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菁选

首页 / 调查报告 / | 2023-02-20 00:00:00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15篇)

  在生活中,报告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一听到写报告马上头昏脑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1

  “到面试时,学校才明确提出不要女生,我的希望一下破灭了。”今年研究生毕业的严钰一直想到高校当老师,如今已经投出去40份简历,唯一一次参加一所师范学校的面试也以失败告终,原因就是她是女生。

  *日,山东人才网进行了一次女大学生求职及择偶意向网上调查,4天时间共有7311名女大学生参加了本次调查。调查显示,女大学生在就业上遭遇性别歧视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被调查者中,认为“比较严重”的占52.8%,认为“不太严重”和“不存在”的分别占44.4%和2.8%。对于女大学生就业为何难这一问题,42.4%的女生认为“岗位少,求职者多”是主要原因,其他依次为“用人单位歧视女大学生”占24.8%,“自身素质不够强”占24.6%,“社会关系不多”占8.2%。山东人才网人力资源师刘谦认为,*年来明确提出“不要女性”的单位和岗位越来越少,性别歧视更多是隐性存在。

  3月30日,山东人才网联合当地都市女报举办了一场女性专场网络视频招聘会。当天共有152家单位参会招聘,为女大学生提供了2800多个岗位。排在前三位的.热门行业分别是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电子技术、贸易行业,热招职位主要为销售、生产/营运/工程、计算机/互联网/通讯、人事/行政/后勤、公关/广告等。

  新闻专业的白雪峰今年本科毕业,她说,她们班级90名学生中女生占三分之二,班里20多名同学前几天从兰州跑到西安参加人才招聘会,但“很多理工类岗位明确不招女生”,有个文秘岗位也注明只要男性,“可能觉得女生比较

  麻烦吧”。据了解,她们班有三分之一的女生已经找到工作,但大多是靠家里的关系。

  对于性别歧视,去年毕业的王宝却有不同看法。她说她并没有感觉在应聘过程中受到歧视,应聘成功后在参加单位新员工培训时,她发现200多名新员工中,女生比男生还多,“领导也曾直言招聘时不想要女生,但几轮考试下来,很多女生很优秀”。王宝认为大单位大公司存在性别歧视问题的就少很多,男女生同场竞技拼的都是能力。她说女大学生就业时要总是考虑歧视问题,就会给自己带上无形的紧箍咒,不利于找工作。

  此外,调查还显示,“稳定、没有风险”仍是女性求职者比较看重的因素,有72.2%的被调查女生赞同“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其中,选择“非常同意”和“比较同意”的分别占19.4%和52.8%。从调查和招聘现场看,女大学生对薪酬的关注度有所降低,在求职最关心的6个问题中,该因素仅以12.3%的比例排在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2

  *年来,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日渐突出,并且呈上升发展的趋势。.由于毕业生处于毕业――择业――就业的人生转折关头,其思想状态,精神面貌,心理变化均存在着较大的调查意义。

  有那么一群人,他们已大学毕业但至今未就业。当我们不断在讲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时候,他们在想什么?他们的家庭是什么感受?我国大学扩招后,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一方面和x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毕业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就业是民生之本,毕业生就业是我国就业问题中带有战略性的核心问题。然而毕业生毕业就失业,早已不是危言耸听,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当前我国一系列就业问题中一道特殊的难题。

  如何正确分析其原因,拿出科学的解决办法,是我们大家共同思考以及共同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随着美国金融危机波及范围的扩大,全球进入了新一轮的经济困难期,首当其冲的就是各国的企业。而企业受难的同时无疑给毕业生就业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压力。

  金秋十月,大学城中涌现出了这样一类人,他们西装革履,手提公文包,形色忡忡,步履焦急,他们就是在求职路上的毕业生。毕业生就业难这是一个老话题了,年年提,x、社会、学校年年在努力,而毕业生则年年撞的头破血流。今年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形势一片暗淡,不少企业进行了大面积的裁员,大多数企业则选择大幅度缩减招聘人数,这对毕业生就业来说无异于火上浇油。虽说是所谓金秋的季节,远在太*洋另一岸接踵而至的消息带来的却更多的是冬天的寒意。

  如此危机四伏的经济环境下,不少公司都或多或少的面临着各种困难,国内外诸多公司收缩开支,压低成本,而在这当中,人力成本便成为了一个他们不得不考虑的因素,于是乎,如今的毕业生找工作也似乎变的比往年更难。

  一、经济危机下毕业生就业问题剖析

  X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卷全球,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下,高速发展的x并不能独善其身,在一些地区、一些领域,经济危机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经济危机下,很多公司开始裁员,招聘需求大幅减少,这使得x的劳动力市场压力异常巨大,尤其是毕业生就业问题异常突出。*期,x社会科学院发布的X年《经济蓝皮书》指出:预计到X年底,将有100万名毕业生不能就业,X年还将有592万名毕业生毕业面临找工作,毕业生就业问题非常严峻。X年沪上高校毕业生比今年增加9000人,突破15万人大关,又遇到全球金融危机,就业形势雪上加霜。

  二、综上我们分析得出毕业生就业难主要体现在以下这两点

  1.缺乏胜任力

  现在高校培养的毕业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实践非常缺乏,即便是对实践要求极高的技工类,很多学校因为种种原因取消和减少了实践的课程。大量理论的课程让学生在专业方向上的收益是有限的,缺乏实践能力的毕业生成了纸上谈兵的高手。

  企业是非常现实经济实体,需要的人就是能够给企业直接带来绩效的人,而纸上谈兵的毕业生并不能马上给企业带来绩效,还要搭上老员工给为其辅导,从而影响了企业的整体绩效。现在很多企业都停止了招聘新员工,尤其是毕业生,即便招聘也是有实力的'公司进行的优中选优的战略性人才储备;而有些有实力的公司,在进行人才的战略性调整,希望通过现在的经济危机带来的变化,招募和储备一批中高端人才和优秀的技术骨干,从而迎接经济危机过去后的新的发展。我国的教育思想仍然秉持着应试教育的思想。这种思想同样延伸到从事高等教育的大学中。所以,大部分的学生仍然是被动地传授知识与技能,缺乏对事物的探索与分析能力,缺乏一定良好的心理素质。所以,高智商低能力的毕业生随处可见。有一位19岁的四川大学的学生在放暑假时想要看看自己的女朋友,为了给女友一个惊喜。他并未告诉自己的女友,只身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后来他迷路了。无奈之下,他竟站在街上大哭起来。直到警察赶来才解决此事。在危急时刻,人类最基本的应变能力,生存能力,我们认为他没有。一个重点大学学生,我们可以完全不用怀疑他的智商。不过我们也同时慨叹教育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我们的大学是作什么的?我们为什么要上大学?我认为求取真知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大学应该锻炼的是获取真知的能力和方法,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方法,良好的心理素质。总之,大学教给我们如何做人的方法和能力。这就是我们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显然,我们毕业生缺少这样一种能力,也同样缺少一种好的心态。社会上出现许多由毕业生心理问题而引发的事件如:清华大学学生用浓硫酸泼熊。

  由此可见,毕业生应该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2.供过于求

  在没有出现经济危机的时候,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也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从整个就业情况看,毕业生的供给明显大于实际需求。不是总量的供过于求,而是结构性的供过于求,主要是培养的毕业生的方向及毕业生所应该学*的内容和社会的实际需求是脱节的。

  企业用人的时候,首选是相关专业,其次是高潜质的人,因为企业在发展期需要大量的人员补给,有些人是可以在工作过程中逐渐培养的,这也为一部分专业不对口的毕业生解决了就业的问题。我国的gdp当中,第一,第二产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第三产业占的比重较少。同时,我国又以出口商业为主,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工小商品为主,而这些产业并不需要这种高素质人才。国外恰好相反,西方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相当发达,正是这中第三产业即服务产业对毕业生这种搞素质人才,才会大量要求。所以国外的毕业生的需求无法满足当前毕业生就业要求。所以,毕业生就业问题尤为突出。电子产业,管理业都好似第三产业的范围,而这些产业正式对高素质人才需求大的产业。X年的就业报告分析中调查社会对不同毕业生的需要,大专生占49、16%,本科生占65、52%。研究生占66、66%。研究某一专业领域的研究生仍然被大多企业所热衷。在专业排行榜上,前十一名分别是工商管理、电子信息、经济、机械、外域、土建、医药、法学、交通运输、化工、制药。第三产业仍是前列。

  X年由美国的金融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袭卷了全球。雷曼兄弟、花旗等有着百年历史的银行相继倒闭。这场危机同样波及到了x。我国的市场经济由于开放度有限,所以受损程度有限。不过,这次危机同样给x带来了很x动。我们多年以出口商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显现出了他的脆弱性,大批订单急剧减少,企业亏损严重,成百上千的中小型企业已经停产倒闭,农民工提前返乡,由金融危机而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同样影响了毕业生就业。大部分的企业已经开始裁员,不准备招聘人员了。所以,打部分毕业生面临无业问题。甚至一些研究生不得已去卖肉等等。

  当经济危机到来的时候,企业普遍实行的保守的发展战略和紧缩的财务战略,一方面人力资源的补给大幅减少,另一方面用于培养与培训的费用也大幅减少,在招聘的时候会对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优中选优。经济危机造成的结果是,无论是从结构看,还是从总量上看,毕业生的数量都是供过于求。

  三.针对上述问题我们不断探究着应对毕业生就业难的各种方法

  1.从毕业生主观的自身角度出发:

  毕业生应努力培养自身专业技能,同时,端正就业心态。

  2.从客观角度讲:

  毕业生应了解各专业的就业情况以及企业需要的人才类型与社会多接触,了解社会需求,关注各类就业动向,从而对症下药,为自身找到正确的就业方向与奋斗目标。

  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如果我们选择逃避,等待我们的将是无底的深渊,只有选择面对,际遇才会眷顾我们,我们才能看见明日的曙光。面对这一危机,国家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四万亿拉动内需政策,扩大基础设施建设等。前一阵,国家xx下阶层时差时说将毕业生就业工作放在重中之重,作为工作重点来做。xxx也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毕业生们交谈。可见,国家已经意识到就业文图的严重性,它与整个是个会的经济政治体制有着重要的关联。所以,解决它并不是一个想法,一项措施可以奏效的。我们必须结合x的国情,利用科学发展观,长远地,发展地看待整个问题。而这也是新时代毕业生应当具有的品质。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3

  一、调查方式及范围:

  本次活动主要采取查阅资料、网上调查等方式,针对各研究生、大学本科专科毕业生的调查。

  二、调查内容:

  1、20xx年毕业生就业环境:

  据统计今年,中国将有6xx万名研究生、大学本专科学生毕业。外加去年未找到的毕业生2xx万,可预计20xx年的高校就业人数多达8xx万,而xx年这一特殊的年间我们不仅遭遇到了金融危机的重创,还经历了刻苦铭心的雪灾、地震等一系列的重大事件交织发生的一年。这些重大事件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格局,并构成了当前就业面临的严峻形势。在全球金融危机重压下,20xx年上半年全国有67万家民营企业倒闭,而在20xx年,民营企业吸纳了342%的大学毕业生。一方面我国就业人数明显增加,另一方面企业萎缩明显,企业校园招聘也相应畏缩。往年xx月,各大企业都早早地启动了校园招聘计划,各大高校内也因此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由于遭受金融风暴的影响,就业市场整体不景气,很多大企业为了降低人工成本不得不大规模裁员,同时很多作为吸引就业主体的中小企业由于受到劳动合同法、出口遇冷等多重因素影响,业务订单量明显减少,用工需求也明显减少。这给学生就业客观上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2、20xx年就业现状:

  1就业单位性质流向

  随着就业问题的日益严峻,现在就业形势开始冲击传统观念,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迫于就业压力,渐渐地“不重学历重技术”,“不选本科选专科”。从目前很多高分考生开始选高职来看,说明家长和学生的观念已经开始慢慢改变。在本科院校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今天,高职院校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新模式,以市场为导向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市场化,更符合当前就业形势,为专科层次的就业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但是*期特别是今年以来人们更加不注重学历的,越来越多的高中生选择了学技术,或是直接就业。

  2、热门专业与需求形式:

  从20xx—20xx年x月中旬毕业生行业就业情况来看,制造业、服务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五大行业是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其中,制造业是目前吸纳毕业生最多的行业,本科学历各年度比例分别占到2998%、29xx%和4329%,专科学历各年度比例分别占至4133%、43xx%和x637%。

  从调查来看:20xx届大学毕业生在湖南省就业的行业大类主要集中于制造业。其中,有26%的本科毕业生和2x%的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于制造业。但值得注意的是,但这一比例低于全国20xx届本科生(27%)和高职高专(31%)毕业生就业于制造业的比例。民营和个体企业是湖南省20xx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最多的雇主类型,雇用了37%的'本科毕业生以及66%的高职高专毕业生。湖南省20xx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最多的雇主规模是300人以下,其次是3001人以上;雇主规模300人以下的本科毕业生占到42%,高职高专毕业生为x6%。

  3: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情况:

  湖南省20xx届、20xx届、20xx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

  三、就业态度分析:

  1、现在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值太高,总觉得孩子找的工作薪水不能太低、不能太累,而且还要稳定,这样就给毕业生很多的压力。大部份学生把考公务员当和事业单位当作唯一选择,宁可有业不就。加之学生对自己认识过高,在调查中发现,90%以上的学生希望每月工资在xx00元以上,工作时间不超过x天,还要提供住宿条件,这样就无形缩小了就业范围。

  2、不愿到中小企业就业。据统计,20xx年1月x日,由云南省教育厅主办,西南林学院、云南农业大学、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和我院在西南林学院联合举办农林类毕业生双向选择洽谈会,共xx2家用人单位参加,提供就业岗位3x00个左右,结果我院毕业生不足x0%,签约率更是寥寥无几参。而实际上,我国就业市场反映,承受力最大、需求量最大的是中小企业,不愿到中小企业就业,无疑又缩小了自己的就业范围。

  3创业不如就业。多数大学生感到创业艰难,多方面准备不够,缺少充足的勇气和决心,只有极少数毕业生认为就业找饭碗不如创业谋发展。

  4:促进就业措施:

  鼓励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是增加就业的重要途径,已被***、***以及各地方**反复呼吁,多次部署,对增加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我国经济发展到今天,必须把增加就业与提升产业结构的双重任务结合起来加以解决,把劳动力的需求与劳动力的生产结合起来加以解决。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要大力发展专业技术教育,改变目前的教育目标。目前我国各级教育的目标是提高上一级重点学校的升学率,这是应试教育的根源。***同志1983年为教育题词:教育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不改变教育目标,就无法改变应试教育,就会不断加剧今天一方面高技能人才奇缺,一方面高学历人才失业、文凭贬值的尴尬局面

  还有一个关于教育的错误口号流毒甚广,那就是扩大教育消费,拉动内需。把教育当成消费是完全错误的。教育是投资,不是消费。把教育当成消费,当然要以满足消费需求为原则,从教育需求者的角度大学招生当然是多多益善,但这样做只对学校有利,对满足学生家长的虚荣心有利,对学生成材不利,对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利。

  我国目前已具备了加快结构升级的资金条件和技术条件,但就是不具备人才条件,使我国企业不得不在劳动密集型行业过度竞争,人才问题不解决,将很难从这次经济调整中走出来。必须通过**的宣传引导、政策鼓励、资金支持,改善各类专科学校的办学条件,将他们与大学一视同仁,吸引更多的优秀学子从事技术工作。国家应在工资待遇上向高级技工倾斜,在技工职称上应有最大上升空间,最高应与教授齐。

  2、大力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水*。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xx年农民工占城镇从业人员比重已高达467%。据全国总工会的一份调查,农民工在加工制造业就业中已占682%,在建筑业中占798%。这几个数据说明,农民工的素质已经在相当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制造业和建筑业的水*。而目前农村教育状况却不容乐观,这是目前农民工素质不高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国家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通过各种手段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和专业技术教育,这对推进我国工业化、加快产业升级具有十分重要和紧迫的意义。

  关于大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精选相关文章: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4

  一、中国经济走势

  1.当今中国经济发展面临四种压力影响:

  第一种影响:受到欧美经济放缓影响。

  第二种影响:中国经济发展或到了拐点。

  第三种影响:人口红利率的下降。

  第四种影响:多年来结构性矛盾的充分暴露。

  2.中国今明两年经济增长预期 亚洲开发银行(ADB)20xx年XX月2日公布20xx和20xx年最新经济展望报告,中国今明两年经济增速料分别为7.6%和7.4%,据有关统计数据,中国GDP增长估计7.5%,保8难以持续。

  3.中国的经济增长的动力源分析 *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于消费、投资和出口(俗称三驾马车)。

  A、20xx年,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为38.6%,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为37.7%,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为23.7%。

  B、20xx年,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为37.3%,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为54.8%,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为7.9%。

  二、欧美**债务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首先,受欧美经济低迷影响,世界经济复苏的步伐将放缓。其次,内外环境的变化,使得20xx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成为大概率事件。

  现阶段,中国的经济面临通货膨胀压力、财政债务和生态环境恶化等多种压力,使得**下决心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不再以GDP增速考核地方**官员等措施。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减速是大概率事件。

  三、世界经济低迷对我国就业的影响

  中国受欧美经济持续低迷、国内经济转型的影响,20xx年预计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继续回落,出口增长乏力,致使大量的企业减员或倒闭,加上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攀升,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据有关统计,中国GDP每下降一个百分点,将会减少就业岗位XX0-200万人。出口每下降一个百分点,将会有30万至50万人失业。

  四.*几年大学生就业形势

  1、十二五期间的就业形势 人社部部长尹蔚民依然用了严峻二字。一方面,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很大,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格局并未改变。

  2、*两年我国大学生的就业状况 20xx年人社部和教育部组织开展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大调研。调研显示,*两年绝大多数高校毕业生是在中小企业就业,去中西部就业的毕业生比重逐步提高。 从学历上看,研究生初次就业率最高,本科初次就业率略低,高职高专初次就业率最低。从专业看,工科毕业生就业率较高,理科和文史哲类毕业生就业率较低。从毕业院校看,重点大学就业率较高,普通本科和独立学院就业率较低。 值得关注的是,已就业者中,部分毕业生流动性较高。

  3、当前大学生就业的心理 一些高校毕业生宁可成为大城市中的漂族和蚁族,也不愿意到二三线城市和基层就业。多数高校毕业生仍然希望在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就业,希望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生活和就业,到中西部地区、城乡基层、中小企业就业的积极性不高。

  4、大学生扎堆大城市

  一是我国区域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不*衡,且短时间之内难以改变。经济越发达的地方就业机会也越多,发展空间越大,导致高校毕业生倾向于在城市、在高收入行业求职就业。

  二是制度上存在障碍。现行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户籍制度、干部人事制度与市场就业机制还不完全适应。以干部身份和户籍为基础的管理方式与社会劳动力资源的`统筹管理不协调,导致就业机会不均等,就业政策不*衡,毕业生在地区之间、企业与机关事业之间流动仍然存在障碍,毕业生身份转换困难,就业渠道不畅通,进一步加剧了结构性矛盾。

  三是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需要大量毕业生,但工资待遇相对较低、发展空间较小,部分企业用工不规范,对毕业生吸引力有限;基层教育、医疗、农技等部门急需人才,但由于编制限制等原因,吸纳毕业生能力有限。

  5、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一、我国中小企业太少,就业容量不大。

  二、专门人才素质未达标,造成岗位难得其人。

  三、人才供求信息不畅,造成职位浪费。

  四、结构失衡是就业难的主要因素

  A、时间结构 大学毕业生供给增长的速度远高于经济增长。

  B、区域结构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区间与城乡间差异,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很难对大学生形成有效需求,而且在较长的时期内,地区性的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都将难以改变。

  综上情况所述,阳光大学生网给20xx年大学生毕业生提出以下建议:

  1、关于职业生涯规划:

  现在职业规划当中,很多时候会对学生有一种误导,就是给学生们过早的制定了一个职业点,比如根据你的个性、特征等来评定你就适合做什么,过早的给学生定了一个框框,告诉学生就这个职业最适合他,这就对学生造成了束缚。其实我们的学生不明白,人的这种个性的东西是不断的变化的,比如讲我的兴趣、我的能力,甚至我的价值取向,它是随着外部的环境的变化和自己的学*,自己的体会,是在不断调整的。

  2.转变观念是实现顺利就业的关键:

  大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个性、能力、作出个性化的职业选择,不把求职的目光盯在传统的集中的区域、行业、单位,拓宽求职的视野。 改变短期求职为较长期求职在选择工作时,大学生不能太理想化,一个人可能要经过3至4次的选择,才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所以对第一份工作不要太挑剔了。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5

  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这个方面和国际经济形式*3年来连遭打击,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针对这一社会现象,我们小组做了一次网上问卷调查,共有548位大学生参与了回答。调查文件采用单项选择、不定项选择和主观题三种方式来回答问题。问题涉及大学生就业期望、就业素质的自我评价、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择业与就业的影响因素等方面,旨在对大学生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的相关问题进行实证研究,为高校就业指导和人才培养提供资料与对策研究依据。

  调查结果呈现出几个问题:

  一、多数学生对于“务实”有新的认识,就业期望趋向现实,主要表现在工作单位、工作区域等方面。

  (1)就业方向:先就业后择业成为第一选择

  大学生在职业取向方面优先考虑的`前三项是“先就业后择业”、“先择业后就业”、“继续深造”,它们分别为41.76%、28.57%、27.84%。调查显示,在面得就业压力时,多数学生表现出特有的自信与成熟。

  在此问题的选择中,特别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继续深造”,这选项占27.84%,有过四分之一学生希望继续学*,而且此风*年经久不衰,且越演越烈。究其原因:一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影响和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二是就业竞争激烈,优越的职业需要优秀的高层次人才;三是心理因素,有的大学生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回避即时就业等因素。这一现象值得认真分析研究,其利与弊何在?其利在于缓解就业压力,促进人才素质的提高,改善我国人才结构,增强我国高级人才的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忧虑的是它反映出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欠缺,社会压力的承受力不够,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有相当部分的大学生选择了回避的方式,职业期望趋于“非风险化”。这种现象还可以从学生对就业前景的评价中看出,22.92%的同学对就业前景持有“不容乐观”的评价,这里除了客观实在的因素影响外,更多的是学生的心理素质因素问题。由此可见,高校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心理辅导工作是必要的。

  (2)就业取向:就业地区首选经济发达地区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在选择就业地区时,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占66.54%。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经济发达地区除了有较可观的工作待遇外,经济发达地区与国际接轨更便捷,更能为就业者提供再学*提高的机会,这与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密切相关。二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机会较其他不发达地区的高,且就业岗位多元化,这是吸引学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6

  据我国教育部、人事部相关统计资料显示,20xx年毕业生人数有413万人,而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495万人,比上年增长19。9%。20xx年我国有630万大学生毕业校园,走向社会。预计20xx年7月,将有毕业生671万大学生毕业,毕业人数将创历史新高。就业压力仍然十分巨大。

  在校生对未来的就业形势持怎样的态度呢?经调查,四成在校生认为通过努力可以找到工作,但认为自己能够找到合适工作的大学生比例仅为8。4%。

  大学生在求职路上遇到了哪些问题?他们期望的薪酬是多少?对于就业,他们又持有怎样的态度?最新20xx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显示,*五成大学在校生对未来就业感到担忧,七成应届毕业生认为应该先就业后择业,同时,应届毕业生期望薪酬大幅降低——研究生已逼*本科生。

  一半在校生对就业感到忧心

  日前,智联招聘发布了《20xx年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以下简称“调查”),调查显示,今年*九成毕业生的毕业安排是就业,截至本月,有7.5%(其中6.5%为求职考研两手准备者)的20xx届毕业生准备投入到新的一年考研中去。

  在校生对未来的就业形势持怎样的态度呢?经调查,四成在校生认为通过努力可以找到工作,但认为自己能够找到合适工作的大学生比例仅为8.4%;对找到工作感到忧心忡忡的大学生比例达到33.2%;感到就业形势严峻、很难找到工作的比例也达到了15.4%。

  职场专家表示,虽然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担忧,但对就业付出的实际行动却并不积极。今年毕业生至今依然有56。7%的人没有职业规划,甚至低于在读生55.1%的比例。

  七成毕业生认为应先就业后择业

  到底是先就业还是先择业?这个问题一直是大学生比较困惑的。调查显示,有72.8%参与调查的学生选择先就业再择业。

  “其实这两个方面并不互相冲突。”智联招聘职业顾问祝红艳说,大学生在就业前就应该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个清晰的目标,在这个清晰的目标下对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放低求职期望。对于大学生而言,社会还是个比较模糊的概念,行业和职业也只是模糊的概念。在经过社会工作的磨练后才能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的职业发展之路,因此大学生在就业时一方面切忌盲从认定一些热门行业,另一方面也不要期望值过高。凭借大学生目前对于行业和企业的认识,很难根据自己的判断“择业”。因此,在基本确定方向后,建议大学生先就业,在社会的摸索中学会择业。

  研究生期望薪酬逼*本科生

  20xx届毕业生的期望薪酬是多少呢?调查显示,本科毕业生的期望薪酬集中在20xx至3000元,比例为45.4%。研究生的期望薪酬集中在3000至4000元,比例为34.3%,期望薪酬在20xx至3000元的比例也达到了2***%,逐步逼*本科生。而博士及以上学历的期望薪酬,基本在5000元以上,比例为43.6%。

  而大学生毕业后是留在大城市还是去基层?调查发现,大学生就业首选地与其就读的高校所处地区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京毕业生八成以上想在北京就业,其次是到沿海城市,排在第三位的是广东深圳地区。在上海毕业的大学生就业首选地九成以上是上海,其次是沿海城市,之后是广东深圳地区。

  从城市性质来看,大学生希望在发达大城市就业的比例为32.3%,排首位。其次是较发达的沿海城市,比例为30.1%。县级以下排在最后,仅为0.6%。

  大家选择就业首选地的考虑因素都是哪些呢?发展机会较多、较大的原因排在了首位,比例为75.9%,遥遥领先于其他因素所占的比例。排在第二位的因素是良好的文化及教育环境,大家选择就业地的原因多样,比如说能和家人在一起也是大学生选择就业地的主要原因。“人生的发展道路是多样的,选择就业地要考虑多方面因素,而不是盲目地跟着大家做决定,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才是关键。”职场专家表示。

  职业规划辅导迫在眉睫

  随着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大学生意识到了职业规划的重要性。不少大学生都表示,在大四前就要开始进行职业规划。调查显示,大学生最想得到的就业方面的辅导为职业规划辅导,比例达到了34。9%。

  祝红艳指出,大学生在低年级时比较难以制定出系统的职业规划,但在进入大学以后,应该逐渐形成一个大致的目标。就业、考研或是出国,无论是哪一种,制定最基本的目标后,就应该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略有侧重。“如果选择就业,则应该开始有计划地考虑自己未来想从事哪个行业或者哪个职业的工作,逐渐摸索自己感兴趣做的事情和能做好的事情,及时调整,并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实*工作。”该专家称。

  在求职辅导的内容中,大学生认为在就业阶段帮助最大的是职业生涯规划的辅导,其次是职场工作技巧课程,另外,职业素质类课程与简历撰写与求职面试技巧也是目前大学生期望得到辅导的内容。

  自主创业缺资金缺人脉缺理念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创业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大学生自主创业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对于白手起家没有丰富社会经验的大学生而言,创业从何谈起?大学生创业最需要来自于哪些方面的支持?

  参与调查的大学生认为,大学生创业最需要的'是资金方面的支持,比例为35.8%。其次是人脉,比例为21.7%。核心的技术和理念排在第三位,比例仅为18.9%。国家今年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支持大学生创业,对于想创业的大学生来说是很好的消息。

  祝红艳分析指出,很多大学生在创业前并没有雄厚的经济背景支持,核心技术和理念是吸引资金的关键。创业在*几年越炒越热,但创业并不适合于所有大学生。事实上,上述几种因素,缺了任何一点,都有可能导致创业的失败,相对于有社会经验的职场人而言,大学生创业难度更大,盲目进入创业的潮流并不可取。

  总的来说,大学生就业理念正在逐渐趋于理性,体现在对个人发展机会的看重,对待遇的期待值降低,对于自身综合能力尤其是人际交往能力欠缺的认识等方面,但是大学生对于很多信息的不了解,以及就业信息不够通畅也制约了大学生的就业,比如对三线以下城市缺乏兴趣,以及对体制外职业的认知偏见,都成为了大学生就业的瓶颈,很多大学生也因此而延误了工作机会。解决大学生全面就业问题,不仅需要转变大学生职业的定位,同时也需要教育部门、学校的综合努力,在如何全面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放开择业视野,明确职业规划与职业定位等方面进行改进,才能更好的解决大学生就业问。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7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

  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涵盖报告的基本要素。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8

  关键词: 学生,就业,调查

  调查时间: xxxx年7月10日 至 xxxx年8月20日

  学生调查分析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社会稳定的基础。然而目前就业形势越发紧张,再加上如今大学门槛降低,大学生数量大增,拿着本科文凭的大学生要想找个工作已经变得十分不易。到xxxx年,全国每年毕业大学生总数已达650万人,并在逐年上升;而未就业毕业生从20xx年到xxxx年累计竟达1115万人。那么,就业如此困难的原因是否仅仅是人才的泛滥呢?从各大招聘会的招聘方反映的情况来看,虽然应聘的大学生很多,但是仍然有很多职位出现招工困难的情况。企业在如此多的应聘大学生中竟挑不出可用之才,十分令人惊讶,也反映了十分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当代大学生缺乏就业素质,大学生的素质与企业所需不相符。

  因此我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做了关于当代大学生就业素质情况的调查。一方面调查当今在校大学生所具备的和看重的素质,另一方面采访已就业的毕业大学生,看看他们关于企业所需人才的就业素质有何看法,以求找出当代大学生在学*过程中的误区,并试着给出解决的办法。

  从我们的调查中可以发现,当今大学生普遍对自己的未来要求很高,同时也比较有自信。即使现在大学生在社会中已经不再稀缺,大学生这个群体仍然可以代表中高端的就业群体。受访者中有61.1%的人会对自己的第一份工作的薪金提出20xx元以上的要求。并且,受访大学生普遍希望将来毕业后能在国内一线城市及其他发达地区工作,分别有58.3%的人将会选择国内一线城市。同时,选择国外和港澳台等地区的有27.8%。仅有13.9%的人选择在相对落后一些的国内二三线城市谋求职位。除此之外,调查发现有44.4%的'大学生希望将来能进入合资企业或者外企。同时,有25%的大学生希望进入国企。希望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占一小部分,达11.1%。于是我们得出结论,当代大学生并不缺乏自尊心,他们对自己有自信,并对自己的未来有高期望和高要求。同时,当代大学生相对比较稳重,比较多的人希望在比较繁荣的大环境下,在相对稳定的大企业下谋求职位。并没有很多的人选择大胆的自主创业,或者去一些前景不是十分确定的环境中谋求发展。也就是说对于绝大多数大学生来说,培养一个良好的就业素质,对于其应聘企业,以及将来在企业中工作,都是非常必要的。

  既然大部分的受访大学生都将面临择业而非创业的问题,而择业又是跟所学专业及兴趣有关的,我们的调查中也包含了这方面的内容。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当今大学生在择业时可能会比较灵活。有75%的受访者在将来择业时将会依据具体情况进行变动,可能不会选择与自己所学对口的职业。事实上,受访者中仅有13.9%的人将会坚定地选择与自己专业完全对口的职业。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受访大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满意程度并不高,对自己专业满意的人不超过半数,仅41.7%。同时,有41.7%的人对自己的专业感到一般。有16.6%的人对自己所选择的专业感到不满。但是,我们也可看到,大部分人还是认为在校学*的专业课程在未来工作中是重要或很重要的,占到总数的57.3%。这就有一些矛盾。很多人对自己的专业不是那么满意,我们认为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学到精通的程度并非容易。然而又有大部分的同学会觉得专业课程是重要的。这也体现了现在大学生对于自己应该着重培养何种能力有所迷惑。我们还统计了受访者对未来的规划情况。我们共设了三个选项,其中选择对未来只有大致方向的人占了一半,另有33.3%的受访者表示比较迷茫,没有规划。只有少部分受访大学生明确表示对自己的将来有详尽的规划,占到16.7%。 人际交往能力虽然重要,但其地位被远远高估,人际交往能力往往体现在与客户沟通以及团队合作的过程中,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团队的润滑剂,但是其重要性远不及之前两点,IT企业的话只要不与领导起冲突,有专业能力的人往往能比较容易的获得与同事间良好的关系。

  另一个被远远高估的则是创新能力,即使在创业企业中,创新能力也不是首要地位的,对于企业来说,一套创新的解决方案远不如一套存在多年,虽然有缺陷但是成熟,实用的解决方案,现成的解决方案大多数时候都是最优的,这点与学术界恰好相反。最好的例子便是NASA,NASA使用的计算机技术相对阿波罗登月时期几乎没有改变,使用的语言都是古老的语言,因为在企业中,稳定、易维护、健壮、可扩展性都比效率重要,只有在效率成为成本的瓶颈时才需要创新的解决方案来优化。但这并不是说不需要学*新的技术,在激烈的竞争中有时冒险尝试新的技术能带来巨大的收益,如何取舍只能视情况而定。

  对比两边对同样问题的回答,可见大学生依然无法摆脱象牙塔的熏陶,对将来工作的艰辛没有充分的准备。另一方面,社会宣传的能力如创新能力,往往在企业中反而不受重视,也使学生对自己的定位产生了偏差,这些都是我们所需要注意的。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9

  调查目的:

  主要了解在校大学生就业期望,自身素质的评价,学校就业指导,对就业形势的看法,旨在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影响;通过对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的调查,更好地调节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供需关系;为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作一个新的描述;帮助大学生尽快认识自我,学校为学生提供就业引导,使学生能谋取理想职业。为同学们在今后的求职就业过程中提供参考。

  调查结论及建议:

  一.大学生对就业前景的关注的比较少

  在调查中了解到,大学生对就业信息的关注还是比较少的,只有24%的同学表示一直在关注就业信息,而71%的同学只是偶尔关注,在看到时留意下。而对就业情景的关注程度,直接影响了对为所选职业所做的准备程度和将来职业所带来的成就高低。同学们大都表示对未来的工作有担心,但在实际生活中却缺少了这种基本的努力。典型的眼高手低表现。

  总结照成这方面的原因:1.因为学生现在仍在安逸,舒适的校园中生活,对激烈的社会生活没有足够的了解。在经济上仍依赖父母,忘却了就业压力带来的紧张感,每天仍是如中学生活,上课、下课,对就业缺乏了准确的了解和认识。2.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不到位。同学们表示,虽然学校开设了就业指导课,但只是泛泛的讲些大道理,缺少了实际的操作能力。

  二.大学生个人能力存在缺陷,自我认识不足

  自我认识包括个人的兴趣与特长、个人的性格与价值观、个人所选定的目标与需求、个人的情商、个人的工作经验、个人的学历与能力、个人的生理情况等个方面,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对部分用人单位的了解,发现社会所需要的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综合素质应该包括思想健康和道德、自律、讲诚信,善于协调、容易与他人合作的品格,以及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知识和基本的法律法规知识。

  调查显示,有60%的大学生认为造成就业难的状况,除了社会压力大,企业用人少的因素外,主要问题还是在于自身的工作经验的缺乏,缺少实战经验是致命的因素。目前大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缺失,突出表现为相对缺乏社会实际工作经验,缺乏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缺乏艰苦创业精神,在与人合作与沟通方面存在着障碍。在调查中发现,有57%的同学认为自我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关系是自己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难题。

  职业生涯目标是指可预想到的、有一定实现可能的目标。而职业目标的选择并无定式可言,关键是要依据自我实际,这就要求我们要对自己有所了解。通过个人分析认识自己,估计自己的能力,确认自己的性格,发现自己的兴趣,明确自己的优势,衡量自己的差距,并以此来开发自己塑造自己,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然而调查表明,大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兴趣、职业倾向都缺乏深度了解,自然对职业生涯目标是模糊的。

  三.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职业期望状况

  影响职业期望因素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声望地位稳定性因素(地理位置与单位性质、社会经济因素),内在价值因素(是否能发挥自己的才能、自己的理想),外在价值因素(家庭的经济条件、薪水和福利、)。在调查中,被调查者薪酬和福利、地理位置、单位性质、自己的理想、家庭的经济条件、父母的决定、社会经济因素、是否能发挥自己的才能,按自身在选择工作时所起作用从大到小排序。其中在职业选择中考虑的首要因素的选择情况,薪酬和福利、地理位置、单位性质和父母的决定为同学们所所首先考虑下的,接下来是自己的理想、是否能发挥自己的才能、家庭的经济条件、社会经济因素,男女生没有显著的差异。

  据调查发现,以往的学生对自己就业后工作的要求,无论是单位性质反面还是薪资方面,要求都比较高,但现在的就业形势似乎不允许初出茅庐的学生有挑工作的机会了,大学生们的要求也降低了很多,大部分同学都表示可以接受“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对于以后将从事非专业的工作,有61%的同学都表示可以接受,看招聘单位给出的工资待遇和发展前景。但在就业公司选择时,有58%的同学希望可以再外资企业和**部门工作,对那些民资企业只有极少部分的同学表示会考虑,这也是大学生好高骛远的表现,似乎也有点不切实际。

  几点意见:

  从调查显示目前大学生对就业的态度表现为:1.对就业形势的关注度比较少。2.个人能力存在缺陷,自我认识不足,缺少实战经验是致命因素,没有准确的目标3.大学生的职业期望还是比较高。

  (1) 学校要切实做好学生的就业工作, 尽快完善就业指导体系

  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的工作同等重要。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属于就业匹配的促进措施。其核心在解决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通过向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接受职业指导, 帮助他们进行有效的职业决策。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高等院校应通过改革传统的管理体制,逐步形成和建立一支高素质和职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 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服务和就业帮助。具体措施包括建立大学生就业信息系统, 并与全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联网,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建立职业指导机构,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估、职业开发以及制定工作寻找战略,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信息与指导服务;建立职业指导课程,列入学校教育课程内容和教学计划,实施在校学生的就业指导与实*政策等等。

  (2) 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

  首先大学毕业生要认清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当前全社会就业形势比较严峻,除了表现在就业需求与劳动力供给的矛盾外,城镇和农村就业问题同时出现,新生劳动力就业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相互交织,这为大学生就业增加了困难。因此大学生要消除“眼高手低、有业不就”的思想,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正确的就业观。调整自己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想法,到基层去谋求发展,到艰苦的地方去创业。其次转变到灵活就业,先就业、后择业的动态就业上来,转变到行行出状元,“干一行、爱一行、干好一行”的敬业观念上来。最后认清自身的素质和条件,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不盲目攀比,寻找与自身条件相适应的、适合于自己的用人单位。毕业生应当给自己做出一个正确的评价,自我评价要全面、客观,既要看到长处的一面,又要看到短处的一面,既要对某一方面的特殊素质进行具体的评价,又要对其他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既要考虑全面的整体因素,又要考虑到其中占主导地位的重点因素。

  (三)大学生要提高自身的能力,在校期间也可以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如学校安排的社会实践,社团的下乡活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招聘会,也可以在不影响自己学业的前提下去找一份兼职,提前适应社会生活,了解现在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积累一些社会经验,丰富自己的阅历。这些都是将来找工作的资本。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10

  随着大学毕业生的增多,以及高学历人数的增多,当代求职大学生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而且受到各方面的压力的影响,人才堆积,职业上岗比例失调,导致就业难上加难,真是应了一毕业就失业。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求职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范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校漂族越来越多。针对该问题我们随机调查本院学生对就业问题准备得如何,对将来就业前景的态度,并且将数据总结处理,发现以下几点:只有xx%的学生有一直关注就业前景,几乎没有人想要创业因为需要资金门路关系,xx%的人选择要继续深造,而且*乎百分百的大专生认为毕业实*需要关系人脉,专业成绩倒是其次。少部分学生认为个人素质很重要,应该注重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修养。能否充分的准备就业对当代求职大学生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它决定你是否能在将来的社会生存中胜出。对你将来发展做出正确的判断。

  一、问卷调查

  (1)调查范围:xxxxxxx

  (2)调查目的:了解xxx对就业的准备情况,使他们能正确认识到未来的就业情势。

  (3)调查方式:网上问卷调查

  链接地址

  结果表明本院学生对就业的准备情况不是很好,大多数求职大学生都不能充分地准备就业,导致出现了一些问题,随着各大高校连年扩招,每年毕业生人数也在逐年增长。虽然**在不断地增加就业机会,而面对不断增加的就业人群,那只是一点皮毛而已,供不应求的现象依然存在。求职大学生就业的问题仍然不容乐观。

  (一)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有以下几个特点:

  1、就业岗位与毕业生人数差距太大

  大家都知道,大学毕业为的就是能找到好的工作,可是,就业问题一直让大家困扰呢。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供过于求。每年毕业的求职大学生的数量比社会上所需要的就业岗位数量多得多;而且,这个差距还在逐年的增大。然而,用人岗位增加的比例却远远小于此。这也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一个直接原因。

  2.热门专业人才过剩

  前些年,出现了几个热门专业,如计算机,土木工程等等。不可否认,这些专业至今仍然是热门专业,仍然是社会的焦点问题。致使众多考生纷纷报考这些专业。大多数人都是这样认为的:既然是热门专业,那么社会上的.需求量就大,工作自然就好找。这话不假,可是,当所有的人都这么想的话,就会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虽然需求量大,但学*这些方面的人才更多,已经超过饱和。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扎堆现象。这也就是为什么热门专业的毕业生们找不到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

  3.薪水与自己心中的希望值不符

  很多大学毕业生,尤其是名校的毕业生,刚刚毕业,刚刚踏入社会,就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希望自己的薪水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从而对一些企业的相对较低的薪水不屑一顾。

  4.各企业选人挑剔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的问题。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是求职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求职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求职大学生。这将是应届求职大学生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企业是不会无缘无故不要应届生的。

  (二)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现状与分析

  1、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随着*年来高校的不断扩招,毕业生人数骤增。从整个国家来看,正在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部分国有企业的大量职工下岗待就业,同时,农村富余劳动力正在向非农领域转移,向城市流动的规模不断扩大。这样一来,给求职大学生就业带来巨大的压力,形势越来越严峻。

  2、大学毕业生就业结构不合理

  毕业生在就业中出现了结构性矛盾,包括地区结构、专业结构等。就业受到经济发展的影响,经济相对较发达的地区,就业形势好,人才非常多,就业渠道也比较畅通,而西部欠发达地区,就业情况比较糟糕,缺乏人才,又流不住人才,造**才流失,经济发展缓慢。

  高校要建立求职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有效机制。理顺就业指导工作的体制,建立相对独立的就业指导机构,并充实人员与配备,充分拓展机构职能。就业指导机构还应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在涉及到学校调整专业结构工作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最终促使学校培养的人才能充分就业。

  4、加强对求职大学生的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工作的目的就是促进毕业生充分合理地就业。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加强对求职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让他们知道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要做好哪些准备。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在教材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到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形式上,要引入多媒体技术,生动形象,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同时不要把就业指导课拘泥于课堂,要采用多种形式,如请一些优秀企事业人士做报告,开设模拟招聘活动,还应注意网络资源的利用,组建网上论坛,让师生可以在网上进行探讨。

  5、求职大学生应提高自身素质,更新就业观念

  目前就业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实际上是能力与素质的竞争,求职大学生要把就业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上。在求职大学生涯中,要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要充分利用高校这一*台,不断地塑造自己,完善自己,在提高自己的学*成绩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

  另外,求职大学生们要认清就业形势,主动学*和掌握就业技巧,提高择业能力,对自己要有正确的认识,合理地确定就业期望值。只有这样,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在就业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

  总之,能否解决求职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到一所高校的生死存亡,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解决此问题,要在**的指导下,积极应对市场,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拓宽就业渠道,更新就业观念。同时,求职大学生也要及早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积极面对就业问题。

  调查报告执笔人:xxx

  xx年x月x日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11

  班级:XXX班

  小组成员:

  调查目的:*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压力逐渐增大,就业难度日益突出,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逐步增多,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而大学生普遍缺乏科学的就业心理是造成就业难的重要原因之一。为真实了解当前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心理状况,帮助大学生树立健康的就业心态、正确的择业观,最后通过科学地分析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提出相应的针对性的调适对策,调研结果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乃至职业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显得尤为重要。

  调查时间:20xx年4月28日~20xx年5月6日

  调查对象:学生

  一、数据分析(在附录中已附上调查问卷及调查原始数据)

  此次的调查对象主要是面向大二的学生,共计135名,男生63名,女生72名。选择这一调查对象的原因在于:大二的学生是处于大学在校的中间阶段,是院校的中间代表,此次通过对大二学生的调查,一方面了解他们的就业观念,另一方面希望能通过对大二学生的调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心态,正确的择业观。

  在问到学校的“一技之长+综合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否符合现在的求职要求时,46.67%的认为比较符合,31.11%的认为为非常符合,22.22%的人则只是单纯地认为是符合的,从这一些数据可以看出,本校学生对本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比较认同的,在他们的成才道路上,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培养模式,适应了社会的需求,但我们应该考虑的是要在社会上找到一份合自己心意的工作还是比较难的,我们在学校的人才目标下成大,无疑是不错的选择,但我们也需要自我的知识的提升,全方面的发展自己。更好地就业。

  在被调查的对象中,94%的人认为当前社会的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困难,可见现在的大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就业还是一片迷茫的,大学生对就业蒙上了一层迷雾,自我感觉就业困难重重。确实,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高职院校,本科院校,研究生,博士生的竞争下,作为二本的大学生似乎竞争优势不明显,处于一种被动的境地,但我们只要我们勤学苦练,没有什么是超越不了的。

  在问到是否会介意进家族式企业时,34.07%的人持中立态度,17.04%的人则非常介意,21.48%的人会介意,怕群带关系不能很好地发展自己,还有8.15%的人则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从这样数据来看,大学生还是一群比较个性人,面对自己的就业还是有自己的想法,持介意观念的人,更多的是想要自己去拼搏,希望的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完成自己所要走的路,比较有个性。当然也不是说选择不介意的人是没有个性的,这种结果也是难免的,一方面可能来自家庭的影响,另一方面是现今社会的就业形势不好,有轻松的路走,当然会有人去选择。

  68.15%的人选择在云南本地工作,其余部分则选择在东南沿海部工作,从这么大的数据分歧来看,大学生更多的就业意愿是在本地区工作。这样的选择结果,说明本地区,学生从小在这长大,资源优势明显,到其它地方,不利于自身优势的发挥,竞争激励,要求较高,对自身信心不足。

  在问到自己现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当前的竞争状况时,41.48%的人对自己没有信心,23.70%的人觉得一般,25.93%的人选择不知道,只有8.89%的人是对自己的专业知识是充满自信的。由此可见大学生还是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充满着疑问,没有很好地去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对自己的实力存在着质疑。

  在被调查的对象中,45.93%的人可以接受就业与专业不对口的工作,30.37%的人则是先就业,后找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23.7%的人则是因为就业,而无奈接受。这一是个还不错的结果,可见现在的大学生并没有执意要找自己的专业对口工作,而是在就业中慢慢地来,先就业后找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这是一个不错的开端。

  在问到对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时,80.74%的人选择的事20xx-300元,19.26%的人选择1001-20xx元的范围。这一数据充分体现了,现在的高职大学生的第一份工作的期望薪酬大多数是介于中层薪酬的,既不太高,也不太低,现在的大学生的就业越来越理性了。

  在择业的时候,更多的人注重的是企业所在城市,工资与福利待遇,还有就是工作环境与工作的稳定性。这样的选择是比较理性的,更多的是工作的安稳性和公司的待遇问题,但我们再择业的时候也应考虑一下该公司的发展前景,这样才能有更多的发展自我的空间。

  在问到学校对大学生最应该培养的能力时,大多数的人是全选的,可见高职大学生渴求的是全方面的发展,不断地提升自我,充实自我,这一选项也给了高职院校一些启示,在培养学生的时候,是否做到了全方面地去发展学生。培养学生。

  通过这些的问题分析总结,最终得出了一个基本的就业观念:先就业后择业,发挥个人特长,符合个人兴趣,薪酬介于中层,企业待遇较好,就职地点是:优势较明显的地区。

  二、相应调适对策

  1.充分了解自己所学专业

  所谓充分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就是了解自己所学专业是什么,学什么,有什么特色,在社会上的就业度是怎样的,自己专业的发展前景是怎样的,你自己的努力方向是什么等等,只有在充分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基础上,我们才会有清晰地思路去学,去考虑自己应该要怎样去应对自己的未来之路,未来的就业方面。以至于,我们在踏入社会的时候,不会是一片迷茫和无知,只是认识到就业的严峻,而不会有所准备。

  2. 用知识武装自己

  全方面发展自己现在的社会,可以说竞争力是非常强大的,尤其是高职大学生,他的压力不仅来源于社会,还有来自本科学院、研究生、博士生毕业的大学生。这样的就业环境,更加提醒我们这些高职大学生,你们不努力,将来的就业之路就回事一道道的`墙壁,而且一道比一道高。所以说,我们只有不断地吸取知识,用知识的力量去改变我们的命运,知识的力量是永远无法预测的。在现今,高速发展的社会,全面发展自己,适应社会的需要,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

  3. 清晰的自我定位

  所谓清晰的自我定位是认识自己的能力,全面地了解自己所学的知识,自己做事的能力和处事的能力,在了解自己的前提下,找准自己的就业方向,然后去努力,这样的方法事半功倍,比自己这样盲目的去考很多证要来得强。

  4. 学校做好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学校是一个孕育人才的地方,学校的学*环境和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是非常关键的,人走的每一步都可能是不同的,可能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努力方向,自己的就业观念,但正确不正确又是一个问题了,所以学校在这里的作用就打了,通过学校的就业指导,我们可以更好地去了解自己的就业观是否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是否值得自己去坚持和努力,这样,无形中便矫正了不良的就业观念,让大学生走上的事一条正确的就业之路

  5. 学校做好学生的就业心理工作

  现在的社会,尔虞我诈,处处充满着诱惑,就业形势严峻,这样的环境,让大学生不知所措,便有了毕业恐惧症和社会恐惧症,一旦想不开,便有了轻生的念头,可见,大学生的心理教育是多么的重要,一个人的心理决定他的行为,要想大学生以积极的态度进入社会,学校的心理辅导室必须的,心理的矫正,才能帮助大学生走出就业的恐惧,转而乐观地去就业。

  6. **部门的努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就业形势的严峻是不可避免的,但**机关的努力又是帮助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力量,**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一些就业的建议和意见,与此同时,积极引导大学生成功就业。

  如今,大学生的就业仍然是比较严峻的,大学生能不能顺利就业,靠的不仅是学生自己,还有学校和社会。我希望通过此次的调查,能够院校和大学生一些启示,希望大学生在成才的道路上越走越宽,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12

  【摘要】*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不断进行改革,高等教育加快了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步伐,高校大学生数量迅速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现。如今现在的岗位越来越多,但是真正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的大学生少之又少,那么新时代的大学生如何在毕业时候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是每个大学生都要做充足的准备,通过本次实践调查,分析大学生就业状况以及大学生为就业所需要提高的素质能力和就业工作指导,寻求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途径。

  引言:

  如今中国的就业形势将异常严峻,企业用人需求下降的趋势难有根本性转变;回流的农民工以及新增的需要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将面临难以转移就业的问题,导致农村失业问题加重;城镇低学历青年以及规模不断增大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将更加困难。随着我国现阶段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社会可提供的就业岗位增长缓慢,因而造成就业矛盾十分严峻。同时,毕业生就业市场化与毕业生滞后的就业观之间的冲突显得十分突出,毕业生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就业的态势尚未形成,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这些都影响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 时下又将是毕业生就业的高峰期,为了更好的了解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和对目前就业形势的认识,我们组织了此项调查,由此进一步分析大学生的就业前景,以便为学校提供未来就业指导工作的资料与对策依据,也使在校大学生在整个大学学*期间进行以提高就业竞争力为目标的就业准备,培养大学生追求最优选择和最佳就业的精神与品质。

  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问题分析:

  (1) 就业市场供需失衡

  大学生的就业源于市场的需求。一方面,毕业生人数每年呈上升趋势,给劳动力市场的消化造成难度。另一方面,在金融危机冲击之下,劳动力需求不足与新增劳动力需求萎缩;再者,企业用于培养与培训的费用大幅减少,企业在招聘时首先考虑专业对口、综合职业能力强的毕业生。

  (2)大学生存在观念误区且缺少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做事眼高手低,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脱节,还存在就业后稳定性差、离职率高的问题。只选择在发达地区、高薪部门工作,不愿意去偏远地区工作,虽然他们对社会生活显示出较强的热情与好奇,但缺少理性思考与合理规划,表现在工资的高低、待遇的好坏成为择业的首要准则。而对职业规划,更多的人忽视其在就业过程中的重要指导作用,多数学生都没有详细、科学的规划。因此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将直接影响大学生未来的前程,避免大学毕业生在盲目求职过程中造**力资源不必要的浪费。

  (3)实践能力弱

  很多学校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学*,忽视了他们的实际动手与操作能力,有知识储备而不会灵活运用已成为大学生的普遍现象。虽然有些学校开办社会实践课,试图让学生所学到的课本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但是安排的时间太少,实践效果并没有达到,导致了大学生缺乏实践能力,只能纸上谈兵。

  (4)对就业形势和政策及就业过程不了解,存在信息不对称

  调查显示,70。63%的学生对20xx年的就业形势和政策及就业过程不了解,信息不对称严重影响毕业生的择业与就业。他们只顾埋头苦读、热衷考证或忙于各类社团活动,却忽略了解就业形势和政策及就业过程的重要性,而在实际就业供需矛盾面前束手无策,另外用人单位招聘信息的发布缺乏时效性。

  关于高校问题:

  (1)毕业生就业情况已成为衡量高校办学成效的重要标志。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职业能力之缝谁来填?目前情况下高校得担此大任。高校应该努力提高办学水*,应转变观念,把握教育国际化的'潮流,加强世界高教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全面提高办学水*。高校教学改革与社会发展、国家建设需要紧密结合。不断进行教育改革,高校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快调整高校专业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专业设置、课程结构要满足市场所需;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反馈”、“高校生源报考录取比预警”等系统,根据不同专业科学地制定扩招规模;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控制长线专业的发展规模,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的专业要减少招生数量甚至停止招生。

  (2)发展职业培训机构,大胆尝试校企联姻。刚从学校里出来的学生除了动手能力弱外,表达沟通能力也普遍存在问题。学校应增设职业培训机构或增加职业素质教育课程,包括商务礼仪、心理健康、与人沟通、融入团队等内容。将职业素质培训与实*结合起来,真正使毕业实*起到缩小、弥合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之缝的作用。

  关于大学生自身的应对与改变:

  自强自立,努力增强综合素质,树立科学就业观 首先,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当代大学生必须有把自己事业与国家进步、社会的发展及人类的文明融为一体的品格,崇尚***美,坚持真理,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要争取知识广博,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创新精神,随机性、灵活性的思维方式,做到因人、因时、因事而异。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面临更加激烈社会竞争,能视变化为机遇,视困难为坦途,有顽强的自制力,坚定的信念,及对生活充满期望,充满热情。选人标准要合理。用人单位要根据自身规模、性质、发展状况、岗位实际,制定相关岗位说明书,细化岗位职责,按照岗位的要求,制定合理选人标准,确定招聘人员质与量。第三,确定科学招聘程序。要确定招聘考核的程序,制定考核内容,在按程序进行考核后,择优录用。 总 结 本次调查仅局限于徐州地区的高校,时间仓促,收集的数据虽不能全部体现中国当今大学生的就业状况,但是这些数据基本反映了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金融危机使得我国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大学生就业难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这种情况下调查分析大学生就业状况,从中探讨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方法。缓解和解决大学生就业难不仅需要依赖经济发展,也离不开体制改革和观念更新。解决毕业生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学校、学生自身和企业单位等各个方面,需要**管理部门、高校、社会、企业,包括毕业生本人的共同努力。**应重视研究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社会分工。继续推进就业体制改革,明确国家、高校和劳动人事等**部门的职责和管理权限。确立学校在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地位及应承担的权利义务。加快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使毕业生就业工作摆脱目前困境,走上正轨。

  结言:总之,就业难既有客观的因素,也有主观的多种原因。要解决这个问题,**部门就必须加大对就业扶持的投入,制定一些积极的就业扶持政策;企业要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做到不轻易裁员,在招聘过程中,不要过分强调经验,给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一个机会;学校要做好全方位的就业服务工作。除此之外,就业问题的解决还是要靠大学生自己,这也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所在。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13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 1.20xx年大学生就业形势与现状

  【形势】

  20xx年普通高校毕业生达630余万

  20xx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实现了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的基本稳定和就业人数的继续增长,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很大,但是形势依旧不是很好,虽然今年第

  三、第四季度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已经回暖,不过就业形势仍不容乐观

  【现状】

  典型现状1:蚁族生活在劳碌奔波中寻求改变。蚁族,大学毕业生聚居群体。据统计,仅北京一地就有至少10万蚁族。上海、广州、西安、重庆等各大城市都有大量蚁族,在全国有上百万的规模,他们高智、弱小、群居,但是他们却找不到稳定的工作。 典型现状2:与往年大学生千军万马挤向大城市的现象不同,由于大城市持续增长的各种压力,一部分大学生开始理性地反思这种唯大城市是从的就业观念,并且反其道而行之回流中小城市。*来大学生就业出现了一股回流潮,中小城市受到了大学生的青睐。

  2.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从05年的高校毕业生338万,到09年的611万,预计10年更是高达700万,高校的盲目扩招,直接让大学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如此庞大的就业人口直接给就业结构带来巨大震荡;而且严进宽出的教育模式更是让就业形势变得不可捉摸起来;再者大学的许多专业并不能很好的与市场需求相接轨,所学的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甚至背离市场。 图1 高校毕业生折线图 单位(万)

  由图可以看出:我国高校大学生的人数逐年增加,19xx年85万人,到20xx年,应届毕业生630万,加上往年的毕业生,总人数已突破700万人,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然而全国大学生就业率只有68%左右。

  实践调查

  为更好的了解大学就业问题,我们特此对就业问题做了一份调查报告(见附表一),并对得到的数据进行了分析

  调查目标:了解在线大学生就业期望,自身素质评价,学校就业指导,对就业形势的看法,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影响

  调查时间:20xx年12月20日?u20xx年12月31日

  调查对象:湖南工学院专南校区全体学生

  调查形式:走访、问卷调查以及专家的数据分析

  在这次调查中,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86份,其中有效问卷为86份(有14份问卷没有作答的或者没有按照要求作答,视为无效问卷)。数据仅供参考。

  就业形势分析调查如下:

  对问卷反馈的数据可以做出结论:52.33%的大学生觉得现在的

  就业形势严重,就业难,而认为形势正常占了29.07%,有12.79%的人觉得就业容易,而不了解占5.81%。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同学对于找工作都抱有困难的心理。的确,现在的应届毕业生很难一次就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

  求职中需要具备的能力调查如下:

  在求职时,大学生觉得自己最需要具有的能力是什么,30.23%的大学生选择基本解决问题的能力;27.91%选择沟通协调能力;11.63%选择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能力;18.6%选择了相关工作经验;8.14%选择专业知识和技能,而有3.49%的人还不清楚。从现在的社会需求来看,基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最能反映一个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就业地区选择调查如下:

  从图像分析可得,对于工作地区的选择,有41.86%的人希望去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有40.7%的人愿意留在中部的大城市,而接*20%的人有去一线城市的、回家就业等选择。然而,随着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大城市所需要的中低端人才已趋*饱和,但是,尖端的技术人才依旧缺乏。

  其他调查结果如下

  对于选择职业你最先考虑的因素是什么,分析结果为:有36.1%的人最先考虑的是职业发展潜力,有20.3%的人考虑工作的环境,21.1%的人考虑工资待遇问题,也有8.3%的人考虑工作稳定有保障,

  而3.8%的人考虑到家人的情况。

  在得到较好的就业信息途径问题:有一半多的同学只是通过学校或人才招聘会得到就业信息的,就业信息渠道狭窄。

  (二)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

  造成当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原因、社会问题和自身原因,下面将从只几个方面进行简单的分析。

  1. 经济原因

  中国作为国际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也好受到金融危机引发的就业冲击的影响,尤其是与国际贸易相关的行业所受冲击最为明显。如果这个过程继续影响到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是一个非常不利的信息。

  2. 社会原因

  大学毕业生存在就业难的问题。用人单位存在选材难的问题。对于大学生从学校从学校到工作的持续转换,大学缺乏系统的职业指导与服务规划,导致学生或许有的专业能力,但是缺乏获取职业信息,展示专业能力,适应实际工作以及应对职业转换的能力,不能迅速适应就业市场。

  3. 自身原因

  学生期望值过高,大学生就业理念也存在一些误区,如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考

  研等。很多单位认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如此挑剔,必然难以找到工作。等到原因。

  (三)增加大学生就业的方法

  看清问题是必要的,然而如何解决问题才是最关键的。既然只是了原因,那要求相应方面共同努力,解决当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这就要求以下方面做出相应的举措。

  1.社会方面

  作为工作第一线当地各高校,要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积极地态度,更有力的措施,更扎实的行动做好就业工作。注重对毕业生就业咨询与指导工作,广泛收集信息,形成信息传递网络,建立实训基地和内部尝设市场。

  企业应提供尽可能多的就业岗位,在保证企业利益的前提下接纳跟过的大学生。

  2.大学生方面

  大学毕业生要充分利用整个社会营造的就业市场,按市场规律办事。面对就业形势,大学毕业生要以积极态度,树立市场经济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意识和综合竞争能力。

  结语

  毕业生应该先就业后择业。作为高校在校生或即将走出校门的毕业生,更认清就业的大众化和市场化,要加强自身的素质,要明明白白知道用人单位选用什么样的人才。用人单位的用人原则通常是:有学识有才干有素质,敬业敬岗,吃苦耐劳,有团队合作精神和开拓进取精神。其次对文明礼貌、气质和语言表达能力等也很讲究。这就要求毕业生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有实践技能,更要有很高的个人素质,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14

  择业是人生的一次重要选择,也是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的一次检验。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择业心态十分复杂,各种矛盾和冲突交织在一起,对此我们应当进行认真的分析并加以积极的引导、疏导。本次调查对象为本校大学生,采取问卷抽样调查形式。共发放问卷20份以上。通过调查,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一、大学生择业心态特点

  1.成就动机水*高,但害怕面对现实。大学生有强烈的成就感。在择业中,大学生的追求和憧憬更为强烈,有着希望成功和报效社会的强烈倾向。他们愿意为祖国繁荣富强贡献力量,有较高的抱负水*。不过现实却有诸多不尽人意之处。

  2.择业心理期望高,但缺乏信心和竞争力。现代大学生的心理期望值从入校开始就很高。这种高期望值历经四年更加高涨,大学生的择业心理期望值高就是其中一个突出表现。

  3.实现自身价值愿望强,但缺乏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大学生择业十分重视自身价值,追求自我实现,愿意根据自己的专业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到他们认为能实现自己“价值”的单位去。可是,他们缺乏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现实中不愿到艰苦的地方、到边远山区、到基层去。大学生想走捷径,幻想成才的道路一帆风顺。他们虽然也愿为国家繁荣富强作贡献,却过分强调自我价值;有实现自身价值的雄心壮志,但对吃苦耐劳恐惧,没有充分做好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产生恐惧和彷徨,形成强烈的心理矛盾。

  4.全面素质重要性意识强,但自身欠缺且培养不够。大学生就业竞争是十分激烈的,主要是全面素质(综合素质)竞争。大学生对全面素质重要性的认识十分明确,但是有些人大学四年却未得到很好的培养。

  二、大学生择业心态矛盾冲突原因

  1.毕业生自身处于矛盾期。首先,大学生择业是在各种矛盾中的艰难选择。如自我与客我矛盾、理想与现实矛盾、奉献与索取矛盾、社会需求与自身实力矛盾等。其次,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心理矛盾的突出时期。他们心理发展不稳定、不*衡、不健全往往会产生种种矛盾。再次,大学毕业生有相当部分心理还不成熟,所以形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有较大的差异,在择业中就表现出内在心理特征的复杂性与矛盾性。

  2.高等教育处于过渡期。当前,高校进行大幅度扩招,就业岗位跟不上毕业生数量的快速增长和无法完全满足毕业生的期望。如何适应这种新形势、新情况,进行专业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等改革,提高师资水*,加强高校的配套发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有效教育和引导大学生转变观念和调整心态,保证他们择业活动的顺利开展,是高校甚至全社会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这个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应引起我们的关注。但是高校无法在短时间内适应这种新形势、新情况,它是一个长期性和渐进性的过程。这种状况是毕业生产生不同择业心态的直接原因。

  三、调整大学生择业心态

  我们应当正确认识大学生择业心态中的种种矛盾冲突,决不能笼统地认为都是消极心态。大学生择业的矛盾心态使其遇到困难、挫折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既有积极方面,又有消极方面,但积极方面是主流。这种矛盾心态是其成长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心理发展趋向成熟的动力。除了大学生本身要努力寻求积极的解决办法外,高校与社会也要加强教育和引导,使他们保持稳定、积极、正确的择业心态进行合理择业。

  1.大学生要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21世纪经济、科技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市场经济条件下毕业生在人才市场的竞争主要是综合素质的竞争,大学生在大学四年应注意自己各方面素质的培养,提前做好择业准备。自觉培养自己的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培养自己的交际能力、创新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和自信心,使自己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2.毕业生要进行择业心态的自我调整。在择业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困难、挫折、矛盾和冲突,毕业生应学会全面了解社会,客观地分析、评价自我,使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统一起来,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关系,根据社会需求正确解决自己就业定位问题,调整自己的择业心态。

  3.学校应加强全方位的就业指导工作。学校要适应新形势,采取相应改革措施。除了对大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教育,培养学生各方面素质、能力外,还要进一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心理咨询活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增强他们的心理素质和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高校还应大力加强就业技巧指导,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

  4.社会和毕业生家长要给予积极的关注和引导。社会要努力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择业环境,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择业机会,完善就业市场和人事制度,建立真正的公正、公*的竞争机制。这是对大学生择业心态调适的最有力的措施。另外,家长和亲友要主动关心毕业生择业期间的心理变化,积极配合学校,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缓解心理压力,使他们有积极、健康的择业心态。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15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20xx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卷全球,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下,高速发展的中国并不能独善其身,在一些地区、一些领域,经济危机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经济危机下,很多公司开始裁员,招聘需求大幅减少,这使得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压力异常巨大,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问题异常突出。*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xx年《经济蓝皮书》指出:预计到20xx年底,将有100万名大学生不能就业,20xx年还将有592万名大学生毕业面临找工作,大学生就业问题非常严峻。

  二、20xx年与20xx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559万人,比XX年年增加50万人。然而,20xx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困难日趋显现,20xx年毕业的611万大学生就业形势面临着更加严峻挑战。在全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依然面临比较严峻的就业形势。

  (一)、08 09年的就业率对比分析:

  20xx年就业蓝皮书指出,20xx年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率有所下降,而职高院校学生就业率与往年持*。统计研究数据表明,20xx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6%,比起XX年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下降了2个百分点;20xx届211院校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为89%(非失业率90%),非211本科院校为87%、高职高专为84%;而XX年届半年后就业率211院校为93%(非失业率94%)、非211本科院校为90%、高职高专院校为84%。其中,20xx届大学毕业生约三分之一的就业是在毕业后半年内完成的。

  按教育部公布的数据,中国20xx届高校毕业生总数为559万,其中大学毕业生总数约为529万(本、专),按本研究得出的比例推算,20xx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就在国内外读研究生的人数21.43万,毕业半年后的就业人数达到约434万人。在毕业半年后的73.56万的失业大学毕业生中(包括有了工作又失去的),有51.59万人还在继续寻找工作,有5.46万人无业但正在复*考研和准备留学,另有16.51万无工作无学业没有求职和求学行为者。

  (二)、20xx届毕业生就业地点分析:

  20xx届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天津、成都、南京、济南、苏州;

  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苏州、杭州、成都、郑州、青岛。

  (三)、 20xx届毕业生就业率最高和最差的专业分析:

  (四)、20xx年就业率最高和最差的专业分析:

  20xx年从本科专业大类来看,就业率最高的依次是工学、管理学、经济学,但工学在毕业半年后*均月收入上低于经济学专业大类。

  从专业中类来看,地矿类专业独居榜首,工科类专业就业率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就业率前十的专业中类中,有8个为理工类专业。专业小类的就业率排名更是明显化了这一倾向,高职高专专业也呈现出理工类专业就业率较高的趋势。

  20xx年最难就业的专业计算机科学据首

  “20xx年度大学就业能力排行榜”的调查显示,中国应届大学生最难就业的十个专业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法学、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汉语言文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令人尴尬的是,这十个专业也是我国考生报考最热门的专业。

  这项研究对20万名毕业半年后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635个本科专业中,最热门的10个专业半年后的失业人数达到6.67万人,占本科毕业生总失业人数的*三分之一。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英语3个专业毕业半年后的失业人数过万。在应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失业人数最多的.10个本科专业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等人们心目中的热门专业占了9个。

  三、20xx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一)大学生就业形势预测

  再者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科研所联合浙江大学就业与服务指导中心,对20xx年高校就业趋势也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是:20xx年我国总劳动力富余,但专业技术人才缺口大。

  根据劳动社会保障部科研所的数据显示:我国在“十一五”期间计划年均新增劳动力需求总量为1800万,但“十一五”期间每年新增劳动力供给为XX万,每年将出现200万富余劳动力。根据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XX中国人才报告》预计,到20xx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供应总量为4000万,而需求总量为6000万。以上两项数据表明:我国劳动力总体有富余,但专业技术人才仍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专业人才需求具体表现在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上。<

  第一产业缺口218万人

  根据***颁布的《农业科技发展纲要(XX-20xx)》数据显示,我国共有涉农院校43所,在校学生大约为9万,教学和科研人员为3.5万人,130万大中专毕业生中已有80万离开了农业。预计到20xx年,第一产业人才缺口将达到218万人。

  第二产业缺口1220万人

  我国大学生中38%为工科类学生,但是毕业生人数还是不够,振兴我国工业还需大量的工程师,主要集中在it、微电子、汽车、环保、系统集成、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开发、条码技术、铁路高速客运技术等领域。预计到20xx年,人才缺口数字巨大,将达1220万人。

  第三产业人才缺口325万人

  该产业将是扩大就业岗位最多的部门。一些高端涉外人才需求很大,比如涉外会计、涉外律师、涉外金融服务、同声传译、电子商务、数字媒体、物流、精算和心理咨询等行业,都需要大量人才。预计到20xx年,人才缺口预计在325万人。

  由此可见,我国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还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大学生“就业难”仅仅为一种表象。原因有两点:第一,作为一名大学生是否学有所成,知识和能力结构能否达到企业用人标准,这值得思考;其次,个人就业意愿和社会意愿存在很大差异。

  (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当前的就业情况分析

  据统计,我国登记在册的电子商务企业已达到1000多万家,其中大中型企业就有10万多家,初步估计,未来我国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每年约20万人,而我国目前包括高校和各类培训机构每年输出的人才数量不到10万人。*年来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仅为20%,而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鉴约率是47%,可见,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远远低于全国大学生就业*均水*,这种状况不容乐观。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高校在电子商务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方面还存在欠缺,在这种情形下培养出的学生很难符合社会对高层次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标准。主要面临的问题有:

  第一、课程开设不合理,现阶段我国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大多是由经济与计算机专业方向的人才组成的。专业课程设置方面是经济与计算机专业知识的一个简单堆积。

  第二、学生的实*大都在虚拟的环境中操作,根本不能切实感受现实中电子商务的应用。毕竟,现实与虚拟还是两个世界。

  第三、岗位群不明确,学生不知道自己今后的就业方向,更不知道毕业以后应该具备什么能力和证书,才能让自己更有就业竞争力。

  (三)就业岗位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能力要求

  第一层,电子商务建立在网络硬件层的基础上。在这一层次需要了解一般计算机、服务器、交换器、路由器及其它网络设备的功能,知道有关企业网络产品的性能.

  第二层,电子商务实施的软件*台。在这一层次涉及服务器端操作系统,数据库、安全、电子商务系统的选择,安装、调试和维护。

  第三层,电子商务应用层。在这一层次,涉及商业逻辑,网站产品的设计、开发,或网络应用程序的开发。网页设计和图像处理方面的技能,或网络应用程序的开发。

  第四层,电子商务运营,管理层,在这一层次,涉及各类商务支持人员,如客户服务,市场、贸易、物流和销售等诸多方面。

  作为20xx届的毕业生,特别是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就业形势还是非常严峻。我们需加强自身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挑战!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菁选扩展阅读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菁选(扩展1)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菁选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我们眼下的社会,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报告,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1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20xx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卷全球,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下,高速发展的中国并不能独善其身,在一些地区、一些领域,经济危机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经济危机下,很多公司开始裁员,招聘需求大幅减少,这使得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压力异常巨大,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问题异常突出。*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xx年《经济蓝皮书》指出:预计到20xx年底,将有100万名大学生不能就业,20xx年还将有592万名大学生毕业面临找工作,大学生就业问题非常严峻。

  二、20xx年与20xx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559万人,比XX年年增加50万人。然而,20xx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困难日趋显现,20xx年毕业的611万大学生就业形势面临着更加严峻挑战。在全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依然面临比较严峻的就业形势。

  (一)、08 09年的就业率对比分析:

  20xx年就业蓝皮书指出,20xx年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率有所下降,而职高院校学生就业率与往年持*。统计研究数据表明,20xx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6%,比起XX年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下降了2个百分点;20xx届211院校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为89%(非失业率90%),非211本科院校为87%、高职高专为84%;而XX年届半年后就业率211院校为93%(非失业率94%)、非211本科院校为90%、高职高专院校为84%。其中,20xx届大学毕业生约三分之一的就业是在毕业后半年内完成的。

  按教育部公布的数据,中国20xx届高校毕业生总数为559万,其中大学毕业生总数约为529万(本、专),按本研究得出的比例推算,20xx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就在国内外读研究生的人数21.43万,毕业半年后的就业人数达到约434万人。在毕业半年后的73.56万的失业大学毕业生中(包括有了工作又失去的),有51.59万人还在继续寻找工作,有5.46万人无业但正在复*考研和准备留学,另有16.51万无工作无学业没有求职和求学行为者。

  (二)、20xx届毕业生就业地点分析:

  20xx届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天津、成都、南京、济南、苏州;

  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苏州、杭州、成都、郑州、青岛。

  (三)、 20xx届毕业生就业率最高和最差的专业分析:

  (四)、20xx年就业率最高和最差的专业分析:

  20xx年从本科专业大类来看,就业率最高的依次是工学、管理学、经济学,但工学在毕业半年后*均月收入上低于经济学专业大类。

  从专业中类来看,地矿类专业独居榜首,工科类专业就业率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就业率前十的专业中类中,有8个为理工类专业。专业小类的就业率排名更是明显化了这一倾向,高职高专专业也呈现出理工类专业就业率较高的趋势。

  20xx年最难就业的专业计算机科学据首

  “20xx年度大学就业能力排行榜”的调查显示,中国应届大学生最难就业的十个专业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法学、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汉语言文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令人尴尬的是,这十个专业也是我国考生报考最热门的专业。

  这项研究对20万名毕业半年后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635个本科专业中,最热门的10个专业半年后的失业人数达到6.67万人,占本科毕业生总失业人数的*三分之一。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英语3个专业毕业半年后的失业人数过万。在应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失业人数最多的10个本科专业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等人们心目中的热门专业占了9个。

  三、20xx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一)大学生就业形势预测

  再者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科研所联合浙江大学就业与服务指导中心,对20xx年高校就业趋势也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是:20xx年我国总劳动力富余,但专业技术人才缺口大。

  根据劳动社会保障部科研所的数据显示:我国在“十一五”期间计划年均新增劳动力需求总量为1800万,但“十一五”期间每年新增劳动力供给为XX万,每年将出现200万富余劳动力。根据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XX中国人才报告》预计,到20xx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供应总量为4000万,而需求总量为6000万。以上两项数据表明:我国劳动力总体有富余,但专业技术人才仍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专业人才需求具体表现在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上。<

  第一产业缺口218万人

  根据***颁布的《农业科技发展纲要(XX-20xx)》数据显示,我国共有涉农院校43所,在校学生大约为9万,教学和科研人员为3.5万人,130万大中专毕业生中已有80万离开了农业。预计到20xx年,第一产业人才缺口将达到218万人。

  第二产业缺口1220万人

  我国大学生中38%为工科类学生,但是毕业生人数还是不够,振兴我国工业还需大量的工程师,主要集中在it、微电子、汽车、环保、系统集成、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开发、条码技术、铁路高速客运技术等领域。预计到20xx年,人才缺口数字巨大,将达1220万人。

  第三产业人才缺口325万人

  该产业将是扩大就业岗位最多的部门。一些高端涉外人才需求很大,比如涉外会计、涉外律师、涉外金融服务、同声传译、电子商务、数字媒体、物流、精算和心理咨询等行业,都需要大量人才。预计到20xx年,人才缺口预计在325万人。

  由此可见,我国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还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大学生“就业难”仅仅为一种表象。原因有两点:第一,作为一名大学生是否学有所成,知识和能力结构能否达到企业用人标准,这值得思考;其次,个人就业意愿和社会意愿存在很大差异。

  (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当前的就业情况分析

  据统计,我国登记在册的电子商务企业已达到1000多万家,其中大中型企业就有10万多家,初步估计,未来我国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每年约20万人,而我国目前包括高校和各类培训机构每年输出的人才数量不到10万人。*年来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仅为20%,而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鉴约率是47%,可见,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远远低于全国大学生就业*均水*,这种状况不容乐观。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高校在电子商务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方面还存在欠缺,在这种情形下培养出的学生很难符合社会对高层次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标准。主要面临的问题有:

  第一、课程开设不合理,现阶段我国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大多是由经济与计算机专业方向的人才组成的。专业课程设置方面是经济与计算机专业知识的一个简单堆积。

  第二、学生的实*大都在虚拟的环境中操作,根本不能切实感受现实中电子商务的.应用。毕竟,现实与虚拟还是两个世界。

  第三、岗位群不明确,学生不知道自己今后的就业方向,更不知道毕业以后应该具备什么能力和证书,才能让自己更有就业竞争力。

  (三)就业岗位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能力要求

  第一层,电子商务建立在网络硬件层的基础上。在这一层次需要了解一般计算机、服务器、交换器、路由器及其它网络设备的功能,知道有关企业网络产品的性能.

  第二层,电子商务实施的软件*台。在这一层次涉及服务器端操作系统,数据库、安全、电子商务系统的选择,安装、调试和维护。

  第三层,电子商务应用层。在这一层次,涉及商业逻辑,网站产品的设计、开发,或网络应用程序的开发。网页设计和图像处理方面的技能,或网络应用程序的开发。

  第四层,电子商务运营,管理层,在这一层次,涉及各类商务支持人员,如客户服务,市场、贸易、物流和销售等诸多方面。

  作为20xx届的毕业生,特别是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就业形势还是非常严峻。我们需加强自身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挑战!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2

  那么到底中国的大学生教育和就业发生了什么问题,我认为有必要进行客观和较为深入的探讨,在暑假期间我在山东大学以及山东农业大学做了调查。经过调查,我发现三方面状况:第一.大学生就业难很大原因是因为对收入要求过高。第二.在本科生出现就业报酬低的状况后很大一部分人选择了继续考研。第三.随着考研大军的不断扩大,出现了一大批校漂族,即那些大学己经毕业,却仍留连在校园内或者学校周围的人群。下面分别对以上情况做一下介绍:

  调查过程:

  一. 大学生就业难,普遍觉得报酬太低。原因何在?

