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课题开题报告范本五份

首页 / 报告 / |

  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1

  一、开题活动简况(开题时间、地点、评议专家、参与人员等)

  开题时间:20xx年11月26日 地点:会宁中学科研处 评议专家:张爱梅,邢台县规划办**,中学高级教师。 刘诗信,邢台县会宁中学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 毕立敏,邢台县会宁中学科研处主任,中学高级教师。 参与人员:王贵*、王振全、张华。

  二、开题报告要点(题目、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限5000字,可加页)

  (一)课题题目:语文自主学*教学研究

  (二)课题内容

  1、从教学内容的特点出发,分析研究各类文体文章的赏评教学具体内容和学生阅读、评价操作方法,指导学生分类开展赏评学*;关注学生自学过程中的问题意识培养,指导学生自行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在实施过程中总结、积累。指导学生积累各种各样文体阅读的具体方法,总结有利于教学的基本模式。完善教学组织形式和评价方法的改进,促进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高效学*。

  2、从学生能力培养的角度出发,指导学生在赏评中积累语言,并在不断阅读中提炼观点,围绕观点表达独具个性的阅读见解;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融生活于鉴赏、评析中,逐步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写作能力及其他语文能力;

  3、解决赏评教学中的评价和考评办法,采取有效的评价手段激励学生自主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的效率,有针对性的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把学生真正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救出来。

  4、总结一种教学模式:自学预设--问题创新(提出预*问题--独立解决问题--小组交流解决突出问题)--阅读赏评(口头表达评析--书面赏析表达)--展示评价。抓住课堂教学中每个环节的核心内容,力争让学生在自学预设中掌握知识,在问题创新和阅读赏评中提高能力,在展示评价中找到自信。促进学生在每个环节的学*中都有收获,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之处,以学促学。

  (三)课题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本课题研究运用诗意课堂教学的教育理论来解释和解决教材教法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和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积累从实践中探索出的具体材料经验。重视教师本身素质的提高,重视教学反思,重视学*过程的和谐。

  2、案例分析法 以全国知名语文教师诗意课堂的个别案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揭示研究对象形成、变化的特点和规律,以及影响个案发展变化的各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以主研教师所任教的实验班和对比班的课堂教学案例,探索诗意课堂的教学规律。

  3、经验总结法 教师即研究者,是反思的实践者。要求实验教师积累课堂教学案例及时进行分析反思,及时进行经验总结,促进教师提高研究能力,打造生动的诗意语文课堂,使得教师的教学智慧螺旋式上升。

  (四)课题组织 课题主持人:王贵* 课题研究成员:王振全、张华。

  (五)课题分工 王贵*,负责课题全面工作,撰写阶段性总结,撰写结题报告。 王振全,负责课题统筹规划,理论构建。 张 华,负责开题报告和课堂实录。

  (六)研究进度 实验时间为1年(20xx年11月--20xx年11月)

  第一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12月)课题研究准备阶段

  主要工作内容:

  学*教育理论,选定申报,制定实验方案和实施计划。

  调查分析目前学校各年级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确定课题组人员分工,进行培训。

  第二阶段:(20xx年12月--20xx年10月)课题研究实验阶段

  1、讨论研究课题实验方案。

  2、以学*、讨论、课例研究、反思、小结、论文为主要形式,开展课题的实施和研究。

  3、以学期为单位,制定研究计划,开展实验,材料整理、小结。

  4、及时反思调整,再研究。

  第三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11月)课题研究提高总结阶段

  1、根据第二阶段研究过程,整理材料并汇编。

  2、总结研究成果,得出研究结论。

  3、完成实验结题报告。

  4、经验推广。

  (七)经费分配 科研经费有自筹经费和学校提供资助的方式。请专家指导和参加课题研讨会的费用实报实销。

  (八)预期成果

  1 20xx.11- 20xx.5 高中语文诗意课堂的构建 论文 王贵*

  2 20xx.5-8 作文教学的自主评改 论文 王振全

  3 20xx.8- 20xx.5 自主课堂教学设计 课件 王贵*

  4 20xx.8- 20xx.9 语文自主课堂教育叙事 教育叙事 张 华

  5 20xx.8- 20xx.9 语文自主课堂实录 录像课 王贵*

  最终研究成果

  1 20xx.8 《自主学*,让语文课堂如此美丽》 论文 王贵*

  2 20xx.9 《高中语文自主学*的研究》 研究报告 张 华

  三、专家评议要点(侧重于对课题组汇报要点逐项进行可行性评估,并提出建议)

  专家一致认为,课题提出的“语文自主学*教学研究”的主旨针对语文教学的特点,立意很好。具有前瞻性,基础性,研究目标明确,研究内容具体,研究方法多元。而且课题有扎实的实践基础,作了不少先期调研,对课题研究有了充分认识,方向明确,步骤清晰,针对性强。

  专家也对课题提了不少建设性的建议。

  1、“语文自主学*教学研究”应该加强自主学*的方法指导。

  2、理论意义方面,申请书没有明确语文自主学*教学的终极目的,即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3、研究内容要具体,如在主课题下分设若干子课题。

  4、把科研成果的推广做为课题研究的组成部分。

  四、重要变更(侧重说明对照课题申请书、根据评议专家意见所作的研究计划调整,可加页)

