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报告汇总五篇

首页 / 报告 / |

  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报告 1

  摘要:大学生是是高校培养的高层次人才,他们的健康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未来。随着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数量迅速攀增,与此同时,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突出。大学生处于这一时期心里尚未成熟,一方面要面临自身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另一反面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变迁所带来的各种挑战,很容易导致心理负荷与心理承受之间的*衡失调,发生各种异常的心理现象。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便更好地解决我系一些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我部于20xx/10/28就大学生普遍存在的热点问题展开了一项问卷调查,因涉及到与大学生息息相关的问题,所以同学们都热情积极地投入到此次问卷调查中。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问题 问卷调查

  一、调查问卷构成

  问卷的内容包括大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的18道题目。本次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回收400份,回收率100%。在回收的问卷中,有效率94%,其中大一100份,大二100份,大三100份,大四100份。

  二、调查问卷分析

  问卷调查是数据收集的一种手段。通过公*的发放问卷,通过调查,看数据背后反映出来的问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发展,所以准确地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非常重要。现在将问卷回收,我们对全部问卷汇总,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方面问题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他们最关心的莫过于学业成就问题,而环境与地位的改变、错位,给大学生带来了不少的心理负担,高中时期的佼佼者,进入大学生活后,环境改变了,相当一部分同学发现自己在高中时期的那份优势已不存在,面临的是一种重新分化组合的严峻局面,尤其是对于中学时的那些尖子学生其反差更加明显,进入大学后,每个学生或多或少都会有失宠感,部分同学为了保持自己在中学时的优势,废寝忘食,除了学*自己的专业课,还学*一些社会上急需的课程,再加上辅修专业的学*,计算机、英语过级的重压,他们处于高负荷运转中,长期处于紧张的临战状态,压力很大,学*效果不佳,长此下去,神经紧张、失眠、考试怯场等焦虑并发症就相继出现了。而调查中,相当一部分学生感觉考到大学“如释重负”,认为船已靠*码头,因而即使感受到竞争的危机、就业的压力,也提不起真正努力学*的尽头。

  2、环境改变与心理适应障碍问题

  调查中38%的学生反映,由于环境的改变,自己出现了矛盾、困惑心理。其中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现实的失落感。中学时教师为了激励学生刻苦学*,总爱把大学描绘成一个“人间天堂”,学生也将考大学作为唯一的和最终的目标来激励自己在高中埋首苦读。但学生跨入大学校园后,突然发现事实并非如此,高职院校的社会认可度、办学水*、政策环境等各方面与本科高校相比还存在着差距,容易造成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进入校园后感觉“低人一等”、“脸上无光”。产生心理上的落差,因此,学生出现了各种不健康的心态,如无奈、失意、混文凭向父母交差等等,这些心态的存在严重影响到学生的自信心;另有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专业学*的困惑心理。与中学相比,大学学*具有更多的自主性,灵活性和探索性,进大学后,他们一时无所适从。有些学生感觉一下子从中学的严格管教中“松了绑”,但又不知如何安排学*,以致心中忧郁、焦虑;还有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生活环境的不适应。进入大学后,由原来依赖父母的小家庭过渡到相对自立的大学集体生活,心理上产生一种孤独、空洞感。

  3、自我意识模糊与困惑问题

  调查中26%的学生对如何发挥自己的优点和克服缺点感到迷茫、有一部分学生看到班上有些多才多艺、能力较强的同学,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事事不如人,产生自卑心理;有些学生知道自己不足,但又不知道如何突破自己。中心主任吉梅老师指出,在大学阶段,新生的个体自我意识逐步增强,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他们并没有形成关于自己的稳固形象,自我意识还不够稳定,看问题往往片面主观,加上心理的易损性,一旦遇上暂时的挫折和失败,往往灰心丧气,怯懦自卑。而且新生对于周围人给予的评价非常敏感和关注,哪怕一句随便的评价,都会引起内心很大的情绪波动和应激反应,以致对自我评价发生动摇。

  4、人际交往难的问题

  调查中一半以上的学生有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困惑,有些学生表现为人际敏感,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经常发生一些摩擦、冲突和情感损伤,这一切难免引起一部分学生的孤独感,从而产生压抑和焦虑,有些学生表现为人际交往心理障碍,因为语言表达能力较差,使得他们害怕与他人沟通思想感情,把自己的内心情感世界封闭起来。这种人经常处于一种要求交往而又害怕交往的矛盾之中,很容易导致孤独、抑郁或自卑;还有些学生因为性格上的不合群,在新同学中不被理解而遭排斥,其中一部分人便独来独往,不与他人接触,久而久之就产生一种受冷落或性格孤僻、粗暴等心理倾向。调查中,39%的心声认为没有朋友;24%的学生感到孤独、寂寞;43%的学生更希望自己成为交流的对象儿不是交流的直接发起者。与此同时,由于个体间的正常交往不够,又容易引起猜疑、嫉妒等,极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在调查中显示,在人际交往中,在遇到不被人理解的时候,有75%的学生会感到难受,会产生郁闷心理。一些严重的人际交往问题困扰着少数同学,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长期压抑的积累将会使后果不堪设想。面对自己的存在的心理问题,绝大部分的学生能够客观的正视并努力寻求办法解决。在选择解决方式上,60%的同学选择自我调节的方式。可见,大部分选择的方式是积极健康的,这也是大学生心理日益成熟的标志。

  5、异**往问题

  在与异**往的过程中,大部分的异性关系是健康正常的,但是仍有30%左右的同学,在与异**往中存在问题。有一小部分同学交往动机不纯,甚至这种现象还有跟风的,个别同学互相介绍对象,还有个别同学很少与异**往,在与异**往中产生矛盾。通过调查,大一新生的在与异**往比高年级的存在更多的问题。对于“你认为同学之间的异**往就会是恋爱吗?”这个问题中的回答看到相应的认为“是”的回答占据了仅仅是6%的比例,说明大学生已经充分意识到其异**往和恋爱交往的很大不一致性。

  6、毕业时的心理危机问题

  调查显示,毕业班学生的心理压力要比低年级学生大好多。自我储备(包括知识储备、能力储备等)的缺乏,对就业质量的期待,成了毕业生最大的心病,由此使他们情绪上产生焦虑、自卑而失去安全感,许多心理问题也随之产生。“如果从头来过,我一定不是现在这个样子……”成了高年级学生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由于缺乏科学的指导,许多毕业生在择业的时候存在很强的盲目性、随机性和从众性。许多学生在毕业前拥有许多“证书”,但却得不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以至在就业竞技场上迷失了方向。

  三、解决心理问题的一些措施:

  1、青少年男女以集体交往为宜。课堂上的讨论发言,课后的议论说笑,课外的游戏活动等,为大家创造了异**往的机会。使一些性格内向、不善交际的同学,免除了独自面对异性的羞涩和困窘;一些喜欢交际的同学,满足了与人交往的需要。每个人都融入了浓浓的集体气氛中。在集体中的异**往,每人所面对的是一群异性同学,他们各有所长,或幽默

  健谈,或聪明善良,或乐观大度,或稳重干练这就使我们在吸收众人的优点的同时,开阔了眼界和心胸,避免了只盯住某一位异性而发展"一对一"的恋爱关系。

  2、对于这些因为就业引起的心理健康问题,我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应该从新生开始。现在学校的就业指导课很多都是到临毕业的时候才开设的,内容也大多是如何制作简历,如何去应聘等求职的指导,这种“临时抱佛脚”的做法往往收效甚微。如果将大一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站,那么在新生入学的时候,一进校就可以根据个人特点和强项以及个人目标和现状的差距,全面了解自己,重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塑造充实的自我,增强职业竞争力。这样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在校学*生活“前松后紧”的局面。

  3、通过开展一些针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相关的讲座,请我系心理健康老师或校外专家到我系为同学们上系统的、专业的心理指导课。

  4、加强心理咨询系统的完善,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学*和工作中,合理的宣泄情绪,学会理性控制自己。

  四、总结:

  大学校园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绚丽多彩而复杂社会的缩影。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经历坎坷与挫折时不可避免的,只有经过正确的指导和自己的自我调节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一方面要加强校园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形成积极的校园风气。另一方面,学生应正确认识自己的一些心理问题,积极地参与到校园活动中或通过心理咨询来完善自己,真正展现当代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文明的精神风貌。

  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报告 2

  调查内容:

  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调查目的: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在思想道德情操、科学文化知识、身体和心理素质、劳动和生活技能等方面得到和谐发展为宗旨的,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核心内容。但现阶段涉及较多的还是心理问题较明显的大中学生,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仍未受到足够的重视。而实际上由于社会的发展、各种竞争的不断加剧以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一些失误,许多心理问题都表现出了向低龄化发展的趋势。同时大中学生存在的许多心理问题的成因也常可追溯到他们的小学时代。因此,对小学生开展心理素质教育非常有必要。

  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

  调查过程:

  1、我们的调查选用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编制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entalhealthtext,简称MIIT)作为测验材料。

  2、从璜山镇小的四和六年级八个自然班抽取被试共327人,其中男生173人,女生154人。年龄为11—13岁,基本上来自工人、一般干部和知识分子家庭。

  调查结果:

  1.就璜山镇小大多数的小学生而言,心理发展总体还是较健康的。

  2.小学生中的心理问题还是普遍存在的。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来自社会、学校和家庭,其中最主要的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的一块误区。受中国传统意识的影响,也受社会、学校的片面人才观的影响,加上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许多家庭存在着“重养育轻教育,重生理轻心理”、“智育中心论”等错误的家教观念。一方面对孩子过分溺爱,一味满足孩子的各种需要,对孩子过分保护,在许多事情上包办代替,养成孩子依赖性强、任性固执等个性,使之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另一方面,又片面追求孩子智力发展,把聪明、有知识、学*成绩好作为孩子的唯一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而结果往往适得其反。长期以来学校教育沿用的应试教育模式则不但忽视对儿童心理素质的培养,还由于一味追求升学率、以分数论学生好坏等,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总之,从上述调查结果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杭州市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还是普遍存在的,应该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2.解决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根本是由应试教育真正向素质教育转轨,在小学广泛开展心理素质教育。

  3.要注重改善家庭教育的方式,改变错误的家教观念,保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

  4.要特别重视女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报告 3

  摘要:城市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要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可采取以下措施:全面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辅之以个别辅导;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根据小学生特点,开展卓有成效的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教育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

  在素质教育稳步推进的今天,教育问题已经成为普遍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新时期,教育改革势在必行,重视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已成为社会的共识及关注的热点,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势在必行。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天水市秦州区小学生为总体研究对象,在具体实施中,依据分层抽样的原则抽取了四所小学的四年级和五年级共100名学生作为样本进行研究。

  2、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周步成等编制修订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为测试材料,对样本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首次测谎题大于8分的同学进行了重测,回收统计之后有效问卷为100份。

  三、结果与分析

  1、小学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的调查结果

  表1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性别差异统计表

  调查对象:四年级和五年级学生人数:100

  时间:xxx-12-3

  从表中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异常焦虑生的检出率都是比较高的。这些数据提醒我们:必须关注如此普遍的小学生焦虑现象。从理论上讲,必须为这些检出的异常焦虑生制订特别的个人指导计划进行干预,改变这些学生在日常学*、生活中的不适应行为。

  2、小学生心理健康各分量表调查结果

  表2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项目统计结果

  表2是对各分内容量表所做的统计,样本的大体情况比较明晰地展示在表中,从最大值、最小值和标准差栏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内部存在很大的差异。其中又尤以总标准分的差异值得我们去关注。在被调查样本中,总标准分中的最低分为12分,而最高分高达82分。而处于高分端的那些强焦虑学生是我们必须给予更多甚至特殊关照的,因此,只用团体辅导帮助这些学生是明显不足的,辅之以个别辅导就是非常必要的。另外,样本总标准分的*均数45、28明显高于正常焦虑水*(24。284-8.2),因此,又进一步证实了当今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这个事实,说明了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从各分量表的检出率我们看到,小学生的心理焦虑主要表现在冲动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对人焦虑倾向五方面,其中又以冲动倾向和过敏倾向最为突出。而普遍被认为是学生心理焦虑来源的学*焦虑则排在较后的位置。这与*年来教育界认为学生的心理焦虑并非主要在学*,而是表现在自信心、情绪控制等方面是一致的。由此,我们也可以认识到对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重要性,这对于矫正应试教育的错误做法也是很有助益的。

  3、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性别差异比较

  表3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性别差异统计表

  调查对象女生人数50

  时间:xx

  表4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性别差异统计表

  调查对象男生人数50

  时间:xx

  经过统计分析,男女生在冲动倾向、恐怖倾向、自责倾向和孤独倾向四因素间存在显著差异。冲动倾向间的性别差异与学龄期学生在情绪上的性别差异是吻合的:女生比较容易悲观、消沉和伤心,更容易表现出恐惧和焦虑;而男生的情绪表现强烈,更容易将愤怒的情绪表现出来,如生气和发火。因此,男女生在冲动倾向上比率都较高,而男生表现的更为突出。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家长对于独生子女的娇养和过分照料都会使孩子形成依赖心强、缺乏独立性的性格,很容易在自己不熟悉的环境中感到恐惧,调查也向我们展示了学生的恐怖倾向的状况。通过分析,在恐怖倾向上存在的性别差异原因有二:

  一是由于性格、教养方式和社会期望所造就的性别特征,女生比男生胆小,容易恐惧;

  二是由于女性进入青春期比男性要早1~2年,再加上社会生活条件和身体状况的不断改善,普遍表现为进入青春期的年龄提前,因此,四、五年级的女生已陆续进入青春发育期,生理上的突然变化使女生变得害羞、缺乏自信、紧张、焦虑。自责倾向生成的机制是这样的:孩子依赖父母(教师)→父母(教师)严厉惩罚孩子→孩子对父母抱有敌意;当这种敌意表现出来时,父母(教师)越发严厉地惩罚孩子→孩子失去了憎恨的目标→自责倾向形成。男生自责倾向要高于女生,是和社会对小学生的评价紧密相关的。在当今不管是父母或教师,甚至是社会其他人员对好孩子、好学生评价标准首当其冲就是学*好、听话等。众所周知,女生在小学阶段较之男生生理早熟以及性格乖巧,女生学*成绩普遍要优于男生,因此,常人眼里女生更符合好学生的标准,而很多男孩就会因此被父母和教师责备或惩罚,长此以往,男生就会产生自责,严重的就会形成自责倾向。开放精神趋向是现代儿童的时代特征之一,也就表现为男女生孤独倾向的总标准分都较低,但他们内部依然存在性别差异。许多研究都发现:男孩比较独断、好胜,并往往表现为攻击性;而女孩更乐于助人,更具利他性,她们更易于与同伴和家长分享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男女不同的语言交流方式也会对他们的人际交往产生影响。因此,女生更合群,男生则更独立,也就表现为男生比女生更多地感受到孤独。

  所以针对性别特征进行心理辅导也是很有必要的。但同时,统计中男女生在总标准分上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小学生整体状况并没有性别上的差异,所以可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设计,但必须注意性别敏感性,应意识到性别可能是一部分学生的学校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在一些细节之处关注性别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4、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年级差异比较

  表5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年级差异统计结果

  调查对象五年级人数50

  时间:xx

  表6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年级差异统计结果

  调查对象四年级人数50

  时间:xx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在过敏倾向、恐怖倾向、对人焦虑倾向、自责倾向和孤独倾向五项因素以及总标准分之间都存在着统计学意义上的年级差异,而且四年级的均值都要高于五年级,说明四年级学生的焦虑倾向要普遍高于五年级。这一现象在对小学生心理的各项研究中都能找到合理的解释。如美国心理学家托兰斯研究发现儿童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一般进程:

  一二年级直线上升;三四年级出现低谷;五六年级回升。另外还有很多对学龄期儿童所做的研究也证实四年级的儿童在学*动机、学*态度、学*兴趣等方面都处于发展的关键期和转折期。在这个关键期,学生开始进入青春初期,生理的巨大变化,使他们产生畏惧、羞涩、紧张等情绪,尤其是在得不到**的正确指导和帮助的情况下,更使他们不知所措,自然会产生焦虑的倾向。同时生理的变化也会带来一些心理的变化。因此,必须对四年级这个关键期的学生的发展,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指导。

  四、思考与建议

  1、全面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

  2、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辅导,促进小学生全面成长。

  3、关注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变化和发展,促进小学生个性的发展。

  4、依据小学生的特点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小学生主动地发展。

  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报告 4

  前言:

  一片叶子属于一个季节,年轻的莘莘学子,拥有绚丽的青春年华。谁说意气风发的我们年少轻狂,经不住暴风雨的洗礼?谁说象牙塔里的我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走出校园,踏入社会,我们不能辜负他人的期望,我们要为自己书写一份满意的答卷

  调查背景与目的:

  大学生是社会上最为活跃、最富有朝气、充满活力的群体之一。*几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和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大学在不断地进行着变革来适应这个社会,使得大学生面临的学*、生活、情感和就业压力明显增大,由此产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高校的校园稳定,接连发生的大学生自杀事件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调查的基本方式:

  我们主要通过会议和访谈等形式来了解我系各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本次调查共分为三部分:

  1、资料收集:整理原有的相关材料,查看文献,收集相关信息。

  2、调查走访,开展会议。

  3、问卷调查

  4、资料整理:问卷分析研究,并且在分析思考的基础上成文。

  各年级的调查情况及解决方案:

  一、12级新生

  1、关于学校初进大学后,一些学生不适应教学方式的改变,面对宽松的学*方式有些手足无措,不知如何处理打断的空余时间。解决方案:校方应开展一些讲座,对他们进行指导,让他们学会自己怎样规划人生,使他们更加了解大学生活。

  2、学*方面存在调剂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课不是很感兴趣,总觉得上课无趣,没有用处,且难以理解课程内容,学*压力大。解决方案:班委应积极主动营造学*气氛,引导同学主动学*,建议制定学*计划,尽快投入到大学课程中。

  3、人际关系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发觉与周围的同学无法沟通交流,无法投其所好;与舍友相处不和睦,对于一些小问题无法合理解决。解决方案:多开展一系列互动活动,增添班级同学间的交流,强调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学会宽容,学会与人相处之道。

  4、性格问题相对自闭,自卑,不敢表现自己,否定自己,无法自信、快乐地面对生活、面对大学这个小社会,不知如何做到取舍。解决方案:多参加一些团体活动,加入到集体中;而班委对于这些同学应多加关注,多与其沟通交流,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5、大学里基本是学生自主管理,班委担负的责任就更重大,工作与学*时常发生冲突。解决方案:学会信任他人,将一些工作分与其他班委,但要在不涉及一些隐私及重要性大的情况,明白团队与团队之间的协作,以减少自己的工作量。

  6、环境适应进入大学后,一切的一切都需要重新开始,认识新的人、事、物等,会感到迷惘、失落、甚至想回到曾经的冲动。解决方案:学会适应,慢慢调整心态,自我激励。

  总的来说,新生们已很好的适应大学生活,但仍存在小部分孩子有着不适。

  二、11级

  经过大一的适应,生活和学*都比较*淡了。很多大二的学生会面临一个相对艰难的缓和期,有些同学会对周围的事物提不起兴趣,时常感到无趣,有压迫感,爱瞎想等问题。这时,我们需要对这些同学进行积极正确地引导,鼓舞他们在不影响课业的情况下,积极参加一些团体互动活动。例如,可以与同学三五结伴,外出散散心,逛逛街,爬爬山等,多与人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心情。

  通过对我系大二学生的调查了解到,大二学生有些存在三慌,即年龄恐慌,学业恐慌,爱情恐慌。

  1、年龄恐慌很多学生存在着这样一种观念,迈去入二字头,已经开始奔三了,觉得自己的青春正在快速地悄然流逝,且当有新生称呼学长学姐时,表示会有压力,所以不禁对自己的年龄产生恐慌。其实,只要我们以客观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年龄这个问题,认清事物总在发展的原则,不必太过在意,这个恐慌是能得到合理地解决。

  2、学业恐慌一进入大二,每个人都觉得学业压力加大了,看到大家都如此努力,我也要去努力才行,不甘落后,从而对学*产生一定程度的恐慌。其实,做好自己,给自己制定适宜的学*计划,并落到实处,你也能做一个很棒且不一样的自己。

  3、爱情恐慌爱情是校园里一个敏感的话题,对于大二的学生来说,已度过了一个懵懵懂懂的大一时光,因而便会开始担心自己这四年里没有机会去体验爱情,对待校园爱情便产生了恐慌。针对这一类问题,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制定一份个人的发展计划,用积极的态度来衡量与评价自我,相信能得到一定的疏导。

  针对在校大学生的一些心理健康问题,我们必须给予重视,并加大心理健康的宣传力度,积极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和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要求深入学生中,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的给予沟通与辅导,为在校大学生的校园生活营造出一种更友爱,更和谐的氛围。

  三、10级

  1、学*压力大三学生面临更大的学*,各种考试考证接踵而来,深入学*难懂复杂的专业知识,自然而然地就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学*压力。○解决方案:身为班委,应主动学*,*常与同学多沟通讨论学*上的问题,为班级营造学*氛围,有人请教时,应耐心解答。

  2、恋爱问题恋爱在校园里司空见惯,告别了大一大二的轻松日子,随着学生的年龄渐长,许多同学有了依恋。○解决方案:校方应对学生恋爱进行积极引导;而自身要把握尺度,保护好自己。

  3、人际困难有的同学较孤僻,喜欢单独行动,不愿参加集体活动。○解决方案:班级有活动应多鼓动同学们参加,让其感受到班级的氛围,融入班集体中。

  4、学业加重,班委的工作与学*容易发生冲突,不知道该如何选择。○解决方案:若工作不涉及隐私问题,班委应懂得信任他人,适当将工作分配给他人帮忙,同时也能让其他人了解班级内务,提升班级凝聚力。

  5、更换季节,天气变化也带来了心情改变。○解决方案:不要把时间排得太满当,节假日应多与同学出去放松放松,懂得认真工作,轻松玩。

  四、09级

  1、本学期大四学生已在紧张准备着毕业论文,选择导师,根据自己的课题准备着实验,查找文献,一切忙碌而有序进行中。部分学生已有明确的奋斗方向,如:参加考研、公务员队伍,但据说我校考研压力大,因为多数人选择报选外校,然而授课方式及资料差异,造成难度加大。

  2、据调查仍有部分学生未通过英语四级,因其与我们的学位证书密切相关,大家十分担心,正在紧张准备着即将到来的考试,但有小部分学生因自己能力有限而放弃。

  3、面临毕业,意味着即将踏进社会,即使已是足够优秀的学生也担忧着进入社会后无法适应激烈地竞争。

  4、积极应战的大队伍中仍隐藏着自我堕落的小群体,经寻访得知,当看到同学或舍友前去自*、做实验,发觉自己缺少了目标,会感到不安、失落。

  5、本学年首场毕业生招聘会已开展,据调查得知,此时,我们的简历还未准备好,或是发现简历上唯有荣誉缺少经验,或是简历上一片空白,种种问题令他们越发感到担忧和恐惧。

  总而言之,大多数学生已准备好成为促进社会进步发展的一份子,问题是有的,但总会解决的。我们已长大,要学会思考,学会承担,学会忍耐,。

  结论:

  当代大学生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进程的关键力量,他们朝气蓬勃,奋发有为。从整体上看,我系大学生群体是好的,尽管他们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大学生这个随着高教改革日益壮大的青年群体仍保持着强烈的独特性,他们以出色的知识背景和极具魅力的年龄优势吸引着人们的视线,他们以其追求不同凡响的冲动和多梦的青春参与了社会的脉动。现代社会充满着机遇和挑战,竞争的日益激烈,事业的艰辛及生活节奏的加快,给每一个人,尤其是希望获得知识、赢得未来发展先机的大学生提出了很高的心理要求,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心理压力。

  一切都会从大学开始,大学虽然是人生中不长的几年,但因其汇聚了人们青春最炽热的年华而影响深远,是我们人生的黄金岁月,有人在这里立下了一生的宏愿,也有人在这里走向了永远的迷失。大学生活包含了青春的骄傲和沮丧,也充满了青春的美好与苦恼。大学风景线,永远是最动人的篇章。而大学生群体,永远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群体之一。

  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报告 5

  一、调查目的

  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这个群体的健康与否,预示着国家的发展是否处于一个良性状态,同时,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阶段,有很大的可塑性,加强小学生的心理指导,可以尽可能的减少未来的心理疾病人数,对我们建设现代化强国,改善人口结构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未成年人的身体和心理能否健康发展,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高和国家、民族的前途。加强对小学生的心理指导,是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重要一环。要做好这项工作,认真进行小学生的心理情况调查,对我们分析、了解情况,对我们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都是必不可少的。20xx年10月5日——11月15日,我对我校店子二小四——六年级学生进行了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对了解我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把握其心理动态,分析心理问题成因,寻找合理的教育对策提供了有益帮助。

  二、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xx小学四——六年级学生进行调查,基本情况见表:

  调查对象问卷发收情况一览表:

  问卷人数 回收问卷 回收率有效卷

  四年级 30 30 100%

  五年级 30 30 100%

  六年级 30 30 100%

  总数 90 90 100%

  (二)材料与方法

  调查问卷是分别从小学生的人际关系、挫折适应、青春期心理,考试焦虑、厌学及性格等六个方面设计的问卷,共21个小题,均为简单易行的单项选择题,由学生按问卷各题的要求,根据自己的情况逐一实情回答。

  (三)统计:

  以年级为单位,按实际答题人数统计各题各项目人数,以实际答卷总数作基数计算百分比。

  三、调查分析

  从调查情况看,学*上存在问题的 集中在:学*方法,学**惯、注意力不集中、马虎、自主性、厌学情绪等。根据统计,这一类学生达到41人(当然,这其中有交叉现象,下同),占49%。其次所占比例较大的是社交障碍。在调查过程中,这类学生有2人,占2.2%。主要反映在不会和同学、老师,家长沟通,不爱主动与他人交往。自私,以自我为主。缺乏自信也是现在学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这类人群有5人,占5.5%,主要表现在胆子小,声音小,不敢说话,不敢发言,不敢与老师沟通。排在后面的是个性问题15人,考试焦虑15人,挫折适应问题7人,青春期教育问题8人,情绪问题12人,感觉无助的有2人,情感缺失和适应障碍各1人。总体看,全校心理方面存在问题的占全校的21%。

  以上的调查情况表明,就我校大多数的小学生而言,心理发展总体还是较健康的。尽管其中的各个项目间不可避免的有交叉象,但是其绝对数字还是非常庞大的,其中所蕴含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可能会给社会带来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因此,认真分析造成小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就是件刻不容缓的工作了 我们既要对这些心理问题较明显的学生进行心理指导和矫正, 同样也要对某一方面存在心理偏常的学生进行指导。

  四、成因分析

  造成小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有社会原因、家庭原因、学校原因和各种生理原因。

  家庭原因:就家庭教育而言,它具有启蒙性、长期性、感染性、情感性。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残缺家庭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是很不利的。残缺家庭是指核心家庭中父母一方因离婚、死亡、出走、分居等原因使家庭成员不全的家庭,亦称单亲家庭。我国心理学者曾对我国28个省、市、自治区1564名1—5年级的小学生的情绪情感进行比较分析(其中离异家庭729名,完整家庭825名),发现离异家庭的儿童则表现出更多的消极情感,如焦虑、冷漠、自卑、孤僻、萎缩、敌对等,并因此影响到他们的学*生活及社会生活。在双亲不全的家庭中,以双亲不和对小学生有更大的影响,父母长期的分歧、争吵、敌对会使孩子内心产生严重的焦虑、矛盾、神经质,甚至导致心理变态及反社会行为。

  社会原因: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信息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一些改革中产生的负面现象无声无息地影响着小学生。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自我中心论,读书无用论,盲目的攀比,以及那些不适宜儿童的影、视、报刊、电子游戏及网吧,使孩子在其中迷失了方向,看到社会上的一些现象,有的学生就产生了巴结权势,投机钻营的不健康心理。造成儿童丑恶不分,是非不明,冷漠无情,思想复杂,缺乏正确的为人处世的准则。

  学校原因:以往的时间里,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为提高升学率,家庭、学校、社会对学生的考试成绩极为关注,视其为关系到一个学生将来是否有前途的首要问题。所以,教师在课内只抓智育,而课后家长又让学生参加多种补*班,加重了学生的学*负担。学生没有多余的时间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主要表现在考试紧张、厌学、偏科,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产生原因主要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使学生失去学*兴趣和信心;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值又过高,加上社会给学生造成的心理压力,使学生心理负担过重,认为学*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没有达到快乐学*的目的。

  五、解决措施

  学生的心理健康光靠一个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功能,改革教育方法,开辟多种沟通渠道,让学生有倾诉的机会和场所,改变学生所有烦恼自己扛的局面,营造一个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不仅如此,还要加强与兄弟学校之间的联系,经常交流经验,探讨心理健康教育中碰到的问题,实现优势互补,共同进步,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也可以组织学生互相联谊,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倾诉,学会交流,取得共同的进步。

  家庭层面,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影响巨大。就学校、家庭、社会三维环境而言,孩子们在家庭中度过的时间有1/3之多。而且,对于心智正在发育的少年儿童来说,家庭的影响甚至超过了社会。因此,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家庭教育的作用不可忽视。很多家长的忙碌使他们无法担当起对孩子成长的辅导责任,甚至从来都不过问孩子在学*和生活情况。因此父母要经常看一些有关家庭教育书刊,提高自己的知识水*。每天抽一定的时间来陪伴孩子,跟孩子讲讲话,谈谈天,静心听一下孩子的心声,和孩子一起探讨分析遇到的困难,给孩子一些引导和帮助。是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升的一个非常好的途径。

