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课题开题报告 (菁华5篇)

首页 / 报告 / | 开题报告,德育

德育课题开题报告1

  一、选题缘由

  通过这几年的学校管理及教学,我觉得现在的学生大多存在以下问题:

  1、 道德取向错位。现在孩子享乐主义严重,攀比之风盛行;诚信出现危机,欺瞒之风严重;没有集体主义意识。

  2、 心理素质脆弱。受不了批评,一挨批评就逃学,寻死觅活。

  3、行为*惯失范。一是打架斗殴。部分学生长期以来被家长溺爱,养成唯我独尊的性格,稍有不顺就用暴力解决。二是小偷小摸。由于贫富悬殊加大,学生出现攀比,个别学生为了面子而小偷小摸。

  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学校教育中必须直面不可逃避的,也为我们的德育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二、研究设想

  (一)研究目标

  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争取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支持和努力,主要以主题活动、学科渗透、家庭、社会活动等为载体,进行教育。

  (二)研究方法

  调查研究、案例研究、文献研究

  (三)研究步骤

  1.更新育人观念,育人先正师。组织各种学*及业务培训等活动建立一支团结进取、本领过硬、作风严谨的教师队伍,培养老师具有善良和慈爱, 信任与宽容;永不满足的执着追求和创新精神;以自己高尚的师德影响人。

  2.精心组织各种形式的德育实践活动。如感恩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养成教育等活动。德育教育过程要注重细节,形式要寓教于乐。如:要开展“养成教育”,就可以细化到学生的衣、食、住、行、说;再次,网络教育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是家庭、学校、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目前德育教育的棘手问题。

  3.高度重视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建设。抓好校园的绿化、美化、净化工作。让标语引导、挂像感召、图片影响、墙壁说话,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让校园处处体现育人的功能。

  4.家庭、学校、社会通力配合,齐抓共管。学校在注重本身的工作之外还应把目光延伸到校外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这一重要德育阵地。家庭教育是德育教育的第一课堂 ,是学生成才的摇篮;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家庭,人生的第一任老师是父母,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最大。因此,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家庭教育是奠基的一环。

德育课题开题报告2

  一、论文题目: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研究。

  二、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教育专心于未来。教育是若干年后什么都去掉,留下的积淀——*。因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是关乎孩子一辈子的教育。叶圣陶先生曾强调:“启蒙教育是人格陶冶最重要时期,凡人生之需要之*惯、倾向、态度,多半在这个时期养成,以后只需继续地培养下去,自然成为社会的优良分子。”培养少年儿童良好的行为*惯,是保证其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是在为未来奠基。

  时代迅猛发展,要求我们必须用新的视角来看待、研究学生日常生活与行为规范养成教育问题。德育教育已提升到学校教育的核心地位,而作为德育教育最基础的内容——学生日常行为*惯养成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强调学校“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对少先队员还要注意进行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抓好日常生活与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精神的时代要求,是重中之重。

  三、课题的界定:

  1“*惯”,是指人对于某种刺激的“固定性反应”,久而久之形成的类似于条件反射的某种规律性活动。

  *惯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在生活中形成并逐渐稳固下来的。行为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行为大约只有5%是属于非*惯性的,而剩下的95%都是*惯性的。因而*惯对人们的生活有着绝对的影响。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惯”。*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专家孙云晓指出:“*惯决定孩子的命运”。

  2、养成教育,一课题的界定般物指少年儿童的道德品质和行为*惯的养成和教育。

  从广义上说,养成教育是指人的基础的心理素质、思想素质,包括思维方式、道德品质、行为*惯和生存能力,健康体魄的培养和教育。狭义的养成教育单指人的良好的道德规范和行为*惯的养成。而且特别是指少年儿童的道德品质和行为*惯的养成。

  xx市人民路小学是淮北市首家寄宿制、小班化学校。学校注重学生行为*惯的养成教育,在德育、少先队工作方面积极探索。鉴于小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家长重智轻德较为普遍的情况,进一步加强日常行为*惯养成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很有必要。

  反观现有日常行为*惯培养的研究现状,我们认为:

  (1)学校生源比较复杂,来自城区、矿区、农村等不同家庭的孩子行为*惯有较大差距。学生日常行为*惯培养应更具针对性、层次性。

  (2)日常行为*惯的培养方法途径较为简单,缺乏评价与反馈。我们认为:从行为*惯的培养入手,来探讨和研究新形势下寄宿制学校学生行为*惯教育的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学校管理工作的高效、优化,有利于学生良好行为*惯的养成,能促进学生发展,适应新时期的挑战和要求。这一研究,从现实和长远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研究目标:

  1、结合时代要求和少先队教育特色,通过研究和实践,探索一套适合寄宿制、小班化办学体制的“小学生日常行为*惯养成”的教育对策,以利推广。

  2、通过研究和实践,引导使少年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惯,深入理解道德规范,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通过研究和实践,优化班主任队伍,提升教师德育工作水*,进一步推动学校德育工作。

  (二)研究内容:

  1、探讨小学生日常行为*惯培养的有效方法与途径。

  2、探讨家校社会多维立体的教育途径和策略。如何将本课题研究与家庭教育相结合,调动家长、社会教育积极因素。

  3、探讨优化班级管理、提升学校德育成效的科学、系统的方法。

  五、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理论方面,在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有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柯尔伯格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班杜拉和西亚斯的社会学*理论,重点研究了儿童道德行为的训练和发展问题。实践方面美国更加注重“自然教育”,引导孩子“自我成长”。

  我国心理学界有一些学者关注儿童教育研究。如早期的陈鹤琴,*期潘菽和朱智贤等人对儿童心理的研究等。这些研究基本侧重于儿童道德发展和形成的一般理论研究方面,对儿童道德发展和形成过程中“行”的研究比较少。而“知情意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和过程,前三者最终都要落实在“行”上。

  *期不少专家从行为*惯入手研究少年儿童德育,在国内产生了较大影响。如由*科学院的王极盛教授、*青少年研究中心孙云晓研究员主持的,关于杰出青年的童年教育研究,以及培养独生子女健康人格的研究等。实践方面,北京怀柔区、大兴区开展了文明礼仪调查研究、家校合作培养小学生良好*惯研究,山东潍坊市探索了网络对于小学生行为*惯的作用研究等等,进行了有益探索。但总的来看,在寄宿制学校小学生行为*惯培养方面的研究较为匮乏。

  (二)本课题研究创新点及突破之处。

  本课题为应用基础研究,在强调应用性的同时,也注重一定层次的理论探索。着眼于寄宿制、小班化学校儿童的日常行为,着重进行有关小学生在学*、做事和做人等方面的良好行为*惯的研究与实践,以使小学生在日常的学*和生活中养成一系列做人、做事和学*方面的良好行为*惯,为其健康人格的培育奠定基础。

  (1)创新方面。

  依据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遵循教育规律,努力构建创新养成教育途径和模式,将养成教育贯穿到学生日常生活行为中,多层次、全方位的进行跟踪教育,突出成长为主的教育理念。

  (2)理论意义。

  立足于应用探索与实践,在探索和实践过程中总结寄宿制学校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规律,丰富素质教育理论和养成教育理论内涵

  (3)应用价值。

  本课题着手与途径和模式的实验和探索,侧重于应用实践,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努力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具有健康良好的生活行为*惯,促进他们的可持续发展。 主要途径是:密切结合我校寄宿制办学实际,通过个案研究以及一系列具体行为*惯养成的实验研究,形成新的理论观点和实践方法。在操作层面上,提供相应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努力探索出寄宿制学校班级管理中少年儿童行为*惯养成的新观点、新方法和新途径。

  六、完成条件分析、研究方法与路线:

  (一)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

  1、领导支持,课题研究有经费保障。

  校领导对课题研究大力支持,为课题研究开展提供环境支持、经济支持。良好的教学条件和领导的重视、指导,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基础保证。

  2、资料丰富,研究有理论支撑。

  学校有藏书丰富的图书室、6万册图书的电子阅览室。既有班主任工作理论着作,又有新颖生动的光盘资料,还有时效性较强的《班主任之友》、《少先队工作》、《辅导员》等刊物杂志,使课题研究的展开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背景。我们课题组拟推荐筛选专题学*材料,供课题组成员集中学*,提升理论素养。

  3、课题组成员结构合理,学*、研究氛围浓厚。

  参研12位教师中有五位小学高级教师,两位为市教坛新星,4位参加全国十一五或相关课题研究,成绩突出。年轻教师均为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教研后劲足。班级管理经验较为丰富,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

  (二)研究方法与路线:

  1、行动研究法。

  主要包括问卷调查法:针对家庭教育方面、教师设计的与课题实施内容相关的系列问题。通过家长的问答,更进一步地、全面地了解学生*惯的现有发展水*。

  2、个案研究法。

  对学生个体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跟踪记录与观察分析,并加以一定的措施和手段,促进其良好行为*惯的培养。

  3、观察法。

  在研究中,教师通过对学生行为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观察记录,思考研究,获得最直接的第一手研究资料。

  4、问卷法。

  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的已有相关理论做综合参考研究等。 坚持课题的理论研究、课题的实验研究和群众性教研活动三结合的研究办法。以理论研究为先导,以实验研究为中心,以广大教师参与的研究活动为基础,以班队会课堂为主渠道,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研究学生、探索方法、总结经验,以促进学生良好*惯的养成。积极探索新时期背景下,寄宿制学校学生养成教育的有效方法、途径;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养成教育模式,营造积极进取、健康成长的氛围。

  七、课题研究组织管理及主要研究人员分工:

  本课题由我校一批锐意改革,不断进取的青年教师组成。

  1、本课题研究指导专家。

  xxx(xx市教科所课题主任)、xxx(xx市教研室)、 xxx (xx市教研室)、 xxx(xx市教研室)。

  2、课题研究实验小组。

  (1)组长:xxx。国家级课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子课题负责人,省级课题小学数学小组合作教学主要成员。多篇教学论文在省、市级获奖;区级学科带头人。多年从事教学管理工作,现从事小学德育工作,对小学生日常行为教育有较高的兴趣和丰富的经验。全面负责课题研究的各项工作。学*、内容安排,活动召集、组织等。

  (2)组长:xxx。全国十一五中央电教馆信息技术整合专项课题主要成员兼执笔人。信息技术课题研究报告获省三等奖。论文、教学设计、课题报告等获国家级奖项十余篇次,并部分发表;获省级奖项8篇次。从事小语教学及班主任工作,有丰富的实践经验。xx省骨干教师,xx市教坛新星,校本培训指导教师。

  分工:负责课题研究的各项工作,协助开展课题研究各项工作。收集材料,撰写报告并上传。

  (3)主要成员:

  ①xx,淮北市教坛新星,骨干教师。

  ②xx,青年骨干教师,大队部辅导员。

  分工:负责收集课题研究资料,整理归档。

  (4)参研教师:xx、xx 、xx。

  分工:负责会议内容记录整理,活动宣传。

  (5)参研教师:xx、xx、xx、xx、xx、xx。

  分工:负责相关子课题的研究、实施,并做好材料的积累、分析、总结等。

  八、实施步骤:

  课题研究的工作进度计划:本课题预计20xx年xx月——20xx年xx月分三个阶段完成。为期二年。

  (一)准备阶段:(20xx年xx月——20xx年xx月)

  做好课题申报、制订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课题启动、课题分工、理论学*工作,培训参研教师,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组织开题启动研究。 研究呈现形式:课题立项申请书、研究方案、开题报告。

  (二)实施阶段:(20xx年xx月——20xx年xx月)

  组织交流、研讨等活动。主要是理论实践研究,课题材料信息收集,课题研究论文,优秀班会课例和阶段性研究报告的撰写。并对典型案例加以积累分析。

  1、课题组制定实验计划,坚持半月集中研究一次,学*交流相关理论。

  2、实验教师、班主任探索养成教育实施途径,精心设计上好班会课,及时总结实验体会,积累、整理好相关资料。

  3、每月一次专题研讨,与全校同学科教师共同探讨、交流体会。

  阶段成果呈现方式:

  ①教师研究案例。

  ②阶段研究报告。

  ③班主任工作论文。

  ④班队会及活动案例。

  ⑤问卷调查情况分析结论。

  ⑥班级日志样本。

  (三)总结评定、成果发布阶段:(20xx年xx月——20xx年xx月)

  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整理行为*惯研究经验论文,将成功班会课例刻录光盘,论文编辑成册,总结、发布和推广研究成果。

  20xx年xx月迎接上级领导对学校课题研究工作的评估验收。

  成果呈现方式:

  结题报告、相关研究的论文集和其它相应的物化成果。(班主任论文汇编 、班队会等活动案例汇编及光盘、教师研究案例汇编等)

德育课题开题报告3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当前,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开,与以往历次课程改革相比,通过课程改革促使教师的教育方式和学生学*方式发生根本转变,培养学生终身学*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获取知识并获得终身发展创造条件,使学校教学工作真正走上素质教育的轨道。(www.t262.com]然而,在当前学校体育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们积极参与新课程的教学,努力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改革学*方式,促进教学的民主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了“新倾向”和“新问题”。在各种规格的评优、公开示范课中,教师一味追求热闹、活跃的气氛,出现了重现象不重本质,重形式不重实质的现象,体育新课程教学只是“形似”而不是 “神似”,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初中阶段的体育课堂教学中,更应该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注重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主要标准。任何一个有效教学必定要促进学生当前发展,同时促进学生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从而对学生的长远发展产生影响。让学生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表现出来的效果是一生的长期效益而非一节体育课的快乐。

  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

  1)通过对课堂教学的大量观察和分析,寻找造成无效或低效教学行为的根源,探求有效教学的理念和实施办法;对教师课堂行为进行合理分解,分析对学生进行科学学*方法的指导与训练的高成效教师行为有哪些特征,在实践层面落实学生主体地位有效教学的策略。

  2)通过重视学法指导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探究,并根据有效教学行为的特征进行教师培训,推动教师回到“研究”状态,促进教师形成反思意识,实现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二、课题的界定

  “有效”主要指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教学策略”就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针对教学任务特点,在科学地教育理念支配下,形成能够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有效教学策略。课堂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的所有行为。在教学中应采用有利于学生进行学*的教学策略,以保证学生有效学*与锻炼。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渠道,是促进学生发展得主要途径,也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对象。

  三、理论依据和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一)、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理论

  2)多元智能理论

  3)动机理论

  4)认知结构理论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城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1)国内:从20世纪90年代下半叶起,随着国内改革发展的需要,我国课程与教学理论界引入了建构主义心理学和后现代主义课程论,提炼出了有效教学的新的标准,如“师生共同参与创造性活动”、“师生*等式的对话”、“学*背景化,把教学与学生的真实生活联系起来,以此创造学*的意义” 等。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许多学校已经意识到学*方法的重要性,对学法指导开展了课题实验,并取得了成果。如浏阳市官桥中学开展的《学法指导课题实验》,把“通过研究,寻找学生学*的规律,教会学生掌握学*方法,发展学*能力,提高学*效益和质量”作为研究的基本任务;鞍山市龙潭中学把“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方法,并获得在具体的学*环境中运用恰当的学*方法进行有效的学*”作为研究的基本任务等。

德育课题开题报告4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和研究价值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教育是时下的一个热门话题,我国前年已把“学会感恩”写进《小学生守则》,许多学校也在进行感恩教育的对照研究,且大多是在中学以上的学段进行,在小学阶段进行校本开发研究的我校尚属少数。美国17*为感谢印地安人的救助英国移民度过难关,把每年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正式确立为感恩节,至今延续,节日前后各种感恩活动较多,主要是商家赚钱的需要,真正懂得感恩的尚少,许多华人认为“养儿防老”的心态在美国是行不通的,孩子一旦成年就杳无音信,偶尔打个电话问侯都很少。这就说明了当前不仅在*乃至世界,感恩教育是人类社会共同的需要。因此,开展该课题研究是时代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人才培养的需要。

  (二)研究价值:

  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基础型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许多学校往往是天天说德育,天天抓德育,德育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我校从反思小学德育现状入手,执著地探索提高小学生道德素养,积极创建凝聚我校特色有着极高实践价值的校本德育课程。

  (1)力争通过开发和实践感恩教育校本课程,在德育过程与方法、德育途径与资源方面有所创新,让学校德育工作贴*学生生活现实,贴*学生思想道德需要,通过构建课程的“校本化”“课程化”“体系化”实现学校德育工作新的突破。

  (2)使教师在先进的课程开发思想指导下,开发出以德育实践为主体的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教材。同时使教师在实施校本课程过程中,增强校本课程实施能力,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最终在全校教师共同努力下形成现代校本课程实施理念。

  (3)以学生需求为前提,紧贴学生发展实际,开发感恩教育课程,实践“知行统一”的德育灵魂,积极培养学生成为具有主体道德素质的人。

  二、相关概念解读

  1、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并不是一种课程类型,而是属于课程管理方面的一个范畴。是在学校本土生成的,既能体现各校的办学宗旨、学生的特别需要和本校的资源优势,又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紧密结合的一种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的课程。具有三种基本属性,即关联性、校本性和可选择性。

  2、感恩教育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感恩”之心,就是对世间所有人所有事物给予自己的帮助表示感激,铭记在心“感恩”是尊重的基础。在道德价值的坐标体系中,坐标的原点是“我”,我与他人,我与社会,我与自然,一切的关系都是由主体“我”而发射。尊重是以自尊为起点,尊重他人、社会、自然、知识,在自己与他人、社会相互尊重以及对自然和谐共处中追求生命的意义,展现、发展自己独立人格。感恩是一切良好非智力因素的精神底色,感恩是学会做人的支点;感恩教育是让学生一学会品味这种美好的感情,让学生知道感谢爱自己、帮助自己的人,是德育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3、感恩教育校本课程

  本课题对“感恩教育校本课程”的界定:它是德育校本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校本课程通常是指学校在国家和上级有关教育部门规定开设的课程以外,根据本校的教育资源特点和学生道德发展的需要所建立的,通过实施感恩教育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课程体系。

  三、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德育不同于智育。德育的价值取向在于:不是刻意去落实多少知识与能力,而是如何将国家对青少年的道德要求内化为学生的内在品质、外显为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德育课程是一种大课程的概念。是进一步强化育人意识,使学校的一草一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成为有目的、有步骤甚至有评价的教育行为。德育课程体系化的目的在于克服“盲点”,整合教育资源,真正实现全员、全程德育。德育课程体系庞大科目众多,本课题的研究则力求通过整合国家课程标准、上一级部门下达的工作要求以及多方位的教育资源,将感恩教育融入我校德育课程的整体规划,以创新主题与内容、创新过程与方法、创新体验与收获三大渠道进行课程开发研究,建立一种具有本校特色的,对学生道德成长发展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开放性的德育课程体系,让德育回到学校生活中去,让德育渗透到学生生活中去,真正使德育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需要。

  四、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1、本课题研究计划分“感恩亲情、感恩老师、感恩社会、感恩大自然”四大主题来开发感恩教育课程,培养教育学生热爱家乡、勤劳勇敢、诚实守信、勤奋好学的人文素养与美德,为他们今后提供自我发展的空间。

  2、转变教师的教学观、课程观和教学方式。通过亲自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

  3、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和实施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形成与学生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4、以学校教育为核心,形成学校教育特色。

  5、以综合实践活动模式开发课程,形成综合性学*的教育格局。

  (二)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问题是对小学的感恩教育校本课程进行研究并有效地开发利用,研究感恩教育校本课程正是试图从学校实际出发,建立一种具有学校特色的,对学生道德成长发展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开放性的德育课程体系,使德育校本化、德育课程化。我校德育课程的研发要的不是从理论到理论的演绎,而是来自于实践的归纳。让学校德育课程汇聚集体的合力,走出一条创新之路。主要进行学生感恩教育专题活动的实践研究。