  总结的“教学模式”是一般阅读课的教学模式,不一定适合所有课型,应当结合具体情况适当变通,在开题报告要明确指出。

  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2

  一、研究背景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规定:“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北大教授钱理群十分关注中学语文课程改革,他曾说“引导孩子读诗,写诗,用诗来陶冶心灵,营造诗的家园,在中学语文教育中是带有根本性的。”

  但是,现实中的中学语文教育却因多种原因过多地奉行着实用主义价值观念,致使原本激情四溢的中学生在应试制度挤压下、快餐文化冲击中,泯灭了尊贵的思想,钝化了丰富的心灵,丧失了审美和创新的多种语文能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经过调查了解,尤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确立了“中学现代诗歌教学研究”课题。

  二、研究意义

  中学现代诗歌教学是现代诗歌作为特殊文学作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化。但跟古典诗词教学比,现代诗歌教学不但艰难,甚至已经到了整个语文教学的最边缘。因此,在高中学段,研究现代诗歌教学意义重大。

  恢复现代诗歌作品对学生的积极影响以及中学现代诗歌教学所应具有的神圣地位;补充高中语文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内容,丰富高中语文优秀现代诗歌作品思想内涵,细化选修课程系列1“诗歌与散文”的操作实践;引导广大青少年在阅读大量优秀现代诗歌作品过程中,学*掌握高效鉴赏现代诗歌作品的方法,最终能诗意地把握语言、感受生命、彻悟生活。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一、课题名称

  中学现代诗歌教学研究

  二、界定解读

  1、现代诗歌:主要指中外诗歌宝库中具有代表性的中外名家名作和流传广影响大的名作。故所选诗歌,在地域上涵盖中外,时间上侧重现当代。

  2、教学研究:在充分考虑现代诗歌文体特点基础上,侧重两方面研究:一是现代诗歌在语言、意象、手法及思想等方面的突出成就;二是引导学*掌握读诗、品诗、悟诗乃至尝试创作诗歌的技巧和方法。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一、研究设想

  1、掌握方法:

  以《高中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所选的《沁园春·长沙》《雨巷、再别康桥》《大堰河——我的保姆》等为例,指导学生学*掌握最基本的鉴赏现代诗歌的方式方法。

  2、延伸拓展:

  筛选部分中外现代优秀诗歌,引导学生举一反三,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培养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及鉴赏能力。

  3、实践活动:

  结合现代诗歌单元内容,组织诗歌欣赏、个人创作、诗歌朗诵等活动。欣赏诗歌可由老师选择,创作诗歌可据不同情况自定,朗诵诗歌可在语文教材、扩展读本、课外或自己创作中选择,也可把中国古典诗歌改写成现代诗歌进行朗诵等。

  二、研究方法

  文献法、调查法、交流讨论等。

  三、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xx.4——20xx.8)

  搜集资料,学*理论,编写方案,完成开题报告等。

  2、实施阶段(20xx.9——20xx.4)

  (1)访问调查

  了解现代诗歌教学现状,查找存在问题及其原因,摸索可行方法等。

  (2)具体实施

  走进课堂,具体实施现代诗歌教学;利用课余,开展多项研究活动;等等。

  3、总结阶段(20xx.4——20xx.5)

  (1)撰写研究结题报告;

  (2)搜集整理其他研究成果;

  (3)上传上级课题负责部门。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1、制作多媒体现代诗歌教学视频;

  2、撰写《中学现代诗歌教学研究报告》;

  3、组织学生将自己创作、翻译或改写的现代诗歌结集。(鼓励学生编写个人专集,也可多人合集,建议为诗集起一个有诗意的名字,写出序跋,自己设计封面、插图和板式等)。

  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3

  编号

  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申请评审书

  课题名称小学数学教师高效研读教材能力的研究

  学科分类小学数学

  课题主持人

  主持人单位

  填表日期

  一、数据表

  课题名称

  小学数学教师高效研读教材能力的研究

  关键词

  小学数学、高效、研读教材能力

  主持人姓名

  性别

  民族

  出生年月

  1971.11

  行政职务

  专业技术职称

  研究专长

  教学实践研究

  最后学历

  本科

  最后学位

  工作单位

  电子信箱

  通讯地址

  河南省息县淮河办事处天丰路北段

  邮政编码

  464300

  联系电话

  主要参加者

  姓名

  出生年月

  专业技术职称

  研究专长

  学历学位

  工作单位

  预计完成

  时间

  一年

  二、主持人和课题组主要成员*三年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

  著作者

  成果形式

  发证机关、发表刊物或出版单位

  获奖、发表、出版时间

  三、主持人和课题组主要成员*三年主持的与本课题有关的课题

  主持人

  课题名称

  课题类别

  批准时间

  批准单位

  完成情况

  (研究课题如已结题,请提供课题结题相关证书、证明复印件)

  四、课题设计论证

  1、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2、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3、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背景

  我国*代教育家陆费逵在《中华书局宣言书》明确提出了“教科书革命”的口号,他说:“国立根本,在乎教育,教育根本,实在教科书。”教材是界定与教师和学生中之间的纽带,因此教材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在此过程中必须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理解吃透教材,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对教材编排的理解和整体把握是老师上好一节课的前提与保证。以往老教材中有新知识的课前准备、复*或者过渡性内容。而新教材的新知识多以对话、情景展示、表格等方式呈现。这为教学探究和交流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可是有些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由于教学经验不足、缺乏对知识的整体把握等等,给读懂教材带来了一定的困惑和难度。为此,我们认为,如何帮助老师读懂教材和使用教材,对提高数学课程教材实施的质量和教学的效率己成为当务之急。因此,我们提出“提高小学数学教师高效研读教材能力的研究”。