  社会层面,加大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与社会宣传力度。通过宣传,普遍破除迷信思想,科学对待心理问题,使人们远离迷信,使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得以及时的科学治疗加大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与社会宣传力度提高对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正确认识,来提高全社会特别是家长和教师对心理学、心理健康知识的重视,使心理学真正早日走进人们的生活。

  学校层面,学校应建全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的机构设置,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根据小学生年龄和身心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课程,让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进入课堂。同时建立和完善专用心理咨询室的配置,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摆在学生良好心理行为的训练和引导上,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咨询指导,矫正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自立、自理、自主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使学生带着健康的身心投入到学*生活中。


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报告汇总五篇扩展阅读


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报告汇总五篇(扩展1)

——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菁华3篇)

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1

  调查内容:

  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调查目的: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在思想道德情操、科学文化知识、身体和心理素质、劳动和生活技能等方面得到和谐发展为宗旨的,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核心内容。但现阶段涉及较多的还是心理问题较明显的大中学生,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仍未受到足够的重视。而实际上由于社会的发展、各种竞争的不断加剧以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一些失误,许多心理问题都表现出了向低龄化发展的趋势。同时大中学生存在的许多心理问题的成因也常可追溯到他们的小学时代。因此,对小学生开展心理素质教育非常有必要。

  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

  调查过程:

  1、我们的调查选用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编制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entalhealthtext,简称MIIT)作为测验材料。

  2、从璜山镇小的四和六年级八个自然班抽取被试共327人,其中男生173人,女生154人。年龄为11—13岁,基本上来自工人、一般干部和知识分子家庭。

  调查结果:

  1、就璜山镇小大多数的小学生而言,心理发展总体还是较健康的。

  2、小学生中的心理问题还是普遍存在的。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来自社会、学校和家庭,其中最主要的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的一块误区。受*传统意识的影响,也受社会、学校的片面人才观的影响,加上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许多家庭存在着“重养育轻教育,重生理轻心理”、“智育中心论”等错误的家教观念。一方面对孩子过分溺爱,一味满足孩子的各种需要,对孩子过分保护,在许多事情上包办代替,养成孩子依赖性强、任性固执等个性,使之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另一方面,又片面追求孩子智力发展,把聪明、有知识、学*成绩好作为孩子的唯一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而结果往往适得其反。长期以来学校教育沿用的应试教育模式则不但忽视对儿童心理素质的培养,还由于一味追求升学率、以分数论学生好坏等,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总之,从上述调查结果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杭州市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还是普遍存在的,应该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2、解决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根本是由应试教育真正向素质教育转轨,在小学广泛开展心理素质教育。

  3、要注重改善家庭教育的方式,改变错误的家教观念,保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

  4、要特别重视女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2

  本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为主,访谈调查为辅的有机调查系统完成。问卷调查范围广泛但一般情况下随机性较大不易控制,在问卷调查的同时辅以访谈调查,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以弥补问卷调查可能出现的调查样本和调查问题的不完整和缺失,使整个调查具有更强的可信性。

  一、基本情况调查

  问卷中显示:

  在调查样本中,生源地为河南省内的样本数目为38,所占比例为76%。省外样本数目为12,所占比例为24%。男生样本数目为30,所占比例为60%。女生样本数目为20,所占比例为40%。由于在本次调查中样本选择分布不是十分科学,因此而产生的调查结果可能有一定的片面性。

  二、学*情况

  学*情况调查主要是为了解大学生在学*方面的心理状况,主要包括了解他们在学*中需要的指导内容、学*能力、临考心情、专业看法、毕业打算、学*主动性以及对自己的定位。

  对大学学*生活的态度是因人而异的,受到个人的人生态度、价值取向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因而大学生对大学校园学*生活的评价不一。42%的受访者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满意度一般,只有10%的受访者对自己的专业非常满意。调查还显示有50%的同学对自己的专业知识的用处前景表示不满意。综合来看,大部分受访者面对与自己专业学*的态度呈现中庸现象。这反映出很多学生对校园学*生活缺乏热情与激情,只是在被动地接受,而没有调整自己的积极性,这才一个侧面还反映出大学生校园学*生活缺乏动力因素。

  当今社会在各方面竞争都日趋激烈,大学生学*、就业也不例外。有竞争就必然会产生压力。因此,面对大学学*、生活、就业带来的压力,如何处理就显得异常重要。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只有4%的同学地自己的就业前景感到十分满意。30%的同学对自己的就业前景满意。而42%的同学对自己的就业前景满意度为一般,并不是十分积极地态度。而还有22%的受访者对自己的就业前景的态度为不满意甚至是十分不满意。而从毕业后的规划来看,58%的同学选择继续研*,38%的.同学选择直接就业。还有4%的同学选择其他。这反映出大部分同学他们给自己的定位,是一种处于迷茫、无目标的大学生,一种消极的定位,虽然是一种这样的定位,但是他们普遍认为学*应是其主要任务,也非常需要老师的就业前景分析和职业规划指导。虽然大家就业前景并不是十分看好,但也从侧面反映出同学们对自己的未来持严谨的态度,而不是没有思考盲目乐观。只是需要指导老师的帮助。

  三、生活情况

  调查显示,16%的受访者与家人的联系频率为每天一次,32%的联系频率为两三天一次,34%的受访者与家人的联系频率为一周一次左右。也有16%的同学表示很少与家人联系。从受访者的感受来看,20%的同学认为家里人对自己的期望非常大,80%的受访者认为家里人对自己的期望比较大。现代大学生特别是90后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承担了家里父母很大的期望,父母对子女的关注度比较高,也直接导致了一些大学生心理压力较大。

  四、情感交际情况

  进入了大学校园后,首先面对的就是如何处理与他人的关系。调查显示,24%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在大学里有知心朋友,26%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在大学里没有知心朋友。还有50%的同学面对这个问题表示说不清。在问到与同寝室人关系如何,8%的同学表示关系不错,38%的同学表示关系一般,还有48%的同学认为关系很差,也有4%的同学认为这个问题说不清。在面对与寝室外其他同学关系如何时,66%的同学认为与其他同学关系一般,16%的同学表示关系不错,14%的同学说与其他人关系很差,也有4%的同学认为数不清。还有32%的同学认为大学中的同学关系属于比较单纯或很单纯,也有32%的同学认为大学中的同学关系比较功利化,也有18%的同学认为大足额同学关系严重功利化,4%的同学表示说不清。

  在与同学的交往中,52%的同学认为自己沟通交往能力一般,只有4%的同学认为自己的沟通交往能力极佳,充满自信,勇于表现自己,较善于应对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62%的同学认为自己目前的人际关系良好,少部分觉得自己的人际关系一般,也有2%的同学认为自己的人际关系非常糟糕。经过访谈调查发现,不同的年级、不同的性别之间也存在一些差异。大一新生的自信程度明显低于高年级的同学,应对处理能力也相对较弱。这可能和刚刚进入陌生的环境,并缺乏经验有关。同时。女生稍微弱于男生,这与女生通常比较腼腆、羞涩的性格有关;相反,男生则显得更加主动大方。

  在与异**往的情况调查中显示,2/3的同学有男女朋友。46%的同学对自己的感情状况满意或非常满意。34%的同学觉得自己的感情状况一般,极少同学觉得自己感情状况比较糟糕。调查还显示,1/2的同学认为自己的情感把握能力极佳或良好,也有4%的同学认为自己的情感把我能力比较糟糕。由此部分调查来看,目前大学生校园情感交际方面的情况并不是十分乐观,消极现象也很普遍。

  不过大部分同学关系比较融洽,小有摩擦都属于正常现象。同学朋友之间出现摩擦争执都很正常,重要的是要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来面对和解决问题。

  五、自身情况方面

  调查中显示,在面对人生时84%的同学都选择积极生活,仍有12%的同学曾经有过轻生的念头。在对受访者进来一个月的精神状况中显示,52%的同学觉得自己最*的精神状态比较好,也有14%的同学认为自己的精神状况不好,从身体素质的调查来看,56%的同学认为自己身体状况良好,少部分同学认为身体状况极为不佳。在调查中还显示,只有4%的同学认为使自己产生不良情绪的事情非常多,6%的同学认为使自己产生不良情绪的事情比较多,42%的同学觉得一般,53%的同学觉得使自己产生不良情绪的事情很少甚至几乎没有。52%的同学表示当心情遭遇低谷时自己的恢复能力良好。在感觉心情低落时68%的同学表示会选择自己默默承受,28%的同学表示会找家人朋友倾诉。由于现代大学生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强,面对无法预测的情况有较强的适应力,因此,遇到挫折时自我排遣的能力比较强,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承受压力和挫折,但也有一部分同学,心理承受能力较弱,需要加强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

  意见与建议

  面对大学生学*生活,如何恰当地处理学*生活是大学生必须正视的问题。在大学学*生活中是否具有明确的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大学生对校园学*生活的评价。一半以上的受访者认为大学生活*淡一般甚至枯燥乏味,对大学学*生活缺乏热情与激情,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大学学*生活中缺乏*期或长期的目标,使大学生缺乏奋斗方向,因而也就缺乏激情的源泉、动力。另一方面,大学生学*生活的自主积极性不高,或许是受到中学时代教育模式的长期影响,留下了些许后遗症,在一定程度上对老师、父母还存在依赖性,没有完全从中走出来。因此,有必要努力培养独立自主意识,这是走向成熟的必经阶段,同时也是进入社会前的必要准备。

  学*上,大部分同学的问题反映出他们需要学*目标和学*方向的指导,许多大学生荒废学业除了一方面自身因素外,也有因对本专业及一些学科缺乏了解,对专业就业前景缺乏信心导致的颓废堕落。因此,学校可定期开展一些就业指导活动,为大学生专业发展指明道路,使之看清自己的优缺点和对以后未来发展的规划,选择好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生活和情感上,同学之间的长时间相处,尤其是舍友长期生活学*都在一起。长时间的相处难免会出现大大小小的矛盾。当这些矛盾出现的时候,应该积极地寻求解决,而不应该激化扩大矛盾,尽可能地心*气和地协商解决问题。同时,在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时,应该保持一种宽容的心理,设身处地地为他人想想,不能自我中心只顾自己的感受,置他人的感受不顾。

  在处理异性关系,男生和女生都应该主动,不必感到羞涩腼腆。在人际交往中,异性的交往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在与异性的交往中应该表现得落落大方。在与异性的交往中,不仅能够给人情感的满足感,而且可以让不同性格类型的异性互相补充,更加嫩完善自我的性格,培养健全的人格。

  当在交际中遇到不被理解、信任的时候,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感到压抑,这是属于正常的心理反应。此时,自己应该尽可能地与别人增加沟通,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时的交往中,讲究诚信,建立自己良好的的信用,让他人由衷地感到你是可以信任的人。此外我们在发现自己已经出现情绪低落压抑等心理问题的时候,应当勇于正视,寻求方式解决。在解决方式的选择上,尽可能地采取自我调节和与他人交流沟通相结合,解决方式应避免单一化,以期用最短的时间、最有效的方式从心理问题的阴影中走出来。

  正确的价值观是个人健康发展的助推器,是个人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的不竭源泉,是指引人生实现奋斗目标的灯塔。因此,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是十分重要的。踏入大学校园之后,就有必要对整个大学生涯进行规划,对未来的人生、职业有一个较明晰的规划,确立明确的目标,并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奋斗,坚持不懈。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不仅包括个人的人生规划,还应包括对社会的责任感,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无论是大学生活,还是人生生涯,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即便是在日常生活中,也会遇到各种挫折,这就需要大学生较强的抗挫折能力。一方面要接受抗挫折教育,另一方面要尽可能地积累挫折经验,丰富人生阅历,让自己心理日渐成熟,为培养健全的人格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

  总结

  通过此次调查实践活动,我们受益匪浅。我们不仅发现了大学生普遍存在的现象及问题,经过认真分析得出了一些基本的结论,并试着提出了我们对于解决存在的心理问题的建议及解决方法,以期能够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所裨益。 当然,上述调查成果的取得,是汗水与智慧的结晶。既离不开老师的宏观指导,也离不开小组所有成员的辛勤努力,在此对老师的指导。所有小组成员的辛勤努力表示由衷的感谢。

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3

  在诸多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中,强迫高居榜首。张聪沛分析:强迫的根源是优柔寡断,没有主见,追求完美。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孩子理所当然地成为一个家庭的中心。家长总会抢先安排好本应由孩子自己决定的事情。对于孩子来说,家长的安排无疑是完美的。如此,家长不在身边时,孩子就会显现出缺少主见、优柔寡断。

  青少年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正在逐渐成熟。这一时期的学生特别看重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人际关系非常敏感。

  张聪沛最*接手了对一名高一学生的心理治疗。由于老师在课堂上当众读了这名学生的作文,使得他被同学嘲笑。当天回到家,他就显得很郁闷,之后开始又哭又闹。张聪沛诊断他得了癔症,经过治疗,病情逐渐减轻。最后,他终于决定回校上课,可只上了一节就回家了,因为他感觉班里所有学生都在看自己。现在,这名学生已经一个月没有上课了。

  张聪沛认为,这些心理问题是可以通过训练缓解的,最好的训练方法之一,就是把学生聚在一起,进行户外集体活动。

  该课题组曾组织一次集体登山活动,登山队员是高一和高二的学生,队员被分为3个组,每组5人,每人发10元活动费用。登山前,队员要花掉10元购买登山必备物品。进山之后,学生的自我生存能力之差显露无遗。其中一组登山队员把钱全部用在买牛肉粒、爆米花等零食上,甚至都不知道买水。结果,登山不到一半,这组队员就口渴难耐,都放弃了。

  张聪沛认为,父母因素是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得不到解决的瓶颈。父母经常把分数作为衡量孩子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尺,甚至把自己未实现的理想强加于孩子,造成孩子巨大的心理压力。其实,父母是青少年最稳定的人际关系,也是青少年内心最渴望得到支持和帮助的对象。和父母进行良好的沟通、感觉到自己被父母所了解和理解,这会使青少年感到松弛和自信。反之,青少年易处于孤独、无助的境地,其心理及人格问题发生的危险性增加。


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报告汇总五篇(扩展2)

——心理健康状况评估报告(精选10篇)

  心理健康状况评估报告 1

  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是目前备受关注的一个问题,要促进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首先需要对心理健康标准有充分的认识,并明确其影响因素。促进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有效措施包括:注重引导,变压力为动力;给予机会,达到自我实现;优化组合,提高工作效益;创造环境,给教师一分温馨。

  一、对幼儿园教师进行健康调查及结果

  *些年来,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幼儿园进行的幼儿教师心理检测结果为:52.1%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3.24%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65%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51%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最*有调查结果表明,幼儿教师总体心理健康水*明显好于常模,特别是敌对、抑郁两项存在问题少于常模,但在强迫、偏执、虐待、人际关系等方面,幼儿教师存在的问题比较严重。所以,关注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

  二、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调查表明,很多幼儿园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幼教中的现实压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在当今幼教界掀起了教育的滚滚浪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幼儿教师角色作了新的界定,同时提出了新的期望与挑战。而“班级人数太多”“设备材料不足”“新旧观念制约”等状况,还有面临的职评问题、考评问题以及来自自身的情感问题、家庭问题、子女问题等等,凡此种种,幼儿教师身上的压力远远超出其他职业者的压力。

  2、生理症状

  长期的心理困扰会使幼儿园教师产生一些生理上的疾患,常见的有厌食、失眠、头痛、恶心、心律失常等。

  3、工作上不断磨难的困扰

  幼儿教师其职业的特殊性在于她面对的是36岁的幼儿,由于年龄小,加之生子女备受父母关注、疼爱,面对班级中30多名幼儿以及身后的家长,幼儿教师往往感到有很重要的社会责任赋予双肩,很多幼儿教师把幼儿能不能得到发展的责任归咎于自己,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而有些幼儿园为了满足家长的需要,开设各类兴趣班,周六班、加时班,使幼儿教师始终处于疲惫的状态。一些幼儿园园长,不仅要为教学质量的提升而烦恼,更要为幼儿园的生存问题、资金问题而苦恼。

  4、不良情绪

  幼儿园教师常见的不良情绪主要有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偏执、强迫、躯体化、等。

  5、工作倦怠

  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量太多,节奏紧张。76.6%的教师认为,尽管很努力工作,却没有成就感;部分教师认为教师的付出与获得不均衡,幼儿园的奖励制度不太合理和公正等等。

  6、家庭矛盾升级、个人问题受挫,使教师身心受到伤害

  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部分教师家庭问题突出,主要有丈夫下岗失业;子女教育问题;夫妻矛盾,时有吵闹;年轻教师个人问题得不到解决等等,这些都严重影响教师的心理状况,诱发心理问题。

  除此之外,心理压力、人际关系出现障碍等都是很多幼儿园教师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三、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的改进和建议

  改进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是一项系统过程,需要从社会层面、组织层面和教师个体层面入手,综合各种因素,创设和谐发展的组织氛围,进而提高教师的适应能力,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

  1、注重引导,变压力为动力

  时代的发展使教育的功能发生了巨的变化,对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这些挑战,幼儿教师要积极应对。在注重业务提高的同时,更要重视教师的理论学*,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使教师意识到,幼儿教育工作是一种承担着社会责任的专业性的职业,从而使其能自觉地提高自己的敬业精神和专业素质,并以自己职业的社会价值和专业特性而自豪。

  2、把做好教师心理疏导工作摆在思想工作的重要位置

  心理疏导以*等对话、理解为先,尊重隐私,重在心灵启迪,通过热情的关怀、宽慰、理解和开导,助情绪受困扰的教师树立信心和勇气,引导他们开展自我心理调适。

  3、开展对教师的心理辅导

  在教师中普及有关“心理健康”知识,对教师进行心理保健的训练,可以请有关专业人员进行讲座,还可以建立教师的心理档案,由专业人员实施,专业人员有义务与教师沟通,发现问题应及时干预,使其得到矫治,并进行保密。

  4、完善幼儿园管理,减轻教师的工作负荷

  工作压力是影响教师健康的主要因素,适当减轻教师的工作量,提高其工作效率是很有必要的。要调整竞争机制,满足多数教师的成就感,尽可能地关心每个教师。要建立宽松的幼儿园心理气氛,发展积极的人际关系。

  除此之外,还要给予机会,达到自我实现;优化组合,提高工作效益;创造环境,给教师一分温馨;完善幼儿园管理;争取社会支持,形成疏导网络等都可以改进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

  总之,幼儿园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守系到教师切身利益的问题,也是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需要,必须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在新的形势下,以新的工作视角,把思想工作融入个人、集体、社会的发展体系中,从而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

  心理健康状况评估报告 2

  为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氛围,更好地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发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和心理调适能力。1162班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并自主开展了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开展心理健康主题班会

  在本次活动中班级班干部结合班级自身情况,通过组织调动所有同学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准备,在响应学校“沟通和谐关爱、心理和谐健康”为主题的前提下,开展了以“提高班级凝聚力、构建和谐班集体”为主题的心理班会,让同学们学会珍惜友情,亲情,珍惜现在的学*机会,重视集体的力量,同时,升华同学们团结奋进的思想,激发他们自强不息、无私奉献的民族情感。

  二、开展心理电影赏析

  5月20日利用班会时间组织同学们在班级观看影片《当幸福来敲门》,影片成功诠释出一位濒临破产、老婆离家的落魄业务员,如何刻苦耐劳的善尽单亲责任,奋发向上成为股市交易员,最后成为知名的金融投资家的励志故事。心理电影赏析一直是受到同学们热烈欢迎的一种心理教育活动形式,这次同学们通过对经典艺术影片的欣赏,在其引导和带领下,走进剧中人物的心理世界,感受和理解他们心理发展、变化的历程,让自己在体验中成长,在与角色的心灵碰撞中感受人物命运,理解不同人生。

  三、号召学生积极参加文体艺术活动

  根据校第xx届校园文体艺术节活动安排,校团委举办了“卡拉OK”、书画比赛,在班级传达通知,并组织同学积极参加比赛。此次活动比赛中,班级同学都发挥出良好的水*,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其中朱青同学获得绘画比赛二等奖、卡拉OK比赛三等奖等,通过这些活动同学们增强了班级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

  四、总结成绩、经验和不足

  经过一个月的工作,基本上完成了各项计划和任务,加强了自身的`建设,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同学们的心理健康素质,让同学们掌握了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提高了自身修养和素质,增加了对生命、生活的感悟,这对于同学们以后的学*工作生活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心理健康状况评估报告 3

  思政部心理教研室自XX年9月申请开展全程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以来,XX级学生已运行了2个学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下面我从教**行、教学成果、创新与特色、教学管理、教学服务及保障等方面做一下总结:

  一、教**行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面向全校本科学生开设的是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为一体的公共必修课程。课程以全程式教育贯穿学生一、二年级四个学期,课程总学时32学时,其中大一上下学期分别为12学时,大二上下学期分别为4学时。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自我认知三个层面达到以下目标:

  知识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和基本概念,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了解大学阶段人的心理发展特征及异常表现,掌握自我调适的基本知识。

  技能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自我探索技能,心理调适技能及心理发展技能。如学*发展技能、环境适应技能、压力管理技能、沟通技能、问题解决技能、自我管理技能、人际交往技能和生涯规划技能等。

  自我认知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树立心理健康发展的自主意识,了解自身的心理特点和性格特征,能够对自己的身体条件、心理状况、行为能力等进行客观评价,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在遇到心理问题时能够进行自我调适或寻求帮助,积极探索适合自己并适应社会的生活状态。

  二、教学成果

  XX年,心理教研室取得了一定的教学科研成果,从发表论文,编写教材,结题课题,都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紧密相关,其中结题辽宁省“xx”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研究》,结题课题《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模式研究》,结题课题《对大学生考试作弊不良行为的调研分析与预防机制研究》,发表论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模式的探索》,编写教材《对话心灵——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读本》,吉林大学出版社。

  XX年姜萍老师被评为学生心目中的优秀教师,王春霞获得XX优秀教学质量大赛二等奖。

  三、创新和突破

  经过几年的教学改革与探索,本课程形成了一整套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和课程教学组织方式,我们把它概括为“一、二、三、四、五、六”的创新性模式,即围绕“一个中心”:即大学生发展、进步与成才;发挥“两个作用”:即教师的教书育人作用与学生的自主自助作用;坚持“三个特性”:即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实现“四个延伸”:将课堂教学与课外作业相结合向学生自主学*延伸;心理测验与心理辅导相结合向学生心理自我建设延伸,个体心理咨询向团体心理咨询延伸,课程教学与理论研究相结合向健康教育理念建构延伸;做到“五个结合”:理智启迪与情感培养相结合,理论传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教师教学与学生讨论相结合,心理游戏与情景体验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咨询活动相结合;突出“六个重点”:即心理健康标准与培养、学*与创造心理、自我意识与人格发展、恋爱与性心理、挫折及危机应对、心理成长与情绪健康。

  (一)内容上创新

  本年度在本科教学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内容有所创新,课程内容体系先进新颖,针对性和实效性强,选择与大学生成长、成材密切相关的内容。

  第一讲 心理健康 助我成长

  一、健康从心开始

  二、心理困惑有几多

  三、走向和谐与成长

  第二讲 认识自我 发展自我

  一、我是这样的人

  二、接受不完美的自我

  三、做最好的自己

  第三讲 多姿情绪 理性掌控

  一、掲开情绪的面纱

  二、情绪是本难念的经

  三、我的情绪我做主

  第四讲 健全人格 成功基石

  一、独具魅力的你

  二、气质伴我成长

  三、性格决定命运

  四、塑造你的人格魅力

  第五讲 优化学* 开阔视野

  一、学*是一生的事

  二、走好大学学*路

  三、张弛有道话学*

  第六讲 和谐关系 成功阶梯

  一、与友谊同行

  二、我们都是一家人

  三、编织友谊的金丝带

  第七讲 爱情花开 悉心呵护

  一、我们的

  二、学会爱自己

  三、在爱中成长

  四、性——青春成长的神秘话题

  第八讲 珍爱生命 化解危机

  一、生命诚可贵

  二、*心静气谈死亡

  三、活出最精彩的自己

  第九讲 应对挫折 磨砺意志

  一、成长的伴侣

  二、挫折应对面面观

  三、阳光总在风雨后

  第十讲 透视疾患 健康发展

  一、心理黑白灰

  二、健康心理的绊脚石

  三、为自己的生活导航

  第十一讲 生涯规划 成就未来

  一、规划人生之路

  二、努力,从现在开始

  三、我是职场新鲜人

  (二)推广了实践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把心理的`实践与体验融入课程教学,课程内容体系先进新颖,针对性和实效性强,坚持每一个专题都安排有一次心理活动、心理测验、问题讨论等互动环节,如“一位母亲与家长会”课堂讨论;“自画像”、“20个我是谁”、“组员心声”放松训练;心理游戏、观看大学生辩论赛录像;“信任之旅”、“戴高帽子”;“姑娘与水手”价值观讨论、案例分析;适应能力心理测验等。实践教学调查显示:这些心理测验、心理活动、心理游戏、案例分析、播放相关录像资料的做法,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形象地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并在具体的活动中深刻地领会到其中的内涵和意义,体验自己的真实情感,获得实际经验,能起到深化课程理论知识学*的作用,提高学生心理自我调节的能力,增强本课程的实效性。

  四、教学管理

  1.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既有心理知识的传授、心理活动的体验、还有心理调适技能的训练等,是集知识、体验和训练为一体的综合课程。课程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2.充分发挥师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开展课堂互动活动,避免单向的理论灌输和知识传授。

  3.课程采用理论与体验教学相结合、讲授与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如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心理测试、团体训练、情境表演、角色扮演、体验活动等。

  4.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各种资源,利用相关的图书资料、影视资料、心理测评工具等丰富教学手段,也可以调动社会资源,聘请有关专家,举办专题讲座等各类活动补充教学形式。

  5.本门课程考核的方式采取*时考核和期末开卷考试两部分。其中*时成绩占50分,包括出勤、课堂表现、撰写论文;期末试卷占50分,总计100分。

  五、教学服务及保障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了解与掌握更多的关于自身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知识,学会掌握应用心理调节的方法;

  2.大学生通过全程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与心理健康教师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使大学生有效地获得心理健康教师的帮助;

  3.根据新课改方案中对大学生进行全程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改变传统单一考试评价模式,分学期、分阶段的进行全程式辅导和考核;结合学生*时的课堂作业、讨论、辩论、上课表现、团体训练、社会调研等,综合考察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强化学生参与和实践考核环节

  通过考试评价方式调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变学生被动式受教为主动地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因素;将评价引入课程全过程,特别是将考试评价纳入教学管理的全过程,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不同阶段采取相对应的讲授内容及考核方式,帮助大学生掌握压力管理、情绪管理、团体合作、交流沟通等等的技巧,体验运用这些技巧解决问题的实践效果。

  六、展望

  1.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社会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具备积极乐观、健康向上心理素质的人,才能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新时代。在高等教育领域,心理健康教育正在成为大学生全面素质培养模式和教学体系中不容忽视的重要一环。各高校基本都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高等教育体系,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很多高校已经开始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正式课程纳入到正规课堂教学中。因此,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研究是摆在高等学校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80后、90后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迫切要求。*年来,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比例在逐年增长,由原来的20-30%左右增长到30-40%左右,心理障碍的比例由原来的15%左右增长到25%左右,大学生因心理疾并精神障碍等原因不惜伤害自己和他人的案例时有发生,且有上升的趋势。大学生自杀或致伤、致死他人,给学生家庭带来极大的心灵伤害,在高校和社会上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深刻反思。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研究可以预防精神疾并自杀的发生,可以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化,心理咨询工作的专业化,使高校教育的针对性、目标性明显增强。

  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研究是塑造大学生优良思想品德的先决条件

  性格健康是心理健康的首要必备条件。一个人的性格具体地标志着一个人的品德和世界观,即人的性格特征和人的思想品质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没有健康的性格就谈不上优良思想品德的形成。也就是说,培养健康的性格和优良的思想品德是同一教育过程中的两个不同的侧面。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养成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是必要的手段。

  心理健康状况评估报告 4

  参加了一学期的自我成长小组,每次都有或多或少的感悟和体会,只是没有很好地总结。现在写这份自我成长报告时,这个学期的活动情景又一次慢慢浮现在脑海中。

  对于成长小组的活动,我都会尽量参加,参加这个活动已经逐渐成为了一种*惯。通过相互倾听组员的成长经历、分享自己的困惑、讨论如何解决问题……我们不仅折射出自己在生活中的现状,也得到了更深入的分析和反馈。我们的小组也在不断活动的过程中建立了信任、自由的氛围。

  我觉得最大的收获是加深了对自己的认识。无论是作为一名心理老师,还是一名心理咨询师,自己的问题都可能会对咨询工作产生影响。而对于我来说,我一直渴望能够更加了解自己,改变自认为需要改变的地方,解决在自己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心理困扰。学*心理学专业是为了这个目的,参加成长小组活动也是为了这个目的。现在的我能够更加客观地来看待自己,能够静下心来仔细体会自己的感受,能够更加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从精神分析学派的角度出发,我形成现在的这种性格和行为模式,肯定和小时候的经历分不开。虽然我还不能很深入地找到根源,但回想小时候,我是那种什么事情都是由父母包办的孩子,缺乏独立的生活经历,也没有和其他同龄人一起撒欢玩的经验,从小印象最深的就是被反锁在家里和电视机作伴的情景。也许无形之中,这样的生活经历造就了现在的我。

