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菁选

首页 / 调查报告 / | 2023-03-20 00:00:00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精选15篇)

  我们眼下的社会,报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你所见过的报告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1

  当代大学生面临着相当严峻的就业形势,这场经济危机不仅影响了世界各国的经济,还导致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各校大学生带来了相当大的影响,面对危机我们应该何去何从呢?全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走向越来越难的趋势。这个方面和国际经济形势有很大关系,另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针对这一社会现象进行各方面的调查,问题涉及大学生就业期望,就业素质的自我评价,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择业与就业的影响等方面,旨在对大学生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的相关问题进行实证研究,为高校就业指导和人才培养提供资料与对策研究依据调查结果呈现出以下几个问题。一多数学生对于务实有新的认识,就业期望趋向现实,主要表现在工作单位,工作区域等方面。1就业方向:先就业后择业成为第一选择,大学生在职业取向方面优先考虑的前三项是:先就业后择业,先择业后就业,继续深造,它们分别为41.76%,28.57%,27.84%,调查显示,在面对就业压力时,多数学生表现出特有的自信与成熟,在此问题的选择中,特别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继续深造,这选项占,有过四分之一的学生希望继续学*,而且此风*年经久不衰,且愈演愈烈。究其原因:一是经济知识时代的影响和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二是就业竞争激烈,优越的职业需要优秀的高层人才;三是心理素质,有的大学生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回避即时就业问题等因素,这一现象值得认真分析研究,其利弊何在?其利在于缓解就业压力,促进人才素质的提高,改善我国人才结构,增强我国高级人才的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忧虑的是它反应出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方面欠缺,社会压力的承受力不够,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有相当部分的大学生选择了回避的方式,职业期望趋于非风险化。这种现象还可以从学生对就业前景持有不容客观的评价,这里除了客观因素外,更多的是学生的心理素质问题,由此可见,高校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心理辅导室必要的。

  二就业取向:就业地区首选经济发达地区,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在选择就业地区时,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占66.5%。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经济发达地区除了有较可观的工作待遇外,经济发达地区与国际接轨更便捷,更能为就业者提供在学*提高的机会,这与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时密切相关的。二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机会较其他不发达地区的高,且就业岗位多元化的选择方位较之其他地区多,这也成为就业者选择的原因。

  三价值取向:记者在走访的过程中了解到,各单位的薪资基本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只有少部分单位存在降薪的现象。大多数企业负责招聘的人员都表示,岗位薪资不可能高于招聘薪酬,但会基本保持原有水*。这种情况下,大部分求职者应对人力资源市场和薪酬采取主动迎合态度,针对现阶段形式自身作出相应调整。

  我们大学生的择业观正在发生变化,他们变的冷静理智,据国家工商总局统计,年我国的中小企业已经达到100万家,占全部企业的99%,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也是我们大学生的主力军,其企业具有更多的创新和更新能力,我国加入wto后对大学生求职择业带来了更多的机会。

  四大学生应加强就业工作的对策

  (一)坚持理想教育确定正确的职业理想,道德修养在掌握的所学专业要求的各项准予技能重点培养学生适应心环境和动手创造的能力。

  (二)紧跟时代步伐,更新大学生就业观念,目前的社会强调的是以创业带动就业,勇于挑战,不怕失败,随着改革开放农村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只要我们大学生都有积极的心态,正视社会适应社会,你就会越来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社会将会尽可能的为大学生求职择业提供合适的环境,大学生得以施展自己的才华。所以大学生本身应对就业只是有一定的了解,才能使自己在今后的就业中有立足之地。

  当今大学生就业观调查报告

  随着我国高校的连年扩招,每年大学生毕业人数也愈来愈多,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普遍关心和有待解决的问题。年是高校扩招后本科毕业生的第一年,毕业人数比上一年增加了44.6%;年毕业生280万人,比上一年增长32.1%;年毕业生达到了338万人;而年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五百多万人,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因此大学生就业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而大学生就业作为大学生人生一个重要的关口,初次就业和第一份工作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成才和成长,因此,选择工作务必要慎重。

  作为一名即将走入毕业的大学生,我认识到这一严重的`问题后,决定亲自进入这一市场进行调查。今年寒假我随高邮市高璐宝食品有限公司的有关人员去人才市场进行招聘,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天时间,但让我感触很深,也让我对目前的就业形势有了一定的了解,这必定会对我明年的就业有所帮助。以下便是我总结出来的对目前大学生就业观的分析。

  首先,大学生在择业时会考虑报酬问题。虽然薪水不是大学生选择企业最重要的因素,但是薪水无疑是人们对一份工作最基本的要求。“非2500元或3000元不干”,这曾经是媒体广泛报道的大学生找工作时定下的月薪数。如今,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一年比一年大,大学生就业的工资底线也越来越低,随着大学毕业生薪水的下降,很多用人单位在薪金制度上也有了很大转变:不再以人定薪,而是以岗定薪,更强调员工为用人单位带来的实际利润。职场中的机会永远不是遇到的,而是争取到的。同时很多大学生认为他所选择的第一份工作只是作为他今后发展的一个过度口,积存经验。除了薪酬是学生考虑的重要因素之外,工作环境、企业声誉与企业文化、工作富有挑战性、工作的稳定性、户口和住房、社会保障体系等因素也是学生们重点考虑的因素。

  大学生对于选择工作时因素的看重,与他们认为的工作意义是直接相关的。在大学生看来,最重要的工作意义是自我实现,其次是生存的必须条件以及个人兴趣所在。而“学以致用”在找工作中似乎没有得到太多体现。有很多大学生对“专业对口”的看法是,找工作尽量专业对口,但不必强求”。还有小部分的人认为“专业并不重要,只要工作合适就行”,也就是说有大半的人并不强求专业要对口,在工作中发展自己学了4年的专业知识。而认为“应该专业对口,在工作中发展自己的专业知识”的人只有少数。经常在那里听到正在找工作的大学生说,最重要的是能找到工作,混口饭吃,先养活自己。

  然而,有很多企业在人才招聘上,也遇到了不少难题。很多企业认为目前有很多大学生就业眼高手低,或者嫌工资低。很多学生着重选择国有企业、大中型企业、外资企业,而相对一些中小型企业情况不是很好,他们认为某些大学生只是抱着学经验的态度,把小公司作为自己进军大公司的跳板,发展不长,对他们公司的长久发展不利。这也是个非常现实的观点,抱有这种思想的人应当慎重的考虑。

  此外,大部分人都热衷于名牌企业或者外企,认为比较有面子。其实我认为很多中国本土的中小企业也很有发展潜力,不一定要局限于所谓的外企,给别的国家的人打工,这样才更有利于我国的经济发展。

  以上是我总结出的几点经验,相信对我明年的求职应聘会有很大的帮助!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2

  为更好地了解当前我市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心态和对目前就业形势的认识,*期,xxx信息处对xxxxx等6所大中专院校的4023位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一、基本情况

  1.从性别看,男生1570人,占39%,女生2453人,占61%。

  2.从专业分布看,理工类专业1573人、占39.1%,文史类专业811人、占20.2%,医学类专业524人、占13%,经济管理类专业459人、占11.4%,艺术及其它类专业656人、占13%。、

  3.从生源地看,xx籍毕业生915人、占22.7%,省内其它城市2716人、占67.5%,外省市392人、占9.7%。

  二、主要结论

  1.大学生创业意愿仍较薄弱,男生、理工类专业大学生创业意愿相对较强。

  只有8.9%的人毕业后会首先选择“自主创业”,54.1%的人选择“先找个单位”,35.2%的人选择“继续深造”。其中,男生准备自主创业的比例为15.8%,而女生只有4.6%;从专业上看,理工类专业毕业生创业意愿最强,为14.7%,艺术及其他类专业为10.5%,经管类专业为7.6%,文史类专业为2.6%,医学类专业受创业条件限制只有不到1%。另外,xx籍大学生中愿意创业的比例为11.14%,略高于*均水*。

  大学生不愿意自主创业的主要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是受经验、资金和风险承受能力等因素限制。调查显示,因为没有经验、缺乏资金、风险太大等原因不愿创业的大学生比例分别为28.2%、25.5%、20.5%,还有11.5%的大学生表示“没有好的创业项目”。因此,49.3%的大学生认为个人现有的创业知识和技能还“不能满足”创业要求。

  2.大学生就业意向仍较保守,工作稳定和工资福利水*是选择就业单位的主要因素。

  有47.3%的毕业生首选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23.1%的毕业生选择去外资企业,20.3%的人选择去国有企业,只有9.3%的人选择去民营企业。一半以上的大学生期望月薪在3000元以上。

  3.兴趣和专业是决定大学生创业领域的主要因素。

  调查显示,大学生在选择创业方向时较为理性。有33.7%的人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32.9%的人选择“与自身专业相结合的领域”,26.6%的人选择“启动资金少、容易开业且风险相对较低的行业”,只有不到8%的人选择“热门领域(如软件、网络等高科技行业)”。其中,理工类和艺术类专业的学生较多选择了从事与专业相关的行业,而文史类的学生创业很少选择与专业相关的行业。

  4.大学生认为自身能力是创业成功的关键,最需要**在创业基金方面给予扶持。

  大学生认为影响创业成功的因素较多,主要是:个人管理经验、专业技术知识及个人能力(19.3%)、坚强的信念与良好的心理素质(15.8%)、社会关系(14.7%)、家庭经济条件(12.4%)、市场大环境(12.3%)、机遇(12.3%)。认为自己创业的优势主要在于市场直觉的大学生占36.5%,选择“人际关系”和“掌握自主研发设计能力”分别占28.1%、26.9%。

  在“最希望得到的**扶持”选项中,30.6%的大学生最需要创业基金支持,27.6%的人希望社会化专业化管理服务机构提供服务,其余是减化审批程序(18.8%)和宣传鼓励(15%)。

  5.大学生更愿意与有经验的人一起创业。

  在选择创业伙伴时,高达79.3%的人更愿意和“有经验”的人一起创业。虽然有58.2%的大学生认为缺乏资金是制约自己创业的第一因素,但是只有9.1%的人选择“有资金基础的人”作为自己的创业合作伙伴。

  6.当前高校对大学生创业的培训指导效果不明显。

  调查显示,虽然各高校举办了形式多样的大学生创业活动,但大学生普遍反映效果不明显。只有13.5%的人认为这些活动对创业“帮助很大”,认为“帮助不大”或“没有帮助”的高达64.4%。因此,大学生对参加此类培训活动兴趣不大,47.2%的人“只参加过1—2次”,还有39.5%的大学生“没有参加过”此类培训。

  7.多数家庭对大学生自主创业持宽容态度,大学生更需要家庭的精神支持。

  调查中,表示家庭支持自己创业的大学生比例为39.8%,明确表示家庭不支持的只有25.7%。在“最需要家庭提供的支持项目”中,38%的人选择“精神支持”,33.6%的人选择“资金”,其余是“人际关系”(16.3%)和“管理经验”(12.2%)。

  8.大学生创业的相关宣传需要进一步加强。

  调查表明,虽然我市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措施,但是,只有1.2%的.大学生对**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很熟悉”,53.4%的人表示“知道有但没了解过”,39.4%的人“了解一些”,5.9%的人“没听说过”;52.9%的大学生知道我市有个大学生创业园,只有26.6%的人知道“xx大学生创业园是国家级大学生创业基地”。因此,只有8.9%的大学生认为当前鼓励大学生创业的社会环境“比较好”,62.5%的人认为“一般”。

  9.家乡和发达地区是大学生创业的首选之地。

  在参加调查的毕业生中,14.7%的大学生选择会在xx创业,选择“回家乡”和到“发达地区和中心城市”创业的比例分别是32.5%、32.3%,还有7.6%的大学生表示准备到南京创业。在xx籍毕业生中,54.3%的人愿意留在家乡创业。

  三、相关建议

  1.加强创业指导中对实际能力的锻炼。注重实践操作是当前大学生对创业指导最大的期盼。33.8%的大学生希望学校的指导能够“以创业实践和创业模拟分析作为创业指导课程的主体”,27.5%的人希望“由创业者或企业家提供定期讲座”,25.6%的人希望“由创业者讲授创业必修课或选修课”,13.1%的人希望“专家讲授创业必修课或选修课”。同时,在学校开设的创业指导课程中,大学生最希望获得的知识依次是:人际交流与沟通(22%)、创业机会和环境分析(21.2%)、创业案例分析(17.6%)、市场营销(17.4%)、财务税收(7.6%)和其他(2.2%)。

  2.进一步增强创业培训教育的针对性。目前,大学生最想了解的创业信息依次是:市场营销(32.3%)、**扶持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24.5%)、企业管理知识(18.4%)、开办公司的流程(11.8%)、财务管理知识(6.2%)。然而,55.9%的大学生反映,所在学校没有或者很少培训以上知识。

  3.进一步加大我市扶持大学生创业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我市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园,但大学生们了解不多、不深、不细,急需通过多方位、多渠道的宣传和推介,让应届毕业生、特别是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能详细了解,真正让这些政策和基地发挥更大地功效。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3

  为了了解当今大学生的就业意向我们对怀化学院的公共事业管理、广播电视新闻学、旅游管理、汉语言文学、物流管理、国贸、人文教育、法学、小学教育、学前教育、经济学系、社会管理等专业及系别中随机抽取了4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我们分析了问卷调查的结果发现:

  一、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

  大学生存在就业困难,总的原因是高校毕业生总量逐年增长明显,就业市场需求却增长不快,导致今明两年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前景不容乐观,形势严峻 。

  二、高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脱离

  调查中大学生大部分认为目前的高校教育不能完全适应市场需,高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轨,以致大学毕业生就业时在选择单位与职业过程存在困难。从目前情况看,高校专业结构设置落后于市场发展。99年扩招使大学生数量急增,但扩招专业相对集中,高等教育大众化,但专业相对集中、促使某些专业人才供大于求,造成了大学生就业存在一定困难。

  三、 大学生就业意向现状分析:

  根据数据调查统计显示,在求职意向方面,有52.5%的大学生毕业后选择去就业,仅有2%的学生选择升学,这可能与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有关,对大学生择业影响最主要的因素的酬薪待遇,说明大学生对自己的工资待遇多少比较看重。而且大部分的学生都追求稳定的工作 。在求职准备中,对大学毕业生就业流程及国家政策的了解程度方面,有62.5%的学生对其有所了解,说明大学生比较关心自己就业前景,作为学生,为了更好地就业,有33.3%的学生是通过努力学好的专业知识的方式去实现的,另外,通过兼职或实*获取工作经验和参加职业资格培训各占21.7%。在就业观念中,有65%的学生对当前就业形势有大体的了解,反映了大学生对就业形势的关心,在面临就业时,22.5%的人认为自己最欠缺的是共同协调能力,而对于专业技能方面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在就业需要方面,47.5的学生认为学校最需要提供的就业服务是引进用人单位和提供就业信息,反映出的问题是学校在这方面做得不够,需要对这方面进一步加深,认为本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存在最主要的问题是内容陈旧、形式单一的学生占62.5%,比例最少的是没有设为必修课,为7.5%,有45%的学生认为学校举办校园招聘会最适宜的形式是形式多样的小型专场招聘月。在这次调查中让我们大致了解了本校大学生的求职意向。

  四、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1、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的就业是越来越不容乐观。大学生要在大学里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就很多毕

  业生而言,与其说就业困难,不如说是就业迷茫,不知道自己应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对自己的未来发展缺乏科学的规划,这往往成为他们面对就业压力时感到手无足措的一个重要原因。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是提升就业能力的基础。

  2、在校求学期间,不能只注重专业知识,而忽视了心理质的情况。在求职过程中,有些学生一旦遭遇失改,便一蹶不振,这也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原因。大学生应该注意锻炼自己的`坚忍不拔的性格,在求职中充分了解就业信息,觉着、冷静应对所有遇到的困难,用积极的的心态扫除成功路上的障碍。

  3、正确的择业心态,转变就业观念

  (1)首先,要极积、动寻求就业主,而不能被动的“等、靠、要”。很多大学了生把就业寄托于在社会关系资源上,或是企求学校解决就业问题。事实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已经实现用工制度的双向选择,大学生主动推销自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实现就业途径,因为能否胜任还得靠实力说话。

  (2)其次,要破除传统就业观念,实现多元化就业。大学生在择业时往往会受到来自社会和家庭中传统观念和传统心理的压力。不少人选择大城市、“铁饭碗”,还有外企,很少人选择西部和基层。这就使就业成了过“独木桥”。大学生在这时应该改变一下就业观念,面对现实,就能较快的找到能够以挥自己特长的工作。

  (3)最后,避免盲目追求,正确认识自我。我国高等教育现在正向“大众教育”转变,一些大学生缺乏危机意识,“眼高手低”,盲目

  追求就业中的高层次,高薪酬,在择业类型和择业区域上出现“扎堆”现象,造成了供求脱节,这也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大学生只有改变以前的“精英就业”观念,树立人职匹配的“大众化”就业观,才有可能实现就业。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4

  一、调研对象:

  舞钢市恒祥物业公司

  二、调研方式:

  问卷式资料法

  三、调研时间:

  20xx年11月

  四、调研目的:

  对该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和该公司的人力资源状况进行调查。了解该公司存在的人力资源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五、调研内容:

  1.公司概况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21世纪,抓住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的机遇,从事服务业,为家庭,小区等进行物业服务。在多年经营过程中,公司拥有大批员工,其中有高素质人才及大批从事体力劳动人员。

  2.公司人力资源的现状

  3.公司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

  六、调查结果

  ①公司人力资源的现状

  1.岗位职责与人员招聘现状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命题之一是解决人与组织的关系问题,这一命题自然的集中在人与组织的结合点---岗位的管理上。已岗位分析为核心岗位管理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反映一个企业管理的规划化水*。

  在调查的企业中,90%的管理人员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60%的保安对自己的岗位职责不太明确,50%的清洁工对自身的岗位职责不太明确。从这里可以看出,我们的基层作业人员对岗位职责不太明确;从不同部门岗位管理状况看,保安部、清洁部相对滞后。

  2.教育培训现状

  从统计结果上看,有管理及相关专业教育背景的管理人员比例为40%,工作后受过相关培训的人数比例为30%。数据显示,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比较低。

  不同部门的人员,工作后接受过相关专业培训的,物业部占60%、保安部占20%、清洁部占10%。

  调查显示:80%员工希望参加“具体工作中所需要特殊技能培训”,迫切希望参加“管理技能培训”的50%,希望参加“组织协调沟通方面培训”的40%。

  3.薪酬现状

  从调查的总体情况看,大部分人员对目前的薪酬表示不满意。公司一般参照同类企业经验数据和该公司的情况确定工资标准。回答“基本满意”的占30%。“很满意”的占10%,回答“不满意”占60%。

  4.人员年龄、学历现状

  调查显示,各岗位员工中,部门经理*均年龄为46岁,学历本科以上,项目主管*均年龄37岁、学历专科或以上,管理人员*均年龄26岁、学历中专或中计以上,保安员*均年龄46岁,学历初中,清洁工*均年龄42,学历初中或以下。

  ②存在问题

  ⑴招聘环节

  调查了解,招聘者对一些技能含量不高的岗位进行初步的面试,主要是简单了解应聘者的学历、个性、工作经历、态度、及交流沟通等方面的信息,而疏忽了与员工进行公司制度的沟通,比如上岗后的考核制度,团队管理制度等的沟通,新招聘饿人员在入职后发现与期望的差距甚远。

  ⑵培训开发单一与职业规划匮乏

  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新进的员工初期可能还充满抱负怀揣梦想,但在入职后几个月开始感到迷茫,对于手上的工作已经很熟练了,可是对自己在公司的未来发展前景或者说晋升却模糊,以至于看不到自己将来所要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在工作上也自然而然的开始缺乏工作热情和积极进取的信心,人员流失率也随之上升。原因在于,主要是公司重管理,轻创新,公司对员工开展的培训多为工作技能的培训,培训开发较为单一。另一方面公司没有对员工做出一个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员工晋升渠道单一。应该说公司不缺乏人才,但是基本上单一的工作和专业化晋升之路,走的是单一的发展道路。这样或多或少地减少员工的职业攀升机遇,不免挫伤了员工奋进的志气,同时会出现人才难留的困难的局面。

  ⑶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不健全

  该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多个环节仍处于传统的人事管理阶段,没有形成规划范的制度化,只能行使时多带感情色彩或个人主义,没有随时将公司的利益看做最大化,人事配置的手段比较弱,形不成合理流动的优化配置机制,这对制度化的管理多会带来不便,难以任人唯贤,公*,公正也很难把握,影响企业的创新和发展,公司人事安排往往多是因人设岗而非因事设岗,情大于法的人事管理仍然普遍存在。

  ⑷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工具没有充分利用

  目前,该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这块用的是金蝶系统。它主要功能有:

  1、基础认识管理。包括组织结构管理,职员管理、报表查询、薪资核算、社保福利管理、考勤管理等模块;

  2、专业人力资源管理。包括能力素质模型、招聘选拔、培训发展、薪酬设计、绩效管理等功能模块;

  3、员工自助。提供分角色的CEO*台、经理人*台和我的工作台等功能管理模块。因此,可以利用K3的这些工具规范基础数据,理顺组织流程,围绕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选、育、用、留四个阶段开展有效的管理工作,提升HR专业管理水*。但是,除了员工入职、转正、异动、离职等的基础的档案资料,员工合同录入系统中,报表查询,资料查询,很多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模块的功能基本都是闲置的。在做人员分析,培训开发和招聘选拔时没有充分利用各个模块的功能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基本上还是靠EXCEL等基本办公软件处理的,造成每月作出的WORD文档,EXCEL文件繁多,培训专员甚至启用了两个移动硬盘存放培训资料。从而极大影响了培训人员的工作效率,甚至导致部分资料遗失。

  七、调研后体会及感受

  ⑴.建议及措施

  1.坚持人才是公司发展的唯一源泉。尊重人才,避免任人唯亲关系至上。加大执行力度,奖罚分明,坚持公*,公正,坚持以制度管人,避免出现情大于法,让所有人都遵守规则。

  2.留住人才才是关键。制度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重点考虑人力因素,重视人才的'价值,尊重人的需求,提供员工发展和晋升的*台,将员工的个人思想与公司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使员工看到自己在公司中的发展道路,而不致于对自己的地位和未来发展感到迷茫。3.培训系统化。不仅要为员工提供与其贡献对等报酬,还要在充分了解员工的个人需求和职业发展愿望的基础上,制定出出系统,科学的培训制度和计划,杜绝流于形式,没有实际效果的,费力伤财的培训。

  4.加强沟通。人力资源的任何制度变革变动都要及时面向全公司人员公布,做出简明扼要的解释,同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与员工进行沟通,避免因较大变革引起过大优秀人才的流失,必要时可顺应时宜向上级申请做出调整。

  5.规范人事管理流程。对于不科学的流程和规定,要做出改进和完善,例如简化手续办理,提高运营效率。

  6.K3系统的开发利用。及时升级系统,请专业机构对人资源部的相关人员做一些专业方面的培训,深入学*和挖掘k3系统的各个模块的功能,然后向全公司推行,改进,实现各个环节对接,达到管理系统化。

  ⑵.体会及感受

  当然,调查是很有局限的,并且书本学来的东西,终究是要经过实践的,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做这个调查报告,也发现自身的一些不足,例如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知识还不够扎实,实际操作能力还比较差,沟通协调能力需要进一步的提高,现实中复杂情况的应急处理能力还很欠缺等。发现自身的问题所在,关键是能找到问题的要点和解决方法,不断在错误中成长。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5

  为了实现20xx年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基本稳定,实现就业人数持续增加,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小企业、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就业。要高度重视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切实组织好双选活动,落实好有关政策,确保到中小学任教有编有岗。高校要继续做好重大科研项目聘用高校毕业生担任科研助理。

  问卷主要涉及了以下几个方面:

  1.针对现在工作情况设问

  2.针对工作满意度的设问

  3.是针对自我效能感即工作胜任状况的设问

  4.表达能力是否在工作中成为难题

  5.男女生就业差距

  6.大学期间的活动锻炼对就业的影响

  7.企业的用人标准和学校教育的优劣势

  8.在校的职业生涯规划对就业具有多少程度的影响

  经过统计初步得到了以下结果:

  一.工作情况

  目前大学生选择工作日渐趋于理性,能够从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例如:对工作方向的选择、对工作岗位的选择等。现在已经逐渐渐形成了为自己选工作的良好态势,而不是以前的为专业选工作。至目前我们统计所得出的结果显示,约有34%的毕业生现在从事的工作与自己所学专业没有什么联系,只有38%的毕业生现在从事的工作与自己所学专业联系比较密切。而且从现在的社会发展观察,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毕业后选择先找一份工作,找到自己立足社会的经济来源,再找最适合自己的工作。据调查统计得出:没换过工作的毕业生大约只占38%,而大约有42%的在职大学毕业生换过2份以上工作。

  二.工作满意程度

  半数以上的毕业生表示对自己现在的工作满意,只有约5%表示对自己现在的工作不满意。其中,在对现在工作最满意的方面选择中被调查者大都选择了与同事的和睦相处这一项,而对现在工作最不满意的方面中我们预先设计选项较高的薪水一项则出乎我们的意料。从中我们不难发现现在对薪金的'要求大学毕业生也趋于理智,能够对自己做出较为理智的判断,不是一味的偏低,也没有过度的追求高工资。

  三.表达能力欠缺成求职难题

  有24.93%的学生表示个人能力不足而成为制约成功择业的首要问题,另有17.26%的学生认为求职技巧的缺失是求职过程中最为头痛的问题。对这些能力进行分解发现,求职过程中最大的难题是自我表达能力欠缺,比例高达40.23%,

  比去年的调查数据高出*5个百分点,其次分别是外语能力、专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四.男女生就业差距在缩小

  男性毕业生的“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比例为52.14%,女性毕业生的比例为46.62%,两者相差不到6个百分点,相比去年14个百分点的差距有所缩校此外,两者对于可接受的工资起点也很一致,都主要集中在1000元—3000元。

  五.大学期间的活动锻炼对就业的影响

  从问卷结果显示,约67%的毕业生在大学期间曾担任学生干部,而表达能力(凸显于人际交往与业务洽谈),实践能力(凸显于实际业务操作),交际能力(凸显于与领导同事交往及业务洽谈)的锻炼成为日后工作收益最多的部分。由此可见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类活动,锻炼自己的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担任学生干部则,可以让自己得到各方面的能力锻炼,累积到日后工作所需要的经验。

  六.企业的用人标准和学校教育的优劣势

  58%的毕业生认为企业在招聘人员最看重的是个人的综合素质,另外还有20%的人认为是专业知识。而实践能力的创新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被认为是学校现在最缺乏的方面,学校名气已不在是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唯文凭论”已向“用文凭论”转变,而“唯人才论”则逐渐兴起。相应的实践能力的创新、专业知识被认为是与他人竞争同一岗位的优势所在,同时吃苦耐劳精神这个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成为了一个优势因素。如今在职场上,个人的素质已成为影响求职的主导因素,只有在学校打好基础,努力提升自己的内涵与修养,才有可能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

  七.职业生涯规划对就业的影响

  通过问卷结果的统计,我们看到半数左右的毕业生表示在大二、三开始考虑就业问题,大概10%的人大一就开始考虑,剩下的人则在大四或毕业时才开始考虑。

  在高校职业规划选项中,只有约11%的人知道职业规划并知道怎样规划,而59%的人则不了解职业规划。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至少在最*几届大学毕业生

绝大部分的人在大学里职业规划意识淡保而且,绝大部分人表示学校提供的职业生涯发展课程没有太大的帮助。只有9%的毕业生对学校提供的职业生涯发展指导相关的讲座表示满意,但同时有25%的人表示当时学校根本无此项服务。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各高校还未普及,而且课程质量普遍不高,不能达到学生的需求。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及相关讲座,以及提高提供就业指导质量应该成为各高校的重要任务。

  总结

  大学生就业的问题已经是我们所有人关注的重点,在大学期间,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校实践,周末、暑假、寒假实践,从中得到宝贵的经验。为毕业后就业创造更多的可能性,也能更好的从中分析和得到自己未来就业的方向。同时,学校应该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给予更多的建议或是安排此方面的课程,让大学生更好的对自己有所了解,对未来有更多的规划。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6

  一、调查目的:当今社会,科技经济发展飞速,市场竟争日益激烈。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的热门话题。社会需要的人才概念也随着这一发展潮流而产生变化,掌握当今社会真正需要什么类型的大学生,对大学生以后就业大有裨益。并且有利于在校大学生了解最新社会人才动态需求,做好准备。调查报告范文

  二、调查人:...等五人

  三、调查对象:深入农村,城镇,企事业单位,调查走访社会各阶层

  四、调查时间:20xx年**月**日--20xx年**月**日

  五、调查方法:通过派发问卷进行调查,发放问卷共50份,收回有效问卷50份。(调查问卷及数据统计详见附录)

  六、调查内容:通过对乡村、城市、企业及社会各行各业各年龄段人员的问卷调查,了解社会对大学生能力的要求,社会人士对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评价及期待,以及刚毕业已从业大学生给在校大学生的良好建议,对大学生的未来全面发展,成为满足社会市场需求的人才,实现人生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七、调查结果:本次调查中70%的被调察者属于25-45岁年龄段的各个学历层次各个行业的人。 从调查中发现,大部分人对大学生关注度还是挺高的。80%的人对大学生未来的发展趋势比较乐观,70%的人认为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得十分努力,20%的人认为困难很大。我们不得而知,大学生的的就业前图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社会人士观念还是比较开放的,90%的人认为名牌大学学生的能力并不比一般大学学生强,。只有保持这种客观的态度,社会、企业才会给大学毕业生一个公*竞争的*台,普通大学的毕业生们才会抛弃那些没有必要的包袱,减轻思想压力,以更加自信的心态在应聘面试的激烈竞争中完整的展示自我。

  调查显示,不同的人对“您认为现在什么专业的大学生更容易就业”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答案,例如:经济类、管理类,机械类、工程类,教育类、语言类,医学类、法学类,其他。这就说明,社会并不偏向任何单独某一类专业,俗话说的好“行行出状元”,只要我们肯虚心好学,脚踏实地的奋斗,都会创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不能老是抱怨自己没选对专业了或者是对所学专业失去兴趣了,其实,无所谓什么专业不专业,只要自己爱学*,不是专业的也能成为自己的专业。调查报告范文

  社会上认为,大学生的最大优势在于“自信,有理想抱负,可塑性强”、“有创新精神,思维活跃”。当代大学生最缺乏的必备精神是“勤俭节约,爱岗敬业”,在“诚实守信、责任奉献”方面也有待提高。让大学生清楚的了解自己的优势和缺点,有利于扬长避短,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严格要求自己,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调查表明,现代社会对大学教育相对满意,当代大学生极少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大学校园不只是从前人们赞美吟诵的“象牙塔”,更是一个锻炼能力、展示才干的舞台。被调查者普遍认为,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任务是“认真掌握专业知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制定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圈子”。大学生不应该在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现代书呆子,而应该接触社会,开阔视野,“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早点涉及。

  当今社会,大学生可以说是遍地开花、随处都是,竞争异常激烈,压力也随之而升。因此大学生切不可狂妄自大,必须及时充电,增加自身的“资本”,提高自己的价值。社会上认为大学生要找到理想的工作,除大学文凭外,“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优干、三好证书”等还是十分必要的。

  调查中,大部分人认为东部沿海发达城市是大学生较为容易就业的地区,因为东部就业岗位多,生活条件优越,可同时也存在劳动力供过于求,竞争更为激烈的弊端。还有不少一部分人认为大学生更应该回到家乡,因为家乡是从小长大的地方,对周围环境颇为了解,生活也更加便利。少部分人认为大学生应该尝试去中西部,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内陆地区慢慢发展起来,就业岗位空缺多,一切基础设施开始逐步建设,大学生如果能克服困难在那边安居乐业,也会过上美满的生活,另一方面,也会为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奉献自己的一点力量,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由此看出,只要大学生身怀真才实干,勇敢拼搏,艰苦奋斗,不只是贪图安逸享乐,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民众普遍认为,大学生择业前不应该首先考虑经济收入、生活环境、工作稳定性,而更应该注重个人发展机会和专业知识的应用,以更加长远的眼光看待自己的事业,不只局限在眼前。社会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社会最应该在政策方面给大学生加大支持力度,其次资金、技术方面也应该迎头赶上。经济危机下,大学后并没有被断了后路,还有很多选择的机会,比如考研、出国留学、考公务员、选调生、自主创业、直接就业等等。社会人士反映,大学生应该从大二就开始涉及就业上岗、人才市场方面的知识,大三时亲身参加社会实践,将学到的理论应用到现实中去,锻炼培养个人职场能力,积累工作经验,适应工作环境,为大四就业提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人们对大学生期望还是蛮大的,都为大学生的未来祝福。

  八、调查结果分析:据调查,较受用人单位和社会认可青睐的大学生包括以下几点:思想素质较高;有事业心和责任感;有吃苦精神;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外语水*高、懂计算机知识;动手能力强;懂专业、会管理、善交际。 而大部分群众对当代大学生的看法是:有真才实干,有专长,高素质,充满活力。待人有礼貌,孝老爱幼。。。这些优良传统应该具备。大学生是祖国下一代的希望,大学生的发展意味着祖国明天的兴盛。当代大学生活泼向上,青春充满激情,乐观自信,有理想有抱负的精神风貌必须发扬广大。

  为了能够在不远将来的职场生涯中运筹帷幄,我们大学生还应该具备以下素质和能力:

  1、自我决策能力

  自我决策能力是一个人能否独立思考,果断处事和独立完成某项工作能力。对于即将毕业走向社会的大学生来说,面临求职择业,别人的意见和忠告各种各样,最终要靠自己决定,这就是对自我决策能力的一次检验。在未来的工作中,每一件事情、每一个问题以及它们的变化进展都不可能像在学校那样有老师给你作指导,而必须靠自己迅速作出决定,及时予以处理。因此,具有良好的自我决策能力对大学生就业是十分重要的。

  2、适应社会能力

  适应社会和改造社会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现实生活常常不尽如人意,五彩纷呈的现实生活使刚刚步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眼花缭乱,很不适应。大学毕业生面对现实生活中的消极现象常常产生不安、不满的情绪,而常常以改造社会为己任的大学生却忽视了适应社会这个前提。人类文明总是在继承与创新的矛盾运动中发展的。适应社会,正是为了担当社会赋予我们的职责和使命。适者生存,生存正是为了发展。对社会、环境的适应,是主动的、积极的适应,不是消极的等待和对困难的退缩,更不是对消极现象的认同,大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走向社会后才能尽可能地缩短自己的适应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3、实践操作能力

  实践操作能力是人们知识转化为物质力量的凭藉,是专业工作者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教学、科研、生产第一线,大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到其作用的发挥。比如,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丰富的知识还是不够的,还要有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能力。因此,大学生应注意克服只注理论学*,而轻视实践操作的倾向。一个大学毕业生如果在实践操作上有过硬的本领,一定会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仍以教师这个职业为例,许多用人学校在挑选毕业生时,往往注重的是毕业生的试讲能力和试讲效果,而不只是他们的专业考试成绩。

  4、表达能力

  表达能力是指运用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意见或抒发感情的能力,主要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一个人想让别人了解你,重视你,更好地发挥你自己的才能,前提就是要有表现自己的能力。要准确表现自己,就离不开出色的表达能力。不仅在参加工作走向社会后,会立即强烈地意识到这一点,而且,在求职择业的时候就会有深切的感受。比如撰写求职信、自荐信、个人材料,回答招聘人员提问,接受用人单位的面试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较强的表达能力。

  5、社交能力

  社交能力实际上就是与他人相处的`能力。社会上的人际关系远不如学校中的同学、师生关系那么简单。大学生步入社会后,要与各种各样的人发生这样那样的关系。能否正确、有效地处理、协调好工作生活中人与人的各种关系,不仅影响一个人对环境的适应状况。而影响着他的工作效能、心理健康、生活的愉快和事业的成就。因此,大学生自觉地培养良好的社交能力非常重要。

  6、组织管理能力

  虽然不是每个大学毕业生都会从事管理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每个从业者都会不同程度地需要组织管理才能。现代社会职业表明,不仅领导干部、管理人员应当具备组织管理才能,其它专业人员也应当具备。随着时代的发展,纯书生型的人才已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年来,许多用人单位在挑选录用大学毕业生时,在同等条件下,往往会优先考虑那些曾担任过学生干部,具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的毕业生。这正反映了时代的客观要求。

  以上主要是从普遍性这个角度来谈大学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的技能,此外,大学毕业生如能撑握一技之长,诸如文艺、球类、驾驶等等就更能增加顺利就业的砝码。

  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大学生就是这方面人才的后备军,我们有能力、有责任、有信心把祖国的明天建设的更美好!

  九、调查总结与建议:虽然时下大学生越来越普遍,大学生的地位也不如昔日高级。但这也是社会发达的一种表现,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发展的必然。说明了国家的教育越来越普及,全民素质不断提高。再者,与中国十三亿人口的相比下,时下大学生的数量也是偏少的。因此,社会对当代大学生的要求不断提高也是无可厚非。因为我们是建设祖国的生力军,是早晨八九点中的太阳,世界属于我们,未来也掌握在我们手中。了解当代社会对我们的要求是必须要做的,这会让我们懂得社会最新的发展动态,时刻做好准备。通过这次调查,我们更加清楚了自己社会地位,身为大学生的责任和义务,以及社会对大学生的期望。我们在校大学生一定会珍惜大学阶段的学*机会,把握年轻的大好时光,让今天的大学校园更美好,更灿烂;我们紧握时代的脉搏,紧跟社会的步伐,让明天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扬眉吐气。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7

  20xx年,武汉天区高校毕业生(原科)同xx人,他们的就业状态怎样?昨夜,市己事局颁布了20xx暮年度文汉地域大教毕业生就业率指数讲演。蒙金融安机影响,取去年比拟,往年的《呈文》只要“一半”:便仅无就业率演讲,却出无对于本年度大先生就业的猜测。纲后,危机对于威严汉的影响借已睹顶,就业形势的佳好仍易预测。据引见,20xx年,包含硕士生正在外的高校毕业生,将会送来就业“最费劲”的时代。

  下考期*,如何猜测将来的便业压力,当怎样挑选本人的博业?市己事局淌静分配处处少王星称,除了小教毕业生就业才能需培育外,挑选佳博业非最主要的影响之一。就纲后形势望,农科专业毕业生,一夕失业,不只薪火较高,而且很易被为代,而理科博业薪火较矮,且呈没有稳固状态。

  20xx年,文汉高地区高校原科毕业生比上一年仅增加xx人,远7年来毕业生人数删少率为最矮,缘由非一些沉面高校,如武汉大学、华外科技大教招支的'本科生持仄或者加长。

  统计成果隐示,20xx年威严汉地域下校原科毕业生便业率为xx%,失业率比下年矮出xx%,就业率指数降落8xx。重要缘由非蒙邦际金融安机影响,20xx暮年用己双位的需供质较来年同早期小幅加长。

  从纲后了系的情形来望,影响次要散外正在金融、证券、房天产、从事入入口产品减农制作等止业;自范围下瞅,重要为外大企业战官营企业。

  20xx年武汉高地区高校大学毕业生考研率为xx%,取上年xx%比拟大幅增添,否睹20xx年的就业形势严酷,委婉而考研,考研数质在xx年降落先,委婉而上降,到达历史最高程度。

  据引见,文汉天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人数,减上考研人数实践到达88%借少,其他1万人归了小野,出邦xx%,守业xx%及三四千人自事集体户,从就业、考研及出邦人数来瞅,武汉地域高校毕业生就业“降真率”约xx%。

  自第一季度来望,威严汉市的gdp增加坚持正在xx%以下,但金融安机的影响尚已睹顶,高校毕业生失业仍遭到猛烈冲打。据猜测,往年,下校毕业生便业固然里临很小困易,但亮暮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将步进最难题的“费劲早期”。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8

  调查目的:*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压力逐渐增大,就业难度日益突出,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逐步增多,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为了解我校毕业生的就业期望,自身素质的评价,学校就业指导,对就业形势的看法,旨在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影响;通过对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的调查,更好地调节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供需关系;为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作一个新的描述;帮助大学生尽快认识自我,学校为学生提供就业引导,使学生能谋取理想职业。为同学们在今后的求职就业过程中提供参考。

  调查时间:20xx年10月20日~20xx年11月25日

  调查对象:广州大学学生

  关 键 词:大学生 就业观 调适对策

  一、数据分析

  此次的调查对象主要是面向广州大学的学生,共计100名,男生46名,女生54名。通过调查数据显示这次调查主要以广州大学大三学生为主,一方面了解他们的就业观念,另一方面希望能通过对广州大学学生的调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心态,正确的择业观。

  在被调查的对象中,100%的人认为当前社会的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困难,可见现在的大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就业还是一片迷茫的,大学生对就业蒙上了一层迷雾,自我感觉就业困难重重。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在短短几年内,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高等教育大众化已成为一种必然,但一些问题也由此而带来,教育大众化要求中国普通高校进行大规模扩招,而扩招的直接结果之一就是高校毕业生的快速增长。在社会人力资源需求没有明显增长的前提下,这种量的变化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影响是巨大的,大学生就业也从精英化走向了大众化。

  83%的同学选择在东南沿海工作,因为本学校在广州,所以广东以及东南地区的学生占很大比例,有一些外省或者本地同学处于一些考虑对工作地点无要求,还有少部分同学要求在家乡工作,这样的选择结果,不禁让人担心,大学生的自我观念太强,没有太多服务社会的意念,我想这样的就业观念还是需要学校和社会的努力,去改变大学生的想法,现在一直都有说支援西部,如果大学生都没有榜样去支援,那还会有多少的人会去。这一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包括学校,**,社会和大学生自己。

  在问到自己现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当前的竞争状况时,36%的人对自己没有信心,41%的人觉得一般,23%的人选择不知道,由此可见大学生还是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充满着疑问,没有很好地去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对自己的实力存在着质疑。

  在被调查的对象中,46%的人可以接受就业与专业不对口的工作,30%的人则是先就业,后找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24%的人则是因为就业,而无奈接受。这一是个还不错的结果,可见现在的大学生并没有执意要找自己的专业对口工作,而是在就业中慢慢地来,先就业后找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这是一个不错的开端。

  在问到对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时,80%的人选择的事3001-5000元,17%的人选择20xx-3000元的范围。这一数据充分体现了,现在的高职大学生的第一份工作的期望薪酬大多数是介于中层薪酬的,既不太高,也不太低,现在的大学生的就业越来越理性了。

  在择业的时候,更多的人注重的是企业所在城市,工资与福利待遇,还有就是工作环境与工作的稳定性。这样的选择是比较理性的,更多的是工作的安稳性和公司的待遇问题,但我们再择业的时候也应考虑一下该公司的发展前景,这样才能有更多的发展自我的空间。

  在问到学校对大学生最应该培养的能力时,大多数的人是全选的,可见高职大学生渴求的是全方面的发展,不断地提升自我,充实自我,这一选项也给了高职院校一些启示,在培养学生的时候,是否做到了全方面地去发展学生,培养学生。

  通过这些的问题分析总结,最终得出了一个基本的就业观念:先就业后择业,发挥个人特长,符合个人兴趣,薪酬介于中层,企业待遇较好,就职地点是:经济较发达地区。

  二、目前就业形势

  从20xx 年毕业生人数突破600 万以来,每年仍在增加,去年已达670 万,20xx年估计*700万。中国超过700万人口的城市有几个,但我们一年的毕业生却有700 万,再加上*三年未实现稳定就业的,何止1000 万。大学生就业压力大是事实,这是社会问题,不是谁可以随便解决的,但对于我们每一个人,却是很现实的问题,我们必须解决。毕业了,意味着我们要工作,要独立生活,要赚钱养活自己。一个月没工作,这个月的生活费便是问题。所以——不能哭泣,生活不相信眼泪。我们必须积极面对,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相应调适对策

  1.充分了解自己所学专业

  所谓充分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就是了解自己所学专业是什么,学什么,有什么特色,在社会上的就业度是怎样的,自己专业的发展前景是怎样的,你自己的努力方向是什么等等,只有在充分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基础上,我们才会有清晰地思路去学,去考虑自己应该要怎样去应对自己的未来之路,未来的就业方面。以至于,我们在踏入社会的时候,不会是一片迷茫和无知,只是认识到就业的严峻,而不会有所准备。

  2. 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现在的社会,可以说竞争力是非常强大的,多数学生只会一味埋怨,学生太多,就业压力大,却不从自身找原因。我们必须承认,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呈逐年下降趋势。就业压力大的大环境我们无法改变,我们能改变的只有我们自己。不要做无用的埋怨,积极面对困难和挫折,采取措施,积极主动的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9

  相关报告显示,截至今年4月底,全国本科生签约率为39%,未签约率为59%,另有2的本科毕业生虽已签约但被雇主解约。究其原因,就业难不光有社会大环境的问题,大学生自身在求职方面也同样存在着众多问题。*日,就此现象进行了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范文专项调查,发现大学生在求职的三个环节上问题比较严重。

  以特殊才能为后盾

  调查显示,78%的大学生就业目标不明确,对于未来的职业选取完全是一种迷茫状态,他们不明白要找什么工作,也不明白自己适合做什么,甚至连自己的性格与特长都不了解。他们到处投放简历而没有针对性,以至于求职成功率极低。

  推荐:在校大学生要增强职业生涯规划的自主意识,在求职时既需要认真地分析自己,又需要多了解社会需求,以求定位准确。

  在职业选取时要明确以下几点,你究竟要什么?你擅长什么?你是什么类型的人?在何种状况下有最佳表现?你有什么比别人占优势的地方?再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以及自己在某一方的特殊才能来判定职业方向。

  需要注意的是,以特殊才能做后盾,求职将更有竞争力。目前就业竞争比较激烈,身上有“亮点”的学生更容易被注意,也更有可能被用人单位选中。因此,发掘并增强就业竞争力应从发现自己与其他人的不同之处入手,发挥自身特长,并不断强化,有可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一个方向准备一种简历

  作为求职敲门砖来说,简历制作是求职过程中的第一步,也是相当关键的一步。用人单位透过简历上的信息,对应聘者进行初步的资格筛选。求职者最终能否获得面试机会,简历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调查显示,此刻仍有一些学生制作简历不惜工本,彩色打印、铜版纸印刷、贴艺术照,而一份简历洋洋洒洒写四五页的大学生在20左右。

  推荐:太过花哨的求职材料反而容易让招聘者感觉求职者华而不实,不如把自己的学*、特长、经验等关键信息透过最简洁、显眼的形式展此刻一张简历中,做到详略得当,简单明了,而且一种职业方向最好准备一种简历。

  例如,你想应聘市场类职位,最好详细描述在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范文校期间的一些学生活动与社会实践状况;如果是应聘研发类职位,最好详细描述专业学*状况与项目经历,包括所使用的*台、工具、语言等等。对于那些没有什么工作经历的应届生,不需要造假,也能够把简历写得吸引人。即使没有长时间的工作经历也会有在学校时的各种实践或者兼职工作经历。要好好挖掘自己的长处、仔细阐述自己的潜力,也许用人单位会因为你具有的某种个性的优势而选中你。做什么事都要用心,即使是对于写简历与面试,也要当作一个项目来做,这才能在简历环节增加自身的另一个亮点,增加成功的几率。

  不能贪图一时的安稳

  此刻的人才市场大多呈现一种怪现象,一方面超多的求职者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不少企业却抱怨人才难觅。85理解调查的hr经理表示,此刻的大学生还是怕吃苦,似公司业务员、销售员这样绝大多数涉及“底薪提成”收入与每月业绩挂钩的`岗位,都很难吸引大学生的目光,而一些文职类的工作却吸引了不少大学生尤其是女生的青睐。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是,有些求职者听说公司距离自己住地需要40分钟的车程而放下面试的机会。

  推荐:截至4月底,招聘职位数居首位的工作是营销人员,占总职位的18.53%,缺口较大。相反,办公室文员、文秘、行政助理等文职类人员明显供大于求。求职意愿为文职类岗位的人数比高达21.23%,但文职类岗位招聘数量仅占总招聘量的5.33%,竞争最为激烈。

  此刻许多单位对文员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例如外形、身高、专业限制、英语水*、写作水*,制图软件的使用等。而且,大多企业要求文职类人员在28岁以下,因此文员往往几年后将应对职业转型或再次就业。而且文职类工作的薪水是固定的,提升机会比较少,很难有所突破。但做业务、销售就不一样了,按业绩说话,多劳多得。大部分企业的优秀销售人员都是从应届生开始一步步成长起来的,企业选取他们时更多的是看重他们能吃苦敢于拼搏的精神。

  年轻人就就应有冲劲,不能一味贪图生活上的安稳,而不思进取。其实,很多人浪费了大好的时间,如果早点儿就业,积累经验,此刻没准已经是拥有主管级别的高薪一族了。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10

  一、调查时间:

  20xx年11月—20xx年12月

  二、调查地点(对象):

  钟桂云老师、陈焕明老师、黄元盛老师

  三、调查方法:

  人物访谈,组织讨论,网上查资料

  四、调查目的:

  (一)为了对精细化工专业大学生就业岗位需求有更多的了解,学*如何在将来的就业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

  (二)了解周边化工企业现状,化工技术专业的发展现状,预测化工技术专业的未来发展前景

  (三)调查本专业毕业生在企业的就业岗位,明确岗位任务和要求

  (四)岗位工作任务,明确不同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

  (五)调研周边典型企业对化工类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和企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看法和基本要求,为我校教育建设指明方向。

  五、调查内容:

  钟桂云老师

  学生:老师,您对我们现在所学的行业有什么看法?

  老师:你们现在学的这个行业还好吧!在本校每年的就业率还是挺高的。但是比较担心招生情况,*年来高校不断扩招,这必然会造成整体质量下降,若停止扩招,又会对生源造成一定影响。

  学生:在您教学时,最喜欢什么,最不喜欢什么?

  老师:最喜欢的是学生能够认真听课,还有和学生沟通交流,最不喜欢的是学生上课不听讲,以及玩手机、睡觉等行为。

  学生:您是从事教师这一专业的,请问一下您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老师:因为跟学生在一起心态会得到鼓舞,还有自由时间比较多。学生:你认为当老师最大成就的是什么?

  老师:能够培养优秀的学生和能够得到学生的认可,重要的是一些毕业的学生还保持着联系,他们会咨询一些有关专业前景的问题。陈焕明老师

  学生:老师您什么时候开始在这里工作的?职位是什么?

  老师:我08年1月份左右因工作上的需要而被调入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同年担任复合材料加工与应用技术专业教研室主任。学生:那您以前是从事什么工作的?

  老师:我以前在江门甘蔗化工厂(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作,先后担任过车间主任和厂长助理,长期主管工艺技术管理工作。学生:老师,请问我们的所学的专业有哪些核心课程?

  老师:主要有,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化学、化工原理、树脂合成、胶黏剂技术、涂料生产技术、精细化学品技术等

  学生:老师,您觉得我们专业的就业方向怎样?

  老师:你们这个专业主要从事涂料胶黏剂及日用化学品等精细化学品的生产和生产工艺控制、生产原料与检验等工作;在机械、电子仪器仪表,汽车制造等企业从事相关产品表面电镀与涂料工艺操作、技术开发与生产技术管理,镀液及助剂的、应用于开发等工作。黄元盛老师

  学生:老师,您觉得我们的专业怎么样?

  老师:你们这个专业比较重视实践,强化职业性和开放性;本专业校内拥有省级的实训基地,实践教学设备齐全。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99%以上,毕业生就业率高达100%。

  学生:请问老师,在校期间我们应该着重掌握哪些技能?

  老师:比如胶黏剂生产和涂料生产工艺控制、胶黏剂和涂料生产原料与检验等。

  学生:我们这个学期要考高级化工证,请问老师这个主要考哪些内容的?通过率怎么样?

  老师:这个考试分为笔试和实操两个部分,主要上课认真听讲,做实验时步骤规范,考试是没什么问题的。

  学生:老师,我们读这个专业毕业后的工作待遇一般怎么样?

  老师:按以往的来看,一开始的时候工资方面的待遇一般比较低,等你们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后,会慢慢的根据你们所从事的工作岗位有所提高,你们的上班时间一般都是八小时制的。

  1、我国化工行业发展现状:我们国家自80年代确定精细化工为重点发展目标以来,在政策上予以倾斜,发展较为迅速。“八五”期间已建成精细化工技术开发中心10个,年生产能力超过800万吨,产品品种约万种,年产值达900亿元,已打下了一定的基础。20世纪末精细化工率达到35%。这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他们仅就电子工业一项就需精细化学品1.6万种,彩电需7000多种,国内产品配套率都不到20%,其余靠进口。其它在织物整理剂、皮革涂饰剂等方面更为短缺。另外从我国精细化工产品的质量、品种、技术水*、设备和经验来看,都不能满足许多行业的需求。(摘要)

  2、就业岗位根据调查,精细化工技术专业就业范围非常广泛,面向医药行业、日用化学品、食品行业及化工行业相关的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毕业后可按自己的具体情况从事制药业,化工业,自来水,环保业,塑料业,农药业,或油漆涂料胶粘剂等待业的工作,在这些单位可从事技术操作、生产管理、设备管理、产品检验和市场营销等工作。

  3、就业去向及工资待遇:该行业对人才的技术性要求较强。需求职位中以技术类、销售类、管理类职位为主。从行业来看,该专业用人需求主要集中在化工业、能源业、医药、生物制药业以及环保业,附加值高的化工新型材料、精细化工制造业等也都需要大量专业人员,由于对专业技术要求高,毕业生2-3年内转行的较多,人才相对缺乏,所有市场对此专业人才需求量都大。毕业生的就业主要面向外资企业、全国各大、中型国有和民营化工企业,工资待遇好,月薪多在20xx元左右。

  六、调查总结

  总的来说,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实践型人才。通过三年的学*使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具有精细化工行业生产运行、生产管理及产品开发的技能;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质。本专业培养从事化学工业生产工艺、技术生产管理等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具有与本专业领域方向相适应的文化水*与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熟练掌握化工工艺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实践技能,能和正确选择工艺流程及生产设备、工艺操作条件、生产控制指标、操作要点等,能运用工具书进行化工工艺计算,能在化工生产一线从事生产操作与管理等。因此我们要好好规划自己的路,不要跟着感觉走!根据个人的理想决策安排,绝大部分都希望有一份轻松而满意的工作。那么,就需要慎重安排自己的轨迹。从哪个行业入手,逐渐对该行业深入了解不要频繁跳槽,特别是不要为了一点工资而转移阵地,要从长远来看,要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11

  一.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宜兴市大学生就业问题问卷调查表(表一)

  卷一(针对所有被访者)

  被访者年龄:

  A 20以下B 20 –30 C 30-40 D 40以上

  被访者性别:A男B女

  ⑴您认为目前普通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怎样?

  A.十分严峻,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 B.有点严峻,但比其他较低学历人群要容易得多

  C.有点严峻,与其他较低学历人群差不多 D.不了解

  (2)您是否认为当前高学历者就业会更容易?

  A是;B否; C不一定;

  (3)您如何看待某些人为了就业而千方百计考证?

  A这为求职成功增添砝码

  B 这对求职成功没有多少帮助

  C 其他-

  (4)您如何看待考研热的现象?

  A 继续深造可以躲避就业高峰,增加就业优势

  B 研究生数量越来越多,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C 其他-

  (5)您认为当前学哪类专业更易于找到工作?(可以多选)

  A.文史类B.经济类 C.工科类 D.农林类 E.管理类F.理科类 G .师范类H.其它(请具体填写)

  (6)您如何看待专业与工作的不对口现象?

  A. 这种现象很普遍,根本无所谓,很容易适应

  B. 给就业造成一定困难,但可以克服

  C. 会严重阻碍工作,很难在其岗位上呆得长久

  D. 专业与工作不对口,根本无法就业

  E. 从未关注过这一现象

  (7)您认为学校现行的就业指导是否有必要?

  A必要; B无所谓;C没有必要;

  (8)您认为某些学校搞的“包装毕业生”(比如:滥发奖学金)是否让学生就业更有优势?

  A有很大帮助; B有一些帮助;C没有帮助;

  (9) 您曾采取过哪些媒介手段来帮助自己就业?(可以多选)

  A.人才网站 B.招聘会 C.人才市场 D.其它

  (10)您如何看待当前各大学的扩招对就业形势的影响?

  (11)您认为大学生与其他人群相比较其就业优势与劣势各是什么?

  (12)宜兴是全国百强县之一,也是苏南比较发达的城市之一,您认为这是否会对大学生选择留宜工作起重要影响?同时,中学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是否会考虑这一因素?

  (13)中国入世后,国内的就业情况有一定改观,但中国人才结构矛盾却日益凸现,你如何看待?

  卷二

  A求职者:

  ① 您的就业观是什么?(从a.对薪水的要求;b.对自身发展的要求;c.心态;三方面回答) ② 您认为求职过程中良好的第一印象会起怎样的作用?您是如何准备你的面试的?您认

  为在求职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

  ③ 您是否有可能会选择自主创业?

  ④您的求职感想?

  B招聘者:

  ① 你们对应聘者除专业、学历外还有哪些特殊要求?你们认为大学生应加强其哪方面的能

  力,如何去做?

  ② 应聘者在面试过程中需注意哪些问题?你们在某些职业的选择上,是否会优先考虑男

  士?

  ③ 你们认为大学生在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时应持有怎样的心态?

  ④ 你们企业在解决眼下人才的结构性矛盾方面采取过哪些有利措施?

  C其他:

  ① 你认为现在的大学生缺乏哪些素质?他们应持怎样的心态来面对社会?

  ② 是否赞成大学生自主创业?

  ③ 你所在大学是否做过相关方面的指导或者培训?

  二. 调查情况

  (1) 调查背景

  20xx年普通高校大学生毕业生将达630余万

  人民网北京11月21日电 (记者赵婀娜)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毕业生规模将达630余万人,高校大学生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在20日召开的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强调,力争20xx年高校大学生毕业生离校时初次就业率基本稳定。

  袁贵仁强调,各地要进一步扩大“农村教师特岗计划”的规模,加强创业教育,调整人才培养类型结构和专业结构,开展就业实*实训,推进就业信息化建设,开设就业指导和职业发展课程,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残疾人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等特殊群体的帮扶力度

  (2)调查目的:

  让大学生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了解自己的就业目标,和自己的专业!为以后更好的就业打下基础!让大学生自己有风险意识,以便能够更好的学*武装自己!

  (3).调查结果:

  据统计只有30%的人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并表示将来会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20%的人有明显的职业规划与目标;50%的人不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并对自己专业的就业趋势不了解,表示将来只要有工作就可以。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12

  进入21世纪,中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尤其是在进来*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的打击下,作为“金砖四国”之一的中国也不能幸免。过于庞大的待业人群,不断增加的大学生数量和失业率,以及连续不断的国际形势的冲击,浪路漫漫,我们新一代大学生将何去何从,中国的未来又将何去何从?作为八零后九零后的大学生,已被深深印上自由的印记,那就突破所谓的传统,惯例,我的方向我做主,我的未来我抉择。

  从小学初中的懵懂,到高考的拼搏,我们马不停蹄,一路急急冲来。而今,漫步在庸懒的大学校园里,椰风海韵,与爱情、自由的邂逅,一切放佛苦尽甘来。事实是否果真如此?非也非也!20xx年的日子也过了大半年了,事实上中国09年前七个月的大学生就业率仅为68%,千万不要心怀侥幸;而去年全球金融危机还超过一半呢,不要因此就掉以轻心,一个不慎便可能被划归到那不行的三分之一。因此,09年的大学生就业情况应当是对我们的当头棒喝,惊醒那花前月下,而不是直接忽略。千万不要太多指望家族关系和***,救世主是从来不曾有的,上帝说:“人啊,你当自救。”

  一、 调查对象

  海口经济学院即将面临毕业学生

  所学专业类型:室内设计、物流管理、信息管理、行政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工程造价。

  二、 调查形式

  问卷调查50份,收回有效的40份。

  三、调查目的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在当前市场经济、改革开放、高校不断扩招、就业制度改革、毕业生逐年增加的背景下,已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问题。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倾向,有利于了解大学生的择业心态,同时,也可以通过了解大学生的择业观的形成的最根本的原因,从而让社会了解学生真正所需,及早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择业观。最真实的掌握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了解未来几年大学生的就业趋势;最真实的掌握企业招聘大学生现状,了解企业用人标准,以尝试在毕业生和企业之间建立一次沟通对话的机会。从而能为大学毕业生、为高校、为企业提供相关有价值的信息,促进学生就业起到积极的作用。

  以下是此次调查结果统计:

  1、职业规划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仅有12%的学生在其大一的时候自己进行职业规划,在大三之前有进行职业规划的学生仅有27%,由此可以看出有73%的学生在大学四年的前半段时间是没有进行任何个人的职业规划的,一半以上的同学并没有认识到就业形势的严峻,没有强烈的就业危机感。同时,可以知道大部分的学生是没有明确的目标的。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没有很好的职业规划,对于各位在校大学生来说,是很不利的。

  2.大学生自身素质的评价

  大学生们清楚地定位了自己应该具备的个性品质,他们认为企业看重的个性应该是“勇于创新”(18%)、踏实(17%)、合作(16%)、乐于参与竞争(10%)等,与信息时代倡导的个性特征相吻合。

  3、关于所学专业与职业需求

  大学生,一定得“专业对口”吗?

  那句成语“学以致用”在找工作中似乎没有得到太多体现。当问到大学生对“专业对口”的看法时,44%的人回答“找工作尽量专业对口,但不必强求”。30%的人认为“专业并不重要,只要工作合适就行”,也就是说有*3/4的人并不强求专业要对口,在工作中发展自己学了4年的专业知识。而认为“应该专业对口,在工作中发展自己的专业知识”的人只有两成。甚至为了某种原因愿意放弃专业的占5%。经常听到正在找工作的大学生说,最重要的是能找到工作。 有42.1%的学生选择专业的时候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的,也有31.6%是听从父母老师的建议选的,但是,却仅有4.7%的人是非常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方向的,而37.4%的学生也只是有所了解。对于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也仅有31.5%的学生是有所关注,有所了解的。从这些数据的显示,我们可以看得出来,大部分的学生对于自己的专业的方向以及未来可能的就业情况是不太清楚的。与此同时,有28%的同学仍然是希望在毕业后尽量找到与专业相关的工作。不过也有31.6%的同学认为大学培养的是适应社会的能力,不拘泥于是否与自己专业相关。

  4、就业途径与地点

  据调查得出,现今大部分的大学生都有自强不息的奋斗精彩,有55%的同学毕业后是选择依靠自己的能力参加招聘会。但也有17%的同学是希望依靠父母亲戚的帮助的。在吸引人才的城市中,传统的.三强依然没有改变,只是上海已取代北京成为最具有吸引力的城市,对于理想的工作地点,大部分学生会选择东部、家乡以及大学所在地。在大城市与小城市之间,更多的学生还是比较趋向于大城市的。

  5、关于如何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现在大学生人很多,竞争很激烈,找工作非常困难,大部分学生更看重的自己的优势是:能很快适应工作以及具有团队合作精彩,处理人际关系能力强。为了增强自己的就业机会,大部分大学生会考取如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等专业的相关证书来证明自己的能力:也有部分学生会选择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己的能力,积累经验:同时,还有部分同学选择利用现有资源,好好学*,掌握更多的技能以便为自己以后找工作时服务。

  6、面对第一份工作与薪酬

  面对自己的第一份工作,55%的学生会选择坚持做,做多久不定,培养自己的能力,把它当作追求更高理想的*台。但是如果对第一份工作为不满意的话,67%的学生认为,应该先干着,再抓紧时机再找别的工作,20%的学生表示会试着接受让自己喜欢它,但也有13%的同学认为没商量,重新再找一份工作。大学生对职业的报酬最直接的认识就是工资待遇。在调查数据中大学生对工资待遇的要求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至于刚刚开始工作为的薪酬方面,有23 %的学生能够接受的薪酬是1000-2200,47%的学生选择的是2200-3000,21%的学生选择的是3000-4000,仅有9%的学生选择5000以上。

  四、我的个人建议

  1、关于职业规划的建议

  在大学期间,尽早进行职业规划,明确自己的目标与方向,有所准备。

  2、关于处理所学专业与职业关系的建议

  多了解自已所学专业的信息,了解其就业方向与专业范围

  3、关于就业途径与地点的建议

  就业途径可以多样化,尽量扩展自己的就业途径,让自己可以有更多的选择

  4、关于如何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的建议

  考一些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证书以及多参加社会实践,这会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就业竞争力

  5、关于面对第一份工作与薪酬的建议

  在做第一份工作时,我们要能沉得住气,多学点东西,以后不管是否要在原来的单位工作,至少我们提升了自我。

  此外,在我个人看来,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出现,是社会追求片面,盲目发展的必然结果。恢复高考,改革开放之后,人民生活水*改善,社会的整体素质大大提升,但一系列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尤其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不少家长不由将考大学与光明的前途、有面子联系在一起,再加之大学扩招的推波助澜,教育界到处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虽然恢复高考给了中国大学一个新生,但中国的大学还是不太成熟,区区32年,是比不上西方雄厚的历史底蕴的,向西方大学学*成为了大势所趋。可偏偏这拿来主义用的不尽如人意,其实在高等教育这一方面,德国是一个值得学*的对象。

  德国素来以注重办教育而著称,但德国教育所努力的方向并不是要把所有的孩子都送进大学。因为大学作为学术研究和教学综合的统一体,它与具体的职业训练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距离。据统计,在教育发达的德国,在15—18岁的青少年国民中有60%以上受过高素质的职业训练,**为此制定了《职业教育法》、《青少年劳动保护法》和《职业教育促进法》来保障这一制度的发展和运转。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没有丰富的资源做后盾的情况下,德国却能以尖端的科学技术水*和精益求精的产品在国际竞争中取胜。因而高等教育仅仅集中于大学教育是不够的,教育界应该更加注重职业教育,而社会也该正确认识职业教育,承认其作用与地位,将其与大学教育*等对待。

  另外,在大学里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是必要的。一个父亲曾告诫自己的女儿:“你一定要把钢琴练到十级,将来就是去卖艺也能养活自己。”当然这只是一个玩笑,却又不单是一个玩笑话。将你的兴趣爱好发展为特长,说不定将来这就是你的优势。甚至可以因为爱好而选取职业方向,这样就可以快乐的工作,快乐的生活。何乐而不为呢?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13

  每年七月大批的应届毕业生走出学校大门,挤上就业的独木桥。20xx年的高校毕业生达413万人,比20xx年增加75万人,按70%的初次就业率计算,年内有124万人无法实现当期就业。而在20xx年,高校毕业生达到了495万人。

  20xx年12月15日至12月28日前程无忧薪酬调查部针对应届毕业生就业相关问题从企业HR和个人两方面进行了一次专项调查。本次调查共回收3528份个人问卷及225份企业问卷。参与调查的个人中,58%为工作经验小于2年的新人,21%为20xx届毕业生。

  225家企业中有61%是外商独资企业,其次民营企业也比较多占到23%。个人反馈方面,同样来自外商独资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比较多,但是比重相当,各占了39%。具体分布数据见。

  进一步分析参与调查的个人信息,参与者学历分布如图2。

  调查发现一,制造行业给应届毕业生的机会较多,国企和外商独资企业乐于栽培新人。

  多年的高校扩招,让我国的高等教育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但是这些源源不断输出的应届毕业生“缺乏实践经验”“心高气傲”,不是企业“拿过来就能用”的现**才。因此大部分企业中,应届毕业生占所有员工的比重是很少的,具体比例分布如图3。

  对企业样本进行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制造行业(包括加工制造、汽车、消费品、化工/能源/矿产、出版/印刷等)是录用应届毕业生比例较高的。在不到40家应届毕业生比例超过20%的企业中,有22家属于制造行业。就企业性质来看,国有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比较乐于“栽培”新人,占到了这些高应届生比例企业中的74%,高于样本总体分布水*。

  为什么企业不愿意更多聘用应届毕业呢?以下为HR们录用应届毕业生时的主要顾虑。其中“培训时间长”是HR们决定少录用应届毕业生的最主要因素(图4)。

  调查发现二,应届毕业生找工作,互联网是最好的渠道。

  机会不多,合适的招聘、应聘途径是关键。调查显示,企业HR和应届毕业生都偏爱互联网招聘(网络招聘),其次是针对性的校园招聘。而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熟人介绍(企业内部推荐)则是机会少但成功率高的一种方式(图5)。

  调查发现三,双向选择:毕业生要“专业对口”,HR重“个人能力”。

  从学校出来,应届毕业生们大多(65%)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但是却有着清晰的挑选第一家公司的标准。针对我们列出的6个主要考虑因素,应届毕业生们做出了如下选择(图6):

  “专业对口”是被选到最多的条件,其次“职业发展空间”、“薪资福利水*”和“企业知名度”也是应届毕业生们比较看重的。“行业”和“企业发展潜力”则较少被考虑的因素。但是,当被问及“你第一份工作的内容与你毕业前期望的一致吗?”,大部分人都回答“差别很大”,选择“一致”的比例仅占7%。

  专业真的那么重要吗?!“我们更看重的是学*的能力,而不是专业。大部分的书本知识与实际操作是有距离的。我们希望所有的员工都有主动学*、时时学*的态度和能力,这样的人才能胜任更具挑战性的工作!”一位电子技术行业的HR经理在接受电话访谈时如此说。“学*能力”正是越来越被企业所看重的“个人能力”中的重要部分,另外还有“适应能力”、“执行能力”、“沟通能力”、“领悟能力”等等。正如我们的调查结果所示,*一半(49%)的HR认为“个人能力”是他们在招聘应届毕业生时最关注的因素(图7)。

  在这一调查反馈中,最令我们吃惊的是——选择“毕业学校”的HR如此之少。探究其原因,发现很多的HR吃过“招名校”的亏,他们往往抱怨名校的学生“自视过高”“容易跳槽”。他们也表示在2、3年的培养后个人能力优秀但是出处**的员工显得“更踏实”“更肯干”。

  调查发现四,应届毕业生“心浮气躁”,离职率高。

  “离职率高”也是HR在招聘应届毕业生时比较大的顾虑。“培养这些孩子需要我们投入很长的时间、很多的精力。可是现在的年轻人大多缺乏远见,在1、2年中没有被提拔就改投门户了。”参与调查的HR按照“年毕业生离职人数÷年录用毕业生人数×100%”计算了自己企业的应届毕业生流失率。该数值小于5%的企业不到一半,27%的企业应届毕业生流失率大于20%,超过30%的达到18%。

  再来看看应届毕业生给我们的信息——56%的反馈问卷者在第一家公司工作时间不超过12个月,而在第一家公司工作超过3年的仅占8%的'比例。进一步了解他们选择离开第一家公司的原因,“没有个人发展机会”和“薪资水*低”是促使他们重新找工作的最重要的2个原因(图8)。

  听到这样的声音,HR不妨反思一下,是否我们给与这些年轻人的关注还不够?或者应该更多了解一些他们的发展需求,尽量创造机会。

  调查发现五,应届毕业生薪资,由学历决定。

  由于应届毕业生的实践经验比较缺乏,且发展潜力差异巨大。企业在给毕业生定薪时,学历仍然是一个常规的决定因素。表1为参与调查企业提供的各学历水*应届毕业生主要薪资段分布。单位:人民币,千元。薪资段包含起始值。

  由上表我们不难看出,企业为不同的学历应届毕业生支付的薪资是存在明显差异的。可见同学们在学校里多花的时间企业也给与了认可。当然,不同学历的毕业生对薪资的期望也有着明显差异。

  应届毕业生的期望薪资无论学历均高于他们获得的实际薪资,如图9所示。而期望与实际落差最大的是大专学历(42%)和硕士学历(22%)。

  调查发现六,大部分应届毕业生可在一年后获得加薪。

  万事开头难,学生们最终不得不接受现实的薪资条件。不过,调查显示,几乎所有企业(本次调查反馈的比例为100%)会在一年后给应届毕业生加薪,加薪幅度超过10%的比例高达61%,更有21%的企业加薪幅度在50%以上。*3成的企业为应届毕业生提供特别的加薪策略。从个人方面反馈的比例来看,也有4成的受访者一年后的加薪幅度超过10%,其中15%的人获得了超过50%的加薪。

  一年的时间,足以让一个学生气十足的应届毕业生熟悉本职工作、了解职场规则,足以让部门主管和人力资源管理者看出他的自身能力和潜质。那些努力工作、踏踏实实的新人自然会用自己的良好表现赢得一致赞赏,企业也一定会慷慨加薪保留住日后的骨干力量。一年的时间,对一个人的职业生涯来说实在短暂,但是这一年对一个职场新人来讲却尤其重要,很多工作*惯、解决问题的方式都是在这一年中学到并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在这里,我们要请那些沉不住气的年轻人们不要那么轻易地就因为薪资不能满足自己的期望就决定跳槽,而是去认真想一想,第一份工作能带给自己什么收获。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调研背景:虽然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大的问题一直存在,但只有今年,这个问题成为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的确,全球金融风暴的愈演愈烈已经是超过半数的企业蒙受损失,毕业生就业的形势更加不容乐观。为了更好的帮助我校学生解决以后的就业问题,现对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调研思路:参考已有的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 ,我们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院应届毕业生进行分析: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见第2、19、14、25题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见第5题

  3》与是否专业对口,见第7题

  4》地域意愿,见第10、11题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见第16、17、20题

  2、毕业生对就业信息的获取(包括获取方式和程度两方面),见第8、9题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见第3、6题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见第4、15题

  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含要求学校校,见第21、22题;要求自己,见第23、24、26、12、13题)

  通过对以上五大方面共25道问题的调查,我们希望分析出我院毕业生对就业的选择、认知的程度以及作为院方应当做什么样的工作来帮助毕业生应对就业问题。

  调查分析:

  一、热能专业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毕业生未来选择的大体方向是考研、就业两个,共占72%,其中选择就业的占51%。特别注意到有9%的同学选择了自主创业,11%的同学选择出国留学。对于选择考研的理由,多数人是因为研究生毕业能获得更高的收入、学术深造。择业观念方面,82%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一步到位,很少有人选择考研。25题中,15%的同学坚决不接受最差的机会。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有13%的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其余都没有明确的目标,甚至没有考虑过。

  3》与是否专业对口方面:逾八成的同学以找到工作为第一目标,对于专业对口性不很关心。

  4》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学们的首选,其余依次为东部沿海、生源地,有11%的同学没有固定意向。对于地域的选择,同学们的首选标准是工作待遇和发展机会要大。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性质方面,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是同学们的首选,其他选择比较*均,没有人选择自主创业。对于首份工资75%同学选择1500--3000,没有人选择800--1000。

  2、信息获取方面:就信息获取的程度,对于我校就业政策很了解的人占15%,不关心的占5%;就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选择并且方式很多样,其中通过学校就业网站和网上信息获取信息的人最多,各占17%,其它方式如辅导员老师通知、、学校就业网站、就业市场招聘广告等都有人选择,但人数不多,*均在10%左右。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有21%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实力找到工作。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有52%的同学没有签约任何单位,只有6%。

  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对学校,25%的同学需要职业生涯规划辅导,30%的同学需要区域与行业发展形势报告,只有28%的同学需要就业常识和应聘技巧或求职心理辅导,有37%的同学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意义不大;对自己,不同的同学认为自己欠缺的素质不同,分布很*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质是交流表达能力、改革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对于想要自主创业的同学,四成认为需要资金36%认为需要能力和经验。大多同学讲毕业生就业不顺利的原因归为就业人数太多、金融风暴、实践经验少。

  二、环境专业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有七成同学选择就业,择业观念方面,69%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没有人愿意一步到位,虽然很少有人选择考研,但很多考研的同学渴望更好的教育环境。25题中,八成的同学可以接受最差的机会。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有21%的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

  3》与是否专业对口方面:选择各个方面的同学人数很*均。

  4》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学们的首选,高达61%,其余依次为东部沿海、广州深圳,没有人愿意回到生源地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工作报告。对于地域的选择,同学们的首选标准是更好的学*机会,其次则是岗位多元化和工作待遇。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性质方面,国有企业、民样大型企业是同学们的首选,其次是外企,**部门、民营单位不被同学们看好。对于首份工资六成同学选择1500--XX,没有人选择800--1000。

  2、信息(低碳生活绿色环保调查报告)获取方面:就信息获取的程度,对于我校就业政策很了解的人占17%,不关心的占11%,了解比较少的共有74%;就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选择并且方式很多样,其中通过网上相关信息获取信息的人最多,占19%,其它方式如辅导员老师通知、学校就业网站、学员就业网站等都有人选择,但人数不多,*均在15%左右。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72%的同学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而且只有14%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实力找到工作。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有81%的同学没有任何签约单位

  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对学校,五成的同学需要区域与行业发展形势报告,有32%的同学需要就业常识和应聘技巧或求职心理辅导,因而有49%的同学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意义不大;对自己,不同的同学认为自己欠缺的素质不同,分布很*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质是信息收集、汇总、分析、处理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自我学*提高能力。对于想要自主创业的同学,五成认为需要资金五成认为需要能力和经验。大多同学讲毕业生就业不顺利的原因归为在校参加技术锻炼机会少、没有适合自己的岗位、实践经验少。

  三、建环专业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毕业生未来选择的大体方向是考研、就业两个,共占78%,其中选择就业的要略高一些。特别注意到有10%的同学选择了自主创业。共有43人选择考研,对于选择考研的理由,多数人是因为缓解就业压力、学术深造。择业观念方面,83%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一步到位,很少有人选择考研。25题中,九成的同学可以接受最差的机会。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只有4%的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其余都没有明确的目标,甚至没有考虑过。

  3》与是否专业对口方面:逾六成的同学以找到工作为第一目标,对于专业对口性不很关心。

  4》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学们的首选,其余依次为东部沿海、生源地,有16%的同学没有固定意向。对于地域的选择,同学们的首选标准是岗位的多元化和发展机会要大,其次则是工作待遇和国际化水*。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性质方面,国有企业、民样大型企业是同学们的首选,其次是**部门,外企、事业单位不被同学们看好,值得一提的是有 11%的同学愿意选择自主创业。对于首份工资五成同学选择1000--XX,极少数选择800--1000或XX--30000

  3、信息获取方面:就信息获取的程度,对于我校就业政策很了解的人占27%,不关心的占9%,了解比较少的共有65%;就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选择并且方式很多样,其中通过学院张贴通知公告获取信息的人最多,占24%,其它方式如辅导员老师通知、、学校就业网站、就业市场招聘广告等都有人选择,但人数不多,*均在10%左右。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62%的同学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而且只有13%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实力找到工作。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有76%的同学已经签约了3个以上的单位

  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对学校,四成的同学需要职业生涯规划辅导,16%的同学需要区域与行业发展形势报告,只有16%的同学需要就业常识和应聘技巧或求职心理辅导,因而有37%的同学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意义不大;对自己,不同的同学认为自己欠缺的素质不同,分布很*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质是沟通协调能力和自我学*提高能力。对于想要自主创业的同学,五成认为需要资金五成认为需要能力和经验。大多同学讲毕业生就业不顺利的原因归为就业人数太多、金融风暴、实践经验少。

  调研结论:

  一、纵向比较

  对于热能专业,目前仍有过半的同学没有签约就业,有的选择出国留学或考研。除了金融风暴对于产业的影响,大学阶段没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招聘信息、区域产业发展信息流通不畅也是主要原因,同学们在学校训练的数据处理能力、获得的专业职业证书并不如交流沟通能力、信息搜集处理能力重要,特别是同学们并没有在大学期间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对于环境专业,与以往相同八成的同学没有就业,其中多数选择考研,另外多数同学认为自己欠缺数据出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素质较低。对于建环专业就业,同学们的就业率突破七成,但仍认为学校的就业信息支持比较匮乏

  二、横向比较

  1、比较实际就业情况,建环专业的同学就业率最高,其次为热能和环境,其中环境专业的同学考研人数最多。2、在大学期间,有自己职业规划的同学不足三成,其中环境专业最高为21%,其余同学对于未来没有明确的认知。3、面临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同学们的普遍认识实现就业后择业,能够接受工资待遇较低的工作,专业是否对口已不再成为同学们择业的首要标准,国有企业依然是同学们的首选。4、归纳同学们的经验教训,学校的信息支持、在校期间职业规划教育的普及、自学能力的培养是首先需要重视的方面。

  综上所述,作为学校应当在职业规划教育、自主学*教育、实*实践教育以及信息支持方面加强工作;作为同学自己,应当为自己的未来早作准备,认清当前的外部环境,明确自己的目标,找到理想与现实的交汇点,通过提高自己的各项素质来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有利的位置。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14

  相关报告显示,截至今年4月底,全国本科生签约率为39,未签约率为59,另有2的本科毕业生虽已签约但被雇主解约。究其原因,就业难不光有社会大环境的问题,大学生自身在求职方面也同样存在着众多问题。*日,易才网就此现象进行了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范文专项调查,发现大学生在求职的三个环节上问题比较严重。

  以特殊才能为后盾

  调查显示,78%的大学生就业目标不明确,对于未来的职业选择完全是一种迷茫状态,他们不明白要找什么工作,也不明白自我适合做什么,甚至连自我的性格与特长都不了解。他们到处投放简历而没有针对性,以至于求职成功率极低。

  提议(易才网就业指导专家王进彦,下同):在校大学生要增强职业生涯规划的自主意识,在求职时既需要认真地分析自我,又需要多了解社会需求,以求定位准确。

  在职业选择时要明确以下几点,你究竟要什么?你擅长什么?你是什么类型的人?在何种情景下有最佳表现?你有什么比别人占优势的地方?再结合自我的专业特点以及自我在某一方的特殊才能来判定职业方向。

  需要注意的是,以特殊才能做后盾,求职将更有竞争力。目前就业竞争比较激烈,身上有“亮点”的学生更容易被注意,也更有可能被用人单位选中。所以,发掘并增强就业竞争力应从发现自我与其他人的不一样之处入手,发挥自身特长,并不断强化,有可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一个方向准备一种简历

  作为求职敲门砖来说,简历制作是求职过程中的第一步,也是相当关键的一步。用人单位经过简历上的信息,对应聘者进行初步的'资格筛选。求职者最终能否获得面试机会,简历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调查显示,此刻仍有一些学生制作简历不惜工本,彩色打印、铜版纸印刷、贴艺术照,而一份简历洋洋洒洒写四五页的大学生在20左右。

  提议:太过花哨的求职材料反而容易让招聘者感觉求职者华而不实,不如把自我的学*、特长、经验等关键信息经过最简洁、显眼的形式展此刻一张简历中,做到详略得当,简单明了,并且一种职业方向最好准备一种简历。

  例如,你想应聘市场类职位,最好详细描述在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范文校期间的一些学生活动和社会实践情景;如果是应聘研发类职位,最好详细描述专业学*情景和项目经历,包括所使用的*台、工具、语言等等。对于那些没有什么工作经历的应届生,不需要造假,也能够把简历写得吸引人。即使没有长时间的工作经历也会有在学校时的各种实践或者兼职工作经历。要好好挖掘自我的长处、仔细阐述自我的本事,也许用人单位会因为你具有的某种异常的优势而选中你。做什么事都要用心,即使是对于写简历和面试,也要当作一个项目来做,这才能在简历环节增加自身的另一个亮点,增加成功的几率。

  不能贪图一时的安稳

  此刻的人才市场大多呈现一种怪现象,一方面很多的求职者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不少企业却抱怨人才难觅。85理解调查的hr经理表示,此刻的大学生还是怕吃苦,像公司业务员、销售员这样绝大多数涉及“底薪提成”收入和每月业绩挂钩的岗位,都很难吸引大学生的目光,而一些文职类的工作却吸引了不少大学生尤其是女生的青睐。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是,有些求职者听说公司距离自我住地需要40分钟的车程而放弃面试的机会。

  提议:据易才网相关数据统计,截至4月底,招聘职位数居首位的工作是营销人员,占总职位的18.53,缺口较大。相反,办公室文员、文秘、行政助理等文职类人员明显供大于求。求职意愿为文职类岗位的人数比高达21.23,但文职类岗位招聘数量仅占总招聘量的5.33,竞争最为激烈。

  此刻许多单位对文员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例如外形、身高、专业限制、英语水*、写作水*,制图软件的使用等。并且,大多企业要求文职类人员在28岁以下,所以文员往往几年后将应对职业转型或再次就业。并且文职类工作的薪水是固定的,提升机会比较少,很难有所突破。但做业务、销售就不一样了,按业绩说话,多劳多得。大部分企业的优秀销售人员都是从应届生开始一步步成长起来的,企业选择他们时更多的是看重他们能吃苦敢于拼搏的精神。

  年轻人就应当有冲劲,不能一味贪图生活上的安稳,而不思积极。其实,很多人浪费了大好的时间,如果早点儿就业,积累经验,此刻没准已经是拥有主管级别的高薪一族了。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15

  兼职,似乎已经成为大学生活的一部分。针对当前大学生大部分都有兼职的经历,我利用五一长假开展了一次主题为“关于大学生兼职状况”的社会调查。

  本次调查问卷主要针对以下几点进行了不同角度的调查:

  1、调查同学们对待兼职的态度,这是决定因素。

  2、针对已经从事过兼职的同学,调查他们从事工作的目的,在于其收获进进行对比,看看兼职是否对他们有益。

  3、在兼职过程中,同学们由于缺乏社会经验等因素将会遇到那些问题,他们是否有勇气面对,将采取什么方法应对?这是对同学们心理素质的检测。同时,学校是否该帮助?

  4、调查家长对同学们从事兼职的态度,这对同学们是否从事兼职工作也有很大影响。

  5、作为当代大学生,大家都具有各种各样的特长及不同的性格,这将直接导致从事兼职工作的种类不同及寻找兼职的途径不同。

  6、在大学期间,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学*,同学们是否能处理好学*与兼职的关系?

  调查结果发现:

  看待兼职的态度

  1、有无必要兼职

  从性别来看,分别有47.8%的男生,62.3%的女生认为大学生兼职非常必要。而认为大学生没有必要兼职的均占0%。其余的认为可有可无。

  从年级来看,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分别有31.9%,38.5%,65.8%的同学认为大学生兼职非常有必要,其余的同学认为可有可无。

  2、是否从事过兼职

  从性别来看,分别有15.2%的男生,19.6%的女生经常作兼职,65.5%的男生,79.5%的女生偶尔作兼职,10.8%的男生,7.5%的女生从未做过兼职。

  寻找兼职的途径

  从性别来看,分别有71%男生,78%的女生自己或通过广告找兼职,18%的男生,12%的女生通过熟人寻找兼职,11%的男生,10%的女生通过中介机构找兼职。与此同时,各年级差异性不大,基本与总体情况相符。调查还发现,85%的同学认为学校有必要成立专门的兼职指导机构,以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并确保兼职的安全。

  从事兼职的类型及范围

  从性别来看,分别有74.2%的男生,41.6%的女生作过家教。分别有16.7%的男生,74.5%的女生做过促销,分别有21.4%的男生,12.4%的女生发过传单,同时,还有少数同学从事过礼仪、家政、餐饮等兼职工作。

  从年级来看,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分别有21%,75%,85%的同学作过家教,分别有18%,28%,36%的人做过促销,分别有19%,24%,22%的同学发过传单。总体来说,同学们兼职的种类比较单一,而且,性别差异很大。经分析,原因有二:一方面,同学们只能选择耗时少,收入较高的工作;另一方面,社会经验少,工作能力有限,诸多用人单位不予考虑。

  从事兼职与学*的关系

  无论从性别还是年级来看,均有90%以上的同学认为兼职对学*的影响引人而异,只要注意调整,协调,就能够二者坚固。还有一少部分人说不清楚而者是否会有影响。

  从事兼职的目的与收获

  从性别来看,分别有48%的男生,39%的女生认为兼职可以挣到一笔完全属于自己的钱,颇有成就感;分别有42.3%男生,68.8%的女生认为兼职可以积累社会经验,为以后的工作奠定基础;分别有11.2%的男生,2.5%的女生认为兼职可以扩宽交际面。总而言之,绝大部分同学的监视亩的比较明确,认为兼职的收获主要是赚钱和积累社会经验。

  兼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应对方式

  不论从性别还是年级来看,超过70%的同学偶尔遇到过困难,20%左右的同学多次遇到困难,只有极少数同学很少遇到困难。所遇到的困难中,基本不包括性别歧视,有部分同学认为是因为自身能力不佳,也有一部分同学认为是由于用人单位过于刁钻。遇到困难时,80%的同学积极想办法解决,10%的同学忍气吞声,自认倒霉;还有极少数同学不知所措。

  家长对兼职的态度

  总体来说,50%左右家长基本同意子女从事兼职,主要出于安全考虑;25%的家长完全同意子女从事兼职,并予以鼓励;20%的家长不同意子女从事兼职,并认为应以学*为主;还有极少数家长完全不同意孩子从事兼职。

  兼职所得收入的用途

  49%的同学讲兼职作为生活费,以减轻家庭经济负担;41%的同学讲起最为额外的零花钱;6%的同学将其作为恋爱开支;其余5%的同学讲起积累,作为长久投资。

  其实,不难看出,在大学生兼职过程中,反映出的一些列问题,还是值得我们去予以关注的。

  1、社会支持大学生兼职主要有下面的两个原因:首先是兼职有利于大学生更好的了解社会,锻炼能力,把课堂知识用到实践中,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其次才是鼓励学生通过兼职获取报酬,缓解经济困难。但在调查中,考虑经济因素的同学却占了大多数。由此可见,目前的大学生兼职状况与社会期望的帮助提高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初衷相差甚远。

  2、大学是所以为大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大学的深厚的文化积淀。而科学合理的参与社会实践对增强学*氛围时有所助益的,只是我们还没有讲起提高到那个层次。在对兼职形式的选择上,多数同学选择了家教,这对师范类的学生,当然是很好的锻炼机会。然而,要找到羽自己专业对口的家教也非易事,于是,“勉为其难”便可想而知。此外,在合理安排兼职与学*上似乎存在社更大的冲突。大部分同学只能勉强协调。

  3、大学生长期生活在象牙塔中,涉世不深,阅历不够,相对单纯,容易上当受骗。因才如何让大学生在兼职的过程中更好的融入社会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了解了大学生的兼职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后,我们大学生就应该努力更正兼职观念,树立正确的`兼职观。兼职不只是为了报酬,更重要的是锻炼能力,实践所学知识。“钱”程不是兼职的最终目的,真正的深层意义是“前”程。另外,兼职要量力而行,适可而止。凡事皆有度,简直也不例外。应该以学业为主,切忌盲目。找好学*与兼职的*衡点,敢于尝试科技含量高地兼职,多尝试能锻炼能力,实践知识得兼职。

  其实,我们还应该注意的是学校的作用。现在的学校还有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值得我们去思考。

  我觉得学校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兼职观,从很次更高意义更深得兼职。从个人层面看,正确的兼职观有助于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从社会层面看,社会需要的是专业知识过硬,心理素质国强的优秀人才,正确的兼职观也红的重要一个方面。

  2、拓宽兼职门路,丰富校园兼职资源,开拓校园市场。

  3、完善对学生的利益保障措施,加强学生对社会的认识。有些同学建议建立相关的校园兼职网站,以方便大学生更好的从事兼职工作,我觉得是很有必要的。

  4、开发兼职市场,让社会更好的了解大学生得兼职状况。社会用人单位大多只是青睐学生廉价劳动力,很少关心学生的专业知识。因此,学校应该尽快完善兼职制度,让社会更好的与学生配合,为学生建立好这层观及的纽带。

  丰富多彩的大学生社会生活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激情,满腔的热情,正重要的是兼职经历。希望同学们在以后得兼职生活中,能够更好的发挥主人意识,在获得报酬的同时,得到更好的锻炼,为以后的就业打下基础。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菁选扩展阅读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菁选(扩展1)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菁选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集合15篇)

  在学*、工作生活中,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你还在对写报告感到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1

  务虚不务实、眼高手低、缺乏实际经验……这些看法成为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高等教育向研究型教育转型,素质教育成为一个主要内容;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职业技能成为招聘的主要标准。因此,从学校大门到企业大门,还有一段就业的距离。这个距离就是国内高等教育所缺乏的职业教育。那么,职业教育这一课到底应该由谁来补。

  学生:学历、经验难以兼得

  一项对本市IT行业进行的薪酬福利调查表明,具有较高教育程度的求职者通常更容易获得薪酬优厚的工作,每多受一年教育,年薪*均增长8.3%。有一些高薪岗位虽然对学历要求不高,但一般都要求应聘者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可以看出,要想找份好工作,要么是高学历,要么是有工作经验。而最优秀的人才则同时具备了这两项素质。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要想满足企业这样的条件,真有点“鱼和熊掌难以兼得”。

  华夏大地教育网总经理高松涛认为,尽管高学历和多年工作经验都能带来很好的职业生涯,但对于每一个个体的学生来说,这样的要求还是有些苛刻。所以,学生通过一些活动和比赛来找工作也是“迫不得已”。企业这样做也很精明,他们知道这样才能找到最合适的人才。

  “在理想状态下,任何人都会回答说,能力要大于学历。这恰恰给毕业生就业增加了难度。”新东方IT教育机构总经理吴雷告诉笔者,把这个问题放到现实当中,一些企业就对所招聘的岗位要求工作经验等条件,这实际上是企业从盈利目标异化出来的一种重经验、轻学历的“经验歧视”现象。另外,重经验、轻学历的“经验歧视”现象当然不能完全归咎于企业,求职者自身也存在着学“不”致用、工作适应能力差、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

  不可否认,学历高低仍然是衡量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一些企业“要学历也要工作经验”的招聘原则也不无道理。毕竟,这是企业在招聘当中一个很“实用”的方法。

  高校:素质、就业率孰轻孰重

  一名刚走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经历数次应聘失败后,抱怨说:“几乎所有的单位都要求应聘者有两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像我们这样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机会实在太少了。”现在,他决定考研,希望以高学历的优势来弥补工作经验不足的劣势,找到满意的工作。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许可以看作是传统教育在岗位需求面前暴露出的一个‘瓶颈’。”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杜教授告诉笔者,传统教育具有“传道、授业、解惑”的功能。知识的传授者和学*者之间更符合一般性的“师生”关系的定义。学校里学的是基础知识,主要工作能力的培养还在于对自身的再教育和工作后的积累。给学生一个学术背景,是高校培养人才最重要的意义之一。

  在学校里,培养的是一种适合学生自己的学*方法。在工作以后,学*的内容虽然变了,但方法仍然是通用的。北京师范大学毕分办负责人表示,其实这也是一种能力的获得。好的方法就如一把好“利器”,能够在工作学*中游刃有余。

  信息产业部电子人才交流中心吴剑锋处长告诉笔者,职业教育与传统教育有着相当大的差异。与学历教育相比,职业教育应该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一般的教育不会很系统地教授实际从业经验,也不能把教学的所有内容与将来学生所要从事的工作岗位的需要高度结合。传统学历教育的内容体系立足于某一特定学科,而职业教育的课程设计是以某个具体工作岗位为出发点。其实,就业教育和学校的教育应该是分开的,学校当然要完成对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学校不能变的只顾及学生的就业率。

  学生进入高等院校,就说明学生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层次,毕业之后会可以有很多出路,可以研究专业,可以出国深造,当然,也可以就业。社会上不应该把找工作的压力过分渲染。毕竟,高等院校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一个人的基本能力。

  职业教育: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参加编程大赛,就有获得知名企业就业的机会。”日前,在教育部考试中心和华夏大地远程教育公司举办的20xx年NCRE编程大赛上,参加编程大赛的150名选手中的37名参赛选手达成了就业意向,等待他们的是令人艳羡的白领职位。不过,华夏大地教育网的总经理高松涛表示:“通过比赛找工作的确是个‘好主意’。但是,这并不能解决所有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参加职业教育才是这些刚刚毕业学生在就业之前最应该上的一课。”

  职业教育将给毕业生提供多一些的就业出路。NCIE与中关村人力资源经理协会合作成立了NCIE中关村人力资源俱乐部,专门帮助学生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信息产业部电子人才交流中心吴剑锋处长介绍,俱乐部通过邀请协会内部的企业HR经理、市场部人员及资深的职场专家,面对面地为学员提供包括职业发展如何规划、面试技巧培训、实*推荐、招聘信息等服务项目,使学员针对自身的情况,为自己“规划职业人生”。同时,俱乐部还会召开企业供需见面会,为学员择业、就业提供可靠保障。为学员提供更直接、更实用的服务措施。

  与此同时,信息产业部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主任周明也介绍说,信息产业部每年都要投入很多资金对学生进行大量的免费培训工作。现在,这个工作已经落到了“实处”。为了实现IT管理咨询顾问的规模化培养,鉴定中心推出了ITMC培训,鉴定中心主要负责考试和管理工作,盈动华建则负责IT管理咨询从业人员培训、市场推广以及技术支持等工作。清晰的定位和高效的运作从机制运营上确保ITMC成为一个权威、中立的第三方信息化认证培训,也给毕业生就业增加了一个选择。

  其实,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形式应该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实现个人素质和职业能力的结合。而说到根源,还是因为职业培训机构服务的对象不仅是学员,更是为聘用学员的企业服务。有效把握市场和最终客户的需求,也许才是让学生、高校、企业、职业教育机构都满意的一个好办法。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2

  哪些专业就业率持续走低,哪些专业毕业生最抢手?第三方调查公司麦可思*日发布了最新一期的调查报告,首次披露了“就业困难”的10个“红牌专业”。

  据了解,此次报告综合了麦可思从20xx届到20xx届的历年大学生就业报告,调查样本量达100多万份,可谓目前国内最权威的第三方就业调查数据。

  “红黄绿牌”专业看这里

  “红牌”专业主要指失业量较大,就业率持续走低,且薪资较低的高失业风险型专业。“黄牌”专业是指失业量相对较大,就业率走低,且薪资较低的专业。“绿牌”专业是指薪资、就业率持续走高,失业量较小的需求增长型专业。

  本科专业中,被亮“红牌”的'有:动画、法学、生物技术、生物科学与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体育教育、生物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

  被亮“黄牌”的有:美术学、艺术设计、统计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公共事业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汉语言文学。

  被亮“绿牌”的有:地质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石油工程、采矿工程、油气储运工程、矿物加工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高职专业中,被亮“红牌”的有:临床医学、法律文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际金融、工商管理、经济管理、法律事务、汉语言文学教育、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商务;

  被亮“黄牌”的有: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物流管理、商务英语、会计电算化;

  被亮“绿牌”的有:道路桥梁工程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应用化工技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

  为啥“绿牌”专业多是理工类?

  为啥大部分“绿牌”专业都是理工类?很多家长都发现了这个问题。“这几年国家基础建设的力度很大,经济增长点的拉动主要还是靠基础建设、科技、加工、制造等产业,理工科特别是工科人才的需求量比文科要大一些。”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招生就业处副处长马万明介绍,现在理工科学生普遍比文科学生就业好,有的工科专业一个毕业生甚至有三四个岗位可以挑。

  专家分析,文科生就业难于理工科毕业生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文科如管理类、文史类专业性较弱,可替代性强,理工科的就业岗位文科生做不了,而文科生能做的不少岗位理工科毕业生同样可以适应。

  二是*年来社会经济发展加速,尤其是基础建设飞速发展,对理工科毕业生需求量增大,而第三产业等容纳文科生就业弹性较大的服务业发展不足,新增岗位不足。

  三是随着高校扩招,教学成本相对较低的文科专业招生增幅较大,加剧了文科类就业岗位的竞争。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3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高校扩招和就业“市场化”随着这一进程的加快,中国劳动力市场出现了大学生就业问题。作为一个承载着父母、社会和自己期望的特殊群体,我们通常有着很高的自我定位,对自己未来的工作有着很高的期望,社会对我们的要求也很高,这让我们面临着很大的心理压力。

  第一部分,大学生“就业难”现状

  1999年以来,我国普通高校招生规模逐年扩大,使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阶段进入大众化阶段。大学生就业问题逐渐显现,*年来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且形势越来越严峻。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280万人,比XX增加68万人。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338万人,比XX年增加58万人;在XX,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创纪录的690万。据统计,XX高校毕业生人数已达727万,就业形势吃紧难以避免。尤其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就业可能更难。大学生就业难!这已经成为一种社会“陈词滥调。社会问题。

  “毕业后失业”是所有即将走出大学的大学毕业生面临的问题,就业压力很大。目前,中国正处于总人口和总就业人口的高峰期,总就业人口将在最*两三年达到峰值。就业压力可能会使就业结构的矛盾更加突出。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古以来就有尊重教育的优良传统。然而今天,中国大学制度培养出来的高材生却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这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

  第二部分,大学生现状;就业难”理由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整个社会就业问题的缩影。许多国家都存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但目前我国这一问题相当严重。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为了尽可能满足更多人对高等教育的渴望,必然会导致大学生数量的增加,导致就业问题日益严重。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无法创造如此多的就业机会,也无法满足大学毕业生日益增长的需求。

  一、社会

  (1)经济发展不*衡,地区结构性矛盾影响就业形势。就业难最根本的原因是经济发展不*衡和东西部差距扩大造成的地区结构矛盾。大学生就业难在于“困境”情况:一方面,毕业生不允许去毕业生想去的地区和单位,或者毕业生质量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另一方面,经济落后的中西部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山区和乡镇长期无法招收应届毕业生。

  (2)国家就业制度及相关政策法规不健全。就业指标、户口、档案等问题。,导致部分大学生放弃现有机会,用人单位无法招人。第三,就业竞争激烈,市场过饱和。随着毕业生数量的不断增加,金融危机带来的就业岗位肯定减少了,大学培养的学生也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使他们在求职竞争中处于劣势。

  (3)就业过程中存在不足。首先,双向就业信息不通畅,毕业生无法从用人单位获得完整信息。同样,雇主也因为信息不完善,找不到最合适的人才。此外,就业环境中存在男女就业不公*、文理就业不公*、面试暗箱操作等不公*现象,使大学生就业趋势更加严峻。

  (4)社会壁垒的形成。就业市场分割的现实增加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年来,毕业生自主择业已经成为主流,而户籍、档案等一些因素仍然是大学生就业的绊脚石。许多找工作的大学生都有“非本地户口免于讨论”经历,因为用人单位所在地没有户口,大学生错过了很多好的工作机会。国家就业制度及相关政策法规不健全。就业指标、户口、档案等问题。,导致部分大学生放弃现有机会,用人单位无法招人。

  第二,学校

  (1)高校专业设置和调整滞后于社会发展,未能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主动调整,且往往依赖自身师资条件,专业设置盲目,专业趋同现象严重,导致供给结构失衡。

  (2)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内容过时。关于技术岗位的实际招聘,很多单位通过对学生的访谈反映,高校的一些专业课不能满足单位的实际需求。

  (3)忽视专业素质培养对学生的重要性。很多高校根据不同专业开设鉴赏课,但没有一所高校在其课程中设计专业素质课。这使得很多大学毕业生连工作中基本的职场礼仪都不知道,给自己的职场发展制造了障碍。

  (4)教师工作量增加,整天忙于处理事务性工作,没有时间补充新知识,缺乏职业指导的专业研究。

  第三,大学生自身

  (1)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很多企业人力资源人员认为当代大学毕业生主要缺乏以下几个方面:

  ①专业知识不够扎实,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②能力水*低,尤其是实践能力不强。

  ③综合素质不高,难以满足更高层次岗位的需求。大学生缺乏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较差,缺乏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有些学生在待人接物方面仍然有各种缺陷。

  (2)大学生自身定位不准。大学生缺乏对自我客观科学的理解,往往高估自己的能力。大部分学生对社会需求表现出不关心,职业目标模糊,不能把专业和国家发展结合起来。很多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无法客观正确地认识自己和环境。他们过于急于追求职业和社会提供的超出自身素质的条件,缺乏正确的择业取向。主要表现在:择业期望普遍过高,想一毕业就拿高薪,想得到好职位,想把人扔进地里,不考虑有没有“成千上万的军队穿过了这座木桥。的力量;过于注重单位的医疗和养老保障制度,只针对**部门、事业单位、国企和外企。择业期望值普遍偏高,不肯放下架子,缺乏脚踏实地从基层做起的精神。“不能高,就不能低”,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的尴尬原因。

  (3)大学生自身性格缺点。最*几年很多大学毕业生都是“90后”他们普遍依赖父母,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社会对“90后”这一代人的评价褒贬不一,用人单位认为“90后”大学生员工普遍存在一些缺点,如松散、忠诚度低、责任心不强等。

  第三部分,解决方案

  (1)国家

  (1)、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机制,促进就业。通过各种政策鼓励人才合理流动,限制毕业生自由就业的障碍,如户籍、档案等。,并加强对支边支农的指导和支持,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应该注意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同步增长。经济发展不仅盲目追求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而且提高人民的福利。国家应构建以大学生就业为核心的公共政策体系,努力扩大就业。在某些情况下,应该毫不犹豫地牺牲一点被挤压的增长率,以确保大学生的充分就业。

  (2)**要加强对企业的引导和规范。企业是大学生消费的最大基地,**应通过合理的优惠经济政策引导企业吸纳大学生就业,并通过法律法规等政策规范其行为,解决就业难问题。

  (3)利用市场经济推进和加快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在专业设置上改造传统专业和基础学科,加强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的专业建设,适当减少专业数量,扩大专业知识课程范围,使专业设置更加优化;在人才培养方面,高校要打破学科壁垒,加强各学科的融合,建立学以致用的培养体系,根据企业需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这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决定性环节,加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

  (4)全方位提高大学生素质。高校在推进教育体制和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同时,应关注教育质量,注重学生理论学*与实践的结合。教学要先育人,学校要加大投入,加强育人指导。高校也应该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给予更多的指导,让学生有目的地安排自己的大学生活,促进自己的成长和成功。

  (二)、用人单位

  (1)、社会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务实的人才观。单位要改变经验论和学历论,摒弃用人歧视,鼓励大家做出贡献。其次,选择标准要合理。用人单位应根据自身规模、性质、发展状况和实际岗位制定相关岗位说明书,细化岗位职责,制定合理的选拔标准,根据岗位要求确定招聘人员的质量和数量。最后,确定科学的招聘程序。需要确定招聘考试程序,制定考试内容,按照程序[5]进行考试后择优录取。合理的用人单位用工制度可以更好的增加用人单位与求职大学生之间的了解,帮助用人单位招到理想的人才,帮助求职者找到理想的工作。

  (2)用人单位要承担社会责任。用人单位不应该盲目追求经济效益,而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大学生是国家培养的人才,用人单位要积极吸纳各级高校毕业生。给他们提供一个施展才华、承担社会责任的舞台。

  (3)建立合理科学的组织人事制度。减少“人际关系。就业干预的重要措施是建立合理、科学的组织和人事制度的基础,应坚决贯彻执行。道德是前提,能量是标准”组织人事制度,即公开选拔、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多愁善感、圈子化;建立优胜劣汰的岗位流动机制;对人和工作进行科学评价,知人善任,合理分工;根据业绩大小实施奖惩;科学地分别衡量权威和人才的优劣,明确二者的'界限和衡量标准,充分调动权威和人才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信息透明和有效的监督机制是公*行政的有力保障,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权力运行过程的公开透明将大大降低腐败的概率。建立合理、科学的组织和人事制度,将防止利用关系滥用权力。只有这样,才能科学合理地解决大学毕业生的地位提升和职业流动问题。

  (3)学生

  (1)、培养和树立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特征是成功就业的基础和保证。在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教育中,应特别注意培养以下人格特征:乐观、自信、主动、善于合作、创新、意志坚强、谦虚礼貌、自力更生、抗挫折能力强、自控能力强、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以增强自己的就业心理能力。作为各种就业压力的实际承担者,没有人能避免一些意想不到的失败,但他们可以选择自己对就业失败的态度。就业成功是每个毕业生内心深处的强烈愿望。当一个人一无所有却敢“想象成功”他有严谨理性的思维方式和乐观自信的心理状态;这种理性的思维方式可以使心智不断完善,而积极的心理状态可以给生活带来愉快的心理体验,不断激励人奋进,这就是自信带给人的力量。可以看出,乐观和自信是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的心理动机之一。其次,要培养良好的意志和坚强的性格。意志是大学生成才的重要心理条件。大学生应该培养自己决策的坚强意志和果断力,避免在关键时刻犹豫不决和失去机会。人格是人格中最重要的心理特征之一,大学生应该充分认识到良好的人格对正确思考和理性做事的重要作用。所以大学生要善于听取意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在实践中预防和克服懦弱、自卑、孤独、狭隘、忧郁、狂躁。

  (2)完善自己的职业规划。职业生涯规划的建立和实施可以帮助大学生确定自己的人生道路。职业生涯是指个体职业发展的过程,一般指一生经历的所有职业发展过程。科学地将其划分为不同的阶段,明确每个阶段的特点和任务,做好规划,对于更好地从事自己的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至关重要。

  (3)、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一方面,培养良好的行为*惯和高尚的品质。成年人是第一个成功的人,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惯是成功的基础和保证。另一方面。大学生不仅要认真学*专业知识,还要提高实践能力和组织能力,树立团队精神,适应当代社会快速发展,投身社会实践。大学生在提高道德素质、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同时,也要提高身心素质,努力实现从高中生到大学生、从学生到社会人、从青年到有前途、有担当的青年的转变,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4)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根据专业和社会发展的具体要求,对现有知识进行科学重组,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最大限度地提高知识的整体效率。合理的知识结构是满足现代社会职业岗位的必要条件,是人才成长的基础,是求职的基本保证。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不仅要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还要掌握创造更多和更新知识的技能,掌握学*专业知识与提高技能有机结合的方法。根据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他们应该塑造自己,发展自己,不断适应现代社会的就业要求,使自己适应科学进步、时代发展、择业需要,努力提高就业能力。

  (5)端正心态,树立全新的就业观念。大学生要改掉天之骄子的观念,低调走进职场,不要自卑错过就业机会。不能盲目追求“孔雀东南飞”。大都市就业竞争压力大,城乡基层为大学生施展才华提供广阔天地。

  (6)加强社会实践。充分利用节假日和周末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

  (7)通过多种渠道把握就业机会。充分利用招聘会、网络资源等。,主动出卖自己真正的人才,珍惜并抓住来之不易的就业机会。

  第四部分,结论

  总之,大学生就业问题是我国的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大学生、高校、**和全社会的关注和参与。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就业难”发展中的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高等教育大众化将继续高速发展,高校将走上良性发展循环,为国家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高校毕业生将成为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骨干力量。而且,大学生要树立良好的心态,调整就业心态。当获得理想职业的时机不成熟时,我们应该采取“先就业,后职业选择,再创业”就业过程被认为是获得个人职业经验的重要经历。通过就业,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生存能力、实际工作能力、职业发展能力。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合理的职业流动,逐渐实现自我价值,实现职业成功。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4

  根据调查,一大部分对自己就业不满意的地方变现如下:

  (1)薪酬待遇不高,寻找能够发挥所长的工作环境、晋升培训机会和与自身价值相符的薪酬,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选择的重要指标。现在很多公司与大学生签订的就业协议上实*工资很低,转正后也达不到理想的工资。

  (2)事业*台不佳,除了薪酬较低外,很多企业不能给毕业生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使他们失去才华的事业*台。失去了创业与发展的*台,失去了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培训机会,个别企业家缺乏智慧与人格魅力,在这种环境里,毕业生弄得不好,就极易把自己给耽误了。

  (3)城市魅力不足,选择就业城市的指标除了待遇与企业形象外,毕业生们还关注什么?,选择就业城市,他更看重的是当地所能提供的诸如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措施的完善程度。

  大学生的就业理想与他们的择业观有很大关系

  择业观是职业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择业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大学生就业压力有增无减的今天,很多人认为大学生的择业观也是造成其就业难的原因之一。

  20世纪80年代的大学生择业标准,第一位是社会地位,第二位是社会意义,第三位是发挥个人才能和报酬。到了80年代末,“符合个人特长”成为他们择业的首要标准。90年代前期,大学生就业时追求“第一职业求稳定,第二职业求发财”。90年代中期以后,曾流行的“待遇决定职位选择”的模式已基本过时,“能否发挥专长”又成为大学生择业首要标准,许多大学生认为要在个人和社会两个价值之间找寻最佳结合点。由此可见,大学生择业观表现出强烈的时代气息。

  缺乏社会生活经验、缺乏政治经验;经常以崇尚自我为中心。这些主导特征,构成了大学生择业群体,并制约着他们的择业观。主要体现在职业选择过程中,他们崇尚自我、以个人为中心、注重个人奋斗、强调自我价值的体现;在职业活动中只愿当主角,不愿当配角,总担心自己被埋没、被大材小用等等。

  除了择业观以外,造成很多大学生签约不理想或者不想签约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1)高不成低不就,初出象牙塔的学子,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憧憬,他们期待的职场,是学有所用、可以大展宏图的地方,而且由于*年来学费增长等因素,使他们对薪金的要求更加高了。可是,就业市场,强手如林,加上这几年由于扩招等原因带来的不容乐观的就业现状,让他们屡屡受挫。走出去参加社会的招聘会,诸如“两年以上的工作经验”的条件让他们望而却步,。不少学生都萌生了考研深造的.想法,以期通过提高学历来回避就业高峰形成的压力,增加就业的含金量,因此有不少“校漂族”留在学校为参加研究生考试准备。

  (2)先啃老,等待就业机会,一部分毕业生认为,理想和愿望是不可以随意改变的,与其委屈自己遗恨终生,还不如现在趁年轻放手一搏,给自己多一点机会。所以他们不愿意草草地用一纸签约把自己束缚在并不理想的岗位上,他们大胆地选择“不就业”。他们重视自我、张扬个性、渴望实现自身价值的愿望一定会在不远的一天实现。

  (3)美其名曰“恋校情结”,实为意志薄弱、逃避现实,大学毕业生人数急剧递增,社会需求却相对滞缓,过去那种拿着大学文凭,等于拿到工作的入场券的“风光”现象已不复存在。最*一项调查显示,有*八成的大学生将就业压力大列为自己的首要烦恼问题。虽说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择业观已经被大多数大学生所接受,但是总是有少数毕业生抱着理想化的角度看待生活、看待就业。眼高手低心高气傲,对社会给予自己的回报期望过高,其遭受挫折的程度可以想见。屡败屡试,屡试屡败,渐渐地对就业失去了信心,也失去了应有的勇气。从当初的想就业,到惧怕就业,使他们重新过起了学校里舒适安逸的生活,不愿意或者不敢参与竞争,抱着能拖一天是一天,得过且过的心态,逗留在学校不肯出去。这些看起来是恋校情结的表现,实际上是意志薄弱,逃避现实的表现,和上述两种情况的“校漂族”有很大的区别,至少在人生态度上是消极的。美国一位心理学家认为,多数情绪低落、不能适应环境者,皆因无自知之明。他们自恨福浅,又处处要和别人相比,因此导致自己情绪低落。其实,只要客观地认识自己,就能走出情绪的低谷。逃避得了一时,逃避不了一生一世,这决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大学生应当树立以下几个方面的择业新观念:

  (一)勇于面对竞争的观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是竞争,竞争意识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面对就业竞争的现实,大学生应当摆脱被动依靠、消极等待的状况,敢于竞争,树立“爱拼才会赢”的观念,做好多方面的竞争预备。

1。要树立强烈的竞争意识人才。市场上的供求关系总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一些不*衡之处,同一职业往往有较多的择业者期望获得,假如没有主动竞争的思想预备和积极参与应聘的行为,是难以顺利就业的。,要培养雄厚的竞争实力。竞争实力是综合素质的体现,包括思想品德素质、专业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等。竞争实力是在大学生活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和塑造的结果。在公开、公正、公*的竞争原则下,竞争实力就是个人实现择业理想的资本。

3.要坚持正确的竞争原则。大学生在就业竞争面前,要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老实收信,凭自身的竞争实力并运用恰当的竞争技巧去赢得用人单位的青睐。

4.要保持良好的竞争心态。有竞争就有风险。参与竞争就难免要受到挫折。对于就业竞争中的大学生来说,尤其要注重提高遭受挫折后的心理承受能力。把挫折看成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好机会。保持良好的竞争心态,主动摆脱受到挫折后的颓丧情绪,要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择业目标,鼓足勇气,争取新的机会。绝不能因此而灰心丧气,一蹶不振。

  (二)树立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的观念打破一步到位、从一而终的旧的就业观。市场经济配置人力资源的特征是人才流动,毕业生也不必急于在短时间内找一个固定的“铁饭碗”,要树立不断进取的职业流动观念,并学会在流动中发现机会、抓住机会、把握机会。

  (三)树立自主创业和终身学*的观念自主创业是通过采取单干、合伙等方式创办公司或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技术开发、科技服务以及其他经营活动来创造就业岗位,并依法获得劳动报酬的就业方式。自主创业给具有创造力和活力的大学生提供了就业和深造以外的“创新之路,”。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大学毕业生必须不断学*新知识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否则将会被职业无情地淘汰。大学教育固然重要,但究竟只是终身教育中的一个阶段。大学毕业后的延伸学*和重新学*,对于选择及重新选择职业岗位和取得职业成就,无疑具有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的意义。

  (四)树立到基层、农村去的观念在大城市、主要机关提供的就业机会日趋饱和的情况下,农村和基层的广阔天地也为大学毕业生施展才华、实现理想创造了条件。

  (五)树立发挥专业所长,但也注重综合素质的观念。毕业生在择业时首先要考虑所学的专业,根据专业特点谋求职业,以做到专业特点与职业要求相匹配,发挥专业优势;同时也要考虑综合素质和能力,一味强调专业对口,会使毕业生在激烈的竞争中失去很多机会。

  所以,学生在择业时要注重的几个问题:

  ①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有人说好关系是泥饭碗,会碎的;文凭是铁饭碗,会锈的;而只有能力才是金饭碗,走到哪里都会闪闪发亮。”在当今社会,只有有能力的人,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只有有能力的人,成长的舞台才会无禁区。因此,这就要求当代大学生要继续保持在大学时代学*的好*惯、好态度、好学风、不断加强学*,不断充实自己,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

  ②量体裁衣,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选择什么样的具体职业应该根据每个人的潜能和特长来确定,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行业的更加细化,与此相对的职业也更加多样化,这一情势为具有不同潜能和特长的个人寻求更符合自身条件和爱好的职业,创造了日益广阔的前景。因而,当代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要正确判定自己有哪些潜能和特长,力求做到对号入座。

  ③从实际出发,准确把握人才市场的供需信息。人才招聘会每周都在办,人才市场天天都开放,准确把握人才市场的供求信息,对于当代大学生择业尤为重要。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谁能及时有效地获取信息,谁能从实际出发,准确审阅就业形势,谁就能早日步入理想的职业岗位。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5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

  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涵盖报告的.基本要素。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6

  工具:我们采用自制的“大学生就业调查问卷”,通过qq在线、深入宿舍、自*室、图书馆和路边拦截的方式进行!问卷样题如下:

  你认为现在就业形势如何:

  a 形势严峻,就业难

  c形势较好,就业容易

  b 形势正常

  d不了解

  你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满意程度是

  a 很满意

  b 较满意

  c 不太满意

  d 很不满意

  你最希望学校加强哪类服务? (可多选)

  a 求职培训

  d 就业信息发布

  b 就业心理咨询

  e组织校园供需见面会

  c 就业政策、形势分析

  f与用人单位建立关系,做好推荐工作

  3. 结果:大学生未来就业形势严峻主要是由学生、学校和社会三方面造成的。主要问题体现在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本身的工作能力和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不足和社会上对大学生的要求严重不一致造成的。我们主要对这三方面进行了分析:

  (一)激烈的市场竞争情况

  我们的,尤其是大学毕业生不是太多而是太少。我国7亿多庞大的从业人员中,高层次人才稀缺,受过高等教育的仅为5%左右,那为什么还出现大学生就业难呢?除了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外,主要是难在就业市场机制不完善。在我们的调查中,无一人对当前形势乐观,60人之中只有1人认为当前形势还是较好,有9人占调查的15%认为还算正常的就业形势,而其他50人占总体的83%普遍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感到压力重重。现在大学生都普遍认识到的重要性,在受访者中有仅有2人不了解、一人认为其不重要,而认为重要的占到调查的75%。在当前学的专业和工作不对口的情况下,大多数人还是觉得自己的专业是有前途的,其中认为很有前途的有12位,而认为自己专业较有前途的则达到36位,占所有调查者的80%,仅有6人认为本专业很没前途。可以看出大学教育还是相当重要的。由于竞争的加剧,大多数的学生对自己有个清醒的认识,在问及毕业初的薪酬时,有31个人认为起初工资为1500——xx元,14人认为应该为xx——2500元,两部分加起来占总人数的75%,在物价日益增加的基础上,大学生要求这样的工资是不高的,可以看见竞争的大学生的影响。

  第一,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还会不断有一些工人下岗或者失业,这批人的就业难度是非常大的。第二,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人数比较大。比如说大学生,今年应届大学毕业生将达到495万人,这也是*几年来最高的。今年要求职的大学毕业生在600万人左右。第三,中国农村有大量的富余劳动力要转移到城市里就业。基于这三条原因,做好就业工作,今年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当前社会普遍压迫大学生,尤其是刚毕业涉世未深的大学生,他们的能力还只浮于理论上,社会经验不足,处事和办事能力不够,况且每年有那么多大学生,供大于求从而造成当前的局面。

  (二)学校对安排大学生就业方面指导不足

  在我们受访的大学生中,只有5人对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感到很满意,感到较满意的有24人,两者合计占48%,而感到不满意和很不满意达到52%,充分体现我们学校的就业指导还需加强,照顾到更大多数学生的情况。教育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还有很多,我们主要从以下三点进行分析:

  首先,根本的问题是,教育与生产相脱离。我国现在生产模式是“世界加工厂”,主要需要的是廉价劳动力的“血汗工人”和有经验的技工,是体力劳动者,而大学教育培养的是高价劳动力的脑力劳动者。所以,要说“头脑还缺乏市场经济意识”,那不是大学生,而是指责大学生的专家、学者和领导者自己。但这不是我们认识问题的出发点,我们认识问题的出发点应当是:中国不应该是大学生供过于求,需要降低大学生的价值体现,而是要尽快改变我国的生产模式,使大学生的价值能够充分体现;使中国能够自主创新,发展生产。***一再强调发展自主创新经济,但大学生就业难却成了问题,这种情况说明发展自主创新经济还没有落到实处,还是停留在文件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大学生就业的实际,可以检验党的发展方针。

  第二,重要的问题是,教育之本是育人。教育产业化要“正义”,说法可以不改,但含义要矫正:教育产业化是为社会生产人才。那种为学校、校董和一些教授生产利润,应该叫做“教育资本化”;现在许多学校名曰“产业化”,实质资本化。而社会培训机构被“产业化”人士评为资本化,是为自己谋利益,却为市场化人才做出了具大贡献。像我们最熟悉的北大青鸟教育就可以称得上it教育航母。教育改革要拨乱反正,要改变对学校乱扩大升级,对学生“广种薄收”的状况;要学*培训机构,根据社会发展的进程需要,决定学校培育人才的结构,各专业的高、中、低人才要有比例。

  第三是观念问题。中国是有社会主义特色的国家。因此,中国的教育应当是“公有制为主体”,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教育不应该是个人的投资,而应当是社会对发展的投入,是一种社会积累。教育费用应当由国家、社会承担,从物质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为祖国、为社会“回报”而学*的思想观念。教育费用由国家、社会承担之后,还缩小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劳动力的生产价值的个人差别。这不仅有现实的意义,而且有很深远的意义。

  (三)大学生自身素质因素

  在谈到毕业后的打算后的打算后,50%多的人都是把考研放在首位,其次是找工作创业等,从中可以看到很多大学生是害怕面对社会竞争的,采取考研是为了更晚一点面对竞争,也是对自己以后能找个更好的工作。在问及到,毕业后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时,有15个人认为兴趣是最重要的因素,占总人数的25%,而更多的人选择最要的因素是“个人发展空间的重要性”,占总人数的61%,而其他因素则被大学生看轻。在大学生考虑工作的地方时,20个人选择留在大学所在地,10人则选择回家乡,38人则是主张去发达城市创一番,而对于岗位过剩的西部地区则只有2人选择。在大学生所重视的素质中面试技巧和计算机因素对大学生的影响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占50%左右,而专业能力差而被普遍的看低,究其原因是现在的大学生就业是专业不对口的结果。大学生就业难不可忽视的因素是大学生自身准备不足造成的,在受访者中,有相当一般分的大三学生对所要去的企业竟然一点也不了解,占总人数的33%。调查中他们普遍感到经验不足是造成他们就业形势严峻的主要因素,约占50%,而其它能力比如集体的协调能力克服压力的能力也是他们缺乏的,种.种原因导致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太乐观。

  4 结论:在我们的调查中,可以很清楚的发现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并在大学生之中形成了一种“谈就业色变”的状况。但是从另一方面,大学生对自己和就业形势有了一个很清晰的认识和认真思考,这对他们以后他们的努力方向和激励都是很好的。总之,大学生就业形势已清楚的摆放在面前,学校社会和大学生们应该找到合作点,达到共赢。

  5 建议:

  (1)大学生在大学时应该全面关注社会动态,早早做好职业规划,并不断朝着这个方向奋斗。同时在不影响学业的情况下,适当的做些兼职工作,增加对社会的认识和经验的积累。充分利用大学的资源,全面掌握知识,以便在各行各业都能够快速接手工作。同时大学生们也应避重就轻,不要总涌往发达城市,西部地区更有利于发挥大学生的抱负和才能,而且薪酬待遇普遍高于东部,为西部发展做出贡献。

  (2)学校应该实行积极的大学生安排就业政策,不仅在未来的发展方面,而且在心理调节上面,减轻大学生的就业焦虑心理。同时老师们应该对学生们加强教育,并进行积极暗示,多增加学生们的锻炼机会(别出现面试事心里紧张表达不清等情况)。

  (3)社会应该宽容对待大学生,不能因为大学生涉世未深,经验不足就拒绝接纳大学生,给他们更多的发展空间。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7

  【摘要】*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不断进行改革,高等教育加快了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步伐,高校大学生数量迅速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现。如今现在的岗位越来越多,但是真正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的大学生少之又少,那么新时代的大学生如何在毕业时候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是每个大学生都要做充足的准备,通过本次实践调查,分析大学生就业状况以及大学生为就业所需要提高的素质能力和就业工作指导,寻求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途径。

  引言:

  如今中国的就业形势将异常严峻,企业用人需求下降的趋势难有根本性转变;回流的农民工以及新增的需要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将面临难以转移就业的问题,导致农村失业问题加重;城镇低学历青年以及规模不断增大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将更加困难。随着我国现阶段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社会可提供的就业岗位增长缓慢,因而造成就业矛盾十分严峻。同时,毕业生就业市场化与毕业生滞后的就业观之间的冲突显得十分突出,毕业生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就业的态势尚未形成,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这些都影响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 时下又将是毕业生就业的高峰期,为了更好的了解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和对目前就业形势的认识,我们组织了此项调查,由此进一步分析大学生的就业前景,以便为学校提供未来就业指导工作的资料与对策依据,也使在校大学生在整个大学学*期间进行以提高就业竞争力为目标的就业准备,培养大学生追求最优选择和最佳就业的精神与品质。

  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问题分析:

  (1) 就业市场供需失衡

  大学生的就业源于市场的需求。一方面,毕业生人数每年呈上升趋势,给劳动力市场的消化造成难度。另一方面,在金融危机冲击之下,劳动力需求不足与新增劳动力需求萎缩;再者,企业用于培养与培训的费用大幅减少,企业在招聘时首先考虑专业对口、综合职业能力强的毕业生。

  (2)大学生存在观念误区且缺少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做事眼高手低,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脱节,还存在就业后稳定性差、离职率高的问题。只选择在发达地区、高薪部门工作,不愿意去偏远地区工作,虽然他们对社会生活显示出较强的热情与好奇,但缺少理性思考与合理规划,表现在工资的高低、待遇的好坏成为择业的首要准则。而对职业规划,更多的人忽视其在就业过程中的重要指导作用,多数学生都没有详细、科学的规划。因此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将直接影响大学生未来的前程,避免大学毕业生在盲目求职过程中造**力资源不必要的浪费。

  (3)实践能力弱

  很多学校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学*,忽视了他们的实际动手与操作能力,有知识储备而不会灵活运用已成为大学生的普遍现象。虽然有些学校开办社会实践课,试图让学生所学到的课本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但是安排的时间太少,实践效果并没有达到,导致了大学生缺乏实践能力,只能纸上谈兵。

  (4)对就业形势和政策及就业过程不了解,存在信息不对称

  调查显示,70。63%的学生对20xx年的就业形势和政策及就业过程不了解,信息不对称严重影响毕业生的择业与就业。他们只顾埋头苦读、热衷考证或忙于各类社团活动,却忽略了解就业形势和政策及就业过程的重要性,而在实际就业供需矛盾面前束手无策,另外用人单位招聘信息的发布缺乏时效性。

  关于高校问题:

  (1)毕业生就业情况已成为衡量高校办学成效的重要标志。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职业能力之缝谁来填?目前情况下高校得担此大任。高校应该努力提高办学水*,应转变观念,把握教育国际化的潮流,加强世界高教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全面提高办学水*。高校教学改革与社会发展、国家建设需要紧密结合。不断进行教育改革,高校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快调整高校专业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专业设置、课程结构要满足市场所需;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反馈”、“高校生源报考录取比预警”等系统,根据不同专业科学地制定扩招规模;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控制长线专业的发展规模,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的专业要减少招生数量甚至停止招生。

  (2)发展职业培训机构,大胆尝试校企联姻。刚从学校里出来的学生除了动手能力弱外,表达沟通能力也普遍存在问题。学校应增设职业培训机构或增加职业素质教育课程,包括商务礼仪、心理健康、与人沟通、融入团队等内容。将职业素质培训与实*结合起来,真正使毕业实*起到缩小、弥合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之缝的作用。

  关于大学生自身的应对与改变:

  自强自立,努力增强综合素质,树立科学就业观 首先,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当代大学生必须有把自己事业与国家进步、社会的发展及人类的文明融为一体的品格,崇尚***美,坚持真理,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要争取知识广博,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创新精神,随机性、灵活性的思维方式,做到因人、因时、因事而异。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面临更加激烈社会竞争,能视变化为机遇,视困难为坦途,有顽强的自制力,坚定的信念,及对生活充满期望,充满热情。选人标准要合理。用人单位要根据自身规模、性质、发展状况、岗位实际,制定相关岗位说明书,细化岗位职责,按照岗位的要求,制定合理选人标准,确定招聘人员质与量。第三,确定科学招聘程序。要确定招聘考核的程序,制定考核内容,在按程序进行考核后,择优录用。 总 结 本次调查仅局限于徐州地区的高校,时间仓促,收集的数据虽不能全部体现中国当今大学生的就业状况,但是这些数据基本反映了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金融危机使得我国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大学生就业难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这种情况下调查分析大学生就业状况,从中探讨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方法。缓解和解决大学生就业难不仅需要依赖经济发展,也离不开体制改革和观念更新。解决毕业生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学校、学生自身和企业单位等各个方面,需要**管理部门、高校、社会、企业,包括毕业生本人的共同努力。**应重视研究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社会分工。继续推进就业体制改革,明确国家、高校和劳动人事等**部门的职责和管理权限。确立学校在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地位及应承担的权利义务。加快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使毕业生就业工作摆脱目前困境,走上正轨。

  结言:总之,就业难既有客观的因素,也有主观的多种原因。要解决这个问题,**部门就必须加大对就业扶持的投入,制定一些积极的就业扶持政策;企业要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做到不轻易裁员,在招聘过程中,不要过分强调经验,给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一个机会;学校要做好全方位的就业服务工作。除此之外,就业问题的解决还是要靠大学生自己,这也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所在。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8

  前言

  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630万人,比20xx年增加20万人。而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660万人,比今年增加约30万人。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庞大的待就业人数、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又使大学生们面临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但随着经济的逐渐回暖,就业形势也将得到一定好转。因此,研究20xx年大学生就业的形势,帮助毕业生们认清客观状况,形成理性化的求职择业心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时下又将是毕业生就业的高峰期,为了更好的了解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和对目前就业形势的认识,我们组织了此项调查,由此进一步分析大学生的就业前景,以便为学校提供未来就业指导工作的资料与对策依据,也使我校大学生在整个大学学*期间进行以提高就业竞争力为目标的就业准备,培养大学生追求最优选择和最佳就业的精神与品质。

  调查方案设计

  一、调查目的:为了解我校毕业生的就业期望,自身素质的评价,学校就业指导,对就业形势的看法,旨在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影响;通过对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的调查,更好地调节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供需关系;为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作一个新的描述;帮助大学生尽快认识自我,学校为学生提供就业引导,使学生能谋取理想职业。为同学们在今后的求职就业过程中提供参考。

  二、调查对象:xxxx学院本、专科应届毕业生

  三、调查时间:20xx年12月1号至20xx年12月8号

  四、调查内容:

  1.学生的就业去向

  2.学生的就业态度

  3.关于就业指导方面

  五、调查形式:调查问卷共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98份,回收率高达99.6%,调查文件采用单项选择,不定项选择和限选题三种方式来设计问卷。

  调查分析

  一、大学生对就业前景的关注的比较少

  在调查中了解到,大学生对就业信息的关注还是比较少的,只有24%的同学表示一直在关注就业信息,而71%的同学只是偶尔关注,在看到时留意下。而对就业情景的关注程度,直接影响了对为所选职业所做的准备程度和将来职业所带来的成就高低。同学们大都表示对未来的工作有担心,但在实际生活中却缺少了这种基本的努力。典型的眼高手低表现。

  二.自身工作经验缺乏

  调查显示,有60%的大学生认为造成就业难的状况,除了社会压力大,企业用人少的因素外,主要问题还是在于自身的工作经验的缺乏,缺少实战经验是致命的因素。目前大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缺失,突出表现为相对缺乏社会实际工作经验,缺乏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缺乏艰苦创业精神,在与人合作与沟通方面存在着障碍。在调查中发现,有57%的同学认为沟通能力是自己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难题。

  三、就业指导对于学生来说很重要

  我校应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人群中,有67.01%的人觉得就业指导很重要。给就业指导工作重新定位,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部分,作为对学生的人生指导,满足学生对于就业的需求,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既弥补以前就业指导的不足,加强就业指导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

  四、就业方向

  先就业后择业成为第一选择,大学生在职业取向方面:先就业后择业,先择业后就业,不就业继续深造,自主创业它们分别为38%,27%,25%,10%,调查显示,在面对就业压力时,多数学生表现出特有的自信与成熟,在此问题的选择中,特别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继续深造,这选项占,有过四分之一的学生希望继续学*,而且此风*年经久不衰,且愈演愈烈.进一步提高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五、就业取向

  就业地区首选经济发达地区,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在选择就业地区时,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占66.5%。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经济发达地区除了有较可观的工作待遇外,更能为就业者提供在学*提高的机会,这与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时密切相关的。二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机会较其他不发达地区的高,且就业岗位多元化的`选择方位较之其他地区多,这也成为就业者选择的原因。

  六、就业态度

  而大学生在对自己发展前途的态度上,一半以上选择很乐观或比较乐观,占57%;在问及求职中最困扰的因素时,8%认为学校就业指导不够;16认为信息量少22认为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10%认为能力不足;9%认为优势难以发挥;17%认为求职方法技巧欠缺;16%认为对社会缺乏了解。

  七、毕业生对试用期工资要求

  大学生毕业参加工作的初期月薪,12%选择1000元以下;20%选择1000元—20xx元;选择20xx元—3000元的占48%;22%选择3000元—4000元。总体来说,大学生对于试用期的工资集中在20xx到3000元的范围。

  八、就业倾向分析

  大学生今后就业的岗位大多集中在国企及**部门,就业地区主要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城市,总体趋向稳定大学生毕业后的行业类型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和**部门。大学生选择上述地区的原因主要集中在该地区有较大的发展机会或有良好的社会资源,占57%;15%选择该地区是因为生活条件好;而因看中创业环境的有8%;回报家乡有10%;因为家人安排或其他原因分别占4%、6%。

  九、就业信息的获取

  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主要渠道还是人才招聘会50%的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主要渠道是学校或院系就业信息栏;25%认为是人才招聘会;10%认为是学校就业网;从班主任及任课老师或亲朋好友方面得到就业信息的,分别占3%、10%;也有少部分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或其他渠道获得。

  总结造成这方面的原因:

  1.因为学生现在仍在安逸,舒适的校园中生活,对激烈的社会生活没有足够的了解。在经济上仍依赖父母,忘却了就业压力带来的紧张感,每天仍是如中学生活,上课、下课,对就业缺乏了准确的了解和认识。

  2.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不到位。同学们表示,虽然学校开设了就业指导课,但只是泛泛的讲些大道理,缺少了实际的操作能力。

  3.学生要加强自身素质,提高各方面能力,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

  大学生就业形势一直是社会的关注点,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大学生在就业找工作太泛滥了,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便于分析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以应对高等教育扩招之后毕业生面临的严峻的就业形势,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就业工作。我们放了发大概500份调查问卷,回收487份,在受调查的学生中男学生占30.4%,女学生占69.6%,基本上都是本科生,在问卷调查的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学校、专业的分布,反映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总体状况。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9

  学生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是祖国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生的成才直接关系到祖国和民族的未来。而今,正处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是青年一代重塑价值观的年代,为了能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有针对性的加强教育和引导。文学院实践队开展了一次对文学院及文理学院(本部)学生的思想状况的调查活动。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主要涉及生活、学*、行为*惯、道德、价值观及心理品质等方面,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发现,学生思想健康状况总体上情况比较乐观,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调查发现文学院学生具有一定人文素养,能秉承文人的气质,在日常行为规范、学**惯等方面表现较好,而文理学院的学生较文学院表现相对较差,突出表现在日常行为规范及修业文明这两个方面。同时我们还发现当代学生价值观的不稳定性,以致原有的道德判断标准,是粉念出现了动摇的倾向。

  一、思想状况的现状及特点

  (一)生活学*品质方面

  1、生活*惯

  本次调查涉及的主要有语言文明、行为文明、网络文明,调查发现80%的同学在日常生活中能做到文明用语和礼貌用语, 90%以上的同学在食堂,开水房能自觉排队,遵守公共秩序。这说明绝部分同学的某些生活行为*惯是值得肯定的。同时也有19%的同学有上网浏览不健康内容的经历,67%的同学为了赶时间而踩踏草坪,65%的同学有丢热水瓶的经历,这说明学生在某些方面对自己的行为要求不严,存在一定的缺陷。

  2、学*品质

  学有着其特的教育特点,相对自由的学*生活空间给当代的学生提供了充裕的自我发展时机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隐患和问题。众所周知,学的学*靠的是自觉,过多的课余时间使许多从严格管制的高中出来的学生们迷失了方向。关于学*品质的问题本次调查涉及的主要有上课出勤情况、课堂纪律、自主学*情况、课外活动等。调查显示文学院有81%的同学能按时上下课,其中文学院有7%的同学经常迟到早退,文理学院则只有67%的同学能按时作息;在课堂纪律方面,23%同学经常自己做自己的事或者打瞌睡,75%的同学偶尔也会,这说明,学生中存在以消极对待学业的同学。当问及去自*室或图书馆的频率时有47%的同学一周去3次,45%的同学都少于3次,这说明,学生课外自主学*的意识不强;在“你对什么类型的校园文化活动感兴趣”一题中,有69%的同学对文体活动感兴趣,37 %的同学对学术活动感兴趣,有14%的同学对科研活动感兴趣. 可以看出,文学院学生对文体活动及学术活动也有很高的热情。从总体上分析,文学院学生的自觉性普遍高于文理学院,而且两个院的多数同学的行为是值得肯定的。

  (二)道德品质方面

  在道德品质方面的调查主要包括道德准则和价值观两个方面。在“如果一件违背社会道德的事有85%的人都做过,你会做吗?”一题中,有13%的同学表示一定不会做,这可以映出一部分学生能坚持自己的做人原则,为人处世有一定的自主性,同时我们也可以总结出部分学生没有正义感,缺乏社会责任感。在回答“见到认识的老师是你会?”的问题时,33%的同学会主动上前打招呼,更多的同学择选了“视情况而定”,这可以看出,学生尊师重教的意识很强,能做到尊敬师长。在问到“是否在学校上当受骗时”60%的同学有过这样的经历,并且事后多数人也是忍气吞声,这说明我院学生法制观念淡薄,缺少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对价值观的考察中涉及的问题有助人为乐、对身边不文明行为的评价,公交车上的让座问题以及对目前社会道德的认识等。调查发现有46%的同学表示会乐于助人,7%的同学想助人但怕惹麻烦 ;在对“看到有人打架或者是在路上骂时你的态度”的回答中,60%的同学认为自己会瞧不起这些人,觉得他们没素质,32%觉得这是学思想道德教育的失败,“公交车上看见有需要座位的人而身边的年轻人又不让座位时,你会?”95%的同学都选了“觉得年轻人应该让座,但只是在心里想”这可以看出,学生的道德价值取向已较成熟,但呈现出了多元化的趋向。在对个人思想品德的认识中56%的同学认为个人思想品德重要但在现实生活面前显得很苍白,这说明有超过半数的人怀疑自己是否有必要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遵循公认的道德准则。

  (三)心理品质

  对心理方面的调查主要是从是否有心理问题和学*生活心态入手的。调查显示在多数时间里, 60% 的.同学的学*生活心态是很*常, 20%觉的无聊,生活没什么意思,18%积极向上,觉得生活充满希望。从调查数据看,我院学生人生追求的基本心态还是积极的,立志成材,全面锻炼,争取有所作为是他们人生观的基本点。但是,也存在很一部分同学觉得生活很*常,从侧面映出了这些学生被动的学*心态。心理品质对于一个人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问卷中有一道直接映学生心理状况的问题,其中71%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不过部分学生在多数时间里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

  二、学生不文明行为的主要原因

  (一)学生自身方面

  在调查中发现,随意踩踏草坪,拿他人的热水瓶的行为是比较常见的,生活中的小事不仅能真切映一个人的思想状况,还能判定这些学生的思想立场不坚定。在涉及比较的利害关系时,这部分同学有可能对自己要求不严而做出有损人利己事。在学*的问题上,也存在以游戏化的心态对待的。在学*生活品质方面最的不足之处在于,多数学生没有从生活的各个方面要求自己,缺乏应有的自律,此外学术意识和科研意识不强。这与学生在行为文明和修业文明上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些都为以后在对学生在语言文明、修业文明、等方面的引导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思想道德方面,主流的价值观是可以肯定的,但在价值观被高度浓缩的时代,很多同学出现了信仰危机,道德的判断标准出现了动摇,映在问卷中则是有8%的同学认为在公共场合骂或斗殴没有什么不了的。

  在心理品质方面,多数学生有很的心理波动,有偶尔的心理困惑,觉得当今社会压力太。此外,浮躁和很强功利心理是当代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二)学校宣传引导不够

  学校的教育不利于自律能力较差的学生思想的健康发展。如“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有了路”所说,草坪上的“路”不是一个人的功劳,周围的环境影响,加之潜意识中的不重视,学校又没有适当引导,这就导致学生在许多日常行为方面出现了低素质化。在“你对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看法”一题中只有15%的同学满意,77%的同学认为一般般。可以看出,学校在对学生思想行为健康方面的引导比较欠缺。

  (三)社会对学生思想文明的负面影响

  社会环境没能给学生思想的健康发展提供条件。由于我国开放三十年的时间里压缩了西方同等时期几百年才形成的价值观,社会上主流价值观的扭曲变形造成了学生对到的力量的不信任。济的发展必然带来思想道德观念的冲击,在开放过程中西方文化和道德观念汹涌而来,一贯提倡的道德风尚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西方文化中积极因素逐步融合,作为吸收外来事物最迅速的学生也经历了从茫然无措到兼收并蓄的过程.难免会感觉到社会道德的沦丧,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淡漠,似乎每一个人一夜之间都变成了严格意义上的经济人。学生们发现这是一个笑贫不笑娼的年代。我们不得不承认认,经济的发展的结果是几代人的道德沦丧,这也才有了高达56%的同学认为道德重要但在现实生活面前显得很苍白的结果。调查中还发现有60%的同学有被骗的经历。学生涉世未深,在他们作学生时从社会上得到的很可能在走上社会后回报给社会。

  三、关于提高学生个人修养的几点建议

  学生,国之未来.扫除学生不良行为*惯.关键在于让学生自身在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 学素有小社会之称,但教育学生的主要职责依是在学校。为了构建和谐校园,提高学生修养,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管理和宣传力度

  包括在校学生生活学*的各个方面,为学生提高个人修养创造有利条件。

  首先,加强课堂考勤,课堂纪律的管理,加查课力度;其次要加强寝室管理,包括卫生、寝室活动等;提倡男女生文明交往;可以以倡议书、班会、讲座等多种形式加强宣传;

  2、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

  学的特殊环境,毕业后的工作问题对学生来说无疑是存在压力的,出现矛盾心理时适时的心理引导对学生形成正确稳定的价值观有很的促进作用。心理辅导的范围应该扩,不仅要面向自认为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还要面向自认为心理健康的学生。讲座、召开班会等形式都是行之有效的。

  3、引导带领学生认识社会不公*现象

  学生对当今社会不公等问题的认识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状况。在这一点上学校主要应该从给学生提供认识社会的途径方面着手。学生的视野,看问题的前瞻性都有一定的局限,因此,学校在这方面的引导是不能忽视的。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10

同学:

  你好,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整个社会对高等学校毕业生的要求进一步扩大.*些年,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大学生就业市场出现了新的形势.为了更好的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心态,以便为广大同学在求职时提供更好的参考意见.我们特别组织了这次调查,希望能够得到你们的支持与合作,本问卷不对外公开,情如实填写.