  首先,从人力资本投资和收益的角度看,不能片面地责难大学生对工作岗位,特别是对收入水*的抉择,大学生谋求较高收入的工作岗位是有道理的。在查阅相关资料计算后发现:城镇小学、初中、高中和中专、大专和本科、硕士、博士各学历阶段毕业人力资本量分别为20xx年价格人民币3.1万、4.9万、7.4万、 19.4万、31.6万、49.8万;各阶段新增人力资本边际收益率(高学历与低学历收入之差比以本学*阶段投资新增人力资本量),分别为9.8%、 2 2 .2%、 11.0%、 4 .7%、 18.8%、14.6%。可以看出,从中等教育水*培养到高等教育水*,需要人力资本投资12.1万元,边际投资很大。据有关调查资料,目前大学毕业的*均工资水*为每月1700元左右,高中和中等教育毕业的为1500元左右,大学投资收益率仅为4.7%。这样低的边际收益率,对大学阶段的人力资本投资是极不合算的。因此,大学生及其家长找一个能回报大学阶段投资的收入水*的工作岗位,就是投资对合理收益的追求,是经济人最理性的反应,而简单说大学生择业条件太高,挑三拣四,从成本收益理论讲,是毫无道理的。否则,从投资回收角度讲,他无法收回大学阶段的教育投资,实际是亏损的,那又何必要上大学呢?

  再次,大学生需求方面也存在着深层次的体制问题。主要是民间投资受到制约,中小企业数量人少,民问中介、社区等组织不发达,自由职业者受到限制。日本1.25亿人口有6 6 0万个中小企业,中国*13亿人口只有7 0 0万个。从世界性的规律来看,一个国家的企业,99.5%以上是中小企业;观察中小企业数量与在企业中就业人员的关系,中小企业*均从业者为10人左右:而从就业的结构看,一个国家65%80%的劳动者在中小企业就业;随着发展水*的不同,每千人企业数量也不同,发达国家中小企业数量*均每千人50个左右;而许多大学生毕业后,为中小企业的技术工人、管理人员、创业者等,中小企业就是大学生就业的最多去处。中国为什么就业难,就是因为每千人中小企业数太少。除了社会、家长和大学生吃皇粮、官本位等观念外,办企业市场准入门槛高、时间长、手续多、成本大,开办企业后贷款难,**收费项目多,中小企业很难经营和成活,是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太少的最主要体制原因。

  另外,我觉得应该从大学生本身找原因。作为企业,他所支付给员工的工资肯定是建立在员工能为他提供经济效益。显然,能为企业带来越来越多的经济效益得到的报酬就会越多。那么一个本科生究竟能为企业带来什么呢?据调查:1.教育培养的技能性和创业性人才较少。大学教育中企业所需要的培养。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的专业、课程、实验、操作、实*等较为缺乏,许多毕业的大学生到企业后,实际操作能力较差,无法适应岗位需要。而在大学中几乎不开创业课程,大学生毕业后,对于怎样开办一个企业,怎样研究和开拓市场,怎样进行核算,怎样经营和管理企业等等,一无所知。另外,现在大学生的观念上也存在一些问题。我们的大学教育过去是培养吃皇粮、捧铁饭碗人才教育。大学毕业后一般分配到党政社团、国家事业、国有企业单位计划分配,工资有一定标准并稳定提高,除了国有企业外,工资来源为财政经费,在过去大学生毕业数量较少的情况下,大量的分配到这些单财政还负担得了。现在,党政社团、事业单位都在进行机构改革和人员精简,国有企业每年也要减出几百万人来。现在还有很多人能从这种思想中走出来。

  二.考研又在逐步演变成很多人的独木桥考研大军急剧增加。校漂族实在太难。

  大学毕业了,但仍有人漂在校园

  校漂族在扩军,这已成为社会和媒体关注的一个热点。所谓,是指那些已经毕业,却仍留连再校园内或者学校周围,经常到学校用餐,到学校图书馆查阅资料或参加学校一些讲座,闲暇是逛学校周边的小店

  校漂族到底有多大比例,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切的数字。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生活到底是精彩还是无味?让我们走进校漂族,了解一下他们的生存与心理状态。

  坚决拼一个美好的未来是他们的目标。他们已经觉得没有退路了。所以他们很苦这是我的感觉。

  6点多起床,接着到教室自*,然后在学校食堂吃饭,晚上自学到10点多,最后回到自己租的小屋。在山东大学的自*教室里,我跟这位校漂族的一员聊了起来。在大四考研失败后,他决定再考。我们是校园里的大五生,从外表看,我们跟师弟师妹们没什么两样,宿舍、食堂、图书馆三点一线。我们在依赖和利用学校的资源,只是我们的心不再为外边多彩的世界所诱惑了,我们没有多少漂的'资本呀。

  另外,我还见到一位三次冲击考研的。前两次都是功亏一篑,尽管他的精神压力很大,但他说我已经没有退路了,他家庭状况不是很好。

  他只能节衣缩食,每天天未亮就从自己与别人合租的小屋于出来,在教室一呆就是一天,晚上很晚才回家,一天三餐几乎都在啃面包或方便面。拼一个美好未来,这几乎是所有校漂考研族的共同心愿。一时找不到一个好工作,考研也许就是一个别无选择的选择了。对校漂族而言,或许是人生的一个新的起点。

  去年,国家就业制度规定:未落实工作单位的高校毕业生,学校可根据本人意愿,其户口两年内可继续保留在原就读的高校,待落实工作单位后,将户口迁至工作单位所在地。这一规定的出台,使户口留在学校的尚未找到就业单位的学子,更是把校园作为一个人生的缓冲地带。

  暂缓就业成为许多大学生的选择。住在学校附*,他们感到有一份安全,有一份归属与依靠,这也许是他们心中本能的选择。有专家说,部分学生进入社会后心理上仍然未断奶,无法适应社会,因此选择重回学校寻求心灵的依靠。这种解释虽过于绝对,但对校漂族而言,对校园的归依情结确是无法排解的。

  当然,校漂族工作暂无着落,经济拮据,也是他们选择继续留住校园的重要原因。住在学校附*,傍依学校的食堂、图书馆等,生活经济实惠而方便,还可以充充电,查查资料。就连学校周围的各种商店卖什么,哪家东西最便宜、哪个餐馆有什么地方菜,我们都一清二楚。这是一位山东的校漂族告诉我他们在学校附*的原因。

  哪儿漂都是漂,干吗浪费学校这份难得的资源呢?有许多校漂族,他们更多是看重了学校的资源和校园氛围。

  毕业之后,在选择居住环境时,总是不自觉地把所选地点和校园做比较,后来虽然也曾在单位附*租过房子,但学校里的图书馆、阅览室、自*教室,这些曾经让我留下汗水和身影的故地,总也挥之不去,最后,我又搬回了校园。刚毕业半年多,对于家在外地的我,校园是我对这座城市最熟悉的地方,也是精神上的一个家。

  但很多学校认为,轻易办理暂缓就业而加入校漂族这一群体,不应提倡。一方面,他们占用了学校资源,对那些即将毕业的高校学生产生了不良影响,也不利于学校的管理;另一方面,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放弃正当时候的就业机会,盲目地被这一群体同化而做校漂族,将来就业会更困难,先就业再择业应该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再一方面,选择校漂,其实对学生本人也不利,校漂期间档案记录是中空白的,容易使用人单位产生疑问,不利于本人就业。

  调查总结:

  两天的时间中,我接触了很这样的校漂族,很多时候我都被他们的这种精神感动着。他们真的很苦!我感觉到他们所承受的不仅仅是生活上的拮据,而更大是他们所承受的巨大精神压力,用他们的话说,他们己经没有退路了。从心底里我佩服这些人。但我觉得这不是一种正常的状况,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毕业后勇敢面向社会,理性分析,理性选择,去寻找适合发挥自己才智的新天地,自立自强,回报社会,这才是进取的人生态度,而不应该把考研作为自己的全部。校漂族的形成,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多数应该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他们漂泊的生涯也是为了寻找更好的人生起点,这是它的积极意义。它作为人生角色转换的缓冲带,从容地规划一下人生生涯,也许半年,也许一年,这些都是很正常的。但这种生存状态不宜过长,不应该成为一种生存常态。一味沉迷其间,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是不可取的。漂的感觉很自由,但毕竟无根,不稳定,成本也比较高。另外,作为学校,也要及时调整教育内容,除传授系统学科知识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让学生顺利完成校园与社会的对接。就业难,考研难。

  对于以上问题,解决大学生就业难、收益低问题,一是高等教育要进行调整和改革,从吃皇粮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调整专业,改革课程,加大技术技能专业的设置;另外,大专和本科所有专业,在毕业前一年内,开设必修的创业课程,使大学生掌握必要的创业谋划,寻找合伙人。签订合伙协议、注册登记企业、经营管理生意等方面的知识。

  二是**要网开一面,各部门要降低注册登记企业的门槛,缩短开办企业的时间,减少开办企业的审批手续,减免开办企业的各种收费,放开较多的行业让中小企业进入;在企业开办后。银行应当积极地为中小企业贷款,发展较多的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和银行可推出大学生创业小额贷款,杜绝**各部门向中小企业收费和罚款。这样才能增加对大学生的需求,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难。另外作为考研一族应该积极面对社会,理性分析,理性选择,去寻找适合发挥自己才智的新天地,自立自强,回馈社会,这才是进取的人生态度,而不应该把考研作为自己的全部。但愿随着制度的改革,观念的提高,以上状况能够得到改善,解决。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3

  实践参加者:张宇翔

  时间:20xx年x月x日

  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难一直是全社会重点关注的焦点问题,而对于大学生来说与就业紧密联系着的就是专业的选择,专业选择的对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就业结果的好坏,对于现在的大学生来说专业的选择越来越迷茫,总是在自己喜欢的专业亦或是热门专业之间徘徊。同时,这也就出现了大学生就业问题。

  短短的几天,去调查了我们当地的上一届的大学毕业生,了解到了很惊人的消息:大多数在超市或者在商店帮忙做服务工作。虽然在谈话的过程中我了解到她们会找到其他更适合自己的工作,不会让自己的大学学历白白浪费在这些事情上,但是我觉得事实确实有些残酷。

  大学生就业是我国就业问题中带有战略性的核心问题。用多维视角和发展观的思维审视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不难看出现象的背后有很多令人深思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多是发展中、前进中出现的。清醒地分析、科学地把握会找到多渠道解决的方案。就业问题是*年来困扰中国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而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人群,与之相关的就业问题似乎也被赋予了更加突出的重要性。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紧迫性尤其因*几年应届毕业大学生的人数不断增加而显得更为突出了。

  关于*年来日益引起**、社会与学界广泛关注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社会上普遍流行的观点大多建立在一些直觉或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而就业问题作为一个重要的公共政策领域,需要真实、可信的事实材料和同样可信的客观分析作为基本地需要。根据有关调查表明对于工作与专业的对口程度的估计,本科和研究生层次的对口率明显高于专科生的层次。另外对就业信息来源渠道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目前高校毕业生从学校获得的就业信息依然是占主导地位的,从学校获得信息的百分比是47.7%,从专门性的人才招聘刊物上获得的比例是11.4%,从亲戚朋友和熟人介绍的信息中获得的是10.5%,与用人单位直接谈话中获得信息的是9.7%,在人才洽谈会上得到信息的是8.8%,从新闻媒介广告上获得的是4.2%,从企业的招聘广告中获得的是3.8%。

  一 、当前大学生专业选择趋势

  (一)盲目选择,由于应届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多,就业压力的增大,学生在选择专业没有从自身出发,更多的是看什么是热门专业或是父母的要求来选择自己的专业。

  (二)会因为所谓的性别问题而忽视或放弃选择某些专业。由于旧思想的束缚,认为某些职业只适合女生或男生,因此而放弃自己喜欢或或被需求的专业。然而在现在这个社会,一些行业不再仅仅局限于女生或男生,对于护士或是秘书这些职业不再仅仅是女生享有的特权,男生也同样可以从事甚至是很需要的。而对于电子行业或是机械等一些其他的行业女生也同样可以做,也会很受欢迎。

  (三)有些同学自己不做主,父母也随便他不作什么要求,就问老师,有老师帮他选择了自己以后的方向,这也是比较盲目的。

  二、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和特点

  从本次调查的结果来看可以看出一些关于大学生就业现状特点。

  (一)女生就业难度大于男生

  根据调查问卷显示,男生的正式签约率或是已有意向但未签约的比列都高于女生,可见女生的签约率和意向率都明显低于男生,面对就业压力,有相当一部分的女生“不想马上就业”或者“继续深造”,也有一些女生认为用人单位选拔不公正导致自己求职难。

  (二)理工类签约情况好于文科类

  根据调查结果,理工类毕业生“已签约”比例为33.9%,“有意向但尚未签约”的比例为35.6%,而文科类学生的签约率和意向率分别只有29.6%、14.8%,都明显低于理工类学生。因为如此,相当一部分学生

  (三)从事与自己专业不对口个工作。

  在调查中有对被调查者提问到: 对于“您目前所从事的职业和您在大学所学的专业?”的回答,肯定“对口、吻合”的只有26%;选择最多的是“有关系但非本专业对口工作”,占43%;最少的是“没关系,却是我的爱好和特长”,有9%;根本没有关系的有22%。

  智联招聘的职业顾问:选择“有关系但非本专业对口工作”的比例最高有两点原因,第一是新职业不断的推陈出新和老职业的内涵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人们所学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很难像以前一样定位在某一职业方向。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的毕业生开始适合从事软件开发、经营和维护,或到高校和科研机构从事教学、科研和技术工作,随着职业发展也可以从事IT咨询、管理、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等非技术工作。而理科出身的人未必需要从事科研、教学工作,数据分析员、生产研发,甚至投资分析等职业同样适合他们。智联招聘网的CEO刘浩先生就是北大物理系毕业,在耶鲁学的法律,从事过风险投资,现在做了企业老板。

  (四)实践经历、“干部”经历让毕业生加分不少

  当今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往往比较看重求职者的工作经验、动手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如果大学生在校期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工作实*,同时又担任过学生干部,那他在求职的时候更容易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在校期间参加过实践实*的毕业生正式签约率为39.1%,无实践、实*经历的学生正式签约率仅有13.6%;担任过学生干部的毕业生正式签约率为36.1%,未当过干部的学生正式签约率只有24.0%。

  (五)多数学生就业心态趋于理性

  在困难的就业形势下,多数大学生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对自身能力水*及就业环境做出正确的认识和评估,自动把薪酬标准降到合理区间。

  三、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的深度分析

  分析原因可以发现,一方面高校在培养学生的目标与社会的实际需求间存在较大的差距,高校规模效益与个性化培养之间存在着深刻矛盾,学校的评价标准与社会的标准本身也存在很大不同。另一方面,大学生的就业观定位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目前的大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上大学的.家庭成本也比较高,学生和家长的投资回报期望高,多数学生喜欢选择白领、粉领等工作环境好的地方就业,不愿从事条件艰苦的基层工作。 大学生个人原因如下:

  (一)、个人期待与就业环境之间的差距

  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的个人期待,或者说就业预期,主要指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对自己未来就业前景的一种估计和预测,涉及对收入水*、就业地区和就业单位等方面的要求、预期和选择。大学生的就业预期通常建立在大学生对自身能力素质及就业市场两方面因素综合考量的基础之上,并将直接影响大学生就业的理性程度,影响大学生求职的行为和结果,最终影响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供需状况。客观地讲,当前大学生一般都能对自身能力水*及就业市场状况进行正确的认识和评估,形成较为理性的择业行为。薪酬一直被喻为大学生就业理性程度的“风向标”。根据此次调查的统计结果,大学生大多已走出开价虚高的误区,有六成以上(66.10%)的学生将月收入定位在1000-20xx元之间。

  (二)、个人能力与就业市场之间的差距

  大学生的能力素质特别是专业技能是大学生成功进入职业市场的重要保证。本次问卷调查显示,个人能力不足成为制约大学生就业的一个根本性问题。

  1.就业能力仍有欠缺。就业能力与一般意义上的能力概念有所不同,其特指大学生进入人才市场所需的社会实践能力、求职技巧等。

  2.社会经验普遍不足。

  3.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有待拓展。中国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人际关系在就业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尽管特定的社会关系网络影响了整个用人环境的公正、公*,但就个体而言,它仍不失为进入就业市场、寻找就业机会的重要途径。

  总结:对于大学生的专业选择要越来越慎重,不能因为一些次要原因而改变,当然在专业已选而无法改变的情况下也需要采取措施来弥补。将这一问题与大学扩招直接联系起来可能具有似乎是显而易见的说服力,但实际上是对人口因素的一种消极认识。还有在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出路时,应避免将不同专业学生的就业率作为确定各专业招生规模的重要依据和标准,而应确立有远见的国家文化战略,并使大学教育包括专业设置服从和服务于这一长期目标。

  学院:机械与汽车服务工程 姓名:张宇翔

  班级:11汽服3Z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4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 1.20xx年大学生就业形势与现状

  【形势】

  20xx年普通高校毕业生达630余万

  20xx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实现了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的基本稳定和就业人数的继续增长,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很大,但是形势依旧不是很好,虽然今年第

  三、第四季度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已经回暖,不过就业形势仍不容乐观

  【现状】

  典型现状1:蚁族生活在劳碌奔波中寻求改变。蚁族,大学毕业生聚居群体。据统计,仅北京一地就有至少10万蚁族。上海、广州、西安、重庆等各大城市都有大量蚁族,在全国有上百万的规模,他们高智、弱小、群居,但是他们却找不到稳定的工作。 典型现状2:与往年大学生千军万马挤向大城市的现象不同,由于大城市持续增长的各种压力,一部分大学生开始理性地反思这种唯大城市是从的就业观念,并且反其道而行之回流中小城市。*来大学生就业出现了一股回流潮,中小城市受到了大学生的青睐。

  2.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从05年的高校毕业生338万,到09年的611万,预计10年更是高达700万,高校的盲目扩招,直接让大学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如此庞大的就业人口直接给就业结构带来巨大震荡;而且严进宽出的教育模式更是让就业形势变得不可捉摸起来;再者大学的许多专业并不能很好的与市场需求相接轨,所学的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甚至背离市场。 图1 高校毕业生折线图 单位(万)

  由图可以看出:我国高校大学生的人数逐年增加,19xx年85万人,到20xx年,应届毕业生630万,加上往年的毕业生,总人数已突破700万人,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然而全国大学生就业率只有68%左右。

  实践调查

  为更好的了解大学就业问题,我们特此对就业问题做了一份调查报告(见附表一),并对得到的数据进行了分析

  调查目标:了解在线大学生就业期望,自身素质评价,学校就业指导,对就业形势的看法,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影响

  调查时间:20xx年12月20日?u20xx年12月31日

  调查对象:湖南工学院专南校区全体学生

  调查形式:走访、问卷调查以及专家的数据分析

  在这次调查中,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86份,其中有效问卷为86份(有14份问卷没有作答的或者没有按照要求作答,视为无效问卷)。数据仅供参考。

  就业形势分析调查如下:

  对问卷反馈的数据可以做出结论:52.33%的大学生觉得现在的

  就业形势严重,就业难,而认为形势正常占了29.07%,有12.79%的人觉得就业容易,而不了解占5.81%。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同学对于找工作都抱有困难的心理。的确,现在的应届毕业生很难一次就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

  求职中需要具备的能力调查如下:

  在求职时,大学生觉得自己最需要具有的能力是什么,30.23%的大学生选择基本解决问题的能力;27.91%选择沟通协调能力;11.63%选择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能力;18.6%选择了相关工作经验;8.14%选择专业知识和技能,而有3.49%的人还不清楚。从现在的社会需求来看,基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最能反映一个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就业地区选择调查如下:

  从图像分析可得,对于工作地区的选择,有41.86%的人希望去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有40.7%的人愿意留在中部的'大城市,而接*20%的人有去一线城市的、回家就业等选择。然而,随着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大城市所需要的中低端人才已趋*饱和,但是,尖端的技术人才依旧缺乏。

  其他调查结果如下

  对于选择职业你最先考虑的因素是什么,分析结果为:有36.1%的人最先考虑的是职业发展潜力,有20.3%的人考虑工作的环境,21.1%的人考虑工资待遇问题,也有8.3%的人考虑工作稳定有保障,

  而3.8%的人考虑到家人的情况。

  在得到较好的就业信息途径问题:有一半多的同学只是通过学校或人才招聘会得到就业信息的,就业信息渠道狭窄。

  (二)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

  造成当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原因、社会问题和自身原因,下面将从只几个方面进行简单的分析。

  1. 经济原因

  中国作为国际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也好受到金融危机引发的就业冲击的影响,尤其是与国际贸易相关的行业所受冲击最为明显。如果这个过程继续影响到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是一个非常不利的信息。

  2. 社会原因

  大学毕业生存在就业难的问题。用人单位存在选材难的问题。对于大学生从学校从学校到工作的持续转换,大学缺乏系统的职业指导与服务规划,导致学生或许有的专业能力,但是缺乏获取职业信息,展示专业能力,适应实际工作以及应对职业转换的能力,不能迅速适应就业市场。

  3. 自身原因

  学生期望值过高,大学生就业理念也存在一些误区,如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考

  研等。很多单位认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如此挑剔,必然难以找到工作。等到原因。

  (三)增加大学生就业的方法

  看清问题是必要的,然而如何解决问题才是最关键的。既然只是了原因,那要求相应方面共同努力,解决当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这就要求以下方面做出相应的举措。

  1.社会方面

  作为工作第一线当地各高校,要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积极地态度,更有力的措施,更扎实的行动做好就业工作。注重对毕业生就业咨询与指导工作,广泛收集信息,形成信息传递网络,建立实训基地和内部尝设市场。

  企业应提供尽可能多的就业岗位,在保证企业利益的前提下接纳跟过的大学生。

  2.大学生方面

  大学毕业生要充分利用整个社会营造的就业市场,按市场规律办事。面对就业形势,大学毕业生要以积极态度,树立市场经济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意识和综合竞争能力。

  结语

  毕业生应该先就业后择业。作为高校在校生或即将走出校门的毕业生,更认清就业的大众化和市场化,要加强自身的素质,要明明白白知道用人单位选用什么样的人才。用人单位的用人原则通常是:有学识有才干有素质,敬业敬岗,吃苦耐劳,有团队合作精神和开拓进取精神。其次对文明礼貌、气质和语言表达能力等也很讲究。这就要求毕业生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有实践技能,更要有很高的个人素质,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5

  一、摘要:

  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就业难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从教育内部分析,就业难问题主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变化与高校专业设置调整相对滞后、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结构失衡等诸多方面。学生就业状况已经成为衡量高等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如何解决好学生就业难问题,是推进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课题。

  二、关键词:

  学生,就业,经济,发展

  三、正文:

  今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教育的提高,高校的不断扩招,学生群体不断扩张膨胀,学生就业难等一系列社会性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最*深圳富士康公司发生的连续跳楼事件,在人们为那些年轻的生命感到惋惜的时候,也更加关注目前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解决学生这个弱势群体的就业难问题、生活难等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只有真正的解决这个问题,才能促进社会的.和谐安定,才能能真正把知识变成生产力,从而推动一个国家的实力发展。

  首先,“弱势群体”这一概念,在以前虽然不同程度上也划分过一定阶级、一定人群,但还没有把学生纳入其列,随着*年来学生就业难、生活难等问题的日益加剧、形式的更加严峻,无形中把学生划分到了实实在在的弱势群体之列,“毕业即失业”的言论已经不再是危言耸听、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社会上存在的许许多多、或明或暗的漠视态度和歧视行为,使学生弱视群体无法获得*等的就业权,被无情地剥夺了公*竞争的资格,也引发了种种社会和矛盾。

  据国家人力资源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就连续八年来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统计:20xx年212万、20xx年280万、20xx年333万、20xx年413万、20xx年495万、20xx年559万、20xx年610万、20xx年631万、20xx年660万,从详细数据观察,可见毕业生的人数程猛增趋势,八年累计3533万,而据教育权威部门统计显示:到目前为止20xx年毕业生就业率仅为35%,加之以往毕业还没有就业的学生,并且不考虑虚假就业信息的存在,我们可以看到目前的就业形势是多么严峻,如此庞的基数已形成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以往的毕业生还没有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之下,又一拨的人群又加之到来,紧缺的、理想的就业岗位上更显得前仆后继。虽然许多的企业面临用工荒,但所提供的岗位都是普工岗位,整个社会都在鼓励学生下基层,从基础干起,但这又与上学最终的初衷相违背,从而甚至形成了教育无用论的局面。以至于他们高不成低不就,从而走向社会的弱势群体、边缘人群。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6

  理想,是人生的指路灯,是生命的奠基石。生命因为有了理想而有奋斗的动力,因为有了理想而精彩。没有理想的人如同一具行尸走肉,这样的人只剩下躯壳,碌碌一生,无所作为,这是人生的一大悲剧。大学里的莘莘学子更是胸怀大志,谁不想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谁不不想充当一个叱咤风云的时代宠儿。当今的大学生,他们满怀激情,满怀憧憬,构筑自己未来的蓝图。我们就大学生就业憧憬问题,对5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一、发展空间与薪酬

  根据调查显示,8%的人选择在1000元以下,41%的人选择在10002000,30%的人选择在20003000,21%的人选择在3000以上,

  由此可以看出,当提出第一年期望的工资是多少这一问题,大部分人选了1000~20xx元。有人说,不注重第一年的工资,关键是第二年,第三年的。看来大家普遍都注重的是自己的发展空间。求职时,应该明白自己看重的是什么、渴望得到什么、未来发展如何,个人的发展前景与待遇发生矛盾的时候,每个人的选择都会不一样。显然薪金不再是大学生最为看重的因素了。理性地对待薪金这是个正确的心态,一心想高薪,反而影响了工作的表现,积累经验才是第一位的。

  二、关于毕业后的去向问题

  根据调查显示,63%的人选择在沿海开放城市工作,13%的人选择回家乡,12%的人是去内地省会城市,7%的人选择去国外发展,5%的人选择在边远/大西北/农村工作。

  由此可以看出,不少大学生还是认为留在沿海开放城市,就业发展的机会比较多,才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和特长。而且从数据中更可看出当代大学生还缺乏吃苦耐劳和奉献精神,偏远地区经济发展较落后,很多大学生追求物质待遇和地域条件,情愿留在大城市发展。

  三、要高薪还是要爱好

  据调查显示,46%的人对与自己专业有关的工作感兴趣,36%的人考虑个人爱好,还有18%的人只考虑金钱因素。

  任何你再喜欢的工作都会有厌烦的时候,什么工作都一样,特别是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不要把工作当作事业,它只是谋生的手段而已,因此更多的人回选择与专业有关的事业从事。当你有一定经历后你才可能有事业,当然有可能有些人一辈子只有工作而没有事业。还有大部分人认为,爱好很重要,只有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才可能百分之百的投入和做好,做自己所擅长的'事情才有开创一片天地的可能。

  四、大学生对自己的就业前景的信心程度

  据调查显示,20%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就业前景广阔,56%的人认为就业前景尚可,11%的人认为现在考虑此问题毫无用处,13%的人则表示不知道。

  信心是成功的第一要诀。在考虑自己就业前景过程中,信心不仅给大学生带来勇气和力量,也会使用人单位,首先从气势上产生认同感。要使自己在择业过程中保持坚定的信心,首先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能够胜任工作。其次,要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要抓住自己的特点,发挥自己的优势,尽量避开自己的不足,这样,就有可能使你在择业竞争中占据主动。其三是要有一腔打动用人单位的热情。要给人感觉到,我是热爱生活、热爱事业的。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7

  随着大学毕业生的增多,以及高学历人数的增多,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而且受到各方面的压力的影响,人才堆积,职业上岗比例失调,导致就业难上加难,真是应了一毕业就失业。校漂族越来越多。针对该问题我们随机调查本院学生对就业问题准备得如何,对将来就业前景的态度,并且将数据总结处理,发现以下几点:只有xx%的学生有一直关注就业前景,几乎没有人想要创业因为需要资金门路关系,xx%的人选择要继续深造,而且*乎百分百的大专生认为毕业实*需要关系人脉,专业成绩倒是其次。少部分学生认为个人素质很重要,应该注重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修养。能否充分的准备就业对当代大学生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它决定你是否能在将来的社会生存中胜出。对你将来发展做出正确的判断。

  一、问卷调查

  (1)调查范围:XXXXXXX

  (2)调查目的:了解XXX对就业的准备情况,使他们能正确认识到未来的就业情势。

  (3)调查方式:网上问卷调查

  链接地址

  结果表明本院学生对就业的准备情况不是很好,大多数大学生都不能充分地准备就业,导致出现了一些问题,随着各大高校连年扩招,每年毕业生人数也在逐年增长。虽然**在不断地增加就业机会,而面对不断增加的就业人群,那只是一点皮毛而已,供不应求的现象依然存在。大学生就业的问题仍然不容乐观。

  (一)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有以下几个特点:

  1、就业岗位与毕业生人数差距太大

  大家都知道,大学毕业为的就是能找到好的工作,可是,就业问题一直让大家困扰呢。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供过于求。每年毕业的大学生的数量比社会上所需要的就业岗位数量多得多;而且,这个差距还在逐年的增大。然而,用人岗位增加的比例却远远小于此。这也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一个直接原因。

  2.热门专业人才过剩

  前些年,出现了几个热门专业,如计算机,土木工程等等。不可否认,这些专业至今仍然是热门专业,仍然是社会的焦点问题。致使众多考生纷纷报考这些专业。大多数人都是这样认为的:既然是热门专业,那么社会上的需求量就大,工作自然就好找。这话不假,可是,当所有的人都这么想的话,就会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虽然需求量大,但学*这些方面的人才更多,已经超过饱和。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扎堆现象。这也就是为什么热门专业的毕业生们找不到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

  3.薪水与自己心中的希望值不符

  很多大学毕业生,尤其是名校的毕业生,刚刚毕业,刚刚踏入社会,就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希望自己的薪水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从而对一些企业的相对较低的薪水不屑一顾。

  4.各企业选人挑剔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的问题。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这将是应届大学生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企业是不会无缘无故不要应届生的。

  (二)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现状与分析

  1、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随着*年来高校的不断扩招,毕业生人数骤增。从整个国家来看,正在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部分国有企业的大量职工下岗待就业,同时,农村富余劳动力正在向非农领域转移,向城市流动的规模不断扩大。这样一来,给大学生就业带来巨大的压力,形势越来越严峻。

  2、大学毕业生就业结构不合理

  毕业生在就业中出现了结构性矛盾,包括地区结构、专业结构等。就业受到经济发展的影响,经济相对较发达的地区,就业形势好,人才非常多,就业渠道也比较畅通,而西部欠发达地区,就业情况比较糟糕,缺乏人才,又流不住人才,造**才流失,经济发展缓慢。

  *年来,一种情况有的学校追求短时效应,不顾本校的实力,盲目开办一些热门专业,造**才供求过剩;另一种情况是,有的高校市场灵敏性不够,对一些冷门专业,社会需求少的专业,不作及时调整,没有及时调整招生人数,改革课程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式,导致学生毕业未就业就先失业。

  3、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不完善

  目前我国的高校就业工作是由教育部门管理,户口是由**部门管理,而人才市场的管理又是由人事及劳动部门管理。而这些部门相互之间沟通不够,再加上一些地区还有地方保护主义,对生源是本地的毕业生大开绿灯,而对一些外地毕业生则加上各种条件加以限制。一个真正公*、竞争、择优、有序的就业市场尚未建立,服务保障体系还未健全,体制性障碍还未真正消除。

  4、用人单位的盲目人才高消费

  一些用人单位缺乏人才培养机制,希望进一个人才,就马上发挥作用,创造价值,因此,非常看重工作经验,认为应届毕业生只是有书本上理论知识,动手能力差,不太愿意接受应届毕业生,不想把时间花在对毕业生的'培训上。

  5、高校就业指导滞后

  高校缺乏有效的就业机制,就业指导体制不完善,许多高校的就业指导机构挂靠在学生管理部门,或者是刚从相关部门分离,其管理幅度相对较小,其工作人员业务能力欠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质量不高,就业指导课形式单调,有的只是在学生大三大四阶段开设,没有将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全过程。

  6、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问题

  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就业期望值较高,理想与现实存在较大差距。对薪水、福利待遇要求过高,不顾自身的条件,导致用人单位不敢接收;片面追求大城市,不愿去一些小城市发展;对单位选择过高,看重国家机关、大单位等,对一些小企业不感兴趣,致使高不成低不就。

  7、大学生本身的素质问题

  *年来的高校扩招,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学生的基础也有高有底,加上高校的软件和硬件设施都没有跟上,随之带来了学生质量的下降,有的学生成绩不错,但动手能力差,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强,适应能力也强,但是学*成绩差,与用人单位交之失臂。

  (三)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非常复杂,而且还隐含着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在当前新形势下,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也需要**,学校及整个社会的努力,要解决这些问题也不能是一蹴而就,只能通过全社会的努力,创新观念,完善制度和改进工作方式,不断深化改革来完成。

  1、**应不断深化改革,完善就业市场

  要解决高校就业问题,**要加强经济调控手段,对去西部地区和条件艰苦的一些重点单位和行业就业的大学生,在工资、待遇和生活条件上给予较大的优惠,采取措施鼓励大学生去那些地方就业。在完善就业市场方面,**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扫除体制性障碍。各级**要开放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种种政策限制,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积极疏通就业渠道,不断完善就业市场。另外,**还应发挥自制优势,主动为高校和学生提供必要的信息服务和就业指导。

  2、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各个用人单位改变自己的人才观,不要盲目追求人才的高消费,让那些博士和硕士来装点门面,而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置换冗员。总之,用人单位改变自己的人才观念,要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3、高校要强化内部改革

  大学毕业生是高校产出的最终“产品”,其就业率与就业层次的高低,是一所高校办学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关系到学校的社会声誉和生源,也影响着在校学生的学*动力与学*情绪,因此学校要深化自己内部改革。

  高校要主动适应市场,适时地调整专业结构,加强基础学科、应用学科的建设,不断更新教学内容,重视教学方式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高素质的毕业生;同时还要根据市场需求,开设新专业,灵活地调整专业设置。

  高校要建立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有效机制。理顺就业指导工作的体制,建立相对独立的就业指导机构,并充实人员与配备,充分拓展机构职能。就业指导机构还应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在涉及到学校调整专业结构工作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最终促使学校培养的人才能充分就业。

  4、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工作的目的就是促进毕业生充分合理地就业。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让他们知道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要做好哪些准备。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在教材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到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形式上,要引入多媒体技术,生动形象,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同时不要把就业指导课拘泥于课堂,要采用多种形式,如请一些优秀企事业人士做报告,开设模拟招聘活动,还应注意网络资源的利用,组建网上论坛,让师生可以在网上进行探讨。

  5、大学生应提高自身素质,更新就业观念

  目前就业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实际上是能力与素质的竞争,大学生要把就业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上。在大学生涯中,要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要充分利用高校这一*台,不断地塑造自己,完善自己,在提高自己的学*成绩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

  另外,大学生们要认清就业形势,主动学*和掌握就业技巧,提高择业能力,对自己要有正确的认识,合理地确定就业期望值。只有这样,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在就业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

  总之,能否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到一所高校的生死存亡,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解决此问题,要在**的指导下,积极应对市场,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拓宽就业渠道,更新就业观念。同时,大学生也要及早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积极面对就业问题。

  调查报告执笔人:XXX

  XX年X月X日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8

  “到面试时,学校才明确提出不要女生,我的希望一下破灭了。”今年研究生毕业的严钰一直想到高校当老师,如今已经投出去40份简历,唯一一次参加一所师范学校的面试也以失败告终,原因就是她是女生。

  *日,山东人才网进行了一次女大学生求职及择偶意向网上调查,4天时间共有7311名女大学生参加了本次调查。调查显示,女大学生在就业上遭遇性别歧视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被调查者中,认为“比较严重”的占52.8%,认为“不太严重”和“不存在”的分别占44.4%和2.8%。对于女大学生就业为何难这一问题,42.4%的女生认为“岗位少,求职者多”是主要原因,其他依次为“用人单位歧视女大学生”占24.8%,“自身素质不够强”占24.6%,“社会关系不多”占8.2%。山东人才网人力资源师刘谦认为,*年来明确提出“不要女性”的单位和岗位越来越少,性别歧视更多是隐性存在。

  3月30日,山东人才网联合当地都市女报举办了一场女性专场网络视频招聘会。当天共有152家单位参会招聘,为女大学生提供了2800多个岗位。排在前三位的热门行业分别是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电子技术、贸易行业,热招职位主要为销售、生产/营运/工程、计算机/互联网/通讯、人事/行政/后勤、公关/广告等。

  新闻专业的白雪峰今年本科毕业,她说,她们班级90名学生中女生占三分之二,班里20多名同学前几天从兰州跑到西安参加人才招聘会,但“很多理工类岗位明确不招女生”,有个文秘岗位也注明只要男性,“可能觉得女生比较

  麻烦吧”。据了解,她们班有三分之一的女生已经找到工作,但大多是靠家里的'关系。

  对于性别歧视,去年毕业的王宝却有不同看法。她说她并没有感觉在应聘过程中受到歧视,应聘成功后在参加单位新员工培训时,她发现200多名新员工中,女生比男生还多,“领导也曾直言招聘时不想要女生,但几轮考试下来,很多女生很优秀”。王宝认为大单位大公司存在性别歧视问题的就少很多,男女生同场竞技拼的都是能力。她说女大学生就业时要总是考虑歧视问题,就会给自己带上无形的紧箍咒,不利于找工作。

  此外,调查还显示,“稳定、没有风险”仍是女性求职者比较看重的因素,有72.2%的被调查女生赞同“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其中,选择“非常同意”和“比较同意”的分别占19.4%和52.8%。从调查和招聘现场看,女大学生对薪酬的关注度有所降低,在求职最关心的6个问题中,该因素仅以12.3%的比例排在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9

  调查目的:

  主要了解在校大学生就业期望,自身素质的评价,学校就业指导,对就业形势的看法,旨在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影响;通过对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的调查,更好地调节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供需关系;为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作一个新的描述;帮助大学生尽快认识自我,学校为学生提供就业引导,使学生能谋取理想职业。为同学们在今后的求职就业过程中提供参考。

  调查结论及建议:

  一.大学生对就业前景的关注的比较少

  在调查中了解到,大学生对就业信息的关注还是比较少的,只有24%的同学表示一直在关注就业信息,而71%的同学只是偶尔关注,在看到时留意下。而对就业情景的关注程度,直接影响了对为所选职业所做的准备程度和将来职业所带来的成就高低。同学们大都表示对未来的工作有担心,但在实际生活中却缺少了这种基本的努力。典型的眼高手低表现。

  总结照成这方面的原因:1.因为学生现在仍在安逸,舒适的校园中生活,对激烈的社会生活没有足够的了解。在经济上仍依赖父母,忘却了就业压力带来的紧张感,每天仍是如中学生活,上课、下课,对就业缺乏了准确的了解和认识。2.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不到位。同学们表示,虽然学校开设了就业指导课,但只是泛泛的讲些大道理,缺少了实际的操作能力。

  二.大学生个人能力存在缺陷,自我认识不足

  自我认识包括个人的兴趣与特长、个人的性格与价值观、个人所选定的目标与需求、个人的情商、个人的工作经验、个人的学历与能力、个人的生理情况等个方面,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对部分用人单位的了解,发现社会所需要的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综合素质应该包括思想健康和道德、自律、讲诚信,善于协调、容易与他人合作的品格,以及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知识和基本的法律法规知识。

  调查显示,有60%的大学生认为造成就业难的状况,除了社会压力大,企业用人少的因素外,主要问题还是在于自身的工作经验的缺乏,缺少实战经验是致命的因素。目前大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缺失,突出表现为相对缺乏社会实际工作经验,缺乏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缺乏艰苦创业精神,在与人合作与沟通方面存在着障碍。在调查中发现,有57%的同学认为自我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关系是自己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难题。

  职业生涯目标是指可预想到的、有一定实现可能的目标。而职业目标的选择并无定式可言,关键是要依据自我实际,这就要求我们要对自己有所了解。通过个人分析认识自己,估计自己的能力,确认自己的性格,发现自己的兴趣,明确自己的优势,衡量自己的差距,并以此来开发自己塑造自己,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然而调查表明,大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兴趣、职业倾向都缺乏深度了解,自然对职业生涯目标是模糊的。

  三.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职业期望状况

  影响职业期望因素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声望地位稳定性因素(地理位置与单位性质、社会经济因素),内在价值因素(是否能发挥自己的才能、自己的理想),外在价值因素(家庭的经济条件、薪水和福利、)。在调查中,被调查者薪酬和福利、地理位置、单位性质、自己的理想、家庭的经济条件、父母的决定、社会经济因素、是否能发挥自己的才能,按自身在选择工作时所起作用从大到小排序。其中在职业选择中考虑的首要因素的选择情况,薪酬和福利、地理位置、单位性质和父母的决定为同学们所所首先考虑下的,接下来是自己的理想、是否能发挥自己的才能、家庭的经济条件、社会经济因素,男女生没有显著的差异。

  据调查发现,以往的学生对自己就业后工作的要求,无论是单位性质反面还是薪资方面,要求都比较高,但现在的就业形势似乎不允许初出茅庐的学生有挑工作的机会了,大学生们的要求也降低了很多,大部分同学都表示可以接受“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对于以后将从事非专业的工作,有61%的同学都表示可以接受,看招聘单位给出的工资待遇和发展前景。但在就业公司选择时,有58%的同学希望可以再外资企业和**部门工作,对那些民资企业只有极少部分的同学表示会考虑,这也是大学生好高骛远的.表现,似乎也有点不切实际。

  几点意见:

  从调查显示目前大学生对就业的态度表现为:1.对就业形势的关注度比较少。2.个人能力存在缺陷,自我认识不足,缺少实战经验是致命因素,没有准确的目标3.大学生的职业期望还是比较高。

  (1) 学校要切实做好学生的就业工作, 尽快完善就业指导体系

  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的工作同等重要。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属于就业匹配的促进措施。其核心在解决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通过向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接受职业指导, 帮助他们进行有效的职业决策。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高等院校应通过改革传统的管理体制,逐步形成和建立一支高素质和职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 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服务和就业帮助。具体措施包括建立大学生就业信息系统, 并与全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联网,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建立职业指导机构,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估、职业开发以及制定工作寻找战略,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信息与指导服务;建立职业指导课程,列入学校教育课程内容和教学计划,实施在校学生的就业指导与实*政策等等。

  (2) 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

  首先大学毕业生要认清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当前全社会就业形势比较严峻,除了表现在就业需求与劳动力供给的矛盾外,城镇和农村就业问题同时出现,新生劳动力就业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相互交织,这为大学生就业增加了困难。因此大学生要消除“眼高手低、有业不就”的思想,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正确的就业观。调整自己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想法,到基层去谋求发展,到艰苦的地方去创业。其次转变到灵活就业,先就业、后择业的动态就业上来,转变到行行出状元,“干一行、爱一行、干好一行”的敬业观念上来。最后认清自身的素质和条件,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不盲目攀比,寻找与自身条件相适应的、适合于自己的用人单位。毕业生应当给自己做出一个正确的评价,自我评价要全面、客观,既要看到长处的一面,又要看到短处的一面,既要对某一方面的特殊素质进行具体的评价,又要对其他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既要考虑全面的整体因素,又要考虑到其中占主导地位的重点因素。

  (三)大学生要提高自身的能力,在校期间也可以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如学校安排的社会实践,社团的下乡活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招聘会,也可以在不影响自己学业的前提下去找一份兼职,提前适应社会生活,了解现在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积累一些社会经验,丰富自己的阅历。这些都是将来找工作的资本。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10

  *年来,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日渐突出,并且呈上升发展的趋势。.由于毕业生处于毕业――择业――就业的人生转折关头,其思想状态,精神面貌,心理变化均存在着较大的调查意义。

  有那么一群人,他们已大学毕业但至今未就业。当我们不断在讲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时候,他们在想什么?他们的家庭是什么感受?我国大学扩招后,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一方面和x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毕业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就业是民生之本,毕业生就业是我国就业问题中带有战略性的核心问题。然而毕业生毕业就失业,早已不是危言耸听,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当前我国一系列就业问题中一道特殊的难题。

  如何正确分析其原因,拿出科学的解决办法,是我们大家共同思考以及共同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随着美国金融危机波及范围的扩大,全球进入了新一轮的经济困难期,首当其冲的就是各国的企业。而企业受难的同时无疑给毕业生就业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压力。

  金秋十月,大学城中涌现出了这样一类人,他们西装革履,手提公文包,形色忡忡,步履焦急,他们就是在求职路上的毕业生。毕业生就业难这是一个老话题了,年年提,x、社会、学校年年在努力,而毕业生则年年撞的头破血流。今年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形势一片暗淡,不少企业进行了大面积的裁员,大多数企业则选择大幅度缩减招聘人数,这对毕业生就业来说无异于火上浇油。虽说是所谓金秋的季节,远在太*洋另一岸接踵而至的消息带来的却更多的是冬天的寒意。

  如此危机四伏的经济环境下,不少公司都或多或少的面临着各种困难,国内外诸多公司收缩开支,压低成本,而在这当中,人力成本便成为了一个他们不得不考虑的因素,于是乎,如今的毕业生找工作也似乎变的'比往年更难。

  一、经济危机下毕业生就业问题剖析

  X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卷全球,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下,高速发展的x并不能独善其身,在一些地区、一些领域,经济危机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经济危机下,很多公司开始裁员,招聘需求大幅减少,这使得x的劳动力市场压力异常巨大,尤其是毕业生就业问题异常突出。*期,x社会科学院发布的X年《经济蓝皮书》指出:预计到X年底,将有100万名毕业生不能就业,X年还将有592万名毕业生毕业面临找工作,毕业生就业问题非常严峻。X年沪上高校毕业生比今年增加9000人,突破15万人大关,又遇到全球金融危机,就业形势雪上加霜。

  二、综上我们分析得出毕业生就业难主要体现在以下这两点

  1.缺乏胜任力

  现在高校培养的毕业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实践非常缺乏,即便是对实践要求极高的技工类,很多学校因为种种原因取消和减少了实践的课程。大量理论的课程让学生在专业方向上的收益是有限的,缺乏实践能力的毕业生成了纸上谈兵的高手。

  企业是非常现实经济实体,需要的人就是能够给企业直接带来绩效的人,而纸上谈兵的毕业生并不能马上给企业带来绩效,还要搭上老员工给为其辅导,从而影响了企业的整体绩效。现在很多企业都停止了招聘新员工,尤其是毕业生,即便招聘也是有实力的公司进行的优中选优的战略性人才储备;而有些有实力的公司,在进行人才的战略性调整,希望通过现在的经济危机带来的变化,招募和储备一批中高端人才和优秀的技术骨干,从而迎接经济危机过去后的新的发展。我国的教育思想仍然秉持着应试教育的思想。这种思想同样延伸到从事高等教育的大学中。所以,大部分的学生仍然是被动地传授知识与技能,缺乏对事物的探索与分析能力,缺乏一定良好的心理素质。所以,高智商低能力的毕业生随处可见。有一位19岁的四川大学的学生在放暑假时想要看看自己的女朋友,为了给女友一个惊喜。他并未告诉自己的女友,只身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后来他迷路了。无奈之下,他竟站在街上大哭起来。直到警察赶来才解决此事。在危急时刻,人类最基本的应变能力,生存能力,我们认为他没有。一个重点大学学生,我们可以完全不用怀疑他的智商。不过我们也同时慨叹教育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我们的大学是作什么的?我们为什么要上大学?我认为求取真知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大学应该锻炼的是获取真知的能力和方法,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方法,良好的心理素质。总之,大学教给我们如何做人的方法和能力。这就是我们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显然,我们毕业生缺少这样一种能力,也同样缺少一种好的心态。社会上出现许多由毕业生心理问题而引发的事件如:清华大学学生用浓硫酸泼熊。

  由此可见,毕业生应该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2.供过于求

  在没有出现经济危机的时候,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也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从整个就业情况看,毕业生的供给明显大于实际需求。不是总量的供过于求,而是结构性的供过于求,主要是培养的毕业生的方向及毕业生所应该学*的内容和社会的实际需求是脱节的。

  企业用人的时候,首选是相关专业,其次是高潜质的人,因为企业在发展期需要大量的人员补给,有些人是可以在工作过程中逐渐培养的,这也为一部分专业不对口的毕业生解决了就业的问题。我国的gdp当中,第一,第二产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第三产业占的比重较少。同时,我国又以出口商业为主,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工小商品为主,而这些产业并不需要这种高素质人才。国外恰好相反,西方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相当发达,正是这中第三产业即服务产业对毕业生这种搞素质人才,才会大量要求。所以国外的毕业生的需求无法满足当前毕业生就业要求。所以,毕业生就业问题尤为突出。电子产业,管理业都好似第三产业的范围,而这些产业正式对高素质人才需求大的产业。X年的就业报告分析中调查社会对不同毕业生的需要,大专生占49、16%,本科生占65、52%。研究生占66、66%。研究某一专业领域的研究生仍然被大多企业所热衷。在专业排行榜上,前十一名分别是工商管理、电子信息、经济、机械、外域、土建、医药、法学、交通运输、化工、制药。第三产业仍是前列。

  X年由美国的金融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袭卷了全球。雷曼兄弟、花旗等有着百年历史的银行相继倒闭。这场危机同样波及到了x。我国的市场经济由于开放度有限,所以受损程度有限。不过,这次危机同样给x带来了很x动。我们多年以出口商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显现出了他的脆弱性,大批订单急剧减少,企业亏损严重,成百上千的中小型企业已经停产倒闭,农民工提前返乡,由金融危机而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同样影响了毕业生就业。大部分的企业已经开始裁员,不准备招聘人员了。所以,打部分毕业生面临无业问题。甚至一些研究生不得已去卖肉等等。

  当经济危机到来的时候,企业普遍实行的保守的发展战略和紧缩的财务战略,一方面人力资源的补给大幅减少,另一方面用于培养与培训的费用也大幅减少,在招聘的时候会对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优中选优。经济危机造成的结果是,无论是从结构看,还是从总量上看,毕业生的数量都是供过于求。

  三.针对上述问题我们不断探究着应对毕业生就业难的各种方法

  1.从毕业生主观的自身角度出发:

  毕业生应努力培养自身专业技能,同时,端正就业心态。

  2.从客观角度讲:

  毕业生应了解各专业的就业情况以及企业需要的人才类型与社会多接触,了解社会需求,关注各类就业动向,从而对症下药,为自身找到正确的就业方向与奋斗目标。

  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如果我们选择逃避,等待我们的将是无底的深渊,只有选择面对,际遇才会眷顾我们,我们才能看见明日的曙光。面对这一危机,国家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四万亿拉动内需政策,扩大基础设施建设等。前一阵,国家xx下阶层时差时说将毕业生就业工作放在重中之重,作为工作重点来做。xxx也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毕业生们交谈。可见,国家已经意识到就业文图的严重性,它与整个是个会的经济政治体制有着重要的关联。所以,解决它并不是一个想法,一项措施可以奏效的。我们必须结合x的国情,利用科学发展观,长远地,发展地看待整个问题。而这也是新时代毕业生应当具有的品质。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11

  一、调查目的

  社会需要的人才概念也随着这一发展潮流而产生变化,掌握当今社会真正需要什么类型的大学生,对大学生以后就业大有裨益。并且有利于在校大学生了解最新社会人才动态需求,做好准备。

  二、调查人

  ...等五人

  三、调查对象

  深入农村,城镇,企事业单位,调查走访社会各阶层

  四、调查时间

  20xx年**月**日--20xx年**月**日

  五、调查方法

  通过派发问卷进行调查,发放问卷共50份,收回有效问卷50份。(调查问卷及数据统计详见附录)

  六、调查内容

  通过对乡村、城市、企业及社会各行各业各年龄段人员的问卷调查,了解社会对大学生能力的要求,社会人士对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评价及期待,以及刚毕业已从业大学生给在校大学生的良好建议,对大学生的未来全面发展,成为满足社会市场需求的人才,实现人生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

  七、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中70%的被调察者属于25-45岁年龄段的各个学历层次各个行业的人。从调查中发现,大部分人对大学生关注度还是挺高的。80%的人对大学生未来的发展趋势比较乐观,70%的人认为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得十分努力,20%的人认为困难很大。我们不得而知,大学生的的就业前图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社会人士观念还是比较开放的,90%的人认为名牌大学学生的'能力并不比一般大学学生强,。只有保持这种客观的态度,社会、企业才会给大学毕业生一个公*竞争的*台,普通大学的毕业生们才会抛弃那些没有必要的包袱,减轻思想压力,以更加自信的心态在应聘面试的激烈竞争中完整的展示自我。

  调查显示,不同的人对“您认为现在什么专业的大学生更容易就业”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答案,例如:经济类、管理类,机械类、工程类,教育类、语言类,医学类、法学类,其他。这就说明,社会并不偏向任何单独某一类专业,俗话说的好“行行出状元”,只要我们肯虚心好学,脚踏实地的奋斗,都会创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不能老是抱怨自己没选对专业了或者是对所学专业失去兴趣了,其实,无所谓什么专业不专业,只要自己爱学*,不是专业的也能成为自己的专业。

  社会上认为,大学生的最大优势在于“自信,有理想抱负,可塑性强”、“有创新精神,思维活跃”。当代大学生最缺乏的必备精神是“勤俭节约,爱岗敬业”,在“诚实守信、责任奉献”方面也有待提高。让大学生清楚的了解自己的优势和缺点,有利于扬长避短,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严格要求自己,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调查表明,现代社会对大学教育相对满意,当代大学生极少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大学校园不只是从前人们赞美吟诵的“象牙塔”,更是一个锻炼能力、展示才干的舞台。被调查者普遍认为,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任务是“认真掌握专业知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制定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圈子”。大学生不应该在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现代书呆子,而应该接触社会,开阔视野,“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早点涉及。

  当今社会,大学生可以说是遍地开花、随处都是,竞争异常激烈,压力也随之而升。因此大学生切不可狂妄自大,必须及时充电,增加自身的“资本”,提高自己的价值。社会上认为大学生要找到理想的工作,除大学文凭外,“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优干、三好证书”等还是十分必要的。

  调查中,大部分人认为东部沿海发达城市是大学生较为容易就业的地区,因为东部就业岗位多,生活条件优越,可同时也存在劳动力供过于求,竞争更为激烈的弊端。还有不少一部分人认为大学生更应该回到家乡,因为家乡是从小长大的地方,对周围环境颇为了解,生活也更加便利。少部分人认为大学生应该尝试去中西部,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内陆地区慢慢发展起来,就业岗位空缺多,一切基础设施开始逐步建设,大学生如果能克服困难在那边安居乐业,也会过上美满的生活,另一方面,也会为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奉献自己的一点力量,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由此看出,只要大学生身怀真才实干,勇敢拼搏,艰苦奋斗,不只是贪图安逸享乐,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民众普遍认为,大学生择业前不应该首先考虑经济收入、生活环境、工作稳定性,而更应该注重个人发展机会和专业知识的应用,以更加长远的眼光看待自己的事业,不只局限在眼前。社会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社会最应该在政策方面给大学生加大支持力度,其次资金、技术方面也应该迎头赶上。经济危机下,大学后并没有被断了后路,还有很多选择的机会,比如考研、出国留学、考公务员、选调生、自主创业、直接就业等等。社会人士反映,大学生应该从大二就开始涉及就业上岗、人才市场方面的知识,大三时亲身参加社会实践,将学到的理论应用到现实中去,锻炼培养个人职场能力,积累工作经验,适应工作环境,为大四就业提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人们对大学生期望还是蛮大的,都为大学生的未来祝福。

  八、调查结果分析

  据调查,较受用人单位和社会认可青睐的大学生包括以下几点:思想素质较高;有事业心和责任感;有吃苦精神;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外语水*高、懂计算机知识;动手能力强;懂专业、会管理、善交际。而大部分群众对当代大学生的看法是:有真才实干,有专长,高素质,充满活力。待人有礼貌,孝老爱幼。这些优良传统应该具备。大学生是祖国下一代的希望,大学生的发展意味着祖国明天的兴盛。当代大学生活泼向上,青春充满激情,乐观自信,有理想有抱负的精神风貌必须发扬广大。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12

  随着大学毕业生的增多,以及高学历人数的增多,当代求职大学生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而且受到各方面的压力的影响,人才堆积,职业上岗比例失调,导致就业难上加难,真是应了一毕业就失业。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求职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范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校漂族越来越多。针对该问题我们随机调查本院学生对就业问题准备得如何,对将来就业前景的态度,并且将数据总结处理,发现以下几点:只有xx%的学生有一直关注就业前景,几乎没有人想要创业因为需要资金门路关系,xx%的人选择要继续深造,而且*乎百分百的大专生认为毕业实*需要关系人脉,专业成绩倒是其次。少部分学生认为个人素质很重要,应该注重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修养。能否充分的准备就业对当代求职大学生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它决定你是否能在将来的社会生存中胜出。对你将来发展做出正确的判断。

  一、问卷调查

  (1)调查范围:xxxxxxx

  (2)调查目的:了解xxx对就业的准备情况,使他们能正确认识到未来的就业情势。

  (3)调查方式:网上问卷调查

  链接地址

  结果表明本院学生对就业的准备情况不是很好,大多数求职大学生都不能充分地准备就业,导致出现了一些问题,随着各大高校连年扩招,每年毕业生人数也在逐年增长。虽然**在不断地增加就业机会,而面对不断增加的就业人群,那只是一点皮毛而已,供不应求的现象依然存在。求职大学生就业的问题仍然不容乐观。

  (一)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有以下几个特点:

  1、就业岗位与毕业生人数差距太大

  大家都知道,大学毕业为的就是能找到好的工作,可是,就业问题一直让大家困扰呢。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供过于求。每年毕业的求职大学生的数量比社会上所需要的就业岗位数量多得多;而且,这个差距还在逐年的增大。然而,用人岗位增加的比例却远远小于此。这也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一个直接原因。

  2.热门专业人才过剩

  前些年,出现了几个热门专业,如计算机,土木工程等等。不可否认,这些专业至今仍然是热门专业,仍然是社会的焦点问题。致使众多考生纷纷报考这些专业。大多数人都是这样认为的:既然是热门专业,那么社会上的'需求量就大,工作自然就好找。这话不假,可是,当所有的人都这么想的话,就会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虽然需求量大,但学*这些方面的人才更多,已经超过饱和。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扎堆现象。这也就是为什么热门专业的毕业生们找不到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

  3.薪水与自己心中的希望值不符

  很多大学毕业生,尤其是名校的毕业生,刚刚毕业,刚刚踏入社会,就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希望自己的薪水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从而对一些企业的相对较低的薪水不屑一顾。

  4.各企业选人挑剔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的问题。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是求职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求职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求职大学生。这将是应届求职大学生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企业是不会无缘无故不要应届生的。

  (二)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现状与分析

  1、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随着*年来高校的不断扩招,毕业生人数骤增。从整个国家来看,正在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部分国有企业的大量职工下岗待就业,同时,农村富余劳动力正在向非农领域转移,向城市流动的规模不断扩大。这样一来,给求职大学生就业带来巨大的压力,形势越来越严峻。

  2、大学毕业生就业结构不合理

  毕业生在就业中出现了结构性矛盾,包括地区结构、专业结构等。就业受到经济发展的影响,经济相对较发达的地区,就业形势好,人才非常多,就业渠道也比较畅通,而西部欠发达地区,就业情况比较糟糕,缺乏人才,又流不住人才,造**才流失,经济发展缓慢。

  高校要建立求职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有效机制。理顺就业指导工作的体制,建立相对独立的就业指导机构,并充实人员与配备,充分拓展机构职能。就业指导机构还应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在涉及到学校调整专业结构工作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最终促使学校培养的人才能充分就业。

  4、加强对求职大学生的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工作的目的就是促进毕业生充分合理地就业。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加强对求职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让他们知道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要做好哪些准备。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在教材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到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形式上,要引入多媒体技术,生动形象,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同时不要把就业指导课拘泥于课堂,要采用多种形式,如请一些优秀企事业人士做报告,开设模拟招聘活动,还应注意网络资源的利用,组建网上论坛,让师生可以在网上进行探讨。

  5、求职大学生应提高自身素质,更新就业观念

  目前就业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实际上是能力与素质的竞争,求职大学生要把就业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上。在求职大学生涯中,要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要充分利用高校这一*台,不断地塑造自己,完善自己,在提高自己的学*成绩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

  另外,求职大学生们要认清就业形势,主动学*和掌握就业技巧,提高择业能力,对自己要有正确的认识,合理地确定就业期望值。只有这样,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在就业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

  总之,能否解决求职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到一所高校的生死存亡,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解决此问题,要在**的指导下,积极应对市场,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拓宽就业渠道,更新就业观念。同时,求职大学生也要及早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积极面对就业问题。

  调查报告执笔人:xxx

  xx年x月x日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13

  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这个方面和国际经济形式*3年来连遭打击,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针对这一社会现象,我们小组做了一次网上问卷调查,共有548位大学生参与了回答。调查文件采用单项选择、不定项选择和主观题三种方式来回答问题。问题涉及大学生就业期望、就业素质的自我评价、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择业与就业的影响因素等方面,旨在对大学生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的相关问题进行实证研究,为高校就业指导和人才培养提供资料与对策研究依据。

  调查结果呈现出几个问题:

  一、多数学生对于“务实”有新的认识,就业期望趋向现实,主要表现在工作单位、工作区域等方面。

  (1)就业方向:先就业后择业成为第一选择

  大学生在职业取向方面优先考虑的前三项是“先就业后择业”、“先择业后就业”、“继续深造”,它们分别为41.76%、28.57%、27.84%。调查显示,在面得就业压力时,多数学生表现出特有的自信与成熟。

  在此问题的选择中,特别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继续深造”,这选项占27.84%,有过四分之一学生希望继续学*,而且此风*年经久不衰,且越演越烈。究其原因:一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影响和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二是就业竞争激烈,优越的职业需要优秀的高层次人才;三是心理因素,有的大学生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回避即时就业等因素。这一现象值得认真分析研究,其利与弊何在?其利在于缓解就业压力,促进人才素质的提高,改善我国人才结构,增强我国高级人才的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忧虑的是它反映出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欠缺,社会压力的承受力不够,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有相当部分的大学生选择了回避的方式,职业期望趋于“非风险化”。这种现象还可以从学生对就业前景的评价中看出,22.92%的同学对就业前景持有“不容乐观”的评价,这里除了客观实在的因素影响外,更多的是学生的心理素质因素问题。由此可见,高校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心理辅导工作是必要的'。

  (2)就业取向:就业地区首选经济发达地区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在选择就业地区时,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占66.54%。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经济发达地区除了有较可观的工作待遇外,经济发达地区与国际接轨更便捷,更能为就业者提供再学*提高的机会,这与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密切相关。二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机会较其他不发达地区的高,且就业岗位多元化,这是吸引学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14

  一、中国经济走势

  1.当今中国经济发展面临四种压力影响:

  第一种影响:受到欧美经济放缓影响。

  第二种影响:中国经济发展或到了拐点。

  第三种影响:人口红利率的下降。

  第四种影响:多年来结构性矛盾的充分暴露。

  2.中国今明两年经济增长预期 亚洲开发银行(ADB)20xx年XX月2日公布20xx和20xx年最新经济展望报告,中国今明两年经济增速料分别为7.6%和7.4%,据有关统计数据,中国GDP增长估计7.5%,保8难以持续。

  3.中国的经济增长的动力源分析 *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于消费、投资和出口(俗称三驾马车)。

  A、20xx年,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为38.6%,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为37.7%,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为23.7%。

  B、20xx年,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为37.3%,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为54.8%,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为7.9%。

  二、欧美**债务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首先,受欧美经济低迷影响,世界经济复苏的步伐将放缓。其次,内外环境的变化,使得20xx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成为大概率事件。

  现阶段,中国的经济面临通货膨胀压力、财政债务和生态环境恶化等多种压力,使得**下决心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不再以GDP增速考核地方**官员等措施。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减速是大概率事件。

  三、世界经济低迷对我国就业的影响

  中国受欧美经济持续低迷、国内经济转型的影响,20xx年预计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继续回落,出口增长乏力,致使大量的企业减员或倒闭,加上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攀升,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据有关统计,中国GDP每下降一个百分点,将会减少就业岗位XX0-200万人。出口每下降一个百分点,将会有30万至50万人失业。

  四.*几年大学生就业形势

  1、十二五期间的就业形势 人社部部长尹蔚民依然用了严峻二字。一方面,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很大,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格局并未改变。

  2、*两年我国大学生的就业状况 20xx年人社部和教育部组织开展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大调研。调研显示,*两年绝大多数高校毕业生是在中小企业就业,去中西部就业的毕业生比重逐步提高。 从学历上看,研究生初次就业率最高,本科初次就业率略低,高职高专初次就业率最低。从专业看,工科毕业生就业率较高,理科和文史哲类毕业生就业率较低。从毕业院校看,重点大学就业率较高,普通本科和独立学院就业率较低。 值得关注的是,已就业者中,部分毕业生流动性较高。

  3、当前大学生就业的心理 一些高校毕业生宁可成为大城市中的漂族和蚁族,也不愿意到二三线城市和基层就业。多数高校毕业生仍然希望在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就业,希望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生活和就业,到中西部地区、城乡基层、中小企业就业的积极性不高。

  4、大学生扎堆大城市

  一是我国区域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不*衡,且短时间之内难以改变。经济越发达的地方就业机会也越多,发展空间越大,导致高校毕业生倾向于在城市、在高收入行业求职就业。

  二是制度上存在障碍。现行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户籍制度、干部人事制度与市场就业机制还不完全适应。以干部身份和户籍为基础的管理方式与社会劳动力资源的统筹管理不协调,导致就业机会不均等,就业政策不*衡,毕业生在地区之间、企业与机关事业之间流动仍然存在障碍,毕业生身份转换困难,就业渠道不畅通,进一步加剧了结构性矛盾。

  三是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需要大量毕业生,但工资待遇相对较低、发展空间较小,部分企业用工不规范,对毕业生吸引力有限;基层教育、医疗、农技等部门急需人才,但由于编制限制等原因,吸纳毕业生能力有限。

  5、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一、我国中小企业太少,就业容量不大。

  二、专门人才素质未达标,造成岗位难得其人。

  三、人才供求信息不畅,造成职位浪费。

  四、结构失衡是就业难的主要因素

  A、时间结构 大学毕业生供给增长的速度远高于经济增长。

  B、区域结构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区间与城乡间差异,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很难对大学生形成有效需求,而且在较长的时期内,地区性的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都将难以改变。

  综上情况所述,阳光大学生网给20xx年大学生毕业生提出以下建议:

  1、关于职业生涯规划:

  现在职业规划当中,很多时候会对学生有一种误导,就是给学生们过早的制定了一个职业点,比如根据你的'个性、特征等来评定你就适合做什么,过早的给学生定了一个框框,告诉学生就这个职业最适合他,这就对学生造成了束缚。其实我们的学生不明白,人的这种个性的东西是不断的变化的,比如讲我的兴趣、我的能力,甚至我的价值取向,它是随着外部的环境的变化和自己的学*,自己的体会,是在不断调整的。

  2.转变观念是实现顺利就业的关键:

  大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个性、能力、作出个性化的职业选择,不把求职的目光盯在传统的集中的区域、行业、单位,拓宽求职的视野。 改变短期求职为较长期求职在选择工作时,大学生不能太理想化,一个人可能要经过3至4次的选择,才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所以对第一份工作不要太挑剔了。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15

  【摘要】*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不断进行改革,高等教育加快了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步伐,高校大学生数量迅速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现。如今现在的岗位越来越多,但是真正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的大学生少之又少,那么新时代的大学生如何在毕业时候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是每个大学生都要做充足的准备,通过本次实践调查,分析大学生就业状况以及大学生为就业所需要提高的素质能力和就业工作指导,寻求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途径。

  引言:

  如今中国的就业形势将异常严峻,企业用人需求下降的趋势难有根本性转变;回流的农民工以及新增的需要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将面临难以转移就业的问题,导致农村失业问题加重;城镇低学历青年以及规模不断增大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将更加困难。随着我国现阶段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社会可提供的就业岗位增长缓慢,因而造成就业矛盾十分严峻。同时,毕业生就业市场化与毕业生滞后的就业观之间的冲突显得十分突出,毕业生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就业的态势尚未形成,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这些都影响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 时下又将是毕业生就业的高峰期,为了更好的了解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和对目前就业形势的认识,我们组织了此项调查,由此进一步分析大学生的就业前景,以便为学校提供未来就业指导工作的资料与对策依据,也使在校大学生在整个大学学*期间进行以提高就业竞争力为目标的就业准备,培养大学生追求最优选择和最佳就业的精神与品质。

  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问题分析:

  (1) 就业市场供需失衡

  大学生的就业源于市场的需求。一方面,毕业生人数每年呈上升趋势,给劳动力市场的消化造成难度。另一方面,在金融危机冲击之下,劳动力需求不足与新增劳动力需求萎缩;再者,企业用于培养与培训的费用大幅减少,企业在招聘时首先考虑专业对口、综合职业能力强的毕业生。

  (2)大学生存在观念误区且缺少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做事眼高手低,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脱节,还存在就业后稳定性差、离职率高的问题。只选择在发达地区、高薪部门工作,不愿意去偏远地区工作,虽然他们对社会生活显示出较强的热情与好奇,但缺少理性思考与合理规划,表现在工资的高低、待遇的好坏成为择业的首要准则。而对职业规划,更多的人忽视其在就业过程中的重要指导作用,多数学生都没有详细、科学的规划。因此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将直接影响大学生未来的前程,避免大学毕业生在盲目求职过程中造**力资源不必要的浪费。

  (3)实践能力弱

  很多学校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学*,忽视了他们的实际动手与操作能力,有知识储备而不会灵活运用已成为大学生的普遍现象。虽然有些学校开办社会实践课,试图让学生所学到的课本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但是安排的时间太少,实践效果并没有达到,导致了大学生缺乏实践能力,只能纸上谈兵。

  (4)对就业形势和政策及就业过程不了解,存在信息不对称

  调查显示,70。63%的学生对20xx年的就业形势和政策及就业过程不了解,信息不对称严重影响毕业生的择业与就业。他们只顾埋头苦读、热衷考证或忙于各类社团活动,却忽略了解就业形势和政策及就业过程的重要性,而在实际就业供需矛盾面前束手无策,另外用人单位招聘信息的发布缺乏时效性。

  关于高校问题:

  (1)毕业生就业情况已成为衡量高校办学成效的重要标志。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职业能力之缝谁来填?目前情况下高校得担此大任。高校应该努力提高办学水*,应转变观念,把握教育国际化的潮流,加强世界高教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全面提高办学水*。高校教学改革与社会发展、国家建设需要紧密结合。不断进行教育改革,高校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快调整高校专业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专业设置、课程结构要满足市场所需;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反馈”、“高校生源报考录取比预警”等系统,根据不同专业科学地制定扩招规模;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控制长线专业的发展规模,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的专业要减少招生数量甚至停止招生。

  (2)发展职业培训机构,大胆尝试校企联姻。刚从学校里出来的学生除了动手能力弱外,表达沟通能力也普遍存在问题。学校应增设职业培训机构或增加职业素质教育课程,包括商务礼仪、心理健康、与人沟通、融入团队等内容。将职业素质培训与实*结合起来,真正使毕业实*起到缩小、弥合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之缝的作用。

  关于大学生自身的应对与改变:

  自强自立,努力增强综合素质,树立科学就业观 首先,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当代大学生必须有把自己事业与国家进步、社会的发展及人类的文明融为一体的品格,崇尚***美,坚持真理,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要争取知识广博,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创新精神,随机性、灵活性的思维方式,做到因人、因时、因事而异。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面临更加激烈社会竞争,能视变化为机遇,视困难为坦途,有顽强的自制力,坚定的信念,及对生活充满期望,充满热情。选人标准要合理。用人单位要根据自身规模、性质、发展状况、岗位实际,制定相关岗位说明书,细化岗位职责,按照岗位的要求,制定合理选人标准,确定招聘人员质与量。第三,确定科学招聘程序。要确定招聘考核的程序,制定考核内容,在按程序进行考核后,择优录用。 总 结 本次调查仅局限于徐州地区的高校,时间仓促,收集的数据虽不能全部体现中国当今大学生的就业状况,但是这些数据基本反映了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金融危机使得我国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大学生就业难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这种情况下调查分析大学生就业状况,从中探讨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方法。缓解和解决大学生就业难不仅需要依赖经济发展,也离不开体制改革和观念更新。解决毕业生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学校、学生自身和企业单位等各个方面,需要**管理部门、高校、社会、企业,包括毕业生本人的共同努力。**应重视研究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社会分工。继续推进就业体制改革,明确国家、高校和劳动人事等**部门的职责和管理权限。确立学校在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地位及应承担的权利义务。加快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使毕业生就业工作摆脱目前困境,走上正轨。

  结言:总之,就业难既有客观的因素,也有主观的多种原因。要解决这个问题,**部门就必须加大对就业扶持的投入,制定一些积极的就业扶持政策;企业要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做到不轻易裁员,在招聘过程中,不要过分强调经验,给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一个机会;学校要做好全方位的就业服务工作。除此之外,就业问题的解决还是要靠大学生自己,这也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所在。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菁选(扩展2)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菁选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15篇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报告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1

  随着大学毕业生的增多,以及高学历人数的增多,当代求职大学生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而且受到各方面的压力的影响,人才堆积,职业上岗比例失调,导致就业难上加难,真是应了一毕业就失业。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求职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范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校漂族越来越多。针对该问题我们随机调查本院学生对就业问题准备得如何,对将来就业前景的态度,并且将数据总结处理,发现以下几点:只有xx%的学生有一直关注就业前景,几乎没有人想要创业因为需要资金门路关系,xx%的人选择要继续深造,而且*乎百分百的大专生认为毕业实*需要关系人脉,专业成绩倒是其次。少部分学生认为个人素质很重要,应该注重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修养。能否充分的准备就业对当代求职大学生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它决定你是否能在将来的社会生存中胜出。对你将来发展做出正确的判断。

  一、问卷调查

  (1)调查范围:xxxxxxx

  (2)调查目的:了解xxx对就业的准备情况,使他们能正确认识到未来的就业情势。

  (3)调查方式:网上问卷调查

  链接地址

  结果表明本院学生对就业的准备情况不是很好,大多数求职大学生都不能充分地准备就业,导致出现了一些问题,随着各大高校连年扩招,每年毕业生人数也在逐年增长。虽然**在不断地增加就业机会,而面对不断增加的就业人群,那只是一点皮毛而已,供不应求的现象依然存在。求职大学生就业的问题仍然不容乐观。

  (一)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有以下几个特点:

  1、就业岗位与毕业生人数差距太大

  大家都知道,大学毕业为的就是能找到好的工作,可是,就业问题一直让大家困扰呢。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供过于求。每年毕业的求职大学生的数量比社会上所需要的就业岗位数量多得多;而且,这个差距还在逐年的增大。然而,用人岗位增加的比例却远远小于此。这也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一个直接原因。

  2.热门专业人才过剩

  前些年,出现了几个热门专业,如计算机,土木工程等等。不可否认,这些专业至今仍然是热门专业,仍然是社会的焦点问题。致使众多考生纷纷报考这些专业。大多数人都是这样认为的:既然是热门专业,那么社会上的需求量就大,工作自然就好找。这话不假,可是,当所有的人都这么想的话,就会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虽然需求量大,但学*这些方面的人才更多,已经超过饱和。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扎堆现象。这也就是为什么热门专业的毕业生们找不到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

  3.薪水与自己心中的希望值不符

  很多大学毕业生,尤其是名校的毕业生,刚刚毕业,刚刚踏入社会,就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希望自己的薪水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从而对一些企业的相对较低的薪水不屑一顾。

  4.各企业选人挑剔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的问题。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是求职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求职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求职大学生。这将是应届求职大学生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企业是不会无缘无故不要应届生的。

  (二)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现状与分析

  1、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随着*年来高校的不断扩招,毕业生人数骤增。从整个国家来看,正在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部分国有企业的大量职工下岗待就业,同时,农村富余劳动力正在向非农领域转移,向城市流动的规模不断扩大。这样一来,给求职大学生就业带来巨大的压力,形势越来越严峻。

  2、大学毕业生就业结构不合理

  毕业生在就业中出现了结构性矛盾,包括地区结构、专业结构等。就业受到经济发展的影响,经济相对较发达的地区,就业形势好,人才非常多,就业渠道也比较畅通,而西部欠发达地区,就业情况比较糟糕,缺乏人才,又流不住人才,造**才流失,经济发展缓慢。

  高校要建立求职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有效机制。理顺就业指导工作的体制,建立相对独立的就业指导机构,并充实人员与配备,充分拓展机构职能。就业指导机构还应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在涉及到学校调整专业结构工作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最终促使学校培养的人才能充分就业。

  4、加强对求职大学生的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工作的目的就是促进毕业生充分合理地就业。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加强对求职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让他们知道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要做好哪些准备。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在教材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到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形式上,要引入多媒体技术,生动形象,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同时不要把就业指导课拘泥于课堂,要采用多种形式,如请一些优秀企事业人士做报告,开设模拟招聘活动,还应注意网络资源的利用,组建网上论坛,让师生可以在网上进行探讨。

  5、求职大学生应提高自身素质,更新就业观念

  目前就业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实际上是能力与素质的竞争,求职大学生要把就业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上。在求职大学生涯中,要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要充分利用高校这一*台,不断地塑造自己,完善自己,在提高自己的学*成绩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

  另外,求职大学生们要认清就业形势,主动学*和掌握就业技巧,提高择业能力,对自己要有正确的认识,合理地确定就业期望值。只有这样,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在就业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

  总之,能否解决求职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到一所高校的生死存亡,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解决此问题,要在**的指导下,积极应对市场,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拓宽就业渠道,更新就业观念。同时,求职大学生也要及早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积极面对就业问题。

  调查报告执笔人:xxx

  xx年x月x日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2

  那么到底中国的大学生教育和就业发生了什么问题,我认为有必要进行客观和较为深入的探讨,在暑假期间我在山东大学以及山东农业大学做了调查。经过调查,我发现三方面状况:第一.大学生就业难很大原因是因为对收入要求过高。第二.在本科生出现就业报酬低的状况后很大一部分人选择了继续考研。第三.随着考研大军的不断扩大,出现了一大批校漂族,即那些大学己经毕业,却仍留连在校园内或者学校周围的人群。下面分别对以上情况做一下介绍:

  调查过程:

  一. 大学生就业难,普遍觉得报酬太低。原因何在?

  首先,从人力资本投资和收益的角度看,不能片面地责难大学生对工作岗位,特别是对收入水*的抉择,大学生谋求较高收入的工作岗位是有道理的。在查阅相关资料计算后发现:城镇小学、初中、高中和中专、大专和本科、硕士、博士各学历阶段毕业人力资本量分别为20xx年价格人民币3.1万、4.9万、7.4万、 19.4万、31.6万、49.8万;各阶段新增人力资本边际收益率(高学历与低学历收入之差比以本学*阶段投资新增人力资本量),分别为9.8%、 2 2 .2%、 11.0%、 4 .7%、 18.8%、14.6%。可以看出,从中等教育水*培养到高等教育水*,需要人力资本投资12.1万元,边际投资很大。据有关调查资料,目前大学毕业的*均工资水*为每月1700元左右,高中和中等教育毕业的为1500元左右,大学投资收益率仅为4.7%。这样低的边际收益率,对大学阶段的人力资本投资是极不合算的。因此,大学生及其家长找一个能回报大学阶段投资的收入水*的工作岗位,就是投资对合理收益的追求,是经济人最理性的反应,而简单说大学生择业条件太高,挑三拣四,从成本收益理论讲,是毫无道理的。否则,从投资回收角度讲,他无法收回大学阶段的教育投资,实际是亏损的,那又何必要上大学呢?