  在小组成员们的分享、倾听和反馈过程中,我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很自卑、被动的人。正因为自卑,在小组活动中,我总觉得大家都比我有能力、有思想,会担心自己说的没有深度,所以我*惯性地把自己藏起来,表现出来的是不愿意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也不常反驳别人。其实再看生活中的我也是这样的,不喜欢和不熟悉的人多说话,可以一个人安静地待上很久,不善于拒绝别人、不善于反驳别人。在人多的时候会保持安静,不易被别人注意到。也许我还是渴望被人关注、肯定的,只是我不会表现得很积极,这也许是我的自卑和自尊之间的矛盾吧。

  当然,只有认识自己肯定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用行动来改变。以前我经常是在脑子里想想要改变自己,但实际行动并不多。因为在行动之前我会闪过一些“我的行动是没有用的,没有效果的”的念头,这些念头会让我放弃自己的行动。小组活动不仅让我更深地认识自己,也给了我很多思考问题的新角度,给了我改变自己的动力和方法。在听过组员们的经历和分析后,我也意识到改变是需要更新自己和努力的。阿雅说的“拒绝别人也表明自己的强大。”地球说的“还没有达到我的底线。”狐狸说的“对我的好处是什么?”……这些对我来说都是新的思维方式,而清芯在博客回复中提醒我在为自己找借口时,也让我有所思考。我的很多念头和想法其实都是自己不用行动改变自己的借口,会和我自己的期望有矛盾。但现在的我似乎有了一些变化。就像前几天,我趁着校长在我们办公室聊天的时候,提出工作太多,希望能少一些。虽然他没有直接给我答案,但至少我敢于提出来,也算是一点小小的改变吧。希望下个学期能继续和大家分享我的改变。

  自我分析到此结束,另外还想说的就是对于小组活动的参与程度,我自认为是更博最不积极的那一个,也许是因为很多东西我在体会,但当我坐下来要写的时候却感觉有点无从下笔,所以每次都是半途而废。也许也是因为我的认知问题,有时会觉得在小组活动时收获很多,但离开这个环境回到生活中,又会出现自我否定和消极的想法。不管怎样,改变是困难的,反复也是存在的,想起以前经常和同学开玩笑说的话“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用来勉励一下自己。

  最后,感谢大家的分享和帮助,每个组员的倾听让我感觉到自己被重视,大家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和困扰,让我的认知和思维方式有了新的突破。

  心理健康状况评估报告 5

  一.调查背景:

  大学生作为新生代的主力军是国家的宝贵人才,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担负着人民的重托,历史的责任。大学生的营养健康状况关系着民族的素质与国家的未来。好的营养搭配可以促进身体健康生长。而促进新一代年轻人养成良好的饮食*惯,增加营养知识,可以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国际上发达国家有很多年的营养教育史,营养餐计划成功的国家如美国、日本基本上都通过规范化、标准化、法制化而把学校供餐发展起来。尤其是日本有93 %的学生参加学生营养餐计划,其国民素质提高也非常显著。本文通过实际生活中对身边所接触的大学生进行营养健康状况的调查,了解他们的生活*惯,探讨相应的当代大学生营养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二.调查目的与意义:

  通过此次调查,了解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现状,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讨论,提出适时可行的解决方案,从而改善大学生的健康现状。

  三.调查方法与对象:

  1、调查方法:个人访谈期刊文献

  2、调查对象:学生群体

  四.调查结果:

  1.对大学环境的不适应

  盔入大学后,发现成绩优异的同学有很多,他们在高中时代作为佼佼者的优越感消失了.巨大的心理落差使一部分学生无法适应。在思想上,大学生往往对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认识不清。学生在考大学前往往被灌输了考上大学就万事大吉、一生无忧等片面的观念。但进入大学后,他们感到学*考试的压力还是那么大,竞争更加激烈,还要面对就业的压力。这种现实与美好理想之间的差距,使很多大学生暑期实*报告&调查报告专题实*证明金融专业法律专业土木工程专业机电专业大学生无法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而在生活上,大学生要自己解决生活中的一切问题,如何与同学室友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更是摆在大学生,尤其是大一新生面前的一大难题。在学*上,学*方法的改变同样困扰着一部分大学生,他们*惯了以往中学里老师手把手的教育方式,对于大学老师的教育方式很不*惯,以致课业落后,自尊心受到打击,出现焦虑、甚至对学*失去信心等心理问题。

  2.无法承担巨大的求职和就业压力就业的双向选择,使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这在高年级学生中表现尤为显著,许多大学生在大四毕业前或毕业后都没有找到合适工作,心理问题也就随之凸现出来。但相对于城镇学生,农村学生因家庭经济状况等影响对能否就业就更为敏感,出现的心理问题也比城镇学生相对更多一些。

  3.恋爱与性心理发生问题

  这也是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扰,一般包括单相思、恋爱受挫、恋爱与学业关系问题、情感破裂后的报复心理等。随着生理和性心理的成熟,大学生对性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在生理发育、两性关系、恋爱等方面也经常出现心理困惑和障碍。一些大学生因一时冲动,或早婚早恋而荒废学业,或未婚先孕而痛苦不堪,或触犯刑法,走上犯罪的道路而留下终生遗憾。

  4.自我定位出现迷惑大学生心理渐趋成熟,开始积极地思考人生,不断反省自我,探索自我,经历着种种内心自我评价与认知的矛盾和迷惘。对于学*为了什么,将来想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希望得到什么样的人生等问题的思索使大学生心理起伏很大,如果没有适时的引导,很容易诱发心理障碍。

  5.大部分学生会在11—12点之间睡觉,睡眠时间多为6—8小时,这也是大学生在校期间主流,相对而言是正常的,不会有损健康的。

  6.饮食方面:在一日三餐方面,除了极少数学生不吃或很少吃早餐外,三餐偶尔有间断与三餐很有规律的学生约各半,三餐可以说是正常的、健康的,但在有害身体健康的食品面前,约一半学生仅仅偶尔会有所顾忌而不吃,仅约8%的学生吃得很少,由此可看出垃圾食品是降低大学生身体素质的一个重要原因。

  7.运动方面:被调查的学生中,约一半学生每天仅3锻炼30分

  钟左右,这与大学生每天至少锻炼一小时还有一定差距。故有约64%的学生认为自己身体健康状况一般,虽然如此,在阳关长跑时,仅有约24%的学生坚持跑,而甚至有约28%的学生一直骑车。自知自己身体健康状况差却任不愿通过锻炼来增强体质,这也是大学生身体素质低下又一重要原因。

  8.在调查大学生生病情况方面,约一半学生很少生病,但也有约24%的学生是冷空气一来就生病。尽管如此,却任有80%的学生健康防护意识很一般。健康防护意识低下,又进一步使得大学生身体健康状况降低。

  五.结论与建议:

  1.在心理健康方面,学校应开设心理咨询课,调整学生心理状况,而大学生也应更多地与他人交流,多看书籍以明确自己在大学中的位置及目标。

  2.在身体健康方面,学校应当加以管理,在***方面给予鼓励,同时增加运动器材助学生锻炼。学生则应当给自己制定锻炼计划,重点是付诸于行动。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左右。同时,大学生应尽量少吃垃圾食品,抵抗住食物诱惑。

  3.健康防护方面,我们应有“知冷知热”、“春捂秋冻”的两大意识,其他一些慢性疾病更应该在生活中时时注意,如胃肠疾病、心脑疾病等,养成良好的生活*惯,为将来生活做长远考虑。

  心理健康状况评估报告 6

  **十六届六中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时期奋斗目标,其中会议精神还强调:注意促进人的心理和谐,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

  和谐社会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个体身体与心理的和谐,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和谐,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和谐。综上可知“心理和谐是和谐社会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而中学生作为建设的后备,除了要学*好过硬的专业知识之外,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显得犹为重要。

  因此,我利用寒假期间到原初中就读的广东惠州市第七中学开展对中学生心理健康以及恋爱观的问卷调查,旨在由此窥探出在校中学生的压力承受能力以及心理健康状况。当今中学生的早恋情况,以了解中学生的心理状况,同时助其所在学校如何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的依据。

  (一)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学*态度、学*压力、缓解压力的方法以及中学生对恋爱现象和恋爱观教育的看法。

  座谈会形式,以过来人的身份解答他们对学*以及生活上的疑难问题,发现部分对成绩提高和开学后的生活很感兴趣。

  旁听课程,观察中学生的上课情况,了解他们的学*状况。

  (二)调查对象

  初三(九年级)即将参加中考的中学生。

  (三)调查结果

  在整理调查问卷的数据时发现的结果表明其中约69%的中学生认为自己的主要压力来源是学*和考试,又以女生比例较;不容忽视的是有约28%认为压力主要来源于亲子之间的交往和家庭环境,此项以男生比例较。而其中约63%的中学生从不或很少与家长、老师沟通来缓解压力,他们只选择与同学或朋友沟通、倾诉。

  通过对他们学*、考试的态度调查结果表明,有约76%的被者认为学*有时候是一件很累很烦的事情,说明在读中学生有很一部分不能真正感受到学*的乐趣,是导致学*没有突破的重要原因。约76%的被者也承认自己在考试前感到过紧张焦虑以及很在意自己的学*成绩,又以女生所占比例较。*80%的被学生知道家长对自己的期望是进入高一级的重点学校和将来能找到好工作,其中约74%认为家长要求适中,23%认为要求过高,但这23%的被学生对自己的前景抱有信心,但其中54%认为信心不强。

  被者中约52%希望自己取得进步和好成绩时能得到家长和老师的赞同与表扬,约41%同时希望得到物质的奖励。

  对中学生恋爱观的调查结果显示,约70%的被中学生几乎没有接受过有关恋爱观的`家庭教育,只有27%曾经接过为数不多的练;爱观教育;而65%的被者也认为学校基本上不进行恋爱观教育,家庭与学校的教育缺失也使得恋爱在学生头脑中存在无限的未知与好奇。54%的被者认为学校对中学生早恋现象应予以正确的引导而非盲目地一味对;约68%的受者认为恋爱对自身学*的影响不能确定,因人而异,此项以女生比例较。约48%的被中学生认为中学生恋爱是自己的事,是正常现象;38%表示不清楚,没有考慢。

  (四)调查总结

  学*和考试的压力一直以来都是学生的主要压力来源,这是不足为奇的,特别是受的面临中考压力、开学问题的初三(九年级)学生,在压力的状况下*90%的人经常或偶尔有早晨起来还没睡醒或白天眼睛易疲劳以及不能集中精神学*的情况;*70%的被者不顺心时容易生气,说明压力给中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带来了一定的伤害。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亲子间的交往以及家庭环境成为了当今中学生的第二压力来源,少有的沟通交流使得中学生与家长不能够相互理解,给中学生带来不少的心理压力,这种现象又以出现在男中学生为主。而这种学业压力得不到排遣,又与父母关系不融洽,父母对其精神生活的不够关心的情况又导致了中学生过早恋爱的出现,家庭与学校对中学生恋爱观教育的缺失,使中学生对恋爱的好奇与向往度增高。

  中学生恋爱的动机其实十分单纯,更多是感情上的依赖河慰藉。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主要环境,正确的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中学生处于长身体与成熟心志的重要阶段,容易产生叛逆心理,父母的正确引导与沟通交流显得犹为重要。父母应当哦引引导孩子多交朋友,使中学生的精神世界丰富,支持孩子的学*以及正确的选择,对孩子取得的进步予以表扬,鼓励孩子面对挫折与困难。

  另外,家长可以告诉孩子路有几条,而该走哪条路由孩子自己选择,把父母一代的符合传统社会期望的判断向孩子阐明,讲清楚、到位,让其理解,让其找一个与自己相*的,正确的价值观念,而不是将自己的价值观念强加给孩子,否则会助长中学生的叛逆心理,结果只会适得其。

  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续和补充,学校是青少年成长的摇篮,学校不仅负有对学生进行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的责任,还有责任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学生的负担过重,师长期望过高,学生自己支配的时间过少,外部的评价过低使得许多在读中学生对学*失去兴趣,认为学*有时候是一件很累很烦的事情,完全为考试而学;师长对考试成绩的过分重视,使中学生失去自主学*的动力,同时增加了学生的心理压力。这一切既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也不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为了减少学生对学*产生烦躁的情绪,老师不应该盲目地应用“题海战术”,而应多加观察学生,采用因人而异的方法,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和爱好培养起学生对学*的兴趣,减少他们面对考试时焦急情绪。

  同时,学校应当开展一系列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指导学生如何面对现实,如何调控情绪,如何从失败与挫折中磨练意志,以此提高学生抗挫折的能力,心理调节能力与应急能力等。学校还没设立固定的心理咨询室或情感宣泄室,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排遣压抑情绪,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和生动活泼的学*氛围。此外,面对日益普遍的中学生早恋现象,学校不应该对此避而不谈或一味对,而应该把早恋的利弊向学生阐述清楚并加以正确引导,否则只会更加引起学生们对早恋的好奇与尝试;学校还应正确地教会学生区分恋人与伙伴地关系,因为一些心理学家发现早恋只是中学生尊寻求心灵慰藉地方式,“心向往之”的思慕之情。

  社会各界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这已成为社会不可忽视的问题,心理学界称中学阶段为“心理危险期”,特别需要父母的理解,除了家庭、学校要积极予以正确教育外,社会各界广泛借助于各种传媒,宣传一些积极、正确的知识,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土壤。

  总而言之,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心理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和前提,而广中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重要且特殊阶段,迫切需要正确的教育和引导,社会各界都应重视且积极参与到中学生的健康心理教育上来,一起为构建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

  心理健康状况评估报告 7

  一、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相关调查结果表明,部分高校学生的心理是健康的,表现出活泼好动、积极向上、能吃苦耐劳、交际能力较强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然而,因为现在多数学生都是生子女,并且受社会环境多样化的影响和父母教育情况、家庭贫富差距以及相关报道的负面影响,现在的高校学生面临越来越现实的社会问题,一些高校学生出现一些不良心理应以及心理障碍,甚至导致学业终止或结束。另外,在对高校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调查过程中,发现有一些学生存在比较严重或者特的心理问题。

  二、正确理解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逐渐成为全社会的关注点。但是,全社会关注的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以什么来衡量呢?在这么多学者众说纷纭的情况下,笔者思多年的教育经验认为,想要理解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应把以下几点作为重点关注:

  (1)保持浓厚的求知欲以及对学*的兴趣。

  (2)能够认清自己,了解自己,不堕落胆怯,也不过度自信,保持辩证的眼光,防止自我意识的偏差。

  (3)能够保持好的心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心理健康的人往往能够保持开朗、自信的心情,能够从事物中寻找快乐,永远不会对生活失去信心。

  (4)善于交往,对人友善,能够与身边的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5)能够保证人格品质的完整、统一,培养健全的人格,这是维护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根本目标。

  (6)有较高的适应能力,能够很快熟悉并融入周围的环境中去,同时还要正圈理跟环境之间的关系。

  (7)高校学生的心理行为要与他们的年龄特征相仿。

  1.学校方面的措施

  (1)优化校园文化环境

  校园文化是高校学生健康成长的前提,校园文化主要体现在风气上。沉稳的校风、积极的班风、刻苦的学风能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的心理健康。为了保持学生健康的心理状态,学校可以举办一些型的团体活动,增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凝聚力,促进人际关系的健康。同时,主题班会等以班级为单位的活动能够形成良好的班风,让学生在学*和生活上都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

  (2)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①树立心理健康教育的观念。学校应该明确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其他的学科中去,把关系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落到实处。让每个岗位的人都明白自己范围内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标准和要求,形成一个共同发展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线。

  ②开设关于学生心理健康的课程。助高校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基础知识的传授。学校可以通过选修课程的形式,开设一个“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成长,避免进入心理发展的误区。助学生尽快形成正确的观念,积极地把自己变成一个身心健康发展的青年学生。

  ③设置心理教育机构。设置心理咨询中心,助学生在遇到心理磨难时能够正确地寻找到助,尽快从心理沼泽中逃离。同时力宣传心理咨询,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

  ④广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通过调用学校内部的各种媒体方式,宣传学生要注重自身的心理健康,在学生中普及心理知识,推广心理调节的一般方法,唤醒学生自我维护心理健康的积极性。

  2.高校学生自身方面

  (1)建立合理的生活秩序

  ①学*负担要适量。量力而行,不要对自己过于苛刻,准确定位,选取适当的目标,不急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成绩,多跟同学和老师交流,从中吸收相关经验,取长补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②生活节奏要合理,做到松弛有度。除日常的学*生活外,我们还有很多的事要去做,要积极地参加各种活动,加强我们的综合能力与适应力。适当地放松自己的身心,做到松弛有度、劳逸结合,这样才能提高我们的效率,把状态调整到最佳。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去面对问题,有益于心理的健康发展。

  (3)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姿态

  时刻保持积极、乐观的姿态,寻求健康的解决方法。同时还要加强自我意识的锻炼。

  通过教师的循循善诱与学生的不断努力,我相信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指数都能得到相应的提高,获得更高的升华。不仅仅在生理上滋养一片净土,同时在心理上也会有一片蓝天!让学生在校园里获得全面发展,转身成为德才兼备的现代型复合人才,实现教书育人的最终目标。

  心理健康状况评估报告 8

  一、研究目的

  高一学生的心理健康水*,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全面发展,而且影响到全民族的素质水*和精神文明程度。中学时期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然而,面对现代社会竞争的加剧,教育的局限,家庭教育的弱化,不少的中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种心理困扰和障碍,影响其健康发展。作为教育者,如何根据学生的心理状况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呢?为此,我对我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专门调查。

  另外,通过问卷,学生会显得不那么拘束,会说出真实的想法。老师和家长可以从中了解到学生的想法,从而适当的改变一些教育方式,增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让学生在快乐的环境中学*和生活。

  二、研究对象:

  xx中学高一十班54名学生

  三、研究方法:采用不记名问卷调查法

  调查问卷共发放了54份,有效回收54份。

  四、研究时间:星期二班会

  利用班会发放、填写、回收调查问卷。

  五、问卷内容与调查结果

  表格略

  六、结果分析

  1、学生的学*状态较差,对新学*环境不适应。上课时,集中注意力学*的时间短,容易走神;如果别人不督促,很少主动学*;在学*和娱乐发生冲突时,74%的学生拿不定主意,而主动选择学*的竟是0%;经常很想学*,但总是无法集中精力学进去的占44.5%;能按计划学*的人只占5.5%;77.7%的学生学*劲头时高时低;等等。

  高一学生承担的学*负担与压力和初中相比更重,高一阶段的课程明显增多,难度增大,教学进度比初中明显加快。此外高中老师对学生提出更高的期望和要求,积极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深层的探究,去发现一般性规律。随着学*科目的增多和学*内容的加深以及方法的改变,学生难以很快适应任课教师新的授课方式,在方法和学**惯上仍沿袭初中的**惯。因此,对于刚进高中的新生来说新学*环境的确是不易接受。

  2、学生感到学*压力较大。42.6%的学生感到学*负担很重;9.2%的学生常为短时间内成绩没有提高而苦恼不己;42.6%的学生经常讨厌考试;学*压力主要来自激烈的升学竞争和家长、老师的高期望。学生们谈到,各个方面反复警示他们的是:过得了高考独木桥即是阳关大道,过不去则跌入万丈深渊。在这种偏颇的教育观念之下,学生的学*被层层加码,在校学*时间很长。与此同时,课后作业繁重,考试频繁,且不断公布分数排位,学生们承受着身体和心理的双重重负。如果有一场考前心理讲座,53.7%的学生希望的内容是情绪调节。

  3、学*目标不明确,但能及时调整。仅有5.5%的学生为自己刚开始的高中生活有详细规划的;92.5%的学生认为学*是不得不做的事;62.9%的学生有时能能按计划学*;等等。学生在初中阶段尤其是初三学年,都是勤奋、拼搏的,考上重点中学的信念和父母的期望促使他们在初三学年竭尽全力,当终于结束中考,有一部分学生便松懈下来,完全没有了以往的拼搏精神。这些学生认为考上高中了可以休息下了,高一学年不必太紧张,不妨先放松一下,学*自觉性和积极性下降。对自己的未来失去了方向感,感觉迷茫,产生了失落感,学*目标不明确,失去了自己的人生坐标。但是,72.2%的学生,当给自己定的学*目标有困难可能做不到时,他们会缩小目标;51.9%的学生有时会为了实现一个大目标,给自己制定循序渐进的小目标;等等。说明学生一旦认识到现状就能调整目标,调整心态。

  4、责任心不强,缺少担当。3.7%的学生希望在班级中当干部;主动参加班级的各种活动的学生大致占14.8%。大部分学生很自我,一切以自己为准,不替他人不替班集体考虑,常常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班集体荣誉感薄弱。

  七、思考与改进措施

  无论学生出现哪种心理障碍,对他们的学*和成长的消极影响是显著的、巨大的。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高一年级的班主任,一定要做预防心理失衡的提前指导,二是要注重做好疏导工作。下面,本人根据自己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体会,谈一谈对高一学生心理障碍的预防与疏导。

  1.关心学生的心理。作为老师,不但要重视学生的学业发展,而且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虽然掌握了一些心理健康的知识,但是要处理学生的心理问题还是有难度的。其实,中学生有他们自己的特殊心理,比成年人更加的敏感和脆弱。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心理问题,首先跟家长取得联系,不然会使学生失去信心,从而导致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出现。良好的心理环境不但是提高教学的有力保证,而且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保证。教师要主动同学生进行交流,这样不仅加强了学生兴趣、信心、和勇气,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协作、共同探究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2.引导学生正确辨识自我,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高一学生受认识水*的局限,还不能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往往由于自我估计过高或过低,造成主客观不协调,无法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于是有可能出现以上一系列心理问题,所以教师有必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学会情绪调节,发挥自身潜能,面对现实,迎难而上。教师如能对学生作出恰如其分的分析与评价,可增进学生自我认识的能力。另外,班主任可通过家长会向家长授课,使家长正确对待考试成绩,从而减轻学生来自家长的压力。

  3.学*方法指导。学业压力无疑是中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进入高一以后,学*负担加重,表现为科目增多,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求高。一些学生从一开始没有很好地加以调整,掌握高中阶段正确的学*方法,以适应这一转变时期,就会感到学*压力大,学*效果差,成绩跟不上。所以,高一班主任教师要注重学生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合理利用时间,学会科学用脑,注重劳逸结合,制订学*计划,这样,从预*到考试,都不会感到压力大,无形中减轻了焦虑程度,考试也能应付自如了。

  4.开好班会,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良好班集体是一个巨大的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功效,对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有着重大的意义。其实,不少学生的心理问题,有时是来自于与集体的不同步,班主任可利用班会,有意识地组织一些与学生*期心理动向相关的主题班会,借此对他们给予开导,这样有利于心理障碍的排除,又可使其自尊心得到满足。同时,还要利用多种渠道,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鼓励各类型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文艺、体育、制作等兴趣小组和校园文化活动,使大部分学生在各类型的群体活动中发挥自己的特长。这样,既为学生创造了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保持愉快、积极的情绪,又可促进建立团结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做好疏导工作。

  总之,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并不可怕,班主任只要能掌握一点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在学生中树立公正、无私的班主任教师形象,以爱心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帮助学生制定切合实际的学*目标和计划,帮助学生解决学*和生活上的困难,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就能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预防学生心理障碍的出现,并能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做好疏导工作。

  心理健康状况评估报告 9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激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以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身心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二、心理健康的定义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三、报告摘要

  此报告主要针对新时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主要围绕学*、情感、就业、人际交往四方面展开,本调查报告写于到20xx年12月18日。调查范围为陕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工程系和机电工程系。

  四、调查方式

  此次调查,我们选择在本系的管理工程系和机电工程系进行调查,男女生比例为1:1。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调查方式为问卷调查。在此次调查中,我们小组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走访式调查,在调查访问中,我们对调查人员进行了具体分工,在分工中,由男生负责50份问卷,女生负责50份问卷,回收率为98,问卷回收后,将问卷整编编号,1-49份是女生问卷,50-98为男生问卷。由组长召开小组分析会议,并将会议讨论结果进行整理和归纳。

  五、调查结果

  1、学*方面

  大学生在经历了高中的炼狱后,如释重负,没有了以往堆积如山的作业,获得了自由身。而问题是,在高中时期,生活学*的唯一使命是高考,而本身对自己人生的方向缺少把握的同学在没有了高考这一目标后,忽然不知该何去何从。又由于在高考结束后到大学开始的长达三个月的假期里,昔日紧张忙碌的心逐渐松散。在泡沫偶像剧、网络游戏中逐渐消磨了曾经饱满的心。到了大学,由于教学方式的改变,新生们不仅无心学,“60分万岁”的消极思想,更更不知如何学。又加上高中老师灌输的“大学不用学*”引得新生们不以学业为重。我们发现男女生的不同,女生在大学中会觉得学*压力大,而男生没有感到学*压力大,其中有7.5的男生觉得无压力。对在本校就读,有56.5的同学表示对自己喜欢,有37.1的同学不喜欢,有1.7的同学认为无关紧要。在对大学生当前的压力来源调查中显示,有49.6的同学将学*压力放在首位。由以上数据不难看出,当今大学生在入学时,还是有部分同学能较快适应新生活,并确立明确的目标。其中也不乏存在较大一部分未能很好地适应新环境,在一段相对较长的时间里才找到什么是自己要的。在对自身的专业选择上,很多同学都表示满意当前专业,并都能认真钻研自己的专业知识,认真对待。而对自身专业不满的同学亦坦言在了解了自身的专业特点后,也能发现个中乐趣,现在能认真学*。对于已转专业的同学,情况不容乐观。这些同学坦言转专业后并没有增加学*积极性。由此,问题的关键在于同学是否有想法要把自己的学*搞好,而不在于专业是否喜欢。因此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对于学*压力重,也从另一方面表明现在同学们已经把学*当回事,认真对待之。

  2、情感方面

  到了大学生这个年龄层,其情感正处于成熟和不成熟的过度阶段,而爱情至于现今大学生究竟为何物,且看调查数据。在如何看待大学生恋爱动机时,有30是为了满足心理需要,30是为了调节紧张的学*压力,30是为了打发无聊的时光,仅仅只有10的学生是情到深处才谈恋爱的。男生女生不相上下。当问到曾为恋爱与其他关系产生不快情绪吗?20的男生会,而女生为40。可见两极分化很严重。

  3、人际交往

  统计表明,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总检出率为53.57,其中轻度人际关系困扰者占38.51,严重困扰者占15.06,只有明显障碍者占1.43。在同别人闹别扭时能主动道歉的占90以上。在同陌生人交往时能找到主动找到话题的同学占34.6,能找到话题但要一段时间的同学占17.9。为了和大家和睦相处不会固持己见,偶尔放弃自己的观点以迎合大家的同学占71.3。女生之间闹别扭率达到70,男生仅仅为20。当和朋友之间的友谊出现裂缝时,小部分女生会选择立即断交,而小部分男生会选择“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当遇到困难时,女生有45.7会向知心朋友求救,而男生只有4会向知心朋友求救,这也可以看出女生更需要知心朋友。

  4、就业方面在大学中,就业压力比较大。90的人都认为就业竞争太激烈,仅10的人认为无所谓。

  六、调查中反映的大学生容易出现的不良心理

  1、紧张与焦虑

  ①、生活环境的改变引起的挫折心理

  ②、学*适应不良产生的心理困扰

  ③、人际交往不适引发的心理失衡

  ④、人生规划的不确定性产生的焦虑心理

  2、浮躁与急功*利

  3、失落与沮丧

  4、自卑与退缩

  5、空虚与倦怠

  七、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客观方面与中学比,大学时期的学*、生活、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1、学*的任务、内容、方法发生了变化。中学学的是基础知识,目的是为今后继续深造或就业做准备;大学学的是专业知识,目的是把学生塑造成建设祖国的高级专门人才。

  2、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部分新生在中学有寄读经历,但也有新生仍然是上学到学校,放学同家人居住在一起。进入大学后,班集体成为主要生活环境,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区,日常生活全要自理,这对那些*时*惯于依靠父母、家庭的人来说,确实是个难题。这种变化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

  3、人际关系较中学时代要复杂。大部分新生在中学时期居住的比较集中,从小学到中学,都有一些从小在一块儿的伙伴;班主任一任数年,天天相见。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语言、*俗,构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跨进大学,周围的人来自不同地区,素昧*生,语言、*俗各不相同;同学间由原来的热热闹闹、亲密无间变得陌生,有想法也难以启齿。这对年龄仅有十八十九岁的新生来说,是极不*惯的,因此,每逢节假日就会想家、想同学,会产生孤独感。

  4、对待社会工作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中学的工作和活动多是在老师指导下开展,由少数同学承担的。大学强凋学生的自我管理,班里事情多,社团活动多,学生除了要搞好自身的学*外,还要担负一定的社会工作,关心班集体建设。新生往往不大适应这种较大工作量的生活,缺乏工作主动性,在其位又不知如何谋其政,感到压力大。

  5、未来的不确定性。大部分的学生都认为应该对未来进行及早的规划,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适应社会。可是自己是规划在哪里呢?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没有目标,找不到方向,缺乏动力,自己的长处短处何在?要怎样发展?该走那条路等问题是他们甚为苦恼。主观方面对物质生活的依赖性与精神生活的独立意识发生着矛盾;日益增强的自主自立意识与客观条件上的可能性及能力之间发生着矛盾。

  1、盲目自满与自我陶醉。因为考取了大学,老师表扬,同学羡慕,亲友夸奖,父母庆贺,部分学生在这种自我陶醉中渐渐松懈了斗志,终日悠哉游哉,认为自己是中学的尖子,大学里成绩也不会差,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盲目自满。

  2、失望与失宠感。有的学生入学前把大学生活过于理想化、神秘化,入学后感到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因而产生失望感,有的学生曾是中学的尖子,是家庭与学校的重点保护对象,进入大学一下子不受重视了,就会产生失宠感。