  1.认为现在形势如何?()

  a.形势严峻,就业难;b.形势正常;c.形势较好,就业容易;d.不了解

  2.你对基本就业程序了解吗?()a.是;b.否;c.一般

  3.你学*是么专业______你认为所学专业前景如何?()

  a.很有前途b.较有前途c.无所谓d.较无前途e.很无前途

  4.你认为自己的专业技能如何?()

  a.很好;b.强;c.一般;d.较弱;e.很弱

  5.你认为在就业时,什么最重要()

  a.专业;b.学校;c.个人能力;d.其它_________

  6你愿意放弃自己的专业,选择一个能够解决就业问题的工作吗?()

  a.是;b.否;c.不知道

  7.参加工作的.第一份工作,你最想做什么职业___________

  8.如果专业不对口,你会选择跳槽吗?()

  a.会;b.不会;c.不知道

  9.你有选择第二专业吗?你认为重要吗?()

  a.有,非常重要;b.有,但不怎么重要;c.没有,重要;d.没有,不重要

  10.你想过自主创业吗?()

  a.是;b.否

  11.如果是自主创业,你认为你最需要的是()

  a.资金;b.政策支持;c.技术;d.其它_________

  12.你愿意到中小城市或西部去发展吗?()

  a.是;b.否

  13.你有出国深造的打算吗?()

  a.是;b.否

  14.你认为你的工资是多少?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11

  导语:目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成为了社会的焦点问题。为了更好的了解大学生的就业状况,我们组在6月2号~6月6号通过网上问卷的调查方式对我校大学生进行了一次系统的调查。

  正文:

  一、目前国内大学生的就业趋势

  随着我国三十多年来的高等教育改革,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化全面走向了大众化。*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之当前经济的不景气,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难既有社会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事关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企业、高校和大学生共同的努力。通过网上找寻的一些资料,以20xx—20xx年大学生就业情况为例,20xx年中国大学毕业生30%没有找到工作,就是有120多万大学生在离校时还没有就业,20xx年有100万左右毕业生未实现就业,加以中国数以万计的民工和下岗再就业人员,即便**每年提供900万的就业机会,还是不能较好地解决就业问题。总的来说,大学生的就业前途不容乐观。

  二、小组的调查成果与分析

  1.调查成果

  本次调查是通过网上问卷调查方式,有效的回收了280问卷,其中男生130位,女生150位。其调查问卷形式与统计结果都在附在报告后。

  2.成果分析

  (1)就业形势分析

  1、虽然当前的就业趋势不好,但是半数以上认为就业前景较为乐观。在调查的280位大学生中。有19.64%的大学生认为就业前景很乐观;44.64%的大学生认为就业前景一般乐观;也有19.64%的大学生认为就业前景不太乐观;还有16.07%的大学生认为压力很大。

  2、在被问到理想的工作与专业不对口时,大学生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看法。有62.5%的大学生表示会努力适应目前的工作;有33.62%的大学生表示会积极的寻找对口的专业;只有4%的大学生表示会安于现状,没有什么打算。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发映了大学生适应工作的能力还是比较强的。

  3、在被问到希望第一个工作的薪酬是多少时,只有1.79%的大学生表示在1500元以下,有8.93%希望在1500~2500元,有26.79%希望在2500~3500元,还有62.5%希望在3500元以上。

  (2)就业倾向分析

  1、在调查的280位大学生中,有16.07%的大学生希望在**机关工作;有33.9%的大学生希望在事业单位工作;有17.86%的大学生表示想自己创业;有23.21%的大学生希望在外资企业工作,只有8.92%的大学生表示想在民营企业工作。

  2、在问到最理想的工作地区时,有50%的大学生想到东部沿海地区工作;有10.71%的大学生想在中西部工作,有26.77%的大学生想回到家乡,投身于家乡的建设。还有12.5%的大学生想到其他地区工作。

  (3)影响就业的原因分析(这部分相关的题目均为多项选择)

  1、调查的280位大学生中,在被问到企业单位最关心大学生的那些条件时,大学生的回答多种多样。有82.14%的大学生认为是个人的素质;有26.79%的大学生认为是学*成绩;有28.57%认为是政治面貌;有80.36%的大学生认为是人际交往能力;有58.93%的大学生认为是动手能力;有53.57%的大学生认为是创新精神;有60.71%的大学生认为是团队精神;还有12.5%的大学生认为是其他的因素。所以我们还在校的大学生应努力的学*,提高个人的素质,另外在*时应多注意与同学和他人之间的交流,尽可能的加强自己的交流沟通能力,这对我们以后的工作是有很大的好处的。

  2、在被问到就业最担心的问题时,有25.00%的大学生认为是专业不对口;有37.50%的大学生认为是就业的信息不足,有75%的大学生认为是缺乏相应的工作经验;有21.43%的大学生认为是就业的政策限制,还有4***3%的大学生认识是自己的学历不够.

  3、在被问到大学生现在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时,有4***3%的大学生认为是就业心态不好,这也侧面说明了大学生眼高手低的通病,这是大学生就难的一个主要原因。有57.14%的大学生人为是专业技能不足,所以我们在大学应努力的学好专业知识,积极的参加各项专业活动来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71.43%的大学生认为是工作经验不足,工作经验只能靠自己慢慢的积累,脚踏实地的工作,没有捷径可走。有33.93%的认为是单位的工资待遇不好;大学生刚步入社会工资一般不会很高,我们要正确的看待。有41.07%的大学生认为是就业环境不公*,如今的社会靠关系进入的人很多,但这并不是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理由,只要我们在大学努力的学*,不断地提高自己,加上合理的就业心态,应该不难找打哦工作。还有4***3%的大学生认为是自己对用人单位的认识不够。

  (4)就业工作指导(这部分相关的题目均为多项选择)

  1、在问到在大学时有没有做过职业规划时,有41.07%的大学生表示做过,还有58.93%的大学生表示没有做过。

  2、在问到大学生就业时会通过哪些途径获取就业信息时,有57.14%的大学生表示是通过学校推荐的;有53.57%的大学生表示是通过单位的网站得到的;有51.78%的大学生是通过人场市场获取信息,有53.57%的大学生是通过亲戚好友推荐的;有51.78%的大学生是通过招聘会获取的;还有21.43%的大学生是通过其他途径来获取就业信息。

  3、在被问到在大学里位以后的就业做了什么准备工作室,有57.14%的大学生考取了各类专业证书;有69.94%的大学生表示会努力的学好专业知识;有41.07%的大学生表示会积极的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有4***3%的大学生做过兼职;有19.06%的大学生护积极的参加各种就业指导;还有10.71%的大学生表示什么也没做过。

  三、建议

  由于经济不景气,本就不大乐观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为了减少各种的不利影响,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扩大大学生就业,需要**、社会、高校以及大学生等共同努力。

  1.**:创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

  首先,**应加快经济建设,为毕业生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进一步理顺毕业生就业制,始终坚持市场取向,提高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淡化户口对劳动力市场供需双方自主选择的约束,淡化单位的福利保障功能,在户口、档案管理和劳动保险等方面给予相应配套的社会保障。同时提供优惠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和西部地区就业,通过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岗位补贴、助学贷款代偿、考研究生、考公务员加分,以及扩大“三支一扶”、“志愿服务苏北计划”、“大学生村官”等计划,多种手段鼓励毕业生去基层工作。

  对家庭困难的毕业生就业,可以指定出台一些帮扶政策。一是待业求职登记制度。准许待业毕业生进行求职登记,并享受失业人员就业优惠扶持政策。二是临时救助制度。对因短期无法就业或就业后生活仍有困难的,户籍迁入地民政部门要及时按照有关规定为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提供最低生活保障或临时救助。三是优先安排就业制度。对城镇特困职工家庭、低保家庭毕业生实行重点推荐、优先安置;对零就业家庭毕业生,采取**安排岗位等多种方式实行保底就业。四是免费服务制度。对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实行免费培训、免费推荐、免收服务费用。五是就业见*制度。通过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基地,为尚未就业的毕业生免费提供3至6个月的见*培训,见*单位和地方***门为其提供基本生活补助。

  2.社会:观念与时俱进,服务实在周到

  我国社会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势在必行,必须彻底摆脱长期以来固存于人们头脑中的人分五等、官分九级等封建思想的束缚,真正认同劳动者无高低贵贱之分的观念,形成行行出人才的社会意识。同时实实在在地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的服务。

  毕业生更应当根据人才市场供求状况适当调整自己的就业预期。大学既培养社会精英,也培养普通的社会劳动者,“北大才子卖肉”很正常。经济发达地区和热门行业毕竟是少数,其吸纳毕业生的能力有限,而相当一部分不被大学生看好的地方和行业,却对大学生有着巨大的需求。同时,建议建立全国性的就业信息网络,加强社会需求预测研究和报告,真正为毕业生提供细致周到的就业服务。

  3.高校:教育改革刻不容缓

  (1)、毕业生就业情况已成为衡量高校办学成效的重要标志。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职业能力之缝谁来填?目前情况下高校得担此大任。高校应该努力提高办学水*,应转变观念,把握教育国际化的潮流,加强世界高教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全面提高办学水*。高校教学改革与社会发展、国家建设需要紧密结合。不断进行教育改革,高校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快调整高校专业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专业设置、课程结构要满足市场所需;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反馈”、“高校生源报考录取比预警”等系统,根据不同专业科学地制定扩招规模;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控制长线专业的发展规模,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的专业要减少招生数量甚至停止招生。

  (2)、发展职业培训机构,大胆尝试校企联姻。刚从学校里出来的学生除了动手能力弱外,表达沟通能力也普遍存在问题。学校应增设职业培训机构或增加职业素质教育课程,包括商务礼仪、心理健康、与人沟通、融入团队等内容。将职业素质培训与实*结合起来,真正使毕业实*起到缩小、弥合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之缝的作用。

  (3)、高校应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人群中,有67.01%的人觉得职业生涯规划很重要。给就业指导工作重新定位,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部分,作为对学生的人生指导,满足学生对于人生发展和职业生涯设计的需求,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既弥补以前就业指导的不足,又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加强就业指导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20xx年,教育部发文要求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逐步由选修课过渡到全校公共必修课,将其与传统公共必修课等置于同地位。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新时期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手段;系统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够为学生找到适合个体发展的职业目标,而且通过细化过程分解目标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另外,良好的目标意识促使学生充分利用时间资源进行有益的活动,从而可以减少他们接触不良信息的机会,这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尤为重要。在高等院校中构建适应社会发展的就业指导体系,建立完整的就业指导目标、指导内容,形成有效的就业指导方式和手段,逐步推进在整个大学期间的就业指导,并且在就业指导的同时推进对学生的人生教育,提高学生对素质教育的认同度和参与的积极性。

  4.大学生:自强自立,努力增强综合素质,树立科学就业观

  首先,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当代大学生必须有把自己事业与国家进步、社会的发展及人类的文明融为一体的品格,崇尚***,坚持真理,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要争取知识广博,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创新精神,随机性、灵活性的思维方式,做到因人、因时、因事而异。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面临更加激烈社会竞争,能视变化为机遇,视困难为坦途,有顽强的自制力,坚定的信念,及对生活充满期望,充满热情。同时,要有良好身体素质,健康欠佳会减弱人才的决策能力,因为如果要达到目标需要体力与耐力,一个人就可能因体力不支而放弃。除素质外,还需要注重能力的培养,能力是一个人素质的外在表现,是在社会中直接产生作用的那部分内容,当前社会大学生必须尽可能培养自己,处理信息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系统看待事物的能力、处理好人与资源的能力、运用技术的能力等。其次,加强社会实践。大学生可利用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

  四、结束语

  本次调查仅局限于湘潭大学,收集的数据虽不能全部体现中国当今大学生的就业状况,但是这些数据基本反映了当前经济下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当前使得我国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大学生就业难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这种情况下调查分析大学生就业状况,从中探讨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方法。缓解和解决大学生就业难不仅需要依赖经济发展,也离不开体制改革和观念更新。解决毕业生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学校、学生自身和企业单位等各个方面,需要**管理部门、高校、社会、企业,包括毕业生本人的共同努力。**应重视研究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社会分工。继续推进就业体制改革,明确国家、高校和劳动人事等**部门的职责和管理权限。确立学校在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地位及应承担的权利义务。加快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使毕业生就业工作摆脱目前困境,走上正轨。

  参考文献:

  [1]《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

  [2]《90后大学生往何处去》知识版权出版社

  [3]《当代大学生就业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12

  每年七月大批的应届毕业生走出学校大门,挤上就业的独木桥。20xx年的高校毕业生达413万人,比20xx年增加75万人,按70%的初次就业率计算,年内有124万人无法实现当期就业。而在20xx年,高校毕业生达到了495万人。

  20xx年12月15日至12月28日前程无忧薪酬调查部针对应届毕业生就业相关问题从企业HR和个人两方面进行了一次专项调查。本次调查共回收3528份个人问卷及225份企业问卷。参与调查的个人中,58%为工作经验小于2年的新人,21%为20xx届毕业生。

  225家企业中有61%是外商独资企业,其次民营企业也比较多占到23%。个人反馈方面,同样来自外商独资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比较多,但是比重相当,各占了39%。具体分布数据见。

  进一步分析参与调查的个人信息,参与者学历分布如图2。

  调查发现一,制造行业给应届毕业生的机会较多,国企和外商独资企业乐于栽培新人。

  多年的高校扩招,让我国的高等教育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但是这些源源不断输出的应届毕业生“缺乏实践经验”“心高气傲”,不是企业“拿过来就能用”的现**才。因此大部分企业中,应届毕业生占所有员工的比重是很少的,具体比例分布如图3。

  对企业样本进行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制造行业(包括加工制造、汽车、消费品、化工/能源/矿产、出版/印刷等)是录用应届毕业生比例较高的。在不到40家应届毕业生比例超过20%的企业中,有22家属于制造行业。就企业性质来看,国有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比较乐于“栽培”新人,占到了这些高应届生比例企业中的74%,高于样本总体分布水*。

  为什么企业不愿意更多聘用应届毕业呢?以下为HR们录用应届毕业生时的主要顾虑。其中“培训时间长”是HR们决定少录用应届毕业生的最主要因素(图4)。

  调查发现二,应届毕业生找工作,互联网是最好的渠道。

  机会不多,合适的招聘、应聘途径是关键。调查显示,企业HR和应届毕业生都偏爱互联网招聘(网络招聘),其次是针对性的校园招聘。而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熟人介绍(企业内部推荐)则是机会少但成功率高的一种方式(图5)。

  调查发现三,双向选择:毕业生要“专业对口”,HR重“个人能力”。

  从学校出来,应届毕业生们大多(65%)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但是却有着清晰的挑选第一家公司的标准。针对我们列出的6个主要考虑因素,应届毕业生们做出了如下选择(图6):

  “专业对口”是被选到最多的条件,其次“职业发展空间”、“薪资福利水*”和“企业知名度”也是应届毕业生们比较看重的。“行业”和“企业发展潜力”则较少被考虑的因素。但是,当被问及“你第一份工作的内容与你毕业前期望的一致吗?”,大部分人都回答“差别很大”,选择“一致”的比例仅占7%。

  专业真的那么重要吗?!“我们更看重的是学*的能力,而不是专业。大部分的书本知识与实际操作是有距离的。我们希望所有的员工都有主动学*、时时学*的态度和能力,这样的人才能胜任更具挑战性的工作!”一位电子技术行业的HR经理在接受电话访谈时如此说。“学*能力”正是越来越被企业所看重的“个人能力”中的重要部分,另外还有“适应能力”、“执行能力”、“沟通能力”、“领悟能力”等等。正如我们的调查结果所示,*一半(49%)的HR认为“个人能力”是他们在招聘应届毕业生时最关注的因素(图7)。

  在这一调查反馈中,最令我们吃惊的是——选择“毕业学校”的HR如此之少。探究其原因,发现很多的HR吃过“招名校”的亏,他们往往抱怨名校的学生“自视过高”“容易跳槽”。他们也表示在2、3年的培养后个人能力优秀但是出处**的员工显得“更踏实”“更肯干”。

  调查发现四,应届毕业生“心浮气躁”,离职率高。

  “离职率高”也是HR在招聘应届毕业生时比较大的顾虑。“培养这些孩子需要我们投入很长的时间、很多的精力。可是现在的年轻人大多缺乏远见,在1、2年中没有被提拔就改投门户了。”参与调查的HR按照“年毕业生离职人数÷年录用毕业生人数×100%”计算了自己企业的应届毕业生流失率。该数值小于5%的企业不到一半,27%的企业应届毕业生流失率大于20%,超过30%的达到18%。

  再来看看应届毕业生给我们的信息——56%的反馈问卷者在第一家公司工作时间不超过12个月,而在第一家公司工作超过3年的仅占8%的比例。进一步了解他们选择离开第一家公司的原因,“没有个人发展机会”和“薪资水*低”是促使他们重新找工作的最重要的2个原因(图8)。

  听到这样的声音,HR不妨反思一下,是否我们给与这些年轻人的关注还不够?或者应该更多了解一些他们的发展需求,尽量创造机会。

  调查发现五,应届毕业生薪资,由学历决定。

  由于应届毕业生的实践经验比较缺乏,且发展潜力差异巨大。企业在给毕业生定薪时,学历仍然是一个常规的决定因素。表1为参与调查企业提供的各学历水*应届毕业生主要薪资段分布。单位:人民币,千元。薪资段包含起始值。

  由上表我们不难看出,企业为不同的学历应届毕业生支付的薪资是存在明显差异的。可见同学们在学校里多花的时间企业也给与了认可。当然,不同学历的毕业生对薪资的期望也有着明显差异。

  应届毕业生的期望薪资无论学历均高于他们获得的实际薪资,如图9所示。而期望与实际落差最大的是大专学历(42%)和硕士学历(22%)。

  调查发现六,大部分应届毕业生可在一年后获得加薪。

  万事开头难,学生们最终不得不接受现实的薪资条件。不过,调查显示,几乎所有企业(本次调查反馈的比例为100%)会在一年后给应届毕业生加薪,加薪幅度超过10%的比例高达61%,更有21%的企业加薪幅度在50%以上。*3成的企业为应届毕业生提供特别的加薪策略。从个人方面反馈的比例来看,也有4成的受访者一年后的加薪幅度超过10%,其中15%的人获得了超过50%的加薪。

  一年的时间,足以让一个学生气十足的应届毕业生熟悉本职工作、了解职场规则,足以让部门主管和人力资源管理者看出他的自身能力和潜质。那些努力工作、踏踏实实的新人自然会用自己的良好表现赢得一致赞赏,企业也一定会慷慨加薪保留住日后的骨干力量。一年的时间,对一个人的职业生涯来说实在短暂,但是这一年对一个职场新人来讲却尤其重要,很多工作*惯、解决问题的方式都是在这一年中学到并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在这里,我们要请那些沉不住气的年轻人们不要那么轻易地就因为薪资不能满足自己的期望就决定跳槽,而是去认真想一想,第一份工作能带给自己什么收获。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调研背景:虽然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大的问题一直存在,但只有今年,这个问题成为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的确,全球金融风暴的愈演愈烈已经是超过半数的企业蒙受损失,毕业生就业的形势更加不容乐观。为了更好的帮助我校学生解决以后的就业问题,现对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调研思路:参考已有的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 ,我们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院应届毕业生进行分析: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见第2、19、14、25题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见第5题

  3》与是否专业对口,见第7题

  4》地域意愿,见第10、11题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见第16、17、20题

  2、毕业生对就业信息的获取(包括获取方式和程度两方面),见第8、9题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见第3、6题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见第4、15题

  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含要求学校校,见第21、22题;要求自己,见第23、24、26、12、13题)

  通过对以上五大方面共25道问题的调查,我们希望分析出我院毕业生对就业的选择、认知的程度以及作为院方应当做什么样的工作来帮助毕业生应对就业问题。

  调查分析:

  一、热能专业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毕业生未来选择的大体方向是考研、就业两个,共占72%,其中选择就业的占51%。特别注意到有9%的'同学选择了自主创业,11%的同学选择出国留学。对于选择考研的理由,多数人是因为研究生毕业能获得更高的收入、学术深造。择业观念方面,82%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一步到位,很少有人选择考研。25题中,15%的同学坚决不接受最差的机会。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有13%的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其余都没有明确的目标,甚至没有考虑过。

  3》与是否专业对口方面:逾八成的同学以找到工作为第一目标,对于专业对口性不很关心。

  4》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学们的首选,其余依次为东部沿海、生源地,有11%的同学没有固定意向。对于地域的选择,同学们的首选标准是工作待遇和发展机会要大。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性质方面,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是同学们的首选,其他选择比较*均,没有人选择自主创业。对于首份工资75%同学选择1500--3000,没有人选择800--1000。

  2、信息获取方面:就信息获取的程度,对于我校就业政策很了解的人占15%,不关心的占5%;就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选择并且方式很多样,其中通过学校就业网站和网上信息获取信息的人最多,各占17%,其它方式如辅导员老师通知、、学校就业网站、就业市场招聘广告等都有人选择,但人数不多,*均在10%左右。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有21%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实力找到工作。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有52%的同学没有签约任何单位,只有6%。

  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对学校,25%的同学需要职业生涯规划辅导,30%的同学需要区域与行业发展形势报告,只有28%的同学需要就业常识和应聘技巧或求职心理辅导,有37%的同学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意义不大;对自己,不同的同学认为自己欠缺的素质不同,分布很*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质是交流表达能力、改革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对于想要自主创业的同学,四成认为需要资金36%认为需要能力和经验。大多同学讲毕业生就业不顺利的原因归为就业人数太多、金融风暴、实践经验少。

  二、环境专业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有七成同学选择就业,择业观念方面,69%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没有人愿意一步到位,虽然很少有人选择考研,但很多考研的同学渴望更好的教育环境。25题中,八成的同学可以接受最差的机会。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有21%的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

  3》与是否专业对口方面:选择各个方面的同学人数很*均。

  4》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学们的首选,高达61%,其余依次为东部沿海、广州深圳,没有人愿意回到生源地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工作报告。对于地域的选择,同学们的首选标准是更好的学*机会,其次则是岗位多元化和工作待遇。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性质方面,国有企业、民样大型企业是同学们的首选,其次是外企,**部门、民营单位不被同学们看好。对于首份工资六成同学选择1500--XX,没有人选择800--1000。

  2、信息(低碳生活绿色环保调查报告)获取方面:就信息获取的程度,对于我校就业政策很了解的人占17%,不关心的占11%,了解比较少的共有74%;就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选择并且方式很多样,其中通过网上相关信息获取信息的人最多,占19%,其它方式如辅导员老师通知、学校就业网站、学员就业网站等都有人选择,但人数不多,*均在15%左右。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72%的同学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而且只有14%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实力找到工作。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有81%的同学没有任何签约单位

  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对学校,五成的同学需要区域与行业发展形势报告,有32%的同学需要就业常识和应聘技巧或求职心理辅导,因而有49%的同学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意义不大;对自己,不同的同学认为自己欠缺的素质不同,分布很*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质是信息收集、汇总、分析、处理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自我学*提高能力。对于想要自主创业的同学,五成认为需要资金五成认为需要能力和经验。大多同学讲毕业生就业不顺利的原因归为在校参加技术锻炼机会少、没有适合自己的岗位、实践经验少。

  三、建环专业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毕业生未来选择的大体方向是考研、就业两个,共占78%,其中选择就业的要略高一些。特别注意到有10%的同学选择了自主创业。共有43人选择考研,对于选择考研的理由,多数人是因为缓解就业压力、学术深造。择业观念方面,83%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一步到位,很少有人选择考研。25题中,九成的同学可以接受最差的机会。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只有4%的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其余都没有明确的目标,甚至没有考虑过。

  3》与是否专业对口方面:逾六成的同学以找到工作为第一目标,对于专业对口性不很关心。

  4》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学们的首选,其余依次为东部沿海、生源地,有16%的同学没有固定意向。对于地域的选择,同学们的首选标准是岗位的多元化和发展机会要大,其次则是工作待遇和国际化水*。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性质方面,国有企业、民样大型企业是同学们的首选,其次是**部门,外企、事业单位不被同学们看好,值得一提的是有 11%的同学愿意选择自主创业。对于首份工资五成同学选择1000--XX,极少数选择800--1000或XX--30000

  3、信息获取方面:就信息获取的程度,对于我校就业政策很了解的人占27%,不关心的占9%,了解比较少的共有65%;就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选择并且方式很多样,其中通过学院张贴通知公告获取信息的人最多,占24%,其它方式如辅导员老师通知、、学校就业网站、就业市场招聘广告等都有人选择,但人数不多,*均在10%左右。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62%的同学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而且只有13%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实力找到工作。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有76%的同学已经签约了3个以上的单位

  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对学校,四成的同学需要职业生涯规划辅导,16%的同学需要区域与行业发展形势报告,只有16%的同学需要就业常识和应聘技巧或求职心理辅导,因而有37%的同学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意义不大;对自己,不同的同学认为自己欠缺的素质不同,分布很*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质是沟通协调能力和自我学*提高能力。对于想要自主创业的同学,五成认为需要资金五成认为需要能力和经验。大多同学讲毕业生就业不顺利的原因归为就业人数太多、金融风暴、实践经验少。

  调研结论:

  一、纵向比较

  对于热能专业,目前仍有过半的同学没有签约就业,有的选择出国留学或考研。除了金融风暴对于产业的影响,大学阶段没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招聘信息、区域产业发展信息流通不畅也是主要原因,同学们在学校训练的数据处理能力、获得的专业职业证书并不如交流沟通能力、信息搜集处理能力重要,特别是同学们并没有在大学期间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对于环境专业,与以往相同八成的同学没有就业,其中多数选择考研,另外多数同学认为自己欠缺数据出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素质较低。对于建环专业就业,同学们的就业率突破七成,但仍认为学校的就业信息支持比较匮乏

  二、横向比较

  1、比较实际就业情况,建环专业的同学就业率最高,其次为热能和环境,其中环境专业的同学考研人数最多。2、在大学期间,有自己职业规划的同学不足三成,其中环境专业最高为21%,其余同学对于未来没有明确的认知。3、面临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同学们的普遍认识实现就业后择业,能够接受工资待遇较低的工作,专业是否对口已不再成为同学们择业的首要标准,国有企业依然是同学们的首选。4、归纳同学们的经验教训,学校的信息支持、在校期间职业规划教育的普及、自学能力的培养是首先需要重视的方面。

  综上所述,作为学校应当在职业规划教育、自主学*教育、实*实践教育以及信息支持方面加强工作;作为同学自己,应当为自己的未来早作准备,认清当前的外部环境,明确自己的目标,找到理想与现实的交汇点,通过提高自己的各项素质来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有利的位置。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13

  武汉市人事局昨对外发布了《武汉大学生20xx年就业质量指数与20xx年就业缺口指数调查报告》,该权威报告称,武汉地区多数企业对刚毕业的大学生能够提供的月薪只有1000-1500元,这比绝大多数毕业生的预期标准要低。本次调查涉及公用事业、制造业等十个行业及1800名已就业学生。调查显示———七成毕业生求稳

  与几年前大学生求职相比,目前大多数学生就业更看重工作单位的稳定性。数据显示,75.5%的大学毕业生会选择薪水普通,但发展稳定的企业工作,只有5.9%的学生选择了低薪水、充满创业活力与激情的小企业就业。

  调查显示,大学生择业优先考虑的主要因素依次是企业发展前景、薪酬、工作环境和公司文化。毕业生月薪多为千余元

  调查显示,50.13%的大学生认为毕业后应该拿到1500-20xx元的月薪;22.74%的大学生认为应拿到20xx-3000元的月薪,只有23.25%的大学生觉得毕业后拿到1000-1500元的月薪就满意了。而根据武汉市的发展水*和生活水*而言,多数企业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能够提供的月薪只有1000-1500元,可以说目前大学生对于薪水的预期比去年偏高。缺乏工作经验是最大障碍

  调查中,在被问及“应届毕业生在找工作时遇到的'最大难题是什么?”时,79.7%的学生认为最主要的是“没有工作经验”,其次有29.7%的学生还认为“缺乏专业技能”也是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调查还显示,“面试经验不足”以及“缺乏社会关系”也是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因素。六成学生进入社会“不适应”

  调查中,有30%的学生进入社会工作顺利,觉得非常适应;67%的学生在走出校门参加工作的30天内表示“不适应”,但表示可以承受,情况在慢慢变好;3%的学生感觉强烈的不适应,想离开现在的工作岗位,在30天内跳槽。

  同时,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不再追求专业对口,调查中有*40%的大学生就业选择了专业不对口的工作岗位,其中有70%的学生对此表示满意。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14

  调查目的

  一是对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作一个新的描述

  二是捅过对影响大学生就业茵素的调查,更好地调节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供需关系

  三是帮助大学生尽快认识自我,学校为学生提供就业引导,使学生能谋取理想职业。

  调查形式:于20xx年3月至4月,随机抽取广州地区14所大学(包括本科学校和专科学校四个年级)的705位学生进行调查,其中男生占46。8%,女生占53。2%。调查问卷回收率100%,有用问卷668张,有用率94。8%。使用SPSS1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统计图表用ExCEL来绘制。

  调查内容:广州市大学生对所学专页的满义程度、对自我的认识程度、对就业前璟的关注程度、职业期望状态四个方面。调查最终如下:

  一、对所学专页的满义程度

  学生对本专页的满义与否主要取决于能否择己所爱,该专页能否在将来帮助自己找到好的又喜欢的工作。调查发现(如下图),有21。0%的大学生对自己的专页较满义,有66。6%的大学生不清楚,有10。0%的大学生比较不满义,有2。4%的大学生对自己的专页非常不满义,各专页的满义程度没有显暑差异。

  对专页不满义的直接表现是对本专页的学*动力不足或毕业后不愿从事与专页有关的行业。高考填报志愿时对专页的了解与自身了解的缺伐,也许是导致仅有21。0%的学生对所学专页持满义肽度的源因之一。因为对大学生活的憧憬,对千变万化的专页的不了解,抱有神秘感,从而选了一个自己以后不喜欢的专页。另外,个人性趣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也只怕是源因之一。比如,某个同鞋对考古学很有性趣,但社会需求相对比较少,此时只怕会产生心里冲突,只怕选了一个自己并不感性趣的但赚钱的专页,夢想与现实出现落差,从而对所学专页不满义。而专页在一定的程度上诀定了职业取向,如果对本专页不满义或肽度模糊,势必会影响自身潜能的开发,以及今后的择业。

  二、对自我认识程度

  自我认识包括个人的性趣与特长、个人的性格与价值观、个人所选定的目标与需求、个人的情商、个人的工作经验、个人的学历与能力、个人的生里情况等七个方面,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调查中发现(如下图),仅有6。7%的被调查者对自己有比较清楚的认识,而52。3%的被调查者对自己的各面能力,性趣等持含糊肽度,41。0%的被调查者完全不了解自己;而不同年级不同专页的学生对自我认识没有显暑性差异。这说明较多的大学生未能很好地关注自身特点,发现自身问题,促进自身发展。那么,这儿便牵涉到了大学生就业生涯目标的问题。

  职业生涯目标是指可预想到的、有一定实现只怕的目标。而职业目标的选择并无定式可言,关键是要依剧自我实际,这就要求我们要对自己有所了解。捅过个人认识自己,估计自己的能力,确认自己的性格,发现自己的性趣,明确自己的尤势,衡量自己的差距,并以此来开发自己塑造自己,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然而调查表明,大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能力、性趣、职业倾向都缺伐深度了解,自然对职业生涯目标是模糊的

  三、对就业前璟的'关注程度

  对就业青景的关注程度,直接影响了对为所选职业所做的准备程度和将来职业所带来的成就高低。在调查中发现,仅有14。5%的被调查者对当前的就业状态有比较清楚的了解。不同年级的学生对就业前璟的关注程度没显暑性差异,而不同专页的学生对就业前璟的关注程度就有显暑性差异,冷门专页的学生比熱门专页的学生更加关注就业前璟。

  慥成这种状态的源因只怕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方面,在校园里,舒适、闲逸的生活和父母的决对经济支持,使很多大学生忘却或暂时忘却了就业压力带来的紧张感,很少去接触外面的全天下。有些学生确实是每天都只是读书,缺伐对就业的凿凿和认识。另一方面,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不够。调查中,发现有73。5%的学生认为目前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不够,需要更祥细具体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四、职业期望状态

  影响职业期望茵素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声望地位稳订性茵素(城市位置与社会地位),内再价值茵素(发展空间和性趣爱好),处在价值茵素(薪水高低)。在调查中,被调查者将薪水高低、发展空间、城市位置、性趣爱好、社会地位按自身在选择工作时所起作用从大到小排序。其中在任业选择中拷虑的首要茵素的选择情况(见下图),发展空间、性趣爱好成了大多数被调查者的首选,接下来衣次才是薪水高低、城市位置、社会地位,男女生没有显暑的差异。在调查中还发现被调查者中有83。3%的被试认为"前途"比"钱途"更为重要,60。3%的被试愿意充当"鸡头"也不愿意当"凤尾"。以上最终表明,多数大学生更注重工作的内再价值。

  从上述四个方面的表明广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呈现一下特点:

  (一)多数大学生对所学专页的满义度较低;

  (二)广州市大学生对职业生涯的规划还比较模糊,自我认识不够,绝大多数人没有明确目标;

  (三)广州市大学生对社会人才的需求了解甚少,另外,学校提供的就业信息不足,学生了解就业有关信息的渠道较少;

  (四)广州市大学生的职业期望更注重发展空间和性趣爱好。因此,我们认为,根剧上述特点,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大学生应该及早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为未来做好充分准备。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15

  一、中国经济走势

  1.当今中国经济发展面临四种压力影响:

  第一种影响:受到欧美经济放缓影响。

  第二种影响:中国经济发展或到了拐点。

  第三种影响:人口红利率的下降。

  大部分用人单位一改印象中非名牌、高学历毕业生不用的状况,现在更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的培养。

  第四种影响:多年来结构性矛盾的充分暴露。

  社会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看法也是参差不齐。20xx年发生的金融危机无疑又使这一问题雪上加霜。这一问题成了国家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2.中国今明两年经济增长预期 亚洲开发银行(ADB)20xx年10月2日公布20xx和20xx年最新经济展望报告,中国今明两年经济增速料分别为7.6%和7.4%,据有关统计数据,中国GDP增长估计7.5%,保8难以持续。

  3.中国的经济增长的动力源分析 *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于消费、投资和出口(俗称“三驾马车”)。

  【解读】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分析认为,随着**在消除就业歧视和实现*等就业方面政策导向性的增强,性别差异在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的影响尽管依旧存在,但程度已大为减轻。此外,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还和女大学生比例增加有关。

  A、20xx年,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为38.6%,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为37.7%,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为23.7%。

  B、20xx年,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为37.3%,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为54.8%,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为7.9%。

  二、欧美**债务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首先,受欧美经济低迷影响,世界经济复苏的步伐将放缓。其次,内外环境的变化,使得20xx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成为大概率事件。

  现阶段,中国的经济面临通货膨胀压力、财政债务和生态环境恶化等多种压力,使得**下决心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不再以GDP增速考核地方**官员等措施。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减速是大概率事件。

  三、世界经济低迷对我国就业的影响

  前言: 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30年,在这期间大学生的数量更是突飞猛进。大学生也有过去的“天之骄子”成为今日的“无人问津”!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情况,怎样才能让大学生更好的就业,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呢?带着这一问题和思考,同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我们进行了这一次调查并进行了准确统计和深入分析:

  中国受欧美经济持续低迷、国内经济转型的'影响,20xx年预计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继续回落,出口增长乏力,致使大量的企业减员或倒闭,加上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攀升,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据有关统计,中国GDP每下降一个百分点,将会减少就业岗位100-200万人。出口每下降一个百分点,将会有30万至50万人失业。

  四、*几年大学生就业形势

  1、“十二五”期间的就业形势 人社部部长尹蔚民依然用了“严峻”二字。“一方面,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很大,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格局并未改变。”

  2、*两年我国大学生的就业状况 20xx年人社部和教育部组织开展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大调研。调研显示,*两年绝大多数高校毕业生是在中小企业就业,去中西部就业的毕业生比重逐步提高。 从学历上看,研究生初次就业率最高,本科初次就业率略低,高职高专初次就业率最低。从专业看,工科毕业生就业率较高,理科和文史哲类毕业生就业率较低。从毕业院校看,重点大学就业率较高,普通本科和独立学院就业率较低。 值得关注的是,已就业者中,部分毕业生流动性较高。

  3、当前大学生就业的心理 一些高校毕业生宁可成为大城市中的“漂族”和“蚁族”,也不愿意到二三线城市和基层就业。多数高校毕业生仍然希望在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就业,希望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生活和就业,到中西部地区、城乡基层、中小企业就业的积极性不高。

  4、大学生扎堆大城市

  一是我国区域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不*衡,且短时间之内难以改变。经济越发达的地方就业机会也越多,发展空间越大,导致高校毕业生倾向于在城市、在高收入行业求职就业。

  二是制度上存在障碍。现行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户籍制度、干部人事制度与市场就业机制还不完全适应。以干部身份和户籍为基础的管理方式与社会劳动力资源的统筹管理不协调,导致就业机会不均等,就业政策不*衡,毕业生在地区之间、企业与机关事业之间流动仍然存在障碍,毕业生身份转换困难,就业渠道不畅通,进一步加剧了结构性矛盾。

  三是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需要大量毕业生,但工资待遇相对较低、发展空间较小,部分企业用工不规范,对毕业生吸引力有限;基层教育、医疗、农技等部门急需人才,但由于编制限制等原因,吸纳毕业生能力有限。

  5、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一我国中小企业太少,就业容量不大。

  二专门人才素质未达标,造成岗位难得其人。

  三人才供求信息不畅,造成职位浪费。

  四结构失衡是就业难的主要因素

  A、时间结构 大学毕业生供给增长的速度远高于经济增长。

  B、区域结构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区间与城乡间差异,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很难对大学生形成有效需求,而且在较长的时期内,地区性的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都将难以改变。

  综上情况所述,给20xx年大学生毕业生提出以下建议:

  1、关于职业生涯规划:

  现在职业规划当中,很多时候会对学生有一种误导,就是给学生们过早的制定了一个职业点,比如根据你的个性、特征等来评定你就适合做什么,过早的给学生定了一个框框,告诉学生就这个职业最适合他,这就对学生造成了束缚。其实我们的学生不明白,人的这种个性的东西是不断的变化的,比如讲我的兴趣、我的能力,甚至我的价值取向,它是随着外部的环境的变化和自己的学*,自己的体会,是在不断调整的。

  2.转变观念是实现顺利就业的关键:

  此外,就业难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原因。例如,人事户籍制度改革的滞后,制约了人力资源的充分流动。虽然这种现象随着人事代理等中介服务措施的出现得到了一定缓解,但是距离由毕业生就业障碍转变为就业动力还有不小差距。

  大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个性、能力、作出个性化的职业选择,不把求职的目光盯在传统的“集中”的区域、行业、单位,拓宽求职的视野。 改变“短期求职”为“较长期求职”在选择工作时,大学生不能太理想化,一个人可能要经过3至4次的选择,才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所以对第一份工作不要太挑剔了。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菁选(扩展2)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菁选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15篇

  在我们*凡的日常里,报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我们应当如何写报告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1

  据介绍,该所已连续两年对大学生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去年不同,今年将毕业的研究生和大专生也列入调查对象。

  男女生就业差距在缩小

  【调查】男性毕业生的“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比例为52.14%,女性毕业生的比例为46.62%,两者相差不到6个百分点,相比去年14个百分点的差距有所缩小。此外,两者对于可接受的工资起点也非常一致,都主要集中在1000元—3000元。

  【解读】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分析认为,随着**在消除就业歧视和实现*等就业方面政策导向性的增强,性别差异在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的影响尽管依旧存在,但程度已大为减轻。此外,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还和女大学生比例增加有关。

  研究生就业优势不突出

  【调查】大专毕业生“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比例为49.16%,本科毕业生为65.52%,硕士研究生为66.66%。大专毕业生和本科生之中分别有61.93%和60.14%的受访者将预期薪酬定位在1000元—xx元,仅有19.77%和25.31%的调查对象将xx元—3000元作为自己的薪酬预期;而硕士研究生之中的大多数将可接受工资起点定位于xx元—3000元,为54.12%。

  【解读】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发现,普通大学的研究生就业时和本科生相比优势并不突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虽然有来自人才市场的压力以及用人单位对人才的不恰当使用,但更多的是与当前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之间培养特色不明显、可替代性较强有着紧密的联系。这种高学历人才抢占低学历人才就业岗位的现象,实质上凸现的是大学生就业质量的问题。

  大学生对政策知晓率低

  【调查】在涉及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时,有21.62%的学生将**的相关政策支持视为“解决就业问题的有效方法”。但是大学生却往往对政策的知晓率非常低,例如,在被问及学生对国家和各级地方**部门出台的各项就业政策与鼓励措施的了解程度时,分别有11.18%和51.62%的学生表示“不了解”和“不太了解”。

  【解读】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认为,政策的'宣传力度有待提高。

  表达能力欠缺成求职难题

  【调查】有24.93%的学生表示个人能力不足而成为制约成功择业的首要问题,另有17.26%的学生认为求职技巧的缺失是求职过程之中最为头痛的问题。对这些能力进行分解发现,求职过程之中最大的难题是自我表达能力欠缺,比例高达40.23%,比去年的调查数据高出*5个百分点,其次分别是外语能力、专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解读】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认为,虽然大学生已开始重视自身能力的全面培养,但个人能力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建议大学生从基本做起,累积实力,在不断开拓创新之中增长才干。

  大学盲目求全无助就业

  【调查】在学校的分类考察之中,专业性较强的学校整体就业状况要普遍强于综合性院校,如中国计量学院的就业率达到了85.89%,高出一般性综合院校20%左右。

  【解读】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发现,单个的高校经常陷入类型定位混乱和层次定位混乱的双重困境。类型定位混乱,主要表现为综合性院校与专业性院校之间相比,分别不明显,特色不鲜明。从所调查的11所高校来看,尽管其学校名称有非常显著的学科特色,但在专业设置方面却严重趋同,基本上都设置了经济学、文学、法学和管理学专业。层次定位的混乱,主要表现为综合性大学、本专科院校、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之间的分工不清,互相串岗。在学校总体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果大学盲目求全必然会影响和分散优质的教育资源,也不利于学生就业。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2

  大学生就业专业对口指所从事工作与所学专业相符,目前,大学生就业中专业不对口的现象很普遍,并随着*年大学生就业难的趋势表现得更加明显。20xx年就业蓝皮书中调查研究表明,全国20xx届本科毕业生的对口就业率为67%,高职高专毕业生为57%。

  本调查旨在研究*年我国大学生就业的专业对口程度,从地区、高校层次、学历层次、专业、个人意向等方面对专业对口的情况进行分析,从已经就业人员的就业情况(*5年)和即将就业的应届生的就业意向两方面综合调查,并分析大学生就业专业不对口对职业发展可能存在的影响。

  本次调查中,针对已就业人员,在全国范围内采取网上调查和实地随机调查形式进行调查,针对应届毕业生,在全国有代表性的地区(北部选择北京,中部选择河南、湖南,南部选择广东),选择不同层次的高校采取实地调研形式进行调查。本调查实地调研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896份。网络调研问卷完整填写量为94份,实地调研和网络调研共收到990份有效问卷。

  基本情况 (一)接受调查者情况

  1.性别

  接受此次调查的大学生性别比例为男生56.38%,女生43.62%,男生略多于女生,但性别比例基本均衡。

  2.学*层次(学历)

  接受调查者专科(高职)占25.53%,本科占29.79%,硕士研究生占28.72%,博士研究生占15.96%。本科生所占比例最高,除博士研究生外,其他三个层次的调查对象人数比例相差不大。

  3.最后获得学位的学校层次

  接受调查者的最高学位获得学校分布于各层次,其中“985”高校或中科院占31.91%,“211”高校占10.64%,非“211”普通本科高校占34.04%,高职高专校占23.4%。学校层次中位于中等的非“211”普通本科高校比例较高,其次是“985”高校和高职高专学校,构成结构既有普遍性,又均衡兼顾了较高和较低层次的高校。

  4.获得最终学位大学所处地区

  接受调查者最后就学的大学所处地区主要位于中南部,其中中西部内陆占42.55%,南部占36.17%,另有小部分属于北部(12.77%)和中部沿海(8.51%)。

  5.所学专业

  接受调查者的专业分布为理科(自然科学)占59.57%,具体学科根据受调查者的填写有数学、化学、生物、力学、经济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电子科学、环境科学、医药、护理、园林、道路施工、土木工程等专业;文科(社会科学)占40.43%,具体学科根据受调查者的填写有教育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经济学、会计、财务、英语、国际贸易、电子商务等专业。专业分布较广泛。

  6.所学专业就业面判断

  受调查者对本专业的就业面判断,认为就业面广和限于专业相关领域的分别为约40%,认为就业面窄、需求量小的占18%。主观判断总体较为乐观。

  7.年级

  受调查者中已毕业工作的大学生和在校生约各占一半,具体而言,20xx年的应届毕业生占18.09%,非应届的在校生占26.6%,20xx年及以前毕业生占55.32%。在校生和非在校生各占约一半的情况让两类调查对象较为*衡。

  (二)接受调查者的对口就业情况与就业满意度

  8.未来工作的专业对口意向

  接受调查的在校大学生对未来工作与所学专业相关度的意向为,严格限本专业的占7.06%,与本专业相关即可的占5***7%,对专业无要求的占17.65%,不想从事所学专业工作的占18.82%。可见在校大学生对未来工作的专业要求不严格,超过七成的被调查者对就业的专业要求宽松。

  9.对未来的工作设想

  接受调查者对未来工作设想情况是,56.1%的人表示不清楚,但都愿意尝试,42.68%的人表示考虑得很清楚,还有1.22%的人从来没想过工作的事。对未来工作呈积极态度的人接*99%。

  10.就读学校及院系的职业规划指导情况

  接受调查的在校大学生中,15.66%的人接受过所在学校和院系3次以上职业规划指导,53.01%的人在入学时接受过职业规划指导,还有31.33%的人从未接受过职业规划指导,未提供职业规划指导的学校或院系超过三成,比例偏高。

  11.所从事职业与所学专业的对口情况

  接受调查者中,有略多于一半的人所从事职业与所学专业部分相关,剩下的一半中,从事职业与所学专业完全对口的占26.83%,不相关的占20.73%。可见,从事职业与所学专业相关的达到八成。

  12.就职年份

  接受调查者中,就职年份在2年以内的占67.12%,2年到5年之间的占26.03%,5年以上的占6.85%。大部分就职年份较短。

  13.对现在工作内容和状态的态度

  接受调查者中,对当前的工作状态很满意的占15.94%,表示一般的占71.01%,表示不满意的占13.04%。

  14.认为专业不对口对工作发展有无影响

  接受调查者中,认为专业不对口对工作发展影响很大的占17.33%,认为影响一般的占70.67%,认为没有影响的占12%。其中认为专业不对口影响一般的与对当前工作状态满意度一般的比例非常接*。

  15.目前是否有跳槽打算

  接受调查的工作者中,目前没有跳槽意愿的占22.67%,有适当机会可以考虑跳槽的占70.67%,时刻寻找机会跳槽的占6.67%。对于跳槽表示不急切也不排斥的态度较*和者所占比例,与对目前工作状态满意度一般的比例一致。

  16.专业不对口对跳槽意愿的影响

  接受调查者中,认为专业不对口是导致跳槽的原因的人约占60%,认为想跳槽是由于专业不对口以外的其他原因的约占40%。全部或部分由于专业不对口导致跳槽想法的超过被调查者的一半,说明专业不对口有可能影响职业发展和延续性。

  结果分析 学校与专业类型影响对口就业情况,就职年份影响工作满意度

  (一)在校大学生中,文科生认为就业面广,对未来工作接受范围宽;理科生认为就业面窄,对未来工作专业要求较严格

  对于文科(调查对象中包括教育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经济学、会计、财务、英语、国际贸易、电子商务等专业)和理科(调查对象中部包括数学、化学、生物、力学、经济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电子科学、环境科学、医药、护理、园林、道路施工、土木工程等专业)学生所认为的本专业就业前景的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就业面广的学生中,文科学生超过2/3,理科生只有略多于两成(图1)。文科(社会科学)由于所学内容与社会、生活、经济各方面较为贴*,兼容性较强,所需应用的场合较多,学生对于专业就业面的预期较为乐观;而理科(自然科学)由于所学内容专业性和排他性较强,学*对象的特定性导致就业的兼容性不够,学生认为就业面的范围要求较为严苛(限与专业相关,就业面窄)。不同学科专业的学生对本专业就业面的预期不同,因此未来工作意向也有差异。文科学生受访者未来意向工作与专业相关或对专业无要求的比例均高于理科学生,但表示不想从事所学专业工作的受访者,在理科学生中所占比例(26%)大大高于文科学生比例(8.6%)。

  调查结果表示,文科学生就业意向灵活性较强,可接受范围较大,对专业相关的要求低,对本学科的认可度较高。理科学生就业意向或较严格地限制为本专业相关,或对专业认可度不高(表现为不想从事所学专业工作)。这与以往理科生就业率高于文科生就业率,理科就业面相较文科更广的.认识有所差异,但也能得到解释:因为以往的理科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选择自主性较乐观,使得现在的理科学生仍坚持未来就业与专业相关,而过去不容乐观的文科毕业生就业情况使得现在的文科学生越来越放宽专业限制标准,降低就业要求,造成了“文科学生就业面更广”的这种认知假象。

  (二)高职高专院校进行职业规划指导情况最好,非“211”本科高校次之,“985”高校和“211”高校最差

  总的调查结果中,学校进行过一次职业规划指导的占53%,集中指导次数大于3次和为0次的分别占15.7%和31.3%。对受访者的学校层次进行分类分析后发现,不同层次的高校进行职业规划指导的差异较大。高职院校由于其“职业院校”性质,学生就读的结果是面向就业,因此比较关注学生就业问题,进行过3次以上职业规划指导的超两成,进行过一次职业规划指导的*七成,而没有进行过就业指导的约一成。其次为非“211”本科院校,进行过职业规划指导的*七成,从未进行过就业指导的约三成。“211”高校职业规划指导情况差别较大,进行过3次以上职业规划指导的超过四成,是四类中比例最高的,但其中从未进行过职业规划指导的也超过四成,使得总体职业规划指导*均情况处于较差水*。“985”高校进行过三次以上职业规划指导的仅为7.4%,为四类中的最低值,从未进行过职业规划指导的比例超过四成,总体情况为最差(图2)。

  调查数据显示,高校进行职业规划指导的情况与自身的定位是相关的,高职院校是以培养面向就业的职业技术人才为主,故非常重视职业定位和指导;非“211”本科院校在学术研究和理论创新方面弱于“211”和“985”高校,毕业生直接就业的比例也较高,进行就业指导能满足大部分学生的需求,从就业方面下功夫也能有效地提升在同类学校中的竞争力。而“211”高校和“985”高校均属于研究型高校,更倾向于培养学术领域的专业人才,也鼓励学生继续深造,故不是特别关注就业;同时由于学校层次和知名度较高,其学生在择业竞争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种种优势使得学校不那么担心学生的就业问题。

  对于不同层次学校的毕业者,就业与所学专业对口情况是,“985”高校和“211”高校略优于非“211”普通高校和高职高专学校,但差别不明显。虽然学校层次差别较大,但高职高专学校和非“211”本科高校已通过较好的职业规划指导,有效地缩小了在就业方面与其他两类高校的差距,充分说明学校进行适时恰当的职业规划指导作用明显。

  (三)已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专业不对口比例理科高于文科

  虽然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意向调查中,理科生对专业对口程度要求较高,但对实际已就业毕业生的调查结果显示,情况并非如此,所从事职业与所学专业的对口情况中,不相关的比例在理科毕业生中的比例为文科毕业生的3倍多。具体而言,理科毕业生中,从事职业与专业完全对口的约占三成,稍高于文科毕业生,部分相关的约占四成,不相关的约占三成;文科毕业生中,从事职业与专业完全对口的约两成,部分相关的约七成,不相关的仅一成(图3)。

  调查结果一方面说明理科学生虽然对就业专业契合度要求较高,但在实际就业中,其被接受范围更广,一些用人单位在某些职位没有明确专业要求时,更偏向于招收理科生,使得理科生就业可塑性更强。而文科生虽然就业意愿宽泛,但实际就业中,用人单位对其专业相关度要求较高,能从事不对口工作的比例很低。另一方面,对于“是否对口”和“对口程度”的判断,受个人主观因素影响较大,由于文科所学内容与社会生活各方面贴*的可能性更大,成为“万金油”的可能性更高,因此文科毕业生做出“从事职业与专业相关”的判断的比例更高。

  同时,理科毕业生的专业不对口比例较高也可以从两个不同的方面理解,一是专业对口程度不高使得所学专业知识利用率不高,未能充分做到“人尽其才”,某种程度上是对教育资源和人才的浪费,此为欠佳的一方面;二是说明理科的就业灵活度高、适用面广,经过系统理科知识训练的人在即使相关度不高的岗位也能胜任,较具逻辑性的理科思维能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此为具有优势的一方面。

  (四)在校生学历越高对就业专业对口的期望越高,已就业者对口比例最高的是硕士学历,最低的是本科学历

  在调查中表现出的就业意向受学历的影响较为明显,学历越高对就业专业与所学专业相关的要求越高。在校博士生有八成期望未来工作与专业相关,剩下两成则表示不想从事所学专业的工作,受访者中没有一人表示对就业的专业无要求。这说明博士生对未来就业的行业领域定位较清晰,较长年份的学*和专业领域研究,对于未来工作的定位有所帮助。受访的硕士生也是*八成表示未来工作要与所学专业相关,而对专业无要求和不想从事所学专业工作的各约一成。这说明硕士生对未来工作定位也较清晰,但是相较博士生,能接受不限专业的工作,其灵活性稍强。对于大学本科和专科(高职)的受访者,期望工作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分别为略多于四成和不到四成,而专科(高职)的受访者中表示对就业专业无要求的,高达*四成(图5)。这也表明了较低学历的在校生对于就业对口的期望较低。

  实际已就业的大学毕业生,对口情况与在校生的就业期望基本一致但略有差异。从事与专业(完全或部分)相关的比例最高的是硕士学历,最低的是本科学历。专科(高职)学历的毕业生由于在校接受过面向就业的专门系统的“职业教育”,有较明确的就业去向,虽然在校生对就业对口的期望不高,但实际就业对口情况尚可。本科学历的就业者的实际对口情况与期望较一致,均处于较低的比例。而博士学历的就业完全对口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几类,超过四成。

  (五)就职年份越长跳槽意愿越低,跳槽意愿受就业不对口的影响较小

  调查结果显示就职年份对跳槽意愿有一定影响,就职2年内和2到5年之间的受访者,表示不打算跳槽的比例均约两成,而就职5年以上的受访者该项比例翻了一番达四成。说明工作年份越长,工作的稳定性越强。还有约一成的工作2年内的受访者表示时刻寻找机会跳槽,由于工作年份短,对工作的适应性和工作资源的积累都不够,跳槽的成本也较低,于是工作中稍有不顺就容易激起较强的跳槽意愿。

  同时,就业的专业不对口对跳槽意愿的影响较小。受访者中表示跳槽完全是由于专业不对口的仅占4.5%。而专业不对口对跳槽的影响随着工作的进行和深入会继续变小。认为跳槽的原因完全是专业不对口的人中,有三分之二的人本身没有跳槽打算。而认为专业不对口不是跳槽的主要原因的人中,超过八成的人表示有适当机会可以考虑跳槽,这说明实际工作中,跳槽和专业不对口没有直接联系。

  (六)就职年份越长工作满意度越高,对现有工作满意者也有跳槽打算

  就职年份对工作内容和状态的满意度影响较大,就职2年内的认为现有工作很满意的仅占13%,工作2到5年之间的认为很满意的占17.6%,工作5年以上的该比例达到一半。而工作2年以内的受访者有*五分之一明确表示对现有工作不满意,但是工作2年以上的没有此表示。

  对工作不满意者有略少于一半人表示在时刻寻找机会跳槽,这是不难理解的。同时,对现有工作满意的受访者也有略少于一半的人有跳槽打算,他们表示有适当机会可以考虑跳槽,虽然该比例与对工作不满意的受访者的该项比例很接*,但是含义完全不同。对工作满意者的跳槽意愿是为了寻求更好的*台,得到更好的发展机会,虽然对现有工作满意,但是也愿意尝试新的岗位。可见跳槽的原因并不都是负面的。

  对策建议

  加强指导,调整结构,正确认识 (一)加强学校的职业规划指导,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观

  各高校应重视学生的职业规划指导,加强职业素质和职业意识的培养。一方面,开设一定量的职业指导课程,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集中的职业规划指导,在大学生入学时就进行相关指导说明,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课程内容和心态变化,实时跟进,及时关注和解答学生们与职业规划相关的困惑和问题,使大学生有正确的职业心态和积极进取的职业观,客观冷静地认识自己,为毕业后顺利对口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高校应重视学生在校期间与社会的接触,加强“社会课堂”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勤工俭学的机会,寻找和开辟实*和实训基地,加强学生对与专业相关的工作的了解,明确个人的兴趣爱好特长,尽早制定就业计划。鼓励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吃苦的精神为出发点,提高个人的学业水*和职业核心竞争力。

  (二)合理设置和调整高校招生名额与专业,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我国从1999年开始高校扩招,使越来越多的人享受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促进了高等教育均等化发展,每年的毕业生数量也不断增加,相对于岗位数量,毕业生供过于求的态势愈加明显。在大学毕业生就业率持续走低的情况下,就业对口率势必打折扣。在这种环境下,高校的人才培养亟须与市场对接。

  要控制大学毕业生的数量,在源头上解决就业难的问题,停止大学扩招,合理设置高校专业与名额,参考市场导向,使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接轨。同时,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广职业技术体制,通过职业大学的教育渠道,培养训练有素、职业感强的毕业生,达到解决就业率和对口率低的难题,加快我国转型时期的产业升级。

  (三)鼓励民办高校的发展,支持校企合作为毕业生提供对口就业机会

  民办高校是社会组织或个人利用非财政性经费创办的高校,在过去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但在*年其优势逐渐显现,尤其是由实体企业出资创办的高校,培养学生的同时也是在为企业储备专业技术人才,采用“工学结合、就业直通”的模式,大大提高了毕业生对口就业的可能性。虽然目前对于民办教育的分类管理模式尚无定论,但实业界和学术界都进行了关注和讨论,应积极鼓励民办高校的发展,吸引社会资金投入高等教育,倡导以企业为支撑的民校自己根据需要培养人才,自己解决对口就业。

  校企合作是民办高校发展的重要模式,企业创办的高校应加强同其他企业的合作,而没有企业背景的高校更应寻求和加强与多方的合作,与企业签订人才供需合同,展开“订单式”培训,开拓和丰富学生的就业渠道。

  (四)正确认识专业对口的意义,培养学生就业的灵活性和可塑性

  最后需要注意的,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任何企业和个人都不应过分夸大就业专业对口的重要性。对口就业固然是充分利用了教育资源,减少了人力资源和知识浪费的现象,但在不能保证对口就业的前提下,更应重视求职者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挖掘和发挥个人潜能,规避不对口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首先,对于求职者个人,**于尝试不对口行业的工作,进行行业了解和职业规划,主观上增强就业的灵活性,分析自身的优势和长处,寻找个人能力和兴趣与不同行业工作的契合点;同时加强通用知识技能的学*获取,例如外语能力、计算机使用、软件操作等,增强自身在各行业的适应性和兼容性。

  其次,对于用人单位,也应改变不合理的招人条件,例如有些基层管理岗位,用人单位接收文史、政管等专业的学生,却拒绝数理专业的学生,这是在求职者公*竞争的起点上进行了区别对待,这种招人方式应得到改善。另外,用人单位应鼓励各专业交流,吸收具有不同视角的新鲜血液。

  再其次,从职业发展和延续性来看,对口就业不具有必须性。就业者对于工作满意度的判别,对口与否所占比例很低。一旦进入职场,就不需要刻意强调所学专业与工作内容的差异,毕竟无论对口与否,差异是肯定存在的,而个人扎实的基础、全面的知识、协调的能力、谦虚的态度,对于职业发展和延续都是很重要的。同时在拥有一份满意的工作时,有适当机会可以考虑跳槽,更说明了职场中可塑性的重要。职业延续固然能让个人厚积薄发,但是职业的流动性也是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的重要方面。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3

  20xx年有毕业生727万,被称作史上更难就业季,20xx年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如何面对当前的就业压力呢?很多人感觉很迷茫,那接下来,阳光大学生网就经济形势和相关政策分析一下,希望对面临毕业的大学生有一定的帮助。

  一、中国经济走势

  1.当今中国经济发展面临四种压力影响:

  第一种影响:受到欧美经济放缓影响。

  第二种影响:中国经济发展或到了拐点。

  第三种影响:人口红利率的下降。

  第四种影响:多年来结构性矛盾的充分暴露。

  2.中国今明两年经济增长预期 亚洲开发银行(ADB)20xx年10月2日公布20xx和20xx年最新经济展望报告,中国今明两年经济增速料分别为7.6%和7.4%,据有关统计数据,中国GDP增长估计7.5%,保8难以持续。

  3.中国的经济增长的动力源分析 *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于消费、投资和出口(俗称“三驾马车”)。

  A、20xx年,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为38.6%,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为37.7%,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为23.7%。

  B、20xx年,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为37.3%,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为54.8%,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为7.9%。

  二、欧美**债务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首先,受欧美经济低迷影响,世界经济复苏的步伐将放缓。其次,内外环境的变化,使得20xx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成为大概率事件。

  现阶段,中国的经济面临通货膨胀压力、财政债务和生态环境恶化等多种压力,使得**下决心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不再以GDP增速考核地方**官员等措施。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减速是大概率事件。

  三、世界经济低迷对我国就业的影响

  中国受欧美经济持续低迷、国内经济转型的影响,20xx年预计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继续回落,出口增长乏力,致使大量的企业减员或倒闭,加上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攀升,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据有关统计,中国GDP每下降一个百分点,将会减少就业岗位100-200万人。出口每下降一个百分点,将会有30万至50万人失业。

  四.*几年大学生就业形势

  1、“十二五”期间的就业形势

  人社部部长尹蔚民依然用了“严峻”二字。“一方面,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很大,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格局并未改变。”

  2、*两年我国大学生的就业状况 20xx年人社部和教育部组织开展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大调研。调研显示,*两年绝大多数高校毕业生是在中小企业就业,去中西部就业的毕业生比重逐步提高。 从学历上看,研究生初次就业率最高,本科初次就业率略低,高职高专初次就业率最低。从专业看,工科毕业生就业率较高,理科和文史哲类毕业生就业率较低。从毕业院校看,重点大学就业率较高,普通本科和独立学院就业率较低。 值得关注的是,已就业者中,部分毕业生流动性较高。

  3、当前大学生就业的心理 一些高校毕业生宁可成为大城市中的“漂族”和“蚁族”,也不愿意到二三线城市和基层就业。多数高校毕业生仍然希望在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就业,希望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生活和就业,到中西部地区、城乡基层、中小企业就业的积极性不高。

  4、大学生扎堆大城市

  一是我国区域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不*衡,且短时间之内难以改变。经济越发达的地方就业机会也越多,发展空间越大,导致高校毕业生倾向于在城市、在高收入行业求职就业。

  二是制度上存在障碍。现行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户籍制度、干部人事制度与市场就业机制还不完全适应。以干部身份和户籍为基础的管理方式与社会劳动力资源的统筹管理不协调,导致就业机会不均等,就业政策不*衡,毕业生在地区之间、企业与机关事业之间流动仍然存在障碍,毕业生身份转换困难,就业渠道不畅通,进一步加剧了结构性矛盾。

  三是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需要大量毕业生,但工资待遇相对较低、发展空间较小,部分企业用工不规范,对毕业生吸引力有限;基层教育、医疗、农技等部门急需人才,但由于编制限制等原因,吸纳毕业生能力有限。

  5、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一、我国中小企业太少,就业容量不大。

  二、专门人才素质未达标,造成岗位难得其人。

  三、人才供求信息不畅,造成职位浪费。

  四、结构失衡是就业难的主要因素

  A、时间结构 大学毕业生供给增长的速度远高于经济增长。

  B、区域结构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区间与城乡间差异,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很难对大学生形成有效需求,而且在较长的时期内,地区性的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都将难以改变。

  综上情况所述,阳光大学生网给20xx年大学生毕业生提出以下建议:

  1、关于职业生涯规划:

  现在职业规划当中,很多时候会对学生有一种误导,就是给学生们过早的`制定了一个职业点,比如根据你的个性、特征等来评定你就适合做什么,过早的给学生定了一个框框,告诉学生就这个职业最适合他,这就对学生造成了束缚。其实我们的学生不明白,人的这种个性的东西是不断的变化的,比如讲我的兴趣、我的能力,甚至我的价值取向,它是随着外部的环境的变化和自己的学*,自己的体会,是在不断调整的。

  2.转变观念是实现顺利就业的关键:

  大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个性、能力、作出个性化的职业选择,不把求职的目光盯在传统的“集中”的区域、行业、单位,拓宽求职的视野。 改变“短期求职”为“较长期求职”在选择工作时,大学生不能太理想化,一个人可能要经过3至4次的选择,才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所以对第一份工作不要太挑剔了。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4

  随着我国高校的连年扩招,每年大学生毕业人数也愈来愈多,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普遍关心和有待解决的问题。XX年是高校扩招后本科毕业生的第一年,毕业人数比上一年增加了44.6%;XX年毕业生280万人,比上一年增长32.1%;XX年毕业生达到了338万人;而XX年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五百多万人,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因此大学生就业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而大学生就业作为大学生人生一个重要的关口,初次就业和第一份工作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成才和成长,因此,选择工作务必要慎重。

  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开发利用技术:围绕我国规模化养殖的难点,将养殖场,沼气工程与无公害农业作为一个整体,实现协调,循环和再生,是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处理的必由之路.

  作为一名即将走入毕业的大学生,我认识到这一严重的问题后,决定亲自进入这一市场进行调查。今年寒假我随高邮市高璐宝食品有限公司的有关人员去人才市场进行招聘,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天时间,但让我感触很深,也让我对目前的就业形势有了一定的了解,这必定会对我明年的就业有所帮助。以下便是我总结出来的对目前大学生就业观的分析。

  A、与自己的专业一样重要,很有必要学 B、是专业之外的必要补充 C、没时间学,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就行 D、没必要学,我又不干那行

  这次我们向大学生发出去调查问卷50份,收回50份.有效率100%.调查的覆盖面为北方民族大学大一到大四的各系大学生。

  首先,大学生在择业时会考虑报酬问题。虽然薪水不是大学生选择企业最重要的因素,但是薪水无疑是人们对一份工作最基本的要求。“非2500元或3000元不干”,这曾经是媒体广泛报道的大学生找工作时定下的月薪数。如今,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一年比一年大,大学生就业的工资底线也越来越低,随着大学毕业生薪水的下降,很多用人单位在薪金制度上也有了很大转变:不再以人定薪,而是以岗定薪,更强调员工为用人单位带来的实际利润。职场中的机会永远不是遇到的,而是争取到的。同时很多大学生认为他所选择的第一份工作只是作为他今后发展的一个过度口,积存经验。除了薪酬是学生考虑的重要因素之外,工作环境、企业声誉与企业文化、工作富有挑战性、工作的稳定性、户口和住房、社会保障体系等因素也是学生们重点考虑的因素。

  首先,家庭要建立健康的消费文化环境。家长的消费观和行为会在孩子身上有形或无形的反映出来。给予他们一定消费自主的同时也要注意教育。同时,学校对大学生正确的消费官和消费行为应有好的主导作用。要加强勤俭节约的教育,狠抓校风学风。最后建立健康的社会消费大环境。当前大学生在很大程度上是受社会影响。我们希望依赖社会的力量,屏弃不良的消费行为,积极建立校园新风气、新消费文化的生长点。

  大学生对于选择工作时因素的看重,与他们认为的工作意义是直接相关的。在大学生看来,最重要的'工作意义是自我实现,其次是生存的必须条件以及个人兴趣所在。而“学以致用”在找工作中似乎没有得到太多体现。有很多大学生对“专业对口”的看法是,找工作尽量专业对口,但不必强求”。还有小部分的人认为“专业并不重要,只要工作合适就行”,也就是说有大半的人并不强求专业要对口,在工作中发展自己学了4年的专业知识。而认为“应该专业对口,在工作中发展自己的专业知识”的人只有少数。经常在那里听到正在找工作的大学生说,最重要的是能找到工作,混口饭吃,先养活自己。

  农民增收困难,城乡收入差距逐步扩大。农民收入低,而且增加收入的途径有限,致使农民增加收入极其困难,使得农民在扩充自己知识,了解国家政策的投入非常低,所以对国家的政策关注程度自然不高。而城乡差距的扩大更衬托出农民的贫穷与落后,使农民收入表现相对低。

  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大学生群体的消费水*也日益提高。与以往相比,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逐年增加。这就意味着,大学生的消费基数在不断增大,消费能力也在不断增强。正在大学生消费领域中,我们发现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攀比消费、奢侈消费、炫富消费等。消费观念正确与否对于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从月生活费的相关情况能从一个方面体现大学生在消费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然而,有很多企业在人才招聘上,也遇到了不少难题。很多企业认为目前有很多大学生就业眼高手低,或者嫌工资低。很多学生着重选择国有企业、大中型企业、外资企业,而相对一些中小型企业情况不是很好,他们认为某些大学生只是抱着学经验的态度,把小公司作为自己进军大公司的跳板,发展不长,对他们公司的长久发展不利。这也是个非常现实的观点,抱有这种思想的人应当慎重的考虑。

  此外,大部分人都热衷于名牌企业或者外企,认为比较有面子。其实我认为很多中国本土的中小企业也很有发展潜力,不一定要局限于所谓的外企,给别的国家的人打工,这样才更有利于我国的经济发展。

  以上是我总结出的几点经验,相信对我明年的求职应聘会有很大的帮助!

  家庭的消费情况对大学生的消费观有重要影响。我在对一些同学的访问中发现,一般来说,农村的大学生每月的消费大部分是用在伙食上,另外一部分开支主要是学*用品和生活用品。他们的家庭都不富裕,在学校的消费也和在家里一样,不会太讲究。而城里的学生在消费上就相对大手大脚些。

  本调查旨在分析大学生特别是贫困生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了解他们目前的消费情况,以期挖掘潜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有效的改善措施,促进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惯,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

  长期以来,在高考指挥棒的调遣下,学校和家长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往往采用应试教育的方法,只重视智力教育,而没有将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渗透到其中,忽略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同时,在教养方式上,相当一部分家长因为受教育程度较低,多采用简单、粗暴的传统的家长制手段。这种消极的教养方式,容易使子女形成敏感多疑、自卑易怒、抑郁焦虑、偏执敌对等不健康的品质。总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与学校、父母的教育观念、家庭教养方式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正相关系。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5

 姓 名:

  学 号: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研室

  20xx年12月20日

  精细化工专业大学生就业岗位需求调查报告

  一、调查时间:20xx年11月—20xx年12月

  二、调查地点(对象):钟桂云老师、陈焕明老师、黄元盛老师

  三、调查方法:人物访谈,组织讨论,网上查资料

  四、调查目的:

  (一)为了对精细化工专业大学生就业岗位需求有更多的了解,学*如何在将来的就业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

  (二)了解周边化工企业现状,分析化工技术专业的发展现状,预测化工技术专业的未来发展前景

  (三)调查本专业毕业生在企业的就业岗位,明确岗位任务和要求

  (四)分析岗位工作任务,明确不同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

  (五)调研周边典型企业对化工类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和企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看法和基本要求,为我校教育建设指明方向。

  五、调查内容:

  钟桂云老师

  学生:老师,您对我们现在所学的行业有什么看法?

  老师:你们现在学的这个行业还好吧!在本校每年的就业率还是挺高的。但是比较担心招生情况,*年来高校不断扩招,这必然会造成整体质量下降,若停止扩招,又会对生源造成一定影响。

  学生:在您教学时,最喜欢什么,最不喜欢什么?

  老师:最喜欢的是学生能够认真听课,还有和学生沟通交流,最不喜欢的是学生上课不听讲,以及玩手机、睡觉等行为。

  学生:您是从事教师这一专业的,请问一下您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 老师:因为跟学生在一起心态会得到鼓舞,还有自由时间比较多。 学生:你认为当老师最大成就的`是什么?

  老师:能够培养优秀的学生和能够得到学生的认可,重要的是一些毕业的学生还保持着联系,他们会咨询一些有关专业前景的问题。 陈焕明老师

  学生:老师您什么时候开始在这里工作的?职位是什么?

  老师:我08年1月份左右因工作上的需要而被调入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同年担任复合材料加工与应用技术专业教研室主任。 学生: 那您以前是从事什么工作的?

  老师:我以前在江门甘蔗化工厂(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作,先后担任过车间主任和厂长助理,长期主管工艺技术管理工作。 学生:老师,请问我们的所学的专业有哪些核心课程?

  老师:主要有,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化工原理、树脂合成、胶黏剂技术、涂料生产技术、精细化学品技术等

  学生:老师,您觉得我们专业的就业方向怎样?

  老师:你们这个专业主要从事涂料胶黏剂及日用化学品等精细化学品的生产和生产工艺控制、生产原料分析与检验等工作;在机械、电子仪器仪表,汽车制造等企业从事相关产品表面电镀与涂料工艺操作、技术开发与生产技术管理,镀液及助剂的分析、应用于开发等工作。 黄元盛老师

  学生:老师,您觉得我们的专业怎么样?

  老师:你们这个专业比较重视实践,强化职业性和开放性;本专业校内拥有省级的实训基地,实践教学设备齐全。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99%以上,毕业生就业率高达100%。

  学生:请问老师,在校期间我们应该着重掌握哪些技能?

  老师:比如胶黏剂生产和涂料生产工艺控制、 胶黏剂和涂料生产原料分析与检验等。

  学生:我们这个学期要考高级化工证,请问老师这个主要考哪些内容的?通过率怎么样?

  老师:这个考试分为笔试和实操两个部分,主要上课认真听讲,做实验时步骤规范,考试是没什么问题的。

  学生:老师,我们读这个专业毕业后的工作待遇一般怎么样?

  老师:按以往的来看,一开始的时候工资方面的待遇一般比较低,等你们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后,会慢慢的根据你们所从事的工作岗位有所提高,你们的上班时间一般都是八小时制的。

  1.我国化工行业发展现状

  我们国家自80年代确定精细化工为重点发展目标以来,在政策上予以倾斜,发展较为迅速。“八五”期间已建成精细化工技术开发中心10个,年生产能力超过800万吨,产品品种约万种,年产值达900亿元,已打下了一定的基础。20世纪末精细化工率达到35%。这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他们仅就电子工业一项就需精细化学品

  1。6万种,彩电需7000多种,国内产品配套率都不到20%,其余靠进口。其它在织物整理剂、皮革涂饰剂等方面更为短缺。另外从我国精细化工产品的质量、品种、技术水*、设备和经验来看,都不能满足许多行业的需求。(摘要)

  2。 就业岗位 根据调查,精细化工技术专业就业范围非常广泛,面向医药行业、日用化学品、食品行业及化工行业相关的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毕业后可按自己的具体情况从事制药业,化工业,自来水,环保业,塑料业,农药业,或油漆涂料胶粘剂等待业的工作,在这些单位可从事技术操作、生产管理、设备管理、产品检验和市场营销等工作。

  3。就业去向及工资待遇

  该行业对人才的技术性要求较强。需求职位中以技术类、销售类、管理类职位为主。从行业来看,该专业用人需求主要集中在化工业、能源业、医药、生物制药业以及环保业,附加值高的化工新型材料、精细化工制造业等也都需要大量专业人员,由于对专业技术要求高,毕业生2-3年内转行的较多,人才相对缺乏,所有市场对此专业人才需求量都大。毕业生的就业主要面向外资企业、全国各大、中型国有和民营化工企业,工资待遇好,月薪多在20xx元左右。

  六、调查总结

  总的来说,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实践型人才。

  通过三年的学*使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具有精细化工行业生产运行、生产管理及产品开发的技能;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质。

  本专业培养从事化学工业生产工艺、技术生产管理等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具有与本专业领域方向相适应的文化水*与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熟练掌握化工工艺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实践技能,能分析和正确选择工艺流程及生产设备、工艺操作条件、生产控制指标、操作要点等,能运用工具书进行化工工艺计算,能在化工生产一线从事生产操作与管理等。因此我们要好好规划自己的路,不要跟着感觉走!根据个人的理想决策安排,绝大部分都希望有一份轻松而满意的工作。那么,就需要慎重安排自己的轨迹。从哪个行业入手,逐渐对该行业深入了解不要频繁跳槽,特别是不要为了一点工资而转移阵地,要从长远来看,要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6

  昨天(25日),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发布了XX年年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对全国11所普通大学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截至7月底,毕业生就业率(“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达62.07%;普通大学的研究生就业时和本科生相比优势并不明显。

  据介绍,该所已连续两年对大学生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去年不同,今年将毕业的研究生和大专生也列入调查对象。

  男女生就业差距在缩小

  【调查】男性毕业生的“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比例为52.14%,女性毕业生的比例为46.62%,两者相差不到6个百分点,相比去年14个百分点的差距有所缩小。此外,两者对于可接受的工资起点也很一致,都主要集中在1000元—3000元。

  【解读】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分析认为,随着**在消除就业歧视和实现*等就业方面政策导向性的增强,性别差异在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的影响尽管依旧存在,但程度已大为减轻。此外,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还和女大学生比例增加有关。

  研究生就业优势不突出

  【调查】大专毕业生“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比例为49.16%,本科毕业生为65.52%,硕士研究生为66.66%。大专毕业生和本科生中分别有61.93%和60.14%的受访者将预期薪酬定位在1000元—XX元,仅有19.77%和25.31%的调查对象将XX元—3000元作为自己的.薪酬预期;而硕士研究生中的大多数将可接受工资起点定位于XX元—3000元,为54.12%。

  【解读】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发现,普通大学的研究生就业时和本科生相比优势并不突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虽然有来自人才市场的压力以及用人单位对人才的不恰当使用,但更多的是与当前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之间培养特色不明显、可替代性较强有着紧密的联系。这种高学历人才抢占低学历人才就业岗位的现象,实质上凸现的是大学生就业质量的问题。

  大学生对政策知晓率低

  【调查】在涉及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时,有21.62%的学生将**的相关政策支持视为“解决就业问题的有效方法”。但是大学生却往往对政策的知晓率非常低,例如,在被问及学生对国家和各级地方**部门出台的各项就业政策与鼓励措施的了解程度时,分别有11.18%和51.62%的学生表示“不了解”和“不太了解”。

  【解读】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认为,政策的宣传力度有待提高。

  表达能力欠缺成求职难题

  【调查】有24.93%的学生表示个人能力不足而成为制约成功择业的首要问题,另有17.26%的学生认为求职技巧的缺失是求职过程中最为头痛的问题。对这些能力进行分解发现,求职过程中最大的难题是自我表达能力欠缺,比例高达40.23%,比去年的调查数据高出*5个百分点,其次分别是外语能力、专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解读】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认为,虽然大学生已开始重视自身能力的全面培养,但个人能力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建议大学生从基本做起,累积实力,在不断开拓创新中增长才干。

  大学盲目求全无助就业

  【调查】在学校的分类考察中,专业性较强的学校整体就业状况要普遍强于综合性院校,如中国计量学院的就业率达到了85.89%,高出一般性综合院校20%左右。

  【解读】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发现,单个的高校经常陷入类型定位混乱和层次定位混乱的双重困境。类型定位混乱,主要表现为综合性院校与专业性院校之间相比,分别不明显,特色不鲜明。从所调查的11所高校来看,尽管其学校名称有很显著的学科特色,但在专业设置方面却严重趋同,基本上都设置了经济学、文学、法学和管理学专业。层次定位的混乱,主要表现为综合性大学、本专科院校、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之间的分工不清,互相串岗。在学校总体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果大学盲目求全必然会影响和分散优质的教育资源,也不利于学生就业。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7

  高校扩招后本科毕业生的第一年,毕业人数比上一年增加了44.6%;20xx年毕业生280万人,比上一年增长32.1%;20xx年毕业生达到了338万人;而20xx年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五百多万人;20xx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60万人,“十二五”时期应届毕业生年*均规模将达到*700万人。

  一.大学生就业率

  (1)不同类型大学生的就业率有所差别。研究型大学(“211”高校)毕业生的半年后就业率为94%,毕业时就业率为88%,半年后就业率比毕业初始就业率高6个百分点。非研究型本科大学(非211普通高校)的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为90%,毕业时就业率为59%,约三分之一的就业是在毕业后半年内实现的。高职/专科院校毕业生的半年后就业率为84%,毕业时的就业率为43%,*一半的毕业生是在毕业半年后才找到工作。

  从学校的专业类型来看,外语、外贸类的高校就业率较高。比如,在被调查的2113所院校中,就业能力指数排名最高10所院校分别为:外交学院、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北京语言大学、广东外语外贸易大学、深圳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上海杉达学院、上海海事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和东北财经大学等。

  (2)就业率最高的本科专业前10名为:机械电子工程(100%)、医学检验(99.1%)、医学影像学(99%)、注册会计师(98.4%)、物流工程(98.3%)、勘查技术与工程(98.2%)、建筑学(97.9%)、车辆工程(97.7%)、信息安全(97.2%)、过程装备控制工程(96.8%)。从中可见,这些专业的就业率,最高的达到100%,最低的也有96.8%。在就业率最高的专业中,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其专业性很强,其他专业毕业生不易进入,这些专业所就业的领域是中国增长较快的行业或职业,如医学仪器、建筑业、运输业、注册会计师等。这表明,对专业训练要求较高的专业其就业率处于最高行列。另外,在就业率最高的10个本科专业中,月薪在2500元以上的有8个,2500元以下的只有两个。总体而言,就业率最高的本科专业,薪资也较高。

  就业率最低的本科专业前10名为:音乐表演(72.1%)、运动训练(73.9%)、中医学(77%)美术学(79.5%)、音乐学(83.9%)、生物技术(84.2%)、体育教育(84.3%)、生物工程(84.3%)、农学(84.6%)、应用心理学(85%)。就业率最低的专业主要集中在两大类专业,一个大类是艺术类专业,包括美术、音乐和音乐表演专业;另一个大类是生命科学类专业,包括医学、生物学和农学专业。就业率最低的本科专业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都在85%以下(含85%);绝大多数月薪都在20xx元以下,只有三个专业刚刚超过20xx元,大大低于本科应届的2483元的*均水*。这说明,就业率最低的本科专业,“薪情”也不乐观。

  (3)最热门本科专业(就业人数最多的专业)的供应量和就业量。这10个热门专业的半年后的失业人数达6.7万,占本科总失业人数的32.9%。其中三个专业的毕业生在半年以后失业人数在万人以上,另外,这10个热门专业的半年后就业率分别为9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91%(英语)、95%(会计学)、91%(国际经济与贸易)、91%(工商管理)、86%(法学)、92%(电子信息工程)、96%(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89%(汉语言文字)、90%(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另外,由于上述这10个热门专业的毕业生数量庞大,虽然失业率并非最高,但实际的失业人数很大,这10个专业中有九个列位于失业人数最多的十个本科专业中,仅有“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这个专业之外。热门专业失业严重,十个最热门专业占了本科半年后失业总人群的32.9%,对各高校、地区和全国的失业总体水*影响最大。对失业人数最多的专业的招生人数采取宏观控制,消除供给结构性失业,才能有效降低失业总水*。

  调查显示的最冷门的10个本科专业(就业人数最少的专业)分别为水产养殖学、医学影像学、编辑出版学、审计学、勘查技术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药物制剂、运动训练、医学检验和德语,这10个专业的就业需求量都超过毕业生的供给量。冷门本科专业的就业量少,供应量也少,因而就业率相对较高,其中的10个最冷门的专业名列就业率最高的专业。

  二.大学毕业生的薪资水*

  (1)薪资水*与预期。毕业生就业前的薪资期待值底线都低于毕业半年后的实际薪资。这可能是由于毕业生们普遍感受到就业压力而不敢对薪资有过高期待。本科的月薪期待值底线比毕业半年后的实际月薪少了806元,相差幅度为32.4%;

  高职/专科的月薪期待值底线比毕业半年后的实际月薪少了419元,相差幅度为24.2%。这说明,应届大学毕业生对薪资的期待底线值与实际薪资有一定差距。

  本科毕业生的月薪水*明显高于高职/专科毕业生。另外,在本科高校毕业生中,不同类型学校的毕业生薪资水*也有所不同。研究型大学(“211”高校)本科毕业生半年后的*均月薪为2949元,而普通本科高校(非“211”高校)毕业生半年后的*均月薪为2282元,研究型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均月薪高出普通本科高校毕业生34.1%。

  (2)薪资的`地域差异和企业类型差异大学毕业生薪资水*的地域差异。行政等级越高的城市,毕业生的月薪越高。在直辖市就业的毕业生的*均月薪几乎高出地级城市毕业生的三分之一,收入分配的地区差异在毕业生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中外合资/独资企业的毕业生月薪远高于其它类型企业,月薪水*排在第二位的是国有企业。反映出了在不同类型用人单位的毕业生的月薪差异。

  (3)薪资水*的专业差异。数据显示,毕业生半年后月薪最高的10专业是法语(4783元)、石油工程(3550元)、注册会计(3494元)、德语(3473元)、微电子学(3447元)、建筑学(3427元)、软件工程(3384元)、信息安全(3293元)、保险(3102元)和日语(3096元)。这10个专业的月薪,都超过了本科应届毕业生的*均月薪2483元。月薪最高的是法语专业,达到了4783元,约是本科*均月薪的2倍。本科专业高薪前10名中,小语种专业占据了3名,分别是月薪最高的法语专业,排名第4的德语专业和排名第10的日语专业。此外,电子信息类专业也在高薪前10名中占据了3名,分别是第5名的微电子学,第7名的软件工程和第8名的信息安全。这说明,小语种和电子信息类本科专业处于我国大学毕业生薪资结构的塔尖。月薪最低的10个专业分别是:临床医学(1540元)、小学教育(1588元)、中医学(1676元)、教育学(1744元)、美术学(1745元)、医学影像学(1774元)、林学(1833元)、历史学(1837元)、体育教育(1845元)和音乐学(1853元)。这10个专业的月薪,都在1500元到1900元之间,远低于毕业生月薪的*均水*。令人感到意外的是,10个月薪最底的专业中,医学类专业占了四个,其工作与专业相关度非常高,这些工作要求的在职培训时间长,毕业生短期内薪资偏低。另外几个低月薪专业的毕业生有可能是大多从事教育工作,初期就业的收入较低。

  (4)薪资水*的行业差异调查数据显示,毕业生半年后月薪最高的5个行业是:证券业(3501元)、控股及其他金融投资机构(3354元)、航空运输业(3314元)、银行业及信用合作社(3289元)、石油和天然气开采(3232元)。本科行业高薪前5名,实际上就是金融证券、航空以及石油天然气这三大行业。这也是社会上公认的高薪行业。

  月薪最低的5个行业是教育业(1832元)、农业生产作物类(1878元)、林业(1901元)、各级党政机关(1914元)、群众团体、社会团体、***和宗教组织(1922元)。

  三.总结

  综合上述数据分析结果,我们发现,应届大学毕业生在刚毕业之时的就业率较低,但毕业之后的一段时期内就业率明显提高。这意味着,应届毕业生的就业促进工作不应该只针对在校的将要毕业的大学生,高校、**相关部门和就业促进机构帮助大学生就业的工作应该延续至大学生离开校院之后,这样的话,大学生的就业还将会进一步提高。其次的一个发现是,不同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失业人数有所不同,以及各类专业毕业生从事不符合本专业的工作的比例和数量也有所不同,这说明,目前我国高校各类专业的招生人数与市场人才实际需求有所差距,如果专业设置和招生人数的确定更多考虑市场需要,可以更有效地降低大学生失业人数和非本专业就业的可能性,减少教育资源的浪费。还有一个发现是,目前应届大学毕业生对其薪资水*预期已降到相当低的水*,低于他们实际获得的*均工资水*。这说明,大学生期待过高工资而导致他们不能顺利就业的说法不完全成立,目前这一因素已不是导致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一个主要原因。最后还有一个值得注意得现象,从事不同职业的毕业生薪资水*差距很大,金融服务业及相关行业和其它一些新兴技术行业的新就业者收入较高,而一些传统的、同时又极为重要的社会公共服务行业的新就业者的收入则偏低。比如,在基础教育行业和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行业的新就业者的薪资明显低于毕业生*均工资水*,而实际上这些行业的工资水*并不低,较资深的教师和医生可称得上是中高收入者,对新进入者采取低工资的策略,有可能会降低这类行业未来的人才素质。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8

  在前不久举行的一场毕业生双选会上,某单位的招聘台前一下子挤来了个人,但其中只有人是求职者,另外人都是“参谋”——求职者的爷爷、奶奶和父母。对于类似现象,有社会学家指出,中国的第一批独生子女正大规模地步入社会,他们的就业体现出不同的特点,应该引起高校和社会的重视。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多年来,独生子女的数量与日俱增,逐渐成为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由于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备受宠爱,心理较脆弱,承受职场挫折与失败压力的能力相对较弱,在初次步入职场时,很多人感到无所适从。

  应聘:全家总动员

  杨强是南宁某高校届毕业生,是家中的独苗。从今年月开始,为了帮助杨强找工作,他的父亲特地从江西赶到南宁,在学校附*租了一间房子住下,准备打一场“就业持久战”。对于这样做的理由,杨强父亲的解释是“儿子还小,面对五花八门的招聘单位,不懂如何辨别真伪”。

  月下旬,广西人才市场专门举办了一场南博人才交流会。笔者看到,杨强的父亲边看边讲,俨然一位解说员,每走到一个招聘单位前,他都要先对该单位的岗位、薪金水*和发展前景进行一番深入的分析,再决定是否同意杨强投递简历。当看到杨强递过简历后老半天支支吾吾、不善言辞时,杨强的父亲连忙“挺身而出”,协助儿子……

  在今年广西全区首届人才交流会上,笔者看到这样“动人”的一幕:一名女生的父母分开在房地产公司的招聘台前同时排队,而女儿却悠闲地坐在后面一条长凳上无所事事,待快轮到递送简历时,女儿才有些不耐烦地将其父母替换下来,嘴里还嘟哝着“真麻烦!”。

  当笔者询问“为什么不让女儿自己排队?”时,女孩的母亲不以为然:“女儿辛辛苦苦读了十几年书,毕业找工作还要饱受折磨之苦,做父母的理所应当替她分担。”

  这样的现象在招聘会场上并不鲜见。一家长对记者说,之所以要跟着孩子来招聘会,是因为怕孩子“稀里糊涂,一不小心就明珠暗投”,父母亲自上阵“心里会踏实许多”。对于要选择哪一家单位,一般会全家人反复推敲,他们讨论的内容包括单位的工作地点、工作的稳定性、工资待遇及发展空间等等。

  心态:对未来雾里看花

  那么,独生子女的就业心态如何呢?请看广西大学学生会的一项调查:多名独生子女中,有*七成的人对前途存在不同程度的担忧,普遍认为用人单位对于工作经验、学历的要求过于苛刻,并且薪水达不到自己的预期设想;相当一部分学生希望找一个离家*、工作相对稳定的单位;在调查中,几乎没有独生子女有自己独立创业的想法。

  调查显示,独生子女普遍不能准确客观地为自己定位,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的气质、性格、兴趣以及职业能力并不了解,自我评价偏高。另外,他们对职业和社会的了解存在很大局限性和片面性,把就业前景想象得过于美好或过于艰难,直接导致期望过高或畏缩不前。而且,他们比较注重经济利益,择业时往往把经济收入因素放在首位。

  调查还反映出独生子女就业的一些矛盾心理。许多学生对自我缺乏正确的分析,不考虑所选单位是否适合,而是盲目攀比,还有的同学想找一份“比较好听的工作”。不少独生子女寄希望于父母长辈的社会关系,眼高手低,“这山望着那山高”。还有的独生子女因专业技能、专业知识不扎实等种种原因,没有信心向用人单位展现自己。

  值得注意的是,在采访中我们发现,即将踏入社会的独生子女普遍有一种危机感,他们认为社会竞争太激烈,人际关系太复杂,自己难以适应。许多人选择读研或出国留学以争取一个缓冲期,有的甚至不愿意卷入激烈的竞争中,宁可选择成为一族。

  针对独生子女群体的职业心态,广西大学招生就业办负责人说,作为大学生的'独生子女,一直囿于校园生活,经历简单,没有经受过挫折考验,所以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较差,一旦遭遇挫折,则感到失落、悲观、失望,对未来失去信心。*年来,学校一直致力于学生的就业指导,从信息来源、联系工作、出面调节到心理辅导等等,方方面面都做了周到细致的工作,以便独生子女在毕业找工作时即使遇到挫折也一样可以充满自信,甚至越挫越勇。但是面临择业就业,还是有一部分学生有极大的心理压力,表现出茫然、不自信以及很强的依赖性。

  竞争: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林明是广西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去年通过自己联系实*,最后被北海某公司聘用。如今林明已是公司的技术骨干,他感觉公司员工热情,气氛活跃,工作中学有所用,很满意现在的状态。现在他正准备考托福,出国读硕士,拿到学位再回国发展。

  今年岁的小敏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英语专业,年毕业的她虽然只有两年的“工龄”,却已经跳了两次槽。令她感到自豪的是两份工作都是她自己找的。“第一份工作很累,老是加班加点,很少有自己的私人空间,而且和我的专业没有一点联系,所以干了一年,我就不干了。刚开始工作时,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被上司批评一两句,心里会难受好几天,还经常落泪。不过,现在已经完全适应和改变了。所以我觉得独生子女的适应能力并不差。”

  李彤是年湖南大学的毕业生,在人才市场投简历谋得深圳某酒店财务部会计一职。在该酒店工作年的李彤也有跳槽的打算,她说:“工资不太高,主要是觉得自己没太大的发展空间,所以我想跳槽去外企。我最大的心愿是找份好工作,买套大房子,接父母同住,只要我们一家三口在一起,比什么都快乐。”

  择业:扬长避短天地宽

  很多家长对子女择业不放心,但是有父母“亲自把关”是不是就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呢?国凯房地产公司的负责人说,用人单位看重的是求职者的人品、学历和经验。独生子女们连找工作都要父母亲陪同,甚至帮忙查资料、填写表格,这不能不让人怀疑他们的独立能力。

  对此,社会心理学专家认为,独生子女有其特定的成长环境和空间,可以说是社会的特殊群体,在他们开始步入社会的时候,需要大家的关注和引导。一般来说,受过高等教育的独生子女经过几年大学集体生活的磨炼,已经具有一定的自理和交际能力。但他们在工作中的刻苦和创新精神相对弱些,需要用人单位的培养,才能更好地发挥出潜能。

  正如一位儿童心理、卫生专家提出的那样——“爱比维生素还重要”。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相对优越,家长对“独苗”教育比较重视,所以一般而言独生子女智力早熟、兴趣广泛、知识面宽。同时,独生子女享有父母充分的爱,在爱的阳光中成长,个性发展健全,多数独生子女性格活泼、开朗、大方、敢说敢想。可以说,在就业择业的过程中,只要善于扬长避短,独生子女也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他们是有独立见解的一代,他们是*等意识、法律意识、环保意识很强的一代,也是市场经济观念很强的一代。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9

  今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培育的题高,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群体不断括张彭胀,大学生就业难等一系列社会性间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年来深圳富士康发生的链续跳楼亊件,在人们为那些年轻的生命感到惋惜的时候,也更加关注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间题。解决大学生这个弱势群体的就业难间题、生活难等间题,已经迫在眉睫,仅有真正的解决这个间题,才能促进社会的和谐安定,才能能真正把知识形成生产力,从而推动一个国家的实利发展。

  最初,"弱势群体"这一槪念,在以前虽然不同程度上也划分过一定阶级、一定人群,但还没有把大学生纳入其列,随着*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生活难等间题的日益加剧、形式的更加严峻,无形中把大学生划分到了实实在在的弱势群体之列,"毕业即失业"的言语已经不再是危言耸听、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社会上存在的许许多多、或明或暗的漠视肽度和歧视行为,使大学生弱视群体无法获得*等的就业权,被无情地剥夺了公*竞争的赀格,也引发了种种社会冲突和矛盾。

  据国家人力资源部和社会保障部、,就链续八年来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统计:20__年212万、20__年280万、20__年333万、20__年413万、20__年495万、20__年559万、20__年610万、20__年631万,从祥细数据观察,可见毕业生的人数程猛增趋势,八年累计3533万,而据培育权崴部门统计显示:到目前为止20__年毕业生就业率仅为35%,加之以往毕业还役有就业的学生,并且不拷虑嘘假就业信息的存在,我们可以看到目前的就业形势是多么严峻,这样庞大的基数已变成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以往的毕业生还没有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之下,又一拨的人群又加之到来,紧缺的、理想的就业岗位上更显得前什后继。虽然许多的企业面对用工荒,但所提供的岗位都是普工岗位,全盘社会都在鼓励大学生下基层,从基础干起,但这又与上学结果的初衷相违背,从而甚至变成了培育无用论的局面。以致于他们高不成低不就,从而走向社会的弱势群体、边缘人群。

  其次,之所以出现大学生就业难的间题,大学生自身也存在着不少间题。一方面许多的大学生专页素养和综和素质不高,缺伐实际经验,动手能力极差。在具体的工作中胜任不了灵导交给的任务,且怨天恨地;另一方面,大学生中也存在错误的就业观念许多大学生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对工作的期望值过高。他们始终以"天之骄子"身份自居,恣态过高,对自身和现实缺伐凿凿的评估,缺伐正确的就业心态。这些都要求加镪大学生自身素质修炼与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心态,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职业发展理念,要认清自身的*况,不能太急功*利,合理地降低就业期望值,要注重自身经验的积累和技能的陪养。要加强社会实践锻炼,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努厉提昇自身的综和素质和专页水泙,捅过多形式、多渠道的'方式主动找寻就业之路。

  另外,出现如此*况的另一个源因正是一一企业。自20__年下半年金融危机的余波逐渐隐退,就业形式大大回暖。许多的企业虽面对用工荒的窘态,但少许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经验歧视和性别等歧视甚是严重,不能提供合理的*台。另外还有少许企业对劳动法的实施力度不够,缺伐陪养人才、留用人才的经营理念,以致于眼睁睁的看着人才流失。这主要表现在企业的薪酬不合理、所提供的岗位不般配、对劳动法的实施力度不够。许多企业对毕业生JA是挑三拣四,题出一般十分苛刻的就业协议条款,擅自沿长试用期,无偿地沾有毕业生的劳动成果。国家虽在这一方面加大力度规范、调整,但企业配合不积极。如果说每个企业的薪资都和公务员、事业性单位职员基本工资相持*,并为每位职员依法办理象公务员所享有的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障,真实做好保证劳动者合法权益,如此的话他们就不会再与公务员作对比、追球公务员之路现像就会隐退,从而脚踏实地的为企业服务。

  除此之外,大学生最低生活得不到保障,机制不够完膳也在一定程度上慥成了大学生就业难和生活难的间题。现在无论是对农民还是到国家干部、公务员等不同群体都制定落实了有关保障措施:像公务员他们拥有相对较高的待遇、完膳的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农民也逐步推行养老保险,实施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并给生活困难户发有低保补贴。而未就业大学生呢?什么都役有,成为一个被忽视的弱势群体、边缘人群。对此国家在以人为本的情况下也应当制定未就业学生有关保障体细,以促进社会均衡、和谐发展、推进社会注意建设。

  另据调查,有很大一部分高校毕业生虽然都有着自行创业的,但绝大部分都被如此那样的困难所陷制。国家、虽在某种程度上有所优抚。但对于大学生自主创业机制还不够完膳,在政策上还存在程序复杂化等多方面问题。在大学生创业方面,国家、应当加大创业赀金投放,政策优抚等。应从政策上支持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为有志创业的青年学生搭建创业*台,提供创业培训、帮助其并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做到"扶上马、送一程"。真实解决创业赀金、技术等问题。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10

  前言

  作为大二的学生在不久以后即将踏入社会,开始我们人生中的又一个旅程。走出校园,我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择业。随着时间的发展已成为大学生面临的严峻问题。选择什么样的具体职业应该根据每个人的潜能和特长来确定。要量体裁衣,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行业的更加细化,与此相对的职业也更加多样化,这一情势为具有不同潜能和特长的个人寻求更符合自身条件和兴趣的职业,创造了日益广阔的前景。因而,当代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要正确判断自己有哪些潜能和特长,力求做到对号入座。

  20xx 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卷全球,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下,高速发展的中国并不能独善其身,在一些地区、一些领域,经济危机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经济危机下,很多公司开始裁员,招聘需求大幅减少,这使得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压力异常巨大,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问题异常突出。*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xx年《经济蓝皮书》指出:预计到20xx年底,将有100万名大学生不能就业,20xx年还将有592万名大学生毕业面临找工作,大学生就业问题非常严峻。

  主体:问卷的设计

  制作问卷时,我们力求所选题目确切、简洁、针对性强,并遵守以下几点:问卷主题明确,所有设问都必须与主题有关;言语简明准确,以免影响理解和答问;问卷项目由浅入深,并注意期间的来联系,使被调查者可以连贯做答;设问切合实际,充分考虑被调查人的差异。

  一、调查概况

  此次调查问卷主要对毕业生的择业价值取向、薪酬标准、就业地点、专业满意度、择业心情、就业服务等问题进行调查。调查采取随机抽样形式,管理类的文科学生,也有技术应用类的理工科学生。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00份,实际回收的有效问卷78份,有效率为78%,其中男生占34.6%,女生占65.4%。由于在抽样调查中,充分考虑了样本的代表性和性别比例的协调性,因此此次调查较为客观地反映了当前20xx届毕业生择业心态。为方便学生答题,问卷均采用选择题形式,分为单选和多选。为了让我们的调查问卷更真实有效,所以我们在人员学历的选择上针对不同学历的人都选了30%左右的人。在我们的调查中有70%的人是来自农村,剩下30%是来自城市XX县镇。

  二、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1 、关于就业形势与自身就业前景评价

  关于目前社会的就业形势,91%的调查者认为“形势严峻,就业比较难”,分别有3.8%的调查者认为“形势正常”和“不了解”,而认为“形势较好,就业容易”的有1.3%。可见,绝大多数毕业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已有了一定的认识。

  在对自身就业前景评价方面,多数毕业生则显得较为自信。调查表明,对就业前景持一般态度的调查者占5***%,20.5 %的毕业生对自身就业前景比较乐观有信心,14.1%的调查者表示不乐观,而9%的调查者则表示不知道。对此的解释可能有两种,一是毕业生已在择业前做好了不太充分的准备,加之金融危机的到来,加大了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二是毕业生尚未进入求职面试的高峰期,对求职的艰辛认识不够。随着求职面试的高峰期的逐渐到来,迷茫的同学的比例还会上升。这就需要就业工作者深入了解他们的困惑所在,有针对性地加强就业指导,以使他们及时调整好心态。

  2 、关于升学和工作的选择

  在升学和工作的选择上,79.5%的调查者选择工作,11.5%的人选择升学,而2.6%的调查者选择考公务员,还有7.7%的调查者选择了回家创业。可见,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很多同学想在国家的优惠政策下,自主创业,减少就业的压力,锻炼自己的能力。这些人是需要大力扶持的。

  3 、关于就业的影响

  在就业决策时,有39.8%的调查者受父母的影响比较大,有3.8%的调查者表示会受老师的影响,还有5.1%的调查者比较相信自己的朋友,“自己做决定,不受他人影响”的调查者占51.3%。可见,现在的毕业生在做选择时还是比较慎重的。

  4 、关于就业地点的选择

  调查表明, 66.7%的调查者选择就业地点时,格外青睐大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这主要是因为大城市比较重视人才,工作和生活条件好,经济收入高,发展机会多,并且接受新信息快,因而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尽管大学生择业首选大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择业地点过于集中,势必导致人才的闲置与浪费,同时也增加了就业的难度。10.3的调查者喜欢到国外和内地的盛会城市去工作。而对于西部边远地区和农村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有23%的毕业生将其作为首选。尽管国家出台了很多鼓励毕业生到西部和福建省欠发达地区的基层就业和参加志愿服务的优惠政策,但毕业生的积极性仍显不足。这表现出大学毕业生择业的功利性和短视,他们不愿承担艰苦的工作,奉献意识与锻炼意识不强。学校应该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对大学生的奉献

  意识的培养,对毕业生的择业中的功利和短视心态要适时加以引导。

  5 、关于薪酬标准

  在求职者最为关心的薪酬问题上,毕业生的期望值一般。12.8%的调查者的月薪期望值在800元以下,其中21.8%的调查者的月薪集中在800--1200元这一档上,35.9%的调查者选择1200--xx元之间,月薪在3000元以上的占20.5%;有17.9%的人的月薪期望值在3000元以上。这表明,大学毕业生希望自己早点从父母的经济依附中解脱出来,实现经济上的独立,并渴望获得舒适的生活条件,因此希望能获得较高的`薪酬。

  6 、关于对口与心中的期望值

  据调查,12.8%的调查者认为会“接受,并准备跳槽”,23.1%的人会“努力适应工作”,61.5%的调查者“工作时或工作后会考虑继续深造。2.6%的调查者还没考虑好。看来,兴趣与期望值对于工作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专业如果不对口绝大多数的调查者会在现在的岗位上工作。64.1的调查者会愿意从事现在的工作,只有9%的调查者表示不愿意,19.2%的调查者会“先在本专业干,再考虑转行”这些人对自己的工作的选择是小心而慎重的,个人兴趣和专业在选择工作时是占非常大的比重的。7.7%的调查者认为无所谓。

  7 、求职信息

  在就业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很大一部分调查者会认证考虑自己今后的就业。其中66.7%认真考虑过,26.9%的调查者“偶尔会想想”这类人可能还没体会到就业的艰辛,有5.1%的调查者很少再考虑,还有1.3%的调查者想“到时候再考虑”。

  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50%的调查者希望得到更多的公司的介绍和招聘信息,15.6%的调查者希望得到更多的有关薪资及福利的信息,19.2%的调查者希望得到更多的关于面试和演示的技巧介绍,说明学生在这方面的经验还不是很多,需要加强锻炼。有5.1%的调查者希望了解更多的公司员工的现身说法。借此了解公司的用人机制和管理方法,做到心中有底。

  8 、关于就业目的

  此次调查表明,有大约80%以上的调查者就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生计的需要”只有17.5%的少数调查者是为了自己的兴趣爱好,为了得到社会的认可和为社会做贡献。剩下的2.5%的调查者认为就业是为了奠定建立家庭的基础。可见,在经济危机的时候人们还是迫以生计的。这也说明啊学生就业观念的不端正,需要老师的大力指导。

  9 、关于最关心的问题

  无论在什么时候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都会面临各种怎样和企业的双向选择。调查者在这方面的选择还是很明确的。有53.8%的调查者预计在择业过程中遇到的最主要的问题是可能“专业不对口或专业面太窄”这给学生就业造成了很大的困惑。2.6%的调查者预计“户口难解决”,24.4%的调查者预计是“缺乏社会关系”7.7%的调查者预计“信息严重不足”不能很好的去加以选择,11.5%的调查者预计是其他的原因在择业过程中的阻力最大。没调查者选择“性别歧视”说明大家还是比较相信能力的。

  而用人单位最关心的是求职者的能力包括“所学的专业能力”、“所毕业的学校”、“社会经验”以及“潜力”,占总调查的87.1%,“技能、特长、品德”只占到了10%的比重,剩下的2.9%的调查者认为用人单位最关心求职者的性别。

  当前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是“人才市场供大于求,属于买方市场”、“毕业生的思想不够端正,期望值过高,择业过于挑剔”“社会上一些‘凭关系,走后门’的现象比较严重”占总人数的78.6%,认为“学校、**、用人单位及学生之间的沟通较少了解不够”的占11.3%,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薄弱”、“高校的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毕业生的不符合政策规定的择业行为比较多”的调查者占10.1%。

  结尾:

  这是一个求职大军遭遇失业恐惧的时代,是一个追逐挑战又渴望成功的时代。求职择业对当代大学生来说既是难得的机遇,又是严峻的挑战。我校大学毕业生的职业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倾向,择业意向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他们追求自我发展,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重视经济利益。毕业生中出现的盲目乐观、奉献意识与艰苦奋斗精神缺乏、诚信缺失等心态,不仅会影响到毕业生眼下的择业,同时还会进一步影响到以后的成长与职业发展。针对以上出现的不良择业心态,本人的建议是:

  一、大学生毕业后不能仅仅只有就业意识,因为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会在一定程度上饱和,现在尤为严重。因此我们要树立创业意识而不能把眼光仅仅限于就业。

  二、要踏踏实实地做事,一步一个脚印,要有灵通的就业信息和强硬的个人素质。专业很重要,但要不断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有人说好关系是泥饭碗,会碎的;文凭是铁饭碗,会锈的;而只有能力才是金饭碗,走到哪里都会闪闪发亮。”在当今社会,只有有能力的人,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只有有能力的人,成长的舞台才会无禁区。

  三、要搞好人际关系,广交益友。朋友多了不是坏事。一个人在外难免会遇到挫折,此时朋友的帮助对你来说很重要。

  四、在选择职业时,要从实际出发,准确把握人才市场的供需信息。人才招聘会每周都在办,人才市场天天都开放,准确掌握人才市场的供求信息,对于当代大学生择业尤为重要。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谁能及时有效地获取信息,谁能从实际出发,准确审视就业形势,谁就能早日步入理想的职业岗位,为祖国,为人民奉献知识和才华。

  六、要敢于面对挫折,不放弃,不服输,要敢闯!

  总之大学生对所学专业只是能说了解,要真正读至硕士才可以说自己学了这个专业。大学生要锻炼各方面能力,不仅要学*书本方面的有字之书,还要去生活中读那本无字之书,这样我们农大学子才会有美好的未来。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11

  调查目的:*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压力逐渐增大,就业难度日益突出,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逐步增多,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为了解我校毕业生的就业期望,自身素质的评价,学校就业指导,对就业形势的看法,旨在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影响;通过对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的调查,更好地调节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供需关系;为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作一个新的描述;帮助大学生尽快认识自我,学校为学生提供就业引导,使学生能谋取理想职业。为同学们在今后的求职就业过程中提供参考。

  调查时间:20xx年10月20日~20xx年11月25日

  调查对象:广州大学学生

  关 键 词:大学生 就业观 调适对策

  一、数据分析

  此次的调查对象主要是面向广州大学的学生,共计100名,男生46名,女生54名。通过调查数据显示这次调查主要以广州大学大三学生为主,一方面了解他们的就业观念,另一方面希望能通过对广州大学学生的调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心态,正确的择业观。

  在被调查的对象中,100%的人认为当前社会的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困难,可见现在的大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就业还是一片迷茫的,大学生对就业蒙上了一层迷雾,自我感觉就业困难重重。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在短短几年内,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高等教育大众化已成为一种必然,但一些问题也由此而带来,教育大众化要求中国普通高校进行大规模扩招,而扩招的直接结果之一就是高校毕业生的快速增长。在社会人力资源需求没有明显增长的前提下,这种量的变化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影响是巨大的,大学生就业也从精英化走向了大众化。

  83%的同学选择在东南沿海工作,因为本学校在广州,所以广东以及东南地区的学生占很大比例,有一些外省或者本地同学处于一些考虑对工作地点无要求,还有少部分同学要求在家乡工作,这样的选择结果,不禁让人担心,大学生的自我观念太强,没有太多服务社会的意念,我想这样的就业观念还是需要学校和社会的努力,去改变大学生的想法,现在一直都有说支援西部,如果大学生都没有榜样去支援,那还会有多少的人会去。这一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包括学校,**,社会和大学生自己。

  在问到自己现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当前的竞争状况时,36%的人对自己没有信心,41%的人觉得一般,23%的人选择不知道,由此可见大学生还是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充满着疑问,没有很好地去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对自己的实力存在着质疑。

  在被调查的对象中,46%的人可以接受就业与专业不对口的工作,30%的人则是先就业,后找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24%的人则是因为就业,而无奈接受。这一是个还不错的结果,可见现在的大学生并没有执意要找自己的专业对口工作,而是在就业中慢慢地来,先就业后找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这是一个不错的开端。

  在问到对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时,80%的人选择的事3001-5000元,17%的人选择20xx-3000元的范围。这一数据充分体现了,现在的高职大学生的第一份工作的期望薪酬大多数是介于中层薪酬的,既不太高,也不太低,现在的大学生的就业越来越理性了。

  在择业的时候,更多的人注重的是企业所在城市,工资与福利待遇,还有就是工作环境与工作的稳定性。这样的选择是比较理性的,更多的是工作的安稳性和公司的待遇问题,但我们再择业的时候也应考虑一下该公司的发展前景,这样才能有更多的发展自我的空间。

  在问到学校对大学生最应该培养的能力时,大多数的人是全选的,可见高职大学生渴求的是全方面的'发展,不断地提升自我,充实自我,这一选项也给了高职院校一些启示,在培养学生的时候,是否做到了全方面地去发展学生,培养学生。

  通过这些的问题分析总结,最终得出了一个基本的就业观念:先就业后择业,发挥个人特长,符合个人兴趣,薪酬介于中层,企业待遇较好,就职地点是:经济较发达地区。

  二、目前就业形势

  从20xx 年毕业生人数突破600 万以来,每年仍在增加,去年已达670 万,20xx年估计*700万。中国超过700万人口的城市有几个,但我们一年的毕业生却有700 万,再加上*三年未实现稳定就业的,何止1000 万。大学生就业压力大是事实,这是社会问题,不是谁可以随便解决的,但对于我们每一个人,却是很现实的问题,我们必须解决。毕业了,意味着我们要工作,要独立生活,要赚钱养活自己。一个月没工作,这个月的生活费便是问题。所以——不能哭泣,生活不相信眼泪。我们必须积极面对,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相应调适对策

  1.充分了解自己所学专业

  所谓充分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就是了解自己所学专业是什么,学什么,有什么特色,在社会上的就业度是怎样的,自己专业的发展前景是怎样的,你自己的努力方向是什么等等,只有在充分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基础上,我们才会有清晰地思路去学,去考虑自己应该要怎样去应对自己的未来之路,未来的就业方面。以至于,我们在踏入社会的时候,不会是一片迷茫和无知,只是认识到就业的严峻,而不会有所准备。

  2. 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现在的社会,可以说竞争力是非常强大的,多数学生只会一味埋怨,学生太多,就业压力大,却不从自身找原因。我们必须承认,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呈逐年下降趋势。就业压力大的大环境我们无法改变,我们能改变的只有我们自己。不要做无用的埋怨,积极面对困难和挫折,采取措施,积极主动的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12

  今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教育的提高,高校的不断扩招,

  大学生群体不断扩张膨胀,大学生就业难等一系列社会性间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年来深圳富士康公司发生的连续跳楼事件,在人们为那些年轻的生命感到惋惜的时候,也更加关注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间题。解决大学生这个弱势群体的就业难间题、生活难等间题,已经迫在眉睫,只有真正的解决这个间题,才能促进社会的和谐安定,才能能真正把知识变成生产力,从而推动一个国家的实力发展。

  首先,“弱势群体”这一概念,在以前虽然不同程度上也划分过一定阶级、一定人群,

  但还没有把大学生纳入其列,随着*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生活难等间题的日益加剧、形式的更加严峻,无形中把大学生划分到了实实在在的弱势群体之列,“毕业即失业”的言论已经不再是危言耸听、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社会上存在的许许多多、或明或暗的漠视态度和歧视行为,使大学生弱视群体无法获得*等的就业权,被无情地剥夺了公*竞争的资格,也引发了种种社会冲突和矛盾。

  据国家人力资源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就连续八年来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统计:212万、280万、333万、413万、495万、559万、610万、631万,从详细数据观察,可见毕业生的人数程猛增趋势,八年累计3533万,而据教育权威部门统计显示:到目前为止毕业生就业率仅为35%,加之以往毕业还役有就业的学生,并且不考虑虚假就业信息的存在,

  我们可以看到目前的就业形势是多么严峻,如此庞大的基数已形成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以往的毕业生还没有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之下,又一拨的人群又加之到来,

  紧缺的、理想的就业岗位上更显得前什后继。虽然许多的企业面临用工荒,但所提供的岗位都是普工岗位,整个社会都在鼓励大学生下基层,从基础干起,但这又与上学最终的初衷相违背,从而甚至形成了教育无用论的局面。以至于他们高不成低不就,从而走向社会的弱势群体、边缘人群。

  其次,之所以出现大学生就业难的间题,大学生自身也存在着不少间题。一方面许多的大学生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不高,缺乏实际经验,动手能力极差。

  在具体的工作中胜任不了领导交给的任务,且怨天尤人;另一方面,大学生中也存在错误的就业观念许多大学生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对工作的期望值过高。他们始终以“天之骄子”身份自居,姿态过高,对自身和现实缺乏准确的评估,缺乏正确的就业心态。这些都要求加强大学生自身素质修炼与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心态,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职业发展理念,要认清自身的现状,不能太急功*利,合理地降低就业期望值,要注重自身经验的积累和技能的培养。要加强社会实践锻炼,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的方式主动寻找就业之路。

  另外,出现这样现状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一一企业。自下半年金融危机的余波逐渐隐退,就业形式大大回暖。许多的企业虽面临用工荒的窘态,但一些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经验歧视和性别等歧视甚是严重,不能提供合理的*台。另外还有一些企业对劳动法的实施力度不够,缺乏培养人才、留用人才的经营理念,以至于眼睁睁的看着人才流失。这主要表现在企业的薪酬不合理、所提供的岗位不匹配、对劳动法的实施力度不够。许多企业对毕业生JA是挑三拣四,提出一些十分苛刻的就业协议条款,擅自延长试用期,无偿地占有毕业生的劳动成果。国家虽在这一方面加大力度规范、调整,但企业配合不积极。如果说每个企业的薪资都和公务员、事业性单位员工基本

  工资相持*,并为每位员工依法办理象公务员所享有的

  养老保险、

  住房公积金、

  医疗保险、

  失业保险、

  工伤保险和

  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障,切实做好保证劳动者合法权益,这样的话他们就不会再与公务员做对比、追求公务员之路现象就会隐退,从而脚踏实地的为企业服务。

  除此之外,大学生最低生活得不到保障,**机制不够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难和生活难的间题。

  现在无论是对农民还是到国家干部、公务员等不同群体都制定落实了相关保障措施:像公务员他们拥有相对较高的待遇、完善的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农民也逐步推行养老保险,实施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并给生活困难户发有低保补贴。而未就业大学生呢什么都役有,成为一个被忽视的弱势群体、边缘人群。对此国家在以人为本的情况下也应当制定未就业学生相关保障体系,以促进社会均衡、和谐发展、推进社会注意建设。

  另据调查,有很大一部分高校毕业生虽然都有着自行创业的激情,但绝大部分都被这样那样的困难所限制。国家、**虽在某种程度上有所优抚。但对于大学生自主创业机制还不够完善,在政策上还存在程序复杂化等多方面问题。在大学生创业方面,国家、**应当加大创业资金投放,政策优抚等。应从政策上支持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为有志创业的青年学生搭建创业*台,提供创业培训、帮助其融资并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

  做到“扶上马、送一程”。切实解决创业资金、技术等问题。

  最后,我认为,要切实解决好这些毕业生,这就要求无论是那个行业、那个部门都要形成一定的就业比例。

  **应一方面规范、提高企业各项劳动保障制度,吸取一部分人群;另一方面**诸多职能部门也要有计划、有需要地解决一部分学生的就业。企业要有长远的眼光,努力将大学生培养成一个可以为企业带来活力与生产力的团体,而不是只把大学生当做劳动力。而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我们不能在心里把自己看做是需要社会照顾的弱势群体,我们要认清当前就业形势,牢记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努力学*和培养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要相信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的,只有我们拥有真正的`能力和实力,才能被社会和企业所接受,才能创造我们自己人生的辉煌!