  当下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使用教材存在三种情况,

  1、“教”教材。

  从字面上理解:“教”教材,即(教师)教教材(上的内容)给(学生),这样的教师想着怎样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是以学会知识为中心的,此为教书。

  2、用教材“教”

  用教材“教”,即(教师)用教材(上的内容)教(给学生)。这样的教师想着怎样让自己的教学与学生同步,是以学*对象为中心的,此为育人。

  3、“创造性使用教材”,

  “创造性使用教材”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资源之一,它极具生活性、活动性、开放性,它本身包含了多元性和差异性的教学空间。这就要求教师树立新的教材观,摈弃那种教教材的生活,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既能以教材为载体,又能创造性使用教材,拓展课堂教学空间,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以上几种理解和使用教材方式,由于我们青年教师教学经验的缺乏,对教材认识不够,因此,在我们小学青年教师中第一、二种情况非常常见。所以对于此项研究非常有必要。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1、小学数学教材是课程资源的一部分包括教课书、以及练*册等,此外还包括老师用的教案、教学挂图、投影仪等等,我们课题所指的教材是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材及新课标。

  2、本课题主要想通过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合理使用,开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高效研读教材能力的研究,根据人教版教材的编写特色,以人教版教材为研究载体,提高教师以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目标来衡量、分析教材内容,用好、用活实验教材,使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真正成为新课程教材的成功的实践者,执行者、开发者、成为教育教学的决策者。

  三)现实意义及研究价值

  (一)研究的实践意义

  (1)正确解读和实施小学数学教材的研究,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2)正确解读和实施小学数学教材的研究,能形成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方法和策略。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进一步提高教师合理使用教材,整体把握教材的能力。探索出理解和合理使用教材的途径和方法,开发出有借鉴性的案例,培养一批观念新、业务素质高的骨干教师。

  课题组成员分别来自县城、农村学校,涵盖了低、中、高三个年级段,这保证了研究资料、数据及成果的广泛性和适用性。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将通过老师系统学*教学理论知识、分析研读教材、整体把握教材、高效合理使用教材,运用符合教学规律及学生心理水*的教学方法,使得参与实验班级的学生在数学学*方面表现出,能够深刻理解概念的内涵,灵活运用概念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也促进了对数学规则的理解、计算能力的提高综合数学成绩显著提高,尤其是提高了对数学学*的兴趣,使学生终身受益。这不仅提高了课题组成员的教学教研水*,而且通过他们的'研究带动了周围的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从而提高了教育教学的质量。实现了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共同提高、均衡发展,提高了农村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和科研水*。

  四)课题研究目标

  1、培养一批有反思力、创造力、科研型的教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增强青年教师研读教材的能力。

  2、促进学生数学学*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的能力。养成学生善于质疑、敢于批判的意识和*惯。感受数学的价值,体验数学学*的乐趣。

  3、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推动课程改革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研究的主要内容

  研究分为两个方面,

  (一)、通过探索力求解决以下问题

  1、研课标

  1、1研读课程目标,新旧课程标准一样,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发展的方向应该是多方面的,但新课标明确提出了获得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无疑是巨大进步。此外还明确提出了应该培养的学**惯是: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

  1、2研读新课程六大理念

  a、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b、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是一种文化。

  c、数学学*的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

  d、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e、评价的目的—了解学生的数学学*历程,改进教师的教学;目标多元,方法多样;重过程,轻结果;关注情感态度。

  f、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

  1、3研新课标十大核心概念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将小学数学内容归纳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学*领域,特别突出地强调了10个学*内容的核心概念,分别是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1、4研新课标“四基”

  将双基拓展为四基,首先体现了对于数学课程价值的全面认识,学生通过数学学*不仅仅获得必需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在学*过程中积累经验、获得数学发展和处理问题的思想。同时,新增加的双基,特别是基本活动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体验,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

  2、研教材

  2、1研读教材所处的地位,理清知识的相互联系以及在小学阶段所处位置与作用,做到整体把握,既做到前后知识不脱节,又做到不重复。

  2、2研读主题图、情境图,领会主题图及情境图的创设意图。我们要仔细研究教材主题图或情境图所包含的信息,理解编者意图,认清主题图作用,根据需要选择。只有领会情境的编排用意,才能充分挖掘它所蕴含的教学资源,才有可能修改它、更换它,使我们的课堂更有效。

  2、3研读提示语,特别是小精灵说出的话。比如“你发现了什么?”“还有别的方法吗?”他可以帮助我们正确使用教材,抓住教材重点,突破教材难点。

  2、4研读例题与*题,弄清例题与*题的关系。*题在教材中的地位仅次于例题它是例题的补充和延伸,我们要找到怎样合理的使用例题和*题。

  3、形成新教师成长的常效机制

  3、1集体备课

  3、2教研

  3、3请专家进行新课标讲座,指导。

  (二)、撰写有借鉴性的优秀案例5——7份

  六)研究的方法:

  (一)研究方法

  1、文献法:收集、整理、归纳有关概念教学的理论、案例,为课题研究准备充分的专业知识、基础。

  2、教育调查法:教学实验前后,通过问卷调查、个人访谈等形式,记录原始数据,为研究的开展,结果的评估提供有效的参考和证据。

  3、教育经验总结法:通过对数学教材和课堂教学实际的研究,在每一阶段结束的时候,都要利用已收集到的资料,数据,进行分析、概括归纳、总结,为下一步课题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4、案例分析法:教师及时反思课题研究工作,形成书面材料,可以是课例的分析介绍、教学案例、教学叙事,教学随笔、教学论文,也可以是课题研究心得体会等。

  七)课题研究的拟创新点

  1、要树立整体观念。从教材的整体入手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弄清每部分教材在整个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用联系、发展的观点,分析处理教材。而具体到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先要阅读例题、解答*题,要注意把握教材内容实质,提炼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仔细揣摩教材中提出的问题等,要善于思考,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

  2、用课标理念作导向解读教材。教材是教师教的依据,也是学生学的对象。数学教材承载着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问题解决与运用等。面对数学教材,教师需要深入其中,以课标作导向,把握实质,解读好教材才能教好学生。

  3、要学会活用教材。当教材中呈现的问题情境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差较远时,教师可以将其换成学生熟悉的事物;当教材提供的学*内容、数据信息等与本班学生实际状况有差距时,教师可以做适当调整;当教材安排的课时对本班学生来说过快或过慢时,教师可以结合本班实际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当然,这些调整与变动是建立在对教材的研究与对学生的了解基础之上的。

  4、“进行学科专题培训——引领学*《课程标准》——帮助梳理知识——科学分析学情——积极课堂实践”能够持续提高新教师研读教材的能力。

  5、本课题主要想通过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合理使用,开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高效研读教材能力的研究,根据人教版教材的编写特色,以人教版教材为研究载体,提高教师以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目标来衡量、分析教材内容,高效用好、用活实验教材,使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真正成为新课程教材的成功的实践者,执行者、开发者、成为教育教学的决策者。

  八)研究步骤:分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20xx年5月—20xx年6月)

  1、课题选题,制定方案,确定研究人员,组织课题的申报及立项工作。

  2、建立课题研究小组,落实人员分工,明确职责,研讨制定具体方案,构建课题实验思路,研究目标与内容,拟定课题实施操作方案。

  3、邀请县教研室专家进行指导,做讲座,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培训;同时收集相关资料,进行与课题研究方面的理论学*,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施阶段(20xx年7月—20xx年3月)

  1、按照课题方案实施研究,采取边实验边反思,边学*边总结的方法。

  2、定期开展研究分成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是研读课标,研读课程目标、新课程六大理念、新课标十大核心概念、新课标“四基”

  第二阶段是研读教材,研读教材所处的地位、主题图、情境图、提示语、例题与*题。

  第三阶段,通过集体备课、教研、请专家进行新课标讲座,指导,形成新教师成长的常效机制。

  3、注意积累、收集研究过程中的原始材料,各成员将实验期间的数据、问卷调查表、学生作品、个人实验小结、实验感受、与实验有关的论文、案例、课件

  九)预期成果

  1、论文

  2、结项报告

  3、案例

  注:本栏可加页

  五、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已取得相关研究成果的社会评价(引用、转载、获奖及被采纳情况),主要参考文献(限填10项);

  2、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如职务、专业、年龄等);

  3、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如研究资料、实验仪器设备、配套经费、研究时间及所在单位条件等)。

  参加课题组的老师均为小学数学学科的骨干教师,都长期坚持在教学第一线,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教育科研能力,并善于反思、总结教学经验,也具备一定的知识理论水*,分别来自县城、农村学校,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本课题主持人系市级骨干教师。参加工作以来,他刻苦钻研业务知识,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及方法,敢于创新,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改革,并把理论知识积极应用于新课程改革的探索之中,形成了自己较有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先后有多篇论文发表并获奖。在教学研究方面,注重多媒体技术和课堂教学的整合,多次获得省市级教育先进工作者、先进个人。

  课题组成员都是中、青年骨干教师,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都参与过县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积累了进行课题研究的经验。这些都成为本课题研究的宝贵资源和基础保证。

  (一)研究条件

  1、领导高度重视教科研工作,每次认真参与课题活动,并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设想。

  2、研究计划扎实。我们把研究项目逐步分解,制定研究方案,严格按照方案要求实施,确保课题的顺利开展,切实提高研究的针对性。

  3、研究资源丰富。

  (二)研究制度及时间保证

  1、明确任务,加强研训。利用教研活动、沙龙活动等继续学*有关专业理论,探讨有关认识,交流有关经验。

  2、进一步明晰研究目标,拓展研究内容,将研究点扩展到各年级各领域的学*任务中去,在广泛的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案例研究和个案研究。

  3、整个课题研究预计历时一年左右,时间上相对充裕。参加课题组的老师均为小学数学学科的骨干教师,都长期坚持在教学第一线,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教育科研能力,并善于反思、总结教学经验,也具备一定的知识理论水*,分别来自县城、农村学校,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注:本栏可加页

  六、预期研究成果

  主要阶段性成果(限报10项)

  序号

  研究阶段

  (起止时间)

