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动物的成语 (菁华3篇)

首页 / 成语 / | 成语,动物

与动物的成语1

  缘木求鱼

  沽名钓誉

  声名狼藉

  乱点鸳鸯

  狼奔豕突

  临渊羡鱼

  群雄逐鹿

  小鸟依人

  笨鸟先飞

  如鱼得水

  爱鹤失众

  兔起鹘落

  枯鱼之肆

  沙鸥翔集

  蜂拥而上

  山肴野蔌

  狗拿耗子

  长颈鸟喙

  社燕秋鸿

  马如游鱼

  乌鸟私情

  千岁鹤归

  狼奔鼠窜

  鱼惊鸟散

  鸮鸟生翼

  远走高飞

  不如归去

  一琴一鹤

  狼狈不堪

  鸟枪换炮

  蓬头跣足

  伤弓之鸟

  如鸟兽散

  群雌粥粥

  即鹿无虞

  鹰鼻鹞眼

  自相鱼肉

  吞舟是漏

  瞎子摸鱼

  返哺之恩

  惭凫企鹤

  蜂目豺声

  烧琴煮鹤

  招蜂惹蝶

  鱼游濠上

  鹰击毛挚

  龙战鱼骇

  使羊将狼

  心头撞鹿

  羽翼已成

  如鱼似水

  蛇口蜂针

  临川羡鱼

  操觚染翰

  甑尘釜鱼

  羽毛未丰

  覆鹿寻蕉

  凤鸣鹤唳

  秋荼密网

  鸟面鹄形

  釜鱼幕燕

  狐鸣鱼书

  鱼水相欢

  怡堂燕雀

  鹤鸣之士

  雁素鱼笺

  豺狼之吻

  骖鸾驭鹤

  鱼贯雁比

与动物的成语2

  《亡羊补牢》故事一

  从前,有个人养了一圈羊。一天早晨,他发现少了一只羊,仔细一查,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钻进来把羊叼走了一只。邻居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修,把窟窿堵上吧!”那个人不肯接受劝告,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第二天早上,他发现羊又少了一只。

  原来,狼又从窟窿钻了进来,又叼走了一只羊。他很后悔自己没听从邻居的劝告,便赶快堵上窟窿,修好了羊圈。从此,狼再也不能钻进羊圈叼羊了。

  《守株待兔》故事二

  战国时代的思想家韩非子,阐述君王治理人民要合时宜,来建立适当的政策与设施。不可一味地遵循古法,认为古代圣人的政策就是好的,而不管适不适合当前社会。他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道理:宋国有个农夫,有天在耕作时,看见一只兔子跑过来。那只兔子可能太惊慌了,没注意前方,就撞上一棵树,把脖子撞断死了,农夫便不劳而获地得到那只兔子。

  他想以后如果都可以这样得到兔子,就不需要再辛苦耕作了。于是扔掉手中的耕具,天天守在树旁等兔子送上门来。结果从此以后再也没得到任何一只兔子,反而让自己成为全宋国的笑柄。

  所以,用旧法来治理国家,就像这个守兔之人,根本会徒劳无功。后来这个故事被浓缩成「守株待兔」,用来比喻拘泥守成,也用来比喻妄想不劳而获,或等着目标自己送上门来。

  《为虎作伥》故事三

  从前,在某一个地方的一个山洞里,住着一只凶猛无比的老虎。有一天,它因为没有食物充饥,觉得非常难过。于是,它走出山洞,到附*的山野里去猎取食物。

  正在这时候,老虎看到山腰的不远处有一个人正蹒珊地走来,便猛扑过去,把那个人咬死,把他的肉吃光。但是老虎还不满足,它抓住那个人的鬼魂不放,非让它再找一个人供它享用不可,不然,它就不让那人的鬼魂获得自由。那个被老虎捉住的鬼魂居然同意了。

  于是,他就给老虎当向导,找呀找的,终于遇到第二个人了。这时,那个鬼魂为了自己早日得到解脱,竟然帮助老虎行凶。他先过去迷惑新遇到的人,然后把那人的带子解开,衣服脱掉,好让老虎吃起来更方便。这个帮助老虎吃人的鬼魂,便叫做伥鬼。后人根据这一传说,把帮助坏人做伤天害理的事情,称“为虎作伥”。出处《正字通·听雨记谈》

  《叶公好龙》故事四

  春秋时期,有个楚国人沈诸梁,字子高,是叶地县尹,因此自称叶公,大家都叫他“叶公子高”。叶公喜欢龙的癖好名扬四方。他不但在身上的佩剑、凿刀上雕着龙,家里的门窗梁柱上也刻着龙,就连墙上都绘着龙的图案。天界的天龙知道人间有这样一个好龙成癖的人,十分感动,决定要下凡来走一趟,向叶公表示谢意。

  于是叶公好龙的故事就这样发生了。一天,叶公正在家中午睡,一时间忽然风雨大作,电闪雷鸣。梦中的叶公被惊醒了。他急忙起来关窗户,没想到天龙从窗户外探进头来,吓得叶公魂飞魄散。当他转身逃进堂屋,又看见一条硕大无比的龙尾横在面前。

  叶公无处可逃,吓得面如土色,顿时瘫软,不省人事。天龙瞧着晕倒在地的叶公,感到莫名其妙,只好扫兴地飞回天界去了。其实,叶公并不是真的爱龙,只不过是喜欢那种似龙非龙的东西。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表面上喜欢某事物,而实际上对它怕得要死的人。

  后来,人们用“叶公好龙”这四个字比喻那些表面上喜欢某种事物,其实并不是真的喜欢的人或事。

  《鸡犬升天》故事五

  西汉时期,有位着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名叫刘安。继承了父亲的封位为淮南王。

  淮南王刘安看了许多书,偏偏对道教的书籍入了迷。产生了炼丹成仙的念头。于是他四处去寻访有仙方神术的道人。

  有一天,他听说有位仙翁名叫八公,有炼制仙丹的秘方,但是从不传给别人,于是就去寻找八公。没想到八公四处云游,刘安吃尽苦头也没能找到八公。可是刘安仍然一心一意的寻访,刘安的诚心感动了八公。一日,八公来到刘安家,把炼制仙丹的方法传授给他,并告诉他,仙丹炼成,吃下后就可升天成仙了。

  刘安每天都虔诚的静心修炼,后来他“真的”炼出了仙丹。这时他觉得身体轻盈,飘飘欲仙。那些仙丹,晶莹剔透。他知道升天成仙的时刻到了,他沐浴更衣,焚香祷告,然后把仙丹吃了下去……刘安觉的身体轻飘飘的,低头一看,原来自己早已站在云端了。

  刘安成仙后,洒落在院子里的仙丹被鸡和狗吃了,它们也都飘然升空,成了神仙。刘安在鸡和狗簇拥之中,慢慢的就消失了。

  《与虎谋皮》故事六

  鲁国的国君想让孔子担任司寇,但群臣均反对,一时拿不定主意,打算跟大臣们商量一下再做决定,正好遇上了左丘明,定公问他:“我想孔子担任司寇,你看要不要和大臣商量一下?”

  丘明回答:“孔丘是当今公认的圣人,圣人担任官职,其他人就得离开官位,您与那些因此事而可能离开官位的人去商议,能有什么结果呢?我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

  周朝时有一个人非常喜欢穿皮衣服,还爱吃 精美的饭食。他打算缝制一件价值昂贵的狐狸皮袍子,于是就与狐狸商量说:‘把你们的毛皮送给我几张吧。’狐狸一听,全逃到山林里去了。

  他又想用肥美的羊肉祭祀,于是去找羊说:‘请帮帮我的忙,把你们的肉割下二斤,我准备祭祀。’没等他说完,羊就吓得狂呼乱叫,互相报信,一齐钻进树林里藏了起来。

  这样,那人十年也没缝成一件狐狸皮袍子,五年也没办成一次祭祀。这是什么道理呢?原因就在于他找错了商议的对象!你现在打算让孔丘当司寇,却与那些因此而辞官的人商议,这不是与狐谋皮,与羊要肉吗?二者有何不同?”

