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凤凰古城导游词汇总五篇

首页 / 导游词 / |

  湘西凤凰古城导游词 1

  沈从文墓地

  跟着伍阿哥来到的景点是沈从文墓地。沈从文墓地所在地原名叫“杜母园”,是清代曾任钦差大臣、云贵提督的凤凰籍苗族人士,田兴恕为其母杜氏修建的花园。墓地没有凸起的坟土,没有华丽的装饰,一块从墓穴后凿起来的不规则的天然五色巨石矗立,成为沈从文墓独特的标志。这块巨石高1.9米、重6吨多。”

  大家沿着当年官道,到达沈从文墓地,这条官道是明清时期凤凰惟一通向外界的大道。道光十七年(1837年),湖广总督林则徐曾从这条官道来到凤凰视察,然后向朝廷奏呈:“苗疆田土瘠薄,刀耕火种,终年勤劳所获不多,丰岁仅供口食,一遇歉收,辄形匮乏”,建议将道光十―年至十四年所欠屯租5000余担全数减免,将历年被水冲刷损坏的屯田223亩报废,体现了这位民族英雄忧国忧民的情怀。

  到了沈氏墓地,上了几步石级,首先看到的是一幅斗方大字:“兴废周知”,这是民国大总统黎元洪的手迹。1911年11月凤凰绅士田应全、唐力臣等人为响应辛亥革命,集结了凤凰、乾州、花垣、松桃四县,苗、汉、土家人民举行武装起义,迫使驻凤凰的辰沅永靖兵备道道尹朱益浚引退,并在凤凰成立了新**、湘西军政分府,黎元洪知道后,欣然命笔,为凤凰题写了这幅大字。

  再上几步,看到的是黄永玉先生为纪念表叔沈从文而题写的铭文:“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就是回到故乡”。沈先生的墓地没有隆起的土堆,只有一块原始状态的五色石矗立其间,这里没有雕栏玉砌的装饰物,只有一条放牧、打柴的石板小路横贯其间,象征着沈先生永远与普通民众在一起。

  沈先生的骨灰一半撒在面前这条沱江里,一半就葬在这块五色石下,他就像面前这条沱江,发源于大地又回归大地,他像陪伴他的这块五色石,来源于大地又回归大地!作为墓碑的五色石正面,刻写着沈先生的手迹:“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

  是的,正是这样一种信念,使沈先生舍弃升官发财的从军道路,选择了清苦的从文生涯。正是这样一种信念,使沈先生挥动了他那如橼巨笔,将他认识的湘西人介绍给世界。

  墓碑的背面刻写着沈先生妻妹、张允和女士的铭文:“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这四句话的最后一个字连起来是“从文让人”。这四句话简明扼要地总结了沈先生的一生。

  文昌阁小学

  跟着伍阿哥来到的地方是文昌阁小学。凤凰古城文昌阁小学建于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位于湘黔边陲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凤凰城南,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南华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北麓,凤凰籍青年田兴奎东渡日本,留学弘文师范学堂,结识了黄兴、秋瑾等人,参加了同盟会。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学成归国,怀抱“振兴华厦,重在树人”的思想,在家乡凤凰南华山下创办了“蒙养学堂”(文昌阁小学前身),成为第一任校长。

  各位朋友今天的游结束了,一趟凤凰古城之行,定会让您回味无穷,满载而归,非常高兴与各位共同度过这快乐的凤凰古城之旅,关于凤凰古城我就讲解到这里。今天我们有缘在一起,希望我们有缘再相会,欢迎您下次再游凤凰古城。祝各位旅途愉快、工作顺利、身体健康、一路顺风!

  湘西凤凰古城导游词 2

  这座曾被新西兰作家路易艾黎称作中国最美丽的小城之一的“凤凰古城”建于清康熙时,这颗“湘西明珠”是名副其实的“小”,小到城内仅有一条像样的东西大街,可它却是一条绿色长廊。

  凤凰古城分为新旧两个城区,老城依山傍水,清浅的沱江穿城而过红色砂岩砌成的城墙伫立在岸边,南华山衬着古老的城楼,城楼还是清

  朝年间的,锈迹斑斑的铁门,还看得出当年威武的模样。北城门下宽宽的河面上横着一条窄窄的木桥,以石为墩,两人对面都要侧身而过,这里曾是当年出城的唯一通道。

  斜阳西下,桥边岸畔不少妇人正在用木槌洗衣,啪啪声随着水波荡漾开来。顽童脱个精光,在水中嬉戏,也有姑娘家把身子浸在浅水处享受流水轻柔的抚摸。岸边更有不少写生的学生,也为小城增添了一道风景

  凤凰古城最有名的是那一幢幢古色古香、富有浓郁土家族风韵的吊脚楼,但河畔的吊脚楼大多已不在了,只有在回龙潭那里尚留有十多间老屋,细脚伶仃的木柱立在河中,托起一段沉沉的历史。

  沈从文的故居位于古城内中营街的石板小巷深处,共两进两厢,颇像北京的小四合院,整个故居都是砖木结构,青瓦白墙,木格花窗。经风雨桥,过东城门,路上是行色匆匆挑担的乡民、老屋、挑担的乡民与红伞,形成了一幅对比鲜明的图画。

  就像沈从文早已仙去,凤凰古城并不是一幅完整的水墨丹青画卷,但你还是能从一个个的局部来感受到她灵光一现的魅力。凤凰古城也适合一两个人在一个小雨的天气在老城中的老街、小巷、河畔慢慢地走,用心去品味那曾有的过去。

  湘西凤凰古城导游词 3

  现今凤凰古城主要有:虹桥、东门城楼、杨家祠堂、崇德堂、古城博物馆(陈宝箴老宅)、沈从文故居、熊希龄故居、沱江泛舟、万寿宫,凤凰“新九景”等。

  奇峰寺公园

  跟着伍阿哥来到的地方是奇峰寺公园,位于凤凰县虹桥东路,沙湾景区旁边。这里原有一座奇峰寺,为凤凰古城八景之一的“奇峰挺秀”,现古寺已不存。奇峰山坐立在沱江北岸,孤峰挺立、绿树成荫。站在山上视野非常开阔,可以俯瞰凤凰古城的吊脚楼、沱江、虹桥、万名塔、夺翠楼等景点。

  虹桥

  现在跟着伍阿哥走进凤凰古城的中心虹桥。虹桥原名卧虹桥,又称“风雨楼”,位于古城的中心沱江之上,是凤凰著名的景点之一。这座桥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清康熙九年(1670年)加修,原为沟通沱江两岩的河流石拱桥,吉(首)凤(凰)公路修建后成为公路桥。

  虹桥长112米,宽8米,高10.2米,桥身载重量80吨。因建此桥所用岩石均为朱红色砂石,桥建成时宛如彩虹卧江,起初命名为卧虹桥,后称为虹桥,桥面上原有吊脚楼亭,1956年因修公路,原楼亭和两侧牌坊均被拆除。现恢复了虹桥风雨楼,桥两边亭内作为32家店铺,于是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虹桥东侧的门洞两侧,有黄永玉撰文、胞弟黄永前书写的长幅楹联:“照眼春阳,廊桥正午十分。醉客雅旅,游侠高僧,靓景如梦梦如诗;今宵皓月,谁在回龙潭上?花灯摇船,彩影荡漾,弦歌映山山映水。”,可谓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在虹桥上看整个凤凰沱江**的如画风景尽收眼底。

  虹桥分为上下两层,一层主要是商铺和杂货店,二层是本是民俗文化楼,里面藏有从古到今所有关于虹桥风雨楼的书画作品,也是个观光和喝茶的好地方。桥下可以看到一排有百年历史的旧吊脚楼,吊脚楼下是凤凰传统体育节目、赛龙舟的地方。每到端午节,人们就将两只运货的木船捆扎起来,在这个小河湾里一争高下,在沈先生的作品里,翠翠不就是在这样的吊脚楼下看龙舟吗?

  虹桥夜景。

  在清波荡漾中,天是纯净的黑,撒满星星,街是亮的,暧昧的暖光,酒、音乐、熟悉和不熟悉的人在暗夜掩饰下的缠绵古城门和虹桥,是两个灯光聚焦的亮点,密密麻麻的人在灯光下一堆一堆地品着烧烤。河水*静地流着,放河灯的人心潮澎湃的把心愿系在火花般红媚的河灯中,一拨一拨随波逐流。

  没有了白天的喧嚣,夜晚的虹桥成为彰显它个性的时候,红的、蓝的、紫的、粉的、绿的,不带一点现代气息。**的吊脚楼上亮起点点灯火,带着些许的温情映照着夜晚的江水,而跨江的虹桥上更是灯火通明,把桥梁和桥上的楼阁装扮得分外通透,灯影入水,映画出几个完美的圆形桥洞来。

  夜风袭人,渗透着江水的凉意,远处杨柳岸边的石舫内隐约飘来阵阵歌乐声,悠扬婉转,伴随着木桨划动的潺潺水声和一只只红灯笼倒影在江中的模糊身影,在夜色中营造出一片和谐的境界,一种醉人的水乡夜色让游人久久不愿归去。

  夺翠楼

  在虹桥的左侧江边的景点是夺翠楼。坐落在古城东南回龙阁路,前临古官道,后悬于沱江之上,那一幢幢古色古香、富有浓郁土家族风韵的回龙阁吊脚楼群,是凤凰古城具有浓郁土家族、苗族特色的古建筑群之一。该吊脚楼群全长240米,属清朝和民国初期的建筑,河畔的老吊脚楼大多已不在了,只有在回龙潭那里尚留有十多间老屋,如今还居住着十几户人家,细脚伶仃的木柱立在河中,托起一段沉沉的历史。

  如果说起凤凰城最气派、最精致、最有美感的建筑当推黄永玉的夺翠楼。黄老先生1924年生于凤凰,是沈从文的表侄,擅长版画,其文亦妙。他的散文《往事和散宜生诗集》集幽默和智慧于一体,读后令人爱不释手。黄永玉这位风格狂放、特立独行的画家,从没受过正规教育,却以天才的想象力,绘制了许多绝妙之作,哲理无穷,意境无限。

  几年前当地村民想拆毁吊脚楼重建新楼时,痛心疾首的黄永玉极力呼吁,如今壮观的吊脚楼景观才得以保留。重建夺翠楼,并请家乡的人用家乡的材料,仿照家乡老房子的样式修建的。

  大都分都是上下两层,俱属五柱六挂或五柱八挂的穿斗式木结构。上层宽大,制作工艺复杂,做工精强考究,屋顶歇山起翘,有雕花栏杆及门窗;下层占地很不规则,不作为正式房间,但木质下吊部分均精雕细刻,有金瓜和各类兽头、花卉图案,上下穿枋承挑悬出的走廊或房间,使之垂悬于河道之上,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

  该楼为牌坊式建筑,长脚临水,台楼悬空,飞檐峭山,此楼也是观赏沙湾景区的最佳位置。隔壁客栈门口有一条很陡的小楼梯上去夺翠楼,黄永玉每年来一次,那是他的必经之路。

  许愿亭

  跟着伍阿哥来到的景点是许愿亭。许愿亭位于凤凰古城龙脉龙头位置,在凤凰“虹桥”旁沿江的石板路、东关门楼阁上的一个亭子,因人杰地灵,山清水秀,当地人很久以前在此许愿祈福,亭以“聚山水灵韵,锁前世今生”而著称。

  石板老街

  跟着伍阿哥走在脚下的这条街就是石板老街。宽不足5米的青石板街,自道门口往西,经十字街、东正街、西正街、回龙阁、营哨冲、陡山喇、接官亭、沈从文墓地直至天下第一泉,全长3000多米,是凤凰最繁华的商业街。

  古凤凰石板老街又叫六朝一条街,它的南门是苏北目前惟一保存完整的城门。唐贞观十三年,魏征巡视东海要塞登凤凰城,执笔题书“宁海门”,勒石立于南门。到了清咸丰十一年,海州知府黄金韶在修缮城墙时,亲笔为城门题写“古凤凰城”,至今已100多年,但仍风韵如初。越来越少的青砖红瓦石板路,那里有着浓郁的人文气息在这条沧桑老街的两侧。

  凤凰街从城门向北全长三华里又九十九步,故有“南头到北头,三里出点头”之谣。这条街是远*闻名的“龙骨型”青石板路,石板路上一条清晰可见的古车辙痕迹见证了这条老街过去车水马龙的繁荣景象。曾经居住着许多淳朴的“百姓”,每家都有三四道庭院,临街的第一道庭院大多作开店之用,各种各样的百货在这里应有尽有。相传老街一度主要居住着江杨武三大姓,而且在分工上各有擅长:武家钱,江家嘴,杨家跑跑腿。彼此互相团结,保持了老街长期的繁荣稳定。

  南华山

  跟着伍阿哥来到的景点是南华山神凤文化景区。是由(凤凰六句阵、凤凰台、凤竹林海、有凤来仪、凤缘亭、引凤桥、百鸟朝凤、九九神阶、神凤殿、凤凰座、十八神性图腾柱、凤凰纪、醴泉台、五德门、凤凰物语、百鸟园、放生台、乘风栈道、锵锵阁、翙翙廊、秋秋楼)等二十多处景点组成。

  三王庙

  跟着伍阿哥来到的景点是三王庙。又叫天王庙、三侯祠。相传北宋时有三个叫杨应龙、杨应虎、杨应豹的同胞兄弟,武艺超群,在湘鄂西一带保边卫民,立下赫赫战功,所以被皇上一起封侯并立庙祭祀。

  清嘉庆三年(1798年),凤凰厅同知傅鼐为实行其对少数民族的“剿”、“抚”兼施的政策,修建三王庙,三王庙建成后,人们常常在此地祭祀,求子乞福,一些墨客骚人也常在此地吟诗作画。清宣统三年(1911年)十一月,凤凰绅士田应全、唐力臣等人在此地召开大会,响应辛亥革命,誓师起义,并在此地庆祝辛亥革命的胜利。

  傩娘。

  三王庙正殿供奉的就是三王,后殿供奉的是苗家的始祖傩娘。相传在原始洪荒时期,这里发生过一场特大洪水,只有一对兄妹逃脱性命,为了繁衍苗家人群,兄长提出与妹妹成亲,妹妹认为兄妹不可成,于是二人从高山上各甩出一叶磨盘,求天地作公断。两叶磨盘滚下山后,鬼使神差地合成了一副,于是兄妹两人拜堂成了亲,将苗家繁衍了下来。因此在千里苗山,流传着一句歇后语“兄妹拜堂,地久天长”。当然那只是过去特殊时代发生的故事。这里现在还广为流传着傩棠戏和傩舞,也是从祭祀傩公傩娘的仪式中发展起来的。

  东门城楼

  跟着伍阿哥来到的景点是东门城楼。位于凤凰古城城东所以叫“东门城楼”,原名"升恒门",为凤凰古城四大城门之一。凤凰古城原名镇竿,早在元明时期就建有土城,当时此地为五寨长官司司所在地。现在的北门城楼就始建于明朝。明嘉靖年间设凤凰直隶厅,厅通判、总兵和辰沅永靖兵备道衙门都设在这里。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将原来的土城改建为砖城。到清朝古城的军事地位日显重要,古城也得到进一步的加固,在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遂将原来的砖城改建为石城,石城周长2公里有余,并开设四大门,各建造了巍峨的城楼,东门称“升恒门”,南门曰“静澜门”,西门叫“卓城门”,北门为“壁辉门”。

  锈蚀庄肃的东门城楼面对东岭,紧靠沱江,古朴典雅,始建于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东门城楼式样仿北京前门用城砖砌筑,对外一面开枪眼两层,每层4个,楼高11米,歇山屋顶,下层覆以腰檐,飞檐翘角,造型庄严雄伟。城门宽3.5米,高4米,呈拱形,城门两扇是以铁皮包裹,用圆头大铁钉密钉。城墙修筑全部采用红砂条石,精工细钻,规格一致,按内外两侧用条石加石灰浆砌各0.8米,中间填以碎石粘土,层层夯实,砌至顶部,中间则有石灰、鹅卵石、黄土合土,厚约0.33米填实,其上铺以红砂块石,外侧砌筑墙垛。石城建筑工艺精湛,砌缝整齐,错落有致,层次分明,城楼巍峨耸立,庄严雄伟,雉堞历历,整齐壮观。

  北门城楼与东门城楼之间城墙相连,前临清澈的沱江,既有军事防御作用,又有防洪功能,形成古城一道坚固的屏障。遗憾的是在1940年,国民第九战区司令长官兼湖南省****薛岳以“城堡一旦落入敌手,反攻不易,且不利于空袭疏散”为由,下令将所有城墙拆除。而凤凰东、北二门却因防洪需要,仅拆除了城垛碉楼,其它城门全部被拆除。现在我们只能看到东、北二门和连接其间的半壁城墙。沿着半壁旧城墙出东门,城下的东门街是古城旅游商品一条街,这里有很多苗族的民间艺术品,

  陈斗南宅院

  跟着伍阿哥来到的景点是陈斗南宅院。建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位于古城内吴家弄一号,在东门城楼和杨家祠堂之间,占地面积366.6*方米,由前进、天井、中堂及后进组成,为四水归堂回廊式院落,四周防火墙高深严密,是江南典型的四合院。

  宅院是民国时期的将军府,陈宅出了两位国民革命军少将、陈斗南将军。民国十二年至民国十三年(1924-1925年)与**为湘西巡防军同僚,关系密切。1926年参加第二次北伐,1928年间**领导工农革命军时在鄂南、湘北闹革命受挫来湘西,陈渠珍委派陈斗南支援**领导的工农革命。

  陈氏祖宗泥塑像是泥人张传人张秋潭大师的封世之作,被专家、教授赞誉为国家级乃至世界极的泥塑艺术精品。陈斗南宅院是《乌龙山剿匪记》《湘西喋血记》《父亲的战争》《战士》《拯救女兵司徒慧》《未代苗王》《我心飞翔》《湘西往事》等十多部著名影视剧内景拍摄地。

  杨家祠堂

  跟着伍阿哥来到的景点是杨家祠堂。杨家祠堂座落在凤凰古城东北部的古城墙边,是太子少保、果勇侯、镇竿总兵杨芳捐资修建于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

  杨家祠堂的大门和一般的祠堂不同、侧开,很是奇怪。原来杨家人相信风水,大门斜开,正对着沱江,可以使祖业千秋、万世荣昌,如沱江之水源源不断、兴旺发达。

  正殿为抬梁式建筑,山墙为猫背拱,分为一明二暗三间,两边配有厢房。

  进入大门,抬头可见二重门上的牛头和门上蝙蝠木雕,牛头是湘西人的崇拜物事,用以辟邪、保佑*安,蝙蝠则是带来福气、带来吉祥。

  走进祠堂,可以清楚的看到祠堂是典型的四合院建筑结构,是木结构,分上下两层,由大门、戏台、过厅、廊房、正厅组成,其占地面积有770*方米。

  戏台在正厅对面,为单檐歇山顶、穿斗式结构,高16米、面阔7米、进深8米。檐下饰如意斗拱,四根台柱雕龙刻凤。相传凤凰城中的杨姓均为大宋杨门忠烈的后代。所以戏台正中是“杨母教子”的彩绘,栩栩如生,其上写着“威震三关”遒劲大字,后有两侧门,供演员出入,分别写着“出将”和“入相”,彰显杨家“出则为将,入则为相”的自豪。

  戏台两边有耳房、后台,专供演出者化妆休息,戏台的前方和上方有一组木雕,描绘的是一对青年男女自由恋爱,冲破重重阻力,后来幸福的结合在一起,过着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最后儿孙满堂、安度晚年。杨家祠堂设计精巧,做工精细,窗户、门、檐饰件均系镂空雕花,整体建筑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很高的建筑艺术价值。

  崇德堂

  跟着伍阿哥来到的景点是崇德堂。崇德堂位于凤凰古城中史家弄街,崇德堂是史氏堂口。崇德堂主人是江西人裴守禄,中过进士,后来做生意发了财,在40岁时修起了崇德堂,成为凤凰城中首富。

  进入崇德堂首先得跨过高高的石门槛。崇德堂建筑规矩雅致,是一座典型的南方四合院,1884年由江西丰城人裴守禄始建。当时凤凰城非常富有,吸引年仅16岁的裴守禄来到凤凰做生意,并凭自己的聪明与智慧建立了自己的“裴三星”商号,成凤凰城首富,建了这座古宅,古宅总面积622余*方米,分为上下两层的建筑,一层为起居与待客的公共区域;二层为主人卧室等私人区域。现第一层一间为石雕展厅、二间为木雕展厅,还有会客厅、膳房以及后花园;第二层中展示主人与家属的住房,分别有小姐、大太太、二太太的房间、书房,但二层不开放。

  因崇德堂主人裴守禄早年中过进士(有许多匾额为证),还有令德孔昭、淑德常怀、纯孝格天、冰心柏节、硕德耆儒、才步百里、保艾长春、贡元(秀才中的第一,主人才学至高)等上百块牌匾,说明了主人为人孝顺、品格高洁。崇德堂最出名的便是这些匾额,像这样以文字匾额流传后世不可不谓之为传奇,崇德堂的每一匾额后面都有一段历史!

  在后花园中的这口古井,是以前土匪围城时,不方便到外面取水,这口古井就派上用场。院子里还有轿子和马车。院子里的地上用石子铺砌“福”‘禄”“寿”“禧”字样。

  这里是会客厅,是主人接见重要商人的地方。大厅中央的这个雕刻精致的圆桌,直径有116厘米,是用香樟树所做。要知道樟树是“十有九窟”,要做成这样大的圆桌,想想得找到多大的樟树啊?实属不易。

  会客厅的左右两侧摆放的椅子(灵芝椅或长寿椅)和茶几,材质为红木中的酸脂木。椅背上雕刻的是灵芝的图案,寓意健康长寿;镶嵌的大理石则寓意富贵吉祥,在木雕厅里展出众多精致木雕展品,体现了当时的工匠手艺水*。

  展柜中清早期的铜熨斗、清代枕头箱、中正剑。据说只要是从黄埔军校毕业,当到团长以上的学生就会收到一把这样的匕首,展出的这把剑是赠给在黄埔军校毕业的裴荣初的。

  这里是白底黑字的牌匾“郭礼堂”,郭礼堂是当时一个处理家庭纠纷的地方,该匾是康熙年间重立的,送匾的人却是明朝末年一个名叫罗洪先的状元。

  崇德堂里的二层古宅建筑,镂空的门窗、雅致的后花园,穿梭在一层的木雕展室、石雕展室里,满眼尽是精致之物,那些数不清的众多匾额及背后的故事,这些物质的、精神的,都在向人们叙说着它的历史,不愧为凤凰古城曾经的首富之宅。

  沈从文故居

  跟着伍阿哥来到的景点是沈从文故居。沿着石板小路来到中营街10号,这就是我国著名作家和考古学家沈从文先生的故居。沈从文故居中营街老宅本是沈从文先生的祖父沈宏富(曾任清朝贵州提督)于同治五年(1866年)兴建的,房子为穿斗式木结构,前后两进、火砖封砌、小巧玲珑、古色古香、具有浓郁的湘西明清建筑特色。

  1902年12月28日沈从文先生就诞生在,这座具有明清建筑风格的四合院里,并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期。1917年沈先生15岁时,因家道中落,参加湘西土军,离开了家乡,辗转于沅、澧、酉水流域,亲历了如火如荼的战争,从而激发了创作欲望。1919年沈先生只身来到北京,开始了他从文的艰苦生涯,创作了《边城》、《湘西》等一系列文学作品,不久就蜚声中国文坛,几乎与年长他20多岁的鲁迅先生齐名。20世纪50年代之后,沈先生潜心于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写出了惊世之作《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沈先生的作品与人品表现出了强烈的一致:自然、厚朴、谦逊、勤奋、博大而凝重。沈先生一生所创作的500多万字的作品,是世界的文学瑰宝,给后人研究旧中国和旧湘西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欣赏和研究沈先生的作品,在欣赏他故事清新的同时,不要忽略那背后蕴藏的热情;在欣赏他文字朴实的同时,不要忽略那背后隐伏的悲痛。现在大家一起去寻觅沈先生作品中的温馨甜美,去体会喧哗后面的那片宁静,去游览人们向往的“世外桃源”边城。

  沈从文和张兆和的爱情故事。

  沈从文他的每一部作品,我都很喜欢看。我很喜欢他的作品,也很喜欢他的人,很喜欢她对感情的专一。

  他说过:“我一辈子走过许多的路,行走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好年龄的人”。这个女子也就是他后来的妻子(张兆和)。

  在1928年9月的时候,不到26岁沈从文受到胡适的聘请后,到中国工学上海去任教,当时只有小学文凭的他已经发表了很多文章在各大一些报纸上面,名气很大。

  他当时讲一堂课是6块钱,他觉得作为一个大学教授,一个中文系的教授,觉得要体面一些。那天他把头发剪得好好的,穿着一件很干净的长布衫,还花了八块钱包了一辆黄包车,就到学校去了。

  到了学校之后呢,来到了教室里面,里面黑压压的一片,很多人慕名而来。当他们看到沈从文的时候,发现更他们想象之中的完全不一样。因为他写的小说,感觉他是一个很粗犷的人。就像我们听过刀郎的歌,就感觉刀郎应该是一个长得很粗犷的男人,结果是那个样子。感觉沈从文就像一个女子一样脸白白的,很清瘦的样子。

  他上到台上后呢,突然脑袋里一片空白,站在那里整整十分钟没有讲出一句话。就在那里不停的搓手很紧张,他之前信心满满,他觉得我写过这么多的小说,给大学生讲个课应该完全没有问题的,所以他也没有准备教案教材。在过了十分钟之后也就在哪里很紧张,很颤抖的跟他们讲,原来是准备了一个小时的课,15分钟就草草收场了。实在没办法了拿了一支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我第一次上课,见你们人太多,我怕了”。写完以后粉底一扔,走了。

  当时学生们都觉得这个老师很奇怪,后来把这个事情反应到胡适校长那里。胡适就说:“他很成功了嘛,上台十分钟都没有讲一句话,没有被你门赶下来,说明他是很成功的”。

  在众多学生当中,有一个他后来一生的挚爱(张兆和)。生长在湘西见惯了脸儿白白的,身子长长的苗家女的沈从文,却无可救药的爱上了一个脸儿黑黑,长得非常清秀的女子,黑凤凰张兆和。随后便对她展开了猛烈的追求,*常话不多,但是这个人写起情书的话呢。

  这一年张兆和18岁,是中国公学校花级的人物,外号“黑牡丹”,大概和她的肤色略黑有关。张兆和当时有众多追求者,但是张兆和一点都不领情,给她写情书的人很多,尽管害羞,但她对来信并不像很多女孩那样一撕了之,而是一律保存,并分类编号。就在宿舍里,她的室友们就给她排了青蛙1号、青蛙2号...。沈从文毫不占优势的被排到了癞蛤蟆13号。

  有一天,张兆和忽然接到一封薄薄的信,拆开来看,才知道是自己的老师沈从文写来的,信中只写了一句话:“我不知道为什么忽然爱上你?”,张兆和没有回信,接着是第二封、第三封,信就写得很长了,要是从邮局寄信,都得超重一倍。他整整写了三年零九个月的情书,张兆和本来是很抵触的,但是沈从文从不气妥,他有着我们湘西人的血性。于是他就天天给她写情书,写了130封情书给她,直到最后被他打动了。

  沈从文的祖母是苗族人,母亲是土家族,在男女之情上,这位刚出道的小说家有一种湘西人的执着和坦率。信写得太多、太长、太大胆,张兆和终于受不了。她到了校长胡适家,告诉校长:“沈老师这样给学生写信可不好”。

  没想到胡适笑笑回答:“有什么不好!我和你爸爸都是安徽同乡,是不是让我跟你爸爸谈谈你们的事”。

  张兆和急红了脸:“不要讲”。

  校长很郑重地对张兆和说:“我知道沈从文顽固地爱你!”

  张兆和脱口而出:“我顽固地不爱他!”

  胡适和张兆和的父亲张武龄关系极好。几年后张兆和考北大,国文满分,数学零分,又是国文系主任胡适拍板录取。后来胡适还介绍张兆和到中央日报做编辑工作。胡适撮合沈从文和张兆和,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对沈从文的了解,“他会成为中国最好的小说家”。终于走到一起。

  在1930年初,胡适辞去了中国公学校长的职务,到北大做教授去了。1930年,沈从文也离开中国公学,到国立青岛大学任教,张兆和继续留在中国公学念书,完成了大学学业。沈从文对张兆和的感情,继续在信中体现,他这一时期的信件,后来大多收入《从文家书》,可以称得上是现代白话情书的典范。

  在1931年6月的一封信中他称:“尽管很多人都愿意做君王的奴隶,而他却只愿意做张兆和一人的奴隶”。这些书信一方面是表达相思,另一方面此时也是沈从文写作技艺突飞猛进的阶段,写信大概也是他的创作需要。

  1932年夏天的一个早晨约10点,太阳照在苏州九如巷的半边街道上。石库门漆黑大门外,来了一个文文绉绉、秀秀气气、身穿灰色长衫的青年人,脸上戴一副*视眼镜。他告诉门房自己姓沈,从青岛来,要找张兆和。张家门房吉老头说:“三小姐不在家,请您进来等她吧”。这是沈从文第一次到苏州张家做客。也许是太过紧张,他没敢进门,反而倒退到大门对面的墙角,站在太阳下发愣。

  张兆和去图书馆看书了,出来迎接的是二姐张允和。沈从文不知所措,吞吞吐吐说出三个字:“我走吧!”,张允和让他留下地址,才知道他住在旅馆。

  张兆和中午回来,允和怪道:“明明知道沈从文今天来,你上图书馆躲他,假装用功!”

  兆和不服气:“我不是天天去图书馆吗?”,在允和的劝说下兆和答应去见沈从文,但是得知他住在旅馆又犯难了。去旅馆该怎么开口呢?

  允和又出主意:“你可以说我家有好多个小弟弟,很好玩,请到我家去”。张兆和终于去了。就这样沈从文进了张家的大门。那一年这位大学青年教师在张家玩了一个暑假,主要是给兆和的几个弟弟讲故事。

  1933年初春,沈从文致信张兆和,信中婉转表示,可以请二姐允和帮忙向其父母提亲。并且说:如果父母同意,请张兆和早点打电报通知他,让他这个“乡下人喝杯甜酒吧”。开始是胡适,现在则是张允和成为正式的媒人。

  在儿女的婚事上,张兆和的父亲张武岭是很开明的人。长女嫁给顾传玠,因为顾是演员,当时曾引起很大争议。允和许配给周有光,在当时也不过是*常人家的孩子。对沈从文的求婚,张武岭也很快就表示了同意。

  在1933年9月9号才子佳人结为连理。那天没有豪华的婚礼,沈从文给妻子的是一个简单的婚礼,就邀请了几个好朋友来参加。他甚至没有给妻子送任何的定情物件,他觉得很愧疚,因为那时候很穷,可以说他一身清*。当时就对他的妻子说:"这时间应当有一个最美的物件,送给我最圣洁最美丽的妻子,33我一定会找到这个物件",然后他还说了:“33,我要写一部小说给你看。”

  婚后每当两人处于分离状态,沈从文总是能写出动人的书信“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类似这样的句子,已经成为经典情话。对沈从文来说,也许分离是爱情的最佳状态,那种独白可以抵达自己内心的最深处。婚后不久沈从文就写出了他最伟大的小说《边城》(1934年)。小说中湘西美丽纯洁的小姑娘翠翠,有着张兆和的影子。此后沈从文所写的很多小说中,都有张兆和的影子。

  在1934年初,当时他们两个结婚的第四个月,沈从文的母亲病重,他从北*回到了凤凰看望他的母亲。整整走了26天,一路上两个人不断书信来往,以此表达对彼此的思恋之情。他在船舱里给远在北*的张兆和写信说:“我离开北*时还计划每天用半个日子写信,用半个日子写文章,谁知到了这小船上却只想为你写信,别的事全不能做。”

  到了凤凰,沈从文在凤凰住了一段时间,因为要照顾他病重的母亲,那段时间就去了我们凤凰请了最好的银匠师傅,为他的妻子订做了一对拉丝凤凰耳环“凤回头”和一对凤尾镯。而且他还给妻子的信里写道:“我能想像的出,我的33带上的时候样子,栩栩如生的银凤凰耳环,衬着我33黑黑的脸儿,走动时,时而跳跃的姿态,你的笑这样定会让我沉醉其中,还有这对凤尾镯,就如我的手一样紧紧地握着你,不想放开,也不愿放开”。

  在这之后两个人是相濡以沫的55年,沈从文是在1988年5月10号过世。张兆和是带着对他的思恋,一直为他做一项工作就是整理沈从文全集的编辑。沈从文全集是2002年12月编辑完成,张兆和是2003年2月13号过世的,享年94岁,可以说她把最后一点清醒的神志都贡献给了沈从文全集。

  当她编辑完成沈从文全集之后她的意识就开始模糊了,认不清楚人了。当她的亲人拿出沈从文画像来给她看的时候,她说:“这个人,我好像认识”,她的第二句话就是:“这个人我一定认识”,但是她再也讲不出沈从文三个字了,当她过世的时候还紧紧的握着沈从文送给她的那对凤尾手镯。

  古城博物馆

  跟着伍阿哥来到的景点是古城博物馆。坐落在凤凰古城道门口,原是陈宝箴世家的百年老宅,馆长是雷雨田。占地面积达1600多*方米,是一个集凤凰古城博物馆、陈宝箴世家、雷雨田艺术馆三大载体为一体的文化载体。凤凰古城博物馆将成为凤凰县人文景观的又一道风景,为对外交流及沟通海峡**文化提供重要的展示*台,必将对凤凰历史文化的提升产生重要影响。

  陈宝箴是晚清重臣,深受曾国藩所赏识。曾经任浙江和湖北按察使、直隶布政使、兵部侍郎、湖南巡抚等职,被光绪皇帝称为“新政重臣”的改革者,是清末著名维新派骨干,地方督抚中惟一倾向“维新变法”的实权派风云人物。

  陈列的陈宝箴的后裔向博物馆捐赠的家族遗物、遗照、图片等珍贵历史资料,还有清同治皇帝钦赐的“纶音封典圣旨碑”、清光绪皇帝钦赐的陈宝箴出巡行车所用的狼皮坐褥。博物馆内还陈列了500多种几亿年前的矿石标本和古生物化石。

  在博物馆还能观赏到博物馆创始人,雷雨田先生的作品《凤凰城小景》、《报春图》等。凤凰古城博物馆的馆长雷先生是位民间收藏家和艺术家,他集资修复了陈宝箴故居,全面展示陈宝箴世家的生活遗迹,以及他们与古城凤凰的深厚渊源;修建了古城博物馆,集中展示自己收集的艺术品及文物、古董。“雷”字拆开成“雨田”二字,雷先生又被称为“雨田”馆长。

  文庙

  跟着伍阿哥来到的景点是文庙。文庙又称“大成殿”“孔子庙”,位于湖南省湘西城北登瀛街,是古代祀孔之地。

  殿前为一大土坪,土坪两侧各有一棵古桂花树,树很大需要二人合抱,枝干奇异,每当金桂花开,香飘全城。

  走过土坪是一巨大石台,台前斜一巨石,约丈余长,三四尺宽,巨石上刻有“双龙抢宝”浮雕。

  沿石级而上便是大成殿,它为二层楼式木瓦结构,柱大2米余,朱红大柱上,有金龙缠绕,红梁上也有飞龙、山水和花木图案浮雕飞动。红梁正中“大成殿"三个大字金光闪闪。一层檐的四个翘角上,二层檐的四个翘角上,立有金凤,八个楼角上都吊有铜铃。

  殿内正中存有孔圣人的巨幅画像,上下四周的木质花窗,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整个殿宇金碧辉煌,雄伟而秀丽,典雅而端庄。

  据记载: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巡抚赵申乔,巡道孙调鼎会率僚属,捐建正殿三间,东西两厅各三间,左角门之右为名宦祠,右角门之右为乡贤祠。大成门前还有泮池,泮池前有棂星门一座,再前为照墙。正殿后为崇圣祠,祠东为明伦堂。雍正十三年(1735年)巡道将署东隙地增为学官池,于明墙两旁另建门一座,与墙东原门相配,东日礼门,西日义路。通判苏畅华重加修饰,并墙外置大栅栏一座,又于名宦祠东购买民地,以通明伦堂。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巡道王家宾率厅人士,捐资修明伦堂三间,正厅三间,后厅三间,过厅两间,群房六间,后殿有省行所一间,并照墙额书“大成坊"三字。嘉庆五年(1800年),同知傅鼐又修复。

  文庙经历代官府修复,成为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建国后为县一中校址,后改为二中,东西两厅和各祠舍全被拆毁,修建成了高大教学楼,现仅存大成殿一座。1983年又修复大成殿,现焕然一新,被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庙建成后,曾产生过积极的影响,为凤凰培养了一大批文臣武将,涌现出了像清朝翰林院庶吉士,民国第一任民选内阁**熊希龄这样的杰出人物。文庙整个建筑群直到民国初年还保持完整。但自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在庙内改建中学后,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折除东西二庑及庙内各祠堂建教室,折除大成门、棂星门,填*泮池为操坪。文庙保存完整的只有大成殿一座和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学官徐寿昌在殿门外左侧栽植的银桂,咸丰十一年(1861年)学官陈凤阶在殿右侧添植的丹桂,虽历尽沧桑,仍雄姿英发,引发人们无限遐思。

  朝阳宫

  跟着伍阿哥来到的景点是朝阳宫。朝阳宫又叫陈家祠堂,是凤凰24家宗族祠堂的代表之一,朝阳宫位于古城北西侧的西门坡,建于民国四年(1915年),由乡绅也是被誉为“湘西王”的陈渠珍之兄陈开炳、陈开藩发动族人捐资所建,民国十二年(1923年),时任湘西巡防各军统领的湘西王陈渠珍将其扩建完善,那时每年的祭祖族议均在此聚会,是凤凰古城中保持最完整的一座*代仿古建筑的宗祠杰作。

  陈家祠堂分为大门、正殿、戏台、左右包厢、厨房、厕所等14间房屋浑然一体,组成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的典型南方四合院,成为陈氏族人聚会看戏或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整个建筑重檐青瓦,飞檐翘角,檐下斗拱三层,正脊两端有鸱吻,正中有彩色葫芦宝顶,布局对称合理,堪称建筑精品。

  朝阳宫的大门为紫红色砖墙门楼,高8米。大门两旁镌有对联一副:“瑞鸟起蓬蒿翼搏云天高万里;嘉宾莅边隅眼看楼台总多情”。左右对称地堆塑山水花鸟浮雕12幅,门楼飞檐翘角,别具特色。

  尤其是进门处的古戏台,更是别具特色。一副“数尺地方可家可国可天下,千秋人物有贤有惠有神仙”的旧对联,和戏台上的八幅戏曲壁画,是不是令大家生出一丝的怀古之情呢?

  风情浓郁的古戏台面对大厅,古戏台*时多演出古典戏曲,阳戏、傩堂戏、辰河高腔等。大师沈从文、黄永玉及很多文化名人都曾来这里观赏过。

  熊希龄故居

  跟着伍阿哥来到的景点是熊希龄故居。顺着小巷的砂石板小道,从大成殿(文庙)的挑檐下经过,然后来到文星街10号,这里是***第一任内阁民选**(民国第四任**)熊希龄先生的故居。熊希龄故居位于古城北文星街的一个小巷内。占地面积800*方米,门、窗为木结构,其上或雕花或绘图,造型大方、做工精美,是典型的苗族古院落建筑模式,极富民族风情。

  熊希龄号秉三,1870年7月23日出生在这间**房里。熊先生少年时就有湖南神童之称,15岁中秀才、21岁中举人、24岁中进士,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俗称点翰林)。

  熊先生少年时期就具有忧国忧民之心,1892年农历二月十二日,沅州知府朱其懿邀请新科举人聚于湖南沅州府衙赏花,吟诗作画,在场有画牡丹花者,有画荷花者,有画兰花者,者有画菊花者,熊希龄则画了一株棉花。那只棉花俏生生的立于洁白的的宣纸上,枝叶扶疏,蓓蕾初放,清逸中透出温暖安稳的气息。画史上何曾见过以棉花入画?他不动声色在留白处题写了"此君一出天下暖"七个字,熊借棉花言志,震动全场,令四座皆惊。这一年他22岁,刚中新科举人。

  据说25岁时(又说是9岁时)他的私塾老师朱其懿出了一副上联:“栽数盆花,探春秋消息。”,熊先生立即对出了下联:“凿一池水,窥天地盈虚。”,并将其妹朱其慧嫁与熊希龄,一时传为佳话。

  熊先生成名后,积极主张维新变法,曾创办《湘报》、时务学堂和常德西路师范学校,是湖南与谭嗣同齐名的维新派中坚。我国的一些著名革命家如向警予、***、腾代远、***左派宋教仁、武昌起义总指挥蒋翊武等都是熊先生的学生。后来熊先生出任东三省财政监理官、热河都统、财政总长等职,民国二年(1913年)就任***第一任民选**,当时的这一任**被舆论界称为“才子内阁”。

  后来因熊先生反对***独裁,被***逼迫解散内阁,辞去**职务。从此熊先生转而献身实业和慈善事业,并开办香山慈幼院,收养了一大批孤儿。民国十四年(1925年)凤凰县遭大旱,绝大部分田土无收,熊先生知道消息之后,送来赈灾款大洋10万元(其中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捐大洋4万元),救助了很多灾民。晚年熊先生就任***红十字会会长,积极投身抗日战场战地救护,其功德可昭日月。1937年12月5日熊希龄先生病故于香港,享年67岁。

  北门城楼

  跟着伍阿哥来到的景点是北门城楼。位于凤凰北面俗称北门城楼,本名“壁辉”,北门古城楼始建于明朝。凤凰元明时为五寨长官司治所、有土城,明嘉靖年间从麻阳移镇竿参将驻防于此,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将土城改建为砖城,开设四大门,各覆其楼。清朝先后在这里设凤凰厅、镇竿镇辰沅永靖兵备道治所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遂将砖城改建为石城,北门定名为“壁辉门”,一直保存至现。

  北门古城楼采用本地红砂条石筑砌、做工考究、精钻细琢。城门呈一半月拱,有两扇铁皮包裹。圆头大铁钉密铆其上的大门。城楼用青砖砌筑、重檐歇山顶、穿斗式木结构、石座卷顶。城楼对外一面开枪眼两层,每层4个,能控制防御城门外一百八十度*面的范围。

  现在各位看到的北门、门外的一道小木桥和码头上有捣衣女的身影等景象,想必大家在电影《湘西剿匪记》、《边城》、《湘女萧萧》、《血鼓》以及电视剧《乌龙山剿匪记》里已经见到过好多次了,不知大家是否还有印象?

