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蒙山大佛导游词 (菁华6篇)

首页 / 导游词 / | 导游词

山西蒙山大佛导游词1

  台骀神庙是张氏祖祠。唐林宝《元和姓纂》和宋欧阳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皆载黄帝子少昊青阳生挥,为弓正,始制弓矢,赐姓张氏,为张氏之祖。《尔雅·释诂》:“正”即“长”。“弓正”即“弓长”,合起来便是“张”。明、清张氏族谱记载:“始祖挥公受封之国在山西太原府太原县。挥生昧,昧生台骀”,“庙在太原县尹城里”,所居张氏“尹城派,天下通派之祖也”。尹城里即今王郭村。

  王郭村西五里有天龙山,东麓神仙峁下有青阳河,古有青阳庙,祀张氏先祖少昊青阳,有张孟谈配享。战国初,张孟谈相赵襄子抗智伯解晋阳之围,功成身退,隐于“负丘”,即此。南有张氏祖茔,张家坟沟。再南为南峪,有张三丰墓。王郭村内有明、清张氏民宅古建、张家巷等,皆张氏古迹。台骀不仅是一位早于大禹的治水人物,受到后人的尊敬,他还是张氏先祖。台骀神庙——张氏祖祠无疑是海内外张氏寻根谒祖的圣地。

  主要公园:迎泽公园是太原市最大的综合性公园,位于迎泽大街中段,全园总面积70余公顷,其中迎泽湖约占三分之一。园内布局基本按地形划分,分为北湖景区、中部景区、南部景区和南湖景区。动物园位于新建北路中段东侧,占地面积50多公顷,公园中心为龙潭湖,它是山西惟一的专业性动物园,是城市居民亲*自然的好去处。儿童公园位于市中心的海子边,旧称文瀛湖,是太原最早的公园。森林公园位于尖草坪区大同路南段,是太原目前面积最大的公园,目前正在加紧建设。汾河公园是位于城市中心的.大型城市生态景观公园,通过四道橡胶坝及复式河槽实现三级蓄水,展现出一幅波光潋滟、水天一色的画面。

山西蒙山大佛导游词2

  五代后汉高祖刘知远称帝前,于后晋自运二年(945年)曾在此修建佛阁,名曰“庄严阁”,高五层,每层十三楹,将高200尺石刻大佛,庇盖于内,同时建“雁塔蜂台”,修“鹿苑鸡园”。大阁凌云,气势非凡,豪华之极。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庄严阁”等建筑塌毁,从此大佛便被掩埋于山石、残砖、碎石、泥沙之中。明晋恭王朱棡镇守太原,重修开化寺,实际是只修了前寺院,即现在的开化寺,后寺院未修,大佛亦因湮埋不为后人所知。

  1980年太原市南郊区地名办公室在地名普查中,发现大佛遗迹。1982年顺势探索“大肚岩”一名的来历时,实地勘测实为大佛胸部,其高有五丈多,宽约8丈,头部尚未找到,仅现找到的颈部高达五尺,真经一丈五,胸以下部分仍埋于山石碎瓦斜坡中。整个大佛还有待发掘现已露面佛身及其周围发现的建筑遗迹,经与史籍记载相吻合。目前已引起国内有关史学界的关注。

  晋阳西山大佛坐落于蒙山北峰之阳,南向,依山凿制,由于年久风雨剥蚀,岩石表层风化严重,况其外露高大的胸颈部剥落之处还长出小树蒿草,失其原有的风采,致人们不知其为当年巍伟的大佛,立于大佛胸下怀间而不知,无怪以往探佛者慨叹“大佛巳不存在了”,“仅遗乱石而已”。晋阳西山大佛现场外露胸颈部分,高17.5米,宽25米,颈部直径宽5米,唐代记载“高二百尺”,按唐普通尺计算约合今63米,仅低于我国四川乐山大佛(高71米)8米,比以往西方所说“世界第一大佛”阿富汗巴米扬大佛(Bamiyan,高53米)高10米,按凿制年代,西方对“巴”佛考查不清,认为“巴”佛凿于“三至七世纪”之间,这是个不精确的估计数字,而我晋阳西山大佛,史籍明确记载凿于北齐天保二年(551),时在六世纪。如按“巴”佛凿于“七世纪”来说,我晋阳西山大佛要早一个世纪。比我国乐山大佛凿于唐开元元年(713)早162年。按此,论高度,晋阳西山大佛是世界第二大佛,论年代则是世界最早的大型石刻佛像。

  晋阳西山大佛所在的寺院,原为东魏所建的*严寺。北齐天保二年(551),高洋赐额“开化”,又称开化寺,并依山凿制佛像,建成上、下二寺,称“*严石窟二寺”,可见“西山大佛”当初是称“石窟”的位于上寺之中。隋文帝仁寿初年(602),建起了庇盖大佛的大佛阁,改称“净明”寺。唐武德三年(620),李渊留守晋阳,复名开化寺。显庆五年(660),唐高家李治和皇后武则天来幸并州,瞻仰开化寺和童子寺大佛,“礼敬瞻睹,嗟叹希奇,大舍珍宝财物衣服”,并令并州州官长史窦轨“速庄严备饰圣容”,“开拓龛前地,务令宽广”。武则天和李治回到京城长安之后,经两年时间,由皇帝内宫做了两件袈裟,派专使驰马飞送并州,给这两寺大佛像赐披袈裟。袈裟上装饰的金银珠宝大放异彩,“放五色光,流照崖岩,洞烛山川”,“道俗瞻睹,数千万众”,轰动了并州。唐武宗灭佛的时候,大阁虽然失修破败,然而大佛未损。晚唐乾宁二年(895),晋王李克用竭河东之力,“计口随钱,不可胜计”,五年用工三十万,重修了大佛阁。

  五代后晋开运二年(945),北*王刘智远留守北京(晋阳),又修佛阁。这一次重修的庄严阁,高五层,每层十三楹,二十六间,共一百三十间,将二百尺高的大佛庇盖于内,可见阁之大。元末(1368),寺毁阁倾,火佛头部掉落,残砖破瓦和山间泥石掩覆了佛像下部。明洪武十八年(1385),晋恭王朱棡只重修了前寺院,称法华寺。显赫了八百年的“西山大佛”便从此埋没六百余年。

山西蒙山大佛导游词3

  蒙山大佛是一尊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寺底村西北的摩崖大佛,为太原市文物保护单位。蒙山大佛开凿于北齐天保年间,原是蒙山开化寺后的摩崖佛像。唐高祖李渊、唐高宗李治与皇后武则天、后唐武皇帝李克用、后汉高祖刘知远都曾来此礼佛。元朝末年,蒙山大佛被毁。1980年的太原市地名普查中,蒙山大佛被重新发现,发现时佛头已不知去向,佛身埋在土石之中,风化严重。

  蒙山大佛现场外露胸颈部分,高17。5米,宽25米,颈部直径宽5米,唐代记载“高二百尺”,按唐普通尺计算约合今63米。论高度,蒙山大佛是世界第二大佛,论年代则是世界最早的大型石刻佛像。大佛的腹、手、腿、足、基座、大阁遗基,都掩覆于大佛胸下山坡泥石里。

  此外,还有一些重要的`碑刻也应在此处。2007年起,太原市对蒙山大佛进行了保护和开发,加固了佛身,并参考太原出土的北齐佛头新修了高12米的佛头。2008年10月,蒙山大佛向公众开放。2017年8月10日,大佛景区改制后门票价格正式开启每张70元。

山西蒙山大佛导游词4

  蒙山大佛是一尊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寺底村西北的摩崖大佛,为太原市文物保护单位。蒙山大佛开凿于北齐天保年间,原是蒙山开化寺后的摩崖佛像。唐高祖李渊、唐高宗李治与皇后武则天、后唐武皇帝李克用、后汉高祖刘知远都曾来此礼佛。元朝末年,蒙山大佛被毁。1980年的太原市地名普查中,蒙山大佛被重新发现,发现时佛头已不知去向,佛身埋在土石之中,风化严重。

  蒙山大佛现场外露胸颈部分,高17。5米,宽25米,颈部直径宽5米,唐代记载“高二百尺”,按唐普通尺计算约合今63米。论高度,蒙山大佛是世界第二大佛,论年代则是世界最早的大型石刻佛像。大佛的腹、手、腿、足、基座、大阁遗基,都掩覆于大佛胸下山坡泥石里。

  此外,还有一些重要的碑刻也应在此处。2007年起,太原市对蒙山大佛进行了保护和开发,加固了佛身,并参考太原出土的北齐佛头新修了高12米的佛头。2008年10月,蒙山大佛向公众开放。2017年8月10日,大佛景区改制后门票价格正式开启每张70元。

山西蒙山大佛导游词5

  蒙山大佛景区,位于太原市晋源区西北的开化沟内,毗邻晋祠、天龙山、龙山、太山、古晋阳城、晋阳湖等景区,山体雄浑,松柏成荫,溪水潺潺,鸟鸣幽谷。

  蒙山大佛(古时又称“晋阳西山大佛”)座落于蒙山北峰,远观山似一尊佛,佛似一座山,为释迦牟尼坐像佛。大佛开凿于北齐天保二年(551年),史*载高200尺(唐尺,约合今63米),比西方认为的世界第一大佛阿富汗“巴米羊”大佛高10米,略低于四川乐山大佛,但开凿时间却早162年,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有确切纪年的开凿最早的巨型石刻佛像。

  大佛所处的开化寺,历来是晋阳地区的佛教中心。从北齐到元,历代统治者都大加修建,膜拜有加。北齐历时24年建成,《北齐书》载“凿晋阳西山为大佛,一夜燃油万盆,光照官内”。《重修蒙山开化寺庄严阁记》记载,李渊以唐国公身份“至此瞻礼,夜梦化佛,满室毫光数丈”。《法苑珠林》载,显庆末年(661年)唐高宗李治和皇后武则天瞻礼开化寺大佛,大敕珍宝财物,由内宫为大佛制袈裟。南北朝时,佛教高僧即现在日本最为兴盛的佛教净土宗师昙鸾,曾在开化寺(时称并州大岩寺)钻研佛法,继昙鸾大师后弘扬净土业的道绰禅师,最初也在此处精研经典。

  目前,蒙山大佛恢宏雄伟,开化寺庄严肃穆,诵经之音袅袅萦耳,溪水潺潺、鸟鸣幽谷,初步向世人展出“佛山”的昔日风貌,受到海内外宗教界和旅游界的广泛关注,开始显现出极强的吸引力。

山西蒙山大佛导游词6

  晋阳湖:在太原市董菇村一带,距市区三公里,湖水面积4.8*方公里,为太原热电厂冷却循环水。晋阳湖水由汾河西干渠引入,水质良好,水深*均四米,最深处八米,夏季最高水温达33度,冬季为8至15度。常年不结冰。太原市*已经决定兴建晋阳湖公园。占地面积11.2*方公里。公园规划为环湖绿带、水上乐园、垂钓区、文化娱乐区、植物公园、度假村、野营区、狩猎场、生活服务区等九大区域。第一期工程是填筑沿湖堤坝,植树造林,修筑沿湖公路。同时配备游艇、钓鱼等游乐设施。公园建成后将成为全省乃至华北面积最大的湖水公园。

  张氏祖祠台骀庙:张氏祖祠台骀庙,晋祠圣母殿南侧和晋祠东南一公里许王郭村之东北各有一座。

  台骀是开拓太原最早的人。《左传·昭公元年》记载,说黄帝之子金天氏少昊青阳有裔孙,叫昧,任治水官,生两个儿子,叫允格、台骀。台骀能继父职,治理了汾河、洮河和大泽。大泽也称晋泽,经台骀治理后,人们始处太原,故又称台骀泽,即今晋祠之东盛产晋祠大米的大片稻区,誉为“北国江南”。台骀治水有功,受到帝颛顼嘉奖,封于汾川,为汾河之神。台骀是一位早于大禹的大禹式治水人物,后人建庙祭祀,即台骀神庙。

  晋祠台骀由明代东庄高汝行所建,据说原因有二:一、高氏东庄地处台骀泽之西畔,东庄百姓首获其利;二、高汝行任浙江按察副使赴浙拒倭,途中涉江遇风浪,而救其脱险者,自称叫台骀。为感神恩,修建了台骀庙。

  王郭村台骀神庙始建无考,据史、志载,早在唐代就有此庙,唐大中六至九年( 852——855),河东节度使卢钧,“不欲称名”,改“汾水川祠”。五代后晋天福六年(941)封“昌宁公”,又称“昌宁公祠”。宋真家天禧四年(1020),封“灵感元应公,赐额宣济”。明洪武七年(1374)重修。清顺治六年(1649),毁于兵火。嘉庆十七年(1812),又受汾水漫淹。道光十九年(1839)重修,仅建正殿三间,东西耳房、厢房各五间,山门、钟鼓二楼及西偏院一所。之后失修,殿宇倾圮,古木被代,庙院荒芜,只有台骀神像为村民保护至今,藏于原废正殿改修的*房内,现在庙址东西39米,南北37米,总面积1248*方米。


山西蒙山大佛导游词 (菁华6篇)扩展阅读


山西蒙山大佛导游词 (菁华6篇)(扩展1)

——山西蒙山大佛导游词 (菁华5篇)

山西蒙山大佛导游词1

  蒙山大佛自双腿下部至颈高约30米。研究者按照双肩宽度18米估计佛像头部高度大约十米左右,即蒙山大佛通高为40米,加上后世重修时增砌的6米高的基座,总高度大约46米。这与史籍的记载有所不同。唐代的《冥报记辑书》记载蒙山开化寺大佛高二百尺。按唐代一尺合现代0.295米,唐代记载中蒙山大佛的高度为59米,比蒙山大佛的实际高度多十几米。一些媒体按现代一尺合0.33米计算,得出蒙山大佛的高度为66米;也有媒体计算为63米;还有媒体称蒙山大佛“通高(大佛站立高度)66米”。这些媒体由此认定,蒙山大佛比55米高的阿富汗巴米扬大佛还要高。甚至有媒体声称,蒙山大佛与乐山大佛、巴米扬大佛齐名,并根据三者的高度关系(认为蒙山大佛高66米)将蒙山大佛称为“世界第二大石佛”。

  大佛前的*台上存有面阔三间(约15米)的建筑遗迹,门墩石和地栿尚在,研究者判断建筑年代可能晚于五代。建筑遗迹北面存有一龟趺,碑已失。佛龛西侧壁上存有若干小石洞,是修建佛阁时嵌入梁檩所用。大佛龛外东侧,崖面上还有一块摩崖碑刻和二个洞窟的遗存。摩崖碑刻大约处在大佛胸部的高度上,为长方形,高2.50米,宽1.85米,是预先雕刻成之后嵌在山崖上的,文字已漫漶不清,只能判断出刻的是佛经,无法确知是哪一部经。摩崖碑刻东侧的小窟高、宽都在1米左右,因岩石崩塌,此窟已被破坏。小窟的东边是一*面为方形的大窟,面阔2.97米,进深2.99米,高2.94米,四角攒尖顶。长方形的窟门高1.74米、宽0.97米、深0.52米,门两侧雕有石柱,石柱上雕出栌斗,栌斗之上是雕刻的阑额,阑额的斗栱为一斗三升式,柱间斗栱为人字形叉手。叉手为弧形,向外撇出,尾端微微上翘。结合四角攒尖顶、人字形叉手尾端上翘两个特征,研究者认为此窟可能开凿于北齐。窟内为素壁,并无龛像,属于禅窟,窟内残存有清康熙四十六年的题记。

  另据《嘉靖太原县志》载:“法华寺在县西北十五里,北齐天保二年(551年)建,赐额开化,寺后凿石通蹊一里,依山刻佛像,隋仁寿初(601年)建佛阁,改额净明。唐武德三年(620年)李渊自守河东来游于禅之后,复改为开化寺。会昌甲子岁(844年)佛阁废毁,乾宁二年(895年)重修。宋淳化元年(990年)修释迦如来舍利塔二座,塔高二丈。元末(1368年)废毁,只存僧房舍利塔。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晋恭王重建。”

山西蒙山大佛导游词2

  蒙山大佛是一尊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寺底村西北的摩崖大佛,为太原市文物保护单位。蒙山大佛开凿于北齐天保年间,原是蒙山开化寺后的摩崖佛像。唐高祖李渊、唐高宗李治与皇后武则天、后唐武皇帝李克用、后汉高祖刘知远都曾来此礼佛。元朝末年,蒙山大佛被毁。1980年的太原市地名普查中,蒙山大佛被重新发现,发现时佛头已不知去向,佛身埋在土石之中,风化严重。

  蒙山大佛现场外露胸颈部分,高17.5米,宽25米,颈部直径宽5米,唐代记载“高二百尺”,按唐普通尺计算约合今63米。论高度,蒙山大佛是世界第二大佛,论年代则是世界最早的大型石刻佛像。大佛的腹、手、腿、足、基座、大阁遗基,都掩覆于大佛胸下山坡泥石里。

  此外,还有一些重要的碑刻也应在此处.2007年起,太原市对蒙山大佛进行了保护和开发,加固了佛身,并参考太原出土的北齐佛头新修了高12米的.佛头。2008年10月,蒙山大佛向公众开放。2017年8月10日,大佛景区改制后门票价格正式开启每张70元。

  修建过程

  蒙山大佛本是开化寺后的佛像。开化寺建于公元559年(北齐天保二年),北齐文宣帝高洋赐额开化寺。寺后凿石修路,在寺后一里处依山凿刻佛像,即蒙山大佛。

  蒙山大佛开凿的年代存在争议。一种观点根据《永乐大典》中《太原志·太原县》的记载,认为蒙山大佛的开凿始于北齐天保二年。另一种观点根据明嘉靖《太原县志》、明成化《山西通志》的记载,认为蒙山大佛的开凿在开化寺建寺之后,即晚于天保二年。有研究者根据五代苏禹圭《重修蒙山开化寺庄严阁记》中所述北齐文宣帝天保末年,凿石通蹊,依山刻像,认为蒙山大佛的开凿始于公元559年(天保十年)。

山西蒙山大佛导游词3

  蒙山大佛本是开化寺后的佛像。开化寺建于公元559年(北齐天保二年),北齐文宣帝高洋赐额开化寺。寺后凿石修路,在寺后一里处依山凿刻佛像,即蒙山大佛。

  蒙山大佛开凿的年代存在争议。一种观点根据《永乐大典》中《太原志·太原县》的记载,认为蒙山大佛的开凿始于北齐天保二年。另一种观点根据明嘉靖《太原县志》、明成化《山西通志》的记载,认为蒙山大佛的开凿在开化寺建寺之后,即晚于天保二年。有研究者根据五代苏禹圭《重修蒙山开化寺庄严阁记》中所述北齐文宣帝天保末年,凿石通蹊,依山刻像,认为蒙山大佛的开凿始于公元559年(天保十年)。

  隋朝仁寿年初,开化寺中新建佛阁以保护大佛,并改名为净明寺。公元620年(唐武德三年),唐高祖李渊曾来此礼佛,并将寺名改回开化寺。另一说李渊礼佛是在称帝之前,礼佛回去后当夜梦化佛满空,毫光数丈,登基后李渊将寺名改为开化寺。公元657年(唐显庆二年),唐高宗李治巡幸并州,与皇后武则天同游童子寺、开化寺,童子寺佛像高一百七十多尺,开化寺大佛高二百尺,李治与皇后、妃嫔、宫人施舍了很多珠宝、财物、衣服。

  公元844年(唐会昌四年),开化寺佛阁在唐武宗灭佛中废毁,蒙山大佛遂暴露在风雨中。公元895年(唐乾宁二年),盘踞并州的河东节度使、后来追封后唐武皇帝的晋王李克用参拜蒙山大佛后,命人重建开化寺佛阁。历经五年,佛阁终于建成。公元945年(后晋开运二年),镇守太原的北*王、后来的后汉高祖刘知远到开化寺焚香礼佛后,出资重修佛像和佛阁,留有苏禹圭所撰《重修蒙山开化寺庄严阁记》。

山西蒙山大佛导游词4

  五代后汉高祖刘知远称帝前,于后晋自运二年(945年)曾在此修建佛阁,名曰“庄严阁”,高五层,每层十三楹,将高200尺石刻大佛,庇盖于内,同时建“雁塔蜂台”,修“鹿苑鸡园”。大阁凌云,气势非凡,豪华之极。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庄严阁”等建筑塌毁,从此大佛便被掩埋于山石、残砖、碎石、泥沙之中。明晋恭王朱棡镇守太原,重修开化寺,实际是只修了前寺院,即现在的开化寺,后寺院未修,大佛亦因湮埋不为后人所知。

  1980年太原市南郊区地名办公室在地名普查中,发现大佛遗迹。1982年顺势探索“大肚岩”一名的来历时,实地勘测实为大佛胸部,其高有五丈多,宽约8丈,头部尚未找到,仅现找到的颈部高达五尺,真经一丈五,胸以下部分仍埋于山石碎瓦斜坡中。整个大佛还有待发掘现已露面佛身及其周围发现的.建筑遗迹,经与史籍记载相吻合。目前已引起国内有关史学界的关注。

  晋阳西山大佛坐落于蒙山北峰之阳,南向,依山凿制,由于年久风雨剥蚀,岩石表层风化严重,况其外露高大的胸颈部剥落之处还长出小树蒿草,失其原有的风采,致人们不知其为当年巍伟的大佛,立于大佛胸下怀间而不知,无怪以往探佛者慨叹“大佛巳不存在了”,“仅遗乱石而已”。晋阳西山大佛现场外露胸颈部分,高17.5米,宽25米,颈部直径宽5米,唐代记载“高二百尺”,按唐普通尺计算约合今63米,仅低于我国四川乐山大佛(高71米)8米,比以往西方所说“世界第一大佛”阿富汗巴米扬大佛(Bamiyan,高53米)高10米,按凿制年代,西方对“巴”佛考查不清,认为“巴”佛凿于“三至七世纪”之间,这是个不精确的估计数字,而我晋阳西山大佛,史籍明确记载凿于北齐天保二年(551),时在六世纪。如按“巴”佛凿于“七世纪”来说,我晋阳西山大佛要早一个世纪。比我国乐山大佛凿于唐开元元年(713)早162年。按此,论高度,晋阳西山大佛是世界第二大佛,论年代则是世界最早的大型石刻佛像。

  晋阳西山大佛所在的寺院,原为东魏所建的*严寺。北齐天保二年(551),高洋赐额“开化”,又称开化寺,并依山凿制佛像,建成上、下二寺,称“*严石窟二寺”,可见“西山大佛”当初是称“石窟”的位于上寺之中。隋文帝仁寿初年(602),建起了庇盖大佛的大佛阁,改称“净明”寺。唐武德三年(620),李渊留守晋阳,复名开化寺。显庆五年(660),唐高家李治和皇后武则天来幸并州,瞻仰开化寺和童子寺大佛,“礼敬瞻睹,嗟叹希奇,大舍珍宝财物衣服”,并令并州州官长史窦轨“速庄严备饰圣容”,“开拓龛前地,务令宽广”。武则天和李治回到京城长安之后,经两年时间,由皇帝内宫做了两件袈裟,派专使驰马飞送并州,给这两寺大佛像赐披袈裟。袈裟上装饰的金银珠宝大放异彩,“放五色光,流照崖岩,洞烛山川”,“道俗瞻睹,数千万众”,轰动了并州。唐武宗灭佛的时候,大阁虽然失修破败,然而大佛未损。晚唐乾宁二年(895),晋王李克用竭河东之力,“计口随钱,不可胜计”,五年用工三十万,重修了大佛阁。

  五代后晋开运二年(945),北*王刘智远留守北京(晋阳),又修佛阁。这一次重修的庄严阁,高五层,每层十三楹,二十六间,共一百三十间,将二百尺高的大佛庇盖于内,可见阁之大。元末(1368),寺毁阁倾,火佛头部掉落,残砖破瓦和山间泥石掩覆了佛像下部。明洪武十八年(1385),晋恭王朱棡只重修了前寺院,称法华寺。显赫了八百年的“西山大佛”便从此埋没六百余年。

山西蒙山大佛导游词5

  蒙山大佛位于山西省太原市的西南边,那里风景秀美,十分奇特。

  今年夏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了蒙山大佛。我们一进山里,路两边种着的核桃树,桃树,苹果树等不知名的树,给我们撑开一把把凉伞。走进山里,一阵悦耳的山泉声伴着悠扬的佛乐响在我的耳畔。山泉水很清澈,都能看见水底的小石子。我找来找去,就是找不见小鱼小虾,可能是水太清太凉的缘故吧。

