洲之间,即用相对位置的方法来确定,例如:北冰洋位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之间。(指图)

  教师提问:那么太*洋位于哪些大洲之间呢?大西洋呢?印度洋呢?(学生读图回答)

  教师启发:我们还可以用方位来描述四大洋的位置,如北冰洋位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以北,那太*洋和印度洋又怎样描述呢?

  教师启发:反过来,我们也可以说亚洲东临太*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那北美洲又濒临哪些洋呢?

  学生活动:学生上来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教师总结:教师评价学生回答情况,并启发学生小结:

  A、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B、主要位于东半球的大洲各有哪几个?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各有哪几个?

  C、主要位于北半球的大洲各有哪几个?主要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各有哪几个?

  D、赤道横穿哪两个大洲的大陆?

  E、怎样确定七大洲的位置?

  F、太*洋位于哪些大洲之间?大西洋位于哪些大洲之间?印度洋位于哪些大洲之间?北冰洋位于哪些大洲之间?

  G、确定大洋的方法是什么?

  {巩固练*}

  教师提问:今天我们学*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为了检查大家的学*情况,我要请一些同学来在电脑上完成七大洲和四大洋拼图练*,看谁拼得又快又好。

  学生活动:请4~5位学生上来完成拼图练*,其他学生边看,边完成教材3l页的活动4。

  教师小结:评价学生活动。

  {小结}

  教师启发:今天的学*,你学到了些什么?(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还让我们学会了在地图上确定位置的两种方法,即用经纬网确定大洲的位置和用相对位

  置来确定大洋的位置的方法。)

  教师讲述:这些知识和方法对我们今后的学*很有用,希望同学们回去认真复*。

  【板书设计】

  大洲和大洋

  一、地球?水球?

  二、七大洲、四大洋

  1、全球陆地共分为七个大洲: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

  2、四大洋:太*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作业布置】

  写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其分布。

  《大洲和大洋》地理教案 3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要求学生学会在地图上确定地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图文和空间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人类的家园——地球的感情。

  [知识和能力]

  1.要求学生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并形成记忆。

  2.要求学生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海、海峡、洋等概念,并能判别。

  【教学重点】

  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

  【教学难点】

  认识七大洲的轮廓及七大洲位置的确定

  【教学方法】

  讨论法、举例分析法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地球是人类的家园,只有全方位地认识我们的家园,才能更好地爱护它,更合理地利用它的资源。今天我们就来学*地球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有关知识,在学*这个重要内容之前,我们先来解决几个问题。

  [教授新课]

  一、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洋、海、海峡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认真读教材图2.5,思考后回答:从图上你看到了些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追问:请大家阅读教材思考:

  A、什么是大陆、半岛、岛屿和大洲?

  B、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是哪个?请在书后的“世界地形图”上找到它的位置。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并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指图告诉大家格陵兰岛的位置。

  教师指图:比格陵兰岛大的陆地就是大陆,有这几块,比它小的就是岛屿,有很多,大陆和它附*的岛屿合起来称大洲,地球上共有七大洲。

  教师提问:请大家在“世界地形图”上找白令海峡,思考:

  A、什么是海峡?白令海峡沟通哪两个大洋?

  B、什么是海?这两大洋的边缘有什么海?

  [过渡]知道了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洋、海、海峡这几个基本概念后,我们来认识七大洲。

  二、七大洲

  1.名称及轮廓: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图2.6及阅读材料,了解地球上的七大洲的名称和名 称的由来,并回答一组抢答题:

  A、请说出地球上的七大洲的名称。

  B、亚洲是哪个洲的简称?它的英文有谁会读?

  C、Europe是哪个洲的英文名称,它有什么含义?

  D、“阳光灼热的大陆”指哪个洲?

  E、大洋洲怎样得名?

  教师引导:请大家观察七大洲的面积和轮廓图,哪个洲最大?哪个洲最小?(亚洲最大,大洋洲最小。)

  教师引导: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可用“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来记忆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观察七大洲的轮廓有什么特征?请同学们充分展开自己的想象来认识大洲的轮廓。(学生分组讨论后,每一组派一名代表发言。)

  教师小结:很好,大家的想象力都很丰富,说明任何一个事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它,就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这是我们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今天我们先按几何图形的思路来学*大洲的轮廓。

  教师示范:教师在图上作示范,启发学生如何按几何图形的思路把握大洲轮廓特征,勾画大洲轮廓。

  师生互动:教师出示剪好的七大洲轮廓简图,学生说出它们的洲名。

  学生活动:试勾画一个大洲的轮廓简图。

  [过渡]知道了七大洲的轮廓后,我们来看它们在地球上的分布情况。

  2.分布及位置

  教师提问:请大家回忆一下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请两位同学回答。

  教师提问:请大家认真阅读图2.6,回答一组抢答题:

  A、主要位于东半球的大洲有哪几个?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有哪几个?

  B、主要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有哪几个?主要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有哪几个?

  C、赤道横穿哪两个大洲的大陆?

  教师追问:请大家认真观察七大洲分布图和图2.7,抢答:

  A、哪些大洲的陆地是相连的?找出它们之间的分界线。

  B、哪些大洲仅以运河或海峡相隔?

  教师启发:刚才我们只是了解了七大洲在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分布情况,除南极洲外,其他各大洲一南一北成对分布,各大洲的轮廓大都是北宽南窄的倒三角形,为什么会这样呢?目前科学家们还不能做出合理的解释,在座的同学都可能是未来的科学家,只要大家认真学*,积极思考,努力探索,说不定这个奥秘将来就能被你们揭开。你们有没有信心?我期待这一天早日来临。

  教师引导:下面我们来看看怎样用前面学过的方法来在地图上确定七大洲的位置。(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

  教师追问:这个组的同学认为可以用经纬网来确定,很好,那怎样确定呢?

  教师指导:在“世界地形图”上以非洲为例用经纬网确定大洲位置。

  教师提问:

  A、非洲北端被哪条特殊的纬线穿过?(北回归线)

  B、非洲南端被哪条特殊的纬线穿过?(南回归线)

  C、赤道穿过非洲大陆的哪个部位?(中部)

  D、哪条特殊的经线穿过非洲大陆?穿过非洲大陆的哪个部位?(0度经线、西部)

  E、请注意非洲最大的海湾几内亚湾的位置。

  教师示范:边讲边在经纬网底图上贴上非洲的轮廓图。

  教师引导:知道这种方法后,请大家和老师一起来贴亚洲的轮廓图。

  教师提问:

  A、亚洲北端被哪条特殊的纬线穿过?(北极圈)

  B、亚洲南端的岛屿被赤道穿过没有?(被穿过)考资源网

  C、东西经180~经线和东经90~经线穿过亚洲大陆没有?各穿过亚洲大陆的哪个部位?

  教师示范:贴上亚洲轮廓图。

  教师解释:教师边贴南极洲轮廓图边解释:由于地图的绘制方法不同,得到的大陆形状就会发生变化,在这幅图上,经线画成了*行的,所以位于极点附*的南极洲的面积和形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教师提问:下面我请四个同学带着地图来贴出其余大洲的轮廓图。请大家看看他们贴对了没有?如果有错误,哪个同学来给他改正?

  学生活动:学生贴出其余大洲的轮廓图。

  教师总结:对学生活动进行评价。

  [过渡]上面我们学*了七大洲的名称、轮廓、分布、分界线以及怎样在地图上确定七大洲的位置,下面让我们来认识四大洋。

  三、四大洋

  教师引导:根据对大洲的学*,你们认为认识四大洋,首先需要了解些什么?(四大洋的名称)

  教师追问:那四大洋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教师引导:知道了四大洋的名称后,还需要了解什么呢?(四大洋的位置)

  教师追问:怎样确定四大洋的位置呢?(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

  教师讲解:对,我们可以看某大洋位于哪些大洲之间,即用相对位置的方法来确定,例如:北冰洋位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之间。(指图)

  教师提问:那么太*洋位于哪些大洲之间呢?大西洋呢?印度洋呢?(学生读图回答)

  教师启发:我们还可以用方位来描述四大洋的位置,如北冰洋位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以北,那太*洋和印度洋又怎样描述呢?

  教师启发:反过来,我们也可以说亚洲东临太*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那北美洲又濒临哪些洋呢?

  学生活动:学生上来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教师总结:教师评价学生回答情况,并启发学生小结:

  A、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B、主要位于东半球的大洲各有哪几个?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各有哪几个?

  C、主要位于北半球的大洲各有哪几个?主要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各有哪几个?

  D、赤道横穿哪两个大洲的大陆?

  E、怎样确定七大洲的位置?

  F、太*洋位于哪些大洲之间?大西洋位于哪些大洲之间?印度洋位于哪些大洲之间?北冰洋位于哪些大洲之间?

  G、确定大洋的方法是什么?

  {巩固练*}

  教师提问:今天我们学*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为了检查大家的学*情况,我要请一些同学来在电脑上完成七大洲和四大洋拼图练*,看谁拼得又快又好。

  学生活动:请4~5位学生上来完成拼图练*,其他学生边看,边完成教材31页的活动4。

  教师小结:评价学生活动。

  {小结}

  教师启发:今天的学*,你学到了些什么?(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还让我们学会了在地图上确定位置的两种方法,即用经纬网确定大洲的位置和用相对位

  置来确定大洋的位置的方法。)

  教师讲述:这些知识和方法对我们今后的学*很有用,希望同学们回去认真复*。

  【板书设计】

  大洲和大洋

  一、地球?水球?

  二、七大洲、四大洋

  1、全球陆地共分为七个大洲: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

  2、四大洋:太*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作业布置】

  写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其分布。

  《大洲和大洋》地理教案 4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是学*陆地和海洋的基础,内容包括海陆分布、七大洲四大洋和各大洲的分界线三部分内容。

  1.海陆分布:教材利用图文来说明世界海陆分布及其特点,使学生了解“地球”“水球”称谓的依据。

  2.七大洲和四大洋:从大陆、岛屿、大洲的基本概念入手,人们把全球陆地划分为七大洲。通过“读图”,分别认识七大洲的名称、大小和位置和大洲的界线并认识各大洲的轮廓。四大洋:说明地球上的海洋既被陆地分割,又相互连通。然后“阅读”介绍大洋、海、海峡。

  3.各大洲的分界线:利用图片来说明各大洲的分界线。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了地球和地图等基本内容,在学*过程中已经涉及到若干本节课的内容,已初步具备了学*本课的基础,利于调动学生的学*欲望,不断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学生在学*时主要利用地图和学生的参与,培养读图分析能力,并指导学生用“图上记忆法”记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全球海陆分布,了解海陆面积比例。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并能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界线。

  2.能力目标:

  使学生会用地球仪、世界地图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分析资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快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地理信息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目标:

  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的态度,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同时渗透开放性的话题,组织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求异思维。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

  2.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3.七大洲的名称、面积排序。

  4.四大洋名称、面积排序。

  难点: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大洲和大洋》地理教案 5

  1、“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素描图,

  2、世界地形图

  学生大多学会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演示

  教学效果

  (三)

  师生互动 突出重点

  20分钟

  1、师:在地球的广大的海洋和陆地我们可以用六个字含盖全部。

  (七大洲四大洋)

  2、教师指导并和学生一起找七大洲四大洋

  “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太大印北”

  3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各大洲的轮廓及分布特征

  4、引导学生在空白图上填写七大洲和四大洋以及大洲的界线(大多数学生可以完成,学*困难的学生可以向组长和老师求助)

  1、请一位黄同学带领全班学生认识七大洲、四大洋

  2、让全体同学根据世界地图,说出主要大洲的分界线。

  3、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绘制各大洲的轮廓以及和四大洋相对位置

  4、各小组在空白图上填写七大洲四大洋以及大洲的界线

  1、大洲、大洋的分布图

  2、各大洲大小比较示意图

  3、亚洲与欧洲、非洲分界图

  4、北美洲与南美洲、亚洲分界图

  5、各大洋大小比较示意图

  6、“一笔绘五洲”

  学生深入的自主学*,培养对新知识的理解能力,亲自的绘图加深了学生的空间印象,也提高了绘图技能。通过师生互动,创建一种民主、*等、 交往的新型师生关系,一起突破难点,突出重点。使学生逐渐从“学会”发展到“会学”, 掌握学*方法,促进学生学*能力发展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四)

  竞赛活动 巩固练*

  6分钟

  1、设置抢答题:

  ⑴七大洲面积由大到小排序如何?

  ⑵亚洲和欧洲的界线是什么?

  ⑶哪些大洲全部或大部分在北半球?那南半球呢?

  ……

  2、把各组的得分写入表格,对各组的表现作点评

  以小组为单位参加竞赛活动,以抢答形式为主(各组任一成员都可抢答,答对的为本组得分)

  1、所提的问题和图片

  2、世界地形图竞赛版(对答对的同学会给予掌声鼓励)

  中学生好胜心强,用竞赛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识图、读图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又提高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学生增强自信心,激发学*热情,同时通过课堂练*,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

  (五)

  小结本课 布置作业

  3分钟

  1、师:“本节课你学*了那些?”引导学生总结,并以板书将重、难点内容用彩笔表示出来,巩固本节知识。

  2、布置作业:

  地理填充图册P12-13

  1、学生总结并记录重点难点

  2、记录作业内容并做作业

  板书和作业内容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通过书面作业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而且学得较为轻松,课堂教学效果很好.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在整个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为指导思想,在对教材处理中,创设教学情景,化抽象为具体,并提出富有启发性和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归纳,以化解教学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同时通过讨论、课堂练*竞赛活动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使学生动口动脑,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和理解,增强学生的交流合作和分析探究能力,品尝自主学*的乐趣。本节读图较多,难度并不大,我特别注意在提问时问题的目的性明确,尽量避免重复、罗嗦,把能由学生完成的尽量让他们来做。注意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的机会,多使用鼓励性语言,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其学*热情。不足之处在于有些学生参与探究的主动性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部分学生缺少自己的创见。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一、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二、世界海陆分布不均

  三、七大洲和四大洋

  1、四大洋

  ⑴洋、海和海峡

  ⑵四大洋:太*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2、七大洲:

  ⑴大陆、半岛、岛屿

  ⑵七大洲: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⑶各大洲的分界线:

  ① 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

  ②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③南、北美州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④亚、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


《大洲和大洋》地理教案合集5篇扩展阅读


《大洲和大洋》地理教案合集5篇(扩展1)

——大洲和大洋地理教案 (菁华5篇)

大洲和大洋地理教案1

  一、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

  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面貌,记住海陆面积比例。掌务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

  ②能力目标:

  1、能在空白地图上准确填出七大洲、四大洋。

  2、学会用简单的几何图形表示出七大洲的轮廓及其相对位置。

  ③情感目标:

  通过对地球表面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科学探究的精神,激发爱我家园的品质。

  二、教学 重点和难点

  重点:

  七大洲、四大洋位置、分布及大洲轮廓。

  难点:熟悉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位置和关系。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地球仪、世界地图

  四、教学过程:

  1、谈话 导入。:同学们,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早已广被接受,但宇航员加加林在太空看到的地球却是一个蔚蓝色的美丽的星球。他说:“我们给地球起错了名字,它应叫做水球。”那么到底应该叫地球还水球。

  这种教学方式,强化了讨论法这一学*方法。地球动画和图片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和交流,让学生发表了不同的见解,培养了语言表达的能力,发挥学生学*的主动性,营造宽松的学*环境。

  2、动手观察 探究新知

  (1) 师:引导学生旋转地球仪,开展“拥抱地球”活动,观察任何半球是陆地大还是海洋大?最后统计学生的拥抱结果,从而得出结论。(海洋比陆地大)

  ( 2 ) 师:这个结果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讲是很容易的,而古代人认识海陆分布有没有那么容易呢?接下来就让我们来认识几位著名的探险家和他们为人类认识世界所作的贡献吧。

  (3 ) 师:看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

  海洋大多分布在哪个半球?图中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分别是海洋还是陆地?