  湘西凤凰古城导游词 4

  开场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某某旅行社的导游,为大家讲解张家界旅游、凤凰古城、长沙、韶山等地的景点及民俗风情。

  概况(地理位置、自然景观、风土人情)

  相传天方国(古印度)神鸟"菲尼克司"满五百岁后,集香木自焚,复从死灰中复生,鲜美异常,不再死。此鸟即中国百鸟之王凤凰也。凤凰西南有一山酷似展翅而飞的凤凰,故以此而得名,凤凰古称镇竿,位于我州的西南边,总面积1700多*方公里,人口37万,是以一个苗族、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县。凤凰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期属楚地,秦属黔中郡,唐设渭阳县,元、明设五寨长官司,清舌厅、镇、道府,成为湘西军事政治中心。凤凰的旅游资源主要是厚重的历史文化。这里特殊的历史留下了众多的古迹,特殊历史文化塑造了一群名人。

  凤凰风景秀丽,名胜古迹众多,历来是人们游览的胜地,自古就有东岭迎晖、南华叠翠、龙潭渔火、山寺晨钟、奇峰挺秀、溪桥夜月、兰径樵歌、梵阁回涛等八大景。有誉满天下的古城风貌,有唐代留下的最完整的石头城--黄丝桥、苗汉隔绝的历史见证苗疆边墙--中国南方长城有被誉为华夏洞王的奇梁洞等。凤凰古城,位于沱江之畔,群山环抱,关隘雄奇。碧绿的沱江从古城墙下蜿蜒而过,叠翠的南华山麓倒映江心,江中渔舟游船点点,悬崖上吊脚楼,鳞次栉比,码头边手拿棒槌洗衣的姑娘笑声朗朗。沱江河畔的东门和北门古城楼雄伟壮观。青石板铺就的街道,四通八达。明清时代木质结构的房屋,错落有致。这一切使得古城犹如一副浓墨淡彩的中国山水画。新西兰友人路易.艾黎游凤凰之后说中国有两个最美的小城,一是福建的长汀,一是湖南的凤凰。

  凤凰的美不仅在于它的自然景观,它的风土人情,它的文物古迹和它的美丽传说,而且还在于它的光荣传统,它的斗争精神。用沈从文先生的话说,即个人的浪漫情绪与历史的宗教情绪结合为一的游侠精神,铸成了这地方人格与道德的另一种典范。这种游侠精神一旦与爱国主义相结合,只要领导得当,就能在国家和民族需要的时候,冲锋陷阵,创造出惊天动地的伟业来。确实如此,试看我国*代发生的一些大事,无不有凤凰人参加,而且往往总是站在斗争最前列。

  沈从文故居

  现在我们沿着石板路,来到中营街10号,这里就是我国著名作家沈从文先生的故居。这是一个典型的南方四合院。正中有一小天井,天井四周是木瓦结构的古屋,正屋三间,厢房两间,前庭三间。这座古院虽然没有雕龙画凤,但显得小巧玲珑,古色古香,特别是那些带有湘西特色的雕花木窗,格外引人注目。

  沈从文故居是他的祖父沈洪富于清同治五年所建。192019年12月28日,沈从文先生就诞生在这里。192019年,沈先生15岁,因家道中落,参加湘西土著部队,离开了家乡,展转于沅、酉水流域,几年的部队经历,使他目睹了水深火热的生活,亲历了如火如荼的战争,从而激发了沈先生的创作欲望。

  1922年,沈先生只身来到北京,开始了他从文的艰苦生涯。1928--1930年,沈先生在上海中学任教师,兼《大公报》、《益世报》文艺副刊主编。1930--1933年,在武汉大学、青岛大学任讲师。1934--1939年,主编全国中小学国文教科书。1939--1949年,在西南**中文系教授任教授。在二十七年的创作生涯里,沈先生先后创作了《边城》、《鸭子》、《神巫之爱》、《一个女演员的生活》、《湘西散记》、《湘西》、《沈从文自传》、《黑凤集》、《长河》、《八骏图》、《沈从文散文集》、《沈从文文集》等一系列文学作品,蜚声中国文坛,几乎与比他年长20多岁的鲁讯先生齐名。五十年代之后,沈先生就任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潜心于中国文物的研究,写出了填扑我国空白的惊世之作--《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以及《唐宋铜镜》、《明镜》、《龙凤艺术》、《战国漆器》等一系列文物论著。沈先生的作品与人品表现了强烈的一致,自然、厚朴、谦逊、勤奋、博大而凝重。

  沈先生一生所创作的500多万字的作品,是世界的文学瑰宝,也给后人研究中国和湘西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献。

  1982年,沈先生和夫人重返故乡,看望家乡的父老乡亲,谁知竟是与故乡永远的告别。1988年5月10日晚8时35分,这位世界文学巨匠在京逝世,享年86岁。

  朝阳宫

  我们现在到达的地方是朝阳宫,又叫陈家祠堂,是凤凰24家祠堂的代表之一,它坐落在古城区的西门坡,民国4年(192019年)由乡绅陈氏发动族人所建。民国2019年(1923年),湘西王陈渠珍又率族人扩建。那时,每年的祭祖族仪均在此举行,当然也议过集资修路架桥以及处理家族中违规之事。

  陈家祠堂分正殿、戏台、左右包厢等,组成具有浓烈地方民族特色的四合院,尤其是进门处的古戏台,更是别具特色。一幅"数尺地方可家可国可天下,千秋人物有贤有愚有神仙"的对联和戏台上的八幅戏曲壁画,是不是令大家生出一丝半怀古之情呢?凤凰有名的地方戏叫傩堂戏,古老而浓郁,具有神秘色彩,表演细腻,纯朴逼真,人们称赞有"土、俗、纯、细"四大特色。代表剧种主要是"三女",即《孟姜女》、《龙王女》、《庞氏女》,演出时以锣鼓伴奏,节奏明快,曲调优美流畅,内容原始古朴,情节简洁有趣。

  熊希龄故居

  顺着小巷紫纱石板小道,我们从大成殿--孔庙的桃檐下经过,有到了文星街10号,这里是***第一任民选**熊希龄先生的故居。

  熊希龄,号秉三,1870年7月23日出生在这里,熊希龄少年时代就有湖南神童之名,15岁中秀才,21岁中举人,24岁中进士,被授予翰林院蔗吉士(俗称点翰林)。熊先生少年时就具有忧国忧民之心。9岁时,他的私塾老师出了一幅上联:"载数盆花,探春秋消息",熊先生立即对出下联:"凿一池水,窥天地盈虚",一时传为佳话。中举之后,新科举人作画以言志,一时间,牡丹、芙蓉、金菊等纷争斗艳,而熊先生只画了一幅不起眼的棉花,但熊先生"此君一出天下暖"的题词,却使四座皆惊。

  熊先生成名之后,积极主张维新变法,曾开办《湘报》,时务学堂,常德西路师范学堂,是湖南与谭嗣同齐名的维新派中坚。我国的一些著名革命家如向警予、***、滕代远,左派宋教仁,武汉起义总指挥将翌武等都是熊先生的学生。熊先生后出任过东三省理财官、热河都统、财政总长等职。民国二年(192019年)就任民国内阁**,当时的这一任**被舆论界称为"才子内阁"。后来,因熊先生反对***独裁,被***逼迫解散内阁,辞去**职务。从此,熊先生的慈幼院收养了一大批孤儿,现任我国人大副委员长的雷洁琼就是慈幼院收养长大的。我党创始人之一***就义后,其妻儿也被隐藏在该院。民国2019年(1925年),凤凰县遭大旱,绝大部分田土无收,熊先生知道消息后,送来赈灾款大洋10万元(其中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捐款大洋4万元),救助了很多灾民。

  晚年,熊先生就任我国红十字会会长,积极投身抗日战场战地救护,其功德可昭日月。

  1937年12月5日,熊希龄先生病故于香港,享年67岁。

  石城

  凤凰县城元明两朝为五寨长官司所在地,当时建有土城,1556年改土城为砖城,清康熙年间,设凤凰直隶厅,厅通判、总兵和辰沅永靖兵备道衙门。康熙五十四年(172019年)建石城。石城周长2公里有余,开设四个城门,东门叫升恒门,南门叫静澜门,西门叫卓城门,北门叫壁辉门。各有巍峨的城楼。1940年,第九战区司令长官兼湖南****薛岳以"城堡一旦落入敌手,反攻不易,且不利于空袭疏散"为由,通令所属各县将所有城墙拆除。凤凰县东、北二门因防水需要,仅拆除城垛碉楼,其它城门全部拆除。现在我们只能看到东、北二门和连接其间的半壁城墙。

  现在各位看到的是北门,北门也叫壁辉门。城门楼上有一幅石雕画,画上有三位人物,这画取自"三国演义"中的"古城会"。上面擂鼓的是张飞,下面是关羽挥刀斩蔡阳,过五关、斩六将,最后和张飞、刘备古城相会。这幅雕画?取的是百战百胜、凯旋而归的意思。出了北门,便是北门码头,这是凤凰以前出城的主要通道。电影《湘西剿匪记》中土匪进攻凤凰县城的镜头,土匪就是从河对面冲过来,***在这里阻击土匪的。这条河叫沱江,一路奔来弯弯曲曲,像蛇一样,古人称蛇为"沱",故称其为沱江。跳岩为元朝以前当地人过河之用。

  我们现在到达东门。东门街,是旅游商品一条街,这里的六色坊有很多苗族的民间艺术品和工艺品供大家选购和参观,联合国颁证的的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吴景莲(吴花花)女士的扎染工艺品和东门内熊氏的蜡染国画更是别具一格曾受到著名画家张汀先生的好评。扎染、蜡染堪称凤凰民间工艺的一枝奇葩。蜡染又分土家族蜡染印花布,苗族蜡染土布,前者注重配色纯净,讲究立意构图,艺样风格特异纯美,突出的工艺特点是为热色:后者注重染色纯,不讲究华美雕饰,给人一种自然纯净的艺术感,突出的工艺特点是为冷色。两者共同特点是纯朴、典雅,而且原始古朴,制作讲究。扎染与蜡染相比,又是另一种特殊的工艺,也称为蜡染的姊妹艺术。它的特殊工艺性能突出表现在手扎制作方面。由于扎染的工艺精细,制作特殊,在民间流传极为稀少。现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扎染在制扎构图,利益造型方面进行了大胆变革和创新,使之更具实用性和时代感。

  *年来,凤凰的扎染艺术异军突起,在首都市场展出时备受海内外客商欢迎,享誉甚高。凤凰蜡染与扎染以其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地方风味,远销日本、香港等地,有较好的收藏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旅游商品一条街,有叫民族商业街,两旁尽是店铺、染坊、制作银器首饰的作坊和工艺美术店、各种小吃等。凤凰有名的地方小吃便是"腌萝卜"。这种萝卜酸味浓度适中,佐料丰盛,酸中带甜,甜中有香,香中有浓,来到凤凰,大家可别忘了一饱口福吆。

  虹桥

  现在我们来到虹桥,这座桥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间,清康熙九年(1670年)加修。现在是后来恢复的桥下,可以看见一排有百年历史的吊脚楼,沈从文先生的书中也装满了吊脚楼,装满了沱江沅水流域**吊脚楼里演过的一幕幕人间喜悲剧。吊脚楼的人和事成立沈先生作品的一大风景。这个河湾是每年端午节赛龙船的地方。沈先生每遇家乡人就会问及这里的吊脚楼,还讲述他当年在吊脚楼上看龙舟的故事。沈先生作品里翠翠就作站在吊脚楼上看赛龙船的。沈先生**后两次还乡,都抽空来这里看吊脚楼,跟吊脚楼人家拉家常,寻找他的少年足迹,或立于临江的吊脚窗前,凭悼吊脚楼的沧桑岁月和东逝之水,重温那遗落在吊脚楼中的迷人梦幻。

  沙湾

  下了桥,我们步入沙湾,凤凰县旧时的八大景在这里就有"溪桥月夜"、"龙潭渔火"、"梵阁回涛"和"奇峰挺秀"四大景。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万寿宫,又叫水府庙,因为是江西商人所建,大家*惯叫江西会馆。万寿宫占地4000多*方米,是凤凰县最大的民间建筑物,宫内的遐昌阁仍然保留完整。

  相传江西商人在凤凰发财之后,修建了这座万寿宫,有人不服,就在河对面修建了一座准提庵,并在准提庵的墙壁上留下了两只大眼睛(窗户),想看看江西人是如何发财的?江西商人不高兴了,于是在沱江边上修了一座塔,挡住那一双眼睛。

  相传这里本无塔,传说江边的鸬鹚岩下的水中有一对金鸭子,不时兴风作浪。清嘉庆年间,人们就在词建造了一座塔以镇之。又传,凤凰古城于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扩建为笔架城,为配风景,便在沙湾鸬鹚岩上修建字纸炉一座,有如一支巨笔,与笔架城遥相呼应,意思是凤凰人文慰起。1985年,著名画家黄永玉先生捐画义卖,集资重修,故定名为万名塔。

  湘西凤凰古城导游词 5

  这座曾被新西兰作家路易艾黎称作中国最美丽的小城之一的“凤凰古城”建于清康熙时,这颗“湘西明珠”是名副其实的“小”,小到城内仅有一条像样的东西大街,可它却是一条绿色长廊。

  凤凰古城分为新旧两个城区,老城依山傍水,清浅的沱江穿城而过红色砂岩砌成的城墙伫立在岸边,南华山衬着古老的城楼,城楼还是清。

  朝年间的,锈迹斑斑的铁门,还看得出当年威武的模样。北城门下宽宽的河面上横着一条窄窄的木桥,以石为墩,两人对面都要侧身而过,这里曾是当年出城的唯一通道。

  斜阳西下,桥边岸畔不少妇人正在用木槌洗衣,啪啪声随着水波荡漾开来。顽童脱个精光,在水中嬉戏,也有姑娘家把身子浸在浅水处享受流水轻柔的抚摸。岸边更有不少写生的学生,也为小城增添了一道风景。

  凤凰古城最有名的是那一幢幢古色古香、富有浓郁土家族风韵的吊脚楼,但河畔的吊脚楼大多已不在了,只有在回龙潭那里尚留有十多间老屋,细脚伶仃的木柱立在河中,托起一段沉沉的历史。

  沈从文的故居位于古城内中营街的石板小巷深处,共两进两厢,颇像北京的小四合院,整个故居都是砖木结构,青瓦白墙,木格花窗。经风雨桥,过东城门,路上是行色匆匆挑担的乡民、老屋、挑担的乡民与红伞,形成了一幅对比鲜明的图画。

  就像沈从文早已仙去,凤凰古城并不是一幅完整的水墨丹青画卷,但你还是能从一个个的局部来感受到她灵光一现的魅力。凤凰古城也适合一两个人在一个小雨的天气在老城中的老街、小巷、河畔慢慢地走,用心去品味那曾有的过去。


湘西凤凰古城导游词汇总五篇扩展阅读


湘西凤凰古城导游词汇总五篇(扩展1)

——凤凰古城导游词 (菁华9篇)

凤凰古城导游词1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来凤凰古城做客。现在大家所在的地方,是被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先生称赞为*两座最美丽的小城之一的湖南凤凰古城。这里与风景名胜区湘西猛洞河、贵州梵净山毗邻,是湖南怀化、吉首和贵州铜仨三地间的必经之地,是著名作家沈从文的故乡。凤凰风景秀丽,名胜古迹很多,历来是人们游览的胜地,自古就有东岭迎辉、南华叠翠、龙潭鱼火、山寺晨钟、奇峰挺秀、溪桥夜月、兰径樵歌和梵阁回涛等八大景。城内,古代城楼、明清古院和石板小街现在仍是风采依然;城外,南华山圄家森林公园、唐代修建的至今仍保存完好的黄丝桥古城,地下艺术宫殿奇梁洞和神奇的风动岩、壮观的尖多朵瀑布、神秘的高达不峡、三门洞将军岩以及如画的电粮山、凤凰山、象鼻山、天星山、腊乐山都在向您招手, 《边城》、 《湘女萧萧》、 《湘西剿匪记》、 《乌龙山剿匪记》、 《血鼓》、 《粟裕大将》等十多部影视剧也曾在这里拍摄。

  风凰不但风景秀美,而且人杰地灵。浙江处州镇总兵郑国鸿、贵州提督田兴恕等民族英雄和中华民圄第一任内阁崽理熊希龄、著名作家沈从文和著名画家黄永玉都是凤凰人。

凤凰古城导游词2

各位朋友:

  大家好,我是某某旅行社的导游,为大家讲解张家界旅游、凤凰古城、长沙、韶山等地的景点及民俗风情。

  概况(地理位置、自然景观、风土人情)

  相传天方国(古印度)神鸟"菲尼克司"满五百岁后,集香木自焚,复从死灰中复生,鲜美异常,不再死。此鸟即*百鸟之王凤凰也。凤凰西南有一山酷似展翅而飞的凤凰,故以此而得名,凤凰古称镇竿,位于我州的西南边,总面积1700多*方公里,人口37万,是以一个苗族、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县。凤凰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期属楚地,秦属黔中郡,唐设渭阳县,元、明设五寨长官司,清舌厅、镇、道府,成为湘西军事政治中心。凤凰的旅游资源主要是厚重的历史文化。这里特殊的历史留下了众多的古迹,特殊历史文化塑造了一群名人。

  凤凰风景秀丽,名胜古迹众多,历来是人们游览的胜地,自古就有东岭迎晖、南华叠翠、龙潭渔火、山寺晨钟、奇峰挺秀、溪桥夜月、兰径樵歌、梵阁回涛等八大景。有誉满天下的古城风貌,有唐代留下的最完整的石头城——黄丝桥、苗汉隔绝的历史见证苗疆边墙——*南方长城有被誉为华夏洞王的奇梁洞等。凤凰古城,位于沱江之畔,群山环抱,关隘雄奇。碧绿的沱江从古城墙下蜿蜒而过,叠翠的南华山麓倒映江心,江中渔舟游船点点,悬崖上吊脚楼,鳞次栉比,码头边手拿棒槌洗衣的姑娘笑声朗朗。沱江河畔的东门和北门古城楼雄伟壮观。青石板铺就的街道,四通八达。明清时代木质结构的房屋,错落有致。这一切使得古城犹如一副浓墨淡彩的*山水画。新西兰友人路易·艾黎游凤凰之后说*有两个最美的小城,一是福建的长汀,一是湖南的凤凰。

  凤凰的美不仅在于它的自然景观,它的风土人情,它的文物古迹和它的美丽传说,而且还在于它的光荣传统,它的斗争精神。用沈从文先生的话说,即个人的浪漫情绪与历史的宗教情绪结合为一的游侠精神,铸成了这地方人格与道德的另一种典范。这种游侠精神一旦与爱国主义相结合,只要领导得当,就能在国家和民族需要的时候,冲锋陷阵,创造出惊天动地的伟业来。确实如此,试看我国*代发生的一些大事,无不有凤凰人参加,而且往往总是站在斗争最前列。

  沈从文故居

  现在我们沿着石板路,来到中营街10号,这里就是我国著名作家沈从文先生的故居。这是一个典型的南方四合院。正中有一小天井,天井四周是木瓦结构的古屋,正屋三间,厢房两间,前庭三间。这座古院虽然没有雕龙画凤,但显得小巧玲珑,古色古香,特别是那些带有湘西特色的雕花木窗,格外引人注目。

  沈从文故居是他的祖父沈洪富于清同治五年所建。192019年12月28日,沈从文先生就诞生在这里。192019年,沈先生15岁,因家道中落,参加湘西土著部队,离开了家乡,展转于沅、酉水流域,几年的部队经历,使他目睹了水深火热的生活,亲历了如火如荼的战争,从而激发了沈先生的创作欲望。

  1922年,沈先生只身来到北京,开始了他从文的艰苦生涯。1928——1930年,沈先生在上海中学任教师,兼《大公报》、《益世报》文艺副刊主编。1930——1933年,在武汉大学、青岛大学任讲师。1934——1939年,主编全国中小学国文教科书。1939——1949年,在西南*中文系教授任教授。在二十七年的创作生涯里,沈先生先后创作了《边城》、《鸭子》、《神巫之爱》、《一个女演员的生活》、《湘西散记》、《湘西》、《沈从文自传》、《黑凤集》、《长河》、《八骏图》、《沈从文散文集》、《沈从文文集》等一系列文学作品,蜚声*文坛,几乎与比他年长20多岁的鲁讯先生齐名。五十年代之后,沈先生就任*历史博物馆和*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潜心于*文物的研究,写出了填扑我国空白的惊世之作——《*古代服饰研究》以及《唐宋铜镜》、《明镜》、《龙凤艺术》、《战国漆器》等一系列文物论著。沈先生的作品与人品表现了强烈的一致,自然、厚朴、谦逊、勤奋、博大而凝重。

  沈先生一生所创作的500多万字的作品,是世界的文学瑰宝,也给后人研究*和湘西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献。

  1982年,沈先生和夫人重返故乡,看望家乡的父老乡亲,谁知竟是与故乡永远的告别。1988年5月10日晚8时35分,这位世界文学巨匠在京逝世,享年86岁。

  朝阳宫

  我们现在到达的地方是朝阳宫,又叫陈家祠堂,是凤凰24家祠堂的代表之一,它坐落在古城区的西门坡,民国4年(192019年)由乡绅陈氏发动族人所建。民国2019年(1923年),湘西王陈渠珍又率族人扩建。那时,每年的祭祖族仪均在此举行,当然也议过集资修路架桥以及处理家族中违规之事。

  陈家祠堂分正殿、戏台、左右包厢等,组成具有浓烈地方民族特色的四合院,尤其是进门处的古戏台,更是别具特色。一幅"数尺地方可家可国可天下,千秋人物有贤有愚有神仙"的对联和戏台上的八幅戏曲壁画,是不是令大家生出一丝半怀古之情呢?凤凰有名的地方戏叫傩堂戏,古老而浓郁,具有神秘色彩,表演细腻,纯朴逼真,人们称赞有"土、俗、纯、细"四大特色。代表剧种主要是"三女",即《孟姜女》、《龙王女》、《庞氏女》,演出时以锣鼓伴奏,节奏明快,曲调优美流畅,内容原始古朴,情节简洁有趣。

  熊希龄故居

  顺着小巷紫纱石板小道,我们从大成殿——孔庙的桃檐下经过,有到了文星街10号,这里是*第一任民选*熊希龄先生的故居。

  熊希龄,号秉三,1870年7月23日出生在这里,熊希龄少年时代就有湖南神童之名,15岁中秀才,21岁中举人,24岁中进士,被授予翰林院蔗吉士(俗称点翰林)。熊先生少年时就具有忧国忧民之心。9岁时,他的私塾老师出了一幅上联:"载数盆花,探春秋消息",熊先生立即对出下联:"凿一池水,窥天地盈虚",一时传为佳话。中举之后,新科举人作画以言志,一时间,牡丹、芙蓉、金菊等纷争斗艳,而熊先生只画了一幅不起眼的棉花,但熊先生"此君一出天下暖"的题词,却使四座皆惊。

  熊先生成名之后,积极主张维新变法,曾开办《湘报》,时务学堂,常德西路师范学堂,是湖南与谭嗣同齐名的`维新派中坚。我国的一些著名革命家如向警予、*、滕代远,左派宋教仁,武汉起义总指挥将翌武等都是熊先生的学生。熊先生后出任过东三省理财官、热河都统、财政总长等职。民国二年(192019年)就任民国内阁*,当时的这一任*被舆论界称为"才子内阁"。后来,因熊先生反对*独裁,被*逼迫解散内阁,辞去*职务。从此,熊先生的慈幼院收养了一大批孤儿,现任我国人大副委员长的雷洁琼就是慈幼院收养长大的。我党创始人之一*就义后,其妻儿也被隐藏在该院。民国2019年(1925年),凤凰县遭大旱,绝大部分田土无收,熊先生知道消息后,送来赈灾款大洋10万元(其中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捐款大洋4万元),救助了很多灾民。

  晚年,熊先生就任我国红十字会会长,积极投身抗日战场战地救护,其功德可昭日月。

  1937年12月5日,熊希龄先生病故于香港,享年67岁。

  石城

  凤凰县城元明两朝为五寨长官司所在地,当时建有土城,1556年改土城为砖城,清康熙年间,设凤凰直隶厅,厅通判、总兵和辰沅永靖兵备道衙门。康熙五十四年(172019年)建石城。石城周长2公里有余,开设四个城门,东门叫升恒门,南门叫静澜门,西门叫卓城门,北门叫壁辉门。各有巍峨的城楼。1940年,第九战区司令长官兼湖南**薛岳以"城堡一旦落入敌手,反攻不易,且不利于空袭疏散"为由,通令所属各县将所有城墙拆除。凤凰县东、北二门因防水需要,仅拆除城垛碉楼,其它城门全部拆除。现在我们只能看到东、北二门和连接其间的半壁城墙。

  现在各位看到的是北门,北门也叫壁辉门。城门楼上有一幅石雕画,画上有三位人物,这画取自"三国演义"中的"古城会"。上面擂鼓的是张飞,下面是关羽挥刀斩蔡阳,过五关、斩六将,最后和张飞、刘备古城相会。这幅雕画?取的是百战百胜、凯旋而归的意思。出了北门,便是北门码头,这是凤凰以前出城的主要通道。电影《湘西剿匪记》中土匪进攻凤凰县城的镜头,土匪就是从河对面冲过来,*在这里阻击土匪的。这条河叫沱江,一路奔来弯弯曲曲,像蛇一样,古人称蛇为"沱",故称其为沱江。跳岩为元朝以前当地人过河之用。

  我们现在到达东门。东门街,是旅游商品一条街,这里的六色坊有很多苗族的民间艺术品和工艺品供大家选购和参观,联合国颁证的的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吴景莲(吴花花)女士的扎染工艺品和东门内熊氏的蜡染国画更是别具一格曾受到著名画家张汀先生的好评。扎染、蜡染堪称凤凰民间工艺的一枝奇葩。蜡染又分土家族蜡染印花布,苗族蜡染土布,前者注重配色纯净,讲究立意构图,艺样风格特异纯美,突出的工艺特点是为热色:后者注重染色纯,不讲究华美雕饰,给人一种自然纯净的艺术感,突出的工艺特点是为冷色。两者共同特点是纯朴、典雅,而且原始古朴,制作讲究。扎染与蜡染相比,又是另一种特殊的工艺,也称为蜡染的姊妹艺术。它的特殊工艺性能突出表现在手扎制作方面。由于扎染的工艺精细,制作特殊,在民间流传极为稀少。现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扎染在制扎构图,利益造型方面进行了大胆变革和创新,使之更具实用性和时代感。

  *年来,凤凰的扎染艺术异军突起,在首都市场展出时备受海内外客商欢迎,享誉甚高。凤凰蜡染与扎染以其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地方风味,远销日本、香港等地,有较好的收藏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旅游商品一条街,有叫民族商业街,两旁尽是店铺、染坊、制作银器首饰的作坊和工艺美术店、各种小吃等。凤凰有名的地方小吃便是"腌萝卜"。这种萝卜酸味浓度适中,佐料丰盛,酸中带甜,甜中有香,香中有浓,来到凤凰,大家可别忘了一饱口福吆。

  虹桥

  现在我们来到虹桥,这座桥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间,清康熙九年(1670年)加修。现在是后来恢复的桥下,可以看见一排有百年历史的吊脚楼,沈从文先生的书中也装满了吊脚楼,装满了沱江沅水流域*吊脚楼里演过的一幕幕人间喜悲剧。吊脚楼的人和事成立沈先生作品的一大风景。这个河湾是每年端午节赛龙船的地方。沈先生每遇家乡人就会问及这里的吊脚楼,还讲述他当年在吊脚楼上看龙舟的故事。沈先生作品里翠翠就作站在吊脚楼上看赛龙船的。沈先生**后两次还乡,都抽空来这里看吊脚楼,跟吊脚楼人家拉家常,寻找他的少年足迹,或立于临江的吊脚窗前,凭悼吊脚楼的沧桑岁月和东逝之水,重温那遗落在吊脚楼中的迷人梦幻。

  沙湾

  下了桥,我们步入沙湾,凤凰县旧时的八大景在这里就有"溪桥月夜"、"龙潭渔火"、"梵阁回涛"和"奇峰挺秀"四大景。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万寿宫,又叫水府庙,因为是江西商人所建,大家*惯叫江西会馆。万寿宫占地4000多*方米,是凤凰县最大的民间建筑物,宫内的遐昌阁仍然保留完整。

  相传江西商人在凤凰发财之后,修建了这座万寿宫,有人不服,就在河对面修建了一座准提庵,并在准提庵的墙壁上留下了两只大眼睛(窗户),想看看江西人是如何发财的?江西商人不高兴了,于是在沱江边上修了一座塔,挡住那一双眼睛。

  相传这里本无塔,传说江边的鸬鹚岩下的水中有一对金鸭子,不时兴风作浪。清嘉庆年间,人们就在词建造了一座塔以镇之。又传,凤凰古城于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扩建为笔架城,为配风景,便在沙湾鸬鹚岩上修建字纸炉一座,有如一支巨笔,与笔架城遥相呼应,意思是凤凰人文慰起。1985年,著名画家黄永玉先生捐画义卖,集资重修,故定名为万名塔。

凤凰古城导游词3

各位女士、先生,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我很荣幸能当大家的导游,希望我的导游服务能给大家"湘西之旅"留下美好的印象。

  一个作家的文学创作离不开他初蒙人世生存的载体,作家品性的形成和作品的风格又与这个生存载体的特异环境和地域俗趣有着极重要的联系。著名乡土文学作家沈从文,是专门从事乡土文学创作的大师,他的大量作品凝结着浓郁纯朴的民风和散着乡土气息,无不取材于他出生的土地和生长的故乡。沈从文及其作品享誉全球,特别是在国外,美、日、法、英、德等国还成立了沈从文乡土文学创作的专门研究机构。之所以给沈从文乡土文学创作大师的称号,是因为他的作品风格有别于其他作品,打破了当时文学作品专写城市绅士阶层的创作格局,为文学作品多渠道、多品位、多形式的创作风格开创了一代新风。他笔下所表现的都是原始的美、朴实的美,他所写的现象未掺有任何政治色彩。当然他之所以的影响所致。所以很多人说要了解湘西,先得读沈从文的作品,先得了解沈从文,这样你所了解的湘西将是客观的不带任何偏见的原本就很美丽的湘西。为了更好的了解沈从文,现我们前往住他的家乡——凤凰。

  相传天方国(古印度)神鸟"菲尼克司"满五百岁后,集香木自焚,复从死灰中复生,鲜美异常,不再死。此鸟即*百鸟之王凤凰也。凤凰西南有一山酷似展翅而飞的凤凰,故以此而得名,凤凰古称镇竿,位于我州的西南边,总面积1700多*方公里,人口37万,是以一个苗族、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县。凤凰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期属楚地,秦属黔中郡,唐设渭阳县,元、明设五寨长官司,清舌厅、镇、道府,成为湘西军事政治中心。凤凰的旅游资源主要是厚重的历史文化。这里特殊的历史留下了众多的古迹,特殊历史文化塑造了一群名人。

  凤凰风景秀丽,名胜古迹众多,历来是人们游览的胜地,自古就有东岭迎晖、南华叠翠、龙潭渔火、山寺晨钟、奇峰挺秀、溪桥夜月、兰径樵歌、梵阁回涛等八大景。有誉满天下的古城风貌,有唐代留下的最完整的石头城——黄丝桥、苗汉隔绝的历史见证苗疆边墙——*南方长城有被誉为华夏洞王的奇梁洞等。凤凰古城,位于沱江之畔,群山环抱,关隘熊奇。碧绿的沱江从古城墙下蜿蜒而过,叠翠的南华山麓倒映江心,江中渔舟游船点点,悬崖上吊脚楼,鳞次栉比,码头边手拿棒槌洗衣的姑娘笑声朗朗。沱江河畔的东门和北门古城楼雄伟壮观。青石板铺就的街道,四通八达。明清时代木质结构的房屋,错落有致。

  这一切使得古城犹如一副浓墨淡彩的*山水画。新西兰友人路易。艾黎游凤凰之后说*有两个最美的小城,一是福建的长汀,一是湖南的凤凰。凤凰的美不仅在于它的自然景观,它的风土人情,它的文物古迹和它的美丽传说,而且还在于它的光荣传统,它的斗争精神。用沈从文先生的话说,即个人的浪漫情绪与历史的宗教情绪结合为一的游侠精神,铸成了这地方人格与道德的另一种典范。这种游侠精神一旦与爱国主义相结合,只要领导得当,就能在国家和民族需要的时候,冲锋陷阵,创造出惊天动地的伟业来。确实如此,试看我国*代发生的一些大事,无不有凤凰人参加,而且往往总是站在斗争最前列。第一次*战争舍身报国的定海三总兵郑国鸿,第二次*战争青岩、开州教案中正气凛然的贵州提督田兴恕,辛亥革命光复南京组织敢死对血战雨花台被孙中山先生授予陆军中将的田应昭,抗日战争中血战嘉善、会站长沙冲锋陷阵的都有凤凰"竿军"。这里地方虽小,却出过*的第一人民选熊希龄,出了被称为乡土文学之父、影响遍于世界的沈从文,还有著名画家黄永玉等等。

凤凰古城导游词4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来凤凰古城做客。凤凰是个风景秀丽的好地方,名胜古迹很多,历来是人们游览的胜地。城内的古代名楼和明清古建筑和石板小街现在仍是风采依然。城外还有南华山国家公园,还有唐代修建的黄丝桥古城,至今都保存得非常的完好。凤凰不但风景秀丽,而且还人杰地灵。*第一任内阁*熊希龄、著名作家沈从文和著名画家黄永玉都是凤凰人。《边城》、《湘女潇潇》《湘西剿匪记》等十多部影视剧也都曾在这里拍摄。

  好了,我们现在到的这个地方是我国著名的作家和考古学家沈从文先生的故居。沈从文的故居是他的祖父沈红富于清朝同治年间所建。1902年12月28日,沈从文先生就诞生在这一座具有明清建筑风格的四合院里,并且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期。1919年,沈先生只身来到了北京,开始了他从文的艰苦生涯。创造了《边城》、《湘西》等一系列文学作品,不久就蜚声*文坛,几乎与年长他20多岁的鲁迅先生齐名。

  20世纪50年代之后,沈先生潜心于*古代服饰的研究,写出了惊世之作《*古代服饰研究》。沈先生的作品与人品表现出了强烈的一致,自然、厚朴、谦逊、勤奋、博大而凝重。沈先生一生所创作的500多万字的.作品是世界的文学瑰宝,给后人研究旧*与旧湘西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这里是*第一任内阁*熊希龄先生的故居,1870年7月23日熊希龄先生就出生在这间*房里,熊先生少年时期就具有忧国忧民之心,9岁的时候他的私塾教师出了一副上联“栽数盆花,探春秋消息”,熊先生立即对出了下联“凿一池水,窥天地盈虚”,一时被传为佳话。

  熊先生成名以后积极主张维新变法,曾创办《湘报》,时务学堂和常德西路师范学校,是湖南与谭嗣同齐名的维新派中坚。后来,熊先生又出任东三省财政监理官、热河都统、财政总长等职务。1913年就任*第一任**,当时的这一任*被舆论界称为“才子内阁”。后来,因为熊先生反对*独裁,被*逼迫解散内阁,辞去了*职务。1937年12月5日熊先生病故于香港,享年67岁。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虹桥,这座桥始建于明洪武七年,清康熙九年又经过加修。桥面上原有的吊脚楼亭,1956年因修公路,原来的楼亭和两侧的牌坊均被拆除,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桥下,大家可以看到一排有百年历史的旧吊脚楼,吊脚楼下是凤凰传统体育节目赛龙舟的地方。

  大家沿着当年的官道,到达的就是沈从文的墓地。这里看到的是黄永玉先生为纪念表叔沈从文而题写的铭文:“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大家看到沈先生的墓地没有隆起的土堆,只有一块原始状态的五色石矗立其间。这里没有雕栏玉砌的装饰物,只有一条放牧、打柴的石板小路横贯其间,这象征着沈先生永远与普通民众在一起。

  沈先生的骨灰一半撒在面前的这条沱江里,一般就葬在这块五色石下,他就像面前的这一条沱江,发源于大地又回归大地;他就像陪伴着他的这块五色石,来源于大地又回归大地!

  作为墓碑的五色石,正面刻着沈先生的手迹:“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是的,正是这样一种信念,使沈先生舍弃升官发财的从军道路,选择了清苦的从文生涯:正是这样一种信念,使沈先生挥动他那如椽巨笔,把

  他认识的湘西人介绍给全世界。在墓碑的背面,刻着沈先生妻妹张允和女士的铭文:“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这四句话,简明扼要的总结了沈先生的一生。

  好了,我的讲解就到这儿了。希望凤凰能给大家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有机会我们再相聚凤凰,谢谢大家!!

凤凰古城导游词5

  这座曾被新西兰作家路易艾黎称作*最美丽的小城之一的“凤凰古城”建于清康熙时,这颗“湘西明珠”是名副其实的“小”,小到城内仅有一条像样的东西大街,可它却是一条绿色长廊。

  凤凰古城分为新旧两个城区,老城依山傍水,清浅的沱江穿城而过红色砂岩砌成的城墙伫立在岸边,南华山衬着古老的城楼,城楼还是清朝年间的,锈迹斑斑的铁门,还看得出当年威武的模样。北城门下宽宽的河面上横着一条窄窄的木桥,以石为墩,两人对面都要侧身而过,这里曾是当年出城的唯一通道。

  斜阳西下,桥边岸畔不少妇人正在用木槌洗衣,啪啪声随着水波荡漾开来。顽童脱个精光,在水中嬉戏,也有姑娘家把身子浸在浅水处享受流水轻柔的抚摸。岸边更有不少写生的学生,也为小城增添了一道风景。

  凤凰古城最有名的是那一幢幢古色古香、富有浓郁土家族风韵的吊脚楼,但河畔的吊脚楼大多已不在了,只有在回龙潭那里尚留有十多间老屋,细脚伶仃的木柱立在河中,托起一段沉沉的历史。

  沈从文的故居位于古城内中营街的石板小巷深处,共两进两厢,颇像北京的小四合院,整个故居都是砖木结构,青瓦白墙,木格花窗。经风雨桥,过东城门,路上是行色匆匆挑担的乡民、老屋、挑担的乡民与红伞,形成了一幅对比鲜明的图画。

  就像沈从文早已仙去,凤凰古城并不是一幅完整的水墨丹青画卷,但你还是能从一个个的局部来感受到她灵光一现的魅力。凤凰古城也适合一两个人在一个小雨的天气在老城中的老街、小巷、河畔慢慢地走,用心去品味那曾有的过去。

凤凰古城导游词6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来凤凰古城做客。现在大家所在的地方,是被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先生称赞为*两座最美丽的小城之一的湖南凤凰古城。这里与风景名胜区湘西猛洞河、贵州梵净山毗邻,是湖南怀化、吉首和贵州铜仁三地间的必经之地,是著名作家沈从文的故乡。凤凰风景秀丽,名胜古迹很多,历来是人们游览的胜地,自古就有东岭迎辉、南华叠翠、龙潭鱼火、山寺晨钟、奇峰挺秀、溪桥夜月、兰径樵歌和梵阁回涛等八大景。城内,古代城楼、明清古院和石板小恐现在仍是风采依然;城外,南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唐代修建的至今仍保存完好的黄丝桥古城,地下艺术宫殿奇梁洞和神奇的风动岩、壮观的尖多朵瀑布、神秘的高达不峡、三门洞将军岩以及如画的屯粮山、凤凰山、象鼻山、天星山、腊乐山都在向您招手,《边城》、《湘女萧萧》、《湘西剿匪记》、《乌龙山剿匪记》、《血鼓》、《粟裕大将》等十多部影视剧也曾在这里拍摄。

  凤凰不但风景秀美,而且人杰地灵。浙江处州镇总兵郑国鸿、贵州提督田兴恕等民族英雄和*第一任内阁*熊希龄、著名作家沈从文和著名画家黄永玉都是凤凰人。

  沈从文故居 现在沿着石板小路,来到中营街10号,这里就是我国著名作家和考古学家沈从文先生的故居。

  沈从文故居是他的祖父沈洪富于清同治元年(公元1866年)所建。1902年12月28日,沈从文先生就诞生在这座具有明清建筑风格的四合院里,并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期。1917年,沈先生15岁时,因家道中落,参加湘西土军,离开了家乡,辗转于沅、澧、酉水流域,亲历了如火如荼的战争,从而激发了创作欲望。1919年,沈先生只身来到北京,开始了他从文的艰苦生涯,创作了《边城》、《湘西》等一系列文学作品,不久就蜚声*文坛,几乎与年长他20多岁的鲁迅先生齐名。20世纪50年代之后,沈先生潜心于*古代服饰的研究,写出了惊世之作——《*古代服饰研究》。

  沈先生的作品与人品表现出了强烈的一致:自然、厚朴、谦逊、勤奋、博大而凝重。沈先生一生所创作的500多万字的作品,是世界的文学瑰宝,给后人研究旧*和旧湘西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欣赏和研究沈先生的作品,在欣赏他故事清新的同时,不要忽略那背后蕴藏的热情;在欣赏他文字朴实的同时,不要忽略那背后隐伏的悲痛。现在大家一起去寻觅沈先生作品中的温馨甜美,去体会喧哗后面的那片宁静,去游览人们向往的“世外桃源”——边城。

  陈氏宗祠 现在到达的地方是朝阳宫,又叫陈家祠堂,是凤凰24家宗族祠堂的代表之一,它坐落于古城区内的西门坡,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由乡绅陈氏发动族人所建,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湘西王陈渠珍又率族人扩建整修,那时,每年的祭祖族议均在此聚会。

  陈家祠堂分为正殿、戏台、左右包厢等,组成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的四合院,尤其是进门处的古戏台,更是别具特色。一副‘61数尺地方可家可国可天下,千秋人物有贤有惠有神仙”的旧对联和戏台上的八幅戏曲壁画,是不是令大家生出一丝的怀古之情呢?

  熊希龄故居 顺着小巷的砂石板小道,从大成殿——即孔子庙的挑檐下经过,然后来到文星街10号,这里是*第一任内阁*熊希龄先生的故居。

  熊希龄,号秉三,1870年7月23日出生在这间*房里。熊先生少年时就有湖南神童之称,15岁中秀才,21岁中举人,24岁中进士,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俗称点翰林)。

  熊先生少年时期就具有忧国忧民之心,9岁时,他的私塾教师出了一副上联:“栽数盆花,探春秋消息;”熊先生立即对出了下联:“凿一池水,窥天地盈虚。”一时传为佳话。中举后,新科举人熊先生作画以言志,他画了一幅不起眼的棉花,并题词“此君一出天下暖”令四座皆惊。

  熊先生成名后,积极主张维新变法,曾创办《湘报》、时务学堂和常德西路师范学校,是湖南与谭嗣同齐名的维新派中坚。我国的一些著名革命家如向警予、*、腾代远、左派宋教仁、武昌起义总指挥蒋翊武等都是熊先生的学生。后来,熊先生出任东三省财政监理官、热河都统、财政总长等职,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就任*第一任**,当时的这一任*被舆论界称为“才子内阁”。后来,因熊先生反对*独裁,被*逼迫解散内阁,辞去*职务。从此,熊先生转而献身实业和慈善事业,并开办香山慈幼院,收养了一大批孤儿。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凤凰县遭大旱,绝大部分田土无收,熊先生知道消息之后,送来赈灾款大洋10万元(其中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捐大洋4万元),救助了很多灾民。晚年,熊先生就任*红十字会会长,积极投身抗日战场战地救护,其功德可昭日月。1937年12月5日,熊希龄先生病故于香港,享年67岁。

  城楼及古城墙 凤凰县城所在地原名镇竿,元明两朝为五寨长官司所在地,当时建有土城,明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改土城为砖城。清康熙年间,凤凰直隶厅,厅通判、总兵和辰沅水靖兵备道衙门设在这里。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建石城。石城周长20xx米有余。开设四座城门,东门叫升恒门,南门叫静澜门,西门叫阜城门,北门叫壁辉门。各有巍峨的城楼。1940年,第九战区司令兼湖南省**薛岳以“城堡一旦落于敌手,反攻不易,而不利于空袭疏散”为由,通令所属各县将所有城墙拆除。凤凰东、北二门因防水需要,仅拆除城垛碉楼,其他城门城墙全部拆除。所以,现在只能看到东、北二门连接其间的半壁城墙。

  现在各位看到的是北门,门外的一道小木桥和码头上有捣衣女的身影等景象,想必大家在电影《湘西剿匪记》、《边城》、《湘女萧萧》、《血鼓》以及电视剧《乌龙山剿匪记》里已经见到过好多次了,不知大家是否还有印象?

  沿着半壁旧城墙,出东门,是旅游商品——条街。这里的六色坊有很多苗族的民间工艺品供大家选购和参观,获得联合国颁证的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吴景莲(吴花花)女士的扎染工艺品和东门内熊氏的蜡染国画更是别具一格,曾受到著名画家张仃先生的好评。

  虹桥及沙湾风景区 现在来到虹桥,这座桥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清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加修,桥面上原有吊脚楼亭,亭内设有32家店铺,1956年因修公路,原楼亭和两侧牌坊均被拆除,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桥下,可以看到一排有百年历史的旧吊脚楼。吊脚楼下是凤凰传统体育节目一一赛龙舟的地方。每到端午节,人们就将两只运货的木船捆扎起来,在这个小河湾里一争高下,在沈先生的作品里,翠翠不就是在这祥的吊脚楼下看龙舟吗?

  下了桥,步入沙湾,可以看到凤凰县旧时八大景中的“溪桥夜月”、“龙潭渔火”、“奇峰挺秀”三大景。

  现在看到的是万寿宫,又叫水府庙,因为是江西商人所建,大家*惯叫江西会馆。万寿宫占地4000多*方米,是凤凰最大的民间建筑物。宫内的遐昌阁仍然保留完整。

  三王庙 现在到达的地方是三王庙,又叫天王庙、三侯祠。

  相传北宋时有三个叫杨应龙、杨应虎、杨应豹的同胞兄弟,武艺超群,在湘鄂西一带保边卫民,立下赫赫战功,所以被皇上一起封侯并立庙祭祀。清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凤凰厅同知傅鼐为实行其对少数民族的“剿”、“抚”兼施的政策,修建三王庙,三王庙建成后,人们常常在此地祭祀,求子乞福,一些墨客骚人也常在此地吟诗作画。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十一月,凤凰绅士田应全、唐力臣等人在此地召开大会,响应辛亥革命,誓师起义,并在此地庆祝辛亥革命的胜利。

  三王庙正殿供奉的就是三王。后殿供奉的是苗家的始祖——傩娘。相传在原始洪荒时期,这里发生过一场特大洪水,只有一对兄妹逃脱性命。为了繁衍苗家人群,兄长提出与妹妹成亲,妹妹认为兄妹不可成,于是二人从高山上各甩出一叶磨盘,求天地作公断。两叶磨盘滚下山后,鬼使神差地合成了一副,于是兄妹两人拜堂成了亲,将苗家繁衍了下来。因此,在千里苗山,流传着一句歇后语:兄妹拜堂,地久天长。当然,那只是过去特殊时代发生的故事。这里现在还广为流传着傩棠戏和傩舞,也是从祭祀傩公傩娘的仪式中发展起来的。

  沈从文墓地 大家沿着当年官道,到达沈从文墓地。这条官道,是明清时期凤凰惟一通向外界的大道,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湖广总督林则徐曾从这条官道来到凤凰视察,然后向朝廷奏呈:“苗疆田土瘠薄,刀耕火种,终年勤劳所获不多,丰岁仅供口食,一遇歉收,辄形匮乏”,建议将道光十——年至十四年所欠屯租5000余担全数减免,将历年被水冲刷损坏的屯田223亩报废,体现了这位民族英雄忧国忧民的情怀。

  到了沈氏墓地,上了几步石级,首先看到的是一幅斗方大字:“兴废周知”,这是民国大总统黎元洪的手迹。1911年11月,凤凰绅士田应全、唐力臣等人为响应辛亥革命,集结了凤凰、乾州、花垣、松桃四县苗、汉、土家人民举行武装起义,迫使驻凤凰的辰沅永靖兵备道道尹朱益浚引退,并在凤凰成立了新*——湘西军政分府,黎元洪知道后,欣然命笔,为凤凰题写了这幅大字。

  再上几步,看到的是黄永玉先生为纪念表叔沈从文而题写的铭文:“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就是回到故乡。”

  沈先生的墓地没有隆起的土堆,只有一块原始状态的五色石矗立其间;这里没有雕栏玉砌的装饰物,只有一条放牧、打柴的石板小路横贯其间,象征着沈先生永远与普通民众在一起。

  沈先生的骨灰一半撒在面前这条沱江里,一半就葬在这块五色石下,他就像面前这条沱江,发源于大地又回归大地;他像陪伴他的这块五色石,来源于大地又回归大地!

  作为墓碑的五色石正面,刻写着沈先生的手迹:“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

  是的,正是这样一种信念,使沈先生舍弃升官发财的从军道路,选择了清苦的从文生涯;正是这样一种信念,使沈先生挥动了他那如橼巨笔,将他认识的湘西人介绍给世界。

  墓碑的背面,刻写着沈先生妻妹张允和女士的铭文:“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

  这四句话,简明扼要地总结了沈先生的一生。

凤凰古城导游词7

各位朋友:

  凤凰于飞,翙翙其羽,凤凰涅盘,浴火重生,凤凰不仅仅是翱翔于天空的吉祥神鸟。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更是人们渴望美好的圣洁期盼!