  听见佛乐,我却找不见音响,原来,路边的树桩是音响啊。

  终于走到了大佛跟前,觉的大佛特别庄严。只见他坐北朝南,依山而坐,两耳齐肩,双目微睁,盘腿而坐,两手重叠放在腿的中间。经过多年的风吹雨打,依然显的那么宁静,庄严,镇定自若,泰然处之。任何时候都成竹在胸,任何事情都难不倒他。站在大佛面前,感觉他是大象,而我是蚂蚁。但是,大佛不也是人制造出来的吗?我们应该比大佛更自信,更能战胜挫折,不被生活中的困难吓倒。


山西蒙山大佛导游词 (菁华6篇)(扩展2)

——山西蒙山大佛导游词(十)份

  山西蒙山大佛导游词 1

  蒙山大佛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约20公里处,始凿于北齐高洋帝天保二年(551),距今已有1400多年,其开凿时间比四川乐山大佛早162年,可谓历史久远;蒙山大佛凿刻时,“夜则以火照作,寒则以汤为泥”,费时25载,佛像高63米,比以往西方所说“世界第一大佛”阿富汗巴米扬大佛高10米,可谓规模宏伟,堪称天下第一佛。

  东汉明帝永*十一年(68)便开始在此建立寺院。南北朝隋唐时期,净土宗始祖昙鸾、高僧慧瓒、以及净土宗开宗三祖师之一的道绰等一代高僧,都曾在此弘扬佛法。在那很长一段时期,晋阳地区高僧云集,是中国北方重要的佛教文化中心。而蒙山大佛所在的开化寺,则是其中香火最盛的寺庙之一。在海外,特别是日本、韩国及东南亚佛教界,都将蒙山大佛称为“交城蒙山大佛”,因为位于山西省交城县的玄中寺就是佛教净土宗心目中公认的祖庭。其实,佛教净土宗的早期道场就在蒙山大佛所在的开化寺,因为年代久远,才有了海外佛教界所称的“交城蒙山大佛”之误说。而日本佛教界更是推崇蒙山大佛,认为其历史悠久居中国佛像之首。

  大佛所在的寺院,原是东魏所建的大庄严寺。北齐天保二年(551年),北齐文宣帝高洋赐名“开化”,又称“开化寺”,并依山凿寺后大岩为大佛和建造上、下二寺。大佛经过五个皇帝,历时25年终于凿成。隋文帝仁寿初年(602),建起了庇盖大佛的大佛阁,改称“净明”寺。传说,隋末李渊做太原留守时,参拜蒙山大佛的当晚梦见“化佛满空,毫光数丈”,以为祥瑞,从而坚定了起兵反隋的决心。李渊当皇帝后的唐武德三年(620),复名“开化寺”。显庆五年(660),唐高宗李治携皇后武则天巡幸并州,瞻仰开化寺及大佛,“礼敬瞻睹,嗟叹希奇,大舍珍宝财物衣服”,并令并州官长“速庄严备饰圣容”,“开拓龛前地,务令宽广”。

  武则天和李治回到京城长安后,用了两年时间,由皇帝内宫特制袈裟两件,派专使驰快马飞送并州,给大佛披上袈裟。袈裟上装饰的金银珠宝大放异彩,“放五色光,流照崖岩,洞烛山川”,“道俗瞻睹数千万众”,轰动天下。唐武宗灭佛时,大阁虽然失修破败,但大佛未损。晚唐乾宁二年(895),晋王李克用竭河东之力,五年用工三十万,重修大佛阁。五代后晋开运二年(945),北*王刘知远留守晋阳,再次重修佛阁。这次重修的庄严阁,高五层,每层十三楹,二十六间,共一百三十间,将二百尺高的大佛庇盖于内,可见阁之大。一时蒙山大佛在皇家眼中形同国庙,在百姓眼中至灵至宝,倍受尊崇。其社会和历史地位可见一斑。这令中国蒙山大佛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显得尤为光鲜灵异!

  中国蒙山大佛自问世以来,倍受皇家关宠,僧众喜爱,为弘扬和传播佛教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朝代更替、岁月变迁,曾经显赫一时的蒙山大佛也在不知不觉间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在饱受战火损毁和大自然风霜雨雪的剥蚀后,终于在元朝之末阁倾像塌,大佛的头部早在元代之前就已经崩落。从此,大佛之腹、手、腿、足以及基座和大阁遗基就被掩埋于山石、残砖和泥沙之中,不为后人所知。显赫了八百年的“蒙山大佛”从此埋没六百余年。史籍中曾记载蒙山大佛便已“荡然无存”。

  上世纪80年代,在太原南郊文化馆工作的王剑霓参加地名普查时刻意寻找失踪多年的大佛。王剑霓的祖父王建屏曾任抗战时期山西佛教会会长,是山西佛协会创始人。王剑霓从小就从祖父那里听过很多蒙山大佛的故事。为寻找蒙山大佛,王剑霓踏遍了整个晋源的西山地区,甚至差点失足掉落悬崖,终于在蒙山发现了五代后晋北*王刘知远《重修蒙山开化庄严阁记》的残碑。而他最终认定当地寺底村的“大肚崖”就是蒙山大佛。1983年,王剑霓在《地名知识》杂志上发表文章《“晋阳西山大佛”遗迹找到了》,引起了中国考古界和佛教界的轰动。

  自从1980年蒙山大佛被发现以来,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对蒙山大佛给予了高度关注,并通过各种渠道呼吁对大佛进行修复保护和开发。蒙山大佛是世界佛教史上的一大奇迹,这样一尊具有1500多年历史的摩崖石刻大佛,它所承载的历史文化是其他大佛所无法比拟的,文化研究价值和社会价值是毋庸置疑的。是世界摩崖石刻艺术中的精品。湮没在尘土中的大佛端坐于蒙山南麓的石崖之间。宽大的胸肩、修长的双臂从两侧石崖中呼之欲出,残破的半截佛身仍然传达着令人震撼的庄严使命。

  山西蒙山大佛导游词 2

  蒙山在太原西南约20公里处,晋祠以北的寺底村,主峰高1325米,蒙山晓月为旧太原八景之一。北齐高洋帝于天保二年(551)将东魏大庄严寺扩建为开化寺,开凿了高200尺的摩崖大佛,称为西山大佛,比目前全国最大的乐山大佛略高。隋文帝时新建了庇盖大佛的殿阁,唐高宗和武则天曾来此礼佛,赐宫内袈裟。由于寺毁阁倾,大佛淹没于乱石瓦砾之中,仅见胸颈部分,胸宽25米,高17.5米,颈部直径宽五米。目前做为旅游资源正在规划开发之中。

  蒙山大佛,也称晋阳西山大佛,是一尊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寺底村西北的蒙山中的摩崖大佛,现为太原市文物保护单位。蒙山大佛开凿于北齐天保年间,本是蒙山开化寺后的摩崖佛像。唐高祖李渊、唐高宗李治与皇后武则天、后唐武皇帝李克用、后汉高祖刘知远都曾来此礼佛。元朝末年,蒙山大佛被毁。1980年的太原市地名普查中,蒙山大佛被重新发现,发现时佛头已不知去向,佛身埋在土石之中,风化严重。古籍记载,蒙山大佛高二百尺(合今制59米)。根据实际测量,蒙山大佛两腿底部至颈部高约30米,按比例估计原来的佛头高约10米,加上后世重修时补筑的基座高6米,蒙山大佛原本的高度大约为46米。2007年起,太原市对蒙山大佛进行了保护和开发,加固了佛身,并参考太原出土的北齐佛头新修了高12米的佛头。2008年10月,蒙山大佛景区向公众开放。

  蒙山大佛本是开化寺后的佛像。开化寺建于北齐天保二年(公元559年),北齐文宣帝高洋赐额“开化寺”。寺后凿石修路,在寺后一里处依山凿刻佛像,即蒙山大佛。当时太原被称为晋阳,是北齐王朝的陪都。北齐太祖高欢在此创业,击败尔朱荣,后来实际掌控东魏朝政,为北齐的建立打下基础。此后北齐各代帝王常往来于首都邺城和别都晋阳之间,相当重视对晋阳的建设。按照五代苏禹圭《重修蒙山开化寺庄严阁记》中的记载,《北齐书》等史料中北齐后主高纬“凿晋阳西山为大佛像,一夜然油万盆,光照宫内”说的就是蒙山开化寺大佛。因此,蒙山大佛有时也被称为“晋阳西山大佛”。

  蒙山大佛开凿的年代存在争议。一种观点根据《永乐大典》中《太原志・太原县》的记载,认为蒙山大佛的开凿始于北齐天保二年。另一种观点根据明嘉靖《太原县志》、明成化《山西通志》的记载,认为蒙山大佛的开凿在开化寺建寺之后,即晚于天保二年。有研究者根据五代苏禹圭《重修蒙山开化寺庄严阁记》中所述“北齐文宣帝天保末年,凿石通蹊,依山刻像”,认为蒙山大佛的开凿始于天保十年(公元559年)。研究者据《北史》中后主高纬“凿晋阳西山为大佛像,一夜然油万盆,光照宫内”的记载,认定蒙山大佛完工于后主高纬时;又根据宋人记载中蒙山曾有北齐天统五年三月撰《蒙山碑》、《北史》天统五年三四月间北齐后主身在晋阳且有重要佛事举行,推定蒙山大佛的完工时间就是北齐天统五年(公元569年)。

  蒙山大佛为利用陡直崖壁开凿而成,位于蒙山*山顶处。佛龛为摩崖敞口式,宽29.60米,进深17米,*面大约为半椭圆形。佛像头部已经遗失,山与颈部*齐,研究者推测当时此处很可能有自然突起的岩石,开凿时将它刻成佛头。佛像背后的山崖有大片*地上有寺院遗址,散落有残碎砖瓦,还有刻着“杭州天目山峰彻禅师”的断碣。蒙山大佛为单体佛像,龛内外没有胁侍像的遗迹。

  大佛头部遗失。颈部直径5米,高2米余,有三条阴刻项线。颈部至腹部高22米,两肘间距22.70米。两肩*而宽,胸胛肥厚,身形壮硕。由于大佛的岩体为疏松的砂岩,风化、崩塌相当严重,佛像衣纹服饰已无法辨认。佛像的胸部存有若干排小方孔,据推测为重修大佛时留下的遗迹。佛像小臂长12米、宽2.80米,保存较为完好。佛像施禅定印。右手长3.10米,手掌及小指尚存;左手已残。两手之下为条石补砌的双腿,高3米,结跏趺坐式。腿下为条石台基。双腿和台基均为重修大佛时砌。研究者认为,佛像原来的坐姿虽未必是重修时的结跏趺坐,但是由两手的禅定印判断很可能就是结跏趺坐式。宿白根据清理前的遗迹推断蒙山大佛是倚坐的弥勒佛。然而,清理之后的佛像施禅定印,结跏趺坐,并不是倚坐的佛像。后来的研究者认为,蒙山大佛可能是释迦佛。理由之一是《重修蒙山开化寺庄严阁记》提到“成招提之胜因,侔释迦之真相”;另一个理由是北魏开凿的云冈石窟第20窟的释迦佛也施禅定印,结跏趺坐,与蒙山大佛相同。

  蒙山大佛自双腿下部至颈高约30米。研究者按照双肩宽度18米估计佛像头部高度大约十米左右,即蒙山大佛通高为40米,加上后世重修时增砌的6米高的基座,总高度大约46米。这与史籍的记载有所不同。唐代的《冥报记辑书》记载蒙山开化寺大佛高二百尺。按唐代一尺合现代0.295米,唐代记载中蒙山大佛的高度为59米,比蒙山大佛的实际高度多十几米。一些媒体按现代一尺合0.33米计算,得出蒙山大佛的高度为66米;也有媒体计算为63米;还有媒体称蒙山大佛“通高(大佛站立高度)66米”。这些媒体由此认定,蒙山大佛比55米高的'阿富汗巴米扬大佛还要高。甚至有媒体声称,蒙山大佛与乐山大佛、巴米扬大佛齐名,并根据三者的高度关系(认为蒙山大佛高66米)将蒙山大佛称为“世界第二大石佛”。

  大佛前的*台上存有面阔三间(约15米)的建筑遗迹,门墩石和地�笊性冢�研究者判断建筑年代可能晚于五代。建筑遗迹北面存有一龟趺,碑已失。佛龛西侧壁上存有若干小石洞,是修建佛阁时嵌入梁檩所用。大佛龛外东侧,崖面上还有一块摩崖碑刻和二个洞窟的遗存。摩崖碑刻大约处在大佛胸部的高度上,为长方形,高2.50米,宽1.85米,是预先雕刻成之后嵌在山崖上的,文字已漫漶不清,只能判断出刻的是佛经,无法确知是哪一部经。摩崖碑刻东侧的小窟高、宽都在1米左右,因岩石崩塌,此窟已被破坏。小窟的东边是一*面为方形的大窟,面阔2.97米,进深2.99米,高2.94米,四角攒尖顶。长方形的窟门高1.74米、宽0.97米、深0.52米,门两侧雕有石柱,石柱上雕出栌斗,栌斗之上是雕刻的阑额,阑额的斗�砦�一斗三升式,柱间斗�砦�人字形叉手。叉手为弧形,向外撇出,尾端微微上翘。结合四角攒尖顶、人字形叉手尾端上翘两个特征,研究者认为此窟可能开凿于北齐。窟内为素壁,并无龛像,属于禅窟,窟内残存有清康熙四十六年的题记。

  另据《嘉靖太原县志》载:“法华寺在县西北十五里,北齐天保二年(551年)建,赐额开化,寺后凿石通蹊一里,依山刻佛像,隋仁寿初(601年)建佛阁,改额净明。唐武德三年(620年)李渊自守河东来游于禅之后,复改为开化寺。会昌甲子岁(844年)佛阁废毁,乾宁二年(895年)重修。宋淳化元年(990年)修释迦如来舍利塔二座,塔高二丈。元末(1368年)废毁,只存僧房舍利塔。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晋恭王重建。”

  五代后汉高祖刘知远称帝前,于后晋自运二年(945年)曾在此修建佛阁,名曰“庄严阁”,高五层,每层十三楹,将高200尺石刻大佛,庇盖于内,同时建“雁塔蜂台”,修“鹿苑鸡园”。大阁凌云,气势非凡,豪华之极。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庄严阁”等建筑塌毁,从此大佛便被掩埋于山石、残砖、碎石、泥沙之中。明晋恭王朱��镇守太原,重修开化寺,实际是只修了前寺院,即现在的开化寺,后寺院未修,大佛亦因湮埋不为后人所知。

  1980年太原市南郊区地名办公室在地名普查中,发现大佛遗迹。1982年顺势探索“大肚岩”一名的来历时,实地勘测实为大佛胸部,其高有五丈多,宽约8丈,头部尚未找到,仅现找到的颈部高达五尺,真经一丈五,胸以下部分仍埋于山石碎瓦斜坡中。整个大佛还有待发掘现已露面佛身及其周围发现的建筑遗迹,经与史籍记载相吻合。目前已引起国内有关史学界的关注。

  山西蒙山大佛导游词 3

  蒙山大佛位于山西省太原市的西南边,那里风景秀美,十分奇特。

  今年夏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了蒙山大佛。我们一进山里,路两边种着的核桃树,桃树,苹果树等不知名的树,给我们撑开一把把凉伞。走进山里,一阵悦耳的山泉声伴着悠扬的佛乐响在我的耳畔。山泉水很清澈,都能看见水底的小石子。我找来找去,就是找不见小鱼小虾,可能是水太清太凉的缘故吧。

  听见佛乐,我却找不见音响,原来,路边的树桩是音响啊。

  终于走到了大佛跟前,觉的大佛特别庄严。只见他坐北朝南,依山而坐,两耳齐肩,双目微睁,盘腿而坐,两手重叠放在腿的中间。经过多年的风吹雨打,依然显的那么宁静,庄严,镇定自若,泰然处之。任何时候都成竹在胸,任何事情都难不倒他。站在大佛面前,感觉他是大象,而我是蚂蚁。但是,大佛不也是人制造出来的吗?我们应该比大佛更自信,更能战胜挫折,不被生活中的困难吓倒。

  山西蒙山大佛导游词 4

  蒙山在太原西南约20公里处,晋祠以北的寺底村,主峰高1325米,蒙山晓月为旧太原八景之一。北齐高洋帝于天保二年(551)将东魏大庄严寺扩建为开化寺,开凿了高200尺的摩崖大佛,称为西山大佛,比目前全国最大的乐山大佛略高。隋文帝时新建了庇盖大佛的殿阁,唐高宗和武则天曾来此礼佛,赐宫内袈裟。由于寺毁阁倾,大佛淹没于乱石瓦砾之中,仅见胸颈部分,胸宽25米,高17.5米,颈部直径宽五米。目前做为旅游资源正在规划开发之中。

  蒙山大佛,也称晋阳西山大佛,是一尊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寺底村西北的蒙山中的摩崖大佛,现为太原市文物保护单位。蒙山大佛开凿于北齐天保年间,本是蒙山开化寺后的摩崖佛像。唐高祖李渊、唐高宗李治与皇后武则天、后唐武皇帝李克用、后汉高祖刘知远都曾来此礼佛。元朝末年,蒙山大佛被毁。1980年的太原市地名普查中,蒙山大佛被重新发现,发现时佛头已不知去向,佛身埋在土石之中,风化严重。古籍记载,蒙山大佛高二百尺(合今制59米)。根据实际测量,蒙山大佛两腿底部至颈部高约30米,按比例估计原来的佛头高约10米,加上后世重修时补筑的基座高6米,蒙山大佛原本的高度大约为46米。2007年起,太原市对蒙山大佛进行了保护和开发,加固了佛身,并参考太原出土的北齐佛头新修了高12米的佛头。2008年10月,蒙山大佛景区向公众开放。

  蒙山大佛本是开化寺后的佛像。开化寺建于北齐天保二年(公元559年),北齐文宣帝高洋赐额“开化寺”。寺后凿石修路,在寺后一里处依山凿刻佛像,即蒙山大佛。当时太原被称为晋阳,是北齐王朝的陪都。北齐太祖高欢在此创业,击败尔朱荣,后来实际掌控东魏朝政,为北齐的建立打下基础。此后北齐各代帝王常往来于首都邺城和别都晋阳之间,相当重视对晋阳的建设。按照五代苏禹圭《重修蒙山开化寺庄严阁记》中的记载,《北齐书》等史料中北齐后主高纬“凿晋阳西山为大佛像,一夜然油万盆,光照宫内”说的就是蒙山开化寺大佛。因此,蒙山大佛有时也被称为“晋阳西山大佛”。

  蒙山大佛开凿的年代存在争议。一种观点根据《永乐大典》中《太原志·太原县》的记载,认为蒙山大佛的开凿始于北齐天保二年。另一种观点根据明嘉靖《太原县志》、明成化《山西通志》的记载,认为蒙山大佛的开凿在开化寺建寺之后,即晚于天保二年。有研究者根据五代苏禹圭《重修蒙山开化寺庄严阁记》中所述“北齐文宣帝天保末年,凿石通蹊,依山刻像”,认为蒙山大佛的开凿始于天保十年(公元559年)。研究者据《北史》中后主高纬“凿晋阳西山为大佛像,一夜然油万盆,光照宫内”的记载,认定蒙山大佛完工于后主高纬时;又根据宋人记载中蒙山曾有北齐天统五年三月撰《蒙山碑》、《北史》天统五年三四月间北齐后主身在晋阳且有重要佛事举行,推定蒙山大佛的完工时间就是北齐天统五年(公元569年)。

  蒙山大佛为利用陡直崖壁开凿而成,位于蒙山*山顶处。佛龛为摩崖敞口式,宽29.60米,进深17米,*面大约为半椭圆形。佛像头部已经遗失,山与颈部*齐,研究者推测当时此处很可能有自然突起的岩石,开凿时将它刻成佛头。佛像背后的山崖有大片*地上有寺院遗址,散落有残碎砖瓦,还有刻着“杭州天目山峰彻禅师”的断碣。蒙山大佛为单体佛像,龛内外没有胁侍像的遗迹。

  大佛头部遗失。颈部直径5米,高2米余,有三条阴刻项线。颈部至腹部高22米,两肘间距22.70米。两肩*而宽,胸胛肥厚,身形壮硕。由于大佛的岩体为疏松的砂岩,风化、崩塌相当严重,佛像衣纹服饰已无法辨认。佛像的胸部存有若干排小方孔,据推测为重修大佛时留下的遗迹。佛像小臂长12米、宽2.80米,保存较为完好。佛像施禅定印。右手长3.10米,手掌及小指尚存;左手已残。两手之下为条石补砌的'双腿,高3米,结跏趺坐式。腿下为条石台基。双腿和台基均为重修大佛时砌。研究者认为,佛像原来的坐姿虽未必是重修时的结跏趺坐,但是由两手的禅定印判断很可能就是结跏趺坐式。宿白根据清理前的遗迹推断蒙山大佛是倚坐的弥勒佛。然而,清理之后的佛像施禅定印,结跏趺坐,并不是倚坐的佛像。后来的研究者认为,蒙山大佛可能是释迦佛。理由之一是《重修蒙山开化寺庄严阁记》提到“成招提之胜因,侔释迦之真相”;另一个理由是北魏开凿的云冈石窟第20窟的释迦佛也施禅定印,结跏趺坐,与蒙山大佛相同。

  蒙山大佛自双腿下部至颈高约30米。研究者按照双肩宽度18米估计佛像头部高度大约十米左右,即蒙山大佛通高为40米,加上后世重修时增砌的6米高的基座,总高度大约46米。这与史籍的记载有所不同。唐代的《冥报记辑书》记载蒙山开化寺大佛高二百尺。按唐代一尺合现代0.295米,唐代记载中蒙山大佛的高度为59米,比蒙山大佛的实际高度多十几米。一些媒体按现代一尺合0.33米计算,得出蒙山大佛的高度为66米;也有媒体计算为63米;还有媒体称蒙山大佛“通高(大佛站立高度)66米”。这些媒体由此认定,蒙山大佛比55米高的阿富汗巴米扬大佛还要高。甚至有媒体声称,蒙山大佛与乐山大佛、巴米扬大佛齐名,并根据三者的高度关系(认为蒙山大佛高66米)将蒙山大佛称为“世界第二大石佛”。

  大佛前的*台上存有面阔三间(约15米)的建筑遗迹,门墩石和地栿尚在,研究者判断建筑年代可能晚于五代。建筑遗迹北面存有一龟趺,碑已失。佛龛西侧壁上存有若干小石洞,是修建佛阁时嵌入梁檩所用。大佛龛外东侧,崖面上还有一块摩崖碑刻和二个洞窟的遗存。摩崖碑刻大约处在大佛胸部的高度上,为长方形,高2.50米,宽1.85米,是预先雕刻成之后嵌在山崖上的,文字已漫漶不清,只能判断出刻的是佛经,无法确知是哪一部经。摩崖碑刻东侧的小窟高、宽都在1米左右,因岩石崩塌,此窟已被破坏。小窟的东边是一*面为方形的大窟,面阔2.97米,进深2.99米,高2.94米,四角攒尖顶。长方形的窟门高1.74米、宽0.97米、深0.52米,门两侧雕有石柱,石柱上雕出栌斗,栌斗之上是雕刻的阑额,阑额的斗栱为一斗三升式,柱间斗栱为人字形叉手。叉手为弧形,向外撇出,尾端微微上翘。结合四角攒尖顶、人字形叉手尾端上翘两个特征,研究者认为此窟可能开凿于北齐。窟内为素壁,并无龛像,属于禅窟,窟内残存有清康熙四十六年的题记。

  另据《嘉靖太原县志》载:“法华寺在县西北十五里,北齐天保二年(551年)建,赐额开化,寺后凿石通蹊一里,依山刻佛像,隋仁寿初(601年)建佛阁,改额净明。唐武德三年(620年)李渊自守河东来游于禅之后,复改为开化寺。会昌甲子岁(844年)佛阁废毁,乾宁二年(895年)重修。宋淳化元年(990年)修释迦如来舍利塔二座,塔高二丈。元末(1368年)废毁,只存僧房舍利塔。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晋恭王重建。”