  (4)学生踊跃回答问题

  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学*热情,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的能力,使学生在使用地球仪、世界地图中,培养学生分析资料、提取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快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地理信息能力。学生也体会人类的认识世界是需要不断的探究和拼搏的,追求真理是人类的永远的目标。

  3、师生互动 突出重点

  ( 1)、师:在地球的广大的海洋和陆地我们可以用六个字含盖全部。

  (七大洲四大洋)

  ( 2)、教师指导并和学生一起找七大洲四大洋

  “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太大印北”

  ( 3)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各大洲的轮廓及分布特征

  ( 4)、引导学生在空白图上填写七大洲和四大洋以及大洲的界线(大多数学生可以完成,学*困难的学生可以向组长和老师求助)

  ( 5、)“一笔绘五洲” 学生深入的自主学*,培养对新知识的理解能力,亲自的绘图加深了学生的空间印象,也提高了绘图技能。通过师生互动,创建一种民主、*等、交往的新型师生关系,一起突破难点,突出重点。使学生逐渐从“学会”发展到“会学”,掌握学*方法,促进学生学*能力发展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五、巩固练*

  ⑴七大洲面积由大到小排序如何?

  ⑵亚洲和欧洲的界线是什么?

  ⑶哪些大洲全部或大部分在北半球?那南半球呢?

  六 小结本课 布置作业

  ( 1)、师:“本节课你学*了那些?”引导学生总结,并以板书将重、难点内容用彩笔表示出来,巩固本节知识。

  ( 2)、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一、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二、世界海陆分布不均

  三、七大洲和四大洋

  1、四大洋

  ⑴洋、海和海峡

  ⑵四大洋:太*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2、七大洲:

  ⑴大陆、半岛、岛屿

  ⑵七大洲: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⑶各大洲的分界线:

  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

  和土耳其海峡

  ②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③南、北美州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④亚、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

大洲和大洋地理教案2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要求学生学会在地图上确定地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图文和空间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人类的家园——地球的感情。

  [知识和能力]

  1.要求学生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并形成记忆。

  2.要求学生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海、海峡、洋等概念,并能判别。

  【教学重点】

  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

  【教学难点】

  认识七大洲的轮廓及七大洲位置的确定

  【教学方法】

  讨论法、举例分析法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地球是人类的家园,只有全方位地认识我们的家园,才能更好地爱护它,更合理地利用它的资源。今天我们就来学*地球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有关知识,在学*这个重要内容之前,我们先来解决几个问题。

  [教授新课]

  一、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洋、海、海峡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认真读教材图2.5,思考后回答:从图上你看到了些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追问:请大家阅读教材思考:

  A、什么是大陆、半岛、岛屿和大洲?

  B、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是哪个?请在书后的“世界地形图”上找到它的位置。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并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指图告诉大家格陵兰岛的位置。

  教师指图:比格陵兰岛大的陆地就是大陆,有这几块,比它小的就是岛屿,有很多,大陆和它附*的岛屿合起来称大洲,地球上共有七大洲。

  教师提问:请大家在“世界地形图”上找白令海峡,思考:

  A、什么是海峡?白令海峡沟通哪两个大洋?

  B、什么是海?这两大洋的边缘有什么海?

  [过渡]知道了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洋、海、海峡这几个基本概念后,我们来认识七大洲。

  二、七大洲

  1.名称及轮廓: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图2.6及阅读材料,了解地球上的七大洲的名称和名 称的由来,并回答一组抢答题:

  A、请说出地球上的七大洲的名称。

  B、亚洲是哪个洲的简称?它的英文有谁会读?

  C、Europe是哪个洲的英文名称,它有什么含义?

  D、“阳光灼热的大陆”指哪个洲?

  E、大洋洲怎样得名?

  教师引导:请大家观察七大洲的面积和轮廓图,哪个洲最大?哪个洲最小?(亚洲最大,大洋洲最小。)

  教师引导: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可用“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来记忆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观察七大洲的轮廓有什么特征?请同学们充分展开自己的想象来认识大洲的轮廓。(学生分组讨论后,每一组派一名代表发言。)

  教师小结:很好,大家的想象力都很丰富,说明任何一个事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它,就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这是我们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今天我们先按几何图形的思路来学*大洲的轮廓。

  教师示范:教师在图上作示范,启发学生如何按几何图形的思路把握大洲轮廓特征,勾画大洲轮廓。

  师生互动:教师出示剪好的七大洲轮廓简图,学生说出它们的洲名。

  学生活动:试勾画一个大洲的轮廓简图。

  [过渡]知道了七大洲的轮廓后,我们来看它们在地球上的分布情况。

  2.分布及位置

  教师提问:请大家回忆一下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请两位同学回答。

  教师提问:请大家认真阅读图2.6,回答一组抢答题:

  A、主要位于东半球的大洲有哪几个?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有哪几个?

  B、主要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有哪几个?主要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有哪几个?

  C、赤道横穿哪两个大洲的大陆?

  教师追问:请大家认真观察七大洲分布图和图2.7,抢答:

  A、哪些大洲的陆地是相连的?找出它们之间的分界线。

  B、哪些大洲仅以运河或海峡相隔?

  教师启发:刚才我们只是了解了七大洲在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分布情况,除南极洲外,其他各大洲一南一北成对分布,各大洲的轮廓大都是北宽南窄的倒三角形,为什么会这样呢?目前科学家们还不能做出合理的解释,在座的同学都可能是未来的科学家,只要大家认真学*,积极思考,努力探索,说不定这个奥秘将来就能被你们揭开。你们有没有信心?我期待这一天早日来临。

  教师引导:下面我们来看看怎样用前面学过的方法来在地图上确定七大洲的位置。(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

  教师追问:这个组的同学认为可以用经纬网来确定,很好,那怎样确定呢?

  教师指导:在“世界地形图”上以非洲为例用经纬网确定大洲位置。

  教师提问:

  A、非洲北端被哪条特殊的纬线穿过?(北回归线)

  B、非洲南端被哪条特殊的纬线穿过?(南回归线)

  C、赤道穿过非洲大陆的哪个部位?(中部)

  D、哪条特殊的经线穿过非洲大陆?穿过非洲大陆的哪个部位?(0度经线、西部)

  E、请注意非洲最大的海湾几内亚湾的位置。

  教师示范:边讲边在经纬网底图上贴上非洲的轮廓图。

  教师引导:知道这种方法后,请大家和老师一起来贴亚洲的轮廓图。

  教师提问:

  A、亚洲北端被哪条特殊的纬线穿过?(北极圈)

  B、亚洲南端的岛屿被赤道穿过没有?(被穿过)考资源网

  C、东西经180~经线和东经90~经线穿过亚洲大陆没有?各穿过亚洲大陆的哪个部位?

  教师示范:贴上亚洲轮廓图。

  教师解释:教师边贴南极洲轮廓图边解释:由于地图的绘制方法不同,得到的大陆形状就会发生变化,在这幅图上,经线画成了*行的,所以位于极点附*的南极洲的面积和形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教师提问:下面我请四个同学带着地图来贴出其余大洲的轮廓图。请大家看看他们贴对了没有?如果有错误,哪个同学来给他改正?

  学生活动:学生贴出其余大洲的轮廓图。

  教师总结:对学生活动进行评价。

  [过渡]上面我们学*了七大洲的名称、轮廓、分布、分界线以及怎样在地图上确定七大洲的位置,下面让我们来认识四大洋。

  三、四大洋

  教师引导:根据对大洲的学*,你们认为认识四大洋,首先需要了解些什么?(四大洋的名称)

  教师追问:那四大洋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教师引导:知道了四大洋的名称后,还需要了解什么呢?(四大洋的位置)

  教师追问:怎样确定四大洋的位置呢?(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

  教师讲解:对,我们可以看某大洋位于哪些大洲之间,即用相对位置的方法来确定,例如:北冰洋位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之间。(指图)

  教师提问:那么太*洋位于哪些大洲之间呢?大西洋呢?印度洋呢?(学生读图回答)

  教师启发:我们还可以用方位来描述四大洋的位置,如北冰洋位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以北,那太*洋和印度洋又怎样描述呢?

  教师启发:反过来,我们也可以说亚洲东临太*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那北美洲又濒临哪些洋呢?

  学生活动:学生上来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教师总结:教师评价学生回答情况,并启发学生小结:

  A、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B、主要位于东半球的大洲各有哪几个?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各有哪几个?

  C、主要位于北半球的大洲各有哪几个?主要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各有哪几个?

  D、赤道横穿哪两个大洲的大陆?

  E、怎样确定七大洲的位置?

  F、太*洋位于哪些大洲之间?大西洋位于哪些大洲之间?印度洋位于哪些大洲之间?北冰洋位于哪些大洲之间?

  G、确定大洋的方法是什么?

  {巩固练*}

  教师提问:今天我们学*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为了检查大家的学*情况,我要请一些同学来在电脑上完成七大洲和四大洋拼图练*,看谁拼得又快又好。

  学生活动:请4~5位学生上来完成拼图练*,其他学生边看,边完成教材3l页的活动4。

  教师小结:评价学生活动。

  {小结}

  教师启发:今天的学*,你学到了些什么?(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还让我们学会了在地图上确定位置的两种方法,即用经纬网确定大洲的位置和用相对位

  置来确定大洋的位置的方法。)

  教师讲述:这些知识和方法对我们今后的学*很有用,希望同学们回去认真复*。

  【板书设计】

  大洲和大洋

  一、地球?水球?

  二、七大洲、四大洋

  1、全球陆地共分为七个大洲: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

  2、四大洋:太*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作业布置】

  写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其分布。

大洲和大洋地理教案3

  一、简介

  本主题是教育部重大课题“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项目下的教学设计。本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

  二、学*者分析

  1、初一学生好奇心强,易接受新事物,学*的持久性差。

  2、容易接受具体直观的事物和现象,归纳总结能力差,空间概念不强。

  3、学生初步具有读图、识图、使用地球仪的能力。

  4、具备小组合作的意识。

  三、教学/学*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

  1、课程标准: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2)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2、本课目标:

  知识和技能:

  1)能够说出全球海陆分布特点及海陆面积比例。

  2)能够在图上识别出大陆、岛屿、半岛。

  3)能够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并在图上或地球仪上找到它们的位置,能识别七大洲的轮廓。

  过程和方法:

  1)通过大洲大洋位置的学*,增强地理空间概念。

  2)能够运用地球仪和地图解决地理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形成对学*地理的兴趣,及科学态度。

  2)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主要采用问题引导式,结合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学生提供多感官的学*途径。

  学*方式主要为探究、合作、竞赛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理念

  1、改变地理的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鼓励学生在探究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并积极参与到学*中。

  2、有效的实现信息技术地理学科的整合,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交互,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环境。

  3、关注学生学*的全过程,实现评价的多元化,及时地给予学生肯定性的评价,使学生体会学*的收获。

  评价维度:

  1、课中: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参与程度、交流合作、信息再现、各组之间的竞争情况等。

  2、课后:根据学生对资料进行整理的情况进行评价。

  五、应用信息技术的依据或考虑

  1、本课中应用课件实现分组选题,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2、运用动态图片创设教学情境,运用静态图片突出教学的直观性。

  3、应用FLASH软件制作交互性拼图,体现教学的灵活性。

  4、改变学*方式、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六、教学过程或活动过程

  (一)教学准备阶段

  1、搜集资料:

  文字资料主要是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对知识进行细化。

  图像资料来源:

  1)来自扫描,如:东西半球世界地图;

  2)来自教学软件,如:世界海陆分布、亚欧分界等;

  3)来自互联网,如:地球自转的GIF图像;

  4)自制图像,如:夜空中闪烁的星星,大陆、半岛、岛屿图等。

  2、教材处理:

  把本课教学内容分解为四部分:

  1)大陆、岛屿、半岛;

  2)大洲名称、轮廓;

  3)大洲位置;

  4)大洋及其与大洲的位置关系,以问题式呈现给同学。并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练*竞赛题。

  3、课件制作:

  1)用ACDSee和Photoshop进行图像制作和处理。

  2)用Powerpoint进行整体设计制作。插入相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并设好链接。特别是有一些图片出示后,要回到原页面,这就要设好返回链接。

  3)用Flash制作

  a、拼图课件,可以实现人机互动,加上计时器的运用,更增加了学生的学*兴趣。

  b、“比一比”计分板,按键可实现各小组得分的增减,最后获胜的小组还可以赢得“桂冠”。

  4)与数字地球进行链接,实现资源共享。

  (二)教学实施:

  1、教师在大屏幕上展示地球在宇宙中转动的图像,并配以音乐,创设情境,把学生自然的带入课堂。以加加林描述的“蓝色星球”引出地表的海陆例。

  2、学生两人一组,运用地球仪,用数据采集的方法,统计海陆比例。学会并学会分析处理数据。

  3、出示本节课题“大洲和大洋”,从学生认知角度。

大洲和大洋地理教案4

  1、“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素描图,

  2、世界地形图

  学生大多学会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演示

  教学效果

  (三)

  师生互动 突出重点

  20分钟

  1、师:在地球的广大的海洋和陆地我们可以用六个字含盖全部。

  (七大洲四大洋)

  2、教师指导并和学生一起找七大洲四大洋

  “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太大印北”

  3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各大洲的轮廓及分布特征

  4、引导学生在空白图上填写七大洲和四大洋以及大洲的界线(大多数学生可以完成,学*困难的学生可以向组长和老师求助)

  1、请一位黄同学带领全班学生认识七大洲、四大洋

  2、让全体同学根据世界地图,说出主要大洲的分界线。

  3、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绘制各大洲的轮廓以及和四大洋相对位置

  4、各小组在空白图上填写七大洲四大洋以及大洲的界线

  1、大洲、大洋的分布图

  2、各大洲大小比较示意图

  3、亚洲与欧洲、非洲分界图

  4、北美洲与南美洲、亚洲分界图

  5、各大洋大小比较示意图

  6、“一笔绘五洲”

  学生深入的自主学*,培养对新知识的理解能力,亲自的绘图加深了学生的空间印象,也提高了绘图技能。通过师生互动,创建一种民主、*等、 交往的新型师生关系,一起突破难点,突出重点。使学生逐渐从“学会”发展到“会学”, 掌握学*方法,促进学生学*能力发展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四)

  竞赛活动 巩固练*

  6分钟

  1、设置抢答题:

  ⑴七大洲面积由大到小排序如何?

  ⑵亚洲和欧洲的界线是什么?

  ⑶哪些大洲全部或大部分在北半球?那南半球呢?

  ……

  2、把各组的得分写入表格,对各组的表现作点评

  以小组为单位参加竞赛活动,以抢答形式为主(各组任一成员都可抢答,答对的为本组得分)

  1、所提的问题和图片

  2、世界地形图竞赛版(对答对的同学会给予掌声鼓励)

  中学生好胜心强,用竞赛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识图、读图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又提高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学生增强自信心,激发学*热情,同时通过课堂练*,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

  (五)

  小结本课 布置作业

  3分钟

  1、师:“本节课你学*了那些?”引导学生总结,并以板书将重、难点内容用彩笔表示出来,巩固本节知识。

  2、布置作业:

  地理填充图册P12-13

  1、学生总结并记录重点难点

  2、记录作业内容并做作业

  板书和作业内容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通过书面作业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而且学得较为轻松,课堂教学效果很好.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在整个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为指导思想,在对教材处理中,创设教学情景,化抽象为具体,并提出富有启发性和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归纳,以化解教学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同时通过讨论、课堂练*竞赛活动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使学生动口动脑,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和理解,增强学生的交流合作和分析探究能力,品尝自主学*的乐趣。本节读图较多,难度并不大,我特别注意在提问时问题的目的性明确,尽量避免重复、罗嗦,把能由学生完成的尽量让他们来做。注意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的机会,多使用鼓励性语言,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其学*热情。不足之处在于有些学生参与探究的主动性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部分学生缺少自己的创见。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一、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二、世界海陆分布不均

  三、七大洲和四大洋

  1、四大洋

  ⑴洋、海和海峡

  ⑵四大洋:太*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2、七大洲:

  ⑴大陆、半岛、岛屿

  ⑵七大洲: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⑶各大洲的分界线:

  ① 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

  和土耳其海峡

  ②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③南、北美州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④亚、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

大洲和大洋地理教案5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洋、大洲、海洋等概念及世界海陆分布特点。

  (2)在世界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3)培养学生阅读图文和空间想象能力。

  二、教学重点

  1、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2、培养学生在活动中,自我发现问题及积极探究的精神和能力。

  三、教学难点

  1、认识七大洲轮廓及位置的确定。

  2、自我发现问题、积极探究问题的精神和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

  活动探索式教学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生活的星球叫什么名字呢?(地球),从海陆分布的角度来看,这一称呼是否正确呢?

