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调研报告 (菁华5篇)

首页 / 报告 / | 调研报告,扶贫

扶贫调研报告1

  一、基本情况

  北流市荔乡缘荔枝扶贫产业示范区位于北流镇六行村,该示范区种植荔枝、龙眼3700亩,采用”示范区+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经营模式,通过进行荔枝低改品改、发展生猪养殖、免费提供沼气、提供就业岗位等措施,带领北流镇六行村66户贫困户236人脱贫致富,辐射带动周边180户贫困户764人脱贫。

  二、主要做法

  (一)发展荔枝品改助脱贫。六行村有着种植荔枝的悠久历史,几乎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种有荔枝树,荔枝销售收入曾经是该村经济的一大支柱。但是,村民种植的荔枝大部分是黑叶荔等普通品种。*几年来由于品种老化、果小核大、肉薄味酸等原因,荔枝收购价格低,村民种植荔枝的积极性并不高,很多年轻人都到外面打工谋生,地里的荔枝树也属于无人管理的状态,甚至出现了果农砍伐荔枝树种植速生桉的情况。在精准扶贫的大环境下,如何让村子脱贫、村民致富,成为摆在六行村”两委“面前的大难题。通过市场调研,六行村”两委“狠下决心,抓住荔枝这一突破口,通过改良荔枝品种,打造荔枝新品牌。六行村以”创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为契机,在北流市荔宝禽畜养殖场的带领与帮助下,48户贫困户低改品改荔枝467亩,成功地把原来的黑叶荔改良为鸡嘴荔。改良后的荔枝品种核小肉大、口感好,很受市场青睐。北流市荔宝禽畜养殖场还免费为贫困户开展技术培训、打通荔枝销路,让贫困户对发展荔枝产业吃了定心丸。

  (二)发展生猪#殖助脱贫。六行村围绕示范区创建,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创新”公司+基地+贫困户“”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产业模式。北流市荔宝禽畜养殖场与贫困户签订协议,免费向贫困户赠送猪崽,提供养殖技术支持,开展养殖技术培训,带领20户贫困户发展生猪养殖。同时免费向周边130多户(其中贫困户24户)农户提供沼气,解决了农户生活用气问题,节省了开支。

  (三)提供就收岗位助脱贫。充分利用剩余劳动力和农产品的高效附加值,增加农产品初加工,减少原料消耗,加减结合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实现提质增收。以北流市荔宝禽畜养殖场、北流市大同果业有限公司为龙头,以荔宝养殖场”荔宝牌“荔枝、大同果业”无公害牌“荔枝干、”有机牌“荔枝干为品牌,大力发展荔枝种植、荔枝烤干等产业,实现半年脱贫。目前,示范区提供就业岗位100多个,吸收贫困户剩余劳动力25人,贫困户年人均增收4500元。

  三、主要亮点

  在高起点、高要求、高标准的推进下,示范区创建成果喜人:一是实现产业化”五统一“,即带动示范区农户开展统一农资供应、统一技术规程、统一生产标准、统一产品质量、统一品牌销售;二是实现示范区贫困户”三提高“,即荔枝品改促进贫困户种植技术提高,荔枝销售、就*就业使贫困户收入及幸福感提尚。

扶贫调研报告2

  为助力建成“六养胜地宜居潼南、决胜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我们以“促进乡村旅游、推动旅游扶贫”为主题,科学选题,精心组织,扎实、深入开展了旅游扶贫工作调研。现就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区充分把握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新机遇,围绕美丽乡村建设,依托贫困地区优势旅游资源,发挥精品景区的辐射作用,带动农户脱贫致富,积极开展旅游扶贫工作,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旅游成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2019年,我区共接待游客预计将突破1000万次,乡村旅游已接待游客722万人次,约占全区游客接待量的72%,实现综合收入38亿元,有力助推了脱贫攻坚。

  (一)政策推动。全面落实区委区*关于脱贫攻坚的各项决策部署,出台了《重庆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潼南工作方案》《关于打造“六养胜地”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发展潼南全域旅游打造旅游业升级版实施方案(2018—2020年)》等文件,进一步明确了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为突破口,推动农村扶贫开发的工作思路,成立了乡村旅游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将太安镇蛇形村的香水百荷、太安镇罐坝村的现代农业、崇龛镇的菜花景区,确定为乡村旅游扶贫试点镇。

  (二)资金拉动。按照市扶贫办安排部署,*年来,我区积极开展乡村旅游扶贫工作,累计投入专项资金670万元实施乡村旅游扶贫示范项目。一是投入170万元,兴建了白沙村中央广场;二是投入50万元,为薛家、灌坝两村70家星级农家乐添置了床位、茶几、电视柜,解决了游客住宿难问题;三是投入120万元,为太安镇香水百荷项目建设停车场、观光道路等;四是投入130万元,为崇龛镇老店村玫瑰花基地打造观光带;五是投入200万元为柿花村油菜花基地、龙滩村油牡丹基地新修产业便道以及其他附属设施,该些项目的投入,有效改善了旅游项目的生产条件。蛇形村的香水百荷、灌坝村的现代农业以及白沙村的油菜花海,已经成为展示潼南旅游的窗口。

  (三)景区带动。截止目前,全区建成乡村旅游扶贫村5个,打造乡村旅游扶贫片区3个,发展星级农家乐70家,推进农旅、文旅深度融合,突出“人文牌”“乡村牌”,高质量高品质打造“花漾潼南”“水韵潼南”“田园潼南”“乡愁潼南”四个系列节会活动,大力推进“赏花游”“古镇游”“红色游”“礼佛游”“养生游”,唱响“周末游潼南”文旅品牌,吸引游客到潼旅游消费,指导开办农家乐,并在各节会期间,在景区设置扶贫摊位,让贫困户优先销售土特产产品,在崇龛菜花景区打造潼南首个文创基地,吸引群众本地就业,提高辖区贫困户及回乡人员就业率,吸引游客到潼旅游消费,助推沿线贫困群众增收脱贫。

  二、存在的问题

  (一)财政投入力度较小。由于开展脱贫攻坚,财政扶贫专项资金大多用于基础设施或综合保障政策,我区获取的乡村旅游资金仅有2014、2015年的670万元。市级安排的资金非常有限,区级也没配套安排,财政投入很小。

  (二)旅游环境有待优化。部分景区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还不够完善、服务功能不够优化,尤其是乡村旅游区域的配套设施较落后,普遍欠缺优质整洁的住宿环境,不能较好的吸引过夜游客。

  (三)旅游产品层次较低。我区乡村旅游产品大多由市场自发形成,经营者自己谋划、自行设计、自主建设,缺乏科学规划,发展水*不高。旅游产品形式单一,同质化现象严重,乡村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缺乏核心竞争力。

  三、对旅游扶贫工作的建议

  (一)突出特色,打造品牌。依托各地自然条件、人文特色、农业资源,打造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一是发挥潼南农业大区的优势,秉持“农业是根、文化是魂、旅游是路”的理念,构建“农业+文化+旅游”的发展模式,围绕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民俗,精心策划一批参与性强、趣味性强的活动项目,使游客在乡村旅游过程中,品尝农家风味、品读农耕文化,获得回归自然、放松身心的良好体验。二是延长产业链条,让游客白天观光体验,晚上聚会娱乐,延长逗留时间,增加旅游消费。三是推进旅游新业态发展,打造一批具备休闲观光、养生度假和文化体验等综合功能的高端产品,满足旅游市场的高端需求。

  (二)规范管理,提升服务。注重对“吃住行”相关服务及从业人员素质的管理与培训,从而提升乡村旅游品质。指导新建星级酒店和优质民宿、农家乐,指导旅游企业丰富提升系列特色旅游商品,加强对全区的公共交通、酒店、餐饮等行业从业人员经营管理、食宿服务、接待礼仪、传统技艺、导游解说、文艺表演、市场营销等技能的培训,提升旅游服务意识,树立良好的旅游窗口服务形象。

  (三)有的放矢,增强实效。一是重视旅游项目的扶贫作用,跟踪服务重大项目,推进项目早开工、早运营、早发挥脱贫减贫效应。二是鼓励旅游企业与贫困村“结对子”,在劳务用工、农副产品收购、产品开发、宣传推广等方面对口帮扶,不断提高农民收益。三是创新“景区+农户”扶贫开发方式,支持农民以房屋、宅基地、土地承包使用权等资源,采取股份制、合作制等形式参与旅游经营,让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推进贫困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重庆市潼南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会

  课题负责人:周恒

  撰稿人:杨秀源

扶贫调研报告3

  **把扶贫开发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来抓,在国家和省上扶贫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坚持把解决绝对贫困人口的吃饭问题与解决低收入人口的增收问题相结合,项目带动,农户参与,整村推进,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全区扶贫开发工作成效明显。全区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大提高,但是,由于受气候、地理、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条件的制约,区域发展不*衡问题仍然突出,目前仍有贫困人口54877人。

  ***产业扶贫的做法和成效

  贫困地区由于地理位臵、水土资源、人口素质等因素制约,思想观念相对封闭落后,创新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实践证明,靠救济式扶贫,群众的等、靠、要思想更加严重;靠传统产业改变贫困面貌,自身条件又不允许。如何利用好国家的各项扶贫惠农政策,真正走出一条促进贫困地区长远发展的脱贫致富之路,最根本的还是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符合地方实际的特色产业,通过产业开发,发挥造血功能,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依托能人带动,做强劳务产业。在走访的5个村中,劳务收入在农民人均收入中*均占到了三分之一,有的高达三分之二。 *年来,提出立足优势调结构,依托能人带致富,劳务输出促增收的发展思路,龙林村每年有500多名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业,仅20xx年一年,全村劳务收入就高达773万元,人均3000多元,占到了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4438元的68%。同时,20多名外出务工人员学到技术后返乡创业,创办商贸流通、机械加工等企业10多家,带动500多人就业。经过几年的发展,劳务产业已成为全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被村民誉为增收致富的铁杆庄稼。

  调整种植模式,发展特色种植业。沿山地区土壤贫瘠,干旱缺水,靠传统种植业只能解决温饱问题。要想依靠土地有所收获,就必须转变耕作方式,依靠现代科技,对接市场需求,发展特色种植业。

  借助政策支持,壮大规模养殖业。贫困村地区人多地少,发展种植业先天不足,但可以另辟蹊径,在养殖业上寻找突破。为从根本上解决该村群众的脱贫问题,区、乡、村三级积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抓住国家实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政策的机遇,走以草养畜,靠畜增收的路子,采取整合项目资金、区上扶持、部门帮扶、乡上协调、农户自筹的办法,筹资78万元在*阳镇贫困村建起高标准养羊小区,修建暖棚61幢183间,目前,很多贫困农户养殖规模已发展到300只,每只母小尾寒羊年纯收入可达1200元,每户养殖10只母羊,基本实现脱贫致富。

  产业扶贫是沿山贫困地区扶贫开发的现实途径。要实现脱贫致富的大变化,首先要有产业培育的大进步。通过多年努力,贫困地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群众温饱基本解决,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很大改善,这些都为贫困地区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奠定了基础。当前,我区大力实施十大工程,培育特色产业,也为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带来了机遇。从贫困村的发展来看,产业扶贫代表了今后我区扶贫开发的主要方向,必须把产业扶贫作为当前我市扶贫开发的主要内容和有力支撑,作为沿山贫困地区农民增收致富的现实途径,全力以赴,抓出成效。

  能人带动是沿山贫困地区扶贫开发的助推器。沿山地区因为贫困的原因,群众集体意识淡漠,公益设施建设滞后,无法形成干事业的合力,这就需要有一个坚强的村级领导班子带头,真正带领群

  众干事创业,脱贫致富。

  用好政策扶持资金是沿山贫困地区扶贫开发的重要保障。沿山贫困地区自身基础差,造血功能低,改变贫困落后面貌需要党和*在扶持政策上予以更多倾斜,给予输血支持。同时,要真正使扶贫政策发挥四两拨千斤的功效,使好钢用在刀刃上,合理的整合必不可少。

  提高农民素质是沿山贫困地区扶贫开发的关键环节。推进产业扶贫,农民素质至关重要。以劳务经济发展相对较快的东门村和范营村为例,一个技工的年收入要比普工高出1万多元;再以纯体力型输出的拾棉工为例,尽管每年的劳务收入非常可观,但工作环境艰苦,对身体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同时,发展设施农业、规模养殖业,对劳动者学*应用科技的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市场需求,切实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劳动力素质,为加快产业扶贫步伐提供技术支撑。

  产业扶贫存在的困难和今后工作的建议

  我区产业扶贫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总体上看,还存在发展基础比较薄弱、劳动力素质偏低、扶持资金不足等问题。要从根本上改变我市沿山地区贫困面貌,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抓住产业扶贫这个关键,利用好政策和项目资金,着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着力提高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立足资源,做好产业规划。要把产业扶贫纳入全市十二五发展规划,坚持从区域资源环境实际出发,在摸清贫困群体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贫困人口结构、致贫主要原因的基础上,努力发掘区域优势资源,在全市十大工程建设和生态建设、现代农业、通道经济的发展战略中寻求沿山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定位,进一步拓展产业培育空间,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制定切实可行的区、乡镇、村产业发展规划。

  整合扶持资金,加大产业扶持力度。要进一步加大贫困地区项目资金整合力度,重点扶持产业培育。市、县区财政要预算支持贫困地区产业发展,重点支持产业开发示范村建设,发挥引导带动作用,培育贫困地区经济增长带、增长点。要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发挥部门在项目、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帮助沿山地区加快发展。进一步拓宽产业扶贫的筹资渠道,鼓励企业和民间资金扶持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继续坚持市、县区部门对口帮扶的方式,集中力量扶持示范村、重点村建设。

  强化科技支撑,提升劳动力素质。要整合农村教育培训资源,改变目前普遍存在的场地分散、师资薄弱,设施简陋等问题,制定完善培训规划,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通过农民培训促进产业发展。针对贫困地区农民经济状况,要在劳动力技能培训方面给予更优惠、更务实的支持,切实解决农民培训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调动贫困地区农民学技术、强技能的积极性。

  创新机制体制,为产业扶贫提供保障。通过制定区域发展优惠政策,引导和推进贫困地区农户开展土地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为农民增收开辟新的途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致富能人、运销大户及村级基层组织在贫困地区建立农村专业服务实体,开展农产品经销、信息供给、农民培训以及农业生产环节的专业化服务,解除农民发展特色产业的后顾之忧。

  强化工作责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都要拿出相当精力,从政策、措施、市场等方面深入研究,指导贫困乡村破解发展难题。要抓好典型培育,认真总结各地产业发展中涌现出的好思路、好做法,集中力量扶持示范村建设,创造成功经验,为贫困村

  产业发展树立可学可赶的榜样。要高度重视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选好用好村级带头人,做好群众的引导发动工作,克服群众的畏难情绪,帮助群众解决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切实把产业扶贫工作落到实处。

扶贫调研报告4

  一、调研调研情况

  根据镇党委、*统一安排,xx镇成立扶贫调研领导组,组织镇干部4人,大学生村官8人开展了为期半个月的调研活动。调研组深入全镇各村群众之中,通过问卷、座谈都多种形式详细了解了民情民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二、xx镇基本情况

  xx镇位于xx县北中部,驻地xx河滩,距县城15公里,xx铁路、xx公路、xx高速公路纵贯全镇。东北部与xx县交界,东、南部靠xx乡、xx乡,西北傍xx县,xx河穿越中部,境内沟川纵横,形成了以浊漳河为主轴线的“三沟一点一川”地形,总面积312*方公里。境内东北、西北高,石厚土薄,山高石多;中南低,地势*缓,土质较肥。漫天垴海拨1626米,为镇内最高峰。向西海拨1300米以上山峰依次为小杏山、大垴圪塔、板山、天师庙山、神仙梁、前麦山、后麦山、前菜圪塔、委山、走马坪。全镇属沙石丘陵温凉区,年*均气温8.9摄氏度,年均降雨量650—700毫米,无霜期150天。全镇所辖之地,滩湾开阔,宜粮宜果;坡长草茂、宜林宜牧,开发潜力较大;xx是xx境内四大集镇之一,是xx北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的中心和窗口。

  全镇共有18个行政村,13个自然村,总户数2526户,总人口8660人,总劳力2922人,xx镇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多产玉米、谷子、高梁、豆类、土豆。耕地面积18338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8338亩,林地面积45000亩,粮食总产量495万公斤。农业总产值808万元,林业产值228万元,牧业680万元,渔业4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2841万元。

  三、本次调研基本模型

  为确保调研的科学性与针对性,调研组首先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确定了调研的模型为生产方式分析,分别从生产力三要素、生产关系三要素六方面进行分析。

  生产力三要素:劳动者或劳动力、生产工具、劳动对象生产关系三要素: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中关系、分配交换与制度。

  四、农民调研分析

  基于我镇基本上是一个纯农业镇的现实,本报告的中劳动力与农民是一个等同的概念。结合调研问卷及县、镇历年统计数据显示,xx镇境内农民总体呈现如下特征:

  1、人口密度低,分布集中。我镇现有行政村18个,有3213户,其中农业户2916户,人口8068人,其中农业人口5713人。每*方公里*均居住人口为18.3人,只有全县*均人口密度的五分之一左右,总体呈现地广人稀的特征。所以,xx镇的发展很大程度就是指双峰至顶村一线的河滩各村

  的发展。如何落实镇党委*“向山延伸、向水发展”的发展方针,将是全镇发展必须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2、人口外流严重。撤乡并镇以来,两河口地区人口长期存在外迁、外流状况。该地区现有户籍人口一千余人,实际常住人口不足三百人。地处xx、榆次交界处的沙旺、大牛、焦红寺一带,现常住人口仅十余人。人口的严重外流带来的是乡村的严重空壳化、老龄化,以至于该地区完全不具备实施生产建设项目的人力物力条件。

  3、群众整体文化素质低。一方面是受教育程度低,中老年群体中文盲率较高,中青年群体中仅有40%受过初中教育,9%受过高中教育,受过高等教育的几乎没有。基础教育的不足,严重制约了群众接受培训教育再学*的能力,对其素质提高形成明显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是农民的生产经营技能严重缺乏。在从事设施蔬菜、干果经济林种植、笨鸡养殖等三项产业发展过程中,技术经验的缺乏成为一项严重的制约性因素。仅以设施蔬菜为例,因为选苗失误、温度调控不善,双峰村去年和今年都蒙受了较重的经济损失。

  4、总体上思想保守,缺乏开拓精神。广大群众(包括大部分党员领导干部)都存在发展没思路、没动力的问题。虽然*年来县、镇两级以加强基层党建为切入点,努力提高干部群众的意识,但是思想保守的基本现状并未得到根本改变。因为导致群众思想保守不敢干的因素依然存在:一是地

  域信息闭塞,部分村、乃至全镇、全县的现代化程度和速度慢,群众的守旧思想并且得到真正冲击;二是缺乏好的干事创业环境,市场狭小、需求不足基本现状没有改变,干事创业的难度、风险较大。

  在扶贫发展之中,劳动力资源始终其中最关键、最活跃的因素,劳动力资源方面存在的严重缺陷,是制约产业发展、影响扶贫发展效果的最根本原因所在。

  五、生产工具分析

  全镇农业生产主要依然依靠人力耕作,机械化程度比较低:根据xx镇20xx年度各村农机补贴情况汇总表资料显示,20xx年xx镇共有各类农业生产机械172件,其中玉米脱粒机102部、旋耕机12部、卷帘机34部、穴播机3部、灭茬机1部、翻转犁1部、拖拉机11部、秸秆粉碎还田机1部、温室大棚设备4部、田园管理机3部。以全镇20xx年共计耕作1.8万亩耕地计算,*均每100亩耕地才有1部享受农机补贴的农用机械。考虑到不同种类农业机械在实际农业生产中扮演角色不同、农业机械的使用频率不同,全镇的农业机械化程度其实还要更低一截。

  在农业生产工具一方面,我们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六、劳动对象分析

  种植业方面:xx是一个传统农业镇,xx河滩一带石厚土薄,是典型的金沙滩地貌,与云竹、郝北等耕地条件好的

  乡镇有很大差距。从双峰往下至顶村的漳河*,是全镇耕地集中分布的地区。这一地区主要从事玉米等粮食种植。*年来,在镇党委*的组织推动下,大力发展了以黑小米为主打产品的黑色富硒有机食品种植,发展了南北翟管为中心的西瓜种植、遍布河滩各村的千亩设施蔬菜园区。在全镇形成新的产业格局,其中尤以设施蔬菜园区发展成果最为显著:xx镇党委*围绕县委*发展三项产业的战略部署,充分抓住市*副*王胜章包扶的有利条件,在北翟管、西崖底发展高标准拱棚示范园区,辐射和带动了周边各村,形成规划面积达千亩的设施蔬菜发展区域。目前,发展设施蔬菜已然成为全镇的共识,群众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产业的规模效应初步形成。

  林牧业方面:以两河口沟、官上沟、彰修沟、龙门沟四沟为主,目前发展还很不充分。

  七、生产资料所有制分析

  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是财富之母。本文中的生产资料,亦主要是讨论土地制度。

  目前,我国仍旧实施的是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宜通则通宜分则分的土地制度,但是鼓励和支持土地承包流转。土地承包流转将是实现农业生产资料科学配臵的必要条件。

  根据镇农经站提供的数据显示,20xx年全镇的土地流转

  承包登记数据为零。这其中可能存在实际流转等未登记的情况,但也说明全镇范围内的土地流转水*相当低。

  另一方面,由于土地经营权维持稳定与各户人口数增减情况不同之间存在明显矛盾,导致土地分配在各户之间存在较为严重的不*衡,进而形成资源不足与资源紧缺并存的情况。

  土地无法实现自由流转,意味着生产资料的优化配臵无法实现,以为这农业产业的规模化经营无法实现。

  这是制约农业发展、危害扶贫开发进程的重要因素。

  八、生产中的相互关系与分配制度分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过程由市场调节。对于xx镇目前的情况而言,市场化程度低、生产与销售相脱节是主要的问题。

  以笨鸡蛋销售为例,今年以来市场销售的不足已经明显挫伤了群众的养鸡积极性。在我们所做的问卷调查中,有72.66%的群众把笨鸡蛋销售难作为自己最为希望解决的问题。

  保持产业发展政策的长期性并使之完善,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九、扶贫工作中的*因素

  在专门针对包村干部的问卷调查中,以下三项被认为是包村工作的难点所在:

  一是基层两委组织的领导能力与意识不足,无法真正起到带动作用;二是政策的连贯性不足,产业发展缺乏持久性;三是乡镇干部的能力与意识与发展需要存在较大差距;三是农村基础设施落后,以两河口各村为例,道路严重老化无法通行,严重制约了产业发展。