  五、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本课题将于学校的德育工作相挂钩,全面带动学校少先队工作,以“围绕感恩育德”为指导,努力形成校本德育课程体系。将以“唤醒真情、回归生活、关注细节”为策略,积极探索学校教育影响学生文化心理的策略,深入开展“感恩教育”。一方面,学校成立“感恩教育”课题组,进一步完善“感恩教育”的理论框架;另一方面,大胆探索“感恩教育”的实践操作策略,在全面孕育“感恩情感”的基础上,着重抓好“学会回报”这一环节,增强学生自主成长的动力。本课题的研究侧重于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同步进行,努力形成小学德育的有效策略。

  (二)研究方法:

  本项目拟采用调查研究法、个案法、经验总结法、教育实验法等科研方法相结合,根据学校实际来进行的行动研究。

  (三)具体措施:

  1、加强对教师的培训。认真组织教师学*同类课题的相关文献资料,把握其内涵和精神实质,了解国内外及本地区的先进经验,转变观念,提高科研水准。

  2、方案编制与教材设计。从学校层面来说,主要是制定《校本课程规划方案》这种规划是校本课程开发流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因为它有这些好处:

  (1)体现课程是一种科学的探究过程,不是随意的想开什么课就开什么课;

  (2)作为一个整体来规划有助于协调与国家或地方课程的关系;

  (3)有利于集中培训教师的课程知识与能力;

  (4)有利于统一开发具体课程的教师的思想和认识;

  (5)便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审议。

  3、认真组织研讨活动。研究期间每学期要组织课题组内交流、学科组内研讨、校级观摩等活动,使培训与开发有机结合,通过反复的实践、观摩、研讨、碰撞,提升开发能力。

  4、制度与管理。制定课题研究进度表,并严格按课题进度组织实施。

  5、课程审议。由校长负责,健全组织网络。通过审议发现课程方案中的一些问题,把这些问题反馈给教师。

  六、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一)我校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

  1、20xx年7月参与由市教研室领衔的全国“十五”重点课题子课题《校本教研基本特征与模式的研究》,我校被作为安徽省“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项目学校,20xx年9月我校作为全市唯一的一所小学校本教研基地接受省课题专家鉴定组的验收。

  2、20xx年我校被市教育局命名为“校本教研特色学校”。

  本课题组研究人员都经历过和正在经历多项课题的研究工作,他们积累了宝贵的研究经验,尤其在校本研究方面有过尝试,将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便利,本课题将在学校德育工作领域中进行拓展和创新。

  (二)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

  本课题的负责人:王晓燕,女,大专学历。市数学学科骨干教师,现任本校行政校长。曹克俊,女,大专学历并顺利完成南师大研究生课程班的学*,市幼教学科骨干教师,现任本校大队辅导员。两人均参加过全国信息技术教育研究课题《教师信息素养对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省级课题《小学生自主学*意识的培养研究》。研究人员*均年龄37岁左右,均为一线骨干教师,教科研实力雄厚。本课题组成员的学历层次、技术职称层次、研究能力都较高,大都是大专、本科毕业。课题成员中有担任过国家级、省级、市级课题的研究,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科学规范的学校管理策略。有的科研成果在全国级和市级报刊上发表、获奖。他们有创新精神,对课题的设计和研究有独到之处。

  (三)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负责本课题研究的是学校行政校长,研究经费学校能主动承担、大力支持,并为课题的研究订阅了大量的参考资料。学校与多家单位鉴定了校外实践基地,健全了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学校将建立健全教科研工作责任制,做到领导到位,目标明确、责任到人,奖罚分明,学校——大队部——班主任,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具体落实到人。并大力支持课题组成员进行研究活动并给予必要的时间保证。

  另外,我们将请市、区教科所、教研室领导、专家给予课题方面的指导和支持。

  七、本课题预期研究成果、最终研究成果

  (一)阶段成果形式

  第一阶段:讨论稿、课题方案

  第二阶段:主题实践活动、班队会案例、阶段研究报告、总结调整、班级自治记录、环境建设资料、学生及家长访谈记录等

  第三阶段:研究论文、结题报告、课题成果集

  (二)最终成果形式

  1、形成德育校本课程的教材;

  2、研究报告;

  八、本课题研究人员分工

  九、本课题的实施步骤:

  本课题从20xx年3月开始启动,研究周期初定为3年,计划在20xx年2月结束,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酝酿准备阶段(20xx年3月—20xx年3月)

  1、围绕德育、德育课程、德育工作、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纲要,由大队部组织全体班主任采用“头脑风暴式”找出我校开发德育校本课程的主要问题,确定研究课题。

  2、成立课题组,并组织课题组成员学*有关理论。

  3、组织调研,分析学校现有的德育课程现状,在这个基础上撰写研究方案和研究实施方案。

  4、课题组负责人积极组织课题研究申报。

  第二阶段:实施研究阶段(20xx年3月—20xx年9月)

  全面开展课题实验,各项子课题进行开发与利用阶段,要定期做好实验计划,积累材料,记录研究情况,根据进展情况,对课题实施进行评估,并定期举行培训会。

  第三阶段:全面总结阶段(20xx年9月—20xx年2月)

  对教材和相关资料进行汇总、分析,撰写研究报告,及时对教材的不当处进行修改。

德育课题开题报告5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当前,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开,与以往历次课程改革相比,通过课程改革促使教师的教育方式和学生学*方式发生根本转变,培养学生终身学*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获取知识并获得终身发展创造条件,使学校教学工作真正走上素质教育的轨道。然而,在当前学校体育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们积极参与新课程的教学,努力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改革学*方式,促进教学的民主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了“新倾向”和“新问题”。在各种规格的评优、公开示范课中,教师一味追求热闹、活跃的气氛,出现了重现象不重本质,重形式不重实质的现象,体育新课程教学只是“形似”而不是 “神似”,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初中阶段的体育课堂教学中,更应该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注重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主要标准。任何一个有效教学必定要促进学生当前发展,同时促进学生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从而对学生的长远发展产生影响。让学生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表现出来的效果是一生的长期效益而非一节体育课的快乐。

  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

  1)通过对课堂教学的大量观察和分析,寻找造成无效或低效教学行为的根源,探求有效教学的理念和实施办法;对教师课堂行为进行合理分解,分析对学生进行科学学*方法的指导与训练的高成效教师行为有哪些特征,在实践层面落实学生主体地位有效教学的策略。

  2)通过重视学法指导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探究,并根据有效教学行为的特征进行教师培训,推动教师回到“研究”状态,促进教师形成反思意识,实现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二.课题的界定

  “有效”主要指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教学策略”就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针对教学任务特点,在科学地教育理念支配下,形成能够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有效教学策略。课堂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的所有行为。在教学中应采用有利于学生进行学*的教学策略,以保证学生有效学*与锻炼。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渠道,是促进学生发展得主要途径,也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对象。

  三、理论依据和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一)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理论

  2)多元智能理论

  3)动机理论

  4)认知结构理论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城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1)国内:从20世纪90年代下半叶起,随着国内改革发展的需要,我国课程与教学理论界引入了建构主义心理学和后现代主义课程论,提炼出了有效教学的新的标准,如“师生共同参与创造性活动”、“师生*等式的对话”、“学*背景化,把教学与学生的真实生活联系起来,以此创造学*的意义” 等。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许多学校已经意识到学*方法的重要性,对学法指导开展了课题实验,并取得了成果。如浏阳市官桥中学开展的《学法指导课题实验》,把“通过研究,寻找学生学*的规律,教会学生掌握学*方法,发展学*能力,提高学*效益和质量”作为研究的基本任务;鞍山市龙潭中学把“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方法,并获得在具体的学*环境中运用恰当的学*方法进行有效的学*”作为研究的基本任务等。


德育课题开题报告 (菁华5篇)扩展阅读


德育课题开题报告 (菁华5篇)(扩展1)

——德育课题开题报告 (菁华6篇)

德育课题开题报告1

  一、选题缘由

  通过这几年的学校管理及教学,我觉得现在的学生大多存在以下问题:

  1、 道德取向错位。现在孩子享乐主义严重,攀比之风盛行;诚信出现危机,欺瞒之风严重;没有集体主义意识。

  2、 心理素质脆弱。受不了批评,一挨批评就逃学,寻死觅活。

  3、行为*惯失范。一是打架斗殴。部分学生长期以来被家长溺爱,养成唯我独尊的性格,稍有不顺就用暴力解决。二是小偷小摸。由于贫富悬殊加大,学生出现攀比,个别学生为了面子而小偷小摸。

  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学校教育中必须直面不可逃避的,也为我们的德育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二、研究设想

  (一)研究目标

  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争取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支持和努力,主要以主题活动、学科渗透、家庭、社会活动等为载体,进行教育。

  (二)研究方法

  调查研究、案例研究、文献研究

  (三)研究步骤

  1.更新育人观念,育人先正师。组织各种学*及业务培训等活动建立一支团结进取、本领过硬、作风严谨的教师队伍,培养老师具有善良和慈爱, 信任与宽容;永不满足的执着追求和创新精神;以自己高尚的师德影响人。

  2.精心组织各种形式的德育实践活动。如感恩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养成教育等活动。德育教育过程要注重细节,形式要寓教于乐。如:要开展“养成教育”,就可以细化到学生的衣、食、住、行、说;再次,网络教育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是家庭、学校、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目前德育教育的棘手问题。

  3.高度重视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建设。抓好校园的绿化、美化、净化工作。让标语引导、挂像感召、图片影响、墙壁说话,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让校园处处体现育人的功能。

  4.家庭、学校、社会通力配合,齐抓共管。学校在注重本身的工作之外还应把目光延伸到校外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这一重要德育阵地。家庭教育是德育教育的第一课堂 ,是学生成才的摇篮;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家庭,人生的第一任老师是父母,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最大。因此,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家庭教育是奠基的一环。

德育课题开题报告2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当前,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开,与以往历次课程改革相比,通过课程改革促使教师的教育方式和学生学*方式发生根本转变,培养学生终身学*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获取知识并获得终身发展创造条件,使学校教学工作真正走上素质教育的轨道。(www.t262.com]然而,在当前学校体育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们积极参与新课程的教学,努力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改革学*方式,促进教学的民主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了“新倾向”和“新问题”。在各种规格的评优、公开示范课中,教师一味追求热闹、活跃的气氛,出现了重现象不重本质,重形式不重实质的现象,体育新课程教学只是“形似”而不是 “神似”,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初中阶段的体育课堂教学中,更应该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注重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主要标准。任何一个有效教学必定要促进学生当前发展,同时促进学生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从而对学生的长远发展产生影响。让学生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表现出来的效果是一生的长期效益而非一节体育课的快乐。

  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

  1)通过对课堂教学的大量观察和分析,寻找造成无效或低效教学行为的根源,探求有效教学的理念和实施办法;对教师课堂行为进行合理分解,分析对学生进行科学学*方法的指导与训练的高成效教师行为有哪些特征,在实践层面落实学生主体地位有效教学的策略。

  2)通过重视学法指导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探究,并根据有效教学行为的特征进行教师培训,推动教师回到“研究”状态,促进教师形成反思意识,实现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二、课题的界定

  “有效”主要指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教学策略”就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针对教学任务特点,在科学地教育理念支配下,形成能够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有效教学策略。课堂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的所有行为。在教学中应采用有利于学生进行学*的教学策略,以保证学生有效学*与锻炼。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渠道,是促进学生发展得主要途径,也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对象。

  三、理论依据和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一)、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理论

  2)多元智能理论

  3)动机理论

  4)认知结构理论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城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1)国内:从20世纪90年代下半叶起,随着国内改革发展的需要,我国课程与教学理论界引入了建构主义心理学和后现代主义课程论,提炼出了有效教学的新的标准,如“师生共同参与创造性活动”、“师生*等式的对话”、“学*背景化,把教学与学生的真实生活联系起来,以此创造学*的意义” 等。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许多学校已经意识到学*方法的重要性,对学法指导开展了课题实验,并取得了成果。如浏阳市官桥中学开展的《学法指导课题实验》,把“通过研究,寻找学生学*的规律,教会学生掌握学*方法,发展学*能力,提高学*效益和质量”作为研究的基本任务;鞍山市龙潭中学把“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方法,并获得在具体的学*环境中运用恰当的学*方法进行有效的学*”作为研究的基本任务等。

德育课题开题报告3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当前,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开,与以往历次课程改革相比,通过课程改革促使教师的教育方式和学生学*方式发生根本转变,培养学生终身学*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获取知识并获得终身发展创造条件,使学校教学工作真正走上素质教育的轨道。然而,在当前学校体育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们积极参与新课程的教学,努力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改革学*方式,促进教学的民主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了“新倾向”和“新问题”。在各种规格的评优、公开示范课中,教师一味追求热闹、活跃的气氛,出现了重现象不重本质,重形式不重实质的现象,体育新课程教学只是“形似”而不是 “神似”,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初中阶段的体育课堂教学中,更应该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注重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主要标准。任何一个有效教学必定要促进学生当前发展,同时促进学生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从而对学生的长远发展产生影响。让学生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表现出来的效果是一生的长期效益而非一节体育课的快乐。

  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

  1)通过对课堂教学的大量观察和分析,寻找造成无效或低效教学行为的根源,探求有效教学的理念和实施办法;对教师课堂行为进行合理分解,分析对学生进行科学学*方法的指导与训练的高成效教师行为有哪些特征,在实践层面落实学生主体地位有效教学的策略。

  2)通过重视学法指导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探究,并根据有效教学行为的特征进行教师培训,推动教师回到“研究”状态,促进教师形成反思意识,实现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二.课题的界定

  “有效”主要指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教学策略”就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针对教学任务特点,在科学地教育理念支配下,形成能够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有效教学策略。课堂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的所有行为。在教学中应采用有利于学生进行学*的教学策略,以保证学生有效学*与锻炼。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渠道,是促进学生发展得主要途径,也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对象。

  三、理论依据和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一)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理论

  2)多元智能理论

  3)动机理论

  4)认知结构理论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城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1)国内:从20世纪90年代下半叶起,随着国内改革发展的需要,我国课程与教学理论界引入了建构主义心理学和后现代主义课程论,提炼出了有效教学的新的标准,如“师生共同参与创造性活动”、“师生*等式的对话”、“学*背景化,把教学与学生的真实生活联系起来,以此创造学*的意义” 等。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许多学校已经意识到学*方法的重要性,对学法指导开展了课题实验,并取得了成果。如浏阳市官桥中学开展的《学法指导课题实验》,把“通过研究,寻找学生学*的规律,教会学生掌握学*方法,发展学*能力,提高学*效益和质量”作为研究的基本任务;鞍山市龙潭中学把“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方法,并获得在具体的学*环境中运用恰当的学*方法进行有效的学*”作为研究的基本任务等。

德育课题开题报告4

  一、选题缘由

  1、学校学生现状

  我们学校是一所发展中的学校。34个教学班,1700余名学生,办学已成规模。学校地处城乡结合处,独特的地理位置,农村学生、留守学生已成为学校受教育者的主体。他们其中一部分*惯差、毛病多。据我初步统计,农村学生、留守学生占学生总人数的60℅左右。

  他们的养成教育是当下必须面临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有刻不容缓的使命感和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感。

  2、寻找空白,填补空白

  我们在课题立项之前,在网上大量查找了国内学校进行养成教育研究的情况。通过浏览,看到钢花学校做得比较好。但我们发现,钢花学校在德育主题月活动、利用家长学校资源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开发,特别是针对留守学生的养成教育研究,更是一个空白。我们进行此项课题研究,就是想在钢花学校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养成教育内容,赋予养成教育新的时代内涵。

  3、创品牌,出特色

  提炼办学理念,打造学校品牌,是我们学校当前的战略选择,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教育品牌一旦形成,就会凝聚成一个地方或者一个学校教育方面的影响力,彰显其办学水*及办学特色,满足社会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二、课题界定

  为避免产生混淆,特对本课题研究的相关概念加以界定。

  “体验”就是通过实践或亲身经历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它具有过程性、亲历性和不可传授性,是充满个性和创造性的过程。

  “养成教育”是教育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训练活动,使少年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惯,帮助他们学会学*、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创造、学会生存的一种教育过程。

  “体验式养成教育”是教育者依据德育目标和少年儿童的心理、生理以及个体经历有效创设相关的情景或氛围,让少年儿童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用心去体验,用心去感悟,通过反思体验和内化体验形成个人的道德认知,并逐步积淀成良好的行为*惯,最终形成“不教而教”的自律*惯并伴随终生。

  三、研究意义

  1、是创新德育工作的需要

  当前一些教育者的德育教育方式仍然是灌输说服、限制防范、机械训练,忽略了教育对象的道德思维和道德实践能力的培养,忽视了教育对象道德观念的自主体验、感悟内化,使得养成教育缺乏实效性。因此,养成教育要有实效,不仅要优化外部环境,更要变革、创新现行的养成教育方式,走进学生心灵,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促使其把学校提出的行为规范和期望变成自己的内在需要。

  2、是学校发展的需要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必然要求改进学生的道德教育。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既是学生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又是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目标和道德形成的重要标志,更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

  3、是学生发展的需要

  养成教育是关系学生一生的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工程。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少小若天性,*惯成自然。”说的就是小的时候养成的*惯会和他的天性一样自然。这个时候养成的*惯决定了一个人性格。

  总之,本课题研究的意义是让学生在教师积极创设的各种德育活动情境中,学生亲身经历,自求自得,由被动到主动、由依赖到自主、由接受性到创造性地对教育情境进行体验,并且在体验中学会避免、战胜和转化消极的情感和错误的认识,发展、享受和利用积极的情感与正确的认识,让养成教育悄无声息地蕴藏于这种教育活动中,以达到良好行为*惯的形成,学生逐步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四、研究目标

  1、构建富有学校特色的“体验式养成教育”基本模式。

  2、进一步丰富学校德育教育内容,完善学校德育教育体系,形成学校德育教育特色。

  3、拓展“体验式养成教育”的内涵,按“分阶段、分层次”的原则,从学**惯、行为*惯、卫生*惯三个方面研究,促进学生良好*惯的养成,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五、研究内容

  1.调查研究:调查桃源县本地区学校小学生养成教育的现状,探究其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普遍性存在的原因。

  2.基础研究:积极探寻“体验式养成教育”的实效策略与新途径,建立相应多元的评价体系。

  3.主题研究:“体验式养成教育”基本模式的构建研究。

  4.应用与推广研究:制定周密详实的研究计划,对“体验式养成教育”的基本模式点上深化研究,面上推广研究与应用。

  六、研究方法

  根据课题的性质,本课题采用以下研究方法:

  文献法:本课题将对已有相关理论做综合研究。收集整理现代德育理论、少先队体验教育理论,组织教师学*讨论,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明确体验式的养成教育的基本理念。

  调查法:本课题组将调查一些家庭,通过观察、谈话等途径,了解他们在*惯培养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全面了解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过程。

  个案法:研究选择体验式养成教育中,学生道德实践能力提高的个案作分析、反思。

  行动研究法:“实践——反思——实践”式的行动研究法。在全校进一步进行养成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同时加以理论指导,把德育理论研究与德育实际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

  经验总结法:总结归纳体验式养成教育中的成功经验,探寻“体验式养成教育”的实效策略与新途径。

  七、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的时间周期为3年,研究步骤拟分为4个阶段。研究工作由项目负责人全权负责安排、管理和落实。总体安排和进度具体如下:

  第一阶段(基础研究阶段)(XX年5月——XX年12月)

  (1)课题研究准备。

  ①选定研究课题。根据当前我校及桃源县本地区学校小学生养成教育的现状,确定“体验式养成教育实践研究”课题。

  ②查阅文献资料。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兄弟学校“体验式养成教育”实践研究的开展情况,找出空白,填补空白,以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

  ③召开课题会议。学*现代教育理论和有关学生养成教育的研究成果,奠定理论基础,提高对课题研究的认识。

  ④申报课题立项。

  ⑤做好撰写准备。撰写研究方案、计划、开题报告等,组织开题论证会。

  (2)现状调查研究。

  ①选定相关教师代表及本校相关班级学生为调研对象,设置调查问卷及座谈提纲,搜集统计相关数据;