  《画龙点睛》故事七

  南北朝时期的梁朝,有位很出名的大画家名叫张僧繇,他的绘画技术很高超。当时的皇帝梁武帝信奉佛教,修建的很多寺庙,都让他去作画。

  传说,有一年,梁武帝要张僧繇为金陵的安乐寺作画,在寺庙的墙壁上画四条金龙。他答应下来,仅用三天时间就画好了。这些龙画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简直就像真龙一样活灵活现。

  张僧繇画好后,吸引很多人前去观看,都称赞画得好,太逼真了。可是,当人们走*一点看,就会发现美中不足得是四条龙全都没有眼睛。大家纷纷请求他,把龙得眼睛点上。张僧繇解释说:“给龙点上眼珠并不难,但是点上了眼珠这些龙会破壁飞走的。”

  大家听后谁都不相信,认为他这样解释很荒唐,墙上的龙怎么会飞走呢?日子长了,很多人都以为他是在说谎。

  张僧繇被逼得没有办法,只好答应给龙“点睛”,但是他为了要让庙中留下两条白龙,只肯为另外两条白龙点睛。这一天,在寺庙墙壁前有很多人围观,张僧繇当着众人的面,提起画笔,轻轻地给两条龙点上眼睛。奇怪的事情果然发生了,他点过第二条龙眼睛,过了一会儿,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四起,雷鸣电闪,在雷电之中,人们看见被“点睛”的两条龙震破墙壁凌空而起,张牙舞爪地腾云驾雾飞向天空。

  过了一会,云散天晴,人们被吓得目瞪口呆,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再看看墙上,只剩下了没有被点上眼睛的两条龙,而另外两条被“点睛”的龙不知去向了。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传说引申出“画龙点睛”这句成语,比喻说话或文章,在主要处用上关键性的、精辟的一两句话,点明要旨,使内容就更加生动有力了。但是在知识改革开放的信息时代,我们可以认为这就是一种创新,因为张僧繇给龙点了眼睛就发生了一个质的飞跃。

  《狐假虎威》故事八

  从前在某个山洞中有一只老虎,因为肚子饿了,便跑到外面寻觅食物。当他走到一片茂密的森林时,忽然看到前面有只狐狸正在散步。它觉得这正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是,便一跃身扑过去,毫不费力的将他擒过来。

  可是当它张开嘴巴,正准备把那只狐狸吃进肚子里的时候,狡猾的狐狸突然说话了:“哼!你不要以为自己是百兽之王,便敢将我吞食掉;你要知道,天帝已经命令我为王中之王,无论谁吃了我,都将遭到天帝极严厉的制裁与惩罚。”

  老虎听了狐狸的话,半信半疑,可是,当它斜过头去,看到狐狸那副傲慢镇定的样子,心里不觉一惊。原先那股嚣张的气焰和盛气凌人的态势,竟不知何时已经消失了大半。虽然如此,它心中仍然在想:我因为是百兽之王,所以天底下任何野兽见了我都会害怕。而它,竟然是奉天帝之命来统治我们的!

  这时,狐狸见老虎迟疑着不敢吃它,知道它对自己的那一番说词已经有几分相信了,于是便更加神气十足的挺起胸膛,然后指着老虎的鼻子说:“怎么,难道你不相信我说的话吗?那么你现在就跟我来,走在我后面,看看所有野兽见了我,是不是都吓的魂不附体,抱头鼠窜。”老虎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便照着去做了。

  于是,狐狸就大模大样的在前面开路,而老虎则小心翼翼的在后面跟着。它们没走多久,就隐约看见森林的深处,有许多小动物正在那儿争相觅食,但是当它们发现走在狐狸后面的老虎时,不禁大惊失色,四散狂奔。这时,狐狸很得意的掉过头去看看老虎。老虎目睹这种情形,不禁也有一些心惊胆战,但它并不知道野兽怕的是自己,而以为他们真是怕狐狸呢!

  狡狐之计是得逞了,可是他的威势完全是因为假借老虎,才能凭着一时有利的形势去威胁群兽而那可怜的老虎被人愚弄了,自己还不自知呢!因此,北方人民之所以畏惧昭奚恤,完全是因为大王的兵权掌握在他的手里,那也就是说,他们畏惧的其实是大王的权势呀!

  《画蛇添足》故事九

  有个楚国贵族,在祭祀过祖宗后,把一壶祭酒赏给门客们喝。门客们拿着这壶酒,不知如何处理。他们觉得,这么多人喝一壶酒,肯定不够,还不如干脆给一个人喝,喝得痛痛快快还好些。可是到底给谁好呢?于是,门客们商量了一个好主意,就是每个人各自在地上画一条蛇,谁先画好了这壶酒就归谁喝。大家都同意这个办法。

  门客们一人拿一根小棍,开始在地上画蛇。有一个人画得很快,不一会儿,他就把蛇画好了,于是他把酒壶拿了过来。正待他要喝酒时,他一眼瞅见其他人还没把蛇画完,他便十分得意地又拿起小棍,边自言自语地说:“看我再来给蛇添上几只脚,他们也未必画完。”边说边给画好的蛇画脚。

  不料,这个人给蛇画脚还没完,手上的酒壶便被旁边一个人一把抢了过去,原来,那个人的蛇画完了。这个给蛇画脚的人不依,说:“我最先画完蛇,酒应归我喝!”那个人笑着说:“你到现在还在画,而我已完工,酒当然是我的!”画蛇脚的人争辩说:“我早就画完了,现在是趁时间还早,不过是给蛇添几只脚而已。”那人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要给它添几只脚那你就添吧,酒反正你是喝不成了!”

  那人毫不客气地喝起酒来,那个给蛇画脚的人却眼巴巴看着本属自己而已被别人拿走的酒,后悔不已。

  《井底之蛙》故事十

  有一只青蛙长年住在一口枯井里。它对自己生活的小天地满意极了,一有机会就要当众吹嘘一番。有一天,它吃饱了饭,蹲在井栏上正闲得无聊,忽然看见不远处有一只大海鳖在散步。青蛙赶紧扯开嗓门喊了起来:“喂,海鳖兄,请过来,快请过来!”海鳖爬到枯井旁边。

  青蛙立刻打开了话匣子:“今天算你运气了,我让你开开眼界,参观一下我的居室。那简直是一座天堂。你大概从来也没有见过这样宽敞的住所吧?”海鳖探头往井里瞅瞅,只见浅浅的井底积了一摊长满绿苔的泥水,还闻到一股扑鼻的臭味。海鳖皱了皱眉头,赶紧缩回了脑袋。

  青蛙根本没有注意海鳖的表情,挺着大肚子继续吹嘘:“住在这儿,我舒服极了!傍晚可以跳到井栏上乘凉;深夜可以钻到井壁的窟窿里睡觉;泡在水里,让水浸着两腋,托住面颊,可以游泳;跳到泥里,让泥盖没脚背,埋住四足,可以打滚。那些小虫子、螃蟹、蝌蚪什么的,哪一个能比得上我呢!”青蛙唾沫星儿四溅,越说越得意:“瞧,这一坑水,这一口井,都属我一个人所有,我爱怎么样就怎么样。这样的乐趣可以算到顶了吧。海鳖兄,你不想进去观光观光吗?”海鳖感到盛情难却,便爬向井口,可是左腿还没能全部伸进去,右腿的膝盖就被井栏卡住了。

  海鳖慢慢地退了回来,问青蛙:“你听说过大海没有?”青蛙摇摆头。海鳖说:“大海水天茫茫,无边无际。用千里不能形容它的辽阔,用万丈不能表明它的深度。传说四千多年以前,大禹做国君的时候,十年九涝,海水没有加深;三千多年以前,商汤统治的年代,八年七旱,海水也不见减少。海是这样大,以至时间的长短、旱涝的变化都不能使它的水量发生明显的变化。青蛙弟,我就生活在大海中。你看,比起你这一眼枯井、一坑浅水来,哪个天地更开阔,哪个乐趣更大呢?”青蛙听傻了,鼓着眼睛,半天合不拢嘴。