  五代后汉高祖刘知远称帝前,于后晋自运二年(945年)曾在此修建佛阁,名曰“庄严阁”,高五层,每层十三楹,将高200尺石刻大佛,庇盖于内,同时建“雁塔蜂台”,修“鹿苑鸡园”。大阁凌云,气势非凡,豪华之极。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庄严阁”等建筑塌毁,从此大佛便被掩埋于山石、残砖、碎石、泥沙之中。明晋恭王朱棡镇守太原,重修开化寺,实际是只修了前寺院,即现在的开化寺,后寺院未修,大佛亦因湮埋不为后人所知。

  1980年太原市南郊区地名办公室在地名普查中,发现大佛遗迹。1982年顺势探索“大肚岩”一名的来历时,实地勘测实为大佛胸部,其高有五丈多,宽约8丈,头部尚未找到,仅现找到的颈部高达五尺,真经一丈五,胸以下部分仍埋于山石碎瓦斜坡中。整个大佛还有待发掘现已露面佛身及其周围发现的建筑遗迹,经与史籍记载相吻合。目前已引起国内有关史学界的关注。

  山西蒙山大佛导游词 5

  蒙山大佛是一尊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寺底村西北的摩崖大佛,为太原市文物保护单位。蒙山大佛开凿于北齐天保年间,原是蒙山开化寺后的摩崖佛像。唐高祖李渊、唐高宗李治与皇后武则天、后唐武皇帝李克用、后汉高祖刘知远都曾来此礼佛。元朝末年,蒙山大佛被毁。1980年的太原市地名普查中,蒙山大佛被重新发现,发现时佛头已不知去向,佛身埋在土石之中,风化严重。

  蒙山大佛现场外露胸颈部分,高17。5米,宽25米,颈部直径宽5米,唐代记载“高二百尺”,按唐普通尺计算约合今63米。论高度,蒙山大佛是世界第二大佛,论年代则是世界最早的大型石刻佛像。大佛的腹、手、腿、足、基座、大阁遗基,都掩覆于大佛胸下山坡泥石里。

  此外,还有一些重要的碑刻也应在此处。2007年起,太原市对蒙山大佛进行了保护和开发,加固了佛身,并参考太原出土的北齐佛头新修了高12米的佛头。2008年10月,蒙山大佛向公众开放。2017年8月10日,大佛景区改制后门票价格正式开启每张70元。

  山西蒙山大佛导游词 6

  蒙山在太原西南约20公里处,晋祠以北的寺底村,主峰高1325米,蒙山晓月为旧太原八景之一。北齐高洋帝于天保二年(551)将东魏大庄严寺扩建为开化寺,开凿了高200尺的摩崖大佛,称为西山大佛,比目前全国最大的乐山大佛略高。隋文帝时新建了庇盖大佛的殿阁,唐高宗和武则天曾来此礼佛,赐宫内袈裟。由于寺毁阁倾,大佛淹没于乱石瓦砾之中,仅见胸颈部分,胸宽25米,高17.5米,颈部直径宽五米。目前做为旅游资源正在规划开发之中。

  蒙山大佛,也称晋阳西山大佛,是一尊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寺底村西北的蒙山中的摩崖大佛,现为太原市文物保护单位。蒙山大佛开凿于北齐天保年间,本是蒙山开化寺后的摩崖佛像。唐高祖李渊、唐高宗李治与皇后武则天、后唐武皇帝李克用、后汉高祖刘知远都曾来此礼佛。元朝末年,蒙山大佛被毁。1980年的太原市地名普查中,蒙山大佛被重新发现,发现时佛头已不知去向,佛身埋在土石之中,风化严重。古籍记载,蒙山大佛高二百尺(合今制59米)。根据实际测量,蒙山大佛两腿底部至颈部高约30米,按比例估计原来的佛头高约10米,加上后世重修时补筑的基座高6米,蒙山大佛原本的高度大约为46米。2007年起,太原市对蒙山大佛进行了保护和开发,加固了佛身,并参考太原出土的北齐佛头新修了高12米的佛头。2008年10月,蒙山大佛景区向公众开放。

  蒙山大佛本是开化寺后的佛像。开化寺建于北齐天保二年(公元559年),北齐文宣帝高洋赐额“开化寺”。寺后凿石修路,在寺后一里处依山凿刻佛像,即蒙山大佛。当时太原被称为晋阳,是北齐王朝的陪都。北齐太祖高欢在此创业,击败尔朱荣,后来实际掌控东魏朝政,为北齐的建立打下基础。此后北齐各代帝王常往来于首都邺城和别都晋阳之间,相当重视对晋阳的建设。按照五代苏禹圭《重修蒙山开化寺庄严阁记》中的记载,《北齐书》等史料中北齐后主高纬“凿晋阳西山为大佛像,一夜然油万盆,光照宫内”说的就是蒙山开化寺大佛。因此,蒙山大佛有时也被称为“晋阳西山大佛”。

  蒙山大佛开凿的年代存在争议。一种观点根据《永乐大典》中《太原志·太原县》的记载,认为蒙山大佛的开凿始于北齐天保二年。另一种观点根据明嘉靖《太原县志》、明成化《山西通志》的记载,认为蒙山大佛的开凿在开化寺建寺之后,即晚于天保二年。有研究者根据五代苏禹圭《重修蒙山开化寺庄严阁记》中所述“北齐文宣帝天保末年,凿石通蹊,依山刻像”,认为蒙山大佛的开凿始于天保十年(公元559年)。研究者据《北史》中后主高纬“凿晋阳西山为大佛像,一夜然油万盆,光照宫内”的记载,认定蒙山大佛完工于后主高纬时;又根据宋人记载中蒙山曾有北齐天统五年三月撰《蒙山碑》、《北史》天统五年三四月间北齐后主身在晋阳且有重要佛事举行,推定蒙山大佛的完工时间就是北齐天统五年(公元569年)。

  蒙山大佛为利用陡直崖壁开凿而成,位于蒙山*山顶处。佛龛为摩崖敞口式,宽29.60米,进深17米,*面大约为半椭圆形。佛像头部已经遗失,山与颈部*齐,研究者推测当时此处很可能有自然突起的岩石,开凿时将它刻成佛头。佛像背后的`山崖有大片*地上有寺院遗址,散落有残碎砖瓦,还有刻着“杭州天目山峰彻禅师”的断碣。蒙山大佛为单体佛像,龛内外没有胁侍像的遗迹。

  大佛头部遗失。颈部直径5米,高2米余,有三条阴刻项线。颈部至腹部高22米,两肘间距22.70米。两肩*而宽,胸胛肥厚,身形壮硕。由于大佛的岩体为疏松的砂岩,风化、崩塌相当严重,佛像衣纹服饰已无法辨认。佛像的胸部存有若干排小方孔,据推测为重修大佛时留下的遗迹。佛像小臂长12米、宽2.80米,保存较为完好。佛像施禅定印。右手长3.10米,手掌及小指尚存;左手已残。两手之下为条石补砌的双腿,高3米,结跏趺坐式。腿下为条石台基。双腿和台基均为重修大佛时砌。研究者认为,佛像原来的坐姿虽未必是重修时的结跏趺坐,但是由两手的禅定印判断很可能就是结跏趺坐式。宿白根据清理前的遗迹推断蒙山大佛是倚坐的弥勒佛。然而,清理之后的佛像施禅定印,结跏趺坐,并不是倚坐的佛像。后来的研究者认为,蒙山大佛可能是释迦佛。理由之一是《重修蒙山开化寺庄严阁记》提到“成招提之胜因,侔释迦之真相”;另一个理由是北魏开凿的云冈石窟第20窟的释迦佛也施禅定印,结跏趺坐,与蒙山大佛相同。

  蒙山大佛自双腿下部至颈高约30米。研究者按照双肩宽度18米估计佛像头部高度大约十米左右,即蒙山大佛通高为40米,加上后世重修时增砌的6米高的基座,总高度大约46米。这与史籍的记载有所不同。唐代的《冥报记辑书》记载蒙山开化寺大佛高二百尺。按唐代一尺合现代0.295米,唐代记载中蒙山大佛的高度为59米,比蒙山大佛的实际高度多十几米。一些媒体按现代一尺合0.33米计算,得出蒙山大佛的高度为66米;也有媒体计算为63米;还有媒体称蒙山大佛“通高(大佛站立高度)66米”。这些媒体由此认定,蒙山大佛比55米高的阿富汗巴米扬大佛还要高。甚至有媒体声称,蒙山大佛与乐山大佛、巴米扬大佛齐名,并根据三者的高度关系(认为蒙山大佛高66米)将蒙山大佛称为“世界第二大石佛”。

  大佛前的*台上存有面阔三间(约15米)的建筑遗迹,门墩石和地栿尚在,研究者判断建筑年代可能晚于五代。建筑遗迹北面存有一龟趺,碑已失。佛龛西侧壁上存有若干小石洞,是修建佛阁时嵌入梁檩所用。大佛龛外东侧,崖面上还有一块摩崖碑刻和二个洞窟的遗存。摩崖碑刻大约处在大佛胸部的高度上,为长方形,高2.50米,宽1.85米,是预先雕刻成之后嵌在山崖上的,文字已漫漶不清,只能判断出刻的是佛经,无法确知是哪一部经。摩崖碑刻东侧的小窟高、宽都在1米左右,因岩石崩塌,此窟已被破坏。小窟的东边是一*面为方形的大窟,面阔2.97米,进深2.99米,高2.94米,四角攒尖顶。长方形的窟门高1.74米、宽0.97米、深0.52米,门两侧雕有石柱,石柱上雕出栌斗,栌斗之上是雕刻的阑额,阑额的斗栱为一斗三升式,柱间斗栱为人字形叉手。叉手为弧形,向外撇出,尾端微微上翘。结合四角攒尖顶、人字形叉手尾端上翘两个特征,研究者认为此窟可能开凿于北齐。窟内为素壁,并无龛像,属于禅窟,窟内残存有清康熙四十六年的题记。

  另据《嘉靖太原县志》载:“法华寺在县西北十五里,北齐天保二年(551年)建,赐额开化,寺后凿石通蹊一里,依山刻佛像,隋仁寿初(601年)建佛阁,改额净明。唐武德三年(620年)李渊自守河东来游于禅之后,复改为开化寺。会昌甲子岁(844年)佛阁废毁,乾宁二年(895年)重修。宋淳化元年(990年)修释迦如来舍利塔二座,塔高二丈。元末(1368年)废毁,只存僧房舍利塔。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晋恭王重建。”

  五代后汉高祖刘知远称帝前,于后晋自运二年(945年)曾在此修建佛阁,名曰“庄严阁”,高五层,每层十三楹,将高200尺石刻大佛,庇盖于内,同时建“雁塔蜂台”,修“鹿苑鸡园”。大阁凌云,气势非凡,豪华之极。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庄严阁”等建筑塌毁,从此大佛便被掩埋于山石、残砖、碎石、泥沙之中。明晋恭王朱棡镇守太原,重修开化寺,实际是只修了前寺院,即现在的开化寺,后寺院未修,大佛亦因湮埋不为后人所知。

  1980年太原市南郊区地名办公室在地名普查中,发现大佛遗迹。1982年顺势探索“大肚岩”一名的来历时,实地勘测实为大佛胸部,其高有五丈多,宽约8丈,头部尚未找到,仅现找到的颈部高达五尺,真经一丈五,胸以下部分仍埋于山石碎瓦斜坡中。整个大佛还有待发掘现已露面佛身及其周围发现的建筑遗迹,经与史籍记载相吻合。目前已引起国内有关史学界的关注。

  山西蒙山大佛导游词 7

  天主教堂:位于**路367号,是一座古罗马风格的高大建筑,通体铁红色,间以白线装饰。天主堂始建于清同治九年(1870),庚子年(1900)被毁,光绪三十一年(1905)重建,占地约13.3万*方米,现存4300*方米。主建筑为礼拜堂,旁有两座西式尖顶钟楼。天主堂是太原市规模最大的天主教友活动场所,也是省市天主教爱委会的所在地。

  古**寺:古**寺,位于太原市内**路南段东侧,在群楼耸立中独居街畔。门前牌楼雕镂精致,装饰精美。横匾“**古寺”四个镀金大字,笔力雄健,分外醒目,引人观瞻。寺为唐代贞元年间创建,去又经宋代重修。现存寺字,是明代重建后的遗物。寺内大殿为砖木混合结构,殿内为***式古典装饰,富丽典雅。柱周木壁,刻有***文《》,经文雕刻工整、清晰、精细、优美。整个大殿,宽大疏朗,布局严谨。进入院内,装点颇觉雅致,布局合理、紧凑。院中央有明代建筑省心楼,外形美观,重檐歇山顶,楼角、飞檐挑起,彩色熠熠,颇为壮观。省心楼两侧,左右碑亭对峙,亭阁风雅秀丽,气度不凡。亭内,有宋代著名书法家黄庭坚碑刻草书,元代赵子昂、清初傅山观后题铭碑刻,字迹劲秀,笔力挺拔,给古寺添色不少。院内,多处坚有书法榜题,这愈益加重了**寺古朴、苍老的气氛。

  南十方院:在太原市南,原名白云寺,建于明初,万历年间增修,清康熙年间建藏经阁。因临*狄村“白云飞处”古碑,巡抚图纳改名白云寺。又因太原城北门外有禅院曰十方院,故通称此寺为南十方院。寺院宏敞,风景清幽。现为文物保护单位。

  傅山书法碑林公园:傅山书法碑林公园,位于太原市迎泽大街迎泽桥东南,汾水之滨。公园占地二万二千多*方米,建有一进四院仿明清建筑。园内回廊、池水、石山、亭阁,一派古色古香。各种建筑多以傅山书写的条幅题名,如园内人工湖池,按傅山题写的“得造花香”命名为“得香池”。另有承颜堂、鼎臣殿等大型殿堂建筑。傅山不仅是杰出的思想家和伟大的***,而且也是著名的书画艺术大师。他的书法从晋唐入手,上溯篆籀,博采诸家之长熔于一炉,真草隶篆行各体无所不精。为继承和发扬这一宝贵文化遗产,山西傅山书法研究会广泛收集整理了傅山书法中的大部巨帧墨迹,并摹勒石上,在碑林公园室内外竖起一百八十四块书法石碑。现在还在继续收集刊刻中。整个傅山书法碑林公园气势宏大阔广,古朴典雅,是繁华城市中难得的一处“山林野趣”之地。

  山西蒙山大佛导游词 8

  晋阳西山大佛坐落于蒙山北峰之阳,南向,依山凿制,由于年久风雨剥蚀,岩石表层风化严重,况其外露高大的胸颈部剥落之处还长出小树蒿草,失其原有的风采,致人们不知其为当年巍伟的大佛,立于大佛胸下怀间而不知,无怪以往探佛者慨叹“大佛巳不存在了”,“仅遗乱石而已”。晋阳西山大佛现场外露胸颈部分,高17.5米,宽25米,颈部直径宽5米,唐代记载“高二百尺”,按唐普通尺计算约合今63米,仅低于我国四川乐山大佛(高71米)8米,比以往西方所说“世界第一大佛”阿富汗巴米扬大佛(Bamiyan,高53米)高10米,按凿制年代,西方对“巴”佛考查不清,认为“巴”佛凿于“三至七世纪”之间,这是个不精确的估计数字,而我晋阳西山大佛,史籍明确记载凿于北齐天保二年(551),时在六世纪。如按“巴”佛凿于“七世纪”来说,我晋阳西山大佛要早一个世纪。比我国乐山大佛凿于唐开元元年(713)早162年。按此,论高度,晋阳西山大佛是世界第二大佛,论年代则是世界最早的大型石刻佛像。

  晋阳西山大佛所在的寺院,原为东魏所建的大庄严寺。北齐天保二年(551),高洋赐额“开化”,又称开化寺,并依山凿制佛像,建成上、下二寺,称“大庄严石窟二寺”,可见“西山大佛”当初是称“石窟”的位于上寺之中。隋文帝仁寿初年(602),建起了庇盖大佛的大佛阁,改称“净明”寺。唐武德三年(620),李渊留守晋阳,复名开化寺。显庆五年(660),唐高家李治和皇后武则天来幸并州,瞻仰开化寺和童子寺大佛,“礼敬瞻睹,嗟叹希奇,大舍珍宝财物衣服”,并令并州州官长史窦轨“速庄严备饰圣容”,“开拓龛前地,务令宽广”。武则天和李治回到京城长安之后,经两年时间,由皇帝内宫做了两件袈裟,派专使驰马飞送并州,给这两寺大佛像赐披袈裟。袈裟上装饰的金银珠宝大放异彩,“放五色光,流照崖岩,洞烛山川”,“道俗瞻睹,数千万众”,轰动了并州。唐武宗灭佛的时候,大阁虽然失修破败,然而大佛未损。晚唐乾宁二年(895),晋王李克用竭河东之力,“计口随钱,不可胜计”,五年用工三十万,重修了大佛阁。

  山西蒙山大佛导游词 9

  蒙山在太原西南约20公里处,晋祠以北的寺底村,主峰高1325米,蒙山晓月为旧太原八景之一。北齐高洋帝于天保二年(551)将东魏大庄严寺扩建为开化寺,开凿了高200尺的摩崖大佛,称为西山大佛,比目前全国最大的乐山大佛略高。隋文帝时新建了庇盖大佛的殿阁,唐高宗和武则天曾来此礼佛,赐宫内袈裟。由于寺毁阁倾,大佛淹没于乱石瓦砾之中,仅见胸颈部分,胸宽25米,高17.5米,颈部直径宽五米。目前做为旅游资源正在规划开发之中。

  蒙山大佛,也称晋阳西山大佛,是一尊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寺底村西北的蒙山中的摩崖大佛,现为太原市文物保护单位。蒙山大佛开凿于北齐天保年间,本是蒙山开化寺后的摩崖佛像。唐高祖李渊、唐高宗李治与皇后武则天、后唐武皇帝李克用、后汉高祖刘知远都曾来此礼佛。元朝末年,蒙山大佛被毁。1980年的太原市地名普查中,蒙山大佛被重新发现,发现时佛头已不知去向,佛身埋在土石之中,风化严重。古籍记载,蒙山大佛高二百尺(合今制59米)。根据实际测量,蒙山大佛两腿底部至颈部高约30米,按比例估计原来的佛头高约10米,加上后世重修时补筑的基座高6米,蒙山大佛原本的高度大约为46米。2007年起,太原市对蒙山大佛进行了保护和开发,加固了佛身,并参考太原出土的北齐佛头新修了高12米的佛头。2008年10月,蒙山大佛景区向公众开放。

  蒙山大佛本是开化寺后的佛像。开化寺建于北齐天保二年(公元559年),北齐文宣帝高洋赐额“开化寺”。寺后凿石修路,在寺后一里处依山凿刻佛像,即蒙山大佛。当时太原被称为晋阳,是北齐王朝的陪都。北齐太祖高欢在此创业,击败尔朱荣,后来实际掌控东魏朝政,为北齐的建立打下基础。此后北齐各代帝王常往来于首都邺城和别都晋阳之间,相当重视对晋阳的建设。按照五代苏禹圭《重修蒙山开化寺庄严阁记》中的记载,《北齐书》等史料中北齐后主高纬“凿晋阳西山为大佛像,一夜然油万盆,光照宫内”说的就是蒙山开化寺大佛。因此,蒙山大佛有时也被称为“晋阳西山大佛”。

  蒙山大佛开凿的年代存在争议。一种观点根据《永乐大典》中《太原志・太原县》的记载,认为蒙山大佛的开凿始于北齐天保二年。另一种观点根据明嘉靖《太原县志》、明成化《山西通志》的记载,认为蒙山大佛的开凿在开化寺建寺之后,即晚于天保二年。有研究者根据五代苏禹圭《重修蒙山开化寺庄严阁记》中所述“北齐文宣帝天保末年,凿石通蹊,依山刻像”,认为蒙山大佛的开凿始于天保十年(公元559年)。研究者据《北史》中后主高纬“凿晋阳西山为大佛像,一夜然油万盆,光照宫内”的记载,认定蒙山大佛完工于后主高纬时;又根据宋人记载中蒙山曾有北齐天统五年三月撰《蒙山碑》、《北史》天统五年三四月间北齐后主身在晋阳且有重要佛事举行,推定蒙山大佛的完工时间就是北齐天统五年(公元569年)。

  蒙山大佛为利用陡直崖壁开凿而成,位于蒙山*山顶处。佛龛为摩崖敞口式,宽29.60米,进深17米,*面大约为半椭圆形。佛像头部已经遗失,山与颈部*齐,研究者推测当时此处很可能有自然突起的岩石,开凿时将它刻成佛头。佛像背后的山崖有大片*地上有寺院遗址,散落有残碎砖瓦,还有刻着“杭州天目山峰彻禅师”的断碣。蒙山大佛为单体佛像,龛内外没有胁侍像的遗迹。

  大佛头部遗失。颈部直径5米,高2米余,有三条阴刻项线。颈部至腹部高22米,两肘间距22.70米。两肩*而宽,胸胛肥厚,身形壮硕。由于大佛的岩体为疏松的砂岩,风化、崩塌相当严重,佛像衣纹服饰已无法辨认。佛像的胸部存有若干排小方孔,据推测为重修大佛时留下的遗迹。佛像小臂长12米、宽2.80米,保存较为完好。佛像施禅定印。右手长3.10米,手掌及小指尚存;左手已残。两手之下为条石补砌的双腿,高3米,结跏趺坐式。腿下为条石台基。双腿和台基均为重修大佛时砌。研究者认为,佛像原来的坐姿虽未必是重修时的结跏趺坐,但是由两手的禅定印判断很可能就是结跏趺坐式。宿白根据清理前的遗迹推断蒙山大佛是倚坐的弥勒佛。然而,清理之后的佛像施禅定印,结跏趺坐,并不是倚坐的佛像。后来的研究者认为,蒙山大佛可能是释迦佛。理由之一是《重修蒙山开化寺庄严阁记》提到“成招提之胜因,侔释迦之真相”;另一个理由是北魏开凿的云冈石窟第20窟的释迦佛也施禅定印,结跏趺坐,与蒙山大佛相同。

  蒙山大佛自双腿下部至颈高约30米。研究者按照双肩宽度18米估计佛像头部高度大约十米左右,即蒙山大佛通高为40米,加上后世重修时增砌的6米高的基座,总高度大约46米。这与史籍的记载有所不同。唐代的《冥报记辑书》记载蒙山开化寺大佛高二百尺。按唐代一尺合现代0.295米,唐代记载中蒙山大佛的高度为59米,比蒙山大佛的实际高度多十几米。一些媒体按现代一尺合0.33米计算,得出蒙山大佛的高度为66米;也有媒体计算为63米;还有媒体称蒙山大佛“通高(大佛站立高度)66米”。这些媒体由此认定,蒙山大佛比55米高的阿富汗巴米扬大佛还要高。甚至有媒体声称,蒙山大佛与乐山大佛、巴米扬大佛齐名,并根据三者的高度关系(认为蒙山大佛高66米)将蒙山大佛称为“世界第二大石佛”。

  大佛前的*台上存有面阔三间(约15米)的建筑遗迹,门墩石和地�笊性冢�研究者判断建筑年代可能晚于五代。建筑遗迹北面存有一龟趺,碑已失。佛龛西侧壁上存有若干小石洞,是修建佛阁时嵌入梁檩所用。大佛龛外东侧,崖面上还有一块摩崖碑刻和二个洞窟的遗存。摩崖碑刻大约处在大佛胸部的高度上,为长方形,高2.50米,宽1.85米,是预先雕刻成之后嵌在山崖上的,文字已漫漶不清,只能判断出刻的是佛经,无法确知是哪一部经。摩崖碑刻东侧的小窟高、宽都在1米左右,因岩石崩塌,此窟已被破坏。小窟的东边是一*面为方形的大窟,面阔2.97米,进深2.99米,高2.94米,四角攒尖顶。长方形的窟门高1.74米、宽0.97米、深0.52米,门两侧雕有石柱,石柱上雕出栌斗,栌斗之上是雕刻的阑额,阑额的.斗�砦�一斗三升式,柱间斗�砦�人字形叉手。叉手为弧形,向外撇出,尾端微微上翘。结合四角攒尖顶、人字形叉手尾端上翘两个特征,研究者认为此窟可能开凿于北齐。窟内为素壁,并无龛像,属于禅窟,窟内残存有清康熙四十六年的题记。