  “为了您,这座古城已经等了千年!”为了千年等一回,我们将要去凤凰,寻找那活了千年的生命,和死去千年的标本。凤凰地处湘西这个边陲小镇。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兵城,也是一个商城。走进凤凰,每一扇窗户上都有一扇顾盼流芳的眼睛,每一块石板上都有情侣的倩影。每一条小河边都有苗家姑娘洗衣棒锤在石板上带着节奏的混响,还有那婉转悠扬的歌声。

  说到凤凰,我不能不说苗族。苗族可以说是*迁徙最频繁的民族,无数次的迁徙留下了一部悲壮而又苦难的历史。虽然是第一个发明水稻种植技术的民族,但是聪明的苗族人也没能改变战败迁徙的命运。他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历史,用智慧和坚韧传承了文明。逐鹿之战估计大家都听说过,这就是讲的皇帝无数次被苗族打败以后联络了炎帝反败为胜,打败苗族,逼着我们的领袖蚩尤带着我们迁徙到这大山深处,万山丛中。为了生存,我们采集野果野草,像蒿草粑粑,到现在还是我们餐桌上的食物。为了顺应自然,在这潮湿的大山深处繁衍生息。我们吃生姜驱寒,所以姜糖成了我们的喜糖。为了战胜自然,我们彰显力量,在每一年的锥牛节上,男人杀死最厉害的公牛。女人们敲下牛角做成梳子别在自己的头上。向世人炫耀男人的战利品。为了填饱肚子,我们尝遍野果,把银子做成了餐具。来甄别哪些东西有毒。

  大家知道我们苗族人的身份证最早是用什么材质做的吗?你们看过血色湘西吗?我告诉你们:不是纸做的,更不是塑料做的。而是银子做的。自古以来,苗族人就是最骁勇善战的民族,虽然跟朝廷的战争无休无止。但是每一次面对国家尊严和民族大义的时候,苗族人都冲锋陷阵、血染疆场。远的不说,湘军中最能打硬仗的就是竿子军,竿子就是指湘西的土家族和苗族人。所以凤凰以前称为镇竿镇。再就是日本人占领长沙、常德的时候,又是湘西的竿子军用和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钢铁长城,保卫了家园,捍卫了湘西这块弹丸之地。每一次战争的胜利都是鲜血染红的战场。湘西人对于故土,有着一般人无法理解的眷恋。就如沈从文的碑文:一个战士要不战死沙场,要不回到故乡。客死他乡的英雄们无法尸体还乡,无法魂归故里。有的甚至都认不出模样。他们甚至是带不回只言片语的遗言。活着回来的人无法面对老人期盼的眼睛,无法面对妻子望眼欲穿的守望,更无法给孩子们一个合理的解释。他们只能摘下那只象征着他们身份的耳环。一包包的耳环就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啊。亲人们接过自己家的耳环,供奉在祖宗的牌位上。告诉他们的后人,他们的祖宗不是孬种。

  大家知道我们为什么要戴吉祥鼓吗?难道仅仅就是吉祥如意吗?不,任何东西的存在一定有它的原因。最早苗族人为了生存,为了驱逐野兽发明了鼓。好不容易在这蛮夷之地生存下来。战争却不期而至。让我们一次又一次的迁徙。从黄河流域到洞庭湖之滨,再到这边陲之地。无数次的颠沛流离,无数次的人走家随。鼓声成了战争的号角,当鼓声响起的时候,即使有再多的不舍。我们也不能停止迁徙的脚步。鼓声也意味着一个人都不能拉下。于是苗族人*惯了把所有的东西都铸成银器戴在自己的身上,随时准备迁徙。

  大家知道我们的阿哥为什么要给阿妹送鱼纹的镯子吗?这不仅仅是检验女人的身体是否健康,是否能顺利传宗接代,更是一份家族的重托,一个民族的承诺。他是要告诉自己心爱的女人。总有一天,我会带着你,带着我们的孩子打回黄河流域,回到那有鱼有米的地方去的。

  直到今天,当我们再一次面对商场昂贵的饮水机、洗衣机而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销售员只是告诉我们,那是因为它们都是带银离子杀毒的。直到这个时候,我们才知道老祖宗的智慧。今天科技的进步让我可以精准的测量出银子的成分和功能,知道它可以杀死650多种细菌。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随着改革的春风,那些老祖宗用了一辈子的餐具被我们搁置一旁。那些巧夺天工的加工技术被机器的复制替代。曾经被苗族人追捧的拉丝首饰也一度无人问津。知道什么是拉丝技术吗?拉丝顾名思义就是把银子拉成丝,拉得很细很细,甚至是细过了头发丝。这么说吧,一克银子能拉到一米左右。然后做成精美的首饰。知道为什么有拉丝吗?苗族人用银子彰显个性,妆点美丽。而贫穷的苗族人如何用有限的银子做出更大更张扬的饰品,廉价的劳动力和智慧的工匠创造了拉丝技术,满足了苗族人对银饰的喜好。

  今天,我们再一次欣赏到拉丝,看到拉丝工艺这真是我们的幸运,也是苗族人的荣幸。为什么这么说呢?文化的传承不仅仅是民族的追捧,更要*的支持,还要与市场接轨,跟利益挂钩。否则就成了市场经济的炮灰。就如山西的那些百年木屋,甚至是很多具有厚重历史文明的地标古建筑都由于*维修基金的不到位而一座座破坏、拆除、坍塌。苗族的银器锻造技术也曾经被机器替代。20_年,凤凰对外开放以后。很多人看到了商机,*也大力支持,招商引资。挖掘出苗族的文化瑰宝:比如银器锻造技术、蜡染技术、苗绣等等。其中银子的锻造技术列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此,凤凰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那些具有精湛技术的工匠们再一次重出江湖。有的甚至是冠上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名号。无数的银器店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良莠不齐、鱼龙混杂。

  在外人看来,湘西贫穷、落后、出土匪。湘西人野蛮、粗鲁。那是因为您不了解湘西,不了湘西人。湘西的女人热情奔放、敢爱敢恨。湘西的男人豪放粗狂、淳朴善良。在这里孕育了著名的乡土文学之父沈从文、鬼才画家黄永玉、内阁*熊希龄。沈从文的《边城》、《长河》可谓是家喻户晓。尤其是边城:一条清冽的小河,一个美丽的姑娘,几首动人的山歌,两个痴心的小伙,一只老黄狗,一个老爷爷。勾画了一副几乎完美的图画。读着他的书,字里行间几乎都能闻到泥土的芬芳。沈从文和张兆和的爱情故事也成为一段佳话广为流传。为了得到张兆和的欢心,沈从文写了上百封情书。只是当时的张兆和十分不领情的把情书扔到了胡适校长的桌上。胡适校长微笑着说:我看沈老师是顽固的爱着你哟。张兆和说:可是我顽固的不爱他啊。沈从文并不气馁。并且更加积极热烈的追求。终于抱得美人归。凤凰人就是这样:纯粹,执着,坚持到底。

  在凤凰旅游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有一个苗族小伙子“阿牛”也跟沈老一样执着。他最早把苗族人家家户户都爱吃的一道菜:血粑鸭用真空包装,让游客带到了世界各地。并且带动了当地的老百姓脱贫致富。阿牛在质量上严格把关。绝对不做市面上的速成鸭子。他的原材料通通来源于本地的小麻鸭,一年才能长到两三斤。而且严格标明鸭肉和血粑的比例。凭着他的诚信和坚持赚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随着凤凰旅游业的发展,各地商人纷至沓来。在凤凰的大街小巷开满了银器店。工业用银和现代化的机器加工充斥着整个本地市场。打着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牌子到处倾销,偷换概念。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苗族人。阿牛心里十分不爽。于是他变卖祖业,筹集资金,深入苗寨,找到当年千锤百炼打造银器的能工巧匠。在凤凰古城门面最贵的地方开了凤凰最大的一家银器店,这是凤凰第一家手工银器店,所以起名《凤凰一号》。开店初期,无数人说他傻,说他笨,人家都用工业银,机器加工。你一个人做手工,做足银,成本高出几倍,如何能赚钱,怎么卖得出去。阿牛对其充耳不闻,他就觉得,他是苗族人,他有义务和责任传承苗族的文化,并且发扬光大,人家越是看不懂,他倒越是觉得商机无限。凭着他的独到的眼光和不懈的坚持,《凤凰一号》又一次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拥有了一定经济基础的阿牛又有了新的想法。于是他潜心打造凤凰的金字招牌,用心做每一个产品。最后在离凤凰古城五公里的地方购地二十亩。打造了整个湘西最大的聚产、购、餐一体的镇竿阿牛有限公司。让游客在镇竿阿牛可以吃到绝对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食品。还能买到凤凰所有的特产。他的宗旨就是环保、绿色、天然、健康。

  阿牛做事及其认真执着。比如一个大街小巷都有的蒿草粑,阿牛竟然请了我们湘西吉首大学和湖南大学的几个生物系教授研究它的配方。做出来的粑粑真的是秒杀了湘西所有的蒿草粑粑。那种如QQ糖一样的弹劲,还有完全看不到蒿草纤维的糯性。我们只能看到绿油油的粑粑。咬一口真的具有连舌头都吞进去的冲动。

  一路走来,风雨兼程,阿牛从最初的一个小小门面。到今天凤凰古城里面的五个金字招牌:《凤凰一号银器店》、《凤凰一号牛角梳》、《镇竿阿牛姜糖》、《镇竿阿牛蒿草粑粑》、《镇竿阿牛血粑鸭专卖店》和城外的《镇竿阿牛有限公司》。让世界各地的客人都买到了具有凤凰记忆的产品。而他自己却回到了梦开始的地方。为了回报养育自己的山山水水和帮助过自己的父老乡亲。除了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与当地老百姓签订无公害蔬菜、蒿草、生姜供销合同。镇竿阿牛公司还拿出了专款用以扶贫助学。

  一个大山深处的苗家汉子,用他满腔的的热情执着地做了一件事,就是让湘西的美食和苗族的服饰文化走出湘西,走向世界。让每一个来到湘西的人都能感受到湘西人的热情和真诚。而他,也是我们湘西人的骄傲,因为从他的身上,看到的就是典型的湘西精神:热情、豪爽、执着、敢作敢为、敢爱敢恨。来自远方的您,希望您能接受我们湘西人的个性,喜欢我们民族的美食,喜欢湘西闪亮的饰品。真诚的邀请您能走进凤凰,来镇竿阿牛公司做客!

凤凰古城导游词8

  The ancient city of Phoenix, a national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was once praised as one of the most beautiful small cities in China by the famous New Zealand writer Louis Ailey. It is adjacent to Dehang Miao village in Jishou, Mengdong River in Yongshun and Fanjing Mountain in Guizhou. It is the only way between Huaihua, Jishou and Tongren. National Highway 209 and Hunan Guizhou provincial highway pass through the county. Tongren Daxing airport is only 27 kilometers away from the county, with convenient transportation. Phoenix has beautiful scenery, long history and many places of interest. Inside the city, the elegant demeanor of ancient city buildings and Ming and Qing ancient courtyards remains. The ancient and simple Tuojiang River flows quietly. Outside the city, there are Nanhua Mountain National Forest Park, Qiliang cave, an art palace under the city, huangsiqiao ancient city built in the Tang Dynasty, and the world-famous southern Great wall Here is not only a beautiful scenery, but also a place of outstanding people, famous and virtuous.

  Fenghuang Mountain City, a beautiful small city, is located on the Bank of Tuojiang River, surrounded by mountains and magnificent passes. The green river meanders under the ancient city wall, and the verdant foothills of Nanhua mountain reflect the center of the river. Fishing boats count in the river, drums and bells ring in the mountains, the stilted building on the cliff is smoking, and the Huansha girl beside the wharf is laughing Ah, Phoenix is like "a 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 with thick ink and light color". When you stroll through the ancient city's stone lined Yanban street, the ancient buildings on both sides embrace the terrain, row upon row, and the pavilions and pavilions overlap, like a dragon flying, like a fish spreading its wings. In the sound of drizzle, it seems that the cowhide spiked shoes of pilgrims knock on the street, making people feel isolated

  Shen Congwen's former residence is located in nanzhongying street, which is a typical southern Sihe ancient courtyard. There is a small patio in the middle of the ancient courtyard, which is paved with red stone slabs. The courtyard is surrounded by an ancient house of brick and wood structure, with three main rooms and four wing rooms, a total of more than ten rooms. The house is small and small. Although there is no carved dragon and painted Phoenix, it is small and chic with antique flavor. In particular, the carved wooden windows with Xiangxi characteristics are particularly eye-catching.

  Shen Congwen was born here on December 28, 1902. It was here that he spent his childhood. The former residence, which lasted more than 100 years, was purchased by Shen Congwen's grandfather Shen Hongfu. Due to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and several changes of ownership, in order to show respect for the old man Shen Congwen, we should learn from his self-study spirit of diligent learning, self-reliance, hard work and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 to the national literary cause, so as to inspire future generations. In 1988, the county people's government decided to buy back the house and renovate it. He took the design to Beijing and sent it to Shen Congwen for approval. Shen Congwen was ill and gave opinions on the design. He said: "if the house is rotten, it's better to repair it, but you have to make do with it. It doesn't cost a lot of money. Your hometown is still very poor, so you should try to save as much as possible.".

  After renovation, the hundred year old courtyard reappeared its original appearance. Now there is a plaque of "Shen Congwen's former residence" on the door. The first room on the right is a photo of Shen Congwen's life, the second room is Shen Congwen's manuscripts, and the left wing displays various versions of his works. Shen Congwen's sketch is hanging in the middle of the main room. The left room is the bedroom, where Shen Congwen was born. The room on the right displays desks with marble tabletops.

  Xiong Xiling's former residence is located in an alley in beiwenxing street of Fenghuang ancient city. 200 meters to the east of his former residence is the beautiful Tuojiang River. The former residence is a Siheyuan, a southern ancient style wooden tile structure, which is relatively small but very exquisite. The existing four houses in the former residence are basically the original appearance, which is rich in Miao flavor. It is a key cultural relic protection unit in the county. In the summer and autumn of 1917, there was a serious flood in Beijing and Tianjin. He was responsible for supervising the rehabilitation of flood river works, and presided over the fund-raising to relieve the victims. In 1918, with the approval of the government, Xiangshan Jingyi garden was transformed into a children's home for adoption and education of homeless children. He was in charge of the hospital for 20xx years. He wrote a poem:

  Ten thousand trees and peach blossoms are planted by their own hands.

  Children's month and flower are both long, and each of them twists the flower and laughs.

  The ancestral hall of Yang family was built in 1836. It is a quadrangle courtyard with wooden structure. It covers an area of 770 square meters and consists of a gate, a stage, a hall, a gallery and a main hall. The stage is a single eaves Xieshan, under the eaves decorated with Ruyi Dougong, 16 meters high, with four pillars carved with dragons and phoenixes. The stage is of the Chuandou type, and the main hall is of the beam type. The whole building is of fine workmanship and rich in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It is a key cultural relic protection unit of the county.

  The ancestral hall of Yang family is located on the wall of the ancient city in the north east of the county. Prince Shaobao, marquis Guo Yong and Yang Fang, commander of Zhengan, donated money to build it in 1836. The ancestral hall is composed of gate, stage, pavilion, gallery, main hall and wing room. It is a typical quadrangle building, covering an area of 770 square meters. The stage is a single eaves Xieshan, with a structure of crossing a bucket. It is 16 meters high, 7 meters wide and 8 meters deep. Under the eaves, it is like a jade bucket arch, and the pillars are carved with dragons and phoenixes. The main hall is a beam lifting building, and the gable is cat back arch, which is divided into one bright room, two dark rooms. There are wing rooms on both sides. The ancestral hall of Yang family is exquisitely designed and made. The window, door and eaves ornaments are carved out. The whole building has distinctive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high architectural art value.

  The southern Great Wall of China is located in the border area of Hunan and Guizhou, from Tongren of Guizhou Province to Baojing of Hunan Province, with a total length of more than 380 Li. It was built in the 43rd year of Wanli of Ming Dynasty (Park 1615). After several renovations, it was shaped in the Jiajing period of Qing Dynasty. Its blockhouse wall is generally 2.3 meters high, 1.7 meters wide at the base and 1 meter wide at the top. The wall is made of local materials, stones and shale. The middle is filled with rocks and mud, winding around mountains and streams, Most of them were built on steep mountains. Along the way, there were 1232 flood fortresses, TUNKA, sentry posts, blockhouses, battery, box, gate and countless stone barracks for garrison. At that time, there were about 8000 garrison troops. Today, some place names such as alaying, tianxingying, huanglianhe, wangpotun, Desheng, qianshiying, Zhenwu, etc Niudouying and other places with the word "Ying" are the main points of garrison beside the Great Wall.

凤凰古城导游词9

  那是仙境般的凤凰。美丽的沱江穿城而过,许许多多古老的吊脚楼就建造在水边,它们成了凤凰最独特的风景。来到江边,用手触摸江水,会有种冰凉的感觉。那里的水,不但清,而且绿,江底长满了水草,看上去沱江仿佛就是一块碧绿无瑕的翡翠;那里的水非常静,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的流动。我游览过水*如镜的漓江,观赏过波澜壮阔的北海,却从来没看见过沱江这样充满魅力的水!

  为了方便人们走过对岸,沱江上搭建了独木桥、梅花桩、虹桥。古老的虹桥最令我难以忘怀,夜幕降临,从外观上看,她金碧辉煌犹如皇宫宝殿;外面的彩灯仿佛一朵朵笑容满面的鲜花在争妍斗奇,这朵开得好,那朵也不甘示弱,这样的景象真是太吸引眼球、太壮观了!虹桥里面是一个个小商铺,还记得有个“米上刻字”商店,店老板根据游客要求,居然可以在一粒小小的大米上面刻上姓名或祝福,这种罕见的绝活让人赞叹不已。

  入夜,沱江倒影下的凤凰古城就会变成一幅连绵不断的绚丽画卷,我们这些游客就像在画中行走。凤凰的夜色已经很美了,可是人们喜欢“锦上添花”,他们在沱江边放“许愿灯”。这种纸糊的灯饰,制作精美,各式各样,漂浮在江面上,闪闪烁烁,仿佛给沱*上了一条耀眼的'腰带。

  放完“许愿灯”,我抬头伸了伸脖子,哇!有座宝塔在天上呢!会不会是李天王路过这里,被凤凰的美丽夜色吸引而停下来观望呢?哦,原来发光的宝塔高高在上,把两边的矮树都比下去了,所以,宝塔好似耸立在天上一般。

  清晨醒来,我看到了“冷藏”凤凰。怎么个“冷藏”法呢?早上时,沱江弥漫着许多乳白色的、蒙蒙的白雾,看上去整个古城就像是刚从冰箱拿出来,湿漉漉的直冒着“冷气”。在空气清新的小城里,有的人在打太极拳,有的人在跑步,有的人在散步……早晨的凤凰充满了诗意!

  凤凰的特产是姜糖、猕猴桃。人们把猕猴桃做成猕猴桃汁、猕猴桃干,还有猕猴桃酒。凤凰的姜糖清甜香脆,吃起来非常可口。此外,凤凰有一种远*闻名的风味小吃叫“血耙鸭”,到那里不可不吃噢。

  凤凰的一切总是让人回味无穷。如果以后还有机会,我一定会再次光顾这个美丽的古城!


湘西凤凰古城导游词汇总五篇(扩展2)

——凤凰古城导游词 (菁华9篇)

凤凰古城导游词1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导游员,今天由我来给大家导游。在游览整个凤凰山的过程中,你们会有很多问题要问我,同样我也会有很多问题问大家!如果您答得非常好,并且知道的东西比我还多,您将获得一份意想不到的礼物!(礼物嘛,暂时保密)

  今天我们要旅游的是凤凰山(凤凰山名的来历有三种,请大家注意听一下有哪三种?),凤凰山位于丹东市西北57千米,风城市5千米处。景区面积24*方千米,属于长白山余脉,最高峰海拔83*米。早在清代,风凰山就被列为辽宁省四大名山之一(在辽宁四大名山中,它排在第几位?),*年又被列入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4A级景区)。它以其雄伟险峻、泉洞清幽、花木奇异、四季景秀(请大家体会一下这十六个字的真实含义,他们是否贴切?)吸引了不少游客。景区内峡深谷幽,峰奇崖险,秀中有险,奇中有幽奥,历代文人墨客来此留下了数不尽的诗文墨迹(你能说出来有哪些名人的)和摩崖石刻(著名的摩崖石刻有哪些?),使得凤凰山的文化底蕴(凤凰山的悠久历史有多少年?从何时开始?)也十分丰厚。

  走在盘山路上,两边峰峰石石。高低参差,其千姿百态鬼斧神工。而此时最吸引人注意的恐怕莫过于山脚下的泉水了。水声淙淙,清脆悦耳,水质清澈,甘甜清冽,山水相映,更衬托出凤凰山的媚人风光。

  走在山路上,你一定全注意到路边或崖壁上的石刻吧!天高气清山高水长直上云青,振衣干仞(凤凰山的十景有哪几个?请你说出来?)字体无不刚劲有力,气势恢宏。与整座山的大气与磅礴浑然一体。进山后,我们首选来到的是*观,又称三观庙,因观中供奉三位神仙而得名,*观(为何称之为*观?)面向北方,中间正殿供奉着*真人,两侧有众多小神守护,历年来,*观一直香火兴盛笃信道教的善男信女穿流不息,梵音道乐不绝于耳,在每年的农历四月二十八庙会(庙会为何选在这个日子?)之际,更是人如潮涌,*观栖身于奇山秀水之中,使大自然的造化与人工的雕琢更加融洽地合而为一,相映成趣。

  现在大家就要登比较险的山路了,几位身体不太好的朋友可以乘坐缆车上去等候我们。沿着山路前行(请大家数一数脚下的台阶有多少节?数到头的时候,你可以许个愿216阶108的两倍!108是个什么数字?大家猜一猜?),就会来到导游图(从这里开始这里有两条上山路线)前,这里也是登山的十字路口,沿左边一条路走,将会路经八只手,转下来便是凤凰洞,从凤凰洞出来便是步步高等景点;沿右边这条路,将经过三教堂,两条路都将到达烽火台。

  八只手又称斗母宫,临崖而建,风格古补凝重,凤凰山的古建筑始于南北朝时期,历代都进行过修整与重建,在保持原有风格的同时,又体现着历代工匠的智慧与技艺。

  走出八只手,继续前行,不远处就是娘娘庙了,娘娘庙中供奉着送子娘娘、眼光娘娘。送子娘娘身上爬满了顽皮的小孩子,让人一看便知这送子的含意。殿内泥塑雕刻都栩栩如生,维妙维肖。远处有一个大型网,从那里不时传来各种鸟的叫声请大家猜一下那是个什么地方有哪些名贵的鸟类?

  从娘娘庙走出,右行几步,便是著名的风凰洞了,风凰洞是由天然形成的洞穴。洞中幽深奥秘,秀中有险峻,奇中有幽奥,走入洞中,但闻脚下流水淙淙,而伸手不见五指,让人只能在黑暗中摸索着小心翼翼的前行。在惊悚之余,又不能不慨叹自然之神奇。几经迂回之后乙眼前豁然开朗,这便是出了洞口了。俯身一望,才发现自己已经离入口百米,此时正在小山峰上呢。原来凤凰洞并不是*地上水*的洞穴,而我们则一直在洞中登山呢,爬上了百米高的山峰而自己竟浑然不觉,让人不能不称奇。凤凰洞吸引人的另外一原因,是传说中这里曾是凤凰巢空。到风凰的寓所里走一遭沾染些风凰的灵气,也是游人的美好愿望。(凤凰洞前有售票的每位10元;凤凰洞的传说是什么来历?里面的壁画主要表现的是什么内容?)

  从三教堂(为什么叫三教堂?供奉的是哪三尊神像?)这一边的路走,同样是险象环生,三教堂是人工雕琢与天然形成融合而成的景观,它的底部是凿在石壁上的神龛,里面供奉着石刻的神仙,三教堂是由两块巨石互相支撑搭建而成的,两块巨石与水*面大概有七八十度的倾斜角,几乎垂直的。是而两块岩之间的缝隙非常狭窄,刚好容得下一个人俯身爬过,幸好现在岩石上装有铁环,可以帮助游人安全地渡过险关。

  从风凰洞与三教堂两侧的路都可以到达烽火台,从这里开始,便是游凤凰山的必经之路了。烽火台是风凰山的主要山峰之一,也是古代边缰防卫的瞭望台,从这里向下望去,风城市全景尽收眼底。高楼、田园与河流的分布错落有致。而作为现代化标志之一的沈丹公路则沿着山脚蜿蜓而过,各色汽车在公路上疾驰,如一条彩带装点着这美丽的城市。

凤凰古城导游词2

  这座曾被新西兰作家路易艾黎称作*最美丽的小城之一的“凤凰古城”建于清康熙时,这颗“湘西明珠”是名副其实的“小”,小到城内仅有一条像样的东西大街,可它却是一条绿色长廊。

  凤凰古城分为新旧两个城区,老城依山傍水,清浅的沱江穿城而过红色砂岩砌成的城墙伫立在岸边,南华山衬着古老的城楼,城楼还是清朝年间的,锈迹斑斑的铁门,还看得出当年威武的模样。北城门下宽宽的河面上横着一条窄窄的木桥,以石为墩,两人对面都要侧身而过,这里曾是当年出城的唯一通道。

  斜阳西下,桥边岸畔不少妇人正在用木槌洗衣,啪啪声随着水波荡漾开来。顽童脱个精光,在水中嬉戏,也有姑娘家把身子浸在浅水处享受流水轻柔的抚摸。岸边更有不少写生的学生,也为小城增添了一道风景。

  凤凰古城最有名的是那一幢幢古色古香、富有浓郁土家族风韵的吊脚楼,但河畔的吊脚楼大多已不在了,只有在回龙潭那里尚留有十多间老屋,细脚伶仃的木柱立在河中,托起一段沉沉的历史。

  沈从文的故居位于古城内中营街的石板小巷深处,共两进两厢,颇像北京的小四合院,整个故居都是砖木结构,青瓦白墙,木格花窗。经风雨桥,过东城门,路上是行色匆匆挑担的乡民、老屋、挑担的乡民与红伞,形成了一幅对比鲜明的图画。

  就像沈从文早已仙去,凤凰古城并不是一幅完整的水墨丹青画卷,但你还是能从一个个的局部来感受到她灵光一现的魅力。凤凰古城也适合一两个人在一个小雨的天气在老城中的老街、小巷、河畔慢慢地走,用心去品味那曾有的过去。

凤凰古城导游词3

  大家好!欢迎来凤凰古城做客。现在大家所在的地方,是被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先生称赞为*两座最美丽的小城之一的湖南凤凰古城。

  这里与风景名胜区湘西猛洞河、贵州梵净山毗邻,是湖南怀化、吉首和贵州铜仁三地间的必经之地,是著名作家沈从文的故乡。凤凰风景秀丽,名胜古迹很多,历来是人们游览的胜地,自古就有东岭迎辉、南华叠翠、龙潭鱼火、山寺晨钟、奇峰挺秀、溪桥夜月、兰径樵歌和梵阁回涛等八大景。城内,古代城楼、明清古院和石板小街现在仍是风采依然;城外,南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唐代修建的至今仍保存完好的黄丝桥古城,地下艺术宫殿奇梁洞和神奇的风动岩、壮观的尖多朵瀑布、神秘的高达不峡、三门洞将军岩以及如画的屯粮山、凤凰山、象鼻山、天星山、腊乐山都在向您招手,《边城》、《湘女萧萧》、《湘西剿匪记》、《乌龙山剿匪记》、《血鼓》、《粟裕大将》等十多部影视剧也曾在这里拍摄。

  凤凰不但风景秀美,而且人杰地灵。浙江处州镇总兵郑国鸿、贵州提督田兴恕等民族英雄和*第一任内阁*熊希龄、著名作家沈从文和著名画家黄永玉都是凤凰人。

凤凰古城导游词4

各位团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

  今天我要带大家参观的是江西省级风景名胜--凤凰古城。

  这座曾被新西兰作家路易艾黎称作*最美丽的小城之一的“凤凰古城”建于清康熙时,这颗“湘西明珠”是名副其实的“小”,小到城内仅有一条像样的东西大街,可它却是一条绿色长廊。

  凤凰古城分为新旧两个城区,老城依山傍水,清浅的沱江穿城而过红色砂岩砌成的城墙伫立在岸边,南华山衬着古老的城楼,城楼还是清

  朝年间的,锈迹斑斑的铁门,还看得出当年威武的模样。北城门下宽宽的河面上横着一条窄窄的木桥,以石为墩,两人对面都要侧身而过,这里曾是当年出城的唯一通道。

  斜阳西下,桥边岸畔不少妇人正在用木槌洗衣,啪啪声随着水波荡漾开来。顽童脱个精光,在水中嬉戏,也有姑娘家把身子浸在浅水处享受流水轻柔的抚摸。岸边更有不少写生的学生,也为小城增添了一道风景。

  凤凰古城最有名的是那一幢幢古色古香、富有浓郁土家族风韵的吊脚楼,但河畔的吊脚楼大多已不在了,只有在回龙潭那里尚留有十多间老屋,细脚伶仃的木柱立在河中,托起一段沉沉的历史。

  沈从文的故居位于古城内中营街的石板小巷深处,共两进两厢,颇像北京的小四合院,整个故居都是砖木结构,青瓦白墙,木格花窗。经风雨桥,过东城门,路上是行色匆匆挑担的乡民、老屋、挑担的乡民与红伞,形成了一幅对比鲜明的图画。

  就像沈从文早已仙去,凤凰古城并不是一幅完整的水墨丹青画卷,但你还是能从一个个的局部来感受到她灵光一现的魅力。凤凰古城也适合一两个人在一个小雨的天气在老城中的老街、小巷、河畔慢慢地走,用心去品味那曾有的过去。

  经过一天的愉快行程,我们的旅游活动马上就要结束了。希望通过这次旅游,能给大家带来一个好的心情。我们真诚地期望大家再次光临。谢谢大家!

凤凰古城导游词5

各位朋友:

  大家好!

  欢迎来凤凰古城做客。现在大家所在的地方,是被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先生称赞为*两座最美丽的小城之一的湖南凤凰古城。这里与风景名胜区湘西猛洞河、贵州梵净山毗邻,是湖南怀化、吉首和贵州铜仁三地间的必经之地,是著名作家沈从文的故乡。凤凰风景秀丽,名胜古迹很多,历来是人们游览的胜地,自古就有东岭迎辉、南华叠翠、龙潭鱼火、山寺晨钟、奇峰挺秀、溪桥夜月、兰径樵歌和梵阁回涛等八大景。城内,古代城楼、明清古院和石板小街现在仍是风采依然;城外,南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唐代修建的至今仍保存完好的黄丝桥古城,地下艺术宫殿奇梁洞和神奇的风动岩、壮观的尖多朵瀑布、神秘的高达不峡、三门洞将军岩以及如画的屯粮山、凤凰山、象鼻山、天星山、腊乐山都在向您招手,《边城》、《湘女萧萧》、《湘西剿匪记》、《乌龙山剿匪记》、《血鼓》、《粟裕大将》等十多部影视剧也曾在这里拍摄。

  凤凰不但风景秀美,而且人杰地灵。浙江处州镇总兵郑国鸿、贵州提督田兴恕等民族英雄和*第一任内阁*熊希龄、著名作家沈从文和著名画家黄永玉都是凤凰人。

  沈从文故居

  现在沿着石板小路,来到中营街10号,这里就是我国著名作家和考古学家沈从文先生的故居。

  沈从文故居是他的祖父沈洪富于清同治元年(公元1866年)所建。1902年12月28日,沈从文先生就诞生在这座具有明清建筑风格的四合院里,并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期。1917年,沈先生15岁时,因家道中落,参加湘西土军,离开了家乡,辗转于沅、澧、酉水流域,亲历了如火如荼的战争,从而激发了创作欲望。1919年,沈先生只身来到北京,开始了他从文的艰苦生涯,创作了《边城》、《湘西》等一系列文学作品,不久就蜚声*文坛,几乎与年长他20多岁的鲁迅先生齐名。20世纪50年代之后,沈先生潜心于*古代服饰的研究,写出了惊世之作——《*古代服饰研究》。

  沈先生的作品与人品表现出了强烈的一致:自然、厚朴、谦逊、勤奋、博大而凝重。沈先生一生所创作的500多万字的作品,是世界的文学瑰宝,给后人研究旧*和旧湘西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欣赏和研究沈先生的作品,在欣赏他故事清新的同时,不要忽略那背后蕴藏的热情;在欣赏他文字朴实的同时,不要忽略那背后隐伏的悲痛。现在大家一起去寻觅沈先生作品中的温馨甜美,去体会喧哗后面的那片宁静,去游览人们向往的“世外桃源”——边城。

  陈氏宗祠

  现在到达的地方是朝阳宫,又叫陈家祠堂,是凤凰24家宗族祠堂的代表之一,它坐落于古城区内的西门坡,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由乡绅陈氏发动族人所建,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湘西王陈渠珍又率族人扩建整修,那时,每年的祭祖族议均在此聚会。

  陈家祠堂分为正殿、戏台、左右包厢等,组成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的四合院,尤其是进门处的古戏台,更是别具特色。一副‘数尺地方可家可国可天下,千秋人物有贤有惠有神仙”的旧对联和戏台上的八幅戏曲壁画,是不是令大家生出一丝的怀古之情呢?

  熊希龄故居

  顺着小巷的砂石板小道,从大成殿——即孔子庙的挑檐下经过,然后来到文星街10号,这里是*第一任内阁*熊希龄先生的故居。

  熊希龄,号秉三,1870年7月23日出生在这间*房里。熊先生少年时就有湖南神童之称,15岁中秀才,21岁中举人,24岁中进士,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俗称点翰林)。

  熊先生成名后,积极主张维新变法,曾创办《湘报》、时务学堂和常德西路师范学校,是湖南与谭嗣同齐名的维新派中坚。我国的一些著名革命家如向警予、*、腾代远、*左派宋教仁、武昌起义总指挥蒋翊武等都是熊先生的学生。后来,熊先生出任东三省财政监理官、热河都统、财政总长等职,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就任*第一任**,当时的这一任*被舆论界称为“才子内阁”。后来,因熊先生反对*独裁,被*逼迫解 散内阁,辞去*职务。从此,熊先生转而献身实业和慈善事业,并开办香山慈幼院,收养了一大批孤儿。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凤凰县遭大旱,绝大部分田土无收,熊先生知道消息之后,送来赈灾款大洋10万元(其中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捐大洋4万元),救助了很多灾民。晚年,熊先生就任*红十字会会长,积极投身抗日战场战地救护,其功德可昭日月。1937年12月5日,熊希龄先生病故于香港,享年67岁。

  城楼及古城墙

  凤凰县城所在地原名镇竿,元明两朝为五寨长官司所在地,当时建有土城,明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改土城为砖城。清康熙年间,凤凰直隶厅,厅通判、总兵和辰沅水靖兵备道衙门设在这里。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建石城。石城周长2000米有余。开设四座城门,东门叫升恒门,南门叫静澜门,西门叫阜城门,北门叫壁辉门。各有巍峨的城楼。1940年,*第九战区司令兼湖南省**薛岳以“城堡一旦落于敌手,反攻不易,而不利于空袭疏散”为由,通令所属各县将所有城墙拆除。凤凰东、北二门因防水需要,仅拆除城垛碉楼,其他城门城墙全部拆除。所以,现在只能看到东、北二门连接其间的半壁城墙。

  现在各位看到的是北门,门外的一道小木桥和码头上有捣衣女的身影等景象,想必大家在电影《湘西剿匪记》、《边城》、《湘女萧萧》、《血鼓》以及电视剧《乌龙山剿匪记》里已经见到过好多次了,不知大家是否还有印象?

  沿着半壁旧城墙,出东门,是旅游商品——条街。这里的六色坊有很多苗族的民间工艺品供大家选购和参观,获得联合国颁证的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吴景莲(吴花花)女士的扎染工艺品和东门内熊氏的蜡染国画更是别具一格,曾受到著名画家张仃先生的好评。

  虹桥及沙湾风景区

  现在来到虹桥,这座桥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清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加修,桥面上原有吊脚楼亭,亭内设有32家店铺,1956年因修公路,原楼亭和两侧牌坊均被拆除,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桥下,可以看到一排有百年历史的旧吊脚楼。吊脚楼下是凤凰传统体育节目一一赛龙舟的地方。每到端午节,人们就将两只运货的木船捆扎起来,在这个小河湾里一争高下,在沈先生的作品里,翠翠不就是在这祥的吊脚楼下看龙舟吗?

  下了桥,步入沙湾,可以看到凤凰县旧时八大景中的“溪桥夜月”、“龙潭渔火”、“奇峰挺秀”三大景。

  现在看到的是万寿宫,又叫水府庙,因为是江西商人所建,大家*惯叫江西会馆。万寿宫占地4000多*方米,是凤凰最大的民间建筑物。宫内的遐昌阁仍然保留完整。

  三王庙

  现在到达的地方是三王庙,又叫天王庙、三侯祠。

  三王庙正殿供奉的就是三王。后殿供奉的是苗家的始祖——傩娘。相传在原始洪荒时期,这里发生过一场特大洪水,只有一对兄妹逃脱性命。为了繁衍苗家人群,兄长提出与妹妹成亲,妹妹认为兄妹不可成,于是二人从高山上各甩出一叶磨盘,求天地作公断。两叶磨盘滚下山后,鬼使神差地合成了一副,于是兄妹两人拜堂成了亲,将苗家繁衍了下来。因此,在千里苗山,流传着一句歇后语:兄妹拜堂,地久天长。当然,那只是过去特殊时代发生的故事。这里现在还广为流传着傩棠戏和傩舞,也是从祭祀傩公傩娘的仪式中发展起来的。

  沈从文墓地

  大家沿着当年官道,到达沈从文墓地。这条官道,是明清时期凤凰惟一通向外界的大道,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湖广总督林则徐曾从这条官道来到凤凰视察,然后向朝廷奏呈:“苗疆田土瘠薄,刀耕火种,终年勤劳所获不多,丰岁仅供口食,一遇歉收,辄形匮乏”,建议将道光十——年至十四年所欠屯租5000余担全数减免,将历年被水冲刷损坏的屯田223亩报废,体现了这位民族英雄忧国忧民的情怀。

  到了沈氏墓地,上了几步石级,首先看到的是一幅斗方大字:“兴废周知”,这是民国大总统黎元洪的手迹。1911年11月,凤凰绅士田应全、唐力臣等人为响应辛亥革命,集结了凤凰、乾州、花垣、松桃四县苗、汉、土家人民举行武装起义,迫使驻凤凰的辰沅永靖兵备道道尹朱益浚引退,并在凤凰成立了新*——湘西军政分府,黎元洪知道后,欣然命笔,为凤凰题写了这幅大字。

  再上几步,看到的是黄永玉先生为纪念表叔沈从文而题写的铭文:“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就是回到故乡。”

  沈先生的墓地没有隆起的土堆,只有一块原始状态的五色石矗立其间;这里没有雕栏玉砌的装饰物,只有一条放牧、打柴的石板小路横贯其间,象征着沈先生永远与普通民众在一起。

  沈先生的骨灰一半撒在面前这条沱江里,一半就葬在这块五色石下,他就像面前这条沱江,发源于大地又回归大地;他像陪伴他的这块五色石,来源于大地又回归大地!

  作为墓碑的五色石正面,刻写着沈先生的手迹:“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

  是的,正是这样一种信念,使沈先生舍弃升官发财的从军道路,选择了清苦的从文生涯;正是这样一种信念,使沈先生挥动了他那如橼巨笔,将他认识的湘西人介绍给世界。

  墓碑的背面,刻写着沈先生妻妹张允和女士的铭文:“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

  这四句话,简明扼要地总结了沈先生的一生。

凤凰古城导游词6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来凤凰古城做客。现在大家所在的地方,是被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先生称赞为*两座最美丽的小城之一的湖南凤凰古城。这里与风景名胜区湘西猛洞河、贵州梵净山毗邻,是湖南怀化、吉首和贵州铜仁三地间的必经之地,是著名作家沈从文的故乡。凤凰风景秀丽,名胜古迹很多,历来是人们游览的胜地,自古就有东岭迎辉、南华叠翠、龙潭鱼火、山寺晨钟、奇峰挺秀、溪桥夜月、兰径樵歌和梵阁回涛等八大景。城内,古代城楼、明清古院和石板小恐现在仍是风采依然;城外,南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唐代修建的至今仍保存完好的黄丝桥古城,地下艺术宫殿奇梁洞和神奇的风动岩、壮观的尖多朵瀑布、神秘的高达不峡、三门洞将军岩以及如画的屯粮山、凤凰山、象鼻山、天星山、腊乐山都在向您招手,《边城》、《湘女萧萧》、《湘西剿匪记》、《乌龙山剿匪记》、《血鼓》、《粟裕大将》等十多部影视剧也曾在这里拍摄。

  凤凰不但风景秀美,而且人杰地灵。浙江处州镇总兵郑国鸿、贵州提督田兴恕等民族英雄和*第一任内阁*熊希龄、著名作家沈从文和著名画家黄永玉都是凤凰人。

  沈从文故居 现在沿着石板小路,来到中营街10号,这里就是我国著名作家和考古学家沈从文先生的故居。

  沈从文故居是他的祖父沈洪富于清同治元年(公元1866年)所建。1902年12月28日,沈从文先生就诞生在这座具有明清建筑风格的四合院里,并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期。1917年,沈先生15岁时,因家道中落,参加湘西土军,离开了家乡,辗转于沅、澧、酉水流域,亲历了如火如荼的战争,从而激发了创作欲望。1919年,沈先生只身来到北京,开始了他从文的艰苦生涯,创作了《边城》、《湘西》等一系列文学作品,不久就蜚声*文坛,几乎与年长他20多岁的鲁迅先生齐名。20世纪50年代之后,沈先生潜心于*古代服饰的研究,写出了惊世之作——《*古代服饰研究》。

  沈先生的作品与人品表现出了强烈的一致:自然、厚朴、谦逊、勤奋、博大而凝重。沈先生一生所创作的500多万字的作品,是世界的文学瑰宝,给后人研究旧*和旧湘西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欣赏和研究沈先生的作品,在欣赏他故事清新的同时,不要忽略那背后蕴藏的热情;在欣赏他文字朴实的同时,不要忽略那背后隐伏的悲痛。现在大家一起去寻觅沈先生作品中的温馨甜美,去体会喧哗后面的那片宁静,去游览人们向往的“世外桃源”——边城。

  陈氏宗祠 现在到达的地方是朝阳宫,又叫陈家祠堂,是凤凰24家宗族祠堂的代表之一,它坐落于古城区内的西门坡,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由乡绅陈氏发动族人所建,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湘西王陈渠珍又率族人扩建整修,那时,每年的祭祖族议均在此聚会。

  陈家祠堂分为正殿、戏台、左右包厢等,组成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的四合院,尤其是进门处的古戏台,更是别具特色。一副‘61数尺地方可家可国可天下,千秋人物有贤有惠有神仙”的旧对联和戏台上的八幅戏曲壁画,是不是令大家生出一丝的怀古之情呢?

  熊希龄故居 顺着小巷的砂石板小道,从大成殿——即孔子庙的挑檐下经过,然后来到文星街10号,这里是*第一任内阁*熊希龄先生的故居。

  熊希龄,号秉三,1870年7月23日出生在这间*房里。熊先生少年时就有湖南神童之称,15岁中秀才,21岁中举人,24岁中进士,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俗称点翰林)。

  熊先生少年时期就具有忧国忧民之心,9岁时,他的私塾教师出了一副上联:“栽数盆花,探春秋消息;”熊先生立即对出了下联:“凿一池水,窥天地盈虚。”一时传为佳话。中举后,新科举人熊先生作画以言志,他画了一幅不起眼的棉花,并题词“此君一出天下暖”令四座皆惊。

  熊先生成名后,积极主张维新变法,曾创办《湘报》、时务学堂和常德西路师范学校,是湖南与谭嗣同齐名的维新派中坚。我国的一些著名革命家如向警予、*、腾代远、左派宋教仁、武昌起义总指挥蒋翊武等都是熊先生的学生。后来,熊先生出任东三省财政监理官、热河都统、财政总长等职,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就任*第一任**,当时的这一任*被舆论界称为“才子内阁”。后来,因熊先生反对*独裁,被*逼迫解散内阁,辞去*职务。从此,熊先生转而献身实业和慈善事业,并开办香山慈幼院,收养了一大批孤儿。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凤凰县遭大旱,绝大部分田土无收,熊先生知道消息之后,送来赈灾款大洋10万元(其中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捐大洋4万元),救助了很多灾民。晚年,熊先生就任*红十字会会长,积极投身抗日战场战地救护,其功德可昭日月。1937年12月5日,熊希龄先生病故于香港,享年67岁。

  城楼及古城墙 凤凰县城所在地原名镇竿,元明两朝为五寨长官司所在地,当时建有土城,明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改土城为砖城。清康熙年间,凤凰直隶厅,厅通判、总兵和辰沅水靖兵备道衙门设在这里。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建石城。石城周长20xx米有余。开设四座城门,东门叫升恒门,南门叫静澜门,西门叫阜城门,北门叫壁辉门。各有巍峨的城楼。1940年,第九战区司令兼湖南省**薛岳以“城堡一旦落于敌手,反攻不易,而不利于空袭疏散”为由,通令所属各县将所有城墙拆除。凤凰东、北二门因防水需要,仅拆除城垛碉楼,其他城门城墙全部拆除。所以,现在只能看到东、北二门连接其间的半壁城墙。

  现在各位看到的是北门,门外的一道小木桥和码头上有捣衣女的身影等景象,想必大家在电影《湘西剿匪记》、《边城》、《湘女萧萧》、《血鼓》以及电视剧《乌龙山剿匪记》里已经见到过好多次了,不知大家是否还有印象?

  沿着半壁旧城墙,出东门,是旅游商品——条街。这里的六色坊有很多苗族的民间工艺品供大家选购和参观,获得联合国颁证的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吴景莲(吴花花)女士的扎染工艺品和东门内熊氏的蜡染国画更是别具一格,曾受到著名画家张仃先生的好评。

  虹桥及沙湾风景区 现在来到虹桥,这座桥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清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加修,桥面上原有吊脚楼亭,亭内设有32家店铺,1956年因修公路,原楼亭和两侧牌坊均被拆除,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桥下,可以看到一排有百年历史的旧吊脚楼。吊脚楼下是凤凰传统体育节目一一赛龙舟的地方。每到端午节,人们就将两只运货的木船捆扎起来,在这个小河湾里一争高下,在沈先生的作品里,翠翠不就是在这祥的吊脚楼下看龙舟吗?

  下了桥,步入沙湾,可以看到凤凰县旧时八大景中的“溪桥夜月”、“龙潭渔火”、“奇峰挺秀”三大景。

  现在看到的是万寿宫,又叫水府庙,因为是江西商人所建,大家*惯叫江西会馆。万寿宫占地4000多*方米,是凤凰最大的民间建筑物。宫内的遐昌阁仍然保留完整。

  三王庙 现在到达的地方是三王庙,又叫天王庙、三侯祠。

  相传北宋时有三个叫杨应龙、杨应虎、杨应豹的同胞兄弟,武艺超群,在湘鄂西一带保边卫民,立下赫赫战功,所以被皇上一起封侯并立庙祭祀。清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凤凰厅同知傅鼐为实行其对少数民族的“剿”、“抚”兼施的政策,修建三王庙,三王庙建成后,人们常常在此地祭祀,求子乞福,一些墨客骚人也常在此地吟诗作画。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十一月,凤凰绅士田应全、唐力臣等人在此地召开大会,响应辛亥革命,誓师起义,并在此地庆祝辛亥革命的胜利。

  三王庙正殿供奉的就是三王。后殿供奉的是苗家的始祖——傩娘。相传在原始洪荒时期,这里发生过一场特大洪水,只有一对兄妹逃脱性命。为了繁衍苗家人群,兄长提出与妹妹成亲,妹妹认为兄妹不可成,于是二人从高山上各甩出一叶磨盘,求天地作公断。两叶磨盘滚下山后,鬼使神差地合成了一副,于是兄妹两人拜堂成了亲,将苗家繁衍了下来。因此,在千里苗山,流传着一句歇后语:兄妹拜堂,地久天长。当然,那只是过去特殊时代发生的故事。这里现在还广为流传着傩棠戏和傩舞,也是从祭祀傩公傩娘的仪式中发展起来的。

  沈从文墓地 大家沿着当年官道,到达沈从文墓地。这条官道,是明清时期凤凰惟一通向外界的大道,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湖广总督林则徐曾从这条官道来到凤凰视察,然后向朝廷奏呈:“苗疆田土瘠薄,刀耕火种,终年勤劳所获不多,丰岁仅供口食,一遇歉收,辄形匮乏”,建议将道光十——年至十四年所欠屯租5000余担全数减免,将历年被水冲刷损坏的屯田223亩报废,体现了这位民族英雄忧国忧民的情怀。

  到了沈氏墓地,上了几步石级,首先看到的是一幅斗方大字:“兴废周知”,这是民国大总统黎元洪的手迹。1911年11月,凤凰绅士田应全、唐力臣等人为响应辛亥革命,集结了凤凰、乾州、花垣、松桃四县苗、汉、土家人民举行武装起义,迫使驻凤凰的辰沅永靖兵备道道尹朱益浚引退,并在凤凰成立了新*——湘西军政分府,黎元洪知道后,欣然命笔,为凤凰题写了这幅大字。

  再上几步,看到的是黄永玉先生为纪念表叔沈从文而题写的铭文:“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就是回到故乡。”

  沈先生的墓地没有隆起的土堆,只有一块原始状态的五色石矗立其间;这里没有雕栏玉砌的装饰物,只有一条放牧、打柴的石板小路横贯其间,象征着沈先生永远与普通民众在一起。

  沈先生的骨灰一半撒在面前这条沱江里,一半就葬在这块五色石下,他就像面前这条沱江,发源于大地又回归大地;他像陪伴他的这块五色石,来源于大地又回归大地!

  作为墓碑的五色石正面,刻写着沈先生的手迹:“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

  是的,正是这样一种信念,使沈先生舍弃升官发财的从军道路,选择了清苦的从文生涯;正是这样一种信念,使沈先生挥动了他那如橼巨笔,将他认识的湘西人介绍给世界。

  墓碑的背面,刻写着沈先生妻妹张允和女士的铭文:“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

  这四句话,简明扼要地总结了沈先生的一生。

凤凰古城导游词7

各位朋友:

  凤凰于飞,翙翙其羽,凤凰涅盘,浴火重生,凤凰不仅仅是翱翔于天空的吉祥神鸟。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更是人们渴望美好的圣洁期盼!