  ②结合我校及桃源县本地区小学生养成教育现状,撰写调查报告。

  (3)开展课题组成员研究培训工作。

  (4)针对我校及桃源县本地区小学生养成教育现状,积极探寻“体验式养成教育”的实效策略与新途径,建立相应多元的评价体系。

  本阶段研究成果:

  ①课题研究方案、计划与开题报告;

  ②结合我校及桃源县本地区小学生养成教育现状,撰写调查报告;

  ③针对我校及桃源县本地区小学生养成教育现状,梳理“体验式养成教育”的实效性策略与新途径。

  第二阶段(主题研究阶段)(XX年1月——XX年4月)

  (1)针对第一阶段“体验式养成教育”的实效性策略和新途径,通过实践后进行有效性筛选与整合;

  (2)对构建富有学校特色的“体验式养成教育”基本模式的探索;

  (3)研究出“体验式养成教育”实践实施的方法、途径及其及其操作策略。

  阶段研究成果:

  (1)初步构建诸如思品课堂教学模式:“体验入境——体验发现——体验探究——体验交流——体验创新”;

  (2)初步构建诸如体验性德育教育活动的基本模式:“创设情境——自主体验——交流评议——指导内化——形成*惯”等;

  (3)“体验式养成教育”模式在研究点上的有效应用;

  (4)“体验式养成教育”模式的阶段研究报告及相关论文;

  (5)撰写调查报告《体验式养成教育实践的现状与对策》。

  第三阶段(推广研究阶段)(XX年5月——XX年10月)

  (1)研究点上对“体验式养成教育”模式的持续应用和反思提升;

  (2)由点到面,对“体验式养成教育”模式进行推广研究;

  (3)加强研究与创新,力求在以上基本模式的指导下,构建总结出不同年段、不同内容的课堂教学、德育活动新模式。

  阶段研究成果:

  (1)由点到面,对“体验式养成教育”模式进行推广研究的报告;

  (2)“体验式养成教育”模式的研究论文、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典型课例等。

  第四阶段(总结研究阶段)(XX年11月——XX年5月)

  (1)全面总结“体验式养成教育实践研究”的成效与不足;

  (2)对学生三年来养成教育的大检阅、大盘点;

  (3)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4)整理研究成果,汇编研究资料;

  (5)组织课题现场结题评审。

  八、预期成果

  (一)理论性成果

  1.公开发表或获得省、市级以上奖励的论文;

  2.课题组年度评选的优秀论文汇编。

  (二)研究性成果

  1.构建富有学校特色的“体验式养成教育”基本模式;

  2.课题研究报告(包括阶段性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

  3.桃源县本地区小学生养成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4.参加本课题研究的学生养成教育测评报告;

  5.“体验式养成教育”基本模式研究的优秀教学设计、典型课例、教学反思、教学故事等成果汇编。

  (三)实际效果

  1.“体验式养成教育”基本模式的实际应用与推广;

  2.学生的良好*惯基本养成,不良行为大面积纠正,班风好,校风正,学生的综合素养全面提高;

  3.参与课题研究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提升;

  4.以养成教育为特色的创建学校品牌,梳理出个性化办学思想体系(包括学生发展观、教育观、教育价值观等),并创意设计出具有深刻理念支撑的校园文化。

  九、组织机构及人员分工

  1、课题组顾问(指导)

  刘中义常德市教科院计划与发展研究室主任、教授

  姜胜云桃源县教研室主任

  姚建华桃源县教研室副主任

  周启安桃源县教研室思品教研员

  2、课题领导小组

  组长:邹波武桃源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

  副组长:朱汝谆桃源县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

  成员:刘志明桃源县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

  吴凤初桃源县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

  李华初桃源县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

  葛国清桃源县教师进修学校教科室主任

  姚志毅桃源县教师进修学校师训部主任

  敬太浩桃源县实验学校小学部主任

  袁万春桃源县实验学校小学部副主任

  王芳桃源县实验学校小学部副主任

  戴朝晖桃源县实验学校少先队大队辅导员

  3、课题研究小组

  组长:李德斌

  副组长:敬太浩王芳

  主研人员:高庆华蔡小玲李美芳

  参研人员:童玲林峰黄丽郭宏忠

  戴朝辉张馨予姚建军余明祥

  4、研究小组成员具体分工

  李德斌、敬太浩课题主持负责《方案》、《计划》的拟定,研究报告撰写、教师培训工作等;

  高庆华课题主研各种调查报告的撰写等;

  蔡小玲课题主研负责低年级组的研究工作等;

  李美芳课题主研负责中年级组的研究工作等;

  林峰课题参研负责论文、课例推选,研究资料的整理等;

  童玲课题参研负责一、二年级组的研究工作等;

  黄丽课题参研负责三、四年级组的研究工作等;

  张馨予课题参研负责五、六年级组的研究工作等;

  姚建军课题参研活动的组织开展;

  戴朝辉课题参研负责会议记录等;

  郭宏忠课题参研资料整理与装订等。

  十、研究条件(经费的保障、设备的提供、资料的储备、时间精力的保证、所在单位科研氛围及技术支持情况等)

  课题研究工作学校将予以大力支持,学校提供课题研究的一切经费,本课题拟投入研究经费XX0元,课题参与人员办公室均配备多媒体计算机,学校配备多媒体教室二间,以保障研究工作的顺利实施;学校将组织课题研究人员外出学*听课,学*名优学校的先进经验;组织课题参与人员收集一批课题研究学*资料,建立课题研究电子资料库,明确分工,专人负责,充分考虑课题研究人员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研究人员的工作量,以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课题研究任务;学校各项事业态势良好,研究氛围日趋浓厚,研究成果日渐丰硕,朝着市名优学校的目标迈进。

德育课题开题报告5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当前,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开,与以往历次课程改革相比,通过课程改革促使教师的教育方式和学生学*方式发生根本转变,培养学生终身学*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获取知识并获得终身发展创造条件,使学校教学工作真正走上素质教育的轨道。然而,在当前学校体育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们积极参与新课程的教学,努力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改革学*方式,促进教学的民主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了“新倾向”和“新问题”。在各种规格的评优、公开示范课中,教师一味追求热闹、活跃的气氛,出现了重现象不重本质,重形式不重实质的现象,体育新课程教学只是“形似”而不是“神似”,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初中阶段的体育课堂教学中,更应该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注重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主要标准。任何一个有效教学必定要促进学生当前发展,同时促进学生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从而对学生的长远发展产生影响。让学生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表现出来的效果是一生的长期效益而非一节体育课的快乐。

  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通过对课堂教学的大量观察和分析,寻找造成无效或低效教学行为的根源,探求有效教学的理念和实施办法;对教师课堂行为进行合理分解,分析对学生进行科学学*方法的指导与训练的高成效教师行为有哪些特征,在实践层面落实学生主体地位有效教学的策略。

  2)通过重视学法指导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探究,并根据有效教学行为的特征进行教师培训,推动教师回到“研究”状态,促进教师形成反思意识,实现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二、课题的界定

  “有效”主要指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教学策略”就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针对教学任务特点,在科学地教育理念支配下,形成能够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有效教学策略。课堂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的所有行为。在教学中应采用有利于学生进行学*的教学策略,以保证学生有效学*与锻炼。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渠道,是促进学生发展得主要途径,也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对象。

  三、理论依据和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一)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理论

  2)多元智能理论

  3)动机理论

  4)认知结构理论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城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国内:从20世纪90年代下半叶起,随着国内改革发展的需要,我国课程与教学理论界引入了建构主义心理学和后现代主义课程论,提炼出了有效教学的新的标准,如“师生共同参与创造性活动”、“师生*等式的对话”、“学*背景化,把教学与学生的真实生活联系起来,以此创造学*的意义”等。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许多学校已经意识到学*方法的重要性,对学法指导开展了课题实验,并取得了成果。如浏阳市官桥中学开展的《学法指导课题实验》,把“通过研究,寻找学生学*的规律,教会学生掌握学*方法,发展学*能力,提高学*效益和质量”作为研究的基本任务;鞍山市龙潭中学把“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方法,并获得在具体的学*环境中运用恰当的学*方法进行有效的学*”作为研究的基本任务等。

德育课题开题报告6

  转眼之间,在大学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大半年了,回过头想想,感触很多!当时我们在高中那么辛苦,就是为了今天的大学,为了心中的那个梦想,但是当我们真正的进入了大学,才发现,大学的生活与我们想象中的相差太多,并不是人们所说的天堂。当时的“天堂”是我们在疲惫之极强撑着看书的动力,是我们对自己“起早摸黑”的一丝安慰!

  但是今天的我们这是怎么了?上了大学就等于将来有保障了吗?以前我只是听说过大学生的生活安逸,上了大学才真正体会到,也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的大学生会在毕业之后找不到工作,会在社会需求增长的今天失业!我想是因为我们的认识不够。

  我看网上有很多人在说今天的企业不负责任,没有社会责任感,它们是造成今天大学生失业大军的罪魁祸首,但这真的应该是它们的责任吗?或许这是一些人推卸自己责任的说法?没有任何一个人有责任来管一个可以自理生活而什么都不会的人,或许不负责任的是我们自己,是我们自己忽略了自己!

  接*一年的大学生活给我的一个最大感受就是:我们什么都不会却什么都没有学到!

  自己在有时候会时不时的想起今天的社会局势,都会感到无形的压力,父母把我们养这么大之后还要担心我们将来的生活,而我们是否想过父母将来的生活?上大学后的两个月里,我也是安逸的度过的,但是后来想到自己在高中时的付出,想到自己上大学的最初目的,我才醒悟,才决定重拾自己的理想!我现在时常在想:四年之后我们能学会什么,四年之后我们能干什么,现在才隐隐约约的感觉到父母经常跟我说的学好本领的必要性,才明白我需要锻炼较强的实践能力,明确知识并不能简单地与能力划等号,知识与能力是辩证的关系。在如今的社会需要的东西并不像从前,需要当代大学生更多的能力,把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和锻炼较强的实践能力统一起来,这样才能在择业、从业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包括表达能力、动手能力、适应能力、交际能力、管理能力、创造能力、决策能力等。培养实践能力的方法和途径主要有勤奋学*、积累知识,积极参与、勇于实践,启迪思维、发展兴趣等。

  大学时学校生活与社会生活衔接的桥梁,要想在社会生活中得到良好的适应,最好要在大学这个缓冲段做好准备工作。所以我首先要树立一个乐于奉献的价值观个服务社会的做事原则。现在我是班里的团支书,感觉到了自己也有一份责任,于是我时常提醒自己要把工作做细做好,随时为团组织的利益与形象考虑。并且希望在以后的工作学*当中,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办事能力,加强集体主义管念,积极为团组织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现在的我们可以说是什么都不会的时候,正是我们要学*技能的时候,所以我们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还是学*。尽管学*的时间少了,但是学*的任务并没有减轻,而且大一大二也正是学*基础知识的时候,我会抓住这个机会,努力拼搏为将来的深层次的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我在这学期积极参加一些竞赛,培养自己的竞争意识,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养成自主、主动学*的*惯。大三大四是专业课学*阶段,我一定要体会专业技能的本质,抓住重点,不忘细节,争取“术业有专攻”,并能在大四毕业时考上研究生,然后继续深造,知道自己成为一个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人!最终运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力争有所表现,并在自己从事的领域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总之,最重要的是把握好大学四年,四年时间不断,但也绝非漫长。大学四年是我们重塑自我,脱胎换骨的时期,四年的时间决定了我们今后生活的质量,甚至是我们生命的质量!

  总之,在我们的一生中要坚持终生学*的思想和意识,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用思想壮大自己的灵魂,以强烈的求知欲和饱满的热情面对学*、生活和工作,时刻不忘为积累雄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做准备。同时努力做到智商与情商的强强联手,思想道德和智力头脑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最终为自己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打好基础。万丈高楼*地起,唯有韧者强无敌!努力拼搏,只争朝夕。我坚信事在人为,我信奉实力才是王道!


德育课题开题报告 (菁华5篇)(扩展2)

——课题开题报告 (菁华10篇)

课题开题报告1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我校《在网络环境下基本教育模式的研究》课题,是重庆市电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十五”专项科研课题(课题批准号:02—dt—10)。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

  一、本课题选题的依据

  在现代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建设为素质教育服务的、现代化的、功能完善的教育教学资源系统,拓展学生自主学*的空间,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中学教育必须研究的课题。

  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我们的教育模式产生了质的飞跃,网络化教育将成为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和组成部分。探索、研究并构建适宜于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模式,是教育界亟待解决的课题,也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使命。在网络教育时代,不仅需要有先进科学的教学手段、高效互动的教学方式,更需要有丰富实用的教学资源、完备的教学体系。在网络化教育的大环境下,教师应该成为网络教育的主导力量。而目前,我们的教师对信息技术、网络教育尚不熟悉,利用网络实施教育教学尚有距离,尤其是建立“在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新模式”还有待起步,基于此,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本课题研究的条件

  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以下有利条件:

  背景条件:国家教育部大力推进信息技术教育,虚拟学校、远程教育等应运而生;重庆市教委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通过评选信息技术示范校加大力度;渝中区率先建立局域网,并通过已经实施了三年的“双创课题”研究,使教师的教学理念有了极大改观;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现代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基础条件:我校通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斗,信息技术无论在硬件上,还是软件上,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硬件上:我校建成了以光纤为网络骨干,采用千兆高速以太网,集视频教学、监控、信息服务、学校管理于一体的校园网络,实现了“班班通”;全校所有的教室都安装了数字投影机、实物展示台、100英寸电动玻珠屏幕、多功能讲台、监控摄像机、29英寸电视机,上课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

  软件上:我校初步建成了具有求精特色的 “教育信息资源库”,包括《k12学科资源库》、《数字图书馆》(*两万册电子书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电子期刊等大型教育数据库、试题库、资料库,涵盖国情教育、心理咨询、青春期教育、健康教育、艺术教育、升学指南、教育法规等教育信息库,能充分满足现代教育管理和一线教学的需要。

  人员上:我校成立了信息技术中心,配备了专业人员,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相当造诣。信息技术中心,对全校教职员工进行了信息技术素质修养和实际操作的培训,全校教职员工基本掌握信息技术教育,能满足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育教学的需要。

  三、本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1、观念问题:有了好的硬件环境,如果观念不更新,只是“换汤不换药”,那就失去了研究价值。本课题必须着力解决教师教育观念更新的问题。

  2、理论问题:目前网络教育缺乏科学、系统的教育理论作指导,本课题应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应用现有的理论,不断探索、总结、归纳、概括,形成适用于网络教育的理念、原则、策略。

  3、技术问题:信息技术,顾名思义,技术性是很强的。如何使教师技术精湛,使精湛技术与优质教育紧密结合,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人才,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本课题希望在这方面能作出一点贡献。

  4、实践问题:网络是一个新环境,如何在这个*台上,创造出符合自己实际的教育教学模式,需要从实践中不断总结,不切实际地模仿别人,拷贝别人,是不可取的。本课题倡导教师努力进行实践。

  四、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和创新之处

  1、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基于网络*台的符合当代教育理念、具有现代教育特色、综合教育效益很高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

  2、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是:

  (1)21世纪的教师应该思考自己的角色定位问题:

  ①在网络环境中教师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教学模式实施教育教学。

  ②在网络环境中,教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再教育模式接受终身教育以保持新鲜活力,促成教育教学可持续发展。

  ③适应现代教育的新趋势——网络教育,对教师素质到底有哪些新的要求。

  (2)21世纪的学生应该

  思考自己的学*问题:

  ①在网络环境中,如何变更传统学*模式,建立新的学*方式。

  ②在网络环境中,如何学会学*。

  ③在网络环境中,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21世纪的学校应该思考建设新型师资队伍,培养新型学生的关键途径;加强资源库的建设,为网络教育提供坚实保障等问题:

  ①如何进行资源库结构的建设。

  ②如何强化教师和学生的网络意识。

  ③合理地充分地使用资源库,实现新的教育教学目标。

  3、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是:

  (1)选题富有挑战性。本选题基于信息化大发展,传统教育与新型教育大更替的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大胆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课题研究中,必须以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采用生动活泼的网络课堂教学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教育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育教学实践。

  (3)手段先进。利用校园网络和个人主页资料,给学生一个充分自主的学*空间和积极思维的素材,强化培养学生“自我”意识的目的性。

  五、本课题的前期准备工作

  20xx年3月至20xx年2月,对全校教师进行了12轮培训,从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到简单课件制作、网络课件制作,以及网络环境下教学的基本方式,进行了一系列的系统培训,组织课题组成员参加国家、市、区各级的技能竞赛,多人获奖,从而推动了教师个人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六、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力论、现代教育学、现代心理学和科学研究方法论等。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为文献索引法、行动研究法。以网络技术、人工智能、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作为研究手段,采用观察、文卷调查、经验总结、实验、对比分析等方法和手段,进行多个轮回的研究。

  七、本课题研究的成果

  1、论文集:本课题研究的报告、总结、论文、案例、教案精编(内部印行,争取正式出版)。

  2、专著:《扣开未来之门——在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模式研究》(正式出版)

  3、电子出版物:《求精中学优秀网络课件选》(若干辑)

  八、本课题研究的进度计划

  (一)研究周期

  三年,即20xx年2月至20xx年1月

  (二)研究步骤分三个阶段

  1、20xx年2月——5月为准备阶段

  宣传发动,组成课题组,酝酿课题实施方案及相关措施等。

  2、20xx年6月——20xx年8月为实施阶段

  第一轮(20xx年6月——8月),主要工作:课题组统一认识;申报课题;确定子课题,各分课题组分别开展研究工作;积累资料;统计分析,写出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二轮(20xx年9月——20xx年8月),主要工作:完善方案措施;继续开展研究;争取有一定的成果,并写出第二期研究报告,接受中期检查。

  第三轮(20xx年9月——20xx年8月),主要工作:继续开展研究,并争取在某些学科实现质的跨越;争取每人有一篇论文;写出第三期研究报告并接受中期检查。

  第四轮(20xx年9月——20xx年12月),主要工作:继续开展研究;出论文集;写出高质量的研究报告;申请结题。

  为了使课题研究顺利进行,我们将本课题分为四个研究小组,分别在信息技术、文科类、理科类、艺术类四个方面开展研究,逐步互相渗透、融合,最终形成一个开放的、立体的学生自主学*的空间。

  3、20xx年12月——20xx年1月,结题验收,主要工作:接受专家组审查鉴定;根据成果奖励优秀参研人员。

课题开题报告2

  1、课题名称:

  促进学生方式变革,实现学*方式多样化的研究。

  2、课题的提出背景及目的意义:

  (1)课题提出的背景:

  新世纪之初,我国建国以来的第8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的直接领导下,以令世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顺利推进。这次改革,步伐之大,速度之快,难度之大,都是以往改革所不可比拟的。它将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1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其中改变学生的学*方式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1。有感于农村中学在学*方式上依旧停留在被动接受的学*方式的层面上,不利于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与实施,从教育自身需要出发,从学生发展出发,从学校的可持续性出发,提出本课题。

  (2)课题提出的目的及意义:

  “促进学生学*方式变革,实现学*方式多样化”这1课题的研究旨在解决教育实践和教育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建立已知领域和未知领域的联结点,反映现有实践和认识的广度与深度,反映向未知领域探索和前进的广度与深度。其义在于:

  改变学生的学*方式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促进学生学*方式变革,实现学*方式多样化”是实施新课程的关键环节,也是各门课程实施的基本理念之一。这种理念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多元化地获取知识,从而实现学生学*方式的变革。过去,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由于教学大纲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是教学内容和,使得教师的教学只能用“教师问”“学生答”、“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进行。今天,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的主人,教师是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积极倡导学*方式的变革,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留出了更多的空间,有效的教学能够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充分自主,有效合作,适度探究”等学*方式,将有效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和谐发展、有特色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充分自主引导发现自主学*概括地说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是教学条件下学生的高品质的学*。充分自主是还学生学*主动权,在学*中充分激活原有的知识经验,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本课题的研究,是新课改的需要,是学生主体发展的需要,是教师转变传统教育观的需要,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均起到了催化的作用。

  3、课题研究的内容:

  (1)概念的诠释、界定:

  在本课题的名称中,有这样几个关键词——“学*方式”“变革”“多样化”。学*方式是指学生学*时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变革是指对本质的改变,本课题中所说的变革,是针对学*方式而言。多样化是指在原有的基础上,出现多元的分化。

  (2)学*方式多样化的内容:

  在以往的学*中,学生大都是以被动接受为主,老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老师让学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很少从自身的实际需要出发,主动的去获取知识。导致出现了课堂单调,气氛沉闷;学生茫然,漫无目的;教师困惑,苦于导学的现象。这都是学*方式单1所带来的弊病。学生学*方式多样化表现在自主学*,合作学*,探究学*,研究性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知识等多个方面。这些方式不是单一的、孤立的存在,而是和谐的、互补的发挥效用。学生综合运用各种学*方式将给自身的发展带来不可限量的潜在收益。

课题开题报告3

  我校《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课题,是江西省电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十五”专项科研课题(课题批准号:HD09-042)。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

  一、本课题选题的依据

  在现代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建设为素质教育服务的、现代化的、功能完善的教育教学资源系统,拓展学生自主学*的空间,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开发新型教学方法,已经成为中学教育必须研究的课题。

  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我们的教育模式产生了质的飞跃,网络化教育将成为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和组成部分。探索、研究并构建适宜于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模式,是教育界亟待解决的课题,也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使命。在网络教育时代,不仅需要有先进科学的教学手段、高效互动的教学方式,更需要有丰富实用的教学资源、完备的教学体系。在网络化教育的大环境下,教师应该成为网络教育的主导力量。而目前,我们的教师对信息技术、网络教育尚不熟悉,利用网络实施教育教学尚有距离,尤其是建立“在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新模式”还有待起步,基于此,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本课题研究的条件

  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以下有利条件:

  背景条件:国家教育部大力推进信息技术教育,虚拟学校、远程教育等应运而生;省教委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通过评选信息技术示范校加大力度;学校率先建立局域网,使教师的教学理念有了极大改观;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现代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基础条件:我校通过多年的艰苦奋斗,信息技术无论在硬件上,还是软件上,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硬件上:我校建成了校园网络,实现了多媒体教学;全校各年级都有教室安装了数字投影机、实物展示台、电动玻珠屏幕、多功能讲台、监控摄像机和电视机,上课教师可借用笔记本电脑。

  软件上:我校初步建成了具有求精特色的?“教育信息资源库”,包括《K12学科资源库》、《数字图书馆》(*两万册电子书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电子期刊等大型教育数据库、试题库、资料库,涵盖国情教育、心理咨询、青春期教育、健康教育、艺术教育、升学指南、教育法规等教育信息库,能充分满足现代教育管理和一线教学的需要。

  人员上:我校成立了信息技术中心,配备了专业人员,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相当造诣。信息技术中心,对全校教职员工进行了信息技术素质修养和实际操作的培训,全校教职员工基本掌握信息技术教育,能满足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育教学的需要。

  三、本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1、观念问题:有了好的硬件环境,如果观念不更新,只是“换汤不换药”,那就失去了研究价值。本课题必须着力解决教师教育观念更新的问题和新型教学方法的探讨问题。

  2、理论问题:目前网络教育缺乏科学、系统的教育理论作指导,本课题应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应用现有的理论,不断探索、总结、归纳、概括,形成适用于网络教育的理念、原则、策略。

  3、技术问题:信息技术,顾名思义,技术性是很强的。如何使教师技术精湛,使精湛技术与优质教育紧密结合,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人才,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本课题希望在这方面能作出一点贡献。

  4、实践问题:网络是一个新环境,如何在这个*台上,创造出符合自己实际的教育教学模式,需要从实践中不断总结,不切实际地模仿别人,拷贝别人,是不可取的。本课题倡导教师努力进行实践和借鉴。

  四、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和创新之处

  1、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基于网络*台的符合当代教育理念、具有现代教育特色、综合教育效益很高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

  2、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是:

  (1)21世纪的教师应该思考自己的角色定位问题:

  ①在网络环境中教师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教学模式实施教育教学。

  ②在网络环境中,教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再教育模式接受终身教育以保持新鲜活力,促成教育教学可持续发展。

  ③适应现代教育的新趋势——网络教育,对教师素质到底有哪些新的要求。

  (2)21世纪的学生应该思考自己的学*问题:

  ①在网络环境中,如何变更传统学*模式,建立新的学*方式。

  ②在网络环境中,如何学会学*。

  ③在网络环境中,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21世纪的学校应该思考建设新型师资队伍,培养新型学生的关键途径;加强资源库的建设,为网络教育提供坚实保障等问题:

  ①如何进行资源库结构的建设。

  ②如何强化教师和学生的网络意识。

  ③合理地充分地使用资源库,实现新的教育教学目标。

  3、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是:

  (1)选题富有挑战性。本选题基于信息化大发展,传统教育与新型教育大更替的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大胆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课题研究中,必须以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采用生动活泼的网络课堂教学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教育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育教学实践。

  (3)手段先进。利用校园网络和个人主页资料,给学生一个充分自主的学*空间和积极思维的素材,强化培养学生“自我”意识的目的性。

  五、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力论、现代教育学、现代心理学和科学研究方法论等。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为文献索引法、行动研究法。以网络技术、人工智能、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作为研究手段,采用观察、文卷调查、经验总结、实验、对比分析等方法和手段,进行多个轮回的研究。

  六、本课题研究的成果

  1、论文集:本课题研究的报告、总结、论文、案例、教案精编(内部印行,争取正式出版)。

  2、专著:《扣开未来之门——在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方法研究》(争取正式出版)。

  3、电子出版物:《江西省乐*中学优秀网络课件选》(若干辑)。

  七、本课题研究的进度计划

  (一)研究周期

  三年,即20xx年1月至20xx年11月

  (二)研究步骤分三个阶段

  1、20xx年1月——6月为准备阶段

  宣传发动,组成课题组,酝酿课题实施方案及相关措施等。

  2、20xx年6月——20xx年6月为实施阶段

  第一轮(20xx年6月——xx月),主要工作:课题组统一认识;申报课题;确定子课题,各分课题组分别开展研究工作;积累资料;统计分析,写出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二轮(20xx年xx月——20xx年9月),主要工作:完善方案措施;继续开展研究;争取有一定的成果,并写出第二期研究报告,接受中期检查。

  第三轮(20xx年9月——20xx年6月),主要工作:继续开展研究,并争取在某些学科实现质的跨越;争取每人有一篇论文;写出第三期研究报告并接受中期检查。

  第四轮(20xx年6月——20xx年11月),主要工作:继续开展研究;出论文集;写出高质量的研究报告;申请结题。

  为了使课题研究顺利进行,我们将本课题分为四个研究小组,分别在信息技术、理科类、方法等方面开展研究,逐步互相渗透、融合,最终形成一个开放的、立体的学生自主学*的空间。

  3、20xx年6月——20xx年11月,结题验收,主要工作:接受专家组审查鉴定;根据成果奖励优秀参研人员。

  八、本课题组成员

  1、课题领导小组

  组长:张培杰:成员:徐长才,洪育*,程建华,蔡金松,胡乾斌,雷鸣,张鉴才,彭琴英,王志坚。

  2、课题研究小组

  第一研究组:组长:徐长才 组员:胡乾斌,雷鸣,张鉴才

  第二研究组:组长:洪育* 组员:张鉴才,彭琴英,王志坚

  第三研究组:组长:程建华 组员:雷鸣,张鉴才,彭琴英

  第四研究组:组长:蔡金松 组员:胡乾斌,彭琴英,王志坚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本课题研究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在人力、物力和经费上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充分保障,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有信心、有决心完成本课题的研究任务。谢谢。

课题开题报告4

  一、开题活动简况 :

  时间、地点、报告人、评议专家(姓名、单位、职称,不少于3人)、参与人员等

  二、开题报告要点:

  核心概念界定、国内外相关研究简况;研究目标、实现目标需研究的问题,针对问题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研究进度、预期成果、组织分工、经费分配等(3000字以内,可加页)。

  学科作文:

  以训练学生语言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为重点,以学科知识、学*情景、学*收获为内容,挖掘学*生活中的素材,关注学生心灵成长历程,让学生自觉用文字自由表达他们在学*各学科知识过程中的见闻、心得。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为学*而写作——介绍美国的一种写作实验方案》一文中介绍:目前世界上有些国家的教师正在探讨一个新的课题——把写作作为其他课程的学*工具。他们认为:写作不但是写作课上的练*,而且是学*其他课程的一种手段。写作应该成为跨课程的学*工具。写作是“书面上的选择”。(作者使用“选择”一词。意在排除像抄书这样的书写活动)包括记录要点、列出纲目、记下观察情况、表达感受,它们和写散文、写故事等的写作行为是一样的。每一个写作者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他们正在学*的东西,写作练*实际上是提倡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思考的学*方法。

  他们认为:语文教师和各科教师相互配合,只要方法得当,就能成功地运用写作这一手段去促进学*。前苏联教学论专家斯卡特金和聂恰耶娃强调作文训练与各学科教学的联系。他们认为:看图作文和听音乐作文是小学阶段的重要作文形式。同时,他们还要求让学生在各个学科中寻找丰富的写作素材。他们认为:作文不仅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工具,而且应该成为加深理解各学科的教学内容,发展学生创造能力的手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应拓宽语文学*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三、专家评议要点:对开题报告进行可行性评估,并提出修改建议(800字以内)

  专家组通过审议开题材料、查看相关资料、听取主持人报告、课题组答辩,对课题开题报告进行了可行性评估,形成一致性意见:

  小学学科作文教学研究以训练学生语言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为重点,以学科知识、学*情景、学*收获为切入点,开辟了新的写作资源,形成跨学科教学理念,真正体现素质教育内涵。该课题的研究开创了教师教、学生学的新路子,是一个颠覆性的新的教学实验,指导学生用另一种视角看世界,了解世界,提升了学生生命的成长素质。课题主持人从20xx年开始思考学科和作文整合,并进行了一个阶段的实验,取得了丰厚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学科作文理念,在国内类似的研究不多,通过*知网搜索,仅有两篇关于学科作文的论文,其中一篇是莲花小学课题组的文章,该课题从作文的基本特征出发,从学生的作文困惑入手,符合新课改精神。该课题采用个案研究、行动研究等方法,恰当适用,课题研究方案切实可行,课题预期研究成果令人期待。

  为了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确保课题顺利达成课题目标,专家组建议:

  1、进一步明确学科作文的内涵,从学生、学科、作文三个层面切入,准确定义学科作文的概念。

  2、课题研究目标高了一点,整合各学科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学科整合的方式,形成作文教学的合力这是可行的,但形成大语文、大作文教育思想不是一个实验周期可以做到的。课题需解决的问题不能太多,应该少而精。学科作文教学策略研究可以作为一个专门的课题放到下一个研究周期进行,学科学*策略和作文策略研究更是理论性强,作为小学教师,要解决这个问题不容易。

  3、应该加强个案研究,选好个案研究对象,及时收集个案的信息,不断分析总结,确保课题实验数据真实、有效。

  四、重要变更:根据评议专家意见,对课题研究所作的重要调整(可加页)

  根据专家评议意见,结合课题实际,课题组经过进一步的研究讨论,对课题研究作出适当的调整:

  1、关于概念界定:学科作文:以训练学生语言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为重点,以学科知识、学*情景、学*收获为内容,挖掘学*生活中的素材,关注学生心灵成长历程,结合语文课标要求的年级作文训练点,教会学生自觉用文字自由表达他们在学*各学科知识过程中的见闻、心得。

  进一步明确学科作文要结合语文课标的要求,兼顾学生的作文训练要求,把作文训练要求和学科内容结合起来。

  2、关于课题研究目标:第一个目标删去“形成大语文、大作文教育思想” 。对应的研究问题删去两个:

  (1)学科作文教学策略研究;

  (2)学科学*策略和作文策略研究。

  重新调整为:

  研究目标:整合各学科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学科整合的方式,形成作文教学的合力;转变教师的作文教学理念,强调作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提升教师作文教学的研究能力。

  让学生逐步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惯,有意识地积累学科生活素材,善于把握课堂上精彩内容。能在各科的学*中有意识地把作文作为一种学*的工具,能把各科学*中的见闻、感受、思考、想象、困惑、探索、研究用文字如实记录,在快乐作文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学*效率。

  实现目标需研究的问题:

  (1)作文教学与学科教学的结合点研究;

  (2)学科作文教学的一般流程研究;

  (3)各学科作文形式研究;

  (4)学科学*和作文关系研究;

  3、研究方法突出个案研究、行动研究,把方法顺序重新调整为:个案研究、行动研究、调查问卷、文献研究。

课题开题报告5

  一、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二、总体目标

  借助游戏让学生爱上英语课堂,以更好更快的掌握知识。

  三、研究方法

  主要以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为主,个案研究法和调查法、观察法等。

  四、分阶段开展研究工作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课题负责人杨晓玲担任组长,组织成员吕姝斐、杨晓玲在5月20号之前制定好研究计划和方案。每个月成员要交阶段性总结或研究心得。

  2、查阅收集相关资料,并针对不同的情境设计不同的游戏。

  3、按计划开展“小学英语课堂游戏的设计与操作研究”,将不同的游戏运用于课堂教学,不同的年龄段应设计适合他们年龄的游戏,不同的专题要有适合这个课题的不同的方法并针对实践教学不断改进并找到存在的问题所在进行新的设计与实践。

  4、及时进行教学心得体会交流,每周四进行碰头交流、研究课题进展。将各自优点进行互学,缺点则不断改正。一切为了学生。每个月25号前成员要交阶段性总结或研究心得。

  5、记录整理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随笔等。

  6、分析处理资料,每个成员要有自己的课题总结报告,课题组则撰写成果总结报告。

  五、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研究成果主要以三种方式呈现:

  一是展示,在课堂上针对不同的课堂内容使用不同的游戏。

  二是相关材料汇编,主要以学生的课堂反映以及课后老师的及时总结反思组成。

  三是实验经验文章(或论文)交流

  同时本课题的成果将由若干篇相关文章、中期汇报、研究报告等组成。为了让我们的研究成果更广泛地体现它的社会价值,我们选择利用网络博客的形式来将我们的研究课题与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共享,同时也用这一方式呈现给课题评审员们。

课题开题报告6

  选题的缘由和目的

  (1)培养21世纪新型人才的需要;

  (2)新世纪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3)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方针的需要;

  (4)实施幼儿素质教育的需要。

  本课题是在认真学*有关政策及理论的基础上,就幼儿园开展科技教育活动,促进师生素质发展方面做些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文献综述

  一、研究概述

  幼儿园的自然常识教学满足不了时代的要求和需要。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外早期儿童教育理论、发展心理学理论的引进,活跃了幼教界的思想。重视早期儿童的智力发展成为当时的需要。这一时期的自然常识教育基本上是为智力服务的,内容局限于自然现象,教学方法仍未摆脱教师讲、幼儿观察与听讲的模式。90年代初期,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幼教界借鉴了国外现代儿童科学教育的有益经验,在自然常识教育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对幼儿科学教育进行了科学研究和较全面的改革。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全面的初步的素质。这种素质不是单纯的表现为个体掌握科学知识量的多少,也不是单纯的表现为个体对知识的学*能力,而是个体表现出的一种热爱科学、理解科学、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内在综合品质。本课题的实验研究,旨在通过在幼儿园开展以科技活动的方式进行的科学教育活动,促进师生科学素质的发展和提高。

  二、目前国内外关于本课题的研究

  1.美国的2061计划及有关科学教育研究

  2.国内开展科技教育活动的研究

  (1)在全国教育科学“七五”和“八五”规划中,幼儿科技教育活动均为重点研究课题。

  (2)受传统的教学观念及幼儿教师素质的制约,幼儿科技教育活动始终未能开展。

  ①我国幼儿教育现状。

  ②幼儿教师科技素质现状。

  幼儿教师职前科技知识教育是薄弱环节(调查说明)。

  b.幼儿师范学校在校生科技素养水*不高(调查说明)。

  c.幼儿教师的科技教育能力和现代科技知识水*有待提高(调查说明)

  三、幼儿科技教育活动的界定

  (1)关于幼儿科学教育。

  (2)关于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的科学教育含义。

  (3)关于幼儿科技教育活动的界定。

  (二)怎样研究

  在研究计划中的这一部分内容,主要包括研究的方法、研究的设计、研究数据的搜集方法及对数据的分析。在研究计划的结构中,它表现出来的是研究的方法和步骤。

课题开题报告7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农村小学尽管已经开设英语课程好几年了,但就我校周围小学的实际情况来看,流于形式,教学效果微乎其微。许多学生真正开始学*英语还是初中七年级开始起步的。而单词的学*又是英语学*的第一步。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的,这也是农村学生的一大英语初学障碍。由于单词学*的薄弱,导致学生做练*、课外阅读、熟记短语等相关活动时,遇到了很大的困难。由此对英语学*丧失了信心,进而降低了英语学*的效率。针对这种情况,在七年级、八年级的英语教学中,我们开始一步步探索单词教学的方方面面,力争取得一些可以帮助我们单词教学的经验或方法。现在基于这些实际情况,我将此作为本次小课题研究的内容。

  二、研究意义:

  由于学校软硬件条件的限制,和教师、学生自身能力、条件的限制,本地区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单词教学,占有很大比重,而教学效果不尽人意。我们研究的目的在于找到符合本地区英语教学环境的方法、技巧或课堂操作。提高单词教学的效果,帮助学生打好英语学*的词汇基础。单词教学是一个值得英语教师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掌握词汇的多少是学生英语语言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词汇掌握得越多,学生参与语言交际活动就越有利,与其相关的一些课堂活动才能有可能进行的更顺利。学生不但能获得较多的信息,而且也能比较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使自己的语言运用得更加自如、流畅。尤其,对于广大农村学生来讲更是这样。毕竟我们在教学条件上占有劣势,尤其是英语教学。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1、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字母书写。

  2、能正确掌握字母的大小写要求。

  3、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单词读音,并能在使用中正确发音。

  4、能熟悉所学单词的意思,并进行课外阅读。

  5、能熟练的使用单词造句,并进一步写出短文,保证单词的用法正确无误。

  四、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就目前本校及周边初中学校的英语单词教学实际情况来看,很多教师有急功*利的教学心理,重视语法、解题训练,往往忽视了基础的单词教学。单词教学的主要方法仅仅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最终导致学生对单词望而生畏,提到单词学*,心理极度排斥,接受能力差,久而久之,小小的单词让他们失去了英语学*的兴趣。

  五、研究步骤及措施:

  (一)准备阶段

  1、拟定课题方案,确定课题组成员;学*有关理论,讨论课题开展的一些具体工作。

  2、做好网络资源收集、分类工作。

  (二)研究实施阶段

  1、讨论课题研究的具体方案。

  2、根据研究方案,启动课题研究。

  3、根据研究方案,在英语教学中具体实施。

  4、及时收集研究信息,注意调控,不断完善操作过程。

  5、完成相关实验及操作,写好资料、经验的总结。

  (三)总结阶段与结题阶段

  1、汇集材料,整理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论文。

  2、申请结题,上交研究成果。

  六、研究方法及工具

  本课题主要采用实验法、观察法、对比法、问卷调查法。

  1、实验法。由于参加课题研究的两人均带有两个*行班,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对同年级的两个班进行教学实验。对比教学效果,进而得出实验结论。