  另据《嘉靖太原县志》载:“法华寺在县西北十五里,北齐天保二年(551年)建,赐额开化,寺后凿石通蹊一里,依山刻佛像,隋仁寿初(601年)建佛阁,改额净明。唐武德三年(620年)李渊自守河东来游于禅之后,复改为开化寺。会昌甲子岁(844年)佛阁废毁,乾宁二年(895年)重修。宋淳化元年(990年)修释迦如来舍利塔二座,塔高二丈。元末(1368年)废毁,只存僧房舍利塔。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晋恭王重建。”

  五代后汉高祖刘知远称帝前,于后晋自运二年(945年)曾在此修建佛阁,名曰“庄严阁”,高五层,每层十三楹,将高200尺石刻大佛,庇盖于内,同时建“雁塔蜂台”,修“鹿苑鸡园”。大阁凌云,气势非凡,豪华之极。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庄严阁”等建筑塌毁,从此大佛便被掩埋于山石、残砖、碎石、泥沙之中。明晋恭王朱��镇守太原,重修开化寺,实际是只修了前寺院,即现在的开化寺,后寺院未修,大佛亦因湮埋不为后人所知。

  1980年太原市南郊区地名办公室在地名普查中,发现大佛遗迹。1982年顺势探索“大肚岩”一名的来历时,实地勘测实为大佛胸部,其高有五丈多,宽约8丈,头部尚未找到,仅现找到的颈部高达五尺,真经一丈五,胸以下部分仍埋于山石碎瓦斜坡中。整个大佛还有待发掘现已露面佛身及其周围发现的建筑遗迹,经与史籍记载相吻合。目前已引起国内有关史学界的关注。

  山西蒙山大佛导游词 10

  晋阳湖:在太原市董菇村一带,距市区三公里,湖水面积4.8*方公里,为太原热电厂冷却循环水。晋阳湖水由汾河西干渠引入,水质良好,水深*均四米,最深处八米,夏季最高水温达33度,冬季为8至15度。常年不结冰。太原市**已经决定兴建晋阳湖公园。占地面积11.2*方公里。公园规划为环湖绿带、水上乐园、垂钓区、文化娱乐区、植物公园、度假村、野营区、狩猎场、生活服务区等九大区域。第一期工程是填筑沿湖堤坝,植树造林,修筑沿湖公路。同时配备游艇、钓鱼等游乐设施。公园建成后将成为全省乃至华北面积最大的湖水公园。

  张氏祖祠台骀庙:张氏祖祠台骀庙,晋祠圣母殿南侧和晋祠东南一公里许王郭村之东北各有一座。

  台骀是开拓太原最早的人。《左传・昭公元年》记载,说黄帝之子金天氏少昊青阳有裔孙,叫昧,任治水官,生两个儿子,叫允格、台骀。台骀能继父职,治理了汾河、洮河和大泽。大泽也称晋泽,经台骀治理后,人们始处太原,故又称台骀泽,即今晋祠之东盛产晋祠大米的大片稻区,誉为“北国江南”。台骀治水有功,受到帝颛顼嘉奖,封于汾川,为汾河之神。台骀是一位早于大禹的大禹式治水人物,后人建庙祭祀,即台骀神庙。

  晋祠台骀由明代东庄高汝行所建,据说原因有二:一、高氏东庄地处台骀泽之西畔,东庄百姓首获其利;二、高汝行任浙江按察副使赴浙拒倭,途中涉江遇风浪,而救其脱险者,自称叫台骀。为感神恩,修建了台骀庙。

  王郭村台骀神庙始建无考,据史、志载,早在唐代就有此庙,唐大中六至九年( 852――855),河东节度使卢钧,“不欲称名”,改“汾水川祠”。五代后晋天福六年(941)封“昌宁公”,又称“昌宁公祠”。宋真家天禧四年(1020),封“灵感元应公,赐额宣济”。明洪武七年(1374)重修。清顺治六年(1649),毁于兵火。嘉庆十七年(1812),又受汾水漫淹。道光十九年(1839)重修,仅建正殿三间,东西耳房、厢房各五间,山门、钟鼓二楼及西偏院一所。之后失修,殿宇倾圮,古木被代,庙院荒芜,只有台骀神像为村民保护至今,藏于原废正殿改修的*房内,现在庙址东西39米,南北37米,总面积1248*方米。


山西蒙山大佛导游词 (菁华6篇)(扩展3)

——乐山大佛导游词 (菁华12篇)

乐山大佛导游词1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王,是成都旅行社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王导”。接下来我要带大家参观世界上最大的弥勒佛石像——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位于在四川省乐山市,坐落在岷江、乌衣江、大渡河的三江交汇处。

  乐山大佛高71米,肩膀宽24米;大佛头上有一圈圈头发,那是石头雕凿成的,好像一个个漩涡。大佛的一只耳朵,大约有两个大人接起来那么大;耳朵眼儿比碗口还要大,小孩子都能钻进去;他那大鼻梁犹如高高隆起了一座桥梁;圆圆的脸蛋有钟楼那么大;又宽又大的嘴巴足有一米宽;再看看大佛的`上身,足有三层楼房那么高;他的大腿七八个人合抱也抱不过来;大佛的脚面上能站一百多人,脚趾甲上能停两辆汽车。

  乐山大佛建于公元713年,是一个叫海通的和尚发起建造的。因为当时江水常常淹死坐船路过的人,海通和尚不忍心看下去,于是他筹集巨款来修筑乐山大佛。这座大佛是用无数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结成的,非常不容易。

  下面请大家自由参观,一个小时后咱们在这里会合。

乐山大佛导游词2

  大家好,我是你们这次的导游,我姓徐,欢迎你们来到这里,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举世闻名的乐山大佛,它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尊弥勒佛石刻坐像。希望你们游玩的开心。

  游客们,现在我们来到了大佛脚下,请往上看,大佛通高71米,肩膀宽24米,头直经10米,耳朵有7米,劲高3米,手指长8。3米,眉毛和鼻子的长度是5——6米,嘴巴和眼睛的长度是3。3米,头上有1021个发根。此时大家一定很惊讶,这就是名不虚传的乐山大佛。

  传说:大佛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当时,洪水季节水势很猛,凌云寺的名僧海通见此甚不为安,于是发起修造大佛。海通去世后,剑南川西节度使韦皋征集工匠,继续开凿,直到公元803年,经历了90年,大佛才完工。大家可以计算一下,乐山大佛直立于此已经1200年了。

  现在请大家看大佛两侧的岩石,这种岩石叫红砂岩,乐山的红砂岩是一种质地疏松,容易风化的岩石,是很好的适宜雕塑的材料。乐山大佛在一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中仍免不了各种各样的破坏,有自然的,也有人为的,各个朝代都对它进行过维修。

乐山大佛导游词3

  各位游客:大家好!

  欢迎各位到乐山大佛景区来观光旅游。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举世闻名的千年古佛乐山大佛。它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尊石刻弥勒佛,通高71米,肩膀的宽度是24米,头的直径是10米,耳朵有7米长,嘴巴和眼睛的长度是3。3米,眉毛和鼻子的长度是5。6米,颈高3米,指长8。3米,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的宽度是8。5米,头上的发髻有l021个。乐山大佛雄伟壮观,人们形容它: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乐山大佛始建于唐玄宗开元初年(也就是公元713年),竣工于唐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大家可以计算一下,乐山大佛矗立于此已经1200年了。

  乐山大佛设计

  现在请大家看一看大佛两侧的岩石。这种岩石叫红砂岩,是一种质地疏松,容易风化的岩石,乐山大佛就是在这种岩石上雕刻而成的。那么大佛为什么能历经1200年风雨不动安如山呢?首先我们看一下大佛所处的位置。大佛位于凌云山西面的阴坡上,加之佛体周围林木稠密,地质结构稳定,佛身处于江弯地段,隐藏于山体之中,减少了风雨侵蚀和水流冲刷,因此岩石风化较缓慢。不仅如此,乐山大佛还有非常巧妙的排水系统。在大佛身后,有左右相通的排水洞穴,可以避免山泉对佛像的浸蚀;大佛头上发髻的第4层、9层、18层各有一条排水道与佛体衣服折皱连成排水渠道网,也避免了雨水对佛体的浸蚀。可见,乐山大佛的设计是非常科学的。除此之外,大佛在竣工之后,还曾经修造了一个高13层的楼阁复盖,可惜毁于明末的战乱。

  虽然乐山大佛有着十分完善的保护系统,然而在一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中,它仍免不了遭到各种各样的破坏,有自然的,也有人为的。因此,各个朝代都对它进行过维修。特别是新*成立以后,*曾对乐山大佛进行过多次维修,其中工程较大的是1963年的维修。1982年,乐山大佛经*公布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峨眉山乐山大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目前,乐山大佛的保护已经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关注,乐山大佛己成了全世界人民的一笔宝贵遗产。

  海师堂

  那么,是谁为我们创造了这笔财富?当初修大佛的目的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去参观海师堂。

  海师堂里的三尊塑像就是修建乐山大佛的功臣。首先我们看中间这一位,大佛的始建者海通禅师,他是贵州人氏,当年在凌云山上结茅为僧。

  古代的乐山三江汇流之处,水势相当的凶猛,经常发生船毁人亡的事件。海通和尚大发慈悲之心,准备修建大佛来镇水患。于是四处化缘,筹得不少的钱财。当时有一位*官见财眼开,准备敲诈勒索他,海通法师义正严辞地说自目可剜,佛财难得。

  意思是说,我自己的眼睛都可以挖下来给你,但你休想得到这笔佛财。那个*官居然蛮横无礼地要他试一试,海通禅师大义凛然地一手捧盘,一手挖出了自己的双眼。*官吓坏了,从此以后没再为难他。海通禅师造佛时年事已高,所以当大佛修到肩部的时候,他就圆寂了,大佛的修造工程也因此停了下来。大约过了十年的时间,剑南西川节度使章仇兼琼捐赠俸金20万,继续修造乐山大佛,由于工程浩大,需要巨大的经费,于是朝廷下令赐麻盐税款,使工程进展迅速。当乐山大佛修到膝盖的时候,续建者章仇兼琼迁任户部尚书,到京赴任,工程再次停工。

  四十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捐赠俸金五十万两继续修建乐山大佛。在三代人的努力之下,前后历经90年时间,乐山大佛终于彻底完工,并且通体施金,华丽的佛衣和宝相庄严的佛体交相辉映。

  九曲栈道

  现在大家对大佛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接下来我们一起通过九曲栈道到大佛脚看全景。我们脚下的九曲栈道是同乐山大佛一起修建的,共有173个台阶,最宽的`地方是1。45米,最窄的地方仅有o。6米。大家沿途可以欣赏一下崖壁上留下的石刻佛龛。这些佛像神态各异,工艺精妙,可与*四大石窟的佛像相媲美,遗憾的是它们的风化现象非常严重。

  我们已经来到大佛脚下,请大家抬起头来仰视大佛,感受一下他的高大和壮观。各位游客还可以仔细看看最*才发现的位于大佛心脏部位的小佛头像。

  宗教内涵

  顺便,我再给大家讲解一下乐山大佛的宗教内涵。乐山大佛是唐代摩岩造像中的艺术精品之一,它是一尊弥勒佛。为什么要造一尊弥勒佛呢?这和唐代崇拜弥勒佛有密切的关系。按佛教教义,弥勒佛是三世佛中的未来佛,他象征着未来世界的光明和幸福,在佛祖释迦牟尼死后的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以后将接替佛祖的地位,于华林园的龙华树下广传佛法,普渡众生。佛经上说弥勒出世就会天下太*,所以人们自然渴望他能尽快降临人间,全国各地因此盛行塑造弥勒佛像。到了武周时期,一代女皇武则天曾下令编造了一部《大云经疏》,证明她是弥勒转世,百姓对弥勒的崇拜帮助她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登上帝位。由于武则天的大力提倡,使全国塑凿弥勒之风大行。乐山大佛的修造距武则天时代仅20余年,所以当海通修造乐山大佛时,自然选择了弥勒佛,而且弥勒佛既是能带来光明和幸福的未来佛,这同*息水患的镇江之佛要求是一致的,故乐山大佛的弥勒身份也因此决定了。

  有的游客可能会提出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乐山大佛这尊弥勒佛跟寺庙里的弥勒佛造像不一样呢?这是因为寺庙里的弥勒佛是根据*五代时期的一个名叫契此和尚的形象塑造而成的。契此是浙江奉化县人,他乐善好施,能预知天气和预测人的吉凶,经常拿着一个布袋四处化缘,在逝世前他曾说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因而大家都认为他是弥勒佛的化身,寺庙里的弥勒佛也塑成了他的形象一个笑口常开、大肚能容的布袋和尚。

  其实在*汉地佛教文化中,弥勒佛造像的变化是很大的,第一阶段是从印度传入*的交脚弥勒;第二个阶段是具有*特色的古佛弥勒;第三个阶段是现在寺庙里的布袋弥勒。乐山大佛是承前启后的具有*特色的古佛弥勒。照《弥勒下生经》所描述,弥勒佛像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就要求他的五官、头、手、脚、身都具有不同于一般人的特征。乐山大佛整个形体超凡脱俗,头上的发髻、阔大的双肩、高而长的眉毛,圆直的鼻孔都是按照佛教典籍的规定修建的,但是他的面相却具有汉族人的共同特点。印度佛像的宽肩细腰,在大佛身上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壮实的双肩,饱满的胸脯,体现了唐代祟尚肥胖美的时尚。乐山大佛坐立的姿式是双脚自然下垂,这与印度佛像的结跏趺式也不一样,因为大佛是修来镇水的,这种*稳、安定的坐式可以带给行船的人战胜激流险滩的信心和决心。隋唐时期是*佛教造像艺术史中辉煌灿烂的阶段,造像着力表现了佛的神情。

  乐山大佛温文尔雅的神情,和蔼可亲的神态,以及凝思中蕴含智慧,威严中带有慈祥的面容,都让人情不自禁产生崇敬与亲切的感觉。我想大家在惊叹乐山大佛高大与壮观的同时,还不能不赞叹它的造像工艺的精美。好了,现在我请大家自由活动,十分钟后我们沿着1983年新修的凌云栈道往上走,去参观麻浩崖墓。

  麻浩崖墓

  各位游客,在这里,我要给大家介绍乐山古代的一种墓葬*俗。

  说起墓葬*俗,大家也许比较熟悉川东长江*的悬棺吧。而在川西,特别是乐山地区则流行一种凿山为墓的安葬方式。它的主要特征是:沿着浅丘、山谷挖凿一个方形的洞穴,然后将尸体和棺材、陪葬品等放人洞中。墓制的结构完全模仿现实生活中的房屋,而从外部看上去,则是一个个深邃神秘的山洞。这种墓葬因流行于1800多年前的东汉时期,故而称为东汉崖墓。在乐山范围内约有上万座这样的崖墓,而在这些崖墓群中,最集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墓群则是我要带领大家参观的麻浩崖墓,它长约200米,宽约25米,共有544座墓。大家知道,人都免不了生老病死,无论你是乐观的面对还是悲观的面对,生死是一个人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所以人们对死亡的无奈就只好衍生出一种祈求、一种愿望,希望死去以后,能过着比生存时好的生活。再加上当时受到道家思想影响,认为西王母、女蜗这些神仙所居的地方都是石屋,便说凿山为室可成神仙,故而这种墓制形式逐渐流行开来。东汉时期,乐山地区经济发展比较快,地处交通要道,人口不断增加,社会阶级关系、政治结构也不断发生变化,最大的变化就是地方大族的形成和思想文化上受儒家的影响,忠、孝、仁、信、节、义观念最为突出。而在仁孝的思想下,生时孝养,死后厚葬,自然是不可免的了。为了满足这种需求,耗费巨资来修建崖墓便应运而生,前后流行了400年之久。

  好,现在我们的目的地到了,请大家先抬头看看这个门匾麻浩崖墓。麻浩是我们身后边的这条河,是由先秦蜀郡太守李冰为避沫水之害所开凿的溢洪道。墓地因此而叫麻浩崖墓。这块匾是咱们的文坛巨匠郭沫若老先生1965年所题写的。在这里我想问问大家:你们认为乐山最值得一看的是什么?也许游客朋友都会不加思索的说乐山大佛,对吧?是的。而咱们郭老却说了,能与乐山大佛媲美的只有乐山崖墓。用他当时的话来说:有搞头(四川话,也就说是很有研究价值的意思)。所以说,来到乐山除了观大佛,还应看崖墓。麻浩崖墓曾在1956年和1980年先后两次被评为四川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家看我右手边这块碑文的记载就知道了。我左手边的这块石碑所记载的是因1988年麻浩崖墓被评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此而建博物馆。前面这块门匾上写的麻浩崖墓博物馆,是现代学者杨超所写的。

  现在我们一块来参观一下这个墓群的内部结构。首先,我们看到的是一幅巨型的挽马图仿制品,是根据墓里边的挽马图仿制的,它所表现的意义到了里面我再给大家详细介绍。现在到了麻浩1号崖墓。我们眼前的这块空地,是仿造现实生活修建的阴间生活庭院和花园。门上面有很多的画像石刻,雕刻技艺精湛绝伦,其功能是引导死者的魂魄,魂气升天,形魄归地,而以形魄归地为主要目的。同时,每幅图还表现出墓主人不同的思想、观念、宗教信仰等。我们从左至右看一下,这里边最出名、最有特色的是这幅荆轲刺秦王图。它反映的是以忠孝为核心的封建伦理观念,也反映了墓主反秦的思想。接下来是西王母赐药图。

  西王母是我们神化传说中的王母娘娘,是汉代人们心目中保佑长生不死、人丁兴旺的崇拜对象。图上西王母端坐中间,向许多祈跪地上的人施药。能获得不死之药是梦寐以求的事,故而在许多墓葬中都可以看到西王母的造像。洞穴旁边的这幅图就是刚才大家进门时所看到的挽马图的蓝本。大家一定发现该图与一般的车马行列迥然不同,图里是一烈马被马夫用力拉缰,作者以非常简练的手法,刻画了马夫全神贯注控制烈马的神态和烈马桀骜不驯的雄姿,这种力量和速度相结合的气势是非常有观赏价值的。因此画气势非凡,故而仿刻在院内。这幅图也许体现墓主人生前有喜爱猎骑名马的爱好吧。大家请抬头看,这座佛的雕像是整个墓室中最有研究价值的。它通高28厘米,身着通肩天衣、右手作施无畏印,表现的是安乐一切的意思。这座佛像是我国最早的佛刻雕像之一。

  佛教于汉代传入*,而最早的佛像却出土在乐山崖墓中,证明了佛教在乐山的传播并不比其它地方晚,这是研究*早期佛教史、佛教艺术和佛教传入*的路线等问题不可忽视的资料。右边所刻的是铺首,铺首一般刻在门梁、门框、门楣正中,它的作用是降魔驱邪,保护主人,门右手边有一手持扫把的妇人,这是告诉大家,如果要进门一定要先扫扫灰尘,干干净净,这也表现了主人好客的一面。现在进了内室,这里一切都是模仿死者生前的阳宅而布置的阴宅。当时的人们对死亡、对遗体的认识是:人死曰鬼,鬼者、归也,精气归于天,肉体归于土,所以大家在这里可以看到主人的客厅、厨房、卫生间等,他们追求的是一种虽死犹生的生活。根据家族的大小和墓制的形式,专家们把墓制分为单式制、双式制。就好比我们现在所说的两室一厅、三室一厅等。墓地的尽头放着棺木。棺木中一般埋葬一对夫妻,象征一个小家庭,死者们就象继续着生前共居一院,不同辈份或兄弟各成一小家,分房而居的生就有可能是一个家族,由于某些客观原因,不能把墓洞延伸、扩展。如果要容纳整个家族,那么很有可能需要把整座山开辟成一个巨大的墓群。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个子稍高的客人朋友进来时总弯着腰,那是因为墓顶太低了。而进来之后,就宽畅多了,那是因为他们为了排水,故意把崖墓地面做成内高外低,还在地面凿出排水沟道。

  请大家再跟我到墓外两边的陈列馆参观墓葬时的陪葬品。这些陪葬品都是陶制品,唯一的复制品是这个读书佣。在崖墓发展的不同时期,这些陪葬品的种类、组合形式有所发展,有所变化,大体上分为早期、中期、晚期。柜里陈列的陶鸡、陶猪等也有不同的意思,比如陶猪、陶鸭表示墓主人的家景。陶狗在墓中比较多,因为汉代养狗之风很盛行,生时做为宠物,死后放在墓中用以预防盗贼。这里面最有观赏价值的是1978年出土的陶楼房,从楼房的富丽堂皇、重楼重檐完全可以看出墓主人生前的富有。好,请大家在这里自由参观,参观完请在门口集中!

乐山大佛导游词4

  尊敬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

  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我姓彭,名靖雅,你们可以叫我小彭,也可以叫我“彭导”。今天,大家都知道我将带你们去国家风景名胜区、闻名遐迩的`自然文化遗产:乐山大佛。

  好了,现在我们眼前的大佛就是鼎鼎有名的乐山大佛了。大家看!它足踏大江、双手抚膝、神情肃穆、依山凿成、临江危坐。

  乐山大佛是世界上最高大的佛。它高81.9米,厚10.8米,就连脚背上都能坐百人以上。

  你们瞧!乐山大佛身旁有两尊身高10余米、手持戈戟、身着战袍的护法武士。

  大家都过来一下,接下来自由活动,四点钟准时在大门口集合。记得注意安全,不要有随便乱扔垃圾,破坏文物的行为,还要保管好自己的私人物品……

  今天我跟大家度过了美丽又愉快的一天,在此时此刻,我们要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下次有缘再见,bye bye!

乐山大佛导游词5

各位游客:

  大家好!今天很荣幸能为大家服务。今天我将带领你们来游览*的自然文化遗产之一的乐山大佛。请大家游览时爱护公共环境,不要乱丢垃圾矿泉水瓶,果皮等,不要乱涂乱画。谢谢。

  好,现在我们就开始游览吧。欢迎各位到四川乐山大佛景区来观光旅游。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举世闻名乐山大佛。它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尊石刻弥勒佛,通高71米,肩膀的宽度是24米,头的直径是10米,耳朵有7米长,嘴巴和眼睛的长度是3.3米,眉毛和鼻子的长度是5.6米,颈高3米,指长8.3米,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的宽度是8.5米,头上的发髻有l021个。虽然乐山大佛有着十分完善的保护系统,然而在一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中,它仍免不了遭到各种各样的破坏,有自然的,也有人为的。特别是新*成立以后,*曾对乐山大佛进行过多次维修,其中工程较大的是1963年的维修。1996年峨眉山——乐山大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

  目前,乐山大佛的保护已经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关注,乐山大佛己成了全世界人民的一笔宝贵遗产。

乐山大佛导游词6

  游客们,今天我们参观的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弥勒佛石像—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坐落在我国四川省西南部,周围便是岷江、青衣江、大渡河这三条大江,统称“乐山三江”。它通高71米;肩宽24米;耳朵有7米长,每个耳朵能钻进去两个人;它的眼睛和嘴巴长3.3米;眉毛和鼻子的长度是5.6米。令人想不到的是,它头的直径竟有10米,有5层楼那么高呢!而它的手指却有8.4米长,不要说与大佛比,就是个大佛的手指比,你也小得不得了。它的膝盖到脚背总长28米,脚宽8.5米,如果人挨人站着,它的每只脚可以站100多人呢!乐山大佛头上的发髻有1021个。人们说它: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乐山大佛建于公元713年,可以计算一下,乐山大佛已经矗立在这1200多年了!乐山大佛两侧的岩石叫做“红砂岩”,是一种容易风化的岩石。乐山大佛为什么能保存1200年呢?因为它的位置处于凌云山西面阴坡处,周围林木稠密,地质结构稳定。乐山大佛是一个名叫海通的和尚发起建造的。当时,岷江水势汹涌,常常淹死过路的行人。海通和尚一忍心看下去,于是便筹集巨款,修筑乐山大佛,愿它能抵住这汹涌的江水。当时,一名财主想得到这笔巨款,当海通知道了他的想法以后,便对财主说:“我宁愿把我的眼珠挖下来,也不会给你这笔钱。”他见财主不信,便用双手挖下了自己的眼珠。财主见了,吓得魂飞魄散,这才打消了念头。过后,海通又号召了很多人来修筑乐山大佛。就这样,人们一锤锤地修造了90年,乐山大佛才修筑成功。

  今天的介绍就到这里了,希望我的介绍能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乐山大佛导游词7

各位游客:

  大家好!今天我们去参观乐山大佛,请大家向我指的方向看,那就是一位广州游客发现的巨型睡佛。右边的鬼城山是它的头;中间的凌云山是身子;左边的乌尤山是双腿。令人惊已的是:乐山大佛竟不偏不倚的坐在睡佛的腋部深坳,真真应验了“心即是佛,佛在心中”的佛家之道,也形成“佛中有佛”的绝妙奇观。好了,请大家带上随身用品,随我一起走去一睹大佛的尊容。

  各位朋友,现在不仅我们心中有佛我们眼前同样有佛,我们眼前的这尊头与山齐脚踏三江的就是举世闻名的千年古佛――乐山大佛。它高71米,10多里都可看见,它头长14.7米、宽10米、头上的发髻有1012个最大螺髻可放一张大圆桌。它比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最高的大佛还高出3倍,比过去人们认为的世界最大的阿富汗帕米杨大佛还高出18米,难怪当年诗人戈壁舟会发出:“山是一座佛,佛是一座山的感叹了。

  好了,各位朋友,刚才我给大家介绍了很多有关大佛的许多知识,想必大家一定迫不及待的独领大佛的风采,感受大佛的神秘,下面时间由大家自由活动,请注意安全。

乐山大佛导游词8

各位游客:

  大家好!