  阶段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负责人

  1

  7月—8月

  2

  8月—9月

  3

  9月—10月

  4

  10月—11月

  如何有效利用教材中的提示语

  论文

  张玉龙

  5

  11月—12月

  6

  12月—1月

  7

  8月—9月

  8

  9月—10月

  9

  10月—11月

  10

  11月—12月

  《*行四边形的面积》

  案例分析

  张玉龙

  最终研究成果(限报3项)

  序号

  完成时间

  最终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负责人

  1

  20xx年11月

  2

  20xx年12月

  巧用主题图提高学生思维形象性

  论文

  张玉龙

  3

  20xx年5月

  《小学数学教师高效研读教材能力的研究》课题结项报告

  结项报告

  王洪忠

  七、推荐人意见

  不具备申报资格的申请人,须由专家推荐。推荐人须如实介绍课题主持人的科研态度、专业水*、科研能力和科研条件等。

  第一推荐人姓名专业技术职称研究专长

  工作单位

  推荐人签章(须本人亲笔签名或本人印章)

  第二推荐人姓名专业技术职称研究专长

  工作单位

  推荐人签章(须本人亲笔签名或本人印章)

  八、主持人单位意见

  公章:

  负责人签章:

  年月日

  九、县区教科研管理单位意见

  公章:

  负责人签章:

  年月日

  十、专家评审意见

  负责人签章

  年月日

  十一、信阳市教育局审批意见

  公章:

  负责人签章:

  年月日

  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4

  一、课题名称: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

  二、引言:

  作文是学生语文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反映,也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反映。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对中学生的个性心理漠然置之。如何关注中学生的个性心理,激发他们充沛的写作内驱力?如果寻找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是当前初中作文教学急待解决的问题。

  三、课题的提出和重要意义: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是语文教学中最适合发展学生个性的活动形式。但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问题最多的是作文,我校作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作文教学中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要教学形式,写作知识教学成为主要任务,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非主动性地位;

  2、不正确的评价机制(如以作文篇数及批阅篇数考核语文教师的单纯的作文终结性定量评价机制)使教师大量的精力花费在作文批改之中,无暇于作文教学方法研究,更谈不上有效策略的研究,本末倒置,导致作文的过程变成了训练应试模式的过程;

  3、作文教学的内容和操作很难形成一个科学的合理的序列、体系,教师和学生都感到不知从何提高,一直处于“游击”或应付的状态之中;学生“急于求成”;教师作文教学“有量无序”、“临时报佛脚”或放任自流,学生升学需要与作文实际需要产生矛盾;小学与初中之间、初中各年级之间,作文教学又缺乏很有必要的联系性、连续性和深入性。

  所有这些问题都说明,初中作文教学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广大语文教师有待进一步探索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二)课题实验的目的、意义

  1、《语文课程标准》要求。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强调“写作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世界进行观察、思考、表达、评价的能力”。初中作文教学的方向是“要求学生说真话。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标准”关于写作教学的要求,体现了淡化文体意识,注重语言运用能力,淡化理论讲解、注重实际操作,淡化名词术语、注重实例比较启发的精神。

  语文教师只有恰当地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才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也才能适应新课程的需要。

  2、社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需要。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目的就是要使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从而“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四、指导思想和主要依据:

  (一)、指导思想

  以马列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从我校的实际出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采用科学手段,坚持实践第一,加强综合研究,为推进我县“有效教学”展开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二)主要依据

  1、《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

  《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为初中作文教学指出了明确的'方向:“要求学生说真话。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2、作文教学法

  作文教学法理论认为:作文教学“首先是教师的问题”,主张“教无定法、文无定法……”,我们的教师应“结合时代精神,在作文教学中寻求有效策略,使作文教学尽快走出困境,走向健康发展的轨道。”

  3、认知结构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学*使新的内容和旧的内容结为一体,形成一个内部的知识结构。这一理论可概括为:(1)认知结构具有建构的性质。(2)良好的认知结构在学*中具有重要作用,是学*的核心。(3)认知结构理论突出了学生中心的思想。认知结构理论明显表现出由对教师教的研究转向对学生学得研究。

  4、建构主义学*理论

  建构主义学*理论认为,学生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学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基于这一理论,学生作文水*提高的过程就是学生在老师关照下自己“生长”的过程,是不断“同化”和“顺应”的过程。这一过程的主体是学生,老师不可能替代学生“生长”。让学生在作文中大胆展示自我,不断丰富自我,更新自我,健康成长。

  5、多元智能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不同的人,智力各有倾向,兴趣各有不同,特点千差万别。可传统作文教学耗时,费力,低效;教育观念的“师本观”而非“生本观”,作文内容非生活化现象、作文训练方法的“形式主义”等弊端日趋明显。“一切为了学生‘的生本教育价值观’”、“高度尊重学生”的生本教育伦理观、“全面依靠学生”的生本教育行为观正是现行作文教学的正确导向。

  6、有效教学理论

  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根本目标就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发展有效教学。

  五、总体目标和主要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如何培养学生作文兴趣?

  2、怎样有效组织、指导学生作文,提高作文教学水*?

  3、怎样批阅作文更科学、更有效?

  4、如何科学合理地实施作文教学评价机制?