  2、观察法。教学过程中,密切关注学生们的知识接受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收集信息、经验。

  3、对比法。和实验法相配套,对同年级的两个班的教学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4、问卷调查法。采用问卷、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依据。

  七、成果预测

  1、通过课题的研究,提高教师的单词教学水*,()科学地将单词教学的重点、难点、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科学的单词学*方法。

  2、通过课题的研究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掌握学*方法,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动脑能力,培养学生创新品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采用理论研究、对照研究、课堂观察的研究方法提高学科教师的信息素养和研究能力,提高教师实际教育教学水*、教科研水*,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4、探索出一套有效的初中英语单词教学的新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5、通过对单词教学的个案研究、分析,总结出单词教学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兴趣等方面的影响。

  6、课题研究结束后,应产生两篇分别针对七年级、八年级英语单词教学的研究报告,一篇小课题研究论文。

  八、成果展示形式

  1、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教学教案、课件,及其他文字、图片、照片资料。

  2、结题报告一份。

  3、一篇小课题研究论文。

  九、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组织:丁建峰、丁伟撰

  分工:丁建峰(八年级单词教学的组织、操作、资料收集。)

  丁伟撰(七年级单词教学的组织、操作、资料收集。)

  论文撰写:两人共同完成

  十、保障机制

  1、备课采用集体备课方式,由课题组参加的两位教师共同制定教案、设计课件。

  2、及时和学生交流,反馈教学信息。

  3、邀请其他英语组教师进行听课,并反馈信息。

  4、由校领导牵头,积极争取和外校教师交流的机会。

课题开题报告8

  一、选题缘由

  我长期带小学数学,且一直教的是老教材。我常常在想这样一个问题,老教材就是单一地提出问题,让学生解决,可能导致优生认为太简单满不在乎,中等生认为刚合适容易满足,差生认为太难失去信心的局面,使学生思维受到局限,课堂气氛冷清,无法激起他们学*数学的兴趣,也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自从去年秋季学期我使用新教材后,豁然开朗,原来新教材中创设了大量生动有趣的情境。因此,我认为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值得认真研究、探讨。

  二、研究意义

  我认为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有以下几大功能。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

  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能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发现信息,并能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进行解答,激发每个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为学生提供参与机会

  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给每个学生提供了发现信息与老师和同学们交流合作的机会,也让学生聆听他人的想法,启发自己的思维。

  (三)建立模型

  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探索、思考、交流逐步建立这一问题的数学模型,然后运用这一模型去解释一些现象,或解决一些问题。

  (四)培养能力

  有效的情境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以及与他人的团结协作能力,从而提高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反馈教学信息

  有效的情境也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向过程,都是可通过学生发现信息,解答问题的情况,了解他们对有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查漏补缺。

  (六)促进课堂教学

  生动有趣的情境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也让学生体验到学*数学是轻松而快乐的。

  三、文献综述

  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使学生具有充分的动力,主动学*,关心学*。

  1、建构主义理论

  学*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知识的学*是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在生活的具体情境中,由学生自己通过主动探索得出结论。

  2、思维的心理学分析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可见,人的手脑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要让儿童多动手操作、多观察。

  3、课堂教学论

  《新课标》指出: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抽象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从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体验。

  四、研究步骤及措施

  1、理论学*和收集资料阶段(20xx年7月—20xx年12月)深入学*有效情境的有关理论,掌握创设与利用有效情境的方法。

  2、研究分析资料阶段(20xx年1月—20xx年4月)

  通过现场看课、网上查找、杂志阅读等方式收集专家名师的课堂教学实录,初步整理出情境教学的典型片段;通过听普通教师的课并进行现场录音(包括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录音)收集教学实录并初步整理出情境教学的典型片段。然后根据理论分析,制定出对情境教学的参照目标,总结同类型的课不同的策略方法。

  3、自我实践阶段(20xx年4月—20xx年5月)

  根据阶段分析研究的结果,进行对比性实践,总结性实践。在实践中进行对比和反思,验证阶段性研究的成果。

  4、总结、结题阶段(20xx年6月)

  回顾课题研究的全过程,根据实践检验的情况进一步深化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写一份有计划、有实施、有案例的关于课堂情境教学的研究报告,展示一堂运用研究结论所驾驭的课堂。

  五、研究方法及工具

  本课题研究主要利用调查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进行。

  (1)调查法,采用问卷、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依据。

  (2)文献法。搜集利用有关资料,不断完善本课题的研究。

  (3)经验总结法。广泛总结实验教师的先进教学经验和学*经验。

  六、成果预测及结题报告结构

  1、通过课题的研究,提高有效地创设与利用情境教学的能力,以情境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课题的研究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采用理论研究、对照研究、课堂观察的研究方法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提高教师实际教育教学水*、科研水*。

  4、通过对课堂教学环节的个案研究、分析,总结出情境教学对学生的兴趣、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影响。

  结题报告可以分为标题、前言、主文、尾语和附件等5个部分。

  (一)标题

  课题名称和文种结题报告

  (二)前言

  简述课题概况,包括课题来源及级别、历时、对课题成果的总体评价作用意义。

  (三)主文

  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1)课题的一般情况,阐述课题的背景;指明课题目标、研究思路及原则;说明研究历时及阶段,并分析各阶段的主要工作和特点。

  (2)课题的研究成果,简要阐明本课题的基本观点及其逻辑联系;着重揭示本课题的特色和创新之处;强调本课题与实践的关联性、乃至在实践工作中应用的阶段性成果。

  (3)课题的评价性意见,自我评价根据国内外、所在地区和同类单位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现状,对本课题的地位给予正确的定位,并提示本研究成果的作用及前景。

  备课组、教研组、教科室评价综述各级组织对本课题的意见,并注明典型评语。

  实践者的评价如果本课题在实践中已有应用端倪,则可给出实践者的反馈意见。

  本研究希望得到支持

  录像设备、录音设备、网络设备、同事之间、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师教学用书》等。

课题开题报告9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随着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广泛应用,在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已不再重视板书。甚至上课不写一个字,只用鼠标一路点击,一堂课就结束了。久而久之,没用多媒体课件上课,教师也不再使用黑板。即使用板书,也毫无章法,一堂课下来,黑板上杂乱无章。学生得不到规范化书写的示范,对课堂内容无法把握,更得不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因此,研究此课题能引起语文教师对板书的重视,使这项传统的教学手段更好地服务教学。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提高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板书对于教师来讲是一项基本功,对于语文教师来讲更是如此,规范、工整、美观的书写更能展示教师扎实的基本功;精巧的板书设计更能显示语文教师对教材的驾驭能力。

  2、有助于教师把握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把握知识技能,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优秀的板书设计必定是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完成的,课堂上,随着板书的逐步呈现,教学思路、知识体系、文章结构、文章思想内容、文章美点一一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把握也就更容易,教学的效率自然会得到提高。

  3、对学生起到良好的影响与熏陶作用。语文教师长期坚持规范、工整、美观的板书,对学生能起到耳濡目染的熏陶,学生也会模仿老师的书写,从而使学生的书写更加规范、工整。

  三、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1、板书设计是指教师上课前制定的在黑板上书写的计划,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的设计。它运用教学直观性原理,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不同,精心构思,以精要、形象、醒目、简洁的文字或图形显示在黑板上,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它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用的教学手段之一。本课题主要研究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板书设计。

  2、艺术性是指人们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所体现的美好表现程度。那么,语文教师板书设计艺术是指语文教师在板书设计的过程中体现的美好表现程度。它主要包括板书布局艺术、板书书写艺术、板书构思艺术。语文教师板书设计艺术水*的高低显示了语文教师的基本功和对教材的驾驭能力。

  3、研究方向和角度。本课题从语文教学板书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出发,力求通过学*、讨论、实践,着重探索语文教学板书的布局艺术和构思艺术。

  四、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第一阶段开题阶段(20xx年3月—20xx年5月)选择课题,申请立项,搜集资料,完成开题报告(负责人:董xx)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xx年5月—20xx年11月底)

  1、研究初期(20xx年5月—20xx年6月)完成当前本校语文教师板书设计水*及现状调查(座谈、问卷调查;贺xx老师负责),语文板书设计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学*(制作课件、座谈交流;董贵钰负责),语文板书设计案例交流(语文教师自己设计板书并附设计说明;参与教师均完成此任务)。

  2、研究中期(20xx年7月—9月)板书设计艺术研究。主要完成以下任务:

  (1)板书布局艺术探索。参与研究教师认真研究板书的布局艺术,写出小论文,并附自己板书设计案例和设计说明。(康xx老师负责)

  (2)板书构思艺术探索。参与研究教师认真研究板书的构思艺术,写出小论文,并附自己板书设计案例和设计说明。(张xx老师负责)

  (3)中期汇报。准备汇报材料(前段研究工作记录资料以及汇报ppt课件;董xx负责)

  3、研究后期(20xx年10月—20xx年11月)参与研究教师撰写论文,参与研究教师汇报课。(参与教师均完成此任务)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xx年12月)收集整理研究资料,完成结题报告。(董xx负责)

  五、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课题成果的主件为结题报告,附件预计包含以下内容:语文教师板书设计水*及现状调查问卷及报告、语文板书设计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学*材料、语文板书设计案例、板书设计布局研究小论文、板书设计构思技巧小论文、汇报课板书设计及说明、板书设计艺术研究论文。

课题开题报告10

  一、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二、总体目标

  借助游戏让学生爱上英语课堂,以更好更快的掌握知识。

  三、研究方法

  主要以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为主,个案研究法和调查法、观察法等。

  四、分阶段开展研究工作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课题负责人杨晓玲担任组长,组织成员吕姝斐、杨晓玲在5月20号之前制定好研究计划和方案。每个月成员要交阶段性总结或研究心得。

  2、查阅收集相关资料,并针对不同的情境设计不同的游戏。

  3、按计划开展“小学英语课堂游戏的设计与操作研究”,将不同的游戏运用于课堂教学,不同的年龄段应设计适合他们年龄的游戏,不同的专题要有适合这个课题的不同的方法并针对实践教学不断改进并找到存在的问题所在进行新的设计与实践。

  4、及时进行教学心得体会交流,每周四进行碰头交流、研究课题进展。将各自优点进行互学,缺点则不断改正。一切为了学生。每个月25号前成员要交阶段性总结或研究心得。

  5、记录整理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随笔等。

  6、分析处理资料,每个成员要有自己的课题总结报告,课题组则撰写成果总结报告。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研究成果主要以三种方式呈现:

  一是展示,在课堂上针对不同的课堂内容使用不同的游戏。

  二是相关材料汇编,主要以学生的课堂反映以及课后老师的及时总结反思组成。

  三是实验经验文章(或论文)交流。

  同时本课题的成果将由若干篇相关文章、中期汇报、研究报告等组成。为了让我们的研究成果更广泛地体现它的社会价值,我们选择利用网络博客的形式来将我们的研究课题与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共享,同时也用这一方式呈现给课题评审员们。


德育课题开题报告 (菁华5篇)(扩展3)

——小课题开题报告 (菁华5篇)

小课题开题报告1

  一、 开题活动简况

  (开题时间、地点、主持人、评议专家、参与人员等)

  会议时间:20XX年3月15日

  会议地点:北顺小学小会议室

  主持人:段红芹

  评议专家:市区教科所领导和专家

  参与人员:课题主持人、课题组全体成员 ;业务副校长、教科室主任、部分中青年骨干教师

  二、开题报告

  (题目、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要求具体明确、可操作,限5000字左右,可加页)。

  《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实验研究》开题报告

  我校申报的课题是《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实验研究》,经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审批,于2011年11月被列为省“十二五”规划研究课题。为使课题研究落到实处,达到研究目的,今天特邀请市区教科所的领导和专家为我们进行课题论证。下面我就本课题的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课题组织、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各方面作简要阐述,请各位专家给予指导和帮助。

  一、研究目的

  1.课题提出背景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面向21世纪所做出的战略选择,但在素质教育日益深入,新课程理念不断深化的今天,教育评价机制仍然存在着诸多缺陷与不足。在学校内部,传统的评价与考试制度,严重制约了素质教育的实施,无论是校长还是普通教师在社会的压力和功利主义影响下,不得不为学校的“声誉”和单位的“成绩”而忽视甚至放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解决这一顽症的根本途径就是改变 “以升学率和成绩评价教育的单一评价机制”,建立多元化多方位的综合素质评价机制,引导评价制度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对学生进行综合的素质培养与评价,使学生成为真正健康的人,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担当起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我校在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面已进行了多年的研究与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理论认识和实践经验,为了进一步拓宽评价的渠道与途径,完善评价的方法、内容、形式,彰

  开题主要研讨课题研究的可行性,重在清晰思路、聚焦问题和分工落实。 开题活动建议由市级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或高校科研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并尽可能向社会开放

  显评价的功能与实效,进一步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等功能,经教科室研究考察,确定了这一实验课题。

  2.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改变过分重视量性评价的倾向,对不易量化测验的学*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探索出行之有效的评价手段。

  (2)从单一重视主科测验转向全学科综合考察;从只重视结果转向过程的跟踪、观察和反馈记录。

  (3)更新拓宽教师观念,改变有些教师对学生素质评价理解不深,无法渗透到日常教学中,甚至把综合评价误以为综合评分等问题。

  (4)在操作层面,通过本课题的实验研究,细化评价内容,量化评价标准,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全方位落实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

  二、研究现状

  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深圳育才小学于2001年8月参与课改实验以来,在实践中学*、研讨、探索和创新“评价制度”,创建并组织实施了“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法,对“促进学生发展的多元评价体系”作了探索性研究,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为了使评价内容能更好地体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又将评价内容、方法不断规范和完善,创建了“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学分制评价手册”,得到了家长、老师们广泛地认可。

  福建省泉州市实验小学把期末考试的考场安排在学生家里,他们还推行了一种没有“标准试卷”的考试,学生不但不怕考试,还感到其乐融融。同时,该校统一制作了能体现学生综合素质的“素质教育袋”,学生拥有了自评空间,使评价具有了多种维度,并可以有效地跟踪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开始在教育领域运用“档案袋评价”, 收集、记录学生自己、教师、同伴作出评价的相关材料;韩国对小学生逐行评价,强调对学生认知、情感、身体等领域进行全面综合评价,综合地评价学生个人变化与发展。

  2.本课题与之联系与区别、预计有哪些突破

  本课题与国内外运作的评价模式的联系在于都能激励学生的内在发展动力。区别在于该课题的研究重点关注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元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期望在以下四方面有所突破:

  ①试图构建一整套与新课改理念相适应的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体系;

  ②力求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评价内容趋于多样化,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③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寻求拓宽评价方式的切入点,探索适应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学科活动评价规律;

  ④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探索扩大评价主体多元化的途径,改变评价主体单一的现状。

  三、理论依据

  1.课题界定

  小学生素质:把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六个方面做为基础发展目标,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引领每一个孩子做最好自己。

  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学业成绩,而且关注学生的学*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现和发展小学生多方面的潜能,运用不拘一格的方法综合评价学生在知识与技能、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变化与进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培养能力、建立自信,不断获得发展。

  实验研究: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评价的终极目标,通过对小学生心理、认知发展水*的观察、实验与研究,分析制定出准确、公正、科学的评价方案,对小学生反映出的可教育性和实际发展水*进行系统分析及趋向判断,促进学生自我认知、自我完善。

  本课题是指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手段全面呈现小学生成长现状,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引导作用,帮助小学生发展和完善自我。

  2.研究依据

  1、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的智力是多元性的。应该摈弃以标准的智力测验和学生学科成绩考核为重点的评价观,从多方面观察、评价和分析学生的优点和弱点并把由此得来的资料作为服务于学生的出发点,确实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出初步的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的能力,使评价确实成为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手段。

  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不同认知发展阶段的儿童年龄差异较大,即使处于同一认知发展阶段内的儿童年龄差异也很大。所有儿童按照相同的发展顺序经过各个阶段,但发展速度不同。因此,我们必须承认发展进程的个体差异,在对小学生的评价上,也应如此。

  3、人的主体发展理论:人的主体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本体主体性(指人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和把握外界与自身的方式)、价值主体性(指求真、求美、求善和求自由的主体性)、实践主体性(指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人的主体生成、发展和呈现)。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理应注重培养和发展人的主体性。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1.构建学生素质综合评价体系,制定行之有效的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细则。

  2.设计科学的评价方法。采用灵活多样、开放性的质性评价方法。关注过程评价,全面描述学生发展状况。(1)变以往的期末一张试卷评价为设计活泼、全面的综合性评价,全面改进考试内容、考试方式、考试结果处理,注重学生学科素养的全面提高。(2)探索出对学生日常评价和阶段评价相结合的追踪式评价流程。(3)为学生创建展示才华、

  张扬个性特长的舞台。(4)多元化评价方式。让教师、学生、家长都成为评价的参与者;并把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家长评价和学生互评有机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评价的功效。

  3.建立活动教学体系,丰富学生生活内容,评价成绩展出激励。(1)学科素养全面测评。(2)社会性自主活动。(3)创造性群体活动。(4)兴趣小组活动。

  (二)研究方法

  准备阶段主要采用预测法、观察法、调查法问卷法。

  实施阶段主要采用对比试验法和案例研究法。

  对比实验法:从学*兴趣、合作意识、接受程度、评价效果等方面对比观察评价实施前后学生的变化,统计并分析实验数据。

  案例研究法:在研究中选择一个或多个与儿童有关的某件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观察、调查和追踪,获取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对一个个案例进行分析和研究,寻找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标准、方法及操作步骤。研究过程中辅助使用的方法还有观察法、统计法、谈话法、行动研究法等多种实验方法。

  总结阶段主要采用文献法、经验总结法,注意积累原始资料,按研究内容写出阶段性总结和研究报告。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多种方法灵活运用,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边完善、边总结。

  五、课题组织与研究计划

  (一)成立课题组

  主持人:朱桂青

  成 员:杨文波 郑志芳 王秀双 朱桂芬 徐 娟 万吉雷 王文利

  课题主持人任北顺小学副校长,分管教科研工作。先后参加国家、省、市、区级多项实验课题,积累了一定的课题研究经验。课题组成员都是青年骨干教师,有省市级教学能手,有教坛新秀,教学经验丰富,参与活动积极热情,都有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

  各位成员在各级各类的活动中,课堂教学、优秀论文、教学设计、教学课件等获得过不

  同等级的奖励。可以肯定地说,本课题一定能够按期完成目标任务,取得预期研究成果。

  二)工作步骤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9-2011.XX)

  为开展实验做好思想、人员、组织的前期工作,创设实验的必要条件。

  (1)成立课题实验小组。(朱桂青)

  (2)制定课题实施方案。(杨文波 郑志芳)

  (3)进行评价改革的宣传,使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及家长了解并认同评价改革

  的理念。(朱桂青 杨文波)

  2.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XX.1-20XX.1)

  (1)组织实验教师学*教育评价理论及课题实施方案(朱桂青 杨文波)。

  (2)制定、督导、实施小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方案。(杨文波 郑志芳 王秀双)

  (3)制定、督导、实施小学生非学业成绩评价方案。(徐 娟 万吉雷 王文利)

  3.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XX.2-20XX.8)

  (1)收集整理实验资料。(朱桂青 杨文波 王秀双 徐 娟 朱桂芬 万吉雷)

  (2)撰写实验总结报告。(郑志芳 王秀双)

  (3)课题组申报科研成果。

  (三)预期研究成果

  1.对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摸索出具有可操作性强的评价方案,制定出具有校本特色的《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细则》。

  2.课题实验优秀论文、科研成果汇编。

  3.装订相关子课题的个案研究成功案例。

  4. 整理小学生素质评价资源库。

  六、经费保障

  学校对本课题的研究经费将予以全程、全力支持保障,保证课题研究所需的全部费用,如:研究设备、工作资料、培训学*、考察交流、专家指导、开题、结题、奖励等项费用,均在办公经费中合理开支,确保不因经费原因影响课题研究进度与效果。

