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寒假数学研究报告 (菁华3篇)

首页 / 报告 / | 数学

2022寒假数学研究报告1

  一、课题名称

  有效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合情推理能力养成

  二、课题的提出

  《新课程标准》在重新审视传统几何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对证明重新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能通过观察、试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从几个基本事实出发,证明一些有关三角形、四边形的性质,从中体会证明的必要性,理解证明的基本过程,掌握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初步感受公理化思想”。

  学生要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而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训练学生的数学语言是分不开的。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过程要靠语言表达,而语言的发展又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创造条件让学生更多地说理。如:说定义、定理、法则、公式、过程、算理、方法、规律、题意、思路、数量关系、式义等,从而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达到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目的。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能够想到问题的结论,但是不能说清思考的过程,不能讲清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尤其是很多学生只重视问题的结果,却忽视了解决问题的过程。还有的学生会说不会写或会写不会说,渐渐地就走入了不敢说、不想说、不会说、不能说的误区。针对以上问题,我确定了“有效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合情推理能力养成”这一课题。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课题研究的目的就是逐步探寻行之有效的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及书面表达能力,以促进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使学生养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规范答题的*惯,力争使学生敢说、想说、会说、能说,培养学生自主学*、合作学*、探索学*的能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并适应中考改革的需要。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以实验操作性活动为主要形式,通过类比、归纳的方法,来使学生建立空间与*面的各种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以达到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觉的实验几何,逐渐摆脱欧氏几何的那种环环相扣的逻辑联系,以及严密抽象的演绎推理形式。

  五、课题研究过程

  (一)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

  (1)学*和掌握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关于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要求。

  (2)研究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现状,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原因。

  (3)制定研究方案。

  2、试验阶段:

  (1)在数学教学中寻求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策略。

  (2)实施具体方案。

  (3)反思经验与不足。

  3、总结阶段:

  (1)根据课题研究,观察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的变化。

  (2)对课题进行总结,形成课题研究报告。

  (二)实施过程

  数学家波利亚说:“数学可以看作是一门证明的科学,但这只是一个方面,完成了数学理论,用最终形式表示出来,像是仅仅由证明构成的纯粹证明性。严格的数学推理以演绎推理为基础,而数学结论的得出及其证明过程是靠合情推理才得以发现的。”合情推理所得的结果具有偶然性,但也不是完全凭空想象,它是根据一定的知识和方法做出的探索性的判断,因而在*时的课堂教学中如何教会学生合情推理,如何用恰当的数学语言去表达出来,是一个十分值得探讨的课题。

  首先,我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差的成因采取谈话法和问卷法进行调查。通过调查主要总结出四大成因:一是心理素质差,虚荣心强,怕答错或答不好而被同学或老师笑话。二是性格内向,不想或不敢表现自我,或没有机会发言渐渐封闭自我。三是对知识缺乏系统的理解,不能有条理的分析问题解答问题。四是没有严谨的学*态度,不会走就想跳……不会用数学语言规范答题。

  可见,语言表达能力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数学学*能力,也会间接影响学生的个人交往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发展。新课程加大了实验几何的内容。因为它更贴*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同时降低了几何学逻辑严谨性的要求,使不同智力水*的学生,都可以从数学活动中获益;而且通过活动掌握空间性质,更易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归纳类比,以及创造力等,这些明显的长处日益受到重视。下面我就结合新课程理念,结合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差的成因,结合课堂教学谈一下自己的几点做法:

  1、正人先正己,规范自身的教学行为。认真备课,课堂语言力争不拖泥带水,做到正确、科学、简练、规范、有条理,逻辑清晰,连贯。坚持使用数学语言授课,不口语化。板书示范有针对性,给学生以良好的引导,让学生从简单的模仿做起,逐步认识到答题规范的重要性,同时,板书设计要美观大方、简洁规范,让板书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从而不由自主的模仿。例如:在教学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时,我边板书边领学生总结了五字方针:设、列、解、检、答。学生按照这五字方针,就能较规范地完成类似的数学问题了。

  2、创设学生语言表达的时间和空间。在进行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如果只以教材的内容为素材对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进行培养,毫无疑问,这样的教学活动能促进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的发展。但是,除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以教材内容为素材)以外,还有很多活动也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例如,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作出判断和推理,许多游戏很多中也隐含着推理的要求。所以,要进一步拓宽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渠道,使学生感受到生活、活动中有“数学”,有“合情推理”,养成善于观察、猜测、分析、归纳推理的好*惯。

  3、注重学生对新知的经历与体验。教师在课堂上要积极营造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有展示、表达数学的权利和机会。如在学*“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行”这一*行公理时,教师和学生一起通过画图、试验后,让学生归纳出这一公理,此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表述。在教师进行补充归纳后,学生对此公理中的“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专业化的`用语难以掌握可让学生读一读感受一下,领会其意义,或与同桌互相进行交谈。在充分给予学生“说”的机会的同时,教师逐步地要求学生答对所问,用词准确,语句完整,注意引导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简洁性、条理性、逻辑性、长期坚持下去,能让学生学好数学术语,用好数学术语,讲好规范的数学语言。有了亲身的体验和经历,学生才会有感而发,有话可说。

  4、榜样力无穷,用学生去影响学生。数学教学中经常遇到用语言表达有困难的问题,我让那些具有示范作用学生先说,使其他学生在无形中感受到怎样去表述问题,怎样表达才有条理;另外,让那些书写规范的学生到前面板演,这样要远比教师一遍一遍的强调作用更明显。对于刚刚接触的问题,我让同桌之间,小组内的同学之间,在解答问题后,互相检查,指出对方的不足。在作业或试卷的解答中语言表达比较突出的学生,我让他们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同学,用他们的规范解答去影响其他学生。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强化了对语言表达的重视程度。

  六、课题研究的反思

  传统数学教学中,就是以几何教学为主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学*数学证明方法的。长期以来,数学教学注重采用“形式化”的方式发展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忽视了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应当指出,数学需要演绎推理,更需要合情推理。科学结论(包括数学的定理、法则、公式等)的发现往往发端于对事物的观察、比较、归纳、类比……即通过合情推理提出猜想,然后再通过演绎推理证明猜想正确或错误。演绎推理和合情推理是既不相同又相辅相成的两种推理形式。新课程中关于几何教学的处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于学生合情推理与证明能力的要求,也与过去有所不同。教学中要通过观察、猜想、实验、讨论、探究,最后再逐步引导到证明,这是一个完整的推理逐步发展的过程。

  通过此课题的研究,大多数学生都达到了敢说,想说,会说,能说的程度。学生能够主动约束自己的语言表达*惯,力争规范。但是研究过程中还有困惑的地方,例如:如何做好口语表达向书面表达的过渡,如何把数学中的语言表达与其他学科整合起来,如何更好的照顾到那些超弱势群体;作为老师都希望能不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但时间从何而来?教学内容完成不了怎么办?若学生就是不肯说,该怎么办?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

  1、课题研究的方案及报告。

  2、案例分析及论文。

  八、课题研究的体会

  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全新的认识。初中数学教学中,掌握数学语言与数学知识是相辅相成的,语言作为“思维的外衣”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而知识作为语言的内涵,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语言。因此,初中数学教学应该重视数学语言的教学。

2022寒假数学研究报告2

  一、调查目的:

  为了真正掌握xx中学XX届高一新生数学学*的基本情况,x月27日至x月30日,我真对高一12各班,622名学生的四次月考数学成绩进行了调研,对学生数学学*情况进行了全方位的调查和了解,并对成绩进行了细致的数据分析、表格整理,此外还有和高一年级八名数学教师进行座谈沟通进一步了解当代学生学*数学所呈现的特点,形成本次数学研究报告。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1、调查对象

  (1)xx中学高一622名学生四次月考数学成绩分析。并随机抽取班级进行详细分析。

  (2)针对全体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与看法及自身成绩,学*方法等方面。

  (3)抽取高一七班学生每人进行了谈话,了解他们对数学学*的认识与看法。

  (4)高一8名数学教师针对每个班级学数学的情况。

  2、调查方式:调查问卷,成绩查询分析

  三、调查内容及调查结果分析:

  (一)学生成绩调查及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1、根据新中分班情况,四次月考中数学成绩进行多方面比较,首先是在几类班级中的比较,领军班四次*均分均在100-110之间,重点班*均分在70-80之间,而*行班集中在40-50分,及格率不足90%,差距较大,学生整体数学成绩有待提高。

  2、然后是个人成绩的四次月考学生的成绩变化比较,整体看来增长率不高,学生进步幅度基本无较大变化,个别学生进步较大300名左右,但是也有退步较大的。

  3、参与问卷调查的,在数学教学课堂上,57.5%的学生大部分内容都能够听懂,37.5%的学生都听不懂,一些学生认为数学老师讲课能够放慢语速。

  4、在数学学*中遇到困难时,有38%的学生愿意向任课老师寻求帮助,其次是向同学寻求。而剩余的32%则认为会视情况而定。

  (二)与学生座谈调查结果分析

  1、学生对于数学的理解能力薄弱,导致没有数学兴趣

  2、36%学生认为老师上课时候的课堂纪律也会影响到数学成绩

  3、数学较难,理解耗费时间长,作业效率低,课上掌握较少,没有足够的练*时间,也是成绩较差的原因。

  4、部分学生课上难以集中精力,课下练*较少,不敢问题。

  5、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不能真正的举一反三。

  (三)与数学任课教师座谈调查结果分析

  几位任课教师都认为学生数学成绩较低的原因有一下几点。

  1、在12个班中,领军班1班和重点班2、3、4班数学成绩较好,而在*行班中的学生对成绩不是很重视,学*成绩较差,数学基础薄弱,缺乏学*数学的兴趣,学生程度不一。

  2、对于学科本身而言,数学的理论性较强,学*起来比较枯燥,从而导致学生学*数学的抵触心理。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作好准。高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

  3、对于教师而言,每一个教师都有自己独到的教学方法与技巧,或许部分学生无法适应。

  4、被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主动权。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

  5、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找不到正确的学*方法。

  6、不重视基础,好高骛远。

  四、调查总结

  通过此次调查,充分说明了数学教学有待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与管理力度有待增强。高中学生仅仅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要讲究科学的学*方法,提高学*效率,才能变被动为主动.针对学生学*中出现的上述情况,教师应当采取以加强学法指导为主,化解分化点为辅的对策: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研究学科特点,寻找最佳学*方法,数学学科担负着培养学生各种思维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任.它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对能力要求较高。加强辅导,化解分化点,以达到灵活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试图增加的趣味性,使学生乐学,会学。及时召开教研活动,带动整个年级的学科发展。

2022寒假数学研究报告3

  一、调研目的

  1、了解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现状。

  2、寻求小学数学教学对策,促进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为进一步加强学科管理和数学教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研形式:

  1、听:随堂听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

  2、看:教师的备课笔记和数学作业批改情况。

  3、谈:向学校领导汇报“听”与“看”的综合评价,肯定优点并提出学科发展方向。与少部分教师交流工作体会。

  三、调研时间:

  20xx年xx月至xx月。

  四、调研对象:

  1、年级:一至五年级部分学生;部分数学学科教师。

  2、教材:人教版实验教材(1—4年级),人教版普通教材(5年级)。

  五、课堂教学调研活动分析:

  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实验的基本途径,只有切实改进课堂教学方法,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新的教学行为,课程改革才能取得实效性发展。本次听课调研,我深入课堂,积极探索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改革,帮助教师形成由主客体关系转向相互交往关系、由以讲为主转向合作探究为主、由接受学*转向发现学*、由黑板粉笔的单一手段转向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等新的教学观念,把新的教学评价观,如:关注并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三维度的有机结合、开拓学生学*的时间和空间等,贯穿于对老师的课堂教学评价中,引导学校和老师改变评课方法,从以往的大而空的评价方法改为针对事件进行评价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从而改变教学方法。我通过一线听课、看教案、查作业批改等形式,基本掌握了我旗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从整体上来看,成绩是显著的。

  (一)课堂教学取得的成绩

  1、新课程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从随堂听课中,我发现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已逐步为教师所接受。教师已经基本具备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观念上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尤其对“以人的发展为本”、“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是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些新课程理念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并积极地付诸实践,在教学行为上表现出:

  教师数学实用意识加强。教师能注重教学内容的重组,教材使用合理。数学课的教学设计被逐步重视起来,普遍重视生活化、趣味化的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和对学科的兴趣。教师能密切关注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悟到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不但注重从学生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利用生活原型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建构,而且又能提供机会让他们回到现实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可以说,在我听过的课中,教师都比较追求“生活问题数学化”和“数学问题生活化”,或在课堂的导入,或在新课的进行,或在练*,或在综合应用中,我们的老师都进行了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力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是那么的亲切,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努力让学生主动地去建构自己的知识网。

  教师数学过程意识加强。教师能让学生在多种活动中学*数学,教学设计体现为学生“学”而设计,创造了多种形式,体现了个性化。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尝试与探索新知识。课堂互动逐步从追求形式向追求实质、讲求效益转变,使传统“双基”优势体现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中。

  教师数学主导意识加强。每节课,教师几乎都注重从创设情境入手,以激发学生良好的学*兴趣。在教学中已能积极地关注学生的情感,注意从学生的兴趣与需要出发,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多种教学机制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上激励性的评价多起来了,学生活跃起来了。从老师的重视程度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老师对新理念是接受的、重视的、并且愿意尝试的。

  2、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灵活多样、课堂结构环节安排不拘一格。

  以往的以五步环节教学:导入、讲授、巩固、作业、小结,这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把学生封闭在教师划定的圈子里的教学组织法,现在更多的取而代之的是更开放的给学生更多的主动思考空间的课堂组织形式。例如:王炜老师讲解的《*行四边形》一课,周文翔教师所做《对称图形》一课,教师组织教学灵活朴实,重时效而不拘泥小节,真正体现了素质教育下的全新课堂组织方式与开放式的课堂环节。充分说明了数学课堂是问题生成的基地,是解决问题的摇篮。

  3、教学方法推陈出新,继承传统教学方法的优点,大胆的实践课标理念。

  (1)课堂教学导入与重点问题出示注重情景创设。新课程特别倡导用具体的、有趣味的、富有挑战性的素材引导学生投入数学活动,注重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去观察问题、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提高能力等我们的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上注意了数学问题情景的创设,创设情景注意贴*学生的现实生活,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的数学的天然联系,使生活与数学融为一体。比如:张敬华老师执讲的《两步连减解决问题》;乌日娜老师所授的《复*动员》等都充分体现了合理创设课堂情景的真实效应。

  (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到广泛应用。对于合作学*的提倡是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有效的数学学*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现在小组合作学*被我们的教师广泛采用,积极尝试。值得欣喜的是创设“互动生成”的教学环境这一理念在部分课堂得到体现。课堂上师生互动多,学生表述多。教师引导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与学生*等地交流和给以恰到好处的点拨。课堂上把师生活动看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建立起真正的人与人之间的特殊交往的关系。具体的说,就是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标,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的活动。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的过程。“互动”不仅是教师与学生的“一对一”或者是“一对多”(全体或小组),还包括学生个体和群体,小组之间的教学活动。如:徐美琴教师所做《两位数乘三位数的笔算乘法》一课;康文静教师执教的《6、7的认识》一课,明确展现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的效果。

  (3)课堂上学生学法发生改变,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自学。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充满了活动化,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摆一摆、做一做、算一算、画一画、想一想等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感悟数学、体验数学、理解数学,做到了“**学生的手脚让学生动起来,**学生的头脑让学生想起来”。如:乌春香老师所做的《除法的意义》一课,周文翔老师所讲的《周长》,康文静教师执教的《认识整时》都充分体现了数学活动化的特点,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感悟数学。

  4、教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学*的自信心。

  每一个学生都有丰富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积累,每一个学生都会有各自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中教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感到自己与他人不同,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数学需求,最大限度地开启每一学生的智慧潜能,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教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的理念激励着学生的学*信心,也反映出教师课程理念的转变。调研中,经常看到教师在学生讨论时走下讲台,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开放式提问。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尽量让学生参与,“谁来回答他的问题?”“还有没有不同的解法?”“谁还有疑问?”让学生各抒己见、积极讨论,在讨论中思考,在合作中交流,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进而树立学*的自信心。

  5、教师在落实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促进了自身的专业化成长。

  多年以来,小学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百科全书”的形象,部分有一定经验的“老教师”也往往在学生的“崇拜”声中,满足于学生眼中“博学者”的形象,不再像“年轻”时那样拚搏……但新课程的实施又重新激起了教师的活力,教师作为研究者的理念正在逐步得以实现,座谈中很多教师谈到,现在上每一节课不仅要考虑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而且要考虑为什么这样教的问题。教师感到新课程的教学压力比以前大了。这种压力并不是知识本身的,是涉及到教师专业能力方面的,要求教师从观念、策略到具体方式、方法都要发生变化。现在的压力更多的是发自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的需要,更多体现在教师本人已经意识到自身并不是真正的“博学者”。也正是这种清醒使一大批课改教师在悄然中发生了变化,正在朝着课程标准要求的方向变化,成为教师中的佼佼者。

  (二)、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尽管课堂教学取得可喜成绩,但品琢推敲很多方面还存在着问题,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有:

  问题一:课堂教学目标把握不到位,对教材的理解出现偏差,课堂缺乏了“数学味”。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落实,但具体到一节课究竟该如何把握?教师们普遍心中无数。我们通过看教案,发现有的教案的教学目标,只写进了知识技能目标而没有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目标思考。在课堂上,老师过分关注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

  正如交谈中有的教师所说:我们知道如何把握好每一节课的目标是每位教师的首要任务,但一节课要达成的目标太多,教学中不知如何入手。许多课堂过于强调三维目标的整合,使数学课堂失去了学科固有的个性。有的老师还是穿新鞋走老路,教学目标只写进了知识技能目标而没有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目标。在课堂上,老师关注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多,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有所忽视。

  大多数教师对新课标教材感到困惑的是教学目标把握不准,对教材钻研不深,对学生了解不够,导致确定教学重点、难点时脱离学生认知基础和课程体系,只顾自己主观设计,更多的课堂教学中忽视练*巩固,忽视原有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和发展,课上得华而不实。新教材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内容领域有了很大拓展,如增加了概率统计领域的内容,还增添了一些训练数学思维的内容。这些内容都需要教师借助一定的数学功底去解读。教师为什么普遍反映新教材难?很大的原因是因为教师缺乏解读教材的数学功底。对一些内容的理解和把握缺乏整体意识,很难从学生数学能力发展的高度加以审视。

  问题二:小组合作学*流于形式,没有实际作用。

  小组合作学*是新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话题,是学生学*方式的一大转变。因此,许多老师在每节课的课堂教学设计中总是要安排某一个环节去体现这样的理念。在几乎所有的数学课堂上,我都可以看到小组合作学*的形式。这说明教师已经有意识地把这种形式引入课堂。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部分教师的课堂上,小组合作学*只是一种形式,缺乏实质性的合作。虽然小组合作实践操作被广泛采用,但是实效性较差。重形式,轻过程,重尝试,轻反思。

  主要表现在:

  1、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操作是数学课程倡导的学生的学*方式,这也是数学课堂教学方法,或者说课堂教学组织方式。我们的课堂上,既要敢于尝试实践这种方式,又要研究这种方式方法出现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自主探索”不是“自由探索”,漫无边际和毫无目的的胡思乱想,不仅毫无意义,而且会误导学生对科学探索的“严谨性”。实践操作也不是多多益善,不要动辄就操作,操作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关于合作学*,建议注意以下五点:第一、不要搞大量的低水*的讨论,例如不要动辄搞小组讨论,有些问题可以马上由学生回答的就无需进行小组讨论;第二、合作交流必须建立在明确分工、互助性学*的基础上,组织工作要落实到实处,不能搞形式上的合作与讨论,形式上的讨论,几个同学围在一起……给人以“表面的积极性”和“一切顺利”的假象,造成新的两极分化;第三、合作交流必须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没有经过个体精思而匆忙展开的讨论如无源之水,表达的见解不成熟,也不具备深度,更谈不上个性和创见。如在我们的课堂上经常看到,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后马上就说“开始讨论”;第四、要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第五、教师要对学生活动有益监控和及时引导。

  例如学生小组合作学*彩不同的课桌摆放形式,各有利弊。所以,在教学实践中,要灵活选用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新授课,如果小组合作学*的活动较多,就把课桌拼起来,以合作方式的小组活动为主;练*课,需要学生独立完成练*时,就仍沿用“秧田式”,以便进行半独立或独立的练*。

  2、有些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流于形式,为讨论而讨论。有些不需要讨论的问题,也在组织讨论。有些问题需要讨论,但只给不到一分钟时间,学生还没有说上两三句话,就草草收场。合作学*的目的是把小组中的不同思想进行优化整合,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成果,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没有了独立思考的过程,合作就会失去了真正的意义。没有一定的时间做保证,学生的研究探索将一事无成。如果教师设计的合作问题没有一定的难度,讨论就没有意义,就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另外小组合作往往成了能说会道的小朋友的天堂,其他小朋友的潜能受到抑制。

  问题三:过于追求教学的情境化或不善于创设情境。

  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教学环境。恰当的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听课中发现,部分教师过于注重教学的情境化,为了创设情境可谓是“冥思苦想”。好像数学课脱离了情境,就脱离了儿童的生活,就不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事实说明,有些教师辛辛苦苦创设的情境,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特别是一些低年级的学生,往往因为被老师创设的情境所吸引,而久久不能进入学*状态。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体现教材的基本思路。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符合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所变化,创设的情境还应该赋予一定的时代气息。情境的表现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如问题情境、活动情境、故事情境、竞争情境等。对于低、中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对于高年级学生,则要侧重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教学中,教师不能简单化地理解新的课程理念和教学方法。不要单纯地用“生活化”、“活动化”冲淡“数学味”,而忽视了数学本身形式化、抽象化等学科特点。不能把数学课上成活动课、游戏课。并不是每节数学课都一定从情境引入,对于一些不好创设情境的教学内容,可以采取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导入新课。不善于创设情境,过渡到数学建模不够规范不够自然,拓展与运用很难做到面向全体,难、易、快、慢掌握不准。具体有:

  (1)部分老师重生活味而忽视数学味,对数学系统知识缺乏全面的了解。

  (2)重学生体验操作及讨论交流而忽视数学技能训练,即数学研究方法、解题方法书面化程度很欠缺。

  (3)教师的语言缺乏激情,数学语言欠规范,如:许多老师不善于引导、激励、概括等。

  (4)教师的板书艺术不过关,板书演示太少、太乱,不利于学生知识建构、模仿学*。

  问题四:教学盲目追求课堂气氛活跃,不重实际教学效果。

  在听课中发现,有的教师上课表面看起来课堂气氛异常:学生们小手如林,“老师,我,老师,我……”的喊声不绝于耳。当老师指定学生回答时,下边还是喊声不断。对于学生下边的表现,老师全然不顾,只是陶醉于自己创造出的“活跃”的课堂气氛里。老师的潜意识里还是喜欢学生那种“正中下怀”的提问或回答。课堂中,“是否式”的提问与“乒乓式”的交流现象还是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课堂的效率。有的教师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等同于“满堂问”,盲目追求课堂教学中提问题的数量,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的分析。也就是说,没有区分学生的参与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是实质性参与还是形式性参与。其实,教学并不是越热闹越好,也并不是笑声越多越好。安静、有序的愉快课堂气氛也是新课程所刻意追求的。让学生“动”起来是一个好课堂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那么,充分条件是什么呢?就是要带给学生充实的精神生活。如果没有这个“充分条件”,那么,这个“动”就会是“乱”,就会停留在表面上的热闹,而实质上并没有带给学生理智的挑战、认知上的冲突、内心的震撼和无言的感动。“活而不乱”才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追求的理想目标。

  问题五:部分教师不能驾驭课堂,合理调整课堂环节。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让学生“动”起来,可当学生真的“动”起来以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学生积极参与学*,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学生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有些甚至是令人始料不及的,课堂纪律难于控制,教学任务难于完成。学生一放开,教师在课堂上感到特别紧张,甚至感到无所适从。结果造成教学任务完不成,课堂纪律无法控制,学生成绩两极分化。其实,教学任务完不成,并不是新课程结构有问题,而是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没有很好地把握教学策略。有的教师以为,每节课都要有自主探究的环节,每节课都要分小组活动,都要有提出问题—创设情境—解决问题的步骤,只要是新课程倡导的方法都要一一展示,这样面面俱到,就把有效的教学时间浪费了,怎么能完成教学任务呢?对课堂不能调控,主要是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为此,教师应提高对本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整合能力,提高对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新课程的教学有开放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对于教师来说,要体现自己解惑的水*,关键是你敢不敢暴露学生的困难。学生在学*中遇到困难时,请先把机会交给学生,也许他们自己能够想办法解决。教学不是预先设计的课程方案的执行过程,而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它需要教师在课程预先设计的基础上,循着学生思维的起伏、情感的波澜随时地调节整个教学环节。有些课虽然没有完成教学任务,但学生在某一方面获得了充分发展,也是值得肯定的。

  问题六:简陋的教学设施,匮乏的教学资源,影响正常学*效果。

  多数教师上课还是停留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和一本书的传统教学条件上,学校普遍存在教学硬件、软件“跟不上”的情况。不少教师认为数学教材在实施中遇到的困难就是没有相应的教学硬件、软件设施,光靠教师制作的教具和嘴巴讲与学生的要求和新课程的目标有很大的差距。教师除《数学课程标准》及解读和教科书外,很少有相关资料。

  问题七:年轻教师同化现象严重,不善于深入研究教学。

  青年教师本应是“课改”的生力军。年轻教师积极吸纳新的教学理念,乐意实践,但是教师在教学研究上重视深入反思,存在时间不多,深度不够的问题。特别是对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学新理念重视还不够。由于学校老年教师居多,老年教师课堂教学方法陈旧,对推进新的教学方法不热情,,学校很难形成一种教学研究的氛围。本来就是凤毛麟角的年轻教师由于长期处在这样一个不利于自己成长的环境之中,使得她们在思想上过早地老化,惰性,不思进取。自然影响到她们的成长,因此,缺少优秀的年轻数学教师也就成为必然。课改的落实也就势必受到影响。

  问题八:数学教师队伍不稳定,严重影响学科教学与学科教师队伍建设。

  小学数学教师系统的知识需要长时间的学*和积累,就小学数学而言,几加几,人人都会,可是要教好数学却不是人人都行的,我们知道,中学数学教师来教小学数学却不一定能胜任,何况其它学科的呢。不专就不便于教师钻研业务,自然就不利于教师自身业务的提高,今年教语文,明年教数学,弄得教师无所适从,怎么去专啊,教师也不适应。不用说精通,就连小学六年中系统的数学知识都不清楚,如何去教好数学?!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些数学教师师参过数学培训后,回到学校却改教语文,而参加过其它的培训的老师却来教数学,有的根本就没参加过任何培训,手中又没有《课标》可学,这又如何去理解新课程理念,如何在课堂上体现新的理念呢?小学数学教师队伍不稳定现象已严重影响了小学教育,就是常规教学都已很成问题。有一些年纪大的语文教师,因为语文教学任务重,而要求教数学,也造成了数学教师队伍不稳定的又一因素。

  六、对今后课堂教学的建议

  (一)、明确小学数学学科特有的教学理念,服务于课堂教学。

  继续深入学*课改理念,仍是目前推进素质教育向前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工作。只有从思想观念上彻底转变,才能将课程改革落到实处,才能使教学工作真正地走上素质教育轨道,教学质量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我们的数学老师必须补好“小学数学学科特有的教学理念”这一课,没有深厚的数学理论基础,我们的课将会失去应有的数学思想与数学科的原滋原味!我建议数学教师认真阅读《数学课程标准解读》,特别是这本书的第二篇更要仔细推敲认真琢磨。同时注重教学参看书的辅助作用。灵活使用教材,加强教材的调配与拓展。抓住这三本书的合理运用与搭配,新的教学理念定会扎根你的脑海,为你的课堂教学写下光辉的一页。

  (二)、大力加强教师的理论素养和专业能力培训。

  新教材加入了几何、集合,*移、旋转等图形变换,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即概率)等新的学*内容,很有必要进行一些专业知识的培训。从内容处理看,要求恢复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实际联系,使数学教学回归生活、回归社会、回归自然。新教材是运用了系统思想方法来编排教学内容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注重了知识间的整合;二是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即从整体上对计算方法进行研究。老教材采用的教学法,实质上是一种“机械分割”思想的反映。而新教材正是摒弃了这种做法,运用了更科学更合理的思想方法,有利于儿童数学思维的后续发展。而且我们还应该看到,随着社会的发展,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已经接受了较好的学前教育,新教材的编者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才做出了比较切合实际的安排,以使教材具有挑战性,老师如果能够认识到这些,就能更好地把握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很多对教材的担忧也就不复存在了。

  (三)、重视教师基本功的提升,开展基本功竞赛活动。

  系统地钻研教材,把握好教学目标、重难点、注关键,深入地了解学生,弄清学生的认知水*和生活经验。多动脑筋设计好教案,从知识技能框架、情境创设、教学模式选择、教学艺术等方面不断优化,精益求精。以科学的、理性的思维贯彻实施新课标中所提出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模式,同时,继承传统中可取做法,不断改进,不断完善。从课堂教学看,①继续重视学生的书面练*和知识巩固环节;②在小组合作学*中研究小组合作的组织、实施、反馈机制,重视合作技能的养成,发挥好每个同学的作用,使合作学*从形式走向实质;③在创设情境和互动中突出数学的学科特性(数学思维、数学方法、数学*惯)。重视数学的现实背景,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重视数学学*的活动过程,重视学生数学学*的个性化,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与灵活性。20xx年建议学校开展课堂教学基本功竞赛活动。

  (四)、加强备课,教学设计从“教案”转向“学案”。

  学生是学*的主人,一切知识、经验方法的获得都依赖于学生的自主构建、自我内化,离开了“学”,再精心的“设计”也没有意义。因此,我们应该改变以往的教案为教师的教学程序、为学生的“双基”的掌握而预设的功能,将主要精力用于“学案”设计。这里有两点建议:

  1、明确“学案”设计的几个实质性环节。

  (1)明确学*目标,了解学生将要学*什么,学后将要获得什么。

  (2)了解学生现状,分析学生在学*新知识时已具备哪些知识,已有哪些生活经验,教师如何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

  (3)搞好活动设计,针对各知识点可准备或设计哪些相对应的活动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操作、探讨、交流、体验的机会,最终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4)关注学生在学*新知识的过程中可能有哪些疑问,会有哪些困难,教师应该怎样做个别处理。

  (5)知识应用拓展,生活中有哪些与新知识相对应的实际情景,课堂中应该怎样对学生渗透或暗示。

  2、着力对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情况从多方面进行估测,并设计出多角度、多层次的“策略库”以备在课堂中能迅速调用。构建“策略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如何指导学生学*?什么情况下适宜采用自学?什么情况下适宜采用小组学*?

  (2)小组合作学*如何组织?学生如何进行活动?合作学*会出现什么问题?各种问题应如何处理?

  (3)一个问题,如果来自学生的反馈太容易时,应怎样调整?如果来自学生的反馈太难时,应怎样调整?

  (4)某问题是请一个学生回答,还是请几个学生回答?学生答对了怎么评价?答错了,怎么评价?可能是什么原因?怎样处理?(5)怎样组织学生倾听别人的发言?哪些学生可能开小差,个别学生开小差怎么办?如何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等等。

  (五)、注重教学实效,努力开展教研活动。

  每学期的教研活动把学*新理念和剖析教材作为重点内容。在学科教研活动中,以剖析个案、纠正错误为重点,让老师明确,什么是该学*的,什么是该避免的。如“怎样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性格外向的学生表现的机会越来越多,性格内向的学生怎么办?”我想,只能是走出一条符合实际的“小组合作交流”之路。要注意循序渐进,例如:先把“同桌合作交流”搞好,然后在训练小组合作分工等。

  (六)、加强校本培训。

  关注中老年教师队伍建设中老年教师在我旗教师中占有很大一部分比例,他们工作兢兢业业,教学经验丰富,基本功扎实,但是他们也存在不足: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理念转变较慢,对课改实验热情较低,不愿意作示范课、研讨课和公开课,比如,在我们举行的六节数学课堂教学能手比赛课中,没有一名中老年教师参加。在一线视导中,抽查听了部分中老年教师的课,发现他们能够正确理解教学内容,把握教学重、难点,讲解思路清晰。但是看不到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没有自主学*的空间,老师依然是课堂的主宰者;教学方法传统,老师讲,学生听,看不到自主探讨、合作交流的场面;教学手段简陋,一支粉笔,一本书,没有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这些现象,提示我们,在今后的各种培训活动中,要特别关注中老年教师队伍建设,使他们明白课程改革不只是年轻教师的事,不是一两个人的事,是历史赋予每位教师的神圣职责,必须坚持不断学*,敢于迎接挑战,为我旗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七)、加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加强辐射作用!

  建议局里每年组织一次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工作,激发教师们的竞争意识,培养优秀、骨干教师,并发挥这些教师的辐射带头作用,用以带动、引导教师们提高业务水*。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总之,只有教师真正改变多年来*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工作方式,不断学*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走进新课程。由于教研员水*有限,上述调研报告肯定有不尽人意,缺乏深度的方面。报告形成肯定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在本次调研活动中,得到了学校领导和数学教师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谢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


2022寒假数学研究报告 (菁华3篇)扩展阅读


2022寒假数学研究报告 (菁华3篇)(扩展1)

——2022寒假数学研究报告 (菁华3篇)

2022寒假数学研究报告1

  一、调研目的

  1、了解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现状。

  2、寻求小学数学教学对策,促进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为进一步加强学科管理和数学教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研形式:

  1、听:随堂听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

  2、看:教师的备课笔记和数学作业批改情况。

  3、谈:向学校领导汇报“听”与“看”的综合评价,肯定优点并提出学科发展方向。与少部分教师交流工作体会。

  三、调研时间:

  20xx年xx月至xx月。

  四、调研对象:

  1、年级:一至五年级部分学生;部分数学学科教师。

  2、教材:人教版实验教材(1—4年级),人教版普通教材(5年级)。

  五、课堂教学调研活动分析:

  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实验的基本途径,只有切实改进课堂教学方法,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新的教学行为,课程改革才能取得实效性发展。本次听课调研,我深入课堂,积极探索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改革,帮助教师形成由主客体关系转向相互交往关系、由以讲为主转向合作探究为主、由接受学*转向发现学*、由黑板粉笔的单一手段转向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等新的教学观念,把新的教学评价观,如:关注并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三维度的有机结合、开拓学生学*的时间和空间等,贯穿于对老师的课堂教学评价中,引导学校和老师改变评课方法,从以往的大而空的评价方法改为针对事件进行评价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从而改变教学方法。我通过一线听课、看教案、查作业批改等形式,基本掌握了我旗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从整体上来看,成绩是显著的。

  (一)课堂教学取得的成绩

  1、新课程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从随堂听课中,我发现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已逐步为教师所接受。教师已经基本具备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观念上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尤其对“以人的发展为本”、“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是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些新课程理念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并积极地付诸实践,在教学行为上表现出:

  教师数学实用意识加强。教师能注重教学内容的重组,教材使用合理。数学课的教学设计被逐步重视起来,普遍重视生活化、趣味化的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和对学科的兴趣。教师能密切关注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悟到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不但注重从学生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利用生活原型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建构,而且又能提供机会让他们回到现实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可以说,在我听过的课中,教师都比较追求“生活问题数学化”和“数学问题生活化”,或在课堂的导入,或在新课的进行,或在练*,或在综合应用中,我们的老师都进行了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力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是那么的亲切,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努力让学生主动地去建构自己的知识网。

  教师数学过程意识加强。教师能让学生在多种活动中学*数学,教学设计体现为学生“学”而设计,创造了多种形式,体现了个性化。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尝试与探索新知识。课堂互动逐步从追求形式向追求实质、讲求效益转变,使传统“双基”优势体现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中。

  教师数学主导意识加强。每节课,教师几乎都注重从创设情境入手,以激发学生良好的学*兴趣。在教学中已能积极地关注学生的情感,注意从学生的兴趣与需要出发,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多种教学机制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上激励性的评价多起来了,学生活跃起来了。从老师的重视程度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老师对新理念是接受的、重视的、并且愿意尝试的。

  2、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灵活多样、课堂结构环节安排不拘一格。

  以往的以五步环节教学:导入、讲授、巩固、作业、小结,这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把学生封闭在教师划定的圈子里的教学组织法,现在更多的取而代之的是更开放的给学生更多的主动思考空间的课堂组织形式。例如:王炜老师讲解的《*行四边形》一课,周文翔教师所做《对称图形》一课,教师组织教学灵活朴实,重时效而不拘泥小节,真正体现了素质教育下的全新课堂组织方式与开放式的课堂环节。充分说明了数学课堂是问题生成的基地,是解决问题的摇篮。

  3、教学方法推陈出新,继承传统教学方法的优点,大胆的实践课标理念。

  (1)课堂教学导入与重点问题出示注重情景创设。新课程特别倡导用具体的、有趣味的、富有挑战性的素材引导学生投入数学活动,注重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去观察问题、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提高能力等我们的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上注意了数学问题情景的创设,创设情景注意贴*学生的现实生活,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的数学的天然联系,使生活与数学融为一体。比如:张敬华老师执讲的《两步连减解决问题》;乌日娜老师所授的《复*动员》等都充分体现了合理创设课堂情景的真实效应。

  (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到广泛应用。对于合作学*的提倡是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有效的数学学*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现在小组合作学*被我们的教师广泛采用,积极尝试。值得欣喜的是创设“互动生成”的教学环境这一理念在部分课堂得到体现。课堂上师生互动多,学生表述多。教师引导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与学生*等地交流和给以恰到好处的点拨。课堂上把师生活动看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建立起真正的人与人之间的特殊交往的关系。具体的说,就是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标,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的活动。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的过程。“互动”不仅是教师与学生的“一对一”或者是“一对多”(全体或小组),还包括学生个体和群体,小组之间的教学活动。如:徐美琴教师所做《两位数乘三位数的笔算乘法》一课;康文静教师执教的《6、7的认识》一课,明确展现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的效果。

  (3)课堂上学生学法发生改变,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自学。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充满了活动化,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摆一摆、做一做、算一算、画一画、想一想等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感悟数学、体验数学、理解数学,做到了“**学生的手脚让学生动起来,**学生的头脑让学生想起来”。如:乌春香老师所做的《除法的意义》一课,周文翔老师所讲的《周长》,康文静教师执教的《认识整时》都充分体现了数学活动化的特点,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感悟数学。

  4、教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学*的自信心。

  每一个学生都有丰富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积累,每一个学生都会有各自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中教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感到自己与他人不同,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数学需求,最大限度地开启每一学生的智慧潜能,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教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的理念激励着学生的学*信心,也反映出教师课程理念的转变。调研中,经常看到教师在学生讨论时走下讲台,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开放式提问。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尽量让学生参与,“谁来回答他的问题?”“还有没有不同的解法?”“谁还有疑问?”让学生各抒己见、积极讨论,在讨论中思考,在合作中交流,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进而树立学*的自信心。