  通过本课题研究,我们将积极主动地研究作文教学策略,实现角色转换;让学生明确认识到作文不是单纯地考察语言表达与运用的能力,而是记录生活、感受生活、创造生活的一种形式;是他们表达思想,抒发感情,绽放才情的一种途径;激发他们的写作内驱力,提高学生作文的积极性与自主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进作文教学改革,提高学生作文质量。形成适合于本校、本地区的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调查研究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及成因。

  2、调查研究初中生作文个性心理特征,并就此进行激发学生写做内驱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养成良好作文*惯的策略研究。

  3、通过初中语文作文完善、科学的训练体系及专题训练体系的研究的探索,使语文教师更好地依据学生发展规律与作文训练体系进行作文教学,从而有效提高作文教学质量,进一步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4、针对作文训练的一般规律,研究初中各学段(七、八、九三个年级三个学段)不同的作文教学策略,有的放矢,促进作文教学序列化,使作文教学更符合“螺旋式上升”的原则。

  5、通过初中作文教学评价的策略研究,改变以往不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师一言堂”的评价或“教师精批细改,学生雾里看花”的局面,积极引导学生、家长、教师等多种因素的参与评价,使作文教学评价走向多元化,也使作文教学由重结果评价走向过程评价。

  六、具体思路和方法步骤:

  本课题拟于20xx年9月——20xx年1月期间完成。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2月):试验准备阶段

  1、收集材料,加强理论学*,审定方案,落实任务。

  2、试验班级的确定

  (本课题研究的对象是我校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的十二个班学生及相关语文教师)

  第二阶段(20xx年1月——20xx年6月)试验实施阶段:

  1、调查访谈初中生语文作文的个性心理,内容*作兴趣、学生对*作的自信心、作文质量、语言积累运用情况、学**惯、学生对作文的认识等;调查教师作文教学的个性心理;调查教师作文教学行为与学生学*行为;调查学生已有语文学*策略及教师语文教学的一般策略,分析学生作文存在的主要问题、成因及作文教学现状、成因,形成调查报告。

  2、组织课题组成员学*理论,借鉴先进作风,结合教学实际,研讨适合我校作文教学的整体训练体系。

  3、从兴趣入手,使学生愿学、乐学。

  4、定期不定期地召开课题组会议,交流研讨实验经验,反思实验情况,相互借鉴成功经验。

  5、及时填写学生成长记录,撰写上述过程中各方面的经验总结或论文、阶段性报告等。

  第三阶段(20xx年6月——20xx年1月):试验总结阶段

  利用横向和纵向比较分析法,探讨研究的阶段成果,明确不足,在弥补缺漏。

  七、保障措施和基本要求:

  (一)保障措施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姜延魁同志任组长,语文组全体成员参与研究。

  2、上报学校,申请研究经费初步确定三千元,基本满足研究需要。

  3、创办作文期刊《新月》。有语文组主办,吸纳学生编排。

  (二)基本要求

  1、课题组定期召开研讨会,交流意见,统一思想,修正研究思路,调整研究方案,确定*期研究重点。

  2、立足课堂,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课堂细节,捕捉课堂信息,加强理论学*,大胆实践操作。

  3、及时总结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和有价值的经验,并及时记录。同时还要将教学中的疑惑点、可研究点记录下来,在集体备课中进行研究和探讨。

  4、各参研人员一定要踏实的进行研究,及时进行记录、统计数据、做好总结,并写好阶段总结报告。

  八、理论、方法的学*与研究:

  组织参研人员认真学*相关的教学理论,如:《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认知结构理论、建构主义学*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和有效教学理论等,并探讨作文教学方法(借鉴的先进教法,探讨适合我校校情师情、学情的方法)。采取集中学*和分别探讨相结合,个人探究和集体交流相结合。

  九、组织分工与经费管理:

  (一)组织分工

  姜延魁副校长任组长,马耀武、刘伯枭、王秉泰、王艳梅、李占辉、张莉莉为主研人员的《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课题研究小组。课题研究中,马耀武老师全面负责和管理课题研究工作,姜校长负责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工作,课题组所有成员都将团结协作,积极开展本课题研究工作。

  (二)经费管理

  本项课题预计需经费三千元,采取经费使用报批制,高效使用经费。

  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5

  一、本课题研究现状述评:

  虽然从理论上讲小组合作学*,对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中,常出现以下情况:有的小组热闹一阵子后,常常却解决不了讨论的问题;

  有的小组成员互相埋怨,渐渐地部分学生对小组合作学*变得冷漠;

  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合作过程中往往被优秀学生“垄断”;

  有些学生把合作探究的时间当作是一段休息、聊天的时间,出现课堂过于喧哗的现象。更有甚者有好的思路,不愿意与他人合作探究。

  针对上面的现象,更深入思考、探究,还会发现许多问题:

  (1)学*的内容是否适合合作探究;

  (2)合作探究的目标不明确,合作探究时学生各自的任务不明白;

  (3)教师的角色把握,有些教师在学生合作探究时穿流各组,做做样子。

  因此,合作探究学*处于低效的学*程度。为了进一步优化这种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迎合当今社会对创造型人才的需求,我们提出了《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学*策略的研究》这一课题,使合作探究学*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善于合作、乐于探究。真正使学生成为物理学*的主人,使教师成为物理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二、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上世纪初期,美国的一些学者就开始对小组合作学*进行了研究并将其运用于教学实践中;