  “为了您,这座古城已经等了千年!”为了千年等一回,我们将要去凤凰,寻找那活了千年的生命,和死去千年的标本。凤凰地处湘西这个边陲小镇。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兵城,也是一个商城。走进凤凰,每一扇窗户上都有一扇顾盼流芳的眼睛,每一块石板上都有情侣的倩影。每一条小河边都有苗家姑娘洗衣棒锤在石板上带着节奏的混响,还有那婉转悠扬的歌声。

  说到凤凰,我不能不说苗族。苗族可以说是*迁徙最频繁的民族,无数次的迁徙留下了一部悲壮而又苦难的历史。虽然是第一个发明水稻种植技术的民族,但是聪明的苗族人也没能改变战败迁徙的命运。他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历史,用智慧和坚韧传承了文明。逐鹿之战估计大家都听说过,这就是讲的皇帝无数次被苗族打败以后联络了炎帝反败为胜,打败苗族,逼着我们的领袖蚩尤带着我们迁徙到这大山深处,万山丛中。为了生存,我们采集野果野草,像蒿草粑粑,到现在还是我们餐桌上的食物。为了顺应自然,在这潮湿的大山深处繁衍生息。我们吃生姜驱寒,所以姜糖成了我们的喜糖。为了战胜自然,我们彰显力量,在每一年的锥牛节上,男人杀死最厉害的公牛。女人们敲下牛角做成梳子别在自己的头上。向世人炫耀男人的战利品。为了填饱肚子,我们尝遍野果,把银子做成了餐具。来甄别哪些东西有毒。

  大家知道我们苗族人的身份证最早是用什么材质做的吗?你们看过血色湘西吗?我告诉你们:不是纸做的,更不是塑料做的。而是银子做的。自古以来,苗族人就是最骁勇善战的民族,虽然跟朝廷的战争无休无止。但是每一次面对国家尊严和民族大义的时候,苗族人都冲锋陷阵、血染疆场。远的不说,湘军中最能打硬仗的就是竿子军,竿子就是指湘西的土家族和苗族人。所以凤凰以前称为镇竿镇。再就是日本人占领长沙、常德的时候,又是湘西的竿子军用和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钢铁长城,保卫了家园,捍卫了湘西这块弹丸之地。每一次战争的胜利都是鲜血染红的战场。湘西人对于故土,有着一般人无法理解的眷恋。就如沈从文的碑文:一个战士要不战死沙场,要不回到故乡。客死他乡的英雄们无法尸体还乡,无法魂归故里。有的甚至都认不出模样。他们甚至是带不回只言片语的遗言。活着回来的人无法面对老人期盼的眼睛,无法面对妻子望眼欲穿的守望,更无法给孩子们一个合理的解释。他们只能摘下那只象征着他们身份的耳环。一包包的耳环就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啊。亲人们接过自己家的耳环,供奉在祖宗的牌位上。告诉他们的后人,他们的祖宗不是孬种。

  大家知道我们为什么要戴吉祥鼓吗?难道仅仅就是吉祥如意吗?不,任何东西的存在一定有它的原因。最早苗族人为了生存,为了驱逐野兽发明了鼓。好不容易在这蛮夷之地生存下来。战争却不期而至。让我们一次又一次的迁徙。从黄河流域到洞庭湖之滨,再到这边陲之地。无数次的颠沛流离,无数次的人走家随。鼓声成了战争的号角,当鼓声响起的时候,即使有再多的不舍。我们也不能停止迁徙的脚步。鼓声也意味着一个人都不能拉下。于是苗族人*惯了把所有的东西都铸成银器戴在自己的身上,随时准备迁徙。

  大家知道我们的阿哥为什么要给阿妹送鱼纹的镯子吗?这不仅仅是检验女人的身体是否健康,是否能顺利传宗接代,更是一份家族的重托,一个民族的承诺。他是要告诉自己心爱的女人。总有一天,我会带着你,带着我们的孩子打回黄河流域,回到那有鱼有米的地方去的。

  直到今天,当我们再一次面对商场昂贵的饮水机、洗衣机而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销售员只是告诉我们,那是因为它们都是带银离子杀毒的。直到这个时候,我们才知道老祖宗的智慧。今天科技的进步让我可以精准的测量出银子的成分和功能,知道它可以杀死650多种细菌。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随着改革的春风,那些老祖宗用了一辈子的餐具被我们搁置一旁。那些巧夺天工的加工技术被机器的复制替代。曾经被苗族人追捧的拉丝首饰也一度无人问津。知道什么是拉丝技术吗?拉丝顾名思义就是把银子拉成丝,拉得很细很细,甚至是细过了头发丝。这么说吧,一克银子能拉到一米左右。然后做成精美的首饰。知道为什么有拉丝吗?苗族人用银子彰显个性,妆点美丽。而贫穷的苗族人如何用有限的银子做出更大更张扬的饰品,廉价的劳动力和智慧的工匠创造了拉丝技术,满足了苗族人对银饰的喜好。

  今天,我们再一次欣赏到拉丝,看到拉丝工艺这真是我们的幸运,也是苗族人的荣幸。为什么这么说呢?文化的传承不仅仅是民族的追捧,更要*的支持,还要与市场接轨,跟利益挂钩。否则就成了市场经济的炮灰。就如山西的那些百年木屋,甚至是很多具有厚重历史文明的地标古建筑都由于*维修基金的不到位而一座座破坏、拆除、坍塌。苗族的银器锻造技术也曾经被机器替代。凤凰城对外开放以后。很多人看到了商机,*也大力支持,招商引资。挖掘出苗族的文化瑰宝:比如银器锻造技术、蜡染技术、苗绣等等。其中银子的锻造技术列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此,凤凰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那些具有精湛技术的工匠们再一次重出江湖。有的甚至是冠上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名号。无数的银器店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良莠不齐、鱼龙混杂。

  在外人看来,湘西贫穷、落后、出土匪。湘西人野蛮、粗鲁。那是因为您不了解湘西,不了湘西人。湘西的女人热情奔放、敢爱敢恨。湘西的男人豪放粗狂、淳朴善良。在这里孕育了著名的乡土文学之父沈从文、鬼才画家黄永玉、内阁*熊希龄。沈从文的《边城》、《长河》可谓是家喻户晓。尤其是边城:一条清冽的小河,一个美丽的姑娘,几首动人的山歌,两个痴心的小伙,一只老黄狗,一个老爷爷。勾画了一副几乎完美的图画。读着他的书,字里行间几乎都能闻到泥土的芬芳。沈从文和张兆和的爱情故事也成为一段佳话广为流传。为了得到张兆和的欢心,沈从文写了上百封情书。只是当时的张兆和十分不领情的把情书扔到了胡适校长的桌上。胡适校长微笑着说:我看沈老师是顽固的爱着你哟。张兆和说:可是我顽固的不爱他啊。沈从文并不气馁。并且更加积极热烈的追求。终于抱得美人归。凤凰人就是这样:纯粹,执着,坚持到底。

  在凤凰旅游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有一个苗族小伙子“阿牛”也跟沈老一样执着。他最早把苗族人家家户户都爱吃的一道菜:血粑鸭用真空包装,让游客带到了世界各地。并且带动了当地的老百姓脱贫致富。阿牛在质量上严格把关。绝对不做市面上的速成鸭子。他的原材料通通来源于本地的小麻鸭,一年才能长到两三斤。而且严格标明鸭肉和血粑的比例。凭着他的诚信和坚持赚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随着凤凰旅游业的发展,各地商人纷至沓来。在凤凰的大街小巷开满了银器店。工业用银和现代化的机器加工充斥着整个本地市场。打着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牌子到处倾销,偷换概念。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苗族人。阿牛心里十分不爽。于是他变卖祖业,筹集资金,深入苗寨,找到当年千锤百炼打造银器的能工巧匠。在凤凰古城门面最贵的地方开了凤凰最大的一家银器店,这是凤凰第一家手工银器店,所以起名《凤凰一号》。开店初期,无数人说他傻,说他笨,人家都用工业银,机器加工。你一个人做手工,做足银,成本高出几倍,如何能赚钱,怎么卖得出去。阿牛对其充耳不闻,他就觉得,他是苗族人,他有义务和责任传承苗族的文化,并且发扬光大,人家越是看不懂,他倒越是觉得商机无限。凭着他的独到的眼光和不懈的坚持,《凤凰一号》又一次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拥有了一定经济基础的阿牛又有了新的想法。于是他潜心打造凤凰的金字招牌,用心做每一个产品。最后在离凤凰古城五公里的地方购地二十亩。打造了整个湘西最大的聚产、购、餐一体的镇竿阿牛有限公司。让游客在镇竿阿牛可以吃到绝对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食品。还能买到凤凰所有的特产。他的宗旨就是环保、绿色、天然、健康。

  阿牛做事及其认真执着。比如一个大街小巷都有的蒿草粑,阿牛竟然请了我们湘西吉首大学和湖南大学的几个生物系教授研究它的配方。做出来的粑粑真的是秒杀了湘西所有的蒿草粑粑。那种如QQ糖一样的弹劲,还有完全看不到蒿草纤维的糯性。我们只能看到绿油油的粑粑。咬一口真的具有连舌头都吞进去的冲动。

  一路走来,风雨兼程,阿牛从最初的一个小小门面。到今天凤凰古城里面的五个金字招牌:《凤凰一号银器店》、《凤凰一号牛角梳》、《镇竿阿牛姜糖》、《镇竿阿牛蒿草粑粑》、《镇竿阿牛血粑鸭专卖店》和城外的《镇竿阿牛有限公司》。让世界各地的客人都买到了具有凤凰记忆的产品。而他自己却回到了梦开始的地方。为了回报养育自己的山山水水和帮助过自己的父老乡亲。除了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与当地老百姓签订无公害蔬菜、蒿草、生姜供销合同。镇竿阿牛公司还拿出了专款用以扶贫助学。

  一个大山深处的苗家汉子,用他满腔的的热情执着地做了一件事,就是让湘西的美食和苗族的服饰文化走出湘西,走向世界。让每一个来到湘西的人都能感受到湘西人的热情和真诚。而他,也是我们湘西人的骄傲,因为从他的身上,看到的就是典型的湘西精神:热情、豪爽、执着、敢作敢为、敢爱敢恨。来自远方的您,希望您能接受我们湘西人的个性,喜欢我们民族的美食,喜欢湘西闪亮的饰品。真诚的邀请您能走进凤凰,来镇竿阿牛公司做客!

凤凰古城导游词8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导游员,今天由我来给大家导游。在游览整个凤凰山的过程中,你们会有很多问题要问我,同样我也会有很多问题问大家!如果您答得非常好,并且知道的东西比我还多,您将获得一份意想不到的礼物!(礼物嘛,暂时保密)

  今天我们要旅游的是凤凰山(凤凰山名的来历有三种,请大家注意听一下有哪三种?),凤凰山位于丹东市西北57千米,风城市5千米处。景区面积24*方千米,属于长白山余脉,最高峰海拔83*米。早在清代,风凰山就被列为辽宁省四大名山之一(在辽宁四大名山中,它排在第几位?),*年又被列入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4A级景区)。它以其雄伟险峻、泉洞清幽、花木奇异、四季景秀(请大家体会一下这十六个字的真实含义,他们是否贴切?)吸引了不少游客。景区内峡深谷幽,峰奇崖险,秀中有险,奇中有幽奥,历代文人墨客来此留下了数不尽的诗文墨迹(你能说出来有哪些名人的)和摩崖石刻(著名的摩崖石刻有哪些?),使得凤凰山的文化底蕴(凤凰山的悠久历史有多少年?从何时开始?)也十分丰厚。

  走在盘山路上,两边峰峰石石。高低参差,其千姿百态鬼斧神工。而此时最吸引人注意的恐怕莫过于山脚下的泉水了。水声淙淙,清脆悦耳,水质清澈,甘甜清冽,山水相映,更衬托出凤凰山的媚人风光。

  走在山路上,你一定全注意到路边或崖壁上的石刻吧!天高气清山高水长直上云青,振衣干仞(凤凰山的十景有哪几个?请你说出来?)字体无不刚劲有力,气势恢宏。与整座山的大气与磅礴浑然一体。

  进山后,我们首选来到的是*观,又称三观庙,因观中供奉三位神仙而得名,*观(为何称之为*观?)面向北方,中间正殿供奉着*真人,两侧有众多小神守护,历年来,*观一直香火兴盛笃信道教的善男信女穿流不息,梵音道乐不绝于耳,在每年的农历四月二十八庙会(庙会为何选在这个日子?)之际,更是人如潮涌,*观栖身于奇山秀水之中,使大自然的造化与人工的雕琢更加融洽地合而为一,相映成趣。(游凤凰山有三条主要线路即大循环、中循环、小循环,,请说出三条线路都经过那些著名的景点?)

  现在大家就要登比较险的山路了,几位身体不太好的朋友可以乘坐缆车上去等候我们。沿着山路前行(请大家数一数脚下的台阶有多少节?数到头的时候,你可以许个愿216阶108的两倍!108是个什么数字?大家猜一猜?),就会来到导游图(从这里开始这里有两条上山路线)前,这里也是登山的十字路口,沿左边一条路走,将会路经八只手,转下来便是凤凰洞,从凤凰洞出来便是步步高等景点;沿右边这条路,将经过三教堂,两条路都将到达烽火台。

  八只手又称斗母宫,临崖而建,风格古补凝重,凤凰山的古建筑始于南北朝时期,历代都进行过修整与重建,在保持原有风格的同时,又体现着历代工匠的智慧与技艺。

  走出八只手,继续前行,不远处就是娘娘庙了,娘娘庙中供奉着送子娘娘、眼光娘娘。送子娘娘身上爬满了顽皮的小孩子,让人一看便知这送子的含意。殿内泥塑雕刻都栩栩如生,维妙维肖。远处有一个大型网,从那里不时传来各种鸟的叫声请大家猜一下那是个什么地方有哪些名贵的鸟类?

  从娘娘庙走出,右行几步,便是著名的风凰洞了,风凰洞是由天然形成的洞穴。洞中幽深奥秘,秀中有险峻,奇中有幽奥,走入洞中,但闻脚下流水淙淙,而伸手不见五指,让人只能在黑暗中摸索着小心翼翼的前行。在惊悚之余,又不能不慨叹自然之神奇。几经迂回之后乙眼前豁然开朗,这便是出了洞口了。俯身一望,才发现自己已经离入口百米,此时正在小山峰上呢。原来凤凰洞并不是*地上水*的洞穴,而我们则一直在洞中登山呢,爬上了百米高的山峰而自己竟浑然不觉,让人不能不称奇。凤凰洞吸引人的另外一原因,是传说中这里曾是凤凰巢空。到风凰的寓所里走一遭沾染些风凰的灵气,也是游人的美好愿望。(凤凰洞前有售票的每位10元;凤凰洞的传说是什么来历?里面的壁画主要表现的是什么内容?)

  从三教堂(为什么叫三教堂?供奉的是哪三尊神像?)这一边的路走,同样是险象环生,三教堂是人工雕琢与天然形成融合而成的景观,它的底部是凿在石壁上的神龛,里面供奉着石刻的神仙,三教堂是由两块巨石互相支撑搭建而成的,两块巨石与水*面大概有七八十度的倾斜角,几乎垂直的。是而两块岩之间的缝隙非常狭窄,刚好容得下一个人俯身爬过,幸好现在岩石上装有铁环,可以帮助游人安全地渡过险关。

  从风凰洞与三教堂两侧的路都可以到达烽火台,从这里开始,便是游凤凰山的必经之路了。烽火台是风凰山的主要山峰之一,也是古代边缰防卫的瞭望台,从这里向下望去,风城市全景尽收眼底。高楼、田园与河流的分布错落有致。而作为现代化标志之一的沈丹公路则沿着山脚蜿蜓而过,各色汽车在公路上疾驰,如一条彩带装点着这美丽的城市。

  站在烽火台上,向西南方向望去,远远的能望见一块巨石,斜卧在小山丘上,犹如一只蟾蜍在仰望着月宫,这便是著名的金蟾望月,据说这本是一只蟾蜍,因常年住在山中,沾染了山的灵气便成了精,偶然一次会望见了月中嫦娥的容貌,从此便难以忘怀,日夜伏在山丘上等待月亮的出现,日子久了,便成了一块巨石,而仰慕之情从未改变,这一望便是几千年,一直到今天。

  再往前走,便是将军峰、兔耳峰、仙人台等山峰(凤凰山共有多少座山峰?)了,各山峰遥相呼应,展现出各自不同的特色,共同装点着秀丽的景色。山中道路多崎岖坎坷。上山路几乎都是垂直的,而下山路又陡峭限险,有的两峰之间有两米多宽的距离,而仅仅搭了两块窄窄的钢板,好象是山中的独木桥。从一个山峰到另一个山峰真是不容易,可也让人体会到了风凰山的奇、秀、险、美(奇在何处具体景点;秀在何处那些景点;险在何处哪个景点;美在何处哪个景点),让人乐在其中。山间树木苍翠,到处都有高大的参天古木(最有名的古树有哪几棵?)。苍松翠柏挺拔高洁,弱柳扶风分外妖娆,而山中的野花更是遍地盛开。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小松鼠(您看松鼠是时,请不要打扰它们,它们很害羞,奔跑速度很快,稍有不慎,您就有可能被它骗到山谷中)偶尔会蹦到游人眼前,可转眼又无踪影。花草树木、飞禽走兽使得风凰山充满了勃勃生机,为我们的旅游增添了无限情趣。

  远远的,我们就可以望见前方突兀的山石了,如果裸露的脊背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在日光的照射下,*滑的'岩石折射出刺眼的光芒,这便是险中之险的老牛背了。牛背上几乎无路可走,唯有崖壁旁有被凿开的小石窝,在几乎直立的山崖上,两侧是扶梯,您要是往两侧看的话,保准能吓出一身冷汗两侧都是陡峭的山崖。

  前方不远处就是箭眼峰了,它是凤凰山最负盛名的山峰,也是公认的第二高峰(第一高峰为攒云峰—因何得名?),箭眼峰是由几块巨石天然搭砌而成,中间是一个大洞(高约四米、宽约五米)。传说中,唐将薛仁贵(关于薛仁贵的故事还有哪些、他是谁的梦中小将?)在东征时,从距此30里的发箭岭(凤凰山东北的定军山)上射箭,一箭洞穿而箭眼得名,站在箭眼峰上回头望去,只见峰峦起伏,层峦叠嶂,颇有一览众山小的意味。

  越过神马峰(凤凰山的第三高峰),峰上有一马蹄印,大如园桌。相传为薛仁贵骑的白龙马所踏马踏窝。在神马峰的前面便是天涯海角了,与前面的奇与险相比,天涯海角显露更多的是山的博大与伟岸、*坦而宽阔的峰顶散布着几块岩石,空空旷旷而让人心不由畅然、慨叹生活的重担与生存的艰辛。

  从天崖海角走下来,便是下山之路了,而我们这一天的旅程便已接*尾声,而唯一未游览的景点就是前方的石壁鹤影(他有何典故?),远远的就能望见一只巨大的仙鹤振翅于石壁之上,欲飞向天空,鹤头,鹤翅,乃至鹤足都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让人不敢相信这只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其逼真生动连能工巧匠都自叹不如。

  凤凰山,秀丽而险峻,空灵而妖娆。一峰一洞,一草一木,无不显示出它的动人之处,不能不让人惊叹自然之神奇伟大。由于时间的关系,今天的导游到此为止。(请大家想一想凤凰山有哪些名峰?名洞?名草?名木?)

  请大家比较一下,我和山里的其他导游员相比怎么样?他们的水*很高,你也可以和他们切磋技艺,或者询问那些山里人,他们可是凤凰山通啊!欢迎你们有机会在来!

凤凰古城导游词9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来凤凰古城做客。

  凤凰是个风景秀丽的好地方,名胜古迹很多,历来是人们游览的胜地,城内的古代城楼、明清古院和石板小街现在仍是风采依然;城外有南华山国家森林公园,还有唐代修建的黄丝桥古城至今都保存地非常完好。

  凤凰不但风景秀美,而且人杰地灵。*第一任内阁*熊希龄、著名作家沈从文和著名画家黄永玉都是凤凰人。《边城》、《湘女萧萧》、《湘西剿匪记》等十多部影视剧也曾在这里拍摄。

  好了,我们现在到的这个地方就是我国著名作家和考古学家沈从文先生的故居。沈从文故居是他的祖父沈洪富于清朝同治元年所建。1902年12月28日,沈从文先生就诞生在这座具有明清建筑风格的四合院里,并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期。

  1919年,沈先生只身来到北京,开始了他从文的艰苦生涯,创作了《边城》、《湘西》等一系列文学作品,不久就蜚声*文坛,几乎与年长他20多岁的鲁迅先生齐名。20世纪50年代之后,沈先生潜心于*古代服饰的研究,写出了惊世之作《*古代服饰研究》。沈先生的.作品与人品表现出了强烈的一致:自然、厚朴、谦逊、勤奋、博大而凝重。沈先生一生所创作的500多万字的作品,是世界的文学瑰宝,给后人研究旧*和旧湘西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这里是*第一任内阁*熊希龄先生的故居。1870年7月23日熊希龄先生就出生在这间*房里。熊先生少年时期就具有忧国忧民之心,9岁的时候,他的私塾教师出了一副上联:“栽数盆花,探春秋消息”熊先生立即对出下联:“凿一池水,窥天地盈虚。”一时传为佳话。

  熊先生成名后,积极主张维新变法,曾经创办《湘报》、时务学堂和常德西路师范学校,是湖南与谭嗣同齐名的维新派中坚。后来,熊先生又出任东三省财政监理官、热河都统,财政总长等职务,1913年就任*第一任**,当时的这一任*被舆论界称为“才子内阁”。后来,因为熊先生反对*独裁,被*逼迫解散内阁,辞去了*职务。1937年12月5日,熊希龄先生病故于香港,享年67岁。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虹桥。这座桥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清朝康熙九年又经过加修,桥面上原有吊脚楼亭,l956年修公路的时候,原来的楼亭和两侧的牌坊均被拆除,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桥下大家可以看到有一排百年历史的旧吊脚楼。吊脚楼下是凤凰传统体育节目——赛龙舟的地方。

  大家沿着当年官道,到达的就是沈从文的墓地。达里看到的是黄永玉先生为纪念表叔沈从文而题写的铭文:“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大家看到沈先生的墓地没有隆起的土堆,只有一块原始状态的五色石矗立其间;这里没有雕栏玉砌的装饰物,只有一条放牧、打柴的石板小路横贯其间,这象征着沈先生永远与普通民众在一起。沈先生的骨灰一半撒在面前这条沱江里,一半就葬在这块五色石下,他就像面前的这条沱江,发源于大地又大地,他像陪伴他的这块五色石,来源于大地又大地!

  作为墓碑的五色石正面刻写着沈先生的手迹:“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是的,正是这样一种信念,使沈先生舍弃升官发财的从军道路,选择了清苦的从文生涯;正是这样一种信念,使沈先生挥动了他那如橼巨笔,将他认识的湘西人介绍给全世界。在墓碑的背面,刻写着沈先生妻妹张允和女士的铭文:“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这四句话,简明扼要地总结了沈先生的一生。

  好了,我的讲解就到这了,希望凤凰能给大家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有机会我们再相聚凤凰,谢谢大家!


湘西凤凰古城导游词汇总五篇(扩展3)

——凤凰古城游记作文 (菁华9篇)

凤凰古城游记作文1

  很快迎来了凤凰古城的第一个清晨。鸟儿在枝头雀跃着,鸣叫着,清晨像一把巨大的琴,由鸟儿的歌唱声弹动琴弦,宣告一天的开始。我早早起了床,来到阳台,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顿时,一股草木茂盛的气息在我的鼻子盘旋。环顾四周,郁郁葱葱的山,像一位位魁梧的战士,守护着凤凰古城。展翅高飞的鸟儿,自由地在天空中翱翔。依江而建的一排排吊脚楼,细脚伶仃的木柱立在河中,古老而又神秘,充满了韵味,是凤凰古城的一颗璀璨的明珠。碧波荡漾的沱江在阳光照耀下显得闪闪发光。沱江上不时划过几叶小舟,热情的船夫唱着欢快的山歌,嘹亮的歌声飘荡在沱江上方,我的心情也随之飘荡……山、水、楼、船、鸟,形成了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卷。

  吃完早饭,我们踏上青石板,去感受这座历史名城。凤凰古城分为新旧两个城区,红色的城墙伫立在岸边,古老的城楼还是清朝年间的模样,显示着当年的威武雄伟。北城门下宽宽的河面上有两排高低的石墩,游人们都排着队兴致勃勃踩在上面去对岸。我也不例外,拉着爸爸妈妈就往上走。我走得格外小心,前面人的脚抬起来,我的脚就跟上去了,是多么协调有序。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诗画一般的美感。

  凤凰古城的白天是宁静悠闲的,而夜晚又是另一种风情。夜幕下,整个古城变得喧热起来。繁华的商业街灯火绚丽,游人如织。玲琅满目的商品,凤凰的美食,土家的银饰,各种民族服装……让我看得眼花缭乱,爱不释手。沱江另一边的酒吧一条街更是热闹非凡,激情四射。人们尽情在里面狂欢,动感的音乐,让谁都情不自禁的想跟着一起欢乐摇摆。

  灯火通明的古城,倒映在沱边上显得格外流光溢彩,吸引大批游客拍照留念。我穿上一层一层的土家族服饰,小心翼翼地走到岸边,生怕头上沉重的银饰帽子会一不小心掉下来,“咔嚓”美丽凤凰古城留下了我可爱的笑脸!

凤凰古城游记作文2

  我们在苗寨看了一场难忘的演出。

  一开始,只见许许多多苗族阿姨们一个一个走上舞台。我看见她们头上带着用银子做的并且像帽子的东西。我问妈妈:“这是什么东西呀?这么漂亮,银光闪闪的。”妈妈说:“这个就是苗族人的银饰。在*阿姨的家乡,地里藏着银子。地里不止是一点儿银子,而是成片的银子。”我想:哇!一个银饰就有这么多的银子,他们肯定会发大财的。要是我有这么多银子,我就是富翁了。

  就在这时,我听见一阵声音:“小朋友可以上来踩脚喔。”(这个踩脚游戏是围成一个圈,然后,旁边的人喊口令,围成圈的人来做动作。)听完后,我身体里的水分都变成冷汗冒了出来。我连忙跑到柱子后,躲起来。以免被发现。

  这时,那位苗族叔叔已经开始喊口令了。我这才松了一口气。我发现他们每一人都不会被踩到。我不知道是苗族人让着小朋友们?还是,他们的水*都很差呢?想着想着,看见一位小朋友的鞋子掉了。此时我笑翻了天,抱着肚皮哈哈大笑。

  这时,我又听见了一句话:“可以让下面的六位先生来和我们的苗家姑娘们来拔河。”我又想:哈哈,这回又可以看好戏了。真的有六位先生上去了。

  “咚”,一位苗家叔叔敲响了鼓。拔河开始了!六位叔叔一下子就把苗家阿姨们给打败了。我心里坚定地想:哼!苗家阿姨们肯定是让着你们。

  一声音乐让我反应过来。“啊,这音乐真美秒啊!”我情不自禁、自言自语地小声说。

  就在我听得如痴如醉时,妈妈一段话语让我缓过神来。妈妈问:“蒋一民,你在想什么呀?我都喊你好几遍了。大部队要走啦!”我听了,健步如飞地跑到大部队里。妈妈也跟着我跑向队伍。“这场演出真不错。”我对妈妈高兴地说。

  德夯苗寨的表演真值得看一下。大家也来德夯苗寨了解一下苗族的风土人情和他们的银饰吧!

凤凰古城游记作文3

  今天晚上,我和妈妈还有玥玥和两位哥哥一起走出住的地方,出来遛达。我看见有出租苗服的地方,于是,我便缠着妈妈说要穿苗服照相。就在我穿好苗服时,来了一个外国人,他跟妈妈做手势说想跟我一起照一张相,妈妈同意了。外国人跟我照完相后,妈妈又给我照了相。

  妈妈也穿苗服照了相,妈妈穿上苗服太不好看啦。

  回去的时候,妈妈还给我买了一对手镯,手镯上还有铃铛呢。我打算把手镯分成两份,一份送给弟弟,一份自己留着。

  这天晚上我睡的很香。

凤凰古城游记作文4

  这个夏天,妈妈带我去了一趟凤凰古城。凤凰古城位于湖南省的西南部,距离郑州有1000多公里,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它以独特的风景以及万家灯火的夜景吸引着全国各地幕名而来的游客。今天我终于看到了美丽的凤凰古城。

  当晚霞悄然退去,夜幕降临,远远望去无数盏灯光同时闪亮,五颜六色,五彩缤纷,凤凰古城俨然变成了灯的海洋。闪烁的灯光倒映在水面上像鱼儿在欢快的跳跃。沱江河水清澈透明,江上不时漂来一艘艘乌篷船,船上的游客一面欣赏沿途景观,一面用手机拍照留念。这里有座桥,它有一个美丽的传说,马上要成为夫妻和亲人都可以手拉手走这座桥能保*安和顺利。说了这么多都忘了说古城的招牌景点了,那就是虹桥风雨楼。这座楼据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了,路的两边全部是一家家特色商店,有卖美丽的苗族服饰和各种手工艺品的,还有各种美食,有姜糖、有腊肉、有纽纽糖等等……真是数不胜数啊!

  最后,我们来到了“南方长城”,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南方长城全长190公里,城墙高约3米,底宽3米,墙顶宽1米。登上长城,周围风光一览无余,坐在毛棚里,有八个大字深深地刻在墙上,“棋行大地,天下凤凰”,多么的气势磅礴啊!

  凤凰古城真是*的文化古城。它的美丽已经深深的刻在了我的脑海里。我喜欢这蕴含着文化气息的古城。临走前为小城献上我最美好的祝愿――愿古城越来越美。

凤凰古城游记作文5

  凤凰古城至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了。它以纯朴的民间风貌告诉我们,这里非常的漂亮。

  刚走进凤凰古城的大门,就看见一只拿铜铸成的凤凰,那只凤凰骄傲的展开双翅,像说:“大家好!欢迎光临。”

  走进小镇,首先吸引住我的是凤凰古城街道的两边房子,它小巧玲珑,古色古香。大部分都是那木头做的房子。街道上铺的是大青石。

  在这个繁华的小镇里,有很多特色的小吃,比如说,姜糖;葛根粉……当然手工品和物品也不列外。列如:扇子,笛子,葫芦,娃娃,包,开心水枪……真是数不胜数呀!

  我们跟着到又去了作家沈从文家里,最吸引我的就属床了,这个床是那木头雕刻而成花的形状非常精致好看。

  又往里面走了,我们来到了凤凰镇河边。坐上了船,看见两边岸上有古老的房子,还看见有些人在洗衣服。真美呀!我们船上正在划船的当地人唱着在当地的民歌。凤凰古城的水真清啊!轻的可以看见水底的小鱼。凤凰古城的水真静啊!静的连掉下来一根头发丝都能听见。凤凰古城的水真美啊!太阳光照在水面上,水面上浮现出五彩斑斓的颜色。我们正在渡河,仿佛在天空中的彩虹上漂浮。

  我喜欢凤凰古城!这个地方让我流连忘返,难以忘记。

凤凰古城游记作文6

  走进凤凰古城,你会觉得一切都那么*静,那么古色古香。

  凤凰古城是个出人才的地方,民国第一任*熊希龄,也是凤凰人。他天生聪慧。1913年当选民国第一任民选*,由于他反对*复辟帝制,不久就被迫辞职。熊先生晚年致力于慈善和教育事业,他创办著名的香山慈幼院。1937年12月25日这位风云人物在香港逝世,享年68岁。*等曾多次称赞熊希龄,说他做过许多好事。

  凤凰古城的醉美十一景,第一景莫过于沱江泛舟了。登上木舟,缓缓行驶于沱江之上,一阵阵清风来袭,你会觉得异常凉爽。在这里你会看到一下下捣衣的女子。看!这里水是那么的绿,与旁边的绿树互相辉映,显得协调。河两端是苗族人的吊脚楼群,这里体现了它们的风土人情。一根根竹竿撑着古代阁楼,一般的有2到3层(也有四层的),只有第二层以上才会住人。但是,最大的吊脚楼能住200—300人左右呢。上了岸,你才会知道——吊脚楼群、脉脉漫开的水纹、滚动的水车,缓缓行驶的小木舟特别自然地融洽在一起,这是大自然的杰作——用画笔描绘不出来的美丽与风土人情。

  夜晚的虹桥更美,灯光星星点点地洒落在湖面上。

  凤凰古城是一个古色古香的古城,那种美在我心中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凤凰古城游记作文7

  离开了凤凰古城,我们来到了德夯苗寨。这里就是苗族人的住宅,寨子里有许多卖东西的小摊。大家有可能会问:“为什么寨子里也有那么多卖东西的地方?”因为苗族人很穷,但是有许多人把这里当做一个旅游景点,所以就会有很多人来观光。苗族人一看,旅客肯定身上都带了钱,所以,苗族人就趁热打铁,抓好这个机会,卖东西。这样,苗族人就会一点一点的富裕起来。

  我一见到大门,嘴里喊着:“杀呀!”急忙冲下车去。我看到苗族人就害怕。因为我们必须先唱歌才能进去,这就是苗族的拦门礼。我才不想唱歌呢,但还是躲不过。苗族阿姨们唱了一首歌,我觉得有点像重庆话,老爸应该能听懂。她们唱完后,该我们唱了。但是我们一首苗族的歌都不会,只能愣着。这时,苗族阿姨们让我们唱“两只老虎”,我觉得太幼稚了,就和老爸待在一边。反正她们也发现不了。

  终于,苗族阿姨们让我们进来了,我看见了一个德夯苗寨的讲解员。于是,我们就跟着她向里走。

  就在这时,我踩到了一块木板。它是虚的,我正想把它踢开走上石桥,可是怎么踢也踢不动。我暗暗地想:就一块木板应该可以踢动呀!不管怎样,我还是继续踢。呼、呼、呼,累死了。我自言自语说:“算了,不管了。”说完,我就踏上木板,走上石桥。

  你看,那边用岩石做的楼梯有点发红。我走过去摸一下。哎呀!我的手!我再一看,啊,手都快被烧熟了。原来,这岩石楼梯是被太阳晒得太烫了。我觉得,要是把一块牛排放在这上面烤一天,保准会是八成熟的牛排。

  我们又走了一段路,一阵赞叹声溜进我的耳朵里。我顺着声音走。顿时,我看见了一位苗家老奶奶正在织布。她用一个底端又扁又大,上面又细又小的工具慢慢织布。我问妈妈:“这个工具是什么?”妈妈笑着告诉我:“这是梭子。”讲解员告诉我们要是这样织布,要织上半个月。我又看到另一位老奶奶,她织得好快呀!原来这是一个古代的织布机呀!

  你再看那边的蜡染,我正想摸一下蜡水,我的手却被妈妈拽住了。妈妈告诉我,这个蜡水很烫,所以不要摸。蜡水涂过的地方,就是染布的白色花纹。

  快离开德夯苗寨了,爸爸还给我买了一个真正的*。我真高兴呀!

  虽然我在德夯苗寨观看的时间就这么短短的1小时,但我会牢牢记住德夯苗寨。

凤凰古城游记作文8

  在湖南湘西,有一个大家应该都比较熟悉的旅游景点,那就是充满魅力的——凤凰古城。

  据我了解,这座古城建于康熙四十三年,一九一三年被*更名为凤凰县,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整个古城住的基本都是欢快热情的苗寨人。当地拥有最有特色而又有点可怕的风俗:赶尸、降仙等,这些活动是为了祭拜去世的骨肉兄弟,希望他们安安心心地走上黄泉路,不再为世事而操心。

  我印象最深的当属这条清澈见底的大江了,他的名字叫——沱江。沱江水质一流,可以清楚地看见江底的沙与石。缓缓流淌的江水好像在述说着它很多的故事……

  沱江中间架起的这座拱桥名叫——虹桥,方便江对岸的人们来往。最有特色的是桥上面的亭子,造型别致,用石头砌成的凳子好有个性啊,人们坐在这里拉着二胡,唱着苗歌,好一幅欢乐祥和的景色!

  沱江*着水面的高度,还有一排用水泥打造而成的石墩,数量有*二十个吧。夏天,光着脚来来*走在石墩上,感觉到水缓缓流过的感觉,别提多有趣了。

  凤凰古城还有很多著名景点,比如:沈从文故居,沱江跳崖,老侗寨……

  凤凰古城,值得一去的旅游圣地,是湖湘文化的见证,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我们一定要珍惜保护好这来之不易的“宝藏”。

凤凰古城游记作文9

  暑假,我们去了湖南著名的凤凰古城游玩,那里山清水秀。景色宜人。

  早上六点半左右,我和爸爸去看沱江。沱江水非常清凉,也非常深,深不可测。沱江水很绿,绿得发亮,像是岸边的柳树把它染绿了。有一些胆子大的人还在江里游泳呢!那天比较凉爽,雾很大。我发现,我们走到哪儿,雾就跟到哪儿,好像将整个凤凰城围得水泄不通。站在高处眺望,对面的大山若隐若现,给人一种朦胧迷离的感觉。不过七点半后,像箭一样的阳光就将雾形成的罩子射破了。

  接着,我们又去了苗寨。在去苗王洞的路上,我们发现了山泉。泉水冰凉清爽,“叮叮咚咚”地从山沟里流下来,有些苗人还在泉水旁洗衣服呢。我们到了苗王洞,我才知道,原来苗王洞是一个教室大小的山洞,洞口有两个身材魁梧的青年正起劲地打着鼓,欢迎客人的到来。青年身后有两门石大炮,洞中央还有一支火箭炮。

  我们接着往前走,攀登了高高的云梯。我估计了一下,这云梯至少有七十多米高。往下看,下面有一些形态不一的石笋,还有各种各样的石块,有的像乌龟,有的像老鹰,还有的像巨型甲虫。我们又穿过了一条短短的栈道,壮观的瀑布就展现在我们的眼前,犹如千匹天马飞奔而来。后来,我们经过了一条长长的隧道,只见隧道两旁装上了五颜六色的霓虹灯,把隧道装点得很美。走完隧道,我们又重见光明了。

  啊,美丽的凤凰古城,*的文化古城!你的美丽已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我喜欢这蕴含着文化气息的古城。


湘西凤凰古城导游词汇总五篇(扩展4)

——凤凰古城的导游词 (菁华3篇)

凤凰古城的导游词1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来凤凰古城做客。现在大家所在的地方,是被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先生称赞为*两座最美丽的小城之一的湖南凤凰古城。这里与风景名胜区湘西猛洞河、贵州梵净山毗邻,是湖南怀化、吉首和贵州铜仨三地间的必经之地,是著名作家沈从文的故乡。凤凰风景秀丽,名胜古迹很多,历来是人们游览的胜地,自古就有东岭迎辉、南华叠翠、龙潭鱼火、山寺晨钟、奇峰挺秀、溪桥夜月、兰径樵歌和梵阁回涛等八大景。城内,古代城楼、明清古院和石板小街现在仍是风采依然;城外,南华山圄家森林公园、唐代修建的至今仍保存完好的黄丝桥古城,地下艺术宫殿奇梁洞和神奇的风动岩、壮观的尖多朵瀑布、神秘的高达不峡、三门洞将军岩以及如画的电粮山、凤凰山、象鼻山、天星山、腊乐山都在向您招手,《边城》、 《湘女萧萧》、 《湘西剿匪记》、 《乌龙山剿匪记》、 《血鼓》、 《粟裕大将》等十多部影视剧也曾在这里拍摄。

  风凰不但风景秀美,而且人杰地灵。浙江处州镇'总兵郑国鸿、贵州提督田兴恕等民族英雄和中华民圄第一任内阁'崽理熊希龄、著名作家沈从文和著名画家黄永玉都是凤凰人。

凤凰古城的导游词2

各位朋友:

  凤凰于飞,翙翙其羽,凤凰涅盘,浴火重生,凤凰不仅仅是翱翔于天空的吉祥神鸟。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更是人们渴望美好的圣洁期盼!

  “为了您,这座古城已经等了千年!”为了千年等一回,我们将要去凤凰,寻找那活了千年的生命,和死去千年的标本。凤凰地处湘西这个边陲小镇。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兵城,也是一个商城。走进凤凰,每一扇窗户上都有一扇顾盼流芳的眼睛,每一块石板上都有情侣的倩影。每一条小河边都有苗家姑娘洗衣棒锤在石板上带着节奏的混响,还有那婉转悠扬的歌声。

  说到凤凰,我不能不说苗族。苗族可以说是*迁徙最频繁的民族,无数次的迁徙留下了一部悲壮而又苦难的历史。虽然是第一个发明水稻种植技术的民族,但是聪明的苗族人也没能改变战败迁徙的命运。他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历史,用智慧和坚韧传承了文明。逐鹿之战估计大家都听说过,这就是讲的皇帝无数次被苗族打败以后联络了炎帝反败为胜,打败苗族,逼着我们的领袖蚩尤带着我们迁徙到这大山深处,万山丛中。为了生存,我们采集野果野草,像蒿草粑粑,到现在还是我们餐桌上的食物。为了顺应自然,在这潮湿的大山深处繁衍生息。我们吃生姜驱寒,所以姜糖成了我们的喜糖。为了战胜自然,我们彰显力量,在每一年的锥牛节上,男人杀死最厉害的公牛。女人们敲下牛角做成梳子别在自己的头上。向世人炫耀男人的战利品。为了填饱肚子,我们尝遍野果,把银子做成了餐具。来甄别哪些东西有毒。

  大家知道我们苗族人的身份证最早是用什么材质做的吗?你们看过血色湘西吗?我告诉你们:不是纸做的,更不是塑料做的。而是银子做的。自古以来,苗族人就是最骁勇善战的民族,虽然跟朝廷的战争无休无止。但是每一次面对国家尊严和民族大义的时候,苗族人都冲锋陷阵、血染疆场。远的不说,湘军中最能打硬仗的就是竿子军,竿子就是指湘西的土家族和苗族人。所以凤凰以前称为镇竿镇。再就是日本人占领长沙、常德的时候,又是湘西的竿子军用和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钢铁长城,保卫了家园,捍卫了湘西这块弹丸之地。每一次战争的胜利都是鲜血染红的战场。湘西人对于故土,有着一般人无法理解的眷恋。就如沈从文的碑文:一个战士要不战死沙场,要不回到故乡。客死他乡的英雄们无法尸体还乡,无法魂归故里。有的甚至都认不出模样。他们甚至是带不回只言片语的遗言。活着回来的人无法面对老人期盼的眼睛,无法面对妻子望眼欲穿的守望,更无法给孩子们一个合理的解释。他们只能摘下那只象征着他们身份的耳环。一包包的耳环就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啊。亲人们接过自己家的耳环,供奉在祖宗的牌位上。告诉他们的后人,他们的祖宗不是孬种。

  大家知道我们为什么要戴吉祥鼓吗?难道仅仅就是吉祥如意吗?不,任何东西的存在一定有它的原因。最早苗族人为了生存,为了驱逐野兽发明了鼓。好不容易在这蛮夷之地生存下来。战争却不期而至。让我们一次又一次的迁徙。从黄河流域到洞庭湖之滨,再到这边陲之地。无数次的颠沛流离,无数次的人走家随。鼓声成了战争的号角,当鼓声响起的时候,即使有再多的不舍。我们也不能停止迁徙的脚步。鼓声也意味着一个人都不能拉下。于是苗族人*惯了把所有的东西都铸成银器戴在自己的身上,随时准备迁徙。

  大家知道我们的阿哥为什么要给阿妹送鱼纹的镯子吗?这不仅仅是检验女人的身体是否健康,是否能顺利传宗接代,更是一份家族的重托,一个民族的承诺。他是要告诉自己心爱的女人。总有一天,我会带着你,带着我们的孩子打回黄河流域,回到那有鱼有米的地方去的。

  直到今天,当我们再一次面对商场昂贵的饮水机、洗衣机而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销售员只是告诉我们,那是因为它们都是带银离子杀毒的。直到这个时候,我们才知道老祖宗的智慧。今天科技的进步让我可以精准的测量出银子的成分和功能,知道它可以杀死650多种细菌。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随着改革的春风,那些老祖宗用了一辈子的餐具被我们搁置一旁。那些巧夺天工的加工技术被机器的复制替代。曾经被苗族人追捧的拉丝首饰也一度无人问津。知道什么是拉丝技术吗?拉丝顾名思义就是把银子拉成丝,拉得很细很细,甚至是细过了头发丝。这么说吧,一克银子能拉到一米左右。然后做成精美的首饰。知道为什么有拉丝吗?苗族人用银子彰显个性,妆点美丽。而贫穷的苗族人如何用有限的银子做出更大更张扬的饰品,廉价的劳动力和智慧的工匠创造了拉丝技术,满足了苗族人对银饰的喜好。

  今天,我们再一次欣赏到拉丝,看到拉丝工艺这真是我们的幸运,也是苗族人的荣幸。为什么这么说呢?文化的传承不仅仅是民族的追捧,更要*的支持,还要与市场接轨,跟利益挂钩。否则就成了市场经济的炮灰。就如山西的那些百年木屋,甚至是很多具有厚重历史文明的地标古建筑都由于*维修基金的不到位而一座座破坏、拆除、坍塌。苗族的银器锻造技术也曾经被机器替代。20_年,凤凰对外开放以后。很多人看到了商机,*也大力支持,招商引资。挖掘出苗族的文化瑰宝:比如银器锻造技术、蜡染技术、苗绣等等。其中银子的锻造技术列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此,凤凰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那些具有精湛技术的工匠们再一次重出江湖。有的甚至是冠上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名号。无数的银器店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良莠不齐、鱼龙混杂。

  在外人看来,湘西贫穷、落后、出土匪。湘西人野蛮、粗鲁。那是因为您不了解湘西,不了湘西人。湘西的女人热情奔放、敢爱敢恨。湘西的男人豪放粗狂、淳朴善良。在这里孕育了著名的乡土文学之父沈从文、鬼才画家黄永玉、内阁*熊希龄。沈从文的《边城》、《长河》可谓是家喻户晓。尤其是边城:一条清冽的小河,一个美丽的姑娘,几首动人的山歌,两个痴心的小伙,一只老黄狗,一个老爷爷。勾画了一副几乎完美的图画。读着他的书,字里行间几乎都能闻到泥土的芬芳。沈从文和张兆和的爱情故事也成为一段佳话广为流传。为了得到张兆和的欢心,沈从文写了上百封情书。只是当时的张兆和十分不领情的把情书扔到了胡适校长的桌上。胡适校长微笑着说:我看沈老师是顽固的爱着你哟。张兆和说:可是我顽固的不爱他啊。沈从文并不气馁。并且更加积极热烈的追求。终于抱得美人归。凤凰人就是这样:纯粹,执着,坚持到底。

  在凤凰旅游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有一个苗族小伙子“阿牛”也跟沈老一样执着。他最早把苗族人家家户户都爱吃的一道菜:血粑鸭用真空包装,让游客带到了世界各地。并且带动了当地的老百姓脱贫致富。阿牛在质量上严格把关。绝对不做市面上的速成鸭子。他的原材料通通来源于本地的小麻鸭,一年才能长到两三斤。而且严格标明鸭肉和血粑的比例。凭着他的诚信和坚持赚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随着凤凰旅游业的发展,各地商人纷至沓来。在凤凰的大街小巷开满了银器店。工业用银和现代化的机器加工充斥着整个本地市场。打着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牌子到处倾销,偷换概念。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苗族人。阿牛心里十分不爽。于是他变卖祖业,筹集资金,深入苗寨,找到当年千锤百炼打造银器的能工巧匠。在凤凰古城门面最贵的地方开了凤凰最大的一家银器店,这是凤凰第一家手工银器店,所以起名《凤凰一号》。开店初期,无数人说他傻,说他笨,人家都用工业银,机器加工。你一个人做手工,做足银,成本高出几倍,如何能赚钱,怎么卖得出去。阿牛对其充耳不闻,他就觉得,他是苗族人,他有义务和责任传承苗族的文化,并且发扬光大,人家越是看不懂,他倒越是觉得商机无限。凭着他的独到的眼光和不懈的坚持,《凤凰一号》又一次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拥有了一定经济基础的阿牛又有了新的想法。于是他潜心打造凤凰的金字招牌,用心做每一个产品。最后在离凤凰古城五公里的地方购地二十亩。打造了整个湘西最大的聚产、购、餐一体的镇竿阿牛有限公司。让游客在镇竿阿牛可以吃到绝对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食品。还能买到凤凰所有的特产。他的宗旨就是环保、绿色、天然、健康。

  阿牛做事及其认真执着。比如一个大街小巷都有的蒿草粑,阿牛竟然请了我们湘西吉首大学和湖南大学的几个生物系教授研究它的配方。做出来的粑粑真的是秒杀了湘西所有的蒿草粑粑。那种如QQ糖一样的弹劲,还有完全看不到蒿草纤维的糯性。我们只能看到绿油油的粑粑。咬一口真的具有连舌头都吞进去的冲动。

  一路走来,风雨兼程,阿牛从最初的一个小小门面。到今天凤凰古城里面的五个金字招牌:《凤凰一号银器店》、《凤凰一号牛角梳》、《镇竿阿牛姜糖》、《镇竿阿牛蒿草粑粑》、《镇竿阿牛血粑鸭专卖店》和城外的《镇竿阿牛有限公司》。让世界各地的客人都买到了具有凤凰记忆的产品。而他自己却回到了梦开始的地方。为了回报养育自己的山山水水和帮助过自己的父老乡亲。除了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与当地老百姓签订无公害蔬菜、蒿草、生姜供销合同。镇竿阿牛公司还拿出了专款用以扶贫助学。

  一个大山深处的苗家汉子,用他满腔的的热情执着地做了一件事,就是让湘西的美食和苗族的服饰文化走出湘西,走向世界。让每一个来到湘西的人都能感受到湘西人的热情和真诚。而他,也是我们湘西人的骄傲,因为从他的身上,看到的就是典型的湘西精神:热情、豪爽、执着、敢作敢为、敢爱敢恨。来自远方的您,希望您能接受我们湘西人的个性,喜欢我们民族的美食,喜欢湘西闪亮的饰品。真诚的邀请您能走进凤凰,来镇竿阿牛公司做客!