  5、教师在落实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促进了自身的专业化成长。

  多年以来,小学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百科全书”的形象,部分有一定经验的“老教师”也往往在学生的“崇拜”声中,满足于学生眼中“博学者”的形象,不再像“年轻”时那样拚搏……但新课程的实施又重新激起了教师的活力,教师作为研究者的理念正在逐步得以实现,座谈中很多教师谈到,现在上每一节课不仅要考虑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而且要考虑为什么这样教的问题。教师感到新课程的教学压力比以前大了。这种压力并不是知识本身的,是涉及到教师专业能力方面的,要求教师从观念、策略到具体方式、方法都要发生变化。现在的压力更多的是发自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的需要,更多体现在教师本人已经意识到自身并不是真正的“博学者”。也正是这种清醒使一大批课改教师在悄然中发生了变化,正在朝着课程标准要求的方向变化,成为教师中的佼佼者。

  (二)、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尽管课堂教学取得可喜成绩,但品琢推敲很多方面还存在着问题,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有:

  问题一:课堂教学目标把握不到位,对教材的理解出现偏差,课堂缺乏了“数学味”。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落实,但具体到一节课究竟该如何把握?教师们普遍心中无数。我们通过看教案,发现有的教案的教学目标,只写进了知识技能目标而没有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目标思考。在课堂上,老师过分关注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

  正如交谈中有的教师所说:我们知道如何把握好每一节课的目标是每位教师的首要任务,但一节课要达成的目标太多,教学中不知如何入手。许多课堂过于强调三维目标的整合,使数学课堂失去了学科固有的个性。有的老师还是穿新鞋走老路,教学目标只写进了知识技能目标而没有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目标。在课堂上,老师关注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多,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有所忽视。

  大多数教师对新课标教材感到困惑的是教学目标把握不准,对教材钻研不深,对学生了解不够,导致确定教学重点、难点时脱离学生认知基础和课程体系,只顾自己主观设计,更多的课堂教学中忽视练*巩固,忽视原有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和发展,课上得华而不实。新教材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内容领域有了很大拓展,如增加了概率统计领域的内容,还增添了一些训练数学思维的内容。这些内容都需要教师借助一定的数学功底去解读。教师为什么普遍反映新教材难?很大的原因是因为教师缺乏解读教材的数学功底。对一些内容的理解和把握缺乏整体意识,很难从学生数学能力发展的高度加以审视。

  问题二:小组合作学*流于形式,没有实际作用。

  小组合作学*是新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话题,是学生学*方式的一大转变。因此,许多老师在每节课的课堂教学设计中总是要安排某一个环节去体现这样的理念。在几乎所有的数学课堂上,我都可以看到小组合作学*的形式。这说明教师已经有意识地把这种形式引入课堂。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部分教师的课堂上,小组合作学*只是一种形式,缺乏实质性的合作。虽然小组合作实践操作被广泛采用,但是实效性较差。重形式,轻过程,重尝试,轻反思。

  主要表现在:

  1、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操作是数学课程倡导的学生的学*方式,这也是数学课堂教学方法,或者说课堂教学组织方式。我们的课堂上,既要敢于尝试实践这种方式,又要研究这种方式方法出现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自主探索”不是“自由探索”,漫无边际和毫无目的的胡思乱想,不仅毫无意义,而且会误导学生对科学探索的“严谨性”。实践操作也不是多多益善,不要动辄就操作,操作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关于合作学*,建议注意以下五点:第一、不要搞大量的低水*的讨论,例如不要动辄搞小组讨论,有些问题可以马上由学生回答的就无需进行小组讨论;第二、合作交流必须建立在明确分工、互助性学*的基础上,组织工作要落实到实处,不能搞形式上的合作与讨论,形式上的讨论,几个同学围在一起……给人以“表面的积极性”和“一切顺利”的假象,造成新的两极分化;第三、合作交流必须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没有经过个体精思而匆忙展开的讨论如无源之水,表达的见解不成熟,也不具备深度,更谈不上个性和创见。如在我们的课堂上经常看到,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后马上就说“开始讨论”;第四、要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第五、教师要对学生活动有益监控和及时引导。

  例如学生小组合作学*彩不同的课桌摆放形式,各有利弊。所以,在教学实践中,要灵活选用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新授课,如果小组合作学*的活动较多,就把课桌拼起来,以合作方式的小组活动为主;练*课,需要学生独立完成练*时,就仍沿用“秧田式”,以便进行半独立或独立的练*。

  2、有些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流于形式,为讨论而讨论。有些不需要讨论的问题,也在组织讨论。有些问题需要讨论,但只给不到一分钟时间,学生还没有说上两三句话,就草草收场。合作学*的目的是把小组中的不同思想进行优化整合,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成果,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没有了独立思考的过程,合作就会失去了真正的意义。没有一定的时间做保证,学生的研究探索将一事无成。如果教师设计的合作问题没有一定的难度,讨论就没有意义,就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另外小组合作往往成了能说会道的小朋友的天堂,其他小朋友的潜能受到抑制。

  问题三:过于追求教学的情境化或不善于创设情境。

  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教学环境。恰当的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听课中发现,部分教师过于注重教学的情境化,为了创设情境可谓是“冥思苦想”。好像数学课脱离了情境,就脱离了儿童的生活,就不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事实说明,有些教师辛辛苦苦创设的情境,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特别是一些低年级的学生,往往因为被老师创设的情境所吸引,而久久不能进入学*状态。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体现教材的基本思路。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符合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所变化,创设的情境还应该赋予一定的时代气息。情境的表现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如问题情境、活动情境、故事情境、竞争情境等。对于低、中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对于高年级学生,则要侧重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教学中,教师不能简单化地理解新的课程理念和教学方法。不要单纯地用“生活化”、“活动化”冲淡“数学味”,而忽视了数学本身形式化、抽象化等学科特点。不能把数学课上成活动课、游戏课。并不是每节数学课都一定从情境引入,对于一些不好创设情境的教学内容,可以采取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导入新课。不善于创设情境,过渡到数学建模不够规范不够自然,拓展与运用很难做到面向全体,难、易、快、慢掌握不准。具体有:

  (1)部分老师重生活味而忽视数学味,对数学系统知识缺乏全面的了解。

  (2)重学生体验操作及讨论交流而忽视数学技能训练,即数学研究方法、解题方法书面化程度很欠缺。

  (3)教师的语言缺乏激情,数学语言欠规范,如:许多老师不善于引导、激励、概括等。

  (4)教师的板书艺术不过关,板书演示太少、太乱,不利于学生知识建构、模仿学*。

  问题四:教学盲目追求课堂气氛活跃,不重实际教学效果。

  在听课中发现,有的教师上课表面看起来课堂气氛异常:学生们小手如林,“老师,我,老师,我……”的喊声不绝于耳。当老师指定学生回答时,下边还是喊声不断。对于学生下边的表现,老师全然不顾,只是陶醉于自己创造出的“活跃”的课堂气氛里。老师的潜意识里还是喜欢学生那种“正中下怀”的提问或回答。课堂中,“是否式”的提问与“乒乓式”的交流现象还是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课堂的效率。有的教师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等同于“满堂问”,盲目追求课堂教学中提问题的数量,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的分析。也就是说,没有区分学生的参与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是实质性参与还是形式性参与。其实,教学并不是越热闹越好,也并不是笑声越多越好。安静、有序的愉快课堂气氛也是新课程所刻意追求的。让学生“动”起来是一个好课堂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那么,充分条件是什么呢?就是要带给学生充实的精神生活。如果没有这个“充分条件”,那么,这个“动”就会是“乱”,就会停留在表面上的热闹,而实质上并没有带给学生理智的挑战、认知上的冲突、内心的震撼和无言的感动。“活而不乱”才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追求的理想目标。

  问题五:部分教师不能驾驭课堂,合理调整课堂环节。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让学生“动”起来,可当学生真的“动”起来以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学生积极参与学*,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学生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有些甚至是令人始料不及的,课堂纪律难于控制,教学任务难于完成。学生一放开,教师在课堂上感到特别紧张,甚至感到无所适从。结果造成教学任务完不成,课堂纪律无法控制,学生成绩两极分化。其实,教学任务完不成,并不是新课程结构有问题,而是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没有很好地把握教学策略。有的教师以为,每节课都要有自主探究的环节,每节课都要分小组活动,都要有提出问题—创设情境—解决问题的步骤,只要是新课程倡导的方法都要一一展示,这样面面俱到,就把有效的教学时间浪费了,怎么能完成教学任务呢?对课堂不能调控,主要是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为此,教师应提高对本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整合能力,提高对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新课程的教学有开放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对于教师来说,要体现自己解惑的水*,关键是你敢不敢暴露学生的困难。学生在学*中遇到困难时,请先把机会交给学生,也许他们自己能够想办法解决。教学不是预先设计的课程方案的执行过程,而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它需要教师在课程预先设计的基础上,循着学生思维的起伏、情感的波澜随时地调节整个教学环节。有些课虽然没有完成教学任务,但学生在某一方面获得了充分发展,也是值得肯定的。

  问题六:简陋的教学设施,匮乏的教学资源,影响正常学*效果。

  多数教师上课还是停留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和一本书的传统教学条件上,学校普遍存在教学硬件、软件“跟不上”的情况。不少教师认为数学教材在实施中遇到的困难就是没有相应的教学硬件、软件设施,光靠教师制作的教具和嘴巴讲与学生的要求和新课程的目标有很大的差距。教师除《数学课程标准》及解读和教科书外,很少有相关资料。

  问题七:年轻教师同化现象严重,不善于深入研究教学。

  青年教师本应是“课改”的生力军。年轻教师积极吸纳新的教学理念,乐意实践,但是教师在教学研究上重视深入反思,存在时间不多,深度不够的问题。特别是对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学新理念重视还不够。由于学校老年教师居多,老年教师课堂教学方法陈旧,对推进新的教学方法不热情,,学校很难形成一种教学研究的氛围。本来就是凤毛麟角的年轻教师由于长期处在这样一个不利于自己成长的环境之中,使得她们在思想上过早地老化,惰性,不思进取。自然影响到她们的成长,因此,缺少优秀的年轻数学教师也就成为必然。课改的落实也就势必受到影响。

  问题八:数学教师队伍不稳定,严重影响学科教学与学科教师队伍建设。

  小学数学教师系统的知识需要长时间的学*和积累,就小学数学而言,几加几,人人都会,可是要教好数学却不是人人都行的,我们知道,中学数学教师来教小学数学却不一定能胜任,何况其它学科的呢。不专就不便于教师钻研业务,自然就不利于教师自身业务的提高,今年教语文,明年教数学,弄得教师无所适从,怎么去专啊,教师也不适应。不用说精通,就连小学六年中系统的数学知识都不清楚,如何去教好数学?!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些数学教师师参过数学培训后,回到学校却改教语文,而参加过其它的培训的老师却来教数学,有的根本就没参加过任何培训,手中又没有《课标》可学,这又如何去理解新课程理念,如何在课堂上体现新的理念呢?小学数学教师队伍不稳定现象已严重影响了小学教育,就是常规教学都已很成问题。有一些年纪大的语文教师,因为语文教学任务重,而要求教数学,也造成了数学教师队伍不稳定的又一因素。

  六、对今后课堂教学的建议

  (一)、明确小学数学学科特有的教学理念,服务于课堂教学。

  继续深入学*课改理念,仍是目前推进素质教育向前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工作。只有从思想观念上彻底转变,才能将课程改革落到实处,才能使教学工作真正地走上素质教育轨道,教学质量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我们的数学老师必须补好“小学数学学科特有的教学理念”这一课,没有深厚的数学理论基础,我们的课将会失去应有的数学思想与数学科的原滋原味!我建议数学教师认真阅读《数学课程标准解读》,特别是这本书的第二篇更要仔细推敲认真琢磨。同时注重教学参看书的辅助作用。灵活使用教材,加强教材的调配与拓展。抓住这三本书的合理运用与搭配,新的教学理念定会扎根你的脑海,为你的课堂教学写下光辉的一页。

  (二)、大力加强教师的理论素养和专业能力培训。

  新教材加入了几何、集合,*移、旋转等图形变换,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即概率)等新的学*内容,很有必要进行一些专业知识的培训。从内容处理看,要求恢复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实际联系,使数学教学回归生活、回归社会、回归自然。新教材是运用了系统思想方法来编排教学内容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注重了知识间的整合;二是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即从整体上对计算方法进行研究。老教材采用的教学法,实质上是一种“机械分割”思想的反映。而新教材正是摒弃了这种做法,运用了更科学更合理的思想方法,有利于儿童数学思维的后续发展。而且我们还应该看到,随着社会的发展,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已经接受了较好的学前教育,新教材的编者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才做出了比较切合实际的安排,以使教材具有挑战性,老师如果能够认识到这些,就能更好地把握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很多对教材的担忧也就不复存在了。

  (三)、重视教师基本功的提升,开展基本功竞赛活动。

  系统地钻研教材,把握好教学目标、重难点、注关键,深入地了解学生,弄清学生的认知水*和生活经验。多动脑筋设计好教案,从知识技能框架、情境创设、教学模式选择、教学艺术等方面不断优化,精益求精。以科学的、理性的思维贯彻实施新课标中所提出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模式,同时,继承传统中可取做法,不断改进,不断完善。从课堂教学看,①继续重视学生的书面练*和知识巩固环节;②在小组合作学*中研究小组合作的组织、实施、反馈机制,重视合作技能的养成,发挥好每个同学的作用,使合作学*从形式走向实质;③在创设情境和互动中突出数学的学科特性(数学思维、数学方法、数学*惯)。重视数学的现实背景,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重视数学学*的活动过程,重视学生数学学*的个性化,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与灵活性。20xx年建议学校开展课堂教学基本功竞赛活动。

  (四)、加强备课,教学设计从“教案”转向“学案”。

  学生是学*的主人,一切知识、经验方法的获得都依赖于学生的自主构建、自我内化,离开了“学”,再精心的“设计”也没有意义。因此,我们应该改变以往的教案为教师的教学程序、为学生的“双基”的掌握而预设的功能,将主要精力用于“学案”设计。这里有两点建议:

  1、明确“学案”设计的几个实质性环节。

  (1)明确学*目标,了解学生将要学*什么,学后将要获得什么。

  (2)了解学生现状,分析学生在学*新知识时已具备哪些知识,已有哪些生活经验,教师如何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

  (3)搞好活动设计,针对各知识点可准备或设计哪些相对应的活动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操作、探讨、交流、体验的机会,最终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4)关注学生在学*新知识的过程中可能有哪些疑问,会有哪些困难,教师应该怎样做个别处理。

  (5)知识应用拓展,生活中有哪些与新知识相对应的实际情景,课堂中应该怎样对学生渗透或暗示。

  2、着力对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情况从多方面进行估测,并设计出多角度、多层次的“策略库”以备在课堂中能迅速调用。构建“策略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如何指导学生学*?什么情况下适宜采用自学?什么情况下适宜采用小组学*?

  (2)小组合作学*如何组织?学生如何进行活动?合作学*会出现什么问题?各种问题应如何处理?

  (3)一个问题,如果来自学生的反馈太容易时,应怎样调整?如果来自学生的反馈太难时,应怎样调整?

  (4)某问题是请一个学生回答,还是请几个学生回答?学生答对了怎么评价?答错了,怎么评价?可能是什么原因?怎样处理?(5)怎样组织学生倾听别人的发言?哪些学生可能开小差,个别学生开小差怎么办?如何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等等。

  (五)、注重教学实效,努力开展教研活动。

  每学期的教研活动把学*新理念和剖析教材作为重点内容。在学科教研活动中,以剖析个案、纠正错误为重点,让老师明确,什么是该学*的,什么是该避免的。如“怎样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性格外向的学生表现的机会越来越多,性格内向的学生怎么办?”我想,只能是走出一条符合实际的“小组合作交流”之路。要注意循序渐进,例如:先把“同桌合作交流”搞好,然后在训练小组合作分工等。

  (六)、加强校本培训。

  关注中老年教师队伍建设中老年教师在我旗教师中占有很大一部分比例,他们工作兢兢业业,教学经验丰富,基本功扎实,但是他们也存在不足: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理念转变较慢,对课改实验热情较低,不愿意作示范课、研讨课和公开课,比如,在我们举行的六节数学课堂教学能手比赛课中,没有一名中老年教师参加。在一线视导中,抽查听了部分中老年教师的课,发现他们能够正确理解教学内容,把握教学重、难点,讲解思路清晰。但是看不到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没有自主学*的空间,老师依然是课堂的主宰者;教学方法传统,老师讲,学生听,看不到自主探讨、合作交流的场面;教学手段简陋,一支粉笔,一本书,没有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这些现象,提示我们,在今后的各种培训活动中,要特别关注中老年教师队伍建设,使他们明白课程改革不只是年轻教师的事,不是一两个人的事,是历史赋予每位教师的神圣职责,必须坚持不断学*,敢于迎接挑战,为我旗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七)、加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加强辐射作用!

  建议局里每年组织一次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工作,激发教师们的竞争意识,培养优秀、骨干教师,并发挥这些教师的辐射带头作用,用以带动、引导教师们提高业务水*。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总之,只有教师真正改变多年来*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工作方式,不断学*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走进新课程。由于教研员水*有限,上述调研报告肯定有不尽人意,缺乏深度的方面。报告形成肯定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在本次调研活动中,得到了学校领导和数学教师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谢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

2022寒假数学研究报告2

  一、确定主题

  小学阶段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很重要,它为笔算,估算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了能更好的读懂学生,使小学生的口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因此,确定调研课题为《小学数学口算能力》作为调研报告主题。

  二、调研目标

  1.了解全校一至六年级学生数学口算能力的水*。 2.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口算能力和数学教学提供科学依据。

  三、调研对象

  我校教导处对全校一至六年级学生进行了数学口算能力调查,参加这次能力调研的学生有207人。

  四、调研方式

  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竞赛法,个别访谈法。 问卷调查法:你掌握了哪些口算的方法与技巧? 访 谈:你会新旧知识之间的转化吗? 你认为熟练地口算对你的计算有帮助吗? 竞 赛 法:学生参与的100道口算题的计算。

  五、调研结果统计

  六、调研结果分析 总体情况。

  这次质量调研试卷共设计了100道口算题。混合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同时也混合了小学阶段各学段设计到的整数,分数,和小数。 学生答题情况乐观, 说明我校学生的口算能力比较可喜。

  综上所述,本次调研的结果还是比较乐观可喜,这为我校发展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学科的依据。

2022寒假数学研究报告3

  一、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意义与背景分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及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工具。”这一观点,顺应了信息科学发展的潮流——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即把信息技术发展的成果应用到当代教育实践之中,是当前我国信息技术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又是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

  根据“课程整合”的理念,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或者与实际的社会生活问题进行整合,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变革性推动作用。

  采取整合方式,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其它学科的教学中,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在一起,这也是我国信息技术课教学将来的发展方向。

  我校拥有一个覆盖全校的校园网络,所有教室都有计算机—实物展示台组成的多媒体系统,先进的硬件建设为实验得以开展提供了基础和保障。

  本课题将针对这些现状来进行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的研究。

  二、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有效整合实验的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把信息科技更好地融入学科课程教学之中,并致力于相关学科课程教学与信息科技的整合研究,促成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的革新;建构现代信息科技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与新型教学结构,以新型教育学*理论为指导,创建理想的教学环境。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获取、处理、利用信息的技能素养,并以此为契机,培养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究的学*精神,协同合作与实践创新的学*能力;在充分尊重学*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激发学*兴趣并促成动力支持下的良性循环。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教师熟练掌握并运用现代信息手段,进一步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基本形成一支有现代信息素养的科研型的师资队伍。

  4、通过研究,基本构建起以学校校园网为信息*台和信息载体的学科资源教育网,达到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的目的。

  5、通过课题研究,深入探讨有效整合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内容和方法,并形成一定数量的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经验材料。

  三、研究内容

  1、研究利用信息模拟技术描述学科内容;利用信息模拟技术研究学科课程教学中不同条件、不同过程控制下的多样性结果;利用信息模拟技术研究学科课程教学中现实条件下不可控项的可控化;利用信息模拟技术研究学科课程教学中不可实现内容的现实化(虚拟化);利用信息模拟技术研究学科课程教学中资源利用的合理化和最优化。

  2、探究教育过程中各学科知识的融合,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中,充分强调各学科之间的整合,将更加重视各学科知识之间的渗透与融合,借助网络达到对各科学的知识的更深层次的把握。

  四、研究过程和实施步骤

  (一)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素养。

  1、加强教师对教育理论的学*、对教学经验的积累。聘请专家学者来校讲座。利用网络资源进行阅读、学*有关知识。课题组定期分发教育科研信息摘编。利用请信息技术人员对学科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的再培训和辅导,提高技术水*。

  2、继续提高全体教师的信息技术素质。目前,我校的大部分教师能使用powerpoint、word等来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服务,有的教师已经掌握了用frontpage、dreamweaver、flash等软件。我校将继续进行有关信息技术的专业基本功的培训,力争普及与提高。

  3、创设情境,为教师提供研究的*台。学校将组织全体教师参加网页制作培训、课件制作评比等。青年教师现场制作课件与课堂教学评比活动,拓展教师网上搜集信息、运用教学实践与课堂教学整合的空间,推动青年教师上网搜集、处理、整合信息的能力。开展教师“网上论坛”评比活动。发挥网络技术的作用,进行开放的、动态的交流方式,促进全体教师网络技术水*的提高。

  (二)以应用为目的,探索整合方式。

  1、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整合。

  (1)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整合

  信息技术的引入和广泛应用,无疑是注入了时代活水。通过网络,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最大限度的扩充教学知识量,使学生跳出只学课本内容的局限性。在课前可将相关资源作一些整理,保存在文件夹下或学校局域网络上,让学生访问该文件夹或网站去获取有用信息。随着学生信息水*的逐渐提高,可为学生提供网址,搜索引擎等,让学生通过网络搜集素材。

  (2)信息技术与教学方式的整合

  教师充分利用各种素材编制适合自己教学的演示文稿和教学课件,形象地演示其中某些难于理解的内容,或用动画等展示动态的变化过程和知识的形成过程,或用外接传感器来演示一些当时当地无法看到和无条件演示的现象,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另外,我们将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把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不仅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并且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深入钻研教材,选择合适的内容,精心设计整合方案,夯实整合的基础。

  针对整合的跨学科特点,在实验的设计中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1)选定内容,做好准备工作。

  由于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用信息技术来学*知识,所以要求师生的信息技术素养都要有一定的水*。我们分工合作:老师确定整合的学科内容,信息技术老师负责培养学生用信息技术来学*的基本技能与*惯养成。

  我们将把研究对象分成低、中、高年级三个年级段,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进行信息技术与教材内容的整合,各课题组成员对本年级段的教材内容,慎重筛选,确定能够整合的教学内容。内容细化到某一单元的某一特定内容的某一片段。课题组将整合内容系统整理,列出目录,制定整合方案。

  (3)研讨方案,形成整合设计。

  在网页制作和教案设计方案初定后,我们将请课题组成员反复研究、讨论整合的教学结构的可行性与科学性,最后拿出集大家智慧于一体的、较成熟的整合方案。

  (4)实践设计,完善整合方案。

  理论需要实践的检验。课题组成员进行研究课的实验。全体人员根据现场的教学反映,进行剖析与评价后,再进行改进后的实验验证,直至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5)实施过程性的评价方式

  实验评价实施的过程是:确定对象与目标,设计和发布量表,然后处理分析和综合评价,最后及时反馈。

  实验过程的评价和评价内容的设计都有很大优势,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记录和收集学生学*过程的信息,帮助学生实现过程性评价。

  (三)开展实施“整合”的学科教学*台与资源库建设的实践与研究。

  开发专题教学资源网站是实施整合、开展信息学*最有效、最具可操作性的一种模式。我们将高度重视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库建设。要求教师们努力收集、整理和充分利用网络上的已有资源,进行合理的运用。在必要时由教师自己开发研制。形成电子素材库、电子教案、电子题库、网络课件等形成学科资源网站,进行相关网站或子页的链接、导航,达到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的目的。

  五、课题研究的结果及结论的形成

  1、构建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教学的基本模式。

  (1)实验发现模式

  实验发现模式是指教学过程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结合教材内容,自主地参与实验和发现过程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在教学中主要适用于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例题等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体现学生参与发现过程的主体地位,注重了发现知识策略和方法的培养。其中“实验”可以有测量、计算等。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加强了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在整体结构上突出了“猜想”的环节,而这正是数学发现中的基本策略和途径。在这两个环节中把形象思维、直觉思维、逻辑思维的训练与培养结合起来,体现了数学的两重性。根据教学内容和条件它可以采用多种教学设计,教学形式可以一人一机,两人一机,也可以利用计算器网络分合结合地教学。它为学生知识、能力、个性的充分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拓了广阔的天地。

  (2)开放探索模式

  开放探索模式是指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一个数学问题在解决以后,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变化条件、变化结论、寻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发现共同的规律或新的结论自主地去探索的教学模式。根据教学条件它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重要途径。这种教学活动可以引导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开展讨论,把课上教学和课外活动结合起来。

  (3)应用探究模式

  数学知识的应用是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另一个重要途径。而数学建模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也就是从实际问题出发,通过认真审题,去粗取精,弄懂题意,联想有关的数学知识,建立相关的数学模型,把实际问题转化为一个数学问题。通过对这个数学问题的求解,然后再回到实际问题中去。数学建模的意识、思路和能力是创新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当强化这种意识和能力。

  2、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学*兴趣,促进了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的发展。

  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实验,学生在问题的情景中积极探索,在运动变化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可以使教学内容化难为易,以静窥动,以动驭静,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有助于学生对数学内容的深刻理解。同时,又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使之在更广阔的背景下理解和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比如,为学生提供了数学实验的条件,为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亲自参加数学实验和跨时空实验提供了技术支持。学生可以在数学对象的多种表示形式之间进行自由转换,游刃有余,获得更多的信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够在建构知识和探索问题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

  3、通过课题研究,提高了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

  在三年的研究过程中,通过各种培训和学*,教师更加灵活和熟练的掌握信息技术设备和应用技能。所有教师建立了自己的博客,主动参与区教育局的网上互动教研;所有的教师基本熟练地掌握了多种办公软件、媒体处理软件,极大地提高了教师利用网络选取素材,处理素材和应用素材的能力,为教师更加深入的开展课题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学校积累形成了内容丰富的校级资源库,包括课件、论文、教学设计、教学录像等多方面内容。利用校园网络,教师将日常教学中积累下来的各种素材归类上传到网站,共享教学成果和经验。利用校园网站,教师非常方便的查询和调用各种素材,达到了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的目的。

  5、形成了科学、合理、高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整合的原则。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展教师需要选择合适的内容和方法,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利用信息技术把重点、难点的内容设计的更加醒目,或让“固定的”几何图形运动起来,提供丰富的感知信息,可以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激起他们的学*兴趣,促进他们积极思考。通过动画模拟,解除了传统教学中学生凭空想象、难以理解之苦。他们积极思维,寻找图形中的内在联系和进行公式推导的能力大为加强。


2022寒假数学研究报告 (菁华3篇)(扩展2)

——研究报告作文 (菁华10篇)

研究报告作文1

  一、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的汉字十分有趣的,它是我国一种独特的文化,但我也有许多的问题:汉字是怎么变化而成的?是谁发明的汉字?

  二、研究方法

  1、上网查找资料

  2、询问老师、家长和问

  3、其它方法

  三、资料整理

  1、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那时都是象形字,后来随着朝代的变更,汉字也在不断地改变,历经多个朝代汉字不断地演变才形成了我们现在的汉字。

  2、具体地说,汉字是以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演变而成的,简略归纳为五个阶段:声、形、象、数、理。

  3、古人之所以发明汉字,是因为人们需要更好地沟通和交流。简单的结绳记事,绘画记事,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因为人们觉得麻烦了,所以古人们就发明了文字,后来汉字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地进化和演变,形成了我们现在的汉字。

  四、研究结果

  我觉得*先人实在是太聪明了,汉字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骄傲。通过不断地演变,现在的汉字十分简单、美观、不愧是国家的宝藏。我们生活在这么好的阳光下,拥有现在这么好的学*环境,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为国添彩,让*的汉字发扬光大。

研究报告作文2

  “兴趣作文教学法的研究”课题XX年2月被立项钦州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c类课题,在此之前两个月我们成立课题组。当时存在着底子薄,基础差,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的不利局面,课题组全体成员摸索前进,举步维艰。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我课题组努力开展工作。具体体现在工作扎实有力,活动有条不紊。课题组建立了总的实施方案,有三年方案,也有分学期的教学计划,做到了有计划,有落实;大力开展学*活动,展开深度汇谈,开阔了教师视野,加深了对兴趣作文教学的认识;认真开展听课评课活动,上好“兴趣作文研究课”,课题组活动上升为学校行为。初步形成了一批教研成果,初步做到了人人有成果,并且以校报《凤凰花》为依托,形成了作文阵地,影响日益扩大。

  现将我们的详细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立题背景及实现情况

  1、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和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实验,我们为学生打开了与自然、社会、他人、自己沟通的大门,使学生能够自如地富有兴趣地个性化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初步实现了初中写作教学的目标。`

  2、素质教育召唤广大语文教师加大力度进行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语文作为担负母语教学任务的基础学科,必须适应时代的需要。而语文教学现状,特别是作文教学常受指责,弊端很多:(1)放羊式作文教学。训练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往往是找个题目学生练,一次评改就完事,而且评改周期长。想起来就练,作文以外的教学内容多了,就挤占作文时间,认为作文可练可不练,练好练坏一个样。(2)违背写作规律和学*规律,仅仅操练章法、技巧等考试技巧,导致学生作文缺乏真情实感,套话空话连篇,不见个性,没兴趣作文。(3)学生缺乏写作“激情”,对作文敷衍应付,或望而却步,不愿作文,不敢写作。这是我们研究的时代依据、现实需要。

  我们以语文教师素质提高作为突破口,组织实验教师学*先进的教育理论,同时带动其他语文教师学*,鼓励大胆改革。广大实验教师认真分析了写作教学现状,进行了深刻反思,找出了以下存在问题并且研究了对策。问题:

  (一)、语文学*不感兴趣。据笔者抽查原所任班级七年级(10)班资料表明,85%的学生不喜欢听语文课,95%的学生不愿意写作文。一位中等水*学生说:"语文课学与不学无所谓,老师讲得生动点还听听。"学生不愿听语文课,有的是重理轻文思想的影响,有的是授课枯燥无味,由学语文不感兴趣,导致学生害怕作文。为完成老师布置的作文要么抄袭、要么滥竽充数;个别甚至不交。

  (二)、缺乏观察力。大艺术家罗丹说,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关键是我们要善于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语文的内涵包括社会生活的全部。面对绚丽多彩的沸腾生活。由于初中生不会做生活的有心人,熟视无睹、麻木不仁,身在宝山不识宝,不善于思考生活给我们留下的启迪,因而写作时自然难免"肚中"无物。

  (三)、思想不成熟。初中学生由于阅历尚浅,所以面对纷繁的社会现象,分不清主次、常感无从下笔。即使搜肠刮肚偶尔想到一些写作题材,也常因思路不清晰,不能围绕中心选材,不知详略得当有序地表达观点。写出的文章不是言之无物,就是东拉西扯地堆砌材料。如要求写《校园新貌》,同学们只会楼房、道路、学*成绩等方面的材料,不会深入一层,揭示由于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好。新世纪的教育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写作能力将成为一个人的社会责任与谋生手段的重要标志。

  (四)、立意浅显,思辩性差。在作文中,学生总是把先前储备好的思想内容作为思想基础的内核,缺少对现有生活、社会的观察与分析,对各种社会现象不能进行独立而深刻的思考,思想的触角仅停留在生活的表面而不能探入复杂的深层,情感的基调只有欢乐轻松而缺乏凝重深沉。呈现在眼前的是假大空的思想和克隆化的主题,文章缺少个性,人云亦云,思想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五)、思想模式化,简单化。思想上的肤浅弱化导致了思想的简单化、模式化。在学生眼里,狼永远是凶残的,狐狸永远是狡猾的;议论文举例除了抗日就是**,除了革命领袖就是仁人志士,例子永远是雷锋、居里夫人、李白、杜甫等等。思维形成了某种惯性,而不是用大脑去思考、去挖掘问题的本质,没有个人的见解和主张。

  (六)、选题陈旧、缺少时代感。僵死的应试教育使学生深陷题海的十面埋伏,无暇顾及课外书乃至报纸杂志,即使必要的新闻也难得一见。这样狭窄的视野,空空的大脑,导致作文底气不足,腹内草莽,选材时反来复去总是“老三篇”

  (七)、语言*淡,缺少文采。由于*时阅读量少,语言包括词句积累贫乏,造成作文语言*淡无味,句式单一呆板,缺少文采。

  (八)、为师造文。很多学生认为作文是写给老师看的,什么样的文章能得高分,就写什么样的文章,形成了千人一面、万人同言的现象,殊不知文章是内心情感的抒发,是对*的揭示,错误的作文观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阻碍了学生创造性的发挥。

  (九)、教学无章可循。写作教学缺少系统性和连贯性,教师只看高考,考什么练什么,讲评也是就题论题,出现了七、八、九年级同写一题的现象,这样导致了作文中的错误重复出现,严重挫伤学生写作热情。

  措施:

  (一)、张扬个性写作,切合兴趣。

  作文教学的目的就在于**人的精神和心灵,把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出来,给学生放飞心灵的广阔空间。因此要鼓励学生敢于“出轨”,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思想去体会人生,“写我的自得之见,抒我的自得之情”。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写生活日记,摈弃条条框框,写个性作文。

  (二)、开放写作空间,开发兴趣。

  1、作文不仅局限于两节课,让学生充分酝酿,尽情抒写。

  2、让学生写自己想写的东西,少一点限制,多一点宽容,提倡“自由作文”。

  3、改进讲评形式,把评改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倾听自己的心跳,相信写作水*的提高,关键是个人文学素养的提高。

  (三)、丰富写作底蕴,培植兴趣。

  1、开阔学生视野,引导学生从狭隘的书本中走出来,融入到社会生活中,丰富人生阅历。

  2、增强学生的思想底蕴,读书不仅限于文学,天文地理都可以,以此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3、丰富语言。巴金曾说:“写作不是靠技巧,而是靠背诵的二百多部作品。”因此,要求学生要大量诵读经典作品;另外,文章写的有文采,还可以加强成语造句训练和句式运用训练。

  (四)、转变教师角色,匡扶兴趣。

  教学中,教师要引导而不是讲授,要合作而不是耳提面命,对写作大胆放手,鼓励学生自由创作,可采用演讲、辩论等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告别仅将作文当作“作业”的历史,真正将作文当作无限丰富的活动。这是摆在每个教师脚下一条别无选择的宽阔而又漫长的路。

  写作空间的开放、写作底蕴的丰富、教师角色的转变体现在和阅读课、活动课有机结合,把写作视野投放到生活中,大自然中,社会中,让学生感受自然,关注社会、人生,让学生获得真真切切的生活体验;同时我们将阅读当作学生积累生活、丰富阅历、获得知识、提高思想、陶冶情操、美化心灵的*台,让学生通过阅读丰富自己,提高自己,为写作打下良好基础,读促进写,写促进读,形成良性循环;而活动课则将听说读写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获得了全面发展。这条人文化的写作路子极大**了写作生产力,拓宽了作文教学空间。

  二、研究过程及实验情况

  本课题以“初中兴趣作文教学法的研究”为核心,着重研究初中作文的教与学;研究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在新理论指导下探索写作新路子。目的在于通过研究与实验,在教师与学生的思想意识上取得重大突破,改变思维的懒惰局面,充分培养教与学对写作的兴趣。

  课题伊始,我们确定了如下目标:

  a)第一阶段:XX年3月——XX年2月为准备工作、理论学*的实施阶段。由于我校起步晚,因此边准备边研究。主要做好了七件事。

  (1)筛选培训实验教师,落实实验班级。共设立了十个实验班,每个年级设三个实验班,并配置了对比班。

  (2)制定总方案及各年级学期实验计划。计划与方案纳入学校计划,科研处进行管理。

  (3)建立实验班与对比班档案,注意积累资料、统计数据、列好表格。所有情况均有教科所具体管理,相关档案存于专门的课题档案中。这里列出XX年到XX年对比成绩,可以看出抓兴趣作文教学和不抓是不一样的。

  XX——XX年实验班、对比班成绩统计表

  实验班 对比班 学期末*均分 学年末*均分

  语文成绩 作文成绩 语文成绩 作文成绩

  七(8)七(1) 84/81 43/39 89/82 45/40

  七(9)七(2) 93/91 44/42 95/90 46/43

  七(10)七(3) 94/92 45/43 95/92 46/42

  八(5)八(1) 85/81 42/37 89/82 44/38

  八(6)八(2) 89/86 43/41 92/87 45/41

  八(7)八(9) 94/92 44/41 96/92 46/42

  八(8)八(10) 93/90 42/40 95/89 44/40

  九(1)九(7) 95/94 45/43 96/92 46/42

  九(2)九(8) 91/88 45/41 94/89 46/40

  九(3)九(9) 82/75 41/38 90/81 44/38

  这份粗略的表格统计显示的总成绩,语文基础知识分值相差无几,主要是作文分值差距较大,所以可以看出兴趣作文举足轻重的作用。

  (4)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写作水*,写作心理等现状。通过不断的现状分析,我们明确了当前所存在的问题,不断修正我们的写作计划,采取针对性措施,在动态中实现写作教学的发展。

  附录:“初中兴趣作文教学法的研究”课题研究与实验调查表

  1.在初中10个科目中,你最喜欢的科目是( )

  a.政治 b.语文 c.数学 d.英语 e.物理 f.化学 g.地理

  h.历史 i.生物 j.体育 k.美术 l.音乐 m.电脑

  2.在语文课教学中,你不喜欢的是( )

  a.课文教学课 b.作文教学课

  3.写作是件( )

  a.苦事 b.轻松的事 c.不苦也不轻松的事

  4.你在写作文时是( )完成的

  a.认真 b.任务式 c.马虎 d.出于老师的压力

  5.你写作文是( )

  a.打草稿 b.列提纲后完成 c.不打草稿

  6.你写作文( )吗

  a.修改 b.不修改 c.偶尔修改一下

  7.你完成作文后( )

  a.看一二遍 b.从不看

  8.老师不布置作文,你会另进行写作练*吗( )

  a.会 b.不会 c.偶尔写过

  9.你有看课外书的*惯吗( )

  a.有 b.没有 c.很少看

  10.你喜欢哪类课外书( )

  a.作文类 b.小说类 c.其他科目类(除了语文)

  11.你写作文的内容是( )

  a.真情实感 b.仿照别人的*作 c.随想随写

  12.你的作文按时完成吗( )

  a.按时 b.很少按时 c.不按时

  13.你有写日记的*惯吗( )

  a.有 b.没有

  取新知的学*能力、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阅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建立语文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加强语文的活动性。