  我们期望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与实验,进一步拓宽我校教师对学生素质综合评价的渠道与途径,完善评价的方法、内容、形式,彰显评价的功能与实效,进一步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等功能,努力形成对学生综合素质的科学评价体系。

  课题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三、专家意见

  (侧重于对课题组汇报要点逐项进行可行性评估,并提出意见和建议,限1000字左右。)

  评议专家小组在听取了该课题的开题报告后,进行了认真的全面论证分析,观点综述如下:

  课题选题能够立足实际,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课题的实施推进能够发挥促进学校发展、学生提高的功效。该课题的研究旨在努力实现评价是激励、评价是指导、评价是教学相长的作用,引领学校教师**思想,更新观念。客观地承认学生差异,尊重差异,并因材施教地发现、发挥、发展学生特长,扬长避短,发展个性。

  研究中要多关注、多借鉴其他国家和先进学校的已有经验,结合相关研究理论思考总结,形成具有自己校本特色的小学生素质评价体系,在实践中边思考、边补充完善。勇于实践,勤于实践,才能实现从感性认知到理论升华的跨越。要注意随时留下学生成长的足迹,用客观、公正、发展的视野处理和对待学生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实事求是,既不夸大,也不缩小。我们教师的责任是留给孩子成长的快乐,而不是成长的失落和颓废。

  需要指出的的是该课题要进一步明确课题界定范围,规范课题表达语言和填写格式,重视过程性研究资料的积累,建立起多层次的课题研究立体网络,明确每一年度的工作目标和行动计划,从调查分析——整体方案——活动记录的各个方面都要有专项档案材料。坚持在做中提升,做中完善。

  要注意报告设计中保持研究目标、内容与预期成果的前后一致性。研究过程还要更加细化,以校本研究意识进一步增强做好课题工作的主动性和紧迫感、责任感,力争形成一套比较完善、操作性强的课题工作实施方案,按计划严格落实。

  希望课题组能够明确本次开题论证会的工作要求,在课题界定严密性、设计一致性、研究路线一致性三个方面再动动脑筋,想想办法,下下功夫,把课题开题报告做得更加精致规范,祝愿大家“研得科学、教得高效、活得幸福”。

  评议专家组签名

  年 月 日

  四、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意见

  科研管理部门盖章

  年 月 日

  五、市级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意见

  市级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盖章

  年 月 日

小课题开题报告2

  课题名称:小学英语课堂游戏的设计与操作研究

  负责人:***

  所在单位:***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英语是一种国际语言。新的时代中,学*英语已经成为我们的一个时代要求,如何让学生更好更轻松的学*英语则成了我们需要迫切研究的一个课题。兴趣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对任何事情有了兴趣就相当与一件事情成功了一半。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有极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是促使他们认识新事物获得新知识的强大动力。让他们学*英语,不能让他们感到是一种负担,要培养他们的学*乐趣,低年级的外语教学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来培养他们学*的热情,调动每一位学生学*英语的热情,让他们在玩中学,唱中学,画中学,设计各种各样的游戏,以谜语和歌曲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课堂上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尽量采用小组活动,激发他们的成功感,升华兴趣。随着年级的变化,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能力都有所改变,外语教学也应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加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学**惯,能充分发挥其独立性和创造性。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小学英语课堂游戏的设计与操作研究就是通过实践来寻找适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并促进学生学*的游戏。教育家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必须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孩子们在刚开始学*英语有兴趣很简单,但是要持续的对学*英语有兴趣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了。所以课堂游戏在不同的情况下要进行研究讨论而进行不同的设计。使游戏服务于课堂并对课堂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英语学*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建立初步的学*英语的自信心。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一、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二、总体目标

  借助游戏让学生爱上英语课堂,以更好更快的掌握知识。

  三、研究方法

  主要以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为主,个案研究法和调查法、观察法等。

  四、分阶段开展研究工作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课题负责人杨晓玲担任组长,组织成员吕姝斐、杨晓玲在5月20号之前制定好研究计划和方案。每个月成员要交阶段性总结或研究心得。

  2、查阅收集相关资料,并针对不同的情境设计不同的游戏。

  3、按计划开展“小学英语课堂游戏的设计与操作研究”,将不同的游戏运用于课堂教学,不同的年龄段应设计适合他们年龄的游戏,不同的专题要有适合这个课题的不同的方法并针对实践教学不断改进并找到存在的问题所在进行新的设计与实践。

  4、及时进行教学心得体会交流,每周四进行碰头交流、研究课题进展。将各自优点进行互学,缺点则不断改正。一切为了学生。每个月25号前成员要交阶段性总结或研究心得。

  5、记录整理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随笔等。

  6、分析处理资料,每个成员要有自己的课题总结报告,课题组则撰写成果总结报告。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研究成果主要以三种方式呈现:

  一是展示,在课堂上针对不同的课堂内容使用不同的游戏。

  二是相关材料汇编,主要以学生的课堂反映以及课后老师的及时总结反思组成。

  三是实验经验文章(或论文)交流

  同时本课题的成果将由若干篇相关文章、中期汇报、研究报告等组成。为了让我们的研究成果更广泛地体现它的社会价值,我们选择利用网络博客的形式来将我们的研究课题与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共享,同时也用这一方式呈现给课题评审员们。

小课题开题报告3

  课题名称:提高科学错题订正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申报人:董建祥

  研究起始时间:**年**月至**年**月

  一、研究问题的情境性分析:在科学作业中,学生做错*题被称为错题,错题是学生学*过中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教师每天都必将面对学生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有些错题会一再出现,学生也会一再做错,于是,在日常教学中,碰到错题时某些教师常常出现这样的态度:回避责任,迁怒于学生。特别是这种错题出现在单元测验卷、试卷中时更是怒火中烧,这些出现错题的学生同时也成为了班级成绩不理想的替罪羔羊。在这种态度的影响下,忽略了对错题的分析和研究,忽视了教师在错题形成中所扮演的角色,忽视了学生生活环境在错题形成中所起的作用。主要从学生的角度寻找错误产生的原因,笼统地把原因归咎为学*态度、作业态度、智力因素等,然后进行强化训练,甚至是机械重复的巩固练*,更有甚者以训斥代替教育、以记忆解题模式代替学生内化掌握等等。

  有效的学*应有三个方面:有效果的、有效率的、有效益的。学生做错题目的原因很多,但学生由做错变成会做乃至不会错的过程,无肄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促进了学生的发展。通过错题订正过程培养学生良好学*态度和*惯,指导学生学会归纳分析、梳理,能抓住问题的关键,从而提高了学生条理化、系统化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错题订正还能解决零散、疏漏等问题。如果让学生自己对错题进行简单的成因分析,学生能更清楚了解自己的学*方式,更认真地纠正错题。老师通过错题与学生交互式的分析,也更好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学生感受到了老师的关爱,也增强了对本学科学*的认同,成绩自然也就有所进步。对教师而言,对知识点更为熟悉,对学生的学*程度和学*困惑会更加熟悉。那么也要我们老师当一位有心人,通过对学生在学*过程中出现的错题进行收集和筛选,对的错题进行归类、成因分析(即诊断)后寻找对策,从而用它去诊断和辅导更多的学生,进而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对核心概念的操作定义

  1、错题:科学练*中做错的问题。本次课题中特指易上当,反复做错的一类问题。

  2、订正:对错题进行成因分析,抓住问题关键,构建解题思路,从而得到问题的答案

  3、有效性:有效的订正应有三个方面,有效果的、有效率的、有效益的。学生做错题目的原因很多,但学生由做错变成会做乃至不会错的过程,无疑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三、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的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让学生感受到学*科学的乐趣,提升学生科学成绩。

  2、让教师了解学生学*中的问题障碍,提出解决对策,减负提质,提高科学教与学的质量。

  (二)研究的内容

  ①针对学生的特点分析学生错题的成因及教师采取的对策。

  ②分类学生的作业错题,针对不同情况,探究教师使用的纠错对策对学生帮助。

  ③探究学生学*的过程中学**惯对错题形成的影响。

  四、研究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方法

  1、调查法:了解事实情况、分析情况、认真研究,得出结论,寻找解决办法或进一步研究的方案。

  2、行动研究法。模式是:计划——行动——考察——反思(总结评价)。

  (二)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xx.12——20xx.1)

  1、确定研究方向,撰写研究方案。

  2、结合现状调查情况,撰写开题论证报告。

  3、组织课题的开题工作。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xx.3——20xx.5)按计划实施研究,扎实开展各项研究活动。

  1、按单元章节记录、收集学生每日课堂练*、作业本、课外资料、单元练*检测及专题性练*中的错题,记在错题收集诊断本中。

  2、分章节及时梳理学生错题的类型(选择、填空、作图、计算等)。

  3、根据学生的水*差异将错题分类整理。

  4、诊断错误原因:概念性理解等知识性错误;解题*惯所致(不规范或粗心马虎、审题不清等);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知识迁移能力不够等。5、提出解决对策。

  第三阶段:总结结题阶段(20xx.5——20xx.6)

  1、课题资料的归纳与汇总。

  2、收集整理案例、随笔等相关资料。

  3、撰写研究报告。

  4、申请结题鉴定。

小课题开题报告4

  一、研究课题:初中地理图册阅读方法的指导研究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古语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是说阅读文章、书籍读得多了,其中的含义自然就会了解、掌握了。古人对阅读的理解既独到又深刻,就是现代的中小学生“听、说、读、写”也是必须具备的基本功。那么,地理图册的阅读不同于一般的文学书籍,它有特定的范围和含义,它是地理信息的最佳载体,是地理教材的补充和延伸,它可替代大量语言文字,既形象直观,又抽象概括,既是我们学*地理的工具又是地理考核的重要内容。因此,需要专门的训练和指导。怎样阅读地理图册?如何更有效地将图文结合起来形成系统的地理知识?这将使我们本次研究的主要内容。

  从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看,虽然以课本为主,但要真正掌握知识、具备知识的能力,还必须经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飞跃的过程,这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基本规律。一幅图像中有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又有表示各种事物的名称的图名、图例和地图资料说明,以及图内各种文字、数字注记等。由此构成地理环境各要素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因果信息,抽象的地理事物特征和一般发展规律的信息,很容易通过观察,展示在大脑中,形成整体认识。可见,教会学生读懂地理图册上的地理信息是非常重要的。

  三、研究对象:初一年级(1)班、(2)班和初二年级(1)班、(2)班。

  四、研究方法:调查法、合作法、文献法、反思法。1、调查法:调查当前学生对地理学*、理解现状。采用问卷、谈话等方法,以取得研究的第一手资料。2、合作法:根据研究目标利用集体的智慧进行分析研究。各年级地理教师定期进行讨论、交流不断地积累、改进、提高研究的成果。3、文献法:学*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论文为课题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4、反思法:对研究取得的结论进行全面完整地归纳、提炼,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总结规律,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具体方法。

  五、研究实施计划

  1、准备阶段:20xx年6月—10月

  ①通过文献资料、上网查阅等途径搜集、整理、学*与本课题相关的资料及理论。

  ②针对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

  ③设计问卷调查,撰写开题报告。

  2、研究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5月.

  ①按时上传小课题研究资料,交流、讨论、分享研究心得体会。

  ②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课题研究做好记录设计教学案例,撰写教学反思。

  ③按时参加小课题研究培训学*,及时获得专家引领、研究方法和理论支持

  ④与其他研究人员合作交流,和谐互助,取长补短。

  ⑤随时调整研究方法,师生互动,重视研究效果。

  ⑥结合指导教师的帮助,撰写小课题研究中期报告上报研究情况。

  3、总结阶段20xx年6月。对研究情况进行分析、归纳,对课题实施效果进行评价。整理研究材料,完成课题结题报告和论文撰写,申请课题结题。

  六、预期结果及表现形式:

  1、预期成果:初步形成一系列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对策。

  2、成果形式:论文、学案、课堂实录、多媒体课件、课题研究报告等。

小课题开题报告5

  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和意义:

  从我校历年来的质量分析和龙胜县20xx年数学小考质量分析来看,学生丢分的原因主要是是不认真审题。其实在日常教学中,每次数学作业或测试题,都可听到老师们埋怨学生 太粗心了 , 不认真审题 等等,学生也为自己的不认真审题表现很后悔。在期中与期末质量分析上,任课教师总结得最多的一句就是 学生太粗心太马虎,不认真审题。 可见学生的审题能力困惑着我们每位教师,也困惑着每位学生。特别是农村的小学生,由于养成了粗心大意、对自己要求不严格、没有责任心等不良*惯,多数学生都不能做到认真审题再做题。通过问卷调查,审题这最重要的一个步骤在实际操作中往往被大多数学生忽略或者轻视,从而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解题速度和正确率,间接导致了学生对数学学*的畏惧和恐慌。小学生由于审题不清,导致解错题的现象十分普遍。学生的审题能力薄弱,审题*惯令人担忧。

  审题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数学能力,我想通过对小学生数学学*审题能力培养的研究,促使学生的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以及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从无到有,从低水*向高水*发展,从而提高数学的解题能力。

  概念界定与理论依据

  理论依据 :

  在《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 在小学,使学生学好数学,培养起学*兴趣,养成良好的学**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审题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惯。小学生数学学*审题能力的培养能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惯。

  课题的实施方案

  研究内容

  研究农村小学生审题能力弱的原因。

  研究农村小学生数学学*审题能力培养方案。

  针对学*内容,研究学生审题的方法。

  研究农村小学生数学学*审题*惯的培养。

  具体的操作措施

  研究农村小学生审题能力弱的原因。通过问卷、谈话调查任课教师对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态度、方法、能力和学生解题审题*惯。对班级个别审题能力特别弱的学生进行深入了解与分析,找到审题能力弱的原因。

  针对学*内容,研究学生审题的方法。基于学*内容不同,审题的方法也会有所不同。小学数学各年级从教学内容上均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活动(综合应用)四大板块,呈螺旋式上升,其中计算和解决问题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根据内容的不同探索出相应的有效的审题方法。

  研究农村小学生数学学*审题*惯的培养审题*惯主要包括读题*惯、解题*惯、检查*惯。加强读题训练,研究读题方法。读题是审题的第一步。读题时要做到不添字,不漏字,把题目读顺,养成指读两三遍的*惯。读题时要求做到 口到、眼到、手到、心到 ;指导方法,培养良好的解题*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审题的具体步骤和方法。如首先认真读题,弄清题目说了一件什么事情,哪些数量是已知条件,所求问题是什么,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复述题意;然后可以划出题中的关键字、词,并正确理解其含义;分析并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知道要解决问题还需哪些条件,怎样求出这些条件等,遇到不懂的及时作上记号,养成用符号标记*惯;研究学生认真检查的良好*惯培养。农村小学生做题往往没有检查的好*惯,这就特别需要教师进行引导,让学生体会到检查的好处,并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奖励,形成一种氛围。检查是一种对于审题的最后补救。

  研究步骤与方法

  第二阶段:20xx年11月 20xx年7月课题实施阶段,按照方案分析原因,制定对策,并付诸实践。先调查学生审题能力差的原因,再与学生共同探讨审题的方法及注意事项,通过实践与训练,让学生分析自己的得与失,组织学生交流成功的做法与经验,并强化训练,让学生养成审题的良好*惯。最后测试成效并与探究前比较,总结经验,将研究成果推广到数学教研组。同时,撰写可以研究相关论文。

  方法的选择:

  (1)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了解农村小学生审题能力弱的原因。以及研究前后的变化。

  (2)个案研究法。通过对班级个别审题能力特别弱的学生进行了解,制定相应措施,实施强化训练,观察结果,探索规律,总结经验。

  (4)文献研究法。通过阅读与查找相关文献的研究,为此课题奠定理论基础;同时,了解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借鉴,为创新性研究奠定基础。

  (5)师生合作研究法。通过师生共同探讨、研究、训练、分析、总结等寻找提高审题能力的有效途径。

  研究预期成果和成果形式

  (1)在研究中探索出学生有效审题的方法和途径,通过研究提高农村小学生审题能力和培养农村小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惯。

  (2)课题研究报告一份。

  我将以饱满的工作和探究热情,按照课题实施方案,一步一个脚印地去探究与实施,我想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研究中探索出学生有效审题的方法和途径,通过研究培养农村小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惯。希望我的课题研究工作在上级领导的指导与关怀下,通过我的努力能取得圆满成功!


德育课题开题报告 (菁华5篇)(扩展4)

——省级课题开题报告(5)份

  省级课题开题报告 1

  一、选题缘由

  1、学校学生现状

  我们学校是一所发展中的学校。34个教学班,1700余名学生,办学已成规模。学校地处城乡结合处,独特的地理位置,农村学生、留守学生已成为学校受教育者的主体。他们其中一部分*惯差、毛病多。据我初步统计,农村学生、留守学生占学生总人数的60℅左右。

  他们的养成教育是当下必须面临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有刻不容缓的使命感和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感。

  2、寻找空白,填补空白

  我们在课题立项之前,在网上大量查找了国内学校进行养成教育研究的情况。通过浏览,看到钢花学校做得比较好。但我们发现,钢花学校在德育主题月活动、利用家长学校资源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开发,特别是针对留守学生的养成教育研究,更是一个空白。我们进行此项课题研究,就是想在钢花学校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养成教育内容,赋予养成教育新的时代内涵。

  3、创品牌,出特色

  提炼办学理念,打造学校品牌,是我们学校当前的战略选择,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教育品牌一旦形成,就会凝聚成一个地方或者一个学校教育方面的影响力,彰显其办学水*及办学特色,满足社会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二、课题界定

  为避免产生混淆,特对本课题研究的相关概念加以界定。

  “体验”就是通过实践或亲身经历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它具有过程性、亲历性和不可传授性,是充满个性和创造性的过程。

  “养成教育”是教育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训练活动,使少年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惯,帮助他们学会学*、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创造、学会生存的一种教育过程。

  “体验式养成教育”是教育者依据德育目标和少年儿童的心理、生理以及个体经历有效创设相关的情景或氛围,让少年儿童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用心去体验,用心去感悟,通过反思体验和内化体验形成个人的道德认知,并逐步积淀成良好的行为*惯,最终形成“不教而教”的自律*惯并伴随终生。

  三、研究意义

  1、是创新德育工作的需要

  当前一些教育者的德育教育方式仍然是灌输说服、限制防范、机械训练,忽略了教育对象的道德思维和道德实践能力的培养,忽视了教育对象道德观念的自主体验、感悟内化,使得养成教育缺乏实效性。因此,养成教育要有实效,不仅要优化外部环境,更要变革、创新现行的养成教育方式,走进学生心灵,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促使其把学校提出的行为规范和期望变成自己的内在需要。

  2、是学校发展的需要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必然要求改进学生的道德教育。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既是学生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又是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目标和道德形成的重要标志,更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

  3、是学生发展的需要

  养成教育是关系学生一生的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工程。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少小若天性,*惯成自然。”说的就是小的时候养成的*惯会和他的天性一样自然。这个时候养成的*惯决定了一个人性格。

  总之,本课题研究的意义是让学生在教师积极创设的各种德育活动情境中,学生亲身经历,自求自得,由被动到主动、由依赖到自主、由接受性到创造性地对教育情境进行体验,并且在体验中学会避免、战胜和转化消极的情感和错误的认识,发展、享受和利用积极的情感与正确的认识,让养成教育悄无声息地蕴藏于这种教育活动中,以达到良好行为*惯的形成,学生逐步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四、研究目标

  1、构建富有学校特色的“体验式养成教育”基本模式。

  2、进一步丰富学校德育教育内容,完善学校德育教育体系,形成学校德育教育特色。

  3、拓展“体验式养成教育”的内涵,按“分阶段、分层次”的原则,从学**惯、行为*惯、卫生*惯三个方面研究,促进学生良好*惯的养成,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五、研究内容