  (一)、毕业后工作期望

  目前大学生选择工作日渐趋于理性,能够从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例如:对工作方向的选择、对工作岗位的选择等。现在已经逐渐渐形成了为自己选工作的良好态势,而不是以前的为专业选工作。至目前我们统计所得出的结果显示,约有34%的毕业生现在从事的工作与自己所学专业没有什么联系,只有38%的毕业生现在从事的工作与自己所学专业联系比较密切。而且从现在的社会发展观察,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毕业后选择先找一份工作,找到自己立足社会的经济来源,再找最适合自己的工作。据我们从300份调查统计得出:没换过工作的毕业生大约只占38%,而大约有42%的在职大学毕业生想换2份以上工作。

  (二)、自我期许和对企业的期望

  大约97%的毕业生表示能够胜任现在的工作,但是实践能力差和缺乏一定的专业技能成为了毕业生工作压力大的主要原因,相应的超过半数的毕业生表示在企业中最希望能得到专业技能的提高,而希望得到晋升和出国深造总共只占了21%。由以上可以看出,被调查的毕业生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更注重是自身素质于专业技能的提高,而不是简单的只是为了暂时的利益。

  从中我们深深体会道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必须重视实践能力的提高,多参加社会实践和做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兼职工作,不能再只局限于书本和课堂,而是要做到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争取日后能早日适应社会。

  (三)、就业信息和途径

  通过调查毕业生在毕业时最关心的信息分别是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形势以及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分别达到了36%和20%,这说明大学毕业生希望与招聘单位能有一个沟通的机会。另外求职技巧也成为了一个关注的热点,这说明在学校里开设就业指导课和就业指导讲座的确是很有必要性。他们表示,通过专门的就业讲座、就业指导网站和校园招聘大会的形式能比较容易获得当时的就业信息。但他们同时表示校园招聘大会实际效用不大,渐渐兴起的网络求职和传统的人才招聘市场是毕业生的主要就业途径,而效仿国际的通过熟人介绍的方式就业亦占有一定的比重。

  (四)、职业生涯规划

  通过问卷结果的统计,我们看到半数左右的毕业生表示在大二、三开始考虑就业问题,大概10%的人大一就开始考虑,剩下的人则在大四或毕业时才开始考虑。在高校职业规划选项中,只有约11%的人知道职业规划并知道怎样规划,而59%的人则不了解职业规划。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至少在最*几届大学毕业生中,绝大部分的人在大学里职业规划意识淡薄。而且,绝大部分人表示学校提供的职业生涯发展课程没有太大的帮助。只有9%的毕业生对学校提供的职业生涯发展指导相关的讲座表示满意,但同时有25%的人表示当时学校根本无此项服务。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各高校还未普及,而且课程质量普遍不高,不能达到学生的需求。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及相关讲座,以及提高提供就业指导质量应该成为各高校的重要任务。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13

  大学生就业心态调查:经验和赚钱哪个更重要

  教育部统计显示,XX高校毕业生人数将创历史新高——559万人,比XX增加64万人。去年10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透露,XX新增失业青年中应届高校毕业生比例有所上升,目前我国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在所有求职者中,54.3%的人失业。其中新增失业青年20.5%,新增失业青年40%为大学毕业生。据一些专家介绍,在XX之前,由于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将逐年增加,供给的年增长率约为7%,需求的年增长率预计不会超过5%,因此供需缺口将会扩大。

  那么,现在大学生的就业心态是怎样的呢?最*公布的ChinaHR.com第六次大学生雇主调查显示,大学生的薪酬预期持续下降,更喜欢以国企为代表的稳定企业,*四分之一的学生将国企作为求职的首选。

  经验就是财富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全国青年读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3.7%的年轻人认为自己的第一份工作主要是“积累经验”,而31%的年轻人则专注于“挣钱”。虽然大部分年轻人把“长远利益”作为自己的计划,但是“生存”的压力让他们更加现实。

  “低收入”对进入职场的压力逐年加大。在调查中,“60后”、“70后”、“80后”人群中,“低收入”是首要因素,分别占1***%、18.9%和20.2%。“我们这一代不一样。我们花光了所有的学*积蓄。一位“80后”受访者表示:“毕业后,街上到处都是找工作的大学生。”。

  在和几个即将进入职场的实*生讨论这个问题时,一位资深策划说,每个人从学校的练*场进入职场真正的跑道,都要尽快成长起来。社会竞争不再局限于同行,经验决定你的起点,决定你的速度。同时,经验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潜心职场学*,做一个“心甘情愿的心”才是长久之计。

  策划认为,入行期所有不成熟的心理都要抛弃,比如“宁做凤尾不做鸡头”的心态。因为大公司的发展相对成熟,只需要在前人建立的框架内行动;同时,由于大公司的名气,个人的荣誉感和虚荣心也能得到很好的满足。但是在小公司,很多框架都是给你搭建的,需要你发挥更大的创造力和更强的适应环境的能力,压力很大。而小企业的用人机制相对更灵活,对于想要挑战个人空间,实现自我价值的同学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经验是财富,一定要把握好。”这是一句在交谈中被过来人反复强调的话。

  薪资预期再次下降

  以积累经验为求职目标的大学生,再次将薪资预期设下新低。在对中国大学生最佳雇主的调查中,薪酬预期呈下降趋势。根据调查结果,选择100万400元的人数占77.6%。除了XX最低月薪高于1800元外,选择的人比例一般在3000元以上的水*大幅降低,尤其是8000元的水*,甚至创造了2.1%的'历史低点。这些数据将对从业人员起到指导作用。在XX,大学生的就业心态不要太高。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适当降低工资要求,为自己的发展争取更多的就业机会。不切实际的过高价格可能会错过机会。

  虽然不仅仅是为了“赚钱”,但是对薪资的关注并没有下降。“中国大学生最佳雇主调查”结果显示,“有竞争力的薪资福利”排名第一,评选率为16.6%。“企业知名度和影响力”和“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环境”紧随其后,分别为15.7%和12.2%。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去年排名第一的“培训发展机会”今年跌出前三。

  人力资源专家张表示,有竞争力的薪酬已成为企业抢夺人才的重要砝码。事实上,从排名前50的中国移动可以看出,学生们是从薪酬福利和品牌实力两个方面考虑是否加入企业的。在cpi一路上涨的今天,薪酬待遇受到了初入社会、自食其力的大学生的重视。同时,企业知名度和工作环境比例的提高,意味着大学生对环境和职业健康越来越重视,对工作满意度和愉悦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土企业受到青睐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14

  “金融危机”是现今世界上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些年来的经济动荡对于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意义,对于国家的掌控者来说,经济危机带来了国力下降、社会秩序混乱等一系列不和谐的因素;对于工薪阶层、打工一族来讲,经济危机意味着工资缩水、福利降低甚至岗位不保;而对于我们这些准毕业生来讲,严峻的经济形势、堪忧的社会前景在我们心中敲打出的两个字:“就业”!

  对于大部分毕业生来讲,就业都是横在肩膀上的一道大梁,而由于*年的严峻形势,就业二字已经把各高校学子压得抬不起头来。*几年大学生的就业形势由于种种原因变得越来越严峻,*来又加上全球金融危机使国内很多企业陷入了困境,全社会的就业总体岗位严重紧缩,这让国内的就业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其中重中之重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更是雪上加霜。

  就业形势无疑是我们这些一只脚已经跨出校门的大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因此,我们小组决定就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由于题目的特殊性,我们调查的对象是大学生,但并不完全是毕业生。我们还对周围的同学们进行就业期望的调查。期间我们发出问卷50份,收回有效答卷也是50份。在经过整理和分析数据后,我们发现了很多问题,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大学生普遍感到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直接的原因是受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根本原因是*些年来高校扩招的苦果。通过此次多份有效问卷调查显示,高达78.33%的大学生对现在就业形势的看法不乐观,只有3.33%的大学生认为现在的就业形势乐观,另外,不仅被调查者中的大四毕业生对就业形势不太看好,而且非毕业班的大学生对就业形势亦大多数不看好。

  大学生普遍的职业目标是获取生活与工作的*衡,或成为领导者或管理者,当然有部分认的目标是满足个人兴趣,有发展的空间,可是到目前为止,85%的受访者还没有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而越来越多的同学降低了自己的薪金要求甚至职业目标,只为在金融危急中*安过渡。

  在当前就业形势下41.67%受访者选择先就业再择业,而18.33%选择多手准备,同时进行。由此可见,由于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已不再精挑细选,能就业成为如今大学生的普遍想法,另有打算的除外。此外面对就业难的问题,75%的受访者表示在实在找不到工作的情况下,有去到基层(如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等)工作的意愿。其中,大学生对自己就业的月薪期望也相对减少了,一般从1500元到4000元不等,主要集中在1000元到1500元之间。

  当前就业形势下,有33.33%的受访者认为家庭关系对自己就业有最大帮助,另外有25%的认为各类社会招聘,只有8.33%的认为校园招聘对自己就业有最大帮助。由此不难发现,就业难使得大学生不愿意直接面对找工作,而是用成功率较高的间接方法来找。这与大学生在生活中一般就面对家庭和学校,而缺乏直接面对社会的机会有密切关系。为此学校和社会都应该提供更多的岗位。大学生希望学校能采取一些如加强企业联系,争取更多岗位、呼吁校友帮忙等措施。

  大学生竞争就业岗位没有明显优势,很多受访者表示缺乏实践技能和工作经验,所拥有的专业知识也不扎实。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当然既有学生本身的原因,如在大学生期间没有好好学*专业知识,也有学校的一部分原因,如并不着力宣传应用实践技能的培训,专业安排课程没有跟随时代更新,导致知识与需要脱钩。

  面对当前就业难的问题,部分学生有创业的意愿,但是他们既缺乏创业经验又缺乏启动基金。或许学校在加强大学生创业方面多组织一些课程、活动或设立创业基金会有不错效果。

  尽管这次调查我们发现了很多问题,当前的就业形势也确实比较严峻,但是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也不必那么悲观,相信在国家和党的领导下我国迟早会走出这次金融危机。随着***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的出台,各地纷纷推出地方经济刺激计划,大批国有重点企业在今后几年都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人才需求上也显得更为迫切。此外一些公共安全和社会服务领域的单位,因受危机影响较小,反而加大了毕业生招聘力度,所以尽管当前就业有点难,但社会上的机会还是很多。危机总是与机遇并存,压力时常导致成功,只要我们着力加强自己的各方面素质,被危机难倒的不会是有准备的人。

  众所周知,大学生的`就业不仅是大学生的事,也是学校和社会的事,当前我们所要做的事就是如何顶住压力。若经济进一步恶化,首先要问的是,**主管部门以及各高校可以怎么准备,我们的毕业生才不至于以个人之力直接暴露于全球金融风暴之下。举办招聘会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一点是,信息的细致收集、认真评估和全面公开,以及技能培训和一线人员的经验交流。只有充分给予学生信息,才能帮助他们做出正确的选择。举办广泛的校友经验交流会,这是尽快获得一手资料和减少个人走弯路的好方法。在金融危机时期,信息的公开和及时传导至关重要,是帮助个人做出决策、调整预期的前提。

  另外,要多方面拓宽毕业生的选择面。如果毕业生一窝蜂涌进**部门,既不切合实际,也会造成恶性竞争。相反,我国现在急需发展社会政策,未来十年将会需要大量的社会服务组织和专业人士。应该因势利导,鼓励此类组织的发展和人员培训。同时,应当对学生是否继续升学做出前瞻性预测,并配以相应的师资力量和硬件资源,避免政策滞后。最后,充分估计毕业生的生活压力,在财政上给予考虑。比方说,发放一定的个人无息*款,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当然,除了**和学校的帮助外,大学生自己也要自我提升。

  首先,作为一个大学身就应该努力学好专业知识,自觉培养交际的能力,并注重自我素质的提高,做一个能力强、素质高的有用人才。此外在学*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涉猎其他相关的知识,加强对社会信息的了解,做到知己知彼。积极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并尽可能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或是做一些有意义的兼职工作,或经常与工作的人交谈,获得相应的工作经验和技巧,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其次、作为大学生也应该培养乐观情趣,乐观面对未来。未来虽然千变万化,不可捉摸,但只要坚定信念,乐观面对,即使再大的风浪,也镇定自若,处之泰然。一种积极的心态会让一个人永远只看到成功,而看不到失败。要善于排解压力和克服困难,善于沟通,不要轻言放弃,学会自我调节和思考。

  最后、作为大学生还应该进行自我差异化塑造,彰显个人魅力。发展自己别人没有的竞争优势,准确给自己定位,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妄自菲薄。加强自我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观,努力实现自我价值。只要我们真的这样做了,相信就算金融危机再继续恶化,我们也会足够乐观的,难道不是吗?机会总是钟情于有准备的人,希望大家都能得到机会,并把握住机会。

  经过这次调查研究,我们受益匪浅,在掌握调查方法的同时,也学到了一些在书本中学不到的东西,此外无形中也增加了社会经验。不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通过这次社会实践调查,我们更加懂得了经验和知识急需积累,此外对大学生就业也更加有危机感了,我们奉劝大家一定要趁还在学校,多学点知识,并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为以后走出社会做好准备。最后希望同学们,在即将到来的职场竞争这一没有硝烟的战场上都能占领自己的高地。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15

  调研背景:

  虽然高校毕业生们就业压力大的问题一直存在,但只有今年,这个问题成为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的确,全球金融风暴的愈演愈烈已经是超过半数的企业蒙受损失,毕业生们就业的形势更加不容乐观。为了更好的帮助我校学生解决以后的就业问题,现对应届毕业生们的就业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

  调研思路:参考已有的“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我们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院应届毕业生们进行分析:

  1、毕业生们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见第2、19、14、25题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见第5题

  3)与是否专业对口,见第7题

  4)地域意愿,见第10、11题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见第16、17、20题

  2、毕业生们对就业信息的获取(包括获取方式和程度两方面),见第8、9题

  3、毕业生们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见第3、6题

  4、应届毕业生们就业实际情况,见第4、15题

  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含要求学校校,见第21、22题;要求自己,见第23、24、26、12、13题)

  通过对以上五大方面共25道问题的调查,我们希望分析出我院毕业生们对就业的选择、认知的程度以及作为院方应当做什么样的工作来帮助毕业生们应对就业问题。

  调查分析:

  一、热能专业

  1、毕业生们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毕业生们未来选择的大体方向是考研、就业两个,共占72%,其中选择就业的占51%。特别注意到有9%的同学选择了自主创业,11%的同学选择出国留学。对于选择考研的理由,多数人是因为研究生毕业能获得更高的收入、学术深造。择业观念方面,82%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一步到位,很少有人选择考研。25题中,15%的同学坚决不接受最差的机会。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有13%的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其余都没有明确的目标,甚至没有考虑过。

  3)与是否专业对口方面:逾八成的同学以找到工作为第一目标,对于专业对口性不很关心。

  4)地域意愿:北京、天津、xxx是同学们的首选,其余依次为东部沿海、生源地,有11%的同学没有固定意向。对于地域的选择,同学们的.首选标准是工作待遇和发展机会要大。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性质方面,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是同学们的首选,其他选择比较*均,没有人选择自主创业。对于首份工资75%同学选择1500--3000,没有人选择800--1000。

  2、信息获取方面:就信息获取的程度,对于我校就业政策很了解的人占15%,不关心的占5%;就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选择并且方式很多样,其中通过学校就业网站和网上信息获取信息的人最多,各占17%,其它方式如辅导员老师通知、、学校就业网站、就业市场招聘广告等都有人选择,但人数不多,*均在10%左右。

  3、毕业生们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有21%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实力找到工作。

  4、应届毕业生们就业实际情况:有52%的同学没有签约任何单位,只有6%。

  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对学校,25%的同学需要职业生涯规划辅导,30%的同学需要区域与行业发展形势报告,只有28%的同学需要就业常识和应聘技巧或求职心理辅导,有37%的同学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意义不大;对自己,不同的同学认为自己欠缺的素质不同,分布很*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质是交流表达能力、改革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对于想要自主创业的同学,四成认为需要资金36%认为需要能力和经验。大多同学讲毕业生们就业不顺利的原因归为就业人数太多、金融风暴、实践经验少。

  二、环境专业

  1、毕业生们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有七成同学选择就业,择业观念方面,69%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没有人愿意一步到位,虽然很少有人选择考研,但很多考研的同学渴望更好的教育环境。25题中,八成的同学可以接受最差的机会。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有21%的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

  3)与是否专业对口方面:选择各个方面的同学人数很*均。

  4)地域意愿:北京、天津、xxx是同学们的首选,高达61%,其余依次为东部沿海、广州深圳,没有人愿意回到生源地。对于地域的选择,同学们的首选标准是更好的学*机会,其次则是岗位多元化和工作待遇。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性质方面,国有企业、民样大型企业是同学们的首选,其次是外企,**部门、民营单位不被同学们看好。对于首份工资六成同学选择1500--XX,没有人选择800--1000。

  2、信息获取方面:就信息获取的程度,对于我校就业政策很了解的人占17%,不关心的占11%,了解比较少的共有74%;就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选择并且方式很多样,其中通过网上相关信息获取信息的人最多,占19%,其它方式如辅导员老师通知、学校就业网站、学员就业网站等都有人选择,但人数不多,*均在15%左右。

  3、毕业生们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72%的同学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而且只有14%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实力找到工作。

  4、应届毕业生们就业实际情况:有81%的同学没有任何签约单位

  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对学校,五成的同学需要区域与行业发展形势报告,有32%的同学需要就业常识和应聘技巧或求职心理辅导,因而有49%的同学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意义不大;对自己,不同的同学认为自己欠缺的素质不同,分布很*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质是信息收集、汇总、分析、处理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自我学*提高能力。对于想要自主创业的同学,五成认为需要资金五成认为需要能力和经验。大多同学讲毕业生们就业不顺利的原因归为在校参加技术锻炼机会少、没有适合自己的岗位、实践经验少。

  三、建环专业

  1、毕业生们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毕业生们未来选择的大体方向是考研、就业两个,共占78%,其中选择就业的要略高一些。特别注意到有10%的同学选择了自主创业。共有43人选择考研,对于选择考研的理由,多数人是因为缓解就业压力、学术深造。择业观念方面,83%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一步到位,很少有人选择考研。25题中,九成的同学可以接受最差的机会。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菁选(扩展3)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菁选

【精】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在现在社会,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1

  据了解,多数人无法一次应聘成功:2.7%的人应聘次数在5次以内;2成的人应聘次数在6—10次。而且人们在求职的过程中花费很大:2/3以上的人不足500元;将*2成的人花费在500—999元之间。在求职成功后,据不完全统计:10.8%的人很满意;52%的人比较满意;不满意者仅占3.2%。另外,求职时间长也是一个因素:20%的人在1个月之内就找到了工作;24.8%的人在1—2个月之内找到了工作;22.9%的人在2—3个月之内找到了工作,人均费时3.13个月,有的甚至成为“校飘族”。

  就拿计算机行业来说吧。大学生就业难主要表现在:

  1.供与求*行上升,供求矛盾并不突出。

  2.量与质逆向而驰,量稳质降十分明显。

  3.冷与热分布不均,冷热两极反差强烈。

  一是不同高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不*衡,名牌大学、工科院系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表现为热,而一般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表现为冷。

  二是用人单位热,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表现冷。从社会总体需求来看,社会及用人单位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大,很多单位急需计算机专业人才,有的单位是高薪引进,有的单位则是降格以求。而现在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还不能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认为学计算机专业是高投入,在找工作时应该得到高的回报,*惯于和以前的师兄师姐们的工作环境和待遇攀比,导致期望值与用人单位所能提供的报酬相距甚远。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对一般用人单位表现出极为冷淡,有的甚至“宁愿失业,也不要找一个自己不满意的工作”。

  三是学校热,用人单位冷。当前,各高校十分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主动跑市场、跑职场,为学生找就业的门路。但由于高校师资队伍老化、知识陈旧、教学方法呆板,毕业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远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用人单位很难找到令自己满意的毕业生,对毕业生表现为冷。

  四是动手能力强的同学在就业时热,而能力差的同学在就业时受到用人单位的冷遇。在机关、事业单位,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要求是在掌握一定计算机技术的前提下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企业更看重的是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因此,专业素养高、综合能力强、动手能力突出的学生在就业时非常抢手,而素质一般的学生在就业时就显得十分困难。

  总儿言之,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社会问题的症结何在,经过一个假期的调查和了解,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专业面太窄;缺乏社会关系;信息不足;性别歧视。

  据了解,在填写了试用期月均净收入的学生中,不含社会保险的`男生月均净收入为1915元,女生为1820元;转正后月均净收入男生为2706元,女生为2441元。进一步分析发现,校际差异大于性别差异,名校女生的收入最高,试用期与转正后月均净收入分别为3291元与3975元;而同校男生为3012元与3670元。如果我们将名校女生中一名到国外就业、月收入高达15000元去掉后,女生月均净收入跌至2974元和3660元,低于同校男生,但仍明显高于其他9所高校的男生与女生。

  为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应大力加强哪些方面的工作?给大学生更多实践机会;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培养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规范就业市场,制止凭关系、走后门等不公*现象。

  作为一名大学生,“坚决拼一个美好的未来”是他们的目标。他们已经觉得没有退路了。所以他们很苦——这是我的感觉。两天的时间中,我接触了很这样的“校漂族”,很多时候我都被他们的这种精神感动着。他们真的很苦!我感觉到他们所承受的不仅仅是生活上的拮据,而更大是他们所承受的巨大精神压力,用他们的话说,他们己经没有退路了。从心底里我佩服这些人。但我觉得这不是一种正常的状况,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毕业后勇敢面向社会,理性分析,理性选择,去寻找适合发挥自己才智的新天地,自立自强,回报社会,这才是进取的人生态度。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这个方面和国际经济形式*3年来连遭打击,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针对这一社会现象,此次调查范围覆盖华南师范大学17个院系,包括师范与非师范专业在校的本科学生。共发放调查问卷580份,实际547份,回收率为94.3%。调查文件采用单项选择、不定项选择和主观题三种方式来回答问题。问题涉及大学生就业期望、就业素质的自我评价、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择业与就业的影响因素等方面,旨在对大学生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的相关问题进行实证研究,为高校就业指导和人才培养提供资料与对策研究依据。调查结果呈现出几个问题:

  一、多数学生对于“务实”有新的认识,就业期望趋向现实,主要表现在工作单位、工作区域等方面。

  (1)就业方向:先就业后择业成为第一选择大学生在职业取向方面优先考虑的前三项是“先就业后择业”、“先择业后就业”、“继续深造”,它们分别为41.76%、28.57%、27.84%。调查显示,在面得就业压力时,多数学生表现出特有的自信与成熟。在此问题的选择中,特别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继续深造”,这选项占27.84%,有过四分之一学生希望继续学*,而且此风*年经久不衰,且越演越烈。究其原因:一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影响和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二是就业竞争激烈,优越的职业需要优秀的高层次人才;三是心理因素,有的大学生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回避即时就业等因素。这一现象值得认真分析研究,其利与弊何在?其利在于缓解就业压力,促进人才素质的提高,改善我国人才结构,增强我国高级人才的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忧虑的是它反映出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欠缺,社会压力的承受力不够,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有相当部分的大学生选择了回避的方式,职业期望趋于“非风险化”。这种现象还可以从学生对就业前景的评价中看出,见图1所示。22.92%的同学对就业前景持有“不容乐观”的评价,这里除了客观实在的因素影响外,更多的是学生的心理素质因素问题。由此可见,高校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心理辅导工作是必要的。

  (2)就业取向:就业地区首选经济发达地区调查结果表明(见图2):学生在选择就业地区时,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占66.54%。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经济发达地区除了有较可观的工作待遇外,经济发达地区与国际接轨更便捷,更能为就业者提供再学*提高的机会,这与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密切相关。二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机会较其他不发达地区的高,且就业岗位多元化,这是吸引学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3)职业价值:结合专业特色,务实肯干作为师范院校的学生在选择就业岗位上,更多的是趋向于“学校或科研机构”、“行政机关或事业单位”

  二、影响学生择业就业的因素突出。

  (1)多数学生对职业价值标准上,把“工资福利待遇”、“实现自我价值”作为重点考虑。两项占的比例分别为36.62%、26,具体情况调查结果见图4。这与学生实际就业时考虑的因素一致,即把薪金与个人价值和能力的体现作为重点考虑因素。调查显示,学生的就业除了受薪酬的影响外,人生价值观中个人因素也很突出。但是,学生在进行人生选择时较多考虑个人因素,较少考虑社会需要,即使在追求自我实现时也折射出主要强调的是“自我”而非“社会”的需要。对于这现象的利弊值得我们研究与思考。

  (2)在就业过程中,有44%的学生认为“经验及实践能力”为最重要的因素。而“学历”、“毕业院校或专业”、“应聘技巧”则各占10.48%、10.34%、12.69%。这可能与用人单位在招聘时的要求有关。

  三、多数学生对就业素质的评价都有比较明确的认识,明确自身的优势与劣势。

  (1)多数学生的优势为“理论基础”、“师范技能”。

  (2)有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实践能力”、“竞争与风险意识”处于劣势状态,它们分别达到了33.07和30.69;在学生认为自己最缺乏的素质方面中,“创新能力”、“实践*作能力”、“专业知识与技能”被纳入了前三项选择,结果见图7。其总的原因可能是,一方面知识更新迅速,知识越来越深,越来越广,职业素质越来越综合;另—方面学校教育滞后,教育的知识结构不尽合理,使大学毕业生就业时普遍有压力感和不适应感,对自己所学*和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缺乏自信。再一方面学生勇于挑战的心理素质还没形成;在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说得多却做得少,培养的覆盖范围也相对狭小,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培养的环境。除了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外,如何提高学生勇于挑战的心理素质和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将成为高校就业指导的两大课题。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2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

  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的关键阶段,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用工市场已经出现了“僧多粥少”的尴尬局面,大量毕业生“漂浮”于社会。广东省副**宋海指出,当前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大,XX年我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超过27万人,比XX年增加6万人,增幅达28%,加上外省院校来粤就业的毕业生,以及前两年未落实就业岗位的省内外高校毕业生,预计XX年在我省求职择业的毕业生可能超过40万人。根据人事部进行的有关统计,*几年大学毕业生的需求量不断下降;而根据教育部的数据,*几年大学毕业生人数却不断上升。由此可见,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是不争的事实。一般说来,大学生“就业难、易”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就业率的高低和就业满意度的高低。

  高校毕业生是人才市场上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年,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上升,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毕业生就业问题。有一句话可以很生动的形容现在大学生的现状和就业形式:“本科满街走,硕士多如狗,只有博士可以抖一抖。这就是中国特色的就业行情。”说起来可笑,现在为就业发愁的大学生,从小接受的教育是“世界是你们的……”“要有历史的使命感……为21世纪中国四化建设贡献力量”。n年寒窗下来,才发现自己不但不是什么国家栋梁,而是连参与建设的机会都几乎没有了。曾经的天之骄子,你被谁抛弃。大学生已被用人单位抛弃!用人单位困惑:大学生在写字楼干事不如中专生,在工厂干事不如技术工人。他们能干什么?大学生也困惑:居然被招过来搞跑腿打杂,收入也压得低低的(尤其应届生)。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现在的大学生就业难,首先是由于*年来的大学生扩招,使得市场上的大学生就业供过于求,大学生的就业形式也就日益严峻了,而究其原因,大学生自身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1、考证存在盲目性:2、先就业后择业渐流行:3、对企业不够了解:4、对薪酬的期望更加现实:5、职业规划意识不够强:6、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

  三、大学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就业心理准备不足

  (1).自我角色转换不够及时

  对于80%的学生来说,大学阶段过的是一种单纯而有保障的生活,学*、生活、交际都较有规律,这样的生活与现实社会自然存在一定的距离。在大学生活结束之际,踏上岗位之前。最重要的就是能够迅速完成自我角色转换,做好就业心理准备。就是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客观、冷静地进入求职状态,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以自身的实力,积极主动地去适应社会需要.

  (2).自我认识,自我了解不够准确

  个性是个体统一的心理面貌,是指人的心理活动中那些稳定的,具有个人特色的心理特征与心理倾向组合成的有层次的动力整体结构。它以个体稳定的行为模式与态度体系表现出来。能力、特长应包括教育培训的程度,因为教育和培训可以转化为能力、特长。能力是求职择业以及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

  2、择业过程中的心理素质参差不齐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3

  调查目的:*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压力逐渐增大,就业难度日益突出,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逐步增多,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为了解我校毕业生的就业期望,自身素质的评价,学校就业指导,对就业形势的看法,旨在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影响;通过对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的调查,更好地调节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供需关系;为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作一个新的描述;帮助大学生尽快认识自我,学校为学生提供就业引导,使学生能谋取理想职业。为同学们在今后的求职就业过程中提供参考。

  调查时间:20xx年10月20日~20xx年11月25日

  调查对象:广州大学学生

  关 键 词:大学生 就业观 调适对策

  一、数据分析

  此次的调查对象主要是面向广州大学的学生,共计100名,男生46名,女生54名。通过调查数据显示这次调查主要以广州大学大三学生为主,一方面了解他们的就业观念,另一方面希望能通过对广州大学学生的调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心态,正确的择业观。

  在被调查的对象中,100%的人认为当前社会的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困难,可见现在的大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就业还是一片迷茫的,大学生对就业蒙上了一层迷雾,自我感觉就业困难重重。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在短短几年内,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高等教育大众化已成为一种必然,但一些问题也由此而带来,教育大众化要求中国普通高校进行大规模扩招,而扩招的直接结果之一就是高校毕业生的快速增长。在社会人力资源需求没有明显增长的前提下,这种量的变化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影响是巨大的,大学生就业也从精英化走向了大众化。

  83%的同学选择在东南沿海工作,因为本学校在广州,所以广东以及东南地区的学生占很大比例,有一些外省或者本地同学处于一些考虑对工作地点无要求,还有少部分同学要求在家乡工作,这样的选择结果,不禁让人担心,大学生的自我观念太强,没有太多服务社会的意念,我想这样的就业观念还是需要学校和社会的努力,去改变大学生的想法,现在一直都有说支援西部,如果大学生都没有榜样去支援,那还会有多少的人会去。这一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包括学校,**,社会和大学生自己。

  在问到自己现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当前的竞争状况时,36%的人对自己没有信心,41%的人觉得一般,23%的人选择不知道,由此可见大学生还是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充满着疑问,没有很好地去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对自己的实力存在着质疑。

  在被调查的对象中,46%的人可以接受就业与专业不对口的工作,30%的人则是先就业,后找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24%的人则是因为就业,而无奈接受。这一是个还不错的结果,可见现在的大学生并没有执意要找自己的专业对口工作,而是在就业中慢慢地来,先就业后找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这是一个不错的开端。

  在问到对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时,80%的人选择的事3001-5000元,17%的人选择20xx-3000元的范围。这一数据充分体现了,现在的'高职大学生的第一份工作的期望薪酬大多数是介于中层薪酬的,既不太高,也不太低,现在的大学生的就业越来越理性了。

  在择业的时候,更多的人注重的是企业所在城市,工资与福利待遇,还有就是工作环境与工作的稳定性。这样的选择是比较理性的,更多的是工作的安稳性和公司的待遇问题,但我们再择业的时候也应考虑一下该公司的发展前景,这样才能有更多的发展自我的空间。

  在问到学校对大学生最应该培养的能力时,大多数的人是全选的,可见高职大学生渴求的是全方面的发展,不断地提升自我,充实自我,这一选项也给了高职院校一些启示,在培养学生的时候,是否做到了全方面地去发展学生,培养学生。

  通过这些的问题分析总结,最终得出了一个基本的就业观念:先就业后择业,发挥个人特长,符合个人兴趣,薪酬介于中层,企业待遇较好,就职地点是:经济较发达地区。

  二、目前就业形势

  从20xx 年毕业生人数突破600 万以来,每年仍在增加,去年已达670 万,20xx年估计*700万。中国超过700万人口的城市有几个,但我们一年的毕业生却有700 万,再加上*三年未实现稳定就业的,何止1000 万。大学生就业压力大是事实,这是社会问题,不是谁可以随便解决的,但对于我们每一个人,却是很现实的问题,我们必须解决。毕业了,意味着我们要工作,要独立生活,要赚钱养活自己。一个月没工作,这个月的生活费便是问题。所以——不能哭泣,生活不相信眼泪。我们必须积极面对,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相应调适对策

  1.充分了解自己所学专业

  所谓充分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就是了解自己所学专业是什么,学什么,有什么特色,在社会上的就业度是怎样的,自己专业的发展前景是怎样的,你自己的努力方向是什么等等,只有在充分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基础上,我们才会有清晰地思路去学,去考虑自己应该要怎样去应对自己的未来之路,未来的就业方面。以至于,我们在踏入社会的时候,不会是一片迷茫和无知,只是认识到就业的严峻,而不会有所准备。

  2. 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现在的社会,可以说竞争力是非常强大的,多数学生只会一味埋怨,学生太多,就业压力大,却不从自身找原因。我们必须承认,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呈逐年下降趋势。就业压力大的大环境我们无法改变,我们能改变的只有我们自己。不要做无用的埋怨,积极面对困难和挫折,采取措施,积极主动的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4

  我国大学扩招后,应届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就业也就面临着更大的挑战。这个方面和国际经济形式*3年来连遭打击,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针对这一社会现象,此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580份,实际547份,回收率为94.3%。调查文件采用单项选择、不定项选择和主观题三种方式往返答题目。题目涉及大学生就业期看、就业素质的自我评价、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择业与就业的影响因素等方面,旨在对大学生就业期看与实际就业的相关题目进行实证研究,为高校就业指导和人才培养提供资料与对策研究依据。

  调查结果呈现出几个题目:

  一、多数学生对于“务实”有新的熟悉,就业期看趋向现实,主要表现在工作单位、工作区域等方面。

  (1)就业方向:先就业后择业成为第一选择

  大学生在职业取向方面优先考虑的前三项是“先就业后择业”、“先择业后就业”、“继续深造”,它们分别为44.76%、28.57%、27.84%。调查显示,在面得就业压力时,多数学生表现出特有的自信与成熟。

  在此题目的选择中,特别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继续深造”,这选项占27.84%,有过四分之一学生希看继续学*,而且此风*年经久不衰,且越演越烈。究其原因:一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影响和人才素质要求的进步;二是就业竞争激烈,优越的职业需要优秀的高层次人才;三是心理咨询因素,有的大学生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回避即时就业等因素。这一现象值得认真分析研究,其利与弊何在?其利在于缓解就业压力,促进人才素质的进步,改善我国人才结构,增强我国高级人才的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忧虑的是它反映出大学生心理咨询素质方面的欠缺,社会压力的承受力不够,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有相当部分的大学生选择了回避的方式,职业期看趋于“非风险化”。22.92%的同学对就业远景持有“不容乐观”的评价,这里除了客观实在的因素影响外,更多的是学生的心理咨询素质因素题目。由此可见,高校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心理咨询辅导工作是必要的。

  (2)就业取向:就业地区首选经济发达地区

  学生在选择就业地区时,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占66.54%。这说明两个题目:一是经济发达地区除了有较可观的工作待遇外,经济发达地区与国际接轨更便捷,更能为就业者提供再学*进步的机会,这与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密切相关。二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机会较其他不发达地区的高,且就业岗位多元化,这是吸引学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影响学生择业就业的因素突出。

  (1)多数学生对职业价值标准上,把“工资福利待遇”、“实现自我价值”作为重点考虑。两项占的比例分别为36.62%、26%,具体情况调查结果见图4。

  这与学生实际就业时考虑的因素一致,即把薪金与个人价值和能力的体现作为重点考虑因素。调查显示,学生的就业除了受薪酬的影响外,人生价值观中个人因素也很突出。但是,学生在进行人生选择时较多考虑个人因素,较少考虑社会需要,即使在追求自我实现时也折射出主要夸大的是“自我”而非“社会”的需要。对于这现象的利弊值得我们研究与思考。

  (2)在就业过程中,有44%的学生以为“经验及实践能力”为最重要的因素。而“学历”、“毕业院校或专业”、“应聘技巧”则各占10.48%、10.34%、12.69%。这可能与用人单位在招聘时的要求有关。

  三、多数学生对就业素质的评价都有比较明确的熟悉,明确自身的上风与劣势。

  (1)多数学生的上风为“理论基础”、“专业技能”。

  (2)有半数以上的学生以为自己的“实践能力”、“竞争与风险意识”处于劣势状态,它们分别达到了33.07%和30.69%;在学生以为自己最缺乏的素质方面中,“创新能力”、“实践工作能力”、“专业知识与技能”被纳进了前三项选择。其总的原因可能是,一方面知识更新迅速,知识越来越深,越来越广,职业素质越来越综合;另—方面学校教育滞后,教育的知识结构不尽公道,使大学毕业生就业时普遍有压力感和不适应感,对自己所学*和把握的知识与技能缺乏自信。再一方面学生勇于挑战的心理咨询素质还没形成;在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说得多却做得少,培养的覆盖范围也相对狭小,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培养的环境。除了进步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外,如何进步学生勇于挑战的心理咨询素质和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将成为高校就业指导的两大课题。

  四、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与学生的需求处于不*衡状态。

  (1)有过半数的学生反映:“不太满足”学生就业的指导工作。

  (2)学生“希看学校在大学生就业成才方面着重给予哪些指导和帮助”时,

  学生们有48.96%选择“提供更多实践机会”,而“加强创新能力培养”和“注重社交能力指导”也占据一定的分量。从国家政策和从现实需要上出发,学生需要从就业观念向创业观念转变。在调查中,学生以为“培养自主创业精神”是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关键(占34.21%);而“加强高校就业指导”与“其他因素”也占很大的份量。针对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基本上还是局限于信息发布、政策宣传、技巧培训、协议办理等服务性工作。调研建议,就业成才导航体系应覆盖大学教育全过程。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仍然主要面对毕业班,但此时他们大多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遗憾。就业指导工作亟待从毕业班向低年级学生辐射,贯串大学教育全过程。具体来说,就业成才导航体系应该涵盖专业知识技能导航,如学*方法指导、新思想新观念先容、个人完善知识结构帮助等;健康成才导航,通过实施结对服务、心理咨询指南、交流讨论,对大学生在就业求知和个人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咨询困扰排忧解惑;法律导航,普及法律知识,加强法治意识、引导诚信意识。

  从调查所反映出的题目来看,进一步实现我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治理规范化,特别是如何把就业指导工作切实纳进学校教书育人的整体工作轨道,还有值得深进研究和改进的地方。

  择业是人生的一次重要选择,也是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心理咨询素质的一次检验。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择业心态十分复杂,各种矛盾和冲突交织在一起,对此我们应当进行认真的分析并加以积极的引导、疏导。

  通过调查,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一、大学生择业心态特点

  1.成就动机水*高,但害怕面对现实。大学生有强烈的成就感。在择业中,大学生的追求和憧憬更为强烈,有着希看成功和报效社会的强烈倾向。他们愿意为祖国繁荣富强贡献气力,有较高的抱负水*。不过现实却有诸多不尽人意之处。

  2.择业心理咨询期看高,但缺乏信心和竞争力。现代大学生的心理咨询期看值从进校开始就很高。这种高期看值历经四年更加高涨,大学生的择业心理咨询期看值高就是其中一个突出表现。

  3.实现自身价值愿看强,但缺乏艰苦创业的心理咨询预备。随着改革开放的深进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大学生择业十分重视自身价值,追求自我实现,愿意根据自己的专业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往,到他们以为能实现自己“价值”的单位往。可是,他们缺乏艰苦创业的心理咨询预备,现实中不愿到艰苦的地方、到边远山区、到基层往。大学生想走捷径,幻想成才的道路一帆风顺。他们固然也愿为国家繁荣富强作贡献,却过分夸大自我价值;有实现自身价值的雄心壮志,但对吃苦刻苦恐惧,没有充分做好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的心理咨询预备,产生恐惧和彷徨,形成强烈的心理咨询矛盾。

  4.全面素质重要性意识强,但自身欠缺且培养不够。大学生就业竞争是十分激烈的,主要是全面素质(综合素质)竞争。大学生对全面素质重要性的熟悉十分明确,但是有些人大学四年却未得到很好的培养。

  二、大学生择业心态矛盾冲突原因

  1.毕业生自身处于矛盾期。首先,大学生择业是在各种矛盾中的艰难选择。如自我与客我矛盾、理想与现实矛盾、奉献与索取矛盾、社会需求与自身实力矛盾等。其次,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心理咨询矛盾的突出时期。他们心理咨询发展不稳定、不*衡、不健全往往会产生种种矛盾。再次,大学毕业生有相当部分心理咨询还不成熟,所以形成的个性心理咨询特征有较大的差异,在择业中就表现出内在心理咨询特征的复杂性与矛盾性。

  2.高等教育处于过渡期。当前,高校进行大幅度扩招,就业岗位跟不上毕业生数目的快速增长和无法完全满足毕业生的期看。如何适应这种新形势、新情况,进行专业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等改革,进步师资水*,加强高校的配套发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有效教育和引导大学生转变观念和调整心态,保证他们择业活动的顺利开展,是高校甚至全社会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题目,这个题目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应引起我们的关注。但是高校无法在短时间内适应这种新形势、新情况,它是一个长期性和渐进性的过程。这种状况是毕业生产生不同择业心态的直接原因。

  三、调整大学生择业心态

  我们应当正确熟悉大学生择业心态中的种种矛盾冲突,决不能笼统地以为都是消极心态。大学生择业的矛盾心态使其碰到困难、挫折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既有积极方面,又有消极方面,但积极方面是主流。这种矛盾心态是其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咨询现象和心理咨询发展趋向成熟的动力。除了大学生本身要努力寻求积极的解决办法外,高校与社会也要加强教育和引导,使他们保持稳定、积极、正确的择业心态进行公道择业。

  1.大学生要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21世纪经济、科技的竞争回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市场经济条件下毕业生在人才市场的竞争主要是综合素质的竞争,大学生在大学四年应留意自己各方面素质的培养,提前做好择业预备。自觉培养自己的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心理咨询素质等,培养自己的交际能力、创新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和自信心,使自己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2.毕业生要进行择业心态的自我调整。在择业中,不可避免地会碰到困难、挫折、矛盾和冲突,毕业生应学会全面了解社会,客观地分析、评价自我,使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同一起来,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关系,根据社会需求正确解决自己就业定位题目,调整自己的择业心态。

  3.学校应加强全方位的就业指导工作。学校要适应新形势,采取相应改革措施。除了对大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教育,培养学生各方面素质、能力外,还要进一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心理咨询咨询活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增强他们的心理咨询素质和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高校还应大力加强就业技巧指导,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

  4.社会和毕业生家长要给予积极的关注和引导。社会要努力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择业环境,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择业机会,完善就业市场和人事制度,建立真正的公正、公*的竞争机制。这是对大学生择业心态调适的最有力的措施。另外,家长和亲友要主动关心毕业生择业期间的心理咨询变化,积极配合学校,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缓解心理咨询压力,使他们有积极、健康的择业心态。

  时下又是毕业生就业的高峰了,很多人已开始进进“准工作”状态。快速成长是每个毕业生的理想,但好高骛远的策略会让他们赔上老本。因此,必须从基本做起,累积实力,才能在稳健中不断增长才干,获得职位的升迁与报酬的增加。

  选准原点——从基本做起

  应届生别图高职位,现在很多公司在招聘中都美其名曰招聘“销售经理”、“客户主任”来吸引应届生前往应聘。当学生信以为真地往了,才被告知是从事拉广告、直销、甚至是陪客户饮酒等工作。有些学生不愿意屈就,愤而离开;可也有些学生、特别是一些外地来的大学生,迫于工作难找就委曲留了下来。实在一般而言,大学毕业生就业也应该从基本做起。在一两年工作期间,表现出你的天分和潜力,被治理层认可,才会把你放上治理岗位。所以,现在开始,脚踏实地地努力。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于东兴讲:“从基本做起,即使高学历的人也要风雨无阻跑业务扎扎实实从基层做起,这就是青啤的用人风格。企业用人,专业不重要,看中的是人本身:有潜质,有良好的适应能力。让吃苦刻苦成就你的职业生涯。”

  有些治理专业的学生往往会被这样的观念束缚:“我是学治理的,是治理人的,怎么甘心从基层做起呢?”这种想法往往限制了他们自身在企业里的发展。事实上,专业技术人才从事治理,往往更加到位。凡事要从基本做起,假如脱离了企业运行的过程,变得浮于表面,难以忍受*淡,那对个人的职业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脚踏实地——不要眼高手低。即使是学校最优秀的毕业生,能在短时间内转换为优秀员工的人也是很少见的。心态不正确,异想天开,甚至有严重的幼稚病,是毕业生的另一大通病。

  一个刚刚毕业走进社会的年轻人,应该带着学*的态度往对待工作,专业再好,经验你总缺乏吧,眼高手低,看不起试用期是不对的。实在试用期不是你吃了亏,而是公司给你发工资培训。即使是经过比较系统的培训再上岗,也是以牺牲服务质量为代价的。很多毕业生往往一味追职位提升、工资增长,没有考虑到表现,以致于必须都会为此付出一笔他们自己没有意识到的代价。更有些毕业生随时都在改变策略性目标,并在上班时这山看着那山高,导致不能全心投进工作,影响了工作绩效与上级的评价。

  换位思考——深化老板满足度

  一个初出茅庐的应届毕业生到驰骋职场的成功人士,必然经过艰难的成长历程。要知道公司聘用有工作经验的.人时,可以依据他以往的工作业绩对其进行评估,而对新*毕业的学生,刚几乎无据可查。博思人才网高级猎头顾问滕超臣常将聘用大学生比作将酒存在地窖里赌未来,有些人可以发展成“浓香可口的美酒”,而另一些人则会让人失看。企业用人的目的是什么?是为自身创造价值。而你的薪水是不可能超过你为企业创造的价值的。这是人力资源治理的公理。在这个公理的条件下,我们来看看企业为什么而招人,企业发你薪水,是为了买他所需要的技能,买你现在的绩效,而不是为了给你的大学学费买单。

  毕业生都是商品,我们的目标是在人才市场上把自己卖个好价钱,目的是要较高的收进和一个好的职业发展。所以我们现在所作的一切都应当满足企业的要求,符合企业的标准,而不是首先满足自己的愿看。现代职场中,很多企业的员工凡事都得过且过,做事不到位,在他们的工作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5%的人看不出来是在工作,而是在制造矛盾,无事必生非=破坏性地做;

  ——10%的人正在等待着什么=不想做;

  ——20%的人正在为增加库存而工作=“蛮做”、“盲做”、“胡做”;

  ——10%的人没有对公司做出贡献=在做,而是负效劳动;

  ——40%的人正在按照低效的标准或方法工作=想做,而不会正确有效地做;

  ——10%的人属于正常范围,但绩效仍然不高=做不好,做事不到位。

  ——5%的人属于高绩效人士,做事到位。

  老板们欣赏做事到位的人。假如你能够尽到自己的天职,尽力完成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那么总有一天,你能够为所欲为从事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反之,假如你凡事得过且过,从不努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好,那么你永远无法达到成功的顶蜂。对这种类型的人,任何老板都会尽不犹豫地把他排斥在自己的选择之外。向左走?向右走?——精明的跳槽

  占有关人士对某7所高校的216名毕业生统计表明,有67%的人在进职6个月内有跳槽行为,其中22%的毕业生在第一家企业60天内选择了离职或被单位炒了鱿鱼。对此,职业顾问李金保先生以为:毕业生在就业后短时间内频繁跳槽是多方面原因共同造成的。从学生本身来讲,由于大学生对社会需求了解不够、对自我估计过高和对工作想像过于单纯等原因,第一次择业正确性很小。从学校方面来讲,尽管高校都有就业指导服务,但由于教育体制等原因,校方对学生接触社会的引导不够,并没有很好地为学生就业搭建桥梁。

  从用人单位方面看,“国”字号企业要人少,而民营、私企往往在待遇、规范度、稳定性等方面不能尽如人意,提供给毕业生的“好”机会相对较少。跳槽看做一个逐渐改善个人生存环境的过程,表明现在的年轻人规划自己职业发展的意识很强,主动将自己置于活动的市场化的竞争状态,这在一定意义上是一个可喜的现象。李金保先生还告戒广大毕业生朋友:“初涉职场,大学生一要明白‘频繁跳槽,出发点永远是零’的道理,二要公道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在未明白自己真正想做什么,能做什么之前,最好不要盲目跳槽。”

  结论:追求成长是每一位毕业生的理想,如何达成目标却须经过层层考验。好的成长策略可以协助毕业生一步一脚印地累积成长实力,但好高骛远的成长策略终极可能会让毕业生赔上老本,两者之间的取舍不可不慎。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5

  一、调研对象:

  舞钢市恒祥物业公司

  二、调研方式:

  问卷式资料法

  三、调研时间:

  20xx年11月

  四、调研目的:

  对该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和该公司的人力资源状况进行调查。了解该公司存在的人力资源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五、调研内容:

  1.公司概况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21世纪,抓住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的机遇,从事服务业,为家庭,小区等进行物业服务。在多年经营过程中,公司拥有大批员工,其中有高素质人才及大批从事体力劳动人员。

  2.公司人力资源的现状

  3.公司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

  六、调查结果

  ①公司人力资源的现状

  1.岗位职责与人员招聘现状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命题之一是解决人与组织的关系问题,这一命题自然的集中在人与组织的结合点---岗位的管理上。已岗位分析为核心岗位管理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反映一个企业管理的规划化水*。

  在调查的企业中,90%的管理人员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60%的保安对自己的岗位职责不太明确,50%的清洁工对自身的岗位职责不太明确。从这里可以看出,我们的基层作业人员对岗位职责不太明确;从不同部门岗位管理状况看,保安部、清洁部相对滞后。

  2.教育培训现状

  从统计结果上看,有管理及相关专业教育背景的管理人员比例为40%,工作后受过相关培训的人数比例为30%。数据显示,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比较低。

  不同部门的人员,工作后接受过相关专业培训的,物业部占60%、保安部占20%、清洁部占10%。

  调查显示:80%员工希望参加“具体工作中所需要特殊技能培训”,迫切希望参加“管理技能培训”的50%,希望参加“组织协调沟通方面培训”的40%。

  3.薪酬现状

  从调查的总体情况看,大部分人员对目前的薪酬表示不满意。公司一般参照同类企业经验数据和该公司的情况确定工资标准。回答“基本满意”的占30%。“很满意”的占10%,回答“不满意”占60%。

  4.人员年龄、学历现状

  调查显示,各岗位员工中,部门经理*均年龄为46岁,学历本科以上,项目主管*均年龄37岁、学历专科或以上,管理人员*均年龄26岁、学历中专或中计以上,保安员*均年龄46岁,学历初中,清洁工*均年龄42,学历初中或以下。

  ②存在问题

  ⑴招聘环节

  调查了解,招聘者对一些技能含量不高的岗位进行初步的面试,主要是简单了解应聘者的学历、个性、工作经历、态度、及交流沟通等方面的信息,而疏忽了与员工进行公司制度的沟通,比如上岗后的考核制度,团队管理制度等的沟通,新招聘饿人员在入职后发现与期望的差距甚远。

  ⑵培训开发单一与职业规划匮乏

  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新进的员工初期可能还充满抱负怀揣梦想,但在入职后几个月开始感到迷茫,对于手上的工作已经很熟练了,可是对自己在公司的未来发展前景或者说晋升却模糊,以至于看不到自己将来所要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在工作上也自然而然的开始缺乏工作热情和积极进取的信心,人员流失率也随之上升。原因在于,主要是公司重管理,轻创新,公司对员工开展的培训多为工作技能的培训,培训开发较为单一。另一方面公司没有对员工做出一个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员工晋升渠道单一。应该说公司不缺乏人才,但是基本上单一的工作和专业化晋升之路,走的是单一的发展道路。这样或多或少地减少员工的职业攀升机遇,不免挫伤了员工奋进的志气,同时会出现人才难留的困难的局面。

  ⑶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不健全

  该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多个环节仍处于传统的人事管理阶段,没有形成规划范的制度化,只能行使时多带感情色彩或个人主义,没有随时将公司的利益看做最大化,人事配置的手段比较弱,形不成合理流动的优化配置机制,这对制度化的管理多会带来不便,难以任人唯贤,公*,公正也很难把握,影响企业的创新和发展,公司人事安排往往多是因人设岗而非因事设岗,情大于法的人事管理仍然普遍存在。

  ⑷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工具没有充分利用

  目前,该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这块用的`是金蝶系统。它主要功能有:

  1、基础认识管理。包括组织结构管理,职员管理、报表查询、薪资核算、社保福利管理、考勤管理等模块;

  2、专业人力资源管理。包括能力素质模型、招聘选拔、培训发展、薪酬设计、绩效管理等功能模块;

  3、员工自助。提供分角色的CEO*台、经理人*台和我的工作台等功能管理模块。因此,可以利用K3的这些工具规范基础数据,理顺组织流程,围绕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选、育、用、留四个阶段开展有效的管理工作,提升HR专业管理水*。但是,除了员工入职、转正、异动、离职等的基础的档案资料,员工合同录入系统中,报表查询,资料查询,很多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模块的功能基本都是闲置的。在做人员分析,培训开发和招聘选拔时没有充分利用各个模块的功能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基本上还是靠EXCEL等基本办公软件处理的,造成每月作出的WORD文档,EXCEL文件繁多,培训专员甚至启用了两个移动硬盘存放培训资料。从而极大影响了培训人员的工作效率,甚至导致部分资料遗失。

  七、调研后体会及感受

  ⑴.建议及措施

  1.坚持人才是公司发展的唯一源泉。尊重人才,避免任人唯亲关系至上。加大执行力度,奖罚分明,坚持公*,公正,坚持以制度管人,避免出现情大于法,让所有人都遵守规则。

  2.留住人才才是关键。制度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重点考虑人力因素,重视人才的价值,尊重人的需求,提供员工发展和晋升的*台,将员工的个人思想与公司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使员工看到自己在公司中的发展道路,而不致于对自己的地位和未来发展感到迷茫。3.培训系统化。不仅要为员工提供与其贡献对等报酬,还要在充分了解员工的个人需求和职业发展愿望的基础上,制定出出系统,科学的培训制度和计划,杜绝流于形式,没有实际效果的,费力伤财的培训。

  4.加强沟通。人力资源的任何制度变革变动都要及时面向全公司人员公布,做出简明扼要的解释,同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与员工进行沟通,避免因较大变革引起过大优秀人才的流失,必要时可顺应时宜向上级申请做出调整。

  5.规范人事管理流程。对于不科学的流程和规定,要做出改进和完善,例如简化手续办理,提高运营效率。

  6.K3系统的开发利用。及时升级系统,请专业机构对人资源部的相关人员做一些专业方面的培训,深入学*和挖掘k3系统的各个模块的功能,然后向全公司推行,改进,实现各个环节对接,达到管理系统化。

  ⑵.体会及感受

  当然,调查是很有局限的,并且书本学来的东西,终究是要经过实践的,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做这个调查报告,也发现自身的一些不足,例如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知识还不够扎实,实际操作能力还比较差,沟通协调能力需要进一步的提高,现实中复杂情况的应急处理能力还很欠缺等。发现自身的问题所在,关键是能找到问题的要点和解决方法,不断在错误中成长。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6

  一、前言

  随着当今社会就业问题的日益严峻,大学生就业越来越迷茫,是考研继续留校读书,还是踏入社会就业?针对我们动物科技学院学生,专科生就业率不低,但是条件相对艰苦。由于本科生专业的缺乏性,我们必须考虑在求职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这些都是我们要加强调研分析的重点和急需解决的问题。本小组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生组织了一次关于大学生就业意向为主题的调查。

  二、调查目的

  要求详细了解大学生就业意向方面的情况,为大学生就业提供科学的依据。

  1、通过调查了解大学生对就业所持的看法及对自身的认识。

  2、了解最真实的大学生就业现状及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及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为大学毕业生、为学校、为企业提供相关的有价值的信息。

  3、通过对就业现状的了解,让更多刚进校的大学生们提前为就业做好准备,而不虚度光阴。

  4、了解到就业形势的严峻,要让更多的大学生应该想到、做到自主创业,为自己的前途开创一片新天地。

  5、将所调查的结果反馈给学校,学校可以根据相关资料对大学生就业问题作出切实的引导。

  三、调查内容

  此次关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方案调查,我们小组根据调查目的将问卷内容主要划分为对以后就业工资、单位选择工作的方式以及对自己专业的评价等方面。本着少而精的原则,采取问卷调查、咨询毕业生、大二大三学生的形式进行调查。

  四、调查范围、地点、调查对象和分析单位

  范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地点:八号教学楼、三号教学楼、创新实验室

  调查对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本科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班主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就业管理中心主任

  分析单位:动科122班张涛、孙自、王恒

  五、调查理论假设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本科生就业情况主要存在学院师资力量、教学质量和学院联合企业三方面的问题,而原因则应从国家队相关专业的重视度、相关专业的市场成熟度、学院对学生就业问题的关注度去考虑。下面是提出的一些假说,通过这些假说来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生就业情况及导致其产生的原因。

  问题假说

  1、学院的专业知识要求较为严格,本科生无法满足就业知识储备,需要深入学*。

  2、该专业本科生工作环境较差,使得很多学生退而求其次

  3、学院所联合的企业比较丰富,工作岗位提供较多。

  4、国家对某些专业有很好的辅助政策,相关产业发展较多原因假说

  1、我国的基本国策。

  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就业工作实施情况。

  3、一些学院过度鼓励本科生读研或出国。

  六、抽样方案、资料收集方法

  结合调查目的,综合考虑下来,确定以所在学校的大二,大三及大四同学、相关主管老师为调查对象,调查单位是构成调查对象的所有在校大二,大三学生。

  1、抽选样本单位

  本次大学生就业意向抽样调查的样本容量总共150人,其中大二30人,大三40人、大四80人。

  2、确定调查方法和抽样方式

  经过全组人员讨论决定,按随机原则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对大二,大三,大四学生都采取多阶段抽样(多级抽样)方法。

  3、总体指标(参数)设计思路

  关于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的问题,主要包括为对就业的看法,就业的欲望,就业的`首选地,就业前的准备,就有目的,就业带来的影响等方面。

  4、资料收集

  可以联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就业管理中心咨询相关老师并获得就业情况资料

  七、调查内容与项目

  调查的内容与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被调查学生的基本资料与情况。主要项目包括被调查学生的性别、年级、专业等等。

  2、被调查学生就业准备、就业价值观、就业期望等等。

  3、被调查学生是否选择直接就业。

  4、被调查学生是否有自己现有的计划。

  5、被调查学生认为就业需要的哪些能力。

  6、被调查学生通过什么方式了解就业信息。

  7、被调查学生认为现在就业形势如何?

  八、培训安排、人员组成、组织结构

  1、培训及规定

  (1)仪表端正、大方。

  (2)举止谈吐得体,态度亲切、热情。

  (3)具有认真负责、积极的工作精神及职业热情。

  (4)访员要具有把握谈话气氛的能力。

  培训必须以实效为导向,本次调查其人员的培训决定采用举办培训班、集中讲授的方法,针对本次活动聘请有丰富经验的调查人员面授调查技巧、经验。并对他们进行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使之充分认识到市场调查的重要意义,培养他们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端正其工作态度、作风,激发他们对调查工作的积极性。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7

  在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下给本来就就业困难的我们更添了一层霜。如今就业问题个性是大学生就业受到我国各界的关注。同时也给我们待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一次严峻的考验。为用心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式,我们更要清楚的认识其严重性,采取相关的措施来应对它!因此我们开展了一次“毕业生就业调查”活动。调查状况如下:

  一:调查方式及范围:

  本次活动主要采取查阅资料、网上调查等方式,针对各研究生、大学本科专科毕业生的调查。

  二:调查资料:

  1:XX年毕业生就业环境:

  20xx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卷全球,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下,高速发展的中国并不能独善其身,在一些地区、一些领域,经济危机已经表现得十分明显。经济危机下,很多公司开始裁员,招聘需求大幅减少,这使得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压力异常巨大,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问题异常突出。*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xx年《经济蓝皮书》指出:预计到20xx年底,将有100万名大学生不能就业,20xx年还将有592万名大学生毕业面临找工作,大学生就业问题十分严峻。20xx年沪上高校毕业生比今年增加9000人,突破15万人大关,又遇到全球金融危机,就业形势雪上加霜。

  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状况:湖南省20xx届、XX年届、XX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

  三:就业态度分析:

  1、此刻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值太高,总觉得孩子找的工作薪水不能太低、不能太累,而且还要稳定,这样就给毕业生很多的'压力。大部份学生把考公务员当和事业单位当作唯一选取,宁可有业不就。加之学生对自己认识过高,在调查中发现,90%以上的学生期望每月工资在1000元以上,工作时间不超过5天,还要带给住宿条件,这样就无形缩小了就业范围。

  2、不愿到中小企业就业。据统计,20xx年1月5日,由云南省教育厅主办,西南林学院、云南农业大学、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和我院在西南林学院联合举办农林类毕业生双向选取洽谈会,共102家用人单位参加,带给就业岗位3500个左右,结果我院毕业生不足50%,签约率更是寥寥无几参。而实际上,我国就业市场反映,承受力最大、需求量最大的是中小企业,不愿到中小企业就业,无疑又缩小了自己的就业范围。

  3、创业不如就业。多数大学生感到创业艰难,多方面准备不够,缺少充足的勇气和决心,只有极少数毕业生认为就业找饭碗不如创业谋发展。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不断探究着应对大学生就业难的各种方法

  1、从大学生主观的自身角度出发:

  大学生应努力培养自身专业技能,同时,端正就业心态。

  2、从客观角度讲:

  大学生应了解各专业的就业状况以及企业需要的人才类型与社会多接触,了解社会需求,关注各类就业动向,从而对症下药,为自身找到正确的就业方向与奋斗目标。

  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如果我们选取逃避,等待我们的将是无底的深渊,只有选取应对,际遇才会眷顾我们,我们才能看见明日的曙光。应对这一危机,国家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四万亿拉动内需政策,扩大基础设施建设等。前一阵,国家xx下阶层时差时说将大学生就业工作放在重中之重,作为工作重点来做。**也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大学生们交谈。可见,国家已经意识到就业文图的严重性,它与整个是个会的经济政治体制有着重要的关联。所以,解决它并不是一个想法,一项措施能够奏效的。我们务必结合中国的国情,利用科学发展观,长远地,发展地看待整个问题。而这也是新时代大学生应当具有的品质。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8

  一、毕业生当年就业率(*三年)

  20xx年整体来说全国的情况不是很好,也就大约 70%左右,相比之下,全国的211高校,985高校的就业情况要好点,可以达到80%以上!

  据教育部的统计,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559万人,比20xx年增加64万人。而全国高校毕业生总量压力还将继续增加, “20xx年毕业大学生实际就业率不到70%。”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说。

  “20xx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87%。”在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简称人保部)召开的20xx年四季度新闻发布会上,人保部发言人尹成基表示。

  二、大学生就业趋势的研究

  多数学生对于“务实”有新的认识,就业期望趋向现实,主要表现在工作单位、工作区域等方面。

  (1)就业方向:先就业后择业成为第一选择

  大学生在职业取向方面优先考虑的前三项是“先就业后择业”、“先择业后就业”、“继续深造”,它们分别为41。76%、28。57%、27。84%。调查显示,在面得就业压力时,多数学生表现出特有的自信与成熟。

  在此问题的选择中,特别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继续深造”,这选项占27。84%,有过四分之一学生希望继续学*,而且此风*年经久不衰,且越演越烈。究其原因:一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影响和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二是就业竞争激烈,优越的职业需要优秀的高层次人才;三是心理因素,有的大学生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回避即时就业等因素。这一现象值得认真分析研究,其利与弊何在?其利在于缓解就业压力,促进人才素质的提高,改善我国人才结构,增强我国高级人才的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忧虑的是它反映出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欠缺,社会压力的承受力不够,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有相当部分的大学生选择了回避的方式,职业期望趋于“非风险化”。这种现象还可以从学生对就业前景的评价中看出。22。92%的同学对就业前景持有“不容乐观”的评价,这里除了客观实在的因素影响外,更多的是学生的心理素质因素问题。由此可见,高校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心理辅导工作是必要的。

  (2)就业取向:就业地区首选经济发达地区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在选择就业地区时,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占66。54%。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经济发达地区除了有较可观的工作待遇外,经济发达地区与国际接轨更便捷,更能为就业者提供再学*提高的机会,这与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密切相关。二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机会较其他不发达地区的高,且就业岗位多元化,这是吸引学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3)职业价值:结合专业特色,务实肯干

  作为师范院校的学生在选择就业岗位上,更多的是趋向于“学校或科研机构”、“行政机关或事业单位”

  三、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

  1、客观原因

  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人认为根本性的原因在于现行就业制度、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结构、用人单位现状及用人单位的陈旧观念、以及大学生本身存在的问题等等。客观认识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正确分析大学生就业的障碍,寻求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是应对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办法。

  (1) 政策方面的原因

  第一,劳动、人事制度、户籍、档案管理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不到位、不完善是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客观原因。尽管我国己进入市场经济时期,但目前的人事管理制度仍然有较强的计划经济色彩,使不少缺位以待的用人单位受到用人的限制。据调查,不少中小型私营(股份)企业急需大学水*的管理技术人员,却因没有申报用人指标的途径,不能解决大学生的派遣、户口、编制、档案管理等问题,导致一些大学生担心丧失自己的“身份”而望职兴叹,企业也就招不到人。20xx年就业的部委属高校毕业生到教学科研等事业单位为31。6%,到国有企业为31。5%,到民营三资企业为26。2%,其他就业为10。7%。而从当前城镇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状况看,个体私营和股份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己经占60%,但是,由于很大一部分个体私营企业不能解决“三险一金”(三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工伤保险;一金:住房公积金)而被大学毕业生放弃。

  第二,就业程序复杂、就业渠道不畅,阻碍了大学毕业生的顺利就业。我国人事制度改革相对滞后,整个社会缺乏顺利就业的软环境,影响毕业生就业市场中供需主体的体制性、机制性的障碍仍存在。很多地方对于录用大学生有户口、用人指标的限制,有的还有干部身份的要求;民营、外资企业不能根据需要招聘大学生,企业的用人自**没有到位;有些高校毕业生还面临出地出系统等要交费的障碍;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不成熟,供需见面会还很不完善,处于“粗放”的运作和初级的中介形式。缺少统一*台的互联网信息发布渠道,信息化管理手段得不到充分利用。

  (2)高校方面的原因

  第一,高校大规模扩招,造成就业市场“供大于求”。造成目前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很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情况,许多人认为是因为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的人太多了,用不完了,过剩了。其实,我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仅占总人口的5%左右,而发达国家的这个数字己经达到1/3。因此,我国的人才过剩是相对过剩。而且,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跟不上高校教育扩招的步伐,也为高校毕业生“供大于求”制造了假象。我国的大学毕业生在大城市、大企业、大公司,人才济济,人满为患,是过剩了。而一些中小企业,事业单位,偏远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则是人才稀疏,人才缺乏。

  第二,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层次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水*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在大学生就业己经市场化的情况下,大学的专业设置和调整却显得十分滞后,致使毕业生专业结构与市场供求出现了错位,从源头讲,这已成为制约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滞后于社会的发展是教育的特点,但没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规划并主动调整,进一步放大了专业及课程设置的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供给结构严重失衡。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一些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缺乏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竞争优势。

  (3)用人单位方面的原因

  首先,**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进行的机构改革大大冲击了大学生就业。**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曾经是接收大学毕业生的主渠道,主力军。1998年以后,随着**机关进行机构改革,精简人员。精简下来的人员多数要流向事业单位,而事业单位本身也在进行定编定员,另外,国有大中型企业多数存在冗员过多,超编运转,包袱过重的问题,继而实行分流下岗,减员增效。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是“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许多企业由于经营不善也在面临着破产倒闭。面临着自身的生存危机,接纳大学毕业生的容量相当有限,很难给大学生就业提供畅通的就业之路。

  其次,多数用人单位都走入了重“名牌”轻“一般”、“惟学历是瞻”的怪圈。随着大学生就业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化为“买方市场”,用人单位也逐渐提高了用人的标准。他们将目光锁定在少数的名牌大学毕业生身上,放在了研究生、博士生身上。相对于名牌、重点院校的大学生而言,不少一般本科院校、专科院校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存在一定的“品牌劣势”。从中国高等学校的发展现状分析,高等学校之间的资源分配不均,办学质量差异较大,导致了用人单位对重“名牌”轻“一般”的怪现象找到理由和借口。

  2、 主观原因

  (1)不切实际的就业期望值

  不切实际的就业期望值,是导致就业难的主观原因,毕业生就业期望值始终居高不下。非大城市、大机关、大公司、大院所、大企业不去,希望能去的单位名声好、工作条件好、待遇好、甚至有出国机会等等。举个例子:《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对全国28所大学、3万多名大学生作过“您最想到下列哪个城市工作?”的调查。在列出的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八大城市中,想到上海发展的大学生最多,获选率为32。3%,紧随其后的是北京(27。7%),两个城市的获选率之和达到了60%,成为大学生心目中发展事业的最理想城市:另外,像深圳这样的特区城市也较受欢迎,获选率为12。1%:但是一些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和内陆开放程度较小的城市则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很小,只有0。94%和0。52%的大学生愿意到重庆和武汉去上作。而目前实际最需要毕业生的恰恰是那些边远地区的中小城市和基层一线的中小单位。毕业生想去的单位去不了,而能去的.单位毕业生又不予选择。于是出现了“有人无业、有业无人”的现象。

  (2)自身综合素质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

  毕业生的能力素质与用人单位的要求也存在较大差距,加大了毕业生就业难度。现在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敬业精神、职业道德、思想道德觉悟和能力素质水*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毕业生诚实守信,勤奋敬业,而且还要求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也是用人单位看好的主要方面。用人单位重视人品和能力,对专业的要求反而有所淡化。不少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持“宁缺勿滥”的态度。因此,学生干和学生党员以及那些综合素质好、动手能力强、敬业精神好以及“一专多能” 的毕业生越来越受欢迎。用人单位看重的是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3) 大学生诚信缺失造成就业危机

  诚信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基本要求。在就业情况日趋严峻的形势下,毕业生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为了能够在社会中寻求一*立足之地,有些学生不从筑高自身的实力出发,而是挖空心思如何包装自己。正常的包装无可厚非,但是失真的包装会演变成伪装。这样一来就业诚信缺失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使得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实际能力产生怀疑,结果只能是大学生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15]。

  四、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措施

  1、 改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

  改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必须加大人事制度、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力度。要加大用人机制、单位编制等制度的改革,扩大机关、事业、企业单位的用人自**,使用人单位真正做到有用的人进,无用的人能出;加强户籍制度的改革,为边远地区、小城镇、农村的大学毕业生开方便之门,使人才能合理流动;要建立起完善的与毕业生就业相关的社会保障制度,成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对未就业的大学生提供服务。

  2、 调整高校专业和课程设置

  在当前飞速变化的时代,大学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就必须把握时代的脉搏,不断调整课程结构和内容。当今世界正由工业化社会走向市场、信息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各国间生产、流通、运输、资讯领域的相互依存关系日益紧密,整个世界将如同一个地球村,谁都无法完全正确的预料未来世界的变化。这就决定现代大学必须是面对未来开放式的,其课程也应从过去那种封闭状态走出来。

  在课程布局上,应适当减少某些必修课,增加选修课的比重。一方面,让学生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兴趣来选择学*内容,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发挥他们的所长。另一方面,这也有利于向学生提供反映社会文化各个领域发展的最新成果。因为现代社会知识急剧增加和迅速老化,选修课的开设有助于弥补必修课无法及时反映这一动态的缺陷。

  3 、把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始终

  当前我国很多高校的就业指导课都是针对毕业生开设的,通过几次的座谈会、报告会、讲座等等就算完成就业指导上作了。

  对于一年级的新生,应该着重进行心理指导,重点帮助大学生尽快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结合入学的专业思想教育,逐步引导他们根据自身的特点初步设计职业发展的方向。在这个阶段,要向他们介绍本专业就业的大致情况,让他们了解自己所学专业及适应职业的特点和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引导他们尽早适应大学学*生活,养成独立思考、自觉学*、努力奋斗的良好*惯。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应着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在这个阶段,要通过对社会各种职业的全面了解,帮助他们分析自我的能力、优势和存在的缺陷,引导大学生要根据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完善自己,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打好专业基础,建立合理知识和能力结构。要对其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激发成才意识和行为。

  对于三年级的同学,要给予一定的实*和锻炼的机会,让他们直接地去体会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帮助他们认清专业所适应的工作领域,并与自己的特点和能力相对照,继续培养和发展与其职业目标相适应的素质优势,对其原定的职业目标做出适当的调整。对于大三的学生,还有一个重要指导内容就是要逐渐分析整个社会及大学生就业形势,对大学生进行就业观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对毕业生的指导是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点,这一阶段,指导的重点在于传达就业方针政策、分析预测就业形势、指导大学生作好如何获取就业信息、如何进行面试,如何克服心理障碍等就业准备,处理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临时性问题。

  参考文献

  1 胡志宇.当前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初探[D].20xx。12

  2 余霞.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xx。12

  3 刘常云.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模式研究[J].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xx。8

  4 王承绪,徐辉.中英高等教育学校讨论会论文集[C].杭州;杭州人学出版社.1993。2

  5 田丽娟.试析人才市场中的结构性失业[J].唐都学刊.20xx。5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9

  一、调查概况

  此次调查问卷主要对毕业生的择业价值取向、薪酬标准、就业地点、专业满意度、择业情绪、就业服务等问题进行调查。调查采取随机抽样形式,管理类的文科学生,也有技术应用类的理工科学生。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00份,实际回收的有效问卷78份,有效率为78%,其中男生占34.6%,女生占65.4%。由于在抽样调查中,充分思考了样本的代表性和性别比例的协调性,因此此次调查较为客观地反映了当前20xx届毕业生择业心态。为方便学生答题,问卷均采用选取题形式,分为单选和多选。为了让我们的调查问卷更真实有效,所以我们在人员学历的选取上针对不同学历的人都选了30%左右的人。在我们的调查中有70%的人是来自农村,剩下30%是来自城市和县镇。

  二、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1、关于就业形势与自身就业前景评价

  关于目前社会的就业形势,91%的调查者认为形势严峻,就业比较难,分别有3.8%的调查者认为形势正常和不了解,而认为形势较好,就业容易的有1.3%。可见,绝大多数毕业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已有了必须的认识。

  在对自身就业前景评价方面,多数毕业生则显得较为自信。调查证明,对就业前景持一般态度的调查者占5***%,20.5%的毕业生对自身就业前景比较乐观有信心,14.1%的调查者表示不乐观,而9%的调查者则表示不明白。对此的解释可能有两种,

  一是毕业生已在择业前做好了不太充分的准备,加之金融危机的到来,加大了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二是毕业生尚未进入求职面试的高峰期,对求职的艰辛认识不够。随着求职面试的高峰期的逐渐到来,迷茫的同学的比例还会上升。这就需要就业工作者深入了解他们的困惑所在,有针对性地加强就业指导,以使他们及时调整好心态。

  2、关于升学和工作的选取

  在升学和工作的选取上,79.5%的调查者选取工作,11.5%的人选取升学,而2.6%的调查者选取考公务员,还有7.7%的调查者选取了回家创业。可见,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很多同学想在国家的优惠政策下,自主创业,减少就业的压力,锻炼自己的潜力。这些人是需要大力扶持的。

  3、关于就业的影响

  在就业决策时,有39.8%的调查者受父母的影响比较大,有3.8%的调查者表示会受老师的影响,还有5.1%的调查者比较相信自己的朋友,自己做决定,不受他人影响的调查者占51.3%。可见,此刻的毕业生在做选取时还是比较慎重的。

  4、关于就业地点的选取

  调查证明,66.7%的调查者选取就业地点时,格外青睐大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这主要是因为大城市比较重视人才,工作和生活条件好,经济收入高,发展机会多,并且理解新信息快,因而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尽管大学生择业首选大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有必须的合理性,但择业地点过于集中,势必导致人才的闲置与浪费,同时也增加了就业的难度。

  10.3的调查者喜欢到国外和内地的盛会城市去工作。而对于西部边远地区和农村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有23%的毕业生将其作为首选。尽管国家出台了很多鼓励毕业生到西部和福建省欠发达地区的基层就业和参加志愿服务的优惠政策,但毕业生的用心性仍显不足。这表现出大学毕业生择业的功利性和短视,他们不愿承担艰苦的工作,奉献意识与锻炼意识不强。学校就应透过各种形式加强对大学生的奉献意识的培养,对毕业生的择业中的功利和短视心态要适时加以引导。

  5、关于薪酬标准

  在求职者最为关心的薪酬问题上,毕业生的期望值一般。12.8%的调查者的月薪期望值在800元以下,其中21.8%的调查者的月薪集中在800——1200元这一档上,35.9%的调查者选取1200——xx元之间,月薪在3000元以上的占20.5%;有17.9%的人的月薪期望值在3000元以上。这证明,大学毕业生期望自己早点从父母的经济依附中解脱出来,实现经济上的独立,并渴望获得舒适的生活条件,因此期望能获得较高的薪酬。

  6、关于对口与心中的期望值

  据调查,12.8%的调查者认为会理解,并准备跳槽,23.1%的人会努力适应工作,61.5%的调查者工作时或工作后会思考继续深造。2.6%的调查者还没思考好。看来,兴趣与期望值对于工作的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专业如果不对口绝大多数的调查者会在此刻的岗位上工作。64.1的调查者会愿意从事此刻的工作,只有9%的调查者表示不愿意,19.2%的调查者会先在本专业干,再思考转行这些人对自己的工作的选取是留意而慎重的,个人兴趣和专业在选取工作时是占十分大的比重的。7.7%的调查者认为无所谓。

  7、求职信息

  在就业比较紧张的状况下,很大一部分调查者会认证思考自己今后的就业。其中66.7%认真思考过,26.9%的调查者偶尔会想想这类人可能还没体会到就业的艰辛,有5.1%的'调查者很少再思考,还有1.3%的调查者想到时候再思考。

  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50%的调查者期望得到更多的公司的介绍和招聘信息,15.6%的调查者期望得到更多的有关薪资及福利的信息,19.2%的调查者期望得到更多的关于面试和演示的技巧介绍,说明学生在这方面的经验还不是很多,需要加强锻炼。有5.1%的调查者期望了解更多的公司员工的现身说法。借此了解公司的用人机制和管理方法,做到心中有底。

  8、关于就业目的

  此次调查证明,有大约80%以上的调查者就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生计的需要只有17.5%的少数调查者是为了自己的兴趣爱好,为了得到社会的认可和为社会做贡献。剩下的2.5%的调查者认为就业是为了奠定建立家庭的基础。可见,在经济危机的时候人们还是迫以生计的。这也说明啊学生就业观念的不端正,需要老师的大力指导。

  9、关于最关心的问题

  无论在什么时候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都会面临各种怎样和企业的双向选取。调查者在这方面的选取还是很明确的。有53.8%的调查者预计在择业过程中遇到的最主要的问题是可能专业不对口或专业面太窄这给学生就业造成了很大的困惑。2.6%的调查者预计户口难解决,24.4%的调查者预计是缺乏社会关系7.7%的调查者预计信息严重不足不能很好的去加以选取,11.5%的调查者预计是其他的原因在择业过程中的阻力最大。没调查者选取性别歧视说明大家还是比较相信潜力的。

  而用人单位最关心的是求职者的潜力包括所学的专业潜力、所毕业的学校、社会经验以及潜力,占总调查的87.1%,技能、特长、品德只占到了10%的比重,剩下的2.9%的调查者认为用人单位最关心求职者的性别。

  当前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是人才市场供大于求,属于买方市场、毕业生的思想不够端正,期望值过高,择业过于挑剔社会上一些凭关系,走后门的现象比较严重占总人数的78.6%,认为学校、**、用人单位及学生之间的沟通较少了解不够的占11.3%,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薄弱、高校的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毕业生的不贴合政策规定的择业行为比较多的调查者占10.1%。

  结尾:这是一个求职大军遭遇失业恐惧的时代,是一个追逐挑战又渴望成功的时代。求职择业对当代大学生来说既是难得的机遇,又是严峻的挑战。我校大学毕业生的职业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倾向,择业意向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他们追求自我发展,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重视经济利益。毕业生中出现的盲目乐观、奉献意识与艰苦奋斗精神缺乏、诚信缺失等心态,不仅仅会影响到毕业生眼下的择业,同时还会进一步影响到以后的成长与职业发展。针对以上出现的不良择业心态,本人的推荐是:

  一、大学生毕业后不能仅仅只有就业意识,因为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会在必须程度上饱和,此刻尤为严重。因此我们要树立创业意识而不能把眼光仅仅限于就业。

  二、要踏踏实实地做事,一步一个脚印,要有灵通的就业信息和强硬的个人素质。专业很重要,但要不断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有人说好关系是泥饭碗,会碎的;文凭是铁饭碗,会锈的;而只有潜力才是金饭碗,走到哪里都会闪闪发亮。在当今社会,只有有潜力的人,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只有有潜力的人,成长的舞台才会无禁区。

  三、要搞好人际关系,广交益友。朋友多了不是坏事。一个人在外难免会遇到挫折,此时朋友的帮忙对你来说很重要。

  四、在选取职业时,要从实际出发,准确把握人才市场的供需信息。人才招聘会每周都在办,人才市场天天都(专业调查报告经典范文)开放,准确掌握人才市场的供求信息,对于当代大学生择业尤为重要。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谁能及时有效地获取信息,谁能从实际出发,准确审视就业形势,谁就能早日步入理想的职业岗位,为祖国,为人民奉献知识和才华。

  五、要敢于应对挫折,不放下,不服输,要敢闯!总之大学生对所学专业只是能说了解,要真正读至硕士才能够说自己学了这个专业。大学生要锻炼各方面潜力,不仅仅要学*书本方面的有字之书,还要去生活中读那本无字之书,这样我们农大学子才会有完美的未来。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10

  一、前言

  1.【调查背景】: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

  2.【调查目的与意义】:主要了解在校大学生就业期望,自身素质的评价,学校就业指导,对就业形势的看法,旨在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影响;经过对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的调查,更好的调节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供需关系;为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作一个新的描述;帮忙大学生尽快认识自我,学校为学生供给就业指导,使学生能谋取梦想职业,为同学们在今后的求职就业过程中供给参考。

  3.【调查时间】x年5月28日――x年6月7日

  4.【调查地点】:沧州市

  5.【调查对象】:沧州市各大高校学生

  6.【调查方式】:问卷调查

  7.【调查过程】:首先设计调查问卷,然后到各高校进行调查问卷,调查完毕后,做数据分析,归纳与整理。

  二、正文

  1.大学生就业问题现状:

  大学生就业难,遍地都是大学生。每到找工作的时候,大家都会争先恐后得去招聘会挤,到头来可能有些人花了钱进入会场,却连和招聘官交谈的机会都没有,很多人投了简历都如石沉大海,无声无息去也。“找到一份适宜的工作实在太难了。”很多应届毕业生从心底发出这样的慨叹。x年,据估算全国至少有80万名毕业生要应对“一毕业,即待业”的窘境。很明显,我们人才缺口大和大学生就业难构成一个矛盾,当高教供给与社会需求之间出现失调时,便会出现一个“扩招怪圈”:高校扩招――本科毕业生就业难――硕士生、博士生甚至博士后层层扩招――就业矛盾“后推上移”――高一层次毕业生挤压低一层次的毕业生,层层挤压,整个社会就业形势更趋严峻――继续加速扩招。如此构成恶性循环,容易引发教育通胀,由此带来的毕业生就业矛盾被“后推上移”,隐患将日益凸显。并且会加剧人才“高消费”现象,大马拉小车,造成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

  2.大学生就业问题出现原因分析:

  从调查的数据看出,大学生未来就业形势严峻主要是由社会、学生、学校和用人单位四方面造成的。主要问题体此刻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本身的工作本事和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不足和社会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严重不一致造成的。我们就这四方面原因进行了分析:

  (1)用人单位

  用人单位选择大学毕业生,最主要是看重学生如何“调整就业心态”,而“提高职业素质”、“提高技能”反倒其次;而大学生甚至学校看来,“提高技能”及“提高职业素质”是最主要的,“调整就业心态”并不重要。用人单位认为“德才兼备”是用人的恒久标准,单位对毕业生“品德”的重视程度远远比毕业自身的重视程度要高得多。

  (2)自身原因

  ①、毕业生就业观念存在误区。一是选地域。在大学生的意识中,大都市

  总是意味着机会、高薪和前途,这导致最需要大学生的地方少人问津,而都市的大学生求职者则人满为患。二是挑单位。大学毕业生都期望选择一个地域条件好、待遇优厚、社会地位高的职业。三是重薪酬。高薪水、高福利等盲目求富观念在大学生中流行,带来了就业难。

  ②、毕业生综合素质缺憾。一是学业不精。有的学生在学校里只是混,没有静下心来学*。二是社交本事欠缺。说话办事的本事、沟通合作的本事、交际公关的本事欠缺。三是缺乏社会实践经验。有的学生很不重视社会实践,甚至连学校要求的暑期社会实践都不能认真完成,更谈不上学到具体的实践。

  (3)社会原因

  ①、出口减速。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造成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衰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中国的出口。有研究证明,在中国经济外向度较高的情景下,中国外贸出口每波动1个百分点,将影响中国18万~20万人的就业。受负面影响较大的主要有纺织服装、制鞋、玩具、摩托车、家具、照明器具、自行车等出口依存度较大的行业,而这些行业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

  ②、从紧的货币政策。从20xx年开始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意味着企业资金的获取难度加大,投资受到约束。全国工商联最新的调查显示,20xx年一季度全国税收增长33.8%,而私营企业税收增长33%,低于全国整体0.8个百分点。这是自20xx年以来私营企业税收增幅第一次低于全国水*。作为吸纳就业的主体,民营企业异常是中小企业经营困难会在很大程度上对就业产生冲击。

  ③、企业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及劳动力价格均呈上升趋势,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两税合一等政策,也会提高出口型企业的生产成本。《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也在必须程度上提高了企业人工成本。目前来看,受成本上升影响较大的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由此对就业产生的消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4)学校原因

  ①、调查发现一半以上学生对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感到不满意。高校大规模扩招,造成市场“供大于求”。造成目前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很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情景,许多人认为是因为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的人太多了,过剩了。其实,我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仅占总人数的5%左右,而发达国家的这个数字已经到达13。所以,我国的人才过剩时相对过剩,并且,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跟不上高等教育扩招的步伐,也为高校毕业生“供大于求”制造了假象。我国的大学生毕业生在大城市、大企业、大公司人才济济,人满为患是过剩了。而一些中小企业,事业单位,偏远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则是人才稀疏,人才缺乏。

  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层次结构、课程资料、教学水*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在大学生就业市场化的情景下,大学的专业设置和调整却显得十分滞后,致使毕业生专业结构与市场供求出现了错位,从源头讲,这已经成为制约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滞后于社会的发展是教育的特点,但没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主观调动,进一步放大了专业及课程设置的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共给结构严重失衡。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而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实际操作本事、适应工作本事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3.大学生就业问题对策和提议

  (1)学生应努力提升综合素质

  ①、注重专业学*。专业强、基础实、理论深、技能佳,是每个用人单位渴望的人才标准。大学期间的专业学*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基础,大学生在校期间必须注重加强专业知识的系统学*,苦练内功,提升素质,培养本事,掌握技巧,为顺利就业打基础、创条件、做准备。

  ②、加强实践锻炼。从进入大学起就要有意识的进行就业规划,经过各种途径寻求实践机会,为将来的就业竞争增加砝码。要在加强专业学*的`基础上,重视校内和校外的社会活动,这些活动异常是社会兼职能够引导大学生走向社会,加强实践学*,熟悉工作流程,丰富社会经验,拓宽人际关系,是大学生进行本事锻炼、施展个人才华的重要舞台。

  ③、调整就业心态。对于大学生自身来说,首先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直面压力和挑战。“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异常是我国现阶段,社会的转型和转变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在不能改变社会的情景下,要逐步调整自我的心态,适应社会的要求。改变过去那种“一步到位”的就业心理,放弃“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旧知识分子偏激心理,不把考研、考公务员当成“救命稻草”(毕竟能如愿的只是极少数),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健康观念,先争取工作岗位,为社会和家庭“减负”,再在工作中磨练自我,寻找机会进行突破。

  ④、还应在大学时全面关注社会动态,早早做好职业规划,并不断朝着这个方向奋斗。同时在不影响学业的情景下,适当的做些兼职工作,增加对社会的认识和经验的积累。充分利用大学的资源,全面掌握知识,以便在各行各业都能够快速接手工作。同时大学生们也应避重就轻,不要总涌往发达城市,西部地区更有利于发挥大学生的抱负和才能,并且薪酬待遇普遍高于东部,为西部发展做出贡献。

  (2)单位:切实纠正用人偏见。

  ①、用人单位一方面要与学校加强互动交流,多了解学校里各专业的特色,还能够借鉴大学生见*制度的思路,为在校大学生供给寒暑假实*基地,既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工作本事,也有助于企业考察人才。另一方面,用人单位要进一步转变思想,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切实纠正用人选材的偏见。一个单位要想得到可持续发展,既要使用好人才,也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从我们的调查情景来看,多数学生充满活力、有闯劲,富有创新精神,并且理论功底扎实,理解新鲜事物快,可塑性强,如果对他们适当加以培训,必须能为企业带来更好更长远的发展。所以,企业不能只图眼前的短期利益,过分看重工作经验,而要有长远的人才战略眼光,要改变唯经验论、唯文凭论的做法,还要纠正性别上和地域上的用人偏见,切实做到不拘一格招揽人才,实现企业与人才的双赢。

  (3)高校提高大学生就业对策

  ①、应当努力提高办学水*。高校应转变观念,把握教育国际化的潮流,加强世界高教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全面提高办学水*。

  ②、不断进行教育改革,高校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景,加快调整高校专业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

  ③、建立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高校要尽快建立和完善集教育、管理、指导和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

  ④、学校应当实行进取的大学生安排就业政策,不仅仅在未来的发展方面,并且在心理调节上头,减轻大学生的就业焦虑心理。

  (4)社会及**其他对策

  应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还须**社会共同努力。**社会必须进行相应总体性调

  整。大学生就业状况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的发展水*,直接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及人们对高等教育价值的确定。**要经过努力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尤其是建立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业水*,来增加对人学毕业生的吸纳本事,使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和社会的人才使用衔接好,这是**和社会的职责。

  三、结束语

  关于大学生就业出现的问题复杂多样,调查具有局限性,不能准确反映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所提出的提议只适用于部分人群,还有许多方面需要改善,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11

  第一、慎重选择创业项目

  选择什么样的创业项目很要害。要选择有发展前景、投入少收益高、竞争不激烈的非传统行业。目前和今后的一段时间里,三个行业具有发展前景。第一,互联网将来有很的发展前景,尤其是电子商务。第二,农村市场有很的发展空间。设想一下假如农村每家每户每年多花1000块钱,能够拉动几个GDP的增长?第三,新能源的前景仍抒阔的。当前传统能源是一次性能源,对环境污染严重。新能源不仅为社会创造价值,而且还对环境不产生破坏作用。

  第二、选择项目别抛弃专业

  学生创业最好不要选择开饭店、卖菜。因为开饭店卖菜之类的,普通的初中生和高中生都能干,甚至会比你做得还好,不要与他们抢饭碗。在学里学*了三、四年,已经具备了系统的专业知识,选择与自己专业相关的项目创业,这是中学生所不具备的。脱离自己的专业做一些常人都能做的项目,那就是浪费学三、四年所学的知识。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应充分结合专业元素,发挥特长,需要的是所谓的“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第三、提倡先打工后创业

  给学生们作讲座的时候,问到创业什么最重要,多数人回答都是“钱”。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学生创业应当具备三个条件。第一、经验和能力,第二、人脉资源,第三、资金。个人的经验和能力是第一位而且是最重要的,没有经验,刚有想法就去干容易失败,即使别人给你资助,你也会赔。学生靠什么积累经验和提升能力?去打工。打工时,积累了经验提升了能力,同时也能熟悉一些比你强的.人,增加一些人脉关系,这样就为以后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四、注重人脉关系积累

  这个社会,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是人在做,所以人脉关系的积累很重要。人脉是一个人通往财富、成功的。入门票,人脉关系不好,你就不能募股。扩展人脉关系,多结识比你能力强比你有钱的人,寻找他人给你投资时,对你认可的有钱人就会给你投资,这就是人脉关系作用的显现。你拥有了能力经验而且选择的项目非常好,又结识了认可你的有钱人,自然有人会给你投资的。

  第五、在创业中创新

  学生最不缺的就是新的思维,新的想法。学生创业不要做传统行业,也不要用老一套的方法去做,要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看看自己和其他人比哪些方面更有优势。假如你发现自己有一个比别人强的特点,比如说你财务比较有优势,暑假可以到会计师事务所打工,哪怕不要钱,可以补充财务知识,毕业之后找一个财务方面的工作应该不成问题。学生怎么创新呢?要根据现有的情况,结合自己的思路,创造新的模式。

  第六、积极募股别负债

  学生创业怎样“找钱”?一般的学生会找家人和朋友借钱,是不好的。因为你负债后心理压力,做事轻易冲动,冲动的结果是失败率很高,不适合创业。募股是最好的方法,除了能找到资金,他入了股,和你在同一条船上,会助你把事情做好,自己借债,别人不会关心你。怎么样去募股呢?这要靠机遇,第一,找一个比你能力强、比你水*高、也有钱的人给你投钱,他只投钱,什么都不管,然后坐等分红,你再找几个合伙人一起干。第二,找一个有钱人投资,他比你有能力,给你投资,你们一块干。

  总之,现在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无疑为学生创业铺就了一条“绿色通道”。从减免部分费用,到提供创业培训、开业指导、咨询服务后续扶持等“一条龙”服务,使学生获得了全方位的助和支持。加上各地方也有各不相同的优惠政策供学生创业,可以说,创业虽比就业下得决心要很多,但这条道路却比就业明朗许多。“赚钱还是赚小钱,取决于你的战略”。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12

  毕业生就业牵动千家万户。来自苏州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的数据显示,去年我市共接收各类毕业生37486人,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特别是学历层次大幅提高。去年我市共接收博士生58人,硕士生1201人,本科生20563人。接收本科以上学历毕业生共21822人,占全市接收总量的58.2%;接收研究生数量达到1259人,增幅达52.1%。无论是接收总量和接收质量,都名列全省前茅。

  然而不能回避的一个事实是,在20xx年我市接收毕业生总量同比增长33.5%一举突破3.7万人后,20xx年接收毕业生总量仍在3.7万人左右徘徊。与此同时,苏州籍毕业生却在突增,供需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苏籍学生压力增大

  20xx年苏州籍大中专毕业生是30116人,这个数据要比20xx年的23908人,整整多出6208人。也就是说,苏州20xx年与20xx年相比接收毕业生总量基本相当情况下,苏州籍学生的突增,自然更加剧了就业压力。

  那么,究竟有多少20xx届苏州籍毕业生还未就业?目前并没有数据显示。因为,通行的毕业生“就业率”是将未就业的登记毕业生人数除以总数得到的结果。问题是,苏州籍大学生也是“双向的”,分布在全国各地。有些人考研了,有些人留在当地了,有关方面并不掌握;而还有些人,不管是就业还是未就业,他们都不进行登记。结果是,登记未就业的人非常少,以至于全国所有城市发布的“就业率”都非常高。

  非公企业胃口最大

  据市人事部门统计,随着国有企业改制的完成和新的非公企业的诞生,以及毕业生择业观念的改变,非公企业已成为广大毕业生首选的主要去向。在我市落实到企业单位的*3万人中,非公企业接收毕业生占了全市企业接收总量的91.0%,继续成为吸纳毕业生的最大载体。全市录用到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人数分别是671人、4581人(其中教育系统2183人)。

  而苏州的五个县级市,也成为接收毕业生的新亮点。数据显示,20xx年苏州市区共接收毕业生15330人,五个县级市共接收22156人,市区与五个县级市接收之比为1:1.45。其中,张家港市、吴江市接收总量增幅较大。此外,五个县级市20xx年接收的研究生共277人,比前年增加159人,增幅高达135%,县级市对高层次毕业生的吸引力正在增强。

  总体来看,工科类专业的毕业生较占优势,新专业面临新机遇。与我市产业结构相匹配的机械类、电子类等工科类专业的毕业生仍然“吃香”,医学类以及工程类等行业特点明显的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总体较好,像物流、营销类等新专业的.毕业生呈现出供不应求的态势。

  电子机械吸纳大户

  归纳有关数据显示,机械、电子行业仍然是苏州吸纳毕业生的主力军。这一点,既可从20xx年初发布的《苏州20xx年人才需求专业目录》中看出,也能从最新的市场需求中得到印证。从《苏州20xx年人才需求专业目录》中我们可以看到,在16个行业列出的66249个专业需求中,机械电器类占了17341 个,IT电子类占了12645个,仅这两类就占了*一半的份额。在最新的对市区314家需求毕业生企业的调查数据显示,排前两位的,也是机械与电子,它们分别是1514人和959人。

  而各县市区由于所属辖区的产业结构不同,吸纳的人才的数量还有所不同。比如,市区排前5位的是:营销、机械、电子、信息技术、企业管理。

  本科趋缓硕士薪降

  一个地区有一个地区毕业生初始月薪的基本定位。以本科生为例,去年苏州市劳动部门给出的市区就业毕业生的初始月薪参考价在1600元,高新区给出的就业毕业生初始月薪的参考价是20xx元,园区给出的就业毕业生初始月薪不含个人缴纳公积金是20xx元以上。事实上,在许多职位都是10比1,甚至几十人谋求一个职位的条件下,不少毕业生为谋得饭碗,即使低于这个价的,他们也在做。正因为有那么多的“后备毕业生”可供用人单位选择,*两年的苏州接收毕业生的初始月薪基本不涨。一份调研报告揭示,去年市区本科学历的起薪均值为1589元,比上一年的1526元,只增长了4.13%。而几乎所有地区的硕士及以上毕业生的初始月薪都有所降低。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13

  当代大学生面临着相当严峻的就业形势,这场经济危机不仅影响了世界各国的经济,还导致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各校大学生带来了相当大的影响,面对危机我们应该何去何从呢?全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走向越来越难的趋势。这个方面和国际经济形势有很大关系,另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针对这一社会现象进行各方面的调查,问题涉及大学生就业期望,就业素质的自我评价,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择业与就业的影响等方面,旨在对大学生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的相关问题进行实证研究,为高校就业指导和人才培养提供资料与对策研究依据调查结果呈现出以下几个问题。一多数学生对于务实有新的认识,就业期望趋向现实,主要表现在工作单位,工作区域等方面。1就业方向:先就业后择业成为第一选择,大学生在职业取向方面优先考虑的前三项是:先就业后择业,先择业后就业,继续深造,它们分别为41.76%,28.57%,27.84%,调查显示,在面对就业压力时,多数学生表现出特有的自信与成熟,在此问题的选择中,特别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继续深造,这选项占,有过四分之一的学生希望继续学*,而且此风*年经久不衰,且愈演愈烈。究其原因:一是经济知识时代的影响和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二是就业竞争激烈,优越的职业需要优秀的高层人才;三是心理素质,有的大学生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回避即时就业问题等因素,这一现象值得认真分析研究,其利弊何在?其利在于缓解就业压力,促进人才素质的提高,改善我国人才结构,增强我国高级人才的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忧虑的是它反应出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方面欠缺,社会压力的承受力不够,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有相当部分的大学生选择了回避的方式,职业期望趋于非风险化。这种现象还可以从学生对就业前景持有不容客观的评价,这里除了客观因素外,更多的是学生的心理素质问题,由此可见,高校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心理辅导室必要的。

  二就业取向:就业地区首选经济发达地区,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在选择就业地区时,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占66.5%。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经济发达地区除了有较可观的工作待遇外,经济发达地区与国际接轨更便捷,更能为就业者提供在学*提高的机会,这与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时密切相关的。二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机会较其他不发达地区的高,且就业岗位多元化的选择方位较之其他地区多,这也成为就业者选择的原因。

  三价值取向:记者在走访的过程中了解到,各单位的薪资基本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只有少部分单位存在降薪的现象。大多数企业负责招聘的人员都表示,岗位薪资不可能高于招聘薪酬,但会基本保持原有水*。这种情况下,大部分求职者应对人力资源市场和薪酬采取主动迎合态度,针对现阶段形式自身作出相应调整。

  我们大学生的择业观正在发生变化,他们变的冷静理智,据国家工商总局统计,年我国的中小企业已经达到100万家,占全部企业的99%,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也是我们大学生的主力军,其企业具有更多的创新和更新能力,我国加入wto后对大学生求职择业带来了更多的机会。

  四大学生应加强就业工作的对策

  (一)坚持理想教育确定正确的职业理想,道德修养在掌握的所学专业要求的各项准予技能重点培养学生适应心环境和动手创造的能力。

  (二)紧跟时代步伐,更新大学生就业观念,目前的社会强调的是以创业带动就业,勇于挑战,不怕失败,随着改革开放农村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只要我们大学生都有积极的.心态,正视社会适应社会,你就会越来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社会将会尽可能的为大学生求职择业提供合适的环境,大学生得以施展自己的才华。所以大学生本身应对就业只是有一定的了解,才能使自己在今后的就业中有立足之地。

  当今大学生就业观调查报告

  随着我国高校的连年扩招,每年大学生毕业人数也愈来愈多,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普遍关心和有待解决的问题。年是高校扩招后本科毕业生的第一年,毕业人数比上一年增加了44.6%;年毕业生280万人,比上一年增长32.1%;年毕业生达到了338万人;而年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五百多万人,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因此大学生就业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而大学生就业作为大学生人生一个重要的关口,初次就业和第一份工作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成才和成长,因此,选择工作务必要慎重。

  作为一名即将走入毕业的大学生,我认识到这一严重的问题后,决定亲自进入这一市场进行调查。今年寒假我随高邮市高璐宝食品有限公司的有关人员去人才市场进行招聘,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天时间,但让我感触很深,也让我对目前的就业形势有了一定的了解,这必定会对我明年的就业有所帮助。以下便是我总结出来的对目前大学生就业观的分析。

  首先,大学生在择业时会考虑报酬问题。虽然薪水不是大学生选择企业最重要的因素,但是薪水无疑是人们对一份工作最基本的要求。“非2500元或3000元不干”,这曾经是媒体广泛报道的大学生找工作时定下的月薪数。如今,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一年比一年大,大学生就业的工资底线也越来越低,随着大学毕业生薪水的下降,很多用人单位在薪金制度上也有了很大转变:不再以人定薪,而是以岗定薪,更强调员工为用人单位带来的实际利润。职场中的机会永远不是遇到的,而是争取到的。同时很多大学生认为他所选择的第一份工作只是作为他今后发展的一个过度口,积存经验。除了薪酬是学生考虑的重要因素之外,工作环境、企业声誉与企业文化、工作富有挑战性、工作的稳定性、户口和住房、社会保障体系等因素也是学生们重点考虑的因素。

  大学生对于选择工作时因素的看重,与他们认为的工作意义是直接相关的。在大学生看来,最重要的工作意义是自我实现,其次是生存的必须条件以及个人兴趣所在。而“学以致用”在找工作中似乎没有得到太多体现。有很多大学生对“专业对口”的看法是,找工作尽量专业对口,但不必强求”。还有小部分的人认为“专业并不重要,只要工作合适就行”,也就是说有大半的人并不强求专业要对口,在工作中发展自己学了4年的专业知识。而认为“应该专业对口,在工作中发展自己的专业知识”的人只有少数。经常在那里听到正在找工作的大学生说,最重要的是能找到工作,混口饭吃,先养活自己。

  然而,有很多企业在人才招聘上,也遇到了不少难题。很多企业认为目前有很多大学生就业眼高手低,或者嫌工资低。很多学生着重选择国有企业、大中型企业、外资企业,而相对一些中小型企业情况不是很好,他们认为某些大学生只是抱着学经验的态度,把小公司作为自己进军大公司的跳板,发展不长,对他们公司的长久发展不利。这也是个非常现实的观点,抱有这种思想的人应当慎重的考虑。

  此外,大部分人都热衷于名牌企业或者外企,认为比较有面子。其实我认为很多中国本土的中小企业也很有发展潜力,不一定要局限于所谓的外企,给别的国家的人打工,这样才更有利于我国的经济发展。

  以上是我总结出的几点经验,相信对我明年的求职应聘会有很大的帮助!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14

  发布时间:20xx-04-19

  调查时间:XX年2月11日

  调查地点:四川省资阳市保和镇中心小学

  调查对象:保和镇中心小学部分教师

  1、 调查内容:

  (1)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2) 大学生创业失败的原因

  (3) 大学生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

  2、 调查方式:

  (1) 查阅相关书籍

  (2) 登陆网站搜索

  (3) 对教师进行访问

  3、 调查结果

  通过查阅相关书籍登陆网站搜索对教师进行访问等方式,我了解到,随着社会进步,大学生也越来越多,当今社会的岗位数远远少于大学的人数,因此多数教师认为,应该控制大学生的人数,提高大学生的质量,鼓励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提高大学生去基层就业的积极性,进一步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关于创业国家就多为大学生提供创业资金,为大学生创业营造良好环境,鼓励大学生依托专业优势开拓市场,而高校也应该把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当作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手段,引导和扶持大学进行创业。

  4、 经验体会

  我是一名刚入校不久的大学生,这次调查让我感受良多,我觉得除了社会和国家要帮助大学生以为,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也应该多学知识,掌握好技能,为自己出身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

  5、对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的评价

  我认为此次活动开展得既有价值,又有意义,而且实践的课题非常贴*生活,也都是同学们都有所闻,但又知之甚少的事情,非常适合同学们调查研究。我更希望学校能组织一次大型的调查活动,让全校师生一起参与。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15

  *年来,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一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社会、用人单位、高校及大学生本身都是其中的因素。作为大学毕业生,应该增加对当前就业形式的了解,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心态,培养自身素质、提高就业竞争能力并以低姿态进入就业市场。

  随着全国各地高校连年不断扩招,毕业生的数量也日益增长,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发严峻,现如今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众人关注的话题。虽然**也在不断扩大社会市场的就业面,为大学毕业生增加了许多就业机会,然而面对日益增加的就业人群,这些机会只能说是九牛一毛。在这种形势下,大学毕业生要与形形色色的就业人群进行激烈的竞争,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谈到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归根结底,大学生的就业与当今社会的就业形势密切相关。说到这里,就谈谈我对于大学生就业形势调查的结果,这里分为三个方面:

  一、 大学生就业的现状

  (一) 待就业人数增长

  我国自1999年大学开始扩招以来,招生人数增速很快。最*,据中国媒体援引人力和社会保障部的最新统计数据,20xx年毕业生611万,20xx年高校毕业生总人数超675万创历史新高。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就业形势变得越来越严峻。尤其是这几年来,人们普遍感到找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了,加上往届未能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很大。

  (二) 毕业生向大中城市流动趋势加强

  随着我国沿海及周边城市的快速发展,这些发达城市与发展相对缓慢的一些中小城市及乡镇的差距逐渐拉大,高薪高待遇的工作吸引着大学毕业生流向经济发达城市寻求发展方向和发展机会,逐渐形成了向大中城市流动的趋势,造成了人才集中超过了就业市场的需求。

  (三) 毕业生的期望值过高

  由于教育水*的不断提高,高校学生的专业素质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因此他们对于就业方面的期望值也很高。很多毕业生对自己理想的工作薪资的期望值过高,他们一直在寻找符合自己理想条件的工作,没有关注其他本应适合自己的工,从而丧失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二、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一) 毕业生自身的原因

  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总是期望找到一份轻松且高薪的工作。既不愿从事高付出的工作,(比如一些比较辛苦、伤身伤神的工作)又想获得丰厚的薪资,在此过程中却忽略了对自身能力和水*的合理评估。部分学生对对自己的求职过程和结果抱有想当然的想法,认定了高薪高待遇高福利的工作且未曾考虑到求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对自身的评价过高,但理想状态毕竟和社会现实相去甚远,正是由于这种对自身能力不合理的评估,导致部分学生找不到符合自己要求的工作,在求职过程中也与一些好机会擦肩而过。

  (二) 高校扩招的原因

  *年来高校的不断扩招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知识型人才,同时也为毕业生就业造成了严重影响。待就业的毕业生人数远远超过了社会市场的需求,“供过于求”的现状使得原本的“卖方市场”变成了“买方市场”。其次,当今社会需要的是综合型人才,而我国的教育体制还不够健全,我国高校培养的人才在综合能力方面还有所欠缺,专业技能的掌握水*也不够高,且因日常学*过

  程中理论知识占的比例比较大,而实际操作却比较少,导致部分学生很难熟练地将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在实践过程中,无法将专业知识合理的运用,导致这些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影响其顺利就业。

  (三) 社会用人单位需求的原因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当今社会市场对求职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如今的用人条件主要集中在知识和技能两个方面,对求职者的筛选也相当严格,且吸纳的人员有限。另一方面,从工作要求方面来讲,与科技挂钩的工作主要吸纳的是知识型人才,且都是知识高精者,大部分大学生的知识水*与此类工作要求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做此类工作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而另一大部分工作主要集中在技能操作方面。大学生在校期间,大部分时间主要集中于理论知识的学*,实践的机会相对比较少,且除了课外闲暇时间和假期的兼职工作和实*外,工作经验少之又少,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难免不甚熟练。而就社会用人单位来讲,在对求职者进行层层筛选时很大程度上会选择技能水*相对较高者,这对于大学毕业生而言是个普遍存在的难题。

  (四)国家目前的高增长、低就业增长模式的原因

  根据亚洲开发银行最*做了一份研究表明,中国每增加一个百分点的GDP只增加就业0.12%个百分点,这是在亚洲里最低的国家。这是因为我们的增长模式中过多的强调大企业、高新技术等,而没有把扶植中小企业真正的做好。我们的银行仅给大企业贷款,而不愿意给中小企业贷款,这些都是造成我们高增长、低就业的根本原因。

  三、 大学生应如何面对就业难问题

  (一)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就业观和职业观

  所谓市场经济,就是商品经济的实现形式,就是通过市场调节社会经济活动,配制社会资源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它的原则是等价交换和物质利益原则,它是一种经济组织方式,属于物质文明范畴。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通过市场经济不断达到社会资源最优配置,深化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大学生作为社会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成为其中一个环节。我们要想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必须通过从事一个或多个职业来完成。我们必须通过职业生涯来满足自己的人格需求、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大学生只有在科学人生观的指导下,全身心地投入市场经济,勇于变革社会,变革自然的实践,才能体验到人生的真正意义,从中获得向前奋进的力量。只有通过参与市场经济下的社会分工,才能逐渐明白人活着是为了什么,懂得做人的道理,在***的求索中不断完善人生,把握人生的真谛。市场经济下的职业就是,参与社会分工,利用专门的知识和技能,创造物质财富精神财富,获得合理报酬,满足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工作。因此,我们一定要投身到市场经济中去积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增加对当前就业政策的了解

  大学生应在学*之余,主动了解当前的就业政策,调查了解当前就业形势的变化,再依此及时调整自身发展方向,对个人素质进行重点培养,以符合用人单位的标准;同时根据个人需求和社会要求做出合理的选择和决策,以便顺利就业。

  (三)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心态

  大学生择业应注重现实:一是外部职业环境的现实性,二是个人能力素质的现实性。大部分学生不愿意去较为偏远或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而宁愿留在大中型城市做最基层的工作,忽略了社会需求,在此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影响到个人发展前途。大学生初入社会,不应过分注重利益,而应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工作,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面对“就业难”现状,大学生应从自身出发,积极寻找应对措施。调整就业心态,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养成坚韧的性格和谦虚谨慎、认真自律的良好品德。

  (四)培养自身素质,提高就业竞争能力

  1. 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

  大学生应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培养广泛的职业兴趣,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强烈的责任意识。其中职业道德至关重要,因此大学生应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

  2. 坚持学*,努力完善自我

  大学生在求职或是工作中总会遇到许多棘手的问题,为了以后的工作能相对得心应手,首先应该坚持学*,以知识和技能来弥补自身的不足,进而完善自我。因此,大学生应做到以下几点:

  大学生应树立“终身学*”的观念,努力学*新知识,开拓视野。当今社会发展迅速,很多知识都在推陈出新,大学生应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不断学*新知识。因为大学毕业后若不经过继续学*就很难成为一个高水*的人才。当前面临知识急剧增加和迅速老化的双重压力,只有不断地接受大学后的继续教育和学*,储备更多的能量,补充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新信息,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菁选(扩展4)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菁选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14篇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报告,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篇1

  20xx年,武汉天区高校毕业生(原科)同93449人,他们的就业状态怎样?昨夜,市己事局颁布了20xx暮年度文汉地域大教毕业生就业率指数讲演。蒙金融安机影响,取去年比拟,往年的《呈文》只要“一半”:便仅无就业率演讲,却出无对于本年度大先生就业的猜测。纲后,危机对于威严汉的影响借已睹顶,就业形势的佳好仍易预测。据引见,20xx年,包含硕士生正在外的高校毕业生,将会送来就业“最费劲”的时代。

  下考期*,如何猜测将来的便业压力,当怎样挑选本人的博业?市己事局淌静分配处处少王星称,除了小教毕业生就业才能需培育外,挑选佳博业非最主要的影响之一。就纲后形势望,农科专业毕业生,一夕失业,不只薪火较高,而且很易被为代,而理科博业薪火较矮,且呈没有稳固状态。

  20xx年,文汉高地区高校原科毕业生比上一年仅增加56人,远7年来毕业生人数删少率为最矮,缘由非一些沉面高校,如武汉大学、华外科技大教招支的本科生持仄或者加长。

  统计成果隐示,20xx年威严汉地域下校原科毕业生便业率为67.53%,失业率比下年矮出6.59%,就业率指数降落8.07。重要缘由非蒙邦际金融安机影响,20xx暮年用己双位的需供质较来年同早期小幅加长。

  从纲后了系的情形来望,影响次要散外正在金融、证券、房天产、从事入入口产品减农制作等止业;自范围下瞅,重要为外大企业战官营企业。

  20xx年武汉高地区高校大学毕业生考研率为21.54%,取上年15.37%比拟大幅增添,否睹20xx年的就业形势严酷,委婉而考研,考研数质在XX年降落先,委婉而上降,到达历史最高程度。

  据引见,文汉天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人数,减上考研人数实践到达88%借少,其他1万人归了小野,出邦1%,守业0.1%及三四千人自事集体户,从就业、考研及出邦人数来瞅,武汉地域高校毕业生就业“降真率”约90%。

  自第一季度来望,威严汉市的gdp增加坚持正在9%以下,但金融安机的影响尚已睹顶,高校毕业生失业仍遭到猛烈冲打。据猜测,往年,下校毕业生便业固然里临很小困易,但亮暮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将步进最难题的“费劲早期”。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篇2

  一、前言

  1.【调查背景】: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

  2.【调查目的与意义】:主要了解在校大学生就业期望,自身素质的评价,学校就业指导,对就业形势的看法,旨在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影响;经过对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的调查,更好的调节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供需关系;为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作一个新的描述;帮忙大学生尽快认识自我,学校为学生供给就业指导,使学生能谋取梦想职业,为同学们在今后的求职就业过程中供给参考。

  3.【调查时间】x年5月28日――x年6月7日

  4.【调查地点】:沧州市

  5.【调查对象】:沧州市各大高校学生

  6.【调查方式】:问卷调查

  7.【调查过程】:首先设计调查问卷,然后到各高校进行调查问卷,调查完毕后,做数据分析,归纳与整理。

  二、正文

  1.大学生就业问题现状:

  大学生就业难,遍地都是大学生。每到找工作的时候,大家都会争先恐后得去招聘会挤,到头来可能有些人花了钱进入会场,却连和招聘官交谈的机会都没有,很多人投了简历都如石沉大海,无声无息去也。“找到一份适宜的工作实在太难了。”很多应届毕业生从心底发出这样的慨叹。x年,据估算全国至少有80万名毕业生要应对“一毕业,即待业”的窘境。很明显,我们人才缺口大和大学生就业难构成一个矛盾,当高教供给与社会需求之间出现失调时,便会出现一个“扩招怪圈”:高校扩招――本科毕业生就业难――硕士生、博士生甚至博士后层层扩招――就业矛盾“后推上移”――高一层次毕业生挤压低一层次的毕业生,层层挤压,整个社会就业形势更趋严峻――继续加速扩招。如此构成恶性循环,容易引发教育通胀,由此带来的毕业生就业矛盾被“后推上移”,隐患将日益凸显。并且会加剧人才“高消费”现象,大马拉小车,造成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

  2.大学生就业问题出现原因分析:

  从调查的数据看出,大学生未来就业形势严峻主要是由社会、学生、学校和用人单位四方面造成的。主要问题体此刻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本身的工作本事和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不足和社会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严重不一致造成的。我们就这四方面原因进行了分析:

  (1)用人单位

  用人单位选择大学毕业生,最主要是看重学生如何“调整就业心态”,而“提高职业素质”、“提高技能”反倒其次;而大学生甚至学校看来,“提高技能”及“提高职业素质”是最主要的,“调整就业心态”并不重要。用人单位认为“德才兼备”是用人的恒久标准,单位对毕业生“品德”的重视程度远远比毕业自身的重视程度要高得多。

  (2)自身原因

  ①、毕业生就业观念存在误区。一是选地域。在大学生的意识中,大都市

  总是意味着机会、高薪和前途,这导致最需要大学生的地方少人问津,而都市的大学生求职者则人满为患。二是挑单位。大学毕业生都期望选择一个地域条件好、待遇优厚、社会地位高的职业。三是重薪酬。高薪水、高福利等盲目求富观念在大学生中流行,带来了就业难。

  ②、毕业生综合素质缺憾。一是学业不精。有的学生在学校里只是混,没有静下心来学*。二是社交本事欠缺。说话办事的本事、沟通合作的本事、交际公关的本事欠缺。三是缺乏社会实践经验。有的学生很不重视社会实践,甚至连学校要求的暑期社会实践都不能认真完成,更谈不上学到具体的实践。

  (3)社会原因

  ①、出口减速。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造成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衰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中国的出口。有研究证明,在中国经济外向度较高的情景下,中国外贸出口每波动1个百分点,将影响中国18万~20万人的就业。受负面影响较大的主要有纺织服装、制鞋、玩具、摩托车、家具、照明器具、自行车等出口依存度较大的行业,而这些行业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

  ②、从紧的货币政策。从20xx年开始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意味着企业资金的获取难度加大,投资受到约束。全国工商联最新的调查显示,20xx年一季度全国税收增长33.8%,而私营企业税收增长33%,低于全国整体0.8个百分点。这是自20xx年以来私营企业税收增幅第一次低于全国水*。作为吸纳就业的主体,民营企业异常是中小企业经营困难会在很大程度上对就业产生冲击。

  ③、企业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及劳动力价格均呈上升趋势,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两税合一等政策,也会提高出口型企业的生产成本。《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也在必须程度上提高了企业人工成本。目前来看,受成本上升影响较大的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由此对就业产生的消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4)学校原因

  ①、调查发现一半以上学生对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感到不满意。高校大规模扩招,造成市场“供大于求”。造成目前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很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情景,许多人认为是因为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的人太多了,过剩了。其实,我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仅占总人数的5%左右,而发达国家的这个数字已经到达13。所以,我国的人才过剩时相对过剩,并且,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跟不上高等教育扩招的步伐,也为高校毕业生“供大于求”制造了假象。我国的大学生毕业生在大城市、大企业、大公司人才济济,人满为患是过剩了。而一些中小企业,事业单位,偏远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则是人才稀疏,人才缺乏。

  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层次结构、课程资料、教学水*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在大学生就业市场化的情景下,大学的专业设置和调整却显得十分滞后,致使毕业生专业结构与市场供求出现了错位,从源头讲,这已经成为制约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滞后于社会的发展是教育的特点,但没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主观调动,进一步放大了专业及课程设置的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共给结构严重失衡。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而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实际操作本事、适应工作本事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3.大学生就业问题对策和提议

  (1)学生应努力提升综合素质

  ①、注重专业学*。专业强、基础实、理论深、技能佳,是每个用人单位渴望的人才标准。大学期间的专业学*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基础,大学生在校期间必须注重加强专业知识的系统学*,苦练内功,提升素质,培养本事,掌握技巧,为顺利就业打基础、创条件、做准备。

  ②、加强实践锻炼。从进入大学起就要有意识的进行就业规划,经过各种途径寻求实践机会,为将来的就业竞争增加砝码。要在加强专业学*的基础上,重视校内和校外的社会活动,这些活动异常是社会兼职能够引导大学生走向社会,加强实践学*,熟悉工作流程,丰富社会经验,拓宽人际关系,是大学生进行本事锻炼、施展个人才华的重要舞台。

  ③、调整就业心态。对于大学生自身来说,首先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直面压力和挑战。“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异常是我国现阶段,社会的转型和转变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在不能改变社会的情景下,要逐步调整自我的心态,适应社会的要求。改变过去那种“一步到位”的就业心理,放弃“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旧知识分子偏激心理,不把考研、考公务员当成“救命稻草”(毕竟能如愿的只是极少数),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健康观念,先争取工作岗位,为社会和家庭“减负”,再在工作中磨练自我,寻找机会进行突破。

  ④、还应在大学时全面关注社会动态,早早做好职业规划,并不断朝着这个方向奋斗。同时在不影响学业的情景下,适当的做些兼职工作,增加对社会的认识和经验的积累。充分利用大学的资源,全面掌握知识,以便在各行各业都能够快速接手工作。同时大学生们也应避重就轻,不要总涌往发达城市,西部地区更有利于发挥大学生的抱负和才能,并且薪酬待遇普遍高于东部,为西部发展做出贡献。

  (2)单位:切实纠正用人偏见。

  ①、用人单位一方面要与学校加强互动交流,多了解学校里各专业的特色,还能够借鉴大学生见*制度的思路,为在校大学生供给寒暑假实*基地,既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工作本事,也有助于企业考察人才。另一方面,用人单位要进一步转变思想,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切实纠正用人选材的偏见。一个单位要想得到可持续发展,既要使用好人才,也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从我们的调查情景来看,多数学生充满活力、有闯劲,富有创新精神,并且理论功底扎实,理解新鲜事物快,可塑性强,如果对他们适当加以培训,必须能为企业带来更好更长远的发展。所以,企业不能只图眼前的短期利益,过分看重工作经验,而要有长远的人才战略眼光,要改变唯经验论、唯文凭论的做法,还要纠正性别上和地域上的用人偏见,切实做到不拘一格招揽人才,实现企业与人才的双赢。

  (3)高校提高大学生就业对策

  ①、应当努力提高办学水*。高校应转变观念,把握教育国际化的潮流,加强世界高教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全面提高办学水*。

  ②、不断进行教育改革,高校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景,加快调整高校专业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

  ③、建立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高校要尽快建立和完善集教育、管理、指导和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

  ④、学校应当实行进取的大学生安排就业政策,不仅仅在未来的发展方面,并且在心理调节上头,减轻大学生的就业焦虑心理。

  (4)社会及**其他对策

  应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还须**社会共同努力。**社会必须进行相应总体性调

  整。大学生就业状况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的发展水*,直接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及人们对高等教育价值的确定。**要经过努力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尤其是建立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业水*,来增加对人学毕业生的吸纳本事,使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和社会的人才使用衔接好,这是**和社会的职责。

  三、结束语

  关于大学生就业出现的问题复杂多样,调查具有局限性,不能准确反映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所提出的提议只适用于部分人群,还有许多方面需要改善,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篇3

  我国大学扩招后,应届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就业也就面临着更大的挑战。这个方面和国际经济形式*3年来连遭打击,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针对这一社会现象,此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580份,实际547份,回收率为94.3%。调查文件采用单项选择、不定项选择和主观题三种方式往返答题目。题目涉及大学生就业期看、就业素质的自我评价、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择业与就业的影响因素等方面,旨在对大学生就业期看与实际就业的相关题目进行实证研究,为高校就业指导和人才培养提供资料与对策研究依据。

  调查结果呈现出几个题目:

  一、多数学生对于“务实”有新的熟悉,就业期看趋向现实,主要表现在工作单位、工作区域等方面。

  (1)就业方向:先就业后择业成为第一选择

  大学生在职业取向方面优先考虑的前三项是“先就业后择业”、“先择业后就业”、“继续深造”,它们分别为44.76%、28.57%、27.84%。调查显示,在面得就业压力时,多数学生表现出特有的自信与成熟。

  在此题目的选择中,特别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继续深造”,这选项占27.84%,有过四分之一学生希看继续学*,而且此风*年经久不衰,且越演越烈。究其原因:一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影响和人才素质要求的进步;二是就业竞争激烈,优越的职业需要优秀的高层次人才;三是心理咨询因素,有的大学生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回避即时就业等因素。这一现象值得认真分析研究,其利与弊何在?其利在于缓解就业压力,促进人才素质的进步,改善我国人才结构,增强我国高级人才的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忧虑的是它反映出大学生心理咨询素质方面的欠缺,社会压力的承受力不够,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有相当部分的大学生选择了回避的方式,职业期看趋于“非风险化”。22.92%的同学对就业远景持有“不容乐观”的评价,这里除了客观实在的因素影响外,更多的是学生的心理咨询素质因素题目。由此可见,高校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心理咨询辅导工作是必要的。

  (2)就业取向:就业地区首选经济发达地区

  学生在选择就业地区时,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占66.54%。这说明两个题目:一是经济发达地区除了有较可观的工作待遇外,经济发达地区与国际接轨更便捷,更能为就业者提供再学*进步的机会,这与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密切相关。二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机会较其他不发达地区的高,且就业岗位多元化,这是吸引学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影响学生择业就业的因素突出。

  (1)多数学生对职业价值标准上,把“工资福利待遇”、“实现自我价值”作为重点考虑。两项占的比例分别为36.62%、26%,具体情况调查结果见图4。

  这与学生实际就业时考虑的因素一致,即把薪金与个人价值和能力的体现作为重点考虑因素。调查显示,学生的就业除了受薪酬的影响外,人生价值观中个人因素也很突出。但是,学生在进行人生选择时较多考虑个人因素,较少考虑社会需要,即使在追求自我实现时也折射出主要夸大的是“自我”而非“社会”的需要。对于这现象的利弊值得我们研究与思考。

  (2)在就业过程中,有44%的学生以为“经验及实践能力”为最重要的因素。而“学历”、“毕业院校或专业”、“应聘技巧”则各占10.48%、10.34%、12.69%。这可能与用人单位在招聘时的要求有关。

  三、多数学生对就业素质的评价都有比较明确的熟悉,明确自身的上风与劣势。

  (1)多数学生的上风为“理论基础”、“专业技能”。

  (2)有半数以上的学生以为自己的“实践能力”、“竞争与风险意识”处于劣势状态,它们分别达到了33.07%和30.69%;在学生以为自己最缺乏的素质方面中,“创新能力”、“实践工作能力”、“专业知识与技能”被纳进了前三项选择。其总的原因可能是,一方面知识更新迅速,知识越来越深,越来越广,职业素质越来越综合;另—方面学校教育滞后,教育的知识结构不尽公道,使大学毕业生就业时普遍有压力感和不适应感,对自己所学*和把握的知识与技能缺乏自信。再一方面学生勇于挑战的心理咨询素质还没形成;在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说得多却做得少,培养的覆盖范围也相对狭小,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培养的环境。除了进步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外,如何进步学生勇于挑战的心理咨询素质和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将成为高校就业指导的两大课题。

  四、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与学生的需求处于不*衡状态。

  (1)有过半数的学生反映:“不太满足”学生就业的指导工作。

  (2)学生“希看学校在大学生就业成才方面着重给予哪些指导和帮助”时,

  学生们有48.96%选择“提供更多实践机会”,而“加强创新能力培养”和“注重社交能力指导”也占据一定的分量。从国家政策和从现实需要上出发,学生需要从就业观念向创业观念转变。在调查中,学生以为“培养自主创业精神”是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关键(占34.21%);而“加强高校就业指导”与“其他因素”也占很大的份量。针对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基本上还是局限于信息发布、政策宣传、技巧培训、协议办理等服务性工作。调研建议,就业成才导航体系应覆盖大学教育全过程。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仍然主要面对毕业班,但此时他们大多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遗憾。就业指导工作亟待从毕业班向低年级学生辐射,贯串大学教育全过程。具体来说,就业成才导航体系应该涵盖专业知识技能导航,如学*方法指导、新思想新观念先容、个人完善知识结构帮助等;健康成才导航,通过实施结对服务、心理咨询指南、交流讨论,对大学生在就业求知和个人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咨询困扰排忧解惑;法律导航,普及法律知识,加强法治意识、引导诚信意识。

  从调查所反映出的题目来看,进一步实现我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治理规范化,特别是如何把就业指导工作切实纳进学校教书育人的整体工作轨道,还有值得深进研究和改进的地方。

  择业是人生的一次重要选择,也是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心理咨询素质的一次检验。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择业心态十分复杂,各种矛盾和冲突交织在一起,对此我们应当进行认真的分析并加以积极的引导、疏导。

  通过调查,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一、大学生择业心态特点

  1.成就动机水*高,但害怕面对现实。大学生有强烈的成就感。在择业中,大学生的追求和憧憬更为强烈,有着希看成功和报效社会的强烈倾向。他们愿意为祖国繁荣富强贡献气力,有较高的抱负水*。不过现实却有诸多不尽人意之处。

  2.择业心理咨询期看高,但缺乏信心和竞争力。现代大学生的心理咨询期看值从进校开始就很高。这种高期看值历经四年更加高涨,大学生的择业心理咨询期看值高就是其中一个突出表现。

  3.实现自身价值愿看强,但缺乏艰苦创业的心理咨询预备。随着改革开放的深进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大学生择业十分重视自身价值,追求自我实现,愿意根据自己的专业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往,到他们以为能实现自己“价值”的单位往。可是,他们缺乏艰苦创业的心理咨询预备,现实中不愿到艰苦的地方、到边远山区、到基层往。大学生想走捷径,幻想成才的道路一帆风顺。他们固然也愿为国家繁荣富强作贡献,却过分夸大自我价值;有实现自身价值的雄心壮志,但对吃苦刻苦恐惧,没有充分做好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的心理咨询预备,产生恐惧和彷徨,形成强烈的心理咨询矛盾。

  4.全面素质重要性意识强,但自身欠缺且培养不够。大学生就业竞争是十分激烈的,主要是全面素质(综合素质)竞争。大学生对全面素质重要性的熟悉十分明确,但是有些人大学四年却未得到很好的培养。

  二、大学生择业心态矛盾冲突原因

  1.毕业生自身处于矛盾期。首先,大学生择业是在各种矛盾中的艰难选择。如自我与客我矛盾、理想与现实矛盾、奉献与索取矛盾、社会需求与自身实力矛盾等。其次,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心理咨询矛盾的突出时期。他们心理咨询发展不稳定、不*衡、不健全往往会产生种种矛盾。再次,大学毕业生有相当部分心理咨询还不成熟,所以形成的个性心理咨询特征有较大的差异,在择业中就表现出内在心理咨询特征的复杂性与矛盾性。