  十、综合分析

  1、劳动力方面:素质低,意识差、分布不均衡、流失严重。

  2、生产工具方面:技术落后,科技化水*低。

  3、劳动对象方面:产业布局规划不科学,发展程度低。

  4、生产资料方面:土地流转水*低,生产资料优化配臵水*低。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匹配程度低。

  5、市场关系方面:市场化水*低,抗市场风险的能力低。

  6、*服务方面:政策缺乏稳定连贯性,基础设施落后。

扶贫调研报告5

  经过多次的走访,驻村工作队发现奇峰村现存陋*主要有爱喝酒、爱打牌、办客铺张浪费、环保意识较差等。究其原因,主要是老百姓自身缺乏创新与发展的动力,坐享其成,不愿吃苦。针对奇峰村现存的问题,从观念上改变群众,铲除奇峰陋*迫在眉睫。

  一是促务工,推进劳务输出“转穷路”。

  组织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特别是整天无所事事,游手好闲的群众向农业产业化转移。开展转移就业培训,提高老百姓参与劳务经济的能力,举办劳务输出培训班,开办种养殖、乡村旅游等符合农村特点的专业培训,让老百姓学到一技之长,实现转移就业。同时充分运用互联网为老百姓提供有效信息和就业指导,并鼓励、吸收各类专业人才回乡创业,将好的管理经验、生产技术带回家乡,带动更多人走上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二是搞三讲,激发正能量“拔穷根”。

  民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地方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一个地方的形象,直接关系到一个地方的机遇。因此,驻村工作队将与村委会一同把整治旧民风、树立新民风工作作为脱贫攻坚的大事来抓。引导和教育老百姓树立“讲良心,讲诚信,讲孝心,与人为善,和睦相处”的新民风,组织有正气、讲正气、德高望重的村民成立民风纠察队,严厉打击赌博、欺人讹人的不正民风。同时,村上召开群众大会时通报本村的好人好事和歪风邪气的典型案例,引导老百姓开展自我监督,让民风更加淳朴。

  三是移风易俗,简单节俭办客事。

  将奇峰村委会作为红白喜事移风易俗试点村,主动向先进村和试点村吸取经验,制定相关村规民约,简化红白喜事,规定宴*菜品的规模和数量。让老百姓移风易俗,简单办客事,拒绝铺张浪费;把钱用在刀刃上,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扶贫调研报告 (菁华5篇)扩展阅读


扶贫调研报告 (菁华5篇)(扩展1)

——扶贫调研报告 (菁华6篇)

扶贫调研报告1

  xx把扶贫开发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来抓,在国家和省上扶贫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坚持把解决绝对贫困人口的吃饭问题与解决低收入人口的增收问题相结合,项目带动,农户参与,整村推进,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全区扶贫开发工作成效明显。全区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大提高,但是,由于受气候、地理、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条件的制约,区域发展不*衡问题仍然突出,目前仍有贫困人口54877人。

  xxx产业扶贫的做法和成效

  贫困地区由于地理位臵、水土资源、人口素质等因素制约,思想观念相对封闭落后,创新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实践证明,靠救济式扶贫,群众的等、靠、要思想更加严重;靠传统产业改变贫困面貌,自身条件又不允许。如何利用好国家的各项扶贫惠农政策,真正走出一条促进贫困地区长远发展的脱贫致富之路,最根本的还是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符合地方实际的特色产业,通过产业开发,发挥造血功能,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依托能人带动,做强劳务产业。在走访的5个村中,劳务收入在农民人均收入中*均占到了三分之一,有的高达三分之二。*年来,提出立足优势调结构,依托能人带致富,劳务输出促增收的发展思路,龙林村每年有500多名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业,仅20xx年一年,全村劳务收入就高达773万元,人均3000多元,占到了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4438元的68%。同时,20多名外出务工人员学到技术后返乡创业,创办商贸流通、机械加工等企业10多家,带动500多人就业。经过几年的发展,劳务产业已成为全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被村民誉为增收致富的铁杆庄稼。

  调整种植模式,发展特色种植业。沿山地区土壤贫瘠,干旱缺水,靠传统种植业只能解决温饱问题。要想依靠土地有所收获,就必须转变耕作方式,依靠现代科技,对接市场需求,发展特色种植业。

  借助政策支持,壮大规模养殖业。贫困村地区人多地少,发展种植业先天不足,但可以另辟蹊径,在养殖业上寻找突破。为从根本上解决该村群众的脱贫问题,区、乡、村三级积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抓住国家实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政策的机遇,走以草养畜,靠畜增收的路子,采取整合项目资金、区上扶持、部门帮扶、乡上协调、农户自筹的办法,筹资78万元在*阳镇贫困村建起高标准养羊小区,修建暖棚61幢183间,目前,很多贫困农户养殖规模已发展到300只,每只母小尾寒羊年纯收入可达1200元,每户养殖10只母羊,基本实现脱贫致富。

  产业扶贫是沿山贫困地区扶贫开发的现实途径。要实现脱贫致富的大变化,首先要有产业培育的大进步。通过多年努力,贫困地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群众温饱基本解决,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很大改善,这些都为贫困地区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奠定了基础。当前,我区大力实施十大工程,培育特色产业,也为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带来了机遇。从贫困村的发展来看,产业扶贫代表了今后我区扶贫开发的主要方向,必须把产业扶贫作为当前我市扶贫开发的主要内容和有力支撑,作为沿山贫困地区农民增收致富的现实途径,全力以赴,抓出成效。

  能人带动是沿山贫困地区扶贫开发的助推器。沿山地区因为贫困的原因,群众集体意识淡漠,公益设施建设滞后,无法形成干事业的合力,这就需要有一个坚强的村级领导班子带头,真正带领群众干事创业,脱贫致富。

  用好政策扶持资金是沿山贫困地区扶贫开发的重要保障。沿山贫困地区自身基础差,造血功能低,改变贫困落后面貌需要党和*在扶持政策上予以更多倾斜,给予输血支持。同时,要真正使扶贫政策发挥四两拨千斤的功效,使好钢用在刀刃上,合理的整合必不可少。

  提高农民素质是沿山贫困地区扶贫开发的关键环节。推进产业扶贫,农民素质至关重要。以劳务经济发展相对较快的东门村和范营村为例,一个技工的年收入要比普工高出1万多元;再以纯体力型输出的拾棉工为例,尽管每年的劳务收入非常可观,但工作环境艰苦,对身体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同时,发展设施农业、规模养殖业,对劳动者学*应用科技的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市场需求,切实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劳动力素质,为加快产业扶贫步伐提供技术支撑。

  产业扶贫存在的困难和今后工作的建议

  我区产业扶贫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总体上看,还存在发展基础比较薄弱、劳动力素质偏低、扶持资金不足等问题。要从根本上改变我市沿山地区贫困面貌,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抓住产业扶贫这个关键,利用好政策和项目资金,着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着力提高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立足资源,做好产业规划。要把产业扶贫纳入全市十二五发展规划,坚持从区域资源环境实际出发,在摸清贫困群体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贫困人口结构、致贫主要原因的基础上,努力发掘区域优势资源,在全市十大工程建设和生态建设、现代农业、通道经济的发展战略中寻求沿山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定位,进一步拓展产业培育空间,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制定切实可行的区、乡镇、村产业发展规划。

  整合扶持资金,加大产业扶持力度。要进一步加大贫困地区项目资金整合力度,重点扶持产业培育。市、县区财政要预算支持贫困地区产业发展,重点支持产业开发示范村建设,发挥引导带动作用,培育贫困地区经济增长带、增长点。要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发挥部门在项目、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帮助沿山地区加快发展。进一步拓宽产业扶贫的筹资渠道,鼓励企业和民间资金扶持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继续坚持市、县区部门对口帮扶的方式,集中力量扶持示范村、重点村建设。

  强化科技支撑,提升劳动力素质。要整合农村教育培训资源,改变目前普遍存在的场地分散、师资薄弱,设施简陋等问题,制定完善培训规划,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通过农民培训促进产业发展。针对贫困地区农民经济状况,要在劳动力技能培训方面给予更优惠、更务实的支持,切实解决农民培训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调动贫困地区农民学技术、强技能的积极性。

  创新机制体制,为产业扶贫提供保障。通过制定区域发展优惠政策,引导和推进贫困地区农户开展土地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为农民增收开辟新的途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致富能人、运销大户及村级基层组织在贫困地区建立农村专业服务实体,开展农产品经销、信息供给、农民培训以及农业生产环节的专业化服务,解除农民发展特色产业的后顾之忧。

  强化工作责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都要拿出相当精力,从政策、措施、市场等方面深入研究,指导贫困乡村破解发展难题。要抓好典型培育,认真总结各地产业发展中涌现出的好思路、好做法,集中力量扶持示范村建设,创造成功经验,为贫困村产业发展树立可学可赶的榜样。要高度重视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选好用好村级带头人,做好群众的引导发动工作,克服群众的畏难情绪,帮助群众解决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切实把产业扶贫工作落到实处。

扶贫调研报告2

  一、基本情况

  井龙村位于玉林市福绵区成均镇,坐落在六万山脚下,是自治区“十三五”规划扶持贫困村。全村辖11个自然村,40个村民小组,有耕地3880亩,有1854户农户,共有6546人,其中贫困户111户338人,贫困发生率为5.16%。村民以种植水稻、甘蔗、香蕉、中草药,养殖猪、鸡、鸭、白鸽和外出务工为主要经济来源。自开展精准扶贫以来,福绵区通过调查研究找准“贫根”,因地制宜制订帮扶规划,初步探索出了一条符合井龙村实际,能增加农民收入、增强贫困村造血功能和经济发展后劲的精准扶贫新路子。

  二、主要做法

  井龙村“两委”引进玉林市大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井龙村建设无公害蔬菜种植、观光、采摘核心示范基地项目。项目以公司投资为主、区产业扶贫资金为辅,充分利用公司的收入作为发展精准扶贫现代农业产业的资金支撑*台,与深圳海吉星农批市场建立战略合作伙伴,搭建“肥料一种植一销售”一条龙产业链,摸索创建新型现代农业种植模式,助力精准扶贫,真正起到了造血功能。20xx年,通过这种模式,带动了井龙村61户贫困户增收,实现户均增收1000多元。

  三、主要亮点

  一是开展跨区服务。发挥公司与外地农批市场的联合作用,提髙贫困户及村集体经济收益,调动了贫困户的积极性,使其思想由“要我脱贫”转变到“我要脱贫”上来。二是扶贫方式发生了明显变化。现代农业产业精准扶贫以资本为纽带,以产业做带动,让企业和贫困户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通过利益将公司和贫困户紧紧连在一起。

扶贫调研报告3

  扶贫开发工作是促进农业增产,加快农村改革,实现农民致富的有效途径,为进一步掌握扶贫开发工作进展情况,了解扶贫开发工作中的难点和问题,紧紧瞄准贫困人口,以“减少贫困、缩小差距、增加收入、构建和谐”为目标,以“整村推进、连片扶贫开发”为抓手,以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为中心,以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重点,积极拓宽扶贫资金筹集渠道,不断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和投入力度,创新扶贫开发机制,提高扶贫开发水*,增强贫困对象的自我发展能力,探索与xx县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扶贫工作新模式,扎实推进创新创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现就对全县扶贫开发进行的调研情况形成报告如下。

  xx县地处xx边界,下辖十个乡镇,总面积728*方公里,境内以山地丘陵为主,约占总面积的80%,全县总人口52万,其中:农村人口46万多人,占总人口的88.5%,有19个贫困村,全县现有人均收入低于2763元贫困户12264人,通过调查分析,致贫的原因:

  1、因家庭劳动力缺少致贫的3820人;

  2、因遭受严重自然灾害致贫的1160人;

  3、因孤寡残、五保需社会保障致贫4225人;

  4、其他原因致贫3059人。

  今年是产业扶持第一年开始,上级下达产业扶持资金380万元,我县19个扶贫村以主导产业建设和贫困户增收帮扶工作作为重点,力求通过整村推进,使各村级主导产业有较大发展,大部分贫困户都能具备脱贫的能力。通过反复调查,深入研究,结合各村实际,帮助全县19个贫困村制定主导产业基地建设目标任务计划,使19个贫困村在整村推进中进一步突出重点、明确建设任务,同时,也解决了以往各重点村在整村推进中发展主导产业项目建设的难题。

  扶贫移民搬迁工作是一项民生工程,涉及面广,必须由*主导,组织各方面力量参与实施。因此,县委县*专题研究了扶贫移民搬迁工作,要求有关乡镇及部门要明确任务、加强领导、强化措施,找准工作着力点,同时要求县级相应资金配套到位,确保全县扶贫移民搬迁工作强力推进,并以县*名义下发了扶贫移民搬迁工作方案,成立了以县*分管领导为组长的领导组。

  20xx年省下达我县扶贫移民搬迁任务598人,通过乡、村、组层层把关摸底,在充分尊重移民对象的意愿下,全部进行集中安置,移民集中安置点建设坚持“五统一分”。即: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基础设施建设、统一资金管理、统一竣工验收,确定在长*乡淡塘村“工业园安置点”,安置点主体工程已封顶,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全面起动,全县108户598人已签订协议搬迁入住。

  以贫困村村屯道路,人饮、通电、贫困户住房改造等工程建设为重点,帮助贫困群众解决“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生存难”等实际问题,为消除贫困地区自然条件障碍,奠定发展基础创造出良好条件。

  我县扶贫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但离摘掉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的帽子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新形势下,扶贫开发面临以下问题和困难:

  面对困难和问题,今后要加快扶贫开发进程,我们必须理清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完善工作管理机制,努力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对今后扶贫开发工作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一)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要抓住编制“十三五”规划的有利契机,以道路、供水、环境整治等为主要内容,按照长远规划,分步实施,适度超前的思路高起点做贫困村扶贫开发整体规划,统筹安排教育、卫生、文化等农村公共设施建设,这就需要各部门通力配合,利用本地优势资源,想尽千方百计向上争取资金,通过整合各部门资金来加大力度,重点解决好贫困村行路、饮水、卫生、移民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基础性建设,切实改善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二)进一步开发壮大特色产业。

  要充分利用本地优势,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寓生态建设于资源开发中,大力发展内容丰富的绿色产业。加大力度招商引资,积极树立“要我做为我要做,给物不如给项目”的理念,变救济式扶贫为开放式扶贫。以“筑巢引凤”的开放心态,把企业引进来,把扶贫户、扶贫资金与企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激励措施,让企业得以突破发展,最终实现“特色产业做大、优势产业做强、贫困群众致富”的目标。

  (三)积极创新扶贫开发机制。

  在具体工作中要创新并做到七个方面的结合:一是扶贫项目的确定要与贫困群众的利益相结合;二是选定贫困对象要与低保政策相结合;三是整村推进要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四是*引导与群众积极参与相结合;五是项目整合与资金整合相结合;六是项目建设与职能部门和社会监督相结合。

扶贫调研报告4

  一、概况:

  江苏赣榆塔山镇20xx年1月由土城镇和徐山乡合并而成。因境内有塔山和小塔山水库,且历史上曾称为塔山人民公社故得名塔山镇。全镇总面积82、61*方公里,耕地面积0、45万公顷。辖30个行政村,24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万余人。姚葛埠村位于赣榆县塔山镇最西部大徐山脚下,属丘陵山区。西、北、南三面环山,东南与新葛埠接壤,全村453户,1685口人,耕地面积1670亩,其中丘陵地1520亩无法灌溉。村民的生活水*低下。由于该村土地贫瘠,山岭连绵,境内有4座山头,人多地少。交通闭塞,全村只有一条出村的生产路,农业生产以种粮为主,农田水利设施不配套。全村没有一分水稻田,农业经济无业源。属于贫困村。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彻底改善农村生产条件,促进该村经济发展,提高人民水生活水*,全村干部群众积极要求上级部门给予支持,对姚葛布村的路、桥、电灌站进行规划新建,修好村内的防渗渠,对山荒进行开发整治,防止水土流失,保护耕地,使其发挥更好的效益。是我们扶贫的重点村。08年3月,在省、市委的号召下,有姜宏远、孟昭友等同志牵头,对赣榆贫困村进行了调研,我负责塔山镇姚葛埠村,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1、工作稳步推进。村里都能严格按照工作规划,加强了村支两委班子建设,村级班子基本做到团结务实,凝聚力和战斗力较强。都加强了党员队伍和村级干部后备人才队伍建设,村里有党员37人。其中村送培了入党积极分子4人,发展了预备党员2人,另外,高中文化的村级干部担任主要干部。

  2、扶贫工作总体进展缓慢,资金到位不理想。村里项目落实和资金到位难度大。具体情况为:村年初制定了修3公里的村级公路、搞好农网改造、配套水利、荒山开发、灌电站几大项目,预计投入扶贫资金和实际资金有出入。

  3、计生、财税、稳定、抗旱等经常性工作落到实处。村里到目前止,均无违法生育情况,财税任务的完成都居所在乡镇前列。稳定工作无异常情况。另外,村今年计生和财税工作在扶贫工作的带动促进下很有起色:①计生工作,组建了村计生协会,开展“八上门”服务;已开展了生殖健康查治活动,举办计生保健知识培训班3期;村计生协成功地劝回了2对外躲夫妇回乡参加妇检,并落实了节育措施,该村期内妇检到位率和节育措施到位率均为100%。②财税工作,实现了由上门催交向主动纳税的转变,现全村98%的村民主动送交了财税任务,全村税收完成均到位。村里建立了图书室和活动室。活跃了村民的业余生活。提高了村民文化水*。

  4、工作人员能主动地为村里出谋划策,积极联系领导和后盾单位争取资金,反映良好。

  二、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扶贫内容的片面性影响了扶贫的整体效果。所调查的村只有实施了经济开发项目,整理土地1000余亩,种植花生。大量栽种金银花,并有专门厂家收购。扶贫思路和力量只专注于基础设施建设,忽略了提高村民发展经济的思想水*和技能水*,发展路子仍模糊不清,如此,搞好了基础设施建设也只不过是搭好了舞台唱不好戏,群众脱贫致富进程依旧缓慢。

  2、资金到位难是阻碍扶贫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资金难以到位原因有:第一、后盾单位领导对扶贫工作重视程度还不够,认为这项工作是多余的负担。第二、单位经济状况非常差,连正常的办公经费都不够。无法完成出资任务。第三、无过硬的约束机制,后盾单位出资多出少出一个样,出与不出一个样,挫伤了单位的出资积极性。

  3、群众思想意识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扶贫工作顺利开展。部分村民认为争取到了扶贫,有国家扶助,期望值相当大,从而削减了自力更生的思想,滋长了等靠要的意识,使帮扶变成了应扶,造成项目难以落实。如修座桥需15多万元,村民不肯自筹小部分资金,造成后盾单位面对巨大的数额产生畏难松劲情绪,使工程迟迟无法实施。

  针对如上问题,建议如下:

  一、建立健全对扶贫后盾单位的约束管理机制,对扶贫资金出与不出、出多出少问题纳入制度化管理,改变出资的随意性。

  二、加强对工作队员责任意识教育,建立严格科学的工作业绩考评制度,杜绝不给钱不办事、给了钱办不好事的不良*气。

  三、加大对村民思想意识的扶贫。要使村民树立起抢抓扶贫机遇、自力更生、发展经济的思想观念,而不是停留在等靠要和散懒穷上,影响扶贫工作的开展。

  四、完善扶贫内容,五管齐下,增强对贫困村经济发展的推动。积极拓宽扶贫开发渠道,千方百计增加贫困人口收入。如何帮助和引导贫困户开展生产,发挥自我动力,增产增收,摆脱贫困,是扶贫工作的难点所在。实施“庭院经济开发建设工程”为突破口,提高贫困户劳动技能,增加人均收入,改善生活条件,使贫困户在摆脱贫困的进程中迈出了第一步。一是对贫困户所住危房进行改造,整修院落,使其有围墙,有院门,修建牲畜棚圈和禽舍。二是每家养1头牛、10只羊、100只鸡(或50只鹅、50只鸭),有后方单位协议的养10头驴。三是每家种果树,每家挖菜窖、每家的口粮田,60%种小麦,40%种高产农作物,小麦作口粮,玉米和桔杆喂养禽畜。四是帮助贫困户学手艺,制作花毡、地毯、花帽、刺绣等。五是帮助、引导贫困户建立合理的家庭成员结构,使每户都有一名会经营的明白人,一名外出打工的创收人,一名上学有成的读书人,家庭成员都是家庭养殖、种植的勤快人。从而使贫困户在初级起步阶段,就能够实现在家门口劳动,开展家庭种植业、家庭养殖业和家庭手工业,积累生产实践经验,成为最现实、最直接的增收方式。坚持“扶贫扶志、扶勤扶能”的原则,建立运作激励机制。在扶贫工作中坚持“扶贫扶志、扶勤扶能”的原则,在政策、步骤、批此上区分不同情况,分类扶持,不搞“大锅饭”。对于有强烈脱贫愿望和具备一定劳动技能的贫困户,要集中力量优先扶持,让这一部分贫困户先脱贫致富。对于无劳动能力、因残疾、因疾病致贫的,要纳入社会民政救济体系中去。对于有劳动能力,但好逸恶劳、坐等靠要、懒惰酗酒致贫的,进行耐心教育和引导,经教育不改的,采取缓扶或不扶的措施。以此激发、激活贫困户依靠自己的头脑和双手,通过勤奋劳动,自我脱贫,走向富裕的内在动力和机制,从而最大限度调动贫困户的生产积极性,使贫困户把压力变为动力,把动力变为活力,带来了贫困户从精神状态、思想观念、劳动能力、生产方式到收入水*的一系列变化。

扶贫调研报告5

  为推动xx县健康扶贫工作,助力全县打赢脱贫攻坚战。8月,县*教科文卫民族专业小组深入县卫计局、民政局、人社局和定安镇、潞城瑶族乡、者苗乡、六隆镇等乡(镇),通过召开座谈会、查阅档案、现场交流、入户走访、实地调查等多种方式,开展健康扶贫工作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强化组织领导,夯实健康扶贫基础。一是组织领导到位。成立了分管副*为组长、各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健康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研究部署健康扶贫工作推进情况。出台《xx县健康扶贫工程“五个一行动”实施方案》《xx县健康扶贫工程“三个一批”行动计划实施方案》《xx县健康扶贫医疗保障联动工作方案》《xx县农村贫困住院患者先诊疗后付费工作实施方案》《xx县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实施方案》等政策性文件,厘清了专业部门职责,明确了各专业部门工作的总体目标任务,并将健康扶工作纳入了全县脱贫攻坚工作考核内容。二是精准识别到位。以核实核准的患有大病和长期慢性病的农村贫困人口为重点,组织基层医疗卫生单位集中对扶贫对象前期患慢性病、大病情况进行进村入户调查筛查,摸排识别,精准统计,确保不漏一个“因病致贫”的贫困户,为实施医疗健康救助和动态监管奠定了基础。经动态管理核实后全县建档立卡因病致(返)贫贫困户x户x人,因病致(返)贫下降幅度x%,达到了健康扶贫考核指标“每年因病致(返)贫数应逐年下降,下降率需达到1%以上”的规定。