  活动一:

  下面请同学们用准备好的线绳把地球仪任意*分成大小相等的两个半球,*分几次之后,你能发现什么问题?(无论怎样划分,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过渡并提出问题:所以,从海陆分布的角度来看,我们生活的星球应叫什么?(水球),我们的先人为何叫地球呢?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后,小组内讨论。

  小结:

  由于古人缺少对地球面貌的整体认识,不知道地球表面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所以才称作“地球”,既然已经叫了那么长时间地球了,也没有必要再改成“水球”了,但对于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这些实质性的问题我们要有所把握,绝不能*惯成自然。

  活动二:

  通过上述活动,我们已经了解了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它们所占的比例分别是多少呢?请同学们按自转方向拨转地球仪,闭上眼睛,用手指随意按住地球仪的任意部位,咱们看看每次分别按住陆地和海洋的比例是多少?(重复几次取*均值)

  小结并提出问题:

  通过上图,我们得出了地球表面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的结论,它们是均匀分布于地球表面的吗?请同学们观察手中的地球仪,思考南北半球海陆分布有何不同?(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中图2.5,在该图上随意找出几组大陆、半岛、岛屿、海洋、海峡。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分别概括上述地理名称的概念应该是什么?除了这些名称以外,我们还经常听说大洲一词,它的含义是什么?请同学们结合教材中,图2.6及其阅读材料,完成下面的活动。

  活动三:

  1、出示各大洲轮廓图片,在黑板上挂出相应的世界海陆分布图。

  2、请每小组同学选派代表逐一介绍其名称、由来,面积排序,并用磁钉钉在底图相应的位置上,同时说出相应位置的四大洋名称及面积排序。

  训练:

  通过观察地球仪完成下列问题:

  1、找出相连的大洲及其分界线(亚-非)

  2、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和大洋是?(南极洲,北冰洋)

  3、被三个大洋围绕的大洲?(北美、亚洲)

  4、被赤道穿过大陆的大洲?(南美、非洲)

  5、被五个洲围绕的大洋是?(大西洋,太*洋)

  6、既有热带,又有温带,还有寒带的大洲是?(亚洲、北美洲)

  7、练*一笔画世界

  8、在世界简图上填注七大洲、四大洋名称

  9、《同步训练》练*题

  总结:地球是我们人类的家园,它为我们提供了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请同学们举例说明陆地和海洋对我们人类的生存有何意义?作为地球这个大家庭的一员,你觉得应该怎样去做呢?


《大洲和大洋》地理教案合集5篇(扩展2)

——大洲和大洋地理教案优选【5】篇

  大洲和大洋地理教案 1

  一、简介

  本主题是教育部重大课题“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项目下的教学设计。本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

  二、学*者分析

  1、初一学生好奇心强,易接受新事物,学*的持久性差。

  2、容易接受具体直观的事物和现象,归纳总结能力差,空间概念不强。

  3、学生初步具有读图、识图、使用地球仪的能力。

  4、具备小组合作的意识。

  三、教学/学*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

  1、课程标准: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2)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2、本课目标:

  知识和技能:

  1)能够说出全球海陆分布特点及海陆面积比例。

  2)能够在图上识别出大陆、岛屿、半岛。

  3)能够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并在图上或地球仪上找到它们的位置,能识别七大洲的轮廓。

  过程和方法:

  1)通过大洲大洋位置的学*,增强地理空间概念。

  2)能够运用地球仪和地图解决地理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形成对学*地理的兴趣,及科学态度。

  2)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主要采用问题引导式,结合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学生提供多感官的学*途径。

  学*方式主要为探究、合作、竞赛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理念

  1、改变地理的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鼓励学生在探究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并积极参与到学*中。

  2、有效的实现信息技术地理学科的整合,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交互,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环境。

  3、关注学生学*的全过程,实现评价的多元化,及时地给予学生肯定性的评价,使学生体会学*的收获。

  评价维度:

  1、课中: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参与程度、交流合作、信息再现、各组之间的竞争情况等。

  2、课后:根据学生对资料进行整理的情况进行评价。

  五、应用信息技术的依据或考虑

  1、本课中应用课件实现分组选题,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2、运用动态图片创设教学情境,运用静态图片突出教学的直观性。

  3、应用FLASH软件制作交互性拼图,体现教学的灵活性。

  4、改变学*方式、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六、教学过程或活动过程

  (一)教学准备阶段

  1、搜集资料:

  文字资料主要是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对知识进行细化。

  图像资料来源:

  1)来自扫描,如:东西半球世界地图;

  2)来自教学软件,如:世界海陆分布、亚欧分界等;

  3)来自互联网,如:地球自转的GIF图像;

  4)自制图像,如:夜空中闪烁的星星,大陆、半岛、岛屿图等。

  2、教材处理:

  把本课教学内容分解为四部分:

  1)大陆、岛屿、半岛;

  2)大洲名称、轮廓;

  3)大洲位置;

  4)大洋及其与大洲的位置关系,以问题式呈现给同学。并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练*竞赛题。

  3、课件制作:

  1)用ACDSee和Photoshop进行图像制作和处理。

  2)用Powerpoint进行整体设计制作。插入相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并设好链接。特别是有一些图片出示后,要回到原页面,这就要设好返回链接。

  3)用Flash制作

  a、拼图课件,可以实现人机互动,加上计时器的运用,更增加了学生的学*兴趣。

  b、“比一比”计分板,按键可实现各小组得分的增减,最后获胜的小组还可以赢得“桂冠”。

  4)与数字地球进行链接,实现资源共享。

  (二)教学实施:

  1、教师在大屏幕上展示地球在宇宙中转动的图像,并配以音乐,创设情境,把学生自然的带入课堂。以加加林描述的“蓝色星球”引出地表的海陆例。

  2、学生两人一组,运用地球仪,用数据采集的方法,统计海陆比例。学会并学会分析处理数据。

  3、出示本节课题“大洲和大洋”,从学生认知角度。

  大洲和大洋地理教案 2

  教学目标

  通过阅读海陆分布图和海陆面积的比较示示意图,使学生了解全球海陆分布,记住海陆面积。

  通过阅读教材配备的各种地图特别是“大陆、半岛、岛屿示意图”,学会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并能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通过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变迁,了解大陆漂移----板块运动学说的发展过程和基本观点,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方法、科学探究精神以及辨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

  通过挖掘教材中开放性的可供讨论的话题,组织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求异思维。

  教学建议

  关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教材分析

  本节是从地球和地图知识引入世界的陆地和海洋的。因为有了地球知识的和图知识,教材配备了14张各种类型图,设计了多个从图中直接读取 地理信息的环节。

  本节主要讲述三部分内容:世界的海陆概况,七大洲和四大洋,以及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其中,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是本节的重点内容。

  “大洲和大洋”部分,是对海陆分布内容的具体化。课本用了“七大洲”、“四大洋”两个标题,出现的 地理概念和地名比较多,大多数是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的,或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的,如大陆和大洲、海和洋概念,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等,可作为学生的已有知识。但从读图的意义上,如何使学生在图中能直接概括描述“大陆、半岛、岛屿和海洋、海峡的特点,是新的 教学任务。

  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上,有以下几个环节,1。七大洲、四大洋的相对位置,即哪个大洲面临哪些大洋?哪个大洋被那些大洲包围。2。大洲之间的关系,相连的大洲(大陆)、大洲间的分界(山脉、河流、运河、海峡)3。各大洲的轮廓、面积和分布的对比。

  关于“七大洲、四大洋”的教法建议

  对于七大洲三和四大洋部分,以读图为主:

  第一步:读图讲解:读“大陆、岛屿、半岛示意图”,让学生在初中地图册上的“世界地形图”中找出实例加以区别。

  第二步:读“东、西半球图”,和“亚洲、欧洲、非洲的分界线图”掌握大洲的名称,位置和三条洲际分界线。

  第三步:读图比较:读“七大洲面积比较图”,让学生说出哪个洲的面积最大?哪个洲的面积最小?并按面积大小的顺序说出七大洲的名称。(可按以下顺口溜记忆:“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第四步:读“东、西半球图” 。读图讲解:找出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读图比较:比较四大洋的面积大小。指图讲解:在图上结合具体的洋、海、海峡,列表讲清它们的概念,并让学生在地图册上找出实例加以区别。

  关于“世界海陆分布”的教材分析

  “世界海陆分布”这一段主要讲述了以下两个内容:1、海陆面积的比例,即三分陆地,七分海洋(或陆地占29%,海洋占71%);2、海陆分布的大势,即陆地集中分布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这里应补充说明一点,无论是在北半球还是在南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关于“世界海陆分布”的教法建议

  本节教材配有14张分布图、示意图、比较图。在 教学中,应尽量使用地图、图表,增强直观性,便于学生记忆和掌握。由于图较多,设计问题不但要具体、明确,问题的难度要由浅到深,也要注意系统性、层次性。

  对于世界海陆分布:设计了三个环节,1.观察比较:对照“世界海陆分布图”和“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看看地球表面是陆地面积大,还是海洋面积大?海陆分布呈什么形势? 2。组织讨论:是“地球还是水球?这是一个开放性的讨论, 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3.读图对比:在“南、北半球海陆分布图”上,看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哪个半球?图中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分别是海洋还是陆地?

  关于选学部分内容的教材分析

  第三部分为选学主要介绍了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这一内容安排在这儿,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紧接上面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说明了七大洲、四大洋这一海陆轮廊的形成原因;另一方面为第三节讲述地形变化、海陆变迁、地震和火山等知识打下基础。有关板块运动的内容比较抽象和概括,是 教学上的一个难点。为此课文首先介绍了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为讲述板块运动作了铺垫。

  教材安排了一段的阅读材料,介绍了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魏格纳原先德国的一为位年轻的气象学家。传说他从世界地图上发现大西洋**轮廓相似而得到启示,转向对大陆漂移的研究,并且坚持不懈,直至为此而献出生命。这段阅读材料蕴涵丰富的非智力因素,它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钻研问题的主动学*精神和为探索真理而百折不挠、勇于献身的精神,还可使学生受到地壳“活动论”这一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 教育。

  关于选学部分的教法建议

  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选学)的`内容,。以学生活动为主,通过读故事,谈读后感,找证据,用魏格纳不畏艰难,不怕失败的精神,来学*他的学说,发挥学生学*的主体作用,培养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科学研究的方法。

  读图训练方面,可引导学生读三幅不同地质时期的海陆分布图,说出两亿年来南北美洲、非洲大洋洲、南极洲的位置有了些什么变化? 读图讲解:读“六大板块示意图”,讲解板块学说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读书:为什么海陆分布不是固定不变的,从板块学说的角度做出解释:

  (1)地球表层分成六大板块;

  (2)板块都处在不断地运动之中;

  (3)板块交界地带多火山、地震。

  关于“大洲和大洋”的 教学设计示例

  〈 教学重点〉

  1.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洋面积比例。

  2.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样、海和海峡。

  3.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海廓和分布特征。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4.通过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学说的发展过程,对形式进行科学史的 教育科学兴趣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 教学手段〉计算机课件、教材中的各种地图、示意图。

  〈 教学过程〉:

  (引课)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早已广被接受,但宇航员加加林在太空看到的地球却是一个蔚蓝色的美丽的星球。他说:“我们给地球起错了名字,它应叫做水球。”那么到底应该叫地球还是水球?先不要早下定论,还是看看地球的基本面貌以及海陆的分布。

  ( 板书) 第三章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大洲和大洋 海陆分布

  (学生活动).观察比较,对照“世界海陆分布图”和“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

  (总结 板书)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组织讨论:你认为是地球还是水球?两种说法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宇航员在太空看到地球是蔚蓝色的美丽星球,觉的地球更象水球。而人们生活在陆地上,过去以为海洋是陆地的边缘,甚至认为自己居住的地方就是陆地的中心,并未认识到海洋比陆地大。因此,起名地球。这反映了人们的认识的不断发展)

  (读图对比)在“南、北半球海陆分布图”上,看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哪个半球?图中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分别是海洋还是陆地?

  总结: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北极地区几乎是一片海洋,南极地区即是一块陆地,无论是在北半球还是在南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提问:我们仔细观察世界海陆分布图,就会发现地球表面的海洋是连成一片的,陆地呢?和海洋一样也是连续的吗?

  不是。陆地被海洋分割成许多块,有的是大陆、有的是岛屿、半岛。

  你能把他们区分出来吗?

  (学生活动)读图讲解:读“大陆、岛屿、半岛示意图”并让学生在初中地图册上的“世界地形图”中找出实例加以区别。

  (学生活动)读“东、西半球图”和“亚洲、欧洲、非洲的分界线图”

  看看地球上共分为哪几个大洲?并牢记七大洲的名称。并回答:

  哪几个大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哪几个大洲主要分布在西半球?(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北美洲、南美洲主要分布在西半球。)

  赤道横穿哪几个洲的大陆?哪几个大洲的全部或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哪几个大洲的全部或大部分分布在南半球?(赤道横穿南美洲、非洲的大陆;欧洲、北美洲全部在北半球,非洲、亚洲大部分在北半球;南极洲全部在南半球,南美洲、大洋洲大部分在南半球。)

  (3)掌握下面几条洲际分界线

  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脉

  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南、北美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学生活动)读图比较:读“七大洲面积比较图”

  让学生说出哪个洲的面积最大?哪个洲的面积最小?并按面积大小的顺序说出七大洲的名称。(可按以下顺口溜记忆:“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总结 板书)七大洲: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我们总结了陆地有七大洲,各洲的大小、轮廓都是不同的。那么浩瀚的海洋呢?

  它被大陆分割了四大洋,下面通过读图了解它们的基本情况。

  (学生活动)读图讲解“东、西半球图” 读图比较“四大洋面积比较图”

  看看地球上的海洋被大陆分割成哪几个彼此相通的大洋,

  找出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比较四大洋的面积大小。

  (3)指图讲解:在图上结合具体的洋、海、海峡,讲清它们的概念,并让学生在地图册上找出实例加以区别。(洋,海洋的中心部 ;海,是洋的一部分,位于大洋边缘,面积较小,一般靠*大陆;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总结 板书)四大洋:大洋、海、海峡

  我们已了解了世界的海陆分布,即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轮廓和大小。那么这里有一个问题,地球表面的海陆轮廓是怎样

  大洲和大洋地理教案 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海峡。

  2.能够准确在地图上填写出七大洲的名称,并说出七大洲的轮廓、面积顺序、分布位置和分界线。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七大洲的分布图,提高读图和分析图的能力。

  2.通过对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和分布的分析,学会分析对比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七大洲的分布特征激发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七大洲的名称、分布及分界线。

  【难点】

  七大洲空间概念的建立。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回顾上节课所学的陆地与海洋内容,进而引出本节课要讲的七大洲四大洋。

  环节二:新课教学

  1.概念

  教师PPT展示书本32页图2.5,学生读图并思考以下问题。

  ①请在图中找出大陆、半岛、岛屿、海峡、海洋,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师生总结】全球被海洋包围着,并被分割成大小不等的很多块,其中面积比较大的我们把它叫做大陆。(北美洲的格林兰岛是世界面积最大的岛屿)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位,把大陆和他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海峡是沟通两个水域的狭窄水道。海是大洋的边缘部分。洋是海洋的中心部分。

  2.七大洲

  (1)教师PPT展示图2.6《大洲的分布》,学生读图并思考以下问题。

  ①说出七大洲的名称和轮廓,并说出七大洲的面积大小顺序?

