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华山闵园导游词 (菁华3篇)

首页 / 导游词 / | 导游词

九华山闵园导游词1

  在闵园峡谷中有上、中、下三处民居,散居与群居相结合,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刚才我们在车上看到的上闵园十多户人家,沿九闵公路散居,皖南民居风格,依山而建,白墙褐瓦,一律为新建的*房或两层楼宇。它们点缀青山峡谷,给人以清心悦目、和谐及富有朝气之感。中闵园*百户,以山岗为界分两处集中居住。你们看:那楼宇和*房鳞次栉比,商店林立,巷弄相连,民居与庵堂精舍浑成一体。

  这里似街不是街,是村又似城,以凤凰松广场为中心,家家经商,人人从事旅游业。一吴姓人家年年都写着这样一副对联:“半是乡村半是镇,亦商亦贾亦为农。”这副对联道出了九华山乡民经营致富的发展方向,让人回味。下闵园20多户集中居住下闵园坡谷,依山而建,朝向不一,高楼耸立,*房点缀,整个村庄掩映在丛林竹海之间,生机蓬勃。目前九华镇正在兴修中闵园至下闵园的生态观光电瓶车道,长员援4公里,路基宽猿援4米,水泥路面宽2援4米,中有两个会车道,已备源部电瓶车,每部15座,时速20公里。这为开辟下闵园得天独厚的度假资源,建立高品味休闲度假区,创造了便利条件。届时这里的居民,家家都是家庭旅馆和农户疗养院。

  闵园有20多座尼庵,尼众集中,建筑特色鲜明。小型尼庵仅一、二进,单门独:、庙舍合一,中为佛堂,两厢是居室。中等规模的一般为两进厅堂式楼宇,中设天井,内落水,有的加大一些深度和高度,风格不变。这些尼庵一律白墙褐瓦、小外窗、马头墙,寓佛殿、居室于一体,生活十分方便。

  尼庵一般都置:落,内有花房或菜畦,绿荫环抱,环境清幽。闵园尼庵为九华山皖南民居式寺庙建筑的代表,建筑特色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那就是:“白墙褐瓦、马头墙,天井院落杂回廊。地板楼板隔墙板,正厅供佛居两厢。”每座尼庵一般为师徒两人,早、晚诵经礼佛,间或种菜、摘茶,一心护佛,生活恬适。下面我们去参观几处代表性尼庵。

九华山闵园导游词2

  闵园景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既有山庄田园的秀美,又有莲花佛国神秘。环境清幽,四季凉爽,空气清新,是疗养、度假、著述的佳境。景点有龙溪、怪石、竹海、凤凰老松、华严洞,还有全国重点保护寺庙慧居寺以及二十多座民居式的尼庵群。

  据传唐代这里有一户姓闵的,产业丰盈,这方圆百里都是闵员外的。金地藏初来九华山时曾向闵公借地,”一袈裟地”的故事流传至今。后来闵公父子皈依佛门,闵氏没有后代,于今九华山没有一户姓闵的人家。闵园景区位于天台景区西麓,与九华街隔峰对峙,为南北走向的大峡谷,面积约远*方公里,是一个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的综合型游览区。这里田园山庄秀美,环境清幽,四季宜人,是疗养、度假理想之地。

  闵园至拜经台索道下站,该索道1993年动工,1994年10月正式营运。下站位于凤凰松上方,上站设在拜经台,全长1350米,高差476米,为单线脉动循环吊厢式,吊厢6组计18只,单向运输能力为340人/小时。原为国产设备,1999年引进具有世界先进水*的奥地利名牌产品,更换了钢绳和吊厢,性能先进,安全可靠。公司实行规范管理,先后荣获国家旅游局、共青*联合命名的”全国青年文明号”、省级文明单位、省安全文明生产生活区示范点和省妇联授予的”巾帼建功”先进集体等光荣称号。该索道连接九华山两个重点景区,上有国家和省级重点寺院天台寺和拜经台,下有闻名遐迩的凤凰松,群峰环抱,苍翠欲滴,乘索道观天台、闵园风光,尽收眼底。

九华山闵园导游词3

  闵园区秀竹丛生,遍覆岗峦,面积达160公顷,号称闵园竹海。竹林依山起伏,碧波荡漾,清风吹拂,满山和鸣,不是大海胜似大海;林中房舍,白墙褐瓦,如海中珠宝,时隐时现;竹林中小径纵横,花香鸟语,空气香甜,清幽至极。朋友,你们大多生活在城市,每天忙碌在高楼大厦和车海人流之中,希望你们有机会到竹海中走一走,体味一下这竹海的诗情画意。竹子全身都是宝。九华山闵园竹海,久负盛名,它为山民创造财富,为旅游带来生机,是九华山生态旅游、绿色旅游最佳境地。

  “凤凰展翅”于青山绿水间,为九华佛地一大自然奇观。松高7.8米,胸径1米,主干扁*翘首,如凤凰冠;两股支干一高一低状似凤凰尾。根部周围绿草如茵,松尾下有一大圆石,人称“凤凰蛋”。据说古松已有14园园余年历史,如今干挺、枝繁、叶茂。

  国画大师李可染称誉此松为”天下第一松”。九华山对外开放后,管理部门加强对古松的保护,设护松栏杆,辟凤凰松广场,新建高档旅游公厕,提高了景点的品位。凤凰古松以古著称,以形取胜,历千年风雨沧桑,风韵犹存,象征九华佛山古老而又年轻。古松和凤凰护持佛教名山,流传着许多美丽动人的故事。李锟《凤凰松》诗云:“毕竟人间第一松,风姿不与众松同。田田羽《如翔凤,矮矮鳞枝若衮龙。几度风霜犹郁郁,千年风雨更葱葱。且看古松凌云志,振翅寥寥望太空。”如今,凤凰古松正展开双翅欢迎来自四面八方的游人。


九华山闵园导游词 (菁华3篇)扩展阅读


九华山闵园导游词 (菁华3篇)(扩展1)

——九华山闵园导游词 (菁华3篇)

九华山闵园导游词1

  闵园尼庵群位于九华山闵园景区,集中了31座保存完好的尼众道场,掩映在竹海松涛之中,造型别致。这些集中分布、错落有致的庵堂,多为清末民初历史遗构。这里庵堂数量众多,布局紧凑,道风纯正,是*乃至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尼庵群落。

  女性出家人,又叫“比丘尼“。比丘尼,指归入佛门,受持具足戒的女子。依《大爱道比丘尼经》记载,比丘尼的出家,始于佛陀的姨母摩诃波阇波提,她誓守八敬法,而被允许出家受戒。在我国,依据《比丘尼传》所述,西晋建兴年间(313-317),尼僧净检从西域沙门智山剃发、受十戒。升*元年二月(357),请昙摩羯多立比丘尼戒坛,净检等三人共于坛上受具足戒,这是我国比丘尼的开始。关于比丘尼的戒律,在佛灭后、部派分裂以前教诫极严。至部派分裂再分裂后,对比丘尼也较为放宽了。然而,因相传女人障重,相对戒条也就多,依《四分律》记载,比丘须遵守250条戒律,比丘尼则要遵守348条戒律。

  这里的尼庵,不同于九华山上那些宏大巍峨的寺院禅林,这些尼庵通常看起来与当地的民居没有什么两样。在修行之外,女性出家人都会像周围的山民一样,从事农业生产劳动,过着自食其力的'简朴生活。

九华山闵园导游词2

  为确保对旅游生态环境的保护,九华山风景区日前首次对闵园生态景区限量旅游,高峰期每日旅游接待量控制在千人以内,以使旅游资源的开发走上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闵园景区又称九华山的“后花园”,是九华山今年5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的生态景区。该景区由上闵园、中闵园、下闵园三部分组成,面积*6*方公里。这里绿色生态资源丰富,空气新鲜、山清水秀、景色怡人,著名的“闵园竹海”和“天下第一松”凤凰松均在其内。景区开放以来,因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朴素的风土人情吸引了众多中外游人。为了更好地保护该景区的生态环境,可持续性发展旅游经济、改善和提高游客的旅游质量,九华山管委会*日决定,在每年旅游高峰期间,景区管理部门合理控制游客数量和车辆。经科学测算,对游览闵园景区的人数控制在日接待1000人以内,确保该景区的旅游生态环境不受大的影响。

  九华山风景区在各地竞相发展旅游经济的热潮中,头脑清醒,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对重要景区的游客量进行科学调控,这种做法很好。

  对旅游资源的开发也应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掌握好量和度的关系。过多的人流长时间蜂拥而至,会大大超过景区的承受能力,加大景区的“折旧率”。九华山风景区不以游客多少论“英雄”,以及黄山风景区这几年坚持对著名景点实行轮休,这些做法都值得借鉴。

九华山闵园导游词3

  闵园区秀竹丛生,遍覆岗峦,面积达160公顷,号称闵园竹海。竹林依山起伏,碧波荡漾,清风吹拂,满山和鸣,不是大海胜似大海;林中房舍,白墙褐瓦,如海中珠宝,时隐时现;竹林中小径纵横,花香鸟语,空气香甜,清幽至极。朋友,你们大多生活在城市,每天忙碌在高楼大厦和车海人流之中,希望你们有机会到竹海中走一走,体味一下这竹海的诗情画意。竹子全身都是宝。九华山闵园竹海,久负盛名,它为山民创造财富,为旅游带来生机,是九华山生态旅游、绿色旅游最佳境地。

  “凤凰展翅”于青山绿水间,为九华佛地一大自然奇观。松高7.8米,胸径1米,主干扁*翘首,如凤凰冠;两股支干一高一低状似凤凰尾。根部周围绿草如茵,松尾下有一大圆石,人称“凤凰蛋”。据说古松已有14园园余年历史,如今干挺、枝繁、叶茂。

  国画大师李可染称誉此松为”天下第一松”。九华山对外开放后,管理部门加强对古松的保护,设护松栏杆,辟凤凰松广场,新建高档旅游公厕,提高了景点的品位。凤凰古松以古著称,以形取胜,历千年风雨沧桑,风韵犹存,象征九华佛山古老而又年轻。古松和凤凰护持佛教名山,流传着许多美丽动人的故事。李锟《凤凰松》诗云:“毕竟人间第一松,风姿不与众松同。田田羽《如翔凤,矮矮鳞枝若衮龙。几度风霜犹郁郁,千年风雨更葱葱。且看古松凌云志,振翅寥寥望太空。”如今,凤凰古松正展开双翅欢迎来自四面八方的游人。


九华山闵园导游词 (菁华3篇)(扩展2)

——九华山肉身宝殿导游词 (菁华3篇)

九华山肉身宝殿导游词1

  说到九华山的肉身宝殿,不能不提一个人。这个人叫金乔觉,是一个外国人,他来自古新罗,也就是今天的朝鲜半岛东南部。据史料记载,金乔觉是新罗国的一个王子,24岁时削发为僧,并从新罗国航海来到*。他遍游*的名山大川,最后落脚九华山,结庐修行。并遵照地藏菩萨的誓愿:“地狱未空,誓不成佛”。在九华山修行期间,金乔觉降伏猛兽,采集药草,一边为山上百姓治病,一边传经布道,广施佛法,深得广大民众的爱戴。金乔觉渐渐声名远播,收了不少弟子。

  连当地的地方官也上山来听取佛法,并把他的事迹奏明了朝廷。于是,追随金乔觉的人越来越多。由于山高林密土地少,粮食不能维持山上众僧的生计,他们不得不食用观音土。因为长期营养不良,当时的人们把金乔觉称为“枯槁僧”,称其徒众为“枯槁众”。

  但越是艰难困苦,金乔觉越是信念坚定,更加赢得众人的敬重,连新罗国僧众,也相继渡海前来跟随。金乔觉九十九岁圆寂后,尸体历经三年都没有腐烂,面容跟生前一模一样,这些超自然的现象正和佛经上记载的地藏王菩萨相似。正好金乔觉法名金地藏,于是,佛门确认他为地藏王菩萨转世,人们修建塔墓供奉,顶礼膜拜。自此,九华山便声名远播,成了地藏王菩萨的道场。

  现在我来为您解释一下这“肉身宝殿”所供奉的“肉身”的含义。肉身,原意是父母所生血肉之躯。佛门所谓的“肉身”是指高僧圆寂后,其身体虽经久远的年代,却没有腐朽溃烂,保持着原形而栩栩如生。只有修行到非常高深境界的僧尼,才可以形成肉身。肉身不同于埃及的“木乃伊”。在古埃及,殡葬仪式很简单,只需在沙漠上挖个浅坑掩埋,由于沙漠气候干燥,遗体接触到热沙很快脱水,细菌被杀死,自然作用形成木乃伊。后来的人工木乃伊是在人死后,将内脏、大脑等组织取出,然后把尸体用药物处理保存。在*新疆等地也曾经出土过木乃伊。而九华山地处长江南岸,山中四季湿润,气候潮湿,不存在产生“木乃伊”的自然条件,肉身也未经过任何药物处理。这种奇特的肉身现象,至今没有得到科学的解释。

  肉身宝殿内和它的文物展览室中,藏有许多珍贵文物,有的还为皇室赠品,非常难得,堪称一座佛教文物宝库。每年农历七月三十日地藏王生日这一天,是九华山传统的庙会,全国各地的僧尼和香客到这里举行佛事活动,并聚集在肉身塔周围为地藏王守夜;附*城乡居民也纷纷上山进行民间文化娱乐活动。游客、香客成千上万,经声佛号昼夜不歇,香烟缭绕,鼓乐阵阵,呈现一派盛典景象。

九华山肉身宝殿导游词2

  肉身殿是典型的.宫殿式建筑,坐落于九华山街西神光岭头,周围古木参天,浓荫蔽空。殿宇高15米,山门西南,红墙森严,巍峨雄壮。入殿须登八十一级台阶。站在台阶之下,举引仰望,可见南门厅上方有两块横额。上额书“肉身宝殿”四字,楷书,竖匾四周镶饰立体花边,无署款;下额书“东南第一山”五字,行书,民国八年(1919年)闰七月青阳人施玉藻题。上署“浙江慈裕县信士董东海、董东福久感地藏王威灵,以助夙愿。”

  殿前的东西厢房,底层均有房间。入内如*步登楼。东厢数间,为客堂和僧人寮房。西边数间,原为“佛教文物陈列室”。

  殿宇面阔3间,进深16米,地*铺汉白玉石。中央为1.8米高的汉白玉塔基,上矗七层八方木质宝塔一座,高17米。塔的每层八面背有佛龛,每龛均供奉金地藏金色坐像,供56尊,大小不一,以漆芋合塑造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在塔北门外有个半月形瑶台,台上铸有三座大鼎。其一,置肉身殿北拜台东侧,高120厘米,口径109厘米;其二,置肉宝殿北拜台中,高120厘米,口径109厘米;其三,置肉身殿北拜台西侧,高120厘米,口径109厘米,此处比殿南正门前开阔得多,香客多到此烧香拜佛。