  再次,大学生需求方面也存在着深层次的体制问题。主要是民间投资受到制约,中小企业数量人少,民问中介、社区等组织不发达,自由职业者受到限制。日本1.25亿人口有6 6 0万个中小企业,中国*13亿人口只有7 0 0万个。从世界性的规律来看,一个国家的企业,99.5%以上是中小企业;观察中小企业数量与在企业中就业人员的关系,中小企业*均从业者为10人左右:而从就业的结构看,一个国家65%80%的劳动者在中小企业就业;随着发展水*的不同,每千人企业数量也不同,发达国家中小企业数量*均每千人50个左右;而许多大学生毕业后,为中小企业的技术工人、管理人员、创业者等,中小企业就是大学生就业的最多去处。中国为什么就业难,就是因为每千人中小企业数太少。除了社会、家长和大学生吃皇粮、官本位等观念外,办企业市场准入门槛高、时间长、手续多、成本大,开办企业后贷款难,**收费项目多,中小企业很难经营和成活,是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太少的最主要体制原因。

  另外,我觉得应该从大学生本身找原因。作为企业,他所支付给员工的工资肯定是建立在员工能为他提供经济效益。显然,能为企业带来越来越多的经济效益得到的报酬就会越多。那么一个本科生究竟能为企业带来什么呢?据调查:1.教育培养的技能性和创业性人才较少。大学教育中企业所需要的培养。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的专业、课程、实验、操作、实*等较为缺乏,许多毕业的大学生到企业后,实际操作能力较差,无法适应岗位需要。而在大学中几乎不开创业课程,大学生毕业后,对于怎样开办一个企业,怎样研究和开拓市场,怎样进行核算,怎样经营和管理企业等等,一无所知。另外,现在大学生的观念上也存在一些问题。我们的大学教育过去是培养吃皇粮、捧铁饭碗人才教育。大学毕业后一般分配到党政社团、国家事业、国有企业单位计划分配,工资有一定标准并稳定提高,除了国有企业外,工资来源为财政经费,在过去大学生毕业数量较少的情况下,大量的分配到这些单财政还负担得了。现在,党政社团、事业单位都在进行机构改革和人员精简,国有企业每年也要减出几百万人来。现在还有很多人能从这种思想中走出来。

  二.考研又在逐步演变成很多人的独木桥考研大军急剧增加。校漂族实在太难。

  大学毕业了,但仍有人漂在校园

  校漂族在扩军,这已成为社会和媒体关注的一个热点。所谓,是指那些已经毕业,却仍留连再校园内或者学校周围,经常到学校用餐,到学校图书馆查阅资料或参加学校一些讲座,闲暇是逛学校周边的小店

  校漂族到底有多大比例,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切的数字。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生活到底是精彩还是无味?让我们走进校漂族,了解一下他们的生存与心理状态。

  坚决拼一个美好的未来是他们的目标。他们已经觉得没有退路了。所以他们很苦这是我的感觉。

  6点多起床,接着到教室自*,然后在学校食堂吃饭,晚上自学到10点多,最后回到自己租的小屋。在山东大学的自*教室里,我跟这位校漂族的一员聊了起来。在大四考研失败后,他决定再考。我们是校园里的'大五生,从外表看,我们跟师弟师妹们没什么两样,宿舍、食堂、图书馆三点一线。我们在依赖和利用学校的资源,只是我们的心不再为外边多彩的世界所诱惑了,我们没有多少漂的资本呀。

  另外,我还见到一位三次冲击考研的。前两次都是功亏一篑,尽管他的精神压力很大,但他说我已经没有退路了,他家庭状况不是很好。

  他只能节衣缩食,每天天未亮就从自己与别人合租的小屋于出来,在教室一呆就是一天,晚上很晚才回家,一天三餐几乎都在啃面包或方便面。拼一个美好未来,这几乎是所有校漂考研族的共同心愿。一时找不到一个好工作,考研也许就是一个别无选择的选择了。对校漂族而言,或许是人生的一个新的起点。

  去年,国家就业制度规定:未落实工作单位的高校毕业生,学校可根据本人意愿,其户口两年内可继续保留在原就读的高校,待落实工作单位后,将户口迁至工作单位所在地。这一规定的出台,使户口留在学校的尚未找到就业单位的学子,更是把校园作为一个人生的缓冲地带。

  暂缓就业成为许多大学生的选择。住在学校附*,他们感到有一份安全,有一份归属与依靠,这也许是他们心中本能的选择。有专家说,部分学生进入社会后心理上仍然未断奶,无法适应社会,因此选择重回学校寻求心灵的依靠。这种解释虽过于绝对,但对校漂族而言,对校园的归依情结确是无法排解的。

  当然,校漂族工作暂无着落,经济拮据,也是他们选择继续留住校园的重要原因。住在学校附*,傍依学校的食堂、图书馆等,生活经济实惠而方便,还可以充充电,查查资料。就连学校周围的各种商店卖什么,哪家东西最便宜、哪个餐馆有什么地方菜,我们都一清二楚。这是一位山东的校漂族告诉我他们在学校附*的原因。

  哪儿漂都是漂,干吗浪费学校这份难得的资源呢?有许多校漂族,他们更多是看重了学校的资源和校园氛围。

  毕业之后,在选择居住环境时,总是不自觉地把所选地点和校园做比较,后来虽然也曾在单位附*租过房子,但学校里的图书馆、阅览室、自*教室,这些曾经让我留下汗水和身影的故地,总也挥之不去,最后,我又搬回了校园。刚毕业半年多,对于家在外地的我,校园是我对这座城市最熟悉的地方,也是精神上的一个家。

  但很多学校认为,轻易办理暂缓就业而加入校漂族这一群体,不应提倡。一方面,他们占用了学校资源,对那些即将毕业的高校学生产生了不良影响,也不利于学校的管理;另一方面,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放弃正当时候的就业机会,盲目地被这一群体同化而做校漂族,将来就业会更困难,先就业再择业应该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再一方面,选择校漂,其实对学生本人也不利,校漂期间档案记录是中空白的,容易使用人单位产生疑问,不利于本人就业。

  调查总结:

  两天的时间中,我接触了很这样的校漂族,很多时候我都被他们的这种精神感动着。他们真的很苦!我感觉到他们所承受的不仅仅是生活上的拮据,而更大是他们所承受的巨大精神压力,用他们的话说,他们己经没有退路了。从心底里我佩服这些人。但我觉得这不是一种正常的状况,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毕业后勇敢面向社会,理性分析,理性选择,去寻找适合发挥自己才智的新天地,自立自强,回报社会,这才是进取的人生态度,而不应该把考研作为自己的全部。校漂族的形成,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多数应该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他们漂泊的生涯也是为了寻找更好的人生起点,这是它的积极意义。它作为人生角色转换的缓冲带,从容地规划一下人生生涯,也许半年,也许一年,这些都是很正常的。但这种生存状态不宜过长,不应该成为一种生存常态。一味沉迷其间,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是不可取的。漂的感觉很自由,但毕竟无根,不稳定,成本也比较高。另外,作为学校,也要及时调整教育内容,除传授系统学科知识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让学生顺利完成校园与社会的对接。就业难,考研难。

  对于以上问题,解决大学生就业难、收益低问题,一是高等教育要进行调整和改革,从吃皇粮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调整专业,改革课程,加大技术技能专业的设置;另外,大专和本科所有专业,在毕业前一年内,开设必修的创业课程,使大学生掌握必要的创业谋划,寻找合伙人。签订合伙协议、注册登记企业、经营管理生意等方面的知识。

  二是**要网开一面,各部门要降低注册登记企业的门槛,缩短开办企业的时间,减少开办企业的审批手续,减免开办企业的各种收费,放开较多的行业让中小企业进入;在企业开办后。银行应当积极地为中小企业贷款,发展较多的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和银行可推出大学生创业小额贷款,杜绝**各部门向中小企业收费和罚款。这样才能增加对大学生的需求,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难。另外作为考研一族应该积极面对社会,理性分析,理性选择,去寻找适合发挥自己才智的新天地,自立自强,回馈社会,这才是进取的人生态度,而不应该把考研作为自己的全部。但愿随着制度的改革,观念的提高,以上状况能够得到改善,解决。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3

  每年七月大批的应届毕业生走出学校大门,挤上就业的独木桥。20xx年的高校毕业生达413万人,比20xx年增加75万人,按70%的初次就业率计算,年内有124万人无法实现当期就业。而在20xx年,高校毕业生达到了495万人。

  20xx年12月15日至12月28日前程无忧薪酬调查部针对应届毕业生就业相关问题从企业HR和个人两方面进行了一次专项调查。本次调查共回收3528份个人问卷及225份企业问卷。参与调查的个人中,58%为工作经验小于2年的新人,21%为20xx届毕业生。

  225家企业中有61%是外商独资企业,其次民营企业也比较多占到23%。个人反馈方面,同样来自外商独资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比较多,但是比重相当,各占了39%。具体分布数据见。

  进一步分析参与调查的个人信息,参与者学历分布如图2。

  调查发现一,制造行业给应届毕业生的机会较多,国企和外商独资企业乐于栽培新人。

  多年的高校扩招,让我国的高等教育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但是这些源源不断输出的应届毕业生“缺乏实践经验”“心高气傲”,不是企业“拿过来就能用”的现**才。因此大部分企业中,应届毕业生占所有员工的比重是很少的,具体比例分布如图3。

  对企业样本进行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制造行业(包括加工制造、汽车、消费品、化工/能源/矿产、出版/印刷等)是录用应届毕业生比例较高的。在不到40家应届毕业生比例超过20%的企业中,有22家属于制造行业。就企业性质来看,国有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比较乐于“栽培”新人,占到了这些高应届生比例企业中的74%,高于样本总体分布水*。

  为什么企业不愿意更多聘用应届毕业呢?以下为HR们录用应届毕业生时的主要顾虑。其中“培训时间长”是HR们决定少录用应届毕业生的最主要因素(图4)。

  调查发现二,应届毕业生找工作,互联网是最好的渠道。

  机会不多,合适的招聘、应聘途径是关键。调查显示,企业HR和应届毕业生都偏爱互联网招聘(网络招聘),其次是针对性的校园招聘。而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熟人介绍(企业内部推荐)则是机会少但成功率高的一种方式(图5)。

  调查发现三,双向选择:毕业生要“专业对口”,HR重“个人能力”。

  从学校出来,应届毕业生们大多(65%)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但是却有着清晰的挑选第一家公司的标准。针对我们列出的6个主要考虑因素,应届毕业生们做出了如下选择(图6):

  “专业对口”是被选到最多的条件,其次“职业发展空间”、“薪资福利水*”和“企业知名度”也是应届毕业生们比较看重的。“行业”和“企业发展潜力”则较少被考虑的因素。但是,当被问及“你第一份工作的内容与你毕业前期望的一致吗?”,大部分人都回答“差别很大”,选择“一致”的比例仅占7%。

  专业真的那么重要吗?!“我们更看重的是学*的能力,而不是专业。大部分的书本知识与实际操作是有距离的。我们希望所有的员工都有主动学*、时时学*的态度和能力,这样的人才能胜任更具挑战性的工作!”一位电子技术行业的HR经理在接受电话访谈时如此说。“学*能力”正是越来越被企业所看重的“个人能力”中的重要部分,另外还有“适应能力”、“执行能力”、“沟通能力”、“领悟能力”等等。正如我们的调查结果所示,*一半(49%)的HR认为“个人能力”是他们在招聘应届毕业生时最关注的因素(图7)。

  在这一调查反馈中,最令我们吃惊的是——选择“毕业学校”的HR如此之少。探究其原因,发现很多的HR吃过“招名校”的亏,他们往往抱怨名校的学生“自视过高”“容易跳槽”。他们也表示在2、3年的培养后个人能力优秀但是出处**的员工显得“更踏实”“更肯干”。

  调查发现四,应届毕业生“心浮气躁”,离职率高。

  “离职率高”也是HR在招聘应届毕业生时比较大的顾虑。“培养这些孩子需要我们投入很长的时间、很多的精力。可是现在的年轻人大多缺乏远见,在1、2年中没有被提拔就改投门户了。”参与调查的HR按照“年毕业生离职人数÷年录用毕业生人数×100%”计算了自己企业的应届毕业生流失率。该数值小于5%的企业不到一半,27%的企业应届毕业生流失率大于20%,超过30%的达到18%。

  再来看看应届毕业生给我们的信息——56%的反馈问卷者在第一家公司工作时间不超过12个月,而在第一家公司工作超过3年的仅占8%的比例。进一步了解他们选择离开第一家公司的原因,“没有个人发展机会”和“薪资水*低”是促使他们重新找工作的最重要的2个原因(图8)。

  听到这样的声音,HR不妨反思一下,是否我们给与这些年轻人的关注还不够?或者应该更多了解一些他们的发展需求,尽量创造机会。

  调查发现五,应届毕业生薪资,由学历决定。

  由于应届毕业生的实践经验比较缺乏,且发展潜力差异巨大。企业在给毕业生定薪时,学历仍然是一个常规的决定因素。表1为参与调查企业提供的各学历水*应届毕业生主要薪资段分布。单位:人民币,千元。薪资段包含起始值。

  由上表我们不难看出,企业为不同的学历应届毕业生支付的薪资是存在明显差异的。可见同学们在学校里多花的时间企业也给与了认可。当然,不同学历的毕业生对薪资的期望也有着明显差异。

  应届毕业生的期望薪资无论学历均高于他们获得的实际薪资,如图9所示。而期望与实际落差最大的是大专学历(42%)和硕士学历(22%)。

  调查发现六,大部分应届毕业生可在一年后获得加薪。

  万事开头难,学生们最终不得不接受现实的薪资条件。不过,调查显示,几乎所有企业(本次调查反馈的比例为100%)会在一年后给应届毕业生加薪,加薪幅度超过10%的比例高达61%,更有21%的企业加薪幅度在50%以上。*3成的企业为应届毕业生提供特别的加薪策略。从个人方面反馈的比例来看,也有4成的受访者一年后的加薪幅度超过10%,其中15%的人获得了超过50%的加薪。

  一年的时间,足以让一个学生气十足的应届毕业生熟悉本职工作、了解职场规则,足以让部门主管和人力资源管理者看出他的自身能力和潜质。那些努力工作、踏踏实实的新人自然会用自己的良好表现赢得一致赞赏,企业也一定会慷慨加薪保留住日后的骨干力量。一年的时间,对一个人的职业生涯来说实在短暂,但是这一年对一个职场新人来讲却尤其重要,很多工作*惯、解决问题的方式都是在这一年中学到并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在这里,我们要请那些沉不住气的年轻人们不要那么轻易地就因为薪资不能满足自己的期望就决定跳槽,而是去认真想一想,第一份工作能带给自己什么收获。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调研背景:虽然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大的问题一直存在,但只有今年,这个问题成为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的确,全球金融风暴的愈演愈烈已经是超过半数的企业蒙受损失,毕业生就业的形势更加不容乐观。为了更好的帮助我校学生解决以后的就业问题,现对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调研思路:参考已有的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 ,我们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院应届毕业生进行分析: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见第2、19、14、25题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见第5题

  3》与是否专业对口,见第7题

  4》地域意愿,见第10、11题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见第16、17、20题

  2、毕业生对就业信息的获取(包括获取方式和程度两方面),见第8、9题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见第3、6题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见第4、15题

  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含要求学校校,见第21、22题;要求自己,见第23、24、26、12、13题)

  通过对以上五大方面共25道问题的调查,我们希望分析出我院毕业生对就业的选择、认知的程度以及作为院方应当做什么样的工作来帮助毕业生应对就业问题。

  调查分析:

  一、热能专业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毕业生未来选择的大体方向是考研、就业两个,共占72%,其中选择就业的占51%。特别注意到有9%的同学选择了自主创业,11%的同学选择出国留学。对于选择考研的理由,多数人是因为研究生毕业能获得更高的收入、学术深造。择业观念方面,82%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一步到位,很少有人选择考研。25题中,15%的同学坚决不接受最差的机会。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有13%的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其余都没有明确的目标,甚至没有考虑过。

  3》与是否专业对口方面:逾八成的同学以找到工作为第一目标,对于专业对口性不很关心。

  4》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学们的首选,其余依次为东部沿海、生源地,有11%的同学没有固定意向。对于地域的选择,同学们的首选标准是工作待遇和发展机会要大。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性质方面,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是同学们的'首选,其他选择比较*均,没有人选择自主创业。对于首份工资75%同学选择1500--3000,没有人选择800--1000。

  2、信息获取方面:就信息获取的程度,对于我校就业政策很了解的人占15%,不关心的占5%;就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选择并且方式很多样,其中通过学校就业网站和网上信息获取信息的人最多,各占17%,其它方式如辅导员老师通知、、学校就业网站、就业市场招聘广告等都有人选择,但人数不多,*均在10%左右。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有21%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实力找到工作。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有52%的同学没有签约任何单位,只有6%。

  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对学校,25%的同学需要职业生涯规划辅导,30%的同学需要区域与行业发展形势报告,只有28%的同学需要就业常识和应聘技巧或求职心理辅导,有37%的同学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意义不大;对自己,不同的同学认为自己欠缺的素质不同,分布很*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质是交流表达能力、改革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对于想要自主创业的同学,四成认为需要资金36%认为需要能力和经验。大多同学讲毕业生就业不顺利的原因归为就业人数太多、金融风暴、实践经验少。

  二、环境专业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有七成同学选择就业,择业观念方面,69%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没有人愿意一步到位,虽然很少有人选择考研,但很多考研的同学渴望更好的教育环境。25题中,八成的同学可以接受最差的机会。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有21%的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

  3》与是否专业对口方面:选择各个方面的同学人数很*均。

  4》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学们的首选,高达61%,其余依次为东部沿海、广州深圳,没有人愿意回到生源地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工作报告。对于地域的选择,同学们的首选标准是更好的学*机会,其次则是岗位多元化和工作待遇。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性质方面,国有企业、民样大型企业是同学们的首选,其次是外企,**部门、民营单位不被同学们看好。对于首份工资六成同学选择1500--XX,没有人选择800--1000。

  2、信息(低碳生活绿色环保调查报告)获取方面:就信息获取的程度,对于我校就业政策很了解的人占17%,不关心的占11%,了解比较少的共有74%;就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选择并且方式很多样,其中通过网上相关信息获取信息的人最多,占19%,其它方式如辅导员老师通知、学校就业网站、学员就业网站等都有人选择,但人数不多,*均在15%左右。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72%的同学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而且只有14%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实力找到工作。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有81%的同学没有任何签约单位

  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对学校,五成的同学需要区域与行业发展形势报告,有32%的同学需要就业常识和应聘技巧或求职心理辅导,因而有49%的同学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意义不大;对自己,不同的同学认为自己欠缺的素质不同,分布很*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质是信息收集、汇总、分析、处理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自我学*提高能力。对于想要自主创业的同学,五成认为需要资金五成认为需要能力和经验。大多同学讲毕业生就业不顺利的原因归为在校参加技术锻炼机会少、没有适合自己的岗位、实践经验少。

  三、建环专业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毕业生未来选择的大体方向是考研、就业两个,共占78%,其中选择就业的要略高一些。特别注意到有10%的同学选择了自主创业。共有43人选择考研,对于选择考研的理由,多数人是因为缓解就业压力、学术深造。择业观念方面,83%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一步到位,很少有人选择考研。25题中,九成的同学可以接受最差的机会。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只有4%的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其余都没有明确的目标,甚至没有考虑过。

  3》与是否专业对口方面:逾六成的同学以找到工作为第一目标,对于专业对口性不很关心。

  4》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学们的首选,其余依次为东部沿海、生源地,有16%的同学没有固定意向。对于地域的选择,同学们的首选标准是岗位的多元化和发展机会要大,其次则是工作待遇和国际化水*。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性质方面,国有企业、民样大型企业是同学们的首选,其次是**部门,外企、事业单位不被同学们看好,值得一提的是有 11%的同学愿意选择自主创业。对于首份工资五成同学选择1000--XX,极少数选择800--1000或XX--30000

  3、信息获取方面:就信息获取的程度,对于我校就业政策很了解的人占27%,不关心的占9%,了解比较少的共有65%;就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选择并且方式很多样,其中通过学院张贴通知公告获取信息的人最多,占24%,其它方式如辅导员老师通知、、学校就业网站、就业市场招聘广告等都有人选择,但人数不多,*均在10%左右。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62%的同学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而且只有13%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实力找到工作。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有76%的同学已经签约了3个以上的单位

  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对学校,四成的同学需要职业生涯规划辅导,16%的同学需要区域与行业发展形势报告,只有16%的同学需要就业常识和应聘技巧或求职心理辅导,因而有37%的同学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意义不大;对自己,不同的同学认为自己欠缺的素质不同,分布很*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质是沟通协调能力和自我学*提高能力。对于想要自主创业的同学,五成认为需要资金五成认为需要能力和经验。大多同学讲毕业生就业不顺利的原因归为就业人数太多、金融风暴、实践经验少。

  调研结论:

  一、纵向比较

  对于热能专业,目前仍有过半的同学没有签约就业,有的选择出国留学或考研。除了金融风暴对于产业的影响,大学阶段没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招聘信息、区域产业发展信息流通不畅也是主要原因,同学们在学校训练的数据处理能力、获得的专业职业证书并不如交流沟通能力、信息搜集处理能力重要,特别是同学们并没有在大学期间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对于环境专业,与以往相同八成的同学没有就业,其中多数选择考研,另外多数同学认为自己欠缺数据出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素质较低。对于建环专业就业,同学们的就业率突破七成,但仍认为学校的就业信息支持比较匮乏

  二、横向比较

  1、比较实际就业情况,建环专业的同学就业率最高,其次为热能和环境,其中环境专业的同学考研人数最多。2、在大学期间,有自己职业规划的同学不足三成,其中环境专业最高为21%,其余同学对于未来没有明确的认知。3、面临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同学们的普遍认识实现就业后择业,能够接受工资待遇较低的工作,专业是否对口已不再成为同学们择业的首要标准,国有企业依然是同学们的首选。4、归纳同学们的经验教训,学校的信息支持、在校期间职业规划教育的普及、自学能力的培养是首先需要重视的方面。

  综上所述,作为学校应当在职业规划教育、自主学*教育、实*实践教育以及信息支持方面加强工作;作为同学自己,应当为自己的未来早作准备,认清当前的外部环境,明确自己的目标,找到理想与现实的交汇点,通过提高自己的各项素质来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有利的位置。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4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

  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涵盖报告的基本要素。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5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20xx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卷全球,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下,高速发展的中国并不能独善其身,在一些地区、一些领域,经济危机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经济危机下,很多公司开始裁员,招聘需求大幅减少,这使得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压力异常巨大,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问题异常突出。*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xx年《经济蓝皮书》指出:预计到20xx年底,将有100万名大学生不能就业,20xx年还将有592万名大学生毕业面临找工作,大学生就业问题非常严峻。

  二、20xx年与20xx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559万人,比XX年年增加50万人。然而,20xx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困难日趋显现,20xx年毕业的611万大学生就业形势面临着更加严峻挑战。在全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依然面临比较严峻的就业形势。

  (一)、08 09年的就业率对比分析:

  20xx年就业蓝皮书指出,20xx年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率有所下降,而职高院校学生就业率与往年持*。统计研究数据表明,20xx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6%,比起XX年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下降了2个百分点;20xx届211院校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为89%(非失业率90%),非211本科院校为87%、高职高专为84%;而XX年届半年后就业率211院校为93%(非失业率94%)、非211本科院校为90%、高职高专院校为84%。其中,20xx届大学毕业生约三分之一的就业是在毕业后半年内完成的。

  按教育部公布的数据,中国20xx届高校毕业生总数为559万,其中大学毕业生总数约为529万(本、专),按本研究得出的比例推算,20xx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就在国内外读研究生的人数21.43万,毕业半年后的就业人数达到约434万人。在毕业半年后的73.56万的失业大学毕业生中(包括有了工作又失去的),有51.59万人还在继续寻找工作,有5.46万人无业但正在复*考研和准备留学,另有16.51万无工作无学业没有求职和求学行为者。

  (二)、20xx届毕业生就业地点分析:

  20xx届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天津、成都、南京、济南、苏州;

  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苏州、杭州、成都、郑州、青岛。

  (三)、 20xx届毕业生就业率最高和最差的专业分析:

  (四)、20xx年就业率最高和最差的专业分析:

  20xx年从本科专业大类来看,就业率最高的依次是工学、管理学、经济学,但工学在毕业半年后*均月收入上低于经济学专业大类。

  从专业中类来看,地矿类专业独居榜首,工科类专业就业率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就业率前十的专业中类中,有8个为理工类专业。专业小类的就业率排名更是明显化了这一倾向,高职高专专业也呈现出理工类专业就业率较高的趋势。

  20xx年最难就业的专业计算机科学据首

  “20xx年度大学就业能力排行榜”的调查显示,中国应届大学生最难就业的十个专业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法学、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汉语言文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令人尴尬的是,这十个专业也是我国考生报考最热门的专业。

  这项研究对20万名毕业半年后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635个本科专业中,最热门的10个专业半年后的失业人数达到6.67万人,占本科毕业生总失业人数的*三分之一。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英语3个专业毕业半年后的失业人数过万。在应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失业人数最多的10个本科专业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等人们心目中的热门专业占了9个。

  三、20xx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一)大学生就业形势预测

  再者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科研所联合浙江大学就业与服务指导中心,对20xx年高校就业趋势也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是:20xx年我国总劳动力富余,但专业技术人才缺口大。

  根据劳动社会保障部科研所的数据显示:我国在“十一五”期间计划年均新增劳动力需求总量为1800万,但“十一五”期间每年新增劳动力供给为XX万,每年将出现200万富余劳动力。根据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XX中国人才报告》预计,到20xx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供应总量为4000万,而需求总量为6000万。以上两项数据表明:我国劳动力总体有富余,但专业技术人才仍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专业人才需求具体表现在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上。<

  第一产业缺口218万人

  根据***颁布的《农业科技发展纲要(XX-20xx)》数据显示,我国共有涉农院校43所,在校学生大约为9万,教学和科研人员为3.5万人,130万大中专毕业生中已有80万离开了农业。预计到20xx年,第一产业人才缺口将达到218万人。

  第二产业缺口1220万人

  我国大学生中38%为工科类学生,但是毕业生人数还是不够,振兴我国工业还需大量的工程师,主要集中在it、微电子、汽车、环保、系统集成、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开发、条码技术、铁路高速客运技术等领域。预计到20xx年,人才缺口数字巨大,将达1220万人。

  第三产业人才缺口325万人

  该产业将是扩大就业岗位最多的部门。一些高端涉外人才需求很大,比如涉外会计、涉外律师、涉外金融服务、同声传译、电子商务、数字媒体、物流、精算和心理咨询等行业,都需要大量人才。预计到20xx年,人才缺口预计在325万人。

  由此可见,我国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还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大学生“就业难”仅仅为一种表象。原因有两点:第一,作为一名大学生是否学有所成,知识和能力结构能否达到企业用人标准,这值得思考;其次,个人就业意愿和社会意愿存在很大差异。

  (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当前的就业情况分析

  据统计,我国登记在册的电子商务企业已达到1000多万家,其中大中型企业就有10万多家,初步估计,未来我国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每年约20万人,而我国目前包括高校和各类培训机构每年输出的人才数量不到10万人。*年来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仅为20%,而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鉴约率是47%,可见,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远远低于全国大学生就业*均水*,这种状况不容乐观。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高校在电子商务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方面还存在欠缺,在这种情形下培养出的学生很难符合社会对高层次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标准。主要面临的问题有:

  第一、课程开设不合理,现阶段我国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大多是由经济与计算机专业方向的人才组成的。专业课程设置方面是经济与计算机专业知识的一个简单堆积。

  第二、学生的实*大都在虚拟的环境中操作,根本不能切实感受现实中电子商务的应用。毕竟,现实与虚拟还是两个世界。

  第三、岗位群不明确,学生不知道自己今后的就业方向,更不知道毕业以后应该具备什么能力和证书,才能让自己更有就业竞争力。

  (三)就业岗位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能力要求

  第一层,电子商务建立在网络硬件层的基础上。在这一层次需要了解一般计算机、服务器、交换器、路由器及其它网络设备的功能,知道有关企业网络产品的性能.

  第二层,电子商务实施的软件*台。在这一层次涉及服务器端操作系统,数据库、安全、电子商务系统的选择,安装、调试和维护。

  第三层,电子商务应用层。在这一层次,涉及商业逻辑,网站产品的设计、开发,或网络应用程序的开发。网页设计和图像处理方面的技能,或网络应用程序的开发。

  第四层,电子商务运营,管理层,在这一层次,涉及各类商务支持人员,如客户服务,市场、贸易、物流和销售等诸多方面。

  作为20xx届的毕业生,特别是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就业形势还是非常严峻。我们需加强自身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挑战!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6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 1.20xx年大学生就业形势与现状

  【形势】

  20xx年普通高校毕业生达630余万

  20xx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实现了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的基本稳定和就业人数的继续增长,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很大,但是形势依旧不是很好,虽然今年第

  三、第四季度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已经回暖,不过就业形势仍不容乐观

  【现状】

  典型现状1:蚁族生活在劳碌奔波中寻求改变。蚁族,大学毕业生聚居群体。据统计,仅北京一地就有至少10万蚁族。上海、广州、西安、重庆等各大城市都有大量蚁族,在全国有上百万的规模,他们高智、弱小、群居,但是他们却找不到稳定的工作。 典型现状2:与往年大学生千军万马挤向大城市的现象不同,由于大城市持续增长的各种压力,一部分大学生开始理性地反思这种唯大城市是从的就业观念,并且反其道而行之回流中小城市。*来大学生就业出现了一股回流潮,中小城市受到了大学生的青睐。

  2.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从05年的高校毕业生338万,到09年的611万,预计10年更是高达700万,高校的盲目扩招,直接让大学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如此庞大的就业人口直接给就业结构带来巨大震荡;而且严进宽出的教育模式更是让就业形势变得不可捉摸起来;再者大学的许多专业并不能很好的与市场需求相接轨,所学的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甚至背离市场。 图1 高校毕业生折线图 单位(万)

  由图可以看出:我国高校大学生的人数逐年增加,19xx年85万人,到20xx年,应届毕业生630万,加上往年的毕业生,总人数已突破700万人,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然而全国大学生就业率只有68%左右。

  实践调查

  为更好的了解大学就业问题,我们特此对就业问题做了一份调查报告(见附表一),并对得到的数据进行了分析

  调查目标:了解在线大学生就业期望,自身素质评价,学校就业指导,对就业形势的看法,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影响

  调查时间:20xx年12月20日?u20xx年12月31日

  调查对象:湖南工学院专南校区全体学生

  调查形式:走访、问卷调查以及专家的数据分析

  在这次调查中,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86份,其中有效问卷为86份(有14份问卷没有作答的或者没有按照要求作答,视为无效问卷)。数据仅供参考。

  就业形势分析调查如下:

  对问卷反馈的数据可以做出结论:52.33%的大学生觉得现在的

  就业形势严重,就业难,而认为形势正常占了29.07%,有12.79%的人觉得就业容易,而不了解占5.81%。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同学对于找工作都抱有困难的心理。的确,现在的应届毕业生很难一次就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

  求职中需要具备的能力调查如下:

  在求职时,大学生觉得自己最需要具有的能力是什么,30.23%的大学生选择基本解决问题的能力;27.91%选择沟通协调能力;11.63%选择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能力;18.6%选择了相关工作经验;8.14%选择专业知识和技能,而有3.49%的人还不清楚。从现在的社会需求来看,基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最能反映一个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就业地区选择调查如下:

  从图像分析可得,对于工作地区的选择,有41.86%的人希望去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有40.7%的人愿意留在中部的大城市,而接*20%的人有去一线城市的、回家就业等选择。然而,随着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大城市所需要的中低端人才已趋*饱和,但是,尖端的技术人才依旧缺乏。

  其他调查结果如下

  对于选择职业你最先考虑的因素是什么,分析结果为:有36.1%的人最先考虑的是职业发展潜力,有20.3%的人考虑工作的环境,21.1%的人考虑工资待遇问题,也有8.3%的人考虑工作稳定有保障,

  而3.8%的人考虑到家人的情况。

  在得到较好的就业信息途径问题:有一半多的同学只是通过学校或人才招聘会得到就业信息的,就业信息渠道狭窄。

  (二)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

  造成当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原因、社会问题和自身原因,下面将从只几个方面进行简单的分析。

  1. 经济原因

  中国作为国际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也好受到金融危机引发的就业冲击的影响,尤其是与国际贸易相关的行业所受冲击最为明显。如果这个过程继续影响到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是一个非常不利的信息。

  2. 社会原因

  大学毕业生存在就业难的问题。用人单位存在选材难的问题。对于大学生从学校从学校到工作的持续转换,大学缺乏系统的职业指导与服务规划,导致学生或许有的专业能力,但是缺乏获取职业信息,展示专业能力,适应实际工作以及应对职业转换的能力,不能迅速适应就业市场。

  3. 自身原因

  学生期望值过高,大学生就业理念也存在一些误区,如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考

  研等。很多单位认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如此挑剔,必然难以找到工作。等到原因。

  (三)增加大学生就业的方法

  看清问题是必要的,然而如何解决问题才是最关键的。既然只是了原因,那要求相应方面共同努力,解决当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这就要求以下方面做出相应的举措。

  1.社会方面

  作为工作第一线当地各高校,要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积极地态度,更有力的措施,更扎实的行动做好就业工作。注重对毕业生就业咨询与指导工作,广泛收集信息,形成信息传递网络,建立实训基地和内部尝设市场。

  企业应提供尽可能多的就业岗位,在保证企业利益的前提下接纳跟过的大学生。

  2.大学生方面

  大学毕业生要充分利用整个社会营造的就业市场,按市场规律办事。面对就业形势,大学毕业生要以积极态度,树立市场经济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意识和综合竞争能力。

  结语

  毕业生应该先就业后择业。作为高校在校生或即将走出校门的毕业生,更认清就业的大众化和市场化,要加强自身的素质,要明明白白知道用人单位选用什么样的人才。用人单位的用人原则通常是:有学识有才干有素质,敬业敬岗,吃苦耐劳,有团队合作精神和开拓进取精神。其次对文明礼貌、气质和语言表达能力等也很讲究。这就要求毕业生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有实践技能,更要有很高的个人素质,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7

  “到面试时,学校才明确提出不要女生,我的希望一下破灭了。”今年研究生毕业的严钰一直想到高校当老师,如今已经投出去40份简历,唯一一次参加一所师范学校的面试也以失败告终,原因就是她是女生。

  *日,山东人才网进行了一次女大学生求职及择偶意向网上调查,4天时间共有7311名女大学生参加了本次调查。调查显示,女大学生在就业上遭遇性别歧视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被调查者中,认为“比较严重”的占52.8%,认为“不太严重”和“不存在”的分别占44.4%和2.8%。对于女大学生就业为何难这一问题,42.4%的女生认为“岗位少,求职者多”是主要原因,其他依次为“用人单位歧视女大学生”占24.8%,“自身素质不够强”占24.6%,“社会关系不多”占8.2%。山东人才网人力资源师刘谦认为,*年来明确提出“不要女性”的单位和岗位越来越少,性别歧视更多是隐性存在。

  3月30日,山东人才网联合当地都市女报举办了一场女性专场网络视频招聘会。当天共有152家单位参会招聘,为女大学生提供了2800多个岗位。排在前三位的热门行业分别是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电子技术、贸易行业,热招职位主要为销售、生产/营运/工程、计算机/互联网/通讯、人事/行政/后勤、公关/广告等。

  新闻专业的白雪峰今年本科毕业,她说,她们班级90名学生中女生占三分之二,班里20多名同学前几天从兰州跑到西安参加人才招聘会,但“很多理工类岗位明确不招女生”,有个文秘岗位也注明只要男性,“可能觉得女生比较

  麻烦吧”。据了解,她们班有三分之一的女生已经找到工作,但大多是靠家里的关系。

  对于性别歧视,去年毕业的王宝却有不同看法。她说她并没有感觉在应聘过程中受到歧视,应聘成功后在参加单位新员工培训时,她发现200多名新员工中,女生比男生还多,“领导也曾直言招聘时不想要女生,但几轮考试下来,很多女生很优秀”。王宝认为大单位大公司存在性别歧视问题的就少很多,男女生同场竞技拼的都是能力。她说女大学生就业时要总是考虑歧视问题,就会给自己带上无形的紧箍咒,不利于找工作。

  此外,调查还显示,“稳定、没有风险”仍是女性求职者比较看重的'因素,有72.2%的被调查女生赞同“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其中,选择“非常同意”和“比较同意”的分别占19.4%和52.8%。从调查和招聘现场看,女大学生对薪酬的关注度有所降低,在求职最关心的6个问题中,该因素仅以12.3%的比例排在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8

  择业是人生的一次重要选择,也是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的一次检验。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择业心态十分复杂,各种矛盾和冲突交织在一起,对此我们应当进行认真的分析并加以积极的引导、疏导。本次调查对象为本校大学生,采取问卷抽样调查形式。共发放问卷20份以上。通过调查,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一、大学生择业心态特点

  1.成就动机水*高,但害怕面对现实。大学生有强烈的成就感。在择业中,大学生的追求和憧憬更为强烈,有着希望成功和报效社会的强烈倾向。他们愿意为祖国繁荣富强贡献力量,有较高的抱负水*。不过现实却有诸多不尽人意之处。

  2.择业心理期望高,但缺乏信心和竞争力。现代大学生的心理期望值从入校开始就很高。这种高期望值历经四年更加高涨,大学生的择业心理期望值高就是其中一个突出表现。

  3.实现自身价值愿望强,但缺乏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大学生择业十分重视自身价值,追求自我实现,愿意根据自己的专业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到他们认为能实现自己“价值”的单位去。可是,他们缺乏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现实中不愿到艰苦的地方、到边远山区、到基层去。大学生想走捷径,幻想成才的道路一帆风顺。他们虽然也愿为国家繁荣富强作贡献,却过分强调自我价值;有实现自身价值的雄心壮志,但对吃苦耐劳恐惧,没有充分做好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产生恐惧和彷徨,形成强烈的心理矛盾。

  4.全面素质重要性意识强,但自身欠缺且培养不够。大学生就业竞争是十分激烈的,主要是全面素质(综合素质)竞争。大学生对全面素质重要性的认识十分明确,但是有些人大学四年却未得到很好的培养。

  二、大学生择业心态矛盾冲突原因

  1.毕业生自身处于矛盾期。首先,大学生择业是在各种矛盾中的艰难选择。如自我与客我矛盾、理想与现实矛盾、奉献与索取矛盾、社会需求与自身实力矛盾等。其次,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心理矛盾的突出时期。他们心理发展不稳定、不*衡、不健全往往会产生种种矛盾。再次,大学毕业生有相当部分心理还不成熟,所以形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有较大的差异,在择业中就表现出内在心理特征的复杂性与矛盾性。

  2.高等教育处于过渡期。当前,高校进行大幅度扩招,就业岗位跟不上毕业生数量的快速增长和无法完全满足毕业生的期望。如何适应这种新形势、新情况,进行专业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等改革,提高师资水*,加强高校的配套发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有效教育和引导大学生转变观念和调整心态,保证他们择业活动的顺利开展,是高校甚至全社会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这个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应引起我们的关注。但是高校无法在短时间内适应这种新形势、新情况,它是一个长期性和渐进性的过程。这种状况是毕业生产生不同择业心态的直接原因。

  三、调整大学生择业心态

  我们应当正确认识大学生择业心态中的种种矛盾冲突,决不能笼统地认为都是消极心态。大学生择业的矛盾心态使其遇到困难、挫折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既有积极方面,又有消极方面,但积极方面是主流。这种矛盾心态是其成长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心理发展趋向成熟的动力。除了大学生本身要努力寻求积极的解决办法外,高校与社会也要加强教育和引导,使他们保持稳定、积极、正确的择业心态进行合理择业。

  1.大学生要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21世纪经济、科技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市场经济条件下毕业生在人才市场的竞争主要是综合素质的竞争,大学生在大学四年应注意自己各方面素质的培养,提前做好择业准备。自觉培养自己的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培养自己的交际能力、创新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和自信心,使自己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2.毕业生要进行择业心态的自我调整。在择业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困难、挫折、矛盾和冲突,毕业生应学会全面了解社会,客观地分析、评价自我,使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统一起来,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关系,根据社会需求正确解决自己就业定位问题,调整自己的择业心态。

  3.学校应加强全方位的就业指导工作。学校要适应新形势,采取相应改革措施。除了对大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教育,培养学生各方面素质、能力外,还要进一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心理咨询活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增强他们的心理素质和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高校还应大力加强就业技巧指导,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

  4.社会和毕业生家长要给予积极的关注和引导。社会要努力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择业环境,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择业机会,完善就业市场和人事制度,建立真正的公正、公*的竞争机制。这是对大学生择业心态调适的最有力的措施。另外,家长和亲友要主动关心毕业生择业期间的心理变化,积极配合学校,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缓解心理压力,使他们有积极、健康的择业心态。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9

  班级:XXX班

  小组成员:

  调查目的:*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压力逐渐增大,就业难度日益突出,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逐步增多,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而大学生普遍缺乏科学的就业心理是造成就业难的重要原因之一。为真实了解当前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心理状况,帮助大学生树立健康的就业心态、正确的择业观,最后通过科学地分析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提出相应的针对性的调适对策,调研结果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乃至职业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显得尤为重要。

  调查时间:20xx年4月28日~20xx年5月6日

  调查对象:学生

  一、数据分析(在附录中已附上调查问卷及调查原始数据)

  此次的调查对象主要是面向大二的学生,共计135名,男生63名,女生72名。选择这一调查对象的原因在于:大二的学生是处于大学在校的中间阶段,是院校的中间代表,此次通过对大二学生的调查,一方面了解他们的就业观念,另一方面希望能通过对大二学生的调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心态,正确的择业观。

  在问到学校的“一技之长+综合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否符合现在的求职要求时,46.67%的认为比较符合,31.11%的认为为非常符合,22.22%的人则只是单纯地认为是符合的,从这一些数据可以看出,本校学生对本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比较认同的,在他们的成才道路上,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培养模式,适应了社会的需求,但我们应该考虑的是要在社会上找到一份合自己心意的工作还是比较难的,我们在学校的人才目标下成大,无疑是不错的选择,但我们也需要自我的知识的提升,全方面的发展自己。更好地就业。

  在被调查的对象中,94%的人认为当前社会的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困难,可见现在的大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就业还是一片迷茫的,大学生对就业蒙上了一层迷雾,自我感觉就业困难重重。确实,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高职院校,本科院校,研究生,博士生的竞争下,作为二本的大学生似乎竞争优势不明显,处于一种被动的境地,但我们只要我们勤学苦练,没有什么是超越不了的。

  在问到是否会介意进家族式企业时,34.07%的人持中立态度,17.04%的人则非常介意,21.48%的人会介意,怕群带关系不能很好地发展自己,还有8.15%的人则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从这样数据来看,大学生还是一群比较个性人,面对自己的就业还是有自己的想法,持介意观念的人,更多的是想要自己去拼搏,希望的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完成自己所要走的路,比较有个性。当然也不是说选择不介意的人是没有个性的,这种结果也是难免的,一方面可能来自家庭的影响,另一方面是现今社会的就业形势不好,有轻松的路走,当然会有人去选择。

  68.15%的人选择在云南本地工作,其余部分则选择在东南沿海部工作,从这么大的数据分歧来看,大学生更多的就业意愿是在本地区工作。这样的选择结果,说明本地区,学生从小在这长大,资源优势明显,到其它地方,不利于自身优势的发挥,竞争激励,要求较高,对自身信心不足。

  在问到自己现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当前的竞争状况时,41.48%的人对自己没有信心,23.70%的人觉得一般,25.93%的人选择不知道,只有8.89%的人是对自己的专业知识是充满自信的。由此可见大学生还是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充满着疑问,没有很好地去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对自己的实力存在着质疑。

  在被调查的'对象中,45.93%的人可以接受就业与专业不对口的工作,30.37%的人则是先就业,后找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23.7%的人则是因为就业,而无奈接受。这一是个还不错的结果,可见现在的大学生并没有执意要找自己的专业对口工作,而是在就业中慢慢地来,先就业后找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这是一个不错的开端。

  在问到对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时,80.74%的人选择的事20xx-300元,19.26%的人选择1001-20xx元的范围。这一数据充分体现了,现在的高职大学生的第一份工作的期望薪酬大多数是介于中层薪酬的,既不太高,也不太低,现在的大学生的就业越来越理性了。

  在择业的时候,更多的人注重的是企业所在城市,工资与福利待遇,还有就是工作环境与工作的稳定性。这样的选择是比较理性的,更多的是工作的安稳性和公司的待遇问题,但我们再择业的时候也应考虑一下该公司的发展前景,这样才能有更多的发展自我的空间。

  在问到学校对大学生最应该培养的能力时,大多数的人是全选的,可见高职大学生渴求的是全方面的发展,不断地提升自我,充实自我,这一选项也给了高职院校一些启示,在培养学生的时候,是否做到了全方面地去发展学生。培养学生。

  通过这些的问题分析总结,最终得出了一个基本的就业观念:先就业后择业,发挥个人特长,符合个人兴趣,薪酬介于中层,企业待遇较好,就职地点是:优势较明显的地区。

  二、相应调适对策

  1.充分了解自己所学专业

  所谓充分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就是了解自己所学专业是什么,学什么,有什么特色,在社会上的就业度是怎样的,自己专业的发展前景是怎样的,你自己的努力方向是什么等等,只有在充分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基础上,我们才会有清晰地思路去学,去考虑自己应该要怎样去应对自己的未来之路,未来的就业方面。以至于,我们在踏入社会的时候,不会是一片迷茫和无知,只是认识到就业的严峻,而不会有所准备。

  2. 用知识武装自己

  全方面发展自己现在的社会,可以说竞争力是非常强大的,尤其是高职大学生,他的压力不仅来源于社会,还有来自本科学院、研究生、博士生毕业的大学生。这样的就业环境,更加提醒我们这些高职大学生,你们不努力,将来的就业之路就回事一道道的墙壁,而且一道比一道高。所以说,我们只有不断地吸取知识,用知识的力量去改变我们的命运,知识的力量是永远无法预测的。在现今,高速发展的社会,全面发展自己,适应社会的需要,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

  3. 清晰的自我定位

  所谓清晰的自我定位是认识自己的能力,全面地了解自己所学的知识,自己做事的能力和处事的能力,在了解自己的前提下,找准自己的就业方向,然后去努力,这样的方法事半功倍,比自己这样盲目的去考很多证要来得强。

  4. 学校做好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学校是一个孕育人才的地方,学校的学*环境和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是非常关键的,人走的每一步都可能是不同的,可能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努力方向,自己的就业观念,但正确不正确又是一个问题了,所以学校在这里的作用就打了,通过学校的就业指导,我们可以更好地去了解自己的就业观是否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是否值得自己去坚持和努力,这样,无形中便矫正了不良的就业观念,让大学生走上的事一条正确的就业之路

  5. 学校做好学生的就业心理工作

  现在的社会,尔虞我诈,处处充满着诱惑,就业形势严峻,这样的环境,让大学生不知所措,便有了毕业恐惧症和社会恐惧症,一旦想不开,便有了轻生的念头,可见,大学生的心理教育是多么的重要,一个人的心理决定他的行为,要想大学生以积极的态度进入社会,学校的心理辅导室必须的,心理的矫正,才能帮助大学生走出就业的恐惧,转而乐观地去就业。

  6. **部门的努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就业形势的严峻是不可避免的,但**机关的努力又是帮助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力量,**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一些就业的建议和意见,与此同时,积极引导大学生成功就业。

  如今,大学生的就业仍然是比较严峻的,大学生能不能顺利就业,靠的不仅是学生自己,还有学校和社会。我希望通过此次的调查,能够院校和大学生一些启示,希望大学生在成才的道路上越走越宽,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10

  【摘要】*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不断进行改革,高等教育加快了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步伐,高校大学生数量迅速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现。如今现在的岗位越来越多,但是真正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的大学生少之又少,那么新时代的大学生如何在毕业时候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是每个大学生都要做充足的准备,通过本次实践调查,分析大学生就业状况以及大学生为就业所需要提高的素质能力和就业工作指导,寻求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途径。

  引言:

  如今中国的就业形势将异常严峻,企业用人需求下降的趋势难有根本性转变;回流的农民工以及新增的需要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将面临难以转移就业的问题,导致农村失业问题加重;城镇低学历青年以及规模不断增大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将更加困难。随着我国现阶段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社会可提供的就业岗位增长缓慢,因而造成就业矛盾十分严峻。同时,毕业生就业市场化与毕业生滞后的就业观之间的冲突显得十分突出,毕业生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就业的态势尚未形成,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这些都影响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 时下又将是毕业生就业的高峰期,为了更好的了解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和对目前就业形势的认识,我们组织了此项调查,由此进一步分析大学生的就业前景,以便为学校提供未来就业指导工作的资料与对策依据,也使在校大学生在整个大学学*期间进行以提高就业竞争力为目标的就业准备,培养大学生追求最优选择和最佳就业的精神与品质。

  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问题分析:

  (1) 就业市场供需失衡

  大学生的就业源于市场的需求。一方面,毕业生人数每年呈上升趋势,给劳动力市场的消化造成难度。另一方面,在金融危机冲击之下,劳动力需求不足与新增劳动力需求萎缩;再者,企业用于培养与培训的费用大幅减少,企业在招聘时首先考虑专业对口、综合职业能力强的毕业生。

  (2)大学生存在观念误区且缺少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做事眼高手低,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脱节,还存在就业后稳定性差、离职率高的问题。只选择在发达地区、高薪部门工作,不愿意去偏远地区工作,虽然他们对社会生活显示出较强的热情与好奇,但缺少理性思考与合理规划,表现在工资的高低、待遇的好坏成为择业的首要准则。而对职业规划,更多的人忽视其在就业过程中的重要指导作用,多数学生都没有详细、科学的规划。因此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将直接影响大学生未来的前程,避免大学毕业生在盲目求职过程中造**力资源不必要的浪费。

  (3)实践能力弱

  很多学校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学*,忽视了他们的实际动手与操作能力,有知识储备而不会灵活运用已成为大学生的普遍现象。虽然有些学校开办社会实践课,试图让学生所学到的课本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但是安排的时间太少,实践效果并没有达到,导致了大学生缺乏实践能力,只能纸上谈兵。

  (4)对就业形势和政策及就业过程不了解,存在信息不对称

  调查显示,70。63%的学生对20xx年的就业形势和政策及就业过程不了解,信息不对称严重影响毕业生的择业与就业。他们只顾埋头苦读、热衷考证或忙于各类社团活动,却忽略了解就业形势和政策及就业过程的重要性,而在实际就业供需矛盾面前束手无策,另外用人单位招聘信息的发布缺乏时效性。

  关于高校问题:

  (1)毕业生就业情况已成为衡量高校办学成效的重要标志。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职业能力之缝谁来填?目前情况下高校得担此大任。高校应该努力提高办学水*,应转变观念,把握教育国际化的潮流,加强世界高教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全面提高办学水*。高校教学改革与社会发展、国家建设需要紧密结合。不断进行教育改革,高校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快调整高校专业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专业设置、课程结构要满足市场所需;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反馈”、“高校生源报考录取比预警”等系统,根据不同专业科学地制定扩招规模;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控制长线专业的发展规模,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的专业要减少招生数量甚至停止招生。

  (2)发展职业培训机构,大胆尝试校企联姻。刚从学校里出来的学生除了动手能力弱外,表达沟通能力也普遍存在问题。学校应增设职业培训机构或增加职业素质教育课程,包括商务礼仪、心理健康、与人沟通、融入团队等内容。将职业素质培训与实*结合起来,真正使毕业实*起到缩小、弥合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之缝的作用。

  关于大学生自身的应对与改变:

  自强自立,努力增强综合素质,树立科学就业观 首先,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当代大学生必须有把自己事业与国家进步、社会的发展及人类的文明融为一体的品格,崇尚***美,坚持真理,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要争取知识广博,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创新精神,随机性、灵活性的思维方式,做到因人、因时、因事而异。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面临更加激烈社会竞争,能视变化为机遇,视困难为坦途,有顽强的自制力,坚定的信念,及对生活充满期望,充满热情。选人标准要合理。用人单位要根据自身规模、性质、发展状况、岗位实际,制定相关岗位说明书,细化岗位职责,按照岗位的要求,制定合理选人标准,确定招聘人员质与量。第三,确定科学招聘程序。要确定招聘考核的程序,制定考核内容,在按程序进行考核后,择优录用。 总 结 本次调查仅局限于徐州地区的高校,时间仓促,收集的数据虽不能全部体现中国当今大学生的就业状况,但是这些数据基本反映了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金融危机使得我国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大学生就业难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这种情况下调查分析大学生就业状况,从中探讨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方法。缓解和解决大学生就业难不仅需要依赖经济发展,也离不开体制改革和观念更新。解决毕业生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学校、学生自身和企业单位等各个方面,需要**管理部门、高校、社会、企业,包括毕业生本人的共同努力。**应重视研究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社会分工。继续推进就业体制改革,明确国家、高校和劳动人事等**部门的职责和管理权限。确立学校在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地位及应承担的权利义务。加快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使毕业生就业工作摆脱目前困境,走上正轨。

  结言:总之,就业难既有客观的因素,也有主观的多种原因。要解决这个问题,**部门就必须加大对就业扶持的投入,制定一些积极的就业扶持政策;企业要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做到不轻易裁员,在招聘过程中,不要过分强调经验,给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一个机会;学校要做好全方位的就业服务工作。除此之外,就业问题的解决还是要靠大学生自己,这也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所在。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11

  【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扩招政策出台以后,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纷纷选择以兼职的方式提前进入社会以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迎接就业带来的巨大挑战。本文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绵阳几所高校学生的兼职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以此为视角进一步探析当前大学生就业择业的现状与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择业;兼职;问题;探析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重点,据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xx年全国大学生毕业人数再创新高,达到680万人,这对本来就面临严峻形势的就业市场又带来了不小冲击。越来越多的在校大学生也加入到了兼职行列,成为兼职领域的主力军,面对日益庞大的兼职队伍,我们不禁提出了这些疑问:大学生兼职的目的是什么,通过什么途径需找兼职,兼职与专业的相关性如何?兼职过程中有哪些经验和教训,他们还需要哪些帮助?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对绵阳几所高校的*3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了解这些大学在校生的兼职情况及相关看法。

  本次问卷调查法以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调查对象,共抽取西南科技大学、绵阳师范学院、绵阳职业技术学院、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四所不同类型高校的部分学生进行调查。调查中,总计发放问卷300分,有效问卷265份,有效回收率为88%,调查结果显示:在受访学生中有93%的学生表示具有兼职的想法;82%的学生对在校兼职持肯定态度,对于兼职收入,84%的学生用于生活费用,9%的学生用于恋爱开支,7%的则用于长期投资。当遇到不公*待遇时89%的学生均选择忍气吞声,4%的学生选择告诉家长或同学,只有1%的同学选择付诸法律或向相关部门投诉以维护自己的权益;在兼职与学业是否矛盾问题上,有67%的学生表示会放弃兼职好好上课,而却有29%的学生表示会坚持兼职,4%的则表示会看情况。

  1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1.1 学生兼职情况的现状

  调查结果显示,兼职已经成为大学校园一道独有的风景线,大学生兼职的比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越开越多的大学生大一开始就投入极大的热情于兼职工作,而学校和家长也对学生兼职持比较积极的`支持态度。

  1.1.1 大学生兼职的目的

  大学生兼职的目的往往具有多重性,很多同学都不是因为一个单纯的目的而从事兼职工作,赚钱也不是唯一目的,而更多是希望通过兼职尽早走出象牙塔,走进社会,尽早了解社会和探究社会。这说明当代的大学生具有更加强烈的独立意识,想通过自己的方式实现人生价值,当然,学生的兼职目的也折射出目前社会竞争的激烈和就业压力的巨大。

  1.1.2 大学生兼职的主要途径

  大学生的首要任务还是学*,学生*时没有很多的时间独自去寻求兼职工作,他们主要通过其他兼职同学的介绍、校园海报信息、校外媒体招聘信息和中介介绍寻找兼职,其中熟人的介绍和校外招聘信息又成为最主要的求职渠道。这说明面对高额的中介费和大量的虚假信息,学生们更希望通过安全免费的途径来获得兼职工作,尤其是对学校寄于了厚望,多数学生急切盼望学校能够多提供与自己本专业有联系的工作岗位信息,或者多建立校外实*基地,与用人单位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同时定期举行大型的专兼职现场招聘会,增加学生与用人单位的零距离交流与接触。

  1.1.3 大学生兼职的工作种类,表1

  表1显示,家教、餐饮服务、派发传单等简单的工作成为了大学生兼职的首选,兼职种类相对比较单一。学生在选择兼职工作时比较倾向于时间灵活、技术含量较低、专业性要求不高的工作,这样不同层次、专业、年级的大学生都能胜任。从大学生兼职的岗位来看,兼职工作几乎很难运用到他们的专业学科知识,更不要说在兼职中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而大多数工作单位也只是看中了学生的廉价劳动力而非能力,这让大学生想在兼职中获取锻炼的目的大打折扣。

  1.2 大学生兼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2.1 兼职的内容和途径有限

  大学生参与兼职的人数庞大,参与的兼职工作种类也很丰富,但是兼职的内容和途径却非常有限,多是以服务性行业为主,工作带有一定的随机性和任意性,让学生的收获与自身的期望存在很大差距。而从兼职的途径来看,由于社会和学校都没有相对比较完善正规的学生兼职指导机构和部门,学生的兼职只能是自发、各负其责的个人行为。而大学生无论是在社会经验、人际关系还是自我保护意识等方面都还存在一定缺陷,这就不可避免的造成了大学生在兼职过程中上当受骗、权益受到侵害甚至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等一系列问题的产生。

  1.2.2 大学生兼职中的**困难

  大学生初次涉足社会,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很多困难和问题,拖欠工资、克扣工资、被中介公司欺骗甚至受到歧视等等都成为大学生在兼职工作中遇到的大*烦,更为严重的是有些学生在兼职中不知情的卷入一些传销组织而长时间无法脱身,更有学生因无意陷入“诈骗团伙”而丧命的悲剧发生。这些后果的产生除了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薄弱,缺乏相应的社会经验外,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国家法律在这个领域的缺陷,我国现行法律中缺乏保护在校大学生兼职权益的相关法律规范,这就为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中介公司、用人单位提供了可趁之机,从而让他们能够利用学生谋取不当利益。

  1.2.3 高校缺乏专门的兼职指导机构和咨询部门

  本文开头提及兼职中只有1%的同学选择付诸法律或向相关部门投诉以维护自己的权益。这说明大学生在兼职的经历中始终是弱势群体,他们往往孤军作战,缺少社会、学校甚至是家庭的帮助。而学校作为大学生生活、学*的主要领域,在这方面更是责无旁贷。调查中,一般以上的大学生认为学校应该成立相应的兼职指导机构或者是咨询部门,引导学生需找正确的兼职途径,指导学生认识在兼职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和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2 兼职情况所引发的大学生就业择业思考

  当前我国部分大学生的就业择业观不成熟,对就业形势表现出过分的焦虑与急躁,依赖心理过重,就业压力巨大。因此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是我们当前应该思考的重要环节。

  2.1 国家、社会、学校的正确引导和支持,为大学生的就业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

  国家不仅要加强宏观调控,还应该查漏补缺,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去弥补就业市场的缺陷和不足,从而进一步改善就业环境,完善就业市场。社会应加强监督,完善机构设置,为学生的就业增加法律和机构保障。作为学校,应积极深化教育改革,提升办学质量,增强学生信心,从而加大就业竞争力。

  2.2 家庭教育要配合学校教育

  广大学生家长要克服守旧、传统的就业观念,引导子女形成“先就业再择业”,“找工作靠自己”的想法,鼓励子女参与竞争,同时,要对子女进行毕业前心里梳理,积极将子女的思想状况与学校进行沟通,以缓解压力,增强学生在就业择业问题上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3 大学生自身的完善和调整

  大学生应该客观公正的评价自己,认清社会形势,了解社会所需,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同时,增强自己的就业技能实力,保持良好心态,提升自己在竞争中的实力,切勿在竞争中自暴自弃、轻言放弃,努力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参考文献】

  [1]经素,吴亚子,赵燕.大学生兼职情况调查报告:以南京地区高校为例[J].青年研究,20xx(10).

  [2]薛亮.浅析大学生择业就业心理问题及对策[J].学理论,20xx(13).

  [3]姜馨蓓.大学生兼职问题及对策研究[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xx.

  [4]韦娜.在校大学生兼职现状调查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20xx.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12

  一、调查方式及范围:

  本次活动主要采取查阅资料、网上调查等方式,针对各研究生、大学本科专科毕业生的调查。

  二、调查内容:

  1、20xx年毕业生就业环境:

  据统计今年,中国将有6xx万名研究生、大学本专科学生毕业。外加去年未找到的毕业生2xx万,可预计20xx年的高校就业人数多达8xx万,而xx年这一特殊的年间我们不仅遭遇到了金融危机的重创,还经历了刻苦铭心的雪灾、地震等一系列的重大事件交织发生的一年。这些重大事件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格局,并构成了当前就业面临的严峻形势。在全球金融危机重压下,20xx年上半年全国有67万家民营企业倒闭,而在20xx年,民营企业吸纳了342%的大学毕业生。一方面我国就业人数明显增加,另一方面企业萎缩明显,企业校园招聘也相应畏缩。往年xx月,各大企业都早早地启动了校园招聘计划,各大高校内也因此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由于遭受金融风暴的影响,就业市场整体不景气,很多大企业为了降低人工成本不得不大规模裁员,同时很多作为吸引就业主体的中小企业由于受到劳动合同法、出口遇冷等多重因素影响,业务订单量明显减少,用工需求也明显减少。这给学生就业客观上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2、20xx年就业现状:

  1就业单位性质流向

  随着就业问题的日益严峻,现在就业形势开始冲击传统观念,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迫于就业压力,渐渐地“不重学历重技术”,“不选本科选专科”。从目前很多高分考生开始选高职来看,说明家长和学生的观念已经开始慢慢改变。在本科院校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今天,高职院校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新模式,以市场为导向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市场化,更符合当前就业形势,为专科层次的就业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但是*期特别是今年以来人们更加不注重学历的,越来越多的高中生选择了学技术,或是直接就业。

  2、热门专业与需求形式:

  从20xx—20xx年x月中旬毕业生行业就业情况来看,制造业、服务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五大行业是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其中,制造业是目前吸纳毕业生最多的行业,本科学历各年度比例分别占到2998%、29xx%和4329%,专科学历各年度比例分别占至4133%、43xx%和x637%。

  从调查来看:20xx届大学毕业生在湖南省就业的行业大类主要集中于制造业。其中,有26%的本科毕业生和2x%的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于制造业。但值得注意的是,但这一比例低于全国20xx届本科生(27%)和高职高专(31%)毕业生就业于制造业的比例。民营和个体企业是湖南省20xx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最多的雇主类型,雇用了37%的本科毕业生以及66%的高职高专毕业生。湖南省20xx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最多的'雇主规模是300人以下,其次是3001人以上;雇主规模300人以下的本科毕业生占到42%,高职高专毕业生为x6%。

  3: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情况:

  湖南省20xx届、20xx届、20xx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

  三、就业态度分析:

  1、现在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值太高,总觉得孩子找的工作薪水不能太低、不能太累,而且还要稳定,这样就给毕业生很多的压力。大部份学生把考公务员当和事业单位当作唯一选择,宁可有业不就。加之学生对自己认识过高,在调查中发现,90%以上的学生希望每月工资在xx00元以上,工作时间不超过x天,还要提供住宿条件,这样就无形缩小了就业范围。

  2、不愿到中小企业就业。据统计,20xx年1月x日,由云南省教育厅主办,西南林学院、云南农业大学、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和我院在西南林学院联合举办农林类毕业生双向选择洽谈会,共xx2家用人单位参加,提供就业岗位3x00个左右,结果我院毕业生不足x0%,签约率更是寥寥无几参。而实际上,我国就业市场反映,承受力最大、需求量最大的是中小企业,不愿到中小企业就业,无疑又缩小了自己的就业范围。

  3创业不如就业。多数大学生感到创业艰难,多方面准备不够,缺少充足的勇气和决心,只有极少数毕业生认为就业找饭碗不如创业谋发展。

  4:促进就业措施:

  鼓励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是增加就业的重要途径,已被***、***以及各地方**反复呼吁,多次部署,对增加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我国经济发展到今天,必须把增加就业与提升产业结构的双重任务结合起来加以解决,把劳动力的需求与劳动力的生产结合起来加以解决。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要大力发展专业技术教育,改变目前的教育目标。目前我国各级教育的目标是提高上一级重点学校的升学率,这是应试教育的根源。***同志1983年为教育题词:教育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不改变教育目标,就无法改变应试教育,就会不断加剧今天一方面高技能人才奇缺,一方面高学历人才失业、文凭贬值的尴尬局面

  还有一个关于教育的错误口号流毒甚广,那就是扩大教育消费,拉动内需。把教育当成消费是完全错误的。教育是投资,不是消费。把教育当成消费,当然要以满足消费需求为原则,从教育需求者的角度大学招生当然是多多益善,但这样做只对学校有利,对满足学生家长的虚荣心有利,对学生成材不利,对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利。

  我国目前已具备了加快结构升级的资金条件和技术条件,但就是不具备人才条件,使我国企业不得不在劳动密集型行业过度竞争,人才问题不解决,将很难从这次经济调整中走出来。必须通过**的宣传引导、政策鼓励、资金支持,改善各类专科学校的办学条件,将他们与大学一视同仁,吸引更多的优秀学子从事技术工作。国家应在工资待遇上向高级技工倾斜,在技工职称上应有最大上升空间,最高应与教授齐。

  2、大力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水*。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xx年农民工占城镇从业人员比重已高达467%。据全国总工会的一份调查,农民工在加工制造业就业中已占682%,在建筑业中占798%。这几个数据说明,农民工的素质已经在相当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制造业和建筑业的水*。而目前农村教育状况却不容乐观,这是目前农民工素质不高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国家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通过各种手段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和专业技术教育,这对推进我国工业化、加快产业升级具有十分重要和紧迫的意义。

  关于大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精选相关文章: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13

  理想,是人生的指路灯,是生命的奠基石。生命因为有了理想而有奋斗的动力,因为有了理想而精彩。没有理想的人如同一具行尸走肉,这样的人只剩下躯壳,碌碌一生,无所作为,这是人生的一大悲剧。大学里的莘莘学子更是胸怀大志,谁不想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谁不不想充当一个叱咤风云的时代宠儿。当今的大学生,他们满怀激情,满怀憧憬,构筑自己未来的蓝图。我们就大学生就业憧憬问题,对5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一、发展空间与薪酬

  根据调查显示,8%的人选择在1000元以下,41%的人选择在10002000,30%的人选择在20003000,21%的人选择在3000以上,

  由此可以看出,当提出第一年期望的工资是多少这一问题,大部分人选了1000~20xx元。有人说,不注重第一年的工资,关键是第二年,第三年的。看来大家普遍都注重的是自己的发展空间。求职时,应该明白自己看重的是什么、渴望得到什么、未来发展如何,个人的发展前景与待遇发生矛盾的时候,每个人的选择都会不一样。显然薪金不再是大学生最为看重的因素了。理性地对待薪金这是个正确的心态,一心想高薪,反而影响了工作的表现,积累经验才是第一位的.。

  二、关于毕业后的去向问题

  根据调查显示,63%的人选择在沿海开放城市工作,13%的人选择回家乡,12%的人是去内地省会城市,7%的人选择去国外发展,5%的人选择在边远/大西北/农村工作。

  由此可以看出,不少大学生还是认为留在沿海开放城市,就业发展的机会比较多,才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和特长。而且从数据中更可看出当代大学生还缺乏吃苦耐劳和奉献精神,偏远地区经济发展较落后,很多大学生追求物质待遇和地域条件,情愿留在大城市发展。

  三、要高薪还是要爱好

  据调查显示,46%的人对与自己专业有关的工作感兴趣,36%的人考虑个人爱好,还有18%的人只考虑金钱因素。

  任何你再喜欢的工作都会有厌烦的时候,什么工作都一样,特别是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不要把工作当作事业,它只是谋生的手段而已,因此更多的人回选择与专业有关的事业从事。当你有一定经历后你才可能有事业,当然有可能有些人一辈子只有工作而没有事业。还有大部分人认为,爱好很重要,只有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才可能百分之百的投入和做好,做自己所擅长的事情才有开创一片天地的可能。

  四、大学生对自己的就业前景的信心程度

  据调查显示,20%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就业前景广阔,56%的人认为就业前景尚可,11%的人认为现在考虑此问题毫无用处,13%的人则表示不知道。

  信心是成功的第一要诀。在考虑自己就业前景过程中,信心不仅给大学生带来勇气和力量,也会使用人单位,首先从气势上产生认同感。要使自己在择业过程中保持坚定的信心,首先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能够胜任工作。其次,要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要抓住自己的特点,发挥自己的优势,尽量避开自己的不足,这样,就有可能使你在择业竞争中占据主动。其三是要有一腔打动用人单位的热情。要给人感觉到,我是热爱生活、热爱事业的。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14

  关键词: 学生,就业,调查

  调查时间: xxxx年7月10日 至 xxxx年8月20日

  学生调查分析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社会稳定的基础。然而目前就业形势越发紧张,再加上如今大学门槛降低,大学生数量大增,拿着本科文凭的大学生要想找个工作已经变得十分不易。到xxxx年,全国每年毕业大学生总数已达650万人,并在逐年上升;而未就业毕业生从20xx年到xxxx年累计竟达1115万人。那么,就业如此困难的原因是否仅仅是人才的泛滥呢?从各大招聘会的招聘方反映的情况来看,虽然应聘的大学生很多,但是仍然有很多职位出现招工困难的情况。企业在如此多的应聘大学生中竟挑不出可用之才,十分令人惊讶,也反映了十分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当代大学生缺乏就业素质,大学生的素质与企业所需不相符。

  因此我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做了关于当代大学生就业素质情况的调查。一方面调查当今在校大学生所具备的和看重的素质,另一方面采访已就业的毕业大学生,看看他们关于企业所需人才的就业素质有何看法,以求找出当代大学生在学*过程中的误区,并试着给出解决的办法。

  从我们的调查中可以发现,当今大学生普遍对自己的未来要求很高,同时也比较有自信。即使现在大学生在社会中已经不再稀缺,大学生这个群体仍然可以代表中高端的就业群体。受访者中有61.1%的人会对自己的第一份工作的薪金提出20xx元以上的要求。并且,受访大学生普遍希望将来毕业后能在国内一线城市及其他发达地区工作,分别有58.3%的人将会选择国内一线城市。同时,选择国外和港澳台等地区的有27.8%。仅有13.9%的人选择在相对落后一些的国内二三线城市谋求职位。除此之外,调查发现有44.4%的大学生希望将来能进入合资企业或者外企。同时,有25%的大学生希望进入国企。希望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占一小部分,达11.1%。于是我们得出结论,当代大学生并不缺乏自尊心,他们对自己有自信,并对自己的未来有高期望和高要求。同时,当代大学生相对比较稳重,比较多的人希望在比较繁荣的大环境下,在相对稳定的大企业下谋求职位。并没有很多的人选择大胆的自主创业,或者去一些前景不是十分确定的环境中谋求发展。也就是说对于绝大多数大学生来说,培养一个良好的就业素质,对于其应聘企业,以及将来在企业中工作,都是非常必要的。

  既然大部分的受访大学生都将面临择业而非创业的问题,而择业又是跟所学专业及兴趣有关的,我们的调查中也包含了这方面的内容。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当今大学生在择业时可能会比较灵活。有75%的受访者在将来择业时将会依据具体情况进行变动,可能不会选择与自己所学对口的职业。事实上,受访者中仅有13.9%的人将会坚定地选择与自己专业完全对口的职业。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受访大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满意程度并不高,对自己专业满意的人不超过半数,仅41.7%。同时,有41.7%的人对自己的专业感到一般。有16.6%的人对自己所选择的专业感到不满。但是,我们也可看到,大部分人还是认为在校学*的专业课程在未来工作中是重要或很重要的,占到总数的.57.3%。这就有一些矛盾。很多人对自己的专业不是那么满意,我们认为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学到精通的程度并非容易。然而又有大部分的同学会觉得专业课程是重要的。这也体现了现在大学生对于自己应该着重培养何种能力有所迷惑。我们还统计了受访者对未来的规划情况。我们共设了三个选项,其中选择对未来只有大致方向的人占了一半,另有33.3%的受访者表示比较迷茫,没有规划。只有少部分受访大学生明确表示对自己的将来有详尽的规划,占到16.7%。 人际交往能力虽然重要,但其地位被远远高估,人际交往能力往往体现在与客户沟通以及团队合作的过程中,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团队的润滑剂,但是其重要性远不及之前两点,IT企业的话只要不与领导起冲突,有专业能力的人往往能比较容易的获得与同事间良好的关系。

  另一个被远远高估的则是创新能力,即使在创业企业中,创新能力也不是首要地位的,对于企业来说,一套创新的解决方案远不如一套存在多年,虽然有缺陷但是成熟,实用的解决方案,现成的解决方案大多数时候都是最优的,这点与学术界恰好相反。最好的例子便是NASA,NASA使用的计算机技术相对阿波罗登月时期几乎没有改变,使用的语言都是古老的语言,因为在企业中,稳定、易维护、健壮、可扩展性都比效率重要,只有在效率成为成本的瓶颈时才需要创新的解决方案来优化。但这并不是说不需要学*新的技术,在激烈的竞争中有时冒险尝试新的技术能带来巨大的收益,如何取舍只能视情况而定。

  对比两边对同样问题的回答,可见大学生依然无法摆脱象牙塔的熏陶,对将来工作的艰辛没有充分的准备。另一方面,社会宣传的能力如创新能力,往往在企业中反而不受重视,也使学生对自己的定位产生了偏差,这些都是我们所需要注意的。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15

  *年来,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日渐突出,并且呈上升发展的趋势。.由于毕业生处于毕业――择业――就业的人生转折关头,其思想状态,精神面貌,心理变化均存在着较大的调查意义。

  有那么一群人,他们已大学毕业但至今未就业。当我们不断在讲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时候,他们在想什么?他们的家庭是什么感受?我国大学扩招后,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一方面和x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毕业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就业是民生之本,毕业生就业是我国就业问题中带有战略性的核心问题。然而毕业生毕业就失业,早已不是危言耸听,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当前我国一系列就业问题中一道特殊的难题。

  如何正确分析其原因,拿出科学的解决办法,是我们大家共同思考以及共同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随着美国金融危机波及范围的扩大,全球进入了新一轮的经济困难期,首当其冲的就是各国的企业。而企业受难的同时无疑给毕业生就业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压力。

  金秋十月,大学城中涌现出了这样一类人,他们西装革履,手提公文包,形色忡忡,步履焦急,他们就是在求职路上的毕业生。毕业生就业难这是一个老话题了,年年提,x、社会、学校年年在努力,而毕业生则年年撞的头破血流。今年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形势一片暗淡,不少企业进行了大面积的裁员,大多数企业则选择大幅度缩减招聘人数,这对毕业生就业来说无异于火上浇油。虽说是所谓金秋的季节,远在太*洋另一岸接踵而至的消息带来的却更多的是冬天的寒意。

  如此危机四伏的经济环境下,不少公司都或多或少的面临着各种困难,国内外诸多公司收缩开支,压低成本,而在这当中,人力成本便成为了一个他们不得不考虑的因素,于是乎,如今的毕业生找工作也似乎变的比往年更难。

  一、经济危机下毕业生就业问题剖析

  X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卷全球,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下,高速发展的x并不能独善其身,在一些地区、一些领域,经济危机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经济危机下,很多公司开始裁员,招聘需求大幅减少,这使得x的劳动力市场压力异常巨大,尤其是毕业生就业问题异常突出。*期,x社会科学院发布的X年《经济蓝皮书》指出:预计到X年底,将有100万名毕业生不能就业,X年还将有592万名毕业生毕业面临找工作,毕业生就业问题非常严峻。X年沪上高校毕业生比今年增加9000人,突破15万人大关,又遇到全球金融危机,就业形势雪上加霜。

  二、综上我们分析得出毕业生就业难主要体现在以下这两点

  1.缺乏胜任力

  现在高校培养的毕业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实践非常缺乏,即便是对实践要求极高的技工类,很多学校因为种种原因取消和减少了实践的课程。大量理论的课程让学生在专业方向上的收益是有限的,缺乏实践能力的毕业生成了纸上谈兵的高手。

  企业是非常现实经济实体,需要的人就是能够给企业直接带来绩效的人,而纸上谈兵的毕业生并不能马上给企业带来绩效,还要搭上老员工给为其辅导,从而影响了企业的整体绩效。现在很多企业都停止了招聘新员工,尤其是毕业生,即便招聘也是有实力的公司进行的优中选优的战略性人才储备;而有些有实力的公司,在进行人才的战略性调整,希望通过现在的经济危机带来的变化,招募和储备一批中高端人才和优秀的技术骨干,从而迎接经济危机过去后的新的发展。我国的教育思想仍然秉持着应试教育的思想。这种思想同样延伸到从事高等教育的大学中。所以,大部分的学生仍然是被动地传授知识与技能,缺乏对事物的探索与分析能力,缺乏一定良好的心理素质。所以,高智商低能力的毕业生随处可见。有一位19岁的四川大学的学生在放暑假时想要看看自己的女朋友,为了给女友一个惊喜。他并未告诉自己的女友,只身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后来他迷路了。无奈之下,他竟站在街上大哭起来。直到警察赶来才解决此事。在危急时刻,人类最基本的应变能力,生存能力,我们认为他没有。一个重点大学学生,我们可以完全不用怀疑他的智商。不过我们也同时慨叹教育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我们的大学是作什么的?我们为什么要上大学?我认为求取真知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大学应该锻炼的是获取真知的能力和方法,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方法,良好的心理素质。总之,大学教给我们如何做人的方法和能力。这就是我们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显然,我们毕业生缺少这样一种能力,也同样缺少一种好的心态。社会上出现许多由毕业生心理问题而引发的事件如:清华大学学生用浓硫酸泼熊。

  由此可见,毕业生应该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2.供过于求

  在没有出现经济危机的时候,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也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从整个就业情况看,毕业生的供给明显大于实际需求。不是总量的供过于求,而是结构性的供过于求,主要是培养的毕业生的方向及毕业生所应该学*的内容和社会的实际需求是脱节的。

  企业用人的时候,首选是相关专业,其次是高潜质的人,因为企业在发展期需要大量的.人员补给,有些人是可以在工作过程中逐渐培养的,这也为一部分专业不对口的毕业生解决了就业的问题。我国的gdp当中,第一,第二产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第三产业占的比重较少。同时,我国又以出口商业为主,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工小商品为主,而这些产业并不需要这种高素质人才。国外恰好相反,西方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相当发达,正是这中第三产业即服务产业对毕业生这种搞素质人才,才会大量要求。所以国外的毕业生的需求无法满足当前毕业生就业要求。所以,毕业生就业问题尤为突出。电子产业,管理业都好似第三产业的范围,而这些产业正式对高素质人才需求大的产业。X年的就业报告分析中调查社会对不同毕业生的需要,大专生占49、16%,本科生占65、52%。研究生占66、66%。研究某一专业领域的研究生仍然被大多企业所热衷。在专业排行榜上,前十一名分别是工商管理、电子信息、经济、机械、外域、土建、医药、法学、交通运输、化工、制药。第三产业仍是前列。