  3、松气情绪与歇脚心理。有的同学认为考上大学就是端上了铁饭碗,长期拼搏的目标已经达到,心理上得到了满足,生理上希望得到休整。加上进入大学后奋斗目标不明,适应能力不强,竞争的气势也有所减弱,便产生了“松口气,歇歇脚”的心理,再也鼓不起前进的勇气了。

  4、畏首畏尾。因为环境变化而瞻前顾后,畏缩不前,社会活动不参加,运动场不光顾。整日除了上课之外,无所事事,生活单一,精神倦怠。在生活和学*上都是应付了事,做事懒散,凑合着打发时光。

  5、有些大学生不知如何处理与异性的关系,对男女交往过分敏感,从而使正常的异**往不能自然进行;有的大学生则过快地将同学关系发展成恋爱关系,过早地沉溺于“两人世界”。也有的大学生陷入单相思而不能自拔,由此产生情感冲突。

  6、部分学生把兼职赚钱看得过重,常常为了兼职赚钱而远离自己的专业学*,无法静下心来钻研学问,耽误了过多的学*时间。

  八、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措施人的心理素质不是天赋的,而是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与训练,教育对心理素质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

  2、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

  3、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

  4、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6、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

  7、加强自我心理调节

  九、结束语:

  二十一世纪的晨钟已经敲响,在这新旧世纪交替之际,培养跨世纪人才是时代赋予高等学校的历史重任。我们应该反思以往的教育工作,人们往往偏重的是科技文化、学识才能素质,而较为忽视的是思想道德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即使在比较注重思想教育工作的今天,仍未对心理健康教育这一“心理卫生死角”引起足够的重视,其结果是导致学生中出现了大量的心理问题,严重扰乱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影响了人才的整体素质,阻碍了高教目标的全面实现,给国家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因此,保持健康的心态,不仅关系到广大学生健康生理、心理的发展,良好思想道德的养成和完美人格的塑造,而且关系到人才素质的整体提高、高教目标的全面实现、直至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思想文化激荡、价值观念多元、新闻舆论冲击、社会瞬息万变、的世纪,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未来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时刻出现心理危机。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为此,就要不断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参与国际人才竞争,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心理健康状况评估报告 10

  此次活动以社会学院历史学生为样本,进行抽样调查,以问卷调查为形式,以安徽师范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情况为调查目的,共发放问卷96份,回收90份,回收率为93.75%,其中有效问卷81份,有效率为90%。报告从有效问卷采取抽样的方法,选取20份作为样本进行分析,现将结果公布如下:

  一、学*问题

  在此次调查中,学*问题是同学最为关心、也是反应最为突出的问题。例如,第33题将下列几项所带来的心理压力由大到小排序,其中有44%的同学认为,学业所造成的心理压力最大。这说明刚刚进入大学生活,有*一半的同学对大学生活不适应,尤其对大学学*方式不适应,感到心理压力很大。从紧张的高考中走过,许多同学不能适应大学开放宽松的学*方式和生活方式,或过于精神紧张死扣书本,不能从高中应试教育中解脱出来,或感觉生活空虚,整日无所事事,荒废了学*,虚度了年华。再如第29题上大学后,你觉得你最大的挫折是什么?其中33%的同学选择学*成绩不理想,由此可见,大一学生在学*上急需得到指导并寻求得到心理上的成就感。

  二、业余生活

  在所调查的学生中,有45%的同学感觉大学生活自由开放,同学也比较重视学*,学*自觉性较高,其中56%的同学在第3题你业余时间主要做什么?中选择在业余时间上自*或听课,与此相反,只有xx%的同学选择上网玩游戏或谈恋爱。但这也从侧面反应了同学心理上的学*压力依然很大。

  三、经济生活

  如今大学生在经济生活方面基本没有太大困难,在第6题你每个月的生活费用够用吗?中,有67%的同学基本够用,更有11%的同学有剩余,与此同时,在第7题中你认为每个月生活费对自己是否是一种负担,造成心理压力?有60%的同学认为没有压力。以上都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生活水*的不断提高,大学生生活水*也在提高,由于经济生活造成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情况明显下降。

  四、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问题是在本次调查中反应较为突出的问题。在第33题,请将以下几项所带给你的心理压力由大到小排序,有33%的同学认为人际关系所造成的心理压力最大。而在第8题,与一群朋友在一起,你常感到孤独或失落吗?有79%的同学选择是或有时是,这反应了当代大学生与他人交往的能力欠缺。同样,在第29题上大学以后,你觉得最大的挫折是什么?选择不适应宿舍生活的同学占到33%,与选择学*成绩不理想的人数相当,这体现了学*方法与人际交往是与此次调查中同学们反应最为严重的两个问题。

  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来自农村地区。在以前的日常生活中焦急范围较窄,与人交往的机会也较少,初到大学,面对如此开放自由的环境,面对如此多的同学。面对如此多的公共场合,一下子不知所措,乱了阵脚,于是羞于表达形成内向性格。而在城市中长大的同学,来自独生子女家庭,难以体会农村地区同学的情况。于是形成隔阂。与此同时,在第20题你觉得大多数人都不可信任吗?有78%的同学认为是或偶尔是。这更反应了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五、心理*衡

  在第1题你觉得现在学校与你理想的大学有多差差别?中,有56%的同学选择很大,这反应了同学同学理想中的大学与现实中的学校还是有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在13题你觉得自信吗?,有69%的同学选择了不自信或有时不太自信。在第5题现在自己在大学生活中,你认为自己哪些方面最差?有57%的同学认为自己缺乏自信,这两题都反应了我们的同学对自己没有足够的自信心。然而在第23题中关于自己的烦恼有口难言吗?常常觉得自己是失败者吗?

  只有20%的同学认为自己没有这方面的问题。在第26题:你总有明确的生活目标吗?你在为之不懈奋斗吗?只有31%的同学认为是。这两题又都体现出同学们对于自己的未来并没有明确的目标,对自己的明天没有信心。以上的几题分别从不同角度说明同学在心理上并没有达到*衡,理想总是与现实存在差距的。

  本次调查充分反应了以社会学院xx历史班同学为典型的当代大学生存在的一系列心理问题。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真是、丰富的资料和鲜活的事例,达到了此次活动的目的,活动较为成功。本次活动得到了各个方面的大力支持,特再次向海星调查研究社和xx历史班表示衷心感谢!


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报告汇总五篇(扩展3)

——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精选5篇)

  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1

  一、调查目的

  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这个群体的健康与否,预示着国家的发展是否处于一个良性状态,同时,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阶段,有很大的可塑性,加强小学生的心理指导,可以尽可能的减少未来的心理疾病人数,对我们建设现代化强国,改善人口结构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未成年人的身体和心理能否健康发展,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高和国家、民族的前途。加强对小学生的心理指导,是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重要一环。要做好这项工作,认真进行小学生的心理情况调查,对我们分析、了解情况,对我们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都是必不可少的。20xx年10月5日——11月15日,我对我校店子二小四——六年级学生进行了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对了解我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把握其心理动态,分析心理问题成因,寻找合理的教育对策提供了有益帮助。

  二、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xx小学四——六年级学生进行调查,基本情况见表:

  调查对象问卷发收情况一览表:

  问卷人数 回收问卷 回收率有效卷

  四年级 30 30 100%

  五年级 30 30 100%

  六年级 30 30 100%

  总数 90 90 100%

  (二)材料与方法

  调查问卷是分别从小学生的人际关系、挫折适应、青春期心理,考试焦虑、厌学及性格等六个方面设计的问卷,共21个小题,均为简单易行的单项选择题,由学生按问卷各题的要求,根据自己的情况逐一实情回答。

  (三)统计:

  以年级为单位,按实际答题人数统计各题各项目人数,以实际答卷总数作基数计算百分比。

  三、调查分析

  从调查情况看,学*上存在问题的 集中在:学*方法,学**惯、注意力不集中、马虎、自主性、厌学情绪等。根据统计,这一类学生达到41人(当然,这其中有交叉现象,下同),占49%。其次所占比例较大的是社交障碍。在调查过程中,这类学生有2人,占2.2%。主要反映在不会和同学、老师,家长沟通,不爱主动与他人交往。自私,以自我为主。缺乏自信也是现在学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这类人群有5人,占5.5%,主要表现在胆子小,声音小,不敢说话,不敢发言,不敢与老师沟通。排在后面的是个性问题15人,考试焦虑15人,挫折适应问题7人,青春期教育问题8人,情绪问题12人,感觉无助的有2人,情感缺失和适应障碍各1人。总体看,全校心理方面存在问题的占全校的21%。

  以上的调查情况表明,就我校大多数的小学生而言,心理发展总体还是较健康的。尽管其中的各个项目间不可避免的有交叉象,但是其绝对数字还是非常庞大的,其中所蕴含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可能会给社会带来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因此,认真分析造成小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就是件刻不容缓的工作了 我们既要对这些心理问题较明显的学生进行心理指导和矫正, 同样也要对某一方面存在心理偏常的学生进行指导。

  四、成因分析

  造成小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有社会原因、家庭原因、学校原因和各种生理原因。

  家庭原因:就家庭教育而言,它具有启蒙性、长期性、感染性、情感性。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残缺家庭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是很不利的。残缺家庭是指核心家庭中父母一方因离婚、死亡、出走、分居等原因使家庭成员不全的家庭,亦称单亲家庭。我国心理学者曾对我国28个省、市、自治区1564名1—5年级的小学生的情绪情感进行比较分析(其中离异家庭729名,完整家庭825名),发现离异家庭的儿童则表现出更多的消极情感,如焦虑、冷漠、自卑、孤僻、萎缩、敌对等,并因此影响到他们的学*生活及社会生活。在双亲不全的家庭中,以双亲不和对小学生有更大的影响,父母长期的分歧、争吵、敌对会使孩子内心产生严重的焦虑、矛盾、神经质,甚至导致心理变态及反社会行为。

  社会原因: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信息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一些改革中产生的负面现象无声无息地影响着小学生。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自我中心论,读书无用论,盲目的攀比,以及那些不适宜儿童的.影、视、报刊、电子游戏及网吧,使孩子在其中迷失了方向,看到社会上的一些现象,有的学生就产生了巴结权势,投机钻营的不健康心理。造成儿童丑恶不分,是非不明,冷漠无情,思想复杂,缺乏正确的为人处世的准则。

  学校原因:以往的时间里,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为提高升学率,家庭、学校、社会对学生的考试成绩极为关注,视其为关系到一个学生将来是否有前途的首要问题。所以,教师在课内只抓智育,而课后家长又让学生参加多种补*班,加重了学生的学*负担。学生没有多余的时间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主要表现在考试紧张、厌学、偏科,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产生原因主要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使学生失去学*兴趣和信心;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值又过高,加上社会给学生造成的心理压力,使学生心理负担过重,认为学*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没有达到快乐学*的目的。

  五、解决措施

  学生的心理健康光靠一个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功能,改革教育方法,开辟多种沟通渠道,让学生有倾诉的机会和场所,改变学生所有烦恼自己扛的局面,营造一个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不仅如此,还要加强与兄弟学校之间的联系,经常交流经验,探讨心理健康教育中碰到的问题,实现优势互补,共同进步,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也可以组织学生互相联谊,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倾诉,学会交流,取得共同的进步。

  家庭层面,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影响巨大。就学校、家庭、社会三维环境而言,孩子们在家庭中度过的时间有1/3之多。而且,对于心智正在发育的少年儿童来说,家庭的影响甚至超过了社会。因此,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家庭教育的作用不可忽视。很多家长的忙碌使他们无法担当起对孩子成长的辅导责任,甚至从来都不过问孩子在学*和生活情况。因此父母要经常看一些有关家庭教育书刊,提高自己的知识水*。每天抽一定的时间来陪伴孩子,跟孩子讲讲话,谈谈天,静心听一下孩子的心声,和孩子一起探讨分析遇到的困难,给孩子一些引导和帮助。是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升的一个非常好的途径。

  社会层面,加大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与社会宣传力度。通过宣传,普遍破除迷信思想,科学对待心理问题,使人们远离迷信,使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得以及时的科学治疗加大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与社会宣传力度提高对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正确认识,来提高全社会特别是家长和教师对心理学、心理健康知识的重视,使心理学真正早日走进人们的生活。

  学校层面,学校应建全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的机构设置,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根据小学生年龄和身心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课程,让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进入课堂。同时建立和完善专用心理咨询室的配置,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摆在学生良好心理行为的训练和引导上,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咨询指导,矫正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自立、自理、自主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使学生带着健康的身心投入到学*生活中。

  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2

  摘要:大学生是是高校培养的高层次人才,他们的健康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未来。随着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数量迅速攀增,与此同时,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突出。大学生处于这一时期心里尚未成熟,一方面要面临自身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另一反面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变迁所带来的各种挑战,很容易导致心理负荷与心理承受之间的*衡失调,发生各种异常的心理现象。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便更好地解决我系一些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我部于20__/10/28就大学生普遍存在的热点问题展开了一项问卷调查,因涉及到与大学生息息相关的问题,所以同学们都热情积极地投入到此次问卷调查中。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问题 问卷调查

  一、调查问卷构成

  问卷的内容包括大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的18道题目。本次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回收400份,回收率100%。在回收的问卷中,有效率94%,其中大一100份,大二100份,大三100份,大四100份。

  二、调查问卷分析

  问卷调查是数据收集的一种手段。通过公*的发放问卷,通过调查,看数据背后反映出来的问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发展,所以准确地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非常重要。现在将问卷回收,我们对全部问卷汇总,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方面问题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他们最关心的莫过于学业成就问题,而环境与地位的改变、错位,给大学生带来了不少的心理负担,高中时期的佼佼者,进入大学生活后,环境改变了,相当一部分同学发现自己在高中时期的那份优势已不存在,面临的是一种重新分化组合的严峻局面,尤其是对于中学时的那些尖子学生其反差更加明显,进入大学后,每个学生或多或少都会有失宠感,部分同学为了保持自己在中学时的优势,废寝忘食,除了学*自己的专业课,还学*一些社会上急需的课程,再加上辅修专业的学*,计算机、英语过级的重压,他们处于高负荷运转中,长期处于紧张的临战状态,压力很大,学*效果不佳,长此下去,神经紧张、失眠、考试怯场等焦虑并发症就相继出现了。而调查中,相当一部分学生感觉考到大学“如释重负”,认为船已靠*码头,因而即使感受到竞争的危机、就业的压力,也提不起真正努力学*的尽头。

  2、环境改变与心理适应障碍问题

  调查中38%的学生反映,由于环境的改变,自己出现了矛盾、困惑心理。其中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现实的失落感。中学时教师为了激励学生刻苦学*,总爱把大学描绘成一个“人间天堂”,学生也将考大学作为唯一的和最终的目标来激励自己在高中埋首苦读。但学生跨入大学校园后,突然发现事实并非如此,高职院校的社会认可度、办学水*、政策环境等各方面与本科高校相比还存在着差距,容易造成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进入校园后感觉“低人一等”、“脸上无光”。产生心理上的落差,因此,学生出现了各种不健康的心态,如无奈、失意、混文凭向父母交差等等,这些心态的`存在严重影响到学生的自信心;另有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专业学*的困惑心理。与中学相比,大学学*具有更多的自主性,灵活性和探索性,进大学后,他们一时无所适从。有些学生感觉一下子从中学的严格管教中“松了绑”,但又不知如何安排学*,以致心中忧郁、焦虑;还有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生活环境的不适应。进入大学后,由原来依赖父母的小家庭过渡到相对自立的大学集体生活,心理上产生一种孤独、空洞感。

  3、自我意识模糊与困惑问题

  调查中26%的学生对如何发挥自己的优点和克服缺点感到迷茫、有一部分学生看到班上有些多才多艺、能力较强的同学,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事事不如人,产生自卑心理;有些学生知道自己不足,但又不知道如何突破自己。中心主任吉梅老师指出,在大学阶段,新生的个体自我意识逐步增强,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他们并没有形成关于自己的稳固形象,自我意识还不够稳定,看问题往往片面主观,加上心理的易损性,一旦遇上暂时的挫折和失败,往往灰心丧气,怯懦自卑。而且新生对于周围人给予的评价非常敏感和关注,哪怕一句随便的评价,都会引起内心很大的情绪波动和应激反应,以致对自我评价发生动摇。

  4、人际交往难的问题

  调查中一半以上的学生有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困惑,有些学生表现为人际敏感,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经常发生一些摩擦、冲突和情感损伤,这一切难免引起一部分学生的孤独感,从而产生压抑和焦虑,有些学生表现为人际交往心理障碍,因为语言表达能力较差,使得他们害怕与他人沟通思想感情,把自己的内心情感世界封闭起来。这种人经常处于一种要求交往而又害怕交往的矛盾之中,很容易导致孤独、抑郁或自卑;还有些学生因为性格上的不合群,在新同学中不被理解而遭排斥,其中一部分人便独来独往,不与他人接触,久而久之就产生一种受冷落或性格孤僻、粗暴等心理倾向。调查中,39%的心声认为没有朋友;24%的学生感到孤独、寂寞;43%的学生更希望自己成为交流的对象儿不是交流的直接发起者。与此同时,由于个体间的正常交往不够,又容易引起猜疑、嫉妒等,极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在调查中显示,在人际交往中,在遇到不被人理解的时候,有75%的学生会感到难受,会产生郁闷心理。一些严重的人际交往问题困扰着少数同学,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长期压抑的积累将会使后果不堪设想。面对自己的存在的心理问题,绝大部分的学生能够客观的正视并努力寻求办法解决。在选择解决方式上,60%的同学选择自我调节的方式。可见,大部分选择的方式是积极健康的,这也是大学生心理日益成熟的标志。

  5、异**往问题

  在与异**往的过程中,大部分的异性关系是健康正常的,但是仍有30%左右的同学,在与异**往中存在问题。有一小部分同学交往动机不纯,甚至这种现象还有跟风的,个别同学互相介绍对象,还有个别同学很少与异**往,在与异**往中产生矛盾。通过调查,大一新生的在与异**往比高年级的存在更多的问题。对于“你认为同学之间的异**往就会是恋爱吗?”这个问题中的回答看到相应的认为“是”的回答占据了仅仅是6%的比例,说明大学生已经充分意识到其异**往和恋爱交往的很大不一致性。

  6、毕业时的心理危机问题

  调查显示,毕业班学生的心理压力要比低年级学生大好多。自我储备(包括知识储备、能力储备等)的缺乏,对就业质量的期待,成了毕业生最大的心病,由此使他们情绪上产生焦虑、自卑而失去安全感,许多心理问题也随之产生。“如果从头来过,我一定不是现在这个样子……”成了高年级学生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由于缺乏科学的指导,许多毕业生在择业的时候存在很强的盲目性、随机性和从众性。许多学生在毕业前拥有许多“证书”,但却得不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以至在就业竞技场上迷失了方向。

  三、解决心理问题的一些措施:

  1、青少年男女以集体交往为宜。课堂上的讨论发言,课后的议论说笑,课外的游戏活动等,为大家创造了异**往的机会。使一些性格内向、不善交际的同学,免除了独自面对异性的羞涩和困窘;一些喜欢交际的同学,满足了与人交往的需要。每个人都融入了浓浓的集体气氛中。在集体中的异**往,每人所面对的是一群异性同学,他们各有所长,或幽默

  健谈,或聪明善良,或乐观大度,或稳重干练这就使我们在吸收众人的优点的同时,开阔了眼界和心胸,避免了只盯住某一位异性而发展"一对一"的恋爱关系。

  2、对于这些因为就业引起的心理健康问题,我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应该从新生开始。现在学校的就业指导课很多都是到临毕业的时候才开设的,内容也大多是如何制作简历,如何去应聘等求职的指导,这种“临时抱佛脚”的做法往往收效甚微。如果将大一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站,那么在新生入学的时候,一进校就可以根据个人特点和强项以及个人目标和现状的差距,全面了解自己,重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塑造充实的自我,增强职业竞争力。这样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在校学*生活“前松后紧”的局面。

  3、通过开展一些针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相关的讲座,请我系心理健康老师或校外专家到我系为同学们上系统的、专业的心理指导课。

  4、加强心理咨询系统的完善,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学*和工作中,合理的宣泄情绪,学会理性控制自己。

  四、总结:

  大学校园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绚丽多彩而复杂社会的缩影。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经历坎坷与挫折时不可避免的,只有经过正确的指导和自己的自我调节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一方面要加强校园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形成积极的校园风气。另一方面,学生应正确认识自己的一些心理问题,积极地参与到校园活动中或通过心理咨询来完善自己,真正展现当代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文明的精神风貌。

  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3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他们所面临的内外压力普遍增多,其中不少压力已超过了他们所能负荷的程度,常常引起纷扰的、不利的、危机重重的后果。国内有些调查表明,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扰和适应不良的学生所占比例较高。那么,当前xx县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呢?带着这一问题,我们开展了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以期了解当前xx县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xx县各中学进一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提供对策性建议,也供教育行政部门和其他人士参考。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采取随机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xx县*郊的5所中学,其中高中一所,职高一所,初中三所,随机选取每个学校每个年段的班级各一个,合计15个班级共699人,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初一学生108人,初二学生121人,初三学生169人,高一学生119人,高二学生113人,高三学生69人;男生328人,女生371人。实际发放问卷800份,收回699份,回收率为87.4;剔除35份效度量表得分高于7分的问卷35份,实得有效问卷664份,有效率为回收总卷数95.0。

  2、调查工具:采用华东师范大学周步成等修订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该测验适用于综合检测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MHT共有100个题项,包括8个内容量表和一个效度量表(即测谎量表),该测验覆盖面广,筛选率高,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8个内容量表分别是:学*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每个题项后有“是”和“否”两个答案,要求被试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进行选择。8个内容量表得分累积起来,就是总得分。分量表从整体上表示焦虑程度强不强、焦虑范围广不广;而总得分则表示个人焦虑的一般倾向。该测验以整个量表在65分以上,各内容量表上超过8分作为指标来考察其心理健康状况。如果一个学生的总分超过了65分,说明该生的总焦虑水*较高,范围较广,有情绪困扰和行为问题。8个内容量表中,任何一项标准分达到8分以上时,表明该生在此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到需有针对性地辅导程度。

  3、调查方法:本调查以班级为单位、由班主任配合给予统一指导语,利用学生自*时间集体施测。所有数据资料均通过1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二、调查的初步结果

  1、xx县中学生心理健康基本情况

  调查结果表明,目前xx县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一般,具有正常的焦虑水*。从表一可以看出,被调查的664名中学生其总焦虑倾向标准*均分为38.40,处于中等焦虑水*(总焦虑倾向标准分即8种焦虑倾向标准分之和在35分以下,属于低焦虑水*;总焦虑倾向标准分在65分以上,属于高焦虑水*;35分到65分之间的,属于中等焦虑水*),另外,在各个内容量表的得分上,学*焦虑得分最高(M=8.02),处在异常焦虑水*(焦虑倾向标准分在8分以下,属于焦虑正常,超过8分,属于异常焦虑)。从表1也可得知,单项高分(8分以上)所占比例由高到低排列循序为:学*焦虑(57.8,384人)、身体症状(22.3,148人)、过敏倾向(19.4,130)、自责倾向(17.5,116人)、对人焦虑(9.5,61人)、恐怖倾向(6.5,43人)、冲动倾向(4.4,29人)、孤独倾向(2.3,15人)。

  表1664名学生在各个内容量表和总量表上的得分

  学*对人孤独自责过敏身体恐怖冲动总焦虑

  焦虑焦虑倾向倾向倾向症状倾向倾向倾向

  *均分8.024.662.765.395.625.343.343.2338.40

  标准差2.852.112.062.172.152.812.542.2312.36

  检出率57.89.22.317.519.422.36.54.41.66

  在被调查的664名学生中,41.41的学生(275人)分数在35分以下,说明这部分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是好的;分数在35分-65分之间的学生有378人,占所有被测学生的56.93,这部分学生处于中等焦虑水*,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对其进行心理健康的一般指导和教育;分数在65分以上的学生11人,占被测学生数的1.66,处于高焦虑水*,属于心理不健康的人群,对于这些总焦虑倾向较强、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需要制订特别的个别辅导计划,要重点辅导。

  2、不同性别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

  统计结果显示,xx县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极其显著的性别差异。从表2可以看出,除了孤独倾向和冲动倾向外,其余六个分量表以及总量表的得分上都是女生高于男生,而且都达到了极其显著的差异,这个说明女生的总体焦虑程度要高于男生。

  表2不同性别学生在各个内容量表以及全量表上的得分差异比较

  男生(n=309)女生(n=355)T值值

  MSDMSD

  学*焦虑7.422.998.552.61-5.1670.000

  对人焦虑4.292.194.971.99-4.1890.000

  孤独倾向2.782.142.741.990.2810.779

  自责倾向4.992.115.732.17-4.4320.000

  过敏倾向5.342.195.872.09-3.1750.002

  身体症状4.953.045.682.55-3.3800.001

  恐怖倾向2.802.463.812.53-5.2260.000

  冲动倾向3.082.323.372.14-1.6680.096

  总量表35.6813.0740.7611.19-5.3870.000

  说明:在这里n表示被调查的个体数目;M表示*均数;SD表示标准差;T值是两个数字相比的一个比值;值表示显著性,如果值小于0.05,那么说明相比的两个数字存在差异,下同。

  3、不同年龄段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

  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后发现,初中生和高中生在学*焦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恐怖倾向以及全量表的得分上均存在显著差异,经过比较得知,初中生在这四个分量表和全量表上的得分均高于高中生。由此可见,高中生的整体心理健康状况要好于初中生。具体比较可见表3

  表3不同年龄段学生在各个内容量表以及全量表上的得分差异比较

  初中生(n=378)高中生(n=284)T值值

  MSDMSD

  学*焦虑8.432.777.492.874.2650.000

  对人焦虑4.972.144.251.204.3850.000

  孤独倾向2.832.112.661.991.0680.286

  自责倾向5.682.115.002.204.0580.000

  过敏倾向5.702.075.522.561.0160.310

  身体症状5.522.885.112.701.8500.065

  恐怖倾向3.512.563.122.511.9680.049

  冲动倾向3.352.293.082.141.5270.127

  总量表39.9812.1436.3012.353.8280.000

  同时,对初一、初二、初三、高一、高二、高三的学生进行方差分析后发现,各个年级的学生在学*焦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身体症状以及全量表上存在差异。经事后检验发现,在学*焦虑方面,初三学生要显著高于高一、高二、高三以及初一的学生;在对人焦虑方面高一、高二的学生要显著高于初三的学生;在自责倾向方面,初一学生要显著高于高一、高三的学生;在身体症状方面,初三学生要高于各个年级的学生,但是不存在显著差异;在总量表上,初三的学生要高于高一、高二的学生,初一学生要高于高一学生。由此我们也不难发现初三时期是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的多发期。

  4、不同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

  表4不同学校学生在各个内容量表以及全量表上的得分差异比较

  梅中(n=119)二中(n=138)云职(n=136)三中(n=121)云中(n=150)

  MDMSDMSDMSDMSD

  学*焦虑8.382.568.412.837.712.878.502.917.292.86

  对人焦虑4.562.035.002.064.332.055.322.304.171.96

  孤独倾向3.061.932.432.082.631.903.072.272.692.08

  自责倾向5.802.205.452.065.462.255.832.064.572.07

  过敏倾向5.772.035.622.035.602.205.712.175.452.32

  身体症状5.532.525.473.165.132.605.562.905.092.79

  恐怖倾向4.112.643.102.463.152.543.382.513.092.50

  冲动倾向3.532.173.092.203.002.273.452.473.152.02

  总量表40.7411.6638.5711.5637.1812.6140.8313.1535.5112.10

  对数据的统计后发现,不同学校的学生各个量表以及总量表的得分可见表4。

  对五个不同学校的学生在各个量表以及总量表的得分进行方差分析可知,五个学校在学*焦虑(F=4.98,<0.01=、对人焦虑(F=6.98,<0.001=、自责倾向(F=7.94,<0.001=、恐怖倾向(F=3.65,<0.01=以及总量表(F=4.72,<0.01=上存在差异。经过事后比较发现:在学*焦虑上,云中的学生要好于梅中、二中、三中的学生,而其他几个学校之间则不存在差异;在对人焦虑方面,云中的学生要好于二中、三中的学生,而职高的学生也要好于三中的学生;在自责倾向方面,云中的学生要好于梅中、二中、三中和职高的学生,而其他几个学校之间则不存在差异;在恐怖倾向方面,云中的学生要好于梅中的学生;而在总量表上,也是云中的学生要好于梅中和三中的学生,而其他学校之间则不存在差异。

  5、不同民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

  本次调查共收集到53位畲族学生的问卷(占了所有被调查学生的8),并对畲族学生和汉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比较,具体可见表5。

  表3不同民族学生在各个内容量表以及全量表上的得分差异比较

  汉族(n=611)畲族(n=53)T值值

  MSDMSD

  学*焦虑8.002.648.252.64-0.5900.556

  对人焦虑4.662.124.682.03-0.0780.938

  孤独倾向2.782.092.551.670.7800.436

  自责倾向5.682.115.002.204.0580.000

  过敏倾向5.602.155.922.13-1.0670.286

  身体症状5.352.825.302.770.1120.911

  恐怖倾向3.402.572.622.072.1430.032

  冲动倾向3.222.183.422.71-0.6240.533

  总量表38.4212.4738.1711.040.1410.888

  从上表可以得知,汉族学生和畲族学生只是在恐怖倾向方面存在差距,汉族学生在该方面的得分要高于畲族的学生。这说明汉族学生对某些日常事物的恐惧感要强于畲族学生。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可能是因为畲族学生的样本不足所引起的无差异的假象,这个有待今后的研究进一步证实。