与动物的成语3

  1.放牛归马

  2.狐群狗党

  3.罗雀掘鼠

  4.鼠目寸光

  5.鸟枪换炮

  6.心猿意马

  7.凤鸣朝阳

  8.鸡犬皆仙

  9.五马**

  10.为鬼为蜮

  11.鱼大水小

  12.如蚁附膻

  13.狐兔之悲

  14.椎牛飨士

  15.虫臂鼠肝

  16.人强马壮

  17.裘马轻肥

  18.鲍鱼之肆

  19.龟毛兔角

  20.鸡口牛后

  21.狼心狗肺

  22.打马虎眼

  23.鲁鱼帝虎

  24.鼎鱼幕燕

  25.牧猪奴戏

  26.龙鸣狮吼

  27.矫若惊龙

  28.鹿车共挽

  29.将门虎子

  30.枯鱼衔索

  31.相鼠有皮

  32.风虎云龙

  33.乌焉成马

  34.蝉不知雪

  35.堤溃蚁穴

  36.寒蝉仗马

  37.二龙戏珠

  38.羊肠小道

  39.斗鸡走狗

  40.走马观花

  41.万马齐喑

  42.蜂虿有毒

  43.士饱马腾

  44.信及豚鱼

  45.投畀豺虎

  46.临渊羡鱼

  47.鸾翔凤翥

  48.蝶粉蜂黄

  49.凤凰在笯

  50.鸡犬不留

  51.素车白马

  52.如狼牧羊

  53.狐裘羔袖

  54.狐凭鼠伏

  55.首鼠两端

  56.鬼哭神嚎

  57.神头鬼面

  58.龙蛇混杂

  59.木鸡养到

  60.乌飞兔走

  61.马耳东风

  62.千军万马

  63.蜗行牛步

  64.撒水拿鱼

  65.司马青衫

  66.走马赴任

  67.得鱼忘筌

  68.惊猿脱兔

  69.配套成龙

  70.驷马高车

  71.笼中之鸟

  72.虎入羊群

  73.疑神疑鬼

  74.虎口余生

  75.以蚓投鱼

  76.羊入虎群

  77.龙肝豹胎

  78.起凤腾蛟

  79.鸡鸣而起

  80.狐虎之威

  81.打凤捞龙

  82.轻裘肥马

  83.及宾有鱼

  84.鱼龙混杂

  85.目光如鼠

  86.九牛一毛

  87.阵马风樯

  88.见兔顾犬

  89.快马加鞭

  90.燕颔虎颈

  91.为虎傅翼

  92.弊车羸马

  93.灵蛇之珠

  94.鹰犬塞途

  95.马仰人翻

  96.狗头军师

  97.三人成虎

  98.鹅毛大雪

  99.兔死狗烹

  100.白日见鬼


与动物的成语 (菁华3篇)扩展阅读


与动物的成语 (菁华3篇)(扩展1)

——与动物的成语 (菁华3篇)

与动物的成语1

  《亡羊补牢》故事一

  从前,有个人养了一圈羊。一天早晨,他发现少了一只羊,仔细一查,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钻进来把羊叼走了一只。邻居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修,把窟窿堵上吧!”那个人不肯接受劝告,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第二天早上,他发现羊又少了一只。

  原来,狼又从窟窿钻了进来,又叼走了一只羊。他很后悔自己没听从邻居的劝告,便赶快堵上窟窿,修好了羊圈。从此,狼再也不能钻进羊圈叼羊了。

  《守株待兔》故事二

  战国时代的思想家韩非子,阐述君王治理人民要合时宜,来建立适当的政策与设施。不可一味地遵循古法,认为古代圣人的政策就是好的,而不管适不适合当前社会。他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道理:宋国有个农夫,有天在耕作时,看见一只兔子跑过来。那只兔子可能太惊慌了,没注意前方,就撞上一棵树,把脖子撞断死了,农夫便不劳而获地得到那只兔子。

  他想以后如果都可以这样得到兔子,就不需要再辛苦耕作了。于是扔掉手中的耕具,天天守在树旁等兔子送上门来。结果从此以后再也没得到任何一只兔子,反而让自己成为全宋国的笑柄。

  所以,用旧法来治理国家,就像这个守兔之人,根本会徒劳无功。后来这个故事被浓缩成「守株待兔」,用来比喻拘泥守成,也用来比喻妄想不劳而获,或等着目标自己送上门来。

  《为虎作伥》故事三

  从前,在某一个地方的一个山洞里,住着一只凶猛无比的老虎。有一天,它因为没有食物充饥,觉得非常难过。于是,它走出山洞,到附*的山野里去猎取食物。

  正在这时候,老虎看到山腰的不远处有一个人正蹒珊地走来,便猛扑过去,把那个人咬死,把他的肉吃光。但是老虎还不满足,它抓住那个人的鬼魂不放,非让它再找一个人供它享用不可,不然,它就不让那人的鬼魂获得自由。那个被老虎捉住的鬼魂居然同意了。

  于是,他就给老虎当向导,找呀找的,终于遇到第二个人了。这时,那个鬼魂为了自己早日得到解脱,竟然帮助老虎行凶。他先过去迷惑新遇到的人,然后把那人的带子解开,衣服脱掉,好让老虎吃起来更方便。这个帮助老虎吃人的鬼魂,便叫做伥鬼。后人根据这一传说,把帮助坏人做伤天害理的事情,称“为虎作伥”。出处《正字通·听雨记谈》

  《叶公好龙》故事四

  春秋时期,有个楚国人沈诸梁,字子高,是叶地县尹,因此自称叶公,大家都叫他“叶公子高”。叶公喜欢龙的癖好名扬四方。他不但在身上的佩剑、凿刀上雕着龙,家里的门窗梁柱上也刻着龙,就连墙上都绘着龙的图案。天界的天龙知道人间有这样一个好龙成癖的人,十分感动,决定要下凡来走一趟,向叶公表示谢意。

  于是叶公好龙的故事就这样发生了。一天,叶公正在家中午睡,一时间忽然风雨大作,电闪雷鸣。梦中的叶公被惊醒了。他急忙起来关窗户,没想到天龙从窗户外探进头来,吓得叶公魂飞魄散。当他转身逃进堂屋,又看见一条硕大无比的龙尾横在面前。

  叶公无处可逃,吓得面如土色,顿时瘫软,不省人事。天龙瞧着晕倒在地的叶公,感到莫名其妙,只好扫兴地飞回天界去了。其实,叶公并不是真的爱龙,只不过是喜欢那种似龙非龙的东西。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表面上喜欢某事物,而实际上对它怕得要死的人。

  后来,人们用“叶公好龙”这四个字比喻那些表面上喜欢某种事物,其实并不是真的喜欢的人或事。

  《鸡犬升天》故事五

  西汉时期,有位着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名叫刘安。继承了父亲的封位为淮南王。

  淮南王刘安看了许多书,偏偏对道教的书籍入了迷。产生了炼丹成仙的念头。于是他四处去寻访有仙方神术的道人。

  有一天,他听说有位仙翁名叫八公,有炼制仙丹的秘方,但是从不传给别人,于是就去寻找八公。没想到八公四处云游,刘安吃尽苦头也没能找到八公。可是刘安仍然一心一意的寻访,刘安的诚心感动了八公。一日,八公来到刘安家,把炼制仙丹的方法传授给他,并告诉他,仙丹炼成,吃下后就可升天成仙了。

  刘安每天都虔诚的静心修炼,后来他“真的”炼出了仙丹。这时他觉得身体轻盈,飘飘欲仙。那些仙丹,晶莹剔透。他知道升天成仙的时刻到了,他沐浴更衣,焚香祷告,然后把仙丹吃了下去……刘安觉的身体轻飘飘的,低头一看,原来自己早已站在云端了。

  刘安成仙后,洒落在院子里的仙丹被鸡和狗吃了,它们也都飘然升空,成了神仙。刘安在鸡和狗簇拥之中,慢慢的就消失了。

  《与虎谋皮》故事六

  鲁国的国君想让孔子担任司寇,但群臣均反对,一时拿不定主意,打算跟大臣们商量一下再做决定,正好遇上了左丘明,定公问他:“我想孔子担任司寇,你看要不要和大臣商量一下?”