  X年由美国的金融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袭卷了全球。雷曼兄弟、花旗等有着百年历史的银行相继倒闭。这场危机同样波及到了x。我国的市场经济由于开放度有限,所以受损程度有限。不过,这次危机同样给x带来了很x动。我们多年以出口商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显现出了他的脆弱性,大批订单急剧减少,企业亏损严重,成百上千的中小型企业已经停产倒闭,农民工提前返乡,由金融危机而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同样影响了毕业生就业。大部分的企业已经开始裁员,不准备招聘人员了。所以,打部分毕业生面临无业问题。甚至一些研究生不得已去卖肉等等。

  当经济危机到来的时候,企业普遍实行的保守的发展战略和紧缩的财务战略,一方面人力资源的补给大幅减少,另一方面用于培养与培训的费用也大幅减少,在招聘的时候会对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优中选优。经济危机造成的结果是,无论是从结构看,还是从总量上看,毕业生的数量都是供过于求。

  三.针对上述问题我们不断探究着应对毕业生就业难的各种方法

  1.从毕业生主观的自身角度出发:

  毕业生应努力培养自身专业技能,同时,端正就业心态。

  2.从客观角度讲:

  毕业生应了解各专业的就业情况以及企业需要的人才类型与社会多接触,了解社会需求,关注各类就业动向,从而对症下药,为自身找到正确的就业方向与奋斗目标。

  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如果我们选择逃避,等待我们的将是无底的深渊,只有选择面对,际遇才会眷顾我们,我们才能看见明日的曙光。面对这一危机,国家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四万亿拉动内需政策,扩大基础设施建设等。前一阵,国家xx下阶层时差时说将毕业生就业工作放在重中之重,作为工作重点来做。xxx也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毕业生们交谈。可见,国家已经意识到就业文图的严重性,它与整个是个会的经济政治体制有着重要的关联。所以,解决它并不是一个想法,一项措施可以奏效的。我们必须结合x的国情,利用科学发展观,长远地,发展地看待整个问题。而这也是新时代毕业生应当具有的品质。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菁选(扩展3)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菁选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通用15篇)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报告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1

  随着大学毕业生的增多,以及高学历人数的增多,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而且受到各方面的压力的影响,人才堆积,职业上岗比例失调,导致就业难上加难,真是应了一毕业就失业。校漂族越来越多。针对该问题我们随机调查本院学生对就业问题准备得如何,对将来就业前景的态度,并且将数据总结处理,发现以下几点:只有xx%的学生有一直关注就业前景,几乎没有人想要创业因为需要资金门路关系,xx%的人选择要继续深造,而且*乎百分百的大专生认为毕业实*需要关系人脉,专业成绩倒是其次。少部分学生认为个人素质很重要,应该注重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修养。能否充分的准备就业对当代大学生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它决定你是否能在将来的社会生存中胜出。对你将来发展做出正确的判断。

  一、问卷调查

  (1)调查范围:XXXXXXX

  (2)调查目的:了解XXX对就业的准备情况,使他们能正确认识到未来的就业情势。

  (3)调查方式:网上问卷调查

  链接地址

  结果表明本院学生对就业的准备情况不是很好,大多数大学生都不能充分地准备就业,导致出现了一些问题,随着各大高校连年扩招,每年毕业生人数也在逐年增长。虽然**在不断地增加就业机会,而面对不断增加的就业人群,那只是一点皮毛而已,供不应求的现象依然存在。大学生就业的问题仍然不容乐观。

  (一)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有以下几个特点:

  1、就业岗位与毕业生人数差距太大

  大家都知道,大学毕业为的就是能找到好的工作,可是,就业问题一直让大家困扰呢。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供过于求。每年毕业的大学生的数量比社会上所需要的就业岗位数量多得多;而且,这个差距还在逐年的增大。然而,用人岗位增加的比例却远远小于此。这也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一个直接原因。

  2.热门专业人才过剩

  前些年,出现了几个热门专业,如计算机,土木工程等等。不可否认,这些专业至今仍然是热门专业,仍然是社会的焦点问题。致使众多考生纷纷报考这些专业。大多数人都是这样认为的:既然是热门专业,那么社会上的需求量就大,工作自然就好找。这话不假,可是,当所有的人都这么想的话,就会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虽然需求量大,但学*这些方面的人才更多,已经超过饱和。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扎堆现象。这也就是为什么热门专业的毕业生们找不到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

  3.薪水与自己心中的希望值不符

  很多大学毕业生,尤其是名校的毕业生,刚刚毕业,刚刚踏入社会,就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希望自己的薪水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从而对一些企业的相对较低的薪水不屑一顾。

  4.各企业选人挑剔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的问题。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这将是应届大学生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企业是不会无缘无故不要应届生的。

  (二)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现状与分析

  1、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随着*年来高校的不断扩招,毕业生人数骤增。从整个国家来看,正在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部分国有企业的大量职工下岗待就业,同时,农村富余劳动力正在向非农领域转移,向城市流动的规模不断扩大。这样一来,给大学生就业带来巨大的压力,形势越来越严峻。

  2、大学毕业生就业结构不合理

  毕业生在就业中出现了结构性矛盾,包括地区结构、专业结构等。就业受到经济发展的影响,经济相对较发达的地区,就业形势好,人才非常多,就业渠道也比较畅通,而西部欠发达地区,就业情况比较糟糕,缺乏人才,又流不住人才,造**才流失,经济发展缓慢。

  *年来,一种情况有的学校追求短时效应,不顾本校的实力,盲目开办一些热门专业,造**才供求过剩;另一种情况是,有的高校市场灵敏性不够,对一些冷门专业,社会需求少的专业,不作及时调整,没有及时调整招生人数,改革课程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式,导致学生毕业未就业就先失业。

  3、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不完善

  目前我国的高校就业工作是由教育部门管理,户口是由**部门管理,而人才市场的管理又是由人事及劳动部门管理。而这些部门相互之间沟通不够,再加上一些地区还有地方保护主义,对生源是本地的毕业生大开绿灯,而对一些外地毕业生则加上各种条件加以限制。一个真正公*、竞争、择优、有序的就业市场尚未建立,服务保障体系还未健全,体制性障碍还未真正消除。

  4、用人单位的盲目人才高消费

  一些用人单位缺乏人才培养机制,希望进一个人才,就马上发挥作用,创造价值,因此,非常看重工作经验,认为应届毕业生只是有书本上理论知识,动手能力差,不太愿意接受应届毕业生,不想把时间花在对毕业生的培训上。

  5、高校就业指导滞后

  高校缺乏有效的就业机制,就业指导体制不完善,许多高校的就业指导机构挂靠在学生管理部门,或者是刚从相关部门分离,其管理幅度相对较小,其工作人员业务能力欠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质量不高,就业指导课形式单调,有的只是在学生大三大四阶段开设,没有将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全过程。

  6、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问题

  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就业期望值较高,理想与现实存在较大差距。对薪水、福利待遇要求过高,不顾自身的条件,导致用人单位不敢接收;片面追求大城市,不愿去一些小城市发展;对单位选择过高,看重国家机关、大单位等,对一些小企业不感兴趣,致使高不成低不就。

  7、大学生本身的素质问题

  *年来的高校扩招,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学生的基础也有高有底,加上高校的软件和硬件设施都没有跟上,随之带来了学生质量的下降,有的学生成绩不错,但动手能力差,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强,适应能力也强,但是学*成绩差,与用人单位交之失臂。

  (三)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非常复杂,而且还隐含着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在当前新形势下,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也需要**,学校及整个社会的努力,要解决这些问题也不能是一蹴而就,只能通过全社会的努力,创新观念,完善制度和改进工作方式,不断深化改革来完成。

  1、**应不断深化改革,完善就业市场

  要解决高校就业问题,**要加强经济调控手段,对去西部地区和条件艰苦的一些重点单位和行业就业的大学生,在工资、待遇和生活条件上给予较大的优惠,采取措施鼓励大学生去那些地方就业。在完善就业市场方面,**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扫除体制性障碍。各级**要开放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种种政策限制,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积极疏通就业渠道,不断完善就业市场。另外,**还应发挥自制优势,主动为高校和学生提供必要的信息服务和就业指导。

  2、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各个用人单位改变自己的人才观,不要盲目追求人才的高消费,让那些博士和硕士来装点门面,而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置换冗员。总之,用人单位改变自己的人才观念,要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3、高校要强化内部改革

  大学毕业生是高校产出的最终“产品”,其就业率与就业层次的高低,是一所高校办学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关系到学校的社会声誉和生源,也影响着在校学生的学*动力与学*情绪,因此学校要深化自己内部改革。

  高校要主动适应市场,适时地调整专业结构,加强基础学科、应用学科的建设,不断更新教学内容,重视教学方式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高素质的毕业生;同时还要根据市场需求,开设新专业,灵活地调整专业设置。

  高校要建立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有效机制。理顺就业指导工作的体制,建立相对独立的就业指导机构,并充实人员与配备,充分拓展机构职能。就业指导机构还应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在涉及到学校调整专业结构工作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最终促使学校培养的人才能充分就业。

  4、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工作的目的就是促进毕业生充分合理地就业。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让他们知道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要做好哪些准备。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在教材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到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形式上,要引入多媒体技术,生动形象,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同时不要把就业指导课拘泥于课堂,要采用多种形式,如请一些优秀企事业人士做报告,开设模拟招聘活动,还应注意网络资源的利用,组建网上论坛,让师生可以在网上进行探讨。

  5、大学生应提高自身素质,更新就业观念

  目前就业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实际上是能力与素质的竞争,大学生要把就业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上。在大学生涯中,要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要充分利用高校这一*台,不断地塑造自己,完善自己,在提高自己的学*成绩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

  另外,大学生们要认清就业形势,主动学*和掌握就业技巧,提高择业能力,对自己要有正确的认识,合理地确定就业期望值。只有这样,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在就业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

  总之,能否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到一所高校的生死存亡,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解决此问题,要在**的指导下,积极应对市场,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拓宽就业渠道,更新就业观念。同时,大学生也要及早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积极面对就业问题。

  调查报告执笔人:XXX

  XX年X月X日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2

  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大学生成为兼职一族。各大高校学生都相应地存在兼职或社会实践的现象。随着大学生兼职现象的升温,大学生兼职更是出现一些新现象,如出现了一批月薪过千的“校园金领”。然而,大学生如此热衷的兼职究竟有何利弊?就此,我们小组收集了一些材料进行分析论述大学生兼职的利与弊。

  关键字:大学生 兼职 利弊

  正文:

  从高中进入大学,不仅是我们人生的一个新起点、新转折,也表示我们成熟了,同样也表示我们与真正的社会又走*了一步。踏入社会需要能力,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有立足之地,所以,有些人选择了兼职这个途径,在他们看来,大学生做兼职,不仅能开阔视野,积累些社会经验,而且还能勤工助学,赚些钱补贴家用,这是一举两得的好事。但是在做兼职的.过程中他们也碰到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对他们自身和他们的学业都带了较大的影响。为此,我们要冷静思考了兼职这个问题,在我们兼职的过程中我们是得到了一些东西,但同时我们也失去一些东西。现实生活中我们都要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的确,大学生兼职,同样既有利又有弊。为此,我们小组从多角度分析大学生兼职带来的利弊。

  大学生兼职的利处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在个人方面,第一,大学生兼职在生活上可以减少家庭负担,求得人生独立。特别对于那些*困生,兼职给他们提供了学费生活费的保障,让他们能很好的完成学业。

  第二,在学*上,更可以学以致用,俗话说纸上谈兵并不可以打胜仗,实际问题的解决更是需要实践;

  第三,我们要在大学期间培养自身的交际应变等社会所需要的能力,而学校提供有限的实*实践机会和现行教育制度无法满足我们上述的需求,而兼职恰恰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第四,通过尝试不同的兼职工作,发掘自己潜能,发现自己真正适合做什么,明确今后就业方向;

  第五,大学生兼职更有利于风险意识的培养,当我们真正接触了社会,就会觉得象牙塔外困难更多,现实更残酷,这样我们反而会更坚强,更成熟,俗话说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

  其次,在社会方面,雇佣兼职大学生既可以减少成本又有一批高水*的服务者,何乐而不为;同时,大学生兼职,自我锻炼的过程是一个自我成材的过程,间接的为社会培养出大批适应社会的高素质的人才。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3

  一、大学生为什么要创业 很多大学生认为“创业”本身就是一种职业,在就业高峰期,给自己一片更广阔的天地。很多人还认为在今后的社会中,自主创业的人会越来越多,甚至成为就业的主流,成为大学生毕业后就业的首选。自己认为实现自我价值是证明自己的最好途径。为此,选择创业,具体有以下几点:

  1、处于“经济”的社会——经济原因也是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环境中,工作待遇是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自主创业可以给自己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2、一些自我意识很强的学生,不愿意庸庸碌碌,选择自主创业是为了通过这一途径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在一些单位由于制度的约束,无法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做事,创业可以有一个空间来发挥,来实现自我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

  3、给别人打工不如为自己打工,大部分选择自主创业的学生都是这种心态,认为自己的事业,做起来会更有工作激情、更投入,从而更容易成功。这种成功是属于自己的。就算失败,也是自己造成的,不会去怪别人,不会感到遗憾。还是自己做老板好。特别是当金融危机到来之时,大量的毕业生涌向市场,一些人找不到工作,或是短时间内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选择创业也是一种无奈之举。有的学生,他们的中学同学或是朋友早就中专毕业或是下海,事业已小有成就,而大学生的清高和嫉妒心理促使其产生创业的想法,为的是“我要过得比你好”。虽然这并不是坏事,但不能否认,在一些想创业的人中,确实有这种心态。

  4、成功人士的触动。比尔.盖茨等人的名字在大学生中并不陌生,他们的创业经历也为同学们津津乐道,希望自己有那么一天也能像他们一样成就一番事业,出人头地。

  5、对于一些大学生来说,时间上的自由可以说是他们最大的动力,觉得朝九晚五的工作时间不是每个人都能适应的。如果自己创业,时间的掌握上就比较自由。基于这个原因选择创业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没有事还要守在单位里浪费时间,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如果自己创了业,就算不睡觉也无怨无悔。

  二、大学生创业的优劣势分析

  大学生创业有以下优势:

  第一,现代大学生有创新精神。他们有对传统观念和传统行业挑战的信心和欲望,而这种创新精神也往往造就了大学生创业的动力源泉,成为成功创业的精神基础。

  第二,大学生创业的最大好处在于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增长经验,以及学以致用;最大的诱人之处是通过成功创业,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证明自己的价值。

  第三,大学生往往对未来充满希望。他们有着年轻的血液、蓬勃的朝气,以及“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而这些都是一个创业者应该具备的素质。

  第四,大学生在学校里学到了很多理论性的知识,他们有着较高层次的技术优势,而目前最有前途的事业就是开办高科技企业。技术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大学生创业从一开始就必定会走向高科技的领域,“用智力换资本”是大学生创业的特色和必然之路。一些风险投

  资家往往就因为看中了大学生所掌握的先进技术,而愿意对其创业计划进行资助。 大学生创业也存在劣势

  第一,急于求成、缺乏市场意识及商业管理经验,是影响大学生成功创业的重要因素。大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书本知识,但终究缺乏必要的实践能力和经营管理经验。更由于大学生对市场、营销等缺乏足够的认识,很难一下子胜任企业经理人的角色。

  第二,由于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常常盲目乐观,没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对于创业中的挫折和失败,许多创业者感到十分痛苦茫然,甚至沮丧消沉。大家以前创业,看到的都是成功的例子,心态自然都是理想主义的。其实,成功的背后曾有过更多的失败。看到成功,也看到失败,这才是真正的市场,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年轻的创业者们变得更加理智

  第三,大学生的市场观念较为淡薄。不少大学生很乐于向投资人大谈自己的专业如何如何,却很少涉及这些技术或产品究竟会有多大的市场空间。就算谈到市场的话题,他们大多也只是计划花钱做做广告而已,而对于像目标市场定位与营销手段组合这些重要方面,则全部没有概念。其实,真正能引起投资人兴趣的并不一定是那些先进的东西,相反,对那些技术含量一般,却能切进入市场需求的产品或服务,常常会得到投资人的青睐。同时,创业者应该有非常明确的市场营销计划,能强有力地证明赢利的可能性。

  第四,大学生对创业的理解还停留在一个美妙想法与概念上。在大学生提交的相当一部分创业计划书中,许多人还试图用一个自认为很新奇的'创意来吸引投资。这样的事以前在国外确实有过,但在今天已经是几乎不可能的了。现在的投资人看重的是你的创业计划有多高的技术含量,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复制的,以及市场赢利的潜力有多大。而对于这些,你必须有一整套细致周密的可行性论证与实施计划,决不是仅凭三言两语就能让人家掏钱的。

  三、大学生创业的政策 国家对大学生创业实施全方位扶持政策,而且有充分的组织保证。20xx年,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文,要求各地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为到基层创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创业培训、开业指导、咨询服务等“一条龙”服务,并配合有关部门对从事个体经营的高校毕业生实施免征登记类、管理类和证照类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的政策,同时积极促成小额贷款担保或贴息补贴政策的落实。大学生创业还有“中国大学生西部创业基金”的启动。凡是有志向到西部创业的大学本科及以上的应届毕业生,凭创业计划书,或到西部边远地区从事科、教、文、卫工作,都可向中国大学生西部创业基金会申请资助。此外,还有大学生创业教育试点项目的启动。据悉,该项目是由中央国际联络部、国际劳工组织等为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而专门开发的,以在校大学生为主要对象、以选修课形式在大学开展,学生可获得相应学分。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4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

  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涵盖报告的基本要素。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5

  理想,是人生的指路灯,是生命的奠基石。生命因为有了理想而有奋斗的动力,因为有了理想而精彩。没有理想的人如同一具行尸走肉,这样的人只剩下躯壳,碌碌一生,无所作为,这是人生的一大悲剧。大学里的莘莘学子更是胸怀大志,谁不想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谁不不想充当一个叱咤风云的时代宠儿。当今的大学生,他们满怀激情,满怀憧憬,构筑自己未来的蓝图。我们就大学生就业憧憬问题,对5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一、 发展空间与薪酬

  根据调查显示,8%的人选择在1000元以下,41%的人选择在10002000,30%的人选择在20003000,21%的人选择在3000以上,

  由此可以看出,当提出第一年期望的工资是多少这一问题,大部分人选了1000~20xx元。有人说,不注重第一年的工资,关键是第二年,第三年的。看来大家普遍都注重的是自己的发展空间。求职时,应该明白自己看重的是什么、渴望得到什么、未来发展如何,个人的发展前景与待遇发生矛盾的时候,每个人的选择都会不一样。显然薪金不再是大学生最为看重的因素了。理性地对待薪金这是个正确的心态,一心想高薪,反而影响了工作的表现,积累经验才是第一位的。

  二、关于毕业后的`去向问题

  根据调查显示,63%的人选择在沿海开放城市工作,13%的人选择回家乡,12%的人是去内地省会城市,7%的人选择去国外发展,5%的人选择在边远/大西北/农村工作。

  由此可以看出,不少大学生还是认为留在沿海开放城市,就业发展的机会比较多,才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和特长。而且从数据中更可看出当代大学生还缺乏吃苦耐劳和奉献精神,偏远地区经济发展较落后,很多大学生追求物质待遇和地域条件,情愿留在大城市发展。

  三 、要高薪还是要爱好

  据调查显示,46%的人对与自己专业有关的工作感兴趣,36%的人考虑个人爱好,还有18%的人只考虑金钱因素。

  任何你再喜欢的工作都会有厌烦的时候,什么工作都一样,特别是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不要把工作当作事业,它只是谋生的手段而已,因此更多的人回选择与专业有关的事业从事。当你有一定经历后你才可能有事业,当然有可能有些人一辈子只有工作而没有事业。还有大部分人认为,爱好很重要,只有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才可能百分之百的投入和做好,做自己所擅长的事情才有开创一片天地的可能。

  四、大学生对自己的就业前景的信心程度

  据调查显示,20%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就业前景广阔,56%的人认为就业前景尚可,11%的人认为现在考虑此问题毫无用处,13%的人则表示不知道。

  信心是成功的第一要诀。在考虑自己就业前景过程中,信心不仅给大学生带来勇气和力量,也会使用人单位,首先从气势上产生认同感。要使自己在择业过程中保持坚定的信心,首先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能够胜任工作。其次,要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要抓住自己的特点,发挥自己的优势,尽量避开自己的不足,这样,就有可能使你在择业竞争中占据主动。其三是要有一腔打动用人单位的热情。要给人感觉到,我是热爱生活、热爱事业的。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6

  一、调查目的

  社会需要的人才概念也随着这一发展潮流而产生变化,掌握当今社会真正需要什么类型的大学生,对大学生以后就业大有裨益。并且有利于在校大学生了解最新社会人才动态需求,做好准备。

  二、调查人

  ...等五人

  三、调查对象

  深入农村,城镇,企事业单位,调查走访社会各阶层

  四、调查时间

  20xx年**月**日--20xx年**月**日

  五、调查方法

  通过派发问卷进行调查,发放问卷共50份,收回有效问卷50份。(调查问卷及数据统计详见附录)

  六、调查内容

  通过对乡村、城市、企业及社会各行各业各年龄段人员的问卷调查,了解社会对大学生能力的要求,社会人士对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评价及期待,以及刚毕业已从业大学生给在校大学生的良好建议,对大学生的未来全面发展,成为满足社会市场需求的人才,实现人生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

  七、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中70%的被调察者属于25-45岁年龄段的各个学历层次各个行业的人。从调查中发现,大部分人对大学生关注度还是挺高的。80%的人对大学生未来的发展趋势比较乐观,70%的人认为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得十分努力,20%的人认为困难很大。我们不得而知,大学生的的就业前图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社会人士观念还是比较开放的,90%的人认为名牌大学学生的能力并不比一般大学学生强,。只有保持这种客观的态度,社会、企业才会给大学毕业生一个公*竞争的*台,普通大学的毕业生们才会抛弃那些没有必要的包袱,减轻思想压力,以更加自信的心态在应聘面试的激烈竞争中完整的展示自我。

  调查显示,不同的人对“您认为现在什么专业的大学生更容易就业”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答案,例如:经济类、管理类,机械类、工程类,教育类、语言类,医学类、法学类,其他。这就说明,社会并不偏向任何单独某一类专业,俗话说的好“行行出状元”,只要我们肯虚心好学,脚踏实地的奋斗,都会创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不能老是抱怨自己没选对专业了或者是对所学专业失去兴趣了,其实,无所谓什么专业不专业,只要自己爱学*,不是专业的'也能成为自己的专业。

  社会上认为,大学生的最大优势在于“自信,有理想抱负,可塑性强”、“有创新精神,思维活跃”。当代大学生最缺乏的必备精神是“勤俭节约,爱岗敬业”,在“诚实守信、责任奉献”方面也有待提高。让大学生清楚的了解自己的优势和缺点,有利于扬长避短,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严格要求自己,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调查表明,现代社会对大学教育相对满意,当代大学生极少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大学校园不只是从前人们赞美吟诵的“象牙塔”,更是一个锻炼能力、展示才干的舞台。被调查者普遍认为,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任务是“认真掌握专业知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制定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圈子”。大学生不应该在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现代书呆子,而应该接触社会,开阔视野,“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早点涉及。

  当今社会,大学生可以说是遍地开花、随处都是,竞争异常激烈,压力也随之而升。因此大学生切不可狂妄自大,必须及时充电,增加自身的“资本”,提高自己的价值。社会上认为大学生要找到理想的工作,除大学文凭外,“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优干、三好证书”等还是十分必要的。

  调查中,大部分人认为东部沿海发达城市是大学生较为容易就业的地区,因为东部就业岗位多,生活条件优越,可同时也存在劳动力供过于求,竞争更为激烈的弊端。还有不少一部分人认为大学生更应该回到家乡,因为家乡是从小长大的地方,对周围环境颇为了解,生活也更加便利。少部分人认为大学生应该尝试去中西部,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内陆地区慢慢发展起来,就业岗位空缺多,一切基础设施开始逐步建设,大学生如果能克服困难在那边安居乐业,也会过上美满的生活,另一方面,也会为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奉献自己的一点力量,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由此看出,只要大学生身怀真才实干,勇敢拼搏,艰苦奋斗,不只是贪图安逸享乐,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民众普遍认为,大学生择业前不应该首先考虑经济收入、生活环境、工作稳定性,而更应该注重个人发展机会和专业知识的应用,以更加长远的眼光看待自己的事业,不只局限在眼前。社会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社会最应该在政策方面给大学生加大支持力度,其次资金、技术方面也应该迎头赶上。经济危机下,大学后并没有被断了后路,还有很多选择的机会,比如考研、出国留学、考公务员、选调生、自主创业、直接就业等等。社会人士反映,大学生应该从大二就开始涉及就业上岗、人才市场方面的知识,大三时亲身参加社会实践,将学到的理论应用到现实中去,锻炼培养个人职场能力,积累工作经验,适应工作环境,为大四就业提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人们对大学生期望还是蛮大的,都为大学生的未来祝福。

  八、调查结果分析

  据调查,较受用人单位和社会认可青睐的大学生包括以下几点:思想素质较高;有事业心和责任感;有吃苦精神;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外语水*高、懂计算机知识;动手能力强;懂专业、会管理、善交际。而大部分群众对当代大学生的看法是:有真才实干,有专长,高素质,充满活力。待人有礼貌,孝老爱幼。这些优良传统应该具备。大学生是祖国下一代的希望,大学生的发展意味着祖国明天的兴盛。当代大学生活泼向上,青春充满激情,乐观自信,有理想有抱负的精神风貌必须发扬广大。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7

  【摘要】*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不断进行改革,高等教育加快了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步伐,高校大学生数量迅速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现。如今现在的岗位越来越多,但是真正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的大学生少之又少,那么新时代的大学生如何在毕业时候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是每个大学生都要做充足的准备,通过本次实践调查,分析大学生就业状况以及大学生为就业所需要提高的素质能力和就业工作指导,寻求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途径。

  引言:

  如今中国的就业形势将异常严峻,企业用人需求下降的趋势难有根本性转变;回流的农民工以及新增的需要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将面临难以转移就业的问题,导致农村失业问题加重;城镇低学历青年以及规模不断增大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将更加困难。随着我国现阶段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社会可提供的就业岗位增长缓慢,因而造成就业矛盾十分严峻。同时,毕业生就业市场化与毕业生滞后的就业观之间的冲突显得十分突出,毕业生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就业的态势尚未形成,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这些都影响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 时下又将是毕业生就业的高峰期,为了更好的了解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和对目前就业形势的认识,我们组织了此项调查,由此进一步分析大学生的就业前景,以便为学校提供未来就业指导工作的资料与对策依据,也使在校大学生在整个大学学*期间进行以提高就业竞争力为目标的就业准备,培养大学生追求最优选择和最佳就业的精神与品质。

  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问题分析:

  (1) 就业市场供需失衡

  大学生的就业源于市场的需求。一方面,毕业生人数每年呈上升趋势,给劳动力市场的消化造成难度。另一方面,在金融危机冲击之下,劳动力需求不足与新增劳动力需求萎缩;再者,企业用于培养与培训的费用大幅减少,企业在招聘时首先考虑专业对口、综合职业能力强的毕业生。

  (2)大学生存在观念误区且缺少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做事眼高手低,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脱节,还存在就业后稳定性差、离职率高的问题。只选择在发达地区、高薪部门工作,不愿意去偏远地区工作,虽然他们对社会生活显示出较强的热情与好奇,但缺少理性思考与合理规划,表现在工资的高低、待遇的好坏成为择业的首要准则。而对职业规划,更多的人忽视其在就业过程中的重要指导作用,多数学生都没有详细、科学的规划。因此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将直接影响大学生未来的前程,避免大学毕业生在盲目求职过程中造**力资源不必要的浪费。

  (3)实践能力弱

  很多学校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学*,忽视了他们的'实际动手与操作能力,有知识储备而不会灵活运用已成为大学生的普遍现象。虽然有些学校开办社会实践课,试图让学生所学到的课本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但是安排的时间太少,实践效果并没有达到,导致了大学生缺乏实践能力,只能纸上谈兵。

  (4)对就业形势和政策及就业过程不了解,存在信息不对称

  调查显示,70。63%的学生对20xx年的就业形势和政策及就业过程不了解,信息不对称严重影响毕业生的择业与就业。他们只顾埋头苦读、热衷考证或忙于各类社团活动,却忽略了解就业形势和政策及就业过程的重要性,而在实际就业供需矛盾面前束手无策,另外用人单位招聘信息的发布缺乏时效性。

  关于高校问题:

  (1)毕业生就业情况已成为衡量高校办学成效的重要标志。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职业能力之缝谁来填?目前情况下高校得担此大任。高校应该努力提高办学水*,应转变观念,把握教育国际化的潮流,加强世界高教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全面提高办学水*。高校教学改革与社会发展、国家建设需要紧密结合。不断进行教育改革,高校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快调整高校专业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专业设置、课程结构要满足市场所需;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反馈”、“高校生源报考录取比预警”等系统,根据不同专业科学地制定扩招规模;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控制长线专业的发展规模,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的专业要减少招生数量甚至停止招生。

  (2)发展职业培训机构,大胆尝试校企联姻。刚从学校里出来的学生除了动手能力弱外,表达沟通能力也普遍存在问题。学校应增设职业培训机构或增加职业素质教育课程,包括商务礼仪、心理健康、与人沟通、融入团队等内容。将职业素质培训与实*结合起来,真正使毕业实*起到缩小、弥合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之缝的作用。

  关于大学生自身的应对与改变:

  自强自立,努力增强综合素质,树立科学就业观 首先,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当代大学生必须有把自己事业与国家进步、社会的发展及人类的文明融为一体的品格,崇尚***美,坚持真理,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要争取知识广博,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创新精神,随机性、灵活性的思维方式,做到因人、因时、因事而异。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面临更加激烈社会竞争,能视变化为机遇,视困难为坦途,有顽强的自制力,坚定的信念,及对生活充满期望,充满热情。选人标准要合理。用人单位要根据自身规模、性质、发展状况、岗位实际,制定相关岗位说明书,细化岗位职责,按照岗位的要求,制定合理选人标准,确定招聘人员质与量。第三,确定科学招聘程序。要确定招聘考核的程序,制定考核内容,在按程序进行考核后,择优录用。 总 结 本次调查仅局限于徐州地区的高校,时间仓促,收集的数据虽不能全部体现中国当今大学生的就业状况,但是这些数据基本反映了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金融危机使得我国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大学生就业难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这种情况下调查分析大学生就业状况,从中探讨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方法。缓解和解决大学生就业难不仅需要依赖经济发展,也离不开体制改革和观念更新。解决毕业生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学校、学生自身和企业单位等各个方面,需要**管理部门、高校、社会、企业,包括毕业生本人的共同努力。**应重视研究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社会分工。继续推进就业体制改革,明确国家、高校和劳动人事等**部门的职责和管理权限。确立学校在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地位及应承担的权利义务。加快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使毕业生就业工作摆脱目前困境,走上正轨。

  结言:总之,就业难既有客观的因素,也有主观的多种原因。要解决这个问题,**部门就必须加大对就业扶持的投入,制定一些积极的就业扶持政策;企业要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做到不轻易裁员,在招聘过程中,不要过分强调经验,给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一个机会;学校要做好全方位的就业服务工作。除此之外,就业问题的解决还是要靠大学生自己,这也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所在。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8

  一、中国经济走势

  1.当今中国经济发展面临四种压力影响:

  第一种影响:受到欧美经济放缓影响。

  第二种影响:中国经济发展或到了拐点。

  第三种影响:人口红利率的下降。

  第四种影响:多年来结构性矛盾的充分暴露。

  2.中国今明两年经济增长预期 亚洲开发银行(ADB)20xx年XX月2日公布20xx和20xx年最新经济展望报告,中国今明两年经济增速料分别为7.6%和7.4%,据有关统计数据,中国GDP增长估计7.5%,保8难以持续。

  3.中国的经济增长的动力源分析 *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于消费、投资和出口(俗称三驾马车)。

  A、20xx年,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为38.6%,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为37.7%,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为23.7%。

  B、20xx年,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为37.3%,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为54.8%,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为7.9%。

  二、欧美**债务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首先,受欧美经济低迷影响,世界经济复苏的步伐将放缓。其次,内外环境的变化,使得20xx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成为大概率事件。

  现阶段,中国的经济面临通货膨胀压力、财政债务和生态环境恶化等多种压力,使得**下决心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不再以GDP增速考核地方**官员等措施。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减速是大概率事件。

  三、世界经济低迷对我国就业的影响

  中国受欧美经济持续低迷、国内经济转型的影响,20xx年预计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继续回落,出口增长乏力,致使大量的企业减员或倒闭,加上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攀升,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据有关统计,中国GDP每下降一个百分点,将会减少就业岗位XX0-200万人。出口每下降一个百分点,将会有30万至50万人失业。

  四.*几年大学生就业形势

  1、十二五期间的就业形势 人社部部长尹蔚民依然用了严峻二字。一方面,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很大,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格局并未改变。

  2、*两年我国大学生的就业状况 20xx年人社部和教育部组织开展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大调研。调研显示,*两年绝大多数高校毕业生是在中小企业就业,去中西部就业的毕业生比重逐步提高。 从学历上看,研究生初次就业率最高,本科初次就业率略低,高职高专初次就业率最低。从专业看,工科毕业生就业率较高,理科和文史哲类毕业生就业率较低。从毕业院校看,重点大学就业率较高,普通本科和独立学院就业率较低。 值得关注的是,已就业者中,部分毕业生流动性较高。

  3、当前大学生就业的心理 一些高校毕业生宁可成为大城市中的漂族和蚁族,也不愿意到二三线城市和基层就业。多数高校毕业生仍然希望在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就业,希望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生活和就业,到中西部地区、城乡基层、中小企业就业的积极性不高。

  4、大学生扎堆大城市

  一是我国区域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不*衡,且短时间之内难以改变。经济越发达的地方就业机会也越多,发展空间越大,导致高校毕业生倾向于在城市、在高收入行业求职就业。

  二是制度上存在障碍。现行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户籍制度、干部人事制度与市场就业机制还不完全适应。以干部身份和户籍为基础的管理方式与社会劳动力资源的统筹管理不协调,导致就业机会不均等,就业政策不*衡,毕业生在地区之间、企业与机关事业之间流动仍然存在障碍,毕业生身份转换困难,就业渠道不畅通,进一步加剧了结构性矛盾。

  三是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需要大量毕业生,但工资待遇相对较低、发展空间较小,部分企业用工不规范,对毕业生吸引力有限;基层教育、医疗、农技等部门急需人才,但由于编制限制等原因,吸纳毕业生能力有限。

  5、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一、我国中小企业太少,就业容量不大。

  二、专门人才素质未达标,造成岗位难得其人。

  三、人才供求信息不畅,造成职位浪费。

  四、结构失衡是就业难的主要因素

  A、时间结构 大学毕业生供给增长的速度远高于经济增长。

  B、区域结构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区间与城乡间差异,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很难对大学生形成有效需求,而且在较长的时期内,地区性的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都将难以改变。

  综上情况所述,阳光大学生网给20xx年大学生毕业生提出以下建议:

  1、关于职业生涯规划:

  现在职业规划当中,很多时候会对学生有一种误导,就是给学生们过早的'制定了一个职业点,比如根据你的个性、特征等来评定你就适合做什么,过早的给学生定了一个框框,告诉学生就这个职业最适合他,这就对学生造成了束缚。其实我们的学生不明白,人的这种个性的东西是不断的变化的,比如讲我的兴趣、我的能力,甚至我的价值取向,它是随着外部的环境的变化和自己的学*,自己的体会,是在不断调整的。

  2.转变观念是实现顺利就业的关键:

  大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个性、能力、作出个性化的职业选择,不把求职的目光盯在传统的集中的区域、行业、单位,拓宽求职的视野。 改变短期求职为较长期求职在选择工作时,大学生不能太理想化,一个人可能要经过3至4次的选择,才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所以对第一份工作不要太挑剔了。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9

  那么到底中国的大学生教育和就业发生了什么问题,我认为有必要进行客观和较为深入的探讨,在暑假期间我在山东大学以及山东农业大学做了调查。经过调查,我发现三方面状况:第一.大学生就业难很大原因是因为对收入要求过高。第二.在本科生出现就业报酬低的状况后很大一部分人选择了继续考研。第三.随着考研大军的不断扩大,出现了一大批校漂族,即那些大学己经毕业,却仍留连在校园内或者学校周围的人群。下面分别对以上情况做一下介绍:

  调查过程:

  一. 大学生就业难,普遍觉得报酬太低。原因何在?

  首先,从人力资本投资和收益的角度看,不能片面地责难大学生对工作岗位,特别是对收入水*的抉择,大学生谋求较高收入的工作岗位是有道理的。在查阅相关资料计算后发现:城镇小学、初中、高中和中专、大专和本科、硕士、博士各学历阶段毕业人力资本量分别为20xx年价格人民币3.1万、4.9万、7.4万、 19.4万、31.6万、49.8万;各阶段新增人力资本边际收益率(高学历与低学历收入之差比以本学*阶段投资新增人力资本量),分别为9.8%、 2 2 .2%、 11.0%、 4 .7%、 18.8%、14.6%。可以看出,从中等教育水*培养到高等教育水*,需要人力资本投资12.1万元,边际投资很大。据有关调查资料,目前大学毕业的*均工资水*为每月1700元左右,高中和中等教育毕业的为1500元左右,大学投资收益率仅为4.7%。这样低的边际收益率,对大学阶段的人力资本投资是极不合算的。因此,大学生及其家长找一个能回报大学阶段投资的收入水*的工作岗位,就是投资对合理收益的追求,是经济人最理性的反应,而简单说大学生择业条件太高,挑三拣四,从成本收益理论讲,是毫无道理的。否则,从投资回收角度讲,他无法收回大学阶段的教育投资,实际是亏损的,那又何必要上大学呢?

  再次,大学生需求方面也存在着深层次的体制问题。主要是民间投资受到制约,中小企业数量人少,民问中介、社区等组织不发达,自由职业者受到限制。日本1.25亿人口有6 6 0万个中小企业,中国*13亿人口只有7 0 0万个。从世界性的规律来看,一个国家的企业,99.5%以上是中小企业;观察中小企业数量与在企业中就业人员的关系,中小企业*均从业者为10人左右:而从就业的结构看,一个国家65%80%的劳动者在中小企业就业;随着发展水*的'不同,每千人企业数量也不同,发达国家中小企业数量*均每千人50个左右;而许多大学生毕业后,为中小企业的技术工人、管理人员、创业者等,中小企业就是大学生就业的最多去处。中国为什么就业难,就是因为每千人中小企业数太少。除了社会、家长和大学生吃皇粮、官本位等观念外,办企业市场准入门槛高、时间长、手续多、成本大,开办企业后贷款难,**收费项目多,中小企业很难经营和成活,是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太少的最主要体制原因。

  另外,我觉得应该从大学生本身找原因。作为企业,他所支付给员工的工资肯定是建立在员工能为他提供经济效益。显然,能为企业带来越来越多的经济效益得到的报酬就会越多。那么一个本科生究竟能为企业带来什么呢?据调查:1.教育培养的技能性和创业性人才较少。大学教育中企业所需要的培养。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的专业、课程、实验、操作、实*等较为缺乏,许多毕业的大学生到企业后,实际操作能力较差,无法适应岗位需要。而在大学中几乎不开创业课程,大学生毕业后,对于怎样开办一个企业,怎样研究和开拓市场,怎样进行核算,怎样经营和管理企业等等,一无所知。另外,现在大学生的观念上也存在一些问题。我们的大学教育过去是培养吃皇粮、捧铁饭碗人才教育。大学毕业后一般分配到党政社团、国家事业、国有企业单位计划分配,工资有一定标准并稳定提高,除了国有企业外,工资来源为财政经费,在过去大学生毕业数量较少的情况下,大量的分配到这些单财政还负担得了。现在,党政社团、事业单位都在进行机构改革和人员精简,国有企业每年也要减出几百万人来。现在还有很多人能从这种思想中走出来。

  二.考研又在逐步演变成很多人的独木桥考研大军急剧增加。校漂族实在太难。

  大学毕业了,但仍有人漂在校园

  校漂族在扩军,这已成为社会和媒体关注的一个热点。所谓,是指那些已经毕业,却仍留连再校园内或者学校周围,经常到学校用餐,到学校图书馆查阅资料或参加学校一些讲座,闲暇是逛学校周边的小店

  校漂族到底有多大比例,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切的数字。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生活到底是精彩还是无味?让我们走进校漂族,了解一下他们的生存与心理状态。

  坚决拼一个美好的未来是他们的目标。他们已经觉得没有退路了。所以他们很苦这是我的感觉。

  6点多起床,接着到教室自*,然后在学校食堂吃饭,晚上自学到10点多,最后回到自己租的小屋。在山东大学的自*教室里,我跟这位校漂族的一员聊了起来。在大四考研失败后,他决定再考。我们是校园里的大五生,从外表看,我们跟师弟师妹们没什么两样,宿舍、食堂、图书馆三点一线。我们在依赖和利用学校的资源,只是我们的心不再为外边多彩的世界所诱惑了,我们没有多少漂的资本呀。

  另外,我还见到一位三次冲击考研的。前两次都是功亏一篑,尽管他的精神压力很大,但他说我已经没有退路了,他家庭状况不是很好。

  他只能节衣缩食,每天天未亮就从自己与别人合租的小屋于出来,在教室一呆就是一天,晚上很晚才回家,一天三餐几乎都在啃面包或方便面。拼一个美好未来,这几乎是所有校漂考研族的共同心愿。一时找不到一个好工作,考研也许就是一个别无选择的选择了。对校漂族而言,或许是人生的一个新的起点。

  去年,国家就业制度规定:未落实工作单位的高校毕业生,学校可根据本人意愿,其户口两年内可继续保留在原就读的高校,待落实工作单位后,将户口迁至工作单位所在地。这一规定的出台,使户口留在学校的尚未找到就业单位的学子,更是把校园作为一个人生的缓冲地带。

  暂缓就业成为许多大学生的选择。住在学校附*,他们感到有一份安全,有一份归属与依靠,这也许是他们心中本能的选择。有专家说,部分学生进入社会后心理上仍然未断奶,无法适应社会,因此选择重回学校寻求心灵的依靠。这种解释虽过于绝对,但对校漂族而言,对校园的归依情结确是无法排解的。

  当然,校漂族工作暂无着落,经济拮据,也是他们选择继续留住校园的重要原因。住在学校附*,傍依学校的食堂、图书馆等,生活经济实惠而方便,还可以充充电,查查资料。就连学校周围的各种商店卖什么,哪家东西最便宜、哪个餐馆有什么地方菜,我们都一清二楚。这是一位山东的校漂族告诉我他们在学校附*的原因。

  哪儿漂都是漂,干吗浪费学校这份难得的资源呢?有许多校漂族,他们更多是看重了学校的资源和校园氛围。

  毕业之后,在选择居住环境时,总是不自觉地把所选地点和校园做比较,后来虽然也曾在单位附*租过房子,但学校里的图书馆、阅览室、自*教室,这些曾经让我留下汗水和身影的故地,总也挥之不去,最后,我又搬回了校园。刚毕业半年多,对于家在外地的我,校园是我对这座城市最熟悉的地方,也是精神上的一个家。

  但很多学校认为,轻易办理暂缓就业而加入校漂族这一群体,不应提倡。一方面,他们占用了学校资源,对那些即将毕业的高校学生产生了不良影响,也不利于学校的管理;另一方面,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放弃正当时候的就业机会,盲目地被这一群体同化而做校漂族,将来就业会更困难,先就业再择业应该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再一方面,选择校漂,其实对学生本人也不利,校漂期间档案记录是中空白的,容易使用人单位产生疑问,不利于本人就业。

  调查总结:

  两天的时间中,我接触了很这样的校漂族,很多时候我都被他们的这种精神感动着。他们真的很苦!我感觉到他们所承受的不仅仅是生活上的拮据,而更大是他们所承受的巨大精神压力,用他们的话说,他们己经没有退路了。从心底里我佩服这些人。但我觉得这不是一种正常的状况,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毕业后勇敢面向社会,理性分析,理性选择,去寻找适合发挥自己才智的新天地,自立自强,回报社会,这才是进取的人生态度,而不应该把考研作为自己的全部。校漂族的形成,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多数应该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他们漂泊的生涯也是为了寻找更好的人生起点,这是它的积极意义。它作为人生角色转换的缓冲带,从容地规划一下人生生涯,也许半年,也许一年,这些都是很正常的。但这种生存状态不宜过长,不应该成为一种生存常态。一味沉迷其间,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是不可取的。漂的感觉很自由,但毕竟无根,不稳定,成本也比较高。另外,作为学校,也要及时调整教育内容,除传授系统学科知识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让学生顺利完成校园与社会的对接。就业难,考研难。

  对于以上问题,解决大学生就业难、收益低问题,一是高等教育要进行调整和改革,从吃皇粮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调整专业,改革课程,加大技术技能专业的设置;另外,大专和本科所有专业,在毕业前一年内,开设必修的创业课程,使大学生掌握必要的创业谋划,寻找合伙人。签订合伙协议、注册登记企业、经营管理生意等方面的知识。

  二是**要网开一面,各部门要降低注册登记企业的门槛,缩短开办企业的时间,减少开办企业的审批手续,减免开办企业的各种收费,放开较多的行业让中小企业进入;在企业开办后。银行应当积极地为中小企业贷款,发展较多的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和银行可推出大学生创业小额贷款,杜绝**各部门向中小企业收费和罚款。这样才能增加对大学生的需求,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难。另外作为考研一族应该积极面对社会,理性分析,理性选择,去寻找适合发挥自己才智的新天地,自立自强,回馈社会,这才是进取的人生态度,而不应该把考研作为自己的全部。但愿随着制度的改革,观念的提高,以上状况能够得到改善,解决。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10

  实践参加者:张宇翔

  时间:20xx年x月x日

  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难一直是全社会重点关注的焦点问题,而对于大学生来说与就业紧密联系着的就是专业的选择,专业选择的对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就业结果的好坏,对于现在的大学生来说专业的选择越来越迷茫,总是在自己喜欢的专业亦或是热门专业之间徘徊。同时,这也就出现了大学生就业问题。

  短短的几天,去调查了我们当地的上一届的大学毕业生,了解到了很惊人的消息:大多数在超市或者在商店帮忙做服务工作。虽然在谈话的过程中我了解到她们会找到其他更适合自己的工作,不会让自己的大学学历白白浪费在这些事情上,但是我觉得事实确实有些残酷。

  大学生就业是我国就业问题中带有战略性的核心问题。用多维视角和发展观的思维审视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不难看出现象的背后有很多令人深思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多是发展中、前进中出现的。清醒地分析、科学地把握会找到多渠道解决的方案。就业问题是*年来困扰中国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而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人群,与之相关的就业问题似乎也被赋予了更加突出的重要性。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紧迫性尤其因*几年应届毕业大学生的人数不断增加而显得更为突出了。

  关于*年来日益引起**、社会与学界广泛关注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社会上普遍流行的观点大多建立在一些直觉或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而就业问题作为一个重要的公共政策领域,需要真实、可信的事实材料和同样可信的客观分析作为基本地需要。根据有关调查表明对于工作与专业的对口程度的估计,本科和研究生层次的对口率明显高于专科生的层次。另外对就业信息来源渠道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目前高校毕业生从学校获得的就业信息依然是占主导地位的,从学校获得信息的百分比是47.7%,从专门性的人才招聘刊物上获得的比例是11.4%,从亲戚朋友和熟人介绍的信息中获得的是10.5%,与用人单位直接谈话中获得信息的是9.7%,在人才洽谈会上得到信息的是8.8%,从新闻媒介广告上获得的是4.2%,从企业的招聘广告中获得的是3.8%。

  一 、当前大学生专业选择趋势

  (一)盲目选择,由于应届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多,就业压力的增大,学生在选择专业没有从自身出发,更多的是看什么是热门专业或是父母的要求来选择自己的.专业。

  (二)会因为所谓的性别问题而忽视或放弃选择某些专业。由于旧思想的束缚,认为某些职业只适合女生或男生,因此而放弃自己喜欢或或被需求的专业。然而在现在这个社会,一些行业不再仅仅局限于女生或男生,对于护士或是秘书这些职业不再仅仅是女生享有的特权,男生也同样可以从事甚至是很需要的。而对于电子行业或是机械等一些其他的行业女生也同样可以做,也会很受欢迎。

  (三)有些同学自己不做主,父母也随便他不作什么要求,就问老师,有老师帮他选择了自己以后的方向,这也是比较盲目的。

  二、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和特点

  从本次调查的结果来看可以看出一些关于大学生就业现状特点。

  (一)女生就业难度大于男生

  根据调查问卷显示,男生的正式签约率或是已有意向但未签约的比列都高于女生,可见女生的签约率和意向率都明显低于男生,面对就业压力,有相当一部分的女生“不想马上就业”或者“继续深造”,也有一些女生认为用人单位选拔不公正导致自己求职难。

  (二)理工类签约情况好于文科类

  根据调查结果,理工类毕业生“已签约”比例为33.9%,“有意向但尚未签约”的比例为35.6%,而文科类学生的签约率和意向率分别只有29.6%、14.8%,都明显低于理工类学生。因为如此,相当一部分学生

  (三)从事与自己专业不对口个工作。

  在调查中有对被调查者提问到: 对于“您目前所从事的职业和您在大学所学的专业?”的回答,肯定“对口、吻合”的只有26%;选择最多的是“有关系但非本专业对口工作”,占43%;最少的是“没关系,却是我的爱好和特长”,有9%;根本没有关系的有22%。

  智联招聘的职业顾问:选择“有关系但非本专业对口工作”的比例最高有两点原因,第一是新职业不断的推陈出新和老职业的内涵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人们所学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很难像以前一样定位在某一职业方向。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的毕业生开始适合从事软件开发、经营和维护,或到高校和科研机构从事教学、科研和技术工作,随着职业发展也可以从事IT咨询、管理、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等非技术工作。而理科出身的人未必需要从事科研、教学工作,数据分析员、生产研发,甚至投资分析等职业同样适合他们。智联招聘网的CEO刘浩先生就是北大物理系毕业,在耶鲁学的法律,从事过风险投资,现在做了企业老板。

  (四)实践经历、“干部”经历让毕业生加分不少

  当今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往往比较看重求职者的工作经验、动手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如果大学生在校期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工作实*,同时又担任过学生干部,那他在求职的时候更容易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在校期间参加过实践实*的毕业生正式签约率为39.1%,无实践、实*经历的学生正式签约率仅有13.6%;担任过学生干部的毕业生正式签约率为36.1%,未当过干部的学生正式签约率只有24.0%。

  (五)多数学生就业心态趋于理性

  在困难的就业形势下,多数大学生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对自身能力水*及就业环境做出正确的认识和评估,自动把薪酬标准降到合理区间。

  三、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的深度分析

  分析原因可以发现,一方面高校在培养学生的目标与社会的实际需求间存在较大的差距,高校规模效益与个性化培养之间存在着深刻矛盾,学校的评价标准与社会的标准本身也存在很大不同。另一方面,大学生的就业观定位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目前的大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上大学的家庭成本也比较高,学生和家长的投资回报期望高,多数学生喜欢选择白领、粉领等工作环境好的地方就业,不愿从事条件艰苦的基层工作。 大学生个人原因如下:

  (一)、个人期待与就业环境之间的差距

  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的个人期待,或者说就业预期,主要指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对自己未来就业前景的一种估计和预测,涉及对收入水*、就业地区和就业单位等方面的要求、预期和选择。大学生的就业预期通常建立在大学生对自身能力素质及就业市场两方面因素综合考量的基础之上,并将直接影响大学生就业的理性程度,影响大学生求职的行为和结果,最终影响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供需状况。客观地讲,当前大学生一般都能对自身能力水*及就业市场状况进行正确的认识和评估,形成较为理性的择业行为。薪酬一直被喻为大学生就业理性程度的“风向标”。根据此次调查的统计结果,大学生大多已走出开价虚高的误区,有六成以上(66.10%)的学生将月收入定位在1000-20xx元之间。

  (二)、个人能力与就业市场之间的差距

  大学生的能力素质特别是专业技能是大学生成功进入职业市场的重要保证。本次问卷调查显示,个人能力不足成为制约大学生就业的一个根本性问题。

  1.就业能力仍有欠缺。就业能力与一般意义上的能力概念有所不同,其特指大学生进入人才市场所需的社会实践能力、求职技巧等。

  2.社会经验普遍不足。

  3.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有待拓展。中国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人际关系在就业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尽管特定的社会关系网络影响了整个用人环境的公正、公*,但就个体而言,它仍不失为进入就业市场、寻找就业机会的重要途径。

  总结:对于大学生的专业选择要越来越慎重,不能因为一些次要原因而改变,当然在专业已选而无法改变的情况下也需要采取措施来弥补。将这一问题与大学扩招直接联系起来可能具有似乎是显而易见的说服力,但实际上是对人口因素的一种消极认识。还有在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出路时,应避免将不同专业学生的就业率作为确定各专业招生规模的重要依据和标准,而应确立有远见的国家文化战略,并使大学教育包括专业设置服从和服务于这一长期目标。

  学院:机械与汽车服务工程 姓名:张宇翔

  班级:11汽服3Z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11

  择业是人生的一次重要选择,也是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的一次检验。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择业心态十分复杂,各种矛盾和冲突交织在一起,对此我们应当进行认真的分析并加以积极的引导、疏导。本次调查对象为本校大学生,采取问卷抽样调查形式。共发放问卷20份以上。通过调查,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一、大学生择业心态特点

  1.成就动机水*高,但害怕面对现实。大学生有强烈的成就感。在择业中,大学生的追求和憧憬更为强烈,有着希望成功和报效社会的强烈倾向。他们愿意为祖国繁荣富强贡献力量,有较高的抱负水*。不过现实却有诸多不尽人意之处。

  2.择业心理期望高,但缺乏信心和竞争力。现代大学生的心理期望值从入校开始就很高。这种高期望值历经四年更加高涨,大学生的择业心理期望值高就是其中一个突出表现。

  3.实现自身价值愿望强,但缺乏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大学生择业十分重视自身价值,追求自我实现,愿意根据自己的专业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到他们认为能实现自己“价值”的单位去。可是,他们缺乏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现实中不愿到艰苦的地方、到边远山区、到基层去。大学生想走捷径,幻想成才的道路一帆风顺。他们虽然也愿为国家繁荣富强作贡献,却过分强调自我价值;有实现自身价值的雄心壮志,但对吃苦耐劳恐惧,没有充分做好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产生恐惧和彷徨,形成强烈的心理矛盾。

  4.全面素质重要性意识强,但自身欠缺且培养不够。大学生就业竞争是十分激烈的,主要是全面素质(综合素质)竞争。大学生对全面素质重要性的认识十分明确,但是有些人大学四年却未得到很好的培养。

  二、大学生择业心态矛盾冲突原因

  1.毕业生自身处于矛盾期。首先,大学生择业是在各种矛盾中的艰难选择。如自我与客我矛盾、理想与现实矛盾、奉献与索取矛盾、社会需求与自身实力矛盾等。其次,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心理矛盾的突出时期。他们心理发展不稳定、不*衡、不健全往往会产生种种矛盾。再次,大学毕业生有相当部分心理还不成熟,所以形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有较大的差异,在择业中就表现出内在心理特征的复杂性与矛盾性。

  2.高等教育处于过渡期。当前,高校进行大幅度扩招,就业岗位跟不上毕业生数量的快速增长和无法完全满足毕业生的期望。如何适应这种新形势、新情况,进行专业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等改革,提高师资水*,加强高校的配套发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有效教育和引导大学生转变观念和调整心态,保证他们择业活动的顺利开展,是高校甚至全社会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这个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应引起我们的关注。但是高校无法在短时间内适应这种新形势、新情况,它是一个长期性和渐进性的`过程。这种状况是毕业生产生不同择业心态的直接原因。

  三、调整大学生择业心态

  我们应当正确认识大学生择业心态中的种种矛盾冲突,决不能笼统地认为都是消极心态。大学生择业的矛盾心态使其遇到困难、挫折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既有积极方面,又有消极方面,但积极方面是主流。这种矛盾心态是其成长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心理发展趋向成熟的动力。除了大学生本身要努力寻求积极的解决办法外,高校与社会也要加强教育和引导,使他们保持稳定、积极、正确的择业心态进行合理择业。

  1.大学生要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21世纪经济、科技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市场经济条件下毕业生在人才市场的竞争主要是综合素质的竞争,大学生在大学四年应注意自己各方面素质的培养,提前做好择业准备。自觉培养自己的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培养自己的交际能力、创新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和自信心,使自己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2.毕业生要进行择业心态的自我调整。在择业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困难、挫折、矛盾和冲突,毕业生应学会全面了解社会,客观地分析、评价自我,使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统一起来,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关系,根据社会需求正确解决自己就业定位问题,调整自己的择业心态。

  3.学校应加强全方位的就业指导工作。学校要适应新形势,采取相应改革措施。除了对大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教育,培养学生各方面素质、能力外,还要进一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心理咨询活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增强他们的心理素质和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高校还应大力加强就业技巧指导,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

  4.社会和毕业生家长要给予积极的关注和引导。社会要努力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择业环境,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择业机会,完善就业市场和人事制度,建立真正的公正、公*的竞争机制。这是对大学生择业心态调适的最有力的措施。另外,家长和亲友要主动关心毕业生择业期间的心理变化,积极配合学校,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缓解心理压力,使他们有积极、健康的择业心态。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12

  每年七月大批的应届毕业生走出学校大门,挤上就业的独木桥。20xx年的高校毕业生达413万人,比20xx年增加75万人,按70%的初次就业率计算,年内有124万人无法实现当期就业。而在20xx年,高校毕业生达到了495万人。

  20xx年12月15日至12月28日前程无忧薪酬调查部针对应届毕业生就业相关问题从企业HR和个人两方面进行了一次专项调查。本次调查共回收3528份个人问卷及225份企业问卷。参与调查的个人中,58%为工作经验小于2年的新人,21%为20xx届毕业生。

  225家企业中有61%是外商独资企业,其次民营企业也比较多占到23%。个人反馈方面,同样来自外商独资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比较多,但是比重相当,各占了39%。具体分布数据见。

  进一步分析参与调查的个人信息,参与者学历分布如图2。

  调查发现一,制造行业给应届毕业生的机会较多,国企和外商独资企业乐于栽培新人。

  多年的高校扩招,让我国的高等教育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但是这些源源不断输出的应届毕业生“缺乏实践经验”“心高气傲”,不是企业“拿过来就能用”的现**才。因此大部分企业中,应届毕业生占所有员工的比重是很少的,具体比例分布如图3。

  对企业样本进行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制造行业(包括加工制造、汽车、消费品、化工/能源/矿产、出版/印刷等)是录用应届毕业生比例较高的。在不到40家应届毕业生比例超过20%的企业中,有22家属于制造行业。就企业性质来看,国有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比较乐于“栽培”新人,占到了这些高应届生比例企业中的74%,高于样本总体分布水*。

  为什么企业不愿意更多聘用应届毕业呢?以下为HR们录用应届毕业生时的主要顾虑。其中“培训时间长”是HR们决定少录用应届毕业生的最主要因素(图4)。

  调查发现二,应届毕业生找工作,互联网是最好的渠道。

  机会不多,合适的招聘、应聘途径是关键。调查显示,企业HR和应届毕业生都偏爱互联网招聘(网络招聘),其次是针对性的校园招聘。而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熟人介绍(企业内部推荐)则是机会少但成功率高的一种方式(图5)。

  调查发现三,双向选择:毕业生要“专业对口”,HR重“个人能力”。

  从学校出来,应届毕业生们大多(65%)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但是却有着清晰的挑选第一家公司的标准。针对我们列出的6个主要考虑因素,应届毕业生们做出了如下选择(图6):

  “专业对口”是被选到最多的条件,其次“职业发展空间”、“薪资福利水*”和“企业知名度”也是应届毕业生们比较看重的。“行业”和“企业发展潜力”则较少被考虑的因素。但是,当被问及“你第一份工作的内容与你毕业前期望的一致吗?”,大部分人都回答“差别很大”,选择“一致”的比例仅占7%。

  专业真的那么重要吗?!“我们更看重的是学*的能力,而不是专业。大部分的书本知识与实际操作是有距离的。我们希望所有的员工都有主动学*、时时学*的态度和能力,这样的人才能胜任更具挑战性的工作!”一位电子技术行业的HR经理在接受电话访谈时如此说。“学*能力”正是越来越被企业所看重的“个人能力”中的重要部分,另外还有“适应能力”、“执行能力”、“沟通能力”、“领悟能力”等等。正如我们的调查结果所示,*一半(49%)的HR认为“个人能力”是他们在招聘应届毕业生时最关注的因素(图7)。

  在这一调查反馈中,最令我们吃惊的是——选择“毕业学校”的HR如此之少。探究其原因,发现很多的HR吃过“招名校”的亏,他们往往抱怨名校的学生“自视过高”“容易跳槽”。他们也表示在2、3年的培养后个人能力优秀但是出处**的员工显得“更踏实”“更肯干”。

  调查发现四,应届毕业生“心浮气躁”,离职率高。

  “离职率高”也是HR在招聘应届毕业生时比较大的顾虑。“培养这些孩子需要我们投入很长的时间、很多的精力。可是现在的年轻人大多缺乏远见,在1、2年中没有被提拔就改投门户了。”参与调查的HR按照“年毕业生离职人数÷年录用毕业生人数×100%”计算了自己企业的应届毕业生流失率。该数值小于5%的企业不到一半,27%的企业应届毕业生流失率大于20%,超过30%的达到18%。

  再来看看应届毕业生给我们的信息——56%的反馈问卷者在第一家公司工作时间不超过12个月,而在第一家公司工作超过3年的仅占8%的比例。进一步了解他们选择离开第一家公司的原因,“没有个人发展机会”和“薪资水*低”是促使他们重新找工作的最重要的2个原因(图8)。

  听到这样的声音,HR不妨反思一下,是否我们给与这些年轻人的关注还不够?或者应该更多了解一些他们的发展需求,尽量创造机会。

  调查发现五,应届毕业生薪资,由学历决定。

  由于应届毕业生的实践经验比较缺乏,且发展潜力差异巨大。企业在给毕业生定薪时,学历仍然是一个常规的决定因素。表1为参与调查企业提供的各学历水*应届毕业生主要薪资段分布。单位:人民币,千元。薪资段包含起始值。

  由上表我们不难看出,企业为不同的学历应届毕业生支付的薪资是存在明显差异的。可见同学们在学校里多花的时间企业也给与了认可。当然,不同学历的毕业生对薪资的期望也有着明显差异。

  应届毕业生的期望薪资无论学历均高于他们获得的实际薪资,如图9所示。而期望与实际落差最大的是大专学历(42%)和硕士学历(22%)。

  调查发现六,大部分应届毕业生可在一年后获得加薪。

  万事开头难,学生们最终不得不接受现实的薪资条件。不过,调查显示,几乎所有企业(本次调查反馈的比例为100%)会在一年后给应届毕业生加薪,加薪幅度超过10%的比例高达61%,更有21%的企业加薪幅度在50%以上。*3成的企业为应届毕业生提供特别的加薪策略。从个人方面反馈的比例来看,也有4成的受访者一年后的加薪幅度超过10%,其中15%的人获得了超过50%的加薪。

  一年的时间,足以让一个学生气十足的应届毕业生熟悉本职工作、了解职场规则,足以让部门主管和人力资源管理者看出他的自身能力和潜质。那些努力工作、踏踏实实的新人自然会用自己的良好表现赢得一致赞赏,企业也一定会慷慨加薪保留住日后的骨干力量。一年的时间,对一个人的职业生涯来说实在短暂,但是这一年对一个职场新人来讲却尤其重要,很多工作*惯、解决问题的方式都是在这一年中学到并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在这里,我们要请那些沉不住气的年轻人们不要那么轻易地就因为薪资不能满足自己的期望就决定跳槽,而是去认真想一想,第一份工作能带给自己什么收获。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调研背景:虽然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大的问题一直存在,但只有今年,这个问题成为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的确,全球金融风暴的愈演愈烈已经是超过半数的企业蒙受损失,毕业生就业的形势更加不容乐观。为了更好的帮助我校学生解决以后的就业问题,现对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调研思路:参考已有的'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 ,我们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院应届毕业生进行分析: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见第2、19、14、25题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见第5题

  3》与是否专业对口,见第7题

  4》地域意愿,见第10、11题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见第16、17、20题

  2、毕业生对就业信息的获取(包括获取方式和程度两方面),见第8、9题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见第3、6题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见第4、15题

  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含要求学校校,见第21、22题;要求自己,见第23、24、26、12、13题)

  通过对以上五大方面共25道问题的调查,我们希望分析出我院毕业生对就业的选择、认知的程度以及作为院方应当做什么样的工作来帮助毕业生应对就业问题。

  调查分析:

  一、热能专业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毕业生未来选择的大体方向是考研、就业两个,共占72%,其中选择就业的占51%。特别注意到有9%的同学选择了自主创业,11%的同学选择出国留学。对于选择考研的理由,多数人是因为研究生毕业能获得更高的收入、学术深造。择业观念方面,82%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一步到位,很少有人选择考研。25题中,15%的同学坚决不接受最差的机会。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有13%的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其余都没有明确的目标,甚至没有考虑过。

  3》与是否专业对口方面:逾八成的同学以找到工作为第一目标,对于专业对口性不很关心。

  4》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学们的首选,其余依次为东部沿海、生源地,有11%的同学没有固定意向。对于地域的选择,同学们的首选标准是工作待遇和发展机会要大。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性质方面,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是同学们的首选,其他选择比较*均,没有人选择自主创业。对于首份工资75%同学选择1500--3000,没有人选择800--1000。

  2、信息获取方面:就信息获取的程度,对于我校就业政策很了解的人占15%,不关心的占5%;就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选择并且方式很多样,其中通过学校就业网站和网上信息获取信息的人最多,各占17%,其它方式如辅导员老师通知、、学校就业网站、就业市场招聘广告等都有人选择,但人数不多,*均在10%左右。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有21%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实力找到工作。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有52%的同学没有签约任何单位,只有6%。

  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对学校,25%的同学需要职业生涯规划辅导,30%的同学需要区域与行业发展形势报告,只有28%的同学需要就业常识和应聘技巧或求职心理辅导,有37%的同学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意义不大;对自己,不同的同学认为自己欠缺的素质不同,分布很*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质是交流表达能力、改革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对于想要自主创业的同学,四成认为需要资金36%认为需要能力和经验。大多同学讲毕业生就业不顺利的原因归为就业人数太多、金融风暴、实践经验少。

  二、环境专业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有七成同学选择就业,择业观念方面,69%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没有人愿意一步到位,虽然很少有人选择考研,但很多考研的同学渴望更好的教育环境。25题中,八成的同学可以接受最差的机会。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有21%的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

  3》与是否专业对口方面:选择各个方面的同学人数很*均。

  4》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学们的首选,高达61%,其余依次为东部沿海、广州深圳,没有人愿意回到生源地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工作报告。对于地域的选择,同学们的首选标准是更好的学*机会,其次则是岗位多元化和工作待遇。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性质方面,国有企业、民样大型企业是同学们的首选,其次是外企,**部门、民营单位不被同学们看好。对于首份工资六成同学选择1500--XX,没有人选择800--1000。

  2、信息(低碳生活绿色环保调查报告)获取方面:就信息获取的程度,对于我校就业政策很了解的人占17%,不关心的占11%,了解比较少的共有74%;就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选择并且方式很多样,其中通过网上相关信息获取信息的人最多,占19%,其它方式如辅导员老师通知、学校就业网站、学员就业网站等都有人选择,但人数不多,*均在15%左右。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72%的同学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而且只有14%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实力找到工作。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有81%的同学没有任何签约单位

  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对学校,五成的同学需要区域与行业发展形势报告,有32%的同学需要就业常识和应聘技巧或求职心理辅导,因而有49%的同学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意义不大;对自己,不同的同学认为自己欠缺的素质不同,分布很*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质是信息收集、汇总、分析、处理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自我学*提高能力。对于想要自主创业的同学,五成认为需要资金五成认为需要能力和经验。大多同学讲毕业生就业不顺利的原因归为在校参加技术锻炼机会少、没有适合自己的岗位、实践经验少。

  三、建环专业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毕业生未来选择的大体方向是考研、就业两个,共占78%,其中选择就业的要略高一些。特别注意到有10%的同学选择了自主创业。共有43人选择考研,对于选择考研的理由,多数人是因为缓解就业压力、学术深造。择业观念方面,83%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一步到位,很少有人选择考研。25题中,九成的同学可以接受最差的机会。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只有4%的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其余都没有明确的目标,甚至没有考虑过。

  3》与是否专业对口方面:逾六成的同学以找到工作为第一目标,对于专业对口性不很关心。

  4》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学们的首选,其余依次为东部沿海、生源地,有16%的同学没有固定意向。对于地域的选择,同学们的首选标准是岗位的多元化和发展机会要大,其次则是工作待遇和国际化水*。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性质方面,国有企业、民样大型企业是同学们的首选,其次是**部门,外企、事业单位不被同学们看好,值得一提的是有 11%的同学愿意选择自主创业。对于首份工资五成同学选择1000--XX,极少数选择800--1000或XX--30000

  3、信息获取方面:就信息获取的程度,对于我校就业政策很了解的人占27%,不关心的占9%,了解比较少的共有65%;就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选择并且方式很多样,其中通过学院张贴通知公告获取信息的人最多,占24%,其它方式如辅导员老师通知、、学校就业网站、就业市场招聘广告等都有人选择,但人数不多,*均在10%左右。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62%的同学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而且只有13%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实力找到工作。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有76%的同学已经签约了3个以上的单位

  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对学校,四成的同学需要职业生涯规划辅导,16%的同学需要区域与行业发展形势报告,只有16%的同学需要就业常识和应聘技巧或求职心理辅导,因而有37%的同学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意义不大;对自己,不同的同学认为自己欠缺的素质不同,分布很*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质是沟通协调能力和自我学*提高能力。对于想要自主创业的同学,五成认为需要资金五成认为需要能力和经验。大多同学讲毕业生就业不顺利的原因归为就业人数太多、金融风暴、实践经验少。

  调研结论:

  一、纵向比较

  对于热能专业,目前仍有过半的同学没有签约就业,有的选择出国留学或考研。除了金融风暴对于产业的影响,大学阶段没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招聘信息、区域产业发展信息流通不畅也是主要原因,同学们在学校训练的数据处理能力、获得的专业职业证书并不如交流沟通能力、信息搜集处理能力重要,特别是同学们并没有在大学期间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对于环境专业,与以往相同八成的同学没有就业,其中多数选择考研,另外多数同学认为自己欠缺数据出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素质较低。对于建环专业就业,同学们的就业率突破七成,但仍认为学校的就业信息支持比较匮乏

  二、横向比较

  1、比较实际就业情况,建环专业的同学就业率最高,其次为热能和环境,其中环境专业的同学考研人数最多。2、在大学期间,有自己职业规划的同学不足三成,其中环境专业最高为21%,其余同学对于未来没有明确的认知。3、面临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同学们的普遍认识实现就业后择业,能够接受工资待遇较低的工作,专业是否对口已不再成为同学们择业的首要标准,国有企业依然是同学们的首选。4、归纳同学们的经验教训,学校的信息支持、在校期间职业规划教育的普及、自学能力的培养是首先需要重视的方面。

  综上所述,作为学校应当在职业规划教育、自主学*教育、实*实践教育以及信息支持方面加强工作;作为同学自己,应当为自己的未来早作准备,认清当前的外部环境,明确自己的目标,找到理想与现实的交汇点,通过提高自己的各项素质来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有利的位置。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13

  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这个方面和国际经济形式*3年来连遭打击,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针对这一社会现象,我们小组做了一次网上问卷调查,共有548位大学生参与了回答。调查文件采用单项选择、不定项选择和主观题三种方式来回答问题。问题涉及大学生就业期望、就业素质的自我评价、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择业与就业的影响因素等方面,旨在对大学生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的相关问题进行实证研究,为高校就业指导和人才培养提供资料与对策研究依据。

  调查结果呈现出几个问题:

  一、多数学生对于“务实”有新的认识,就业期望趋向现实,主要表现在工作单位、工作区域等方面。

  (1)就业方向:先就业后择业成为第一选择

  大学生在职业取向方面优先考虑的前三项是“先就业后择业”、“先择业后就业”、“继续深造”,它们分别为41.76%、28.57%、27.84%。调查显示,在面得就业压力时,多数学生表现出特有的自信与成熟。

  在此问题的选择中,特别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继续深造”,这选项占27.84%,有过四分之一学生希望继续学*,而且此风*年经久不衰,且越演越烈。究其原因:一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影响和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二是就业竞争激烈,优越的职业需要优秀的高层次人才;三是心理因素,有的大学生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回避即时就业等因素。这一现象值得认真分析研究,其利与弊何在?其利在于缓解就业压力,促进人才素质的提高,改善我国人才结构,增强我国高级人才的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忧虑的是它反映出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欠缺,社会压力的'承受力不够,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有相当部分的大学生选择了回避的方式,职业期望趋于“非风险化”。这种现象还可以从学生对就业前景的评价中看出,22.92%的同学对就业前景持有“不容乐观”的评价,这里除了客观实在的因素影响外,更多的是学生的心理素质因素问题。由此可见,高校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心理辅导工作是必要的。

  (2)就业取向:就业地区首选经济发达地区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在选择就业地区时,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占66.54%。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经济发达地区除了有较可观的工作待遇外,经济发达地区与国际接轨更便捷,更能为就业者提供再学*提高的机会,这与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密切相关。二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机会较其他不发达地区的高,且就业岗位多元化,这是吸引学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14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20xx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卷全球,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下,高速发展的中国并不能独善其身,在一些地区、一些领域,经济危机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经济危机下,很多公司开始裁员,招聘需求大幅减少,这使得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压力异常巨大,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问题异常突出。*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xx年《经济蓝皮书》指出:预计到20xx年底,将有100万名大学生不能就业,20xx年还将有592万名大学生毕业面临找工作,大学生就业问题非常严峻。

  二、20xx年与20xx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559万人,比XX年年增加50万人。然而,20xx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困难日趋显现,20xx年毕业的611万大学生就业形势面临着更加严峻挑战。在全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依然面临比较严峻的就业形势。

  (一)、08 09年的就业率对比分析:

  20xx年就业蓝皮书指出,20xx年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率有所下降,而职高院校学生就业率与往年持*。统计研究数据表明,20xx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6%,比起XX年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下降了2个百分点;20xx届211院校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为89%(非失业率90%),非211本科院校为87%、高职高专为84%;而XX年届半年后就业率211院校为93%(非失业率94%)、非211本科院校为90%、高职高专院校为84%。其中,20xx届大学毕业生约三分之一的就业是在毕业后半年内完成的。

  按教育部公布的数据,中国20xx届高校毕业生总数为559万,其中大学毕业生总数约为529万(本、专),按本研究得出的比例推算,20xx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就在国内外读研究生的人数21.43万,毕业半年后的就业人数达到约434万人。在毕业半年后的73.56万的失业大学毕业生中(包括有了工作又失去的),有51.59万人还在继续寻找工作,有5.46万人无业但正在复*考研和准备留学,另有16.51万无工作无学业没有求职和求学行为者。

  (二)、20xx届毕业生就业地点分析:

  20xx届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天津、成都、南京、济南、苏州;

  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苏州、杭州、成都、郑州、青岛。

  (三)、 20xx届毕业生就业率最高和最差的专业分析:

  (四)、20xx年就业率最高和最差的专业分析:

  20xx年从本科专业大类来看,就业率最高的依次是工学、管理学、经济学,但工学在毕业半年后*均月收入上低于经济学专业大类。

  从专业中类来看,地矿类专业独居榜首,工科类专业就业率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就业率前十的专业中类中,有8个为理工类专业。专业小类的就业率排名更是明显化了这一倾向,高职高专专业也呈现出理工类专业就业率较高的趋势。

  20xx年最难就业的专业计算机科学据首

  “20xx年度大学就业能力排行榜”的调查显示,中国应届大学生最难就业的十个专业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法学、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汉语言文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令人尴尬的是,这十个专业也是我国考生报考最热门的专业。

  这项研究对20万名毕业半年后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635个本科专业中,最热门的10个专业半年后的失业人数达到6.67万人,占本科毕业生总失业人数的*三分之一。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英语3个专业毕业半年后的失业人数过万。在应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失业人数最多的10个本科专业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等人们心目中的热门专业占了9个。

  三、20xx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一)大学生就业形势预测

  再者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科研所联合浙江大学就业与服务指导中心,对20xx年高校就业趋势也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是:20xx年我国总劳动力富余,但专业技术人才缺口大。

  根据劳动社会保障部科研所的数据显示:我国在“十一五”期间计划年均新增劳动力需求总量为1800万,但“十一五”期间每年新增劳动力供给为XX万,每年将出现200万富余劳动力。根据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XX中国人才报告》预计,到20xx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供应总量为4000万,而需求总量为6000万。以上两项数据表明:我国劳动力总体有富余,但专业技术人才仍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专业人才需求具体表现在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上。<

  第一产业缺口218万人

  根据***颁布的《农业科技发展纲要(XX-20xx)》数据显示,我国共有涉农院校43所,在校学生大约为9万,教学和科研人员为3.5万人,130万大中专毕业生中已有80万离开了农业。预计到20xx年,第一产业人才缺口将达到218万人。

  第二产业缺口1220万人

  我国大学生中38%为工科类学生,但是毕业生人数还是不够,振兴我国工业还需大量的工程师,主要集中在it、微电子、汽车、环保、系统集成、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开发、条码技术、铁路高速客运技术等领域。预计到20xx年,人才缺口数字巨大,将达1220万人。

  第三产业人才缺口325万人

  该产业将是扩大就业岗位最多的部门。一些高端涉外人才需求很大,比如涉外会计、涉外律师、涉外金融服务、同声传译、电子商务、数字媒体、物流、精算和心理咨询等行业,都需要大量人才。预计到20xx年,人才缺口预计在325万人。

  由此可见,我国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还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大学生“就业难”仅仅为一种表象。原因有两点:第一,作为一名大学生是否学有所成,知识和能力结构能否达到企业用人标准,这值得思考;其次,个人就业意愿和社会意愿存在很大差异。

  (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当前的就业情况分析

  据统计,我国登记在册的电子商务企业已达到1000多万家,其中大中型企业就有10万多家,初步估计,未来我国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每年约20万人,而我国目前包括高校和各类培训机构每年输出的`人才数量不到10万人。*年来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仅为20%,而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鉴约率是47%,可见,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远远低于全国大学生就业*均水*,这种状况不容乐观。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高校在电子商务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方面还存在欠缺,在这种情形下培养出的学生很难符合社会对高层次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标准。主要面临的问题有:

  第一、课程开设不合理,现阶段我国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大多是由经济与计算机专业方向的人才组成的。专业课程设置方面是经济与计算机专业知识的一个简单堆积。

  第二、学生的实*大都在虚拟的环境中操作,根本不能切实感受现实中电子商务的应用。毕竟,现实与虚拟还是两个世界。

  第三、岗位群不明确,学生不知道自己今后的就业方向,更不知道毕业以后应该具备什么能力和证书,才能让自己更有就业竞争力。

  (三)就业岗位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能力要求

  第一层,电子商务建立在网络硬件层的基础上。在这一层次需要了解一般计算机、服务器、交换器、路由器及其它网络设备的功能,知道有关企业网络产品的性能.