  2.高等教育处于过渡期。当前,高校进行大幅度扩招,就业岗位跟不上毕业生数目的快速增长和无法完全满足毕业生的期看。如何适应这种新形势、新情况,进行专业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等改革,进步师资水*,加强高校的配套发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有效教育和引导大学生转变观念和调整心态,保证他们择业活动的顺利开展,是高校甚至全社会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题目,这个题目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应引起我们的关注。但是高校无法在短时间内适应这种新形势、新情况,它是一个长期性和渐进性的过程。这种状况是毕业生产生不同择业心态的直接原因。

  三、调整大学生择业心态

  我们应当正确熟悉大学生择业心态中的种种矛盾冲突,决不能笼统地以为都是消极心态。大学生择业的矛盾心态使其碰到困难、挫折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既有积极方面,又有消极方面,但积极方面是主流。这种矛盾心态是其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咨询现象和心理咨询发展趋向成熟的动力。除了大学生本身要努力寻求积极的解决办法外,高校与社会也要加强教育和引导,使他们保持稳定、积极、正确的择业心态进行公道择业。

  1.大学生要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21世纪经济、科技的竞争回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市场经济条件下毕业生在人才市场的竞争主要是综合素质的竞争,大学生在大学四年应留意自己各方面素质的培养,提前做好择业预备。自觉培养自己的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心理咨询素质等,培养自己的交际能力、创新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和自信心,使自己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2.毕业生要进行择业心态的自我调整。在择业中,不可避免地会碰到困难、挫折、矛盾和冲突,毕业生应学会全面了解社会,客观地分析、评价自我,使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同一起来,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关系,根据社会需求正确解决自己就业定位题目,调整自己的择业心态。

  3.学校应加强全方位的就业指导工作。学校要适应新形势,采取相应改革措施。除了对大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教育,培养学生各方面素质、能力外,还要进一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心理咨询咨询活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增强他们的心理咨询素质和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高校还应大力加强就业技巧指导,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

  4.社会和毕业生家长要给予积极的关注和引导。社会要努力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择业环境,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择业机会,完善就业市场和人事制度,建立真正的公正、公*的竞争机制。这是对大学生择业心态调适的最有力的措施。另外,家长和亲友要主动关心毕业生择业期间的心理咨询变化,积极配合学校,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缓解心理咨询压力,使他们有积极、健康的择业心态。

  时下又是毕业生就业的高峰了,很多人已开始进进“准工作”状态。快速成长是每个毕业生的理想,但好高骛远的策略会让他们赔上老本。因此,必须从基本做起,累积实力,才能在稳健中不断增长才干,获得职位的升迁与报酬的增加。

  选准原点——从基本做起

  应届生别图高职位,现在很多公司在招聘中都美其名曰招聘“销售经理”、“客户主任”来吸引应届生前往应聘。当学生信以为真地往了,才被告知是从事拉广告、直销、甚至是陪客户饮酒等工作。有些学生不愿意屈就,愤而离开;可也有些学生、特别是一些外地来的大学生,迫于工作难找就委曲留了下来。实在一般而言,大学毕业生就业也应该从基本做起。在一两年工作期间,表现出你的天分和潜力,被治理层认可,才会把你放上治理岗位。所以,现在开始,脚踏实地地努力。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于东兴讲:“从基本做起,即使高学历的人也要风雨无阻跑业务扎扎实实从基层做起,这就是青啤的用人风格。企业用人,专业不重要,看中的是人本身:有潜质,有良好的适应能力。让吃苦刻苦成就你的职业生涯。”

  有些治理专业的学生往往会被这样的观念束缚:“我是学治理的,是治理人的,怎么甘心从基层做起呢?”这种想法往往限制了他们自身在企业里的发展。事实上,专业技术人才从事治理,往往更加到位。凡事要从基本做起,假如脱离了企业运行的过程,变得浮于表面,难以忍受*淡,那对个人的.职业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脚踏实地——不要眼高手低。即使是学校最优秀的毕业生,能在短时间内转换为优秀员工的人也是很少见的。心态不正确,异想天开,甚至有严重的幼稚病,是毕业生的另一大通病。

  一个刚刚毕业走进社会的年轻人,应该带着学*的态度往对待工作,专业再好,经验你总缺乏吧,眼高手低,看不起试用期是不对的。实在试用期不是你吃了亏,而是公司给你发工资培训。即使是经过比较系统的培训再上岗,也是以牺牲服务质量为代价的。很多毕业生往往一味追职位提升、工资增长,没有考虑到表现,以致于必须都会为此付出一笔他们自己没有意识到的代价。更有些毕业生随时都在改变策略性目标,并在上班时这山看着那山高,导致不能全心投进工作,影响了工作绩效与上级的评价。

  换位思考——深化老板满足度

  一个初出茅庐的应届毕业生到驰骋职场的成功人士,必然经过艰难的成长历程。要知道公司聘用有工作经验的人时,可以依据他以往的工作业绩对其进行评估,而对新*毕业的学生,刚几乎无据可查。博思人才网高级猎头顾问滕超臣常将聘用大学生比作将酒存在地窖里赌未来,有些人可以发展成“浓香可口的美酒”,而另一些人则会让人失看。企业用人的目的是什么?是为自身创造价值。而你的薪水是不可能超过你为企业创造的价值的。这是人力资源治理的公理。在这个公理的条件下,我们来看看企业为什么而招人,企业发你薪水,是为了买他所需要的技能,买你现在的绩效,而不是为了给你的大学学费买单。

  毕业生都是商品,我们的目标是在人才市场上把自己卖个好价钱,目的是要较高的收进和一个好的职业发展。所以我们现在所作的一切都应当满足企业的要求,符合企业的标准,而不是首先满足自己的愿看。现代职场中,很多企业的员工凡事都得过且过,做事不到位,在他们的工作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5%的人看不出来是在工作,而是在制造矛盾,无事必生非=破坏性地做;

  ——10%的人正在等待着什么=不想做;

  ——20%的人正在为增加库存而工作=“蛮做”、“盲做”、“胡做”;

  ——10%的人没有对公司做出贡献=在做,而是负效劳动;

  ——40%的人正在按照低效的标准或方法工作=想做,而不会正确有效地做;

  ——10%的人属于正常范围,但绩效仍然不高=做不好,做事不到位。

  ——5%的人属于高绩效人士,做事到位。

  老板们欣赏做事到位的人。假如你能够尽到自己的天职,尽力完成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那么总有一天,你能够为所欲为从事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反之,假如你凡事得过且过,从不努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好,那么你永远无法达到成功的顶蜂。对这种类型的人,任何老板都会尽不犹豫地把他排斥在自己的选择之外。向左走?向右走?——精明的跳槽

  占有关人士对某7所高校的216名毕业生统计表明,有67%的人在进职6个月内有跳槽行为,其中22%的毕业生在第一家企业60天内选择了离职或被单位炒了鱿鱼。对此,职业顾问李金保先生以为:毕业生在就业后短时间内频繁跳槽是多方面原因共同造成的。从学生本身来讲,由于大学生对社会需求了解不够、对自我估计过高和对工作想像过于单纯等原因,第一次择业正确性很小。从学校方面来讲,尽管高校都有就业指导服务,但由于教育体制等原因,校方对学生接触社会的引导不够,并没有很好地为学生就业搭建桥梁。

  从用人单位方面看,“国”字号企业要人少,而民营、私企往往在待遇、规范度、稳定性等方面不能尽如人意,提供给毕业生的“好”机会相对较少。跳槽看做一个逐渐改善个人生存环境的过程,表明现在的年轻人规划自己职业发展的意识很强,主动将自己置于活动的市场化的竞争状态,这在一定意义上是一个可喜的现象。李金保先生还告戒广大毕业生朋友:“初涉职场,大学生一要明白‘频繁跳槽,出发点永远是零’的道理,二要公道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在未明白自己真正想做什么,能做什么之前,最好不要盲目跳槽。”

  结论:追求成长是每一位毕业生的理想,如何达成目标却须经过层层考验。好的成长策略可以协助毕业生一步一脚印地累积成长实力,但好高骛远的成长策略终极可能会让毕业生赔上老本,两者之间的取舍不可不慎。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篇4

  20xx年,武汉天区高校毕业生(原科)同xx人,他们的就业状态怎样?昨夜,市己事局颁布了20xx暮年度文汉地域大教毕业生就业率指数讲演。蒙金融安机影响,取去年比拟,往年的《呈文》只要“一半”:便仅无就业率演讲,却出无对于本年度大先生就业的猜测。纲后,危机对于威严汉的影响借已睹顶,就业形势的佳好仍易预测。据引见,20xx年,包含硕士生正在外的高校毕业生,将会送来就业“最费劲”的时代。

  下考期*,如何猜测将来的便业压力,当怎样挑选本人的博业?市己事局淌静分配处处少王星称,除了小教毕业生就业才能需培育外,挑选佳博业非最主要的影响之一。就纲后形势望,农科专业毕业生,一夕失业,不只薪火较高,而且很易被为代,而理科博业薪火较矮,且呈没有稳固状态。

  20xx年,文汉高地区高校原科毕业生比上一年仅增加xx人,远7年来毕业生人数删少率为最矮,缘由非一些沉面高校,如武汉大学、华外科技大教招支的本科生持仄或者加长。

  统计成果隐示,20xx年威严汉地域下校原科毕业生便业率为xx%,失业率比下年矮出xx%,就业率指数降落8xx。重要缘由非蒙邦际金融安机影响,20xx暮年用己双位的需供质较来年同早期小幅加长。

  从纲后了系的`情形来望,影响次要散外正在金融、证券、房天产、从事入入口产品减农制作等止业;自范围下瞅,重要为外大企业战官营企业。

  20xx年武汉高地区高校大学毕业生考研率为xx%,取上年xx%比拟大幅增添,否睹20xx年的就业形势严酷,委婉而考研,考研数质在xx年降落先,委婉而上降,到达历史最高程度。

  据引见,文汉天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人数,减上考研人数实践到达88%借少,其他1万人归了小野,出邦xx%,守业xx%及三四千人自事集体户,从就业、考研及出邦人数来瞅,武汉地域高校毕业生就业“降真率”约xx%。

  自第一季度来望,威严汉市的gdp增加坚持正在xx%以下,但金融安机的影响尚已睹顶,高校毕业生失业仍遭到猛烈冲打。据猜测,往年,下校毕业生便业固然里临很小困易,但亮暮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将步进最难题的“费劲早期”。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篇5

  调查目的:

  *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压力逐渐增大,就业难度日益突出,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逐步增多,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为了解我校毕业生的就业期望,自身素质的评价,学校就业指导,对就业形势的看法,旨在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影响;经过对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的调查,更好地调节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供需关系;为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作一个新的描述;帮忙大学生尽快认识自我,学校为学生供给就业引导,使学生能谋取梦想职业。为同学们在今后的求职就业过程中供给参考。

  调查时间:

  20xx年10月20日~20xx年11月25日

  调查对象:

  广州大学学生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观调适对策

  一、数据分析(在附录中已附上调查问卷及调查原始数据)

  此次的调查对象主要是面向广州大学的学生,共计100名,男生46名,女生54名。经过调查数据显示这次调查主要以广州大学大三

  学生为主,一方面了解他们的就业观念,另一方面期望能经过对广州大学学生的调查,帮忙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心态,正确的择业观。

  在被调查的对象中,100%的人认为当前社会的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困难,可见此刻的大学生对自我未来的就业还是一片迷茫的,大学生对就业蒙上了一层迷雾,自我感觉就业困难重重。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在短短几年内,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高等教育大众化已成为一种必然,但一些问题也由此而带来,教育大众化要求中国普通高校进行大规模扩招,而扩招的直接结果之一就是高校毕业生的快速增长。在社会人力资源需求没有明显增长的前提下,这种量的变化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影响是巨大的,大学生就业也从精英化走向了大众化。

  83%的同学选择在东南沿海工作,因为本学校在广州,所以广东以及东南地区的学生占很大比例,有一些外省或者本地同学处于一些研究对工作地点无要求,还有少部分同学要求在家乡工作,这样的选择结果,不禁让人担心,大学生的自我观念太强,没有太多服务社会的意念,我想这样的就业观念还是需要学校和社会的努力,去改变大学生的想法,此刻一向都有说支援西部,如果大学生都没有榜样去支援,那还会有多少的人会去。这一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包括学校,**,社会和大学生自我。

  在问到自我此刻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当前的竞争状况时,36%的人对自我没有信心,41%的人觉得一般,23%的人选择不明白,由此可见大学生还是对自我所学的专业充满着疑问,没有很好地去了解自我所学的专业,对自我的实力存在着质疑。

  在被调查的对象中,46%的人能够理解就业与专业不对口的工作,30%的人则是先就业,后找自我专业对口的工作,24%的人则是因为就业,而无奈理解。这一是个还不错的结果,可见此刻的大学生并没有执意要找自我的专业对口工作,而是在就业中慢慢地来,先就业后找自我专业对口的工作,这是一个不错的开端。

  在问到对自我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时,80%的人选择的事3001-5000元,17%的人选择20xx-3000元的范围。这一数据充分体现了,此刻的高职大学生的第一份工作的期望薪酬大多数是介于中层薪酬的,既不太高,也不太低,此刻的大学生的就业越来越理性了。

  在择业的时候,更多的人注重的是企业所在城市,工资与福利待遇,还有就是工作环境与工作的稳定性。这样的选择是比较理性的,更多的是工作的安稳性和公司的待遇问题,但我们再择业的时候也应研究一下该公司的发展前景,这样才能有更多的发展自我的空间。

  在问到学校对大学生最应当培养的本事时,大多数的人是全选的,可见高职大学生渴求的是全方面的发展,不断地提升自我,充实自我,这一选项也给了高职院校一些启示,在培养学生的时候,是否做到了全方面地去发展学生,培养学生。

  经过这些的问题分析总结,最终得出了一个基本的就业观念:先就业后择业,发挥个人特长,贴合个人兴趣,薪酬介于中层,企业待遇较好,就职地点是:经济较发达地区。

  二、目前就业形势

  从20xx年毕业生人数突破600万以来,每年仍在增加,去年已达670万,20xx年估计*700万。中国超过700万人口的城市有几个,但我们一年的毕业生却有700万,再加上*三年未实现稳定就业的`,何止1000万。大学生就业压力大是事实,这是社会问题,不是谁能够随便解决的,但对于我们每一个人,却是很现实的问题,我们必须解决。毕业了,意味着我们要工作,要独立生活,要赚钱养活自我。一个月没工作,这个月的生活费便是问题。所以——不能哭泣,生活不相信眼泪。我们必须进取应对,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相应调适对策

  1.充分了解自我所学专业

  所谓充分了解自我所学的专业,就是了解自我所学专业是什么,学什么,有什么特色,在社会上的就业度是怎样的,自我专业的发展前景是怎样的,你自我的努力方向是什么等等,仅有在充分了解自我所学专业的基础上,我们才会有清晰地思路去学,去研究自我应当要怎样去应对自我的未来之路,未来的就业方面。以至于,我们在踏入社会的时候,不会是一片迷茫和无知,只是认识到就业的严峻,而不会有所准备。

  2.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此刻的社会,能够说竞争力是十分强大的,多数学生只会一味埋怨,学生太多,就业压力大,却不从自身找原因。我们必须承认,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呈逐年下降趋势。就业压力大的大环境我们无法改变,我们能改变的仅有我们自我。不要做无用的埋怨,进取应对困难和挫折,采取措施,积极主动的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篇6

  一、摘要:

  高校毕业生是人才市场上十分重要的人力资源,*年来,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上升,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是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而事实上,在毕业生和企业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渠道,企业的用人标准、企业人才的选择条件没有在有效的时间内传递给大学生,同时大学生的培养缺乏市场导向。这使大学生就业时缺乏足够信息,从而产生就业盲目性。

  (一)调查目的:主要了解在校大学生就业期望,自身素质的评价,对就业形势的看法,旨在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影响;经过对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的调查,为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作一个新的描述;帮忙大学生尽快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学校为学生供给就业引导,使学生能谋取梦想职业。

  (二)调查对象:服装公司前台秘书徐丽

  (三)调查地点:嘉兴凯特服装公司

  (四)调查时间:20xx年12月1日

  (五)调查形式:填写调查表的形式

  二、正文: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且有越来越严峻的趋势。针对这一社会现象,我们为大学生就业供给资料与研究依据。

  (一)调查情景:

  徐丽自从大学毕业之后进了一家嘉兴服装公司做前台秘书,从事这项工作已经两年了。她每一天早上8点30开始上班,可是她需要提前半小时就要到公司开始打扫办公区域的卫生;之后准备好今日一天需要的文件资料;

  接收邮件,按处理邮件的程序对邮件进行处理;还有接收传真、接打电话等等工作,当然她每一天最重要的工作是接待来访。她说一开始做这项工作的'时候很害羞,一点也不自信,总是出错。可是慢慢的经历过来,此刻对她而言接待工作简直是小事一桩,没什么能难倒她。

  徐丽的工作看似简单,实则很复杂。除了简单的接待工作之外,徐丽还要负责很多琐碎的工作,帮领导整理文件资料、打印复印文件、撰写办公文档包括排版等等。事情多难免会出点错,比如文件丢失,造成公司经济上的损失;接待难搞野蛮的来访者时引起来访者的不满,难调解的时候直接影响了公司的形象;还有有时候也会与同事相处不融洽,也同样直接影响了工作……所以在工作中要求秘书具备高度的精力集中,灵活的处理问题,注重细节,还要求秘书人员在工作中若与同事发生冲突,必须要妥善处理,以免影响工作。但在徐丽看来,这些都不算什么,最让她头疼的是遇到恶意**胡闹的来访者的时候还有突然发生紧急状况的事情的时候,总是让她手足无措,乱了阵脚。她的上司主任经常教她遇到这种麻烦事的时候必须要先稳住自我的情绪,用良好的服务态度应对并稳住对方的情绪,再认真的劝说。

  徐丽*时也会被要求起草或撰写一些文档资料,比如说通知、简报、报告、信函、总结、公司文件、便条和合同等等,除此之外还会做一些统计数据之类的事务。所以这要求了前台秘书在写作方面和计算方面有必须的本事。

  (二)调查体会:

  综合徐丽的工作情景,我得出了一下几点体会:

  1.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各大企业对前台秘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仅形象要好,因为秘书代表着公司的公关形象,公司对秘书人员的个人仪表要求甚高,尤其是前台秘书,并且还要具备各种本事,主要的有办事本事、公关本事、创新本事、计划本事、表达本事、公文写作本事、分析本事等等;还有在知识方面的要求也很高,精通秘书人员应当具备的知识,如秘书知识、外语和计算机知识。

  2.若想成为一名受社会受企业及领导的器重和赏识的秘书,光学*专业知识是不够的,还要了解更多的课外知识。除此之外我觉得最重要的是经验,在课外我们应当多参加一些活动或者比赛,不仅仅能增长知识,还能锻炼自我。在放假的时候我们还能去一些小公司兼职,熟悉熟悉秘书的办公环境和办公条件,为今后的秘书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3.秘书这一工作不好做,要学的东西学都学不完,,可是只要努力了就必须能成功,像徐丽一样。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篇7

  一、调查背景

  总体来说,我们现在面临一个非常好的宏观环境,社会安定,政治稳定,经济发展迅速,并与全球一体化接轨,法制建设不断完善,文化繁荣自由,尖端技术、高新技术突飞猛进。

  然而就XX年就业形势来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在1月20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说,XX年城镇需就业的劳动力达2500万人,比“十一五”时期的年均数多100万人,就业形势依然严峻。首先,就业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依然非常大;另外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招工难和就业难并存;同时,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对就业影响加大。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大学不断扩招,大学不再是"精英教育",大学生的"身份优势"一去不返。尤其这些年,大学生的就业难题逐渐突出,许多大学毕业生的待遇向民工看齐,以致于社会惊呼"大学生卖出白菜价"。 大学生要想毕业时找到合适的工作,在校期间积极努力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十分关键。

  二、调查目的

  为培养和造就一批适应时代发展、符合市场需要的精英人才,引导我校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走进企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观,科学地规划职业生涯,同时给学校相关就业指导部门展现我校学生就业意识现状,化工0901班特开展此次大学生就业意识调查活动。

  三、调查内容

  就业意识相关热点问题

  四、调查对象

  化工与环境生命学部大三年级、部分大二年级学生

  五、调查方式

  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问卷模板参见附录一),到化环生学部09级本科生各寝室采取面访调查与留置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包括19舍1、2、3楼,26舍6楼、4舍2楼、6楼。(19舍1楼、26舍6楼采取留置调查法,其余采取面访调查法)

  六、调查时间

  XX年3月15日晚上

  七、调查结果

  此次调查征集到的.各方面问题由各宿舍楼调研负责人统计汇总后形成《就业问题调研信息汇总》(参见附录一)。

  总的来说,本次调研活动取得了初步成功,在就业问题上收集到了许多学子最关注的各方面问题,为接下来的“报国企业行”活动以及指导讲座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下面,我们将从个人能力、企业选择以及面试技巧的角度简单分析一下本次调查结果:

  在此次调研中,我们总计做了291份有效调查问卷。其中大二年级的同学141张,占48.5%;大三年级为150张,占51.5%。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篇8

  一.大学生对就业前景的关注的比较少

  在调查中了解到,大学生对就业信息的关注还是比较少的,仅有24%的同学表示一向在关注就业信息,而71%的同学只是偶尔关注,在看到时留意下。而对就业情景的关注程度,直接影响了对为所选职业所做的准备程度和将来职业所带来的成就高低。同学们大都表示对未来的工作有担心,但在实际生活中却缺少了这种基本的努力。典型的眼高手低表现。

  总结照成这方面的原因:1.因为学生此刻仍在安逸,舒适的学校中生活,对激烈的社会生活没有足够的了解。在经济上仍依靠父母,忘却了就业压力带来的紧张感,每一天仍是如中学生活,上课、下课,对就业缺乏了准确的了解和认识。2.学校供给的就业指导不到位。同学们表示,虽然学校开设了就业指导课,但只是泛泛的讲些大道理,缺少了实际的操作本事。

  二.大学生个人本事存在缺陷,自我认识不足

  自我认识包括个人的兴趣与特长、个人的性格与价值观、个人所选定的目标与需求、个人的情商、个人的工作经验、个人的学历与本事、个人的生理情景等个方面,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资料之一。

  经过对部分用人单位的了解,发现社会所需要的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综合素质应当包括思想健康和道德、自律、讲诚信,善于协调、容易与他人合作的品格,以及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知识和基本的法律法规知识。

  调查显示,有60%的大学生认为造成就业难的状况,除了社会压力大,企业用人少的因素外,主要问题还是在于自身的工作经验的缺乏,缺少实战经验是致命的因素。目前大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和本事缺失,突出表现为相对缺乏社会实际工作经验,缺乏解决现实问题的本事,缺乏艰苦创业精神,在与人合作与沟通方面存在着障碍。在调查中发现,有57%的同学认为自我表达本事和人际交往关系是自我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难题。

  职业生涯目标是指可预想到的、有必须实现可能的目标。而职业目标的选择并无定式可言,关键是要依据自我实际,这就要求我们要对自我有所了解。经过个人分析认识自我,估计自我的本事,确认自我的性格,发现自我的兴趣,明确自我的.优势,衡量自我的差距,并以此来开发自我塑造自我,使自我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然而调查证明,大部分大学生对自我的本事、兴趣、职业倾向都缺乏深度了解,自然对职业生涯目标是模糊的。

  三.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职业期望状况

  影响职业期望因素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声望地位稳定性因素(地理位置与单位性质、社会经济因素),内在价值因素(是否能发挥自我的才能、自我的梦想),外在价值因素(家庭的经济条件、薪水和福利、)。在调查中,被调查者薪酬和福利、地理位置、单位性质、自我的梦想、家庭的经济条件、父母的决定、社会经济因素、是否能发挥自我的才能,按自身在选择工作时所起作用从大到小排序。其中在职业选择中研究的首要因素的选择情景,薪酬和福利、地理位置、单位性质和父母的决定为同学们所所首先研究下的,接下来是自我的梦想、是否能发挥自我的才能、家庭的经济条件、社会经济因素,男女生没有显著的差异。

  据调查发现,以往的学生对自我就业后工作的要求,无论是单位性质反面还是薪资方面,要求都比较高,但此刻的就业形势似乎不允许初出茅庐的学生有挑工作的机会了,大学生们的要求也降低了很多,大部分同学都表示能够理解“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对于以后将从事非专业的工作,有61%的同学都表示能够理解,看招聘单位给出的工资待遇和发展前景。但在就业公司选择时,有58%的同学期望能够再外资企业和**部门工作,对那些民资企业仅有极少部分的同学表示会研究,这也是大学生好高骛远的表现,似乎也有点不切实际。

  几点意见:

  从调查显示目前大学生对就业的态度表现为:1.对就业形势的关注度比较少。2.个人本事存在缺陷,自我认识不足,缺少实战经验是致命因素,没有准确的目标3.大学生的职业期望还是比较高。

  (1)学校要切实做好学生的就业工作,尽快完善就业指导体系

  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的工作同等重要。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属于就业匹配的促进措施。其核心在解决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经过向大学生供给就业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理解职业指导,帮忙他们进行有效的职业决策。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高等院校应经过改革传统的管理体制,逐步构成和建立一支高素质和职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为毕业生供给就业信息服务和就业帮忙。具体措施包括建立大学生就业信息系统,并与全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联网,构成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建立职业指导机构,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估、职业开发以及制定工作寻找战略,为学生供给充分的信息与指导服务;建立职业指导课程,列入学校教育课程资料和教学计划,实施在校学生的就业指导与实*政策等等。

  (2)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

  首先大学毕业生要认清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当前全社会就业形势比较严峻,除了表此刻就业需求与劳动力供给的矛盾外,城镇和农村就业问题同时出现,新生劳动力就业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相互交织,这为大学生就业增加了困难。所以大学生要消除“眼高手低、有业不就”的思想,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正确的就业观。调整自我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想法,到基层去谋求发展,到艰苦的地方去创业。其次转变到灵活就业,先就业、后择业的动态就业上来,转变到行行出状元,“干一行、爱一行、干好一行”的敬业观念上来。最终认清自身的素质和条件,正确认识自我和他人,不盲目攀比,寻找与自身条件相适应的、适合于自我的用人单位。毕业生应当给自我做出一个正确的评价,自我评价要全面、客观,既要看到长处的一面,又要看到短处的一面,既要对某一方面的特殊素质进行具体的评价,又要对其他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既要研究全面的整体因素,又要研究到其中占主导地位的重点因素。

  (三)大学生要提高自身的本事,在校期间也能够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如学校安排的社会实践,社团的下乡活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招聘会,也能够在不影响自我学业的前提下去找一份兼职,提前适应社会生活,了解此刻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积累一些社会经验,丰富自我的阅历。这些都是将来找工作的资本。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篇9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高校扩招和就业“市场化”随着这一进程的加快,中国劳动力市场出现了大学生就业问题。作为一个承载着父母、社会和自己期望的特殊群体,我们通常有着很高的自我定位,对自己未来的工作有着很高的期望,社会对我们的要求也很高,这让我们面临着很大的心理压力。

  第一部分,大学生“就业难”现状

  1999年以来,我国普通高校招生规模逐年扩大,使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阶段进入大众化阶段。大学生就业问题逐渐显现,*年来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且形势越来越严峻。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280万人,比XX增加68万人。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338万人,比XX年增加58万人;在XX,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创纪录的690万。据统计,XX高校毕业生人数已达727万,就业形势吃紧难以避免。尤其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就业可能更难。大学生就业难!这已经成为一种社会“陈词滥调。社会问题。

  “毕业后失业”是所有即将走出大学的大学毕业生面临的问题,就业压力很大。目前,中国正处于总人口和总就业人口的高峰期,总就业人口将在最*两三年达到峰值。就业压力可能会使就业结构的矛盾更加突出。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古以来就有尊重教育的优良传统。然而今天,中国大学制度培养出来的高材生却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这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

  第二部分,大学生现状;就业难”理由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整个社会就业问题的缩影。许多国家都存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但目前我国这一问题相当严重。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为了尽可能满足更多人对高等教育的渴望,必然会导致大学生数量的增加,导致就业问题日益严重。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无法创造如此多的就业机会,也无法满足大学毕业生日益增长的需求。

  一、社会

  (1)经济发展不*衡,地区结构性矛盾影响就业形势。就业难最根本的原因是经济发展不*衡和东西部差距扩大造成的地区结构矛盾。大学生就业难在于“困境”情况:一方面,毕业生不允许去毕业生想去的地区和单位,或者毕业生质量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另一方面,经济落后的中西部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山区和乡镇长期无法招收应届毕业生。

  (2)国家就业制度及相关政策法规不健全。就业指标、户口、档案等问题。,导致部分大学生放弃现有机会,用人单位无法招人。第三,就业竞争激烈,市场过饱和。随着毕业生数量的不断增加,金融危机带来的就业岗位肯定减少了,大学培养的学生也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使他们在求职竞争中处于劣势。

  (3)就业过程中存在不足。首先,双向就业信息不通畅,毕业生无法从用人单位获得完整信息。同样,雇主也因为信息不完善,找不到最合适的人才。此外,就业环境中存在男女就业不公*、文理就业不公*、面试暗箱操作等不公*现象,使大学生就业趋势更加严峻。

  (4)社会壁垒的形成。就业市场分割的现实增加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年来,毕业生自主择业已经成为主流,而户籍、档案等一些因素仍然是大学生就业的绊脚石。许多找工作的大学生都有“非本地户口免于讨论”经历,因为用人单位所在地没有户口,大学生错过了很多好的工作机会。国家就业制度及相关政策法规不健全。就业指标、户口、档案等问题。,导致部分大学生放弃现有机会,用人单位无法招人。

  第二,学校

  (1)高校专业设置和调整滞后于社会发展,未能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主动调整,且往往依赖自身师资条件,专业设置盲目,专业趋同现象严重,导致供给结构失衡。

  (2)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内容过时。关于技术岗位的实际招聘,很多单位通过对学生的访谈反映,高校的一些专业课不能满足单位的实际需求。

  (3)忽视专业素质培养对学生的重要性。很多高校根据不同专业开设鉴赏课,但没有一所高校在其课程中设计专业素质课。这使得很多大学毕业生连工作中基本的职场礼仪都不知道,给自己的职场发展制造了障碍。

  (4)教师工作量增加,整天忙于处理事务性工作,没有时间补充新知识,缺乏职业指导的专业研究。

  第三,大学生自身

  (1)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很多企业人力资源人员认为当代大学毕业生主要缺乏以下几个方面:

  ①专业知识不够扎实,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②能力水*低,尤其是实践能力不强。

  ③综合素质不高,难以满足更高层次岗位的需求。大学生缺乏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较差,缺乏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有些学生在待人接物方面仍然有各种缺陷。

  (2)大学生自身定位不准。大学生缺乏对自我客观科学的理解,往往高估自己的能力。大部分学生对社会需求表现出不关心,职业目标模糊,不能把专业和国家发展结合起来。很多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无法客观正确地认识自己和环境。他们过于急于追求职业和社会提供的'超出自身素质的条件,缺乏正确的择业取向。主要表现在:择业期望普遍过高,想一毕业就拿高薪,想得到好职位,想把人扔进地里,不考虑有没有“成千上万的军队穿过了这座木桥。的力量;过于注重单位的医疗和养老保障制度,只针对**部门、事业单位、国企和外企。择业期望值普遍偏高,不肯放下架子,缺乏脚踏实地从基层做起的精神。“不能高,就不能低”,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的尴尬原因。

  (3)大学生自身性格缺点。最*几年很多大学毕业生都是“90后”他们普遍依赖父母,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社会对“90后”这一代人的评价褒贬不一,用人单位认为“90后”大学生员工普遍存在一些缺点,如松散、忠诚度低、责任心不强等。

  第三部分,解决方案

  (1)国家

  (1)、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机制,促进就业。通过各种政策鼓励人才合理流动,限制毕业生自由就业的障碍,如户籍、档案等。,并加强对支边支农的指导和支持,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应该注意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同步增长。经济发展不仅盲目追求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而且提高人民的福利。国家应构建以大学生就业为核心的公共政策体系,努力扩大就业。在某些情况下,应该毫不犹豫地牺牲一点被挤压的增长率,以确保大学生的充分就业。

  (2)**要加强对企业的引导和规范。企业是大学生消费的最大基地,**应通过合理的优惠经济政策引导企业吸纳大学生就业,并通过法律法规等政策规范其行为,解决就业难问题。

  (3)利用市场经济推进和加快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在专业设置上改造传统专业和基础学科,加强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的专业建设,适当减少专业数量,扩大专业知识课程范围,使专业设置更加优化;在人才培养方面,高校要打破学科壁垒,加强各学科的融合,建立学以致用的培养体系,根据企业需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这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决定性环节,加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

  (4)全方位提高大学生素质。高校在推进教育体制和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同时,应关注教育质量,注重学生理论学*与实践的结合。教学要先育人,学校要加大投入,加强育人指导。高校也应该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给予更多的指导,让学生有目的地安排自己的大学生活,促进自己的成长和成功。

  (二)、用人单位

  (1)、社会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务实的人才观。单位要改变经验论和学历论,摒弃用人歧视,鼓励大家做出贡献。其次,选择标准要合理。用人单位应根据自身规模、性质、发展状况和实际岗位制定相关岗位说明书,细化岗位职责,制定合理的选拔标准,根据岗位要求确定招聘人员的质量和数量。最后,确定科学的招聘程序。需要确定招聘考试程序,制定考试内容,按照程序[5]进行考试后择优录取。合理的用人单位用工制度可以更好的增加用人单位与求职大学生之间的了解,帮助用人单位招到理想的人才,帮助求职者找到理想的工作。

  (2)用人单位要承担社会责任。用人单位不应该盲目追求经济效益,而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大学生是国家培养的人才,用人单位要积极吸纳各级高校毕业生。给他们提供一个施展才华、承担社会责任的舞台。

  (3)建立合理科学的组织人事制度。减少“人际关系。就业干预的重要措施是建立合理、科学的组织和人事制度的基础,应坚决贯彻执行。道德是前提,能量是标准”组织人事制度,即公开选拔、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多愁善感、圈子化;建立优胜劣汰的岗位流动机制;对人和工作进行科学评价,知人善任,合理分工;根据业绩大小实施奖惩;科学地分别衡量权威和人才的优劣,明确二者的界限和衡量标准,充分调动权威和人才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信息透明和有效的监督机制是公*行政的有力保障,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权力运行过程的公开透明将大大降低腐败的概率。建立合理、科学的组织和人事制度,将防止利用关系滥用权力。只有这样,才能科学合理地解决大学毕业生的地位提升和职业流动问题。

  (3)学生

  (1)、培养和树立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特征是成功就业的基础和保证。在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教育中,应特别注意培养以下人格特征:乐观、自信、主动、善于合作、创新、意志坚强、谦虚礼貌、自力更生、抗挫折能力强、自控能力强、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以增强自己的就业心理能力。作为各种就业压力的实际承担者,没有人能避免一些意想不到的失败,但他们可以选择自己对就业失败的态度。就业成功是每个毕业生内心深处的强烈愿望。当一个人一无所有却敢“想象成功”他有严谨理性的思维方式和乐观自信的心理状态;这种理性的思维方式可以使心智不断完善,而积极的心理状态可以给生活带来愉快的心理体验,不断激励人奋进,这就是自信带给人的力量。可以看出,乐观和自信是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的心理动机之一。其次,要培养良好的意志和坚强的性格。意志是大学生成才的重要心理条件。大学生应该培养自己决策的坚强意志和果断力,避免在关键时刻犹豫不决和失去机会。人格是人格中最重要的心理特征之一,大学生应该充分认识到良好的人格对正确思考和理性做事的重要作用。所以大学生要善于听取意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在实践中预防和克服懦弱、自卑、孤独、狭隘、忧郁、狂躁。

  (2)完善自己的职业规划。职业生涯规划的建立和实施可以帮助大学生确定自己的人生道路。职业生涯是指个体职业发展的过程,一般指一生经历的所有职业发展过程。科学地将其划分为不同的阶段,明确每个阶段的特点和任务,做好规划,对于更好地从事自己的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至关重要。

  (3)、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一方面,培养良好的行为*惯和高尚的品质。成年人是第一个成功的人,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惯是成功的基础和保证。另一方面。大学生不仅要认真学*专业知识,还要提高实践能力和组织能力,树立团队精神,适应当代社会快速发展,投身社会实践。大学生在提高道德素质、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同时,也要提高身心素质,努力实现从高中生到大学生、从学生到社会人、从青年到有前途、有担当的青年的转变,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4)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根据专业和社会发展的具体要求,对现有知识进行科学重组,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最大限度地提高知识的整体效率。合理的知识结构是满足现代社会职业岗位的必要条件,是人才成长的基础,是求职的基本保证。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不仅要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还要掌握创造更多和更新知识的技能,掌握学*专业知识与提高技能有机结合的方法。根据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他们应该塑造自己,发展自己,不断适应现代社会的就业要求,使自己适应科学进步、时代发展、择业需要,努力提高就业能力。

  (5)端正心态,树立全新的就业观念。大学生要改掉天之骄子的观念,低调走进职场,不要自卑错过就业机会。不能盲目追求“孔雀东南飞”。大都市就业竞争压力大,城乡基层为大学生施展才华提供广阔天地。

  (6)加强社会实践。充分利用节假日和周末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

  (7)通过多种渠道把握就业机会。充分利用招聘会、网络资源等。,主动出卖自己真正的人才,珍惜并抓住来之不易的就业机会。

  第四部分,结论

  总之,大学生就业问题是我国的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大学生、高校、**和全社会的关注和参与。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就业难”发展中的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高等教育大众化将继续高速发展,高校将走上良性发展循环,为国家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高校毕业生将成为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骨干力量。而且,大学生要树立良好的心态,调整就业心态。当获得理想职业的时机不成熟时,我们应该采取“先就业,后职业选择,再创业”就业过程被认为是获得个人职业经验的重要经历。通过就业,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生存能力、实际工作能力、职业发展能力。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合理的职业流动,逐渐实现自我价值,实现职业成功。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篇10

  一、毕业生当年就业率(*三年)

  20xx年整体来说全国的情况不是很好,也就大约 70%左右,相比之下,全国的211高校,985高校的就业情况要好点,可以达到80%以上!

  据教育部的统计,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559万人,比20xx年增加64万人。而全国高校毕业生总量压力还将继续增加, “20xx年毕业大学生实际就业率不到70%。”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说。

  “20xx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87%。”在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简称人保部)召开的20xx年四季度新闻发布会上,人保部发言人尹成基表示。

  二、大学生就业趋势的研究

  多数学生对于“务实”有新的认识,就业期望趋向现实,主要表现在工作单位、工作区域等方面。

  (1)就业方向:先就业后择业成为第一选择

  大学生在职业取向方面优先考虑的前三项是“先就业后择业”、“先择业后就业”、“继续深造”,它们分别为41。76%、28。57%、27。84%。调查显示,在面得就业压力时,多数学生表现出特有的自信与成熟。

  在此问题的选择中,特别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继续深造”,这选项占27。84%,有过四分之一学生希望继续学*,而且此风*年经久不衰,且越演越烈。究其原因:一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影响和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二是就业竞争激烈,优越的职业需要优秀的高层次人才;三是心理因素,有的大学生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回避即时就业等因素。这一现象值得认真分析研究,其利与弊何在?其利在于缓解就业压力,促进人才素质的提高,改善我国人才结构,增强我国高级人才的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忧虑的是它反映出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欠缺,社会压力的承受力不够,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有相当部分的大学生选择了回避的方式,职业期望趋于“非风险化”。这种现象还可以从学生对就业前景的评价中看出。22。92%的同学对就业前景持有“不容乐观”的评价,这里除了客观实在的因素影响外,更多的是学生的心理素质因素问题。由此可见,高校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心理辅导工作是必要的。

  (2)就业取向:就业地区首选经济发达地区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在选择就业地区时,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占66。54%。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经济发达地区除了有较可观的工作待遇外,经济发达地区与国际接轨更便捷,更能为就业者提供再学*提高的机会,这与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密切相关。二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机会较其他不发达地区的高,且就业岗位多元化,这是吸引学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3)职业价值:结合专业特色,务实肯干

  作为师范院校的学生在选择就业岗位上,更多的是趋向于“学校或科研机构”、“行政机关或事业单位”

  三、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

  1、客观原因

  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人认为根本性的原因在于现行就业制度、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结构、用人单位现状及用人单位的陈旧观念、以及大学生本身存在的问题等等。客观认识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正确分析大学生就业的障碍,寻求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是应对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办法。

  (1) 政策方面的原因

  第一,劳动、人事制度、户籍、档案管理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不到位、不完善是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客观原因。尽管我国己进入市场经济时期,但目前的人事管理制度仍然有较强的计划经济色彩,使不少缺位以待的'用人单位受到用人的限制。据调查,不少中小型私营(股份)企业急需大学水*的管理技术人员,却因没有申报用人指标的途径,不能解决大学生的派遣、户口、编制、档案管理等问题,导致一些大学生担心丧失自己的“身份”而望职兴叹,企业也就招不到人。20xx年就业的部委属高校毕业生到教学科研等事业单位为31。6%,到国有企业为31。5%,到民营三资企业为26。2%,其他就业为10。7%。而从当前城镇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状况看,个体私营和股份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己经占60%,但是,由于很大一部分个体私营企业不能解决“三险一金”(三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工伤保险;一金:住房公积金)而被大学毕业生放弃。

  第二,就业程序复杂、就业渠道不畅,阻碍了大学毕业生的顺利就业。我国人事制度改革相对滞后,整个社会缺乏顺利就业的软环境,影响毕业生就业市场中供需主体的体制性、机制性的障碍仍存在。很多地方对于录用大学生有户口、用人指标的限制,有的还有干部身份的要求;民营、外资企业不能根据需要招聘大学生,企业的用人自**没有到位;有些高校毕业生还面临出地出系统等要交费的障碍;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不成熟,供需见面会还很不完善,处于“粗放”的运作和初级的中介形式。缺少统一*台的互联网信息发布渠道,信息化管理手段得不到充分利用。

  (2)高校方面的原因

  第一,高校大规模扩招,造成就业市场“供大于求”。造成目前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很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情况,许多人认为是因为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的人太多了,用不完了,过剩了。其实,我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仅占总人口的5%左右,而发达国家的这个数字己经达到1/3。因此,我国的人才过剩是相对过剩。而且,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跟不上高校教育扩招的步伐,也为高校毕业生“供大于求”制造了假象。我国的大学毕业生在大城市、大企业、大公司,人才济济,人满为患,是过剩了。而一些中小企业,事业单位,偏远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则是人才稀疏,人才缺乏。

  第二,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层次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水*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在大学生就业己经市场化的情况下,大学的专业设置和调整却显得十分滞后,致使毕业生专业结构与市场供求出现了错位,从源头讲,这已成为制约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滞后于社会的发展是教育的特点,但没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规划并主动调整,进一步放大了专业及课程设置的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供给结构严重失衡。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一些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缺乏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竞争优势。

  (3)用人单位方面的原因

  首先,**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进行的机构改革大大冲击了大学生就业。**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曾经是接收大学毕业生的主渠道,主力军。1998年以后,随着**机关进行机构改革,精简人员。精简下来的人员多数要流向事业单位,而事业单位本身也在进行定编定员,另外,国有大中型企业多数存在冗员过多,超编运转,包袱过重的问题,继而实行分流下岗,减员增效。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是“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许多企业由于经营不善也在面临着破产倒闭。面临着自身的生存危机,接纳大学毕业生的容量相当有限,很难给大学生就业提供畅通的就业之路。

  其次,多数用人单位都走入了重“名牌”轻“一般”、“惟学历是瞻”的怪圈。随着大学生就业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化为“买方市场”,用人单位也逐渐提高了用人的标准。他们将目光锁定在少数的名牌大学毕业生身上,放在了研究生、博士生身上。相对于名牌、重点院校的大学生而言,不少一般本科院校、专科院校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存在一定的“品牌劣势”。从中国高等学校的发展现状分析,高等学校之间的资源分配不均,办学质量差异较大,导致了用人单位对重“名牌”轻“一般”的怪现象找到理由和借口。

  2、 主观原因

  (1)不切实际的就业期望值

  不切实际的就业期望值,是导致就业难的主观原因,毕业生就业期望值始终居高不下。非大城市、大机关、大公司、大院所、大企业不去,希望能去的单位名声好、工作条件好、待遇好、甚至有出国机会等等。举个例子:《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对全国28所大学、3万多名大学生作过“您最想到下列哪个城市工作?”的调查。在列出的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八大城市中,想到上海发展的大学生最多,获选率为32。3%,紧随其后的是北京(27。7%),两个城市的获选率之和达到了60%,成为大学生心目中发展事业的最理想城市:另外,像深圳这样的特区城市也较受欢迎,获选率为12。1%:但是一些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和内陆开放程度较小的城市则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很小,只有0。94%和0。52%的大学生愿意到重庆和武汉去上作。而目前实际最需要毕业生的恰恰是那些边远地区的中小城市和基层一线的中小单位。毕业生想去的单位去不了,而能去的单位毕业生又不予选择。于是出现了“有人无业、有业无人”的现象。

  (2)自身综合素质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

  毕业生的能力素质与用人单位的要求也存在较大差距,加大了毕业生就业难度。现在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敬业精神、职业道德、思想道德觉悟和能力素质水*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毕业生诚实守信,勤奋敬业,而且还要求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也是用人单位看好的主要方面。用人单位重视人品和能力,对专业的要求反而有所淡化。不少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持“宁缺勿滥”的态度。因此,学生干和学生党员以及那些综合素质好、动手能力强、敬业精神好以及“一专多能” 的毕业生越来越受欢迎。用人单位看重的是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3) 大学生诚信缺失造成就业危机

  诚信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基本要求。在就业情况日趋严峻的形势下,毕业生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为了能够在社会中寻求一*立足之地,有些学生不从筑高自身的实力出发,而是挖空心思如何包装自己。正常的包装无可厚非,但是失真的包装会演变成伪装。这样一来就业诚信缺失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使得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实际能力产生怀疑,结果只能是大学生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15]。

  四、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措施

  1、 改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

  改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必须加大人事制度、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力度。要加大用人机制、单位编制等制度的改革,扩大机关、事业、企业单位的用人自**,使用人单位真正做到有用的人进,无用的人能出;加强户籍制度的改革,为边远地区、小城镇、农村的大学毕业生开方便之门,使人才能合理流动;要建立起完善的与毕业生就业相关的社会保障制度,成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对未就业的大学生提供服务。

  2、 调整高校专业和课程设置

  在当前飞速变化的时代,大学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就必须把握时代的脉搏,不断调整课程结构和内容。当今世界正由工业化社会走向市场、信息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各国间生产、流通、运输、资讯领域的相互依存关系日益紧密,整个世界将如同一个地球村,谁都无法完全正确的预料未来世界的变化。这就决定现代大学必须是面对未来开放式的,其课程也应从过去那种封闭状态走出来。

  在课程布局上,应适当减少某些必修课,增加选修课的比重。一方面,让学生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兴趣来选择学*内容,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发挥他们的所长。另一方面,这也有利于向学生提供反映社会文化各个领域发展的最新成果。因为现代社会知识急剧增加和迅速老化,选修课的开设有助于弥补必修课无法及时反映这一动态的缺陷。

  3 、把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始终

  当前我国很多高校的就业指导课都是针对毕业生开设的,通过几次的座谈会、报告会、讲座等等就算完成就业指导上作了。

  对于一年级的新生,应该着重进行心理指导,重点帮助大学生尽快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结合入学的专业思想教育,逐步引导他们根据自身的特点初步设计职业发展的方向。在这个阶段,要向他们介绍本专业就业的大致情况,让他们了解自己所学专业及适应职业的特点和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引导他们尽早适应大学学*生活,养成独立思考、自觉学*、努力奋斗的良好*惯。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应着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在这个阶段,要通过对社会各种职业的全面了解,帮助他们分析自我的能力、优势和存在的缺陷,引导大学生要根据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完善自己,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打好专业基础,建立合理知识和能力结构。要对其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激发成才意识和行为。

  对于三年级的同学,要给予一定的实*和锻炼的机会,让他们直接地去体会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帮助他们认清专业所适应的工作领域,并与自己的特点和能力相对照,继续培养和发展与其职业目标相适应的素质优势,对其原定的职业目标做出适当的调整。对于大三的学生,还有一个重要指导内容就是要逐渐分析整个社会及大学生就业形势,对大学生进行就业观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对毕业生的指导是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点,这一阶段,指导的重点在于传达就业方针政策、分析预测就业形势、指导大学生作好如何获取就业信息、如何进行面试,如何克服心理障碍等就业准备,处理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临时性问题。

  参考文献

  1 胡志宇.当前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初探[D].20xx。12

  2 余霞.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xx。12

  3 刘常云.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模式研究[J].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xx。8

  4 王承绪,徐辉.中英高等教育学校讨论会论文集[C].杭州;杭州人学出版社.1993。2

  5 田丽娟.试析人才市场中的结构性失业[J].唐都学刊.20xx。5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篇11

  调研背景:

  虽然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大的问题一直存在,但只有今年,这个问题成为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的确,全球金融风暴的愈演愈烈已经是超过半数的企业蒙受损失,毕业生就业的形势更加不容乐观。为了更好的帮助我校学生解决以后的就业问题,现对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调研思路:参考已有的“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我们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院应届毕业生进行分析: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见第2、19、14、25题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见第5题

  3)与是否专业对口,见第7题

  4)地域意愿,见第10、11题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见第16、17、20题

  2、毕业生对就业信息的获取(包括获取方式和程度两方面),见第8、9题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见第3、6题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见第4、15题

  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含要求学校校,见第21、22题;要求自己,见第23、24、26、12、13题)

  通过对以上五大方面共25道问题的调查,我们希望分析出我院毕业生对就业的选择、认知的程度以及作为院方应当做什么样的工作来帮助毕业生应对就业问题。

  调查分析:

  一、热能专业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毕业生未来选择的大体方向是考研、就业两个,共占72%,其中选择就业的占51%。特别注意到有9%的同学选择了自主创业,11%的同学选择出国留学。对于选择考研的理由,多数人是因为研究生毕业能获得更高的收入、学术深造。择业观念方面,82%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一步到位,很少有人选择考研。25题中,15%的同学坚决不接受最差的机会。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有13%的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其余都没有明确的目标,甚至没有考虑过。

  3)与是否专业对口方面:逾八成的同学以找到工作为第一目标,对于专业对口性不很关心。

  4)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学们的首选,其余依次为东部沿海、生源地,有11%的同学没有固定意向。对于地域的选择,同学们的首选标准是工作待遇和发展机会要大。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性质方面,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是同学们的首选,其他选择比较*均,没有人选择自主创业。对于首份工资75%同学选择1500--3000,没有人选择800--1000。

  2、信息获取方面:就信息获取的程度,对于我校就业政策很了解的人占15%,不关心的占5%;就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选择并且方式很多样,其中通过学校就业网站和网上信息获取信息的人最多,各占17%,其它方式如辅导员老师通知、、学校就业网站、就业市场招聘广告等都有人选择,但人数不多,*均在10%左右。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有21%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实力找到工作。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有52%的同学没有签约任何单位,只有6%。

  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对学校,25%的同学需要职业生涯规划辅导,30%的同学需要区域与行业发展形势报告,只有28%的同学需要就业常识和应聘技巧或求职心理辅导,有37%的同学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意义不大;对自己,不同的同学认为自己欠缺的素质不同,分布很*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质是交流表达能力、改革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对于想要自主创业的同学,四成认为需要资金36%认为需要能力和经验。大多同学讲毕业生就业不顺利的原因归为就业人数太多、金融风暴、实践经验少。

  二、环境专业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有七成同学选择就业,择业观念方面,69%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没有人愿意一步到位,虽然很少有人选择考研,但很多考研的同学渴望更好的教育环境。25题中,八成的同学可以接受最差的机会。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有21%的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

  3)与是否专业对口方面:选择各个方面的同学人数很*均。

  4)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学们的首选,高达61%,其余依次为东部沿海、广州深圳,没有人愿意回到生源地。对于地域的选择,同学们的首选标准是更好的学*机会,其次则是岗位多元化和工作待遇。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性质方面,国有企业、民样大型企业是同学们的首选,其次是外企,**部门、民营单位不被同学们看好。对于首份工资六成同学选择1500--XX,没有人选择800--1000。

  2、信息获取方面:就信息获取的程度,对于我校就业政策很了解的人占17%,不关心的占11%,了解比较少的共有74%;就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选择并且方式很多样,其中通过网上相关信息获取信息的人最多,占19%,其它方式如辅导员老师通知、学校就业网站、学员就业网站等都有人选择,但人数不多,*均在15%左右。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72%的同学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而且只有14%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实力找到工作。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有81%的同学没有任何签约单位

  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对学校,五成的同学需要区域与行业发展形势报告,有32%的同学需要就业常识和应聘技巧或求职心理辅导,因而有49%的同学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意义不大;对自己,不同的同学认为自己欠缺的素质不同,分布很*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质是信息收集、汇总、分析、处理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自我学*提高能力。对于想要自主创业的同学,五成认为需要资金五成认为需要能力和经验。大多同学讲毕业生就业不顺利的原因归为在校参加技术锻炼机会少、没有适合自己的岗位、实践经验少。

  三、建环专业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毕业生未来选择的大体方向是考研、就业两个,共占78%,其中选择就业的要略高一些。特别注意到有10%的同学选择了自主创业。共有43人选择考研,对于选择考研的理由,多数人是因为缓解就业压力、学术深造。择业观念方面,83%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一步到位,很少有人选择考研。25题中,九成的同学可以接受最差的机会。

  当代大学生面临着相当严峻的就业形势,零八年的持续经济危机不仅影响了世界各国的经济,还导致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各 校大学生带来了相当大的影响,面对危机我们应该何去何从呢?

  对此我利用寒假的时间对这个令人烦恼而大家又不得不面临的问题作了一次深入的调查。

  全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使大学生就业走向越来越难的趋势。大学生就业难主要表现在:

  1.供与求*行上升,供求矛盾并不突出。从总体情况来看,零九年第一季度的全省人才市场供需两旺,其中提供的职位数达到了二十四万余个,创历史新高。而在第一季度,全省各地人才市场接待、登记的求职人数更是达到了七十七万余人次,这个数字里面虽然存在着有重复登记和已经就职而想跳槽的在职人员等情况,但仍明显反映出了零九年我省的就业压力巨大。

  为了促进广大求职者特别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作为**所属的各级人才服务机构将在今年开展一系列的就业服务活动,包括每季度在省内上召开的全省人才市场共同举办的高校毕业生网络招聘会和每年开展的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组织各类企事业用人单位进入高校开展校园招聘会,组织实施一村一大 、 三支一扶 、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 专项计划,开展高校毕业生创业活动等系列服务举措。而高校毕业生则应该更进一步的提升自身就业能力,积极主极的参加各种就业培训、就业指导、见*实*活动,同时更深层次的转变就业观念,特别是转变择业地区观念,面向基层、面向大量急需人才的困难地区就业,争取成功的迈出自己职业生涯的第一步。

  2.量与质逆向而驰,量稳质降十分明显。缺少训练良好的毕业生,将会妨碍我国经济的增长和发展更高层次的产业。由于我国许多大学毕业生缺乏实用技能和糟糕的英语口语能力,妨碍了我国发展服务型产业, 尽管我国大学大量扩招,每年生产出大量毕业生,但从我国现在的制造型模式转向服务和研究型产业所面临的诸多困难。随着跨国公司在我国不断扩展业务,它们将面临着招聘高质量工作人员的困难。丰裕的大学生中存在匮乏的知识,大批量的`毕业生,很少有人能够游刃有余地在出口服务行业工作。

  我国学生的教育模式使他们难以学到跨国公司所需要的实用技能和团队精神。大学教育采用的是理论化的、局限于书本的和老师传授的方法,英语教学对话能力也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

  我认为,我国教育应当提高大学与企业之间的 联合机制 ,让毕业生能够学到公司所需要的各种技能,我国需要在这个问题上想出对策。当然作为大学生自己也应该宽泛的发展自己的见识。

  3.冷与热分布不均,冷热两极反差强烈。临*年底,大中专毕业生开始进入应聘高峰。我*日走访部分中高职院校了解到我市内一些中高职院校现已开始积极筹划零九届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但受经济形势变化及我市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今年的高职生就业出现了冷热不均的情况。

  首先,物流毕业生过半专业却不对口。前几年,物流专业火得不能再火,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应该是小菜一碟。然而物流专业往日风光不再,部分高职院校招生就业办负责人坦承,物流专业已成就业最困难的专业之一。

  去年某院首届物流专业招生时共招了四个班两百多学生,然而去年毕业之后,据某院流专业毕业生顺利毕业走向社会,当初第一届物招生就业办统计,目前仍在从事与物流相关的职业的学生已不到四十人。为此,他们今年在招生的时候,仅仅只招了一个班。

  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一方面受金融危机影响,不少物流企业业务量萎缩,为了节约经营成本,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较往年大幅缩水;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前几年物流专业大热,不少院校根据专业设置紧贴市场需求的原则,大量招收物流专业学生,几年之后导致物流专业人才太多,而市场需求不多。对于已经在物流公司就业的毕业生来说,物流公司的待遇普遍偏低也是导致大部分已就业的毕业生转行的重要原因。不少在物流公司上班的毕业生,工资待遇各方面与一般的普工几乎没有差别,且大部分物流公司规模偏小,一些毕业生甚至沦落为仓管员、搬运工等,因此一些毕业生纷纷转向市场营销等领域。另外中高级焊工供不应求。在物流专业就业遇冷的情况下,部分新兴专业的毕业生却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例如机械制造、模具设计等专业,基本上学校培养的人才每年都被企业提前预订。

  据我调查市场了解到,一个模具专业培养出来的焊工,经过在企业半年到一年的实操训练,熟悉工作流程之后,收入比其它专业要高很多,如果考取焊工证,他们的月工资最低不会低于三千元。而这类人才一直颇受格兰仕、长虹等企业的欢迎,而随着广船等大型央企落户我市这类人才的需求将会更加旺盛。

  随着我市产业结构的调整,房地产、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在我市的兴起,无疑需要大量人才为其服务,为此,我市中高职院校纷纷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培养相应人才以满足市场需求。

  其他灯饰专业人才一将难求 。但是在灯饰人才集聚方面,确实无法与它灯都的身份相称。日前,我市有十余所中高职院校,但是目前基本没有一所学校培养专业的灯饰专业人才,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据我了解,在部分中职院校中,与灯饰比较相*的专业就是五金电子类,但是基本上没有灯饰外形设计等方面的专业。在各种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中,往往设置有五金电子类、灯饰照明类招聘专区,但是灯饰照明类应聘毕业生与企业招聘专业的灯饰人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毕业即失业 已成为当今不少大学生的口头禅。其实,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原因除了就业形势严峻以外,很多大学生不愿为生存而打工 、宁愿 为理想而待业 的思想观念也是造成就业难的一大因素。目前,高校毕业生大多扎堆于城市,就业不均衡的现象依然严重。

  当下,教育部等有关部门已将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 重中之重。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应该适时调整心态,降低就业期望值,到农村去,到西部去,到人才紧缺的地方去,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现在,最让我们担心的是,自己如果选择到基层工作,以后是否还有选择其他职业的机会,对于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的毕业生,**能否出台相应的政策。

  所以我又特地从市人才交流中心了解到,今年十月,为全面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我市**结合我市实际,特别制订了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攻坚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方案中制订的多项优待政策为大学毕业生就业提供了良好*台。各部门及教育机构也将加强高校就业指导机构建设,帮助毕业生了解就业政策,提高求职技巧,调整就业预期。**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岗位就业,对于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从事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的高校毕业生,符合就业困难人员条件并在公益性岗位上就业的,经劳动保障部门审核、***门复核后,将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和公益性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标准,按实际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及失业保险单位缴费部分之和计算。对于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其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就业的,给予相应薪酬或生活补贴。另外,对于到城市社区基层岗位就业并已服务期满的高校毕业生,参加市、县级公务员录用考试或事业单位招聘的,笔试成绩加五分;对到农村基层岗位就业并已服务期满的高校毕业生 ,参加市、县级公务员录用考试或事业单位招聘的,笔试成绩加十分;对经考试或考核到县以下农村基层单位就业并服务满四年的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的高校毕业生给予相应的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补偿。这个方面和国际经济形势有很大关系,另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于市场就业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提供帮扶与补贴。

  据我最*调查了解,截至目前,对于尚未就业的我市高校毕业生可在户籍所在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失业登记手续,领取就业失业登记证。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将按照相关规定将其纳入本地失业人员统筹管理,享受国家关于失业人员就业的优惠扶持政策。

  我市人事、劳动保障、教育部门和高校将把家庭困难高校毕业生及长期失业、残疾人等就业困难的高校毕业生列为重点帮扶对象,积极为其提供就业援助,并由人才服务机构负责建立困难毕业生信息库,组织力量实施职业指导。通过向用人单位重点推荐、利用**购买的公益性岗位进行托底安置等多项帮扶措施,有效促进困难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篇12

  一、调查时间:

  20xx年11月—20xx年12月

  二、调查地点(对象):

  钟桂云老师、陈焕明老师、黄元盛老师

  三、调查方法:

  人物访谈,组织讨论,网上查资料

  四、调查目的:

  (一)为了对精细化工专业大学生就业岗位需求有更多的了解,学*如何在将来的就业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

  (二)了解周边化工企业现状,化工技术专业的发展现状,预测化工技术专业的未来发展前景

  (三)调查本专业毕业生在企业的就业岗位,明确岗位任务和要求

  (四)岗位工作任务,明确不同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

  (五)调研周边典型企业对化工类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和企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看法和基本要求,为我校教育建设指明方向。

  五、调查内容:

  钟桂云老师

  学生:老师,您对我们现在所学的行业有什么看法?

  老师:你们现在学的这个行业还好吧!在本校每年的就业率还是挺高的。但是比较担心招生情况,*年来高校不断扩招,这必然会造成整体质量下降,若停止扩招,又会对生源造成一定影响。

  学生:在您教学时,最喜欢什么,最不喜欢什么?

  老师:最喜欢的是学生能够认真听课,还有和学生沟通交流,最不喜欢的是学生上课不听讲,以及玩手机、睡觉等行为。

  学生:您是从事教师这一专业的,请问一下您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老师:因为跟学生在一起心态会得到鼓舞,还有自由时间比较多。学生:你认为当老师最大成就的是什么?

  老师:能够培养优秀的学生和能够得到学生的认可,重要的是一些毕业的学生还保持着联系,他们会咨询一些有关专业前景的问题。陈焕明老师

  学生:老师您什么时候开始在这里工作的?职位是什么?

  老师:我08年1月份左右因工作上的需要而被调入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同年担任复合材料加工与应用技术专业教研室主任。学生:那您以前是从事什么工作的?

  老师:我以前在江门甘蔗化工厂(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作,先后担任过车间主任和厂长助理,长期主管工艺技术管理工作。学生:老师,请问我们的所学的专业有哪些核心课程?

  老师:主要有,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化学、化工原理、树脂合成、胶黏剂技术、涂料生产技术、精细化学品技术等

  学生:老师,您觉得我们专业的就业方向怎样?

  老师:你们这个专业主要从事涂料胶黏剂及日用化学品等精细化学品的生产和生产工艺控制、生产原料与检验等工作;在机械、电子仪器仪表,汽车制造等企业从事相关产品表面电镀与涂料工艺操作、技术开发与生产技术管理,镀液及助剂的、应用于开发等工作。黄元盛老师

  学生:老师,您觉得我们的专业怎么样?

  老师:你们这个专业比较重视实践,强化职业性和开放性;本专业校内拥有省级的实训基地,实践教学设备齐全。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99%以上,毕业生就业率高达100%。

  学生:请问老师,在校期间我们应该着重掌握哪些技能?

  老师:比如胶黏剂生产和涂料生产工艺控制、胶黏剂和涂料生产原料与检验等。

  学生:我们这个学期要考高级化工证,请问老师这个主要考哪些内容的?通过率怎么样?

  老师:这个考试分为笔试和实操两个部分,主要上课认真听讲,做实验时步骤规范,考试是没什么问题的。

  学生:老师,我们读这个专业毕业后的工作待遇一般怎么样?

  老师:按以往的来看,一开始的时候工资方面的待遇一般比较低,等你们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后,会慢慢的根据你们所从事的'工作岗位有所提高,你们的上班时间一般都是八小时制的。

  1、我国化工行业发展现状:我们国家自80年代确定精细化工为重点发展目标以来,在政策上予以倾斜,发展较为迅速。“八五”期间已建成精细化工技术开发中心10个,年生产能力超过800万吨,产品品种约万种,年产值达900亿元,已打下了一定的基础。20世纪末精细化工率达到35%。这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他们仅就电子工业一项就需精细化学品1.6万种,彩电需7000多种,国内产品配套率都不到20%,其余靠进口。其它在织物整理剂、皮革涂饰剂等方面更为短缺。另外从我国精细化工产品的质量、品种、技术水*、设备和经验来看,都不能满足许多行业的需求。(摘要)

  2、就业岗位根据调查,精细化工技术专业就业范围非常广泛,面向医药行业、日用化学品、食品行业及化工行业相关的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毕业后可按自己的具体情况从事制药业,化工业,自来水,环保业,塑料业,农药业,或油漆涂料胶粘剂等待业的工作,在这些单位可从事技术操作、生产管理、设备管理、产品检验和市场营销等工作。

  3、就业去向及工资待遇:该行业对人才的技术性要求较强。需求职位中以技术类、销售类、管理类职位为主。从行业来看,该专业用人需求主要集中在化工业、能源业、医药、生物制药业以及环保业,附加值高的化工新型材料、精细化工制造业等也都需要大量专业人员,由于对专业技术要求高,毕业生2-3年内转行的较多,人才相对缺乏,所有市场对此专业人才需求量都大。毕业生的就业主要面向外资企业、全国各大、中型国有和民营化工企业,工资待遇好,月薪多在20xx元左右。

  六、调查总结

  总的来说,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实践型人才。通过三年的学*使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具有精细化工行业生产运行、生产管理及产品开发的技能;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质。本专业培养从事化学工业生产工艺、技术生产管理等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具有与本专业领域方向相适应的文化水*与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熟练掌握化工工艺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实践技能,能和正确选择工艺流程及生产设备、工艺操作条件、生产控制指标、操作要点等,能运用工具书进行化工工艺计算,能在化工生产一线从事生产操作与管理等。因此我们要好好规划自己的路,不要跟着感觉走!根据个人的理想决策安排,绝大部分都希望有一份轻松而满意的工作。那么,就需要慎重安排自己的轨迹。从哪个行业入手,逐渐对该行业深入了解不要频繁跳槽,特别是不要为了一点工资而转移阵地,要从长远来看,要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篇13

  调研背景:虽然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问题一直存在,但只有今年,这个问题成为需要领导重点解决的问题。的确,全球金融风暴的愈演愈烈已经是超过半数的企业蒙受损失,毕业生就业的形势更加不容乐观。为了更好的助我校学生解决以后的就业问题,现对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调研思路:参考已有的“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我们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院应届毕业生进行分析: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见第2、19、14、25题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见第5题

  3>与是否专业对口,见第7题

  4>地域意愿,见第10、11题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见第16、17、20题

  2、毕业生对就业信息的获取(包括获取方式和程度两方面),见第8、9题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见第3、6题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见第4、15题

  5、应届生的思、经验(含要求学校校,见第21、22题;要求自己,见第23、24、26、12、13题)

  通过对以上五方面共25道问题的调查,我们希望分析出我院毕业生对就业的选择、认知的程度以及作为院方应当做什么样的工作来助毕业生应对就业问题。

  调查分析:

  一、热能专业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毕业生未来选择的体方向是考研、就业两个,共占72%,其中选择就业的占51%。特别注意到有9%的同学选择了自主创业,11%的同学选择出国留学。对于选择考研的理由,多数人是因为研究生毕业能获得更高的收入、学术深造。择业观念方面,82%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一步到位,很少有人选择考研。25题中,15%的同学坚决不接受最差的机会。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有13%的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其余都没有明确的目标,甚至没有考慢。

  3>与是否专业对口方面:逾八成的同学以找到工作为第一目标,对于专业对口性不很关心。

  4>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学们的首选,其余依次为东部沿海、生源地,有11%的同学没有固定意向。对于地域的选择,同学们的首选标准胜作待遇和发展机会要。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性质方面,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是同学们的首选,其他选择比较*均,没有人选择自主创业。对于首份工资75%同学选择15003000,没有人选择8001000。

  2、信息获取方面:就信息获取的程度,对于我校就业政策很了解的人占15%,不关心的占5%;就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选择并且方式很多样,其中通过学校就业网站和网上信息获取信息的人最多,各占17%,其它方式如辅导员老师通知、、学校就业网站、就业市场招聘广告等都有人选择,但人数不多,*均在10%左右。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有21%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实力找到工作。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有52%的同学没有签约任何单位,只有6%。

  5、应届生的思、经验:对学校,25%的同学需要职业生涯规划辅导,30%的同学需要区域与行业发展形势报告,只有28%的同学需要就业常识和应聘技巧或求职心理辅导,有37%的同学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意义不;对自己,不同的同学认为自己欠缺的素质不同,分布很*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质是交流表达能力、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对于想要自主创业的同学,四成认为需要资金36%认为需要能力和经验。多同学讲毕业生就业不顺利的原因归为就业人数太多、金融风暴、实践经验少。

  二、环境专业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有七成同学选择就业,择业观念方面,69%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没有人愿意一步到位,虽然很少有人选择考研,但很多考研的同学渴望更好的教育环境。25题中,八成的同学可以接受最差的机会。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有21%的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

  3>与是否专业对口方面:选择各个方面的同学人数很*均。

  4>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学们的首选,高达61%,其余依次为东部沿海、广州深圳,没有人愿意回到生源地。对于地域的选择,同学们的首选标准是更好的学*机会,其次则是岗位多元化和工作待遇。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性质方面,国有企业、民样型企业是同学们的首选,其次是外企,**部门、民营单位不被同学们看好。对于首份工资六成同学选择1500XX,没有人选择8001000。

  2、信息获取方面:就信息获取的程度,对于我校就业政策很了解的人占17%,不关心的占11%,了解比较少的共有74%;就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选择并且方式很多样,其中通过网上相关信息获取信息的人最多,占19%,其它方式如辅导员老师通知、学校就业网站、学员就业网站等都有人选择,但人数不多,*均在15%左右。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72%的同学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而且只有14%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实力找到工作。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有81%的同学没有任何签约单位

  5、应届生的思、经验:对学校,五成的同学需要区域与行业发展形势报告,有32%的同学需要就业常识和应聘技巧或求职心理辅导,因而有49%的同学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意义不;对自己,不同的同学认为自己欠缺的素质不同,分布很*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质是信息收集、汇总、分析、处理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自我学*提高能力。对于想要自主创业的同学,五成认为需要资金五成认为需要能力和经验。多同学讲毕业生就业不顺利的原因归为在校参加技术锻炼机会少、没有适合自己的岗位、实践经验少。

  三、建环专业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毕业生未来选择的体方向是考研、就业两个,共占78%,其中选择就业的要略高一些。特别注意到有10%的同学选择了自主创业。共有43人选择考研,对于选择考研的理由,多数人是因为缓解就业压力、学术深造。择业观念方面,83%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一步到位,很少有人选择考研。25题中,九成的同学可以接受最差的机会。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只有4%的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其余都没有明确的目标,甚至没有考慢。

  3>与是否专业对口方面:逾六成的同学以找到工作为第一目标,对于专业对口性不很关心。

  4>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学们的首选,其余依次为东部沿海、生源地,有16%的同学没有固定意向。对于地域的选择,同学们的首选标准是岗位的多元化和发展机会要,其次则胜作待遇和国际化水*。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性质方面,国有企业、民样型企业是同学们的首选,其次是**部门,外企、事业单位不被同学们看好,值得一提的是有11%的同学愿意选择自主创业。对于首份工资五成同学选择1000XX,极少数选择8001000或XX30000

  3、信息获取方面:就信息获取的程度,对于我校就业政策很了解的人占27%,不关心的占9%,了解比较少的共有65%;就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选择并且方式很多样,其中通过学院张贴通知公告获取信息的人最多,占24%,其它方式如辅导员老师通知、、学校就业网站、就业市场招聘广告等都有人选择,但人数不多,*均在10%左右。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62%的同学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而且只有13%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实力找到工作。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有76%的同学已经签约了3个以上的单位

  5、应届生的思、经验:对学校,四成的同学需要职业生涯规划辅导,16%的同学需要区域与行业发展形势报告,只有16%的同学需要就业常识和应聘技巧或求职心理辅导,因而有37%的同学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意义不;对自己,不同的同学认为自己欠缺的素质不同,分布很*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质实通协调能力和自我学*提高能力。对于想要自主创业的同学,五成认为需要资金五成认为需要能力和经验。多同学讲毕业生就业不顺利的原因归为就业人数太多、金融风暴、实践经验少。

  调研结论:

  一、纵向比较

  对于热能专业,目前仍有过半的同学没有签约就业,有的选择出国留学或考研。除了金融风暴对于产业的影响,学阶段没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招聘信息、区域产业发展信息流通不畅也是主要原因,同学们在学校训练的数据处理能力、获得的专业职业证书并不如交流沟通能力、信息搜集处理能力重要,特别是同学们并没有在学期间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对于环境专业,与以往相同八成的同学没有就业,其中多数选择考研,另外多数同学认为自己欠缺数据出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素质较低。对于建环专业就业,同学们的就业率突破七成,但仍认为学校的就业信息支持比较匮乏。

  二、横向比较

  1、比较实际就业情况,建环专业的同学就业率最高,其次为热能和环境,其中环境专业的同学考研人数最多。

  2、在学期间,有自己职业规划的同学不足三成,其中环境专业最高为21%,其余同学对于未来没有明确的认知。

  3、面临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同学们的普遍认识实现就业后择业,能够接受工资待遇较低的工作,专业是否对口已不再成为同学们择业的首要标准,国有企业依然是同学们的首选。

  4、归纳同学们的经验教训,学校的信息支持、在校期间职业规划教育的普及、自学能力的培养是首先需要重视的方面。

  综上所述,作为学校应当在职业规划教育、自主学*教育、实*实践教育以及信息支持方面加强工作;作为同学自己,应当为自己的未来早作准备,认清当前的外部环境,明确自己的目标,找到理想与现实的交汇点,通过提高自己的各项素质来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有利的位置。

  4、学生素质与就业的调研报告

  我们眼下的社会,家逐渐认识到报告的重要性,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你还在对写报告感到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为家收集的学生素质与就业的调研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摘要:就业是民生之本,学生就业是我国就业问题中带有战略性的核心问题。然而学生“毕业就失业”,早已不是危言耸听,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当前我国一系列就业问题中一道特殊的难题。其实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其中就业素质是最重要的一方面,高校希望培养出高素质人才,同样,企业也希望吸纳高素质人才。本调研通过研究学生就业素质,并对其调查,了解学生应具备何种素质来应对就业和企业又看重学生的哪些素质,从而为学生和企业提供一个交流的*台。

  关键词:学生,素质,就业,思考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就业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不难发现,学生的就业难的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校的高度重视。如何正确分析其原因,拿出科学的解决办法,是我们家共同思考以及共同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未来学毕业生就业的基本趋势

  1、学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多,将继续呈刚性增长的趋势。多年来,各地学采取了扩招的措施,这使得在一个时期以来,学毕业生的数量猛增,并将继续呈增长态势。在80年代初,每年的、中专毕业生仅为几万人;90年,全国学毕业生的数量为31.2万人;xx年,这个数字将变为八、九百万人。未来几年,虽然增幅会趋缓,但学生毕业数量仍处于上升通道。

  2、学毕业后工作难找,面临“毕业就将失业”的问题。据数据记载,截止到xx年5月底,全国应届学毕业生就业情况是:49.81%已签约和已有意向;27.25%没有找到工作;15.02%不想马上就业。即目前全国应届学毕业生就业的比例体在50%左右。今后,以我们高邮为例,需要的人才将偏向高学历、高技能、有实践经验的专门人才。

  3、就业理念亟待转变,未来社会需求高素质的学毕业生。人才问题始终是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未来社会,对学毕业生的需求,实际上并不是减少,而是更加需要,关键是要转变就业观念,实现多渠道、分层次、全方位的就业。我们现在还只是学在校生,求职、就业对我们来说,迟早将会面临。在3年后,我们该何去何从,未来的路在哪里?这是我们应该深刻思考和作出回答的。我想,在增加自身含金量的同时,今后要进一步转变就业观念,要有一颗*常心。

  二、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1、学毕业生与社会所需人员产生“脱轨”现象。当前,市场需要的多是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而学校园培养的学生刚毕业,基本没有工作经验,毕业生不符合企业的这种需要。

  2、学毕业生对自己的期望值往往过高。在学毕业后,一般来说,学生对自己的.期望值较高,认为自己上了学、有了文凭,就应该有个体面的工作。其实这种想法本无可厚非,然而一些毕业生不愿参加或从事比较普通的工作,一心想要找到高薪的工作。但是高薪工作往往要求很高,应届毕业生暂时还没有那个能力。

  3、一些学校的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尚不够到位。学校对学生进行的就业指导、学生挫折教育以及技能培训等,都还未达到相应的要求。

  4、其他影响学毕业生就业的因素。一是专业问题。有的专业设置不合理,或热门过热,如目前法学毕业生六成难就业;二是能力问题。社会单位最看重学生的实际能力、适应能力,市场需要的又是新型复合型人才,而现实却无法提供这类人才,造成学生就业困难;三是区域问题。东部地区就业好于西部。

  5、学生恋爱现状调查报告

  对于文化水*较高,情感体验较为丰富的学生们来说,除了学*之外,恋爱也是热门话题之一。那么我校学生是怎样看待学生谈恋爱的呢?他们的恋爱观又如何?在择偶的时候哪些才是他们看重的呢?就这些问题,我院社调部、女生部对全校八个院系做了抽样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恋爱现状及原因分析

  在被调查的同学中,42%的同学表示自己谈过或是正在恋爱,而有31%的同学则表示目前未谈,若遇到合适的也会陷入其中,只有不到三成的同学明确表示至今未谈,也不准备在学期间谈。以上数据表明,学恋爱绝不是个别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二、三年级以43.4%和44.4%的认可率被认为是恋爱发生的集中年级,而文法、管理、外文等文科院系则被认为是恋爱发生最为集中的学院。

  关注学爱情的普遍,是什么使得恋爱之火如此旺盛的燃遍校园呢?

  45.8%的被调查者认为是因为学业压力不,空闲时间太多,内心空虚寂寞,需要慰藉,引发了爱情。的确,进入学后,摆脱了高中式重压的机械学*,时间变得随机而灵动,假如不擅长安排时间,就会感觉有了过多空闲,似乎无事可做。而且学生活中,人际交往、学*考试等都可能给学生造成身心压力。长期如此,内心的空虚日益加重,压抑开始充满心头。逃避痛苦是人的本能,而恋爱是建立一种比较亲密的关系,可以造成注意力的转移。另外,一些学生对信念、价值和自我长期把握不定,而在恋爱中则有人来共同分担茫然、沮丧的情绪,从而缓解了压力。部分正在恋爱的人也承认,或多或少的存在“找依靠”的心理。

  赶潮流会导致恋爱的发生?17%的同学是这样认为的

  这与从众心理有关。在一个群体中(如一宿舍),如果部分人都在谈恋爱,剩下的人也会受到影响。处在青年期的学生,往往对自我缺乏充分的肯定,甚至有人会为自己没有恋人而自卑,所以他们不会“逆潮流而动”。

  赶潮流还与周围文化环境的诱导有关。超越生死的爱情电影,风花雪月的言情小说,缠绵悱恻的爱情歌曲,体验恋爱感觉的广告片校园里流行的一切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行为。

  也有部分同学认为有恋人是证明自己魅力的重要方式?他们非常需要他人的赞同,“有人爱”似乎是自身价值的某种证明,自然他们也就走入了恋爱的阵营,显然这种观念是有失偏颇的。但,还有一种呼声是高涨的,他们说是因为“真爱”如果说学爱情不可避免,那么我们希望它成为恋爱坚定且唯一的理由。

  总之,学生恋爱的动机是复杂多样的。提醒家,恋爱并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不健康的爱情是把双刃剑,害了别人也伤了自己。希望同学们能够端正恋爱动机,用真心呵护感情。

  恋爱行为面面观

  a、关于某些学生频繁更换恋人的行为,31.0%的同学认为,他们是在寻找更合适的人。认为是“喜新厌旧的思想在作怪”“过强的爱情征服欲和占有欲”、“是在玩弄异性”的面呼声则占据了*七成。有位二女生甚至气愤地指责“这是极度不负责任的行为,不配称之男生”。专家认为:初进学,思想的放松,内心的空虚,往往让人轻易的坠入爱河,而过少的考虑对方是否真正合适。随着交往的深入,矛盾产生,裂痕出现,他们开始省自己是否真的找到了所谓的“人生的另一半,今生的唯一”,思考后的一种可能即寻找新恋人。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但若夹杂了其它目的则是可耻的行为。作为当代的学生,我们应该以此为律,让爱情纯洁起来?

  b、安静的自*室、优美的人工湖、飘香的食堂……随处可见一对对恩爱的学生情侣。但他们似乎并不顾及周围人的目光,当众喂饭,甚至拥抱、亲吻。就这个问题,广同学也有自己的看法。二成的同学认为不合适,但这是别人的私事,我密不着,也有五成的同学认为,这是不文明的行为,对其他同学有不良影响,应该管一管,还有二成的同学则认为“欣赏他们的勇气,但自己不会这样做”。只有一成的同学胆表示“恋人之间这样很正常,我有恋人也会这样”。

  马克思说:“真正的爱情是表现恋人对他的偶像采取含蓄、谦恭甚至羞涩的态度,而绝不是表现在随意流露热情的过份亲昵。”恋人间的举动并不是评定感情是否深厚的标准,这种较私人的行为似乎并不适宜在公共场合公开表露,同时也侵占了公共空间。而且,半数同学对此种过于公开,过于私人的行为表示感。所以我们建议并提醒家:在公共场合请注意您的行为。

  c、开放二十年使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很变化,得风气之先的学生们的观念就更加前卫。和中国社会传统的道德观相比,学生们对爱情、婚姻都有自己立的见解。在如今的学生眼中,同居已不再是一件新鲜事了,对此我们的同学持什么态度呢?调查结果显示37.8%的同学认为短暂的快乐过后带来的是无尽的悲伤和更多的无奈;29.0%的被调查者则认为这是严重违校纪的事情,应予以管制;不过,同时也有24.9%的人对此表示接受;还有5.7%的人则欣然赞成。

  以上数据表明,当代的学生对同居的看法已经不比20世纪末时那么敏感。

  当代学生择偶观

  根据调查数据,我们按照各选项的得票率排序,制作出表格(见附表)。

  在学生人群中,把理想爱人的条件转向注重有内涵,注重人品,是普遍的一个趋势。在本次调查中,男、女生均把“人品”作为了第一要素,而经济状况、身高等已不再是择偶的主要因素。这映了广同学成熟的爱情心理。但其中,我们又可以看到男、女生的一些不同:对于相貌的要求,男生要高于女生不少;而对于知识能力的要求方面,女生又要比男生看中的多。

  不可不说的话题失恋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在失恋后,顺其自然比例于痛苦忧郁,且呈显著性差异。88.2%的同学能够及时、合理的调整情绪,转移到学*或者工作中去;只有12.8%的同学认为自己不能够承受,会悲观失望不得解脱,甚至心理失衡,有报复倾向。且个别同学表示当他们示爱被拒绝或爱情关系结束时,曾企图自杀。

  如果说,爱情是永恒的话题,那么,失恋也应是。这必定会对当事人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此时,除了借助朋友、家长等外部条件助分担,更重要的是依靠个人调节化解阴影。专家建议,最有效的调节方法是给自己找事情做,填充所有空白时间,以达到转移注意力的目的。相信时间是愈合伤口的最佳药方。

  爱情这个古老而又永恒的话题,一直是学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们对适度的学恋爱是理解的,祝福的。但我们仍要提醒热恋中将要迷失或已经迷失的同学们:学是装载我们人生“知识之车”的黄金时期,是决定我们未来发展的关键阶段,请同学们慎重把握,不要在爱情中迷失了方向。

  在此谨愿广同学重新思考定位自己的爱情观,用理智经营爱情!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篇14

  当代学生面临着相当严峻的就业形势,零八年的持续经济危机不仅影响了世界各国的经济,还导致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各校学生带来了相当的影响,面对危机我们应该何去何从呢?

  对此我利用寒假的时间对这个令人烦恼而家又不得不面临的问题作了一次深入的调查。全国学扩招后,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使学生就业走向越来越难的趋势。学生就业难主要表现在:

  1、供与求*行上升,供求矛盾并不突出。从总体情况来看,零九年第一季度的全省人才市场供需两旺,其中提供的职位数达到了二十四万余个,创历史新高。而在第一季度,全省各地人才市场接待、登记的求职人数更是达到了七十七万余人次,这个数字里面虽然存在着有重复登记和已经就职而想跳槽的在职人员等情况,但仍明显映出了零九年我省的就业压力巨。

  为了促进广求职者特别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作为**所属的各级人才服务机构将在今年开展一系列的就业服务活动,包括每季度在省内人才网上召开的全省人才市场共同举办的高校毕业生网络招聘会和每年开展的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组织各类企事业用人单位进入高校开展校园招聘会,组织实施“一村一”、“三支一扶”、“学生志愿服务西部”专项计划,开展高校毕业生创业活动等系列服务举措。而高校毕业生则应该更进一步的提升自身就业能力,积极主极的参加各种就业培训、就业指导、见*实*活动,同时更深层次的转变就业观念,特别是转变择业地区观念,面向基层、面向量急需人才的困难地区就业,争取成功的迈出自己职业生涯的第一步。

  2、量与质逆向而驰,量稳质降十分明显。缺少训练良好的毕业生,将会妨碍我国经济的增长和发展更高层次的产业。由于我国许多学毕业生缺乏实用技能和糟糕的英语口语能力,妨碍了我国发展服务型产业,尽管我国学量扩招,每年生产出量毕业生,但从我国现在的制造型模式转向服务和研究型产业所面临的诸多困难。随着跨国公司在我国不断扩展业务,它们将面临着招聘高质量工作人员的困难。丰裕的学生中存在匮乏的知识,批量的毕业生,很少有人能够游刃有余地在出口服务行业工作。

  我国学生的教育模式使他们难以学到跨国公司所需要的实用技能和团队精神。学教育采用的是理论化的、局限于书本的和老师传授的方法,英语教学对话能力也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

  我认为,我国教育应当提高学与企业之间的“联合机制”,让毕业生能够学到公司所需要的各种技能,我国需要在这个问题上想出对策。当然作为学生自己也应该宽泛的发展自己的见识。

  3、冷与热分布不均,冷热两极差强烈。临*年底,中专毕业生开始进入应聘高峰。我*日走部分中高职院校了解到我市内一些中高职院校现已开始积极筹划零九届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但受经济形势变化及我市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今年的`高职生就业出现了冷热不均的情况。

  首先,物流毕业生过半专业却不对口。前几年,物流专业火得不能再火,在多数人的印象中,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应该是小菜一碟。然而物流专业往日风光不再,部分高职院校招生就业办负责人坦承,物流专业已成就业最困难的专业之一。

  去年某院首届物流专业招生时共招了四个班两百多学生,然而去年毕业之后,据某院流专业毕业生顺利毕业走向社会,当初第一届物招生就业办统计,目前仍在从事与物流相关的职业的学生已不到四十人。为此,他们今年在招生的时候,仅仅只招了一个班。

  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一方面受金融危机影响,不少物流企业业务量萎缩,为了节约经营成本,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较往年幅缩水;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前几年物流专业热,不少院校根据专业设置紧贴市场需求的原则,量招收物流专业学生,几年之后导致物流专业人才太多,而市场需求不多。对于已经在物流公司就业的毕业生来说,物流公司的待遇普遍偏低也是导致部分已就业的毕业生转行的重要原因。不少在物流公司上班的毕业生,工资待遇各方面与一般的普工几乎没有差别,且部分物流公司规模偏小,一些毕业生甚至沦落为仓管员、搬运工等,因此一些毕业生纷纷转向市场营销等领域。另外中高级焊工供不应求。在物流专业就业遇冷的情况下,部分新兴专业的毕业生却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例如机械制造、模具设计等专业,基本上学校培养的人才每年都被企业提前预订。

  据我调查市场了解到,一个模具专业培养出来的焊工,经过在企业半年到一年的实操训练,熟悉工作流程之后,收入比其它专业要高很多,如果考取焊工证,他们的月工资最低不会低于三千元。而这类人才一直颇受格兰仕、长虹等企业的欢迎,而随着广船等型央企落户我市这类人才的需求将会更加旺盛。

  随着我市产业结构的调整,房地产、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在我市的兴起,无疑需要量人才为其服务,为此,我市中高职院校纷纷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培养相应人才以满足市场需求。

  其他灯饰专业人才一将难求。但是在灯饰人才集聚方面,确实无法与它灯都的身份相称。日前,我市有十余所中高职院校,但是目前基本没有一所学校培养专业的灯饰专业人才,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据我了解,在部分中职院校中,与灯饰比较相*的专业就是五金电子类,但是基本上没有灯饰外形设计等方面的专业。在各种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中,往往设置有五金电子类、灯饰照明类招聘专区,但是灯饰照明类应聘毕业生与企业招聘专业的灯饰人才存在着较的差距。

  “毕业即失业”已成为当今不少学生的口头禅。其实,造成学生就业难的关键原因除了就业形势严峻以外,很多学生不愿“为生存而打工”、宁愿“为理想而待业”的思想观念也是造成就业难的一因素。目前,高校毕业生多扎堆于城市,就业不均衡的现象依然严重。

  当下,教育部等有关部门已将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学生应该适时调整心态,降低就业期望值,到农村去,到西部去,到人才紧缺的地方去,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现在,最让我们担心的是,自己如果选择到基层工作,以后是否还有选择其他职业的机会,对于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的毕业生,**能否出台相应的政策。

  所以我又特地从市人才交流中心了解到,今年十月,为全面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我市**结合我市实际,特别制订了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攻坚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方案中制订的多项优待政策为学毕业生就业提供了良好*台。各部门及教育机构也将加强高校就业指导机构建设,助毕业生了解就业政策,提高求职技巧,调整就业预期。**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岗位就业,对于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从事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的高校毕业生,符合就业困难人员条件并在公益性岗位上就业的,经劳动保障部门审核、***门复核后,将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和公益性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标准,按实际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及失业保险单位缴费部分之和计算。对于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其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就业的,给予相应薪酬或生活补贴。另外,对于到城市社区基层岗位就业并已服务期满的高校毕业生,参加市、县级公务员录用考试或事业单位招聘的,笔试成绩加五分;对到农村基层岗位就业并已服务期满的高校毕业生,参加市、县级公务员录用考试或事业单位招聘的,笔试成绩加十分;对经考试或考核到县以下农村基层单位就业并服务满四年的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的高校毕业生给予相应的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补偿。这个方面和国际经济形势有很关系,另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落后于市场就业有关,更和当今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提供扶与补贴。

  据我最*调查了解,截至目前,对于尚未就业的我市高校毕业生可在户籍所在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失业登记手续,领取就业失业登记证。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将按照相关规定将其纳入本地失业人员统筹管理,享受国家关于失业人员就业的优惠扶持政策。

  我市人事、劳动保障、教育部门和高校将把家庭困难高校毕业生及长期失业、残疾人等就业困难的高校毕业生列为重点扶对象,积极为其提供就业援助,并由人才服务机构负责建立困难毕业生信息库,组织力量实施职业指导。通过向用人单位重点推荐、利用**购买的公益性岗位进行托底安置等多项扶措施,有效促进困难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菁选(扩展5)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菁选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15篇

  我们眼下的社会,报告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你所见过的报告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1

  武汉市人事局昨对外发布了《武汉大学生20xx年就业质量指数与20xx年就业缺口指数调查报告》,该权威报告称,武汉地区多数企业对刚毕业的大学生能够提供的月薪只有1000-1500元,这比绝大多数毕业生的预期标准要低。本次调查涉及公用事业、制造业等十个行业及1800名已就业学生。调查显示———七成毕业生求稳

  与几年前大学生求职相比,目前大多数学生就业更看重工作单位的稳定性。数据显示,75.5%的大学毕业生会选择薪水普通,但发展稳定的企业工作,只有5.9%的学生选择了低薪水、充满创业活力与激情的小企业就业。

  调查显示,大学生择业优先考虑的主要因素依次是企业发展前景、薪酬、工作环境和公司文化。毕业生月薪多为千余元

  调查显示,50.13%的大学生认为毕业后应该拿到1500-20xx元的月薪;22.74%的大学生认为应拿到20xx-3000元的月薪,只有23.25%的大学生觉得毕业后拿到1000-1500元的月薪就满意了。而根据武汉市的发展水*和生活水*而言,多数企业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能够提供的月薪只有1000-1500元,可以说目前大学生对于薪水的预期比去年偏高。缺乏工作经验是最大障碍

  调查中,在被问及“应届毕业生在找工作时遇到的最大难题是什么?”时,79.7%的学生认为最主要的是“没有工作经验”,其次有29.7%的学生还认为“缺乏专业技能”也是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调查还显示,“面试经验不足”以及“缺乏社会关系”也是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因素。六成学生进入社会“不适应”

  调查中,有30%的学生进入社会工作顺利,觉得非常适应;67%的学生在走出校门参加工作的30天内表示“不适应”,但表示可以承受,情况在慢慢变好;3%的学生感觉强烈的不适应,想离开现在的工作岗位,在30天内跳槽。

  同时,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不再追求专业对口,调查中有*40%的大学生就业选择了专业不对口的工作岗位,其中有70%的学生对此表示满意。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2

  *年来,学生的就业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一般来讲,学生毕业后有两个选择:一是找工作,二是继续升学进修,最起码选择继续进修的同学已不算是失业。而对于希望找到工作而未能如愿的毕业生,就业难无疑就成为了他们面临的头等问题。

  一、当前学生就业现状

  社会就业压力,很多毕业生在职业取向方面优先考虑的前三项是:先就业后择业,先择业后就业,继续深造。有过四分之一的学生希望继续学*,而且此风*年经久不衰,且愈演愈烈。究其原因:一是经济知识时代的影响和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二是就业竞争激烈,优越的职业需要优秀的高层人才;三是心理素质,有的学生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回避即时就业问题等因素。

  xx学劳xx学院院长曾湘泉在《中国就业战略报告》一书中指出,学生就业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学生需求增长速度赶不上学毕业生增加的速度。

  与发达国家比较,美国约有2.7亿人口,学*4000所,若要达到如此的比例和规模,中国需要办20000所学;即使按照韩国目前高等教育的规模水*,中国也要办*10000所学才够。国内总共才1000多所普通高校,即使算上和民办高校,也不过3000多所,学在校生的人数还远远达不到国家战略发展的需求。

  二是学生的预期收入与用人单位提供的工资之间存在匹配上的困难。

  调查发现,我国应届学毕业生收入预期高估幅度在40%左右,远远高于美国和欧洲等国的10%左右。薪水是人们对一份工作最基本的要求。在20xx年北京团组织的一次针对毕业生的调查中表明,学生们对薪水要求并不低,在回答“您求职要求的工资底线”时,*六成(56%)人的选择集中在1000元到3000元之间,其中只有15%的人能接受每月挣1000-1500元,两可以接受自己的工资在1500-20xx元,认为20xx-3000元比较合理的占21%。

  三是学生多选择在发达地区、高薪部门就业,愿到欠发达地区工作的较少。

  xx学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xx指出:“其实现在我国的很多地方还是很需要学毕业生的,比如说基层单位、中西部地区、低收入的技术工作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讲,学毕业生也并不过剩!”xx学校长xx认为,学毕业生就业难并不是人才过剩,而是结构性问题,人才过剩只是相对的现象。有一项对3000余名本科毕业生的调查表明,首选到北京工作的高达74.8%,首选去中西部地区的仅有2%。这些毕业生的收入渴望值是每月20xx至4000元,低于月薪20xx元坚决不干。这就表明学毕业生有主动不就业的可能性。

  北京某高校的调查表明,未找到接收单位的毕业生中,准备考研究生、博士生者占总人数的比例高达40.8%。同时,学毕业生未签约就已就业的有人在,他们很可能未列入已就业统计。原因可能是单位借口试用不愿签约;从事临时性工作;

  二、导致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1.学生就业信息不足

  目前的就业渠道无非是学校推荐、熟人介绍、校园和社会的招聘会、人才或就业网站、报考公务员,服务西部等。但是,学校推荐一般是学生干部或成绩突出者才有机会;报考公务员受专业、志趣、是否党员限制,这些只适用于特定人群。对多数人来说,网站和招聘会才是最主要的就业渠道,还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求。那么用人单位发布信息的时效性就很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就业,而且人才交流市场开发的时间和地点有限,不能充分满足学生就业信息的筛选。

  2.用人单位方面原因

  首先,**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进行的机构冲击了学生就业。**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曾经是接收学毕业生的主渠道,主力。1998年以后,随着**机关进行机构,精简人员。精简下来的人员多数要流向事业单位,而事业单位本身也在进行定编定员,另外,国有中型企业多数存在冗员过多,超编运转,包袱过重的问题,继而实行分流下岗,减员增效。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是“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许多企业由于经营不善也在面临着破产倒闭。面临着自身的生存危机,接纳学毕业生的容量相当有限,很难给学生就业提供畅通的就业之路。

  其次,多数用人单位都走入了重“”轻“一般”、“惟学历是瞻”的怪圈。随着学生就业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化为“买方市场”,用人单位也逐渐提高了用人的标准。他们将目光锁定在少数的学毕业生身上,放在了研究生、博士生身上。相对于、重点院校的学生而言,不少一般本科院校、专科院校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存在一定的“品牌劣势”。从中国高等学校的发展现状分析,高等学校之间的资源分配不均,办学质量差异较,导致了用人单位对重“”轻“一般”的怪现象找到理由和借口。

  3.高校方面原因

  高校规模扩招,造成就业市场“供于求”。造成目前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很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情况,许多人认为是因为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的人太多了,用不完了,过剩了。其实,我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仅占总人口的5%左右,而发达国家的这个数字己经达到1/3。因此,我国的人才过剩是相对过剩。而且,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跟不上高校教育扩招的步伐,也为高校毕业生“供于求”制造了假象。我国的学毕业生在城市、企业、公司,人才济济,人满为患,数剩了。而一些中小企业,事业单位,偏远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则是人才稀疏,人才缺乏。

  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层次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水*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在学生就业己经市场化的情况下,学的专业设置和调整却显得十分滞后,致使毕业生专业结构与市场供求出现了错位,从源头讲,这已成为制约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滞后于社会的发展是教育的特点,但没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规划并主动调整,进一步放了专业及课程设置的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供给结构严重失衡。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一些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缺乏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理*底不系统,应有的动手能力也不强。而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工作环境变化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4.学生方面原因

  I.学生缺乏就业培训机会

  不少企业拒绝承担学生就业后的“在岗培训”费用,招聘中普遍要求有“数年工作经验”。事实上,一个理工科毕业的学生,需要在毕业后的工作岗位经过一定时间的继续学*,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工程师。要达到这一要求,只能是学生个人和家庭承担,而如果把“在岗培训”转移到学校里面去完成的话,在时间和金钱上都将是非常不经济的。

  II.学生仍然期望过高

  学生就业理念也存在一些误区,如“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考研”等。此外,据20xx年学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六成学生月薪期望值低于20xx元。

  但*八成的用人单位却认为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而不少学生对此感到很屈,由于低工资难以满足他的基本生存需要,也往往不能对他形成足够的工作激励,结果必然带来就业的多次选择和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戒备心理。《中国学生就业》杂志对全国28所学、3万多名学生作过“您最想到下列哪个城市工作?”的调查。

  在列出的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八城市中,想到上海发展的学生最多,获选率为32.3%,紧随其后的是北京(27.7%),两个城市的获选率之和达到了60%,成为学生心目中发展事业的最理想城市:另外,像深圳这样的特区城市也较受欢迎,获选率为12.1%:但是一些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和内陆开放程度较小的城市则对学生的吸引力很小,只有0.94%和0.52%的学生愿意到重庆和武汉去上作。

  而目前实际最需要毕业生的恰恰是那些边远地区的中小城市和基层一线的中小单位。毕业生想去的单位去不了,而能去的单位毕业生又不予选择。于是出现了“有人无业、有业无人”的'现象。

  同时现在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敬业精神、职业道德、思想道德觉悟和能力素质水*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毕业生诚实守信,勤奋敬业,而且还要求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也是用人单位看好的主要方面。

  用人单位重视人品和能力,对专业的要求而有所淡化。不少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持“宁缺勿滥”的态度。因此,学生干和学生党员以及那些综合素质好、动手能力强、敬业精神好以及“一专多能”的毕业生越来越受欢迎。用人单位看重的是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很多毕业生自身素质达不到用人单位要求却不能正确认识,盲目一味要求工作待遇,期望过高。

  III.学生缺乏求职技巧

  用人单位表示,部分学生在求职时往往表现得不够自信,过分紧张,回答问题时支支吾吾,表现不出自己的实力。更有一些求职者面试时弄虚作假,企图欺骗蒙混过关,谁知很快就被有经验的用人单位拆穿,不得不再次承受面试失败的惨痛教训。而这样久而久之,用人单位也会觉得学生不诚信而丧失信心。

  三.促进学生就业的措施

  1.改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

  改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必须加人事制度、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力度。要加用人机制、单位编制等制度的,扩机关、事业、企业单位的用人自,使用人单位真正做到有用的人进,无用的人能出;加强户籍制度的,为边远地区、小城镇、农村的学毕业生开方便之门,使人才能合理流动;要建立起完善的与毕业生就业相关的社会保障制度,成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对未就业的学生提供服务。

  2.调整高校专业和课程设置

  在当前飞速变化的时代,学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就必须把握时代的脉搏,不断调整课程结构和内容。当今世界正由工业化社会走向市场、信息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各国间生产、流通、运输、资讯领域的相互依存关系日益紧密,整个世界将如同一个地球村,谁都无法完全正确的预料未来世界的变化。这就决定现代学必须是面对未来开放式的,其课程也应从过去那种封闭状态走出来。

  在课程布局上,应适当减少某些必修课,增加选修课的比重。一方面,让学生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兴趣来选择学*内容,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发挥他们的所长。另一方面,这也有利于向学生提供映社会文化各个领域发展的最新成果。因为现代社会知识急剧增加和迅速老化,选修课的开设有助于弥补必修课无法及时映这一动态的缺陷。

  3.把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学生活的始终

  当前我国很多高校的就业指导课都是针对毕业生开设的,通过几次的座谈会、报告会、讲座等等就算完成就业指导上作了。

  对于一年级的新生,应该着重进行心理指导,重点助学生尽快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结合入学的专业思想教育,逐步引导他们根据自身的特点初步设计职业发展的方向。在这个阶段,要向他们介绍本专业就业的致情况,让他们了解自己所学专业及适应职业的特点和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引导他们尽早适应学学*生活,养成立思考、自觉学*、努力奋斗的良好*惯。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应着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在这个阶段,要通过对社会各种职业的全面了解,助他们分析自我的能力、优势和存在的缺陷,引导学生要根据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完善自己,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打好专业基础,建立合理知识和能力结构。要对其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激发成才意识和行为。

  对于三年级的同学,要给予一定的实*和锻炼的机会,让他们直接地去体会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助他们认清专业所适应的工作领域,并与自己的特点和能力相对照,继续培养和发展与其职业目标相适应的素质优势,对其原定的职业目标做出适当的调整。

  对于三的学生,还有一个重要指导内容就是要逐渐分析整个社会及学生就业形势,对学生进行就业观教育,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对毕业生的指导是学生就业指导的重点,这一阶段,指导的重点在于传达就业方针政策、分析预测就业形势、指导学生作好如何获取就业信息、如何进行面试,如何克服心理障碍等就业准备,处理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临时性问题。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3

  前言

  作为大二的学生在不久以后即将踏入社会,开始我们人生中的又一个旅程。走出校园,我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择业。随着时间的发展已成为大学生面临的严峻问题。选择什么样的具体职业应该根据每个人的潜能和特长来确定。要量体裁衣,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行业的更加细化,与此相对的职业也更加多样化,这一情势为具有不同潜能和特长的个人寻求更符合自身条件和兴趣的职业,创造了日益广阔的前景。因而,当代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要正确判断自己有哪些潜能和特长,力求做到对号入座。

  20xx 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卷全球,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下,高速发展的中国并不能独善其身,在一些地区、一些领域,经济危机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经济危机下,很多公司开始裁员,招聘需求大幅减少,这使得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压力异常巨大,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问题异常突出。*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xx年《经济蓝皮书》指出:预计到20xx年底,将有100万名大学生不能就业,20xx年还将有592万名大学生毕业面临找工作,大学生就业问题非常严峻。

  主体:问卷的设计

  制作问卷时,我们力求所选题目确切、简洁、针对性强,并遵守以下几点:问卷主题明确,所有设问都必须与主题有关;言语简明准确,以免影响理解和答问;问卷项目由浅入深,并注意期间的来联系,使被调查者可以连贯做答;设问切合实际,充分考虑被调查人的差异。

  一、调查概况

  此次调查问卷主要对毕业生的择业价值取向、薪酬标准、就业地点、专业满意度、择业心情、就业服务等问题进行调查。调查采取随机抽样形式,管理类的文科学生,也有技术应用类的理工科学生。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00份,实际回收的有效问卷78份,有效率为78%,其中男生占34.6%,女生占65.4%。由于在抽样调查中,充分考虑了样本的代表性和性别比例的协调性,因此此次调查较为客观地反映了当前20xx届毕业生择业心态。为方便学生答题,问卷均采用选择题形式,分为单选和多选。为了让我们的调查问卷更真实有效,所以我们在人员学历的选择上针对不同学历的人都选了30%左右的人。在我们的调查中有70%的人是来自农村,剩下30%是来自城市XX县镇。

  二、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1 、关于就业形势与自身就业前景评价

  关于目前社会的就业形势,91%的调查者认为“形势严峻,就业比较难”,分别有3.8%的调查者认为“形势正常”和“不了解”,而认为“形势较好,就业容易”的有1.3%。可见,绝大多数毕业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已有了一定的认识。

  在对自身就业前景评价方面,多数毕业生则显得较为自信。调查表明,对就业前景持一般态度的调查者占5***%,20.5 %的毕业生对自身就业前景比较乐观有信心,14.1%的调查者表示不乐观,而9%的调查者则表示不知道。对此的解释可能有两种,一是毕业生已在择业前做好了不太充分的准备,加之金融危机的到来,加大了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二是毕业生尚未进入求职面试的高峰期,对求职的艰辛认识不够。随着求职面试的高峰期的逐渐到来,迷茫的同学的比例还会上升。这就需要就业工作者深入了解他们的困惑所在,有针对性地加强就业指导,以使他们及时调整好心态。

  2 、关于升学和工作的选择

  在升学和工作的选择上,79.5%的调查者选择工作,11.5%的人选择升学,而2.6%的调查者选择考公务员,还有7.7%的调查者选择了回家创业。可见,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很多同学想在国家的优惠政策下,自主创业,减少就业的压力,锻炼自己的能力。这些人是需要大力扶持的。

  3 、关于就业的影响

  在就业决策时,有39.8%的调查者受父母的影响比较大,有3.8%的调查者表示会受老师的影响,还有5.1%的调查者比较相信自己的朋友,“自己做决定,不受他人影响”的调查者占51.3%。可见,现在的毕业生在做选择时还是比较慎重的。

  4 、关于就业地点的选择

  调查表明, 66.7%的调查者选择就业地点时,格外青睐大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这主要是因为大城市比较重视人才,工作和生活条件好,经济收入高,发展机会多,并且接受新信息快,因而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尽管大学生择业首选大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择业地点过于集中,势必导致人才的闲置与浪费,同时也增加了就业的难度。10.3的调查者喜欢到国外和内地的盛会城市去工作。而对于西部边远地区和农村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有23%的毕业生将其作为首选。尽管国家出台了很多鼓励毕业生到西部和福建省欠发达地区的基层就业和参加志愿服务的优惠政策,但毕业生的积极性仍显不足。这表现出大学毕业生择业的功利性和短视,他们不愿承担艰苦的工作,奉献意识与锻炼意识不强。学校应该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对大学生的奉献

  意识的培养,对毕业生的择业中的功利和短视心态要适时加以引导。

  5 、关于薪酬标准

  在求职者最为关心的薪酬问题上,毕业生的期望值一般。12.8%的调查者的月薪期望值在800元以下,其中21.8%的调查者的月薪集中在800--1200元这一档上,35.9%的调查者选择1200--xx元之间,月薪在3000元以上的占20.5%;有17.9%的人的月薪期望值在3000元以上。这表明,大学毕业生希望自己早点从父母的经济依附中解脱出来,实现经济上的独立,并渴望获得舒适的生活条件,因此希望能获得较高的薪酬。

  6 、关于对口与心中的期望值

  据调查,12.8%的调查者认为会“接受,并准备跳槽”,23.1%的人会“努力适应工作”,61.5%的调查者“工作时或工作后会考虑继续深造。2.6%的调查者还没考虑好。看来,兴趣与期望值对于工作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专业如果不对口绝大多数的调查者会在现在的岗位上工作。64.1的调查者会愿意从事现在的工作,只有9%的调查者表示不愿意,19.2%的调查者会“先在本专业干,再考虑转行”这些人对自己的工作的'选择是小心而慎重的,个人兴趣和专业在选择工作时是占非常大的比重的。7.7%的调查者认为无所谓。

  7 、求职信息

  在就业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很大一部分调查者会认证考虑自己今后的就业。其中66.7%认真考虑过,26.9%的调查者“偶尔会想想”这类人可能还没体会到就业的艰辛,有5.1%的调查者很少再考虑,还有1.3%的调查者想“到时候再考虑”。

  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50%的调查者希望得到更多的公司的介绍和招聘信息,15.6%的调查者希望得到更多的有关薪资及福利的信息,19.2%的调查者希望得到更多的关于面试和演示的技巧介绍,说明学生在这方面的经验还不是很多,需要加强锻炼。有5.1%的调查者希望了解更多的公司员工的现身说法。借此了解公司的用人机制和管理方法,做到心中有底。

  8 、关于就业目的

  此次调查表明,有大约80%以上的调查者就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生计的需要”只有17.5%的少数调查者是为了自己的兴趣爱好,为了得到社会的认可和为社会做贡献。剩下的2.5%的调查者认为就业是为了奠定建立家庭的基础。可见,在经济危机的时候人们还是迫以生计的。这也说明啊学生就业观念的不端正,需要老师的大力指导。

  9 、关于最关心的问题

  无论在什么时候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都会面临各种怎样和企业的双向选择。调查者在这方面的选择还是很明确的。有53.8%的调查者预计在择业过程中遇到的最主要的问题是可能“专业不对口或专业面太窄”这给学生就业造成了很大的困惑。2.6%的调查者预计“户口难解决”,24.4%的调查者预计是“缺乏社会关系”7.7%的调查者预计“信息严重不足”不能很好的去加以选择,11.5%的调查者预计是其他的原因在择业过程中的阻力最大。没调查者选择“性别歧视”说明大家还是比较相信能力的。

  而用人单位最关心的是求职者的能力包括“所学的专业能力”、“所毕业的学校”、“社会经验”以及“潜力”,占总调查的87.1%,“技能、特长、品德”只占到了10%的比重,剩下的2.9%的调查者认为用人单位最关心求职者的性别。

  当前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是“人才市场供大于求,属于买方市场”、“毕业生的思想不够端正,期望值过高,择业过于挑剔”“社会上一些‘凭关系,走后门’的现象比较严重”占总人数的78.6%,认为“学校、**、用人单位及学生之间的沟通较少了解不够”的占11.3%,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薄弱”、“高校的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毕业生的不符合政策规定的择业行为比较多”的调查者占10.1%。

  结尾:

  这是一个求职大军遭遇失业恐惧的时代,是一个追逐挑战又渴望成功的时代。求职择业对当代大学生来说既是难得的机遇,又是严峻的挑战。我校大学毕业生的职业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倾向,择业意向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他们追求自我发展,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重视经济利益。毕业生中出现的盲目乐观、奉献意识与艰苦奋斗精神缺乏、诚信缺失等心态,不仅会影响到毕业生眼下的择业,同时还会进一步影响到以后的成长与职业发展。针对以上出现的不良择业心态,本人的建议是:

  一、大学生毕业后不能仅仅只有就业意识,因为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会在一定程度上饱和,现在尤为严重。因此我们要树立创业意识而不能把眼光仅仅限于就业。

  二、要踏踏实实地做事,一步一个脚印,要有灵通的就业信息和强硬的个人素质。专业很重要,但要不断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有人说好关系是泥饭碗,会碎的;文凭是铁饭碗,会锈的;而只有能力才是金饭碗,走到哪里都会闪闪发亮。”在当今社会,只有有能力的人,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只有有能力的人,成长的舞台才会无禁区。

  三、要搞好人际关系,广交益友。朋友多了不是坏事。一个人在外难免会遇到挫折,此时朋友的帮助对你来说很重要。

  四、在选择职业时,要从实际出发,准确把握人才市场的供需信息。人才招聘会每周都在办,人才市场天天都开放,准确掌握人才市场的供求信息,对于当代大学生择业尤为重要。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谁能及时有效地获取信息,谁能从实际出发,准确审视就业形势,谁就能早日步入理想的职业岗位,为祖国,为人民奉献知识和才华。

  六、要敢于面对挫折,不放弃,不服输,要敢闯!

  总之大学生对所学专业只是能说了解,要真正读至硕士才可以说自己学了这个专业。大学生要锻炼各方面能力,不仅要学*书本方面的有字之书,还要去生活中读那本无字之书,这样我们农大学子才会有美好的未来。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4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加上我国自身的结构性分配问题,中国的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在随后的几年中就业问题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解决,但是随着毕业大学生数量的增加,我国将面临着新一轮的就业问题。企业用人需求下降的趋势没有根本性转变;回流的农民工以及新增需要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将面临难以转移就业的问题,导致农村失业问题加重;城镇低学历青年以及规模不断增大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将更加困难。随着我国现阶段毕业生数量的急剧增长,社会可提供的就业岗位增长缓慢,因而造成就业矛盾十分严峻。同时,毕业生就业市场化与毕业生滞后的就业观之间的冲突显得十分突出,毕业生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就业的态势尚未形成,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这些都影响着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

  时下又将是毕业生就业的高峰期,为了更好的了解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和对目前就业形势的认识,组织了此项调查,由此进一步分析大学生的就业现状与前景,以便为在校大学生提供未来就业指导工作的资料与对策依据,也使在校大学生在整个大学学*期间进行以提高就业竞争力为目标的就业准备,培养大学生追求最优选择和最佳就业的精神与品质。

  通过调查,进一步了解了“就业难,难就业”的原因主要来自大学生自身、用人单位和社会三方面。

  一、自身原因

  1.毕业生就业观念存在误区。一是选地域。在大学生的意识中,大都市总是意味着机会、高薪和前途,这导致最需要大学生的地方少人问津,而都市的大学生求职者则人满为患。二是挑单位。大学毕业生都希望选择一个地域条件好、待遇优厚、社会地位高的职业。三是重薪酬。高薪水、高福利等盲目求富观念在大学生中流行,带来了就业难。

  2.毕业生综合素质缺憾。一是学业不精。有的学生在学校里只是混日子,没有静下心来学*。二是社交能力欠缺。说话办事的能力、沟通合作的能力、交际公关的能力欠缺。三是缺乏社会实践经验。有的学生很不重视社会实践,甚至连学校要求的暑期社会实践都不能认真完成,更谈不上学到具体的实践经验。

  二、用人单位

  用人单位选择大学毕业生,最主要是看重学生如何“调整就业心态”,而“提高职业素质”、“提高技能”反倒是其次;而大学生甚至学校看来,“提高技能”及“提高职业素质”是最主要的,“调整就业心态”并不重要。用人单位认为“德才兼备”是用人的恒久标准,单位对毕业生“品德”的重视程度远远比毕业自身的重视程度要高得多。

  三、社会原因

  1.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造成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衰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中国的出口。有研究证明,在中国经济外向度较高的情况下,中国外贸出口每波动1个百分点,将影响中国18万~20万人的就业。受负面影响较大的主要有纺织服装、制鞋、玩具、摩托车、家具、照明器具、自行车等出口依存度较大的行业,而这些行业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

  2.从20xx年开始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意味着企业资金的获取难度加大,投资受到约束。作为吸纳就业的主体,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经营困难会在很大程度上对就业产生冲击。

  3.原材料价格及劳动力价格均呈上升趋势,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两税合一等政策,也会提高出口型企业的生产成本。《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人工成本。目前来看,受成本上升影响较大的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由此对就业产生的消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面对着就业难的原因,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因此大学生就业倾向也随之发生了一定的改变。

  1.一部分大学生希望今后就业的岗位在国企及**部门,就业地区主要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城市或东南沿XX市;

  2.大多数大学生想过自主创业,但资金和经验成为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瓶颈。在自主创业这个问题上大多数人想过自主创业,大学毕业生不应该仅是社会现有岗位的竞争者,挤占就业机会,而更应该是新岗位的开拓者,为社会带来就业的机会;

  3.半数以上的大学生愿意参加西部志愿者服务计划及报考村官;

  4.大多数大学生的.择业观是先就业后择业,超过半数的认为专业对口对未来选择工作比较重要;一个人的职业发展应该是呈阶梯型的,根据自身发展的水*,抓住各种各样的机遇,通过一个又一个岗位不断成长。所以在当前获得一个理想职业的时机还不成熟时,可以采取“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办法。也就是说,在择业时不要期望太高,可以先选择一个职业,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生存能力、增加工作经验,然后再凭借自己的努力,通过正当的职业流动,来逐步实现自我价值。

  面对着现今大学生就业现状,我国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市场导向、**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是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基本政策。在这种背景下,市场主导的地位实际上已经确立,大学生择业和单位选人的自主性都增强了。所以,大学生调整就业观念,找准定位势在必行。大学生在择业前应对自己充分了解,知道自己能干什么,擅长什么,想干什么。注意学以致用,尽量发挥自己专业优势和形象、气质、性格、语言表达能力等非专业优势。在选择职业和确定目标单位之前,应从环境分析、企业分析等方面评估职业和目标单位的各种因素对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顺从”社会劳动力的流动分配形势,适时调整自己的就业心态,切忌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挑选就业地域和企业类型。在金融危机*卷全球,国民经济比较吃紧的社会环境里,应当理智的把握“先就业后择业”的观点,灵活的处理面临的机遇。大学生必须树立竞争性的择业观,主动出击,把能够证明自己才能的各种软硬件拿出来,自我推荐,这样才可能被“伯乐”相中。如果一味的“等、靠、要”,结果只会是一事无成。各高校可根据自身状况建立大学生创业培训中心、大学生创业园区、大学生创业街,也可与企业或研究所联办大学生创业科技实体。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5

  第一.慎重选择创业项目

  选择什么样的创业项目很要害。要选择有发展前景、投入少收益高、竞争不激烈的非传统行业。目前和今后的一段时间里,三个行业具有发展前景。第一,互联网将来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尤其是电子商务。第二,农村市场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设想一下假如农村每家每户每年多花1000块钱,能够拉动几个GDP的增长?第三,新能源的前景仍是广阔的。当前传统能源是一次性能源,对环境污染严重。新能源不仅为社会创造价值,而且还对环境不产生破坏作用。

  第二.选择项目别抛弃专业

  大学生创业最好不要选择开饭店、卖菜。因为开饭店卖菜之类的,普通的初中生和高中生都能干,甚至会比你做得还好,不要与他们抢饭碗。在大学里学*了三、四年,已经具备了系统的专业知识,选择与自己专业相关的项目创业,这是中学生所不具备的。脱离自己的专业做一些常人都能做的项目,那就是浪费大学三、四年所学的知识。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应充分结合专业元素,发挥特长,需要的是所谓的“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第三.提倡先打工后创业

  给大学生们作讲座的时候,问到创业什么最重要,大多数人回答都是“钱”。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大学生创业应当具备三个条件。第一、经验和能力,第二、人脉资源,第三、资金。个人的经验和能力是第一位而且是最重要的,没有经验,刚有想法就去干容易失败,即使别人给你资助,你也会赔。大学生靠什么积累经验和提升能力?去打工。打工时,积累了经验提升了能力,同时也能熟悉一些比你强的人,增加一些人脉关系,这样就为以后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四.注重人脉关系积累

  这个社会,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是人在做,所以人脉关系的积累很重要。人脉是一个人通往财富、成功的入门票,人脉关系不好,你就不能募股。扩展人脉关系,多结识比你能力强比你有钱的人,寻找他人给你投资时,对你认可的有钱人就会给你投资,这就是人脉关系作用的显现。你拥有了能力经验而且选择的项目非常好,又结识了认可你的有钱人,自然有人会给你投资的。

  第五.在创业中创新

  大学生最不缺的就是新的思维,新的想法。大学生创业不要做传统行业,也不要用老一套的方法去做,要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看看自己和其他人比哪些方面更有优势。假如你发现自己有一个比别人强的特点,比如说你财务比较有优势,暑假可以到会计师事务所打工,哪怕不要钱,可以补充财务知识,毕业之后找一个财务方面的工作应该不成问题。大学生怎么创新呢?要根据现有的.情况,结合自己的思路,创造新的模式。

  第六.积极募股别负债

  大学生创业怎样“找钱”?一般的大学生会找家人和朋友借钱,是不好的。因为你负债后心理压力大,做事轻易冲动,冲动的结果是失败率很高,不适合创业。募股是最好的方法,除了能找到资金,他入了股,和你在同一条船上,会帮助你把事情做好,自己借债,别人不会关心你。怎么样去募股呢?这要靠机遇,第一,找一个比你能力强、比你水*高、也有钱的人给你投钱,他只投钱,什么都不管,然后坐等分红,你再找几个合伙人一起干。第二,找一个有钱人投资,他比你有能力,给你投资,你们一块干。

  总之,现在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无疑为大学生创业铺就了一条“绿色通道”。从减免部分费用,到提供创业培训、开业指导、咨询服务后续扶持等“一条龙”服务,使大学生获得了全方位的帮助和支持。加上各地方也有各不相同的优惠政策供大学生创业,可以说,创业虽比就业下得决心要大很多,但这条道路却比就业明朗许多。“赚大钱还是赚小钱,取决于你的战略”。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6

  身为一名大三的学生,我们是该为自己今后的人生道路作一个系统的规划了。为此,今年寒假期间,我对一家世界500强企业的上层管理者作了一次访问,也对目前大学生的就业状况进行了考察和研究,并对自己毕业后的方向更加明确。

  对于非名校的本科生来说,本科的文凭并没有优势,出于一个高不曾低不就的尴尬地带,因此很多成绩良好又肯吃苦的学生们选择了考研,还有一部分家庭条件好的,但又怕吃苦的学生选择了出国读研,而我的选择是就业。

  我对企业的高层作了一次访问,虽然没有那么正式,也不可能很细致,但至少有了一些大致的了解。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现在的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得到的回答很简单,就是通用人才。我说是否就是可塑性强的,得到的回答很明确,就是这类人才。通俗一点说就是听话的。受访的高层继续说了,企业需要一些基础好的,一个月可以上手的,并且擅于与人合作的人才。接着我又问了一些关于门槛和本科生,研究生和海龟之间优先权的问题,得到的答案让我很是惊讶。门槛不是问题,仅仅是本科生就可以,只是需要相对合适的专业而已。关于优先权的问题,这位leader很明确地说是本科生。对于国外读研的海龟,企业的回答是除非有特长否则不要。这些也只是待遇问题,因为企业也要考虑培养成本。而企业对于研究生,包括海龟认为的他们可以起点比别人高一些和薪水高一些的.想法是过于理想化的。现在的海龟回到中国工资并不高,通常他们根本不了解国内的行情,而且眼高手低,企业并不喜欢这样的人才。企业需要动手能力强肯干又听话的人才,因此我更加明确了目标,先有饭碗再求发展。

  作了这次访问之后,我又通过网络,找到了作文网上关于XX年大学生就业状况和XX年就业前景的分析。*两年,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形势很不好,加上毕业生人数的持续增长,就业情况不是很好。但是我认为这些分析和调查对我们学生来说只能作为参考。要针对我们自己的专业来看,就业率高了不代表我们毕业了就能百分百找到好工作,就业率低了也不代表我们毕业就失业。通过这些刺眼的数据,我们只能感叹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同时也只能咬紧牙关继续努力。

  写的再全面的职业规划不如脚踏实地地刻苦奋斗来不断完善自己,争取找到适合自己并且自己也适合对方的职业。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7

  为更好地了解当前我市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心态和对目前就业形势的认识,*期,xxx信息处对xxxxx等6所大中专院校的4023位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一、基本情况

  1.从性别看,男生1570人,占39%,女生2453人,占61%。

  2.从专业分布看,理工类专业1573人、占39.1%,文史类专业811人、占20.2%,医学类专业524人、占13%,经济管理类专业459人、占11.4%,艺术及其它类专业656人、占13%。、

  3.从生源地看,xx籍毕业生915人、占22.7%,省内其它城市2716人、占67.5%,外省市392人、占9.7%。

  二、主要结论

  1.大学生创业意愿仍较薄弱,男生、理工类专业大学生创业意愿相对较强。

  只有8.9%的人毕业后会首先选择“自主创业”,54.1%的人选择“先找个单位”,35.2%的人选择“继续深造”。其中,男生准备自主创业的比例为15.8%,而女生只有4.6%;从专业上看,理工类专业毕业生创业意愿最强,为14.7%,艺术及其他类专业为10.5%,经管类专业为7.6%,文史类专业为2.6%,医学类专业受创业条件限制只有不到1%。另外,xx籍大学生中愿意创业的比例为11.14%,略高于*均水*。

  大学生不愿意自主创业的主要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是受经验、资金和风险承受能力等因素限制。调查显示,因为没有经验、缺乏资金、风险太大等原因不愿创业的大学生比例分别为28.2%、25.5%、20.5%,还有11.5%的大学生表示“没有好的创业项目”。因此,49.3%的大学生认为个人现有的创业知识和技能还“不能满足”创业要求。

  2.大学生就业意向仍较保守,工作稳定和工资福利水*是选择就业单位的主要因素。

  有47.3%的毕业生首选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23.1%的毕业生选择去外资企业,20.3%的人选择去国有企业,只有9.3%的人选择去民营企业。一半以上的大学生期望月薪在3000元以上。

  3.兴趣和专业是决定大学生创业领域的主要因素。

  调查显示,大学生在选择创业方向时较为理性。有33.7%的人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32.9%的人选择“与自身专业相结合的领域”,26.6%的人选择“启动资金少、容易开业且风险相对较低的行业”,只有不到8%的人选择“热门领域(如软件、网络等高科技行业)”。其中,理工类和艺术类专业的学生较多选择了从事与专业相关的行业,而文史类的学生创业很少选择与专业相关的行业。

  4.大学生认为自身能力是创业成功的关键,最需要**在创业基金方面给予扶持。

  大学生认为影响创业成功的因素较多,主要是:个人管理经验、专业技术知识及个人能力(19.3%)、坚强的信念与良好的心理素质(15.8%)、社会关系(14.7%)、家庭经济条件(12.4%)、市场大环境(12.3%)、机遇(12.3%)。认为自己创业的优势主要在于市场直觉的大学生占36.5%,选择“人际关系”和“掌握自主研发设计能力”分别占28.1%、26.9%。

  在“最希望得到的**扶持”选项中,30.6%的大学生最需要创业基金支持,27.6%的人希望社会化专业化管理服务机构提供服务,其余是减化审批程序(18.8%)和宣传鼓励(15%)。

  5.大学生更愿意与有经验的人一起创业。

  在选择创业伙伴时,高达79.3%的人更愿意和“有经验”的人一起创业。虽然有58.2%的大学生认为缺乏资金是制约自己创业的第一因素,但是只有9.1%的人选择“有资金基础的人”作为自己的创业合作伙伴。

  6.当前高校对大学生创业的培训指导效果不明显。

  调查显示,虽然各高校举办了形式多样的大学生创业活动,但大学生普遍反映效果不明显。只有13.5%的人认为这些活动对创业“帮助很大”,认为“帮助不大”或“没有帮助”的高达64.4%。因此,大学生对参加此类培训活动兴趣不大,47.2%的.人“只参加过1—2次”,还有39.5%的大学生“没有参加过”此类培训。

  7.多数家庭对大学生自主创业持宽容态度,大学生更需要家庭的精神支持。

  调查中,表示家庭支持自己创业的大学生比例为39.8%,明确表示家庭不支持的只有25.7%。在“最需要家庭提供的支持项目”中,38%的人选择“精神支持”,33.6%的人选择“资金”,其余是“人际关系”(16.3%)和“管理经验”(12.2%)。

  8.大学生创业的相关宣传需要进一步加强。

  调查表明,虽然我市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措施,但是,只有1.2%的大学生对**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很熟悉”,53.4%的人表示“知道有但没了解过”,39.4%的人“了解一些”,5.9%的人“没听说过”;52.9%的大学生知道我市有个大学生创业园,只有26.6%的人知道“xx大学生创业园是国家级大学生创业基地”。因此,只有8.9%的大学生认为当前鼓励大学生创业的社会环境“比较好”,62.5%的人认为“一般”。

  9.家乡和发达地区是大学生创业的首选之地。

  在参加调查的毕业生中,14.7%的大学生选择会在xx创业,选择“回家乡”和到“发达地区和中心城市”创业的比例分别是32.5%、32.3%,还有7.6%的大学生表示准备到南京创业。在xx籍毕业生中,54.3%的人愿意留在家乡创业。

  三、相关建议

  1.加强创业指导中对实际能力的锻炼。注重实践操作是当前大学生对创业指导最大的期盼。33.8%的大学生希望学校的指导能够“以创业实践和创业模拟分析作为创业指导课程的主体”,27.5%的人希望“由创业者或企业家提供定期讲座”,25.6%的人希望“由创业者讲授创业必修课或选修课”,13.1%的人希望“专家讲授创业必修课或选修课”。同时,在学校开设的创业指导课程中,大学生最希望获得的知识依次是:人际交流与沟通(22%)、创业机会和环境分析(21.2%)、创业案例分析(17.6%)、市场营销(17.4%)、财务税收(7.6%)和其他(2.2%)。

  2.进一步增强创业培训教育的针对性。目前,大学生最想了解的创业信息依次是:市场营销(32.3%)、**扶持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24.5%)、企业管理知识(18.4%)、开办公司的流程(11.8%)、财务管理知识(6.2%)。然而,55.9%的大学生反映,所在学校没有或者很少培训以上知识。

  3.进一步加大我市扶持大学生创业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我市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园,但大学生们了解不多、不深、不细,急需通过多方位、多渠道的宣传和推介,让应届毕业生、特别是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能详细了解,真正让这些政策和基地发挥更大地功效。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8

  工具:我们采用自制的“大学生就业调查问卷”,通过qq在线、深入宿舍、自*室、图书馆和路边拦截的方式进行!问卷样题如下:

  你认为现在就业形势如何:

  a 形势严峻,就业难

  c形势较好,就业容易

  b 形势正常

  d不了解

  你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满意程度是

  a 很满意

  b 较满意

  c 不太满意

  d 很不满意

  你最希望学校加强哪类服务? (可多选)

  a 求职培训

  d 就业信息发布

  b 就业心理咨询

  e组织校园供需见面会

  c 就业政策、形势分析

  f与用人单位建立关系,做好推荐工作

  3. 结果:大学生未来就业形势严峻主要是由学生、学校和社会三方面造成的。主要问题体现在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本身的工作能力和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不足和社会上对大学生的要求严重不一致造成的。我们主要对这三方面进行了分析:

  (一)激烈的市场竞争情况

  我们的,尤其是大学毕业生不是太多而是太少。我国7亿多庞大的从业人员中,高层次人才稀缺,受过高等教育的仅为5%左右,那为什么还出现大学生就业难呢?除了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外,主要是难在就业市场机制不完善。在我们的调查中,无一人对当前形势乐观,60人之中只有1人认为当前形势还是较好,有9人占调查的15%认为还算正常的就业形势,而其他50人占总体的83%普遍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感到压力重重。现在大学生都普遍认识到的重要性,在受访者中有仅有2人不了解、一人认为其不重要,而认为重要的占到调查的75%。在当前学的专业和工作不对口的情况下,大多数人还是觉得自己的专业是有前途的,其中认为很有前途的有12位,而认为自己专业较有前途的则达到36位,占所有调查者的80%,仅有6人认为本专业很没前途。可以看出大学教育还是相当重要的。由于竞争的加剧,大多数的学生对自己有个清醒的认识,在问及毕业初的薪酬时,有31个人认为起初工资为1500——xx元,14人认为应该为xx——2500元,两部分加起来占总人数的75%,在物价日益增加的基础上,大学生要求这样的工资是不高的,可以看见竞争的大学生的影响。

  第一,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还会不断有一些工人下岗或者失业,这批人的就业难度是非常大的。第二,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人数比较大。比如说大学生,今年应届大学毕业生将达到495万人,这也是*几年来最高的。今年要求职的大学毕业生在600万人左右。第三,中国农村有大量的富余劳动力要转移到城市里就业。基于这三条原因,做好就业工作,今年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当前社会普遍压迫大学生,尤其是刚毕业涉世未深的大学生,他们的能力还只浮于理论上,社会经验不足,处事和办事能力不够,况且每年有那么多大学生,供大于求从而造成当前的局面。

  (二)学校对安排大学生就业方面指导不足

  在我们受访的大学生中,只有5人对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感到很满意,感到较满意的有24人,两者合计占48%,而感到不满意和很不满意达到52%,充分体现我们学校的就业指导还需加强,照顾到更大多数学生的情况。教育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还有很多,我们主要从以下三点进行分析:

  首先,根本的问题是,教育与生产相脱离。我国现在生产模式是“世界加工厂”,主要需要的是廉价劳动力的“血汗工人”和有经验的技工,是体力劳动者,而大学教育培养的是高价劳动力的脑力劳动者。所以,要说“头脑还缺乏市场经济意识”,那不是大学生,而是指责大学生的专家、学者和领导者自己。但这不是我们认识问题的出发点,我们认识问题的出发点应当是:中国不应该是大学生供过于求,需要降低大学生的价值体现,而是要尽快改变我国的生产模式,使大学生的价值能够充分体现;使中国能够自主创新,发展生产。***一再强调发展自主创新经济,但大学生就业难却成了问题,这种情况说明发展自主创新经济还没有落到实处,还是停留在文件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大学生就业的实际,可以检验党的发展方针。

  第二,重要的问题是,教育之本是育人。教育产业化要“正义”,说法可以不改,但含义要矫正:教育产业化是为社会生产人才。那种为学校、校董和一些教授生产利润,应该叫做“教育资本化”;现在许多学校名曰“产业化”,实质资本化。而社会培训机构被“产业化”人士评为资本化,是为自己谋利益,却为市场化人才做出了具大贡献。像我们最熟悉的北大青鸟教育就可以称得上it教育航母。教育改革要拨乱反正,要改变对学校乱扩大升级,对学生“广种薄收”的状况;要学*培训机构,根据社会发展的进程需要,决定学校培育人才的结构,各专业的高、中、低人才要有比例。

  第三是观念问题。中国是有社会主义特色的国家。因此,中国的教育应当是“公有制为主体”,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教育不应该是个人的投资,而应当是社会对发展的投入,是一种社会积累。教育费用应当由国家、社会承担,从物质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为祖国、为社会“回报”而学*的思想观念。教育费用由国家、社会承担之后,还缩小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劳动力的生产价值的个人差别。这不仅有现实的'意义,而且有很深远的意义。

  (三)大学生自身素质因素

  在谈到毕业后的打算后的打算后,50%多的人都是把考研放在首位,其次是找工作创业等,从中可以看到很多大学生是害怕面对社会竞争的,采取考研是为了更晚一点面对竞争,也是对自己以后能找个更好的工作。在问及到,毕业后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时,有15个人认为兴趣是最重要的因素,占总人数的25%,而更多的人选择最要的因素是“个人发展空间的重要性”,占总人数的61%,而其他因素则被大学生看轻。在大学生考虑工作的地方时,20个人选择留在大学所在地,10人则选择回家乡,38人则是主张去发达城市创一番,而对于岗位过剩的西部地区则只有2人选择。在大学生所重视的素质中面试技巧和计算机因素对大学生的影响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占50%左右,而专业能力差而被普遍的看低,究其原因是现在的大学生就业是专业不对口的结果。大学生就业难不可忽视的因素是大学生自身准备不足造成的,在受访者中,有相当一般分的大三学生对所要去的企业竟然一点也不了解,占总人数的33%。调查中他们普遍感到经验不足是造成他们就业形势严峻的主要因素,约占50%,而其它能力比如集体的协调能力克服压力的能力也是他们缺乏的,种.种原因导致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太乐观。

  4 结论:在我们的调查中,可以很清楚的发现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并在大学生之中形成了一种“谈就业色变”的状况。但是从另一方面,大学生对自己和就业形势有了一个很清晰的认识和认真思考,这对他们以后他们的努力方向和激励都是很好的。总之,大学生就业形势已清楚的摆放在面前,学校社会和大学生们应该找到合作点,达到共赢。

  5 建议:

  (1)大学生在大学时应该全面关注社会动态,早早做好职业规划,并不断朝着这个方向奋斗。同时在不影响学业的情况下,适当的做些兼职工作,增加对社会的认识和经验的积累。充分利用大学的资源,全面掌握知识,以便在各行各业都能够快速接手工作。同时大学生们也应避重就轻,不要总涌往发达城市,西部地区更有利于发挥大学生的抱负和才能,而且薪酬待遇普遍高于东部,为西部发展做出贡献。

  (2)学校应该实行积极的大学生安排就业政策,不仅在未来的发展方面,而且在心理调节上面,减轻大学生的就业焦虑心理。同时老师们应该对学生们加强教育,并进行积极暗示,多增加学生们的锻炼机会(别出现面试事心里紧张表达不清等情况)。

  (3)社会应该宽容对待大学生,不能因为大学生涉世未深,经验不足就拒绝接纳大学生,给他们更多的发展空间。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9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20××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卷全球,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下,高速发展的中国并不能独善其身,在一些地区、一些领域,经济危机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经济危机下,很多公司开始裁员,招聘需求大幅减少,这使得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压力异常巨大,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问题异常突出。*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年《经济蓝皮书》指出:预计到20××年底,将有100万名大学生不能就业,20××年还将有592万名大学生毕业面临找工作,大学生就业问题非常严峻。

  二、20××年与20××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2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559万人,比××××年年增加50万人。然而,20××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困难日趋显现,20××年毕业的611万大学生就业形势面临着更加严峻挑战。在全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依然面临比较严峻的就业形势。

  (一)、0809年的就业率对比分析:

  20××年就业蓝皮书指出,20××年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率有所下降,而职高院校学生就业率与往年持*。统计研究数据表明,20××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6%,比起××××年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下降了2个百分点;20××届211院校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为89%(非失业率90%),非211本科院校为87%、高职高专为84%;而××××年届半年后就业率211院校为93%(非失业率94%)、非211本科院校为90%、高职高专院校为84%。其中,20××届大学毕业生约三分之一的就业是在毕业后半年内完成的。

  按教育部公布的数据,中国20××届高校毕业生总数为559万,其中大学毕业生总数约为529万(本、专),按本研究得出的比例推算,20××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就在国内外读研究生的人数21.43万,毕业半年后的就业人数达到约434万人。在毕业半年后的73、56万的失业大学毕业生中(包括有了工作又失去的),有51.59万人还在继续寻找工作,有5.46万人无业但正在复*考研和准备留学,另有16.51万无工作无学业没有求职和求学行为者。

  (二)、20××届毕业生就业地点分析:

  20××届毕业生就业量的前10位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天津、成都、南京、济南、苏州;

  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量的前10位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苏州、杭州、成都、郑州、青岛。

  (三)、20××届毕业生就业率和最差的专业分析:

  (四)、20××年就业率和最差的专业分析:

  20××年从本科专业大类来看,就业率的依次是工学、管理学、经济学,但工学在毕业半年后*均月收入上低于经济学专业大类。

  从专业中类来看,地矿类专业独居榜首,工科类专业就业率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就业率前十的专业中类中,有8个为理工类专业。专业小类的就业率排名更是明显化了这一倾向,高职高专专业也呈现出理工类专业就业率较高的趋势。

  20××年最难就业的专业计算机科学据首

  “20××年度大学就业能力排行榜”的调查显示,中国应届大学生最难就业的十个专业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法学、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汉语言文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令人尴尬的是,这十个专业也是我国考生报考最热门的专业。

  这项研究对20万名毕业半年后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635个本科专业中,最热门的10个专业半年后的失业人数达到6.67万人,占本科毕业生总失业人数的*三分之一。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英语3个专业毕业半年后的失业人数过万。在应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失业人数最多的10个本科专业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等人们心目中的热门专业占了9个。

  三、20××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一)大学生就业形势预测

  再者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科研所联合浙江大学就业与服务指导中心,对20××年高校就业趋势也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是:20××年我国总劳动力富余,但专业技术人才缺口大。

  根据劳动社会保障部科研所的数据显示:我国在“十一五”期间计划年均新增劳动力需求总量为1800万,但“十一五”期间每年新增劳动力供给为××××万,每年将出现200万富余劳动力。根据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中国人才报告》预计,到20××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供应总量为4000万,而需求总量为6000万。以上两项数据表明:我国劳动力总体有富余,但专业技术人才仍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专业人才需求具体表现在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上。

  第一产业缺口218万人

  根据***颁布的《农业科技发展纲要(××××-20××)》数据显示,我国共有涉农院校43所,在校学生大约为9万,教学和科研人员为3.5万人,130万大中专毕业生中已有80万离开了农业。预计到20××年,第一产业人才缺口将达到218万人。

  第二产业缺口1220万人

  我国大学生中38%为工科类学生,但是毕业生人数还是不够,振兴我国工业还需大量的工程师,主要集中在it、微电子、汽车、环保、系统集成、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开发、条码技术、铁路高速客运技术等领域。预计到20××年,人才缺口数字巨大,将达1220万人。

  第三产业人才缺口325万人

  该产业将是扩大就业岗位最多的部门。一些高端涉外人才需求很大,比如涉外会计、涉外律师、涉外金融服务、同声传译、电子商务、数字媒体、物流、精算和心理咨询等行业,都需要大量人才。预计到20××年,人才缺口预计在325万人。

  由此可见,我国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还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大学生“就业难”仅仅为一种表象。原因有两点:第一,作为一名大学生是否学有所成,知识和能力结构能否达到企业用人标准,这值得思考;其次,个人就业意愿和社会意愿存在很大差异。

  (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当前的就业情况分析

  据统计,我国登记在册的电子商务企业已达到1000多万家,其中大中型企业就有10万多家,初步估计,未来我国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每年约20万人,而我国目前包括高校和各类培训机构每年输出的人才数量不到10万人。*年来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仅为20%,而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鉴约率是47%,可见,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远远低于全国大学生就业*均水*,这种状况不容乐观。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高校在电子商务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方面还存在欠缺,在这种情形下培养出的学生很难符合社会对高层次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标准。主要面临的问题有:

  第一、课程开设不合理,现阶段我国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大多是由经济与计算机专业方向的人才组成的。专业课程设置方面是经济与计算机专业知识的一个简单堆积。

  第二、学生的实*大都在虚拟的环境中操作,根本不能切实感受现实中电子商务的应用。毕竟,现实与虚拟还是两个世界。

  第三、岗位群不明确,学生不知道自己今后的就业方向,更不知道毕业以后应该具备什么能力和证书,才能让自己更有就业竞争力。

  (三)就业岗位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能力要求

  第一层,电子商务建立在网络硬件层的基础上。在这一层次需要了解一般计算机、服务器、交换器、路由器及其它网络设备的功能,知道有关企业网络产品的性能、

  第二层,电子商务实施的软件*台。在这一层次涉及服务器端操作系统,数据库、安全、电子商务系统的选择,安装、调试和维护。

  第三层,电子商务应用层。在这一层次,涉及商业逻辑,网站产品的设计、开发,或网络应用程序的开发。网页设计和图像处理方面的技能,或网络应用程序的开发。

  第四层,电子商务运营,管理层,在这一层次,涉及各类商务支持人员,如客户服务,市场、贸易、物流和销售等诸多方面。

  作为20××届的毕业生,特别是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就业形势还是非常严峻。我们需加强自身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挑战!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10

  一、调查背景

  调查显示,就业压力已成为当前大学生最主要的困扰,作为大学生最为关心的大事——就业,大学生就业问题呈现的新情况与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背景紧密相连,当代大学生就业背景则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息息相关。*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就业问题一直都面临很大的挑战,每年都有大批的毕业生走向社会,所以对于每个大学生而言尽早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是很重要的。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的目的

  通过学*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这门课程我想实地了解一下更多企业对于大学生的就业要求和对毕业生的人才需求情况。此次“关于大学生就业的调查报告”主要调查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当代大学生对于自己职业发展的看法和前景展望;

  2、对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的调查,更好地调节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供需关系;

  3、 大学生对于自主创业的看法和所面临的困难

  (二)调查形式

  1、 时间:20xx年3月25日

  2、方式:访谈

  3、被调查者:谭旺

  (三)调查内容

  1、该企业在用人方面的要求(尤其是对大学生的要求);

  2、基于当代大学的不足,该企业使用大学生的情况(人数、比例、需求);

  3、我校毕业生的工作情况;

  三、调查的结果

  (一)该企业对大学生的要求

  1、扎实的理论知识与相关的实*经验现结合

  对于我们专科生来说,学历首先就是我们的一个不利的优势,而且每年都会有大批的本科院校的毕业生与我们一起面临就业,所以我们必须要不断地学*和强化自己的实践能力,对于企业来讲他们看重的是你的做事能力和精湛的业务素质。

  2、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

  (1)从诚信方面,为人要诚实,不能投机取巧,要踏踏实实。多数企业要求员工具有忠诚度,不要想着这山盼着那山高。

  (2)拼搏方面的,雇主都喜欢员工对自己的工作具有很高的兴趣,并能够持之以恒的进行全身心投入,热爱工作,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

  (3)个人修养方面,具有自知之明,谦虚、好学,努力进取,具有团队精神,能够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并能够影响其他成员,树立标杆模范。

  (4)技能方面,对自己的本职工作能够胜任,并能不断的进行创新,熟练掌握并能运用适应自己岗位的理论与实践能力。

  3、企业用人的四原则

  (1)创造利润

  这是企业对员工最本质的要求。也就是说,从根本上讲,企业聘用员工是为企业盈利服务的,它需要员工从一些特定方面贡献自己体能和智能,从而保质保量并且最好是超额地完成企业所希望看到的工作结果。在此过程中,企业总是希望员工工作的结果(价值)大于它为获得员工的工作成果所付出的代价。

  (2)服从

  在现实中,当不能用利润标准来考核员工的绩效时,一些服从性较好的员工便往往被认为是好员工。也因此之故,不论在西方企业中,还是在东方企业中,服从成为企业衡量员工素质和能力高低好坏的重要指标。

  (3)适应性

  每一个员工的DNA、受教育的背景和经验都不一样,而企业要求员工们遵守的则是“一视同仁”的企业标准。这就对员工构成了一个要求:适应性。这个要求存在的逻辑之一是,有差异的个体之间需要相互适应,才能维持组织的和谐和效率,而组织的和谐和效率是保障企业盈利的条件。另有一个原因: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处在永恒的和多样的变化之中,环境变化之后抑或是之前,企业为了确保自己能够实现利润,会经常创新自身的标准,因而它进一步要求它的员工具有适应新标准的能力。

  (4)形象

  这是一个企业对不同岗位的'员工构成的非常残酷的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又并非不公*的要求,“形象”往往被企业看作是自己公司的形象体现。这一针对各具体岗位员工的“外在”要求,来自社会价值标准,即当一个社会普遍认为某一岗位应当由某种类型的人来做时,一个具体的企业便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采用类似的标准评估相应岗位的人才。

  (二)大学生的不足与缺陷,该如何改进

  (1)对于大学生而言,我们拥有自己的专科学历、专业知识、和实*经历这是我们的优势所在,但我们那需要改进的是我们的眼高手低思想和做事能力。

  (2)端正心态很重要,如果父母的期望、自己的目标要是定的太高的话往往会事倍功半,很难成功。所以我们要给自己设定一个恰当的定位和目标,一步步的来实现,我们可以先就业再择业,这样可以不断学*和总结。

  (三)该企业使用大学生的情况

  1、该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对大学生的需求是比较好的,首先自己本身就是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他们愿意接受有自主创业想法的人才,只要有胆识的、有能力都可聘用。

  2、该企业中的大学生人数和比例人数不多还处于创业和完善阶段,但是,该企业新型的人才,每年都会组织校园招聘活动广招人才。

  (四)调查体会

  通过此次的实地调查我真的是体会很深啊,每个人都会有创造一番事业,成就自己一生的梦想,但是有多少人会去做呢?有多少人会事先做好准备,准备随时出击呢?但是谭旺会这样,他跟我讲:“想做就去做,不要瞻前顾后,机会往往是给有准备的人的。”在访谈过程中,谭旺在说到创业人脉积累时,还笑谈自己身在校园却时常与外面的商店老板或国内公司经理闲话家常,有事没事就与老板或者比他阅历广泛的业务员聊聊天。“多个朋友多个多条路。你把它当成生意人,他也那生意的嘴脸对你;你对他以诚相待,他也把你当朋友。做生意、创业并不需要太功利,毕竟交朋友本身就有益于身心。说罢哈哈大笑。”从他的谈吐中我丝毫感受不到创业的的艰难,他爱很乐观也很执着。

  每个人都有创业的梦想,每个想创业的人都在为自己寻找机会, 谭旺也不过是他们众多人中普遍的一员。只不过他自己明白:“想”与“做”永远是两码事,想创造出真正属于自己的天地,就必须按照自己的设想,立足专业,走出校园,走出常规,坚定不移的去做!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11

同学:

  你好,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整个社会对高等学校毕业生的要求进一步扩大.*些年,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大学生就业市场出现了新的.形势.为了更好的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心态,以便为广大同学在求职时提供更好的参考意见.我们特别组织了这次调查,希望能够得到你们的支持与合作,本问卷不对外公开,情如实填写.