  我们的活动课饶有特色。三尺讲台让学生,为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的机会,教师是旁观者、参与者、指导者,师生角色易位,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学*的积极性,激发了学*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和思维能力等方面都得到极大提高,恢复了语文课生动活泼的本来面目,它激活了语文教学。

  这种课型要求教师**思想,更新观念,相信学生,还给学生自由;细心指导有关活动,对教师的要求不是低了,而是高了,目标由教师控制,而内容、程序、方法等放手让学生去搞,教师指点一下即可。目前,采用比较多的方式是自由讨论式(一个说完,另一个说)和比赛形式。主持人由学生推选,导演负责组织,师生共同参与。每周可用一至二课时搞专题活动。在具体组织中,要注意与讲读课、阅读课、写作课的衔接,它是其中一部分,又是具有独立性的对这些课型起补充促进作用的课型。要加强计划性,避免放羊式。内容要丰富,形式要多样。这种课型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贯穿写作这条主线,培养了写作兴趣。

  2、编写“兴趣作文教学法”课题研究的作文计划,初步形成体系。

  作文教学的无序状态,我们组织编写了一个依据大纲、跟教材同步、操作性强的教学计划,力争实现作文教学的序列化和规范化。七年级以记叙文为主,八年级以说明文为主,九年级议论文及多种表达方式结合运用训练。切实考虑小作文训练,实施分解式片断训练,将大小作文结合起来。各年级都有一个通盘打算,书面复述、随笔、日记、摘抄、续写、改写、仿写、扩写、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等写作形式都可以训练。

  注重写作训练的序列化固然重要,但是这只解决了形式问题。要知道形式与内容是统一的。因此在制订作文教学计划时充分考虑了解决作文源泉问题,指导学生多观察多体验多积累,向自然、社会要素材,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周围事物,从社会生活中捕捉灵感;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感知生活,积累生活,提高观察思考、联想想象的能力;广泛阅读,积累丰富的材料,通过阅读丰富学生的人生阅历,引发学生对人生、社会、自然的理性思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表达热情,通过对学生联想与想象能力、理性思辩能力等方面能力的训练,点燃学生的表达激情,激活学生心智。在具体操作上,我们规定:每周写读书笔记XX字-3000字,每天记观察日记,情境作文(实地情境与材料情境)训练要占相当比例;每周写周记1500-2500字(包括大作文);每学期参与各种语文活动不少于5次。教师要注重检查指导,多表扬多激励,多让学生进行交流。

  在这个作文计划中,对指导学生如何审题、构思、结构文章特别关注,激发学生写作激情。教师从提纲到写作一股脑塞给学生不妥当,注意研究如何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提高其构思能力。

  作文教学只局限于课堂,只传授给学生形式、技巧、方法,教师提出要求——学生动笔成文——教师精改细批的传统模式,显然有失偏颇。为作文而作文,忽视了内容,忽视了学生个性,远离了丰富多彩的生活。艺术源于生活。生活之中处处是语文。我们注重阅读,让学生从文字中了解社会,放眼自然;我们设计了活动课,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积累,贴*自然,了解社会,体验生活,激**感;我们的说话课更是让学生自觉地去阅读,去写作,学会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理想、愿望等个性化内容。

  3、听课、评课活动,推广有价值的课型。目前比较确定的课型就是写作活动课。现在已经列为学校教科研成果之一。

  4、搞好专题研究,完成相关研究论文。按照课题组要求,我们组织教师完成相关论文,学校教科所定期检查,每学期要求老师写实验总结,并且存档。

  c)第三阶段:XX年2月——XX年9月为课题总结鉴定阶段。

  (1)完成研究实验报告。

  (2)汇编成果集。(研究论文集、课堂演示、学生作文集、报刊等体系)

  (3)提请专家鉴定。

  (4)扩大巩固成果。课题结题不是结束而是起点,我们会更加努力的投入教研教改中,更上一层楼。

  三、实验效果喜人

  1.教学观念、教学思想的变化,课堂教学方式的变化作文课教与学的兴趣盎然。

  传统的教学观念以灌输为主,师生关系以单向的师生关系为主。通过讨论,我们认为这种灌输观念导致了师生关系的单一,课型的单调,进而造成了语文教学的枯燥乏味。因此我们通过深入细致的理论学*,从转变教育观念入手,改革我们的课堂。我们得出了符合国家基础教育改革要求和新课标精神的较为科学的思想观念。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观念,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体,教师的指导最终促进学生的学*。以一切为了学生为前提,教师的发展、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效果的检测等各个环节都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学识水*、心智状况等方面的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强的教学对策,教学效果得到了保障。以生为本应该体现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既考虑学生的现在,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充分体现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新型的学生观成为各项改革的核心。教与学自然轻松,相映成趣。

  2.师生角色的变化。学生做了主人,兴趣自然培养。

  过去的教师既是导演也是演员,越俎代庖,包办一切,老师讲得眉飞色舞,学生听得恹恹欲睡,而现在学生成了教学主体和学*主体,最大的变化体现在过去由教师一人独占的神圣讲台出现了学生的影子,讲台成为师生互动的*台。学生走上讲台,成为导演和演员,虽是一个形式的变化,但这体现了教学观念的变化,引发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我们的活动课从课型上体现了这一变革。这一变革,针对过去枯燥的作文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了,自然兴趣就来了。

  3.学生的学*兴趣、学*态度、学**惯、学*心理及精神状态发生了显著变化

  实施三年来,学生学*内驱力显著增强,兴趣提高了。学生普遍喜欢上阅读课和活动课。XX年对学生的调查与XX年对学生调查比较,学生反映:喜欢语文的阅读课、活动课、写作课,这在以往是从未有过的现象。学生的精神面貌有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他们自信了、活泼了,友爱了,坚强了。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所做的教学改革不但对学生的现在负责,而且对学生的未来负责,对国家、民族负责。我们的语文教改,极大丰富了教育的人文性,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学*方式,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获得了多方面的发展。

  学*的积极、主动带来了成绩的提高。多年来,我校中考语文在钦州市一直不怎么样。而搞实验的班级在学*成绩上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4,教师的业务水*有了较大提高。

  由于我们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引导教师加强理论学*,进行深入探讨,大胆进行实验,所以广大教师在学*与实践中逐步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水*,成为学校的`业务骨干。我们会继续探索,把改革引向深入。

  四、保证措施得力

  a) 措施保证:

  1、课题组负责选择制定课题,实验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

  2、课题组定时不定时进行研究交流与评估;

  3、课题组负责实验资料和数据,进行汇总、分析、总结;

  4、组织实验教师负责摸底,指定实施计划(阶段——学期计划和总结计划),具体实施阶段总结的整理,数据的积累,反馈,经验的总结等。

  b) 思想保证:学校领导、实验教师提高认识,加强管理,确保了实验的顺利进行。

  经费保证:学校支持实验的各项活动,学校负责印刷报纸资料费,参加有关会议和外出学*的差旅费等。

  c) 组织保证:建立健全了研究与实验组织,为实验奠定了良好基础。

  课题顾问:韦福发(校长) 莫连春(学校科研处主任)

  课题组长:吴鹏飞(德育处主任、钦州市a类培训对象)

  组员:罗 青 邓戈亮 苏政昌 黎起展 李梁才 吴长基 罗玉萍 裴 娟 温巨东、黎东桂。实验教师都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工作兢兢业业,扎实细致,卓有成效。

研究报告作文3

  一、课题的提出

  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题,长期以来困扰着小学语文教师,并制约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影响了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纵观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出现了一些总是不得不令人忧虑的现象,诸如“假”,说假话,写假事;“大”小孩子说大人话,毫无童心童趣;“空”内容空洞,不实在,不具体;“抄”,一段一段甚至整篇整篇地抄写别人的作文;“套”,千人一面,没有个性和特点,几乎是从一个模式里走出来的。究其原因,主要在:作文与学生生活、学*严重脱离,学生无内容可写,形成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局面,逐渐失去对作文的兴趣。“丰富的作文内容”成了制约作文教学改革的瓶颈。应当从什么地方切入,才能找到问题的症结,帮助学生摆脱困境,爱上作文呢?基于课程理念的更新,我们想从关注学生生命的高度来看待作文教学。根据小学生喜欢活动,喜欢玩的天性,我们想到了活动,提出以“活动”为载体,以“体验”为突破口,尝试改进小学作文教学。

  二、研究的目标

  1、通过研究和实践,开拓综合实践活动与作文教学内容的整合,探索活动与作文训练的有机结合,构建活动作文指导的多元模式。

  2、通过研究和实践,激发学生的*作兴趣,愿意用自己的笔抒写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实验措施和步骤

  (一)树立正确的作文教学观

  素质观:作文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素质。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作兴趣。

  练*观: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是练*。

  生活观: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为生活服务。

  民主观:自由表达思想,*等参与训练,减少束缚,宽松*作氛围。

  发展观:以学生为主体自主训练,主动发展。

  (二)分阶段开展课题研究

  第一阶段 学*有关作文教学文章,学*课题研究的目标,创造机会外出学*,并召开心得汇报会,提高全体教师的思想认识和理论修养。

  第二阶段 全面参与实践活动作文的探索,定期上教学研讨课,探索实践活动作文内容的选择、教学流程的设计和实施。组织实践活动作文教学体会交流活动。收集实践活动作文指导优秀案例。

  第三阶段 重点研究探讨实践活动作文的优化指导策略。在大家尝试的基础上,每个教研组围绕课题,集中集体智慧,设计活动作文方案,组织课题研讨周活动,让设计的活动的内容不断拓展,方案不断更新,*作指导效率不断提高。

  第四阶段 课题总结,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收集有关研究资料,汇编实验教师的论文、案例集,学生实践活动作文*作选。

  四、课题实施取得的成效

  实践活动中作文的实践和研究进行*一年来,在反复的学*、实践、研究、探索、总结中,在实践活动作文内容的拓展,指导方法的创新,课堂模式的构建等领域,获得了不少的经验和体会,老师们真切地感受到了综合实践活动与作文整合教学的无穷魅力。

  (一) 拓宽了实践活动中作文的内容空间

  设计出符合实践活动作文特点的,既让学生喜欢又能给学生真切体验的活动方案,是做好综合实践活动作文指导的前提。一年来,随着实践活动作文研究的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也开展起来,积累了很多的实践活动作文方案。主要有以下几大类:

  1、竞赛活动类

  学生争强好胜,喜欢斗志斗勇,在竞赛活动中,不仅有学生的团队合作,还有胜利后的兴奋,失败后的沮丧,体验是丰富的,情感是真切的。这种竞赛有班队活动中开展的,如:一次辩论会、课本剧表演、争创校园迪尼斯记录……有体育小型竞赛活动,如:一场足球赛、扳手腕、拔河、踢毽子、爬竿、百米决赛……

  2、趣味游戏类

  游戏是小学生的最喜欢的活动之一,生动有趣的游戏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玩的积极性,进而调动学生极大的说的积极性和写的积极性。在游戏过程中,学生是快乐的,自由的,体验是真切的,语言是流畅的。游戏往往简单易玩、参与面广,它是活动作文指导课的载体,如:吹气球(羽毛)、逗笑、画鼻子、传话、组词成句、当模特……

  3、生活体验类

  寄宿制学校学生很多的时间生活在学校,我就在他们的小记者中开展活动,他们有每天必须的内务整理,折被、洗衣等,教室、寝室就是一个小集体,小家庭、小社会,利用特有的优势,我们开展了家庭生活体验活动:例如:当小小设计师,饲养小动物,包饺子……利用节假日,结合少先队活动,开展“小鬼当家”一日体验活动、“我能行”体验活动……

  4、情感体验类

  在综合实践活动与作文的整合研究过程中,我还设计出一系列以情感体验为主要目标的活动,体验“累”,体验“难”,体验“小心”……如:保护鸡蛋宝宝、走“七桥”……

  5、学科联系类

  大语文的教学观倡导学科间的融合,*作也不例外,劳动、美术课上的有趣又有审美意味的制作,溶制作和玩耍于一体,集智慧和创新于一身,正是*作的好材料。如:有趣的降落伞、树叶贴画、做张贺岁卡送给你……

  (二)总结了综合实践活动与作文整合的基本操作要领

 1、 人人参与活动

  教师要设计学生乐于参加的各类活动。把所有学生引入活动,让所有学生投身活动,在活动中学*观察,汲取写作的素材和灵感,获得真切的体验,接受活动的馈赠。

  2、 人人获得体验

  综合实践活动作文以情感体验为中介,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快乐、愉悦,享受到快慰和满足,获得充分的情感渲泄。同时也经历紧张、沮丧,尝试失败和苦恼,磨练学生的意志和毅力。使诸多情感体验成为学生乐于活动乐于*作的内驱力。

  3、人人表达自己

  作文以发展运用语言为主要目标,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进行描述活动的语言训练,使语言和形象结合起来,把丰富多彩的活动与丰富学生的语言联系起来,与发展学生语言表现能力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活动中学*观察,学*表达自己独特的内心体验。抒**感体验的作文真正是学生心底流淌的旋律。

  3、 人人获得赞赏

  同学们的一篇篇*作,因为有了具体的活动内容为基本素材,有了真切的体验为情感基调,所以学生的*作或多或少有生花妙笔,有各圈可点之处,或者是语言逗人,或者是描写生动传神,都能得到教师和同伴的肯定和赞赏,在这个互相赞赏的活动中,让学生获得自我满足和陶醉。

  (三)丰富了教师*作指导的内涵

  多年来的*作指导,教师们比较关注作文的技巧、章法的研究,也比较重视从教师的角度去指导遣词造句。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作文研究中的指导,不仅仅有从学生实际出发的语言表达的指导,更有对学生的情感、兴趣、态度作文素养的指导和熏陶。活动作文*作指导的立足点是:以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的兴趣;强化学生的体验,丰富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独特的见解,促进学生的个性表达。

  (四)建立了“动态生成”的综合实践活动作文指导课堂新模式

  由于我们开始就站得高,用新课程的理念作先导,从关注学生生命的高度,用变化、动态的、生成的观点来看待作文教学。所以我们的课堂,不再是纯作文技术操练,不再简单地传授作文知识。也不再是机械的“活动——指导——作文——讲评”这样一成不变的模式,而是呈现出多种多样的作文指导新形式。

  1、 欣赏交流式

  这种综合实践活动跨越时间比较长,活动体验有长时间的经历,很复杂,不是几分钟就能完成。所以这样的课堂可以让学生在完成活动体验后,课外完成*作,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交流,交流活动过程,交流活动趣闻,交流活动体验,在点评学生的*作中,指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独特体验。例:

  我在班里开展了“照顾蛋宝宝”的活动。要求学生每人照顾一个生鸡蛋,这鸡蛋必须每天24小时不离身,看谁能照顾好它,使蛋宝宝完好无损。学生想了很多办法去小心翼翼地呵护着,有的给它穿上厚实的餐巾纸外套,有的让它住在一小盒子里……结果有的在睡觉时压碎了,有的和同伴玩时疏忽挤碎了……有的欢喜`有的伤心`有的后悔……课堂上学生展示自己的*作,教师在点评学生的*作中指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在欣赏学生的*作中肯定学生的成果,让学生获得喜悦.有的是活动失败后的喜悦,因为他递交了一篇好作文。

  2、 活动指导交融式

  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作文指导课,不再是单一的先让学生尽情活动,然后教师提出*作要求,让学生写下活动情景。这样的课,学生往往是开心尽兴地玩耍,勉强无奈地撅着嘴巴作文。迫于老师的压力才提笔*作。实验开始阶段,我也曾为此困惑。随着实验的深入,研究的加深,我们逐渐地找到了活动和*作的结合点,课堂的*作指导开始自然、自在地融入到活动之中。教师必须随着活动的进展,随机地进行生成性的*作指导。活动是为*作服务的,它是让学生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是让学生练*有意的观察,是让学生尝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的。这样教师就能快速敏锐地捕捉到活动过程中*作指导的生发点,或者提问,或者抓住猛敲,成为在学生活动中的*作指导点。

  记得一堂活动*作指导课《跟着沈晨走进昆虫世界》。沈晨是班里的一位昆虫爱好者,笔下画的昆虫惟妙惟肖.爱捉昆虫,收集昆虫标本,是人人皆知的昆虫迷。教师利用学生身边的典型人物,上了一堂成功的活动作文课。

  其中课堂上有两个活动板块:第一个板块是,请沈晨上来摆个螳螂的姿势。他摆得酷似螳螂。同学们都笑起来。老师漫不经心地说,摆得像极了,谁来说说他怎么做的?学生立刻注意力集中到沈晨的手的动作,脚的姿势,面部的神情。

  第二板块是:展示完沈晨制作的昆虫标本,让同学开眼界后,又介绍了沈晨曦画的一副昆虫画,上面画了很多的小昆虫。教师提问:你觉得他画得怎样?学生用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作答。教师追问:哪一只特栩栩如生?为什么?学生立即注意起某只昆虫的眼睛、触角和薄如蝉羽的翅膀来。

  3、 任务驱动式

  任务驱动式的活动作文就是让学生在完成某一任务的动力驱动下完成的*作指导训练形式。这种*作指导形式,学生的体验并非是在作文,而是为完成某种任务,作文已经演化为一种实际需要,所以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和实用性。学生的写作过程是认真的,富有使命感的。所以这种*作指导,教师是以某种特定的身份出现,用需要的方式提出作文要求的。

  例如:结合学校春季为每位学生订做校服之际设计的*作指导《设计校服》就是这种课型。课堂上通过和学生交谈,让学生说说每天穿的校服的优点和缺点,说说自己*时生活中穿校服的体验,然后教师以受后勤部陈主任委托的身份,向学生征求改进新校服的设计意图,目的想让即将订做的新校服能更受同学们的喜欢。在这样的跟自己的切身利益有密切关系的任务驱动下,学生跃跃欲试,劲头很足。纷纷用文字,用绘画,文字绘画并用等丰富的形式,向陈老师提起建议。很好地完成了*作任务。

  4、 系列*作式

  *作作为一种练*表达的形式,它可以不拘一格,我们不再只把完成一篇完整的记叙文当作一种作文训练,一个片断也是,低年级的写一两句话也是。活动系列式,以活动为载体,更侧重应用文的训练。

  例如:在开展秋游生态公园之前。让学生先拟定一份喜讯,告诉同学们这个好消息。再让学生写一个通知,告诉大家有关的时间,地点,内容,当时正值第一次寒潮来临,所以还要提醒大家的注意点。参观活动结束后,完成一篇参观记。

  (五)激发了学生的*作兴趣

  活动作文课成了学生的期待。学生对活动有一种期待,也是对作文有一种期待。活动作文的实践研究,为我校的作文教学引入了一泓活水,丰富的活动情景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给作文教学课堂带来了无穷的生机和活力。

  (六)学生作文充满了鲜活的灵性

  综合实践活动中作文不仅让学生有“米”可以“炊”,而且能把“米”巧“炊”。因为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是鲜活的,是独具个性的,是极富变化的,写作是倾注真情的,所以学生的作文更是充满灵性的,这是让所有参与实验的老师最感欣喜的。教师在活动设计、活动进程、指导*作、*作评改等诸多过程中着力点都围绕这次活动作文的切入点,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作评改中,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凡是能表达学生独特体验的段落、句子、词语都是肯定的文章的亮点,教师加以大大夸奖和渲染。因为这正是文章具有“灵”之气的妙点。因此,学生在这儿获得了成功,他会在下一次的*作中关注自己独特体验的表达,这就是我们同一次活动,而*作结果却是那样的各具特点,百花齐放。这一切可从我们选编的学生活动作文*作选中可窥一斑。

  (七)教师的业务能力得到提高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作文教学整合的研究》课题的提出和实施,在很大程度上转变了教师传统的作文教学观念,课题的研究开展,以及我为此撰写的论文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从而带动了教学的`全面改观和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老师们确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的作文教学观。老师们更关注学生作为发展的主体在作文中的重要作用,关注学生作文兴趣、意识和潜能的唤醒,关注学生终身需要的作文能力的获得。改变了作文教学日趋僵化的局面,使我们的作文课堂呈现出勃勃生机,使老师们尝到了作文教学改革的甜头,尝到了综合实践活动与作文教学整合的无穷魅力。

  五、分析和讨论

  目前教材上安排的作文教学沿袭了传统作文教学的教学模式(教师命题,讲解文体和写作要求,分析写作技巧。)当学生欣喜于活动作文带来的愉悦后,在我们完成教材上的奉命而作时,怨声不绝于耳,都说这个不好写,没意思。如何能结合综合实践活动中作文更好地完成教材上*作训练任务?

  综合实践活动作文对教师的劳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有时也真有无“米”可下的感觉,更要教师有一双慧眼,有一个创新的脑袋,才能真正拓展活动作文的空间,开创为学生喜欢的活动内容和形式,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素养。如何提高教师自身素养,以适应活动作文对教师的要求?

  最初,我们制订实验方案时,曾经想形成一个综合实践活动与作文教学整合的序列。如何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特点,形成各个年段活动作文训练系列,成为我们双语学校的校本*作训练教材?如何让大批量的孩子走进社会 走进活动现场 感受活动的乐趣 从而爱上写作呢?

  以上问题有待我们在今后的作文教学实践中继续研究。

研究报告作文4

  “兴趣作文教学法的研究”课题XX年2月被立项钦州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c类课题,在此之前两个月我们成立课题组。当时存在着底子薄,基础差,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的不利局面,课题组全体成员摸索前进,举步维艰。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我课题组努力开展工作。具体体现在工作扎实有力,活动有条不紊。课题组建立了总的实施方案,有三年方案,也有分学期的教学计划,做到了有计划,有落实;大力开展学*活动,展开深度汇谈,开阔了教师视野,加深了对兴趣作文教学的认识;认真开展听课评课活动,上好“兴趣作文研究课”,课题组活动上升为学校行为。初步形成了一批教研成果,初步做到了人人有成果,并且以校报《凤凰花》为依托,形成了作文阵地,影响日益扩大。

  现将我们的详细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立题背景及实现情况

  1、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和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实验,我们为学生打开了与自然、社会、他人、自己沟通的大门,使学生能够自如地富有兴趣地个性化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初步实现了初中写作教学的目标。`

  2、素质教育召唤广大语文教师加大力度进行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语文作为担负母语教学任务的基础学科,必须适应时代的需要。而语文教学现状,特别是作文教学常受指责,弊端很多:(1)放羊式作文教学。训练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往往是找个题目学生练,一次评改就完事,而且评改周期长。想起来就练,作文以外的教学内容多了,就挤占作文时间,认为作文可练可不练,练好练坏一个样。(2)违背写作规律和学*规律,仅仅操练章法、技巧等考试技巧,导致学生作文缺乏真情实感,套话空话连篇,不见个性,没兴趣作文。(3)学生缺乏写作“激情”,对作文敷衍应付,或望而却步,不愿作文,不敢写作。这是我们研究的时代依据、现实需要。

  我们以语文教师素质提高作为突破口,组织实验教师学*先进的教育理论,同时带动其他语文教师学*,鼓励大胆改革。广大实验教师认真分析了写作教学现状,进行了深刻反思,找出了以下存在问题并且研究了对策。问题:

  (一)、语文学*不感兴趣。据笔者抽查原所任班级七年级(10)班资料表明,85%的学生不喜欢听语文课,95%的学生不愿意写作文。一位中等水*学生说:"语文课学与不学无所谓,老师讲得生动点还听听。"学生不愿听语文课,有的是重理轻文思想的影响,有的是授课枯燥无味,由学语文不感兴趣,导致学生害怕作文。为完成老师布置的作文要么抄袭、要么滥竽充数;个别甚至不交。

  (二)、缺乏观察力。大艺术家罗丹说,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关键是我们要善于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语文的内涵包括社会生活的全部。面对绚丽多彩的沸腾生活。由于初中生不会做生活的有心人,熟视无睹、麻木不仁,身在宝山不识宝,不善于思考生活给我们留下的启迪,因而写作时自然难免"肚中"无物。

  (三)、思想不成熟。初中学生由于阅历尚浅,所以面对纷繁的社会现象,分不清主次、常感无从下笔。即使搜肠刮肚偶尔想到一些写作题材,也常因思路不清晰,不能围绕中心选材,不知详略得当有序地表达观点。写出的文章不是言之无物,就是东拉西扯地堆砌材料。如要求写《校园新貌》,同学们只会楼房、道路、学*成绩等方面的材料,不会深入一层,揭示由于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好。新世纪的教育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写作能力将成为一个人的社会责任与谋生手段的重要标志。

  (四)、立意浅显,思辩性差。在作文中,学生总是把先前储备好的思想内容作为思想基础的内核,缺少对现有生活、社会的观察与分析,对各种社会现象不能进行独立而深刻的思考,思想的触角仅停留在生活的表面而不能探入复杂的深层,情感的基调只有欢乐轻松而缺乏凝重深沉。呈现在眼前的是假大空的思想和克隆化的主题,文章缺少个性,人云亦云,思想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五)、思想模式化,简单化。思想上的肤浅弱化导致了思想的简单化、模式化。在学生眼里,狼永远是凶残的,狐狸永远是狡猾的;议论文举例除了抗日就是**,除了革命领袖就是仁人志士,例子永远是雷锋、居里夫人、李白、杜甫等等。思维形成了某种惯性,而不是用大脑去思考、去挖掘问题的本质,没有个人的见解和主张。

  (六)、选题陈旧、缺少时代感。僵死的应试教育使学生深陷题海的十面埋伏,无暇顾及课外书乃至报纸杂志,即使必要的新闻也难得一见。这样狭窄的视野,空空的大脑,导致作文底气不足,腹内草莽,选材时反来复去总是“老三篇”

  (七)、语言*淡,缺少文采。由于*时阅读量少,语言包括词句积累贫乏,造成作文语言*淡无味,句式单一呆板,缺少文采。

  (八)、为师造文。很多学生认为作文是写给老师看的,什么样的文章能得高分,就写什么样的'文章,形成了千人一面、万人同言的现象,殊不知文章是内心情感的抒发,是对*的揭示,错误的作文观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阻碍了学生创造性的发挥。

  (九)、教学无章可循。写作教学缺少系统性和连贯性,教师只看高考,考什么练什么,讲评也是就题论题,出现了七、八、九年级同写一题的现象,这样导致了作文中的错误重复出现,严重挫伤学生写作热情。

  措施:

  (一)、张扬个性写作,切合兴趣。

  作文教学的目的就在于**人的精神和心灵,把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出来,给学生放飞心灵的广阔空间。因此要鼓励学生敢于“出轨”,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思想去体会人生,“写我的自得之见,抒我的自得之情”。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写生活日记,摈弃条条框框,写个性作文。

  (二)、开放写作空间,开发兴趣。

  1、作文不仅局限于两节课,让学生充分酝酿,尽情抒写。

  2、让学生写自己想写的东西,少一点限制,多一点宽容,提倡“自由作文”。

  3、改进讲评形式,把评改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倾听自己的心跳,相信写作水*的提高,关键是个人文学素养的提高。

  (三)、丰富写作底蕴,培植兴趣。

  1、开阔学生视野,引导学生从狭隘的书本中走出来,融入到社会生活中,丰富人生阅历。

  2、增强学生的思想底蕴,读书不仅限于文学,天文地理都可以,以此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3、丰富语言。巴金曾说:“写作不是靠技巧,而是靠背诵的二百多部作品。”因此,要求学生要大量诵读经典作品;另外,文章写的有文采,还可以加强成语造句训练和句式运用训练。

  (四)、转变教师角色,匡扶兴趣。

  教学中,教师要引导而不是讲授,要合作而不是耳提面命,对写作大胆放手,鼓励学生自由创作,可采用演讲、辩论等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告别仅将作文当作“作业”的历史,真正将作文当作无限丰富的活动。这是摆在每个教师脚下一条别无选择的宽阔而又漫长的路。

  写作空间的开放、写作底蕴的丰富、教师角色的转变体现在和阅读课、活动课有机结合,把写作视野投放到生活中,大自然中,社会中,让学生感受自然,关注社会、人生,让学生获得真真切切的生活体验;同时我们将阅读当作学生积累生活、丰富阅历、获得知识、提高思想、陶冶情操、美化心灵的*台,让学生通过阅读丰富自己,提高自己,为写作打下良好基础,读促进写,写促进读,形成良性循环;而活动课则将听说读写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获得了全面发展。这条人文化的写作路子极大**了写作生产力,拓宽了作文教学空间。

  二、研究过程及实验情况

  本课题以“初中兴趣作文教学法的研究”为核心,着重研究初中作文的教与学;研究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在新理论指导下探索写作新路子。目的在于通过研究与实验,在教师与学生的思想意识上取得重大突破,改变思维的懒惰局面,充分培养教与学对写作的兴趣。

  课题伊始,我们确定了如下目标:

  a)第一阶段:XX年3月——XX年2月为准备工作、理论学*的实施阶段。由于我校起步晚,因此边准备边研究。主要做好了七件事。

  (1)筛选培训实验教师,落实实验班级。共设立了十个实验班,每个年级设三个实验班,并配置了对比班。

  (2)制定总方案及各年级学期实验计划。计划与方案纳入学校计划,科研处进行管理。

  (3)建立实验班与对比班档案,注意积累资料、统计数据、列好表格。所有情况均有教科所具体管理,相关档案存于专门的课题档案中。这里列出XX年到XX年对比成绩,可以看出抓兴趣作文教学和不抓是不一样的。

  XX——XX年实验班、对比班成绩统计表

  实验班 对比班 学期末*均分 学年末*均分

  语文成绩 作文成绩 语文成绩 作文成绩

  七(8)七(1) 84/81 43/39 89/82 45/40

  七(9)七(2) 93/91 44/42 95/90 46/43

  七(10)七(3) 94/92 45/43 95/92 46/42

  八(5)八(1) 85/81 42/37 89/82 44/38

  八(6)八(2) 89/86 43/41 92/87 45/41

  八(7)八(9) 94/92 44/41 96/92 46/42

  八(8)八(10) 93/90 42/40 95/89 44/40

  九(1)九(7) 95/94 45/43 96/92 46/42

  九(2)九(8) 91/88 45/41 94/89 46/40

  九(3)九(9) 82/75 41/38 90/81 44/38

  这份粗略的表格统计显示的总成绩,语文基础知识分值相差无几,主要是作文分值差距较大,所以可以看出兴趣作文举足轻重的作用。

  (4)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写作水*,写作心理等现状。通过不断的现状分析,我们明确了当前所存在的问题,不断修正我们的写作计划,采取针对性措施,在动态中实现写作教学的发展。

  附录:“初中兴趣作文教学法的研究”课题研究与实验调查表

  1.在初中10个科目中,你最喜欢的科目是( )

  a.政治 b.语文 c.数学 d.英语 e.物理 f.化学 g.地理

  h.历史 i.生物 j.体育 k.美术 l.音乐 m.电脑

  2.在语文课教学中,你不喜欢的是( )

  a.课文教学课 b.作文教学课

  3.写作是件( )

  a.苦事 b.轻松的事 c.不苦也不轻松的事

  4.你在写作文时是( )完成的

  a.认真 b.任务式 c.马虎 d.出于老师的压力

  5.你写作文是( )

  a.打草稿 b.列提纲后完成 c.不打草稿

  6.你写作文( )吗

  a.修改 b.不修改 c.偶尔修改一下

  7.你完成作文后( )

  a.看一二遍 b.从不看

  8.老师不布置作文,你会另进行写作练*吗( )

  a.会 b.不会 c.偶尔写过

  9.你有看课外书的*惯吗( )

  a.有 b.没有 c.很少看

  10.你喜欢哪类课外书( )

  a.作文类 b.小说类 c.其他科目类(除了语文)

  11.你写作文的内容是( )

  a.真情实感 b.仿照别人的*作 c.随想随写

  12.你的作文按时完成吗( )

  a.按时 b.很少按时 c.不按时

  13.你有写日记的*惯吗( )

  a.有 b.没有

  取新知的学*能力、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阅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建立语文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加强语文的活动性。

  我们的活动课饶有特色。三尺讲台让学生,为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的机会,教师是旁观者、参与者、指导者,师生角色易位,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学*的积极性,激发了学*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和思维能力等方面都得到极大提高,恢复了语文课生动活泼的本来面目,它激活了语文教学。

  这种课型要求教师**思想,更新观念,相信学生,还给学生自由;细心指导有关活动,对教师的要求不是低了,而是高了,目标由教师控制,而内容、程序、方法等放手让学生去搞,教师指点一下即可。目前,采用比较多的方式是自由讨论式(一个说完,另一个说)和比赛形式。主持人由学生推选,导演负责组织,师生共同参与。每周可用一至二课时搞专题活动。在具体组织中,要注意与讲读课、阅读课、写作课的衔接,它是其中一部分,又是具有独立性的对这些课型起补充促进作用的课型。要加强计划性,避免放羊式。内容要丰富,形式要多样。这种课型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贯穿写作这条主线,培养了写作兴趣。

  2、编写“兴趣作文教学法”课题研究的作文计划,初步形成体系。

  作文教学的无序状态,我们组织编写了一个依据大纲、跟教材同步、操作性强的教学计划,力争实现作文教学的序列化和规范化。七年级以记叙文为主,八年级以说明文为主,九年级议论文及多种表达方式结合运用训练。切实考虑小作文训练,实施分解式片断训练,将大小作文结合起来。各年级都有一个通盘打算,书面复述、随笔、日记、摘抄、续写、改写、仿写、扩写、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等写作形式都可以训练。

  注重写作训练的序列化固然重要,但是这只解决了形式问题。要知道形式与内容是统一的。因此在制订作文教学计划时充分考虑了解决作文源泉问题,指导学生多观察多体验多积累,向自然、社会要素材,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周围事物,从社会生活中捕捉灵感;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感知生活,积累生活,提高观察思考、联想想象的能力;广泛阅读,积累丰富的材料,通过阅读丰富学生的人生阅历,引发学生对人生、社会、自然的理性思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表达热情,通过对学生联想与想象能力、理性思辩能力等方面能力的训练,点燃学生的表达激情,激活学生心智。在具体操作上,我们规定:每周写读书笔记XX字-3000字,每天记观察日记,情境作文(实地情境与材料情境)训练要占相当比例;每周写周记1500-2500字(包括大作文);每学期参与各种语文活动不少于5次。教师要注重检查指导,多表扬多激励,多让学生进行交流。

  在这个作文计划中,对指导学生如何审题、构思、结构文章特别关注,激发学生写作激情。教师从提纲到写作一股脑塞给学生不妥当,注意研究如何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提高其构思能力。

  作文教学只局限于课堂,只传授给学生形式、技巧、方法,教师提出要求——学生动笔成文——教师精改细批的传统模式,显然有失偏颇。为作文而作文,忽视了内容,忽视了学生个性,远离了丰富多彩的生活。艺术源于生活。生活之中处处是语文。我们注重阅读,让学生从文字中了解社会,放眼自然;我们设计了活动课,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积累,贴*自然,了解社会,体验生活,激**感;我们的说话课更是让学生自觉地去阅读,去写作,学会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理想、愿望等个性化内容。

  3、听课、评课活动,推广有价值的课型。目前比较确定的课型就是写作活动课。现在已经列为学校教科研成果之一。

  4、搞好专题研究,完成相关研究论文。按照课题组要求,我们组织教师完成相关论文,学校教科所定期检查,每学期要求老师写实验总结,并且存档。

  c)第三阶段:XX年2月——XX年9月为课题总结鉴定阶段。

  (1)完成研究实验报告。

  (2)汇编成果集。(研究论文集、课堂演示、学生作文集、报刊等体系)

  (3)提请专家鉴定。

  (4)扩大巩固成果。课题结题不是结束而是起点,我们会更加努力的投入教研教改中,更上一层楼。

  三、实验效果喜人

  1.教学观念、教学思想的变化,课堂教学方式的变化作文课教与学的兴趣盎然。

  传统的教学观念以灌输为主,师生关系以单向的师生关系为主。通过讨论,我们认为这种灌输观念导致了师生关系的单一,课型的单调,进而造成了语文教学的枯燥乏味。因此我们通过深入细致的理论学*,从转变教育观念入手,改革我们的课堂。我们得出了符合国家基础教育改革要求和新课标精神的较为科学的思想观念。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观念,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体,教师的指导最终促进学生的学*。以一切为了学生为前提,教师的发展、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效果的检测等各个环节都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学识水*、心智状况等方面的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强的教学对策,教学效果得到了保障。以生为本应该体现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既考虑学生的现在,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充分体现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新型的学生观成为各项改革的核心。教与学自然轻松,相映成趣。

  2.师生角色的变化。学生做了主人,兴趣自然培养。

  过去的教师既是导演也是演员,越俎代庖,包办一切,老师讲得眉飞色舞,学生听得恹恹欲睡,而现在学生成了教学主体和学*主体,最大的变化体现在过去由教师一人独占的神圣讲台出现了学生的影子,讲台成为师生互动的*台。学生走上讲台,成为导演和演员,虽是一个形式的变化,但这体现了教学观念的变化,引发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我们的活动课从课型上体现了这一变革。这一变革,针对过去枯燥的作文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了,自然兴趣就来了。

  3.学生的学*兴趣、学*态度、学**惯、学*心理及精神状态发生了显著变化

  实施三年来,学生学*内驱力显著增强,兴趣提高了。学生普遍喜欢上阅读课和活动课。XX年对学生的调查与XX年对学生调查比较,学生反映:喜欢语文的阅读课、活动课、写作课,这在以往是从未有过的现象。学生的精神面貌有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他们自信了、活泼了,友爱了,坚强了。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所做的教学改革不但对学生的现在负责,而且对学生的未来负责,对国家、民族负责。我们的语文教改,极大丰富了教育的人文性,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学*方式,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获得了多方面的发展。

  学*的积极、主动带来了成绩的提高。多年来,我校中考语文在钦州市一直不怎么样。而搞实验的班级在学*成绩上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4,教师的业务水*有了较大提高。

  由于我们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引导教师加强理论学*,进行深入探讨,大胆进行实验,所以广大教师在学*与实践中逐步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水*,成为学校的业务骨干。我们会继续探索,把改革引向深入。

  四、保证措施得力

  a) 措施保证:

  1、课题组负责选择制定课题,实验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

  2、课题组定时不定时进行研究交流与评估;

  3、课题组负责实验资料和数据,进行汇总、分析、总结;

  4、组织实验教师负责摸底,指定实施计划(阶段——学期计划和总结计划),具体实施阶段总结的整理,数据的积累,反馈,经验的总结等。

  b) 思想保证:学校领导、实验教师提高认识,加强管理,确保了实验的顺利进行。

  经费保证:学校支持实验的各项活动,学校负责印刷报纸资料费,参加有关会议和外出学*的差旅费等。

  c) 组织保证:建立健全了研究与实验组织,为实验奠定了良好基础。

  课题顾问:韦福发(校长) 莫连春(学校科研处主任)

  课题组长:吴鹏飞(德育处主任、钦州市a类培训对象)

  组员:罗 青 邓戈亮 苏政昌 黎起展 李梁才 吴长基 罗玉萍 裴 娟 温巨东、黎东桂。实验教师都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工作兢兢业业,扎实细致,卓有成效。

研究报告作文5

  现在,人们的生活都好起来了,大部分家庭都购置了小轿车。由于大街上汽车的普及,所以许多人现在都“不会”走路了。

  对此,我特地在车流量高峰期进行了一次详细的调查,并制作了一份调查报告表。时间:2010年3月5日下午5时整至5时15分地点:曙光西路XX电器城旁边的十字红绿灯处情况:一、会走斑马线的人数表人员类别:学生、中年人、老年人人数:共30人学生:17人,中年人:5人,老年人:8人百分比:学生:56%中年人:16%老年人:28%二、不走斑马线的人数表人员类别:学生、中年人、老年人人数:共16人学生:2人,中年人8人,老年人:5人百分比:学生:12.5%中年人:50%老年人:37.5%从上表我们得知,不走斑马线的大多是中年人。

  或许他们认为自己年轻力壮,跑得快,不用走斑马线。可是,他们不知道,许多悲剧就是在这种念头的庇护下发生的。在这里我向各位叔叔阿姨提倡:走斑马线,就等于给自己生命一个保障。让交通悲剧远离我们,让我们与交通悲剧说一声永别!