凤凰古城的导游词3

各位朋友:

  大家好,我是某某旅行社的导游,为大家讲解张家界旅游、凤凰古城、长沙、韶山等地的景点及民俗风情。相传天方国(古印度)神鸟 菲尼克司 满五百岁后,集香木自焚,复从死灰中复生,鲜美异常,不再死。此鸟即*百鸟之王凤凰也。凤凰西南有一山酷似展翅而飞的凤凰,故以此而得名,凤凰古称镇竿,位于我州的西南边,总面积1700多*方公里,人口37万,是以一个苗族、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县。凤凰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期属楚地,秦属黔中郡,唐设渭阳县,元、明设五寨长官司,清舌厅、镇、道府,成为湘西军事政治中心。凤凰的旅游资源主要是厚重的历史文化。这里特殊的历史留下了众多的古迹,特殊历史文化塑造了一群名人。

  凤凰风景秀丽,名胜古迹众多,历来是人们游览的胜地,自古就有东岭迎晖、南华叠翠、龙潭渔火、山寺晨钟、奇峰挺秀、溪桥夜月、兰径樵歌、梵阁回涛等八大景。有誉满天下的古城风貌,有唐代留下的最完整的石头城--黄丝桥、苗汉隔绝的历史见证苗疆边墙--*南方长城有被誉为华夏洞王的奇梁洞等。凤凰古城,位于沱江之畔,群山环抱,关隘雄奇。碧绿的沱江从古城墙下蜿蜒而过,叠翠的南华山麓倒映江心,江中渔舟游船点点,悬崖上吊脚楼,鳞次栉比,码头边手拿棒槌洗衣的姑娘笑声朗朗。沱江河畔的东门和北门古城楼雄伟壮观。青石板铺就的街道,四通八达。明清时代木质结构的房屋,错落有致。这一切使得古城犹如一副浓墨淡彩的*山水画。新西兰友人路易.艾黎游凤凰之后说*有两个最美的小城,一是福建的长汀,一是湖南的凤凰。

  凤凰的美不仅在于它的自然景观,它的风土人情,它的文物古迹和它的美丽传说,而且还在于它的光荣传统,它的斗争精神。用沈从文先生的话说,即个人的浪漫情绪与历史的宗教情绪结合为一的游侠精神,铸成了这地方人格与道德的另一种典范。这种游侠精神一旦与爱国主义相结合,只要领导得当,就能在国家和民族需要的时候,冲锋陷阵,创造出惊天动地的伟业来。确实如此,试看我国*代发生的一些大事,无不有凤凰人参加,而且往往总是站在斗争最前列。第一次片战争舍身报国的定海三总兵郑国鸿,第二次片战争青岩、开州教案中正气凛然的贵州提督田兴恕,辛亥革命光复南京组织敢死对血战雨花台被孙中山先生授予陆军中将的田应昭,抗日战争中血战嘉善、会站长沙冲锋陷阵的都有凤凰竿军。这里地方虽小,却出过*的第一人民选熊希龄,出了被称为 乡土文学之父 、影响遍于世界的沈从文,还有著名画家黄永玉等等。

  现在我们沿着石板路,来到中营街10号,这里就是我国著名作家沈从文先生的故居。这是一个典型的南方四合院。正中有一小天井,天井四周是木瓦结构的古屋,正屋三间,厢房两间,前庭三间。这座古院虽然没有雕龙画凤,但显得小巧玲珑,古色古香,特别是那些带有湘西特色的雕花木窗,格外引人注目。

  沈从文故居是他的祖父沈洪富于清同治五年所建。1902年12月28日,沈从文先生就诞生在这里。1917年,沈先生15岁,因家道中落,参加湘西土著部队,离开了家乡,展转于沅、酉水流域,几年的部队经历,使他目睹了水深火热的生活,亲历了如火如荼的战争,从而激发了沈先生的创作欲望。

  1922年,沈先生只身来到北京,开始了他从文的艰苦生涯。1928--1930年,沈先生在上海中学任教师,兼《大公报》、《益世报》文艺副刊主编。1930--1933年,在武汉大学、青岛大学任讲师。1934--1939年,主编全国中小学国文教科书。1939--1949年,在西南*中文系教授任教授。在二十七年的创作生涯里,沈先生先后创作了《边城》、《鸭子》、《神巫之爱》、《一个女演员的生活》、《湘西散记》、《湘西》、《沈从文自传》、《黑凤集》、《长河》、《八骏图》、《沈从文散文集》、《沈从文文集》等一系列文学作品,蜚声*文坛,几乎与比他年长20多岁的鲁讯先生齐名。五十年代之后,沈先生就任*历史博物馆和*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潜心于*文物的研究,写出了填扑我国空白的惊世之作--《*古代服饰研究》以及《唐宋铜镜》、《明镜》、《龙凤艺术》、《战国漆器》等一系列文物论著。沈先生的作品与人品表现了强烈的一致,自然、厚朴、谦逊、勤奋、博大而凝重。

  沈先生一生所创作的500多万字的作品,是世界的文学瑰宝,也给后人研究*和湘西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献。


湘西凤凰古城导游词汇总五篇(扩展5)

——湖南凤凰古城导游词 (菁华6篇)

湖南凤凰古城导游词1

  这里与吉首的德夯苗寨,永顺的猛洞河,贵州的梵净山相毗邻,是怀化、吉首、贵州铜仁三地之间的必经之路。 209国道和湘黔省道从县境穿*过,铜仁大兴机场距县城仅27公里,交通便利。凤凰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名胜古迹甚多。城内,古代城楼、明清古院风采依然,古老朴实的沱江静静地流淌,城外有南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城下艺术宫殿奇梁洞,建于唐代的黄丝桥古城,举世瞩目的南方长城……这里不仅风景优美,且地杰人灵,名贤辈出。

  美丽的小城凤凰山城,位于沱江之畔,群山环抱,关隘雄奇。碧绿的江水从古老的城墙下蜿蜒而过,叠翠的南华山麓倒映江心。江中渔船数点,山间暮鼓晨钟兼鸣,悬崖上的吊脚楼轻烟袅袅,码头边的浣纱姑笑声郎郎,……啊!凤凰犹如"一副浓墨浅彩的*山水画"。当你徜徉古城用条石砌成的岩板街时,两边的古建筑各抱地势,鳞次栉比,亭台楼阁重重叠叠,如巨龙飞舞,似鳌鱼展翅。细雨声中,仿佛传来进香人的牛皮钉鞋敲击街面,发出"叮叮"的响声,使人产生隔世之感。

  沈从文故居位于南中营街,是一座典型的南方四合古院。古院正中有小天井,用红石方石板铺成。天井四周为砖木结构的古屋,正屋三间,厢房四间,共十余间。房屋矮小,虽无雕龙画凤,但显得小巧别致,古色古香。特别是雕花的木窗带有湘西特色,格外引人注目。

  1902年12月28日,沈从文就诞生在这里。他的童年就是在这里度过的。故居历时一百多年,是沈从文祖父沈宏富手上置办的。由于历史演变,几经易主,为了表示对沈从文老人的崇敬之情,学*他勤学自励,艰苦笔耕,对国家文学事业的卓越贡献的自学精神,激励后人。1988年县人民*决定购回此屋,重新整修。并带图样赴京送沈从文审定。沈从文带病接见,对图样提出意见,并说:"房子烂了,修一下也好,但要将就修上,不要花很多钱,家乡还很穷,要尽量节约"。

  经过整修,使这百年古院再现原貌。现门上挂有"沈从文旧居"匾额。右边一室,是沈从文生*的照片,二室是沈从文书稿手迹,左边厢房陈列各种版本的从文著作。正屋中堂挂着沈从文的素描画像。左边房是卧室,是沈从文出生的地方。右边房陈列着大理石桌面的书桌等物。

  熊希龄故居位于凤凰古城北文星街内的一个小巷里,故居往东200米便是秀丽的沱江。故居为四合院系南方古式的木瓦结构,比较矮小但很精致,故居现存房屋4间基本是保持原貌,很富于苗族情调,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民国6年(1917)夏秋之际京津一带水灾严重,他负责督办水灾河工善后事宜,并主持募捐,救济灾民。民国七年(1918),得*同意,将香山静宜园改建为慈幼院,收养教育受灾流浪儿童。他自己掌管一切院务,时20年之久。他有一首诗写道:

  万树桃花手自栽,病中犹为看花来。

  儿童月与花俱长,各自拈花笑一回。

  杨家祠堂始建于道光16年(1836年),木结构四合院,上下两层,占地770*方米,由大门、戏台、过厅、廊房、正厅组成,呈长方形。戏台为单檐歇山顶,檐下饰如意斗拱,高16米,四根台柱雕龙刻凤,戏台为穿斗式,正殿为抬梁式,整个建筑做工精细,极富民族特色,属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杨家祠堂座落在县城东北部的'古城墙边。太子少保、果勇侯、镇竿总兵杨芳捐资修建于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祠堂由大门、戏台、过亭、廊房、正厅、厢房组成,是典型的四合院建筑,占地770*方米。戏台为单檐歇山顶,穿斗式结构,高16米,面阔7米,进深8米;檐下如玉斗拱,台柱雕龙刻凤。正殿为抬梁式建筑,山墙为猫背拱,分为一明二暗三间。两边配有厢房。杨家祠堂设计精巧,做工精细。窗户、门、檐饰件均糸镂空雕花,整体建筑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很高的建筑艺术价值。

  *南部长城位于湘黔边区,上自贵州铜仁,下至湖南保靖,全长380余里,建于明朝万历43年(公园1615),几经续修后于清朝嘉靖年间定型,其碉堡墙一般高2.3米,基宽1.7米,顶宽1米,墙体大都就地取材用石块,页岩砌成。中间填以乱石和泥土,绕山跨涧,曲折蜿蜒,大部分建在险峻的山岭上,沿途建有1232座用于屯兵御用的汛堡、屯卡、哨台、碉堡、炮台、关厢、关门及无数用石块垒成的兵房,当时一般驻防军队8000人左右,如今的一些地名如阿拉营、天星营、黄合营、王坡屯营、得胜营、乾石营、振武营、牛斗营等带营字的地方都是长城边上的驻军要点。

湖南凤凰古城导游词2

各位朋友:

  凤凰于飞,翙翙其羽,凤凰涅盘,浴火重生,凤凰不仅仅是翱翔于天空的吉祥神鸟。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更是人们渴望美好的圣洁期盼!

  “为了您,这座古城已经等了千年!”为了千年等一回,我们将要去凤凰,寻找那活了千年的生命,和死去千年的标本。凤凰地处湘西这个边陲小镇。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兵城,也是一个商城。走进凤凰,每一扇窗户上都有一扇顾盼流芳的眼睛,每一块石板上都有情侣的倩影。每一条小河边都有苗家姑娘洗衣棒锤在石板上带着节奏的混响,还有那婉转悠扬的歌声。

  说到凤凰,我不能不说苗族。苗族可以说是*迁徙最频繁的民族,无数次的迁徙留下了一部悲壮而又苦难的历史。虽然是第一个发明水稻种植技术的民族,但是聪明的苗族人也没能改变战败迁徙的命运。他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历史,用智慧和坚韧传承了文明。逐鹿之战估计大家都听说过,这就是讲的皇帝无数次被苗族打败以后联络了炎帝反败为胜,打败苗族,逼着我们的领袖蚩尤带着我们迁徙到这大山深处,万山丛中。为了生存,我们采集野果野草,像蒿草粑粑,到现在还是我们餐桌上的食物。为了顺应自然,在这潮湿的大山深处繁衍生息。我们吃生姜驱寒,所以姜糖成了我们的喜糖。为了战胜自然,我们彰显力量,在每一年的锥牛节上,男人杀死最厉害的公牛。女人们敲下牛角做成梳子别在自己的头上。向世人炫耀男人的战利品。为了填饱肚子,我们尝遍野果,把银子做成了餐具。来甄别哪些东西有毒。

  大家知道我们苗族人的身份证最早是用什么材质做的吗?你们看过血色湘西吗?我告诉你们:不是纸做的,更不是塑料做的。而是银子做的。自古以来,苗族人就是最骁勇善战的民族,虽然跟朝廷的战争无休无止。但是每一次面对国家尊严和民族大义的时候,苗族人都冲锋陷阵、血染疆场。远的不说,湘军中最能打硬仗的就是竿子军,竿子就是指湘西的土家族和苗族人。所以凤凰以前称为镇竿镇。再就是日本人占领长沙、常德的时候,又是湘西的竿子军用和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钢铁长城,保卫了家园,捍卫了湘西这块弹丸之地。每一次战争的胜利都是鲜血染红的战场。湘西人对于故土,有着一般人无法理解的眷恋。就如沈从文的碑文:一个战士要不战死沙场,要不回到故乡。客死他乡的英雄们无法尸体还乡,无法魂归故里。有的甚至都认不出模样。他们甚至是带不回只言片语的遗言。活着回来的人无法面对老人期盼的眼睛,无法面对妻子望眼欲穿的守望,更无法给孩子们一个合理的解释。他们只能摘下那只象征着他们身份的耳环。一包包的耳环就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啊。亲人们接过自己家的耳环,供奉在祖宗的牌位上。告诉他们的后人,他们的祖宗不是孬种。

  大家知道我们为什么要戴吉祥鼓吗?难道仅仅就是吉祥如意吗?不,任何东西的存在一定有它的原因。最早苗族人为了生存,为了驱逐野兽发明了鼓。好不容易在这蛮夷之地生存下来。战争却不期而至。让我们一次又一次的迁徙。从黄河流域到洞庭湖之滨,再到这边陲之地。无数次的颠沛流离,无数次的人走家随。鼓声成了战争的号角,当鼓声响起的时候,即使有再多的不舍。我们也不能停止迁徙的脚步。鼓声也意味着一个人都不能拉下。于是苗族人*惯了把所有的东西都铸成银器戴在自己的身上,随时准备迁徙。

  大家知道我们的阿哥为什么要给阿妹送鱼纹的镯子吗?这不仅仅是检验女人的身体是否健康,是否能顺利传宗接代,更是一份家族的重托,一个民族的承诺。他是要告诉自己心爱的女人。总有一天,我会带着你,带着我们的孩子打回黄河流域,回到那有鱼有米的地方去的。

  直到今天,当我们再一次面对商场昂贵的饮水机、洗衣机而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销售员只是告诉我们,那是因为它们都是带银离子杀毒的。直到这个时候,我们才知道老祖宗的智慧。今天科技的进步让我可以精准的测量出银子的成分和功能,知道它可以杀死650多种细菌。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随着改革的春风,那些老祖宗用了一辈子的餐具被我们搁置一旁。那些巧夺天工的加工技术被机器的复制替代。曾经被苗族人追捧的拉丝首饰也一度无人问津。知道什么是拉丝技术吗?拉丝顾名思义就是把银子拉成丝,拉得很细很细,甚至是细过了头发丝。这么说吧,一克银子能拉到一米左右。然后做成精美的首饰。知道为什么有拉丝吗?苗族人用银子彰显个性,妆点美丽。而贫穷的苗族人如何用有限的银子做出更大更张扬的饰品,廉价的劳动力和智慧的工匠创造了拉丝技术,满足了苗族人对银饰的喜好。

  今天,我们再一次欣赏到拉丝,看到拉丝工艺这真是我们的幸运,也是苗族人的荣幸。为什么这么说呢?文化的传承不仅仅是民族的追捧,更要*的支持,还要与市场接轨,跟利益挂钩。否则就成了市场经济的炮灰。就如山西的那些百年木屋,甚至是很多具有厚重历史文明的地标古建筑都由于*维修基金的不到位而一座座破坏、拆除、坍塌。苗族的银器锻造技术也曾经被机器替代。20_年,凤凰对外开放以后。很多人看到了商机,*也大力支持,招商引资。挖掘出苗族的文化瑰宝:比如银器锻造技术、蜡染技术、苗绣等等。其中银子的锻造技术列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此,凤凰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那些具有精湛技术的工匠们再一次重出江湖。有的甚至是冠上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名号。无数的银器店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良莠不齐、鱼龙混杂。

  在外人看来,湘西贫穷、落后、出土匪。湘西人野蛮、粗鲁。那是因为您不了解湘西,不了湘西人。湘西的女人热情奔放、敢爱敢恨。湘西的男人豪放粗狂、淳朴善良。在这里孕育了著名的.乡土文学之父沈从文、鬼才画家黄永玉、内阁*熊希龄。沈从文的《边城》、《长河》可谓是家喻户晓。尤其是边城:一条清冽的小河,一个美丽的姑娘,几首动人的山歌,两个痴心的小伙,一只老黄狗,一个老爷爷。勾画了一副几乎完美的图画。读着他的书,字里行间几乎都能闻到泥土的芬芳。沈从文和张兆和的爱情故事也成为一段佳话广为流传。为了得到张兆和的欢心,沈从文写了上百封情书。只是当时的张兆和十分不领情的把情书扔到了胡适校长的桌上。胡适校长微笑着说:我看沈老师是顽固的爱着你哟。张兆和说:可是我顽固的不爱他啊。沈从文并不气馁。并且更加积极热烈的追求。终于抱得美人归。凤凰人就是这样:纯粹,执着,坚持到底。

  在凤凰旅游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有一个苗族小伙子“阿牛”也跟沈老一样执着。他最早把苗族人家家户户都爱吃的一道菜:血粑鸭用真空包装,让游客带到了世界各地。并且带动了当地的老百姓脱贫致富。阿牛在质量上严格把关。绝对不做市面上的速成鸭子。他的原材料通通来源于本地的小麻鸭,一年才能长到两三斤。而且严格标明鸭肉和血粑的比例。凭着他的诚信和坚持赚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随着凤凰旅游业的发展,各地商人纷至沓来。在凤凰的大街小巷开满了银器店。工业用银和现代化的机器加工充斥着整个本地市场。打着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牌子到处倾销,偷换概念。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苗族人。阿牛心里十分不爽。于是他变卖祖业,筹集资金,深入苗寨,找到当年千锤百炼打造银器的能工巧匠。在凤凰古城门面最贵的地方开了凤凰最大的一家银器店,这是凤凰第一家手工银器店,所以起名《凤凰一号》。开店初期,无数人说他傻,说他笨,人家都用工业银,机器加工。你一个人做手工,做足银,成本高出几倍,如何能赚钱,怎么卖得出去。阿牛对其充耳不闻,他就觉得,他是苗族人,他有义务和责任传承苗族的文化,并且发扬光大,人家越是看不懂,他倒越是觉得商机无限。凭着他的独到的眼光和不懈的坚持,《凤凰一号》又一次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拥有了一定经济基础的阿牛又有了新的想法。于是他潜心打造凤凰的金字招牌,用心做每一个产品。最后在离凤凰古城五公里的地方购地二十亩。打造了整个湘西最大的聚产、购、餐一体的镇竿阿牛有限公司。让游客在镇竿阿牛可以吃到绝对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食品。还能买到凤凰所有的特产。他的宗旨就是环保、绿色、天然、健康。

  阿牛做事及其认真执着。比如一个大街小巷都有的蒿草粑,阿牛竟然请了我们湘西吉首大学和湖南大学的几个生物系教授研究它的配方。做出来的粑粑真的是秒杀了湘西所有的蒿草粑粑。那种如QQ糖一样的弹劲,还有完全看不到蒿草纤维的糯性。我们只能看到绿油油的粑粑。咬一口真的具有连舌头都吞进去的冲动。

  一路走来,风雨兼程,阿牛从最初的一个小小门面。到今天凤凰古城里面的五个金字招牌:《凤凰一号银器店》、《凤凰一号牛角梳》、《镇竿阿牛姜糖》、《镇竿阿牛蒿草粑粑》、《镇竿阿牛血粑鸭专卖店》和城外的《镇竿阿牛有限公司》。让世界各地的客人都买到了具有凤凰记忆的产品。而他自己却回到了梦开始的地方。为了回报养育自己的山山水水和帮助过自己的父老乡亲。除了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与当地老百姓签订无公害蔬菜、蒿草、生姜供销合同。镇竿阿牛公司还拿出了专款用以扶贫助学。

  一个大山深处的苗家汉子,用他满腔的的热情执着地做了一件事,就是让湘西的美食和苗族的服饰文化走出湘西,走向世界。让每一个来到湘西的人都能感受到湘西人的热情和真诚。而他,也是我们湘西人的骄傲,因为从他的身上,看到的就是典型的湘西精神:热情、豪爽、执着、敢作敢为、敢爱敢恨。来自远方的您,希望您能接受我们湘西人的个性,喜欢我们民族的美食,喜欢湘西闪亮的饰品。真诚的邀请您能走进凤凰,来镇竿阿牛公司做客!

湖南凤凰古城导游词3

各位朋友:

  大家好!

  欢迎来凤凰古城做客。现在大家所在的'地方,是被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先生称赞为*两座最美丽的小城之一的湖南凤凰古城。这里与风景名胜区湘西猛洞河、贵州梵净山毗邻,是湖南怀化、吉首和贵州铜仁三地间的必经之地,是著名作家沈从文的故乡。凤凰风景秀丽,名胜古迹很多,历来是人们游览的胜地,自古就有东岭迎辉、南华叠翠、龙潭鱼火、山寺晨钟、奇峰挺秀、溪桥夜月、兰径樵歌和梵阁回涛等八大景。城内,古代城楼、明清古院和石板小街现在仍是风采依然;城外,南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唐代修建的至今仍保存完好的黄丝桥古城,地下艺术宫殿奇梁洞和神奇的风动岩、壮观的尖多朵瀑布、神秘的高达不峡、三门洞将军岩以及如画的屯粮山、凤凰山、象鼻山、天星山、腊乐山都在向您招手,《边城》、《湘女萧萧》、《湘西剿匪记》、《乌龙山剿匪记》、《血鼓》、《粟裕大将》等十多部影视剧也曾在这里拍摄。

  凤凰不但风景秀美,而且人杰地灵。浙江处州镇总兵郑国鸿、贵州提督田兴恕等民族英雄和*第一任内阁*熊希龄、著名作家沈从文和著名画家黄永玉都是凤凰人。

  沈从文故居

  现在沿着石板小路,来到中营街10号,这里就是我国著名作家和考古学家沈从文先生的故居。

  沈从文故居是他的祖父沈洪富于清同治元年(公元1866年)所建。1902年12月28日,沈从文先生就诞生在这座具有明清建筑风格的四合院里,并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期。1917年,沈先生15岁时,因家道中落,参加湘西土军,离开了家乡,辗转于沅、澧、酉水流域,亲历了如火如荼的战争,从而激发了创作欲望。1919年,沈先生只身来到北京,开始了他从文的艰苦生涯,创作了《边城》、《湘西》等一系列文学作品,不久就蜚声*文坛,几乎与年长他20多岁的鲁迅先生齐名。20世纪50年代之后,沈先生潜心于*古代服饰的研究,写出了惊世之作——《*古代服饰研究》。

  沈先生的作品与人品表现出了强烈的一致:自然、厚朴、谦逊、勤奋、博大而凝重。沈先生一生所创作的500多万字的作品,是世界的文学瑰宝,给后人研究旧*和旧湘西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欣赏和研究沈先生的作品,在欣赏他故事清新的同时,不要忽略那背后蕴藏的热情;在欣赏他文字朴实的同时,不要忽略那背后隐伏的悲痛。现在大家一起去寻觅沈先生作品中的温馨甜美,去体会喧哗后面的那片宁静,去游览人们向往的“世外桃源”——边城。

  陈氏宗祠

  现在到达的地方是朝阳宫,又叫陈家祠堂,是凤凰24家宗族祠堂的代表之一,它坐落于古城区内的西门坡,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由乡绅陈氏发动族人所建,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湘西王陈渠珍又率族人扩建整修,那时,每年的祭祖族议均在此聚会。

  陈家祠堂分为正殿、戏台、左右包厢等,组成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的四合院,尤其是进门处的古戏台,更是别具特色。一副‘数尺地方可家可国可天下,千秋人物有贤有惠有神仙”的旧对联和戏台上的八幅戏曲壁画,是不是令大家生出一丝的怀古之情呢?

  熊希龄故居

  顺着小巷的砂石板小道,从大成殿——即孔子庙的挑檐下经过,然后来到文星街10号,这里是*第一任内阁*熊希龄先生的故居。

  熊希龄,号秉三,1870年7月23日出生在这间*房里。熊先生少年时就有湖南神童之称,15岁中秀才,21岁中举人,24岁中进士,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俗称点翰林)。

  熊先生成名后,积极主张维新变法,曾创办《湘报》、时务学堂和常德西路师范学校,是湖南与谭嗣同齐名的维新派中坚。我国的一些著名革命家如向警予、*、腾代远、*左派宋教仁、武昌起义总指挥蒋翊武等都是熊先生的学生。后来,熊先生出任东三省财政监理官、热河都统、财政总长等职,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就任*第一任**,当时的这一任*被舆论界称为“才子内阁”。后来,因熊先生反对*独裁,被*逼迫解 散内阁,辞去*职务。从此,熊先生转而献身实业和慈善事业,并开办香山慈幼院,收养了一大批孤儿。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凤凰县遭大旱,绝大部分田土无收,熊先生知道消息之后,送来赈灾款大洋10万元(其中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捐大洋4万元),救助了很多灾民。晚年,熊先生就任*红十字会会长,积极投身抗日战场战地救护,其功德可昭日月。1937年12月5日,熊希龄先生病故于香港,享年67岁。

  城楼及古城墙

  凤凰县城所在地原名镇竿,元明两朝为五寨长官司所在地,当时建有土城,明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改土城为砖城。清康熙年间,凤凰直隶厅,厅通判、总兵和辰沅水靖兵备道衙门设在这里。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建石城。石城周长2000米有余。开设四座城门,东门叫升恒门,南门叫静澜门,西门叫阜城门,北门叫壁辉门。各有巍峨的城楼。1940年,*第九战区司令兼湖南省**薛岳以“城堡一旦落于敌手,反攻不易,而不利于空袭疏散”为由,通令所属各县将所有城墙拆除。凤凰东、北二门因防水需要,仅拆除城垛碉楼,其他城门城墙全部拆除。所以,现在只能看到东、北二门连接其间的半壁城墙。

  现在各位看到的是北门,门外的一道小木桥和码头上有捣衣女的身影等景象,想必大家在电影《湘西剿匪记》、《边城》、《湘女萧萧》、《血鼓》以及电视剧《乌龙山剿匪记》里已经见到过好多次了,不知大家是否还有印象?

  沿着半壁旧城墙,出东门,是旅游商品——条街。这里的六色坊有很多苗族的民间工艺品供大家选购和参观,获得联合国颁证的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吴景莲(吴花花)女士的扎染工艺品和东门内熊氏的蜡染国画更是别具一格,曾受到著名画家张仃先生的好评。

  虹桥及沙湾风景区

  现在来到虹桥,这座桥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清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加修,桥面上原有吊脚楼亭,亭内设有32家店铺,1956年因修公路,原楼亭和两侧牌坊均被拆除,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桥下,可以看到一排有百年历史的旧吊脚楼。吊脚楼下是凤凰传统体育节目一一赛龙舟的地方。每到端午节,人们就将两只运货的木船捆扎起来,在这个小河湾里一争高下,在沈先生的作品里,翠翠不就是在这祥的吊脚楼下看龙舟吗?

  下了桥,步入沙湾,可以看到凤凰县旧时八大景中的“溪桥夜月”、“龙潭渔火”、“奇峰挺秀”三大景。

  现在看到的是万寿宫,又叫水府庙,因为是江西商人所建,大家*惯叫江西会馆。万寿宫占地4000多*方米,是凤凰最大的民间建筑物。宫内的遐昌阁仍然保留完整。

  三王庙

  现在到达的地方是三王庙,又叫天王庙、三侯祠。

  三王庙正殿供奉的就是三王。后殿供奉的是苗家的始祖——傩娘。相传在原始洪荒时期,这里发生过一场特大洪水,只有一对兄妹逃脱性命。为了繁衍苗家人群,兄长提出与妹妹成亲,妹妹认为兄妹不可成,于是二人从高山上各甩出一叶磨盘,求天地作公断。两叶磨盘滚下山后,鬼使神差地合成了一副,于是兄妹两人拜堂成了亲,将苗家繁衍了下来。因此,在千里苗山,流传着一句歇后语:兄妹拜堂,地久天长。当然,那只是过去特殊时代发生的故事。这里现在还广为流传着傩棠戏和傩舞,也是从祭祀傩公傩娘的仪式中发展起来的。

  沈从文墓地

  大家沿着当年官道,到达沈从文墓地。这条官道,是明清时期凤凰惟一通向外界的大道,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湖广总督林则徐曾从这条官道来到凤凰视察,然后向朝廷奏呈:“苗疆田土瘠薄,刀耕火种,终年勤劳所获不多,丰岁仅供口食,一遇歉收,辄形匮乏”,建议将道光十——年至十四年所欠屯租5000余担全数减免,将历年被水冲刷损坏的屯田223亩报废,体现了这位民族英雄忧国忧民的情怀。

  到了沈氏墓地,上了几步石级,首先看到的是一幅斗方大字:“兴废周知”,这是民国大总统黎元洪的手迹。1911年11月,凤凰绅士田应全、唐力臣等人为响应辛亥革命,集结了凤凰、乾州、花垣、松桃四县苗、汉、土家人民举行武装起义,迫使驻凤凰的辰沅永靖兵备道道尹朱益浚引退,并在凤凰成立了新*——湘西军政分府,黎元洪知道后,欣然命笔,为凤凰题写了这幅大字。

  再上几步,看到的是黄永玉先生为纪念表叔沈从文而题写的铭文:“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就是回到故乡。”

  沈先生的墓地没有隆起的土堆,只有一块原始状态的五色石矗立其间;这里没有雕栏玉砌的装饰物,只有一条放牧、打柴的石板小路横贯其间,象征着沈先生永远与普通民众在一起。

  沈先生的骨灰一半撒在面前这条沱江里,一半就葬在这块五色石下,他就像面前这条沱江,发源于大地又回归大地;他像陪伴他的这块五色石,来源于大地又回归大地!

  作为墓碑的五色石正面,刻写着沈先生的手迹:“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

  是的,正是这样一种信念,使沈先生舍弃升官发财的从军道路,选择了清苦的从文生涯;正是这样一种信念,使沈先生挥动了他那如橼巨笔,将他认识的湘西人介绍给世界。

  墓碑的背面,刻写着沈先生妻妹张允和女士的铭文:“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

  这四句话,简明扼要地总结了沈先生的一生。

湖南凤凰古城导游词4

各位朋友:

  大家好,我是某某旅行社的导游,为大家讲解张家界旅游、凤凰古城、长沙、韶山等地的景点及民俗风情。相传天方国(古印度)神鸟菲尼克司满五百岁后,集香木自焚,复从死灰中复生,鲜美异常,不再死。此鸟即*百鸟之王凤凰也。凤凰西南有一山酷似展翅而飞的凤凰,故以此而得名,凤凰古称镇竿,位于我州的西南边,总面积1700多*方公里,人口37万,是以一个苗族、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县。凤凰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期属楚地,秦属黔中郡,唐设渭阳县,元、明设五寨长官司,清舌厅、镇、道府,成为湘西军事政治中心。凤凰的旅游资源主要是厚重的历史文化。这里特殊的历史留下了众多的古迹,特殊历史文化塑造了一群名人。

  凤凰风景秀丽,名胜古迹众多,历来是人们游览的胜地,自古就有东岭迎晖、南华叠翠、龙潭渔火、山寺晨钟、奇峰挺秀、溪桥夜月、兰径樵歌、梵阁回涛等八大景。有誉满天下的古城风貌,有唐代留下的最完整的石头城——黄丝桥、苗汉隔绝的历史见证苗疆边墙——*南方长城有被誉为华夏洞王的奇梁洞等。凤凰古城,位于沱江之畔,群山环抱,关隘雄奇。碧绿的沱江从古城墙下蜿蜒而过,叠翠的南华山麓倒映江心,江中渔舟游船点点,悬崖上吊脚楼,鳞次栉比,码头边手拿棒槌洗衣的姑娘笑声朗朗。沱江河畔的东门和北门古城楼雄伟壮观。青石板铺就的街道,四通八达。明清时代木质结构的房屋,错落有致。这一切使得古城犹如一副浓墨淡彩的*山水画。新西兰友人路易。艾黎游凤凰之后说*有两个最美的小城,一是福建的长汀,一是湖南的凤凰。

  凤凰的美不仅在于它的自然景观,它的风土人情,它的文物古迹和它的美丽传说,而且还在于它的光荣传统,它的斗争精神。用沈从文先生的话说,即个人的浪漫情绪与历史的宗教情绪结合为一的游侠精神,铸成了这地方人格与道德的另一种典范。这种游侠精神一旦与爱国主义相结合,只要领导得当,就能在国家和民族需要的时候,冲锋陷阵,创造出惊天动地的伟业来。确实如此,试看我国*代发生的一些大事,无不有凤凰人参加,而且往往总是站在斗争最前列。第一次片战争舍身报国的定海三总兵郑国鸿,第二次片战争青岩、开州教案中正气凛然的贵州提督田兴恕,辛亥革命光复南京组织敢死对血战雨花台被孙中山先生授予陆军中将的田应昭,抗日战争中血战嘉善、会站长沙冲锋陷阵的都有凤凰竿军。这里地方虽小,却出过*的第一人民选熊希龄,出了被称为乡土文学之父、影响遍于世界的沈从文,还有著名画家黄永玉等等。

  现在我们沿着石板路,来到中营街10号,这里就是我国著名作家沈从文先生的故居。这是一个典型的南方四合院。正中有一小天井,天井四周是木瓦结构的古屋,正屋三间,厢房两间,前庭三间。这座古院虽然没有雕龙画凤,但显得小巧玲珑,古色古香,特别是那些带有湘西特色的雕花木窗,格外引人注目。

  沈从文故居是他的祖父沈洪富于清同治五年所建。1902年12月28日,沈从文先生就诞生在这里。1917年,沈先生15岁,因家道中落,参加湘西土著部队,离开了家乡,展转于沅、酉水流域,几年的部队经历,使他目睹了水深火热的生活,亲历了如火如荼的战争,从而激发了沈先生的创作欲望。

  1922年,沈先生只身来到北京,开始了他从文的艰苦生涯。1928——1930年,沈先生在上海中学任教师,兼《大公报》、《益世报》文艺副刊主编。1930——1933年,在武汉大学、青岛大学任讲师。1934——1939年,主编全国中小学国文教科书。1939——1949年,在西南*中文系教授任教授。在二十七年的创作生涯里,沈先生先后创作了《边城》、《鸭子》、《神巫之爱》、《一个女演员的生活》、《湘西散记》、《湘西》、《沈从文自传》、《黑凤集》、《长河》、《八骏图》、《沈从文散文集》、《沈从文文集》等一系列文学作品,蜚声*文坛,几乎与比他年长20多岁的鲁讯先生齐名。五十年代之后,沈先生就任*历史博物馆和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潜心于*文物的研究,写出了填扑我国空白的惊世之作——《*古代服饰研究》以及《唐宋铜镜》、《明镜》、《龙凤艺术》、《战国漆器》等一系列文物论著。沈先生的作品与人品表现了强烈的一致,自然、厚朴、谦逊、勤奋、博大而凝重。

  沈先生一生所创作的500多万字的作品,是世界的文学瑰宝,也给后人研究*和湘西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献。

湖南凤凰古城导游词5

  现今凤凰古城主要有:虹桥、东门城楼、杨家祠堂、崇德堂、古城博物馆(陈宝箴老宅)、沈从文故居、熊希龄故居、沱江泛舟、万寿宫,凤凰“新九景”等。

  奇峰寺公园

  跟着伍阿哥来到的地方是奇峰寺公园,位于凤凰县虹桥东路,沙湾景区旁边。这里原有一座奇峰寺,为凤凰古城八景之一的“奇峰挺秀”,现古寺已不存。奇峰山坐立在沱江北岸,孤峰挺立、绿树成荫。站在山上视野非常开阔,可以俯瞰凤凰古城的吊脚楼、沱江、虹桥、万名塔、夺翠楼等景点。

  虹桥

  现在跟着伍阿哥走进凤凰古城的中心虹桥。虹桥原名卧虹桥,又称“风雨楼”,位于古城的中心沱江之上,是凤凰著名的景点之一。这座桥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清康熙九年(1670年)加修,原为沟通沱江两岩的河流石拱桥,吉(首)凤(凰)公路修建后成为公路桥。

  虹桥长112米,宽8米,高10.2米,桥身载重量80吨。因建此桥所用岩石均为朱红色砂石,桥建成时宛如彩虹卧江,起初命名为卧虹桥,后称为虹桥,桥面上原有吊脚楼亭,1956年因修公路,原楼亭和两侧牌坊均被拆除。现恢复了虹桥风雨楼,桥两边亭内作为32家店铺,于是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虹桥东侧的门洞两侧,有黄永玉撰文、胞弟黄永前书写的长幅楹联:“照眼春阳,廊桥正午十分。醉客雅旅,游侠高僧,靓景如梦梦如诗;今宵皓月,谁在回龙潭上?花灯摇船,彩影荡漾,弦歌映山山映水。”,可谓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在虹桥上看整个凤凰沱江*的如画风景尽收眼底。

  虹桥分为上下两层,一层主要是商铺和杂货店,二层是本是民俗文化楼,里面藏有从古到今所有关于虹桥风雨楼的书画作品,也是个观光和喝茶的好地方。桥下可以看到一排有百年历史的旧吊脚楼,吊脚楼下是凤凰传统体育节目、赛龙舟的地方。每到端午节,人们就将两只运货的木船捆扎起来,在这个小河湾里一争高下,在沈先生的作品里,翠翠不就是在这样的吊脚楼下看龙舟吗?

  虹桥夜景。

  在清波荡漾中,天是纯净的黑,撒满星星,街是亮的,暧昧的暖光,酒、音乐、熟悉和不熟悉的人在暗夜掩饰下的缠绵古城门和虹桥,是两个灯光聚焦的亮点,密密麻麻的人在灯光下一堆一堆地品着烧烤。河水*静地流着,放河灯的人心潮澎湃的把心愿系在火花般红媚的河灯中,一拨一拨随波逐流。

  没有了白天的喧嚣,夜晚的虹桥成为彰显它个性的时候,红的、蓝的、紫的、粉的、绿的,不带一点现代气息。*的吊脚楼上亮起点点灯火,带着些许的温情映照着夜晚的江水,而跨江的虹桥上更是灯火通明,把桥梁和桥上的楼阁装扮得分外通透,灯影入水,映画出几个完美的圆形桥洞来。

  夜风袭人,渗透着江水的凉意,远处杨柳岸边的石舫内隐约飘来阵阵歌乐声,悠扬婉转,伴随着木桨划动的潺潺水声和一只只红灯笼倒影在江中的模糊身影,在夜色中营造出一片和谐的境界,一种醉人的水乡夜色让游人久久不愿归去。

  夺翠楼

  在虹桥的左侧江边的景点是夺翠楼。坐落在古城东南回龙阁路,前临古官道,后悬于沱江之上,那一幢幢古色古香、富有浓郁土家族风韵的回龙阁吊脚楼群,是凤凰古城具有浓郁土家族、苗族特色的古建筑群之一。该吊脚楼群全长240米,属清朝和民国初期的建筑,河畔的老吊脚楼大多已不在了,只有在回龙潭那里尚留有十多间老屋,如今还居住着十几户人家,细脚伶仃的木柱立在河中,托起一段沉沉的历史。

  如果说起凤凰城最气派、最精致、最有美感的建筑当推黄永玉的夺翠楼。黄老先生1924年生于凤凰,是沈从文的表侄,擅长版画,其文亦妙。他的散文《往事和散宜生诗集》集幽默和智慧于一体,读后令人爱不释手。黄永玉这位风格狂放、特立独行的画家,从没受过正规教育,却以天才的想象力,绘制了许多绝妙之作,哲理无穷,意境无限。

  几年前当地村民想拆毁吊脚楼重建新楼时,痛心疾首的黄永玉极力呼吁,如今壮观的吊脚楼景观才得以保留。重建夺翠楼,并请家乡的人用家乡的材料,仿照家乡老房子的样式修建的。

  大都分都是上下两层,俱属五柱六挂或五柱八挂的穿斗式木结构。上层宽大,制作工艺复杂,做工精强考究,屋顶歇山起翘,有雕花栏杆及门窗;下层占地很不规则,不作为正式房间,但木质下吊部分均精雕细刻,有金瓜和各类兽头、花卉图案,上下穿枋承挑悬出的走廊或房间,使之垂悬于河道之上,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

  该楼为牌坊式建筑,长脚临水,台楼悬空,飞檐峭山,此楼也是观赏沙湾景区的最佳位置。隔壁客栈门口有一条很陡的小楼梯上去夺翠楼,黄永玉每年来一次,那是他的必经之路。

  许愿亭

  跟着伍阿哥来到的景点是许愿亭。许愿亭位于凤凰古城龙脉龙头位置,在凤凰“虹桥”旁沿江的石板路、东关门楼阁上的一个亭子,因人杰地灵,山清水秀,当地人很久以前在此许愿祈福,亭以“聚山水灵韵,锁前世今生”而著称。

  石板老街

  跟着伍阿哥走在脚下的这条街就是石板老街。宽不足5米的青石板街,自道门口往西,经十字街、东正街、西正街、回龙阁、营哨冲、陡山喇、接官亭、沈从文墓地直至天下第一泉,全长3000多米,是凤凰最繁华的商业街。

  古凤凰石板老街又叫六朝一条街,它的南门是苏北目前惟一保存完整的城门。唐贞观十三年,魏征巡视东海要塞登凤凰城,执笔题书“宁海门”,勒石立于南门。到了清咸丰十一年,海州知府黄金韶在修缮城墙时,亲笔为城门题写“古凤凰城”,至今已100多年,但仍风韵如初。越来越少的青砖红瓦石板路,那里有着浓郁的人文气息在这条沧桑老街的两侧。

  凤凰街从城门向北全长三华里又九十九步,故有“南头到北头,三里出点头”之谣。这条街是远*闻名的“龙骨型”青石板路,石板路上一条清晰可见的古车辙痕迹见证了这条老街过去车水马龙的繁荣景象。曾经居住着许多淳朴的“百姓”,每家都有三四道庭院,临街的第一道庭院大多作开店之用,各种各样的百货在这里应有尽有。相传老街一度主要居住着江杨武三大姓,而且在分工上各有擅长:武家钱,江家嘴,杨家跑跑腿。彼此互相团结,保持了老街长期的繁荣稳定。

  南华山

  跟着伍阿哥来到的景点是南华山神凤文化景区。是由(凤凰六句阵、凤凰台、凤竹林海、有凤来仪、凤缘亭、引凤桥、百鸟朝凤、九九神阶、神凤殿、凤凰座、十八神性图腾柱、凤凰纪、醴泉台、五德门、凤凰物语、百鸟园、放生台、乘风栈道、锵锵阁、翙翙廊、秋秋楼)等二十多处景点组成。

  三王庙

  跟着伍阿哥来到的景点是三王庙。又叫天王庙、三侯祠。相传北宋时有三个叫杨应龙、杨应虎、杨应豹的同胞兄弟,武艺超群,在湘鄂西一带保边卫民,立下赫赫战功,所以被皇上一起封侯并立庙祭祀。

  清嘉庆三年(1798年),凤凰厅同知傅鼐为实行其对少数民族的“剿”、“抚”兼施的政策,修建三王庙,三王庙建成后,人们常常在此地祭祀,求子乞福,一些墨客骚人也常在此地吟诗作画。清宣统三年(1911年)十一月,凤凰绅士田应全、唐力臣等人在此地召开大会,响应辛亥革命,誓师起义,并在此地庆祝辛亥革命的胜利。

  傩娘。

  三王庙正殿供奉的就是三王,后殿供奉的是苗家的始祖傩娘。相传在原始洪荒时期,这里发生过一场特大洪水,只有一对兄妹逃脱性命,为了繁衍苗家人群,兄长提出与妹妹成亲,妹妹认为兄妹不可成,于是二人从高山上各甩出一叶磨盘,求天地作公断。两叶磨盘滚下山后,鬼使神差地合成了一副,于是兄妹两人拜堂成了亲,将苗家繁衍了下来。因此在千里苗山,流传着一句歇后语“兄妹拜堂,地久天长”。当然那只是过去特殊时代发生的故事。这里现在还广为流传着傩棠戏和傩舞,也是从祭祀傩公傩娘的仪式中发展起来的。

  东门城楼

  跟着伍阿哥来到的景点是东门城楼。位于凤凰古城城东所以叫“东门城楼”,原名"升恒门",为凤凰古城四大城门之一。凤凰古城原名镇竿,早在元明时期就建有土城,当时此地为五寨长官司司所在地。现在的北门城楼就始建于明朝。明嘉靖年间设凤凰直隶厅,厅通判、总兵和辰沅永靖兵备道衙门都设在这里。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将原来的土城改建为砖城。到清朝古城的军事地位日显重要,古城也得到进一步的加固,在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遂将原来的砖城改建为石城,石城周长2公里有余,并开设四大门,各建造了巍峨的城楼,东门称“升恒门”,南门曰“静澜门”,西门叫“卓城门”,北门为“壁辉门”。

  锈蚀庄肃的东门城楼面对东岭,紧靠沱江,古朴典雅,始建于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东门城楼式样仿北京前门用城砖砌筑,对外一面开枪眼两层,每层4个,楼高11米,歇山屋顶,下层覆以腰檐,飞檐翘角,造型庄严雄伟。城门宽3.5米,高4米,呈拱形,城门两扇是以铁皮包裹,用圆头大铁钉密钉。城墙修筑全部采用红砂条石,精工细钻,规格一致,按内外两侧用条石加石灰浆砌各0.8米,中间填以碎石粘土,层层夯实,砌至顶部,中间则有石灰、鹅卵石、黄土合土,厚约0.33米填实,其上铺以红砂块石,外侧砌筑墙垛。石城建筑工艺精湛,砌缝整齐,错落有致,层次分明,城楼巍峨耸立,庄严雄伟,雉堞历历,整齐壮观。

  北门城楼与东门城楼之间城墙相连,前临清澈的沱江,既有军事防御作用,又有防洪功能,形成古城一道坚固的屏障。遗憾的是在1940年,国民第九战区司令长官兼湖南省**薛岳以“城堡一旦落入敌手,反攻不易,且不利于空袭疏散”为由,下令将所有城墙拆除。而凤凰东、北二门却因防洪需要,仅拆除了城垛碉楼,其它城门全部被拆除。现在我们只能看到东、北二门和连接其间的半壁城墙。沿着半壁旧城墙出东门,城下的东门街是古城旅游商品一条街,这里有很多苗族的民间艺术品,

  陈斗南宅院

  跟着伍阿哥来到的景点是陈斗南宅院。建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位于古城内吴家弄一号,在东门城楼和杨家祠堂之间,占地面积366.6*方米,由前进、天井、中堂及后进组成,为四水归堂回廊式院落,四周防火墙高深严密,是江南典型的四合院。

  宅院是民国时期的将军府,陈宅出了两位国民革命军少将、陈斗南将军。民国十二年至民国十三年(1924-1925年)与*为湘西巡防军同僚,关系密切。1926年参加第二次北伐,1928年间*领导工农革命军时在鄂南、湘北闹革命受挫来湘西,陈渠珍委派陈斗南支援*领导的工农革命。

  陈氏祖宗泥塑像是泥人张传人张秋潭大师的封世之作,被专家、教授赞誉为国家级乃至世界极的泥塑艺术精品。陈斗南宅院是《乌龙山剿匪记》《湘西喋血记》《父亲的战争》《战士》《拯救女兵司徒慧》《未代苗王》《我心飞翔》《湘西往事》等十多部著名影视剧内景拍摄地。

  杨家祠堂

  跟着伍阿哥来到的景点是杨家祠堂。杨家祠堂座落在凤凰古城东北部的古城墙边,是太子少保、果勇侯、镇竿总兵杨芳捐资修建于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

  杨家祠堂的大门和一般的祠堂不同、侧开,很是奇怪。原来杨家人相信风水,大门斜开,正对着沱江,可以使祖业千秋、万世荣昌,如沱江之水源源不断、兴旺发达。

  正殿为抬梁式建筑,山墙为猫背拱,分为一明二暗三间,两边配有厢房。

  进入大门,抬头可见二重门上的牛头和门上蝙蝠木雕,牛头是湘西人的崇拜物事,用以辟邪、保佑*安,蝙蝠则是带来福气、带来吉祥。

  走进祠堂,可以清楚的看到祠堂是典型的四合院建筑结构,是木结构,分上下两层,由大门、戏台、过厅、廊房、正厅组成,其占地面积有770*方米。

  戏台在正厅对面,为单檐歇山顶、穿斗式结构,高16米、面阔7米、进深8米。檐下饰如意斗拱,四根台柱雕龙刻凤。相传凤凰城中的杨姓均为大宋杨门忠烈的后代。所以戏台正中是“杨母教子”的彩绘,栩栩如生,其上写着“威震三关”遒劲大字,后有两侧门,供演员出入,分别写着“出将”和“入相”,彰显杨家“出则为将,入则为相”的自豪。

  戏台两边有耳房、后台,专供演出者化妆休息,戏台的前方和上方有一组木雕,描绘的是一对青年男女自由恋爱,冲破重重阻力,后来幸福的结合在一起,过着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最后儿孙满堂、安度晚年。杨家祠堂设计精巧,做工精细,窗户、门、檐饰件均系镂空雕花,整体建筑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很高的建筑艺术价值。

  崇德堂

  跟着伍阿哥来到的景点是崇德堂。崇德堂位于凤凰古城中史家弄街,崇德堂是史氏堂口。崇德堂主人是江西人裴守禄,中过进士,后来做生意发了财,在40岁时修起了崇德堂,成为凤凰城中首富。

  进入崇德堂首先得跨过高高的石门槛。崇德堂建筑规矩雅致,是一座典型的南方四合院,1884年由江西丰城人裴守禄始建。当时凤凰城非常富有,吸引年仅16岁的裴守禄来到凤凰做生意,并凭自己的聪明与智慧建立了自己的“裴三星”商号,成凤凰城首富,建了这座古宅,古宅总面积622余*方米,分为上下两层的建筑,一层为起居与待客的公共区域;二层为主人卧室等私人区域。现第一层一间为石雕展厅、二间为木雕展厅,还有会客厅、膳房以及后花园;第二层中展示主人与家属的住房,分别有小姐、大太太、二太太的房间、书房,但二层不开放。

  因崇德堂主人裴守禄早年中过进士(有许多匾额为证),还有令德孔昭、淑德常怀、纯孝格天、冰心柏节、硕德耆儒、才步百里、保艾长春、贡元(秀才中的第一,主人才学至高)等上百块牌匾,说明了主人为人孝顺、品格高洁。崇德堂最出名的便是这些匾额,像这样以文字匾额流传后世不可不谓之为传奇,崇德堂的每一匾额后面都有一段历史!