  1.认为现在形势如何?()

  a.形势严峻,就业难;b.形势正常;c.形势较好,就业容易;d.不了解

  2.你对基本就业程序了解吗?()a.是;b.否;c.一般

  3.你学*是么专业______你认为所学专业前景如何?()

  a.很有前途b.较有前途c.无所谓d.较无前途e.很无前途

  4.你认为自己的专业技能如何?()

  a.很好;b.强;c.一般;d.较弱;e.很弱

  5.你认为在就业时,什么最重要()

  a.专业;b.学校;c.个人能力;d.其它_________

  6你愿意放弃自己的专业,选择一个能够解决就业问题的工作吗?()

  a.是;b.否;c.不知道

  7.参加工作的第一份工作,你最想做什么职业___________

  8.如果专业不对口,你会选择跳槽吗?()

  a.会;b.不会;c.不知道

  9.你有选择第二专业吗?你认为重要吗?()

  a.有,非常重要;b.有,但不怎么重要;c.没有,重要;d.没有,不重要

  10.你想过自主创业吗?()

  a.是;b.否

  11.如果是自主创业,你认为你最需要的是()

  a.资金;b.政策支持;c.技术;d.其它_________

  12.你愿意到中小城市或西部去发展吗?()

  a.是;b.否

  13.你有出国深造的打算吗?()

  a.是;b.否

  14.你认为你的工资是多少?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12

  一、调查目的:

  当今社会,科技经济发展飞速,市场竟争日益激烈。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的热门话题。社会需要的人才概念也随着这一发展潮流而产生变化,掌握当今社会真正需要什么类型的大学生,对大学生以后就业大有裨益。并且有利于在校大学生了解最新社会人才动态需求,做好准备。

  二、调查人:

  三、调查对象:

  深入农村,城镇,企事业单位,调查走访社会各阶层

  四、调查时间:

  20xx年xx月xx日--20xx年xx月xx日

  五、调查方法:

  经过派发问卷进行调查,发放问卷共50份,收回有效问卷50份。(调查问卷及数据统计详见附录)

  六、调查资料:

  经过对乡村、城市、企业及社会各行各业各年龄段人员的问卷调查,了解社会对大学生本事的要求,社会人士对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评价及期待,以及刚毕业已从业大学生给在校大学生的良好提议,对大学生的未来全面发展,成为满足社会市场需求的人才,实现人生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

  七、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中70%的被调察者属于25-45岁年龄段的各个学历层次各个行业的人。从调查中发现,大部分人对大学生关注度还是挺高的。80%的人对大学生未来的发展趋势比较乐观,70%的人认为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得十分努力,20%的人认为困难很大。我们不得而知,大学生的的就业前图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社会人士观念还是比较开放的,90%的人认为名牌大学学生的本事并不比一般大学学生强。仅有坚持这种客观的态度,社会、企业才会给大学毕业生一个公*竞争的*台,普通大学的毕业生们才会抛弃那些没有必要的包袱,减轻思想压力,以更加自信的心态在应聘面试的激烈竞争中完整的展示自我。

  调查显示,不一样的人对“您认为此刻什么专业的大学生更容易就业”这个问题有不一样的答案,例如:经济类、管理类,机械类、工程类,教育类、语言类,医学类、法学类,其他。这就说明,社会并不偏向任何单独某一类专业,俗话说的好“行行出状元”,只要我们肯虚心好学,脚踏实地的奋斗,都会创出一片属于自我的天地,不能老是抱怨自我没选对专业了或者是对所学专业失去兴趣了,其实,无所谓什么专业不专业,只要自我爱学*,不是专业的也能成为自我的专业。

  社会上认为,大学生的最大优势在于“自信,有梦想抱负,可塑性强”、“有创新精神,思维活跃”。当代大学生最缺乏的必备精神是“勤俭节俭,爱岗敬业”,在“诚实守信、职责奉献”方面也有待提高。让大学生清楚的了解自我的优势和缺点,有利于扬长避短,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严格要求自我,培养成为“有梦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调查证明,现代社会对大学教育相对满意,当代大学生极少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大学学校不只是从前人们赞美吟诵的“象牙塔”,更是一个锻炼本事、展示才干的舞台。被调查者普遍认为,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任务是“认真掌握专业知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制定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构成良好的人际交往圈子”。大学生不应当在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现代书呆子,而应当接触社会,开阔视野,“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对自我感兴趣的领域早点涉及。

  当今社会,大学生能够说是遍地开花、随处都是,竞争异常激烈,压力也随之而升。所以大学生切不可狂妄自大,必须及时充电,增加自身的“资本”,提高自我的价值。社会上认为大学生要找到梦想的工作,除大学文凭外,“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优干、三好证书”等还是十分必要的。

  调查中,大部分人认为东部沿海发达城市是大学生较为容易就业的地区,因为东部就业岗位多,生活条件优越,可同时也存在劳动力供过于求,竞争更为激烈的弊端。还有不少一部分人认为大学生更应当回到家乡,因为家乡是从小长大的地方,对周围环境颇为了解,生活也更加便利。少部分人认为大学生应当尝试去中西部,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内陆地区慢慢发展起来,就业岗位空缺多,一切基础设施开始逐步建设,大学生如果能克服困难在那边安居乐业,也会过上美满的生活,另一方面,也会为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奉献自我的一点力量,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由此看出,只要大学生身怀真才实干,勇敢拼搏,艰苦奋斗,不只是贪图安逸享乐,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找到属于自我的位置。

  民众普遍认为,大学生择业前不应当首先研究经济收入、生活环境、工作稳定性,而更应当注重个人发展机会和专业知识的应用,以更加长远的眼光看待自我的事业,不只局限在眼前。社会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社会最应当在政策方面给大学生加大支持力度,其次资金、技术方面也应当迎头赶上。经济危机下,大学后并没有被断了后路,还有很多选择的机会,比如考研、出国留学、考公务员、选调生、自主创业、直接就业等等。社会人士反映,大学生应当从大二就开始涉及就业上岗、人才市场方面的知识,大三时亲身参加社会实践,将学到的理论应用到现实中去,锻炼培养个人职场本事,积累工作经验,适应工作环境,为大四就业提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人们对大学生期望还是蛮大的,都为大学生的未来祝福。

  八、调查结果分析:

  据调查,较受用人单位和社会认可青睐的大学生包括以下几点:思想素质较高;有事业心和职责感;有吃苦精神;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外语水*高、懂计算机知识;动手本事强;懂专业、会管理、善交际。而大部分群众对当代大学生的看法是:有真才实干,有专长,高素质,充满活力。待人有礼貌,孝老爱幼。这些优良传统应当具备。大学生是祖国下一代的期望,大学生的发展意味着祖国明天的兴盛。当代大学生活泼向上,青春充满活力,乐观自信,有梦想有抱负的精神风貌必须发扬广大。

  为了能够在不远将来的职场生涯中运筹帷幄,我们大学生还应当具备以下素质和本事:

  1、自我决策本事

  自我决策本事是一个人能否独立思考,果断处事和独立完成某项工作本事。对于即将毕业走向社会的大学生来说,面临求职择业,别人的意见和忠告各种各样,最终要靠自我决定,这就是对自我决策本事的一次检验。在未来的工作中,每一件事情、每一个问题以及它们的变化进展都不可能像在学校那样有教师给你作指导,而必须靠自我迅速作出决定,及时予以处理。所以,具有良好的自我决策本事对大学生就业是十分重要的。

  2、适应社会本事

  适应社会和改造社会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现实生活常常不尽如人意,五彩纷呈的现实生活使刚刚步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眼花缭乱,很不适应。大学毕业生应对现实生活中的消极现象常常产生不安、不满的情绪,而常常以改造社会为己任的大学生却忽视了适应社会这个前提。人类礼貌总是在继承与创新的矛盾运动中发展的。适应社会,正是为了担当社会赋予我们的职责和使命。适者生存,生存正是为了发展。对社会、环境的适应,是主动的、进取的适应,不是消极的等待和对困难的退缩,更不是对消极现象的认同,大学生仅有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本事,走向社会后才能尽可能地缩短自我的适应期,充分地发挥自我的聪明才智。

  3、实践操作本事

  实践操作本事是人们知识转化为物质力量的凭藉,是专业工作者必须具备的一种本事。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教学、科研、生产第一线,大学生实践操作本事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到其作用的发挥。比如,作为一名教师,仅有丰富的知识还是不够的,还要有把自我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的本事。所以,大学生应注意克服只注理论学*,而轻视实践操作的倾向。一个大学毕业生如果在实践操作上有过硬的本领,必须会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仍以教师这个职业为例,许多用人学校在挑选毕业生时,往往注重的是毕业生的试讲本事和试讲效果,而不只是他们的专业考试成绩。

  4、表达本事

  表达本事是指运用语言阐明自我的观点、意见或抒发感情的本事,主要包括口头表达本事和书面表达本事。一个人想让别人了解你,重视你,更好地发挥你自我的才能,前提就是要有表现自我的本事。要准确表现自我,就离不开出色的表达本事。不仅仅在参加工作走向社会后,会立即强烈地意识到这一点,并且,在求职择业的时候就会有深切的感受。比如撰写求职信、自荐信、个人材料,回答招聘人员提问,理解用人单位的面试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较强的表达本事。

  5、社交本事

  社交本事实际上就是与他人相处的本事。社会上的人际关系远不如学校中的同学、师生关系那么简单。大学生步入社会后,要与各种各样的人发生这样那样的关系。能否正确、有效地处理、协调好工作生活中人与人的各种关系,不仅仅影响一个人对环境的适应状况。而影响着他的工作效能、心理健康、生活的愉快和事业的成就。所以,大学生自觉地培养良好的社交本事十分重要。

  6、组织管理本事

  虽然不是每个大学毕业生都会从事管理工作,可是在实际工作中每个从业者都会不一样程度地需要组织管理才能。现代社会职业证明,不仅仅领导干部、管理人员应当具备组织管理才能,其它专业人员也应当具备。随着时代的发展,纯书生型的人才已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年来,许多用人单位在挑选录用大学毕业生时,在同等条件下,往往会优先研究那些曾担任过学生干部,具有必须组织管理本事的毕业生。这正反映了时代的客观要求。

  以上主要是从普遍性这个角度来谈大学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的技能,此外,大学毕业生如能撑握一技之长,诸如文艺、球类、驾驶等等就更能增加顺利就业的砝码。

  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大学生就是这方面人才的后备军,我们有本事、有职责、有信心把祖国的明天建设的更完美!

  九、调查总结与提议:

  虽然时下大学生越来越普遍,大学生的地位也不如昔日高级。但这也是社会发达的一种表现,是社会发展到必须阶段的产物,是发展的必然。说明了国家的教育越来越普及,全民素质不断提高。再者,与中国十三亿人口的相比下,时下大学生的数量也是偏少的。所以,社会对当代大学生的要求不断提高也是无可厚非。因为我们是建设祖国的生力军,是早晨八九点中的太阳,世界属于我们,未来也掌握在我们手中。了解当代社会对我们的要求是必须要做的,这会让我们懂得社会最新的发展动态,时刻做好准备。

  经过这次调查,我们更加清楚了自我社会地位,身为大学生的职责和义务,以及社会对大学生的期望。我们在校大学生必须会珍惜大学阶段的学*机会,把握年轻的大好时光,让今日的大学学校更完美,更灿烂;我们紧握时代的脉搏,紧跟社会的步伐,让明天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扬眉吐气。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13

  一、摘要

  随着大学生就业观念和就业环境的变化,毕业生择业过程中也出现许多新特点。为了进一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反映当代大学生就业方面的要求,协调好大学生与用人单位的关系,使就业指导工作顺利有效地进行,特此组织了此次有关大学生就业的问卷调查,并对就业方面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剖析,而且提出了一些建议。

  二、调查概况

  *年来,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和就业环境日益发生变化,而大学生的就业正发生着全方位的改变。为了进一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清楚地反映当代大学生就业方面的要求,协调好大学生与用人单位的关系,使就业指导工作顺利有效地进行,我们对部分即将进入社会的本院学生之间进行了一次有关大学生就业的问卷调查,将大学生就业观方面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较全面的展现出来。

  三、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发放无记名调查问卷的形式,共发放问卷30份,回收有效问卷30份,有效率为100%,其中男生占65%,女生35%。由于在抽样调查中,充分考虑了样本的代表性和性别比列的协调性,因此此次调查较为客观地反映了当代大学生择业心态。为方便学生答题,问卷均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分为多选和单选。

  四、调查结果及分析

  1、关于就业形势与自身就业前景评价

  在对自身就业前景评价方面,多数大学生显得较为自信。调查表明,对就业前景持一般态度的的调查者占5***%,20.5%的大学生对自身就业前景比较乐观由信心,14.1%的调查者表示不乐观,而4%的.调查者则表示不知道。对比的解释有两种,一是大学生已在择业前做好了不太充分的准备,加快金融危机的到来,加大了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二是毕业生尚未进入求职面试的高峰期,对求职的艰辛认识不够。随着求职面试的高峰期的逐渐到来,迷茫的同学的比例还会上升,这就需要就业工作者深入了解他们的困惑所在,有针对性地加强了就业指导,以使他们及时调整心态。

  2、关于升学和工作的选择。

  在升学和工作的选择上,79.5%的调查者选择工作,11.5%的人选择升学,而9%调查者选择创业,可见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很多同学想在国家的优惠政策下,自主创业,减少就业压力,锻炼自己的能力,这些人使需要大力扶持的。

  调查表明,66.7%的调查者选择就业地点时,格外青睐大城市沿海发达地区。这主要是因为大城市比较重视人才,工作和生活条件好,经济收入高,发展机会多,并且接受新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14

  一.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宜兴市大学生就业问题问卷调查表(表一)

  卷一(针对所有被访者)

  被访者年龄:

  A 20以下B 20 –30 C 30-40 D 40以上

  被访者性别:A男B女

  ⑴您认为目前普通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怎样?

  A.十分严峻,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 B.有点严峻,但比其他较低学历人群要容易得多

  C.有点严峻,与其他较低学历人群差不多 D.不了解

  (2)您是否认为当前高学历者就业会更容易?

  A是;B否; C不一定;

  (3)您如何看待某些人为了就业而千方百计考证?

  A这为求职成功增添砝码

  B 这对求职成功没有多少帮助

  C 其他-

  (4)您如何看待考研热的现象?

  A 继续深造可以躲避就业高峰,增加就业优势

  B 研究生数量越来越多,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C 其他-

  (5)您认为当前学哪类专业更易于找到工作?(可以多选)

  A.文史类B.经济类 C.工科类 D.农林类 E.管理类F.理科类 G .师范类H.其它(请具体填写)

  (6)您如何看待专业与工作的不对口现象?

  A. 这种现象很普遍,根本无所谓,很容易适应

  B. 给就业造成一定困难,但可以克服

  C. 会严重阻碍工作,很难在其岗位上呆得长久

  D. 专业与工作不对口,根本无法就业

  E. 从未关注过这一现象

  (7)您认为学校现行的就业指导是否有必要?

  A必要; B无所谓;C没有必要;

  (8)您认为某些学校搞的“包装毕业生”(比如:滥发奖学金)是否让学生就业更有优势?

  A有很大帮助; B有一些帮助;C没有帮助;

  (9) 您曾采取过哪些媒介手段来帮助自己就业?(可以多选)

  A.人才网站 B.招聘会 C.人才市场 D.其它

  (10)您如何看待当前各大学的扩招对就业形势的影响?

  (11)您认为大学生与其他人群相比较其就业优势与劣势各是什么?

  (12)宜兴是全国百强县之一,也是苏南比较发达的城市之一,您认为这是否会对大学生选择留宜工作起重要影响?同时,中学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是否会考虑这一因素?

  (13)中国入世后,国内的就业情况有一定改观,但中国人才结构矛盾却日益凸现,你如何看待?

  卷二

  A求职者:

  ① 您的就业观是什么?(从a.对薪水的要求;b.对自身发展的要求;c.心态;三方面回答) ② 您认为求职过程中良好的第一印象会起怎样的作用?您是如何准备你的'面试的?您认

  为在求职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

  ③ 您是否有可能会选择自主创业?

  ④您的求职感想?

  B招聘者:

  ① 你们对应聘者除专业、学历外还有哪些特殊要求?你们认为大学生应加强其哪方面的能

  力,如何去做?

  ② 应聘者在面试过程中需注意哪些问题?你们在某些职业的选择上,是否会优先考虑男

  士?

  ③ 你们认为大学生在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时应持有怎样的心态?

  ④ 你们企业在解决眼下人才的结构性矛盾方面采取过哪些有利措施?

  C其他:

  ① 你认为现在的大学生缺乏哪些素质?他们应持怎样的心态来面对社会?

  ② 是否赞成大学生自主创业?

  ③ 你所在大学是否做过相关方面的指导或者培训?

  二. 调查情况

  (1) 调查背景

  20xx年普通高校大学生毕业生将达630余万

  人民网北京11月21日电 (记者赵婀娜)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毕业生规模将达630余万人,高校大学生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在20日召开的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强调,力争20xx年高校大学生毕业生离校时初次就业率基本稳定。

  袁贵仁强调,各地要进一步扩大“农村教师特岗计划”的规模,加强创业教育,调整人才培养类型结构和专业结构,开展就业实*实训,推进就业信息化建设,开设就业指导和职业发展课程,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残疾人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等特殊群体的帮扶力度

  (2)调查目的:

  让大学生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了解自己的就业目标,和自己的专业!为以后更好的就业打下基础!让大学生自己有风险意识,以便能够更好的学*武装自己!

  (3).调查结果:

  据统计只有30%的人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并表示将来会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20%的人有明显的职业规划与目标;50%的人不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并对自己专业的就业趋势不了解,表示将来只要有工作就可以。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15

  随着大学毕业生的增多,以及高学历人数的增多,当代求职大学生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而且受到各方面的压力的影响,人才堆积,职业上岗比例失调,导致就业难上加难,真是应了一毕业就失业。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求职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范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校漂族越来越多。针对该问题我们随机调查本院学生对就业问题准备得如何,对将来就业前景的态度,并且将数据总结处理,发现以下几点:只有xx%的学生有一直关注就业前景,几乎没有人想要创业因为需要资金门路关系,xx%的人选择要继续深造,而且*乎百分百的大专生认为毕业实*需要关系人脉,专业成绩倒是其次。少部分学生认为个人素质很重要,应该注重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修养。能否充分的准备就业对当代求职大学生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它决定你是否能在将来的社会生存中胜出。对你将来发展做出正确的判断。

  一、问卷调查

  (1)调查范围:xxxxxxx

  (2)调查目的:了解xxx对就业的准备情况,使他们能正确认识到未来的就业情势。

  (3)调查方式:网上问卷调查

  链接地址

  结果表明本院学生对就业的准备情况不是很好,大多数求职大学生都不能充分地准备就业,导致出现了一些问题,随着各大高校连年扩招,每年毕业生人数也在逐年增长。虽然**在不断地增加就业机会,而面对不断增加的就业人群,那只是一点皮毛而已,供不应求的现象依然存在。求职大学生就业的问题仍然不容乐观。

  (一)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有以下几个特点:

  1、就业岗位与毕业生人数差距太大

  大家都知道,大学毕业为的就是能找到好的工作,可是,就业问题一直让大家困扰呢。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供过于求。每年毕业的求职大学生的数量比社会上所需要的就业岗位数量多得多;而且,这个差距还在逐年的增大。然而,用人岗位增加的比例却远远小于此。这也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一个直接原因。

  2.热门专业人才过剩

  前些年,出现了几个热门专业,如计算机,土木工程等等。不可否认,这些专业至今仍然是热门专业,仍然是社会的焦点问题。致使众多考生纷纷报考这些专业。大多数人都是这样认为的:既然是热门专业,那么社会上的需求量就大,工作自然就好找。这话不假,可是,当所有的人都这么想的话,就会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虽然需求量大,但学*这些方面的人才更多,已经超过饱和。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扎堆现象。这也就是为什么热门专业的毕业生们找不到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

  3.薪水与自己心中的希望值不符

  很多大学毕业生,尤其是名校的毕业生,刚刚毕业,刚刚踏入社会,就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希望自己的薪水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从而对一些企业的相对较低的薪水不屑一顾。

  4.各企业选人挑剔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的问题。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是求职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求职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求职大学生。这将是应届求职大学生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企业是不会无缘无故不要应届生的。

  (二)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现状与分析

  1、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随着*年来高校的不断扩招,毕业生人数骤增。从整个国家来看,正在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部分国有企业的大量职工下岗待就业,同时,农村富余劳动力正在向非农领域转移,向城市流动的规模不断扩大。这样一来,给求职大学生就业带来巨大的压力,形势越来越严峻。

  2、大学毕业生就业结构不合理

  毕业生在就业中出现了结构性矛盾,包括地区结构、专业结构等。就业受到经济发展的影响,经济相对较发达的地区,就业形势好,人才非常多,就业渠道也比较畅通,而西部欠发达地区,就业情况比较糟糕,缺乏人才,又流不住人才,造**才流失,经济发展缓慢。

  高校要建立求职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有效机制。理顺就业指导工作的体制,建立相对独立的就业指导机构,并充实人员与配备,充分拓展机构职能。就业指导机构还应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在涉及到学校调整专业结构工作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最终促使学校培养的人才能充分就业。

  4、加强对求职大学生的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工作的`目的就是促进毕业生充分合理地就业。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加强对求职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让他们知道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要做好哪些准备。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在教材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到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形式上,要引入多媒体技术,生动形象,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同时不要把就业指导课拘泥于课堂,要采用多种形式,如请一些优秀企事业人士做报告,开设模拟招聘活动,还应注意网络资源的利用,组建网上论坛,让师生可以在网上进行探讨。

  5、求职大学生应提高自身素质,更新就业观念

  目前就业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实际上是能力与素质的竞争,求职大学生要把就业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上。在求职大学生涯中,要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要充分利用高校这一*台,不断地塑造自己,完善自己,在提高自己的学*成绩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

  另外,求职大学生们要认清就业形势,主动学*和掌握就业技巧,提高择业能力,对自己要有正确的认识,合理地确定就业期望值。只有这样,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在就业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

  总之,能否解决求职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到一所高校的生死存亡,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解决此问题,要在**的指导下,积极应对市场,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拓宽就业渠道,更新就业观念。同时,求职大学生也要及早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积极面对就业问题。

  调查报告执笔人:xxx

  xx年x月x日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菁选(扩展6)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菁选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15篇)

  随着个人的素质不断提高,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1

  一、就薪金的期望值

  艺术类专业的大学生对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最低,文法类、经济类、理工类和医学类的大学生对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都在1500-2499之间,管理类的学生大都希望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在2500-3499之间,同时也是艺术类的学生对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为3500以上的比重也相对较大、经济类、管理类次之。

  产生这个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比较其他相关问题得出,产生这方面原因是由于专业本身,艺术生的精神取向自由,他们侧重于自身自由,艺术工作比较特殊。对于理工类,文法类和医学类在薪酬取向集中在1500-2499。分析得出:这是当代大学生一般首次工作可以接受的价位。低于则不符合其多年学*的知识积累,高于此价位又又不符合当今就业压力越来越紧张的社会现实。

  二、大学生区域就业心理分析(农村、城市)

  来自农村和城市的大学生在就业看法、就业态度、就业单位等方面有所不同,工作报告《社会调查报告、打印》。

  (1)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对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高于来自农村的学生。但是两地学生的薪酬期望都集中与1500-2499,薪酬期望在1499以下和 2500-3499,城市学生高于农村学生,但在3500以上,城市远高于农村学生。具体数据如下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对于第一份工作的薪酬要求不一样。正是因为他们的背景。农村的学生就业心理较为严重,他们渴望尽快找到好的工作以缓解父母的'压力,为自己的家庭解决负担。而城市学生则不一样,他们相对与农村学生而言,比较轻松,但由于在城**大,使得他们的就业的初次薪水价位相对与农村更为高些。

  (2)城市学生选择工作注重行业前景和个人喜好,农村学生最注重行业前景

  从数据统计来看,城市大学生在选择工作首先考虑的因素是行业前景和个人喜好,农村大学生最注重的是行业前景,在薪水、地理因素和个人喜好方面,城市高与农村;在行业前景、办公环境和其他方面,农村高于城市。

  产生这个方面的原因,我们依然可以理解为两个不同生源地的就业生的就业背景不一样而导致的。城市的学生因为自身以及家庭的原因,相对比较自由,以后跳槽或者的短期内选择新的工作的机会比较大。而来自农村的学生则以行业的前景为主,愿意找到一份前景好,比较稳定的工作。

  (3)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更愿意在就业区域的选择上注重发达的大城市

  从数据统计上来看,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更愿意选择在发达的大城市工作,其次是不限地域,重在具体工作,中小城市和国外,没有人愿意选择在县城工作;而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更看重具体工作,不限地域,其次是发达的大城市,中小城市,县城和国外。这个是在我们的意料之中,事实上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不仅是城市,包括农村的学生的就业取向也比较侧重大中城市。

  (4)来自两地的大学生都教青睐国营企业

  从数据统计来看,在最期望选择的就业公司上,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比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更乐意选***营企业、国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而在私营企业、合资企业和自主创业上,来自的城市的大学生的期望值高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但是,两地大学生都较青睐国营企业。

  (5)信息产业仍是大学生最青睐的职业部门

  从数据统计来看,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最青睐与信息产业,依次是金融保险业、教育业、制造业、**部门、科研部、房地产和服务行业;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最青睐信息产业,依次是教育业、科研部、**部门、房地产、制造业、服务行业和金融保险业。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2

  *日,上海师范大学对10所高校1641名90后和80后大学生的调查显示,国有大中型企业成了90后大学生最想去的工作单位,选择率达到20.3%。其他就业意向从高到低分别是大专院校(14.8%)、科研单位(11.2%)、私营企业(9.4%)、党政机关(8.9%)等。

  如何实现职业理想?64.5%的人首选“是否有较强的工作能力”

  调查发现,与80后大学生比起来,90后大学生选择国有大中型企业、大专院校等事业单位的比例比较低,而选择其他工作单位的比例则较高。负责此次调查的上海师范大学学生工作部部长蒋明军认为,这表明90后大学生在巨大的就业压力之下,择业观念已逐步趋于理性,能够主动选择“分流”。

  此次调查还发现,46.0%的90后大学生表示,会“尽量找一个稳妥的、符合自己要求的职业,只有在实在达不到自己要求的情况下,才会先就业再择业”。蒋明军认为,90后大学生给人最深的印象是自信、有责任意识、务实。

  北京电影学院摄影专业本科生王一坤,正在筹备一份校园报纸《电影新七天》。办报的想法源于上个月也去上海参加的“世博会大学生注册记者训练营”。

  “150个同学都是全国各地大学的校媒领袖,大家聊得特别融洽。我第一次发现,大学生的力量这么大,自己对新闻的兴趣竟然这么浓厚。回来后,就特别想把报纸办起来,和更多的人分享。”

  但是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王一坤不着急。“只要有本领,有谦虚的态度,找到一份工作并不难。我也不想现在就给自己定型,只是努力把各个方面都准备好。”

  对于如何实现职业理想,调查中,64.5%的人首选“是否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其次“是否有强硬的社会关系网”(19.1%)。此外,还有7.7%的人选择“学业成绩是否优异”,5.9%的人选择“所学专业是否热门”。

  在就业过程中,80后大学生相对来说更重视社会关系网的作用。调查发现,80后比90后对社会关系的评价高了5.5个百分点。蒋明军认为,这恰恰反映了当前社会上存在的一些现象,有的毕业生依赖性强,把找工作的希望更多寄托在家人和老师的人际关系上,把社会关系网当成救命稻草。90后大学生尽管同样也深受这种观念的影响,但是相对来说,他们更积极一些,更愿意脚踏实地、放宽视野、提升自我,自信心更强。

  怎样权衡自己与他人的利益?52.2%的人会“先为别人着想,同时也要顾及自己的'利益”

  对于人生价值观的评价标准,90后大学生把才能(21.4%)放在首位,其次是社会贡献(19.8%)、成就(18.9%)、德行(14.8%)、知识(8.9%)等。

  调查还发现,56.0%的90后大学生会“奋力争取明天的幸福”。而对于奋斗目标,29.2%的人是“努力学*,做一名合格大学生”;25.3%的人是“学点真本事,将来挣大钱”;21.4%的人选择“努力学*,争取考研”;19.8%的人认为是“为一个幸福的家庭做好铺垫”。

  中国农业大学大二学生章谨说,实现梦想一直是自己奋斗的目标。但是今年暑假,去贵州白碧支教3个月后,她的想法彻底改变了。支教的地方是苗寨,只有一所小学,学校里只有一名校长、一名老师和130个孩子。“我在那里教语文、英语、手语歌……恨不得把所有会的都教给他们。”晚上,8个人分睡在两个教室里,“就是在地上铺一层单子,刚开始看见虫子都害怕,后来蛾子往脸上扑也*惯了。”

  “我从没想过还有那么贫穷闭塞的地方。”章谨说,现在觉得还是做点实事比较重要,“好像自己有责任一样,也能扛一点什么在身上。”

  90后大学生与别人相处时会怎样权衡自己与他人的利益呢?调查发现,52.2%的90后选择“先为别人着想,同时也要顾及自己的利益”;41.9%的90后表示“先为自己的利益着想,但同时也不损害别人的利益”。

  此外,还有4.5%的90后“主要为别人着想,不考虑自己的利益得失”;仅1.4%的90后“主要关心自己的利益,不考虑别人的得失”。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3

  在前不久举行的一场毕业生双选会上,某单位的招聘台前一下子挤来了个人,但其中只有人是求职者,另外人都是“参谋”——求职者的爷爷、奶奶和父母。对于类似现象,有社会学家指出,中国的第一批独生子女正大规模地步入社会,他们的就业体现出不同的特点,应该引起高校和社会的重视。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多年来,独生子女的数量与日俱增,逐渐成为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由于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备受宠爱,心理较脆弱,承受职场挫折与失败压力的能力相对较弱,在初次步入职场时,很多人感到无所适从。

  应聘:全家总动员

  杨强是南宁某高校届毕业生,是家中的独苗。从今年月开始,为了帮助杨强找工作,他的父亲特地从江西赶到南宁,在学校附*租了一间房子住下,准备打一场“就业持久战”。对于这样做的理由,杨强父亲的解释是“儿子还小,面对五花八门的招聘单位,不懂如何辨别真伪”。

  月下旬,广西人才市场专门举办了一场南博人才交流会。笔者看到,杨强的父亲边看边讲,俨然一位解说员,每走到一个招聘单位前,他都要先对该单位的岗位、薪金水*和发展前景进行一番深入的分析,再决定是否同意杨强投递简历。当看到杨强递过简历后老半天支支吾吾、不善言辞时,杨强的父亲连忙“挺身而出”,协助儿子……

  在今年广西全区首届人才交流会上,笔者看到这样“动人”的一幕:一名女生的父母分开在房地产公司的.招聘台前同时排队,而女儿却悠闲地坐在后面一条长凳上无所事事,待快轮到递送简历时,女儿才有些不耐烦地将其父母替换下来,嘴里还嘟哝着“真麻烦!”。

  当笔者询问“为什么不让女儿自己排队?”时,女孩的母亲不以为然:“女儿辛辛苦苦读了十几年书,毕业找工作还要饱受折磨之苦,做父母的理所应当替她分担。”

  这样的现象在招聘会场上并不鲜见。一家长对记者说,之所以要跟着孩子来招聘会,是因为怕孩子“稀里糊涂,一不小心就明珠暗投”,父母亲自上阵“心里会踏实许多”。对于要选择哪一家单位,一般会全家人反复推敲,他们讨论的内容包括单位的工作地点、工作的稳定性、工资待遇及发展空间等等。

  心态:对未来雾里看花

  那么,独生子女的就业心态如何呢?请看广西大学学生会的一项调查:多名独生子女中,有*七成的人对前途存在不同程度的担忧,普遍认为用人单位对于工作经验、学历的要求过于苛刻,并且薪水达不到自己的预期设想;相当一部分学生希望找一个离家*、工作相对稳定的单位;在调查中,几乎没有独生子女有自己独立创业的想法。

  调查显示,独生子女普遍不能准确客观地为自己定位,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的气质、性格、兴趣以及职业能力并不了解,自我评价偏高。另外,他们对职业和社会的了解存在很大局限性和片面性,把就业前景想象得过于美好或过于艰难,直接导致期望过高或畏缩不前。而且,他们比较注重经济利益,择业时往往把经济收入因素放在首位。

  调查还反映出独生子女就业的一些矛盾心理。许多学生对自我缺乏正确的分析,不考虑所选单位是否适合,而是盲目攀比,还有的同学想找一份“比较好听的工作”。不少独生子女寄希望于父母长辈的社会关系,眼高手低,“这山望着那山高”。还有的独生子女因专业技能、专业知识不扎实等种种原因,没有信心向用人单位展现自己。

  值得注意的是,在采访中我们发现,即将踏入社会的独生子女普遍有一种危机感,他们认为社会竞争太激烈,人际关系太复杂,自己难以适应。许多人选择读研或出国留学以争取一个缓冲期,有的甚至不愿意卷入激烈的竞争中,宁可选择成为一族。

  针对独生子女群体的职业心态,广西大学招生就业办负责人说,作为大学生的独生子女,一直囿于校园生活,经历简单,没有经受过挫折考验,所以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较差,一旦遭遇挫折,则感到失落、悲观、失望,对未来失去信心。*年来,学校一直致力于学生的就业指导,从信息来源、联系工作、出面调节到心理辅导等等,方方面面都做了周到细致的工作,以便独生子女在毕业找工作时即使遇到挫折也一样可以充满自信,甚至越挫越勇。但是面临择业就业,还是有一部分学生有极大的心理压力,表现出茫然、不自信以及很强的依赖性。

  竞争: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林明是广西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去年通过自己联系实*,最后被北海某公司聘用。如今林明已是公司的技术骨干,他感觉公司员工热情,气氛活跃,工作中学有所用,很满意现在的状态。现在他正准备考托福,出国读硕士,拿到学位再回国发展。

  今年岁的小敏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英语专业,年毕业的她虽然只有两年的“工龄”,却已经跳了两次槽。令她感到自豪的是两份工作都是她自己找的。“第一份工作很累,老是加班加点,很少有自己的私人空间,而且和我的专业没有一点联系,所以干了一年,我就不干了。刚开始工作时,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被上司批评一两句,心里会难受好几天,还经常落泪。不过,现在已经完全适应和改变了。所以我觉得独生子女的适应能力并不差。”

  李彤是年湖南大学的毕业生,在人才市场投简历谋得深圳某酒店财务部会计一职。在该酒店工作年的李彤也有跳槽的打算,她说:“工资不太高,主要是觉得自己没太大的发展空间,所以我想跳槽去外企。我最大的心愿是找份好工作,买套大房子,接父母同住,只要我们一家三口在一起,比什么都快乐。”

  择业:扬长避短天地宽

  很多家长对子女择业不放心,但是有父母“亲自把关”是不是就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呢?国凯房地产公司的负责人说,用人单位看重的是求职者的人品、学历和经验。独生子女们连找工作都要父母亲陪同,甚至帮忙查资料、填写表格,这不能不让人怀疑他们的独立能力。

  对此,社会心理学专家认为,独生子女有其特定的成长环境和空间,可以说是社会的特殊群体,在他们开始步入社会的时候,需要大家的关注和引导。一般来说,受过高等教育的独生子女经过几年大学集体生活的磨炼,已经具有一定的自理和交际能力。但他们在工作中的刻苦和创新精神相对弱些,需要用人单位的培养,才能更好地发挥出潜能。

  正如一位儿童心理、卫生专家提出的那样——“爱比维生素还重要”。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相对优越,家长对“独苗”教育比较重视,所以一般而言独生子女智力早熟、兴趣广泛、知识面宽。同时,独生子女享有父母充分的爱,在爱的阳光中成长,个性发展健全,多数独生子女性格活泼、开朗、大方、敢说敢想。可以说,在就业择业的过程中,只要善于扬长避短,独生子女也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他们是有独立见解的一代,他们是*等意识、法律意识、环保意识很强的一代,也是市场经济观念很强的一代。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4

  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当前最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引发了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与此同时以往的“天之骄子”们在沦为“普通劳动力”后不得不试着改变自己的就业方式与就业观念,以在就业这场没有硝烟却异常惨烈的战争中求得生存的机会。为了能较深入、准确地了解大学生就业的状况,为以后就业工作作好准备,在暑假期间,我们通过就大学生就业方式与就业观念的变化作了相关调查。

  一、就业观念现状

  1、首要目标是实现就业。当前紧张的就业形势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已不求自己对工作喜不喜欢或对不对口,只要可以实现就业就已经觉得不易了。根据网上社科院的调查样本显示,已就业者总体满意度为*38%,有35%的人认为工作一般,仅有约27%的人表示对工作满意。对现有工作不满意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工作性质及内容、薪金待遇、人际关系三方面。从而反映出反映出所学与所用之间,学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对人际关系的不满意反映学生初入职场时对社会的不适应,人际交往能力欠缺。此外,约70%的受访者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不好找工作。对于“对未来的就业前景是否存在焦虑情绪”的提问,有56%的受访者表示非常焦虑。

  2、继续深造,缓解就业压力。当就业成为问题,大多数大学生愿意选择继续深造作为缓兵之计,当前本科生的毕业人数在逐年成倍数的增加,大家的竞争和生存压力加大,而很多希望得到“热门职业”的学生为了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有高人一筹的资本,加入到报考研究生的队伍。在调查中,有38。46%的人选择毕业后报考研究生,这些人中有不少人充分利用各种渠道,以便及时获得考试信息,参加学校组织的考研培训。这批人如能考上研究生,则在2—3年,也就是他们研究生毕业之后进入到就业市场中;如果没有如愿考上,就意味着要以求职经验上的劣势加入到就业大军中来。

  3、先就业再择业,也就是为了积累经验,弹性就业。有一些毕业生在毕业之后到处打短工,频繁变换自己的工作岗位;有一些则是因为用人单位或个人的原因,时而应聘,时而解约。这些人并不会因此而产生自卑观念,反而会因为经验的增加而感到含金量增多。

  4、就业途径多样化:通过报纸广告应征、网上求职。通过报纸广告应征是目前求职的主要途径,成功的概率约为50%以上。根据在网上搜集的资料显示有*2%的人则是通过网上求职成功就业,但是就目前来讲,网上择业对于大部分的人才与企业之间的沟通还不能大规模地推广,尚有一些技术、设备条件和信息上的限制。通过人才市场或职业介绍所。调查显示有*20%的成功毕业生是通过人才市场或参加各企、事业单位的供需见面会达成意向、获得职业的。这是一种直接而又便捷的求职途径, 15%的人直接或者间接地通过职业介绍所谋得现有职位,职业介绍所往往能够提供更多的职位和就业机会。直接与企业联系等非公开就业途径。他们主要通过学校推荐、亲朋好友或者家长及社会关系的直接介绍,有的是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了解到目前需要他们的企业后,直接写信、打电话前去应征,甚至有的是通过直接登门拜访企业的老总或者人事部经理而最终获得工作的。

  除了以上几种主要的就业方式及途径外,当前大学生就业还呈现出了择机就业、灵活就业、自由职业和自主创业等许多种。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还有各种手段和途径被应用到大学生就业的过程中。

  目前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严峻的就业形势是众所周知的,那么,现实中的就业情况到底如何?为什么会出这种“就业难,难就业”的情况呢?根据相关资料,可以看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存在以下原因:

  二、就业难原因分析

  1.社会竞争激烈,就业岗位与毕业生人数差距太大。

  大家都知道,大学毕业为的就是能找到好的工作,可是,为什么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让大学生困扰呢?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供过于求。每年毕业大学生的数量比社会上所需要的就业岗位数量多得多;而且这个差距还在继续增长。有关资料表明:从20xx年到20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从114万增加到413万,是扩招前的4倍;然而用人岗位增加的比例却远远小于此。这也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一个直接原因。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3亿,这个数字是令人无法想象的,所以根本不能保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都有自己的岗位。换句话说,也就是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吸纳能力正在逐渐减小,而高校毕业生的数量却是在逐渐增加的,而且增加之势远远大于减小之势。随着**机构改革,人员分流,国有企业深化体制改革,精兵简政,虽然有企业不断增加,但就业岗位少,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另外,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年年在扩招,毕业生的数量一年比一年多,造成社会对毕业生的整体需求量与实际毕业生人数之间的矛盾突出,毕业生求职择业的竞争加剧。再过两年,我们的毕业生人数将成倍的增加,加上往年未能就业的待业毕业生,给就业带来严峻考验。

  2.薪水与自己心中的期望值不符。

  很多大学毕业生,尤其是高校的毕业生,刚刚毕业,刚刚踏入社会,就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希望自己的薪水高出社会现实水*,从而对一些企业相对较低的薪水不屑一顾。其实,这就像军人打仗一样,能带兵打胜仗的将领不一定受过什么高等教育,但通过实践,他们可以带兵打出漂亮的一张;而那些从军校出来的将领却未必有那样的本领。因为他们正是通过理论来看战争,很少付诸实践,只是纸上谈兵,真要上战场的时候,有些事情跟纸上的不太一样。所以即使是高校毕业的学生,也不能自以为是。有些事情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所以也不能期望太高。现在的大学生们的薪酬期望值普遍下降,有的甚至降到800元。但这毕竟只是部分,仍有大部分毕业生的期望值高出社会现实水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高不成,低不就”中的“低不就”。

  3.各企业选人挑剔。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的问题。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这将是应届大学生值得思考的问题,企业是不会无缘无故不要应届生的。

  4.扎堆现象。

  前些年,出现了几个热门专业,热计算机,土木工程等,不可否认,这些专业至今仍然是热门专业,仍然是社会的焦点问题,致使众多考生纷纷报考这些专业。大多数人都是这样认为的:既然是热门专业,那么社会的需求量就大,工作自然好找。这话不假,可是,当所有的人都这么想的时候,就会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虽然需求量大,但学*这些方面的人才更多,已经超过饱和,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扎堆现象,这也就是为什么热门专业的毕业生们找不到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

  除此之外,还有地区扎堆现象,像北京、上海、深圳等发达地区,人们认为既然是发达地区,就业岗位自然就多,因此纷纷到这些地方就业。但是人一多,可供企业选择的就多,要求自然就高。

  5.其他原因。

  除了上述原因,还有一些原因,如性别,就资料显示,女性毕业生的就业率比男性毕业生就业率低6、4%;还有城乡问题,据报道,来自农村的毕业生就业率比来自城市的毕业生的就业率低10。09%。

  三、解决就业难困境,寻找应当策略

  事实情况如此,就业难的原因可以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总结,那么,又该如何着手解决这种困难,不让大学生面临“毕业=失业”的问题呢。一是大学生自身的转变,二是外界(包括学校、社会的态度方式的转变、国家的相关政策措施)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大学生自我心理的转变。面对就业,大学生的心理是复杂多变的。通过几年大学生活,同学们在知识、能力与人格方面有了积极的显著发展,有着强烈的就业意愿和积极的就业动机,为能尽快自己的人生价值而感到由衷的欢欣;而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也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更大的自由度,许多大学生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准备在所学专业领域一展身手。但是在就业过程中,又难免出现种种心理矛盾、心理误区和心理障碍。一般的观点认为“大学生就业期的心理问题主要有挫折心理、从众心理、嫉妒心理、羞怯心理、盲目攀比心理、自卑心理、依赖心理等”,及其他心理如注重实惠、坐享其成的心态、过分强调自我价值等等。大学生的择业观念虽然在总体上是倾向于务实化与理性化,但由于处于择业观念的转型过程,因此各种不良观念也存在着,并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顺利就业。这些不良观念主要表现在:只顾眼前利益,忽视职业发展。职业标准过于功利化、等级化。求安稳,求职一次到位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过分强调专业对口,学以致用,职业意义认识不当。

  仅仅是就业心理转化是远远不够的,要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包括素质与能力。当代大学生必须有把自己事业与国家进步、社会的发展及人类的文明融为一体的品格,崇尚***,坚持真理,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要争取知识广博,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创新精神,随机性、灵活性的思维方式,做到因人、因时、因事而异。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面临更加激烈社会竞争,能视变化为机遇,视困难为坦途,有顽强的自制力,坚定的信念,及对生活充满期望,充满热情。同时,要有良好身体素质,健康欠佳会减弱人才的决策能力,因为如果要达到目标需要体力与耐力,一个人就可能因体力不支而放弃。除素质外,还需要注重能力的培养,能力是一个人素质的外在表现,是在社会中直接产生作用的那部分内容,当前社会大学生必须尽可能培养自己,处理信息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系统看待事物的能力、处理好人与资源的能力、运用技术的能力等。其次,加强社会实践,大学生可利用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第三,正确就业定位。当前大学生求职择业应当面对现实,根据市场实际状况更新观念,转换思路,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工作,而不应过分关注工资水*及地理位置等,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最终实现人生价值。第四,借助各种渠道,把握就业机会。当前大学生可利于人才交流会、网络资源等途径,寻找合适就业岗位,主动大胆把自己真实才干推销出去,珍惜和抓住来之不易的就业机会。第五,先就业后择业。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不得已时,大学生应转变就业观——先就业后择业,求职择业不可再像过去那样追求一步到位,如果斤斤计较眼前的职业岗位是否理想,那就会失去许多起步的机会,可以在先就业过程中积累工作经验,使自我价值得到较大的提升,为以后找到理想的工作奠定基础。

  其次是各高校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等的转变 ,实施一系列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措施,使自己培养的学生具有独特的竞争力,提高就业率。目前,学校在学生就业问题上担负主要的指导服务工作。以法学专业为例来谈,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开展不同类型学*指导活动。我们认为学校应该结合上述几点来增加我校法学专业同学的就业竞争力:

  1、在低年级学生中主要开展了学*交流会,参观法院,***等专业基地的,组织制定大学学*规划等,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建立专业学*的信心。要注意的是,这种机会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大四实*阶段,而是应该从大一结束了基础课程转而进行专业课程学*后就开始的。在初期可以安排学生参与一些诸如旁听审判的活动,等学生掌握了一定专业知识后就可以考虑对其进行更多的职业化培训。

  2、在二、三年级学生中除了加强对专业基地的参观和实*外,还应该进行考研动员,开设了四,六级英语,考研辅导班,同时,结合就业指导工作,鼓励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考级考证,不断增强学生就业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通过这些学*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活跃了校园学*气氛,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情感和专业素养。

  3、对法学毕业生进行就业培训,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主要进行技能培训,如英语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培训,计算机操作的培训,以及面试的有关技巧和礼仪培训。举办就业系列讲座,指导学生就业。请往届毕业生与同学座谈,请有关单位的领导宣传就业政策,请心理专家调整学生的就业心态,使学生可以更加的了解自己,了解社会,正视现实,从自身实际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多方面搜集就业信息,扩大学生的视野。通过编辑就业指导报,制作就业信息网,以及学校向一些用人单位的整体宣传工作,为学生就业搭建一个良好的*台,方便快捷的向学生提供就业信息。

  4、重点加法学专业强职业化培训,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应该为法学专业学生提供更多去法院,***,律师事务所等地方见*或实*的机会。并且这种机会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大四实*阶段,而是应该从大一结束了基础课程转而进行专业课程学*后就开始的。在初期可以安排学生参与一些诸如旁听审判的活动,等学生掌握了一定专业知识后就可以考虑对其进行更多的职业化培训。

  再次就是国家和社会,要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目前的就业形势,并有所思考,做出相应的改变。应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还须**社会共同努力,首先,**社会必须进行相应总体性调整。大学生就业状况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的发展水*,直接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及人们对高等教育价值的判断。**要通过努力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尤其是建立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业水*,来增加对人学毕业生的吸纳能力,使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和社会的人才使用衔接好,这是**和社会的责任。其次,扩大毕业生入伍人数,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让部分优秀毕业加入人民的***,既有利于提高j队素质,同时解决部分大学生就业。

  大学生就业不是只关乎一个学生、一个家庭的事,更是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系统工程,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要靠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当然,对于大学生而言,当务之急是将就业的主动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正确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分析自身的不足,加强专项技能学*,提升综合素质,不断增强社会竞争力。随着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和金融体系健全的过程逐步完成,相信中国将顺利度过本次*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并迎来更好的发展机会。

  走出象牙塔的大学生需要历练,也需要经历风雨,目前的就业形势可以让大学生的头脑清醒,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位置,外界的改变只是提供一个更好的竞争环境,更多的是要靠大学生自己去做。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5

  一、项目的研究设计和实施情况

  (一)项目的研究设计

  (二)项目实施情况

  二、大学生求职结果的统计分析

  (一)性别因素与大学生总体就业水*

  (二)地区因素与大学生总体就业水*

  (三)专业因素与大学生总体就业水*

  三、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的深度分析

  (一)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二)学校教育方面的原因

  (三)政策供给与政策支持方面的原因

  (四)家庭、社会环境方面的原因

  四、寻求大学生就业难题的解决方法

  (一)学生:进一步更新观念,努力提升个人能力并维持大学生身份认同

  (二)学校:合理定位,就业为本

  (三)**:政策引导,合理调控

  (四)社会:打造公*、公正、宽松的就业环境

  就业问题是*年来困扰中国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而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人群,与之相关的就业问题似乎也被赋予了更加突出的重要性。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紧迫性尤其因20xx年应届毕业大学生的人数达到了前所未有的413万人而显得更为突出了。

  关于*年来日益引起**、社会与学界广泛关注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社会上普遍流行的观点大多建立在一些直觉或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而就业问题作为一个重要的公共政策领域,需要真实、可信的事实材料和同样可信的客观分析作为基础。为此,共青***学校部和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于20xx年3月起共同开展了关于大学生求职与就业问题的研究项目,并由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于5月至6月间进行了一项全国范围的问卷调查,对与大学生就业相关的多方面问题作了有针对性的考察。

  一、项目的研究设计和实施情况

  (一)项目的研究设计

  本项研究从对大学生的实际调查入手,希望通过考察大学生真实的求职经历和复杂心态,对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的相关问题作出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行思路和政策建议。在相关调查问卷的设计方面,本项研究还期望对社会上较为流行的一些观念和认识作出回应,特别是期望澄清和明确对今天中国大学生的认识,以对大学生的爱护、理解和宽容的心态来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

  关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目前社会似乎存在一种将问题归因于大学生的较为普遍的看法,人们的一般认识是,大学生的择业观念制约了他们的.就业渠道。具体而言就是,大学生往往只看好工作环境好、薪酬较高并且具有较高社会地位的职业,而对相对较低的就业岗位则缺乏兴趣。因此,本项研究对大学生的相关观念与态度进行了考察,并以此作为客观认识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一个重要基础。

  在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上,还有一种比较流行的看法是,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在很大程度上还与大学的学科与课程设置存在很大关系,并与大学生在学校学*期间的社会实践、专业实*以及学生干部工作的经历有很大关系。所以,这方面的问题也是本项研究考察和了解的内容。

  同时,来自家庭与社会的期望或压力也可能成为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所以,本项目也将这方面的问题纳入了考察范围。

  *年来,中央和地方各级**陆续出台了一些促进和鼓励大学生就业的政策与措施,但却缺乏有效的政策执行评估与反馈机制,因而不能对这些政策和措施的实际效果进行客观评价和认识,并在一定程度上对政策的有效性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本项研究还特别将大学生对这些政策与措施的态度及其有效性的评价作为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6

同学:

  你好,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整个社会对高等学校毕业生的要求进一步扩大.*些年,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大学生就业市场出现了新的形势.为了更好的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心态,以便为广大同学在求职时提供更好的参考意见.我们特别组织了这次调查,希望能够得到你们的支持与合作,本问卷不对外公开,情如实填写.

  1.认为现在形势如何?()

  a.形势严峻,就业难;b.形势正常;c.形势较好,就业容易;d.不了解

  2.你对基本就业程序了解吗?()a.是;b.否;c.一般

  3.你学*是么专业______你认为所学专业前景如何?()

  a.很有前途b.较有前途c.无所谓d.较无前途e.很无前途

  4.你认为自己的专业技能如何?()

  a.很好;b.强;c.一般;d.较弱;e.很弱

  5.你认为在就业时,什么最重要()

  a.专业;b.学校;c.个人能力;d.其它_________

  6你愿意放弃自己的专业,选择一个能够解决就业问题的`工作吗?()

  a.是;b.否;c.不知道

  7.参加工作的第一份工作,你最想做什么职业___________

  8.如果专业不对口,你会选择跳槽吗?()

  a.会;b.不会;c.不知道

  9.你有选择第二专业吗?你认为重要吗?()

  a.有,非常重要;b.有,但不怎么重要;c.没有,重要;d.没有,不重要

  10.你想过自主创业吗?()

  a.是;b.否

  11.如果是自主创业,你认为你最需要的是()

  a.资金;b.政策支持;c.技术;d.其它_________

  12.你愿意到中小城市或西部去发展吗?()

  a.是;b.否

  13.你有出国深造的打算吗?()

  a.是;b.否

  14.你认为你的工资是多少?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7

  一、背景

  20xx年大学毕业生人数680万将再创新高!当听到这样一个统计数字之后,你做何感想?首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空前的413万,这个数字比20xx年多了80万,在校学生1500万左右,是的2.5倍以上。按照教育部公布的数据计算,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在21世纪最初5年,年*均增长率高达34.5%。中国大学生人数增长的速度十分可观,20xx年大学毕业生人数是145万,20xx年为212万,较上年增长了46%之多;20xx年增长至280万后,大学毕业生人数于20xx年突破300万,20xx年又突破400万。教育部长周济在20xx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说“十一五”期间,全国将有2500万以上的普通高校毕业生需要就业。这意味着未来5年中,每年至少有500万人从大学毕业。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异常严峻,让我们意识到就业竞争的激烈。同时,也让我们从现在起就应该对人生做一个合理的规划和定位。

  二、调查时间:

  20xx.11.10-20xx.12.10

  三、调查地点:

  天津理工大学

  四、调查对象:

  在校大学生

  五、调查目的:

  了解大学生就业去向

  六、调查方法:

  文献调查法、问卷调查

  七、大学生就业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总体现状大学生就业现状最大的特点是毕业生总量大、增幅高,与整体就业状况并没有明显改善的现状相矛盾,大学生就业现状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主要是人才供给与市场需求错位,及毕业生综合素质不高。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及如何使企业招聘有一个正确的定位,是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关键所在。而且大学毕业生出现了眼高手低的现象,容易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脱环现象。

  1大学生就业现状一:人才供过于求“扩招”提高了升学率但相应的就业率去没有相应提高,究其原因是岗位需求没有得到保障。

  2大学生就业现状二: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据有关国家部门专题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投入找工作的时间为正常学*时间的30%-70%,女生高于男生8.6个百分点,但结果却是男生就业率为35.5%,女生仅为17.5%――男生就业率女生的2倍。其中还有80%以上的应届毕业女生在求职过程中遭遇过性别歧视。天津人力资源开发服务中心对天津市三所高校的就业率统计显示,男生就业率为83.0%,女生就业率为79.5%。

  3大学生就业现状三:就业水*与经济发展水*的关系大学的地域性差异,对学生的大学生的就业率也有较大的影响。据相关统计数字显示,东部地区高校“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学生比例为62.43%,中部地区高校“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学生比例为47.88%,西部地区高校这类学生比例为41.73%,东北地区比例为43.39%。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四个地区的就业状况呈梯状分布,表明大学生总体就业水*与大学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可能存在某种相关性。

  二)就业问题难分析

  1、大学毕业生自身就业观念的限制大学生自身定位颇高,都希望找收入高、待遇好的单位。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不*衡性,东西部地区之间、沿海地区和内地之间的差距较大,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区域时,过度集中于北京、上海、深圳等热点发达地区,造成这些地区的就业压力明显增加,而自愿到欠发达地区工作的却很少。其实现在我国很多地方都需要大学毕业生,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心理定位严重影响就业,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与就业结构性问题直接相关,由于引发了地域性就业差距拉大,无业可就或有业不就的情况并存,人才过剩与大学生低就业率并存。

  2、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由于*几年公办高校扩招,加之民办高校急增,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分数不断降低,如不少大学生学*不认真,动手能力差,缺乏实践经验,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还有一些大学生诚信缺失,不少毕业生求职时有一定的证书、文凭、履历能为找工作带来方便,有的大学生凭勤奋刻苦,在大学期间努力争取获得相关证书,不刻苦的学生则通过投机取巧或造价来骗取企业初步信任,对大学毕业生整体形象造成一定的损害。

  3、企业用人观的落后首先,过分关注文凭。不少用人机构认为,学历越高越好。不少本科或大专学生的业务能力不比研究生差。其次,存在性别歧视。女大学生明显处于劣势,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女大学生胜生理因素、婚姻因素、成就动机,以及生育保险费和女工劳动保护费用等。同等情况下女大学生将来工作成本比男大学生大。再者,生源地域歧视。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到本单位的业务情况与当地联系紧密联系,希望招聘的大学生熟悉当地方言及风俗,甚至有一些人际关系网等。选用人才时优先考虑本地人才。甚至有些地方**招聘公务员时也存在生源地域歧视,实行地区保护主义,不利于大学生公*竞争。最后,过分看重工作经验。经验不足是大学毕业生最大的劣势,不少企业经营有困难,急于招聘某一方面的能人,并且希望很快给企业带来变化。用人单位忽视大学生的潜力和可塑性,其经验总是在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大学生有较高的理论水*,只要经过短期实践即能胜任工作岗位。这是一个求职大军遭遇失业恐惧的时代,是一个追逐挑战又渴望成功的时代,也是一个不同于以往任何时代的全新的就业时代。求职择业对当代大学生来说是严峻的挑战,又是沉重的压力。

  八、针对本次大学生就业去向调查结果,我们建议:

  1、学校应满腔热情地做好毕业生的思想工作,加强就业指导。唱响主旋律,树立就业新理念。要教育学生用正确的世界观指导人生观,用良好的择业观体现价值观。明确人生在世的'第一要务是奋斗、拼搏,体现自身的价值为社会做出贡献应成为当代青年孜孜不倦的追求。学校要实现毕业生择业观念的转变:“从一步到位向就业后择业的转变”、“从被动就业向自主创业的转变”、“从国营向民营的转变”、“从东部向西部的转变”、“从‘白领’向‘蓝领’‘灰领’的转变”、“从专心考研向‘两手准备’的转变”等;学校要引导毕业生到社会最需要的地方就业,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干一番事业,到基层去锻炼成长,到中小企业去建功立业。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艰苦创业。

  2、学校要着力调整与就业市场不相适应的专业和课程以市场为导向设置学校专业,以就业为重点调整专业课程,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办学的一条基本指导思想。谁先适应,谁先得益。“招生,教学,就业”再也不是孤立的三个环节,而是一个联动的整体。

  3、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教育从入学抓起只抓大学生毕业环节的就业指导是临阵磨枪,大学生的成功就业,归根到底凭的是心理素质、做事能力。从大一到大四,分阶段开展大学生自我认知、职业规划、择业心理等方面的课程和指导活动,将职业规划与择业培训纳入教学容,通过问卷调查、专题讲座、经验交流等形式,引导学生对大学阶段、人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进而增强就业与职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4、加强和重视创业教育,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毕业生自主创业是时代的要求,本次调查显示5%的人选择了自主创业,这说明现在大学生的创业意识还没有完全唤醒。激发学生的创业愿望,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还要定期举办创业设计大赛、科研竞赛,在学校营造出浓厚的创业教育氛围。还要结合地方高校的实际情况,同学校所在地的企业联合建设创业实践基地,聘请专业教师和当地的企业家为兼职创业导师,最终形成学校和社会融为一体,教授与企业家融为一体,学生与创业实践融为一体的结构体系。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很多大学生对于自己的就业前景表示担忧,并且可以想象,现在大学生的主要压力就来源于就业问题,如何找到一个好的工作困扰着很多大学生。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大学生对于自己的专业技能都不是很满意,而矛盾的是大部分学生又认为专业技能对于就业很重要,这就为很多大学生敲响了警钟整个实践调查过程中,我们的体会有以下几点体会:首先,亲身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巨大作用,个人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好的团队合作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胜过同样人数的个人奋战,问卷设计,发放问卷,统计数据,分析数据,搜索相关资料,完成报告等活动,大家密切配合,使这次调查活动顺利完成。同时,使我们感受到了团队精神的魅力所在,也使我们提高了适应团队的能力。其次,通过这次的调查活动,我们了解到了校区学生就业情况,帮助身边的同学,学*对未来的生活有着深重的影响。最后,我们需要学*的东西还很多。就在这次的调查活动中,问卷的设计,数据的分析等阶段我们依然会存在某种迷茫的状态,由此,我们只希望在以后的各种学*中,学*更多的知识,逐步完善自我。由于经验不足,调查的范围有一定局限性,不一定都是当今大学生的现状。有点可能还没有调查到,有的有可能言过其实,但是大体上还是能反映我们大学生的基本情况。鉴于阅历和学识有限,报告中可能会有某些方面的不足,请老师给予指正,并提出好的建议。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8

  发布时间:20xx-04-19

  调查时间:XX年2月11日

  调查地点:四川省资阳市保和镇中心小学

  调查对象:保和镇中心小学部分教师

  1、 调查内容:

  (1)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2) 大学生创业失败的原因

  (3) 大学生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

  2、 调查方式:

  (1) 查阅相关书籍

  (2) 登陆网站搜索

  (3) 对教师进行访问

  3、 调查结果

  通过查阅相关书籍登陆网站搜索对教师进行访问等方式,我了解到,随着社会进步,大学生也越来越多,当今社会的岗位数远远少于大学的人数,因此多数教师认为,应该控制大学生的人数,提高大学生的.质量,鼓励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提高大学生去基层就业的积极性,进一步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关于创业国家就多为大学生提供创业资金,为大学生创业营造良好环境,鼓励大学生依托专业优势开拓市场,而高校也应该把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当作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手段,引导和扶持大学进行创业。

  4、 经验体会

  我是一名刚入校不久的大学生,这次调查让我感受良多,我觉得除了社会和国家要帮助大学生以为,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也应该多学知识,掌握好技能,为自己出身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

  5、对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的评价

  我认为此次活动开展得既有价值,又有意义,而且实践的课题非常贴*生活,也都是同学们都有所闻,但又知之甚少的事情,非常适合同学们调查研究。我更希望学校能组织一次大型的调查活动,让全校师生一起参与。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9

  一、调查背景

  总体来说,我们现在面临一个非常好的宏观环境,社会安定,政治稳定,经济发展迅速,并与全球一体化接轨,法制建设不断完善,文化繁荣自由,尖端技术、高新技术突飞猛进。

  然而就XX年就业形势来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在1月20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说,XX年城镇需就业的劳动力达2500万人,比“十一五”时期的年均数多100万人,就业形势依然严峻。首先,就业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依然非常大;另外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招工难和就业难并存;同时,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对就业影响加大。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大学不断扩招,大学不再是"精英教育",大学生的"身份优势"一去不返。尤其这些年,大学生的就业难题逐渐突出,许多大学毕业生的.待遇向民工看齐,以致于社会惊呼"大学生卖出白菜价"。 大学生要想毕业时找到合适的工作,在校期间积极努力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十分关键。

  二、调查目的

  为培养和造就一批适应时代发展、符合市场需要的精英人才,引导我校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走进企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观,科学地规划职业生涯,同时给学校相关就业指导部门展现我校学生就业意识现状,化工0901班特开展此次大学生就业意识调查活动。

  三、调查内容

  就业意识相关热点问题

  四、调查对象

  化工与环境生命学部大三年级、部分大二年级学生

  五、调查方式

  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问卷模板参见附录一),到化环生学部09级本科生各寝室采取面访调查与留置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包括19舍1、2、3楼,26舍6楼、4舍2楼、6楼。(19舍1楼、26舍6楼采取留置调查法,其余采取面访调查法)

  六、调查时间

  XX年3月15日晚上

  七、调查结果

  此次调查征集到的各方面问题由各宿舍楼调研负责人统计汇总后形成《就业问题调研信息汇总》(参见附录一)。

  总的来说,本次调研活动取得了初步成功,在就业问题上收集到了许多学子最关注的各方面问题,为接下来的“报国企业行”活动以及指导讲座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下面,我们将从个人能力、企业选择以及面试技巧的角度简单分析一下本次调查结果:

  在此次调研中,我们总计做了291份有效调查问卷。其中大二年级的同学141张,占48.5%;大三年级为150张,占51.5%。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10

  “金融危机”是现今世界上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些年来的经济动荡对于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意义,对于国家的掌控者来说,经济危机带来了国力下降、社会秩序混乱等一系列不和谐的因素;对于工薪阶层、打工一族来讲,经济危机意味着工资缩水、福利降低甚至岗位不保;而对于我们这些准毕业生来讲,严峻的经济形势、堪忧的社会前景在我们心中敲打出的两个字:“就业”!

  对于大部分毕业生来讲,就业都是横在肩膀上的一道大梁,而由于*年的严峻形势,就业二字已经把各高校学子压得抬不起头来。*几年大学生的就业形势由于种种原因变得越来越严峻,*来又加上全球金融危机使国内很多企业陷入了困境,全社会的就业总体岗位严重紧缩,这让国内的就业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其中重中之重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更是雪上加霜。

  就业形势无疑是我们这些一只脚已经跨出校门的大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因此,我们小组决定就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由于题目的特殊性,我们调查的对象是大学生,但并不完全是毕业生。我们还对周围的同学们进行就业期望的调查。期间我们发出问卷50份,收回有效答卷也是50份。在经过整理和分析数据后,我们发现了很多问题,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大学生普遍感到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直接的原因是受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根本原因是*些年来高校扩招的苦果。通过此次多份有效问卷调查显示,高达78.33%的大学生对现在就业形势的看法不乐观,只有3.33%的大学生认为现在的`就业形势乐观,另外,不仅被调查者中的大四毕业生对就业形势不太看好,而且非毕业班的大学生对就业形势亦大多数不看好。

  大学生普遍的职业目标是获取生活与工作的*衡,或成为领导者或管理者,当然有部分认的目标是满足个人兴趣,有发展的空间,可是到目前为止,85%的受访者还没有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而越来越多的同学降低了自己的薪金要求甚至职业目标,只为在金融危急中*安过渡。

  在当前就业形势下41.67%受访者选择先就业再择业,而18.33%选择多手准备,同时进行。由此可见,由于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已不再精挑细选,能就业成为如今大学生的普遍想法,另有打算的除外。此外面对就业难的问题,75%的受访者表示在实在找不到工作的情况下,有去到基层(如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等)工作的意愿。其中,大学生对自己就业的月薪期望也相对减少了,一般从1500元到4000元不等,主要集中在1000元到1500元之间。

  当前就业形势下,有33.33%的受访者认为家庭关系对自己就业有最大帮助,另外有25%的认为各类社会招聘,只有8.33%的认为校园招聘对自己就业有最大帮助。由此不难发现,就业难使得大学生不愿意直接面对找工作,而是用成功率较高的间接方法来找。这与大学生在生活中一般就面对家庭和学校,而缺乏直接面对社会的机会有密切关系。为此学校和社会都应该提供更多的岗位。大学生希望学校能采取一些如加强企业联系,争取更多岗位、呼吁校友帮忙等措施。

  大学生竞争就业岗位没有明显优势,很多受访者表示缺乏实践技能和工作经验,所拥有的专业知识也不扎实。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当然既有学生本身的原因,如在大学生期间没有好好学*专业知识,也有学校的一部分原因,如并不着力宣传应用实践技能的培训,专业安排课程没有跟随时代更新,导致知识与需要脱钩。

  面对当前就业难的问题,部分学生有创业的意愿,但是他们既缺乏创业经验又缺乏启动基金。或许学校在加强大学生创业方面多组织一些课程、活动或设立创业基金会有不错效果。

  尽管这次调查我们发现了很多问题,当前的就业形势也确实比较严峻,但是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也不必那么悲观,相信在国家和党的领导下我国迟早会走出这次金融危机。随着***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的出台,各地纷纷推出地方经济刺激计划,大批国有重点企业在今后几年都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人才需求上也显得更为迫切。此外一些公共安全和社会服务领域的单位,因受危机影响较小,反而加大了毕业生招聘力度,所以尽管当前就业有点难,但社会上的机会还是很多。危机总是与机遇并存,压力时常导致成功,只要我们着力加强自己的各方面素质,被危机难倒的不会是有准备的人。

  众所周知,大学生的就业不仅是大学生的事,也是学校和社会的事,当前我们所要做的事就是如何顶住压力。若经济进一步恶化,首先要问的是,**主管部门以及各高校可以怎么准备,我们的毕业生才不至于以个人之力直接暴露于全球金融风暴之下。举办招聘会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一点是,信息的细致收集、认真评估和全面公开,以及技能培训和一线人员的经验交流。只有充分给予学生信息,才能帮助他们做出正确的选择。举办广泛的校友经验交流会,这是尽快获得一手资料和减少个人走弯路的好方法。在金融危机时期,信息的公开和及时传导至关重要,是帮助个人做出决策、调整预期的前提。

  另外,要多方面拓宽毕业生的选择面。如果毕业生一窝蜂涌进**部门,既不切合实际,也会造成恶性竞争。相反,我国现在急需发展社会政策,未来十年将会需要大量的社会服务组织和专业人士。应该因势利导,鼓励此类组织的发展和人员培训。同时,应当对学生是否继续升学做出前瞻性预测,并配以相应的师资力量和硬件资源,避免政策滞后。最后,充分估计毕业生的生活压力,在财政上给予考虑。比方说,发放一定的个人无息*款,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当然,除了**和学校的帮助外,大学生自己也要自我提升。

  首先,作为一个大学身就应该努力学好专业知识,自觉培养交际的能力,并注重自我素质的提高,做一个能力强、素质高的有用人才。此外在学*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涉猎其他相关的知识,加强对社会信息的了解,做到知己知彼。积极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并尽可能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或是做一些有意义的兼职工作,或经常与工作的人交谈,获得相应的工作经验和技巧,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其次、作为大学生也应该培养乐观情趣,乐观面对未来。未来虽然千变万化,不可捉摸,但只要坚定信念,乐观面对,即使再大的风浪,也镇定自若,处之泰然。一种积极的心态会让一个人永远只看到成功,而看不到失败。要善于排解压力和克服困难,善于沟通,不要轻言放弃,学会自我调节和思考。

  最后、作为大学生还应该进行自我差异化塑造,彰显个人魅力。发展自己别人没有的竞争优势,准确给自己定位,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妄自菲薄。加强自我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观,努力实现自我价值。只要我们真的这样做了,相信就算金融危机再继续恶化,我们也会足够乐观的,难道不是吗?机会总是钟情于有准备的人,希望大家都能得到机会,并把握住机会。

  经过这次调查研究,我们受益匪浅,在掌握调查方法的同时,也学到了一些在书本中学不到的东西,此外无形中也增加了社会经验。不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通过这次社会实践调查,我们更加懂得了经验和知识急需积累,此外对大学生就业也更加有危机感了,我们奉劝大家一定要趁还在学校,多学点知识,并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为以后走出社会做好准备。最后希望同学们,在即将到来的职场竞争这一没有硝烟的战场上都能占领自己的高地。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11

  一.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宜兴市大学生就业问题问卷调查表(表一)

  卷一(针对所有被访者)

  被访者年龄:

  A 20以下B 20 –30 C 30-40 D 40以上

  被访者性别:A男B女

  ⑴您认为目前普通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怎样?

  A.十分严峻,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 B.有点严峻,但比其他较低学历人群要容易得多

  C.有点严峻,与其他较低学历人群差不多 D.不了解

  (2)您是否认为当前高学历者就业会更容易?

  A是;B否; C不一定;

  (3)您如何看待某些人为了就业而千方百计考证?

  A这为求职成功增添砝码

  B 这对求职成功没有多少帮助

  C 其他-

  (4)您如何看待考研热的现象?

  A 继续深造可以躲避就业高峰,增加就业优势

  B 研究生数量越来越多,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C 其他-

  (5)您认为当前学哪类专业更易于找到工作?(可以多选)

  A.文史类B.经济类 C.工科类 D.农林类 E.管理类F.理科类 G .师范类H.其它(请具体填写)

  (6)您如何看待专业与工作的不对口现象?

  A. 这种现象很普遍,根本无所谓,很容易适应

  B. 给就业造成一定困难,但可以克服

  C. 会严重阻碍工作,很难在其岗位上呆得长久

  D. 专业与工作不对口,根本无法就业

  E. 从未关注过这一现象

  (7)您认为学校现行的就业指导是否有必要?

  A必要; B无所谓;C没有必要;

  (8)您认为某些学校搞的“包装毕业生”(比如:滥发奖学金)是否让学生就业更有优势?

  A有很大帮助; B有一些帮助;C没有帮助;

  (9) 您曾采取过哪些媒介手段来帮助自己就业?(可以多选)

  A.人才网站 B.招聘会 C.人才市场 D.其它

  (10)您如何看待当前各大学的扩招对就业形势的影响?

  (11)您认为大学生与其他人群相比较其就业优势与劣势各是什么?

  (12)宜兴是全国百强县之一,也是苏南比较发达的城市之一,您认为这是否会对大学生选择留宜工作起重要影响?同时,中学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是否会考虑这一因素?

  (13)中国入世后,国内的就业情况有一定改观,但中国人才结构矛盾却日益凸现,你如何看待?

  卷二

  A求职者:

  ① 您的就业观是什么?(从a.对薪水的要求;b.对自身发展的要求;c.心态;三方面回答) ② 您认为求职过程中良好的第一印象会起怎样的作用?您是如何准备你的面试的?您认

  为在求职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

  ③ 您是否有可能会选择自主创业?

  ④您的求职感想?

  B招聘者:

  ① 你们对应聘者除专业、学历外还有哪些特殊要求?你们认为大学生应加强其哪方面的能

  力,如何去做?

  ② 应聘者在面试过程中需注意哪些问题?你们在某些职业的选择上,是否会优先考虑男

  士?

  ③ 你们认为大学生在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时应持有怎样的心态?

  ④ 你们企业在解决眼下人才的结构性矛盾方面采取过哪些有利措施?

  C其他:

  ① 你认为现在的大学生缺乏哪些素质?他们应持怎样的心态来面对社会?

  ② 是否赞成大学生自主创业?

  ③ 你所在大学是否做过相关方面的指导或者培训?

  二. 调查情况

  (1) 调查背景

  20xx年普通高校大学生毕业生将达630余万

  人民网北京11月21日电 (记者赵婀娜)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毕业生规模将达630余万人,高校大学生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在20日召开的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强调,力争20xx年高校大学生毕业生离校时初次就业率基本稳定。

  袁贵仁强调,各地要进一步扩大“农村教师特岗计划”的规模,加强创业教育,调整人才培养类型结构和专业结构,开展就业实*实训,推进就业信息化建设,开设就业指导和职业发展课程,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残疾人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等特殊群体的帮扶力度

  (2)调查目的:

  让大学生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了解自己的`就业目标,和自己的专业!为以后更好的就业打下基础!让大学生自己有风险意识,以便能够更好的学*武装自己!

  (3).调查结果:

  据统计只有30%的人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并表示将来会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20%的人有明显的职业规划与目标;50%的人不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并对自己专业的就业趋势不了解,表示将来只要有工作就可以。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12

  为分析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我们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了关于他们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及他们就业观的问卷调查,以了解大学生所想与社会需求有何差别。

  对于调查问卷的问题,我们从大学生对于学*(考试)成绩入手,询问了他们对于多数人渴求的奖学金的看法,进而了解了与专业相关的一些情况,辅之以对中国大学必设的一些思想理论课的态度,进一步涉及到实现目标所必需的两点:规划与执行,最后是大学生们自己眼中的应有的就业素质。

  交叉使用主客观题,尽最大可能透过数目不多的题目了解社会所反映的大学生所学的与社会所需存在较大差距的问题,考察当代大学生对于大学学*与就业的思考,希望能通过与采访所得结论的对比得到对于大学生就业有益的信息,帮助大学生更好的规划大学生活。

  本次问卷调查的调查对象来自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学校,这使得有限的100个样本能够较有效反映实际问题。

  具体结论及数据如下:

  对于成绩单上的成绩,47%的人认为成绩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在大学的表现情况,43%则表示大学的学*成绩代表不了个人能力,大学关键还是靠能力,其中一部分认为成绩只要不挂科就行,其余10%没有作出正面回答。这首先就证实了一个多数人对于大学成绩的定位:至少大学成绩单远不如高中成绩单重要。虽然从统计数据上看,表示看重的稍多于无所谓者,但即便是前者也表示不会像中学那样对分数锱铢必较,对名次耿耿于怀。而对于与成绩单上的成绩密切相关,但要求更高的奖学金,调查者并不像刚入校的学生那样对奖学金获得者顶礼膜拜,而是有了自己的思考: 绝大部分人认为拿奖学金的学生不一定就是优秀人才,那仅代表他们在大学里的学*能力,与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的差距还很大;但也有一小部分人认为,拿奖学金的学生,是有一定的能力的,这种能力与日后踏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有很大的关联性,一个在大学生活中认真对待学*的人,日后也一定会认真对待工作,像公务员等一些事业性的岗位就是需要这种严谨、踏实、肯干、认真的年轻人。

  前两个问题是针对学生普遍关注的在校成绩和与成绩有关的荣誉提出的。由此可见,唯成绩论已越来越站不住脚,大学生对于成绩以外的'某些东西的重视正在提高。这与由采访得出的社会对大学生成绩外的一些素质的要求相符,但具体大学生对什么重视,还不能简单由这两个问题得到。

  3-5题都是涉及专业的问题,均采用选择题形式,统计结果如下表

  a b c d

  3、你觉得自己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 28% 52% 16% 4%

  4、你课余时见会不会学*些跟自己专业毫不相关的知识 50% 34% 10% 6%

  5 a(对理工类学生)你觉得现代企业管理和人文知识重要吗,有必要学吗 36% 44% 14% 6%

  b(对经济管理、文史哲类学生)你觉得理科知识(物理、化学、实验操作等)有必要学吗 35% 37% 21% 7%

  (3-5问题如下:

  3、你觉得自己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

  a、很好,学与不学就是不一样 b、有所领悟 c、为应付考试而学,没什么兴趣 d、学了跟没学一样

  4、你课余时见会不会学*些跟自己专业毫不相关的知识

  a、会,很有必要 b、看心情,某天有兴致了会小学一下 c、懒的学,反正不考试 d、没必要,我又不准备干这方面的事

  5 a(对理工类学生)你觉得现代企业管理和人文知识重要吗,有必要学吗

  a、与自己的专业一样重要,很有必要学 b、是专业之外的必要补充 c、没时间学,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就行 d、没必要学,我又不干那行

  b(对经济管理、文史哲类学生)你觉得理科知识(物理、化学、实验操作等)有必要学吗

  a、与自己的专业一样重要,很有必要学 b、是专业之外的必要补充 c、没时间学,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就行 d、没必要学,我又不干那行)

  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问题,28%的被调查者觉得自己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很好,认为学与未学存在很大差别。52%的大学生觉得通过学*相关的专业知识,有了一定的领悟。但我们也应该看到这种领悟还是停留在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与现实中的应用和实践存在着一定的脱节,这与剩余20%的被调查的大学生所持有的不同程度的学而无用的消极思想有一定的关联性。

  对于课余时间新专业的学*,约50%的被调查者抱有积极的态度,表现了很大的兴趣和强烈的意愿。这表明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已有了危机意识和准备意识。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现在社会越来越青睐专业过硬的综合性人才。34%的被调查者则给出了比较随性的回答,没有明确而坚定的目标和方向。其他被调查者则对全新专业的学*抱有不同程度的排斥心理,仅仅局限于本专业的学*和研究领域,认为术业有专攻。

  对于文理专业问题,通过分别对理工类和经管、文史哲类大学生的调查,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绝大部分被调查的大学生都认为应该主辅互补,即理工见长的大学生应该学*一些现代企业管理和人文方面的知识,来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蕴和管理、领导能力;而主修经管文史专业的大学生也应该学*和掌握一些理科知识,培养自己的理性思维能力。一言

  以蔽之:当代大学生应该综合全面发展。然而,剩余调查者则认为文理跨越学*没必要,只要踏踏实实学好本专业就可以了。究其原因,一是时间可能比较紧;二是长期培养的单一思维方式和养成的学**惯使得再去接触全新的知识领域,要面临着很多的阻力;三是个人兴趣问题。

  对于开设马列主义、***思想、***理论等一类的政治思想课的有用性和必要性问题,除11%的支持者外,其余被调查的大学生都不同程度的表示用处和必要性甚微,甚至应该取消。这一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对政治理论知识的学*缺乏兴趣,这些深刻的思想精华,由于与目前大学生的校园生活的联系度过低,正在遭到冷落。但我们应该清楚的意识到:正是由于这些政治思想的指引和一代代先辈们前赴后继的努力,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进一步,如果我们想走公务员之路,这也是必备的职业素养。同时学校、老师也应注意教学方法方面的问题,从而让学生能够对这些政治思想理论培养起兴趣。

  对于专业的就业前景问题,持乐观与悲观态度的人几乎各半。由此看来每个人所占角度不同,思考的结论迥异,无法得出定论。

  对于考研现象和“一流学生就业,二流学生留学,三流学生考研”观点的认识问题,绝大部分被调查的大学生基本都持有这样一种看法:考研现象的燎原之势是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的催化品,因为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对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找不到工作或找到的工作不理想,所以想通过考研这种继续深造的方法,来延迟就业时间,增大自己的社会竞争力;而对这种学生流派划分问题,被调查者基本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毕业后的选择因人而异,不能妄加论断,每个人的喜好不同,能力不同,家庭背景不同,众多的影响因素在发挥着作用,各种道路,弊益均有。

  对于人生规划问题,90%左右被调查的大学生都表示规划过自己的大学生涯,但问题是普遍反映自己实际并没有按照自己规划的那样去认真贯彻执行,仅仅是疲于应付,执行的不够彻底,而且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想的那么遥远,只是简单的规划了自己的大学四年生涯,没有考虑到大学毕业以后的前途问题;其他被调查者则表示没有认真考虑过这个问题,或是曾经有过想法,但是还没有切实规划过。

  对于计划的执行情况,11%的被调查的大学生表示完全执行了;而更多的则是完成时间有所延迟,约占50%;另外,25%的则表示只能勉强交差,应付一下,质量没保证;14%的大学生则表示面对自己的计划往往知难而退,中途放弃。从以上数据,我们能了解到:大学生们几乎都有自己的计划,或短期,或长期;但差别在于对计划的执行程度不同,即意志的坚定程度不同,这也是在就业和工作时一个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只有意志坚定的人才会在就业时得到赏识,才会在工作中走得长久。

  调查问卷的最后一个问题:作为一个大学生,想走向自己理想的事业,应该具备那些条件?虽然被调查的大学生回答的结果不尽相同,但几乎都谈到了一下几点:

  ①要有理想,有目标,即要有明确的前进方向,同时,要以坚定的信念和坚持不懈的拼搏做后盾和动力;

  ②要练就过硬的专业技能,与此同时,注重综合全面发展,把自己打造成复合型人才;

  ③要积极主动抓住可以实践锻炼的机会,积累工作经验,提高自己的人际沟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④机遇很重要,拥有好的机遇,可以节省很多人力、物力、财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这是一个可遇而不可求的偶然因素。

  ⑤有一定的家庭背景或人脉关系,有有能力的人从中引导。

  结束语:通过这次关于大学生就业应具备的社素质的社会实践,我们发现有些观点是所有调查对象所共同持有的,即大学生应有明确的职业乃至人生规划,综合全面的知识并在工作中不断充实自己,良好的沟通交往能力。

  这次调查不仅锻炼了我们的活动能力,而且使我们明确了自己所应有的就业素质,为今后的就业提供了有益指导,希望也能对更多大学生有所帮助。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13

  工具:我们采用自制的“大学生就业调查问卷”,通过qq在线、深入宿舍、自*室、图书馆和路边拦截的方式进行!问卷样题如下:

  你认为现在就业形势如何:

  a 形势严峻,就业难

  c形势较好,就业容易

  b 形势正常

  d不了解

  你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满意程度是

  a 很满意

  b 较满意

  c 不太满意

  d 很不满意

  你最希望学校加强哪类服务? (可多选)

  a 求职培训

  d 就业信息发布

  b 就业心理咨询

  e组织校园供需见面会

  c 就业政策、形势分析

  f与用人单位建立关系,做好推荐工作

  3. 结果:大学生未来就业形势严峻主要是由学生、学校和社会三方面造成的。主要问题体现在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本身的工作能力和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不足和社会上对大学生的要求严重不一致造成的。我们主要对这三方面进行了分析:

  (一)激烈的市场竞争情况

  我们的,尤其是大学毕业生不是太多而是太少。我国7亿多庞大的从业人员中,高层次人才稀缺,受过高等教育的仅为5%左右,那为什么还出现大学生就业难呢?除了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外,主要是难在就业市场机制不完善。在我们的调查中,无一人对当前形势乐观,60人之中只有1人认为当前形势还是较好,有9人占调查的15%认为还算正常的就业形势,而其他50人占总体的83%普遍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感到压力重重。现在大学生都普遍认识到的重要性,在受访者中有仅有2人不了解、一人认为其不重要,而认为重要的占到调查的75%。在当前学的专业和工作不对口的情况下,大多数人还是觉得自己的专业是有前途的,其中认为很有前途的有12位,而认为自己专业较有前途的则达到36位,占所有调查者的80%,仅有6人认为本专业很没前途。可以看出大学教育还是相当重要的。由于竞争的加剧,大多数的学生对自己有个清醒的认识,在问及毕业初的薪酬时,有31个人认为起初工资为1500——xx元,14人认为应该为xx——2500元,两部分加起来占总人数的75%,在物价日益增加的基础上,大学生要求这样的工资是不高的,可以看见竞争的大学生的影响。

  第一,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还会不断有一些工人下岗或者失业,这批人的就业难度是非常大的。第二,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人数比较大。比如说大学生,今年应届大学毕业生将达到495万人,这也是*几年来最高的。今年要求职的大学毕业生在600万人左右。第三,中国农村有大量的富余劳动力要转移到城市里就业。基于这三条原因,做好就业工作,今年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当前社会普遍压迫大学生,尤其是刚毕业涉世未深的大学生,他们的能力还只浮于理论上,社会经验不足,处事和办事能力不够,况且每年有那么多大学生,供大于求从而造成当前的局面。

  (二)学校对安排大学生就业方面指导不足

  在我们受访的大学生中,只有5人对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感到很满意,感到较满意的有24人,两者合计占48%,而感到不满意和很不满意达到52%,充分体现我们学校的就业指导还需加强,照顾到更大多数学生的情况。教育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还有很多,我们主要从以下三点进行分析:

  首先,根本的问题是,教育与生产相脱离。我国现在生产模式是“世界加工厂”,主要需要的是廉价劳动力的“血汗工人”和有经验的技工,是体力劳动者,而大学教育培养的是高价劳动力的脑力劳动者。所以,要说“头脑还缺乏市场经济意识”,那不是大学生,而是指责大学生的专家、学者和领导者自己。但这不是我们认识问题的出发点,我们认识问题的出发点应当是:中国不应该是大学生供过于求,需要降低大学生的价值体现,而是要尽快改变我国的生产模式,使大学生的价值能够充分体现;使中国能够自主创新,发展生产。***一再强调发展自主创新经济,但大学生就业难却成了问题,这种情况说明发展自主创新经济还没有落到实处,还是停留在文件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大学生就业的实际,可以检验党的发展方针。

  第二,重要的问题是,教育之本是育人。教育产业化要“正义”,说法可以不改,但含义要矫正:教育产业化是为社会生产人才。那种为学校、校董和一些教授生产利润,应该叫做“教育资本化”;现在许多学校名曰“产业化”,实质资本化。而社会培训机构被“产业化”人士评为资本化,是为自己谋利益,却为市场化人才做出了具大贡献。像我们最熟悉的北大青鸟教育就可以称得上it教育航母。教育改革要拨乱反正,要改变对学校乱扩大升级,对学生“广种薄收”的状况;要学*培训机构,根据社会发展的进程需要,决定学校培育人才的结构,各专业的高、中、低人才要有比例。

  第三是观念问题。中国是有社会主义特色的国家。因此,中国的教育应当是“公有制为主体”,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教育不应该是个人的投资,而应当是社会对发展的投入,是一种社会积累。教育费用应当由国家、社会承担,从物质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为祖国、为社会“回报”而学*的思想观念。教育费用由国家、社会承担之后,还缩小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劳动力的生产价值的个人差别。这不仅有现实的意义,而且有很深远的意义。

  (三)大学生自身素质因素

  在谈到毕业后的打算后的打算后,50%多的人都是把考研放在首位,其次是找工作创业等,从中可以看到很多大学生是害怕面对社会竞争的',采取考研是为了更晚一点面对竞争,也是对自己以后能找个更好的工作。在问及到,毕业后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时,有15个人认为兴趣是最重要的因素,占总人数的25%,而更多的人选择最要的因素是“个人发展空间的重要性”,占总人数的61%,而其他因素则被大学生看轻。在大学生考虑工作的地方时,20个人选择留在大学所在地,10人则选择回家乡,38人则是主张去发达城市创一番,而对于岗位过剩的西部地区则只有2人选择。在大学生所重视的素质中面试技巧和计算机因素对大学生的影响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占50%左右,而专业能力差而被普遍的看低,究其原因是现在的大学生就业是专业不对口的结果。大学生就业难不可忽视的因素是大学生自身准备不足造成的,在受访者中,有相当一般分的大三学生对所要去的企业竟然一点也不了解,占总人数的33%。调查中他们普遍感到经验不足是造成他们就业形势严峻的主要因素,约占50%,而其它能力比如集体的协调能力克服压力的能力也是他们缺乏的,种.种原因导致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太乐观。

  4 结论:在我们的调查中,可以很清楚的发现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并在大学生之中形成了一种“谈就业色变”的状况。但是从另一方面,大学生对自己和就业形势有了一个很清晰的认识和认真思考,这对他们以后他们的努力方向和激励都是很好的。总之,大学生就业形势已清楚的摆放在面前,学校社会和大学生们应该找到合作点,达到共赢。

  5 建议:

  (1)大学生在大学时应该全面关注社会动态,早早做好职业规划,并不断朝着这个方向奋斗。同时在不影响学业的情况下,适当的做些兼职工作,增加对社会的认识和经验的积累。充分利用大学的资源,全面掌握知识,以便在各行各业都能够快速接手工作。同时大学生们也应避重就轻,不要总涌往发达城市,西部地区更有利于发挥大学生的抱负和才能,而且薪酬待遇普遍高于东部,为西部发展做出贡献。

  (2)学校应该实行积极的大学生安排就业政策,不仅在未来的发展方面,而且在心理调节上面,减轻大学生的就业焦虑心理。同时老师们应该对学生们加强教育,并进行积极暗示,多增加学生们的锻炼机会(别出现面试事心里紧张表达不清等情况)。

  (3)社会应该宽容对待大学生,不能因为大学生涉世未深,经验不足就拒绝接纳大学生,给他们更多的发展空间。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14

  前言

  作为大二学生在不久以后即将踏入社会,开始我们人生中又一个旅程。走出校园,我们面临第一个问题就是择业。随着时间发展已成为大学生面临严峻问题。选择什么样具体职业应该根据每个人潜能和特长来确定。要量体裁衣,选择适合自己职业。现代社会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行业更加细化,与此相对职业也更加多样化,这一情势为具有不同潜能和特长个人寻求更符合自身条件和兴趣职业,创造日益广阔前景。因而,当代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要正确判断自己有哪些潜能和特长,力求做到对号入座。

  20xx年开始世界性经济危机*卷全球,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下,高速发展中国并不能独善其身,在一些地区、一些领域,经济危机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经济危机下,很多公司开始裁员,招聘需求大幅减少,这使得中国劳动力市场压力异常巨大,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问题异常突出。*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20xx年《经济蓝皮书》指出:预计到20xx年底,将有100万名大学生不能就业,20xx年还将有592万名大学生毕业面临找工作,大学生就业问题非常严峻。

  主体:问卷设计

  制作问卷时,我们力求所选题目确切、简洁、针对性强,并遵守以下几点:问卷主题明确,所有设问都必须与主题有关;言语简明准确,以免影响理解和答问;问卷项目由浅入深,并注意期间来联系,使被调查者可以连贯做答;设问切合实际,充分考虑被调查人差异。

  大学生择业观调查问卷.(详见附卷一)

  一、调查概况

  此次调查问卷主要对毕业生择业价值取向、薪酬标准、就业地点、专业满意度、择业心情、就业服务等问题进行调查。调查采取随机抽样形式,管理类文科学生,也有技术应用类理工科学生。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00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78份,有效率为78%,其中男生占34.6%,女生占65.4%。由于在抽样调查中,充分考虑样本代表性和性别比例协调性,因此此次调查较为客观地反映当前20xx届毕业生择业心态。为方便学生答题,问卷均采用选择题形式,分为单选和多选。为让我们调查问卷更真实有效,所以我们在人员学历选择上针对不同学历人都选30%左右人。在我们调查中有70%人是来自农村,剩下30%是来自城市和县镇。

  二、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1 、关于就业形势与自身就业前景评价

  关于目前社会就业形势,91%调查者认为形势严峻,就业比较难,分别有3.8%调查者认为形势正常和不解,而认为形势较好,就业容易有1.3%。可见,绝大多数毕业生对当前就业形势严峻性已有一定认识。

  在对自身就业前景评价方面,多数毕业生则显得较为自信。调查表明,对就业前景持一般态度调查者占5***%,20.5 %毕业生对自身就业前景比较乐观有信心,14.1%调查者表示不乐观,而9%调查者则表示不知道。对此解释可能有两种,一是毕业生已在择业前做好不太充分准备,加之金融危机到来,加大应届毕业生就业压力;二是毕业生尚未进入求职面试高峰期,对求职艰辛认识不够。随着求职面试高峰期逐渐到来,迷茫同学比例还会上升。这就需要就业工作者深入解他们困惑所在,有针对性地加强就业指导,以使他们及时调整好心态。

  2 、关于升学和工作选择

  在升学和工作选择上,79.5%调查者选择工作,11.5%人选择升学,而2.6%调查者选择考公务员,还有7.7%调查者选择回家创业。可见,在严峻就业形势面前,很多同学想在国家优惠政策下,自主创业,减少就业压力,锻炼自己能力。这些人是需要大力扶持。

  3 、关于就业影响

  在就业决策时,有39.8%调查者受父母影响比较大,有3.8%调查者表示会受老师影响,还有5.1%调查者比较相信自己朋友,自己做决定,不受他人影响调查者占51.3%。可见,现在毕业生在做选择时还是比较慎重。

  4 、关于就业地点选择

  调查表明,66.7%调查者选择就业地点时,格外青睐大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这主要是因为大城市比较重视人才,工作和生活条件好,经济收入高,发展机会多,并且接受新信息快,因而具有较强吸引力。尽管大学生择业首选大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有一定合理性,但择业地点过于集中,势必导致人才闲置与浪费,同时也增加就业难度。10.3调查者喜欢到国外和内地盛会城市去工作。而对于西部边远地区和农村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有23%毕业生将其作为首选。尽管国家出台很多鼓励毕业生到西部和福建省欠发达地区基层就业和参加志愿服务优惠政策,但毕业生积极性仍显不足。这表现出大学毕业生择业功利性和短视,他们不愿承担艰苦工作,奉献意识与锻炼意识不强。学校应该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对大学生奉献意识培养,对毕业生择业中功利和短视心态要适时加以引导。

  5 、关于薪酬标准

  在求职者最为关心薪酬问题上,毕业生期望值一般。12.8%调查者月薪期望值在800元以下,其中21.8%调查者月薪集中在800--1200元这一档上,35.9%调查者选择1200--xx元之间,月薪在3000元以上占20.5%;有17.9%人月薪期望值在3000元以上。这表明,大学毕业生希望自己早点从父母经济依附中解脱出来,实现经济上独立,并渴望获得舒适生活条件,因此希望能获得较高薪酬。

  6 、关于对口与心中期望值

  据调查,12.8%调查者认为会接受,并准备跳槽,23.1%人会努力适应工作,61.5%调查者工作时或工作后会考虑继续深造。2.6%调查者还没考虑好。看来,兴趣与期望值对于工作人来说是非常重要。

  专业如果不对口绝大多数调查者会在现在岗位上工作。64.1调查者会愿意从事现在工作,只有9%调查者表示不愿意,19.2%调查者会先在本专业干,再考虑转行这些人对自己工作选择是小心而慎重,个人兴趣和专业在选择工作时是占非常大比重。7.7%调查者认为无所谓。

  7 、求职信息

  在就业比较紧张情况下,很大一部分调查者会认证考虑自己今后就业。其中66.7%认真考虑过,26.9%调查者偶尔会想想这类人可能还没体会到就业艰辛,有5.1%调查者很少再考虑,还有1.3%调查者想到时候再考虑。

  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50%调查者希望得到更多公司介绍和招聘信息,15.6%调查者希望得到更多有关薪资及福利信息,19.2%调查者希望得到更多关于面试和演示技巧介绍,说明学生在这方面经验还不是很多,需要加强锻炼。有5.1%调查者希望解更多公司员工现身说法。借此解公司用人机制和管理方法,做到心中有底。

  8 、关于就业目

  此次调查表明,有大约80%以上调查者就业主要目是为生计需要只有17.5%少数调查者是为自己兴趣爱好,为得到社会认可和为社会做贡献。剩下2.5%调查者认为就业是为奠定建立家庭基础。可见,在经济危机时候人们还是迫以生计。这也说明啊学生就业观念不端正,需要老师大力指导。

  9 、关于最关心问题

  无论在什么时候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都会面临各种怎样和企业双向选择。调查者在这方面选择还是很明确。有53.8%调查者预计在择业过程中遇到最主要问题是可能专业不对口或专业面太窄这给学生就业造成很大困惑。2.6%调查者预计户口难解决,24.4%调查者预计是缺乏社会关系7.7%调查者预计信息严重不足不能很好去加以选择,11.5%调查者预计是其他原因在择业过程中阻力最大。没调查者选择性别歧视说明大家还是比较相信能力。

  而用人单位最关心是求职者能力包括所学专业能力、所毕业学校、社会经验以及潜力,占总调查87.1%,技能、特长、品德只占到10%比重,剩下2.9%调查者认为用人单位最关心求职者性别。

  当前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主要问题是人才市场供大于求,属于买方市场、毕业生思想不够端正,期望值过高,择业过于挑剔社会上一些凭关系,走后门现象比较严重占总人数78.6%,认为学校、**、用人单位及学生之间沟通较少解不够占11.3%,认为学校就业指导薄弱、高校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难以满足社会需求、毕业生不符合政策规定择业行为比较多调查者占10.1%。

  结尾:

  这是一个求职大军遭遇失业恐惧时代,是一个追逐挑战又渴望成功时代。求职择业对当代大学生来说既是难得机遇,又是严峻挑战。我校大学毕业生职业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倾向,择业意向表现出鲜明时代特征。他们追求自我发展,强调自我价值实现,重视经济利益。毕业生中出现盲目乐观、奉献意识与艰苦奋斗精神缺乏、诚信缺失等心态,不仅会影响到毕业生眼下择业,同时还会进一步影响到以后成长与职业发展。针对以上出现不良择业心态,本人建议是:

  一、大学生毕业后不能仅仅只有就业意识,因为市场对人才需求会在一定程度上饱和,现在尤为严重。因此我们要树立创业意识而不能把眼光仅仅限于就业。

  二、要踏踏实实地做事,一步一个脚印,要有灵通就业信息和强硬个人素质。专业很重要,但要不断地拓宽自己知识面。有人说好关系是泥饭碗,会碎;文凭是铁饭碗,会锈;而只有能力才是金饭碗,走到哪里都会闪闪发亮。在当今社会,只有有能力人,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只有有能力人,成长舞台才会无禁区。

  三、要搞好人际关系,广交益友。朋友多不是坏事。一个人在外难免会遇到挫折,此时朋友帮助对你来说很重要。

  四、在选择职业时,要从实际出发,准确把握人才市场供需信息。人才招聘会每周都在办,人才市场天天都开放,准确掌握人才市场供求信息,对于当代大学生择业尤为重要。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谁能及时有效地获取信息,谁能从实际出发,准确审视就业形势,谁就能早日步入理想职业岗位,为祖国,为人民奉献知识和才华。

  六、要敢于面对挫折,不放弃,不服输,要敢闯!

  总之大学生对所学专业只是能说解,要真正读至硕士才可以说自己学这个专业。大学生要锻炼各方面能力,不仅要学*书本方面有字之书,还要去生活中读那本无字之书,这样我们农大学子才会有美好未来。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15

  一、摘要

  随着大学生就业观念和就业环境的变化,毕业生择业过程中也出现许多新特点。为了进一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反映当代大学生就业方面的要求,协调好大学生与用人单位的关系,使就业指导工作顺利有效地进行,特此组织了此次有关大学生就业的问卷调查,并对就业方面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剖析,而且提出了一些建议。

  二、调查概况

  *年来,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和就业环境日益发生变化,而大学生的就业正发生着全方位的改变。为了进一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清楚地反映当代大学生就业方面的要求,协调好大学生与用人单位的关系,使就业指导工作顺利有效地进行,我们对部分即将进入社会的.本院学生之间进行了一次有关大学生就业的问卷调查,将大学生就业观方面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较全面的展现出来。

  三、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发放无记名调查问卷的形式,共发放问卷30份,回收有效问卷30份,有效率为100%,其中男生占65%,女生35%。由于在抽样调查中,充分考虑了样本的代表性和性别比列的协调性,因此此次调查较为客观地反映了当代大学生择业心态。为方便学生答题,问卷均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分为多选和单选。

  四、调查结果及分析

  1、关于就业形势与自身就业前景评价

  在对自身就业前景评价方面,多数大学生显得较为自信。调查表明,对就业前景持一般态度的的调查者占5***%,20.5%的大学生对自身就业前景比较乐观由信心,14.1%的调查者表示不乐观,而4%的调查者则表示不知道。对比的解释有两种,一是大学生已在择业前做好了不太充分的准备,加快金融危机的到来,加大了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二是毕业生尚未进入求职面试的高峰期,对求职的艰辛认识不够。随着求职面试的高峰期的逐渐到来,迷茫的同学的比例还会上升,这就需要就业工作者深入了解他们的困惑所在,有针对性地加强了就业指导,以使他们及时调整心态。

  2、关于升学和工作的选择。

  在升学和工作的选择上,79.5%的调查者选择工作,11.5%的人选择升学,而9%调查者选择创业,可见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很多同学想在国家的优惠政策下,自主创业,减少就业压力,锻炼自己的能力,这些人使需要大力扶持的。

  调查表明,66.7%的调查者选择就业地点时,格外青睐大城市沿海发达地区。这主要是因为大城市比较重视人才,工作和生活条件好,经济收入高,发展机会多,并且接受新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菁选(扩展7)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菁选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16篇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其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窍门。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篇1

  随着我国高校的连年扩招,每年大学生毕业人数也愈来愈多,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普遍关心和有待解决的问题。XX年是高校扩招后本科毕业生的第一年,毕业人数比上一年增加了44.6%;XX年毕业生280万人,比上一年增长32.1%;XX年毕业生达到了338万人;而XX年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五百多万人,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因此大学生就业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而大学生就业作为大学生人生一个重要的关口,初次就业和第一份工作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成才和成长,因此,选择工作务必要慎重。

  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开发利用技术:围绕我国规模化养殖的难点,将养殖场,沼气工程与无公害农业作为一个整体,实现协调,循环和再生,是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处理的必由之路.

  作为一名即将走入毕业的大学生,我认识到这一严重的问题后,决定亲自进入这一市场进行调查。今年寒假我随高邮市高璐宝食品有限公司的有关人员去人才市场进行招聘,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天时间,但让我感触很深,也让我对目前的就业形势有了一定的了解,这必定会对我明年的就业有所帮助。以下便是我总结出来的对目前大学生就业观的分析。

  A、与自己的专业一样重要,很有必要学 B、是专业之外的必要补充 C、没时间学,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就行 D、没必要学,我又不干那行

  这次我们向大学生发出去调查问卷50份,收回50份.有效率100%.调查的覆盖面为北方民族大学大一到大四的各系大学生。

  首先,大学生在择业时会考虑报酬问题。虽然薪水不是大学生选择企业最重要的因素,但是薪水无疑是人们对一份工作最基本的要求。“非2500元或3000元不干”,这曾经是媒体广泛报道的大学生找工作时定下的月薪数。如今,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一年比一年大,大学生就业的工资底线也越来越低,随着大学毕业生薪水的下降,很多用人单位在薪金制度上也有了很大转变:不再以人定薪,而是以岗定薪,更强调员工为用人单位带来的实际利润。职场中的机会永远不是遇到的,而是争取到的。同时很多大学生认为他所选择的第一份工作只是作为他今后发展的一个过度口,积存经验。除了薪酬是学生考虑的重要因素之外,工作环境、企业声誉与企业文化、工作富有挑战性、工作的稳定性、户口和住房、社会保障体系等因素也是学生们重点考虑的因素。

  首先,家庭要建立健康的消费文化环境。家长的消费观和行为会在孩子身上有形或无形的反映出来。给予他们一定消费自主的同时也要注意教育。同时,学校对大学生正确的'消费官和消费行为应有好的主导作用。要加强勤俭节约的教育,狠抓校风学风。最后建立健康的社会消费大环境。当前大学生在很大程度上是受社会影响。我们希望依赖社会的力量,屏弃不良的消费行为,积极建立校园新风气、新消费文化的生长点。

  大学生对于选择工作时因素的看重,与他们认为的工作意义是直接相关的。在大学生看来,最重要的工作意义是自我实现,其次是生存的必须条件以及个人兴趣所在。而“学以致用”在找工作中似乎没有得到太多体现。有很多大学生对“专业对口”的看法是,找工作尽量专业对口,但不必强求”。还有小部分的人认为“专业并不重要,只要工作合适就行”,也就是说有大半的人并不强求专业要对口,在工作中发展自己学了4年的专业知识。而认为“应该专业对口,在工作中发展自己的专业知识”的人只有少数。经常在那里听到正在找工作的大学生说,最重要的是能找到工作,混口饭吃,先养活自己。

  农民增收困难,城乡收入差距逐步扩大。农民收入低,而且增加收入的途径有限,致使农民增加收入极其困难,使得农民在扩充自己知识,了解国家政策的投入非常低,所以对国家的政策关注程度自然不高。而城乡差距的扩大更衬托出农民的贫穷与落后,使农民收入表现相对低。

  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大学生群体的消费水*也日益提高。与以往相比,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逐年增加。这就意味着,大学生的消费基数在不断增大,消费能力也在不断增强。正在大学生消费领域中,我们发现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攀比消费、奢侈消费、炫富消费等。消费观念正确与否对于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从月生活费的相关情况能从一个方面体现大学生在消费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然而,有很多企业在人才招聘上,也遇到了不少难题。很多企业认为目前有很多大学生就业眼高手低,或者嫌工资低。很多学生着重选择国有企业、大中型企业、外资企业,而相对一些中小型企业情况不是很好,他们认为某些大学生只是抱着学经验的态度,把小公司作为自己进军大公司的跳板,发展不长,对他们公司的长久发展不利。这也是个非常现实的观点,抱有这种思想的人应当慎重的考虑。

  此外,大部分人都热衷于名牌企业或者外企,认为比较有面子。其实我认为很多中国本土的中小企业也很有发展潜力,不一定要局限于所谓的外企,给别的国家的人打工,这样才更有利于我国的经济发展。

  以上是我总结出的几点经验,相信对我明年的求职应聘会有很大的帮助!