  三、调查结果分析

  1、xx县中学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

  调查显示,目前xx县中学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一般,在被调查的学生中只有41.41处于低焦虑水*,而有56.93处于中等焦虑水*,而有1.66处于异常焦虑状态,由此可见xx县中学生当前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对于存在中等焦虑倾向的学生,即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十分需要通过学校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加以帮助,若焦虑异常得不到及时解决,就可能会产生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此外,对于处于异常焦虑倾向的学生,这部分学生是处于心理不健康的群体,总体焦虑倾向较强、焦虑范围较广,存在心理疾病,需要立即进行心理治疗,这部分学生不容忽视。

  2、男女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差异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男女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存在显著差异,女生总体不如男生,这个与国内外同类研究的结果相似。女生在学*焦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以及总量表上的得分都显著高于男生。

  造成两性差异的原因首先是社会因素方面,如自我概念,对自己的期望,失败的归因方式等方面不同。国外有学者研究发现,男女生对成败归因有不同的模式:女性比男性更多的将自己的成败归因于运气,而把失败归因于自己的运气;而男性则更多的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将失败归因于任务艰难。这种归因导致了男女生自信心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显然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和专业有决定的影响。而且在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价值观的影响下,女生往往使自己扮演一个弱者的形象,学*成绩不好认为是性别差异造成的,认为男生天生比女生聪明,而没有从其他方面找原因。特别是传统的“男尊女卑”思想以及对妇女的歧视都严重地挫伤了青年女性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制约着女生各方面的发展。

  其次是生理因素,由于女生性意识的萌生比男生约早一年的时间,因此性不安心理在女生身上表现得更早,更明显,他们变得易害羞、难为情,而且青春期的发育早于男生,青春期的女生对胜利的变化和月经的来临有一种神秘感和恐惧感,所以常处于焦虑不安中,有时莫名其妙的紧张,特别是在与人交往时尤为突出,于是产生了对人焦虑。

  男生在孤独倾向和冲动倾向上的得分要高于女生,但是没有达到显著差异的水*。这个可能与男生的性格有关,人们在教育过程中赋予男生的形象是生来就刚强,为此在感情上不轻易外露自己,长此以往心中苦闷无处诉说,产生孤独感,而女生较男生更喜欢找人倾诉,心中的不快易化解。在冲动倾向方面,可能与男生更多地表现出攻击、多动和违纪等外向行为有关。

  综上所述,加强女生的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和心理辅导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

  3、不同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差异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初三年级在各个年级中问题最多,是心理问题的多发期。这主要因为,初中三年级的学生正值青春的高峰期,在生理上,他们已基本上发育成熟,在心理上,初中三年级学生的智力发展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尤其是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得他们对事物有了自己的看法,推理能力的发展使他们的某些观点或看法很深刻。基于以上两方面的发展原因,初三学生的自我概念也在逐渐形成并有着极强的自我意识,他们非常注重自我形象的良好设计,但由于对自我形象过度敏感,他们过于着重别人对自己的外在评价和成败得失的评价,以至于产生不良的自我形象,如自卑、自责等。

  同时,初三学生面临中考,其所承受的心理压力,遭遇的学*上的挫折感及生活上的心理危机,使得个体的心理状态具有高度的不稳定性和不*衡性,这将直接影响学生成就动机模式的确立,并由此影响其学业成绩和心理健康状况,从而进一步影响个体人格的塑造和生涯的发展。

  4、不同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差异分析

  由调查结果可知,总体上,云中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相对于其他几个学校较好。这个可能是因为xx中学和其他几个学校相比更加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重视学生的心理辅导。

  5、不同民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差异的分析

  由研究可知,此次被调查的汉族和畲族学生只是在恐怖倾向上存在差异,汉族学生要高于畲族学生。这个可能是由于当前的家长给予子女的教育多是保护型的,使他们缺乏性格上的各种锻炼,依赖性和独立性都比较差,所以成长过程中一旦失去**的帮助就感到不安和没有着落。恐怖倾向的产生大多与家庭的过分保护有直接关系。

  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因是多方面因素的,既涉及到学校和家庭,也包括社会环境。就学校因素来说,应试教育仍占主导地位,升学率仍然是衡量学校和教师好坏的标准,只顾考试课程而随意增加超越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取消或削弱非考试科目的现象大量存在,加上少数教师自身人格偏异及不健康的教学行为,都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了消极影响;就家庭因素来说,一些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普遍过高。他们或者把孩子当作实现自己愿望的工具,主观地给孩子确立一个理想的目标;或者把孩子奉为“上帝”,使孩子拥有无限的权利。孩子往往不能自己把握自己,而且心理承受能力极差;就社会来说,功利主义的主导性倾向和大众传媒的消极因素,使青少年处于一种无所适从和复杂多变的社会中,他们要面临升学、就业、交友、休闲等各种生活压力,特别是性生理的早熟和非正常发展的性心理之间的矛盾,导致产生心理不适应,情绪不稳定,人际关系不协调。需要指出的是,中学生在冲动、自责、过敏、恐怖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其原因主要还是来自对学*、对考试的一种焦虑反应,中学生的学*负担和困扰,仍然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几点建议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关系到中学生的生活、学*、工作和身心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的发展,因此我们更加应该重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根据我们调查分析发现,改善和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需要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收到实效,为此提出以下建议以供参考。

  (一)改善家庭教育

  1、家长要注意儿童早期人格的培养

  许多研究表明,青少年在青春期出现的各种心理障碍,大多是儿童早期教育和社会交往带来的精神发育缺乏,如幼年的心理剥夺、童年的经历有时甚至会影响到一个人一生的生活态度和心理体验。如果在人生早期(一般指0-6岁)得到适应最佳教育将会使人的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因此,家长要加强儿童早期的独立性和自制力的训练,要抓住这一时期,向子女施以早期智力开发或优良品德的早期熏陶。家长还应经常调整自己对子女的期望,期望值过高或过低都不好,家长只有设法使自己的主观愿望与孩子的客观实际相一致,同时在实现期望过程中应该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对原有期望进行调整,才能减轻孩子的压力。应提倡民主的家庭教育,这样才能较好地运用符合子女身心发展实际的科学方法,家庭教育才能收到实效。

  2、让子女在实践中得到锻炼

  我国自古以来,提倡在家长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的让子女参加各种实践活动的育人方法。孔子说:“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说明品德高尚的人都重视在实践活动中培育良好的品德*惯。而且,在实践活动中应该持之以恒,使子女的意志和性格从中得到锻炼,并帮助子女从实践中总结经验。

  3、家长要重视家庭环境的优化

  家庭环境的优化不仅应体现在为子女创造良好的学*、生活和文化气氛;还应体现在家长自身形象的完善上,使子女在家长乐观向上的情绪和刻苦学*、努力工作的实践中受到有利于身心健康成长的积极影响。对于子女的良好思想和行为表现,家长及时给予肯定才能收到激励、强化的效果。清代著名教育家颜元说过:“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指出表扬的效果优于批评,因此在教育中,要减少斥责和限制,多给以“表扬”和“承认”的机会,以提高其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产生较高的自我效能感,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为了帮助子女明辨是非,克服、纠正和根除不良的思想行为和品德,可以适当采取不损害孩子身心为比标准的惩罚。原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教育子女,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用简单的手腕来应付,是无济于事的。”为此,家长应了解有关教育以及儿童心理方面的基础知识,切实担负起教育子女的重任。

  (二)改善学校教育工作

  1、转变教育观念

  传统的教育忽视学生的个性特点,机械地按照预设的一套模式向学生强行灌输,使学生处于一种消极被动的“被教育者的地位上。”这个不仅使学生失去了学*的.内在动力,而且抹杀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应将中学生由升学为中心的应试教育转向以提高素质为核心的教育轨道上来,它有助于中小学教育走出狂热追逐高分、升学竞争愈演愈烈的误区,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痼疾,把开发人的潜能、提高学生的素质作为根本目的和最终任务,才能在教育内部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青少年心理障碍的发生。

  2、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教育要纠正和克服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教育代替心理教育的片面倾向,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引入到学校正常的教学中去。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从他助到自助,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目的,可以采取宣传普及心理学常识(通过上心理辅导活动课和讲座的形式等)、开展一对一的心理咨询以及推广集体辅导、朋辈辅导的形式,从根本上增强学生心理上的自我调节能力,使他们在学*、生活中获得健康向上的心境。同时还可以对学生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建立心理档案,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进行矫治。

  3、加强青春期的性心理健康教育

  对中学生进行性教育一定要讲究实效、慎重、科学,并注意把握时机。根据上海等地对中学生进行性教育的经验,初二年级是性教育的关键期,从这是开始系统地对他们进行有关方面的教育,并将这种教育有计划的延伸到高中阶段,是十分重要的。

  4、着力提高教师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

  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教育理论和心理学知识的学*,通过讲座、讨论、宣传材料等方式,注重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还可聘请有关专家和教育先进工作者介绍符号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经验,提高教师的育人水*,以便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软环境。

  5、重视家校沟通的途径

  建立家庭和学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是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增加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和发展,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所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积极相互配合,将会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事半功倍。因此,学校要引导和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改善家庭环境,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和谐的气氛去影响和教育子女,这样有利于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和心理素质的提高。

  6、重视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为学生健康发展提供机会和条件。课余时间参加业余活动,有利于中学生多种才能的发挥,丰富精神世界,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使生活更有乐趣,情操得到陶冶,能力得到锻炼,多种需要得到丰富,心理紧张得到缓解。其结果是进一步提高中学生脑力、体力的效率,改善适应能力,促进心理健康。

  (三)积极引导青少年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

  对于学生来讲,保持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锻炼培养自己良好的人格品质。青少年首先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才能对社会、对人生持有正确的认识,提高对心理冲突和挫折的耐受能力。其次是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心理学研究表明,凡是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与本人实际情况越接*,表现自我防御行为就少,社会适应能力就越强,特别是女同学要摆脱“男尊女卑”的思想束缚,充分认识自己,发挥自己的潜能。第三就是要学会自觉地调控情绪,保持积极的、健康的情绪,学会自我疏导不良情绪,使消极的情绪对身心的伤害减低到最小的程度。第四是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自觉的养成良好的生活*惯,劳逸结合,科学用脑,这个对处于紧张学*阶段的高三、初三年级学生尤为重要。

  总之,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是错综复杂的,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本人应密切配合,综合治理,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4

  调查内容:

  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调查目的: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在思想道德情操、科学文化知识、身体和心理素质、劳动和生活技能等方面得到和谐发展为宗旨的,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核心内容。但现阶段涉及较多的还是心理问题较明显的大中学生,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仍未受到足够的重视。而实际上由于社会的发展、各种竞争的不断加剧以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一些失误,许多心理问题都表现出了向低龄化发展的趋势。同时大中学生存在的许多心理问题的成因也常可追溯到他们的小学时代。因此,对小学生开展心理素质教育非常有必要。

  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

  调查过程:

  1、我们的调查选用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编制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entalhealthtext,简称MIIT)作为测验材料。

  2、从璜山镇小的四和六年级八个自然班抽取被试共327人,其中男生173人,女生154人。年龄为11—13岁,基本上来自工人、一般干部和知识分子家庭。

  调查结果:

  1、就璜山镇小大多数的小学生而言,心理发展总体还是较健康的。

  2、小学生中的心理问题还是普遍存在的。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来自社会、学校和家庭,其中最主要的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的一块误区。受中国传统意识的影响,也受社会、学校的片面人才观的影响,加上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许多家庭存在着“重养育轻教育,重生理轻心理”、“智育中心论”等错误的家教观念。一方面对孩子过分溺爱,一味满足孩子的各种需要,对孩子过分保护,在许多事情上包办代替,养成孩子依赖性强、任性固执等个性,使之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另一方面,又片面追求孩子智力发展,把聪明、有知识、学*成绩好作为孩子的唯一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而结果往往适得其反。长期以来学校教育沿用的应试教育模式则不但忽视对儿童心理素质的培养,还由于一味追求升学率、以分数论学生好坏等,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总之,从上述调查结果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杭州市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还是普遍存在的,应该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2、解决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根本是由应试教育真正向素质教育转轨,在小学广泛开展心理素质教育。

  3、要注重改善家庭教育的方式,改变错误的家教观念,保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

  4、要特别重视女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5

  本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为主,访谈调查为辅的有机调查系统完成。问卷调查范围广泛但一般情况下随机性较大不易控制,在问卷调查的同时辅以访谈调查,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以弥补问卷调查可能出现的调查样本和调查问题的不完整和缺失,使整个调查具有更强的可信性。

  一、基本情况调查

  问卷中显示:

  在调查样本中,生源地为河南省内的样本数目为38,所占比例为76%。省外样本数目为12,所占比例为24%。男生样本数目为30,所占比例为60%。女生样本数目为20,所占比例为40%。由于在本次调查中样本选择分布不是十分科学,因此而产生的调查结果可能有一定的片面性。

  二、学*情况

  学*情况调查主要是为了解大学生在学*方面的心理状况,主要包括了解他们在学*中需要的指导内容、学*能力、临考心情、专业看法、毕业打算、学*主动性以及对自己的定位。

  对大学学*生活的态度是因人而异的,受到个人的人生态度、价值取向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因而大学生对大学校园学*生活的评价不一。42%的受访者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满意度一般,只有10%的受访者对自己的专业非常满意。调查还显示有50%的同学对自己的专业知识的用处前景表示不满意。综合来看,大部分受访者面对与自己专业学*的态度呈现中庸现象。这反映出很多学生对校园学*生活缺乏热情与激情,只是在被动地接受,而没有调整自己的积极性,这才一个侧面还反映出大学生校园学*生活缺乏动力因素。

  当今社会在各方面竞争都日趋激烈,大学生学*、就业也不例外。有竞争就必然会产生压力。因此,面对大学学*、生活、就业带来的压力,如何处理就显得异常重要。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只有4%的同学地自己的就业前景感到十分满意。30%的同学对自己的就业前景满意。而42%的同学对自己的就业前景满意度为一般,并不是十分积极地态度。而还有22%的受访者对自己的就业前景的态度为不满意甚至是十分不满意。而从毕业后的规划来看,58%的同学选择继续研*,38%的.同学选择直接就业。还有4%的同学选择其他。这反映出大部分同学他们给自己的定位,是一种处于迷茫、无目标的大学生,一种消极的定位,虽然是一种这样的定位,但是他们普遍认为学*应是其主要任务,也非常需要老师的就业前景分析和职业规划指导。虽然大家就业前景并不是十分看好,但也从侧面反映出同学们对自己的未来持严谨的态度,而不是没有思考盲目乐观。只是需要指导老师的帮助。

  三、生活情况

  调查显示,16%的受访者与家人的联系频率为每天一次,32%的联系频率为两三天一次,34%的受访者与家人的联系频率为一周一次左右。也有16%的同学表示很少与家人联系。从受访者的感受来看,20%的同学认为家里人对自己的期望非常大,80%的受访者认为家里人对自己的期望比较大。现代大学生特别是90后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承担了家里父母很大的期望,父母对子女的关注度比较高,也直接导致了一些大学生心理压力较大。

  四、情感交际情况

  进入了大学校园后,首先面对的就是如何处理与他人的关系。调查显示,24%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在大学里有知心朋友,26%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在大学里没有知心朋友。还有50%的同学面对这个问题表示说不清。在问到与同寝室人关系如何,8%的同学表示关系不错,38%的同学表示关系一般,还有48%的同学认为关系很差,也有4%的同学认为这个问题说不清。在面对与寝室外其他同学关系如何时,66%的同学认为与其他同学关系一般,16%的同学表示关系不错,14%的同学说与其他人关系很差,也有4%的同学认为数不清。还有32%的同学认为大学中的同学关系属于比较单纯或很单纯,也有32%的同学认为大学中的同学关系比较功利化,也有18%的同学认为大足额同学关系严重功利化,4%的同学表示说不清。

  在与同学的交往中,52%的同学认为自己沟通交往能力一般,只有4%的同学认为自己的沟通交往能力极佳,充满自信,勇于表现自己,较善于应对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62%的同学认为自己目前的人际关系良好,少部分觉得自己的人际关系一般,也有2%的同学认为自己的人际关系非常糟糕。经过访谈调查发现,不同的年级、不同的性别之间也存在一些差异。大一新生的自信程度明显低于高年级的同学,应对处理能力也相对较弱。这可能和刚刚进入陌生的环境,并缺乏经验有关。同时。女生稍微弱于男生,这与女生通常比较腼腆、羞涩的性格有关;相反,男生则显得更加主动大方。

  在与异**往的情况调查中显示,2/3的同学有男女朋友。46%的同学对自己的感情状况满意或非常满意。34%的同学觉得自己的感情状况一般,极少同学觉得自己感情状况比较糟糕。调查还显示,1/2的同学认为自己的情感把握能力极佳或良好,也有4%的同学认为自己的情感把我能力比较糟糕。由此部分调查来看,目前大学生校园情感交际方面的情况并不是十分乐观,消极现象也很普遍。

  不过大部分同学关系比较融洽,小有摩擦都属于正常现象。同学朋友之间出现摩擦争执都很正常,重要的是要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来面对和解决问题。

  五、自身情况方面

  调查中显示,在面对人生时84%的同学都选择积极生活,仍有12%的同学曾经有过轻生的念头。在对受访者进来一个月的精神状况中显示,52%的同学觉得自己最*的精神状态比较好,也有14%的同学认为自己的精神状况不好,从身体素质的调查来看,56%的同学认为自己身体状况良好,少部分同学认为身体状况极为不佳。在调查中还显示,只有4%的同学认为使自己产生不良情绪的事情非常多,6%的同学认为使自己产生不良情绪的事情比较多,42%的同学觉得一般,53%的同学觉得使自己产生不良情绪的事情很少甚至几乎没有。52%的同学表示当心情遭遇低谷时自己的恢复能力良好。在感觉心情低落时68%的同学表示会选择自己默默承受,28%的同学表示会找家人朋友倾诉。由于现代大学生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强,面对无法预测的情况有较强的适应力,因此,遇到挫折时自我排遣的能力比较强,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承受压力和挫折,但也有一部分同学,心理承受能力较弱,需要加强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

  意见与建议

  面对大学生学*生活,如何恰当地处理学*生活是大学生必须正视的问题。在大学学*生活中是否具有明确的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大学生对校园学*生活的评价。一半以上的受访者认为大学生活*淡一般甚至枯燥乏味,对大学学*生活缺乏热情与激情,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大学学*生活中缺乏*期或长期的目标,使大学生缺乏奋斗方向,因而也就缺乏激情的源泉、动力。另一方面,大学生学*生活的自主积极性不高,或许是受到中学时代教育模式的长期影响,留下了些许后遗症,在一定程度上对老师、父母还存在依赖性,没有完全从中走出来。因此,有必要努力培养独立自主意识,这是走向成熟的必经阶段,同时也是进入社会前的必要准备。

  学*上,大部分同学的问题反映出他们需要学*目标和学*方向的指导,许多大学生荒废学业除了一方面自身因素外,也有因对本专业及一些学科缺乏了解,对专业就业前景缺乏信心导致的颓废堕落。因此,学校可定期开展一些就业指导活动,为大学生专业发展指明道路,使之看清自己的优缺点和对以后未来发展的规划,选择好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生活和情感上,同学之间的长时间相处,尤其是舍友长期生活学*都在一起。长时间的相处难免会出现大大小小的矛盾。当这些矛盾出现的时候,应该积极地寻求解决,而不应该激化扩大矛盾,尽可能地心*气和地协商解决问题。同时,在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时,应该保持一种宽容的心理,设身处地地为他人想想,不能自我中心只顾自己的感受,置他人的感受不顾。

  在处理异性关系,男生和女生都应该主动,不必感到羞涩腼腆。在人际交往中,异性的交往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在与异性的交往中应该表现得落落大方。在与异性的交往中,不仅能够给人情感的满足感,而且可以让不同性格类型的异性互相补充,更加嫩完善自我的性格,培养健全的人格。

  当在交际中遇到不被理解、信任的时候,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感到压抑,这是属于正常的心理反应。此时,自己应该尽可能地与别人增加沟通,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时的交往中,讲究诚信,建立自己良好的的信用,让他人由衷地感到你是可以信任的人。此外我们在发现自己已经出现情绪低落压抑等心理问题的时候,应当勇于正视,寻求方式解决。在解决方式的选择上,尽可能地采取自我调节和与他人交流沟通相结合,解决方式应避免单一化,以期用最短的时间、最有效的方式从心理问题的阴影中走出来。

  正确的价值观是个人健康发展的助推器,是个人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的不竭源泉,是指引人生实现奋斗目标的灯塔。因此,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是十分重要的。踏入大学校园之后,就有必要对整个大学生涯进行规划,对未来的人生、职业有一个较明晰的规划,确立明确的目标,并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奋斗,坚持不懈。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不仅包括个人的人生规划,还应包括对社会的责任感,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无论是大学生活,还是人生生涯,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即便是在日常生活中,也会遇到各种挫折,这就需要大学生较强的抗挫折能力。一方面要接受抗挫折教育,另一方面要尽可能地积累挫折经验,丰富人生阅历,让自己心理日渐成熟,为培养健全的人格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

  总结

  通过此次调查实践活动,我们受益匪浅。我们不仅发现了大学生普遍存在的现象及问题,经过认真分析得出了一些基本的结论,并试着提出了我们对于解决存在的心理问题的建议及解决方法,以期能够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所裨益。 当然,上述调查成果的取得,是汗水与智慧的结晶。既离不开老师的宏观指导,也离不开小组所有成员的辛勤努力,在此对老师的指导。所有小组成员的辛勤努力表示由衷的感谢。


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报告汇总五篇(扩展4)

——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菁华3篇)

健康状况调查报告1

  一、幼儿心理健康现状

  在十几年前,“心理健康教育”一词,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还是非常陌生的字眼,直到*年来,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转轨,素质教育要求实现人的全面而健康的发展,心理素质教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开始成为教育界及至社会各界关心的热点问题之一,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各级各类学校的重视。在中小学,我国一些学者开展了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幼儿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目前国内还没有像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那样如火如荼,可以借鉴的成果也非常少。然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却比任何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更为必要及迫切。

  目前,我们正面对市场经济的浪潮,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面对新世纪的挑战,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文明、民主程度的提高,我们要接受风险、竞争、高节奏的考验,要建立新型的人际关系,这些无疑对新一代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个体素质的优化,一方面将有力地推动整体素质的发展;另一方面,心理素质也可以直接成为社会发展的推动力。现代社会的竞争是科技竞争,而科技的发明需要的是高素质人才,现代社会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呼唤心理健康教育。当前我国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对人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场的活跃,将来就业求职的双向选择,对将来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素质也提出了高的要求。如果在幼儿阶段没有解决好一些心理上的冲突,他们将来就难以适应社会对其的要求,更难面对挑战。正如江1990年10月13日在*少年先锋队全国*上致词时所指出的:“一个民族的新一代没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个民族就没有力量,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社会的发展,民族的昌盛,都离不开国民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调查手段

  调查工具包括

  A家长/教师幼儿健康情况调查问卷

  B 幼儿心理健康状况问卷

  C家长/教师访谈提纲

  三、结论

  1、对困难挫折态度

  所谓对困难挫折态度也叫自责,就是责备自己。这种倾向走向极端就会过低评价自己,自责、自我鄙视、自我轻蔑。这种状态是受悲哀和忧郁情绪支配的。如果对这方面的症状不尽快地加以科学有效的指导很容易造成学生的反社会性格的形成。

  ①、从本质上讲,自责倾向隐盖了人对外在的敌意和攻击,是人在无法实现对外在的敌意和攻击后转而向内攻击的结果。比如:孩子依赖父母-父母严厉惩罚孩子-孩子对父母抱有反感和敌意-这种反感和敌意表现出来时-父母越发严厉地惩罚孩子-此后孩子不能或不敢憎恨父母-孩子失去了憎恨的外在目标-于是憎恨的能量由外转向内部-形成自责倾向。

  ②、另外,老师和朋友的惩罚、批评与指责也能引起自责倾向。当一个学生犯了错误后,被父母、老师和朋友责骂、惩罚,此后,他可能会感到无法生活或者是无法适应现实情况,并因此而对这些人(老师和朋友)产生愤恨与不满,如果这些愤恨与不满得不到顺利的解决,就会产生自责倾向。

  2. 冲动倾向是指易在某种强烈情绪的驱使下出现带有暴发性或攻击性的话语或行为。表现在有时无缘无故地想大声哭大声叫,或者一看到想要的东西,就一定要拿到手,毫无理由地想到远处去,或想死等这种想干危险的事或愚蠢的事的观念。

  产生冲动倾向主要原因有:

  ①、遗传因素的影响。一些人的冲动倾向,往往起因于生来具有的情绪易变性和激情性。这种冲动倾向与其生物学的神经类型有关。对于冲动倾向特别强烈的人,就必须考虑到其是否属于先天的冲动性和情绪易变性。

  ②、被强烈的焦虑所驱使。比如,在坐立不安无法静止下来时,冲动倾向就会增强。有一些孩子由于反复的人际关系冲突,出现了反复的情感危机,为了避免被遗弃,他们极力与人建立情感关系,而采取了过度的交往方式,使言行带有较强的冲动性。还有一些孩子自我心像(对自己的看法)、个人偏好及目的性不清楚或紊乱,不知如何与人相处,长期感到空虚,并伴有不踏实的焦虑感,因此,也容易有冲动性的行为。

  ③、后天的学*与模仿。有一些具有冲动倾向的孩子,其父亲或母亲的言行也有较强的冲动性。在长期的生活交往中,孩子不自觉地学*和模仿了父母的言行。

  ④、冲动行为的不当强化。有一些孩子在起初出现冲动性言行后,没有受到及时的制止与惩戒,反而得到了某种奖励,因而冲动性行为得到强化,并发展起来。比如,孩子想要某种东西没有如愿,于是,他发脾气扔东西,结果父母不但没有惩罚他的不良行为,反而满足了他的要求,从此,孩子就会*惯于用冲动性行为来达成自己的愿望。

  大多数学生的冲动倾向与焦虑有关,部分起因于生来具有的情绪易变性和激情性,或与学生外向性格等遗传因素有关。教师可在学生管理过程中指导孩子与人交往的方法,在行为上设定清楚的界限以防止冲动行为的不断强化,并帮助孩子正确的认识自己。

健康状况调查报告2

  按照某市九部门《关于职业健康状况调查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某县疾控中心领导高度重视,积极谋划、认真组织,切实开展了某县职业健康状况调查工作,到目前为止,已全面完成了工作任务,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认真培训

  二、充分发动、全员参与

  由于我县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的厂矿单位比较多,此次调查任务时间紧、任务重,各中心卫生院领导高度重视,均进行了入厂调查人员的业务培训,xx镇卫生院、某卫生院更是全员参与,划片包干、责任到人,充分调动每一位职工的积极性,在此期间,疾控中心专业技术人员巡回技术指导,确保了调查工作的圆满完成。

  三、行动积极、效果显着

  从20xx年1月4日到3月18日,历时两个多月的时间,对辖区内655家企业全部进行了调查核实。其中省下发企业数646家,新增企业数9家。调查的企业中关停115家,经核实后尚在营业的企业数为540家,存在职业危害因素企业数为435家。到目前为止已完成调查435家,调查率100%,纸质材料的填写和企业电子版本的录入、导入和审核工作已全部完成,审核符合率为100%。调查发现,我县存在职业危害的企业所涉及的职业危害种类较少,主要为粉尘、噪声和co。

  四、存在问题

  通过此次职业健康状况调查工作发现,由于我县职业卫生工作基础薄弱,在一定时期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和职业健康体检工作几乎处于停滞状态,*两年来才开始职业卫生工作,再加上调查员素质参差不齐,前期的宣传工作不到位等因素,导致大部分企业对此次职业健康状况调查工作的意义了解不充分,抵触情绪很大,所以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例如职业危害因素识别不清、表格填写不规范、组织机构代码不填写等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及时制定了质控措施,并于3月15再次对调查员进行了培训,要求调查员重新填写,重新录入,有效的提高了数据的质量,为后期审核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下一步工作安排

  针对本次职业健康状况调查中出现的问题,我们今后将努力提高人民群总对职业病防治的认识,继续采取多种形式来宣传《职业病防治法》,强化社会职业病防治意识。督促企业组织接害工人定期进行职业病健康检查,以保障接害工人的身体健康。

  总之,通过本次职业健康状况调查工作的开展,基本摸清了我县主要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以及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人群分布情况,但职业病防治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将以此次调查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我县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健康状况调查报告3

  一、调查目的

  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这个群体的健康与否,预示着国家的发展是否处于一个良性状态,同时,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阶段,有很大的可塑性,加强小学生的心理指导,可以尽可能的减少未来的心理疾病人数,对我们建设现代化强国,改善人口结构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未成年人的身体和心理能否健康发展,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高和国家、民族的前途。加强对小学生的心理指导,是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重要一环。要做好这项工作,认真进行小学生的心理情况调查,对我们分析、了解情况,对我们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都是必不可少的。20XX年10月5日——11月15日,我对我校店子二小四——六年级学生进行了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对了解我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把握其心理动态,分析心理问题成因,寻找合理的教育对策提供了有益帮助。

  二、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xx小学四——六年级学生进行调查,基本情况见表:

  调查对象问卷发收情况一览表:

  问卷人数 回收问卷 回收率有效卷

  四年级 30 30 100%

  五年级 30 30 100%

  六年级 30 30 100%

  总数 90 90 100%

  (二)材料与方法

  调查问卷是分别从小学生的人际关系、挫折适应、青春期心理,考试焦虑、厌学及性格等六个方面设计的问卷,共21个小题,均为简单易行的单项选择题,由学生按问卷各题的要求,根据自己的情况逐一实情回答。

  (三)统计:

  以年级为单位,按实际答题人数统计各题各项目人数,以实际答卷总数作基数计算百分比。

  三、调查分析

  从调查情况看,学*上存在问题的 集中在:学*方法,学**惯、注意力不集中、马虎、自主性、厌学情绪等。根据统计,这一类学生达到41人(当然,这其中有交叉现象,下同),占49%。其次所占比例较大的是社交障碍。在调查过程中,这类学生有2人,占2.2%。主要反映在不会和同学、老师,家长沟通,不爱主动与他人交往。自私,以自我为主。缺乏自信也是现在学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这类人群有5人,占5.5%,主要表现在胆子小,声音小,不敢说话,不敢发言,不敢与老师沟通。排在后面的是个性问题15人,考试焦虑15人,挫折适应问题7人,青春期教育问题8人,情绪问题12人,感觉无助的有2人,情感缺失和适应障碍各1人。总体看,全校心理方面存在问题的占全校的21%。

  以上的调查情况表明,就我校大多数的小学生而言,心理发展总体还是较健康的。尽管其中的各个项目间不可避免的有交叉象,但是其绝对数字还是非常庞大的,其中所蕴含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可能会给社会带来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因此,认真分析造成小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就是件刻不容缓的工作了 我们既要对这些心理问题较明显的学生进行心理指导和矫正, 同样也要对某一方面存在心理偏常的学生进行指导。

  四、成因分析

  造成小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有社会原因、家庭原因、学校原因和各种生理原因。

  家庭原因:就家庭教育而言,它具有启蒙性、长期性、感染性、情感性。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残缺家庭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是很不利的。残缺家庭是指核心家庭中父母一方因离婚、死亡、出走、分居等原因使家庭成员不全的家庭,亦称单亲家庭。我国心理学者曾对我国28个省、市、自治区1564名1—5年级的小学生的情绪情感进行比较分析(其中离异家庭729名,完整家庭825名),发现离异家庭的儿童则表现出更多的消极情感,如焦虑、冷漠、自卑、孤僻、萎缩、敌对等,并因此影响到他们的学*生活及社会生活。在双亲不全的家庭中,以双亲不和对小学生有更大的影响,父母长期的分歧、争吵、敌对会使孩子内心产生严重的焦虑、矛盾、神经质,甚至导致心理变态及反社会行为。

  社会原因: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信息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一些改革中产生的负面现象无声无息地影响着小学生。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自我中心论,读书无用论,盲目的攀比,以及那些不适宜儿童的影、视、报刊、电子游戏及网吧,使孩子在其中迷失了方向,看到社会上的一些现象,有的学生就产生了巴结权势,投机钻营的不健康心理。造成儿童丑恶不分,是非不明,冷漠无情,思想复杂,缺乏正确的为人处世的准则。

  学校原因:以往的时间里,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为提高升学率,家庭、学校、社会对学生的考试成绩极为关注,视其为关系到一个学生将来是否有前途的首要问题。所以,教师在课内只抓智育,而课后家长又让学生参加多种补*班,加重了学生的学*负担。学生没有多余的时间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主要表现在考试紧张、厌学、偏科,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产生原因主要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使学生失去学*兴趣和信心;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值又过高,加上社会给学生造成的心理压力,使学生心理负担过重,认为学*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没有达到快乐学*的目的。

  五、解决措施

  学生的心理健康光靠一个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功能,改革教育方法,开辟多种沟通渠道,让学生有倾诉的机会和场所,改变学生所有烦恼自己扛的局面,营造一个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不仅如此,还要加强与兄弟学校之间的联系,经常交流经验,探讨心理健康教育中碰到的问题,实现优势互补,共同进步,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也可以组织学生互相联谊,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倾诉,学会交流,取得共同的进步。

  家庭层面,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影响巨大。就学校、家庭、社会三维环境而言,孩子们在家庭中度过的时间有1/3之多。而且,对于心智正在发育的少年儿童来说,家庭的影响甚至超过了社会。因此,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家庭教育的作用不可忽视。很多家长的忙碌使他们无法担当起对孩子成长的辅导责任,甚至从来都不过问孩子在学*和生活情况。因此父母要经常看一些有关家庭教育书刊,提高自己的知识水*。每天抽一定的时间来陪伴孩子,跟孩子讲讲话,谈谈天,静心听一下孩子的心声,和孩子一起探讨分析遇到的困难,给孩子一些引导和帮助。是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升的一个非常好的途径。

  社会层面,加大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与社会宣传力度。通过宣传,普遍破除迷信思想,科学对待心理问题,使人们远离迷信,使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得以及时的科学治疗加大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与社会宣传力度提高对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正确认识,来提高全社会特别是家长和教师对心理学、心理健康知识的重视,使心理学真正早日走进人们的生活。

  学校层面,学校应建全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的机构设置,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根据小学生年龄和身心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课程,让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进入课堂。同时建立和完善专用心理咨询室的配置,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摆在学生良好心理行为的训练和引导上,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咨询指导,矫正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自立、自理、自主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使学生带着健康的身心投入到学*生活中。


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报告汇总五篇(扩展5)

——健康状况证明书 (菁华3篇)

健康状况证明书1

  兹有xxx,性别:x,出生于20xx年xx月xx日,经我卫生室常规检查,身体健康状况良好。

  特此证明。

  (有效期三个月)

  xx卫生室(盖章)

  20xx年xx月xx日

健康状况证明书2

  一、我已明确所购买旅游产品的行程安排、接待标准、保险内容以及出游目的地的气候、地理等情况。

  二、我的身体健康状态适合参加本次旅游,并确认自身身体状况可完成此次旅行。

  三、旅行社已建议我购买一份个人旅游意外险(10元/人),如有需要我会另行申请加购保险。

  四、为了防止旅途中的意外发生,也为了更好地保障我此次的顺利出行,我愿将目前的身体状况向旅行社真实反馈。

  五、目前我的身体健康状况详情如下:

  (填写提示:请在下列选项中,选出已有的病情并在后面的横线上记录病情的详细名称;如果有下述选项中不包含的病情,请在横线上记录在180天内经医院确诊并治疗的急性、慢性病名称)□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糖尿病六、我保证上述给出的信息是真实的`。

  七、旅行社已向我说明我的身体状态在此次旅行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我已充分知悉和理解,并自愿承担因自身健康原因导致的意外情况。

  八、游客信息

  姓名:证件号码:

  联系方式:

  联系地址:

健康状况证明书3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我单位某同志,现任职务xx,拟于20xx年xx月xx日,赴xx(国家、地区、名称)进行访问,在外停留xx天。

  经了解核实,该同志身体状况良好,可以胜任此次出访任务。

  特此证明,并予以健康担保。

  证明单位(加盖公章)

  20xx年xx月xx日

  注:团组中60岁以上人员,均需提交由医院或所属单位出据的身体健康证明或担保函(此条要求同样适用于参加双跨团组任务的申报)


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报告汇总五篇(扩展6)

——学生心理健康主题教案汇总五篇

  学生心理健康主题教案 1

  教学目标

  1、认识什么是起青春期。

  2、认识青春期的身体发生的变化及如何正确迎接青春期的到来。 教学重点:认识青春期的身体发生的变化,正确迎接青春期的到来。

  教学难点正确迎接青春期的到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找一找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有没有变化,或开始有了什么变化。 2板书课题:迎接青春期的到来

  二新授

  1、讨论:

  你们知道什么是青春期吗?

  你身体的各个部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2、师针对学生的发言小结

  3、课堂总结:

  (1)迅速长高。

  (2)心肺功能明显增强。

  (3)肌肉的发育十分迅速

  (4)体重增加。

  (5)神经兴奋性加强。

  4、为了今后的强健的身体,我们现在该怎么做?

  归纳:

  (1)养成良好的*惯。

  (2)加强营养、合理安排饮食。

  (3)不吸烟,不喝酒。

  (4)保持正确的坐、立、走姿势。

  (5)加强体育锻炼。

  (6)保护好嗓子,不大声喊叫。

  学生心理健康主题教案 2

  一、教育目标:

  教师: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助人为乐”的意义,让学生通过学*课文和活动,明白为什么要关心、帮助别人,同时要结合学生身边的实例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被别人帮助,走出困境,摆脱烦恼的快乐。

  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和课堂活动,认识帮助别人自己才快乐的道理,学会如何把快乐带给大家。

  二、导入

  教师在黑板上挂出三幅画:

  第一幅画:小丽手里拿来起50分的成绩单哭了。

  第二幅画:一位老奶奶摔倒了。

  第三幅画:壮壮生病躺在床上。

  教师:现在请一位同学念一遍课文,然后请同学们自己默读一遍。

  教师讲李素丽阿姨“肋人”的故事。

  教师:同学们,我们从路娜同学和李素丽阿姨且人的故事中,已经看到并认识到,只要你把快乐带给了人家,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观察,发现老人、残疾人行走时有困难,就立刻去帮且;发现同学学*有困难,主动去帮助;发现爸爸妈妈身体不舒服,要关心、疼爱和照顾他们。

  三、课堂活动

  1、想想议议

  教师: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以下三个问题,然后各组选派一名代表发言。讨论题为:

  A、 路娜怎样把快乐带给别人?

  B、 你向李素丽阿姨学*什么?

  C、 你想做一个把快乐带给大家的人吗?

  目的是让同学们知道向李素丽阿姨和路娜同学学*什么,鼓励学生做一个把快乐带给别人的人。

  2、想想说说

  教师:请同学们先思考一分钟,然后说说你怎样把快乐百叶窗给同学?怎能样把快带给爸爸妈妈?怎样把快乐带给老师?

  目的是让学生以实际行动,把快乐带给自己周围的人。

  3、观察论谈

  教师将一件事的两种做法编为“情景一”和“情景二”,并写在纸板上挂到黑板上。

  教师:我现在请一位同学扮演红红,请一位同学扮演妈妈,我旁白,我们三上人把纸板上的故事念一遍。

  教师:“情景一”中,红红的做法对不对?为什么?“情景二”中,红红做法对不对?为什么?

  目的是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判断红红的做法对与不对。

  4、想想谈谈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三个问题:

  A、 你知道爸爸妈妈最喜欢什么?他们什么时候最高兴?

  B、 你何时帮助同学解决了困难,当时你的心情如何?

  C、 被你帮助的同学为取得成功而快乐时,你有什么感受?

  教师:请大家想一分钟后,再谈谈上面三个问题。

  目的是让同学谈谈自己帮助别人后的情感体验。

  5、想想填填

  教师:(让学生把书翻到指定页)先默读一遍,然后在空白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字。

  通过填字游戏,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

  四、实践指导

  1、故事接龙

  教师:现在我们请五位同学到讲台来,每人在讲台上抽一张卡片,然后的卡片上A、B、C、D、E的顺序站好,用两分钟时间将卡片上的一段话记熟。最后五个人衔接着讲完一段完整的故事。

  目的是让学生知道怎样做,才能把快乐带给别人。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团结、互助精神。

  2、演讲

  教师把演讲的题目和内容要求写在黑板上。

  演讲的题目:《如何把快乐带给大家》。

  演讲的内容:

  A、 关心他人,使人感到快乐。

  B、 帮助别人成功,使人快乐。

  C、 同情、宽容他人,使人快乐。

  D、 有且人为乐的情感。

  E、 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目的是了解学生能否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

  五、教师总结

  通过本课学*,大家认识到“助人为乐”的道理。我们有困难时,需要别人的关心和帮助;当别人有困难时,也需要我们的关心和帮助。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主支地以帮助别人,使他们获得成功。这样做,你就把快乐带给了大家。

  六、课外活动

  在课堂上,你没有来得及演讲,回家后,你向爸爸妈妈作一次演讲表演。

  学生心理健康主题教案 3

  【教学目标】

  1、通过观看奥运图片、以及书中的图画使学生亲身体会到学*中只有能坚持的人,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2、帮助学生找到做事不能坚持到底的原因,并找到督促自己坚持做事的方法。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本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体会只有坚持做事才能取得胜利,让学生找到半途而废的原因,找回自信,督促自己要坚持不懈地做事情。

  采取的策略是观看奥运图片及书中图画谈感受,初步感知坚持做事情的重要性,然后教师有的放矢的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及他人在生活中的坚持做事情以及半途而废的事例进行对比谈体会,从而让学生真正感受坚持就是胜利。

  【教学内容】

  坚持性在日常的学*、生活中非常重要,人们做点事并不难,难的是坚持不懈的做下去,“人贵有恒”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出现的虎头蛇尾现象,就是缺乏坚持性的表现。小学生的果断性、坚持性比较差,果断中显出盲动,坚持中表现出对教师或家长帮助的依赖,所以培养学生的坚持性和自我控制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通过本课的学*和训练,应当着重培养学生意志的坚持性品质,使学生体会自己的意志力是多么强大,使他们做事的坚持性得到发展。

  【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采取多媒体创设情景、语言沟通、小组交流、集体交流等教学方法来完成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一提到鸟巢、水立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激动万分,自豪无比,2008年的奥运会的确不同凡响,它带给我们太多的回忆,至今为止还有许多幅画面让老师记忆犹新,有没有兴趣一起看一看。

  二、欣赏画面谈感想

  1、学生欣赏图片。

  2、欣赏了这些图片,你想到了什么?想说一些什么?

  3、教师小结:他们之所以获得如此殊荣,是因为他们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克服了种种困难而最终坚持到底。因为在他们心中有一个信念:坚持就是胜利。这节课我们就围绕这个话题一起来聊一聊。

  三、教学导航灯

  1、刚才呀,我们了解了一些体坛健儿的'事迹,接下来老师再给大家介绍一位和你们同龄的小朋友,看看他是怎么坚持做事情的。

  2、哪一幅给你感受最深,你来给大家讲一讲。(学生讲述图画的内容,教师相机指导、点拨)

  3、对照这位同学想一想,你自己*时有哪些方面是像他这样做的?

  学生畅所欲言。

  小结:大家刚才谈了许多坚持的事,老师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地坚持到底。可是在我们的身边也有一些同学他们在坚持这方面做的不是很好,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同学的表现。

  四、教学小诊室

  1、这四幅图中哪一幅给你感受最深,你来给大家讲一讲。

  (学生讲述图画的内容,教师相机指导、点拨)

  2、那你有那些类似于他的行为呢?

  学生谈自己不能坚持做得事。

  3、名言交流,互相激励

  大家非常诚恳,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如果我们做事情半途而废,那么成功就会与你失之交臂。此时老师送给大家一句话:坚持不懈地做事情就一定会成功。同学们谁还愿意送给大家一句话来鼓励大家?

  教师小结:让我们用这些至理名言时刻提醒自己、激励自己让我们把坚持就是胜利,作为行动的指南。

  五、制作坚持协议书(准备纸)

  1、自己制作一份“坚持协议书”。

  2、同桌互相交换,检查一下是否设计的完整,你就是他的见证人,在见证人一栏签上你的名字。

  3、回家之后,结合成功岛的作业,认真完成。

  六、学具、教具和教学媒体的使用

  1.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观看奥运图片,通过挂图观察图画,让学生感受坚持的重要性,体会坚持就是胜利。

  2.通过积累展示有关坚持的名人名言,激励学生要坚持做事情。

  学生心理健康主题教案 4

  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知道什么是“情绪”及它与我们工作学*的关系。

  2、认识到不管在任何情况下都要能控制自己,不然就会自己给自己背上思想包袱,影响学*和工作。

  教学重点:认识到“良好的情绪”与我们工作、学*的关系。 教学难点:要学生学会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过度高兴,也不过度悲伤。

  教学过程

  导入

  想一想自己过去在遇到成功和失败的时候,是怎样控制自己的。

  师:同学们?什么叫做“情绪”?

  生:简单的说,情绪就是心情。

  师:当你心情好或者说情绪好的时候,你的表现什么样?

  师:是啊,不少同学都有这样的体会,当一个人情绪好的时候,干什么事都特别有劲。可见良好的情绪不仅对工作、学*有利,对人的健康也有利,不是吗?相反,当一个人情绪不好的时候,整天无精打采,好象在生一场大病似的,对健康当然也十分不利了。你在情绪不好的时候是怎样的?

  (生交流)

  师:我觉得你不该这样对自己,这不是明摆着要影响自己的健康吗?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论遇到高兴的或不高兴的事,都不要影响自己的情绪,这就是控制住自己。

  学生心理健康主题教案 5

一、学生的基本情况:

__,二年级学生,男,7岁。

二、家庭情况:

父母均在外打工,爷爷做监护人。并且父母关系不很好,有离婚的倾向,母亲几乎不回家来,也很少联系孩子和关心孩子。

三、个性特征:

该生虽很然聪明,但极为的不爱学*,讨厌写作业,爱与别的同学追逐打闹玩耍,并且也很胆大,经常和高年级孩子对峙,身上有一些不良的行为*惯和品质。

1.该生不太讲卫生,生活*惯差。

2.上课不听讲,不写作业。

3.有时在班级还拉帮结伙制造一些事端。

四、原因分析:

1、父母的监管不到位,而监管人爷爷却又溺爱管不住。

2、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不能缺失,孩子的认知及行为*惯都有待家长的培养和提高。

3、陈玉宝胆子大,很多事要自己做主说了算,所以在班级就有一帮小哥们。

五、具体措施:

1、与家长沟通。首先,让家长了解家长在孩子跟前陪伴的重要性,明白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应肩负的责任,懂得家长才是孩子更好的老师。

2、教家长如何加强孩子的教育和管理,用正确的方法去引导孩子走上积极向上的道路,并懂得如何家校共管。

3、孩子在校,作为教师的我要严格要求他。

4、教孩子要学会感激,利用各种节假日为父母做事,让父母意识到自己长大了,能做事了,加强孩子和家长的沟通。

5、改善同学关系,把在小帮派里发挥的作用引导为班级集体作贡献上来,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出他的积极性。

六、初步结果:

通过一学期的努力工作,该生改变学*的态度,能积极主动的学*与写作业。特别是思想境界提高了,坏*惯和毛病都有了很大的改变,他知道了要学会感激,学会关心他人,爱护班集体,并且热爱老师。


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报告汇总五篇(扩展7)

——学生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实用五份

  学生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 1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他们所面临的内外压力普遍增多,其中不少压力已超过了他们所能负荷的程度,常常引起纷扰的、不利的、危机重重的后果。国内有些调查表明,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扰和适应不良的学生所占比例较高。那么,当前xx县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呢?带着这一问题,我们开展了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以期了解当前xx县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xx县各中学进一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提供对策性建议,也供教育行政部门和其他人士参考。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采取随机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xx县*郊的5所中学,其中高中一所,职高一所,初中三所,随机选取每个学校每个年段的班级各一个,合计15个班级共699人,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初一学生108人,初二学生121人,初三学生169人,高一学生119人,高二学生113人,高三学生69人;男生328人,女生371人。实际发放问卷800份,收回699份,回收率为87.4;剔除35份效度量表得分高于7分的问卷35份,实得有效问卷664份,有效率为回收总卷数95.0。

  2、调查工具:采用华东师范大学周步成等修订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该测验适用于综合检测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MHT共有100个题项,包括8个内容量表和一个效度量表(即测谎量表),该测验覆盖面广,筛选率高,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8个内容量表分别是:学*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每个题项后有“是”和“否”两个答案,要求被试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进行选择。8个内容量表得分累积起来,就是总得分。分量表从整体上表示焦虑程度强不强、焦虑范围广不广;而总得分则表示个人焦虑的一般倾向。该测验以整个量表在65分以上,各内容量表上超过8分作为指标来考察其心理健康状况。如果一个学生的总分超过了65分,说明该生的总焦虑水*较高,范围较广,有情绪困扰和行为问题。8个内容量表中,任何一项标准分达到8分以上时,表明该生在此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到需有针对性地辅导程度。

  3、调查方法:本调查以班级为单位、由班主任配合给予统一指导语,利用学生自*时间集体施测。所有数据资料均通过1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二、调查的初步结果

  1、xx县中学生心理健康基本情况

  调查结果表明,目前xx县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一般,具有正常的焦虑水*。从表一可以看出,被调查的664名中学生其总焦虑倾向标准*均分为38.40,处于中等焦虑水*(总焦虑倾向标准分即8种焦虑倾向标准分之和在35分以下,属于低焦虑水*;总焦虑倾向标准分在65分以上,属于高焦虑水*;35分到65分之间的,属于中等焦虑水*),另外,在各个内容量表的得分上,学*焦虑得分最高(M=8.02),处在异常焦虑水*(焦虑倾向标准分在8分以下,属于焦虑正常,超过8分,属于异常焦虑)。从表1也可得知,单项高分(8分以上)所占比例由高到低排列循序为:学*焦虑(57.8,384人)、身体症状(22.3,148人)、过敏倾向(19.4,130)、自责倾向(17.5,116人)、对人焦虑(9.5,61人)、恐怖倾向(6.5,43人)、冲动倾向(4.4,29人)、孤独倾向(2.3,15人)。

  表1664名学生在各个内容量表和总量表上的得分

  学*对人孤独自责过敏身体恐怖冲动总焦虑

  焦虑焦虑倾向倾向倾向症状倾向倾向倾向

  *均分8.024.662.765.395.625.343.343.2338.40

  标准差2.852.112.062.172.152.812.542.2312.36

  检出率57.89.22.317.519.422.36.54.41.66

  在被调查的664名学生中,41.41的学生(275人)分数在35分以下,说明这部分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是好的;分数在35分-65分之间的学生有378人,占所有被测学生的56.93,这部分学生处于中等焦虑水*,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对其进行心理健康的一般指导和教育;分数在65分以上的学生11人,占被测学生数的1.66,处于高焦虑水*,属于心理不健康的人群,对于这些总焦虑倾向较强、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需要制订特别的个别辅导计划,要重点辅导。

  2、不同性别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

  统计结果显示,xx县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极其显著的性别差异。从表2可以看出,除了孤独倾向和冲动倾向外,其余六个分量表以及总量表的得分上都是女生高于男生,而且都达到了极其显著的差异,这个说明女生的总体焦虑程度要高于男生。

  表2不同性别学生在各个内容量表以及全量表上的得分差异比较

  男生(n=309)女生(n=355)T值值

  MSDMSD

  学*焦虑7.422.998.552.61-5.1670.000

  对人焦虑4.292.194.971.99-4.1890.000

  孤独倾向2.782.142.741.990.2810.779

  自责倾向4.992.115.732.17-4.4320.000

  过敏倾向5.342.195.872.09-3.1750.002

  身体症状4.953.045.682.55-3.3800.001

  恐怖倾向2.802.463.812.53-5.2260.000

  冲动倾向3.082.323.372.14-1.6680.096

  总量表35.6813.0740.7611.19-5.3870.000

  说明:在这里n表示被调查的个体数目;M表示*均数;SD表示标准差;T值是两个数字相比的一个比值;值表示显著性,如果值小于0.05,那么说明相比的两个数字存在差异,下同。

  3、不同年龄段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

  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后发现,初中生和高中生在学*焦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恐怖倾向以及全量表的得分上均存在显著差异,经过比较得知,初中生在这四个分量表和全量表上的得分均高于高中生。由此可见,高中生的整体心理健康状况要好于初中生。具体比较可见表3

  表3不同年龄段学生在各个内容量表以及全量表上的得分差异比较

  初中生(n=378)高中生(n=284)T值值

  MSDMSD

  学*焦虑8.432.777.492.874.2650.000

  对人焦虑4.972.144.251.204.3850.000

  孤独倾向2.832.112.661.991.0680.286

  自责倾向5.682.115.002.204.0580.000

  过敏倾向5.702.075.522.561.0160.310

  身体症状5.522.885.112.701.8500.065

  恐怖倾向3.512.563.122.511.9680.049

  冲动倾向3.352.293.082.141.5270.127

  总量表39.9812.1436.3012.353.8280.000

  同时,对初一、初二、初三、高一、高二、高三的学生进行方差分析后发现,各个年级的学生在学*焦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身体症状以及全量表上存在差异。经事后检验发现,在学*焦虑方面,初三学生要显著高于高一、高二、高三以及初一的学生;在对人焦虑方面高一、高二的学生要显著高于初三的学生;在自责倾向方面,初一学生要显著高于高一、高三的学生;在身体症状方面,初三学生要高于各个年级的学生,但是不存在显著差异;在总量表上,初三的学生要高于高一、高二的学生,初一学生要高于高一学生。由此我们也不难发现初三时期是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的多发期。

  4、不同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

  表4不同学校学生在各个内容量表以及全量表上的得分差异比较

  梅中(n=119)二中(n=138)云职(n=136)三中(n=121)云中(n=150)

  MDMSDMSDMSDMSD

  学*焦虑8.382.568.412.837.712.878.502.917.292.86

  对人焦虑4.562.035.002.064.332.055.322.304.171.96

  孤独倾向3.061.932.432.082.631.903.072.272.692.08

  自责倾向5.802.205.452.065.462.255.832.064.572.07

  过敏倾向5.772.035.622.035.602.205.712.175.452.32

  身体症状5.532.525.473.165.132.605.562.905.092.79

  恐怖倾向4.112.643.102.463.152.543.382.513.092.50

  冲动倾向3.532.173.092.203.002.273.452.473.152.02

  总量表40.7411.6638.5711.5637.1812.6140.8313.1535.5112.10

  对数据的统计后发现,不同学校的学生各个量表以及总量表的得分可见表4。

  对五个不同学校的学生在各个量表以及总量表的得分进行方差分析可知,五个学校在学*焦虑(F=4.98,<0.01=、对人焦虑(F=6.98,<0.001=、自责倾向(F=7.94,<0.001=、恐怖倾向(F=3.65,<0.01=以及总量表(F=4.72,<0.01=上存在差异。经过事后比较发现:在学*焦虑上,云中的学生要好于梅中、二中、三中的学生,而其他几个学校之间则不存在差异;在对人焦虑方面,云中的学生要好于二中、三中的学生,而职高的学生也要好于三中的学生;在自责倾向方面,云中的学生要好于梅中、二中、三中和职高的学生,而其他几个学校之间则不存在差异;在恐怖倾向方面,云中的学生要好于梅中的学生;而在总量表上,也是云中的学生要好于梅中和三中的学生,而其他学校之间则不存在差异。

  5、不同民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

  本次调查共收集到53位畲族学生的问卷(占了所有被调查学生的8),并对畲族学生和汉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比较,具体可见表5。

  表3不同民族学生在各个内容量表以及全量表上的得分差异比较

  汉族(n=611)畲族(n=53)T值值

  MSDMSD

  学*焦虑8.002.648.252.64-0.5900.556

  对人焦虑4.662.124.682.03-0.0780.938

  孤独倾向2.782.092.551.670.7800.436

  自责倾向5.682.115.002.204.0580.000

  过敏倾向5.602.155.922.13-1.0670.286

  身体症状5.352.825.302.770.1120.911

  恐怖倾向3.402.572.622.072.1430.032

  冲动倾向3.222.183.422.71-0.6240.533

  总量表38.4212.4738.1711.040.1410.888

  从上表可以得知,汉族学生和畲族学生只是在恐怖倾向方面存在差距,汉族学生在该方面的得分要高于畲族的学生。这说明汉族学生对某些日常事物的恐惧感要强于畲族学生。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可能是因为畲族学生的样本不足所引起的无差异的假象,这个有待今后的研究进一步证实。

  三、调查结果分析

  1、xx县中学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

  调查显示,目前xx县中学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一般,在被调查的学生中只有41.41处于低焦虑水*,而有56.93处于中等焦虑水*,而有1.66处于异常焦虑状态,由此可见xx县中学生当前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对于存在中等焦虑倾向的学生,即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十分需要通过学校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加以帮助,若焦虑异常得不到及时解决,就可能会产生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此外,对于处于异常焦虑倾向的学生,这部分学生是处于心理不健康的群体,总体焦虑倾向较强、焦虑范围较广,存在心理疾病,需要立即进行心理治疗,这部分学生不容忽视。

  2、男女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差异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男女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存在显著差异,女生总体不如男生,这个与国内外同类研究的结果相似。女生在学*焦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以及总量表上的得分都显著高于男生。

  造成两性差异的原因首先是社会因素方面,如自我概念,对自己的期望,失败的归因方式等方面不同。国外有学者研究发现,男女生对成败归因有不同的模式:女性比男性更多的将自己的成败归因于运气,而把失败归因于自己的运气;而男性则更多的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将失败归因于任务艰难。这种归因导致了男女生自信心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显然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和专业有决定的影响。而且在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价值观的影响下,女生往往使自己扮演一个弱者的形象,学*成绩不好认为是性别差异造成的,认为男生天生比女生聪明,而没有从其他方面找原因。特别是传统的“男尊女卑”思想以及对妇女的歧视都严重地挫伤了青年女性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制约着女生各方面的发展。

  其次是生理因素,由于女生性意识的萌生比男生约早一年的时间,因此性不安心理在女生身上表现得更早,更明显,他们变得易害羞、难为情,而且青春期的发育早于男生,青春期的女生对胜利的变化和月经的来临有一种神秘感和恐惧感,所以常处于焦虑不安中,有时莫名其妙的紧张,特别是在与人交往时尤为突出,于是产生了对人焦虑。

  男生在孤独倾向和冲动倾向上的得分要高于女生,但是没有达到显著差异的水*。这个可能与男生的性格有关,人们在教育过程中赋予男生的形象是生来就刚强,为此在感情上不轻易外露自己,长此以往心中苦闷无处诉说,产生孤独感,而女生较男生更喜欢找人倾诉,心中的不快易化解。在冲动倾向方面,可能与男生更多地表现出攻击、多动和违纪等外向行为有关。

  综上所述,加强女生的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和心理辅导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