  丘明回答:“孔丘是当今公认的圣人,圣人担任官职,其他人就得离开官位,您与那些因此事而可能离开官位的人去商议,能有什么结果呢?我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

  周朝时有一个人非常喜欢穿皮衣服,还爱吃 精美的饭食。他打算缝制一件价值昂贵的狐狸皮袍子,于是就与狐狸商量说:‘把你们的毛皮送给我几张吧。’狐狸一听,全逃到山林里去了。

  他又想用肥美的羊肉祭祀,于是去找羊说:‘请帮帮我的忙,把你们的肉割下二斤,我准备祭祀。’没等他说完,羊就吓得狂呼乱叫,互相报信,一齐钻进树林里藏了起来。

  这样,那人十年也没缝成一件狐狸皮袍子,五年也没办成一次祭祀。这是什么道理呢?原因就在于他找错了商议的对象!你现在打算让孔丘当司寇,却与那些因此而辞官的人商议,这不是与狐谋皮,与羊要肉吗?二者有何不同?”

  《画龙点睛》故事七

  南北朝时期的梁朝,有位很出名的大画家名叫张僧繇,他的绘画技术很高超。当时的皇帝梁武帝信奉佛教,修建的很多寺庙,都让他去作画。

  传说,有一年,梁武帝要张僧繇为金陵的安乐寺作画,在寺庙的墙壁上画四条金龙。他答应下来,仅用三天时间就画好了。这些龙画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简直就像真龙一样活灵活现。

  张僧繇画好后,吸引很多人前去观看,都称赞画得好,太逼真了。可是,当人们走*一点看,就会发现美中不足得是四条龙全都没有眼睛。大家纷纷请求他,把龙得眼睛点上。张僧繇解释说:“给龙点上眼珠并不难,但是点上了眼珠这些龙会破壁飞走的。”

  大家听后谁都不相信,认为他这样解释很荒唐,墙上的龙怎么会飞走呢?日子长了,很多人都以为他是在说谎。

  张僧繇被逼得没有办法,只好答应给龙“点睛”,但是他为了要让庙中留下两条白龙,只肯为另外两条白龙点睛。这一天,在寺庙墙壁前有很多人围观,张僧繇当着众人的面,提起画笔,轻轻地给两条龙点上眼睛。奇怪的事情果然发生了,他点过第二条龙眼睛,过了一会儿,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四起,雷鸣电闪,在雷电之中,人们看见被“点睛”的两条龙震破墙壁凌空而起,张牙舞爪地腾云驾雾飞向天空。

  过了一会,云散天晴,人们被吓得目瞪口呆,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再看看墙上,只剩下了没有被点上眼睛的两条龙,而另外两条被“点睛”的龙不知去向了。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传说引申出“画龙点睛”这句成语,比喻说话或文章,在主要处用上关键性的、精辟的一两句话,点明要旨,使内容就更加生动有力了。但是在知识改革开放的信息时代,我们可以认为这就是一种创新,因为张僧繇给龙点了眼睛就发生了一个质的飞跃。

  《狐假虎威》故事八

  从前在某个山洞中有一只老虎,因为肚子饿了,便跑到外面寻觅食物。当他走到一片茂密的森林时,忽然看到前面有只狐狸正在散步。它觉得这正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是,便一跃身扑过去,毫不费力的将他擒过来。

  可是当它张开嘴巴,正准备把那只狐狸吃进肚子里的时候,狡猾的狐狸突然说话了:“哼!你不要以为自己是百兽之王,便敢将我吞食掉;你要知道,天帝已经命令我为王中之王,无论谁吃了我,都将遭到天帝极严厉的制裁与惩罚。”

  老虎听了狐狸的话,半信半疑,可是,当它斜过头去,看到狐狸那副傲慢镇定的样子,心里不觉一惊。原先那股嚣张的气焰和盛气凌人的态势,竟不知何时已经消失了大半。虽然如此,它心中仍然在想:我因为是百兽之王,所以天底下任何野兽见了我都会害怕。而它,竟然是奉天帝之命来统治我们的!

  这时,狐狸见老虎迟疑着不敢吃它,知道它对自己的那一番说词已经有几分相信了,于是便更加神气十足的挺起胸膛,然后指着老虎的鼻子说:“怎么,难道你不相信我说的话吗?那么你现在就跟我来,走在我后面,看看所有野兽见了我,是不是都吓的魂不附体,抱头鼠窜。”老虎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便照着去做了。

  于是,狐狸就大模大样的在前面开路,而老虎则小心翼翼的在后面跟着。它们没走多久,就隐约看见森林的深处,有许多小动物正在那儿争相觅食,但是当它们发现走在狐狸后面的老虎时,不禁大惊失色,四散狂奔。这时,狐狸很得意的掉过头去看看老虎。老虎目睹这种情形,不禁也有一些心惊胆战,但它并不知道野兽怕的是自己,而以为他们真是怕狐狸呢!

  狡狐之计是得逞了,可是他的威势完全是因为假借老虎,才能凭着一时有利的形势去威胁群兽而那可怜的老虎被人愚弄了,自己还不自知呢!因此,北方人民之所以畏惧昭奚恤,完全是因为大王的兵权掌握在他的手里,那也就是说,他们畏惧的其实是大王的权势呀!

  《画蛇添足》故事九

  有个楚国贵族,在祭祀过祖宗后,把一壶祭酒赏给门客们喝。门客们拿着这壶酒,不知如何处理。他们觉得,这么多人喝一壶酒,肯定不够,还不如干脆给一个人喝,喝得痛痛快快还好些。可是到底给谁好呢?于是,门客们商量了一个好主意,就是每个人各自在地上画一条蛇,谁先画好了这壶酒就归谁喝。大家都同意这个办法。

  门客们一人拿一根小棍,开始在地上画蛇。有一个人画得很快,不一会儿,他就把蛇画好了,于是他把酒壶拿了过来。正待他要喝酒时,他一眼瞅见其他人还没把蛇画完,他便十分得意地又拿起小棍,边自言自语地说:“看我再来给蛇添上几只脚,他们也未必画完。”边说边给画好的蛇画脚。

  不料,这个人给蛇画脚还没完,手上的酒壶便被旁边一个人一把抢了过去,原来,那个人的蛇画完了。这个给蛇画脚的人不依,说:“我最先画完蛇,酒应归我喝!”那个人笑着说:“你到现在还在画,而我已完工,酒当然是我的!”画蛇脚的人争辩说:“我早就画完了,现在是趁时间还早,不过是给蛇添几只脚而已。”那人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要给它添几只脚那你就添吧,酒反正你是喝不成了!”