  我是导游李xx,欢迎大家来到乐山大佛观光游览。我先说一下注意事项:

  一、要注意安全,保护好自己;

  二、要跟随队伍,不要乱跑。听明白了吗?我们出发吧!

  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举世闻名的千古名佛——乐山大佛。它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尊石刻弥勒佛,通高七十一米,肩膀的宽度是二十四米,头的直径是十米,耳朵有七米长,嘴巴和眼睛的长度是三点三米,眉毛和鼻子的长度是五点六米,颈高三米,指长八点三米,从膝盖到脚背二十八米,脚的宽度是八点五米,头上发髻有一千零二十一个。乐山大佛雄伟壮观,人们形容它:“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乐山大佛始建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竣工于唐贞观十九年(公元803年),大家可以计算一下,乐山大佛矗立于此已经1200年了。

  现在请大家看一看大佛两边的岩石,这种岩石叫红砂岩,是一种质地疏松,容易风化的岩石,乐山大佛就是在这种岩石上雕刻而成的。大佛位于凌云山西面的阴坡上,加之佛体周围林木稠密,地质结构稳定,这样减少了风雨侵蚀和水流的冲刷,因此岩石风化较缓慢。不仅如此,乐山大佛还有非常巧妙的排水系统。在大佛的身后,有左右相通的排水洞穴,可以避免山泉对佛体的浸蚀,可见乐山大佛的设计是非常科学的。

  我这个小导游怎么样啊?同学们,你们也可以当一个小导游,为同学们介绍一处景点。

乐山大佛导游词9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乐山大佛风景区。我是这里的导游,我叫吴奕萱,大家可以叫我吴导!非常高兴能为大家服务,希望大家在我的陪伴下能玩的开心玩的愉快!

  首先我将乐山大佛历史悠久,由于风化它的脸都变黑了,现在我们看到的乐山大佛是洗过脸的大佛。接下来我们一边走一边看。从远处看巍峨雄伟的大佛,站在它脚背上的人们显得那么渺小,就像一只只蚂蚁在大佛上爬行着。

  大佛建于公元713年,从它脚底流过的三条河,分别是泯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合在里,水直冲凌云山脚,势不可当。

  大佛高七十一米,耳长七米,鼻长五点六米,肩宽八点五米,脚背宽八点五米,长十一米,可围坐百人以上呢!

  乐山大佛两小时游览结束了!我相信大家都对乐山大佛恋恋不舍,流连忘返。

  希望大家下次再来参观,感谢各位光临,再见!

乐山大佛导游词10

尊敬的各位游客:

  我们将要游览的是乐山大佛,乐山大佛是非常有名的旅游重地,游览时,请大家自己保持它的清洁。

  我们首先来到的是乐山大佛风景区,在我们的正前方就是居世闻名的千年古拂——乐山大佛,它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尊石刻弥勒佛,乐山大佛是我国驰名中外的自然文化遗产,端坐在乐山坡东凌云山上,再下来,差不多有义幢二十几层楼高,大佛区的能度就有这石米,可围坐100多人,它面对岷江,款江,大渡江这三处江,西空峨眉山,依山西垒,雄伟庄严,难伟庄严,难怪人们称它: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现在请大家看一看乐山大佛的两侧的岩石。这种岩石叫红砂岩,容易风化。课乐山大佛为什么能历经1200年风雨不动山比呢?是因为大佛身后有左右相通的排水洞穴,头发上的第四层,九层,18层各有一条排大道,可见乐山大佛的.设计是很科学的。

  我们已经来到大佛脚下,请大家抬起头来仰视大佛,感受一下他的高大和壮观。各位游客还可以仔细看看最*才发现的位于大佛心脏部位的小佛头像……

  好,请大家在这里自由参观,参观完请在门口集中!

乐山大佛导游词11

  大家好,很荣幸能当你们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小悦导游,这次我们到的是世界遗产之一——乐山大佛。好,我们出发吧!

  游客们,这里是乐山的港码头,请看对面的山,那就是凌云山。请仔细观察,那就是乐山的巨型睡佛,又叫隐形睡佛。它位于乐山城侧的三江(岷江、大渡河、青依江)汇流处,形态逼真的佛头、佛身、佛足由乌尤山、凌云山、东岩连襟而成,南北直线距离约1300余米,头南足北仰卧在三江之滨。巨型睡佛的胸部就是世界有名的乐山大佛,形成了“佛中有佛”的奇观。游客们,我们来到了大佛的脚下,请往上看,大佛通高71米,肩膀宽24米,头直径10米,耳朵有7米,劲高3米,指长8.3米,眉毛和鼻子的长度是5—6米,嘴巴和眼睛的长度3.3米,头上有1021个发根。现在大家亲眼目睹了,名不虚传吧!

  据传:乐山大佛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当时,岷江、大渡河、青依江汇合于此,水流直冲凌云山脚,势不可挡,洪水季节水势更猛,过往船只常触壁粉碎。凌云寺的名僧海通见此甚为不安,于是发起修造大佛。一使石块坠江减缓水势,二借佛力镇水。海通募集20年,筹得一笔款项。海通去世后,剑南川西节度使韦皋,征集工匠,继续开凿,朝廷也诏赐盐麻税款予以资助,至到803年,历时90年大佛终告完成。

  “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带领群山来,挺立大江边。”他造型广严,设计巧妙,以他不变的体态和姿容,给人以无穷的思索和遐想。据传:他老人家为镇住水妖,历经千年风霜雪雨,自今仍端坐在滔滔江水畔,静观人间沧海桑田。他老人家建国后两次显灵,1963年乐山地区饿死人无数,飘尸从老人家眼前流过,老人家不忍看,一夜之间闭上了眼睛。所以,现在你们手里拿的大佛是闭上了双眼。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新文组织列为世界级的文化与自然遗产,他当之无愧的成为世界级的璀灿明珠。

  我的介绍到此结束,以下请你们慢慢欣赏大佛。请不要在景区乱涂乱画,爱护景区的一草一木,谢谢。

乐山大佛导游词12

亲爱的游客们:

  大家好!

  欢迎你们来到铅笔俱乐部,现在,我又欢迎你们来到四川,我是你们的导游,我们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我身后的这座高大的山峰——乐山!

  去之前希望大家能注意一下现在请听我说一下:“因为,这时山峰,会很危险,所以请小朋友注意不要乱跑,还有请大家看到了大佛,不要太激动得在上面乱涂乱画,破坏文物,还有不能随地吐痰、乱扔垃圾、随地大小便,如果被保安发现了可是要罚钱哦!到时候,可别说我没说哦!好了现在就和我一起去登山去看看乐山大佛吧!

  现在,大家登山了山顶,一定发现了在我背后有一座佛像,不错,这就是驰名中外的乐山大佛,这大佛,有71米长。这这里,被人们称为A4级风景区,古有”上朝峨眉,下朝凌云“之说。么高的.大佛,你们知道是谁建造的吗?就让我揭开谜底吧!

  相传,唐朝的时候,贵州有一个和尚叫:海通,他是一位很聪明的和尚,他云游四海,很愿为百姓做好事儿,让百姓得福。

  一年夏天他来到四川嘉州。听说府城城东凌云山正江水汹涌、波浪滔天,危害生灵。一天,他想去看一看究竟,便攀着岩壁来到凌云山脚。忽见一个壮年男子躺在水边,一动不动左手拿钻,右手拿锤。海通看了,马上把他背了起来,过了好一会儿,那名男子才慢慢苏醒过来。

  原来那名男子叫石青,是一个石匠,看海通救了自己,就和海通和其他一些劳动人民一起动手,在上面雕刻了在古今中外鼎鼎有名的乐山大佛。

  时间如飞,好了我们该下山了,谢谢你们能和我一起去看乐山大佛,听我讲那些事情,你们满意,我就高兴,欢迎你们下次再来,拜拜!


山西蒙山大佛导游词 (菁华6篇)(扩展4)

——乐山大佛景点导游词 (菁华3篇)

乐山大佛景点导游词1

  “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带领群山来,挺立大江边。”他造型广严,设计巧妙,以他不变的体态和姿容,给人以无穷的思索和遐想。

  大家好,很荣幸能当你们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小悦导游,这次我们到的是世界遗产之一——乐山大佛。好,我们出发吧!

  游客们,这里是乐山的港码头,请看对面的山,那就是凌云山。请仔细观察,那就是乐山的巨型睡佛,又叫隐形睡佛。它位于乐山城侧的三江汇流处,形态逼真的佛头、佛身、佛足由乌尤山、凌云山、东岩连襟而成,南北直线距离约1300余米,头南足北仰卧在三江之滨。巨型睡佛的胸部就是世界有名的乐山大佛,形成了“佛中有佛”的奇观。游客们,我们来到了大佛的脚下,请往上看,大佛通高71米,肩膀宽24米,头直径10米,耳朵有7米,劲高3米,指长8.3米,眉毛和鼻子的长度是5-6米,嘴巴和眼睛的长度3.3米,头上有1021个发根。现在大家亲眼目睹了,名不虚传吧!

  据传:乐山大佛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当时,岷江、大渡河、青依江汇合于此,水流直冲凌云山脚,势不可挡,洪水季节水势更猛,过往船只常触壁粉碎。凌云寺的名僧海通见此甚为不安,于是发起修造大佛。一使石块坠江减缓水势,二借佛力镇水。海通募集20年,筹得一笔款项。海通去世后,剑南川西节度使韦皋,征集工匠,继续开凿,朝廷也诏赐盐麻税款予以资助,至到803年,历时90年大佛终告完成。

  “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带领群山来,挺立大江边。”他造型广严,设计巧妙,以他不变的体态和姿容,给人以无穷的思索和遐想。据传:他老人家为镇住水妖,历经千年风霜雪雨,自今仍端坐在滔滔江水畔,静观人间沧海桑田。他老人家建国后两次显灵,1963年乐山地区饿死人无数,飘尸从老人家眼前流过,老人家不忍看,一夜之间闭上了眼睛。所以,现在你们手里拿的大佛是闭上了双眼。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新文组织列为世界级的文化与自然遗产,他当之无愧的成为世界级的璀灿明珠。

  我的介绍到此结束,以下请你们慢慢欣赏大佛。请不要在景区乱涂乱画,爱护景区的一草一木,谢谢。

乐山大佛景点导游词2

  “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带领群山来,挺立大江边。”他造型广严,设计巧妙,以他不变的体态和姿容,给人以无穷的思索和遐想。

  大家好,很荣幸能当你们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小悦导游,这次我们到的是世界遗产之一——乐山大佛。好,我们出发吧!

  游客们,这里是乐山的港码头,请看对面的山,那就是凌云山。请仔细观察,那就是乐山的巨型睡佛,又叫隐形睡佛。它位于乐山城侧的三江汇流处,形态逼真的佛头、佛身、佛足由乌尤山、凌云山、东岩连襟而成,南北直线距离约1300余米,头南足北仰卧在三江之滨。巨型睡佛的胸部就是世界有名的乐山大佛,形成了“佛中有佛”的奇观。游客们,我们来到了大佛的脚下,请往上看,大佛通高71米,肩膀宽24米,头直径10米,耳朵有7米,劲高3米,指长8.3米,眉毛和鼻子的长度是5-6米,嘴巴和眼睛的长度3.3米,头上有1021个发根。现在大家亲眼目睹了,名不虚传吧!

  据传:乐山大佛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当时,岷江、大渡河、青依江汇合于此,水流直冲凌云山脚,势不可挡,洪水季节水势更猛,过往船只常触壁粉碎。凌云寺的名僧海通见此甚为不安,于是发起修造大佛。一使石块坠江减缓水势,二借佛力镇水。海通募集20年,筹得一笔款项。海通去世后,剑南川西节度使韦皋,征集工匠,继续开凿,朝廷也诏赐盐麻税款予以资助,至到803年,历时90年大佛终告完成。

  “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带领群山来,挺立大江边。”他造型广严,设计巧妙,以他不变的体态和姿容,给人以无穷的思索和遐想。据传:他老人家为镇住水妖,历经千年风霜雪雨,自今仍端坐在滔滔江水畔,静观人间沧海桑田。他老人家建国后两次显灵,1963年乐山地区饿死人无数,飘尸从老人家眼前流过,老人家不忍看,一夜之间闭上了眼睛。所以,现在你们手里拿的大佛是闭上了双眼。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新文组织列为世界级的文化与自然遗产,他当之无愧的成为世界级的璀灿明珠。

  我的介绍到此结束,以下请你们慢慢欣赏大佛。请不要在景区乱涂乱画,爱护景区的一草一木,谢谢。

乐山大佛景点导游词3

  大家看,大佛,体态匀称,雍容大度,神势肃穆,依山凿成,临江危坐,气势磅礴。乐山大佛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通高70余米,头高约15米,头项上可置圆桌。耳长7米,眼长3。3米,耳朵中间可站两条大汉。肩宽28米,可做篮球场。它的脚背上还可围坐百余人,是一尊真正的巨人。大佛顶上的头发,共有螺髻1021个。远看发髻与头部浑然一体,实则以石块逐个嵌就。

  大家跟我来,大佛左侧,沿“洞天”下去就是凌云栈道的始端。大家庭小心一点,路很窄,人很多。注意安全。看啊,栈道全长*500米。右侧是九曲栈道。前几年,有游客发现它所处的凌云山整体又如一尊硕大无比的卧佛,乐山大佛正好建在睡佛的心胸之处,寓意更加深刻,其壮美堪称天下一绝。

  游客们,现在我们顺着又窄又高的栈道往下看,呵呵,你看,下面的游人像不像小不点?好了,大家跟我来,现在我们到了大佛的脚下。我们抬头仰望,大佛简直顶天立地啊!你看,那些摆着的照片为什么游人能摸着他的鼻子、脸、耳坠?哦,大家明白吗?其实,选个好角度,就可以构造出来了!大家跟随我来,哈哈,摸着大佛的脸了,照张相吧!

  好了,就地解散拍张照啊!二十分钟后在这里集中。


山西蒙山大佛导游词 (菁华6篇)(扩展5)

——乐山大佛导游词作文 (菁华3篇)

乐山大佛导游词作文1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现在带大家去参观世界著名的遗产--乐山大佛。它位于乐山市城东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合处,是依凌云山栖霞峰临江峭壁凿造的一尊弥勒坐像。据说,始凿于唐开元元年,历时90余年方建成,其意义是消减水患,造福民众。它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之称,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大佛。

  大家看,大佛,体态匀称,雍容大度,神势肃穆,依山凿成,临江危坐,气势磅礴。乐山大佛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通高70余米,头高约15米,头项上可置圆桌。耳长7米,眼长3。3米,耳朵中间可站两条大汉。肩宽28米,可做篮球场。它的脚背上还可围坐百余人,是一尊真正的巨人。大佛顶上的头发,共有螺髻1021个。远看发髻与头部浑然一体,实则以石块逐个嵌就。

  大家跟我来,大佛左侧,沿“洞天”下去就是凌云栈道的始端。大家庭小心一点,路很窄,人很多。注意安全。看啊,栈道全长*500米。右侧是九曲栈道。前几年,有游客发现它所处的凌云山整体又如一尊硕大无比的卧佛,乐山大佛正好建在睡佛的心胸之处,寓意更加深刻,其壮美堪称天下一绝。

  游客们,现在我们顺着又窄又高的栈道往下看,呵呵,你看,下面的游人像不像小不点?好了,大家跟我来,现在我们到了大佛的脚下。我们抬头仰望,大佛简直顶天立地啊!你看,那些摆着的照片为什么游人能摸着他的鼻子、脸、耳坠?哦,大家明白吗?其实,选个好角度,就可以构造出来了!大家跟随我来,呵呵,摸着大佛的脸了,照张相吧!好了,就地解散拍张照啊!二十分钟后在这里集中。

乐山大佛导游词作文2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各位到乐山大佛景区来观光旅游!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举世闻名的千年古佛—–乐山大佛。它位于我国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东麓的栖鸾峰,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尊石刻弥勒佛。它始建于唐代,已有1200年的历史了。

  乐山大佛高71米,肩膀的宽度是24米,头的直径是10米,耳朵有7米长,嘴巴好眼睛的长度是3.3米,眉毛和鼻子的长度是5.6米,颈高3米指长8.3米,它的一只手就可以站100多个人,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的宽度是8.5米,头上的发髻有1021个。乐山大佛雄伟壮观,人们形容它:“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各位游客,下面我来告诉你们乐山大佛三次显灵吧!

  1962年,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死人无数,乐山大佛脚下的河流,饿殍泛滥,大佛不忍目睹人间惨剧,痛苦地闭上了眼睛。1976年,毛、朱、周三领导俱逝,唐山大地震死伤数10万,大佛怨天不公,面露怒色。2000年,*加入世贸、申奥成功,喜事连连,大佛头闪佛光,吉相丛生。

  乐山大佛真是我国伟大的奇迹。

乐山大佛导游词作文3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现在带大家去参观世界著名的遗产——乐山大佛。它位于乐山市城东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合处,是依凌云山栖霞峰临江峭壁凿造的一尊弥勒坐像。据说,始凿于唐开元元年,历时90余年方建成,其意义是消减水患,造福民众。它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之称,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大佛。

  大家看,大佛,体态匀称,雍容大度,神势肃穆,依山凿成,临江危坐,气势磅礴。乐山大佛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通高70余米,头高约15米,头项上可置圆桌。耳长7米,眼长3.3米,耳朵中间可站两条大汉。肩宽28米,可做篮球场。它的脚背上还可围坐百余人,是一尊真正的巨人。大佛顶上的头发,共有螺髻1021个。远看发髻与头部浑然一体,实则以石块逐个嵌就。

  大家跟我来,大佛左侧,沿“洞天”下去就是凌云栈道的始端。大家庭小心一点,路很窄,人很多。注意安全。看啊,栈道全长*500米。右侧是九曲栈道。前几年,有游客发现它所处的凌云山整体又如一尊硕大无比的卧佛,乐山大佛正好建在睡佛的心胸之处,寓意更加深刻,其壮美堪称天下一绝。

  游客们,现在我们顺着又窄又高的栈道往下看,呵呵,你看,下面的游人像不像小不点?好了,大家跟我来,现在我们到了大佛的脚下。我们抬头仰望,大佛简直顶天立地啊!你看,那些摆着的照片为什么游人能摸着他的鼻子、脸、耳坠?哦,大家明白吗?其实,选个好角度,就可以构造出来了!大家跟随我来,呵呵,摸着大佛的脸了,照张相吧!好了,就地解散拍张照啊!二十分钟后在这里集中。


山西蒙山大佛导游词 (菁华6篇)(扩展6)

——乐山大佛的导游词 (菁华6篇)

乐山大佛的导游词1

  尊敬的各位游客你们好!

  今天我带你们参观的是世界遗产之一——乐山大佛。我们出发吧!

  游客们,我们现在来到了乐山的港码头,请看对面的山,那就是凌云山。请仔细观察,那就是乐山的巨型睡佛,又叫隐形睡佛。大佛坐落在我国四川省西南部,周围便是岷江、青衣江、大渡河这三条大江,统称“乐山三江”。它通高71米;肩宽24米;耳朵有7米长,每个耳朵能钻进去两个人;它的.眼睛和嘴巴长3。3米;眉毛和鼻子的长度是5。6米。令人想不到的是,它头的直径竟有10米,有5层楼那么高呢!而它的手指却有8。4米长,不要说与大佛比,就是个大佛的手指比,你也小得不得了。它的膝盖到脚背总长28米,脚宽8。5米,如果人挨人站着,它的每只脚可以站100多人呢!乐山大佛头上的发髻有1021个。乐山大佛雄伟壮观,人们形容它:“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大家跟我来,大佛左侧,沿“洞天”下去就是凌云栈道的始端。大家小心一点,路很窄,人很多。现在我们顺着又窄又高的栈道往下看,呵呵,你看,下面的游人像不像小不点?注意安全。看啊,栈道全长*500米。右侧是九曲栈道。前几年,有游客发现它所处的凌云山整体又如一尊硕大无比的卧佛,乐山大佛正好建在睡佛的心胸之处,寓意更加深刻,其壮美堪称天下一绝。好了,现在我们到了大佛的脚下。我们抬头仰望,大佛简直顶天立地啊!你看,那些摆着的照片为什么游人能摸着他的鼻子、脸、耳坠?哦,大家明白吗?其实,选个好角度,就可以构造出来了!大家跟随我来,呵呵,摸着大佛的脸了,照张相吧!

  我的介绍到此结束,大家也游赏完了,谢谢大家这次旅游的配合,希望下次再来游玩。

乐山大佛的导游词2

  大家好,今天很荣幸和大家在一起来到世界文化遗产其中之一的乐山大佛,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俞,大家可以叫我小鱼儿。希望能和你们一起旅途愉快。

  现在,我们坐在车上,我给你们讲一个有关乐山大佛的来历故事。在唐朝,有一个和尚,叫海通。在乐山大佛没有修建之前,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之处,水势相当凶猛,常常在这里造成船毁人亡悲剧。海通遍行大江南北、江淮两湖去凑集金钱,造乐山大佛,在路上时,遇见一个贪财的人,向海通索要钱财。

  海通告诉他:“我不可能给你金钱,我宁愿把眼珠子挖出来给你!”那个人不信,海通真把眼珠子挖出来,给了那个人。后来人们知道海通死了,悲痛万分,十几万人一起造了乐山大佛。好了,故事讲完了,也该下车了。

  现在,我们正走向乐山大佛,他原本高108米,现在被雨水大自然风化后,只有71米了。以前,发生过三年自然灾害,许多饿死的人尸体留在了三江汇流之处,满江都是尸体,大佛不忍心看,闭上了眼睛,流下了眼泪。

  看,这就是乐山大佛。有兴趣大家可以沿着栈道下去看一看,下去的时候要小心,这栈道最窄的地方只有一人能通过,带小孩的游客请看管好您的孩子,有高血压的老人最好不要下去。还有,游客们下去的时候千万别摸大佛的脚,否则,工作人员就会罚款300元,并让你抓到下一个摸脚的人,才能离开。

  下面的时间请你们大家自由观赏,希望下次有机会碰面,祝大家旅途愉快,再见!

  大家好,今天很荣幸和大家在一起来到世界文化遗产其中之一的乐山大佛,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俞,大家可以叫我小鱼儿。希望能和你们一起旅途愉快。现在,我们坐在车上,我给你们讲一个有关乐山大佛的来历故事。在唐朝,有一个和尚,叫海通。在乐山大佛没有修建之前,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之处,水势相当凶猛,常常在这里造成船毁人亡悲剧。海通遍行大江南北、江淮两湖去凑集金钱,造乐山大佛,在路上时,遇见一个贪财的人,向海通索要钱财。海通告诉他:“我不可能给你金钱,我宁愿把眼珠子挖出来给你!”那个人不信,海通真把眼珠子挖出来,给了那个人。后来人们知道海通死了,悲痛万分,十几万人一起造了乐山大佛。好了,故事讲完了,也该下车了。现在,我们正走向乐山大佛,他原本高108米,现在被雨水大自然风化后,只有71米了。以前,发生过三年自然灾害,许多饿死的人尸体留在了三江汇流之处,满江都是尸体,大佛不忍心看,闭上了眼睛,流下了眼泪。看,这就是乐山大佛。有兴趣大家可以沿着栈道下去看一看,下去的时候要小心,这栈道最窄的地方只有一人能通过,带小孩的游客请看管好您的孩子,有高血压的老人最好不要下去。还有,游客们下去的时候千万别摸大佛的脚,否则,工作人员就会罚款300元,并让你抓到下一个摸脚的人,才能离开。下面的时间请你们大家自由观赏,希望下次有机会碰面,祝大家旅途愉快,再见!