  3、不同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差异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初三年级在各个年级中问题最多,是心理问题的多发期。这主要因为,初中三年级的学生正值青春的高峰期,在生理上,他们已基本上发育成熟,在心理上,初中三年级学生的智力发展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尤其是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得他们对事物有了自己的看法,推理能力的发展使他们的某些观点或看法很深刻。基于以上两方面的发展原因,初三学生的自我概念也在逐渐形成并有着极强的自我意识,他们非常注重自我形象的良好设计,但由于对自我形象过度敏感,他们过于着重别人对自己的外在评价和成败得失的评价,以至于产生不良的自我形象,如自卑、自责等。

  同时,初三学生面临中考,其所承受的心理压力,遭遇的学*上的挫折感及生活上的心理危机,使得个体的心理状态具有高度的不稳定性和不*衡性,这将直接影响学生成就动机模式的确立,并由此影响其学业成绩和心理健康状况,从而进一步影响个体人格的塑造和生涯的发展。

  4、不同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差异分析

  由调查结果可知,总体上,云中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相对于其他几个学校较好。这个可能是因为xx中学和其他几个学校相比更加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重视学生的心理辅导。

  5、不同民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差异的分析

  由研究可知,此次被调查的汉族和畲族学生只是在恐怖倾向上存在差异,汉族学生要高于畲族学生。这个可能是由于当前的家长给予子女的教育多是保护型的,使他们缺乏性格上的各种锻炼,依赖性和独立性都比较差,所以成长过程中一旦失去**的帮助就感到不安和没有着落。恐怖倾向的产生大多与家庭的过分保护有直接关系。

  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因是多方面因素的,既涉及到学校和家庭,也包括社会环境。就学校因素来说,应试教育仍占主导地位,升学率仍然是衡量学校和教师好坏的标准,只顾考试课程而随意增加超越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取消或削弱非考试科目的现象大量存在,加上少数教师自身人格偏异及不健康的教学行为,都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了消极影响;就家庭因素来说,一些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普遍过高。他们或者把孩子当作实现自己愿望的工具,主观地给孩子确立一个理想的目标;或者把孩子奉为“上帝”,使孩子拥有无限的权利。孩子往往不能自己把握自己,而且心理承受能力极差;就社会来说,功利主义的主导性倾向和大众传媒的消极因素,使青少年处于一种无所适从和复杂多变的社会中,他们要面临升学、就业、交友、休闲等各种生活压力,特别是性生理的早熟和非正常发展的性心理之间的矛盾,导致产生心理不适应,情绪不稳定,人际关系不协调。需要指出的是,中学生在冲动、自责、过敏、恐怖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其原因主要还是来自对学*、对考试的一种焦虑反应,中学生的学*负担和困扰,仍然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几点建议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关系到中学生的生活、学*、工作和身心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的发展,因此我们更加应该重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根据我们调查分析发现,改善和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需要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收到实效,为此提出以下建议以供参考。

  (一)改善家庭教育

  1、家长要注意儿童早期人格的培养

  许多研究表明,青少年在青春期出现的各种心理障碍,大多是儿童早期教育和社会交往带来的精神发育缺乏,如幼年的心理剥夺、童年的经历有时甚至会影响到一个人一生的生活态度和心理体验。如果在人生早期(一般指0-6岁)得到适应最佳教育将会使人的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因此,家长要加强儿童早期的独立性和自制力的训练,要抓住这一时期,向子女施以早期智力开发或优良品德的早期熏陶。家长还应经常调整自己对子女的期望,期望值过高或过低都不好,家长只有设法使自己的主观愿望与孩子的客观实际相一致,同时在实现期望过程中应该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对原有期望进行调整,才能减轻孩子的压力。应提倡民主的家庭教育,这样才能较好地运用符合子女身心发展实际的科学方法,家庭教育才能收到实效。

  2、让子女在实践中得到锻炼

  我国自古以来,提倡在家长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的让子女参加各种实践活动的育人方法。孔子说:“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说明品德高尚的人都重视在实践活动中培育良好的品德*惯。而且,在实践活动中应该持之以恒,使子女的意志和性格从中得到锻炼,并帮助子女从实践中总结经验。

  3、家长要重视家庭环境的优化

  家庭环境的优化不仅应体现在为子女创造良好的学*、生活和文化气氛;还应体现在家长自身形象的完善上,使子女在家长乐观向上的情绪和刻苦学*、努力工作的实践中受到有利于身心健康成长的积极影响。对于子女的良好思想和行为表现,家长及时给予肯定才能收到激励、强化的效果。清代著名教育家颜元说过:“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指出表扬的效果优于批评,因此在教育中,要减少斥责和限制,多给以“表扬”和“承认”的机会,以提高其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产生较高的自我效能感,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为了帮助子女明辨是非,克服、纠正和根除不良的思想行为和品德,可以适当采取不损害孩子身心为比标准的惩罚。原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教育子女,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用简单的手腕来应付,是无济于事的。”为此,家长应了解有关教育以及儿童心理方面的基础知识,切实担负起教育子女的重任。

  (二)改善学校教育工作

  1、转变教育观念

  传统的教育忽视学生的个性特点,机械地按照预设的一套模式向学生强行灌输,使学生处于一种消极被动的“被教育者的地位上。”这个不仅使学生失去了学*的内在动力,而且抹杀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应将中学生由升学为中心的应试教育转向以提高素质为核心的教育轨道上来,它有助于中小学教育走出狂热追逐高分、升学竞争愈演愈烈的误区,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痼疾,把开发人的潜能、提高学生的素质作为根本目的和最终任务,才能在教育内部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青少年心理障碍的发生。

  2、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教育要纠正和克服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教育代替心理教育的片面倾向,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引入到学校正常的教学中去。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从他助到自助,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目的,可以采取宣传普及心理学常识(通过上心理辅导活动课和讲座的形式等)、开展一对一的心理咨询以及推广集体辅导、朋辈辅导的形式,从根本上增强学生心理上的自我调节能力,使他们在学*、生活中获得健康向上的心境。同时还可以对学生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建立心理档案,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进行矫治。

  3、加强青春期的性心理健康教育

  对中学生进行性教育一定要讲究实效、慎重、科学,并注意把握时机。根据上海等地对中学生进行性教育的经验,初二年级是性教育的关键期,从这是开始系统地对他们进行有关方面的教育,并将这种教育有计划的延伸到高中阶段,是十分重要的。

  4、着力提高教师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

  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教育理论和心理学知识的学*,通过讲座、讨论、宣传材料等方式,注重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还可聘请有关专家和教育先进工作者介绍符号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经验,提高教师的育人水*,以便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软环境。

  5、重视家校沟通的途径

  建立家庭和学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是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增加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和发展,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所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积极相互配合,将会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事半功倍。因此,学校要引导和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改善家庭环境,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和谐的气氛去影响和教育子女,这样有利于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和心理素质的提高。

  6、重视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为学生健康发展提供机会和条件。课余时间参加业余活动,有利于中学生多种才能的发挥,丰富精神世界,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使生活更有乐趣,情操得到陶冶,能力得到锻炼,多种需要得到丰富,心理紧张得到缓解。其结果是进一步提高中学生脑力、体力的效率,改善适应能力,促进心理健康。

  (三)积极引导青少年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

  对于学生来讲,保持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锻炼培养自己良好的人格品质。青少年首先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才能对社会、对人生持有正确的认识,提高对心理冲突和挫折的耐受能力。其次是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心理学研究表明,凡是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与本人实际情况越接*,表现自我防御行为就少,社会适应能力就越强,特别是女同学要摆脱“男尊女卑”的思想束缚,充分认识自己,发挥自己的潜能。第三就是要学会自觉地调控情绪,保持积极的、健康的情绪,学会自我疏导不良情绪,使消极的情绪对身心的伤害减低到最小的程度。第四是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自觉的养成良好的生活*惯,劳逸结合,科学用脑,这个对处于紧张学*阶段的高三、初三年级学生尤为重要。

  总之,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是错综复杂的,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本人应密切配合,综合治理,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学生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 2

  创办30年的中国大***会尽管越来越不被人关注,然而今天举行的第九届大运会新闻发布会所传达的一个信息却不容人们忽视――调查显示,我国大学生的多项健康指标呈下降趋势。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第九届大运会组委会秘书长王登峰今天在天津说:“现在我们遇到了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他说,如果普通大学生的体质没有明显提升,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就无从谈起。

  王登峰今天引述了教育部等部门自1985年以来第6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这项实施于20xx年的调研发现,相较20xx年,中小学生身体素质下滑趋势得到遏制,但大学生身体素质却“继续呈现缓慢下降”趋势,尽管下降幅度明显减小。

  此项调研通过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握力和跑步成绩等考察学生的爆发力、柔韧性、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指标,发现19~22岁年龄组的学生除柔韧素质指标外,爆发力、力量、耐力素质水*进一步下降。如与20xx年相比,19~22岁城市男生、乡村男生立定跳远成绩分别*均下降1.29、0.23厘米,1000米跑成绩分别*均下降3.37、3.09秒;城市女生、乡村女生立定跳远成绩分别*均下降2.72、0.92厘米,800米跑成绩分别*均下降3.17、1.87秒。

  学校体育仍是教育的薄弱环节,有些地方存在着学校体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投入较少,体制不健全,发展不均衡,必须切实加以解决。目前全国各地在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希望通过大运会的举办,达到激发大学生体育锻炼热情、提高大学生体质的目的。

  学生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 3

  摘要大学住宿生的膳食营养状况与其经济条件、饮食*惯和食堂的膳食供应有着密切关系。学生的营养状况不仅影响其生长发育和学*能力,还对其体质健康状况有较大影响。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其营养改善与膳食结构的正确调整,直接关系到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间接影响国家的发展。为进一步探讨大学生饮食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做了这项以内蒙古科技大学在校大学生为例的大学生饮食健康的调查。

  关键词在校大学生;饮食健康;饮食*惯

  1.调查与分析

  1.1问卷构成

  通过结构化访谈和文献查阅,共收集了40个关于大学生饮食健康方面的问题,其中选取了15个作为问卷题目,分布在大学生饮食健康情况、个人饮食*惯、日常饮食营养均衡情况等方面。

  1.2对象

  内蒙古科技大学全体在校学生

  1.3调查

  1.3.1调查方法

  抽样调查涉及内蒙古科技大学各年级大学生,期望能够客观反映当代大学生在饮食健康方面的状况。

  1.3.2样本结构

  表一样本结构

  性别年级

  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合计

  男97 87 68 57 309

  女55 54 44 32 185

  合计152 141 112 89 494

  1.4问卷回收情况

  共发放600份问卷,收回518份,回收率为8***%,剔除废卷24份,有效494份,有效率为82.3%。在收回的有效问卷中,男生309份,女生185份;大一152份,大二141份,大三112份,大四89份。

  1.5统计分析

  1.5.1大学生饮食健康现状

  1.5.1.1三餐饮食*惯

  (1)你的一日三餐都按时吃吗?

  按时的有39.8%,从不按时的有22.5%,看情况的有37.7%。

  定时就餐的同学很少,其中男生的规律性比女生更差,超过半数的男生不能按时吃三餐。

  (2)你是否会因为心情而影响你的食欲吗?

  经常会的有37.2%,不会的有13.4%,有时会的有41.7%,因好坏的程度而定的有7.7%。

  大多数同学会因为心情而影响食欲,在积极、愉快的情绪状态下,有利于实现正常的消化功能。当处于抑郁、忧伤、失望、悲痛等不良情绪状态下时,不利于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其中女生更容易受情绪影响,这与女生自身的心理特点有关,其自我缓解情绪的能力差。

  1.5.1.2膳食结构

  (1)挑选食品时你首要考虑的是?

  选择口味的有41.2%,选择外观的有23.3%,选择营养价值的有29.1%,选择其它的有***%。

  多数学生根据喜好来挑选食物,而不是根据食物的营养价值来决定。这种饮食状况往往会引起偏食、挑食等不良饮食*惯,对大学生的身体健康不利。因为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是由各种食物供给的,没有任何一种天然食品能包含人体所需要的全部营养物质。

  (2)你*时偏爱哪种口味的食品?

  酸甜的有12.7%,清淡的有32.3%,辛辣的有46.2%,油腻的有8.8%。

  选择清淡饮食的同学较少,很多同学喜欢辛辣食品。男生偏重于辛辣口味,女生则是清淡和酸甜口味居多。但是长期食用辛辣食品对肠胃有着不良影响。

  (3)你的饮食*惯比较偏向于?

  多肉少菜的有22.5%,少肉多菜的有52.3%,荤素均衡搭配的有25.2%。

  大多数女生吃饭选择以素菜为主,男生则更多的喜欢食用荤菜。长期素食,虽能益寿延年,降低胆固醇含量,减少患癌症机会,但却能引起胆结石,不利于高血压者的降压,引起营养不良。

  1.5.1.3饮食卫生

  (1)你经常在哪吃饭?

  食堂的有47.8%,校外饭店的有18.3%,路边小吃的有23.6%,宿舍里凑合的有7.9%,其它的有2.4%。

  外出就餐频率上男生高于女生,但大一学生外出就餐率明显高于其他年级。然而就实地调查发现,学校周围有很多饭馆的卫生条件并不是很好。经常在街旁的饭店吃饭也不是一个很好的饮食*惯。

  (2)吃饭时常会出现什么情景?

  和同伴边聊边吃的有12.8%,一边玩手机一边吃的有42.9%,一边玩电脑一边吃的有11.3%,认真吃饭,其它什么干的有21.2%,其它的有11.8%。

  能专心吃饭的的很少,男生更喜欢吃饭时玩手机,女生则喜欢与同伴聊天。人们在进食时,消化系统在大脑的统一指挥下,有条不紊的工作,唾液腺、胃肠的腺体不断分泌消化液,胃肠蠕动加快而促进消化与吸收。如果吃饭时高谈阔论,或一边吃饭一边看书或思考问题,势必把尚未嚼烂的食物咽下,加重肠胃负担,而营养成分也难于被人体吸收。则会引起胃病,久之则可能产生消化系统溃疡,患肠胃疾病。

  1.5.1.4早餐饮食健康

  (1)你每天都能按时吃早餐吗?

  能的有57.9%,不能的有23.2%,偶尔的有18.9%。

  大学生中很多人不重视吃早饭,70%女生按时吃早餐,男生则很少。每天上午是人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重要阶段,非常需要大脑尽早地兴奋起来,早餐则是启动大脑的“开关”。

  (2)如果有你会选择什么作早餐呢?

  速食食品的有21.4%,饭菜的有23.3%,水果的有22.2%,随便凑合的有33.1%。

  俗话说得好“早饭要吃饱,午饭要吃好,晚饭要吃少”,据一些营养学家认为早餐是非常重要的一餐,对人的健康十分重要,因为它提供了展开一天所需的能量。所以早餐应该吃得最多、最丰富。 1.5.1.5其他食物的摄取

  (1)你经常会以什么饮品来解渴?

  白开水、矿泉水的有23%,奶的有14%,碳酸饮料、瓶装果汁等的有38%,茶、新鲜果汁的有22.3%,其他的有2.7%。

  很多同学喜欢喝碳酸饮料,这种饮料释放出的二氧化碳很容易引起膨胀,影响食欲,甚至造成肠胃功能紊乱,并且大量糖分也有损人脏器健康。

  (2)你喜欢以什么样的食品作为零食? (可多选)

  水果的有38%,甜品、膨化食品类的有36%,坚果、蜜饯的有42%,其他的有16%,没有吃零食的*惯的有8%。

  大学生中很大比例的人群喜欢吃零食,女生比例明显高于男生,吃零食的主要原因是情绪不好或没时间吃饭。

  (3)你多久吃一次水果?

  每天的有14%,偶尔的有47%,不吃的有22%,记不得的有17%。

  总体来说,水果摄入很少,其中女生略优于男生。

  1.5.2大学生饮食健康观念特点

  1.5.2.1饮食健康*惯的了解程度

  (1)你了解什么是健康的饮食*惯吗?

  选择非常了解有26%,选择基本了解有63%,选择不了解有21%。

  非常了解的同学比较少。李素景朱惠兰等在《大学生营养健康状况调查分析》中调查显示缺乏了解和一般了解营养健康知识的人员占调查人员的86.75%,表明大学生不重视营养健康。

  1.5.2.2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饮食健康存在显著差异

  在调查中发现:

  (1)三餐情况上,大学生不良的饮食*惯较严重,其中,偏食、因心情决定饮食、喜欢含油多、经常在小摊吃饭占比例较高。男女比较,三餐没有规律、为减肥而减少食量两项男女有显著性,男生三餐没有规律比例高于女生,女生为减肥减少食量比例高于男生。

  (2)大学生经常喝的饮料方面,男生经常喝的饮料主要是白开水,其次是纯净水或矿泉水,还有碳酸饮料,而女生经常喝的饮料是白开水、牛奶,其他均较少。

  (3)就餐地点上,男生主要选择学校食堂和学校外的饭店,女生主要选择学校食堂和校外小吃。

  (4)零食喜好上,女生相对于男生更喜欢吃零食,膨化食品摄入量较大。

  (5)水果摄入上,女生吃水果的频率高于男生。

  (6)早餐就餐上,女生相对于男生更加关注,但是喜欢将水果作为早餐,男生则更加喜欢速食食品。

  1.5.2.3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饮食健康存在显著差异

  在调查中发现:

  (1)在三餐情况上,大一学生初次离开父母,无人约束,相比其他年级学生而言更加没有规律。经常性暴饮暴食。

  (2)大学生经常喝的饮料方面,大一学生偏向于碳酸饮料、瓶装果汁和牛奶,大四学生偏向于白开水、矿泉水。

  (3)就餐地点上,大一学生因初到学校,经常聚会及因为口味问题更喜欢在校外就餐,大四学生则偏重于在食堂就餐。

  (4)水果摄入上,大一、大二学生吃水果的频率更高,但大四学生因为忙绿很多不吃水果。

  (5)早餐情况上,大一学生略好于其他三个年级,更多选择饭菜作为早餐,提供足够的能量。

  2.结论与建议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我校大学生的饮食很不健康,且关于饮食健康方面的知识知道的少。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日常饮食没有规律、不吃早餐或早餐营养质量不高、偏爱零食、偏爱快餐、偏爱油炸食品、白开水饮用量少、蔬菜和水果摄入量少,常因心情影响食欲等方面。威胁我校大学生健康最大的营养性缺乏病有蛋白质�D�D热能营养不良、维生素a缺乏症、缺铁性贫血和钙的摄入量不足。

  对此,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饮食要规律,尤其要注重形成定时定量的饮食*惯,食品以满足食欲而又不觉饱胀为度,切不可养成暴饮暴食或饥一顿,饱一顿的不良*惯,并保持一个健康向上的状态和好心情;

  第二,通过各种渠道了解饮食健康的知识,加强自身的预防和学*意识,有节制的吃自己喜欢的食物,不挑食,不偏食、少喝碳酸饮料、少吃零食。不吃特别硬的、烫的食物,每天坚持吃适量水果或蔬菜,注重饮食的营养搭配,注重异地食品互补,特别要注意蛋白质和维生素的补充;

  第三,注意饮食的卫生。*惯的卫生与否,与食物摄入后的消化、吸收有着密切关系,保证摄入后健康安全,要取舍清洁卫生、整洁、舒适的食堂进餐。

  参考文献:

  李素景,朱惠兰,贾瑞珍,张树玲,大学生营养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xx.4

  谢佩娜,大学生饮食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四川体育科学.20xx.9.30

  [3]蔡玫,大学生饮食健康的调查与分析.[j].华章20xx.8.10

  学生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 4

  国内外研究表明,约10%一20%的研究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且数量呈逐年增多趋势。我国七年制医学生硕士阶段培养时间为两年,作为这一特殊群体在校期间要度过更长的人生转变和塑造期,在严格的学*压力及心理负担下,即将面对实*、科研及就业等诸多环节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未见更多报道。

  一、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选取368名某医科大学七年制(以下简称本硕)硕士阶段学生进行~l-90无记名测试,回收合格问卷360份,有效率97.83%;同时调查该校450名本硕本科阶段学生,回收合格问卷441份,有效率98.00%以及533名统招硕士(2、3年级学生),回收合格问卷520份,有效率97.56%均作为比较组,测试工作于XX年9-11月进行。

  2.方法。采用epidata3.0建立数据库,spss11.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采用t检验。

  二、结果

  1.一般情况。症状自评量表scl-90在国外应用甚广,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后随即被广泛应用,量表按5级记分进行测试调查,包括9个因子,分别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总分≥160分或任一因子分≥2分即为阳性,提示有轻度及以上,得分越高提示问题越严重。问卷调查本硕硕士阶段学生中男性135人(37.5%),女性225人(62.5%),*均年龄为(23.16±4.28)岁。

  2.本硕硕士阶段总体心理健康状况分析。某医科大学本硕硕士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全国1829岁青年组常模进行scl-90评分比较,表明本硕硕士阶段学生在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敌对性4个因子分上显着低于全国青年常模。以sci厂90中9个症状因子任一项≥3分则考虑有心理健康问题,调查360名学生中阳性检出率19.17%(69/360),结果显示主要心理问题排序依次为人际敏感、强迫、焦虑、抑郁、敌对性、恐怖、躯体化、偏执、精神病性,且较全国青年常模突出。

  3.本硕硕士阶段与本科阶段及统招硕士scl-90因子分义;看见与本硕本科阶段比较,本硕硕士阶段在躯体化、强迫、偏执方面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4.本硕硕士阶段不同性别sc90因子分比较。不同性别本硕硕士阶段scl90因子分比较显示女性在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焦虑4个因子上与男性比较差异显着(p<0.o1),在抑郁、恐怖、偏执方面得分也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三、分析与讨论

  1.学校应采取多种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显示,scl-90总分和因子分医学研究生明显低于非医学研究生,这与前者在已经接受了5年医学本科教育,了解并掌握了相应的医学和心理健康知识,不断调节心理状态及自我增强心理承受能力有关。本调查以scl-90阳性均分或9个症状因子任一项≥3分考虑发生心理健康问题,针对19.17%学生存在一定程度心理健康问题,学校应对本硕学生尤其硕士阶段医学生采取多种措施的心理健康教育,如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增设心理健康课程、加强七年制导师队伍建设、定期开展心理咨询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心理自我调控的技能。

  2.社会应对这一群体给予重视。医学本硕生处于特定环境,经历了漫长的学*生涯,其强度和密度很大。大学阶段面临淘汰、竞争等压力加之课程繁重、学制较长、课时紧张,相比本科在硕士时期稍显适应,整体心理健康状况较好,但因长期接触环境单一,进入见*、实*、就业等接触社会阶段,现实与理想存在差距,不能对社会深刻了解、正确评价自我,使他们对自身职业理想、人生选择产生质疑,这样学生在人际敏感方面带来稍显沉重的心理压力。因此诸如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大学生就业机制的实施,虽提供了更多参与社会竞争机会却使这一群体缺乏足够临床实践与社会经验,无意中抬高就业门槛,这应是社会应该予以重视的关键。

  3.家庭应鼓励形成正确人生观。本硕硕士阶段学生是人格形成并趋于稳定的时期,男、女学生在该时期的心理发育大致趋于一致。本调查显示女性在这一时期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焦虑4个因子上显着高于男性,应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有研究显示。医学生最感苦恼问题有:学*压力、经济拮据、恋爱苦恼、人际交往、分配担忧等。探究其原因,使得这一群体中女性的心理和行为问题日渐增多,如情感脆弱与依赖,就业形势严峻,年龄困扰、教育成本、迫切希望经济独立。除自身与社会外,家庭更应鼓励其形成正确人生观,尽快提高心理适应能力。

  综上,本硕硕士阶段学生与本科相比已具备相当的医学知识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及人际交往能力,但由于特定因素影响不能像统招硕士一样可以做到心理调适,甚至发生心理疾病,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是人际敏感症状。因此,针对部分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和个人共同努力,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提高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

  学生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 5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一步步融入我们的生活,社会各种条件设施的越来越先进,体力劳动越来越少,取而代之是精神方面的享受,是导致当代大学生健康状况低下、身体素质下降的主要原因。然而*些年来,我国大学生的多项体质监测结果呈逐年下降趋势,身体状况令人担忧。因此,保持健康的身体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在要求。

  对此,我协会大学生亚健康防控专业委员会针对大学生进行了一系列调查与研究,对在校大学生的健康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并针对大学生目前的健康状态做出了相关的总结,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相关意见与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是世界性的人口大国,这就使现在的大学生就业越来越困难,社会、学校、家庭和自身等各方面施加的压力越来越大,普遍大学生都在寻求就业出路,有的考研,抱头苦读;有的发展特长,各展千秋,但更多的大学生则是迷茫颓废,不管刻苦的还是颓废的都面临着一个巨大的问题,身体素质在不断的下降,然而很多大学生并未意识到自己的身体健康正在发生改变。这一系列的压力给大学生造成的健康损害已非往日所能比,他们正在遭受着身体和心理的双重迫害,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结束生命,选择浪费生命,选择虐待生命。

  二、研究方案

  此次调查选定济南英华培训学校,在校培训大学生。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来获取数据。调查问卷由张福全设计,使用闭合式与开放式调查问卷结合方式。总共发放了240份,回收233份,回收率为97%,有效问卷233份,问卷有效率为100%。并据此从大学生对亚健康的认识、大学生的睡眠情况、大学生的生活*惯、大学生的锻炼情况及其生活方式等几个方面来分析数据,并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建议。

  三、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及相关结论

  1、参与调查基本情况

  此次参与调查共233人,其中男生63人 女生170人男女比例,其中男生人数的构成比是27%,女生人数的构成比是72.9%。

  年龄组在19―22岁。大部分为医学院学生。

  2、对亚健康的认识

  因是医学院学生,故大部分学生对“亚健康”有一定了解,其中第一次听到“亚健康”名词的学生8人,占0.3%

  建议:加大亚健康知识的普及工作。

  3、自身健康状况

  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一定的了解,其中对自己健康状况不了解的68人,占29% 。想做个健康计划但又不知道从何入手的112人,占48%。建议,有必要开展一些健康科普课程,教授学生如果做健康计划。

  4、睡眠状况与使用电子产品

  因为是集体宿舍,故大部分学生的入睡时间为10点到12点入睡。数据显示,10点之前入睡的学生28人占12%, 12点以**睡的45人占20%。

  每天使用电脑(手机)时间,4小时内的45人占19%,4到6小时的158人占67%,6小时以上的30人占12%。

  由以上数据可知,该校学生存在“睡得晚、睡得少、频熬夜”的不良睡眠*惯。部分是由学*压力产生的,但是更多的原因,是大学生没有把握好自己玩电脑的尺度,将自己泡在数码产品的世界。其中每天使用电脑(手机)超过6小时的学生应该引起注意。

  针对以上的问题,协会专家建议,希望大学生能够养成早睡早起的好*惯,合理规划自己的日常安排;更不要让电脑(手机)霸占了自己的睡眠时间,要提高自己的控制能力。唯有保障自己的睡眠质量,让身体得到深度休息。

  5、饮食情况与体质指数

  因为饮食情况会另设营养调查问卷,故饮食状况不是本次调查的重点,数据显示大部分学生能每日3餐按时吃饭。吃饭不规律的学生46人,占19.7%。大学生饮食规律程度比例大体相同,而且饮食科学的人数占了大多数。根据以上数据,我们还应看到1/5的大学生饮食不规律。

  根据学生提供身高体重数值计算,该校学生bmi 19 以下的62人占26.6%,bmi 19―23 的93人占40% ,bmi 23以上的28人占12%,未填写身高体重数值的学生49人占21%。其中bmi 在19以下23以上的学生应该引起注意。

  协会专家建议,大学生应当重视三餐,固定用餐,保证每天用早餐。学校可适当延长中、晚餐的开放时间,使同学们都能够有充裕的时间去吃饭。要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早睡早起,少食多餐,合理饮食,按时吃饭。另外,吃零食、夜宵方面要适可而止;不要盲目减肥,应该选择合理的减肥方式,多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6、体育锻炼情况

  在调查数据中,有95%的同学填写喜欢锻炼,却只有11.5%的同学锻炼次数比较多,更有94%同学甚至就几乎不怎么锻炼(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为不参加)。

  许多人认为自己的人生正值青春好年华,精力旺盛,这让不少年青大学生有种错觉,即“病不倒,垮不了,现在学*最重要,不练身体也一样。”根据以往调查显示,多参加体育锻炼的同学表示很少患病,而不怎么体育锻炼的同学经常会出于亚健康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虽然没有明确的疾病,但却出现精神活力和适应能力的下降,如果这种状态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非常容易引起心身疾病。

  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还是要待提高的,大学生应该多参加体育锻炼,*时也要养成跑步的*惯,没事的时候就和几个同学一起运动运动,至于运动的形式只要自己喜欢就好。

  7、心理压力问题

  有超过90%的学生认为目前主要的压力来源于学*,合理的安排学*时间,以及增加生涯规划课程尤为必要。

  四、调查结果与结论

  目前该校大学生对饮食的*惯,结构不够重视,体质指数在19以下显示偏瘦的学生较多,这些主要是他们对饮食知识缺乏认识,不重视饮食的健康。大部分学生不重视锻炼身体,这样会导致学生身体素质的下降。还一部分学生不重视睡眠时间的合理性,睡眠时间跟学*、休息、娱乐和锻炼身体时间互相不搭配,找不到相互之间的解决方法。这使大学生自己不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从而导致大学生的身体亚健康甚至疾病。

  五、对策与建议

  大学生必须学会科学饮食*惯。科学饮食实质上要解决好三个问题,第一是饮食的质,即如何选择食物;第二是饮食的量,即如何定量吃喝;第三是饮食观念,在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由于学*紧张或其他什么原因不吃早餐,一天只吃两餐饭,或者进食无规律,饥饱不定,这些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另外,早餐不能吃得太少,并应有一定量的蛋白质,否则会影响学*和工作效率。晚餐则不能吃得过饱,特别要控制脂肪类食物。否则,胰岛素将不断分泌,所吸收的糖类因夜间睡眠时运动少或不运动很容易变成脂肪,造成皮下脂肪增多导致肥胖。