  明万历年间朝廷赐银重修塔殿,赐额“护国肉身宝塔”。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池州喻成龙重修殿宇,正殿大门朝北,建有84级台阶。咸丰七年(1857年)大部分殿宇遭兵燹。同治初山洪冲倒殿宇,继又重建。光绪十二年(1886年)开肉身塔大规模重修,移殿门正南向,门额悬挂“东南第一山”横匾。殿南陡建8l级台阶。1914年殿宇重修。1917年黎元洪书赠“地藏大愿”匾额。1944-1946年住持僧化雨。1947-1949年住持僧宝严。

  1955年和1981年又两次重修。该寺殿宇宏伟,是塔殿式建筑,上盖铁瓦,四角有宫殿式翘檐。殿内汉白玉辅地,塔基上建有七层八方木塔,每层木塔有佛龛供地藏菩萨佛像。全寺建筑面积705*方米。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汉族地区佛教重点寺院。

九华山肉身宝殿导游词3

  肉身殿是典型的宫殿式建筑,坐落于九华山街西神光岭头,周围古木参天,浓荫蔽空。殿宇高15米,山门西南,红墙森严,巍峨雄壮。入殿须登八十一级台阶。站在台阶之下,举引仰望,可见南门厅上方有两块横额。上额书“肉身宝殿”四字,楷书,竖匾四周镶饰立体花边,无署款;下额书“东南第一山”五字,行书,民国八年(1919年)闰七月青阳人施玉藻题。上署“浙江慈裕县信士董东海、董东福久感地藏王威灵,以助夙愿。”

  殿前的东西厢房,底层均有房间。入内如*步登楼。东厢数间,为客堂和僧人寮房。西边数间,原为“佛教文物陈列室”。

  殿宇面阔3间,进深16米,地*铺汉白玉石。中央为1.8米高的汉白玉塔基,上矗七层八方木质宝塔一座,高17米。塔的每层八面背有佛龛,每龛均供奉金地藏金色坐像,供56尊,大小不一,以漆芋合塑造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在塔北门外有个半月形瑶台,台上铸有三座大鼎。其一,置肉身殿北拜台东侧,高120厘米,口径109厘米;其二,置肉宝殿北拜台中,高120厘米,口径109厘米;其三,置肉身殿北拜台西侧,高120厘米,口径109厘米,此处比殿南正门前开阔得多,香客多到此烧香拜佛。

  明万历年间朝廷赐银重修塔殿,赐额“护国肉身宝塔”。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池州喻成龙重修殿宇,正殿大门朝北,建有84级台阶。咸丰七年(1857年)大部分殿宇遭兵燹。同治初山洪冲倒殿宇,继又重建。光绪十二年(1886年)开肉身塔大规模重修,移殿门正南向,门额悬挂“东南第一山”横匾。殿南陡建8l级台阶。1914年殿宇重修。1917年黎元洪书赠“地藏大愿”匾额。1944—1946年住持僧化雨。1947—1949年住持僧宝严。

  1955年和1981年又两次重修。该寺殿宇宏伟,是塔殿式建筑,上盖铁瓦,四角有宫殿式翘檐。殿内汉白玉辅地,塔基上建有七层八方木塔,每层木塔有佛龛供地藏菩萨佛像。全寺建筑面积705*方米。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汉族地区佛教重点寺院。


九华山闵园导游词 (菁华3篇)(扩展3)

——九华山风景区导游词 (菁华5篇)

九华山风景区导游词1

  九华山位于安徽省青阳县境内,是我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景区,它与山西的五台山,四川的峨眉山,浙江普陀山并称*四大佛教名山。大家知道吗?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峨眉山是普贤菩萨的道场,普陀山是观音菩萨的道场,而我们九华山呢是地藏菩萨的道场。

  九华山原来叫九子山,因为九华山大大小小有99座山峰,有九座山峰特别突出,所以称为九子山,后来呢诗仙李白来九华山游玩,看到层峦叠翠的山峰,写下了“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的诗句,后来人们就将九子山改名为九华山。在唐朝开元年间,新罗国王子金乔觉在我们九华山修行,最后99岁的时候圆寂。佛教界认为他生前的苦行和圆寂后的肉身与佛经里所记载的地藏菩萨很相似,所以就认为他是地藏菩萨的化身,佛教徒们称他为金地藏。

  九华山也因此被视为地藏菩萨的道场。现在有寺院90多座,僧侣600多人,是一个特色鲜明和有重要影响的佛教圣地。说着说着咱们已经到了,来了这佛教圣地,当然要感受一下佛的仙气,那么,今天我们就先从这寺院最多的九华街景区开始吧,进入九华街景区,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石门坊。它是由大理石雕刻而成的,高九米,大家请抬头看下,横额上刻着“九华圣境”四个大字,这可是康熙皇帝手笔哦!过了门坊,下面大家看到的就是迎仙桥了,这座桥修建于乾隆年间,大家随我一起踏上这古桥,我们一起步入仙境之中吧!

  大家看,过了桥正对着我们的就是祗园寺了。他是国家重点寺院,是九华山唯一一座宫殿式庙宇,规模在九华山四大丛林里是最大的。它由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客堂,讲堂和藏经楼等十多座单体建筑组成。各位游客请注意看下这山门,大家有没有发现它偏离了大殿的中轴线?大家知道为什么吗?因为啊!歪置山门可是有讲究的,一来是为了避邪,二来是门朝着开山祖寺化城寺。在进入寺庙之前,大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在走进寺庙的时候要一脚跨过门槛,寺庙的门槛是佛祖的肩膀,大家一定不要踩下去,二是不要在里面大声喧哗或是将红尘的笑话带入寺庙中,三是请大家不要随意触碰僧人的法器。

  下面大家就随我一起走进祗园寺去领略它独有的魅力吧!我们现在的位置是天王殿,大殿的两边,供奉着四大天王塑像。他们分别是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民间又称风调雨顺四大天王,是佛教的护法神。大家请看大殿正中,这里供奉着的笑**的就是弥勒佛,这位在弥勒背后的,就是韦驮菩萨,他是守护释迦牟尼的神将。

  好的,各位游客朋友请跟紧小王,注意脚下,由天王殿向外走,就来到了大雄宝殿。这里供奉着三尊身高12米的大佛,中间的是释迦牟尼,两边分别是阿弥陀佛和药师佛,而大殿两边上,想必大家一定都猜到了,对!供置着的就是十八罗汉塑像。大家再随我往后走,大殿后侧呢,供奉着的是文殊、普贤菩萨坐像。这幅“海岛观音”大型立体浮雕,是雕在释迦牟尼佛像背后的,这是一幅浓缩*佛教诸佛菩萨的全图。

  后面的朋友请跟上,紧随我们的队伍,出了祗园寺,我们就来到了化城寺,化城寺是九华山的开山祖寺。大家可以看到化成寺外面有一个石头*台,*台上面有娘娘塔跟一口井,因为*时候被毁,现在只剩下一个台基,据说呢金乔觉当时在这边修行,他的母亲非常非常的想念他,就跑来找他,因为思念之情呢,害她哭了三天三夜,把眼睛哭瞎了,金乔觉他就用这口井帮她洗眼睛,后来呢他母亲就复明了。所以这口井称为称为明眼泉,后人为了纪念他母亲就在旁边建了娘娘塔。

  踏着99级莲花台阶,现在我们就到了肉身宝殿,请大家看下匾额上的字:月身宝殿!为什么叫月身宝殿呢?因为以前的月和肉是相通的,所以现在很多形容人身体器官的字都会有一个月字旁。肉身宝殿的建筑非常有特色,殿中有塔,塔中有石塔,石塔下面就是金地藏的肉身,农历7月30是他的生日,也是他圆寂之日,那天会有成千上万的人来朝拜。走进肉身宝殿大家可以看到门头上悬挂着地藏菩萨的誓愿:众生渡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所以地藏菩萨又被称为大愿菩萨。相信有大愿菩萨的保佑,各位今后一定会好运常伴。

  接下的我们就去百岁宫,百岁宫始建于明代,供奉着无暇和尚的肉身。相传无暇和尚修行时,主要食用黄精。丹参等野生植物,并且刺舌血拌金粉抄写一本佛经,用了20多年抄完经书,圆寂是110岁。在百岁宫中肉身殿,可以看到无暇和尚的装金肉身佛像,头戴僧帽,身披袈裟,端坐莲台,享万世香火。九华山已发现14具肉身,多为年龄百岁左右僧尼留下的,可能与他们长时间吃素,圆寂时体内水份比较少,坐化瓷缸密封性好等因素有关。

  后面朋友请跟上,接下来我们就要去天台景区了,俗话说“不上天台,等于没来”,说明九华胜境在天台。天台峰是九华山的主峰,海拔1300多米。站在天台峰上可以看九华街的全景,天台景区的'主要景点有观音石。大鹏听经石等怪石,还有金地藏刚到九华山修行的地藏洞,留有地藏菩萨神迹的古拜经台,地藏菩萨传经布道的主要场所天台寺,好了,让我们一起乘缆车向天台景区出发吧!

九华山风景区导游词2

  九华山是*佛教四大名山之一,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它为皖南斜列的三大山系(黄山、九华山、天目山——白际山系)之一。位于安徽省池州市东南境,西北隔长江与天柱山相望,东南越太*湖与黄山同辉,是安徽”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湖)黄金旅游区的北部主入口、主景区。风景区面积120*方公里,保护范围174*方公里。中心位置(九华街雪地理坐标为东经117°8′,北纬30°5′。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全国礼貌风景旅游区示范点,被誉为国际性佛教道常

  1、山水奇秀,风景名山

  九华山以奇丽的自然风光著称于世。南朝时,所以山奇秀,高出云表,峰峦异状,其数有九,故号九子山。唐代李白游山时观九峰如莲花,写下了“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的诗句,并改九子名为九华。九华山主体由花岗岩构成,由于受构造、岩性及外力等影响,构成了以峰为主、盆地峡谷、溪涧流泉交织其中的雄奇秀丽的地貌景观。九华山有名峰70余座,千米以上高峰30余座,最高十王峰海拔1342米。唐代刘禹锡观山时赞叹:“奇峰一见惊魂魄”,“自是造化一尤物”。境内清溪萦绕,山西五条溪流汇于六泉口,经五溪河、九华河汇入长江;山南三溪和山东两溪分别流经三溪河、陵阳河汇入太*湖。山间遍布深沟峡谷,垂涧渊潭,流泉飞瀑,气象万千。“江边一幅王维画,石上千年李白诗”。九华山是一幅清新自然的山水画卷。九华山处处有景,移步换景,清代概括有”九华十景”。对外开放后,新辟八大景区,百余处新景点。新老景点交相辉映,自然秀色与人文景观相互融和,加之四季分明的时景和日出、晚霞、云海、雾冖雪霰、佛光等天象奇观,美不胜收,令人留连忘返。

  2、地藏道场,佛教名山

  九华山是*佛教四大名山之一,著名地藏菩萨道常它的开创人为新罗僧地藏。公元7世纪,在*唐朝与朝鲜半岛频繁交往的大背景下,新罗国王子金乔觉航海东来,遍访名山,卓锡九华,苦修数十载,圆寂后被认为地藏菩萨”灵迹示现”,因其俗姓金,故称金地藏。从此九华山被辟为地藏菩萨道常唐时九华山有寺院20余座,宋代发展到40余座,至明代更有长足的发展,主刹化城寺成为拥有数十座寮房的总丛林,全山寺院达100余座,香火兴旺为“东南诸山之冠”。于是九华山便同五台、峨眉、普陀共称为*佛教四大名山。清代九华山寺院达150余座,由总丛林化城寺分衍出祇园寺、东崖寺、百岁宫、甘露寺等四大丛林,在四大佛山中以”香火甲天下”而闻名于世。20世纪70年代末对外开放后,古老的佛山沐浴盛世朝阳,活力再现,旧貌重辉。现有各类寺院90余座,其*家重点寺院9座,省级重点寺院30座;僧侣600余人,各类佛像万余尊,各种佛教文物2000余件。寺院普遍得到维修,佛事活动正常开展,对外交往活动频繁,九华山佛教与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泰国以及香港、台湾地区等佛教团体友好交往不断,先后有百余名僧侣出境访问。在当今我国佛教道场中,九华山以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国际性佛教道尝香火旺盛、僧俗融和受到广泛赞誉,成为特色鲜明和有重要影响的佛教圣地。

  3、历史悠久,文化名山

  宗教文化与山水文化相融,很多的历史人文活动,使九华山成为一座历史悠久、积淀丰厚的文化名山。2000多年前,九华山就有道家驻足,《福地考》称九华为“三十九福地”,至今留有道教人物活动遗迹和道观遗址20余处。东晋隆安五年(401)天竺僧杯渡在九华创立茅庵,佛教开始传入九华山。唐时新罗僧创立地藏道场,“胜境巍巍,普放大光”;至明清香火极盛,成为*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经久不衰。道教福地与佛教圣地使得九华山声名大振,吸引了无数名流骚人纷至沓来。自李白之后,许多文人学者接踵而至,他们在九华或隐居山庄,著书立说;或创立书:,聚众讲学;或出入烟霞,参学访道;寄情山水,吟诗作画。九华山有太白书堂、阳明书:、甘泉书:等20余处书:遗址。九华山又为民歌之乡,汇集有儿童歌谣、劳动歌谣、仪式歌谣达300余首,很多带有佛教色彩,生动表达了劳动人民思想感情和生活情趣。历代朝廷也垂青九华,明神宗敕谕、赐银,清康熙、乾隆御书”九华圣境”、”芬陀普教”,九华山先后有50多座寺院受朝廷赐额。很多历史人文的活动,遗有丰富的历史文物,九华山有历史文物2000余件,其中珍贵文物*百件。对外开放后,重视文化资源的开发,着力挖掘整理佛教文化,成立”金地藏研究会”和佛教文化研究会,创办佛学院,开办文物馆,文化资源得到初步开发,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那里的儒释道文化、鬼文化、建筑文化、石刻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茶文化和肉身文化等,异彩纷呈,令人惊叹。九华山是一座底蕴深厚的文化名山。

九华山风景区导游词3

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您们光临九华山参加游览。我很荣幸能够担任您们的导游,陪同各位领略九华山人文风光的神韵,共同度过一段完美的时光。

  九华山在皖南青阳县境内,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登上九华山后,对其赞叹不已,认为天下名山均不能与九华山争长。李白曾三上九华山。九华山的特点是山奇峰秀,佛寺众多。

  早在东晋年间(401年),山上就开始建寺庙,以后历代都增建、扩建,构成三里一小庙,五里一大庙,庙宇遍布全山,据说兴盛时期多达300余座,僧众四五千人。此刻保存完整的寺庙尚有五六十座。

  游九华山,首先到九华街,那里海拔600多米,是九华山的中心,寺庙也主要集中在那里,所以有莲花佛国之称。那里实际上是一个山上的村镇,除了庙宇外,还有商店、学校、旅店、农舍,游人能够在那里住宿,并以此为起点,游览山上的名胜。

  九华街上的化城寺。

  是九华山历史最悠久的晋代古寺,也是九华山的主寺,寺的建筑依山势布局,反映了高超的建筑设计艺术。寺内有一口高一丈有余,重约20xx斤的古钟,铸造精美,声音洪亮,用槌撞击,凝重清扬的钟声,在山谷回荡,往往使人有超凡脱俗之感。化城晚钟遂成为九华十景之一。

九华山风景区导游词4

  在睡觉的游客们可以醒一醒了,我知道大家都累了,经过机几个小时的长途颠簸,现在我们终于是到了我们今天的目的地了——九华山。大家下车,开始我们的九华山之旅,大家跟着我,不要掉队,现在我们顺着蜿蜒曲折的山路,沿着山阶拾级而上,就能到天下第一千年古松——凤凰松。大家可以看一下,它就像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似乎在欢迎我们的到来。二期这一路上,相信大家一而听到了鸟鸣啾啾,山泉淙淙,再加上我们呢游客朋友们的笑声,是不会真应了“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古句。

  现在我们爬到了半山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观音峰,大家可以看到这座观音石惟妙惟肖,身披大红袍,山风一吹,红袍微微飘动着,真有如观音降临人间一般。再往上,就是宽阔的古拜经台了,大家能看见当年地藏王菩萨禅修时在花岗岩上留下的足迹,它比正常人的脚印要大2.9倍呢!有兴趣的朋友们可以脱了鞋站在地藏王菩萨的脚印里去看看,是不是我们的脚的脚只及它的三分之一!