研究报告作文6

  *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春节气氛十分热闹,最*我进行了考察如下:

  一、市场,街道等忙碌的人们

  许多人都来到街上,非常的拥挤,看着应有尽有的货物,人们都忙着办年货,大家都满脸笑意,最高兴就是卖货的',因为他们挣了很多钱,街上人山人海,非常热闹,大家都满载而归。

  二、三十晚上(除夕夜)

  三十晚上是最热闹的一天,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面工作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研究报告作文7

  (一)课题的提出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每当学生升入初一后,老师和家长都会发现这样一种奇怪现象:有些同学进入初中后,简直判若两人。在小学他们作文写得很好,记事清楚、完整,层次还分明,经常获得老师的赞誉;可到了初中,他们却感觉无从下笔,写作丝毫没有进步,有的甚至还退步。经过仔细分析研究,我们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中小学作文教学不衔接,导致学生写作学*困难、教师教学艰涩,致使整个作文教学陷入困境,这个问题已经成为困扰中小学语文教师的一个棘手问题。

  怎样指导学生的作文由小学顺利过渡到初中呢?教育学、心理学的规律告诉我们:在教学活动中,明确教学目的是关键,是起点;要实现教学目的,就要激发学生正确的学*观,培养良好的学**惯和学*方法。解决好这些问题,对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及语文成绩至关重要。

  (二)实验的理论依据

  1、早在1998年*中央就提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而语文学科以它独有的方式和不可替代的地位在素质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作文教学作为语文学科的重要实践基地,其地位更是举足轻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作文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作文先做人”,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开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作文教学质量如何,直接影响着学生语文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和提高。

  2、根据系统论观点,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作文教学是一个整体,小学、初中阶段是作文教学的基础阶段,将小学高年级及初中作文教学结合,始终坚持从作文教学的整体性、相关性、层次性、有序性出发,及时灵活地调节各教学要素、各教学环节组合的方式,从整体优化的角度协调处理好两者的衔接,使作文教学过程处于良好、有效、有体系的运行状态,最终实现中小学作文教学协调的、连续的发展

  3、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理论”主张:“给学生足够的表现自我的空间,通过他们自己的努力,应该都可以掌握学*内容”。“不同学生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教,不同学生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能持久地集中注意力”。

  4、教学最优化理论: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的核心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是选择一种能使教师和学生在花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案并加以实施。教学中的分层评价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方式之一。

  (三)课题研究的原则

  (1)实践性原则

  我们知道,作文与生活紧相连,作文是生活的真实反映。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必须为学生搭建一个实践活动的“*台”,在课内外和校内外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作文活动,开拓学生的视野,延伸作文的空间。通过多种形式的作文活动,引导学生从热爱作文活动中“暗渡陈仓”,从而巧妙地让学生热爱作文,逐步提高个性化作文能力。

  (2)开放性原则。在教学观念上,要紧密联系生活,在教学内容上以现行教材为载体,但又不局限于现行教材,课内与课外自然衔接;在教学模式上,不固守一种单一的模式,力求用多样化的作文教学来满足学生的需要;在教学方法上,坚持启发式和讨论式,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索、发现新途径。

  (3)分类指导与全体参与原则:考虑各层次学生的实际需要,分类指导学生,尽可能地引导每一名学生参与学*过程,调动学生学*积极性,使学生都有信心,通过自己的努力,顺利完成中小学作文衔接过渡。

  (4)求实性原则。我们倡导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通过实验,探索阅读和写作教学的普遍规律,追求最佳的阅读和写作教学效果。

  (5)开放性原则。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广泛吸收已有的实验研究成果,广泛团结有志于教学实验与改革的同仁,求同存异,共同切磋探讨。使课题研究呈现生动活泼,百花齐放的大好局面。

  (四)研究目标及方法

  目前,中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衔接出现了严重脱节的现象,影响了学生学*语文的积极性,为此,探讨出中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衔接的途径和方法,使中小学作文教学衔接时少走弯路,提高作文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具体目标如下:

  1、探讨中小学作文教学要求、内容、方法和手段的差异。

  2、探讨出中小学作文教学的空白处,寻求突破口。

  3、探讨中小学作文教学的时间安排、学*方法、*惯对语文能力的影响。

  4、探讨中小学作文教学脱节的主要心理因素,找出与学生心理对话的途径,在教法与学法的结合上寻求接轨点。

  5、探讨中小学作文教学衔接的途径、方法和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研究方法

  1.调查法调查中小学作文教学方式、内容,作文模式及现状。

  2.实验法主要是对制定的方案开展实验。

  3.统计法主要是统计学生的作文成绩和课题研究资料。把大量的、零散的样本数据,经过统计处理,分析变化规律。

  4.追踪法主要是记录实验班中每一个学生的阶段作文测验成绩,归纳正确的实验结论。

  (五)实施步骤

  了解中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探索中小学作文教学中知识与技能的衔接。

  第一阶段:(20xx年2月——20xx年7月)实验准备阶段

  确定实验对象,组成课题组;查找相关资料,学*心理学、写作学、系统论等相关理论;搞好学情调查,主要了解初中及小学高年级段作文教学现状;编拟实验方案。

  (1)教师理论准备:学*新课标理论,把中小学作文教学目的'、要求、内容进行比较,明确中小学两个阶段的差异与联系,增强教学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学*有关教育理论,分析学情,采取时适时教学方法。

  (2)做好转变学生学*观念的衔接:要向学生讲明小学字、词等基础知识多,阅读理解少,时间充足,重机械记忆,形象思维。初中由于课目增多,相应地学*语文的时间少,重理解记忆,抽象思维;老师讲得少,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多,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应大大加强。

  (3)做好学情抽样调查,了解初中及小学高年级段作文教学现状,编写调查报告,并以此为依据,编拟好实验方案。

  第二阶段:(20xx年9月——20xx年7月)实验初级阶段

  形成研究网络,初步形成教研常态模式;组织学*,开展活动;写好实验教案,搞好实验研究;收集试验优秀作文等。

  (1)加大语文知识的积累量,做好记忆、思维的衔接。初一学生面对增多的课程和加难的课文,难免有诸多不适应,小学是记忆诗歌的黄金时期。老师要把住记忆特点--机械记忆,让学生大量背诵古典诗歌、名言警句。二是根据思维特点,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适当重视形象思维。如充分利用电教设备的视听效果进行直观教学,使抽象语言形象化。用游戏、表演、比赛等方法向新生展示语文丰富多彩的广阔天地。

  (2)贯彻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做好作文*惯、作文方法的衔接。适当引导学生研究“单元学*要求”及“预*提示”,使学生有明确的学*目标。讲授新课,重点不在于分析解答,而在于引导发现作文的方法,逐渐改变依赖老师的*惯,养成自己动手、动脑、动口的好*惯。

  (3)展开读写双翼,做好由套路作文向开放式读写的大语文衔接。读写被称为语文的两翼,是语文的两支柱,但是在小学大多数学生写的都是“套路文”。老师一让写好人好事,不是谁给谁补课,就是下雨了谁的伞自己舍不得用,留给别人。这种作文内容陈旧化、形式模式化,反映了部分小学语文教师教思想的封闭和僵化,学生思维灵性被扼杀。必须从这种教学模式中**出来,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结合起来。从阅读或学到方法或理解内涵,再延伸到写作,或谈感受,或学技巧,把两者结合得比小学时再紧密些,树立读是为了写好,写能更好地促进读。

  有人说:“日记很小,只容得下我一个人,日记很大,又可包罗万象。”由于日记特殊的魅力,决定了日记提高一个人的语文能力乃至人的本领的特殊作用。记日记是小学时形成的良好*惯,中学需要巩固好发扬好,使它成为积累素材、提高写作能力的助推器。

  第三阶段:(20xx年9月——20xx年7月) 实验中期阶段

  分析处理实验数据,搞好阶段性总结,针对存在问题,调整实验方案,继续进行实验;收集整理好试验教案,实验总结,实验报告,实验文章,实验作文,竞赛成果等。

  (1)开展实验汇报课,课题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上阶段成果。

  (2)继续抓好学生作文积累工作,完善“读书报告会”、“观察描写作文训练”模式,并在其它实验班推广。

  (3)开展学生作文竞赛,评选优秀作文,并汇编成册。

  第四阶段:(20xx年9月——20xx年7月) 实验验收结题阶段

  举办优秀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撰写试验总结;准备好结题所需各种材料,迎接结题验收。

  (1)举办实验优秀课堂展示活动,评选出两节优质公开课示范推广。

  (2)收集汇总实验材料,并进行筛选整合,汇编成册。

  (3)进行实验总结,撰写结题报告。

  (六)研究的主要成果与分析:

  1、通过调查分析总结,发现中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着以下现状:

  (1)作文的重要性没有得到体现,师生普遍不够重视。

  调查结果显示,88.3%的教师认为作文很重要,认为作文不重要的为0;42.3%的老师认为学生写作文的态度是被动的,纯粹为了完成作业。57.2%的学生讨厌作文,61.3%的学生不愿意写作文。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普遍都认为,作文不像数理化、外语一样,短时间内难以见成效,即使再努力,作文也就70-80分,要想得高分,难上加难。其次是考试分值的安排,作文从属于语文学科,在语文的120分中,作文占据了50分,可谓是是重中之重。其他学科与语文地位相当,作文当然没法比较。第三,作文教学从属于语文教学,语文所涉及的内容众多,作文教学是其中一部分,教师花大量的时间去讲解课文,完成教学任务,没有精力过多地光顾作文,每周一节作文课就算是很奢侈的,学校也未另行安排作文课。这多方面的原因造成作文教学被轻视,作文的重要性只停留在表面上,没有真正得到大家的认可,致使作文教学成低效教学。

  (2)中小学作文教学方法不同,造成中小学作文教学脱节。

  中小学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各自根据教材编排的内容教学,没有机会或者根本不会去想了解中小学作文衔接教学中应具有的共性,各行其事,不照顾全局,不统筹兼顾,因而教学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系统的教学方法。从调查结果来看,77.3%的小学生认为教师指导作文方法是反复讲解,辅以范例,一篇文章反复写。67.5%的小学生认为老师重点讲的是语言表达,很少涉及表达技巧;41.9%的中学生认为中学教师指导作文是讲解再写作再讲解再写,51.7%的同学认为老师重点讲表达技巧。调查中我们发现小学高年级作文训练大多按照命题——审题——立意——选材——起草——誊写——批改——讲评程序进行,教师一般结合范文或范例向学生传授写作知识,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导,模仿范例,基本上能写出一篇语句通顺、条理清晰的文章。这种教学方法把学生置于完全被动接受的地位,学生只是一味的模仿,很少会变通,有的学生甚至干脆背篇范文,交差了事。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对学生观察想象能力、分析概括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的训练,学生依赖性强,导致学生进入初一后,因教师不能再提供范文而不知如何下笔,学生作文水*何谈提高。

  (3)中小学作文教学侧重点不同,评判标准不同,造成中小学作文教学难以衔接。

  新课标对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的要求是: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新课标更多关注学生的记叙能力,对表达方式没有具体要求。新课标对中学作文教学的要求是: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根据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根据这个要求,中小学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指导时侧重点也有所不同。调查结果表明,小学教师在进行作文指导中,有56.2%注重的是语言表达,40.1%注重结构布局;而中学教师在进行作文指导中,有40.3%的教师注重语言表达,35.5%的教师注重的是表达技巧。从这个结果可以看出,小学教师主要指导学生在自己掌握的语言、文字、词汇、语法等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叙写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的人、事、景、物,能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条理清晰地、具体、形象、生动地表述出来,有一个明确的中心,这样的文章就是一篇好文章,就能得高分。而中学阶段,教师指导学生作文时,不但语言表达比小学要求更高,更重要的是行文技巧和表达技巧的训练,这对以前没有经过这方面专门训练的小学生来说,是很难达到的。因为小学作文的认知水*只停留在“写实”这一感性认识上,知道什么就写什么,中学则强调的是“写意”,它涉及了表达方式、表达技巧之类的抽象思维内容,这无疑是一个质的飞跃。因而小学生升入初中,再按小学作文的模式行文,其作品就会被初中教师以“*淡、乏味、毫无文采可言”而判为劣作,这样就导致了学生刚进入初中就对作文感到茫然而无所适从,造成作文不但没进步,反而还不如小学水*的现象。

  (4)阅读积累的缺失,造成学生写作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是吸收,*作是表达,材料的积累是写好文章的关键。从调查数据来看,只有23.7%的学生经常阅读课外书,有57.1%的学生偶尔读读,而19.2%的学生根本不读;有15.6%的学生坚持写日记或读书笔记,66.3%的学生偶尔写写,18.1%的学生根本不写。从这些数据来看,很多学生对课外阅读不够重视,比较随意,只凭自己的兴趣,没有当做一项学*内容来对待。究其原因,是学生对阅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教师引导不到位。阅读的缺失,造成写作材料缺乏,从小学到初中反反复复就是那么几件事,事例陈旧,老套,要写新颖独特的内容,学生就无话可说了,自然就不愿写作了。

  2、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

  (1)改变教学理念,提升对初中及小学高年级段作文重要性的认识。

  根据新课标的“大语文观”,作文教学也要树立“大语文观”,要深刻领会新课标对中小学作文的总体要求和阶段目标,认识到作文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校、老师、学生、家长思想上都要高度重视,给作文教学以应有的地位。认清中小学作文教学的目的,要培养学生学*运用祖国语言,恰当地表达思想情感,不能就作文而作文。学校要保证作文教学时间,为作文教学的提高创造条件。

  (2)加强教师作文教学,探索作文教学的新途径。

  教师作文指导水*的高低,是搞好作文教学的关键。要提高教师的作文专业水*,最好的方式就是要建立长效的培训机制,加强教师的专业理论的培训,实践经验的操作,可以举办不同形式、不同类型的培训班或研讨活动,也可以利用网络这一先进设备,进行网上通识培训,将好的经验有针对性地推广,以此来打造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同时,教学研究人员要深入学校,和一线教师一起,根据各学段的不同要求,编写出专门的作文教材,明确作文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用以指导实践。

  (3)改变作文指导方式,注意写作知识和写作技巧的传授。

  当前作文教学指导,主要是以教师点拨为主,总体上是按照“教师命题——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的模式进行,教师指导时往往以范文为摹本,引导学生如何模仿,更有甚者干脆让学生硬背范文,应付考试。这种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的能动作用,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没有发挥出来,这种单一的教学形式难以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因此我们要建立一种新的作文教学机制,这个机制应是以学生为本,教师要根据学生生活的特点,选取切合学生生活的话题,这样学生才能调动自己的生活储备,才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小学高年级教师在进行作文指当时,应将眼光放远一些,适当对学生进行一些表达方式的引导,让学生提前站上高一级台阶,为中学打好基础。中学教师在学生刚入初中时切不可过快地提高要求,应给学生一段磨合的时间,承续小学的教学重点,逐步转移到中学轨道上来。然后才正式介入写作知识与写作技巧的指导,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如何审题,如何构思,如何选材,如何立意,如何表达,循序渐进,日趋提高。切不可操之过急,急于求成。

  (4)重视阅读积累,丰富写作素材。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这是许多作文成功的经验。现行的学生课本中大量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美文,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除了让学生学*文章内容之外,更应当让学生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即要让学生在理解作者“写了什么”的同时,更要知道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学生在获得阅读体验的同时,又获得了写作知识。当然,光有课本内容还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要告诉学生眼光可以放高一些,可以看看名著,还可以阅读一些精美杂志,诸如《读者》,《少年文艺》《意林》之类,让学生从中选取一些文质兼美的美文来阅读,只要学生看得懂,就一定会有收获。另外,一味地看书,不做笔记,效果特差,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摘抄,抄优美语句,抄哲理名言,抄自己最喜欢的语句,还可以让学生写写读书笔记,将自己阅读所得及时记录下来,这些都可以成为今后作文的良好素材。有了这些素材,学生写作犹“如鱼得水”,还愁写不出好文章?

  教师的业务水*有了较大提高。

  由于我们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引导教师加强理论学*,进行深入探讨,大胆进行实验,所以广大教师在学*与实践中逐步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水*,成为学校的业务骨干。

  学生的学*态度、学**惯、学*心理及精神状态发生了显著变化

  实施三年来,学生学*内驱力显著增强,兴趣提高了。学生作文速度、写作水*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从学生和家长的反映看,效果喜人,这在以往是从未有过的现象。

  学生的精神面貌有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他们自信了、活泼了,友爱了,坚强了。学生再也不会“谈写色变”了,写作积极性的大增,带来了成绩的提高。

  (七)研究结果评估

  通过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

  1、通过对中小学作文教学内容、要求、方法、手段的差异的探讨,提高了教师作文教学的针对性,提高了学生学*的目的性,有效地提高了语文的教学质量。

  2、作文现状的分析对小学作文教学有借鉴、警示、指导作用,薄弱环节可以及早加强;对中学作文教学有前瞻性,避免中学的重复教学,从而全面夯实学生的作文基础,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八)实验反思

  1、虽然对课题实验研究的正确理念已进行多次学*,但将正确理念转变为教学的行为,仍存在着差距。

  2、课堂教学是课题实验应该关注的重点。观念的转变,师生关系的正确定位,有待进一步解决。目前的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现状仍然在一定程度的存在着。

  3、课题实验的诸多问题还有待解决。如超前性与统一性;实验性与常规性;指导性与研究性;机械性与灵活性;研究性与发展性;模式化与个性化;试验研究与理论思考。

  主要参考文献:

  《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纲要》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中学语文》中的《初中作文分层次能力训练的实验研究》20xx.4.3

  《语文新课程标准》

  魏书生《语文教学探案》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加载中,请稍候......

研究报告作文8

  现在,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产生*视的几率也日益增大。有的人在小学时就戴上了*视眼镜,有的人甚至在幼儿园就已经不得不戴上眼镜。当然,我们都知道,*视眼镜一旦戴上,就很难再摘下来,有的人甚至一辈子也摘不下来,这是件令人悲伤的事。

  我们班里共有46位同学,*视的人高达百分之五十五,也就是有23人*视,还有几个人也*视了,只是没戴眼镜罢了。如果全算上去的话,我们班里*视的同学绝对不会低于25人,这是一个惊人的数目!

  班里23名*视的同学,我仔细地调查了其中的12位同学的视力情况,其他同学也大致了解了一些。 这12位同学中,左眼在100度至250度之间的同学有4人;左眼在251度至350度之间的同学有6人;左眼在350度以上的同学有2人;右眼在100度至250度之间的同学有6人;右眼在251度至350之间的同学有4人;右眼在350度以上的同学有2人。这12位同学中,其中属陈仁瑞同学的眼镜度数最高,高达双眼425度。

  这12位同学左眼的*均度数约为280度,右眼的*均度数约为267度。 我采访了一些同学,谈谈他们对戴*视眼镜有什么看法。大多数同学都认为戴上眼镜显得人很渊博,看上去很有文化,就像一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神童,就连我以前也是这样认为的。

  然而我又用同样的问题问那些已经戴上*视眼镜的同学,他们的看法与之前那些人的看法完全是两回事了。他们都认为戴上眼镜后有很多的不便,曾多次尝试将眼镜摘下,却缕缕失败。他们明白了戴上眼镜后的痛苦,也明白了以前看见的那些戴眼镜的人的苦楚。所以说凡事只有亲自尝试之后才会明白一切。

  就拿我们班的沈梁宇同学的视力情况来说。它的视力比较差,左眼175度,有眼245度。我从他的口中掏出,他就是因为小学时每天疯狂地玩电脑和手机才*视的。不仅玩电脑看手机,而且一玩就是两三个小时,眼睛一直盯着屏幕,非常伤眼睛。而且小学作业少,一旦到了寒、暑假,就是小学生玩电脑的高峰时期,一天玩个四五个小时都正常,所以才会导致沈梁宇在三年级的暑假就*视了。四年级开学便戴上了眼镜,焕然一新了。

  沈梁宇同学的事例就告诉我们从小就应该保护好眼睛,不要当你戴上眼镜时才发现自己以前的过错。 这12位同学中,除了沈梁宇同学,还有一位同学三年级便戴上了眼镜。当然,像李娟、赵翔宇还彭建玮都是刚入七年级才*视的,可能是因为我们之前的赵老师让我们的学*压力加重造成的,不过他们之间也存在着看电视、玩电脑的因素。

  科技在发展,时代在进化。正是因为发明出了这些电脑、手机,这些对人的眼睛有害的东西,人们*视的几率才增长得这么快。现在,全国每天都有人*视,每天都有人第一次接触*视眼镜,然而每天摘掉眼镜的人却寥寥无几。

  我们班里的*视率是百分之五十五,如果这是全世界的*视率,那么将高达四十多亿人*视,这是一个巨大的数字!

  现在,我也有些*视了,大约在150度左右,从这学期开始我便发现我的视力有点模糊有点想戴上眼镜的预感。现在,我只能苦苦的笑,我对不起这始是明亮的眼睛!我们班里除了*视的人,还有人是闪光造成的,并不算是*视,就像代林功同学一样。

  那么话又说回来,造成同学们眼睛*视的罪魁祸首又是什么呢?这12位同学我又询问了他们现在的看电视、电脑情况,很多人放学回家写完作业后还是在玩电脑或看电视,也有有些人只有周五、周六和周日才玩电脑和看电视。

  还有,他们做眼保健操还有待提高。12位同学里没有一位同学坚持每天都做眼保健操,只有张运健要好一些,基本都认真做了。其他的同学,当眼保健操的音乐都想起来时,见老师还没来,便在整个教室里打打闹闹;前后位说说笑笑,要不是有纪律委员管着,还不知道教室里乱成啥样了。就是这样,他们做眼保健操还是不认真∶有点睁着眼,双手捂着脸;有的做第一节而音乐响的是第二节;有的胡乱做,捏着脸,掐着眼的,没有几个认真做的。这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还有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我们写作业、看书、看电视和电脑的姿势和距离没有掌握好。这12位同学中,看书离得最*的只有10厘米,一般都在15厘米至20厘米之间;看电脑一般都在35厘米至50厘米之间;看电视都在2米至5米之间,其中最*的就是站在电视机前看,这是最伤眼睛的。现在,同学们的书写姿势还不够准确,我们班貌似还没有书写姿势很正确的学生,大多都离书本15厘米至20厘米之间,我也是在这个范围内的。而且他们一旦看电视、玩电脑和看书到了精彩的'部分,就别指望他们能隔一小时休息一下眼睛了。

  就是因为我们身边存在着这些严重的不良*惯,所以才导致人们的*视率飞快地增长。

  那么我们该如何预防眼睛*视呢?首先,电脑、电视和书本不能长时间盯着看,要过一会休息一下眼睛。再者,一定要掌握好看电视、看电脑和书本的距离。看电视至少得在3米开外的地方;看电脑得离50厘米以外的距离;看书也得达到30厘米远。最后,书写姿势一定要正确,眼睛要离书本25厘米左右。相信这样做坚持不久,你就会发现你的视力表以前清晰多了。

  其实,从小保护好自己的眼睛才是最重要的,从小就打下坚实的基础,长大以后才容易保持。但现在,我们的这个机会已经过去了,所以更应该把握好现在,重新开始,保护好自己的眼睛,打造美好的未来!

研究报告作文9

  【摘要】:被誉为语文教学“半壁江山”的作文教学,担负着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使命。作文评改,作为作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作文教学的效果,从而影响到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语文素养的提高和个性的张扬。但是长期以来,作文评改的主客体定位不清,学生主体间交往活动缺失,作文评改模式单一,缺乏开放、民主的作文评改氛围。广大教师作文评得辛苦,而学生却漠不关心。结果教师徒劳无功,苦不堪言;作文评改事倍功半,收效甚微。本课题立足初中日常作文评改训练现状,试图优化初中日常作文评改,为作文评改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为此,本研究针对长期以来作文评改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在对学生日常作文情况进行有效调查的基础上,探索作文评改创新的途径。最后,着重阐述了初中日常作文评改和网络环境下初中作文评改的具体实施办法,并通过具体的案例介绍,为现行的初中作文评改创新方法提供了可操作的方案。

  【关键词】:作文评改 创新途径 自主合作 展示交流互动

  (一)课题的提出

  1.问题的由来和背景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如何才能教好作文,我们老师在作文教学中下足了功夫,可为什么依然收效甚微。古人云:三分文章七分改。现代作家赵树理也说过,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可见写好作文,离不开“修改”过程的严格锤炼。对于作文创作有了一定基础的中学生来说,下功夫于“修改”,是非常重要的。然而长期以来,在作文教学研究领域,一直侧重于“写前指导”的研究,忽略对作文的“批改与评价”。教师在作文评改中耗费大量时间与精力却收效甚微。早在1978年,叶圣陶先生在一次座谈会上就谈到:“我当过语文教师,改过学生作文不计其数,得到一个深切体会:徒劳无功。”事隔*40年,这种“徒劳无功”的现象依然在不断上演。其主要原因是作文评改多采用单一的“教师指导”的形式,作为学*主体的学生被排斥在评价过程之外。作文教学中,老师往往只重视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未能从知识与技能获得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学*能力;未能从学生的内部发展需要激发学生对于作文评改的共鸣。导致学生对作文的评改视若无睹,评价的反馈作用难以实现。最终的结果是学生不知作文的目的,没有了写好作文的内在动力,作文水*提高缓慢,教师的教学效率低下。

  那么,作文怎么评、怎么改才能提高效率,真正促使学生作文能力得到提高呢?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会学*、主动学*。作文的批改与评价必须从“指令性、接受式”向以学生为本、师生互动、立足发展的教学观转变,向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转变。重视作文的批改与评价,创新评改方法,让学生学会对自己与他人的*作进行评价、欣赏与修改,实际上就是教学生学会学*、主动学*。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学生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我们认为,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惯,是作文教学的一项固有的和极重要的任务,因为修改作文的能力和*惯,是写作能力的一个极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会自己修改文章的人,不可能学会写文章。“初中作文评改方式创新研究”这一课题的提出,就是为了探索一条切实有效的作文评改之路,真正授之以渔,让学生对自己与他人的作文学会并乐于评价、欣赏与修改,在修改的过程中增强遣词造句、语言感知的能力,使写好作文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水*。

  2.课题的界定和说明

  评改新模式。评改是写作的一个延伸。好的作文是评出来的,改出来的,评改更要舍得花时间。课题中提出的评改新模式与以往作文教学中的评改模式不一样,首先评改主体不同,由旧模式中教师为主体向新模式中学生为主体转变,由以往单一的教师的评、改到合作化、多元化的评、改,作文评改新模式的创建力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自改、小组合作互评、全班多向互动式评改交流等途径,逐步培养学生自改能力,让学生由乐改到善改,从而达到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

  3.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

  4.课题试图解决的问题及其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课题以探究作文批改的新模式为研究方向,重新给作文评改的角色定位,“主角”由“教师”向“学生”的转变,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惯与能力。使作文评改臻于学生自主、自能操作的范式。因此,如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如何处理好教师评改与学生评改的关系,作文评改的有效模式的探索等都是本课题关注和试图解决的问题。立足于实践,发挥学生主体性,探究作文评改新模式这一研究过程本身就包容了理论知识与抽象知识的整合,包容了新课标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本课题的研究必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在独立与合作研究过程中构建知识,也必定能将教师从繁杂无功的作文评改中解脱出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成长。

  5.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新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新课标对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重视是对本课题研究的有力支撑。

  (2)建构主义学*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者要真正获得知识,主要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得到的,而是学*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情境下,利用必要的学*资源,通过与其它人的协商、交流、合作以及本人进行意义建构而获得。这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本课题将在建构主义学*理论指导下进行教学设计,通过学生作文修改中的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改变以往单一的被动接受的学*方式,并形成新的学*方式。

  (二)研究的目标

  通过作文评改新模式的探究,调动学生的作文积极性,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修改作文方法,在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学生鉴赏作文、修改作文的能力及自身的写作水*,使学生乐写乐改,并以改促写,进入到写作的良性循环。提高*作讲评课的效率,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作评改模式,进而提高学生在中考中的作文成绩。

  (三)研究的内容

  1.如何在作文评改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对于作文及修改作文的`兴趣。

  2.在作文评改的研究中如何能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作文修改方法,切实提高修改作文的能力、作文水*及鉴赏能力。

  3.在对作文评改新模式的探究过程中,如何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乐写乐改,并以改促写,使写作进入良性循环。

  4.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作讲评课模式。

  (四)研究的对象与范围

  课题研究的对象:山阳县元子街中学七至九年级学生。

  (五)研究的方法

  1.现状调查法:课题组教师选定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分析学生现有作文水*、教师作文批改方式、教材内容、学生生活等,找出对策。

  2.资料研究法:通过搜集资料,总结实验学校、优秀教师的研究成果、教学经验,及时了解同行的研究动态和特色,充分吸取已有的宝贵经验,从而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3.行动研究法:课题组成员积极参加课题研究实践,根据研究目标与策略进行实践,边实践边反思,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优化教学效果。

  4.个案研究法:课题组成员在课堂实践中要及时总结发现切实有效的作文批改模式,以点带面,达到整体推进的效果。

  5.经验总结法:研究者要能够从大量的教学实践中提炼、概括出与研究目标、内容相契合的信息,形成富有理性的经验,并物化为经验、理论文章。

  (六)研究的步骤

  (1)确定课题,成立课题组,加强理论学*,对相关的作文教学理论进行搜集和整理,并组织教师认真分析当前作文批改和*作讲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具体的措施。

  (2)制定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实施问卷调查,落实课题组成员分工。

  (1)课题组成员根据课题的操作方案与学校相关的作文教学常规进行实践,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进行及时地反馈与总结,对学生在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指导,并作详细的记录。积累课题实施中的各种典型案例、教学设计。

  (2)在20xx年5月进行一次系统地阶段性总结,为以后教学工作的改进做好准备。

  3.总结阶段(20xx.6)

  整理所收集的材料,撰写结题报告,进行结题鉴定。

  (七)研究的组织、分工及保障

  1.课题组分工

  课题负责人:周军红

  成 员:郭丽萍 马朝春

  2.课题研究保障

  (1)经费保证

  学校领导十分重视课题的研究工作,为研究经费提供了优越条件,并能够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协助课题组进行有效的管理,便于课题的开展与实施。

  (2)人员保证

  课题组各成员都是语文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态度认真,勤奋刻苦,乐于奉献,均为学校的中坚力量,具有丰富的语文教学和作文教学经验、较高的教学科研能力和活动组织能力。课题组老师多次发表教科研论文,在各级各类的教学基本功比赛、教学论文评比中均有获奖。

  (八)预期研究成果

  1.课题研究方案;

  2.研究论文集:发挥学生主体性,探究作文评改新模式的教育教学论文汇编;

  3.教学案例与设计集萃:发挥学生主体性,探究作文评改新模式研究中优秀教学片断及教学设计集萃;

  4.学生作文集:发挥学生主体性,探究作文评改新模式课题研究中学生优秀作文及精彩点评汇编;

  5.课题研究报告:发挥学生主体性,探究作文评改新模式的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6.形成*作讲评课的常规教学模式。

研究报告作文10

  一、 问题的提出

  上五年级了,班级里戴眼镜的同学越来越多,照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眼镜将会在整个班级“普及”了。*视给同学们的学*生活带了许多不方便,洗脸刷牙,吃饭行走,眼镜如同人身上的一个器官,怎么也离不开它了。同学们的视力为什么会下降?是否和*时的学*生活*惯息息相关呢?

  二、 调查方法

  1 看书

  2上网找资料

  三 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具体内容

  信息渠道 涉及方面

  网络 *视怎么形成及治疗

  *视眼发生的原因分内因和外因。内因主要有遗传因素和发育因素。*视眼有一定遗传的倾向,高度*视更是如此。正常情况下,至青春期眼球可发育正常,如过度发育即形成*视,这种*视一般到20岁左右即停止发展。如进行性发展可变成高度*视或病理性*视。从事文字工作和*距离工作的人容易发生*视,尤其是青少年的眼球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调节能力很强,球壁的伸展性也比较大,用眼过度使睫状肌和眼外肌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是形成青少年*视的直接原因。因此重视视力卫生极为重要。包括注意改掉不良的用眼*惯,注意灯光照明,注意读书姿势,避免阅读时间过长,注意加强体育锻炼都能达到防治*视的作用。

  书籍 怎么样会*视 大多数人都是*时不注意保护眼睛而导致*视的。研究结果表明,*视眼是人眼对当代环境的适应性改变,它的发生与发展与日益增加的*距离用眼活动的环境密切相关,与摄入营养成分的失衡密切相关。而不正确用眼,不注意用眼卫生(如看电视和上网过长等)是现代儿童*视大增的主因。

  四 、 结论

  1.遗传因素:根据大量的调查资料,比较一致的结论是高度*视和遗传有关,中度以下*视则存在较大的分歧。高度*视的遗传类型,多数调查资料的结论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因此父代与子代可以不同时出现*视。遗传又往往受客观环境,即生活条件的影响使之变异,增加了遗传的复杂性。

  2.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主要是*距离作业和不良的作业环境,这是最古老的学说,虽然至今仍存在一些争议,但是从大量国内外有关调查研究报告看,已公认遗传与环境是*视眼形成的主要原因,并指出环境条件是决定*视眼形成的客观因素。但是,在*距离阅读或*距离工作的影响下,为什么能产生*视?对此还没有一致认识,主要有以下几种理论:

  (1)调节学说:绝大多数*视是在青少年时代出现,由于青少年眼的调节力特别强,对*距离工作学*有高度适应性,所以看*也不易疲劳。但是睫状肌长时间过度紧张,睫状肌会发生疲劳甚至痉挛而出现调节性*视,不及时消除持续发展则可成为不可逆转的真性*视。或通过其他途径影响到眼球轴的延长。

  (2)辐辏学说:*距离工作使用调节时,也需要两眼同时内转的辐辏功能加强,由此可以导致眼肌对眼球加压,而引起眼球轴的延长。

  (3)环境适应学说:幼儿时期眼球小,多数呈现远视,随着年龄增长眼球增大达到正视状态。在这一发育过程中*距离阅读过多,眼球为适应这种调节需要而成为*视。这一学说受到许多反对,但是在发育期可塑性很强, 对*视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已是共识。

  其他学说不作介绍,需要再提一下的是诸如照明光线、阅读姿势、对比度、字小模糊、距离太*和阅读时间长等外部因素都能影响以上因素的作用。

  3.营养体质学说:从一些资料分析到,微量元素镉、锶和锌等的缺乏和体质的薄弱也可影响到*视的发生,但是这些因素是通过什么途径影响*视则各有说法。

  总之,从以上可以看出*视是有许多因素可以引起,既有外部因素,又有内部体质因素的相互影响,而非某单一因素而成。


2022寒假数学研究报告 (菁华3篇)(扩展3)

——专业研究报告 (菁华3篇)

专业研究报告1

  一. 研究动机:

  经过一学期《物流基础》的学*,对物流的定义、基本功能、各个作业流程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通过实*将这些理论与实际的操作相结合,在实践中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 研究目的:

  了解第三方物流服务的特点、主要设备和作业流程,对其进行分析,并结合所学的理论提出改进意见。

  三. 研究方法:

  访问法、资料收集法。

  资料收集的方法:网上收集。

  四. 公司概况

  1. 基本情况:淮南物流中心位于洞山路,交通便捷,。物流中心占地面积为840万*方米,各类仓库76万*方米,拥有4条铁路专用线和40辆箱式货车。

  2. 公司简介:淮南商业物流中心系淮南商业储运有限公司的公司,隶属淮南矿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心始建于1952年,是全国商业系统大型的社会化第三方物流企业。20xx年初被国家经贸委确定为全国发展商品配送重点单位。

  3. 主要设施:

  铲车,中心拥有1.5吨至3吨的汽、柴油叉车和干充式电瓶叉车以及前移式高位货架库专用干充式电瓶叉车多辆。

  手推*板车,拥有多辆手推*板车,手推液压车和登高车6辆,以及国际标准1M*1.2M地台板。

  运输车辆,中心拥有多辆10吨全封闭厢型货车,8吨全封闭厢型货车,5吨全封闭厢型货车,及2吨以下的厢型货车。同时拥有2个联盟型车队,可调动车辆*百辆。

  4. 仓库类型:

  高*台彩钢板结构仓库。拥有高*台彩钢板结构仓库计24621*方米,可利用空间高度为7-8米, 1700*方米的仓库已安装了高位货架,该类型仓库的优点是建筑结构合理,面积利用率高,防汛、防潮、隔热性能良好,全部有雨棚和外*台,库外周转场地大,便于商品装卸及进出仓。

  高*台铝合金结构仓库。拥有高*台铝合金结构仓库计16800*方米,可利用空间高度为6.5米,该类型的仓库的优点是防汛、防潮性能良好,库外周转场地大,特别适合于进出仓频繁的大宗商品的储存。

  楼层恒温库。拥有楼层恒温库10100*方米,可利用空间高度为5米,该类型仓库的建筑条件为满足某些产品在温度控制上的不同要求提供了先决条件。

  铝合金结构*房库。拥有铝合金板*房库5700*方米,可利用空间高度为6米,该类型仓库的优点是库外周转场地大,特别适合于进出仓频繁的大宗商品的储存。

  燃品仓库。拥有可储存易燃品仓库1000*方米,该类型仓库能提供属于易燃危险品类的特殊商品储存。

  其它库房40000*方米,该类型仓库多数属于砖木结构,单幢仓库面积小于上述仓库类型,具有冬暖夏凉的自然调节功能。

  5. 仓储系统服务:

  市内/国内配送,单品/综合配送,常温/冷藏配送。备有各式车型,承运商品包括:百货用品、冷藏保温、特殊商品。

  贵重物品配送。提供门到门的服务,确保商品的安全抵达用户手中。

  隔日零担配送。对于零担配送,公司承诺货物隔日上车、发车。

  上架陈列。对于市内各大商场、各类超市、连锁网点的配送服务,公司还提供协助客户商品上架陈列的服务。

  6. 仓储系统服务:

  常温/恒温仓库储存,高层/堆垛货架储存。

  存货即时控制。有效的货卡登记制度,可随时了解库存商品的数量。确保商品质量,随时检查,出现质量问题及时上报、调整。定时观察库房条件,确保库房内温湿度不超标。

  加工整理。提供完善的分拣、换包装等加工服务,物流中心内还设有专门的包装加工单位,可随时满足客户的各种要求。

  订单处理。对订单处理要求做到及时、准确、高效,并承诺:单据收到15分钟内,操作人员到达现场,可开始收发货。

  退货处理。全力协助货主公司进行退货收货作业,并且填写收货单和进仓单,并及时反馈货主公司,以便货主公司尽快对退货做出处理决定。退货收货时,对于原封箱之产品如无货主公司特别指令,即可作为商品入库处理。非原封箱退货 按货主公司指令要求,做到清点、分类、整理后方能入库。

  7. 信息系统服务:

  物流信息系统设计。分析客户物流流程,提供物流系统设计,系统咨询。

  仓储管理系统设计。依据客户对仓储条件的要求和储存商品特点,进行仓储管理系统的个性化设计。

  运输配送管理系统设计。针对大企业配送系统,专门设计了一套配送订单管理系统,实现单证处理的通用化,以适应各种客户对配送的要求。

  销售供货分析。从客户利益出发,进行常规供货、出货、流通周转、及安全库存的定量分析,替客户计算出最经济的租仓面积。

  其他信息管理需求。秉承客户至上的服务理念,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通过WMS,TMS系统与客商电脑联网及通过公司内部局域网的架设,实现各仓间库存信息及时反馈,控制。客户公司可通过电话拨号上网连接我公司局域网,实现客户实时查阅商品库存的信息。

  8. 作业流程(以*物流公司为例):

  进仓:乙方提前一天将《入库通知单》传真给甲方确认;甲方收货时根据《入库通知单》上的内容逐项核对,(如货损,货差,货单不符将记入《进仓单》);二小时内甲方将《进仓单》传真回乙方后归档,月*定报表。

  出仓:乙方提前一天将《提货通知单》传真给甲方,写明出货的时间,车队名和所提货品的货号、数量;当天车队携带正本《提货单》到相应的货仓,甲方根据乙方签字样本,《提货通知单》与正本《提货单》核对《出仓单》,并由提货方在《提货单》和《出仓单》上签字;完毕后甲方立即把已签字的《提货单》传真回乙方,并把《提货单》、《出仓单》归档。

  五.研究结论及建议:

  1. SWOT分析

  优势:企业长期从事物流服务业务,拥有一支物流管理及实际操作经验丰富的专业队伍,能为客户提供各项物流服务;仓库类型齐全;作业场地宽敞。

  劣势:人员配置不尽合理,员工人数过于庞大,影响企业效益;信息系统未能得到充分的利用;货仓的出租形式过于单一、死板,租金较高。

  机遇:申博的成功必将给淮南物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许多的跨国厂商商品的周转必定要依托本地的物流企业。

  挑战:物流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如何优化自身的作业流程,充分利用企业已有的设备设施降低成本。

  2. 企业仍然依照老旧的仓库出租模式收取租金,以至于使得仓库的利用率浪费,造成客户的流失,可根据仓库的实际加大空间利用率,根据仓库的实际利用情况进行收费,这样既提高了仓库的使用率又间接的降低了租金,争取到了更多的客户。

  3. 铁路专用线的使用效率不高,只要少数客户选择这一运输方式,其实铁路运输在我国现阶段的长距离、高密度的运输中,仍然有着其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这种门到门的运输,更可以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提高商品的流通速度,企业应主动寻找适合的客户推销这一特色服务。

  4. 企业虽然已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信息系统,可以将一系列的商品信息、仓库状态、作业流程、养护情况及业务合同记入其中,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一系统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企业往往仍然依靠传统的人工方法和票 据进行作业及信息传递。应尽快在企业中提倡信息化的作业方法,使每名员工都能使用信息系统进行操作与管理。

  5. 健全物流加工服务,流通加工也是物流的一项重要功能,作为第三方物流企业应该重视流通加工,将其同其他服务一起视作一个重要的利润来源,提高服务的档次与水*,重点抓住有高附加值的商品进行加工整理,吸引住长期客户。

  六.建议:

  1.企业要发展,企业形象至关重要,因此每个企业都十分注重自己的企业形象,宁可花多点的钱去租用昂贵的美观的现代化仓库,也不愿去租用那些老式破旧的仓库,因此可以花费点资金整修老式的仓库,使企业自己本身的形象提高,这样客户会更加愿意来租用仓库了。

  2.进货堆放货物时不能只顾着一时的方便,应该考虑到出货时的方便,不能耽误客户的时间,因此要按照标准把货物堆起,堆放要整齐合理,以免倒塌。

  3.要严格按照仓储管理的要求,对于过期的货物要及时与厂家联系,并得到应允后及时销毁,不要堆积在仓库中,浪费仓库容积,更不要和正常的商品同放一起,带给人一种杂乱无章的感觉。应该另外准备一间仓库,使那些一时无法销毁的商品有地方储存。

  4.商品的大类要分清楚,如食品归食品储存,生活用品归生活用品储存。若把食品与化妆品放置在一起,化妆品包装如若破裂,其化学物质会污染到食品的卫生。

  5.应注重运用现代化技术,把计算机应用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实现与工厂、销售计算机信息的联网,以及以上海市区配送为主辐射华东地区的运输配送网络。

  6.应多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员工的综合能力及素质。应多学*和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使企业更好地向前发展。

  目前物流中心正面临许多问题,批次越来越多而批量却越来越小,造成物流管理上的一个难点。产前物流、企业内部物流、销售物流,在供应链的管理上如何把握住这三块之间的关系。国内的物流利润太低,仅占5%,如何把利润搞上去。面临一系列的难题,物流中心还得多借鉴国外的物流策略,提高自己企业的效益。

  7。我们一定要抓住机会,让物流共好的发展,让我们给物流添光增彩!作为21世纪的青年,更应该努力学先进的文化知识,为我们国家做贡献!