  家庭的消费情况对大学生的消费观有重要影响。我在对一些同学的访问中发现,一般来说,农村的大学生每月的消费大部分是用在伙食上,另外一部分开支主要是学*用品和生活用品。他们的家庭都不富裕,在学校的消费也和在家里一样,不会太讲究。而城里的学生在消费上就相对大手大脚些。

  本调查旨在分析大学生特别是贫困生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了解他们目前的消费情况,以期挖掘潜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有效的改善措施,促进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惯,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

  长期以来,在高考指挥棒的调遣下,学校和家长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往往采用应试教育的方法,只重视智力教育,而没有将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渗透到其中,忽略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同时,在教养方式上,相当一部分家长因为受教育程度较低,多采用简单、粗暴的传统的家长制手段。这种消极的教养方式,容易使子女形成敏感多疑、自卑易怒、抑郁焦虑、偏执敌对等不健康的品质。总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与学校、父母的教育观念、家庭教养方式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正相关系。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篇2

  我国大学扩招后,应届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就业也就面临着更大的挑战。这个方面和国际经济形式*3年来连遭打击,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针对这一社会现象,此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580份,实际547份,回收率为94.3%。调查文件采用单项选择、不定项选择和主观题三种方式往返答题目。题目涉及大学生就业期看、就业素质的自我评价、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择业与就业的影响因素等方面,旨在对大学生就业期看与实际就业的相关题目进行实证研究,为高校就业指导和人才培养提供资料与对策研究依据。

  调查结果呈现出几个题目:

  一、多数学生对于“务实”有新的熟悉,就业期看趋向现实,主要表现在工作单位、工作区域等方面。

  (1)就业方向:先就业后择业成为第一选择

  大学生在职业取向方面优先考虑的前三项是“先就业后择业”、“先择业后就业”、“继续深造”,它们分别为44.76%、28.57%、27.84%。调查显示,在面得就业压力时,多数学生表现出特有的自信与成熟。

  在此题目的选择中,特别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继续深造”,这选项占27.84%,有过四分之一学生希看继续学*,而且此风*年经久不衰,且越演越烈。究其原因:一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影响和人才素质要求的进步;二是就业竞争激烈,优越的职业需要优秀的高层次人才;三是心理咨询因素,有的大学生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回避即时就业等因素。这一现象值得认真分析研究,其利与弊何在?其利在于缓解就业压力,促进人才素质的进步,改善我国人才结构,增强我国高级人才的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忧虑的是它反映出大学生心理咨询素质方面的欠缺,社会压力的承受力不够,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有相当部分的大学生选择了回避的方式,职业期看趋于“非风险化”。22.92%的同学对就业远景持有“不容乐观”的评价,这里除了客观实在的因素影响外,更多的是学生的心理咨询素质因素题目。由此可见,高校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心理咨询辅导工作是必要的。

  (2)就业取向:就业地区首选经济发达地区

  学生在选择就业地区时,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占66.54%。这说明两个题目:一是经济发达地区除了有较可观的工作待遇外,经济发达地区与国际接轨更便捷,更能为就业者提供再学*进步的机会,这与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密切相关。二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机会较其他不发达地区的高,且就业岗位多元化,这是吸引学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影响学生择业就业的因素突出。

  (1)多数学生对职业价值标准上,把“工资福利待遇”、“实现自我价值”作为重点考虑。两项占的比例分别为36.62%、26%,具体情况调查结果见图4。

  这与学生实际就业时考虑的因素一致,即把薪金与个人价值和能力的体现作为重点考虑因素。调查显示,学生的就业除了受薪酬的影响外,人生价值观中个人因素也很突出。但是,学生在进行人生选择时较多考虑个人因素,较少考虑社会需要,即使在追求自我实现时也折射出主要夸大的是“自我”而非“社会”的需要。对于这现象的利弊值得我们研究与思考。

  (2)在就业过程中,有44%的学生以为“经验及实践能力”为最重要的因素。而“学历”、“毕业院校或专业”、“应聘技巧”则各占10.48%、10.34%、12.69%。这可能与用人单位在招聘时的要求有关。

  三、多数学生对就业素质的评价都有比较明确的熟悉,明确自身的上风与劣势。

  (1)多数学生的上风为“理论基础”、“专业技能”。

  (2)有半数以上的学生以为自己的“实践能力”、“竞争与风险意识”处于劣势状态,它们分别达到了33.07%和30.69%;在学生以为自己最缺乏的素质方面中,“创新能力”、“实践工作能力”、“专业知识与技能”被纳进了前三项选择。其总的原因可能是,一方面知识更新迅速,知识越来越深,越来越广,职业素质越来越综合;另—方面学校教育滞后,教育的知识结构不尽公道,使大学毕业生就业时普遍有压力感和不适应感,对自己所学*和把握的知识与技能缺乏自信。再一方面学生勇于挑战的心理咨询素质还没形成;在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说得多却做得少,培养的覆盖范围也相对狭小,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培养的环境。除了进步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外,如何进步学生勇于挑战的心理咨询素质和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将成为高校就业指导的两大课题。

  四、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与学生的需求处于不*衡状态。

  (1)有过半数的学生反映:“不太满足”学生就业的指导工作。

  (2)学生“希看学校在大学生就业成才方面着重给予哪些指导和帮助”时,

  学生们有48.96%选择“提供更多实践机会”,而“加强创新能力培养”和“注重社交能力指导”也占据一定的分量。从国家政策和从现实需要上出发,学生需要从就业观念向创业观念转变。在调查中,学生以为“培养自主创业精神”是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关键(占34.21%);而“加强高校就业指导”与“其他因素”也占很大的份量。针对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基本上还是局限于信息发布、政策宣传、技巧培训、协议办理等服务性工作。调研建议,就业成才导航体系应覆盖大学教育全过程。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仍然主要面对毕业班,但此时他们大多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遗憾。就业指导工作亟待从毕业班向低年级学生辐射,贯串大学教育全过程。具体来说,就业成才导航体系应该涵盖专业知识技能导航,如学*方法指导、新思想新观念先容、个人完善知识结构帮助等;健康成才导航,通过实施结对服务、心理咨询指南、交流讨论,对大学生在就业求知和个人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咨询困扰排忧解惑;法律导航,普及法律知识,加强法治意识、引导诚信意识。

  从调查所反映出的题目来看,进一步实现我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治理规范化,特别是如何把就业指导工作切实纳进学校教书育人的整体工作轨道,还有值得深进研究和改进的地方。

  择业是人生的一次重要选择,也是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心理咨询素质的一次检验。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择业心态十分复杂,各种矛盾和冲突交织在一起,对此我们应当进行认真的分析并加以积极的引导、疏导。

  通过调查,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一、大学生择业心态特点

  1.成就动机水*高,但害怕面对现实。大学生有强烈的成就感。在择业中,大学生的追求和憧憬更为强烈,有着希看成功和报效社会的强烈倾向。他们愿意为祖国繁荣富强贡献气力,有较高的抱负水*。不过现实却有诸多不尽人意之处。

  2.择业心理咨询期看高,但缺乏信心和竞争力。现代大学生的心理咨询期看值从进校开始就很高。这种高期看值历经四年更加高涨,大学生的择业心理咨询期看值高就是其中一个突出表现。

  3.实现自身价值愿看强,但缺乏艰苦创业的心理咨询预备。随着改革开放的深进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大学生择业十分重视自身价值,追求自我实现,愿意根据自己的专业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往,到他们以为能实现自己“价值”的单位往。可是,他们缺乏艰苦创业的心理咨询预备,现实中不愿到艰苦的地方、到边远山区、到基层往。大学生想走捷径,幻想成才的道路一帆风顺。他们固然也愿为国家繁荣富强作贡献,却过分夸大自我价值;有实现自身价值的雄心壮志,但对吃苦刻苦恐惧,没有充分做好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的心理咨询预备,产生恐惧和彷徨,形成强烈的心理咨询矛盾。

  4.全面素质重要性意识强,但自身欠缺且培养不够。大学生就业竞争是十分激烈的,主要是全面素质(综合素质)竞争。大学生对全面素质重要性的熟悉十分明确,但是有些人大学四年却未得到很好的培养。

  二、大学生择业心态矛盾冲突原因

  1.毕业生自身处于矛盾期。首先,大学生择业是在各种矛盾中的艰难选择。如自我与客我矛盾、理想与现实矛盾、奉献与索取矛盾、社会需求与自身实力矛盾等。其次,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心理咨询矛盾的突出时期。他们心理咨询发展不稳定、不*衡、不健全往往会产生种种矛盾。再次,大学毕业生有相当部分心理咨询还不成熟,所以形成的个性心理咨询特征有较大的差异,在择业中就表现出内在心理咨询特征的复杂性与矛盾性。

  2.高等教育处于过渡期。当前,高校进行大幅度扩招,就业岗位跟不上毕业生数目的快速增长和无法完全满足毕业生的期看。如何适应这种新形势、新情况,进行专业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等改革,进步师资水*,加强高校的配套发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有效教育和引导大学生转变观念和调整心态,保证他们择业活动的顺利开展,是高校甚至全社会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题目,这个题目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应引起我们的关注。但是高校无法在短时间内适应这种新形势、新情况,它是一个长期性和渐进性的过程。这种状况是毕业生产生不同择业心态的直接原因。

  三、调整大学生择业心态

  我们应当正确熟悉大学生择业心态中的种种矛盾冲突,决不能笼统地以为都是消极心态。大学生择业的矛盾心态使其碰到困难、挫折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既有积极方面,又有消极方面,但积极方面是主流。这种矛盾心态是其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咨询现象和心理咨询发展趋向成熟的动力。除了大学生本身要努力寻求积极的解决办法外,高校与社会也要加强教育和引导,使他们保持稳定、积极、正确的择业心态进行公道择业。

  1.大学生要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21世纪经济、科技的竞争回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市场经济条件下毕业生在人才市场的竞争主要是综合素质的竞争,大学生在大学四年应留意自己各方面素质的培养,提前做好择业预备。自觉培养自己的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心理咨询素质等,培养自己的交际能力、创新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和自信心,使自己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2.毕业生要进行择业心态的自我调整。在择业中,不可避免地会碰到困难、挫折、矛盾和冲突,毕业生应学会全面了解社会,客观地分析、评价自我,使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同一起来,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关系,根据社会需求正确解决自己就业定位题目,调整自己的择业心态。

  3.学校应加强全方位的就业指导工作。学校要适应新形势,采取相应改革措施。除了对大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教育,培养学生各方面素质、能力外,还要进一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心理咨询咨询活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增强他们的心理咨询素质和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高校还应大力加强就业技巧指导,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

  4.社会和毕业生家长要给予积极的关注和引导。社会要努力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择业环境,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择业机会,完善就业市场和人事制度,建立真正的公正、公*的竞争机制。这是对大学生择业心态调适的最有力的措施。另外,家长和亲友要主动关心毕业生择业期间的心理咨询变化,积极配合学校,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缓解心理咨询压力,使他们有积极、健康的择业心态。

  时下又是毕业生就业的高峰了,很多人已开始进进“准工作”状态。快速成长是每个毕业生的理想,但好高骛远的策略会让他们赔上老本。因此,必须从基本做起,累积实力,才能在稳健中不断增长才干,获得职位的升迁与报酬的增加。

  选准原点——从基本做起

  应届生别图高职位,现在很多公司在招聘中都美其名曰招聘“销售经理”、“客户主任”来吸引应届生前往应聘。当学生信以为真地往了,才被告知是从事拉广告、直销、甚至是陪客户饮酒等工作。有些学生不愿意屈就,愤而离开;可也有些学生、特别是一些外地来的大学生,迫于工作难找就委曲留了下来。实在一般而言,大学毕业生就业也应该从基本做起。在一两年工作期间,表现出你的天分和潜力,被治理层认可,才会把你放上治理岗位。所以,现在开始,脚踏实地地努力。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于东兴讲:“从基本做起,即使高学历的人也要风雨无阻跑业务扎扎实实从基层做起,这就是青啤的用人风格。企业用人,专业不重要,看中的是人本身:有潜质,有良好的适应能力。让吃苦刻苦成就你的职业生涯。”

  有些治理专业的学生往往会被这样的观念束缚:“我是学治理的,是治理人的,怎么甘心从基层做起呢?”这种想法往往限制了他们自身在企业里的发展。事实上,专业技术人才从事治理,往往更加到位。凡事要从基本做起,假如脱离了企业运行的过程,变得浮于表面,难以忍受*淡,那对个人的职业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脚踏实地——不要眼高手低。即使是学校最优秀的毕业生,能在短时间内转换为优秀员工的人也是很少见的。心态不正确,异想天开,甚至有严重的幼稚病,是毕业生的另一大通病。

  一个刚刚毕业走进社会的年轻人,应该带着学*的态度往对待工作,专业再好,经验你总缺乏吧,眼高手低,看不起试用期是不对的。实在试用期不是你吃了亏,而是公司给你发工资培训。即使是经过比较系统的培训再上岗,也是以牺牲服务质量为代价的。很多毕业生往往一味追职位提升、工资增长,没有考虑到表现,以致于必须都会为此付出一笔他们自己没有意识到的代价。更有些毕业生随时都在改变策略性目标,并在上班时这山看着那山高,导致不能全心投进工作,影响了工作绩效与上级的评价。

  换位思考——深化老板满足度

  一个初出茅庐的应届毕业生到驰骋职场的成功人士,必然经过艰难的成长历程。要知道公司聘用有工作经验的人时,可以依据他以往的工作业绩对其进行评估,而对新*毕业的学生,刚几乎无据可查。博思人才网高级猎头顾问滕超臣常将聘用大学生比作将酒存在地窖里赌未来,有些人可以发展成“浓香可口的美酒”,而另一些人则会让人失看。企业用人的'目的是什么?是为自身创造价值。而你的薪水是不可能超过你为企业创造的价值的。这是人力资源治理的公理。在这个公理的条件下,我们来看看企业为什么而招人,企业发你薪水,是为了买他所需要的技能,买你现在的绩效,而不是为了给你的大学学费买单。

  毕业生都是商品,我们的目标是在人才市场上把自己卖个好价钱,目的是要较高的收进和一个好的职业发展。所以我们现在所作的一切都应当满足企业的要求,符合企业的标准,而不是首先满足自己的愿看。现代职场中,很多企业的员工凡事都得过且过,做事不到位,在他们的工作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5%的人看不出来是在工作,而是在制造矛盾,无事必生非=破坏性地做;

  ——10%的人正在等待着什么=不想做;

  ——20%的人正在为增加库存而工作=“蛮做”、“盲做”、“胡做”;

  ——10%的人没有对公司做出贡献=在做,而是负效劳动;

  ——40%的人正在按照低效的标准或方法工作=想做,而不会正确有效地做;

  ——10%的人属于正常范围,但绩效仍然不高=做不好,做事不到位。

  ——5%的人属于高绩效人士,做事到位。

  老板们欣赏做事到位的人。假如你能够尽到自己的天职,尽力完成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那么总有一天,你能够为所欲为从事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反之,假如你凡事得过且过,从不努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好,那么你永远无法达到成功的顶蜂。对这种类型的人,任何老板都会尽不犹豫地把他排斥在自己的选择之外。向左走?向右走?——精明的跳槽

  占有关人士对某7所高校的216名毕业生统计表明,有67%的人在进职6个月内有跳槽行为,其中22%的毕业生在第一家企业60天内选择了离职或被单位炒了鱿鱼。对此,职业顾问李金保先生以为:毕业生在就业后短时间内频繁跳槽是多方面原因共同造成的。从学生本身来讲,由于大学生对社会需求了解不够、对自我估计过高和对工作想像过于单纯等原因,第一次择业正确性很小。从学校方面来讲,尽管高校都有就业指导服务,但由于教育体制等原因,校方对学生接触社会的引导不够,并没有很好地为学生就业搭建桥梁。

  从用人单位方面看,“国”字号企业要人少,而民营、私企往往在待遇、规范度、稳定性等方面不能尽如人意,提供给毕业生的“好”机会相对较少。跳槽看做一个逐渐改善个人生存环境的过程,表明现在的年轻人规划自己职业发展的意识很强,主动将自己置于活动的市场化的竞争状态,这在一定意义上是一个可喜的现象。李金保先生还告戒广大毕业生朋友:“初涉职场,大学生一要明白‘频繁跳槽,出发点永远是零’的道理,二要公道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在未明白自己真正想做什么,能做什么之前,最好不要盲目跳槽。”

  结论:追求成长是每一位毕业生的理想,如何达成目标却须经过层层考验。好的成长策略可以协助毕业生一步一脚印地累积成长实力,但好高骛远的成长策略终极可能会让毕业生赔上老本,两者之间的取舍不可不慎。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篇3

  一、引言

  *****报告中,*****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就业是安国之本,是我国的长期战略任务。与此同时,中国人口众多对于社会发展影响最大的是劳动力严重过剩。在高等院校扩招的今天,大学生就业状况不容乐观。外语类院校学生更是因就业竞争力不足,就业市场供需不均衡等原因而面临就业难题。根据三所北上广最具有代表性的外语类院校(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xx年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对外语类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分析,对关系到分配公*、有效人才配置与社会和谐的大学生就业问题针对各高校提出相关建议。

  二、北上广三所外语高校的总体就业现状

  在20xx年度中国高校英语工作能力排名中,北京外国语大学以高分优势夺冠,上海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则以分别位列第2名、第20名。身为外语类院校中的佼佼者,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无疑代表了外语类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最高水*。然而,在20xx年中国高校通用就业能力排行榜的前20中,难觅这三所学校的踪影。教育部报告,20xx年的全国高校数量达到727万,比20xx年的毕业生人数增加了28万,可谓史上最难就业年。分析20xx年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可得,上述三所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的20xx年的就业情况的确不容乐观。

  20xx年,北京外国语大学共有本科毕业生1087人,落实去向率98.34%而就业率只有54.82%。同样,上海外国语大学1510名本科生中,落实去向率95.7%而就业率为57.8%。广东外语外贸大学4859名本科毕业生落实去向率99.90%,就业率为86.97%。诚然,就业率不高并不直接代表学生就业竞争力弱,也不能说明就业形势不够明朗。根据就业质量报告可知,签订三方协议率逐年递减的同时,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国内升学率(18.68%)和留学率(24.84%)很高,并且逐年递增。同样,20xx年上海外国语大学的继续深造读研137人,出国深造或工作375人,占总人数的35.43%。学生中深造的人数多了,直接工作的人数当然减少。就业率低并不是就业情况不容乐观的原因。

  但是,从1999年开始高等院校连年扩招,高校毕业生规模大幅增加,本科毕业生文凭早已不能满足高端就业市场的需求,这也确实是不争的事实。北京地区高等院校云集,学生学*氛围更为浓厚,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学生倾向于更高的文凭来应对客观形势压力同时满足自身需求。而上海地区因其高度开放的环境和雄厚的经济实力,语言优势的上海外国语大学无疑是中国留学生的孕育之地。这两所高校毕业生出国人数连年递增,国内升学人数也紧随其后。然而,这一定程度上正代表了高等教育的.短板。升学或者出国深造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本科文凭贬值、学业未能满足其提高能力的需求、甚至自身竞争力不足的压力之下做出的被迫选择。这反映了很多外语类院校乃至整个高等教育领域中,学校专业设置不当、盲目扩招导致一些专业市场需求过剩、办学质量不高、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变化错位的诸多问题。

  至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该校就业率高的同时,其留学(436人)或者国内升学(192人)的人数比例相对较少,占总人数的12.92%。基于广东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与上述两所院校的不同倒不难理解。广东一直是劳动力输入大省,并且尽早进入职场的校园氛围浓厚,本科生毕业即就业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根据教育局公布的最新数据,20xx年广东有四十多万高等教育及专科毕业生,其数量远远高于上海、北京。然而,广东省的高等学校研究生数(85180)远远低于上海(134799)乃至北京(268107)。

  三、北上广三所外语高校的就业状况存在的问题

  分析三所高校就业质量报告上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本就少有的本科毕业就业的学生还面临着诸多问题。

  首先,就业面窄且市场需求相比于综合类、理工类院校不容乐观。据广东省的20xx年度《就业质量报告》,研究生高于*均初次就业率的学科有4个,从高到低分别为:工学类、经济学类、管理学类、农学类;本科生高于*均初次就业率的学科有5个,分别为工学类、经济学类、管理学类、农学类和医学类。工科类、理科类行业需求大,对应理工科类院校学生初次就业率明显占据上风。而这些行业,外语类院校的学生根本插不上手。然而,除了理工科,经济学,管理学方面外语类院校的学生也只是部分能够参与直接就业的竞争。

  比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就业行业分布现状为:直接就业的本科毕业生20.04%分布于商务服务业,18.91%金融业,11.58%制造业,6.88%计算机服务业。外语类院校直接就业的人员,大部分来自小语种类或者外语类院校中的商学院或者计算机系的学生。他们能够凭着专业学*(小语种或者商学知识背景)直接就业于商务服务业,金融业等。但是其他更小众的语种(冰岛语等)甚至外语类院校中的思想政治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的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并不直接对口这些行业。除了极少数学生自学成才(凭着自身英语水*过硬、选修经济先关课程、或者自学编程等方式)、直接成功谋职,其他学生就业几率很小。其次、就业专业相关度不高。很多外语类院校的学生们的确在最难就业年勉为其难找到了一份签订协议甚至三方的工作,然而和他们四年所学专业相关度不高甚至没有。根据20xx年大学生就业蓝皮书可知,在20xx届本科学科门类中,工作与专业相关度最高的是医学(88%),其次是工学(73%),最低的是法学(53%)。法学作为一名文科中的实用科学尚且如此,其他非实用类文史哲学科的就业相关度可想而知。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系的学生中,只有10%会在新闻领域工作而做公关工作的却有很多。上海外国语大学就业质量报告亦显示,*60%的会计学、葡萄牙语、广告学、俄语、英语、西班牙语等专业毕业生从事与自身专业并不高度相关的工作。而北京外国语大学外交系的历届毕业生中,本科毕业直接进入***的凤毛麟角,大多数找到工作的学生所从事的工作与本科专业无关。当然,这不能说明本科学业的无用,只是也一定程度下说明就业市场不均衡,现行教育体制下教学与市场脱轨的现象客观存在。

  第三、男女生就业不*衡。外语类院校之中,女生为主体是不争的事实:上海外国语大学20xx届毕业生中,男生277人,女生1233人,男女比例1:4.5。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本科毕业生中,男生1482人,女生3377人,男女比例1:2.3。然而,三所学校的质量报告中均未提到男女生就业比例的数据,因此笔者不能直接根据报告调研。但是,根据网络和其他实证调研分析可知,如今的就业市场上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工作和实*只招男生或者寻求一定的男女比例,给外语类院校的大多数女生就业带来很大困难。比如,在20xx年国家公***职位表中,有99个岗位(外语类院校学生可以申请的岗位,并未囊括特殊专业的职位)明确标出适合男性。正因为此,外语类院校的女生考取公务员的选择范围大大缩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女生参与国考的录用情况。

  四、针对外语类院校就业情况提出的建议

  除了国家政策支持,学生个人提升实力之外,外语类院校学生就业情况的改善还需学校方面的重视。研究对象为外语类院校,因此直接向相关高校提出部分建议和思路。

  在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的今天,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能够保持较高的就业率十分不易,其中有一些经验值得借鉴。比如,该校切实落实广东省提出的以提高就业率为中心,建立三个适度挂钩的机制,将学生就业质量作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院目标管理考核指标体系中考察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一级目标。20xx年,本科生初次就业率被列入学校创新强校工程的考核指标,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更进一步。除此之外,提出的就业问题,笔者提供以下几个解决思路:

  第一、切实发挥外语优势,锻造复合型人才,提高学生通用就业力。针对外语类院校学生就业面窄的问题,学校应该意识到如今就业形势严峻下,学生就业竞争力不仅仅依赖于英语工作能力和个性心理特征,还在于其他的基本工作能力。外语类院校除了专注于学生的英语能力提高的同时,在课程设置,社团活动,就业规划指导以及大赛组织等方面对于文科生普遍弱势的逻辑推理,数**算甚至思维策略等方面能力有所引导和侧重,从而使学生利用好大学四年时间的学*和锻炼,对学生自身的就业面拓宽产生积极作用和影响。

  第二、增强外语类院校非外语类专业院系的实力,避免学生泛而不专,专业后劲不足。教育部20xx年发布了《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工作重点》强调,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其意在各高校通过专业设置与结构优化,使得专业人才结构得以适应社会需要。提高这些院系的师资水*,支持教学研究项目,实际上是学校着力于学生的专业实力提高的最直接方式。

  第三、针对性指导外语类院校中女生的就业,制定相关培养方案,优化职业生涯规划。面对男女就业不*衡现象,外语类院校女生毕业生要寻求高质量就业,就更要调整好个人心态。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应该大力协助女生毕业生客观评估当前就业形势,全面看待行业前景,积极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认真筹备企业面试笔试等。对于在面试或者就业中遭遇歧视的女生毕业生更要尽学校所能,提供一些实质性帮助。

  此外,求职不等于就业。三所高校中自主创业的人数比例都非常小(北京外国语大学1.56%,上海外国语大学4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0.33%),当然,这也不仅仅是外语类院校学生的问题,各大高校的自主创业率均大大低于签约率。但是,外语类院校要实现学生高质量就业,就不能将自主创业剔除在就业问题的解决方法之外。学校要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推出创业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们全面了解创业,培养学生创业的基本素质,成为学生创业的支柱。同时,学校还应开展创业交流活动,发动校友,邀请专家,企业家等传授创业经验,激励学生从而增强创业的信心与决心。

  五、结语

  外语类院校学生的就业问题的解决,除了依靠国家政策倾斜,学校关注与推出措施之外,最重要的还是学生就业观念的更新和就业知识和能力的储备。一方面,大学生要认清所处社会现状和自身定位,才能合理安排四年的大学生活,不荒废学业不虚度光阴。另一方面,大学生需发挥外语类院校学生的语言优势,拓宽国际化视野同时提高思想深度,才能在抓住有限的人生,不庸庸碌碌不碌碌无为。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篇4

  一、前言:

  *年来随着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大学生就业制度有了很大改变,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开始更大地迈向个人自主择业。这种改变有利也有弊,一方面它给大学生更多的就业选择和途径,就业机遇也增加了。可另一方面,现在十分激烈的人才竞争、专业不对口现象、社会岗位趋于饱和等等都给大学生就业增加了挑战。并且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似乎呈现了越来越来难的趋势,这种现象实际上是与国际经济形式*3年来连遭打击以及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也为滞后就业提供了难题,根据麦可思研究院撰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xx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本科与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率差距持续缩小;20xx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月收入为2766元,比20xx届(2479元)增长了287元;20xx届大学毕业生为608.2万人,按比例推算有将*57万人处于失业状态;并且蓝皮书指出,从总体就业分布上来看,20xx届大学毕业生中,有82.1%的人毕业半年后受雇全职或半职工作。1.6%的人自主创业;有9.3%的人处于失业状态,其中1.1%的人准备国内外读研,6.1%的人准备继续寻找工作。还有2.1%放弃了继续求职和求学”。由于就业不易,现在有很多大学生选择读研而不是参加工作据统计,20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约为608.2万人,这些高校学子的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和学校关注的焦点。*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不断进行改革,大学专业的不断扩招使高校大学生数量迅速增加,求职大军的队伍越来越浩大,毕业生要在人才辈出、高手如云的'求职队伍中激烈竞争,为了了解当今大学生对就业的看法以及毕业生就业情况,我在网上和周围做了一个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问卷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559万人,比XX年年增加50万人。然而,20xx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困难日趋显现,20xx年毕业的611万大学生就业形势面临着更加严峻挑战。在全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依然面临比较严峻的就业形势。

  (一)、xx年的就业率对比分析:

  20xx年就业蓝皮书指出,20xx年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率有所下降,而职高院校学生就业率与往年持*。统计研究数据表明,20xx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6%,比起XX年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下降了2个百分点;20xx届211院校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为89%(非失业率90%),非211本科院校为87%、高职高专为84%;而XX年届半年后就业率211院校为93%(非失业率94%)、非211本科院校为90%、高职高专院校为84%。其中,20xx届大学毕业生约三分之一的就业是在毕业后半年内完成的。

  按教育部公布的数据,中国20xx届高校毕业生总数为559万,其中大学毕业生总数约为529万(本、专),按本研究得出的比例推算,20xx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就在国内外读研究生的人数21.43万,毕业半年后的就业人数达到约434万人。在毕业半年后的73.56万的失业大学毕业生中(包括有了工作又失去的),有51.59万人还在继续寻找工作,有5.46万人无业但正在复*考研和准备留学,另有16.51万无工作无学业没有求职和求学行为者。

  (二)、20xx届毕业生就业地点分析:

  20xx届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天(二)、20xx届毕业生就业地点分析:

  20xx届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天津、成都、南京、济南、苏州;

  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苏州、杭州、成都、郑州、青岛。

  (三)、20xx届毕业生就业率最高和最差的专业分析:

  (四)、20xx年就业率最高和最差的专业分析:

  20xx年从本科专业大类来看,就业率最高的依次是工学、管理学、经济学,但工学在毕业半年后*均月收入上低于经济学专业大类。

  从专业中类来看,地矿类专业独居榜首,工科类专业就业率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就业率前十的专业中类中,有8个为理工类专业。专业小类的就业率排名更是明显化了这一倾向,高职高专专业也呈现出理工类专业就业率较高的趋势。

  20xx年最难就业的专业计算机科学据首

  “20xx年度大学就业能力排行榜”的调查显示,中国应届大学生最难就业的十个专业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法学、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汉语言文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令人尴尬的是,这十个专业也是我国考生报考最热门的专业。

  这项研究对20万名毕业半年后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635个本科专业中,最热门的10个专业半年后的失业人数达到6.67万人,占本科毕业生总失业人数的*三分之一。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英语3个专业毕业半年后的失业人数过万。在应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失业人数最多的10个本科专业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等人们心目中的热门专业占了9个。

  三、解决方案:

  通过对大学生调查问卷和相关资料的分析,我们找到了大学生就业的一些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的的分析提出一些对策:

  1.解决专业结构性失业。问题一中高校跟风,热门专业逐渐变“冷”,其实是就业供大于求造成专业结构性失业的现象,解决这一问题就要调控各专业的供应量,专家建议,大学生就业的专业预警机制应该涵盖三个层面:国家层面、省级层面、高校层面。我认为各高校应该调控专业供应量不能盲目扩招,大学生应该调整好自己的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科学的就业观,认清就业形势,把我个人追求,结合社会需求。

  2.先择业后就业。大学生刚踏入社会缺乏工作经验,从底层做起,可以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磨砺自己,有利于将来工作的提升。而专业不对口现象出现时,我们应该更加提升自己,在底层锻炼自己,在工作中学*。

  3.准备好吃苦。大学生应该做好吃苦的准备,任何一份工作都不是简单地,我们要培养自己的责任心。不要频繁跳槽,就业时先满足生活需求,累积经验,等到稳定和有能力时再考虑自己喜欢的工作

  4.国家政策。**应创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经济发展,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并且**需继续重视和推进社会就业,进一步理顺毕业生就业体制,始终坚持市场取向,提高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推动就业机制改革,加强对大学生走向最多的中小企业的扶持。加快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使毕业生就业工作摆脱目前困境,走上正轨。

  5.增强综合素质。大学生应该自强自立,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事业心和责任感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良好的心理素质也必不可少,并且要勇于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这么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要注重能力的培养,加强处理信息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系统看待事物的能力、处理好人与资源的能力、运用技术的能力等等。

  6.企业科学用人。一些企业用人单位应该科学用人,要懂得与时俱进,广泛吸纳人才,选人标准要合理,选人程序要科学,鼓励就业者提出建议,勇于创新。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篇5

  一、调查目的:

  当今社会,科技经济发展飞速,市场竟争日益激烈。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的热门话题。社会需要的人才概念也随着这一发展潮流而产生变化,掌握当今社会真正需要什么类型的大学生,对大学生以后就业大有裨益。并且有利于在校大学生了解最新社会人才动态需求,做好准备。

  二、调查人:

  三、调查对象:

  深入农村,城镇,企事业单位,调查走访社会各阶层

  四、调查时间:

  20xx年xx月xx日--20xx年xx月xx日

  五、调查方法:

  经过派发问卷进行调查,发放问卷共50份,收回有效问卷50份。(调查问卷及数据统计详见附录)

  六、调查资料:

  经过对乡村、城市、企业及社会各行各业各年龄段人员的问卷调查,了解社会对大学生本事的要求,社会人士对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评价及期待,以及刚毕业已从业大学生给在校大学生的良好提议,对大学生的未来全面发展,成为满足社会市场需求的人才,实现人生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

  七、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中70%的被调察者属于25-45岁年龄段的各个学历层次各个行业的人。从调查中发现,大部分人对大学生关注度还是挺高的。80%的人对大学生未来的发展趋势比较乐观,70%的人认为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得十分努力,20%的人认为困难很大。我们不得而知,大学生的的就业前图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社会人士观念还是比较开放的,90%的人认为名牌大学学生的本事并不比一般大学学生强。仅有坚持这种客观的态度,社会、企业才会给大学毕业生一个公*竞争的*台,普通大学的毕业生们才会抛弃那些没有必要的包袱,减轻思想压力,以更加自信的心态在应聘面试的激烈竞争中完整的展示自我。

  调查显示,不一样的人对“您认为此刻什么专业的大学生更容易就业”这个问题有不一样的答案,例如:经济类、管理类,机械类、工程类,教育类、语言类,医学类、法学类,其他。这就说明,社会并不偏向任何单独某一类专业,俗话说的好“行行出状元”,只要我们肯虚心好学,脚踏实地的奋斗,都会创出一片属于自我的天地,不能老是抱怨自我没选对专业了或者是对所学专业失去兴趣了,其实,无所谓什么专业不专业,只要自我爱学*,不是专业的也能成为自我的专业。

  社会上认为,大学生的最大优势在于“自信,有梦想抱负,可塑性强”、“有创新精神,思维活跃”。当代大学生最缺乏的必备精神是“勤俭节俭,爱岗敬业”,在“诚实守信、职责奉献”方面也有待提高。让大学生清楚的了解自我的优势和缺点,有利于扬长避短,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严格要求自我,培养成为“有梦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调查证明,现代社会对大学教育相对满意,当代大学生极少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大学学校不只是从前人们赞美吟诵的“象牙塔”,更是一个锻炼本事、展示才干的舞台。被调查者普遍认为,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任务是“认真掌握专业知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制定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构成良好的人际交往圈子”。大学生不应当在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现代书呆子,而应当接触社会,开阔视野,“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对自我感兴趣的领域早点涉及。

  当今社会,大学生能够说是遍地开花、随处都是,竞争异常激烈,压力也随之而升。所以大学生切不可狂妄自大,必须及时充电,增加自身的“资本”,提高自我的价值。社会上认为大学生要找到梦想的工作,除大学文凭外,“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优干、三好证书”等还是十分必要的。

  调查中,大部分人认为东部沿海发达城市是大学生较为容易就业的地区,因为东部就业岗位多,生活条件优越,可同时也存在劳动力供过于求,竞争更为激烈的弊端。还有不少一部分人认为大学生更应当回到家乡,因为家乡是从小长大的地方,对周围环境颇为了解,生活也更加便利。少部分人认为大学生应当尝试去中西部,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内陆地区慢慢发展起来,就业岗位空缺多,一切基础设施开始逐步建设,大学生如果能克服困难在那边安居乐业,也会过上美满的生活,另一方面,也会为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奉献自我的一点力量,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由此看出,只要大学生身怀真才实干,勇敢拼搏,艰苦奋斗,不只是贪图安逸享乐,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找到属于自我的位置。

  民众普遍认为,大学生择业前不应当首先研究经济收入、生活环境、工作稳定性,而更应当注重个人发展机会和专业知识的应用,以更加长远的眼光看待自我的事业,不只局限在眼前。社会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社会最应当在政策方面给大学生加大支持力度,其次资金、技术方面也应当迎头赶上。经济危机下,大学后并没有被断了后路,还有很多选择的机会,比如考研、出国留学、考公务员、选调生、自主创业、直接就业等等。社会人士反映,大学生应当从大二就开始涉及就业上岗、人才市场方面的知识,大三时亲身参加社会实践,将学到的理论应用到现实中去,锻炼培养个人职场本事,积累工作经验,适应工作环境,为大四就业提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人们对大学生期望还是蛮大的,都为大学生的未来祝福。

  八、调查结果分析:

  据调查,较受用人单位和社会认可青睐的大学生包括以下几点:思想素质较高;有事业心和职责感;有吃苦精神;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外语水*高、懂计算机知识;动手本事强;懂专业、会管理、善交际。而大部分群众对当代大学生的看法是:有真才实干,有专长,高素质,充满活力。待人有礼貌,孝老爱幼。这些优良传统应当具备。大学生是祖国下一代的期望,大学生的发展意味着祖国明天的兴盛。当代大学生活泼向上,青春充满活力,乐观自信,有梦想有抱负的精神风貌必须发扬广大。

  为了能够在不远将来的职场生涯中运筹帷幄,我们大学生还应当具备以下素质和本事:

  1、自我决策本事

  自我决策本事是一个人能否独立思考,果断处事和独立完成某项工作本事。对于即将毕业走向社会的大学生来说,面临求职择业,别人的意见和忠告各种各样,最终要靠自我决定,这就是对自我决策本事的一次检验。在未来的工作中,每一件事情、每一个问题以及它们的变化进展都不可能像在学校那样有教师给你作指导,而必须靠自我迅速作出决定,及时予以处理。所以,具有良好的自我决策本事对大学生就业是十分重要的。

  2、适应社会本事

  适应社会和改造社会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现实生活常常不尽如人意,五彩纷呈的现实生活使刚刚步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眼花缭乱,很不适应。大学毕业生应对现实生活中的消极现象常常产生不安、不满的情绪,而常常以改造社会为己任的大学生却忽视了适应社会这个前提。人类礼貌总是在继承与创新的矛盾运动中发展的。适应社会,正是为了担当社会赋予我们的职责和使命。适者生存,生存正是为了发展。对社会、环境的适应,是主动的、进取的适应,不是消极的等待和对困难的退缩,更不是对消极现象的认同,大学生仅有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本事,走向社会后才能尽可能地缩短自我的适应期,充分地发挥自我的聪明才智。

  3、实践操作本事

  实践操作本事是人们知识转化为物质力量的凭藉,是专业工作者必须具备的一种本事。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教学、科研、生产第一线,大学生实践操作本事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到其作用的发挥。比如,作为一名教师,仅有丰富的知识还是不够的,还要有把自我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的本事。所以,大学生应注意克服只注理论学*,而轻视实践操作的倾向。一个大学毕业生如果在实践操作上有过硬的本领,必须会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仍以教师这个职业为例,许多用人学校在挑选毕业生时,往往注重的是毕业生的试讲本事和试讲效果,而不只是他们的专业考试成绩。

  4、表达本事

  表达本事是指运用语言阐明自我的观点、意见或抒发感情的本事,主要包括口头表达本事和书面表达本事。一个人想让别人了解你,重视你,更好地发挥你自我的才能,前提就是要有表现自我的本事。要准确表现自我,就离不开出色的表达本事。不仅仅在参加工作走向社会后,会立即强烈地意识到这一点,并且,在求职择业的时候就会有深切的感受。比如撰写求职信、自荐信、个人材料,回答招聘人员提问,理解用人单位的面试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较强的表达本事。

  5、社交本事

  社交本事实际上就是与他人相处的本事。社会上的人际关系远不如学校中的同学、师生关系那么简单。大学生步入社会后,要与各种各样的人发生这样那样的关系。能否正确、有效地处理、协调好工作生活中人与人的各种关系,不仅仅影响一个人对环境的适应状况。而影响着他的工作效能、心理健康、生活的愉快和事业的成就。所以,大学生自觉地培养良好的社交本事十分重要。

  6、组织管理本事

  虽然不是每个大学毕业生都会从事管理工作,可是在实际工作中每个从业者都会不一样程度地需要组织管理才能。现代社会职业证明,不仅仅领导干部、管理人员应当具备组织管理才能,其它专业人员也应当具备。随着时代的发展,纯书生型的人才已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年来,许多用人单位在挑选录用大学毕业生时,在同等条件下,往往会优先研究那些曾担任过学生干部,具有必须组织管理本事的毕业生。这正反映了时代的客观要求。

  以上主要是从普遍性这个角度来谈大学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的技能,此外,大学毕业生如能撑握一技之长,诸如文艺、球类、驾驶等等就更能增加顺利就业的砝码。

  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大学生就是这方面人才的后备军,我们有本事、有职责、有信心把祖国的明天建设的更完美!

  九、调查总结与提议:

  虽然时下大学生越来越普遍,大学生的地位也不如昔日高级。但这也是社会发达的一种表现,是社会发展到必须阶段的产物,是发展的必然。说明了国家的教育越来越普及,全民素质不断提高。再者,与中国十三亿人口的相比下,时下大学生的数量也是偏少的。所以,社会对当代大学生的要求不断提高也是无可厚非。因为我们是建设祖国的生力军,是早晨八九点中的太阳,世界属于我们,未来也掌握在我们手中。了解当代社会对我们的要求是必须要做的,这会让我们懂得社会最新的发展动态,时刻做好准备。

  经过这次调查,我们更加清楚了自我社会地位,身为大学生的职责和义务,以及社会对大学生的期望。我们在校大学生必须会珍惜大学阶段的学*机会,把握年轻的大好时光,让今日的大学学校更完美,更灿烂;我们紧握时代的脉搏,紧跟社会的步伐,让明天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扬眉吐气。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篇6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

  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涵盖报告的基本要素。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篇7

  一、背景

  20xx年大学毕业生人数680万将再创新高!当听到这样一个统计数字之后,你做何感想?首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空前的413万,这个数字比20xx年多了80万,在校学生1500万左右,是的2.5倍以上。按照教育部公布的数据计算,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在21世纪最初5年,年*均增长率高达34.5%。中国大学生人数增长的速度十分可观,20xx年大学毕业生人数是145万,20xx年为212万,较上年增长了46%之多;20xx年增长至280万后,大学毕业生人数于20xx年突破300万,20xx年又突破400万。教育部长周济在20xx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说“十一五”期间,全国将有2500万以上的普通高校毕业生需要就业。这意味着未来5年中,每年至少有500万人从大学毕业。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异常严峻,让我们意识到就业竞争的激烈。同时,也让我们从现在起就应该对人生做一个合理的规划和定位。

  二、调查时间:

  20xx.11.10-20xx.12.10

  三、调查地点:

  天津理工大学

  四、调查对象:

  在校大学生

  五、调查目的:

  了解大学生就业去向

  六、调查方法:

  文献调查法、问卷调查

  七、大学生就业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总体现状大学生就业现状最大的特点是毕业生总量大、增幅高,与整体就业状况并没有明显改善的现状相矛盾,大学生就业现状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主要是人才供给与市场需求错位,及毕业生综合素质不高。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及如何使企业招聘有一个正确的定位,是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关键所在。而且大学毕业生出现了眼高手低的现象,容易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脱环现象。

  1大学生就业现状一:人才供过于求“扩招”提高了升学率但相应的就业率去没有相应提高,究其原因是岗位需求没有得到保障。

  2大学生就业现状二: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据有关国家部门专题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投入找工作的时间为正常学*时间的30%-70%,女生高于男生8.6个百分点,但结果却是男生就业率为35.5%,女生仅为17.5%――男生就业率女生的2倍。其中还有80%以上的应届毕业女生在求职过程中遭遇过性别歧视。天津人力资源开发服务中心对天津市三所高校的就业率统计显示,男生就业率为83.0%,女生就业率为79.5%。

  3大学生就业现状三:就业水*与经济发展水*的关系大学的地域性差异,对学生的大学生的就业率也有较大的影响。据相关统计数字显示,东部地区高校“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学生比例为62.43%,中部地区高校“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学生比例为47.88%,西部地区高校这类学生比例为41.73%,东北地区比例为43.39%。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四个地区的就业状况呈梯状分布,表明大学生总体就业水*与大学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可能存在某种相关性。

  二)就业问题难分析

  1、大学毕业生自身就业观念的限制大学生自身定位颇高,都希望找收入高、待遇好的单位。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不*衡性,东西部地区之间、沿海地区和内地之间的差距较大,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区域时,过度集中于北京、上海、深圳等热点发达地区,造成这些地区的就业压力明显增加,而自愿到欠发达地区工作的却很少。其实现在我国很多地方都需要大学毕业生,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心理定位严重影响就业,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与就业结构性问题直接相关,由于引发了地域性就业差距拉大,无业可就或有业不就的情况并存,人才过剩与大学生低就业率并存。

  2、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由于*几年公办高校扩招,加之民办高校急增,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分数不断降低,如不少大学生学*不认真,动手能力差,缺乏实践经验,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还有一些大学生诚信缺失,不少毕业生求职时有一定的证书、文凭、履历能为找工作带来方便,有的大学生凭勤奋刻苦,在大学期间努力争取获得相关证书,不刻苦的学生则通过投机取巧或造价来骗取企业初步信任,对大学毕业生整体形象造成一定的损害。

  3、企业用人观的落后首先,过分关注文凭。不少用人机构认为,学历越高越好。不少本科或大专学生的业务能力不比研究生差。其次,存在性别歧视。女大学生明显处于劣势,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女大学生胜生理因素、婚姻因素、成就动机,以及生育保险费和女工劳动保护费用等。同等情况下女大学生将来工作成本比男大学生大。再者,生源地域歧视。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到本单位的业务情况与当地联系紧密联系,希望招聘的大学生熟悉当地方言及风俗,甚至有一些人际关系网等。选用人才时优先考虑本地人才。甚至有些地方**招聘公务员时也存在生源地域歧视,实行地区保护主义,不利于大学生公*竞争。最后,过分看重工作经验。经验不足是大学毕业生最大的'劣势,不少企业经营有困难,急于招聘某一方面的能人,并且希望很快给企业带来变化。用人单位忽视大学生的潜力和可塑性,其经验总是在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大学生有较高的理论水*,只要经过短期实践即能胜任工作岗位。这是一个求职大军遭遇失业恐惧的时代,是一个追逐挑战又渴望成功的时代,也是一个不同于以往任何时代的全新的就业时代。求职择业对当代大学生来说是严峻的挑战,又是沉重的压力。

  八、针对本次大学生就业去向调查结果,我们建议:

  1、学校应满腔热情地做好毕业生的思想工作,加强就业指导。唱响主旋律,树立就业新理念。要教育学生用正确的世界观指导人生观,用良好的择业观体现价值观。明确人生在世的第一要务是奋斗、拼搏,体现自身的价值为社会做出贡献应成为当代青年孜孜不倦的追求。学校要实现毕业生择业观念的转变:“从一步到位向就业后择业的转变”、“从被动就业向自主创业的转变”、“从国营向民营的转变”、“从东部向西部的转变”、“从‘白领’向‘蓝领’‘灰领’的转变”、“从专心考研向‘两手准备’的转变”等;学校要引导毕业生到社会最需要的地方就业,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干一番事业,到基层去锻炼成长,到中小企业去建功立业。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艰苦创业。

  2、学校要着力调整与就业市场不相适应的专业和课程以市场为导向设置学校专业,以就业为重点调整专业课程,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办学的一条基本指导思想。谁先适应,谁先得益。“招生,教学,就业”再也不是孤立的三个环节,而是一个联动的整体。

  3、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教育从入学抓起只抓大学生毕业环节的就业指导是临阵磨枪,大学生的成功就业,归根到底凭的是心理素质、做事能力。从大一到大四,分阶段开展大学生自我认知、职业规划、择业心理等方面的课程和指导活动,将职业规划与择业培训纳入教学容,通过问卷调查、专题讲座、经验交流等形式,引导学生对大学阶段、人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进而增强就业与职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4、加强和重视创业教育,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毕业生自主创业是时代的要求,本次调查显示5%的人选择了自主创业,这说明现在大学生的创业意识还没有完全唤醒。激发学生的创业愿望,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还要定期举办创业设计大赛、科研竞赛,在学校营造出浓厚的创业教育氛围。还要结合地方高校的实际情况,同学校所在地的企业联合建设创业实践基地,聘请专业教师和当地的企业家为兼职创业导师,最终形成学校和社会融为一体,教授与企业家融为一体,学生与创业实践融为一体的结构体系。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很多大学生对于自己的就业前景表示担忧,并且可以想象,现在大学生的主要压力就来源于就业问题,如何找到一个好的工作困扰着很多大学生。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大学生对于自己的专业技能都不是很满意,而矛盾的是大部分学生又认为专业技能对于就业很重要,这就为很多大学生敲响了警钟整个实践调查过程中,我们的体会有以下几点体会:首先,亲身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巨大作用,个人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好的团队合作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胜过同样人数的个人奋战,问卷设计,发放问卷,统计数据,分析数据,搜索相关资料,完成报告等活动,大家密切配合,使这次调查活动顺利完成。同时,使我们感受到了团队精神的魅力所在,也使我们提高了适应团队的能力。其次,通过这次的调查活动,我们了解到了校区学生就业情况,帮助身边的同学,学*对未来的生活有着深重的影响。最后,我们需要学*的东西还很多。就在这次的调查活动中,问卷的设计,数据的分析等阶段我们依然会存在某种迷茫的状态,由此,我们只希望在以后的各种学*中,学*更多的知识,逐步完善自我。由于经验不足,调查的范围有一定局限性,不一定都是当今大学生的现状。有点可能还没有调查到,有的有可能言过其实,但是大体上还是能反映我们大学生的基本情况。鉴于阅历和学识有限,报告中可能会有某些方面的不足,请老师给予指正,并提出好的建议。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篇8

  内容摘要:不同的大学生对待就业意识是不同的,大学生的就业意识呈现了不同的特点。大学生的就业观的形成与发展受到社会环境职业评价、高等教育、毕业生的综合素质等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意识;影响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1999年以来,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发展很快,基本上与国民经济增长同步,其中少数年份甚至超过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达到20%以上。1999年以来经过几年的连续扩招,仅1999年、20xx年、20xx年三年全国共扩招400万,我国适龄青年上大学的比例已从1998年的7%提高到20xx年的15%,按国际标准,我国已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据国家教育部统计,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212万,20xx年280万,20xx年338万,20xx年413万,4年增加了201万,预计今后还会继续增长。估计到20xx年之前,每年的大学毕业生将达到350万人以上。可以预计,随着大学生的增加,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将日渐突出,在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的情况下,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是一个大家都关注的数字。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原来“计划分配”的分配模式逐渐被“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自主就业”的就业模式所取代。随着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大学生就业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了我国整体就业问题的重点。探讨我国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或就业观成为一大热点。

  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之下我们小组选择了进行大学生就业意识的调查与研究。

  (二)研究内容

  1、问卷设计

  就业意识是一个内涵较为丰富的问题,其结构要素包括就业准备、就业动机、就业意愿、就业价值观等方面。我们针对这几个方面分别设计了若干个问题来体现大学生在这些方面的选择情况。

  2、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重庆邮电大学全日制在校大学生。我们原本计划多调查一些学校,但鉴于自身条件的限制,未能成功。不过,重庆邮电大学是一所重点本科院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因而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合理性,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推论当代大学生总体的一般情况。调查采用系统抽样和简单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本研究选取了大一至大四女大学生共300人。按重庆邮电大学的男女大致比例数量有所调整。

  (2)问卷发放过程。按上述要求,我们采用分年级分性别由小组成员深入寝室或者由学长学姐帮忙的形式完成,资料收集采用自填式无记名调查方式。本次发放问卷共300份,回收问卷282份,有效率达94%。问卷发放过程中做到了以下两点:第一、解除调查对象的思想顾虑,保证调查结果的真实性;第二,答卷要求明确,以减少答题时发生差错。

  (3)研究方法。本研究以调查问卷法为主,数据用SPSS软件进行处理,对调查结果的分析主要采用百分比分析。

  二、大学生就业意识概述

  (一)就业与就业观

  就业,就是待就业者根据自己的职业理想和能力,在社会上许多种职业中选择其中的一种作为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过程。任何已具备劳动能力的人,都要进入社会职业领域选择特定的职业。在职业选择过程中,就业者不仅要考虑到个人的需要、兴趣、能力等因素,还要考虑社会发展的需要。人们的兴趣、爱好和能力不同,个性特征和思想水*,特别是人生观和价值观不同,对职业的选择也就有所不同。每个人在选择职业前都会自觉或不自觉、清晰或朦胧地触及到诸如就业的目的、价值、意义,选择什么样的职业,怎样选择职业,职业选择的空间有多大等方面的、带有共同性的问题。

  就业意识是就业主体对选择某种社会职业的认识、评价、态度、方法和心理倾向等,它既是就业者职业理想的直接体现,也是就业者人生观、价值观的最直观表达,也可以称作就业观,以下简称为就业观。就业观属于就业过程的心理层面,社会的需要程度,职业的地位、经济收入、地理环境、单位性质、工作条件等都是就业者选择职业时要考虑的因素。面临职业选择的人都有其特定的就业观。正如世界上没有叶片形状、色彩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社会中也不存在就业观完全相同的人。总之,就业观是人们在就业过程中最根本的观点。

  (二)大学生就业意识(就业观)的含义

  大学生在完成学业以后,必须以普通劳动者的身份进入职业社会选择今后从事的职业,以获取稳定的收入,同时为国家和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这就是大学生的'就业。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对选择某种社会职业的认识、评价、态度、方法和心理倾向等就是大学生的就业意识(就业观)。

  对大学生就业观这一概念的表述,应包含以下内容:

  第一,大学生就业观的主体是在校大学生,本文主要的研究对象是全日制在校本科学生,不包括**、自考等社会大学生,也不包括硕士以上研究生。在校大学生,不仅指毕业班的学生,还包括所有非毕业班的大学生。

  第二,大学生就业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是大学生在读书学*、社会实践、接受教育等活动中逐渐形成并逐渐成熟起来的。

  第三,大学生就业观的内涵包括就业理想、就业动机、就业标准、就业意义等稳定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三)大学生就业观的构成因素及指标体系

  关于大学生就业观的构成因素,不同研究者的观点不同,概括来看主要包括就业理想目标、就业心理动机、就业认知状况、就业价值取向和就业实现途径五个因素。就业观是五个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

  响而形成的有机整体,它们共同对大学生的就业行为产生积极或消积的影响。本报告也是从这几个方面来分析大学生的就业意识。

  1、就业理想目标:大学生就业理想目标是指大学生在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的指下,对自己将来职业所做的想象和设计,它包括职业的地域、性质、薪资待遇、工作稳定程度、工作环境、与自己特长的关系、接受教育的机会等。

  2、就业心理动机:大学生选择职业总是从一定的动机出发,并指向一定的目的。动机是由需要决定的,并表现着人的需要,大学生就业的目的、意义、观念都是奠定在需要的基础之上的,就业动机产生于职业需要,它包括生活福利动机、事业成就动机、社会地位动机、安全动机、贡献动机等。

  3、就业认知状况:就业认知状况是大学生在选择职业的过程中,对自己、对职业、对社会与就业相关事物的认识、了解以及选择职业过程中的推理与决策。它包括就业主体对自己的兴趣、气质、就业能力等的认识和评价;对不同职业的理解和评价:对就业形势、环境、政策的了解。大学生的就业认知对选择职业有着重要影响,不同的就业认知会产生不同的就业观。

  4、就业的价值取向:就业的价值取向是大学生作为就业主体对价值追求、评价、选择的一种倾向性态度,也就是大学生以什么态度对待就业的各种影响因素,是对就业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判断与选择。它包括价值目标、地域、行业、工作条件、岗位性质、薪资福利、个人发展等的选择。

  5、就业实现途径:就业实现途径是大学生为实现一定职业目标而对就业途径、方法、手段等的认识与选择,这是目前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最显性、最关心的问题。

  (四)大学生就业观的特点

  大学生的就业观实际上是大学生群体的地位、特点在其就业过程中表现出的思想意识上的折射。大学生就业观的特点,就是作为就业主体的大学生群体与其他就业群体有显著差别,而表现出与其他就业观的不同之处。大学生就业观有以下特点:

  1、时代性

  大学生就业观的形成和发展,与时代的变化是紧密相联的。不同发展时期的社会有着不同的阶段目标,不同时代的大学生就有不同的就业目标,可以说大学生就业观的变化是时代变化的晴雨表,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大学生开始有了自己选择职业的意识,但毕业时必须是服从国家分配。他们在就业时最看重的是“社会地位”,追求的理想职业是“科学家”和“工程师”。20世纪80年代的大学生的就业标准,第一位是社会地位,第二位是社会意义,第三位是发挥个人才能和报酬。到了80年代末,“符合个人特长”成为他们就业的首要标准。20世纪90年代前期,大学生就业时追求“第一职业求稳定,第二职业求发财”。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曾经流行的“待遇决定职业选择”的模式己基本过时,“能否发挥专长”又成为大学生就业的首要标准,许多大学生说要在个人和社会两个价值之间寻找最佳结合点。由此可见,大学生就业观表现出强烈的时代气息。

  2、主体性

  从横向比较来看,大学生就业群体有自己鲜明的特征。有研究者认为:大学生具有“五高峰、四最、三敢、两缺乏、一个中心”的特点,即体力高峰、智力高峰、社会需求高峰、特殊行为高峰、成就高峰;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篇9

  调查目的:*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压力逐渐增大,就业难度日益突出,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逐步增多,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为了解我校毕业生的就业期望,自身素质的评价,学校就业指导,对就业形势的看法,旨在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影响;通过对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的调查,更好地调节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供需关系;为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作一个新的描述;帮助大学生尽快认识自我,学校为学生提供就业引导,使学生能谋取理想职业。为同学们在今后的求职就业过程中提供参考。

  调查时间:20xx年10月20日~20xx年11月25日

  调查对象:广州大学学生

  关 键 词:大学生 就业观 调适对策

  一、数据分析

  此次的调查对象主要是面向广州大学的学生,共计100名,男生46名,女生54名。通过调查数据显示这次调查主要以广州大学大三学生为主,一方面了解他们的就业观念,另一方面希望能通过对广州大学学生的调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心态,正确的择业观。

  在被调查的对象中,100%的人认为当前社会的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困难,可见现在的大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就业还是一片迷茫的,大学生对就业蒙上了一层迷雾,自我感觉就业困难重重。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在短短几年内,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高等教育大众化已成为一种必然,但一些问题也由此而带来,教育大众化要求中国普通高校进行大规模扩招,而扩招的直接结果之一就是高校毕业生的快速增长。在社会人力资源需求没有明显增长的前提下,这种量的变化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影响是巨大的,大学生就业也从精英化走向了大众化。

  83%的同学选择在东南沿海工作,因为本学校在广州,所以广东以及东南地区的学生占很大比例,有一些外省或者本地同学处于一些考虑对工作地点无要求,还有少部分同学要求在家乡工作,这样的选择结果,不禁让人担心,大学生的自我观念太强,没有太多服务社会的意念,我想这样的就业观念还是需要学校和社会的努力,去改变大学生的想法,现在一直都有说支援西部,如果大学生都没有榜样去支援,那还会有多少的人会去。这一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包括学校,**,社会和大学生自己。

  在问到自己现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当前的竞争状况时,36%的人对自己没有信心,41%的人觉得一般,23%的人选择不知道,由此可见大学生还是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充满着疑问,没有很好地去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对自己的实力存在着质疑。

  在被调查的对象中,46%的人可以接受就业与专业不对口的工作,30%的人则是先就业,后找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24%的人则是因为就业,而无奈接受。这一是个还不错的结果,可见现在的大学生并没有执意要找自己的专业对口工作,而是在就业中慢慢地来,先就业后找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这是一个不错的开端。

  在问到对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时,80%的人选择的事3001-5000元,17%的人选择20xx-3000元的范围。这一数据充分体现了,现在的高职大学生的第一份工作的期望薪酬大多数是介于中层薪酬的,既不太高,也不太低,现在的大学生的就业越来越理性了。

  在择业的时候,更多的人注重的是企业所在城市,工资与福利待遇,还有就是工作环境与工作的稳定性。这样的选择是比较理性的`,更多的是工作的安稳性和公司的待遇问题,但我们再择业的时候也应考虑一下该公司的发展前景,这样才能有更多的发展自我的空间。

  在问到学校对大学生最应该培养的能力时,大多数的人是全选的,可见高职大学生渴求的是全方面的发展,不断地提升自我,充实自我,这一选项也给了高职院校一些启示,在培养学生的时候,是否做到了全方面地去发展学生,培养学生。

  通过这些的问题分析总结,最终得出了一个基本的就业观念:先就业后择业,发挥个人特长,符合个人兴趣,薪酬介于中层,企业待遇较好,就职地点是:经济较发达地区。

  二、目前就业形势

  从20xx 年毕业生人数突破600 万以来,每年仍在增加,去年已达670 万,20xx年估计*700万。中国超过700万人口的城市有几个,但我们一年的毕业生却有700 万,再加上*三年未实现稳定就业的,何止1000 万。大学生就业压力大是事实,这是社会问题,不是谁可以随便解决的,但对于我们每一个人,却是很现实的问题,我们必须解决。毕业了,意味着我们要工作,要独立生活,要赚钱养活自己。一个月没工作,这个月的生活费便是问题。所以——不能哭泣,生活不相信眼泪。我们必须积极面对,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相应调适对策

  1.充分了解自己所学专业

  所谓充分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就是了解自己所学专业是什么,学什么,有什么特色,在社会上的就业度是怎样的,自己专业的发展前景是怎样的,你自己的努力方向是什么等等,只有在充分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基础上,我们才会有清晰地思路去学,去考虑自己应该要怎样去应对自己的未来之路,未来的就业方面。以至于,我们在踏入社会的时候,不会是一片迷茫和无知,只是认识到就业的严峻,而不会有所准备。

  2. 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现在的社会,可以说竞争力是非常强大的,多数学生只会一味埋怨,学生太多,就业压力大,却不从自身找原因。我们必须承认,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呈逐年下降趋势。就业压力大的大环境我们无法改变,我们能改变的只有我们自己。不要做无用的埋怨,积极面对困难和挫折,采取措施,积极主动的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篇10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篇11

  毕业生就业牵动千家万户。来自XX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的数据显示,去年我市共接收各类毕业生37486人,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特别是学历层次大幅提高。去年我市共接收博士生58人,硕士生1201人,本科生20563人。接收本科以上学历毕业生共21822人,占全市接收总量的.58。2%;接收研究生数量达到1259人,增幅达52。1%。无论是接收总量和接收质量,都名列全省前茅。

  然而不能回避的一个事实是,在20xx年我市接收毕业生总量同比增长33。5%一举突破3。7万人后,20xx年接收毕业生总量仍在3。7万人左右徘徊。与此同时,苏州籍毕业生却在突增,供需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篇12

  20xx年苏州籍大中专毕业生是30116人,这个数据要比20xx年的23908人,整整多出6208人。也就是说,苏州20xx年与20xx年相比接收毕业生总量基本相当情况下,苏州籍学生的突增,自然更加剧了就业压力。

  那么,究竟有多少20xx届苏州籍毕业生还未就业?目前并没有数据显示。因为,通行的.毕业生“就业率”是将未就业的登记毕业生人数除以总数得到的结果。问题是,苏州籍大学生也是“双向的”,分布在全国各地。有些人考研了,有些人留在当地了,有关方面并不掌握;而还有些人,不管是就业还是未就业,他们都不进行登记。结果是,登记未就业的人非常少,以至于全国所有城市发布的“就业率”都非常高。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篇13

  据市人事部门统计,随着国有企业改制的完成和新的非公企业的诞生,以及毕业生择业观念的改变,非公企业已成为广大毕业生首选的.主要去向。在我市落实到企业单位的*3万人中,非公企业接收毕业生占了全市企业接收总量的91。0%,继续成为吸纳毕业生的最大载体。全市录用到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人数分别是671人、4581人(其中教育系统2183人)。

  而苏州的五个县级市,也成为接收毕业生的新亮点。数据显示,20xx年XX市区共接收毕业生15330人,五个县级市共接收22156人,市区与五个县级市接收之比为1:1。45。其中,XX市、XX市接收总量增幅较大。此外,五个县级市20xx年接收的研究生共277人,比前年增加159人,增幅高达135%,县级市对高层次毕业生的吸引力正在增强。

  总体来看,工科类专业的毕业生较占优势,新专业面临新机遇。与我市产业结构相匹配的机械类、电子类等工科类专业的毕业生仍然“吃香”,医学类以及工程类等行业特点明显的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总体较好,像物流、营销类等新专业的毕业生呈现出供不应求的态势。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篇14

  20xx年4月-10月,市妇联与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等六大驻青高校联合开展了这一调查,关于女大学生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据统计,六大驻青高校20xx年应届毕业生中女大学生10782人,本次调查共发出女大学生和用人单位两种调查问卷共7005份,。调查结果显示,女大学生的就业率、一次签约率和月收入均低于同届男大学生。那么,女大学生们到底遇到了什么问题呢?

  择业观念仍存在误区

  调查结果显示,在对理想工作单位的选择上,69%的女大学生选择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及三资企业,重点考虑的因素依次为职业稳定且高报酬、有良好的发展空间、工作环境好、有社会保障。就业热点仍然集中在我们传统认为的所谓“适合女性从事的.行业”,如医院工作者、财务、审计、银行职员、新闻工作者、餐饮旅游、市场、广告、公关、行政、文秘等,调查报告《关于女大学生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可见女大学生对自身的就业期望值过高,她们宁愿放弃自己的专业,也要追求体面、收入高的工作,这无疑延长了她们求职的时间,增加了她们就业的难度。

  求职过程中遇性别歧视

  在问及女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65%的人回答是求职过程中遇到过男女不*等的情况,主要表现是:用人单位在招聘简章中明确写着“只限男性”、“同等条件下男性优先”等字样,也有些用人单位虽没明确说只要男性,但女大学生在面试中也被问到过带有性别倾向的问题,如“我们这个职位会经常要求加班加点,你认为女性从事合适吗”和“你有男朋友吗”等等。

  而用人单位被问及选人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什么时,86%的单位认为他们看重的是“综合劳动能力”(劳动效率),除此之外他们还要看劳动力成本。女大学生工作后结婚、生育、哺乳、养育幼儿的职能对工作会产生一定影响,在此期间,企业需要安排人选临时替代其工作,从而增加企业的劳动成本。

  缺乏实际操作能力

  调查结果显示,因缺乏工作经验和应试技巧而被用人单位拒绝的女大学生高达87%。在问及用人单位女大学生的素质能力有哪些不足时,59%的单位回答是女大学生缺乏工作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培养成本高,相比之下,他们更愿招聘有过工作经历的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篇15

  一、调查背景

  *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不断进行改革,高等教育加快了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步伐,高校大学生数量迅速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现。通过本次实践调查,我们进一步了解分析了金融危机过后大学生就业状况以及大学生为就业所需要提高的素质能力和就业工作指导,寻求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途径。

  随着我国现阶段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社会可提供的就业岗位增长缓慢,因而造成就业矛盾十分严峻。同时,毕业生就业市场化与毕业生滞后的就业观之间的冲突显得十分突出,毕业生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就业的态势尚未形成,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这些都影响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

  时下又将是毕业生就业的高峰期,为了更好的了解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和对目前就业形势的认识,我们组织了此项调查,由此进一步分析大学生的就业前景,以便为学校提供未来就业指导工作的资料与对策依据,也使在校大学生在整个大学学*期间进行以提高就业竞争力为目标的就业准备,培养大学生追求最优选择和最佳就业的精神与品质。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家乡启东的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发放问卷80份,收回有效问卷65份。

  三、调查内容

  (1)就业倾向分析

  1、大学生今后就业的岗位大多集中在国企及**部门,就业地区主要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城市或东南沿海城市,总体趋向稳定。

  2、大多数大学生想过自主创业,但资金和经验成为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瓶颈在自主创业这个问题上,70.12%表示想过自主创业,大学毕业生不应该仅是社会现有岗位的竞争者,挤占就业机会,而更应该是新岗位的开拓者,为社会带来就业的机会。但是资金和经验仍是制约大学生自主创新的主要瓶颈,占65.56%;认为自主创业最需要的是政策支持和技术的分别占10.17%、14.17%。

  3、半数以上的大学生愿意参加苏北志愿者服务计划及报考村官对于是否愿意投身苏北志愿者服务计划,55.6%的被调查者愿意投身苏北志愿者服务计划。在对于村官的选择上,5%的大学生已报名村官考试;57%有意向朝村官方向发展,但自身条件不够。这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也在发生新的变化。

  4、大多数大学生的择业观是先就业后择业,超过半数的认为专业对口对未来选择工作比较重要。

  (2)就业工作指导

  1、在校期间对大学生工作影响最大的教学环节是社会实践

  2、对今后就业最为重要的素质和能力培养还是社会交际能力,最需要的就业指导是就业面试的指导

  3、大多数大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很重要67.01%的大学生觉得职业生涯规划很重要,而不太确定是否重要占了18%,有将*十分之一觉得职业生涯规划不重要,没有考虑过职业生涯规划的占5%。

  4、54.3%的大学生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持基本满意的态度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持基本满意态度的占54.3%;有相当一部分认为不太满意,占27.3%。这表明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还存在诸多不足,需要进一步提高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质量。

  5、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主要渠道还是人才招聘会

  6、大学生希望企业人士、成功的校友来学校做就业报告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企业需要的人才类型和在校期间应为就业做何准备

  11.4%表示希望企业人士来学校做就业报告的主要内容是生涯规划;55.6%希望是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8.7%希望涉及该企业的发展前景和规划;***%希望应涉及市场经济基本规律;12%希望讲解关于员工的职业素质。62%的大学生希望其报告主要讲述在校期间应为就业做何准备,9%希望是关于如何处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22%认为就业报告的主要内容是“成功的因素”。

  四、调查建议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加剧,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年来本就不大乐观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为了减少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扩大大学生就业,需要**、社会、高校以及大学生等共同努力。

  1、**:创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

  首先,**应加快经济发展,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其次**需继续重视和推进社会就业,进一步理顺毕业生就业体制,始终坚持市场取向,提高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淡化户口对劳动力市场供需双方自主选择的约束,淡化单位的福利保障功能,在户口、档案管理和劳动保险等方面给予相应配套的社会保障。同时提供优惠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和西部地区就业,通过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岗位补贴、助学贷款代偿、考研究生、考公务员加分,以及扩大“三支一扶”、“志愿服务苏北计划”、“大学生村官”等计划,多种手段鼓励毕业生去基层工作。

  第三,鼓励自主创业。大学毕业生不应该仅是社会现有岗位的竞争者,挤占就业机会,而更应该是新岗位的开拓者,为社会带来就业的.机会。调查资料显示:资金不足仍然是制约大学生创业的主要瓶颈,**应出台鼓励各种资本对毕业生新创高科技实体进行投资的倾斜政策;设立大学生创业基地,并为创业大学生提供专业指导、法律咨询、市场分析等服务;对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在审批手续、金融贷款、工商登记、税收等予以特殊优惠。第四,扩大毕业生入伍人数,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让部分优秀毕业加入人民***,既有利于提高军队素质,同时解决部分大学生就业。

  2、社会:观念与时俱进,服务实在周到

  我国社会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势在必行,必须彻底摆脱长期以来固存于人们头脑中的人分五等、官分九级等封建思想的束缚,真正认同劳动者无高低贵贱之分的观念,形成行行出人才的社会意识。同时实实在在地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的服务。毕业生更应当根据人才市场供求状况适当调整自己的就业预期。大学既培养社会精英,也培养普通的社会劳动者,“北大才子卖肉”很正常。经济发达地区和热门行业毕竟是少数,其吸纳毕业生的能力有限,而相当一部分不被大学生看好的地方和行业,却对大学生有着巨大的需求。同时,建议建立全国性的就业信息网络,加强社会需求预测研究和报告,真正为毕业生提供细致周到的就业服务。

  3、高校:教育改革刻不容缓

  (1)毕业生就业情况已成为衡量高校办学成效的重要标志。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职业能力之缝谁来填?目前情况下高校得担此大任。高校应该努力提高办学水*,应转变观念,把握教育国际化的潮流,加强世界高教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全面提高办学水*。高校教学改革与社会发展、国家建设需要紧密结合。不断进行教育改革,高校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快调整高校专业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专业设置、课程结构要满足市场所需;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反馈”、“高校生源报考录取比预警”等系统,根据不同专业科学地制定扩招规模;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控制长线专业的发展规模,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的专业要减少招生数量甚至停止招生。

  (2)发展职业培训机构,大胆尝试校企联姻。刚从学校里出来的学生除了动手能力弱外,表达沟通能力也普遍存在问题。学校应增设职业培训机构或增加职业素质教育课程,包括商务礼仪、心理健康、与人沟通、融入团队等内容。将职业素质培训与实*结合起来,真正使毕业实*起到缩小、弥合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之缝的作用。

  (3)高校应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人群中,有67.01%的人觉得职业生涯规划很重要。给就业指导工作重新定位,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部分,作为对学生的人生指导,满足学生对于人生发展和职业生涯设计的需求,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既弥补以前就业指导的不足,又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加强就业指导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20xx年,教育部发文要求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逐步由选修课过渡到全校公共必修课,将其与传统公共必修课等置于同地位。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新时期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手段;系统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够为学生找到适合个体发展的职业目标,而且通过细化过程分解目标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另外,良好的目标意识促使学生充分利用时间资源进行有益的活动,从而可以减少他们接触不良信息的机会,这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尤为重要。在高等院校中构建适应社会发展的就业指导体系,建立完整的就业指导目标、指导内容,形成有效的就业指导方式和手段。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篇16

  我采用问卷的调查方式对我校学生进行了大范围的调查!我们主要采取网络与走访教室、图书馆、宿舍与路边拦截的方式,发送调查问卷。在采访对象中有刚迈入大学不久的大一新生10名,处在风华的大二学生23名,更有已经到了择业与继续深造的大三学生27名。能够全面地了解在校大学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的看法与了解被调查的学生为我校大学生。采用自制的大学生就业调查问卷,透过qq在线、深入宿舍、自*室、图书馆与路边拦截的方式进行!共发放调查问卷70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60份。有效问卷调查者主要来自电信学院,电控学院与工商学院!采取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

  从调查的数据看出,大学生未来就业形势严峻主要是由社会、学生、学校与用人单位四方面造成的。主要问题体此刻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本身的工作潜力与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不足与社会与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严重不一致造成的。我们主要对这四方面进行了分析:

  一、激烈的市场竞争状况

  我们的人力资源,尤其是大学毕业生不是太多而是太少。我国7亿多庞大的从业人员中,高层次人才稀缺,受过高等教育的仅为5%左右,那为什么还出现大学生就业难呢除了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外,主要是难在就业市场机制不完善。在我们的调查中,无一人对当前形势乐观,60人之中只有2人认为当前形势还是较好,有9人占调查的15%认为还算正常的就业形势,而其他50人占总体的83%普遍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感到压力重重。此刻大学生都普遍认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在受访者中有仅有2人不了解、一人认为其不重要,而认为重要的占到调查的75%。在当前学的专业与工作不对口的状况下,大多数人还是觉得自己的专业是有前途的,其中认为很有前途的有12位,而认为自己专业较有前途的则到达36位,占所有调查者的80%,仅有6人认为本专业很没前途。能够看出大学教育还是相当重要的。由于竞争的加剧,大多数的学生对自己有个清醒的认识,在问及毕业初的薪酬时,有31个人认为起初工资为1500元,14人认为就应为2500元,两部分加起来占总人数的75%,在物价日益增加的基础上,大学生要求这样的工资是不高的,能够看见竞争的大学生的影响。

  二、学校对安排大学生就业方面指导不足

  在我们受访的大学生中,只有5人对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感到很满意,感到较满意的有24人,两者合计占48%,而感到不满意与很不满意到达52%,充分体现我们学校的就业指导还需加强,照顾到更大多数学生的状况。教育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还有很多,我们主要从以下三点进行分析:

  首先,根本的问题是,教育与生产相脱离。第二,重要的问题是,教育之本是育人。教育产业化要正义,说法能够不改,但含义要矫正:教育产业化是为社会生产人才。第三是观念问题。

  三、大学生自身素质因素

  在谈到毕业后的打算后的打算后,50%多的人都是把考研放在首位,其次是找工作创业等,从中能够看到很多大学生是害怕应对社会竞争的,采取考研是为了更晚一点应对竞争,也是对自己以后能找个更好的工作。在问及到,毕业后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时,有15个人认为兴趣是最重要的因素,占总人数的25%,而更多的人选取最要的因素是个人发展空间的重要性,占总人数的61%,而其他因素则被大学生看轻。在大学生思考工作的地方时,20个人选取留在大学所在地,10人则选取回家乡,38人则是主张去发达城市闯一番,而对于岗位过剩的西部地区则只有2人选取。在大学生所重视的素质中面试技巧与计算机因素对大学生的影响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占50%左右,而专业潜力差而被普遍的看低,究其原因是此刻的大学生就业是专业不对口的结果。除

  四、用人单位误区

  (1)、过分关注文凭。(2)、存在性别歧视。(3)、生源地域歧视。(4)、过分看重工作经验。

  就是以上种种原因导致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太乐观。

  在我们的调查中,能够很清楚的发现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并在大学生之中构成了一种谈就业色变的状况。但是从另一方面,大学生对自己与就业形势有了一个很清晰的认识与认真思考,这对他们以后他们的努力方向与激励都是很好的。总之,大学生就业形势已清楚的摆放在面前,学校、社会与大学生们就应找到合作点,到达共赢。

  1、学生应努力提升综合素质。

  (1)、注重专业学*。专业强、基础实、理论深、技能佳,是每个用人单位渴望的人才标准。大学期间的专业学*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基础,大学生在校期间务必注重加强专业知识的系统学*,苦练内功,提升素质,培养潜力,掌握技巧,为顺利就业打基础、创条件、做准备。

  (2)、加强实践锻炼。从进入大学起就要有意识的进行就业规划,透过各种途径寻求实践机会,为将来的就业竞争增加砝码。要在加强专业学*的基础上,重视校内与校外的社会活动,这些活动个性是社会兼职能够引导大学生走向社会,加强实践学*,熟悉工作流程,丰富社会经验,拓宽人际关系,是大学生进行潜力锻炼、施展个人才华的重要舞台。

  (3)、调整就业心态。对于大学生自身来说,首先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直面压力与挑战。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个性是我国现阶段,社会的转型与转变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在不能改变社会的状况下,要逐步调整自己的心态,适应社会的`要求。改变过去那种一步到位的就业心理,放下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旧知识分子偏激心理,不把考研、考公务员当成救命稻草(毕竟能如愿的只是极少数),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健康观念,先争取工作岗位,为社会与家庭减负,再在工作中磨练自己,寻找机会进行突破。

  (4)、还应在大学时全面关注社会动态,早早做好职业规划,并不断朝着这个方向奋斗。同时在不影响学业的状况下,适当的做些兼职工作,增加对社会的认识与经验的积累。充分利用大学的资源,全面掌握知识,以便在各行各业都能够快速接手工作。同时大学生们也应避重就轻,不要总涌往发达城市,西部地区更有利于发挥大学生的抱负与才能,而且薪酬待遇普遍高于东部,为西部发展做出贡献。

  2、单位:切实纠正用人偏见。

  用人单位一方面要与学校加强互动交流,多了解学校里各专业的特色,还能够借鉴大学生见*制度的思路,为在校大学生带给寒暑假实*基地,既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工作潜力,也有助于企业考察人才。另一方面,用人单位要进一步转变思想,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切实纠正用人选材的偏见。一个单位要想得到可持续发展,既要使用好人才,也要注重人才的培养与储备。从我们的调查状况来看,多数学生充满激情、有闯劲,富有创新精神,而且理论功底扎实,理解新鲜事物快,可塑性强,如果对他们适当加以培训,必须能为企业带来更好更长远的发展。所以,企业不能只图眼前的短期利益,过分看重工作经验,而要有长远的人才战略眼光,要改变唯经验论、唯文凭论的做法,还要纠正性别上与地域上的用人偏见,切实做到不拘一格招揽人才,实现企业与人才的双赢。

  3、高校提高大学生就业对策

  (1)、就应努力提高办学水*。高校应转变观念,把握教育国际化的潮流,加强世界高教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全面提高办学水*。

  (2)、不断进行教育改革,高校务必以市场为导向,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加快调整高校专业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

  (3)、建立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高校要尽快建立与完善集教育、管理、指导与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

  (4)、学校就应实行用心的大学生安排就业政策,不仅仅在未来的发展方面,而且在心理调节上面,减轻大学生的就业焦虑心理。

  4、社会及**其他对策应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还须**社会共同努力。**社会务必进行相应总体性调整。大学生就业状况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的发展水*,直接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及人们对高等教育价值的决定。**要透过努力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尤其是建立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业水*,来增加对人学毕业生的吸纳潜力,使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的人才使用衔接好,这是**与社会的职责。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菁选(扩展8)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菁选

【热门】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报告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1

  自从走进了大学,就业问题就似乎总是围绕在我们的身边,成了说不完的话题。在现今社会,招聘会上的***都总写着“有经验者优先”,可还在校园里面的我们这班学子社会经验又会拥有多少呢?为了拓展自身的知识面,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增加个人在社会竞争中的经验,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在以后毕业后能真正真正走入社会,能够适应国内外的经济形势的变化,并且能够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好地处理各方面的问题,我开始了我这个假期的社会实践-------走进淮南市国际大酒店。

  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于零。理论应该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实践可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通过这段时间的实*,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因为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不同,从中所学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了。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从学*中实践。而且在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又加入了世贸,国内外经济日趋变化,每天都不断有新的东西涌现,在拥有了越来越多的机会的同时,也有了更多的挑战,前天才刚学到的知识可能在今天就已经被淘汰掉了,中国的经济越和外面接轨,对于人才的要求就会越来越高,我们不只要学好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还要不断从生活中,实践中学其他知识,不断地从各方面武装自已,才能在竞争中突出自已,表现自已。

  在餐厅里,别人一眼就能把我人出是一名正在读书的学生,我问他们为什么,他们总说从我的脸上就能看出来,呵呵,也许没有经历过社会的人都有我这种不知名遭遇吧!我并没有因为我在他们面前没有经验而退后,我相信我也能做的像他们一样好.我的工作是在那做传菜生,每天上午9:00----下午2:00再从下午4:00----晚上8:30上班,虽然时间长了点,但热情而年轻的我并没有丝毫的感到累,我觉得这是一种激励,明白了人生,感悟了生活,接触了社会,了解了未来.在餐厅里虽然我是以传菜为主,但我不时还要做一些工作以外的事情,有时要做一些清洁的工作,在学校里也许有老师分配说今天做些什么,明天做些什么,但在这里,不一定有人会告诉你这些,你必须自觉地去做,而且要尽自已的努力做到最好,一件工作的效率就会得到别人不同的评价。在学校,只有学*的氛围,毕竟学校是学*的场所,每一个学生都在为取得更高的成绩而努力。而这里是工作的场所,每个人都会为了获得更多的报酬而努力,无论是学*还是工作,都存在着竞争,在竞争中就要不断学*别人先进的地方,也要不断学*别人怎样做人,以提高自已的能力!记得老师曾经说过大学是一个小社会,但我总觉得校园里总少不了那份纯真,那份真诚,尽管是大学高校,学生还终归保持着学生的身份。而走进企业,接触各种各样的客户、同事、上司等等,关系复杂,但我得去面对我从未面对过的一切。记得在我校举行的招聘会上所反映出来的其中一个问题是,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在校理论学*有一定的差距。在这次实践中,这一点我感受很深。在学校,理论的学*很多,而且是多方面的,几乎是面面俱到;而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遇到书本上没学到的,又可能是书本上的知识一点都用不上的情况。或许工作中运用到的只是很简单的问题,只要套公式似的就能完成一项任务。有时候我会埋怨,实际操作这么简单,但为什么书本上的知识让人学得这么吃力呢?这是社会与学校脱轨了吗?也许老师是正确的,虽然应届大学生生活不像踏入社会,但是总算是社会的一个部分,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是有时也要感谢老师孜孜不倦地教导,有些问题有了有课堂上地认真消化,有*时作业作补充,我比一部人具有更高的起点,有了更多的知识层面去应付各种工作上的问题,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应届大学生,应该懂得与社会上各方面的人交往,处理社会上所发生的各方面的事情,这就意味着应届大学生要注意到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必不可少。毕竟,2年之后,我已经不再是一名应届大学生,是社会中的一分子,要与社会交流,为社会做贡献。只懂得纸上谈兵是远远不及的,以后的人生旅途是漫长的,为了锻炼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很多在学校读书的人都说宁愿出去工作,不愿在校读书;而已在社会的人都宁愿回校读书。我们上学,学*先进的科学知识,为的都是将来走进社会,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应该在今天努力掌握专业知识,明天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但是对于我们应届大学生的就业来说,还存在这很多问题。

  一、应届大学生都有怎样的就业观

  务虚不务实、眼高手低、缺乏实际经验……这些看法成为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高等教育向研究型教育转型,素质教育成为一个主要内容;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职业技能成为招聘的主要标准。因此,从学校大门到企业大门,还有一段就业的距离。

  学生:学历、经验难以兼得

  一项对本市IT行业进行的薪酬福利调查表明,具有较高教育程度的求职者通常更容易获得薪酬优厚的工作,每多受一年教育,年薪*均增长8.3%。有一些高薪岗位虽然对学历要求不高,但一般都要求应聘者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可以看出,要想找份好工作,要么是高学历,要么是有工作经验。而最优秀的人才则同时具备了这两项素质。对于刚刚毕业的应届大学生来说,要想满足企业这样的条件,真有点“鱼和熊掌难以兼得”。

  有些教育专家认为,尽管高学历和多年工作经验都能带来很好的职业生涯,但对于每一个个体的学生来说,这样的要求还是有些苛刻。所以,学生通过一些活动和比赛来找工作也是“迫不得已”。企业这样做也很精明,他们知道这样才能找到最合适的人才。

  另外,重经验、轻学历的“经验歧视”现象当然不能完全归咎于企业,求职者自身也存在着学“不”致用、工作适应能力差、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

  不可否认,学历高低仍然是衡量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一些企业“要学历也要工作经验”的招聘原则也不无道理。毕竟,这是企业在招聘当中一个很“实用”的方法。

  高校:素质、就业率孰轻孰重

  一名刚走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经历数次应聘失败后,抱怨说:“几乎所有的单位都要求应聘者有两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像我们这样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机会实在太少了。”现在,他决定考研,希望以高学历的优势来弥补工作经验不足的劣势,找到满意的工作。

  在学校里,培养的是一种适合学生自己的学*方法。在工作以后,学*的内容虽然变了,但方法仍然是通用的。

  与学历教育相比,职业教育应该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一般的教育不会很系统地教授实际从业经验,也不能把教学的所有内容与将来学生所要从事的工作岗位的需要高度结合。传统学历教育的内容体系立足于某一特定学科,而职业教育的课程设计是以某个具体工作岗位为出发点。其实,就业教育和学校的教育应该是分开的,学校当然要完成对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学校不能变的只顾及学生的就业率。

  学生进入高等院校,就说明学生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层次,毕业之后会可以有很多出路,可以研究专业,可以出国深造,当然,也可以就业。社会上不应该把找工作的压力过分渲染。毕竟,高等院校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一个人的基本能力。

  二、我国应届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因素

  1、应届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因素

  目前,我国仍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渡时期,经济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不仅使应届大学生就业难,全社会都存在就业难的问题。

  国内就业结构总体不*衡。一是地理不*衡性。中国地域广阔、人口聚集不均、地区各种因素差异明显决定着我国的就业形势在不同地区的差异性,人才需求也因而显出一定的地区差异。二是结构性矛盾突出,买方市场形成,长短线专业的矛盾一时难以根本解决。不同学科、不同专业取向就业乐观度差异明显。

  大学教育发展比较缓慢,从专业的设置、教材的更新、师资的培训,到对学生培养的模式,远远没有跟上经济体制改革与发展的步伐。

  2、应届大学生就业难的心理因素

  职业能力不足。主要反映在知识结构不健全、专业知识不系统、不扎实、综合技能水*不高(尤其是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低)、缺乏一专多能的水*等方面。

  择业能力水*不高。具体表现在:(1)缺乏对自我客观、系统、科学的认识,常出现高估自己能力的现象。表现为:择业期望值很高,把待遇是否优厚、交通是否便利、住房是否宽敞等作为选择标准,不愿承担艰苦的工作,不愿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学校去工作。(2)在选择就业单位的过程中,明显表现出被动和随意性,缺乏科学性和主动性;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的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评价过低,不敢主动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不敢主动参与就业竞争,陷入不战自败的困境之中。(3)获得职业信息的能力和职业目标的筛选能力还不强,虚荣心和侥幸心理往往使他们改变原有的目标而采取不切实际的从众行为。(4)职业规划能力还比较欠缺,很少有人对自己做出详细的探查,明确自己的素质、实力、个人特点、能力、兴趣和学*、工作方式以及对工作环境的喜好,并依此做出决定和计划。

  另外,不健全的人格特征,如就业挫折承受力差、竞争与进取精神不够、合作性和冒险性较差、独立性不高,盲从和依赖心理普遍存在等等。

  三、应届大学生就业前景调查

  1、就业落实率达七成 专科优于本科

  课题组的调查显示,毕业生毕业时“已确定单位”的比例为40.4%,“升学”与“出国/出境”的比例合计为16.8%。如果将三者均视为“确定去向”的话,则毕业生毕业时的“落实率”达到了70.9%。

  调查显示,20xx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仍是学历层次越高就业状况越好,毕业生“待就业”的专科和高职为24.3%,本科为23.0%,硕士和博士分别为12.1%和10.1%。但有意思的是,虽然从“待就业”指标看专科毕业生就业困难仍然最大,但从“落实率”看,专科毕业生优于本科毕业生。特别地,专科生在“已经确定单位”、“自由职业”、“自主创业”和“其他灵活就业”方面的比例显著高于本科生,而本科生只是在“升学”和“出国/出境”方面具有相对优势。

  2、一半毕业生起薪1500以上 男性高于女性

  课题组的统计结果显示,有一半的高校毕业生的月起薪在1500元以上。50%的毕业生月起薪在1000—20xx元之间;80%的毕业生月起薪在800—3000元之间;90%的毕业生月起薪在700—4500元之间。20xx年高校毕业生的*均月起薪为1798元,比20xx年增加了210元。

  调查显示,毕业生学历越高起薪越多。专科生为1410元,本科毕业生为1788元,硕士为3469元,博士为3252元。调查还显示,男性毕业生起薪高于女性,男性月起薪为1500元,女性为1300元。

  另外,工作单位性质、工作类型、就业地点的不同,起薪也存在差异:科研单位、三资企业和国家机关的*均月起薪较高,高等教育单位、、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居中,中初教育单位、医疗卫生单位和乡镇企业最低;行政管理工作、企业管理工作和专业技术工作的收入位居前三甲,技术辅助工作、服务工作和一线农业从业人员居中,生产第一线的工人收入最低;省会城市或直辖市的*均收入最高,为20xx元;地级市的*均收入为1635元;县级市或县城的收入*均为1507元;乡镇和农村的收入分别为1332元和1567元。

  3、大中城市就业四成以上 私企人气渐旺

  调查显示,20xx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分布状况,按就业地点划分:在省会城市或直辖市工作的毕业生占45.2%,在地级市的占35.0%,在县级市或县城的占14.1%,在乡镇的占4.4%,在农村的为1.4%。与20xx年相比,在大中城市工作的毕业生所占的比例略有回升。按按工作单位性质分:私营企业、国有企业和国家机关成为毕业生最主要的就业单位,分别占34.2%、23.5%和12.7%,特别是私营企业一跃成为毕业生就业的最主要单位,20xx年所占比例增加了17.9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学校和科研单位所占的比例显著下降。国家机关所占的比例略有增加,上升了3.5个百分点。

  另外,从20xx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工作类型来看,各类专业技术工作(如工程师、会计师、教师、医生、律师等)依然一枝独秀,占34.3%,但是与20xx年相比,各类专业技术工作所占的比例显著下降,减少了10.9个百分点,而各类技术辅助工作(如技术员、护士、秘书、出纳等)、各类行政管理工作、各类服务工作、一线生产工人所占的比例均有所上升,显示出毕业生就业的工作类型趋向多样化,有更多的毕业生愿意从事服务工作和一线生产工作。

  4、 就业市场更加规范 竞争主要靠学识

  毕业生就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调查显示影响就业的因素由重到轻的是:1)、工作能力强;2)、有相关实*和工作经历;3)、学历层次高;4)、应聘技巧好;5)、形象气质好;6)、热门专业;7)、学校名气、地位高;8)、就业信息和机会多;9)、亲戚的帮助;10)、学*成绩好;11)、老师的推荐;12)、朋友的帮助;13)、为学生干部;14)、往届毕业生的声誉好;15)、拥有就业地户口;16)、为党员;17)、性别状况为男性;18)、送礼买人情。调查认为,统计结果表明,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市场更加规范,就业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学识和能力方面,而性别因素和送礼买人情等因素的影响较小。

  5、择业重视发展前景 体现人生价值最重要

  在择业过程中,毕业生们普遍重视的是哪些因素?调查显示影响毕业生择业意向的从重到轻的是:1)、发展前景好;2)、利于施展个人的才干;3)、福利待遇好;4)、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5)、经济收入高;6)、工作稳定;7)、工作单位的声誉好;8)、对社会的贡献;9)、工作自由;10)、工作单位的规模大;11)、工作单位在大城市;12)、工作舒适劳动强度低;13)、易(能)获得权力和社会资源;14)、可兼顾亲友关系。与20xx年相比,高校毕业生的择业意向基本没有改变,把施展个人才华、体现人生价值看得最重。

  6、最重要的求职信息源于学校

  调查显示,43%的毕业生认为最重要的求职信息来源于学校(包括院系)就业指导机构发布的需求信息。另外,与20xx年相比,父母、亲戚介绍的信息以及朋友或熟人介绍的信息重要性显著增加,网络招聘信息的比例也显著上升。可见,学校、亲朋好友、网络成为毕业生求职信息的最主要来源。

  从毕业生对从学校获得的就业信息的帮助程度看,有11.0%的毕业生认为就业信息帮助非常大,有32.0%的毕业生认为帮助比较大,学校提供的就业信息已经获得超过40%的毕业生的积极肯定,说明高校在毕业生就业工作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大进步。

  四、总结

  通过寒假期间我的亲身实践和信息了解,让我更多、更深的意识到具有专业技能和社会实践对一个应届大学生的重要性。新的时代由新的力量推动,而我们当代应届大学生担负着时代的使命,要尽自己的力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于零。理论应该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实践可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通过这段时间的实*,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因为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不同,从中所学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了。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从学*中实践。而且在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又加入了世贸,国内外经济日趋变化,每天都不断有新的东西涌现,在拥有了越来越多的机会的同时,也有了更多的挑战,前天才刚学到的知识可能在今天就已经被淘汰掉了,中国的经济越和外面接轨,对于人才的要求就会越来越高,我们不只要学好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还要不断从生活中,实践中学其他知识,不断地从各方面武装自已,才能在竞争中突出自已,表现自已。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2

  随着大学毕业生的增多,以及高学历人数的增多,当代求职大学生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而且受到各方面的压力的影响,人才堆积,职业上岗比例失调,导致就业难上加难,真是应了一毕业就失业。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求职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范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校漂族越来越多。针对该问题我们随机调查本院学生对就业问题准备得如何,对将来就业前景的态度,并且将数据总结处理,发现以下几点:只有xx%的学生有一直关注就业前景,几乎没有人想要创业因为需要资金门路关系,xx%的人选择要继续深造,而且*乎百分百的大专生认为毕业实*需要关系人脉,专业成绩倒是其次。少部分学生认为个人素质很重要,应该注重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修养。能否充分的准备就业对当代求职大学生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它决定你是否能在将来的社会生存中胜出。对你将来发展做出正确的判断。

  一、问卷调查

  (1)调查范围:xxxxxxx

  (2)调查目的:了解xxx对就业的准备情况,使他们能正确认识到未来的就业情势。

  (3)调查方式:网上问卷调查

  链接地址

  结果表明本院学生对就业的准备情况不是很好,大多数求职大学生都不能充分地准备就业,导致出现了一些问题,随着各大高校连年扩招,每年毕业生人数也在逐年增长。虽然**在不断地增加就业机会,而面对不断增加的就业人群,那只是一点皮毛而已,供不应求的现象依然存在。求职大学生就业的问题仍然不容乐观。

  (一)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有以下几个特点:

  1、就业岗位与毕业生人数差距太大

  大家都知道,大学毕业为的就是能找到好的工作,可是,就业问题一直让大家困扰呢。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供过于求。每年毕业的求职大学生的数量比社会上所需要的就业岗位数量多得多;而且,这个差距还在逐年的增大。然而,用人岗位增加的比例却远远小于此。这也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一个直接原因。

  2.热门专业人才过剩

  前些年,出现了几个热门专业,如计算机,土木工程等等。不可否认,这些专业至今仍然是热门专业,仍然是社会的焦点问题。致使众多考生纷纷报考这些专业。大多数人都是这样认为的:既然是热门专业,那么社会上的'需求量就大,工作自然就好找。这话不假,可是,当所有的人都这么想的话,就会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虽然需求量大,但学*这些方面的人才更多,已经超过饱和。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扎堆现象。这也就是为什么热门专业的毕业生们找不到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

  3.薪水与自己心中的希望值不符

  很多大学毕业生,尤其是名校的毕业生,刚刚毕业,刚刚踏入社会,就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希望自己的薪水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从而对一些企业的相对较低的薪水不屑一顾。

  4.各企业选人挑剔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的问题。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是求职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求职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求职大学生。这将是应届求职大学生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企业是不会无缘无故不要应届生的。

  (二)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现状与分析

  1、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随着*年来高校的不断扩招,毕业生人数骤增。从整个国家来看,正在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部分国有企业的大量职工下岗待就业,同时,农村富余劳动力正在向非农领域转移,向城市流动的规模不断扩大。这样一来,给求职大学生就业带来巨大的压力,形势越来越严峻。

  2、大学毕业生就业结构不合理

  毕业生在就业中出现了结构性矛盾,包括地区结构、专业结构等。就业受到经济发展的影响,经济相对较发达的地区,就业形势好,人才非常多,就业渠道也比较畅通,而西部欠发达地区,就业情况比较糟糕,缺乏人才,又流不住人才,造**才流失,经济发展缓慢。

  高校要建立求职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有效机制。理顺就业指导工作的体制,建立相对独立的就业指导机构,并充实人员与配备,充分拓展机构职能。就业指导机构还应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在涉及到学校调整专业结构工作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最终促使学校培养的人才能充分就业。

  4、加强对求职大学生的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工作的目的就是促进毕业生充分合理地就业。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加强对求职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让他们知道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要做好哪些准备。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在教材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到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形式上,要引入多媒体技术,生动形象,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同时不要把就业指导课拘泥于课堂,要采用多种形式,如请一些优秀企事业人士做报告,开设模拟招聘活动,还应注意网络资源的利用,组建网上论坛,让师生可以在网上进行探讨。

  5、求职大学生应提高自身素质,更新就业观念

  目前就业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实际上是能力与素质的竞争,求职大学生要把就业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上。在求职大学生涯中,要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要充分利用高校这一*台,不断地塑造自己,完善自己,在提高自己的学*成绩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

  另外,求职大学生们要认清就业形势,主动学*和掌握就业技巧,提高择业能力,对自己要有正确的认识,合理地确定就业期望值。只有这样,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在就业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

  总之,能否解决求职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到一所高校的生死存亡,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解决此问题,要在**的指导下,积极应对市场,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拓宽就业渠道,更新就业观念。同时,求职大学生也要及早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积极面对就业问题。

  调查报告执笔人:xxx

  xx年x月x日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3

  创业就业背景:毕业生即将走出校园,他们可以选择的,或许不只是进入一个差强人意的工作单位,解决“就业”难题。如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摒弃了竞争激烈的“就业”带来的压力,开始走上创业的道路,开拓自己的精彩人生。那么,分析“就业”与“创业”这两个虽然只是一字之差、却截然不同的两种生存方式,它们各自在刚走出象牙塔的莘莘学子们心里占据怎样一个地位?就业形势如何?创业到底难不难?

  就业难的原因:大学生不像以前那么珍贵了。现今的大学生越来越多,而就业岗位不多,这就造成了就业竞争十分激烈。这就是就业难的实质。就业时应注意哪些:简历不要乱投;没投过的公司来电,拒绝之;实*要先交钱的,没门;不签约就让干活的,考虑考虑,多方核实一下;不轻信任何口头承诺。创业所遇到的困难: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启动资金:除了家庭资助,绝大部分创业大学生没有其它经济来源。目前,也有一部分大学生通过勤工俭学积攒下来部分资金,但创业初期的花销,经常会远远超支。

  二.缺乏市场经营经验:大学生有激情、有抱负,但在实战中往往是“眼高手低”,对具体的市场开拓缺乏经验与相关的知识,在创业过程中很可能会因“纸上谈兵”而败北。

  三.心理承受能力弱:从小学到大学,十几年的学校生活,相对风*浪静少有挫折,在这种大环境下,大学生创业者们也普遍比较脆弱。其实无论何种创业都会有风险,创业的同时即应该有“风险意识”,要能承受住风险和失败,能够经得起市场的锤炼。

  四.创新能力不强:大学生创业失败的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忽视技术创新。很多大学生只看到他人成功后的表象,不顾时间、地点的差异,盲目照搬照抄别人的经验,结果“画虎不成反类犬”,自己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步他人后尘。

  五.所学知识与实际运用联系不紧密:很多大学生创业者的实际创业项目和

  自己所学专业不相符,或是自己所学的学科知识用不上。如此的“不搭界”既是所学知识资源的浪费,又是对创业时机的延误。

  纵观如今中国大学生就业市场需求,以及自主创业的积极性,对当代大学生就业与创业取得更好的发展,总结出相关对策如下:

  1.**:创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

  首先,**应加快经济发展,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其次**需继续重视和推进社会就业,进一步理顺毕业生就业体制,始终坚持市场取向,提高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同时提供优惠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和西部地区就业,鼓励自主创业。大学毕业生不应该仅是社会现有岗位的竞争者,挤占就业机会,而更应该是新岗位的开拓者,为社会带来就业的机会。并为创业大学生提供专业指导、法律咨询、市场分析等服务;对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在审批手续、金融贷款、工商登记、税收等予以特殊优惠。

  2.社会:观念与时俱进,服务实在周到

  毕业生更应当根据人才市场供求状况适当调整自己的就业预期。大学既培养社会精英,也培养普通的社会劳动者,“北大才子卖肉”很正常。经济发达地区和热门行业毕竟是少数,其吸纳毕业生的能力有限,而相当一部分不被大学生看好的地方和行业,却对大学生有着巨大的需求。同时建议建立全国性的就业信息网络,加强社会需求预测研究和报告,真正为毕业生提供细致周到的就业服务。

  3.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刻不容缓

  (1)毕业生就业情况已成为衡量高校办学成效的重要标志。教育部每年公布的各大高校就业率必然给学校施以压力和动力,学校只顾教育不管就业行不通了。

  (2)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职业能力之缝谁来填?目前情况下高校得担此大任。高校教学改革与社会发展、国家建设需要紧密结合。专业设置、课程结构要满足市场所需;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反馈”、“高校生源报考录取比预警”等系统,根据不同专业科学地制定扩招规模;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控制长线专业的发展规模,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的专业要减少招生数量甚至停止招生。

  (3)发展职业培训机构,大胆尝试校企联姻。刚从学校里出来的学生除了动手能力弱外,表达沟通能力也普遍存在问题。学校应增设职业培训机构或增加职业素质教育课程,包括商务礼仪、心理健康、与人沟通、融入团队等内容。将职业素质培训与实*结合起来,真正使毕业实*起到缩小、弥合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之缝的作用。

  (4)高校应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给就业指导工作重新定位,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部分,作为对学生的人生指导,满足学生对于人生发展和职业生涯设计的需求,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既弥补以前就业指导的不足,又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加强就业指导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在高等院校中构建适应社会发展的就业指导体系,建立完整的就业指导目标、指导内容,形成有效的就业指导方式和手段,逐步推进在整个大学期间的就业指导,并且在就业指导的同时推进对学生的人生教育,提高学生对素质教育的认同度和参与的积极性。

  (5)自主创业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体系改革的一个方向,也给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学*的“第三本护照”是创业能力。重视对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并将其在高校教程中加以正规化、制度化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趋势 解决大学生创业就业问题,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表现,也是改善民生、富民强国、促进和谐的大事。大学生毕业后没事干,是人力资源的最大浪费,对于家庭,对于社会,都会产生许多负面效应,必须加以高度重视和有效解决。创业就业大学生优先,应该形成共识和行动。一靠**给足政策措施,支持扶持到位,二靠大学生自身发奋努力,科学选择,三靠社会提供竞争机会,并能消除性别歧视,男女生均等就业机会。只有三股绳扭成一股绳,我们的大学生才有希望创业和就业。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4

  兼职,似乎已经成为大学生活的一部分。针对当前大学生大部分都有兼职的经历,我利用五一长假开展了一次主题为“关于大学生兼职状况”的社会调查。

  本次调查问卷主要针对以下几点进行了不同角度的调查:

  1、调查同学们对待兼职的态度,这是决定因素。

  2、针对已经从事过兼职的同学,调查他们从事工作的目的,在于其收获进进行对比,看看兼职是否对他们有益。

  3、在兼职过程中,同学们由于缺乏社会经验等因素将会遇到那些问题,他们是否有勇气面对,将采取什么方法应对?这是对同学们心理素质的检测。同时,学校是否该帮助?

  4、调查家长对同学们从事兼职的态度,这对同学们是否从事兼职工作也有很大影响。

  5、作为当代大学生,大家都具有各种各样的特长及不同的性格,这将直接导致从事兼职工作的种类不同及寻找兼职的途径不同。

  6、在大学期间,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学*,同学们是否能处理好学*与兼职的关系?

  调查结果发现:

  看待兼职的态度

  1、有无必要兼职

  从性别来看,分别有47.8%的男生,62.3%的女生认为大学生兼职非常必要。而认为大学生没有必要兼职的均占0%。其余的认为可有可无。

  从年级来看,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分别有31.9%,38.5%,65.8%的同学认为大学生兼职非常有必要,其余的同学认为可有可无。

  2、是否从事过兼职

  从性别来看,分别有15.2%的男生,19.6%的女生经常作兼职,65.5%的男生,79.5%的女生偶尔作兼职,10.8%的男生,7.5%的女生从未做过兼职。

  寻找兼职的途径

  从性别来看,分别有71%男生,78%的女生自己或通过广告找兼职,18%的男生,12%的女生通过熟人寻找兼职,11%的男生,10%的女生通过中介机构找兼职。与此同时,各年级差异性不大,基本与总体情况相符。调查还发现,85%的同学认为学校有必要成立专门的兼职指导机构,以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并确保兼职的安全。

  从事兼职的类型及范围

  从性别来看,分别有74.2%的男生,41.6%的女生作过家教。分别有16.7%的男生,74.5%的女生做过促销,分别有21.4%的男生,12.4%的女生发过传单,同时,还有少数同学从事过礼仪、家政、餐饮等兼职工作。

  从年级来看,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分别有21%,75%,85%的同学作过家教,分别有18%,28%,36%的人做过促销,分别有19%,24%,22%的同学发过传单。总体来说,同学们兼职的种类比较单一,而且,性别差异很大。经分析,原因有二:一方面,同学们只能选择耗时少,收入较高的工作;另一方面,社会经验少,工作能力有限,诸多用人单位不予考虑。

  从事兼职与学*的关系

  无论从性别还是年级来看,均有90%以上的同学认为兼职对学*的影响引人而异,只要注意调整,协调,就能够二者坚固。还有一少部分人说不清楚而者是否会有影响。

  从事兼职的目的与收获

  从性别来看,分别有48%的男生,39%的女生认为兼职可以挣到一笔完全属于自己的钱,颇有成就感;分别有42.3%男生,68.8%的女生认为兼职可以积累社会经验,为以后的工作奠定基础;分别有11.2%的男生,2.5%的女生认为兼职可以扩宽交际面。总而言之,绝大部分同学的监视亩的比较明确,认为兼职的收获主要是赚钱和积累社会经验。

  兼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应对方式

  不论从性别还是年级来看,超过70%的同学偶尔遇到过困难,20%左右的同学多次遇到困难,只有极少数同学很少遇到困难。所遇到的'困难中,基本不包括性别歧视,有部分同学认为是因为自身能力不佳,也有一部分同学认为是由于用人单位过于刁钻。遇到困难时,80%的同学积极想办法解决,10%的同学忍气吞声,自认倒霉;还有极少数同学不知所措。

  家长对兼职的态度

  总体来说,50%左右家长基本同意子女从事兼职,主要出于安全考虑;25%的家长完全同意子女从事兼职,并予以鼓励;20%的家长不同意子女从事兼职,并认为应以学*为主;还有极少数家长完全不同意孩子从事兼职。

  兼职所得收入的用途

  49%的同学讲兼职作为生活费,以减轻家庭经济负担;41%的同学讲起最为额外的零花钱;6%的同学将其作为恋爱开支;其余5%的同学讲起积累,作为长久投资。

  其实,不难看出,在大学生兼职过程中,反映出的一些列问题,还是值得我们去予以关注的。

  1、社会支持大学生兼职主要有下面的两个原因:首先是兼职有利于大学生更好的了解社会,锻炼能力,把课堂知识用到实践中,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其次才是鼓励学生通过兼职获取报酬,缓解经济困难。但在调查中,考虑经济因素的同学却占了大多数。由此可见,目前的大学生兼职状况与社会期望的帮助提高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初衷相差甚远。

  2、大学是所以为大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大学的深厚的文化积淀。而科学合理的参与社会实践对增强学*氛围时有所助益的,只是我们还没有讲起提高到那个层次。在对兼职形式的选择上,多数同学选择了家教,这对师范类的学生,当然是很好的锻炼机会。然而,要找到羽自己专业对口的家教也非易事,于是,“勉为其难”便可想而知。此外,在合理安排兼职与学*上似乎存在社更大的冲突。大部分同学只能勉强协调。

  3、大学生长期生活在象牙塔中,涉世不深,阅历不够,相对单纯,容易上当受骗。因才如何让大学生在兼职的过程中更好的融入社会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了解了大学生的兼职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后,我们大学生就应该努力更正兼职观念,树立正确的兼职观。兼职不只是为了报酬,更重要的是锻炼能力,实践所学知识。“钱”程不是兼职的最终目的,真正的深层意义是“前”程。另外,兼职要量力而行,适可而止。凡事皆有度,简直也不例外。应该以学业为主,切忌盲目。找好学*与兼职的*衡点,敢于尝试科技含量高地兼职,多尝试能锻炼能力,实践知识得兼职。

  其实,我们还应该注意的是学校的作用。现在的学校还有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值得我们去思考。

  我觉得学校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兼职观,从很次更高意义更深得兼职。从个人层面看,正确的兼职观有助于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从社会层面看,社会需要的是专业知识过硬,心理素质国强的优秀人才,正确的兼职观也红的重要一个方面。

  2、拓宽兼职门路,丰富校园兼职资源,开拓校园市场。

  3、完善对学生的利益保障措施,加强学生对社会的认识。有些同学建议建立相关的校园兼职网站,以方便大学生更好的从事兼职工作,我觉得是很有必要的。

  4、开发兼职市场,让社会更好的了解大学生得兼职状况。社会用人单位大多只是青睐学生廉价劳动力,很少关心学生的专业知识。因此,学校应该尽快完善兼职制度,让社会更好的与学生配合,为学生建立好这层观及的纽带。

  丰富多彩的大学生社会生活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激情,满腔的热情,正重要的是兼职经历。希望同学们在以后得兼职生活中,能够更好的发挥主人意识,在获得报酬的同时,得到更好的锻炼,为以后的就业打下基础。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5

  调研背景:

  虽然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大的问题一直存在,但只有今年,这个问题成为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的确,全球金融风暴的愈演愈烈已经是超过半数的企业蒙受损失,毕业生就业的形势更加不容乐观。为了更好的帮助我校学生解决以后的就业问题,现对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调研思路:参考已有的“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我们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院应届毕业生进行分析: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见第2、19、14、25题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见第5题

  3)与是否专业对口,见第7题

  4)地域意愿,见第10、11题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见第16、17、20题

  2、毕业生对就业信息的获取(包括获取方式和程度两方面),见第8、9题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见第3、6题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见第4、15题

  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含要求学校校,见第21、22题;要求自己,见第23、24、26、12、13题)

  通过对以上五大方面共25道问题的调查,我们希望分析出我院毕业生对就业的选择、认知的程度以及作为院方应当做什么样的工作来帮助毕业生应对就业问题。

  调查分析:

  一、热能专业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毕业生未来选择的大体方向是考研、就业两个,共占72%,其中选择就业的占51%。特别注意到有9%的同学选择了自主创业,11%的同学选择出国留学。对于选择考研的理由,多数人是因为研究生毕业能获得更高的收入、学术深造。择业观念方面,82%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一步到位,很少有人选择考研。25题中,15%的同学坚决不接受最差的机会。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有13%的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其余都没有明确的目标,甚至没有考虑过。

  3)与是否专业对口方面:逾八成的同学以找到工作为第一目标,对于专业对口性不很关心。

  4)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学们的首选,其余依次为东部沿海、生源地,有11%的同学没有固定意向。对于地域的选择,同学们的首选标准是工作待遇和发展机会要大。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性质方面,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是同学们的首选,其他选择比较*均,没有人选择自主创业。对于首份工资75%同学选择1500--3000,没有人选择800--1000。

  2、信息获取方面:就信息获取的程度,对于我校就业政策很了解的人占15%,不关心的占5%;就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选择并且方式很多样,其中通过学校就业网站和网上信息获取信息的人最多,各占17%,其它方式如辅导员老师通知、、学校就业网站、就业市场招聘广告等都有人选择,但人数不多,*均在10%左右。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有21%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实力找到工作。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有52%的同学没有签约任何单位,只有6%。

  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对学校,25%的同学需要职业生涯规划辅导,30%的同学需要区域与行业发展形势报告,只有28%的同学需要就业常识和应聘技巧或求职心理辅导,有37%的同学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意义不大;对自己,不同的同学认为自己欠缺的素质不同,分布很*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质是交流表达能力、改革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对于想要自主创业的同学,四成认为需要资金36%认为需要能力和经验。大多同学讲毕业生就业不顺利的原因归为就业人数太多、金融风暴、实践经验少。

  二、环境专业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有七成同学选择就业,择业观念方面,69%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没有人愿意一步到位,虽然很少有人选择考研,但很多考研的同学渴望更好的教育环境。25题中,八成的同学可以接受最差的机会。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有21%的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

  3)与是否专业对口方面:选择各个方面的同学人数很*均。

  4)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学们的首选,高达61%,其余依次为东部沿海、广州深圳,没有人愿意回到生源地。对于地域的选择,同学们的首选标准是更好的学*机会,其次则是岗位多元化和工作待遇。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性质方面,国有企业、民样大型企业是同学们的首选,其次是外企,**部门、民营单位不被同学们看好。对于首份工资六成同学选择1500--XX,没有人选择800--1000。

  2、信息获取方面:就信息获取的程度,对于我校就业政策很了解的人占17%,不关心的占11%,了解比较少的共有74%;就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选择并且方式很多样,其中通过网上相关信息获取信息的人最多,占19%,其它方式如辅导员老师通知、学校就业网站、学员就业网站等都有人选择,但人数不多,*均在15%左右。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72%的同学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而且只有14%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实力找到工作。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有81%的同学没有任何签约单位

  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对学校,五成的同学需要区域与行业发展形势报告,有32%的同学需要就业常识和应聘技巧或求职心理辅导,因而有49%的同学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意义不大;对自己,不同的同学认为自己欠缺的素质不同,分布很*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质是信息收集、汇总、分析、处理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自我学*提高能力。对于想要自主创业的同学,五成认为需要资金五成认为需要能力和经验。大多同学讲毕业生就业不顺利的原因归为在校参加技术锻炼机会少、没有适合自己的岗位、实践经验少。

  三、建环专业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毕业生未来选择的大体方向是考研、就业两个,共占78%,其中选择就业的要略高一些。特别注意到有10%的'同学选择了自主创业。共有43人选择考研,对于选择考研的理由,多数人是因为缓解就业压力、学术深造。择业观念方面,83%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一步到位,很少有人选择考研。25题中,九成的同学可以接受最差的机会。

  当代大学生面临着相当严峻的就业形势,零八年的持续经济危机不仅影响了世界各国的经济,还导致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各 校大学生带来了相当大的影响,面对危机我们应该何去何从呢?

  对此我利用寒假的时间对这个令人烦恼而大家又不得不面临的问题作了一次深入的调查。

  全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使大学生就业走向越来越难的趋势。大学生就业难主要表现在:

  1.供与求*行上升,供求矛盾并不突出。从总体情况来看,零九年第一季度的全省人才市场供需两旺,其中提供的职位数达到了二十四万余个,创历史新高。而在第一季度,全省各地人才市场接待、登记的求职人数更是达到了七十七万余人次,这个数字里面虽然存在着有重复登记和已经就职而想跳槽的在职人员等情况,但仍明显反映出了零九年我省的就业压力巨大。

  为了促进广大求职者特别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作为**所属的各级人才服务机构将在今年开展一系列的就业服务活动,包括每季度在省内上召开的全省人才市场共同举办的高校毕业生网络招聘会和每年开展的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组织各类企事业用人单位进入高校开展校园招聘会,组织实施一村一大 、 三支一扶 、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 专项计划,开展高校毕业生创业活动等系列服务举措。而高校毕业生则应该更进一步的提升自身就业能力,积极主极的参加各种就业培训、就业指导、见*实*活动,同时更深层次的转变就业观念,特别是转变择业地区观念,面向基层、面向大量急需人才的困难地区就业,争取成功的迈出自己职业生涯的第一步。

  2.量与质逆向而驰,量稳质降十分明显。缺少训练良好的毕业生,将会妨碍我国经济的增长和发展更高层次的产业。由于我国许多大学毕业生缺乏实用技能和糟糕的英语口语能力,妨碍了我国发展服务型产业, 尽管我国大学大量扩招,每年生产出大量毕业生,但从我国现在的制造型模式转向服务和研究型产业所面临的诸多困难。随着跨国公司在我国不断扩展业务,它们将面临着招聘高质量工作人员的困难。丰裕的大学生中存在匮乏的知识,大批量的毕业生,很少有人能够游刃有余地在出口服务行业工作。

  我国学生的教育模式使他们难以学到跨国公司所需要的实用技能和团队精神。大学教育采用的是理论化的、局限于书本的和老师传授的方法,英语教学对话能力也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

  我认为,我国教育应当提高大学与企业之间的 联合机制 ,让毕业生能够学到公司所需要的各种技能,我国需要在这个问题上想出对策。当然作为大学生自己也应该宽泛的发展自己的见识。

  3.冷与热分布不均,冷热两极反差强烈。临*年底,大中专毕业生开始进入应聘高峰。我*日走访部分中高职院校了解到我市内一些中高职院校现已开始积极筹划零九届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但受经济形势变化及我市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今年的高职生就业出现了冷热不均的情况。

  首先,物流毕业生过半专业却不对口。前几年,物流专业火得不能再火,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应该是小菜一碟。然而物流专业往日风光不再,部分高职院校招生就业办负责人坦承,物流专业已成就业最困难的专业之一。

  去年某院首届物流专业招生时共招了四个班两百多学生,然而去年毕业之后,据某院流专业毕业生顺利毕业走向社会,当初第一届物招生就业办统计,目前仍在从事与物流相关的职业的学生已不到四十人。为此,他们今年在招生的时候,仅仅只招了一个班。

  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一方面受金融危机影响,不少物流企业业务量萎缩,为了节约经营成本,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较往年大幅缩水;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前几年物流专业大热,不少院校根据专业设置紧贴市场需求的原则,大量招收物流专业学生,几年之后导致物流专业人才太多,而市场需求不多。对于已经在物流公司就业的毕业生来说,物流公司的待遇普遍偏低也是导致大部分已就业的毕业生转行的重要原因。不少在物流公司上班的毕业生,工资待遇各方面与一般的普工几乎没有差别,且大部分物流公司规模偏小,一些毕业生甚至沦落为仓管员、搬运工等,因此一些毕业生纷纷转向市场营销等领域。另外中高级焊工供不应求。在物流专业就业遇冷的情况下,部分新兴专业的毕业生却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例如机械制造、模具设计等专业,基本上学校培养的人才每年都被企业提前预订。

  据我调查市场了解到,一个模具专业培养出来的焊工,经过在企业半年到一年的实操训练,熟悉工作流程之后,收入比其它专业要高很多,如果考取焊工证,他们的月工资最低不会低于三千元。而这类人才一直颇受格兰仕、长虹等企业的欢迎,而随着广船等大型央企落户我市这类人才的需求将会更加旺盛。

  随着我市产业结构的调整,房地产、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在我市的兴起,无疑需要大量人才为其服务,为此,我市中高职院校纷纷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培养相应人才以满足市场需求。

  其他灯饰专业人才一将难求 。但是在灯饰人才集聚方面,确实无法与它灯都的身份相称。日前,我市有十余所中高职院校,但是目前基本没有一所学校培养专业的灯饰专业人才,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据我了解,在部分中职院校中,与灯饰比较相*的专业就是五金电子类,但是基本上没有灯饰外形设计等方面的专业。在各种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中,往往设置有五金电子类、灯饰照明类招聘专区,但是灯饰照明类应聘毕业生与企业招聘专业的灯饰人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毕业即失业 已成为当今不少大学生的口头禅。其实,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原因除了就业形势严峻以外,很多大学生不愿为生存而打工 、宁愿 为理想而待业 的思想观念也是造成就业难的一大因素。目前,高校毕业生大多扎堆于城市,就业不均衡的现象依然严重。

  当下,教育部等有关部门已将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 重中之重。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应该适时调整心态,降低就业期望值,到农村去,到西部去,到人才紧缺的地方去,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现在,最让我们担心的是,自己如果选择到基层工作,以后是否还有选择其他职业的机会,对于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的毕业生,**能否出台相应的政策。

  所以我又特地从市人才交流中心了解到,今年十月,为全面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我市**结合我市实际,特别制订了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攻坚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方案中制订的多项优待政策为大学毕业生就业提供了良好*台。各部门及教育机构也将加强高校就业指导机构建设,帮助毕业生了解就业政策,提高求职技巧,调整就业预期。**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岗位就业,对于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从事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的高校毕业生,符合就业困难人员条件并在公益性岗位上就业的,经劳动保障部门审核、***门复核后,将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和公益性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标准,按实际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及失业保险单位缴费部分之和计算。对于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其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就业的,给予相应薪酬或生活补贴。另外,对于到城市社区基层岗位就业并已服务期满的高校毕业生,参加市、县级公务员录用考试或事业单位招聘的,笔试成绩加五分;对到农村基层岗位就业并已服务期满的高校毕业生 ,参加市、县级公务员录用考试或事业单位招聘的,笔试成绩加十分;对经考试或考核到县以下农村基层单位就业并服务满四年的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的高校毕业生给予相应的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补偿。这个方面和国际经济形势有很大关系,另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于市场就业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提供帮扶与补贴。

  据我最*调查了解,截至目前,对于尚未就业的我市高校毕业生可在户籍所在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失业登记手续,领取就业失业登记证。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将按照相关规定将其纳入本地失业人员统筹管理,享受国家关于失业人员就业的优惠扶持政策。

  我市人事、劳动保障、教育部门和高校将把家庭困难高校毕业生及长期失业、残疾人等就业困难的高校毕业生列为重点帮扶对象,积极为其提供就业援助,并由人才服务机构负责建立困难毕业生信息库,组织力量实施职业指导。通过向用人单位重点推荐、利用**购买的公益性岗位进行托底安置等多项帮扶措施,有效促进困难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6

  据市人事部门统计,随着国有企业改制的完成和新的非公企业的诞生,以及毕业生择业观念的改变,非公企业已成为广大毕业生首选的主要去向。在我市落实到企业单位的*3万人中,非公企业接收毕业生占了全市企业接收总量的91.0%,继续成为吸纳毕业生的最大载体。全市录用到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人数分别是671人、4581人(其中教育系统2183人)。

  而苏州的五个县级市,也成为接收毕业生的新亮点。数据显示,xxx年xx市区共接收毕业生15330人,五个县级市共接收22156人,市区与五个县级市接收之比为1:1.45。其中,xxxx市、xx市接收总量增幅较大。此外,五个县级市xxxx年接收的研究生共277人,比前年增加159人,增幅高达135%,县级市对高层次毕业生的吸引力正在增强。

  总体来看,工科类专业的毕业生较占优势,新专业面临新机遇。与我市产业结构相匹配的机械类、电子类等工科类专业的毕业生仍然“吃香”,医学类以及工程类等行业特点明显的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总体较好,像物流、营销类等新专业的毕业生呈现出供不应求的态势。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7

  一、调查背景

  *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不断进行改革,高等教育加快了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步伐,高校大学生数量迅速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现。通过本次实践调查,我们进一步了解分析了金融危机过后大学生就业状况以及大学生为就业所需要提高的素质能力和就业工作指导,寻求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途径。

  随着我国现阶段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社会可提供的就业岗位增长缓慢,因而造成就业矛盾十分严峻。同时,毕业生就业市场化与毕业生滞后的就业观之间的冲突显得十分突出,毕业生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就业的态势尚未形成,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这些都影响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

  时下又将是毕业生就业的高峰期,为了更好的了解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和对目前就业形势的认识,我们组织了此项调查,由此进一步分析大学生的就业前景,以便为学校提供未来就业指导工作的资料与对策依据,也使在校大学生在整个大学学*期间进行以提高就业竞争力为目标的就业准备,培养大学生追求最优选择和最佳就业的精神与品质。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家乡启东的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发放问卷80份,收回有效问卷65份。

  三、调查内容

  (1)就业倾向分析

  1、大学生今后就业的岗位大多集中在国企及**部门,就业地区主要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城市或东南沿海城市,总体趋向稳定。

  2、大多数大学生想过自主创业,但资金和经验成为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瓶颈在自主创业这个问题上,70.12%表示想过自主创业,大学毕业生不应该仅是社会现有岗位的竞争者,挤占就业机会,而更应该是新岗位的开拓者,为社会带来就业的机会。但是资金和经验仍是制约大学生自主创新的主要瓶颈,占65.56%;认为自主创业最需要的是政策支持和技术的分别占10.17%、14.17%。

  3、半数以上的大学生愿意参加苏北志愿者服务计划及报考村官对于是否愿意投身苏北志愿者服务计划,55.6%的被调查者愿意投身苏北志愿者服务计划。在对于村官的选择上,5%的大学生已报名村官考试;57%有意向朝村官方向发展,但自身条件不够。这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也在发生新的变化。

  4、大多数大学生的择业观是先就业后择业,超过半数的认为专业对口对未来选择工作比较重要。

  (2)就业工作指导

  1、在校期间对大学生工作影响最大的教学环节是社会实践

  2、对今后就业最为重要的素质和能力培养还是社会交际能力,最需要的就业指导是就业面试的指导

  3、大多数大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很重要67.01%的大学生觉得职业生涯规划很重要,而不太确定是否重要占了18%,有将*十分之一觉得职业生涯规划不重要,没有考虑过职业生涯规划的占5%。

  4、54.3%的大学生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持基本满意的态度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持基本满意态度的占54.3%;有相当一部分认为不太满意,占27.3%。这表明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还存在诸多不足,需要进一步提高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质量。

  5、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主要渠道还是人才招聘会

  6、大学生希望企业人士、成功的校友来学校做就业报告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企业需要的人才类型和在校期间应为就业做何准备

  11.4%表示希望企业人士来学校做就业报告的主要内容是生涯规划;55.6%希望是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8.7%希望涉及该企业的发展前景和规划;***%希望应涉及市场经济基本规律;12%希望讲解关于员工的职业素质。62%的大学生希望其报告主要讲述在校期间应为就业做何准备,9%希望是关于如何处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22%认为就业报告的主要内容是“成功的因素”。

  四、调查建议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加剧,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年来本就不大乐观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为了减少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扩大大学生就业,需要**、社会、高校以及大学生等共同努力。

  1、**:创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

  首先,**应加快经济发展,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其次**需继续重视和推进社会就业,进一步理顺毕业生就业体制,始终坚持市场取向,提高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淡化户口对劳动力市场供需双方自主选择的约束,淡化单位的福利保障功能,在户口、档案管理和劳动保险等方面给予相应配套的社会保障。同时提供优惠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和西部地区就业,通过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岗位补贴、助学贷款代偿、考研究生、考公务员加分,以及扩大“三支一扶”、“志愿服务苏北计划”、“大学生村官”等计划,多种手段鼓励毕业生去基层工作。

  第三,鼓励自主创业。大学毕业生不应该仅是社会现有岗位的竞争者,挤占就业机会,而更应该是新岗位的开拓者,为社会带来就业的机会。调查资料显示:资金不足仍然是制约大学生创业的主要瓶颈,**应出台鼓励各种资本对毕业生新创高科技实体进行投资的倾斜政策;设立大学生创业基地,并为创业大学生提供专业指导、法律咨询、市场分析等服务;对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在审批手续、金融贷款、工商登记、税收等予以特殊优惠。第四,扩大毕业生入伍人数,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让部分优秀毕业加入人民***,既有利于提高军队素质,同时解决部分大学生就业。

  2、社会:观念与时俱进,服务实在周到

  我国社会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势在必行,必须彻底摆脱长期以来固存于人们头脑中的人分五等、官分九级等封建思想的束缚,真正认同劳动者无高低贵贱之分的观念,形成行行出人才的社会意识。同时实实在在地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的服务。毕业生更应当根据人才市场供求状况适当调整自己的就业预期。大学既培养社会精英,也培养普通的社会劳动者,“北大才子卖肉”很正常。经济发达地区和热门行业毕竟是少数,其吸纳毕业生的能力有限,而相当一部分不被大学生看好的地方和行业,却对大学生有着巨大的需求。同时,建议建立全国性的就业信息网络,加强社会需求预测研究和报告,真正为毕业生提供细致周到的就业服务。

  3、高校:教育改革刻不容缓

  (1)毕业生就业情况已成为衡量高校办学成效的重要标志。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职业能力之缝谁来填?目前情况下高校得担此大任。高校应该努力提高办学水*,应转变观念,把握教育国际化的潮流,加强世界高教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全面提高办学水*。高校教学改革与社会发展、国家建设需要紧密结合。不断进行教育改革,高校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快调整高校专业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专业设置、课程结构要满足市场所需;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反馈”、“高校生源报考录取比预警”等系统,根据不同专业科学地制定扩招规模;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控制长线专业的发展规模,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的专业要减少招生数量甚至停止招生。

  (2)发展职业培训机构,大胆尝试校企联姻。刚从学校里出来的学生除了动手能力弱外,表达沟通能力也普遍存在问题。学校应增设职业培训机构或增加职业素质教育课程,包括商务礼仪、心理健康、与人沟通、融入团队等内容。将职业素质培训与实*结合起来,真正使毕业实*起到缩小、弥合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之缝的作用。

  (3)高校应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人群中,有67.01%的人觉得职业生涯规划很重要。给就业指导工作重新定位,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部分,作为对学生的人生指导,满足学生对于人生发展和职业生涯设计的需求,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既弥补以前就业指导的不足,又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加强就业指导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20xx年,教育部发文要求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逐步由选修课过渡到全校公共必修课,将其与传统公共必修课等置于同地位。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新时期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手段;系统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够为学生找到适合个体发展的职业目标,而且通过细化过程分解目标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另外,良好的目标意识促使学生充分利用时间资源进行有益的活动,从而可以减少他们接触不良信息的机会,这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尤为重要。在高等院校中构建适应社会发展的就业指导体系,建立完整的就业指导目标、指导内容,形成有效的就业指导方式和手段。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8

  摘 要:在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本文通过文献法和问卷法分析了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理论和政策,调查了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发现当前大学生对就业指导工作的需求十分迫切,但是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开始较晚,提供的服务也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发布的信息不够齐全,指导的手段也较为单一。因此急需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效度、知名度以及从业人员的素质,切实发挥就业指导的作用,促进学生就业。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 就业指导 调查报告

  一、引言

  我国高校从1999年起开始的扩招,如今已达十年之久。虽然到了20xx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大幅超过当年预计的占适龄青年15%的目标 ,但是大学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多,却给每年的就业形势带来严峻的挑战。

  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是115万,到了20xx年6月这个数据已经超过630万。然而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却并没有随之一路上升,尤其是20xx年甚至出现了大幅度下降,就业率从20xx年的77%下降到20xx年的70%。再据教育部统计,截至20xx年7月1日,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72.2% ,涨幅并不大,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大学生的就业难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

  二、文献综述

  就业指导的工作最早起源于西方国家。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在学校就业指导的发展中经历了安置就业的择业指导和生涯辅导两个阶段。1908年创建波士顿地方职业指导局之前,英美的少数中学和中等专业学校已开始尝试就业指导。20世纪20年代波士顿地方职业指导局并入哈佛大学研究院,开始了专业化的师资培养,推进了学校的就业指导运动。20世纪50年代之后,受职业生涯发展理论的影响,基础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开始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学校的就业指导开始了专业化、规范化和课程化的发展。

  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 。20xx年教育部制定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及队伍建设的几点意见》(教学[20xx]18号),要求高校建立并健全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机构。根据教育部要求,20xx年起我国所有普通高校必须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 ,从大学新生入学开始就接受就业指导教育,规划职业生涯。

  可见,就业指导工作在不同国家和其发展的不同阶段,就业指导的对象、性质和所指的含义略有不同。本研究定义的就业指导工作指的是目前中国普通高等院校中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的从提供就业信息,帮助学生择业到规划学生发展的指导工作。

  就业指导相关的理论国内外已有很多研究成果,例如美国波士顿大学弗兰克帕森斯(Frank Parsons)教授的特质-因素匹配理论,该理论在我国应用最多 ,又称人-职匹配理论,他指出选择职业是人的生理、心理特点(特质)与职业对人的要求(因素)相互匹配的结果。另外还有霍兰德的职业个性理论、美国职业指导专家伊莱?金斯伯格(Eli Ginzberg)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美国埃德加H.施恩教授提出的职业锚等。其中在我国应用最多的是帕森斯的特质-因素匹配理论,。

  三、调查的过程

  1.调查地点的选择。本研究是在Y大学(位于山东省青岛市,是一所综合性省属重点大学)进行的问卷调查。

  2.调查样本的结构。根据研究的目的,考虑到实际调查的可行性,作者将研究对象界定为在校内的学生,毕业班外出实*和找工作的学生暂时没有涉及到。

  3.调查对象的抽取。从各院系随机抽取了五个本科班,两个研究生班,并由这几个班级的班干部随机抽取本班在校同学作为调查对象,由于选取调查对象时所依据的标准只有在校内这一项,如果忽略极端偏差情况的发生,可认为本方式接*于随机抽样。

  4.问卷的编写。本调查研究所用问卷采用的是自填问卷,根据前期对文献资料的查阅和参考,一共设置了28个问题,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搜集被测者的基本情况,还包括被测者的性格特点、自我认知状况等。第二部分主要是关于就业指导工作的问题,涉及到学校就业指导工作开始的时间、指导的内容、工作人员服务情况、产生的效果等方面。提问方式主要是不定项选择题,被测者只需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和想法勾选答案,若有补充则在空白处填写。

  5.发放问卷。调查问卷不记名,由被测者带回填写,写完后回收。调查时间是20xx年6月下旬,实际发放问卷600份,收回590份,其中580份为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6.7%。

  6.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详见表1。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1.对就业指导的需求。

  如表2所示,目前大学生有超过百分九十的比例是需要专业就业指导服务的,并且有绝大部分学生(超过90%)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清晰,有少数学生甚至没有规划。因此在高校设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或部门是非常必要的,并且学生们希望能够尽早开始接受就业的指导,超过百分之五十的学生期望从大学一入学甚至高中起就开始接受指导。看来,大学生对就业指导的需求不仅很强烈而且很迫切。

  2.对于学校提供的就业信息,仅有6.9%的同学认为及时和10.3%的同学认为齐全;对就业指导部门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和专业素养的评价中大部分同学态度中立,主要原因可能是他们*时接触这些工作人员的机会很少,也没有渠道知道工作人的资质如何,因此很难做出过多的判断。

  另外,在接受过就业指导的学生中,仅有3.4%的学生认为得到的帮助很大,大部分学生还是认为只得到了有限的帮助。没有接受过具体的就业指导的学生比例也是不容忽视的。

  3.大学生择业的现状。这部分的内容在调查问卷中设计为多选题,因此只统计得票数,并将各个选项依据得票有多到少进行降序排列,得出表3。

  根据表3可以得出,大学生在找工作时信息的.来源和就业技能、观念、知识的来源大都首选书刊、网络等大众媒体,这当然无可厚非,但是从学校就业指导部门获取信息这个渠道却被排在了后面。

  学生在求职中遇到的困难,排名靠前的几项都是可以通过专业的就业指导来改善的,也正是目前我国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应该做到的重要工作内容。

  4.对就业指导内容与方式的期望。这部分的内容在调查问卷中也设计成多选题,因此只统计得票数,并将各个选项依据得票有多到少进行降序排列。

  大学生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期望还是很大的,其中最大的希望还是提供就业信息,其次是应聘技巧。而且大学生对提供就业实践和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需求也是十分强烈的。

  关于指导方式,大学生对目前普遍开展的专题讲座的形式并不十分感兴趣,大家对方式的选择还是十分丰富的,可见,就业指导工作的展开还需要更加灵活、生动和切实有效的方法和形式。

  另外,问卷中还设计了开放式的问题,让被测者畅所欲言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认识。被测者提出的看法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认为学校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学生的需求和社会需求把握不准确,没有起到发挥应有的作用;二是认为学校对这项工作的宣传也不到位,在学生中的影响力不够。

  五、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综上所述,目前大学生对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有着十分迫切的需要,大学生对这项工作的期望也是较高的。高校如果能够进一步做好就业指导工作,意义非常重要,不仅可以切实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就业,还可以有效缓解**和社会的就业压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当然,从调查的结果来看,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也十分明显。针对前文叙述的就业指导工作现状,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和建议,仅供参考。

  1.就业指导工作应尽早地展开。建议从新生入学开始就着手开始基础的就业辅导,至少让同学们了解本专业就业的主要去向,介绍一些就业需要具备的能力素质要求,让学生心中有数,提早做好准备。

  2.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就业指导队伍。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大都只停留在提供就业信息,介绍应聘技巧等表面的工作上,没有专业的高素质工作人员为大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心理辅导或者对就业信息进行分析和统计。若能建立一支专业的就业指导队伍系统开展这项工作,将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3.采取灵活多样的指导方式,提高就业指导的有效性。就业指导工作不能光靠几个部门工作人员来展开,也不能停留在单一乏味的方式和手段上,可以借鉴前文提到的实战演练、互动沟通、经验分享、案例分析等学生感兴趣方法来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达到的效果。

  4.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信息透明度。虽然学校的就业指导部门在切实地展开自己的工作,但是由于宣传的不到位,造成许多低年级的同学并不了解这项工作,也不了解学校提供的就业信息。可以将学校就业指导部门的工作印成小手册,通过班委、或者以宿舍为单位,主动向大学生传播这类信息。

  最后,由于本次调查的时间有限,样本只选取了在校生作为调查对象,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样本的代表性;调查问卷只是一个学期的数据;数据分析的手段也有限,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研究的结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1999年。

  [5]梁业胜,黄翠瑶:《国外高校就业指导队伍建设的成功经验及其发展趋势》,载《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xx年第4期。

  [6]覃干超:《高师院校职业指导模式》,载《高教论坛》,20xx年4月。

  [7]王洋:《本刊调查:就业指导课"对口不对味"》,载《中国大学生就业》,200年11月,第32-34页。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9

  针对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文学院团委制作《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问卷》,并面向20xx级、20xx级、20xx级50名学生做了调查分析。通过调查问卷,我们发现:

  一、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

  大学生存在就业困难,总的原因是高校毕业生总量逐年增长明显,就业市场需求却增长不快,导致今明两年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前景不容乐观,形势严峻 。

  二、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看法

  据对50名大学生的调查表明:96%的被调查者认为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对就业前景感到悲观,只有少数的大学生不为自己的就业前景但忧,认为就业形势是正常的,竟争是必然的。

  根据调查,个人能力不足已成为制约大学生就业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就业能力与一般意义上的能力概念有所不同,其特指大学生进入人才市场所需的社会实践能力、求职技巧等。此次问卷调查显示,高达46%的大学生将“缺乏社会经验”视为最困扰大学生就业的因素。有38%的学生表示个人能力不足而成为制约成功择业的首要问题,另有12%的学生认为求职技巧的'缺失是求职过程中最为头痛的问题。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0%的在校生表示在校做兼职、家教或担任学生干部职务等是增加自身今后求职成功的最佳途径。而已踏上工

  作岗位的毕业生则认为,在校生应该多进行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那才是提高自己求职成功的最佳途径。这是在校大学生对社会实践存在的误区。

  三、高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脱离

  调查中大学生大部分认为目前的高校教育不能完全适应市场需,高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轨,以致大学毕业生就业时在选择单位与职业过程存在困难。从目前情况看,高校专业结构设置落后于市场发展。99年扩招使大学生数量急增,但扩招专业相对集中,高等教育大众化,但专业相对集中、促使某些专业人才供大于求,造成了大学生就业存在一定困难。

  四、 大学生就业意向现状分析:

  从调研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大学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表示担忧,就业压力较大。据调查问卷的调查显示,有58%的大学生认为当前找工作困难较大;12%的大学生认为,无所谓;有20%的大学生对当前就业形势持乐观态度。6%的同学认为就业压力过大,毫无希望。

  1、由于就业压力大, 30%的同学毕业打算考研究生,以此增加竞争力;24%的同学打算毕业就选择单位就业;8%的同学毕业打算主张自主创业;4%的同学毕业打算出国;14%的同学不知道如何选择;20%的同学毕业有其他打算。

  2、在择业时,大家比较注重自己在单位的未来发展、并且要求职业符合自己的规划,大多数同学把就业看成一辈子的大事,认为“一次就业定终身”,精神负担很重,往往不能正确定位就业期望值

  3、大家对薪水的要求较高,普遍希望在3000元以上,大多数同学对薪水过高的要求忽略了自身条件、个人专长发挥和今后的成长。毕业生不能根据自身的情况给自己合理定位,不能适当地向用人单位展示自己的长处,从而错过机会,影响了自己的就业。

  4、较多数同学已经做过职业规划。28%的同学自己做过职业生涯规划,24%的同学通过学校老师做过职业生涯规划。14%的同学通过校外咨询机构做过职业生涯规划。16%的同学没有做过职业生涯规划。

  五、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1、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的就业是越来越不容乐观。大学生要在大学里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就很多毕业生而言,与其说就业困难,不如说是就业迷茫,不知道自己应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对自己的未来发展缺乏科学的规划,这往往成为他们面对就业压力时感到手无足措的一个重要原因。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是提升就业能力的基础。

  2、在校求学期间,不能只注重专业知识,而忽视了心理质的情况。在求职过程中,有些学生一旦遭遇失改,便一蹶不振,这也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原因。大学生应该注意锻炼自己的坚忍不拔的性格,在求职中充分了解就业信息,觉着、冷静应对所有遇到的困难,用积极的的心态扫除成功路上的障碍。

  3、正确的择业心态,转变就业观念

  (1)首先,要极积、主动寻求就业,而不能被动的“等、靠、要”。很多大学了生把就业寄托于在社会关系资源上,或是企求学校解决就业问题。事实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已经实现用工制度的双向选择,大学生主动推销自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实现就业途径,因为能否胜任还得靠实力说话。

  (2)其次,要破除传统就业观念,实现多元化就业。大学生在择业时往往会受到来自社会和家庭中传统观念和传统心理的压力。不少人选择大城市、“铁饭碗”,还有外企,很少人选择西部和基层。这就使就业成了过“独木桥”。大学生在这时应该改变一下就业观念,面对现实,就能较快的找到能够以挥自己特长的工作。

  (3)最后,避免盲目追求,正确认识自我。我国高等教育现在正向“大众教育”转变,一些大学生缺乏危机意识,“眼高手低”,盲目追求就业中的高层次,高薪酬,在择业类型和择业区域上出现“扎堆”现象,造成了供求脱节,这也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大学生只有改变以前的“精英就业”观念,树立人职匹配的“大众化”就业观,才有可能实现就业。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10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的阶级性特征,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它强调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现中国的经济正在快速地发展,但在人口基数如此庞大的国家,并且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了一个严峻的问题。

  对于此次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查报告,在学院的问卷调查中,以全院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共发出20份调查问卷,实收20份,回收率达到100%。

  在被问及学生对本专业的满意与否主要取决于能否择己所爱,该专业能否在将来帮助自己找到好的又喜欢的工作。调查发现,有21.0%的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较满意,有66.6%的大学生不清楚,有10.0%的大学生比较不满意,有2.4%的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非常不满意,各专业的满意程度没有显著差异。

  对专业不满意的直接表现是对本专业的学*动力不足或毕业后不愿从事与专业相关的行业。高考填报志愿时对专业的了解与自身了解的缺乏,可能是导致只有21.0%的学生对所学专业持满意态度的原因之一。因为对大学生活的憧憬,对五花八门的专业的不了解,抱有神秘感,从而选了一个自己以后不喜欢的专业。另外,个人兴趣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也可能是原因之一。比如,某个同学对某种专业很有兴趣,但社会需求相对比较少,此时可能会产生心理冲突,也许选了一个自己并不感兴趣的但赚钱的专业,梦想与现实出现落差,从而对所学专业不满意。而专业在一定的程度上决定了职业取向,如果对本专业不满意或态度模糊,势必会影响自身潜能的开发,以及今后的择业。但对于对就业的认识与了解的问题上他们有大部分则表现得很茫然,从这表明他们对现阶段中国的就业情况不是很了解。

  金融危机使得我国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大学生就业难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这种情况下调查分析大学生就业状况,从中探讨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方法,以及大学生如何正确树立就业观。

  在面临就业问题的前提下,首先,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当代大学生必须有把自己事业与国家进步、社会的发展及人类的文明融为一体的品格,崇尚***,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大学生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面临更加激烈社会竞争,能视变化为机遇,视困难为坦途,有顽强的自制力,坚定的信念,及对生活充满期望,充满热情。同时,也要有良好身体素质,健康欠佳会减弱人才的决策能力,因为如果要达到目标需要体力与耐力,一个人就可能因体力不支而放弃。除素质外,还需要注重能力的培养,能力是一个人素质的外在表现。当前社会大学生必须尽可能培养自己,处理信息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处理好人与资源的能力、运用技术的能力等。其次,加强社会实践。大学生可利用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第三,正确就业定位。当前大学生求职择业应当面对现实,根据市场实际状况更新观念,转换思路,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工作,而不应过分关注工资水*及地理位置等,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最终实现人生价值。第四,借助各种渠道,把握就业机会。当前大学生可利于人才交流会、网络资源等途径,寻找合适就业岗位,主动大胆把自己真实才干推销出去,珍惜和抓住来之不易的就业机会。第五,先就业后择业。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不得已时,大学生应转变就业观——先就业后择业,求职择业不可再像过去那样追求一步到位,如果斤斤计较眼前的职业岗位是否理想,那就会失去许多起步的机会,可以在先就业过程中积累工作经验,使自我价值得到较大的提升,为以后找到理想的工作奠定基础。

  在当今一职难求、就业压力巨大的'阶段,找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让自己的经济独立是大学生的首选,将理想和现实有机地结合起来力争在工作的逐步调整中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是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关键阶段。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要心中有理想自身有行动,身处逆境仍可为大事。心中不灭的理性才是成功的动力,矢志不渝的努力一定换来需要的东西。

  毕业生们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一定要正确认识自己自身的价值和分析就业形势,明确自身发展方向并清晰定位。要树立正确的就职观念,不挑三拣四。积极争取适合自己的就业之路。在不同性质、不同规模、不同层次、不同待遇的单位发挥才智和作用。并以合格的政治素质、良好的道德素养、健康的身心素质、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及以较强的工作能力素质,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面对当下各行各业都出现了人才紧缺的现象。高校毕业生人数在大幅度增加,而就业的难度也在响应地增加。及时掌握就业信息,把握市场需求的发展态势,时刻处于备战状态,为自己将来的前途做好充分的准备,以便在毕业时能够顺利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所以,此次的调查报告具有极其重大而又深远的现实意义。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11

  摘 要: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末大学开始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就随之产生了,*几年,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下降,供需比日趋上升,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当前最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因此,我对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进行了调查,以了解相关原因和一些措施。

  一、主题简介

  1、了解大学生就业问题

  2、了解造成就业难的原因

  3、了解解决就业问题的方法

  二、活动日程

  1、20xx年2月5日:去太仓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报刊资料

  2、20xx年2月6日:在网上查询相关信息,向附*的公司、工厂以及周围工作的亲戚朋友了解情况

  3、20xx年2月7日:整理资料,完成报告

  三、调查情况

  1、调查背景

  按要求进行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完成一份真实科学的调查报告

  2、调查目的

  了解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和问题,为将来进入社会做好相关准备

  3、调查对象

  就业的大学生以及周围工作的亲戚朋友

  4、调查方法

  查阅相关书籍报刊;查询网上信息;询问亲戚朋友、公司职员

  5、现状与问题分析

  经过调查发现,大学生就业状况严峻,面临就业难问题,而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社会原因

  每年毕业的大学生的数量比社会上所需要的就业岗位数量多得多,也就是供过于求,而且差距逐年增大。此外,大学没有迅速适应就业市场对高等教育所提出的日益苛刻的要求,持续的扩招进一步稀释了大学原有的教育资源,部分学校以营利为目的,难以保证教学质量,亲戚中有几个民办高校的学生就提到了这个问题。

  (2)自身原因

  首先,大学生自我能力认识不足,所学知识与现实要求不匹配。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下,大学专业设置脱离社会的需求,学生的实际能力得不到培养。大学生有较扎实的专业知识,但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礼仪和法律观念。此外,有些在校大学生不清楚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在校时没有想到就业的残酷,并没有有把心思花在学*,而是将大量的时间用于玩乐。我询问的人中也有这样的情况,他们对职业生涯规划不够重视,在择业时往往缺乏对自己的.清晰定位,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所以只能听从长辈的建议,从而导致工作不适合自己而缺乏兴趣,最终失业。最后,大学生做事眼高手低,就业时一味追求稳定和高收入。多数大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不愿意从基层做起,宁愿等待,这样势必会在求职过程中受挫。

  6、解决方法

  (1)社会方面

  企业应提供尽可能多的就业岗位,在保证企业利益的前提下接纳更多的大学生。**要出台相关措施,促进大学生就业,如举办大型招聘会等。除了企业,各高校也应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积极的态度,更有力的措施,更扎实的行动做好就业工作。

  (2)大学生自身方面

  大学生要摆正就业心态,不要局限于某些岗位和区域问题,抓住政策优势,树立自主创业的观念。大学生不能等待机会,而是要清楚用人单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以积极的态度,树立市场经济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意识和综合竞争能力。毕业生应该先就业后择业,这样会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就业难这一社会问题。

  四、结语

  通过这次的调查,我了解到了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而且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产生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虽然通过**的努力,大学生就业问题已得到了部分解决,但问题的根本解决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我们大学生自身的努力对就业来说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们现在要努力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不断学*,努力提升自己,去适应社会的需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希望我们大学生能够不断地完善自我,超越自己,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12

  一、调查目的: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在当前市场经济、改革开放、高校不断扩招、就业制度改革、毕业生逐年增加的背景下,已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问题。保持良好的择业心态,有利于维护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对择业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最真实的掌握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了解未来几年大学生的就业趋势;最真实的掌握企业招聘大学生现状,了解企业用人标准,以尝试在毕业生和企业之间建立一次沟通对话的机会。从而能为大学毕业生、为高校、为企业提供相关有价值的信息,促进学生就业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字:就业 择业心态 素质 自我调整

  二、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取的是随机问卷调查。发放问卷是在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食堂、教室发卷填写,并当场收回的形式。主要针对12、13级计算机、经管、机电等专业的在校生。发出问卷100份,回收100份。

  三、调查结果:

  1、你认为现在的就业形势如何?