  好啦,现在终于到了终点站——天台寺。天台寺又名地藏寺,坐落在海拔1306米的天台峰顶,相传唐时新罗高僧在此神居,留有“金仙洞”的遗迹。站在峰顶,只觉得心里的郁气忽然没了,心中舒畅无比。九华山虽没泰山雄伟,也没黄山奇险,但它的灵秀却是中外驰名!

九华山风景区导游词5

  各位团友,大家好!

  欢迎来参加此次九华山的旅行。我是*太和旅行社的导游员李强,大家叫我小李就好了!今天大家的到来让我感到非常的喜悦,同时呢,也希望我的服务能可以让大家感到满意。站在我旁边的这位就是我们这次旅游活动的司机王师傅。王师傅有十几年的驾龄。驾驶技术非常的娴熟。大家可以把两颗心交给我们,把放心交给我们的王师傅,把开心交给我,让我们一起共享此次的旅程。

  各位团友,我们的旅游车正行驶在进山的佛光大道上。由于此地到九华街还需要很长一段的'时间,在这之前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九华山。九华山主要位于池州市,青阳县境内。是安徽两山一湖的北部的重要景区。风景区的面积120*方千米。九华山保护范围内174*方千米,现为国家5A级风景旅游区。全国文明的旅游区。*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被誉为国际性的佛教道场。

  安徽九华山风景秀丽南朝时因此山高出云表,且其数有九,人们称之为九子山,唐代大诗人李白浏览九华山,观九峰出莲花,写下“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的诗句。九华山为花岗岩名山。其主峰十王峰海拔1342米,是九华山几景十分美丽的地方。

  安徽九华山是*四大佛教名山这一,与海天佛国普陀山,光明佛国峨嵋山,青莲佛国五台山一起称为*四大佛教名山。公元7世纪新罗国王子航海东来,访遍名山最后选择了九华山,苦修数十载,其死后,肉身不腐,“灵迹事现”人们认为金乔觉是地藏王菩萨的化身,九华山从此被认为是地藏王菩萨的道场。地藏王也从此被称为金地藏。

  好的,现在呢,我们的旅游车已经到达了九华街的入口处,请大家拿好自己的物品准备下车进入景区。

  各位游客,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高9米,跨高8.5米的九华圣境门坊,大家知道横额上“九华圣境”四字是谁题写的吗?不错,这是康熙皇帝御书的。穿过门坊,是不是有一种进入圣地的非凡之感呢?

  朋友们,现在呢,我们来到的就是九华山最早的宫殿式寺庙——祗园寺。祗园寺现为国家重点寺院、九华山唯一的子孙丛林寺院,是典型的组合式建筑。它的山门偏离了大殿中轴线,这外置的山门可不是建造时的大意,而是有讲究的。据说呀,这样一是为了避邪;二是门向要朝着开山祖寺化城寺。并且,在祗园寺前院墙上还有一条时刻“泰山石敢当”五个大字十分醒目,据说也是为了避邪镇妖,这也是祗园寺独有的。

  祗园寺法相庄严、完整,是全闪之最。寺中供有大肚弥勒、四大天王、韦陀菩萨、十八罗汉等尊像。其中最为庄严的要属大雄宝殿中供奉的12米高的药师佛、阿弥陀佛、释迦摩尼佛三尊大幅。寺内佛、菩萨、罗汉塑像排列规范,工艺精湛,形象逼真。

  祗园寺始建于明代,规模居九华山四大丛林之首。九华山佛教协会在此多次举办大型传戒、讲经法会和祈祷和*、息灾法会,现每年举行水路法会和举办焰口等佛事活动千余台,为全山佛事活动中心之一。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化城寺,化城寺是九华山开山始寺,现为全国重点寺庙,是上个世纪70年代后期辟为历史文物馆。展览内容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展出金地藏生*事迹;第二部分展出珍贵历史文物。部分经书可谓是镇寺之宝。

  寺前有放生池,据传是金地藏率众徒弟修建化城寺时挖的。池前是化城广场,广场上建有纪念金地藏母亲的娘娘塔。

  接下来我们将要去的就是上禅堂。上禅堂位于神光岭南的半山腰,为全国重点保护寺庙。上禅堂有三最:香火最*、风景最佳、寺院最丽。电视剧《西游记》曾在此拍摄。

  游览过了上禅寺,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大家最好奇的肉身宝殿。肉身宝殿又名“地藏坟”,始建于唐贞观元年,原来是一座三层石塔,安葬的是金地藏肉身,所以俗称肉身塔。因为塔基之地曾现金光,后人便将此地取名为神光岭。肉身宝殿的特色可以概括为“殿中有塔,塔中有缸,缸中有肉身。”大家请跟着我进入大殿,请看那边的横额上写的十六个金字,“众生渡尽,方证菩提,地狱为空,誓不成佛。”是地藏菩萨誓愿。其实,地藏菩萨本来可以成佛的,但是他愿意到六道轮回中最苦难的地狱去广度众生,地狱一日不空,他就一日不成佛。在未来佛弥勒佛出生之前承担普度众生的重任。肉身宝殿是九华山的象征。每逢地藏法会,人山人海,盛况空前。

  大家注意了,马上我们将要乘坐缆车前往百岁宫,请各位注意安全,有序排队。

  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就是百岁宫。百岁宫又名百岁庵,现为国家重点寺庙,供奉海玉和尚肉身。建筑上利用南高北低的地形形成了五层走马通道。寺与周围峰、石、洞融为一体,殿宇与山体有机结合,巧夺天工。百岁宫建筑是九华山古寺建筑的代表,深受中外游人好评。各位游客,今天的九华街景区的游览活动到此结束了。谢谢大家的支持与配合,有服务不周到的地方请大家多多包涵。


九华山闵园导游词 (菁华3篇)(扩展4)

——九华山导游词实用20份

  九华山导游词 1

  翔宇,是大家此次旅行的导游,大家叫我小王就好了。欢迎大家来到九华山旅游!下面首先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九华山的概况。

  九华山位于安徽省池州市,是安徽“两山一湖”黄金旅游区的主要景区,这里景色秀丽,古刹林立,与四川峨眉山,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并称我国的四大佛教名山。

  九华山原来并不叫九华山,在唐朝的时候叫做九子山,因为九华山山峰秀丽,高出云层的山峰有九座,因此九座九子山。唐天宝年间,诗仙李白曾两次到下面我们首先进入的是九华街景区,首先看到的是一座石门坊。它是大理石雕刻而成,高9米,是仿清的徽派建筑。横额上镌刻着康熙皇帝御书的“九华胜境”四个大字。中门两柱南北下方雕有石狮。门仿端庄典雅,过了门坊大家看到的就是迎仙桥了,这座桥修建于乾隆年间,是一座单孔石拱桥,下面就请大家随我一起踏上这座古桥,一起步入仙境之中吧!

  好,游完祇园寺,我们现在来到的便是九华街的中心位置,大家看到的便是九华山开山祖寺化城寺了。化城寺石阶下有宋代石狮一对,一雌一雄,古拙浑厚。化城寺依地形渐次升高,结构严谨,古朴典雅,基本保存了开山祖寺原有风貌。

  好了,我们九华山的游览到此就告一段落了,感谢各位对小王工作的支持与配合,希望以后还有机会继续为大家服务,祝大家一路顺风!谢谢!

  九华山导游词 2

  九华山在皖南青阳县境内,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登上九华山后,对其赞叹不已,认为天下名山均不能与九华山争长。李白曾三上九华山。九华山的特点是山奇峰秀,佛寺众多。

  早在东晋年间(401年),山上就开始建寺庙,以后历代都增建、扩建,形成“三里一小庙,五里一大庙”,庙宇遍布全山,据说兴盛时期多达300余座,僧众四五千人。现在保存完整的寺庙尚有五六十座。

  游九华山,首先到九华街,这里海拔600多米,是九华山的中心,寺庙也主要集中在这里,因此有“莲花佛国”之称。这里实际上是一个山上的村镇,除了庙宇外,还有商店、学校、旅店、农舍,游人可以在这里住宿,并以此为起点,游览山上的名胜。

  九华街上的化城寺,是九华山历史最悠久的晋代古寺,也是九华山的主寺,寺的建筑依山势布局,反映了高超的建筑设计艺术。寺内有一口高一丈有余,重约2000斤的古钟,铸造精美,声音洪亮,用槌撞击,凝重清扬的钟声,在山谷回荡,往往使人有超凡脱俗之感。“化城晚钟”遂成为“九华十景”之一。

  从九华街往东走不远,有一建在悬崖上的殿堂,就是著名的“百岁宫”。其匾额上书有“钦赐百岁宫,护国万年寺”十个金字。据说,在明朝万历年间,有个叫无暇的和尚,26岁来到九华山,在一个人迹罕至的山洞里苦修了100年。死后3年,人们才在洞中发现他的肉身。山上和尚认为他是活佛转世,遂将尸体装金供奉。明崇祯皇帝知道后封他为“应身菩萨”。于是供奉他的小庙香火日旺,寺庙扩展,成为九华山四大丛林之一。游人可以在寺里的肉身殿看到这具头戴僧帽,身披红色袈裟,端坐莲台之上的无暇和尚的装金肉身。

  九华山是令人神往的莲花佛国。它以灿烂的佛教文化和奇丽的自然景观为特色,是游览、观赏和开展科学文化活动的山岳型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改革开放以来,古老的佛山沐浴盛世朝阳,新姿焕发,活力再现,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九华山坐落在池州市东南境,她是池州旅游业的品牌,是池州人民的骄傲,是安徽”两山一湖”风景区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为使名山披锦绣,更快地跻身于国际旅游先进行列,九华山风景区管委会指导、组织有关部门编写了这本九华山导游词。九华山佛教文化研究会的同志,尤其是几位老同志退而不休,辛勤笔耕,在很短时间就完成了编撰任务。这种精神是很可贵的',我向他们表示诚挚的敬意。这本书信息量大,内容丰富,形式活泼,图文并茂,以模拟导游撰文,准确、鲜明、生动,融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炉,颇适合导游人员学*和使用,也可供广大游客阅读和欣赏。我相信,这本书的问世将会把你带进九华山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美妙神奇的境界。我在池州工作多年,深深热爱九华山。我衷心祝贺此书的出版,并乐之为序。

  “九华天下神”,这是当代诗人严阵今年7月重游九华山时留下的感慨,悠久的佛教历史,秀丽的自然风光,神秘的肉身现象,奇特的地域文化,使千秋名山异彩纷呈,独具魅力。

  导游词与名山胜景,犹如画龙的点睛之笔,面对九华山这样一座千古名山,一篇好的导游词可以帮助你倾听它历史的回音,追寻它文化的源流,聆听它美妙的传说;可以引领你寻访名士的踪迹,体味佛门的幽深,感受肉身的传奇……总之,好的 导游词就像窗口和桥梁,通过它,可以增强你的游兴,引导你走进九华山去观光、探胜。

  然而,长期以来,九华山的导游词花样繁多,层出不穷,有时关于同一个景点的介绍出现几种不同的“版本”,弄得游人、香客一头雾水,不知所云。更有甚者,对九华山的历史掌故信手拈来,随意“发挥”,以讹传误,以致于影响了九华山的形象。为正本清源,两年前,在我上九华山工作之初,省旅游局高蔚青局长嘱我组织编写一本规范化的导游词。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九华山佛教文化研究会的几位同志,特别是退休的老同志不辞辛劳,笔耕不笔耕不辍,终于使《九华山导游词》得以问世。在此,我谨向各位作者表示深深的谢意。

  《九华山导游词》约14万字,旁征博引,史料翔实,既阐幽发微,又浅显易懂,同时模拟导游,琅琅上口,引人入胜,融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于一体,是一篇创新之作。相信此书的出版,可以正本清源,去芜存菁,将会推动九华山导游讲解的统一和规范,为九华山加强对外宣传,提升影响力发挥作用。

  九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是一篇导游词所能概括的,有待于世人共同发掘整理。组织编写导游词,是我们在景区文化建设上的一次尝试,难免有疏漏之处,欢迎大家指教。

  九华山导游词 3

各位亲爱的游客:

  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到九华山,我是导游小雨,很高兴我们相聚在这里,希望我们一起度过一次美好的旅游。这里简单介绍一下九华山有九十九座山峰,是佛的的圣地,所以人们为了保*安,都会来九华山拜一拜佛,并游览九华山的壮丽的景色。

  从九华山的山脚想上看去云雾缭绕,各种奇松怪石,是不是美丽极了呢。我们坐车去山顶,在山顶有两棵高大的银杏树,一棵是公树,一棵是母树。听说,这两棵古树还是“诗仙”李白栽下的呢!现在我们呢再去九华山最古老的宝殿——大雄宝殿,大雄宝殿的门前有一个半圆形的放生池,大家这是为什么吗?因为呀,宝殿正门口对着一座像爬山虎的山峰,一位风水大师说这是凶兆,所以让小和尚们在宝殿前建了一个半圆形的放生池为弓,并与旁边的石象打齐为弓箭,守卫宝殿。大家可以在宝殿内拜一番,里面的地藏菩萨慈眉目善,看上去跟真的一样。

  现在我们来到了九华山最有名的景点——天台。站在天台上仰望,天台上云雾缭绕,山径连绵起伏,像一条彩带从白云间飘落下来。大家可以看见上山的游客像一个个小白点,散落在彩带上。

  好了,现在我们准备下山了,以后有机会的可以再来,有缘的话小雨再给大家当导游。

  九华山导游词 4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我们莲花佛国——九华山旅游!我是大家此次旅行的导游,我叫王萍,大家叫我小王就好了。下面首先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九华山的概况。九华山位于安徽省池州市,是安徽“两山一湖”黄金旅游区的主要景区,这里景色秀丽,古刹林立,与四川峨眉山,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并称我国的四大佛教名山。

  九华山原来并不叫九华山,在唐朝的时候叫做九子山,因为九华山山峰秀丽,高出云层的山峰有九座,因此九座九子山。唐天宝年间,诗仙李白曾两次到过此地,先后写下“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等千古佳句,九华山因此而得名,并且一直沿用到今天。

  九华山宗教活动历史悠久,道教最先在九华山发展,佛教更加兴盛。在唐开元年间,新罗国王子金乔觉航海东来,遍访名山,最后选在我们的九华山修行。夜间露宿在山上的山洞里,渴了就喝山上的山泉水,饿了就吃山上的野生植物。最后在他99岁的时候圆寂。佛教界认为他生前苦修,圆寂后与佛经里所记载的地藏菩萨相合,尊为地藏菩萨应化,因他在未出家的时候姓金,因此又称为金地藏。九华山也就自此被辟为地藏菩萨的道场。唐代后,九华山佛教声明渐著,经过历朝历代的修葺,到清代全山寺院已经有150多座了,祇园寺、东崖寺、百岁宫、甘露寺四大丛林,香火之盛甲天下。

  下面我们首先进入的是九华街景区,首先看到的是一座石门坊。它是大理石雕刻而成,高9米,是仿清的徽派建筑。横额上镌刻着康熙皇帝御书的“九华胜境”四个大字。中门两柱南北下方雕有石狮。门仿端庄典雅,过了门坊大家看到的就是迎仙桥了,这座桥修建于乾隆年间,是一座单孔石拱桥,下面就请大家随我一起踏上这座古桥,一起步入仙境之中吧!