  铁路专用线,拥有4条共计长度为1654米铁路专用线,是目前淮南商业系统内唯一拥有铁路专用线的专业物流企业,具有100万吨的铁路运输发运能力,以方便客户的产品运输方式有多种选择余地。

  集装箱场地,拥有1万*方米集装箱场地,龙门吊负载能力为10吨至20吨,适合金属类商品以及集装箱储存业务。

专业研究报告2

  一、描述经历

  个性化保送研究生的学生,入学后了解学校的相关保送研究生政策,自己主动参与科技创新。学校会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学生科技创新社团,在最初开展启蒙式学*,然后举办针对新生的启航杯、针对大二年级以上学生的五四杯比赛作为学生展示的舞台。此外,学校每年针对本科生科创设有普通型、重大型科研立项。进入大学二年级后,学校、学院开设的实验动手课程巩固加强了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学*。大三暑假,学生有机会参加省赛、国赛,最后甚至参加国际赛事取得成就。在个性化保研的后期要行学术答辩,学生要在三五分钟内清晰完整地表述自己的科创历程,展示自己的科创成果,这一环节锻炼了学生的自我表述能力。各种活动、创新竞赛伴随着学生的一路成长,正是这样的经历让他们最终取得保研资格,继续自己的求学之路。

  二、原因分析

  1.兴趣爱好。最终通过个性化保研的学生在初高中,甚至小学就已经对科技创新或者对科学有了兴趣,这种兴趣来源于家庭或者来源于初等教育。这样的学生入学后,关注的就是科技创新类社团。当然,也有在入学后才培养了自己的科技创新爱好的学生。这样的学生大多来自于教育不够发达地区,由于教学环境所限没有办法培养个人的兴趣爱好,到了大学,在周围同学的感染下,开始自己的科技创新的学*之路,并最终坚持下来,取得成就。

  2.学校政策引导。每位学生都会关注自己将来的发展出路。哈尔滨工程大学有相对更人性化的保送研究生政策。成绩好,最终可以走成绩保研的道路;科技创新有特长,学*成绩达到良好,最终可能走个性化保研的道路。政策的制定为学生的努力指明了方向,本科生的就业出路跟研究生相比优势不明显,获得研究生学历,将来才会有更好的发展。

  3.社会需求。企业究竟看重我们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放在首位的就是创新性。在相对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如何在竞争中取得优势,主要还是看人才的内在素质和发展潜力,而这种内在素质和发展潜力外在表象就是创新能力。一个大学生如果没有自己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创新能力和潜力,没有“你无我有”的优势,就很容易在工作和生活中成为可替代的人。另外,大学生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出类拔萃,就必须培养自身的独立性的形成,这种独立性与创新意识和能力是相辅相成的。综上所述,创新性才是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4.良好成长环境。在哈尔滨工程大学里,科技创新有很好的成长环境。每年新生入学后都有各类社团招新,最受欢迎的就是一些科创类社团,比如“E维协会”等。这些社团为学生初次接触大学里的科技创新提供了*台,在此*台下,学生们的成长比较迅速。学校每年都有针对新生的“启航杯”科技创新比赛,也有针对高年级的“五四杯”科创竞赛。每个学院也都会推出自己相应的比赛,比如哈尔滨工程大学自动化学院“一院一品”特色,飞思卡尔智能汽车“极速挑战”等。这些社团、竞赛类活动,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学生的科创兴趣,而且为后期的省赛、国赛甚至国际大赛提供了前期保障。

  5.科技创新鼓励。哈尔滨工程大学学生处每年都有“科技创新标兵”奖学金,下属的各学院也会设立相应的奖学金,比如自动化学院设立的“海泰奖学金”,针对的就是科技创新能力强并取得成绩的学生。另外,哈尔滨工程大学设立的各类企业奖学金也都有科技创新能力方面的要求。政策就是指挥棒,相应的激励政策提高了学生的科技创新热情。

  三、结论

  社会对大学培养人才的需求包括:创新性、实践性、专业性、独特性、稳定性。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企业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甚至要求聘用的本科生能拥有实践经验;另一方面,企业为提高自身竞争力,提升创造能力,越来越重视创造性和创新性人才的引进,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社会面临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国家提出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措施,因此高等学校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有较强的就业能力,甚至要有较强的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保研学生最终还是要走向社会,社会对创新能力的要求,为我们的学生的奋斗方向指明了道路。就个性化保研学生成长路线,得出以下结论。

  1.政策保障。学生创新实践工作首先取决于学生本身的创新实践能力或者说学生自身的素质,但是这也需要政策保障的支持。学校首先需要制定激励机制和政策保障作为学生创新实践工作的坚强后盾。这样我们学生才会尽全力进行科技创新,更好地发掘创新潜能。学校激励政策的制定,能够从宏观上提升学校学生科技创新的氛围,一定程度上能提升学生的科研实力,另一方面能极大地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目前,国家大政策是激励鼓励学生创新的,学生能够在在校期间实现自己动手能力的提升,进入社会后就能够极快地完成角色转变。激励政策要保证学生的全面受益,政策的制定还要考虑到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并举,物质激励要适度,既保护好学生的创新热情,又能够使学生受益。政策制定后一定要坚决实施,要具体到量化的标准便于公开公正公*地实施,便于监督管理。学生创新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激励政策的推动和保障。大学生处于学生的思想活跃期,容易激发创新热情,学校能够适时提供支持,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学生创新活动的进行。学校可以通过学生立项,来进行相应的资金支持,学校还可以指派指导教师进行专业指导。通过立项、教师指导、完成答辩结题。一方面实现了学生的创新素养养成,一方面提升了学生科技文章撰写能力。最终个性化保研的设立为创新的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出口,继续完成研究生学业。因此学校的激励机制和政策保障对于学生创新是重要的,必要的,是可行的。一方面学生得到成长,另一方面学校能够因为学生的创新活动提高学校的创新实力。

  2.注重环境氛围。哈尔滨工程大学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从初级到高级的各种*台:针对刚入学学生的科创社团;针对大二年级学生开设的各种实验课程以及启航杯、五四杯科创比赛;针对每年的省电子设计大赛、国家电子设计大赛、挑战杯等都会有专门的指导教师,这种*台的搭建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源源动力。高等院校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各类创新人才的基地,高校学术氛围体现了社会进步的方向。处在创新时代的高等院校,其学术氛围极大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和创新理念以及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良好的氛围熏陶了大学生的创新意识,特别是学校举办的各类科技比赛,通过学生的科研立项,培养了他们积极进取的创新心态和勇于创新的综合素养。由于高等院校具有学科门类比较齐全、教学与科研密切结合、国际合作交流广泛等有利条件,特别是大学通过教学和科学研究活动,在塑造人的科学精神、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哈尔滨工程大学汇集着社会各界精英,他们知识渊博、才思敏捷、思想活跃、创新能力强,因而对科学前沿的理论最容易领会,在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过程中也最能创造出新的原创性的科研成果,从而对大学生创新意识起到积极的陶冶作用。经过高等院校的几年深造,毕业生在专业知识中所受的先进科学理念和学术熏陶,使其创新意识得以提升,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这种感染仍然会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塑造了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其无论是创新理念还是技术行为都能在各自的岗位上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由此可见创新氛围的重要性。

  3.因材施教。学生的特点各不相同,在高等教育大前提下,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理念要深入人心,有引导地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科技创新的学生往往有他相对“独立”的一面,个人的科创时间进度是他最关注的,不应该片面追求学生工作的有效性,扼杀了创新学生的科学热情。实践证明,在大学生中开展科技活动是实施因材施教,挖掘、发挥学生自身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不仅仅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技能的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大大提高学生的工程素养,为学生今后适应社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结束语

  个性化保研已经在哈尔滨工程大学成为一个特色政策,创新保研的学生可以在这种政策下茁壮成长。作为本校辅导员,针对科创有特长的学生,要实施人性化管理,因材施教,也希望本文可以为今后的管理教育工作带来帮助。

专业研究报告3

  1.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1.1学生角度

  大学生早熟而又不成熟。大学生早熟成为普遍现象,但是他们仅具备了早熟的现实而不具备任何的实践锻炼。因此,如何对待这些具有双重属性的学生是社会抛给辅导员的难题,这些难题已不能满足于单纯的政治思想引导就能解决,也不满足于其他工作的兼职教师的临时指挥。

  扩招之后学生背景更加复杂。1999年开始的高校扩招及高考政策的放开,高等教育由精英化进入大众化的时代。现在,巨大的背景差异导致兼职辅导员只能是顾此失彼。如何使学生接受经济、文化、年龄、*惯上的差异是对辅导员队伍的新的考验。

  就业难的问题。解决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引导学生就业、择业、创业,是辅导员队伍面临的工作重点,辅导员队伍又肩负起了就业指导中心的责任。不仅如此,辅导员还必须防止由就业难而引发的一系列心理问题。

  1.3社会角度

  企业所需的人才不仅仅要求理论基础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更重要的是强调人之为人的重要性,“先做人后做事”是永恒的法则。辅导员作为学生的人生导师,传授如何做人的经验与方法是本职工作,这也是其工作专业化的凸显。

  2.学生工作存在的问题

  2.1对传统的教育思想向现代教育思想转变的不适应

  主要是体现在以教育为中心,为主轴,没有转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轴上来。教者在“角色转换”报告中的地位应是设计组织指导者,而以学生为主轴为主体才是当前应有的主导思想。“传道授业”思想未完全打破学生围绕辅导员转是家长的从属等这些认识已不合时宜要放开乒脚任学生去闯荡。

  2.2工作方法不适应

  命令式、家长式、指挥式、简单、单一、计划、空洞。奴隶―封建时期,一直是薪火相传,传递知识。

  2.3学生工作队伍不适应

  对新时期、新情况、新问题还没有足够认识。现在大多数辅导员是本学校毕业的,没有系统地受过教育培养人才的专门训练,因此缺少这一方面的知识,但国家文件规定留校生做辅导员是有道理的,他们靠* 学生,说话学生信、学生听。队伍中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不适应、不认识新时期学生工作的新特点,新情况,就更不知道自己的差距,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虽然不是人人都有,但也是相当普遍,就是责任心、事业心,对学生的奉献精神不足 。

  2.4工作内容的不适应

  一是活动内容不够丰富,高雅,高品位的文化活动如音乐会、学术沙龙、英语角、诗歌朗诵会等很少见,这是格调。二是发挥学生作用不够,学生主体地位应进一步发挥。学生哪方面有专长应让其尽情发挥。

  3.大学生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的措施

  3.1明晰角色定位

  大学生辅导员在设立之初仅仅是担任政治指导员的角色,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国内外交流的加强,大学生辅导员的角色增添新了内容,角色多样化、内涵丰富化、职业专业化是其发展的主要趋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仅仅是辅导员的工作内容之一,与此同时,面对尚未进入社会的学生,辅导员仍要担任“生活保姆”的角色,在生活上指导学生,如宿舍安全管理、卫生评比等;心理咨询师,繁重的学*等各种压力导致每一名学生都有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辅导员不得不依托于心理学知识为学生排忧解难;就业辅导,就业难已是每一名学生面临的困境,如何帮助学生走出困境顺利就业、择业、创业,是辅导员义不容辞的责任;班级管理者,辅导员必须管理好自己的班级,包括对学生社团的管理、班委的组建与改选、对党支部的指导等;班级纪律的维护者,对于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的学生,辅导员还必须做出惩罚措施以维护学校正常秩序;应急公关,遇到突发事件,辅导员还必须担任公关的角色,迅速及时处理好突发事件,防止事态恶化;服务员,管理只是手段,服务才是本质,通过管理手段维持正常秩序,服务于正常教学;朋友,辅导员要以心交心,与学生做朋友,亦师亦友,通过真情的交流了解学生的真正需求。

  3.2完善管理体系

  不完善的管理体系是造成辅导员队伍流动性大的主要原因,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至关重要。

  (1)进入机制,学校对于辅导员的选拔工作中,要求辅导员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以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的毕业生为主要来源;详细的职业规划,选拔过程中重点考察应聘人员是否能长期从事该职业,而不是临时性的职场锻炼;对应的能力结构,学生个体的复杂性要求辅导员必须具备应对各种问题的能力,比如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管理能力、应急能力、抗击打能力等。

  (2)培训机制,包括入职培训、晋升培训等,一方面加强辅导员对工作的认识,另一方面还要帮助辅导员进一步明确职业规划,以达到稳定辅导员队伍的目的。考核机制,通过一系列的考核程序,以公*公正的原则,可以年为单位,可以学年为单位,具体的考核标准由各学院自行制定。考核通过予以留任,不通过则解聘。

  (3)晋升机制,晋升机制是稳定辅导员队伍的重要的保障措施,也是解决辅导员流动性大的关键举措。20xx 年,中央财经大学以北京市辅导员队伍专项督查和学校启动新5年规划为契机,制定了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新5年规划,力求突破队伍职务评聘中的副处级、正处级待遇问题,落实上一个5年规划中的“研究生工作满6 年、本科生工作满8 年的可以享受副处级待遇;研究生工作满11 年、本科生工作满13 年的可以享受正处级待遇”等问题。该项举措可以有效防止辅导员流动性大的问题。

  (4)退出机制。退出机制与考核机制相衔接,考核未通过可以强制退出;对于正常的退休,学校要解决辅导员退休后的待遇福利问题,以表彰其对学校做出的贡献。

  提高社会对辅导员的认可程度也是学校加强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的重要措施,学校应该加大宣传力度,鼓励终身任职,并通过完善配套措施确保人才的留任。


2022寒假数学研究报告 (菁华3篇)(扩展4)

——研究报告作文 (菁华12篇)

研究报告作文1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

  (一)预期目标:

  1、在绘本阅读和绘本写话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养成他们喜欢讲故事的好*惯,有兴趣参与绘本的阅读和写作。

  2、在*作启蒙教育中,提高学生口语表达、书面表达的能力,让学生对写话有信心,养成他们积极想象、勤于动笔的好*惯,并以此为乐。

  3、在研究课题的过程中,老师从此课题研究内容为立足点,以全新的角度审视教学中的问题,寻求学生发展的契机,提升作文课堂的情趣。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编排好绘本教材,把作文教学系统化,充满情趣。

  ⑴我们借鉴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突破性地对绘本作文教学进行阶段性的目标设定。

  [2]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设计主题,选择编排有代表性的绘本教材,力求作文课堂的情趣。

  2、解读好绘本,让孩子的想象力充分发挥,让孩子的'作文妙趣横生。

  ⑴利用绘本富有吸引力的画面,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

  ⑵利用绘本独特的预留空间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想象作文训练。

  ⑶利用绘本中精彩语言,在作文中进行迁移,对学生进行作文鉴赏能力的训练,学生的作文精彩纷呈。

  3、绘本再建构,让编写故事成为一种享受,让孩子感受无穷乐趣。

  ⑴将绘本的内容向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延伸,让学生去体验、发现、表达自我的生活,从而达到从绘本走向生活。

  ⑵训练学生抓住故事的脉络,将故事连贯串通,对画面文字进行艺术的“补白”,让绘本中的角色对话、心理刻画、动作语言灵动起来,训练学生细节描写能力。

  ⑶拓宽孩子写作的思路,将自己的所思所感诉诸于笔端,让写作真正作为孩子的无穷乐趣。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绘本作文教学的独创理论是“隐形”理论和“显形”理论,这也是新课程理念下发展起来的两大理论支柱。绘本作文教学的理论依据是心理学、脑科学等,但是只有这些理论还不能适应绘本作文教学的要求,因此,必须创立别具一格的新理论,而且盘活这些新理论必须具备科学性与可操作性。

  (1)隐形理论——激发学生的*作兴趣

  教师在绘本作文教学时,掌握了各种课型的特征,学会设计教学程序,在什么时候揭示作文题意,让学生顺理成章从心底里接受作文。教师实行教学模式与变式相结合,学生不容易猜到下一个步骤要干什么,有新鲜感与隐秘感。教学方法灵活自如,运用迁移原理、隐形转化,探讨新教法,灵活使用新教法,设计新的教学模式。

  (2)显形理论——推进绘本作文教学模式的形成

  儿童往往是通过形象去认识世界的,学生形象思维、形象记忆仍占相当大的比重,使用绘本所产生的形象性、趣味性的刺激,易于在小学生大脑皮层上留下深深的记忆痕迹。根据心理实验,儿童靠视觉只能记住25%,单靠听觉仅能记住15%,如果是把两者结合起来,那么记忆效果就能达到65%。因此,运用视觉形象与语言形象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

研究报告作文2

  我家养着一只可爱的小白兔,它是在我一次生日时买来的.

  小白兔全身雪白,像是用无暇的白玉雕刻成的,摸上去,像一匹光滑的丝绸.它的耳朵长长的,立在头顶上,在阳光的照耀下透着粉红的光泽,就像在凝神倾听真远方的动静.一双眼睛又圆又红,像闪闪发亮的红宝石镶嵌在它的眼眶里.它的鼻子像一个倒三角似的.不停地乱动,好像闻到了什么气味.嘴巴是三瓣的,吃东西时,还会发“啧啧”的响声.它的前腿短,后腿长.只要它前腿一弓,后退一蹬,就能跳出好远.

  小白兔的尾巴短短的.,远远望去,就像一个小绒球,可爱极了!

  小白兔可贪吃了.有一次,我拿来一片菜叶,小白兔见了,抬起爪子想抓来吃.可我却把菜叶放在了柜子顶上.小白兔见柜台子上有扶手,就抓住扶手爬了上去,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小白兔也很贪玩.一次.我正在聚精会神地看书,而小白兔跑过来,一会儿拉拉我的袖口,一会儿拉拉我的裤腿.一会儿还“啧啧”地叫起来,拉我去跟它玩.当我责怪它时,它就会躲到沙发底下,不管我怎么呼唤它,它就是不出来.我只好拿来菜叶,把它引出来.小白兔闻到了菜叶的气味,就再一次中了“计”——爬了出来.

  小白兔有时很贪吃.有时很贪玩,但有时它也很乖.它怕见陌生人,他一见陌生人来摸它,它就以最快的速度躲到我的身后,而我摸它时,它就会非常温顺地蹲下来,让我抚摸它的毛,没有一丁点反抗的意思.

  我的小白兔真可爱!

研究报告作文3

  【摘要】:被誉为语文教学“半壁江山”的作文教学,担负着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使命。作文评改,作为作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作文教学的效果,从而影响到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语文素养的提高和个性的张扬。但是长期以来,作文评改的主客体定位不清,学生主体间交往活动缺失,作文评改模式单一,缺乏开放、民主的作文评改氛围。广大教师作文评得辛苦,而学生却漠不关心。结果教师徒劳无功,苦不堪言;作文评改事倍功半,收效甚微。本课题立足初中日常作文评改训练现状,试图优化初中日常作文评改,为作文评改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为此,本研究针对长期以来作文评改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在对学生日常作文情况进行有效调查的基础上,探索作文评改创新的途径。最后,着重阐述了初中日常作文评改和网络环境下初中作文评改的具体实施办法,并通过具体的案例介绍,为现行的初中作文评改创新方法提供了可操作的方案。

  【关键词】:作文评改 创新途径 自主合作 展示交流互动

  (一)课题的提出

  1.问题的由来和背景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如何才能教好作文,我们老师在作文教学中下足了功夫,可为什么依然收效甚微。古人云:三分文章七分改。现代作家赵树理也说过,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可见写好作文,离不开“修改”过程的严格锤炼。对于作文创作有了一定基础的中学生来说,下功夫于“修改”,是非常重要的。然而长期以来,在作文教学研究领域,一直侧重于“写前指导”的研究,忽略对作文的“批改与评价”。教师在作文评改中耗费大量时间与精力却收效甚微。早在1978年,叶圣陶先生在一次座谈会上就谈到:“我当过语文教师,改过学生作文不计其数,得到一个深切体会:徒劳无功。”事隔*40年,这种“徒劳无功”的现象依然在不断上演。其主要原因是作文评改多采用单一的“教师指导”的形式,作为学*主体的学生被排斥在评价过程之外。作文教学中,老师往往只重视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未能从知识与技能获得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学*能力;未能从学生的内部发展需要激发学生对于作文评改的共鸣。导致学生对作文的评改视若无睹,评价的反馈作用难以实现。最终的结果是学生不知作文的目的,没有了写好作文的内在动力,作文水*提高缓慢,教师的教学效率低下。

  那么,作文怎么评、怎么改才能提高效率,真正促使学生作文能力得到提高呢?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会学*、主动学*。作文的批改与评价必须从“指令性、接受式”向以学生为本、师生互动、立足发展的教学观转变,向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转变。重视作文的批改与评价,创新评改方法,让学生学会对自己与他人的*作进行评价、欣赏与修改,实际上就是教学生学会学*、主动学*。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学生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我们认为,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惯,是作文教学的一项固有的和极重要的任务,因为修改作文的能力和*惯,是写作能力的一个极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会自己修改文章的人,不可能学会写文章。“初中作文评改方式创新研究”这一课题的提出,就是为了探索一条切实有效的作文评改之路,真正授之以渔,让学生对自己与他人的作文学会并乐于评价、欣赏与修改,在修改的过程中增强遣词造句、语言感知的能力,使写好作文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水*。

  2.课题的界定和说明

  评改新模式。评改是写作的一个延伸。好的作文是评出来的,改出来的.,评改更要舍得花时间。课题中提出的评改新模式与以往作文教学中的评改模式不一样,首先评改主体不同,由旧模式中教师为主体向新模式中学生为主体转变,由以往单一的教师的评、改到合作化、多元化的评、改,作文评改新模式的创建力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自改、小组合作互评、全班多向互动式评改交流等途径,逐步培养学生自改能力,让学生由乐改到善改,从而达到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

  3.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

  4.课题试图解决的问题及其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课题以探究作文批改的新模式为研究方向,重新给作文评改的角色定位,“主角”由“教师”向“学生”的转变,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惯与能力。使作文评改臻于学生自主、自能操作的范式。因此,如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如何处理好教师评改与学生评改的关系,作文评改的有效模式的探索等都是本课题关注和试图解决的问题。立足于实践,发挥学生主体性,探究作文评改新模式这一研究过程本身就包容了理论知识与抽象知识的整合,包容了新课标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本课题的研究必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在独立与合作研究过程中构建知识,也必定能将教师从繁杂无功的作文评改中解脱出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成长。

  5.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新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新课标对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重视是对本课题研究的有力支撑。

  (2)建构主义学*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者要真正获得知识,主要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得到的,而是学*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情境下,利用必要的学*资源,通过与其它人的协商、交流、合作以及本人进行意义建构而获得。这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本课题将在建构主义学*理论指导下进行教学设计,通过学生作文修改中的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改变以往单一的被动接受的学*方式,并形成新的学*方式。

  (二)研究的目标

  通过作文评改新模式的探究,调动学生的作文积极性,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修改作文方法,在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学生鉴赏作文、修改作文的能力及自身的写作水*,使学生乐写乐改,并以改促写,进入到写作的良性循环。提高*作讲评课的效率,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作评改模式,进而提高学生在中考中的作文成绩。

  (三)研究的内容

  1.如何在作文评改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对于作文及修改作文的兴趣。

  2.在作文评改的研究中如何能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作文修改方法,切实提高修改作文的能力、作文水*及鉴赏能力。

  3.在对作文评改新模式的探究过程中,如何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乐写乐改,并以改促写,使写作进入良性循环。

  4.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作讲评课模式。

  (四)研究的对象与范围

  课题研究的对象:山阳县元子街中学七至九年级学生。

  (五)研究的方法

  1.现状调查法:课题组教师选定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分析学生现有作文水*、教师作文批改方式、教材内容、学生生活等,找出对策。

  2.资料研究法:通过搜集资料,总结实验学校、优秀教师的研究成果、教学经验,及时了解同行的研究动态和特色,充分吸取已有的宝贵经验,从而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3.行动研究法:课题组成员积极参加课题研究实践,根据研究目标与策略进行实践,边实践边反思,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优化教学效果。

  4.个案研究法:课题组成员在课堂实践中要及时总结发现切实有效的作文批改模式,以点带面,达到整体推进的效果。

  5.经验总结法:研究者要能够从大量的教学实践中提炼、概括出与研究目标、内容相契合的信息,形成富有理性的经验,并物化为经验、理论文章。

  (六)研究的步骤

  (1)确定课题,成立课题组,加强理论学*,对相关的作文教学理论进行搜集和整理,并组织教师认真分析当前作文批改和*作讲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具体的措施。

  (2)制定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实施问卷调查,落实课题组成员分工。

  (1)课题组成员根据课题的操作方案与学校相关的作文教学常规进行实践,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进行及时地反馈与总结,对学生在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指导,并作详细的记录。积累课题实施中的各种典型案例、教学设计。

  (2)在20xx年5月进行一次系统地阶段性总结,为以后教学工作的改进做好准备。

  3.总结阶段(20xx.6)

  整理所收集的材料,撰写结题报告,进行结题鉴定。

  (七)研究的组织、分工及保障

  1.课题组分工

  课题负责人:周军红

  成 员:郭丽萍 马朝春

  2.课题研究保障

  (1)经费保证

  学校领导十分重视课题的研究工作,为研究经费提供了优越条件,并能够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协助课题组进行有效的管理,便于课题的开展与实施。

  (2)人员保证

  课题组各成员都是语文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态度认真,勤奋刻苦,乐于奉献,均为学校的中坚力量,具有丰富的语文教学和作文教学经验、较高的教学科研能力和活动组织能力。课题组老师多次发表教科研论文,在各级各类的教学基本功比赛、教学论文评比中均有获奖。

  (八)预期研究成果

  1.课题研究方案;

  2.研究论文集:发挥学生主体性,探究作文评改新模式的教育教学论文汇编;

  3.教学案例与设计集萃:发挥学生主体性,探究作文评改新模式研究中优秀教学片断及教学设计集萃;

  4.学生作文集:发挥学生主体性,探究作文评改新模式课题研究中学生优秀作文及精彩点评汇编;

  5.课题研究报告:发挥学生主体性,探究作文评改新模式的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6.形成*作讲评课的常规教学模式。

研究报告作文4

  一、课题的提出:

  作文教学评价一直是耗时费力但成效不大的难题。我们常见的情形是这样的:有的教师,尽职尽责,辛辛苦苦给学生们的作文左批右改,写上大段的评语,再给上分数或等级,学生或心存感动,认真拜读,或只关注成绩,之后,无论是评语、分数、等级,都渐抛脑后,教师的辛劳付之东流。有的教师因时间、精力等原因,对学生的*作只草草圈划一、二,给个成绩应付过去。学生的作文评价,多多少少成了语文教师不得已而为之,学生又从中获益甚少的一桩苦差事。其实,作文教学评价,不单纯是为了学生某次或某个阶段的*作给出一个终结性的结论,而是通过评价,激发学生再次*作的欲望,促进学生*作能力、*作水*在原有基础上发展,它始终是整个作文教学的一个中间环节或下一次*作的新起点。在作文评价中,要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作用,“通过调动学生对评价过程的全面参与,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反思、加强评价与教学相结合的过程,成为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我调整与自我教育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成为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和技能不断增强的过程。”①

  为了解决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有效的作文教学评价方式,让充满活力的作文教学评价方式来促进作文教学的实效高效,从而达到用有效的作文教学评价来拓宽作文教学的发展空间,从而使学生获得积极的写作动机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及思维品质,成为一个个有个性的主体,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想象能力、个性表达及创新精神,使作文充满生命的活力。因此,我们提出了《在作文教学中实施有效评价》的课题。这个课题旨在以探索构建多元有效的作文教学评价体系,来引导学生在写作中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并能在积极主动的自我评价与合作评价的过程中提升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以有效的作文教学评价促使作文教学具有实效性。

  二、课题研究的依据:

  传统的作文教学评价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追求的是“常模”,即个体成绩在群体中的位置,以“指标+权重”的定量评价方式来衡量学生的*作情况,考查的是知识与技能,关注的是学生的学*结果,而不是学*的过程与方法,以及学*情感态度与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这种评价的结果,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一部分成为成功者,另一部分甚至是大部分成为失败者。从某种程度上讲,传统教育是失败者的教育,传统的作文教学评价往往成了淘汰学生的筛子,制造失败者的滑铁卢。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认为小学作文教学评价首先应是对小学作文教学活动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有“现代教育评价之父”之称的泰勒认为:“评价过程本质上是确定课程与教学计划实际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的过程。但教育目标本质上是指人的行为变化,因此,评价是一个确定行为发生实际变化的过程。”此后,这种观点得到了许多研究者的认可。其次是为小学作文教学活动提供有效信息的过程。小学的作文评价活动必然是一个提供有效信息的过程,然后根据有关的信息及时进行反馈。以斯塔菲尔比姆为首的美国全国评价研究委员会认为:评价是一种确定、获取及提供叙述性和判断性信息的过程。这些信息涉及研究对象的目标、设计、实施及结果的价值与优缺点,以便指导如何解决,如何符合绩效的要求,并增加对研究对象的了解,最后是一种共同建构的过程。所谓共同建构就是通过对各类与评价有利害关系的人的需求、关注点和问题的应答,并通过对话和协商,逐步达成共识的过程。

  因此,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②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就是要力图提出有效的策略和具体的评价手段,使评价的重心更多地指向学生的学*过程。“授人鱼,供一餐之用;授人渔,则享用不尽。”在这一理念指导下的作文课堂教学,就是要通过有效的多元评价方式来提升教师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并触发学生的写作情绪,调动学生*作的积极性,在多元的作文评改中使学生的*作更加完善,更加有自信,有助于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有助于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个性的飞扬。

  三、课题实验的假设:

  “科学的评价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同时也有利于矫正学生原有的不良行为。”③在作文教学中实施有效评价,可以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促进作文教学的发展,为形成学生之间能相互取长补短,激励、欣赏的*作氛围,达到以评促写,以改促文的实验目的。

  在大作文教学中构建并运行“互动”模式,形成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等的多向评价关系,甚至可以使校内与校外的有效资源的合理利用,构建多元有效的评价体系,以达到在学生自主,自能*作评改的过程中,张扬个性,提升能力。有效的作文教学评价方式拓宽了作文教学的发展空间,使学生的写作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课内和课外相结合,课堂、学校、家庭、社会相沟通,多元而有效评价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想象能力、个性表达及创新精神,学生的作文才能百花争艳,竟放异彩。

  四、课题实验的原则:

  1.自主性原则:自主性主要是指主题支配自己权利的意识及能力,集中表现为自尊、自立、自强等自我意识及自我激励、自我调控、自我评价的能力等。从自主*作到自主评价,是学生自主性的充分体现,教师要有机地引导学生学会独立完成、修改自己*作的能力,使其在不断的构建*作,自我评价,修改完善的过程中认识自己,激励自己,以达到学生自主、自能作文的目的。

  2.共享性原则:学生在课堂上的共享是建立在合作学*的基础上的,而实现合作学*的基本要素必须要有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同时,从教学空间的发展看,作文教学的空间是在课堂、校内、校外或家庭等场所进行的。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还要充分利用校外的有效资源(家长、社会人士),在合作共享的环境中,学生开放视野,拓展思维,激发创造力。

  3.创造性原则:创造性是主体发展的最高表现。对于小学生而言,它意味着独立思考、求新求异、想象力丰富、动手能力强等。小学生作文的个性,影响着学生发展的个性。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应该最大限度地鼓励学生在*作中体现不同风格,不同见解,不同体验及不同思考。这样,学生的作文创造能力才会在自由的表达中得到增强,才能使作文成为一种充满快乐、充满挑战的过程,从而使作文获得更多的审美元素,使作文的创作者和欣赏者都获得愉悦。

  五、实验的实施设计:

  针对当今作文教学的现状及困惑,为了加强作文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们确定了《在作文教学中实施有效评价》这一研究专题,共同制定研究方案,来尝试解决作文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我们提出在作文教学中构建并运行“互动”模式,形成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多向评价关系,并试图充分利用校内外的优势资源,构建多元有效的评价体系,以达到学生自主,自能*作、评改的目的。

  1、教师评价

  教师评价具有极强的导向性,是激励和促进学生作文能力提高的手段。运用教师评价,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评价用语凸显激励性:

  形成性评价总体上要着眼于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信心,对于学生的长处和优点,尤其是进步,都要给以充分的肯定。历来作文满分不多,这未必合理,因为不能只强调分数的客观性和公正性,而忽略了它的导向性和激励性。好和差是比较而言的。这个比较不仅是学生之间的横向比较,更重要的是个体自身发展中的纵向比较。“在新的教育观念的驱动下,我们的评价用语不断向人性化、*等化、科学化发展,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性被激发出来,”④学生的*作就会焕发出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2)评价导向体现针对性:

  以往笼统、抽象的评价学生的作文,一方面学生造成一知半解、模糊、似是而非的认识;另一方面因为评价内容含混,操作性不强,往往对学生的具体帮助不大。所以,我们提出“教师的评价必须具体和有针对性,教师评价学生要适当、合理、明确,而不要过于笼统、抽象和含混不清。”⑤我们可以尝试这样几种评价范例:针对作文内容的评价,针对作文*惯的评价,针对作文方法的评价,针对情感态度的评价以及针对合作评改的评价等。

  (3)评价标准富有弹性:

  同样完成一篇作文,基础较好的学生持应付态度,另一个基础较差的学生认真努力,哪怕前者的质量高于后者,评价结果也可以后者好于前者。前者不妨有较多批评,后者不妨多一些表扬,后者的分数也可以高于前者。对*惯性失误,应及时做出否定的强化评价,评语措辞应警醒一些,评分也可以低一些,以达到引起注意、迅速纠正的目的。

  (4)评价方式呈现多元化:

  对学生的作文评价由原来单一的分数变成星级、圈点,读后感,表格、图文、标志等多种方式,由原来教师的“一言堂”变成学生自评、小组评价、师评、家长评价、网络互动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呈现在作文教学中,还可以尝试将分数与评语相分离的评价方式,从而使作文教学的空间得以拓延,使学生在多元的评价方式中享受到*作成功的乐趣,并提升作文的能力。

  2、学生评价

  (1)自我评价: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修改作文的权利首先应属于本人。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诵读法、推敲法,边读边思,进行增、删、换、改,并在文后写下“我最欣赏自己_____,改进之处_____。”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站在孩子的立场,用商量和欣赏的口吻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和孩子们共同修改文章。在这个共同的修改过程中授予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指导学生学会修改、学会评价,能用自己的见解和独特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的*作。

  (2)合作评价

  学生有了自评自改的基础,教师还应引导学生互评互改。孩子往往对自己的小伙伴比自己的要求还严格,评改*作是非常认真的,视角也是非常独特的。我们尝试要求学生在评改时写下修改意见,在虚心地汲取被评改作文的优点的同时,又认真负责地指出不足之处,大到全篇布局、思想认识的问题,小到一个词、一个标点符号。学生既是“作者”,又是“读者”,角色不断转换,使他们在合作的氛围中互相沟通,互相启发,学会欣赏,学会评改。

  同时,教师作为合作评价的参与者,始终贯穿于学生作文的全过程。通过教师与学生间的合作评改,使学生能发现优点,学会赏识,指出不足,真正学会有针对性的、创造性的、有个性的评改,从而彰显自己的个性。

  所以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实行“多元互动”的评改模式势在必行。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自评自改,提倡互批互改,众人评改等方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大作文”环境,使全体学生在开放的作文过程中,学会关注并欣赏自己和他人的作文,从而使学生的写作视野更有广度更有深度。

  3、家长评价

  家长评价也是我们尝试的评价方式。我们试图在作文教学中引进家长这一宝贵的资源,调动家长评价自己孩子作文的兴趣,引导家长能够逐步地关注并开始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孩子的作文。这样,就有助于学生树立写作的信心,为我们的评改作文提供新的发展空间。试想,学生的每一篇*作上都有个人、伙伴、老师、家长等多人的评语,那将是一笔多么珍贵的精神财富呀!