  杜威所创办的芝加哥实验学校就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小组合作学*的方式,由柏克赫斯特实施的道尔顿计划的三个原则其中之一就是是小组合作。到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学者在小组合作学*领域的研究已非常普遍。我国对小组合作学*的研究始于上世纪八十年末、九十年代初,如山东省教育科学“八五”规划重点课题“合作教学研究与实验”、江苏省的“合作教学操作初探”、浙大教育系的合作学*小组教学实验、上海市的“分组教学的构想和实践”等众多有关合作学*的课题,出现一些具有建设意义的理论成果。在这一时期有关合作学*的一些理论专著也开始大量出现,如《合作学*导论》与《合作学*的理论与实施》等。而本世纪以杜郎口中学为代表的小组合作学*的教学改革实践,为小组合作学*教学模式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经验和新的思路。

  三、课题的提出

  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学*策略的研究旨在研究如何运用合作学*策略,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帮助学生用较少的时间去获取较多的学*收获。我们进行小组合作学*已经两年多了,旨在通过对现行的以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教师传授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但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多是形式上的合作,没有完全体现出合作学*的真正作用,还有许多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还不够完善。在进行小组合作学*的操作过程中,还存在许多误区。我们就这一内容进行研究,以使我们对合作学*有更深刻的认识,充分发挥合作学*的优势,优化我们的物理课堂教学。

  四、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依据

  心理学理论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心理状态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促进学生三种不同层次的学*心理状态是有极大帮助的。学*交往理论认为,思维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受课堂教学气氛的影响,多项交往的组织形式,信息交流量大,交流渠道多,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课内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间互帮互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物理新课程标准》中也强调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物理的重要方式,学生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实施小组合作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自主研究、民主探索、*等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增加学*质量和个体素质,形成一种生动活泼、潜力无穷、人人参与、主动积极学*的活动形式。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学生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知识的获得是一种主动的认识活动,学*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小组合作学*正是为学生提供了这样一种参与实践活动的可能,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孩子们这种与生俱来的天性,充分挖掘这种极难得的宝贵的教育资源。

  (二)、研究目的

  1、分析目前在课堂中开展的广泛的小组合作学*中存在的误区,寻找对策,构建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理论体系,探索小组合作学*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2、探索在小组合作学*中师生角色的转变。合作学*要协调师生、学生同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从而为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点。

  3、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研究的意义

  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取长补短,减少差异,提高学*质量.通过小组合作学*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精神和责任感。

  五、研究对象

  初三、四全体学生

  六、研究的内容

  (一)课题的界定

  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学*策略的研究旨在研究如何运用合作学*策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帮助学生用较少的时间去获取较多的学*收获。

  (二)、研究内容

  研究课上学生合作学*新内容如何实现高效的策略。

  研究课后学生学*如何实现合作,巩固学*效果的策略。

  研究如何通过评价来衡量和检测小组合作学*的效果。

  (三)、物理小组合作学*策略的构建

  1、增强合作意识

  (1)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去发展自己的物理思想,去倾听别人的想法,去学会进行物理交流,以增强整体合作意识,那么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呢?*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特点,设计一些适合于小组合作学*的活动,并通过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体会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每个人的长处都能在集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通过物理探究活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让物理走进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的能力,是现代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因此,教师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组织一些合作参与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合作,并让学生在生动、活泼、有趣的物理探究实验活动中体会到合作的作用、合作的乐趣。

  2、训练合作技能

  学生在合作学*中,主要是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的。为了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

  (1)学会倾听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要求1人先说,其他人必须认真听并且不能打断别人的发言,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的发言做出判断,有自己的补充或独到见解,在这样要求下训练,学生不但养成了专心听的*惯,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尊重的品质,这种品质的功能也能延续到学生的一生。

  (2)学会讨论

  合作学*中,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通过共同讨论、相互启发,从而达到合作的目的。为了提高讨论的质量,教师要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各组由一人汇报自学或独立思考的内容,其它成员必须认真听,并且有自己的补充和见解,最后,还应将各自遇到的问题提供给全组成员讨论,对达成共识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分别归纳整理,准备发言。

  (3)学会表达

  在合作学*中,学生的友好交流和自我表达都离不开语言的表述,为了达到训练目标,首先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讨论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敢说、会说,培养学生善于倾听、思考、判断、选择和补充别人意见的好*惯。其次要求小组成员人人都说,而且要能大胆完整地说,要鼓励礼貌用语。如对某一问题有不同看法时,起来补充或纠正时可以这样说:“我对第x小组xxx同学的意见有补充或有不同看法。”听、说技能是合作学*的基本技能,它是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和探索形成的。学生在合作学*中相互帮助,相互启发,实现了学*互补,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4)学会组织

  合作讨论的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内的组织者,具体做法是:指导组织者进行组内分工、归纳组内意见、帮助别人评价等,另外,为了体现小组内的主体性,可定期培训、及时更换组织者。通过训练不但提高了合作学*的效率,而且为学生今后立足于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学会评价

  合作学*活动中评价不只是教师对学生做出的简单的评价,其中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师的范评引导学生互评,如让学生倾听他人发言后,用手势表示对或错,用准确流畅的语言评价,以增强评价的能力勇气、提高评价的水*。