  大家看,过了桥正面就是祇园寺的大殿。祇园寺是国家重点寺院,规模是九华山四大丛林里最大的了,由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客堂、讲堂和藏经楼等十余座单体建筑组成,是典型的组合式建筑,它的山门偏离了大殿中轴线,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因为啊,歪置山门是颇有讲究的,一来是为了辟邪,二来是门向朝着开山祖寺化城寺。大雄宝殿琉璃碧瓦,飞檐翘角,地位十分突出。在寺庙的前院墙上有一条石刻,上面“泰山石敢当”5个大字十分醒目,大家来猜猜这是做什么用的?其实这个是祇园寺独有的,是用来辟邪镇妖的。

  进入山门,就是灵官殿,进门登殿,只见神龛里站立着的却是赤面红须、双目圆睁、高举铁鞭的王灵官。王灵官是道教的护法神,怎么到此护起佛法了呢?原来传说佛教的护法韦驮犯了“杀生”的错误,被地藏菩萨“解聘”,让王灵官顶了班,这反映了佛道“合作”的天王殿意思,在全国恐怕是仅此一处了。

  从灵官殿过一小庭院,有一座亭阁式的方形重檐殿堂,歇山顶,内供四大天王像,称天王殿。中间龛内端坐着“笑口常开,大肚包容”的弥勒佛。“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行”,是他的两句偈语。两侧为四座天王塑像。

  灵官殿和天王殿在同一台基上,而再高一层的台基上则筑有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内,正面立着高约12米的三世佛,座下是碧绿莲花座,下有须弥座(又叫金刚台),雕刻精细。供桌正面横刻着“唐僧取经”故事的大面浮雕。佛像前,为主持法会的和尚礼佛跑拜处。

  好,游完祇园寺,我们现在来到的便是九华街的中心位置,大家看到的便是九华山开山祖寺化城寺了。佛经有”指地化城”之说。化城寺位于九华山化城峰西南,化城盆地中心,因此得名化城寺。化城寺历史悠久,它修建于晋代,也是九华山的主寺,寺的`建筑依山势布局,反映了高超的建筑设计艺术。寺内有一口高一丈有余,重约2000斤的古钟,铸造精美,声音洪亮,用槌撞击,凝重清扬的钟声,在山谷回荡,往往使人有超凡脱俗之感。“化城晚钟”遂成为“九华十景”之一。

  古寺历经兴废,在岁月长河中依然耸立。现存四进民居式殿宇,前三进为清代建筑:一进灵官殿,二进天王殿,三进大雄宝殿。二、三进之间有一巨大四落水天井,意为”四水归明堂”。大雄宝殿全木窗门,门楣上刻有冰纹窗棂。顶中大藻井”九龙盘珠”浮雕为艺术珍品。四进藏经楼为九华山惟一明代建筑,*期按原貌修复。化城寺依地形渐次升高,结构严谨,古朴典雅,基本保存了开山祖寺原有风貌。

  化城寺石阶下有宋代石狮一对,一雌一雄,古拙浑厚。前有放生池,月牙形,据传是金地藏率众徒修建化城寺时开挖的,既为寺院防火,又为僧侣和香客放生之用。池前是*整、开阔的化城广场,广场中有一用石条垒成的”娘娘塔”基,是纪念金地藏母亲的。据传金地藏母亲得知金地藏卓锡九华后,万里跋涉来山寻儿回归,长时间思儿心切,加之一路风霜,眼睛快要失明。金地藏用广场边一口井中泉水为母洗眼,治好了母亲眼疾,此井后人称”明眼泉”。金地藏用心侍候母亲,并向她细说佛教因缘,母被感悟,终于留山助儿护佛,后人在广场建塔纪念,称”娘娘塔”。但是,九华山也有人称”娘娘塔”是纪念金地藏出家前的妻子的。不论是母亲还是妻子,”娘娘塔”的传说都是美丽的。

  好了,我们九华山的游览到此就告一段落了,感谢各位对小王工作的支持与配合,希望以后还有机会继续为大家服务,祝大家一路顺风!谢谢!

  九华山导游词 5

  hello,欢 迎大家来到九华山,我是今天的导游牛牛,古代诗人李白曾说过‘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大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的著名诗 篇。今天我就带领大家好好感受一下九华山的独特美。

  前两天一场大雨刚过,唤起了九华山的漫山云雾,所以呢,咱们可以穿云踏雾走上山径。可以看到山路两旁杉竹成林,泉水淙淙,远远望去,天台峰高穿云间,如一把穿天银剑耸立在云雾之中。仰望天台,峰上云雾缭绕,山径蜿蜒曲折,像一条彩带从云间飘落下来。

  咱们现在还在半山腰,我看非常多游客似乎都已经非常累了呀,那咱们停下了休息一会吧,大家可以拍拍照,现在这里也是非常美的,有没一种神山住的地方那种感觉,休息够了咱们就继续,因为九华山的全景启示是更美的,但是你要看到九华山全景就必须登上山峰,所以为了不虚此行,走吧,咱们一起上,一起加油。

  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咱们终于登上峰顶,大家深呼吸一下是不是觉得空气特别清新呢,而且在这里耳听松涛流泉,环顾四周,但见莽莽苍苍,九华山群峰犹如朵朵莲花在云海中若隐若现,极目远眺,大江如练,是不是好美啊!

  大家站在这里,还是不是有一种神仙般的感觉,难得有这么新鲜的空气,大家可一定要到深呼吸几下,咱们现在就慢慢欣赏九华山的美吧。

  九华山导游词讲解4

  给为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我叫王翔宇,是大家此次旅行的导游,大家叫我小王就好了。欢 迎大家来到九华山旅游!下面首先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九华山的概况。九华山位于安徽省池州市,是安徽“两山一湖”黄金旅游区的主要景区,这里景色秀丽,古刹林立,与四川峨眉山,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并称我国的四大佛教名山。

  九华山原来并不叫九华山,在唐朝的时候叫做九子山,因为九华山山峰秀丽,高出云层的山峰有九座,因此九座九子山。唐天宝年间,诗仙李白曾两次到

  下面我们首先进入的就是九华街景区,首先看到的是一座石门坊。它是大理石雕刻而成,高9米,是仿清的徽派建筑。横额上镌刻着康熙皇帝御书的“九华胜境”四个大字。中门两柱南北下方雕有石狮。门仿端庄典雅,过了门坊大家看到的就是迎仙桥了,这座桥修建于乾隆年间,是一座单孔石拱桥,下面就请大家随我一起踏上这座古桥,一起步入仙境之中吧!

  好,游完�o园寺,我们现在来到的便是九华街的中心位置,大家看到的便是九华山开山祖寺化城寺了。化城寺石阶下有宋代石狮一对,一雌一雄,古拙浑厚。化城寺依地形渐次升高,结构严谨,古朴典雅,基本保存了开山祖寺原有风貌。

  好了,我们九华山的游览到此就告一段落了,感谢各位对小王工作的支持与配合,希望以后还有机会继续 为大家服务,祝大家一路顺风!谢谢!

  九华山导游词 6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我们莲花佛国———九华山旅游!下面呢我先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九华山的概况。我们九华山位于安徽省池州市,是我们安徽省”两山一湖”黄金旅游区的主要景区。这里景色秀丽,古刹林立,与四川的峨眉山,山西的五台山,浙江的普陀山并称为我国的四大佛教名山。

  九华山在皖南青阳县境内,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登上九华山后,对其赞叹不已,认为天下名山均不能与九华山争长。李白曾三上九华山。九华山的特点是山奇峰秀,佛寺众多。

  早在东晋年间(401年),山上就开始建寺庙,以后历代都增建、扩建,形成“三里一小庙,五里一大庙”,庙宇遍布全山,据说兴盛时期多达300余座,僧众四五千人。现在保存完整的寺庙尚有五六十座。

  游九华山,首先到九华街,这里海拔600多米,是九华山的中心,寺庙也主要集中在这里,因此有“莲花佛国”之称。这里实际上是一个山上的村镇,除了庙宇外,还有商店、学校、旅店、农舍,游人可以在这里住宿,并以此为起点,游览山上的名胜。

  九华街上的化城寺,是九华山历史最悠久的晋代古寺,也是九华山的主寺,寺的建筑依山势布局,反映了高超的

  建筑设计艺术。寺内有一口高一丈有余,重约2000斤的古钟,铸造精美,声音洪亮,用槌撞击,凝重清扬的钟声,在山谷回荡,往往使人有超凡脱

  俗之感。“化城晚钟”遂成为“九华十景”之一。

  九华山主体由燕山期花岗岩构成,以峰为主,盆地峡谷,溪涧流泉交织其中。山势嶙峋嵯峨,共有99峰,其中以天台、天柱、十王、莲花、罗汉、独秀、芙蓉等九峰最为雄伟。现代诗人肖草《游九华山登天台》诗:“几换坐骑见天台?俯看芙蓉始峤来;舟渡云海捎客去,路断空山随鹤回”,给予九华山天台峰风貌高度的概括。十王峰最高,海拔1342米。主要风景集中在100*方公里的范围内,有九子泉声、五溪山色、莲峰云海、*冈积雪、天台晓日、舒潭印月、园竹海、凤凰古松等。山间古刹林立,香烟缭绕,古木参天,灵秀幽静,素有「莲花佛国」之称。现存寺庙78座,佛像6000余尊。著名的寺庙有甘露寺、化城寺、祇园寺、旃檀林、百岁宫、上禅堂、慧居寺等,收藏文物达千余件。山中还有金钱树、叮当鸟、娃娃鱼等珍稀动植物。

  早在东晋年间(401年),九华山上就开始建寺庙,以后历代都增建、扩建,形成“三里一小庙,五里一大庙”,庙宇遍布全山,据说兴盛时期多达300余座,僧众四五千人。现在保存完整的寺庙尚有五六十座。

  大家看,过了桥正面就是祗园寺的大殿。祗园寺是国家重点寺院,规模是九华山四大丛林里最大的了。也是唯一的一座丛林寺院,由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客堂,讲堂和藏经楼等十余座单体建筑组成,是典型的组合式建筑。它的山门偏离了大殿中轴线,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因为啊歪置山门是颇有讲究的,一来呢是为了辟邪,二来是门向朝着开山祖寺化城寺。大雄宝殿琉璃碧瓦,飞檐翘角,地位十分突出。在寺庙的前院墙上有一条石刻“泰山石敢当”5个大字十分醒目,大家来猜猜看这是做什么用的啊?

  呵呵,既然大家猜不出来那我就公布谜底啦,这个呢是我们祗园寺独有的,是用来辟邪镇妖的,大家记住了吗?好,现在我们游览下一个景点。

  九华山导游词 7

  大家好!旅途劳顿一路辛苦,首先欢迎各位来到灵山佛地九华山观光礼佛,我姓万,是九华山太白旅行社的一名导游,请允许我代表咱们旅行社及其本人和司机向各位致以最真诚的问候,愿九华山所供俸的大愿地藏王菩萨保佑各位合家安康万事如意有求必应!现在咱们来到的是九华山的肉身宝殿,说到九华山的肉身宝殿,不能不提一个人。这个人叫金乔觉,是一个外国人,他来自古新罗,也就是今天的朝鲜半岛东南部。据史料记载,金乔觉是新罗国的一个王子,24岁时削发为僧,并从新罗国航海来到中国。他遍游中国的名山大川,最后落脚九华山,结庐修行。

  并遵照地藏菩萨的誓愿:“地狱未空,誓不成佛” 。在九华山修行期间,金乔觉降伏猛兽,采集药草,一边为山上百姓治病,一边传经布道,广施佛法,深得广大民众的爱戴。金乔觉渐渐声名远播,收了不少弟子。连当地的地方官也上山来听取佛法,并把他的事迹奏明了朝廷。于是,追随金乔觉的人越来越多。由于山高林密土地少,粮食不能维持山上众僧的生计,他们不得不食用观音土。

  因为长期营养不良,当时的人们把金乔觉称为“枯槁僧”,称其徒众为“枯槁众” 。但越是艰难困苦,金乔觉越是信念坚定,更加赢得众人的敬重,连新罗国僧众,也相继渡海前来跟随。金乔觉九十九岁圆寂后,尸体历经三年都没有腐烂,面容跟生前一模一样,这些超自然的现象正和佛经上记载的地藏王菩萨相似。正好金乔觉法名金地藏,于是,佛门确认他为地藏王菩萨转世,人们修建塔墓供奉,顶礼膜拜。

  自此,九华山便声名远播,成了地藏王菩萨的道场。现在我来为您解释一下这“肉身宝殿”所供奉的“肉身”的含义。肉身,原意是父母所生血肉之躯。佛门所谓的“肉身”是指高僧圆寂后,其身体虽经久远的年代,却没有腐朽溃烂,保持着原形而栩栩如生。只有修行到非常高深境界的僧尼,才可以形成肉身。肉身不同于埃及的“木乃伊” 。在古埃及,殡葬仪式非常简单,只需在沙漠上挖个浅坑掩埋,由于沙漠气候干燥,遗体接触到热沙非常快脱水,细菌被杀死,自然作用形成木乃伊。后来的人工木乃伊是在人死后,将内脏、大脑等组织取出,然后把尸体用药物处理保存。

  在中国新疆等地也曾经出土过木乃伊。而九华山地处长江南岸,山中四季湿润,气候潮湿,不存在产生“木乃伊”的自然条件,肉身也未经过任何药物处理。这种奇特的肉身现象,至今没有得到科学的解释。肉身宝殿内和它的文物展览室中,藏有许多珍贵文物,有的还为皇室赠品,非常难得,堪称一座佛教文物宝库。每年农历七月三十日地藏王生日这一天,是九华山传统的庙会,全国各地的僧尼和香客到这里举行佛事活动,并聚集在肉身塔周围为地藏王守夜;附*城乡居民也纷纷上山进行民间文化娱乐活动。游客、香客成千上万,经声佛号昼夜不歇,香烟缭绕,鼓乐阵阵,呈现一派盛典景象。

  九华山导游词 8

  hello,欢迎大家来到九华山,我是今天的导游牛牛,古代诗人李白曾说过‘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大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的著名诗篇。今天我就带领大家好好感受一下九华山的独特美前两天一场大雨刚过,唤起了九华山的漫山云雾,所以呢,我们可以穿云踏雾走上山径。可以看到山路两旁杉竹成林,泉水淙淙,远远望去,天台峰高穿云间,如一把穿天银剑耸立在云雾之中。仰望天台,峰上云雾缭绕,山径蜿蜒曲折,像一条彩带从云间飘落下来。

  我们现在还在半山腰,我看很多游客似乎都已经很累了呀,那我们停下了休息一会吧,大家可以拍拍照,现在这里也是很美的,有没有一种神山住的地方那种感觉,休息够了我们就继续,因为九华山的全景启示是更美的,但是你要看到九华山全景就必须登上山峰,所以为了不虚此行,走吧,咱们一起上,一起加油。

  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我们终于登上峰顶,大家深呼吸一下是不是觉得空气特别清新呢,而且在这里耳听松涛流泉,环顾四周,但见莽莽苍苍,九华山群峰犹如朵朵莲花在云海中若隐若现,极目远眺,大江如练,是不是好美啊!