  在后花园中的这口古井,是以前土匪围城时,不方便到外面取水,这口古井就派上用场。院子里还有轿子和马车。院子里的地上用石子铺砌“福”‘禄”“寿”“禧”字样。

  这里是会客厅,是主人接见重要商人的地方。大厅中央的这个雕刻精致的圆桌,直径有116厘米,是用香樟树所做。要知道樟树是“十有九窟”,要做成这样大的圆桌,想想得找到多大的樟树啊?实属不易。

  会客厅的左右两侧摆放的椅子(灵芝椅或长寿椅)和茶几,材质为红木中的酸脂木。椅背上雕刻的是灵芝的图案,寓意健康长寿;镶嵌的大理石则寓意富贵吉祥,在木雕厅里展出众多精致木雕展品,体现了当时的工匠手艺水*。

  展柜中清早期的铜熨斗、清代枕头箱、中正剑。据说只要是从黄埔军校毕业,当到团长以上的学生就会收到一把这样的匕首,展出的这把剑是赠给在黄埔军校毕业的裴荣初的。

  这里是白底黑字的牌匾“郭礼堂”,郭礼堂是当时一个处理家庭纠纷的地方,该匾是康熙年间重立的,送匾的人却是明朝末年一个名叫罗洪先的状元。

  崇德堂里的二层古宅建筑,镂空的门窗、雅致的后花园,穿梭在一层的木雕展室、石雕展室里,满眼尽是精致之物,那些数不清的众多匾额及背后的故事,这些物质的、精神的,都在向人们叙说着它的历史,不愧为凤凰古城曾经的首富之宅。

  沈从文故居

  跟着伍阿哥来到的景点是沈从文故居。沿着石板小路来到中营街10号,这就是我国著名作家和考古学家沈从文先生的故居。沈从文故居中营街老宅本是沈从文先生的祖父沈宏富(曾任清朝贵州提督)于同治五年(1866年)兴建的,房子为穿斗式木结构,前后两进、火砖封砌、小巧玲珑、古色古香、具有浓郁的湘西明清建筑特色。

  1902年12月28日沈从文先生就诞生在,这座具有明清建筑风格的四合院里,并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期。1917年沈先生15岁时,因家道中落,参加湘西土军,离开了家乡,辗转于沅、澧、酉水流域,亲历了如火如荼的战争,从而激发了创作欲望。1919年沈先生只身来到北京,开始了他从文的艰苦生涯,创作了《边城》、《湘西》等一系列文学作品,不久就蜚声*文坛,几乎与年长他20多岁的鲁迅先生齐名。20世纪50年代之后,沈先生潜心于*古代服饰的研究,写出了惊世之作《*古代服饰研究》。

  沈先生的作品与人品表现出了强烈的一致:自然、厚朴、谦逊、勤奋、博大而凝重。沈先生一生所创作的500多万字的作品,是世界的文学瑰宝,给后人研究旧*和旧湘西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欣赏和研究沈先生的作品,在欣赏他故事清新的同时,不要忽略那背后蕴藏的热情;在欣赏他文字朴实的同时,不要忽略那背后隐伏的悲痛。现在大家一起去寻觅沈先生作品中的温馨甜美,去体会喧哗后面的那片宁静,去游览人们向往的“世外桃源”边城。

  沈从文和张兆和的爱情故事。

  沈从文他的每一部作品,我都很喜欢看。我很喜欢他的作品,也很喜欢他的人,很喜欢她对感情的专一。

  他说过:“我一辈子走过许多的路,行走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好年龄的人”。这个女子也就是他后来的妻子(张兆和)。

  在1928年9月的时候,不到26岁沈从文受到胡适的聘请后,到*工学上海去任教,当时只有小学文凭的他已经发表了很多文章在各大一些报纸上面,名气很大。

  他当时讲一堂课是6块钱,他觉得作为一个大学教授,一个中文系的教授,觉得要体面一些。那天他把头发剪得好好的,穿着一件很干净的长布衫,还花了八块钱包了一辆黄包车,就到学校去了。

  到了学校之后呢,来到了教室里面,里面黑压压的一片,很多人慕名而来。当他们看到沈从文的时候,发现更他们想象之中的完全不一样。因为他写的小说,感觉他是一个很粗犷的人。就像我们听过刀郎的歌,就感觉刀郎应该是一个长得很粗犷的男人,结果是那个样子。感觉沈从文就像一个女子一样脸白白的,很清瘦的样子。

  他上到台上后呢,突然脑袋里一片空白,站在那里整整十分钟没有讲出一句话。就在那里不停的搓手很紧张,他之前信心满满,他觉得我写过这么多的小说,给大学生讲个课应该完全没有问题的,所以他也没有准备教案教材。在过了十分钟之后也就在哪里很紧张,很颤抖的跟他们讲,原来是准备了一个小时的课,15分钟就草草收场了。实在没办法了拿了一支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我第一次上课,见你们人太多,我怕了”。写完以后粉底一扔,走了。

  当时学生们都觉得这个老师很奇怪,后来把这个事情反应到胡适校长那里。胡适就说:“他很成功了嘛,上台十分钟都没有讲一句话,没有被你门赶下来,说明他是很成功的”。

  在众多学生当中,有一个他后来一生的挚爱(张兆和)。生长在湘西见惯了脸儿白白的,身子长长的苗家女的沈从文,却无可救药的爱上了一个脸儿黑黑,长得非常清秀的女子,黑凤凰张兆和。随后便对她展开了猛烈的追求,*常话不多,但是这个人写起情书的话呢。

  这一年张兆和18岁,是*公学校花级的人物,外号“黑牡丹”,大概和她的肤色略黑有关。张兆和当时有众多追求者,但是张兆和一点都不领情,给她写情书的人很多,尽管害羞,但她对来信并不像很多女孩那样一撕了之,而是一律保存,并分类编号。就在宿舍里,她的室友们就给她排了青蛙1号、青蛙2号...。沈从文毫不占优势的被排到了癞蛤蟆13号。

  有一天,张兆和忽然接到一封薄薄的信,拆开来看,才知道是自己的老师沈从文写来的,信中只写了一句话:“我不知道为什么忽然爱上你?”,张兆和没有回信,接着是第二封、第三封,信就写得很长了,要是从邮局寄信,都得超重一倍。他整整写了三年零九个月的情书,张兆和本来是很抵触的,但是沈从文从不气妥,他有着我们湘西人的血性。于是他就天天给她写情书,写了130封情书给她,直到最后被他打动了。

  沈从文的祖母是苗族人,母亲是土家族,在男女之情上,这位刚出道的小说家有一种湘西人的执着和坦率。信写得太多、太长、太大胆,张兆和终于受不了。她到了校长胡适家,告诉校长:“沈老师这样给学生写信可不好”。

  没想到胡适笑笑回答:“有什么不好!我和你爸爸都是安徽同乡,是不是让我跟你爸爸谈谈你们的事”。

  张兆和急红了脸:“不要讲”。

  校长很郑重地对张兆和说:“我知道沈从文顽固地爱你!”

  张兆和脱口而出:“我顽固地不爱他!”

  胡适和张兆和的父亲张武龄关系极好。几年后张兆和考北大,国文满分,数学零分,又是国文系主任胡适拍板录取。后来胡适还介绍张兆和到中央日报做编辑工作。胡适撮合沈从文和张兆和,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对沈从文的了解,“他会成为*最好的小说家”。终于走到一起。

  在1930年初,胡适辞去了*公学校长的职务,到北大做教授去了。1930年,沈从文也离开*公学,到国立青岛大学任教,张兆和继续留在*公学念书,完成了大学学业。沈从文对张兆和的感情,继续在信中体现,他这一时期的信件,后来大多收入《从文家书》,可以称得上是现代白话情书的典范。

  在1931年6月的一封信中他称:“尽管很多人都愿意做君王的奴隶,而他却只愿意做张兆和一人的奴隶”。这些书信一方面是表达相思,另一方面此时也是沈从文写作技艺突飞猛进的阶段,写信大概也是他的创作需要。

  1932年夏天的一个早晨约10点,太阳照在苏州九如巷的半边街道上。石库门漆黑大门外,来了一个文文绉绉、秀秀气气、身穿灰色长衫的青年人,脸上戴一副*视眼镜。他告诉门房自己姓沈,从青岛来,要找张兆和。张家门房吉老头说:“三小姐不在家,请您进来等她吧”。这是沈从文第一次到苏州张家做客。也许是太过紧张,他没敢进门,反而倒退到大门对面的墙角,站在太阳下发愣。

  张兆和去图书馆看书了,出来迎接的是二姐张允和。沈从文不知所措,吞吞吐吐说出三个字:“我走吧!”,张允和让他留下地址,才知道他住在旅馆。

  张兆和中午回来,允和怪道:“明明知道沈从文今天来,你上图书馆躲他,假装用功!”

  兆和不服气:“我不是天天去图书馆吗?”,在允和的劝说下兆和答应去见沈从文,但是得知他住在旅馆又犯难了。去旅馆该怎么开口呢?

  允和又出主意:“你可以说我家有好多个小弟弟,很好玩,请到我家去”。张兆和终于去了。就这样沈从文进了张家的大门。那一年这位大学青年教师在张家玩了一个暑假,主要是给兆和的几个弟弟讲故事。

  1933年初春,沈从文致信张兆和,信中婉转表示,可以请二姐允和帮忙向其父母提亲。并且说:如果父母同意,请张兆和早点打电报通知他,让他这个“乡下人喝杯甜酒吧”。开始是胡适,现在则是张允和成为正式的媒人。

  在儿女的婚事上,张兆和的父亲张武岭是很开明的人。长女嫁给顾传玠,因为顾是演员,当时曾引起很大争议。允和许配给周有光,在当时也不过是*常人家的孩子。对沈从文的求婚,张武岭也很快就表示了同意。

  在1933年9月9号才子佳人结为连理。那天没有豪华的婚礼,沈从文给妻子的是一个简单的婚礼,就邀请了几个好朋友来参加。他甚至没有给妻子送任何的定情物件,他觉得很愧疚,因为那时候很穷,可以说他一身清*。当时就对他的妻子说:"这时间应当有一个最美的物件,送给我最圣洁最美丽的妻子,33我一定会找到这个物件",然后他还说了:“33,我要写一部小说给你看。”

  婚后每当两人处于分离状态,沈从文总是能写出动人的书信“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类似这样的句子,已经成为经典情话。对沈从文来说,也许分离是爱情的最佳状态,那种独白可以抵达自己内心的最深处。婚后不久沈从文就写出了他最伟大的小说《边城》(1934年)。小说中湘西美丽纯洁的小姑娘翠翠,有着张兆和的影子。此后沈从文所写的很多小说中,都有张兆和的影子。

  在1934年初,当时他们两个结婚的第四个月,沈从文的母亲病重,他从北*回到了凤凰看望他的母亲。整整走了26天,一路上两个人不断书信来往,以此表达对彼此的思恋之情。他在船舱里给远在北*的张兆和写信说:“我离开北*时还计划每天用半个日子写信,用半个日子写文章,谁知到了这小船上却只想为你写信,别的事全不能做。”

  到了凤凰,沈从文在凤凰住了一段时间,因为要照顾他病重的母亲,那段时间就去了我们凤凰请了最好的银匠师傅,为他的妻子订做了一对拉丝凤凰耳环“凤回头”和一对凤尾镯。而且他还给妻子的信里写道:“我能想像的出,我的33带上的时候样子,栩栩如生的银凤凰耳环,衬着我33黑黑的脸儿,走动时,时而跳跃的姿态,你的笑这样定会让我沉醉其中,还有这对凤尾镯,就如我的手一样紧紧地握着你,不想放开,也不愿放开”。

  在这之后两个人是相濡以沫的55年,沈从文是在1988年5月10号过世。张兆和是带着对他的思恋,一直为他做一项工作就是整理沈从文全集的编辑。沈从文全集是2002年12月编辑完成,张兆和是2003年2月13号过世的,享年94岁,可以说她把最后一点清醒的神志都贡献给了沈从文全集。

  当她编辑完成沈从文全集之后她的意识就开始模糊了,认不清楚人了。当她的亲人拿出沈从文画像来给她看的时候,她说:“这个人,我好像认识”,她的第二句话就是:“这个人我一定认识”,但是她再也讲不出沈从文三个字了,当她过世的时候还紧紧的握着沈从文送给她的那对凤尾手镯。

  古城博物馆

  跟着伍阿哥来到的景点是古城博物馆。坐落在凤凰古城道门口,原是陈宝箴世家的百年老宅,馆长是雷雨田。占地面积达1600多*方米,是一个集凤凰古城博物馆、陈宝箴世家、雷雨田艺术馆三大载体为一体的文化载体。凤凰古城博物馆将成为凤凰县人文景观的又一道风景,为对外交流及沟通海峡*文化提供重要的展示*台,必将对凤凰历史文化的提升产生重要影响。

  陈宝箴是晚清重臣,深受曾国藩所赏识。曾经任浙江和湖北按察使、直隶布政使、兵部侍郎、湖南巡抚等职,被光绪皇帝称为“新政重臣”的改革者,是清末著名维新派骨干,地方督抚中惟一倾向“维新变法”的实权派风云人物。

  陈列的陈宝箴的后裔向博物馆捐赠的家族遗物、遗照、图片等珍贵历史资料,还有清同治皇帝钦赐的“纶音封典圣旨碑”、清光绪皇帝钦赐的陈宝箴出巡行车所用的狼皮坐褥。博物馆内还陈列了500多种几亿年前的矿石标本和古生物化石。

  在博物馆还能观赏到博物馆创始人,雷雨田先生的作品《凤凰城小景》、《报春图》等。凤凰古城博物馆的馆长雷先生是位民间收藏家和艺术家,他集资修复了陈宝箴故居,全面展示陈宝箴世家的生活遗迹,以及他们与古城凤凰的深厚渊源;修建了古城博物馆,集中展示自己收集的艺术品及文物、古董。“雷”字拆开成“雨田”二字,雷先生又被称为“雨田”馆长。

  文庙

  跟着伍阿哥来到的景点是文庙。文庙又称“大成殿”“孔子庙”,位于湖南省湘西城北登瀛街,是古代祀孔之地。

  殿前为一大土坪,土坪两侧各有一棵古桂花树,树很大需要二人合抱,枝干奇异,每当金桂花开,香飘全城。

  走过土坪是一巨大石台,台前斜一巨石,约丈余长,三四尺宽,巨石上刻有“双龙抢宝”浮雕。

  沿石级而上便是大成殿,它为二层楼式木瓦结构,柱大2米余,朱红大柱上,有金龙缠绕,红梁上也有飞龙、山水和花木图案浮雕飞动。红梁正中“大成殿"三个大字金光闪闪。一层檐的四个翘角上,二层檐的四个翘角上,立有金凤,八个楼角上都吊有铜铃。

  殿内正中存有孔圣人的巨幅画像,上下四周的木质花窗,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整个殿宇金碧辉煌,雄伟而秀丽,典雅而端庄。

  据记载: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巡抚赵申乔,巡道孙调鼎会率僚属,捐建正殿三间,东西两厅各三间,左角门之右为名宦祠,右角门之右为乡贤祠。大成门前还有泮池,泮池前有棂星门一座,再前为照墙。正殿后为崇圣祠,祠东为明伦堂。雍正十三年(1735年)巡道将署东隙地增为学官池,于明墙两旁另建门一座,与墙东原门相配,东日礼门,西日义路。通判苏畅华重加修饰,并墙外置大栅栏一座,又于名宦祠东购买民地,以通明伦堂。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巡道王家宾率厅人士,捐资修明伦堂三间,正厅三间,后厅三间,过厅两间,群房六间,后殿有省行所一间,并照墙额书“大成坊"三字。嘉庆五年(1800年),同知傅鼐又修复。

  文庙经历代官府修复,成为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建国后为县一中校址,后改为二中,东西两厅和各祠舍全被拆毁,修建成了高大教学楼,现仅存大成殿一座。1983年又修复大成殿,现焕然一新,被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庙建成后,曾产生过积极的影响,为凤凰培养了一大批文臣武将,涌现出了像清朝翰林院庶吉士,民国第一任民选内阁*熊希龄这样的杰出人物。文庙整个建筑群直到民国初年还保持完整。但自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在庙内改建中学后,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折除东西二庑及庙内各祠堂建教室,折除大成门、棂星门,填*泮池为操坪。文庙保存完整的只有大成殿一座和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学官徐寿昌在殿门外左侧栽植的银桂,咸丰十一年(1861年)学官陈凤阶在殿右侧添植的丹桂,虽历尽沧桑,仍雄姿英发,引发人们无限遐思。

  朝阳宫

  跟着伍阿哥来到的景点是朝阳宫。朝阳宫又叫陈家祠堂,是凤凰24家宗族祠堂的代表之一,朝阳宫位于古城北西侧的西门坡,建于民国四年(1915年),由乡绅也是被誉为“湘西王”的陈渠珍之兄陈开炳、陈开藩发动族人捐资所建,民国十二年(1923年),时任湘西巡防各军统领的湘西王陈渠珍将其扩建完善,那时每年的祭祖族议均在此聚会,是凤凰古城中保持最完整的一座*代仿古建筑的宗祠杰作。

  陈家祠堂分为大门、正殿、戏台、左右包厢、厨房、厕所等14间房屋浑然一体,组成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的典型南方四合院,成为陈氏族人聚会看戏或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整个建筑重檐青瓦,飞檐翘角,檐下斗拱三层,正脊两端有鸱吻,正中有彩色葫芦宝顶,布局对称合理,堪称建筑精品。

  朝阳宫的大门为紫红色砖墙门楼,高8米。大门两旁镌有对联一副:“瑞鸟起蓬蒿翼搏云天高万里;嘉宾莅边隅眼看楼台总多情”。左右对称地堆塑山水花鸟浮雕12幅,门楼飞檐翘角,别具特色。

  尤其是进门处的古戏台,更是别具特色。一副“数尺地方可家可国可天下,千秋人物有贤有惠有神仙”的旧对联,和戏台上的八幅戏曲壁画,是不是令大家生出一丝的怀古之情呢?

  风情浓郁的古戏台面对大厅,古戏台*时多演出古典戏曲,阳戏、傩堂戏、辰河高腔等。大师沈从文、黄永玉及很多文化名人都曾来这里观赏过。

  熊希龄故居

  跟着伍阿哥来到的景点是熊希龄故居。顺着小巷的砂石板小道,从大成殿(文庙)的挑檐下经过,然后来到文星街10号,这里是*第一任内阁民选*(民国第四任*)熊希龄先生的故居。熊希龄故居位于古城北文星街的一个小巷内。占地面积800*方米,门、窗为木结构,其上或雕花或绘图,造型大方、做工精美,是典型的苗族古院落建筑模式,极富民族风情。

  熊希龄号秉三,1870年7月23日出生在这间*房里。熊先生少年时就有湖南神童之称,15岁中秀才、21岁中举人、24岁中进士,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俗称点翰林)。

  熊先生少年时期就具有忧国忧民之心,1892年农历二月十二日,沅州知府朱其懿邀请新科举人聚于湖南沅州府衙赏花,吟诗作画,在场有画牡丹花者,有画荷花者,有画兰花者,者有画菊花者,熊希龄则画了一株棉花。那只棉花俏生生的立于洁白的的宣纸上,枝叶扶疏,蓓蕾初放,清逸中透出温暖安稳的气息。画史上何曾见过以棉花入画?他不动声色在留白处题写了"此君一出天下暖"七个字,熊借棉花言志,震动全场,令四座皆惊。这一年他22岁,刚中新科举人。

  据说25岁时(又说是9岁时)他的私塾老师朱其懿出了一副上联:“栽数盆花,探春秋消息。”,熊先生立即对出了下联:“凿一池水,窥天地盈虚。”,并将其妹朱其慧嫁与熊希龄,一时传为佳话。

  熊先生成名后,积极主张维新变法,曾创办《湘报》、时务学堂和常德西路师范学校,是湖南与谭嗣同齐名的维新派中坚。我国的一些著名革命家如向警予、*、腾代远、*左派宋教仁、武昌起义总指挥蒋翊武等都是熊先生的学生。后来熊先生出任东三省财政监理官、热河都统、财政总长等职,民国二年(1913年)就任*第一任民选*,当时的这一任*被舆论界称为“才子内阁”。

  后来因熊先生反对*独裁,被*逼迫解散内阁,辞去*职务。从此熊先生转而献身实业和慈善事业,并开办香山慈幼院,收养了一大批孤儿。民国十四年(1925年)凤凰县遭大旱,绝大部分田土无收,熊先生知道消息之后,送来赈灾款大洋10万元(其中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捐大洋4万元),救助了很多灾民。晚年熊先生就任*红十字会会长,积极投身抗日战场战地救护,其功德可昭日月。1937年12月5日熊希龄先生病故于香港,享年67岁。

  北门城楼

  跟着伍阿哥来到的景点是北门城楼。位于凤凰北面俗称北门城楼,本名“壁辉”,北门古城楼始建于明朝。凤凰元明时为五寨长官司治所、有土城,明嘉靖年间从麻阳移镇竿参将驻防于此,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将土城改建为砖城,开设四大门,各覆其楼。清朝先后在这里设凤凰厅、镇竿镇辰沅永靖兵备道治所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遂将砖城改建为石城,北门定名为“壁辉门”,一直保存至现。

  北门古城楼采用本地红砂条石筑砌、做工考究、精钻细琢。城门呈一半月拱,有两扇铁皮包裹。圆头大铁钉密铆其上的大门。城楼用青砖砌筑、重檐歇山顶、穿斗式木结构、石座卷顶。城楼对外一面开枪眼两层,每层4个,能控制防御城门外一百八十度*面的范围。

  现在各位看到的北门、门外的一道小木桥和码头上有捣衣女的身影等景象,想必大家在电影《湘西剿匪记》、《边城》、《湘女萧萧》、《血鼓》以及电视剧《乌龙山剿匪记》里已经见到过好多次了,不知大家是否还有印象?

湖南凤凰古城导游词6

  现今凤凰古城主要有:虹桥、东门城楼、杨家祠堂、崇德堂、古城博物馆(陈宝箴老宅)、沈从文故居、熊希龄故居、沱江泛舟、万寿宫,凤凰“新九景”等。

  奇峰寺公园

  跟着伍阿哥来到的地方是奇峰寺公园,位于凤凰县虹桥东路,沙湾景区旁边。这里原有一座奇峰寺,为凤凰古城八景之一的“奇峰挺秀”,现古寺已不存。奇峰山坐立在沱江北岸,孤峰挺立、绿树成荫。站在山上视野非常开阔,可以俯瞰凤凰古城的吊脚楼、沱江、虹桥、万名塔、夺翠楼等景点。

  虹桥

  现在跟着伍阿哥走进凤凰古城的中心虹桥。虹桥原名卧虹桥,又称“风雨楼”,位于古城的中心沱江之上,是凤凰著名的景点之一。这座桥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清康熙九年(1670年)加修,原为沟通沱江两岩的河流石拱桥,吉(首)凤(凰)公路修建后成为公路桥。

  虹桥长112米,宽8米,高10.2米,桥身载重量80吨。因建此桥所用岩石均为朱红色砂石,桥建成时宛如彩虹卧江,起初命名为卧虹桥,后称为虹桥,桥面上原有吊脚楼亭,1956年因修公路,原楼亭和两侧牌坊均被拆除。现恢复了虹桥风雨楼,桥两边亭内作为32家店铺,于是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虹桥东侧的门洞两侧,有黄永玉撰文、胞弟黄永前书写的长幅楹联:“照眼春阳,廊桥正午十分。醉客雅旅,游侠高僧,靓景如梦梦如诗;今宵皓月,谁在回龙潭上?花灯摇船,彩影荡漾,弦歌映山山映水。”,可谓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在虹桥上看整个凤凰沱江*的如画风景尽收眼底。

  虹桥分为上下两层,一层主要是商铺和杂货店,二层是本是民俗文化楼,里面藏有从古到今所有关于虹桥风雨楼的书画作品,也是个观光和喝茶的好地方。桥下可以看到一排有百年历史的旧吊脚楼,吊脚楼下是凤凰传统体育节目、赛龙舟的地方。每到端午节,人们就将两只运货的木船捆扎起来,在这个小河湾里一争高下,在沈先生的作品里,翠翠不就是在这样的吊脚楼下看龙舟吗?

  虹桥夜景。

  在清波荡漾中,天是纯净的黑,撒满星星,街是亮的,暧昧的暖光,酒、音乐、熟悉和不熟悉的人在暗夜掩饰下的缠绵古城门和虹桥,是两个灯光聚焦的亮点,密密麻麻的人在灯光下一堆一堆地品着烧烤。河水*静地流着,放河灯的人心潮澎湃的把心愿系在火花般红媚的河灯中,一拨一拨随波逐流。

  没有了白天的喧嚣,夜晚的虹桥成为彰显它个性的时候,红的、蓝的、紫的、粉的、绿的,不带一点现代气息。*的吊脚楼上亮起点点灯火,带着些许的温情映照着夜晚的江水,而跨江的虹桥上更是灯火通明,把桥梁和桥上的楼阁装扮得分外通透,灯影入水,映画出几个完美的圆形桥洞来。

  夜风袭人,渗透着江水的凉意,远处杨柳岸边的石舫内隐约飘来阵阵歌乐声,悠扬婉转,伴随着木桨划动的潺潺水声和一只只红灯笼倒影在江中的模糊身影,在夜色中营造出一片和谐的境界,一种醉人的'水乡夜色让游人久久不愿归去。

  夺翠楼

  在虹桥的左侧江边的景点是夺翠楼。坐落在古城东南回龙阁路,前临古官道,后悬于沱江之上,那一幢幢古色古香、富有浓郁土家族风韵的回龙阁吊脚楼群,是凤凰古城具有浓郁土家族、苗族特色的古建筑群之一。该吊脚楼群全长240米,属清朝和民国初期的建筑,河畔的老吊脚楼大多已不在了,只有在回龙潭那里尚留有十多间老屋,如今还居住着十几户人家,细脚伶仃的木柱立在河中,托起一段沉沉的历史。

  如果说起凤凰城最气派、最精致、最有美感的建筑当推黄永玉的夺翠楼。黄老先生1924年生于凤凰,是沈从文的表侄,擅长版画,其文亦妙。他的散文《往事和散宜生诗集》集幽默和智慧于一体,读后令人爱不释手。黄永玉这位风格狂放、特立独行的画家,从没受过正规教育,却以天才的想象力,绘制了许多绝妙之作,哲理无穷,意境无限。

  几年前当地村民想拆毁吊脚楼重建新楼时,痛心疾首的黄永玉极力呼吁,如今壮观的吊脚楼景观才得以保留。重建夺翠楼,并请家乡的人用家乡的材料,仿照家乡老房子的样式修建的。

  大都分都是上下两层,俱属五柱六挂或五柱八挂的穿斗式木结构。上层宽大,制作工艺复杂,做工精强考究,屋顶歇山起翘,有雕花栏杆及门窗;下层占地很不规则,不作为正式房间,但木质下吊部分均精雕细刻,有金瓜和各类兽头、花卉图案,上下穿枋承挑悬出的走廊或房间,使之垂悬于河道之上,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

  该楼为牌坊式建筑,长脚临水,台楼悬空,飞檐峭山,此楼也是观赏沙湾景区的最佳位置。隔壁客栈门口有一条很陡的小楼梯上去夺翠楼,黄永玉每年来一次,那是他的必经之路。

  许愿亭

  跟着伍阿哥来到的景点是许愿亭。许愿亭位于凤凰古城龙脉龙头位置,在凤凰“虹桥”旁沿江的石板路、东关门楼阁上的一个亭子,因人杰地灵,山清水秀,当地人很久以前在此许愿祈福,亭以“聚山水灵韵,锁前世今生”而著称。

  石板老街

  跟着伍阿哥走在脚下的这条街就是石板老街。宽不足5米的青石板街,自道门口往西,经十字街、东正街、西正街、回龙阁、营哨冲、陡山喇、接官亭、沈从文墓地直至天下第一泉,全长3000多米,是凤凰最繁华的商业街。

  古凤凰石板老街又叫六朝一条街,它的南门是苏北目前惟一保存完整的城门。唐贞观十三年,魏征巡视东海要塞登凤凰城,执笔题书“宁海门”,勒石立于南门。到了清咸丰十一年,海州知府黄金韶在修缮城墙时,亲笔为城门题写“古凤凰城”,至今已100多年,但仍风韵如初。越来越少的青砖红瓦石板路,那里有着浓郁的人文气息在这条沧桑老街的两侧。

  凤凰街从城门向北全长三华里又九十九步,故有“南头到北头,三里出点头”之谣。这条街是远*闻名的“龙骨型”青石板路,石板路上一条清晰可见的古车辙痕迹见证了这条老街过去车水马龙的繁荣景象。曾经居住着许多淳朴的“百姓”,每家都有三四道庭院,临街的第一道庭院大多作开店之用,各种各样的百货在这里应有尽有。相传老街一度主要居住着江杨武三大姓,而且在分工上各有擅长:武家钱,江家嘴,杨家跑跑腿。彼此互相团结,保持了老街长期的繁荣稳定。

  南华山

  跟着伍阿哥来到的景点是南华山神凤文化景区。是由(凤凰六句阵、凤凰台、凤竹林海、有凤来仪、凤缘亭、引凤桥、百鸟朝凤、九九神阶、神凤殿、凤凰座、十八神性图腾柱、凤凰纪、醴泉台、五德门、凤凰物语、百鸟园、放生台、乘风栈道、锵锵阁、翙翙廊、秋秋楼)等二十多处景点组成。

  三王庙

  跟着伍阿哥来到的景点是三王庙。又叫天王庙、三侯祠。相传北宋时有三个叫杨应龙、杨应虎、杨应豹的同胞兄弟,武艺超群,在湘鄂西一带保边卫民,立下赫赫战功,所以被皇上一起封侯并立庙祭祀。

  清嘉庆三年(1798年),凤凰厅同知傅鼐为实行其对少数民族的“剿”、“抚”兼施的政策,修建三王庙,三王庙建成后,人们常常在此地祭祀,求子乞福,一些墨客骚人也常在此地吟诗作画。清宣统三年(1911年)十一月,凤凰绅士田应全、唐力臣等人在此地召开大会,响应辛亥革命,誓师起义,并在此地庆祝辛亥革命的胜利。

  傩娘。

  三王庙正殿供奉的就是三王,后殿供奉的是苗家的始祖傩娘。相传在原始洪荒时期,这里发生过一场特大洪水,只有一对兄妹逃脱性命,为了繁衍苗家人群,兄长提出与妹妹成亲,妹妹认为兄妹不可成,于是二人从高山上各甩出一叶磨盘,求天地作公断。两叶磨盘滚下山后,鬼使神差地合成了一副,于是兄妹两人拜堂成了亲,将苗家繁衍了下来。因此在千里苗山,流传着一句歇后语“兄妹拜堂,地久天长”。当然那只是过去特殊时代发生的故事。这里现在还广为流传着傩棠戏和傩舞,也是从祭祀傩公傩娘的仪式中发展起来的。

  东门城楼

  跟着伍阿哥来到的景点是东门城楼。位于凤凰古城城东所以叫“东门城楼”,原名"升恒门",为凤凰古城四大城门之一。凤凰古城原名镇竿,早在元明时期就建有土城,当时此地为五寨长官司司所在地。现在的北门城楼就始建于明朝。明嘉靖年间设凤凰直隶厅,厅通判、总兵和辰沅永靖兵备道衙门都设在这里。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将原来的土城改建为砖城。到清朝古城的军事地位日显重要,古城也得到进一步的加固,在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遂将原来的砖城改建为石城,石城周长2公里有余,并开设四大门,各建造了巍峨的城楼,东门称“升恒门”,南门曰“静澜门”,西门叫“卓城门”,北门为“壁辉门”。

  锈蚀庄肃的东门城楼面对东岭,紧靠沱江,古朴典雅,始建于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东门城楼式样仿北京前门用城砖砌筑,对外一面开枪眼两层,每层4个,楼高11米,歇山屋顶,下层覆以腰檐,飞檐翘角,造型庄严雄伟。城门宽3.5米,高4米,呈拱形,城门两扇是以铁皮包裹,用圆头大铁钉密钉。城墙修筑全部采用红砂条石,精工细钻,规格一致,按内外两侧用条石加石灰浆砌各0.8米,中间填以碎石粘土,层层夯实,砌至顶部,中间则有石灰、鹅卵石、黄土合土,厚约0.33米填实,其上铺以红砂块石,外侧砌筑墙垛。石城建筑工艺精湛,砌缝整齐,错落有致,层次分明,城楼巍峨耸立,庄严雄伟,雉堞历历,整齐壮观。

  北门城楼与东门城楼之间城墙相连,前临清澈的沱江,既有军事防御作用,又有防洪功能,形成古城一道坚固的屏障。遗憾的是在1940年,国民第九战区司令长官兼湖南省**薛岳以“城堡一旦落入敌手,反攻不易,且不利于空袭疏散”为由,下令将所有城墙拆除。而凤凰东、北二门却因防洪需要,仅拆除了城垛碉楼,其它城门全部被拆除。现在我们只能看到东、北二门和连接其间的半壁城墙。沿着半壁旧城墙出东门,城下的东门街是古城旅游商品一条街,这里有很多苗族的民间艺术品,

  陈斗南宅院

  跟着伍阿哥来到的景点是陈斗南宅院。建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位于古城内吴家弄一号,在东门城楼和杨家祠堂之间,占地面积366.6*方米,由前进、天井、中堂及后进组成,为四水归堂回廊式院落,四周防火墙高深严密,是江南典型的四合院。

  宅院是民国时期的将军府,陈宅出了两位国民革命军少将、陈斗南将军。民国十二年至民国十三年(1924-1925年)与*为湘西巡防军同僚,关系密切。1926年参加第二次北伐,1928年间*领导工农革命军时在鄂南、湘北闹革命受挫来湘西,陈渠珍委派陈斗南支援*领导的工农革命。

  陈氏祖宗泥塑像是泥人张传人张秋潭大师的封世之作,被专家、教授赞誉为国家级乃至世界极的泥塑艺术精品。陈斗南宅院是《乌龙山剿匪记》《湘西喋血记》《父亲的战争》《战士》《拯救女兵司徒慧》《未代苗王》《我心飞翔》《湘西往事》等十多部著名影视剧内景拍摄地。

  杨家祠堂

  跟着伍阿哥来到的景点是杨家祠堂。杨家祠堂座落在凤凰古城东北部的古城墙边,是太子少保、果勇侯、镇竿总兵杨芳捐资修建于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

  杨家祠堂的大门和一般的祠堂不同、侧开,很是奇怪。原来杨家人相信风水,大门斜开,正对着沱江,可以使祖业千秋、万世荣昌,如沱江之水源源不断、兴旺发达。

  正殿为抬梁式建筑,山墙为猫背拱,分为一明二暗三间,两边配有厢房。

  进入大门,抬头可见二重门上的牛头和门上蝙蝠木雕,牛头是湘西人的崇拜物事,用以辟邪、保佑*安,蝙蝠则是带来福气、带来吉祥。

  走进祠堂,可以清楚的看到祠堂是典型的四合院建筑结构,是木结构,分上下两层,由大门、戏台、过厅、廊房、正厅组成,其占地面积有770*方米。

  戏台在正厅对面,为单檐歇山顶、穿斗式结构,高16米、面阔7米、进深8米。檐下饰如意斗拱,四根台柱雕龙刻凤。相传凤凰城中的杨姓均为大宋杨门忠烈的后代。所以戏台正中是“杨母教子”的彩绘,栩栩如生,其上写着“威震三关”遒劲大字,后有两侧门,供演员出入,分别写着“出将”和“入相”,彰显杨家“出则为将,入则为相”的自豪。

  戏台两边有耳房、后台,专供演出者化妆休息,戏台的前方和上方有一组木雕,描绘的是一对青年男女自由恋爱,冲破重重阻力,后来幸福的结合在一起,过着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最后儿孙满堂、安度晚年。杨家祠堂设计精巧,做工精细,窗户、门、檐饰件均系镂空雕花,整体建筑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很高的建筑艺术价值。

  崇德堂

  跟着伍阿哥来到的景点是崇德堂。崇德堂位于凤凰古城中史家弄街,崇德堂是史氏堂口。崇德堂主人是江西人裴守禄,中过进士,后来做生意发了财,在40岁时修起了崇德堂,成为凤凰城中首富。

  进入崇德堂首先得跨过高高的石门槛。崇德堂建筑规矩雅致,是一座典型的南方四合院,1884年由江西丰城人裴守禄始建。当时凤凰城非常富有,吸引年仅16岁的裴守禄来到凤凰做生意,并凭自己的聪明与智慧建立了自己的“裴三星”商号,成凤凰城首富,建了这座古宅,古宅总面积622余*方米,分为上下两层的建筑,一层为起居与待客的公共区域;二层为主人卧室等私人区域。现第一层一间为石雕展厅、二间为木雕展厅,还有会客厅、膳房以及后花园;第二层中展示主人与家属的住房,分别有小姐、大太太、二太太的房间、书房,但二层不开放。

  因崇德堂主人裴守禄早年中过进士(有许多匾额为证),还有令德孔昭、淑德常怀、纯孝格天、冰心柏节、硕德耆儒、才步百里、保艾长春、贡元(秀才中的第一,主人才学至高)等上百块牌匾,说明了主人为人孝顺、品格高洁。崇德堂最出名的便是这些匾额,像这样以文字匾额流传后世不可不谓之为传奇,崇德堂的每一匾额后面都有一段历史!

  在后花园中的这口古井,是以前土匪围城时,不方便到外面取水,这口古井就派上用场。院子里还有轿子和马车。院子里的地上用石子铺砌“福”‘禄”“寿”“禧”字样。

  这里是会客厅,是主人接见重要商人的地方。大厅中央的这个雕刻精致的圆桌,直径有116厘米,是用香樟树所做。要知道樟树是“十有九窟”,要做成这样大的圆桌,想想得找到多大的樟树啊?实属不易。

  会客厅的左右两侧摆放的椅子(灵芝椅或长寿椅)和茶几,材质为红木中的酸脂木。椅背上雕刻的是灵芝的图案,寓意健康长寿;镶嵌的大理石则寓意富贵吉祥,在木雕厅里展出众多精致木雕展品,体现了当时的工匠手艺水*。

  展柜中清早期的铜熨斗、清代枕头箱、中正剑。据说只要是从黄埔军校毕业,当到团长以上的学生就会收到一把这样的匕首,展出的这把剑是赠给在黄埔军校毕业的裴荣初的。

  这里是白底黑字的牌匾“郭礼堂”,郭礼堂是当时一个处理家庭纠纷的地方,该匾是康熙年间重立的,送匾的人却是明朝末年一个名叫罗洪先的状元。

  崇德堂里的二层古宅建筑,镂空的门窗、雅致的后花园,穿梭在一层的木雕展室、石雕展室里,满眼尽是精致之物,那些数不清的众多匾额及背后的故事,这些物质的、精神的,都在向人们叙说着它的历史,不愧为凤凰古城曾经的首富之宅。

  沈从文故居

  跟着伍阿哥来到的景点是沈从文故居。沿着石板小路来到中营街10号,这就是我国著名作家和考古学家沈从文先生的故居。沈从文故居中营街老宅本是沈从文先生的祖父沈宏富(曾任清朝贵州提督)于同治五年(1866年)兴建的,房子为穿斗式木结构,前后两进、火砖封砌、小巧玲珑、古色古香、具有浓郁的湘西明清建筑特色。

  1902年12月28日沈从文先生就诞生在,这座具有明清建筑风格的四合院里,并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期。1917年沈先生15岁时,因家道中落,参加湘西土军,离开了家乡,辗转于沅、澧、酉水流域,亲历了如火如荼的战争,从而激发了创作欲望。1919年沈先生只身来到北京,开始了他从文的艰苦生涯,创作了《边城》、《湘西》等一系列文学作品,不久就蜚声*文坛,几乎与年长他20多岁的鲁迅先生齐名。20世纪50年代之后,沈先生潜心于*古代服饰的研究,写出了惊世之作《*古代服饰研究》。

  沈先生的作品与人品表现出了强烈的一致:自然、厚朴、谦逊、勤奋、博大而凝重。沈先生一生所创作的500多万字的作品,是世界的文学瑰宝,给后人研究旧*和旧湘西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欣赏和研究沈先生的作品,在欣赏他故事清新的同时,不要忽略那背后蕴藏的热情;在欣赏他文字朴实的同时,不要忽略那背后隐伏的悲痛。现在大家一起去寻觅沈先生作品中的温馨甜美,去体会喧哗后面的那片宁静,去游览人们向往的“世外桃源”边城。

  沈从文和张兆和的爱情故事。

  沈从文他的每一部作品,我都很喜欢看。我很喜欢他的作品,也很喜欢他的人,很喜欢她对感情的专一。

  他说过:“我一辈子走过许多的路,行走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好年龄的人”。这个女子也就是他后来的妻子(张兆和)。

  在1928年9月的时候,不到26岁沈从文受到胡适的聘请后,到*工学上海去任教,当时只有小学文凭的他已经发表了很多文章在各大一些报纸上面,名气很大。

  他当时讲一堂课是6块钱,他觉得作为一个大学教授,一个中文系的教授,觉得要体面一些。那天他把头发剪得好好的,穿着一件很干净的长布衫,还花了八块钱包了一辆黄包车,就到学校去了。

  到了学校之后呢,来到了教室里面,里面黑压压的一片,很多人慕名而来。当他们看到沈从文的时候,发现更他们想象之中的完全不一样。因为他写的小说,感觉他是一个很粗犷的人。就像我们听过刀郎的歌,就感觉刀郎应该是一个长得很粗犷的男人,结果是那个样子。感觉沈从文就像一个女子一样脸白白的,很清瘦的样子。

  他上到台上后呢,突然脑袋里一片空白,站在那里整整十分钟没有讲出一句话。就在那里不停的搓手很紧张,他之前信心满满,他觉得我写过这么多的小说,给大学生讲个课应该完全没有问题的,所以他也没有准备教案教材。在过了十分钟之后也就在哪里很紧张,很颤抖的跟他们讲,原来是准备了一个小时的课,15分钟就草草收场了。实在没办法了拿了一支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我第一次上课,见你们人太多,我怕了”。写完以后粉底一扔,走了。

  当时学生们都觉得这个老师很奇怪,后来把这个事情反应到胡适校长那里。胡适就说:“他很成功了嘛,上台十分钟都没有讲一句话,没有被你门赶下来,说明他是很成功的”。

  在众多学生当中,有一个他后来一生的挚爱(张兆和)。生长在湘西见惯了脸儿白白的,身子长长的苗家女的沈从文,却无可救药的爱上了一个脸儿黑黑,长得非常清秀的女子,黑凤凰张兆和。随后便对她展开了猛烈的追求,*常话不多,但是这个人写起情书的话呢。

  这一年张兆和18岁,是*公学校花级的人物,外号“黑牡丹”,大概和她的肤色略黑有关。张兆和当时有众多追求者,但是张兆和一点都不领情,给她写情书的人很多,尽管害羞,但她对来信并不像很多女孩那样一撕了之,而是一律保存,并分类编号。就在宿舍里,她的室友们就给她排了青蛙1号、青蛙2号...。沈从文毫不占优势的被排到了癞蛤蟆13号。

  有一天,张兆和忽然接到一封薄薄的信,拆开来看,才知道是自己的老师沈从文写来的,信中只写了一句话:“我不知道为什么忽然爱上你?”,张兆和没有回信,接着是第二封、第三封,信就写得很长了,要是从邮局寄信,都得超重一倍。他整整写了三年零九个月的情书,张兆和本来是很抵触的,但是沈从文从不气妥,他有着我们湘西人的血性。于是他就天天给她写情书,写了130封情书给她,直到最后被他打动了。

  沈从文的祖母是苗族人,母亲是土家族,在男女之情上,这位刚出道的小说家有一种湘西人的执着和坦率。信写得太多、太长、太大胆,张兆和终于受不了。她到了校长胡适家,告诉校长:“沈老师这样给学生写信可不好”。

  没想到胡适笑笑回答:“有什么不好!我和你爸爸都是安徽同乡,是不是让我跟你爸爸谈谈你们的事”。

  张兆和急红了脸:“不要讲”。

  校长很郑重地对张兆和说:“我知道沈从文顽固地爱你!”

  张兆和脱口而出:“我顽固地不爱他!”

  胡适和张兆和的父亲张武龄关系极好。几年后张兆和考北大,国文满分,数学零分,又是国文系主任胡适拍板录取。后来胡适还介绍张兆和到中央日报做编辑工作。胡适撮合沈从文和张兆和,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对沈从文的了解,“他会成为*最好的小说家”。终于走到一起。

  在1930年初,胡适辞去了*公学校长的职务,到北大做教授去了。1930年,沈从文也离开*公学,到国立青岛大学任教,张兆和继续留在*公学念书,完成了大学学业。沈从文对张兆和的感情,继续在信中体现,他这一时期的信件,后来大多收入《从文家书》,可以称得上是现代白话情书的典范。

  在1931年6月的一封信中他称:“尽管很多人都愿意做君王的奴隶,而他却只愿意做张兆和一人的奴隶”。这些书信一方面是表达相思,另一方面此时也是沈从文写作技艺突飞猛进的阶段,写信大概也是他的创作需要。

  1932年夏天的一个早晨约10点,太阳照在苏州九如巷的半边街道上。石库门漆黑大门外,来了一个文文绉绉、秀秀气气、身穿灰色长衫的青年人,脸上戴一副*视眼镜。他告诉门房自己姓沈,从青岛来,要找张兆和。张家门房吉老头说:“三小姐不在家,请您进来等她吧”。这是沈从文第一次到苏州张家做客。也许是太过紧张,他没敢进门,反而倒退到大门对面的墙角,站在太阳下发愣。

  张兆和去图书馆看书了,出来迎接的是二姐张允和。沈从文不知所措,吞吞吐吐说出三个字:“我走吧!”,张允和让他留下地址,才知道他住在旅馆。

  张兆和中午回来,允和怪道:“明明知道沈从文今天来,你上图书馆躲他,假装用功!”

  兆和不服气:“我不是天天去图书馆吗?”,在允和的劝说下兆和答应去见沈从文,但是得知他住在旅馆又犯难了。去旅馆该怎么开口呢?