  第二层,电子商务实施的软件*台。在这一层次涉及服务器端操作系统,数据库、安全、电子商务系统的选择,安装、调试和维护。

  第三层,电子商务应用层。在这一层次,涉及商业逻辑,网站产品的设计、开发,或网络应用程序的开发。网页设计和图像处理方面的技能,或网络应用程序的开发。

  第四层,电子商务运营,管理层,在这一层次,涉及各类商务支持人员,如客户服务,市场、贸易、物流和销售等诸多方面。

  作为20xx届的毕业生,特别是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就业形势还是非常严峻。我们需加强自身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挑战!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15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 1.20xx年大学生就业形势与现状

  【形势】

  20xx年普通高校毕业生达630余万

  20xx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实现了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的基本稳定和就业人数的继续增长,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很大,但是形势依旧不是很好,虽然今年第

  三、第四季度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已经回暖,不过就业形势仍不容乐观

  【现状】

  典型现状1:蚁族生活在劳碌奔波中寻求改变。蚁族,大学毕业生聚居群体。据统计,仅北京一地就有至少10万蚁族。上海、广州、西安、重庆等各大城市都有大量蚁族,在全国有上百万的规模,他们高智、弱小、群居,但是他们却找不到稳定的工作。 典型现状2:与往年大学生千军万马挤向大城市的现象不同,由于大城市持续增长的各种压力,一部分大学生开始理性地反思这种唯大城市是从的就业观念,并且反其道而行之回流中小城市。*来大学生就业出现了一股回流潮,中小城市受到了大学生的青睐。

  2.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从05年的高校毕业生338万,到09年的611万,预计10年更是高达700万,高校的盲目扩招,直接让大学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如此庞大的就业人口直接给就业结构带来巨大震荡;而且严进宽出的教育模式更是让就业形势变得不可捉摸起来;再者大学的许多专业并不能很好的与市场需求相接轨,所学的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甚至背离市场。 图1 高校毕业生折线图 单位(万)

  由图可以看出:我国高校大学生的人数逐年增加,19xx年85万人,到20xx年,应届毕业生630万,加上往年的毕业生,总人数已突破700万人,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然而全国大学生就业率只有68%左右。

  实践调查

  为更好的了解大学就业问题,我们特此对就业问题做了一份调查报告(见附表一),并对得到的数据进行了分析

  调查目标:了解在线大学生就业期望,自身素质评价,学校就业指导,对就业形势的看法,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影响

  调查时间:20xx年12月20日?u20xx年12月31日

  调查对象:湖南工学院专南校区全体学生

  调查形式:走访、问卷调查以及专家的数据分析

  在这次调查中,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86份,其中有效问卷为86份(有14份问卷没有作答的或者没有按照要求作答,视为无效问卷)。数据仅供参考。

  就业形势分析调查如下:

  对问卷反馈的数据可以做出结论:52.33%的大学生觉得现在的

  就业形势严重,就业难,而认为形势正常占了29.07%,有12.79%的人觉得就业容易,而不了解占5.81%。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同学对于找工作都抱有困难的心理。的确,现在的应届毕业生很难一次就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

  求职中需要具备的能力调查如下:

  在求职时,大学生觉得自己最需要具有的能力是什么,30.23%的大学生选择基本解决问题的能力;27.91%选择沟通协调能力;11.63%选择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能力;18.6%选择了相关工作经验;8.14%选择专业知识和技能,而有3.49%的人还不清楚。从现在的社会需求来看,基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最能反映一个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就业地区选择调查如下:

  从图像分析可得,对于工作地区的选择,有41.86%的人希望去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有40.7%的人愿意留在中部的大城市,而接*20%的人有去一线城市的、回家就业等选择。然而,随着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大城市所需要的中低端人才已趋*饱和,但是,尖端的技术人才依旧缺乏。

  其他调查结果如下

  对于选择职业你最先考虑的因素是什么,分析结果为:有36.1%的人最先考虑的是职业发展潜力,有20.3%的人考虑工作的环境,21.1%的人考虑工资待遇问题,也有8.3%的人考虑工作稳定有保障,

  而3.8%的人考虑到家人的情况。

  在得到较好的就业信息途径问题:有一半多的同学只是通过学校或人才招聘会得到就业信息的,就业信息渠道狭窄。

  (二)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

  造成当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原因、社会问题和自身原因,下面将从只几个方面进行简单的分析。

  1. 经济原因

  中国作为国际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也好受到金融危机引发的就业冲击的影响,尤其是与国际贸易相关的行业所受冲击最为明显。如果这个过程继续影响到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是一个非常不利的信息。

  2. 社会原因

  大学毕业生存在就业难的问题。用人单位存在选材难的问题。对于大学生从学校从学校到工作的持续转换,大学缺乏系统的职业指导与服务规划,导致学生或许有的专业能力,但是缺乏获取职业信息,展示专业能力,适应实际工作以及应对职业转换的能力,不能迅速适应就业市场。

  3. 自身原因

  学生期望值过高,大学生就业理念也存在一些误区,如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考

  研等。很多单位认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如此挑剔,必然难以找到工作。等到原因。

  (三)增加大学生就业的方法

  看清问题是必要的,然而如何解决问题才是最关键的。既然只是了原因,那要求相应方面共同努力,解决当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这就要求以下方面做出相应的举措。

  1.社会方面

  作为工作第一线当地各高校,要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积极地态度,更有力的措施,更扎实的行动做好就业工作。注重对毕业生就业咨询与指导工作,广泛收集信息,形成信息传递网络,建立实训基地和内部尝设市场。

  企业应提供尽可能多的就业岗位,在保证企业利益的前提下接纳跟过的大学生。

  2.大学生方面

  大学毕业生要充分利用整个社会营造的就业市场,按市场规律办事。面对就业形势,大学毕业生要以积极态度,树立市场经济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意识和综合竞争能力。

  结语

  毕业生应该先就业后择业。作为高校在校生或即将走出校门的毕业生,更认清就业的大众化和市场化,要加强自身的素质,要明明白白知道用人单位选用什么样的人才。用人单位的用人原则通常是:有学识有才干有素质,敬业敬岗,吃苦耐劳,有团队合作精神和开拓进取精神。其次对文明礼貌、气质和语言表达能力等也很讲究。这就要求毕业生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有实践技能,更要有很高的个人素质,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菁选(扩展4)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菁选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15篇

  随着人们自身素质提升,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1

  一、摘要:

  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就业难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从教育内部分析,就业难问题主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变化与高校专业设置调整相对滞后、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结构失衡等诸多方面。学生就业状况已经成为衡量高等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如何解决好学生就业难问题,是推进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课题。

  二、关键词:

  学生,就业,经济,发展

  三、正文:

  今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教育的提高,高校的不断扩招,学生群体不断扩张膨胀,学生就业难等一系列社会性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最*深圳富士康公司发生的连续跳楼事件,在人们为那些年轻的生命感到惋惜的时候,也更加关注目前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解决学生这个弱势群体的'就业难问题、生活难等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只有真正的解决这个问题,才能促进社会的和谐安定,才能能真正把知识变成生产力,从而推动一个国家的实力发展。

  首先,“弱势群体”这一概念,在以前虽然不同程度上也划分过一定阶级、一定人群,但还没有把学生纳入其列,随着*年来学生就业难、生活难等问题的日益加剧、形式的更加严峻,无形中把学生划分到了实实在在的弱势群体之列,“毕业即失业”的言论已经不再是危言耸听、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社会上存在的许许多多、或明或暗的漠视态度和歧视行为,使学生弱视群体无法获得*等的就业权,被无情地剥夺了公*竞争的资格,也引发了种种社会和矛盾。

  据国家人力资源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就连续八年来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统计:20xx年212万、20xx年280万、20xx年333万、20xx年413万、20xx年495万、20xx年559万、20xx年610万、20xx年631万、20xx年660万,从详细数据观察,可见毕业生的人数程猛增趋势,八年累计3533万,而据教育权威部门统计显示:到目前为止20xx年毕业生就业率仅为35%,加之以往毕业还没有就业的学生,并且不考虑虚假就业信息的存在,我们可以看到目前的就业形势是多么严峻,如此庞的基数已形成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以往的毕业生还没有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之下,又一拨的人群又加之到来,紧缺的、理想的就业岗位上更显得前仆后继。虽然许多的企业面临用工荒,但所提供的岗位都是普工岗位,整个社会都在鼓励学生下基层,从基础干起,但这又与上学最终的初衷相违背,从而甚至形成了教育无用论的局面。以至于他们高不成低不就,从而走向社会的弱势群体、边缘人群。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2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 1.20xx年大学生就业形势与现状

  【形势】

  20xx年普通高校毕业生达630余万

  20xx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实现了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的基本稳定和就业人数的继续增长,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很大,但是形势依旧不是很好,虽然今年第

  三、第四季度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已经回暖,不过就业形势仍不容乐观

  【现状】

  典型现状1:蚁族生活在劳碌奔波中寻求改变。蚁族,大学毕业生聚居群体。据统计,仅北京一地就有至少10万蚁族。上海、广州、西安、重庆等各大城市都有大量蚁族,在全国有上百万的规模,他们高智、弱小、群居,但是他们却找不到稳定的工作。 典型现状2:与往年大学生千军万马挤向大城市的现象不同,由于大城市持续增长的各种压力,一部分大学生开始理性地反思这种唯大城市是从的就业观念,并且反其道而行之回流中小城市。*来大学生就业出现了一股回流潮,中小城市受到了大学生的青睐。

  2.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从05年的高校毕业生338万,到09年的611万,预计10年更是高达700万,高校的盲目扩招,直接让大学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如此庞大的就业人口直接给就业结构带来巨大震荡;而且严进宽出的教育模式更是让就业形势变得不可捉摸起来;再者大学的许多专业并不能很好的与市场需求相接轨,所学的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甚至背离市场。 图1 高校毕业生折线图 单位(万)

  由图可以看出:我国高校大学生的人数逐年增加,19xx年85万人,到20xx年,应届毕业生630万,加上往年的毕业生,总人数已突破700万人,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然而全国大学生就业率只有68%左右。

  实践调查

  为更好的了解大学就业问题,我们特此对就业问题做了一份调查报告(见附表一),并对得到的数据进行了分析

  调查目标:了解在线大学生就业期望,自身素质评价,学校就业指导,对就业形势的看法,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影响

  调查时间:20xx年12月20日?u20xx年12月31日

  调查对象:湖南工学院专南校区全体学生

  调查形式:走访、问卷调查以及专家的数据分析

  在这次调查中,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86份,其中有效问卷为86份(有14份问卷没有作答的或者没有按照要求作答,视为无效问卷)。数据仅供参考。

  就业形势分析调查如下:

  对问卷反馈的数据可以做出结论:52.33%的大学生觉得现在的.

  就业形势严重,就业难,而认为形势正常占了29.07%,有12.79%的人觉得就业容易,而不了解占5.81%。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同学对于找工作都抱有困难的心理。的确,现在的应届毕业生很难一次就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

  求职中需要具备的能力调查如下:

  在求职时,大学生觉得自己最需要具有的能力是什么,30.23%的大学生选择基本解决问题的能力;27.91%选择沟通协调能力;11.63%选择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能力;18.6%选择了相关工作经验;8.14%选择专业知识和技能,而有3.49%的人还不清楚。从现在的社会需求来看,基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最能反映一个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就业地区选择调查如下:

  从图像分析可得,对于工作地区的选择,有41.86%的人希望去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有40.7%的人愿意留在中部的大城市,而接*20%的人有去一线城市的、回家就业等选择。然而,随着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大城市所需要的中低端人才已趋*饱和,但是,尖端的技术人才依旧缺乏。

  其他调查结果如下

  对于选择职业你最先考虑的因素是什么,分析结果为:有36.1%的人最先考虑的是职业发展潜力,有20.3%的人考虑工作的环境,21.1%的人考虑工资待遇问题,也有8.3%的人考虑工作稳定有保障,

  而3.8%的人考虑到家人的情况。

  在得到较好的就业信息途径问题:有一半多的同学只是通过学校或人才招聘会得到就业信息的,就业信息渠道狭窄。

  (二)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

  造成当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原因、社会问题和自身原因,下面将从只几个方面进行简单的分析。

  1. 经济原因

  中国作为国际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也好受到金融危机引发的就业冲击的影响,尤其是与国际贸易相关的行业所受冲击最为明显。如果这个过程继续影响到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是一个非常不利的信息。

  2. 社会原因

  大学毕业生存在就业难的问题。用人单位存在选材难的问题。对于大学生从学校从学校到工作的持续转换,大学缺乏系统的职业指导与服务规划,导致学生或许有的专业能力,但是缺乏获取职业信息,展示专业能力,适应实际工作以及应对职业转换的能力,不能迅速适应就业市场。

  3. 自身原因

  学生期望值过高,大学生就业理念也存在一些误区,如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考

  研等。很多单位认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如此挑剔,必然难以找到工作。等到原因。

  (三)增加大学生就业的方法

  看清问题是必要的,然而如何解决问题才是最关键的。既然只是了原因,那要求相应方面共同努力,解决当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这就要求以下方面做出相应的举措。

  1.社会方面

  作为工作第一线当地各高校,要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积极地态度,更有力的措施,更扎实的行动做好就业工作。注重对毕业生就业咨询与指导工作,广泛收集信息,形成信息传递网络,建立实训基地和内部尝设市场。

  企业应提供尽可能多的就业岗位,在保证企业利益的前提下接纳跟过的大学生。

  2.大学生方面

  大学毕业生要充分利用整个社会营造的就业市场,按市场规律办事。面对就业形势,大学毕业生要以积极态度,树立市场经济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意识和综合竞争能力。

  结语

  毕业生应该先就业后择业。作为高校在校生或即将走出校门的毕业生,更认清就业的大众化和市场化,要加强自身的素质,要明明白白知道用人单位选用什么样的人才。用人单位的用人原则通常是:有学识有才干有素质,敬业敬岗,吃苦耐劳,有团队合作精神和开拓进取精神。其次对文明礼貌、气质和语言表达能力等也很讲究。这就要求毕业生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有实践技能,更要有很高的个人素质,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3

  随着大学毕业生的增多,以及高学历人数的增多,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而且受到各方面的压力的影响,人才堆积,职业上岗比例失调,导致就业难上加难,真是应了一毕业就失业。校漂族越来越多。针对该问题我们随机调查本院学生对就业问题准备得如何,对将来就业前景的态度,并且将数据总结处理,发现以下几点:只有xx%的学生有一直关注就业前景,几乎没有人想要创业因为需要资金门路关系,xx%的人选择要继续深造,而且*乎百分百的大专生认为毕业实*需要关系人脉,专业成绩倒是其次。少部分学生认为个人素质很重要,应该注重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修养。能否充分的准备就业对当代大学生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它决定你是否能在将来的社会生存中胜出。对你将来发展做出正确的判断。

  一、问卷调查

  (1)调查范围:XXXXXXX

  (2)调查目的:了解XXX对就业的准备情况,使他们能正确认识到未来的就业情势。

  (3)调查方式:网上问卷调查

  链接地址

  结果表明本院学生对就业的准备情况不是很好,大多数大学生都不能充分地准备就业,导致出现了一些问题,随着各大高校连年扩招,每年毕业生人数也在逐年增长。虽然**在不断地增加就业机会,而面对不断增加的就业人群,那只是一点皮毛而已,供不应求的现象依然存在。大学生就业的问题仍然不容乐观。

  (一)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有以下几个特点:

  1、就业岗位与毕业生人数差距太大

  大家都知道,大学毕业为的就是能找到好的工作,可是,就业问题一直让大家困扰呢。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供过于求。每年毕业的大学生的数量比社会上所需要的就业岗位数量多得多;而且,这个差距还在逐年的增大。然而,用人岗位增加的比例却远远小于此。这也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一个直接原因。

  2.热门专业人才过剩

  前些年,出现了几个热门专业,如计算机,土木工程等等。不可否认,这些专业至今仍然是热门专业,仍然是社会的焦点问题。致使众多考生纷纷报考这些专业。大多数人都是这样认为的:既然是热门专业,那么社会上的需求量就大,工作自然就好找。这话不假,可是,当所有的人都这么想的话,就会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虽然需求量大,但学*这些方面的人才更多,已经超过饱和。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扎堆现象。这也就是为什么热门专业的毕业生们找不到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

  3.薪水与自己心中的希望值不符

  很多大学毕业生,尤其是名校的`毕业生,刚刚毕业,刚刚踏入社会,就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希望自己的薪水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从而对一些企业的相对较低的薪水不屑一顾。

  4.各企业选人挑剔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的问题。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这将是应届大学生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企业是不会无缘无故不要应届生的。

  (二)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现状与分析

  1、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随着*年来高校的不断扩招,毕业生人数骤增。从整个国家来看,正在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部分国有企业的大量职工下岗待就业,同时,农村富余劳动力正在向非农领域转移,向城市流动的规模不断扩大。这样一来,给大学生就业带来巨大的压力,形势越来越严峻。

  2、大学毕业生就业结构不合理

  毕业生在就业中出现了结构性矛盾,包括地区结构、专业结构等。就业受到经济发展的影响,经济相对较发达的地区,就业形势好,人才非常多,就业渠道也比较畅通,而西部欠发达地区,就业情况比较糟糕,缺乏人才,又流不住人才,造**才流失,经济发展缓慢。

  *年来,一种情况有的学校追求短时效应,不顾本校的实力,盲目开办一些热门专业,造**才供求过剩;另一种情况是,有的高校市场灵敏性不够,对一些冷门专业,社会需求少的专业,不作及时调整,没有及时调整招生人数,改革课程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式,导致学生毕业未就业就先失业。

  3、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不完善

  目前我国的高校就业工作是由教育部门管理,户口是由**部门管理,而人才市场的管理又是由人事及劳动部门管理。而这些部门相互之间沟通不够,再加上一些地区还有地方保护主义,对生源是本地的毕业生大开绿灯,而对一些外地毕业生则加上各种条件加以限制。一个真正公*、竞争、择优、有序的就业市场尚未建立,服务保障体系还未健全,体制性障碍还未真正消除。

  4、用人单位的盲目人才高消费

  一些用人单位缺乏人才培养机制,希望进一个人才,就马上发挥作用,创造价值,因此,非常看重工作经验,认为应届毕业生只是有书本上理论知识,动手能力差,不太愿意接受应届毕业生,不想把时间花在对毕业生的培训上。

  5、高校就业指导滞后

  高校缺乏有效的就业机制,就业指导体制不完善,许多高校的就业指导机构挂靠在学生管理部门,或者是刚从相关部门分离,其管理幅度相对较小,其工作人员业务能力欠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质量不高,就业指导课形式单调,有的只是在学生大三大四阶段开设,没有将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全过程。

  6、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问题

  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就业期望值较高,理想与现实存在较大差距。对薪水、福利待遇要求过高,不顾自身的条件,导致用人单位不敢接收;片面追求大城市,不愿去一些小城市发展;对单位选择过高,看重国家机关、大单位等,对一些小企业不感兴趣,致使高不成低不就。

  7、大学生本身的素质问题

  *年来的高校扩招,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学生的基础也有高有底,加上高校的软件和硬件设施都没有跟上,随之带来了学生质量的下降,有的学生成绩不错,但动手能力差,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强,适应能力也强,但是学*成绩差,与用人单位交之失臂。

  (三)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非常复杂,而且还隐含着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在当前新形势下,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也需要**,学校及整个社会的努力,要解决这些问题也不能是一蹴而就,只能通过全社会的努力,创新观念,完善制度和改进工作方式,不断深化改革来完成。

  1、**应不断深化改革,完善就业市场

  要解决高校就业问题,**要加强经济调控手段,对去西部地区和条件艰苦的一些重点单位和行业就业的大学生,在工资、待遇和生活条件上给予较大的优惠,采取措施鼓励大学生去那些地方就业。在完善就业市场方面,**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扫除体制性障碍。各级**要开放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种种政策限制,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积极疏通就业渠道,不断完善就业市场。另外,**还应发挥自制优势,主动为高校和学生提供必要的信息服务和就业指导。

  2、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各个用人单位改变自己的人才观,不要盲目追求人才的高消费,让那些博士和硕士来装点门面,而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置换冗员。总之,用人单位改变自己的人才观念,要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3、高校要强化内部改革

  大学毕业生是高校产出的最终“产品”,其就业率与就业层次的高低,是一所高校办学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关系到学校的社会声誉和生源,也影响着在校学生的学*动力与学*情绪,因此学校要深化自己内部改革。

  高校要主动适应市场,适时地调整专业结构,加强基础学科、应用学科的建设,不断更新教学内容,重视教学方式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高素质的毕业生;同时还要根据市场需求,开设新专业,灵活地调整专业设置。

  高校要建立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有效机制。理顺就业指导工作的体制,建立相对独立的就业指导机构,并充实人员与配备,充分拓展机构职能。就业指导机构还应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在涉及到学校调整专业结构工作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最终促使学校培养的人才能充分就业。

  4、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工作的目的就是促进毕业生充分合理地就业。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让他们知道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要做好哪些准备。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在教材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到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形式上,要引入多媒体技术,生动形象,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同时不要把就业指导课拘泥于课堂,要采用多种形式,如请一些优秀企事业人士做报告,开设模拟招聘活动,还应注意网络资源的利用,组建网上论坛,让师生可以在网上进行探讨。

  5、大学生应提高自身素质,更新就业观念

  目前就业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实际上是能力与素质的竞争,大学生要把就业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上。在大学生涯中,要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要充分利用高校这一*台,不断地塑造自己,完善自己,在提高自己的学*成绩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

  另外,大学生们要认清就业形势,主动学*和掌握就业技巧,提高择业能力,对自己要有正确的认识,合理地确定就业期望值。只有这样,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在就业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

  总之,能否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到一所高校的生死存亡,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解决此问题,要在**的指导下,积极应对市场,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拓宽就业渠道,更新就业观念。同时,大学生也要及早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积极面对就业问题。

  调查报告执笔人:XXX

  XX年X月X日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4

  【摘要】*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不断进行改革,高等教育加快了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步伐,高校大学生数量迅速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现。如今现在的岗位越来越多,但是真正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的大学生少之又少,那么新时代的大学生如何在毕业时候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是每个大学生都要做充足的准备,通过本次实践调查,分析大学生就业状况以及大学生为就业所需要提高的素质能力和就业工作指导,寻求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途径。

  引言:

  如今中国的就业形势将异常严峻,企业用人需求下降的趋势难有根本性转变;回流的农民工以及新增的需要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将面临难以转移就业的问题,导致农村失业问题加重;城镇低学历青年以及规模不断增大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将更加困难。随着我国现阶段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社会可提供的就业岗位增长缓慢,因而造成就业矛盾十分严峻。同时,毕业生就业市场化与毕业生滞后的就业观之间的冲突显得十分突出,毕业生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就业的态势尚未形成,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这些都影响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 时下又将是毕业生就业的'高峰期,为了更好的了解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和对目前就业形势的认识,我们组织了此项调查,由此进一步分析大学生的就业前景,以便为学校提供未来就业指导工作的资料与对策依据,也使在校大学生在整个大学学*期间进行以提高就业竞争力为目标的就业准备,培养大学生追求最优选择和最佳就业的精神与品质。

  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问题分析:

  (1) 就业市场供需失衡

  大学生的就业源于市场的需求。一方面,毕业生人数每年呈上升趋势,给劳动力市场的消化造成难度。另一方面,在金融危机冲击之下,劳动力需求不足与新增劳动力需求萎缩;再者,企业用于培养与培训的费用大幅减少,企业在招聘时首先考虑专业对口、综合职业能力强的毕业生。

  (2)大学生存在观念误区且缺少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做事眼高手低,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脱节,还存在就业后稳定性差、离职率高的问题。只选择在发达地区、高薪部门工作,不愿意去偏远地区工作,虽然他们对社会生活显示出较强的热情与好奇,但缺少理性思考与合理规划,表现在工资的高低、待遇的好坏成为择业的首要准则。而对职业规划,更多的人忽视其在就业过程中的重要指导作用,多数学生都没有详细、科学的规划。因此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将直接影响大学生未来的前程,避免大学毕业生在盲目求职过程中造**力资源不必要的浪费。

  (3)实践能力弱

  很多学校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学*,忽视了他们的实际动手与操作能力,有知识储备而不会灵活运用已成为大学生的普遍现象。虽然有些学校开办社会实践课,试图让学生所学到的课本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但是安排的时间太少,实践效果并没有达到,导致了大学生缺乏实践能力,只能纸上谈兵。

  (4)对就业形势和政策及就业过程不了解,存在信息不对称

  调查显示,70。63%的学生对20xx年的就业形势和政策及就业过程不了解,信息不对称严重影响毕业生的择业与就业。他们只顾埋头苦读、热衷考证或忙于各类社团活动,却忽略了解就业形势和政策及就业过程的重要性,而在实际就业供需矛盾面前束手无策,另外用人单位招聘信息的发布缺乏时效性。

  关于高校问题:

  (1)毕业生就业情况已成为衡量高校办学成效的重要标志。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职业能力之缝谁来填?目前情况下高校得担此大任。高校应该努力提高办学水*,应转变观念,把握教育国际化的潮流,加强世界高教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全面提高办学水*。高校教学改革与社会发展、国家建设需要紧密结合。不断进行教育改革,高校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快调整高校专业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专业设置、课程结构要满足市场所需;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反馈”、“高校生源报考录取比预警”等系统,根据不同专业科学地制定扩招规模;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控制长线专业的发展规模,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的专业要减少招生数量甚至停止招生。

  (2)发展职业培训机构,大胆尝试校企联姻。刚从学校里出来的学生除了动手能力弱外,表达沟通能力也普遍存在问题。学校应增设职业培训机构或增加职业素质教育课程,包括商务礼仪、心理健康、与人沟通、融入团队等内容。将职业素质培训与实*结合起来,真正使毕业实*起到缩小、弥合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之缝的作用。

  关于大学生自身的应对与改变:

  自强自立,努力增强综合素质,树立科学就业观 首先,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当代大学生必须有把自己事业与国家进步、社会的发展及人类的文明融为一体的品格,崇尚***美,坚持真理,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要争取知识广博,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创新精神,随机性、灵活性的思维方式,做到因人、因时、因事而异。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面临更加激烈社会竞争,能视变化为机遇,视困难为坦途,有顽强的自制力,坚定的信念,及对生活充满期望,充满热情。选人标准要合理。用人单位要根据自身规模、性质、发展状况、岗位实际,制定相关岗位说明书,细化岗位职责,按照岗位的要求,制定合理选人标准,确定招聘人员质与量。第三,确定科学招聘程序。要确定招聘考核的程序,制定考核内容,在按程序进行考核后,择优录用。 总 结 本次调查仅局限于徐州地区的高校,时间仓促,收集的数据虽不能全部体现中国当今大学生的就业状况,但是这些数据基本反映了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金融危机使得我国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大学生就业难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这种情况下调查分析大学生就业状况,从中探讨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方法。缓解和解决大学生就业难不仅需要依赖经济发展,也离不开体制改革和观念更新。解决毕业生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学校、学生自身和企业单位等各个方面,需要**管理部门、高校、社会、企业,包括毕业生本人的共同努力。**应重视研究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社会分工。继续推进就业体制改革,明确国家、高校和劳动人事等**部门的职责和管理权限。确立学校在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地位及应承担的权利义务。加快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使毕业生就业工作摆脱目前困境,走上正轨。

  结言:总之,就业难既有客观的因素,也有主观的多种原因。要解决这个问题,**部门就必须加大对就业扶持的投入,制定一些积极的就业扶持政策;企业要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做到不轻易裁员,在招聘过程中,不要过分强调经验,给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一个机会;学校要做好全方位的就业服务工作。除此之外,就业问题的解决还是要靠大学生自己,这也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所在。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5

  一、调查目的

  *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和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高校毕业生的数量迅速增加,毕业生人数与就业岗位相比供大于求,就业难的问题曰益突出,毕业生就业压力已经越来越大,就业曰益成为在校大学生最关心的话题。为此特做了有关大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

  二、调查内容及分析

  1.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去向

  2.企业对大学生的要求

  3.各产业就业分布情况

  4.本地、异地和境外就业情况

  5.就业渠道情况

  6.各专业具体就业情况

  7.中等职业院校毕业生月薪水*

  8.影响就业的因素

  三、针对调查内容的分析做出调查结论与建议

  1.到各种所有制企事业单位就业的毕业生为255.04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73.23%;合法从事个体经营的毕业生为36.19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10.40%;升入各类高一级学校的'毕业生为57.01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16.37%。

  2.当今大学生的素质、工作能力、适应问题。

  3.从事第一产业的毕业生数为25.45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7.31%;从事第二产业的毕业生数为134.15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38.53%;从事第三产业的毕业生数为188.64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54.16%

  4.在本省(区、市)就业的毕业生数为219.24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62.95%;到异地就业的毕业生数为127.20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36.53%,西部省份到异地就业,尤其是到东南经济发达地区就业的比例为70%左右;到境外就业的毕业生数为1.81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0.52%。

  5.通过学校推荐就业的毕业生数为274.32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78.77%;通过中介介绍就业的毕业生为33.90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9.74%;其他渠道就业的毕业生数为40.03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11.49%

  6.加工制造类专业就业情况最好,为97.55%,其次是土木水利工程类、商贸与旅游类、交通运输类,信息技术类专业,就业率分别为96.80%、9***4%、96.26%、96.10%;资源与环境类、能源类、财经类、社会公共事务等专业,就业率均在95%以上,处在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的*均水*;医药卫生类、文化艺术与体育类专业,就业率低于全国*均水*,但高于90%;农业类专业就业率最低,为89.75%。

  7.中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均月薪水*为1386.1元,月收入在1000元以内的占57%,月薪在1500至20xx元的毕业生约19%。

  8.大学生就业日益走向买方市场,大学毕业生同层次间挤占岗位将呈增强趋势。买方市场的形成,造成毕业生同质竞争,导致研究生不断挤占本科生、本科生挤占专科生岗位的现象。大学毕业生人数倍增期与全国性就业高峰期重叠是影响就业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目前,我国正处于全国性就业高峰期,农民工、城镇待岗人员、留学回国人员三股劳动大军几乎同时涌入劳动力市场,这给不太善于"推销"自己的大学毕业生带来了不小的竞争压力。 "宁在市区做'凤尾',不到郊区当'鸡头',扎堆市区就业的现象,也是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就业竞争十分激烈,大学生应改变一次性得到自己理想岗位的就业观念,要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想法,不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勇于面对现实,注重培养自身素质、适应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但是,选择好就业方向是最主要的。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6

  理想,是人生的指路灯,是生命的奠基石。生命因为有了理想而有奋斗的动力,因为有了理想而精彩。没有理想的人如同一具行尸走肉,这样的人只剩下躯壳,碌碌一生,无所作为,这是人生的一大悲剧。大学里的莘莘学子更是胸怀大志,谁不想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谁不不想充当一个叱咤风云的时代宠儿。当今的大学生,他们满怀激情,满怀憧憬,构筑自己未来的蓝图。我们就大学生就业憧憬问题,对5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一、 发展空间与薪酬

  根据调查显示,8%的人选择在1000元以下,41%的人选择在10002000,30%的人选择在20003000,21%的人选择在3000以上,

  由此可以看出,当提出第一年期望的工资是多少这一问题,大部分人选了1000~20xx元。有人说,不注重第一年的工资,关键是第二年,第三年的。看来大家普遍都注重的是自己的发展空间。求职时,应该明白自己看重的是什么、渴望得到什么、未来发展如何,个人的发展前景与待遇发生矛盾的时候,每个人的选择都会不一样。显然薪金不再是大学生最为看重的因素了。理性地对待薪金这是个正确的心态,一心想高薪,反而影响了工作的表现,积累经验才是第一位的。

  二、关于毕业后的去向问题

  根据调查显示,63%的人选择在沿海开放城市工作,13%的人选择回家乡,12%的人是去内地省会城市,7%的人选择去国外发展,5%的人选择在边远/大西北/农村工作。

  由此可以看出,不少大学生还是认为留在沿海开放城市,就业发展的机会比较多,才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和特长。而且从数据中更可看出当代大学生还缺乏吃苦耐劳和奉献精神,偏远地区经济发展较落后,很多大学生追求物质待遇和地域条件,情愿留在大城市发展。

  三 、要高薪还是要爱好

  据调查显示,46%的人对与自己专业有关的工作感兴趣,36%的人考虑个人爱好,还有18%的人只考虑金钱因素。

  任何你再喜欢的工作都会有厌烦的时候,什么工作都一样,特别是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不要把工作当作事业,它只是谋生的手段而已,因此更多的人回选择与专业有关的事业从事。当你有一定经历后你才可能有事业,当然有可能有些人一辈子只有工作而没有事业。还有大部分人认为,爱好很重要,只有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才可能百分之百的投入和做好,做自己所擅长的事情才有开创一片天地的可能。

  四、大学生对自己的就业前景的信心程度

  据调查显示,20%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就业前景广阔,56%的人认为就业前景尚可,11%的人认为现在考虑此问题毫无用处,13%的人则表示不知道。

  信心是成功的第一要诀。在考虑自己就业前景过程中,信心不仅给大学生带来勇气和力量,也会使用人单位,首先从气势上产生认同感。要使自己在择业过程中保持坚定的信心,首先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能够胜任工作。其次,要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要抓住自己的特点,发挥自己的优势,尽量避开自己的不足,这样,就有可能使你在择业竞争中占据主动。其三是要有一腔打动用人单位的热情。要给人感觉到,我是热爱生活、热爱事业的。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7

  据我国教育部、人事部相关统计资料显示,20xx年毕业生人数有413万人,而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495万人,比上年增长19。9%。20xx年我国有630万大学生毕业校园,走向社会。预计20xx年7月,将有毕业生671万大学生毕业,毕业人数将创历史新高。就业压力仍然十分巨大。

  在校生对未来的就业形势持怎样的态度呢?经调查,四成在校生认为通过努力可以找到工作,但认为自己能够找到合适工作的大学生比例仅为8。4%。

  大学生在求职路上遇到了哪些问题?他们期望的薪酬是多少?对于就业,他们又持有怎样的态度?最新20xx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显示,*五成大学在校生对未来就业感到担忧,七成应届毕业生认为应该先就业后择业,同时,应届毕业生期望薪酬大幅降低——研究生已逼*本科生。

  一半在校生对就业感到忧心

  日前,智联招聘发布了《20xx年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以下简称“调查”),调查显示,今年*九成毕业生的毕业安排是就业,截至本月,有7.5%(其中6.5%为求职考研两手准备者)的20xx届毕业生准备投入到新的一年考研中去。

  在校生对未来的就业形势持怎样的态度呢?经调查,四成在校生认为通过努力可以找到工作,但认为自己能够找到合适工作的大学生比例仅为8.4%;对找到工作感到忧心忡忡的大学生比例达到33.2%;感到就业形势严峻、很难找到工作的比例也达到了15.4%。

  职场专家表示,虽然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担忧,但对就业付出的实际行动却并不积极。今年毕业生至今依然有56。7%的人没有职业规划,甚至低于在读生55.1%的比例。

  七成毕业生认为应先就业后择业

  到底是先就业还是先择业?这个问题一直是大学生比较困惑的。调查显示,有72.8%参与调查的学生选择先就业再择业。

  “其实这两个方面并不互相冲突。”智联招聘职业顾问祝红艳说,大学生在就业前就应该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个清晰的目标,在这个清晰的目标下对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放低求职期望。对于大学生而言,社会还是个比较模糊的概念,行业和职业也只是模糊的概念。在经过社会工作的磨练后才能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的职业发展之路,因此大学生在就业时一方面切忌盲从认定一些热门行业,另一方面也不要期望值过高。凭借大学生目前对于行业和企业的认识,很难根据自己的判断“择业”。因此,在基本确定方向后,建议大学生先就业,在社会的摸索中学会择业。

  研究生期望薪酬逼*本科生

  20xx届毕业生的期望薪酬是多少呢?调查显示,本科毕业生的期望薪酬集中在20xx至3000元,比例为45.4%。研究生的期望薪酬集中在3000至4000元,比例为34.3%,期望薪酬在20xx至3000元的比例也达到了2***%,逐步逼*本科生。而博士及以上学历的期望薪酬,基本在5000元以上,比例为43.6%。

  而大学生毕业后是留在大城市还是去基层?调查发现,大学生就业首选地与其就读的高校所处地区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京毕业生八成以上想在北京就业,其次是到沿海城市,排在第三位的是广东深圳地区。在上海毕业的大学生就业首选地九成以上是上海,其次是沿海城市,之后是广东深圳地区。

  从城市性质来看,大学生希望在发达大城市就业的比例为32.3%,排首位。其次是较发达的沿海城市,比例为30.1%。县级以下排在最后,仅为0.6%。

  大家选择就业首选地的`考虑因素都是哪些呢?发展机会较多、较大的原因排在了首位,比例为75.9%,遥遥领先于其他因素所占的比例。排在第二位的因素是良好的文化及教育环境,大家选择就业地的原因多样,比如说能和家人在一起也是大学生选择就业地的主要原因。“人生的发展道路是多样的,选择就业地要考虑多方面因素,而不是盲目地跟着大家做决定,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才是关键。”职场专家表示。

  职业规划辅导迫在眉睫

  随着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大学生意识到了职业规划的重要性。不少大学生都表示,在大四前就要开始进行职业规划。调查显示,大学生最想得到的就业方面的辅导为职业规划辅导,比例达到了34。9%。

  祝红艳指出,大学生在低年级时比较难以制定出系统的职业规划,但在进入大学以后,应该逐渐形成一个大致的目标。就业、考研或是出国,无论是哪一种,制定最基本的目标后,就应该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略有侧重。“如果选择就业,则应该开始有计划地考虑自己未来想从事哪个行业或者哪个职业的工作,逐渐摸索自己感兴趣做的事情和能做好的事情,及时调整,并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实*工作。”该专家称。

  在求职辅导的内容中,大学生认为在就业阶段帮助最大的是职业生涯规划的辅导,其次是职场工作技巧课程,另外,职业素质类课程与简历撰写与求职面试技巧也是目前大学生期望得到辅导的内容。

  自主创业缺资金缺人脉缺理念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创业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大学生自主创业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对于白手起家没有丰富社会经验的大学生而言,创业从何谈起?大学生创业最需要来自于哪些方面的支持?

  参与调查的大学生认为,大学生创业最需要的是资金方面的支持,比例为35.8%。其次是人脉,比例为21.7%。核心的技术和理念排在第三位,比例仅为18.9%。国家今年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支持大学生创业,对于想创业的大学生来说是很好的消息。

  祝红艳分析指出,很多大学生在创业前并没有雄厚的经济背景支持,核心技术和理念是吸引资金的关键。创业在*几年越炒越热,但创业并不适合于所有大学生。事实上,上述几种因素,缺了任何一点,都有可能导致创业的失败,相对于有社会经验的职场人而言,大学生创业难度更大,盲目进入创业的潮流并不可取。

  总的来说,大学生就业理念正在逐渐趋于理性,体现在对个人发展机会的看重,对待遇的期待值降低,对于自身综合能力尤其是人际交往能力欠缺的认识等方面,但是大学生对于很多信息的不了解,以及就业信息不够通畅也制约了大学生的就业,比如对三线以下城市缺乏兴趣,以及对体制外职业的认知偏见,都成为了大学生就业的瓶颈,很多大学生也因此而延误了工作机会。解决大学生全面就业问题,不仅需要转变大学生职业的定位,同时也需要教育部门、学校的综合努力,在如何全面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放开择业视野,明确职业规划与职业定位等方面进行改进,才能更好的解决大学生就业问。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8

  *年来,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日渐突出,并且呈上升发展的趋势。.由于毕业生处于毕业――择业――就业的人生转折关头,其思想状态,精神面貌,心理变化均存在着较大的调查意义。

  有那么一群人,他们已大学毕业但至今未就业。当我们不断在讲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时候,他们在想什么?他们的家庭是什么感受?我国大学扩招后,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一方面和x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毕业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就业是民生之本,毕业生就业是我国就业问题中带有战略性的核心问题。然而毕业生毕业就失业,早已不是危言耸听,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当前我国一系列就业问题中一道特殊的难题。

  如何正确分析其原因,拿出科学的解决办法,是我们大家共同思考以及共同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随着美国金融危机波及范围的扩大,全球进入了新一轮的经济困难期,首当其冲的就是各国的企业。而企业受难的同时无疑给毕业生就业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压力。

  金秋十月,大学城中涌现出了这样一类人,他们西装革履,手提公文包,形色忡忡,步履焦急,他们就是在求职路上的毕业生。毕业生就业难这是一个老话题了,年年提,x、社会、学校年年在努力,而毕业生则年年撞的头破血流。今年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形势一片暗淡,不少企业进行了大面积的裁员,大多数企业则选择大幅度缩减招聘人数,这对毕业生就业来说无异于火上浇油。虽说是所谓金秋的季节,远在太*洋另一岸接踵而至的消息带来的却更多的是冬天的寒意。

  如此危机四伏的经济环境下,不少公司都或多或少的面临着各种困难,国内外诸多公司收缩开支,压低成本,而在这当中,人力成本便成为了一个他们不得不考虑的因素,于是乎,如今的毕业生找工作也似乎变的比往年更难。

  一、经济危机下毕业生就业问题剖析

  X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卷全球,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下,高速发展的x并不能独善其身,在一些地区、一些领域,经济危机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经济危机下,很多公司开始裁员,招聘需求大幅减少,这使得x的劳动力市场压力异常巨大,尤其是毕业生就业问题异常突出。*期,x社会科学院发布的X年《经济蓝皮书》指出:预计到X年底,将有100万名毕业生不能就业,X年还将有592万名毕业生毕业面临找工作,毕业生就业问题非常严峻。X年沪上高校毕业生比今年增加9000人,突破15万人大关,又遇到全球金融危机,就业形势雪上加霜。

  二、综上我们分析得出毕业生就业难主要体现在以下这两点

  1.缺乏胜任力

  现在高校培养的毕业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实践非常缺乏,即便是对实践要求极高的技工类,很多学校因为种种原因取消和减少了实践的课程。大量理论的课程让学生在专业方向上的收益是有限的,缺乏实践能力的毕业生成了纸上谈兵的高手。

  企业是非常现实经济实体,需要的人就是能够给企业直接带来绩效的人,而纸上谈兵的毕业生并不能马上给企业带来绩效,还要搭上老员工给为其辅导,从而影响了企业的整体绩效。现在很多企业都停止了招聘新员工,尤其是毕业生,即便招聘也是有实力的公司进行的优中选优的战略性人才储备;而有些有实力的公司,在进行人才的战略性调整,希望通过现在的经济危机带来的变化,招募和储备一批中高端人才和优秀的技术骨干,从而迎接经济危机过去后的新的发展。我国的教育思想仍然秉持着应试教育的思想。这种思想同样延伸到从事高等教育的大学中。所以,大部分的学生仍然是被动地传授知识与技能,缺乏对事物的探索与分析能力,缺乏一定良好的心理素质。所以,高智商低能力的毕业生随处可见。有一位19岁的四川大学的学生在放暑假时想要看看自己的女朋友,为了给女友一个惊喜。他并未告诉自己的女友,只身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后来他迷路了。无奈之下,他竟站在街上大哭起来。直到警察赶来才解决此事。在危急时刻,人类最基本的应变能力,生存能力,我们认为他没有。一个重点大学学生,我们可以完全不用怀疑他的智商。不过我们也同时慨叹教育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我们的大学是作什么的?我们为什么要上大学?我认为求取真知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大学应该锻炼的是获取真知的能力和方法,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方法,良好的心理素质。总之,大学教给我们如何做人的方法和能力。这就是我们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显然,我们毕业生缺少这样一种能力,也同样缺少一种好的心态。社会上出现许多由毕业生心理问题而引发的事件如:清华大学学生用浓硫酸泼熊。

  由此可见,毕业生应该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2.供过于求

  在没有出现经济危机的时候,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也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从整个就业情况看,毕业生的供给明显大于实际需求。不是总量的供过于求,而是结构性的供过于求,主要是培养的毕业生的方向及毕业生所应该学*的内容和社会的实际需求是脱节的。

  企业用人的时候,首选是相关专业,其次是高潜质的人,因为企业在发展期需要大量的人员补给,有些人是可以在工作过程中逐渐培养的,这也为一部分专业不对口的毕业生解决了就业的问题。我国的gdp当中,第一,第二产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第三产业占的比重较少。同时,我国又以出口商业为主,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工小商品为主,而这些产业并不需要这种高素质人才。国外恰好相反,西方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相当发达,正是这中第三产业即服务产业对毕业生这种搞素质人才,才会大量要求。所以国外的毕业生的需求无法满足当前毕业生就业要求。所以,毕业生就业问题尤为突出。电子产业,管理业都好似第三产业的范围,而这些产业正式对高素质人才需求大的产业。X年的就业报告分析中调查社会对不同毕业生的需要,大专生占49、16%,本科生占65、52%。研究生占66、66%。研究某一专业领域的研究生仍然被大多企业所热衷。在专业排行榜上,前十一名分别是工商管理、电子信息、经济、机械、外域、土建、医药、法学、交通运输、化工、制药。第三产业仍是前列。

  X年由美国的金融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袭卷了全球。雷曼兄弟、花旗等有着百年历史的银行相继倒闭。这场危机同样波及到了x。我国的市场经济由于开放度有限,所以受损程度有限。不过,这次危机同样给x带来了很x动。我们多年以出口商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显现出了他的脆弱性,大批订单急剧减少,企业亏损严重,成百上千的中小型企业已经停产倒闭,农民工提前返乡,由金融危机而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同样影响了毕业生就业。大部分的企业已经开始裁员,不准备招聘人员了。所以,打部分毕业生面临无业问题。甚至一些研究生不得已去卖肉等等。

  当经济危机到来的时候,企业普遍实行的保守的发展战略和紧缩的财务战略,一方面人力资源的补给大幅减少,另一方面用于培养与培训的费用也大幅减少,在招聘的时候会对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优中选优。经济危机造成的结果是,无论是从结构看,还是从总量上看,毕业生的数量都是供过于求。

  三.针对上述问题我们不断探究着应对毕业生就业难的各种方法

  1.从毕业生主观的自身角度出发:

  毕业生应努力培养自身专业技能,同时,端正就业心态。

  2.从客观角度讲:

  毕业生应了解各专业的就业情况以及企业需要的人才类型与社会多接触,了解社会需求,关注各类就业动向,从而对症下药,为自身找到正确的就业方向与奋斗目标。

  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如果我们选择逃避,等待我们的将是无底的深渊,只有选择面对,际遇才会眷顾我们,我们才能看见明日的曙光。面对这一危机,国家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四万亿拉动内需政策,扩大基础设施建设等。前一阵,国家xx下阶层时差时说将毕业生就业工作放在重中之重,作为工作重点来做。xxx也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毕业生们交谈。可见,国家已经意识到就业文图的严重性,它与整个是个会的经济政治体制有着重要的关联。所以,解决它并不是一个想法,一项措施可以奏效的。我们必须结合x的国情,利用科学发展观,长远地,发展地看待整个问题。而这也是新时代毕业生应当具有的品质。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9

  择业是人生的一次重要选择,也是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的一次检验。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择业心态十分复杂,各种矛盾和冲突交织在一起,对此我们应当进行认真的分析并加以积极的引导、疏导。本次调查对象为本校大学生,采取问卷抽样调查形式。共发放问卷20份以上。通过调查,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一、大学生择业心态特点

  1.成就动机水*高,但害怕面对现实。大学生有强烈的成就感。在择业中,大学生的追求和憧憬更为强烈,有着希望成功和报效社会的强烈倾向。他们愿意为祖国繁荣富强贡献力量,有较高的抱负水*。不过现实却有诸多不尽人意之处。

  2.择业心理期望高,但缺乏信心和竞争力。现代大学生的心理期望值从入校开始就很高。这种高期望值历经四年更加高涨,大学生的择业心理期望值高就是其中一个突出表现。

  3.实现自身价值愿望强,但缺乏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大学生择业十分重视自身价值,追求自我实现,愿意根据自己的专业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到他们认为能实现自己“价值”的单位去。可是,他们缺乏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现实中不愿到艰苦的地方、到边远山区、到基层去。大学生想走捷径,幻想成才的道路一帆风顺。他们虽然也愿为国家繁荣富强作贡献,却过分强调自我价值;有实现自身价值的雄心壮志,但对吃苦耐劳恐惧,没有充分做好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产生恐惧和彷徨,形成强烈的心理矛盾。

  4.全面素质重要性意识强,但自身欠缺且培养不够。大学生就业竞争是十分激烈的,主要是全面素质(综合素质)竞争。大学生对全面素质重要性的认识十分明确,但是有些人大学四年却未得到很好的培养。

  二、大学生择业心态矛盾冲突原因

  1.毕业生自身处于矛盾期。首先,大学生择业是在各种矛盾中的艰难选择。如自我与客我矛盾、理想与现实矛盾、奉献与索取矛盾、社会需求与自身实力矛盾等。其次,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心理矛盾的突出时期。他们心理发展不稳定、不*衡、不健全往往会产生种种矛盾。再次,大学毕业生有相当部分心理还不成熟,所以形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有较大的差异,在择业中就表现出内在心理特征的复杂性与矛盾性。

  2.高等教育处于过渡期。当前,高校进行大幅度扩招,就业岗位跟不上毕业生数量的快速增长和无法完全满足毕业生的期望。如何适应这种新形势、新情况,进行专业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等改革,提高师资水*,加强高校的配套发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有效教育和引导大学生转变观念和调整心态,保证他们择业活动的顺利开展,是高校甚至全社会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这个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应引起我们的关注。但是高校无法在短时间内适应这种新形势、新情况,它是一个长期性和渐进性的过程。这种状况是毕业生产生不同择业心态的直接原因。

  三、调整大学生择业心态

  我们应当正确认识大学生择业心态中的种种矛盾冲突,决不能笼统地认为都是消极心态。大学生择业的矛盾心态使其遇到困难、挫折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既有积极方面,又有消极方面,但积极方面是主流。这种矛盾心态是其成长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心理发展趋向成熟的动力。除了大学生本身要努力寻求积极的解决办法外,高校与社会也要加强教育和引导,使他们保持稳定、积极、正确的`择业心态进行合理择业。

  1.大学生要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21世纪经济、科技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市场经济条件下毕业生在人才市场的竞争主要是综合素质的竞争,大学生在大学四年应注意自己各方面素质的培养,提前做好择业准备。自觉培养自己的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培养自己的交际能力、创新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和自信心,使自己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2.毕业生要进行择业心态的自我调整。在择业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困难、挫折、矛盾和冲突,毕业生应学会全面了解社会,客观地分析、评价自我,使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统一起来,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关系,根据社会需求正确解决自己就业定位问题,调整自己的择业心态。

  3.学校应加强全方位的就业指导工作。学校要适应新形势,采取相应改革措施。除了对大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教育,培养学生各方面素质、能力外,还要进一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心理咨询活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增强他们的心理素质和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高校还应大力加强就业技巧指导,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

  4.社会和毕业生家长要给予积极的关注和引导。社会要努力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择业环境,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择业机会,完善就业市场和人事制度,建立真正的公正、公*的竞争机制。这是对大学生择业心态调适的最有力的措施。另外,家长和亲友要主动关心毕业生择业期间的心理变化,积极配合学校,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缓解心理压力,使他们有积极、健康的择业心态。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10

  【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扩招政策出台以后,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纷纷选择以兼职的方式提前进入社会以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迎接就业带来的巨大挑战。本文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绵阳几所高校学生的兼职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以此为视角进一步探析当前大学生就业择业的现状与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择业;兼职;问题;探析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重点,据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xx年全国大学生毕业人数再创新高,达到680万人,这对本来就面临严峻形势的就业市场又带来了不小冲击。越来越多的在校大学生也加入到了兼职行列,成为兼职领域的主力军,面对日益庞大的兼职队伍,我们不禁提出了这些疑问:大学生兼职的目的是什么,通过什么途径需找兼职,兼职与专业的相关性如何?兼职过程中有哪些经验和教训,他们还需要哪些帮助?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对绵阳几所高校的*3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了解这些大学在校生的兼职情况及相关看法。

  本次问卷调查法以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调查对象,共抽取西南科技大学、绵阳师范学院、绵阳职业技术学院、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四所不同类型高校的部分学生进行调查。调查中,总计发放问卷300分,有效问卷265份,有效回收率为88%,调查结果显示:在受访学生中有93%的学生表示具有兼职的想法;82%的学生对在校兼职持肯定态度,对于兼职收入,84%的学生用于生活费用,9%的学生用于恋爱开支,7%的则用于长期投资。当遇到不公*待遇时89%的学生均选择忍气吞声,4%的学生选择告诉家长或同学,只有1%的同学选择付诸法律或向相关部门投诉以维护自己的权益;在兼职与学业是否矛盾问题上,有67%的学生表示会放弃兼职好好上课,而却有29%的学生表示会坚持兼职,4%的则表示会看情况。

  1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1.1 学生兼职情况的现状

  调查结果显示,兼职已经成为大学校园一道独有的风景线,大学生兼职的比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越开越多的大学生大一开始就投入极大的热情于兼职工作,而学校和家长也对学生兼职持比较积极的支持态度。

  1.1.1 大学生兼职的目的

  大学生兼职的目的往往具有多重性,很多同学都不是因为一个单纯的目的而从事兼职工作,赚钱也不是唯一目的,而更多是希望通过兼职尽早走出象牙塔,走进社会,尽早了解社会和探究社会。这说明当代的大学生具有更加强烈的独立意识,想通过自己的方式实现人生价值,当然,学生的兼职目的也折射出目前社会竞争的激烈和就业压力的巨大。

  1.1.2 大学生兼职的主要途径

  大学生的首要任务还是学*,学生*时没有很多的时间独自去寻求兼职工作,他们主要通过其他兼职同学的介绍、校园海报信息、校外媒体招聘信息和中介介绍寻找兼职,其中熟人的介绍和校外招聘信息又成为最主要的求职渠道。这说明面对高额的中介费和大量的虚假信息,学生们更希望通过安全免费的途径来获得兼职工作,尤其是对学校寄于了厚望,多数学生急切盼望学校能够多提供与自己本专业有联系的工作岗位信息,或者多建立校外实*基地,与用人单位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同时定期举行大型的专兼职现场招聘会,增加学生与用人单位的零距离交流与接触。

  1.1.3 大学生兼职的工作种类,表1

  表1显示,家教、餐饮服务、派发传单等简单的工作成为了大学生兼职的首选,兼职种类相对比较单一。学生在选择兼职工作时比较倾向于时间灵活、技术含量较低、专业性要求不高的工作,这样不同层次、专业、年级的大学生都能胜任。从大学生兼职的岗位来看,兼职工作几乎很难运用到他们的专业学科知识,更不要说在兼职中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而大多数工作单位也只是看中了学生的廉价劳动力而非能力,这让大学生想在兼职中获取锻炼的目的大打折扣。

  1.2 大学生兼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2.1 兼职的内容和途径有限

  大学生参与兼职的人数庞大,参与的兼职工作种类也很丰富,但是兼职的内容和途径却非常有限,多是以服务性行业为主,工作带有一定的随机性和任意性,让学生的收获与自身的期望存在很大差距。而从兼职的途径来看,由于社会和学校都没有相对比较完善正规的学生兼职指导机构和部门,学生的兼职只能是自发、各负其责的个人行为。而大学生无论是在社会经验、人际关系还是自我保护意识等方面都还存在一定缺陷,这就不可避免的造成了大学生在兼职过程中上当受骗、权益受到侵害甚至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等一系列问题的产生。

  1.2.2 大学生兼职中的**困难

  大学生初次涉足社会,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很多困难和问题,拖欠工资、克扣工资、被中介公司欺骗甚至受到歧视等等都成为大学生在兼职工作中遇到的大*烦,更为严重的是有些学生在兼职中不知情的卷入一些传销组织而长时间无法脱身,更有学生因无意陷入“诈骗团伙”而丧命的悲剧发生。这些后果的产生除了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薄弱,缺乏相应的社会经验外,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国家法律在这个领域的缺陷,我国现行法律中缺乏保护在校大学生兼职权益的相关法律规范,这就为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中介公司、用人单位提供了可趁之机,从而让他们能够利用学生谋取不当利益。

  1.2.3 高校缺乏专门的兼职指导机构和咨询部门

  本文开头提及兼职中只有1%的同学选择付诸法律或向相关部门投诉以维护自己的权益。这说明大学生在兼职的经历中始终是弱势群体,他们往往孤军作战,缺少社会、学校甚至是家庭的帮助。而学校作为大学生生活、学*的主要领域,在这方面更是责无旁贷。调查中,一般以上的大学生认为学校应该成立相应的兼职指导机构或者是咨询部门,引导学生需找正确的兼职途径,指导学生认识在兼职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和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2 兼职情况所引发的大学生就业择业思考

  当前我国部分大学生的就业择业观不成熟,对就业形势表现出过分的焦虑与急躁,依赖心理过重,就业压力巨大。因此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是我们当前应该思考的重要环节。

  2.1 国家、社会、学校的正确引导和支持,为大学生的就业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

  国家不仅要加强宏观调控,还应该查漏补缺,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去弥补就业市场的缺陷和不足,从而进一步改善就业环境,完善就业市场。社会应加强监督,完善机构设置,为学生的就业增加法律和机构保障。作为学校,应积极深化教育改革,提升办学质量,增强学生信心,从而加大就业竞争力。

  2.2 家庭教育要配合学校教育

  广大学生家长要克服守旧、传统的就业观念,引导子女形成“先就业再择业”,“找工作靠自己”的想法,鼓励子女参与竞争,同时,要对子女进行毕业前心里梳理,积极将子女的思想状况与学校进行沟通,以缓解压力,增强学生在就业择业问题上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3 大学生自身的完善和调整

  大学生应该客观公正的评价自己,认清社会形势,了解社会所需,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同时,增强自己的就业技能实力,保持良好心态,提升自己在竞争中的实力,切勿在竞争中自暴自弃、轻言放弃,努力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参考文献】

  [1]经素,吴亚子,赵燕.大学生兼职情况调查报告:以南京地区高校为例[J].青年研究,20xx(10).

  [2]薛亮.浅析大学生择业就业心理问题及对策[J].学理论,20xx(13).

  [3]姜馨蓓.大学生兼职问题及对策研究[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xx.

  [4]韦娜.在校大学生兼职现状调查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20xx.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11

  每年七月大批的应届毕业生走出学校大门,挤上就业的独木桥。20xx年的高校毕业生达413万人,比20xx年增加75万人,按70%的初次就业率计算,年内有124万人无法实现当期就业。而在20xx年,高校毕业生达到了495万人。

  20xx年12月15日至12月28日前程无忧薪酬调查部针对应届毕业生就业相关问题从企业HR和个人两方面进行了一次专项调查。本次调查共回收3528份个人问卷及225份企业问卷。参与调查的个人中,58%为工作经验小于2年的新人,21%为20xx届毕业生。

  225家企业中有61%是外商独资企业,其次民营企业也比较多占到23%。个人反馈方面,同样来自外商独资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比较多,但是比重相当,各占了39%。具体分布数据见。

  进一步分析参与调查的个人信息,参与者学历分布如图2。

  调查发现一,制造行业给应届毕业生的机会较多,国企和外商独资企业乐于栽培新人。

  多年的高校扩招,让我国的高等教育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但是这些源源不断输出的应届毕业生“缺乏实践经验”“心高气傲”,不是企业“拿过来就能用”的现**才。因此大部分企业中,应届毕业生占所有员工的比重是很少的,具体比例分布如图3。

  对企业样本进行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制造行业(包括加工制造、汽车、消费品、化工/能源/矿产、出版/印刷等)是录用应届毕业生比例较高的。在不到40家应届毕业生比例超过20%的企业中,有22家属于制造行业。就企业性质来看,国有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比较乐于“栽培”新人,占到了这些高应届生比例企业中的74%,高于样本总体分布水*。

  为什么企业不愿意更多聘用应届毕业呢?以下为HR们录用应届毕业生时的主要顾虑。其中“培训时间长”是HR们决定少录用应届毕业生的最主要因素(图4)。

  调查发现二,应届毕业生找工作,互联网是最好的渠道。

  机会不多,合适的招聘、应聘途径是关键。调查显示,企业HR和应届毕业生都偏爱互联网招聘(网络招聘),其次是针对性的校园招聘。而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熟人介绍(企业内部推荐)则是机会少但成功率高的一种方式(图5)。

  调查发现三,双向选择:毕业生要“专业对口”,HR重“个人能力”。

  从学校出来,应届毕业生们大多(65%)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但是却有着清晰的.挑选第一家公司的标准。针对我们列出的6个主要考虑因素,应届毕业生们做出了如下选择(图6):

  “专业对口”是被选到最多的条件,其次“职业发展空间”、“薪资福利水*”和“企业知名度”也是应届毕业生们比较看重的。“行业”和“企业发展潜力”则较少被考虑的因素。但是,当被问及“你第一份工作的内容与你毕业前期望的一致吗?”,大部分人都回答“差别很大”,选择“一致”的比例仅占7%。

  专业真的那么重要吗?!“我们更看重的是学*的能力,而不是专业。大部分的书本知识与实际操作是有距离的。我们希望所有的员工都有主动学*、时时学*的态度和能力,这样的人才能胜任更具挑战性的工作!”一位电子技术行业的HR经理在接受电话访谈时如此说。“学*能力”正是越来越被企业所看重的“个人能力”中的重要部分,另外还有“适应能力”、“执行能力”、“沟通能力”、“领悟能力”等等。正如我们的调查结果所示,*一半(49%)的HR认为“个人能力”是他们在招聘应届毕业生时最关注的因素(图7)。

  在这一调查反馈中,最令我们吃惊的是——选择“毕业学校”的HR如此之少。探究其原因,发现很多的HR吃过“招名校”的亏,他们往往抱怨名校的学生“自视过高”“容易跳槽”。他们也表示在2、3年的培养后个人能力优秀但是出处**的员工显得“更踏实”“更肯干”。

  调查发现四,应届毕业生“心浮气躁”,离职率高。

  “离职率高”也是HR在招聘应届毕业生时比较大的顾虑。“培养这些孩子需要我们投入很长的时间、很多的精力。可是现在的年轻人大多缺乏远见,在1、2年中没有被提拔就改投门户了。”参与调查的HR按照“年毕业生离职人数÷年录用毕业生人数*100%”计算了自己企业的应届毕业生流失率。该数值小于5%的企业不到一半,27%的企业应届毕业生流失率大于20%,超过30%的达到18%。

  再来看看应届毕业生给我们的信息——56%的反馈问卷者在第一家公司工作时间不超过12个月,而在第一家公司工作超过3年的仅占8%的比例。进一步了解他们选择离开第一家公司的原因,“没有个人发展机会”和“薪资水*低”是促使他们重新找工作的最重要的2个原因(图8)。

  听到这样的声音,HR不妨反思一下,是否我们给与这些年轻人的关注还不够?或者应该更多了解一些他们的发展需求,尽量创造机会。

  调查发现五,应届毕业生薪资,由学历决定。

  由于应届毕业生的实践经验比较缺乏,且发展潜力差异巨大。企业在给毕业生定薪时,学历仍然是一个常规的决定因素。表1为参与调查企业提供的各学历水*应届毕业生主要薪资段分布。单位:人民币,千元。薪资段包含起始值。

  由上表我们不难看出,企业为不同的学历应届毕业生支付的薪资是存在明显差异的。可见同学们在学校里多花的时间企业也给与了认可。当然,不同学历的毕业生对薪资的期望也有着明显差异。

  应届毕业生的期望薪资无论学历均高于他们获得的实际薪资,如图9所示。而期望与实际落差最大的是大专学历(42%)和硕士学历(22%)。

  调查发现六,大部分应届毕业生可在一年后获得加薪。

  万事开头难,学生们最终不得不接受现实的薪资条件。不过,调查显示,几乎所有企业(本次调查反馈的比例为100%)会在一年后给应届毕业生加薪,加薪幅度超过10%的比例高达61%,更有21%的企业加薪幅度在50%以上。*3成的企业为应届毕业生提供特别的加薪策略。从个人方面反馈的比例来看,也有4成的受访者一年后的加薪幅度超过10%,其中15%的人获得了超过50%的加薪。

  一年的时间,足以让一个学生气十足的应届毕业生熟悉本职工作、了解职场规则,足以让部门主管和人力资源管理者看出他的自身能力和潜质。那些努力工作、踏踏实实的新人自然会用自己的良好表现赢得一致赞赏,企业也一定会慷慨加薪保留住日后的骨干力量。一年的时间,对一个人的职业生涯来说实在短暂,但是这一年对一个职场新人来讲却尤其重要,很多工作*惯、解决问题的方式都是在这一年中学到并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在这里,我们要请那些沉不住气的年轻人们不要那么轻易地就因为薪资不能满足自己的期望就决定跳槽,而是去认真想一想,第一份工作能带给自己什么收获。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12

  为掌握我省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20xx年5月20至30日,我们组织开展了大学生就业状况问卷调查。主要是通过专场招聘会现场问卷、进入高校随机寻访问卷、劳动保障网站网上问卷等调查形式。对应届大学毕业生、往届大学毕业生、以及部分招聘单位进行了调查。调查时点为20xx年4月30日。调查共发出问卷800份,收回问卷785份。现将调查问卷的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1、人员结构。本次共调查大学毕业生772人,用人单位13家。在全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应届毕业生467人,占60%;往届毕业生305人,占40%;男性494人,占64%;女性278人,占36%。

  2、学历结构。在全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本科以上学历399人,占51.7%,其中:硕士48人、占6%,博士1人、占0.1%;专科学历311人、占40%;高职57人、占7%。

  3、专业分布。全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分别来自理、工、农、医等十三个专业,其中,工学203人,占26%;管理学138人,占18%;理学122人,占16%;经济学110人,占14%;文学69人,占9%;其他如农学、医学、法学、教育学、艺术等共101人,占13%。

  (一)大学生签约率较低且工作不够稳定

  截止4月30日,在接受调查的467名应届大学毕生生中,已经签定就业协议的145人,占31%;未签定就业协议的182人,占39%;其他虽未签定就业协议,但准备自主创业的56人,占12%;准备读研或的28人,占6%;准备的14人,占3%;尚无具体就业意愿的42人,占9%(见图一)。

  往届大学毕业生(主要是06、07、08届)中,有280人(占92%)曾经就业,有25人(占8%)从毕业至今未就过业。在曾经就业的大学生中,有194人有过失业经历,且目前处于失业状态;有86人(占28%)目前处于就业状态但希望调换工作。在曾经就业的大学生中,有175人是当年实现就业,有92名大学生(占33%)累计就业不到1年(见图二)。

  (二)往届大学生就业愿望更加强烈

  从求职方式看,调查列举了“通过老师、亲戚、朋友推荐到用人单位”、“直接到用人单位咨询”、“到劳动力市场或人才市场登记应聘”、“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查找招聘信息”、“利用网络查找招聘信息”、“通过各类**或中介有组织的招聘会”、“用人单位直接到学校招聘”和“其他”八种不同的求职方式。调查结果显示,应届大学生中有64%的人仅使用单一一种方式求职,而往届大学生中70%的人选择2种以上方式求职(见图三)。这说明往届大学生求职就业的主动性高于应届大学生。

  (三)大学生比较注重网络和市场在求职中的作用

  通过对未就业的大学生求职分析,往届大学生求职渠道主要集中在:“利用网络查找招聘信息”、“到劳动力市场或人才市场登记应聘”和“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查找招聘信息”,他们中分别有75%、54%、45%的人通过上述三种渠道寻找过工作。(见图四)。应届大学生求职渠道主要集中在“利用网络查找招聘信息”“通过老师、亲戚、朋友推荐到用人单位”和“到劳动力市场或人才市场登记应聘”三种方式,分别占34%、25%、24%。尽管应届和往届大学生求职渠道有所区别,但他们都将网络和人力资源市场作为自己求职的主要方式。

  (四)大学生就业实际工资收入比期望值低

  调查反映,大学生就业期望的月薪水*集中在1500元左右,具体是:14%的大学生愿意拿800-1200元的月薪,48%的人希望今后的月薪达到1500元左右,35%的人希望月薪拿20xx元以上。但实际上,往届大学生在就业期间的*均工资水*是:8%的人只拿到800元的月薪,27%的人拿到800-1200元月薪,40%的人拿到1500元左右月薪,20%的人每月拿到20xx元以上月薪(见图五)。由此可见,有35%大学生实际收入比预期低500元左右。

  (五)大学生就业主渠道正在向非公有制经济和自主创业转变

  调查显示,目前与应届大学生签定就业协议的单位中:国有企业占40%、私营企业占24%、其他内资企业占14%(见图六)。私营企业就业人数仅次于国有企业,成为吸纳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渠道之一。

  (六)多数大学生接受过就业服务

  在接受调查的全部往届大学生中,有81%的人接受过至少一样就业服务,16%的人没有接受过任何就业服务(见图八)。从享受就业服务项目看,在“求职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档案管理”、“培训申请”、“社保关系接续”、“鉴定申请“以及“其他”八项就业服务项目中,有41%的人享受过求职登记,有24%的人享受过职业指导,有23%的'人享受过职业介绍。从享受就业服务的场所看,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服务的机构,以公办就业服务机构和学校为主,69%的人到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和其他社会机构接受就业服务,有24%的人到学校接受就业服务。

  (七)大学生对就业前景普遍乐观

  在全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对自己的就业前景持很乐观态度和比较乐观态度的占47%,感觉一般的占42%,没感觉的7%(见图九)。而对整个就业形势的判定上,有10%的人认为形势好,如不挑剔,很容易找到工作;有65%的人认为形势一般,理想工作不容易找;有19%的人认为形势严峻,完全找不到工作(见图十)。多数大学生对找到工作抱有信心。

  (一)需要就业的大学生人数增长较快

  20xx年,全省普通高校招生16万人,20xx年,全省普通高校招生38万人,短短8年时间,全省大学招生数上升22万人,年均增幅13%(见图十一)。但据今年工商局统计数据反映,受金融危机影响,一季度投资有减少趋势,用人单位吸纳就业能力相对下降,大学生就业供需矛盾将会进一步增大。

  (二)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

  招聘会上接受调查的13家用人单位,在招聘大学生时最看重的因素分别是:工作能力占92%,相关工作经验占85%,道德品质占69%。而对学历、专业、在校成绩等并不是很关注。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有66%的人在大学期间从事过兼职工作(其中:40%兼职时间累计不超过2个月)。凭2个月以内的兼职工作经验,培养用人单位要求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经验,难度较大。说明用人单位强调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正成为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的风向标,也反映出用人单位希望聘用人员能快速适应工作岗位要求,降低岗位培训成本。

  (三)资金、政策和项目是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关键因素

  在接受调查的准备自主创业的大学生中,要求其从“合适的项目”、“资金支持”、“政策支持”、“技术支持”、“社会关系”以及“其它的支持”六种支持中选择几项,结果选择需要资金支持的人占59%,选择需要政策支持的人占38%,选择需要项目支持的人占30%。

  (四)大学生就业理念需要调整

  在接受调查的已签约应届大学生中,对签约的用人单位满意的占55%,未签约应届大学生认为,没找到工作的主要原因是用人单位无法满足自我未来的发展。这说明应届大学生在进入社会时,比较注重自我感受,看重未来的发展,对自己不满意、不适合的用人单位,不愿意降低要求、随意签约,就业观较为理想化。

  (五)大学生就业**、保护意识要增强

  所有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对《劳动法》、《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基本医疗有关政策》、《工伤保险条例》、《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等七部与就业有关的法律、法规,全部知道的仅占17%,完全不知道的占16%,其余都是知道一至几部的(见图十二)。在调查现场,有大学生问:用人单位不给休假怎么办?为什么要办理失业登记,能够享受什么待遇?而参加调查的未就业的往届大学生中,仅有11人办理了失业登记。说明大学生对就业相关的劳动保障政策、法规不熟悉,接受就业服务的主动意识不强,借助就业和社会保障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一)以充分就业为前提,稳定就业岗位

  分析往届大学生就业状况,大学生就业不充分、不稳定的问题比较突出,有相当一部分人经过短暂的工作经历后即失业,说明一些用人单位聘用岗位灵活性较大,大学生自我择业意识较强。往届大学毕业生工作时间不长,就希望调换单位或工作岗位,由就业转入失业,加大了人力资源市场劳动力供给。因此,**相关部门应当关注已就业的大学生就业状况和想法,加强失业风险教育,研究制定用人单位吸纳大学生稳定就业的政策,稳定他们的就业岗位。

  (二)以私营企业吸纳就业为重点,增加就业岗位

  从调查数据来看,私营企业在大学生就业中逐渐发挥重要作用。私营企业经营灵活,发展较快,吸纳就业作用明显,在经济转型、私营企业扩大发展时,可以成为继国有企业之后,解决大学生就业的主要渠道。要通过制定鼓励中小企业发展政策,充分发掘私营企业安置就业的能力。同时,加强对私营企业的用工管理,从社保、**等方面,维护大学生就业合法权益。

  (三)以自主创业为导向,扩大就业渠道

  针对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状况,一些地方已经出台了鼓励创业带就业的文件,为安置大学生就业的企业和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了政策支持。要进一步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在资金、政策、项目上,给大学生创造更多的支持,在小额担保贷款和税费减免的工作中,总结前期下岗失业人员享受相关扶持政策中的经验,简化办理手续,提高可操作性,鼓励大学生发挥自身优势,加入到自主创业的行列中,扶持发展更多的中小企业,培育形成新的就业增长点。

  (四)以职业培训为手段,提高就业能力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的接轨,加强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对接。努力通过职业培训,弥补高校课程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同时,通过职业教育,减缓当前大学生就业增长需求过快增长,储备优秀技能人才。

  (五)以信息化为桥梁,提升就业服务

  大学生都具有较高的知识水*,他们在寻找工作时,大多数都借助信息网络等技术手段。要进一步加强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一是建立全省人才资源库和用人单位招聘信息库,实现供需双方网上匹配和信息交换;二是充分利用金保工程覆盖省、市、县、社区的信息网络,将就业服务延伸到学校和社区,对大学生开展零距离的就业指导、培训和职业介绍、就业管理服务,及时解决他们在就业中遇到的困难,全方位地提供就业服务;三是加强门户网站建设,在网站上开设面向大学生就业服务的专栏,实时发布职业供求信息,提高职介成功率。

  (六)以宣传为抓手,转变就业观念

  要根据当前经济结构调整和市场就业的方向,通过电视、广播、报纸、宣传栏等宣传媒体,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把大学生的就业意愿从追求单纯的国有企业稳定工作中,引导到非公企业、农村基层、城市社区、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等更广泛的就业领域。通过搭建舆论宣传*台、就业服务*台和权益维护*台,引导高校毕业生认清就业形势,理性选单位、择岗位、看薪资,通过多种就业安置渠道,尽快实现就业。

  (七)以执法监督为保证,净化就业环境

  定期发布工资指导线,明确行业、工种的工资指导标准,指导用人单位合理定薪,让大学生在市场中准确定位。同时,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加大对人力资源市场清理整治工作,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监管,对侵害大学生合法权益的事件,要严厉打击,努力营造宽松的大学生就业环境。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13

  班级:XXX班

  小组成员:

  调查目的:*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压力逐渐增大,就业难度日益突出,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逐步增多,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而大学生普遍缺乏科学的就业心理是造成就业难的重要原因之一。为真实了解当前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心理状况,帮助大学生树立健康的就业心态、正确的择业观,最后通过科学地分析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提出相应的针对性的调适对策,调研结果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乃至职业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显得尤为重要。

  调查时间:20xx年4月28日~20xx年5月6日

  调查对象:学生

  一、数据分析(在附录中已附上调查问卷及调查原始数据)

  此次的调查对象主要是面向大二的学生,共计135名,男生63名,女生72名。选择这一调查对象的原因在于:大二的学生是处于大学在校的中间阶段,是院校的中间代表,此次通过对大二学生的调查,一方面了解他们的就业观念,另一方面希望能通过对大二学生的调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心态,正确的择业观。

  在问到学校的“一技之长+综合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否符合现在的求职要求时,46.67%的认为比较符合,31.11%的认为为非常符合,22.22%的人则只是单纯地认为是符合的,从这一些数据可以看出,本校学生对本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比较认同的,在他们的成才道路上,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培养模式,适应了社会的需求,但我们应该考虑的是要在社会上找到一份合自己心意的工作还是比较难的,我们在学校的人才目标下成大,无疑是不错的选择,但我们也需要自我的知识的提升,全方面的发展自己。更好地就业。

  在被调查的对象中,94%的人认为当前社会的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困难,可见现在的大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就业还是一片迷茫的,大学生对就业蒙上了一层迷雾,自我感觉就业困难重重。确实,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高职院校,本科院校,研究生,博士生的竞争下,作为二本的大学生似乎竞争优势不明显,处于一种被动的境地,但我们只要我们勤学苦练,没有什么是超越不了的。

  在问到是否会介意进家族式企业时,34.07%的人持中立态度,17.04%的人则非常介意,21.48%的人会介意,怕群带关系不能很好地发展自己,还有8.15%的人则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从这样数据来看,大学生还是一群比较个性人,面对自己的就业还是有自己的想法,持介意观念的人,更多的是想要自己去拼搏,希望的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完成自己所要走的路,比较有个性。当然也不是说选择不介意的人是没有个性的,这种结果也是难免的,一方面可能来自家庭的影响,另一方面是现今社会的就业形势不好,有轻松的路走,当然会有人去选择。

  68.15%的人选择在云南本地工作,其余部分则选择在东南沿海部工作,从这么大的数据分歧来看,大学生更多的就业意愿是在本地区工作。这样的选择结果,说明本地区,学生从小在这长大,资源优势明显,到其它地方,不利于自身优势的发挥,竞争激励,要求较高,对自身信心不足。

  在问到自己现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当前的竞争状况时,41.48%的人对自己没有信心,23.70%的人觉得一般,25.93%的人选择不知道,只有8.89%的人是对自己的专业知识是充满自信的。由此可见大学生还是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充满着疑问,没有很好地去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对自己的实力存在着质疑。

  在被调查的对象中,45.93%的人可以接受就业与专业不对口的工作,30.37%的人则是先就业,后找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23.7%的人则是因为就业,而无奈接受。这一是个还不错的结果,可见现在的大学生并没有执意要找自己的专业对口工作,而是在就业中慢慢地来,先就业后找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这是一个不错的开端。

  在问到对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时,80.74%的人选择的事20xx-300元,19.26%的人选择1001-20xx元的范围。这一数据充分体现了,现在的高职大学生的第一份工作的期望薪酬大多数是介于中层薪酬的,既不太高,也不太低,现在的大学生的就业越来越理性了。

  在择业的时候,更多的人注重的是企业所在城市,工资与福利待遇,还有就是工作环境与工作的稳定性。这样的选择是比较理性的,更多的是工作的安稳性和公司的待遇问题,但我们再择业的时候也应考虑一下该公司的发展前景,这样才能有更多的发展自我的空间。

  在问到学校对大学生最应该培养的能力时,大多数的人是全选的,可见高职大学生渴求的是全方面的发展,不断地提升自我,充实自我,这一选项也给了高职院校一些启示,在培养学生的时候,是否做到了全方面地去发展学生。培养学生。

  通过这些的问题分析总结,最终得出了一个基本的就业观念:先就业后择业,发挥个人特长,符合个人兴趣,薪酬介于中层,企业待遇较好,就职地点是:优势较明显的地区。

  二、相应调适对策

  1.充分了解自己所学专业

  所谓充分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就是了解自己所学专业是什么,学什么,有什么特色,在社会上的就业度是怎样的,自己专业的发展前景是怎样的,你自己的努力方向是什么等等,只有在充分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基础上,我们才会有清晰地思路去学,去考虑自己应该要怎样去应对自己的未来之路,未来的就业方面。以至于,我们在踏入社会的时候,不会是一片迷茫和无知,只是认识到就业的严峻,而不会有所准备。