  大家站在这里,还是不是有一种神仙般的感觉,难得有这么新鲜的空气,大家可一定要到深呼吸几下,我们现在就慢慢欣赏九华山的美吧。

  九华山导游词 9

  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我叫王翔宇,是大家此次旅行的导游,大家叫我小王就好了。欢迎大家来到九华山旅游!下面首先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九华山的概况。九华山位于安徽省池州市,是安徽“两山一湖”黄金旅游区的主要景区,这里景色秀丽,古刹林立,与四川峨眉山,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并称我国的四大佛教名山。

  九华山原来并不叫九华山,在唐朝的时候叫做九子山,因为九华山山峰秀丽,高出云层的山峰有九座,因此九座九子山。唐天宝年间,诗仙李白曾两次到

  下面我们首先进入的是九华街景区,首先看到的是一座石门坊。它是大理石雕刻而成,高9米,是仿清的徽派建筑。横额上镌刻着康熙皇帝御书的“九华胜境”四个大字。中门两柱南北下方雕有石狮。门仿端庄典雅,过了门坊大家看到的就是迎仙桥了,这座桥修建于乾隆年间,是一座单孔石拱桥,下面就请大家随我一起踏上这座古桥,一起步入仙境之中吧!

  好,游完祇园寺,我们现在来到的便是九华街的中心位置,大家看到的便是九华山开山祖寺化城寺了。化城寺石阶下有宋代石狮一对,一雌一雄,古拙浑厚。化城寺依地形渐次升高,结构严谨,古朴典雅,基本保存了开山祖寺原有风貌。

  好了,我们九华山的游览到此就告一段落了,感谢各位对小王工作的支持与配合,希望以后还有机会继续为大家服务,祝大家一路顺风!谢谢!

  九华山导游词 10

各位亲爱的游客:

  大家好!

  九华山有一句民谚:到九华山”不上天台,等于没来。”说明天台景区在整个九华山风景区的重要地位。现在,我向大家做个介绍:

  天台景区是九华山高山游览区,南至”老常住”,西至闵园景区,北与花台景区相连,峰峦叠嶂,怪石嶙峋,面积约8*方公里。主要景点有吊桥、小狮子峰、观音石、古拜经台、大鹏听经石、地藏禅寺、蜡烛峰、天台峰、十王峰、捧日亭、金仙洞等百余处,可谓移步换景,异彩纷呈。许多景点的命名又具强烈的宗教色彩。从九华街至天台景区,有石板道直通,也可沿九闵公路乘车至索道停车场,换乘索道上山。乘索道观风景,车移景动,飘飘欲仙;蹬石级观风景,拾级攀登,步步皆景。年老的朋友可以乘索道,年轻的朋友跟我蹬石级、上天台,一路观景吧。

  吉祥寺由闵园景区经慧居寺,沿石板道步行不远,即到吉祥寺。吉祥寺位于天台峰西麓,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原寺已毁,仅存一过路亭,上天台必经此亭。过此亭,观风景,吉祥如意,心想事成。过吉祥寺,沿石级上行,左转右拐,迂回山间,沿途有两座寺庙:一是安徽省重点寺庙复兴庵,1911年兴建,横跨石板道,*房三开间;1997年在庵前新建韦驮殿。二是朝阳庵,始建于民国初年,两层民居式建筑,寺北坡有一过路亭,亭内有岩洞名观音洞。这两座寺庙规模不大,朴实无华,但僧人修持精进,坚持早晚功课,客来焚香击罄,客去禅坐诵经。”复兴”、”朝阳”庵名很美,都与吉祥有关,有朝气和活力之感。

  吊桥庵行程过半,来到吊桥。”来到半山坐一坐,再行五里天上天。”现在我们上天台,已走过一半路程了。吊桥,古为木桥,1985年改建为单孔石拱桥,桥身由大条石垒成,长15米,宽2.5米。横跨两峰之谷,上挂岩壁,下临深渊。桥面即为吊桥庵长廊,庵建在桥上,桥建在庵内,故名吊桥庵。吊桥庵又名翠云庵,安徽省重点寺院。始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法龙和尚97岁时圆寂。圆寂前回光返照,圆寂后3年肉身不腐,曾供于寺内,十年内乱时被毁。现庵为两层民居式建筑,庵旁岩壁上镌有“江南第一山”石刻,为民国时期安徽省**许世英所书。吊桥庵四周峰峦环抱,怪石峥嵘,山溪潺流,风景如画。

  过吊桥,石级陡峭,”通天云梯”考验着行人脚力。过云梯回眸北望,山色苍茫,气象万千:那云雾忽地从坡谷涌起,一刹那整个山峦一片;突然间山风吹来,云消雾散,闵园区的村庄:落星星点点。那小狮子峰在云雾中时而昂首,时而伏踞;”云门峰”风动云涌,时隐时现。那块巨石上裂纹弯曲,形似关刀,传说是关羽当年所携的”青龙偃月刀”所化。朋友:上天台还有*半路程,我们还需鼓劲。有人上天台走到这里作了一首对联:“欲登天台,尚有数万级,足下如何;要领风光,需勇气千尺,君自量之。”我们怎么样呢?当然是”不到长城非好汉”!前面就是观音峰上院,我们上去吧。

  观音峰上院原名圆通庵,安徽省重点寺院。这座建于清代的寺院,坐落在海拔1100米高一块岩体上,3层楼宇,民居风格,前傍古道,后接悬崖,东西均为绝壁,独具匠心的设计和巧夺天工的建筑,令游人称奇叫绝。寺前照壁上有一碑刻,记述山东吴老先生受菩萨感应维修寺庙的故事,这是九华山对外开放后发生的真人真事,大家可以看一看。该寺住持僧宏成,自幼出家,虔诚礼佛,辛劳十余年,积攒数十万资金维修寺院。

  拜经台因金地藏在此诵经而得名。这是台,位于天台峰西侧,是崇山峻岭中一块难得的*台;又是寺,这座建于清代的寺庙,又名大愿庵,俗称古拜经台,安徽省重点寺院。原为一组狭长的建筑,民居式三进殿宇。住持僧圣明自1993年起重修,形成以大雄宝殿为中心的建筑群体。大殿坐东朝西,宫殿式,双层重檐翘角,气势雄伟,赵朴初先生为大殿题额。北侧地藏殿;东为3层徽派建筑——万佛楼;南为上下5层民居式寮房。整个建筑古朴典雅,风格协调,堪称佛国明珠。

  伫立拜经台,极目西南,峰石奇观组成一巨幅金地藏诵经和听经的场景,称为天台一绝。相传金地藏当年站在拜经台一块石板上诵经49天,这块石板上留有一双深深的足印,“足印石”为金地藏圣迹之一。观世音前来听经,她听经的地方长出了一尊亭亭玉立的观音石,观音峰上院旁一石峭立,面庞圆润,胸脯微挺,衣帽毕肖,襟带飘动,酷似女相观音。天上的大鹏也前来听经,后感化成石。拜经台南有一块30余米高的巨石,形似大鹏,喙啄,拢翅,似伏石聆听,人称”大鹏听经石”,俗称”老鹰扒壁石”。那西边有”仙人击鼓石”,两石险立岗顶,前石硕圆如鼓,后石屹立似鼓手,传为仙人为金地藏诵经击鼓,形象逼真。据传金龟也前来听经,在十王峰西北感化成金龟石。十王峰西有一尊木鱼石,群石交叠,顶架二石,从拜经台眺望,酷似木鱼,据传是金地藏诵经时被敲击的木鱼感化而成的。位于小狮子峰北的纱帽峰,极似一顶古代官员的乌纱帽,传说这是唐代京城一名大臣来听金地藏诵经,前面位置让给各路神仙,他在峰北听经,所以在拜经台处看不到。这些拟人状物的峰石,生成于佛山,与佛有缘,而且与金地藏诵经联系在一起,佛国神奇,令人惊叹。

  蜡烛峰从拜经台蹬石级至天台,左有两座南北对峙的蜡烛峰,海拔分别为1261米、1252米。两座圆柱形山峰耸立,状如蜡烛;峰顶有树丛,一树突出,形如烛蕊,极似两支正在点燃的蜡烛。南蜡烛峰上一石形似观音,下有一石如灵猴,名”猴子拜观音”。两支巨烛耸立在拜经台与天台寺两寺之间,形神兼备,妙不可言。

  灵山胜境,游人如织。从拜经台至天台这段石级道上,人流拥挤。两旁铁练上,挂满密匝的各式各样的铜、铁锁,玲珑别致,情丝缕缕。这些锁有”连心锁”、”*安锁”、”纪念锁”等,寄托着锁主人对名山佛地的心愿和祈求。这条道上还时有”猴出没,不过它们并不伤人,只是一心等候游人施食。行约半小时,气势恢宏的天台寺就在眼前,两边的摩崖石刻更添游人兴趣,这些石刻主要有:

  “一览众山小”楷书,每字长37厘米、宽45厘米,镌刻于天台山顶岩壁上。署款”光绪辛丑年东至谢徽、怀宁马琨游天台题”。

  “中天世界”楷书,每字长32厘米、宽24厘米;镌刻于天台渡仙桥下岩壁上。署款”大清××光绪××重建××题”。

  “登峰造极”楷书,每字长32厘米、宽2园厘米,镌刻于天台寺青龙背西岩壁上。署款”××参观团”。

  “非人间”楷书,每字长73厘米、宽37厘米,镌刻于天台寺渡仙桥下”桥洞”形成的巨大石门岩壁上。署款”康熙五十六年季春月观察使三韩人朱作鼎题”。

  “高哉九华与天接,我来目爽心胸扩”隶书,每字长78厘米、宽57厘米。镌刻于天台青龙背岩壁上。署款”孙元良”。

  这些摩崖石刻,笔力苍劲,字体秀美,具有名家风范;署款的有高僧,有军人,有名士,还有普通游客;石刻气势磅礴,文采飞扬,使天台古寺增添了文化氛围。

  天台寺位于海拔1306米的天台正顶上,全国重点寺院,又名地藏寺、地藏禅林。相传金地藏曾居天台,留有”金仙洞”遗迹。寺始建于宋,后废,明洪武时重建,遂为丛林。嘉靖年间僧玺玉居山护林,享年110岁。清时尘尘子重建,称”活埋庵”。至清中叶,天台寺周围源愿座寺庙已形成八刹,均附属天台寺,香火旺盛。原天台寺因地就势,坐北朝南,砖木结构,为民居式3层走马通楼。九华山对外开放后,历经两次维修。20世纪90年代中期,住持僧宏学重建大雄宝殿,再现天台雄风。大殿为3层宫殿建筑,上层为万佛殿,中为地藏殿,下为地下室。卷拱石洞山门依旧。北面建有观音殿,东侧为新建的远层民居式寮房。重建后天台寺耸立山巅,气宇轩昂,寺与周边峰、石、洞融为一体,为九华山高山玄寺的代表,已成规模道场。寺周景点众多,风光如画,可南望黄山,北眺长江,四方观景,观景四方。正如吴晋《登天台》诗云:“一入天台路,群峰最上头。云从足下起,汇向日边流。地势雄吴楚,星躔接牛斗。诸天化雨寂,九夏自成秋。”天台寺历来香火旺盛,现在每天来游山和拜佛的游人香客络绎不绝。香客们有的在佛前祈祷,有的忙于在香袋上盖印。天台寺藏有一颗明代铜质”地藏利生宝印”,据传盖了地藏宝印,可以消灾祈福,表明地藏信仰已深入信众心中。天台寺地下室与金仙洞相连,此洞又名地藏洞,为3米高岩石裂缝,顶覆盖石条而成。传说金地藏曾寓居此洞,为金地藏圣迹之一。

  天台峰又名”天台正顶”,海拔1306米,九华山第三高峰。峰顶有天台禅寺,东南有一山脊,由裸露的花岗岩构成,呈黛色,如一条巨龙,故有”青龙背”之称。传说金地藏当年向闵公借地,在此一展袈裟,袈裟随风飘飞,竟遍覆九十九峰。西为龙珠峰,该峰与青龙背有一石桥相连,称”渡仙桥”,桥梁镌刻”中天世界”4字。天台峰顶有一亭,名”捧日亭”,清乾隆年间池州知府李建。此亭为登高揽胜、观日出的佳境,”天台晓日”为九华古十景之一。在天台峰绝顶,有两块巨石对峙而立,形成一狭窄隙缝,下宽1米,上宽0.8米,高约6米,仅容一人擦肩而过。人在其中,倚壁仰望,碧天一线,故有”一线天”之称。在天台峰常可看到九华佛光,山峰、寺院映在佛光中,现象奇特,正如宋人吴潜诗云:“一莲峰簇万花红,百里春阳涤晓风。九十莲花一起笑,天台人立宝光中。”

  十王峰位于天台峰南侧,两峰有一山脊相连。海拔1342米,为九华山第一高峰。峰东西两侧,危崖层叠,登临其上,极目远眺,众峰如”儿孙绕膝”,有”一览众山小”之意境。西南有”钵盂峰”,海拔1143米,极似僧人钵盂;西北有”罗汉峰”,海拔1280米;“宴仙台”位于十王峰西,高百米,三面悬崖,上有约40*方米的*台。南下为”老常住”旧址,建有真如庵。