  那人毫不客气地喝起酒来,那个给蛇画脚的人却眼巴巴看着本属自己而已被别人拿走的酒,后悔不已。

  《井底之蛙》故事十

  有一只青蛙长年住在一口枯井里。它对自己生活的小天地满意极了,一有机会就要当众吹嘘一番。有一天,它吃饱了饭,蹲在井栏上正闲得无聊,忽然看见不远处有一只大海鳖在散步。青蛙赶紧扯开嗓门喊了起来:“喂,海鳖兄,请过来,快请过来!”海鳖爬到枯井旁边。

  青蛙立刻打开了话匣子:“今天算你运气了,我让你开开眼界,参观一下我的居室。那简直是一座天堂。你大概从来也没有见过这样宽敞的住所吧?”海鳖探头往井里瞅瞅,只见浅浅的井底积了一摊长满绿苔的泥水,还闻到一股扑鼻的臭味。海鳖皱了皱眉头,赶紧缩回了脑袋。

  青蛙根本没有注意海鳖的表情,挺着大肚子继续吹嘘:“住在这儿,我舒服极了!傍晚可以跳到井栏上乘凉;深夜可以钻到井壁的窟窿里睡觉;泡在水里,让水浸着两腋,托住面颊,可以游泳;跳到泥里,让泥盖没脚背,埋住四足,可以打滚。那些小虫子、螃蟹、蝌蚪什么的,哪一个能比得上我呢!”青蛙唾沫星儿四溅,越说越得意:“瞧,这一坑水,这一口井,都属我一个人所有,我爱怎么样就怎么样。这样的乐趣可以算到顶了吧。海鳖兄,你不想进去观光观光吗?”海鳖感到盛情难却,便爬向井口,可是左腿还没能全部伸进去,右腿的膝盖就被井栏卡住了。

  海鳖慢慢地退了回来,问青蛙:“你听说过大海没有?”青蛙摇摆头。海鳖说:“大海水天茫茫,无边无际。用千里不能形容它的辽阔,用万丈不能表明它的深度。传说四千多年以前,大禹做国君的时候,十年九涝,海水没有加深;三千多年以前,商汤统治的年代,八年七旱,海水也不见减少。海是这样大,以至时间的长短、旱涝的变化都不能使它的水量发生明显的变化。青蛙弟,我就生活在大海中。你看,比起你这一眼枯井、一坑浅水来,哪个天地更开阔,哪个乐趣更大呢?”青蛙听傻了,鼓着眼睛,半天合不拢嘴。

与动物的成语2

  在汉学成语中不难发现有很多关于动物的成语,每一种动物都有其独特的性情,而他们所拥有的品格有很多值得人们学*的地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与动物有关的成语故事典故,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与动物的成语3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释义] 鹬:一种长嘴的水鸟;蚌:生活在淡水里的一种软体动物;贝壳长圆形;黑褐色;壳内有珍珠层;有的可以产出珍珠。比喻双方争持不下;使第三者趁机得利。也作“鹬蚌相争;渔人得利”;“坐收渔利”。

  [语出] 《战国策·燕策二》:“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杯弓蛇影

  [释义] ①将映在杯中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②也可用来比喻虚幻的实际不存在的东西。也作“弓影杯蛇”。

  [语出] 清·黄遵宪《感事》:“金玦庞凉舍隐痛;杯弓蛇影负奇冤。”

  [正音] 影;不能读作“jǐnɡ”。

  [辨形] 杯;不能写作“怀”。

  庖丁解牛

  [释义] 庖丁:厨师。厨师解割了全牛。比喻掌握了解事物客观规律的人;技术纯熟神妙;做事得心应手。

  [语出] 《庄子·养生主》:“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

  [正音] 庖;不能读作“pāo”或“bāo”。

  [辨形] 庖;不能写作“疱”。

  [*义] 得心应手 左右逢源

  [用法] 含褒义;常与“游刃有余”连用。一般作宾语、定语。

  井底之蛙

  [释义] 井底下的青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短浅的人。

  [语出] 《庄子·秋水》:“井蛙不可语于海者;拘(局限)于虚(所居住的地方)也。”

  [正音] 蛙;不能读作“wá”。

  [辨形] 蛙;右边是“圭”;不是“籣”。


与动物的成语 (菁华3篇)(扩展2)

——与读书的成语故事 (菁华3篇)

与读书的成语故事1

  形容长期闭门苦读的典故。语出金元间刘祁《归潜志》:“南渡后疆土狭隘,止河南、陕西,故仕进调官,皆不得遽。人仕或守余载,号重复累,往往归耕或教小学养生。故当时有云:‘古人谓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今日一举成名天下知,年窗下无人问也。’”后人便以“年窗下”、“寒窗载”、“寒窗之下”、“载寒窗”、“灯窗载”等词语来形容长期清贫自守,闭门苦读。

与读书的成语故事2

  囊萤读书

  车胤,晋代南*人,年轻时就爱读书,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苦,没钱买油 点灯。日子久了, 车胤觉得长久下去,将不知浪费多少宝贵时光,一定要想办法 解决才行。一晚,他见一群萤火虫, 一闪一闪的飞来飞去,立刻想到,如果捉十 几只萤火虫放在袋中,不就可以藉它们所发出的光来读书吗?此后,他就每晚靠 著萤火虫的光来读书,有时甚至看到天明。

与读书的成语故事3

  1.牛角挂书

  《新唐书·李密传》:“(李密)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以蒲鞯(jiān)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越国公杨素适见于道,按辔蹑其后,曰:‘何书生勤如此?’密识素,下拜。问所读,曰:‘《项羽传》。’因与语,奇之。归谓子玄感曰:‘吾观密识度,非若等辈。’玄感遂倾心结纳。”

  李密用薄草做的鞍鞯骑牛,在牛角上挂一卷《汉书》,一边走一边看书。越国公杨素正巧在路上看见,慢慢地跟在他后面,问:“哪来的书生这般勤奋?”李密认识杨素,从牛背上下来参拜。杨素问他读的是什么,他回答说:“《项羽传》。”杨素于是和他交谈,觉得很惊奇。回家后对儿子杨玄感说:“我看李密的见识风度,不是你们能比的。”玄感因此就倾心结交李密。后人遂以“书横牛角”、“角挂经”、“茧栗挂汉书”、“束书牛角”、“书挂(牛)角”、“牛角之悬”来比喻勤奋读书。或以“挂犊之才”、“牛角书生”来指勤奋学*而才思卓捷的书生。

  2.负薪读书

  事出《汉书·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买臣字翁子,吴人也。家贫,好读书,不置产业,常艾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其妻亦负戴相随,数止买臣毋歌呕道中。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买臣笑曰:‘年五十当富贵,今已四十余矣。女苦日久,待我富贵报女功。’”此典一般以“负薪”或“负樵”的形式出现。有时,此典也用来比喻未遇时的贫居生活。

  3.带经而锄

  语出《汉书·公孙弘、卜式、倪宽传》:“(倪宽)受业孔安国,尝为弟子都养(为弟子们做饭),时行凭作(有时还要下地干活),带经而锄,休息辄诵读,其精如此。”此典常以“带经锄”的形式出现。比喻生活贫苦依然坚持学*的典故。

  4.挟策读书

  语出《庄子·外篇·骈拇第八》:“臧与谷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问臧奚事,则挟策读书,问谷奚事,则博塞以游。”后人便以“挟策”、“挟册”、“挟策读书”、“挟策亡羊”、“读书亡羊”表示专心致志地勤奋读书。

  5.高凤流麦

  语出《后汉书·逸民传·高凤》:“高凤字文通,南阳叶人也。少为书生,家以农亩为业,而专精诵读,昼夜不息。妻尝之田,曝麦于庭,令凤护鸡。时天暴雨,而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妻还怪问,凤方悟之。其后遂为名儒,乃教授业于西唐山中。”后人于是以“流麦”、“麦流”、“弃麦”、“麦不收”、“中庭麦”、“高凤”等来比喻专心读书。

  6.温舒编蒲

  事出《汉书·贾枚邹路传》:“路温舒字长君,巨鹿东里人也。父为里监门。使温舒牧羊,温舒取泽中蒲,截以为牒,编用写书。”晋时的王育也在牧羊时折蒲学书,最后博通经史。此典的其他形式有“编蒲”、“截蒲”、“削蒲”、“题蒲”、“编简”等。

  7.凿壁偷光

  出自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此典又可写作“凿壁借光”、“凿壁借辉”、“穿壁借光”、“偷光凿壁”,或简称“凿壁”、“偷光”、“匡壁”等。比喻贫寒之士刻苦夜读的典故。