  在锻炼身体方面,应该注意锻炼时间的合理安排,比如一周三次或者更多。要解决好锻炼时间和其他日常活动之间的关系。睡眠时间也要科学性地安排,对于睡眠时间的长短,没有统一的说法。因人而异可以分为长睡眠型(8小时左右)和短睡眠型(6小时左右),其实4-10小时都属于正常范围,对大学生来说比较合理的睡眠时间是7-8小时,有些学生根据自己学*需要可以缩短到5-6小时。但不能少于5小时,睡眠不足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易引发焦虑症,人会变得多疑、敏感、易怒,以及相当的缺乏自信,而且压力会越来越大。

  重要的问题重复3遍,晚上12点以**睡的,体质指数在19以下23以上的,每天使用电脑(手机)超过6小时的,不参加体育锻炼的,都应引起重视。


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报告汇总五篇(扩展8)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精选5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 1

  【摘要】通过深入调查,特别是通过网络进行问卷调查以及查阅相关资料,初步了解了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针对此问题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呼吁社会及家庭等各方面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为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营造良好范围,提供有利条件。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标准 原因 解决方案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在这种情况下,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更高,不仅要求人才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与较高的道德水准,而且还要求人才应该具有与时代发展相一致的现代意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如开拓进取的精神、勇于承担责任、顽强自信、乐观,能够承受挫折与失败等。另一方面它又造就了变化剧烈的社会环境,由此给人们的心理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动荡,“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

  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校园里有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但在有些同学看来,一切却是那样枯燥无味,缺少生气;大学生活紧张活泼,有些同学却兴趣索然,萎靡不振。在离开了父母呵护、相对宽松的大学学*环境中,一部分同学空虚、迷惘、玩世不恭,甚至轻生。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实在令人担忧。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人是一个身心统一体。人的健康相应地也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生理健康是为了保持一个健康的体魄,心理健康则是保持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心理健康能直接地影响着人的生理健康,为此,心理卫生学认为健全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而健康的身体有赖于健全的心理。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心理健康是比生理健康更为重要的一种健康。

  第三国际及心理卫生大会曾为心理健康下过这样的定义:"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还具体地指明心理健康的标志是:

  (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和谐;

  (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

  (3)有幸福感;

  (4)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

  基于各种心理学理论和生活实际,综合国内外心理学家的观点和研究成果,特别是马同志、陈同志等的观点,提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6项指标:

  (1)智力发展正常且能充分发挥;

  (2)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悦纳自我;

  (3)具有顽强的毅力,拥有自我调控能力;

  (4)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5)正视现实,生活、工作热情高;

  (6)人格完整、稳定、协调。

  二、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南京一项“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追踪调查”和统计分析表明:1993~1996年新生1908人进行心理测试并建档,发现心理问题发生率为9.2%,高危人群为26.2%。另一项以全国12.6万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发现有心理障碍的人数竟占23.6%。教育部对我国大学生的一项调查发现:大学生中有20.3%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且男生比女生更表现突出。

  在大学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或恋爱受挫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现实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万念俱灰;有人因人际关系不和而逃避群体自我封闭。大量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三、对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1、家庭教育的影响

  长期以来,在高考指挥棒的调遣下,学校和家长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往往采用应试教育的方法,只重视智力教育,而没有将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渗透到其中,忽略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同时,在教养方式上,相当一部分家长因为受教育程度较低,多采用简单、粗暴的传统的家长制手段。这种消极的教养方式,容易使子女形成敏感多疑、自卑易怒、抑郁焦虑、偏执敌对等不健康的品质。总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与学校、父母的教育观念、家庭教养方式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正相关系。

  2、社会现实的影响

  市场经济中的激烈竞争在促进社会各方面飞速发展的同时亦造成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紧张的生活节奏和巨大的工作压力使人感到精神压抑、身心疲惫。改革开放给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随之出现的一系列社会不良现象亦使大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了诸多矛盾,甚至切身感受到社会转型期的阵痛,这使得大学生人格弱点泛浮出来,形成心里疾患。

  3、高校心理咨询工作欠缺

  学校教育在一个人格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值青春期的大学生身心发展趋于成熟,但尚没有形成完全健康的人格。从现在大学生的心理困惑看,许多都是由于人格障碍而导致的。然而,据报道,北大校医院心理咨询中心每周一至周五下午应诊,预约就诊的患者已经排到了两个月以后;北京52。2%的高校至今还未设立心理咨询机构,亦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心理咨询教师,学生的许多心理问题仍被混同于一般的思想问题施以不科学的教导。

  四、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措施

  1、拓宽交际范围,提高相处和交际能力。

  在与同学相处时,首先要了解自己的优缺点,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有效的协调与控制情绪,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带着一颗包容的心,友好、主动的与同学们进行沟通和交流。同时,要积极主动参加学院和学校组织的文体活动,掌握人际交往的技能和技巧,扩大自己的交友圈,在真诚、友善的基础上主动沟通交际,增加彼此的信任感,以提高相处和交际能力。

  2、要有自己的职业规划。

  大学生要尽早设计明确的职业倾向,在对自己正确定位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弥补不足,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能力、管理能力和实践能力。另外,要正视理想与现实、专业与兴趣的冲突,要学会在现实中重新认识自己,找到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分析自己,不要整日为了忧虑而忧虑,要学会未雨绸缪,利用有限的4年时间达到自己预设的目标。

  3、快乐的学*和生活。

  当前大学生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因此大学生在找出自身差距的同时,更要找到自己发展的潜力,通过不断丰富自身的综合素质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要时常保持浓厚的学*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善于从学*中寻找乐趣,并时常带着愉快、自信的心情微笑地面对每一天。当自己的学*、生活出现问题时,不要只顾着伤心、苦闷、彷徨,适当的时候来一点阿q精神,继而保持自信乐观的态度,尽量减少挫折感,缓解外部环境带给自己的种种压力。

  4、改变观念,及时寻求心理帮助。

  过去,由于历史文化等传统原因,对人的个性心理问题的关注、认识和研究不够,往往把心理问题神秘化,甚至把有心理障碍的人看作是不可理喻的邪恶之人或洪水猛兽,致使有心理疾患的人也不敢张扬、不能就医。大学生作为一个高学历群体,要转变观念、更新认识。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都是一个人健康不可或缺的因素,有了心理疾患就像身体不适一样,应该及时去就医,以求得咨询、疏导,也就是说,对待心理问题要有一颗*常心。

  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二十一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全面提高跨世纪人才质量已成为高等学校所面临的迫切任务。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思想文化激荡、价值观念多元、新闻舆论冲击、社会瞬息万变、的世纪,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未来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时刻出现心理危机。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为此,就要不断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参与国际人才竞争,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 2

  一、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相关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高校学生的心理是健康的,表现出活泼好动、积极向上、能吃苦耐劳、交际能力较强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然而,因为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并且受社会环境多样化的影响和父母教育情况、家庭贫富差距以及相关报

  道的负面影响,现在的高校学生面临越来越现实的社会问题,一些高校学生出现一些不良心理反应以及心理障碍,甚至导致学业终止或结束。另外,在对高校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调查过程中,发现有一些学生存在比较严重或者独特的心理问题。

  二、正确理解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逐渐成为全社会的关注点。但是,全社会关注的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以什么来衡量呢?在这么多学者众说纷纭的情况下,笔者反思多年的教育经验认为,想要理解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应把以下几点作为重点关注:

  (1)保持浓厚的求知欲以及对学*的兴趣。

  (2)能够认清自己,了解自己,不堕落胆怯,也不过度自信,保持辩证的眼光,防止自我意识的偏差。

  (3)能够保持好的心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心理健康的人往往能够保持开朗、自信的心情,能够从事物中寻找快乐,永远不会对生活失去信心。

  (4)善于交往,对人友善,能够与身边的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5)能够保证人格品质的完整、统一,培养健全的人格,这是维护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根本目标。

  (6)有较高的适应能力,能够很快熟悉并融入周围的环境中去,同时还要正确处理跟环境之间的关系。

  (7)高校学生的心理行为要与他们的年龄特征相仿。

  1.学校方面的措施

  (1)优化校园文化环境

  校园文化是高校学生健康成长的前提,校园文化主要体现在风气上。沉稳的校风、积极的班风、刻苦的学风能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的心理健康。为了保持学生健康的心理状态,学校可以举办一些大型的团体活动,增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凝聚力,促进人际关系的健康。同时,主题班会等以班级为单位的活动能够形成良好的班风,让学生在学*和生活上都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

  (2)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①树立心理健康教育的观念。学校应该明确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其他的学科中去,把关系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落到实处。让每个岗位的人都明白自己范围内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标准和要求,形成一个共同发展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线。

  ②开设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课程。帮助高校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基础知识的传授。学校可以通过选修课程的形式,开设一个“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成长,避免进入心理发展的误区。帮助学生尽快形成正确的观念,积极地把自己变成一个身心健康发展的青年学生。

  ③设置心理教育机构。设置心理咨询中心,帮助学生在遇到心理磨难时能够正确地寻找到帮助,尽快从心理沼泽中逃离。同时大力宣传心理咨询,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

  ④广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通过调用学校内部的各种媒体方式,宣传大学生要注重自身的心理健康,在学生中普及心理知识,推广心理调节的一般方法,唤醒学生自我维护心理健康的积极性。

  2.高校学生自身方面

  (1)建立合理的生活秩序

  ①学*负担要适量。量力而行,不要对自己过于苛刻,准确定位,选取适当的目标,不急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成绩,多跟同学和老师交流,从中吸收相关经验,取长补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②生活节奏要合理,做到松弛有度。除日常的学*生活外,我们还有很多的事要去做,要积极地参加各种活动,加强我们的综合能力与适应力。适当地放松自己的身心,做到松弛有度、劳逸结合,这样才能提高我们的效率,把状态调整到最佳。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去面对问题,有益于心理的健康发展。

  (3)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姿态

  时刻保持积极、乐观的姿态,寻求健康的解决方法。同时还要加强自我意识的锻炼。

  通过教师的循循善诱与学生的不断努力,我相信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指数都能得到相应的提高,获得更高的升华。不仅仅在生理上滋养一片净土,同时在心理上也会有一片蓝天!让学生在校园里获得全面发展,转身成为德才兼备的现代型复合人才,实现教书育人的最终目标。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 3

  摘要:大学生是是高校培养的高层次人才,他们的健康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未来。随着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数量迅速攀增,与此同时,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突出。大学生处于这一时期心里尚未成熟,一方面要面临自身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另一反面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变迁所带来的各种挑战,很容易导致心理负荷与心理承受之间的*衡失调,发生各种异常的心理现象。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便更好地解决我系一些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我部于2012/10/28就大学生普遍存在的热点问题展开了一项问卷调查,因涉及到与大学生息息相关的问题,所以同学们都热情积极地投入到此次问卷调查中。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问题 问卷调查

  一、调查问卷构成

  问卷的内容包括大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的18道题目。本次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回收400份,回收率100%。在回收的问卷中,有效率94%,其中大一100份,大二100份,大三100份,大四100份。

  二、调查问卷分析

  问卷调查是数据收集的一种手段。通过公*的发放问卷,通过调查,看数据背后反映出来的问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发展,所以准确地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非常重要。现在将问卷回收,我们对全部问卷汇总,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方面问题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他们最关心的莫过于学业成就问题,而环境与地位的改变、错位,给大学生带来了不少的心理负担,高中时期的佼佼者,进入大学生活后,环境改变了,相当一部分同学发现自己在高中时期的那份优势已不存在,面临的是一种重新分化组合的严峻局面,尤其是对于中学时的那些尖子学生其反差更加明显,进入大学后,每个学生或多或少都会有失宠感,部分同学为了保持自己在中学时的优势,废寝忘食,除了学*自己的专业课,还学*一些社会上急需的课程,再加上辅修专业的学*,计算机、英语过级的重压,他们处于高负荷运转中,长期处于紧张的临战状态,压力很大,学*效果不佳,长此下去,神经紧张、失眠、考试怯场等焦虑并发症就相继出现了。而调查中,相当一部分学生感觉考到大学“如释重负”,认为船已靠*码头,因而即使感受到竞争的危机、就业的压力,也提不起真正努力学*的尽头。

  2、环境改变与心理适应障碍问题

  调查中38%的学生反映,由于环境的改变,自己出现了矛盾、困惑心理。其中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现实的失落感。中学时教师为了激励学生刻苦学*,总爱把大学描绘成一个“人间天堂”,学生也将考大学作为唯一的和最终的目标来激励自己在高中埋首苦读。但学生跨入大学校园后,突然发现事实并非如此,高职院校的社会认可度、办学水*、政策环境等各方面与本科高校相比还存在着差距,容易造成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进入校园后感觉“低人一等”、“脸上无光”。产生心理上的落差,因此,学生出现了各种不健康的心态,如无奈、失意、混文凭向父母交差等等,这些心态的存在严重影响到学生的自信心;另有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专业学*的困惑心理。与中学相比,大学学*具有更多的自主性,灵活性和探索性,进大学后,他们一时无所适从。有些学生感觉一下子从中学的严格管教中“松了绑”,但又不知如何安排学*,以致心中忧郁、焦虑;还有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生活环境的不适应。进入大学后,由原来依赖父母的小家庭过渡到相对自立的大学集体生活,心理上产生一种孤独、空洞感。

  3、自我意识模糊与困惑问题

  调查中26%的学生对如何发挥自己的优点和克服缺点感到迷茫、有一部分学生看到班上有些多才多艺、能力较强的同学,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事事不如人,产生自卑心理;有些学生知道自己不足,但又不知道如何突破自己。中心主任吉梅老师指出,在大学阶段,新生的个体自我意识逐步增强,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他们并没有形成关于自己的稳固形象,自我意识还不够稳定,看问题往往片面主观,加上心理的易损性,一旦遇上暂时的挫折和失败,往往灰心丧气,怯懦自卑。而且新生对于周围人给予的评价非常敏感和关注,哪怕一句随便的评价,都会引起内心很大的情绪波动和应激反应,以致对自我评价发生动摇。

  4、人际交往难的问题

  调查中一半以上的学生有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困惑,有些学生表现为人际敏感,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经常发生一些摩擦、冲突和情感损伤,这一切难免引起一部分学生的孤独感,从而产生压抑和焦虑,有些学生表现为人际交往心理障碍,因为语言表达能力较差,使得他们害怕与他人沟通思想感情,把自己的内心情感世界封闭起来。这种人经常处于一种要求交往而又害怕交往的矛盾之中,很容易导致孤独、抑郁或自卑;还有些学生因为性格上的不合群,在新同学中不被理解而遭排斥,其中一部分人便独来独往,不与他人接触,久而久之就产生一种受冷落或性格孤僻、粗暴等心理倾向。调查中,39%的心声认为没有朋友;24%的学生感到孤独、寂寞;43%的学生更希望自己成为交流的对象儿不是交流的直接发起者。与此同时,由于个体间的正常交往不够,又容易引起猜疑、嫉妒等,极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在调查中显示,在人际交往中,在遇到不被人理解的时候,有75%的学生会感到难受,会产生郁闷心理。一些严重的人际交往问题困扰着少数同学,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长期压抑的积累将会使后果不堪设想。面对自己的存在的心理问题,绝大部分的学生能够客观的正视并努力寻求办法解决。在选择解决方式上,60%的同学选择自我调节的方式。可见,大部分选择的方式是积极健康的,这也是大学生心理日益成熟的标志。

  5、异**往问题

  在与异**往的过程中,大部分的异性关系是健康正常的,但是仍有30%左右的同学,在与异**往中存在问题。有一小部分同学交往动机不纯,甚至这种现象还有跟风的,个别同学互相介绍对象,还有个别同学很少与异**往,在与异**往中产生矛盾。通过调查,大一新生的在与异**往比高年级的存在更多的问题。对于“你认为同学之间的异**往就会是恋爱吗?”这个问题中的回答看到相应的认为“是”的回答占据了仅仅是6%的比例,说明大学生已经充分意识到其异**往和恋爱交往的很大不一致性。

  6、毕业时的心理危机问题

  调查显示,毕业班学生的心理压力要比低年级学生大好多。自我储备(包括知识储备、能力储备等)的缺乏,对就业质量的期待,成了毕业生最大的心病,由此使他们情绪上产生焦虑、自卑而失去安全感,许多心理问题也随之产生。“如果从头来过,我一定不是现在这个样子……”成了高年级学生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由于缺乏科学的指导,许多毕业生在择业的时候存在很强的盲目性、随机性和从众性。许多学生在毕业前拥有许多“证书”,但却得不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以至在就业竞技场上迷失了方向。

  三、解决心理问题的一些措施:

  1、青少年男女以集体交往为宜。课堂上的讨论发言,课后的议论说笑,课外的游戏活动等,为大家创造了异**往的机会。使一些性格内向、不善交际的同学,免除了独自面对异性的羞涩和困窘;一些喜欢交际的同学,满足了与人交往的需要。每个人都融入了浓浓的集体气氛中。在集体中的异**往,每人所面对的是一群异性同学,他们各有所长,或幽默

  健谈,或聪明善良,或乐观大度,或稳重干练这就使我们在吸收众人的优点的同时,开阔了眼界和心胸,避免了只盯住某一位异性而发展"一对一"的恋爱关系。

  2、对于这些因为就业引起的心理健康问题,我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应该从新生开始。现在学校的就业指导课很多都是到临毕业的时候才开设的,内容也大多是如何制作简历,如何去应聘等求职的指导,这种“临时抱佛脚”的做法往往收效甚微。如果将大一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站,那么在新生入学的时候,一进校就可以根据个人特点和强项以及个人目标和现状的差距,全面了解自己,重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塑造充实的自我,增强职业竞争力。这样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在校学*生活“前松后紧”的局面。

  3、通过开展一些针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相关的讲座,请我系心理健康老师或校外专家到我系为同学们上系统的、专业的心理指导课。

  4、加强心理咨询系统的完善,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学*和工作中,合理的宣泄情绪,学会理性控制自己。

  四、总结:

  大学校园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绚丽多彩而复杂社会的缩影。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经历坎坷与挫折时不可避免的,只有经过正确的指导和自己的自我调节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一方面要加强校园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形成积极的校园风气。另一方面,学生应正确认识自己的一些心理问题,积极地参与到校园活动中或通过心理咨询来完善自己,真正展现当代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文明的精神风貌。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 4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激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以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身心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二、心理健康的定义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三、报告摘要

  此报告主要针对新时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主要围绕学*、情感、就业、人际交往四方面展开,本调查报告写于到20xx年12月18日。调查范围为陕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工程系和机电工程系。

  四、调查方式

  此次调查,我们选择在本系的管理工程系和机电工程系进行调查,男女生比例为1:1。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调查方式为问卷调查。在此次调查中,我们小组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走访式调查,在调查访问中,我们对调查人员进行了具体分工,在分工中,由男生负责50份问卷,女生负责50份问卷,回收率为98,问卷回收后,将问卷整编编号,1-49份是女生问卷,50-98为男生问卷。由组长召开小组分析会议,并将会议讨论结果进行整理和归纳。

  五、调查结果

  1、学*方面

  大学生在经历了高中的炼狱后,如释重负,没有了以往堆积如山的作业,获得了自由身。而问题是,在高中时期,生活学*的唯一使命是高考,而本身对自己人生的方向缺少把握的同学在没有了高考这一目标后,忽然不知该何去何从。又由于在高考结束后到大学开始的长达三个月的假期里,昔日紧张忙碌的心逐渐松散。在泡沫偶像剧、网络游戏中逐渐消磨了曾经饱满的心。到了大学,由于教学方式的改变,新生们不仅无心学,“60分万岁”的消极思想,更更不知如何学。又加上高中老师灌输的“大学不用学*”引得新生们不以学业为重。我们发现男女生的不同,女生在大学中会觉得学*压力大,而男生没有感到学*压力大,其中有7.5的男生觉得无压力。对在本校就读,有56.5的同学表示对自己喜欢,有37.1的同学不喜欢,有1.7的同学认为无关紧要。在对大学生当前的压力来源调查中显示,有49.6的同学将学*压力放在首位。由以上数据不难看出,当今大学生在入学时,还是有部分同学能较快适应新生活,并确立明确的目标。其中也不乏存在较大一部分未能很好地适应新环境,在一段相对较长的时间里才找到什么是自己要的。在对自身的专业选择上,很多同学都表示满意当前专业,并都能认真钻研自己的专业知识,认真对待。而对自身专业不满的同学亦坦言在了解了自身的专业特点后,也能发现个中乐趣,现在能认真学*。对于已转专业的同学,情况不容乐观。这些同学坦言转专业后并没有增加学*积极性。由此,问题的关键在于同学是否有想法要把自己的学*搞好,而不在于专业是否喜欢。因此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对于学*压力重,也从另一方面表明现在同学们已经把学*当回事,认真对待之。

  2、情感方面

  到了大学生这个年龄层,其情感正处于成熟和不成熟的过度阶段,而爱情至于现今大学生究竟为何物,且看调查数据。在如何看待大学生恋爱动机时,有30是为了满足心理需要,30是为了调节紧张的学*压力,30是为了打发无聊的时光,仅仅只有10的学生是情到深处才谈恋爱的。男生女生不相上下。当问到曾为恋爱与其他关系产生不快情绪吗?20的男生会,而女生为40。可见两极分化很严重。

  3、人际交往

  统计表明,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总检出率为53.57,其中轻度人际关系困扰者占38.51,严重困扰者占15.06,只有明显障碍者占1.43。在同别人闹别扭时能主动道歉的占90以上。在同陌生人交往时能找到主动找到话题的同学占34.6,能找到话题但要一段时间的同学占17.9。为了和大家和睦相处不会固持己见,偶尔放弃自己的观点以迎合大家的同学占71.3。女生之间闹别扭率达到70,男生仅仅为20。当和朋友之间的友谊出现裂缝时,小部分女生会选择立即断交,而小部分男生会选择“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当遇到困难时,女生有45.7会向知心朋友求救,而男生只有4会向知心朋友求救,这也可以看出女生更需要知心朋友。

  4、就业方面在大学中,就业压力比较大。90的人都认为就业竞争太激烈,仅10的人认为无所谓。

  六、调查中反映的'大学生容易出现的不良心理

  1、紧张与焦虑

  ①、生活环境的改变引起的挫折心理

  ②、学*适应不良产生的心理困扰

  ③、人际交往不适引发的心理失衡

  ④、人生规划的不确定性产生的焦虑心理

  2、浮躁与急功*利

  3、失落与沮丧

  4、自卑与退缩

  5、空虚与倦怠

  七、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客观方面与中学比,大学时期的学*、生活、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1、学*的任务、内容、方法发生了变化。中学学的是基础知识,目的是为今后继续深造或就业做准备;大学学的是专业知识,目的是把学生塑造成建设祖国的高级专门人才。

  2、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部分新生在中学有寄读经历,但也有新生仍然是上学到学校,放学同家人居住在一起。进入大学后,班集体成为主要生活环境,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区,日常生活全要自理,这对那些*时*惯于依靠父母、家庭的人来说,确实是个难题。这种变化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

  3、人际关系较中学时代要复杂。大部分新生在中学时期居住的比较集中,从小学到中学,都有一些从小在一块儿的伙伴;班主任一任数年,天天相见。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语言、*俗,构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跨进大学,周围的人来自不同地区,素昧*生,语言、*俗各不相同;同学间由原来的热热闹闹、亲密无间变得陌生,有想法也难以启齿。这对年龄仅有十八十九岁的新生来说,是极不*惯的,因此,每逢节假日就会想家、想同学,会产生孤独感。

  4、对待社会工作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中学的工作和活动多是在老师指导下开展,由少数同学承担的。大学强凋学生的自我管理,班里事情多,社团活动多,学生除了要搞好自身的学*外,还要担负一定的社会工作,关心班集体建设。新生往往不大适应这种较大工作量的生活,缺乏工作主动性,在其位又不知如何谋其政,感到压力大。

  5、未来的不确定性。大部分的学生都认为应该对未来进行及早的规划,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适应社会。可是自己是规划在哪里呢?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没有目标,找不到方向,缺乏动力,自己的长处短处何在?要怎样发展?该走那条路等问题是他们甚为苦恼。主观方面对物质生活的依赖性与精神生活的独立意识发生着矛盾;日益增强的自主自立意识与客观条件上的可能性及能力之间发生着矛盾。

  1、盲目自满与自我陶醉。因为考取了大学,老师表扬,同学羡慕,亲友夸奖,父母庆贺,部分学生在这种自我陶醉中渐渐松懈了斗志,终日悠哉游哉,认为自己是中学的尖子,大学里成绩也不会差,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盲目自满。

  2、失望与失宠感。有的学生入学前把大学生活过于理想化、神秘化,入学后感到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因而产生失望感,有的学生曾是中学的尖子,是家庭与学校的重点保护对象,进入大学一下子不受重视了,就会产生失宠感。

  3、松气情绪与歇脚心理。有的同学认为考上大学就是端上了铁饭碗,长期拼搏的目标已经达到,心理上得到了满足,生理上希望得到休整。加上进入大学后奋斗目标不明,适应能力不强,竞争的气势也有所减弱,便产生了“松口气,歇歇脚”的心理,再也鼓不起前进的勇气了。

  4、畏首畏尾。因为环境变化而瞻前顾后,畏缩不前,社会活动不参加,运动场不光顾。整日除了上课之外,无所事事,生活单一,精神倦怠。在生活和学*上都是应付了事,做事懒散,凑合着打发时光。

  5、有些大学生不知如何处理与异性的关系,对男女交往过分敏感,从而使正常的异**往不能自然进行;有的大学生则过快地将同学关系发展成恋爱关系,过早地沉溺于“两人世界”。也有的大学生陷入单相思而不能自拔,由此产生情感冲突。

  6、部分学生把兼职赚钱看得过重,常常为了兼职赚钱而远离自己的专业学*,无法静下心来钻研学问,耽误了过多的学*时间。

  八、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措施人的心理素质不是天赋的,而是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与训练,教育对心理素质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

  2、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

  3、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

  4、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6、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

  7、加强自我心理调节

  九、结束语:

  二十一世纪的晨钟已经敲响,在这新旧世纪交替之际,培养跨世纪人才是时代赋予高等学校的历史重任。我们应该反思以往的教育工作,人们往往偏重的是科技文化、学识才能素质,而较为忽视的是思想道德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即使在比较注重思想教育工作的今天,仍未对心理健康教育这一“心理卫生死角”引起足够的重视,其结果是导致学生中出现了大量的心理问题,严重扰乱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影响了人才的整体素质,阻碍了高教目标的全面实现,给国家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因此,保持健康的心态,不仅关系到广大学生健康生理、心理的发展,良好思想道德的养成和完美人格的塑造,而且关系到人才素质的整体提高、高教目标的全面实现、直至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思想文化激荡、价值观念多元、新闻舆论冲击、社会瞬息万变、的世纪,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未来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时刻出现心理危机。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为此,就要不断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参与国际人才竞争,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 5

  一、大学生心理现状

  一、高年级的心理状况优于低年级学生:低年级学生对陌生的环境还较为迷茫,遇到挫折的时候容易造成心理负担,严重的后果就易导致心理不健康;

  二、非独生子女心理状况更好:非独生子女从小与年龄相仿的人相处较多,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较强;

  三、城市学生心理状况较好:城市生长的学生竞争意识强,承受压力的能力也较强,非城市的学生遇到压力容易产生反抗意识;

  四、性格开朗的学生心理素质好于内向学生:性格开朗的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都较为积极,面对困难能够自我调节;

  二、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因素的分析

  一、交际困难因素:通过调查显示,交际问题是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首要因素。大学比高中的人际范围更广,大学校需要交往的范围也更广,有些想试着跟别人交往,却交往失败,导致性格孤僻少言少语,有些是因为从小的教育导致其自私,在集体环境中充分暴露,导致自闭偏执等心理状况;

  二、依赖网络:部分大学生沉迷网络,现实中交际出现问题于是在网络中寻找,久而久之更加不愿意跟人交往,产生自我封闭,影响人正常的认知,还有可能导致人格分裂;

  三、角色转换适应不来:有些学生从高中进入大学,身边的同学换了,学*的环境换了,学*的模式也换了,无法去适应,进而导致成绩与预期的差距太大,心理造成落差和恐惧感,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只会变得更加自卑抑郁;

  四、学*和生活的压力:大学学*没有高中的高强度,但是自我学*能力要很强,有的学生学*方法不当,或者各类考证带来的压力,使之精神一直处于高度紧张,久而久之易出现焦虑甚至精神分裂;

  五、情感因素:很多大学生不能正视恋爱问题,一旦失败就易导致其心理变异,走向极端;

  六、就业压力因素:社会竞争的加剧及就业市场的不景气,导致合适的工作越来越难找,这也造成了大学生精神负担加重;

  三、解决建议

  一、学*并掌握心理学知识:可通过自学、讲座等途径,学*并掌握好心理知识,有益于大学生从理论上正确理解和认识自身所出现的心理问题;

  二、丰富业余生活:加入感兴趣的校园业余社团,丰富生活和身心健康发展,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不但可以正确认识自我,加强人际交往能力,也可以锻炼社会适应能力和增强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

  三、学会自我调节:合理使用自我调节的各种方法,合理宣泄、目标取代等办法,调节和改善自己的心理状态,保持和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

  四、正确认识困难和挫折:人生总是会有大小不同的坎坷,没有人的人生是顺风顺水的,一个健康的人就是要能够在挫折中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

  大学生只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才能更好的适应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更好的处理现在和将来的各种问题,这样,社会才能稳步健康的发展。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