  道僧洞位于十王峰东南,天然石洞,深5米,面积约20*方米。相传道人先住此洞,清咸丰年间有个和尚为逃避战乱至此,与道人共居,故此洞名”道僧洞”,又名”逃僧洞”。又传唐天复年间(901-904),居洞修行的一道一僧在采集草药治病时开始用茶,“先是生煮羹饮,继而晒干收藏”,日久天长,道僧用以晒茶的石块留下斑斑黄渍,其地”黄石”因此得名。峰间有溪,名”黄石溪”,全长25公里,流水急浅多转折,具有深山幽涧特色;黄石村风光旖旎,盛产名茶,尤以”黄石溪茶”最为名贵,1915年黄石溪毛峰和九华毛峰共同荣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现作为我国外事交往中馈赠国宾的礼茶之一。道僧洞前有寺,侧有山溪飞瀑,环境极为清幽。释普文曾在该洞禅修三十余载,常年采药行医,80岁时在庙前圆寂,肉身3年不腐,现置庙前关圣殿供奉。

  向北,走过”一线天”,就到九华山另一个高山景区——花台景区了。

  九华山导游词 11

  游客朋友们,我们现在就快到九华山,大家先听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这样待会到了,我们就可以更快的进行游览了。

  九华山在皖南青阳县境内,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登上九华山后,对其赞叹不已,认为天下名山均不能与九华山争长。李白曾三上九华山。九华山的特点是山奇峰秀,佛寺众多。

  游九华山,首先要到九华街,是九华山的中心,寺庙也主要集中在这里,因此有“莲花佛国”之称。这里实际上是一个山上的村镇,除了庙宇外,还有商店、学校、旅店、农舍,游人可以在这里住宿,并以此为起点,游览山上的名胜。

  九华街上的化城寺,是九华山历史最悠久的晋代古寺,也是九华山的主寺,寺的建筑依山势布局,反映了高超的建筑设计艺术。寺内有一口高一丈有余,重约2000斤的古钟,铸造精美,声音洪亮,用槌撞击,凝重清扬的钟声,在山谷回荡,往往使人有超凡脱俗之感。“化城晚钟”遂成为“九华十景”之一。

  九华胜景在天台。天台峰是九华山的主峰,海拔1300多米。有“不登天台,等于没来”的说法。从九华街上天台,约15华里山路,沿路经过很多风景点。当你气喘吁吁,到达天台正顶,眼前的景色,将使你胸襟开阔,疲劳顿消。四周群山匍伏,远望九华街,只有巴掌那么大了。

  好了,我们到了,大家一次下车,跟着小柯我一起进入景区,大家一定要注意我们的队旗,不要掉队,或者是走错别的团队里。

  九华山导游词 12

  九华山是令人神往的莲花佛国。它以灿烂的佛教文化和奇丽的自然景观为特色,是游览、观赏和开展科学文化活动的山岳型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改革开放以来,古老的佛山沐浴盛世朝阳,新姿焕发,活力再现,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九华山坐落在池州市东南境,她是池州旅游业的品牌,是池州人民的骄傲,是安徽”两山一湖”风景区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为使名山披锦绣,更快地跻身于国际旅游先进行列,九华山风景区管委会指导、组织有关部门编写了这本九华山导游词。九华山佛教文化研究会的同志,尤其是几位老同志退而不休,辛勤笔耕,在很短时间就完成了编撰任务。这种精神是很可贵的,我向他们表示诚挚的敬意。这本书信息量大,内容丰富,形式活泼,图文并茂,以模拟导游撰文,准确、鲜明、生动,融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炉,颇适合导游人员学*和使用,也可供广大游客阅读和欣赏。我相信,这本书的问世将会把你带进九华山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美妙神奇的境界。我在池州工作多年,深深热爱九华山。我衷心祝贺此书的出版,并乐之为序。

  “九华天下神”,这是当代诗人严阵今年7月重游九华山时留下的感慨,悠久的佛教历史,秀丽的自然风光,神秘的肉身现象,奇特的地域文化,使千秋名山异彩纷呈,独具魅力。

  九华山导游词 13

  安徽九华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它为皖南斜列的三大山系(黄山、安徽九华山、天目山――白际山系)之一。位于安徽省池州市东南境,西北隔长江与天柱山相望,东南越太*湖与黄山同辉,是安徽”两山一湖”(黄山、安徽九华山、太*湖)黄金旅游区的北部主入口、主景区。风景区面积120*方公里,保护范围174*方公里。中心位置(九华街雪地理坐标为东经117°8′,北纬30°5′。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被誉为国际性佛教道常

  1.山水奇秀,风景名山

  安徽九华山以奇丽的自然风光著称于世。南朝时,因此山奇秀,高出云表,峰峦异状,其数有九,故号九子山。唐代李白游山时观九峰如莲花,写下了“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的诗句,并改九子名为九华。安徽九华山主体由花岗岩构成,由于受构造、岩性及外力等影响,形成了以峰为主、盆地峡谷、溪涧流泉交织其中的雄奇秀丽的地貌景观。安徽九华山有名峰70余座,千米以上高峰30余座,最高十王峰海拔1342米。唐代刘禹锡观山时赞叹:“奇峰一见惊魂魄”,“自是造化一尤物”。境内清溪萦绕,山西五条溪流汇于六泉口,经五溪河、九华河汇入长江;山南三溪和山东两溪分别流经三溪河、陵阳河汇入太*湖。山间遍布深沟峡谷,垂涧渊潭,流泉飞瀑,气象万千。“江边一幅王维画,石上千年李白诗”。安徽九华山是一幅清新自然的山水画卷。安徽九华山处处有景,移步换景,清代概括有”九华十景”。对外开放后,新辟八大景区,百余处新景点。新老景点交相辉映,自然秀色与人文景观相互融和,加之四季分明的时景和日出、晚霞、云海、雾冖雪霰、佛光等天象奇观,美不胜收,令人留连忘返。

  2.地藏道场,佛教名山

  安徽九华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著名地藏菩萨道常它的开创人为新罗僧地藏,公元7世纪,在中国唐朝与朝鲜半岛频繁交往的大背景下,新罗国王子金乔觉航海东来,遍访名山,卓锡九华,苦修数十载,圆寂后被认为地藏菩萨”灵迹示现”,因其俗姓金,故称金地藏。从此安徽九华山被辟为地藏菩萨道常唐时安徽九华山有寺院20余座,宋代发展到40余座,至明代更有长足的发展,主刹化城寺成为拥有数十座寮房的总丛林,全山寺院达100余座,香火兴旺为“东南诸山之冠”。于是安徽九华山便同五台、峨眉、普陀共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清代安徽九华山寺院达150余座,由总丛林化城寺分衍出只园寺、东崖寺、百岁宫、甘露寺等四大丛林,在四大佛山中以”香火甲天下”而闻名于世。20世纪70年代末对外开放后,古老的佛山沐浴盛世朝阳,活力再现,旧貌重辉。现有各类寺院90余座,其中国家重点寺院9座,省级重点寺院30座;僧侣600余人,各类佛像万余尊,各种佛教文物2000余件。寺院普遍得到维修,佛事活动正常开展,对外交往活动频繁,安徽九华山佛教与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泰国以及香港、台湾地区等佛教团体友好交往不断,先后有百余名僧侣出境访问。在当今我国佛教道场中,安徽九华山以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国际性佛教道尝香火旺盛、僧俗融和受到广泛赞誉,成为特色鲜明和有重要影响的佛教圣地。

  3.历史悠久,文化名山

  宗教文化与山水文化相融,大量的历史人文活动,使安徽九华山成为一座历史悠久、积淀丰厚的文化名山。2000多年前,安徽九华山就有道家驻足,《福地考》称九华为“三十九福地”,至今留有道教人物活动遗迹和道观遗址20余处。东晋隆安五年(401)天竺僧杯渡在九华创建茅庵,佛教开始传入安徽九华山。唐时新罗僧创建地藏道场,“胜境巍巍,普放大光”;至明清香火极盛,成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经久不衰。道教福地与佛教圣地使得安徽九华山声名大振,吸引了无数名流骚人纷至沓来。自李白之后,许多文人学者接踵而至,他们在九华或隐居山庄,著书立说;或创立书:,聚众讲学;或出入烟霞,参学访道;寄情山水,吟诗作画。安徽九华山有太白书堂、阳明书:、甘泉书:等20余处书:遗址。安徽九华山又为民歌之乡,汇集有儿童歌谣、劳动歌谣、仪式歌谣达300余首,很多带有佛教色彩,生动表达了劳动人民思想感情和生活情趣。历代朝廷也垂青九华,明神宗敕谕、赐银,清康熙、乾隆御书”九华圣境”、”芬陀普教”,安徽九华山先后有50多座寺院受朝廷赐额。大量历史人文的活动,遗有丰富的历史文物,安徽九华山有历史文物2000余件,其中珍贵文物*百件。对外开放后,重视文化资源的开发,着力挖掘整理佛教文化,成立”金地藏研究会”和佛教文化研究会,创办佛学院,开办文物馆,文化资源得到初步开发,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这里的儒释道文化、鬼文化、建筑文化、石刻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茶文化和肉身文化等,异彩纷呈,令人惊叹。安徽九华山是一座底蕴深厚的文化名山。

  九华山导游词 14

  hello,欢迎大家来到九华山,我是今天的导游牛牛,古代诗人李白曾说过‘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大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的著名诗篇。今天我就带领大家好好感受一下九华山的独特美前两天一场大雨刚过,唤起了九华山的漫山云雾,所以呢,我们可以穿云踏雾走上山径。可以看到山路两旁杉竹成林,泉水淙淙,远远望去,天台峰高穿云间,如一把穿天银剑耸立在云雾之中。仰望天台,峰上云雾缭绕,山径蜿蜒曲折,像一条彩带从云间飘落下来。

  我们现在还在半山腰,我看很多游客似乎都已经很累了呀,那我们停下了休息一会吧,大家可以拍拍照,现在这里也是很美的,有没有一种神山住的地方那种感觉,休息够了我们就继续,因为九华山的全景启示是更美的,但是你要看到九华山全景就必须登上山峰,所以为了不虚此行,走吧,咱们一起上,一起加油。

  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我们终于登上峰顶,大家深呼吸一下是不是觉得空气特别清新呢,而且在这里耳听松涛流泉,环顾四周,但见莽莽苍苍,九华山群峰犹如朵朵莲花在云海中若隐若现,极目远眺,大江如练,是不是好美啊!大家站在这里,还是不是有一种神仙般的感觉,难得有这么新鲜的空气,大家可一定要到深呼吸几下,我们现在就慢慢欣赏九华山的美吧。

  九华山导游词 15

  hello,欢迎大家来到九华山,我是今天的导游牛牛,古代诗人李白曾说过‘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大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的著名诗篇。今天我就带领大家好好感受一下九华山的独特美

  前两天一场大雨刚过,唤起了九华山的漫山云雾,所以呢,我们可以穿云踏雾走上山径。可以看到山路两旁杉竹成林,泉水淙淙,远远望去,天台峰高穿云间,如一把穿天银剑耸立在云雾之中。仰望天台,峰上云雾缭绕,山径蜿蜒曲折,像一条彩带从云间飘落下来。

  我们现在还在半山腰,我看很多游客似乎都已经很累了呀,那我们停下了休息一会吧,大家可以拍拍照,现在这里也是很美的,有没有一种神山住的地方那种感觉,休息够了我们就继续,因为九华山的全景启示是更美的,但是你要看到九华山全景就必须登上山峰,所以为了不虚此行,走吧,咱们一起上,一起加油。

  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我们终于登上峰顶,大家深呼吸一下是不是觉得空气特别清新呢,而且在这里耳听松涛流泉,环顾四周,但见莽莽苍苍,九华山群峰犹如朵朵莲花在云海中若隐若现,极目远眺,大江如练,是不是好美啊!

  大家站在这里,还是不是有一种神仙般的感觉,难得有这么新鲜的空气,大家可一定要到深呼吸几下,我们现在就慢慢欣赏九华山的美吧。

  九华山导游词 16

  给为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我叫王xx,是大家此次旅行的导游,大家叫我小王就好了。欢迎大家来到九华山旅游!下面首先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九华山的概况。九华山位于安徽省池州市,是安徽“两山一湖”黄金旅游区的主要景区,这里景色秀丽,古刹林立,与四川峨眉山,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并称我国的四大佛教名山。

  九华山原来并不叫九华山,在唐朝的时候叫做九子山,因为九华山山峰秀丽,高出云层的山峰有九座,因此九座九子山。唐天宝年间,诗仙李白曾两次到

  下面我们首先进入的就是九华街景区,首先看到的是一座石门坊。它是大理石雕刻而成,高9米,是仿清的徽派建筑。横额上镌刻着康熙皇帝御书的“九华胜境”四个大字。中门两柱南北下方雕有石狮。门仿端庄典雅,过了门坊大家看到的就是迎仙桥了,这座桥修建于乾隆年间,是一座单孔石拱桥,下面就请大家随我一起踏上这座古桥,一起步入仙境之中吧!

  好,游完祇园寺,我们现在来到的便是九华街的中心位置,大家看到的便是九华山开山祖寺化城寺了。化城寺石阶下有宋代石狮一对,一雌一雄,古拙浑厚。化城寺依地形渐次升高,结构严谨,古朴典雅,基本保存了开山祖寺原有风貌。

  好了,我们九华山的游览到此就告一段落了,感谢各位对小王工作的支持与配合,希望以后还有机会继续为大家服务,祝大家一路顺风!谢谢!