  8.映月读书

  比喻在生活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坚持读书的典故。事出《南齐书·孝义传·江泌》:“(江)泌少贫,昼日斫屧(做鞋子),夜读书,随月光握卷升屋(登上屋顶)。”此典流传甚广,主要有“映月”、“趁月亮”、“月下读”、“对月影”等形式。

  9.囊萤映雪

  “囊萤”典出《艺文类聚·续晋阳秋》:“车胤字武子,学而不倦。家贫不常得油,夏日用练囊盛数十萤火,以夜继日焉。”“映雪”典出《初学记》卷二引《宋齐语》:“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

  此两典的主要形式有“囊萤”、“聚萤”、“照萤”、“读书萤”、“映雪”、“照雪”、“窗雪”等,两典并用还有“雪窗萤火”、“萤雪”等形式。比喻贫士苦读的典故。

  10.悬梁刺股

  悬梁,语见《太*御览》卷61引晋张方《楚国先贤传》:“孙敬好学,时欲寤寐(打瞌睡),悬头至屋梁以自课”;刺股,语出《战国策·秦策一》:“(苏秦)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课。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大腿),血流至足。”

  11.韦编三绝

  语出《史记·孔子世家》:“(孔子)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研究得差不多)矣。’”韦编,是用来串连竹简的熟牛皮;三绝,是断了三次。此典的其他形式有:“绝编”、“三编绝”、“韦三绝”、“绝韦编”、“三绝韦编”等。比喻刻苦认真读书的典故。

  12.下帷读书

  语出《史记·儒林列传·董促舒》:“董仲舒,广川人也,以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受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董仲舒不观于舍园,其精如此。”

  比喻闭门谢客、专心读书学*的典故。此典的其他形式有:“下帷(帏)”、“下书帷”、“闭户垂帷”、“垂帷闭户”等。

  13.三余读书

  语出《三国志·魏书·钟繇华歆王朗传》裴松之注解所引《魏略》:“(董)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又善《左氏传》,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比喻抓紧时间学*的典故。

  14.焚膏继晷

  比喻夜以继日地勤奋读书。语出韩愈《昌黎集·进学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记事者必提其要,篡言者必钩其玄(成语“提要钩玄”出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点上灯来继续白天的学*),恒兀兀以穷年(长年累月都这样坚持)。先生之业可谓勤矣。”

  15.十年窗下

  比喻长期闭门苦读的典故。语出金元间刘祁《归潜志》:“南渡后疆土狭隘,止河南、陕西,故仕进调官,皆不得遽。人仕或守十余载,号重复累,往往归耕或教小学养生。故当时有云:‘古人谓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今日一举成名天下知,十年窗下无人问也。’”后人便以“十年窗下”、“寒窗十载”、“寒窗之下”、“十载寒窗”、“灯窗十载”等词语来比喻长期清贫自守,闭门苦读。

  16.学富五车

  比喻书多或学识丰富的典故。语出《庄子·杂篇·天下第三十三》:“惠施多方(方术),其书五车,其道舛驳(他的学说多差错而杂乱),其言也不中(正当)。”后人便以“五车”、“五车书”、“书五车”、“五车竹简”、“惠施车”等来表示书多;用“学五车”、“学富五车”等来表示读书多或学问大。

  17.三十乘书

  比喻藏书丰富或学识渊博的典故。语出《晋书·张华传》:“(张华)雅爱书籍,身死之日,家无余财,惟有文史溢于机箧。尝徙居,载书三十乘。秘书监挚虞撰定官书,皆资华之本以取正焉。”受此典影响,后人论书之丰富,也每以“三十”为数,不一定必是“乘”或“车”。如果比喻书少,则用“无乘书”。

  18.枕中秘宝

  比喻不愿示人的珍贵图书。典出《汉书·楚元王传》所附“刘向”条:“上(汉宣帝)复兴神仙方术之事,而淮南有枕中《鸿宝》、《苑秘书》,书言神仙使鬼物为金之术,及邹衍重道延命方,世人莫见。”后人于是以“鸿宝”、“秘宝”、“秘枕书”、“枕函书”、“秘之枕中”、“枕中之秘”、“枕中秘书”等来指道术书或珍贵而不愿示人的图书。

  19.开卷有益

  勉励人读书的典故。典出宋代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文儒》:“太宗日阅《御览》(指《太*御览》,该书原名《太*编类》,因宋太宗曾经通读而改名)三卷,因事有阙,睱日追补之。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陶渊明也有“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与子俨等疏》)的句子。后人也有写成“展卷有益”的。

  20.读书种子

  比喻世世代代的读书人象种子一样播撒开去,衍生不息。语出周密《齐东野语·书种文种》:“裴度常训其子云:‘凡吾辈但可令文种无绝,然期间有成功能致身万乘之相,则天也。’山谷(黄庭坚,号山谷道人)云:‘四民皆坐世业,士大夫子弟能知忠信孝友,斯可矣。然不可令读书种子断绝。有才气者出,便当名世矣。似祖(效法)裴语,特(只不过)易文种为书种耳。”此典的其他形式有“书种”、“读书种”。

  21.束之高阁

  比喻将收卷充置不用的典故。典出《世说新语·豪爽第十三》刘孝标注引《汉晋春秋》:“是时刘乂(yì)、殷浩诸人盛名冠世,(庾)翼未之贵也,常曰:“此辈宜束之高阁,俟(等到)天下清定,然后议其所任耳。’”此典本不指书,但后来人们往往以此典来表示把书扔在一边不再读或不再用。其形式有“束高阁”、“束阁”、“束置高阁”。

  22.三坟五典

  指称*古代文化典籍的典故。语出《左传·昭公十二年》:“左史倚相(左史,官职名,倚相,人名)趋过(快步走过),王曰‘是良史也,子善视之(好好对待他)。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后人便以“三坟五典”、“典坟”、“坟典”、“坟籍”、“丘坟”等词来泛指古代文化典籍。

  23.寻章摘句

  比喻读书只顾及文中的片言只语而不深究其精神实质。语出《三国志·吴书·吴主传》裴松之注引《吴书》:“(赵咨)使魏,魏文帝善之,嘲咨曰:‘吴王颇知学乎?’咨曰:‘吴王浮江万艘,带甲百万,任贤使能,志存经略,虽有余闲,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

  24.断章取义

  常指随意摘取诗文中的一部分为己用而不管作者的愿意如何。典出《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焉。”春秋时各诸侯国进行外交活动时,使节们往往以赋《诗》为表达己方意愿的手段。然赋诗者与听诗者可以对诗的文句有自己的理解,而不必管诗的本义。此典的形式常有:“断章取义”、“断章取谊(古谊同义)”、“断章载句”。现今还用,不过已转为贬义之辞。

  25.梦笔生花

  比喻文人文思大进,文笔优美俊逸。典出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因此,后人多以“梦花”、“梦生花”、“彩笔生花”、“笔花入梦”、“花从笔生”等比喻文思大进。

  26.文不加点

  比喻写文章一气呵成,不加任何修改。语出张衡《文士传》(唐徐坚等编《初学记》引):“吴郡张纯少有令名,尝谒镇南将军朱据,据令赋一物然后坐,纯应声便坐,文不加点。”此典的主要形式有:“文不加点”、“不加点”、“万言不加点”、“不加点窜”等。

  27.著述等身

  比喻读书或著述很多的典故。典出《宋史·贾黄中传》:“黄中幼聪悟,方五岁,玭(中幼父名玭)每旦令正立,展书卷比之,谓之‘等身书’,课其诵读。”后人遂用“等身书”比喻读书很多,只是后来是说将书册摞起来有身子高,与典源中所指有所不同。也可以用来比喻著述极富,多作“著述等身”、“等身著作”。

  28.一字千金

  比喻诗文作品精心创作、极有价值的典故。事出《史记·吕不韦列传》:“吕不韦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千予千金。”此典的主要形式有:“一字千金”、“千金字”、“金悬秦市”、“悬金”等。