  (二)强化政策落地,全力推进健康扶贫。一是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20xx年建档立卡农村贫困户数x户共x人,每个贫困人口享受城乡医保缴费补助每人108元,x人缴费补助总金额x万元,贫困人口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100%。二是住院报销比例逐步提高。统筹区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定点医疗机构级别及医疗费报销比例分别为:一级及以下,报销95%;二级,报销80%;三级,报销x%;自治区三级,报销x%。三是民政救助全面落实。城乡特困人员按应计入的住院医疗救助费用的x%给予救助,年累计救助最高限额为x元;城乡低保对象中的重度残疾人按应计入的住院医疗救助费用的95%给予救助,年累计救助最高限额为x元;城乡低保对象按应计入的住院医疗救助费用的90%给予救助,年累计救助最高限额为x元。20xx年1—8月城乡医疗救助资金累计支出x万元。

  (三)强化三大保障,提升健康扶贫服务能力。

  1.落实“三个一批”,集中精力抓统筹保兜底。一是加强医疗救治,推进大病集中救治一批。目前全县患有9种大病的贫困患者x人,已集中住院救治x人,救治比例x%。二是实施公卫提升行动,推进慢病签约服务一批。20xx年上半年,管理高血压患者x人,签约服务x人,签约率x%;管理糖尿病患者x人,签约服务x人,签约率x%;管理重性精神病患者x人,签约服务x人,签约率x%;管理结核病患者x人,签约服务x人,签约率x%。三是健全医保提升机制,推进大病重病兜底保障一批。进一步整合政策、统筹资金,对贫困人口重大疾病救治建立“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健康扶贫保险+医疗救助+财政兜底”五位一体的健康扶贫兜底保障机制,确保健康扶贫不落一人。

  2.实施“五个一行动”,全力推进医疗扶贫。通过建立一份健康档案、提供一份健康教育处方、落实一名家庭签约医生、建立一项医疗保障制度衔接、购买一份健康扶贫保险等“五个一行动”健康扶贫措施,实现五个100%,即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100%,大病保险覆盖率100%,预防保健覆盖率100%,家庭医生签约率100%,健康扶贫保险参保率100%。

  3.优化诊疗程序,实现结算便捷化。实行农村贫困住院患者“先诊疗,后付费”新模式,农村贫困患者住院无需缴纳押金,与医疗单位签订“先诊疗,后付费”协议即可住院治疗。20xx年1至8月,农村贫困患者县域内“先诊疗、后付费”住院x人/次,住院总费用x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报销x万元,大病保险赔付x万元,民政医疗救助x万元,民政临时救助x万元,*兜底x万元,报销比例x%。县级三家公立医院和所有乡镇卫生院统一建立贫困人口“一站式”结算服务窗口,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县域内住院“一站式”结算服务,方便建档立卡贫困户就医。

  二、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健康扶贫政策宣传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一是配合意识不强。少数乡、村、组干部认为健康扶贫是卫计部门、乡(镇)卫生院、乡村医生的职能,与本职工作“关系不大”,主动参与度、配合度均较差,基层干部作用发挥效果不好,导致健康扶贫政策宣传效果不理想。二是理解政策有偏差。群众对健康扶贫政策的限制性条件缺乏理解和支持,从以前的“小病不看,大病小看”到片面理解政策,主动要求“小病大治”,甚至为了解决个人自付费用问题,出现盲目要求住院、要求长期住院等与医疗行业规范相悖的现象。三是对政策研究不透彻。大多数基层干部对健康扶贫政策也只是概面了解,面对群众具体的政策咨询也说不清道不明,政策宣传效果不尽人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贫困对象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积极性。

  (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是村卫生室硬件建设有待加强。部分村卫生室墙体损坏、天面漏水未得到及时维修,不能正常使用;基本设备简陋,信息化办公设备缺乏,不适应当前业务要求。二是村医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目前,我县165个行政村共有157个村卫生室,实际配备村医132人,25个村卫生室无村医。其中,68个贫困村卫生室虽均配有村医,但具有助理执业医师资格的只有2人,其他均为乡村医生资格;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仅4人,其他均为中专或相当于中专学历;年龄45岁以上25人,60岁以上2人。村医的整体素质偏低,业务水*不高,特别是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欠缺。

  (三)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不高。当前,我县x户x人建档立卡贫困户都进行了家庭医生签约,签约率达100%。基层医疗单位以健康扶贫门诊慢病筛查为抓手,同步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慢病签约率虽达到60%以上。但真正投入的专业医师较少,提供的服务内容缩水,服务质量偏低;交通工具严重缺乏,给随访服务带来很大不便,出现重签约轻服务现象,签约服务流于形式。

  (四)非贫困人口与贫困人口之间的医疗保障政策差距较大。部分贫困户利用“先诊疗,后付费”的便利及住院报销更加优惠的政策,本来门诊就诊就可以解决的却选择住院治疗,小病大养;有的贫困患者一个月因小病就来住院3次,把医院当作疗养院。这既占用了有限的医疗资源,又增加医保基金支出,将造成医保基金缺口更大。健康扶贫针对农村贫困人口出台优惠政策多,报销标准高,减免幅度大,“五位一体”的健康扶贫兜底保障机制基本解决了绝大部分困难群众的就医问题。相比之下,农村非贫困人口享受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各项报销优惠减免均与贫困户有较大的差距,尤其是在大病保障方面更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撑,一旦患大病即面临极大的致贫风险。由于医疗保障政策有差别,导致非贫困户基本医疗保险参合率不达标,只能由当地乡(镇)*来填补,给乡(镇)*增加不少压力。

  三、工作建议

  (一)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健康扶贫政策的宣传和落实并不是卫计部门、乡镇卫生院和乡村医生的独立责任,是被涵盖在全县扶贫政策内容之一。要多形式多途径加大健康扶贫政策宣传力度,全方位多层次开展政策培训,强化宣传针对性,形成健康扶贫政策全社会大宣传、大普及格局。各乡镇人民*要高度重视,加大健康扶贫政策宣传力度,发挥*在政策宣传资源和力度等方面的优势,强化宣传动员,采取网络*台、微信、QQ等信息手段,扩大宣传。组建由乡镇干部、帮扶干部、村组干部和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及乡村医生共同组成的宣传队,深入村屯、农户进行宣传,让广大的贫困人口知晓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治疗必须兜底保障,总费用报销达90%以上,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对健康扶贫政策的知晓率,进一步提升广大群众对健康扶贫工作的满意度。

  (二)切实解决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问题。一是加大投入,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县财政在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过程中要加大投入,各乡镇要做好村卫生室建设用地、房屋提供等基础性工作。县卫计局要加大对上争取力度,尽最大努力解决基层在专业技术设施设备配备等标准化建设要求方面经费不足等问题。通过加大投入,每个村卫生室要达到面积80㎡且分有治疗室、诊疗室、观察室、药房四室的标准要求。二是夯实队伍,着力提升乡村医生能力。按照20xx人口以下的村须有1名村医、20xx人口以上的村设有2名村医并持有村医证的要求,高度重视和推进乡村医生的招录和培养,切实解决乡村医生缺乏问题。解决好乡村医生信息系统应用能力差、医疗规范落实差、诊疗能力及水*低等关键性问题,提升村医的服务能力和水*。三是加强对村卫生室的管理。建立健全村卫生室各项制度并上墙,明确职责任务;严格村医上岗准入制度,确保村医在岗,持证上岗;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过期药品及时下架,严禁违规开展输液业务。

  (三)切实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健康扶贫是脱贫攻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是健康扶贫工作重中之重,是脱贫摘帽必须核验的内容之一。因此,抓紧抓实家庭医生签约工作,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尤为重要。一是定期开展随访活动。按照健康扶贫工程“五个一”的要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每个季度至少随访一次,每年至少随访四次。二是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在随访活动中,要根据不同人群不同患者制定不同的健康教育处方,做到“一人一策”,对症下药,解决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签而不约,约而未感”等问题,提升签约服务质量和成效。同时,要在随访时填写好家庭医生签约手册,完善签约手册的每一项内容,并做好每一次随访的记录,包括随访活动的影像及文字记录,以备查阅。三是创新工作方式。建议建立健康扶贫APP,方便家庭医生随时了解签约对象情况,患者也可以随时向家庭医生咨询病情,以达到信息推送“零距离”、对接帮扶“零障碍”。四是做好基本公卫、基本医疗和转诊服务,提供用药和就医方便,满足签约居民健康需求,提高签约居民的获得感和感受度。五是整合交通工具资源,缓解随访服务用车不足问题。

  (四)加强对医疗机构落实健康扶贫政策的监管。严格按规定落实医疗机构控费管理,切实减轻贫困对象就医负担;积极做好贫困对象引导工作,针对贫困人口对多品种、高品质药物期望与基本医保结算政策限制的矛盾,加强政策宣讲和引导,杜绝“小病大养”,真正发挥健康扶贫政策基本保障作用。积极推进人、财、物等医疗资源向基层一线倾斜,加大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和服务能力建设投入,提升基层诊疗服务能力;研究出台非贫困对象医疗救助政策,建立专项资金,对非扶贫对象年度住院费用巨大因病致贫的给与政策支持和专项救治。

  (五)进一步完善规范和宣传推介“一站式”结算服务模式。一是完善规范“一站式”结算服务*台。县级三家公立医院和全县所有乡(镇)卫生院都已推行贫困人口“一站式”结算服务模式,给贫困人口就医提供了很大的方便。由于各乡(镇)卫生院启动“一站式”窗口较晚,相关业务人员对系统操作不熟练,县卫计部门要加强对各卫生院相关业务人员的指导,不断完善和规范“一站式”结算服务*台,做到县域内“一站式”*台无缝对接,实现贫困户县域内报销不跑腿、县域外住院报销只跑一次、出院时自付10%以内的费用后即可出院的目标。二是加大“一站式”结算服务模式的宣传推介力度。“一站式”结算服务模式,是我县健康扶贫工作的一大亮点,如何将成功经验向区内外宣传,是我县健康扶贫工作创新的重要任务。建议组建宣传团队,策划宣传方案;组织专人总结我县“一站式”模式成功经验,向区内外各媒体发表;邀请市、区,甚至是国家媒体到我县体验、采风、采访,作为专题在市、区及国家媒体上播放、刊载,做到电视有画面、报纸有文字、广播有声音、网络有阵地,不断扩大我县健康扶贫工作影响力,展示我县健康扶贫“一站式”结算服务模式风采,进一步推介我县脱贫攻坚工作亮点。

扶贫调研报告6

  一、基本情况及贫困分部状况

  XX村是省县XX镇最西南的一个偏僻小山村(行政村),南与,西与XX乡连接,北与XX村*邻;共有8个自然村,9个村小组,有农户226户,总人口1130人;劳动力388人,全村有耕地面积920亩,山地面积26000多亩,毛竹林面积6000余亩。

  全村共有党员22名(其中女党员2名)。20xx年,全村农民人均收入为2350元。

  二、致贫原因及表现

  1.贫困户缺乏劳动力,家庭成员年老或残疾。缺劳力的导致贫困人口重要原因,加上贫困户经济基础差、收入低、因病、因残、因学致贫,需要*扶持和社会人士对他们进行救助才能摆脱贫困。

  2.贫困户经济来源单一,收入增长缓慢,受资源条件、资金、技术、观念等因素制约,贫困户以种植为主,因管理不当,投资较小,加上有时受自然灾害影响,造成经营能力低下,科技意识不强。贫困户当中有些养殖业,没有规模和特色,缺少资金或缺乏技术,造成心有余而力不足,发展产业不少人“半途而废”,有时生活难以维持,更谈不上致富。

  3.贫困人口居住环境条件差,生活难、用电难、用水难、行路难、就医难、上学难得“六难”问题很突出。因为这些贫困户居住分散,靠山建房多,家境贫寒,生活环境差,开门见山,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力不足等造成贫困的原因。

  4.贫困户多数居住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的地方,生活环境恶劣,信息闭塞,思想落后,缺乏创新和竞争意识。只有通过移民搬迁,才能从根本上长远解决贫困。目前,我村共有10户40人需要移民搬迁。

  5.项目申报上级部门在审批下达计划时,个别项目下达的总投资比上报的总投资小好多,致使工程缺口资金过大,导致工程不能顺利完工,发挥不了扶贫的作用。

  三、扶贫的效益和成果

  1.*年来,我村硬化了7.5公里的村组道,为村民生产生活提供了便利的通道,农副产品运输畅通,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得到广大群众的好评。

  2.推动扶贫攻坚行动,落实一户一策。根据县扶移办的要求,在乡*和扶贫办的指导下,我村认真履行扶贫攻坚行动,20xx年全村共有种植业46户,养殖业46户,享受了上级扶持,让这些贫困户得到实惠,基本摆脱贫困。

  3.大力发展养殖业。利用我村山地资源,村委会鼓励村民发展养蜂业。

  四、今后的打算

  1、持续做好“10864”结对帮扶工作,根据县《关于村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帮扶贫困户进行“10864:结对帮扶的通知》要求,切实抓好精准扶贫的工作,切实帮扶好贫困户种,种植业和养殖业,尽量做到一户一策,帮助贫困农户早日脱贫,再通过三年的努力,使全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走上小康致富之路。

  2、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养蜂,以养殖农场为龙头企业和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依托,大力发展以带动贫困农民养牛、养羊为主的特色产业,为贫困农民找到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计划在20xx年全年发展100头以上养殖户2户。

  3、加快移民搬迁扶贫力度,把移民搬迁扶贫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来抓。坚持“整体搬得出,长期稳得住,逐步富得起”的目标,结合生态移民,地质灾害避灾移民,鼓励居住在生活环境差的贫困户搬迁安居乐业。

  4、争取小额贷款和把握扶贫资金的使用。按照中央、省、市、县的要求,为了帮助农村贫困群众改变生产生活条件,落实一部份惠农帮扶资金,发放一定数额的小额贷款。坚持以上项目扶贫的载体,提供信息资源,充分尊重群众的意见,是扶贫资金和小额贷款落到实处,为村民解决燃眉之急,做到好事好办。


扶贫调研报告 (菁华5篇)(扩展2)

——产业扶贫调研报告实用5篇

  产业扶贫调研报告 1

  一、五位一体产业精准扶贫格局全面形成

  各县市区按照市委、市**统一部署,加强政策引导,搞好办点示范,狠抓检查督办,深入推进五位一体产业精准扶贫,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是精选了一批市场主体。目前全市参与精准扶贫的市场主体共4392个,涵盖特色种养、农副产品加工、旅游、电商、光伏等产业,通过联户带动、入股分工、托管代养等方式,意向带动130766户、363867名贫困人口增收脱贫。如黄梅县16个乡镇,围绕油茶、蓝莓、稻虾连作、苗木、蔬菜等产业建立了50余个现代农业基地,带动60%以上贫困户、98%以上贫困村增收脱贫。红安县八里湾镇金碧源生态农业科技园,计划投资3.5亿元,流转田地7500亩,打造生态休闲、养殖加工、科普观光为一体的生态农业科技园,已建成小龙虾精养池102个,面积1100亩,投放虾苗6万斤,与58户贫困户150人签订合作协议,每户每年保底分红3000元。

  二是探索了一批扶贫路径。各县市区因地制宜、因业施策,抓好产业扶贫路径设计,每一个产业都有一套精准施工方案和作战路线图。如罗田县实施黑山羊产业精准扶贫33111工程,利用3年时间,向养羊贫困户提供3万元贴息贷款和1万元扶贫资金,支持1万个贫困户,户均年收入过1万元;罗田贺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270个贫困户签订扶贫协议,**按每户2万元标准给贺根公司540万元贴息贷款,每户脱贫按5000元标准奖励贺根公司,贺根公司向每个贫困户无偿提供3头肉牛和兽医、技术服务,肉牛增重部分由公司、农户按2:8的比例分成,据测算每户贫困户每年可稳定获得5000元左右的收益;麻城市按照产业、资金、区域、对象、时限五个精准,分别为养殖业、蔬菜产业、中药材产业、林特产业定制脱贫1111、1151、1148、1138工程。

  三是投入了一批发展资金。财政资金、金融资金、社会资金集中投入到产业精准扶贫中来。各县市区按照不低于500元/人的标准设立了产业精准扶贫发展基金,引领产业发展助推精准扶贫。去年全市共统筹财政资金21亿元用于精准扶贫,其中直接用于发展产业7亿元;今年,全市计划整合62.85亿元,已到位35.4亿元。各地积极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村民住房财产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林权等抵押担保融资,同时设立产业发展担保基金,通过1:7至1:10的比例放大吸引金融资金。2015年以来,全市农商行已为4329个贫困户发放5.09亿元扶贫小额信贷。

  四是促进了贫困户稳定脱贫。贫困户通过入股、打工、租种、领养等多种途径在产业精准扶贫中增收,预计*均年收益在6000元左右。如发展光伏产业,建设3-5千瓦光伏电站,每年就能实现不低于3000元的稳定收益。黄梅县停前镇龙成生态农林综合开发有限公司,采取流转土地得租金、农民务工得薪金、承包管理得酬金、超产分成得资金、订单预购得订金的办法,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已流转荒山2.35万亩,贫困户仅从土地流转和劳务薪金两项中就可增收1160元。

  二、存在的问题

  (一)**层面:

  一是资金整合难。尽管省**出台了关于贫困县资金整合的[20**]63号文件,但缺乏具体操作办法,资金使用范围仍受多种因素制约,县级顾虑较多,资金整合的路径还不清晰、阻力仍然很大。以罗田县为例,初步测算,该县落实三年脱贫计划需整合资金40亿元,2016年需整合17.76亿元,但可供统筹的资金规模只有4-5亿元。二是政策落地难。有的地方政策设计很丰满,但具体操作很骨感。市场主体的逐利性和贫困户的脆弱性,决定双方均怕担风险,有的地方在政策设计上实际将风险全部交给贫困户一方。比如有的地方以贫困户名义贴息贷款,贴息贷款交给市场主体,市场主体再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这样导致贫困户怕担风险而无贷款意愿,金融机构怕担风险而不敢向贫困户直接融资。有的地方政策落实雷声大、雨点小,贴息贷款和具体操作办法还难以落地。三是市场主体与贫困户的对接难。一方面有的企业带着产业和市场,找不到土地和劳动力,另一方面贫困户拥有劳动力和土地资源,却找不到市场和合适的产业门路,两者之间窗户纸没有捅破,寻锅补的与要补锅的无法链接。

  (二)市场主体层面:

  一是一些市场主体带动能力不强。据初步统计,参与种养业精准扶贫的市场主体注册资金过千万元的不足10%。以英山县为例,参与扶贫的市场主体97个,其中省、市级龙头企业只有33个,大多是规模以下企业。各地扶贫产业存在同质化、低端化问题,带动能力较弱。二是少数市场主体动机不纯。少数市场主体在没有享受优惠政策的情况下,对贫困户大多开的是空头支票;有的套取了优惠政策后,给农民的苗种以次充好;有的拿到贴息贷款,对贫困户的分红实际上是财政的贴息,没有真正让贫困户得利。三是一些市场主体投身扶贫的积极性不高。一些市场主体在扶贫的过程中怕麻烦,怕担责任,担心拿了贴息贷款后,要承担包保责任,贫困户不脱贫就脱不了干系。

  (三)银行层面:

  扶贫融资难问题非常突出,原因在于:一方面扶贫贷款的风险明显高于其他涉农贷款,贫困户评级授信面不广,相当一部分贫困户难以获得授信,银行慎贷、惜贷。另一方面**风险保障金不足,象蕲春按照1:7的比例提供扶贫贷款,浠水按照1:10的比例提供扶贫贷款,尽管放大系数已经很大,但由于风险保证金没有上级专项支持,全靠县本级财政筹措,远远满足不了产业扶贫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银行通过提高门槛来降低风险,比如要求贷款人年龄要在60岁以下等。以黄梅县为例,目前能够提供有效抵押物、真正享受小额扶贫贷款到位的市场主体不足20%。麻城市扶贫小额贷款工作在全市名列前茅,但该市农商行授信金额4.65亿,目前已发放贷款9648万元,不到授信金额的20%。

  (四)保险层面:保险机构对于投入大,见效慢,利润薄的三农保险工作积极性低,产品保障额度过低,保险责任过窄,经济补偿作用不明显,保险品种不多。如在特色种植业、种养业中,现在仅有能繁母猪、能繁母牛、奶牛等少量有政策支持的保险品种。保险理赔程序复杂,保险公司、农户对保险合同的解释各说各话,理赔困难。

  (五)贫困户层面: 一是思想焦虑。发展产业周期长、见效慢、风险大,部分群众往往是怕字当头,难字挡路。一方面,有发展产业的愿望和信心,想有所作为,另一方面,担心不能选准产业,存在风险。二是能力不足。现在相当一部分贫困户只会传统的种植模式,需要一定技术的种养模式学不会。三是认识有误区。受以前各种惠农政策、输血式扶贫影响,大多数贫困户在发展产业时 等、靠、要思想严重,把产业扶贫资金当作救助资金,认为扶贫就是国家给钱给物,有的揣着口袋晒太阳,等着**送红包,少数贫困户产生了越穷越实惠、越穷越光荣的扭曲心理,存在着一种比物质贫困更严重、更难治愈的志气贫困。

  三、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深化对产业精准扶贫的认识。

  产业精准扶贫是解决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手段,也是拔掉穷根、实现稳定脱贫的必由之路,其带动贫困人口数量多,脱贫效果好,经济贡献大,在脱贫攻坚战中居于主导地位。各地要动员社会各界参与到产业精准扶贫中来,坚持市场导向、**引导、因户择业、依法自愿、县级实施的思路,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关于推进产业精准扶贫的实施意见》,确保产业精准扶贫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二)把精准选择产业和市场主体作为关键。

  要遵循自然规律、市场规律和群众意愿选择扶贫产业和市场主体。各地要依托优势资源、特色主导产业,坚持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宜林则林,宜工则工,精心选择区域特色脱贫产业。加大县乡统筹力度,大力推进数村一品、多乡一业的特色产业体系建设。要坚持一业为主、多业并举、以短养长、以长补短的产业发展思路,提升产业扶贫的质量和效益。要延长产业链条,着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立市场主体参与精准扶贫工作联*会议制度,建立市场主体产业项目名录和有条件实施产业脱贫的贫困户数据库,搭建产业精准扶贫服务对接*台。在产业项目落地过程中,采取转让、转包、互换、入股、出租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切实保护好农民的利益。对参与扶贫的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主和专业合作社进行信用评估和扶贫效益评估,建立黑红名单,加大失信成本,保障贫困户利益不受损害。对假借扶贫之名,行坑农害农之实的不良商家,一经发现,要严厉打击。