  九华山导游词 17

  九华山位于长江下游南岸,安徽省的西南部,北临长江、南望黄山、东靠太*湖、西接池洲市,景区总面积120*方公里,山上最高峰十王峰,海拔1342米。九华山峰气势雄伟,宋王安石赞誉“楚越千万山,雄越此山兼”,九华山古名陵阳山,唐朝以前以“此山奇秀,高出云表,峰蛮异状,其数有九”故名“九子山”。唐天宝年间(736―756年),诗人李白曾三上九华,先后在《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和《望九华赠青阳韦仲堪》两诗中,写出了“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等名句,在诗中他把九子山的九太主峰,比作盛开的莲华。因古汉语中“花”通“华”。于是在天宝十三年(752年),九子山更名为九华山,山名一直沿用至今。

  九华山灵秀的自然景观瑰丽,境内奇峰峭石、飞瀑流泉、竹海松涛,清幽秀丽,漂渺奇异,春日,满山芬芳、百鸟合鸣;夏日,佳木繁荫,谷风清凉;秋日,风霜高洁,别有情趣;冬日,琼楼玉宇,超然空灵,给人以“四时之景,而了亦无穷”的感觉。

  九华山不仅以奇峰峭石、飞瀑流泉清幽秀丽的自然美景而闻名。更是以“地藏菩萨道场”而着称于世,然而最早在九华山进行的宗教活动并不是佛教,而是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早在西汉元时五年(前11―前1XX年)九华山就有道场建立,并列入道教“七十二福地”里的“三十九福地”。东晋隆安五年(401)天竺国(今印度)僧人杯渡锡九华初建茅庐,到了唐开元年间(719年)新罗国[今韩国]僧人金乔觉,于24岁渡海来唐,他云游了许多名山大川,到过南京的宝华山、贵池齐山等,最后他来到九华山,见九华山秀丽、清幽便决定留在山中求法修道。金乔觉在九华山苦修了75年,于唐贞元十年(794年)农历7月30圆寂,寿止99岁,佛弟子依照浮屠之法将金乔觉盖缸三年,三年后开缸发现他遗体绵软,脸面如生,骨节转动有如金锁般响声。各种迹象与佛经上所说的地藏菩萨极为吻合,众僧认为金乔觉就是地藏菩萨的转世,因金乔觉俗家姓金,佛教徒们便尊他为“金地藏”,其肉身在九华山神光岭上的肉身宝殿里供奉,后经历代君工的推崇香火逐渐兴旺起来,到了明、清两代更是鼎盛,当时全山有寺院达300多座,僧尼达5000余人,香火之盛甲天下,素有“东南第一山”“莲华佛国”等美誉。

  在**期间由于政局动乱,在极左思想总冲击下,有的寺院被拆毁,有的年久失修倒塌,有的被占用,在“破四旧,立四新”的浪潮中,不少僧尼被迫还俗和外流,自1984年后,中央落实宗教政策之后,祗园寺恢复了丛林,提倡信仰自由,僧人当家作主,调动僧尼“自己管自己”的积极性,推动弘法利生事业。目前九华山现存寺院99座,其中96座寺院为全国重点寺院,分别是:化城寺、祗园寺、甘露寺、百岁宫、肉身殿、上禅堂、旗檀林、天台寺、慧居寺,僧尼达到千余人。

  九华山寺院建筑风格独特,九华山属花岗岩山地地貌,地形的复杂,建筑用地狭窄,因受地理气候环境因素的制约,山上寺院的建筑改变了传统的形式,因地制宜,布局灵活,以悬崖峭壁,巨岩山洞或自然起伏的台地山坡为基础,巧妙地运用不同规则的地形,精心构筑富于空间变化,层次分明,外观峻险古朴,内部则曲折迷离,多数寺院于民居相连,游人很难分辨,体现了僧俗共修,古人曾赞道“九华一千寺,撒在云雾中”。

  九华山以他独有的佛教文化着称于世,除其供奉的地藏菩萨确有其人外,不腐肉身更使九华山名声大振,从唐至今,先后共出现了十五尊真身,不幸**时被毁九尊,现今保存6尊无瑕、大兴、慈明、仁义、明净等真身,有僧有尼,数量之多实为罕见,九华山地处长江南岸,气候温和土地湿润,为什么这此僧人圆寂后遗体不腐呢?目前尚无科学诊断有待于后人揭开神秘的面纱。

  九华山物华天宝,特产丰富,有香菇、木耳、石鸡、九华毛峰、黄精,其中九华毛峰又名“地藏茶”,属高山云雾茶,细如雀后,形如佛手,汤色黄绿清亮,香气持久,相传由金乔觉当年从家乡新罗(今韩国)携来茶种,种在神光岭上,长年云雾滋润,茶叶殊佳,是九华山最古老的佛茶,曾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如今九华山茶厂采制的各种名优绿茶,因其价廉物美而供不应求。“黄精”是一种中草药,吸取黄土之精华,一年长一节,十年一尺,实为罕见,据《本草纲目》记载,黄精又名鸡头参,太阳草,主要有补血补肾、治高血压及排毒养颜,据考证九华山的真身菩萨生前常以采黄精充饥,苦心修行,唐代杜甫诗曰:“扫除白发黄精在,君看他年冰雪融。”可谓是“北有长北山人参,南有九华黄精”,是赠送亲友之佳品。

  各位!快到九华街之前,我把一些注意事项对旅客们说一下,由于九华山地处皖南山区,各方面条件有限,宾馆的硬件设施还未达到标准(如冬天冻水,夏天停水,旺季房间紧张等……),但是酒店的服务卫生请旅客们放心,多数酒店都依山势而建,山上长年云雾笼罩,一年之中有一百八十天是雨水天气,房间内相对来说潮气比较大,请各位多多谅解了。请在旅途中牢记:

  1、走路不观景、观景不走路,安全第一;

  2、进入猴群区不要逗玩猴子,以免被猴子袭击。

  进寺院时请注意:

  1、寺院的门槛不能踩,也不能坐在上面;

  2、法器和佛像不能随意摸,殿内禁止摄影拍照和大声喧哗;在敬香时,随时留意香火,注意防火;如果您在我们安排的行程外自由活动的话,请您记好下榻酒店的名称和方位,贵重物品保管好。

  好啦!现在我们已到了下榻的酒店了,请各位拿好自己的行李物品进房,半小时后在大厅集合,午餐后正式开始我们的九华之旅,最后预祝各位九华之行圆满开心!

  九华山导游词 18

  大家好!旅途劳顿一路辛苦,首先欢迎各位来到灵山佛地安徽九华山观光礼佛,我姓万,是安徽九华山太白旅行社的一名导游,请允许我代表我们旅行社及其本人和司机向各位致以最真诚的问候,愿安徽九华山所供俸的大愿地藏王菩萨保佑各位合家安康万事如意有求必应!

  点右睛——生意兴隆。经领导们点睛之后,几只金狮更显得栩栩如生,象征着“中东·福万家连锁超市”日后必将红红火火,蒸蒸日上。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安徽九华山的肉身宝殿,说到安徽九华山的肉身宝殿,不能不提一个人。这个人叫金乔觉,是一个外国人,他来自古新罗,也就是今天的朝鲜半岛东南部。据史料记载,金乔觉是新罗国的一个王子,24岁时削发为僧,并从新罗国航海来到中国。他遍游中国的名山大川,最后落脚安徽九华山,结庐修行。并遵照地藏菩萨的誓愿:“地狱未空,誓不成佛”。在安徽九华山修行期间,金乔觉降伏猛兽,采集药草,一边为山上百姓治病,一边传经布道,广施佛法,深得广大民众的爱戴。金乔觉渐渐声名远播,收了不少弟子。连当地的地方官也上山来听取佛法,并把他的事迹奏明了朝廷。

  各位旅客朋友们,你们好!我是007号导游,现在我们所在的地方是中国第一大水利枢纽——三峡水利枢纽。三峡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三大峡谷的总称,从自然上说三峡是美丽长江的标志性河段,从人文上说三峡是长江文明的华彩乐章。因为有了三峡,长江变得更加雄伟,风光变得格外秀丽。三峡因长江而存在,长江以三峡而骄傲。下面是自由活动时间,旅客朋友们可以随意拍照留念,3个小时后在这里集合。

  于是,追随金乔觉的人越来越多。由于山高林密土地少,粮食不能维持山上众僧的生计,他们不得不食用观音土。因为长期营养不良,当时的人们把金乔觉称为“枯槁僧”,称其徒众为“枯槁众” 。但越是艰难困苦,金乔觉越是信念坚定,更加赢得众人的敬重,连新罗国僧众,也相继渡海前来跟随。金乔觉九十九岁圆寂后,尸体历经三年都没有腐烂,面容跟生前一模一样,这些超自然的现象正和佛经上记载的地藏王菩萨相似。正好金乔觉法名金地藏,于是,佛门确认他为地藏王菩萨转世,人们修建塔墓供奉,顶礼膜拜。自此,安徽九华山便声名远播,成了地藏王菩萨的道场。

  现在我来为您解释一下这“肉身宝殿”所供奉的“肉身”的含义。肉身,原意是父母所生血肉之躯。佛门所谓的“肉身”是指高僧圆寂后,其身体虽经久远的年代,却没有腐朽溃烂,保持着原形而栩栩如生。只有修行到非常高深境界的僧尼,才可以形成肉身。肉身不同于埃及的“木乃伊”。在古埃及,殡葬仪式很简单,只需在沙漠上挖个浅坑掩埋,由于沙漠气候干燥,遗体接触到热沙很快脱水,细菌被杀死,自然作用形成木乃伊。后来的人工木乃伊是在人死后,将内脏、大脑等组织取出,然后把尸体用药物处理保存。在中国新疆等地也曾经出土过木乃伊。而安徽九华山地处长江南岸,山中四季湿润,气候潮湿,不存在产生“木乃伊”的自然条件,肉身也未经过任何药物处理。这种奇特的肉身现象,至今没有得到科学的解释。

  肉身宝殿内和它的文物展览室中,藏有许多珍贵文物,有的还为皇室赠品,非常难得,堪称一座佛教文物宝库。每年农历七月三十日地藏王生日这一天,是安徽九华山传统的庙会,全国各地的僧尼和香客到这里举行佛事活动,并聚集在肉身塔周围为地藏王守夜;附*城乡居民也纷纷上山进行民间文化娱乐活动。游客、香客成千上万,经声佛号昼夜不歇,香烟缭绕,鼓乐阵阵,呈现一派盛典景象。

  九华山导游词 19

  在睡觉的游客们可以醒一醒了,我知道大家都累了,经过机几个小时的长途颠簸,现在我们终于是到了我们今天的目的地了——九华山。大家下车,开始我们的九华山之旅,大家跟着我,不要掉队,现在我们顺着蜿蜒曲折的山路,沿着山阶拾级而上,就能到天下第一千年古松——凤凰松。大家可以看一下,它就像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似乎在欢迎我们的到来。二期这一路上,相信大家一而听到了鸟鸣啾啾,山泉淙淙,再加上我们呢游客朋友们的笑声,是不会真应了“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古句。

  现在我们爬到了半山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观音峰,大家可以看到这座观音石惟妙惟肖,身披大红袍,山风一吹,红袍微微飘动着,真有如观音降临人间一般。再往上,就是宽阔的古拜经台了,大家能看见当年地藏王菩萨禅修时在花岗岩上留下的足迹,它比正常人的脚印要大2.9倍呢!有兴趣的朋友们可以脱了鞋站在地藏王菩萨的脚印里去看看,是不是我们的脚的脚只及它的三分之一!

  好啦,现在终于到了终点站——天台寺。天台寺又名地藏寺,坐落在海拔1306米的天台峰顶,相传唐时新罗高僧在此神居,留有“金仙洞”的遗迹。站在峰顶,只觉得心里的郁气忽然没了,心中舒畅无比。九华山虽没泰山雄伟,也没黄山奇险,但它的灵秀却是中外驰名!

  九华山导游词 20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来到莲花佛国——九华山旅游,我是安徽旅行社导游王萍,大家可以叫我小王或者王导,坐在旁边的是司机吴师傅,他有着多年的驾驶经验,坐他的车大家可以尽管放心。接下来的几天就有我们为大家服务。我们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大家带去最好的服务,希望大家有一个开开心心的九华山之旅 ,现在呢我先想大家介绍一下我们九华山的概况:

  九华山位于安徽省青阳县境内,是我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景区,它与山西的五台山,四川的峨眉山,浙江普陀山并称中国四大佛教名山。其中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峨眉山是普贤菩萨的道场,普陀山是观音菩萨的道场,而我们九华山呢是地藏菩萨的道场。九华山原来叫九子山,因为九华山大大小小有99座山峰,有九座山峰特别突出,所以称为九子山,后来呢诗仙李白来九华山游玩,看到层峦叠翠的山峰,写下了“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的诗句,后来人们就将九子山改名为九华山。在唐朝开元年间,新罗国王说着说着咱们已经到了,现在我们准备下车,请大家带好随身物品,不要将自己的贵重物品落在车上了,等一下我们吴师傅会替我们关好车门窗,还要请大家记住我们大巴的车牌号、颜色及停车地点。

  来了这佛教圣地,当然要感受一下佛的仙气,那么,今天我们就先从这寺院最多的九华街景区开始吧,进入九华街景区,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石门坊。他是由大理石雕刻而成的,高九米,大家请抬头看下,横额上刻着“九华圣境”四个大字,这可是康熙皇帝手笔哦!过了门坊,下面大家看到的就是迎仙桥了,这座桥修建于乾隆年间,大家随我一起踏上这古桥,我们一起步入仙境之中吧!

  大家看,过了桥正对着我们的就是祗园寺了。他是国家重点寺院,是九华山唯一一座宫殿式庙宇,规模在九华山四大丛林里是最大的。它由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客堂,讲堂和藏经楼等十多座单体建筑组成。各位游客请注意看下这山门,大家有没有发现它偏离了大殿的中轴线?大家知道为什么吗?因为啊!歪置山门可是有讲究的,一来是为了避邪,二来是门朝着开山祖寺化城寺。在进入寺庙之前,大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在走进寺庙的时候要一脚跨过门槛,寺庙的门槛是佛祖的肩膀,大家一定不要踩下去,二是不要在里面大声喧哗或是将红尘的笑话带入寺庙中,三是请大家不要随意触碰僧人的法器。

  下面大家就随我一起走进祗园寺去领略它独有的魅力吧!我们现在的位置是天王殿,大殿的两边,供奉着四大天王塑像。

  好的,各位游客朋友请跟紧小王,注意脚下,由天王殿向外走,就来到了大雄宝殿。这里供奉着三尊身高12米的大佛,中间的是释迦牟尼,两边分别是阿弥陀佛和药师佛,而大殿两边上,想必大家一定都猜到了,对!供置着的就是十八罗汉塑像。大家再随我往后走,大殿后侧呢,供奉着的是文殊、普贤菩萨坐像。 这幅“海岛观音”大型立体浮雕,是雕在释迦牟尼佛像背后的,这是一幅浓缩中国佛教诸佛菩萨的全图。

  好的,后面的朋友请跟上,紧随我们的.队伍,出了祗园寺,我们就来到了化城寺,化城寺是九华山的开山祖寺。我们给大家半个小时的时间参观游览,半小时候我们原地集合!

  美好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我们这次的九华山之旅也要画上圆满的句号,小王心中万分不舍!谢谢你们一路来的支持与配合,小王在最后祝大家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事事顺心,万事如意!