  允和又出主意:“你可以说我家有好多个小弟弟,很好玩,请到我家去”。张兆和终于去了。就这样沈从文进了张家的大门。那一年这位大学青年教师在张家玩了一个暑假,主要是给兆和的几个弟弟讲故事。

  1933年初春,沈从文致信张兆和,信中婉转表示,可以请二姐允和帮忙向其父母提亲。并且说:如果父母同意,请张兆和早点打电报通知他,让他这个“乡下人喝杯甜酒吧”。开始是胡适,现在则是张允和成为正式的媒人。

  在儿女的婚事上,张兆和的父亲张武岭是很开明的人。长女嫁给顾传玠,因为顾是演员,当时曾引起很大争议。允和许配给周有光,在当时也不过是*常人家的孩子。对沈从文的求婚,张武岭也很快就表示了同意。

  在1933年9月9号才子佳人结为连理。那天没有豪华的婚礼,沈从文给妻子的是一个简单的婚礼,就邀请了几个好朋友来参加。他甚至没有给妻子送任何的定情物件,他觉得很愧疚,因为那时候很穷,可以说他一身清*。当时就对他的妻子说:"这时间应当有一个最美的物件,送给我最圣洁最美丽的妻子,33我一定会找到这个物件",然后他还说了:“33,我要写一部小说给你看。”

  婚后每当两人处于分离状态,沈从文总是能写出动人的书信“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类似这样的句子,已经成为经典情话。对沈从文来说,也许分离是爱情的最佳状态,那种独白可以抵达自己内心的最深处。婚后不久沈从文就写出了他最伟大的小说《边城》(1934年)。小说中湘西美丽纯洁的小姑娘翠翠,有着张兆和的影子。此后沈从文所写的很多小说中,都有张兆和的影子。

  在1934年初,当时他们两个结婚的第四个月,沈从文的母亲病重,他从北*回到了凤凰看望他的母亲。整整走了26天,一路上两个人不断书信来往,以此表达对彼此的思恋之情。他在船舱里给远在北*的张兆和写信说:“我离开北*时还计划每天用半个日子写信,用半个日子写文章,谁知到了这小船上却只想为你写信,别的事全不能做。”

  到了凤凰,沈从文在凤凰住了一段时间,因为要照顾他病重的母亲,那段时间就去了我们凤凰请了最好的银匠师傅,为他的妻子订做了一对拉丝凤凰耳环“凤回头”和一对凤尾镯。而且他还给妻子的信里写道:“我能想像的出,我的33带上的时候样子,栩栩如生的银凤凰耳环,衬着我33黑黑的脸儿,走动时,时而跳跃的姿态,你的笑这样定会让我沉醉其中,还有这对凤尾镯,就如我的手一样紧紧地握着你,不想放开,也不愿放开”。

  在这之后两个人是相濡以沫的55年,沈从文是在1988年5月10号过世。张兆和是带着对他的思恋,一直为他做一项工作就是整理沈从文全集的编辑。沈从文全集是2002年12月编辑完成,张兆和是2003年2月13号过世的,享年94岁,可以说她把最后一点清醒的神志都贡献给了沈从文全集。

  当她编辑完成沈从文全集之后她的意识就开始模糊了,认不清楚人了。当她的亲人拿出沈从文画像来给她看的时候,她说:“这个人,我好像认识”,她的第二句话就是:“这个人我一定认识”,但是她再也讲不出沈从文三个字了,当她过世的时候还紧紧的握着沈从文送给她的那对凤尾手镯。

  古城博物馆

  跟着伍阿哥来到的景点是古城博物馆。坐落在凤凰古城道门口,原是陈宝箴世家的百年老宅,馆长是雷雨田。占地面积达1600多*方米,是一个集凤凰古城博物馆、陈宝箴世家、雷雨田艺术馆三大载体为一体的文化载体。凤凰古城博物馆将成为凤凰县人文景观的又一道风景,为对外交流及沟通海峡*文化提供重要的展示*台,必将对凤凰历史文化的提升产生重要影响。

  陈宝箴是晚清重臣,深受曾国藩所赏识。曾经任浙江和湖北按察使、直隶布政使、兵部侍郎、湖南巡抚等职,被光绪皇帝称为“新政重臣”的改革者,是清末著名维新派骨干,地方督抚中惟一倾向“维新变法”的实权派风云人物。

  陈列的陈宝箴的后裔向博物馆捐赠的家族遗物、遗照、图片等珍贵历史资料,还有清同治皇帝钦赐的“纶音封典圣旨碑”、清光绪皇帝钦赐的陈宝箴出巡行车所用的狼皮坐褥。博物馆内还陈列了500多种几亿年前的矿石标本和古生物化石。

  在博物馆还能观赏到博物馆创始人,雷雨田先生的作品《凤凰城小景》、《报春图》等。凤凰古城博物馆的馆长雷先生是位民间收藏家和艺术家,他集资修复了陈宝箴故居,全面展示陈宝箴世家的生活遗迹,以及他们与古城凤凰的深厚渊源;修建了古城博物馆,集中展示自己收集的艺术品及文物、古董。“雷”字拆开成“雨田”二字,雷先生又被称为“雨田”馆长。

  文庙

  跟着伍阿哥来到的景点是文庙。文庙又称“大成殿”“孔子庙”,位于湖南省湘西城北登瀛街,是古代祀孔之地。

  殿前为一大土坪,土坪两侧各有一棵古桂花树,树很大需要二人合抱,枝干奇异,每当金桂花开,香飘全城。

  走过土坪是一巨大石台,台前斜一巨石,约丈余长,三四尺宽,巨石上刻有“双龙抢宝”浮雕。

  沿石级而上便是大成殿,它为二层楼式木瓦结构,柱大2米余,朱红大柱上,有金龙缠绕,红梁上也有飞龙、山水和花木图案浮雕飞动。红梁正中“大成殿"三个大字金光闪闪。一层檐的四个翘角上,二层檐的四个翘角上,立有金凤,八个楼角上都吊有铜铃。

  殿内正中存有孔圣人的巨幅画像,上下四周的木质花窗,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整个殿宇金碧辉煌,雄伟而秀丽,典雅而端庄。

  据记载: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巡抚赵申乔,巡道孙调鼎会率僚属,捐建正殿三间,东西两厅各三间,左角门之右为名宦祠,右角门之右为乡贤祠。大成门前还有泮池,泮池前有棂星门一座,再前为照墙。正殿后为崇圣祠,祠东为明伦堂。雍正十三年(1735年)巡道将署东隙地增为学官池,于明墙两旁另建门一座,与墙东原门相配,东日礼门,西日义路。通判苏畅华重加修饰,并墙外置大栅栏一座,又于名宦祠东购买民地,以通明伦堂。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巡道王家宾率厅人士,捐资修明伦堂三间,正厅三间,后厅三间,过厅两间,群房六间,后殿有省行所一间,并照墙额书“大成坊"三字。嘉庆五年(1800年),同知傅鼐又修复。

  文庙经历代官府修复,成为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建国后为县一中校址,后改为二中,东西两厅和各祠舍全被拆毁,修建成了高大教学楼,现仅存大成殿一座。1983年又修复大成殿,现焕然一新,被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庙建成后,曾产生过积极的影响,为凤凰培养了一大批文臣武将,涌现出了像清朝翰林院庶吉士,民国第一任民选内阁*熊希龄这样的杰出人物。文庙整个建筑群直到民国初年还保持完整。但自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在庙内改建中学后,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折除东西二庑及庙内各祠堂建教室,折除大成门、棂星门,填*泮池为操坪。文庙保存完整的只有大成殿一座和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学官徐寿昌在殿门外左侧栽植的银桂,咸丰十一年(1861年)学官陈凤阶在殿右侧添植的丹桂,虽历尽沧桑,仍雄姿英发,引发人们无限遐思。

  朝阳宫

  跟着伍阿哥来到的景点是朝阳宫。朝阳宫又叫陈家祠堂,是凤凰24家宗族祠堂的代表之一,朝阳宫位于古城北西侧的西门坡,建于民国四年(1915年),由乡绅也是被誉为“湘西王”的陈渠珍之兄陈开炳、陈开藩发动族人捐资所建,民国十二年(1923年),时任湘西巡防各军统领的湘西王陈渠珍将其扩建完善,那时每年的祭祖族议均在此聚会,是凤凰古城中保持最完整的一座*代仿古建筑的宗祠杰作。

  陈家祠堂分为大门、正殿、戏台、左右包厢、厨房、厕所等14间房屋浑然一体,组成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的典型南方四合院,成为陈氏族人聚会看戏或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整个建筑重檐青瓦,飞檐翘角,檐下斗拱三层,正脊两端有鸱吻,正中有彩色葫芦宝顶,布局对称合理,堪称建筑精品。

  朝阳宫的大门为紫红色砖墙门楼,高8米。大门两旁镌有对联一副:“瑞鸟起蓬蒿翼搏云天高万里;嘉宾莅边隅眼看楼台总多情”。左右对称地堆塑山水花鸟浮雕12幅,门楼飞檐翘角,别具特色。

  尤其是进门处的古戏台,更是别具特色。一副“数尺地方可家可国可天下,千秋人物有贤有惠有神仙”的旧对联,和戏台上的八幅戏曲壁画,是不是令大家生出一丝的怀古之情呢?

  风情浓郁的古戏台面对大厅,古戏台*时多演出古典戏曲,阳戏、傩堂戏、辰河高腔等。大师沈从文、黄永玉及很多文化名人都曾来这里观赏过。

  熊希龄故居

  跟着伍阿哥来到的景点是熊希龄故居。顺着小巷的砂石板小道,从大成殿(文庙)的挑檐下经过,然后来到文星街10号,这里是*第一任内阁民选*(民国第四任*)熊希龄先生的故居。熊希龄故居位于古城北文星街的一个小巷内。占地面积800*方米,门、窗为木结构,其上或雕花或绘图,造型大方、做工精美,是典型的苗族古院落建筑模式,极富民族风情。

  熊希龄号秉三,1870年7月23日出生在这间*房里。熊先生少年时就有湖南神童之称,15岁中秀才、21岁中举人、24岁中进士,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俗称点翰林)。

  熊先生少年时期就具有忧国忧民之心,1892年农历二月十二日,沅州知府朱其懿邀请新科举人聚于湖南沅州府衙赏花,吟诗作画,在场有画牡丹花者,有画荷花者,有画兰花者,者有画菊花者,熊希龄则画了一株棉花。那只棉花俏生生的立于洁白的的宣纸上,枝叶扶疏,蓓蕾初放,清逸中透出温暖安稳的气息。画史上何曾见过以棉花入画?他不动声色在留白处题写了"此君一出天下暖"七个字,熊借棉花言志,震动全场,令四座皆惊。这一年他22岁,刚中新科举人。

  据说25岁时(又说是9岁时)他的私塾老师朱其懿出了一副上联:“栽数盆花,探春秋消息。”,熊先生立即对出了下联:“凿一池水,窥天地盈虚。”,并将其妹朱其慧嫁与熊希龄,一时传为佳话。

  熊先生成名后,积极主张维新变法,曾创办《湘报》、时务学堂和常德西路师范学校,是湖南与谭嗣同齐名的维新派中坚。我国的一些著名革命家如向警予、*、腾代远、*左派宋教仁、武昌起义总指挥蒋翊武等都是熊先生的学生。后来熊先生出任东三省财政监理官、热河都统、财政总长等职,民国二年(1913年)就任*第一任民选*,当时的这一任*被舆论界称为“才子内阁”。

  后来因熊先生反对*独裁,被*逼迫解散内阁,辞去*职务。从此熊先生转而献身实业和慈善事业,并开办香山慈幼院,收养了一大批孤儿。民国十四年(1925年)凤凰县遭大旱,绝大部分田土无收,熊先生知道消息之后,送来赈灾款大洋10万元(其中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捐大洋4万元),救助了很多灾民。晚年熊先生就任*红十字会会长,积极投身抗日战场战地救护,其功德可昭日月。1937年12月5日熊希龄先生病故于香港,享年67岁。

  北门城楼

  跟着伍阿哥来到的景点是北门城楼。位于凤凰北面俗称北门城楼,本名“壁辉”,北门古城楼始建于明朝。凤凰元明时为五寨长官司治所、有土城,明嘉靖年间从麻阳移镇竿参将驻防于此,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将土城改建为砖城,开设四大门,各覆其楼。清朝先后在这里设凤凰厅、镇竿镇辰沅永靖兵备道治所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遂将砖城改建为石城,北门定名为“壁辉门”,一直保存至现。

  北门古城楼采用本地红砂条石筑砌、做工考究、精钻细琢。城门呈一半月拱,有两扇铁皮包裹。圆头大铁钉密铆其上的大门。城楼用青砖砌筑、重檐歇山顶、穿斗式木结构、石座卷顶。城楼对外一面开枪眼两层,每层4个,能控制防御城门外一百八十度*面的范围。

  现在各位看到的北门、门外的一道小木桥和码头上有捣衣女的身影等景象,想必大家在电影《湘西剿匪记》、《边城》、《湘女萧萧》、《血鼓》以及电视剧《乌龙山剿匪记》里已经见到过好多次了,不知大家是否还有印象?


湘西凤凰古城导游词汇总五篇(扩展6)

——凤凰古城游记作文通用10篇

  凤凰古城游记作文 1

  凤凰沱江凤凰游,凤去冠中雨自流。东风花草埋幽径,小巷衣冠成古丘。

  多少回魂牵梦绕,儿时多次梦里寻凤凰,随着暖暖的阳光,我们逃离了都市的繁华,也解脱了劳累于烦琐的工作之中。踏上了旅程的那一刻,我们的心情早已放飞,此刻像一只往南迁徙的鸟,可在蓝天之上自由的翱翔。众多旅游者来凤凰的目的除了领略这里神奇的自然风光之外,同时也是为了寻求一份心情上的愉快与轻松。

  坐上大巴车朝凤凰的方向奔去,下车之后,感觉像是走入了一个梦境,我已徘徊在雨丝交织的凤凰古城,阴湿的天空下,远山白雾蒙蒙,古城的气质清雅宁静。走进狭长幽深的古巷,脚步声声叩响在湿漉漉的石板上,青砖红瓦的古楼,飞檐翘角的马头墙,老宅的蜘蛛网,都板结成时间的坚果,像一本本线装书,等待着你去破译和解读。伫立在宾馆,对沱江而望,清丽的沱江如碧萝带一般从远山飘摆而来,轻轻地穿山绕城,为这座古老凝重的古城增添了更多活力,**的吊脚楼弥漫着神奥古绌的原始气息。

  我们牵手漫步走在石板路上,留下了我们情意的足迹。看了叼烟斗的老顽童黄永玉宅地,领悟了中国南方长城的气魄,也尝试了当地的血粑鸭和猕猴桃酒,划着舟品鉴着山水,同时也有着我们青春的笑脸,散发着蓬勃的朝气。

  没有目的地闲逛着,也没有看地图,穿行在小街小巷,冷的时候却跑到宾馆守望着,听听棒棒洗衣声,看着溜溜的石板路。略微的看了湘西赶尸,也领悟了阿公阿婆,看了上刀山,但是没看下火海。我本爱风情味较浓的古镇,可惜现在的古镇都以被商业化。

  小巷深深深几许,缠绵的几多情,冷冷的湘西凤凰,冬初的12月,我们游走在凤凰的石板路上,似在天涯,似在千古……一花一净土,俩人一世界。难忘的凤凰古城,一生的凤凰之恋。

  凤凰古城游记作文 2

  今天要去的第一个地方是乾州古城,我6点钟就起来了,手忙脚乱地穿好衣服,准备出发。路上我在想:乾州古城应该是一个很大的湖,里面有很多小舟,我本以为是去“乾舟古城”,一直想着那里的景象。

  到了那里,我远远望去,好像看见一位威风凛凛的大将军,手里拿着一把长矛。里面的城楼像万千兵马准备去打仗。我不由感叹到:“好壮观啊!”

  等我们走到城门下,我才发现原来这位大将军就是古老的城门,那把长矛就是旁边的路灯。我一眼看见城门上写着4个大字“乾州古城”。我这才知道,原来不是“乾舟古城”,而是“乾州古城”。

  进了城门,壮观的城楼展现在我眼前。

  乾州古城里有许多古老的房子,还有弯弯曲曲的巷子,就是没有见到一滴湖水的迹象。正走着,我忽然看见了一片绿油油的池塘。只见一片片碧绿的荷叶像一张张绿毯。荷花仙子傲立在水中,绽放出朵朵粉红色的花瓣,真是美极了!

  顺着乾州古城的街道,我们来到了一家小店,里面摆放着各种各样的漂亮的蝴蝶书签,并且还是按星座来划分的。我很喜欢这个蝴蝶书签,选了一个蓝色的处女座书签。书签里的蝴蝶可是真的蝴蝶呀!

  游完了乾州古城,我不禁感叹道:“古代的人可真聪明呀!能设计建造出这么雄伟的城楼。让我最难忘的一点是所有的城楼的4个角都是向上翘起,好像一只只骄傲的凤凰挺胸抬头仰望天空。

  乾州古城的房子都很古老。我有一点不明白,为什么这些房子会被卖掉呢?我想应该是因为这个主人很贪钱。所以,才会把这么珍贵的房屋都会卖掉。

  此时,我感觉自己的身体都要饿扁了。哦,现在吃饭的时间到了!

  凤凰古城游记作文 3

  很多人都去过凤凰,而且很多叔叔、阿姨们用相机记录下了美丽的凤凰,记忆中那晚上的凤凰是人山人海,水泄不通。

  我去过凤凰,那儿的房子非常古老,一砖一瓦之间记录着历史的沧桑。那儿有河,那条河水势汹涌,傍晚水里反射着红红的夕阳,河面上泛着亮晶晶的小波浪;有时那条河很*静,但水面上会有一圈圈的小漩涡。我不禁疑惑:看似*静,但水里为什么会有成百上千的小漩涡?河上面有石墩踩着过,不过还有一条狭窄的水泥小路。在凤凰小街是石头的,家里是木头的地面,一切是那么的古朴、有趣。凤凰还有一座很高的桥,那座桥上有彩色的灯,到了晚上桥上就会有很多人,灯也会亮起,显得五彩缤纷,非常美丽,而且很好玩。

  凤凰有木板式的鞋卖,还有漂亮的围巾、西洋帽、花洋伞等,令人目不暇接。我最喜欢的还是西洋帽,虽然价格有些贵,不过有很多的漂亮款式。

  凤凰真的很美,这儿有太多的东西让我喜欢了,只要你去看一看,你也一定会喜欢上这座小城,这里的一切令人流连忘返。

  凤凰古城游记作文 4

  今天要去的第一个地方是乾州古城,我6点钟就起来了,手忙脚乱地穿好衣服,准备出发。路上我在想:乾州古城应该是一个很大的湖,里面有很多小舟,我本以为是去“乾舟古城”,一直想着那里的景象。

  到了那里,我远远望去,好像看见一位威风凛凛的大将军,手里拿着一把长矛。里面的城楼像万千兵马准备去打仗。我不由感叹到:“好壮观啊!”

  等我们走到城门下,我才发现原来这位大将军就是古老的城门,那把长矛就是旁边的路灯。我一眼看见城门上写着4个大字“乾州古城”。我这才知道,原来不是“乾舟古城”,而是“乾州古城”。

  进了城门,壮观的城楼展现在我眼前。

  乾州古城里有许多古老的房子,还有弯弯曲曲的巷子,就是没有见到一滴湖水的迹象。正走着,我忽然看见了一片绿油油的池塘。只见一片片碧绿的荷叶像一张张绿毯。荷花仙子傲立在水中,绽放出朵朵粉红色的花瓣,真是美极了!

  顺着乾州古城的街道,我们来到了一家小店,里面摆放着各种各样的漂亮的蝴蝶书签,并且还是按星座来划分的。我很喜欢这个蝴蝶书签,选了一个蓝色的处女座书签。书签里的蝴蝶可是真的蝴蝶呀!

  游完了乾州古城,我不禁感叹道:“古代的.人可真聪明呀!能设计建造出这么雄伟的城楼。让我最难忘的一点是所有的城楼的4个角都是向上翘起,好像一只只骄傲的凤凰挺胸抬头仰望天空。

  乾州古城的房子都很古老。我有一点不明白,为什么这些房子会被卖掉呢?我想应该是因为这个主人很贪钱。所以,才会把这么珍贵的房屋都会卖掉。

  此时,我感觉自己的身体都要饿扁了。哦,现在吃饭的时间到了!

  凤凰古城游记作文 5

  这一天,我们来到德夯苗寨,我发现德夯的苗语和凤凰的苗语不一样。凤凰苗语把美女说成“点炮”,帅哥叫“点菜”。而德夯苗语却把美女说成“阿雅”,帅哥叫“马路贼”。多么好玩的名字。他们和我们的语言不同,苗族到现在还没在文字,他们现在写字还要用湖北文字翻译。

  他们现在还要用梭子织布,一点儿一点儿地把一匹布慢慢地织起来,他们织一匹漂亮的布至少要上十天呢!

  我希望德夯渐渐地发达起来,象湖北襄樊一样。

  凤凰古城游记作文 6

  今天是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我和妈妈还有爸爸的同学一起去凤凰古城旅游。

  我们从汽车站出发,一路上我们唱着歌,不知不觉我们坐了6、7个小时就到了凤凰,导游在凤凰等我们,她坐上车我们就出发了,在车上导游教我们唱山歌,我们越唱越高兴。一进凤凰城就被那美丽的古城吸引住了,那里不管是住宅楼还是办公楼,都是保留着古时候的风格。屋顶都是用一片片瓦砖垒起来的墙面上长满了青苔,古乡古色的,别有一番风情。我们先找到江边的一家旅馆住下来,有时候我们会来到沱江边散散步,聊聊天,买买东西,也会在沱江边欣赏着周围的江水美景,还有很多阿姨在江边用古时的擂欢快的怕打着衣服,很多苗族的人在街上叫嚷着,沱江的中央有好多小船,有好多的游客在划船,戏水。

  到了晚上,我们来到虹桥上买东西,晚上的凤凰又是另一番景色,大街小巷到去都是游客,灯火通明本。凤凰古城的夜景让我眼花缭乱,虹桥有湖南最大的夜宵一条街,还有苗族姑娘穿着漂亮的苗服围着火把跳起来,吸引了许多游客。到去传来游客们讨价还价的声音,城墙边还有一些青年用吉他弹着优美的歌声,使我兴奋极了。

  凤凰古城真是美丽极了,使我流连忘返,如果能多玩几天那该多好啊。

  凤凰古城游记作文 7

  我在电视上看见了凤凰古城的介绍,那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放暑假了,妈妈终于带我去了我梦中的凤凰古城。

  我们先坐了一个晚上的火车到了吉首,然后又坐着大客车去凤凰古城,一路上都是弯弯曲曲的山路。

  到了凤凰古城已是黄昏,远远望去,凤凰古城依山伴水,城中一条沱江缓缓流过,城两边是飞檐斗拱的房屋,一座挨一座,整个古城在夕阳的照射下,显得古朴典雅。

  到了晚上我们先看了大型歌舞《梦幻沱江》,主要是讲湖南少数民族的民俗风情。其中,我最喜欢“赶尸”这个节目,就是把古代战士们的尸体赶回家,我不知是真是假,但我感受到了少数民族的神秘。

  接着我们夜游凤凰古城,晚上的古城真是五光十色、壮观辉煌,沱江**吊脚楼上的灯光红红绿绿、黄黄白白相映成趣,倒映在沱江中,把凤凰古城妆扮的如同白昼。

  凤凰古城真是太美了,我都恋恋不舍了。

  凤凰古城游记作文 8

  今天,我们抵达了湘西神秘的凤凰古城。

  我们首先看了那里的夜景,那里如同一条彩色的的绸带,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让人陶醉,让人入迷。我还在凤凰古城里穿着苗族人的衣裳照了许多照片,我一看照片,把我搞得开怀大笑。那里一座竹子做的桥,旁边没有扶手,我通过这座竹桥时,让我害怕极了!桥的旁边也是可以通过桥的地方,有点像梅花桩,比竹桥更刺激,一块石头和另一块石头之间就是河,大家想想有刺激呀!我还在河岸边玩水,我在水中行走,搞出了好大的水花,把我的裤子给弄湿了……凤凰的第一大特产是姜糖,当然,我们也带回来了。那里的称呼很特别,记念品也很特殊……在凤凰古城的分分秒秒都那么开心,快乐,我永远都不会忘记这一段美好的记忆,我依依不舍地离开凤凰古城,坐上了回郑州的火车。

  凤凰古城游记作文 9

  听妈妈说,凤凰古城是一个很美丽的很漂亮的古城,我很想去看一看。

  第三天,我们坐了五个小时的车到达了湖南怀化,终于来到了有“中国最美的小城”之誉的凤凰古城,真开心!

  我们走到了古城的正门,哇!正门上挂着许许多多五颜六色的旗子,把古城大门打扮得格外的美丽。我们走进了古城,古城里的人可真多,来来往往,人山人海。导游带我们来到了古色古香的老木屋“沈从文故居”,在沈从文爷爷的家,里面有沈从文文集,还有边城的故事等,我想:沈爷爷能写出这么好的文章,我也要向沈爷爷一样写出好文章。参观完了沈爷爷的家,我们又继续沿着长长的青石板街游古城。我们先后游了***代理**熊希龄的故居,历史悠久的大家族祠堂“杨家祠堂”,古老的东门城楼,沱江泛舟,在悠悠的木船上看到了湘西鬼才黄永玉的画室,夺翠楼,虹桥,万名塔,吊角楼群,最后我们在被誉为“小西街”小商品街一条街逛街,里面卖吃的东西可多了,有姜糖,有米粉,有包子等等。我和妈妈买了一些姜糖后,我们就高高兴兴地走出凤凰古城。

  我想:凤凰古城这么美丽,我下次还会来的!

  凤凰古城游记作文 10

  如果说张家界是一幅精美绝伦的风景画,那凤凰古城就是画上面那画龙点睛的一笔;如果说张家界是一个绣满花的锦囊,那么凤凰古城就是上面发出夺目光芒的一颗明珠。一想起凤凰古城,我浑身上下似乎都被一种古香古色的气息包围着。

  领略过泰山的雄,欣赏过桂林山水的奇,但没有哪一次比得上凤凰古城给我的印象深刻。小桥流水,青瓦矮楼,那清新的气息令我不由精神大振。一户户人家的屋檐下挂着火红的灯笼,仿佛令人置身于千百年前。门边的几张小凳上,几个身穿苗族服装的老人正聊得眉飞色舞。木制的小桥上,美丽的苗族姑娘一边哼着小曲儿一边踏着轻盈的步子走着。一切都显得那么和谐、安详。

  屋檐上,几只小鸟悠闲自得地发出悦耳、美妙的音符。小河边,那几棵柳树一边娇滴滴地任风扶着它那细腰,一边炫耀似的摆弄着它那一头青翠的长发。一只蝴蝶被一朵粉红色的花儿吸引着,它不停地扇动着印着花纹的翅膀,似乎想为这美丽的景色跳一支舞。

  集市上,身穿各色衣服的少数民族少女坐在自己的摊位旁等待着顾客的到来。一个如花般娇艳的女孩用她那比黄鹂还要清脆动听的声音轻声吆喝着。那音符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几个中年妇女正用无比挑剔的眼光看看这、瞧瞧那。

  夜晚的凤凰古城更是别有一番风味。漆黑的夜幕下,一只只火红的灯笼如有魔力一般,发出朴素而妖娆的光芒,如一双双火红的眼睛,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它脚下的河水。火红的光芒染红整条小河,那景色真让人陶醉不已。

  凤凰古城那古香古色的气息一直萦绕在我心中,它那扣人心弦的美在我的记忆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湘西凤凰古城导游词汇总五篇(扩展7)

——湖南凤凰古城导游词优选【10】篇

  湖南凤凰古城导游词 1

  凤凰于飞,翙翙其羽,凤凰涅盘,浴火重生,凤凰不仅仅是翱翔于天空的吉祥神鸟。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更是人们渴望美好的圣洁期盼!

  “为了您,这座古城已经等了千年!”为了千年等一回,我们将要去凤凰,寻找那活了千年的生命,和死去千年的标本。凤凰地处湘西这个边陲小镇。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兵城,也是一个商城。走进凤凰,每一扇窗户上都有一扇顾盼流芳的眼睛,每一块石板上都有情侣的倩影。每一条小河边都有苗家姑娘洗衣棒锤在石板上带着节奏的混响,还有那婉转悠扬的歌声。

  说到凤凰,我不能不说苗族。苗族可以说是中国迁徙最频繁的民族,无数次的迁徙留下了一部悲壮而又苦难的历史。虽然是第一个发明水稻种植技术的民族,但是聪明的苗族人也没能改变战败迁徙的命运。他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历史,用智慧和坚韧传承了文明。逐鹿之战估计大家都听说过,这就是讲的皇帝无数次被苗族打败以后联络了炎帝反败为胜,打败苗族,逼着我们的领袖蚩尤带着我们迁徙到这大山深处,万山丛中。为了生存,我们采集野果野草,像蒿草粑粑,到现在还是我们餐桌上的食物。为了顺应自然,在这潮湿的大山深处繁衍生息。我们吃生姜驱寒,所以姜糖成了我们的喜糖。为了战胜自然,我们彰显力量,在每一年的锥牛节上,男人杀死最厉害的公牛。女人们敲下牛角做成梳子别在自己的头上。向世人炫耀男人的战利品。为了填饱肚子,我们尝遍野果,把银子做成了餐具。来甄别哪些东西有毒。

  大家知道我们苗族人的身份证最早是用什么材质做的吗?你们看过血色湘西吗?我告诉你们:不是纸做的,更不是塑料做的。而是银子做的。自古以来,苗族人就是最骁勇善战的民族,虽然跟朝廷的战争无休无止。但是每一次面对国家尊严和民族大义的时候,苗族人都冲锋陷阵、血染疆场。远的不说,湘军中最能打硬仗的就是竿子军,竿子就是指湘西的土家族和苗族人。所以凤凰以前称为镇竿镇。再就是日本人占领长沙、常德的时候,又是湘西的竿子军用和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钢铁长城,保卫了家园,捍卫了湘西这块弹丸之地。每一次战争的胜利都是鲜血染红的战场。湘西人对于故土,有着一般人无法理解的眷恋。就如沈从文的碑文:一个战士要不战死沙场,要不回到故乡。客死他乡的英雄们无法尸体还乡,无法魂归故里。有的甚至都认不出模样。他们甚至是带不回只言片语的遗言。活着回来的人无法面对老人期盼的眼睛,无法面对妻子望眼欲穿的守望,更无法给孩子们一个合理的解释。他们只能摘下那只象征着他们身份的耳环。一包包的耳环就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啊。亲人们接过自己家的耳环,供奉在祖宗的牌位上。告诉他们的后人,他们的祖宗不是孬种。

  大家知道我们为什么要戴吉祥鼓吗?难道仅仅就是吉祥如意吗?不,任何东西的存在一定有它的原因。最早苗族人为了生存,为了驱逐野兽发明了鼓。好不容易在这蛮夷之地生存下来。战争却不期而至。让我们一次又一次的迁徙。从黄河流域到洞庭湖之滨,再到这边陲之地。无数次的颠沛流离,无数次的人走家随。鼓声成了战争的号角,当鼓声响起的时候,即使有再多的不舍。我们也不能停止迁徙的脚步。鼓声也意味着一个人都不能拉下。于是苗族人*惯了把所有的东西都铸成银器戴在自己的身上,随时准备迁徙。

  大家知道我们的.阿哥为什么要给阿妹送鱼纹的镯子吗?这不仅仅是检验女人的身体是否健康,是否能顺利传宗接代,更是一份家族的重托,一个民族的承诺。他是要告诉自己心爱的女人。总有一天,我会带着你,带着我们的孩子打回黄河流域,回到那有鱼有米的地方去的。

  直到今天,当我们再一次面对商场昂贵的饮水机、洗衣机而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销售员只是告诉我们,那是因为它们都是带银离子杀毒的。直到这个时候,我们才知道老祖宗的智慧。今天科技的进步让我可以精准的测量出银子的成分和功能,知道它可以杀死650多种细菌。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随着改革的春风,那些老祖宗用了一辈子的餐具被我们搁置一旁。那些巧夺天工的加工技术被机器的复制替代。曾经被苗族人追捧的拉丝首饰也一度无人问津。知道什么是拉丝技术吗?拉丝顾名思义就是把银子拉成丝,拉得很细很细,甚至是细过了头发丝。这么说吧,一克银子能拉到一米左右。然后做成精美的首饰。知道为什么有拉丝吗?苗族人用银子彰显个性,妆点美丽。而贫穷的苗族人如何用有限的银子做出更大更张扬的饰品,廉价的劳动力和智慧的工匠创造了拉丝技术,满足了苗族人对银饰的喜好,

  今天,我们再一次欣赏到拉丝,看到拉丝工艺这真是我们的幸运,也是苗族人的荣幸。为什么这么说呢?文化的传承不仅仅是民族的追捧,更要**的支持,还要与市场接轨,跟利益挂钩。否则就成了市场经济的炮灰。就如山西的那些百年木屋,甚至是很多具有厚重历史文明的地标古建筑都由于**维修基金的不到位而一座座破坏、拆除、坍塌。苗族的银器锻造技术也曾经被机器替代。20xx年,凤凰对外开放以后。很多人看到了商机,**也大力支持,招商引资。挖掘出苗族的文化瑰宝:比如银器锻造技术、蜡染技术、苗绣等等。其中银子的锻造技术列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此,凤凰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那些具有精湛技术的工匠们再一次重出江湖。有的甚至是冠上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名号。无数的银器店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良莠不齐、鱼龙混杂。

  在外人看来,湘西贫穷、落后、出土匪。湘西人野蛮、粗鲁。那是因为您不了解湘西,不了湘西人。湘西的女人热情奔放、敢爱敢恨。湘西的男人豪放粗狂、淳朴善良。在这里孕育了著名的乡土文学之父沈从文、鬼才画家黄永玉、内阁**熊希龄。沈从文的《边城》、《长河》可谓是家喻户晓。尤其是边城:一条清冽的小河,一个美丽的姑娘,几首动人的山歌,两个痴心的小伙,一只老黄狗,一个老爷爷。勾画了一副几乎完美的图画。读着他的书,字里行间几乎都能闻到泥土的芬芳。沈从文和张兆和的爱情故事也成为一段佳话广为流传。为了得到张兆和的欢心,沈从文写了上百封情书。只是当时的张兆和十分不领情的把情书扔到了胡适校长的桌上。胡适校长微笑着说:我看沈老师是顽固的爱着你哟。张兆和说:可是我顽固的不爱他啊。沈从文并不气馁。并且更加积极热烈的追求。终于抱得美人归。凤凰人就是这样:纯粹,执着,坚持到底。

  在凤凰旅游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有一个苗族小伙子“阿牛”也跟沈老一样执着。他最早把苗族人家家户户都爱吃的一道菜:血粑鸭用真空包装,让游客带到了世界各地。并且带动了当地的老百姓脱贫致富。阿牛在质量上严格把关。绝对不做市面上的速成鸭子。他的原材料通通来源于本地的小麻鸭,一年才能长到两三斤。而且严格标明鸭肉和血粑的比例。凭着他的诚信和坚持赚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随着凤凰旅游业的发展,各地商人纷至沓来。在凤凰的大街小巷开满了银器店。工业用银和现代化的机器加工充斥着整个本地市场。打着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牌子到处倾销,偷换概念。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苗族人。阿牛心里十分不爽。于是他变卖祖业,筹集资金,深入苗寨,找到当年千锤百炼打造银器的能工巧匠。在凤凰古城门面最贵的地方开了凤凰最大的一家银器店,这是凤凰第一家手工银器店,所以起名《凤凰一号》。开店初期,无数人说他傻,说他笨,人家都用工业银,机器加工。你一个人做手工,做足银,成本高出几倍,如何能赚钱,怎么卖得出去。阿牛对其充耳不闻,他就觉得,他是苗族人,他有义务和责任传承苗族的文化,并且发扬光大,人家越是看不懂,他倒越是觉得商机无限。凭着他的独到的眼光和不懈的坚持,《凤凰一号》又一次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拥有了一定经济基础的阿牛又有了新的想法。于是他潜心打造凤凰的金字招牌,用心做每一个产品。最后在离凤凰古城五公里的地方购地二十亩。打造了整个湘西最大的聚产、购、餐一体的镇竿阿牛有限公司。让游客在镇竿阿牛可以吃到绝对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食品。还能买到凤凰所有的特产。他的宗旨就是环保、绿色、天然、健康。

  阿牛做事及其认真执着。比如一个大街小巷都有的蒿草粑,阿牛竟然请了我们湘西吉首大学和湖南大学的几个生物系教授研究它的配方。做出来的粑粑真的是秒杀了湘西所有的蒿草粑粑。那种如QQ糖一样的弹劲,还有完全看不到蒿草纤维的糯性。我们只能看到绿油油的粑粑。咬一口真的具有连舌头都吞进去的冲动。

  一路走来,风雨兼程,阿牛从最初的一个小小门面。到今天凤凰古城里面的五个金字招牌:《凤凰一号银器店》、《凤凰一号牛角梳》、《镇竿阿牛姜糖》、《镇竿阿牛蒿草粑粑》、《镇竿阿牛血粑鸭专卖店》和城外的《镇竿阿牛有限公司》。让世界各地的客人都买到了具有凤凰记忆的产品。而他自己却回到了梦开始的地方。为了回报养育自己的山山水水和帮助过自己的父老乡亲。除了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与当地老百姓签订无公害蔬菜、蒿草、生姜供销合同。镇竿阿牛公司还拿出了专款用以扶贫助学。

  一个大山深处的苗家汉子,用他满腔的的热情执着地做了一件事,就是让湘西的美食和苗族的服饰文化走出湘西,走向世界。让每一个来到湘西的人都能感受到湘西人的热情和真诚。而他,也是我们湘西人的骄傲,因为从他的身上,看到的就是典型的湘西精神:热情、豪爽、执着、敢作敢为、敢爱敢恨。来自远方的您,希望您能接受我们湘西人的个性,喜欢我们民族的美食,喜欢湘西闪亮的饰品。真诚的邀请您能走进凤凰,来镇竿阿牛公司做客!

  湖南凤凰古城导游词 2

各位朋友:

  大家好!

  欢迎来凤凰古城做客。现在大家所在的地方,是被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先生称赞为中国两座最美丽的小城之一的湖南凤凰古城。这里与风景名胜区湘西猛洞河、贵州梵净山毗邻,是湖南怀化、吉首和贵州铜仁三地间的必经之地,是著名作家沈从文的故乡。凤凰风景秀丽,名胜古迹很多,历来是人们游览的胜地,自古就有东岭迎辉、南华叠翠、龙潭鱼火、山寺晨钟、奇峰挺秀、溪桥夜月、兰径樵歌和梵阁回涛等八大景。城内,古代城楼、明清古院和石板小街现在仍是风采依然;城外,南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唐代修建的至今仍保存完好的黄丝桥古城,地下艺术宫殿奇梁洞和神奇的风动岩、壮观的尖多朵瀑布、神秘的高达不峡、三门洞将军岩以及如画的屯粮山、凤凰山、象鼻山、天星山、腊乐山都在向您招手,《边城》、《湘女萧萧》、《湘西剿匪记》、《乌龙山剿匪记》、《血鼓》、《粟裕大将》等十多部影视剧也曾在这里拍摄。

  凤凰不但风景秀美,而且人杰地灵。浙江处州镇总兵郑国鸿、贵州提督田兴恕等民族英雄和***第一任内阁**熊希龄、著名作家沈从文和著名画家黄永玉都是凤凰人。

  沈从文故居

  现在沿着石板小路,来到中营街10号,这里就是我国著名作家和考古学家沈从文先生的故居。

  沈从文故居是他的祖父沈洪富于清同治元年(公元1866年)所建。1902年12月28日,沈从文先生就诞生在这座具有明清建筑风格的四合院里,并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期。1917年,沈先生15岁时,因家道中落,参加湘西土军,离开了家乡,辗转于沅、澧、酉水流域,亲历了如火如荼的战争,从而激发了创作欲望。1919年,沈先生只身来到北京,开始了他从文的艰苦生涯,创作了《边城》、《湘西》等一系列文学作品,不久就蜚声中国文坛,几乎与年长他20多岁的鲁迅先生齐名。20世纪50年代之后,沈先生潜心于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写出了惊世之作――《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沈先生的作品与人品表现出了强烈的一致:自然、厚朴、谦逊、勤奋、博大而凝重。沈先生一生所创作的500多万字的作品,是世界的文学瑰宝,给后人研究旧中国和旧湘西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欣赏和研究沈先生的作品,在欣赏他故事清新的同时,不要忽略那背后蕴藏的热情;在欣赏他文字朴实的同时,不要忽略那背后隐伏的悲痛。现在大家一起去寻觅沈先生作品中的温馨甜美,去体会喧哗后面的那片宁静,去游览人们向往的“世外桃源”――边城。

  陈氏宗祠

  现在到达的地方是朝阳宫,又叫陈家祠堂,是凤凰24家宗族祠堂的代表之一,它坐落于古城区内的西门坡,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由乡绅陈氏发动族人所建,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湘西王陈渠珍又率族人扩建整修,那时,每年的祭祖族议均在此聚会。

  陈家祠堂分为正殿、戏台、左右包厢等,组成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的四合院,尤其是进门处的古戏台,更是别具特色。一副‘数尺地方可家可国可天下,千秋人物有贤有惠有神仙”的旧对联和戏台上的八幅戏曲壁画,是不是令大家生出一丝的怀古之情呢?

  熊希龄故居

  顺着小巷的砂石板小道,从大成殿――即孔子庙的挑檐下经过,然后来到文星街10号,这里是***第一任内阁**熊希龄先生的故居。

  熊希龄,号秉三,1870年7月23日出生在这间**房里。熊先生少年时就有湖南神童之称,15岁中秀才,21岁中举人,24岁中进士,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俗称点翰林)。

  熊先生成名后,积极主张维新变法,曾创办《湘报》、时务学堂和常德西路师范学校,是湖南与谭嗣同齐名的维新派中坚。我国的一些著名革命家如向警予、***、腾代远、***左派宋教仁、武昌起义总指挥蒋翊武等都是熊先生的学生。后来,熊先生出任东三省财政监理官、热河都统、财政总长等职,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就任***第一任****,当时的这一任**被舆论界称为“才子内阁”。后来,因熊先生反对***独裁,被***逼迫解 散内阁,辞去**职务。从此,熊先生转而献身实业和慈善事业,并开办香山慈幼院,收养了一大批孤儿。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凤凰县遭大旱,绝大部分田土无收,熊先生知道消息之后,送来赈灾款大洋10万元(其中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捐大洋4万元),救助了很多灾民。晚年,熊先生就任***红十字会会长,积极投身抗日战场战地救护,其功德可昭日月。1937年12月5日,熊希龄先生病故于香港,享年67岁。

  城楼及古城墙

  凤凰县城所在地原名镇竿,元明两朝为五寨长官司所在地,当时建有土城,明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改土城为砖城。清康熙年间,凤凰直隶厅,厅通判、总兵和辰沅水靖兵备道衙门设在这里。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建石城。石城周长2000米有余。开设四座城门,东门叫升恒门,南门叫静澜门,西门叫阜城门,北门叫壁辉门。各有巍峨的城楼。1940年,***第九战区司令兼湖南省****薛岳以“城堡一旦落于敌手,反攻不易,而不利于空袭疏散”为由,通令所属各县将所有城墙拆除。凤凰东、北二门因防水需要,仅拆除城垛碉楼,其他城门城墙全部拆除。所以,现在只能看到东、北二门连接其间的半壁城墙。

  现在各位看到的是北门,门外的一道小木桥和码头上有捣衣女的身影等景象,想必大家在电影《湘西剿匪记》、《边城》、《湘女萧萧》、《血鼓》以及电视剧《乌龙山剿匪记》里已经见到过好多次了,不知大家是否还有印象?

  沿着半壁旧城墙,出东门,是旅游商品――条街。这里的六色坊有很多苗族的民间工艺品供大家选购和参观,获得联合国颁证的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吴景莲(吴花花)女士的扎染工艺品和东门内熊氏的蜡染国画更是别具一格,曾受到著名画家张仃先生的好评。

  虹桥及沙湾风景区

  现在来到虹桥,这座桥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清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加修,桥面上原有吊脚楼亭,亭内设有32家店铺,1956年因修公路,原楼亭和两侧牌坊均被拆除,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桥下,可以看到一排有百年历史的旧吊脚楼。吊脚楼下是凤凰传统体育节目一一赛龙舟的地方。每到端午节,人们就将两只运货的木船捆扎起来,在这个小河湾里一争高下,在沈先生的作品里,翠翠不就是在这祥的吊脚楼下看龙舟吗?

  下了桥,步入沙湾,可以看到凤凰县旧时八大景中的“溪桥夜月”、“龙潭渔火”、“奇峰挺秀”三大景。

  现在看到的是万寿宫,又叫水府庙,因为是江西商人所建,大家*惯叫江西会馆。万寿宫占地4000多*方米,是凤凰最大的民间建筑物。宫内的遐昌阁仍然保留完整。

  三王庙

  现在到达的地方是三王庙,又叫天王庙、三侯祠。

  三王庙正殿供奉的就是三王。后殿供奉的是苗家的始祖――傩娘。相传在原始洪荒时期,这里发生过一场特大洪水,只有一对兄妹逃脱性命。为了繁衍苗家人群,兄长提出与妹妹成亲,妹妹认为兄妹不可成,于是二人从高山上各甩出一叶磨盘,求天地作公断。两叶磨盘滚下山后,鬼使神差地合成了一副,于是兄妹两人拜堂成了亲,将苗家繁衍了下来。因此,在千里苗山,流传着一句歇后语:兄妹拜堂,地久天长。当然,那只是过去特殊时代发生的故事。这里现在还广为流传着傩棠戏和傩舞,也是从祭祀傩公傩娘的仪式中发展起来的。

  沈从文墓地

  大家沿着当年官道,到达沈从文墓地。这条官道,是明清时期凤凰惟一通向外界的大道,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湖广总督林则徐曾从这条官道来到凤凰视察,然后向朝廷奏呈:“苗疆田土瘠薄,刀耕火种,终年勤劳所获不多,丰岁仅供口食,一遇歉收,辄形匮乏”,建议将道光十――年至十四年所欠屯租5000余担全数减免,将历年被水冲刷损坏的屯田223亩报废,体现了这位民族英雄忧国忧民的情怀。

  到了沈氏墓地,上了几步石级,首先看到的是一幅斗方大字:“兴废周知”,这是民国大总统黎元洪的手迹。1911年11月,凤凰绅士田应全、唐力臣等人为响应辛亥革命,集结了凤凰、乾州、花垣、松桃四县苗、汉、土家人民举行武装起义,迫使驻凤凰的辰沅永靖兵备道道尹朱益浚引退,并在凤凰成立了新**――湘西军政分府,黎元洪知道后,欣然命笔,为凤凰题写了这幅大字。

  再上几步,看到的是黄永玉先生为纪念表叔沈从文而题写的铭文:“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就是回到故乡。”

  沈先生的墓地没有隆起的土堆,只有一块原始状态的五色石矗立其间;这里没有雕栏玉砌的装饰物,只有一条放牧、打柴的石板小路横贯其间,象征着沈先生永远与普通民众在一起。

  沈先生的骨灰一半撒在面前这条沱江里,一半就葬在这块五色石下,他就像面前这条沱江,发源于大地又回归大地;他像陪伴他的这块五色石,来源于大地又回归大地!

  作为墓碑的五色石正面,刻写着沈先生的手迹:“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

  是的,正是这样一种信念,使沈先生舍弃升官发财的从军道路,选择了清苦的从文生涯;正是这样一种信念,使沈先生挥动了他那如橼巨笔,将他认识的湘西人介绍给世界。

  墓碑的背面,刻写着沈先生妻妹张允和女士的铭文:“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

  这四句话,简明扼要地总结了沈先生的一生。

  湖南凤凰古城导游词 3

  凤凰于飞,��其羽,凤凰涅盘,浴火重生,凤凰不仅仅是翱翔于天空的吉祥神鸟。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更是人们渴望美好的圣洁期盼!