  (三)大力突破金融保险瓶颈。

  金融机构要针对扶贫贷款的特点,改革完善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考核办法,降低贷款门槛,实行特事特办、快审快批,加大无担保、免抵押、全贴息贷款力度。建立风险基金补偿机制,灵活运用特许经营项目收益权、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资产收益权等为担保设计信贷新产品。加强基层金融服务,整合网格、银行机构、保险公司、担保公司等多方资源,在全市所有贫困乡镇中建立金融服务工作室。

  (四)着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四届十五次全会精神,按照一抗四保要求,抢抓灾后重建机遇,加快策划一批水利项目和水毁设施修复项目。进一步加大资金整合力度,集中农业、水利、扶贫、农业、移民等项目资金,逐步完善道路交通、电力、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加大对贫困山区农产品电子商务*台和物流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打通农产品销售体系最后一公里。

  (五)加强对产业精准扶贫的组织领导

  一是要加强对产业精准扶贫工作的检查督办。重点督办重点贫困乡镇、村产业发展规划、产业项目、市场主体落实情况,督办相关部门和帮扶单位履职尽责情况,确保产业精准扶贫政策措施精准落地。二是树立一批产业精准扶贫的好典型。大张旗鼓地表彰有突出贡献的精准扶贫市场主体,通过互联网、广播、电视、报纸等大力宣传产业精准扶贫典型,推广参与精准扶贫市场主体的成功模式。注重在精准扶贫企业家中产生***和**委员,发挥其参政议政作用。三是发挥基层组织在产业精准扶贫中的重要作用。基层组织要在市场主体与贫困户对接中当好桥梁纽带,既要帮助贫困户选准产业,打消他们的顾虑,增强他们的信心,维护他们的权益,又要协助市场主体与贫困户签订协议,向上争取政策扶持,帮助落实贷款,还要在发生利益纠纷时当好矛盾的调解员。针对部分贫困群众存在的认识偏差和思想疑虑,基层组织要加大政策宣讲力度,有针对性地将各级党委、**精准扶贫政策宣传到千家万户,通过政策宣传,引导贫困人口树立自力更生,自主创业的意识,祛除政策误解和等靠要的懒惰思想。

  产业扶贫调研报告 2

  在生活中,报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产业扶贫调研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为做好我市产业扶贫是突出问题整改工作,深入推进产业扶贫政策措施落地落实、到村到户,开展产业扶贫调研如下:

  一、现在存在问题及其原因

  存在的问题:一是到村项目中,产业发展类项目所占比重也不高。二是在到户项目及措施中,产业发展类项目所占比重偏低,其中带动作用突出的加工业和乡村旅游业所占比重很低;总体上,产业扶贫项目安排不少,贫困村产业发展滞后。深入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没有认识到产业扶贫是脱贫增收的重要抓手。没有认识到产业扶贫是贫困户增收脱贫的基础性、根本性、长效性的`举措,在实施其他脱贫路径时,忽略了产业扶贫。

  (二)对产业扶贫工作存在畏难情绪。认为产业扶贫难度大、见效慢,存在急功*利思想,在工作推动、政策支持、资金安排等方面用力不够。

  (三)没有利用好主体的带动作用。没有出台鼓励、引导、支持主体带动贫困户的政策,主体带动的意愿不强、积极性不高;虽然对带动主体投入较多,但是没有选好带动模式、没有建好利益联结机制,带动效果较差。

  二、整改目标任务

  根据我市粮、棉、油、果、茶叶等产业特点,推进特色种养业扶贫、光伏扶贫、乡村旅游扶贫、商贸流通扶贫、资产收益扶贫,力争产业项目、支持资金、主体带动、干部帮扶等覆盖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力争所有贫困村、贫困户至少发展一项产业或者参与发展一项产业,为村出列、人脱贫提供稳定、持续、有力的基础支撑。

  三、主要整改措施

  (一)精准选择脱贫产业。精准掌握贫困村、贫困户的资源、劳力、技能等产业发展条件,逐村逐户指导选择具有稳定性、长期性、持续性的产业。支持有条件、有能力、有意愿的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商贸流通、农产品加工、手工业等产业。对无劳动力、无资源、无稳定收入来源的“三无”贫困户,以及无集体经济收入或集体经济薄弱、资源缺乏的贫困村,支持安排光伏扶贫工程项目,大力发展光伏发电等能稳定增收的产业。实施资产收益扶贫,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试点,支持贫困村、贫困户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土地、山场、水面、设施、设备、帮扶资金等入股、托管的方式,或者以务工、就业等方式参与产业发展。

  (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全面落实产业扶贫相关政策。完善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对于有发展意愿、贷款意愿、还款能力或还款措施的贫困户,金融机构应给予贷款。大力推广户贷企用、分贷统还等模式,帮助贫困户通过土地、山场等资源和资金参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或其他经营主体,让贫困群众得到更多收益。鼓励和支持贷款贫困户购买贷款人意外伤害保险、保证保险等保险,分散贷款风险。对购买扶贫小额贷款保险的贫困户,财政可适当安排保费补贴。支持贫困户在发展种养业时参加政策性农业保险,贫困户承担的保费可从扶贫资金中支出。贫困地区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优先保障贫困村、贫困户发展产业,生产设施、附属设施和配套设施的用地按照设施农业用地管理。

  (三)增加项目资金投入。要加大产业扶贫投入力度,项目资金要早安排、早下达、早实施。到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统筹整合使用的财政涉农资金要加大对产业扶贫投入力度,重点支持贫困村、贫困户发展产业,扶贫小额信贷资金全部用于产业扶贫。鼓励社会资本通过众筹、慈善等方式参与产业扶贫。

  (四)加强产业发展服务。要在产业规划、产业选择、招商引企、品牌培育、市场开拓、技术支撑、政策设计等方面加强指导。

  ?(五)创新主体带动机制。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或其他经营主体,支持有意愿、有实力的主体参与产业扶贫,积极探索创新产业扶贫模式,大力推行各类园区带动、龙头企业带动、经营大户带动和群众自身调整优化种养结构的“三带一自”模式,推进贫困村、贫困户与市场主体对接,力争每个实施产业扶贫项目的贫困村、贫困户都有主体带动。及时总结归纳典型案例和优秀做法进行推广,加强产业扶贫现场观摩,发挥典型引路作用,不断放大产业扶贫效应。

  产业扶贫调研报告 3

  产业化扶贫是调整贫困地区经济结构,增强"造血功能",促进贫困地区长效脱贫和农民持续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为全面了解掌握我市产业化扶贫工作情况,推动全市产业化扶贫工作持续健康发展,8月下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田立,带领农村委员会组**员和市扶贫办相关负责人,就全市产业化扶贫工作情况,先后到大悟、孝昌和市直有关部门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先后到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产业扶贫项目基地等视察了解情况,听取县及有关乡镇两级**和发改、财政、农办、农业、扶贫、农商行、农信社等部门工作汇报及建议。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产业化扶贫工作成效明显

  1、特色产业和基地初步形成,规模不断扩大。把大力实施产业扶贫作为开发式扶贫的重要内容,因地制宜,注重发挥老区、贫困地区山场、林地、人力等资源优势,大力开发特色资源,重点培育市场前景好、比较优势明显、辐射带动力强的特色产业。目前,已初步形成了茶叶、油茶、中药材、苗木花卉、优质稻、养殖和旅游等主导产业,而且规模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截止2019年底,茶叶基地面积35.4万亩,油茶8万亩,中药材9万亩,苗木花卉苗圃基地5万亩,畜禽养殖大户6000多个,规模化畜禽养殖场300多个,水产养殖可养水面10万亩,先后开发白果树湾新四军五师司令部旧址、宣化店中原突围旧址两个全国百个经典红色旅游景点,建成观音湖、双峰山2家国家4A级旅游景区。仅大悟的五大产业产值就达41.7亿元,安置解决20多万人就业。同时,我市以实施全省重点老区乡镇、插花贫困乡镇连片开发试点项目为契机,新建青(油)茶、药材、苗木花卉、肉鸭等农林特基地10万多亩,如汉川杨林沟镇5000亩红辣椒基地、应城陈河镇2万亩和云梦吴铺镇1.2万亩优质糯稻基地等,形成了稳定的致富产业,群众增收效果明显。

  2、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辐射带动力持续增强。坚持把培育壮大产业化龙头企业作为产业扶贫的关键环节,通过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提高产业层次,扩大产业规模,形成产业优势与经济优势。*两年来,利用贷款贴息政策,扶持了以大悟悟道茶、华龙生物制药和孝昌鸿翔鸭业、管氏茶等为代表的40多家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目前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悟县14家,孝昌县29家。同时,各地积极探索建立土地流转机制和企业与村组、农户利益联动机制,实行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大力实施"公司联村"工程,引导企业参与村级扶贫,推行"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大悟县依托悟道茶、新花花生、华龙生物药业等企业,大力发展茶叶、花生、板栗、药材和畜禽养殖小区,覆盖17个乡镇、178个行政村,网络基地农户13000多户。孝昌县组织鸿翔鸭业、管氏茶业、太子米业等重点民营企业帮扶产业建设,覆盖14乡镇148个贫困村,网络基地农户17600多户。

  3、农产品品牌效应逐渐凸显,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年来,全市各级**大力培育和打造了一批富有特色的农产品品牌、商标,提高了企业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为创造企业经济效益和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截至2019年,仅大悟、孝昌两县就有金鼓露毫茶叶、齐天花生等6个产品获得"湖北省著名商标"认证,有管氏茶叶、凤凰茶等140多个"三品一标"产品,太子米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认证。大悟县悟道茶业、三里天然绿色公司等8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参加大别山绿色农产品展销活动,全部获展会金奖。

  4、农民增产增收基本稳定,脱贫致富步伐加快。*年来,全市各级**及相关职能部门采取有力措施,不断加大产业化扶贫工作力度,有效地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产增收,使贫困地区农民逐步摆脱贫穷,走上了致富的道路。截至2019年,全市老区、贫困地区产业基地总面积达260多万亩,覆盖80%以上的贫困村和农民,农民从特色产业基地获得的收入占其总收入的50%以上,通过产业开发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两年来,全市有*6万贫困人口依靠产业化扶贫摆脱贫困,5万多农民被转移安置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就业,实现了稳定脱贫。

  二、产业化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资金投入不足。一是市、县两级**没有达到《湖北省地方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扶贫工作责任制考核办法》中关于扶贫配套资金按不低于中、省拨资10%的比例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地方配套资金比例的要求。二是专项扶贫奖励资金少,难以满足不同产业、不同规模、不同区域类型产业扶贫的要求。如孝昌县,由于贫困人口多、产业基础差、财政实力不强,2019年产业扶贫资金的投入仅可满足部分重点贫困村和重点老区村整村推进的需要,而生活在非重点贫困村和老区村约40%的贫困户则因资金不足,限制了发展产业和改变生产生活条件的愿望。

  2、产业链条不长。我市老区、贫困地区的产业在产业链条上只有第一个链条的多,像鸿翔鸭业长链条的少。如板栗、花生都只是初级产品,没有深加工之类的后续链条,产品的科技含量、附加值和产出效益低,仍然没有摆脱原料供应型产业的困境。同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整体数量少,规模小,实力较弱,储藏、加工、包装、宣传和营销的水*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

  3、基础设施不配套。大悟、孝昌两个重点贫困县的特色产业基地绝大多数都是开发山场和岗地建成的,通往基地的路况差,影响了产品的运输。而且大多数基地的水、电等基础设施不配套,导致产业效益低,有相当一部分处于"靠天收"的状态,一旦遇上像今年的持续高温天气,产业基地将损失惨重。

  4、利益机制不健全。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够规范和紧密,大多为松散型,没有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命运共同体,影响了产业扶贫的健康发展。

  5、人才和技术支撑不够。我市老区、贫困地区人力资源丰富,农村富余劳动力较多,但是缺乏符合有关产业发展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加之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和推广体系不健全、推广程度不深入,导致优质产品少,市场竞争力低,农民增产增收困难。

  三、深入推进产业化扶贫工作的几点建议

  1、强化产业发展,推动产业化扶贫。一是要根据市场需求和生产的发展不断调整完善产业发展规划,在组织实施过程中坚持把致富产业与本地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化经营有机结合,鼓励引导推进特色产业基地和项目建设。二是要充分利用贷款贴息等政策,培育壮大示范带动作用好的产业化龙头企业,推广"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三是要加大招商引进力度,着力引进一批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同时,大力实施回归创业工程,积极鼓励和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带技术、带资金回乡创业,带动农民脱贫致富。

  2、加强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化扶贫。要整合农村教育培训资源,以农村远程教育基地、乡镇农技服务中心和农业科普示范基地为依托,加大对农户的培训力度,使他们掌握一定的实用技术,提高创业就业的能力。要强化科技支撑,依靠科技创新来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科技含量,打造精品名牌,力争形成一个支柱产业有一个名牌产品当龙头,一个系列产业有一批拳头产品作支撑,一个市县有一批特色精品作支柱的科技创新格局。

  3、健全利益分配机制,保证产业化扶贫成果共享。**要引导和扶持农村组建各种专业合作社,并促其正常有序运转,更好地保护农户利益。要逐步完善企业和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关系,促进企业和贫困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实现共同发展。

  4、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夯实产业化扶贫基础。要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进一步改善和提高通村、通组、通基地、通企业公路水*。加大新建和整修水库、渠道、塘堰、泵站、电力等工程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农田水利设施。

  5、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支持产业化扶贫。一是要认真落实《湖北农村扶贫条例》、《扶持老区建设条例》、《湖北省地方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扶贫工作责任制考核办法》的有关规定,逐年增加地方配套资金的比例,用于支持老区、贫困地区产业化扶贫的发展。二是要进一步整合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水利建设等涉农资金,有重点地投向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三是要进一步拓宽产业扶贫的融资*台,用足用好产业化扶贫贷款贴息政策,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产业化扶贫领域。四是积极争取上级在政策、项目和资金方面的支持,用于扶贫开发和促进产业化扶贫的发展。

  6、打好革命老区牌,助推产业化扶贫。充分发挥大别山革命老区的政治、资源优势,打好革命老区牌。要大力宣传大别山革命老区扶贫开发和产业化扶贫工作取得的成效、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探索出的成功模式,引导和鼓励全社会关心支持大别山革命老区的建设和扶贫攻坚工作,不断提高大别山革命老区的知名度。

  产业扶贫调研报告 4

  一、基本情况

  井龙村位于玉林市福绵区成均镇,坐落在六万山脚下,是自治区“十三五”规划扶持贫困村。全村辖11个自然村,40个村民小组,有耕地3880亩,有1854户农户,共有6546人,其中贫困户111户338人,贫困发生率为5.16%。村民以种植水稻、甘蔗、香蕉、中草药,养殖猪、鸡、鸭、白鸽和外出务工为主要经济来源。自开展精准扶贫以来,福绵区通过调查研究找准“贫根”,因地制宜制订帮扶规划,初步探索出了一条符合井龙村实际,能增加农民收入、增强贫困村造血功能和经济发展后劲的精准扶贫新路子。

  二、主要做法

  井龙村“两委”引进玉林市大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井龙村建设无公害蔬菜种植、观光、采摘核心示范基地项目。项目以公司投资为主、区产业扶贫资金为辅,充分利用公司的收入作为发展精准扶贫现代农业产业的资金支撑*台,与深圳海吉星农批市场建立战略合作伙伴,搭建“肥料一种植一销售”一条龙产业链,摸索创建新型现代农业种植模式,助力精准扶贫,真正起到了造血功能。20xx年,通过这种模式,带动了井龙村61户贫困户增收,实现户均增收1000多元。

  三、主要亮点

  一是开展跨区服务。发挥公司与外地农批市场的联合作用,提髙贫困户及村集体经济收益,调动了贫困户的积极性,使其思想由“要我脱贫”转变到“我要脱贫”上来。二是扶贫方式发生了明显变化。现代农业产业精准扶贫以资本为纽带,以产业做带动,让企业和贫困户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通过利益将公司和贫困户紧紧连在一起。

  产业扶贫调研报告 5

  产业扶贫是通过产业的培育、发展和壮大,来实现带动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从长远角度来看,其意义非常重大。如何更好推进产业扶贫,提高扶贫效益,壮大县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已经成为各级党委、**的重大调研课题。石门县扶贫办带着破解产业扶贫发展难题的思考,深入13个乡镇、场20多个村居进行调查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整理如下:

  一、石门县产业扶贫取得的成效

  石门县是典型的贫困山区农业县。到20xx年末我县贫困人口为16.31万人,占全县总人口67.9万的24.02%,占全县农村人口57.5万的28.4%。*年来,我县按照“一村一品,多村一品”的工作思路,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是产业规模不断壮大。通过多年努力,我县逐步形成了柑桔、茶叶、高山蔬菜、马头羊、烤烟等主导产业。特别是*五年来,我县投入财政扶贫资金3200多万元,扶持农业主导产业,新发展柑橘14200亩,茶叶12300亩,烟叶5700亩。发展肉牛11000头,山羊13000只,扩种南竹3700亩,发展高山蔬菜3500亩。 二是产业品质不断提升。多年来,石门狠抓柑桔、茶叶、烤烟等特色优势产业的品质。每年投入500万元左右的扶贫资金用于产业的品种改良和科技培训,目前柑桔获有“中国早熟蜜橘第一县”、“中国柑橘之乡”、“全国柑橘出口示范基地”等称号。白云山有机茶通过欧盟认证,“石门银峰”品牌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烤烟进入了芙蓉王高端烟叶生产基地。

  三是龙头企业不断发展。以扶持企业发展为依托,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促进产业发展,五年来为节节高公司和金湘源、壶瓶山茶叶公司等龙头企业争取到了360万元的财政贴息,落实贴息贷款1.2亿元,带动8万多人产业增收。今年我县还争取到了500万的茶叶产业专项扶贫项目,其中350万元用于新发展茶叶和防控灯的购买,150万元用于茶叶加工企业设备投入贴息,已规划发展优质茶叶基地6120亩,扶持茶叶加工企业四家。现基地及企业厂房建设都已开工启动。

  四是特色产业不断兴起。*年来,我县在产业扶贫方面开始探索发展油茶、金银花、旅游、劳力输出等特色产业。通过“两项制度”有效衔接扶持到户政策,已发展良种油茶3000亩,金银花500亩。旅游业形成了三个核心板块:壶瓶山-东山峰高山生态度假区板块、维新-仙阳湖休闲养生区板块、夹山-蒙泉湖禅茶文化产业园板块。通过“雨露计划”对劳动力进行转移培训,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引导贫困村农民外出务工每年达3万多人,人*年劳务收入2万元以上。

  二、我县产业扶贫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经过多年的扶持发展,我县柑桔、茶叶、马头羊、高山蔬菜、烤烟等产业虽初具规模,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困难和问题。

  一是缺劳力。从目前来看,贫困地区家庭收入主要还是靠外出打工的劳务收入,所以农村的中青年劳力基本都已外出打工,“留守老人”一无现代生产技术,二无体力,要实现产业的扩规和提质都很难。

  二是缺技术。我县虽然有一批专业技术人员,但由于本县没有高等农业院校和农业方面的科研院所,真正的高水*的农技专家人才很少,特别是在油茶、核桃、金银花等新兴产业方面的技术人才就更少。

  三是缺资金。目前我县产业扶贫到户资金主要是“两项制度”有效衔接项目资金,但这部分资金政策性很强,每人每年只能扶持400元,而现在一只羊要1000元左右,一头牛要5000元左右,所以产业扶贫方面的资金还有待进一步增加。

  四是缺企业。我们在下乡调研时发现很多村茶叶产业有了一定规模,但方圆几十公里没有一家茶叶加工企业,只有等贩子上门收,价格自然就低了很多,群众致富难。

  三、做好我县产业扶贫的对策建议

  目前制约我县农业产业建设的因素主要有劳力、技术、资金和配套企业。要打破这些制约因素,我们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用活土地资源。一是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探索实施土地股份合作制。将没有劳力进行耕种的农户土地集中起来,采取入股、租赁、转包、让包、互换、托管等多种农村土地流转的形式给有能力的大户或引进外来老板进行产业发展。二是条件不成熟的地方可以采取成立农业互助社、农业合作社,将劳力集中起来进行互帮互助发展生产。

  2、强化技术支撑。加强与农业院校或农科所的联系,由县里给他们提供科研基地,请他们派专业技术人常驻我县,对各个地方的产业发展进行调查研究,指导当地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尽量不做无用功。

  3、加大金融扶持。**应督促指导相关金融部门加大产业扶贫资金支持力度。要克服惧贷心理,可采取涉农站所或村级组织提供担保的形式鼓励农村信用社等金融部门给贫困农户发放贷款支持产业发展。

  4、延伸产业链条。要积极扶持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在单项产业集中连片发展到500亩以上的区域或附*要相应建成加工企业,同时要采取加大扶贫贴息贷款发放数额和覆盖面及落实有关减免税费优惠政策等措施,加大对扶贫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培育扶贫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建成一批大型的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解决老百姓“卖难”和“贱卖”的问题。


扶贫调研报告 (菁华5篇)(扩展3)

——教师调研报告 (菁华5篇)

教师调研报告1

  最*,就我县农村中小学音体美教师队伍现状进行调研。调差采取采集数据、实地调查等方式进行。主要在石桥镇中小学进行调查,广泛收集了学校、部分教师代表、及当地乡村数据。这次调查主要是摸清目前农村音体美教师队伍建设现状,提出相应的建议,为我县对农村义务教育决策时提供参考意见。调查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教师数量:目前我镇农村共有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完小13所(其中中心小学1所),村小及教学点42个。在校学生4515人,教师数392人,另有年高体弱教师(男55岁、女50岁以上)若干人不能胜任教学工作。而音体美专业教师基本相对要少的多。

  (二)教师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紧缺学科:

  1、年龄结构:小学50岁以上教师占52%,36—49岁占29.5%,35岁以下占18.5;初中50岁以上教师占16.1%,36—49岁占40.5%,35岁以下占43.4%。总体来说,小学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初中教师年龄结构则相对合理。

  2、学历结构:总体学历基本达标,但仍有部分老教师学历不达标,特别是第一学历达标的教师达标率不高。

  3、学科紧缺:小学音体美,缺口很大;音体美小学4人,初中仅6人。初中缺口更加明显,亟待选招新教师充实。

  (三)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1、师德师风教育。教育系统每学年至少举行一次师风师德专题教育活动,通过学*动员、对照自查、整改提高三个阶段,广泛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摆问题,剖根源,抓典型,定措施,要求人人参与、个个过关,并结合师风师德宣讲活动弘扬正气、激励先进。

  2、教师业务培训。确保每年公用经费的5%用于教师业务培训。每年安排约300人次青年教师参加省级、地级、县级骨干教师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有师德培训、新课程培训、信息技术培训、教育理论和学科专业水*提升培训。同时建立校本培训监管机制,强化各校校本教研工作有效开展。通过不同层次的培训有效提高教师教书育人水*。