乐山大佛的导游词3

  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

  俗话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今天呢,我是因为各位朋友的到来而是非常的高兴,首先呢,我代表大佛景区向各位表示欢迎,其次, 做一下自我介绍,我是诸位的导游员万将军,大家可以称呼我为小万或者是万导,先预祝各位今天旅途愉快.

  好,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便是乐山大佛头部右边的一个*台上,现在我相信很多游客朋友都有一种心跳加快的感觉吧!但是,不要太过激 动,以免心跳太快,控制不了.现在,咱们大家伙儿,就觉得这大佛大,但到底有多大呢?下面我给大家重点说明一下.

  乐山大佛是我国唐代摩崖造像中的艺术精品之一,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大佛通高71 米,这就相当于是24 层楼的那个高度,比自称是世界第一的阿富汗巴米扬大佛还要高出18 米.大佛的眼睛和嘴有3.3 米长,我呢就一米七左右,这个长度就相当于两个我那么长.眉毛有5 米多长,鼻子有六米左右,耳朵高7 米,在他的.耳朵 眼里呢能容纳两名壮汉并排站在里面.大佛肩宽24 米,这就当于是两辆大巴士并排在一起的长度.大佛脚面宽8.5 米,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这就相当于能够容纳100 多个人围坐在它上面,对于咱们酷打麻将的朋友来说,在上面圈个五六桌是不成问题的.正因为如此高的一个高度,使咱们乐山大佛成为了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

  游客朋友们,请往这边走,小心台阶.在这里,大家可以俯视一下乐山大佛.乐山大佛修建于公元713 年,距今已有1200 多年历史了,整个大佛的修建历经了 90 年,于公元803 年,也就是唐德宗十九年完工.我相信呢大家也注意到了大佛两侧的岩石是一种红色的岩石,这是一种地质疏松,且容易风化的红砂岩.那么为什么咱们乐山大佛还能在这儿屹立1200 多年呢?这就得得益于它的地理位置以及它自身的排水系统了.首先,乐山大佛位于山凹地段, 且处于凌云山的阴坡.第二,在大佛头部螺髻的第 4,9,18 层都各设有一条排水沟,且在大佛的衣领以及衣服褶皱等处也设有多条隐蔽的排水沟,由这些排水沟组成了周密的排水系统,不仅如此,在建成后,还修建了一做大佛阁来保护它,不过在明末战争中被毁了,不过各位还可以从大佛两侧清晰的看到痕迹. 乐山大佛呢,目前是我国的4a 级风景名胜区,古呢便有"上朝峨眉,下 朝凌云" 之说, 这峨眉当然是指峨眉山, 而这凌云自然就是指咱们乐山大佛了.

  好各位游客,到咱们乐山大佛呢有一个说法,那就是"不到长城非好汉,不下佛脚真遗憾" ,下面请各位随我由九曲栈道下到大佛佛脚进行游览.

乐山大佛的导游词4

  大家好,很荣幸能当你们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小悦导游,这次我们到的是世界遗产之一——乐山大佛。好,我们出发吧!

  游客们,这里是乐山的港码头,请看对面的山,那就是凌云山。请仔细观察,那就是乐山的巨型睡佛,又叫隐形睡佛。它位于乐山城侧的三江汇流处,形态逼真的佛头、佛身、佛足由乌尤山、凌云山、东岩连襟而成,南北直线距离约1300余米,头南足北仰卧在三江之滨。巨型睡佛的胸部就是世界有名的乐山大佛,形成了“佛中有佛”的奇观。游客们,我们来到了大佛的脚下,请往上看,大佛通高71米,肩膀宽24米,头直径10米,耳朵有7米,劲高3米,指长8。3米,眉毛和鼻子的长度是5—6米,嘴巴和眼睛的长度3。3米,头上有1021个发根。现在大家亲眼目睹了,名不虚传吧!

  据传:乐山大佛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当时,岷江、大渡河、青依江汇合于此,水流直冲凌云山脚,势不可挡,洪水季节水势更猛,过往船只常触壁粉碎。凌云寺的名僧海通见此甚为不安,于是发起修造大佛。一使石块坠江减缓水势,二借佛力镇水。海通募集20年,筹得一笔款项。海通去世后,剑南川西节度使韦皋,征集工匠,继续开凿,朝廷也诏赐盐麻税款予以资助,至到803年,历时90年大佛终告完成。

  “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带领群山来,挺立大江边。”他造型广严,设计巧妙,以他不变的体态和姿容,给人以无穷的思索和遐想。据传:他老人家为镇住水妖,历经千年风霜雪雨,自今仍端坐在滔滔江水畔,静观人间沧海桑田。他老人家建国后两次显灵,1963年乐山地区饿死人无数,飘尸从老人家眼前流过,老人家不忍看,一夜之间闭上了眼睛。所以,现在你们手里拿的大佛是闭上了双眼。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新文组织列为世界级的文化与自然遗产,他当之无愧的成为世界级的璀灿明珠。

  我的介绍到此结束,以下请你们慢慢欣赏大佛。请不要在景区乱涂乱画,爱护景区的一草一木,谢谢。

乐山大佛的导游词5

  乐山大佛地处四川省乐山市,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处,与乐山城隔江相望。乐山大佛雕凿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汇流处的岩壁上,依岷江南岸凌云山栖霞峰临江峭壁凿造而成,又名凌云大佛,为弥勒佛坐像。乐山大佛是唐代摩岩造像中的艺术精品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大佛双手抚膝正襟危坐的姿势,造型庄严,排水设施隐而不见,设计巧妙。佛像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是海通和尚为减杀水势,普渡众生而发起,招集人力,物力修凿的,至唐德宗贞元19年(公元803年)完工,历时90年。 被诗人誉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乐山大佛景区由凌云山、麻浩岩墓、乌尤山、巨形卧佛景观等组成,面积约8*方公里。景区属峨眉山风景名胜区范围,是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闻名遐迩的风景旅游胜地。古有“上朝峨眉、下朝凌云”之说。

  乐山大佛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大佛体态匀称,神势肃穆,依山凿成,临江危坐。大佛通高71米,头高14.7米,头宽10米,发髻1021个,耳长7米,鼻长5.6米,眉长5.6米,嘴巴和眼长3.3米,颈高3米,肩宽24米,手指长8.3米,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背宽8.5米,脚面可围坐百人以上。在大佛左右两侧沿江崖壁上,还有两尊身高10余米,手持戈戟、身着战袍的.护法武士石刻,数百龛上千尊石刻造像,形成了庞大的佛教石刻艺术群。大佛左侧,沿“洞天”下去就是凌云栈道的始端,全长*500米。右侧是九曲栈道。佛像雕刻成之后,曾建有十三层楼阁覆盖,时称“大佛阁”,“大像阁”,宋时称“天宁阁”。可惜毁于明末的战乱,被张献忠的起义军焚毁。可以从大佛两侧的山崖上看到几十处孔穴,那是当年建造楼阁时,安置梁柱的地方。

乐山大佛的导游词6

各位游客:大家好!

  欢迎各位到乐山大佛景区来观光旅游。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举世闻名的千年古佛——乐山大佛。它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尊石刻弥勒佛,通高71米,肩膀的宽度是24米,头的直径是10米,耳朵有7米长,嘴巴和眼睛的长度是3.3米,眉毛和鼻子的长度是5.6米,颈高3米,指长8.3米,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的宽度是8.5米,头上的发髻有l021个。乐山大佛雄伟壮观,人们形容它:“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乐山大佛始建于唐玄宗开元初年(也就是公元713年),竣工于唐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大家可以计算一下,乐山大佛矗立于此已经1200年了。

  现在请大家看一看大佛两侧的岩石。这种岩石叫红砂岩,是一种质地疏松,容易风化的岩石,乐山大佛就是在这种岩石上雕刻而成的。那么大佛为什么能历经1200年“风雨不动安如山呢”?首先我们看一下大佛所处的位置。大佛位于凌云山西面的阴坡上,加之佛体周围林木稠密,地质结构稳定,佛身处于江弯地段,隐藏于山体之中,减少了风雨侵蚀和水流冲刷,因此岩石风化较缓慢。不仅如此,乐山大佛还有非常巧妙的排水系统。在大佛身后,有左右相通的排水洞穴,可以避免山泉对佛像的浸蚀;大佛头上发髻的第4层、9层、18层各有一条排水道与佛体衣服折皱连成排水渠道网,也避免了雨水对佛体的浸蚀。可见,乐山大佛的设计是非常科学的。除此之外,大佛在竣工之后,还曾经修造了一个高13层的楼阁复盖,可惜毁于明末的战乱。

  虽然乐山大佛有着十分完善的保护系统,然而在一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中,它仍免不了遭到各种各样的破坏,有自然的,也有人为的。因此,各个朝代都对它进行过维修。特别是新*成立以后,*曾对乐山大佛进行过多次维修,其中工程较大的是1963年的维修。1982年,乐山大佛经*公布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峨眉山——乐山大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目前,乐山大佛的保护已经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关注,乐山大佛己成了全世界人民的一笔宝贵遗产。


山西蒙山大佛导游词 (菁华6篇)(扩展7)

——四川乐山大佛导游词 (菁华6篇)

四川乐山大佛导游词1

  各位游客:大家好!

  欢迎各位到乐山大佛景区来观光旅游。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举世闻名的千年古佛乐山大佛。它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尊石刻弥勒佛,通高71米,肩膀的宽度是24米,头的直径是10米,耳朵有7米长,嘴巴和眼睛的长度是3。3米,眉毛和鼻子的长度是5。6米,颈高3米,指长8。3米,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的宽度是8。5米,头上的发髻有l021个。乐山大佛雄伟壮观,人们形容它: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乐山大佛始建于唐玄宗开元初年(也就是公元713年),竣工于唐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大家可以计算一下,乐山大佛矗立于此已经1200年了。

  乐山大佛设计

  现在请大家看一看大佛两侧的岩石。这种岩石叫红砂岩,是一种质地疏松,容易风化的岩石,乐山大佛就是在这种岩石上雕刻而成的。那么大佛为什么能历经1200年风雨不动安如山呢?首先我们看一下大佛所处的位置。大佛位于凌云山西面的阴坡上,加之佛体周围林木稠密,地质结构稳定,佛身处于江弯地段,隐藏于山体之中,减少了风雨侵蚀和水流冲刷,因此岩石风化较缓慢。不仅如此,乐山大佛还有非常巧妙的排水系统。在大佛身后,有左右相通的排水洞穴,可以避免山泉对佛像的浸蚀;大佛头上发髻的第4层、9层、18层各有一条排水道与佛体衣服折皱连成排水渠道网,也避免了雨水对佛体的浸蚀。可见,乐山大佛的设计是非常科学的。除此之外,大佛在竣工之后,还曾经修造了一个高13层的楼阁复盖,可惜毁于明末的战乱。

  虽然乐山大佛有着十分完善的保护系统,然而在一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中,它仍免不了遭到各种各样的破坏,有自然的,也有人为的。因此,各个朝代都对它进行过维修。特别是新*成立以后,*曾对乐山大佛进行过多次维修,其中工程较大的是1963年的维修。1982年,乐山大佛经*公布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峨眉山乐山大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目前,乐山大佛的保护已经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关注,乐山大佛己成了全世界人民的一笔宝贵遗产。

  海师堂

  那么,是谁为我们创造了这笔财富?当初修大佛的目的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去参观海师堂。

  海师堂里的三尊塑像就是修建乐山大佛的功臣。首先我们看中间这一位,大佛的始建者海通禅师,他是贵州人氏,当年在凌云山上结茅为僧。

  古代的乐山三江汇流之处,水势相当的凶猛,经常发生船毁人亡的事件。海通和尚大发慈悲之心,准备修建大佛来镇水患。于是四处化缘,筹得不少的钱财。当时有一位*官见财眼开,准备敲诈勒索他,海通法师义正严辞地说自目可剜,佛财难得。

  意思是说,我自己的眼睛都可以挖下来给你,但你休想得到这笔佛财。那个*官居然蛮横无礼地要他试一试,海通禅师大义凛然地一手捧盘,一手挖出了自己的双眼。*官吓坏了,从此以后没再为难他。海通禅师造佛时年事已高,所以当大佛修到肩部的时候,他就圆寂了,大佛的修造工程也因此停了下来。大约过了十年的时间,剑南西川节度使章仇兼琼捐赠俸金20万,继续修造乐山大佛,由于工程浩大,需要巨大的经费,于是朝廷下令赐麻盐税款,使工程进展迅速。当乐山大佛修到膝盖的时候,续建者章仇兼琼迁任户部尚书,到京赴任,工程再次停工。

  四十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捐赠俸金五十万两继续修建乐山大佛。在三代人的努力之下,前后历经90年时间,乐山大佛终于彻底完工,并且通体施金,华丽的佛衣和宝相庄严的佛体交相辉映。

  九曲栈道

  现在大家对大佛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接下来我们一起通过九曲栈道到大佛脚看全景。我们脚下的九曲栈道是同乐山大佛一起修建的,共有173个台阶,最宽的地方是1。45米,最窄的地方仅有o。6米。大家沿途可以欣赏一下崖壁上留下的石刻佛龛。这些佛像神态各异,工艺精妙,可与*四大石窟的佛像相媲美,遗憾的是它们的风化现象非常严重。

  我们已经来到大佛脚下,请大家抬起头来仰视大佛,感受一下他的高大和壮观。各位游客还可以仔细看看最*才发现的位于大佛心脏部位的小佛头像。

  宗教内涵

  顺便,我再给大家讲解一下乐山大佛的宗教内涵。乐山大佛是唐代摩岩造像中的艺术精品之一,它是一尊弥勒佛。为什么要造一尊弥勒佛呢?这和唐代崇拜弥勒佛有密切的关系。按佛教教义,弥勒佛是三世佛中的未来佛,他象征着未来世界的光明和幸福,在佛祖释迦牟尼死后的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以后将接替佛祖的地位,于华林园的龙华树下广传佛法,普渡众生。佛经上说弥勒出世就会天下太*,所以人们自然渴望他能尽快降临人间,全国各地因此盛行塑造弥勒佛像。到了武周时期,一代女皇武则天曾下令编造了一部《大云经疏》,证明她是弥勒转世,百姓对弥勒的崇拜帮助她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登上帝位。由于武则天的大力提倡,使全国塑凿弥勒之风大行。乐山大佛的修造距武则天时代仅20余年,所以当海通修造乐山大佛时,自然选择了弥勒佛,而且弥勒佛既是能带来光明和幸福的未来佛,这同*息水患的镇江之佛要求是一致的,故乐山大佛的弥勒身份也因此决定了。

  有的游客可能会提出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乐山大佛这尊弥勒佛跟寺庙里的弥勒佛造像不一样呢?这是因为寺庙里的弥勒佛是根据*五代时期的一个名叫契此和尚的形象塑造而成的。契此是浙江奉化县人,他乐善好施,能预知天气和预测人的吉凶,经常拿着一个布袋四处化缘,在逝世前他曾说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因而大家都认为他是弥勒佛的化身,寺庙里的弥勒佛也塑成了他的形象一个笑口常开、大肚能容的布袋和尚。

  其实在*汉地佛教文化中,弥勒佛造像的变化是很大的,第一阶段是从印度传入*的交脚弥勒;第二个阶段是具有*特色的古佛弥勒;第三个阶段是现在寺庙里的布袋弥勒。乐山大佛是承前启后的具有*特色的古佛弥勒。照《弥勒下生经》所描述,弥勒佛像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就要求他的五官、头、手、脚、身都具有不同于一般人的特征。乐山大佛整个形体超凡脱俗,头上的发髻、阔大的双肩、高而长的眉毛,圆直的鼻孔都是按照佛教典籍的规定修建的,但是他的面相却具有汉族人的共同特点。印度佛像的宽肩细腰,在大佛身上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壮实的双肩,饱满的胸脯,体现了唐代祟尚肥胖美的时尚。乐山大佛坐立的姿式是双脚自然下垂,这与印度佛像的结跏趺式也不一样,因为大佛是修来镇水的,这种*稳、安定的坐式可以带给行船的人战胜激流险滩的信心和决心。隋唐时期是*佛教造像艺术史中辉煌灿烂的阶段,造像着力表现了佛的神情。

  乐山大佛温文尔雅的神情,和蔼可亲的神态,以及凝思中蕴含智慧,威严中带有慈祥的面容,都让人情不自禁产生崇敬与亲切的感觉。我想大家在惊叹乐山大佛高大与壮观的同时,还不能不赞叹它的造像工艺的精美。好了,现在我请大家自由活动,十分钟后我们沿着1983年新修的凌云栈道往上走,去参观麻浩崖墓。

  麻浩崖墓

  各位游客,在这里,我要给大家介绍乐山古代的一种墓葬*俗。

  说起墓葬*俗,大家也许比较熟悉川东长江*的悬棺吧。而在川西,特别是乐山地区则流行一种凿山为墓的安葬方式。它的主要特征是:沿着浅丘、山谷挖凿一个方形的洞穴,然后将尸体和棺材、陪葬品等放人洞中。墓制的结构完全模仿现实生活中的房屋,而从外部看上去,则是一个个深邃神秘的山洞。这种墓葬因流行于1800多年前的东汉时期,故而称为东汉崖墓。在乐山范围内约有上万座这样的崖墓,而在这些崖墓群中,最集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墓群则是我要带领大家参观的麻浩崖墓,它长约200米,宽约25米,共有544座墓。大家知道,人都免不了生老病死,无论你是乐观的面对还是悲观的面对,生死是一个人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所以人们对死亡的无奈就只好衍生出一种祈求、一种愿望,希望死去以后,能过着比生存时好的生活。再加上当时受到道家思想影响,认为西王母、女蜗这些神仙所居的地方都是石屋,便说凿山为室可成神仙,故而这种墓制形式逐渐流行开来。东汉时期,乐山地区经济发展比较快,地处交通要道,人口不断增加,社会阶级关系、政治结构也不断发生变化,最大的变化就是地方大族的形成和思想文化上受儒家的影响,忠、孝、仁、信、节、义观念最为突出。而在仁孝的思想下,生时孝养,死后厚葬,自然是不可免的了。为了满足这种需求,耗费巨资来修建崖墓便应运而生,前后流行了400年之久。

  好,现在我们的目的地到了,请大家先抬头看看这个门匾麻浩崖墓。麻浩是我们身后边的这条河,是由先秦蜀郡太守李冰为避沫水之害所开凿的溢洪道。墓地因此而叫麻浩崖墓。这块匾是咱们的文坛巨匠郭沫若老先生1965年所题写的。在这里我想问问大家:你们认为乐山最值得一看的是什么?也许游客朋友都会不加思索的说乐山大佛,对吧?是的。而咱们郭老却说了,能与乐山大佛媲美的只有乐山崖墓。用他当时的话来说:有搞头(四川话,也就说是很有研究价值的.意思)。所以说,来到乐山除了观大佛,还应看崖墓。麻浩崖墓曾在1956年和1980年先后两次被评为四川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家看我右手边这块碑文的记载就知道了。我左手边的这块石碑所记载的是因1988年麻浩崖墓被评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此而建博物馆。前面这块门匾上写的麻浩崖墓博物馆,是现代学者杨超所写的。

  现在我们一块来参观一下这个墓群的内部结构。首先,我们看到的是一幅巨型的挽马图仿制品,是根据墓里边的挽马图仿制的,它所表现的意义到了里面我再给大家详细介绍。现在到了麻浩1号崖墓。我们眼前的这块空地,是仿造现实生活修建的阴间生活庭院和花园。门上面有很多的画像石刻,雕刻技艺精湛绝伦,其功能是引导死者的魂魄,魂气升天,形魄归地,而以形魄归地为主要目的。同时,每幅图还表现出墓主人不同的思想、观念、宗教信仰等。我们从左至右看一下,这里边最出名、最有特色的是这幅荆轲刺秦王图。它反映的是以忠孝为核心的封建伦理观念,也反映了墓主反秦的思想。接下来是西王母赐药图。

  西王母是我们神化传说中的王母娘娘,是汉代人们心目中保佑长生不死、人丁兴旺的崇拜对象。图上西王母端坐中间,向许多祈跪地上的人施药。能获得不死之药是梦寐以求的事,故而在许多墓葬中都可以看到西王母的造像。洞穴旁边的这幅图就是刚才大家进门时所看到的挽马图的蓝本。大家一定发现该图与一般的车马行列迥然不同,图里是一烈马被马夫用力拉缰,作者以非常简练的手法,刻画了马夫全神贯注控制烈马的神态和烈马桀骜不驯的雄姿,这种力量和速度相结合的气势是非常有观赏价值的。因此画气势非凡,故而仿刻在院内。这幅图也许体现墓主人生前有喜爱猎骑名马的爱好吧。大家请抬头看,这座佛的雕像是整个墓室中最有研究价值的。它通高28厘米,身着通肩天衣、右手作施无畏印,表现的是安乐一切的意思。这座佛像是我国最早的佛刻雕像之一。

  佛教于汉代传入*,而最早的佛像却出土在乐山崖墓中,证明了佛教在乐山的传播并不比其它地方晚,这是研究*早期佛教史、佛教艺术和佛教传入*的路线等问题不可忽视的资料。右边所刻的是铺首,铺首一般刻在门梁、门框、门楣正中,它的作用是降魔驱邪,保护主人,门右手边有一手持扫把的妇人,这是告诉大家,如果要进门一定要先扫扫灰尘,干干净净,这也表现了主人好客的一面。现在进了内室,这里一切都是模仿死者生前的阳宅而布置的阴宅。当时的人们对死亡、对遗体的认识是:人死曰鬼,鬼者、归也,精气归于天,肉体归于土,所以大家在这里可以看到主人的客厅、厨房、卫生间等,他们追求的是一种虽死犹生的生活。根据家族的大小和墓制的形式,专家们把墓制分为单式制、双式制。就好比我们现在所说的两室一厅、三室一厅等。墓地的尽头放着棺木。棺木中一般埋葬一对夫妻,象征一个小家庭,死者们就象继续着生前共居一院,不同辈份或兄弟各成一小家,分房而居的生就有可能是一个家族,由于某些客观原因,不能把墓洞延伸、扩展。如果要容纳整个家族,那么很有可能需要把整座山开辟成一个巨大的墓群。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个子稍高的客人朋友进来时总弯着腰,那是因为墓顶太低了。而进来之后,就宽畅多了,那是因为他们为了排水,故意把崖墓地面做成内高外低,还在地面凿出排水沟道。

  请大家再跟我到墓外两边的陈列馆参观墓葬时的陪葬品。这些陪葬品都是陶制品,唯一的复制品是这个读书佣。在崖墓发展的不同时期,这些陪葬品的种类、组合形式有所发展,有所变化,大体上分为早期、中期、晚期。柜里陈列的陶鸡、陶猪等也有不同的意思,比如陶猪、陶鸭表示墓主人的家景。陶狗在墓中比较多,因为汉代养狗之风很盛行,生时做为宠物,死后放在墓中用以预防盗贼。这里面最有观赏价值的是1978年出土的陶楼房,从楼房的富丽堂皇、重楼重檐完全可以看出墓主人生前的富有。好,请大家在这里自由参观,参观完请在门口集中!

四川乐山大佛导游词2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现在带大家去参观世界著名的遗产--乐山大佛。它位于乐山市城东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合处,是依凌云山栖霞峰临江峭壁凿造的一尊弥勒坐像。据说,始凿于唐开元元年,历时90余年方建成,其意义是消减水患,造福民众。它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之称,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大佛。

大家看,大佛,体态匀称,雍容大度,神势肃穆,依山凿成,临江危坐,气势磅礴。乐山大佛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通高70余米,头高约15米,头项上可置圆桌。耳长7米,眼长3。3米,耳朵中间可站两条大汉。肩宽28米,可做篮球场。它的脚背上还可围坐百余人,是一尊真正的巨人。大佛顶上的头发,共有螺髻1021个。远看发髻与头部浑然一体,实则以石块逐个嵌就。

大家跟我来,大佛左侧,沿“洞天”下去就是凌云栈道的始端。大家庭小心一点,路很窄,人很多。注意安全。看啊,栈道全长*500米。右侧是九曲栈道。前几年,有游客发现它所处的凌云山整体又如一尊硕大无比的卧佛,乐山大佛正好建在睡佛的心胸之处,寓意更加深刻,其壮美堪称天下一绝。

游客们,现在我们顺着又窄又高的栈道往下看,呵呵,你看,下面的游人像不像小不点?好了,大家跟我来,现在我们到了大佛的脚下。我们抬头仰望,大佛简直顶天立地啊!你看,那些摆着的照片为什么游人能摸着他的鼻子、脸、耳坠?哦,大家明白吗?其实,选个好角度,就可以构造出来了!大家跟随我来,呵呵,摸着大佛的脸了,照张相吧!好了,就地解散拍张照啊!二十分钟后在这里集中。

四川乐山大佛导游词3

  各位游客:

大家好!