九华山闵园导游词 (菁华3篇)(扩展5)

——九华山导游词讲解优选【五】篇

  九华山导游词讲解 1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莲花佛国——九华山旅游,我是安徽旅行社导游王萍,大家可以叫我小王或者王导,坐在旁边的是司机吴师傅,他有着多年的驾驶经验,坐他的车大家可以尽管放心。接下来的几天就有我们为大家服务。大家的相遇就像我的名字一样,“萍水相逢”也是一种缘分啊。我们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大家带去最好的服务,希望大家有一个开开心心的九华山之旅 ,现在呢我先想大家介绍一下我们九华山的概况:

  九华山位于安徽省青阳县境内,是我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景区,它与山西的五台山,四川的峨眉山,浙江普陀山并称中国四大佛教名山。其中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峨眉山是普贤菩萨的道场,普陀山是观音菩萨的道场,而我们九华山呢是地藏菩萨的道场。

  九华山原来叫九子山,因为九华山大大小小有99座山峰,有九座山峰特别突出,所以称为九子山,后来呢诗仙李白来九华山游玩,看到层峦叠翠的山峰,写下了“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的诗句,后来人们就将九子山改名为九华山。在唐朝开元年间,新罗国王子金乔觉在我们九华山修行,最后99岁的时候圆寂。

  佛教界认为他生前的苦行和圆寂后的肉身与佛经里所记载的地藏菩萨很相似,所以就认为他是地藏菩萨的化身,佛教徒们称他为金地藏。九华山也因此被视为地藏菩萨的道场。现在有寺院90多座,僧侣600多人,是一个特色鲜明和有重要影响的佛教圣地。说着说着咱们已经到了,现在我们准备下车,请大家带好随身物品,不要将自己的贵重物品落在车上了,等一下我们吴师傅会替我们关好车门窗,还要请大家记住我们大巴的车牌号、颜色及停车地点。

  来了这佛教圣地,当然要感受一下佛的仙气,那么,今天我们就先从这寺院最多的九华街景区开始吧,进入九华街景区,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石门坊。他是由大理石雕刻而成的,高九米,大家请抬头看下,横额上刻着“九华圣境”四个大字,这可是康熙皇帝手笔哦!过了门坊,下面大家看到的就是迎仙桥了,这座桥修建于乾隆年间,大家随我一起踏上这古桥,我们一起步入仙境之中吧!

  大家看,过了桥正对着我们的就是祗园寺了。他是国家重点寺院,是九华山唯一一座宫殿式庙宇,规模在九华山四大丛林里是最大的。它由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客堂,讲堂和藏经楼等十多座单体建筑组成。各位游客请注意看下这山门,大家有没有发现它偏离了大殿的中轴线?大家知道为什么吗?因为啊!

  歪置山门可是有讲究的,一来是为了避邪,二来是门朝着开山祖寺化城寺。在进入寺庙之前,大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在走进寺庙的时候要一脚跨过门槛,寺庙的门槛是佛祖的肩膀,大家一定不要踩下去,二是不要在里面大声喧哗或是将红尘的笑话带入寺庙中,三是请大家不要随意触碰僧人的法器。

  下面大家就随我一起走进祗园寺去领略它独有的魅力吧!我们现在的位置是天王殿,大殿的两边,供奉着四大天王塑像。他们分别是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民间又称风调雨顺四大天王,是佛教的护法神。大家请看大殿正中,这里供奉着的笑**的就是弥勒佛,这位在弥勒背后的,就是韦驮菩萨,他是守护释迦牟尼的神将。

  也好的,各位游客朋友请跟紧小王,注意脚下,由天王殿向外走,就来到了大雄宝殿。这里供奉着三尊身高12米的大佛,中间的是释迦牟尼,两边分别是阿弥陀佛和药师佛,而大殿两边上,想必大家一定都猜到了,对!供置着的就是十八罗汉塑像。大家再随我往后走,大殿后侧呢,供奉着的是文殊、普贤菩萨坐像。 这幅“海岛观音”大型立体浮雕,是雕在释迦牟尼佛像背后的,这是一幅浓缩中国佛教诸佛菩萨的全图。

  好的,后面的朋友请跟上,紧随我们的队伍,出了祗园寺,我们就来到了化城寺,化城寺是九华山的`开山祖寺。大家可以看到化成寺外面有一个石头*台,*台上面有娘娘塔跟一口井,因为_时候被毁,现在只剩下一个台基,据说呢金乔觉当时在这边修行,他的母亲非常非常的想念他,就跑来找他,因为思念之情呢,害她哭了三天三夜,把眼睛哭瞎了,金乔觉他就用这口井帮她洗眼睛,后来呢他母亲就复明了。所以这口井称为称为明眼泉,后人为了纪念他母亲就在旁边建了娘娘塔。

  大家跟着我进入化城寺参观游览吧,大家请看这对石狮,传说这是唐宋时代的遗物,因为年代久远,已经无法辨认原貌了。我们沿着石狮旁的台阶向上,现在我们到的是供奉着地藏菩萨立像的大雄宝殿。大家请仔细看下这座佛像,他双手垂下,手掌向外,表示能满足众生的愿望。

  我们叫它施愿印。小王现在告诉大家一个不成文*俗,来九华山如果你要烧香礼佛的话,只要在主要的3座寺庙拜拜就可以,那就是化成寺,肉身宝殿,天台寺。 现在我们就到了肉身宝殿,请大家看下匾额上的字:月身宝殿!为什么叫月身宝殿呢?因为以前的月和肉是相通的,所以现在很多形容人身体器官的字都会有一个月字旁。肉身宝殿的建筑非常有特色,殿中有塔,塔中有石塔,石塔下面就是金地藏的肉身,农历7月30是他的生日,也是他圆寂之日,那天会有成千上万的人来朝拜。走进肉身宝殿大家可以看到门头上悬挂着地藏菩萨的誓愿:众生渡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所以地藏菩萨又被称为大愿菩萨。相信有大愿菩萨的保佑,各位今后一定会好远常伴。

  接下的我们就去百岁宫,百岁宫始建于明代,供奉着无暇和尚的肉身。相传无暇和尚修行时,主要食用黄精.丹参等野生植物,并且刺舌血拌金粉抄写一本佛经,用了20多年抄完经书,圆寂是110岁。在百岁宫中肉身殿,可以看到无暇和尚的装金肉身佛像,头戴僧帽,身披袈裟,端坐莲台,享万世香火。九华山已发现14具肉身,多为年龄百岁左右僧尼留下的,可能与他们长时间吃素,圆寂时体内水份比较少,坐化瓷缸密封性好等因素有关。

  后面朋友请跟上,接下来我们就要去天台景区了,俗话说“不上天台,等于没来”,说明九华胜境在天台。天台峰是九华山的主峰,海拔1300多米。站在天台峰上可以看九华街的全景,天台景区的主要景点有观音石.大鹏听经石等怪石,还有金地藏刚到九华山修行的地藏洞,留有地藏菩萨神迹的古拜经台,地藏菩萨传经布道的主要场所天台寺,好了,让我们一起乘缆车向天台景区出发吧!

  九华山导游词讲解 2

  hello,欢迎大家来到九华山,我是今天的导游牛牛,古代诗人李白曾说过‘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大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的著名诗篇。今天我就带领大家好好感受一下九华山的独特美

  前两天一场大雨刚过,唤起了九华山的漫山云雾,所以呢,我们可以穿云踏雾走上山径。可以看到山路两旁杉竹成林,泉水淙淙,远远望去,天台峰高穿云间,如一把穿天银剑耸立在云雾之中。仰望天台,峰上云雾缭绕,山径蜿蜒曲折,像一条彩带从云间飘落下来。

  我们现在还在半山腰,我看很多游客似乎都已经很累了呀,那我们停下了休息一会吧,大家可以拍拍照,现在这里也是很美的,有没有一种神山住的`地方那种感觉,休息够了我们就继续,因为九华山的全景启示是更美的,但是你要看到九华山全景就必须登上山峰,所以为了不虚此行,走吧,咱们一起上,一起加油。

  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我们终于登上峰顶,大家深呼吸一下是不是觉得空气特别清新呢,而且在这里耳听松涛流泉,环顾四周,但见莽莽苍苍,九华山群峰犹如朵朵莲花在云海中若隐若现,极目远眺,大江如练,是不是好美啊!

  大家站在这里,还是不是有一种神仙般的感觉,难得有这么新鲜的空气,大家可一定要到深呼吸几下,我们现在就慢慢欣赏九华山的美吧。

  九华山导游词讲解 3

  九华山在皖南青阳县境内,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登上九华山后,对其赞叹不已,认为天下名山均不能与九华山争长。李白曾三上九华山。九华山的特点是山奇峰秀,佛寺众多。

  早在东晋年间(401年),山上就开始建寺庙,以后历代都增建、扩建,形成“三里一小庙,五里一大庙”,庙宇遍布全山,据说兴盛时期多达300余座,僧众四五千人。现在保存完整的寺庙尚有五六十座。

  游九华山,首先到九华街,这里海拔 600多米,是九华山的中心,寺庙也主要集中在这里,因此有“莲花佛国”之称。这里实际上是一个山上的村镇,除了庙宇外,还有商店、学校、旅店、农舍,游人可以在这里住宿,并以此为起点,游览山上的名胜。

  九华街上的化城寺,是九华山历史最悠久的晋代古寺,也是九华山的主寺,寺的建筑依山势布局,反映了高超的 建筑设计艺术。寺内有一口高一丈有余,重约2000斤的古钟,铸造精美,声音洪亮,用槌撞击,凝重清扬的钟声,在山谷回荡,往往使人有超凡脱 俗之感。“化城晚钟”遂成为“九华十景”之一。

  从九华街往东走不远,有一建在悬崖上的殿堂,就是著名的“百岁宫”。其匾额上书有“钦赐百岁宫,护国万年寺”十个金字。据说,在明朝万历年间,有个叫无暇的和尚,26岁来到九华山,在一个人迹罕至的山洞里苦修了100年。死后3年,人们才在洞中发现他的肉身。山上和尚认为他是活 佛转世,遂将尸体装金供奉。明崇祯皇帝知道后封他为“应身菩萨”。于是供奉他的小庙香火日旺,寺庙扩展,成为九华山四大丛林之一。游人可以在寺里的肉身殿看到这具头戴僧帽,身披红色袈裟,端坐莲台之上的无暇和尚的装金肉身。

  九华胜景在天台。天台峰是九华山的主峰,海拔1300多米。有“不登天台,等于没来”的说法。从九华街上天台,约15华里山路,沿路经过很多风景点。当你气喘吁吁,到达天台正顶,眼前的景色,将使你胸襟开阔,疲劳顿消。四周群山匍伏,远望九华街,只有巴掌那么大了。极目远眺,天地浑然一体,长江如练隐隐可见。清冽的山风送来阵阵松涛、竹喧,令人陶醉。周围的岩石,奇形怪状,多呈黝黑色。有一巨石上刻“非人间”三字。此时此刻,真使人有身临蓬莱仙境之感。在天台上看日出,据说其瑰丽景色不亚于在泰山日观峰看日出。因此“天台晓日”被列为“九华十景”之一。

  九华山导游词讲解 4

  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我叫王翔宇,这就是大家此次旅行的导游,大家叫我小王就好了。欢迎大家来到九华山旅游!下面首先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九华山的概况。九华山位于安徽省池州市,这就是安徽“两山一湖”黄金旅游区的主要景区,这里景色秀丽,古刹林立,与四川峨眉山,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并称我国的四大佛教名山。

  九华山原来并不叫九华山,在唐朝的时候叫做九子山,因为九华山山峰秀丽,高出云层的山峰有九座,因此九座九子山。唐天宝年间,诗仙李白曾两次到

  下面我们首先进入的是九华街景区,首先看到的是一座石门坊。它是大理石雕刻而成,高9米,是仿清的徽派建筑。横额上镌刻着康熙皇帝御书的“九华胜境”四个大字。中门两柱南北下方雕有石狮。门仿端庄典雅,过了门坊大家看到的就是迎仙桥了,这座桥修建于乾隆年间,是一座单孔石拱桥,下面就请大家随我一起踏上这座古桥,一起步入仙境之中吧!

  好,游完只园寺,我们现在来到的便是九华街的中心位置,大家看到的便是九华山开山祖寺化城寺了。化城寺石阶下有宋代石狮一对,一雌一雄,古拙浑厚。化城寺依地形渐次升高,结构严谨,古朴典雅,基本保存了开山祖寺原有风貌。

  好了,我们九华山的游览到此就告一段落了,感谢各位对小王工作的支持与配合,希望以后还有机会继续为大家服务,祝大家一路顺风!谢谢!

  九华山导游词讲解 5

  九华山,九十九朵灵秀的莲花,九十九座高空悬寺,九十九个岁月修成的正果,解不开的神奇惊叹,观不完的民俗风情,神奇灵秀的山水与博大精深的佛文化完美地结合,使九华山成为人佛共享的心灵净地。

  九华山位于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境内,是世界重要的旅游胜地,也是国际重要的佛教道场。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登上九华山后,对其赞叹不已,认为天下名山均不能与九华山争长。李白曾三上九华山。九华山的特点是山奇峰秀,佛寺众多。这座名山自汉代就沉积了许多历史文化,被誉为“莲花佛国”,今天,我们就去看一下这个“莲花佛国”。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的位置是位于芙蓉峰下海拔600米的九华街,这里是全山的接待中心,沿着街道向前走我们就来到了九华山的开山主寺_化城寺,据佛经中记载:一次释加牟尼与小徒下乡布道,走了很远,小徒饥渴交加,坐在地上不起来了,这时佛祖手指前方说:前有一城,速去化斋。徒弟立马就来了精神。其实所谓化城就是佛祖点化而来的。

  还有,在进寺之前要注意一下几点:一是在走进寺庙的时候要一脚跨过门槛,寺庙的门槛是佛祖的肩膀,大家一定不要踩上去,二是不要在里面大声喧哗或将红尘中的玩笑话带入庙中,三是请大家不要随意触碰僧人的法器。好,我们走进化城寺。化城寺………

  接着就到了肉身宝殿,请大家看一下扁额上的的字:月身宝殿!为什么叫月身宝殿呢?因为在以前月和肉是通假字,所以现在很多形容人身体部位器官的字都会有一个月字旁。

  肉身宝殿的建筑非常有特色,“殿中有塔,塔中有缸;缸中有肉身”,这肉身即是地藏王金乔觉的肉身,唐元贞十年,金乔觉在九华山修行75年后99岁圆寂,3年后开缸,其遗体绵软,颜面如生,撼其骨节有金锁般响声,依佛经中所示,乃菩萨应世,遂尊为地藏王菩萨。

  走进肉身殿,可以看到门楣上悬挂着地藏大愿:众生渡尽,方证菩堤;地狱未空,誓不成佛。所以地藏菩萨又被称为大愿菩萨。相信有大愿菩萨的庇佑,各位今后也一定能好运常伴。

  九华胜景在天台。天台峰是九华山的主峰,海拔1300多米。有“不登天台,等于没来”的说法。从九华街上天台,约15华里山路,沿路经过很多风景点。当你气喘吁吁,到达天台正顶,眼前的景色,将使你胸襟开阔,疲劳顿消。四周群山匍伏,远望九华街,只有巴掌那么大了。极目远眺,天地浑然一体,长江如练隐隐可见。清冽的山风送来阵阵松涛、竹喧,令人陶醉。周围的岩石,奇形怪状,多呈黝黑色。有一巨石上刻“非人间”三字。此时此刻,真使人有身临蓬莱仙境之感。在天台上看日出,据说其瑰丽景色不亚于在泰山日观峰看日出。因此“天台晓日”被列为“九华十景”之一。

  好了,各们朋友,短暂的九华山之旅就这样匆匆结束了,希望大家心愿达成来九华山还原时,我还能为大家服务。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