  3、打造品牌队伍。通过每年一度的“德、能、勤、绩”考核、教师职称聘任、优秀教师与师德标兵评选等活动的开展,结合九江市三年一次的“一、二、三”优秀园丁评选工作,打造一批名师。建立青年教师培养导师制度,扩大了人才品牌效应。

  4、优化班子结构。把思想境界高、群众反响好、专业发展强的年轻骨干教师吸纳到班子中来,从而使班子成员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得到不断优化。

  5、改善办学条件。以灾后重建为契机,农村校舍基体得到了改造,办学条件大大提高,使边远山区青年教师“进得来,留得住”,能够安心教学。

  整体来看,我县农村教师队伍较为稳定,大部分教师服从组织、扎根农村、爱岗敬业、甘于奉献,他们在*凡的工作岗位上不断完善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锐意进取,精益求精,形成了良好的育人氛围,也取得了喜人的育人成果。农村中小学教师学历提升加快,初中教师专科以上学历达92.2%,三年内提高了9.1%,小学教师专科学历41%,超过了省定标准六个百分点。20xx年度教育教学质量跃居礼县前列。正是因为有一支师德好、学历高、业务精、能力强、讲奉献、爱学生、有钻劲、能创新的教师队伍,才使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有了根本保证。

  二、客观现状

  *年来,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依然不稳,总量超编,但教学岗位人员相对不足,教非所学、年龄老化,学历偏低以及教师精神面貌令人担忧,已成为制约农村义务教育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特别是*几年来生源锐减,大量优生转入城区学校,造成生源质量下降,教学质量与城区学校差距在日渐扩大,生源越差,教师教学积极性就越低,教学质量越差,越留不住生源,形成了一种生源流失与质量下降的恶性循环。主要问题如下:

  (一)超编缺岗现象严重。农村学校特别是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整体数量依然缺编。由于“民转公”教师多,正值自然退休高峰期,其退休教师很多,这种现象在全县普遍存在。还有一些地方虽然超编,但教学网点多,整体缺编现象更加严重。部分个教学点加起来也只有30个学生。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30个学生却配备教师7名其中韭山教学点只有一名学生也配备了一名教师;而中心小学37个教学班仅有1名教师。教学网点的分散,班额小,也是导致教师数量不足的原因之一。为解决教师短缺问题,一些地方只得聘请代课教师。

  (二)教师年龄结构偏大,教学方式不能与时俱进。教育是青春的事业。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大至在6—16岁之间,在他们的眼里,这个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太多的神奇与美丽,所以他们希望看到和接触的都是美好的事物,希望自己的教师年轻漂亮帅气有活力。而在我市农村学校里,教师的年龄结构偏大,中老年老师所占比例过大,致使农村学校教学氛围不活、不新、没有生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正常成长。如某小学教师*均年龄40岁。学校8名教师中,50岁以上的3名,占三分之一,特别是55岁以上的竟然有2名,师资严重老化。据统计,目前,全县农村学校5的教师,中年教师偏多,年轻教师太少,三五年后,教师老龄化现象将更为严重。

  (三)师资配备不齐,专业学科发展不*衡。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然而,我镇大多乡村学校无法和城区学校一样开足开齐国家规定的课程,主要是,音、体、美、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基本没有科班出身,基本上是其它学科教师兼任,因此处于应付状态,有的科目甚至停开。以情况相对比较好的中心小学为例,除了有2名英语专业毕业的教师外,其他学科专业课程均由非专业老师教学。教师基本谈不上专职,更谈不上专业,只是维持教学基本运转而已,这根本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目前农村学校大部分教师是民办教师转编的,他们的基本技能比较低。

  三、实施建议

  根据上面的现状描述与原因的分析,笔者认为,加强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至少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第一、尽快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完善教师资格制度以及培养、培训制度,从根本上对教师这一职业进行规范化,形成全社会尊重教师的法律和权威感,这样不仅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战略意义。

  第二、要从根本上解决教师面临的问题,让身处教育前线的教师们能够安心,认真的完成本职工作。从而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和热情,使其在教育前线作出辉煌成绩,从而大力推动农村小学教育的快速发展。

  第三、增强教师的终身教育意识和培训意思。我乡在职教师职前专业教育起点比较低,小学教师队伍的文化业务素质受到严重影响,需要接受再教育。现代社会的进步,带来了科学技术知识的惊人发展以及思想观念的不断进步,这就需要教师接受终身教育,不断进行知识与观念的更新。学校要有强烈的培训意识和终身教育意识,积极创造条件组织、鼓励、支持教师进行在职培训,如学历达标培训,业务能力培训,知识更新培训,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与掌握现代教育手段的培训。学校应经常利用多种形式,抓住各种机会向全体教师,尤其是对新教师进行学校的办学思想、思路、目标、观念等,使学校的办学宗旨深入人心,形成共识,指导教师克服盲目性,增强自觉性。

教师调研报告2

  为了进一步了解我校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状况,工作、学*和生活状况,研究和加强我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教学水*的提升,提高全体青年教师的师德水*和业务能力。我校对青年教师的状况开展了调研活动。本次调研活动采取查阅材料、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形式进行,

  一、青年教师基本情况

  我校共有青年教师56人(含借入5人),女青年教师47人,男青年教师9人,其中党员17人,占30%,申请入党的2人,占3.5%。学历为本科的46人,专科9人,中专1人,师范院校毕业的52人。从教龄上看,三年以上10年以下的有2人,10年以上54人。这些青年教师在学校教育教学岗位上人人参与教育科研,承担了实验课题的研究,80%的青年教师参加市级教学比赛并获奖,多人次在省级或国家级获奖。其中获得“市级骨干教师”称号的有14人,“省级骨干教师”称号2人。所有青年教师均在本市居住。

  二、调研情况:

  从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的情况看,我校青年教师的共同点和闪光点是:对工作认真负责,尽心尽力,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认真做好每一件事,上进心强,荣誉感强,渴望得到学校、家长和社会的认可和肯定,他们对自己今后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他们目前最关心的国家大事首先是甲型流感的防控,其次是教师待遇问题、素质教育如何落实的问题。青年教师普遍对自己的教师职业感到满意,觉得工作性质单纯,非常稳定,教师的地位也越来越受重视,不满意的是认为自己有了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失去了最初的工作热情和激情,缺乏创新精神,加上目前教师绩效奖还未到位的工资现状,让他们觉得付出大于回报。

  在谈到学校的工作时,青年教师一致认为我校各项工作秩序井然,人性化管理受到老师们的肯定;领导干部分工明确,各司其责,工作敬业,起到了带头作用;同事之间团结协作精神强,人际关系和谐融洽,易于相处;学校各项工作成绩显著,受到了各级好评。这是老师们感到满意并值得骄傲的。同时,青年教师认为不满意的主要是学校承担的活动频繁,杂事多,老师们精力有限,如班主任网上研训时间紧,任务重,老师们疲于应付。综合学科教师特别是英语教师因班级人数多,用嗓过度,声带经常嘶哑,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因班额大,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对学校的管理运行模式和教学管理、教学制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青年教师认为我校现行的模式、制度、措施合理,管理规范,日清月结的精细化管理,温馨快乐的人性化管理,评先争优的创争激励机制,有利于激励教师积极性。他们希望学校食堂的伙食好一点,增加一些教师、学生锻炼身体的健身设施,就更好了。同时他们希望工会开展一些集体的趣味的文体活动,让老师们放松心情,只要是对教师身心有益的,他们都欢迎。

  我校在青年教师的培养上采取了:

  1、师徒结对方式,安排骨干教师传帮带,帮助他们快速成长。

  2、压担子,让青年教师承担教学科研工作,并加强指导,让他们朝着科研型教师发展,在教学研究方面,根据青年教师特点,指导他们进行“有效课堂的研究”,帮助他们提高课堂效率。

  3、鼓励青年教师制定特长发展规划,发展自身特长,主动承担1—2个学校兴趣队组活动辅导工作,期末设立特长发展奖项。

  4、为青年教师提供志愿者服务岗位,如学校卫生服务岗、礼仪志愿岗、普通话宣传岗、学校网站服务岗、新教育服务岗等,让他们通过志愿活动体验自我的价值奉献的快乐。如张雷军、刘妮两位年轻教师在志愿者岗位上体验到工作的快乐,多次被评为学校优秀志愿者,进一步增强了他们对教育工作的信心;在骨干教师师傅的指导下,他们的教学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先后在市美育节教学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5、关心了解青年教师疾苦:如我校教师张业华的父亲身患癌症,他一度情绪低落,工作消极,学校领导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亲自去慰问他病重的父亲,鼓励老人家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并多次找张老师谈心,张老师感受到领导的一番苦心,在父亲病逝后,积极主动地承担起学生田径队的训练工作,带领学生刻苦训练,在全市小*会上,他所带的田径队取得了优异成绩。同时,他努力搞好体育课堂教学研究,运用小器材进课堂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受到一致好评。

  三、青年教师状况分析及思考

  通过对我校青年教师思想和工作情况的调查进行分析,我们认为:

  1、积极进取、认真敬业是我校青年教师的思想主流,青年教师们大都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工作在本职岗位上,充满了朝气和活力,逐渐成长为学校发展的生力军,他们是省优秀教师郭艳、杨柳,市十佳教师贺芹,十佳班主任胡菊芳,市级优秀班主任鲁红、余艳丽,市级师德标兵黄敏、杨莉……魏惠玲、刘艳、何祖姣、王爱玲、夏艳、卫彩娥、袁传玉、柳春、张丽娟、刘小元、肖正勇、龚爱琼等各科教师都在省级优质课竞赛中多次获奖。

  2、他们关心自身的发展,希望提高自己的水*,实现自己的目标,他们需要机会,也愿意在有条件和机会时加倍努力。也有少数教师工作态度不够积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应付了事。作为学校,要及时了解青年教师的心理状况,针对不同情况,区别对待,从政治思想上加以正确的引导,关注青年教师的变化,给予正确的意见。要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到学校的改革和发展中来,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同时激励每一位青年教师适应教育新形势所提出的要求,提高自身素质。

  3、部分青年教师*、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淡化。青年教师中党员17人,占30%,目前,只有两名青年教师希望加入**,多数青年教师不想加入任何党派和组织,这说明,由于党内的腐败现象和社会不正之风的存在,直接影响着青年教师的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部分青年教师的政治信仰出现偏误,产生信仰危机,对党的性质、宗旨的理解明显不到位,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多为他们上党课,帮助他们树立坚定的*信念。

  针对以上分析,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1、为青年教师解除后顾之忧,特别是与个人切身相关的问题,诸如职称评定、评先评优等,政策要透明、公开;对普通青年教师的关注度应有所提高,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毕竟不是全部。对那些工作勤恳、尽心尽职的老师予以关注;要多关注青年教师的生存状况和发展空间,减轻不必要的工作压力,为教学和教育科研留出较充裕的时间。

  2、要给青年教师足够的时间、空间进行成长,创造公*的竞争环境,并为此提供制度的保障;多开展一些有意义的培训工作和能调动青年工作积极性的活动,让青年教师感到前途光明;让青年教师在工作中承担更多的任务,有更多的学*机会;提高待遇,缓解工作压力,敦促锻炼身体,保持健康;请专家级的名师来校指导;多组织青年教师交流、观摩学*等等。为青年教师加强业务能力锻炼,全面展示、脱颖而出提供场所和机会,为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创造条件。

  3、学校还要根据青年的特点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学*氛围,例如,多举办一些文娱活动,体育竞赛或其它集体活动等,以增强群体凝聚力和进一步激发工作的热情。

  青年教师是我们二实小的未来和希望,是学校各项事业得以提升和持续和谐发展的中流砥柱。今后我校将进一步加强青年教师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水*,使他们朝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教师调研报告3

  一、调研目的

  新形势下如何实施有效地新教师培训工作,是培训者和管理者直接面对的课题。实践证明,培训内容和施训形式的科学与否,应是以参训者的评价为标志,否则,培训会因缺少参训者的参与和生成而低效。从调查入手,了解新教师需求,把握新教师成长动态,实施有效培训,使新教师培训工作更加切合新教师成长的实际需求和成长规律,促进新教师进行准确的职业定位,提升新教师的教学业务水*,使新教师培训工作更加专业化、科学化。

  二、调查过程

  本次调研,我,采取分区、分层抽样方法,对从幼儿园到高中的不同参训对象开展培训需求调研。发放调研问卷106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其中:高中25份、初中24份、小学37份、幼儿园11份、培训者3份。

  在提交问卷的100名培训对象中,教龄在xx年以上的有84人,这些人基本上都全程参加了我省组织的前三轮继续教育,对继续教育工作的沿革发展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他们的态度和建议有利于对培训工作的全面审视和规划;县城学校教师48名,乡镇学校教师52名,校级以上骨干教师47名,普通教师53名,两种不同地区、不同身份的培训对象人数基本持*,中层以上干部、校长21人,普通教师79人,他们的意见应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适性。

  三、阜南县教师培训现状及问题

  (一)培训现状

  面对经济一体化、教育国际化、人才多元化的发展背景,市南区历经改制、重建、更名、升格、扩编之路,整合部门资源、优化机制内涵,于20xx年投资3千万元,“多元现代”培训机构建设面积*7000*方米的8层中心大楼,打造“多元现代”培训机构。20xx年区教育局又斥资300万进行内部设施建设,配备了适用于各学科教师培训的各类专用教室,使之成为集学术报告、教学展示、教师培训、会议交流、网络互动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学术交流中心”,达到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基础设施要求,为区域教师培训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和环境支持。

  市南区教育局制定下发了《新教师三年培训方案》,《新教师培训手册》,对参训教师的课题研究、专题培训、分散培训、教研活动、校本培训、读书、听课、反思等情况进行跟踪记录,通过自我评价、同行评价以及校长导评等实现对培训教师的全程监控,使学*、反思、研究真正成为教师的专业生活方式。同时建立了培训反馈机制,综合学员每月一次培训的出勤情况、培训表现、培训作业、*日课堂等情况进行及时的总结,通过区域网面向全区进行反馈,及时调控教师的学*与发展状态,调控发展的方向。

  (二)培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

  1、是认识的问题。这里既有领导重视的问题,也有教师认识上的问题。领导重视不够,对培训工作缺乏强有力的管理措施和激励机制,造成教师参训主动性不够。教师认识不到位,形成了对培训应付了事的现象。

  2、是内容的问题。过去培训内容的确定,主要是自上而下确定的,教师们主要是被动接受。第三轮培训尽管增加了调研和问题反馈环节,但是重理论轻实践的成分还是很大,培训的内容往往与教师的需求还是两张皮,培训的针对性还不强,对实践的指导还不够。

  3、是方式的问题。过去的培训主要是集中培训、校本培训、远程培训。集中培训主要以专题报告的形式组织开展,一人讲,数百人(甚至上千人)听,方式单一,受训者被动接受,效果不好。校本培训由于缺乏有效的互助和真正的专业引领,没有落到实处,往往变成了枯燥的读书和填写报告册,校本流于形式,成为教师的负担。远程培训由于缺乏有效的监控,以及在农村学校还受到条件制约等因素的影响,实际效果也大打折扣。

  4、是成果转化的问题。各种培训的训后跟进不到位,形成了培训结束,就画上了“圆满”句号的现象,使得有限的培训成果失去了及时转化为自己或指导他人实践的最佳时机,训了就“训了”。

  5、是培训者的问题。大多数培训的培训者主要由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教师和县教研室的教研员担任,他们在理论上和实践方面都难以称得上是最优秀的,且长期往复承担培训任务,难以让参训教师信服,产生排斥心理。

  (三)老师们对培训的期待主要有:

  1、是希望加强培训工作的组织管理,建立健全教师培训工作的激励奖惩制度,进一步调动教师参训的积极性,让老师们在参加培训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精神鼓励和实惠;

  2、是希望培训的内容紧密联系当前的课堂教学,理论的学*要易于内化为实践,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既立足于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又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3、是希望进一步丰富培训形式,让老师们自己选择符合自己实际的培训方式,大多教师非常希望到名校观摩学*,得到名师的指导和培训,有条件的教师也很欢迎远程培训。

  4、是希望能够根据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和要求,开展分层、分类培训。如老年教师的特殊要求,幼儿园、音体美等教师的特殊要求等,不能大一统、大呼隆。

  5、是希望加强培训者队伍建设,组建名师讲学团,开展巡*学指导,同时要加强县、乡、校三级培训指导网络建设,加大对学校层面业务指导人员的培训力度,因为他们是校本培训的最基层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他们是校本培训能否落到实处的关键。

  6、是希望加强县级教师培训远程支持服务*台建设,为教师提供方便快捷的交流展示的*台,促进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对新一轮培训的思考和建议

  通过调研,我们梳理了过去教师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了解了教师对新一轮培训的期望和需求,探讨了新一轮培训中需要完善和改进的重点。

  (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教师培训制度,加大督导检查力度。首先,既要落实约束机制,又要建立激励机制,要通过制度的完善落实来提高教师参训的积极性、主动性。其次,

  要加强对教师培训工作的督导评估,将其纳入到教育督导工作中(如县(市、区)党政领导干部教育工作督导考核),并作为主要内容之一,以推动教师培训工作的持续开展。再次,要对县级教师培训工作进行年检,评出等级,结果在全省通报。

  (二)是要真正从教师的现实需要出发,设计培训内容。培训实施过程中,老师们最喜欢向培训者提的一个要求就是“请你告诉我该怎么做?”,其实老师们的需求很具体,但我们在培训的时候关注了过多的“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而到了关键的“怎么办”时,又轻描淡写,一笔带过,教师们当然不满意。当前,课程改革正进入深水区,课堂教学正在向追求“有效”、“高效”的方向发展,教师如何转变自己的角色,引导、指导学生自主学*,成为广泛关注的焦点,也是广大一线教师最普遍、最迫切的需求。因此,新一轮教师培训围绕“提高教师指导学生学*的能力”这个核心设计内容,无疑是对路的,与第三轮培训也是紧密衔接的。但实施过程中一定要突出“做”字来做文章,强调在“做中学”,只有老师们行动了,才可能有改进、有转变、有提高,才能改变过去培训中的“听了激动,回去不动”的现象,培训才有实效。当然,除此以外,顺应当前教育改革发展形势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其他培训内容也是必需的,如:规划纲要专题、师德专题、班主任工作专题、专业知识更新和学科素养提升等。

  (三)是要创新丰富培训的模式和方法。从教师的希望和教师培训工作发展的趋势来看,集中培训、校本研修和远程培训相结合的混合学*模式是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主要途径,但在实施过程中,三种方式一定要既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又能互相弥补各自不足,成为有机结合的整体。集中主要解决培训的组织部署、阶段性总结、交流研讨和问题指导等,远程主要解决专业引领、问题指导、交流展示等,校本主要解决“做”的问题。同时,要进一步丰富培训的方式,像名师讲学、脱产研修、案例观摩、送教上门等教师们喜闻乐见的培训方式,要作为常用的方式贯穿于教师培训的始终。

  (四)是要大力加强培训者队伍建设。要以专兼结合的方式,从一线优秀教师中选拔部分骨干充实培训者队伍,组建名师讲学团。加强培训者培训,可通过外出学*、岗位研修、下校实践等方式,认真组织实施培训者每年72学时的培训研修,严格培训者的考核评价,提高培训者的施训能力。

教师调研报告4

  我于今年8月8日参加xxxx省小学科学骨干教师培训学*,其中有一项学*任务,就是做一份科学学科调研报告。8月16—17日两天我对全镇8所学校科学学科教学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查内容

  1、学科课程标准的学*与培训。

  2、学科师资配备与开课情况。

  3、教师对学科的认识及态度。

  4、教材使用情况。

  5、学科实际教学情况。

  二、调查方式

  主要是与学校领导及有关教师座谈交流。

  三、调查时间

  20xx年8月16------8月17日

  四、调查基本情况:

  1、师资配备情况:我镇小学科学学科教师总人数是40人,但没有一个是专职任课教师,现任课教师只有5人参加过县级以上的培训,绝大多数教师也没有参加过培训。另外,通过调查情况反映出,我镇部分科学学科教师缺少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2、教学情况:全镇各学校都能够按照课标开课,并能开足课时,三、四年级每周二节,五、六年级每周三节。学校领导和教师对科学课程认识较强,尤其是镇校本部早在90年代初,就非常重视这门学科教育教学。而且学校要求教师必须认真上好每节课,学生要认真学好每节课。并定期对本学科进行考核。除此之外,学校每学期都组织各类活动如科技节、艺术节、小发明和小制作比赛、科技小论文比赛等来调动学生学*科学的兴趣。在校本部的带领下,本镇的其他单位学校也紧锣密鼓跟随其后。所以,我镇这块在全县做得相当的好,一直得到县局好评。由于校领导和教师重视,*时工作做得扎实,故在最*几年县里举行的有关科学知识、技能各项竞赛中,我镇都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绩,而且在市里也获得过了第一二等奖的好成绩。

  3、教学设备、实验材料情况:教学设备、实验仪器各校都有但配置落后、不配套,而且有的数量还有限。导致学生分组实验落实的难度很大,有的甚至连基本的演示实验都无法去做,更何况科学教材上的实验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和形式,原有的仪器也无法使用,故导致大部分只能靠教师的枯燥地解说。

  4、教材使用情况:20xx年之前,每生每人一本,最*几年教材在订购时就不能达到人手一本,要求学生在使用时要特别爱惜,以便循环使用。学校也都能及时收集保管。

  5、课程标准的落实情况:通过和教师交流,了解到绝大多数教师都能了解新课程标准,都能借助课余时间去钻研科学教材、理解新课程标准。

  五、普遍存在的问题:

  1、师资力量薄弱,没有专职的科学学科教师。

  2、教育经费缺乏,教学资源跟不上、教学配套设施缺乏。

  3、教学材料的不足与上课准备不足。

  4、教师的培训学*不够,教师的专业水*有待提高。

  六、我的希望: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提升科学课的学科地位

  2、加大对这块的投人,切实改进教学设备。

  3、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素质。

  4、我们教师要对本学科产生兴趣,热爱本学科的教学。

  5、我们教师也要多渠道自学来提高自身素质。

  最后,我坚信,在上级主管部门及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我镇全体科学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我镇的科学学科教育定会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教师调研报告5

  一、工作成果

  蹲点工作内容:

  一是与学科教师零距离、面对面进行交流,研究新课标及统编新教材内容;

  二是深入课堂听课。

  了解教师对教材的处理能力、对新课标理念下课堂的把握能力和学生的课堂学*情况,对课堂教学现场暴露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讨指导。

  1、七八年级语文教师使用新教材后,经蹲点教研指导和新教材培训,教师们对于新教材的把握整体上比以前好得多。

  2、在全市统一评价中考质量的背景下,跟踪九年级毕业班课堂,使得复*备考中的各种问题逐步得到了校领导的重视及摸索解决,毕业班老师们尤其在对各个层次学生的兼顾问题上,有了更深入地思考,也有了一定程度地改观。