  2、您进入毕业时期的去向?

  3、您对求职渠道的选择?

  4、您认为自己目前最欠缺的素质主要是?

  5、请问您将通过何种方式向用人单位介绍自己的情况?

  6、请问您的择业观念是什么?

  7、您欲选择什么样的单位就业?(限选两个)

  8、您认为当前毕业生就业中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9、您觉得自己在就业求职的过程中,最具竞争实力的方面是?

  10、您最希望自己在就业求职过程中得到什么?(限选两项)

  11、您认为您能接受的工资是?

  四、调查分析

  1、就业形势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有48.5%的毕业生认为就业形势严峻,可以看出,一半以上的同学并没有认识到就业形势的严峻,没有强烈的危机感。从对IT、信息类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分析来看,目前,对于我们电子信息专业的学生仍然面临着非常严峻的考验。我们同学们处于一种动手能力差、实践经验不足的情况,特别是各招聘信息上列出来的要求,只能勉强适应其中的一、两条,有些同学基本上很难找到自己觉得能被看重的岗位,更谈不上熟练、精通这样的要求。

  我们面临的最大劣势是实践能力差,没有相关的研发经验,对工程项目构筑没有概念。可能一个专业中目前有接触过工程项目的同学犹如凤毛麟角,对整个项目的开发流程几乎就是一片空白。而在优势方面,我们也是有的但并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发掘。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有挑战杯和电子设计竞赛,但由于一些新老校区之类的客观因素影响,再加上同学们主动性、积极性不高,导致这么有利的优势渐渐变成遗憾。假使我们能充分意识到现有的不足,提早做一些准备工作,为技能提高以及了解就业做出一些实际的事情,走在其他竞争对手的前面,相信这也将成为我们的一个优势。

  2、关于毕业出路的分析

  在就业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也许大家大三起就开始忧心自己毕业后该何去何从了。摆在大家面前最为清晰的,是两条路:继续深造(考研/留学)和找工作。现在研究生扩招给大家提供了很好的深造的机会。但是一定要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考研。千万不要只是为了逃避就业的压力。

  调查结果表明,72%的毕业生选择了求职这条出路。对于求职的'同学,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就业准备,包括对就业需求的了解,对应聘公司情况的调查,就业心态的调整等。要把握好就业的主动权,只要能够抓住机会,凭借自己的努力,同样可以获得很好的就业前景。对于考研的同学,也应该做好两手准备,因为也许会错过很多好的就业机会,所以也应该花点精力关注一下就业信息。

  3、毕业生择业的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73.5%的毕业生选择了“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这种就业观也是比较理性的。先就业,是要求大学生摈弃陈旧择业观念,即盲目定位、期望值偏高的心态。通过先就业,在涉世之初积累社会和工作经验,在工作中不断进取,在社会竞争中发现机会,为以后职业发展和职业成功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另外,关于择业单位的选择上,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是毕业生选择的热门企业。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管理体系和制度,分工也很不相同。不管选择哪种企业,都要对公司有一定的了解,重要的是能不能得到学*、培训的机会,实现自我价值,总之,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五、解决就业建议方案

  1.大学生自身作出调整和努力。

  1.其一,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新时期的就业观。大学生应从实际出发抛弃“社会精英”的情结,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目前社会上还有许多空闲岗位,小城市、乡村等地急需人才,小企业、私企业等还存在大量的用人要求;大学生还应树立基层意识,事业意识和奋斗意识,到基层锻炼自己,挖掘潜能,还可以将眼光投向西部,到西部地区锻炼成才;逐步树立起“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职业选择策略,从现实出发选择自己的求职道路。

  2.其二,提高自身素质,掌握就业主动权。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个人的素质、能力、专长和团队精神将是主导毕业生择业的重要因素。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体制下的规律,大学生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掌握过硬的本领,才能在就业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谋取自己理想的职位。

  3.其三,自主创业,依靠自身实力解决就业问题。大学生在一定的条件下,找准商机,发挥一技之长,走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道路,在解决自己就业的同时,也为社会提供了新的就业渠道, 缓解了就业压力。大学生应提高敬业精神和注重能力培养,加强专业知识,端正择业的心态调整以及注重职业道德。

  2.关于专业知识的建议

  1、关键在于提高自身专业知识,调整心态

  2、他们应该更加地深化他们的专业知识,增强他们的综合能力;要有适当的薪酬期望

  3、专业理论不全面,缺乏基础操作技能,薪酬待遇期望过高

  4、现在的大学生基础知识太薄弱,职业素质也有待提高

  3.关于品德

  1、企业喜欢录用有德有才之人,希望毕业大学生们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确切地说,这是其自身素质的表现

  2、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3、道德素质很重要的,不要忽视 4、提高品德修养 增强实践经验

  4.关于实践

  1、增加对社会的了解和实践,端正就业态度

  2、希望大学生能够了解社会目前的情况,及时调整就业心态,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从而达到理想就职

  3、提高自身素质;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调整就业心态

  4、建议多参加社会实践,这对求职者、对企业而言是双赢

  5、加强社会实践,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务实勤奋

  5.**方面

  1.首先,制定政策法规,完善就业市场体系。各级**要从规范就业市场着手,建立健全法律、法规,逐步把毕业生的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2.还应继续完善毕业生就业政策,消除就业歧视,深化人事、户籍等相关就业制度的配套改革,打破由于户籍制度造成的市场分割问题,规范就业市场。

  3.其次,加强宏观调控,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国家应采取必要的宏观调供措施,加以必要的行政、经济手段来实现人才的合理配置。鼓励大学生投身西部,在西部地区安家落户。

  4.还应看到中国基层人才匮乏,存有大量的用人需求,国家也应制定相关的政策,鼓励大学生投身基层实现就业,锻炼成才。

  5.另外,**还应建立高校毕业生失业保障和培训机制。毕业生是中国宝贵的人力资源,毕业生失业是一种巨大的人才浪费。从**的角度来看,应制定相关的法律规范,将未就业的大学生和失业的大学生纳入到社会失业人员的范畴,并给予相应的救济。

  6.这样既可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又体现了国家“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政策。同时,针对毕业生未能及时就业的实际,有针对性的组织各种培训班,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失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结语:相信通过大学生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一定能够妥善解决,高校毕业生一定实现充分就业。高校毕业生作为中国巨大人口和庞大劳动力队伍中一支活跃的生产力,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一定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13

  关于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 就业问题是*年来困扰中国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而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人群,与之相关的就业问题似乎也被赋予了更加突出的重要性。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紧迫性也因*几年大学生毕业人数的增加、大学生自身素质较低、用人公司的高门槛而变得更加突出,日益引起**、社会与学界广泛关注。

  一、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外部因素

  (一)性别因素

  据一项调查显示,男性毕业生毕业后与公司签约的比例为55.71%,而女性毕业生的签约比例为41%。可见,性别因素在大学生求职过程中具有较为明显的影响,但在程度上似乎不及人们想象的严重。

  在对用人单位进行的访谈中,有四分之一的单位承认在进行人员招聘时有性别倾向,但仅有个别单位偏向于招收男生,四分之三的单位在招聘人员时没有明确的性别倾向。但是会考虑到工作的性质、岗位要求来招收不同的性别。

  (二)地区因素

  东部地区高校的签约比例为62.43%,中部地区高校签约的学生比例为47.88%,西部地区高校的签约比例为41.73%,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区的就业状况呈梯状分布,表明大学生总体就业水*与大学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可能存在某种相关性。

  (三)专业因素

  从调查来看,所属专业与就业情况有很大关系。不同专业总体就业水*由高到低依次为农学(78.38%)、管理学(58.02%)和工学(55.44%),而医学(31.01%)、教育学(33.33%)和法学(37.85%)则相对较低。

  二、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的深度分析

  大学生就业难是中国*年所面临的社会整体就业状况的一部分,其形成原因也是非常复杂的。与大学生自身,以及学校教育、政策支持、家庭及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原因。

  (一)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大学生直接参与人才市场的竞争,他们的心理与能力素质等能否适应当前的就业环境和就业需求,将直接影响其能否正常就业。然而,现实中无论是个人期待与就业环境之间,还是个人能力与就业市场之间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断层,而且这种断层已构成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原因。

  1、个人期待与就业环境之间的差距

  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的个人期待,主要指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对自己未来就业前景的一种估计和预测,涉及对收入水*、就业地区和就业单位等方面的要求、预期和选择。大学生的就业预期通常建立在大学生对自身能力素质及就业市场两方面因素综合考量的基础之上,并将直接影响大学生就业的理性程度,影响大学生求职的行为和结果,最终影响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供需状况

  当代大学生就业期待与就业环境之间差距的深层根源主要与大学生的人群特征有关。作为一个享有高等教育经历的特殊群体,大学生所拥有的知识、能力以及教育回报的要求决定了他们都具备较高的人生期待和较完整的职业规划。而这些就致使他们在择业时不可避免地具有某种较高的职业期待。而作为一个年轻而富有活力的群体,大学生又大多拥有自己的理想追求,其职业期待普遍高于就业环境的实际水*。

  在对用人单位进行的访谈中,有四分之三的单位认为大学生存在期望过高的情形,主要

  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

  2、个人能力与就业市场之间的差距

  大学生的能力素质特别是专业技能是大学生成功进入职业市场的重要保证。但有调查显示,个人能力还不能成为大学生不足的根本。但仍存在以下缺点:

  1、就业能力与一般意义上的能力概念有所不同,其特指大学生进入人才市场所需的社会实践能力、求职技巧等。有调查显示,有四分之一的学生表示个人能力不足而成为制约成功择业的首要问题,另有20%的学生认为求职技巧的缺失是求职过程中最为头痛的问题。如对这些能力进行分解时,在求职过程中的难题分别出现在专业能力、自我表达能力、外语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一般来说,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对于就业能力的恐惧感可能更高。例如:农村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可能较差一些。

  对用人单位的调查表明,将专业能力放在首位的用人单位占36%,将自我表达能力放在首位的用人单位占39%,将人际交往能力放在首位的用人单位占11%,将环境适应能力放在首位的用人单位占18%。从用人单位对各种能力的要求的普遍性来看,要求最多的是环境适应能力,其次是人际交往能力,然后依次是自我表达能力、专业能力和外语能力。

  252%的大学生将“缺乏社会经验”视为最困扰大学生就业的因素。而且,在这一点上,来自大中城市的学生和来自农村的学生并没有什么大

  (3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调查显示,有41%的学生认为通过家庭和个人社会关系、托熟人是最有效的求职途径;通常认为人脉关系的形成往往依托于家庭关系背景,其实它的另外一部分可能要来源于大学生自己在学*和工作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因此,积极合理地拓展自己的社会关系,不断累积自己的社会资本也是个人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学校教育方面的原因

  1、专业课程的设置问题

  专业课程的设置反映了学校教育的发展思路和教学资源的分配格局,直接决定着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并最终影响大学生的竞争力。 也用人单位明确提出当前大学教育中的课程设置不合理是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一个制约因素。

  2、对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视程度

  社会适应能力和其他工作能力是一项基本的就业能力。长期以来,对于社会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的培养问题,学校教育往往采取一种鼓励校内活动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校外活动的做法。

  3、就业服务体系的完善程度

  就业服务是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包括就业信息的传递、求职技巧的指导以及在就业协议达成过程中桥梁作用的发挥等方面的工作。然而,在现实的大学生求职过程中,学校就业服务体系的积极作用并未得到有效发挥。

  4、教育资源的配置问题

  受经济发展水*和教育政策等方面的影响, 东西部高校以及名牌高校与一般院校之间就业率的差异,则说明教育资源的配置也在就业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作用。

  (三)政策供给与政策支持方面的原因

  1、政策需求与政策供给之间存在偏差,政策宣传与政策执行的力度有待加强

  一些相关促进就业的政策和措施没有深入下去,仍停留在口头和书面的形式上。在就业政策的宣传和执行层面仍须加大力度。

  2、学生对**政策的预期仍比较低

  除政策供给与大学生对于就业的政策需求存在较大差异外,学生对政策的有效性也并不

  乐观。

  (四)家庭、社会环境方面的原因

  家庭与社会环境是大学生就业重要的外部环境,它从整体和局部两个层面影响着大学生就业。

  1、整体层面:直接影响较小。

  2、具体层面:单方面影响较大。

  三、寻求大学生就业难题的解决方法

  (一)学生:进一步更新观念,努力提升个人能力并维持大学生身份认同

  更新学生观念,提高当代大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是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首要环节。

  1、更新观念。观念的更新既包括就业观念的转变,也包括对自身身份的认同。

  (1)转变择业观念。

  (2)维持必要的大学生身份认同。

  2、努力提升个人能力。

  (1)注重专业学*和专业实*。专业强,基础厚,理论深,技能精,是每个用人单位渴望的人才标准。专业学*和专业实*共同构成大学生能力素质提升的主要途径。

  (2)重视校内活动和校外社会活动。作为大学生进行能力锻炼、施展个人才华的重要舞台,社团活动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培养学生的兴趣、技能和才能,充当学生与社会交往渠道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在校内活动之外,校外活动特别是社会兼职已被学生视为锻炼自身能力的一个较为理想的途径。因此,在不影响专业学*和专业实*的基础上,大胆地走向社会、参与包括兼职在内的校外活动是大学生提升自身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学校:合理定位,就业为本

  1、使专业和课程设置更趋合理。

  (1)根据社会需求和国家长期发展目标,适当进行专业设置的调整。、

  (2)部分学校可考虑与职业技术教育接轨。利用高等教育现有的资源和师资,大力培养具有一定技术技能的优秀人才。

  2、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

  在积极引导、充分发展校内社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向社会学*,实现教学、实践与课外活动的有机结合,实现能力的提升。

  3、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随着就业形势的不断变化,学校也应不断地完善就业服务体系。首先,做好就业信息的提供和传递工作。其次,完善求职技巧的指导工作。第三,充当好就业协议达成过程中的桥梁作用。

  (三)**:政策引导,合理调控

  1、完善就业市场,建立信息网络。

  首先,放松对就业市场的管制,促进大学生自主流动;其次,加强管制,对于大学生就业市场上的不规范的行为予以坚决惩处。第三,着力完善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信息系统。

  2、建立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网络监测、预警系统。

  **应根据自身的优势做好大学生毕业的就业监管工作。同时,**可建立相应的信息发布*台,详细地公布各专业乃至每个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以督促学校、社会对学生负责。

  3、了解和把握大学生就业的实际需求,适时制定一系列鼓励大学生就业的政策。

  (四)社会:打造公*、公正、宽松的就业环境

  1、用人单位。

  用人单位应消除对应届大学生的偏见,消除人际关系等在求职过程中的不利影响。倡导整个社会提高对大学生的认可和尊重。

  2、社会舆论。

  社会舆论的功能是通过较为广泛的社会传播渠道和积极的舆论引导,客观真实地记录大学毕业生的知识和能力水*,促进大学生*稳就业。舆论界在就业指导以及就业相关信息方面所做的工作可以看作这种努力的一部分。

  四、结尾

  大学生对自我能力的评价、对求职过程中所遭遇的问题的反应,以及对就业问题解决方法的思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求诸己”的传统心理,从自身寻找问题的原因,不怨天尤人,而将在大学期间重视自身能力的全面培养和调整个人心态、降低择业标准作为解决就业问题的有效方法。求职过程中的一些挫折,可以丰富人生经验并使自己更成熟,找工作的过程还可以使个人生活态度变得比较积极。因此,大学生应该更好地完善自己,去适应社会,在竞争激烈的环境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关于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2

  调查报告资料:《关于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涉及全国6000多名20xx年毕业的本科生应届本科毕业生中,66.10%的大学生将月收入定位在1000—20xx元之间,1.58%的学生甚至愿意零工资就业。调查中仍有77.3%(34家)的用人单位认为大学生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还有20.5%(9家)认为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值比较务实了,甚至为了就业而降低了期望。

  解读:

  1、用人单位考虑:从公布的调查报告信息来看,这个报告似乎倾向于有影响力的高校毕业生。如,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报告显示77。3%用人单位还是认为就业者存在期望值过高的现象,我认为一方面跟就业者的名校情结有关,以为自己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实际上是,皇帝女儿虽然好,但用人单位怕娶不起。因为养媳妇,不仅仅需要考虑钱,更需要考虑新媳妇与婆婆与家人相处共事的环境,即新进人员的个性与固有的企业文化凹凸差的比重。

  2、就业建议:一方面登陆用人单位网站或通过熟悉的朋友详细了解单位的特点和企业文化,根据自己的个性寻找适当的契合点;一方面要敢于谈必要或适当的待遇,零工资的想法固然是善意,但用人单位往往觉得更难办。

  调查报告资料:在接受调查的20xx届本科毕业生中,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还没有签约的占49.81%,不想马上就业的占15.02%,而没有找到工作的比例为27.25%。

  解读:

  1、用人单位考虑: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还没有签约的占49.81%,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还没有签约的占49.81%,这个数字没有明确说明什么意思。在实际就业成功率上,可能要比这个数字低数成。

  2、就业建议:找工作就像谈恋爱,恋爱就是练爱,一见钟情定终生,是幼稚的表现。刚毕业的学生,不妨多创造面试的约会机会,这样至少可以减少怯场、不自信的弱点,提高娴熟得体沟通的技能和技巧。

  调查报告资料:截止到5月底,在对用人单位的访谈中,有27.3%(12个)受访者承认招聘时有性别倾向,而有72.7%(32个)的受访者认为自己招聘时没有明确的性别倾向,但会考虑工作的性质和岗位要求来招收不同的性别。

  解读:

  1、用人单位考虑:用人单位用人不考虑性别,那肯定是不实际的。

  2、就业建议:男性就业者多选择基础性、技术性和市场业务工作考虑,熟悉单位环境和市场环境,才是第一重要的,尤其是学管理和法律专业的,尤其要考虑性别的差异。女性就业者,建议一般不要太强调能力,而要在与人接触、言谈举止等方面下功夫。

  调查报告资料:课题组依据16所大学所在的区域,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四个区间,调查结果显示,东部高校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学生比例为62。43%,中部、西部和东北部高校则依次分别为47.88%、41.73%和43.39%。

  1、用人单位考虑:一般而言,一方面经济活跃地区,新生的就业机会多,另一方面,人力资源市场化程度和效率比中、西和东北部高。

  2、就业建议:对有能力或想体验人生更多角度、多层面人生意义和价值的就业者,应当跳开熟人圈和地域圈的限制,去寻找全新的机会。学历只是证明接受过系统教育的标签,趁年轻身体棒,精力好,有冲劲的时候,多积累经历、游历和行业认识资历,是一生的财富。

  调查报告资料:此次调查根据法学、管理学、工学、教育学、经济学、理学、历史学、农学、文学、医学和哲学等学科门类,调查结果显示,农学就业率最高,达到78。38%,而法学仅有37。85%;医学最低,仅为31。01%。而且通常被视为冷门专业的哲学和历史学,学生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比例分别达到40.35%和51.85%。

  解读:

  1、用人单位考虑:(1)尽管法学专业的总体水*一直以来都不是很高,但并不说明法学专业本科教育没有市场,对于大多数用人单位专业的法律人才都是稀缺的。关键的是一方面学校课程结构和学教方式需要做很大的改进,法律人才在中国不是过剩,而是太少,少得可怜到已有法律人才根本就不足以影响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2)农学就业率最高,就业期望值低不是主要原因,最重要的原因是市场需求量,是卖方市场在起作用,其次是人的就业价值改变。

  2、就业建议:(2)法学专业的毕业生要大胆打破专业限制,选择不同的行业就业;(2)就业者选择农业、农村、农商甚至农民,将是大有作为的事业天地。

  调查报告资料: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41。6%的学生通过家庭和个人社会关系、托熟人是最有效的求职途径。其中来自大城市的学生比例高达51。29%,而来自中小城市和农村的学生则重点依托学校的推荐,相应的比例都在四成以上。

  1、用人单位考虑:中国的人力资源市场,并不成熟和完善,用人信息将在熟人圈里流转一定范围和一定时期内存在。

  2、就业建议:(1)作为大城市人选择人际关系在就业,是适当的;(2)自中小城市和农村的就业者,只要您一毕业,就不是学生了,就是社会人。这个社会自一开始就不是公*的,没有熟人、亲戚和朋友帮忙,就是您所处的社会圈的社会实在,不要去抱怨,更不要去幻想。在此提2点建议:一是不要迷信学校的推荐,因为用人单位并非对您毕业的学校很了解或能在心理上认同;二是勇敢地选择人才市场的洗礼,因为市场就在您的心中,心有多大,人生舞台就有多大。

  关于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3

  调查报告资料:《关于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涉及全国6000多名20xx年毕业的本科生应届本科毕业生中,66.10%的大学生将月收入定位在1000-20xx元之间,1.58%的学生甚至愿意零工资就业。调查中仍有77.3%(34家)的用人单位认为大学生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还有20.5%(9家)认为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值比较务实了,甚至为了就业而降低了期望。

  解读:

  1、用人单位考虑:从公布的调查报告信息来看,这个报告似乎倾向于有影响力的高校毕业生。如,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报告显示77.3%用人单位还是认为就业者存在期望值过高的现象,我认为一方面跟就业者的名校情结有关,以为自己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实际上是,皇帝女儿虽然好,但用人单位怕娶不起。因为养媳妇,不仅仅需要考虑钱,更需要考虑新媳妇与婆婆与家人相处共事的环境,即新进人员的个性与固有的企业文化凹凸差的比重。

  2、就业建议:一方面登陆用人单位网站或通过熟悉的朋友详细了解单位的特点和企业文化,根据自己的个性寻找适当的契合点;一方面要敢于谈必要或适当的待遇,零工资的想法固然是善意,但用人单位往往觉得更难办。

  调查报告资料:在接受调查的20xx届本科毕业生中,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还没有签约的占49.81%,不想马上就业的占15.02%,而没有找到工作的比例为27.25%。

  解读:

  1、用人单位考虑: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还没有签约的占49.81%,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还没有签约的占49.81%,这个数字没有明确说明什么意思。在实际就业成功率上,可能要比这个数字低数成。

  2、就业建议:找工作就像谈恋爱,恋爱就是练爱,一见钟情定终生,是幼稚的表现。刚毕业的学生,不妨多创造面试的约会机会,这样至少可以减少怯场、不自信的弱点,提高娴熟得体沟通的技能和技巧。

  调查报告资料:截止到5月底,在对用人单位的访谈中,有27.3%(12个)受访者承认招聘时有性别倾向,而有72.7%(32个)的受访者认为自己招聘时没有明确的性别倾向,但会考虑工作的性质和岗位要求来招收不同的性别。

  解读:

  1、用人单位考虑:用人单位用人不考虑性别,那肯定是不实际的。

  2、就业建议:男性就业者多选择基础性、技术性和市场业务工作考虑,熟悉单位环境和市场环境,才是第一重要的,尤其是学管理和法律专业的,尤其要考虑性别的差异。女性就业者,建议一般不要太强调能力,而要在与人接触、言谈举止等方面下功夫。

  调查报告资料:课题组依据16所大学所在的区域,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四个区间,调查结果显示,东部高校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学生比例为62.43%,中部、西部和东北部高校则依次分别为47.88%、41.73%和43.39%。

  1、用人单位考虑:一般而言,一方面经济活跃地区,新生的就业机会多,另一方面,人力资源市场化程度和效率比中、西和东北部高。

  2、就业建议:对有能力或想体验人生更多角度、多层面人生意义和价值的就业者,应当跳开熟人圈和地域圈的限制,去寻找全新的机会。学历只是证明接受过系统教育的标签,趁年轻身体棒,精力好,有冲劲的时候,多积累经历、游历和行业认识资历,是一生的财富。

  调查报告资料:此次调查根据法学、管理学、工学、教育学、经济学、理学、历史学、农学、文学、医学和哲学等学科门类,调查结果显示,农学就业率最高,达到78.38%,而法学仅有37.85%;医学最低,仅为31.01%。而且通常被视为冷门专业的哲学和历史学,学生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比例分别达到40.35%和51.85%。

  解读:

  1、用人单位考虑:

  (1)尽管法学专业的总体水*一直以来都不是很高,但并不说明法学专业本科教育没有市场,对于大多数用人单位专业的法律人才都是稀缺的。关键的是一方面学校课程结构和学教方式需要做很大的改进,法律人才在中国不是过剩,而是太少,少得可怜到已有法律人才根本就不足以影响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2)农学就业率最高,就业期望值低不是主要原因,最重要的原因是市场需求量,是卖方市场在起作用,其次是人的就业价值改变。

  2、就业建议:

  (1)法学专业的毕业生要大胆打破专业限制,选择不同的行业就业;

  (2)就业者选择农业、农村、农商甚至农民,将是大有作为的事业天地。

  调查报告资料: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41.6%的学生通过家庭和个人社会关系、托熟人是最有效的求职途径。其中来自大城市的学生比例高达51.29%,而来自中小城市和农村的学生则重点依托学校的推荐,相应的比例都在四成以上。

  1、用人单位考虑:中国的人力资源市场,并不成熟和完善,用人信息将在熟人圈里流转一定范围和一定时期内存在。

  2、就业建议:

  (1)作为大城市人选择人际关系在就业,是适当的;

  (2)自中小城市和农村的就业者,只要您一毕业,就不是学生了,就是社会人。这个社会自一开始就不是公*的,没有熟人、亲戚和朋友帮忙,就是您所处的社会圈的社会实在,不要去抱怨,更不要去幻想。

  在此提2点建议:

  一是不要迷信学校的推荐,因为用人单位并非对您毕业的学校很了解或能在心理上认同;

  二是勇敢地选择人才市场的洗礼,因为市场就在您的心中,心有多大,人生舞台就有多大。

  关于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4

  这次暑假回家,和同学交流,觉得最大的改变就是大家都开始关注就业了,我们口中所谈论的不再是那些衣服,奢侈品了。更多的人开始把眼光放在这几年的就业形势上。现在的大学生普遍都有了危机感,不再觉得自己未来可以不经奋斗,就一片大好了。同时,各个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也相对提高了。作为即将进入大二的我也开始积极的为自己的就业开始准备,暑假假期间我通过网络,采访了解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大学生的就业状况,以及对现状的原因做出了调查。

  一.当前的就业形势

  我国当前就业形势,20xx年是中国高校扩招后本科学生毕业的第一年,全国共有高校毕业生212.2万人,比20xx年增加67万人,增幅达46.2%,就业形势十分严峻。20xx年我们国家的本科毕业生就有280余万人,比20xx年增加68万人,就业形势依然严峻。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将达到338万人,比20xx年增加58万人,增幅达20.71%。对于这种情况我们有必要对大学生就业提高关注国家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自20xx年以来,中国高校毕业生的数量逐年大幅增加:从20xx年的114万,到20xx年的280万,再到20xx年的496万。据估计,20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将达532万,创历史新高。

  大学毕业后工作难找,面临“毕业就将失业”的问题。据数据记载,截止到xx年5月底,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是:49.81%已签约和已有意向;27.25%没有找到工作;%不想马上就业。即目前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比例大体在50%左右。今后,以我们高邮为例,需要的人才将偏向高学历、高技能、有实践经验的专门人才。

  二.产生这种现状的原因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不是简单的由一个方面或两个方面造成,从调查中至少可以看出社会、用人单位、高校、**及大学生本身等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一个影响。

  (一)大学扩招:合理利用这柄双刃剑。高校大学生的急剧扩招直接造成了毕业生数量的急剧扩大,而原来容纳大学生就业的主体单位并不能如高校一样急剧扩大工作岗位,二者的增长不成比例。如何协调好二者间的关系仍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而从调查的结果看,这似乎是一个表面现象,深层的原因在于社会对大学生就业的引导还没有到位。或者说大学生对就业的准备还是不够充分

  (二)解决结构性就业难问题是关键企业人士更多的认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首先在于调整大学生的就业心态,而从针对大学生的调查结果看,大学生在就业区域选择、就业单位性质选择上都有趋同现象,“经济发达地区、高薪酬、外企或**机关”仍然是多数毕业生的首先,但是现实的情况是能够实现这种愿望的大学生的比例其实是很小的,那么多的大学生都在争夺很少的职位而忽略的其他的职位,这可能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很重要的一方面原因,而受教育成本的急剧增长,可能是造成这一现象的背后的真正原因之一。

  正如同企业对大学生建议一样,既然不能改变既定现实,只能首先调整自己就业心态,在选择就业区域、就业单位性质、薪酬期望等方面不要过度集中于一点,最好适当的扩大自己的就业选择。

  (三)就业观念的转变应该慎重品德不应该受冷落。对比大学生和企业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认识,可以看出,大学生如果一味的为“先就业后择业”而“先

  就业后择业”的话,并不一定是非常合适的就业观念,这方面在用人单位那里已经有所反应。而该确立怎样的就业观念,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而大学生就业时对品德的冷落,更是章显出在当今社会的大背景下,大学生价值取向的重大转变,而这种转变值得人们深思,应该引起相当关注。

  (四)建立大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更流畅、有效的沟通交流渠道。调查中一个突出的现象是大学生对用人单位不了解,用人单位的人才要求不能畅通、有效的让大学生了解,这其中缺乏沟通。似乎看到这样的现象:高校在培养大学生上自有一套体系,而这套体系与招聘大学生的单位联系很少。高校按照自己的想法和要求去培养大学生,而事实上对该怎么培养大学生以有利于他们更好的就业缺乏了解。而建立一种基于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才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之所在。

  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应该从大学生本身找原因。

  首先,大学生们在择业时会比较看重报酬问题。虽然薪水不是我们选择企业最重要的因素,但是薪水无疑是人们对一份工作最基本的要求。“非2500元或3000元不干”,这曾经是媒体广泛报道的大学生找工作时定下的月薪数。如今,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一年比一年大,大学生就业的工资底线也越来越低,随着大学毕业生薪水的下降,很多用人单位在薪金制度上也有了很大转变:不再以人定薪,而是以岗定薪,更强调员工为用人单位带来的实际利润。

  职场中的机会永远不是遇到的,而是争取到的。同时很多大学生认为他所选择的第一份工作只是作为他今后发展的一个过度口,积存经验。除了薪酬是学生考虑的重要因素之外,工作环境、企业声誉与企业文化、工作富有挑战性、工作的稳定性、户口和住房、社会保障体系等因素也是学生们重点考虑的因素。

  大学生对于选择工作时因素的看重,与他们认为的工作意义是直接相关的。在大学生看来,最重要的工作意义是自我实现,其次是生存的必须条件以及个人兴趣所在。而“学以致用”在找工作中似乎没有得到太多体现。有很多大学生对“专业对口”的看法是,找工作尽量专业对口,但不必强求”。还有小部分的人认为“专业并不重要,只要工作合适就行”,也就是说有大半的人并不强求专业要对口,而认为“应该专业对口,在工作中发展自己的专业知识”的人只有少数。经常在那里听到正在找工作的大学生说,最重要的是能找到工作,混口饭吃,先养活自己。

  然而,有很多企业在人才招聘上,也遇到了不少难题。很多企业认为目前有很多大学生就业眼高手低,或者嫌工资低。很多学生着重选择国有企业、大中型企业、外资企业,而相对一些中小型企业情况不是很好,他们认为某些大学生只是抱着学经验的态度,把小公司作为自己进军大公司的跳板,发展不长,对他们公司的长久发展不利。这也是个非常现实的观点,抱有这种思想的人应当慎重的考虑。

  三.解决方法

  作为马上就要面临毕业找工作的我们现在必须认识到问题的严峻,同时应去积极的为自己的工作去准备,社会需要什么样的我们,我们就要朝那个方向去努力。

  1、转变传统就业观念,走向市场。大学生自身必须转变就业观念,适当降低就业期望值。有了足够的就业岗位并不能就可以说消灭了大学生就业难现象。就业岗位的增多,并不一定会带来大学生就业率的相应提高。就目前情况看,并不是没有足够的岗位供大学生占据,而是大学生对就业岗位的期望值过高,不甘心于屈就于某些工作岗位。应当说,十几年的寒窗苦读,最后找不到满意的工作,这无论如何都是不能令人高兴的。但是,大学生自己也必须意识到,今天的大学毕业生不能再像从前的毕业生那样,把自己当作社会的精英了。

  目前我国的毛入学率已经达到19%,已经由“精英阶段”进入“大众阶段”,现在的大学生,无论绝对数量还是相对数量都要比上个世纪50年代的中专生还要多。因此,今天的大学生在择业的过程中应该改变传统的“等、靠、要”心理和“一步到位、终生不变”的就业心态;应调整自己的目标,树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观念和就业新观念;同时注意提高自身能力,主动多方面寻找就业机会和就业渠道。

  2、现在的就业形势严峻,我们大学毕业生要实现尽快就业,实现理想的就业目标,必须提升整体素质。其中主要的是:

  一是政治思想素质较高,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二是基础扎实,知识面较宽。那些既懂技术、又懂经济与管理,既善科研、又善开发与经营,既会写文章、又会计算机操作的复合型人才,深受各行各业的欢迎;

  三是有艰苦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和创新精神;

  四是有组织管理能力,善于处理好人际关系。

  总之,未来需要的是适应性、创新意识、综合能力、接受挑战性工作能力、知识更新能力、终生学*能力和基础素质都较强的人才。而对只“专”不活的人、缺乏个性特点的人、缺乏责任感的人和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与人相处、人际关系紧张的人则不受欢迎。

  总之,走向社会的大学毕业生必须明白,社会不会再象家长和老师一样,欣赏你的天真清纯。社会将会关心但不会迁就你这样一个年青的新成员,社会要求你遵守规则,社会期望你劳动、贡献。社会与自然一样奉行一条法则:适者生存。

  关于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5

  就业问题是*年来困扰中国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而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人群,与之相关的就业问题似乎也被赋予了更加突出的重要性。*年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严重,更多的大学生由于找不到工作而苦恼。大学生就业困难有多方面的原因,从多的因素都让大学生的就业前景不容乐观。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大学生,限于人力物力的不足,调查共发放问卷50份,并全部回收,对大学生的求职和就业情做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和分析。

  一、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

  1、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紧迫性尤其因20xx年应届毕业大学生的人数达到了前所未有的413万人而显得更为突出了。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公布的大学生求职和就业调查报告中,有关20xx届本科毕业生的求职结果,调查显示,截止到5月底,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还没有签约的大学生占49.81%,不想马上就业的学生占15.02%,而没有找到工作的学生比例为27.25%。

  大学生存在就业困难,总的原因是高校毕业生总量逐年增长明显,就业市场需求却增长不快,导致今明两年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前景不容乐观,形势严峻 。根据相关资料整理得出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一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供求矛盾依然突出,毕业生人数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长,而需求的增长速度却不大,总量矛盾与结构性矛盾同时并存,“僧多粥少”;二是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素质和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许多大学毕业生一时适应不了;三是在家长和社会的压力下,大学毕业生对找工作的自我期望过高,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较多。许多大学毕业生、家长及社会成员都认为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获得公务员身份就等于是有了避开了职业风险的钥匙”;“公务员福利待遇好,收入高”,所以尽管“考员难”也只得“知难而上”,而成为毕业后大学生就业的首选,择业面过

  2、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下降。

  单位用人数量,处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城市用人需求相对较多一些,学生也愿意去,而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虽然也有一部份用人需求量,但数量小,且工作和生活条件艰苦,部分大学毕业生不愿意去,出现了“有地方没人去,有人没地方去”的少数现象。从院校类别看,教育部直属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较好,特别是省外的重点大学毕业生就业率较高,部门高校次之,地方院校较差。从学历看,用人单位对学历高的毕业生需求高于对学历低的毕业生需求。从专业看,一些紧缺专业如计算机深层开发运用方面的高科技人才供不应求,通讯、电子、土建、自动化、机械、医药和师范等科类的毕业生需求旺盛,而一些长线专业如哲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等科类的毕业生需求较少。*年大学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就业率连年下降。

  二、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看法

  据对50名大学生的调查表明:96%的被调查者认为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对就业前景感到悲观,只有少数的大学生不为自己的就业前景但忧。认为就

  业形势是正常的,竟争是必然的。

  大部分的农籍大学生认为来自农村,对就业有一定的阻力。在城市的就业农村大学生会受到相对的不公*,有些单位要求本地户口。农村大学生就业比城市大学生更处于不利和境地。但农藉大学生也没有就此的对自己的就业悲观失望,他们也认识到自己在自己身上的优点,其中有86%的人认为农藉大学生能吃苦,踏实,认真,还有80%认为农藉大学生抗挫折能力强,更能在就业困难的形势下走下去,找到出路。

  用人单位、毕业生薪金有很大的分歧。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聘任要求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对大学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造成了大学毕业生中存在很多就业困难户。从市场上了解到的在薪资方面的消息,用人单位能接受的硕士生月薪在3000-5000元之间,本科生的月薪在1000-20xx元之间。但这与大学毕业生所期望的薪金相比存在一定差距。所测在校大学生接受调查时,有76%希望月薪在20xx元以上。但对于20xx元以上的月薪,不少用人单位明确表示,那么高的薪水完全能招到有经验的专业人才。

  个人能力不足已成为制约大学生就业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就业能力与一般意义上的能力概念有所不同,其特指大学生进入人才市场所需的社会实践能力、求职技巧等。此次问卷调查显示,高达46%的大学生将“缺乏社会经验”视为最困扰大学生就业的因素。有38%的学生表示个人能力不足而成为制约成功择业的首要问题,另有12%的学生认为求职技巧的缺失是求职过程中最为头痛的问题。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0%的在校生表示在校做兼职、家教或担任学生干部职务等是增加自身今后求职成功的最佳途径。而已踏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则认为,在校生应该多进行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那才是提高自己求职成功的最佳途径。这是在校大学生对社会实践存在的误区。

  从经济角度讲,家教也许是一份不错的兼职工作,但对大学生的能力方面并没有多大的培养和提高。提倡大学生到生产一线和一些正规企业进行兼职、实践,那样对大学生今后的求职和个人发展都有很大益处。

  在调查结果中64%的人认为企业对大学的招聘要求过高,少数人则认为太过于柯刻,认为这对大学生的成功择业增加了难度。这就要求我们要提高就业能力,不是能想靠改变外界来获得工作。企业的要求是在升高,是也是对人才的需求在质上面的要求。

  三、高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脱离

  调查中大学生大部分认为目前的高校教育不能完全适应市场需,高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轨,以致大学毕业生就业时在选择单位与职业过程存在困难。从目前情况看,高校专业结构设置落后于市场发展。99年扩招使大学生数量急增,但扩招专业相对集中,高等教育大众化,但专业相对集中、促使某些专业人才供大于求,造成了大学生就业存在一定困难。

  其次,高校老师的上课时间和课时有限,学生大多是在仪器设备调试好、试剂配齐的情况下按指导老师的要求完成一些简单的操作。有的学生甚至只需看老师示范,根本不必动手,这使得学生缺乏对生产实践的基本思路和操作程序的认识,教学和生产实践脱节。

  课程设置不合理。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有好大一部分的大学生认为当前

  大学的课程设置不合理,对自己在大学的学*不满意,觉得没有学到多少对以后就业有用的知识,专门课的教学不尽人意。

  四、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的就业是越来越不容乐观。大学生要在大学里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

  职业生涯规划

  就很多毕业生而言,与其说就业困难,不如说是就业迷茫,不知道自己应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对自己的未来发展缺乏科学的规划,这往往成为他们面对就业压力时感到手无足措的一个重要原因。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是提升就业能力的基础。

  大学生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依据职业目标规划自己的学*和实践。其次是正确进行自我分析和职业分析。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充分考虑职业的区域性、行业性的岗位性等特性。第三是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这要根据职业和社会发展的具体要求进行知识结构调整。第四是培养职业需要的实践能力。大学生只有将合理的知识结构和适用社会的各种能力统一起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社会适应能力

  学校和社会是存在很大差异的两个不同环境,其运行规则大大的不同。这种环境的隔离,往往使“象牙塔”里的大学生对社会的看法趋于简单化、片面化和理想化。大学生的就业难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工作经历和生活经验,企业认为大学生在工作中角色转换慢,适应过程长。因此企业在招大学生时更趋向于参加过社会实践,具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的毕业生。这就需要大学生在就业前就得注重培养自身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在不影响专业对口学*的情况下,大胆走向社会参与与自己专业有关的社会实践,当然也包括兼职在内的社会活动是大学生提升自身就业能力的和尽快适应社会的人效途径。

  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校求学期间,不能只注重专业知识,而忽视了心理质的情况。在求职过程中,有些学生一旦遭遇失改,便一蹶不振,这也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原因。大学生应该注意锻炼自己的坚忍不拔的性格,在求职中充分了解就业信息,觉着、冷静应对所有遇到的困难,用积极的的心态扫除成功路上的障碍。

  正确的择业心态,转变就业观念

  学生、学校、**和家庭、社会环境是影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四维。要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也须从这四方面入手。首先转变择业观念。大学生在整个就业过程中都表现出高度的理性,但由于自身及其他方面一些因素的影响,也存在不少不切实际的地方,而这些观念确实与我国目前的就业形势形成了较大的差距。培养良好的择业心态,树立与市场经济想适应的现代就业观。

  首先,要极积、主动寻求就业,而不能被动的“等、靠、要”。很多大学了生把就业寄托于在社会关系资源上,或是企求学校解决就业问题。事实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已经实现用工制度的双向选择,大学生主动推销自己是一个非

  常重要的实现就业途径,因为能否胜任还得靠实力说话。

  其次,要破除传统就业观念,实现多元化就业。大学生在择业时往往会受到来自社会和家庭中传统观念和传统心理的压力。不少人选择大城市、“铁饭碗”,还有外企,很少人选择西部和基层。这就使就业成了过“独木桥”。大学生在这时应该改变一下就业观念,面对现实,就能较快的找到能够以挥自己特长的工作。

  第三,避免盲目追求,正确认识自我。我国高等教育现在正向“大众教育”转变,一些大学生缺乏危机意识,“眼高手低”,盲目追求就业中的高层次,高薪酬,在择业类型和择业区域上出现“扎堆”现象,造成了供求脱节,这也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大学生只有改变以前的“精英就业”观念,树立人职匹配的“大众化”就业观,才有可能实现就业。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14

  一、摘 要:现如今我们大三的学长、学姐即将走出校园,走入社会,他们可以选择的,或许不只是进入一个差强人意的工作单位,解决“就业”难题。如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摒弃了竞争激烈的“就业”所带来的压力,开始走上创业的道路,开拓自己的精彩人生。那么,分析“就业”与“创业”这两个虽然只是一字之差、却截然不同的两种生存方式,我们也知道作为现在的一个大学生已经不是像以前那样的弥足珍贵了,可就业与创业它们各自在刚走出象牙塔的莘莘学子们心里究竟占据怎样一个地位、就业形势如何、创业到底难不难喃?接下来将展现我们调查报所得来数据。

  二、关键词:创业、就业、工作

  三、正文: (一)、现今的大学生越来越多,而就业岗位不多,这就造成了就业竞争十分激烈,供需关系紧张自然成为就业难最主要的原因,据调查想要到: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自主创业、其他的比例分别占:33.3%、13.3%、20%、33.3%、0%

  图:文献来源:调查报告

  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自主企业

  其他

  (二)、经济知识时代对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使得多数学生就业期望趋向现实,主要表现在就业方向、工作区域等方面的选择方向上,因此,据调查所知:希望到沿海开放城市、内陆省会城市、中小城市、农村、需要人才的边远地区或艰苦环境这些地方工作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6.7%、13.3%、33.3%、6.7%、20% 图:文献来源:调查报告

  (三)、大学生创业失败的很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忽视技术创新。很多大学生只看他人成功后的表象,不顾食间、地点的差异,盲目照搬照抄别人的经验,结果“画虎不成反类犬”,自己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步他人后尘。因此,我们的调查觉得求职成功的关键是:较高的学历、较好的个人形象、人际关系、个人的知识和实践能力、其他所占比例为:6.7%、0%、40%、60%、0% 图:文献来源:调查报告

  较高学历

  个人形象

  人际关系知识和实践

  其他

  (四)、现在大学生就业面临着很多的难题:

  1、缺乏启动资金:除了家庭资助,绝大部分创业大学生没有其他经济来源。目前,也有一部分大学生通过勤工俭学积攒下来部分资金,但创业初期的花销,经常会远远超支。

  2、缺乏市场经营经验:大学生有激情、有抱负,但在实战中往往是“眼高手低”,对具体的市场开拓缺乏经验与相关的知识,在创业过程中很可能会因“纸上谈兵”而败北。

  3、 心理承受能力弱:从小学到大学,十几年的学校生活,相对风*浪静少有挫折,在这种大环境下,大学生创业者们也普遍比较脆弱。其实无论何种创业都有风险,创业的同时即应该有“风险意识”,要能承受住风险和失败,能够经得起市场的锤炼。

  4、创新能力不强:大学生创业失败的很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忽视技术创新。很多大学生只看他人成功后的表象,不顾食间、地点的差异,盲目照搬照抄别人的经验,结果“画虎不成反类犬”,自己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步他人后尘。

  据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认为就业难的问题产生于教育体制、学生自身素质不够、社会没有提供足够岗位、大学毕业生太多,超过市场需求所占的比例为:20%、53.3%、13.3%、40% 图:文献来源:调查报告

  (五)、毕业生供需矛盾突出是*年来社会公认的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直接原因。从20xx年至20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从114万增加到338万,是扩招前的3倍;北京地区从6.6万人增加到15.4万人,是扩招前的2.3倍。*年来,一些工科院校和具有专业特色的学校追求综合发展,纷纷上马热门专业,致使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以此,我们对大学生就业形势也做了相应的调查,结果显示选择形势严峻,就业难、形式正常、形式乐观、不了解所占比例分别为;86.7%、6.7%、0%、6.7% 图:文献来源:调查报告

  (六)企业激励机制和文化建设富有成效,企业竞争力有着充沛的源泉,企业普遍重视研发投入、教育培训,企业技术水*有所提高,企业竞争力有着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企业信息化建设取得较大进展,成为企业快速提高竞争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此,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选择在校成绩,奖学金等荣誉、专业技能,技能证书、社会能力,应变能力、实*经验,其他工作经验所占比例为:0%、20%、66.7%、13.3%

  图:文献来源:调查报告

  在校荣誉

  技能证书

  社会应变能力

  工作经验

  (七)“充分的就业准备和积极乐观的求职心态是毕业生实现就业的关键之一。”沈阳人才中心交流部副部长马伟光指出,大学生做就业准备时应该学会求知。有的同学在求职时准备了厚厚一沓证书,可真正能证明自己适合求职岗位的只有两三个而已。盲目考证不仅浪费金钱,更是时间与精力的浪费。因此,在求职过程中的最重要的不一定是盲目考来的各个证书。对此,调查结果显示选择综合实力、专业技能、实*经历、其他所占比例为:73.3%、13.3%、13.3%、0% 图:文献来源:调查报告

  综合实力专业技能实*经历其他

  (八)、最低工资标准是基于普遍权利的'保障标准,而不是基于个人能力的分配标准,也无助于个体价值的真正实现。如果专门制定出针对大学毕业生的最低工资标准,一个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制造出群体之间的不*等。这种以身份决定待遇的做法,显然违背了人人*等的原则,也同样违背了最低工资标准的本意。而且,大学毕业生最低工资标准也根本不能改善人才供求的格局。毕业生低薪的根本原因,在于人才的相对过剩。在此格局下,毕业生缺少表演的*台和博弈的能量。因此,解决毕业生低薪问题不能依赖最低工资的保障,只有通过完善劳动力市场,扩大劳动力的需求,才能根本解决问题。当然,在此期间,政策应对大学毕业生进行一定的照顾,比如就业、创业方面等,但最低工资标准不应属于此列。 因此,我们也对大学生能接受的最低月工资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选择1000、20xx、3000、4000、5000、6000所占的比例为:0%、40%、40%、6.7%、6.7% 图:文献来源:调查报告

  (九)、目前,大多数大学生还是选择在毕业后继续深造,*年来越来越多的同学选择出国留学,但总体来说,还是以转本、考研居多。在选择继续深造的同学中,除了个别是因为父母要求外,大多数都是为了增加专业知识,提高竞争能力。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15

  为分析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我们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了关于他们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及他们就业观的问卷调查,以了解大学生所想与社会需求有何差别。

  对于调查问卷的问题,我们从大学生对于学*(考试)成绩入手,询问了他们对于多数人渴求的奖学金的看法,进而了解了与专业相关的一些情况,辅之以对中国大学必设的一些思想理论课的态度,进一步涉及到实现目标所必需的两点:规划与执行,最后是大学生们自己眼中的应有的就业素质。

  交叉使用主客观题,尽最大可能透过数目不多的题目了解社会所反映的大学生所学的与社会所需存在较大差距的问题,考察当代大学生对于大学学*与就业的思考,希望能通过与采访所得结论的对比得到对于大学生就业有益的信息,帮助大学生更好的规划大学生活。

  本次问卷调查的调查对象来自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学校,这使得有限的100个样本能够较有效反映实际问题。

  具体结论及数据如下:

  对于成绩单上的成绩,47%的人认为成绩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在大学的表现情况,43%则表示大学的学*成绩代表不了个人能力,大学关键还是靠能力,其中一部分认为成绩只要不挂科就行,其余10%没有作出正面回答。这首先就证实了一个多数人对于大学成绩的定位:至少大学成绩单远不如高中成绩单重要。虽然从统计数据上看,表示看重的稍多于无所谓者,但即便是前者也表示不会像中学那样对分数锱铢必较,对名次耿耿于怀。而对于与成绩单上的成绩密切相关,但要求更高的奖学金,调查者并不像刚入校的学生那样对奖学金获得者顶礼膜拜,而是有了自己的思考: 绝大部分人认为拿奖学金的学生不一定就是优秀人才,那仅代表他们在大学里的学*能力,与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的差距还很大;但也有一小部分人认为,拿奖学金的学生,是有一定的能力的,这种能力与日后踏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有很大的关联性,一个在大学生活中认真对待学*的人,日后也一定会认真对待工作,像公务员等一些事业性的岗位就是需要这种严谨、踏实、肯干、认真的`年轻人。

  前两个问题是针对学生普遍关注的在校成绩和与成绩有关的荣誉提出的。由此可见,唯成绩论已越来越站不住脚,大学生对于成绩以外的某些东西的重视正在提高。这与由采访得出的社会对大学生成绩外的一些素质的要求相符,但具体大学生对什么重视,还不能简单由这两个问题得到。

  3-5题都是涉及专业的问题,均采用选择题形式,统计结果如下表

  a b c d

  3、你觉得自己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 28% 52% 16% 4%

  4、你课余时见会不会学*些跟自己专业毫不相关的知识 50% 34% 10% 6%

  5 a(对理工类学生)你觉得现代企业管理和人文知识重要吗,有必要学吗 36% 44% 14% 6%

  b(对经济管理、文史哲类学生)你觉得理科知识(物理、化学、实验操作等)有必要学吗 35% 37% 21% 7%

  (3-5问题如下:

  3、你觉得自己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

  a、很好,学与不学就是不一样 b、有所领悟 c、为应付考试而学,没什么兴趣 d、学了跟没学一样

  4、你课余时见会不会学*些跟自己专业毫不相关的知识

  a、会,很有必要 b、看心情,某天有兴致了会小学一下 c、懒的学,反正不考试 d、没必要,我又不准备干这方面的事

  5 a(对理工类学生)你觉得现代企业管理和人文知识重要吗,有必要学吗

  a、与自己的专业一样重要,很有必要学 b、是专业之外的必要补充 c、没时间学,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就行 d、没必要学,我又不干那行

  b(对经济管理、文史哲类学生)你觉得理科知识(物理、化学、实验操作等)有必要学吗

  a、与自己的专业一样重要,很有必要学 b、是专业之外的必要补充 c、没时间学,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就行 d、没必要学,我又不干那行)

  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问题,28%的被调查者觉得自己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很好,认为学与未学存在很大差别。52%的大学生觉得通过学*相关的专业知识,有了一定的领悟。但我们也应该看到这种领悟还是停留在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与现实中的应用和实践存在着一定的脱节,这与剩余20%的被调查的大学生所持有的不同程度的学而无用的消极思想有一定的关联性。

  对于课余时间新专业的学*,约50%的被调查者抱有积极的态度,表现了很大的兴趣和强烈的意愿。这表明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已有了危机意识和准备意识。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现在社会越来越青睐专业过硬的综合性人才。34%的被调查者则给出了比较随性的回答,没有明确而坚定的目标和方向。其他被调查者则对全新专业的学*抱有不同程度的排斥心理,仅仅局限于本专业的学*和研究领域,认为术业有专攻。

  对于文理专业问题,通过分别对理工类和经管、文史哲类大学生的调查,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绝大部分被调查的大学生都认为应该主辅互补,即理工见长的大学生应该学*一些现代企业管理和人文方面的知识,来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蕴和管理、领导能力;而主修经管文史专业的大学生也应该学*和掌握一些理科知识,培养自己的理性思维能力。一言

  以蔽之:当代大学生应该综合全面发展。然而,剩余调查者则认为文理跨越学*没必要,只要踏踏实实学好本专业就可以了。究其原因,一是时间可能比较紧;二是长期培养的单一思维方式和养成的学**惯使得再去接触全新的知识领域,要面临着很多的阻力;三是个人兴趣问题。

  对于开设马列主义、***思想、***理论等一类的政治思想课的有用性和必要性问题,除11%的支持者外,其余被调查的大学生都不同程度的表示用处和必要性甚微,甚至应该取消。这一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对政治理论知识的学*缺乏兴趣,这些深刻的思想精华,由于与目前大学生的校园生活的联系度过低,正在遭到冷落。但我们应该清楚的意识到:正是由于这些政治思想的指引和一代代先辈们前赴后继的努力,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进一步,如果我们想走公务员之路,这也是必备的职业素养。同时学校、老师也应注意教学方法方面的问题,从而让学生能够对这些政治思想理论培养起兴趣。

  对于专业的就业前景问题,持乐观与悲观态度的人几乎各半。由此看来每个人所占角度不同,思考的结论迥异,无法得出定论。

  对于考研现象和“一流学生就业,二流学生留学,三流学生考研”观点的认识问题,绝大部分被调查的大学生基本都持有这样一种看法:考研现象的燎原之势是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的催化品,因为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对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找不到工作或找到的工作不理想,所以想通过考研这种继续深造的方法,来延迟就业时间,增大自己的社会竞争力;而对这种学生流派划分问题,被调查者基本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毕业后的选择因人而异,不能妄加论断,每个人的喜好不同,能力不同,家庭背景不同,众多的影响因素在发挥着作用,各种道路,弊益均有。

  对于人生规划问题,90%左右被调查的大学生都表示规划过自己的大学生涯,但问题是普遍反映自己实际并没有按照自己规划的那样去认真贯彻执行,仅仅是疲于应付,执行的不够彻底,而且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想的那么遥远,只是简单的规划了自己的大学四年生涯,没有考虑到大学毕业以后的前途问题;其他被调查者则表示没有认真考虑过这个问题,或是曾经有过想法,但是还没有切实规划过。

  对于计划的执行情况,11%的被调查的大学生表示完全执行了;而更多的则是完成时间有所延迟,约占50%;另外,25%的则表示只能勉强交差,应付一下,质量没保证;14%的大学生则表示面对自己的计划往往知难而退,中途放弃。从以上数据,我们能了解到:大学生们几乎都有自己的计划,或短期,或长期;但差别在于对计划的执行程度不同,即意志的坚定程度不同,这也是在就业和工作时一个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只有意志坚定的人才会在就业时得到赏识,才会在工作中走得长久。

  调查问卷的最后一个问题:作为一个大学生,想走向自己理想的事业,应该具备那些条件?虽然被调查的大学生回答的结果不尽相同,但几乎都谈到了一下几点:

  ①要有理想,有目标,即要有明确的前进方向,同时,要以坚定的信念和坚持不懈的拼搏做后盾和动力;

  ②要练就过硬的专业技能,与此同时,注重综合全面发展,把自己打造成复合型人才;

  ③要积极主动抓住可以实践锻炼的机会,积累工作经验,提高自己的人际沟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④机遇很重要,拥有好的机遇,可以节省很多人力、物力、财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这是一个可遇而不可求的偶然因素。

  ⑤有一定的家庭背景或人脉关系,有有能力的人从中引导。

  结束语:通过这次关于大学生就业应具备的社素质的社会实践,我们发现有些观点是所有调查对象所共同持有的,即大学生应有明确的职业乃至人生规划,综合全面的知识并在工作中不断充实自己,良好的沟通交往能力。

  这次调查不仅锻炼了我们的活动能力,而且使我们明确了自己所应有的就业素质,为今后的就业提供了有益指导,希望也能对更多大学生有所帮助。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菁选(扩展9)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菁选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汇编15篇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涵盖报告的基本要素。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报告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1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xx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卷全球,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下,高速发展的中国并不能独善其身,在一些地区、一些领域,经济危机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经济危机下,很多公司开始裁员,招聘需求大幅减少,这使得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压力异常巨大,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问题异常突出。*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xx年《经济蓝皮书》指出:预计到xx年底,将有100万名大学生不能就业,xx年还将有592万名大学生毕业面临找工作,大学生就业问题非常严峻。

  二、xx年与xx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559万人,比xx年年增加50万人。然而,xx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困难日趋显现,xx年毕业的611万大学生就业形势面临着更加严峻挑战。在全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依然面临比较严峻的就业形势。

  (一)、xx、xx年的就业率对比分析:

  xx年就业蓝皮书指出,xx年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率有所下降,而职高院校学生就业率与往年持*。统计研究数据表明,xx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6%,比起xx年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下降了2个百分点;xx届211院校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为89%(非失业率90%),非211本科院校为87%、高职高专为84%;而xx年届半年后就业率211院校为93%(非失业率94%)、非211本科院校为90%、高职高专院校为84%。其中,xx届大学毕业生约三分之一的就业是在毕业后半年内完成的。

  按教育部公布的数据,中国xx届高校毕业生总数为559万,其中大学毕业生总数约为529万(本、专),按本研究得出的比例推算,xx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就在国内外读研究生的人数21.43万,毕业半年后的就业人数达到约434万人。在毕业半年后的73.56万的失业大学毕业生中(包括有了工作又失去的),有51.59万人还在继续寻找工作,有5.46万人无业但正在复*考研和准备留学,另有16.51万无工作无学业没有求职和求学行为者。

  (二)、xx届毕业生就业地点分析:

  xx届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天津、成都、南京、济南、苏州;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苏州、杭州、成都、郑州、青岛。

  (三)、 xx届毕业生就业率最高和最差的专业分析:

  (四)、xx年就业率最高和最差的专业分析:

  xx年从本科专业大类来看,就业率最高的依次是工学、管理学、经济学,但工学在毕业半年后*均月收入上低于经济学专业大类。

  从专业中类来看,地矿类专业独居榜首,工科类专业就业率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就业率前十的专业中类中,有8个为理工类专业。专业小类的就业率排名更是明显化了这一倾向,高职高专专业也呈现出理工类专业就业率较高的趋势。

  (五)、xx年最难就业的专业计算机科学据首

  “xx年度大学就业能力排行榜”的调查显示,中国应届大学生最难就业的十个专业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法学、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汉语言文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令人尴尬的是,这十个专业也是我国考生报考最热门的专业。

  这项研究对20万名毕业半年后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635个本科专业中,最热门的10个专业半年后的失业人数达到6.67万人,占本科毕业生总失业人数的*三分之一。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英语3个专业毕业半年后的失业人数过万。在应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失业人数最多的10个本科专业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等人们心目中的热门专业占了9个。

  三、xx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一)大学生就业形势预测

  再者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科研所联合浙江大学就业与服务指导中心,对xx年高校就业趋势也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是:xx年我国总劳动力富余,但专业技术人才缺口大。

  根据劳动社会保障部科研所的数据显示:我国在“十一五”期间计划年均新增劳动力需求总量为1800万,但“十一五”期间每年新增劳动力供给为xx万,每年将出现200万富余劳动力。根据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xx中国人才报告》预计,到xx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供应总量为4000万,而需求总量为6000万。以上两项数据表明:我国劳动力总体有富余,但专业技术人才仍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专业人才需求具体表现在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上。

  第一产业缺口218万人

  根据***颁布的《农业科技发展纲要(xx-xx)》数据显示,我国共有涉农院校43所,在校学生大约为9万,教学和科研人员为3.5万人,130万大中专毕业生中已有80万离开了农业。预计到xx年,第一产业人才缺口将达到218万人。

  第二产业缺口1220万人

  我国大学生中38%为工科类学生,但是毕业生人数还是不够,振兴我国工业还需大量的工程师,主要集中在it、微电子、汽车、环保、系统集成、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开发、条码技术、铁路高速客运技术等领域。预计到xx年,人才缺口数字巨大,将达1220万人。

  第三产业人才缺口325万人

  该产业将是扩大就业岗位最多的部门。一些高端涉外人才需求很大,比如涉外会计、涉外律师、涉外金融服务、同声传译、电子商务、数字媒体、物流、精算和心理咨询等行业,都需要大量人才。预计到xx年,人才缺口预计在325万人。

  由此可见,我国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还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大学生“就业难”仅仅为一种表象。原因有两点:第一,作为一名大学生是否学有所成,知识和能力结构能否达到企业用人标准,这值得思考;其次,个人就业意愿和社会意愿存在很大差异。

  (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当前的就业情况分析

  据统计,我国登记在册的电子商务企业已达到1000多万家,其中大中型企业就有10万多家,初步估计,未来我国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每年约20万人,而我国目前包括高校和各类培训机构每年输出的'人才数量不到10万人。*年来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仅为20%,而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鉴约率是47%,可见,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远远低于全国大学生就业*均水*,这种状况不容乐观。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高校在电子商务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方面还存在欠缺,在这种情形下培养出的学生很难符合社会对高层次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标准。主要面临的问题有:

  第一、课程开设不合理,现阶段我国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大多是由经济与计算机专业方向的人才组成的。专业课程设置方面是经济与计算机专业知识的一个简单堆积。

  第二、学生的实*大都在虚拟的环境中操作,根本不能切实感受现实中电子商务的应用。毕竟,现实与虚拟还是两个世界。

  第三、岗位群不明确,学生不知道自己今后的就业方向,更不知道毕业以后应该具备什么能力和证书,才能让自己更有就业竞争力。

  (三)就业岗位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能力要求

  第一层,电子商务建立在网络硬件层的基础上。在这一层次需要了解一般计算机、服务器、交换器、路由器及其它网络设备的功能,知道有关企业网络产品的性能.

  第二层,电子商务实施的软件*台。在这一层次涉及服务器端操作系统,数据库、安全、电子商务系统的选择,安装、调试和维护。

  第三层,电子商务应用层。在这一层次,涉及商业逻辑,网站产品的设计、开发,或网络应用程序的开发。网页设计和图像处理方面的技能,或网络应用程序的开发。

  第四层,电子商务运营,管理层,在这一层次,涉及各类商务支持人员,如客户服务,市场、贸易、物流和销售等诸多方面。

  作为xx届的毕业生,特别是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就业形势还是非常严峻。我们需加强自身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挑战!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2

  一、前言

  1.【调查背景】: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

  2.【调查目的与意义】:主要了解在校大学生就业期望,自身素质的评价,学校就业指导,对就业形势的看法,旨在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影响;经过对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的调查,更好的调节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供需关系;为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作一个新的描述;帮忙大学生尽快认识自我,学校为学生供给就业指导,使学生能谋取梦想职业,为同学们在今后的求职就业过程中供给参考。

  3.【调查时间】x年5月28日――x年6月7日

  4.【调查地点】:沧州市

  5.【调查对象】:沧州市各大高校学生

  6.【调查方式】:问卷调查

  7.【调查过程】:首先设计调查问卷,然后到各高校进行调查问卷,调查完毕后,做数据分析,归纳与整理。

  二、正文

  1.大学生就业问题现状:

  大学生就业难,遍地都是大学生。每到找工作的时候,大家都会争先恐后得去招聘会挤,到头来可能有些人花了钱进入会场,却连和招聘官交谈的机会都没有,很多人投了简历都如石沉大海,无声无息去也。“找到一份适宜的工作实在太难了。”很多应届毕业生从心底发出这样的慨叹。x年,据估算全国至少有80万名毕业生要应对“一毕业,即待业”的窘境。很明显,我们人才缺口大和大学生就业难构成一个矛盾,当高教供给与社会需求之间出现失调时,便会出现一个“扩招怪圈”:高校扩招――本科毕业生就业难――硕士生、博士生甚至博士后层层扩招――就业矛盾“后推上移”――高一层次毕业生挤压低一层次的毕业生,层层挤压,整个社会就业形势更趋严峻――继续加速扩招。如此构成恶性循环,容易引发教育通胀,由此带来的毕业生就业矛盾被“后推上移”,隐患将日益凸显。并且会加剧人才“高消费”现象,大马拉小车,造成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

  2.大学生就业问题出现原因分析:

  从调查的数据看出,大学生未来就业形势严峻主要是由社会、学生、学校和用人单位四方面造成的。主要问题体此刻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本身的工作本事和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不足和社会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严重不一致造成的。我们就这四方面原因进行了分析:

  (1)用人单位

  用人单位选择大学毕业生,最主要是看重学生如何“调整就业心态”,而“提高职业素质”、“提高技能”反倒其次;而大学生甚至学校看来,“提高技能”及“提高职业素质”是最主要的,“调整就业心态”并不重要。用人单位认为“德才兼备”是用人的恒久标准,单位对毕业生“品德”的重视程度远远比毕业自身的重视程度要高得多。

  (2)自身原因

  ①、毕业生就业观念存在误区。一是选地域。在大学生的意识中,大都市

  总是意味着机会、高薪和前途,这导致最需要大学生的地方少人问津,而都市的大学生求职者则人满为患。二是挑单位。大学毕业生都期望选择一个地域条件好、待遇优厚、社会地位高的职业。三是重薪酬。高薪水、高福利等盲目求富观念在大学生中流行,带来了就业难。

  ②、毕业生综合素质缺憾。一是学业不精。有的学生在学校里只是混,没有静下心来学*。二是社交本事欠缺。说话办事的本事、沟通合作的本事、交际公关的本事欠缺。三是缺乏社会实践经验。有的学生很不重视社会实践,甚至连学校要求的暑期社会实践都不能认真完成,更谈不上学到具体的实践。

  (3)社会原因

  ①、出口减速。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造成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衰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中国的出口。有研究证明,在中国经济外向度较高的情景下,中国外贸出口每波动1个百分点,将影响中国18万~20万人的就业。受负面影响较大的主要有纺织服装、制鞋、玩具、摩托车、家具、照明器具、自行车等出口依存度较大的行业,而这些行业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

  ②、从紧的货币政策。从20xx年开始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意味着企业资金的获取难度加大,投资受到约束。全国工商联最新的调查显示,20xx年一季度全国税收增长33.8%,而私营企业税收增长33%,低于全国整体0.8个百分点。这是自20xx年以来私营企业税收增幅第一次低于全国水*。作为吸纳就业的主体,民营企业异常是中小企业经营困难会在很大程度上对就业产生冲击。

  ③、企业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及劳动力价格均呈上升趋势,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两税合一等政策,也会提高出口型企业的生产成本。《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也在必须程度上提高了企业人工成本。目前来看,受成本上升影响较大的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由此对就业产生的消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4)学校原因

  ①、调查发现一半以上学生对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感到不满意。高校大规模扩招,造成市场“供大于求”。造成目前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很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情景,许多人认为是因为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的人太多了,过剩了。其实,我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仅占总人数的5%左右,而发达国家的这个数字已经到达13。所以,我国的人才过剩时相对过剩,并且,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跟不上高等教育扩招的步伐,也为高校毕业生“供大于求”制造了假象。我国的大学生毕业生在大城市、大企业、大公司人才济济,人满为患是过剩了。而一些中小企业,事业单位,偏远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则是人才稀疏,人才缺乏。

  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层次结构、课程资料、教学水*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在大学生就业市场化的情景下,大学的专业设置和调整却显得十分滞后,致使毕业生专业结构与市场供求出现了错位,从源头讲,这已经成为制约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滞后于社会的发展是教育的特点,但没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主观调动,进一步放大了专业及课程设置的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共给结构严重失衡。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而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实际操作本事、适应工作本事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3.大学生就业问题对策和提议

  (1)学生应努力提升综合素质

  ①、注重专业学*。专业强、基础实、理论深、技能佳,是每个用人单位渴望的人才标准。大学期间的专业学*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基础,大学生在校期间必须注重加强专业知识的系统学*,苦练内功,提升素质,培养本事,掌握技巧,为顺利就业打基础、创条件、做准备。

  ②、加强实践锻炼。从进入大学起就要有意识的进行就业规划,经过各种途径寻求实践机会,为将来的就业竞争增加砝码。要在加强专业学*的基础上,重视校内和校外的社会活动,这些活动异常是社会兼职能够引导大学生走向社会,加强实践学*,熟悉工作流程,丰富社会经验,拓宽人际关系,是大学生进行本事锻炼、施展个人才华的重要舞台。

  ③、调整就业心态。对于大学生自身来说,首先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直面压力和挑战。“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异常是我国现阶段,社会的转型和转变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在不能改变社会的情景下,要逐步调整自我的心态,适应社会的要求。改变过去那种“一步到位”的就业心理,放弃“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旧知识分子偏激心理,不把考研、考公务员当成“救命稻草”(毕竟能如愿的只是极少数),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健康观念,先争取工作岗位,为社会和家庭“减负”,再在工作中磨练自我,寻找机会进行突破。

  ④、还应在大学时全面关注社会动态,早早做好职业规划,并不断朝着这个方向奋斗。同时在不影响学业的情景下,适当的做些兼职工作,增加对社会的认识和经验的积累。充分利用大学的资源,全面掌握知识,以便在各行各业都能够快速接手工作。同时大学生们也应避重就轻,不要总涌往发达城市,西部地区更有利于发挥大学生的抱负和才能,并且薪酬待遇普遍高于东部,为西部发展做出贡献。

  (2)单位:切实纠正用人偏见。

  ①、用人单位一方面要与学校加强互动交流,多了解学校里各专业的特色,还能够借鉴大学生见*制度的`思路,为在校大学生供给寒暑假实*基地,既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工作本事,也有助于企业考察人才。另一方面,用人单位要进一步转变思想,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切实纠正用人选材的偏见。一个单位要想得到可持续发展,既要使用好人才,也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从我们的调查情景来看,多数学生充满活力、有闯劲,富有创新精神,并且理论功底扎实,理解新鲜事物快,可塑性强,如果对他们适当加以培训,必须能为企业带来更好更长远的发展。所以,企业不能只图眼前的短期利益,过分看重工作经验,而要有长远的人才战略眼光,要改变唯经验论、唯文凭论的做法,还要纠正性别上和地域上的用人偏见,切实做到不拘一格招揽人才,实现企业与人才的双赢。

  (3)高校提高大学生就业对策

  ①、应当努力提高办学水*。高校应转变观念,把握教育国际化的潮流,加强世界高教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全面提高办学水*。

  ②、不断进行教育改革,高校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景,加快调整高校专业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

  ③、建立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高校要尽快建立和完善集教育、管理、指导和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

  ④、学校应当实行进取的大学生安排就业政策,不仅仅在未来的发展方面,并且在心理调节上头,减轻大学生的就业焦虑心理。

  (4)社会及**其他对策

  应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还须**社会共同努力。**社会必须进行相应总体性调

  整。大学生就业状况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的发展水*,直接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及人们对高等教育价值的确定。**要经过努力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尤其是建立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业水*,来增加对人学毕业生的吸纳本事,使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和社会的人才使用衔接好,这是**和社会的职责。

  三、结束语

  关于大学生就业出现的问题复杂多样,调查具有局限性,不能准确反映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所提出的提议只适用于部分人群,还有许多方面需要改善,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3

  人力资源专家刘婷霞表示,有竞争力的薪酬已成为企业抢夺人才的重要砝码,其实从登上top50榜首的中国移动身上可以看出,学生更多是从薪酬福利与品牌实力两个方面考虑是否加入企业。在cpi一路看涨的今天,薪酬待遇更是为初涉社会,自食其力的大学生就业人群所看重。同时,企业知名度及工作环境两项指标比例的跃升,意味着大学生越来越关注环境和职业健康,对工作的满意度和愉悦感有了更高要求。

  不管是家长还是学生本身,大学毕业后,都希望能进入有一定知名度、规模的企业,毕竟是人生的第一份工作,是从学校迈向社会的第一步。对于大学生们来说,跨国公司吸引人的地方主要有:规范的用人机制、明快的办事作风和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另外,它们的“品牌效应”也颇为吸引人。但在现实的就业形势面前,让许多大学生不得不考虑,向左还是向右?

  从第六届大学生雇主调查结果也可以看出,本土企业日益受到大学生青睐。继XX年top50强榜单本土企业与外资企业*分秋色之后,XX年本土企业的上榜数量明显增加,以28*首次超越了外资企业,占据了过半比例。同时,国有企业的青睐程度也普遍提升,在上榜的50强企业中,国有企业的数量大大提高,有接*1/4的学生入职首选国有企业,国家电网、三一重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都是新上榜的国有企业。而选择“中外合营”与“外商独资”企业的比例则有所下降。从行业分布看,汽车、房地产、金融、能源化工关注度增加,但对计算机、互联网的'热情有所回落,甚至在大学生偏爱行业排行榜中跌出了前十位。

  张廷文认为,在就业环境日趋严峻的情况下,国有企业稳定的雇佣关系、较好的福利保障制度等优势突出,而且随着国有企业市场化水*的提升,改制和重组的深化,特别是国有企业创造利润能力的提升,带来了员工薪酬水*和发展空间的整体改善。品牌竞争力稳步上升,大学生对国有企业的一些偏见正在消失。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三十年,也是民营企业飞速发展的三十年。截止到XX年,民营企业就业已经占到全国就业的75%,对国家的税收贡献已经达到55%。民营企业其发展速度远远超过国企和外资企业,很多民营企业用十年走过了跨国公司和国有企业五十年的道路和历程。从最*的地震捐款事件,也能体现民族企业具备的强烈社会责任感,然而具有成长潜力的民营企业面临的挑战就是人力资本的不足。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大量本土企业国际化,人才的国际化程度也在快速地提升。加入这样的民营企业实质上是低成本进入国际人才市场的一个捷径。这也成为吸引大学生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外资企业虽然仍高居榜首,但其吸引力已大不如从前。这一调查结果也向外资企业发出一个信号:必须提供更有竞争力的人才政策,否则将面临中国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对人才的分流。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4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

  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的关键阶段,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用工市场已经出现了“僧多粥少”的尴尬局面,大量毕业生“漂浮”于社会。广东省副**宋海指出,当前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大,XX年我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超过27万人,比XX年增加6万人,增幅达28%,加上外省院校来粤就业的毕业生,以及前两年未落实就业岗位的省内外高校毕业生,预计XX年在我省求职择业的毕业生可能超过40万人。根据人事部进行的有关统计,*几年大学毕业生的需求量不断下降;而根据教育部的数据,*几年大学毕业生人数却不断上升。由此可见,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是不争的事实。一般说来,大学生“就业难、易”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就业率的高低和就业满意度的高低。

  高校毕业生是人才市场上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年,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上升,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毕业生就业问题。有一句话可以很生动的形容现在大学生的现状和就业形式:“本科满街走,硕士多如狗,只有博士可以抖一抖。这就是中国特色的就业行情。”说起来可笑,现在为就业发愁的大学生,从小接受的教育是“世界是你们的……”“要有历史的使命感……为21世纪中国四化建设贡献力量”。n年寒窗下来,才发现自己不但不是什么国家栋梁,而是连参与建设的机会都几乎没有了。曾经的天之骄子,你被谁抛弃。大学生已被用人单位抛弃!用人单位困惑:大学生在写字楼干事不如中专生,在工厂干事不如技术工人。他们能干什么?大学生也困惑:居然被招过来搞跑腿打杂,收入也压得低低的(尤其应届生)。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现在的大学生就业难,首先是由于*年来的大学生扩招,使得市场上的大学生就业供过于求,大学生的就业形式也就日益严峻了,而究其原因,大学生自身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1、考证存在盲目性:2、先就业后择业渐流行:3、对企业不够了解:4、对薪酬的.期望更加现实:5、职业规划意识不够强:6、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

  三、大学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就业心理准备不足

  (1).自我角色转换不够及时

  对于80%的学生来说,大学阶段过的是一种单纯而有保障的生活,学*、生活、交际都较有规律,这样的生活与现实社会自然存在一定的距离。在大学生活结束之际,踏上岗位之前。最重要的就是能够迅速完成自我角色转换,做好就业心理准备。就是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客观、冷静地进入求职状态,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以自身的实力,积极主动地去适应社会需要.

  (2).自我认识,自我了解不够准确

  个性是个体统一的心理面貌,是指人的心理活动中那些稳定的,具有个人特色的心理特征与心理倾向组合成的有层次的动力整体结构。它以个体稳定的行为模式与态度体系表现出来。能力、特长应包括教育培训的程度,因为教育和培训可以转化为能力、特长。能力是求职择业以及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

  2、择业过程中的心理素质参差不齐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5

  一.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1.研究方法。本次调查采用《学生恋爱观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在校学生如何看待恋爱、对待恋爱的态度等方面的主要内容,力图通过该问卷比较客观、全面、科学地了解学生的恋爱观状况。

  2.研究对象。本次调查选取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数学系的学生,进行普遍调查。本次调查发放问卷128份,回收128份,有效率为100%

  3.调查时间为20xx年**月。

  二.调查目的

  爱情,是人类永恒不变的话题。“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人们对爱情的期待与憧憬;“两情若是久长时,有岂在朝朝暮暮”是人们对爱情的一种态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人们对爱情的承诺。而如今在学的校园中,爱情的种子也正在萌芽。都说恋爱是当今学生的一堂必修课,在当今的高校恋爱已成为一种很正常的现象。不同的人由于性格的不同以及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会形成不同的恋爱观,从而导致他们对待爱情的态度、处理恋爱关系的方法也各不相同。积极健康的恋爱观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学业与生活有促进的作用,消极错误的恋爱观而会给你的生活带来巨的消极影响。每一段恋情都应该是纯洁的,自由的,是不能用物质去衡量的。每一段恋情都代表着一种尊重,一份责任,是需要用真心与真情去维系的。而这种理想的恋爱观在现实生活中却很少出现,甚至一些学生出现了错误消极的恋爱观,如过分地看重对方的物质基础、恋爱至上甚至失去理智、对待爱情的态度不认真等等。这种恋爱关系容易导致双方恋爱关系的破裂,也会影响正常的学*生活,甚至会酿成悲剧。出于这一现状,我们对佛学生的恋爱观进行了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一步了解本校学生的恋爱观特点,分析形成的原因和造成的影响,阵对问卷分析的结果提出解决问题的方式,从而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恋爱观,有助于他们正圈理恋爱与学业、恋爱与事业、恋爱与生活的关系。学生恋爱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关注并正确引导学生恋爱是高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学生拥有正确的恋爱观将对他们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对于在学生中出现的恋爱现象,我们要正确对待,积极引导。尤其要学会理性的处理好因爱情而引起的一系列矛盾与选择。拥有正确的恋爱观,合理恋爱,才能让自己的学生活因爱情而锦上添花。爱情是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学生在刚刚踏入学校园,对未来有许多美好的憧憬,对爱情同时也是充满了美好的想象。在学生中进行恋爱观调查能够为学生的感情生活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也能为恋爱观教育的一系列其它活动提供一份客观可靠的数据。

  三.调查结果

  1.对于一学生来说,已经渐渐适应和*惯了学的授课方式,并逐渐拥有了自己的学*计划,和人生目标。但是对于老师来说,还要继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以更好地适应同学们的接受需求。同时,还要适时加强对学生们价值取向和人生目标制定的正确引导。

  2.目前一学生中还存在着人际交往上的困难,需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处理好关系,应该增强自我的吸引力,赢得家的肯定,同时,还要多多参加社团活动,锻炼自己的胆识,拓展自己的能力。

  3.学校也要在硬件和软件上努力加强自身建设,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环境。在饮食上,学校要特别注重各民族的饮食*惯,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就餐环境,这样学生们才会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无限的学*中去。

  4.为建设和谐校园,学校应该多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为学生多多提供一些投递意见和建议的专栏,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映学生的心声,相信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佛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四.调查结果分析

  (一)二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一学生接受调查的有32人,男生20人,女生12人。其中曾经谈过恋爱的仅有4人,正在恋爱中的也仅有4人,可见恋爱的人占少数。而调查显示,70%的一学生表示支持学生谈恋爱,仅有1人表示对,对于恋爱动机多数学生表示没想过,60%的人对失恋都无所谓,30%的人会再找一个,只有10%的人会悲痛欲绝,在一谈恋爱的主要原因,60%的人都认为寂寞空虚,想找人陪。这一部分人是因为刚进从高中紧张压抑的生活进入到轻松的'学生活中,没有了高考时的纳干劲,这时就想到了爱情雨露的滋润。这次调查中,一学生在学*与恋爱哪个重要的这个问题上,多数人表示学*更重要,可见一学生思想还是相对纯洁的,在恋爱成功率上,80%的学生选择“很小”。

  (二)二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二学生接受调查的有32人,男生16人,女生各16人,以下是几个二学生恋爱观的特点。

  1.在已恋爱的的男女生中,觉得自己有理想恋人的男生占2/3,而女生只有1/10,这说明在对待恋爱对象的态度上,男生比较实际,而女生比较倾向于理想化。

  2.在对待异地恋和爱情能否天长地久的问题上,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看好还是不看好,人数都是50%,这说明在二的学生这个群体里面,部分人对待感情的方式取向实际,另一部分人则对未来充满迷茫,表现出这个阶段的人的还不够成熟的心态。

  3.在恋爱时间份额问题上,60%的女生认为占学生活时间的35%就够了,男生则普遍认为在35%65%才适合。从中看出男生的恋爱欲望比女生要强,而且这也说明在本校女生比例远男生比例的情况下,男生的安全感似乎比女生要小。

  4.在如何对待失恋的问题上。40%的男生选择了感到悲痛欲绝,而同样选择这个答案的女生只有20%,同时50%的男生或女生都表示会再找一个,这说明男生比女生重情,而女生比男生乐观。

  5.在对恋爱对象的要求上,多数男生比较重视女生的内在美,而女生则要求男生内外兼修。这也说明男生跟女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存在着较差异。

  6.在对待对方脚踏两只船的问题上,多数男生会认为是自己不够好,而部分女生的态度是不能容忍,这也说明在爱情里,男生比女生豁达、方。二学生的恋爱观尚处于发展时期,相信爱情而对自己充满信心的人普遍能获得一份比较理想的爱情,而不相信爱情或自信不足的人还在寻觅之中。不管如何二的学生的恋爱观是在迈向成熟的路上了。

  (三)三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三学生接受调查的有32人,其中男生19人,女生13人。在受调查的学生来看,多半已经恋爱,但恋爱的人*60%是男生。这可能跟师范学校男女比例严重失调有关系。在接受调查的人当中,有一半的人表示自己的恋人不是原先所理想的类型。有60%的人尤其是女生,比较浪漫,认为自己能与恋人走到永远,换句话说在爱情方面女生很看好。

  调查也显示,三学生比较现实,21人有17人表示没有网恋经历。对于异地恋,男生显得比女生更理性点,不看好异地恋,并认为学生恋情会因为工作.家庭等原因而不会发展成为婚姻。

  针对男女生的许多不同,做了对比的记录。70%表示是否恋爱无关紧要,只有个别认为不谈恋爱是不完整的学生活;关于寻找恋人,*一半的人表示是因为寂寞和空虚,并非为了寻找下半生伴侣。男女生各半都能*淡的看待失恋,少数人(以女生为主)把爱情看得很重;在恋爱时间上,女生把恋爱时间限定在65%以下,比男生更注重学业;有60%的人有暗恋的对象并表示会表白,部分表示不会表白(女生居多)不难看出女生比较矜持,把爱深藏,而男生却勇于表达真情;一半的人表示不轻易爱一个人,且对恋爱的对象要求普遍高,男生比女生更注重恋人的外貌,女生则更注重内在修养,恋人品行成为主要依据,家庭经济背景也很重视。

  总而言之,本校三学生的恋爱观比较成熟,都能在爱情中面对现实,但现实没有抹掉他们的纯真,他们对爱情仍有美丽的向往。

  (四)四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四学生共有32人参加填表,男生16人,女生16人。四的学生在问卷调查表中表现了一下几个特点:

  1.只有25%的人认为恋人是原来所理想的人,75%的人认为不是。

  2.对于是否与恋人走到永远的问题上,认为可以的只有7人。

  3.对于学爱情是否成为婚姻,则所有人认为是不可能的。4.对于恋爱与学*,12人表示同等重要,

  4人表示恋爱重要。

  5.对于分手后的态度,有6人表示会伤心欲绝,多数人表示可以再找。

  6.对同居的态度,不赞成的有7人,其他人则持不对态度。

  从以上几个特点可以看出,四学生的想法更为现实。也许是经历的事情多了,看法也就更加务实。多数人的恋人并非是所理想的人,而是在现实的实际接触后才确立的。绝部分的人不相信网络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所以更多的人不相信也不会网恋。对于学的恋爱能否变成婚姻这个问题上,绝部分的人都悲观的认为是不可能的,可见在学生看来,学恋爱是有花无果的事情。也许是彼此接触的时间久了,对于相处的时间,四的学生觉得彼此腻在一起太长时间而会暴露出更多的缺点,也许距离真的会产生美。对于恋爱的花费,也许aa制是最好的消费方式,毕竟部分学生还没有实际稳定的经济来源,如果只是一个人来承担恋爱开支,那么是很吃不消的,所以选择aa制是最好的选择。

  五.总结与建议

  1.在我们已恋爱的的男女生中,觉得自己有理想恋人的男生占1/5,而女生只有1/10,这说明在对待恋爱对象的态度上,男生比较实际,而女生比较倾向于理想化。

  2.在对待异地恋和爱情能否天长地久的问题上,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看好还是不看好,人数都是50%,这说明在二的学生这个群体里面,部分人对待感情的方式取向实际,另一部分人则对未来充满迷茫,表现出这个阶段的人的还不够成熟的心态。

  3.在恋爱时间份额问题上,60%的女生认为占学生活时间的35%就够了,男生则普遍认为在35%65%才适合。从中看出男生的恋爱欲望比女生要强,而且这也说明在本校女生比例远男生比例的情况下,男生的安全感似乎比女生要小。

  4.在谈及您对恋爱的理解时选择a是为了选择终生伴侣,的同学占.28%而选择b只是为了空虚打发时间没有多想的只占2.4%说明我们多数学生对待婚姻还是持比较负责的看法

  5.在对恋爱对象的要求上,多数男生比较重视女生的内在美,而女生则要求男生内外兼修。这也说明男生跟女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存在着较差异。

  6.在对待对方脚踏两只船的问题上,多数男生会认为是自己不够好,而部分女生的态度是不能容忍,这也说明在爱情里,男生比女生豁达、方。

  7,在问及您认为恋爱和学业之间有何关系这个问题时有51.7%选择b爱情是一种动力,可以促进学*,男女朋友之间可以相互监督,促进学*,而只有2.4%的选择a学*与恋爱二者不可兼得,谈恋爱肯定要影响学*,从这个答案中可以看出我们班还是比较支持恋爱的。

  在学里,适当的爱情还是需要的,但我们不要过度的沉溺在爱情中,不要在热恋中迷失自己的方向,毕竟学生活是我们学*和适应社会的关键时期,不能为了一时的快乐而把一生的幸福都抛弃了。对于爱情我们要始终保持一种*稳心,正孺对爱情.

  我们现在的恋爱观尚处于发展时期,相信爱情而对自己充满信心的人普遍能获得一份比较理想的爱情,而不相信爱情或自信不足的人还在寻觅之中。针对这些问题总结几点建议:

  建议一:学校可对在校学生进行恋爱心理的健康教育

  某种程度上讲,恋爱观是人生观的映,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恋爱观,只有加强教育和管理,才能助学生正确看待爱情,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并引导他们正圈理爱情与学业的关系,将来成为建设伟事业的接班人。

  建议二:从学生自身做起,正确看待爱情并处理好爱情与学*的关系,当代学生要从自身做起,端正恋爱动机,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建议三:摆正爱情的位置

  首先,我们学生摆正爱情在人生中的位置。爱情在人生中占有重要地位,没有爱情的人生是不完但爱情不是人生的根本宗旨,更不是人生的全部,只为爱情而活着是苍白的。人生的主宰应当是事业,只有伟的事业对人生才具有决定意义。流传至今的裴多菲的诗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正说明了这一点。

  以上都是我根据统计出来的调查结果写出的报告,相信我们只要把握好恋爱的度,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我们的幸福才会开花结果。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6

  一.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宜兴市大学生就业问题问卷调查表(表一)

  卷一(针对所有被访者)

  被访者年龄:

  A 20以下B 20 –30 C 30-40 D 40以上

  被访者性别:A男B女

  ⑴您认为目前普通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怎样?

  A.十分严峻,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 B.有点严峻,但比其他较低学历人群要容易得多

  C.有点严峻,与其他较低学历人群差不多 D.不了解

  (2)您是否认为当前高学历者就业会更容易?

  A是;B否; C不一定;

  (3)您如何看待某些人为了就业而千方百计考证?

  A这为求职成功增添砝码

  B 这对求职成功没有多少帮助

  C 其他-

  (4)您如何看待考研热的现象?

  A 继续深造可以躲避就业高峰,增加就业优势

  B 研究生数量越来越多,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C 其他-

  (5)您认为当前学哪类专业更易于找到工作?(可以多选)

  A.文史类B.经济类 C.工科类 D.农林类 E.管理类F.理科类 G .师范类H.其它(请具体填写)

  (6)您如何看待专业与工作的不对口现象?

  A. 这种现象很普遍,根本无所谓,很容易适应

  B. 给就业造成一定困难,但可以克服

  C. 会严重阻碍工作,很难在其岗位上呆得长久

  D. 专业与工作不对口,根本无法就业

  E. 从未关注过这一现象

  (7)您认为学校现行的就业指导是否有必要?

  A必要; B无所谓;C没有必要;

  (8)您认为某些学校搞的“包装毕业生”(比如:滥发奖学金)是否让学生就业更有优势?

  A有很大帮助; B有一些帮助;C没有帮助;

  (9) 您曾采取过哪些媒介手段来帮助自己就业?(可以多选)

  A.人才网站 B.招聘会 C.人才市场 D.其它

  (10)您如何看待当前各大学的扩招对就业形势的影响?

  (11)您认为大学生与其他人群相比较其就业优势与劣势各是什么?

  (12)宜兴是全国百强县之一,也是苏南比较发达的城市之一,您认为这是否会对大学生选择留宜工作起重要影响?同时,中学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是否会考虑这一因素?

  (13)中国入世后,国内的就业情况有一定改观,但中国人才结构矛盾却日益凸现,你如何看待?

  卷二

  A求职者:

  ① 您的就业观是什么?(从a.对薪水的要求;b.对自身发展的要求;c.心态;三方面回答) ② 您认为求职过程中良好的第一印象会起怎样的作用?您是如何准备你的面试的?您认

  为在求职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

  ③ 您是否有可能会选择自主创业?

  ④您的求职感想?

  B招聘者:

  ① 你们对应聘者除专业、学历外还有哪些特殊要求?你们认为大学生应加强其哪方面的能

  力,如何去做?

  ② 应聘者在面试过程中需注意哪些问题?你们在某些职业的选择上,是否会优先考虑男

  士?

  ③ 你们认为大学生在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时应持有怎样的心态?

  ④ 你们企业在解决眼下人才的结构性矛盾方面采取过哪些有利措施?

  C其他:

  ① 你认为现在的大学生缺乏哪些素质?他们应持怎样的.心态来面对社会?

  ② 是否赞成大学生自主创业?

  ③ 你所在大学是否做过相关方面的指导或者培训?

  二. 调查情况

  (1) 调查背景

  20xx年普通高校大学生毕业生将达630余万

  人民网北京11月21日电 (记者赵婀娜)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毕业生规模将达630余万人,高校大学生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在20日召开的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强调,力争20xx年高校大学生毕业生离校时初次就业率基本稳定。

  袁贵仁强调,各地要进一步扩大“农村教师特岗计划”的规模,加强创业教育,调整人才培养类型结构和专业结构,开展就业实*实训,推进就业信息化建设,开设就业指导和职业发展课程,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残疾人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等特殊群体的帮扶力度

  (2)调查目的:

  让大学生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了解自己的就业目标,和自己的专业!为以后更好的就业打下基础!让大学生自己有风险意识,以便能够更好的学*武装自己!

  (3).调查结果:

  据统计只有30%的人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并表示将来会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20%的人有明显的职业规划与目标;50%的人不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并对自己专业的就业趋势不了解,表示将来只要有工作就可以。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7

  在前不久举行的一场毕业生双选会上,某单位的招聘台前一下子挤来了个人,但其中只有人是求职者,另外人都是“参谋”——求职者的爷爷、奶奶和父母。对于类似现象,有社会学家指出,中国的第一批独生子女正大规模地步入社会,他们的就业体现出不同的特点,应该引起高校和社会的重视。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多年来,独生子女的数量与日俱增,逐渐成为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由于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备受宠爱,心理较脆弱,承受职场挫折与失败压力的能力相对较弱,在初次步入职场时,很多人感到无所适从。

  应聘:全家总动员

  杨强是南宁某高校届毕业生,是家中的独苗。从今年月开始,为了帮助杨强找工作,他的父亲特地从江西赶到南宁,在学校附*租了一间房子住下,准备打一场“就业持久战”。对于这样做的理由,杨强父亲的解释是“儿子还小,面对五花八门的招聘单位,不懂如何辨别真伪”。

  月下旬,广西人才市场专门举办了一场南博人才交流会。笔者看到,杨强的父亲边看边讲,俨然一位解说员,每走到一个招聘单位前,他都要先对该单位的岗位、薪金水*和发展前景进行一番深入的分析,再决定是否同意杨强投递简历。当看到杨强递过简历后老半天支支吾吾、不善言辞时,杨强的父亲连忙“挺身而出”,协助儿子……

  在今年广西全区首届人才交流会上,笔者看到这样“动人”的一幕:一名女生的父母分开在房地产公司的招聘台前同时排队,而女儿却悠闲地坐在后面一条长凳上无所事事,待快轮到递送简历时,女儿才有些不耐烦地将其父母替换下来,嘴里还嘟哝着“真麻烦!”。

  当笔者询问“为什么不让女儿自己排队?”时,女孩的母亲不以为然:“女儿辛辛苦苦读了十几年书,毕业找工作还要饱受折磨之苦,做父母的理所应当替她分担。”

  这样的现象在招聘会场上并不鲜见。一家长对记者说,之所以要跟着孩子来招聘会,是因为怕孩子“稀里糊涂,一不小心就明珠暗投”,父母亲自上阵“心里会踏实许多”。对于要选择哪一家单位,一般会全家人反复推敲,他们讨论的内容包括单位的工作地点、工作的稳定性、工资待遇及发展空间等等。

  心态:对未来雾里看花

  那么,独生子女的就业心态如何呢?请看广西大学学生会的一项调查:多名独生子女中,有*七成的人对前途存在不同程度的担忧,普遍认为用人单位对于工作经验、学历的要求过于苛刻,并且薪水达不到自己的预期设想;相当一部分学生希望找一个离家*、工作相对稳定的单位;在调查中,几乎没有独生子女有自己独立创业的想法。

  调查显示,独生子女普遍不能准确客观地为自己定位,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的气质、性格、兴趣以及职业能力并不了解,自我评价偏高。另外,他们对职业和社会的了解存在很大局限性和片面性,把就业前景想象得过于美好或过于艰难,直接导致期望过高或畏缩不前。而且,他们比较注重经济利益,择业时往往把经济收入因素放在首位。

  调查还反映出独生子女就业的一些矛盾心理。许多学生对自我缺乏正确的分析,不考虑所选单位是否适合,而是盲目攀比,还有的同学想找一份“比较好听的工作”。不少独生子女寄希望于父母长辈的社会关系,眼高手低,“这山望着那山高”。还有的独生子女因专业技能、专业知识不扎实等种种原因,没有信心向用人单位展现自己。

  值得注意的是,在采访中我们发现,即将踏入社会的独生子女普遍有一种危机感,他们认为社会竞争太激烈,人际关系太复杂,自己难以适应。许多人选择读研或出国留学以争取一个缓冲期,有的甚至不愿意卷入激烈的竞争中,宁可选择成为一族。

  针对独生子女群体的职业心态,广西大学招生就业办负责人说,作为大学生的独生子女,一直囿于校园生活,经历简单,没有经受过挫折考验,所以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较差,一旦遭遇挫折,则感到失落、悲观、失望,对未来失去信心。*年来,学校一直致力于学生的就业指导,从信息来源、联系工作、出面调节到心理辅导等等,方方面面都做了周到细致的工作,以便独生子女在毕业找工作时即使遇到挫折也一样可以充满自信,甚至越挫越勇。但是面临择业就业,还是有一部分学生有极大的心理压力,表现出茫然、不自信以及很强的'依赖性。

  竞争: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林明是广西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去年通过自己联系实*,最后被北海某公司聘用。如今林明已是公司的技术骨干,他感觉公司员工热情,气氛活跃,工作中学有所用,很满意现在的状态。现在他正准备考托福,出国读硕士,拿到学位再回国发展。

  今年岁的小敏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英语专业,年毕业的她虽然只有两年的“工龄”,却已经跳了两次槽。令她感到自豪的是两份工作都是她自己找的。“第一份工作很累,老是加班加点,很少有自己的私人空间,而且和我的专业没有一点联系,所以干了一年,我就不干了。刚开始工作时,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被上司批评一两句,心里会难受好几天,还经常落泪。不过,现在已经完全适应和改变了。所以我觉得独生子女的适应能力并不差。”

  李彤是年湖南大学的毕业生,在人才市场投简历谋得深圳某酒店财务部会计一职。在该酒店工作年的李彤也有跳槽的打算,她说:“工资不太高,主要是觉得自己没太大的发展空间,所以我想跳槽去外企。我最大的心愿是找份好工作,买套大房子,接父母同住,只要我们一家三口在一起,比什么都快乐。”

  择业:扬长避短天地宽

  很多家长对子女择业不放心,但是有父母“亲自把关”是不是就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呢?国凯房地产公司的负责人说,用人单位看重的是求职者的人品、学历和经验。独生子女们连找工作都要父母亲陪同,甚至帮忙查资料、填写表格,这不能不让人怀疑他们的独立能力。

  对此,社会心理学专家认为,独生子女有其特定的成长环境和空间,可以说是社会的特殊群体,在他们开始步入社会的时候,需要大家的关注和引导。一般来说,受过高等教育的独生子女经过几年大学集体生活的磨炼,已经具有一定的自理和交际能力。但他们在工作中的刻苦和创新精神相对弱些,需要用人单位的培养,才能更好地发挥出潜能。

  正如一位儿童心理、卫生专家提出的那样——“爱比维生素还重要”。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相对优越,家长对“独苗”教育比较重视,所以一般而言独生子女智力早熟、兴趣广泛、知识面宽。同时,独生子女享有父母充分的爱,在爱的阳光中成长,个性发展健全,多数独生子女性格活泼、开朗、大方、敢说敢想。可以说,在就业择业的过程中,只要善于扬长避短,独生子女也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他们是有独立见解的一代,他们是*等意识、法律意识、环保意识很强的一代,也是市场经济观念很强的一代。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8

  *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不断进行改革,高校大学生数量迅速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现,就业形势日益严重。同时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发展滞缓,企业用人需求下降, 社会可提供的就业岗位增长缓慢,因而造成就业矛盾十分严峻。并且,毕业生滞后的就业观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之间的冲突也十分突出,这些都给大学毕业生就业带来巨大压力。鉴于此,我们组就大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了一次深入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一、调查目的:

  了解在校大学生就业期望和对就业形势的看法,旨在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就业

  观;通过对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的调查,更好地调节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供需关系,帮助大学生提高改善就业状况;发现就业当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大学生尽快认清就业现状,为同学们在今后的求职就业过程中提供参考。

  二、调查对象:潍坊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各专业学生

  三、调查时间:20xx-1-1

  四、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取的是随机问卷调查。发放问卷是在潍坊学院志远楼随机选择经管学生

  发卷填写,并当场收回的形式,本次活动共发放问卷40份,共收回28份(其他12份问卷视为无效问卷),问卷共向学生提问了12个问题。 (见附件一)

  五、调查结果及分析

  1.就业形势调查结果如下:

  问卷反馈的数据可发现:52.45%的同学认为形势严峻、26.08%的同学认为就业形势正常、10.23%的同学对就业持乐观态度,而还有11.24%的同学不清楚。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对就业持困难的心理,而同时也有小部分同学对就业形势认识不清或关注度不够。

  2.就业准备情况的调查

  1)大学生求职准备情况(最具竞争力的方面):

  3)当前最欠缺的素质:

  通过对以上图表数据可以发现,很大比例同学比较重视专业证书、协调能力对于求职的重要性,这也是当下同学们忙碌于学生会、职业证书考试的反映,同时一些同学对于我们学校的学历水*对于以后就业的帮助表示担忧,还有我们可以发现学校就业指导方面做的不足,而在大学生最欠缺的素质方面,同学们沟通协调能力成为同学们最担忧的能力。鉴于此,可以发现存在学校就业信息指导方面工作不到位,同学之间沟通协调、团结合作意识欠缺,学生求职技巧匮乏等方面问题。

  3.大学生就业时的`行业、薪酬、地区的选择及原因的调查:

  1)行业选择:

  2)薪酬选择:

  3)地区选择:

  通过以上图标数据信息,我们可以发现大学生就业地区选择多集中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同时由于受固有的乡土观念影响,回乡也是一种选择,而地区选择出发点多集中于生活环境好、未来发展前景、家人安排等原因,而处于兴趣考虑而做出行业选择的比例很少;对于就业初期的薪金,同学们表现多集中在20xx元左右,4000元以上的比例也很少,我们可以发现大学生对于就业初期薪酬要求比较低,多由于工作经验少或能力较低造成;而就业行业多集中在收入稳定、待遇有保障的**部门和国有企业,外资企业也是广大学生的选择,同时一小部分同学选择科研部门,同时通过行业选择的原因分布,可以发现收入因素、工作环境、自身兴趣等成为同学们选择**部门、国有企业的主要因素。通过以上数据,我们可以发现,收入、好的待遇和发展前景是大学生所追求的主要方向。

  4.大学生就业信息的获得渠道:

  从表格中,我们可以发现大学生获得就业信息的渠道狭窄,人才招聘会、周围人群介绍等成为大部分学生就业信息获得的渠道,学校应重视就业信息的宣传介绍工作,利用好校友资源。

  5大学生就业时最希望得到什么?

  从图表中可以发现,大学生就业初期的主要着眼点是关注自己人际关系的建立和良好的薪酬待遇,而对于从业经验、稳定的工作岗位、前沿的知识信息关注度比较不是很高。

  6.大学生毕业后的前途选择

  从上表中可以发现,大部分学生的选择是先就业再择业,主要是通过先就业获得经验,选择继续深造主要是对我们学校学历对工作帮助的担忧,同时也是就业严峻形势的反映;自主创业的比例也比较大,主要得益于学生意识观念的转变和院系一些有关创业讲座和座谈会的进行,反映了同学们的浓厚的创业兴趣。

  六、调查体会

  1.大学生存在的一些不足或错误观念

  1) 准备不足,生涯模糊

  大学生就业不是到了大四才开始准备,而应在读大学的第一天就有思想基础。一年级了解自我,二年级锁定感兴趣的职业,三年级有目的提升职业修养,四年级初步完成学生到职业者的角色转换。我们在调查后的分析中发现,学生上了大学就不再认真学*了,对市场变化、社会变化关心度较低,注意力和精力都应付考试了。多数学生对职业目标相对模糊,

  没有把兴趣、爱好与自己所学专业很好结合。每天都在为了考试不挂科而学*,同时对自己定位不清,职业规划不足。

  2)就业期望值较高,追求高薪。

  通过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同学就业倾向集中于高薪、稳定、好的福利待遇,同时地区选择上多集中于东南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不关注自己的专业技能或者是对自己估计过高,眼高手低,而不是清醒的从自己的专业技能方面客观分析自己的职业定位和地区选择。

  3)社会实践经历缺乏,社会经验不足。

  调查中我们发现:存在一部分同学总是停留在校园当中,不出去参加志愿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兼职(服务员、促销员、家教、校园代理等),社会经验少,这也是一些用人单位所关注的,我们了解到,同等学历的应聘生,由工作经历和社会经验强的同学会被用人单位优先录取。

  4)专业技能不过硬。

  通过和一些被调查同学沟通交流,我们发现,大多数同学关注所学知识都是为了应试,而考试之后再询问有关知识时就会一问三不知,对知识掌握相当不牢,这也是同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同时,到了学期后期,老师由于赶进度,讲课时也会按考点讲解,一定程度上造成同学知识面掌握较窄。

  2.为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对高校、同学的一些建议。

  同学: 1)转变就业观念,客观评价自己。

  大学生应该转变职业观念,脚踏实地,客观评价自己的能力和不足,从基层做

  起,把握就业机会,改变那种以高薪作为求职选择唯一标准的观念。

  2)提高综合素质,提高就业机会。

  首先,重点关注专业课的学*,借此提高就业时的专业技能,这是就业的基础。

  同时,在有精力的同时通过参加一些职业证书的考试证,提高自己就业时的竞争力。再者,注重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借此提高自己的沟通协调能力、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增强社会自己的社会经验,这样,就业时就会更有自信。

  3)极早规划,早做行动。

  无论是以后打算直接就业还是继续深造,都应该极早打算规划,树立最终目标和

  分目标,这样,有计划有目标的生活,大学生活才有意义和规律,同时也有利于以后自己的发展。

  4)努力拓宽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

  大学生应多关注就业信息和就业渠道,了解厂商的人才需求,有目标的准备着,不能不学*,也不能像以前那样“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要时刻关注社会需求,相应的提高自己的能力。

  高校:1)加强改革教育力度,提高办学水*。校应该努力提高办学水*,把教学改革与社会发展、国家建设紧密结合。不断进行教育改革,以市场为导向,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专业设置、课程结构要满足市场所需,加快调整高校专业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9

  据我国教育部、人事部相关统计资料显示,20xx年毕业生人数有413万人,而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495万人,比上年增长19。9%。20xx年我国有630万大学生毕业校园,走向社会。预计20xx年7月,将有毕业生671万大学生毕业,毕业人数将创历史新高。就业压力仍然十分巨大。

  在校生对未来的就业形势持怎样的态度呢?经调查,四成在校生认为通过努力可以找到工作,但认为自己能够找到合适工作的大学生比例仅为8。4%。

  大学生在求职路上遇到了哪些问题?他们期望的薪酬是多少?对于就业,他们又持有怎样的态度?最新20xx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显示,*五成大学在校生对未来就业感到担忧,七成应届毕业生认为应该先就业后择业,同时,应届毕业生期望薪酬大幅降低——研究生已逼*本科生。

  一半在校生对就业感到忧心

  日前,智联招聘发布了《20xx年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以下简称“调查”),调查显示,今年*九成毕业生的毕业安排是就业,截至本月,有7.5%(其中6.5%为求职考研两手准备者)的20xx届毕业生准备投入到新的一年考研中去。

  在校生对未来的就业形势持怎样的态度呢?经调查,四成在校生认为通过努力可以找到工作,但认为自己能够找到合适工作的大学生比例仅为8.4%;对找到工作感到忧心忡忡的大学生比例达到33.2%;感到就业形势严峻、很难找到工作的比例也达到了15.4%。

  职场专家表示,虽然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担忧,但对就业付出的实际行动却并不积极。今年毕业生至今依然有56。7%的人没有职业规划,甚至低于在读生55.1%的比例。

  七成毕业生认为应先就业后择业

  到底是先就业还是先择业?这个问题一直是大学生比较困惑的。调查显示,有72.8%参与调查的学生选择先就业再择业。

  “其实这两个方面并不互相冲突。”智联招聘职业顾问祝红艳说,大学生在就业前就应该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个清晰的目标,在这个清晰的目标下对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放低求职期望。对于大学生而言,社会还是个比较模糊的概念,行业和职业也只是模糊的概念。在经过社会工作的磨练后才能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的职业发展之路,因此大学生在就业时一方面切忌盲从认定一些热门行业,另一方面也不要期望值过高。凭借大学生目前对于行业和企业的认识,很难根据自己的判断“择业”。因此,在基本确定方向后,建议大学生先就业,在社会的摸索中学会择业。

  研究生期望薪酬逼*本科生

  20xx届毕业生的期望薪酬是多少呢?调查显示,本科毕业生的`期望薪酬集中在20xx至3000元,比例为45.4%。研究生的期望薪酬集中在3000至4000元,比例为34.3%,期望薪酬在20xx至3000元的比例也达到了2***%,逐步逼*本科生。而博士及以上学历的期望薪酬,基本在5000元以上,比例为43.6%。

  而大学生毕业后是留在大城市还是去基层?调查发现,大学生就业首选地与其就读的高校所处地区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京毕业生八成以上想在北京就业,其次是到沿海城市,排在第三位的是广东深圳地区。在上海毕业的大学生就业首选地九成以上是上海,其次是沿海城市,之后是广东深圳地区。

  从城市性质来看,大学生希望在发达大城市就业的比例为32.3%,排首位。其次是较发达的沿海城市,比例为30.1%。县级以下排在最后,仅为0.6%。

  大家选择就业首选地的考虑因素都是哪些呢?发展机会较多、较大的原因排在了首位,比例为75.9%,遥遥领先于其他因素所占的比例。排在第二位的因素是良好的文化及教育环境,大家选择就业地的原因多样,比如说能和家人在一起也是大学生选择就业地的主要原因。“人生的发展道路是多样的,选择就业地要考虑多方面因素,而不是盲目地跟着大家做决定,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才是关键。”职场专家表示。

  职业规划辅导迫在眉睫

  随着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大学生意识到了职业规划的重要性。不少大学生都表示,在大四前就要开始进行职业规划。调查显示,大学生最想得到的就业方面的辅导为职业规划辅导,比例达到了34。9%。

  祝红艳指出,大学生在低年级时比较难以制定出系统的职业规划,但在进入大学以后,应该逐渐形成一个大致的目标。就业、考研或是出国,无论是哪一种,制定最基本的目标后,就应该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略有侧重。“如果选择就业,则应该开始有计划地考虑自己未来想从事哪个行业或者哪个职业的工作,逐渐摸索自己感兴趣做的事情和能做好的事情,及时调整,并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实*工作。”该专家称。

  在求职辅导的内容中,大学生认为在就业阶段帮助最大的是职业生涯规划的辅导,其次是职场工作技巧课程,另外,职业素质类课程与简历撰写与求职面试技巧也是目前大学生期望得到辅导的内容。

  自主创业缺资金缺人脉缺理念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创业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大学生自主创业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对于白手起家没有丰富社会经验的大学生而言,创业从何谈起?大学生创业最需要来自于哪些方面的支持?

  参与调查的大学生认为,大学生创业最需要的是资金方面的支持,比例为35.8%。其次是人脉,比例为21.7%。核心的技术和理念排在第三位,比例仅为18.9%。国家今年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支持大学生创业,对于想创业的大学生来说是很好的消息。

  祝红艳分析指出,很多大学生在创业前并没有雄厚的经济背景支持,核心技术和理念是吸引资金的关键。创业在*几年越炒越热,但创业并不适合于所有大学生。事实上,上述几种因素,缺了任何一点,都有可能导致创业的失败,相对于有社会经验的职场人而言,大学生创业难度更大,盲目进入创业的潮流并不可取。

  总的来说,大学生就业理念正在逐渐趋于理性,体现在对个人发展机会的看重,对待遇的期待值降低,对于自身综合能力尤其是人际交往能力欠缺的认识等方面,但是大学生对于很多信息的不了解,以及就业信息不够通畅也制约了大学生的就业,比如对三线以下城市缺乏兴趣,以及对体制外职业的认知偏见,都成为了大学生就业的瓶颈,很多大学生也因此而延误了工作机会。解决大学生全面就业问题,不仅需要转变大学生职业的定位,同时也需要教育部门、学校的综合努力,在如何全面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放开择业视野,明确职业规划与职业定位等方面进行改进,才能更好的解决大学生就业问。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10

  调研背景:虽然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大的问题一直存在,但只有今年,这个问题成为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的确,全球金融风暴的愈演愈烈已经是超过半数的企业蒙受损失,毕业生就业的形势更加不容乐观。为了更好的帮助我校学生解决以后的就业问题,现对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调研思路:参考已有的“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我们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院应届毕业生进行分析: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见第2、19、14、25题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见第5题

  3>与是否专业对口,见第7题

  4>地域意愿,见第10、11题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见第16、17、20题

  2、毕业生对就业信息的获取(包括获取方式和程度两方面),见第8、9题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见第3、6题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见第4、15题

  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含要求学校校,见第21、22题;要求自己,见第23、24、26、12、13题)

  通过对以上五大方面共25道问题的调查,我们希望分析出我院毕业生对就业的选择、认知的程度以及作为院方应当做什么样的工作来帮助毕业生应对就业问题。

  调查分析:

  一、热能专业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毕业生未来选择的大体方向是考研、就业两个,共占72%,其中选择就业的占51%。特别注意到有9%的同学选择了自主创业,11%的同学选择出国留学。对于选择考研的理由,多数人是因为研究生毕业能获得更高的收入、学术深造。择业观念方面,82%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一步到位,很少有人选择考研。25题中,15%的同学坚决不接受最差的机会。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有13%的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其余都没有明确的目标,甚至没有考虑过。

  3>与是否专业对口方面:逾八成的同学以找到工作为第一目标,对于专业对口性不很关心。

  4>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学们的首选,其余依次为东部沿海、生源地,有11%的同学没有固定意向。对于地域的选择,同学们的首选标准是工作待遇和发展机会要大。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性质方面,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是同学们的首选,其他选择比较*均,没有人选择自主创业。对于首份工资75%同学选择1500--3000,没有人选择800--1000。

  2、信息获取方面:就信息获取的程度,对于我校就业政策很了解的人占15%,不关心的占5%;就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选择并且方式很多样,其中通过学校就业网站和网上信息获取信息的人最多,各占17%,其它方式如辅导员老师通知、、学校就业网站、就业市场招聘广告等都有人选择,但人数不多,*均在10%左右。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有21%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实力找到工作。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有52%的同学没有签约任何单位,只有6%。

  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对学校,25%的同学需要职业生涯规划辅导,30%的同学需要区域与行业发展形势报告,只有28%的同学需要就业常识和应聘技巧或求职心理辅导,有37%的同学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意义不大;对自己,不同的同学认为自己欠缺的素质不同,分布很*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质是交流表达能力、改革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对于想要自主创业的同学,四成认为需要资金36%认为需要能力和经验。大多同学讲毕业生就业不顺利的原因归为就业人数太多、金融风暴、实践经验少。

  二、环境专业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有七成同学选择就业,择业观念方面,69%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没有人愿意一步到位,虽然很少有人选择考研,但很多考研的同学渴望更好的教育环境。25题中,八成的同学可以接受最差的机会。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有21%的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

  3>与是否专业对口方面:选择各个方面的同学人数很*均。

  4>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学们的首选,高达61%,其余依次为东部沿海、广州深圳,没有人愿意回到生源地。对于地域的选择,同学们的首选标准是更好的学*机会,其次则是岗位多元化和工作待遇。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性质方面,国有企业、民样大型企业是同学们的首选,其次是外企,**部门、民营单位不被同学们看好。对于首份工资六成同学选择1500--XX,没有人选择800--1000。

  2、信息获取方面:就信息获取的程度,对于我校就业政策很了解的人占17%,不关心的占11%,了解比较少的共有74%;就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选择并且方式很多样,其中通过网上相关信息获取信息的人最多,占19%,其它方式如辅导员老师通知、学校就业网站、学员就业网站等都有人选择,但人数不多,*均在15%左右。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72%的同学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而且只有14%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实力找到工作。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有81%的同学没有任何签约单位

  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对学校,五成的同学需要区域与行业发展形势报告,有32%的同学需要就业常识和应聘技巧或求职心理辅导,因而有49%的同学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意义不大;对自己,不同的同学认为自己欠缺的素质不同,分布很*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质是信息收集、汇总、分析、处理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自我学*提高能力。对于想要自主创业的同学,五成认为需要资金五成认为需要能力和经验。大多同学讲毕业生就业不顺利的原因归为在校参加技术锻炼机会少、没有适合自己的岗位、实践经验少。

  一、建环专业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毕业生未来选择的大体方向是考研、就业两个,共占78%,其中选择就业的要略高一些。特别注意到有10%的同学选择了自主创业。共有43人选择考研,对于选择考研的理由,多数人是因为缓解就业压力、学术深造。择业观念方面,83%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一步到位,很少有人选择考研。25题中,九成的同学可以接受最差的机会。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只有4%的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其余都没有明确的目标,甚至没有考虑过。

  3>与是否专业对口方面:逾六成的同学以找到工作为第一目标,对于专业对口性不很关心。

  4>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学们的首选,其余依次为东部沿海、生源地,有16%的同学没有固定意向。对于地域的选择,同学们的首选标准是岗位的多元化和发展机会要大,其次则是工作待遇和国际化水*。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性质方面,国有企业、民样大型企业是同学们的首选,其次是**部门,外企、事业单位不被同学们看好,值得一提的是有11%的同学愿意选择自主创业。对于首份工资五成同学选择1000--XX,极少数选择800--1000或XX--30000

  3、信息获取方面:就信息获取的程度,对于我校就业政策很了解的人占27%,不关心的占9%,了解比较少的共有65%;就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选择并且方式很多样,其中通过学院张贴通知公告获取信息的人最多,占24%,其它方式如辅导员老师通知、、学校就业网站、就业市场招聘广告等都有人选择,但人数不多,*均在10%左右。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62%的同学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而且只有13%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实力找到工作。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有76%的同学已经签约了3个以上的单位

  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对学校,四成的同学需要职业生涯规划辅导,16%的同学需要区域与行业发展形势报告,只有16%的同学需要就业常识和应聘技巧或求职心理辅导,因而有37%的同学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意义不大;对自己,不同的同学认为自己欠缺的素质不同,分布很*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质是沟通协调能力和自我学*提高能力。对于想要自主创业的同学,五成认为需要资金五成认为需要能力和经验。大多同学讲毕业生就业不顺利的原因归为就业人数太多、金融风暴、实践经验少。

  调研结论:

  一、纵向比较

  对于热能专业,目前仍有过半的同学没有签约就业,有的选择出国留学或考研。除了金融风暴对于产业的影响,大学阶段没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招聘信息、区域产业发展信息流通不畅也是主要原因,同学们在学校训练的数据处理能力、获得的专业职业证书并不如交流沟通能力、信息搜集处理能力重要,特别是同学们并没有在大学期间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对于环境专业,与以往相同八成的同学没有就业,其中多数选择考研,另外多数同学认为自己欠缺数据出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素质较低。对于建环专业就业,同学们的就业率突破七成,但仍认为学校的就业信息支持比较匮乏。

  二、横向比较

  1、比较实际就业情况,建环专业的同学就业率最高,其次为热能和环境,其中环境专业的同学考研人数最多。2、在大学期间,有自己职业规划的同学不足三成,其中环境专业最高为21%,其余同学对于未来没有明确的认知。3、面临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同学们的普遍认识实现就业后择业,能够接受工资待遇较低的工作,专业是否对口已不再成为同学们择业的首要标准,国有企业依然是同学们的首选。4、归纳同学们的经验教训,学校的信息支持、在校期间职业规划教育的普及、自学能力的培养是首先需要重视的方面。

  综上所述,作为学校应当在职业规划教育、自主学*教育、实*实践教育以及信息支持方面加强工作;作为同学自己,应当为自己的未来早作准备,认清当前的外部环境,明确自己的目标,找到理想与现实的交汇点,通过提高自己的各项素质来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有利的位置。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11

  一、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宜兴市大学生就业问题问卷调查表

  卷一(针对所有被访者)

  被访者年龄:

  A 20以下

  B 20 C30

  C 30-40

  D 40以上

  被访者性别:

  A男

  B女

  ⑴您认为目前普通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怎样?