  ②七大洲在地球上的分布状况?

  【师生总结】

  ①全球共有七大洲,分别是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按面积大小顺序为: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各大洲的.轮廓形状:各大陆的形状都是北宽南窄,略呈倒三角形。

  ②东半球: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西半球: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绝大部分位于南极圈内,且周围被大洋环绕。

  (2)教师PPT展示图2.7《亚洲与欧洲、非洲的分界》,学生读图并思考以下问题。

  ①找出亚洲与欧洲,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

  ②洲界的划分原则?

  【教师总结】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亚北美―白令海峡。南北美洲―巴拿马运河。洲界线的划分原则:通常以运河、海峡、山脉划分。

  环节三:巩固提高

  学生分为四人一组,用五分钟时间讨论以下两个问题,看哪一小组又快又准。

  ①观察地球仪,找出七大洲,并描述它们的相对位置。

  ②赤道横穿哪个大洲的大陆?

  ③2012年奥运会在哪个大洲上召开?该大洲位于哪个半球?

  【师生总结】

  ①欧亚大陆,乌拉尔山乌拉尔河以东为亚洲,欧洲南部是非洲大陆隔地中海相望。亚洲东海岸向东跨,东部为北美、南美洲。非洲最南部好望角以南、智利最南端,为南极洲。

  ②赤道穿过大陆的大洲有非洲、南美洲。赤道穿过了非洲、南美洲这两洲的主体部分――大陆,分别是非洲大陆和和南美大陆。

  ③2012年奥运会在欧洲召开,欧洲位于东半球。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请学生回顾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作业:七大洲周围是被海洋包围,请同学们课后预*四大洋的相关知识,并且完成课本36页的图2.21的填图题。

  四、板书设计

  七大洲和四大洋

  一、概念

  二、七大洋

  1.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2.洲际分界线:运河、山脉、海峡

  大洲和大洋地理教案 4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要求学生学会在地图上确定地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图文和空间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人类的家园——地球的感情。

  [知识和能力]

  1.要求学生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并形成记忆。

  2.要求学生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海、海峡、洋等概念,并能判别。

  【教学重点】

  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

  【教学难点】

  认识七大洲的轮廓及七大洲位置的确定

  【教学方法】

  讨论法、举例分析法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地球是人类的家园,只有全方位地认识我们的家园,才能更好地爱护它,更合理地利用它的资源。今天我们就来学*地球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有关知识,在学*这个重要内容之前,我们先来解决几个问题。

  [教授新课]

  一、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洋、海、海峡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认真读教材图2.5,思考后回答:从图上你看到了些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追问:请大家阅读教材思考:

  A、什么是大陆、半岛、岛屿和大洲?

  B、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是哪个?请在书后的“世界地形图”上找到它的位置。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并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指图告诉大家格陵兰岛的位置。

  教师指图:比格陵兰岛大的陆地就是大陆,有这几块,比它小的就是岛屿,有很多,大陆和它附*的岛屿合起来称大洲,地球上共有七大洲。

  教师提问:请大家在“世界地形图”上找白令海峡,思考:

  A、什么是海峡?白令海峡沟通哪两个大洋?

  B、什么是海?这两大洋的边缘有什么海?

  [过渡]知道了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洋、海、海峡这几个基本概念后,我们来认识七大洲。

  二、七大洲

  1.名称及轮廓: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图2.6及阅读材料,了解地球上的七大洲的名称和名 称的由来,并回答一组抢答题:

  A、请说出地球上的七大洲的名称。

  B、亚洲是哪个洲的简称?它的英文有谁会读?

  C、Europe是哪个洲的英文名称,它有什么含义?

  D、“阳光灼热的大陆”指哪个洲?

  E、大洋洲怎样得名?

  教师引导:请大家观察七大洲的面积和轮廓图,哪个洲最大?哪个洲最小?(亚洲最大,大洋洲最小。)

  教师引导: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可用“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来记忆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观察七大洲的轮廓有什么特征?请同学们充分展开自己的想象来认识大洲的轮廓。(学生分组讨论后,每一组派一名代表发言。)

  教师小结:很好,大家的想象力都很丰富,说明任何一个事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它,就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这是我们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今天我们先按几何图形的思路来学*大洲的轮廓。

  教师示范:教师在图上作示范,启发学生如何按几何图形的思路把握大洲轮廓特征,勾画大洲轮廓。

  师生互动:教师出示剪好的七大洲轮廓简图,学生说出它们的洲名。

  学生活动:试勾画一个大洲的轮廓简图。

  [过渡]知道了七大洲的轮廓后,我们来看它们在地球上的分布情况。

  2.分布及位置

  教师提问:请大家回忆一下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请两位同学回答。

  教师提问:请大家认真阅读图2.6,回答一组抢答题:

  A、主要位于东半球的大洲有哪几个?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有哪几个?

  B、主要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有哪几个?主要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有哪几个?

  C、赤道横穿哪两个大洲的大陆?

  教师追问:请大家认真观察七大洲分布图和图2.7,抢答:

  A、哪些大洲的陆地是相连的?找出它们之间的分界线。

  B、哪些大洲仅以运河或海峡相隔?

  教师启发:刚才我们只是了解了七大洲在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分布情况,除南极洲外,其他各大洲一南一北成对分布,各大洲的轮廓大都是北宽南窄的倒三角形,为什么会这样呢?目前科学家们还不能做出合理的解释,在座的同学都可能是未来的科学家,只要大家认真学*,积极思考,努力探索,说不定这个奥秘将来就能被你们揭开。你们有没有信心?我期待这一天早日来临。

  教师引导:下面我们来看看怎样用前面学过的方法来在地图上确定七大洲的位置。(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

  教师追问:这个组的同学认为可以用经纬网来确定,很好,那怎样确定呢?

  教师指导:在“世界地形图”上以非洲为例用经纬网确定大洲位置。

  教师提问:

  A、非洲北端被哪条特殊的纬线穿过?(北回归线)

  B、非洲南端被哪条特殊的纬线穿过?(南回归线)

  C、赤道穿过非洲大陆的哪个部位?(中部)

  D、哪条特殊的经线穿过非洲大陆?穿过非洲大陆的哪个部位?(0度经线、西部)

  E、请注意非洲最大的海湾几内亚湾的位置。

  教师示范:边讲边在经纬网底图上贴上非洲的轮廓图。

  教师引导:知道这种方法后,请大家和老师一起来贴亚洲的轮廓图。

  教师提问:

  A、亚洲北端被哪条特殊的纬线穿过?(北极圈)

  B、亚洲南端的岛屿被赤道穿过没有?(被穿过)考资源网

  C、东西经180~经线和东经90~经线穿过亚洲大陆没有?各穿过亚洲大陆的哪个部位?

  教师示范:贴上亚洲轮廓图。

  教师解释:教师边贴南极洲轮廓图边解释:由于地图的绘制方法不同,得到的大陆形状就会发生变化,在这幅图上,经线画成了*行的,所以位于极点附*的南极洲的面积和形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教师提问:下面我请四个同学带着地图来贴出其余大洲的轮廓图。请大家看看他们贴对了没有?如果有错误,哪个同学来给他改正?

  学生活动:学生贴出其余大洲的轮廓图。

  教师总结:对学生活动进行评价。

  [过渡]上面我们学*了七大洲的名称、轮廓、分布、分界线以及怎样在地图上确定七大洲的位置,下面让我们来认识四大洋。

  三、四大洋

  教师引导:根据对大洲的学*,你们认为认识四大洋,首先需要了解些什么?(四大洋的名称)

  教师追问:那四大洋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教师引导:知道了四大洋的名称后,还需要了解什么呢?(四大洋的位置)

  教师追问:怎样确定四大洋的位置呢?(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

  教师讲解:对,我们可以看某大洋位于哪些大洲之间,即用相对位置的方法来确定,例如:北冰洋位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之间。(指图)

  教师提问:那么太*洋位于哪些大洲之间呢?大西洋呢?印度洋呢?(学生读图回答)

  教师启发:我们还可以用方位来描述四大洋的位置,如北冰洋位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以北,那太*洋和印度洋又怎样描述呢?

  教师启发:反过来,我们也可以说亚洲东临太*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那北美洲又濒临哪些洋呢?

  学生活动:学生上来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教师总结:教师评价学生回答情况,并启发学生小结:

  A、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B、主要位于东半球的大洲各有哪几个?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各有哪几个?

  C、主要位于北半球的大洲各有哪几个?主要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各有哪几个?

  D、赤道横穿哪两个大洲的大陆?

  E、怎样确定七大洲的位置?

  F、太*洋位于哪些大洲之间?大西洋位于哪些大洲之间?印度洋位于哪些大洲之间?北冰洋位于哪些大洲之间?

  G、确定大洋的方法是什么?

  {巩固练*}

  教师提问:今天我们学*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为了检查大家的学*情况,我要请一些同学来在电脑上完成七大洲和四大洋拼图练*,看谁拼得又快又好。

  学生活动:请4~5位学生上来完成拼图练*,其他学生边看,边完成教材3l页的活动4。

  教师小结:评价学生活动。

  {小结}

  教师启发:今天的学*,你学到了些什么?(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还让我们学会了在地图上确定位置的两种方法,即用经纬网确定大洲的位置和用相对位

  置来确定大洋的位置的方法。)

  教师讲述:这些知识和方法对我们今后的学*很有用,希望同学们回去认真复*。

  【板书设计】

  大洲和大洋

  一、地球?水球?

  二、七大洲、四大洋

  1、全球陆地共分为七个大洲: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

  2、四大洋:太*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作业布置】

  写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其分布。

  大洲和大洋地理教案 5

  一、教学目标

  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的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运用地图判别岛屿、大陆、大洲、半岛及大洋、海和海峡;运用地图说明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点。

  二、教学重点

  记住海陆面积比例;运用地图说明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三、教学难点

  众多概念的理解、众多地名的记忆

  四、教具准备

  地球仪、“世界地形图”、“世界海陆分布图”及以它为底图的各大洲轮廓剪成的图片,并为每张学生桌上准备一个小地球仪。

  五、教学课时

  1课时

  六、教学方法

  读图启发式、讲述法、讲解法、讨论法

  七、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主要内容教法、学法、目的

  导入新课

  1、世界上第一位乘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是谁?

  2、他为什么说地球起错了名字,不应叫“地球”,而应改名叫“水球”?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激发学生学*地理的兴趣,很自然地导入新课。

  观察地球仪和“世界海陆分布图”

  1、海陆面积哪个较大?

  2、比例大概是多少?

  让学生进一步加深“水球”的印象,为后面的讨论作铺垫

  讨论

  1、加加林说得有没有道理?

  2、是否应该把“地球”改为“水球”?

  开放性地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

  阅读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

  放在讨论后阅读,更能使学生理解“地球”名称的来源,激励他们去探究人类未知的领域

  观察地球仪

  1、地球上海陆分布是否均匀?

  2、联系东西半球、南北半球划分的“旧知”,看哪个半球陆地大些?

  3、通过地球仪演示归纳:任一半球,海洋陆地

  通过观察,分析海陆分布大势,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读图

  1、指导学生读图2.5“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讲解岛屿、大陆、大洲、半岛及大洋、海和海峡的概念,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例如:大洲=大陆+附*岛屿

  2、出示“世界地形图”,让学生找出其中的岛屿、大陆、大洲、半岛及大洋、海和海峡图2.5(景观图)。

  生动直观,可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概括得到准确的概念;通过想象,又可把概念迁移到地形图(*面图)上。

  观察地球仪和“世界地形图”

  1、让两个学生上讲台分别在“世界地形图”、地球仪上指出七大洲的位置

  2、分别找出东西半球、南北半球上的大洲;

  3、读“世界地形图”,找出各大洲的分界

  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游戏

  1、出示各大洲的轮廓图片,在黑板上挂出相应的“世界海陆分布图”底图

  2、游戏一:请七个学生各拿一张(代表一洲),逐一介绍其名称由来,并用磁钉钉在底图相应的位置上

  3、游戏二:比一比,看谁把七大洲在黑板的底图上拼得最快

  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各大洲轮廓、相对位置的印象

  记忆、训练

  1、观察七大洲面积的大小;

  2、投影七大洲面积数据,看谁能又快又好地记住大小顺序;

  3、老师示例谐音记忆:亚非美(北美)男(南美)是南极欧阳(大洋洲)

  适时进行学法指导,让学生总结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

  观察地球仪和“世界地形图”

  1、七大洲各被哪些大洋包围?

  2、分别在“世界地形图”、地球仪上指出四大洋位置;

  3、比较四大洋面积的大小。

  指导学生根据大洲的位置记忆四大洋的相对位置归纳总结。

  在“世界地形图”、地球仪上指出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反复训练,加深印象。

  课堂作业

  完成填充图册上的相关练*及时巩固新知。


《大洲和大洋》地理教案合集5篇(扩展3)

——《大洲和大洋》教学反思 (菁华3篇)

《大洲和大洋》教学反思1

  课程改革中的学生在变,教师更要变,新的课程需要教师除了具有本专业扎实的知识外更要有多方面的才能,不但有渊博的学识,还要有灵敏的思维,较强的应变能力,善于捕获学生思维的火花,因势利导,使其燃烧发光,需要我们教师认真地思索我们的教学,如何在教学中增强学生主动探求的爱好,增强学生探究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在课堂中尽可能地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给学生创造多想,多练,多观察,多动手,多思索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地理学*能力,鼓励他们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的态度。本节课在这方面主要做到的是:

  一、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内在吸引力,让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够充分发挥。

  本节教材中穿插有许多地理图像,如《世界地形图》,以及一些带有启发性、思考性的阅读材料如:丝绸之路、郑和七下西洋、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和绘图题如书本P31活动4,因此,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如让学生根据所学的大洋洲、南极洲,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绘出大洲、大洋的轮廓图,从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地理图像来设计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二、注重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和学*的主人。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终落脚点应该是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自我发展,使他们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成为学*的主人。教会学生学*地理的方法,充分利用地理教学的固有特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思考地理环境问题,学会学*地理知识,学会解决问题,学会创新和自我发展。如在讲授海陆的各种形式时,我先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而理解海陆分布的各种不同形式。并引导学生在图上找出六块大陆、半岛和岛屿,并能具体说明最大的大陆是欧亚大陆,最小的大陆是澳大利亚大陆,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最大的半岛是*半岛。

  三、在教学过程中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现代教育心理学指出,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与课堂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并努力创造“民主、和谐、*等”的课堂教学氛围,这是学生发挥学*主体性的重要保障。只有在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中,学生的大脑皮层活动处于最大程度的兴奋,学生的学*热情被激发,思维的火花被点燃。为此,我在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对学生施以情感诱导,给予必要的关怀、勉励、尊重和理解,培养学生积极表演的信心和热情,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学*的主体作用。

  总之,在素质教育人文教育大势发展的今天,只有运用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特点的教育教学方式,才能达到最佳教育教学效果和课堂效率,适应教学和时代的要求。

《大洲和大洋》教学反思2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与反思

  第一章课时安排:1课时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图出版社)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全球海陆面积所占比例及海陆分布特点;

  2、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海、洋、海峡等概念;

  3、通过读图掌握世界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地理分布和各自的主要特点

  二、能力目标:

  1、能看懂简单的地理统计图,并了解运用地理统计图表来表示地理事物,初步学会绘制简单的几何图形来表示大洲的基本轮廓及其相互位置关系;

  2、构建七大洲的基本轮廓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在地图上能找出各大洲、各大洋;

  3、主动探究学*能力的培养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和创新的精神,初步形成学生的全求意识

  2、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地理的兴趣,养成学生严谨的求学态度和科学的学*方法

  (二)教学重点:

  1、全球海陆面积比较,海陆分布的特点

  2、大陆、岛屿、大洲、海、洋、海峡等概念

  3、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及突出特征

  (三)教学难点;海陆分布情况;学生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学情分析:

  学生首次接触世界地理,有一定的好奇心,会产生一定的学*兴趣;可以利用图表让学生感受海陆分布状况;大洲、大洋的名称可通过读图让学生直观感受、理解并记忆。

  (五)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直观教学法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前面几节课通过学*了解了地球的形状、大小等,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地球。为什么叫“地球”而不叫“水球”呢?