  3、在一定程度上说教课、分析内容课逐渐少了,课堂教学目标由总在课文内容上迂回,逐步向通过内容教方法、培养*惯与能力转变。

  4、语文主题学*实验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对转变实验教师的语文教学理念的起了一定助推进作用,且逐渐在内化为教学行为,转变了教师教学思想的顽疾,使老师们逐步开阔思路,着眼长远;虽然对于成绩的提升还没明显彰显,但一定会使学生在大量阅读中提升语文素养。

  5、年轻教师在连续的跟踪帮扶下,成长看得见。而且较老教师更易于接受课改新理念、新做法,敢于大胆尝试。如三中赵玲媛老师。

  6、切实提升了教研员自身的业务指导能力,提高了工作的实效性。最真切的问题来自于教学,最鲜活的经验来自于教师,最可贵的灵感来自于课堂,最有效的指导来自于现场。蹲点包校,切实提高了教研工作的实效性,凸显了教研员服务基层学校工作的职能作用。

  二、发现的问题

  ㈠学校层面:

  1、学校之间对于教研室的蹲点工作重视程度差别很大。个别学校缺少认识、重视与协调。如有的被培养年轻教师思想上不够积极上进,偶以学校内部的各种活动为借口,被动拖沓。究其原因,除了教师自身的上进心之外,应该还有老教师消极情绪影响及学校领导要求不到位,忽视此工作的作用等因素。

  2、新课标及新教材鼓励并要求学生多读书,这方面虽整体有了明显进步,但学校间仍不均衡。有的学校在全旗倡导多读书的氛围下仍然无动于衷,没有有效的举措推进。这直接影响着作为长线学科的语文教学的整体成绩的提高和学生语文整体素养的提升。

  3、课题开展情况。语文主题学*实验,个别学校领导认识不到其作用,被动应付,校内无任何推动措施,所以实验配套的丛书不但没有发挥出它的最大效用,反而因浪费了家长的投入而引起了部分家长的反感。


扶贫调研报告 (菁华5篇)(扩展4)

——扶贫调研报告 (菁华9篇)

扶贫调研报告1

  xx把扶贫开发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来抓,在国家和省上扶贫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坚持把解决绝对贫困人口的吃饭问题与解决低收入人口的增收问题相结合,项目带动,农户参与,整村推进,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全区扶贫开发工作成效明显。全区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大提高,但是,由于受气候、地理、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条件的制约,区域发展不*衡问题仍然突出,目前仍有贫困人口54877人。

  xxx产业扶贫的做法和成效

  贫困地区由于地理位臵、水土资源、人口素质等因素制约,思想观念相对封闭落后,创新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实践证明,靠救济式扶贫,群众的等、靠、要思想更加严重;靠传统产业改变贫困面貌,自身条件又不允许。如何利用好国家的各项扶贫惠农政策,真正走出一条促进贫困地区长远发展的脱贫致富之路,最根本的还是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符合地方实际的特色产业,通过产业开发,发挥造血功能,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依托能人带动,做强劳务产业。在走访的5个村中,劳务收入在农民人均收入中*均占到了三分之一,有的高达三分之二。*年来,提出立足优势调结构,依托能人带致富,劳务输出促增收的发展思路,龙林村每年有500多名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业,仅20xx年一年,全村劳务收入就高达773万元,人均3000多元,占到了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4438元的68%。同时,20多名外出务工人员学到技术后返乡创业,创办商贸流通、机械加工等企业10多家,带动500多人就业。经过几年的发展,劳务产业已成为全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被村民誉为增收致富的铁杆庄稼。

  调整种植模式,发展特色种植业。沿山地区土壤贫瘠,干旱缺水,靠传统种植业只能解决温饱问题。要想依靠土地有所收获,就必须转变耕作方式,依靠现代科技,对接市场需求,发展特色种植业。

  借助政策支持,壮大规模养殖业。贫困村地区人多地少,发展种植业先天不足,但可以另辟蹊径,在养殖业上寻找突破。为从根本上解决该村群众的脱贫问题,区、乡、村三级积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抓住国家实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政策的机遇,走以草养畜,靠畜增收的路子,采取整合项目资金、区上扶持、部门帮扶、乡上协调、农户自筹的办法,筹资78万元在*阳镇贫困村建起高标准养羊小区,修建暖棚61幢183间,目前,很多贫困农户养殖规模已发展到300只,每只母小尾寒羊年纯收入可达1200元,每户养殖10只母羊,基本实现脱贫致富。

  产业扶贫是沿山贫困地区扶贫开发的现实途径。要实现脱贫致富的大变化,首先要有产业培育的大进步。通过多年努力,贫困地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群众温饱基本解决,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很大改善,这些都为贫困地区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奠定了基础。当前,我区大力实施十大工程,培育特色产业,也为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带来了机遇。从贫困村的发展来看,产业扶贫代表了今后我区扶贫开发的主要方向,必须把产业扶贫作为当前我市扶贫开发的主要内容和有力支撑,作为沿山贫困地区农民增收致富的现实途径,全力以赴,抓出成效。

  能人带动是沿山贫困地区扶贫开发的助推器。沿山地区因为贫困的原因,群众集体意识淡漠,公益设施建设滞后,无法形成干事业的合力,这就需要有一个坚强的村级领导班子带头,真正带领群众干事创业,脱贫致富。

  用好政策扶持资金是沿山贫困地区扶贫开发的重要保障。沿山贫困地区自身基础差,造血功能低,改变贫困落后面貌需要党和*在扶持政策上予以更多倾斜,给予输血支持。同时,要真正使扶贫政策发挥四两拨千斤的功效,使好钢用在刀刃上,合理的整合必不可少。

  提高农民素质是沿山贫困地区扶贫开发的关键环节。推进产业扶贫,农民素质至关重要。以劳务经济发展相对较快的东门村和范营村为例,一个技工的年收入要比普工高出1万多元;再以纯体力型输出的拾棉工为例,尽管每年的劳务收入非常可观,但工作环境艰苦,对身体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同时,发展设施农业、规模养殖业,对劳动者学*应用科技的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市场需求,切实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劳动力素质,为加快产业扶贫步伐提供技术支撑。

  产业扶贫存在的困难和今后工作的建议

  我区产业扶贫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总体上看,还存在发展基础比较薄弱、劳动力素质偏低、扶持资金不足等问题。要从根本上改变我市沿山地区贫困面貌,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抓住产业扶贫这个关键,利用好政策和项目资金,着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着力提高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立足资源,做好产业规划。要把产业扶贫纳入全市十二五发展规划,坚持从区域资源环境实际出发,在摸清贫困群体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贫困人口结构、致贫主要原因的基础上,努力发掘区域优势资源,在全市十大工程建设和生态建设、现代农业、通道经济的发展战略中寻求沿山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定位,进一步拓展产业培育空间,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制定切实可行的区、乡镇、村产业发展规划。

  整合扶持资金,加大产业扶持力度。要进一步加大贫困地区项目资金整合力度,重点扶持产业培育。市、县区财政要预算支持贫困地区产业发展,重点支持产业开发示范村建设,发挥引导带动作用,培育贫困地区经济增长带、增长点。要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发挥部门在项目、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帮助沿山地区加快发展。进一步拓宽产业扶贫的筹资渠道,鼓励企业和民间资金扶持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继续坚持市、县区部门对口帮扶的方式,集中力量扶持示范村、重点村建设。

  强化科技支撑,提升劳动力素质。要整合农村教育培训资源,改变目前普遍存在的场地分散、师资薄弱,设施简陋等问题,制定完善培训规划,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通过农民培训促进产业发展。针对贫困地区农民经济状况,要在劳动力技能培训方面给予更优惠、更务实的支持,切实解决农民培训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调动贫困地区农民学技术、强技能的积极性。

  创新机制体制,为产业扶贫提供保障。通过制定区域发展优惠政策,引导和推进贫困地区农户开展土地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为农民增收开辟新的途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致富能人、运销大户及村级基层组织在贫困地区建立农村专业服务实体,开展农产品经销、信息供给、农民培训以及农业生产环节的专业化服务,解除农民发展特色产业的后顾之忧。

  强化工作责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都要拿出相当精力,从政策、措施、市场等方面深入研究,指导贫困乡村破解发展难题。要抓好典型培育,认真总结各地产业发展中涌现出的好思路、好做法,集中力量扶持示范村建设,创造成功经验,为贫困村产业发展树立可学可赶的榜样。要高度重视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选好用好村级带头人,做好群众的引导发动工作,克服群众的畏难情绪,帮助群众解决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切实把产业扶贫工作落到实处。

扶贫调研报告2

  一、基本情况

  北流市荔乡缘荔枝扶贫产业示范区位于北流镇六行村,该示范区种植荔枝、龙眼3700亩,采用”示范区+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经营模式,通过进行荔枝低改品改、发展生猪养殖、免费提供沼气、提供就业岗位等措施,带领北流镇六行村66户贫困户236人脱贫致富,辐射带动周边180户贫困户764人脱贫。

  二、主要做法

  (一)发展荔枝品改助脱贫。六行村有着种植荔枝的悠久历史,几乎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种有荔枝树,荔枝销售收入曾经是该村经济的一大支柱。但是,村民种植的荔枝大部分是黑叶荔等普通品种。*几年来由于品种老化、果小核大、肉薄味酸等原因,荔枝收购价格低,村民种植荔枝的积极性并不高,很多年轻人都到外面打工谋生,地里的荔枝树也属于无人管理的状态,甚至出现了果农砍伐荔枝树种植速生桉的情况。在精准扶贫的大环境下,如何让村子脱贫、村民致富,成为摆在六行村”两委“面前的大难题。通过市场调研,六行村”两委“狠下决心,抓住荔枝这一突破口,通过改良荔枝品种,打造荔枝新品牌。六行村以”创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为契机,在北流市荔宝禽畜养殖场的带领与帮助下,48户贫困户低改品改荔枝467亩,成功地把原来的黑叶荔改良为鸡嘴荔。改良后的荔枝品种核小肉大、口感好,很受市场青睐。北流市荔宝禽畜养殖场还免费为贫困户开展技术培训、打通荔枝销路,让贫困户对发展荔枝产业吃了定心丸。

  (二)发展生猪#殖助脱贫。六行村围绕示范区创建,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创新”公司+基地+贫困户“”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产业模式。北流市荔宝禽畜养殖场与贫困户签订协议,免费向贫困户赠送猪崽,提供养殖技术支持,开展养殖技术培训,带领20户贫困户发展生猪养殖。同时免费向周边130多户(其中贫困户24户)农户提供沼气,解决了农户生活用气问题,节省了开支。

  (三)提供就收岗位助脱贫。充分利用剩余劳动力和农产品的高效附加值,增加农产品初加工,减少原料消耗,加减结合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实现提质增收。以北流市荔宝禽畜养殖场、北流市大同果业有限公司为龙头,以荔宝养殖场”荔宝牌“荔枝、大同果业”无公害牌“荔枝干、”有机牌“荔枝干为品牌,大力发展荔枝种植、荔枝烤干等产业,实现半年脱贫。目前,示范区提供就业岗位100多个,吸收贫困户剩余劳动力25人,贫困户年人均增收4500元。

  三、主要亮点

  在高起点、高要求、高标准的推进下,示范区创建成果喜人:一是实现产业化”五统一“,即带动示范区农户开展统一农资供应、统一技术规程、统一生产标准、统一产品质量、统一品牌销售;二是实现示范区贫困户”三提高“,即荔枝品改促进贫困户种植技术提高,荔枝销售、就*就业使贫困户收入及幸福感提尚。

扶贫调研报告3

  一、基本情况

  荔宝禽畜养殖公司位于北流镇六行村,是集荔枝种植、养猪和养鱼为一体的民营企业,拥有万头养猪场、1800亩水面养殖场和2300亩荔枝种植基地。自开展精准扶贫以来,依托本地民营企业的产业优势,重点对增加村集体收入和贫困户收入进行帮扶,打造脱贫攻坚示范点,加快贫困户脱贫致富步伐。

  二、主要做法

  (一)公司助力村集体增收六行村委会以为荔宝禽畜养殖公司提供相应的公共服务支持为条件,与荔宝禽畜养殖公司签订帮扶协议。公司每年向六行村委会提供3000元的分红,增加村集体收入,解决村委会办公、会议经费紧张难题。

  (二)肉猪认养帮扶。荔宝禽畜养殖公司与六行村66户贫困户签订帮扶协议。其中与有劳动能力的20户贫困户签订肉猪领养协议并资助300元启动资金,这期间肉猪的日常管理、动物防疫、词料成本等各项开支由企业负担,出栏后,以每头肉猪净利润不少于1000元的价格保价收购。对于无劳力领养肉猪的46户贫困户,公司则与贫困户签订分红协议,提供300元/户的分红,促成贫困户稳定增收。

  (三)企收用工帮扶。公司优先聘用贫困户劳力到荔宝禽畜养殖公司工作,除了按公司聘用的工资标准发放工资,每人每月多补助100元。

  (四)荔枝品改帮扶。贫困户中有荔枝品改意向的,荔宝禽畜养殖公司免费提供技术支持。

  三、工作亮点

  北流镇坚持以“一村一案”“一户一策”作为探索脱贫攻坚的路子,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目前,六行村以荔宝果场申报自治区级特色农业示范区为契机,正申报*特色村。全村3200多亩荔枝全部改良为鸡嘴荔,带动全村722户荔枝种植户脱贫致富。

扶贫调研报告4

  一、基本情况

  井龙村位于玉林市福绵区成均镇,坐落在六万山脚下,是自治区“十三五”规划扶持贫困村。全村辖11个自然村,40个村民小组,有耕地3880亩,有1854户农户,共有6546人,其中贫困户111户338人,贫困发生率为5.16%。村民以种植水稻、甘蔗、香蕉、中草药,养殖猪、鸡、鸭、白鸽和外出务工为主要经济来源。自开展精准扶贫以来,福绵区通过调查研究找准“贫根”,因地制宜制订帮扶规划,初步探索出了一条符合井龙村实际,能增加农民收入、增强贫困村造血功能和经济发展后劲的精准扶贫新路子。

  二、主要做法

  井龙村“两委”引进玉林市大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井龙村建设无公害蔬菜种植、观光、采摘核心示范基地项目。项目以公司投资为主、区产业扶贫资金为辅,充分利用公司的收入作为发展精准扶贫现代农业产业的资金支撑*台,与深圳海吉星农批市场建立战略合作伙伴,搭建“肥料一种植一销售”一条龙产业链,摸索创建新型现代农业种植模式,助力精准扶贫,真正起到了造血功能。20xx年,通过这种模式,带动了井龙村61户贫困户增收,实现户均增收1000多元。

  三、主要亮点

  一是开展跨区服务。发挥公司与外地农批市场的联合作用,提髙贫困户及村集体经济收益,调动了贫困户的积极性,使其思想由“要我脱贫”转变到“我要脱贫”上来。二是扶贫方式发生了明显变化。现代农业产业精准扶贫以资本为纽带,以产业做带动,让企业和贫困户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通过利益将公司和贫困户紧紧连在一起。

扶贫调研报告5

  一、基本情况

  井龙村位于玉林市福绵区成均镇,坐落在六万山脚下,是自治区“十三五”规划扶持贫困村。全村辖11个自然村,40个村民小组,有耕地3880亩,有1854户农户,共有6546人,其中贫困户111户338人,贫困发生率为5.16%。村民以种植水稻、甘蔗、香蕉、中草药,养殖猪、鸡、鸭、白鸽和外出务工为主要经济来源。自开展精准扶贫以来,福绵区通过调查研究找准“贫根”,因地制宜制订帮扶规划,初步探索出了一条符合井龙村实际,能增加农民收入、增强贫困村造血功能和经济发展后劲的精准扶贫新路子。

  二、主要做法

  井龙村“两委”引进玉林市大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井龙村建设无公害蔬菜种植、观光、采摘核心示范基地项目。项目以公司投资为主、区产业扶贫资金为辅,充分利用公司的收入作为发展精准扶贫现代农业产业的资金支撑*台,与深圳海吉星农批市场建立战略合作伙伴,搭建“肥料一种植一销售”一条龙产业链,摸索创建新型现代农业种植模式,助力精准扶贫,真正起到了造血功能。20xx年,通过这种模式,带动了井龙村61户贫困户增收,实现户均增收1000多元。

  三、主要亮点

  一是开展跨区服务。发挥公司与外地农批市场的联合作用,提髙贫困户及村集体经济收益,调动了贫困户的积极性,使其思想由“要我脱贫”转变到“我要脱贫”上来。二是扶贫方式发生了明显变化。现代农业产业精准扶贫以资本为纽带,以产业做带动,让企业和贫困户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通过利益将公司和贫困户紧紧连在一起。

扶贫调研报告6

  根据市*安排,就我市农村扶贫开开发资金投入使用监管等情况进行专题协商。为配合市*做好此项工作,县**会议研究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对扶贫开发资金投入使用监管的情况进行一次调研活动。我做为一名乡镇*联络组组长、县*委员也参加了此次调研。在此次调研活动中,深入到扶贫开发区进行了实地考察,走访了农户,分别召开了村民座谈会和村干部座谈会和并进行了分析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扶贫开发工作面临的现状

  浮山县地处山西南部,临汾盆地东缘,既是全省57个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还是全省59个“两区”开发重点县之一。全县辖2镇7乡,185个行政村,总人口为13.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8万人;国土面积为960*方公里,耕地面积为28.5万亩,人均耕地2.6亩;20xx年全县财政收入为4.0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020元;全县共有69个贫困村,贫困户5886个,贫困人口为23561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22%,20xx年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380元;20xx年、20xx年两次百人以下自然村调查摸底结果,全县9个乡镇拟移民搬迁人数为17000余人。

  二、我县*年来的扶贫开发工作情况

  *年以来,在县委、县*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扶贫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县人大、县*及社会各界的广泛监督下,全县的扶贫开发及“两区”开发工作取得了好的成绩。

  (一)两区开发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年以来,全县12个两区项目除年产20万吨还原铁建设项目退出两区产业规划,铁炉容积换及120万吨特种钢项目进入两区产业项目储备库外,剩余的10个两区项目手续全部办结的有8个项目,9个项目完成立项手续,9个项目环评已办结,7个项目土地手续已办结。目前,除煤电化综合开发利用项目手续正在办理外,其余9个项目均已开工,其中三通一*项目4个,基建项目1个,安装设备项目1个,竣工投产项目3个。

  (二)扶贫移民搬迁工程稳步推进。20xx年省扶贫办下达给我县扶贫移民搬迁指标1500口人,涉及天坛、响水河、东张、槐埝、寨圪塔5个乡镇,15个行政村,31个自然村,332户。该项目共需投资1992万元,其中群众自筹1542万元,省财政扶贫资金补助450万元。目前已全部完工,入住312户1409口人。20xx年省扶贫办下达给我县扶贫移民搬迁指标800口人,涉及米家垣、响水河、槐埝、寨圪塔4个乡镇,10个行政村,29个自然村,167户。该项目共需投资920万元,其中群众自筹648万元,省财政扶贫资金补助272

  万元。目前已完成一期工的9户45口人,完成二期工的42户,157口人。全部完工的116户598口人,其中入住的7户32口人。20xx年扶贫移民项目已完成工程总量的80%以上,完成总投资的70%以上。

  (三)群众参与、整村推进项目运行*稳。20xx年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规划了张庄乡葛村1个村,共扶持702人,投资90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50万元,主要用于建设千头猪场1个,猪舍面积20xx,吸收100余户450余人入股开发,预计年人均增收300元以上。另有70户250余人利用互助资金采取自建自养的办法分户开发,预计年人均增收250元以上。截止目前,该村已到位资金60余万元,建圈舍20xx,购买仔猪及种猪800余头,种草100余亩。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三类户的确定,项目内容的确定,资金分配办法的确定,项目实施方案的确定都分别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和村民大会讨论通过,并进行了张榜公示。县、乡、村三级都分别成立了项目实施监督小组,切实做到了严格政策,规划操作,跟踪监督,民主管理。互助资金试点工作进展也比较顺利,到目前试点村已成立了机构,确定了人员,完善了制度,摸清了底子,进行了公示,待支持金融机构市里统一确定后进入正常实施程序。

  (四)劳动力培训转移及科技培训工作势头强劲。今年省下达我县劳动力培训转移任务572人,截止目前,已实际

  培训2个专业572人,完成任务的100%。从省争取劳动力培训转移专项资金20万元。08年省下达我县科技培训任务1328人,截止目前,已实际完成1500余人,完成任务的113%。

  三、我县扶贫开发工作存在问题

  (一)移民开发工作存在的问题。我县的移民式扶贫开发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还存在一些值得关注和需要努力解决的问题。一是移民式扶贫开发这一新模式的持续性问题。我县自20xx年开始启动移民搬迁扶贫工程,到目前为止能够迁移的贫困户、贫困人口分别占总数的9%、10%,距达到贫困地区资源合理承载能力需要迁移贫困人口的4050%,还有相当大的距离。二是贫困户迁移资金的承担能力问题。需要搬迁的贫困户绝大多数经济困难,尽管*已经补贴了房价,但是仍有部分贫困户还是难以支付入迁购房资金,给移民项目的持续实施以及各级*对移民搬迁的投入增加了压力。三是实现搬迁贫困户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要使已实现移民搬迁的贫困户真正稳下来,富起来,真正融入城镇社会环境,实现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有效解决他们面临的就业问题、教育问题、医疗问题、社会保险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还需要*做出大量的努力。

  (二)贫困地区农民增收缓慢,返贫现象严重。*年出现的贫困地区农民增收缓慢,返贫问题严重是一个普遍现象,以北韩乡为例,11个行政村20xx年人均纯收入为963元,

  20xx年为922.9元,20xx年为824.9元,三年来人均纯收入呈绝对负增长,分别下降了4.15%、10.61%,北韩乡目前返贫人口增加了854人,占当年脱贫人口的54%。造成贫困地区农民增收缓慢,甚至出现返贫现象,既有各级*扶贫工作自身的问题,也有这些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恶劣的原因,同时也有这些地区的生产方式落后、劳动力转移滞后的原因。

  四、对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扶贫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对此我们不能急功*利,要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扶贫措施。建议在今后的扶贫开工作当中,应当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对于已实现移民搬迁的贫困户,*要为他们创造条件努力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使他们能有稳定的收入保障,真正能够稳下来,富起来。