  4、社会评价:

  无可否认,传统的课堂作文教学有其不可比拟的优势,如教学的现场感、真实性等;但也有其不足,如往往受到人数、时间、空间、资料等条件的限制,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网络技术开始逐步渗透于教学之中,有力地促进了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学*内容、学*方式,特别是教学评价等的实质性转变。信息技术和网络的迅速发展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崭新*台。因此,我们提出在作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校外的有效资源(家长、社会人士),在有可能的条件下还可以适当利用网络环境进行网络的作文发表及作文评改,使师生学会聆听和接纳不同的声音,在异中求同,在同中求异,这样就会更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然后形成学*、交流、争鸣的氛围。实现作文教学的多维化、多元化、立体化,在合作共享的环境中,学生开放视野,拓展思维,激发创造力。

  六、实验的方法:

  行动研究法

  七、实验的阶段:

  1.实验准备阶段:20xx年3月——20xx年6月

  相关人员商议研究方案,确定研究方案。

  查阅相关资料,书籍,上网学*。

  2.实验实施阶段:20xx年6月——20xx年11月

  按实验方案分层次实施,选择相应实验班级和教师,从日常教学中去研究和实验。在*时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表达,积极评价。

  我们准备进行:专家指导教师培训研讨沙龙集体备课案例分析现场课展示等

  3.实验总结阶段:20xx年12月——20xx年1月

  整理、统计所有实验数据,写好实验报告,请专家评估,实验成果、汇编研究成果。

  九.成果展示形式:

  第一阶段:

  1.课题组及课题组成员的研究方案(结集)

  2.课题组理论参考文献集

  第二阶段:

  3.优秀案例及教学反思集

  4.课题阶段性总结和中期汇报

  5.课题组优秀教学论文汇编

  6.学生优秀作文集

  7.音像资料(课堂实录、课题培训及教学研讨活动的.照片及优秀课件等)

  第三阶段:

  8.课题组工作汇报(大事记)

  9.课题实验调查分析表(附课题组成员、家长、学生调查表原始材料)

  10.课题组成员的获奖证书(结集)

  11.课题组课题结题报告

  十、预期结果:

  以有效的评价促进作文教学效率的提高,使作文教学张显生命的活力。但是,须注意的是,有一定的模式但绝对不模式化,并且建构一套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模式,以便能够在作文教学中推广应用,使我们的作文教学真正做到有效,高效。

  十一、课题组组成:

  特邀专家组:宁学慧王呈祥李崧谭莹

  课题组负责人:田征龙莉

  课题组组长:巩明霞何莉

  课题组副组长:胡佳昕孙晓芳

  组员:李晴杨培刘咏梅安源张冬梅王海燕赵春燕刘绚史江萍姜文姐张珊珊樊铭璐马岩纪新唤

研究报告作文5

  我校作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选择“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建构体现学生认知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实验课题。我作为校课题组成员,把“建构体现学生认知主体的作文教学模式”这一子课题作为研究内容。经过实践探索,总结出新型的作文教学模式 ,现将实施效果情况汇报如下:

  一、问题的提出与课程特点分析

  我选择这一课题进行研究,旨在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探索教与学的规律,构建体现学生认知主体的作文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发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能力。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命题-指导-写作-批改-讲评”五步式的传统作文教学模式,面临严重挑战。教师滔滔不绝地指导,密密麻麻地批改,津津有味地讲评,似乎是任劳任怨,尽职尽责。然而事与愿违,辛勤的劳动没有换来丰收的喜悦,有的甚至事倍功半,收效甚微。结果,学生看见作文就发愁、焦急惶恐。作文时,离开自身实际,东拼西凑,以至不认为作文是交流思想的,而是应付老师的。在小学六年中,作文知识(审题、立意选材、开头、结尾)的灌输很多,写作练*的次数也很频繁,范文的阅读更是不计其数。至小学毕业时,真正能写好作文的没有几人。问题症结在于,被动的学*压抑了学生的创造力,没有让作文成为学生可随心所欲交流思想的工具,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虽偶有形式上的变化,终究还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让学生养成依赖心理,缺乏独创精神。教师主观设计,脱离学生的评讲,压抑学生作文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是当前学校出现的一种新八股式的教学结构,导致能展示学生心灵与创造力的园地失去生机。实行教学改革,建立新型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文化经济的升温,要求教育的改革走在时代的前列。现代作文教学,要求保护、开发学生的想象资源,努力创设意境。在“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思维领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要成为知识的探究者和意义建构的主体。把现代教育手段引进课堂,用较小的时间、精力获得更多的教学效果。

  我们应该看到被传统教育公认的三大基石:阅读、写作、计算,也在发生异变:从文本阅读走向超文本阅读。写作的`方式开始以手写走向键盘输入、鼠标输入、扫描输入、语音输入。文字的数字化使计算机从语言上升为文化。对于培养21世纪人才的教师来说,攻占教育的制高点,必须利用先进的教育技术,改进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文教学中不仅融入知识传授、技能指导,还有智力的开发、个性的发展。正如哈尔拉莫说的“教学的基础应当是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包括组织学生进行积极的认识活动,理解和掌握知识,锻炼出实际技能和技巧,以及形成世界观并发展创造力和才能力。”根据时代的要求,及当前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课题组提出“建构体现学生认知主体的作文教学模式。”按照这种教学模式进行作文教学,解决了传统作文教学中的不足,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操等方面都有所提高。如何建立一套崭新的作文教学模式,是我们进行研究的重要内容。

  二、实验目标

  课题目标:教师利用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形成体现学生认知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所谓教师的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俾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受。”这句话在承认教师在教学中“主导”作用同时,强调了教学活动不应由教师包揽一切,学生应是学*的主体。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体现,就无从谈起培养创造性人才。新型的教学模式是启发学生的学*兴趣,最大限度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把学生学*的全过程由被动变为主动,帮助学生去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注重学生素质的提高。用多媒体组合教学,内容丰富,形象生动,拓宽知识面,增加知识点,激发学*兴趣,有利于智力因素与非智力的强化与发展;有利于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扩大教学规模:人机交互的互动化,信息传输网络化等;有利于强化学生的科技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样的课堂教学,突出重点,化难为易,启发学生思维、想象、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体现学生认知主体地位。

  实验学科目标:利用媒体引导学生观察、联想,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由不愿写到愿意写。提高学生作文知识与写作修改能力,由能边听边想,抓住要点到能说一段话,到能按一定顺序观察事物,抓住重点,表达感情,能写条理清楚、内容简单的记叙文,到尝试电脑写作和调阅信息的能力。

  三、实验设计

  实验对象:五年级四班全体学生(男生33人

  女生33人)

  实验时间:19xx年9月~20xx年7月

  19xx年9月-20xx年2月探索作文教学模式阶段

  20xx年3月-20xx年2月作文教学模式形成阶段

  20xx年3月-20xx年7月作文教学模式实施阶段

  实验环境:

  1.借用多媒体展示事物和现象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使声音与画面并存,生动直观地将教学信息再现于学生的感官,通过视听器官的协作运用,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2.电脑网络下的交互式教学。网络将大量超时空的感性材料提供给学生,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使学生的各种感官得到综合运用。网络的交互功能,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

  四、教学资源的内容.特点

  教学资源有三种:文本资源、电子信息资源、潜在资源

  文本资源指教材及相关教学资料。电子信息资源指学校购买的电脑软件、vcd光盘、录像带及网络信息。潜在资源指挖掘学生的内在因素。

  根据教学资源的来源,实验研究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知识的教学,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课本是学生练*写作的最好范例。学生通过学*书中的语言,把这些好词、好句、好段储存在大脑中,充实写作素材的“仓库 "。同时吸取其中的长处,融进自己的*作中去,达到从学*到内化的过程。如:学*《鸟的天堂》一文,学生被书中优美的语言所吸引并自觉地在自己的*作中抓住事物的静态和动态来描写,使文章生动得多。

  2、在说话、写作训练课上,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让学生敢说、敢想、敢评,培养独特的个性。如:教学写作《我爱家乡的**》。CAI课件"安庆揽胜",收录了大量的山水风光、文坛艺苑、名优特产等内容。此课件分五个部分介绍家乡:①宜城山水好风光②文坛艺苑数风流③闪烁历史的明星④声明远播名特产⑤古城新貌交响曲

  3、在*时活动中,开展说写竞赛,向电台、报纸投稿,挖掘学生潜力,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调动学生*作的内驱力。利用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作能力和*作兴趣。

  五、模式特征分析

  1、教学模式

  “体现学生认知主体的作文教学模式”是以多媒体为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维入手,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结合实际教学总结出“5+1”作文教学模式。

  设计模式如下:

  (1)激发兴趣:学生的主动学*行为来源于自身的求知欲望,通过情境创设,让教学信息再现于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作兴趣。

  (2)激发想象:想象是创造的源泉,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想象,拓宽学生的视野。

  (3)激发探索:教师利用媒体为学生提供直观形象感性材料,提出观察要求。或让学生根据要求探索符合中心的材料,这是在激发学生想象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有序认知事物。

  (4)激发尝试:学生在主动观察、探索的基础上,用通顺连贯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是学生思维深化的过程,学生“心有所思,情有所感”,由说到写,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5)激发思维: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启发学生分析、综合、概括,促进思维纵深发展,再造想象,引导学生辨别优劣。

  (6)协作学*:师生共同

  讨论、评议,注重成果共享,相互促进,体现课堂民主,开拓思维空间。它贯穿于“五激发”始终。

  2、教学设计:

  体现学生认知主体的教学模式提出来以后,课题组决定在五年级进行教学试验。如何在教学中体现这种教学模式的思想和要求,课堂教学设计是关键性的工作。从以下两个方面介绍。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写作《我敬佩的一个人》为例加以介绍。

  (1)分析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内容是语文第九册第6单元写作练*。根据实际情况,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a.通过典型事例的描写,恰当表现人物的特点。b.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突出人物特点。c.通过教学,让学生初步掌握写人的方法。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写人的方法,教学难点是表现人物的特点。

  (2)确定设计思想:

  ①引导学生热爱具有崇高品质的人。

  ②训练学生观察、联想、思维表达能力。

  ③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功能。利用录像、创设作文情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利用电脑,进行个别作文指导及典型作文的评议修改。

  ④注意写作方法的总结和学生应用的指导。

  教师首先通过例文提炼出写人的方法,接着通过观察反映学生身边生活的录像,然后总结强化,促进学生对这一方法的掌握和应用。

  ⑤利用协作学*方式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建构。

  通过学生讨论、评议启发学生想象,开拓思维空间,由同学想到家庭想到社会,从而掌握写人的方法。

  (3)设计流程:

  上例是凭借电教媒体,辅助作文教学,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它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由易到难,从观察→片断→练*→文章写作→评议。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知识,思维得到升华。

  利用电脑网络教学写作《我爱家乡的××》:

  (1)分析教学目标:这是第十一册第3单元的训练内容。教学目标如下:

  ①能按一定顺序观察,抓住重点写具体。②表达真情实感。③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④借助电脑,提高作文能力。

  教学重点:是借助描写对象表达真实情感及修改文章的方法。

  教学难点:是运用电脑观察写作、评改文章。

  (2)确定教学思想:①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②指导学生观察、联想、思维。③借用网络的交互功能,提供写作素材,培养学生的观察、表达能力,进行作文的评议修改,激发学生*作兴趣。

  首先,让学生浏览家乡的山水风景、文化特产等,从而了解家乡,接着选择自己喜爱的内容说给同学们听,在说的基础上借用电脑写作。然后凭借交互功能评议修改自己或同学的文章,提高学生修改文章的能力。

  (3)流程如下:

  实施网络教学,人机交互,克服学生的畏难心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更为自然,更能激发学生的主观思维。网络的使用,增大了教学容量,锻炼了学生调阅信息的能力。同时,它也促进学生探索求知领域的兴趣,有助于学生求新求变。

  六、效果测量及分析

  1.评价体系的建立。

  根据教学模式的要求,建立了三个指标:作文兴趣、作文知识、作文能力。

  对于“作文兴趣”指学生的主观情感是否愿意投入到作文中去,是主动、积极思考,还是被动应付,包括“情感投入”、“作文态度”。

  对于“作文知识”指学生的观察方式方法,审题确定中心,思维方法、遣词造句、谋篇方法。

  对于“作文能力”指命题理解能力、观察事物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思维想象能力、写作能力。

  每个单项指标,都分优、良、中、差四个评价等级,90~100分为优,75~89分为良,60~74分为中,59分以下为差。参照各个单项指标所占的权重,得出四个等级的得分范围。关于等级的划分见表1。

  通过上述工作,建立起小学五年级学生的作文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表1

  小学五年级学生作文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表1说明:

  ①“作文兴趣”中的“情感投入”指学生对作文“很感兴趣想写”、“感兴趣,愿意写”、“一般、无所谓”、“不感兴趣、不愿写”。“作文态度”指“很认真”、“认真”、“有时不认真”、“马虎”。它通过“调查问卷方式及*时学生在校表现进行评分。

  ②“作文知识、作文能力”根据学生*时作文课的表现及作文卷面进行评分。

  2.教学效果的分析

  采用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对学生进行作文能力的评价。这里应用评价指标体系对一个班的学生实验前后进行作文能力评价,得到表2结果。

  表2

  “5+1”作文教学模式,它充分运用了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教与学的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实现教学优化,具有教学信息多媒体化,教学信息组织的超文本方式,人机交互的互动化,信息传输的网络化等优势。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利用情境、协作等学*环境元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使学生由原来的单纯听讲,接受灌输的被动地位,转化为主动参与的主体地位。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师教,学生学”的被动局面,学生的心态由“要我写”而变为“我要写”。实施这种模式进行作文教学,学生的*作兴趣、作文能力、探索精神都有明显提高。

  当然,实施“5+1”作文教学模式,需要结合学生的心理、能力等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模式组合教学,更有助于学生知识、能力、情感、创造意识的发展。不可单一片面地采用某一选项,为教学而教学。只有当学生视作文为乐时,作文教学才会步入良性循环。

  八、附件:课例录像、精彩片断、调查问卷、设计方案。

研究报告作文6

  一、课题的提出及重要意义。

  作为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经历,每次布置作文,学生很少有喜形于色的;而谈到作文教学,教师则常忧心忡忡。前辈教师叹息说,没想到现在的学生竟然不喜欢写作;作家则说,没想到现在的学生写出的文章如此难看……

  既然叫“作文教学”,学生作文写不好,教师难辞其咎。事实是,很多写作者自述,能把文章写好,往往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而是通过多读书,自己悟出来的,练出来的。教师只能适当地指导大概写法,更多的是要靠学生体悟、实践。但为了提高学生写作素养,我们必须了解作文教学的现状,多方面寻找原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然而,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却出现了许多问题:首先是大部分学生没有感受到写作的愉快,他们的阅读量很小,写作基础较差;其次是应试作文模式过早地影响了正常的写作教学,使他们的写作变得功利并趋于程式化;其三是课堂写作缺乏有效指导,陈旧的教学观念阻滞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没有把写作作为一种有价值的思维活动。同时我们还发现,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的水*往往优于作文的水*,原因在于*作就是一种创新,比起单纯掌握语文知识难得多,而我们又往往忽略了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技巧和创新能力,因此如果不对作文教学进行创新的研究,理论上作一个整体的、序列的和系统性的探索并加以实践,就难以进一步提高教师作文教学的创新水*和学生的*作水*。针对这些现象,我们确立了《小学作文教学研究》这一课题。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要探索和总结新课改的形式下小学作文教学的基本要素和基本方法,在新课标下,如何促进作文创作过程的优化及如何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努力创设学生作文创作的环境,从而形成一些小学作文教学的教学模式与课堂教学结构。本课题要对如何促进课堂教学优化的小学作文教学的`研究。要充分发挥学生生活经历的优势,体现学生学*的主体地位与作用,提高教学效果进行研究,特别要对作文教学和学生生活经历以及学生的个性体验等要素的整合方法进行研究。

  三、界定关键词。

  新思路:是指打破传统的“课程观”“教材观”和传统作文教学模式,用素质教育核心理念为指导,遵循新课程、新教材特点与规律,以新的观念、新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进行作文教学的新思想、新办法。

  四、文献综述。

  当今21世纪的语文课堂,作文教学的重要地位始终不变,语文教师对作文教学投入的研究精力日益增加。《语文课程标准》在各学段的教学目标中,都将*作教学提到了更高的位置。随着课改的深入发展,教师们在“以人为本”理念的指导下,探索出了多种作文教学新的方法、新的思路。这些成功的经验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了更好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五、研究方法

  1、案例研究法:对师生在研究性学*中的典型学*指导经验和研究案例,进行分析、提炼,寻找内在规律。

  2、调查研究法:直接深入到研究性学*的实践活动中,通过观察、访谈和调查等形式总结提炼相关材料。

  3、文献资料研究法:查阅有关研究性学*的资料,对各子课题研究性学*的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根据课题的要求有所取舍,从而得出结论性的见解。

  4、综合研究法:即综合运用上述各种方法。

  六、课题研究的范围及内容。

  (一)从“传统说教”到多元模式,改变作文课堂教学方法。

  (二)从“单一训练”到读写结合,明确阅读教学重点。

  (三)从关注素材积累,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惯。

  (四)从单纯描述到入情入境,提倡张扬个性文风。

  (五)从重“批”轻改到重改轻“批”,扬自主创新的*作信心。

  七、课题组成员及管理网络。

  为了保障本课题正常有效的开展研究工作,我制定了完善的课题领导管理网络。

  课题组组长:何存利

  副组长:赵江田

  组员:丁全民、程欣欣、田西航。

  八、课题研究的对象。

  周至县终南镇东大坚小学三至六年级学生。

  九、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xx.10—20xx.11)

  制订课题实施计划,学*相关理论知识,查阅同类课题的研究成果,着手开展研究。

  2、实施阶段:(20xx.12—20xx.8)

  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扎实开展实验研究,通过文献,调查、实验等探索课题目标的实施、深入研究,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积累过程性资料,并定期小结。

  3、总结阶段:(20xx.9—20xx.10)

  通过文献、实验等研究,整理资料,分析结果,撰写结题报告。

研究报告作文7

  “兴趣作文教学法的'研究”课题XX年2月被立项钦州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c类课题,在此之前两个月我们成立课题组。当时存在着底子薄,基础差,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的不利局面,课题组全体成员摸索前进,举步维艰。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我课题组努力开展工作。具体体现在工作扎实有力,活动有条不紊。课题组建立了总的实施方案,有三年方案,也有分学期的教学计划,做到了有计划,有落实;大力开展学*活动,展开深度汇谈,开阔了教师视野,加深了对兴趣作文教学的认识;认真开展听课评课活动,上好“兴趣作文研究课”,课题组活动上升为学校行为。初步形成了一批教研成果,初步做到了人人有成果,并且以校报《凤凰花》为依托,形成了作文阵地,影响日益扩大。

  现将我们的详细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立题背景及实现情况

  1、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和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实验,我们为学生打开了与自然、社会、他人、自己沟通的大门,使学生能够自如地富有兴趣地个性化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初步实现了初中写作教学的目标。`

  2、素质教育召唤广大语文教师加大力度进行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语文作为担负母语教学任务的基础学科,必须适应时代的需要。而语文教学现状,特别是作文教学常受指责,弊端很多:(1)放羊式作文教学。训练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往往是找个题目学生练,一次评改就完事,而且评改周期长。想起来就练,作文以外的教学内容多了,就挤占作文时间,认为作文可练可不练,练好练坏一个样。(2)违背写作规律和学*规律,仅仅操练章法、技巧等考试技巧,导致学生作文缺乏真情实感,套话空话连篇,不见个性,没兴趣作文。(3)学生缺乏写作“激情”,对作文敷衍应付,或望而却步,不愿作文,不敢写作。这是我们研究的时代依据、现实需要。

  我们以语文教师素质提高作为突破口,组织实验教师学*先进的教育理论,同时带动其他语文教师学*,鼓励大胆改革。广大实验教师认真分析了写作教学现状,进行了深刻反思,找出了以下存在问题并且研究了对策。问题:

  (一)、语文学*不感兴趣。据笔者抽查原所任班级七年级(10)班资料表明,85%的学生不喜欢听语文课,95%的学生不愿意写作文。一位中等水*学生说:"语文课学与不学无所谓,老师讲得生动点还听听。"学生不愿听语文课,有的是重理轻文思想的影响,有的是授课枯燥无味,由学语文不感兴趣,导致学生害怕作文。为完成老师布置的作文要么抄袭、要么滥竽充数;个别甚至不交。

  (二)、缺乏观察力。大艺术家罗丹说,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关键是我们要善于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语文的内涵包括社会生活的全部。面对绚丽多彩的沸腾生活。由于初中生不会做生活的有心人,熟视无睹、麻木不仁,身在宝山不识宝,不善于思考生活给我们留下的启迪,因而写作时自然难免"肚中"无物。

  (三)、思想不成熟。初中学生由于阅历尚浅,所以面对纷繁的社会现象,分不清主次、常感无从下笔。即使搜肠刮肚偶尔想到一些写作题材,也常因思路不清晰,不能围绕中心选材,不知详略得当有序地表达观点。写出的文章不是言之无物,就是东拉西扯地堆砌材料。如要求写《校园新貌》,同学们只会楼房、道路、学*成绩等方面的材料,不会深入一层,揭示由于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好。新世纪的教育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写作能力将成为一个人的社会责任与谋生手段的重要标志。

  (四)、立意浅显,思辩性差。在作文中,学生总是把先前储备好的思想内容作为思想基础的内核,缺少对现有生活、社会的观察与分析,对各种社会现象不能进行独立而深刻的思考,思想的触角仅停留在生活的表面而不能探入复杂的深层,情感的基调只有欢乐轻松而缺乏凝重深沉。呈现在眼前的是假大空的思想和克隆化的主题,文章缺少个性,人云亦云,思想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五)、思想模式化,简单化。思想上的肤浅弱化导致了思想的简单化、模式化。在学生眼里,狼永远是凶残的,狐狸永远是狡猾的;议论文举例除了抗日就是**,除了革命领袖就是仁人志士,例子永远是雷锋、居里夫人、李白、杜甫等等。思维形成了某种惯性,而不是用大脑去思考、去挖掘问题的本质,没有个人的见解和主张。

  (六)、选题陈旧、缺少时代感。僵死的应试教育使学生深陷题海的十面埋伏,无暇顾及课外书乃至报纸杂志,即使必要的新闻也难得一见。这样狭窄的视野,空空的大脑,导致作文底气不足,腹内草莽,选材时反来复去总是“老三篇”

  (七)、语言*淡,缺少文采。由于*时阅读量少,语言包括词句积累贫乏,造成作文语言*淡无味,句式单一呆板,缺少文采。

  (八)、为师造文。很多学生认为作文是写给老师看的,什么样的文章能得高分,就写什么样的文章,形成了千人一面、万人同言的现象,殊不知文章是内心情感的抒发,是对*的揭示,错误的作文观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阻碍了学生创造性的发挥。

  (九)、教学无章可循。写作教学缺少系统性和连贯性,教师只看高考,考什么练什么,讲评也是就题论题,出现了七、八、九年级同写一题的现象,这样导致了作文中的错误重复出现,严重挫伤学生写作热情。

  措施:

  (一)、张扬个性写作,切合兴趣。

  作文教学的目的就在于**人的精神和心灵,把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出来,给学生放飞心灵的广阔空间。因此要鼓励学生敢于“出轨”,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思想去体会人生,“写我的自得之见,抒我的自得之情”。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写生活日记,摈弃条条框框,写个性作文。

  (二)、开放写作空间,开发兴趣。

  1、作文不仅局限于两节课,让学生充分酝酿,尽情抒写。

  2、让学生写自己想写的东西,少一点限制,多一点宽容,提倡“自由作文”。

  3、改进讲评形式,把评改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倾听自己的心跳,相信写作水*的提高,关键是个人文学素养的提高。

  (三)、丰富写作底蕴,培植兴趣。

  1、开阔学生视野,引导学生从狭隘的书本中走出来,融入到社会生活中,丰富人生阅历。

  2、增强学生的思想底蕴,读书不仅限于文学,天文地理都可以,以此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3、丰富语言。巴金曾说:“写作不是靠技巧,而是靠背诵的二百多部作品。”因此,要求学生要大量诵读经典作品;另外,文章写的有文采,还可以加强成语造句训练和句式运用训练。

  (四)、转变教师角色,匡扶兴趣。

  教学中,教师要引导而不是讲授,要合作而不是耳提面命,对写作大胆放手,鼓励学生自由创作,可采用演讲、辩论等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告别仅将作文当作“作业”的历史,真正将作文当作无限丰富的活动。这是摆在每个教师脚下一条别无选择的宽阔而又漫长的路。

  写作空间的开放、写作底蕴的丰富、教师角色的转变体现在和阅读课、活动课有机结合,把写作视野投放到生活中,大自然中,社会中,让学生感受自然,关注社会、人生,让学生获得真真切切的生活体验;同时我们将阅读当作学生积累生活、丰富阅历、获得知识、提高思想、陶冶情操、美化心灵的*台,让学生通过阅读丰富自己,提高自己,为写作打下良好基础,读促进写,写促进读,形成良性循环;而活动课则将听说读写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获得了全面发展。这条人文化的写作路子极大**了写作生产力,拓宽了作文教学空间。

  二、研究过程及实验情况

  本课题以“初中兴趣作文教学法的研究”为核心,着重研究初中作文的教与学;研究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在新理论指导下探索写作新路子。目的在于通过研究与实验,在教师与学生的思想意识上取得重大突破,改变思维的懒惰局面,充分培养教与学对写作的兴趣。

  课题伊始,我们确定了如下目标:

  a)第一阶段:XX年3月——XX年2月为准备工作、理论学*的实施阶段。由于我校起步晚,因此边准备边研究。主要做好了七件事。

  (1)筛选培训实验教师,落实实验班级。共设立了十个实验班,每个年级设三个实验班,并配置了对比班。

  (2)制定总方案及各年级学期实验计划。计划与方案纳入学校计划,科研处进行管理。

  (3)建立实验班与对比班档案,注意积累资料、统计数据、列好表格。所有情况均有教科所具体管理,相关档案存于专门的课题档案中。这里列出XX年到XX年对比成绩,可以看出抓兴趣作文教学和不抓是不一样的。

  XX——XX年实验班、对比班成绩统计表

  实验班 对比班 学期末*均分 学年末*均分

  语文成绩 作文成绩 语文成绩 作文成绩

  七(8)七(1) 84/81 43/39 89/82 45/40

  七(9)七(2) 93/91 44/42 95/90 46/43

  七(10)七(3) 94/92 45/43 95/92 46/42

  八(5)八(1) 85/81 42/37 89/82 44/38

  八(6)八(2) 89/86 43/41 92/87 45/41

  八(7)八(9) 94/92 44/41 96/92 46/42

  八(8)八(10) 93/90 42/40 95/89 44/40

  九(1)九(7) 95/94 45/43 96/92 46/42

  九(2)九(8) 91/88 45/41 94/89 46/40

  九(3)九(9) 82/75 41/38 90/81 44/38

  这份粗略的表格统计显示的总成绩,语文基础知识分值相差无几,主要是作文分值差距较大,所以可以看出兴趣作文举足轻重的作用。

  (4)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写作水*,写作心理等现状。通过不断的现状分析,我们明确了当前所存在的问题,不断修正我们的写作计划,采取针对性措施,在动态中实现写作教学的发展。

  附录:“初中兴趣作文教学法的研究”课题研究与实验调查表

  1.在初中10个科目中,你最喜欢的科目是( )

  a.政治 b.语文 c.数学 d.英语 e.物理 f.化学 g.地理

  h.历史 i.生物 j.体育 k.美术 l.音乐 m.电脑

  2.在语文课教学中,你不喜欢的是( )

  a.课文教学课 b.作文教学课

  3.写作是件( )

  a.苦事 b.轻松的事 c.不苦也不轻松的事

  4.你在写作文时是( )完成的

  a.认真 b.任务式 c.马虎 d.出于老师的压力

  5.你写作文是( )

  a.打草稿 b.列提纲后完成 c.不打草稿

  6.你写作文( )吗

  a.修改 b.不修改 c.偶尔修改一下

  7.你完成作文后( )

  a.看一二遍 b.从不看

  8.老师不布置作文,你会另进行写作练*吗( )

  a.会 b.不会 c.偶尔写过

  9.你有看课外书的*惯吗( )

  a.有 b.没有 c.很少看

  10.你喜欢哪类课外书( )

  a.作文类 b.小说类 c.其他科目类(除了语文)

  11.你写作文的内容是( )

  a.真情实感 b.仿照别人的*作 c.随想随写

  12.你的作文按时完成吗( )

  a.按时 b.很少按时 c.不按时

  13.你有写日记的*惯吗( )

  a.有 b.没有

  取新知的学*能力、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阅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建立语文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加强语文的活动性。

  我们的活动课饶有特色。三尺讲台让学生,为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的机会,教师是旁观者、参与者、指导者,师生角色易位,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学*的积极性,激发了学*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和思维能力等方面都得到极大提高,恢复了语文课生动活泼的本来面目,它激活了语文教学。

  这种课型要求教师**思想,更新观念,相信学生,还给学生自由;细心指导有关活动,对教师的要求不是低了,而是高了,目标由教师控制,而内容、程序、方法等放手让学生去搞,教师指点一下即可。目前,采用比较多的方式是自由讨论式(一个说完,另一个说)和比赛形式。主持人由学生推选,导演负责组织,师生共同参与。每周可用一至二课时搞专题活动。在具体组织中,要注意与讲读课、阅读课、写作课的衔接,它是其中一部分,又是具有独立性的对这些课型起补充促进作用的课型。要加强计划性,避免放羊式。内容要丰富,形式要多样。这种课型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贯穿写作这条主线,培养了写作兴趣。

  2、编写“兴趣作文教学法”课题研究的作文计划,初步形成体系。

  作文教学的无序状态,我们组织编写了一个依据大纲、跟教材同步、操作性强的教学计划,力争实现作文教学的序列化和规范化。七年级以记叙文为主,八年级以说明文为主,九年级议论文及多种表达方式结合运用训练。切实考虑小作文训练,实施分解式片断训练,将大小作文结合起来。各年级都有一个通盘打算,书面复述、随笔、日记、摘抄、续写、改写、仿写、扩写、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等写作形式都可以训练。

  注重写作训练的序列化固然重要,但是这只解决了形式问题。要知道形式与内容是统一的。因此在制订作文教学计划时充分考虑了解决作文源泉问题,指导学生多观察多体验多积累,向自然、社会要素材,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周围事物,从社会生活中捕捉灵感;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感知生活,积累生活,提高观察思考、联想想象的能力;广泛阅读,积累丰富的材料,通过阅读丰富学生的人生阅历,引发学生对人生、社会、自然的理性思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表达热情,通过对学生联想与想象能力、理性思辩能力等方面能力的训练,点燃学生的表达激情,激活学生心智。在具体操作上,我们规定:每周写读书笔记XX字-3000字,每天记观察日记,情境作文(实地情境与材料情境)训练要占相当比例;每周写周记1500-2500字(包括大作文);每学期参与各种语文活动不少于5次。教师要注重检查指导,多表扬多激励,多让学生进行交流。

  在这个作文计划中,对指导学生如何审题、构思、结构文章特别关注,激发学生写作激情。教师从提纲到写作一股脑塞给学生不妥当,注意研究如何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提高其构思能力。

  作文教学只局限于课堂,只传授给学生形式、技巧、方法,教师提出要求——学生动笔成文——教师精改细批的传统模式,显然有失偏颇。为作文而作文,忽视了内容,忽视了学生个性,远离了丰富多彩的生活。艺术源于生活。生活之中处处是语文。我们注重阅读,让学生从文字中了解社会,放眼自然;我们设计了活动课,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积累,贴*自然,了解社会,体验生活,激**感;我们的说话课更是让学生自觉地去阅读,去写作,学会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理想、愿望等个性化内容。

  3、听课、评课活动,推广有价值的课型。目前比较确定的课型就是写作活动课。现在已经列为学校教科研成果之一。

  4、搞好专题研究,完成相关研究论文。按照课题组要求,我们组织教师完成相关论文,学校教科所定期检查,每学期要求老师写实验总结,并且存档。

  c)第三阶段:XX年2月——XX年9月为课题总结鉴定阶段。

  (1)完成研究实验报告。

  (2)汇编成果集。(研究论文集、课堂演示、学生作文集、报刊等体系)

  (3)提请专家鉴定。

  (4)扩大巩固成果。课题结题不是结束而是起点,我们会更加努力的投入教研教改中,更上一层楼。

  三、实验效果喜人

  1.教学观念、教学思想的变化,课堂教学方式的变化作文课教与学的兴趣盎然。

  传统的教学观念以灌输为主,师生关系以单向的师生关系为主。通过讨论,我们认为这种灌输观念导致了师生关系的单一,课型的单调,进而造成了语文教学的枯燥乏味。因此我们通过深入细致的理论学*,从转变教育观念入手,改革我们的课堂。我们得出了符合国家基础教育改革要求和新课标精神的较为科学的思想观念。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观念,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体,教师的指导最终促进学生的学*。以一切为了学生为前提,教师的发展、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效果的检测等各个环节都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学识水*、心智状况等方面的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强的教学对策,教学效果得到了保障。以生为本应该体现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既考虑学生的现在,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充分体现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新型的学生观成为各项改革的核心。教与学自然轻松,相映成趣。

  2.师生角色的变化。学生做了主人,兴趣自然培养。

  过去的教师既是导演也是演员,越俎代庖,包办一切,老师讲得眉飞色舞,学生听得恹恹欲睡,而现在学生成了教学主体和学*主体,最大的变化体现在过去由教师一人独占的神圣讲台出现了学生的影子,讲台成为师生互动的*台。学生走上讲台,成为导演和演员,虽是一个形式的变化,但这体现了教学观念的变化,引发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我们的活动课从课型上体现了这一变革。这一变革,针对过去枯燥的作文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了,自然兴趣就来了。

  3.学生的学*兴趣、学*态度、学**惯、学*心理及精神状态发生了显著变化

  实施三年来,学生学*内驱力显著增强,兴趣提高了。学生普遍喜欢上阅读课和活动课。XX年对学生的调查与XX年对学生调查比较,学生反映:喜欢语文的阅读课、活动课、写作课,这在以往是从未有过的现象。学生的精神面貌有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他们自信了、活泼了,友爱了,坚强了。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所做的教学改革不但对学生的现在负责,而且对学生的未来负责,对国家、民族负责。我们的语文教改,极大丰富了教育的人文性,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学*方式,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获得了多方面的发展。

  学*的积极、主动带来了成绩的提高。多年来,我校中考语文在钦州市一直不怎么样。而搞实验的班级在学*成绩上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4,教师的业务水*有了较大提高。

  由于我们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引导教师加强理论学*,进行深入探讨,大胆进行实验,所以广大教师在学*与实践中逐步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水*,成为学校的业务骨干。我们会继续探索,把改革引向深入。

  四、保证措施得力

  a) 措施保证:

  1、课题组负责选择制定课题,实验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

  2、课题组定时不定时进行研究交流与评估;

  3、课题组负责实验资料和数据,进行汇总、分析、总结;

  4、组织实验教师负责摸底,指定实施计划(阶段——学期计划和总结计划),具体实施阶段总结的整理,数据的积累,反馈,经验的总结等。

  b) 思想保证:学校领导、实验教师提高认识,加强管理,确保了实验的顺利进行。

  经费保证:学校支持实验的各项活动,学校负责印刷报纸资料费,参加有关会议和外出学*的差旅费等。

  c) 组织保证:建立健全了研究与实验组织,为实验奠定了良好基础。

  课题顾问:韦福发(校长) 莫连春(学校科研处主任)

  课题组长:吴鹏飞(德育处主任、钦州市a类培训对象)

  组员:罗 青 邓戈亮 苏政昌 黎起展 李梁才 吴长基 罗玉萍 裴 娟 温巨东、黎东桂。实验教师都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工作兢兢业业,扎实细致,卓有成效。

研究报告作文8

  一、研究的现实背景

  因为传统的作文存在以下弊端:一是学生讨厌作文,缺乏写作的兴趣;二是没有主动性,在教师的指导中被动地去写,从而内容空乏;三是没有教材,写作的指导出现“天马行空”的局面;四是教师的批改不及时,或一天两本,或两天三四本,时间上的拖沓,不能使学生的作文得到及时的评价,从而使学生失*作的兴趣;五是学生养成对教师和作文书的依赖。但限时作文从形式上看,是对学生的作文时间做出了限定,实际上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涉及如何进行写作积累,如何调整写作心态,如何提高写作效率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快速限时作文之“快”的实现不在于约束,不在于规范,而在于“放”。“工夫在诗外”,想要能在限时写出优秀篇章来,就必须长期地多读、常悟、勤写,“腹有诗书气自华”……这都是前人的经验之谈,是指导我们学*的金玉良言。

  二、研究的意义

  作文教学牵扯学生成长的方方面面: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学生书面表达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包括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激发创造潜能。限时作文它是一定时间内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训练,写作过程中它既从语言文章方面训练学生识字写字、用词造句、布局谋篇、润饰成文,发展学生的语言,提高学生的局面表达能力,又能从思想认识方面训练学生积极思维,加深对社会生活的理解、感受,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树立良好的文风。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1.科学的教育理论。*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学而时*之,不亦说乎。”心理学家表明:学*本来是一个伴随终身的自娱过程,生命就是在这种自娱的过程中打开所有的器官,不断吸取生命成长的营养。

  2.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获取知识和能力重要的因素。学生的作文兴趣来源于“有材料可写”,一旦有了材料,他们就会跃跃欲试,表达兴趣浓厚。在这种情绪下,限时作文教学就会取得显着的效果。

  四、研究的目标

  1.通过课堂上精心设计的限时作文训练,增加学生写作训练次数,降低学生写作训练难度,激发学生写作训练兴趣,提高学生写作的水*,实现学生写作易写、乐写、善写的目标。

  2.冲破封闭、僵化的写作教学模式,沟通课堂内外,开展综合性学*活动,拓宽学*的学*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机会,实现写作教学的内容创新、方法创新,为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为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审美情趣、发展个性特长、形成健康的人格提供正确的引导和有效的帮助。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1.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使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做到乐写,把写作当作一件快乐的事去体验。

  2.精心设计,正确引导,积极参与。以课堂训练为主,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性。

  3.训练过程做到由浅入深,逐步提高。一步一个台阶,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学生在*作训练中,写作能力、情感发展、认知水*得到提高。

  4.运用先进的思想,灵活的方法去训练。传统的作文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作氛围呆板,沉闷,拖沓。学生讨厌作文,两节作文课,只开个头,于是愁眉苦脸利用课下时间继续写,把娱乐、休息、课外阅读的时间都挤占而去,造成孩子学*负担过重。

  而快乐的限时作文,要求教师必须调整教学思路,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在灵活多样的训练过程中,促使孩子自主地扩大阅读量,去体验生活,在*作中使自己的情感得以释放,达到提高语文素养的效果。

  六、课题研究的过程及方法

  课题研究过程:本课题的研究,拟定为一年。

  第一阶段:20xx 年 3 月,课题准备阶段。确定课题,制订方案,认证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20xx 年 4 月~20xx 年 4 月,课题实施阶段。根据方案实施、探索、研究,并对方案进行修改、补充,及时调整,阅读相关文献,进行相关教学实践和调查研究,确保课题研究顺利进行。

  第三阶段:20xx 年 5 月,课题验证和结题阶段。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整理课题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并请有关专家给予鉴定。

  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小学语文新课程教材教法》等相关文献及与本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为此课题奠定理论基础,同时,了解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借鉴,为创新性研究奠定基础,为课题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

  (2)调查研究法。通过观察、问卷、访谈、案例研究等科学方法,收集研究素材,整理分析、修改后实践,反馈研究的成效。

  (3)行动研究法。根据课题的设计,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收集有关资料,定期进行整理、分析。

  (4)个案研究法。确定研究对象进行跟踪调查,记录备案,在理论指导下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在不同阶段,根据研究情况使用适当方法,使多种科学研究方法灵活合理应用,以达到最佳的研究结果。

研究报告作文9

  一、问题的提出

  每当我看到花的时候,就有一个疑问:花与生活又什么关系?