  学生活动:回忆、思考,讨论、交流、探究被称为地球的原因设计意图: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激发学生学*的好奇心

  二、新课教学

  1、教学内容:称为地球的原因

  教学活动——创设情境:我们通常叫地球*惯,但是就有人偏诊认为叫“水球”才合理,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卫星图片的颜色,思考并交流、讨论,小组发言。

  教师活动: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总结:通过看图可发现,地球总是以蓝色作为主色调,这说明,除了我们脚下所踩的陆地外,地球上面积更大的是海洋。

  教学意图:激发学生学*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2、教学内容:海洋和陆地的分布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玩游戏

  课前准备1个画有海陆轮廓的地球仪。学生任意抛出地球仪,接住是记录右手大拇指接触到的是陆地还是海洋,抛接10次以上并统计接触到的海洋和陆地的面积多少

  学生活动:

  学生分组,做游戏、统计、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海陆面积比是7﹕3。指导学生看海陆面积比较图(饼状图)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兴趣,直观、形象。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指导学生据图总结地球上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3、教学活动:教学设疑——任意划分地球仪这两个半球,海陆分布的情况如何?

  学生活动:观察地球仪,讨论、总结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总结,无论怎样*分地球,在地球上的任何一个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设计意图:提出疑问,调动学生学*积极性,激发学生好奇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4、教学内容:海陆相关知识

  教学活动:教师介绍大陆、岛屿、半岛、大洲、大洋、海及海峡等概念。

  学生活动:通过阅读教材,结合教师的讲解,理解各概念的含义并落实到地图上

  设计意图:借助文、图,加深学生对概念的认识

  5、教学内容:学*七大洲

  教学活动:借助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各在洲的轮廓、形状、位置。把七大洲按照面积从大到小排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引导学生勾画大洲轮廓图。

  学生活动:观察各大洲的面积、轮廓、、,讨论交流各大洲在地球上的分布并试勾画大洲的轮廓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大洲有完整的认识

  6、教学内容:学*四大洋

  教学活动:指图了解世界四大洋,把四大洋按照面积从大到小排序——太*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学生活动:读图,观察讨论,给四大洋排序。了解四大洋的分布。

  三、板书设计:

  1、地球、地球

  2、海陆面积比: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3、大陆、岛屿、半岛、大洲、大洋、海、海峡

  4、七大洲:名称、面积大小、分布、轮廓

  5、四大洋:名称、面积大小、分布

  四、教学反思:

  1、本课教学的内容,要求学生在较强的空间思维,教学中要借助多种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培养起较强的空间概念;

  2、要指导学生多读图,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

  3、本课要按排学生一定的课堂练*,以巩固学生对所学的知识。

《大洲和大洋》教学反思3

  课程改革中的学生在变,教师更要变,新的课程需要教师除了具有本专业扎实的知识外更要有多方面的才能,不但有渊博的学识,还要有灵敏的思维,较强的应变能力,善于捕获学生思维的火花,因势利导,使其燃烧发光,需要我们教师认真地思索我们的教学,如何在教学中增强学生主动探求的爱好,增强学生探究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在课堂中尽可能地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给学生创造多想,多练,多观察,多动手,多思索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地理学*能力,鼓励他们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的态度。本节课在这方面主要做到的是:

  一、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内在吸引力,让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够充分发挥。

  本节教材中穿插有许多地理图像,如《世界地形图》,以及一些带有启发性、思考性的阅读材料如:丝绸之路、郑和七下西洋、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和绘图题如书本P31活动4,因此,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如让学生根据所学的大洋洲、南极洲,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绘出大洲、大洋的轮廓图,从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地理图像来设计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二、注重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和学*的主人。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终落脚点应该是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自我发展,使他们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成为学*的主人。教会学生学*地理的方法,充分利用地理教学的固有特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思考地理环境问题,学会学*地理知识,学会解决问题,学会创新和自我发展。如在讲授海陆的各种形式时,我先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而理解海陆分布的各种不同形式。并引导学生在图上找出六块大陆、半岛和岛屿,并能具体说明最大的大陆是欧亚大陆,最小的大陆是澳大利亚大陆,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最大的半岛是*半岛。

  三、在教学过程中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现代教育心理学指出,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与课堂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并努力创造“民主、和谐、*等”的课堂教学氛围,这是学生发挥学*主体性的重要保障。只有在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中,学生的大脑皮层活动处于最大程度的兴奋,学生的学*热情被激发,思维的火花被点燃。为此,我在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对学生施以情感诱导,给予必要的关怀、勉励、尊重和理解,培养学生积极表演的信心和热情,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学*的主体作用。

  总之,在素质教育人文教育大势发展的今天,只有运用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特点的教育教学方式,才能达到最佳教育教学效果和课堂效率,适应教学和时代的要求。


《大洲和大洋》地理教案合集5篇(扩展4)

——中班语言蚂蚁和西瓜教案合集5篇

  中班语言蚂蚁和西瓜教案 1

  第一次活动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故事内容,体验阅读的乐趣。

  2.能够大胆与他人交流故事的内容和情节。

  重点: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难点:能够大胆与他人交流故事内容和情节。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知道蚂蚁的生活*性、会唱《蚂蚁搬豆》的歌。

  2.物质准备:蚂蚁图片、多媒体课件、大图书、故事图片人手1张。

  活动过程

  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和幼儿一起唱《蚂蚁搬豆》的歌,激发幼儿的兴趣。

  2.提问:小蚂蚁是怎样把豆子搬回去的?请幼儿简单说一说,教师及时鼓励。

  3.小结:小蚂蚁一起把豆子搬回了家。有一天它们又出去找食物,它们会发现什么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欣赏故事课件,理解画面内容

  1.师幼共同欣赏故事课件,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教师操作PPT,逐页为幼儿讲述画面内容。

  重点提问:它们发现了什么?它们是怎样做的?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鼓励幼儿大胆表达,教师重点引导。

  2.集体阅读绘本图书,再次理解画面内容。

  教师和幼儿利用大的绘本图书再次阅读,进一步理解故事的内容。

  重点提问:小蚂蚁自己搬不动西瓜的时候是怎样做的?有哪些好办法?

  鼓励幼儿大胆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结合图片讲述,体验交流乐趣

  1.幼儿自选故事图片和同伴进行交流,讲述故事情节。

  2.教师及时肯定幼儿的表达和讲述,用动作或语言支持幼儿的表达。

  活动延伸

  将绘本放在图书区,幼儿可以自己阅读,逐步理解故事内容。

  第二次活动

  活动目标

  1.熟悉故事内容,体会蚂蚁的情绪变化。

  2.感受小蚂蚁听从指挥、团结向上、不怕困难、积极解决问题的精神与态度。

  重点:理解蚂蚁情绪的变化。

  难点:感受小蚂蚁听指挥、团结向上、不怕困难的精神。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初步理解绘本故事的内容。

  2.物质准备:绘本《蚂蚁和西瓜》人手1份。

  活动过程

  一、通过集体回顾故事,引导幼儿体会蚂蚁的情绪变化

  1.鼓励幼儿跟随教师一起模仿故事中的感叹词。

  2.引导幼儿跟随故事发展共同讨论、感受蚂蚁的情绪变化。

  结合相关画面分别提问:刚发现西瓜时蚂蚁的心情是什么样的?搬不动时蚂蚁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它们发出了什么声音?叫来了伙伴后它们都想了什么办法?它们搬动了吗?发出了什么声音?

  二、师生共同讨论,帮助幼儿了解蚂蚁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蚂蚁不怕困难的精神

  1.请幼儿观察、寻找绘本上蚂蚁不高兴的画面。

  提问:小蚂蚁什么时候不高兴了?一共遇到了几次困难?每次遇到困难后,是什么表情?之后它们为什么又高兴了?它们是怎么解决问题的?

  2.小结:小蚂蚁遇到困难后,积极动脑筋想办法,解决了问题,所以很高兴。

  3.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图画中一只与众不同的蚂蚁——蚂蚁队长,感受到蚂蚁队长的.领导和其他蚂蚁的听从指挥,体会整个蚂蚁群体团结向上的精神。

  结合相关画面分别提问:蚂蚁遇到第一次困难时,是谁先搬的西瓜?是谁跑回蚂蚁穴叫同伴来搬西瓜的?大家一起搬西瓜时,是谁站在最前面?用杠杆搬西瓜时是谁指挥大家?怎么搬也搬不动时,是谁想出来用铲子铲西瓜瓤这个办法的?

  4.小结:戴黑帽子的蚂蚁队长,它不怕苦不怕累,事事冲在最前面,而其他蚂蚁也能够听从它的指挥,大家很团结,所以,才能够解决很多的困难。

  三、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内容,鼓励幼儿跟随教师一起讲述自己熟悉的内容。

  活动延伸

  将绘本放在图书区,鼓励幼儿继续阅读。

  中班语言蚂蚁和西瓜教案 2

  【教材分析】

  《蚂蚁和西瓜》是一本极富于趣味性的图画书,漫画似的夸张和简单的线条,让这本书从头至尾都散发出一种轻松、幽默的味道。它描述了一群蚂蚁是如何将一块西瓜,通过分割、搬运回蚂蚁窝,在搬运的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麻烦”的事情,最后用西瓜皮做了个滑滑梯的小故事。绘本几乎没有太多的文字,但是每只蚂蚁的神态和动作以及表达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如此的栩栩如生,让我们仿佛置身在蚂蚁的世界里。

  【活动目标】

  1.喜欢阅读绘本,了解图画的内容,知道蚂蚁具有聪明灵活爱动脑筋的优点。(重点)

  2.善于观察绘本,大胆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难点)

  3.模仿小蚂蚁的动作,充分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蚂蚁和西瓜图片,故事PPT。

  2.绘本《蚂蚁和西瓜》。

  3.教师自制大西瓜一个。

  【活动过程】

  一、教师利用歌曲《蚂蚁搬豆》导入,激发幼儿学*兴趣。

  1.教师与幼儿一起表演唱歌曲《蚂蚁搬豆》。

  2.教师出示西瓜和蚂蚁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提问:今天蚂蚁要干什么?(出示西瓜)哦,原来蚂蚁发现了一块大西瓜。

  二、教师分段讲述故事,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学说故事对话。

  1.出示大西瓜画面,教师讲故事:在一个好热的夏天的下午,不知是谁在草地上放了一块大西瓜,甜甜的大西瓜,引来了几只很小的小动物,你们猜猜会是什么小动物呢?

  引导幼儿畅所欲言,猜猜会是哪种小动物?我们一起来看看会是什么小动物呢?

  2.出示有蚂蚁的图片,提问:这么大的西瓜,请你用好听的词形容西瓜的味道。如果你是蚂蚁,你最想怎么做?

  引导幼儿用夸张的动作模仿蚂蚁吃西瓜的样子。

  3.出示吃剩下西瓜的画片,教师讲述故事:蚂蚁们ー下子就吃饱了,还剩那么多西瓜怎么办呢?嗯,一只蚂蚁搬不动,嗨哟,两只妈蚁也搬不动,嗨哟,四只小蚂蚁还是搬不动,图片上的小蚂蚁是怎么搬西瓜的?他们用力了吗?你是怎么看出米的?(引导幼儿学*使用合适的动词,并模仿相应的动作。)

  4.请幼儿为蚂蚁们出主意想办法把西瓜搬回家:蚂蚁们怎么样都搬不动,蚂蚁数量太少,力气又小,即使非常用劲也搬不动大西瓜。我们快来想想办法帮帮他们吧。

  教师小结:西瓜实在是太大了,看来光靠人多没有工具是不行的,靠工具整块搬也是行不通的。

  5.开动脑筋,帮蚂蚁们想办法。

  教师提示:怎么分工好呢?用什么办法搬既快又省力?请幼儿分组讨论。

  6.幼儿讨论后出示蚂蚁分头行动的图片,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图片上的小蚂蚁们用的办法和你们想的一样吗?它们是怎样分工的?想了什么办法搬运西瓜?我们一起来和小蚂蚁铲西瓜、背西瓜、抱西瓜吧!)

7.故事最后部分:西瓜都吃完了,还剩下什么?(西瓜皮)把西瓜

  皮搬回去做什么呢?“哈哈,这是蚂蚁的西瓜滑梯,真是太好玩了,小蚂蚁们正在玩西瓜滑梯和跳水呢。

  四、幼儿完整欣赏故事。

  1.播放故事《蚂蚁和西瓜》,让幼儿完整的听故事。

  2.组织幼儿讨论:为什么一开始小蚂蚁搬不了西瓜,后来却成功了?

  3.教师小结:小小的蚂蚁终于搬走了大大的西瓜,我们小朋友只要肯努力、肯动脑筋,和朋友们团结合作、互相帮助,就没有什么战胜不了的困难!

  五、随音乐搬着西瓜走出活动室。

  附:蚂蚁和西瓜

  在一个好热的夏天的下午,蚂蚁们发现了一块西瓜。西瓜红红的、大大的,有好多好多的汁,看起来真诱人呀!

  蚂蚁们很兴奋,兴奋得一蹦三尺高,两眼放着绿光,眼睛直盯盯地看着西瓜,馋得直流口水。它们迫不及待的爬上大西瓜尝了起来“真好吃啊,咱们把它搬回家吧!”。

  一只小蚂蚁跳下来,伸开了胳膊,蹬开了两腿,咬着牙使出了浑身力气推西瓜,可是西瓜没有动,两只蚂蚁来帮忙,三只蚂蚁来帮忙……“嘿呦!嘿呦!”尽管它们使出吃奶的劲,可是西瓜还是一动也不动,累得大家趴倒在地上直喘气。于是,他们只好跑回家,请来更多的蚂蚁兄弟帮忙。

  蚂蚁兄弟们看见大西瓜直呼:“太棒了!”大伙儿马上忙开了,瞧!它们有的抬,有的顶,有的推,可是西瓜纹丝不动。他们只好想别的办法。它们找来棍子,拿石头垫着,想把这个大家伙撬起来!“一、二,嘿呦!”“哎呀,怎么不动呀!”还有什么别的办法吗?

  蚂蚁们又想到了新的办法,用铲子铲,但是西瓜太大了,每次只能铲出那么一点点。不过没关系,它们有许许多多的兄弟。只见成千上万只蚂蚁,欢呼着爬上西瓜,它们有的拿起铲子,使出吃奶的劲,用力地铲呀铲,有的把铲出来的西瓜放在吊车上,像起重机一样往下放,还有的站在下面等,一有西瓜放下来,它们就抱着西瓜走。大家干得热火朝天。

  蚂蚁们搬呀搬,直到家里都放不下了才停下来。一只蚂蚁说:“好,剩下的大家一起吃掉吧!”大家吃得肚子圆滚滚的,像个大西瓜!

  最后剩下的西瓜皮被大家搬回去做成了一个西瓜滑梯!