  (二)对于愿意移民搬迁,但由于经济条件差不能实现搬迁的贫困户,*能根据每个贫困户的具体条件,加大对他们的扶持和帮助力度。

  (三)移民扶贫开发工作要和其他模式的扶贫开发工作相结合,继续搞好非移民扶贫地区农民的扶贫开发工作,要解决这些地区下一代的教育问题和农民劳动力转移问题。能和实施退耕还林政策相结合,真正做到封山育林,再造秀美山川,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积极拓宽增收渠道,促进贫困人口持续快速增加收入。发挥扶贫开发的政策优势,围绕农民增收,加快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实现贫困地区优势资源的转换。把劳务输出作为扶贫开发的重要措施来抓,加强贫困户的职业技能培训,引导和组织农牧民外出务工,落实以工代赈项目关于“劳务报酬”管理的规定,拓宽贫困农牧民增收渠道。

  (五)加大科技扶贫力度,增强脱贫致富能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农牧业实用技术和家庭手工业技能培训,推行培训合格享受扶贫项目制度,保证贫困户户均有l名熟练掌握和应用先进农业技术的劳动力。

  (六)整合社会扶贫资源,确保社会扶贫工作扎实有效。坚持“联系到县,定点到乡,帮扶到村,受益到户”的原则,一要加强社会扶贫力量的整合配,使各种社会扶贫力量能够发挥出自身的优势与特点,形成共同推动贫困地区扶贫开发的合力。

扶贫调研报告7

  按照整体安排,20xx年xx月19日至xx月21日,我们赴旬xx底庙镇、太村镇、马栏镇、职田镇、湫坡头镇、城关街道办事处等镇办,在店子河村、乔村、太村、郭崖沟村、散集村、前益阳村、上墙村、青村等村进行调研,逐村走访深入了解“三讲话一通报”学*贯彻情况及脱贫攻坚落实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及致贫原因分析

  通过了解,我们将贫困户致贫原因归结为“自然条件+精神状态”的小循环,即因自然条件差生产技术不到位,加之思想上缺乏脱贫意识,导致贫困户难以脱贫、贫困村整体贫困。具体表现如下:

  (一)自然条件较差。其中走访的8个村大多位于河谷沟壑地带,海拔较高,土地瘠薄,干旱、冰雹、霜冻等自然灾害比较频繁,村庄位置偏僻,居住条件较差,多数群众仍居住在土窑洞中,且年久失修。比如湫坡头镇散集村村民赵润河,其子离异留子且外出打工,现住窑洞三孔,年久失修,冬天不挡风、夏天不挡雨,危漏严重。店子河村大多剩下年老体弱的群众,住房均是多年前的旧房,没有能力进行修缮,多数群众等待移民搬迁脱贫,不愿修屋建房,村容村貌变化不大。

  (二)行路吃水用电困难依然存在。这些村普遍居住分散,交通、通讯等设施建设严重滞后,通村道路和村内街道坑洼不*,部分村主要街道路面简单硬化且已破烂不堪,群众出行不便。太村镇、马栏镇等通村路坑洼严重,群众来往经商,发展产业就显得更为困难。同时,普遍存在用水困难,部分群众要在露天泉眼取水,遇到阴雨雪天,生活用水很难保障。部分低压电网改造还没有实施,缺电导致群众家中电器有时无法正常使用。

  (三)上学和就医困难较多。由于村庄规模较小,学龄儿童不断减少,加之前几年合校政策,很多学生要到附*完小上学,这些完小没有寄宿条件,年龄稍大的孩子每天走读,来回往返5公里以上,小一点的孩子学生家长必须天天接送,个别村教学点还存在一两个老师教两三个学生的情况,教学质量无法保证。村级卫生室仅在形式上存在,缺少必要和常规药品,多数群众就*看病不方便,医疗条件极为有限。

  (四)群众受教育程度整体偏低。村民主要以小学和初中学历居多,还有一部分是文盲或半文盲,甚至有部分村干部处于文盲或半文盲状态。村民思想观念陈旧,大多数村没有群众文化活动场所,村民农闲娱乐主要是打麻将、谝闲传。基于恶劣的自然环境,导致一些群众好吃懒做、不求上进、惰性十足,缺乏脱贫致富、改变自己命运的信心和决心。

  (五)产业发展水*低。多数村以种植果树为主,群众果树作务依靠自身经验,技术水*很低,村中青壮年劳力大多外出务工,从事农业生产的绝大多数是留守老人和妇女,年龄多在60岁以上,同时,由于对果业投入的技术不足,加之靠天吃饭的自然条件,致使果树病害严重,降质减产严重,去年因整个果品滞销,多数果农亩均年收入不足千元。

  (六)残障人员多,因病因灾致贫相对较多。调研的村因病、独居的人数较多。比如,店子河村刘润民一家四口,其因脑梗住院,基本丧失劳动能力;妻子要常年照顾老伴,支付高额医药费;儿子中专毕业后在外打工,收入仅够自己使用,至今未婚;女儿出嫁长安区,*时无法回家,家庭收入无法得到保障。店子河村民刘积仓,常年独居共育三子,大儿子另家在村务农、二儿子另家在新民务工、三儿子在西安务工且离异,均无法顾及老人日常生活。

  (七)村级班子带富能力不强。多数村干部是初中、小学文化程度,且年龄大,相当一部分干部由于长期生活在偏远山村,与外界接触较少,思想因循守旧,满足现状,*惯于等靠要,缺乏开拓进取精神,市场经济意识淡漠,经营管理经验缺乏,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方面,作用发挥十分有限。

  二、对策建议

  通过解剖麻雀,对村情村容进行了客观了解,我们认为打好脱贫攻坚战,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学*,分类施策,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把“三讲话一通报”和省市有关领导讲话、会议精神纳入“两学做”学*教育内容,以农村党支部为单位,组织全体党员学*辅导和心得体会撰写工作,真正把上级的要求讲清楚,把有关政策讲到位。加大项目资金捆绑力度,着力解决好节点村的通村路、街道硬化、活动广场、人畜饮水、灌溉设施和环境整治问题,为周边村群众集中居住打好基础。加快异地脱贫搬迁步伐,县镇两级要协调解决好搬迁资金和庄基用地问题,对于居住在危窑破房的群众,按照国家移民搬迁政策进行补助,将其搬迁到节点村居住;对于特别困难的群众,捆绑住建、民政、扶贫等几项政策,对于短期内无条件搬迁的村子,要从最亟待解决的生产生活难题入手,改善群众生存现状和生活条件。

  (二)落实要求,加大投入,改善公共服务设施。落实“大走访、大排查、大清洗”工作要求,确保本轮贫困户认定工作真正做到识别精准、实事求是、群众满意。加大教育脱贫工作力度,整合师资力量,对不能胜任教学岗位的,可以作为生活老师,解决家长陪读和学生上学难问题。加大对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室的服务能力建设,健全分级诊疗、联村帮扶等工作力度,合理配置医技资源,使每个节点村有一名好医生,每个行政村卫生室能开展最基本的医疗服务,解决贫困村群众看病难问题。

  (三)因地制宜,技术帮扶,提升产业发展水*。将农技、果业等专业技术人员下沉到镇村一线,使技术干部能够经常性、*距离、面对面为农民进行苹果种植和畜牧养殖等实用技术服务。每个村选定5到10户产业示范户,大力开展技能培训,由他们率先建设标准化果园,通过这些能人来指导带动群众科学施肥、用药、修剪,提升群众科学作务能力。在有水源条件的村推广滴灌、渗灌等节水技术,解决靠天吃饭的瓶颈制约。积极鼓励支持能人或村干部带头成立果农协会或农民专业合作社,改变农业的传统组织形式,为群众提*、供、销一条龙服务,增强群众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发挥农家书屋作用,建设群众文化活动广场,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四)建强班子,提升堡垒作用,增强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加强对“第一*”、驻村工作队员的要求和研判。当前,针对部分村“第一*”和驻村工作队员替换增派的实际,要做好工作衔接和日常管理,特别是要围绕如何搞好帮扶工作加强培训和指导,引导他们借助派出单位的力量,长远谋划、精准帮扶。要选好村支部*,真正把能带富、会致富的优秀人才选出来当家,发挥好“领头雁”的作用。提倡村“两委”干部交叉任职,对于短时间难以选优配强的村班子,通过集中轮训和集中整风,使他们能够适应服务群众的新要求。

  (五)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必须高度重视群众多年来发展并保存的传统苹果产业,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加大老化果园的改造和提升力度。对于不适宜继续栽植苹果的区域,因地制宜指导群众发展榛子、核桃等特色杂果。利用山区牧草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养羊业,推广果畜沼生态循环农业。对于无力耕作或缺乏作务技术的群众,可以鼓励其进行土地流转,将应用土地流转至职业农民、种养大户流转,每年收取一定土地租金,自己外出打工,多方式增加收入,为外出务工人员排忧解难,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把“三留守”人员纳入干部包联重点对象,解决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

  (五)以人为本,倾斜政策,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对于贫困村要给予更多的社会保障和救助政策倾斜,充分用足用活各项惠民政策,对符合低保政策的贫困户应保尽保,用好大病医疗补助政策,防止因病致贫。对残疾、智障、孤寡老人等,在居家养老难以落实的情况下,由民政部门统一规划建设幸福院,集中供养,使他们贫有所依、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感受到党和社会的温暖和关爱。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先解决生活困难,再帮助他们发展产业,使他们尽快脱贫致富。

  (六)创新机制,分步实施,确保扶贫攻坚取得实效。扶贫贵在扶志,构建“贫困户+村干部、第一*和驻村工作队员真帮”的工作模式,让贫困户在全程参与中体悟脱贫的不易,总结“不贫”的经验;让村支书、第一*和驻村工作队员在用心帮扶中掌握工作规律,探索“脱贫”长效机制。要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方略,制定计划,分步实施,使贫困群众抛弃懒惰恶*和等靠要思想,增强信心,振作精神,学*实用技术,掌握致富本领,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确保完成脱贫目标。

扶贫调研报告8

  扶贫开发,消除贫困,脱贫致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是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深入推进扶贫开发,促进贫困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最终要进行全社会动员,集中全社会的力量,以社会大扶贫打赢新一轮扶贫攻坚战。

  一、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的目标要求和面临的困难

  长期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始终坚持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重要工作长抓不懈。特别是在“xx”期间,扶贫工作取得巨大成就:一是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生活水*大幅度提高;二是贫困地区农民收入水*大幅度提高;三是扶贫事业教育培训效果明显,培训转移就业率大幅度提高;四是各项社会事业明显进步,保障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医疗保险、住房等进一步巩固。面对新的十年扶贫开发工作,中央和自治区分别制定并出台了《*农村扶贫开发纲要(-xx年稳步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贫困标准调高至年人均纯收入2300元,到xx年重点县的贫困村民年人均收入要达到5000元,最终要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和发展差距。可见,新时期的扶贫开发工作任务更加繁重,使命更加光荣。

  然而,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是在面临*高度重视、国家财力日益强大、社会物质财富日益丰富、扶贫基础日益牢固等空前的机遇下,也同时面临诸多的困难:一是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不高,制约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农村贫困人口依然多,发展差距依然大;二是贫困人口多处于山区或大石山区,自然条件恶劣,人地矛盾突出,生态环境脆弱,项目建设及生产投入成本相对较高;三是贫困地区劳动力综合素质较低,自我发展能力较弱,产业化发展滞后,带动能力差,贫困人口参与产业化项目不易;四是返贫问题突出,巩固脱贫成果难度大;五是地方扶贫机构有弱化趋势,部门及社会参与扶贫意识淡薄。贫困地区经济发展长期滞后,人民生活群困难局面难以改善,有自然生产、生存环境条件因素,人本身自然因素外,还有社会因素,他们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较少,得到社会的支持和关心较少。因此,脱贫工作任重道远,加快脱贫致富必须找准切入点。

  二、可借鉴的扶贫开发成功典范

  市的扶贫集团---社会大扶贫的方式开展扶贫工作可以借鉴。市是中央的直辖市,渝中是经济发达区,渝东南、渝东北为集中连地贫困地区,面积占全市23,人口占全市的44%,全市有个贫困村处于500-米海拔地区。市的扶贫开发以扶贫集团方式进行,所有市直单位和实力雄厚的企业组成 8个扶贫集团对口帮扶 8个贫困县,集团领导由市委市*领导亲自挂帅,具体的做法是:一是市委市*出台有关扶贫工作文件,成立领导机构,组建扶贫集团;二是每个市直成员单位下派干部指导工作,集团每年开两次工作会议;三是每个扶贫集团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明确帮扶内容,定点到村、到户、到人。

  市人大扶贫集团,由市人大常委会牵头,有市水利厅、西南大学及民营企业等 9个成员单位,对口帮扶忠 0县。扶贫集团下设办公室,每年召开联*会议、联络员会议,开展各种慰问活动和检查督促活动等。扶贫集团主要是从发挥资金优势、物能优势、科技优势、智力优势等,采用九种模式,开展扶贫。九种模式:一是教育扶贫,建立助学金,送书、送电脑、培训师资等;二是医疗扶贫,帮助乡镇、村改善医疗卫生条件院条件,组织市医院医生义务诊疗;三是文化扶贫,送戏、送图书、送致富脱贫典型进村入户;四是科技扶贫,发挥大学优势传授技术;五是水利扶贫,水利建设项目安排上倾斜,优先人饮、灌溉;六是产业扶贫,引导发展生产,增强造血功能;七是交通扶贫,改善贫困地区的交通设施;八是劳务扶贫,对贫困户进行建卡,组织劳务输出创收,每个贫困家庭有 人以上转移就业;九是旅游扶贫,引导农民挖掘优势发展农家乐,市*出台政策引导市民、干部到农家乐旅游促贫困农民增收。

扶贫调研报告9

  一、基本现状

  (一)基本乡情

  乡地处高海拔山区,境内最高海拔3340米,最低海拔2550米,*均海拔2950米。地处县东北部。东与省盐源县、县相连,南与蝉战河乡相邻,西与新营盘乡相依,北与镇接壤。乡*驻行政村,驻地海拔2880米,电话区号0888,邮政编码674304,距县城28公里。下辖、牦牛坪、马金子、二拉坝、水草坝、大二地、万桃7个村委会,下设79个自然村。辖区总人口1.2万人,均属彝族,其中城镇常住人口613人,城镇化率5%,另有流动人口602人。辖区东西最大距离28千米,南北最大距离39千米,总面积438.08*方千米,人口密度为每*方千米27.9人。因受地理自然环境等影响,自然灾害频繁,常年受低温、冰雹、霜冻、干旱等灾害。其中每*均四年会遇到一次大旱。最严重的一次灾害发生在1998年11月19日发生的6.2级地震,地震使半数以上的民房坍塌,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折合人民币约9000万元。经济产业主要以传统的农业为主,粮食作物以马铃薯、荞麦、燕麦为主。畜牧业以养羊、养猪、养牛为主。乡无工业。末共有商业网点28家,均属个体商户。

  (二)贫困现状

  全乡现有绝对贫困人口1140人,低收入贫困人口3477人。因全乡均为典型的高山地貌,全乡居民还活在一方水土养不富一方人的地方,主要劳动力大部分都外出务工。为改变这部分人的生存环境,县委、县*组织县财政局、县扶贫办等相关部门,竭力配套改善村民生产基础设施,尤其是在*几年来,相关部门组织实施的各项扶贫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三)贫困成因

  1、受自然条件的影响。乡大部分村位于高寒山区,海拔高,地理条件差——气候条件不好,道路交通不便,信息传递不灵,基础设施落后,农业生产收效不良,农产品经济价值不高,农民增收不快,改变自然状况的能力不强,使得农民生活在一个“自然条件差——农民收入低——改变自然条件难——农民收入低”的恶性循环中。

  2、受劳动力文化素质的影响。由于受经济、地理、人文、传统等因素的影响,农民受教育的程度偏低,尤其在偏僻落后的山村,农民的教育状况更不容乐观。根据人口普查,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农村劳动力高达64.17%。的调查显示,在低收入人群中(纯收入924元/年·人),乡18—45周岁劳动力(农村主要劳力)文化层次很低,高中仅占5.26%,小学及以下占34.5%,在务农劳动力中,初中以下学历所占比率高达88.74%。由于文化层次偏低,小农经济意识较严重,种植养殖的生产经营方式陈旧,接受新的知识文化的能力相对较弱,劳动力转移输出困难,这给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并且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这逐渐成为推动社会全面发展过程中的最主要的不利因素之一。

  3、受产业结构的影响。受自然资源和地理位置所限,乡长期以来缺乏工矿业及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几乎没有涉足。种养殖业投入大,收益小,且主要目的是自产自消,商品率不高;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小,且收效不好,质量不高,农民收入渠道单一。

  4、受主劳多病的影响。山区的农业,是一种沉重体力劳动的行业,主要劳动力生病得不到有效的防治和治疗,造成返贫现象突出。一个家庭祈求的是风调雨顺、守望的是五谷丰登、最大的愿望是家庭健康。但受山区自然经济条件的影响,尤其是高、寒、僻远地带卫生防疫工作跟不上,人们缺乏最基本的保健,引起病灾,有的甚至一病不起而引起返贫;受经济条件所限,“小病拖,大病挨”而失去健康引起返贫。这些主劳大都是家庭的脊梁,主宰幸福安康之神,因“病灾”将会使原本不殷实的家庭“没落”为贫困户人。

  由于上述的产业结构单一、缺乏生产资金和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低下等因素,农民对自给自足的传统自然经济依赖性极强,而且,对病虫害的防治力度不足、方法不科学,农业收成的好坏基本取决于当年天气状况。*年,旱灾频繁,严重影响了农民的农业收入,造成农村生活“根基不稳”的现象。

  二、主要难点

  (一)山区农民返贫因素控制难

  由于自然灾害抵御难,一大批农户因灾返贫,需再次纳入搬迁扶贫范围;主劳多病致富难。据统计监测,由于经济条件所限,农村主要劳动力生病得不到有效的治疗,造成返贫的有125户、657人。

  (二)高山农业支柱产业形成难

  乡海拔高,农田分布在高山上,全乡群众沿袭着以种粮为主的传统生产模式,经济林木面积狭小。使得一方面支柱产业科学定位难。高山地区受自然条件和市场发展的影响,尚未寻求到稳定增收的支柱产业;二方面支柱产业规模经营难。高山地区粮经兼作,且多经品种繁杂,要形成产业格局,需要大量的资金、物资,仅靠本地农民现有经济实力难以面对和承受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三方面,高山支柱产业产品销售难。高山地区基础设施薄弱,严重制约了产业带的形成,因此,要谋求产业的发展尚需围绕基地,加速公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

  (三)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改善难

  由于我镇自然环境恶劣,居住在高寒、偏远的农民生产生活异常艰苦。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效益低。据统计全乡还有29个村民小组不通公路,要修通这68公里路需投资200万元以上;解决人畜饮水困难需投资120万元以上,且投入量大而产出率低。二是农业实用技术推广难。由于受到打工经济的影响,中青年农民大多外出打工,新型农业实用技术推广难度大,从而阻碍了农业生产水*的提高。

  (四)返贫因素难以控制和扶持

  一是受人口素质的影响,对农产品销售市场缺乏科学定位,生产经营适得其反,血本无归形成的贫困。二是灾害重建、规模发展至收益过渡期间形成的贫困。对于这两种致贫因素,难以认定扶持范围和标准,既使配套了相应政策也难以到位。

  (五)阶段性外出务工人员过多导致农村劳动力暂时缺乏

  在非农忙季节,各村主要劳动力(18—50周岁劳动力)外出比例非常高,在短期内,这种劳务输出的确给其家庭带来一定的收入,但却使得一些财政扶贫资金项目难以实施,生产生活条件得不到改善,长期制约了农村社会经济发展。

  三、思路与对策

  经过扶贫攻坚,全乡扶贫开发工作的发展方向已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发生了新的变革。主要表现在:扶贫主体已由*主导向全社会参与扶贫发展;扶贫方式已由救济式扶贫向开发式扶贫发展;扶贫开发的范围已由就地开发向异地开发发展;扶贫开发战略已由分散扶持向集中扶持发展。在重点贫困村,我们主张实施整村推进的扶贫方式。

  (一)严肃政策,锁定对象,突出重点区域。

  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要进一步严格各项扶贫开发政策,突出扶贫开发的主体地位。

  一是要切实抓好扶贫开发政策的落实,让贫困农民享受政策,得到实惠,得到发展;

  二是要进一步锁定贫困村和贫困对象。以5个重点村1808个贫困对象为主战场,突出工作重点,明确工作对象和范围;

  三是认真实施规划与管理。要进一步充实、完善规划,维护规划的法律性、科学性、严肃性,要切实做到“计划围绕规划下,项目按照规划做,资金随着规划走”。

  (二)量化标准,把握质量,突出重点项目。

  第一,狠抓产业基地建设。

  一是大力调整结构,抓好贫困农户的产业基地建设。按照全乡产业布局,应着重加强贫困农户的产业规划及发展工作,通过几年努力使贫困农户人均支柱产业达到0.8亩以上;

  二是切实抓好以畜禽为主的养殖业发展。合理调整畜牧业内部结构,巩固引种成果,提高优质畜禽出栏比例,建立优质羊、牛、家禽等生产基地,推进畜牧产业化经营。抓住机遇,积极培育养殖大户,在政策、资金、技术、信息、服务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让大户引导、带动贫困户发展,从而达到双赢的效果;

  三是因地制宜,大力培育特色经济。对于产业优势较弱的贫困地区,应立足于本地特色,面向市场,挖掘本地土特产品,走小而精、特而优之路,使之成为农民增收的一条新门路。

  第二,狠抓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治本措施。

  一是坚持按照农业产业化、优化社区结构、效益优先的原则,加快扶贫公路建设步伐,在确保实现村村通公路的基础上,提高村通公路的通达能力;

  二是切实抓好水利设施建设,解决贫困农户的饮水困难,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三是加强基础设施质量监管,巩固建设成果,确保一次建成,永久受益。

  (三)科学分析,宏观决策,做好扶贫工作。

  第一,要构筑抗灾救灾、扼制返贫,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

  一是政要把抗大灾的准备工作力争做到万无一失,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二是扶贫、民政、卫生、财政、水电、农业、林业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做好现场距测调查,确保原始记录的真实性、合理性、合法性,并且准确及时的汇总相关资料,并区分不同情况进行分类,为党委、*科学决策,出台政策提供切实有效的依据,力争做到贴*于现实,贴心于人民。

  第二,宏观调控,微观政策。在抗灾扼贫工作中要把握大局,注重方略。

  一是产业规模拓展要根据市场状况,由*主导,“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科学设计、捆绑资金、集中财力、整体推进”;

  二是配套政策宜实、宜细、宜操作、宜落实。对于受产业调整影响,过渡期贫困现象要制定区域产业发展新政策;对于因灾(自然灾害、疫灾)影响而返贫的要集中资金、加大投入、一步到位、不留后患;对因主劳多病而导致返贫的要采取*扶持,社会帮扶相结合的政策措施,注重扶智力、志气,着力发展产业。

  第三,落实责任,逐个击破。要竭力想方设法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改善返贫人口的物质文化生活环境。

  在实际工作中,

  一是民政、财政、扶贫、土管、林业、农业、*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并各负其责,各司其职;

  二是针对不同返贫对象,由*主导、社会帮扶、农户自筹、亲友馈赠,使之在一、二年内恢复原气,挤入解决温饱的行列;

  三是特殊情况要特殊照顾。各主管部门要放宽受灾贫困户用地、用林等政策,适当免收费用;优先配备生产生活用地和经济林园,满足生产资料的供应;各类企事业单位要放宽招工条件,予以照顾。共同营造全社会抗争贫困,消除贫困的良好的氛围。

  (四)创新思路,完善机制,探索扶贫新路子。

  第一,拓宽思维,进一步整合扶贫力量。一是大力实施农村社区扶贫。充分发挥农村的先进力量,突破性的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破解农村公益事业难办的难题,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二是进一步明确扶贫责任区。把扶贫任务、目标、措施落实到人,把责任区的扶贫成效与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相挂钩,做到有领导抓、有专人管,工作年初有计划、半年有检查、年底有总结;三是拓宽社会帮扶渠道。社会帮扶工作已不仅仅是党政机关和党员干部的责任,要积极鼓励社会团体、民营企业、个体工商大户等群体融入到社会帮扶工作中来,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充分发挥他们在社会帮扶工作中的的重要作用,要把他们的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总结好、完善好、宣传好,使之成为社会帮扶工作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第二,整村推进,大力实施参与式扶贫。

  一是广泛深入的宣传发动群众,增强人民群众的自我发展意识,把*推动的扶贫开发变为群众脱贫致富的自觉行动。实施到户的项目,都要由群众自愿提出申请,正确处理好项目实施过程中群众投工投劳与农民减负的矛盾,牢牢把握“依法办事,手续完备,不留后患”。坚持群众自力更生,实行以工代赈,验收兑现;

  二是把工作做到村做到户,把项目落实到户,把政策补助到村到户,解决好重点乡、村的交通、水利、通讯和群众看病难、子女入学难等问题,为他们实现脱贫致富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是加强监管,增强项目资金管理的透明度。按照资金性质不变、管理渠道不乱、集中投入、各记其功的要求,项目资金实行专人、专帐、专户管理,所有项目要公开、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做到“项目到村、任务到户、登记造册、张榜公布”。

  第三,依托资源,大力扶持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培育农村能人。引导一部分有头脑、有胆识、敢创敢干的农民专门从事农产品销售。*要大力加强引导、扶持,提高中介组织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能力,真正把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酷起来.