  二、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1、确定有代表性的花做为具体研究对象。

  2、搜集与这些花有关的资料。

  3、整理与归纳搜集到的资料。

  以下是我整理后的研究情况:

  昙花 具有软便去毒、清热疗喘的功效、主治大肠热症、便秘便血、肿疮、肺炎、痰中有血丝、哮喘等症、花具有强健的功效,兼治高血压及血脂肪过高等、用法:可煮水或炖赤肉服食,也可用鲜品导制调蜂蜜饮服、炖赤肉通常加米酒,与清水各半;或调加生地、淮山及决明子共享、月季 中医认为,月季味甘、性温,入肝经,有活血调经、消肿解毒之功效。由于月季花的祛瘀、行气、止痛作用明显,故常被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痛经等病症。

  三、研究结果。

  花不仅只是香味宜人,外观动人,作用还很多。掌握花的特性可以让它们服务人类。

研究报告作文10

  (一)课题的提出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每当学生升入初一后,老师和家长都会发现这样一种奇怪现象:有些同学进入初中后,简直判若两人。在小学他们作文写得很好,记事清楚、完整,层次还分明,经常获得老师的赞誉;可到了初中,他们却感觉无从下笔,写作丝毫没有进步,有的甚至还退步。经过仔细分析研究,我们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中小学作文教学不衔接,导致学生写作学*困难、教师教学艰涩,致使整个作文教学陷入困境,这个问题已经成为困扰中小学语文教师的一个棘手问题。

  怎样指导学生的作文由小学顺利过渡到初中呢?教育学、心理学的规律告诉我们:在教学活动中,明确教学目的是关键,是起点;要实现教学目的,就要激发学生正确的学*观,培养良好的学**惯和学*方法。解决好这些问题,对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及语文成绩至关重要。

  (二)实验的理论依据

  1、早在1998年*中央就提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而语文学科以它独有的方式和不可替代的地位在素质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作文教学作为语文学科的重要实践基地,其地位更是举足轻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作文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作文先做人”,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开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作文教学质量如何,直接影响着学生语文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和提高。

  2、根据系统论观点,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作文教学是一个整体,小学、初中阶段是作文教学的基础阶段,将小学高年级及初中作文教学结合,始终坚持从作文教学的整体性、相关性、层次性、有序性出发,及时灵活地调节各教学要素、各教学环节组合的方式,从整体优化的角度协调处理好两者的衔接,使作文教学过程处于良好、有效、有体系的运行状态,最终实现中小学作文教学协调的、连续的发展

  3、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理论”主张:“给学生足够的表现自我的空间,通过他们自己的努力,应该都可以掌握学*内容”。“不同学生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教,不同学生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能持久地集中注意力”。

  4、教学最优化理论: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的核心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是选择一种能使教师和学生在花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案并加以实施。教学中的分层评价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方式之一。

  (三)课题研究的原则

  (1)实践性原则

  我们知道,作文与生活紧相连,作文是生活的真实反映。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必须为学生搭建一个实践活动的“*台”,在课内外和校内外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作文活动,开拓学生的视野,延伸作文的空间。通过多种形式的作文活动,引导学生从热爱作文活动中“暗渡陈仓”,从而巧妙地让学生热爱作文,逐步提高个性化作文能力。

  (2)开放性原则。在教学观念上,要紧密联系生活,在教学内容上以现行教材为载体,但又不局限于现行教材,课内与课外自然衔接;在教学模式上,不固守一种单一的模式,力求用多样化的作文教学来满足学生的需要;在教学方法上,坚持启发式和讨论式,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索、发现新途径。

  (3)分类指导与全体参与原则:考虑各层次学生的实际需要,分类指导学生,尽可能地引导每一名学生参与学*过程,调动学生学*积极性,使学生都有信心,通过自己的努力,顺利完成中小学作文衔接过渡。

  (4)求实性原则。我们倡导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通过实验,探索阅读和写作教学的普遍规律,追求最佳的阅读和写作教学效果。

  (5)开放性原则。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广泛吸收已有的实验研究成果,广泛团结有志于教学实验与改革的同仁,求同存异,共同切磋探讨。使课题研究呈现生动活泼,百花齐放的大好局面。

  (四)研究目标及方法

  目前,中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衔接出现了严重脱节的现象,影响了学生学*语文的积极性,为此,探讨出中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衔接的途径和方法,使中小学作文教学衔接时少走弯路,提高作文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具体目标如下:

  1、探讨中小学作文教学要求、内容、方法和手段的差异。

  2、探讨出中小学作文教学的空白处,寻求突破口。

  3、探讨中小学作文教学的时间安排、学*方法、*惯对语文能力的影响。

  4、探讨中小学作文教学脱节的主要心理因素,找出与学生心理对话的途径,在教法与学法的结合上寻求接轨点。

  5、探讨中小学作文教学衔接的途径、方法和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研究方法

  1.调查法调查中小学作文教学方式、内容,作文模式及现状。

  2.实验法主要是对制定的方案开展实验。

  3.统计法主要是统计学生的作文成绩和课题研究资料。把大量的、零散的样本数据,经过统计处理,分析变化规律。

  4.追踪法主要是记录实验班中每一个学生的阶段作文测验成绩,归纳正确的实验结论。

  (五)实施步骤

  了解中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探索中小学作文教学中知识与技能的衔接。

  第一阶段:(20xx年2月——20xx年7月)实验准备阶段

  确定实验对象,组成课题组;查找相关资料,学*心理学、写作学、系统论等相关理论;搞好学情调查,主要了解初中及小学高年级段作文教学现状;编拟实验方案。

  (1)教师理论准备:学*新课标理论,把中小学作文教学目的'、要求、内容进行比较,明确中小学两个阶段的差异与联系,增强教学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学*有关教育理论,分析学情,采取时适时教学方法。

  (2)做好转变学生学*观念的衔接:要向学生讲明小学字、词等基础知识多,阅读理解少,时间充足,重机械记忆,形象思维。初中由于课目增多,相应地学*语文的时间少,重理解记忆,抽象思维;老师讲得少,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多,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应大大加强。

  (3)做好学情抽样调查,了解初中及小学高年级段作文教学现状,编写调查报告,并以此为依据,编拟好实验方案。

  第二阶段:(20xx年9月——20xx年7月)实验初级阶段

  形成研究网络,初步形成教研常态模式;组织学*,开展活动;写好实验教案,搞好实验研究;收集试验优秀作文等。

  (1)加大语文知识的积累量,做好记忆、思维的衔接。初一学生面对增多的课程和加难的课文,难免有诸多不适应,小学是记忆诗歌的黄金时期。老师要把住记忆特点--机械记忆,让学生大量背诵古典诗歌、名言警句。二是根据思维特点,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适当重视形象思维。如充分利用电教设备的视听效果进行直观教学,使抽象语言形象化。用游戏、表演、比赛等方法向新生展示语文丰富多彩的广阔天地。

  (2)贯彻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做好作文*惯、作文方法的衔接。适当引导学生研究“单元学*要求”及“预*提示”,使学生有明确的学*目标。讲授新课,重点不在于分析解答,而在于引导发现作文的方法,逐渐改变依赖老师的*惯,养成自己动手、动脑、动口的好*惯。

  (3)展开读写双翼,做好由套路作文向开放式读写的大语文衔接。读写被称为语文的两翼,是语文的两支柱,但是在小学大多数学生写的都是“套路文”。老师一让写好人好事,不是谁给谁补课,就是下雨了谁的伞自己舍不得用,留给别人。这种作文内容陈旧化、形式模式化,反映了部分小学语文教师教思想的封闭和僵化,学生思维灵性被扼杀。必须从这种教学模式中**出来,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结合起来。从阅读或学到方法或理解内涵,再延伸到写作,或谈感受,或学技巧,把两者结合得比小学时再紧密些,树立读是为了写好,写能更好地促进读。

  有人说:“日记很小,只容得下我一个人,日记很大,又可包罗万象。”由于日记特殊的魅力,决定了日记提高一个人的语文能力乃至人的本领的特殊作用。记日记是小学时形成的良好*惯,中学需要巩固好发扬好,使它成为积累素材、提高写作能力的助推器。

  第三阶段:(20xx年9月——20xx年7月) 实验中期阶段

  分析处理实验数据,搞好阶段性总结,针对存在问题,调整实验方案,继续进行实验;收集整理好试验教案,实验总结,实验报告,实验文章,实验作文,竞赛成果等。

  (1)开展实验汇报课,课题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上阶段成果。

  (2)继续抓好学生作文积累工作,完善“读书报告会”、“观察描写作文训练”模式,并在其它实验班推广。

  (3)开展学生作文竞赛,评选优秀作文,并汇编成册。

  第四阶段:(20xx年9月——20xx年7月) 实验验收结题阶段

  举办优秀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撰写试验总结;准备好结题所需各种材料,迎接结题验收。

  (1)举办实验优秀课堂展示活动,评选出两节优质公开课示范推广。

  (2)收集汇总实验材料,并进行筛选整合,汇编成册。

  (3)进行实验总结,撰写结题报告。

  (六)研究的主要成果与分析:

  1、通过调查分析总结,发现中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着以下现状:

  (1)作文的重要性没有得到体现,师生普遍不够重视。

  调查结果显示,88.3%的教师认为作文很重要,认为作文不重要的为0;42.3%的老师认为学生写作文的态度是被动的,纯粹为了完成作业。57.2%的学生讨厌作文,61.3%的学生不愿意写作文。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普遍都认为,作文不像数理化、外语一样,短时间内难以见成效,即使再努力,作文也就70-80分,要想得高分,难上加难。其次是考试分值的安排,作文从属于语文学科,在语文的120分中,作文占据了50分,可谓是是重中之重。其他学科与语文地位相当,作文当然没法比较。第三,作文教学从属于语文教学,语文所涉及的内容众多,作文教学是其中一部分,教师花大量的时间去讲解课文,完成教学任务,没有精力过多地光顾作文,每周一节作文课就算是很奢侈的,学校也未另行安排作文课。这多方面的原因造成作文教学被轻视,作文的重要性只停留在表面上,没有真正得到大家的认可,致使作文教学成低效教学。

  (2)中小学作文教学方法不同,造成中小学作文教学脱节。

  中小学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各自根据教材编排的内容教学,没有机会或者根本不会去想了解中小学作文衔接教学中应具有的共性,各行其事,不照顾全局,不统筹兼顾,因而教学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系统的教学方法。从调查结果来看,77.3%的小学生认为教师指导作文方法是反复讲解,辅以范例,一篇文章反复写。67.5%的小学生认为老师重点讲的是语言表达,很少涉及表达技巧;41.9%的中学生认为中学教师指导作文是讲解再写作再讲解再写,51.7%的同学认为老师重点讲表达技巧。调查中我们发现小学高年级作文训练大多按照命题——审题——立意——选材——起草——誊写——批改——讲评程序进行,教师一般结合范文或范例向学生传授写作知识,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导,模仿范例,基本上能写出一篇语句通顺、条理清晰的文章。这种教学方法把学生置于完全被动接受的地位,学生只是一味的模仿,很少会变通,有的学生甚至干脆背篇范文,交差了事。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对学生观察想象能力、分析概括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的训练,学生依赖性强,导致学生进入初一后,因教师不能再提供范文而不知如何下笔,学生作文水*何谈提高。

  (3)中小学作文教学侧重点不同,评判标准不同,造成中小学作文教学难以衔接。

  新课标对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的要求是: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新课标更多关注学生的记叙能力,对表达方式没有具体要求。新课标对中学作文教学的要求是: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根据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根据这个要求,中小学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指导时侧重点也有所不同。调查结果表明,小学教师在进行作文指导中,有56.2%注重的是语言表达,40.1%注重结构布局;而中学教师在进行作文指导中,有40.3%的教师注重语言表达,35.5%的教师注重的是表达技巧。从这个结果可以看出,小学教师主要指导学生在自己掌握的语言、文字、词汇、语法等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叙写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的人、事、景、物,能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条理清晰地、具体、形象、生动地表述出来,有一个明确的中心,这样的文章就是一篇好文章,就能得高分。而中学阶段,教师指导学生作文时,不但语言表达比小学要求更高,更重要的是行文技巧和表达技巧的训练,这对以前没有经过这方面专门训练的小学生来说,是很难达到的。因为小学作文的认知水*只停留在“写实”这一感性认识上,知道什么就写什么,中学则强调的是“写意”,它涉及了表达方式、表达技巧之类的抽象思维内容,这无疑是一个质的飞跃。因而小学生升入初中,再按小学作文的模式行文,其作品就会被初中教师以“*淡、乏味、毫无文采可言”而判为劣作,这样就导致了学生刚进入初中就对作文感到茫然而无所适从,造成作文不但没进步,反而还不如小学水*的现象。

  (4)阅读积累的缺失,造成学生写作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是吸收,*作是表达,材料的积累是写好文章的关键。从调查数据来看,只有23.7%的学生经常阅读课外书,有57.1%的学生偶尔读读,而19.2%的学生根本不读;有15.6%的学生坚持写日记或读书笔记,66.3%的学生偶尔写写,18.1%的学生根本不写。从这些数据来看,很多学生对课外阅读不够重视,比较随意,只凭自己的兴趣,没有当做一项学*内容来对待。究其原因,是学生对阅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教师引导不到位。阅读的缺失,造成写作材料缺乏,从小学到初中反反复复就是那么几件事,事例陈旧,老套,要写新颖独特的内容,学生就无话可说了,自然就不愿写作了。

  2、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

  (1)改变教学理念,提升对初中及小学高年级段作文重要性的认识。

  根据新课标的“大语文观”,作文教学也要树立“大语文观”,要深刻领会新课标对中小学作文的总体要求和阶段目标,认识到作文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校、老师、学生、家长思想上都要高度重视,给作文教学以应有的地位。认清中小学作文教学的目的,要培养学生学*运用祖国语言,恰当地表达思想情感,不能就作文而作文。学校要保证作文教学时间,为作文教学的提高创造条件。

  (2)加强教师作文教学,探索作文教学的新途径。

  教师作文指导水*的高低,是搞好作文教学的关键。要提高教师的作文专业水*,最好的方式就是要建立长效的培训机制,加强教师的专业理论的培训,实践经验的操作,可以举办不同形式、不同类型的培训班或研讨活动,也可以利用网络这一先进设备,进行网上通识培训,将好的经验有针对性地推广,以此来打造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同时,教学研究人员要深入学校,和一线教师一起,根据各学段的不同要求,编写出专门的作文教材,明确作文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用以指导实践。

  (3)改变作文指导方式,注意写作知识和写作技巧的传授。

  当前作文教学指导,主要是以教师点拨为主,总体上是按照“教师命题——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的模式进行,教师指导时往往以范文为摹本,引导学生如何模仿,更有甚者干脆让学生硬背范文,应付考试。这种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的能动作用,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没有发挥出来,这种单一的教学形式难以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因此我们要建立一种新的作文教学机制,这个机制应是以学生为本,教师要根据学生生活的特点,选取切合学生生活的话题,这样学生才能调动自己的生活储备,才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小学高年级教师在进行作文指当时,应将眼光放远一些,适当对学生进行一些表达方式的引导,让学生提前站上高一级台阶,为中学打好基础。中学教师在学生刚入初中时切不可过快地提高要求,应给学生一段磨合的时间,承续小学的教学重点,逐步转移到中学轨道上来。然后才正式介入写作知识与写作技巧的指导,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如何审题,如何构思,如何选材,如何立意,如何表达,循序渐进,日趋提高。切不可操之过急,急于求成。

  (4)重视阅读积累,丰富写作素材。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这是许多作文成功的经验。现行的学生课本中大量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美文,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除了让学生学*文章内容之外,更应当让学生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即要让学生在理解作者“写了什么”的同时,更要知道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学生在获得阅读体验的同时,又获得了写作知识。当然,光有课本内容还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要告诉学生眼光可以放高一些,可以看看名著,还可以阅读一些精美杂志,诸如《读者》,《少年文艺》《意林》之类,让学生从中选取一些文质兼美的美文来阅读,只要学生看得懂,就一定会有收获。另外,一味地看书,不做笔记,效果特差,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摘抄,抄优美语句,抄哲理名言,抄自己最喜欢的语句,还可以让学生写写读书笔记,将自己阅读所得及时记录下来,这些都可以成为今后作文的良好素材。有了这些素材,学生写作犹“如鱼得水”,还愁写不出好文章?

  教师的业务水*有了较大提高。

  由于我们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引导教师加强理论学*,进行深入探讨,大胆进行实验,所以广大教师在学*与实践中逐步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水*,成为学校的业务骨干。

  学生的学*态度、学**惯、学*心理及精神状态发生了显著变化

  实施三年来,学生学*内驱力显著增强,兴趣提高了。学生作文速度、写作水*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从学生和家长的反映看,效果喜人,这在以往是从未有过的现象。

  学生的精神面貌有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他们自信了、活泼了,友爱了,坚强了。学生再也不会“谈写色变”了,写作积极性的大增,带来了成绩的提高。

  (七)研究结果评估

  通过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

  1、通过对中小学作文教学内容、要求、方法、手段的差异的探讨,提高了教师作文教学的针对性,提高了学生学*的目的性,有效地提高了语文的教学质量。

  2、作文现状的分析对小学作文教学有借鉴、警示、指导作用,薄弱环节可以及早加强;对中学作文教学有前瞻性,避免中学的重复教学,从而全面夯实学生的作文基础,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八)实验反思

  1、虽然对课题实验研究的正确理念已进行多次学*,但将正确理念转变为教学的行为,仍存在着差距。

  2、课堂教学是课题实验应该关注的重点。观念的转变,师生关系的正确定位,有待进一步解决。目前的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现状仍然在一定程度的存在着。

  3、课题实验的诸多问题还有待解决。如超前性与统一性;实验性与常规性;指导性与研究性;机械性与灵活性;研究性与发展性;模式化与个性化;试验研究与理论思考。

  主要参考文献:

  《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纲要》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中学语文》中的《初中作文分层次能力训练的实验研究》20xx.4.3

  《语文新课程标准》

  魏书生《语文教学探案》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加载中,请稍候......

研究报告作文11

  现在,人们的生活都好起来了,大部分家庭都购置了小轿车。由于大街上汽车的普及,所以许多人现在都“不会”走路了。

  对此,我特地在车流量高峰期进行了一次详细的调查,并制作了一份调查报告表。时间:20xx年3月5日下午5时整至5时15分地点:曙光西路XX电器城旁边的十字红绿灯处情况:一、会走斑马线的人数表人员类别:学生、中年人、老年人人数:共30人学生:17人,中年人:5人,老年人:8人百分比:学生:56%中年人:16%老年人:28%二、不走斑马线的人数表人员类别:学生、中年人、老年人人数:共16人学生:2人,中年人8人,老年人:5人百分比:学生:12。5%中年人:50%老年人:37。5%从上表我们得知,不走斑马线的大多是中年人。

  或许他们认为自己年轻力壮,跑得快,不用走斑马线。可是,他们不知道,许多悲剧就是在这种念头的庇护下发生的。在这里我向各位叔叔阿姨提倡:走斑马线,就等于给自己生命一个保障。让交通悲剧远离我们,让我们与交通悲剧说一声永别!

研究报告作文12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教育的理解认识不断加深。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以人为本、尊重人性、张扬个性,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追求。“作文是最具个性的学*和创作活动,是写作主体个人进行的一种精神产品的独特制作”。*作过程是学生主体思维、主体创作的过程,是学生启动积累、独立思考、组合加工的过程。作为发展中的儿童,他们有着独特的生活经验、独一无二的个性和深不可测的创造潜能。个体差异决定了每一个精神产品的各不相同。要使*作体现学生的个性,就应该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在尊重主体的志趣、思想、情感、个性的基础上,因势利导,激发*作兴趣,激活内部需要,开发创造潜能,培养良好学*品质,不断提高作文质量。

  由此可见,尊重作文的本质意义和学生的*作需要,采取个性化的`教学策略,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水*和语文素养,是作文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而当前作文教学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恰恰是过分强调共性,忽视个性,形成了小学生作文千篇一律的“模式化”、言不由衷的“**化”、无话可说、无情可抒、害怕作文、讨厌作文之顽症。究其原因,主要是几十年沿袭下来的“封闭式”作文教学所致。一是作文脱离生活。学生关在屋子里,闭目塞听、闭门造车,作文成了无源之水。二是教师包办。从作文命题、立意、选材到评改,教师一手包揽,学生只能按教师设计“按图索骥”,*作的自*被完全剥夺。三是读写脱节。阅读不能很好地为写作服务,割断了语言积累、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的密切联系。凡此种种,使原本是学生表达和交流的需要,能够给学生带来精神愉悦的*作,陷入了“学生怕写、教师怕教”的尴尬境地。

  *几年来,我校在语文教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地探索。通过改革语文课堂教学、大量读写、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等,加大学生阅读量,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了作文教学质量。为了更好地改革作文教学,特申报此课题。力求通过先进理论的指导,构建*作与阅读和生活密切联系、*作与做人相互促进,学校、家庭、社会协调互动,观察、想象、表达同步训练为主线的*作教学新框架,以*作教学的高质量带动语文教学改革的整体推进。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

  (一)学生作文个性化。学生作文个性化是融于创新教育的个性发展。它包含两大要素:对世界的独到的认识和风格鲜明的语言表达,两者相辅相成,正所谓“形立则章成矣,声发则文生矣。”

  (二)作文教学个性化。作文教学个性化就是尊重学生个性的教学,必须依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兴趣、特长需要等进行施教。教师的“主导”地位直接决定或至少影响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张扬。在实施前,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理论、教育观念的转变,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研究现状

  对作文个性化的教育教学应用研究,中学开展得比较多,但多以理论研究为主。针对小学语文学科“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下的作文个性化研究,目前还很少。同时,对于在大班额情境下的教育教学应用研究基本属于空白。

  四、课题的研究假设和研究目标

  (一)研究假设:

  *几年来,我校在语文教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地探索和实践。通过改革语文课堂教学,进行大量读写结合训练;开展阅读经典,课外背诵和各种语文实践活动等,加大了学生的阅读量,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使学生的作文质量有所提高。为了更好地改革作文教学,申报了河南省教研室的课题“作文教学个性化与学生作文个性化”研究 ,力求通过先进理论的指导,构建*作与阅读和生活密切联系、*作与做人相互促进,学校、家庭、社会协调互动,观察、想象、表达同步训练为主线的*作教学新框架,以*作教学的高质量带动语文教学改革的整体推进

  (二)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引发我们对*作教学的深层思考和教育观念的全面提升,初步形成作文个性化教学的新体系。

  2.以学生的个性化*作和良好学*品质的培养为切入点,探究作文教学的规律。在关注学生作文个性化的同时,注意与之相关的诸如阅读教学、口语交际、课外阅读等语文学*活动,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

  3.探讨*作个性化与学生生活个性化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学会观察、想象和表达,使学生的生活与*作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4.探索以师生自主合作为主要形式的*作指导、评改新模式。使学生自能作文、自能评改,真正成为*作的主人。

  五、研究内容

  (一)分析小学生作文非个性化的成因,然后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展开实验和研究。

  (二)把课外阅读和生活积累作为作文指导的重要内容。尝试利用海量的网络资源作为学生*作的材料来源。

  (三)作文教学中要强调真实、具体,把说真话、说实话、说自己的话,作为衡量作文好坏的一个重要条件。

  (四)打破作文教学的常规,在作文教学的目标,作文的命题、体裁、立意、指导、内容、时间、程序、批改等方面,实行全方位的开放。

  六、理论依据

  (一)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认为,传统的智力观过于狭隘,把智力主要局限于语言和数理能力,忽略了对人类和个体的生存及发展具有同等重要性的其他能力。多元智能理论启示我们,每个儿童的智力特长是不一样的,因而不能以固定统一的标准来评价、要求不同的学生。同样,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感受和表达能力也各不相同,不能用一把尺子量学生,要正视学生在*作方面的差异,鼓励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二)生命教育理论

  教育的本质是基于生命、为了生命、发展生命。生命教育不仅是人们所理解的重视生命、维护生命、关注生命健康的教育理念,还是一种尊重生命尊严、弘扬生命价值、促进生命发展的教育主张。课题组老师一致认为,个性化作文教学的要义,就是促进每一个学生个体生命的和谐发展、自主发展、健康发展和创造性的发展,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意义,提升生命的价值,使他们的心灵更加充盈,生命更加饱满。

  (三)活动建构理论

  活动建构是学生发展的基本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重视“活动”在学生知识掌握与一般发展中的作用,把“活动”看作是学生建构知识和能力发展的基础。个性化作文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价值,引导学生在自主的活动和写作中提高认识、丰富情感、建构知识、升华思想。

  (四)学生主体理论

  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强**学是服务于学生自主学*的,必须关注学生的学*。关注学生学*的目的,是为了使教学的设计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更好地起到促进学生自主学*,促使学生转变学*方式,提高学生学*实效性的作用。但在课堂教学的环境下,学生不可能自己确立主体地位,必须借助教师的外因作用。要使学生从学*中的“客体”变为“主体”,教师的“导”也应从主导教学转变为引导和指导学生自主学*,即作用于转变学生的学*方式上。但这种转变,并非教师放弃在课堂教学中的功能和作用,更不是要求教师将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交由学生自己支配。教师在课堂教学学生自主学*中的“导”,应主要体现在:引导学生按照学*目标,自己完成学*任务;指导学生运用相关的学*资源,进行体验、感知等实践活动。

  七、实施策略

  (一)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作兴趣

  对学生来讲,作文不应是一件苦差事,而是个性的自由渲泄,情感的自由表达。当学生爱上了作文,欲作不快、欲罢不能的时候,作文教学的一切难题就会迎刃而解。教师的一切工作应在激发学生的*作兴趣、培养学生*作自信心上下功夫。我们采取的主要措施是降低难度、放缓坡度、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1.提前起步,有序训练。根据课标要求和儿童身心特点,整体规划小学阶段*作训练序列。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指导学生写话,从一句话到几句话,从教写到仿写,不在长短,重在参与,在写话中体会到乐趣和成就感。二年级重点进行看图作文训练,由单幅到多幅,指导学生观察、想象、表达,提高思维和有序表达能力。三、四年级重点进行游戏作文和想象作文训练,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游戏、校内校外活动,使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五、六年级重点进行素描作文、写实作文训练,培养学生观察事物、感悟生活、认识社会的能力。

  2.由听到写,由说到写。把听、说、读、写紧密结合起来。从三年级开始进行听记训练,积累优美词句和精彩语段;每天一次见闻、故事交流,中午轮流演讲,每周一进行**下的讲话,训练学生遣词造句、运用语言的能力,给每个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和展示的舞台;上好口语交际课,加大口语交际训练的力度,

  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展开讨论,多维互动;学生把自己说的话记录下来,感到非常容易,“写作难”的状况得以转变。

  3.在游戏中感悟,在故事中*作。小学生天生爱玩。学生在游戏时,全身心投入,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感受。玩后让学生谈一谈,他们有话可说,有情可表。听故事也是学生的最爱,开展经常性的讲故事比赛,教师学生轮流登场,听后让学生试着写下来,讲给别人听,学生兴趣很高。这种训练,寓写于“乐”,效果良好。

  (二)整合教学资源,满足学生*作需求

  学生写好作文,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语言的积累,二是生活的感悟。教师的*作教学,自然也应从此入手,指导学生从阅读中学*语言,从活动中寻找灵感,从生活中积累素材。树立大语文教学观,把生活、阅读与*作密切结合起来,构建立体的语文教育网络,为学生*作开发丰富的资源素材。

  1.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建立班级书架,开设每周两节的大阅读课。指导学生写好日记和读书笔记,开展古诗文背诵,用优秀的传统文化熏陶感染学生。结合阅读教学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把课标规定的每个学段的课外阅读总量层层落实,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作文训练与各科教学相结合。

  学科融合是基础教学课程改革所积极倡导的。各科教学中都包含着丰富的教育内容和*作训练元素。把这些资源开发利用起来,为学生的个性化*作提供材料。如在数学教学中,指导学生写数学日记,办数学手抄报。品生、品社课指导学生开展调查研究,收集资料,撰写研究报告。科学课指导学生撰写实验报告、观察日记,把课堂上的实验过程、情绪变化、感受体会等,生动形象地描述出来,就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文章。

  3.作文训练与课外、校外、社会生活相结合

  我校以素质教育为核心,致力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谐发展。开展丰富多采的校园文化活动。这些活动,丰富了生活积累,增加了生活体验,开阔了视野、启迪了智慧,也为*作提供了不竭的源泉。

  (三)优化教学途径,开拓学生作文视野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的个性更复杂,更丰富多采。由每个丰富多采的个性绽放出来的精神火花,必然是绚丽多姿、光彩夺目。一篇具有个性的作文,主要在于独特的感受、丰富的想象、新颖的构思、独特的语言,融入了学生特有的灵气、童真,洋溢着强烈的文化色彩和个性气息。实现这个目标,必须给学生以自由,在*作教学中实行全方位的开放。

  1.开放作文内容

  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采的,他们对于生活的观察也有自己的视角,不愁没东西写。但太多的限制使得丰富的生活进不了作文。苍白成了学生作文的流行色,更可怕的是导致语言的干瘪、思维的萎缩。所以,“个性化作文”最重要的给学生以自由,减少束缚、放飞心灵,开放*作的内容和立意,让学生写“放胆文”,把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尽情写入文章,“我手写我心”,真正使*作成为学生反映真实生活,表达内心情感的一种需要。

  2.开放作文过程

  教师命题、指导,学生作文,这种传统的*作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主体性得不到发挥。开放的作文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自己的写作活动作为教学的主线。实施先作后导,放手让学生尝试作文。教师按照作文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类指导,对遇到困难的学生,给以具体、有效的辅导和帮助,或者引导学生互相帮助,这样更有针对性,有利于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学生的写作主体地位得以确立。

  3.开放作文时空

  学生拥有很大的写作潜能,需要一个自由写作空间。每周一次的训练无法达到课标对*作的要求。我们提倡随机作文,化整为零,从课内向课外拓展,开放*作空间。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学*日记;结合阅读写摘记、读书笔记和读后感;结合影视观看写内容提要、情节记录和感想体会;假期组织学生自己编书等。让学生时时感到作文就在身边,渗透随时运用*作表达的意识,强化作文的实用意识。

  4.开放作文评改

  完善评价机制是实现作文个性化作文的重要保证。我们废除单一的评价标准,进行多元评价。改以往的教师单一评价为合作评价,即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学生互评、自批互批,家长评、面批、重批相结合,充分发挥自我评价的作用,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参与意识。

  (四)搭建展示舞台,树立学生作文信心

  为学生搭建展示舞台,给予成功激励,使学生在成功体验中感受*作的乐趣,增强*作信心。学校举办经常性的演讲比赛、手抄报评选;开展假期“自编书”、优秀读书笔记展评活动;组建学校“芳草地”文学社,鼓励学生向“红领巾”广播站投稿;参加各级举办的优秀作文评选,向儿童报刊杂志社投稿;班级编订优秀作文选,鼓励学生编印自己的优秀*作集;每班教室内建立“*作园地”,学生自由粘贴;在学校网站上展示学生优秀*作、精彩演讲稿等。通过各种形式的展评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示机会,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不断摘取成功的果实,获得成功的体验。

  八、拟创新点

  (一)改变教与学的方式

  (二)构建语文课堂文化

  (三)探索适合学生的评价

  (四)建立作文教学资源库

  举例:核心知识序列

  低年级:想象性写话和童话体写话(句子训练)

  中年级:观察*作(素描) ,静物、小动物、景物、建筑物;人物动作、对话、外貌以及事情 发生变化(构段训练)

  高年级:实用型*作,记叙文、说明文、 应用文及读书笔记(谋篇训练)

  应用举例:

  一年级 写家规

  浴室墙上(烟斗、×)(孩子的名字)家已经禁烟!

  自己卧室的门上:进屋之前先敲门!

  母亲梳妆台镜子上:请在8:00前出门,不要忘了手机!