  中班语言蚂蚁和西瓜教案 3

  活动目标:

  一、理解绘本内容,感受故事活泼快乐的情趣。

  二、能够大胆想象故事情节,对绘本阅读感兴趣。

  三、知道遇到问题要动脑筋想办法,知道团结力量大的道理。

  活动准备:蚂蚁与西瓜ppt、皮球、游戏场地布置。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好朋友,看他是谁啊?(小蚂蚁)

  2、今天小蚂蚁遇到了一件好事情,你们猜猜她遇到了什么事?(幼儿自由想象)

  3、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边讲边看,理解故事内容。

  1、出示ppt1师:来看这张图片,小蚂蚁遇到了什么好事啊?(对,遇到了一块西瓜。)

  2、出示ppt2师:今天小蚂蚁在草地上遇到了一块西瓜,他们可高兴了,西瓜红红的、大大的,有好多好多的汁,看起来真诱人呀! 他们吃起来,西瓜真好吃,我们赶快把它搬回家吧。

  提问:如果你是小蚂蚁的话你会不会把它搬回家啊?(会)那我们接着往下看。

  3、出示ppt3师:嘿呦嘿呦,一只蚂蚁,两只蚂蚁,四只蚂蚁,他们推呀推,却怎么也推不动,都累得趴倒在地上。

  提问:就这四只蚂蚁他们能搬动这么大的西瓜吗?(不能)为什么不能?(突出小蚂蚁的`"小"和大西瓜的"大"。)那搬不回去这时候该怎么办呢?小朋友们帮他想一个办法吧?(幼儿自由想象。)我们来看看小蚂蚁想的办法。

  4、出示ppt4-12师:其中一只小蚂蚁说快把大家喊过来吧。他们让一只蚂蚁去蚂蚁城堡里搬救兵,这只蚂蚁大呼:"喂,我们在草地上发现好东西了。" 蚂蚁们来到这后看到这么大的一个西瓜太高兴了,他们高兴的说:"太棒了",开始一起搬起西瓜来。只听见他们的口号声"一二,嘿呦嘿呦"的声音,可是,怎么不动呀?西瓜太大了,他们还是抬不动,他们又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们用铲子,把西瓜一块一块的缠铲成小块,蚂蚁们再一起一块一块的运回家。这个办法好不好?(好)你看他们有的负责铲,有的负责把铲下来的西瓜块从西瓜上运下来,有的负责往家里运。他们分工合作。忙的可而热闹了!家里每个地方都放满了西瓜,太多了都快放不下了。

  讨论:(1)、小蚂蚁聪不聪明?(聪明)遇到问题的时候应该怎么做才能把困难解决了啊?(动脑筋,想办法。)我们也要学*小蚂蚁这样。

  (2)、小朋友们想一想,为什么那四只蚂蚁搬不回家,而这么多蚂蚁把西瓜搬回家了呢?

  (西瓜对蚂蚁来说就像是一座大山,光靠一只蚂蚁的力量是做不到的,只有很多的蚂蚁一起合作,齐心协力,团结在一起力量才会更大,团结力量大。)

  小结:所以小朋友在以后的生活中要遇到问题动脑筋想办法,和小朋友们要团结,团结力量才会更大。

  5、出示ppt13--15继续讲故事:他们决定把剩下的西瓜都吃了,他们的肚子已经涨的要爆炸了。最后还剩下一块西瓜皮,蚂蚁用剩下的西瓜皮做了一个西瓜滑梯。

  6、出示封面ppt那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做《蚂蚁与西瓜》。

  三、游戏《双人夹球走》。

  现在我们一起来做的合作的游戏《双人夹球走》,这个游戏只有你们一起团结合作才能成功。

  附:故事《蚂蚁和西瓜》

  一个炎热的夏天下午,蚂蚁们发现一大块西瓜。"真好吃,赶紧搬回家吧。"几个蚂蚁一起使劲,一点不动。把伙伴们喊过来一起使劲,还是一点不动。一个蚂蚁有了好注意,去请了很多很多好朋友来帮忙,大家一起推呀,撬呀,忙得满头大汗,但是西瓜还是闻风不动。爱动脑筋的小蚂蚁们没有放弃,它们又想了一个好办法,用铁铲去挖西瓜,他们分工合作终于将西瓜一块一块搬运回家。最后大家还把瓜皮搬到海边当滑滑梯,个个玩得不亦乐乎

  中班语言蚂蚁和西瓜教案 4

  设计意图:

  一块西瓜在蚂蚁看来,多么的庞大,多么的诱人!为了把好吃的西瓜带回家,蚂蚁们集体出动……先把家里装满,再痛快地饱餐一顿,最后还在西瓜上玩滑梯。蚂蚁是一种可爱的小动物,也是在生活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孩子们的象征,蚂蚁和孩子之间总有着某些相似之处。一群小蚂蚁、一块大西瓜,对比强烈,故事简单而有趣,这也是作者精心的构思所在。孩子们一定会沉浸在这种简单的快乐中,同时,也会被蚂蚁们的勤劳、乐天,聪明和团结合作的精神而感染。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大胆讲述小蚂蚁搬西瓜的不同方法。

  2、感知同伴之间合作分享的情感。

  3、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大胆讲述小蚂蚁搬西瓜的各种不同的方法。

  活动难点:通过观察想象大胆猜测故事内容

  活动准备:

  ppt,西瓜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价值分析:以搬西瓜为线索导入故事内容,引发兴趣。

  1、夏天真热啊,吃西瓜一定能让我们很凉快,谁能搬的动这么大一筐的西瓜?

  2、有几只可爱的小蚂蚁也碰到了和我们一样的情况,一起来瞧瞧发生了什么呢?

  二、蚂蚁搬西瓜

  价值分析:理解故事内容,合理想象、大胆讲述帮助小蚂蚁搬西瓜的办法,知道合作力量大。

  1、讲述故事,引导幼儿观察

  1)蚂蚁找到了一块这么大的西瓜心里面怎么样啊?(心情)

  2)它们吃饱了那剩下的西瓜怎么办呢?(分享)

  3)蚂蚁们成功了吗?这可怎么办呢?(合作)

  4)蚂蚁家族都来搬西瓜可惜都没有成功,它们讨论决定只搬走西瓜瓤,把西瓜皮留下,想一想怎么把西瓜瓤取下来?(验证)

  5)蚂蚁家族又犯愁了,取来这么多的西瓜瓤怎么搬回去呢?

  小结:蚂蚁们用了各种各样的办法搬西瓜,真是人多力量大啊!

  三、合作力量大

  价值分析:亲身实践,进一步感知合作的力量大。

  1、讨论:你喜欢这些小蚂蚁吗?为什么?

  小结:我们都喜欢这群团结友爱、互帮互助、乐于分享的小蚂蚁。

  2、师幼一起搬西瓜。

  活动反思:

  本节语言课,由于多次改动故事情节,因此,上课时,PPT细节上面有点小问题,故事画面,情节都很吸引小朋友的眼球。小朋友的学*积极性也很高。上课时,有点紧张,因此,在有些语句方面,表现的不到位,未将本故事中的情节表现的淋漓尽致。

  中班语言蚂蚁和西瓜教案 5

  活动目标:

  1、通过集体阅读、模仿绘本中的象声词回忆故事内容,进一步体会蚂蚁的情绪变化。

  2、通过对重点画面的阅读与讨论,感受到小蚂蚁听从指挥团结向上、不怕困难、积极解决问题的精神与态度。

  3、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图画书《蚂蚁和西瓜》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教师与幼儿集体阅读,引导幼儿回忆故事内容体会情绪变化。

  ——鼓励幼儿跟随教师一起模仿故事中的感叹词。

  ——引导幼儿跟随故事内容共同讨论感受蚂蚁的情绪变化。

  3、阅读到P1时提问:

  (1)刚发现西瓜时蚂蚁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4、阅读到P5时提问:

  (2)搬不动时蚂蚁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它们发出了什么声音?

  5、阅读P13、P15时提问:

  (3)叫来了伙伴后它们都想了什么办法?它们搬动了吗?发出了什么声音?

  (二)师生共同讨论,帮助幼儿了解蚂蚁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到蚂蚁不怕困难的'精神。

  ——请幼儿观察、寻找绘本上蚂蚁不高兴的画面。

  提问:

  (1)小蚂蚁什么时候不高兴了?一共遇到了几次困难?

  (2)每次遇到困难后,是什么表情?

  (3)它们之后为什么又高兴了?它们是怎么解决问题的?

  ——与幼儿进行总结与梳理,小蚂蚁遇到困难后,积极动脑筋想办法,解决了问题,所以很高兴。

  提问:

  (1)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图画中的蚂蚁队长,感受到蚂蚁队长的领导和其它蚂蚁的听从指挥,体会整个蚂蚁群体团结向上的精神。

  ——幼儿观察画面,寻找一只与众不同的蚂蚁。

  1、阅读P5时提问:

  (1)蚂蚁蚁遇到第一次困难时,是谁先搬的西瓜?(带黑帽子的蚂蚁)

  2、阅读P7时提问:

  (1)是谁跑回蚂蚁穴叫同伴来搬西瓜的?(带黑帽子:的蚂蚁)

  3、阅读P14时提问:

  (1)大家一起搬西瓜时,是谁站在最前面?(带黑帽子的蚂蚁)

  4、阅读P16时提问:

  (1)用杠杆搬西瓜时是谁指挥大家?(戴黑帽子的蚂蚁)

  5、阅读P18时提问:

  (1)怎么搬也搬不动,是谁想出来用铲子铲西瓜瓤这个办法的?(戴黑帽子的蚂蚁)

  ——与幼儿一同进行总结,戴黑帽子的蚂蚁队长,它不怕苦不怕累,事事冲在最前面,而其它蚂蚁也能够听从它的指挥,大家很团结,所以,才能够解决很多的困难。

  (三)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内容,鼓励幼儿跟随教师一起讲述自己熟悉的内容。

  教学反思:

  本节语言课,由于多次改动故事情节,因此,上课时,PPT细节上面有点小问题,故事画面,情节都很吸引小朋友的眼球。小朋友的学*积极性也很高。上课时,有点紧张,因此,在有些语句方面,表现的不到位,未将本故事中的情节表现的淋漓尽致。


《大洲和大洋》地理教案合集5篇(扩展5)

——小蓝和小黄教案合集5篇

  小蓝和小黄教案 1

  活动背景:

  《小蓝和小黄》是一本非常经典又有趣的绘本,对于小班幼儿来说,简单的画面加上充分的想象空间,幼儿更容易在轻松的观察、聆听中,将自己生活中的经验投入绘本情境中,体验阅读的快乐。当一种亲切感产生、一种胜任感萌生、一种迫切想了解的愿望发生时,一本书和一种与书有关的体验活动就这样在幼儿的心里生根、发芽了。于是我将绘本阅读与美术游戏有机融合,让幼儿就在这种看似简单的经验迁移和情感投射中,潜移默化的帮助他们拓展、丰富、积累体验。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阅读活动,能大胆地想象和表述,感受朋友间、亲人间的爱意。

  2。知道蓝和黄两种不同的颜色结合在一起会变成绿颜色。

  3。享受调色游戏的乐趣,愿意大胆地表述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绘本《小蓝和小黄》ppt;

  2。蓝色、黄色颜料和蓝色、黄色透明的塑料色卡纸。

  3。幼儿人手一份操作工具(画笔、画纸、黄蓝颜料分别装在针管里、幼儿操作桌面上铺有透明桌垫,画纸铺放在透明桌垫的下面)。

  活动过程:

  一、引出绘本故事的主人公

  出示“小蓝”:“今天来了一位有趣的朋友,它的名字叫小蓝。小蓝有个好朋友叫小黄。”引导幼儿用语言问候小蓝和小黄。

  二、绘本阅读《小蓝和小黄》的故事

  1。介绍小蓝和小黄的一家。

  ①幼儿观察画面并提问:“我们一起去小蓝家和小黄家参观一下,看,家里有谁?”

  ②引导幼儿大胆想象:“为什么觉得它是爸爸(妈妈)?”

  ③小结:“小蓝和小黄的家里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真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2。小蓝和小黄一起做游戏

  ①幼儿观察图片并引导其大胆想象:“小蓝和小黄最喜欢玩游戏,看看它们在干什么?”(拉圈圈、捉迷藏)

  ②幼儿人手一个小蓝或小黄,和同伴打招呼,一起拉圈圈游戏,感受结伴游戏的快乐。“小蓝和小黄真的躲在我们身边呢,快把他们找出来吧。”

  ③感受色卡的重叠变色。“小蓝和小黄抱在了一起,发生了什么事?”“小蓝和小黄也来抱一抱,看看便会变成什么呢?”

  小蓝和小黄教案 2

  活动目标:

  1、在看看、听听、讲讲中理解故事,感受朋友间、亲人间的爱意。

  2、积极参与阅读活动,并能在活动中大胆地想象和表述。

  3、学*一页一页轻轻翻阅图书,产生对阅读的兴趣。

  4、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惯。

  5、通过多媒体教学,初步理解故事内容,记住故事的主要情节。

  活动准备:

  1、大绘本《小蓝和小黄》;

  2、绘本《小蓝和小黄》准备幼儿人手1本。

  活动过程:

  一、引出绘本故事的主人公通过撕纸出现"小蓝"和"小黄",引导幼儿用语言问候两位新朋友。

  二、翻开大绘本《小蓝和小黄》,逐页讲述内页一:介绍小蓝家

  ①幼儿观察画面并提问:我们一起去小蓝家参观一下,看,家里有谁?

  ②引导幼儿大胆想象:为什么觉得它是爸爸(妈妈)?

  ③小结:小蓝的家里有爸爸有妈妈还有小蓝,真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内页二:介绍小黄家①幼儿观察画面:小黄就住在街对面,来看看,小黄的家里有几个人?都有谁?

  ②引导幼儿大胆想象人物形象。

  3、内页三:介绍小蓝和它的朋友①幼儿观察画面:小蓝有许多好朋友,你们认识吗?它们都是谁?

  ②引导幼儿逐一说说颜色朋友的名字。

  4、内页四:小蓝还有一个最要好的朋友,它是小黄。

  5、内页五:小蓝和朋友的游戏--捉迷藏①幼儿观察图片并引导其大胆想象:小蓝和它的朋友经常在一起玩游戏,看看它们在干什么?

  ②幼儿参与捉迷藏游戏,能运用游戏语言"XX--XX--快出来。"6、内页六:小蓝和朋友的游戏--拉圈圈。

  ①幼儿观察图片并引导其大胆想象:小蓝和小黄又在干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②幼儿参与吹泡泡游戏,感受朋友游戏的愉悦。

  7、内页七:幼儿观察图片并说说小蓝和小黄在干什么?(排排队)

  三、绘本阅读幼儿围绕桌子坐下,老师发给幼儿人手一本《小蓝和小黄》。

  小蓝和小黄教案 3

  活动目标:

  1、在玩颜料游戏中,知道蓝色和黄色混合一起变成绿色,对色彩的变化产生好奇和乐趣。

  2、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体会故事的有趣性。

  3、在“抱一抱”游戏中增进同伴的感情。

  活动准备:

  1、 《小蓝和小黄》绘本PPT、电脑一台。

  2、颜料、彩色卡片、一次性塑料杯(透明)、一次性筷子。

  活动过程:

  一、认识一下常见的颜色

  (1)用彩色卡纸请小朋友抢答颜色,调动一下孩子们的积极性。

  (2)师:我们一起玩一个“猜一猜它的颜色”的游戏,好吗?(出示彩色卡纸)这是什么颜色?哪位小朋友可以告诉我吗?

  二、抱一抱游戏

  师:你的好朋友是谁?抱一抱吧!我是你们的好朋友吗?抱一抱吧!大家牵着手拉个圈,一起抱一抱。

  三、和孩子们一起欣赏故事,激发想象

  1、看封面引起幼儿阅读兴趣并认识书名《小蓝和小黄》

  师:小朋友从上面看到了什么?你知道故事的主人是什么颜色吗?谁是小蓝?谁是小黄?

  2、细节阅读,一起欣赏绘本

  师:谁是小蓝的爸爸?谁是小蓝的妈妈?引导幼儿观察大小,并说说:这是蓝爸爸,这是蓝妈妈,这是小黄。小蓝的好朋友都叫什么名字?小黄会去哪呢?怎么办?他们的爸爸妈妈不要他们了?

  重点观察:藏猫猫、排排坐。

  注意:

  1、引导孩子学会观察小蓝去哪儿,并说一说孩子的理解。

  2、然后故事妈妈再讲述。

  四、玩颜料游戏,小小魔法师来啦!(注意:故事妈妈先示范操作)

  师:小蓝和小黄抱在一起真的会变成绿色吗?我们一起试一试?