  第四,在扶贫项目的实施方式上,改由容易造成监管不力、群众配合不够的部门包揽转向由主管部门指导监管、乡镇负责、各村实施的方式,分清职责,明确责任,充分调动村、乡(镇)、部门三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最大合力推进项目的有效实施。

  第五,在扶贫资金投向上,要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并重,在保证对重点贫困村资金投入的同时,对不属于重点村,但确实需要财政扶贫资金投入,且群众积极性高的项目要适当安排资金投入。

  第六,扶贫开发要与社会救助相结合。对具备一般劳动能力的,要通过改善其生产生活条件来提高生活质量;对擅长种养殖技术的,应适当协助其投入一定得启动资金,拓宽其收入渠道和收入水*;对不具备劳动能力的,要加大社会救助力度,切实解决其生活困难。


扶贫调研报告 (菁华5篇)(扩展5)

——会计调研报告 (菁华5篇)

会计调研报告1

  今年暑假学校组织去各大企业调研,我们经管系去浙江宁波。宁波是浙江省的重镇,是一个美丽的港口城市,也是我国第一批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因而它的非公有制经济起步早,发展迅速,规模大,再加上当地*在政策上的引导和支持,使得宁波市的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远远超过了公有制企业的发展规模,并创下了高额利润。

  我们一共参观了三个企业:三星奥克斯集团、杉杉集团和宁波市建材总公司。这三个企业的经营管理各有其特点。三星奥克斯集团的前身是乡镇企业,后由个人承包,九十年代初抓住机遇,发展经济,由原来的生产配件发展到电表行业的龙头企业,生产规模在同行业中遥遥领先,成为亚洲第一,企业领导不满足现状,又向集团化发展,利用资源优势,看准市场,进军空调行业,同时拓宽产品渠道,发展多元化经济。融资方式多样:集资入股、发行股票、银行借款等等,并且正在筹备上市,进行资本运营,为企业带来更多的资金支持和利润,纵观企业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一、领导者具有超前意识。引入营销先进理念,看准市场,根据市场需求发展企业;

  二、企业以人为本,尊重人才,培养人才,给真正有用的人才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加强内部管理,降低内耗,真正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制定了严格细致的内控制度,从集团到各个下属企业、部门都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在这里主要说明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

  集团实行统一领导,各下属企业独立核算,生产企业同销售公司分离开来,资金由集团筹集,统一管理,各下属企业实行用款定额制,各部门或个人承包,定期考核,如生产企业内部应付账款管理、原材料的库存管理等就采用定额制,制定合理库存,减少存货的积压,确定经济采购量,降低采购成本;销售部负责产成品的管理和应收账款的收回,确定产成品的库存定额,根据市场销路调整产量,减少积压,同时加大资金的回收力度,保证资金周转;融资成本承包给融资部,广开筹资渠道,确定合理的筹资结构,降低筹资成本;管理部门的办公用品、水电费等等也由使用部门包干,减少浪费,节约奖励,超支罚款,使得企业人人都负起责任,杜绝浪费,使企业的经营成本降到最低,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企业对财务会计人才的需求情况:

  一、高级管理人才

  精通财务知识,懂管理,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掌握融资、筹资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熟悉资本运作程序,要求高学历以及相关的工作经验。

  二、外贸会计人才

  英语好,计算机熟练,熟悉外贸手续,如报关、退税等,业务知识扎实。

  三、一般会计人员

  熟悉掌握会计电算化,财务软件的使用,责任心强,认真仔细,业务知识熟练,掌握会计相关业务,如报税、开发票等,工作经验两年以上,大专以上学历,懂得行业生产经营特点。

  四、车间记账员、保管员等

  业务熟练,责任心强,中专以上学历,常由企业自己培训。

  通过这次调研,使得我们对学校培养本专业人才应具备哪些能力有了一个很好的认识,我们的学生学历层次较低,但是我们可以在一般性人才中突出我们的特色,加强会计电算化的培训,使学生熟练掌握财务软件,加强会计实务的锻炼,熟悉岗位的每一项工作,使学生上岗的第一天就知道该怎么做,突出待业特点,为社会输送更多的熟悉建筑业、房地产业等企业的经营特点、有实用价值的人才。

会计调研报告2

  一、调研目的和概况

  (一)调研目的

  为进一步了解市场对会计专业学生人才培养规格的需求变化,以及会计专业在专业设置、素质教育等方面存在的不足,经济管理教研室组织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到湖南省水利厅、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大信会计师事务所、安化县农村信用社等本土企事业单位进行实地调研。

  (二)调研方法

  问卷调查、访谈调查、电话调查

  本调研发出电子问卷194份,收回问卷170份,涉及顶岗实*单位83家,顶岗实*学生97人;走访企业5家,访谈对象有管理人员10人,注册会计师6人,毕业生23人;访谈校内相关专业教师12人。

  二、会计行业、企业现状及人才需求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由于各行各业、所有大大小小的企事业单位都需要会计人员,所以整个社会每年对会计类人才的需求总量是非常大的。目前会计行业处于低端人才不缺,高级人才告急的阶段。出纳、普通会计员并没有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而要找一个有过硬的专业背景,手中拿着国际认可的会计职业资格证书,并在相关行业中“滚打”过几年的人才却是件极不容易的事。

  大多企业认为会计是一门技术性和实务性很强的工作,因而他们更看重的是应聘者的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企业认为现在的会计专业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欠缺的有:

  1、实践经验,作为一名会计专业者,还要对审计及法律知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2、实务经验、职业规化及能力与职位的定位。

  3、 遇到问题无法主动,出色地加以解决,安于现状,缺少改善工作、管理的建议和见解。

  三、会计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及结果分析

  (一)调研企业的人才结构及来源

  本次针对企业的学历需求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在人才的使用上逐步趋于理智,用人浪费的现象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从回收的有效调查表来看,中小企业对大专人才的需求成为了这类企业人才需求的主体。

  (二)本专业主要岗位群和工作任务

  工作任务

  会计

  1、执行财务管理制度;正确使用会计科目;

  2、填制和审核各种原始凭证;

  3、填制记凭账证;设置和登记各种账簿;

  4、编制会计报表;

  5、会计档案保管。

  出纳员

  1、现金收付、银行结算业务;

  2、登记日记账;

  3、保管支票、汇票、收据和发票;

  4、差旅费报销、工资发放 税务会计

  税务会计

  1、编制企业各类纳税申报表;

  2、审核下属公司报送的各类税务表;

  3、向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4、按照国家税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缴纳公司税款。

  会计主管

  1、制定本企业会计制度;

  2、组织领导财会部门工作;

  3、充当高层领导的财务管理助手;

  4、加强日常财务管理和成本控制;

  5、保证按时纳税及应交利润;

  6、负责定期财产清查;

  7、搞好财务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根据本次调研,一般企事业单位和银行系统会计人员的除了上述4种岗位外,还有工作岗位:审计、总账、报表、成本核算、工资核算、纳税核算、往来结算、资产管理、财务分析、银行柜面出纳、银行信贷、银行结算、统计等,在这些岗位中,有些只适合本科及以上学历层次的会计专业毕业生,如审计、总账、报表、资产管理、财务分析等。能够适合高职学历层次的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岗位主要是一些理论知识要求不高、技能操作要求比较熟练的岗位。目前适合高职学生的会计类岗位主要有:单位出纳员、银行柜面出纳员、会计信息录入员、统计员、工资员、成本核算员、仓库保管员等。

  四、20xx年专业建设的设想

  通过调研,让我们了解到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专业会计应该注重产学研结合。会计专业在产学研方面要积极探索,建立了产学研结合的长效机制,吸纳社会、行业和企业的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进入教学过程。在专业设置、培养方案、教*行等方面参与并融入到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中,进一步加快师资队伍、实践基地建设,实现学校与社会的结合,师生与劳动者的结合,教学和生产实际的结合,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符合学校实际的、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和途径。

  (一)校企合作,制定和优化培养方案。

  为使会计专业培养的学生符合社会、行业、企业的需求,我们要经常聘请了校外专家以及院内骨干教师为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充分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每年定期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会议,针对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所需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要求,听取企业专家对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内容做了相应调整。

  (二)加强实*实训方面的合作,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

  校内建有实训室,学生在模拟实训中切实体会会计工作的真实情况,感受会计的岗位环境和岗位能力需要。签有校外12个实*基地,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校内实践教学的不足,加强了与企业的合作,送学生去会计师事务所等实*基地考察、实*,培养和锻炼了实践技能。

  (三)加强校企合作,共享人力资源。

  为了使同学们在学*时能够理论联系实践,也为了使教学更有针对性,本专业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办法,邀请校外专家来本专业做专业讲座和担任实*指导教师,邀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员作兼任教师承担本专业的部分教学任务,这样会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热情和动手能力,也促进了“双证书”教学活动的开展。

  与此同时,本专业让在校优秀教师参与社会和行业培训,为社会提供专业培训,有力地服务了地方经济建设。

会计调研报告3

  今年暑假学校组织去各大企业调研,我们经管系去浙江宁波。宁波是浙江省的重镇,是一个美丽的港口城市,也是我国第一批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因而它的非公有制经济起步早,发展迅速,规模大,再加上当地*在政策上的引导和支持,使得宁波市的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远远超过了公有制企业的发展规模,并创下了高额利润。

  我们一共参观了三个企业:三星奥克斯集团、杉杉集团和宁波市建材总公司。这三个企业的经营管理各有其特点。三星奥克斯集团的前身是乡镇企业,后由个人承包,九十年代初抓住机遇,发展经济,由原来的生产配件发展到电表行业的龙头企业,生产规模在同行业中遥遥领先,成为亚洲第一,企业领导不满足现状,又向集团化发展,利用资源优势,看准市场,进军空调行业,同时拓宽产品渠道,发展多元化经济。融资方式多样:集资入股、发行股票、银行借款等等,并且正在筹备上市,进行资本运营,为企业带来更多的资金支持和利润,纵观企业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一、领导者具有超前意识,引入营销先进理念,看准市场,根据市场需求发展企业。

  二、企业以人为本,尊重人才,培养人才,给真正有用的人才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加强内部管理,降低内耗,真正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制定了严格细致的内控制度,从集团到各个下属企业、部门都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在这里主要说明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

  集团实行统一领导,各下属企业独立核算,生产企业同销售公司分离开来,资金由集团筹集,统一管理,各下属企业实行用款定额制,各部门或个人承包,定期考核,如生产企业内部应付账款管理、原材料的库存管理等就采用定额制,制定合理库存,减少存货的积压,确定经济采购量,降低采购成本;销售部负责产成品的管理和应收账款的收回,确定产成品的库存定额,根据市场销路调整产量,减少积压,同时加大资金的回收力度,保证资金周转;融资成本承包给融资部,广开筹资渠道,确定合理的筹资结构,降低筹资成本;管理部门的办公用品、水电费等等也由使用部门包干,减少浪费,节约奖励,超支罚款,使得企业人人都负起责任,杜绝浪费,使企业的经营成本降到最低,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企业对财务会计人才的需求情况:

  一、高级管理人才

  精通财务知识,懂管理,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掌握融资、筹资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熟悉资本运作程序,要求高学历以及相关的工作经验。

  二、外贸会计人才

  英语好,计算机熟练,熟悉外贸手续,如报关、退税等,业务知识扎实。

  三、一般会计人员

  熟悉掌握会计电算化,财务软件的使用,责任心强,认真仔细,业务知识熟练,掌握会计相关业务,如报税、开发票等,工作经验两年以上,大专以上学历,懂得行业生产经营特点。

  四、车间记账员、保管员等

  业务熟练,责任心强,中专以上学历,常由企业自己培训。

  通过这次调研,使得我们对学校培养本专业人才应具备哪些能力有了一个很好的认识,我们的学生学历层次较低,但是我们可以在一般性人才中突出我们的特色,加强会计电算化的培训,使学生熟练掌握财务软件,加强会计实务的锻炼,熟悉岗位的每一项工作,使学生上岗的第一天就知道该怎么做,突出待业特点,为社会输送更多的熟悉建筑业、房地产业等企业的经营特点、有实用价值的人才。

会计调研报告4

  XX年1月份,我就开始在XX市xxx运输公司实*担任会计一职,从此踏出了在我人生中关键的一步:从学校走向社会开始了赚钱谋生的日子。虽然只是实*阶段但是也感觉意义非同一般,喜悦与担心并存。我在的这家公司挂名是运输公司,主要经营:货物运输、装卸、吊装、仓储等项目,同时也经营着钢材买卖销售,属于一家兼营行为的企业。

  我在此公司财务部主要的实*内容是关于钢材买卖销售方面的会计核算工作,其中主要包括填制凭证,登记账簿,月底出报表,月初缴税,网上报税等等。

  初到公司那段时间,首先熟悉了本公司与我工作有关经营方面的其本业务情况及主要记账方法,会计年度以公历1月1日至12月31日;会计本位币是人民币;采用借贷记账法、实际成本计价法;存货采用月末一次加权法;固定资产提折旧采用直线法等。

  接下来,就是年初建账这一大关了。虽然建账就是根据企业具体行业要求和将来可能发生的会计业务情况,购置所需要的账簿,然后根据企业日常发生的业务情况和会计处理程序登记账簿。看似这样简单的一个问题其实需考虑的问题还是很多的:第一,与企业相适应。本公司规模较小,业务量也小,分工也相对简单。所以,一个会计可以处理所有经济业务,设置账簿时就没有必要设许多账,所有的明细账可以合成一至两本也完全可以。第二,依据企业管理需要。建立账簿是为了满足企业管理需要,为管理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所以在建账时应避免重复设账、记账。第三,依据账务处理程序。企业业务量大小不同,所采用的账务处理程序也不同。企业一旦选择了账务处理程序,也就选择了账簿的设置,如果企业采用的是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企业的总账就要根据记账凭证序时登记,那就要准备一本序时登记的总账。在经过以上考虑并与老会计讨论后,从而建立了我在会计工作中的第一本账,有三栏式的总分类账、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往来明细账,数量金额式的库存商品明细账和多栏式的应交税金明细账。由于本公司现金收付业务较少,只购买了普通的记账凭证。为报表方便还应购买空白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相关会计报表,我的前期工作准备完毕,接下来就是会计的核心工作了会计的核算,这也是我所最为担心的事情。

  虽然进行了二年半的大学学*生活,通过对专业知识的学*,可以说所有的有关会计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结构体系,我都基本掌握了,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很显然,只有把从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会计实务操作中去,才能真正掌握这门知识。因此,真正检验我的时候来临了。

  会计工作通俗说就是记账、算账和报账。记账与算账基本是同时进行的,于是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所作的工作重点就是一边学*公司的业务处理,一边试着自己处理业务,根据原始凭证填制好记账凭证,在确定计算准确时就开始记账了。记账看似简单,可重复如此大的工作没有一定的耐心和细心是很难胜任的。因为一出错并不是随便用笔涂了橡皮擦了,甚至用小刀把它刮掉。而是有严格要求的,错账的更正方法只有三种:

  1、在结账前账簿金额错误,应用红笔划掉,再盖上责任人的章。

  2、填写摘要栏错误,则可用蓝黑笔划横线在上旁更正,写摘要时还一定要靠左顶格写起。

  3、对于书写数字时尤其不要写满格一般应占格距的二分之一,能比较容易进行更改。

  每当月底时等所有的账都登记完毕就该结账工作了,每一帐页要结一次,每个月也要结一次,当然现金与银行存款账是必须每天结出余额叫做日清月结,结结账最麻烦的就是结算期间费用和税费了,按计算机都按到手酸,而且一不留神就会出错,要复查两三次才行。一开始我掌握了计算公式就以为按计算机这样的小事就不在话下了,可就是因为粗心大意反而算错了不少数据,好在老会计教我先用铅笔写数据,否则真不知道要把账本涂改成什么样子了。会计工作最忙碌的时候无疑就是月底的时候了,在结账完毕后还要不停歇得编制财务报表,及时放映出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相关的会计信息,以供投资者、债权人、*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使用。一套完整的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和附注。

会计调研报告5

  根据学校教育要求学校布置,组织了一次社会调查。于二零零五年九月五日至九月二十六日我们建州物产集团有限公司社会实践。在这期间,笔者对建瓯民营私企的成本管理工作进行调查。建州物产集团有限公司是建瓯市一家比较有代表性的民营私营企业。老总杨仁慧也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山里人”。公司主要从事的是贸易,旗下有以钢铁、水泥、管材销售为主的建州闽光有限公司、建州贸易有限公司、建州汽车有限公司,及相关产业延伸的其它公司汽车维修有限公司、汽车发展有限公司、汽车出租有限公司等。公司在*几年的发展中比较的突出这得益于宏观经济的发展,也得益公司有效的成本管理。在日异变化的企业经营过程中这样的成本管理也有自身不足之处,存在不少的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1、成本费用管理过死过严。

  由于公司是一家准贸易公司,出差比较的多,差旅费及出差管理上采用的是定额管理。按以往的出差地多在建瓯及福建省内,定额的标准制定按的是建瓯及福建省的特点制定的,当公司的业务发展到全国后,原来的定额就不符合也不适应企业经营全国化不同城市的发展需要。比如,公司制定的标准是每日在出差地包住包市内的车费为70元/天,这样的标准在建瓯及福建省是比较的可行的,但在上海及深圳特区就不够用了。在大城市中城市的面积比较大。单市内交通费就不足。就会出现出差人员出了差反而累了个半死,办了事反而自己要贴钱的事。出差人员也就不太愿意出差。

  2、成本管理目的过短。

  特别是在用人成本上,公司本着降低成本原则。而不是差别原则。在用人上比较的注重自己人、低年龄学校的毕业生、高年龄的老职员,用人成本低。这样的人事策略出现的问题是,短期的工资成本降下来,可是为此出现了的其他问题多了出来。特别一提的是,由于新的职员在企业所得税汇算上出现的工作人员经验不足而被地税局查补的1.5万元的涉税损失。另外由于公司采用了这一人事成本管理目标也使125人的企业职工的高学历有职称的优秀人员从XX年的37人下降到目前的25人。而人事主管了憾叹,如今在建瓯要招到有经验高学历的好职员比较的难。他们一般都到发达地区去打工了。

  3、经营者的成本观念落后。

  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建瓯民营企业发展比其沿海的其它城市晚,基本上都是由本地的小手工作坊发展而来。企业的领导人中基本上没有很多的高素质教育,而且他们成功的物质基础也都是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和漫长的劳动积累起来的,根本没有什么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学*。很多的思想理念沉旧、保守传统,有很强的家族气息。比如在公司的会计核算中采用的是电算化,在初始化时就采用了移动*均法计算已销售商品成本,这也是由于*统一规定的成本结转方法要相对固定。在建州就出现了这样的事,经营主管采用的是传统的分批法计算利润,一批进来一批买出,赚的钱也就是这些。但实际上这样的计算结果每个月和财务报出的不一样,认为会计有错,不会做账要求马上改,可是这样的核算制度已报给税务机关,电算化软件也已初始化了不能改。弄得会计一脸灰灰的。

  4、成本费用管理比较的注重局部自身利益。

  由于受传统家族观念的影响,企业在成本管理中往往只注重眼前成本的管理,而对企业的供应与销售以外的相关的利益主体考虑不多,忽视企业外部的价值链的存在和影响。在汽车销售公司中比较的明显的是:客户在做出购买汽车时比较多的是注重除价格以外的其他服务比如,维修、售后三包,配件更新、保险等一系列的考虑。要认汽车销售后还要建立各种的服务体系。成本与收入就不是很成比。有可能汽车销售就是不赚钱,但其他体系则赚钱。

  从以上的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

  1、让经营管理的经理们多多学*财务法律、法规。了解会计政策与方法、制度的相对固定性。定期和不定期地组织经理的培训讲座。

  2、采用多种灵活的费用包干管理。随着建州物产集团有限公司的发展与成就,证实了费用包干管理的好处。就是可以有效控制费用开支。但同时也要采用灵活的地域差别标准。及更好的信息反馈方式,来反映多变的经济发展需要。

  3、采用新的用人成本管理策略,让好的有经验的人才留住,以减少由于人员过份变动及人员素质过低而带来的不必要损失,反而会降低成本,也有利于企业长期发展需要。

  4、关注产业链以外的成本费用控制。作为贸易公司的建州各子公司的经营上就是这样的发展的。从贸易到运输。从运输到维修、维修到二手机销售,一切从客户需求出发,服务发展到客户的深度。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