  中年级作文:访谈妈妈

  出生时间/属相/出生地/名字的由来/小学用过几个书包/多少钱一个/什么时候有手表/玩什么游戏/听什么故事/看什么电视节目/做什么家务活/外婆外公怎么教育你

  妈妈的童年、 给妈妈的信、我和妈妈比童年

  高年级运用合作学*策略教作文知识

  总结《读后感的写法》

  每个学*小组发4张纸片,四张纸片上的文字刚好连成一片读后感。每位学生读自己纸片上的文字,读完后按顺序排成一篇读后感的文章。然后小组讨论:读后感该怎么写?即第一步写什么?第二步写什么?……

  九、研究方法文献法

  调查问卷法、个案研究法、实验对比法、案例研讨法、行动研究法

  十、研究步骤

  整个课题分为确定实验课题、调研、实验研究三个阶段。调研阶段主要调查分析学生作文中非个性化的种种表现,以及影响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的诸多因素,特别关注教师的教学方面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

  实验研究阶段主要探索作文教学如何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实验和研究:1.作文教学过程中师生相互影响。2.作文教学个性化与学生写作个性化差异研究。3.作文教学个性化与学生写作欲望及社会生活联系。

  十一、人员保障

  十二、参考书目

  1.裴海安《走向有效的作文教学(小学卷 )》 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2.冯世明《小学生自主作文教学指导方法》 语文出版社出版

  3.王学东《让作文教学更有效》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4.管建刚《我的作文训练系统》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

  5.周存辉《小学生活作文教学探微》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022寒假数学研究报告 (菁华3篇)(扩展5)

——课题研究报告 (菁华9篇)

课题研究报告1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正在成为当前我国信息技术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在世界其他教育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在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也都是逐渐将信息技术教育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工具。”

  在这种大环境下,我们英语教师必须进一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等来辅助自己的教学,把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到小学英语学科教学中,以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对基础教育所产生的促进和变革作用,对学校和教师实施新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创新地运用信息技术成为教师实施新课程的重要素养之一。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小学教师必须进一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信息技术来帮助自己的教学,把信息技术有机地与小学英语教学进行整合——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要求。

  新的课程观让我们重新审视延续多年的教学观、质量观、发展观、人才观,深刻影响着教师长期*惯的教学行为。同时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对学校教育教学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无论是宏观的教育目的、教育内容,还是微观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最终都在因之而发生根本性的变革。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体现了在保证学生主体性的前提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思想,必将成为教育改革的着力点和发展方向。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通过“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课题的研究,我们力求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共同推进,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增强师生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真正掌握最先进的教育技术,促进教与学的革命。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目的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方向,怎样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有效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整合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是否取得成效的关键。其应用价值是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丰富、时效性强的特点,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与小学英语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生活;同时也让教师能拓展知识视野,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让英语学*更贴*生活。

  教师要改变以课件制作、电脑辅助教学即为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整合的片面的教学观念,努力贯穿开放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寻求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相结合的最佳切入点,从而实现人与机、人与人、课程与信息的高度交互,并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实现,把学*的时间和空间真正还给学生,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让学生自主式地学*,让学生在丰富的学*资源中自由发展。

  三、课题研究组织分工

  负责人:

  成员:小学一级教师(英语)

  小学高级教师(语文)

  小学高级教师(语文)

  学一级教师(数学)

  小学一级教师(语文)

  小学一级教师(数学)

  小学一级教师(数学)

  小学一级教师(语文)

  分工安排:

  课题总负责:

  制定课题方案:课题组全体成员,

  资料搜集整理:课题组全体成员

  阶段总结:

  最终成果总结:课题组全体成员

  四、课题研究方法步骤

  “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课题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综合运用、文献研究、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经验总结等方法。课题组成员带领教师立足课堂教学实践,加强学*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学会反思、学会批判,在实践中边学*边总结,一方面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另一方面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把全新的课堂带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力。

  本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学*相关理论,确定研究课题,组建课题组,制订相应的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明确分工。了解国内外对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学科整合教学研究的现状,进而认识本课题研究的价值。

  2、实施阶段。在保定市现代教育技术“xx”课题研究的成果上,集中精力同时开展课题的研究工作。分别在2个年级实施课程计划及学期方案。分析总结阶段性教学成果写出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学科有效整合研究的相关论文。通过课堂教学、问卷调查等活动培养学生学*英语的能力。再次分析、总结教学成果,调整原教学计划,写出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相关论文。

  3、总结阶段。(1)系统整理过程资料,总结研究经验、成果,形成论文。(2)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3)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并申请结项。

  五、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经过一年的认真学*,努力实践,我们的课题研究取得一定的成果。

  1、师生信息技术素养得到有效的发展提高,会应用计算机等工具进行信息收集、处理,绝大多数教师能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将计算机作为自己教和学生学的工具,学生的信息素养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2、教师通过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进行教学,使得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都有了新的变化,学生的主体特征凸现,动手欲望加大,创新意识增强,达到较之以往更高的学*水*。

  3、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上,初步构建了符合我校学情的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

  4、通过课题研究,锻炼了我们的教师和学生。学校涌现出了一批信息技术运用比较熟练的师生群体,如在我镇总校担任现代教育技术组长的张海迁老师等,有在安新县文体教育局举办的文字录入比赛中获奖的杨子轩季明伟等学生。

  5、通过课题实验,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和能力都得到加强,新的课程观、质量观、教学观逐步形成。广大教师认真总结自己在实验中的心得体会,撰写的论文分别在各级各类杂志上发表或评比中获奖。

  6、课题研究的开展,促进了教师改变长期*惯的教学行为,也使学生的学*方式发生变化,让课堂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有效保证了学校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

  六、课题研究的特色及价值

  从宏观上讲,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必然会带动教育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的全面改革。从微观上看,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可为我们教与学构建新的*台。因为网络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计算机的超文本性可实现课堂的高效能管理,多媒体的外部刺激多样性容易激活学生的积极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将知识的表达多媒体化,利用信息技术,既可以构建个别化学*环境,也可以营造协作化学*氛围。信息技术教育与小学英语课程的整合,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学*能力人才的有效方法。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是提高英语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力求凸现信息技术和网络的显著特点,在互动化、网络化、情境化方面下功夫。从目前情况看,要真正把计算机网络技术融合到小学英语的教学中去,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而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教学改革任务。我们首先狠抓教师教育理论的学*,立足于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其次是培养骨干,建设队伍;再则就是选择带头教师,力争以点带面。在实验中,我们力求突出信息技术的特点,围绕教学内容的难点,寻找整合实验的关键点。

  七、我们的反思

  1、要有课程改革的大视野

  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必须要有课程改革的大视野,必须要以实现课程改革目标为目的。也就是说,整合是在课改的大前提和大背景下进行的。

  2、要有全体师生的高素养

  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很大程度取决于师生的信息素养,因此,要从教师培训机制、学校课程设置、人员经费投入等方面进行改革,切实扭转不利局面,为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提供保障。

  3、要有智能便捷的新*台

  对每一个教师而言,在保持和发扬朗读、演讲、板书、绘画等传统的教学基本功的基础上,应当随着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学*新的技能和方法。如搜集、筛选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程开发和整合的能力、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有效整合课程要素、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和合作学*的能力等等。

  八、未来的打算

  我校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我们还决心在下阶段进一步深化研究。学校的校园整体改造已正式启动,在不久的将来,当新的“三机一幕”进入教室后,教师和学生的学*将会向更高层次开展。

  1、加快校园网络环境的建设。

  在校园整体改造中,学校将建成一流的网络设施,学校将继续投入较大的人力和物力来建设学校的网络环境。除了硬件建设外,学校将完善已经建立的小学英语教学资源库,开发学校网络教学*台。

  2、加强对教师网络信息技术的培训

  首先是积极、认真参加上级培训,加强管理,加强考核;其次是继续进行校级培训,要求四十周岁以下的老师都要较为熟练的掌握信息技术,坚持每年进行电教使用的活动,并不断丰富内容。

  3、继续将学生的自主学*与利用网络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将研究课所探索的教学模式不断扩大,应用于*时的常规课教学,使学生的探究性学*在网络环境下得到进一步的开展。

  我们坚信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在各位专家的引领下,在兄弟学校的帮助下,我们的思路一定会越来越清晰,我们南地小学的科研之路也一定会越走越宽广。以上就是我们要报告的情况。

课题研究报告2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二、课题界定

  三、课题研究的预设目标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设计

  六、课题研究的基本过程

  七、课题的研究内容

  八、课题研究成果

  九、遗憾和思考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课题背景

  “语文教学正面临危机。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体系的重大弊端造成了‘少、慢、差、费’,厌教厌学的恶果,不彻底改变它,中学语文教学就走不出死胡同!”(<审视中学语文教育>)在此严峻形势下,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新的高中语文教材(试验修订本)在江西、山西和天津两省一市试验三年后,根据教育部20xx年颁布的“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于20xx年秋季开始在全国使用,从而取代了这以前使用了*20年的高中课本,真可谓“千呼万唤始出来”。应该说这几年课程、教材的变革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需要我们对实施教改主渠道的教学进行有意义的理论研究和有价值的课堂实践。新教材是出来了,可如何适应新教材在体系和结构方面对旧教材所作的三个方面的改革(阅读和写作、口语交际分编;破除以记叙、说明和议论的文体为中心的模式;为扩大学生的阅读量,编写与教科书配套的<语文读本>,作为高中课本必要的组成部分),实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语文的*惯。课题研究报告范文。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和民族共同语的规范意识,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的指导思想,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新教材的教法还是“犹抱琵琶半遮面”。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课题界定

  关于“高中语文新教材使用的研究”中的“新教材”是指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著的20xx年秋在全国大范围内使用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及配套读本。其“新”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强调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注重了学生自学能力和自我发展意识的培养;

  3、强化了选文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

  4、突出了教师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新教材使用研究的范围包括:围绕新教材的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三个系统,从教材、教者、学生和教学手段等教学元素出发,以理论研究为主导,侧重于教学实践,在构建有关新教材多层面、多功能立体交叉的课堂结构和有一定操作性、示范性的课件模式上下功夫。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预设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是以高中语文新教材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三个系统的相关内容为基本研究对象,在进行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今天,以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品位,发展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塑造完善健康的人格为目标,在具体的教学研究中,不仅有实践的操作、理性的思考,更要构建理论和实际有机结合的多侧面、多功能立体交叉的课堂结构和有一定操作性、示范性的课件模式。特别在我们这所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的学校里,拥有国内比较先进的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积累了一定的校本课程的教学经验,教学的对象也是不同层次的,这些个性和特色更加激发我们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能够结合实际,针对性地、有效地开展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凸显我们研究使用新教材的个性,走出研讨教学相结合,以教法促学法的路子来。课题研究报告范文。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理论支撑

  多元智能理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在智力观、教学观、学生观、评价观等方面对我国的高中新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加德纳认为,智力是在实际生活中解决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出并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对自己所属文化提供有价值的创造和服务的能力。他在1993年出版的<多元智能>和其他著作中对八种智能作了明确阐释。他认为,语言智能是指用言语思维、用语言表达和欣赏语言深层内涵的能力。其他还有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加德纳认为,相对于先前的一元智力理论和智力评价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能够更为准确地描绘和评价人类能力的面貌。这些智能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构成每个人的各具特点的个性心理结构。他还认为,每个人的智能强项是不同的,也并非一成不变,教育的责任就是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智能强项,使学生一开始就处于心理优势的地位,能在发展过程中及早地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教育还要及时引导学生从强项领域走向困难领域。因为,所有的智能都不是独立存在的,都需要其他智能的支持。

课题研究报告3

  一、背景简述

  1、对问题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是初中生心理发展的需要。

  初中阶段是人类个体生命过程中的一个极为特殊的阶段。初中生的心理发育十分迅速,在2至3年内基本完成身体各方面的生长发育进程,并达到初步的成熟水*。但其心理发展的速度则相对缓慢,心理水*尚处于从幼稚向成熟发展的过度时期。这就形成了他们既成熟又幼稚的根本特点,所以有人将初中阶段称为“危险期”。许多学生产生了好动、焦虑、冷漠、恐惧、猜疑、抑郁、自卑、嫉妒等心理障碍。表现为喜怒无常,情绪不稳,自我失控,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学*困难,考试焦虑,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贫乏,学*成绩不稳,难以应对挫折,青春期闭锁等心理,并在行为上出现打架、骂人,说谎,考试舞弊、厌学、逃学,严重的出现伤人现象。因此,对初中问题学生心理现状进行调查以便采取正确的疏导措施,帮助其度过“危机年龄”,正是初中生心理发展的需要。

  2、对问题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是我校初中生心理现状的需要

  乡镇区划调整后,我镇成为全区人口数量最少、经济状况最差的偏远落后乡镇。小农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媾合,使得农村这片天地更趋复杂。尽管物质生活水*在提高,但是思想文化的发展却相对滞后,不能满足社会进步的需要,社会道德素质呈现不断下降趋势。社区教育的退化,家庭教育的滞后严重影响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部分学生心理障碍严重,行为偏执,个别甚至出现违法行为。因此,及时地调查初中问题学生的心理现状,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有效疏导,正是我校初中生心理现状的需要。

  3、对问题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是我校德育课题研究的需要

  学校部分教育工作者缺乏理论指导,*惯用传统的教育方法,忽视了对教育对象的心理研究,德育队伍建设很大层面上体现为教育简单化的特征。往往将心理问题,上升至品德高度,致使教育的收获甚微,教育苍白无力,甚至因恨铁不成钢而发生教育行为的不恰当,导致学生受到新的挫折。因此,对问题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正是我校当今德育研究的需要。

  二、研究目的:

  1、通过本课题研究,收集和综合国内外有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将带有普遍性的规律或原理跟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结合起来,形成切合这部分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并力求建构相应的理论轮廓,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益的范型。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力求较为确切地了解和归纳目前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所表现的特征及其主要成因,并在区别程度、对症下药的预防、疏导、补偿、矫治的过程中,逐步地缓解和消除他们的心理柔弱、心理偏常、心理障碍乃至心理残疾等状况,促进学生的心理机能的完善和发展,提高其心理素质乃至整个人格水*。

  3、通过本课题研究,尽快提高研究成员尤其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包括心理健康问题的诊断水*、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组织水*,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水*以及自身的心理健康水*,使之逐步成为研究与实践双赢互动的学术型教育行家。

  三、过程概述

  (一)、方案设计论证阶段(20XX年12月20XX年3月)

  课题调查、定位、拟题、论证,课题组组建、工作分工,课题组培训提高,课题相关理论学*、资料搜集,课题申报方案设计、申报、立项工作。

  (二)、课题内容试行阶段(20XX年3月20XX年9月)

  初步试行课题内容,在此基础上修改课题方案,召开课题开题大会,组织开展理论学*。

  (三)、课题研究阶段(20XX年9月20XX年4月)

  主要完成以下工作:分期(月份、年龄等)召集主题课程设计、课例方案设计大会;组织主题课程编写,开设各级各类课题相关内容研讨会,不断提出新的设想,再行组织实施、论证,撰写有关调查报告。

  (四)、总结论证阶段(20XX年4月20XX年12月)

  总结分析一年来的课题实施情况,总结课程与课例设计要点、策略、问题;形成课例研究与教师论文专辑;撰写课题论文、鉴定报告、结题报告;总结课题开展以来的经验教训,指导性开展下一阶段课题申报或本课题研究深入探究。四、课题研究的原则

  研究手段主要为: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信息测验法、个案分析法、行动研究法。实行分类要求,分层操作,使理论指导与教育实际紧密结合,使研究成果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意义。

  五、活动扫描

  1、寓心理疏导于学校各学科教学之中。教师要转变观念,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在教育中积极地挖掘教育思想,多给学生一点爱,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埋怨,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问题学生思想、学*、生活等方面遇到困难时,应主动关心帮助他们,要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教给他们克服困难的方法,在克服困难中培养他们的意志和忍受挫折的能力。

  2、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咨询服务。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心理咨询信箱,建立问题学生心理疏导档案,使问题学生的心理疾病得到及时治疗。另外利用校园广播、电视、录像、黑板报等宣传工具,针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知识要求,让学生从多角度、多场合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其身心发展特点,掌握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转变不良行为,从而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

  3、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运动会、文艺会演、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等,有助于问题学生在活动中锻炼自己,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有助于培养问题学生自立自力的能力,在活动中创设良好的交际环境,舒解心中的压抑和焦虑,在交往中培养问题学生宽阔的胸怀和乐观的情绪,学会控制情绪,对不良心理反应进行疏导。

  4、创设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问题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家庭的培养方式和社会的环境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有些甚至是家庭社会问题的表现和延续。因此,无论是了解学生心理与行为偏异的原因,还是咨询,矫治计划的制订和实施,都需取得家长和社会的积极支持和配合,因此,要充分利用家访、家长会,对家长进行宣传教育,或通过家访互相交流,让他们畅谈教育子女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从而帮助家长改进教育方法。同时,还要积极引导学生正确地、辩证地认识社会各种现象,积极引进社会帮教组织,让问题学生在舒适的家庭中、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中健康地成长。

  六、成效分析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进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扎实开展,建立了在课题组带领下,以班主任和心理辅导老师(兼职)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初步形成了切合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为力求构建相应的理论轮廓,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特征的分析、探究,初步了解和归纳出目前学生心理和行为特征上的一些共性:如生活水*的自我优越感与独立生活能力的缺乏的矛盾,学*上的高期望值与学*水*的相对滞后的矛盾,摆脱家长束缚(渴望家长帮助)与缺乏亲情抚慰的失落感的矛盾针对诸如自私、怕苦、攀比、骄妄、浮躁、责任心薄弱,优越感过强等心理弱点,通过教师指导、学生体验,在积极的课堂教学、有效的活动训练、和谐的环境陶冶中努力排除心理发展障碍,形成开朗、自信、稳健、坚毅的心理品质。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课题组教师以及课任老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得到了提高。学校和老师全面了解和关心学生,创设了气氛和谐、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学校重视教师的心育管理,营造以人为本的民主的校园氛围与和谐的人际关系,为教师的心理教育提供进修学*的机会,提高教师的适应力,使教师处于一种积极、自信、乐观、向上的健康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到教学中去。

  七、成果收获

  (一)增强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心理品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和简单的心理训练方法,能自觉地在学*和生活中加以运用,提高了自身的心理素质。

  (二)教师观念发生了转变。教师非常注重在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态度、方法、情绪对学生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和学生观。提高了教书育人效果。

  (三)提高了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教育能力。教师学*了大量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掌握了很多心理调控训练的方法。这些知识、方法的掌握和运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而且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也得到了提高。

  (四)构建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建立了校长领导、班主任和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学生和工作人员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体系,利用广播站、校园网、心理信箱、校园环境等媒体,通过心理辅导课、心理咨询、社团活动等途径共同作用于学生,并积极利用家庭教育和社会力量,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合力,建立了立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五)促进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学生的很多品德问题,是心理问题在行为上的外在表现。通过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和研究,使学生能较好地调控情绪,承受挫折,适应环境,有利于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正常开展,增强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八、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还处于一个初步认识了解的层面上,如何进一步研究并建构相应的理论轮廓这一方面不够深入,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的成效。

  2、课题研究中个案分析法、调查研究法等方法使用较好。在下阶段研究中要重视对学生的心理测评,进一步搞好学生个人心理档案,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我、发展自我,有针对性地强化心理素质训练。

  3、加强学*和培训,多学*、多交流,开拓视野,使课题研究行之有效,多出成果。

课题研究报告4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课题背景

  “语文教学正面临危机。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体系的重大弊端造成了?少、慢、差、费?,厌教厌学的恶果,不彻底改变它,中学语文教学就走不出死胡同!”(《审视中学语文教育》)在此严峻形势下,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新的高中语文教材(试验修订本)在江西、山西和天津两省一市试验三年后,根据教育部2000年颁布的“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于2000年秋季开始在全国使用,从而取代了这以前使用了*20年的高中课本,真可谓“千呼万唤始出来”。应该说这几年课程、教材的变革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需要我们对实施教改主渠道的教学进行有意义的理论研究和有价值的课堂实践。新教材是出来了,可如何适应新教材在体系和结构方面对旧教材所作的三个方面的改革(阅读和写作、口语交际分编;破除以记叙、说明和议论的文体为中心的模式;为扩大学生的阅读量,编写与教科书配套的《语文读本》,作为高中课本必要的组成部分),实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语文的*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和民族共同语的规范意识,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的指导思想,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新教材的教法还是“犹抱琵琶半遮面”。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课题界定

  关于“高中语文新教材使用的研究”中的“新教材”是指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著的2000年秋在全国大范围内使用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及配套读本。其“新”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强调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注重了学生自学能力和自我发展意识的培养;

  3.强化了选文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

  4.突出了教师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新教材使用研究的范围包括:围绕新教材的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三个系统,从教材、教者、学生和教学手段等教学元素出发,以理论研究为主导,侧重于教学实践,在构建有关新教材多层面、多功能立体交叉的课堂结构和有一定操作性、示范性的课件模式上下功夫。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预设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是以高中语文新教材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三个系统的相关内容为基本研究对象,在进行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今天,以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品位,发展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塑造完善健康的人格为目标,在具体的教学研究中,不仅有实践的操作、理性的思考,更要构建理论和实际有机结合的多侧面、多功能立体交叉的课堂结构和有一定操作性、示范性的课件模式。特别在我们这所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的学校里,拥有国内比较先进的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积累了一定的校本课程的教学经验,教学的对象也是不同层次的,这些个性和特色更加激发我们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能够结合实际,针对性地、有效地开展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凸显我们研究使用新教材的个性,走出研讨教学相结合,以教法促学法的路子来。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理论支撑

  多元智能理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在智力观、教学观、学生观、评价观等方面对我国的高中新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加德纳认为,智力是在实际生活中解决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出并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对自己所属文化提供有价值的创造和服务的能力。他在1993年出版的《多元智能》和其他著作中对八种智能作了明确阐释。他认为,语言智能是指用言语思维、用语言表达和欣赏语言深层内涵的能力。其他还有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加德纳认为,相对于先前的一元智力理论和智力评价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能够更为准确地描绘和评价人类能力的面貌。这些智能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构成每个人的各具特点的个性心理结构。他还认为,每个人的智能强项是不同的,也并非一成不变,教育的责任就是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智能强项,使学生一开始就处于心理优势的地位,能在发展过程中及早地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教育还要及时引导学生从强项领域走向困难领域。因为,所有的智能都不是独立存在的,都需要其他智能的支持。

  多元智力理论给高中新课程实施带来的启示是:学生的智能是多元化的;社会与学校提供学生的学*机会应该是多元化的;学校与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学*课程应该是多元化的;教师对学生的学*评价也应该是多元化的。只有这样,学生的各种潜能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机会。多元智能理论给新教材的使用带来的启示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责任就是发现和发展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的强项,使学生一开始就处于心理优势的地位,能在发展过程中及早地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教师还要及时引导学生从强项领域走向困难领域。我们倡导教师“为多元智能而教”、“通过多元智能来教”。“为多元智能而教”在于尊重个体差异、尊重学生个体的发展。充分认识到不同学生的不同智能特点,对学生的多种智能一视同仁,强调使每一个学生的智能强项得到充分发展,并从每一个学生的智能强项出发,促进学生其他各种智能的发展。“通过多元智能来教”在于努力使不同智力的学生都得到发展的同时,通过调动不同智力活动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不同作用,使用多样化的教育教学手段,提高教育教学的实际效果。我们认为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中新课程教育教学观的构建主要包括:

  (一)课程设置多元化,开发多种智能

  课程是促进学生发展和创新的基础。多元智能理论强调智能的多元性,且必须与社会的事业与真实的世界结合;强调智能的可变性,可以通过课程的设计,加以培养和发展。新教材课程的开发与实施,首先要求的是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课程观,树立多元课程观,既要重视必修课程又要处理好选修课程,既要重视讲读课程又要上好阅览课和研究性课程,既要重视课内又要指导好课外。

  (二)教学设计个性化,满足个体差异

  学生个性包括学生个体的丰富性、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学生个体的主动性和学生个体的社会性。正如多元智能理论表述的那样,学生存在八种不同的智能,而且每个学生具有不同的特点。同时,“人各有智”,“智各有异”。基于此,教师必须树立多元学生观,面对不同的学生个体,能与学生深度交谈,以全面发展、和谐发展、自由发展、充分发展和持续发展的态度关注不同的学生个体,关注学生学*方式,树立多元学*观。

  (三)学生评价多元化,促进全面发展

  长期以来形成的评价观是把考试作为衡量课堂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这种用分数来评价教学的方式给师生带来很大的压力,同时也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师生教与学的实际水*,不利于师生的发展。多元智能理论对传统的标准化智力测验和学生成绩考查提出了严厉的批评。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智力和教育测验应当通过多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在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情境下进行;从评价方式上也不能只看书面考试成绩,只注重终结性评价。通常,评价的主体也可以包括被评价者本人,自我评价有利于发展其自我认识智能,确定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学生的评价可以利用观察法,在教学情景中直接评价,由教师或学生互评;也可以用档案袋评价法。积累学生的个人作品,了解学生各项智能的发展情况,结合形成性评价,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各种素质和能力,注重评价的发展性和教育功能,使教与学的质量不断提高。

  现代学*理论:建构主义学*理论为建构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新教学模式。

  提供了理论依据。以皮亚杰为代表的建构主义学*理论认为,知识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儿童在不断与环境的接触中建构知识和行为策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活动是一个能动的建构过程。在这个建构过程中,一方面学生受个人兴趣、需要以及外部环境的推动,表现为主动性和选择性;另一方面受本人原有知识经验、思维方式、情感品质等制约,在对信息的内部加工上表现为独立性和创造性。我们这样认为,对学生来说,只有那些关联的、成体系的、符合个人情感价值的知识才容易被内化,才容易被调动,从而激发起学生创新的灵感,进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创新素质的形成。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创新素质的形成恰是新教材的使用的出发点和指归,新教材的使用也正要遵循“内化”的规律。

  法不孤生自古同,痴人乃欲镂虚空--------方法设计

  本课题属于应用研究的范畴,总体上力求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整体和局部相结合,课内和课外相结合。以应用研究为主,辅之以经验总结法、个案法等,要点是:

  1.应用研究是由教育情境的参与者为提高对所从事的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依赖的背景的理解所进行的反思研究。

  应用研究是一种有别于实证研究的研究范式,整个研究过程体现为一种螺旋式深入发展的过程。

  2.强调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研究,提倡质的研究理念,对现象与结果之间的内在联系作描述性、解释性的建构说明。质的研究对研究结果的价值判断(研究效度的确认)一般具有描述性、解释性和建构性等特点。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研究过程

  本课题的研究总体上分为四个阶段:

  (1)2001.9——2002.7侧重于文章学,识记、理解,课内课外的教学实践。主要负责人:王兆*王兴国

  这一阶段是相对比较困难的阶段,首先是熟悉教材的编写体例,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编写特点。然后在具体的教研过程中,阅读部分结合单元教学要点——整体感知、揣摩语言;把握文意、理清思路;概括要点、提取精要;整体把握、筛选信息;研究探讨、深入领会;分析评价、借鉴吸收等,进行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探讨。注意继承以前语文教学的先进经验,在继承中进行创新。写作部分结合各写作单元的专题进行,注意“规矩文”和“放胆文”结合。加强写作指导,在指导过程中将片断的、感性的认识上升为完整的、理性的认识。至于全新的口语交际教学部分,则本着边摸索边探讨的宗旨不断进行学*、实践、总结。

  (2)2002.9——2003.7侧重于文学教育,分析、综合,课内课外的理论研讨和教学实践。主要负责人:王兆*崔国*

  这一阶段阅读教学的研究主要是围绕文学鉴赏来进行,重点在研讨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何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养成思维的规范性品质结合起来;如何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尤其是如何使用好《语文读本》。写作教学方面,除了承继第一阶段行之有效的做法,及时总结经验之外,还注意探讨如何将条理性和开放性结合起来。

  (3)2003.8:中期评估。主要负责人:王兆*

  这一阶段课题组对前两个阶段研究的得与失进行小结和评估,并整理一部分研究成果,除了明确第三个阶段的研究重点之外,还根据学校的具体教学实际,将一些还要继续研究的问题提交下一轮次的高一高二备课组,让全语文组的教师都参与进来。

  (4)2003.9——2004.7侧重于文化学,品味、评价,课内课外的理论研讨和教学实践。主要负责人:王兆*崔国*

  这一阶段课题组面临着人员和教材两方面的变动,但课题组还是首先确定了本阶段研究的方向、内容、侧重点,并针对人员的变动,吸收了一些新的成员,召开了新的课题组成员会议,调整了内部分工。又针对教材变动情况,将先期研究成果进行整合。

  (5)2004.9——2005.7

  总结文章、文学和文化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再实践,再检测,再研讨,梳理形成结题报告。主要负责人:王兆* 徐建新。

  由于面临着学校的百年校庆,原先预定的结题时间不得不推迟,再加之2005年秋学期,随着新课标的实施,高一年级又使用了苏教版教材,这给课题组的研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课题组还是在农历新年前后多次集中,放弃假期休息,进行整理、进一步的研讨,从而梳理形成了我们的结题报告。

课题研究报告5

  在当下社会,报告使用的次数愈发增长,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语言要准确、简洁。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课题研究报告(通用12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课题研究报告6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课题背景

  “语文教学正面临危机。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体系的重大弊端造成了‘少、慢、差、费’,厌教厌学的恶果,不彻底改变它,中学语文教学就走不出死胡同!”(<审视中学语文教育>)在此严峻形势下,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新的高中语文教材(试验修订本)在江西、山西和天津两省一市试验三年后,根据教育部20xx年颁布的“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于20xx年秋季开始在全国使用,从而取代了这以前使用了*20年的高中课本,真可谓“千呼万唤始出来”。应该说这几年课程、教材的变革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需要我们对实施教改主渠道的教学进行有意义的理论研究和有价值的课堂实践。新教材是出来了,可如何适应新教材在体系和结构方面对旧教材所作的三个方面的改革(阅读和写作、口语交际分编;破除以记叙、说明和议论的文体为中心的模式;为扩大学生的阅读量,编写与教科书配套的<语文读本>,作为高中课本必要的组成部分),实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语文的*惯。课题研究报告范文。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和民族共同语的规范意识,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的指导思想,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新教材的教法还是“犹抱琵琶半遮面”。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课题界定

  关于“高中语文新教材使用的研究”中的“新教材”是指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著的20xx年秋在全国大范围内使用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及配套读本。其“新”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强调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注重了学生自学能力和自我发展意识的培养;

  3、强化了选文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

  4、突出了教师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新教材使用研究的范围包括:围绕新教材的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三个系统,从教材、教者、学生和教学手段等教学元素出发,以理论研究为主导,侧重于教学实践,在构建有关新教材多层面、多功能立体交叉的课堂结构和有一定操作性、示范性的课件模式上下功夫。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预设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是以高中语文新教材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三个系统的相关内容为基本研究对象,在进行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今天,以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品位,发展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塑造完善健康的人格为目标,在具体的教学研究中,不仅有实践的操作、理性的思考,更要构建理论和实际有机结合的多侧面、多功能立体交叉的课堂结构和有一定操作性、示范性的课件模式。特别在我们这所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的学校里,拥有国内比较先进的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积累了一定的校本课程的教学经验,教学的对象也是不同层次的,这些个性和特色更加激发我们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能够结合实际,针对性地、有效地开展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凸显我们研究使用新教材的个性,走出研讨教学相结合,以教法促学法的路子来。课题研究报告范文。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理论支撑

  多元智能理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在智力观、教学观、学生观、评价观等方面对我国的高中新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加德纳认为,智力是在实际生活中解决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出并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对自己所属文化提供有价值的创造和服务的能力。他在19xx年出版的<多元智能>和其他著作中对八种智能作了明确阐释。他认为,语言智能是指用言语思维、用语言表达和欣赏语言深层内涵的能力。其他还有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加德纳认为,相对于先前的一元智力理论和智力评价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能够更为准确地描绘和评价人类能力的面貌。这些智能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构成每个人的各具特点的个性心理结构。他还认为,每个人的智能强项是不同的,也并非一成不变,教育的责任就是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智能强项,使学生一开始就处于心理优势的地位,能在发展过程中及早地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教育还要及时引导学生从强项领域走向困难领域。因为,所有的智能都不是独立存在的,都需要其他智能的支持。

课题研究报告7

  两年来,我们在县教研室领导的专业引领下,课题组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有效的促进了我们对课题的研究,使课题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同时也提高了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在课题研究的这段时间里,我回顾了学校两年来的研究工作,蓦然发现,“小荷已露尖尖角”。我们课题组的老师都感到特别的高兴,因为我们已经享受到课题研究的幸福。为了以后更好地参加课题研究工作,谈谈自己的体会:

  作为农村小学要想使课题研究工作能够顺利地实施,首先要使课题研究教师明白“什么是教研?农村小学教师为什么要参与教学研究?”其次,要提高课题研究教师的思想认识,转变观念,使我们能够从心里赞成课题研究,愿意课题研究,这是做好课改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做好这项工作的最为关键的一环。为此,学校组织教师集中进行了理论学*和座谈,通过学*和座谈,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了课改的深远意义以及课改的紧迫性,同时也明确了自己肩上的重任,从内心接受了课题研究,认同了课题研究。这样,就为我校能够顺利地实施课题研究打下了比较坚实的思想基础。在教师从内心接受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学校又布置了有关课题研究的理论学*任务。其中我们进行了集中学*,并布置了自主学*。学*的内容是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

  那么,什么是教研?农村小学教师为什么要参与教学研究?

  1、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是提高自己素质的有效途径,教师通过进行课题研究,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使得教师在反思中成长,在成长中反思。广大一线教师要有勇于实践创新的能力,为了实现素质教育新要求,教育教学工作的模式应该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通过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科研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从而使教师的教学素养得到了提升。

  2、解决实践问题的需要广大教师工作在教学的第一线,教师的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将所学的教学理论知识应用到教学实践中的过程,在实践中深化自己所学的教学理论。这将有利于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促进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断科学化、系统化。

  3、有助于养成科研教学意识,做课题时要查阅大量资料,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教科研实践活动、教学观念,用新教育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并进行教学反思。

  4、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将所学到的教育教学理论应用到教学实践中,遵循了在实践中接受检验的过程,有效地提高了教育教学的质量,促进了学生的发展。综上所述,课题研究应该看作是当代教师工作的基本方式之一,是当代教师进行学*的方式之一,课题驱动、行动研究,是教师自我发展的方法,教师职业化要求我们必须研究教育,必须向科研型教师转变。素质教育时代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不能再停留于过去的“经验型”,而是应该向“科研型”、“专家型”,直至“智慧型”教师转型,而开展课题研究无疑将有利于“智慧型”教师的塑造。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育工作给教师带来乐趣,使每天上课不致成为一种枯燥单调的义务和程序,那你就要引导每一个教师都走上从事教育科研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我觉得作为一名一线教师能够在教育教学上积极参与课题的研究,开展教科研的实践,是教师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重要渠道,更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就像人们常说的“每一棵树都想开花”一样,每一位老师都有实现自身的价值的愿望。教学、思考、科研是一条辛苦但有充满着诗意的小路,我愿意在这条通往梦想的小路上继续跋涉,去领略教科研道路上更加美丽的风景。

  总之,我们要用这种正确的观念来看待教师的教育研究,消除浮燥心情,从实际出发,根据教师自身的特点,开展好课题研究工作。目前“教师作为研究者”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被认为是教师提高自身意识和专业能力的一个十分有效的途径。,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自己的职责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不只是承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园丁”和“蜡烛”的角色,教师也有自己的生命,自身也需要不断地成长和发展。教师这门职业是一门非常专门化的职业,需要进行专门的、持续不断的学*和训练。而成为专门化教师的最好途径就是参与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8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当今时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法也应得到重视和改善。教师要使学生成为阅读课当中的主人,发挥他们在学*中的主体地位;从目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看来,教师在教学时,都会不自觉地陷入以往传统的教学形式: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这种教学方法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容易造成“满堂问”的模式,表面上看起来是学生自己在读、在解决问题,实际上就形成一支无形之手,紧紧地限制住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思维能力。传统的阅读教学法往往是以教师为主导地位,重在讲解,学生只是会回答问题的机器,不用去探究问题的渊源,只需要怎么回答教师的问题就行了;这让学生难以形成良好的学**惯,久而久之,学生就容易形成被动阅读,逐渐产生学*厌恶感,最后将事倍功半。

  一、充分发挥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自主性

  很多学生的阅读兴趣不高,是学校或班级中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读书氛围。长期以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为了赶时间或省心省事,常常无视学生的自主性。教师拿着教学参考资料,根据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介绍、分段分层、概括段落大意和主题思想等,一路介绍下来,只是生硬地解剖了阅读作品,没有形成让学生自主分析的*惯。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接受的是教师对作品的解读,而不是学生对作品的自主阅读体验。而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注重学*方法的指导,放手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自主学*。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就是对这一理念的落实。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愿意读,喜欢读,对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是阅读教学的第一要务。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动、好胜、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巧妙地创设各种情境,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和*惯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把读书看成是一大乐事,就会释放巨大的潜能,觉得越读越有兴趣,越读越想读。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呢?笔者认为要在阅读前、教学中和教学后三个阶段下功夫和打基础。阅读教学前,教师要设置悬念,让学生产生猜想。最常见的方法是让学生看着课题,想想会产生什么问题,或想知道些什么?当学生带着一种强烈的疑问进入阅读,其效果必然是最好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文本中心意图,不断提出疑问或话题,使学生不断产生阅读愿望。当学生怀着某种愿望或为达到某种愿望而进入阅读活动时,他的整个阅读过程会始终充满着阅读的期待、思索和探索,始终保持着阅读兴趣,阅读成为学生轻松愉快自主建构的过程。阅读教学结束后,教师要根据所学内容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相关内容的兴趣,将学生阅读的视野拓展到更广阔的领域。这样,学生就会始终保持自主探索的浓厚的阅读兴趣。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的阅读*惯的好坏对于阅读效果非常重要。如果不培养学生养成自觉、专心地思考*惯,阅读就会毫无效果。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惯。首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时不要一心多用,要静下心来阅读文章;然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提出问题,以达到理解文章的目的。

  三、培养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感悟能力

  古人云:“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教师在阅读读指导过程中就应该讲求一个“精”字,抓住课文的重难点词句和段落进行精心指导,从而起到举一反三、画龙点睛的效果。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理解语言,不仅要理解语言所表达的具体内容,还要体会蕴含在语言中的感情,特别是作者不直接表达的、比较含蓄的情感。因此,感悟作品,对学生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

  四、培养学生在阅读教学在开展实践活动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当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开展实践活动的学*热情。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多提供给学生活动的机会,可将阅读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学生希望老师给予他们表演的机会,他们能充分地展示自我,以小组为单位,小组合作进行故事情节表演,让学生在表演中学会合作与交流。另一方面,从更深一层理解课文内容,从而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阅读教学课堂要充满乐趣,才会使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去完成学*任务。

  在阅读课文教学中,让学生学会思考,不让他们死记硬背,而是教给他们学*方法:包括学*程度、学*技能方面和学*心理、学**惯方面。每个方面有许许多多具体的内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指导,结合课文进行渗透,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题研究报告9

  一、问题的提出

  快速变化的世界使人们更加关注社会的未来,关注未来社会的主体――今天的孩子们。我们强烈地意识到社会赋予了幼儿教育更高的期望和更神圣的使命,创优质高效的幼儿教育是每一个幼教工作者的责任。一所幼儿园的发展离不开教育教学,教育教学的关键在于科学的教学管理,只有通过建立和实施科学的教学常规管理,才能使教学工作有序开展,保证教学效益的提高。

  *几年,我园逐步探索了一些管理办法,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

  (1)管理观念滞后。幼儿园的管理多属于事务型、制度型和经验型。对管理者而言,抓管理就是抓具体目标、计划的检查,抓具体活动的效果。

  (2)对各项教学工作缺乏相应的评价方法和标准,即使有,可操作性也不强,无法检测工作效果。对于幼儿园而言,我园迫切需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原因由以下几点:一是我园是黄陂前川地区唯一一所公办园,在全区起着窗口和辐射作用,目前在幼儿园的教学常规管理方面还没有可供我们借鉴的经验,希望通过研究,建立科学的教学常规管理,在全区起辐射和推广作用。二是由于在幼儿园的常规管理上没有经验,因此不能出效益。迫切需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幼儿园教学常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园决定开展“幼儿园教学常规管理研究”。

  二、省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

  目前中小学关于教学管理创新研究、教学管理精细化研究、优化教学常规管理研究、有效性教学管理研究等较多,也有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如: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制度,规范教学常规管理,抓好校本教研活动,重视教师素质提升,实行均衡教育教学,推行教学质量评估。还有推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教学管理模式。“一个中心”即以常规管理为中心,抓住课堂主阵地,全力实施“有效教学”,让教师具有扎实的授课技能,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学**惯,通过各种举措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两个基本点”即班主任为单位的班级管理团队和教研组为单位的学科教师团队。推行教育教学管理重心下移,充分发挥名师、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中坚力量,发挥教研组集体研究的潜在能量,通过专家引领、专著学*、学术组与备课组活动相结合,提高教师的整体水*。但是这些经验和成果适宜于中小学,而幼儿园以其不同的教学方式和课程理念,有其特殊性,因此,必须研究出适合幼儿园教学常规管理办法。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课题界定

  1。教学常规:就是指关于教学的日常规定,它是教师职业生活的常态准则和常态要求。

  2。管理:管理是指在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运用一定的职能和手段来协调他人的劳动,使别人同自己一起高效率地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3。教学常规管理,就是根据教学工作规律和学校自身实际,制定和实施教学日常规章制度,使教学能顺利进行,并日趋有序化、规范化、稳定化,从而有效地实现学校教学工作目标的活动。教学管理是正常教学秩序的保证。

  四、研究目标

  根据幼儿园的教学常规管理现状,探索出适合幼儿园教学常规管理的运行机制和办法,提高幼儿园管理质量和教学效益,促进幼儿园的健康发展。

  五、研究内容

  1、幼儿园教学常规管理现状调查。

  2、幼儿园教学常规管理策略的研究。

  3、幼儿园教学常规管理模式的研究。

  六、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以教师的教学常规工作和管理者的管理行为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1)调查法:课题开题前,了解幼儿园教学常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行动研究法:通过管理者的管理行为,不断调整管理方法。注意边研究边总结。

  (3)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进行全面完整的归纳、提炼,进行分析,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