  欢迎各位到乐山大佛景区来观光旅游。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举世闻名的千年古佛——乐山大佛。它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尊石刻弥勒佛,通高71米,肩膀的宽度是24米,头的直径是10米,耳朵有7米长,嘴巴和眼睛的长度是3.3米,眉毛和鼻子的长度是5.6米,颈高3米,指长8.3米,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的宽度是8.5米,头上的发髻有l021个。乐山大佛雄伟壮观,人们形容它:“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乐山大佛始建于唐玄宗开元初年(也就是公元713年),竣工于唐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大家可以计算一下,乐山大佛矗立于此已经1200年了。

  设计

  现在请大家看一看大佛两侧的岩石。这种岩石叫红砂岩,是一种质地疏松,容易风化的岩石,乐山大佛就是在这种岩石上雕刻而成的。那么大佛为什么能历经1200年“风雨不动安如山呢”?首先我们看一下大佛所处的位置。大佛位于凌云山西面的阴坡上,加之佛体周围林木稠密,地质结构稳定,佛身处于江弯地段,隐藏于山体之中,减少了风雨侵蚀和水流冲刷,因此岩石风化较缓慢。

  不仅如此,乐山大佛还有非常巧妙的排水系统。在大佛身后,有左右相通的排水洞穴,可以避免山泉对佛像的浸蚀;大佛头上发髻的第4层、9层、18层各有一条排水道与佛体衣服折皱连成排水渠道网,也避免了雨水对佛体的浸蚀。可见,乐山大佛的设计是非常科学的。除此之外,大佛在竣工之后,还曾经修造了一个高13层的楼阁复盖,可惜毁于明末的战乱。

  虽然乐山大佛有着十分完善的保护系统,然而在一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中,它仍免不了遭到各种各样的破坏,有自然的,也有人为的。因此,各个朝代都对它进行过维修。特别是新*成立以后,*曾对乐山大佛进行过多次维修,其中工程较大的是1963年的维修。1982年,乐山大佛经*公布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峨眉山——乐山大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目前,乐山大佛的保护已经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关注,乐山大佛己成了全世界人民的一笔宝贵遗产。

  海师堂

  那么,是谁为我们创造了这笔财富?当初修大佛的目的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去参观海师堂。

  海师堂里的三尊塑像就是修建乐山大佛的功臣。首先我们看中间这一位,大佛的始建者——海通禅师,他是贵州人氏,当年在凌云山上结茅为僧。

  古代的乐山三江汇流之处,水势相当的凶猛,经常发生船毁人亡的事件。海通和尚大发慈悲之心,准备修建大佛来镇水患。于是四处化缘,筹得不少的钱财。当时有一位贪官见财眼开,准备敲诈勒索他,海通法师义正严辞地说“自目可剜,佛财难得”。

  意思是说,我自己的眼睛都可以挖下来给你,但你休想得到这笔佛财。那个贪官居然蛮横无礼地要他试一试,海通禅师大义凛然地一手捧盘,一手挖出了自己的双眼。贪官吓坏了,从此以后没再为难他。海通禅师造佛时年事已高,所以当大佛修到肩部的时候,他就圆寂了,大佛的修造工程也因此停了下来。大约过了十年的时间,剑南西川节度使章仇兼琼捐赠俸金20万,继续修造乐山大佛,由于工程浩大,需要巨大的经费,于是朝廷下令赐麻盐税款,使工程进展迅速。当乐山大佛修到膝盖的时候,续建者章仇兼琼迁任户部尚书,到京赴任,工程再次停工。

  四十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捐赠俸金五十万两继续修建乐山大佛。在三代人的努力之下,前后历经90年时间,乐山大佛终于彻底完工,并且通体施金,华丽的.佛衣和宝相庄严的佛体交相辉映。

  九曲栈道

  现在大家对大佛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接下来我们一起通过九曲栈道到大佛脚看全景。我们脚下的九曲栈道是同乐山大佛一起修建的,共有173个台阶,最宽的地方是1.45米,最窄的地方仅有o.6米。大家沿途可以欣赏一下崖壁上留下的石刻佛龛。这些佛像神态各异,工艺精妙,可与*四大石窟的佛像相媲美,遗憾的是它们的风化现象非常严重。

  我们已经来到大佛脚下,请大家抬起头来仰视大佛,感受一下他的高大和壮观。各位游客还可以仔细看看最*才发现的位于大佛心脏部位的小佛头像。

  宗教内涵

  顺便,我再给大家讲解一下乐山大佛的宗教内涵。乐山大佛是唐代摩岩造像中的艺术精品之一,它是一尊弥勒佛。为什么要造一尊弥勒佛呢?这和唐代崇拜弥勒佛有密切的关系。按佛教教义,弥勒佛是三世佛中的未来佛,他象征着未来世界的光明和幸福,在佛祖释迦牟尼死后的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以后将接替佛祖的地位,于华林园的龙华树下广传佛法,普渡众生。佛经上说弥勒出世就会“天下太*”,所以人们自然渴望他能尽快降临人间,全国各地因此盛行塑造弥勒佛像。

  到了武周时期,一代女皇武则天曾下令编造了一部《大云经疏》,证明她是弥勒转世,百姓对弥勒的崇拜帮助她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登上帝位。由于武则天的大力提倡,使全国塑凿弥勒之风大行。乐山大佛的修造距武则天时代仅20余年,所以当海通修造乐山大佛时,自然选择了弥勒佛,而且弥勒佛既是能带来光明和幸福的未来佛,这同*息水患的镇江之佛要求是一致的,故乐山大佛的弥勒身份也因此决定了。

  有的游客可能会提出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乐山大佛这尊弥勒佛跟寺庙里的弥勒佛造像不一样呢?这是因为寺庙里的弥勒佛是根据*五代时期的一个名叫契此和尚的形象塑造而成的。契此是浙江奉化县人,他乐善好施,能预知天气和预测人的吉凶,经常拿着一个布袋四处化缘,在逝世前他曾说“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因而大家都认为他是弥勒佛的化身,寺庙里的弥勒佛也塑成了他的形象——一个笑口常开、大肚能容的布袋和尚。

  其实在*汉地佛教文化中,弥勒佛造像的变化是很大的,第一阶段是从印度传入*的交脚弥勒;第二个阶段是具有“*特色”的古佛弥勒;第三个阶段是现在寺庙里的布袋弥勒。乐山大佛是承前启后的具有“*特色”的古佛弥勒。照《弥勒下生经》所描述,弥勒佛像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就要求他的五官、头、手、脚、身都具有不同于一般人的特征。乐山大佛整个形体超凡脱俗,头上的发髻、阔大的双肩、高而长的眉毛,圆直的鼻孔都是按照佛教典籍的规定修建的,但是他的面相却具有汉族人的共同特点。

  印度佛像的“宽肩细腰”,在大佛身上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壮实的双肩,饱满的胸脯,体现了唐代祟尚肥胖美的时尚。乐山大佛坐立的姿式是双脚自然下垂,这与印度佛像的“结跏趺式”也不一样,因为大佛是修来镇水的,这种*稳、安定的坐式可以带给行船的人战胜激流险滩的信心和决心。隋唐时期是*佛教造像艺术史中辉煌灿烂的阶段,造像着力表现了佛的“神情”。

  乐山大佛温文尔雅的神情,和蔼可亲的神态,以及凝思中蕴含智慧,威严中带有慈祥的面容,都让人情不自禁产生崇敬与亲切的感觉。我想大家在惊叹乐山大佛高大与壮观的同时,还不能不赞叹它的造像工艺的精美。好了,现在我请大家自由活动,十分钟后我们沿着1983年新修的凌云栈道往上走,去参观麻浩崖墓。

  麻浩崖墓

  各位游客,在这里,我要给大家介绍乐山古代的一种墓葬*俗。

  说起墓葬*俗,大家也许比较熟悉川东长江*的悬棺吧。而在川西,特别是乐山地区则流行一种凿山为墓的安葬方式。它的主要特征是:沿着浅丘、山谷挖凿一个方形的洞穴,然后将尸体和棺材、陪葬品等放人洞中。墓制的结构完全模仿现实生活中的房屋,而从外部看上去,则是一个个深邃神秘的山洞。这种墓葬因流行于1800多年前的东汉时期,故而称为东汉崖墓。

  在乐山范围内约有上万座这样的崖墓,而在这些崖墓群中,最集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墓群则是我要带领大家参观的麻浩崖墓,它长约200米,宽约25米,共有544座墓。

  大家知道,人都免不了生老病死,无论你是乐观的面对还是悲观的面对,生死是一个人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所以人们对死亡的无奈就只好衍生出一种祈求、一种愿望,希望死去以后,能过着比生存时好的生活。

  再加上当时受到道家思想影响,认为西王母、女蜗这些神仙所居的地方都是石屋,便说凿山为室可成神仙,故而这种墓制形式逐渐流行开来。东汉时期,乐山地区经济发展比较快,地处交通要道,人口不断增加,社会阶级关系、政治结构也不断发生变化,最大的变化就是地方大族的形成和思想文化上受儒家的影响,“忠、孝、仁、信、节、义”观念最为突出。而在“仁孝”的思想下,生时孝养,死后厚葬,自然是不可免的了。为了满足这种需求,耗费巨资来修建崖墓便应运而生,前后流行了400年之久。

  好,现在我们的目的地到了,请大家先抬头看看这个门匾“麻浩崖墓”。麻浩是我们身后边的这条河,是由先秦蜀郡太守李冰为避沫水之害所开凿的溢洪道。墓地因此而叫“麻浩崖墓”。这块匾是咱们的文坛巨匠郭沫若老先生1965年所题写的。在这里我想问问大家:你们认为乐山最值得一看的是什么?也许游客朋友都会不加思索的说——乐山大佛,对吧?是的。而咱们郭老却说了,能与乐山大佛媲美的只有乐山崖墓。用他当时的话来说:“有搞头”(四川话,也就说是很有研究价值的意思)。

  所以说,来到乐山除了观大佛,还应看崖墓。麻浩崖墓曾在1956年和1980年先后两次被评为四川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家看我右手边这块碑文的记载就知道了。我左手边的这块石碑所记载的是因1988年麻浩崖墓被评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此而建博物馆。前面这块门匾上写的“麻浩崖墓博物馆”,是现代学者杨超所写的。

  现在我们一块来参观一下这个墓群的内部结构。首先,我们看到的是一幅巨型的挽马图仿制品,是根据墓里边的挽马图仿制的,它所表现的意义到了里面我再给大家详细介绍。现在到了麻浩1号崖墓。我们眼前的这块空地,是仿造现实生活修建的阴间生活庭院和花园。门上面有很多的画像石刻,雕刻技艺精湛绝伦,其功能是引导死者的魂魄,魂气升天,形魄归地,而以形魄归地为主要目的。

  同时,每幅图还表现出墓主人不同的思想、观念、宗教信仰等。我们从左至右看一下,这里边最出名、最有特色的是这幅“荆轲刺秦王”图。它反映的是以“忠孝”为核心的封建伦理观念,也反映了墓主反秦的思想。接下来是“西王母赐药图”。

  西王母是我们神化传说中的王母娘娘,是汉代人们心目中保佑长生不死、人丁兴旺的崇拜对象。图上西王母端坐中间,向许多祈跪地上的人施药。能获得不死之药是梦寐以求的事,故而在许多墓葬中都可以看到西王母的造像。洞穴旁边的这幅图就是刚才大家进门时所看到的“挽马图”的蓝本。大家一定发现该图与一般的车马行列迥然不同,图里是一烈马被马夫用力拉缰,作者以非常简练的手法,刻画了马夫全神贯注控制烈马的神态和烈马桀骜不驯的雄姿,这种力量和速度相结合的气势是非常有观赏价值的。

  因此画气势非凡,故而仿刻在院内。这幅图也许体现墓主人生前有喜爱猎骑名马的爱好吧。大家请抬头看,这座佛的雕像是整个墓室中最有研究价值的。它通高28厘米,身着通肩天衣、右手作“施无畏印”,表现的是“安乐一切”的意思。这座佛像是我国最早的佛刻雕像之一。

  佛教于汉代传入*,而最早的佛像却出土在乐山崖墓中,证明了佛教在乐山的传播并不比其它地方晚,这是研究*早期佛教史、佛教艺术和佛教传入*的路线等问题不可忽视的资料。右边所刻的是铺首,铺首一般刻在门梁、门框、门楣正中,它的作用是降魔驱邪,保护主人,门右手边有一手持扫把的妇人,这是告诉大家,如果要进门一定要先扫扫灰尘,干干净净,这也表现了主人好客的一面。现在进了内室,这里一切都是模仿死者生前的阳宅而布置的阴宅。

  当时的人们对死亡、对遗体的认识是:“人死曰鬼,鬼者、归也,精气归于天,肉体归于土”,所以大家在这里可以看到主人的客厅、厨房、卫生间等,他们追求的是一种虽死犹生的生活。根据家族的大小和墓制的形式,专家们把墓制分为单式制、双式制。

  就好比我们现在所说的两室一厅、三室一厅等。墓地的尽头放着棺木。棺木中一般埋葬一对夫妻,象征一个小家庭,死者们就象继续着生前共居一院,不同辈份或兄弟各成一小家,分房而居的生就有可能是一个家族,由于某些客观原因,不能把墓洞延伸、扩展。如果要容纳整个家族,那么很有可能需要把整座山开辟成一个巨大的墓群。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个子稍高的客人朋友进来时总弯着腰,那是因为墓顶太低了。

  而进来之后,就宽畅多了,那是因为他们为了排水,故意把崖墓地面做成内高外低,还在地面凿出排水沟道。请大家再跟我到墓外两边的陈列馆参观墓葬时的陪葬品。这些陪葬品都是陶制品,唯一的复制品是这个读书佣。在崖墓发展的不同时期,这些陪葬品的种类、组合形式有所发展,有所变化,大体上分为早期、中期、晚期。柜里陈列的陶鸡、陶猪等也有不同的意思,比如陶猪、陶鸭表示墓主人的家景。陶狗在墓中比较多,因为汉代养狗之风很盛行,生时做为宠物,死后放在墓中用以预防盗贼。这里面最有观赏价值的是1978年出土的陶楼房,从楼房的富丽堂皇、重楼重檐完全可以看出墓主人生前的富有。好,请大家在这里自由参观,参观完请在门口集中!

四川乐山大佛导游词4

各位游客:大家好!

  设计

  现在请大家看一看大佛两侧的岩石。这种岩石叫红砂岩,是一种质地疏松,容易风化的岩石,乐山大佛就是在这种岩石上雕刻而成的。那么大佛为什么能历经1200年“风雨不动安如山呢”?首先我们看一下大佛所处的位置。大佛位于凌云山西面的阴坡上,加之佛体周围林木稠密,地质结构稳定,佛身处于江弯地段,隐藏于山体之中,减少了风雨侵蚀和水流冲刷,因此岩石风化较缓慢。不仅如此,乐山大佛还有非常巧妙的排水系统。在大佛身后,有左右相通的'排水洞穴,可以避免山泉对佛像的浸蚀;大佛头上发髻的第4层、9层、18层各有一条排水道与佛体衣服折皱连成排水渠道网,也避免了雨水对佛体的浸蚀。可见,乐山大佛的设计是非常科学的。除此之外,大佛在竣工之后,还曾经修造了一个高13层的楼阁复盖,可惜毁于明末的战乱。

  海师堂

  那么,是谁为我们创造了这笔财富?当初修大佛的目的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去参观海师堂。

  海师堂里的三尊塑像就是修建乐山大佛的功臣。首先我们看中间这一位,大佛的始建者——海通禅师,他是贵州人氏,当年在凌云山上结茅为僧。

  古代的乐山三江汇流之处,水势相当的凶猛,经常发生船毁人亡的事件。海通和尚大发慈悲之心,准备修建大佛来镇水患。于是四处化缘,筹得不少的钱财。当时有一位贪,官见财眼开,准备敲诈勒索他,海通法师义正严辞地说“自目可剜,佛财难得”。

  意思是说,我自己的眼睛都可以挖下来给你,但你休想得到这笔佛财。那个贪,官居然蛮横无礼地要他试一试,海通禅师大义凛然地一手捧盘,一手挖出了自己的双眼。贪,官吓坏了,从此以后没再为难他。海通禅师造佛时年事已高,所以当大佛修到肩部的时候,他就圆寂了,大佛的修造工程也因此停了下来。大约过了十年的时间,剑南西川节度使章仇兼琼捐赠俸金20万,继续修造乐山大佛,由于工程浩大,需要巨大的经费,于是朝廷下令赐麻盐税款,使工程进展迅速。当乐山大佛修到膝盖的时候,续建者章仇兼琼迁任户部尚书,到京赴任,工程再次停工。

  四十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捐赠俸金五十万两继续修建乐山大佛。在三代人的努力之下,前后历经90年时间,乐山大佛终于彻底完工,并且通体施金,华丽的佛衣和宝相庄严的佛体交相辉映。

  九曲栈道

  现在大家对大佛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接下来我们一起通过九曲栈道到大佛脚看全景。我们脚下的九曲栈道是同乐山大佛一起修建的,共有173个台阶,最宽的地方是1.45米,最窄的地方仅有o.6米。大家沿途可以欣赏一下崖壁上留下的石刻佛龛。这些佛像神态各异,工艺精妙,可与*四大石窟的佛像相媲美,遗憾的是它们的’风化现象非常严重。

  我们已经来到大佛脚下,请大家抬起头来仰视大佛,感受一下他的高大和壮观。各位游客还可以仔细看看最*才发现的位于大佛心脏部位的小佛头像。

  宗教内涵

  顺便,我再给大家讲解一下乐山大佛的宗教内涵。乐山大佛是唐代摩岩造像中的艺术精品之一,它是一尊弥勒佛。为什么要造一尊弥勒佛呢?这和唐代崇拜弥勒佛有密切的关系。按佛教教义,弥勒佛是三世佛中的未来佛,他象征着未来世界的光明和幸福,在佛祖释迦牟尼死后的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以后将接替佛祖的地位,于华林园的龙华树下广传佛法,普渡众生。

  佛经上说弥勒出世就会“天下太*”,所以人们自然渴望他能尽快降临人间,全国各地因此盛行塑造弥勒佛像。到了武周时期,一代女皇武则天曾下令编造了一部《大云经疏》,证明她是弥勒转世,百姓对弥勒的崇拜帮助她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登上帝位。由于武则天的大力提倡,使全国塑凿弥勒之风大行。乐山大佛的修造距武则天时代仅20余年,所以当海通修造乐山大佛时,自然选择了弥勒佛,而且弥勒佛既是能带来光明和幸福的未来佛,这同*息水患的镇江之佛要求是一致的,故乐山大佛的弥勒身份也因此决定了。

四川乐山大佛导游词5

各位游客:

  大家好,很荣幸能当你们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邵导游,这次我们去的是世界遗产之一——乐山大佛,大家很想去吧?ok,我们出发吧!

  好了,现在我们已经在大佛面前。请大家抬头仰望。让我来介绍一下这尊大佛吧!它高71米,肩膀宽24米,头的直径是10米,耳朵有7米长。嘴巴和眼睛的长度是3.3米,眉毛和鼻子的长度是5.6米,颈高3米,指长8.3米,头上有1021个发根,人们形容它“山是一座佛,佛是一座山。”现在大家亲眼目睹了,名不虚传吧?

  乐山的大佛建于在7年,完工于8年,好了,游客们,你们可以算一下,它已经耸立在此12年了,它还是用易风化的红砂岩雕成的。难怪它能在1996年12月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了。

  好了,游客们,你们现在可以自由活动。但是要注意安全,危险的事情不要做,更不要在大佛身上刻字,破坏世界遗产是违法的,大家不要以身示法。

四川乐山大佛导游词6

  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濒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大佛为弥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

  乐山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713年),完成于贞元十九年(803年),历时约九十年。

  乐山大佛和凌云山、乌尤山、巨形卧佛等景点组成的乐山大佛景区属于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乐山大佛,地处四川省乐山市,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三江汇流处,与乐山城隔江相望,北距成都160余公里。它是依凌云山栖霞峰临江峭壁凿造的一尊大佛,始凿于唐开元元年(公元713年),历时90余年方建成,建高71米,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之称,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大佛。

  大佛双手抚膝正襟危坐的姿势,造型庄严,排水设施隐而不见,设计巧妙。佛像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是海通禅师为减杀水势,普渡众生而发起,招集人力,物力修凿的。海通禅师圆寂以后,工程被迫停止,多年后,先后由剑南西川节度使章仇兼琼和韦皋续建。直至唐德宗贞元19年(公元803年)完工,历时90年。 被*代诗人誉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乐山大佛景区由凌云山、麻浩岩墓、乌尤山等景观组成,面积约8*方公里。景区属峨眉山风景名胜区范围,是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闻名遐迩的风景旅游胜地。古有“上朝峨眉、下朝凌云”之说。

  乐山大佛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大佛体态匀称,神势肃穆,依山凿成,临江危坐。大佛通高71米,头高14.7米,头宽10米,发髻1051个,耳长6.7米,鼻和眉长5.6米,嘴巴和眼长3.3米,颈高3米,肩宽24米,手指长8.3米,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背宽9米,脚面可围坐百人以上。在大佛左右两侧沿江崖壁上,还有两尊身高超过16米的护法天王石刻,与大佛一起形成了一佛二天王的格局。与天王共存的还有数百上千尊石刻塑像,宛然汇集成庞大的佛教石刻艺术群。


山西蒙山大佛导游词 (菁华6篇)(扩展8)

——无锡灵山大佛导游词 (菁华6篇)

无锡灵山大佛导游词1

  九龙灌浴是根据佛经上所记载的佛祖出生时的故事而建造的,据说在佛祖一生下来他就能走路和说话,他不用旁人扶持向东南西北各走七步,而且脚下步步生出一朵莲花来,最后他站在一朵莲花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做狮子吼“天上地下,为我唯尊”顿时天空出现了九条龙喷出净水为他沐浴,仙女们也纷纷散下花瓣,奏起仙乐,供养我们的佛祖。

  小太子全身镏金,共使用黄金18公斤,重12吨,高7.2米。莲花座下面是狮子鼓,我刚才有提到狮子在佛教是象征弘扬佛法的,狮子鼓下面是四大天王,他们是佛祖出生时的守护神。周围几个漂亮的仙女称为“八供养”是佛祖出生时的供养人。

  这吐水的凤凰称为八凤饮水,这水是经过引自德国200多万的净化器,净化后的水,在佛教称为“八功德水”,只有在西方极乐世界才有,大家可以放心饮用,您会觉得这水清甜甘冽,而且可以保佑你身心安乐,福慧双收,*安吉祥。

  转经廊

  广场四周是转经廊,里面安放的是转经筒,这是藏传佛教祈福用的法器,因为考虑到有些朋友们工作繁忙没有时间或没有机会在*时诵读经文,于是设置了这样的转经廊,大家可以趁此机会来转一下这转经筒,因为你每转一周就如同把转经筒内的经文诵读了一遍,如果您有时间也可以把我们108个转经筒全部转过来,这就如同诵读了百遍经文,功德十分大的,也会保佑你福寿延年。