  A.十分严峻,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

  B.有点严峻,但比其他较低学历人群要容易得多

  C.有点严峻,与其他较低学历人群差不多

  D.不了解

  (2)您是否认为当前高学历者就业会更容易?

  A是;

  B否;

  C不一定;

  (3)您如何看待某些人为了就业而千方百计考证?

  A这为求职成功增添砝码

  B这对求职成功没有多少帮助

  C其他

  (4)您如何看待考研热的现象?

  A继续深造可以躲避就业高峰,增加就业优势

  B研究生数量越来越多,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C其他

  (5)您认为当前学哪类专业更易于找到工作?(可以多选)

  A.文史类

  B.经济类

  C.工科类

  D.农林类

  E.管理类

  F.理科类

  G .师范类

  H.其它(请具体填写)

  (6)您如何看待专业与工作的不对口现象?

  A.这种现象很普遍,根本无所谓,很容易适应

  B.给就业造成一定困难,但可以克服

  C.会严重阻碍工作,很难在其岗位上呆得长久

  D.专业与工作不对口,根本无法就业

  E.从未关注过这一现象

  (7)您认为学校现行的就业指导是否有必要?

  A必要;

  B无所谓;

  C没有必要;

  (8)您认为某些学校搞的“包装毕业生”(比如:滥发奖学金)是否让学生就业更有优势?

  A有很大帮助;

  B有一些帮助;

  C没有帮助;

  (9)您曾采取过哪些媒介手段来帮助自己就业?(可以多选)

  A.人才网站

  B.招聘会

  C.人才市场

  D.其它

  (10)您如何看待当前各大学的扩招对就业形势的影响?

  (11)您认为大学生与其他人群相比较其就业优势与劣势各是什么?

  (12)宜兴是全国百强县之一,也是苏南比较发达的城市之一,您认为这是否会对大学生选择留宜工作起重要影响?同时,中学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是否会考虑这一因素?

  (13)中国入世后,国内的.就业情况有一定改观,但中国人才结构矛盾却日益凸现,你如何看待?

  卷二

  A求职者:

  ①您的就业观是什么?(从a.对薪水的要求;b.对自身发展的要求;c.心态;三方面回答)

  ②您认为求职过程中良好的第一印象会起怎样的作用?您是如何准备你的面试的?您认为在求职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

  ③您是否有可能会选择自主创业?

  ④您的求职感想?

  B招聘者:

  ①你们对应聘者除专业、学历外还有哪些特殊要求?你们认为大学生应加强其哪方面的能力,如何去做?

  ②应聘者在面试过程中需注意哪些问题?你们在某些职业的选择上,是否会优先考虑男士?

  ③你们认为大学生在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时应持有怎样的心态?

  ④你们企业在解决眼下人才的结构性矛盾方面采取过哪些有利措施?

  C其他:

  ①你认为现在的大学生缺乏哪些素质?他们应持怎样的心态来面对社会?

  ②是否赞成大学生自主创业?

  ③你所在大学是否做过相关方面的指导或者培训?

  二、调查情况

  (1)调查背景

  20xx年普通高校大学生毕业生将达630余万

  人民网北京11月21日电(记者赵婀娜)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毕业生规模将达630余万人,高校大学生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在20日召开的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强调,力争20xx年高校大学生毕业生离校时初次就业率基本稳定。

  袁贵仁强调,各地要进一步扩大“农村教师特岗计划”的规模,加强创业教育,调整人才培养类型结构和专业结构,开展就业实*实训,推进就业信息化建设,开设就业指导和职业发展课程,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残疾人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等特殊群体的帮扶力度

  (2)调查目的:

  让大学生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了解自己的就业目标,和自己的专业!为以后更好的就业打下基础!让大学生自己有风险意识,以便能够更好的学*武装自己!

  (3)调查结果:

  据统计只有30%的人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并表示将来会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20%的人有明显的职业规划与目标;50%的人不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并对自己专业的就业趋势不了解,表示将来只要有工作就可以。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12

  班级:XXX班

  小组成员:

  调查目的:*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压力逐渐增大,就业难度日益突出,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逐步增多,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而大学生普遍缺乏科学的就业心理是造成就业难的重要原因之一。为真实了解当前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心理状况,帮助大学生树立健康的就业心态、正确的择业观,最后通过科学地分析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提出相应的针对性的调适对策,调研结果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乃至职业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显得尤为重要。

  调查时间:20xx年4月28日~20xx年5月6日

  调查对象:学生

  一、数据分析(在附录中已附上调查问卷及调查原始数据)

  此次的调查对象主要是面向大二的学生,共计135名,男生63名,女生72名。选择这一调查对象的原因在于:大二的学生是处于大学在校的中间阶段,是院校的中间代表,此次通过对大二学生的调查,一方面了解他们的就业观念,另一方面希望能通过对大二学生的调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心态,正确的择业观。

  在问到学校的“一技之长+综合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否符合现在的求职要求时,46.67%的认为比较符合,31.11%的认为为非常符合,22.22%的人则只是单纯地认为是符合的,从这一些数据可以看出,本校学生对本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比较认同的,在他们的成才道路上,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培养模式,适应了社会的需求,但我们应该考虑的是要在社会上找到一份合自己心意的工作还是比较难的,我们在学校的人才目标下成大,无疑是不错的选择,但我们也需要自我的知识的提升,全方面的发展自己。更好地就业。

  在被调查的对象中,94%的人认为当前社会的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困难,可见现在的大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就业还是一片迷茫的,大学生对就业蒙上了一层迷雾,自我感觉就业困难重重。确实,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高职院校,本科院校,研究生,博士生的竞争下,作为二本的大学生似乎竞争优势不明显,处于一种被动的境地,但我们只要我们勤学苦练,没有什么是超越不了的。

  在问到是否会介意进家族式企业时,34.07%的人持中立态度,17.04%的人则非常介意,21.48%的.人会介意,怕群带关系不能很好地发展自己,还有8.15%的人则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从这样数据来看,大学生还是一群比较个性人,面对自己的就业还是有自己的想法,持介意观念的人,更多的是想要自己去拼搏,希望的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完成自己所要走的路,比较有个性。当然也不是说选择不介意的人是没有个性的,这种结果也是难免的,一方面可能来自家庭的影响,另一方面是现今社会的就业形势不好,有轻松的路走,当然会有人去选择。

  68.15%的人选择在云南本地工作,其余部分则选择在东南沿海部工作,从这么大的数据分歧来看,大学生更多的就业意愿是在本地区工作。这样的选择结果,说明本地区,学生从小在这长大,资源优势明显,到其它地方,不利于自身优势的发挥,竞争激励,要求较高,对自身信心不足。

  在问到自己现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当前的竞争状况时,41.48%的人对自己没有信心,23.70%的人觉得一般,25.93%的人选择不知道,只有8.89%的人是对自己的专业知识是充满自信的。由此可见大学生还是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充满着疑问,没有很好地去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对自己的实力存在着质疑。

  在被调查的对象中,45.93%的人可以接受就业与专业不对口的工作,30.37%的人则是先就业,后找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23.7%的人则是因为就业,而无奈接受。这一是个还不错的结果,可见现在的大学生并没有执意要找自己的专业对口工作,而是在就业中慢慢地来,先就业后找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这是一个不错的开端。

  在问到对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时,80.74%的人选择的事20xx-300元,19.26%的人选择1001-20xx元的范围。这一数据充分体现了,现在的高职大学生的第一份工作的期望薪酬大多数是介于中层薪酬的,既不太高,也不太低,现在的大学生的就业越来越理性了。

  在择业的时候,更多的人注重的是企业所在城市,工资与福利待遇,还有就是工作环境与工作的稳定性。这样的选择是比较理性的,更多的是工作的安稳性和公司的待遇问题,但我们再择业的时候也应考虑一下该公司的发展前景,这样才能有更多的发展自我的空间。

  在问到学校对大学生最应该培养的能力时,大多数的人是全选的,可见高职大学生渴求的是全方面的发展,不断地提升自我,充实自我,这一选项也给了高职院校一些启示,在培养学生的时候,是否做到了全方面地去发展学生。培养学生。

  通过这些的问题分析总结,最终得出了一个基本的就业观念:先就业后择业,发挥个人特长,符合个人兴趣,薪酬介于中层,企业待遇较好,就职地点是:优势较明显的地区。

  二、相应调适对策

  1.充分了解自己所学专业

  所谓充分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就是了解自己所学专业是什么,学什么,有什么特色,在社会上的就业度是怎样的,自己专业的发展前景是怎样的,你自己的努力方向是什么等等,只有在充分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基础上,我们才会有清晰地思路去学,去考虑自己应该要怎样去应对自己的未来之路,未来的就业方面。以至于,我们在踏入社会的时候,不会是一片迷茫和无知,只是认识到就业的严峻,而不会有所准备。

  2. 用知识武装自己

  全方面发展自己现在的社会,可以说竞争力是非常强大的,尤其是高职大学生,他的压力不仅来源于社会,还有来自本科学院、研究生、博士生毕业的大学生。这样的就业环境,更加提醒我们这些高职大学生,你们不努力,将来的就业之路就回事一道道的墙壁,而且一道比一道高。所以说,我们只有不断地吸取知识,用知识的力量去改变我们的命运,知识的力量是永远无法预测的。在现今,高速发展的社会,全面发展自己,适应社会的需要,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

  3. 清晰的自我定位

  所谓清晰的自我定位是认识自己的能力,全面地了解自己所学的知识,自己做事的能力和处事的能力,在了解自己的前提下,找准自己的就业方向,然后去努力,这样的方法事半功倍,比自己这样盲目的去考很多证要来得强。

  4. 学校做好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学校是一个孕育人才的地方,学校的学*环境和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是非常关键的,人走的每一步都可能是不同的,可能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努力方向,自己的就业观念,但正确不正确又是一个问题了,所以学校在这里的作用就打了,通过学校的就业指导,我们可以更好地去了解自己的就业观是否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是否值得自己去坚持和努力,这样,无形中便矫正了不良的就业观念,让大学生走上的事一条正确的就业之路

  5. 学校做好学生的就业心理工作

  现在的社会,尔虞我诈,处处充满着诱惑,就业形势严峻,这样的环境,让大学生不知所措,便有了毕业恐惧症和社会恐惧症,一旦想不开,便有了轻生的念头,可见,大学生的心理教育是多么的重要,一个人的心理决定他的行为,要想大学生以积极的态度进入社会,学校的心理辅导室必须的,心理的矫正,才能帮助大学生走出就业的恐惧,转而乐观地去就业。

  6. **部门的努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就业形势的严峻是不可避免的,但**机关的努力又是帮助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力量,**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一些就业的建议和意见,与此同时,积极引导大学生成功就业。

  如今,大学生的就业仍然是比较严峻的,大学生能不能顺利就业,靠的不仅是学生自己,还有学校和社会。我希望通过此次的调查,能够院校和大学生一些启示,希望大学生在成才的道路上越走越宽,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13

  理想,是人生的指路灯,是生命的奠基石。生命因为有了理想而有奋斗的动力,因为有了理想而精彩。没有理想的人如同一具行尸走肉,这样的人只剩下躯壳,碌碌一生,无所作为,这是人生的一大悲剧。大学里的莘莘学子更是胸怀大志,谁不想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谁不不想充当一个叱咤风云的时代宠儿。当今的大学生,他们满怀激情,满怀憧憬,构筑自己未来的蓝图。我们就大学生就业憧憬问题,对5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一、 发展空间与薪酬

  根据调查显示,8%的人选择在1000元以下,41%的人选择在10002000,30%的人选择在20003000,21%的人选择在3000以上,

  由此可以看出,当提出第一年期望的工资是多少这一问题,大部分人选了1000~20xx元。有人说,不注重第一年的工资,关键是第二年,第三年的。看来大家普遍都注重的是自己的发展空间。求职时,应该明白自己看重的是什么、渴望得到什么、未来发展如何,个人的发展前景与待遇发生矛盾的时候,每个人的选择都会不一样。显然薪金不再是大学生最为看重的因素了。理性地对待薪金这是个正确的心态,一心想高薪,反而影响了工作的表现,积累经验才是第一位的。

  二、关于毕业后的去向问题

  根据调查显示,63%的.人选择在沿海开放城市工作,13%的人选择回家乡,12%的人是去内地省会城市,7%的人选择去国外发展,5%的人选择在边远/大西北/农村工作。

  由此可以看出,不少大学生还是认为留在沿海开放城市,就业发展的机会比较多,才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和特长。而且从数据中更可看出当代大学生还缺乏吃苦耐劳和奉献精神,偏远地区经济发展较落后,很多大学生追求物质待遇和地域条件,情愿留在大城市发展。

  三 、要高薪还是要爱好

  据调查显示,46%的人对与自己专业有关的工作感兴趣,36%的人考虑个人爱好,还有18%的人只考虑金钱因素。

  任何你再喜欢的工作都会有厌烦的时候,什么工作都一样,特别是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不要把工作当作事业,它只是谋生的手段而已,因此更多的人回选择与专业有关的事业从事。当你有一定经历后你才可能有事业,当然有可能有些人一辈子只有工作而没有事业。还有大部分人认为,爱好很重要,只有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才可能百分之百的投入和做好,做自己所擅长的事情才有开创一片天地的可能。

  四、大学生对自己的就业前景的信心程度

  据调查显示,20%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就业前景广阔,56%的人认为就业前景尚可,11%的人认为现在考虑此问题毫无用处,13%的人则表示不知道。

  信心是成功的第一要诀。在考虑自己就业前景过程中,信心不仅给大学生带来勇气和力量,也会使用人单位,首先从气势上产生认同感。要使自己在择业过程中保持坚定的信心,首先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能够胜任工作。其次,要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要抓住自己的特点,发挥自己的优势,尽量避开自己的不足,这样,就有可能使你在择业竞争中占据主动。其三是要有一腔打动用人单位的热情。要给人感觉到,我是热爱生活、热爱事业的。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14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加上国内本身的结构性问题,x年中国的就业形势将异常严峻.x年企业用人需求下降的趋势难有根本性转变;回流的农民工以及新增的需要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将面临难以转移就业的问题,导致农村失业问题加重;城镇低学历青年以及规模不断增大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将更加困难.随着我国现阶段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社会可提供的就业岗位增长缓慢,因而造成就业矛盾十分严峻.同时,毕业生就业市场化与毕业生滞后的就业观之间的冲突显得十分突出,毕业生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就业的态势尚未形成,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这些都影响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

  时下又将是毕业生就业的高峰期,为了更好的了解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和对目前就业形势的认识,我们组织了此项调查,由此进一步分析大学生的就业前景,以便为学校提供未来就业指导工作的资料与对策依据,也使在校大学生在整个大学学*期间进行以提高就业竞争力为目标的就业准备,培养大学生追求最优选择和最佳就业的精神与品质.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抽样调查,预计完成500份问卷,回收了488份,其中合格482份,合格率为9***%.样本中男、女分别占38%和62%.文科生123人,理科生183人,工科生116人,其他音、体、美学生60人.对此次调查收集的数据,运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一、就业形势分析

  1、金融危机下大学生认为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但半数以上认为就业前景较为乐观

  对于当前的就业形势,82.37%的大学生认为形势严峻;而大学生在对自己发展前途的态度上,一半以上选择很乐观或比较乐观,占57.47%;在问及求职中最困扰的因素时,7.93%认为学校就业指导不够;16.76%认为信息量少;21.91%认为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10.30%认为能力不足;8.99%认为优势难以发挥;16.52%认为求职方法技巧欠缺;16.27%认为对社会缺乏了解.

  2、大学生在提升自身素质上已从传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转向相关工作经验或实*

  大学生对于自身所欠缺的素质,9.75%选择基本解决问题的能力;13.07%选择沟通协调能力;13.28%选择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能力;30.08%选择相关工作经验或实*经验;22.2%选择专业知识和技能.面对名牌高校的毕业生,很多普通院校的毕业生都会有些自卑心理,那么当大家同台竞技争夺工作岗位时又会如何?大多数大学生认为有压力,占72.2%.

  3、被调查的大学生认为自身周围的毕业生就业率普遍低于70%,大薪酬的期望也普遍降低

  在被调查者周围毕业的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均就业率上,4***7%认为就业率在50%以下;24.9%认为就业率在50%—70%;6.22%认为就业率在70%—90%.大学生认为目前毕业生的*均就业率偏低,形势不是很乐观,大部分人认为就业率在70%以下,而事实上据调查来看x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为68%,与去年同比基本持*.对于大学生毕业参加工作的初期月薪,67.43%选择800—1500元;23.03%选择1501—x元;选择x元以上的占9.13%.对求职薪酬(试用期后的工资)主要集中在1001—2500之间,5.39%认为求职薪酬在1001—1500之间;23.65%认为在1501—x之间;24.90%认为在x—2500之间;28.42%认为在2501—4000之间;认为求在4001以上的,占17.64%.

  二、就业倾向分析

  1、大学生今后就业的岗位大多集中在国企及**部门,就业地区主要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城市或东南沿海城市,总体趋向稳定

  大学生毕业后的行业类型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和**部门,占51.74%,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分别占7.39%、14.35%;6.96%的会自主创业.到经济较发达的城市或东南沿海城市发展自己的事业仍然是大部分大学生的选择,占47.30%;23.03%选择中部大中城市来发展自己的事业.大学生选择上述地区的原因主要集中在该地区有较大的发展机会或有良好的社会资源,占56.64%;16.62%选择该地区是因为生活条件好;而因看中创业环境的有7.29%;回报家乡有10.87%;因为家人安排或其他原因分别占2.30%、6.27%.

  2、大多数大学生想过自主创业,但资金和经验成为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瓶颈

  在自主创业这个问题上,70.12%表示想过自主创业,大学毕业生不应该仅是社会现有岗位的竞争者,挤占就业机会,而更应该是新岗位的开拓者,为社会带来就业的机会.但是资金和经验仍是制约大学生自主创新的主要瓶颈,占65.56%;认为自主创业最需要的是政策支持和技术的分别占10.17%、14.17%.

  3、半数以上的大学生愿意参加苏北志愿者服务计划及报考村官

  对于是否愿意投身苏北志愿者服务计划,55.6%的被调查者愿意投身苏北志愿者服务计划.在对于村官的选择上,5%的大学生已报名村官考试;57%有意向朝村官方向发展,但自身条件不够.这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也在发生新的变化.

  4、大多数大学生的择业观是先就业后择业,超过半数的认为专业对口对未来选择工作比较重要

  关于择业观调查数据显示,21.25%的被调查者希望毕业后一步到位,有稳定的收入;55.83%希望先就业后择业;16.67%不打算直接就业而是继续深造;6.25%打算自主创业.一个人的职业发展应该是呈阶梯型的,根据自身发展的水*,抓住各种各样的机遇,通过一个又一个岗位不断成长.所以在当前获得一个理想职业的时机还不成熟时,可以采取“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办法.也就是说,在择业时不要期望太高,可以先选择一个职业,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生存能力、增加工作经验,然后再凭借自己的努力,通过正当的职业流动,来逐步实现自我价值.超过半数的大学生选择工作首先考虑经济收入因素,达55%;考虑自身兴趣和工作环境的分别占35%、32%;43%考虑对事业发展是否有利.58.13%认为专业对口对未来选择工作比较重要;8.75%认为很重要.在所学专业前景的看法上,认为所学专业前景较有前途的占大多数,比例为65.15%;7.68%觉得自己所学的专业很有前途.

  三、就业工作指导

  1、在校期间对大学生工作影响最大的教学环节是社会实践

  71.78%的大学生认为社会实践对工作影响最大,55.87%认为专业知识很重要,23.65%选择了职业资格认证,选择基础理论、毕业设计的分别占9.54%、***3%,6.85%认为其他方面的教学环节.

  2、对今后就业最为重要的素质和能力培养还是社会交际能力,最需要的就业指导是就业面试的指导

  在选择哪些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对今后就业最为重要这个问题上,选择社会交际能力的占75.52%,其次是心理素质和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分别占71.16%、70.75%,也有49.38%认为组织管理能力很重要,4***7%选择创新能力.这表明现在的大学生需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逐步向复合型人才发展.75.3%的大学生认为他们最需要的就业指导是就业面试的指导;54.4%最需要的是就业信息的获取;41.7%最需要的是推荐就业岗位;40.7%最需要的是国家就业政策;18.9%最需要的是关于创业教育方面;17.2%需要的是就业派遣的程序;还有17%最需要的是就业指导材料的制作.

  3、大多数大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很重要

  67.01%的.大学生觉得职业生涯规划很重要,而不太确定是否重要占了18%,有将*十分之一觉得职业生涯规划不重要,没有考虑过职业生涯规划的占5%.

  4.54.3%的大学生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持基本满意的态度

  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持基本满意态度的占54.3%;有相当一部分认为不太满意,占27.3%.这表明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还存在诸多不足,需要进一步提高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质量.

  5、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主要渠道还是人才招聘会

  23.2%的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主要渠道是学校或院系就业信息栏;26.1%认为是人才招聘会;5.6%认为是学校就业网;从班主任及任课老师或亲朋好友方面得到就业信息的,分别占2.3%、8.1%;也有少部分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或其他渠道获得.

  6、大学生希望企业人士、成功的校友来学校做就业报告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企业需要的人才类型和在校期间应为就业做何准备

  11.4%表示希望企业人士来学校做就业报告的主要内容是生涯规划;55.6%希望是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8.7%希望涉及该企业的发展前景和规划;***%希望应涉及市场经济基本规律;12%希望讲解关于员工的职业素质.62%的大学生希望其报告主要讲述在校期间应为就业做何准备,9%希望是关于如何处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22%认为就业报告的主要内容是“成功的因素”.

  四、对策与建议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加剧,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年来本就不大乐观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为了减少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扩大大学生就业,需要**、社会、高校以及大学生等共同努力.

  1、**:创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

  首先,**应加快经济发展,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其次**需继续重视和推进社会就业,进一步理顺毕业生就业体制,始终坚持市场取向,提高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淡化户口对劳动力市场供需双方自主选择的约束,淡化单位的福利保障功能,在户口、档案管理和劳动保险等方面给予相应配套的社会保障.同时提供优惠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和西部地区就业,通过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岗位补贴、助学贷款代偿、考研究生、考公务员加分,以及扩大“三支一扶”、“志愿服务苏北计划”、“大学生村官”等计划,多种手段鼓励毕业生去基层工作.第三,鼓励自主创业.大学毕业生不应该仅是社会现有岗位的竞争者,挤占就业机会,而更应该是新岗位的开拓者,为社会带来就业的机会.调查资料显示:182人认为自主创业最需要的是资金,占样本量的37.76%,资金不足仍然是制约大学生创业的主要瓶颈,**应出台鼓励各种资本对毕业生新创高科技实体进行投资的倾斜政策;设立大学生创业基地,并为创业大学生提供专业指导、法律咨询、市场分析等服务;对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在审批手续、金融贷款、工商登记、税收等予以特殊优惠.第四,扩大毕业生入伍人数,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让部分优秀毕业加入人民***,既有利于提高军队素质,同时解决部分大学生就业

  对家庭困难的毕业生就业,可以指定出台一些帮扶政策.一是待业求职登记制度.准许待业毕业生进行求职登记,并享受失业人员就业优惠扶持政策.二是临时救助制度.对因短期无法就业或就业后生活仍有困难的,户籍迁入地民政部门要及时按照有关规定为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提供最低生活保障或临时救助.三是优先安排就业制度.对城镇特困职工家庭、低保家庭毕业生实行重点推荐、优先安置;对零就业家庭毕业生,采取**安排岗位等多种方式实行保底就业.四是免费服务制度.对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实行免费培训、免费推荐、免收服务费用.五是就业见*制度.通过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基地,为尚未就业的毕业生免费提供3至6个月的见*培训,见*单位和地方***门为其提供基本生活补助.

  2、社会:观念与时俱进,服务实在周到

  我国社会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势在必行,必须彻底摆脱长期以来固存于人们头脑中的人分五等、官分九级等封建思想的束缚,真正认同劳动者无高低贵贱之分的观念,形成行行出人才的社会意识.同时实实在在地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的服务.

  毕业生更应当根据人才市场供求状况适当调整自己的就业预期.大学既培养社会精英,也培养普通的社会劳动者,“北大才子卖肉”很正常.经济发达地区和热门行业毕竟是少数,其吸纳毕业生的能力有限,而相当一部分不被大学生看好的地方和行业,却对大学生有着巨大的需求.同时,建议建立全国性的就业信息网络,加强社会需求预测研究和报告,真正为毕业生提供细致周到的就业服务.

  3、高校:教育改革刻不容缓

  (1)毕业生就业情况已成为衡量高校办学成效的重要标志.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职业能力之缝谁来填?目前情况下高校得担此大任.高校应该努力提高办学水*,应转变观念,把握教育国际化的潮流,加强世界高教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全面提高办学水*.高校教学改革与社会发展、国家建设需要紧密结合.不断进行教育改革,高校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快调整高校专业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专业设置、课程结构要满足市场所需;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反馈”、“高校生源报考录取比预警”等系统,根据不同专业科学地制定扩招规模;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控制长线专业的发展规模,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的专业要减少招生数量甚至停止招生.

  (2)发展职业培训机构,大胆尝试校企联姻.刚从学校里出来的学生除了动手能力弱外,表达沟通能力也普遍存在问题.学校应增设职业培训机构或增加职业素质教育课程,包括商务礼仪、心理健康、与人沟通、融入团队等内容.将职业素质培训与实*结合起来,真正使毕业实*起到缩小、弥合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之缝的作用.

  (3)高校应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人群中,有67.01%的人觉得职业生涯规划很重要.给就业指导工作重新定位,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部分,作为对学生的人生指导,满足学生对于人生发展和职业生涯设计的需求,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既弥补以前就业指导的不足,又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加强就业指导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x年,教育部发文要求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逐步由选修课过渡到全校公共必修课,将其与传统公共必修课等置于同地位.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新时期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手段;系统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够为学生找到适合个体发展的职业目标,而且通过细化过程分解目标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另外,良好的目标意识促使学生充分利用时间资源进行有益的活动,从而可以减少他们接触不良信息的机会,这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尤为重要.在高等院校中构建适应社会发展的就业指导体系,建立完整的就业指导目标、指导内容,形成有效的就业指导方式和手段,逐步推进在整个大学期间的就业指导,并且在就业指导的同时推进对学生的人生教育,提高学生对素质教育的认同度和参与的积极性.

  (4)自主创业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体系改革的一个方向,也给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学*的“第三本护照”是创业能力.重视对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并将其在高校教程中加以正规化、制度化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趋势.

  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通过各种可利用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创业者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并最终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创业教育应注重对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使学生由被动的就业观念转变为主动的创业观念,鼓励学生将创业作为自己职业的选择,并将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兴趣特长相结合,创造出自己所期望的价值.自主创业是个体在解决就业问题上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形式.x年江苏大学成立学生创业学校.武汉大学也宣布允许学生休学创业,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基金,并组织专家教授编写创业课教材,在全体本科生中增设“创业课”,教有能力的学生“做老板”.对毕业生自主创业政策、自主创业的可能性和素质要求、实施途径及发展趋势等的研究,对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引导等也是高校应加强研究的课题.

  4、大学生:自强自立,努力增强综合素质,树立科学就业观

  首先,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当代大学生必须有把自己事业与国家进步、社会的发展及人类的文明融为一体的品格,崇尚***,坚持真理,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要争取知识广博,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创新精神,随机性、灵活性的思维方式,做到因人、因时、因事而异.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面临更加激烈社会竞争,能视变化为机遇,视困难为坦途,有顽强的自制力,坚定的信念,及对生活充满期望,充满热情.同时,要有良好身体素质,健康欠佳会减弱人才的决策能力,因为如果要达到目标需要体力与耐力,一个人就可能因体力不支而放弃.除素质外,还需要注重能力的培养,能力是一个人素质的外在表现,是在社会中直接产生作用的那部分内容,当前社会大学生必须尽可能培养自己,处理信息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系统看待事物的能力、处理好人与资源的能力、运用技术的能力等.其次,加强社会实践.大学生可利用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第三,正确就业定位.当前大学生求职择业应当面对现实,根据市场实际状况更新观念,转换思路,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工作,而不应过分关注工资水*及地理位置等,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最终实现人生价值.第四,借助各种渠道,把握就业机会.当前大学生可利于人才交流会、网络资源等途径,寻找合适就业岗位,主动大胆把自己真实才干推销出去,珍惜和抓住来之不易的就业机会.第五,先就业后择业.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不得已时,大学生应转变就业观——先就业后择业,求职择业不可再像过去那样追求一步到位,如果斤斤计较眼前的职业岗位是否理想,那就会失去许多起步的机会,可以在先就业过程中积累工作经验,使自我价值得到较大的提升,为以后找到理想的工作奠定基础.

  5、用人单位:科学用人,善于成为伯乐

  首先,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改变唯经验论、唯学历论,摒弃用人歧视,鼓励人人都作贡献,人人竞相成才.其次,选人标准要合理.用人单位要根据自身规模、性质、发展状况、岗位实际,制定相关岗位说明书,细化岗位职责,按照岗位的要求,制定合理选人标准,确定招聘人员质与量.第三,确定科学招聘程序.要确定招聘考核的程序,制定考核内容,在按程序进行考核后,择优录用.

  总结

  本次调查仅局限于徐州地区的高校,时间仓促,收集的数据虽不能全部体现中国当今大学生的就业状况,但是这些数据基本反映了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金融危机使得我国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大学生就业难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这种情况下调查分析大学生就业状况,从中探讨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方法.缓解和解决大学生就业难不仅需要依赖经济发展,也离不开体制改革和观念更新.解决毕业生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学校、学生自身和企业单位等各个方面,需要**管理部门、高校、社会、企业,包括毕业生本人的共同努力.**应重视研究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社会分工.继续推进就业体制改革,明确国家、高校和劳动人事等**部门的职责和管理权限.确立学校在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地位及应承担的权利义务.加快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使毕业生就业工作摆脱目前困境,走上正轨.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15

  为了了解当今大学生的就业意向我们对怀化学院的公共事业管理、广播电视新闻学、旅游管理、汉语言文学、物流管理、国贸、人文教育、法学、小学教育、学前教育、经济学系、社会管理等专业及系别中随机抽取了4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我们分析了问卷调查的结果发现:

  一、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

  大学生存在就业困难,总的原因是高校毕业生总量逐年增长明显,就业市场需求却增长不快,导致今明两年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前景不容乐观,形势严峻 。

  二、高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脱离

  调查中大学生大部分认为目前的高校教育不能完全适应市场需,高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轨,以致大学毕业生就业时在选择单位与职业过程存在困难。从目前情况看,高校专业结构设置落后于市场发展。99年扩招使大学生数量急增,但扩招专业相对集中,高等教育大众化,但专业相对集中、促使某些专业人才供大于求,造成了大学生就业存在一定困难。

  三、 大学生就业意向现状分析:

  根据数据调查统计显示,在求职意向方面,有52.5%的大学生毕业后选择去就业,仅有2%的学生选择升学,这可能与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有关,对大学生择业影响最主要的因素的酬薪待遇,说明大学生对自己的工资待遇多少比较看重。而且大部分的学生都追求稳定的工作 。在求职准备中,对大学毕业生就业流程及国家政策的了解程度方面,有62.5%的学生对其有所了解,说明大学生比较关心自己就业前景,作为学生,为了更好地就业,有33.3%的学生是通过努力学好的专业知识的方式去实现的,另外,通过兼职或实*获取工作经验和参加职业资格培训各占21.7%。在就业观念中,有65%的学生对当前就业形势有大体的了解,反映了大学生对就业形势的关心,在面临就业时,22.5%的人认为自己最欠缺的是共同协调能力,而对于专业技能方面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在就业需要方面,47.5的学生认为学校最需要提供的就业服务是引进用人单位和提供就业信息,反映出的问题是学校在这方面做得不够,需要对这方面进一步加深,认为本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存在最主要的问题是内容陈旧、形式单一的学生占62.5%,比例最少的是没有设为必修课,为7.5%,有45%的学生认为学校举办校园招聘会最适宜的形式是形式多样的小型专场招聘月。在这次调查中让我们大致了解了本校大学生的求职意向。

  四、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1、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的就业是越来越不容乐观。大学生要在大学里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就很多毕

  业生而言,与其说就业困难,不如说是就业迷茫,不知道自己应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对自己的未来发展缺乏科学的规划,这往往成为他们面对就业压力时感到手无足措的一个重要原因。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是提升就业能力的基础。

  2、在校求学期间,不能只注重专业知识,而忽视了心理质的情况。在求职过程中,有些学生一旦遭遇失改,便一蹶不振,这也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原因。大学生应该注意锻炼自己的坚忍不拔的性格,在求职中充分了解就业信息,觉着、冷静应对所有遇到的困难,用积极的的心态扫除成功路上的障碍。

  3、正确的择业心态,转变就业观念

  (1)首先,要极积、动寻求就业主,而不能被动的“等、靠、要”。很多大学了生把就业寄托于在社会关系资源上,或是企求学校解决就业问题。事实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已经实现用工制度的双向选择,大学生主动推销自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实现就业途径,因为能否胜任还得靠实力说话。

  (2)其次,要破除传统就业观念,实现多元化就业。大学生在择业时往往会受到来自社会和家庭中传统观念和传统心理的压力。不少人选择大城市、“铁饭碗”,还有外企,很少人选择西部和基层。这就使就业成了过“独木桥”。大学生在这时应该改变一下就业观念,面对现实,就能较快的找到能够以挥自己特长的工作。

  (3)最后,避免盲目追求,正确认识自我。我国高等教育现在正向“大众教育”转变,一些大学生缺乏危机意识,“眼高手低”,盲目

  追求就业中的高层次,高薪酬,在择业类型和择业区域上出现“扎堆”现象,造成了供求脱节,这也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大学生只有改变以前的“精英就业”观念,树立人职匹配的“大众化”就业观,才有可能实现就业。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菁选(扩展10)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菁选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汇编15篇

  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天,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报告,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避免篇幅过长。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报告头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1

  *年来,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一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社会、用人单位、高校及大学生本身都是其中的因素。作为大学毕业生,应该增加对当前就业形式的了解,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心态,培养自身素质、提高就业竞争能力并以低姿态进入就业市场。

  随着全国各地高校连年不断扩招,毕业生的数量也日益增长,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发严峻,现如今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众人关注的话题。虽然**也在不断扩大社会市场的就业面,为大学毕业生增加了许多就业机会,然而面对日益增加的就业人群,这些机会只能说是九牛一毛。在这种形势下,大学毕业生要与形形色色的就业人群进行激烈的竞争,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谈到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归根结底,大学生的就业与当今社会的就业形势密切相关。说到这里,就谈谈我对于大学生就业形势调查的结果,这里分为三个方面:

  一、 大学生就业的现状

  (一) 待就业人数增长

  我国自1999年大学开始扩招以来,招生人数增速很快。最*,据中国媒体援引人力和社会保障部的最新统计数据,20xx年毕业生611万,20xx年高校毕业生总人数超675万创历史新高。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就业形势变得越来越严峻。尤其是这几年来,人们普遍感到找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了,加上往届未能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很大。

  (二) 毕业生向大中城市流动趋势加强

  随着我国沿海及周边城市的快速发展,这些发达城市与发展相对缓慢的一些中小城市及乡镇的差距逐渐拉大,高薪高待遇的工作吸引着大学毕业生流向经济发达城市寻求发展方向和发展机会,逐渐形成了向大中城市流动的趋势,造成了人才集中超过了就业市场的需求。

  (三) 毕业生的期望值过高

  由于教育水*的不断提高,高校学生的专业素质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因此他们对于就业方面的期望值也很高。很多毕业生对自己理想的工作薪资的期望值过高,他们一直在寻找符合自己理想条件的工作,没有关注其他本应适合自己的工,从而丧失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二、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一) 毕业生自身的原因

  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总是期望找到一份轻松且高薪的工作。既不愿从事高付出的工作,(比如一些比较辛苦、伤身伤神的工作)又想获得丰厚的薪资,在此过程中却忽略了对自身能力和水*的合理评估。部分学生对对自己的求职过程和结果抱有想当然的想法,认定了高薪高待遇高福利的工作且未曾考虑到求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对自身的评价过高,但理想状态毕竟和社会现实相去甚远,正是由于这种对自身能力不合理的评估,导致部分学生找不到符合自己要求的工作,在求职过程中也与一些好机会擦肩而过。

  (二) 高校扩招的原因

  *年来高校的'不断扩招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知识型人才,同时也为毕业生就业造成了严重影响。待就业的毕业生人数远远超过了社会市场的需求,“供过于求”的现状使得原本的“卖方市场”变成了“买方市场”。其次,当今社会需要的是综合型人才,而我国的教育体制还不够健全,我国高校培养的人才在综合能力方面还有所欠缺,专业技能的掌握水*也不够高,且因日常学*过

  程中理论知识占的比例比较大,而实际操作却比较少,导致部分学生很难熟练地将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在实践过程中,无法将专业知识合理的运用,导致这些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影响其顺利就业。

  (三) 社会用人单位需求的原因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当今社会市场对求职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如今的用人条件主要集中在知识和技能两个方面,对求职者的筛选也相当严格,且吸纳的人员有限。另一方面,从工作要求方面来讲,与科技挂钩的工作主要吸纳的是知识型人才,且都是知识高精者,大部分大学生的知识水*与此类工作要求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做此类工作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而另一大部分工作主要集中在技能操作方面。大学生在校期间,大部分时间主要集中于理论知识的学*,实践的机会相对比较少,且除了课外闲暇时间和假期的兼职工作和实*外,工作经验少之又少,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难免不甚熟练。而就社会用人单位来讲,在对求职者进行层层筛选时很大程度上会选择技能水*相对较高者,这对于大学毕业生而言是个普遍存在的难题。

  (四)国家目前的高增长、低就业增长模式的原因

  根据亚洲开发银行最*做了一份研究表明,中国每增加一个百分点的GDP只增加就业0.12%个百分点,这是在亚洲里最低的国家。这是因为我们的增长模式中过多的强调大企业、高新技术等,而没有把扶植中小企业真正的做好。我们的银行仅给大企业贷款,而不愿意给中小企业贷款,这些都是造成我们高增长、低就业的根本原因。

  三、 大学生应如何面对就业难问题

  (一)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就业观和职业观

  所谓市场经济,就是商品经济的实现形式,就是通过市场调节社会经济活动,配制社会资源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它的原则是等价交换和物质利益原则,它是一种经济组织方式,属于物质文明范畴。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通过市场经济不断达到社会资源最优配置,深化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大学生作为社会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成为其中一个环节。我们要想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必须通过从事一个或多个职业来完成。我们必须通过职业生涯来满足自己的人格需求、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大学生只有在科学人生观的指导下,全身心地投入市场经济,勇于变革社会,变革自然的实践,才能体验到人生的真正意义,从中获得向前奋进的力量。只有通过参与市场经济下的社会分工,才能逐渐明白人活着是为了什么,懂得做人的道理,在***的求索中不断完善人生,把握人生的真谛。市场经济下的职业就是,参与社会分工,利用专门的知识和技能,创造物质财富精神财富,获得合理报酬,满足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工作。因此,我们一定要投身到市场经济中去积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增加对当前就业政策的了解

  大学生应在学*之余,主动了解当前的就业政策,调查了解当前就业形势的变化,再依此及时调整自身发展方向,对个人素质进行重点培养,以符合用人单位的标准;同时根据个人需求和社会要求做出合理的选择和决策,以便顺利就业。

  (三)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心态

  大学生择业应注重现实:一是外部职业环境的现实性,二是个人能力素质的现实性。大部分学生不愿意去较为偏远或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而宁愿留在大中型城市做最基层的工作,忽略了社会需求,在此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影响到个人发展前途。大学生初入社会,不应过分注重利益,而应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工作,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面对“就业难”现状,大学生应从自身出发,积极寻找应对措施。调整就业心态,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养成坚韧的性格和谦虚谨慎、认真自律的良好品德。

  (四)培养自身素质,提高就业竞争能力

  1. 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

  大学生应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培养广泛的职业兴趣,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强烈的责任意识。其中职业道德至关重要,因此大学生应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

  2. 坚持学*,努力完善自我

  大学生在求职或是工作中总会遇到许多棘手的问题,为了以后的工作能相对得心应手,首先应该坚持学*,以知识和技能来弥补自身的不足,进而完善自我。因此,大学生应做到以下几点:

  大学生应树立“终身学*”的观念,努力学*新知识,开拓视野。当今社会发展迅速,很多知识都在推陈出新,大学生应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不断学*新知识。因为大学毕业后若不经过继续学*就很难成为一个高水*的人才。当前面临知识急剧增加和迅速老化的双重压力,只有不断地接受大学后的继续教育和学*,储备更多的能量,补充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新信息,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2

  90年代新好青年,独生子女第一代……现在的大学生们即将走上工作岗位。11月20日后,各招生单位将会蜂拥进入各高校抢人才。那么究竟大学生们最喜欢去什么企业?他们的就业价值观是什么?他们怎么找工作?

  最*,由教育部主办的《中国大学就业》杂志所做的一份《首届大学生就业首选企业调查报告》就对此给出了答案。

  大学生最希望从事什么职业?

  不同单位之间存在着各种差别,而同一个单位内部职位也是千差万别的。就像计划经济时代工厂里“坐办公室”与“进车间”一样,这中间不仅有工作环境、工作待遇的差别,同时还有工作地位的差别。这次调查的职业问卷栏中专业技术(26%)、管理(24%)和策划(19%)等位于前列,而这三种职业也是目前社会上比较吃香、发展前景较好的,现在大学生在职业的选择上更加趋于实际,也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理想化;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在职业价值观方面大学生对社会的趋同。其结果必然造成学生择业期望值居高不下,择业与毕业生本身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

  前三位之下顺延为销售人员8%、行政人员8%、公关人员7%、财务人员4%和其他4%。

  大学生选择职业的标准是什么?

  高校学生职业价值观随着社会的发展*几年有了较大的变化。据1995年浙江大学学生就业价值调查和1996年《北京大学生毕业生的调查》,收入高是影响毕业生选择职业的第一因素。而对这次大学生首选企业调查结果分析表明,影响毕业生就业的第一因素为发展前景(19%),其次为施展才干(18%)、薪酬福利(16%)。虽然收入(薪酬福利)依然是影响毕业生选择就业的主要因素,但已退居第三位。这种变化所带来的影响是双方面的,对学生来说,就业的心态理性化,心理上比较稳定;对用人单位来说,则个人事业发展前景上更多,变提供高薪福利为提供人才的发展空间和机会,从而迎合毕业生在事业成功和实现个人价值上的追求。

  除前三位外,工作环境占13%、经济效益占11%、所在城市占9%、专业对口占4%、出国机会占4%、解决户口占4%、知名度占2%。

  大学生最愿意去哪个城市工作?

  在吸引人才的城市中,传统的三强依然没有改变,只是上海已取代北京成为最具有吸引力的城市,32.37%的大学生将它作为第一就业目标,北京(27.67%)和深圳(12.13%)紧跟其后,广州、大连等城市也是大学生比较向往的就业城市。在吸引人才方面,上海凭其独特的城市魅力和人才政策的调整走在了其他城市的前面。

  地位排行为:上海32.25%、北京27.56%、深圳12.56%、广州6.85%、大连5.01%、西安1%、重庆0.94%、武汉0.52%以及其他城市共占13.79%。

  大学生想挣多少钱?

  大学生对职业的报酬最直接的认识就是工资待遇。在调查数据中大学生对工资待遇的要求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工资底线从300元到4000元以上不等。如果我们考虑一些专业、学历的差异以及地区间的差异,依然可以认为,文科不及理工科,本科生不及研究生,发达地区、大城市的学生工资要求远远高于其他城市和西部地区学生的.要求。

  本次调查中发现,大学生们对薪水的要求并不低,在回答“您求职要求的工资底线”时,*六成(56%)人的选择集中在1000元到3000元之间,工资底线*均值为2244.6元。19.59%的人可以接受自己的工资在1500-20xx元,认为20xx-3000元比较合理的占20.94%;另外,希望自己的月薪在3000元到4000元的占17.22%,希望在每月4000元以上高收入的人数和1000-1500元其中认为每月能挣4000元以上的与希望值在1000-1500元的大学生数量相当,各约占15%。只有9.4%的人满意每月1000元以下的工资。

  据国家城调总队的20xx年全国抽样调查资料表明,在全国36个大中城市中,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是深圳,人均为21577.24元。我们仅与深圳进行比较,他们的*均月收入也不过1798元,可见,大学生对自己薪金的期望是比较理想化的。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3

  高校扩招的政策使大学生的人数飙涨,同时也对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形势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就业难早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毕业就失业”似乎也已经成为大学生的普遍心理。

  对每个大学生来说,及早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对决定自己的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确定奋斗目标,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中处于不败之地。针对这一社会现象,我们展开了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查问卷。

  调查对象:

  调查者都是在校大学生,其中专科学校的学生占64%。

  专业有:

  传媒(新闻、文秘)

  语言类(商务英语、应用英语、日语、德语)

  经济类(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电子商务、信息管理、会计)

  设计类(建筑设计、动画设计)

  技术类(计算机科学技术、园林工程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

  管理类(旅游管理、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社会工作

  调查形式:

  调查问卷共104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回收率高达96%,调查文件采用单项选择,不定项选择和主观题三种方式来设计问卷。

  调查数据分析:

  高校毕业生是人才市场上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年,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上升,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毕业生就业问题。而事实上,在毕业生和企业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渠道,企业的用人标准、企业人才的选择条件没有在有效的时间的传递给大学生,大学生的培养缺乏市场导向。这使大学生就业时缺乏足够信息,从而产生就业盲目性。

  调查目的:

  主要了解在校大学生就业期望,自身素质的评价,学校就业指导,对就业形势的看法,旨在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影响;通过对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的调查,更好地调节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供需关系;为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作一个新的描述;帮助大学生尽快认识自我,学校为学生提供就业引导,使学生能谋取理想职业。为同学们在今后的求职就业过程中提供参考。

  调查结论及建议:

  一.大学生对就业前景的关注的比较少

  在调查中了解到,大学生对就业信息的关注还是比较少的,只有24%的同学表示一直在关注就业信息,而71%的同学只是偶尔关注,在看到时留意下。而对就业情景的关注程度,直接影响了对为所选职业所做的准备程度和将来职业所带来的成就高低。同学们大都表示对未来的工作有担心,但在实际生活中却缺少了这种基本的努力。典型的眼高手低表现。

  二.大学生个人能力存在缺陷,自我认识不足

  自我认识包括个人的兴趣与特长、个人的性格与价值观、个人所选定的目标与需求、个人的情商、个人的工作经验、个人的学历与能力、个人的生理情况等个方面,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对部分用人单位的了解,发现社会所需要的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综合素质应该包括思想健康和道德、自律、讲诚信,善于协调、容易与他人合作的品格,以及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知识和基本的法律法规知识。

  调查显示,有60%的大学生认为造成就业难的状况,除了社会压力大,企业用人少的因素外,主要问题还是在于自身的工作经验的缺乏,缺少实战经验是致命的因素。目前大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缺失,突出表现为相对缺乏社会实际工作经验,缺乏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缺乏艰苦创业精神,在与人合作与沟通方面存在着障碍。在调查中发现,有57%的同学认为自我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关系是自己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难题。

  职业生涯目标是指可预想到的、有一定实现可能的目标。而职业目标的选择并无定式可言,关键是要依据自我实际,这就要求我们要对自己有所了解。通过个人分析认识自己,估计自己的能力,确认自己的性格,发现自己的兴趣,明确自己的优势,衡量自己的差距,并以此来开发自己塑造自己,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然而调查表明,大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兴趣、职业倾向都缺乏深度了解,自然对职业生涯目标是模糊的。

  三.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职业期望状况

  影响职业期望因素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声望地位稳定性因素(地理位置与单位性质、社会经济因素),内在价值因素(是否能发挥自己的才能、自己的理想),外在价值因素(家庭的经济条件、薪水和福利、)。在调查中,被调查者薪酬和福利、地理位置、单位性质、自己的理想、家庭的经济条件、父母的决定、社会经济因素、是否能发挥自己的'才能,按自身在选择工作时所起作用从大到小排序。其中在职业选择中考虑的首要因素的选择情况,薪酬和福利、地理位置、单位性质和父母的决定为同学们所所首先考虑下的,接下来是自己的理想、是否能发挥自己的才能、家庭的经济条件、社会经济因素,男女生没有显著的差异。

  据调查发现,以往的学生对自己就业后工作的要求,无论是单位性质反面还是薪资方面,要求都比较高,但现在的就业形势似乎不允许初出茅庐的学生有挑工作的机会了,大学生们的要求也降低了很多,大部分同学都表示可以接受“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对于以后将从事非专业的工作,有61%的同学都表示可以接受,看招聘单位给出的工资待遇和发展前景。但在就业公司选择时,有58%的同学希望可以再外资企业和**部门工作,对那些民资企业只有极少部分的同学表示会考虑,这也是大学生好高骛远的表现,似乎也有点不切实际。

  几点意见:

  (1)学校要切实做好学生的就业工作,尽快完善就业指导体系

  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的工作同等重要。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属于就业匹配的促进措施。其核心在解决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通过向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接受职业指导,帮助他们进行有效的职业决策。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高等院校应通过改革传统的管理体制,逐步形成和建立一支高素质和职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服务和就业帮助。具体措施包括建立大学生就业信息系统,并与全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联网,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建立职业指导机构,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估、职业开发以及制定工作寻找战略,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信息与指导服务;建立职业指导课程,列入学校教育课程内容和教学计划,实施在校学生的就业指导与实*政策等等。

  (2)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

  首先大学毕业生要认清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当前全社会就业形势比较严峻,除了表现在就业需求与劳动力供给的矛盾外,城镇和农村就业问题同时出现,新生劳动力就业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相互交织,这为大学生就业增加了困难。因此大学生要消除“眼高手低、有业不就”的思想,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正确的就业观。调整自己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想法,到基层去谋求发展,到艰苦的地方去创业。其次转变到灵活就业,先就业、后择业的动态就业上来,转变到行行出状元,“干一行、爱一行、干好一行”的敬业观念上来。最后认清自身的素质和条件,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不盲目攀比,寻找与自身条件相适应的、适合于自己的用人单位。毕业生应当给自己做出一个正确的评价,自我评价要全面、客观,既要看到长处的一面,又要看到短处的一面,既要对某一方面的特殊素质进行具体的评价,又要对其他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既要考虑全面的整体因素,又要考虑到其中占主导地位的重点因素。

  (三)大学生要提高自身的能力,在校期间也可以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如学校安排的社会实践,社团的下乡活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招聘会,也可以在不影响自己学业的前提下去找一份兼职,提前适应社会生活,了解现在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积累一些社会经验,丰富自己的阅历。这些都是将来找工作的资本。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4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加上我国自身的结构性分配问题,中国的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在随后的几年中就业问题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解决,但是随着毕业大学生数量的增加,我国将面临着新一轮的就业问题。企业用人需求下降的趋势没有根本性转变;回流的农民工以及新增需要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将面临难以转移就业的问题,导致农村失业问题加重;城镇低学历青年以及规模不断增大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将更加困难。随着我国现阶段毕业生数量的急剧增长,社会可提供的就业岗位增长缓慢,因而造成就业矛盾十分严峻。同时,毕业生就业市场化与毕业生滞后的就业观之间的冲突显得十分突出,毕业生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就业的态势尚未形成,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这些都影响着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

  时下又将是毕业生就业的高峰期,为了更好的了解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和对目前就业形势的认识,组织了此项调查,由此进一步分析大学生的就业现状与前景,以便为在校大学生提供未来就业指导工作的资料与对策依据,也使在校大学生在整个大学学*期间进行以提高就业竞争力为目标的就业准备,培养大学生追求最优选择和最佳就业的精神与品质。

  通过调查,进一步了解了“就业难,难就业”的原因主要来自大学生自身、用人单位和社会三方面。

  一、自身原因

  1.毕业生就业观念存在误区。一是选地域。在大学生的意识中,大都市总是意味着机会、高薪和前途,这导致最需要大学生的地方少人问津,而都市的大学生求职者则人满为患。二是挑单位。大学毕业生都希望选择一个地域条件好、待遇优厚、社会地位高的职业。三是重薪酬。高薪水、高福利等盲目求富观念在大学生中流行,带来了就业难。

  2.毕业生综合素质缺憾。一是学业不精。有的学生在学校里只是混日子,没有静下心来学*。二是社交能力欠缺。说话办事的能力、沟通合作的`能力、交际公关的能力欠缺。三是缺乏社会实践经验。有的学生很不重视社会实践,甚至连学校要求的暑期社会实践都不能认真完成,更谈不上学到具体的实践经验。

  二、用人单位

  用人单位选择大学毕业生,最主要是看重学生如何“调整就业心态”,而“提高职业素质”、“提高技能”反倒是其次;而大学生甚至学校看来,“提高技能”及“提高职业素质”是最主要的,“调整就业心态”并不重要。用人单位认为“德才兼备”是用人的恒久标准,单位对毕业生“品德”的重视程度远远比毕业自身的重视程度要高得多。

  三、社会原因

  1.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造成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衰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中国的出口。有研究证明,在中国经济外向度较高的情况下,中国外贸出口每波动1个百分点,将影响中国18万~20万人的就业。受负面影响较大的主要有纺织服装、制鞋、玩具、摩托车、家具、照明器具、自行车等出口依存度较大的行业,而这些行业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

  2.从20xx年开始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意味着企业资金的获取难度加大,投资受到约束。作为吸纳就业的主体,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经营困难会在很大程度上对就业产生冲击。

  3.原材料价格及劳动力价格均呈上升趋势,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两税合一等政策,也会提高出口型企业的生产成本。《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人工成本。目前来看,受成本上升影响较大的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由此对就业产生的消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面对着就业难的原因,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因此大学生就业倾向也随之发生了一定的改变。

  1.一部分大学生希望今后就业的岗位在国企及**部门,就业地区主要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城市或东南沿XX市;

  2.大多数大学生想过自主创业,但资金和经验成为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瓶颈。在自主创业这个问题上大多数人想过自主创业,大学毕业生不应该仅是社会现有岗位的竞争者,挤占就业机会,而更应该是新岗位的开拓者,为社会带来就业的机会;

  3.半数以上的大学生愿意参加西部志愿者服务计划及报考村官;

  4.大多数大学生的择业观是先就业后择业,超过半数的认为专业对口对未来选择工作比较重要;一个人的职业发展应该是呈阶梯型的,根据自身发展的水*,抓住各种各样的机遇,通过一个又一个岗位不断成长。所以在当前获得一个理想职业的时机还不成熟时,可以采取“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办法。也就是说,在择业时不要期望太高,可以先选择一个职业,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生存能力、增加工作经验,然后再凭借自己的努力,通过正当的职业流动,来逐步实现自我价值。

  面对着现今大学生就业现状,我国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市场导向、**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是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基本政策。在这种背景下,市场主导的地位实际上已经确立,大学生择业和单位选人的自主性都增强了。所以,大学生调整就业观念,找准定位势在必行。大学生在择业前应对自己充分了解,知道自己能干什么,擅长什么,想干什么。注意学以致用,尽量发挥自己专业优势和形象、气质、性格、语言表达能力等非专业优势。在选择职业和确定目标单位之前,应从环境分析、企业分析等方面评估职业和目标单位的各种因素对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顺从”社会劳动力的流动分配形势,适时调整自己的就业心态,切忌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挑选就业地域和企业类型。在金融危机*卷全球,国民经济比较吃紧的社会环境里,应当理智的把握“先就业后择业”的观点,灵活的处理面临的机遇。大学生必须树立竞争性的择业观,主动出击,把能够证明自己才能的各种软硬件拿出来,自我推荐,这样才可能被“伯乐”相中。如果一味的“等、靠、要”,结果只会是一事无成。各高校可根据自身状况建立大学生创业培训中心、大学生创业园区、大学生创业街,也可与企业或研究所联办大学生创业科技实体。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5

  据了解,多数人无法一次应聘成功:2.7%的人应聘次数在5次以内;2成的人应聘次数在6—10次。而且人们在求职的过程中花费很大:2/3以上的人不足500元;将*2成的人花费在500—999元之间。在求职成功后,据不完全统计:10.8%的人很满意;52%的人比较满意;不满意者仅占3.2%。另外,求职时间长也是一个因素:20%的人在1个月之内就找到了工作;24.8%的人在1—2个月之内找到了工作;22.9%的人在2—3个月之内找到了工作,人均费时3.13个月,有的甚至成为“校飘族”。

  就拿计算机行业来说吧。大学生就业难主要表现在:

  1.供与求*行上升,供求矛盾并不突出。

  2.量与质逆向而驰,量稳质降十分明显。

  3.冷与热分布不均,冷热两极反差强烈。

  一是不同高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不*衡,名牌大学、工科院系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表现为热,而一般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表现为冷。

  二是用人单位热,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表现冷。从社会总体需求来看,社会及用人单位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大,很多单位急需计算机专业人才,有的单位是高薪引进,有的单位则是降格以求。而现在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还不能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认为学计算机专业是高投入,在找工作时应该得到高的回报,*惯于和以前的师兄师姐们的工作环境和待遇攀比,导致期望值与用人单位所能提供的报酬相距甚远。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对一般用人单位表现出极为冷淡,有的甚至“宁愿失业,也不要找一个自己不满意的工作”。

  三是学校热,用人单位冷。当前,各高校十分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主动跑市场、跑职场,为学生找就业的门路。但由于高校师资队伍老化、知识陈旧、教学方法呆板,毕业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远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用人单位很难找到令自己满意的毕业生,对毕业生表现为冷。

  四是动手能力强的同学在就业时热,而能力差的同学在就业时受到用人单位的冷遇。在机关、事业单位,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要求是在掌握一定计算机技术的前提下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企业更看重的是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因此,专业素养高、综合能力强、动手能力突出的学生在就业时非常抢手,而素质一般的学生在就业时就显得十分困难。

  总儿言之,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社会问题的症结何在,经过一个假期的调查和了解,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专业面太窄;缺乏社会关系;信息不足;性别歧视。

  据了解,在填写了试用期月均净收入的学生中,不含社会保险的男生月均净收入为1915元,女生为1820元;转正后月均净收入男生为2706元,女生为2441元。进一步分析发现,校际差异大于性别差异,名校女生的`收入最高,试用期与转正后月均净收入分别为3291元与3975元;而同校男生为3012元与3670元。如果我们将名校女生中一名到国外就业、月收入高达15000元去掉后,女生月均净收入跌至2974元和3660元,低于同校男生,但仍明显高于其他9所高校的男生与女生。

  为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应大力加强哪些方面的工作?给大学生更多实践机会;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培养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规范就业市场,制止凭关系、走后门等不公*现象。

  作为一名大学生,“坚决拼一个美好的未来”是他们的目标。他们已经觉得没有退路了。所以他们很苦——这是我的感觉。两天的时间中,我接触了很这样的“校漂族”,很多时候我都被他们的这种精神感动着。他们真的很苦!我感觉到他们所承受的不仅仅是生活上的拮据,而更大是他们所承受的巨大精神压力,用他们的话说,他们己经没有退路了。从心底里我佩服这些人。但我觉得这不是一种正常的状况,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毕业后勇敢面向社会,理性分析,理性选择,去寻找适合发挥自己才智的新天地,自立自强,回报社会,这才是进取的人生态度。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这个方面和国际经济形式*3年来连遭打击,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针对这一社会现象,此次调查范围覆盖华南师范大学17个院系,包括师范与非师范专业在校的本科学生。共发放调查问卷580份,实际547份,回收率为94.3%。调查文件采用单项选择、不定项选择和主观题三种方式来回答问题。问题涉及大学生就业期望、就业素质的自我评价、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择业与就业的影响因素等方面,旨在对大学生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的相关问题进行实证研究,为高校就业指导和人才培养提供资料与对策研究依据。调查结果呈现出几个问题:

  一、多数学生对于“务实”有新的认识,就业期望趋向现实,主要表现在工作单位、工作区域等方面。

  (1)就业方向:先就业后择业成为第一选择大学生在职业取向方面优先考虑的前三项是“先就业后择业”、“先择业后就业”、“继续深造”,它们分别为41.76%、28.57%、27.84%。调查显示,在面得就业压力时,多数学生表现出特有的自信与成熟。在此问题的选择中,特别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继续深造”,这选项占27.84%,有过四分之一学生希望继续学*,而且此风*年经久不衰,且越演越烈。究其原因:一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影响和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二是就业竞争激烈,优越的职业需要优秀的高层次人才;三是心理因素,有的大学生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回避即时就业等因素。这一现象值得认真分析研究,其利与弊何在?其利在于缓解就业压力,促进人才素质的提高,改善我国人才结构,增强我国高级人才的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忧虑的是它反映出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欠缺,社会压力的承受力不够,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有相当部分的大学生选择了回避的方式,职业期望趋于“非风险化”。这种现象还可以从学生对就业前景的评价中看出,见图1所示。22.92%的同学对就业前景持有“不容乐观”的评价,这里除了客观实在的因素影响外,更多的是学生的心理素质因素问题。由此可见,高校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心理辅导工作是必要的。

  (2)就业取向:就业地区首选经济发达地区调查结果表明(见图2):学生在选择就业地区时,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占66.54%。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经济发达地区除了有较可观的工作待遇外,经济发达地区与国际接轨更便捷,更能为就业者提供再学*提高的机会,这与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密切相关。二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机会较其他不发达地区的高,且就业岗位多元化,这是吸引学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3)职业价值:结合专业特色,务实肯干作为师范院校的学生在选择就业岗位上,更多的是趋向于“学校或科研机构”、“行政机关或事业单位”

  二、影响学生择业就业的因素突出。

  (1)多数学生对职业价值标准上,把“工资福利待遇”、“实现自我价值”作为重点考虑。两项占的比例分别为36.62%、26,具体情况调查结果见图4。这与学生实际就业时考虑的因素一致,即把薪金与个人价值和能力的体现作为重点考虑因素。调查显示,学生的就业除了受薪酬的影响外,人生价值观中个人因素也很突出。但是,学生在进行人生选择时较多考虑个人因素,较少考虑社会需要,即使在追求自我实现时也折射出主要强调的是“自我”而非“社会”的需要。对于这现象的利弊值得我们研究与思考。

  (2)在就业过程中,有44%的学生认为“经验及实践能力”为最重要的因素。而“学历”、“毕业院校或专业”、“应聘技巧”则各占10.48%、10.34%、12.69%。这可能与用人单位在招聘时的要求有关。

  三、多数学生对就业素质的评价都有比较明确的认识,明确自身的优势与劣势。

  (1)多数学生的优势为“理论基础”、“师范技能”。

  (2)有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实践能力”、“竞争与风险意识”处于劣势状态,它们分别达到了33.07和30.69;在学生认为自己最缺乏的素质方面中,“创新能力”、“实践*作能力”、“专业知识与技能”被纳入了前三项选择,结果见图7。其总的原因可能是,一方面知识更新迅速,知识越来越深,越来越广,职业素质越来越综合;另—方面学校教育滞后,教育的知识结构不尽合理,使大学毕业生就业时普遍有压力感和不适应感,对自己所学*和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缺乏自信。再一方面学生勇于挑战的心理素质还没形成;在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说得多却做得少,培养的覆盖范围也相对狭小,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培养的环境。除了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外,如何提高学生勇于挑战的心理素质和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将成为高校就业指导的两大课题。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6

  20xx年有毕业生727万,被称作史上更难就业季,20xx年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如何面对当前的就业压力呢?很多人感觉很迷茫,那接下来,阳光大学生网就经济形势和相关政策分析一下,希望对面临毕业的大学生有一定的帮助。

  一、中国经济走势

  1.当今中国经济发展面临四种压力影响:

  第一种影响:受到欧美经济放缓影响。

  第二种影响:中国经济发展或到了拐点。

  第三种影响:人口红利率的下降。

  第四种影响:多年来结构性矛盾的充分暴露。

  2.中国今明两年经济增长预期 亚洲开发银行(ADB)20xx年10月2日公布20xx和20xx年最新经济展望报告,中国今明两年经济增速料分别为7.6%和7.4%,据有关统计数据,中国GDP增长估计7.5%,保8难以持续。

  3.中国的经济增长的动力源分析 *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于消费、投资和出口(俗称“三驾马车”)。

  A、20xx年,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为38.6%,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为37.7%,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为23.7%。

  B、20xx年,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为37.3%,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为54.8%,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为7.9%。

  二、欧美**债务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首先,受欧美经济低迷影响,世界经济复苏的步伐将放缓。其次,内外环境的变化,使得20xx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成为大概率事件。

  现阶段,中国的经济面临通货膨胀压力、财政债务和生态环境恶化等多种压力,使得**下决心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不再以GDP增速考核地方**官员等措施。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减速是大概率事件。

  三、世界经济低迷对我国就业的影响

  中国受欧美经济持续低迷、国内经济转型的影响,20xx年预计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继续回落,出口增长乏力,致使大量的企业减员或倒闭,加上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攀升,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据有关统计,中国GDP每下降一个百分点,将会减少就业岗位100-200万人。出口每下降一个百分点,将会有30万至50万人失业。

  四.*几年大学生就业形势

  1、“十二五”期间的就业形势

  人社部部长尹蔚民依然用了“严峻”二字。“一方面,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很大,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格局并未改变。”

  2、*两年我国大学生的就业状况 20xx年人社部和教育部组织开展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大调研。调研显示,*两年绝大多数高校毕业生是在中小企业就业,去中西部就业的毕业生比重逐步提高。 从学历上看,研究生初次就业率最高,本科初次就业率略低,高职高专初次就业率最低。从专业看,工科毕业生就业率较高,理科和文史哲类毕业生就业率较低。从毕业院校看,重点大学就业率较高,普通本科和独立学院就业率较低。 值得关注的是,已就业者中,部分毕业生流动性较高。

  3、当前大学生就业的心理 一些高校毕业生宁可成为大城市中的“漂族”和“蚁族”,也不愿意到二三线城市和基层就业。多数高校毕业生仍然希望在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就业,希望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生活和就业,到中西部地区、城乡基层、中小企业就业的积极性不高。

  4、大学生扎堆大城市

  一是我国区域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不*衡,且短时间之内难以改变。经济越发达的地方就业机会也越多,发展空间越大,导致高校毕业生倾向于在城市、在高收入行业求职就业。

  二是制度上存在障碍。现行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户籍制度、干部人事制度与市场就业机制还不完全适应。以干部身份和户籍为基础的管理方式与社会劳动力资源的统筹管理不协调,导致就业机会不均等,就业政策不*衡,毕业生在地区之间、企业与机关事业之间流动仍然存在障碍,毕业生身份转换困难,就业渠道不畅通,进一步加剧了结构性矛盾。

  三是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需要大量毕业生,但工资待遇相对较低、发展空间较小,部分企业用工不规范,对毕业生吸引力有限;基层教育、医疗、农技等部门急需人才,但由于编制限制等原因,吸纳毕业生能力有限。

  5、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一、我国中小企业太少,就业容量不大。

  二、专门人才素质未达标,造成岗位难得其人。

  三、人才供求信息不畅,造成职位浪费。

  四、结构失衡是就业难的主要因素

  A、时间结构 大学毕业生供给增长的速度远高于经济增长。

  B、区域结构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区间与城乡间差异,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很难对大学生形成有效需求,而且在较长的时期内,地区性的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都将难以改变。

  综上情况所述,阳光大学生网给20xx年大学生毕业生提出以下建议:

  1、关于职业生涯规划:

  现在职业规划当中,很多时候会对学生有一种误导,就是给学生们过早的制定了一个职业点,比如根据你的个性、特征等来评定你就适合做什么,过早的给学生定了一个框框,告诉学生就这个职业最适合他,这就对学生造成了束缚。其实我们的学生不明白,人的这种个性的东西是不断的变化的,比如讲我的兴趣、我的能力,甚至我的价值取向,它是随着外部的环境的变化和自己的学*,自己的体会,是在不断调整的。

  2.转变观念是实现顺利就业的关键:

  大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个性、能力、作出个性化的职业选择,不把求职的目光盯在传统的“集中”的区域、行业、单位,拓宽求职的视野。 改变“短期求职”为“较长期求职”在选择工作时,大学生不能太理想化,一个人可能要经过3至4次的选择,才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所以对第一份工作不要太挑剔了。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7

  我国大学扩招后,应届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就业也就面临着更大的挑战。这个方面和国际经济形式*3年来连遭打击,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针对这一社会现象,此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580份,实际547份,回收率为94.3%。调查文件采用单项选择、不定项选择和主观题三种方式往返答题目。题目涉及大学生就业期看、就业素质的自我评价、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择业与就业的影响因素等方面,旨在对大学生就业期看与实际就业的相关题目进行实证研究,为高校就业指导和人才培养提供资料与对策研究依据。

  调查结果呈现出几个题目:

  一、多数学生对于“务实”有新的熟悉,就业期看趋向现实,主要表现在工作单位、工作区域等方面。

  (1)就业方向:先就业后择业成为第一选择

  大学生在职业取向方面优先考虑的前三项是“先就业后择业”、“先择业后就业”、“继续深造”,它们分别为44.76%、28.57%、27.84%。调查显示,在面得就业压力时,多数学生表现出特有的自信与成熟。

  在此题目的选择中,特别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继续深造”,这选项占27.84%,有过四分之一学生希看继续学*,而且此风*年经久不衰,且越演越烈。究其原因:一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影响和人才素质要求的进步;二是就业竞争激烈,优越的职业需要优秀的高层次人才;三是心理咨询因素,有的大学生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回避即时就业等因素。这一现象值得认真分析研究,其利与弊何在?其利在于缓解就业压力,促进人才素质的进步,改善我国人才结构,增强我国高级人才的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忧虑的是它反映出大学生心理咨询素质方面的欠缺,社会压力的承受力不够,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有相当部分的大学生选择了回避的方式,职业期看趋于“非风险化”。22.92%的同学对就业远景持有“不容乐观”的评价,这里除了客观实在的因素影响外,更多的是学生的心理咨询素质因素题目。由此可见,高校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心理咨询辅导工作是必要的。

  (2)就业取向:就业地区首选经济发达地区

  学生在选择就业地区时,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占66.54%。这说明两个题目:一是经济发达地区除了有较可观的工作待遇外,经济发达地区与国际接轨更便捷,更能为就业者提供再学*进步的机会,这与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密切相关。二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机会较其他不发达地区的高,且就业岗位多元化,这是吸引学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影响学生择业就业的因素突出。

  (1)多数学生对职业价值标准上,把“工资福利待遇”、“实现自我价值”作为重点考虑。两项占的比例分别为36.62%、26%,具体情况调查结果见图4。

  这与学生实际就业时考虑的因素一致,即把薪金与个人价值和能力的体现作为重点考虑因素。调查显示,学生的就业除了受薪酬的影响外,人生价值观中个人因素也很突出。但是,学生在进行人生选择时较多考虑个人因素,较少考虑社会需要,即使在追求自我实现时也折射出主要夸大的是“自我”而非“社会”的需要。对于这现象的利弊值得我们研究与思考。

  (2)在就业过程中,有44%的学生以为“经验及实践能力”为最重要的因素。而“学历”、“毕业院校或专业”、“应聘技巧”则各占10.48%、10.34%、12.69%。这可能与用人单位在招聘时的要求有关。

  三、多数学生对就业素质的评价都有比较明确的熟悉,明确自身的上风与劣势。

  (1)多数学生的上风为“理论基础”、“专业技能”。

  (2)有半数以上的学生以为自己的“实践能力”、“竞争与风险意识”处于劣势状态,它们分别达到了33.07%和30.69%;在学生以为自己最缺乏的素质方面中,“创新能力”、“实践工作能力”、“专业知识与技能”被纳进了前三项选择。其总的原因可能是,一方面知识更新迅速,知识越来越深,越来越广,职业素质越来越综合;另—方面学校教育滞后,教育的知识结构不尽公道,使大学毕业生就业时普遍有压力感和不适应感,对自己所学*和把握的知识与技能缺乏自信。再一方面学生勇于挑战的心理咨询素质还没形成;在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说得多却做得少,培养的覆盖范围也相对狭小,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培养的环境。除了进步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外,如何进步学生勇于挑战的心理咨询素质和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将成为高校就业指导的两大课题。

  四、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与学生的需求处于不*衡状态。

  (1)有过半数的学生反映:“不太满足”学生就业的指导工作。

  (2)学生“希看学校在大学生就业成才方面着重给予哪些指导和帮助”时,

  学生们有48.96%选择“提供更多实践机会”,而“加强创新能力培养”和“注重社交能力指导”也占据一定的'分量。从国家政策和从现实需要上出发,学生需要从就业观念向创业观念转变。在调查中,学生以为“培养自主创业精神”是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关键(占34.21%);而“加强高校就业指导”与“其他因素”也占很大的份量。针对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基本上还是局限于信息发布、政策宣传、技巧培训、协议办理等服务性工作。调研建议,就业成才导航体系应覆盖大学教育全过程。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仍然主要面对毕业班,但此时他们大多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遗憾。就业指导工作亟待从毕业班向低年级学生辐射,贯串大学教育全过程。具体来说,就业成才导航体系应该涵盖专业知识技能导航,如学*方法指导、新思想新观念先容、个人完善知识结构帮助等;健康成才导航,通过实施结对服务、心理咨询指南、交流讨论,对大学生在就业求知和个人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咨询困扰排忧解惑;法律导航,普及法律知识,加强法治意识、引导诚信意识。

  从调查所反映出的题目来看,进一步实现我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治理规范化,特别是如何把就业指导工作切实纳进学校教书育人的整体工作轨道,还有值得深进研究和改进的地方。

  择业是人生的一次重要选择,也是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心理咨询素质的一次检验。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择业心态十分复杂,各种矛盾和冲突交织在一起,对此我们应当进行认真的分析并加以积极的引导、疏导。

  通过调查,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一、大学生择业心态特点

  1.成就动机水*高,但害怕面对现实。大学生有强烈的成就感。在择业中,大学生的追求和憧憬更为强烈,有着希看成功和报效社会的强烈倾向。他们愿意为祖国繁荣富强贡献气力,有较高的抱负水*。不过现实却有诸多不尽人意之处。

  2.择业心理咨询期看高,但缺乏信心和竞争力。现代大学生的心理咨询期看值从进校开始就很高。这种高期看值历经四年更加高涨,大学生的择业心理咨询期看值高就是其中一个突出表现。

  3.实现自身价值愿看强,但缺乏艰苦创业的心理咨询预备。随着改革开放的深进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大学生择业十分重视自身价值,追求自我实现,愿意根据自己的专业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往,到他们以为能实现自己“价值”的单位往。可是,他们缺乏艰苦创业的心理咨询预备,现实中不愿到艰苦的地方、到边远山区、到基层往。大学生想走捷径,幻想成才的道路一帆风顺。他们固然也愿为国家繁荣富强作贡献,却过分夸大自我价值;有实现自身价值的雄心壮志,但对吃苦刻苦恐惧,没有充分做好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的心理咨询预备,产生恐惧和彷徨,形成强烈的心理咨询矛盾。

  4.全面素质重要性意识强,但自身欠缺且培养不够。大学生就业竞争是十分激烈的,主要是全面素质(综合素质)竞争。大学生对全面素质重要性的熟悉十分明确,但是有些人大学四年却未得到很好的培养。

  二、大学生择业心态矛盾冲突原因

  1.毕业生自身处于矛盾期。首先,大学生择业是在各种矛盾中的艰难选择。如自我与客我矛盾、理想与现实矛盾、奉献与索取矛盾、社会需求与自身实力矛盾等。其次,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心理咨询矛盾的突出时期。他们心理咨询发展不稳定、不*衡、不健全往往会产生种种矛盾。再次,大学毕业生有相当部分心理咨询还不成熟,所以形成的个性心理咨询特征有较大的差异,在择业中就表现出内在心理咨询特征的复杂性与矛盾性。

  2.高等教育处于过渡期。当前,高校进行大幅度扩招,就业岗位跟不上毕业生数目的快速增长和无法完全满足毕业生的期看。如何适应这种新形势、新情况,进行专业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等改革,进步师资水*,加强高校的配套发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有效教育和引导大学生转变观念和调整心态,保证他们择业活动的顺利开展,是高校甚至全社会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题目,这个题目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应引起我们的关注。但是高校无法在短时间内适应这种新形势、新情况,它是一个长期性和渐进性的过程。这种状况是毕业生产生不同择业心态的直接原因。

  三、调整大学生择业心态

  我们应当正确熟悉大学生择业心态中的种种矛盾冲突,决不能笼统地以为都是消极心态。大学生择业的矛盾心态使其碰到困难、挫折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既有积极方面,又有消极方面,但积极方面是主流。这种矛盾心态是其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咨询现象和心理咨询发展趋向成熟的动力。除了大学生本身要努力寻求积极的解决办法外,高校与社会也要加强教育和引导,使他们保持稳定、积极、正确的择业心态进行公道择业。

  1.大学生要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21世纪经济、科技的竞争回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市场经济条件下毕业生在人才市场的竞争主要是综合素质的竞争,大学生在大学四年应留意自己各方面素质的培养,提前做好择业预备。自觉培养自己的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心理咨询素质等,培养自己的交际能力、创新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和自信心,使自己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2.毕业生要进行择业心态的自我调整。在择业中,不可避免地会碰到困难、挫折、矛盾和冲突,毕业生应学会全面了解社会,客观地分析、评价自我,使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同一起来,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关系,根据社会需求正确解决自己就业定位题目,调整自己的择业心态。

  3.学校应加强全方位的就业指导工作。学校要适应新形势,采取相应改革措施。除了对大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教育,培养学生各方面素质、能力外,还要进一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心理咨询咨询活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增强他们的心理咨询素质和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高校还应大力加强就业技巧指导,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

  4.社会和毕业生家长要给予积极的关注和引导。社会要努力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择业环境,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择业机会,完善就业市场和人事制度,建立真正的公正、公*的竞争机制。这是对大学生择业心态调适的最有力的措施。另外,家长和亲友要主动关心毕业生择业期间的心理咨询变化,积极配合学校,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缓解心理咨询压力,使他们有积极、健康的择业心态。

  时下又是毕业生就业的高峰了,很多人已开始进进“准工作”状态。快速成长是每个毕业生的理想,但好高骛远的策略会让他们赔上老本。因此,必须从基本做起,累积实力,才能在稳健中不断增长才干,获得职位的升迁与报酬的增加。

  选准原点——从基本做起

  应届生别图高职位,现在很多公司在招聘中都美其名曰招聘“销售经理”、“客户主任”来吸引应届生前往应聘。当学生信以为真地往了,才被告知是从事拉广告、直销、甚至是陪客户饮酒等工作。有些学生不愿意屈就,愤而离开;可也有些学生、特别是一些外地来的大学生,迫于工作难找就委曲留了下来。实在一般而言,大学毕业生就业也应该从基本做起。在一两年工作期间,表现出你的天分和潜力,被治理层认可,才会把你放上治理岗位。所以,现在开始,脚踏实地地努力。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于东兴讲:“从基本做起,即使高学历的人也要风雨无阻跑业务扎扎实实从基层做起,这就是青啤的用人风格。企业用人,专业不重要,看中的是人本身:有潜质,有良好的适应能力。让吃苦刻苦成就你的职业生涯。”

  有些治理专业的学生往往会被这样的观念束缚:“我是学治理的,是治理人的,怎么甘心从基层做起呢?”这种想法往往限制了他们自身在企业里的发展。事实上,专业技术人才从事治理,往往更加到位。凡事要从基本做起,假如脱离了企业运行的过程,变得浮于表面,难以忍受*淡,那对个人的职业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脚踏实地——不要眼高手低。即使是学校最优秀的毕业生,能在短时间内转换为优秀员工的人也是很少见的。心态不正确,异想天开,甚至有严重的幼稚病,是毕业生的另一大通病。

  一个刚刚毕业走进社会的年轻人,应该带着学*的态度往对待工作,专业再好,经验你总缺乏吧,眼高手低,看不起试用期是不对的。实在试用期不是你吃了亏,而是公司给你发工资培训。即使是经过比较系统的培训再上岗,也是以牺牲服务质量为代价的。很多毕业生往往一味追职位提升、工资增长,没有考虑到表现,以致于必须都会为此付出一笔他们自己没有意识到的代价。更有些毕业生随时都在改变策略性目标,并在上班时这山看着那山高,导致不能全心投进工作,影响了工作绩效与上级的评价。

  换位思考——深化老板满足度

  一个初出茅庐的应届毕业生到驰骋职场的成功人士,必然经过艰难的成长历程。要知道公司聘用有工作经验的人时,可以依据他以往的工作业绩对其进行评估,而对新*毕业的学生,刚几乎无据可查。博思人才网高级猎头顾问滕超臣常将聘用大学生比作将酒存在地窖里赌未来,有些人可以发展成“浓香可口的美酒”,而另一些人则会让人失看。企业用人的目的是什么?是为自身创造价值。而你的薪水是不可能超过你为企业创造的价值的。这是人力资源治理的公理。在这个公理的条件下,我们来看看企业为什么而招人,企业发你薪水,是为了买他所需要的技能,买你现在的绩效,而不是为了给你的大学学费买单。

  毕业生都是商品,我们的目标是在人才市场上把自己卖个好价钱,目的是要较高的收进和一个好的职业发展。所以我们现在所作的一切都应当满足企业的要求,符合企业的标准,而不是首先满足自己的愿看。现代职场中,很多企业的员工凡事都得过且过,做事不到位,在他们的工作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5%的人看不出来是在工作,而是在制造矛盾,无事必生非=破坏性地做;

  ——10%的人正在等待着什么=不想做;

  ——20%的人正在为增加库存而工作=“蛮做”、“盲做”、“胡做”;

  ——10%的人没有对公司做出贡献=在做,而是负效劳动;

  ——40%的人正在按照低效的标准或方法工作=想做,而不会正确有效地做;

  ——10%的人属于正常范围,但绩效仍然不高=做不好,做事不到位。

  ——5%的人属于高绩效人士,做事到位。

  老板们欣赏做事到位的人。假如你能够尽到自己的天职,尽力完成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那么总有一天,你能够为所欲为从事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反之,假如你凡事得过且过,从不努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好,那么你永远无法达到成功的顶蜂。对这种类型的人,任何老板都会尽不犹豫地把他排斥在自己的选择之外。向左走?向右走?——精明的跳槽

  占有关人士对某7所高校的216名毕业生统计表明,有67%的人在进职6个月内有跳槽行为,其中22%的毕业生在第一家企业60天内选择了离职或被单位炒了鱿鱼。对此,职业顾问李金保先生以为:毕业生在就业后短时间内频繁跳槽是多方面原因共同造成的。从学生本身来讲,由于大学生对社会需求了解不够、对自我估计过高和对工作想像过于单纯等原因,第一次择业正确性很小。从学校方面来讲,尽管高校都有就业指导服务,但由于教育体制等原因,校方对学生接触社会的引导不够,并没有很好地为学生就业搭建桥梁。

  从用人单位方面看,“国”字号企业要人少,而民营、私企往往在待遇、规范度、稳定性等方面不能尽如人意,提供给毕业生的“好”机会相对较少。跳槽看做一个逐渐改善个人生存环境的过程,表明现在的年轻人规划自己职业发展的意识很强,主动将自己置于活动的市场化的竞争状态,这在一定意义上是一个可喜的现象。李金保先生还告戒广大毕业生朋友:“初涉职场,大学生一要明白‘频繁跳槽,出发点永远是零’的道理,二要公道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在未明白自己真正想做什么,能做什么之前,最好不要盲目跳槽。”

  结论:追求成长是每一位毕业生的理想,如何达成目标却须经过层层考验。好的成长策略可以协助毕业生一步一脚印地累积成长实力,但好高骛远的成长策略终极可能会让毕业生赔上老本,两者之间的取舍不可不慎。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8

  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是我国就业问题中带有战略性的核心问题。然而大学生“毕业就失业”,早已不是危言耸听,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当前我国一系列就业问题中一道特殊的难题。这个寒假,我采访了一位已经踏上工作岗位的学姐,了解到了当前就业的前景和存在困难,并通过调查以及查询资料,以找到问题并求得解决方案。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1、大学毕业生与社会所需人员产生“脱轨”现象。当前,市场需要的大多是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而大学校园培养的大学生刚毕业,基本没有工作经验,毕业生不符合企业的这种需要。

  2、大学毕业生对自己的期望值往往过高。在大学毕业后,一般来说,大学生对自己的期望值较高,认为自己上了大学、有了文凭,就应该有个体面的工作。其实这种想法本无可厚非,然而一些毕业生不愿参加或从事比较普通的工作,一心想要找到高薪的工作。但是高薪工作往往要求很高,应届毕业生暂时还没有那个能力。

  3、一些学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尚不够到位。学校对学生进行的就业指导、学生挫折教育以及技能培训等,都还未达到相应的要求。

  4、其他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因素。一是专业问题。有的专业设置不合理,或热门过热,如目前法学毕业生六成难就业;二是能力问题。社会单位最看重学生的实际能力、适应能力,市场需要的又是新型复合型人才,而现实却无法提供这类人才,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三是区域问题。东部地区就业好于西部。

  二、企业对大学生的要求

  面对现在的社会,面对大学生越来越普遍的现象,面对下岗工人的事实。企业对我们大学生的要求也是特别的挑剔。优中选优,而相对的那些不为所知的个人素质也进入了选择之列。

  1、部分企业最看重毕业生扎实的专业知识

  从下面的图表中我们可以发现,企业最需要大学生所具有的能力是扎实的专业知识,其次是外语水*、组织协调能力,分别占35.56%和34.66%,由此可见,在大学校园里,最主要的还是学*这一块,这也同时解决了大学生到底应以学*为主还是以工作为主的困惑。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也日趋细致,所有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一直是呈上升的趋势。在招聘中企业也越发的重视员工的专业技能,因而在缺乏一个统一的客观的专业技能评价标准的情况下,企业选择了首先了解毕业生的专业知识,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我们还应该看到一个这样的趋势: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也在日益向“专业化复合型”转变,在要求员工具有出色的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要求员工具备较高的心理素质、组织协调能力、管理能力等。

  2、大多企业认为大学生综合能力最重要

  大多数企业很是看重应聘者的社会实践能力,相对于成绩与学历,社会应该更看重员工未来的发展潜力,这个方向是正确的,也会是当今学生注重培养的能力。

  3、企业对毕业生的思想道德的要求比较高

  现阶段企业对毕业生的思想道德的要求是比较高的(61.90%的企业将思想道德列为对毕业生的特别要求),这主要是由于企业为了应对目前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缺乏诚信的表现以及逃避人力资源风险而采用的措施。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企业的用人标准也日趋务实,在招聘中学历、学校名气等因素所占比重都日趋合理,企业的评价标准更加合理。

  但是,还存在不少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因素,比如,家庭背景、性别等,企业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以免造成就业歧视,影响企业形象。

  三、当代大学生所缺乏的素质和能力

  1、当代大学生所缺乏的素质

  作为当代大学生,首先要学会做人,并且要具有敬业精神,敬业精神是许多用人单位最看重的品质之一。所谓有敬业精神的人就是有成就感,有一定责任心的人,以圆满完成工作来衡量自己,而不用升迁和报酬来衡量自己。当代大学生所缺乏的素质,应该体现在以下4方面的素质: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良好的业务素质;较高的文化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

  2、当代大学生所缺乏的能力

  1)对社会认识能力:对社会认识能力的不足是由于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巨大不同和大学生总体上缺乏社会锻炼而造成的。

  2)对自身认识能力:对自身的认识能力是由于对社会认识能力的不足而导致对自身素质和能力的错误判断(通常是高估)。

  因此,后者是前者的必然结果。用辨证的方法将两句话连在一起,就具有着十分现实的指导意义的:首先,要做事,先做人。作为一个人,只有具备一定必要的综合素质和全面素质,尤其是成功必备的为人处世准则,才能在做事中正确思考、正确决断,最终取得成功。其中最起码、最重要的素质就是坚守信用,行事专一。俗话说,“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由此可见,信用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不仅关系到他的人生成败,也与事业的成败息息相关。做人行事专一,持之以恒,认准目标,决不放弃,才能感天动地,化作精神,永世长存。另一方面,学会做事才能更好的做人。做人是做事的基础,将事情做好,做出成绩,是我们努力前进的目标,同时又对做人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创业有成并惠及他人,是最好的做人方式,是将做人与做事有机结合的重要手段。只有一个德才兼备的人,才能依靠他的能力和修养去赢得别人的尊重与支持。

  四、结论及建议:

  1、学校要切实做好学生的就业工作,尽快完善就业指导体系

  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的工作同等重要。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属于就业匹配的促进措施。其核心在解决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通过向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接受职业指导,帮助他们进行有效的职业决策。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高等院校应通过改革传统的管理体制,逐步形成和建立一支高素质和职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服务和就业帮助。具体措施包括建立大学生就业信息系统,并与全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联网,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建立职业指导机构,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估、职业开发以及制定工作寻找战略,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信息与指导服务;建立职业指导课程,列入学校教育课程内容和教学计划,实施在校学生的就业指导与实*政策等等。

  2、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

  首先大学毕业生要认清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当前全社会就业形势比较严峻,除了表现在就业需求与劳动力供给的矛盾外,城镇和农村就业问题同时出现,新生劳动力就业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相互交织,这为大学生就业增加了困难。因此大学生要消除“眼高手低、有业不就”的思想,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正确的就业观。调整自己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想法,到基层去谋求发展,到艰苦的地方去创业。其次转变到灵活就业,先就业、后择业的动态就业上来,转变到行行出状元,“干一行、爱一行、干好一行”的敬业观念上来。最后认清自身的素质和条件,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不盲目攀比,寻找与自身条件相适应的、适合于自己的用人单位。毕业生应当给自己做出一个正确的评价,自我评价要全面、客观,既要看到长处的一面,又要看到短处的一面,既要对某一方面的特殊素质进行具体的评价,又要对其他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既要考虑全面的整体因素,又要考虑到其中占主导地位的重点因素。

  3、大学生要提高自身的能力,在校期间也可以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如学校安排的社会实践,社团的下乡活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招聘会,也可以在不影响自己学业的前提下去找一份兼职,提前适应社会生活,了解现在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积累一些社会经验,丰富自己的阅历。这些都是将来找工作的资本。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9

  那么到底中国的大学生教育和就业发生了什么问题,我认为有必要进行客观和较为深入的探讨,在暑假期间我在山东大学以及山东农业大学做了调查。经过调查,我发现三方面状况:第一.大学生就业难很大原因是因为对收入要求过高。第二.在本科生出现就业报酬低的状况后很大一部分人选择了继续考研。第三.随着考研大军的不断扩大,出现了一大批校漂族,即那些大学己经毕业,却仍留连在校园内或者学校周围的人群。下面分别对以上情况做一下介绍:

  调查过程:

  一. 大学生就业难,普遍觉得报酬太低。原因何在?

  首先,从人力资本投资和收益的角度看,不能片面地责难大学生对工作岗位,特别是对收入水*的抉择,大学生谋求较高收入的工作岗位是有道理的。在查阅相关资料计算后发现:城镇小学、初中、高中和中专、大专和本科、硕士、博士各学历阶段毕业人力资本量分别为20xx年价格人民币3.1万、4.9万、7.4万、 19.4万、31.6万、49.8万;各阶段新增人力资本边际收益率(高学历与低学历收入之差比以本学*阶段投资新增人力资本量),分别为9.8%、 2 2 .2%、 11.0%、 4 .7%、 18.8%、14.6%。可以看出,从中等教育水*培养到高等教育水*,需要人力资本投资12.1万元,边际投资很大。据有关调查资料,目前大学毕业的*均工资水*为每月1700元左右,高中和中等教育毕业的为1500元左右,大学投资收益率仅为4.7%。这样低的边际收益率,对大学阶段的人力资本投资是极不合算的。因此,大学生及其家长找一个能回报大学阶段投资的收入水*的工作岗位,就是投资对合理收益的追求,是经济人最理性的反应,而简单说大学生择业条件太高,挑三拣四,从成本收益理论讲,是毫无道理的。否则,从投资回收角度讲,他无法收回大学阶段的教育投资,实际是亏损的,那又何必要上大学呢?

  再次,大学生需求方面也存在着深层次的体制问题。主要是民间投资受到制约,中小企业数量人少,民问中介、社区等组织不发达,自由职业者受到限制。日本1.25亿人口有6 6 0万个中小企业,中国*13亿人口只有7 0 0万个。从世界性的规律来看,一个国家的企业,99.5%以上是中小企业;观察中小企业数量与在企业中就业人员的关系,中小企业*均从业者为10人左右:而从就业的结构看,一个国家65%80%的劳动者在中小企业就业;随着发展水*的不同,每千人企业数量也不同,发达国家中小企业数量*均每千人50个左右;而许多大学生毕业后,为中小企业的技术工人、管理人员、创业者等,中小企业就是大学生就业的最多去处。中国为什么就业难,就是因为每千人中小企业数太少。除了社会、家长和大学生吃皇粮、官本位等观念外,办企业市场准入门槛高、时间长、手续多、成本大,开办企业后贷款难,**收费项目多,中小企业很难经营和成活,是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太少的最主要体制原因。

  另外,我觉得应该从大学生本身找原因。作为企业,他所支付给员工的工资肯定是建立在员工能为他提供经济效益。显然,能为企业带来越来越多的经济效益得到的报酬就会越多。那么一个本科生究竟能为企业带来什么呢?据调查:1.教育培养的技能性和创业性人才较少。大学教育中企业所需要的培养。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的专业、课程、实验、操作、实*等较为缺乏,许多毕业的大学生到企业后,实际操作能力较差,无法适应岗位需要。而在大学中几乎不开创业课程,大学生毕业后,对于怎样开办一个企业,怎样研究和开拓市场,怎样进行核算,怎样经营和管理企业等等,一无所知。另外,现在大学生的观念上也存在一些问题。我们的大学教育过去是培养吃皇粮、捧铁饭碗人才教育。大学毕业后一般分配到党政社团、国家事业、国有企业单位计划分配,工资有一定标准并稳定提高,除了国有企业外,工资来源为财政经费,在过去大学生毕业数量较少的情况下,大量的分配到这些单财政还负担得了。现在,党政社团、事业单位都在进行机构改革和人员精简,国有企业每年也要减出几百万人来。现在还有很多人能从这种思想中走出来。

  二.考研又在逐步演变成很多人的独木桥考研大军急剧增加。校漂族实在太难。

  大学毕业了,但仍有人漂在校园

  校漂族在扩军,这已成为社会和媒体关注的一个热点。所谓,是指那些已经毕业,却仍留连再校园内或者学校周围,经常到学校用餐,到学校图书馆查阅资料或参加学校一些讲座,闲暇是逛学校周边的小店

  校漂族到底有多大比例,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切的数字。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生活到底是精彩还是无味?让我们走进校漂族,了解一下他们的生存与心理状态。

  坚决拼一个美好的未来是他们的目标。他们已经觉得没有退路了。所以他们很苦这是我的感觉。

  6点多起床,接着到教室自*,然后在学校食堂吃饭,晚上自学到10点多,最后回到自己租的小屋。在山东大学的自*教室里,我跟这位校漂族的一员聊了起来。在大四考研失败后,他决定再考。我们是校园里的大五生,从外表看,我们跟师弟师妹们没什么两样,宿舍、食堂、图书馆三点一线。我们在依赖和利用学校的资源,只是我们的心不再为外边多彩的世界所诱惑了,我们没有多少漂的资本呀。

  另外,我还见到一位三次冲击考研的'。前两次都是功亏一篑,尽管他的精神压力很大,但他说我已经没有退路了,他家庭状况不是很好。

  他只能节衣缩食,每天天未亮就从自己与别人合租的小屋于出来,在教室一呆就是一天,晚上很晚才回家,一天三餐几乎都在啃面包或方便面。拼一个美好未来,这几乎是所有校漂考研族的共同心愿。一时找不到一个好工作,考研也许就是一个别无选择的选择了。对校漂族而言,或许是人生的一个新的起点。

  去年,国家就业制度规定:未落实工作单位的高校毕业生,学校可根据本人意愿,其户口两年内可继续保留在原就读的高校,待落实工作单位后,将户口迁至工作单位所在地。这一规定的出台,使户口留在学校的尚未找到就业单位的学子,更是把校园作为一个人生的缓冲地带。

  暂缓就业成为许多大学生的选择。住在学校附*,他们感到有一份安全,有一份归属与依靠,这也许是他们心中本能的选择。有专家说,部分学生进入社会后心理上仍然未断奶,无法适应社会,因此选择重回学校寻求心灵的依靠。这种解释虽过于绝对,但对校漂族而言,对校园的归依情结确是无法排解的。

  当然,校漂族工作暂无着落,经济拮据,也是他们选择继续留住校园的重要原因。住在学校附*,傍依学校的食堂、图书馆等,生活经济实惠而方便,还可以充充电,查查资料。就连学校周围的各种商店卖什么,哪家东西最便宜、哪个餐馆有什么地方菜,我们都一清二楚。这是一位山东的校漂族告诉我他们在学校附*的原因。

  哪儿漂都是漂,干吗浪费学校这份难得的资源呢?有许多校漂族,他们更多是看重了学校的资源和校园氛围。

  毕业之后,在选择居住环境时,总是不自觉地把所选地点和校园做比较,后来虽然也曾在单位附*租过房子,但学校里的图书馆、阅览室、自*教室,这些曾经让我留下汗水和身影的故地,总也挥之不去,最后,我又搬回了校园。刚毕业半年多,对于家在外地的我,校园是我对这座城市最熟悉的地方,也是精神上的一个家。

  但很多学校认为,轻易办理暂缓就业而加入校漂族这一群体,不应提倡。一方面,他们占用了学校资源,对那些即将毕业的高校学生产生了不良影响,也不利于学校的管理;另一方面,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放弃正当时候的就业机会,盲目地被这一群体同化而做校漂族,将来就业会更困难,先就业再择业应该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再一方面,选择校漂,其实对学生本人也不利,校漂期间档案记录是中空白的,容易使用人单位产生疑问,不利于本人就业。

  调查总结:

  两天的时间中,我接触了很这样的校漂族,很多时候我都被他们的这种精神感动着。他们真的很苦!我感觉到他们所承受的不仅仅是生活上的拮据,而更大是他们所承受的巨大精神压力,用他们的话说,他们己经没有退路了。从心底里我佩服这些人。但我觉得这不是一种正常的状况,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毕业后勇敢面向社会,理性分析,理性选择,去寻找适合发挥自己才智的新天地,自立自强,回报社会,这才是进取的人生态度,而不应该把考研作为自己的全部。校漂族的形成,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多数应该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他们漂泊的生涯也是为了寻找更好的人生起点,这是它的积极意义。它作为人生角色转换的缓冲带,从容地规划一下人生生涯,也许半年,也许一年,这些都是很正常的。但这种生存状态不宜过长,不应该成为一种生存常态。一味沉迷其间,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是不可取的。漂的感觉很自由,但毕竟无根,不稳定,成本也比较高。另外,作为学校,也要及时调整教育内容,除传授系统学科知识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让学生顺利完成校园与社会的对接。就业难,考研难。

  对于以上问题,解决大学生就业难、收益低问题,一是高等教育要进行调整和改革,从吃皇粮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调整专业,改革课程,加大技术技能专业的设置;另外,大专和本科所有专业,在毕业前一年内,开设必修的创业课程,使大学生掌握必要的创业谋划,寻找合伙人。签订合伙协议、注册登记企业、经营管理生意等方面的知识。

  二是**要网开一面,各部门要降低注册登记企业的门槛,缩短开办企业的时间,减少开办企业的审批手续,减免开办企业的各种收费,放开较多的行业让中小企业进入;在企业开办后。银行应当积极地为中小企业贷款,发展较多的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和银行可推出大学生创业小额贷款,杜绝**各部门向中小企业收费和罚款。这样才能增加对大学生的需求,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难。另外作为考研一族应该积极面对社会,理性分析,理性选择,去寻找适合发挥自己才智的新天地,自立自强,回馈社会,这才是进取的人生态度,而不应该把考研作为自己的全部。但愿随着制度的改革,观念的提高,以上状况能够得到改善,解决。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10

  毕业生就业牵动千家万户。来自苏州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的数据显示,去年我市共接收各类毕业生37486人,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特别是学历层次大幅提高。去年我市共接收博士生58人,硕士生1201人,本科生20563人。接收本科以上学历毕业生共21822人,占全市接收总量的58.2%;接收研究生数量达到1259人,增幅达52.1%。无论是接收总量和接收质量,都名列全省前茅。

  然而不能回避的一个事实是,在20xx年我市接收毕业生总量同比增长33.5%一举突破3.7万人后,20xx年接收毕业生总量仍在3.7万人左右徘徊。与此同时,苏州籍毕业生却在突增,供需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苏籍学生压力增大

  20xx年苏州籍大中专毕业生是30116人,这个数据要比20xx年的23908人,整整多出6208人。也就是说,苏州20xx年与20xx年相比接收毕业生总量基本相当情况下,苏州籍学生的突增,自然更加剧了就业压力。

  那么,究竟有多少20xx届苏州籍毕业生还未就业?目前并没有数据显示。因为,通行的毕业生“就业率”是将未就业的登记毕业生人数除以总数得到的结果。问题是,苏州籍大学生也是“双向的”,分布在全国各地。有些人考研了,有些人留在当地了,有关方面并不掌握;而还有些人,不管是就业还是未就业,他们都不进行登记。结果是,登记未就业的人非常少,以至于全国所有城市发布的“就业率”都非常高。

  非公企业胃口最大

  据市人事部门统计,随着国有企业改制的完成和新的非公企业的诞生,以及毕业生择业观念的改变,非公企业已成为广大毕业生首选的主要去向。在我市落实到企业单位的*3万人中,非公企业接收毕业生占了全市企业接收总量的91.0%,继续成为吸纳毕业生的最大载体。全市录用到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人数分别是671人、4581人(其中教育系统2183人)。

  而苏州的五个县级市,也成为接收毕业生的新亮点。数据显示,20xx年苏州市区共接收毕业生15330人,五个县级市共接收22156人,市区与五个县级市接收之比为1:1.45。其中,张家港市、吴江市接收总量增幅较大。此外,五个县级市20xx年接收的研究生共277人,比前年增加159人,增幅高达135%,县级市对高层次毕业生的吸引力正在增强。

  总体来看,工科类专业的毕业生较占优势,新专业面临新机遇。与我市产业结构相匹配的机械类、电子类等工科类专业的毕业生仍然“吃香”,医学类以及工程类等行业特点明显的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总体较好,像物流、营销类等新专业的毕业生呈现出供不应求的态势。

  电子机械吸纳大户

  归纳有关数据显示,机械、电子行业仍然是苏州吸纳毕业生的主力军。这一点,既可从20xx年初发布的《苏州20xx年人才需求专业目录》中看出,也能从最新的市场需求中得到印证。从《苏州20xx年人才需求专业目录》中我们可以看到,在16个行业列出的66249个专业需求中,机械电器类占了17341 个,IT电子类占了12645个,仅这两类就占了*一半的份额。在最新的'对市区314家需求毕业生企业的调查数据显示,排前两位的,也是机械与电子,它们分别是1514人和959人。

  而各县市区由于所属辖区的产业结构不同,吸纳的人才的数量还有所不同。比如,市区排前5位的是:营销、机械、电子、信息技术、企业管理。

  本科趋缓硕士薪降

  一个地区有一个地区毕业生初始月薪的基本定位。以本科生为例,去年苏州市劳动部门给出的市区就业毕业生的初始月薪参考价在1600元,高新区给出的就业毕业生初始月薪的参考价是20xx元,园区给出的就业毕业生初始月薪不含个人缴纳公积金是20xx元以上。事实上,在许多职位都是10比1,甚至几十人谋求一个职位的条件下,不少毕业生为谋得饭碗,即使低于这个价的,他们也在做。正因为有那么多的“后备毕业生”可供用人单位选择,*两年的苏州接收毕业生的初始月薪基本不涨。一份调研报告揭示,去年市区本科学历的起薪均值为1589元,比上一年的1526元,只增长了4.13%。而几乎所有地区的硕士及以上毕业生的初始月薪都有所降低。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11

  20xx年4月-10月,市妇联与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等六大驻青高校联合开展了这一调查,关于女大学生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据统计,六大驻青高校20xx年应届毕业生中女大学生10782人,本次调查共发出女大学生和用人单位两种调查问卷共7005份,。调查结果显示,女大学生的就业率、一次签约率和月收入均低于同届男大学生。那么,女大学生们到底遇到了什么问题呢?

  择业观念仍存在误区

  调查结果显示,在对理想工作单位的选择上,69%的女大学生选择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及三资企业,重点考虑的因素依次为职业稳定且高报酬、有良好的发展空间、工作环境好、有社会保障。就业热点仍然集中在我们传统认为的所谓“适合女性从事的行业”,如医院工作者、财务、审计、银行职员、新闻工作者、餐饮旅游、市场、广告、公关、行政、文秘等,调查报告《关于女大学生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可见女大学生对自身的就业期望值过高,她们宁愿放弃自己的专业,也要追求体面、收入高的工作,这无疑延长了她们求职的时间,增加了她们就业的难度。

  求职过程中遇性别歧视

  在问及女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65%的人回答是求职过程中遇到过男女不*等的情况,主要表现是:用人单位在招聘简章中明确写着“只限男性”、“同等条件下男性优先”等字样,也有些用人单位虽没明确说只要男性,但女大学生在面试中也被问到过带有性别倾向的问题,如“我们这个职位会经常要求加班加点,你认为女性从事合适吗”和“你有男朋友吗”等等。

  而用人单位被问及选人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什么时,86%的单位认为他们看重的是“综合劳动能力”(劳动效率),除此之外他们还要看劳动力成本。女大学生工作后结婚、生育、哺乳、养育幼儿的职能对工作会产生一定影响,在此期间,企业需要安排人选临时替代其工作,从而增加企业的劳动成本。

  缺乏实际操作能力

  调查结果显示,因缺乏工作经验和应试技巧而被用人单位拒绝的女大学生高达87%。在问及用人单位女大学生的素质能力有哪些不足时,59%的单位回答是女大学生缺乏工作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培养成本高,相比之下,他们更愿招聘有过工作经历的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12

  当代学生面临着相当严峻的就业形势,零八年的持续经济危机不仅影响了世界各国的经济,还导致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各校学生带来了相当的影响,面对危机我们应该何去何从呢?

  对此我利用寒假的时间对这个令人烦恼而家又不得不面临的问题作了一次深入的调查。全国学扩招后,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使学生就业走向越来越难的趋势。学生就业难主要表现在:

  1、供与求*行上升,供求矛盾并不突出。从总体情况来看,零九年第一季度的全省人才市场供需两旺,其中提供的职位数达到了二十四万余个,创历史新高。而在第一季度,全省各地人才市场接待、登记的求职人数更是达到了七十七万余人次,这个数字里面虽然存在着有重复登记和已经就职而想跳槽的在职人员等情况,但仍明显映出了零九年我省的就业压力巨。

  为了促进广求职者特别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作为**所属的各级人才服务机构将在今年开展一系列的就业服务活动,包括每季度在省内人才网上召开的全省人才市场共同举办的高校毕业生网络招聘会和每年开展的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组织各类企事业用人单位进入高校开展校园招聘会,组织实施“一村一”、“三支一扶”、“学生志愿服务西部”专项计划,开展高校毕业生创业活动等系列服务举措。而高校毕业生则应该更进一步的提升自身就业能力,积极主极的参加各种就业培训、就业指导、见*实*活动,同时更深层次的转变就业观念,特别是转变择业地区观念,面向基层、面向量急需人才的困难地区就业,争取成功的迈出自己职业生涯的第一步。

  2、量与质逆向而驰,量稳质降十分明显。缺少训练良好的毕业生,将会妨碍我国经济的增长和发展更高层次的产业。由于我国许多学毕业生缺乏实用技能和糟糕的英语口语能力,妨碍了我国发展服务型产业,尽管我国学量扩招,每年生产出量毕业生,但从我国现在的制造型模式转向服务和研究型产业所面临的诸多困难。随着跨国公司在我国不断扩展业务,它们将面临着招聘高质量工作人员的困难。丰裕的学生中存在匮乏的知识,批量的毕业生,很少有人能够游刃有余地在出口服务行业工作。

  我国学生的教育模式使他们难以学到跨国公司所需要的实用技能和团队精神。学教育采用的是理论化的、局限于书本的和老师传授的方法,英语教学对话能力也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

  我认为,我国教育应当提高学与企业之间的“联合机制”,让毕业生能够学到公司所需要的各种技能,我国需要在这个问题上想出对策。当然作为学生自己也应该宽泛的发展自己的见识。

  3、冷与热分布不均,冷热两极差强烈。临*年底,中专毕业生开始进入应聘高峰。我*日走部分中高职院校了解到我市内一些中高职院校现已开始积极筹划零九届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但受经济形势变化及我市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今年的高职生就业出现了冷热不均的情况。

  首先,物流毕业生过半专业却不对口。前几年,物流专业火得不能再火,在多数人的印象中,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应该是小菜一碟。然而物流专业往日风光不再,部分高职院校招生就业办负责人坦承,物流专业已成就业最困难的专业之一。

  去年某院首届物流专业招生时共招了四个班两百多学生,然而去年毕业之后,据某院流专业毕业生顺利毕业走向社会,当初第一届物招生就业办统计,目前仍在从事与物流相关的职业的学生已不到四十人。为此,他们今年在招生的时候,仅仅只招了一个班。

  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一方面受金融危机影响,不少物流企业业务量萎缩,为了节约经营成本,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较往年幅缩水;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前几年物流专业热,不少院校根据专业设置紧贴市场需求的原则,量招收物流专业学生,几年之后导致物流专业人才太多,而市场需求不多。对于已经在物流公司就业的毕业生来说,物流公司的待遇普遍偏低也是导致部分已就业的毕业生转行的重要原因。不少在物流公司上班的毕业生,工资待遇各方面与一般的普工几乎没有差别,且部分物流公司规模偏小,一些毕业生甚至沦落为仓管员、搬运工等,因此一些毕业生纷纷转向市场营销等领域。另外中高级焊工供不应求。在物流专业就业遇冷的情况下,部分新兴专业的毕业生却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例如机械制造、模具设计等专业,基本上学校培养的人才每年都被企业提前预订。

  据我调查市场了解到,一个模具专业培养出来的焊工,经过在企业半年到一年的实操训练,熟悉工作流程之后,收入比其它专业要高很多,如果考取焊工证,他们的月工资最低不会低于三千元。而这类人才一直颇受格兰仕、长虹等企业的欢迎,而随着广船等型央企落户我市这类人才的需求将会更加旺盛。

  随着我市产业结构的调整,房地产、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在我市的兴起,无疑需要量人才为其服务,为此,我市中高职院校纷纷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培养相应人才以满足市场需求。

  其他灯饰专业人才一将难求。但是在灯饰人才集聚方面,确实无法与它灯都的身份相称。日前,我市有十余所中高职院校,但是目前基本没有一所学校培养专业的灯饰专业人才,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据我了解,在部分中职院校中,与灯饰比较相*的专业就是五金电子类,但是基本上没有灯饰外形设计等方面的专业。在各种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中,往往设置有五金电子类、灯饰照明类招聘专区,但是灯饰照明类应聘毕业生与企业招聘专业的灯饰人才存在着较的差距。

  “毕业即失业”已成为当今不少学生的口头禅。其实,造成学生就业难的关键原因除了就业形势严峻以外,很多学生不愿“为生存而打工”、宁愿“为理想而待业”的思想观念也是造成就业难的一因素。目前,高校毕业生多扎堆于城市,就业不均衡的现象依然严重。

  当下,教育部等有关部门已将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学生应该适时调整心态,降低就业期望值,到农村去,到西部去,到人才紧缺的地方去,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现在,最让我们担心的是,自己如果选择到基层工作,以后是否还有选择其他职业的机会,对于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的毕业生,**能否出台相应的政策。

  所以我又特地从市人才交流中心了解到,今年十月,为全面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我市**结合我市实际,特别制订了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攻坚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方案中制订的多项优待政策为学毕业生就业提供了良好*台。各部门及教育机构也将加强高校就业指导机构建设,助毕业生了解就业政策,提高求职技巧,调整就业预期。**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岗位就业,对于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从事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的高校毕业生,符合就业困难人员条件并在公益性岗位上就业的,经劳动保障部门审核、***门复核后,将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和公益性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标准,按实际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及失业保险单位缴费部分之和计算。对于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其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就业的,给予相应薪酬或生活补贴。另外,对于到城市社区基层岗位就业并已服务期满的高校毕业生,参加市、县级公务员录用考试或事业单位招聘的,笔试成绩加五分;对到农村基层岗位就业并已服务期满的高校毕业生,参加市、县级公务员录用考试或事业单位招聘的,笔试成绩加十分;对经考试或考核到县以下农村基层单位就业并服务满四年的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的高校毕业生给予相应的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补偿。这个方面和国际经济形势有很关系,另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落后于市场就业有关,更和当今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提供扶与补贴。

  据我最*调查了解,截至目前,对于尚未就业的我市高校毕业生可在户籍所在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失业登记手续,领取就业失业登记证。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将按照相关规定将其纳入本地失业人员统筹管理,享受国家关于失业人员就业的优惠扶持政策。

  我市人事、劳动保障、教育部门和高校将把家庭困难高校毕业生及长期失业、残疾人等就业困难的高校毕业生列为重点扶对象,积极为其提供就业援助,并由人才服务机构负责建立困难毕业生信息库,组织力量实施职业指导。通过向用人单位重点推荐、利用**购买的公益性岗位进行托底安置等多项扶措施,有效促进困难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13

  发布时间:20xx-04-19

  调查时间:XX年2月11日

  调查地点:四川省资阳市保和镇中心小学

  调查对象:保和镇中心小学部分教师

  1、 调查内容:

  (1)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2) 大学生创业失败的原因

  (3) 大学生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

  2、 调查方式:

  (1) 查阅相关书籍

  (2) 登陆网站搜索

  (3) 对教师进行访问

  3、 调查结果

  通过查阅相关书籍登陆网站搜索对教师进行访问等方式,我了解到,随着社会进步,大学生也越来越多,当今社会的岗位数远远少于大学的人数,因此多数教师认为,应该控制大学生的人数,提高大学生的质量,鼓励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提高大学生去基层就业的积极性,进一步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关于创业国家就多为大学生提供创业资金,为大学生创业营造良好环境,鼓励大学生依托专业优势开拓市场,而高校也应该把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当作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手段,引导和扶持大学进行创业。

  4、 经验体会

  我是一名刚入校不久的大学生,这次调查让我感受良多,我觉得除了社会和国家要帮助大学生以为,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也应该多学知识,掌握好技能,为自己出身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

  5、对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的评价

  我认为此次活动开展得既有价值,又有意义,而且实践的课题非常贴*生活,也都是同学们都有所闻,但又知之甚少的事情,非常适合同学们调查研究。我更希望学校能组织一次大型的调查活动,让全校师生一起参与。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14

  一、毕业生当年就业率(*三年)

  ****年整体来说全国的情况不是很好,也就大约 **%左右,相比之下,全国的***高校,***高校的就业情况要好点,可以达到**%以上!

  据教育部的统计,****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万人,比****年增加**万人。而全国高校毕业生总量压力还将继续增加, “****年毕业大学生实际就业率不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说。

  “****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在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简称人保部)召开的****年四季度新闻发布会上,人保部发言人尹成基表示。

  二、大学生就业趋势的研究

  多数学生对于“务实”有新的认识,就业期望趋向现实,主要表现在工作单位、工作区域等方面。

  (*)就业方向:先就业后择业成为第一选择

  大学生在职业取向方面优先考虑的前三项是“先就业后择业”、“先择业后就业”、“继续深造”,它们分别为**.**%、**.**%、**.**%。调查显示,在面得就业压力时,多数学生表现出特有的自信与成熟。

  在此问题的选择中,特别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继续深造”,这选项占**.**%,有过四分之一学生希望继续学*,而且此风*年经久不衰,且越演越烈。究其原因:一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影响和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二是就业竞争激烈,优越的职业需要优秀的高层次人才;三是心理因素,有的大学生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回避即时就业等因素。这一现象值得认真分析研究,其利与弊何在?其利在于缓解就业压力,促进人才素质的提高,改善我国人才结构,增强我国高级人才的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忧虑的是它反映出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欠缺,社会压力的承受力不够,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有相当部分的大学生选择了回避的方式,职业期望趋于“非风险化”。这种现象还可以从学生对就业前景的评价中看出。**.**%的同学对就业前景持有“不容乐观”的评价,这里除了客观实在的因素影响外,更多的是学生的心理素质因素问题。由此可见,高校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心理辅导工作是必要的。

  (*)就业取向:就业地区首选经济发达地区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在选择就业地区时,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占**.**%。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经济发达地区除了有较可观的工作待遇外,经济发达地区与国际接轨更便捷,更能为就业者提供再学*提高的机会,这与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密切相关。二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机会较其他不发达地区的高,且就业岗位多元化,这是吸引学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职业价值:结合专业特色,务实肯干

  作为师范院校的学生在选择就业岗位上,更多的是趋向于“学校或科研机构”、“行政机关或事业单位”

  三、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

  *、客观原因

  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人认为根本性的原因在于现行就业制度、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结构、用人单位现状及用人单位的陈旧观念、以及大学生本身存在的问题等等。客观认识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正确分析大学生就业的障碍,寻求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是应对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办法。

  (*) 政策方面的原因

  第一,劳动、人事制度、户籍、档案管理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不到位、不完善是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客观原因。尽管我国己进入市场经济时期,但目前的人事管理制度仍然有较强的计划经济色彩,使不少缺位以待的用人单位受到用人的限制。据调查,不少中小型私营(股份)企业急需大学水*的管理技术人员,却因没有申报用人指标的途径,不能解决大学生的派遣、户口、编制、档案管理等问题,导致一些大学生担心丧失自己的“身份”而望职兴叹,企业也就招不到人。****年就业的部委属高校毕业生到教学科研等事业单位为**.*%,到国有企业为**.*%,到民营三资企业为**.*%,其他就业为**.*%。而从当前城镇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状况看,个体私营和股份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己经占**%,但是,由于很大一部分个体私营企业不能解决“三险一金”(三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工伤保险;一金:住房公积金)而被大学毕业生放弃。

  第二,就业程序复杂、就业渠道不畅,阻碍了大学毕业生的顺利就业。我国人事制度改革相对滞后,整个社会缺乏顺利就业的软环境,影响毕业生就业市场中供需主体的体制性、机制性的障碍仍存在。很多地方对于录用大学生有户口、用人指标的限制,有的还有干部身份的`要求;民营、外资企业不能根据需要招聘大学生,企业的用人自**没有到位;有些高校毕业生还面临出地出系统等要交费的障碍;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不成熟,供需见面会还很不完善,处于“粗放”的运作和初级的中介形式。缺少统一*台的互联网信息发布渠道,信息化管理手段得不到充分利用。

  (*)高校方面的原因

  第一,高校大规模扩招,造成就业市场“供大于求”。造成目前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很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情况,许多人认为是因为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的人太多了,用不完了,过剩了。其实,我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仅占总人口的*%左右,而发达国家的这个数字己经达到*/*。因此,我国的人才过剩是相对过剩。而且,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跟不上高校教育扩招的步伐,也为高校毕业生“供大于求”制造了假象。我国的大学毕业生在大城市、大企业、大公司,人才济济,人满为患,是过剩了。而一些中小企业,事业单位,偏远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则是人才稀疏,人才缺乏。

  第二,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层次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水*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在大学生就业己经市场化的情况下,大学的专业设置和调整却显得十分滞后,致使毕业生专业结构与市场供求出现了错位,从源头讲,这已成为制约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滞后于社会的发展是教育的特点,但没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规划并主动调整,进一步放大了专业及课程设置的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供给结构严重失衡。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一些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缺乏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竞争优势。

  (*)用人单位方面的原因

  首先,**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进行的机构改革大大冲击了大学生就业。**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曾经是接收大学毕业生的主渠道,主力军。****年以后,随着**机关进行机构改革,精简人员。精简下来的人员多数要流向事业单位,而事业单位本身也在进行定编定员,另外,国有大中型企业多数存在冗员过多,超编运转,包袱过重的问题,继而实行分流下岗,减员增效。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是“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许多企业由于经营不善也在面临着破产倒闭。面临着自身的生存危机,接纳大学毕业生的容量相当有限,很难给大学生就业提供畅通的就业之路。

  其次,多数用人单位都走入了重“名牌”轻“一般”、“惟学历是瞻”的怪圈。随着大学生就业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化为“买方市场”,用人单位也逐渐提高了用人的标准。他们将目光锁定在少数的名牌大学毕业生身上,放在了研究生、博士生身上。相对于名牌、重点院校的大学生而言,不少一般本科院校、专科院校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存在一定的“品牌劣势”。从中国高等学校的发展现状分析,高等学校之间的资源分配不均,办学质量差异较大,导致了用人单位对重“名牌”轻“一般”的怪现象找到理由和借口。

  *、 主观原因

  (*)不切实际的就业期望值

  不切实际的就业期望值,是导致就业难的主观原因,毕业生就业期望值始终居高不下。非大城市、大机关、大公司、大院所、大企业不去,希望能去的单位名声好、工作条件好、待遇好、甚至有出国机会等等。举个例子:《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对全国**所大学、*万多名大学生作过“您最想到下列哪个城市工作?”的调查。在列出的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八大城市中,想到上海发展的大学生最多,获选率为**.*%,紧随其后的是北京(**.*%),两个城市的获选率之和达到了**%,成为大学生心目中发展事业的最理想城市:另外,像深圳这样的特区城市也较受欢迎,获选率为**.*%:但是一些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和内陆开放程度较小的城市则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很小,只有*.**%和*.**%的大学生愿意到重庆和武汉去上作。而目前实际最需要毕业生的恰恰是那些边远地区的中小城市和基层一线的中小单位。毕业生想去的单位去不了,而能去的单位毕业生又不予选择。于是出现了“有人无业、有业无人”的现象。

  (*)自身综合素质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

  毕业生的能力素质与用人单位的要求也存在较大差距,加大了毕业生就业难度。现在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敬业精神、职业道德、思想道德觉悟和能力素质水*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毕业生诚实守信,勤奋敬业,而且还要求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也是用人单位看好的主要方面。用人单位重视人品和能力,对专业的要求反而有所淡化。不少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持“宁缺勿滥”的态度。因此,学生干和学生党员以及那些综合素质好、动手能力强、敬业精神好以及“一专多能” 的毕业生越来越受欢迎。用人单位看重的是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 大学生诚信缺失造成就业危机

  诚信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基本要求。在就业情况日趋严峻的形势下,毕业生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为了能够在社会中寻求一*立足之地,有些学生不从筑高自身的实力出发,而是挖空心思如何包装自己。正常的包装无可厚非,但是失真的包装会演变成伪装。这样一来就业诚信缺失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使得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实际能力产生怀疑,结果只能是大学生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四、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措施

  *、 改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

  改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必须加大人事制度、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力度。要加大用人机制、单位编制等制度的改革,扩大机关、事业、企业单位的用人自**,使用人单位真正做到有用的人进,无用的人能出;加强户籍制度的改革,为边远地区、小城镇、农村的大学毕业生开方便之门,使人才能合理流动;要建立起完善的与毕业生就业相关的社会保障制度,成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对未就业的大学生提供服务。

  *、 调整高校专业和课程设置

  在当前飞速变化的时代,大学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就必须把握时代的脉搏,不断调整课程结构和内容。当今世界正由工业化社会走向市场、信息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各国间生产、流通、运输、资讯领域的相互依存关系日益紧密,整个世界将如同一个地球村,谁都无法完全正确的预料未来世界的变化。这就决定现代大学必须是面对未来开放式的,其课程也应从过去那种封闭状态走出来。

  在课程布局上,应适当减少某些必修课,增加选修课的比重。一方面,让学生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兴趣来选择学*内容,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发挥他们的所长。另一方面,这也有利于向学生提供反映社会文化各个领域发展的最新成果。因为现代社会知识急剧增加和迅速老化,选修课的开设有助于弥补必修课无法及时反映这一动态的缺陷。

  * 、把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始终

  当前我国很多高校的就业指导课都是针对毕业生开设的,通过几次的座谈会、报告会、讲座等等就算完成就业指导上作了。

  对于一年级的新生,应该着重进行心理指导,重点帮助大学生尽快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结合入学的专业思想教育,逐步引导他们根据自身的特点初步设计职业发展的方向。在这个阶段,要向他们介绍本专业就业的大致情况,让他们了解自己所学专业及适应职业的特点和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引导他们尽早适应大学学*生活,养成独立思考、自觉学*、努力奋斗的良好*惯。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应着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在这个阶段,要通过对社会各种职业的全面了解,帮助他们分析自我的能力、优势和存在的缺陷,引导大学生要根据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完善自己,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打好专业基础,建立合理知识和能力结构。要对其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激发成才意识和行为。

  对于三年级的同学,要给予一定的实*和锻炼的机会,让他们直接地去体会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帮助他们认清专业所适应的工作领域,并与自己的特点和能力相对照,继续培养和发展与其职业目标相适应的素质优势,对其原定的职业目标做出适当的调整。对于大三的学生,还有一个重要指导内容就是要逐渐分析整个社会及大学生就业形势,对大学生进行就业观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对毕业生的指导是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点,这一阶段,指导的重点在于传达就业方针政策、分析预测就业形势、指导大学生作好如何获取就业信息、如何进行面试,如何克服心理障碍等就业准备,处理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临时性问题。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15

  一、调研对象:

  舞钢市恒祥物业公司

  二、调研方式:

  问卷式资料法

  三、调研时间:

  20xx年11月

  四、调研目的:

  对该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和该公司的人力资源状况进行调查。了解该公司存在的人力资源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五、调研内容:

  1.公司概况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21世纪,抓住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的机遇,从事服务业,为家庭,小区等进行物业服务。在多年经营过程中,公司拥有大批员工,其中有高素质人才及大批从事体力劳动人员。

  2.公司人力资源的现状

  3.公司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

  六、调查结果

  ①公司人力资源的现状

  1.岗位职责与人员招聘现状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命题之一是解决人与组织的关系问题,这一命题自然的集中在人与组织的结合点---岗位的管理上。已岗位分析为核心岗位管理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反映一个企业管理的规划化水*。

  在调查的企业中,90%的管理人员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60%的保安对自己的岗位职责不太明确,50%的清洁工对自身的岗位职责不太明确。从这里可以看出,我们的基层作业人员对岗位职责不太明确;从不同部门岗位管理状况看,保安部、清洁部相对滞后。

  2.教育培训现状

  从统计结果上看,有管理及相关专业教育背景的管理人员比例为40%,工作后受过相关培训的人数比例为30%。数据显示,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比较低。

  不同部门的人员,工作后接受过相关专业培训的,物业部占60%、保安部占20%、清洁部占10%。

  调查显示:80%员工希望参加“具体工作中所需要特殊技能培训”,迫切希望参加“管理技能培训”的50%,希望参加“组织协调沟通方面培训”的40%。

  3.薪酬现状

  从调查的总体情况看,大部分人员对目前的薪酬表示不满意。公司一般参照同类企业经验数据和该公司的情况确定工资标准。回答“基本满意”的占30%。“很满意”的占10%,回答“不满意”占60%。

  4.人员年龄、学历现状

  调查显示,各岗位员工中,部门经理*均年龄为46岁,学历本科以上,项目主管*均年龄37岁、学历专科或以上,管理人员*均年龄26岁、学历中专或中计以上,保安员*均年龄46岁,学历初中,清洁工*均年龄42,学历初中或以下。

  ②存在问题

  ⑴招聘环节

  调查了解,招聘者对一些技能含量不高的岗位进行初步的面试,主要是简单了解应聘者的学历、个性、工作经历、态度、及交流沟通等方面的信息,而疏忽了与员工进行公司制度的沟通,比如上岗后的考核制度,团队管理制度等的沟通,新招聘饿人员在入职后发现与期望的差距甚远。

  ⑵培训开发单一与职业规划匮乏

  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新进的员工初期可能还充满抱负怀揣梦想,但在入职后几个月开始感到迷茫,对于手上的工作已经很熟练了,可是对自己在公司的未来发展前景或者说晋升却模糊,以至于看不到自己将来所要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在工作上也自然而然的开始缺乏工作热情和积极进取的信心,人员流失率也随之上升。原因在于,主要是公司重管理,轻创新,公司对员工开展的培训多为工作技能的培训,培训开发较为单一。另一方面公司没有对员工做出一个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员工晋升渠道单一。应该说公司不缺乏人才,但是基本上单一的工作和专业化晋升之路,走的是单一的发展道路。这样或多或少地减少员工的职业攀升机遇,不免挫伤了员工奋进的志气,同时会出现人才难留的.困难的局面。

  ⑶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不健全

  该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多个环节仍处于传统的人事管理阶段,没有形成规划范的制度化,只能行使时多带感情色彩或个人主义,没有随时将公司的利益看做最大化,人事配置的手段比较弱,形不成合理流动的优化配置机制,这对制度化的管理多会带来不便,难以任人唯贤,公*,公正也很难把握,影响企业的创新和发展,公司人事安排往往多是因人设岗而非因事设岗,情大于法的人事管理仍然普遍存在。

  ⑷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工具没有充分利用

  目前,该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这块用的是金蝶系统。它主要功能有:

  1、基础认识管理。包括组织结构管理,职员管理、报表查询、薪资核算、社保福利管理、考勤管理等模块;

  2、专业人力资源管理。包括能力素质模型、招聘选拔、培训发展、薪酬设计、绩效管理等功能模块;

  3、员工自助。提供分角色的CEO*台、经理人*台和我的工作台等功能管理模块。因此,可以利用K3的这些工具规范基础数据,理顺组织流程,围绕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选、育、用、留四个阶段开展有效的管理工作,提升HR专业管理水*。但是,除了员工入职、转正、异动、离职等的基础的档案资料,员工合同录入系统中,报表查询,资料查询,很多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模块的功能基本都是闲置的。在做人员分析,培训开发和招聘选拔时没有充分利用各个模块的功能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基本上还是靠EXCEL等基本办公软件处理的,造成每月作出的WORD文档,EXCEL文件繁多,培训专员甚至启用了两个移动硬盘存放培训资料。从而极大影响了培训人员的工作效率,甚至导致部分资料遗失。

  七、调研后体会及感受

  ⑴.建议及措施

  1.坚持人才是公司发展的唯一源泉。尊重人才,避免任人唯亲关系至上。加大执行力度,奖罚分明,坚持公*,公正,坚持以制度管人,避免出现情大于法,让所有人都遵守规则。

  2.留住人才才是关键。制度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重点考虑人力因素,重视人才的价值,尊重人的需求,提供员工发展和晋升的*台,将员工的个人思想与公司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使员工看到自己在公司中的发展道路,而不致于对自己的地位和未来发展感到迷茫。3.培训系统化。不仅要为员工提供与其贡献对等报酬,还要在充分了解员工的个人需求和职业发展愿望的基础上,制定出出系统,科学的培训制度和计划,杜绝流于形式,没有实际效果的,费力伤财的培训。

  4.加强沟通。人力资源的任何制度变革变动都要及时面向全公司人员公布,做出简明扼要的解释,同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与员工进行沟通,避免因较大变革引起过大优秀人才的流失,必要时可顺应时宜向上级申请做出调整。

  5.规范人事管理流程。对于不科学的流程和规定,要做出改进和完善,例如简化手续办理,提高运营效率。

  6.K3系统的开发利用。及时升级系统,请专业机构对人资源部的相关人员做一些专业方面的培训,深入学*和挖掘k3系统的各个模块的功能,然后向全公司推行,改进,实现各个环节对接,达到管理系统化。

  ⑵.体会及感受

  当然,调查是很有局限的,并且书本学来的东西,终究是要经过实践的,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做这个调查报告,也发现自身的一些不足,例如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知识还不够扎实,实际操作能力还比较差,沟通协调能力需要进一步的提高,现实中复杂情况的应急处理能力还很欠缺等。发现自身的问题所在,关键是能找到问题的要点和解决方法,不断在错误中成长。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