  29.洛阳纸贵

  比喻著作风行一时,人人争相传抄的典故。典出《晋书·左思传》:“及赋成,时人未之重。……安定皇甫谧有高誉,思造(拜访)而示之。谧称善,为其赋序。张载为注《魏都》,刘逵注《吴》、《蜀》而序之。……司空张华见而叹曰:‘班、张之流也,使读之者尽而余,久而更新。’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世说新语·文学》也有:“庾仲初作《扬都赋》成,以呈庾亮,亮以亲族之怀,大为其名价,云可三《二京》,四《三都》(与《二京赋》鼎足而三,与《三都赋》并列而四)。于此人人竞写,都下纸为之贵。”

  30.藏之名山

  比喻作品很有价值因而非常值得珍视的典故。语出汉司马迁《报任安书》:“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此典的主要形式有“藏之名山”、“藏诸名山”、“藏版名山”、“名山藏”、“藏名岳”、“藏述著”等。


与动物的成语 (菁华3篇)(扩展3)

——与动物相处的作文 (菁华3篇)

与动物相处的作文1

  妈妈把它放在了一个大笼子里面,我没给它关门,晚上,我们回来的时候,发现笼子里面没有小兔子,原来它还很调皮,趁我们不在家的时候从里面跑了出来,我们赶紧找,最后在桌子下面发现了“欢欢”,它还睡呢!

  有一次,妈妈在做饭,顾不上,让我给欢欢换沙子。我跑过去一看,欢欢拉了也尿了。我先把它抱到地上,然后把报纸拽出来,在给它放进去一张干净的纸。当我给他拽脏纸的时候,闻到了它的气味,可难闻了,我想妈妈每天给它换时也这样,我也学妈妈不怕难闻,赶紧换好。换好后,我去找小兔子,它却跑到妈妈那里要吃的了,我把它抱回来,它在我的手上一直舔我,好像在说:“谢谢你,小主人,这下我又干净了。”这时的我一点也不觉得它脏,反而认为它既干净又可爱。

  欢欢是我倾诉的对象,当我有烦恼,有委屈时,它都是我最忠实的朋友。那一次,在学校里我被同学误会了,回到家就哭。这时欢欢来了,在我脚边拱来拱去,用它特有的方式表示关切和安慰。于是我抱着欢欢,向它倾诉我的委屈,欢欢似乎听懂了,偎在我的手里,静静地扒着。

  这就是我的欢欢,可爱,活泼,还会倾听我的苦与乐。

与动物相处的作文2

  在所有人的脑海里只要一听到狼就会想到凶残、贪婪、邪恶......不好的词语,想到猎人就会想到正义因为猎人就是狼的克星,所以狼和猎人注定是一生的死对头,永远的宿敌,但是没有人知道狼其实也有好多优点的比如:狼与狼之间的默契配合成为狼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不管做任何事情,它们总能依靠团体的力量去完成;敏锐的观察力、专一的目标、默契的配合、好奇心、注意细节以及锲而不舍的耐心使狼总能获得成功;为了生存,狼一直保持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关系,不参与无谓的纷争与冲突。西可对内倡导团结互助,对外强调协同合作、和谐共生;狼对于对自己有过恩惠的动物很有感情,可以以命来报......所以我希望同学们看完我的作文后会对狼得到新的知识,并且喜欢、爱护、保护它们!!!

  星期日的下午我写完作页百般无聊就在书架上找书看突然一本叫《猎人与狼》的故事进入我的眼球。文章主要说的是有一次有一个猎人与狼同时掉进了猎人挖的陷阱中猎人和狼互相帮助逃出了陷阱的故事。只用了两个多时辰,狼和人都看见了头顶上的地面。狼一纵身,蹿上地面,向前走了几步,停住,回转身坐下来,目光定定地望着洞口。猎手最后也艰难地攀援上洞口。他看见狼正盯着自己,慌忙拾起掉在地上的枪,端起瞄准狼的前胸。

  为什么人类不能像文中猎人和狼那样和*生存?为什么金钱比友情重要?为什么人类不能像保护家人一样保护野生生物?......太多太多的疑问,人们为什么?

  保护野生生物吧!爱护我们的朋友吧!

与动物相处的作文3

  终于知道,以前的人们是怎么捕貂的了。这些年来,我在新闻中看到了太多的人类的残忍,看到了动物们的悲惨境遇,也听到了拯救动物栖息的呼声,人们啊,似乎应该从**杀动物身上看到它们的可怜,应怜悯它们,而不应让它们饱受痛苦,人们啊,应该觉悟了。在云写的《捕貂者的觉悟》中,体会到了人类的凶残。

  文中是这样描述的。当夜幕降临时,猎人就穿上厚厚的棉衣,到貂经常出入的地方躺下,假装要冻死的样子,让貂前来,貂慈悲为怀,心软,于是就用自己的身体来温暖那装做要冻死的人,于是,就这样被人抓到了。

  这么说来,其实是人用自己的狡猾,用自己的计谋来捕杀貂这种善良的动物,这种行为何其残忍,这种行为何其疯狂。这种恩将仇报的行为对貂是何其的不公*,当我看见一些人穿着貂皮大衣在路上张扬地走着,就突然想到这是多少貂的牺牲换来的,人类又掠杀了好多的貂啊,这是人类的悲哀,人类的`丑陋在这儿是暴露得淋漓尽致,其实,人类是最残忍的动物。我感觉应该采取措施,对咋杀掠杀动物的行为加以制裁加以惩罚了,人类的良知应该被唤醒了,人类应该觉悟了。当然那种捕貂的行为已经被废弃了。人类应该和动物和谐地相处,才能共同构筑我们和谐的社会。


与动物的成语 (菁华3篇)(扩展4)

——与月亮的成语故事 (菁华3篇)

与月亮的成语故事1

  【闭月羞花】

  貂蝉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但红颜薄命,她生不逢时,降生在东汉末年那个乱世。在貂蝉年幼时,躲避战乱的途中与家人失散。好在天无绝人之路,一次偶然的机缘,孤苦无依的貂蝉遇到当朝大臣王允。王允可怜貂蝉的身世,将她带回府邸,收作义女,并请人教她歌舞。

  养在王府的貂蝉逐渐出落得美丽异常,柳眉杏眼,细耳碧环,再加上才艺超绝,身姿绰约柔美,行动如风摆杨柳,就连王允看了也觉得难以置信。

  但当时朝政混乱,各地将帅拥兵自重,连年征战。王允对如此局面深感忧虑,每日愁眉不展。貂蝉虽为女子,见王允终日忧心忡忡,也希望能尽己之力。这天夜里,在皎洁的圆月下,貂蝉来到花园中,焚香祷祝,愿为王允分忧。貂蝉的美貌让月中嫦娥也自愧不如,匆匆隐入云中。

  恰好也在花园踱步的王允见此情景,心中极为感动。这时他心生一计:因把持朝政的董卓与其义子吕布虽然看似珠联璧合,实则貌合神离,心中各有芥蒂,并且两人都是好色之徒。王允便将貂蝉先送与吕布,又献与董卓,貂蝉周旋在二人之间,使得他二人互相猜忌,嫌隙渐生。终于,年少气盛的吕布难按心中怒火,再加上王允的从旁鼓动,终于提剑入室,刺杀了董卓,也为汉室除一大害。

  而与貂蝉的美貌齐名的另一美女杨玉环,因貌美娇艳,无与伦比,被唐明皇选作贵妃。这天她闲来无事,见春光明媚,便带着宫女来到花园游玩。

  花园里百花盛开、百草流碧,让人心情舒畅。这时,杨贵妃见一小花鲜艳可爱,忍不住伸手去摸。没想到这一模让眼前这朵小花连花带叶都合拢下垂,宛如羞愧的女子默默立于贵妃身旁。