  孩子们用一次性筷子蘸些蓝色颜料搅拌在准备好的装了一些水的塑料杯里,再蘸些黄色的颜料搅拌在塑料杯里,细心观察。

  五、小朋友从颜料中挑选两种颜色抱一抱。

  注意:

  1、游戏口吻:小蓝、小红抱一抱

  2、游戏时人手一份材料:两个杯子人手一份

  3、请孩子说说你的发现:蓝色+红色=紫色

  红色+黄色=橙色

  红色+绿色+黄色=咖啡色

  六、故事妈妈要总结:原来两种不同的颜色合在一起,会变成另一种颜色。

  小蓝和小黄教案 4

  活动目标:

  1、感兴趣的观察和想象色块的不同组合。

  2、乐意用语言、动作表现故事的简单情节。

  3、大胆说出自己的理解。

  4、通过阅读,理解故事情节。

  活动准备:

  PPT

  活动过程:

  一、认识小蓝和小黄

  1、认识小蓝、蓝爸爸和蓝妈妈

  (1)今天,老师给宝宝们介绍一个小伙伴,这是小蓝。小蓝说:小朋友们好!幼:小蓝你好!

  (2)小蓝请我们到他家去玩,看看小蓝家里有谁?

  小蓝家里有蓝爸爸、蓝妈妈还有小蓝。

  (3)小蓝有个最要好的好朋友,他是谁?是小黄。

  (4)小黄也请你们到他家玩,看看小黄家有谁?

  小黄家里有黄爸爸、黄妈妈还有小黄。

  二、和小蓝小黄做游戏

  1、激发兴趣:小蓝小黄常常和好朋友一起玩,他们在玩什么?

  2、瞧!小伙伴又换了个什么好玩的游戏?

  小红小黄小绿排排队,真神气,象什么?

  3、快看快看,它们又变成什么了呀?

  3、变变变,围在一起变成了什么?

  4、哎哟哎哟玩累了,小蓝小黄要回家了。我们也该回家了!小蓝小黄再见!

  教学反思

  1、本班幼儿园对阅读图书中的图画和文字有着丰富的经验,因此,我直接从引导幼儿阅读图画引入课题,充分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刚开始,幼儿各抒己见,想法各异,有的幼儿还充分调动了过去在主题活动中的知识经验,很不错。由此可见,我作为引导者对于幼儿的想法要给积极的肯定和正面的引导,幼儿想象的翅膀正是在教室的呵护和鼓励中展翅飞翔的。

  2、幼儿在欣赏图画书的图画环节中,幼儿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是得到充分发挥的,可是这个环节用得时间比较长,幼儿一直坐着看、坐着说、坐着听,形式过于单一。于是,在课前,我临时增加了分组排图讲述环节,希望能够动静交替,进一步加强幼儿对图画书的理解,结果事与愿违。(在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幼儿对图画书的想象和理解都非常,可是我并没有灵活处理,还是按照原定的活动计划进行,以至于活动时间超时,幼儿的兴趣减弱。)

  小蓝和小黄教案 5

  活动目标:

  1、在看看、听听、讲讲、玩玩中理解故事,感受朋友间的爱意。

  2、认识几种常见的颜色,初步感知两种颜色配色后会发生变化。

  3、遵守游戏规则,产生对阅读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大绘本《小蓝和小黄》

  2、橡皮泥

  活动过程:

  一、导入——激起对绘本阅读的兴趣。

  1、魔术引出主人公,师:食指拇指碰碰,变只小鸡啄纸头,咔嚓咔嚓,变出一个蓝宝宝,起个名字叫小蓝。宝宝们好(小蓝好)。食指拇指碰碰,变只小鸡啄纸头,咔嚓咔嚓,变出一个黄宝宝,起个名字叫小黄。宝宝们好(小黄好)。

  2、介绍绘本图书,师:今天老师就带来了一个关于小蓝和小黄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二、感知——引发对绘本内容的探讨。

  1、参观小蓝家。师:这是小蓝家,小蓝家有谁?(高高的蓝爸爸,胖胖的蓝妈妈)

  2、巩固对几种颜色的认识。师:小蓝有很多朋友,你认识它们吗?

  3、参观小黄家。师:小蓝最要好的朋友的是小黄,我们一起去小黄家看看吧。

  三、游戏——体验绘本快乐的情感。

  1、游戏:躲猫猫

  2、游戏:转圈圈

  四、操作——感受绘本的颜色变化。

  1、感受小蓝和小黄抱在一起颜色的变化。

  2、拓展其他颜色在一起的变化。

  五、结语——延伸绘本的内在韵味。

  师:小蓝和小黄抱在一起变成了绿色,它们开心的一起去逛公园,穿隧道。我们的世界因为有了这些颜色宝宝相亲相爱的在一起,才会变得五颜六色的这样美丽。我们也带着其他的颜色宝宝一起去草地上找找颜色宝宝都藏在哪里了。


《大洲和大洋》地理教案合集5篇(扩展6)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合集5篇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1

  大家好,我是赵玉倩,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日本》,本节内容选自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章走进国家第一节日本第一课时"日本的自然地理"部分教学内容。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湘教版教材编写由"大洲----地区----国家"组成,层层递减。本节是在认识大洲,了解地区这后走进的第一个国家。因此,本课从内容上是前面知识的延伸与应用,学好它又为今后学*其他国家提供了方法和思路,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能说出日本的位置与领土组成。

  B、了解日本的地形特征及其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C、理解日本的海洋性季风气候特征。

  (2)过程与方法:

  A、运用地图和资料,了解自然地理特征,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的能力。

  B、运用板快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C、初步掌握学*国家地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学会描述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并会分析一个国家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使学生树立"事物是联系的,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日本位置、领土组成,地形特征。

  (2)教学难点:气候类型及形成原因。

  二、说学情

  初一学生正处于思维逻辑发展的关键时期,逻辑能力尚不够强,但思想活跃,感情丰富,求知欲强,好胜心切,接受知识上往往带有浓厚的感-彩,乐于接触有趣的感性知识,因此,在讲授日本时要多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多以图片展示,并尽量联系实际,以增强学生印象。

  三、说教法

  针对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本节课教材特点,根据教学基本原则和规律,为实现上述目标,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我准备采取以下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A、在教学形式上力求突破"为了学地理而学*地理"的思想瓶颈,关注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话题或生活常见现象,设置问题情境,创设悬念,激发学生的探究-。

  B、比较分析法,通过对照得出区域地理特征。

  C、运用多媒体教学将一些静态的信息加工成声,情,形的动态信息,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唤起求知欲,强调重点,攻破点。

  四、说学法

  根据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学*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获得必需的地理知识和技能,本节课将对学生进行如下学法指导:

  (1)探究能力指导:

  学生对日本较为熟悉,因此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经过思考、讨论来解决问题,重在参与积极思考的这一过程,以培养自我的学*探究能力。

  (2)利用生活中的地理:

  利用学科知识在生活中的衍生性,引导学生发现、分析周围的地理事物,从生活中学*地理,也把地理理论知识用到生活中去,两者要相结合,相促进。

  (3)重视地图的作用: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应该引导学生注重地图在地理学*中的作用,养成从图中提取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惯。

  五、说教学程序

  通过一系列学生所熟悉的日本的景观,创设一个生动、诱人情境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轻松愉快地进入新课的学*当中。

  以前我们已经学*了大洲、地区两种范围大小不同的区域地理,如何利用地图判读一个区域的位置、范围呢?今天我们用{观察地图}要求学生自*观察地图,通过地图中了解日本的位置,领土组成。

  以小组分组讨论计算的方式让学生动手计算日本人口密度,并与中国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得出日本地狭人稠的特点。

  展示日本富士山图片,因富士山为活火山,导出日本这个国家多火山地震、火山。提问思考"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演示日本由于处于亚欧板块与太*洋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因而多地震、火山。这样图片导入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

  联系实际,学生分组讨论遇到地震时,我们该怎么办?联系实际让学生学*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及利用日本的两个象征之一"樱花"引入气候的教学,过程中结合视频,利用其直观的视觉效果及丰富的内容让学生对气候有心理感受。

  出示日本气候类型图

  为了体现日本气候的海洋性特征,把其气温、降水以柱状图形式体现与北京进行对比,得出"与亚洲同纬度相比,夏季较凉爽,冬季较温暖,全年降水量较多"的特征。

  为了巩固课堂学*我布置了一下练*:

  1、课本66—67活动题。

  2、搜集日本风俗民情材料,使学生更全面了解国家。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2

  教学目标

  1、能说明三江源地区高海拔的地势,高寒的气候,广布的雪山冰川,星罗棋布的湖泊、沼泽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并能据此说明三江源地区是多条大河源头的原因。

  2、分析三江源地区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理解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了解三江源地区保护江河源地与生态环境的成功经验。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的能力,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学会运用地图和资料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3、通过课堂活动、练*等,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锻炼学生学*区域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以及拓宽视野,增强学*地理的兴趣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对区域生态环保的学*,提高学生对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认识,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分析三江源地区是大河源头的原因;

  2、理解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直接引入:同学们知道长江、黄河是i我国两条重要的大河,但你们知道他们发源于同一个地区吗?这个地方除了孕育了长江、黄河两条母亲河之外,还孕育了国际河流澜沧江。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和认识这片伟大、神圣的土地——三江源地区。(展示三江源相关图片,激发学生学*兴趣)

  板书:

  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讲授新课]

  展示三组图片:①高海拔,高寒气候影响下的地貌景观——雪山连绵、冰川高悬、冰塔耸立;②高原湿地景观——湖泊星罗,沼泽密布、小溪潺潺;③生物多样性及独特的高原生态系统——细草如毯、羽族炫翎、蹄类竞骄。

  通过图片的展示,培养学生审美情操的同时,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初步感知“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教师:介绍“三江源”名称的由来。“三江”为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即源头,发源地;“三江源”就是长江源区、黄河源区、澜沧江源区的总称。

  板书:

  一、江河的源地:

  1、包括: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区。

  展示:青藏高原和青海省区域图,请学生描述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

  学生:利用地图找出三江源大概位置,教师指导并板书。

  板书:

  2、地理位置:青海省南部。

  阅读:结合图9、17、9、18阅读教材92页文字,引导学生了解“三江”水量数字,感受并理解三江源地区海拔之高、水系之多,被称为“中华水塔”,是我国巨大的蓄水池和河流的输水管。(板书)

  转折:既然被称为“水塔”,就要有水源;(展示中国年降水分布图)请同学们阅读我国年降水分布图,从干湿状况来看,我国说与半干旱地区,降水量比较少,那么三江源水塔的水是从哪里来的?(板书)

  3、水源。

  学生:发表见解,教师指导:上节课我们学*了青藏地区的高寒环境下的地貌景观——雪山连绵、冰川高悬、冰塔耸立;高原湿地景观:湖泊星罗、沼泽密布、小溪潺潺。结合教材的资料,我们知道水源除了少量的降水还有雪山和冰川的融水。

  讨论:冰川、高山积雪和湖泊、沼泽是怎样发挥作用,使“三江”水源源不断地流向大海的。

  学生:阅读、小组讨论并发言。最后教师总结:温暖季节,“固体水库”的冰雪消融,形成涓涓细流,最后汇集成江河的源流;湖泊和沼泽是河流天然的调蓄器,雨季和冰雪融水丰盈时,湖泊起着消减洪峰的作用;冬、春季节时候。冰雪封冻,河流水量减少,湖泊讲存储的水补给河流,保持河流流量的相对稳定,因此湖泊和河流是天然的调蓄器。(板书)

  二、三江源地区的保护

  1、意义:

  ①对三江源地区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②对下游地区的意义。

  讲述:但是,目前的三江源地区正经历着令人担忧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展示几组图片:淘金挖矿、树木砍伐、源区污染、冰川消融、虫鼠破坏、过渡放牧。从上面的图片中我们了解到,三江源区受到不同程度的环境破坏。主要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导致的环境问题。(板书)

  2、三江源地区的环境问题:

  ①自然原因:冰川消融、湿地缩小、虫鼠猖獗、野生动物锐减等。

  ②人为原因:过度放牧、乱采滥挖、水土流失、草场退化等。

  讲述:三江源地区的问题不仅会影响它本身,也会给长江、黄河等河流的中下游地区带来不利影响。下面我们来完成96页活动题:三江源如果遭到严重破坏,会对我国长江、黄河中下游带来哪些影响?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堂指导;学生整理讨论结果,并反馈小组讨论成果,教师指导并评价以及总结。

  转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采取措施,你有什么好方法去保护三江源地区啊?

  学生:积极发表个人见解,教师知道并归纳板书。

  3、措施与对策:设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退耕还草(林)全面禁猎禁采砂金休牧育草。

  天然林和天然牧场保护工程等。

  课堂小结:今天我们主要了解三江源地区,那么你有收获吗?

  学生分享个人收获,教师适当指导。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阅读图文资料,了解我国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

  2、使学生熟悉我国主要的煤矿、油田、铁矿和有色金属矿的分布地。

  3.使学生了解我国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4.通过分析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的主要问题,使学生认识到合理开发、节约、综合利用矿产资源、寻求替代品的必要性与责任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教学建议

  关于“矿产资源”的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包括四部分,首先介绍了矿产资源总的分布特征,并且分析了分布相对集中带来的有利和不利方面;第二部分介绍了能源矿产,包括它们的分布、储量、在世界中的地位以及我国能源资源的短缺形势;第三部分介绍了金属矿产,这部分是分类介绍的。与铁矿相比,有色金属矿对于初中生来说,可能不太熟悉,因此教材中举了许多实例,以使学生认识到有色金属的重要性。前面三部分都是以关于煤矿、铁矿、有色金属矿和油气田的分布的四幅图为基础的,目的就是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在最后一部分里,教材通过大量实例介绍了我国在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原因,提出了对策。

  关于“矿产资源”的教法建议

  关于矿产资源的分布,建议指导学生读4幅我国矿产资源分布图,从宏观上分析煤矿、油田、铁矿和有色金属矿分布的特点是广泛且相对集中。关于矿点名称,教师要具体指导学生利用省区、江河、山脉等参照物,寻找矿点与它们之间的方位上的联系,并通过读图、填表、图表对照、看图连线等方法巩固地名的记忆,进一步培养读图技能。教学中要用资料、数据说明能源矿产丰富,同时联系生产实际说明煤和石油的生产还不能完全满足需要。教师要结合实例说明矿产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要针对问题提出相应实际的解决办法。 在这节内容的讲授中,有三个点老师应该特别注意:一个是金属矿产的作用,很多学生对于煤、石油、天然气和铁矿的作用非常熟悉,但是容易忽视金属矿产,教师应该在教学中特别强调,因为这会帮助学生充分认识矿产资源与我国经济发展(尤其是工业)的密切关系;第二是对新能源的开发,在谈到对矿产资源问题的对策时,学生往往容易把目光集中在问题的治理上,其实治理是一方面,同时还应当引导学生开阔思路,想办法找出更多的新能源,但是要使学生认识到,开发新能源是以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前提的;第三,矿产资源与前面介绍的两种资源以及后面的海洋资源相比,有一个重要的特征,那就是它是非可再生的,在教学中,要对我国矿产资源在世界上的地位以及开发利用中的问题讲得适度,避免出现盲目的乐观和悲观情绪,教育学生要以客观、实际的态度看待我国矿产资源问题。

  关于“矿产资源”的教学设计示例

  [导入]大家知道,土地资源是农业发展的基础,那么工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什么呢?(矿产资源)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我国的矿产资源。

  [板书]第四节 矿产资源

  [活动]读教材中四幅我国矿产资源分布图,分析我国矿产资源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回答]对不同矿产资源分别回答。

  [教师小结]煤矿、石油、天然气、铁矿和有色金属矿的分布都具有既广泛又相对集中的特点;其中,煤、石油、铁矿北方居多,有色金属南方居多。

  [提问]这样的分布特点,对于矿产资源的开采、运输会带来什么影响呢?