  2. 用知识武装自己

  全方面发展自己现在的社会,可以说竞争力是非常强大的,尤其是高职大学生,他的压力不仅来源于社会,还有来自本科学院、研究生、博士生毕业的`大学生。这样的就业环境,更加提醒我们这些高职大学生,你们不努力,将来的就业之路就回事一道道的墙壁,而且一道比一道高。所以说,我们只有不断地吸取知识,用知识的力量去改变我们的命运,知识的力量是永远无法预测的。在现今,高速发展的社会,全面发展自己,适应社会的需要,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

  3. 清晰的自我定位

  所谓清晰的自我定位是认识自己的能力,全面地了解自己所学的知识,自己做事的能力和处事的能力,在了解自己的前提下,找准自己的就业方向,然后去努力,这样的方法事半功倍,比自己这样盲目的去考很多证要来得强。

  4. 学校做好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学校是一个孕育人才的地方,学校的学*环境和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是非常关键的,人走的每一步都可能是不同的,可能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努力方向,自己的就业观念,但正确不正确又是一个问题了,所以学校在这里的作用就打了,通过学校的就业指导,我们可以更好地去了解自己的就业观是否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是否值得自己去坚持和努力,这样,无形中便矫正了不良的就业观念,让大学生走上的事一条正确的就业之路

  5. 学校做好学生的就业心理工作

  现在的社会,尔虞我诈,处处充满着诱惑,就业形势严峻,这样的环境,让大学生不知所措,便有了毕业恐惧症和社会恐惧症,一旦想不开,便有了轻生的念头,可见,大学生的心理教育是多么的重要,一个人的心理决定他的行为,要想大学生以积极的态度进入社会,学校的心理辅导室必须的,心理的矫正,才能帮助大学生走出就业的恐惧,转而乐观地去就业。

  6. **部门的努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就业形势的严峻是不可避免的,但**机关的努力又是帮助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力量,**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一些就业的建议和意见,与此同时,积极引导大学生成功就业。

  如今,大学生的就业仍然是比较严峻的,大学生能不能顺利就业,靠的不仅是学生自己,还有学校和社会。我希望通过此次的调查,能够院校和大学生一些启示,希望大学生在成才的道路上越走越宽,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14

  一、调查目的

  社会需要的人才概念也随着这一发展潮流而产生变化,掌握当今社会真正需要什么类型的大学生,对大学生以后就业大有裨益。并且有利于在校大学生了解最新社会人才动态需求,做好准备。

  二、调查人

  ...等五人

  三、调查对象

  深入农村,城镇,企事业单位,调查走访社会各阶层

  四、调查时间

  20xx年**月**日--20xx年**月**日

  五、调查方法

  通过派发问卷进行调查,发放问卷共50份,收回有效问卷50份。(调查问卷及数据统计详见附录)

  六、调查内容

  通过对乡村、城市、企业及社会各行各业各年龄段人员的问卷调查,了解社会对大学生能力的要求,社会人士对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评价及期待,以及刚毕业已从业大学生给在校大学生的良好建议,对大学生的未来全面发展,成为满足社会市场需求的人才,实现人生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

  七、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中70%的被调察者属于25-45岁年龄段的各个学历层次各个行业的人。从调查中发现,大部分人对大学生关注度还是挺高的。80%的人对大学生未来的发展趋势比较乐观,70%的人认为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得十分努力,20%的人认为困难很大。我们不得而知,大学生的的就业前图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社会人士观念还是比较开放的,90%的人认为名牌大学学生的能力并不比一般大学学生强,。只有保持这种客观的态度,社会、企业才会给大学毕业生一个公*竞争的*台,普通大学的毕业生们才会抛弃那些没有必要的包袱,减轻思想压力,以更加自信的心态在应聘面试的激烈竞争中完整的展示自我。

  调查显示,不同的人对“您认为现在什么专业的大学生更容易就业”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答案,例如:经济类、管理类,机械类、工程类,教育类、语言类,医学类、法学类,其他。这就说明,社会并不偏向任何单独某一类专业,俗话说的好“行行出状元”,只要我们肯虚心好学,脚踏实地的奋斗,都会创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不能老是抱怨自己没选对专业了或者是对所学专业失去兴趣了,其实,无所谓什么专业不专业,只要自己爱学*,不是专业的.也能成为自己的专业。

  社会上认为,大学生的最大优势在于“自信,有理想抱负,可塑性强”、“有创新精神,思维活跃”。当代大学生最缺乏的必备精神是“勤俭节约,爱岗敬业”,在“诚实守信、责任奉献”方面也有待提高。让大学生清楚的了解自己的优势和缺点,有利于扬长避短,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严格要求自己,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调查表明,现代社会对大学教育相对满意,当代大学生极少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大学校园不只是从前人们赞美吟诵的“象牙塔”,更是一个锻炼能力、展示才干的舞台。被调查者普遍认为,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任务是“认真掌握专业知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制定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圈子”。大学生不应该在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现代书呆子,而应该接触社会,开阔视野,“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早点涉及。

  当今社会,大学生可以说是遍地开花、随处都是,竞争异常激烈,压力也随之而升。因此大学生切不可狂妄自大,必须及时充电,增加自身的“资本”,提高自己的价值。社会上认为大学生要找到理想的工作,除大学文凭外,“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优干、三好证书”等还是十分必要的。

  调查中,大部分人认为东部沿海发达城市是大学生较为容易就业的地区,因为东部就业岗位多,生活条件优越,可同时也存在劳动力供过于求,竞争更为激烈的弊端。还有不少一部分人认为大学生更应该回到家乡,因为家乡是从小长大的地方,对周围环境颇为了解,生活也更加便利。少部分人认为大学生应该尝试去中西部,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内陆地区慢慢发展起来,就业岗位空缺多,一切基础设施开始逐步建设,大学生如果能克服困难在那边安居乐业,也会过上美满的生活,另一方面,也会为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奉献自己的一点力量,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由此看出,只要大学生身怀真才实干,勇敢拼搏,艰苦奋斗,不只是贪图安逸享乐,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民众普遍认为,大学生择业前不应该首先考虑经济收入、生活环境、工作稳定性,而更应该注重个人发展机会和专业知识的应用,以更加长远的眼光看待自己的事业,不只局限在眼前。社会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社会最应该在政策方面给大学生加大支持力度,其次资金、技术方面也应该迎头赶上。经济危机下,大学后并没有被断了后路,还有很多选择的机会,比如考研、出国留学、考公务员、选调生、自主创业、直接就业等等。社会人士反映,大学生应该从大二就开始涉及就业上岗、人才市场方面的知识,大三时亲身参加社会实践,将学到的理论应用到现实中去,锻炼培养个人职场能力,积累工作经验,适应工作环境,为大四就业提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人们对大学生期望还是蛮大的,都为大学生的未来祝福。

  八、调查结果分析

  据调查,较受用人单位和社会认可青睐的大学生包括以下几点:思想素质较高;有事业心和责任感;有吃苦精神;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外语水*高、懂计算机知识;动手能力强;懂专业、会管理、善交际。而大部分群众对当代大学生的看法是:有真才实干,有专长,高素质,充满活力。待人有礼貌,孝老爱幼。这些优良传统应该具备。大学生是祖国下一代的希望,大学生的发展意味着祖国明天的兴盛。当代大学生活泼向上,青春充满激情,乐观自信,有理想有抱负的精神风貌必须发扬广大。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15

  一、大学生为什么要创业 很多大学生认为“创业”本身就是一种职业,在就业高峰期,给自己一片更广阔的天地。很多人还认为在今后的社会中,自主创业的人会越来越多,甚至成为就业的主流,成为大学生毕业后就业的首选。自己认为实现自我价值是证明自己的最好途径。为此,选择创业,具体有以下几点:

  1、处于“经济”的社会——经济原因也是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环境中,工作待遇是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自主创业可以给自己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2、一些自我意识很强的学生,不愿意庸庸碌碌,选择自主创业是为了通过这一途径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在一些单位由于制度的约束,无法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做事,创业可以有一个空间来发挥,来实现自我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

  3、给别人打工不如为自己打工,大部分选择自主创业的学生都是这种心态,认为自己的事业,做起来会更有工作激情、更投入,从而更容易成功。这种成功是属于自己的。就算失败,也是自己造成的,不会去怪别人,不会感到遗憾。还是自己做老板好。特别是当金融危机到来之时,大量的毕业生涌向市场,一些人找不到工作,或是短时间内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选择创业也是一种无奈之举。有的学生,他们的中学同学或是朋友早就中专毕业或是下海,事业已小有成就,而大学生的清高和嫉妒心理促使其产生创业的想法,为的是“我要过得比你好”。虽然这并不是坏事,但不能否认,在一些想创业的人中,确实有这种心态。

  4、成功人士的触动。比尔.盖茨等人的名字在大学生中并不陌生,他们的创业经历也为同学们津津乐道,希望自己有那么一天也能像他们一样成就一番事业,出人头地。

  5、对于一些大学生来说,时间上的自由可以说是他们最大的动力,觉得朝九晚五的工作时间不是每个人都能适应的。如果自己创业,时间的.掌握上就比较自由。基于这个原因选择创业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没有事还要守在单位里浪费时间,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如果自己创了业,就算不睡觉也无怨无悔。

  二、大学生创业的优劣势分析

  大学生创业有以下优势:

  第一,现代大学生有创新精神。他们有对传统观念和传统行业挑战的信心和欲望,而这种创新精神也往往造就了大学生创业的动力源泉,成为成功创业的精神基础。

  第二,大学生创业的最大好处在于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增长经验,以及学以致用;最大的诱人之处是通过成功创业,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证明自己的价值。

  第三,大学生往往对未来充满希望。他们有着年轻的血液、蓬勃的朝气,以及“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而这些都是一个创业者应该具备的素质。

  第四,大学生在学校里学到了很多理论性的知识,他们有着较高层次的技术优势,而目前最有前途的事业就是开办高科技企业。技术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大学生创业从一开始就必定会走向高科技的领域,“用智力换资本”是大学生创业的特色和必然之路。一些风险投

  资家往往就因为看中了大学生所掌握的先进技术,而愿意对其创业计划进行资助。 大学生创业也存在劣势

  第一,急于求成、缺乏市场意识及商业管理经验,是影响大学生成功创业的重要因素。大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书本知识,但终究缺乏必要的实践能力和经营管理经验。更由于大学生对市场、营销等缺乏足够的认识,很难一下子胜任企业经理人的角色。

  第二,由于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常常盲目乐观,没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对于创业中的挫折和失败,许多创业者感到十分痛苦茫然,甚至沮丧消沉。大家以前创业,看到的都是成功的例子,心态自然都是理想主义的。其实,成功的背后曾有过更多的失败。看到成功,也看到失败,这才是真正的市场,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年轻的创业者们变得更加理智

  第三,大学生的市场观念较为淡薄。不少大学生很乐于向投资人大谈自己的专业如何如何,却很少涉及这些技术或产品究竟会有多大的市场空间。就算谈到市场的话题,他们大多也只是计划花钱做做广告而已,而对于像目标市场定位与营销手段组合这些重要方面,则全部没有概念。其实,真正能引起投资人兴趣的并不一定是那些先进的东西,相反,对那些技术含量一般,却能切进入市场需求的产品或服务,常常会得到投资人的青睐。同时,创业者应该有非常明确的市场营销计划,能强有力地证明赢利的可能性。

  第四,大学生对创业的理解还停留在一个美妙想法与概念上。在大学生提交的相当一部分创业计划书中,许多人还试图用一个自认为很新奇的创意来吸引投资。这样的事以前在国外确实有过,但在今天已经是几乎不可能的了。现在的投资人看重的是你的创业计划有多高的技术含量,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复制的,以及市场赢利的潜力有多大。而对于这些,你必须有一整套细致周密的可行性论证与实施计划,决不是仅凭三言两语就能让人家掏钱的。

  三、大学生创业的政策 国家对大学生创业实施全方位扶持政策,而且有充分的组织保证。20xx年,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文,要求各地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为到基层创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创业培训、开业指导、咨询服务等“一条龙”服务,并配合有关部门对从事个体经营的高校毕业生实施免征登记类、管理类和证照类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的政策,同时积极促成小额贷款担保或贴息补贴政策的落实。大学生创业还有“中国大学生西部创业基金”的启动。凡是有志向到西部创业的大学本科及以上的应届毕业生,凭创业计划书,或到西部边远地区从事科、教、文、卫工作,都可向中国大学生西部创业基金会申请资助。此外,还有大学生创业教育试点项目的启动。据悉,该项目是由中央国际联络部、国际劳工组织等为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而专门开发的,以在校大学生为主要对象、以选修课形式在大学开展,学生可获得相应学分。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菁选(扩展5)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菁选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15篇

  在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报告头疼,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1

  为深入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及存在问题,掌握第一手的资料,国家统计局湘潭调查队于xxxx年4月—5月组织专题调研,实地走访了湘潭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湖南工程学院、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等五所在潭高校,与就业指导部门负责人和部分大学毕业生就当前的就业形势与就业方向开展座谈、交流,并和市人事局、教育局、劳动局等部门有关专家进行了深入探讨。调查中,向应届毕业生发放了无记名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36份。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

  据有关部门统计,xx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559万,比xxxx年增加85万,xxxx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破纪录的611万,预计今后三年内高校毕业生人数还将以每年50万的数量递增,还有100多万历年没有就业的大学生和社会上庞大的失业人群,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相当严峻。加之金融危机导致部分企业发展不景气,据xxxx年2月16日新华网报道,仅广东就有7万家出口导向型企业倒闭,很多企业招聘岗位锐减,甚至开始裁员减压,给处于寒潮中的大学生就业雪上加霜。针对严峻的现状,到4月30日止,北京、上海、天津等23个省(区、市)陆续出台了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文件。6月3日,***常务会议出台重要措施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就业;各高等院校更是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宣传指导,力促学生就业。但是,各高校就业指导机构负责人普遍反映,求职人数的激增、经济增长的放缓,使得09应届毕业生在就业问题上面临着不同以往的难题。

  1、企业进校招聘明显萎缩,签约率大幅下降。

  据了解,往年10月,各大企业都早早地启动了校园招聘计划,各大高校内也因此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而09届毕业生的校园招聘在启动期便寒意阵阵。在走访调查中,校方人员介绍,08年10-12月的校园招聘跟往年相比冷清了许多,部分往年的招聘大户和积极分子不见了身影,甚至有企业宣布取消了校园招聘计划。据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统计,截至xxxx年底,来校招聘的单位约有200家,需求人数不到1500人;上年同期,招聘单位有300多家,需求人数超过20xx人,减幅分别为50%和33.33%。

  09年4月以后,经济形势有所好转,企业进校招聘情况有所改善,加上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许多措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学校也利用各种渠道,引进企业,积极推荐本校毕业生,招聘单位比09年1月之前要多。但是,尽管学校工作有所成效,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仍不容乐观。截至5月上旬,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正式签约的毕业生不到40%,比往年同比下降了40多个百分点;湘潭大学、湖南工程学院正式签约率约为20%,比往年大幅下滑。本次回收的五所高校调查问卷显示,应届毕业生正式签约比例仅为10.3%,达成就业意向但未签约的比例也只有29.4%,两者合计还不到40%,虽高于中国社会调查所xxxx年2月公布的电话调查结果35.6%的整体就业率,但与社会保障部公布的力争09年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70%的目标还相距甚远。

  2、预期薪酬明显下降。

  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昔日的“天之骄子”们显然在心理上已经完成了向普通劳动者的转变。调查显示,毕业生已经走出“要价”过高的误区,预期薪酬回归理性。湖南科技大学江主任反映,本校应届毕业生今年的薪酬定位在1000元左右,比去年降低了整整500元;湘潭大学、湖南工程学院等高校毕业生也出现薪酬大幅下降的明显趋势。

  问卷调查显示,大部分大学生将底薪定位在“1000—1500”(45.6%)和“1500—20xx”(28.7%),只有14%的大学生将底薪定位在20xx元以上,甚至有2.2%的毕业生表示愿意接受“零工资”就业,这是以往没有出现过的情况。各大媒体也屡屡报道,就目前来说,房价在五至八千的城市,不到两千月薪的工作,也令大学生们求之不得。

  3、结构性矛盾突出。

  据调查,各专业大学生就业情况出现了明显的“冷热不均”现象。各高校均表示,工科专业就业比较紧俏,湖南科技大学的特色专业采矿、地质、路桥专业在5月签约率已达到90%以上;文科、经济管理类就业困难,以往的一些热门专业,由于高校盲目扩招,导致供需比例失调严重,就业困难,由“热门”变“冷门”,譬如外贸英语、计算机专业,尤其是学校知名度不高的毕业生就业困难。湘潭大学谢处长表示,由于金融海啸*卷全球,该校英语、国际金融贸易、证券等专业受到的冲击最大;往年房地产行业是招聘大户,但是今年受社会大环境影响,房地产相关专业就业情况严峻;而房地产部门表现不佳又直接导致了建筑、施工设计行业的不景气,导致这些专业的学生遭遇到以往没有的“冷遇”;法学、中文、数学等传统专业表现较差;生物、化学等专业就业情况相对稳定,最热门的专业是市场营销。

  由于今年中央出台了文件,要求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大力改善农村卫生服务条件,到xxxx年,使全国每个县至少有一所县级医院和若干所中心乡镇卫生院基本达到标准化水*,县医院原则上要达到二甲医院水*,每个行政村都有村卫生室,所以今年医卫类专业就业比往年好很多。农村的医疗改革使许多医疗机构起死回生,因此医卫类专业就业不但没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反而有所好转,成为09届毕业生中的幸运者。湖南职业技术学院曾老师介绍,今年本校有医卫类毕业生2374人,已签约和达成就业意向的已有90%左右,令许多专业望尘莫及。

  4、就业呈现性别差异。

  除了专业差异,高校就业市场还呈现了明显的性别差异,女生的就业难度远远大于男生。调查问卷显示,男生的正式签约率为14.5%,已有意向但未签约的比例为35.5%;女生的正式签约率只有5%,有意向未签约的比例也只有21.7%。两相比较,可以发现女生的签约率和意向率都远远低于男生。面对残酷的就业市场,有15%的女生表示“不想马上就业”或者“继续考研”,有21.7%的女生认为用人单位选拔不公导致自己求职遇挫。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余老师介绍,虽然本校学生男女比例约为3∶1,但是建筑行业都倾向于要男生,女生就业成为学校的棘手问题。

  5、专科、高职层次毕业生就业情况明显好于本科生。

  据教育部发布的信息显示,xxxx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均就业率达到95.77%,从xxxx年开始全国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四年达到95%以上。今年虽然受金融危机影响,但就目前调查的情况看,我们发现专科、高职层次的毕业生整体就业情况要明显好于本科毕业生,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的整体就业率高出湘潭大学、湖南工程学院*20个百分点。

  专科、高职毕业生在对薪酬的心理预期和职业层次的要求都相对要低,而且很多专科、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本来就定位在实用型“蓝领”人才,侧重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动手能力,很多院校采取联合办学、“订单式”培养等方式,使学生的就业成功率大大提高。譬如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是省建设厅的下属院校,其建筑类专业的学生很大一部分能在建设系统相关单位实现就业;湘潭教育学院对全日制学生实行订单式培养,与广东、江浙等地多家用人单位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为毕业生多方提供带薪顶岗实*与就业*台。

  6、定位城市,不愿去西部、下基层。

  虽然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很多大学生转变了观点,不再一窝蜂的涌向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孔雀东南飞”的景象也一去不复返,但是相当大比例的毕业生仍不愿去西部省份,不愿下基层工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7.2%的学生在求职时优先考虑个人发展机会,尽管有95.6%的毕业生表示赞成“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及**新*出台的大学生到农村基层担任“村官”计划,但是只有35.3%的学生表示愿意去西部或农村寻求个人发展,有45.6%的学生认为这会限制个人未来的发展,而且有35.3%的学生对相关措施的配套优惠政策缺乏信心,湖南科技大学08年还有5名通过了村官考试的毕业生出于种种顾虑放弃了当村官的机会。

  7、考研、“考公”热持续升温。

  在“找工作难,找好工作更是难上加难”的情况下,很多大学生将目光锁定在考研究生、考公务员(或是参加选调生考试)上,于是出现了熙熙攘攘的考研大军和蔚为壮观的考公务员一族。湖南科技大学今年有500多人参加研究生考试,是去年考研人数的*5倍。湘潭大学今年有847人参加了选调生考试。从大范围来看,今年全国各地有77.5万人涌向国家公务员考场,争夺1.35万个职位;今年湖南省公***也出现了12.7万人竞争4000岗位的情况;全国有124.6万考生奔赴研究生考试考场。湘潭市08年、09年公务员招考职位数分别为195、77,报考人数分别为3528人、 3306人,考试录取率分别为5.53%和2.33%,竞争激烈程度逐年加剧。浩浩荡荡的考试大军中有相当大比例的人为应届大学毕业生和往年未就业或是就业不稳定的大学生。

  8、就业难引发了明显的社会问题。

  一些学生遭遇多次求职受挫之后,容易引发焦虑、自卑、失落、怀疑等消极情绪,甚至出现了媒体上报道的就业不成而厌世轻生的惨案。调查问卷显示,在求职受挫后有8.8%的学生个人生活态度比较消极,有16.9%的学生怀疑自己的能力,5.1%的人怀疑**的能力。湘潭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介绍,很多贫困生倾家荡产举债读大学,一毕业就失业,心理落差很大,校方担心因学生们找不到工作,无法正常离校而带来一系列不安定因素。

  由于就业难,高考弃考现象严重。据统计,xxxx年高考报名人数约为1020万名,比去年约减少40万,约84万应届高中毕业生没报名参加今年的高考,这一方面是由于大学费用昂贵,另一方面是毕业生就业困难,新的“读书无用论”悄然泛起,在这种情况下,重庆万名贫困高中生自动放弃高考也就在情理之中。

  二、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综合症,其形成原因是相当复杂的,既有深层次的经济结构带来的隐患,又有浅表性的就业市场供需矛盾;既有高校教育的痼疾,也有学生素质的缺失;既有用人选材的偏见,更有择业求职的误区。

  1、外贸依存过高的隐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连年保持高速增长,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made in china”遍布全球,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曾透露,全世界每人每年要穿一双中国制造的鞋、买两米中国产的布,穿的衣服中有3件来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中国经济已全盘进入国际分工体系,中国现在的经济体制,是一个高度对外依赖的加工型经济,对外贸易依存达到惊人的程度。据统计,1980—xxxx年,我国外贸依存度从12.5%上升到66.2%,大大高于美、日20%左右的水*,xxxx年由于人民币升值等因素,我国外贸依存度才下降了约6个百分点。

  众所周知,任何一个经济体系,都由资金、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因素组成。而每一个因素,都有大量的事务和就业需求。如果是一个自力更生、自主性很高的经济体系(譬如76年时的中国工业体系),那么在这个体系中,因为资金、技术、服务等因素都以自力更生为主,所以完成这些方面的各种任务和途径,也以自身消化为主。因而,就产生了对内的大量人才需要,且对人才的需求呈现橄榄型特征。大头集中在大学生这一中间层,而中学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则位于两端,对大学生起补充作用。

  作为一个对外依赖程度过高的经济体系,资金、技术、服务等因素主要以对外依赖为主。资金主要由外部注入,技术服务由外部提供。本国所提供的,主要集中在资源、加工用劳动力以及空间等基础层面。对人才的需要,主要集中在初级的普通劳动者以及少数高级尖端实用型的管理人才,即所谓的社会“精英”,而对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协调统一的中高层人才的需求量则因为这方面的需求主要由外部输入而大大缩减,从而呈现“沙漏型”而非“橄榄型”模型的人才需求。大学生工作难找,但初中生、高中生却能轻松的找到工作,专科、高职毕业生也比本科生就业率高,就是因为对外依赖型的经济体系,对基层劳动者有巨大的甚至是无限的需求。

  从另一个方面看,因为我国经济对外贸依存过高,也使我国国际分工地位处于国际分工的底部,虽然我国经济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同时也造成了我国产业结构的严重失衡。具体表现在,制造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过快,而服务业(尤其是知识性服务业)则相对落后。这种失衡反映在劳动力的需求结构上,就是知识型服务业岗位(基本上属于我们所谓的白领岗位)需求相对不足,而对蓝领型甚至技术含量很低的纯操作型岗位却出现了异常火爆需求,因此社会上才会出现了大量大学生工资不如中专生甚至不如农民工的新“脑体倒挂”现象。经济学家郎咸*曾说过:“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错不在家长,错在中国的产业链定位。在以制造业为主的国家,找不到工作是正常的。”

  除了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不利地位,我国企业普遍存在自主产权意识薄弱,热衷于引进国外先进生产线和生产技术,而忽视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核心技术缺失。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的技术开发和创新产业实质上已经被放弃了,因此高端就业岗位越来越少,工程师和管理人员的需求量都严重不足。由于缺乏自主品牌和核心技术,廉价劳动力便成为企业唯一可以利用的资源,于是走上了加工贸易的依附性道路,大量的低技术操作工便成为就业市场上的“香饽饽”。大量依附型企业没有资源进行技术研发,很大程度上遏制了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数量。

  2、就业市场供需的矛盾。

  ⑴高校扩招增加了就业压力。我国从1999年开始了大规模的高校扩招,大学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大学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已达到115万人,而到xxxx年高校毕业生将猛增到611万人,8年增幅高达431.3%,预计今后三年内毕业生数量还将以每年50万的速度增长。由于解决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等历史遗留问题的任务仍然很重,新成长的劳动力也已进入高峰期,特别是*年高校毕业生数量猛增,就业压力大,整个就业市场需求岗位的总体情况相对趋紧。

  ⑵金融危机紧缩了就业需求。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日益扩散,首先是跨国公司业务萎缩,减少了用人数量;其次是国内为国外多种产业提供零部件、原材料、半成品的制造业、出口型企业也受到影响;再次是影响到能源工业。我国金融、地产、外贸类企业以及位于珠三角、长三角的加工制造类企业的招聘岗位锐减,保险、汽车、航空、旅游、广告等行业也遭遇“寒流”,用人需求明显减少。受金融危机一方面使失业人员数量大大增加,一方面使企业招聘岗位减少甚至取消,使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⑶传统渠道降低了吸纳能力。**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长期以来是接收大学毕业生的主渠道。但*年来,**机构大幅度精简,因此不可能大量吸收毕业生;同时,从中央到地方的历次机构调整中,分流人员基本上是在事业单位任职,且事业单位由于经费紧张等原因本身也面临着精简问题。另一方面,国有企业由于企业改制和产业结构调整,本身需要分流出大量下岗人员,招聘岗位也是逐年递减,吸纳大学生数量有限。

  北大教育经济系副主任岳昌君教授在07年接受采访时指出,从*年来劳动力市场的发展看,吸纳就业人员能力最强的是中小企业和三资企业。06年的数据显示,中小企业新增的就业岗位有400多万,三资企业是100多万,即使全部提供给大学生也是远远不够的。同时,中小企业的保障机制还不是十分健全,收入也偏低,对大学生就业的吸引力有限。

  3、用人单位选材的误区。

  ⑴过分看重经验。网络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语录:“诸葛亮出山前也没带过兵,你们凭啥要求我有工作经验!”,引起了很多大学生的共鸣,被奉为经典,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今用人单位在招聘时过于看重工作经验。随便拿一份报纸看招聘广告,随处可见就业单位提出“数年工作经验”这样不合理的要求。一个常识是,一个理工科毕业的大学生,要成长为一个合格的工程师,需要在毕业后的工作岗位上经过一段时间的继续学*,才能完成这一转变。但是现在由于大学生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大学生在择业方面的谈判地位急剧下降,许多用人单位有条件拒绝承担大学生就业后的“在岗培训”费用,并提出不承担大学生社会保障费用、任意延长试用期、不签订规范的就业合同等不合理要求,严重妨碍了大学生就业。

  ⑵过分关注文凭。不少用人机构认为,学历越高越好。选人学历化,造成受聘人员水*和能力与岗位不相适应,或人才浪费。有些单位招聘计算机研究生仅用于本单位的打字等简单文字处理,有些中小学招聘教师也要求研究生学历,实际上,如果不是专业性很强的理论研究工作,不少本科生或是大专学生的职业水*并不比研究生的职业水*低。

  ⑶存在性别歧视。由于女性的生理特征,使得单位在聘用女职员时要付出更高的劳动成本,造成很多用人单位歧视女大学生:第一,从劳动时间来说,女性有一个男性所没有的断裂带,即生育哺乳期,而这一阶段的工资、福利仍需单位负担;第二,从退休金的负担来看,女性要比男性早5—10年,而且由于期望寿命的性别差异,女性雇员一般会比男性雇员领取更多更长的退休金。由于用人机构的性别观念,一般来说,女大学生就业机会比男生客观上要少,而且很多单位在相貌上对女生的要求更为苛刻,很多单位在招聘时注明应聘女性的身高、体重、年龄,只录用年轻貌美的女性,这也是一种变相的性别歧视。

  ⑷生源地域歧视。很多民营中小企业考虑到本单位的业务情况与当地联系紧密,希望招聘的大学生熟悉当地方言及风俗*惯,甚至有一定的人际关系网,只选用本地人才。有些单位和部门从自身利益出发,在社会上毕业生需求日益下降的情况下,明令只接收本地区生源,对外地生源严格控制;有的行业(尤其是效益好的行业,如信用合作社、铁路等)也只接收本系统、本行业院校的毕业生以及属于本系统职工子女的毕业生,把外系统的毕业生,尤其是一般院校的毕业生拒之门外。有些事业单位甚至是一些地方**招聘公务员时也存在生源地域歧视,实行地区保护主义,不利于大学生公*竞争和就业。

  4、高校教育潜在的问题。

  ⑴专业课程设置错位。在大学生就业已经市场化的情况下,大学的专业设置和调整却显得十分滞后,致使毕业生专业结构与市场供求出现了错位。由于没有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及时调整课程设置,以及专业设置的盲目性,造成供求结构失衡。不少院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一些高职、专科教育专业缺乏特色,培养出的学生没有竞争优势。有些学校的专业设置和专业调整不是以市场为导向,而是单纯立足于自身师资条件等,造成学校无特色、学生无特长,结构性矛盾更突出。

  ⑵教学知识更新缓慢。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生产率已经逐步代替了劳动生产率,知识的时效性也在快速缩短,据统计,50年代大学生知识能用30年,90年代大学生知识能用10年,20xx年,大学生所学知识能用3年,我国入世后,这种趋势更加明显。调查中,很多学生反映,学校教材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落后,很多教师的知识结构也非常陈旧,授课内容政治化、空洞化,在校学*的知识比较陈旧,想要掌握本专业的前沿知识,还得通过自己上网、买书、进图书馆、听讲座来补充。

  ⑶社会实践重视不够。我国高校在扩招后为节约成本,设置的专业大多不强调动手能力,很少考虑到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所需要的实际操作能力。由于高校没有投入成本购买设备,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机会,并且高校和企业联系也不紧密,数量最多的工科毕业生实际上去企业实*的也很少,因此现阶段我国高校培养的大学生都掌握了一定的理论,但是实践相对缺乏。

  大量理论课程让学生在专业技能的提升上是有限的,缺乏实践能力的大学生只是纸上谈兵的高手。譬如金融专业毕业生不懂金融租赁、担保的具体流程,物流专业的毕业生不知道怎么跟单、怎么报关,学生毕业后,不能直接接手工作。但现实是企业尤其是吸纳力强的民营中小型企业,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济实体,需要的人是能够给企业带来业绩的人,而擅长理论的大学生并不能马上给企业带来效益,并需要老员工的辅导,影响了企业的整体绩效,因而很多企业明确拒绝没有实践经验的毕业生。

  ⑷就业指导存在硬伤。在调查中,有13.2%的毕业生将“学校就业指导不够(包括就业信息不足)”列为“在求职过程中最困扰你的问题”,有63.2%的学生认为“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对自己的就业帮助不大或者没有帮助”。由于我国高校真正意义上的就业指导工作尚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与社会经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效果很不理想。具体表现在:

  ①缺乏针对性。大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内容常常限定于介绍就业形式,传授求职技巧、面试技巧、联系用人单位和推荐学生,以及完成就业率指标。由于缺乏对就业指导工作的全局考虑和总体安排,就业指导工作功能单一,内容狭窄,在对大学生就业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引导,在职业判断和选择能力的培养以及职业道德教育方面着力较少,难以适应变化多端的就业形势。很多高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存在应付上级检查,指导内容空洞、肤浅、缺乏针对性的情况,指导效用差。

  ②缺乏专业性。一方面,我国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专业人员配备不足,专职指导人员数量较少,不少指导人员自身分管高校的其他学生工作。由于缺乏长期系统的业务培训,就业指导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另一方面,缺乏相应的专业机构。尽管目前我国的大学组织体制中,分设了管理毕业生工作的机构,但是这些机构很难代替就业指导的职能。在实际生活中,由于高校毕业生工作机构忙于应付大量与毕业有关的事务性工作,难以有固定的时间和精力开展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工作,无论是在知识储备方面,还是在信息占有方面,均难以达到就业指导的效果。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甚至是毕业生不清楚本校的就业指导机构的职能和办公地点,从中可以看到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缺失。面对一个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劳动力市场,与市场不相匹配的非专业化指导的效果可想而知。

  ③缺乏系统性。就业指导工作应该是一个系统化的职业指导、培训、咨询与信息反馈的一体化流程,但是我国高校的就业指导机构没有与公共就业机构建立必要的信息交流制度,高校和不同地区招聘会的组织机构也未能建立起紧密联系。另外,高校也未能建立起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学生求职材料证明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信任危机。有些职业学校在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供需基地在深度和广度上还有所欠缺,没能很好的发挥作用。

  5、学生自身求职的差距。

  如前所述,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理念仍存在一些偏差,如“宁要东部一张床,不要西部一套房”、“就业难不如再考研”等等。在调查采访中,市人事局负责人介绍,*几年还涌现出很多考公务员的“专业户”,即毕业后不积极就业,而是全心全意以考上公务员为目标,一年失败来年再考,“不抛弃不放弃”,认为考上公务员才有出路。当然,就学生个体而言,影响大学生顺利就业的因素主要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⑴就业能力不强。这里所说的就业能力包括大学生进入人才市场的社会实践能力、自我表达能力、求职技巧等。在调查中,60.3%的大学生将缺乏工作经验视为求职过程中最大的困扰。针对用人单位的访谈也表明,缺乏工作经验是大学生与其他就业群体相比一个明显的劣势。大学生对自身劣势的认识与用人单位的评价契合,也反映了大学生的自我认识越来越理性、客观。

  此外,认为个人能力不足和缺乏求职技巧是最大的困扰的人也分别占29.4%和19.1%。在回答求职过程中遇到的与自身能力相关的主要问题时,答案分别有专业能力(43.4%)、自我表达能力(44.9%)、外语能力(24.3%)、人际交往能力(33.8%)、环境适应能力(15.4%)。

  ⑵人际关系不畅。中国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人际关系在就业过程中往往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尽管特定的社会关系网络影响了社会用人环境的公正、公*,但就个体而言,它仍不失为进入就业市场、寻找就业机会的有效途径。调查中,32.4%的大学生表示“缺乏社会关系”是求职过程中最大的困扰,有57.4%的学生认为“通过家庭和个人社会关系、托熟人”是最有效的求职途径。但是,有家庭关系背景的学生毕竟是少数,而大多数学生在大学期间也不注重人脉关系的拓展,从而在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方面处于不利地位。

  ⑶求职途径单调。目前大学生的就业渠道无非是学校推荐、熟人介绍、校园和社会的招聘会、人才或就业网站、报考公务员、服务西部等等。但是,学校推荐一般是干部或是成绩突出者才有机会,比例很小;而报考公务员受专业、志趣、地域、特长、工作经验,甚至是是否为党员等等限制,更为严峻的是,随着报考大军的日益壮大,公***已成为竞争最为激烈的考试之一。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网站和招聘会才是最主要的就业渠道,但远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求。不少大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人才交流会“广泛撒网”,但是没有针对自己的实际优势推销自己,没有通过重点了解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情况提高就业率。

  ⑷职业规划缺乏。很多大学生在校期间对于以后的就业只有模糊的打算,甚至有一部分人没有任何打算,真正有明确规划的人只占很少的一部分。大多数学生并不了解自己想要进入的单位发展前景、用人制度、企业文化、人际关系等等,有一部分学生对自己以后将在一个什么样的*台迈出人生的第一步只有模糊的概念,甚至根本没有目标。

  ⑸家庭压力影响。现在大学生上学的成本很高,大学生*均一年的总支出超过10000元。许多父母将毕生积蓄投入到子女的教育之中,希冀子女能在毕业后找到一份好点的工作。特别是很多贫困地区的农家子弟,举家借贷供出一个大学生,这些大学生往往被视为村庄年轻一代的榜样,“跳出农门”的典范,不但有庞大的债务需要其将来偿还,在感情上也背负着沉重的包袱。在家庭为之做出了很大牺牲的情况下,大学生就业条件如果不如没有接受高等教育的同龄人,甚至只能跟农民工抢饭碗,不但在经济上大学生及其家人难以承受,在感情上对他们也是一个巨大的伤害。因此,在没有适合的工作时,部分学生宁愿选择在家待业。

  三、大学生就业方向探讨

  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现实面前,如何实现个人的理想抱负,如何顺利就业是每个大学生应该勇敢面对、理性思考、明确抉择的问题。我们认为,大学生们应该切实转变求职择业的观念,实现就业目标、就业方向的转移:

  1、从传统制造业向第三产业转移。

  据权威统计数据显示,高等教育就业人员规模最大的行业是制造业。xxxx年、xxxx年和xxxx年制造业中的高等教育就业人员分别为356.9万、508.5万和593.4万,在全部高等教育就业人员中占比分别为18.2%、15.5%和12.5%,但制造业中高等教育就业人员相对规模呈明显下降趋势。

  另一方面,xxxx、xxxx和xxxx年第三产业中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从业人员分别达到1339.3、20xx.7和3731.4万人,呈快速增长势头。同期第三产业中高等教育就业人口比重分别为14.3%、20.1%和23.8%。xxxx年78.6%的高等教育就业人口在从事第三产业,比xxxx年提高了16个百分点。其中,高等教育就业人员增幅最大的行业是房地产产业,xxxx年的高等教育就业人数是1995年的3.7倍。其次是批发零售业和金融业,高等教育就业规模及比重均快速增长。xxxx年劳动力抽样调查数据显示,第三产业中的多数行业高等教育就业人口比重进一步提高:教育67%,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59.2%,金融业58.1%,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55.3%,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47.7%,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47.2%。这表明,人力资本更多地流向第三产业。第三产业不仅是一般劳动力的“蓄水池”,更是大量吸纳高等教育人员就业人口的主渠道。

  2、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由于东西部地域差别的客观存在和开放政策效应,包括珠三角、长三角在内的东部沿海城市经济繁荣,发展机会较多,吸引了大批有志青年前去寻梦,社会上开始流行“孔雀东南飞”,绝大部分高校毕业生将东部沿海城市作为自己求职就业的首选目标,他们往往以进入珠三角、长三角的外资或合资企业当白领为荣。经过*二十年的快速发展,当前的'东部沿海城市人才已经逐渐饱和,区域性就业压力明显加剧,再加上东部地区经济的外贸依存度更高,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最大、最直接,今年东部企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明显不足。另一方面,目前国家正在实施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幅员辽阔的中西部地区需要大批高素质人才,尽管中西部地区经济还不够发达,条件相对落后,但发展潜力巨大,大学生去了一定能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更能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干,从而实现自己的梦想。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xxxx年到中西部地区的毕业生人数增加了55万人左右,预计09年将增加更多。可见,中西部地区不仅是未来经济蓬勃发展的战略主阵地,而且是大学毕业生流向的新途径。

  3、从大中城市向城乡基层转移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客观存在,大学生就业时往往将目标锁定在大中城市,大量高校毕业生集中涌入大中城市,加剧了城市中高端人才的就业压力,很多人无法顺利就业。与之相反,广大县及县以下基层单位虽然急需人才,但受发展机会、工资收入、流动性等因素制约,难以吸引大学生。*几年来中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的战略目标,着力促进8亿农民尽快富裕起来以实现全国的全面小康。因此,国家积极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地方**也在积极推行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这就为大量的高素质人才扎根农村,扎根基层提供了*台和机会,而且各级**出台了大量促进大学生基层就业、农村就业的优惠政策。面对大中城市的就业压力以及农村、基层的广阔舞台,广大高校毕业生已经转变观念,勇于承担历史重任,自觉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投身农村、服务基层,在那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教育部资料显示,xxxx年到基层就业的人数达到58万人,占已就业毕业生的16.6%,人数稳步增长。可见,乡村就业、基层就业是大学生就业的一个新亮点。

  4、从白领阶层向蓝领阶层转移。

  在传统观念里,大学生向来以“天之骄子”自居,毕业后大多倾向于进机关事业单位或者国有大中型企业,并把自己定位于“白领”阶层。然而现实是残酷的,随着高校的持续扩招,如今的高校教育早已由“精英教育”进入“大众教育”阶段,大学生也不再属于“物以稀为贵”的社会精英了。同时,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所能吸纳的中高端人才毕竟有限,而且在现行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下,无法为社会提供足够多的白领岗位,相反民营三资企业对蓝领型技术人才需求比较旺盛。据教育部发布的资料显示,xxxx年到民营三资企业工作的毕业生有143万人,占已就业毕业生的40.7%。根据我们到市人事局和劳动局调研了解到的情况,尽管目前经济大环境不好,但劳动局的劳动力市场仍比较活跃,经常有民营中小企业主动到劳动局摆摊设点,招聘一定数量的技术蓝领;与之相反,人事局的人才市场相对冷清,很少有单位前来招聘高级白领人才。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应当主动降低身价,把自己定位于蓝领,积极到民营中小企业就业,踏踏实实从底层职位做起。

  四、破解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建议

  1、**:注重加强宏观调控。

  ⑴加大高等教育投入。中国需要人才,人才需要教育,虽然现阶段我国高校毕业生出现就业困难局面,但是大学生占总人口的比例仅为8%,大大低于世界中低收入国家24%和发达国家35%的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从战略的高度看,国家仍需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提高国民教育水*,为社会发展积蓄人才力量。中央应该加大教育投入,控制教育成本,让每一个高中生都有上大学的选择权,让每一个家庭都能支付得起子女上大学的费用。要进一步加大对家庭贫困学生的帮扶力度,建立完善对贫困大学生的援助制度,譬如完善助学贷款政策,简化助学贷款申办手续,在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情况下延长还贷期限等等。

  ⑵合理调控外贸政策。“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我国应在继续深化对外开放的基础上,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外贸,理性调控外贸依存度过高带来的产业结构失衡,从根源上解决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目前我国外贸增长存在依x廉价劳动力资源、以生产要素的低成本为依托、以“高耗能、高污染”为特征、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等问题,很多行业和企业技术和管理水*粗放、低端、落后,很大程度上使我国沦为世界的“打工仔”,虽然外贸额逐年增长,但是利益微薄,甚至弊大于利,得不偿失。中资企业的出口,应按照市场经济公*竞争和wto国民待遇的原则,逐步取消各种税收优惠(所得税减免、出口退税等)和银行贷款优惠,以改善中国出口商品的结构,提高出口商品的档次和价格,增加企业的利润,改变大量出口资源消耗型和劳动密集型商品的旧格局。

  应制定科学评判外贸政策和政策实施效果的质量指标体系,将“以质取胜”确立为整个外贸政策的核心,追求效益的最大化和能源资源使用的最小化,以利于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和外贸核心竞争力,推动我国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通过大幅提升我国外贸产品在世界市场的档次,切实增加其科技含量,吸引一大批高素质人才,从而彻底改变我国劳动力市场向底端劳动力严重倾斜的局面,大大改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

  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大学生就业的主渠道在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发展空间广阔。当下,**应在政策引导方面大力扶持第三产业,因地制宜,出台配套政策,鼓励第三产业,尤其是金融、信息咨询、计算机软件、科研教育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打破行业垄断,激发企业的创新动力,促进行业的良性竞争,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为大学生就业谋出路。

  同时,我国应开放服务业市场,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服务贸易是现代经济中最具增长潜力的领域。从世界上开放型经济大国经济发展的轨迹分析,服务贸易的整体增长既优化了一国的产业结构,扩展了gdp的经济规模,也降低了外贸依存度,同时服务贸易产品的出口又提升了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要加强政策协调和指导,加快服务贸易国际化进程,支持国内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特别是鼓励中国有优势的服务贸易出口,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

  另外,**要出台配套措施鼓励和扶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建立和发展,在政策上为高新技术产业提供“绿色通道”,提高产业水*,以此曾加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吸纳能力,使高校的人才培养和社会的人才使用衔接好。

  ⑷积极创造就业环境。

  ①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各级**要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提供就业机会的基础上,继续重视和推进社会就业,进一步理顺毕业生就业体制,坚持市场取向,提高劳动力的流动性。针对不少地方和部门存在的地方保护主义,按市场化的要求加快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促进大学生自主流动;相关部门要加强管制,严肃查处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上的不规范行为。

  ②建立完善大学生就业市场信息系统。建立公信度高的就业信息发布*台,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应出台配套措施淡化户口对劳动力市场供需双方自主选择的约束,在户口、档案管理和劳动保险方面给予相应配套的社会保障。

  ③鼓励企业招聘应届毕业生。针对用人单位普遍存在招聘有工作经验的员工的现象,**可以通过政策调整改善这种现象,譬如对招聘应届毕业生达到一定比例的企业给以相应的税收优惠或是费用减免等,鼓励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

  ④鼓励大学生到西部地区、农村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通过助学贷款代偿、考研考公务员加分、发放生活补贴等优惠政策鼓励毕业生去基层、西部就业,解决好就业人员户籍档案、职称评定、社会保险等实际问题,使西部、基层真正成为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广阔天地。高校毕业生不应该仅仅是社会现有岗位的竞争者,挤占就业岗位,更应该是新岗位的开拓者,为社会创造就业机会。**应出台鼓励各种资本对毕业生新创高科技实体进行投资的倾斜政策;设立大学生创业基地,并为创业大学生提供专业指导、法律咨询、市场分析服务、创业失败生活保障等服务;对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在审批手续、金融贷款、工商登记、税收等方面予以特殊优惠。

  ⑤组建高校毕业生见*基地。为增加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培训和实践机会,提高其工作技能和对实际工作的适应能力,同时降低用人单位开发和培养人才的成本,增强用人单位接收高校毕业生的积极性,可以由**部门牵头组建高校毕业生见*基地。见*期一般设定为6个月,最长不超过一年,月工资可按目前高校毕业生试用期工资标准设定为每月800—1000元。为调动见*单位的积极性,可以由**给与企业适当补助,并根据其接收毕业生的人数在财政、税收等方面的给与相应的政策扶持。

  2、学校:不断深化教学改革。

  ⑴科学调整专业设置。虽然高等教育本身在教育目标上与职业教育有所不同,侧重于对象全面素质的提升,但是就目前来说,只有成功就业,才能保障个体生存,学校一味灌输“学院派”知识,使学生只会“纸上谈兵”,甚至空学一身“屠龙之技”,是行不通的。学校应该建立高校生源报考录取比预警系统、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反馈系统,通过实际考察后根据不同专业科学地制定扩招规模;在完成资料收集、通过理论论证的基础上适量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控制长线专业的发展规模;对于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的专业要减少招生数量甚至停止招生。同时学校应该应对瞬息万变的就业市场需求,对现有专业进行大胆的调整、改革。以英语专业为例,所有的学校都开设了英语专业,使得本专业毕业生泛滥。可是,英语高端人才仍然稀缺(比如同声翻译,比如专业性英语人才),于是出现了一边是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难,一边是企业招不到外语“精英”的“东边日出西边雨”的怪现象。

  ⑵加大社会实践力度。高校毕业生缺乏实践经验,已成为社会共识,在积极引导、充分发展校内实践活动的基础上,高校要积极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实践,实现教育教学、课外活动、岗位实践的有机结合,从而切实突破专业培养方案和学生实践课程各自为阵,甚至忽略实践的传统格局。针对当代大学生渴望在社会上兼职,学校应予以支持,并重视实*制度,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与用人单位建立长期的供需伙伴关系。例如,湖南科技大学涉煤专业先后与天府煤业集团等5家煤炭企业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开展订单式培养,学生到煤矿主体专业学*,毕业后定向到煤炭企业工作;机电学院与湘电集团共建人才培养创新基地,学生在读书期间直接参加项目攻关,毕业后根据需要可留在湘电集团工作;管理学院在一批旅游企业建立稳定的实*基地,建立了教学、科研、实*、就业“四位一体”的培养新模式,顺利实现了学校和用人单位的“双赢”局面,值得其他高校借鉴。

  ⑶完善就业服务体系。面对专业化日益加强的劳动力市场,高校也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使自己的就业服务体系也专业化起来。首先,学校要做好企业和毕业生之间的就业信息提供和传递工作。尽管高校学生可以通过人才交流会、网络等途径获得各种就业信息,但涉世未深的大学生面对形形色色的社会信息缺乏甄别能力,上当受骗的新闻屡见不鲜,所以,对个人而言,学校依然是提供用人单位和推荐学生的重要渠道。其次,学校应该着力解决大学生求职技巧的培训。刚走出校门的学生除了动手能力弱,表达沟通能力也普遍存在问题。学校应增设职业培训机构或增加职业素质教育课程,包括商务礼仪、心理健康、与人沟通、融入团队等内容,将职业素质培训与实*有效结合,弥合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的断层。此外,学校要充当好就业协议达成过程中的桥梁作用,既包括沟通学校和社会的联系,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各种交往提供服务(如组织各种招聘会和供需见面会等),也包括建立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的信任关系(如学历学位的证明、就业协议的签署等)。

  3、学生:努力提升综合素质。

  ⑴注重专业学*。专业强、基础实、理论深、技能佳,是每个用人单位渴望的人才标准。大学期间的专业学*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基础,大学生在校期间必须注重加强专业知识的系统学*,苦练内功,提升素质,培养能力,掌握技巧,为顺利就业打基础、创条件、做准备。

  ⑵加强实践锻炼。从进入大学起就要有意识的进行就业规划,通过各种途径寻求实践机会,为将来的就业竞争增加砝码。要在加强专业学*的基础上,重视校内和校外的社会活动,这些活动特别是社会兼职可以引导大学生走向社会,加强实践学*,熟悉工作流程,丰富社会经验,拓宽人际关系,是大学生进行能力锻炼、施展个人才华的重要舞台。

  ⑶调整就业心态。对于大学生自身来说,首先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直面压力和挑战。“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亘古不变的真理,特别是我国现阶段,社会的转型和转变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在不能改变社会的情况下,要逐步调整自己的心态,适应社会的要求。改变过去那种“一步到位”的就业心理,放弃“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旧知识分子偏激心理,不把考研、考公务员当成“救命稻草”(毕竟能如愿的只是极少数),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健康观念,先争取工作岗位,为社会和家庭“减负”,再在工作中磨练自己,寻找机会进行突破。

  4、单位:切实纠正用人偏见。

  用人单位一方面要与学校加强互动交流,多了解学校里各专业的特色,还可以借鉴大学生见*制度的思路,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寒暑假实*基地,既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也有助于企业考察人才。另一方面,用人单位要进一步转变思想,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切实纠正用人选材的偏见。一个单位要想得到可持续发展,既要使用好人才,也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从我们的调查情况来看,多数学生充满激情、有闯劲,富有创新精神,而且理论功底扎实,接受新鲜事物快,可塑性强,如果对他们适当加以培训,一定能为企业带来更好更长远的发展。所以,企业不能只图眼前的短期利益,过分看重工作经验,而要有长远的人才战略眼光,要改变唯经验论、唯文凭论的做法,还要纠正性别上和地域上的用人偏见,切实做到不拘一格招揽人才,实现企业与人才的双赢。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2

  四年的大学时光已经过去大半,对于很多同学来说,不会对熟悉的校园生活充满好奇,不会对各式各样的社团生活热心参加,不会对各种娱乐活动津津乐道,我们当前最为关心的问题是大学得到了什么,今后的人生道路在哪里?

  作为一个来自农村的师范生,在毕业以后很大程度上要回生源地就业。然而,毕业就能就业吗?答案是否定的。纵观*几年家乡教育师资发展状况,就能发现现在的就业形势相当严峻。

  我来自XX市XX区,现就将寒假期间通过走访调查得到的有关XX区优秀教师就业,从业状况总结如下:

  一、优秀教师职业在XX区的受欢迎程度

  XX区位于八百里秦川中段,自古风调雨顺,基本没有遭受过重大的自然灾害,人们都过惯了安静*稳的.生活,这种思想观念也深深的影响着当代XX人的就业方向、医生和优秀教师是这里最受欢迎的两大职业,这两大职业,不怕风吹日晒,有稳定的收入,有充足的节假日休息时间,而这两个职业相比,很多人又会选择优秀教师,固为这个行业更容易入门,优秀教师比医生好当,更是随着现经济不景气的影响,各行业都在裁员减薪,而优秀教师这个职业基本是个终生职业,不怕下岗,而且这几年的工资有较大增长,所以,顺理成章的是家乡人最看好的职业。

  二、XX区现在的优秀教师资源状况:

  三、XX区的优秀教师来源

  现在从教的优秀教师,大部分来自:凤翔师范和XX文理,这两所学校在XX地区影响较大,凤翔师范是上世纪XX最有名的中专师范院校,现在小学、中学和部分高中的优秀骨干优秀教师都是从这里毕业,不过现在它的作用明显被XX文理学院取代,现在XX区的年青优秀教师很大程度上来自XX文理。因为他们在XX学*,较在外地学*的同学更了解XX的教育现状,他们在当地学校进行毕业实*,和学校之间彼此知根知底,在竞聘过程中*水楼台先得月,这给在外地学*的同学返回就业带来了明显的压力。

  四、如何顺利在XX区就业

  首先,在校期间,应有较丰富的知识储备,进入中、小学教收,不一定他在大学期间学什么专业就会当什么优秀教师,有可能学数学的要去教物理,而学生物的要去教化学,甚至一个人负责两门不同的课程,所以在学校期间应该涉猎相当一部分与专业课有联系的知识,做到有备无患,关键时候成为自己的亮点。

  其次,作为优秀教师应该掌握过硬的优秀教师职业技能,三笔字、普通话演讲、全能讲课等,都能精通,最好在其中有一项专长,使自己有别于千篇一律的应聘者。

  最后,应该多和以前中学的优秀教师,班主任去交流沟通,及时了解XX区的优秀教师资源动态,向他们借鉴一些从教的经验,有条件的话和他们保持深入长期的联系,让他们在关键时候为你指点迷津,没条件的话,也要想办法去创造条件,这样一定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上是我对XX区优秀教师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不够全面,还待*时深入了解分析。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3

  哪些专业就业率持续走低,哪些专业毕业生最抢手?第三方调查公司麦可思*日发布了最新一期的调查报告,首次披露了“就业困难”的10个“红牌专业”。

  据了解,此次报告综合了麦可思从20xx届到20xx届的历年大学生就业报告,调查样本量达100多万份,可谓目前国内最权威的第三方就业调查数据。

  “红黄绿牌”专业看这里

  “红牌”专业主要指失业量较大,就业率持续走低,且薪资较低的高失业风险型专业。“黄牌”专业是指失业量相对较大,就业率走低,且薪资较低的专业。“绿牌”专业是指薪资、就业率持续走高,失业量较小的'需求增长型专业。

  本科专业中,被亮“红牌”的有:动画、法学、生物技术、生物科学与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体育教育、生物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

  被亮“黄牌”的有:美术学、艺术设计、统计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公共事业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汉语言文学。

  被亮“绿牌”的有:地质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石油工程、采矿工程、油气储运工程、矿物加工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高职专业中,被亮“红牌”的有:临床医学、法律文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际金融、工商管理、经济管理、法律事务、汉语言文学教育、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商务;

  被亮“黄牌”的有: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物流管理、商务英语、会计电算化;

  被亮“绿牌”的有:道路桥梁工程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应用化工技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

  为啥“绿牌”专业多是理工类?

  为啥大部分“绿牌”专业都是理工类?很多家长都发现了这个问题。“这几年国家基础建设的力度很大,经济增长点的拉动主要还是靠基础建设、科技、加工、制造等产业,理工科特别是工科人才的需求量比文科要大一些。”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招生就业处副处长马万明介绍,现在理工科学生普遍比文科学生就业好,有的工科专业一个毕业生甚至有三四个岗位可以挑。

  专家分析,文科生就业难于理工科毕业生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文科如管理类、文史类专业性较弱,可替代性强,理工科的就业岗位文科生做不了,而文科生能做的不少岗位理工科毕业生同样可以适应。

  二是*年来社会经济发展加速,尤其是基础建设飞速发展,对理工科毕业生需求量增大,而第三产业等容纳文科生就业弹性较大的服务业发展不足,新增岗位不足。

  三是随着高校扩招,教学成本相对较低的文科专业招生增幅较大,加剧了文科类就业岗位的竞争。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4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 1.20xx年大学生就业形势与现状

  【形势】

  20xx年普通高校毕业生达630余万

  20xx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实现了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的基本稳定和就业人数的继续增长,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很大,但是形势依旧不是很好,虽然今年第

  三、第四季度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已经回暖,不过就业形势仍不容乐观

  【现状】

  典型现状1:蚁族生活在劳碌奔波中寻求改变。蚁族,大学毕业生聚居群体。据统计,仅北京一地就有至少10万蚁族。上海、广州、西安、重庆等各大城市都有大量蚁族,在全国有上百万的规模,他们高智、弱小、群居,但是他们却找不到稳定的工作。 典型现状2:与往年大学生千军万马挤向大城市的现象不同,由于大城市持续增长的各种压力,一部分大学生开始理性地反思这种唯大城市是从的就业观念,并且反其道而行之回流中小城市。*来大学生就业出现了一股回流潮,中小城市受到了大学生的青睐。

  2.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从05年的高校毕业生338万,到09年的611万,预计10年更是高达700万,高校的盲目扩招,直接让大学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如此庞大的就业人口直接给就业结构带来巨大震荡;而且严进宽出的教育模式更是让就业形势变得不可捉摸起来;再者大学的许多专业并不能很好的与市场需求相接轨,所学的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甚至背离市场。 图1 高校毕业生折线图 单位(万)

  由图可以看出:我国高校大学生的人数逐年增加,19xx年85万人,到20xx年,应届毕业生630万,加上往年的毕业生,总人数已突破700万人,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然而全国大学生就业率只有68%左右。

  实践调查

  为更好的了解大学就业问题,我们特此对就业问题做了一份调查报告(见附表一),并对得到的数据进行了分析

  调查目标:了解在线大学生就业期望,自身素质评价,学校就业指导,对就业形势的看法,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影响

  调查时间:20xx年12月20日?u20xx年12月31日

  调查对象:湖南工学院专南校区全体学生

  调查形式:走访、问卷调查以及专家的数据分析

  在这次调查中,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86份,其中有效问卷为86份(有14份问卷没有作答的或者没有按照要求作答,视为无效问卷)。数据仅供参考。

  就业形势分析调查如下:

  对问卷反馈的数据可以做出结论:52.33%的大学生觉得现在的

  就业形势严重,就业难,而认为形势正常占了29.07%,有12.79%的人觉得就业容易,而不了解占5.81%。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同学对于找工作都抱有困难的心理。的确,现在的应届毕业生很难一次就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

  求职中需要具备的能力调查如下:

  在求职时,大学生觉得自己最需要具有的能力是什么,30.23%的大学生选择基本解决问题的能力;27.91%选择沟通协调能力;11.63%选择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能力;18.6%选择了相关工作经验;8.14%选择专业知识和技能,而有3.49%的人还不清楚。从现在的社会需求来看,基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最能反映一个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就业地区选择调查如下:

  从图像分析可得,对于工作地区的选择,有41.86%的人希望去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有40.7%的人愿意留在中部的大城市,而接*20%的人有去一线城市的、回家就业等选择。然而,随着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大城市所需要的.中低端人才已趋*饱和,但是,尖端的技术人才依旧缺乏。

  其他调查结果如下

  对于选择职业你最先考虑的因素是什么,分析结果为:有36.1%的人最先考虑的是职业发展潜力,有20.3%的人考虑工作的环境,21.1%的人考虑工资待遇问题,也有8.3%的人考虑工作稳定有保障,

  而3.8%的人考虑到家人的情况。

  在得到较好的就业信息途径问题:有一半多的同学只是通过学校或人才招聘会得到就业信息的,就业信息渠道狭窄。

  (二)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

  造成当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原因、社会问题和自身原因,下面将从只几个方面进行简单的分析。

  1. 经济原因

  中国作为国际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也好受到金融危机引发的就业冲击的影响,尤其是与国际贸易相关的行业所受冲击最为明显。如果这个过程继续影响到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是一个非常不利的信息。

  2. 社会原因

  大学毕业生存在就业难的问题。用人单位存在选材难的问题。对于大学生从学校从学校到工作的持续转换,大学缺乏系统的职业指导与服务规划,导致学生或许有的专业能力,但是缺乏获取职业信息,展示专业能力,适应实际工作以及应对职业转换的能力,不能迅速适应就业市场。

  3. 自身原因

  学生期望值过高,大学生就业理念也存在一些误区,如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考

  研等。很多单位认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如此挑剔,必然难以找到工作。等到原因。

  (三)增加大学生就业的方法

  看清问题是必要的,然而如何解决问题才是最关键的。既然只是了原因,那要求相应方面共同努力,解决当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这就要求以下方面做出相应的举措。

  1.社会方面

  作为工作第一线当地各高校,要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积极地态度,更有力的措施,更扎实的行动做好就业工作。注重对毕业生就业咨询与指导工作,广泛收集信息,形成信息传递网络,建立实训基地和内部尝设市场。

  企业应提供尽可能多的就业岗位,在保证企业利益的前提下接纳跟过的大学生。

  2.大学生方面

  大学毕业生要充分利用整个社会营造的就业市场,按市场规律办事。面对就业形势,大学毕业生要以积极态度,树立市场经济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意识和综合竞争能力。

  结语

  毕业生应该先就业后择业。作为高校在校生或即将走出校门的毕业生,更认清就业的大众化和市场化,要加强自身的素质,要明明白白知道用人单位选用什么样的人才。用人单位的用人原则通常是:有学识有才干有素质,敬业敬岗,吃苦耐劳,有团队合作精神和开拓进取精神。其次对文明礼貌、气质和语言表达能力等也很讲究。这就要求毕业生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有实践技能,更要有很高的个人素质,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5

  相关报告显示,截至今年4月底,全国本科生签约率为39,未签约率为59,另有2的本科毕业生虽已签约但被雇主解约。究其原因,就业难不光有社会大环境的问题,大学生自身在求职方面也同样存在着众多问题。*日,易才网就此现象进行了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范文专项调查,发现大学生在求职的三个环节上问题比较严重。

  以特殊才能为后盾

  调查显示,78%的大学生就业目标不明确,对于未来的职业选择完全是一种迷茫状态,他们不明白要找什么工作,也不明白自我适合做什么,甚至连自我的性格与特长都不了解。他们到处投放简历而没有针对性,以至于求职成功率极低。

  提议(易才网就业指导专家王进彦,下同):在校大学生要增强职业生涯规划的自主意识,在求职时既需要认真地分析自我,又需要多了解社会需求,以求定位准确。

  在职业选择时要明确以下几点,你究竟要什么?你擅长什么?你是什么类型的人?在何种情景下有最佳表现?你有什么比别人占优势的地方?再结合自我的专业特点以及自我在某一方的特殊才能来判定职业方向。

  需要注意的是,以特殊才能做后盾,求职将更有竞争力。目前就业竞争比较激烈,身上有“亮点”的学生更容易被注意,也更有可能被用人单位选中。所以,发掘并增强就业竞争力应从发现自我与其他人的不一样之处入手,发挥自身特长,并不断强化,有可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一个方向准备一种简历

  作为求职敲门砖来说,简历制作是求职过程中的第一步,也是相当关键的一步。用人单位经过简历上的信息,对应聘者进行初步的资格筛选。求职者最终能否获得面试机会,简历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调查显示,此刻仍有一些学生制作简历不惜工本,彩色打印、铜版纸印刷、贴艺术照,而一份简历洋洋洒洒写四五页的大学生在20左右。

  提议:太过花哨的求职材料反而容易让招聘者感觉求职者华而不实,不如把自我的学*、特长、经验等关键信息经过最简洁、显眼的形式展此刻一张简历中,做到详略得当,简单明了,并且一种职业方向最好准备一种简历。

  例如,你想应聘市场类职位,最好详细描述在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范文校期间的一些学生活动和社会实践情景;如果是应聘研发类职位,最好详细描述专业学*情景和项目经历,包括所使用的*台、工具、语言等等。对于那些没有什么工作经历的应届生,不需要造假,也能够把简历写得吸引人。即使没有长时间的.工作经历也会有在学校时的各种实践或者兼职工作经历。要好好挖掘自我的长处、仔细阐述自我的本事,也许用人单位会因为你具有的某种异常的优势而选中你。做什么事都要用心,即使是对于写简历和面试,也要当作一个项目来做,这才能在简历环节增加自身的另一个亮点,增加成功的几率。

  不能贪图一时的安稳

  此刻的人才市场大多呈现一种怪现象,一方面很多的求职者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不少企业却抱怨人才难觅。85理解调查的hr经理表示,此刻的大学生还是怕吃苦,像公司业务员、销售员这样绝大多数涉及“底薪提成”收入和每月业绩挂钩的岗位,都很难吸引大学生的目光,而一些文职类的工作却吸引了不少大学生尤其是女生的青睐。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是,有些求职者听说公司距离自我住地需要40分钟的车程而放弃面试的机会。

  提议:据易才网相关数据统计,截至4月底,招聘职位数居首位的工作是营销人员,占总职位的18.53,缺口较大。相反,办公室文员、文秘、行政助理等文职类人员明显供大于求。求职意愿为文职类岗位的人数比高达21.23,但文职类岗位招聘数量仅占总招聘量的5.33,竞争最为激烈。

  此刻许多单位对文员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例如外形、身高、专业限制、英语水*、写作水*,制图软件的使用等。并且,大多企业要求文职类人员在28岁以下,所以文员往往几年后将应对职业转型或再次就业。并且文职类工作的薪水是固定的,提升机会比较少,很难有所突破。但做业务、销售就不一样了,按业绩说话,多劳多得。大部分企业的优秀销售人员都是从应届生开始一步步成长起来的,企业选择他们时更多的是看重他们能吃苦敢于拼搏的精神。

  年轻人就应当有冲劲,不能一味贪图生活上的安稳,而不思积极。其实,很多人浪费了大好的时间,如果早点儿就业,积累经验,此刻没准已经是拥有主管级别的高薪一族了。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6

 姓 名:

  学 号: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研室

  20xx年12月20日

  精细化工专业大学生就业岗位需求调查报告

  一、调查时间:20xx年11月—20xx年12月

  二、调查地点(对象):钟桂云老师、陈焕明老师、黄元盛老师

  三、调查方法:人物访谈,组织讨论,网上查资料

  四、调查目的:

  (一)为了对精细化工专业大学生就业岗位需求有更多的了解,学*如何在将来的就业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

  (二)了解周边化工企业现状,分析化工技术专业的发展现状,预测化工技术专业的未来发展前景

  (三)调查本专业毕业生在企业的就业岗位,明确岗位任务和要求

  (四)分析岗位工作任务,明确不同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

  (五)调研周边典型企业对化工类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和企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看法和基本要求,为我校教育建设指明方向。

  五、调查内容:

  钟桂云老师

  学生:老师,您对我们现在所学的行业有什么看法?

  老师:你们现在学的这个行业还好吧!在本校每年的就业率还是挺高的。但是比较担心招生情况,*年来高校不断扩招,这必然会造成整体质量下降,若停止扩招,又会对生源造成一定影响。

  学生:在您教学时,最喜欢什么,最不喜欢什么?

  老师:最喜欢的是学生能够认真听课,还有和学生沟通交流,最不喜欢的是学生上课不听讲,以及玩手机、睡觉等行为。

  学生:您是从事教师这一专业的,请问一下您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 老师:因为跟学生在一起心态会得到鼓舞,还有自由时间比较多。 学生:你认为当老师最大成就的是什么?

  老师:能够培养优秀的学生和能够得到学生的认可,重要的是一些毕业的学生还保持着联系,他们会咨询一些有关专业前景的问题。 陈焕明老师

  学生:老师您什么时候开始在这里工作的?职位是什么?

  老师:我08年1月份左右因工作上的需要而被调入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同年担任复合材料加工与应用技术专业教研室主任。 学生: 那您以前是从事什么工作的?

  老师:我以前在江门甘蔗化工厂(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作,先后担任过车间主任和厂长助理,长期主管工艺技术管理工作。 学生:老师,请问我们的所学的专业有哪些核心课程?

  老师:主要有,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化工原理、树脂合成、胶黏剂技术、涂料生产技术、精细化学品技术等

  学生:老师,您觉得我们专业的就业方向怎样?

  老师:你们这个专业主要从事涂料胶黏剂及日用化学品等精细化学品的生产和生产工艺控制、生产原料分析与检验等工作;在机械、电子仪器仪表,汽车制造等企业从事相关产品表面电镀与涂料工艺操作、技术开发与生产技术管理,镀液及助剂的分析、应用于开发等工作。 黄元盛老师

  学生:老师,您觉得我们的专业怎么样?

  老师:你们这个专业比较重视实践,强化职业性和开放性;本专业校内拥有省级的'实训基地,实践教学设备齐全。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99%以上,毕业生就业率高达100%。

  学生:请问老师,在校期间我们应该着重掌握哪些技能?

  老师:比如胶黏剂生产和涂料生产工艺控制、 胶黏剂和涂料生产原料分析与检验等。

  学生:我们这个学期要考高级化工证,请问老师这个主要考哪些内容的?通过率怎么样?

  老师:这个考试分为笔试和实操两个部分,主要上课认真听讲,做实验时步骤规范,考试是没什么问题的。

  学生:老师,我们读这个专业毕业后的工作待遇一般怎么样?