  宫女们见状,纷纷感叹杨贵妃的婀娜多姿、绝代风姿让鲜花也不免自愧难当。这件事很快传到了唐明皇的耳朵里,连连赞叹贵妃有“羞花”之美。

  于是,闭月羞花就用来借指女子容貌美丽,倾国倾城。

与月亮的成语故事2

  【吴牛喘月】

  晋朝大臣满奋是一个很怕风吹的人,一天,满奋去见晋武帝,商量朝中之事。晋武帝堂前靠北的窗边摆放了一面巨大且精美的琉璃屏风。这面屏风由于采用上好的琉璃,因而通体透明,透过屏风足以望见院中花木,却又厚实坚固,能挡风遮阳,再加上精美的雕刻花饰,一看便是晋武帝心爱之物。

  但满奋一见这屏风却坐不住了,只见他手足无措,几次欲言又止。晋武帝好奇地问他缘由,满奋只好说道:“浙江属吴地,一到夏季天气就异常炎热。那里的水牛非常怕热,有时见到月亮,也会误以为是太阳,立即趴到地上嘘嘘地喘气。如今我就像那吴地的水牛,看到这透明的屏风也总害怕被风吹到。”

  因着这个故事,后人便用吴牛喘月来比喻因疑心而害怕,也比喻人遇事过分惧怕,而失去了判断的能力,也形容天气十分酷热。

  满奋是清净*和之人,当时一个名叫上官巳的人割据一方,且残暴横行。满奋便与另一大臣商量将其刺杀,没想到他们的计划被泄露,满奋也因此遇害。一代名臣虽然故去,但在《世说新语》中还记载中他的轶事典故,让后人在字里行间追想他当时的神韵。

与月亮的成语故事3

  【月白风清】

  北宋大文豪苏轼被贬黄州时,一年农历十月十五从外回家时,恰好有两位客人来看望他。几人同行时,苏轼见到树叶脱尽后的枝丫高古清峻,月明清辉照得人影清晰可辨,心中一时畅快,不禁与客人一起打着节拍唱起歌来。过了一会儿,苏轼感叹道:“我此刻有嘉宾却没有美酒,即便有美酒也没有佳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没想到那客人立即拿出包袱说道:“我恰恰在今天傍晚在江边打到一条大鱼,样子就像是松江的鲈鱼,味道及其鲜美。只是到哪儿才能找到美酒呢。”

  回到家后,苏轼将此事说给妻子听,妻子马上说道:“我有一坛收藏了很久的好酒,就是专门为你准备的呀!”见此情形,苏轼欣喜异常,立即带着酒与鱼,与来客一起到附*的赤壁游玩。

  在赤壁,苏轼攀上陡峭的山崖,看空中一轮圆月,赏岸边千寻陡壁,听水流潺潺不绝。在这清秋微凉晚风的吹拂下,苏轼感到神清气爽。这天夜里,他梦见一只孤鹤化作一仙翁飞掠而来,与他对坐寒暄。

  月白风清便用来指幽静美好的'夜晚。

  苏轼因乌台诗案获罪,接连遭贬,越贬越远。那些看似旷达的诗文是否是他真实情感的流露,他内心的愁楚又有几人知。不知这壁夜游是否能缓解他心中的苦闷。


与动物的成语 (菁华3篇)(扩展5)

——人与动物感人的故事 (菁华3篇)

人与动物感人的故事1

  螳螂,是人类的朋友,是大自然的朋友,它可以帮人们帮忙去除蚊子,去除害虫,它也是大自然的生物,但是,我希望大家不要破坏这美丽而优雅的大自然。

  今天,天气甚是舒爽,我坐在门市的路边上,听着歌曲、望着星空,无忧无虑。自由自在,休闲自如。非常开心,但是今天有一只螳螂飞到我的身上,我也并没有在意,三舅看见了拿出打火机,把这是小巧的螳螂拿走了,它极力犯抗着,但是一切都是徒劳,三舅把打火机点着,直冲这只可爱的小螳螂,火点燃了螳螂的触须、前爪、翅膀,可怜的小螳螂眼中闪烁着绝望的表情,我叫三舅别点了,三舅点完后就把小螳螂给了我,我看见这只小螳螂还是极力反抗

  着,它是无辜的。也许是在我的衣服上休息一会在去某个地方,结果却惹来杀身之祸。

  我想对三舅和全世界的人说:“人与动物是一家人,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是,我们是在一个太空、一个星系、一个星球啊!大自然赋予了我们宝贵的生命,我们都常说,我们是高级动物,是,我们是高级动物,但是如果我们变成低等动物,高等动物拿火烧你的触须、前爪、翅膀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我希望大家能与动物、大自然、地球美好的相处,切记人类属于地球,但地球不是属于人类一个种族的!还有动物、植物、微生物……

人与动物感人的故事2

  那件事发生在两三年前……

  那年正值春天,我跟着父亲去狩猎。我们伴着呼啸的北风,慢慢地向山里头走进。我和父亲在那转了很久,都没有发现猎物,以为今天只能空手而归。就在这时,我发现了一只什么东西在前面不远处静静地躺在,喜出望外的我就向父亲汇报了情况,我们走到那东西的跟前,一看才知道那是一只麋鹿,一只矫健的公麋鹿。它在静静地喘息着,像是受了伤。我也在静静地注视着它,毕竟我是头一次见到麋鹿,正当我伸手抚摸它时,它用蹄向我“回击”,狠狠地蹿了我一脚,它可能以为我要伤害它吧。真是个顽强的家伙!

  我和父亲把它带回了家去养伤,几天后,它的伤全愈了,而且跟我们熟悉了,不再害怕我们,每天跟我玩。但是,欢乐的.日子并不永久,父亲打算把它送回山里。“动物是要回到山里才能生存,它们也有亲人呀。”父亲说。我虽舍不得它,但也认为它会到山里好些,我恋恋不舍地把它送出了家,它似乎明白了什么,它在我跟前转了转,眼里含着泪光,它深情的望了我一下,便一下子奔向了山里。

  几个星期以后,我一人去山里玩,转几圈,都没见着什么好玩的东西,只好下山。正当我下到半山腰时,一头凶恶的野猪用尖锐的獠牙向我撞来。我很害怕,就拼命地向前跑,我不幸的摔了一跤,把脚给扭伤了,我怕得直冒冷汗。突然,一个熟悉又陌生的背影从我眼前闪过,咦?是它!那麋鹿用它的大角狠狠地向那野猪撞去,它帮我化解了这次危机。它看着我,眼里含着那泪光……

  我沉思了片刻……,在回忆里,只记得那泪光,那金色的泪光。那金色的泪光里,似乎蕴含着它的回忆和希望……

人与动物感人的故事3

  一天,一个盲人带着他的导盲犬过街时,一辆大卡车失去控制,直冲过来,盲人当场被撞死,他的导盲犬为了守卫主人,也一起惨死在车轮底下。

  主人和狗一起到了天堂门前。

  一个天使拦住他俩,为难地说:“对不起,现在天堂只剩下一个名额,你们两个必须有一个去地狱。”

  主人一听,连忙问:“我的狗又不知道什么是天堂,什么是地狱,能不能让我来决定谁去天堂呢?”

  天使鄙视地看了这个主人一眼,皱起了眉头,她想了想,说:“很抱歉,先生,每一个灵魂都是*等的,你们要通过比赛决定由谁上天堂。”

  主人失望地问:“哦,什么比赛呢?”

  天使说:“这个比赛很简单,就是赛跑,从这里跑到天堂的大门,谁先到达目的地,谁就可以上天堂。不过,你也别担心,因为你已经死了,所以不再是瞎子,而且灵魂的速度和肉体无关,越单纯善良的人速度越快。”

  主人想了想,同意了。

  天使让主人和狗准备好,就宣布比赛开始。她满心以为主人为了进天堂,会拼命往前奔,谁知主人一点也不忙,慢吞吞地往前走着。更令天使吃惊的是,那条寻盲犬也没有奔跑,它配合着主人的步调在旁。。。。。。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