  [学生讨论、教师小结]集中分布,有利于矿产资源大规模集中开采,形成全国性矿产基地;但是不同地区需要进行矿产资源的流通交换,加重了对运输的负担。

  [转折]结合“做一做”第一题,我们一起找一找主要的煤炭生产基地和石油基地。

  [补充]矿产资源按照用途可以分为能源矿产和金属矿产,煤、石油和天然气都属于能源矿产。我国虽然是一个能源大国,但是人均量比较少,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的提高,这些能源已经渐渐不能满足需要了。

  [提问]如何解决能源短缺的问题呢?

  [学生讨论]略

  [教师小结]加强能源勘探开发;加强能源基地建设;因地制宜,寻找新能源。

  [承转过渡]再来关注一下我们国家金属矿产的情况。

  [板书]三、金属矿产

  [讲述]金属矿产包括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其中黑色金属一般指铁和铁基合金。你们知道铁矿有什么作用吗?(制造钢铁)我们*时的生活中哪些方面需要用钢铁?

  [学生讨论回答]略

  [活动]请学生结合“做一做”中的练*,读“我国主要铁矿分布图”,找找我国主要的铁矿。

  [转折]有色金属矿产有什么作用呢?请大家读教材中的“读一读”材料,结合你们在课下查找的资料,说一说有色金属矿产都有哪些用途。

  [学生回答]略

  [活动]分组找一找主要的铜矿、锡矿、钨矿、锑矿、稀土矿等等,并且以竞赛的形式做连线题,看谁做得又快又准。

  [强调]有色金属为我国的现代工业和尖端科学技术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我们决不能忽视。

  [转折]像其他资源一样,我们在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时,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板书]四、问题和对策

  [活动]读教材中的“问题和对策”这一框题的内容,讨论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讨论]略

  [教师小结]主要问题包括:乱采滥挖、严重浪费、破坏环境。

  [提问]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学生讨论]略

  [教师小结]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保护、节约、合理使用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寻求替代品。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4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新课:

NBA是美国乃至世界水*最高的篮球职业联赛,它的队员是来自世界各国的,从外表看他们有哪些差异?为什么?

生:人种不同。

师:对。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世界的人种和人口。

【板书】 第三章 居民与聚落

第一节 人种与人口

第一课时

一、 三大人种

师:同学们,我们在电视节目上可以看到体质特征各异的人,主要有白种人、黄种人和黑种人。我们从哪些方面来区别他们呢?

生:观察图A、B、C、D。(让个别学生来描述)

师:不错,他们的区别在于肤色、头发、脸型等三大方面,其中主要是肤色。

生:阅读课文,区别三种人种的体貌特征。(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互交替)

【板书小结】 白种人体貌特征:肤色、眼色、发色都很浅;头发天生就是波状;鼻梁高,嘴唇薄,体毛较多。黄色人种体貌特征:皮肤呈淡、黄色面庞扁*、体毛中等。黑种人体貌特征:肤色黝、黑头发卷曲体毛很少。

师:那么,我们属于哪一种人种呢?

生:黄色人种。

承转:不同人种之间有交往吗?(引导学生阅读“文化交流的见证”)

生:有。

师:其他人种又分布在什么地方?

生:阅读课文P50第1、2、3、4段,看世界主要人种分布图E,让学生指图说出不同人种的分布。

【板书小结】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北非 西亚、澳大利亚东部及南部、美洲。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南、北美洲的北部。黑种人主要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澳大利亚西北部。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了世界的气候类型,不同地区气候不同。那么,人种的特征是怎样形成的呢?二战其间,希特勒屠杀尢太人;美国的种族歧视。他们有没有优劣之分?(指导学生阅读“人种特征的形成”资料)

生:人种的差异,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由于长期生活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形成的。在三大人种交界的地带和人口迁移频繁的地区,还生活着混血儿,他们之间没有种族优劣之分,只有体貌的差异。

承转:人的生产与生活都受到气候的影响,不同的地区气候条件各异,那么,人在地球上的分布是否*衡?

【板书】二、人口的分布

师:指导学生读图F世界人口分布图,了解哪些地区人口密度在每*方千米200人以上?哪些地区人口密度在每*方千米1人以下?

生:亚洲的东部沿海、东南部和南部、欧洲西部、北美东部人口密集(200人*方千米/以上)。在干旱、过度潮湿、严寒地区,以及地势高峻的山地、高原地区人口稀少(1人/*方千米)。

师:是什么因素影响人口有如此大的差异呢?

生:读课文P51页。是由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因素影响的,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人口密集,社会经济条件好的人口密集。

师:指导学生读图G人口分布随纬度变化示意图,完成:

1、人口在高纬度和低纬度地区的分布有何不同,为什么?

2、人口在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分布有何不同,为什么?

生:读图思考回答,

1、在高纬度的地区人口稀疏,低纬度地区人口稠密。因为纬度越高得到的热量越少,自然条件越恶劣,人类生存困难。

2、北半球的人口多,南半球的人口少。因为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世界各国也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所以北半球的人口比南半球的人口要多。

课堂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了三大人种和人口的分布,了解人种的区别是依据体貌特征来分的,没有优劣之分。以及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人种的形成与分布也不同,在自然条件优越和社会经济好的地区人口比较稠密。

布置作业:

课后收集资料,了解各人种的其他特征现状,看看周边有没有其他种族的人。

第二课时:

学*目标:

1.能运用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

2.学会绘制人口增长曲线图

3.能运用地图说出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4.学会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

5.学会分析人口增长率对人类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

1.世界人口的增长特点

2.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

教学方法:

结合图表、地图分析问题,通过计算掌握问题

教学准备:

《世界人口分布》《世界人口增长曲线》《世界各大洲人口的自然增长率》的图片和资料

教学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前面咱们学过了世界的地形和气候,这一节我们开始学*世界的居民,你知道世界上现在有多少人吗?世界人口的增长是怎样的?世界人口的分布有什么特点?这一节我们来学*这方面的知识。

出示幻灯片1:标题

出示幻灯片2:学*目标

现在我们来学*第一个问题──世界人口的增长

学*新课:

一、世界人口的'增长(板书)

出示幻灯片3:《世界人口增长曲线》,让学生回答:

(1)1750—1800年世界人口增长如何?(说明:曲线越*缓,说明人口增长越慢;曲线越陡,说明人口增长越快。由图可知,这一阶段的人口增长十分缓慢)

(2)1800—1950年世界人口增长如何?(逐渐加快)

(3)1950年以后世界人口的增长是怎样的?(快速增长)

出示幻灯片4:总结世界人口的增长特点:

18世纪以前,人口增长十分缓慢;18世纪到20世纪中期,人口增长逐渐加快;从20世纪中期以来,人口快速增长。

你知道现在世界上有多少人吗?世界60亿人口日是哪一天?

(60亿,1999年10月12日)

出示幻灯片5:“资料:地球上的第60亿位居民”

活动(一)P65页第1题,让学生读P65页《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并填左表,通过填表,你发现了什么?它说明了什么问题?

出示幻灯片6:《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所用的时间及说明问题》并讲解

(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所用的时间越来越短,它说明人口增长的速度是逐渐加快的。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人口基数越大,增长也就越快。)

出示幻灯片7: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由什么决定的?如何计算?

(让学生阅读P64页《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示意》)

(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出生人口-死亡人口)÷(人口总数×100%)

出示幻灯片8:出生人口多于死亡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0,表示人口增加;死亡人口多于出生人口,自然增长率小于0,表示人口减少。

出示幻灯片9:举例计算人口增长率

活动(二)P65页第2题,让学生回答并提问:哪个国家的人口增长率最高?哪个国家的人口增长率最低?

出示幻灯片10:图《世界各地的人口增长速度》

提问:人口增长率最高的是哪一个地区?最慢的是哪一个地区?

出示幻灯片11:一个地区的人口增长率高好还是低好?为什么?

一个地区人口增长率的高低,必须同它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如果增长率过高,可能会带来交通拥挤、住房紧张、上学难、就医难、就业难、贫困人口增加;如果增长率过低,可能会造成劳动力不足、国防兵源不足、人口老龄化严重等问题。

出示幻灯片12:世界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是什么?

1830年以来,由于现代医疗卫生技术的进步,人们生活水*的改善和提高,婴儿死亡率降低,人的寿命延长,世界人口增加的速度就愈来愈快。活动(三)让学生完成P66页图4-4《非洲人口增长柱状折线图》并巡视,指定两名学生到黑板上画,一名画折线图,一名画曲线图。

二、世界人口的分布(板书)

世界上的人口分布是不均匀的,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一个地方人口疏密的程度我们用什么来表示?(人口密度)

出示幻灯13:什么是人口密度?它是如何计算的?

(人口密度一般是指*均每*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分布状况。)(人口密度=人口总数÷地区面积单位:人)

出示幻灯片14:计算临盘地区的人口密度

活动(四)让学生填P67页第1题:世界人口的分布是怎样的?

让学生读P66页图4-5《世界人口的分布》并回答:

1.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有哪些?(每*方千米大于200人)

2.世界人口稀少的地区有哪些?(每*方千米小于1人)

出示幻灯片15:指图讲解世界人口的分布

出示幻灯片16:总结世界人口的分布:

人口稠密地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

人口稀疏地区:沙漠地区、雨林地区、高纬度地区和高原、高山地区。

至于人口稠密和稀疏的原因我们下一节再讲。

小结:这一节我们主要学*了世界人口的增长特点、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方法、世界各个地区人口增长率情况、人口曲线图的绘制、人口密度的计算方法和世界人口的分布等知识,希望对同学的日常生活有用。

出示幻灯片17、18:

巩固性测试题

1.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由 和 决定的。

2.到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总数已达 亿。

3.一个地区的人口疏密的程度可以用 来表示。

4.从世界人口分布图上看,亚洲的 和 部 洲和 洲的东部是人口稠密的地区。

5.某城市总人口为100万,1999年出生并成活婴儿25000人,死亡15000人,该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

6.我国陆地总面积为960万*方千米,20__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那么,我国的人口密度为 (人/*方千米)。

第二节 语言和宗教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查找“世界主要语言分布”图,说出六大语种的名称及分布地区。

2、查找“世界宗教分布”图,说出三大宗教的名称及分布地区。

过程与方法

1、图文对照,完成板书表格的填写。

2、搜集世界三大宗教特色建筑图片资料及不同宗教信仰文字资料,展示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讨论:怎样让汉语分布到全世界。

2、尊重各民族宗教信仰和风俗*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世界主要语言和三大宗教的分布。

三、教学关键:通过读图,分组完成。

四、教学方法:读书法、读图指导法等。

五、学法:读图查找法、填表比较法、练*法等。

六、教师准备:世界主要语言分布图、世界三大宗教分布图。

七、教学步骤:(1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课前交流用英语宣布上课并提问。生讨论、交流并回答。

2、画表格,指导生读图。 图文对照、查找答案、填表格(写语言分布)

3、组织活动。 讨论:怎样让汉语分布到全世界?

4、师插入北京之行实例。 生配合听并回答师提问。

5、组织学生读图。 自画表格完成三大宗教学*内容。

6、达标练*。知识运用能力提高。

7、总结并板书课题。生总结所学内容(语言和宗教)。

九、达标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情感交流,精彩过渡

师以闲聊的方式与学生就单元测试情况进行交流,肯定学生成绩,鼓励学生干劲,展现学*风彩,恰到好处时用英语宣布上课。

2师宣布:(Class begin。 Gd rning class)

1、生听,并群情激昂的表示一展自己的风彩。

2、Gd rning teacher.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3、同学们,我们刚才的课前交流和相互问候共用了哪几种语言?你学到或听到的还有哪种语言?你会说吗?全世界主要使用语言有哪几种?它们分布在什么地区?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世界的主要语言”(师板书世界主要语言)

3、指名做答:我们用了两种语言分别是汉语和英语。

4、还有俄语、蒙语……

5、生试说蒙语

6、生带着问题读书读图,进入学*状态。

十、世界主要语言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指导学生读图B“世界主要语言分布”。

提问:世界主要语言有哪几种?

2、师画表,师生共同完成汉语、英语的分布,其它四种语言的分布区,生分组完成。

世界主要语言

语种

主要分布地区

汉语

英语

俄语

法语

***语

西班牙语

3、能力培养

(1) 美国以南的美洲为何称拉丁美洲?

(2) 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是什么语言?为什么?

(3) 讨论:怎样让汉语分布到全世界?

4、师小结,鼓励学生的观点。

5、师讲述亲身经历的事件。

19__年,我和五名同志被奈曼旗教研室派到首都北京学*。一天晚上,我们一同到***广场游玩。那时有很多老外,随行中有一人提出和老外照像做为留念。但苦于不会外语,无法沟通。我初中学过英语,便自告奋勇地与老外打招呼。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5

  教学目标

  1、了解的源流概况,以及各河段的水文特征,知道是我国的第二长河。

  2、了解在水能及灌溉方面的巨大作用,以及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意义。

  3、了解的开发利用状况、现存问题及治理的关键。

  4、通过对水害成因及治理措施的讲解,使学生了解新中国以来治理的成就,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5、通过对的学*,使学生认识到:一是哺育了华夏儿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被誉为“母亲河”;二是千百年来,又给中华民族带来过深重灾难,是世界上公认的最难治理的河流,从而培养学生辨证的思想方法。

  6、进一步树立正确协调人地关系的思想及可持续发展中“区际公*”的意识。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大致可以分为四部分,包括“的源流概况”、“之利”、“之害”和“的治理”。

  其中“母亲河的奉献”这一框题就是介绍为我国经济建设、自然景观及文明起源方面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利用上游丰富的水能资源来发电;第二,对上游地区宁夏*原和河套*原的灌溉,塑造了“塞上江南”;第三,塑造了华北*原;第四,为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国的忧患”主要是以人地协调的思想,分析泛滥的原因并简单介绍了我国治理黄泛区的成就,这些知识可以归纳成以下示意图:

  应该指出的是,还有两个“忧患”,即断流问题和凌汛问题,这两个问题目前显得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前者。教材把断流问题作为“读一读”来处理的。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这两个问题,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对于凌汛,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以下几点:一是凌汛发生的地点(自低纬向高纬流动的、处在温带地区的河段)、发生的时间(秋末冬初或冬末春初)、造成的危害及目前解决的办法。

  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学生考虑有没有其他的忧患,例如水污染问题等,要让学生认识到,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影响,的问题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帮助他们树立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的意识。

  “根治”是在上一个标题的基础上,介绍的治理。从上图可以看出,“害”的根源是“沙”,就应该对“沙”采取措施,途径有二:一是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包括造林植草、修建梯田或打坝淤地;二是减淤,即建一些水利枢纽工程。

  重点和难点:

  重点:中游含沙量特别大以及下游成为“地上河”的两大特征;的治理及开发利用。

  难点:中游含沙量特别大的原因;下游成为“地上河”的原因;凌汛的形成。

  教法建议

  本节的第一框题“中国第二长河”并没有太难的知识点,建议训练学生的读图能力,即这部分知识通过读图活动来完成。

  关于的“利”,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分头查找资料,然后讨论这样一个话题:“如果没有,中国将会怎样?”其目的是加深学生对在国民经济、文化等方面重要作用的认识。

  关于的“害”,教师可以安排学生结合各河段的特点,分组对不同河段进行分析,找到原因之后再一起讨论治理的措施。这样不仅针对性强,而且最终会使学生认识到:治理的措施要“因地(河段)制宜”,的开发利用要遵循“区际公*”的原则。

  关于最后一个框题,可以找一些图片或视频资料给学生,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介绍水利枢纽时,尤其要介绍小浪底工程,这是中下游最大的一个水利工程,除了发电之外,它更重要的作用是调水调沙,对于根治有着重要的意义。另外,要通过介绍这一工程,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对于治理的作用,明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含义。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