  老师:按以往的来看,一开始的时候工资方面的待遇一般比较低,等你们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后,会慢慢的根据你们所从事的工作岗位有所提高,你们的上班时间一般都是八小时制的。

  1.我国化工行业发展现状

  我们国家自80年代确定精细化工为重点发展目标以来,在政策上予以倾斜,发展较为迅速。“八五”期间已建成精细化工技术开发中心10个,年生产能力超过800万吨,产品品种约万种,年产值达900亿元,已打下了一定的基础。20世纪末精细化工率达到35%。这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他们仅就电子工业一项就需精细化学品

  1。6万种,彩电需7000多种,国内产品配套率都不到20%,其余靠进口。其它在织物整理剂、皮革涂饰剂等方面更为短缺。另外从我国精细化工产品的质量、品种、技术水*、设备和经验来看,都不能满足许多行业的需求。(摘要)

  2。 就业岗位 根据调查,精细化工技术专业就业范围非常广泛,面向医药行业、日用化学品、食品行业及化工行业相关的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毕业后可按自己的具体情况从事制药业,化工业,自来水,环保业,塑料业,农药业,或油漆涂料胶粘剂等待业的工作,在这些单位可从事技术操作、生产管理、设备管理、产品检验和市场营销等工作。

  3。就业去向及工资待遇

  该行业对人才的技术性要求较强。需求职位中以技术类、销售类、管理类职位为主。从行业来看,该专业用人需求主要集中在化工业、能源业、医药、生物制药业以及环保业,附加值高的化工新型材料、精细化工制造业等也都需要大量专业人员,由于对专业技术要求高,毕业生2-3年内转行的较多,人才相对缺乏,所有市场对此专业人才需求量都大。毕业生的就业主要面向外资企业、全国各大、中型国有和民营化工企业,工资待遇好,月薪多在20xx元左右。

  六、调查总结

  总的来说,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实践型人才。

  通过三年的学*使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具有精细化工行业生产运行、生产管理及产品开发的技能;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质。

  本专业培养从事化学工业生产工艺、技术生产管理等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具有与本专业领域方向相适应的文化水*与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熟练掌握化工工艺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实践技能,能分析和正确选择工艺流程及生产设备、工艺操作条件、生产控制指标、操作要点等,能运用工具书进行化工工艺计算,能在化工生产一线从事生产操作与管理等。因此我们要好好规划自己的路,不要跟着感觉走!根据个人的理想决策安排,绝大部分都希望有一份轻松而满意的工作。那么,就需要慎重安排自己的轨迹。从哪个行业入手,逐渐对该行业深入了解不要频繁跳槽,特别是不要为了一点工资而转移阵地,要从长远来看,要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7

  ********主持召开***会议,研究如何做好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乎经济升级、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障应届毕业生就业水*不降低、有提高。

  大学生就业形势一直是社会的关注点,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大学生在就业找工作太泛滥了,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便于分析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以应对高等教育扩招之后毕业生面临的严峻的就业形势,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就业工作。我们放了发大概500份调查问卷,回收487份,在受调查的学生中男学生占30.4%,女学生占69.6%,基本上都是本科生,在问卷调查的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学校、专业的分布,反映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总体状况。

  摘要:20xx年727万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年,再度被称为史上更难就业年。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我们应该分析大学生就业现状,从根本上弄清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在哪里?让699万名20xx届毕业生为之拼搏的就业季刚刚落幕,20xx年727万名大学毕业生又迎来了新的就业季。就业难的背后,既有求职者深深的无奈,也体现出就业市场一些长期难除的问题和痼疾。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难既有社会原因、政策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事关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企业、高校和大学生共同的努力。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大学生就业;原因;对策

  1. 引言

  ********主持召开***会议,研究如何做好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乎经济升级、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障应届毕业生就业水*不降低、有提高。

  大学生就业形势一直是社会的关注点,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大学生在就业找工作太泛滥了,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便于分析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以应对高等教育扩招之后毕业生面临的严峻的就业形势,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就业工作。我们放了发大概500份调查问卷,回收487份,在受调查的学生中男学生占30.4%,女学生占69.6%,基本上都是本科生,在问卷调查的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学校、专业的分布,反映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总体状况。

  2.调查形式与结果

  2.1调查的对象和范围

  本次进行的大学生就业观调查,主要是利用大学生外出打工机会,调查打工所在地区的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具体涉及到大学生对当前就业形势、对就业前景的看法、就业方向期望、今后参与工作时所期望的资薪待遇等各个的方面。

  2.2问卷调查的方法

  主要是在大学生所在各大工厂发问卷。调查为一对一的方式,填一份收一份。还有一小部分托熟人在其打工宿舍发放。最后统一整理,分析。

  2.3调查的目的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问题。大学生的就业形式势的调查,更好的让大学生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及就业趋势;真实的掌握企业招聘大学生现状,了解企业用人标准,尽快找好自己的地位,让大学生提高就业危机形势,为自己的发展做一个新的规划,尽量避免产生就业盲目性。

  难点一:基层就业“非主流”

  在*日举办的一些就业双选会、招聘会上,城市就业岗位竞争激烈,但是一旦涉及“基层锻炼”“基层服务”等字眼的岗位都少人问津,尽管各方面待遇和优惠条件与城市基本无异,但急需人才的基层医疗单位、基层事业单位等常常出现招不到人的情况。

  尽管我国*年来逐步加强基层就业引导,但鼓励政策、待遇保障等对于求职者来说都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并且还存在着发展机会受限、工作环境差等问题,导致基层就业“看上去很美”,实际并非求职者的主流选择,基层就业未能起到缓解一线、二线城市就业压力的作用。

  难点二:“专业”冰火两重天

  *日,“最赚钱的十大专业”“就业前景最好的十大专业”“薪资最低的十大专业”等榜单引发了一场关于就读专业与就业之间的讨论,一些就业率低、竞争力不强、缺乏特色的专业让毕业生直呼“坑爹”。某研究机构发布的“20xx年度就业前景最不看好的本科专业”中,动画、生物工程等曾经令人趋之若鹜的“好专业”赫然在列。

  *年来,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就业率等指标统计对一些专业亮出了“黄牌”甚至“红牌”,然而高校受到利益制约以及长期以来形成的僵化思想影响,不能根据市场需求及时做出富有预见性的调整,导致部分专业人才供过于求,陷入“滞涨”。就今年的就业情况来看,高校专业建设跟不上市场的情况依然没有得到缓解。忽视市场需求闭门造车,只能加剧专业发展的危险性,“热门”变“冷门”,导致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受到损害。

  过去大学生国家统一分配,跟公务员似的,好坏给你安排个工作,不管对口不对口,喜欢不喜欢,对于单位也一样,不管新分配来的大学生是不是有能力有素质都要接收。其中有些还是不错的,像医生、老师等,工作不错,基本能对上口。

  过去大学不好考,含金量很高,当时的中专都比现在的大专难考。能考上的水*都不太低,尤其是机械电等理工类的大学生,水*还是相当高的,很多都成了企业的中坚力量。

  过去人们知识水*低,企业对人才需求门槛较低,所以大学生就业优势十分明显。例如,过去企业基本是人工操作,技术含量低,要求也相对低,大学生就业机会也大大增加。

  *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曾几何时,被誉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找工作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如今就业前途却不容乐观。

  1.经济原因 金融危机直接影响行业就业,并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就业冲击。因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国际社会金融海啸导致了金融机构的连锁性破产,引发了金融行业的裁员风潮。金融危机渗透到实体经济领域,会对整个经济增长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就中国而言,作为国际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行业性的冲击不可避免。此外,与国际贸易相关的行业就业会受到最为明显的冲击。如果这个过程继续影响到经济增长,这对就业增形势将是一个非常不利的信息。

  2.社会原因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的问题。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此外,大学没有迅速适应就业市场对高等教育所提出的日益苛刻的要求。从传递知识的角度上看,在整个大学教育中,知识教育仍然是非常大的一个比重,理论功底及其相应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构建仍然极为薄弱;对于大学生从学校到工作的转换,大学缺乏系统的职业指导与服务规划。

  1.**方面 **要发挥它的宏观调控作用,就要通过各种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进行调节。首先实现经济稳定发展,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含量;其次面向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市场竞争意识;第三,积极拓宽就业渠道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缩小自主创业制度的门槛。最后,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发挥市场服务功能改善就业评估体系和加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

  2.社会方面 企业应提供尽可能多的就业岗位,在保证企业利益的前提下接纳更多的大学生。在这一点上,企业领导人应该设身处地的为大学生们着想。作为工作第一线的`各高校,更是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积极的态度,更有力的措施,更扎实的行动做好就业工作。

  3.大学生方面 首先,强化择业的竞争意识,在正确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充分相信自己的实力,敢于通过竞争去达到理想的目标。在心理上必须从社会进步和深化改革的角度来加深对竞争机制的认识,强化自身的竞争意识,自觉地正视社会现实,转变观念,做好参加竞争的准备。

  其次,要学会正确对待挫折,在求职择业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切不可因此而自卑。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对人生总保持着自信心,如丧失了自信心,就失去了开拓新生活的勇气。顺境中有自信心不足为奇。逆境中更需要自信心的支持。生活中的挫折是造就强者的必由之路,挫折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好机会。遇到挫折后应放下心理包袱,仔细寻找失利的原因,调整好目标,脚踏实地前进,争取新的机会。

  大学毕业生要充分利用整个社会营造的就业市场,按市场规律办事,把个人融入其中。也就是说,面对就业形势和就业市场,大学毕业生不能“等、靠、要”,更不要指望天上会掉馅饼。要以积极态度,树立市场经济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意识和综合竞争能力。

  毕业生所应具备的素质

  对于就业市场供求的双方,只有了解了需方企业所需要的是什么,我们才能有方向去提升自己,才能更具有竞争力,因而我们必须知道毕业生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或技能才能为企业所青睐。为了让这部分更具有说服力,特别邀请到了麦肯嘉顿王先生为我们解答关于这方面企业的态度。

  问:你认为“人才”的概念应该如何介定?答:人类所拥有的一切资源中。人力资源第一宝贵的,人才的概念太大, 其实所谓的人才应该是不同的人在不同岗位上所发挥的作用及所展现的潜力、动力。我个人认为人才即把应该做的做好同时发挥自己的所长,向其它方向延伸。一般人才应具有的能力为专业知识、发展眼光、动作能力,指挥能力、协调能力、社会能力及其它各方面的相对具有的理解能力。

  问:贵公司中,招聘应届毕业生的数量多吗?在招聘中最看重他们那方面的呢?答:不多,如果要招聘应届毕业生我首先会考虑他的专业是否对口再次是 看他们的沟通、演讲水*。因为专业只是代表他们以前的学*好坏,沟通、演讲基本一个人的可塑性。还会注意一些人接物的细节问题,细节能代表一定的素养及个人的观察性、能动性。

  问:您认为当代大学生应具备那些素质?其中您认为最重要的是哪一点?答:当代大学生普遍较浮躁。我认为当代大学生应具备以下素质: ① 所学专业性知识;② 与人沟通、交流、协调的能力;③ 吃苦耐劳的精神;④ 知识面要广,专业性要强;⑤ 良好的个人养成*惯;⑥ 良好的动手、动脑能力,学以致用;⑦ 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及心态的调整能力;我认为较全面发展比较好,当然不是十全十美,只是全面的人协调力较强。

  大学生应采取的对策与态度

  在解决问题的所有方面而言,我们主观的意志与行为是我们唯一能去改变和做到的,先修炼好内功才能在应对竞争时占据主动地位置,面对这样严峻的就业形势与激烈的竞争环境,我们需要在态度上和行为上做出一定的改变。

  (一)接受客观现实,调整就业期望值

  从文章的第一部分我们可以看到,其实中高等级的职位需求是较少的,而较低等级的职位需求是巨大的,但是,许多大学生对“市场”残酷的一面认识不足,对就业市场的客观实际了解不够,只是停留在自己对“美好前途的幻想”之中,这就导致了就业市场上许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同时,仍然有大量的职位空缺的现状。我们说,与其不停地成天怨天尤人,浪费了时间、影响了自己心情,还不如勇敢地承认和接受当前所面临的现实,彻底打破以往的美好想象,脚踏实地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这就要求我们调整就业的期望值。

  (二)充分认识职业价值,树立合理的职业价值观

  当下,很多大学生在选择就业时所考虑的因素不外乎经济收入、工作条件、地点等因素,其实不然,我们选择时也要考虑到职业对自我一生发展的影响与作用,应看重职业是否有发展的潜力,能否帮助实现自我价值。对于那些虽然现在工作条件不怎么样,但发展空间大,能让自己充分发挥作用的单位要优先考虑;对于那些现在经济发展水*不太高,但发展潜力大,创业机会多的工作地点也要重视。

  (三)修炼内功,直面竞争

  除了面对就业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外,能力是面对竞争脱颖而出的更为关键的决定因素。修炼好内功,才拥有谈判的筹码。在大学期间,我们大学生就应该树立一个明确的方向,这个方向应细致到具体的行业与职位,之后再去了解这些职位需要哪些方面的技能与素质,并通过大学的学*不断往这个方向靠拢、深化,让自己具备这些方面的技能,当我们在毕业应聘的时候,哪怕面对着激烈的竞争,修炼过内功的我们会赢在起跑线上。

  (四)鼓起勇气 适度自主创业

  我国教育局常常鼓励有条件的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这能够纾解就业的压力,也为毕业生通往成功提供了新的道路,但是,由于我国高等教育模式存在一定局限性,在大学期间没有为生存做好必要准备,导致很多学生放不开手脚,特别是自主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普遍不强,而创业者恰恰除了应该具备一般的知识结构、思想品质和心理素质外,还应具备积极主动的心态和强烈的创业精神以及不怕失败的勇气和毅力,这就导致了只有极少数的大学生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选择创业,而许多人错失了机会。并不是说鼓励所有人去自主创业,只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该正视这方面的选择。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从大的方向上说,这关乎社会的稳定与国家的发展;从小的方面说,它关乎着我们的切身利益,也是当下和不久的将来我们会面临的严峻的问题,因而全社会需要不断地探讨和关注这个问题,并为解决它作出不懈努力,而我们自己也需要树立正确的态度和培养自我内在的素质,为不久后迎接激烈的竞争做好准备。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8

  【摘要】*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不断进行改革,高等教育加快了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步伐,高校大学生数量迅速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现。如今现在的岗位越来越多,但是真正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的大学生少之又少,那么新时代的大学生如何在毕业时候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是每个大学生都要做充足的准备,通过本次实践调查,分析大学生就业状况以及大学生为就业所需要提高的素质能力和就业工作指导,寻求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途径。引言:

  如今中国的就业形势将异常严峻,企业用人需求下降的趋势难有根本性转变;回流的农民工以及新增的需要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将面临难以转移就业的问题,导致农村失业问题加重;城镇低学历青年以及规模不断增大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将更加困难。随着我国现阶段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社会可提供的就业岗位增长缓慢,因而造成就业矛盾十分严峻。同时,毕业生就业市场化与毕业生滞后的就业观之间的冲突显得十分突出,毕业生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就业的态势尚未形成,人才供需构性矛盾仍然存在,这些都影响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时下又将是毕业生就业的高峰期,为了更好的了解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和对目前就业形势的认识,我们组织了此项调查,由此进一步分析大学生的就业前景,以便为学校提供未来就业指导工作的资料与对策依据,也使在校大学生在整个大学学*期间进行以提高就业竞争力为目标的就业准备,培养大学生追求最优选择和最佳就业的精神与品质。

  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问题分析:

  (1)就业市场供需失衡

  大学生的就业源于市场的需求。一方面,毕业生人数每年呈上升趋势,给劳动力市场的消化造成难度。另一方面,在金融危机冲击之下,劳动力需求不足与新增劳动力需求萎缩;再者,企业用于培养与培训的费用大幅减少,企业在招聘时首先考虑专业对口、综合职业能力强的毕业生。

  (2)大学生存在观念误区且缺少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做事眼高手低,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脱节,还存在就业后稳定性差、离职率高的问题。只选择在发达地区、高薪部门工作,不愿意去偏远地区工作,虽然他们对社会生活显示出较强的热情与好奇,但缺少理性思考与合理规划,表现在工资的高低、待遇的.好坏成为择业的首要准则。而对职业规划,更多的人忽视其在就业过程中的重要指导作用,多数学生都没有详细、科学的规划。因此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将直接影响大学生未来的前程,避免大学毕业生在盲目求职过程中造**力资源不必要的浪费。(3)实践能力弱

  很多学校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学*,忽视了他们的实际动手与操作能力,有知识储备而不会灵活运用已成为大学生的普遍现象。虽然有些学校开办社会实践课,试图让学生所学到的课本知识与实际工作相合,但是安排的时间太少,实践效果并没有达到,导致了大学生缺乏实践能力,只能纸上谈兵。

  (4)对就业形势和政策及就业过程不了解,存在信息不对称

  调查显示,70.63%的学生对20xx年的就业形势和政策及就业过程不了解,信息不对称严重影响毕业生的择业与就业。他们只顾埋头苦读、热衷考证或忙于各类社团活动,却忽略了解就业形势和政策及就业过程的重要性,而在实际就业供需矛盾面前手无策,另外用人单位招聘信息的发布缺乏时效性。

  关于高校问题:

  (1)毕业生就业情况已成为衡量高校办学成效的重要标志。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职业能力之缝谁来填?目前情况下高校得担此大任。高校应该努力提高办学水*,应转变观念,把握教育国际化的潮流,加强世界高教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全面提高办学水*。高校教学改革与社会发展、国家建设需要紧密合。不断进行教育改革,高校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快调整高校专业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专业设置、课程构要满足市场所需;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反馈”、“高校生源报考录取比预警”等系统,根据不同专业科学地制定扩招规模;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控制长线专业的发展规模,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的专业要减少招生数量甚至停止招生。

  (2)发展职业培训机构,大胆尝试校企联姻。刚从学校里出来的学生除了动手能力弱外,表达沟通能力也普遍存在问题。学校应增设职业培训机构或增加职业素质教育课程,包括商务礼仪、心理健康、与人沟通、融入团队等内容。将职业素质培训与实*合起来,真正使毕业实*起到缩小、弥合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之缝的作用。

  关于大学生自身的应对与改变:

  自强自立,努力增强综合素质,树立科学就业观首先,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当代大学生必须有把自己事业与国家进步、社会的发展及人类的文明融为一体的品格,崇尚***美,坚持真理,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要争取知识广博,具备合理的知识构,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创新精神,随机性、灵活性的思维方式,做到因人、因时、因事而异。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面临更加激烈社会竞争,能视变化为机遇,视困难为坦途,有顽强的自制力,坚定的信念,及对生活充满期望,充满热情。选人标准要合理。用人单位要根据自身规模、性质、发展状况、岗位实际,制定相关岗位说明书,细化岗位职责,按照岗位的要求,制定合理选人标准,确定招聘人员质与量。第三,确定科学招聘程序。要确定招聘考核的程序,制定考核内容,在按程序进行考核后,择优录用。总本次调查仅局限于徐州地区的高校,时间仓促,收集的数据虽不能全部体现中国当今大学生的就业状况,但是这些数据基本反映了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金融危机使得我国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大学生就业难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这种情况下调查分析大学生就业状况,从中探讨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方法。缓解和解决大学生就业难不仅需要依赖经济发展,也离不开体制改革和观念更新。解决毕业生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学校、学生自身和企业单位等各个方面,需要**管理部门、高校、社会、企业,包括毕业生本人的共同努力。**应重视研究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社会分工。继续推进就业体制改革,明确国家、高校和劳动人事等**部门的职责和管理权限。确立学校在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地位及应承担的权利义务。加快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使毕业生就业工作摆脱目前困境,走上正轨。

  言:总之,就业难既有客观的因素,也有主观的多种原因。要解决这个问题,**部门就必须加大对就业扶持的投入,制定一些积极的就业扶持政策;企业要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做到不轻易裁员,在招聘过程中,不要过分强调经验,给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一个机会;学校要做好全方位的就业服务工作。除此之外,就业问题的解决还是要靠大学生自己,这也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所在。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9

  一、调查概况

  此次调查问卷主要对毕业生的择业价值取向、薪酬标准、就业地点、专业满意度、择业情绪、就业服务等问题进行调查。调查采取随机抽样形式,管理类的文科学生,也有技术应用类的理工科学生。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00份,实际回收的有效问卷78份,有效率为78%,其中男生占34.6%,女生占65.4%。由于在抽样调查中,充分思考了样本的代表性与性别比例的协调性,因此此次调查较为客观地反映了当前20xx届毕业生择业心态。为方便学生答题,问卷均采用选取题形式,分为单选与多选。为了让我们的调查问卷更真实有效,所以我们在人员学历的选取上针对不同学历的人都选了30%左右的人。在我们的调查中有70%的人是来自农村,剩下30%是来自城市与县镇。

  二、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1、关于就业形势与自身就业前景评价

  关于目前社会的就业形势,91%的调查者认为形势严峻,就业比较难,分别有3.8%的调查者认为形势正常与不了解,而认为形势较好,就业容易的有1.3%。可见,绝大多数毕业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已有了必须的认识。

  在对自身就业前景评价方面,多数毕业生则显得较为自信。调查证明,对就业前景持一般态度的调查者占5***%,20.5%的毕业生对自身就业前景比较乐观有信心,14.1%的调查者表示不乐观,而9%的调查者则表示不明白。对此的解释可能有两种,一是毕业生已在择业前做好了不太充分的准备,加之金融危机的到来,加大了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二是毕业生尚未进入求职面试的高峰期,对求职的艰辛认识不够。随着求职面试的高峰期的逐渐到来,迷茫的同学的比例还会上升。这就需要就业工作者深入了解他们的困惑所在,有针对性地加强就业指导,以使他们及时调整好心态。

  2、关于升学与工作的选取

  在升学与工作的选取上,79.5%的调查者选取工作,11.5%的人选取升学,而2.6%的调查者选取考公务员,还有7.7%的调查者选取了回家创业。可见,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很多同学想在国家的优惠政策下,自主创业,减少就业的压力,锻炼自己的潜力。这些人是需要大力扶持的。

  3、关于就业的影响

  在就业决策时,有39.8%的调查者受父母的影响比较大,有3.8%的调查者表示会受老师的影响,还有5.1%的调查者比较相信自己的朋友,自己做决定,不受他人影响的调查者占51.3%。可见,此刻的`毕业生在做选取时还是比较慎重的。

  4、关于就业地点的选取

  调查证明,66。7%的调查者选取就业地点时,格外青睐大城市与沿海发达地区。这主要是因为大城市比较重视人才,工作与生活条件好,经济收入高,发展机会多,并且理解新信息快,因而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尽管大学生择业首选大城市与沿海发达地区有必须的合理性,但择业地点过于集中,势必导致人才的闲置与浪费,同时也增加了就业的难度。10。3的调查者喜欢到国外与内地的盛会城市去工作。而对于西部边远地区与农村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有23%的毕业生将其作为首选。尽管国家出台了很多鼓励毕业生到西部与福建省欠发达地区的基层就业与参加志愿服务的优惠政策,但毕业生的用心性仍显不足。这表现出大学毕业生择业的功利性与短视,他们不愿承担艰苦的工作,奉献意识与锻炼意识不强。学校就应透过各种形式加强对大学生的奉献意识的培养,对毕业生的择业中的功利与短视心态要适时加以引导。

  5、关于薪酬标准

  在求职者最为关心的薪酬问题上,毕业生的期望值一般。12.8%的调查者的月薪期望值在800元以下,其中21.8%的调查者的月薪集中在800-1200元这一档上,35.9%的调查者选取1200-xxxx元之间,月薪在3000元以上的占20.5%;有17.9%的人的月薪期望值在3000元以上。这证明,大学毕业生期望自己早点从父母的经济依附中解脱出来,实现经济上的独立,并渴望获得舒适的生活条件,因此期望能获得较高的薪酬。

  6、关于对口与心中的期望值

  据调查,12.8%的调查者认为会理解,并准备跳槽,23.1%的人会努力适应工作,61.5%的调查者工作时或工作后会思考继续深造。2.6%的调查者还没思考好。看来,兴趣与期望值对于工作的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专业如果不对口绝大多数的调查者会在此刻的岗位上工作。64.1%的调查者会愿意从事此刻的工作,只有9%的调查者表示不愿意,19.2%的调查者会先在本专业干,再思考转行这些人对自己的工作的选取是留意而慎重的,个人兴趣与专业在选取工作时是占十分大的比重的。7.7%的调查者认为无所谓。

  7、求职信息

  在就业比较紧张的状况下,很大一部分调查者会认证思考自己今后的就业。其中66.7%认真思考过,26.9%的调查者偶尔会想想这类人可能还没体会到就业的艰辛,有5.1%的调查者很少再思考,还有1.3%的调查者想到时候再思考。

  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50%的调查者期望得到更多的公司的介绍与招聘信息,15.6%的调查者期望得到更多的有关薪资及福利的信息,19.2%的调查者期望得到更多的关于面试与演示的技巧介绍,说明学生在这方面的经验还不是很多,需要加强锻炼。有5.1%的调查者期望了解更多的公司员工的现身说法。借此了解公司的用人机制与管理方法,做到心中有底。

  8、关于就业目的

  此次调查证明,有大约80%以上的调查者就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生计的需要只有17.5%的少数调查者是为了自己的兴趣爱好,为了得到社会的认可与为社会做贡献。剩下的2.5%的调查者认为就业是为了奠定建立家庭的基础。可见,在经济危机的时候人们还是迫以生计的。这也说明啊学生就业观念的不端正,需要老师的大力指导。

  9、关于最关心的问题

  无论在什么时候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都会面临各种怎样与企业的双向选取。调查者在这方面的选取还是很明确的。有53.8%的调查者预计在择业过程中遇到的最主要的问题是可能专业不对口或专业面太窄这给学生就业造成了很大的困惑。2.6%的调查者预计户口难解决,24.4%的调查者预计是缺乏社会关系7.7%的调查者预计信息严重不足不能很好的去加以选取,11.5%的调查者预计是其他的原因在择业过程中的阻力最大。没调查者选取性别歧视说明大家还是比较相信潜力的。

  而用人单位最关心的是求职者的潜力包括所学的专业潜力、所毕业的学校、社会经验以及潜力,占总调查的87.1%,技能、特长、品德只占到了10%的比重,剩下的2.9%的调查者认为用人单位最关心求职者的性别。

  当前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是人才市场供大于求,属于买方市场、毕业生的思想不够端正,期望值过高,择业过于挑剔社会上一些凭关系,走后门的现象比较严重占总人数的78.6%,认为学校、**、用人单位及学生之间的沟通较少了解不够的占11.3%,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薄弱、高校的人才培养规格与质量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毕业生的不贴合政策规定的择业行为比较多的调查者占10.1%。

  结尾:

  这是一个求职大军遭遇失业恐惧的时代,是一个追逐挑战又渴望成功的时代。求职择业对当代大学生来说既是难得的机遇,又是严峻的挑战。我校大学毕业生的职业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倾向,择业意向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他们追求自我发展,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重视经济利益。毕业生中出现的盲目乐观、奉献意识与艰苦奋斗精神缺乏、诚信缺失等心态,不仅仅会影响到毕业生眼下的择业,同时还会进一步影响到以后的成长与职业发展。

  针对以上出现的不良择业心态,本人的推荐是:

  一、大学生毕业后不能仅仅只有就业意识,因为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会在必须程度上饱与,此刻尤为严重。因此我们要树立创业意识而不能把眼光仅仅限于就业。

  二、要踏踏实实地做事,一步一个脚印,要有灵通的就业信息与强硬的个人素质。专业很重要,但要不断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有人说好关系是泥饭碗,会碎的;文凭是铁饭碗,会锈的;而只有潜力才是金饭碗,走到哪里都会闪闪发亮。在当今社会,只有有潜力的人,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只有有潜力的人,成长的舞台才会无禁区。

  三、要搞好人际关系,广交益友。朋友多了不是坏事。一个人在外难免会遇到挫折,此时朋友的帮忙对你来说很重要。

  四、在选取职业时,要从实际出发,准确把握人才市场的供需信息。人才招聘会每周都在办,人才市场天天都开放,准确掌握人才市场的供求信息,对于当代大学生择业尤为重要。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谁能及时有效地获取信息,谁能从实际出发,准确审视就业形势,谁就能早日步入理想的职业岗位,为祖国,为人民奉献知识与才华。

  五、要敢于应对挫折,不放下,不服输,要敢闯!总之大学生对所学专业只是能说了解,要真正读至硕士才能够说自己学了这个专业。大学生要锻炼各方面潜力,不仅仅要学*书本方面的有字之书,还要去生活中读那本无字之书,这样我们农大学子才会有完美的未来。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10

  20xx年4月-10月,市妇联与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等六大驻青高校联合开展了这一调查,关于女大学生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据统计,六大驻青高校20xx年应届毕业生中女大学生10782人,本次调查共发出女大学生和用人单位两种调查问卷共7005份,。调查结果显示,女大学生的就业率、一次签约率和月收入均低于同届男大学生。那么,女大学生们到底遇到了什么问题呢?

  择业观念仍存在误区

  调查结果显示,在对理想工作单位的选择上,69%的女大学生选择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及三资企业,重点考虑的因素依次为职业稳定且高报酬、有良好的发展空间、工作环境好、有社会保障。就业热点仍然集中在我们传统认为的所谓“适合女性从事的行业”,如医院工作者、财务、审计、银行职员、新闻工作者、餐饮旅游、市场、广告、公关、行政、文秘等,调查报告《关于女大学生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可见女大学生对自身的就业期望值过高,她们宁愿放弃自己的专业,也要追求体面、收入高的'工作,这无疑延长了她们求职的时间,增加了她们就业的难度。

  求职过程中遇性别歧视

  在问及女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65%的人回答是求职过程中遇到过男女不*等的情况,主要表现是:用人单位在招聘简章中明确写着“只限男性”、“同等条件下男性优先”等字样,也有些用人单位虽没明确说只要男性,但女大学生在面试中也被问到过带有性别倾向的问题,如“我们这个职位会经常要求加班加点,你认为女性从事合适吗”和“你有男朋友吗”等等。

  而用人单位被问及选人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什么时,86%的单位认为他们看重的是“综合劳动能力”(劳动效率),除此之外他们还要看劳动力成本。女大学生工作后结婚、生育、哺乳、养育幼儿的职能对工作会产生一定影响,在此期间,企业需要安排人选临时替代其工作,从而增加企业的劳动成本。

  缺乏实际操作能力

  调查结果显示,因缺乏工作经验和应试技巧而被用人单位拒绝的女大学生高达87%。在问及用人单位女大学生的素质能力有哪些不足时,59%的单位回答是女大学生缺乏工作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培养成本高,相比之下,他们更愿招聘有过工作经历的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11

  调研背景:

  虽然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大的问题一直存在,但只有今年,这个问题成为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的确,全球金融风暴的愈演愈烈已经是超过半数的企业蒙受损失,毕业生就业的形势更加不容乐观。为了更好的帮助我校学生解决以后的就业问题,现对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调研思路:参考已有的“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我们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院应届毕业生进行分析: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见第2、19、14、25题

  就业前的准备情况,见第5题

  与是否专业对口,见第7题

  地域意愿,见第10、11题

  对用人单位的意愿,见第16、17、20题

  2、毕业生对就业信息的获取(包括获取方式和程度两方面),见第8、9题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见第3、6题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见第4、15题

  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含要求学校校,见第21、22题;要求自己,见第23、24、26、12、13题)

  通过对以上五大方面共25道问题的调查,我们希望分析出我院毕业生对就业的选择、认知的程度以及作为院方应当做什么样的工作来帮助毕业生应对就业问题。

  调查分析:

  一、热能专业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毕业生未来选择的大体方向是考研、就业两个,共占72%,其中选择就业的占51%。特别注意到有9%的同学选择了自主创业,11%的同学选择出国留学。对于选择考研的理由,多数人是因为研究生毕业能获得更高的收入、学术深造。择业观念方面,82%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一步到位,很少有人选择考研。25题中,15%的同学坚决不接受最差的机会。

  就业前的准备情况:有13%的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其余都没有明确的目标,甚至没有考虑过。

  与是否专业对口方面:逾八成的同学以找到工作为第一目标,对于专业对口性不很关心。

  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学们的首选,其余依次为东部沿海、生源地,有11%的同学没有固定意向。对于地域的选择,同学们的首选标准是工作待遇和发展机会要大。

  对用人单位的意愿:性质方面,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是同学们的首选,其他选择比较*均,没有人选择自主创业。对于首份工资75%同学选择1500--3000,没有人选择800--1000。

  2、信息获取方面:就信息获取的程度,对于我校就业政策很了解的人占15%,不关心的占5%;就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选择并且方式很多样,其中通过学校就业网站和网上信息获取信息的人最多,各占17%,其它方式如辅导员老师通知、、学校就业网站、就业市场招聘广告等都有人选择,但人数不多,*均在10%左右。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有21%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实力找到工作。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有52%的同学没有签约任何单位,只有6%。

  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对学校,25%的同学需要职业生涯规划辅导,30%的同学需要区域与行业发展形势报告,只有28%的同学需要就业常识和应聘技巧或求职心理辅导,有37%的同学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意义不大;对自己,不同的同学认为自己欠缺的素质不同,分布很*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质是交流表达能力、改革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对于想要自主创业的同学,四成认为需要资金36%认为需要能力和经验。大多同学讲毕业生就业不顺利的'原因归为就业人数太多、金融风暴、实践经验少。

  二、环境专业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有七成同学选择就业,择业观念方面,69%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没有人愿意一步到位,虽然很少有人选择考研,但很多考研的同学渴望更好的教育环境。25题中,八成的同学可以接受最差的机会。

  就业前的准备情况:有21%的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

  与是否专业对口方面:选择各个方面的同学人数很*均。

  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学们的首选,高达61%,其余依次为东部沿海、广州深圳,没有人愿意回到生源地。对于地域的选择,同学们的首选标准是更好的学*机会,其次则是岗位多元化和工作待遇。

  对用人单位的意愿:性质方面,国有企业、民样大型企业是同学们的首选,其次是外企,**部门、民营单位不被同学们看好。对于首份工资六成同学选择1500--XX,没有人选择800--1000。

  2、信息获取方面:就信息获取的程度,对于我校就业政策很了解的人占17%,不关心的占11%,了解比较少的共有74%;就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选择并且方式很多样,其中通过网上相关信息获取信息的人最多,占19%,其它方式如辅导员老师通知、学校就业网站、学员就业网站等都有人选择,但人数不多,*均在15%左右。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72%的同学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而且只有14%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实力找到工作。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有81%的同学没有任何签约单位

  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对学校,五成的同学需要区域与行业发展形势报告,有32%的同学需要就业常识和应聘技巧或求职心理辅导,因而有49%的同学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意义不大;对自己,不同的同学认为自己欠缺的素质不同,分布很*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质是信息收集、汇总、分析、处理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自我学*提高能力。对于想要自主创业的同学,五成认为需要资金五成认为需要能力和经验。大多同学讲毕业生就业不顺利的原因归为在校参加技术锻炼机会少、没有适合自己的岗位、实践经验少。

  一、建环专业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毕业生未来选择的大体方向是考研、就业两个,共占78%,其中选择就业的要略高一些。特别注意到有10%的同学选择了自主创业。共有43人选择考研,对于选择考研的理由,多数人是因为缓解就业压力、学术深造。择业观念方面,83%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一步到位,很少有人选择考研。25题中,九成的同学可以接受最差的机会。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只有4%的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其余都没有明确的目标,甚至没有考虑过。

  (3)与是否专业对口方面:逾六成的同学以找到工作为第一目标,对于专业对口性不很关心。

  (4)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学们的首选,其余依次为东部沿海、生源地,有16%的同学没有固定意向。对于地域的选择,同学们的首选标准是岗位的多元化和发展机会要大,其次则是工作待遇和国际化水*。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性质方面,国有企业、民样大型企业是同学们的首选,其次是**部门,外企、事业单位不被同学们看好,值得一提的是有11%的同学愿意选择自主创业。对于首份工资五成同学选择1000--XX,极少数选择800到1000或XX到30000

  3、信息获取方面:就信息获取的程度,对于我校就业政策很了解的人占27%,不关心的占9%,了解比较少的共有65%;就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选择并且方式很多样,其中通过学院张贴通知公告获取信息的人最多,占24%,其它方式如辅导员老师通知、、学校就业网站、就业市场招聘广告等都有人选择,但人数不多,*均在10%左右。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62%的同学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而且只有13%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实力找到工作。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有76%的同学已经签约了3个以上的单位

  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对学校,四成的同学需要职业生涯规划辅导,16%的同学需要区域与行业发展形势报告,只有16%的同学需要就业常识和应聘技巧或求职心理辅导,因而有37%的同学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意义不大;对自己,不同的同学认为自己欠缺的素质不同,分布很*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质是沟通协调能力和自我学*提高能力。对于想要自主创业的同学,五成认为需要资金五成认为需要能力和经验。大多同学讲毕业生就业不顺利的原因归为就业人数太多、金融风暴、实践经验少。

  调研结论:

  一、纵向比较

  对于热能专业,目前仍有过半的同学没有签约就业,有的选择出国留学或考研。除了金融风暴对于产业的影响,大学阶段没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招聘信息、区域产业发展信息流通不畅也是主要原因,同学们在学校训练的数据处理能力、获得的专业职业证书并不如交流沟通能力、信息搜集处理能力重要,特别是同学们并没有在大学期间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对于环境专业,与以往相同八成的同学没有就业,其中多数选择考研,另外多数同学认为自己欠缺数据出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素质较低。对于建环专业就业,同学们的就业率突破七成,但仍认为学校的就业信息支持比较匮乏。

  二、横向比较

  1、比较实际就业情况,建环专业的同学就业率最高,其次为热能和环境,其中环境专业的同学考研人数最多。2、在大学期间,有自己职业规划的同学不足三成,其中环境专业最高为21%,其余同学对于未来没有明确的认知。3、面临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同学们的普遍认识实现就业后择业,能够接受工资待遇较低的工作,专业是否对口已不再成为同学们择业的首要标准,国有企业依然是同学们的首选。4、归纳同学们的经验教训,学校的信息支持、在校期间职业规划教育的普及、自学能力的培养是首先需要重视的方面。

  综上所述,作为学校应当在职业规划教育、自主学*教育、实*实践教育以及信息支持方面加强工作;作为同学自己,应当为自己的未来早作准备,认清当前的外部环境,明确自己的目标,找到理想与现实的交汇点,通过提高自己的各项素质来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有利的位置。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12

  一、毕业生当年就业率(*三年)

  20xx年整体来说全国的情况不是很好,也就大约 70%左右,相比之下,全国的211高校,985高校的就业情况要好点,可以达到80%以上!

  据教育部的统计,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559万人,比20xx年增加64万人。而全国高校毕业生总量压力还将继续增加, “20xx年毕业大学生实际就业率不到70%。”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说。

  “20xx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87%。”在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简称人保部)召开的20xx年四季度新闻发布会上,人保部发言人尹成基表示。

  二、大学生就业趋势的研究

  多数学生对于“务实”有新的认识,就业期望趋向现实,主要表现在工作单位、工作区域等方面。

  (1)就业方向:先就业后择业成为第一选择

  大学生在职业取向方面优先考虑的前三项是“先就业后择业”、“先择业后就业”、“继续深造”,它们分别为41。76%、28。57%、27。84%。调查显示,在面得就业压力时,多数学生表现出特有的自信与成熟。

  在此问题的选择中,特别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继续深造”,这选项占27。84%,有过四分之一学生希望继续学*,而且此风*年经久不衰,且越演越烈。究其原因:一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影响和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二是就业竞争激烈,优越的职业需要优秀的高层次人才;三是心理因素,有的大学生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回避即时就业等因素。这一现象值得认真分析研究,其利与弊何在?其利在于缓解就业压力,促进人才素质的提高,改善我国人才结构,增强我国高级人才的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忧虑的是它反映出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欠缺,社会压力的承受力不够,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有相当部分的大学生选择了回避的方式,职业期望趋于“非风险化”。这种现象还可以从学生对就业前景的评价中看出。22。92%的同学对就业前景持有“不容乐观”的评价,这里除了客观实在的因素影响外,更多的是学生的心理素质因素问题。由此可见,高校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心理辅导工作是必要的。

  (2)就业取向:就业地区首选经济发达地区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在选择就业地区时,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占66。54%。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经济发达地区除了有较可观的工作待遇外,经济发达地区与国际接轨更便捷,更能为就业者提供再学*提高的机会,这与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密切相关。二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机会较其他不发达地区的高,且就业岗位多元化,这是吸引学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3)职业价值:结合专业特色,务实肯干

  作为师范院校的学生在选择就业岗位上,更多的是趋向于“学校或科研机构”、“行政机关或事业单位”

  三、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

  1、客观原因

  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人认为根本性的原因在于现行就业制度、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结构、用人单位现状及用人单位的陈旧观念、以及大学生本身存在的问题等等。客观认识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正确分析大学生就业的障碍,寻求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是应对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办法。

  (1) 政策方面的原因

  第一,劳动、人事制度、户籍、档案管理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不到位、不完善是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客观原因。尽管我国己进入市场经济时期,但目前的人事管理制度仍然有较强的计划经济色彩,使不少缺位以待的用人单位受到用人的限制。据调查,不少中小型私营(股份)企业急需大学水*的管理技术人员,却因没有申报用人指标的途径,不能解决大学生的派遣、户口、编制、档案管理等问题,导致一些大学生担心丧失自己的“身份”而望职兴叹,企业也就招不到人。20xx年就业的部委属高校毕业生到教学科研等事业单位为31。6%,到国有企业为31。5%,到民营三资企业为26。2%,其他就业为10。7%。而从当前城镇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状况看,个体私营和股份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己经占60%,但是,由于很大一部分个体私营企业不能解决“三险一金”(三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工伤保险;一金:住房公积金)而被大学毕业生放弃。

  第二,就业程序复杂、就业渠道不畅,阻碍了大学毕业生的顺利就业。我国人事制度改革相对滞后,整个社会缺乏顺利就业的软环境,影响毕业生就业市场中供需主体的体制性、机制性的障碍仍存在。很多地方对于录用大学生有户口、用人指标的限制,有的还有干部身份的要求;民营、外资企业不能根据需要招聘大学生,企业的用人自**没有到位;有些高校毕业生还面临出地出系统等要交费的障碍;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不成熟,供需见面会还很不完善,处于“粗放”的运作和初级的中介形式。缺少统一*台的互联网信息发布渠道,信息化管理手段得不到充分利用。

  (2)高校方面的原因

  第一,高校大规模扩招,造成就业市场“供大于求”。造成目前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很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情况,许多人认为是因为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的人太多了,用不完了,过剩了。其实,我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仅占总人口的5%左右,而发达国家的这个数字己经达到1/3。因此,我国的人才过剩是相对过剩。而且,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跟不上高校教育扩招的步伐,也为高校毕业生“供大于求”制造了假象。我国的大学毕业生在大城市、大企业、大公司,人才济济,人满为患,是过剩了。而一些中小企业,事业单位,偏远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则是人才稀疏,人才缺乏。

  第二,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层次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水*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在大学生就业己经市场化的情况下,大学的专业设置和调整却显得十分滞后,致使毕业生专业结构与市场供求出现了错位,从源头讲,这已成为制约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滞后于社会的发展是教育的特点,但没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规划并主动调整,进一步放大了专业及课程设置的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供给结构严重失衡。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一些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缺乏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竞争优势。

  (3)用人单位方面的原因

  首先,**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进行的机构改革大大冲击了大学生就业。**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曾经是接收大学毕业生的主渠道,主力军。1998年以后,随着**机关进行机构改革,精简人员。精简下来的人员多数要流向事业单位,而事业单位本身也在进行定编定员,另外,国有大中型企业多数存在冗员过多,超编运转,包袱过重的问题,继而实行分流下岗,减员增效。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是“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许多企业由于经营不善也在面临着破产倒闭。面临着自身的生存危机,接纳大学毕业生的容量相当有限,很难给大学生就业提供畅通的就业之路。

  其次,多数用人单位都走入了重“名牌”轻“一般”、“惟学历是瞻”的怪圈。随着大学生就业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化为“买方市场”,用人单位也逐渐提高了用人的标准。他们将目光锁定在少数的名牌大学毕业生身上,放在了研究生、博士生身上。相对于名牌、重点院校的大学生而言,不少一般本科院校、专科院校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存在一定的“品牌劣势”。从中国高等学校的发展现状分析,高等学校之间的资源分配不均,办学质量差异较大,导致了用人单位对重“名牌”轻“一般”的怪现象找到理由和借口。

  2、 主观原因

  (1)不切实际的就业期望值

  不切实际的就业期望值,是导致就业难的主观原因,毕业生就业期望值始终居高不下。非大城市、大机关、大公司、大院所、大企业不去,希望能去的单位名声好、工作条件好、待遇好、甚至有出国机会等等。举个例子:《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对全国28所大学、3万多名大学生作过“您最想到下列哪个城市工作?”的调查。在列出的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八大城市中,想到上海发展的大学生最多,获选率为32。3%,紧随其后的是北京(27。7%),两个城市的获选率之和达到了60%,成为大学生心目中发展事业的最理想城市:另外,像深圳这样的特区城市也较受欢迎,获选率为12。1%:但是一些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和内陆开放程度较小的城市则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很小,只有0。94%和0。52%的大学生愿意到重庆和武汉去上作。而目前实际最需要毕业生的恰恰是那些边远地区的中小城市和基层一线的中小单位。毕业生想去的单位去不了,而能去的单位毕业生又不予选择。于是出现了“有人无业、有业无人”的现象。

  (2)自身综合素质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

  毕业生的能力素质与用人单位的要求也存在较大差距,加大了毕业生就业难度。现在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敬业精神、职业道德、思想道德觉悟和能力素质水*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毕业生诚实守信,勤奋敬业,而且还要求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也是用人单位看好的主要方面。用人单位重视人品和能力,对专业的要求反而有所淡化。不少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持“宁缺勿滥”的态度。因此,学生干和学生党员以及那些综合素质好、动手能力强、敬业精神好以及“一专多能” 的毕业生越来越受欢迎。用人单位看重的是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3) 大学生诚信缺失造成就业危机

  诚信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基本要求。在就业情况日趋严峻的形势下,毕业生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为了能够在社会中寻求一*立足之地,有些学生不从筑高自身的实力出发,而是挖空心思如何包装自己。正常的包装无可厚非,但是失真的包装会演变成伪装。这样一来就业诚信缺失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使得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实际能力产生怀疑,结果只能是大学生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15]。

  四、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措施

  1、 改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

  改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必须加大人事制度、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力度。要加大用人机制、单位编制等制度的改革,扩大机关、事业、企业单位的用人自**,使用人单位真正做到有用的人进,无用的人能出;加强户籍制度的改革,为边远地区、小城镇、农村的大学毕业生开方便之门,使人才能合理流动;要建立起完善的与毕业生就业相关的社会保障制度,成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对未就业的大学生提供服务。

  2、 调整高校专业和课程设置

  在当前飞速变化的时代,大学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就必须把握时代的脉搏,不断调整课程结构和内容。当今世界正由工业化社会走向市场、信息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各国间生产、流通、运输、资讯领域的相互依存关系日益紧密,整个世界将如同一个地球村,谁都无法完全正确的预料未来世界的变化。这就决定现代大学必须是面对未来开放式的,其课程也应从过去那种封闭状态走出来。

  在课程布局上,应适当减少某些必修课,增加选修课的.比重。一方面,让学生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兴趣来选择学*内容,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发挥他们的所长。另一方面,这也有利于向学生提供反映社会文化各个领域发展的最新成果。因为现代社会知识急剧增加和迅速老化,选修课的开设有助于弥补必修课无法及时反映这一动态的缺陷。

  3 、把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始终

  当前我国很多高校的就业指导课都是针对毕业生开设的,通过几次的座谈会、报告会、讲座等等就算完成就业指导上作了。

  对于一年级的新生,应该着重进行心理指导,重点帮助大学生尽快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结合入学的专业思想教育,逐步引导他们根据自身的特点初步设计职业发展的方向。在这个阶段,要向他们介绍本专业就业的大致情况,让他们了解自己所学专业及适应职业的特点和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引导他们尽早适应大学学*生活,养成独立思考、自觉学*、努力奋斗的良好*惯。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应着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在这个阶段,要通过对社会各种职业的全面了解,帮助他们分析自我的能力、优势和存在的缺陷,引导大学生要根据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完善自己,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打好专业基础,建立合理知识和能力结构。要对其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激发成才意识和行为。

  对于三年级的同学,要给予一定的实*和锻炼的机会,让他们直接地去体会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帮助他们认清专业所适应的工作领域,并与自己的特点和能力相对照,继续培养和发展与其职业目标相适应的素质优势,对其原定的职业目标做出适当的调整。对于大三的学生,还有一个重要指导内容就是要逐渐分析整个社会及大学生就业形势,对大学生进行就业观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对毕业生的指导是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点,这一阶段,指导的重点在于传达就业方针政策、分析预测就业形势、指导大学生作好如何获取就业信息、如何进行面试,如何克服心理障碍等就业准备,处理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临时性问题。

  参考文献

  1 胡志宇.当前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初探[D].20xx。12

  2 余霞.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xx。12

  3 刘常云.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模式研究[J].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xx。8

  4 王承绪,徐辉.中英高等教育学校讨论会论文集[C].杭州;杭州人学出版社.1993。2

  5 田丽娟.试析人才市场中的结构性失业[J].唐都学刊.20xx。5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13

  摘要:

  随着九十年代末大学扩招和教育产业化政策推行以来,大学生人数的增幅远远超过经济增长所需要的人才增长,大学生就业不难才是怪事,"毕业即失业"成为中国大学生的普遍现象。针对这一社会现象,我们展开了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查问卷。我采用问卷的调查方式进行了大范围的调查!我们主要采取网络、图书馆、和路边拦截的方式,发送调查问卷。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同时也想帮助更广大的在校大学生了解当前和未来的就业形势!

  调查目标:

  让我们大学生更加了解当前和未来的就业形势

  调查时间:

  20xx年02月20日-20xx年2月25日

  调查方式:

  问卷调查法

  关键词:

  就业形势大学生调查报告

  调查对象:

  被调查的学生为我校大学生。我们采用自制的“大学生就业调查问卷”,通过qq在线、方式进行!共发放调查问卷50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35份。有效问卷调查者主要来自对外汉语专业、中文专业、艺术专业。采取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男女比例30:20

  调查目的:

  主要了解在校大学生就业期望,自身素质的评价,学校就业指导,对就业形势的看法,旨在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影响;通过对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的调查,更好地调节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供需关系;为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作一个新的描述;帮助大学生尽快认识自我,学校为学生提供就业引导,使学生能谋取理想职业。为同学们在今后的求职就业过程中提供参考。长生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激烈的市场竞争情况

  我国7亿多庞大的从业人员中,高层次人才稀缺,受过高等教育的仅为5%左右,那为什么还出现大学生就业难呢?除了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外,主要是难在就业市场机制不完善。在我们的调查中,无一人对当前形势乐观。现在大学生都普遍认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在当前学的专业和工作不对口的情况下,大多数人还是觉得自己的专业是有前途的。大学教育还是相当重要的。由于竞争的加剧,大多数的学生对自己有个清醒的认识,在问及毕业初的薪酬时,有21个人认为起初工资为1500元,13人认为应该为2500元,两部分加起来占总人数的70%,在物价日益增加的基础上,大学生要求这样的工资是不高的,可以看见竞争的大学生的影响。

  二、学校对安排大学生就业方面指导不足

  在我们受访的大学生中,只有5人对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感到很满意,感到较满意的有14人,两者合计占48%,而感到不满意和很不满意达到52%,充分体现我们学校的就业指导还需加强,照顾到更大多数学生的情况。教育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还有很多,我们主要从以下两点进行分析:

  首先,根本的问题是,教育与生产相脱离。我国现在生产模式是“世界加工厂”,主要需要的是廉价劳动力的“血汗工人”和有经验的技工,是体力劳动者,而大学教育培养的是高价劳动力的脑力劳动者。所以,要说“头脑还缺乏市场经

  济意识”,那不是大学生,而是指责大学生的专家、学者和领导者自己。但这不是我们认识问题的出发点,我们认识问题的出发点应当是:中国不应该是大学生供过于求,需要降低大学生的价值体现,而是要尽快改变我国的生产模式,使大学生的价值能够充分体现;使中国能够自主创新,发展生产。

  其次是观念问题。中国是有社会主义特色的国家。因此,中国的教育应当是“公有制为主体”,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教育不应该是个人的投资,而应当是社会对发展的投入,是一种社会积累。教育费用应当由国家、社会承担,从物质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为祖国、为社会“回报”而学*的思想观念。教育费用由国家、社会承担之后,还缩小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劳动力的生产价值的个人差别。这不仅有现实的意义,而且有很深远的意义。

  三、大学生自身素质因素

  在谈到毕业后的打算后的打算后,50%多的人都是把考研放在首位,其次是找工作创业等,从中可以看到很多大学生是害怕面对社会竞争的,采取考研是为了更晚一点面对竞争,也是对自己以后能找个更好的工作。在大学生所重视的素质中面试技巧和计算机因素对大学生的影响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占50%左右,而专业能力差而被普遍的看低,究其原因是现在的大学生就业是专业不对口的结果。大学生就业难不可忽视的因素是大学生自身准备不足造成的,在受访者中,有相当一般分的大三学生对所要去的企业竟然一点也不了解。我们大学生还存在以下问题:

  (1)、诚信问题,不少毕业生发现求职时有一定的证书、文凭、履历能为找工作带来方便,有的大学生凭勤奋刻苦,在大学期间努力争取获得相关证书,不刻苦学生则通过投机取巧或造假来骗取企业初步信任,对大学毕业生整体形象造成一定的损害。

  (2)、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由于*几年公办高校扩招,加之民办高校急增,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分数不断降低,加上不少大学生大学学*不认真,动手能力差,缺乏实践经验,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

  (3)、大学生自身定位偏颇。都希望找收入高、待遇好的单位。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衡性,东西部地区之间、沿海地区和内地之间的差距较大,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区域时,过度集中于北京、上海、深圳等热点地区,造成这些地区的就业压力明显增加。

  (4)、求职途径把握不准。不少大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各样人才交流会“广泛撒网”的方法,或希望通过熟人“托关系”、“找门路”以捧上“金饭碗”,不善于“推销”自己,没有针对自己的切实优势,通过重点了解用人单位实际需求情况,提高就业率。

  四、用人单位误区

  (1)、存在性别歧视。女大学生明显处于劣势,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女大学生生理因素、婚姻因素、成就动机,以及生育保险费和女工劳动保护费用等。同等情况下女大学生将来工作成本比男大学生大,这是女大学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2)、生源地域歧视。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到本单位的业务情况与当地联系紧密程度,希望招聘的大学生熟悉当地方言及风俗,甚至有一定的人际关系网等,选用人才时优先考虑本地人才。甚至一些地方**招聘公务员时也存在生源地域歧视,实行地区保护主义,不利于大学生公*竞争。

  (3)、过分看重工作经验。经验不足是大学毕业生最大的劣势,不少用人企业经营有困难,急于招聘某一方面能人,并且希望很快给企业带来变化,而一般大学生则无法满足用人单位要求。用人单位忽视大学生的潜力和可塑性,其实经验总是在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大学生有较高理论水*,只要经过短期实践即能胜任工作岗位。

  五、建议

  1、学生应努力提升综合素质。

  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大学生要争取知识广博,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创新精神,随机性、灵活性的思维方式,做到因人、因时、因事而异。

  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能力是一个人素质的外在表现,是在社会中直接产生作用的那部分内容,当前大学生必须尽可能培养自己处理信息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系统看待事物的能力、处理好人与资源的能力和运用技术的能力等。加强社会实践。

  2、单位:切实纠正用人偏见。

  用人单位一方面要与学校加强互动交流,多了解学校里各专业的特色,还可以借鉴大学生见*制度的思路,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寒暑假实*基地,既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也有助于企业考察人才。另一方面,用人单位要进一步转变思想,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切实纠正用人选材的偏见。企业不能只图眼前的短期利益,过分看重工作经验,而要有长远的人才战略眼光,要改变唯经验论、唯文凭论的做法,还要纠正性别上和地域上的用人偏见,切实做到不拘一格招揽人才,实现企业与人才的双赢。

  3、高校提高大学生就业对策

  (1)、应该努力提高办学水*。高校应转变观念,把握教育国际化的潮流,加强世界高教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全面提高办学水*。

  (2)、不断进行教育改革,高校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快调整高校专业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

  (3)、建立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高校要尽快建立和完善集教育、管理、指导和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

  (4)、学校应该实行积极的大学生安排就业政策,不仅在未来的发展方面,而且在心理调节上面,减轻大学生的就业焦虑心理。同时老师们应该对学生们加强教育,并进行积极暗示,多增加学生们的锻炼机会。

  4、社会及**其他对策——应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还须**社会共同努力。**社会必须进行相应总体性调整。大学生就业状况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的发展水*,直接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及人们对高等教育价值的判断。**要通

  过努力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尤其是建立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业水*,来增加对人学毕业生的吸纳能力,使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和社会的人才使用衔接好,这是**和社会的责任。

  六、就业形势分析

  现在"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就业难不难,就业有多难,那要靠社会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就业难,主要难在以下几点:

  一,毕业生数量的迅猛增加,与社会有效需求短期内增幅有限的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

  二,受长期计划经济和精英教育影响,部分毕业生择业观念存在偏差,就业期望值和社会需求差距较大。一方面,县,市中小企业急需人才,一方面部分毕业生不愿去第一线,去基层,有业不就的错位现象依然存在。毕业生的基层意识和创业意识有待加强,亟待做更加细致深入的思想教育工作和就业指导工作。

  三,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和服务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部分高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仍未引起足够重视,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等方面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与劳动力市场变化的需求。

  五,高校毕业生流向不够合理。目前高校毕业生的流向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这些地区往往占据各种优势,而且吸引人才的力度较大,形式多样。特别是"先落户,后就业"政策的实施,既对大中城市的就业产生一定压力,也影响一些中小城市及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引进人才工作。

  第二:大学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就业心理准备不足

  1。自我角色转换不够及时对于80%的学生来说,大学阶段过的是一种单纯而有保障的生活,学*、生活、交际都较有规律,这样的生活与现实社会自然存在一定的距离。在大学生活结束之际,踏上岗位之前。最重要的就是能够迅速完成自我角色转换,做好就业心理准备。就是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客观、冷静地进入求职状态,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以自身的实力,积极主动地去适应社会需要。

  2.自我认识,自我了解不够准确个性是个体统一的心理面貌,是指人的心理活动中那些稳定的,具有个人特色的心理特征与心理倾向组合成的有层次的动力整体结构。它以个体稳定的行为模式与态度体系表现出来。能力、特长应包括教育培训的程度,因为教育和培训可以转化为能力、特长。能力是求职择业以及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能力包容的内容很多,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思维能力;二是工作能力。求职择业时必须正确认识到自己性别、年龄、身体健康、胖瘦、高矮、甚至面貌的丑俊等生理方面的因素。对自己充分的了解,是每一个求职者进行职场定位的依据与前提,而大学生在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时,往往很少能真正做到全面了解自己。

  二、择业过程中的心理素质参差不齐

  1.敢于竞争,善于竞争。人们时常把当今的世界称为竞争的时代,大到国与国之间的对抗,小到人与人之间的竞争。竞争冲击着人们的事业和生活,冲击着人们的意识和思想,在求职择业上亦是如此。

  (1)敢于竞争:当今的时代,竞争机制已经渗入社会的各个领域和人生的整个过程。学*生活一开始,同学之间便开始了学*成绩的竞争,人人都希望得到好成绩。在大学阶段,竞争更为激烈,评三好学生、优秀毕业生,,推荐研究生等,无一不和竞争联系在一起。但是大学生自身的竞争意识在过去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强化,有的大学生面对竞争的挑战显得手足无措。深化改革的今天对大学生强化竞争意识提出了迫切要求,也提供了客观环境。迎接新的挑战,强化竞争意识是大学生在择业前最基本的心理准备。

  (2)善于竞争:要想在求职与择业中取得

  1.成功,仅仅敢于竞争还不够,还必须善于竞争。善于竞争体现在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实力和良好的竞技状态。在求职与择业竞争中,应注意期望值是否恰当。这就要求我们大学生在准备投出自己的简历之前一定要有充分的自我认识。在求职面试时情绪一定要轻松自如。在面试时,要克服情绪上的焦虑和波动,如果一个人能够自始至终地以良好的情绪对待学*、工作和生活,那他就有可能在竞争中获胜。

  2.正确对待挫折人们在求职择业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切不可因此而自卑。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对人生总保持着自信心,如丧失了自信心,就失去了开拓新生活的勇气。顺境中有自信心不足为奇。逆境中更需要自信心的支持。女大学生求职择业比男大学生挫折更多,这是现在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从某种意义上说,女生择业难,并不是社会对女生的需求量小。女生们要顺利地择业,从根本上说,在于发现自身的优势,并以其优势去参加竞争。

  三、职业能力不足,知识结构相对单一大学生在就业时表现出的职业能力不足主要反映在知识结构不健全、专业知识不系统、不扎实、综合技能水*不高(尤其是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低)、缺乏一专多能的水*等方面。具体表现在:

  (1)没有很好地自我认知,缺乏对自我客观、系统、科学的认识,常出现高估自己能力的现象。

  (2)在选择就业单位的过程中,明显表现出被动和随意性,缺乏科学性和主动性。

  (3)获得职业信息的能力和职业目标的筛选能力还不强,虚荣心和侥幸心理往往使他们改变原有的目标而采取不切实际的从众行为。随着社会就业竞争压力的日益加剧,就业的“门槛”越来越高,“知识不够用”和“能力不足”已经成为导致大学生工作不适应的主要因素。面对这种形势,大学生应充分认识知识结构在求职择业中的作用,根据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发展自己,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以增加自己在就业时的筹码。

  四、应聘前对公司了解不够大多数大学生并不了解自己想要进入的公司发展前景、用人制度、企业文化、人际关系等等,有一部分学生对以后自己即将在一个什么样的*台上迈出人生第一步只有模糊的概念,甚至根本没有目标。是否了解企业,是目前大学生求职的障碍,即便找到了工作,也会有一个不短的适应企业的过程。企业需要有价值的人,一些企业人事经理表示,现在企业评价大学生已经不完全看重学校和专业,关注的焦点是个人的能力和素质,是否能为企业做出成绩,带来价值。

  五、大学生就业后流失率过高大学生稳定性、忠诚度和职业化程度不高,成为部分企业拒绝大学毕业生的理由。当竞争越来越激烈,当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先就业后择业”就成了社会和媒体广泛宣扬的理念,而随之形成的毕业生忠诚度问题也浮出了水面。麦当劳的代表说,他们接收的大学毕业生都必须经过基层锻炼,在实*期都要安排最难的活给他干,如先到前厅去端盘子、刷厕所等;但往往是,实*三天后就有人因为吃不了苦而被淘汰,淘汰率高达50%。一些企业表示,每年真正招收的应届毕业生人数只占计划招工的1/5。企业接收大学生后一两年内流失率在30%以上的达到被调查企业总数的半数以上。对此,一些高校大学生表示就业必须吃苦只是用人单位提出的苛刻条件,一些用人单位为了节约成本脱离毕业生所学本质,也是导致大学生另谋职业的原因之一。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14

  院系:马克思主义学院

  姓名:王宣

  学号:

  班级:

  前言

  *年来,用人单位所招职工几乎都为大学毕业生。在这个大学生多如牛毛的社会,大学生已经不能领时代潮流,将大学生视为天之骄子的时代早已过去。许多大学生正为找工作而烦恼。这就是说,大学生难找到工作,而大学以下学历的便难上加难。这就是在告诉我们,大学生要有忧患意识。

  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社会“精英岗位”依然存在,但大学生选择它的机会成本大大提高了,除了少数精英人才外,大部分毕业生将会“大众化就业”,接受“大众化岗位”的选择。伴随着我国高校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以及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由国家统包分配向毕业生自主择业转变,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了不争的事实。而且,自美国次贷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各地的经济都出现了一定的衰退现象,各用人单位在人才招聘方面都有所减少。在这样的形势下,如何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就成为了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以来就是社会上关注的焦点问题,面对当前大学生就业日益困难的形势,在校的大学生又是抱有什么样的就业期望呢:是否对就业情况有个充分的认识;是

  否具有忧患意识;是否能够懂得未雨绸缪?

  一、调查目的: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大学生就业模式从“国家包分配”到“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转变以及就业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大学生的价值观和就业价值取向也不断发生变化,呈现出一些新特点。调查研究新时期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把握其变化趋势,及时掌握相关信息,可以为大学生就业与就业政策的实施及教育实践提供重要的参数,对解决大学生就业中的实际问题、针对性地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加强对大学生价值观和就业观的教育引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了解我校毕业生的就业期望,自身素质的评价,学校就业指导,对就业形势的看法,旨在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影响;通过对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的调查,更好地调节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供需关系;为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作一个新的描述;帮助大学生尽快认识自我,学校为学生提供就业引导,使学生能谋取理想职业。为同学们在今后的求职就业过程中提供参考。

  二、调查对象:各校本、专科应届毕业生

  三、调查时间:1月8号至2月7号

  四、调查内容:

  方法: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设计问卷内容时兼顾了毕业生的学*成绩、男女生比例、专业人数、综合素质状况等,调查的覆盖面较广,有效问卷回收率较高,各类学生所占的比例接*现实的比例,取样合理,具有较好的代表性,调查的结果可信度较高。

  调查问卷设计

  1.性别A、男B、女

  2.你对自己今后的就业状况持怎样的的态度?

  A很乐观B有难度,但能克服

  C.很悲观,不知如何是好D其他

  3在求职中最困扰你的因素是什么(最多可选择3项)

  A学校就业指导不够B信息量少

  C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D能力不足

  E优势难以发挥F求职方法技巧欠缺G对社会缺乏了解

  H对企业招聘流程和基本要求缺乏了解J其他

  4.请问择业前您考虑的首要因素是什么?(单选)

  A经济收入B个人发展机会

  C.专业知识的应用D生活环境

  E工作的稳定性F.其他

  5.请问您的择业观念是什么?(单选)

  A.先就业,后择业B先择业后就业

  C不就业,继续深造D自主创业

  6.您就业会优先选择的是(单选)

  A出生本地B东部经济发达地区

  C西部经济发展地区D其他

  7.你对试用期内的工资要求是每月:(单选)

  A 1000元以下B 1000元—20xx元

  C 20xx元—3000元D 3000元—4000元E 4000元以上

  8.你已有较明确的就业方向与目标吗?(单选)A有B没有

  9.你确定工作单位时下列因素中你最重视哪三项?(按照重视程度依次排列)

  A地理位置(所在地区经济状况等)B单位性质(国企事业、三资、民营等)

  C社会地位(知名度、权力、规模等)D社会意义

  E薪金福利F行业发展空间G个人发展空间

  H专业对口I符合个人性格、兴趣爱好G利于解决大城市户口K其他

  10.当你选择工作时,你最想进入的行业是(最多选三项)

  A IT与通讯业B金融、证券、保险业

  C商贸业D电力、石化等能源业E新闻出版业

  F房地产业G医药食品业H旅游交通民航业

  I制造业J**机关K其它

  11.您青睐选择哪些性质就业单位(可选一项或两项)

  A民营企业B国营企业C外资企业

  D私营企业E合资企业F**机关

  G自主创业 H其他

  12.找工作时你怎样看待专业和工作性质的问题?(单选)

  A一定要找与专业对口的工作B可以与专业有关联性的工作,不一定对口C专业与工作性质无关,先找一份工作再说D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行业

  五、调查分析

  基本情况:

  调查数据表明,毕业生是就业压力加大的一年。*三年来,我校有83%以上的毕业生把“兼顾国家需要和个人发展”和“有利于个人的发展”以及“千方百计实现自我,自我选择”作为自己的择业标准,反映了大学生在择业标准的评价上,仍然十分看重个人的发展,特别是“以自我中心”作为择业标准的毕业生由的3.9%上升到的7.6%。但同时,也发现了另外一个值得肯定的现象,即以“服从国家和社会需要”为择业标准的毕业生人数呈上升趋势,的人数比例为13.6%,分别比20xx和上升了4.8个百分点和4.6个百分点。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相当比例的大学生接受了收费教育和以市场为导向的自主择业观念,以“个人发展观”作为自己的择业标准,这既反映了大学生在择业中的务实心态,也表明大学生择业观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个人价值取向仍有回升的趋势,因而加强对大学生的择业观教育,引导毕业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是社会、高校和家庭面临的重要问题。

  存在问题:

  1.调查渠道不畅(据调查,反映最多的问题就是对就业的信息不了解或了解很

  少。他们呼吁学校、**人事和教育主管部门对联系企业和用人单位,多提供就业信息。另外,信息网站缺乏全面、具体的信息,很多就业信息迟缓,影响毕业生就业。)

  2.实践与理论缺乏紧密联系(大学生毕业生反应,现在很多企业单位都要求大

  学毕业生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有动手的能力。但是,现在的一些高等院校,注重了知识的学*,忽视了实际工作技能的锻炼和提高。)

  3.就业观有待改变(在被调查的大学毕业生中,仍有部分毕业生的就业观念陈

  旧,期望值过高,不是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而是凭空想象,一步到位,理想化。再就是攀比、讲条件,从而出现就业难。)

  六、调查结果

  1.大学生就业的现状:

  自高校开始扩大招生规模以来,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日趋下降,而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更是让就业形势变的更加不容乐观。

  2.毕业生人数在不断增加:

  *年来,随着高校连年扩招,每年毕业生人数也连年增长,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下降,就业问题比较突出。据教育部统计,毕业生将超过630万人,预计今后三年内还将以每年50万的速度增长,整体就业人数不断增加。

  3.毕业生向大中城市流动趋势加强流向:

  伴随我国沿海等周边城市的快速发展,发达城市以及较发达城市和一些发展相对缓慢的乡镇之间的生活水*差距不断加大。在高薪、高待遇、高福利等的吸引下,大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也在跟随经济发展方向,选择在大中城市寻求发展空间,逐渐形成了向大中城市流动的洪流。造成了人才集中超过了有限的就业市场的需求。

  4.毕业生的期望值居高不下:

  伴随着精英教育的普及,大学生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高校毕业生对就业的期望值也就一直居高不下。调查显示,大学生的理想起薪集中约有15%的人定位于4000元以上,而仅有不足3%的人选择1500元以下。而大部分的企业全部选择1500-2500元。部分大学生就业期望值依然居高不下,过高的期望值不可避免地让他们失了大量的就业良机。

  2.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从毕业生主体自身来讲:

  当前大学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严重的一步到位的想法,认为到国有企事业单位、**机关、公立学校、大公司企业是就业,而到中小企业、私营机构只是打工,因此,许多大学生在毕业之后宁可在家待业也不愿意到一些中小企业去就业,更谈不上到边远地区工作。而且,有些大学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更多的期望的找到一份轻松高薪的工作,既不愿从事高付出的工作,又想获得高收入;既想获得高薪工作,又对自身能力了解不足。而社会现实往往与毕业生的想法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进而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从毕业院校来讲:

  首先,自我国第一批扩招大学生走向社会以来,我国社会的人才需求量逐步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庞大的毕业生队伍走向就业市场。伴随着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各地区的经济开始衰退,社会已经不可能提供如此众多的就业岗位。从而导致了当前大学生就业的压力骤然加大,就业难现象凸显。其次,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是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而我国高校所培养的人才多在综合能力上有所欠缺,专业技能也不够强,很难把所学的专业知识熟练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在社会上也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另外,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已经受到了普遍的重视和关注,许多高校积极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我国就业指导工作起步较晚,目前有些高校还停留在传达政策、整理信息、组织“双选”会的粗线条阶段,就业指导工作远远适应不了就业形势变化和就业制度改革的需要。

  从社会用人单位来讲:

  随着经济的发展及结构调整,企业进入了较为稳定的发展阶段,企业的'用人也处于成熟稳定期,吸纳的人才有限,而国家大力发展的新型产业主要以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为主,所需要的是高精专人才,而大多数毕业生主要是应用型人才。在当前经济危机的情况下,主要以接纳毕业生为主的中小企业大量破产,而生存下来的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不断地减员,进而造成了就业困难。 。

  七、总结及建议

  建议:

  1.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包括素质与能力。

  当代大学生必须有把自己事业与国家进步、社会的发展及人类的文明融为一体的品格,崇尚***,坚持真理,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要争取知识广博,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创新精神,随机性、灵活性的思维方式,做到因人、因时、因事而异。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面临更加激烈社会竞争,能视变化为机遇,视困难为坦途,有顽强的自制力,定的信念,及对生活充满期望,充满热情。同时,要有良好身体素质,健康欠佳会减弱人才的决策能力,因为如果要达到目标需要体力与耐力,一个人就可能因体力不支而放弃。除素质外,还需要注重能力的培养,能力是一个人素质的外在表现,是在社会中直接产生作用的那部分内容,当前社会大学生必须尽可能培养自己,处理信息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系统看待事物的能力、处理好人与资源的能力、运用技术的能力等。

  2.加强社会实践。大学生可利用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

  3.正确就业定位。当前大学生求职择业应当面对现实,根据市场实际状况更新观念,转换思路,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工作,而不应过分关注工资水*及地理位置等,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最终实现人生价值。

  4.调研就业形势,合理进行就业指导。由于当前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相关职能部门、高校就业办公室等应不断深入调查当今的就业形势与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有针对性的对广大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使得大学毕业生能够及时的完善知识储备,调整就业心态,获得就业信息,加快并改善大学生就业。

  5.借助各种渠道,把握就业机会。当前大学生可利于人才交流会、网络资源等途径,寻找合适就业岗位,主动大胆把自己真实才干推销出去,珍惜和抓住来之不易的就业机会。第五,先就业后择业。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不得已时,大学生应转变就业观——先就业后择业,求职择业不可再像过去那样追求一步到位,如果斤斤计较眼前的职业岗位是否理想,那就会失去许多起步的机会,可以在先就业过程中积累工作经验,使自我价值得到较大的提升,为以后找到理想的工作奠定基础。

  6.切实了解用人需求,不断增强毕业生综合能力如何更好的利用仅有的不到四年的时间来完善自我直接影响了大四的就业形势。因此,大学生应该利用一切可能的途径来关注了解用人单位需要怎样的大学毕业生。针对用人单位的需求,大学生应充分利用大学四年去学*相关知识,考取相关等级证书,进而在就业招聘中占据优势,获得一份好工作。

  7.加大就业扶持力度,创新就业招聘形式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的传递越来越快捷,人才市场与高等院校联合举办招聘会一种模式也逐渐跟不上毕业生就业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在此基础上做出创新,使用人单位和高校毕业生更*距离的接触,通过形势研讨会、专场招聘会、专家报告会、师生座谈会、心理咨询会等一系列措施来拓展就业领域。

  总结: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关乎社会发展,这个问题取决和依赖于经济的发展和大学生自身的素质,大学生的就业对于自身讲是其生存的保障,但同时也是其社会价值的体现;对于国家来说是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发展的前提和关键。因此,国家方面要多提出相应的对策,大学生自身方面要认真学*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成为社会所需的人才,这样才能维护社会的和谐。但大学生择业最重要的是从自身的实际,灵活选择,表现出最强的自己!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15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20xx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卷全球,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下,高速发展的中国并不能独善其身,在一些地区、一些领域,经济危机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经济危机下,很多公司开始裁员,招聘需求大幅减少,这使得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压力非常巨大,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问题异常突出。*期,科学院发布的20xx年《经济蓝皮书》指出:预计到20xx年底,将有100万名大学生不能就业,20xx年还将有592万名大学生毕业面临找工作,大学生就业问题非常严峻。

  二、20xx年与20xx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559万人,比xx年年增加50万人。然而,20xx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困难日趋显现,20xx年毕业的611万大学生就业形势面临着更加严峻挑战。在全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依然面临比较严峻的就业形势。

  (一)、0809年的就业率对比分析:

  20xx年就业蓝皮书指出,20xx年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率有所下降,而职高院校学生就业率与往年持*。统计研究数据表明,20xx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6%,比起xx年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下降了2个百分点;20xx届211院校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为89%(非失业率90%),非211本科院校为87%、高职高专为84%;而xx年届半年后就业率211院校为93%(非失业率94%)、非211本科院校为90%、高职高专院校为84%。其中,20xx届大学毕业生约三分之一的就业是在毕业后半年内完成的。

  按教育部公布的数据,中国20xx届高校毕业生总数为559万,其中大学毕业生总数约为529万(本、专),按本研究得出的比例推算,20xx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就在国内外读研究生的人数21.43万,毕业半年后的就业人数达到约434万人。在毕业半年后的73.56万的失业大学毕业生中(包括有了工作又失去的),有51.59万人还在继续寻找工作,有5.46万人无业但正在复*考研和准备留学,另有16.51万无工作无学业没有求职和求学行为者。

  (二)、20xx届毕业生就业地点分析:

  20xx届毕业生就业量的前10位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天津、成都、南京、济南、苏州;

  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量的前10位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苏州、杭州、成都、郑州、青岛。

  (三)、20xx届毕业生就业率和ZUI差的专业分析:

  (四)、20xx年就业率和ZUI差的专业分析:

  20xx年从本科专业大类来看,就业率的依次是工学、管理学、经济学,但工学在毕业半年后*均月收入上低于经济学专业大类。

  从专业中类来看,地矿类专业独居榜首,工科类专业就业率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就业率前十的专业中类中,有8个为理工类专业。专业小类的就业率排名更是明显化了这一倾向,高职高专专业也呈现出理工类专业就业率较高的趋势。

  20xx年ZUI难就业的专业计算机科学据首“20xx年度大学就业能力排行榜”的调查显示,中国应届大学生ZUI难就业的十个专业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法学、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汉语言文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令人尴尬的是,这十个专业也是我国考生报考ZUI热门的专业。

  这项研究对20万名毕业半年后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635个本科专业中,ZUI热门的10个专业半年后的失业人数达到6.67万人,占本科毕业生总失业人数的*三分之一。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英语3个专业毕业半年后的失业人数过万。在应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失业人数ZUI多的10个本科专业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等人们心目中的热门专业占了9个。

  三、20xx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一)大学生就业形势预测

  再者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科研所联合浙江大学就业与服务指导中心,对20xx年高校就业趋势也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是:20xx年我国总劳动力富余,但专业技术人才缺口大。

  根据劳动社会保障部科研所的数据显示:我国在“十一五”期间计划年均新增劳动力需求总量为1800万,但“十一五”期间每年新增劳动力供给为xx万,每年将出现200万富余劳动力。根据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xx中国人才报告》预计,到20xx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供应总量为4000万,而需求总量为6000万。以上两项数据表明:我国劳动力总体有富余,但专业技术人才仍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专业人才需求具体表现在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上。

  第一产业缺口218万人

  根据***颁布的《农业科技发展纲要(xx-20xx)》数据显示,我国共有涉农院校43所,在校学生大约为9万,教学和科研人员为3.5万人,130万大中专毕业生中已有80万离开了农业。预计到20xx年,第一产业人才缺口将达到218万人。

  第二产业缺口1220万人

  我国大学生中38%为工科类学生,但是毕业生人数还是不够,振兴我国工业还需大量的.工程师,主要集中在it、微电子、汽车、环保、系统集成、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开发、条码技术、铁路高速客运技术等领域。预计到20xx年,人才缺口数字巨大,将达1220万人。

  第三产业人才缺口325万人

  该产业将是扩大就业岗位ZUI多的部门。一些高端涉外人才需求很大,比如涉外会计、涉外律师、涉外金融服务、同声传译、电子商务、数字媒体、物流、精算和心理咨询等行业,都需要大量人才。预计到20xx年,人才缺口预计在325万人。

  由此可见,我国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还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大学生“就业难”仅仅为一种表象。原因有两点:第一,作为一名大学生是否学有所成,知识和能力结构能否达到企业用人标准,这值得思考;其次,个人就业意愿和社会意愿存在很大差异。

  (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当前的就业情况分析

  据统计,我国登记在册的电子商务企业已达到1000多万家,其中大中型企业就有10万多家,初步估计,未来我国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每年约20万人,而我国目前包括高校和各类培训机构每年输出的人才数量不到10万人。*年来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仅为20%,而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鉴约率是47%,可见,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远远低于全国大学生就业*均水*,这种状况不容乐观。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高校在电子商务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方面还存在欠缺,在这种情形下培养出的学生很难符合社会对高层次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标准。主要面临的问题有:

  第一、课程开设不合理,现阶段我国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大多是由经济与计算机专业方向的人才组成的。专业课程设置方面是经济与计算机专业知识的一个简单堆积。

  第二、学生的实*大都在虚拟的环境中操作,根本不能切实感受现实中电子商务的应用。毕竟,现实与虚拟还是两个世界。

  第三、岗位群不明确,学生不知道自己今后的就业方向,更不知道毕业以后应该具备什么能力和证书,才能让自己更有就业竞争力。

  (三)就业岗位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能力要求

  第一层,电子商务建立在网络硬件层的基础上。在这一层次需要了解一般计算机、服务器、交换器、路由器及其它网络设备的功能,知道有关企业网络产品的性能.