  1.调查研究:调查桃源县本地区学校小学生养成教育的现状,探究其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普遍性存在的原因。

  2.基础研究:积极探寻“体验式养成教育”的实效策略与新途径,建立相应多元的评价体系。

  3.主题研究:“体验式养成教育”基本模式的构建研究。

  4.应用与推广研究:制定周密详实的研究计划,对“体验式养成教育”的基本模式点上深化研究,面上推广研究与应用。

  六、研究方法

  根据课题的性质,本课题采用以下研究方法:

  文献法:本课题将对已有相关理论做综合研究。收集整理现代德育理论、少先队体验教育理论,组织教师学*讨论,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明确体验式的养成教育的基本理念。

  调查法:本课题组将调查一些家庭,通过观察、谈话等途径,了解他们在*惯培养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全面了解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过程。

  个案法:研究选择体验式养成教育中,学生道德实践能力提高的个案作分析、反思。

  行动研究法:“实践——反思——实践”式的.行动研究法。在全校进一步进行养成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同时加以理论指导,把德育理论研究与德育实际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

  经验总结法:总结归纳体验式养成教育中的成功经验,探寻“体验式养成教育”的实效策略与新途径。

  七、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的时间周期为3年,研究步骤拟分为4个阶段。研究工作由项目负责人全权负责安排、管理和落实。总体安排和进度具体如下:

  第一阶段(基础研究阶段)(XX年5月——XX年12月)

  (1) 课题研究准备。

  ① 选定研究课题。根据当前我校及桃源县本地区学校小学生养成教育的现状,确定“体验式养成教育实践研究”课题。

  ② 查阅文献资料。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兄弟学校“体验式养成教育”实践研究的开展情况,找出空白,填补空白,以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

  ③ 召开课题会议。学*现代教育理论和有关学生养成教育的研究成果,奠定理论基础,提高对课题研究的认识。

  ④ 申报课题立项。

  ⑤ 做好撰写准备。撰写研究方案、计划、开题报告等,组织开题论证会。

  (2)现状调查研究。

  ① 选定相关教师代表及本校相关班级学生为调研对象,设置调查问卷及座谈提纲,搜集统计相关数据;

  ② 结合我校及桃源县本地区小学生养成教育现状,撰写调查报告。

  (3)开展课题组成员研究培训工作。

  (4)针对我校及桃源县本地区小学生养成教育现状,积极探寻“体验式养成教育”的实效策略与新途径,建立相应多元的评价体系。

  本阶段研究成果:

  ① 课题研究方案、计划与开题报告;

  ② 结合我校及桃源县本地区小学生养成教育现状,撰写调查报告;

  ③ 针对我校及桃源县本地区小学生养成教育现状,梳理“体验式养成教育”的实效性策略与新途径。

  第二阶段(主题研究阶段)(XX年1月——XX年4月)

  (1) 针对第一阶段“体验式养成教育”的实效性策略和新途径,通过实践后进行有效性筛选与整合;

  (2) 对构建富有学校特色的“体验式养成教育”基本模式的探索;

  (3)研究出“体验式养成教育”实践实施的方法、途径及其及其操作策略。

  阶段研究成果:

  (1)初步构建诸如思品课堂教学模式:“体验入境——体验发现——体验探究——体验交流——体验创新”;

  (2)初步构建诸如体验性德育教育活动的基本模式:“创设情境——自主体验——交流评议——指导内化——形成*惯”等;

  (3)“体验式养成教育”模式在研究点上的有效应用;

  (4)“体验式养成教育”模式的阶段研究报告及相关论文;

  (5)撰写调查报告《体验式养成教育实践的现状与对策》。

  第三阶段(推广研究阶段)(XX年5月——XX年10月)

  (1) 研究点上对“体验式养成教育”模式的持续应用和反思提升;

  (2) 由点到面,对“体验式养成教育”模式进行推广研究;

  (3) 加强研究与创新,力求在以上基本模式的指导下,构建总结出不同年段、不同内容的课堂教学、德育活动新模式。

  阶段研究成果:

  (1) 由点到面,对“体验式养成教育”模式进行推广研究的报告;

  (2)“体验式养成教育”模式的研究论文、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典型课例等。

  第四阶段(总结研究阶段)(XX年11月——XX年5月)

  (1) 全面总结“体验式养成教育实践研究”的成效与不足;

  (2) 对学生三年来养成教育的大检阅、大盘点;

  (3) 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4) 整理研究成果,汇编研究资料;

  (5) 组织课题现场结题评审。

  八、预期成果

  (一)理论性成果

  1.公开发表或获得省、市级以上奖励的论文;

  2.课题组年度评选的优秀论文汇编。

  (二)研究性成果

  1.构建富有学校特色的“体验式养成教育”基本模式;

  2.课题研究报告(包括阶段性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

  3.桃源县本地区小学生养成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4.参加本课题研究的学生养成教育测评报告;

  5.“体验式养成教育”基本模式研究的优秀教学设计、典型课例、教学反思、教学故事等成果汇编。

  (三)实际效果

  1.“体验式养成教育”基本模式的实际应用与推广;

  2.学生的良好*惯基本养成,不良行为大面积纠正,班风好,校风正,学生的综合素养全面提高;

  3.参与课题研究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提升;

  4. 以养成教育为特色的创建学校品牌,梳理出个性化办学思想体系(包括学生发展观、教育观、教育价值观等),并创意设计出具有深刻理念支撑的校园文化。

  九、组织机构及人员分工

  1、课题组顾问(指导)

  刘中义 常德市教科院计划与发展研究室主任、教授

  姜胜云 桃源县教研室主任

  姚建华 桃源县教研室副主任

  周启安 桃源县教研室思品教研员

  2、课题领导小组

  组 长:邹波武 桃源县教师进修学校 校 长

  副组长:朱汝谆 桃源县教师进修学校 副校长

  成 员:刘志明 桃源县教师进修学校 副校长

  吴凤初 桃源县教师进修学校 副校长

  李华初 桃源县教师进修学校 副校长

  葛国清 桃源县教师进修学校 教科室主任

  姚志毅 桃源县教师进修学校 师训部主任

  敬太浩 桃源县实验学校 小学部主任

  袁万春 桃源县实验学校 小学部副主任

  王 芳 桃源县实验学校 小学部副主任

  戴朝晖 桃源县实验学校 少先队大队辅导员

  3、课题研究小组

  组 长: 李德斌

  副组长: 敬太浩 王 芳

  主研人员: 高庆华 蔡小玲 李美芳

  参研人员: 童 玲 林 峰 黄 丽 郭宏忠

  戴朝辉 张馨予 姚建军 余明祥

  4、研究小组成员具体分工

  李德斌、敬太浩课题主持 负责《方案》、《计划》的拟定,研究报告撰写、教师培训工作等;

  高庆华 课题主研 各种调查报告的撰写等;

  蔡小玲 课题主研 负责低年级组的研究工作等;

  李美芳 课题主研 负责中年级组的研究工作等;

  林 峰 课题参研 负责论文、课例推选,研究资料的整理等;

  童 玲 课题参研 负责一、二年级组的研究工作等;

  黄 丽 课题参研 负责三、四年级组的研究工作等;

  张馨予 课题参研 负责五、六年级组的研究工作等;

  姚建军 课题参研 活动的组织开展;

  戴朝辉 课题参研 负责会议记录等;

  郭宏忠 课题参研 资料整理与装订等。

  十、研究条件(经费的保障、设备的提供、资料的储备、时间精力的保证、所在单位科研氛围及技术支持情况等)

  课题研究工作学校将予以大力支持,学校提供课题研究的一切经费,本课题拟投入研究经费XX0元,课题参与人员办公室均配备多媒体计算机,学校配备多媒体教室二间,以保障研究工作的顺利实施;学校将组织课题研究人员外出学*听课,学*名优学校的先进经验;组织课题参与人员收集一批课题研究学*资料,建立课题研究电子资料库,明确分工,专人负责,充分考虑课题研究人员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研究人员的工作量,以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课题研究任务;学校各项事业态势良好,研究氛围日趋浓厚,研究成果日渐丰硕,朝着市名优学校的目标迈进。

  省级课题开题报告 2

  尊敬的各位专家、领导、老师们:大家好!

  今天,我们齐聚一堂,举行省级课题《基于智慧学*空间的中小学英语教学实践研究》的调研活动。在此,我谨代表石化一小,对各位专家、领导和课题组成员校同仁们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并致以最诚挚的感谢!

  石化一小创建于1996年,学校现有30个教学班,1413名学生,82名教师,其中安徽省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6人,安庆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2人,市学科带头人2人,市、区骨干教师23人。*年来,学校在经开区管委会和市、区教育局的关心与指导下,努力改善办学条件,规范内部管理,优化师资队伍机构,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力争办一所家门口的好学校。我们树立了“让每一个孩子快乐成长”的办学目标追求,在对“快乐教育”的研究中,逐步形成了“快乐阅读特色”、“校园足球特色”和“校园特色文化活动”三张教育名片,学校曾先后荣获“安徽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小学”、“安庆市示范小学”、“安庆市‘快乐阅读’文化特色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项目特色学校”、“安徽省最美校园书屋”等二十多项荣誉称号。

  回顾石化一小课题研究工作的历程,我们牢固树立“以科研促质量,以质量求生存,以科研促发展”的办学理念,力求充分发挥教科研的引领作用,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对教科研工作的规划、管理、指导,不断增强教师的教科研意识。我校承担本课题研究的有特级教师陈杰*副校长和骨干教师程张芳副主任以及一批专业素质过硬、勤于思考、善于钻研的英语老师,更有省、市区专家、领导对课题的引领与指导,这些都为我校参与本次课题研究提供了最坚实的保障,坚定了我们参加课题研究的信心。

  在工作中,我们认识到:要引发学校的一种有序的、高层次的、有品位的发展,一定要做课题,实现课题、课程和课堂的三位一体,以课题研究引领学校的发展。

  我校承担本课题研究工作,作为校长,我深感高兴,也倍感责任重大。高兴的是,通过课题研究可以激发老师们投身教科研工作的热情,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同时带动各学科的发展;倍感责任的是,如何通过课题研究,积累案例,反思得失,让学校的教研文化达到高的水*,让学校的教学管理模式发生质的飞跃,让学校的教学质量稳定在一个理想合理的水准上。我期待在聆听专家、领导们高屋建瓴的指导后,会豁然开朗,和老师们一起,再次坚定一个共同的心愿:做好课题研究工作,切实提高专业素养,培养好学生的学*兴趣,推动学校的高品质发展。

  今天的调研活动,让课题组老师有了一次深入的学*研讨,今天是一个新的起点,期待大家在专家组的指导下,严格按照课题的研究要求和进度安排,做好每一项工作,抓实每一个细节,高起点、严要求,边研究、边实践,使自身的教科研水*和学生的核心素养呈螺旋式成长。在这里,我代表学校郑重承诺:学校会在人员、时间和经费等各个方面予以保障,以使课题研究工作能够顺利完成。同时,也借此机会,拜托各位专家、领导和成员校同仁们常关注和指导我们的研究过程,为我们指路、导航。我校的课题负责人要利用网络资源,拉*与专家的距离,在与专家的沟通、交流中不断更新方法、丰富经验,增强课题研究的深度与力度。

  最后,再次对今天莅临课题调研活动的各位专家、领导和同仁们表示衷心的感谢!预祝课题研究工作圆满成功!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谢谢!

  省级课题开题报告 3

  本课题拟作为“语言文字应用选修课程的有效实施研究”的子课题。经过紧张的筹备,今天正式开题了。现在,我代表课题组向参与课题教师作开题报告,提请各位教师讨论,并请上级领导及专家教授多提宝贵意见。

  1、选题原因

  1、江苏省虽然经济发达,在均衡发展教育上努力不小,但教育的不均衡现象仍存在。特别广大农村学生在学*上,不管是知识积累,还是学*方法*惯,还是心理,等有其特殊性。

  2、新课程的实施,理念先进科学。在目标、教科书的编写、评价等方面兼顾了城乡差别的客观情况。但实际教学中,似乎农村学校在目标的达成上,困难更大,问题更多。

  3、有效教学,其中之1就是分层教学。如果不忽略城市和农村的学生素质是不同的两个层面的话,研究语言文字应用选修课程在农村高中的有效实施,就是研究该课程在农村高中的分层教学,尽力做到因材施教,和城区学生1样,获得较好的语文素养。

  2、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课程标准的相关规定: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规定语文课程目标:通过高中语文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学生应该在“积累与整合、感受与鉴赏、思考与领悟、应用与拓展、发现与创新”等5个方面获得发展。其中“应用与拓展”特别要求“能在生活和其他学*领域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言文字应用选修课程适应了这1要求。

  2。语言文字应用选修课程: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规定:“联系语言文字应用中的现象和问题,阅读有关著作,尝试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作出解释。了解语言文字法规的有关内容,增强规范意识,学会辨析和纠正错误,提高语言文字应用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观察语言文字应用中的新现象,思考语言文字发展中的新问题,努力在语言文字应用过程中有所创新。”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系列主要有两个模块:《语言规范与创新》和《当代语言生活》。这两个板块都充分体现了选修课程的基础性,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提供了保证。可见,研究其有效实施的必要性。

  3、农村高中实施教学的现状:

  课程标准的制定,以及优质教科书的编写,并不意味着研究工作的终结。

  虽然在设计选修课程方案时已经考虑到了目前我国城乡高中的语文师资力量与教育资源的现状,但实际上,课程标准的理想和实际实施的现状之间肯定存在差距,特别在广大农村高中,在选修“语言文字应用”序列两个板块的实施上,存在的问题相对城区高中更为突出。无论是选课、教学安排,还是教学方法和学*方式上,甚至学分的管理上,都或多或少地影响语言文字应用选修课程的实施效果。

  4、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对象和条件等,灵活、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并善于将各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语言规范与创新》是1门全新的课程,它不仅教学内容新、教育理念新,更重要的是教学方法新,它不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与训练应试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现有条件,变革教育、教学思想,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与学*方式,切实做到语言文字应用选修课程在农村高中教学的有效实施。

  如何针对农村高中的现状,农村高中的客观条件和农村高中学生的学*基础等,遵照有关有效教学理论,以行动研究为主要途径,反思已有的教科书及其辅助资源有否需要修正之处,并探求更有效的教学实施途径,为各地区、各学校根据实际不同情况搞好选修课程的建设提供普适的、可操作的经验,最终落实新课标的要求,实现“1切为了学生”的愿望,这是我们想通过研究达到的目的。

  3、课题研究现状

  高中新课程标准设计了中国高中教育史上的第1个专门的语言文字应用选修课程,苏教版的《语言规范与创新》和《当代语言生活》教科书实际上也是中国高中教育史上的第1个系列的为专门讲授汉语语言文字知识和应用的高中语文教科书。高中新课程标准下的“语言文字应用系列选修课程”的有效实施研究,特别是对苏教版“语言文字应用”系列教科书及其有效教学及评价的全面研究,应该是前所未有的。

  所以,作为课题“语言文字应用选修课程的有效实施研究”的子课题“语言文字应用选修课程在农村高中有效实施的研究”,也就应该是前所未有的。

  4、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语言文字应用选修课程有效实施的“有效”,1个方面指教科书内容是经过精心选择的最重要和最实用的语言文字知识,是合格的高中生必须具备的语言文字能力,更不用说也考虑到了中学生升学考试的实际需要;同时,教科书内容也是适合课程教学的。另1个方面,“有效”更体现在我们希望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使中学生能够真正变“死记硬背”为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的科学方法,变“题海战术”为灵活地解决语言文字应用的各种问题,变“应试”为具备较高水*的文化素质和精神文明修养。同时,通过课程的教学,让教师通过课改实践,实现教学业务和教学思想的提高、发展。

  语言文字应用选修实施是否有效,最重要的指标就是学生的母语素养是否提高。①母语素养是1个人的文化素质的重要基础,包括志向情操和道德修养、思维和语言的*惯特点、文化视野和知识积累、审美情趣、学*方法乃至言谈举止等各方面。开设选修课,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熟悉、认同母语文化的优秀传统。②母语素养的水*通常表现为言谈举止文明、高雅、合乎礼仪,思维严密有条理性,口语表达连贯、流畅、富于文采,书面表达规范、清晰、生动等。1旦形成良好的*惯就会对个人的精神生活和行为方式产生无形的`影响,就会收益终身。③语文选修课要培养学生的母语意识,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热爱以母语为载体传承下来的中华文化的优秀成果,能够以理性的态度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精华,增强民族自信心,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提高农村高中生的母语素养,也是缩小教育差距,实现教育公*的需要。

  既然,语言文字应用选修课程的有效实施至少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适用的教科书;

  (2)适用的教学参考书;

  (3)有效的教师培训;

  (4)有效的教学活动;

  (5)科学的评价体系。

  而在农村高中有效实施的研究工作更微观、更具体。那么,在农村高中有效实施自然就至少应满足以下条件:

  (1)有效处理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

  (2)有效的师资调配;

  (3)有效的教学活动;

  (4)有效的学分管理。

  所以,本课题的研究包含了5个方面:

  (1)农村高中生在语言文字应用方面的不足或者需要。

  (2)有效处理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

  (3)有效的师资调配;

  (4)有效的教学活动;

  (5)有效的学分管理。

  由于,《语言规范与创新》是语言文字应用序列的核心板块。我们以它及其教学参考书为主要研究对象,兼及《当代语言生活》。

  5、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主要有3个基本观点。第1,学*是1种意义建构的过程:人们对事物的理解与其自身的认知结构有关。知识的获得是学*个体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第2,学*是1种协商活动的过程:学*的发展是依靠人的原有认知结构的。由于每1个学*者都有自己的认知结构,对现实世界都有自己的经验解释,因而不同的学*者对知识的理解会不完全1样,从而导致了有的学*者在学*中所获得的信息与真实世界不相吻合。此时,只有通过社会“协商”和时间的磨合才可能达成共识。第3,学*是1种真实情境的体验: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要让学生懂得某些知识,而且要让学生能真正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

  2、行动研究理论

  行动研究法既是1种方法技术,也是1种新的科研理念。行动研究是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与研究者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应用,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改变社会行为的目的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要求实际工作者进行积极的反思、参与研究,要求研究者深入实际,参与实际工作,并要求两者相互协作,共同研究。

  本课题在反思“语言文字应用”序列,特别是《语言规范与创新》、《当代语言生活》在农村高中选修现状的基础上,从新的理论视角出发,开展语言文字应用选修课程如何有效实施的行动研究,在实践中进1步发现和解决有效实施所存在的问题,修正选课、学生学*和教师教学方式的有关做法,为本课程的有效实施积累可行的成功经验,从而为课改的成功增加保障。

  6、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核心方法为行动研究法,同时伴以问卷研究法、个案研究,访谈、网络研讨等。

  首先在有关有效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对现行农村高中“语言文字选修”序列的选修情况作调查,包括学生、学校、教师3方的调查意见。然后梳理归纳结论,再针对现行选、教、学的弊端,尊重客观事实,探索新的实施语言文字选修课程教学的有效途径,然后形成研究成果,比如教科书及其辅助资料的修订,论文,调查报告等。

  7、课题研究的实施周期、步骤和预期成果

  课题研究的实施周期:20xx年3月—20xx年7/8月

  1、准备阶段:20xx年3月—20xx年7月

  设计问卷调查表,收集和分析相关资料,总结实际教学中存在的优点和不足。

  预期成果:课程实施现状的调查报告

  2、实验阶段:20xx年8月—20xx年12月

  课程有效实施的策略及实证

  预期成果:语言文字应用课程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设计

  3、结题阶段:20xx年1月—20xx年7/8月

  整理各种资料形成研究成果,同时邀请教育领导部门和兄弟学校有关1线教师进行评测、推广和借鉴。

  预期成果:课题研究报告,或专题论文。

  8、课题组人员

  1、徐德斌:海安县孙庄中学校长兼党委**,教育硕士。

  2、许维龙:海安县孙庄中学主管教学副校长,南通市学科带头人;教学、管理与研究经验均非常丰富,有多篇论文发表。

  3、**珠:海安县孙庄中学语文教师,海安县高中语文骨干教师,发表文章20多篇,其中多是语言文字应用方面的,甚至直接关于教材的,具体如:

  (1)《“娥”与“蛾”》(《语文报》)

  (2)《“省”字探疑》(《读写月报》)

  (3)《文言传记常用字类说》(《读写月报》

  (4)《数词在运用中的5种常见错误》(《语文教学与研究》)

  (5)《苏教版选修教材〈语言规范与创新〉中的几处商榷》(教育部继教网)

  (6)《从语言连贯性看“惟其所愿”译文》

  (7)《苏教版选修教材〈现代散文选读〉献疑》(教育部继教网)

  (8)《苏教版选修教材〈实用阅读〉指瑕》(教育部继教网)

  (9)《苏教版选修教材〈当代语言生活〉中的失范——兼议苏教版教材应加强的工作》(教育部继教网)

  (10)《“潇洒”探究》(《新语文学*·中学教学》)

  (11)《“初程”是“开头的1段路程”吗?》

  新的课程改革,不仅面向城区学校,更应面向广大农村学校。我们不能不承认,城区学生在语言文字应用方面的知识积累、学**惯、文化视野(见识)等方面优于农村学生,迫切需要“有效实施”的,是农村学生。只在城区开花结果的新课改不是完整的新课改。甚至可以说,新课改的成功与否,在1定意义上,决定于农村学校的实施效果。

  本课题虽然任务艰巨,但意义重大,只要我们扎实工作,刻苦钻研,有序推进,勇于探索,开拓创新,我们1定能够按照预期的目标圆满完成研究任务,多出成果,出好成果,为推动“语言文字应用选修课程在农村高中的有效实施”做出应有的贡献,为新课标的推行提供可资借鉴的实践经验。

  省级课题开题报告 4

  课题名称: 陕西省教科研课题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选题意义和背景。

  1.1研究背景*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我国教育科研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国内各级各类教育科研机构也涌现出了许多新的科研项目,这些科研项目的研究对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践问题具有重大意义,给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选择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参考。然而随着教育科研项目、课题的不断增多,教育科研成果的不断涌现,教育科研部门的科研管理任务也越来越繁重,基于传统的“手工+纸质”或是常规办公软件等管理方式己经不能满足目前科研管理的需求。如何加强科研信息的管理、提高科研质量、降低科研成本并争取最优化效益,是各级各类科研管理部门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教育管理信息化的深入开展为这些问题的解决带来了新的契机,目前国内己有部分教科研管理机构都实现了业务管理的信息化,教科研管理的信息化已是大势所趋。

  陕西省教科所作为全省唯一从事教育科学研究(包括教学研究)的省级研究机构,其主要职能之一就是承担全省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科学研究的规划、指导与管理,以及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推广与普及。陕西省是教育大省,*年来教科所承担的教育科研课题逐年增多,课题申报数量也逐年递增,这使得课题管理人员任务繁重,工作效率低下,导致课题的审理周期漫长,影响了课题研究的进度。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实现课题申报、评审及管理的信息化,本研究依托导师主持的陕西省2012-2013年度基础教育重大招标课题《陕西省教科研网络化*台的建设与应用研究》,在“陕西省教科研网络化*台”中设计和开发课题管理系统。该系统能够实现课题申请指南的在线发布、课题通知的即时推送、课题申报材料的在线提交、专家网上评审、课题细节信息的快速查询等功能,该系统将大大提高课题管理工作的效率,降低工作的强度,使课题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因此,课题管理系统是因实际而需,是实现教科研管理信息化的一个重要体现。

  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将信息与网络技术应用到教育科研课题的管理工作中,探索省级教科研课题管理信息化的途径。具体来说,本研究旨在根据陕西省教科所科研管理部门的实际需要,设计和开发一个多级用户分层管理,并且包括科研信息发布、科研业务管理、专家在线评审等功能的网络化课题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教育科研课题的发布、申报、评审、中检、结题等系列流程的网络化管理,为陕西省教科研课题管理的信息化提供途径,同时为相关领域的类似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1.2.2研究意义本研究是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结合实际情况与需要,对教育科研管理信息化途径的探索,具有很大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将信息化手段应用于教科研管理工作中,有助于提高管理水*和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2)改变传统的教科研课题申报、评审方式,有利于课题申报者便捷地申报课题、评审专家高效公正地评审课题,排除评审过程中“人情关系”的干扰,保证评审的客观性和公*性;

  (3)实现了县(区)级、市级、高校、省级科研管理部门在线审核,通过多层逐级审核的方式,便于对课题研究过程的调控,提高了课题的研究质量;

  (4)课题管理系统能够实现课题研究过程信息分类存储、课题研究进展及审核状态查询等功能,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材料及最终的研究成果也会被分类存储,形成教育科研资源库,非常有利于科研资源的整合和成果的应用推广;

  (5)目前国内省级层面的教科研课题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应用较少,本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是对教科研管理信息化的探索与尝试,对国内类似*台的建设和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2、论文综述/研究基础。

  课题管理是教育科研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遵循教育科学研究规律,把握课题管理的基本要求,实施科学规范有效的管理,是促进科研多出成果、出好成果的必然要求。[2]为了解目前国内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的现状,笔者对国内教科研管理机构的设置状况和省级教科研课题管理方式两个方面进行了调研,具体情况如下。C1)国内教科研管理机构设置状况我国的教育科研管理部门是由上而下进行设置的,从国家到省级再到市级和县(区)级,最后到各个学校,都设置有教育科研管理机构,这些机构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管理机构体系。

  在国家层面,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前身为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级综合性教育科学研究机构,担负着国内科研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的建设任务。[3]在省级层面,教育科研管理机构为各省的教育科学研究院或教育科学研究所,例如陕西省为陕西省教科所,其他各省(直辖市)均设置有同种类型的机构,其业务范围虽然因地域差异会有所不同,但其基本职责一致,主要负责全省的教育科研课题的规划、指导与管理,以及科研成果的推广与应用。在市级和县级层面,一般设有市教研室或县教研室,主要负责本地区基础教育科研的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手段在教科研管理中的应用,国内少部分省、直辖市级教育科研机构开始尝试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实现对课题的管理,具体表现为不同特点的课题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这些已有的课题管理系统按照应用方式可以分为如下两类。

  第一类主要是离线的单机课题管理系统,教科研管理人员在陆续收到课题的材料之后,利用系统记录课题的申报信息、材料提交情况、评审状况、经费使用情况以及结题情况等,并且能够对以上信息进行索引查询。此种类型的课题管理系统实质上是一个单机的软件,只能起到存储信息的作用,然而课题的研究是一个动态过程,相关的信息和数据会随之变化,这就要求课题管理部门及时对课题信息进行手动更新和调整,效率较低,此外由于这种方式只能通过定期地对数据整理来把握课题的相关信息,因此得出的数据相对滞后。

  第二类是多角色的网络化管理系统,在此系统中,课题申报者、评审专家、各级科研管理人员均可登录系统,根据课题研究不同阶段的安排与要求,不同角色用户对课题进行相应的操作,基本实现了课题的动态管理;课题管理人员也很容易通过网络向课题负责人针对性地发布相应的通知,并且能随时查阅课题申报及研究的情况,掌握最新消息;课题的评审专家则可以在网上实施对课题的评审,在线提交评审结果。

  3、参考文献。

  [1]陕西省教科研网。单位概况[EB/OL].

  [2]李倡*。浅谈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叨。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7,10:18-20.

  [3]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机构介绍[EB/OL].

  [4]刘尧。中国教育科学研究的反思与改造述评[J].当代教育科学,2004,09:3-10+14.

  [5]郑明理。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搭好四座桥[J].上海教育科研,2008,10:48-49.

  [6]欧启忠,魏文展,李向红,覃克服。科研管理信息化与业务流程优化探析田。科技管理研究,2005,03:48-49.

  [7]王天新,管理信息系统发展[J].现代情报,2007,06:224-225.

  [8]罗方述。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01:20-22.

  [9]刘红霞。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及其比较明。机械管理开发,2005,04:114-115.

  [10]崔红娟。MIS开发方法研究一结构化生命周期开发方法[J].硅谷,2010,19:17.

  [11]何礼富。软件工程与项目管理[M].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158.

  [12]高扬。基于。NET*台的三层架构软件框架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1,02:77-80+85.

  [13]范振钧。基于ASP net的三层结构实现方法研究明。计算机科学,2007,04:289-291.

  [14]徐朝辉,樊银亭。MVC设计模式在。NET三层结构开发中的研究和实现[[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07,02:70-73.

  [15]魏志军。Struts+EJB框架技术在Web开发中的应用[[J].信息系统工程,2013,01:95-97.

  [16]王济昌主编。现代科学技术名词选编[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第58页。

  [17]孙践知。ASP:NET程序设计实践教程(VB版)。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1一13.

  [18]邵良杉,刘好增。ASP.NET 3.5(C#)实践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19]魏江来。科研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与实现[J].陕西科技,2009,03:25-26+3 5.

  [20]哈尔*。信息建模与关系数据库[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21]康纳利,贝格,玉洁等,数据库设计教程[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2]廖媛媛,唐振军。基于ASP.NET的数据库连接技术研究[J].信息技术,2007,05:166-168.

  [23]徐枫,马国之浏良旭。基于ADO技术的数据库访问研究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4,01:107-110.

  [24]张裔智,赵毅,汤小斌。 MDS算法研究[J].计算机科学,2008,07:295-297.

  [25]魏晓玲。MDS加密算法的研究及应用[J].信息技术,2010,07:145-147+151.

  [26]胡颖,郑文波。工程软件测试势在必行[J].自动化博览,2008,12.

  [27]周煌,周国庆,奚文骏,软件测试技术概述[J].中国测试技术,2005,03:56-58+75.

  [28]许赞泉。针对图形用户界面的软件测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3.

  [29]宋波,张忠能。基于系统功能测试的软件自动化测试可行性分析[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5,12:31-33.

  [30]王晓华。软件安全测试方法研究[J].农业网络信息,2010,03:122-124+128.

  4、论文提纲。

  第1章导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研究目的

  1.2.2研究意义

  1.3国内研究现状

  1.3.1国内省级教科研课题管理现状

  1.3.2国内省级教科研课题管理系统应用现状

  1.4研究内容

  1.5研究方法

  1.6本人参与的工作

  1.7研究思路及论文框架

  1.7.1研究思路

  1.7.2论文框架

  第2章相关概念及理论

  2.1教育科学研究

  2.1.1教科研

  2.1.2教科研课题

  2.2教育科研课题的管理

  2.2.1课题管理

  2.2.2教育科研课题的管理流程

  2.3管理信息系统

  2.3.1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及特征

  2.3.2管理信息系统在教育中的应用

  2.3.3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2.4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3章教科研课题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3.1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

  3.2系统总体业务流程

  3.3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3.3.1用户角色划分

  3.3.2用户信息管理

  3.3.3课题通知发布

  3.3.4课题申报及材料上传

  3.3.5各级管理员审核

  3.3.6为评审专家分配课题

  3.3.7专家在线评审

  3.3.8课题查询

  3.4系统非功能需求分析

  第4章教科研课题管理系统的设计

  4.1系统的总体架构设计

  4.1.1系统的技术架构

  4.1.2系统的总体功能结构设计

  4.1.3系统的开发环境

  4.2系统的功能模块详细设计

  4.2.1用户信息管理模块

  4.2.2课题发布模块

  4.2.3课题申报及材料上传模块

  4.2.4课题审核模块

  4.2.5课题查阅模块

  4.3数据库的设计

  4.3.1数据库需求分析

  4.3.2数据库的概念结构设计

  4.3.3数据库的逻辑结构设计

  4.3.4数据库的物理结构设计

  第5章教科研课题管理系统的实现

  5.1数据库的连接

  5.2用户信息管理模块的实现

  5.2.1用户必要信息的设置

  5.2.2用户登录的实现

  5.2.3用户注册的实现

  5.2.4管理员管理用户的实现

  5.2.5用户信息的.安全性保障

  S.3课题发布模块的实现

  5.3.1课题通知发布的实现

  5.3.2课题通知的接收

  5.4课题的申报及材料上传的实现

  5.4.1课题申报的实现

  5.4.2材料上传的实现

  5.5课题审核的实现

  5.5.1各级管理员的审核

  5.5.2专家课题审核的实现

  5.6课题查阅模块的实现

  5.6.1管理员查阅课题

  5.6.2用户查阅所申报课题详情

  第6章教科研课题管理系统的测试

  6.1系统测试的意义

  6.2系统测试的内容

  6.3本系统测试过程及结果

  6.3.1界面及功能测试

  6.3.2性能测试

  6.3.3安全

  第7章研究总结及反思

  7.1研究总结

  7.2系统存在的不足及反思

  7.3展望

  5、论文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研究内容。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对国内省级教科研课题管理现状进行调研,了解目前我国各级教科研管理机构的设置情况,把握省级教科研机构的科研管理方式。

  其次,对陕西省教科研课题管理的现状和需求进行深入调查,确定系统的功能流程以及用户分类和角色,同时调研国内已有的省级教科研课题管理系统,总结归纳其可借鉴的功能特点,制定系统的需求分析书。根据需求分析书对系统的功能模块进行设计,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系统可分为五个模块:用户信息管理模块、课题发布模块、课题申报及材料上传模块、课题审核模块及课题查阅模块等。角色共有六大类:普通注册会员、县(区)级科研管理员、市级科研管理员、高校科研管理员、教科所课题管理员及课题评审专家等,对每一模块的功能结构进行详细设计。确定系统开发所使用的技术、工具和数据库的类型,并对数据库的概念结构、逻辑结构以及主要的数据表结构进行设计,最终形成系统的总体设计书。

  最后,在系统总体设计的基础上,利用选定的开发技术和工具对系统的各个模块进行开发与实现,并对初步完成的系统进行试运行和测试,完善系统的各项功能。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在论文写作初期,笔者搜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包括教育科学研究的相关理论、教科研管理的政策文件、教科研课题管理的实施办法、当代教育管理理论、管理信息系统理论及软件工程理论等。通过对资料的整理分析,理清了目前我国教科研课题管理的现状,明确了本系统开发的方向。

  (2)访谈法在本系统开发的初期,笔者多次与省教科所课题管理人员进行交流沟通,主要了解他们开展课题管理工作的业务流程、所发布课题的类型、课题评审方式等信息,并且对他们所期望的课题管理系统应具有的功能进行了详细的访谈,以此为依据制定了系统的需求分析。在后期的设计及开发过程中,阶段性地进行沟通协商,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3)结构化开发方法本文总体上遵循了软件工程开发的方法和思想,具体按照结构化开发方法的原则和步骤,对系统进行了设计与实现。

  6、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在对系统进行不断的调试及改进之后,目前已在团队内部局域网中进行试运行,总体运行效果良好,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系统的兼容性、功能完善性这两个方面,具体如下:

  在系统的兼容性方面,由于系统的开发技术及工具较新,系统中的小部分内容在IE9版本以下的游览器中浏览时会出现界面的不兼容现象,但不影响正常功能的使用;

  在功能方面,虽然课题管理的基本业务流程能够满足,但是总体来讲不够完善,例如缺少课题经费管理、用户的支持服务等功能,需要在后续的工作中继续进行开发完善。

  7、预期的结果。

  1.对国内省级教科研管理机构进行了文献及网络调研,得出了目前国内省级教科研管理系统应用的现状;

  2.梳理了陕西省教科研课题管理部门的科研管理流程及业务范围,对教科研课题管理系统的需求进行了分析;

  3.根据需求分析对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进行了详细设计,以流程图的形式展现各个子模块的工作过程。在数据库设计部分,分析了系统中所需要用到的各项信息以及各项信息的属性,并对概念结构、逻辑结构及物理结构三个阶段进行了详细的设计,最终定义了各个数据库表的结构和字段,并对各个表的结构进行了详细的设计

  4.采用ASP.NET技术,基于MVC设计模式完成了系统的开发。在开发完成后将系统部署到局域网中,组织测试人员进行测试,经过反复的修改和调整,最终使系统趋于完善。

  8、论文写作进度安排。

  2015.05-2015.06 开论文会议

  2015.06-2015.07 确定论文题目

  2015.07-2016.02 提交开题报告初稿

  2016.02-2016.06 提交论文初稿

  2016.07-2016.08 确定论文终稿

  2016.08-2016.09 论文答辩

  省级课题开题报告 5

  尊敬的各位专家、领导、老师们:大家好!

  今天,我们齐聚一堂,举行省级课题《基于智慧学*空间的中小学英语教学实践研究》的调研活动。在此,我谨代表石化一小,对各位专家、领导和课题组成员校同仁们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并致以最诚挚的感谢!

  石化一小创建于1996年,学校现有30个教学班,1413名学生,82名教师,其中安徽省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6人,安庆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2人,市学科带头人2人,市、区骨干教师23人。*年来,学校在经开区管委会和市、区教育局的关心与指导下,努力改善办学条件,规范内部管理,优化师资队伍机构,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力争办一所家门口的好学校。我们树立了“让每一个孩子快乐成长”的办学目标追求,在对“快乐教育”的研究中,逐步形成了“快乐阅读特色”、“校园足球特色”和“校园特色文化活动”三张教育名片,学校曾先后荣获“安徽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小学”、“安庆市示范小学”、“安庆市‘快乐阅读’文化特色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项目特色学校”、“安徽省最美校园书屋”等二十多项荣誉称号。

  回顾石化一小课题研究工作的历程,我们牢固树立“以科研促质量,以质量求生存,以科研促发展”的办学理念,力求充分发挥教科研的引领作用,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对教科研工作的规划、管理、指导,不断增强教师的教科研意识。我校承担本课题研究的有特级教师陈杰*副校长和骨干教师程张芳副主任以及一批专业素质过硬、勤于思考、善于钻研的英语老师,更有省、市区专家、领导对课题的引领与指导,这些都为我校参与本次课题研究提供了最坚实的保障,坚定了我们参加课题研究的信心。

  在工作中,我们认识到:要引发学校的一种有序的、高层次的、有品位的发展,一定要做课题,实现课题、课程和课堂的三位一体,以课题研究引领学校的发展。

  我校承担本课题研究工作,作为校长,我深感高兴,也倍感责任重大。高兴的是,通过课题研究可以激发老师们投身教科研工作的热情,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同时带动各学科的发展;倍感责任的是,如何通过课题研究,积累案例,反思得失,让学校的'教研文化达到高的水*,让学校的教学管理模式发生质的飞跃,让学校的教学质量稳定在一个理想合理的水准上。我期待在聆听专家、领导们高屋建瓴的指导后,会豁然开朗,和老师们一起,再次坚定一个共同的心愿:做好课题研究工作,切实提高专业素养,培养好学生的学*兴趣,推动学校的高品质发展。

  今天的调研活动,让课题组老师有了一次深入的学*研讨,今天是一个新的起点,期待大家在专家组的指导下,严格按照课题的研究要求和进度安排,做好每一项工作,抓实每一个细节,高起点、严要求,边研究、边实践,使自身的教科研水*和学生的核心素养呈螺旋式成长。在这里,我代表学校郑重承诺:学校会在人员、时间和经费等各个方面予以保障,以使课题研究工作能够顺利完成。同时,也借此机会,拜托各位专家、领导和成员校同仁们常关注和指导我们的研究过程,为我们指路、导航。我校的课题负责人要利用网络资源,拉*与专家的距离,在与专家的沟通、交流中不断更新方法、丰富经验,增强课题研究的深度与力度。

  最后,再次对今天莅临课题调研活动的各位专家、领导和同仁们表示衷心的感谢!预祝课题研究工作圆满成功!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谢谢!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