  “为了您,这座古城已经等了千年!”为了千年等一回,我们将要去凤凰,寻找那活了千年的生命,和死去千年的标本。凤凰地处湘西这个边陲小镇。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兵城,也是一个商城。走进凤凰,每一扇窗户上都有一扇顾盼流芳的眼睛,每一块石板上都有情侣的倩影。每一条小河边都有苗家姑娘洗衣棒锤在石板上带着节奏的混响,还有那婉转悠扬的歌声。

  说到凤凰,我不能不说苗族。苗族可以说是中国迁徙最频繁的民族,无数次的迁徙留下了一部悲壮而又苦难的历史。虽然是第一个发明水稻种植技术的民族,但是聪明的苗族人也没能改变战败迁徙的命运。他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历史,用智慧和坚韧传承了文明。逐鹿之战估计大家都听说过,这就是讲的皇帝无数次被苗族打败以后联络了炎帝反败为胜,打败苗族,逼着我们的领袖蚩尤带着我们迁徙到这大山深处,万山丛中。为了生存,我们采集野果野草,像蒿草粑粑,到现在还是我们餐桌上的食物。为了顺应自然,在这潮湿的大山深处繁衍生息。我们吃生姜驱寒,所以姜糖成了我们的喜糖。为了战胜自然,我们彰显力量,在每一年的锥牛节上,男人杀死最厉害的公牛。女人们敲下牛角做成梳子别在自己的头上。向世人炫耀男人的战利品。为了填饱肚子,我们尝遍野果,把银子做成了餐具。来甄别哪些东西有毒。

  大家知道我们苗族人的身份证最早是用什么材质做的吗?你们看过血色湘西吗?我告诉你们:不是纸做的,更不是塑料做的。而是银子做的。自古以来,苗族人就是最骁勇善战的民族,虽然跟朝廷的战争无休无止。但是每一次面对国家尊严和民族大义的时候,苗族人都冲锋陷阵、血染疆场。远的不说,湘军中最能打硬仗的就是竿子军,竿子就是指湘西的土家族和苗族人。所以凤凰以前称为镇竿镇。再就是日本人占领长沙、常德的时候,又是湘西的竿子军用和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钢铁长城,保卫了家园,捍卫了湘西这块弹丸之地。每一次战争的胜利都是鲜血染红的战场。湘西人对于故土,有着一般人无法理解的眷恋。就如沈从文的碑文:一个战士要不战死沙场,要不回到故乡。客死他乡的英雄们无法尸体还乡,无法魂归故里。有的甚至都认不出模样。他们甚至是带不回只言片语的遗言。活着回来的人无法面对老人期盼的眼睛,无法面对妻子望眼欲穿的守望,更无法给孩子们一个合理的解释。他们只能摘下那只象征着他们身份的耳环。一包包的耳环就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啊。亲人们接过自己家的耳环,供奉在祖宗的牌位上。告诉他们的后人,他们的祖宗不是孬种。

  大家知道我们为什么要戴吉祥鼓吗?难道仅仅就是吉祥如意吗?不,任何东西的存在一定有它的原因。最早苗族人为了生存,为了驱逐野兽发明了鼓。好不容易在这蛮夷之地生存下来。战争却不期而至。让我们一次又一次的迁徙。从黄河流域到洞庭湖之滨,再到这边陲之地。无数次的颠沛流离,无数次的人走家随。鼓声成了战争的号角,当鼓声响起的时候,即使有再多的不舍。我们也不能停止迁徙的脚步。鼓声也意味着一个人都不能拉下。于是苗族人*惯了把所有的东西都铸成银器戴在自己的身上,随时准备迁徙。

  大家知道我们的阿哥为什么要给阿妹送鱼纹的镯子吗?这不仅仅是检验女人的身体是否健康,是否能顺利传宗接代,更是一份家族的重托,一个民族的承诺。他是要告诉自己心爱的女人。总有一天,我会带着你,带着我们的孩子打回黄河流域,回到那有鱼有米的地方去的。

  直到今天,当我们再一次面对商场昂贵的饮水机、洗衣机而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销售员只是告诉我们,那是因为它们都是带银离子杀毒的。直到这个时候,我们才知道老祖宗的智慧。今天科技的进步让我可以精准的测量出银子的成分和功能,知道它可以杀死650多种细菌。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随着改革的春风,那些老祖宗用了一辈子的餐具被我们搁置一旁。那些巧夺天工的加工技术被机器的复制替代。曾经被苗族人追捧的拉丝首饰也一度无人问津。知道什么是拉丝技术吗?拉丝顾名思义就是把银子拉成丝,拉得很细很细,甚至是细过了头发丝。这么说吧,一克银子能拉到一米左右。然后做成精美的首饰。知道为什么有拉丝吗?苗族人用银子彰显个性,妆点美丽。而贫穷的苗族人如何用有限的银子做出更大更张扬的饰品,廉价的劳动力和智慧的工匠创造了拉丝技术,满足了苗族人对银饰的喜好,

  今天,我们再一次欣赏到拉丝,看到拉丝工艺这真是我们的幸运,也是苗族人的荣幸。为什么这么说呢?文化的传承不仅仅是民族的追捧,更要**的支持,还要与市场接轨,跟利益挂钩。否则就成了市场经济的炮灰。就如山西的那些百年木屋,甚至是很多具有厚重历史文明的地标古建筑都由于**维修基金的不到位而一座座破坏、拆除、坍塌。苗族的银器锻造技术也曾经被机器替代。20xx年,凤凰对外开放以后。很多人看到了商机,**也大力支持,招商引资。挖掘出苗族的文化瑰宝:比如银器锻造技术、蜡染技术、苗绣等等。其中银子的锻造技术列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此,凤凰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那些具有精湛技术的工匠们再一次重出江湖。有的甚至是冠上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名号。无数的银器店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良莠不齐、鱼龙混杂。

  在外人看来,湘西贫穷、落后、出土匪。湘西人野蛮、粗鲁。那是因为您不了解湘西,不了湘西人。湘西的女人热情奔放、敢爱敢恨。湘西的男人豪放粗狂、淳朴善良。在这里孕育了著名的乡土文学之父沈从文、鬼才画家黄永玉、内阁**熊希龄。沈从文的《边城》、《长河》可谓是家喻户晓。尤其是边城:一条清冽的小河,一个美丽的姑娘,几首动人的山歌,两个痴心的小伙,一只老黄狗,一个老爷爷。勾画了一副几乎完美的图画。读着他的书,字里行间几乎都能闻到泥土的芬芳。沈从文和张兆和的爱情故事也成为一段佳话广为流传。为了得到张兆和的欢心,沈从文写了上百封情书。只是当时的张兆和十分不领情的把情书扔到了胡适校长的桌上。胡适校长微笑着说:我看沈老师是顽固的爱着你哟。张兆和说:可是我顽固的不爱他啊。沈从文并不气馁。并且更加积极热烈的追求。终于抱得美人归。凤凰人就是这样:纯粹,执着,坚持到底。

  在凤凰旅游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有一个苗族小伙子“阿牛”也跟沈老一样执着。他最早把苗族人家家户户都爱吃的一道菜:血粑鸭用真空包装,让游客带到了世界各地。并且带动了当地的老百姓脱贫致富。阿牛在质量上严格把关。绝对不做市面上的速成鸭子。他的原材料通通来源于本地的小麻鸭,一年才能长到两三斤。而且严格标明鸭肉和血粑的比例。凭着他的诚信和坚持赚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随着凤凰旅游业的发展,各地商人纷至沓来。在凤凰的大街小巷开满了银器店。工业用银和现代化的机器加工充斥着整个本地市场。打着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牌子到处倾销,偷换概念。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苗族人。阿牛心里十分不爽。于是他变卖祖业,筹集资金,深入苗寨,找到当年千锤百炼打造银器的能工巧匠。在凤凰古城门面最贵的地方开了凤凰最大的一家银器店,这是凤凰第一家手工银器店,所以起名《凤凰一号》。开店初期,无数人说他傻,说他笨,人家都用工业银,机器加工。你一个人做手工,做足银,成本高出几倍,如何能赚钱,怎么卖得出去。阿牛对其充耳不闻,他就觉得,他是苗族人,他有义务和责任传承苗族的文化,并且发扬光大,人家越是看不懂,他倒越是觉得商机无限。凭着他的独到的眼光和不懈的坚持,《凤凰一号》又一次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拥有了一定经济基础的阿牛又有了新的想法。于是他潜心打造凤凰的金字招牌,用心做每一个产品。最后在离凤凰古城五公里的地方购地二十亩。打造了整个湘西最大的聚产、购、餐一体的镇竿阿牛有限公司。让游客在镇竿阿牛可以吃到绝对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食品。还能买到凤凰所有的特产。他的宗旨就是环保、绿色、天然、健康。

  阿牛做事及其认真执着。比如一个大街小巷都有的蒿草粑,阿牛竟然请了我们湘西吉首大学和湖南大学的几个生物系教授研究它的配方。做出来的粑粑真的是秒杀了湘西所有的蒿草粑粑。那种如QQ糖一样的弹劲,还有完全看不到蒿草纤维的糯性。我们只能看到绿油油的粑粑。咬一口真的具有连舌头都吞进去的冲动。

  一路走来,风雨兼程,阿牛从最初的一个小小门面。到今天凤凰古城里面的五个金字招牌:《凤凰一号银器店》、《凤凰一号牛角梳》、《镇竿阿牛姜糖》、《镇竿阿牛蒿草粑粑》、《镇竿阿牛血粑鸭专卖店》和城外的《镇竿阿牛有限公司》。让世界各地的客人都买到了具有凤凰记忆的产品。而他自己却回到了梦开始的地方。为了回报养育自己的山山水水和帮助过自己的父老乡亲。除了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与当地老百姓签订无公害蔬菜、蒿草、生姜供销合同。镇竿阿牛公司还拿出了专款用以扶贫助学。

  一个大山深处的苗家汉子,用他满腔的的热情执着地做了一件事,就是让湘西的美食和苗族的服饰文化走出湘西,走向世界。让每一个来到湘西的人都能感受到湘西人的热情和真诚。而他,也是我们湘西人的骄傲,因为从他的身上,看到的就是典型的湘西精神:热情、豪爽、执着、敢作敢为、敢爱敢恨。来自远方的您,希望您能接受我们湘西人的个性,喜欢我们民族的美食,喜欢湘西闪亮的饰品。真诚的邀请您能走进凤凰,来镇竿阿牛公司做客!

  湖南凤凰古城导游词 4

各位朋友:

  大家好!

  欢迎来凤凰古城做客。现在大家所在的地方,是被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先生称赞为中国两座最美丽的小城之一的湖南凤凰古城。这里与风景名胜区湘西猛洞河、贵州梵净山毗邻,是湖南怀化、吉首和贵州铜仁三地间的必经之地,是著名作家沈从文的故乡。凤凰风景秀丽,名胜古迹很多,历来是人们游览的胜地,自古就有东岭迎辉、南华叠翠、龙潭鱼火、山寺晨钟、奇峰挺秀、溪桥夜月、兰径樵歌和梵阁回涛等八大景。城内,古代城楼、明清古院和石板小街现在仍是风采依然;城外,南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唐代修建的至今仍保存完好的黄丝桥古城,地下艺术宫殿奇梁洞和神奇的风动岩、壮观的尖多朵瀑布、神秘的`高达不峡、三门洞将军岩以及如画的屯粮山、凤凰山、象鼻山、天星山、腊乐山都在向您招手,《边城》、《湘女萧萧》、《湘西剿匪记》、《乌龙山剿匪记》、《血鼓》、《粟裕大将》等十多部影视剧也曾在这里拍摄。

  凤凰不但风景秀美,而且人杰地灵。浙江处州镇总兵郑国鸿、贵州提督田兴恕等民族英雄和***第一任内阁**熊希龄、著名作家沈从文和著名画家黄永玉都是凤凰人。

  沈从文故居

  现在沿着石板小路,来到中营街10号,这里就是我国著名作家和考古学家沈从文先生的故居。

  沈从文故居是他的祖父沈洪富于清同治元年(公元1866年)所建。1902年12月28日,沈从文先生就诞生在这座具有明清建筑风格的四合院里,并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期。1917年,沈先生15岁时,因家道中落,参加湘西土军,离开了家乡,辗转于沅、澧、酉水流域,亲历了如火如荼的战争,从而激发了创作欲望。1919年,沈先生只身来到北京,开始了他从文的艰苦生涯,创作了《边城》、《湘西》等一系列文学作品,不久就蜚声中国文坛,几乎与年长他20多岁的鲁迅先生齐名。20世纪50年代之后,沈先生潜心于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写出了惊世之作——《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沈先生的作品与人品表现出了强烈的一致:自然、厚朴、谦逊、勤奋、博大而凝重。沈先生一生所创作的500多万字的作品,是世界的文学瑰宝,给后人研究旧中国和旧湘西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欣赏和研究沈先生的作品,在欣赏他故事清新的同时,不要忽略那背后蕴藏的热情;在欣赏他文字朴实的同时,不要忽略那背后隐伏的悲痛。现在大家一起去寻觅沈先生作品中的温馨甜美,去体会喧哗后面的那片宁静,去游览人们向往的“世外桃源”——边城。

  陈氏宗祠

  现在到达的地方是朝阳宫,又叫陈家祠堂,是凤凰24家宗族祠堂的代表之一,它坐落于古城区内的西门坡,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由乡绅陈氏发动族人所建,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湘西王陈渠珍又率族人扩建整修,那时,每年的祭祖族议均在此聚会。

  陈家祠堂分为正殿、戏台、左右包厢等,组成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的四合院,尤其是进门处的古戏台,更是别具特色。一副‘数尺地方可家可国可天下,千秋人物有贤有惠有神仙”的旧对联和戏台上的八幅戏曲壁画,是不是令大家生出一丝的怀古之情呢?

  熊希龄故居

  顺着小巷的砂石板小道,从大成殿——即孔子庙的挑檐下经过,然后来到文星街10号,这里是***第一任内阁**熊希龄先生的故居。

  熊希龄,号秉三,1870年7月23日出生在这间**房里。熊先生少年时就有湖南神童之称,15岁中秀才,21岁中举人,24岁中进士,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俗称点翰林)。

  熊先生成名后,积极主张维新变法,曾创办《湘报》、时务学堂和常德西路师范学校,是湖南与谭嗣同齐名的维新派中坚。我国的一些著名革命家如向警予、***、腾代远、***左派宋教仁、武昌起义总指挥蒋翊武等都是熊先生的学生。后来,熊先生出任东三省财政监理官、热河都统、财政总长等职,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就任***第一任****,当时的这一任**被舆论界称为“才子内阁”。后来,因熊先生反对***独裁,被***逼迫解 散内阁,辞去**职务。从此,熊先生转而献身实业和慈善事业,并开办香山慈幼院,收养了一大批孤儿。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凤凰县遭大旱,绝大部分田土无收,熊先生知道消息之后,送来赈灾款大洋10万元(其中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捐大洋4万元),救助了很多灾民。晚年,熊先生就任***红十字会会长,积极投身抗日战场战地救护,其功德可昭日月。1937年12月5日,熊希龄先生病故于香港,享年67岁。

  城楼及古城墙

  凤凰县城所在地原名镇竿,元明两朝为五寨长官司所在地,当时建有土城,明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改土城为砖城。清康熙年间,凤凰直隶厅,厅通判、总兵和辰沅水靖兵备道衙门设在这里。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建石城。石城周长2000米有余。开设四座城门,东门叫升恒门,南门叫静澜门,西门叫阜城门,北门叫壁辉门。各有巍峨的城楼。1940年,***第九战区司令兼湖南省****薛岳以“城堡一旦落于敌手,反攻不易,而不利于空袭疏散”为由,通令所属各县将所有城墙拆除。凤凰东、北二门因防水需要,仅拆除城垛碉楼,其他城门城墙全部拆除。所以,现在只能看到东、北二门连接其间的半壁城墙。

  现在各位看到的是北门,门外的一道小木桥和码头上有捣衣女的身影等景象,想必大家在电影《湘西剿匪记》、《边城》、《湘女萧萧》、《血鼓》以及电视剧《乌龙山剿匪记》里已经见到过好多次了,不知大家是否还有印象?

  沿着半壁旧城墙,出东门,是旅游商品——条街。这里的六色坊有很多苗族的民间工艺品供大家选购和参观,获得联合国颁证的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吴景莲(吴花花)女士的扎染工艺品和东门内熊氏的蜡染国画更是别具一格,曾受到著名画家张仃先生的好评。

  虹桥及沙湾风景区

  现在来到虹桥,这座桥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清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加修,桥面上原有吊脚楼亭,亭内设有32家店铺,1956年因修公路,原楼亭和两侧牌坊均被拆除,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桥下,可以看到一排有百年历史的旧吊脚楼。吊脚楼下是凤凰传统体育节目一一赛龙舟的地方。每到端午节,人们就将两只运货的木船捆扎起来,在这个小河湾里一争高下,在沈先生的作品里,翠翠不就是在这祥的吊脚楼下看龙舟吗?

  下了桥,步入沙湾,可以看到凤凰县旧时八大景中的“溪桥夜月”、“龙潭渔火”、“奇峰挺秀”三大景。

  现在看到的是万寿宫,又叫水府庙,因为是江西商人所建,大家*惯叫江西会馆。万寿宫占地4000多*方米,是凤凰最大的民间建筑物。宫内的遐昌阁仍然保留完整。

  三王庙

  现在到达的地方是三王庙,又叫天王庙、三侯祠。

  三王庙正殿供奉的就是三王。后殿供奉的是苗家的始祖——傩娘。相传在原始洪荒时期,这里发生过一场特大洪水,只有一对兄妹逃脱性命。为了繁衍苗家人群,兄长提出与妹妹成亲,妹妹认为兄妹不可成,于是二人从高山上各甩出一叶磨盘,求天地作公断。两叶磨盘滚下山后,鬼使神差地合成了一副,于是兄妹两人拜堂成了亲,将苗家繁衍了下来。因此,在千里苗山,流传着一句歇后语:兄妹拜堂,地久天长。当然,那只是过去特殊时代发生的故事。这里现在还广为流传着傩棠戏和傩舞,也是从祭祀傩公傩娘的仪式中发展起来的。

  沈从文墓地

  大家沿着当年官道,到达沈从文墓地。这条官道,是明清时期凤凰惟一通向外界的大道,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湖广总督林则徐曾从这条官道来到凤凰视察,然后向朝廷奏呈:“苗疆田土瘠薄,刀耕火种,终年勤劳所获不多,丰岁仅供口食,一遇歉收,辄形匮乏”,建议将道光十——年至十四年所欠屯租5000余担全数减免,将历年被水冲刷损坏的屯田223亩报废,体现了这位民族英雄忧国忧民的情怀。

  到了沈氏墓地,上了几步石级,首先看到的是一幅斗方大字:“兴废周知”,这是民国大总统黎元洪的手迹。1911年11月,凤凰绅士田应全、唐力臣等人为响应辛亥革命,集结了凤凰、乾州、花垣、松桃四县苗、汉、土家人民举行武装起义,迫使驻凤凰的辰沅永靖兵备道道尹朱益浚引退,并在凤凰成立了新**——湘西军政分府,黎元洪知道后,欣然命笔,为凤凰题写了这幅大字。

  再上几步,看到的是黄永玉先生为纪念表叔沈从文而题写的铭文:“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就是回到故乡。”

  沈先生的墓地没有隆起的土堆,只有一块原始状态的五色石矗立其间;这里没有雕栏玉砌的装饰物,只有一条放牧、打柴的石板小路横贯其间,象征着沈先生永远与普通民众在一起。

  沈先生的骨灰一半撒在面前这条沱江里,一半就葬在这块五色石下,他就像面前这条沱江,发源于大地又回归大地;他像陪伴他的这块五色石,来源于大地又回归大地!

  作为墓碑的五色石正面,刻写着沈先生的手迹:“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

  是的,正是这样一种信念,使沈先生舍弃升官发财的从军道路,选择了清苦的从文生涯;正是这样一种信念,使沈先生挥动了他那如橼巨笔,将他认识的湘西人介绍给世界。

  墓碑的背面,刻写着沈先生妻妹张允和女士的铭文:“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

  这四句话,简明扼要地总结了沈先生的一生。

  湖南凤凰古城导游词 5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导游员,今天由我来给大家导游。在游览整个凤凰山的过程中,你们会有很多问题要问我,同样我也会有很多问题问大家!如果您答得非常好,并且知道的东西比我还多,您将获得一份意想不到的礼物!(礼物嘛,暂时保密)

  今天我们要旅游的是凤凰山(凤凰山名的来历有三种,请大家注意听一下有哪三种?),凤凰山位于丹东市西北57千米,风城市5千米处。景区面积24*方千米,属于长白山余脉,最高峰海拔83***米。早在清代,风凰山就被列为辽宁省四大名山之一(在辽宁四大名山中,它排在第几位?),*年又被列入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4A级景区)。它以其雄伟险峻、泉洞清幽、花木奇异、四季景秀(请大家体会一下这十六个字的真实含义,他们是否贴切?)吸引了不少游客。景区内峡深谷幽,峰奇崖险,秀中有险,奇中有幽奥,历代文人墨客来此留下了数不尽的诗文墨迹(你能说出来有哪些名人的)和摩崖石刻(著名的摩崖石刻有哪些?),使得凤凰山的文化底蕴(凤凰山的悠久历史有多少年?从何时开始?)也十分丰厚。

  走在盘山路上,两边峰峰石石。高低参差,其千姿百态鬼斧神工。而此时最吸引人注意的恐怕莫过于山脚下的泉水了。水声淙淙,清脆悦耳,水质清澈,甘甜清冽,山水相映,更衬托出凤凰山的媚人风光。

  走在山路上,你一定全注意到路边或崖壁上的石刻吧!天高气清山高水长直上云青,振衣干仞(凤凰山的十景有哪几个?请你说出来?)字体无不刚劲有力,气势恢宏。与整座山的大气与磅礴浑然一体。

  进山后,我们首选来到的是**观,又称三观庙,因观中供奉三位神仙而得名,**观(为何称之为**观?)面向北方,中间正殿供奉着**真人,两侧有众多小神守护,历年来,**观一直香火兴盛笃信道教的善男信女穿流不息,梵音道乐不绝于耳,在每年的农历四月二十八庙会(庙会为何选在这个日子?)之际,更是人如潮涌,**观栖身于奇山秀水之中,使大自然的造化与人工的雕琢更加融洽地合而为一,相映成趣。(游凤凰山有三条主要线路即大循环、中循环、小循环,,请说出三条线路都经过那些著名的景点?)

  现在大家就要登比较险的山路了,几位身体不太好的朋友可以乘坐缆车上去等候我们。沿着山路前行(请大家数一数脚下的台阶有多少节?数到头的时候,你可以许个愿216阶108的两倍!108是个什么数字?大家猜一猜?),就会来到导游图(从这里开始这里有两条上山路线)前,这里也是登山的十字路口,沿左边一条路走,将会路经八只手,转下来便是凤凰洞,从凤凰洞出来便是步步高等景点;沿右边这条路,将经过三教堂,两条路都将到达烽火台。

  八只手又称斗母宫,临崖而建,风格古补凝重,凤凰山的古建筑始于南北朝时期,历代都进行过修整与重建,在保持原有风格的同时,又体现着历代工匠的智慧与技艺。

  走出八只手,继续前行,不远处就是娘娘庙了,娘娘庙中供奉着送子娘娘、眼光娘娘。送子娘娘身上爬满了顽皮的小孩子,让人一看便知这送子的含意。殿内泥塑雕刻都栩栩如生,维妙维肖。远处有一个大型网,从那里不时传来各种鸟的叫声请大家猜一下那是个什么地方有哪些名贵的鸟类?

  从娘娘庙走出,右行几步,便是著名的风凰洞了,风凰洞是由天然形成的洞穴。洞中幽深奥秘,秀中有险峻,奇中有幽奥,走入洞中,但闻脚下流水淙淙,而伸手不见五指,让人只能在黑暗中摸索着小心翼翼的前行。在惊悚之余,又不能不慨叹自然之神奇。几经迂回之后乙眼前豁然开朗,这便是出了洞口了。俯身一望,才发现自己已经离入口百米,此时正在小山峰上呢。原来凤凰洞并不是*地上水*的洞穴,而我们则一直在洞中登山呢,爬上了百米高的山峰而自己竟浑然不觉,让人不能不称奇。凤凰洞吸引人的另外一原因,是传说中这里曾是凤凰巢空。到风凰的寓所里走一遭沾染些风凰的灵气,也是游人的美好愿望。(凤凰洞前有售票的每位10元;凤凰洞的传说是什么来历?里面的壁画主要表现的是什么内容?)

  从三教堂(为什么叫三教堂?供奉的是哪三尊神像?)这一边的路走,同样是险象环生,三教堂是人工雕琢与天然形成融合而成的景观,它的底部是凿在石壁上的神龛,里面供奉着石刻的神仙,三教堂是由两块巨石互相支撑搭建而成的,两块巨石与水*面大概有七八十度的倾斜角,几乎垂直的。是而两块岩之间的'缝隙非常狭窄,刚好容得下一个人俯身爬过,幸好现在岩石上装有铁环,可以帮助游人安全地渡过险关。

  从风凰洞与三教堂两侧的路都可以到达烽火台,从这里开始,便是游凤凰山的必经之路了。烽火台是风凰山的主要山峰之一,也是古代边缰防卫的�t望台,从这里向下望去,风城市全景尽收眼底。高楼、田园与河流的分布错落有致。而作为现代化标志之一的沈丹公路则沿着山脚蜿蜓而过,各色汽车在公路上疾驰,如一条彩带装点着这美丽的城市。

  站在烽火台上,向西南方向望去,远远的能望见一块巨石,斜卧在小山丘上,犹如一只蟾蜍在仰望着月宫,这便是著名的金蟾望月,据说这本是一只蟾蜍,因常年住在山中,沾染了山的灵气便成了精,偶然一次会望见了月中嫦娥的容貌,从此便难以忘怀,日夜伏在山丘上等待月亮的出现,日子久了,便成了一块巨石,而仰慕之情从未改变,这一望便是几千年,一直到今天。

  再往前走,便是将军峰、兔耳峰、仙人台等山峰(凤凰山共有多少座山峰?)了,各山峰遥相呼应,展现出各自不同的特色,共同装点着秀丽的景色。山中道路多崎岖坎坷。上山路几乎都是垂直的,而下山路又陡峭限险,有的两峰之间有两米多宽的距离,而仅仅搭了两块窄窄的钢板,好象是山中的独木桥。从一个山峰到另一个山峰真是不容易,可也让人体会到了风凰山的奇、秀、险、美(奇在何处具体景点;秀在何处那些景点;险在何处哪个景点;美在何处哪个景点),让人乐在其中。山间树木苍翠,到处都有高大的参天古木(最有名的古树有哪几棵?)。苍松翠柏挺拔高洁,弱柳扶风分外妖娆,而山中的野花更是遍地盛开。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小松鼠(您看松鼠是时,请不要打扰它们,它们很害羞,奔跑速度很快,稍有不慎,您就有可能被它骗到山谷中)偶尔会蹦到游人眼前,可转眼又无踪影。花草树木、飞禽走兽使得风凰山充满了勃勃生机,为我们的旅游增添了无限情趣。

  远远的,我们就可以望见前方突兀的山石了,如果裸露的脊背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在日光的照射下,*滑的岩石折射出刺眼的光芒,这便是险中之险的老牛背了。牛背上几乎无路可走,唯有崖壁旁有被凿开的小石窝,在几乎直立的山崖上,两侧是扶梯,您要是往两侧看的话,保准能吓出一身冷汗两侧都是陡峭的山崖。

  前方不远处就是箭眼峰了,它是凤凰山最负盛名的山峰,也是公认的第二高峰(第一高峰为攒云峰―因何得名?),箭眼峰是由几块巨石天然搭砌而成,中间是一个大洞(高约四米、宽约五米)。传说中,唐将薛仁贵(关于薛仁贵的故事还有哪些、他是谁的梦中小将?)在东征时,从距此30里的发箭岭(凤凰山东北的定军山)上射箭,一箭洞穿而箭眼得名,站在箭眼峰上回头望去,只见峰峦起伏,层峦叠嶂,颇有一览众山小的意味。

  越过神马峰(凤凰山的第三高峰),峰上有一马蹄印,大如园桌。相传为薛仁贵骑的白龙马所踏马踏窝。在神马峰的前面便是天涯海角了,与前面的奇与险相比,天涯海角显露更多的是山的博大与伟岸、*坦而宽阔的峰顶散布着几块岩石,空空旷旷而让人心不由畅然、慨叹生活的重担与生存的艰辛。

  从天崖海角走下来,便是下山之路了,而我们这一天的旅程便已接*尾声,而唯一未游览的景点就是前方的石壁鹤影(他有何典故?),远远的就能望见一只巨大的仙鹤振翅于石壁之上,欲飞向天空,鹤头,鹤翅,乃至鹤足都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让人不敢相信这只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其逼真生动连能工巧匠都自叹不如。

  凤凰山,秀丽而险峻,空灵而妖娆。一峰一洞,一草一木,无不显示出它的动人之处,不能不让人惊叹自然之神奇伟大。由于时间的关系,今天的导游到此为止。(请大家想一想凤凰山有哪些名峰?名洞?名草?名木?)

  请大家比较一下,我和山里的其他导游员相比怎么样?他们的水*很高,你也可以和他们切磋技艺,或者询问那些山里人,他们可是凤凰山通啊!欢迎你们有机会在来!

  湖南凤凰古城导游词 6

  这里与吉首的德夯苗寨,永顺的猛洞河,贵州的梵净山相毗邻,是怀化、吉首、贵州铜仁三地之间的必经之路。 209国道和湘黔省道从县境穿*过,铜仁大兴机场距县城仅27公里,交通便利。凤凰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名胜古迹甚多。城内,古代城楼、明清古院风采依然,古老朴实的沱江静静地流淌,城外有南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城下艺术宫殿奇梁洞,建于唐代的黄丝桥古城,举世瞩目的南方长城……这里不仅风景优美,且地杰人灵,名贤辈出。

  美丽的小城凤凰山城,位于沱江之畔,群山环抱,关隘雄奇。碧绿的江水从古老的城墙下蜿蜒而过,叠翠的南华山麓倒映江心。江中渔船数点,山间暮鼓晨钟兼鸣,悬崖上的吊脚楼轻烟袅袅,码头边的浣纱姑笑声郎郎,……啊!凤凰犹如"一副浓墨浅彩的中国山水画"。当你徜徉古城用条石砌成的岩板街时,两边的古建筑各抱地势,鳞次栉比,亭台楼阁重重叠叠,如巨龙飞舞,似鳌鱼展翅。细雨声中,仿佛传来进香人的牛皮钉鞋敲击街面,发出"叮叮"的响声,使人产生隔世之感。

  沈从文故居位于南中营街,是一座典型的南方四合古院。古院正中有小天井,用红石方石板铺成。天井四周为砖木结构的古屋,正屋三间,厢房四间,共十余间。房屋矮小,虽无雕龙画凤,但显得小巧别致,古色古香。特别是雕花的木窗带有湘西特色,格外引人注目。

  1902年12月28日,沈从文就诞生在这里。他的童年就是在这里度过的。故居历时一百多年,是沈从文祖父沈宏富手上置办的。由于历史演变,几经易主,为了表示对沈从文老人的崇敬之情,学*他勤学自励,艰苦笔耕,对国家文学事业的卓越贡献的自学精神,激励后人。1988年县人民**决定购回此屋,重新整修。并带图样赴京送沈从文审定。沈从文带病接见,对图样提出意见,并说:"房子烂了,修一下也好,但要将就修上,不要花很多钱,家乡还很穷,要尽量节约"。

  经过整修,使这百年古院再现原貌。现门上挂有"沈从文旧居"匾额。右边一室,是沈从文生*的照片,二室是沈从文书稿手迹,左边厢房陈列各种版本的从文著作。正屋中堂挂着沈从文的素描画像。左边房是卧室,是沈从文出生的地方。右边房陈列着大理石桌面的书桌等物。

  熊希龄故居位于凤凰古城北文星街内的一个小巷里,故居往东200米便是秀丽的沱江。故居为四合院系南方古式的木瓦结构,比较矮小但很精致,故居现存房屋4间基本是保持原貌,很富于苗族情调,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民国6年(1917)夏秋之际京津一带水灾严重,他负责督办水灾河工善后事宜,并主持募捐,救济灾民。民国七年(1918),得**同意,将香山静宜园改建为慈幼院,收养教育受灾流浪儿童。他自己掌管一切院务,时20年之久。他有一首诗写道:

  万树桃花手自栽,病中犹为看花来。

  儿童月与花俱长,各自拈花笑一回。

  杨家祠堂始建于道光16年(1836年),木结构四合院,上下两层,占地770*方米,由大门、戏台、过厅、廊房、正厅组成,呈长方形。戏台为单檐歇山顶,檐下饰如意斗拱,高16米,四根台柱雕龙刻凤,戏台为穿斗式,正殿为抬梁式,整个建筑做工精细,极富民族特色,属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杨家祠堂座落在县城东北部的古城墙边。太子少保、果勇侯、镇竿总兵杨芳捐资修建于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祠堂由大门、戏台、过亭、廊房、正厅、厢房组成,是典型的四合院建筑,占地770*方米。戏台为单檐歇山顶,穿斗式结构,高16米,面阔7米,进深8米;檐下如玉斗拱,台柱雕龙刻凤。正殿为抬梁式建筑,山墙为猫背拱,分为一明二暗三间。两边配有厢房。杨家祠堂设计精巧,做工精细。窗户、门、檐饰件均糸镂空雕花,整体建筑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很高的建筑艺术价值。

  中国南部长城位于湘黔边区,上自贵州铜仁,下至湖南保靖,全长380余里,建于明朝万历43年(公园1615),几经续修后于清朝嘉靖年间定型,其碉堡墙一般高2.3米,基宽1.7米,顶宽1米,墙体大都就地取材用石块,页岩砌成。中间填以乱石和泥土,绕山跨涧,曲折蜿蜒,大部分建在险峻的山岭上,沿途建有1232座用于屯兵御用的汛堡、屯卡、哨台、碉堡、炮台、关厢、关门及无数用石块垒成的兵房,当时一般驻防军队8000人左右,如今的一些地名如阿拉营、天星营、黄合营、王坡屯营、得胜营、乾石营、振武营、牛斗营等带营字的地方都是长城边上的驻军要点。

  湖南凤凰古城导游词 7

  这座曾被新西兰作家路易艾黎称作中国最美丽的小城之一的“凤凰古城”建于清康熙时,这颗“湘西明珠”是名副其实的“小”,小到城内仅有一条像样的东西大街,可它却是一条绿色长廊。

  凤凰古城分为新旧两个城区,老城依山傍水,清浅的沱江穿城而过红色砂岩砌成的城墙伫立在岸边,南华山衬着古老的城楼,城楼还是清

  朝年间的,锈迹斑斑的铁门,还看得出当年威武的模样。北城门下宽宽的河面上横着一条窄窄的木桥,以石为墩,两人对面都要侧身而过,这里曾是当年出城的唯一通道。

  斜阳西下,桥边岸畔不少妇人正在用木槌洗衣,啪啪声随着水波荡漾开来。顽童脱个精光,在水中嬉戏,也有姑娘家把身子浸在浅水处享受流水轻柔的抚摸。岸边更有不少写生的学生,也为小城增添了一道风景

  凤凰古城最有名的是那一幢幢古色古香、富有浓郁土家族风韵的吊脚楼,但河畔的吊脚楼大多已不在了,只有在回龙潭那里尚留有十多间老屋,细脚伶仃的木柱立在河中,托起一段沉沉的历史。

  沈从文的故居位于古城内中营街的石板小巷深处,共两进两厢,颇像北京的小四合院,整个故居都是砖木结构,青瓦白墙,木格花窗。经风雨桥,过东城门,路上是行色匆匆挑担的乡民、老屋、挑担的乡民与红伞,形成了一幅对比鲜明的图画。

  就像沈从文早已仙去,凤凰古城并不是一幅完整的水墨丹青画卷,但你还是能从一个个的局部来感受到她灵光一现的魅力。凤凰古城也适合一两个人在一个小雨的天气在老城中的老街、小巷、河畔慢慢地走,用心去品味那曾有的过去。

  湖南凤凰古城导游词 8

各位朋友:

  大家好,我是某某旅行社的导游,为大家讲解张家界旅游、凤凰古城、长沙、韶山等地的景点及民俗风情。相传天方国(古印度)神鸟菲尼克司满五百岁后,集香木自焚,复从死灰中复生,鲜美异常,不再死。此鸟即中国百鸟之王凤凰也。凤凰西南有一山酷似展翅而飞的凤凰,故以此而得名,凤凰古称镇竿,位于我州的西南边,总面积1700多*方公里,人口37万,是以一个苗族、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县。凤凰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期属楚地,秦属黔中郡,唐设渭阳县,元、明设五寨长官司,清舌厅、镇、道府,成为湘西军事政治中心。凤凰的旅游资源主要是厚重的历史文化。这里特殊的历史留下了众多的古迹,特殊历史文化塑造了一群名人。

  凤凰风景秀丽,名胜古迹众多,历来是人们游览的胜地,自古就有东岭迎晖、南华叠翠、龙潭渔火、山寺晨钟、奇峰挺秀、溪桥夜月、兰径樵歌、梵阁回涛等八大景。有誉满天下的古城风貌,有唐代留下的最完整的石头城――黄丝桥、苗汉隔绝的历史见证苗疆边墙――中国南方长城有被誉为华夏洞王的奇梁洞等。凤凰古城,位于沱江之畔,群山环抱,关隘雄奇。碧绿的沱江从古城墙下蜿蜒而过,叠翠的南华山麓倒映江心,江中渔舟游船点点,悬崖上吊脚楼,鳞次栉比,码头边手拿棒槌洗衣的姑娘笑声朗朗。沱江河畔的东门和北门古城楼雄伟壮观。青石板铺就的街道,四通八达。明清时代木质结构的房屋,错落有致。这一切使得古城犹如一副浓墨淡彩的中国山水画。新西兰友人路易。艾黎游凤凰之后说中国有两个最美的小城,一是福建的长汀,一是湖南的凤凰。

  凤凰的美不仅在于它的自然景观,它的风土人情,它的文物古迹和它的美丽传说,而且还在于它的光荣传统,它的斗争精神。用沈从文先生的话说,即个人的浪漫情绪与历史的宗教情绪结合为一的游侠精神,铸成了这地方人格与道德的另一种典范。这种游侠精神一旦与爱国主义相结合,只要领导得当,就能在国家和民族需要的时候,冲锋陷阵,创造出惊天动地的伟业来。确实如此,试看我国*代发生的一些大事,无不有凤凰人参加,而且往往总是站在斗争最前列。第一次片战争舍身报国的定海三总兵郑国鸿,第二次片战争青岩、开州教案中正气凛然的贵州提督田兴恕,辛亥革命光复南京组织敢死对血战雨花台被孙中山先生授予陆军中将的田应昭,抗日战争中血战嘉善、会站长沙冲锋陷阵的都有凤凰竿军。这里地方虽小,却出过***的第一人民选熊希龄,出了被称为乡土文学之父、影响遍于世界的沈从文,还有著名画家黄永玉等等。

  现在我们沿着石板路,来到中营街10号,这里就是我国著名作家沈从文先生的故居。这是一个典型的南方四合院。正中有一小天井,天井四周是木瓦结构的古屋,正屋三间,厢房两间,前庭三间。这座古院虽然没有雕龙画凤,但显得小巧玲珑,古色古香,特别是那些带有湘西特色的雕花木窗,格外引人注目。

  沈从文故居是他的祖父沈洪富于清同治五年所建。1902年12月28日,沈从文先生就诞生在这里。1917年,沈先生15岁,因家道中落,参加湘西土著部队,离开了家乡,展转于沅、酉水流域,几年的部队经历,使他目睹了水深火热的生活,亲历了如火如荼的战争,从而激发了沈先生的创作欲望。

  1922年,沈先生只身来到北京,开始了他从文的艰苦生涯。1928――1930年,沈先生在上海中学任教师,兼《大公报》、《益世报》文艺副刊主编。1930――1933年,在武汉大学、青岛大学任讲师。1934――1939年,主编全国中小学国文教科书。1939――1949年,在西南**中文系教授任教授。在二十七年的创作生涯里,沈先生先后创作了《边城》、《鸭子》、《神巫之爱》、《一个女演员的生活》、《湘西散记》、《湘西》、《沈从文自传》、《黑凤集》、《长河》、《八骏图》、《沈从文散文集》、《沈从文文集》等一系列文学作品,蜚声中国文坛,几乎与比他年长20多岁的鲁讯先生齐名。五十年代之后,沈先生就任中国历史博物馆和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潜心于中国文物的研究,写出了填扑我国空白的惊世之作――《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以及《唐宋铜镜》、《明镜》、《龙凤艺术》、《战国漆器》等一系列文物论著。沈先生的作品与人品表现了强烈的一致,自然、厚朴、谦逊、勤奋、博大而凝重。

  沈先生一生所创作的500多万字的作品,是世界的文学瑰宝,也给后人研究中国和湘西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献。

  湖南凤凰古城导游词 9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凤凰古城做客。

  凤凰是个风景秀丽的好地方,名胜古迹很多,历来是人们游览的胜地,城内的古代城楼、明清古院和石板小街现在仍是风采依然;城外有南华山国家森林公园,还有唐代修建的黄丝桥古城至今都保存地非常完好。

  凤凰不但风景秀美,而且人杰地灵。***第一任内阁**熊希龄、著名作家沈从文和著名画家黄永玉都是凤凰人。《边城》、《湘女萧萧》、《湘西剿匪记》等十多部影视剧也曾在这里拍摄。

  好了,我们现在到的这个地方就是我国著名作家和考古学家沈从文先生的故居。沈从文故居是他的祖父沈洪富于清朝同治元年所建。1902年12月28日,沈从文先生就诞生在这座具有明清建筑风格的四合院里,并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期。

  1919年,沈先生只身来到北京,开始了他从文的艰苦生涯,创作了《边城》、《湘西》等一系列文学作品,不久就蜚声中国文坛,几乎与年长他20多岁的鲁迅先生齐名。20世纪50年代之后,沈先生潜心于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写出了惊世之作《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沈先生的作品与人品表现出了强烈的一致:自然、厚朴、谦逊、勤奋、博大而凝重。沈先生一生所创作的500多万字的作品,是世界的文学瑰宝,给后人研究旧中国和旧湘西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这里是***第一任内阁**熊希龄先生的故居。1870年7月23日熊希龄先生就出生在这间**房里。熊先生少年时期就具有忧国忧民之心,9岁的时候,他的私塾教师出了一副上联:“栽数盆花,探春秋消息”熊先生立即对出下联:“凿一池水,窥天地盈虚。”一时传为佳话。

  熊先生成名后,积极主张维新变法,曾经创办《湘报》、时务学堂和常德西路师范学校,是湖南与谭嗣同齐名的维新派中坚。后来,熊先生又出任东三省财政监理官、热河都统,财政总长等职务,1913年就任***第一任****,当时的这一任**被舆论界称为“才子内阁”。后来,因为熊先生反对***独裁,被***逼迫解散内阁,辞去了**职务。1937年12月5日,熊希龄先生病故于香港,享年67岁。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虹桥。这座桥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清朝康熙九年又经过加修,桥面上原有吊脚楼亭,l956年修公路的时候,原来的楼亭和两侧的牌坊均被拆除,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桥下大家可以看到有一排百年历史的旧吊脚楼。吊脚楼下是凤凰传统体育节目――赛龙舟的地方。

  大家沿着当年官道,到达的就是沈从文的墓地。达里看到的是黄永玉先生为纪念表叔沈从文而题写的铭文:“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大家看到沈先生的墓地没有隆起的土堆,只有一块原始状态的五色石矗立其间;这里没有雕栏玉砌的装饰物,只有一条放牧、打柴的石板小路横贯其间,这象征着沈先生永远与普通民众在一起。沈先生的骨灰一半撒在面前这条沱江里,一半就葬在这块五色石下,他就像面前的这条沱江,发源于大地又大地,他像陪伴他的这块五色石,来源于大地又大地!

  作为墓碑的五色石正面刻写着沈先生的手迹:“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是的,正是这样一种信念,使沈先生舍弃升官发财的从军道路,选择了清苦的从文生涯;正是这样一种信念,使沈先生挥动了他那如橼巨笔,将他认识的湘西人介绍给全世界。在墓碑的背面,刻写着沈先生妻妹张允和女士的铭文:“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这四句话,简明扼要地总结了沈先生的一生。

  好了,我的讲解就到这了,希望凤凰能给大家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有机会我们再相聚凤凰,谢谢大家!

  湖南凤凰古城导游词 10

  这里与吉首的德夯苗寨,永顺的猛洞河,贵州的梵净山相毗邻,是怀化、吉首、贵州铜仁三地之间的必经之路。 209国道和湘黔省道从县境穿*过,铜仁大兴机场距县城仅27公里,交通便利。凤凰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名胜古迹甚多。城内,古代城楼、明清古院风采依然,古老朴实的沱江静静地流淌,城外有南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城下艺术宫殿奇梁洞,建于唐代的黄丝桥古城,举世瞩目的南方长城……这里不仅风景优美,且地杰人灵,名贤辈出。

  美丽的小城凤凰山城,位于沱江之畔,群山环抱,关隘雄奇。碧绿的江水从古老的城墙下蜿蜒而过,叠翠的南华山麓倒映江心。江中渔船数点,山间暮鼓晨钟兼鸣,悬崖上的吊脚楼轻烟袅袅,码头边的浣纱姑笑声郎郎,……啊!凤凰犹如"一副浓墨浅彩的中国山水画"。当你徜徉古城用条石砌成的岩板街时,两边的古建筑各抱地势,鳞次栉比,亭台楼阁重重叠叠,如巨龙飞舞,似鳌鱼展翅。细雨声中,仿佛传来进香人的牛皮钉鞋敲击街面,发出"叮叮"的响声,使人产生隔世之感。

  沈从文故居位于南中营街,是一座典型的南方四合古院。古院正中有小天井,用红石方石板铺成。天井四周为砖木结构的古屋,正屋三间,厢房四间,共十余间。房屋矮小,虽无雕龙画凤,但显得小巧别致,古色古香。特别是雕花的木窗带有湘西特色,格外引人注目。

  1902年12月28日,沈从文就诞生在这里。他的童年就是在这里度过的。故居历时一百多年,是沈从文祖父沈宏富手上置办的。由于历史演变,几经易主,为了表示对沈从文老人的崇敬之情,学*他勤学自励,艰苦笔耕,对国家文学事业的卓越贡献的自学精神,激励后人。1988年县人民**决定购回此屋,重新整修。并带图样赴京送沈从文审定。沈从文带病接见,对图样提出意见,并说:"房子烂了,修一下也好,但要将就修上,不要花很多钱,家乡还很穷,要尽量节约"。

  经过整修,使这百年古院再现原貌。现门上挂有"沈从文旧居"匾额。右边一室,是沈从文生*的照片,二室是沈从文书稿手迹,左边厢房陈列各种版本的从文著作。正屋中堂挂着沈从文的素描画像。左边房是卧室,是沈从文出生的地方。右边房陈列着大理石桌面的书桌等物。

  熊希龄故居位于凤凰古城北文星街内的一个小巷里,故居往东200米便是秀丽的沱江。故居为四合院系南方古式的木瓦结构,比较矮小但很精致,故居现存房屋4间基本是保持原貌,很富于苗族情调,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民国6年(1917)夏秋之际京津一带水灾严重,他负责督办水灾河工善后事宜,并主持募捐,救济灾民。民国七年(1918),得**同意,将香山静宜园改建为慈幼院,收养教育受灾流浪儿童。他自己掌管一切院务,时20年之久。他有一首诗写道:

  万树桃花手自栽,病中犹为看花来。

  儿童月与花俱长,各自拈花笑一回。

  杨家祠堂始建于道光16年(1836年),木结构四合院,上下两层,占地770*方米,由大门、戏台、过厅、廊房、正厅组成,呈长方形。戏台为单檐歇山顶,檐下饰如意斗拱,高16米,四根台柱雕龙刻凤,戏台为穿斗式,正殿为抬梁式,整个建筑做工精细,极富民族特色,属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杨家祠堂座落在县城东北部的'古城墙边。太子少保、果勇侯、镇竿总兵杨芳捐资修建于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祠堂由大门、戏台、过亭、廊房、正厅、厢房组成,是典型的四合院建筑,占地770*方米。戏台为单檐歇山顶,穿斗式结构,高16米,面阔7米,进深8米;檐下如玉斗拱,台柱雕龙刻凤。正殿为抬梁式建筑,山墙为猫背拱,分为一明二暗三间。两边配有厢房。杨家祠堂设计精巧,做工精细。窗户、门、檐饰件均糸镂空雕花,整体建筑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很高的建筑艺术价值。

  中国南部长城位于湘黔边区,上自贵州铜仁,下至湖南保靖,全长380余里,建于明朝万历43年(公园1615),几经续修后于清朝嘉靖年间定型,其碉堡墙一般高2.3米,基宽1.7米,顶宽1米,墙体大都就地取材用石块,页岩砌成。中间填以乱石和泥土,绕山跨涧,曲折蜿蜒,大部分建在险峻的山岭上,沿途建有1232座用于屯兵御用的汛堡、屯卡、哨台、碉堡、炮台、关厢、关门及无数用石块垒成的兵房,当时一般驻防军队8000人左右,如今的一些地名如阿拉营、天星营、黄合营、王坡屯营、得胜营、乾石营、振武营、牛斗营等带营字的地方都是长城边上的驻军要点。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