  第二层,电子商务实施的软件*台。在这一层次涉及服务器端操作系统,数据库、安全、电子商务系统的选择,安装、调试和维护。

  第三层,电子商务应用层。在这一层次,涉及商业逻辑,网站产品的设计、开发,或网络应用程序的开发。网页设计和图像处理方面的技能,或网络应用程序的开发。

  第四层,电子商务运营,管理层,在这一层次,涉及各类商务支持人员,如客户服务,市场、贸易、物流和销售等诸多方面。

  作为20xx届的毕业生,特别是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就业形势还是非常 严峻。我们需加强自身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挑战!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菁选(扩展6)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菁选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报告与我们愈发关系密切,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一起来参考报告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1

  每年七月大批的应届毕业生走出学校大门,挤上就业的独木桥。20xx年的高校毕业生达413万人,比20xx年增加75万人,按70%的初次就业率计算,年内有124万人无法实现当期就业。而在20xx年,高校毕业生达到了495万人。

  20xx年12月15日至12月28日前程无忧薪酬调查部针对应届毕业生就业相关问题从企业HR和个人两方面进行了一次专项调查。本次调查共回收3528份个人问卷及225份企业问卷。参与调查的个人中,58%为工作经验小于2年的新人,21%为20xx届毕业生。

  225家企业中有61%是外商独资企业,其次民营企业也比较多占到23%。个人反馈方面,同样来自外商独资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比较多,但是比重相当,各占了39%。具体分布数据见。

  进一步分析参与调查的个人信息,参与者学历分布如图2。

  调查发现一,制造行业给应届毕业生的机会较多,国企和外商独资企业乐于栽培新人。

  多年的高校扩招,让我国的高等教育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但是这些源源不断输出的应届毕业生“缺乏实践经验”“心高气傲”,不是企业“拿过来就能用”的现**才。因此大部分企业中,应届毕业生占所有员工的比重是很少的,具体比例分布如图3。

  对企业样本进行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制造行业(包括加工制造、汽车、消费品、化工/能源/矿产、出版/印刷等)是录用应届毕业生比例较高的。在不到40家应届毕业生比例超过20%的企业中,有22家属于制造行业。就企业性质来看,国有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比较乐于“栽培”新人,占到了这些高应届生比例企业中的74%,高于样本总体分布水*。

  为什么企业不愿意更多聘用应届毕业呢?以下为HR们录用应届毕业生时的主要顾虑。其中“培训时间长”是HR们决定少录用应届毕业生的最主要因素(图4)。

  调查发现二,应届毕业生找工作,互联网是最好的渠道。

  机会不多,合适的招聘、应聘途径是关键。调查显示,企业HR和应届毕业生都偏爱互联网招聘(网络招聘),其次是针对性的校园招聘。而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熟人介绍(企业内部推荐)则是机会少但成功率高的一种方式(图5)。

  调查发现三,双向选择:毕业生要“专业对口”,HR重“个人能力”。

  从学校出来,应届毕业生们大多(65%)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但是却有着清晰的挑选第一家公司的标准。针对我们列出的6个主要考虑因素,应届毕业生们做出了如下选择(图6):

  “专业对口”是被选到最多的条件,其次“职业发展空间”、“薪资福利水*”和“企业知名度”也是应届毕业生们比较看重的。“行业”和“企业发展潜力”则较少被考虑的因素。但是,当被问及“你第一份工作的内容与你毕业前期望的一致吗?”,大部分人都回答“差别很大”,选择“一致”的比例仅占7%。

  专业真的那么重要吗?!“我们更看重的是学*的能力,而不是专业。大部分的书本知识与实际操作是有距离的。我们希望所有的员工都有主动学*、时时学*的态度和能力,这样的人才能胜任更具挑战性的工作!”一位电子技术行业的HR经理在接受电话访谈时如此说。“学*能力”正是越来越被企业所看重的“个人能力”中的重要部分,另外还有“适应能力”、“执行能力”、“沟通能力”、“领悟能力”等等。正如我们的调查结果所示,*一半(49%)的HR认为“个人能力”是他们在招聘应届毕业生时最关注的因素(图7)。

  在这一调查反馈中,最令我们吃惊的是——选择“毕业学校”的HR如此之少。探究其原因,发现很多的HR吃过“招名校”的亏,他们往往抱怨名校的学生“自视过高”“容易跳槽”。他们也表示在2、3年的培养后个人能力优秀但是出处**的员工显得“更踏实”“更肯干”。

  调查发现四,应届毕业生“心浮气躁”,离职率高。

  “离职率高”也是HR在招聘应届毕业生时比较大的顾虑。“培养这些孩子需要我们投入很长的时间、很多的精力。可是现在的年轻人大多缺乏远见,在1、2年中没有被提拔就改投门户了。”参与调查的HR按照“年毕业生离职人数÷年录用毕业生人数×100%”计算了自己企业的应届毕业生流失率。该数值小于5%的企业不到一半,27%的企业应届毕业生流失率大于20%,超过30%的达到18%。

  再来看看应届毕业生给我们的信息——56%的反馈问卷者在第一家公司工作时间不超过12个月,而在第一家公司工作超过3年的仅占8%的比例。进一步了解他们选择离开第一家公司的原因,“没有个人发展机会”和“薪资水*低”是促使他们重新找工作的最重要的2个原因(图8)。

  听到这样的声音,HR不妨反思一下,是否我们给与这些年轻人的关注还不够?或者应该更多了解一些他们的发展需求,尽量创造机会。

  调查发现五,应届毕业生薪资,由学历决定。

  由于应届毕业生的实践经验比较缺乏,且发展潜力差异巨大。企业在给毕业生定薪时,学历仍然是一个常规的决定因素。表1为参与调查企业提供的各学历水*应届毕业生主要薪资段分布。单位:人民币,千元。薪资段包含起始值。

  由上表我们不难看出,企业为不同的学历应届毕业生支付的薪资是存在明显差异的。可见同学们在学校里多花的时间企业也给与了认可。当然,不同学历的毕业生对薪资的期望也有着明显差异。

  应届毕业生的期望薪资无论学历均高于他们获得的实际薪资,如图9所示。而期望与实际落差最大的是大专学历(42%)和硕士学历(22%)。

  调查发现六,大部分应届毕业生可在一年后获得加薪。

  万事开头难,学生们最终不得不接受现实的薪资条件。不过,调查显示,几乎所有企业(本次调查反馈的比例为100%)会在一年后给应届毕业生加薪,加薪幅度超过10%的比例高达61%,更有21%的企业加薪幅度在50%以上。*3成的企业为应届毕业生提供特别的加薪策略。从个人方面反馈的比例来看,也有4成的受访者一年后的加薪幅度超过10%,其中15%的人获得了超过50%的加薪。

  一年的时间,足以让一个学生气十足的应届毕业生熟悉本职工作、了解职场规则,足以让部门主管和人力资源管理者看出他的自身能力和潜质。那些努力工作、踏踏实实的新人自然会用自己的良好表现赢得一致赞赏,企业也一定会慷慨加薪保留住日后的骨干力量。一年的时间,对一个人的职业生涯来说实在短暂,但是这一年对一个职场新人来讲却尤其重要,很多工作*惯、解决问题的方式都是在这一年中学到并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在这里,我们要请那些沉不住气的年轻人们不要那么轻易地就因为薪资不能满足自己的期望就决定跳槽,而是去认真想一想,第一份工作能带给自己什么收获。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调研背景:虽然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大的问题一直存在,但只有今年,这个问题成为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的确,全球金融风暴的愈演愈烈已经是超过半数的企业蒙受损失,毕业生就业的形势更加不容乐观。为了更好的帮助我校学生解决以后的就业问题,现对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调研思路:参考已有的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 ,我们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院应届毕业生进行分析: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见第2、19、14、25题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见第5题

  3》与是否专业对口,见第7题

  4》地域意愿,见第10、11题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见第16、17、20题

  2、毕业生对就业信息的获取(包括获取方式和程度两方面),见第8、9题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见第3、6题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见第4、15题

  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含要求学校校,见第21、22题;要求自己,见第23、24、26、12、13题)

  通过对以上五大方面共25道问题的调查,我们希望分析出我院毕业生对就业的选择、认知的程度以及作为院方应当做什么样的工作来帮助毕业生应对就业问题。

  调查分析:

  一、热能专业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毕业生未来选择的大体方向是考研、就业两个,共占72%,其中选择就业的占51%。特别注意到有9%的同学选择了自主创业,11%的同学选择出国留学。对于选择考研的理由,多数人是因为研究生毕业能获得更高的收入、学术深造。择业观念方面,82%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一步到位,很少有人选择考研。25题中,15%的同学坚决不接受最差的机会。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有13%的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其余都没有明确的目标,甚至没有考虑过。

  3》与是否专业对口方面:逾八成的同学以找到工作为第一目标,对于专业对口性不很关心。

  4》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学们的首选,其余依次为东部沿海、生源地,有11%的同学没有固定意向。对于地域的选择,同学们的首选标准是工作待遇和发展机会要大。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性质方面,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是同学们的首选,其他选择比较*均,没有人选择自主创业。对于首份工资75%同学选择1500--3000,没有人选择800--1000。

  2、信息获取方面:就信息获取的程度,对于我校就业政策很了解的人占15%,不关心的占5%;就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选择并且方式很多样,其中通过学校就业网站和网上信息获取信息的人最多,各占17%,其它方式如辅导员老师通知、、学校就业网站、就业市场招聘广告等都有人选择,但人数不多,*均在10%左右。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有21%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实力找到工作。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有52%的同学没有签约任何单位,只有6%。

  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对学校,25%的同学需要职业生涯规划辅导,30%的同学需要区域与行业发展形势报告,只有28%的同学需要就业常识和应聘技巧或求职心理辅导,有37%的同学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意义不大;对自己,不同的同学认为自己欠缺的素质不同,分布很*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质是交流表达能力、改革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对于想要自主创业的同学,四成认为需要资金36%认为需要能力和经验。大多同学讲毕业生就业不顺利的原因归为就业人数太多、金融风暴、实践经验少。

  二、环境专业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有七成同学选择就业,择业观念方面,69%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没有人愿意一步到位,虽然很少有人选择考研,但很多考研的同学渴望更好的教育环境。25题中,八成的同学可以接受最差的机会。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有21%的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

  3》与是否专业对口方面:选择各个方面的同学人数很*均。

  4》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学们的首选,高达61%,其余依次为东部沿海、广州深圳,没有人愿意回到生源地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工作报告。对于地域的选择,同学们的首选标准是更好的学*机会,其次则是岗位多元化和工作待遇。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性质方面,国有企业、民样大型企业是同学们的首选,其次是外企,**部门、民营单位不被同学们看好。对于首份工资六成同学选择1500--XX,没有人选择800--1000。

  2、信息(低碳生活绿色环保调查报告)获取方面:就信息获取的程度,对于我校就业政策很了解的人占17%,不关心的占11%,了解比较少的共有74%;就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选择并且方式很多样,其中通过网上相关信息获取信息的人最多,占19%,其它方式如辅导员老师通知、学校就业网站、学员就业网站等都有人选择,但人数不多,*均在15%左右。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72%的同学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而且只有14%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实力找到工作。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有81%的同学没有任何签约单位

  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对学校,五成的同学需要区域与行业发展形势报告,有32%的同学需要就业常识和应聘技巧或求职心理辅导,因而有49%的同学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意义不大;对自己,不同的同学认为自己欠缺的素质不同,分布很*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质是信息收集、汇总、分析、处理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自我学*提高能力。对于想要自主创业的同学,五成认为需要资金五成认为需要能力和经验。大多同学讲毕业生就业不顺利的原因归为在校参加技术锻炼机会少、没有适合自己的岗位、实践经验少。

  三、建环专业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毕业生未来选择的大体方向是考研、就业两个,共占78%,其中选择就业的要略高一些。特别注意到有10%的同学选择了自主创业。共有43人选择考研,对于选择考研的理由,多数人是因为缓解就业压力、学术深造。择业观念方面,83%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一步到位,很少有人选择考研。25题中,九成的同学可以接受最差的机会。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只有4%的'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其余都没有明确的目标,甚至没有考虑过。

  3》与是否专业对口方面:逾六成的同学以找到工作为第一目标,对于专业对口性不很关心。

  4》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学们的首选,其余依次为东部沿海、生源地,有16%的同学没有固定意向。对于地域的选择,同学们的首选标准是岗位的多元化和发展机会要大,其次则是工作待遇和国际化水*。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性质方面,国有企业、民样大型企业是同学们的首选,其次是**部门,外企、事业单位不被同学们看好,值得一提的是有 11%的同学愿意选择自主创业。对于首份工资五成同学选择1000--XX,极少数选择800--1000或XX--30000

  3、信息获取方面:就信息获取的程度,对于我校就业政策很了解的人占27%,不关心的占9%,了解比较少的共有65%;就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选择并且方式很多样,其中通过学院张贴通知公告获取信息的人最多,占24%,其它方式如辅导员老师通知、、学校就业网站、就业市场招聘广告等都有人选择,但人数不多,*均在10%左右。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62%的同学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而且只有13%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实力找到工作。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有76%的同学已经签约了3个以上的单位

  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对学校,四成的同学需要职业生涯规划辅导,16%的同学需要区域与行业发展形势报告,只有16%的同学需要就业常识和应聘技巧或求职心理辅导,因而有37%的同学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意义不大;对自己,不同的同学认为自己欠缺的素质不同,分布很*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质是沟通协调能力和自我学*提高能力。对于想要自主创业的同学,五成认为需要资金五成认为需要能力和经验。大多同学讲毕业生就业不顺利的原因归为就业人数太多、金融风暴、实践经验少。

  调研结论:

  一、纵向比较

  对于热能专业,目前仍有过半的同学没有签约就业,有的选择出国留学或考研。除了金融风暴对于产业的影响,大学阶段没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招聘信息、区域产业发展信息流通不畅也是主要原因,同学们在学校训练的数据处理能力、获得的专业职业证书并不如交流沟通能力、信息搜集处理能力重要,特别是同学们并没有在大学期间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对于环境专业,与以往相同八成的同学没有就业,其中多数选择考研,另外多数同学认为自己欠缺数据出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素质较低。对于建环专业就业,同学们的就业率突破七成,但仍认为学校的就业信息支持比较匮乏

  二、横向比较

  1、比较实际就业情况,建环专业的同学就业率最高,其次为热能和环境,其中环境专业的同学考研人数最多。2、在大学期间,有自己职业规划的同学不足三成,其中环境专业最高为21%,其余同学对于未来没有明确的认知。3、面临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同学们的普遍认识实现就业后择业,能够接受工资待遇较低的工作,专业是否对口已不再成为同学们择业的首要标准,国有企业依然是同学们的首选。4、归纳同学们的经验教训,学校的信息支持、在校期间职业规划教育的普及、自学能力的培养是首先需要重视的方面。

  综上所述,作为学校应当在职业规划教育、自主学*教育、实*实践教育以及信息支持方面加强工作;作为同学自己,应当为自己的未来早作准备,认清当前的外部环境,明确自己的目标,找到理想与现实的交汇点,通过提高自己的各项素质来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有利的位置。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2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20xx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卷全球,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下,高速发展的中国并不能独善其身,在一些地区、一些领域,经济危机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经济危机下,很多公司开始裁员,招聘需求大幅减少,这使得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压力异常巨大,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问题异常突出。*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xx年《经济蓝皮书》指出:预计到20xx年底,将有100万名大学生不能就业,20xx年还将有592万名大学生毕业面临找工作,大学生就业问题非常严峻。

  二、20xx年与20xx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559万人,比XX年年增加50万人。然而,20xx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困难日趋显现,20xx年毕业的611万大学生就业形势面临着更加严峻挑战。在全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依然面临比较严峻的就业形势。

  (一)、08 09年的就业率对比分析:

  20xx年就业蓝皮书指出,20xx年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率有所下降,而职高院校学生就业率与往年持*。统计研究数据表明,20xx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6%,比起XX年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下降了2个百分点;20xx届211院校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为89%(非失业率90%),非211本科院校为87%、高职高专为84%;而XX年届半年后就业率211院校为93%(非失业率94%)、非211本科院校为90%、高职高专院校为84%。其中,20xx届大学毕业生约三分之一的就业是在毕业后半年内完成的。

  按教育部公布的数据,中国20xx届高校毕业生总数为559万,其中大学毕业生总数约为529万(本、专),按本研究得出的比例推算,20xx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就在国内外读研究生的人数21.43万,毕业半年后的就业人数达到约434万人。在毕业半年后的73.56万的失业大学毕业生中(包括有了工作又失去的),有51.59万人还在继续寻找工作,有5.46万人无业但正在复*考研和准备留学,另有16.51万无工作无学业没有求职和求学行为者。

  (二)、20xx届毕业生就业地点分析:

  20xx届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天津、成都、南京、济南、苏州;

  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苏州、杭州、成都、郑州、青岛。

  (三)、 20xx届毕业生就业率最高和最差的专业分析:

  (四)、20xx年就业率最高和最差的专业分析:

  20xx年从本科专业大类来看,就业率最高的依次是工学、管理学、经济学,但工学在毕业半年后*均月收入上低于经济学专业大类。

  从专业中类来看,地矿类专业独居榜首,工科类专业就业率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就业率前十的专业中类中,有8个为理工类专业。专业小类的就业率排名更是明显化了这一倾向,高职高专专业也呈现出理工类专业就业率较高的趋势。

  20xx年最难就业的专业计算机科学据首

  “20xx年度大学就业能力排行榜”的调查显示,中国应届大学生最难就业的十个专业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法学、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汉语言文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令人尴尬的是,这十个专业也是我国考生报考最热门的专业。

  这项研究对20万名毕业半年后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635个本科专业中,最热门的10个专业半年后的失业人数达到6.67万人,占本科毕业生总失业人数的*三分之一。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英语3个专业毕业半年后的失业人数过万。在应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失业人数最多的10个本科专业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等人们心目中的热门专业占了9个。

  三、20xx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一)大学生就业形势预测

  再者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科研所联合浙江大学就业与服务指导中心,对20xx年高校就业趋势也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是:20xx年我国总劳动力富余,但专业技术人才缺口大。

  根据劳动社会保障部科研所的数据显示:我国在“十一五”期间计划年均新增劳动力需求总量为1800万,但“十一五”期间每年新增劳动力供给为XX万,每年将出现200万富余劳动力。根据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XX中国人才报告》预计,到20xx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供应总量为4000万,而需求总量为6000万。以上两项数据表明:我国劳动力总体有富余,但专业技术人才仍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专业人才需求具体表现在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上。<

  第一产业缺口218万人

  根据***颁布的《农业科技发展纲要(XX-20xx)》数据显示,我国共有涉农院校43所,在校学生大约为9万,教学和科研人员为3.5万人,130万大中专毕业生中已有80万离开了农业。预计到20xx年,第一产业人才缺口将达到218万人。

  第二产业缺口1220万人

  我国大学生中38%为工科类学生,但是毕业生人数还是不够,振兴我国工业还需大量的工程师,主要集中在it、微电子、汽车、环保、系统集成、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开发、条码技术、铁路高速客运技术等领域。预计到20xx年,人才缺口数字巨大,将达1220万人。

  第三产业人才缺口325万人

  该产业将是扩大就业岗位最多的部门。一些高端涉外人才需求很大,比如涉外会计、涉外律师、涉外金融服务、同声传译、电子商务、数字媒体、物流、精算和心理咨询等行业,都需要大量人才。预计到20xx年,人才缺口预计在325万人。

  由此可见,我国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还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大学生“就业难”仅仅为一种表象。原因有两点:第一,作为一名大学生是否学有所成,知识和能力结构能否达到企业用人标准,这值得思考;其次,个人就业意愿和社会意愿存在很大差异。

  (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当前的就业情况分析

  据统计,我国登记在册的电子商务企业已达到1000多万家,其中大中型企业就有10万多家,初步估计,未来我国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每年约20万人,而我国目前包括高校和各类培训机构每年输出的人才数量不到10万人。*年来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仅为20%,而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鉴约率是47%,可见,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远远低于全国大学生就业*均水*,这种状况不容乐观。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高校在电子商务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方面还存在欠缺,在这种情形下培养出的学生很难符合社会对高层次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标准。主要面临的问题有:

  第一、课程开设不合理,现阶段我国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大多是由经济与计算机专业方向的人才组成的。专业课程设置方面是经济与计算机专业知识的一个简单堆积。

  第二、学生的实*大都在虚拟的环境中操作,根本不能切实感受现实中电子商务的应用。毕竟,现实与虚拟还是两个世界。

  第三、岗位群不明确,学生不知道自己今后的就业方向,更不知道毕业以后应该具备什么能力和证书,才能让自己更有就业竞争力。

  (三)就业岗位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能力要求

  第一层,电子商务建立在网络硬件层的基础上。在这一层次需要了解一般计算机、服务器、交换器、路由器及其它网络设备的功能,知道有关企业网络产品的性能.

  第二层,电子商务实施的软件*台。在这一层次涉及服务器端操作系统,数据库、安全、电子商务系统的选择,安装、调试和维护。

  第三层,电子商务应用层。在这一层次,涉及商业逻辑,网站产品的设计、开发,或网络应用程序的开发。网页设计和图像处理方面的技能,或网络应用程序的开发。

  第四层,电子商务运营,管理层,在这一层次,涉及各类商务支持人员,如客户服务,市场、贸易、物流和销售等诸多方面。

  作为20xx届的毕业生,特别是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就业形势还是非常严峻。我们需加强自身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挑战!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3

  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这个方面和国际经济形式*3年来连遭打击,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针对这一社会现象,我们小组做了一次网上问卷调查,共有548位大学生参与了回答。调查文件采用单项选择、不定项选择和主观题三种方式来回答问题。问题涉及大学生就业期望、就业素质的自我评价、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择业与就业的影响因素等方面,旨在对大学生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的相关问题进行实证研究,为高校就业指导和人才培养提供资料与对策研究依据。

  调查结果呈现出几个问题:

  一、多数学生对于“务实”有新的认识,就业期望趋向现实,主要表现在工作单位、工作区域等方面。

  (1)就业方向:先就业后择业成为第一选择

  大学生在职业取向方面优先考虑的前三项是“先就业后择业”、“先择业后就业”、“继续深造”,它们分别为41.76%、28.57%、27.84%。调查显示,在面得就业压力时,多数学生表现出特有的自信与成熟。

  在此问题的选择中,特别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继续深造”,这选项占27.84%,有过四分之一学生希望继续学*,而且此风*年经久不衰,且越演越烈。究其原因:一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影响和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二是就业竞争激烈,优越的职业需要优秀的高层次人才;三是心理因素,有的大学生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回避即时就业等因素。这一现象值得认真分析研究,其利与弊何在?其利在于缓解就业压力,促进人才素质的提高,改善我国人才结构,增强我国高级人才的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忧虑的是它反映出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欠缺,社会压力的承受力不够,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有相当部分的大学生选择了回避的方式,职业期望趋于“非风险化”。这种现象还可以从学生对就业前景的评价中看出,22.92%的同学对就业前景持有“不容乐观”的评价,这里除了客观实在的因素影响外,更多的是学生的心理素质因素问题。由此可见,高校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心理辅导工作是必要的。

  (2)就业取向:就业地区首选经济发达地区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在选择就业地区时,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占66.54%。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经济发达地区除了有较可观的工作待遇外,经济发达地区与国际接轨更便捷,更能为就业者提供再学*提高的机会,这与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密切相关。二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机会较其他不发达地区的高,且就业岗位多元化,这是吸引学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4

  一、调查目的

  社会需要的人才概念也随着这一发展潮流而产生变化,掌握当今社会真正需要什么类型的大学生,对大学生以后就业大有裨益。并且有利于在校大学生了解最新社会人才动态需求,做好准备。

  二、调查人

  ...等五人

  三、调查对象

  深入农村,城镇,企事业单位,调查走访社会各阶层

  四、调查时间

  20xx年**月**日--20xx年**月**日

  五、调查方法

  通过派发问卷进行调查,发放问卷共50份,收回有效问卷50份。(调查问卷及数据统计详见附录)

  六、调查内容

  通过对乡村、城市、企业及社会各行各业各年龄段人员的问卷调查,了解社会对大学生能力的要求,社会人士对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评价及期待,以及刚毕业已从业大学生给在校大学生的良好建议,对大学生的未来全面发展,成为满足社会市场需求的人才,实现人生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

  七、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中70%的被调察者属于25-45岁年龄段的各个学历层次各个行业的人。从调查中发现,大部分人对大学生关注度还是挺高的。80%的人对大学生未来的发展趋势比较乐观,70%的人认为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得十分努力,20%的人认为困难很大。我们不得而知,大学生的的就业前图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社会人士观念还是比较开放的,90%的人认为名牌大学学生的能力并不比一般大学学生强,。只有保持这种客观的态度,社会、企业才会给大学毕业生一个公*竞争的*台,普通大学的毕业生们才会抛弃那些没有必要的包袱,减轻思想压力,以更加自信的心态在应聘面试的激烈竞争中完整的展示自我。

  调查显示,不同的人对“您认为现在什么专业的大学生更容易就业”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答案,例如:经济类、管理类,机械类、工程类,教育类、语言类,医学类、法学类,其他。这就说明,社会并不偏向任何单独某一类专业,俗话说的好“行行出状元”,只要我们肯虚心好学,脚踏实地的奋斗,都会创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不能老是抱怨自己没选对专业了或者是对所学专业失去兴趣了,其实,无所谓什么专业不专业,只要自己爱学*,不是专业的也能成为自己的专业。

  社会上认为,大学生的最大优势在于“自信,有理想抱负,可塑性强”、“有创新精神,思维活跃”。当代大学生最缺乏的必备精神是“勤俭节约,爱岗敬业”,在“诚实守信、责任奉献”方面也有待提高。让大学生清楚的了解自己的优势和缺点,有利于扬长避短,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严格要求自己,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调查表明,现代社会对大学教育相对满意,当代大学生极少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大学校园不只是从前人们赞美吟诵的“象牙塔”,更是一个锻炼能力、展示才干的舞台。被调查者普遍认为,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任务是“认真掌握专业知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制定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圈子”。大学生不应该在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现代书呆子,而应该接触社会,开阔视野,“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早点涉及。

  当今社会,大学生可以说是遍地开花、随处都是,竞争异常激烈,压力也随之而升。因此大学生切不可狂妄自大,必须及时充电,增加自身的“资本”,提高自己的价值。社会上认为大学生要找到理想的工作,除大学文凭外,“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优干、三好证书”等还是十分必要的。

  调查中,大部分人认为东部沿海发达城市是大学生较为容易就业的地区,因为东部就业岗位多,生活条件优越,可同时也存在劳动力供过于求,竞争更为激烈的弊端。还有不少一部分人认为大学生更应该回到家乡,因为家乡是从小长大的地方,对周围环境颇为了解,生活也更加便利。少部分人认为大学生应该尝试去中西部,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内陆地区慢慢发展起来,就业岗位空缺多,一切基础设施开始逐步建设,大学生如果能克服困难在那边安居乐业,也会过上美满的生活,另一方面,也会为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奉献自己的一点力量,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由此看出,只要大学生身怀真才实干,勇敢拼搏,艰苦奋斗,不只是贪图安逸享乐,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民众普遍认为,大学生择业前不应该首先考虑经济收入、生活环境、工作稳定性,而更应该注重个人发展机会和专业知识的应用,以更加长远的眼光看待自己的事业,不只局限在眼前。社会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社会最应该在政策方面给大学生加大支持力度,其次资金、技术方面也应该迎头赶上。经济危机下,大学后并没有被断了后路,还有很多选择的机会,比如考研、出国留学、考公务员、选调生、自主创业、直接就业等等。社会人士反映,大学生应该从大二就开始涉及就业上岗、人才市场方面的知识,大三时亲身参加社会实践,将学到的理论应用到现实中去,锻炼培养个人职场能力,积累工作经验,适应工作环境,为大四就业提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人们对大学生期望还是蛮大的,都为大学生的未来祝福。

  八、调查结果分析

  据调查,较受用人单位和社会认可青睐的大学生包括以下几点:思想素质较高;有事业心和责任感;有吃苦精神;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外语水*高、懂计算机知识;动手能力强;懂专业、会管理、善交际。而大部分群众对当代大学生的看法是:有真才实干,有专长,高素质,充满活力。待人有礼貌,孝老爱幼。这些优良传统应该具备。大学生是祖国下一代的希望,大学生的发展意味着祖国明天的兴盛。当代大学生活泼向上,青春充满激情,乐观自信,有理想有抱负的精神风貌必须发扬广大。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5

  那么到底中国的大学生教育和就业发生了什么问题,我认为有必要进行客观和较为深入的探讨,在暑假期间我在山东大学以及山东农业大学做了调查。经过调查,我发现三方面状况:第一.大学生就业难很大原因是因为对收入要求过高。第二.在本科生出现就业报酬低的状况后很大一部分人选择了继续考研。第三.随着考研大军的不断扩大,出现了一大批校漂族,即那些大学己经毕业,却仍留连在校园内或者学校周围的人群。下面分别对以上情况做一下介绍:

  调查过程:

  一. 大学生就业难,普遍觉得报酬太低。原因何在?

  首先,从人力资本投资和收益的角度看,不能片面地责难大学生对工作岗位,特别是对收入水*的抉择,大学生谋求较高收入的工作岗位是有道理的。在查阅相关资料计算后发现:城镇小学、初中、高中和中专、大专和本科、硕士、博士各学历阶段毕业人力资本量分别为20xx年价格人民币3.1万、4.9万、7.4万、 19.4万、31.6万、49.8万;各阶段新增人力资本边际收益率(高学历与低学历收入之差比以本学*阶段投资新增人力资本量),分别为9.8%、 2 2 .2%、 11.0%、 4 .7%、 18.8%、14.6%。可以看出,从中等教育水*培养到高等教育水*,需要人力资本投资12.1万元,边际投资很大。据有关调查资料,目前大学毕业的*均工资水*为每月1700元左右,高中和中等教育毕业的为1500元左右,大学投资收益率仅为4.7%。这样低的边际收益率,对大学阶段的人力资本投资是极不合算的。因此,大学生及其家长找一个能回报大学阶段投资的收入水*的工作岗位,就是投资对合理收益的追求,是经济人最理性的反应,而简单说大学生择业条件太高,挑三拣四,从成本收益理论讲,是毫无道理的。否则,从投资回收角度讲,他无法收回大学阶段的教育投资,实际是亏损的,那又何必要上大学呢?

  再次,大学生需求方面也存在着深层次的体制问题。主要是民间投资受到制约,中小企业数量人少,民问中介、社区等组织不发达,自由职业者受到限制。日本1.25亿人口有6 6 0万个中小企业,中国*13亿人口只有7 0 0万个。从世界性的规律来看,一个国家的企业,99.5%以上是中小企业;观察中小企业数量与在企业中就业人员的关系,中小企业*均从业者为10人左右:而从就业的结构看,一个国家65%80%的劳动者在中小企业就业;随着发展水*的不同,每千人企业数量也不同,发达国家中小企业数量*均每千人50个左右;而许多大学生毕业后,为中小企业的技术工人、管理人员、创业者等,中小企业就是大学生就业的最多去处。中国为什么就业难,就是因为每千人中小企业数太少。除了社会、家长和大学生吃皇粮、官本位等观念外,办企业市场准入门槛高、时间长、手续多、成本大,开办企业后贷款难,**收费项目多,中小企业很难经营和成活,是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太少的最主要体制原因。

  另外,我觉得应该从大学生本身找原因。作为企业,他所支付给员工的工资肯定是建立在员工能为他提供经济效益。显然,能为企业带来越来越多的经济效益得到的报酬就会越多。那么一个本科生究竟能为企业带来什么呢?据调查:1.教育培养的技能性和创业性人才较少。大学教育中企业所需要的培养。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的专业、课程、实验、操作、实*等较为缺乏,许多毕业的大学生到企业后,实际操作能力较差,无法适应岗位需要。而在大学中几乎不开创业课程,大学生毕业后,对于怎样开办一个企业,怎样研究和开拓市场,怎样进行核算,怎样经营和管理企业等等,一无所知。另外,现在大学生的观念上也存在一些问题。我们的大学教育过去是培养吃皇粮、捧铁饭碗人才教育。大学毕业后一般分配到党政社团、国家事业、国有企业单位计划分配,工资有一定标准并稳定提高,除了国有企业外,工资来源为财政经费,在过去大学生毕业数量较少的情况下,大量的分配到这些单财政还负担得了。现在,党政社团、事业单位都在进行机构改革和人员精简,国有企业每年也要减出几百万人来。现在还有很多人能从这种思想中走出来。

  二.考研又在逐步演变成很多人的独木桥考研大军急剧增加。校漂族实在太难。

  大学毕业了,但仍有人漂在校园

  校漂族在扩军,这已成为社会和媒体关注的一个热点。所谓,是指那些已经毕业,却仍留连再校园内或者学校周围,经常到学校用餐,到学校图书馆查阅资料或参加学校一些讲座,闲暇是逛学校周边的小店

  校漂族到底有多大比例,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切的数字。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生活到底是精彩还是无味?让我们走进校漂族,了解一下他们的生存与心理状态。

  坚决拼一个美好的未来是他们的目标。他们已经觉得没有退路了。所以他们很苦这是我的感觉。

  6点多起床,接着到教室自*,然后在学校食堂吃饭,晚上自学到10点多,最后回到自己租的小屋。在山东大学的自*教室里,我跟这位校漂族的一员聊了起来。在大四考研失败后,他决定再考。我们是校园里的大五生,从外表看,我们跟师弟师妹们没什么两样,宿舍、食堂、图书馆三点一线。我们在依赖和利用学校的资源,只是我们的心不再为外边多彩的世界所诱惑了,我们没有多少漂的资本呀。

  另外,我还见到一位三次冲击考研的。前两次都是功亏一篑,尽管他的精神压力很大,但他说我已经没有退路了,他家庭状况不是很好。

  他只能节衣缩食,每天天未亮就从自己与别人合租的小屋于出来,在教室一呆就是一天,晚上很晚才回家,一天三餐几乎都在啃面包或方便面。拼一个美好未来,这几乎是所有校漂考研族的共同心愿。一时找不到一个好工作,考研也许就是一个别无选择的选择了。对校漂族而言,或许是人生的一个新的起点。

  去年,国家就业制度规定:未落实工作单位的高校毕业生,学校可根据本人意愿,其户口两年内可继续保留在原就读的高校,待落实工作单位后,将户口迁至工作单位所在地。这一规定的出台,使户口留在学校的尚未找到就业单位的学子,更是把校园作为一个人生的缓冲地带。

  暂缓就业成为许多大学生的选择。住在学校附*,他们感到有一份安全,有一份归属与依靠,这也许是他们心中本能的选择。有专家说,部分学生进入社会后心理上仍然未断奶,无法适应社会,因此选择重回学校寻求心灵的依靠。这种解释虽过于绝对,但对校漂族而言,对校园的归依情结确是无法排解的。

  当然,校漂族工作暂无着落,经济拮据,也是他们选择继续留住校园的重要原因。住在学校附*,傍依学校的食堂、图书馆等,生活经济实惠而方便,还可以充充电,查查资料。就连学校周围的各种商店卖什么,哪家东西最便宜、哪个餐馆有什么地方菜,我们都一清二楚。这是一位山东的校漂族告诉我他们在学校附*的原因。

  哪儿漂都是漂,干吗浪费学校这份难得的资源呢?有许多校漂族,他们更多是看重了学校的资源和校园氛围。

  毕业之后,在选择居住环境时,总是不自觉地把所选地点和校园做比较,后来虽然也曾在单位附*租过房子,但学校里的图书馆、阅览室、自*教室,这些曾经让我留下汗水和身影的故地,总也挥之不去,最后,我又搬回了校园。刚毕业半年多,对于家在外地的我,校园是我对这座城市最熟悉的地方,也是精神上的一个家。

  但很多学校认为,轻易办理暂缓就业而加入校漂族这一群体,不应提倡。一方面,他们占用了学校资源,对那些即将毕业的高校学生产生了不良影响,也不利于学校的管理;另一方面,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放弃正当时候的就业机会,盲目地被这一群体同化而做校漂族,将来就业会更困难,先就业再择业应该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再一方面,选择校漂,其实对学生本人也不利,校漂期间档案记录是中空白的.,容易使用人单位产生疑问,不利于本人就业。

  调查总结:

  两天的时间中,我接触了很这样的校漂族,很多时候我都被他们的这种精神感动着。他们真的很苦!我感觉到他们所承受的不仅仅是生活上的拮据,而更大是他们所承受的巨大精神压力,用他们的话说,他们己经没有退路了。从心底里我佩服这些人。但我觉得这不是一种正常的状况,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毕业后勇敢面向社会,理性分析,理性选择,去寻找适合发挥自己才智的新天地,自立自强,回报社会,这才是进取的人生态度,而不应该把考研作为自己的全部。校漂族的形成,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多数应该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他们漂泊的生涯也是为了寻找更好的人生起点,这是它的积极意义。它作为人生角色转换的缓冲带,从容地规划一下人生生涯,也许半年,也许一年,这些都是很正常的。但这种生存状态不宜过长,不应该成为一种生存常态。一味沉迷其间,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是不可取的。漂的感觉很自由,但毕竟无根,不稳定,成本也比较高。另外,作为学校,也要及时调整教育内容,除传授系统学科知识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让学生顺利完成校园与社会的对接。就业难,考研难。

  对于以上问题,解决大学生就业难、收益低问题,一是高等教育要进行调整和改革,从吃皇粮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调整专业,改革课程,加大技术技能专业的设置;另外,大专和本科所有专业,在毕业前一年内,开设必修的创业课程,使大学生掌握必要的创业谋划,寻找合伙人。签订合伙协议、注册登记企业、经营管理生意等方面的知识。

  二是**要网开一面,各部门要降低注册登记企业的门槛,缩短开办企业的时间,减少开办企业的审批手续,减免开办企业的各种收费,放开较多的行业让中小企业进入;在企业开办后。银行应当积极地为中小企业贷款,发展较多的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和银行可推出大学生创业小额贷款,杜绝**各部门向中小企业收费和罚款。这样才能增加对大学生的需求,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难。另外作为考研一族应该积极面对社会,理性分析,理性选择,去寻找适合发挥自己才智的新天地,自立自强,回馈社会,这才是进取的人生态度,而不应该把考研作为自己的全部。但愿随着制度的改革,观念的提高,以上状况能够得到改善,解决。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6

  一、摘要:

  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就业难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从教育内部分析,就业难问题主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变化与高校专业设置调整相对滞后、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结构失衡等诸多方面。学生就业状况已经成为衡量高等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如何解决好学生就业难问题,是推进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课题。

  二、关键词:

  学生,就业,经济,发展

  三、正文:

  今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教育的提高,高校的不断扩招,学生群体不断扩张膨胀,学生就业难等一系列社会性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最*深圳富士康公司发生的连续跳楼事件,在人们为那些年轻的生命感到惋惜的时候,也更加关注目前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解决学生这个弱势群体的就业难问题、生活难等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只有真正的解决这个问题,才能促进社会的和谐安定,才能能真正把知识变成生产力,从而推动一个国家的.实力发展。

  首先,“弱势群体”这一概念,在以前虽然不同程度上也划分过一定阶级、一定人群,但还没有把学生纳入其列,随着*年来学生就业难、生活难等问题的日益加剧、形式的更加严峻,无形中把学生划分到了实实在在的弱势群体之列,“毕业即失业”的言论已经不再是危言耸听、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社会上存在的许许多多、或明或暗的漠视态度和歧视行为,使学生弱视群体无法获得*等的就业权,被无情地剥夺了公*竞争的资格,也引发了种种社会和矛盾。

  据国家人力资源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就连续八年来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统计:20xx年212万、20xx年280万、20xx年333万、20xx年413万、20xx年495万、20xx年559万、20xx年610万、20xx年631万、20xx年660万,从详细数据观察,可见毕业生的人数程猛增趋势,八年累计3533万,而据教育权威部门统计显示:到目前为止20xx年毕业生就业率仅为35%,加之以往毕业还没有就业的学生,并且不考虑虚假就业信息的存在,我们可以看到目前的就业形势是多么严峻,如此庞的基数已形成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以往的毕业生还没有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之下,又一拨的人群又加之到来,紧缺的、理想的就业岗位上更显得前仆后继。虽然许多的企业面临用工荒,但所提供的岗位都是普工岗位,整个社会都在鼓励学生下基层,从基础干起,但这又与上学最终的初衷相违背,从而甚至形成了教育无用论的局面。以至于他们高不成低不就,从而走向社会的弱势群体、边缘人群。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7

  一、中国经济走势

  1.当今中国经济发展面临四种压力影响:

  第一种影响:受到欧美经济放缓影响。

  第二种影响:中国经济发展或到了拐点。

  第三种影响:人口红利率的下降。

  第四种影响:多年来结构性矛盾的充分暴露。

  2.中国今明两年经济增长预期 亚洲开发银行(ADB)20xx年XX月2日公布20xx和20xx年最新经济展望报告,中国今明两年经济增速料分别为7.6%和7.4%,据有关统计数据,中国GDP增长估计7.5%,保8难以持续。

  3.中国的经济增长的动力源分析 *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于消费、投资和出口(俗称三驾马车)。

  A、20xx年,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为38.6%,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为37.7%,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为23.7%。

  B、20xx年,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为37.3%,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为54.8%,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为7.9%。

  二、欧美**债务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首先,受欧美经济低迷影响,世界经济复苏的步伐将放缓。其次,内外环境的变化,使得20xx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成为大概率事件。

  现阶段,中国的经济面临通货膨胀压力、财政债务和生态环境恶化等多种压力,使得**下决心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不再以GDP增速考核地方**官员等措施。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减速是大概率事件。

  三、世界经济低迷对我国就业的影响

  中国受欧美经济持续低迷、国内经济转型的影响,20xx年预计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继续回落,出口增长乏力,致使大量的企业减员或倒闭,加上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攀升,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据有关统计,中国GDP每下降一个百分点,将会减少就业岗位XX0-200万人。出口每下降一个百分点,将会有30万至50万人失业。

  四.*几年大学生就业形势

  1、十二五期间的就业形势 人社部部长尹蔚民依然用了严峻二字。一方面,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很大,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格局并未改变。

  2、*两年我国大学生的就业状况 20xx年人社部和教育部组织开展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大调研。调研显示,*两年绝大多数高校毕业生是在中小企业就业,去中西部就业的毕业生比重逐步提高。 从学历上看,研究生初次就业率最高,本科初次就业率略低,高职高专初次就业率最低。从专业看,工科毕业生就业率较高,理科和文史哲类毕业生就业率较低。从毕业院校看,重点大学就业率较高,普通本科和独立学院就业率较低。 值得关注的是,已就业者中,部分毕业生流动性较高。

  3、当前大学生就业的心理 一些高校毕业生宁可成为大城市中的漂族和蚁族,也不愿意到二三线城市和基层就业。多数高校毕业生仍然希望在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就业,希望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生活和就业,到中西部地区、城乡基层、中小企业就业的积极性不高。

  4、大学生扎堆大城市

  一是我国区域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不*衡,且短时间之内难以改变。经济越发达的地方就业机会也越多,发展空间越大,导致高校毕业生倾向于在城市、在高收入行业求职就业。

  二是制度上存在障碍。现行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户籍制度、干部人事制度与市场就业机制还不完全适应。以干部身份和户籍为基础的管理方式与社会劳动力资源的统筹管理不协调,导致就业机会不均等,就业政策不*衡,毕业生在地区之间、企业与机关事业之间流动仍然存在障碍,毕业生身份转换困难,就业渠道不畅通,进一步加剧了结构性矛盾。

  三是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需要大量毕业生,但工资待遇相对较低、发展空间较小,部分企业用工不规范,对毕业生吸引力有限;基层教育、医疗、农技等部门急需人才,但由于编制限制等原因,吸纳毕业生能力有限。

  5、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一、我国中小企业太少,就业容量不大。

  二、专门人才素质未达标,造成岗位难得其人。

  三、人才供求信息不畅,造成职位浪费。

  四、结构失衡是就业难的主要因素

  A、时间结构 大学毕业生供给增长的速度远高于经济增长。

  B、区域结构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区间与城乡间差异,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很难对大学生形成有效需求,而且在较长的时期内,地区性的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都将难以改变。

  综上情况所述,阳光大学生网给20xx年大学生毕业生提出以下建议:

  1、关于职业生涯规划:

  现在职业规划当中,很多时候会对学生有一种误导,就是给学生们过早的制定了一个职业点,比如根据你的`个性、特征等来评定你就适合做什么,过早的给学生定了一个框框,告诉学生就这个职业最适合他,这就对学生造成了束缚。其实我们的学生不明白,人的这种个性的东西是不断的变化的,比如讲我的兴趣、我的能力,甚至我的价值取向,它是随着外部的环境的变化和自己的学*,自己的体会,是在不断调整的。

  2.转变观念是实现顺利就业的关键:

  大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个性、能力、作出个性化的职业选择,不把求职的目光盯在传统的集中的区域、行业、单位,拓宽求职的视野。 改变短期求职为较长期求职在选择工作时,大学生不能太理想化,一个人可能要经过3至4次的选择,才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所以对第一份工作不要太挑剔了。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8

  实践参加者:张宇翔

  时间:20xx年x月x日

  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难一直是全社会重点关注的焦点问题,而对于大学生来说与就业紧密联系着的就是专业的选择,专业选择的对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就业结果的好坏,对于现在的大学生来说专业的选择越来越迷茫,总是在自己喜欢的专业亦或是热门专业之间徘徊。同时,这也就出现了大学生就业问题。

  短短的几天,去调查了我们当地的上一届的大学毕业生,了解到了很惊人的消息:大多数在超市或者在商店帮忙做服务工作。虽然在谈话的过程中我了解到她们会找到其他更适合自己的工作,不会让自己的大学学历白白浪费在这些事情上,但是我觉得事实确实有些残酷。

  大学生就业是我国就业问题中带有战略性的核心问题。用多维视角和发展观的思维审视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不难看出现象的背后有很多令人深思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多是发展中、前进中出现的。清醒地分析、科学地把握会找到多渠道解决的方案。就业问题是*年来困扰中国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而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人群,与之相关的就业问题似乎也被赋予了更加突出的重要性。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紧迫性尤其因*几年应届毕业大学生的人数不断增加而显得更为突出了。

  关于*年来日益引起**、社会与学界广泛关注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社会上普遍流行的观点大多建立在一些直觉或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而就业问题作为一个重要的公共政策领域,需要真实、可信的事实材料和同样可信的客观分析作为基本地需要。根据有关调查表明对于工作与专业的对口程度的估计,本科和研究生层次的对口率明显高于专科生的层次。另外对就业信息来源渠道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目前高校毕业生从学校获得的就业信息依然是占主导地位的,从学校获得信息的百分比是47.7%,从专门性的人才招聘刊物上获得的比例是11.4%,从亲戚朋友和熟人介绍的信息中获得的是10.5%,与用人单位直接谈话中获得信息的是9.7%,在人才洽谈会上得到信息的是8.8%,从新闻媒介广告上获得的是4.2%,从企业的招聘广告中获得的是3.8%。

  一 、当前大学生专业选择趋势

  (一)盲目选择,由于应届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多,就业压力的增大,学生在选择专业没有从自身出发,更多的是看什么是热门专业或是父母的要求来选择自己的专业。

  (二)会因为所谓的性别问题而忽视或放弃选择某些专业。由于旧思想的束缚,认为某些职业只适合女生或男生,因此而放弃自己喜欢或或被需求的专业。然而在现在这个社会,一些行业不再仅仅局限于女生或男生,对于护士或是秘书这些职业不再仅仅是女生享有的特权,男生也同样可以从事甚至是很需要的。而对于电子行业或是机械等一些其他的行业女生也同样可以做,也会很受欢迎。

  (三)有些同学自己不做主,父母也随便他不作什么要求,就问老师,有老师帮他选择了自己以后的方向,这也是比较盲目的。

  二、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和特点

  从本次调查的结果来看可以看出一些关于大学生就业现状特点。

  (一)女生就业难度大于男生

  根据调查问卷显示,男生的正式签约率或是已有意向但未签约的比列都高于女生,可见女生的签约率和意向率都明显低于男生,面对就业压力,有相当一部分的女生“不想马上就业”或者“继续深造”,也有一些女生认为用人单位选拔不公正导致自己求职难。

  (二)理工类签约情况好于文科类

  根据调查结果,理工类毕业生“已签约”比例为33.9%,“有意向但尚未签约”的比例为35.6%,而文科类学生的签约率和意向率分别只有29.6%、14.8%,都明显低于理工类学生。因为如此,相当一部分学生

  (三)从事与自己专业不对口个工作。

  在调查中有对被调查者提问到: 对于“您目前所从事的职业和您在大学所学的专业?”的回答,肯定“对口、吻合”的只有26%;选择最多的是“有关系但非本专业对口工作”,占43%;最少的是“没关系,却是我的爱好和特长”,有9%;根本没有关系的有22%。

  智联招聘的职业顾问:选择“有关系但非本专业对口工作”的比例最高有两点原因,第一是新职业不断的推陈出新和老职业的内涵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人们所学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很难像以前一样定位在某一职业方向。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的毕业生开始适合从事软件开发、经营和维护,或到高校和科研机构从事教学、科研和技术工作,随着职业发展也可以从事IT咨询、管理、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等非技术工作。而理科出身的人未必需要从事科研、教学工作,数据分析员、生产研发,甚至投资分析等职业同样适合他们。智联招聘网的CEO刘浩先生就是北大物理系毕业,在耶鲁学的法律,从事过风险投资,现在做了企业老板。

  (四)实践经历、“干部”经历让毕业生加分不少

  当今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往往比较看重求职者的工作经验、动手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如果大学生在校期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工作实*,同时又担任过学生干部,那他在求职的时候更容易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在校期间参加过实践实*的毕业生正式签约率为39.1%,无实践、实*经历的学生正式签约率仅有13.6%;担任过学生干部的毕业生正式签约率为36.1%,未当过干部的学生正式签约率只有24.0%。

  (五)多数学生就业心态趋于理性

  在困难的就业形势下,多数大学生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对自身能力水*及就业环境做出正确的认识和评估,自动把薪酬标准降到合理区间。

  三、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的深度分析

  分析原因可以发现,一方面高校在培养学生的目标与社会的实际需求间存在较大的差距,高校规模效益与个性化培养之间存在着深刻矛盾,学校的.评价标准与社会的标准本身也存在很大不同。另一方面,大学生的就业观定位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目前的大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上大学的家庭成本也比较高,学生和家长的投资回报期望高,多数学生喜欢选择白领、粉领等工作环境好的地方就业,不愿从事条件艰苦的基层工作。 大学生个人原因如下:

  (一)、个人期待与就业环境之间的差距

  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的个人期待,或者说就业预期,主要指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对自己未来就业前景的一种估计和预测,涉及对收入水*、就业地区和就业单位等方面的要求、预期和选择。大学生的就业预期通常建立在大学生对自身能力素质及就业市场两方面因素综合考量的基础之上,并将直接影响大学生就业的理性程度,影响大学生求职的行为和结果,最终影响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供需状况。客观地讲,当前大学生一般都能对自身能力水*及就业市场状况进行正确的认识和评估,形成较为理性的择业行为。薪酬一直被喻为大学生就业理性程度的“风向标”。根据此次调查的统计结果,大学生大多已走出开价虚高的误区,有六成以上(66.10%)的学生将月收入定位在1000-20xx元之间。

  (二)、个人能力与就业市场之间的差距

  大学生的能力素质特别是专业技能是大学生成功进入职业市场的重要保证。本次问卷调查显示,个人能力不足成为制约大学生就业的一个根本性问题。

  1.就业能力仍有欠缺。就业能力与一般意义上的能力概念有所不同,其特指大学生进入人才市场所需的社会实践能力、求职技巧等。

  2.社会经验普遍不足。

  3.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有待拓展。中国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人际关系在就业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尽管特定的社会关系网络影响了整个用人环境的公正、公*,但就个体而言,它仍不失为进入就业市场、寻找就业机会的重要途径。

  总结:对于大学生的专业选择要越来越慎重,不能因为一些次要原因而改变,当然在专业已选而无法改变的情况下也需要采取措施来弥补。将这一问题与大学扩招直接联系起来可能具有似乎是显而易见的说服力,但实际上是对人口因素的一种消极认识。还有在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出路时,应避免将不同专业学生的就业率作为确定各专业招生规模的重要依据和标准,而应确立有远见的国家文化战略,并使大学教育包括专业设置服从和服务于这一长期目标。

  学院:机械与汽车服务工程 姓名:张宇翔

  班级:11汽服3Z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9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

  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涵盖报告的基本要素。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10

  调查目的:

  主要了解在校大学生就业期望,自身素质的评价,学校就业指导,对就业形势的看法,旨在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影响;通过对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的调查,更好地调节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供需关系;为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作一个新的描述;帮助大学生尽快认识自我,学校为学生提供就业引导,使学生能谋取理想职业。为同学们在今后的求职就业过程中提供参考。

  调查结论及建议:

  一.大学生对就业前景的关注的比较少

  在调查中了解到,大学生对就业信息的关注还是比较少的,只有24%的同学表示一直在关注就业信息,而71%的同学只是偶尔关注,在看到时留意下。而对就业情景的关注程度,直接影响了对为所选职业所做的准备程度和将来职业所带来的成就高低。同学们大都表示对未来的工作有担心,但在实际生活中却缺少了这种基本的努力。典型的眼高手低表现。

  总结照成这方面的原因:1.因为学生现在仍在安逸,舒适的校园中生活,对激烈的社会生活没有足够的了解。在经济上仍依赖父母,忘却了就业压力带来的紧张感,每天仍是如中学生活,上课、下课,对就业缺乏了准确的了解和认识。2.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不到位。同学们表示,虽然学校开设了就业指导课,但只是泛泛的讲些大道理,缺少了实际的操作能力。

  二.大学生个人能力存在缺陷,自我认识不足

  自我认识包括个人的兴趣与特长、个人的性格与价值观、个人所选定的.目标与需求、个人的情商、个人的工作经验、个人的学历与能力、个人的生理情况等个方面,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对部分用人单位的了解,发现社会所需要的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综合素质应该包括思想健康和道德、自律、讲诚信,善于协调、容易与他人合作的品格,以及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知识和基本的法律法规知识。

  调查显示,有60%的大学生认为造成就业难的状况,除了社会压力大,企业用人少的因素外,主要问题还是在于自身的工作经验的缺乏,缺少实战经验是致命的因素。目前大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缺失,突出表现为相对缺乏社会实际工作经验,缺乏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缺乏艰苦创业精神,在与人合作与沟通方面存在着障碍。在调查中发现,有57%的同学认为自我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关系是自己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难题。

  职业生涯目标是指可预想到的、有一定实现可能的目标。而职业目标的选择并无定式可言,关键是要依据自我实际,这就要求我们要对自己有所了解。通过个人分析认识自己,估计自己的能力,确认自己的性格,发现自己的兴趣,明确自己的优势,衡量自己的差距,并以此来开发自己塑造自己,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然而调查表明,大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兴趣、职业倾向都缺乏深度了解,自然对职业生涯目标是模糊的。

  三.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职业期望状况

  影响职业期望因素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声望地位稳定性因素(地理位置与单位性质、社会经济因素),内在价值因素(是否能发挥自己的才能、自己的理想),外在价值因素(家庭的经济条件、薪水和福利、)。在调查中,被调查者薪酬和福利、地理位置、单位性质、自己的理想、家庭的经济条件、父母的决定、社会经济因素、是否能发挥自己的才能,按自身在选择工作时所起作用从大到小排序。其中在职业选择中考虑的首要因素的选择情况,薪酬和福利、地理位置、单位性质和父母的决定为同学们所所首先考虑下的,接下来是自己的理想、是否能发挥自己的才能、家庭的经济条件、社会经济因素,男女生没有显著的差异。

  据调查发现,以往的学生对自己就业后工作的要求,无论是单位性质反面还是薪资方面,要求都比较高,但现在的就业形势似乎不允许初出茅庐的学生有挑工作的机会了,大学生们的要求也降低了很多,大部分同学都表示可以接受“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对于以后将从事非专业的工作,有61%的同学都表示可以接受,看招聘单位给出的工资待遇和发展前景。但在就业公司选择时,有58%的同学希望可以再外资企业和**部门工作,对那些民资企业只有极少部分的同学表示会考虑,这也是大学生好高骛远的表现,似乎也有点不切实际。

  几点意见:

  从调查显示目前大学生对就业的态度表现为:1.对就业形势的关注度比较少。2.个人能力存在缺陷,自我认识不足,缺少实战经验是致命因素,没有准确的目标3.大学生的职业期望还是比较高。

  (1) 学校要切实做好学生的就业工作, 尽快完善就业指导体系

  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的工作同等重要。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属于就业匹配的促进措施。其核心在解决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通过向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接受职业指导, 帮助他们进行有效的职业决策。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高等院校应通过改革传统的管理体制,逐步形成和建立一支高素质和职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 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服务和就业帮助。具体措施包括建立大学生就业信息系统, 并与全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联网,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建立职业指导机构,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估、职业开发以及制定工作寻找战略,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信息与指导服务;建立职业指导课程,列入学校教育课程内容和教学计划,实施在校学生的就业指导与实*政策等等。

  (2) 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

  首先大学毕业生要认清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当前全社会就业形势比较严峻,除了表现在就业需求与劳动力供给的矛盾外,城镇和农村就业问题同时出现,新生劳动力就业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相互交织,这为大学生就业增加了困难。因此大学生要消除“眼高手低、有业不就”的思想,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正确的就业观。调整自己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想法,到基层去谋求发展,到艰苦的地方去创业。其次转变到灵活就业,先就业、后择业的动态就业上来,转变到行行出状元,“干一行、爱一行、干好一行”的敬业观念上来。最后认清自身的素质和条件,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不盲目攀比,寻找与自身条件相适应的、适合于自己的用人单位。毕业生应当给自己做出一个正确的评价,自我评价要全面、客观,既要看到长处的一面,又要看到短处的一面,既要对某一方面的特殊素质进行具体的评价,又要对其他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既要考虑全面的整体因素,又要考虑到其中占主导地位的重点因素。

  (三)大学生要提高自身的能力,在校期间也可以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如学校安排的社会实践,社团的下乡活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招聘会,也可以在不影响自己学业的前提下去找一份兼职,提前适应社会生活,了解现在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积累一些社会经验,丰富自己的阅历。这些都是将来找工作的资本。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11

  第一.慎重选择创业项目

  选择什么样的创业项目很要害。要选择有发展前景、投入少收益高、竞争不激烈的非传统行业。目前和今后的一段时间里,三个行业具有发展前景。第一,互联网将来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尤其是电子商务。第二,农村市场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设想一下假如农村每家每户每年多花1000块钱,能够拉动几个GDP的增长?第三,新能源的前景仍是广阔的。当前传统能源是一次性能源,对环境污染严重。新能源不仅为社会创造价值,而且还对环境不产生破坏作用。

  第二.选择项目别抛弃专业

  大学生创业最好不要选择开饭店、卖菜。因为开饭店卖菜之类的,普通的初中生和高中生都能干,甚至会比你做得还好,不要与他们抢饭碗。在大学里学*了三、四年,已经具备了系统的专业知识,选择与自己专业相关的项目创业,这是中学生所不具备的。脱离自己的专业做一些常人都能做的项目,那就是浪费大学三、四年所学的知识。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应充分结合专业元素,发挥特长,需要的是所谓的“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第三.提倡先打工后创业

  给大学生们作讲座的时候,问到创业什么最重要,大多数人回答都是“钱”。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大学生创业应当具备三个条件。第一、经验和能力,第二、人脉资源,第三、资金。个人的经验和能力是第一位而且是最重要的,没有经验,刚有想法就去干容易失败,即使别人给你资助,你也会赔。大学生靠什么积累经验和提升能力?去打工。打工时,积累了经验提升了能力,同时也能熟悉一些比你强的人,增加一些人脉关系,这样就为以后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四.注重人脉关系积累

  这个社会,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是人在做,所以人脉关系的积累很重要。人脉是一个人通往财富、成功的入门票,人脉关系不好,你就不能募股。扩展人脉关系,多结识比你能力强比你有钱的人,寻找他人给你投资时,对你认可的有钱人就会给你投资,这就是人脉关系作用的显现。你拥有了能力经验而且选择的项目非常好,又结识了认可你的有钱人,自然有人会给你投资的。

  第五.在创业中创新

  大学生最不缺的就是新的思维,新的想法。大学生创业不要做传统行业,也不要用老一套的方法去做,要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看看自己和其他人比哪些方面更有优势。假如你发现自己有一个比别人强的特点,比如说你财务比较有优势,暑假可以到会计师事务所打工,哪怕不要钱,可以补充财务知识,毕业之后找一个财务方面的工作应该不成问题。大学生怎么创新呢?要根据现有的情况,结合自己的思路,创造新的模式。

  第六.积极募股别负债

  大学生创业怎样“找钱”?一般的大学生会找家人和朋友借钱,是不好的。因为你负债后心理压力大,做事轻易冲动,冲动的结果是失败率很高,不适合创业。募股是最好的方法,除了能找到资金,他入了股,和你在同一条船上,会帮助你把事情做好,自己借债,别人不会关心你。怎么样去募股呢?这要靠机遇,第一,找一个比你能力强、比你水*高、也有钱的人给你投钱,他只投钱,什么都不管,然后坐等分红,你再找几个合伙人一起干。第二,找一个有钱人投资,他比你有能力,给你投资,你们一块干。

  总之,现在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无疑为大学生创业铺就了一条“绿色通道”。从减免部分费用,到提供创业培训、开业指导、咨询服务后续扶持等“一条龙”服务,使大学生获得了全方位的帮助和支持。加上各地方也有各不相同的优惠政策供大学生创业,可以说,创业虽比就业下得决心要大很多,但这条道路却比就业明朗许多。“赚大钱还是赚小钱,取决于你的战略”。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12

  班级:XXX班

  小组成员:

  调查目的:*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压力逐渐增大,就业难度日益突出,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逐步增多,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而大学生普遍缺乏科学的就业心理是造成就业难的重要原因之一。为真实了解当前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心理状况,帮助大学生树立健康的就业心态、正确的择业观,最后通过科学地分析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提出相应的针对性的调适对策,调研结果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乃至职业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显得尤为重要。

  调查时间:20xx年4月28日~20xx年5月6日

  调查对象:学生

  一、数据分析(在附录中已附上调查问卷及调查原始数据)

  此次的调查对象主要是面向大二的学生,共计135名,男生63名,女生72名。选择这一调查对象的原因在于:大二的学生是处于大学在校的中间阶段,是院校的中间代表,此次通过对大二学生的调查,一方面了解他们的就业观念,另一方面希望能通过对大二学生的调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心态,正确的择业观。

  在问到学校的“一技之长+综合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否符合现在的求职要求时,46.67%的认为比较符合,31.11%的认为为非常符合,22.22%的人则只是单纯地认为是符合的,从这一些数据可以看出,本校学生对本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比较认同的,在他们的成才道路上,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培养模式,适应了社会的需求,但我们应该考虑的是要在社会上找到一份合自己心意的工作还是比较难的,我们在学校的人才目标下成大,无疑是不错的选择,但我们也需要自我的知识的提升,全方面的发展自己。更好地就业。

  在被调查的对象中,94%的人认为当前社会的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困难,可见现在的大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就业还是一片迷茫的,大学生对就业蒙上了一层迷雾,自我感觉就业困难重重。确实,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高职院校,本科院校,研究生,博士生的竞争下,作为二本的大学生似乎竞争优势不明显,处于一种被动的境地,但我们只要我们勤学苦练,没有什么是超越不了的。

  在问到是否会介意进家族式企业时,34.07%的人持中立态度,17.04%的人则非常介意,21.48%的人会介意,怕群带关系不能很好地发展自己,还有8.15%的人则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从这样数据来看,大学生还是一群比较个性人,面对自己的就业还是有自己的想法,持介意观念的人,更多的是想要自己去拼搏,希望的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完成自己所要走的路,比较有个性。当然也不是说选择不介意的人是没有个性的,这种结果也是难免的,一方面可能来自家庭的影响,另一方面是现今社会的就业形势不好,有轻松的路走,当然会有人去选择。

  68.15%的人选择在云南本地工作,其余部分则选择在东南沿海部工作,从这么大的数据分歧来看,大学生更多的就业意愿是在本地区工作。这样的选择结果,说明本地区,学生从小在这长大,资源优势明显,到其它地方,不利于自身优势的发挥,竞争激励,要求较高,对自身信心不足。

  在问到自己现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当前的竞争状况时,41.48%的人对自己没有信心,23.70%的人觉得一般,25.93%的人选择不知道,只有8.89%的人是对自己的.专业知识是充满自信的。由此可见大学生还是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充满着疑问,没有很好地去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对自己的实力存在着质疑。

  在被调查的对象中,45.93%的人可以接受就业与专业不对口的工作,30.37%的人则是先就业,后找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23.7%的人则是因为就业,而无奈接受。这一是个还不错的结果,可见现在的大学生并没有执意要找自己的专业对口工作,而是在就业中慢慢地来,先就业后找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这是一个不错的开端。

  在问到对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时,80.74%的人选择的事20xx-300元,19.26%的人选择1001-20xx元的范围。这一数据充分体现了,现在的高职大学生的第一份工作的期望薪酬大多数是介于中层薪酬的,既不太高,也不太低,现在的大学生的就业越来越理性了。

  在择业的时候,更多的人注重的是企业所在城市,工资与福利待遇,还有就是工作环境与工作的稳定性。这样的选择是比较理性的,更多的是工作的安稳性和公司的待遇问题,但我们再择业的时候也应考虑一下该公司的发展前景,这样才能有更多的发展自我的空间。

  在问到学校对大学生最应该培养的能力时,大多数的人是全选的,可见高职大学生渴求的是全方面的发展,不断地提升自我,充实自我,这一选项也给了高职院校一些启示,在培养学生的时候,是否做到了全方面地去发展学生。培养学生。

  通过这些的问题分析总结,最终得出了一个基本的就业观念:先就业后择业,发挥个人特长,符合个人兴趣,薪酬介于中层,企业待遇较好,就职地点是:优势较明显的地区。

  二、相应调适对策

  1.充分了解自己所学专业

  所谓充分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就是了解自己所学专业是什么,学什么,有什么特色,在社会上的就业度是怎样的,自己专业的发展前景是怎样的,你自己的努力方向是什么等等,只有在充分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基础上,我们才会有清晰地思路去学,去考虑自己应该要怎样去应对自己的未来之路,未来的就业方面。以至于,我们在踏入社会的时候,不会是一片迷茫和无知,只是认识到就业的严峻,而不会有所准备。

  2. 用知识武装自己

  全方面发展自己现在的社会,可以说竞争力是非常强大的,尤其是高职大学生,他的压力不仅来源于社会,还有来自本科学院、研究生、博士生毕业的大学生。这样的就业环境,更加提醒我们这些高职大学生,你们不努力,将来的就业之路就回事一道道的墙壁,而且一道比一道高。所以说,我们只有不断地吸取知识,用知识的力量去改变我们的命运,知识的力量是永远无法预测的。在现今,高速发展的社会,全面发展自己,适应社会的需要,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

  3. 清晰的自我定位

  所谓清晰的自我定位是认识自己的能力,全面地了解自己所学的知识,自己做事的能力和处事的能力,在了解自己的前提下,找准自己的就业方向,然后去努力,这样的方法事半功倍,比自己这样盲目的去考很多证要来得强。

  4. 学校做好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学校是一个孕育人才的地方,学校的学*环境和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是非常关键的,人走的每一步都可能是不同的,可能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努力方向,自己的就业观念,但正确不正确又是一个问题了,所以学校在这里的作用就打了,通过学校的就业指导,我们可以更好地去了解自己的就业观是否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是否值得自己去坚持和努力,这样,无形中便矫正了不良的就业观念,让大学生走上的事一条正确的就业之路

  5. 学校做好学生的就业心理工作

  现在的社会,尔虞我诈,处处充满着诱惑,就业形势严峻,这样的环境,让大学生不知所措,便有了毕业恐惧症和社会恐惧症,一旦想不开,便有了轻生的念头,可见,大学生的心理教育是多么的重要,一个人的心理决定他的行为,要想大学生以积极的态度进入社会,学校的心理辅导室必须的,心理的矫正,才能帮助大学生走出就业的恐惧,转而乐观地去就业。

  6. **部门的努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就业形势的严峻是不可避免的,但**机关的努力又是帮助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力量,**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一些就业的建议和意见,与此同时,积极引导大学生成功就业。

  如今,大学生的就业仍然是比较严峻的,大学生能不能顺利就业,靠的不仅是学生自己,还有学校和社会。我希望通过此次的调查,能够院校和大学生一些启示,希望大学生在成才的道路上越走越宽,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13

  随着大学毕业生的增多,以及高学历人数的增多,当代求职大学生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而且受到各方面的压力的影响,人才堆积,职业上岗比例失调,导致就业难上加难,真是应了一毕业就失业。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求职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范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校漂族越来越多。针对该问题我们随机调查本院学生对就业问题准备得如何,对将来就业前景的态度,并且将数据总结处理,发现以下几点:只有xx%的学生有一直关注就业前景,几乎没有人想要创业因为需要资金门路关系,xx%的人选择要继续深造,而且*乎百分百的大专生认为毕业实*需要关系人脉,专业成绩倒是其次。少部分学生认为个人素质很重要,应该注重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修养。能否充分的准备就业对当代求职大学生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它决定你是否能在将来的社会生存中胜出。对你将来发展做出正确的判断。

  一、问卷调查

  (1)调查范围:xxxxxxx

  (2)调查目的:了解xxx对就业的准备情况,使他们能正确认识到未来的就业情势。

  (3)调查方式:网上问卷调查

  链接地址

  结果表明本院学生对就业的准备情况不是很好,大多数求职大学生都不能充分地准备就业,导致出现了一些问题,随着各大高校连年扩招,每年毕业生人数也在逐年增长。虽然**在不断地增加就业机会,而面对不断增加的就业人群,那只是一点皮毛而已,供不应求的现象依然存在。求职大学生就业的问题仍然不容乐观。

  (一)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有以下几个特点:

  1、就业岗位与毕业生人数差距太大

  大家都知道,大学毕业为的就是能找到好的.工作,可是,就业问题一直让大家困扰呢。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供过于求。每年毕业的求职大学生的数量比社会上所需要的就业岗位数量多得多;而且,这个差距还在逐年的增大。然而,用人岗位增加的比例却远远小于此。这也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一个直接原因。

  2.热门专业人才过剩

  前些年,出现了几个热门专业,如计算机,土木工程等等。不可否认,这些专业至今仍然是热门专业,仍然是社会的焦点问题。致使众多考生纷纷报考这些专业。大多数人都是这样认为的:既然是热门专业,那么社会上的需求量就大,工作自然就好找。这话不假,可是,当所有的人都这么想的话,就会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虽然需求量大,但学*这些方面的人才更多,已经超过饱和。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扎堆现象。这也就是为什么热门专业的毕业生们找不到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

  3.薪水与自己心中的希望值不符

  很多大学毕业生,尤其是名校的毕业生,刚刚毕业,刚刚踏入社会,就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希望自己的薪水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从而对一些企业的相对较低的薪水不屑一顾。

  4.各企业选人挑剔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的问题。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是求职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求职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求职大学生。这将是应届求职大学生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企业是不会无缘无故不要应届生的。

  (二)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现状与分析

  1、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随着*年来高校的不断扩招,毕业生人数骤增。从整个国家来看,正在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部分国有企业的大量职工下岗待就业,同时,农村富余劳动力正在向非农领域转移,向城市流动的规模不断扩大。这样一来,给求职大学生就业带来巨大的压力,形势越来越严峻。

  2、大学毕业生就业结构不合理

  毕业生在就业中出现了结构性矛盾,包括地区结构、专业结构等。就业受到经济发展的影响,经济相对较发达的地区,就业形势好,人才非常多,就业渠道也比较畅通,而西部欠发达地区,就业情况比较糟糕,缺乏人才,又流不住人才,造**才流失,经济发展缓慢。

  高校要建立求职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有效机制。理顺就业指导工作的体制,建立相对独立的就业指导机构,并充实人员与配备,充分拓展机构职能。就业指导机构还应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在涉及到学校调整专业结构工作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最终促使学校培养的人才能充分就业。

  4、加强对求职大学生的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工作的目的就是促进毕业生充分合理地就业。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加强对求职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让他们知道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要做好哪些准备。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在教材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到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形式上,要引入多媒体技术,生动形象,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同时不要把就业指导课拘泥于课堂,要采用多种形式,如请一些优秀企事业人士做报告,开设模拟招聘活动,还应注意网络资源的利用,组建网上论坛,让师生可以在网上进行探讨。

  5、求职大学生应提高自身素质,更新就业观念

  目前就业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实际上是能力与素质的竞争,求职大学生要把就业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上。在求职大学生涯中,要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要充分利用高校这一*台,不断地塑造自己,完善自己,在提高自己的学*成绩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

  另外,求职大学生们要认清就业形势,主动学*和掌握就业技巧,提高择业能力,对自己要有正确的认识,合理地确定就业期望值。只有这样,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在就业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

  总之,能否解决求职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到一所高校的生死存亡,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解决此问题,要在**的指导下,积极应对市场,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拓宽就业渠道,更新就业观念。同时,求职大学生也要及早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积极面对就业问题。

  调查报告执笔人:xxx

  xx年x月x日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14

  关键词: 学生,就业,调查

  调查时间: xxxx年7月10日 至 xxxx年8月20日

  学生调查分析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社会稳定的基础。然而目前就业形势越发紧张,再加上如今大学门槛降低,大学生数量大增,拿着本科文凭的大学生要想找个工作已经变得十分不易。到xxxx年,全国每年毕业大学生总数已达650万人,并在逐年上升;而未就业毕业生从20xx年到xxxx年累计竟达1115万人。那么,就业如此困难的原因是否仅仅是人才的泛滥呢?从各大招聘会的招聘方反映的情况来看,虽然应聘的大学生很多,但是仍然有很多职位出现招工困难的情况。企业在如此多的应聘大学生中竟挑不出可用之才,十分令人惊讶,也反映了十分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当代大学生缺乏就业素质,大学生的素质与企业所需不相符。

  因此我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做了关于当代大学生就业素质情况的调查。一方面调查当今在校大学生所具备的和看重的素质,另一方面采访已就业的毕业大学生,看看他们关于企业所需人才的就业素质有何看法,以求找出当代大学生在学*过程中的误区,并试着给出解决的办法。

  从我们的调查中可以发现,当今大学生普遍对自己的未来要求很高,同时也比较有自信。即使现在大学生在社会中已经不再稀缺,大学生这个群体仍然可以代表中高端的就业群体。受访者中有61.1%的人会对自己的第一份工作的薪金提出20xx元以上的要求。并且,受访大学生普遍希望将来毕业后能在国内一线城市及其他发达地区工作,分别有58.3%的人将会选择国内一线城市。同时,选择国外和港澳台等地区的有27.8%。仅有13.9%的人选择在相对落后一些的国内二三线城市谋求职位。除此之外,调查发现有44.4%的大学生希望将来能进入合资企业或者外企。同时,有25%的大学生希望进入国企。希望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占一小部分,达11.1%。于是我们得出结论,当代大学生并不缺乏自尊心,他们对自己有自信,并对自己的未来有高期望和高要求。同时,当代大学生相对比较稳重,比较多的人希望在比较繁荣的大环境下,在相对稳定的大企业下谋求职位。并没有很多的人选择大胆的自主创业,或者去一些前景不是十分确定的环境中谋求发展。也就是说对于绝大多数大学生来说,培养一个良好的就业素质,对于其应聘企业,以及将来在企业中工作,都是非常必要的。

  既然大部分的受访大学生都将面临择业而非创业的问题,而择业又是跟所学专业及兴趣有关的,我们的调查中也包含了这方面的.内容。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当今大学生在择业时可能会比较灵活。有75%的受访者在将来择业时将会依据具体情况进行变动,可能不会选择与自己所学对口的职业。事实上,受访者中仅有13.9%的人将会坚定地选择与自己专业完全对口的职业。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受访大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满意程度并不高,对自己专业满意的人不超过半数,仅41.7%。同时,有41.7%的人对自己的专业感到一般。有16.6%的人对自己所选择的专业感到不满。但是,我们也可看到,大部分人还是认为在校学*的专业课程在未来工作中是重要或很重要的,占到总数的57.3%。这就有一些矛盾。很多人对自己的专业不是那么满意,我们认为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学到精通的程度并非容易。然而又有大部分的同学会觉得专业课程是重要的。这也体现了现在大学生对于自己应该着重培养何种能力有所迷惑。我们还统计了受访者对未来的规划情况。我们共设了三个选项,其中选择对未来只有大致方向的人占了一半,另有33.3%的受访者表示比较迷茫,没有规划。只有少部分受访大学生明确表示对自己的将来有详尽的规划,占到16.7%。 人际交往能力虽然重要,但其地位被远远高估,人际交往能力往往体现在与客户沟通以及团队合作的过程中,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团队的润滑剂,但是其重要性远不及之前两点,IT企业的话只要不与领导起冲突,有专业能力的人往往能比较容易的获得与同事间良好的关系。

  另一个被远远高估的则是创新能力,即使在创业企业中,创新能力也不是首要地位的,对于企业来说,一套创新的解决方案远不如一套存在多年,虽然有缺陷但是成熟,实用的解决方案,现成的解决方案大多数时候都是最优的,这点与学术界恰好相反。最好的例子便是NASA,NASA使用的计算机技术相对阿波罗登月时期几乎没有改变,使用的语言都是古老的语言,因为在企业中,稳定、易维护、健壮、可扩展性都比效率重要,只有在效率成为成本的瓶颈时才需要创新的解决方案来优化。但这并不是说不需要学*新的技术,在激烈的竞争中有时冒险尝试新的技术能带来巨大的收益,如何取舍只能视情况而定。

  对比两边对同样问题的回答,可见大学生依然无法摆脱象牙塔的熏陶,对将来工作的艰辛没有充分的准备。另一方面,社会宣传的能力如创新能力,往往在企业中反而不受重视,也使学生对自己的定位产生了偏差,这些都是我们所需要注意的。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15

  一、调查目的:

  当今社会,科技经济发展飞速,市场竟争日益激烈。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的热门话题。社会需要的人才概念也随着这一发展潮流而产生变化,掌握当今社会真正需要什么类型的大学生,对大学生以后就业大有裨益。并且有利于在校大学生了解最新社会人才动态需求,做好准备。

  二、调查人:

  xxx

  三、调查对象:

  深入农村,城镇,企事业单位,调查走访社会各阶层

  四、调查时间:

  20xx年xx月xx日--20xx年xx月xx日

  五、调查方法:

  经过派发问卷进行调查,发放问卷共50份,收回有效问卷50份。(调查问卷及数据统计详见附录)

  六、调查资料:

  经过对乡村、城市、企业及社会各行各业各年龄段人员的问卷调查,了解社会对大学生本事的要求,社会人士对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评价及期待,以及刚毕业已从业大学生给在校大学生的良好提议,对大学生的未来全面发展,成为满足社会市场需求的人才,实现人生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

  七、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中70%的被调察者属于25-45岁年龄段的各个学历层次各个行业的人。从调查中发现,大部分人对大学生关注度还是挺高的。80%的人对大学生未来的发展趋势比较乐观,70%的人认为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得十分努力,20%的人认为困难很大。我们不得而知,大学生的的就业前图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社会人士观念还是比较开放的,90%的人认为名牌大学学生的本事并不比一般大学学生强。仅有坚持这种客观的态度,社会、企业才会给大学毕业生一个公*竞争的*台,普通大学的毕业生们才会抛弃那些没有必要的包袱,减轻思想压力,以更加自信的心态在应聘面试的激烈竞争中完整的展示自我。

  调查显示,不一样的人对“您认为此刻什么专业的大学生更容易就业”这个问题有不一样的答案,例如:经济类、管理类,机械类、工程类,教育类、语言类,医学类、法学类,其他。这就说明,社会并不偏向任何单独某一类专业,俗话说的好“行行出状元”,只要我们肯虚心好学,脚踏实地的奋斗,都会创出一片属于自我的天地,不能老是抱怨自我没选对专业了或者是对所学专业失去兴趣了,其实,无所谓什么专业不专业,只要自我爱学*,不是专业的也能成为自我的专业。

  社会上认为,大学生的最大优势在于“自信,有梦想抱负,可塑性强”、“有创新精神,思维活跃”。当代大学生最缺乏的必备精神是“勤俭节俭,爱岗敬业”,在“诚实守信、职责奉献”方面也有待提高。让大学生清楚的了解自我的优势和缺点,有利于扬长避短,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严格要求自我,培养成为“有梦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调查证明,现代社会对大学教育相对满意,当代大学生极少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大学学校不只是从前人们赞美吟诵的“象牙塔”,更是一个锻炼本事、 5 / 23

  展示才干的舞台。被调查者普遍认为,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任务是“认真掌握专业知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制定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构成良好的人际交往圈子”。大学生不应当在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现代书呆子,而应当接触社会,开阔视野,“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对自我感兴趣的领域早点涉及。

  当今社会,大学生能够说是遍地开花、随处都是,竞争异常激烈,压力也随之而升。所以大学生切不可狂妄自大,必须及时充电,增加自身的“资本”,提高自我的价值。社会上认为大学生要找到梦想的工作,除大学文凭外,“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优干、三好证书”等还是十分必要的。

  调查中,大部分人认为东部沿海发达城市是大学生较为容易就业的地区,因为东部就业岗位多,生活条件优越,可同时也存在劳动力供过于求,竞争更为激烈的弊端。还有不少一部分人认为大学生更应当回到家乡,因为家乡是从小长大的地方,对周围环境颇为了解,生活也更加便利。少部分人认为大学生应当尝试去中西部,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内陆地区慢慢发展起来,就业岗位空缺多,一切基础设施开始逐步建设,大学生如果能克服困难在那边安居乐业,也会过上美满的生活,另一方面,也会为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奉献自我的一点力量,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由此看出,只要大学生身怀真才实干,勇敢拼搏,艰苦奋斗,不只是贪图安逸享乐,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找到属于自我的位置。

  民众普遍认为,大学生择业前不应当首先研究经济收入、生活环境、工作稳定性,而更应当注重个人发展机会和专业知识的应用,以更加长远的眼光看待自我的事业,不只局限在眼前。社会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社会最应当在政策方面给大学生加大支持力度,其次资金、技术方面也应当迎头赶上。经济危机下,大学后并没有被断了后路,还有很多选择的机会,比如考研、出国留学、考公务员、选调生、自主创业、直接就业等等。社会人士反映,大学生应当从大二就开始涉及就业上岗、人才市场方面的知识,大三时亲身参加社会实践,将学到的理论应用到现实中去,锻炼培养个人职场本事,积累工作经验,适应工作环境,为大四就业提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人们对大学生期望还是蛮大的,都为大学生的未来祝福。

  八、调查结果分析:

  据调查,较受用人单位和社会认可青睐的大学生包括以下几点:思想素质较高;有事业心和职责感;有吃苦精神;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外语水*高、懂计算机知识;动手本事强;懂专业、会管理、善交际。而大部分群众对当代大学生的看法是:有真才实干,有专长,高素质,充满活力。待人有礼貌,孝老爱幼。这些优良传统应当具备。大学生是祖国下一代的期望,大学生的发展意味着祖国明天的兴盛。当代大学生活泼向上,青春充满活力,乐观自信,有梦想有抱负的精神风貌必须发扬广大。

  为了能够在不远将来的职场生涯中运筹帷幄,我们大学生还应当具备以下素质和本事:

  1、自我决策本事

  自我决策本事是一个人能否独立思考,果断处事和独立完成某项工作本事。对于即将毕业走向社会的大学生来说,面临求职择业,别人的意见和忠告各种各样,最终要靠自我决定,这就是对自我决策本事的一次检验。在未来的工作中,每一件事情、每一个问题以及它们的变化进展都不可能像在学校那样有教师给你作指导,而必须靠自我迅速作出决定,及时予以处理。所以,具有良好的自我决策本事对大学生就业是十分重要的。

  2、适应社会本事

  适应社会和改造社会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现实生活常常不尽如人意,五彩纷呈的现实生活使刚刚步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眼花缭乱,很不适应。大学毕业生应对现实生活中的消极现象常常产生不安、不满的情绪,而常常以改造社会为己任的大学生却忽视了适应社会这个前提。人类礼貌总是在继承与创新的矛盾运动中发展的。适应社会,正是为了担当社会赋予我们的职责和使命。适者生存,生存正是为了发展。对社会、环境的适应,是主动的、积极的适应,不是消极的等待和对困难的退缩,更不是对消极现象的认同,大学生仅有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本事,走向社会后才能尽可能地缩短自我的适应期,充分地发挥自我的`聪明才智。

  3、实践操作本事

  实践操作本事是人们知识转化为物质力量的凭藉,是专业工作者必须具备的一种本事。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教学、科研、生产第一线,大学生实践操作本事 7 / 23

  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到其作用的发挥。比如,作为一名教师,仅有丰富的知识还是不够的,还要有把自我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的本事。所以,大学生应注意克服只注理论学*,而轻视实践操作的倾向。一个大学毕业生如果在实践操作上有过硬的本领,必须会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仍以教师这个职业为例,许多用人学校在挑选毕业生时,往往注重的是毕业生的试讲本事和试讲效果,而不只是他们的专业考试成绩。

  4、表达本事

  表达本事是指运用语言阐明自我的观点、意见或抒发感情的本事,主要包括口头表达本事和书面表达本事。一个人想让别人了解你,重视你,更好地发挥你自我的才能,前提就是要有表现自我的本事。要准确表现自我,就离不开出色的表达本事。不仅仅在参加工作走向社会后,会立即强烈地意识到这一点,并且,在求职择业的时候就会有深切的感受。比如撰写求职信、自荐信、个人材料,回答招聘人员提问,理解用人单位的面试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较强的表达本事。

  5、社交本事

  社交本事实际上就是与他人相处的本事。社会上的人际关系远不如学校中的同学、师生关系那么简单。大学生步入社会后,要与各种各样的人发生这样那样的关系。能否正确、有效地处理、协调好工作生活中人与人的各种关系,不仅仅影响一个人对环境的适应状况。而影响着他的工作效能、心理健康、生活的愉快和事业的成就。所以,大学生自觉地培养良好的社交本事十分重要。

  6、组织管理本事

  虽然不是每个大学毕业生都会从事管理工作,可是在实际工作中每个从业者都会不一样程度地需要组织管理才能。现代社会职业证明,不仅仅领导干部、管理人员应当具备组织管理才能,其它专业人员也应当具备。随着时代的发展,纯书生型的人才已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年来,许多用人单位在挑选录用大学毕业生时,在同等条件下,往往会优先研究那些曾担任过学生干部,具有必须组织管理本事的毕业生。这正反映了时代的客观要求。

  以上主要是从普遍性这个角度来谈大学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的技能,此外,大学毕业生如能撑握一技之长,诸如文艺、球类、驾驶等等就更能增加顺利就业的砝码。

  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大学生就是这方面人才的后备军,我们有本事、有职责、有信心把祖国的明天建设的更完美!

  九、调查总结与提议:

  虽然时下大学生越来越普遍,大学生的地位也不如昔日高级。但这也是社会发达的一种表现,是社会发展到必须阶段的产物,是发展的必然。说明了国家的教育越来越普及,全民素质不断提高。再者,与中国十三亿人口的相比下,时下大学生的数量也是偏少的。所以,社会对当代大学生的要求不断提高也是无可厚非。因为我们是建设祖国的生力军,是早晨八、九点中的太阳,世界属于我们,未来也掌握在我们手中。了解当代社会对我们的要求是必须要做的,这会让我们懂得社会最新的发展动态,时刻做好准备。经过这次调查,我们更加清楚了自我社会地位,身为大学生的职责和义务,以及社会对大学生的期望。我们在校大学生必须会珍惜大学阶段的学*机会,把握年轻的大好时光,让今日的大学学校更完美,更灿烂;我们紧握时代的脉搏,紧跟社会的步伐,让明天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扬眉吐气。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