  “降魔”铜雕

  在看完佛祖四相成道之一的“出生”以后,我们来看一下佛祖四相成道中的“降魔”。

  我们眼前所看到的长26米,高将*8米的大型铜雕展现的就是佛祖“降魔”的过程。我们有些朋友们可能会发现佛祖显得有些憔悴,对不对?这是因为佛祖刚刚经历了六年的苦行,但没有悟出解脱之道,于是他放弃苦行,到了河中洗去了六年的污垢,接受了牧羊女供养的羊奶之后,稍微恢复了一些原气,便坐在一个菩提树下,发了一个大愿“如果今生不能求得正果,便再也不起来了”佛祖在树下静思了七天七夜,就在他将要成佛的刹那间心魔来袭,比如像享乐的诱惑、财势的诱惑,美女的诱惑等最终佛祖把它们一一降服,得道成佛。我们可以来仔细看一下这些心魔,有一个女子跪在那里,用手半遮着脸在哭泣,她诬陷佛祖与她发生了不正当男女关系使她怀孕了,这是我们常说的诽谤。这边中间有一个端庄的王子,周围的人向他敬献珠宝,这象征着财势、权力。这边是美女的诱惑,佛祖是不为所动。识破她们的诡计,使她们变回原来丑陋的面貌。上面手握兵器的是魔军,他们想用武力来吓唬我们的佛祖,但佛祖是不畏惧的,最终把他们降服,他们跪下来归依了我佛。佛祖右手的手势,称为降魔印。他座下站立的是地神,他是佛祖整个降魔过程的见证人,他正在向一个常人讲述佛祖降魔的经过。常人听后,觉得佛祖十分伟大,便跪下来顶礼膜拜。

  看完这个铜雕后,我认为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只有坚定信念,战胜自己,才能有所成就。我不知道大家是怎样想的',因为各自思维不同,感受也不同,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阿育王柱

  我们眼前所看到的这根石柱称为阿育王柱,为什么叫阿育王柱呢,这就要从印度*朝的第三代君王阿育王说起,他比我国的秦始皇还要早一百多年。如果说秦始皇统一了*的话,那么阿育王就统一了整个印度。我们知道统一一个国度肯定要经历很多的战争。在阿育王年老时他觉得自己罪孽深重,因为战争中有无数生命被殃及,于是他在一位比丘的点化下皈依了佛教,并把佛教定为国教。在全国各地竖这么一根石柱,石柱上都刻经文以此来弘扬佛法。人们就把这样的石柱,称为阿育王柱。如果说我们释迦牟尼佛祖创建了佛教,那么佛教的弘扬与阿育王是分不开。

  我们可以仔细来看一下这根阿育王柱,它是整根花岗岩雕刻而成的,高16.9米,直径有1.8米。阿育王柱最顶端的四只狮子面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也象征着要把佛教弘扬到四面八方。狮子下面刻有xx和四种动物,分别为狮子、牛、马及大象。xx喻意xx常转的意思,狮子代表释迦王族,牛代表忍辱负重,马代表王子逃离皇宫,大象代表大行大力。

  这根阿育王柱是从福建山区里开凿出来的,大家现在见到的已是第三根,前面两根在开凿过程中断裂了。阿育王柱路经三个省才运到这里,仅保险费和一些附加费用就达到一千万。我们的阿育王柱是手工雕凿的,用坏的榔头就可以用5吨的卡车装一卡车了。

  花岗岩的拉伸强度很小,抓住一头则会被自身的重量拉断,在装过程中是十分困难的,很容易就拉断。最后动用了三辆超过一百吨的大吊车,在专家的精心指导下才顺利装吊完成。阿育王柱四周的石栏称为“牛栏”,是印度的传统建筑,喻意隆重高贵。现在我们见到的阿育王柱,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花岗岩石柱,就是为了纪念阿育王对佛教的重大贡献。广场旁边四根石柱称为经幢,通常上面也刻有经文,映衬出阿育王柱的雄伟庄重,佛教的博大精深。

  天下第一掌

  天下第一掌广场左侧矗立有“天下第一掌”。它高达11.7米,相当于三层楼房的高度,宽5.5米,仅手指直径就达1米,掌心千辐轮直径2米,总重量达13吨。这是按灵山大佛右手以1:1的比例复制而成,也就是说形状大小完全一样。佛掌的印相为“施无畏印”,寓意驱除众生痛苦,抚慰众生心灵,令众生无畏无惧。对比如此庞大的手掌,可见大佛的雄伟高大了。因“佛手”与“福寿”谐音,所以我们常说“摸摸佛手,增福添寿;抱抱佛脚,*安如意。”既然有幸来到灵山胜境,我们不妨带着美好的心愿去摸摸佛手,让大佛为您驱除烦恼,保佑您一生*安。

  百子戏弥勒

  高3米,宽7.8米,重9吨。斜倚而卧的弥勒神情和蔼,笑容可掬。在弥勒硕大的身体上,塑有整整一百个正在嬉戏耍闹的小顽童,各个形神各异,栩栩如生。您看:他们有的在叠罗汉,有的在拔河,有的在拿小树枝桶弥勒的肚脐,更有调皮的竟然在弥勒身上撒尿。但弥勒一点也不为所动,依旧乐呵呵。这些小顽童为何如此捉弄弥勒呢?据说他们是在考验弥勒的肚量,是否真如世人称道的“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事实证明,只有心胸开阔之人才是真正拥有快乐的人。

无锡灵山大佛导游词2

  九龙灌浴是根据佛经上所记载的佛祖出生时的故事而建造的,据说在佛祖一生下来他就能走路和说话,他不用旁人扶持向东南西北各走七步,而且脚下步步生出一朵莲花来,最后他站在一朵莲花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做狮子吼“天上地下,为我唯尊”顿时天空出现了九条龙喷出净水为他沐浴,仙女们也纷纷散下花瓣,奏起仙乐,供养我们的佛祖。

  小太子全身镏金,共使用黄金18公斤,重12吨,高7.2米。莲花座下面是狮子鼓,我刚才有提到狮子在佛教是象征弘扬佛法的,狮子鼓下面是四大天王,他们是佛祖出生时的守护神。周围几个漂亮的仙女称为“八供养”是佛祖出生时的供养人。

  这吐水的凤凰称为八凤饮水,这水是经过引自德国200多万的净化器,净化后的水,在佛教称为“八功德水”,只有在西方极乐世界才有,大家可以放心饮用,您会觉得这水清甜甘冽,而且可以保佑你身心安乐,福慧双收,*安吉祥。

  转经廊

  广场四周是转经廊,里面安放的是转经筒,这是藏传佛教祈福用的法器,因为考虑到有些朋友们工作繁忙没有时间或没有机会在*时诵读经文,于是设置了这样的转经廊,大家可以趁此机会来转一下这转经筒,因为你每转一周就如同把转经筒内的经文诵读了一遍,如果您有时间也可以把我们108个转经筒全部转过来,这就如同诵读了百遍经文,功德十分大的,也会保佑你福寿延年。

  “降魔”铜雕

  在看完佛祖四相成道之一的“出生”以后,我们来看一下佛祖四相成道中的“降魔”。

  我们眼前所看到的长26米,高将*8米的大型铜雕展现的就是佛祖“降魔”的过程。我们有些朋友们可能会发现佛祖显得有些憔悴,对不对?这是因为佛祖刚刚经历了六年的苦行,但没有悟出解脱之道,于是他放弃苦行,到了河中洗去了六年的污垢,接受了牧羊女供养的羊奶之后,稍微恢复了一些原气,便坐在一个菩提树下,发了一个大愿“如果今生不能求得正果,便再也不起来了”佛祖在树下静思了七天七夜,就在他将要成佛的刹那间心魔来袭,比如像享乐的诱惑、财势的诱惑,美女的诱惑等最终佛祖把它们一一降服,得道成佛。我们可以来仔细看一下这些心魔,有一个女子跪在那里,用手半遮着脸在哭泣,她诬陷佛祖与她发生了不正当男女关系使她怀孕了,这是我们常说的诽谤。这边中间有一个端庄的王子,周围的人向他敬献珠宝,这象征着财势、权力。这边是美女的诱惑,佛祖是不为所动。识破她们的诡计,使她们变回原来丑陋的面貌。上面手握兵器的是魔军,他们想用武力来吓唬我们的佛祖,但佛祖是不畏惧的,最终把他们降服,他们跪下来归依了我佛。佛祖右手的手势,称为降魔印。他座下站立的是地神,他是佛祖整个降魔过程的见证人,他正在向一个常人讲述佛祖降魔的经过。常人听后,觉得佛祖十分伟大,便跪下来顶礼膜拜。

  看完这个铜雕后,我认为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只有坚定信念,战胜自己,才能有所成就。我不知道大家是怎样想的,因为各自思维不同,感受也不同,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阿育王柱

  我们眼前所看到的这根石柱称为阿育王柱,为什么叫阿育王柱呢,这就要从印度*朝的第三代君王阿育王说起,他比我国的秦始皇还要早一百多年。如果说秦始皇统一了*的话,那么阿育王就统一了整个印度。我们知道统一一个国度肯定要经历很多的战争。在阿育王年老时他觉得自己罪孽深重,因为战争中有无数生命被殃及,于是他在一位比丘的点化下皈依了佛教,并把佛教定为国教。在全国各地竖这么一根石柱,石柱上都刻经文以此来弘扬佛法。人们就把这样的石柱,称为阿育王柱。如果说我们释迦牟尼佛祖创建了佛教,那么佛教的弘扬与阿育王是分不开。

  我们可以仔细来看一下这根阿育王柱,它是整根花岗岩雕刻而成的,高16.9米,直径有1.8米。阿育王柱最顶端的四只狮子面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也象征着要把佛教弘扬到四面八方。狮子下面刻有______和四种动物,分别为狮子、牛、马及大象。______喻意______常转的意思,狮子代表释迦王族,牛代表忍辱负重,马代表王子逃离皇宫,大象代表大行大力。

  这根阿育王柱是从福建山区里开凿出来的,大家现在见到的已是第三根,前面两根在开凿过程中断裂了。阿育王柱路经三个省才运到这里,仅保险费和一些附加费用就达到一千万。我们的阿育王柱是手工雕凿的,用坏的榔头就可以用5吨的卡车装一卡车了。

  花岗岩的拉伸强度很小,抓住一头则会被自身的重量拉断,在装过程中是十分困难的,很容易就拉断。最后动用了三辆超过一百吨的大吊车,在专家的精心指导下才顺利装吊完成。阿育王柱四周的石栏称为“牛栏”,是印度的传统建筑,喻意隆重高贵。现在我们见到的阿育王柱,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花岗岩石柱,就是为了纪念阿育王对佛教的重大贡献。广场旁边四根石柱称为经幢,通常上面也刻有经文,映衬出阿育王柱的雄伟庄重,佛教的博大精深。

  天下第一掌

  天下第一掌广场左侧矗立有“天下第一掌”。它高达11.7米,相当于三层楼房的高度,宽5.5米,仅手指直径就达1米,掌心千辐轮直径2米,总重量达13吨。这是按灵山大佛右手以1:1的比例复制而成,也就是说形状大小完全一样。佛掌的印相为“施无畏印”,寓意驱除众生痛苦,抚慰众生心灵,令众生无畏无惧。对比如此庞大的手掌,可见大佛的雄伟高大了。因“佛手”与“福寿”谐音,所以我们常说“摸摸佛手,增福添寿;抱抱佛脚,*安如意。”既然有幸来到灵山胜境,我们不妨带着美好的心愿去摸摸佛手,让大佛为您驱除烦恼,保佑您一生*安。

  百子戏弥勒

  高3米,宽7.8米,重9吨。斜倚而卧的弥勒神情和蔼,笑容可掬。在弥勒硕大的身体上,塑有整整一百个正在嬉戏耍闹的小顽童,各个形神各异,栩栩如生。您看:他们有的在叠罗汉,有的在拔河,有的在拿小树枝桶弥勒的肚脐,更有调皮的竟然在弥勒身上撒尿。但弥勒一点也不为所动,依旧乐呵呵。这些小顽童为何如此捉弄弥勒呢?据说他们是在考验弥勒的肚量,是否真如世人称道的“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事实证明,只有心胸开阔之人才是真正拥有快乐的人。

无锡灵山大佛导游词3

   灵山大佛高88米,连同三层石头基座在内通高 0 .5米。比“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的四川乐山大佛还高出 7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青铜佛像。这一神州大佛坐落于太湖之滨,左挽青龙(山),右牵白虎(山),背靠小灵山,北踏青峰,南面太湖,地理环境十分优越。

  灵山大佛佛体由 560块铸造铜壁板拼装焊接而成的。如果加上莲花座的440块,就刚好xx年的历史,日本人称之为“国宝”,其实只有十几米( 4.8)高,当时铸造它的时候,竟动用了260万人,为当时日本全国人口的一半。我们建造灵山大佛,最多亦但是涉及到几百人,而且只用了三年的时间就造成了。这靠的是现代科技手段,甚至还动用了航天技术。在那里还能够找到许许多多个“为什么?”。因此,参观灵山大佛,不仅仅能够获得视觉上的震撼,更能增长可不少科学知识。由于时间限制,我在那里只能谈两个“为什么?”

  第一个“为什么”是:安装好的大佛,为什么是“两脚离地”的?

  这是因为灵山大佛的总体设计方案采用的就是“整体悬挂”。佛体铜壁板经过拼装焊接成整体以后,是透过副支架、主钢架直接悬挂在像楼房一样的钢筋混凝土主骨架上的。副支架总共有四、五千根,*均每块铜壁板有2——3根。整个佛像相当于有四、五千只手从里面加以托着和拉着。这样,铜壁板能够铸得尽可能的薄,节省铜料,经济合理。因此,做到最下面一层铜壁板是离地的。

  第二个“为什么”是:大佛头上没有看到避雷针,它能防雷吗?为什么?

  大佛头顶上如果装上一根避雷针,像一根小辫子那样翘在那里,当然不好看!其实,大佛头上不是没有避雷针,而且有很多,所不同的是避雷针不是“尖”的,而是“球形”的,那就有298个发髻。人们都明白避雷针务必是尖头的,但是,在英国及其殖民地范围内的避雷针都是“钝”头的。尖头避雷针只能使自身免遭雷击,却保护不了邻*地区也免遭雷击。钝头避雷针的状况就完全不同,它自身虽然遭到雷击,但因为接地良好而不受到损害,但却能以它为顶点,有效地展开一顶锥形保护伞,使伞下的物体免遭落雷的伤害。钝头避雷针更有利于构成闪电的通道。这样,螺形发髻的顶端,岂不正好适宜?!

  正由于灵山大佛的建造,包含了这许多科技资料。因此我们能够自豪地说:灵山大佛的建成,是我国国泰民安、国力昌盛的象征。如果不是国泰民安,谁还有心思集中精力造大佛呢?如果没有先进的科技和强盛的国力,怎样可能建成象灵山大佛这样的大铜佛来呢?有人会问,为什么要把大佛建在那里呢?

  在没有建灵山大佛之前,*已经有四尊大佛,分别是北方的山西大同云冈大佛、中原的洛阳龙门大佛、西方的四川乐山大佛和南方的香港天坛大佛,惟独东方还没有大佛。

  994年无锡市及马山区各界人士决定修复祥符禅寺,申请在寺后山坡新建一尊高达88米的灵山大佛。原全国*副*、*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对新建灵山大佛十分重视,亲自前来考察,并提出“五方五佛”的理论。他认为那里位于华东经济发达地区,加上那里地理条件优越,坐北朝南,应对三万六千倾的太湖,建灵山大佛将改变东方无大佛的历史,完善“五方五佛”格局。灵山大佛开光前后,赵朴初又多次莅临。“五方五佛”无论从宗教、文化、艺术、科技或旅游的角度看,都具有深远的好处和重要的价值。从这个好处看,灵山大佛不仅仅属于无锡,而就应是属于华东,属于全*。十八、佛教文化博物馆、随喜堂、万佛殿

  灵山大佛基座上下三层,集聚着佛教文化的所有精髓。走进底层基座的佛教文化博物馆,顺“清凉世界”拾级而上,便可看到佛博馆“镇馆之宝”——汉代金丝楠木雕刻的`北京万寿山五百罗汉堂。另有展示佛教文化、佛教艺术的佛教三大教派、三大石窟、四大名山、五方五佛,之后可乘电梯上莲花宝座,参与“*安抱佛脚”活动,抱抱佛脚,一生*安。

  抱过佛脚,从楼梯下到中层随喜堂,堂内可博览佛教法器,欣赏佛教诗画,聆听佛教经典,还可参加祈愿贴金、佛光普照等特色佛教文化活动。上层万佛殿内,供奉有*万尊灵山大佛的真身小佛像,万佛朝宗,气势恢弘。灵山胜境,山灵人灵;灵山大佛,佛大山灵!愿灵山大佛给大家带来灵气、福气、运气!欢迎大家再来灵山!

无锡灵山大佛导游词4

  灵山大佛坐落于无锡马山秦履峰南侧,1997年建造而成。大佛所在位置系唐玄奘命名的小灵山,故名灵山大佛。灵山大佛是无锡的标志之一,对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闻名遐迩的灵山大佛有什么特别之处,有哪些特殊的因缘际会。首先,大佛所在位置是由唐玄奘命名的小灵山,故名灵山大佛。其次,灵山大佛是在德高望重的原*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亲自主持下建造起来的,得到了*佛教界以及社会各界的鼎力襄助。在灵山大佛建设过程中,赵朴初先生还提出了神州"五方五佛"的理念――伴随着灵山大佛的建成,得以圆满了东方灵山大佛、南方天坛大佛、西方乐山大佛、北方云冈大佛、中原龙门大佛之"五方五佛"的格局。

  作为世界上最高大的露天青铜释迦牟尼立像,灵山大佛比四川乐山大佛还要高17米,由1560块青铜壁板拼装焊接而成的,总用铜量达到了700多吨,全部铜板展开面积可达到9000多*方米,焊接它们的焊缝总长度达到了35公里。在大佛的建造过程中,运用了现代高新科技,如先进的抗风、防震、避雷等措施,其中,避雷针就被巧妙的藏在大佛的发髻里。由于使用了特型铜壁板和先进的焊接技术,大佛的外型达到"天衣无缝"的程度。大佛右手指天,称为"施无畏印",那是大佛在为众生除去痛苦;左手指地,称为"与愿印",那是在保佑众生*安快乐。庄严安详的大佛,时时刻刻都在祝福游客呢。可以说,灵山大佛是集文化、艺术和宗教于一体的大型艺术珍品。如此浩大的工程,也只有在国泰民安、国富民强的盛世,才能实现这一盛举。

  不知道在朝拜大佛时是否注意到――瞻仰大佛,不论走*走远,或左或右,大佛的"眼神"总跟随着,关注着。这是为什么呢?难道"佛眼"真的会"动",难道是"佛法无边,无所不见"么?其实是雕塑家的神来之笔和建设过程中的天作之合,创造了如此神奇的效果。关于灵山大佛的神奇,在民间和游客、信众中还有许多传说,例如灵山大佛开光时的奇异瑞象、太子像开光千僧大法会时的祥瑞天气等等,如果有兴趣,不妨到灵山探个究竟。

  此外,到了灵山,可别忘了去抱抱佛脚,这可是唯一能够亲*大佛的方式。常说:"摸摸佛手有福气,抱抱佛脚抱*安",在灵山抱佛脚能给大家带去*安吉祥、福寿康乐。

无锡灵山大佛导游词5

  灵山胜境实属风水宝地,整个地形尤如一张太师椅,背靠小灵山,左边青龙山,右边白虎山,北踏青峰,南望太湖,风水理论上称为“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的地形是大吉之地。小灵山、始建于唐代的千年古刹祥符禅寺,以及世界最高的释迦牟尼大佛——灵山大佛是灵山的精髓。此外,到灵山一定要去灵山梵宫转一转,宫内如梦如幻的灯光、精致的浮雕和壁画,还有各地工艺品之精华,如扬州漆器、景泰蓝须弥灯、景德镇青花斗彩缸等都能让你有如同游走在梦中的感觉。

  灵山大佛,坐落于无锡太湖边的小灵山上,是世界上最高的佛祖青铜立像,规模宏大十分壮观。大佛是*五方五大佛之一,开光时有众多大师前来举办盛大仪式,传说对大佛祈福参拜十分灵验。

  大佛位于灵山胜境景区最内侧,距离大门约1.2公里,到大佛面前需要从景区内步行或乘观光车来到大佛前的广场,从广场到大佛脚下需要走288级台阶,不过坡度*缓并不费力。

  参观灵山大佛,首先会感受到的便是大佛的规模,整个大佛通高88米,其中佛体高79米,大佛的每个手指的直径就有1米。开车行至附*,远远就能看到大佛屹立于山上。由于其高大,在大佛脚下并不能拍到大佛的全部,而需要拉开一定距离,在大佛脚下的祥符禅寺附*拍摄最为合适。

  参观大佛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当你瞻仰大佛时,不论走进走远,走左走右,大佛的眼神始终在注视着你,好似“佛法无边,无所不见”。这体现了大佛建筑中雕塑家设计的神来之笔,创造了如此神奇的效果。

  到达大佛脚下首先来到基座面前,灵山大佛的基座也十分庞大,高9米,相当于两三层楼房。基座内部是一座佛教文化展览馆,里面展示了*五方五佛、汉藏南传三路佛教的文化和故事,值得参观。

  展览馆内有电梯通到佛脚旁边,乘电梯而上就可以前去抱抱佛脚,为自己抱来*安。

  因大佛而建起的灵山胜境景区现也广为人知,有灵山梵宫、九龙灌浴、天下第一掌等众多精彩景点,值得一一游玩。

无锡灵山大佛导游词6

  游客朋友们,你们好!欢迎大家来到灵山大佛参观游览。灵山大佛高88米,连同三层石头基座在内通高101.5米。比“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的四川乐山大佛还高出17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青铜佛像。这一神州大佛坐落于太湖之滨,左挽青龙(山),右牵白虎(山),背靠小灵山,北踏青峰,南面太湖,地理环境十分优越。

  灵山大佛佛体由1560块铸造铜壁板拼装焊接而成的。如果加上莲花座的440块,就刚好2000块。其中最大的有20多*方米,其他每块铜壁板的展开面积*均4——6*方米,全部铜板展开面积可达到9000多*方米,约有一个半足球场大小。总共耗用铜725吨,焊接它们的焊缝总长度达35公里。并且还要将它们都打磨光,让大家看不出焊接的痕迹来。壁厚为6—8毫米。再来看一下大佛的莲花座,共有四层莲花瓣组成,每层22瓣,共88瓣。凡捐资满人民币100万元的,可在一片莲花瓣上刻上自己的名字,千古流芳。

  有一点是值得介绍的:那就是大佛的“眼睛”。

  请你们不妨注意一下,不论你走*走远,或左或右,大佛的“眼神”似乎始终在跟随着你,关注着你。当你愈靠*大佛时,大佛的“眼睛”似乎也是逐渐睁开、睁大,这是为什么呢?难道“眼睛”真的会“动”的不成?其实并不奇怪,这里绝没有任何“神奇”的色彩,是利用视觉差产生的效果。靠的就是艺术魅力,或者说是雕塑家的艺术功力。

  日本奈良有一尊古代的铜佛,叫做“奈良大佛”,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日本人称之为“国宝”,其实只有十几米(14.8)高,当时铸造它的时候,竟动用了260万人,为当时日本全国人口的一半。我们建造灵山大佛,最多亦不过涉及到几百人,而且只用了三年的时间就造成了。这靠的是现代科技手段,甚至还动用了航天技术。

  大家知道为什么大佛是两脚离地的吗?

  这是因为灵山大佛的总体设计方案采用的就是“整体悬挂”方案。佛体铜壁板经过拼装焊接成整体以后,是通过副支架、主钢架直接悬挂在像楼房一样的钢筋混凝土主骨架上的。副支架总共有四、五千根,*均每块铜壁板有2——3根。整个佛像相当于有四、五千只手从里面加以托着和拉着。这样,铜壁板可以铸得尽可能的薄,节省铜料,经济合理。因此,做到最下面一层铜壁板是离地的。

  那么大家知道大佛头上没有看到避雷针是怎么防雷吗?

  大佛头顶上如果装上一根避雷针,像一根小辫子那样翘在那里,当然不好看!其实,大佛头上不是没有避雷针,而且有很多,所不同的是避雷针不是“尖”的,而是“球形”的,那就有298个发髻。人们都知道避雷针必须是尖头的,但是,在英国及其殖民地范围内的'避雷针都是“钝”头的。尖头避雷针只能使自身免遭雷击,却保护不了邻*地区也免遭雷击。钝头避雷针的情况就完全不同,它自身虽然遭到雷击,但因为接地良好而不受到损害,但却能以它为顶点,有效地展开一顶锥形保护伞,使伞下的物体免遭落雷的伤害。钝头避雷针更有利于形成闪电的通道。这样,螺形发髻的顶端,岂不正好合适?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