  (四)、选择合作的时机

  合作学*强调集体荣誉和个人责任,能充分发挥小组内成员的主体性。但合作学*必须建立在个人独立学*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的关键是:教师提供合作学*的内容必须适合每位学生参与,使学生有话讲,有一定的争论性,能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恰当地把握时机,选择有讨论价值的内容。组织学生合作学*,既发扬了教学民主,又为学生自主学*创造了机会。在合作中,人人参与、个个发言、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增加了课堂信息交流量,促进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发展。

  七、研究方法:

  该课题围绕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学*的策略进行研究,主要采取以下研究方法:

  1、理性思辨:我们拟通过理性思辨,思考在合作学*中的误区,从中探索小组合作学*的有效方法、途径。

  2、调查法:了解当前我校初三、四学生物理小组合作学*的意识与能力情况。

  3、问卷法:了解学生对物理小组合作学*的态度、需求,研究学生在合作学*过程中真实所想、所需。

  4、研讨法:针对实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讨、分析,借以不断完善操作方法,提高实验操作水*。

  八、课题的分析阶段研究计划:

  (一)课题准备阶段:20xx年9月——20xx年2月

  1、我们从新目标教材的特点和物理学科的特性着手进行分析,认为新教材倡导合作探究。提偿在活动中学,由此得出结论合作学*更适合新课改的要求。

  2、确定课题

  依据烟台差异教育课题,我们确定了《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学*策略的研究》旨在通过小组合作发挥学生互教优势全面提高探究、表达、交流技能及合作精神。

  3、成立了课题实施小组

  确立了xx为物理课题负责人。并确立研究对象为全体初三、四学生,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成员具有明确的分工和合作。

  4、大量查阅了有关合作学*方面的书籍并积极参加课题培训。

  (二)实施阶段(20xx年2月~20xx年7月)

  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并详细给出小组合作评价,进行起步阶段的具体操作:

  (一)进行小组合作分组,选拔组长及成员分工

  (二)课上实施

  (1)小组会话,互帮互助提高物理学*兴趣。

  (2)资源共享,互相交流学*心得。全班共享与互教。

  (3)知识点互考,小卷互批,作业互相监督,形成组内互相制约,互相帮助的良好风气。

  (4)课堂评价策略的有效运用为促进学生物理学*的自觉性,我们在课堂上进行了*题随堂跟踪测评,取数次成绩之*均为其*时成绩,同时进行小组的捆绑评价。

  (三)总结阶段(20xx年9月)

  1、在总结前阶段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调整实施方案,并按新的方案继续开展研究,撰写研究报告。

  2、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以专题讲座、研讨会等形式予以交流推广,供老师学*借鉴。

  3、总结经验,形成论文向各级刊物推广。

  九、课题组成员

  组长:xx

  组员:xx

  十、保障措施

  1、关于本课题,在这之前许多的报刊杂志上都有或多或少的阐述,这为我的研究工作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

  2、由于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在网上可收集到很多的信息,查阅到很多的资料,既快捷又方便。

  3、课题主持人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获得多次优质课,在省市发表过多篇教学设计和论文。

  4、我校有较浓厚的科研氛围。

  十一、成果形式

  调查报告、*时抽测的数据汇总、阶段总结、专题讲座、研讨会、论文或心得体会等。


研究课题开题报告范本五份扩展阅读


研究课题开题报告范本五份(扩展1)

——教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菁选

教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随着人们自身素质提升,报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写报告很是头疼的,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教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篇1

  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经主管部门评审立项后,课题主持人会收到一份专门的文件---《课题立项通知书》。《通知书》除列明课题名称课题类别课题编号等课题基本信息外,还会提出及时组织开题(一般为接到立项通知书 3 个月内),并将开题报告电子稿发送到指定邮箱等要求。不少教师就会问:什么是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与课题研究方案有何不同?如何撰写开题报告呢?这就需要对课题开题报告有一些基本的了解。

  一、课题开题报告与课题研究方案的联系与区别。

  对教育教学课题研究而言,开题报告是研究者申报的课题被教育科研管理部门批准立项后,在课题研究正式实施之前,由课题负责人(主持人)向课题组人员、课题研究指导人员(专家组)或其他相关人员进行的关于课题研究的书面论证材料。

  开题报告与课题研究方案一样,都是对一项课题所作的论证及研究工作设想,其内容结构大体相同,但其区别也较为明显。

  一方面,课题研究方案论证设计在课题立项之前,是对所选择课题的价值、科学性、创新性、可行性的思考和论述,主要是阐明课题研究的必要和可行,目的是为了能够通过立项而课题开题报告论证设计在课题立项之后(如果没有被批准立项,就不存在课题开题),是在选题论证的基础上,对课题研究的依据、价值、内容、方法等进行的更加具体和系统的思考与论述,是对研究过程、研究人员、研究保障等作出的科学规划和全面安排,是为完成研究任务、实现研究目标而进行的总体谋划和文本表述。可以说,开题报告是对课题研究方案的再设计、再修改,其内容相较于研究方案更加完善和充实,其论证和构想更加科学、全面和可行,研究工作安排更具可操作性。

  另一方面,在课题研究方案论证设计之前,课题研究者要做的准备工作一般包括对教育教学问题的诊断,对教育经验的梳理,对学*所得的思考,对相关文献的检索,等等。而在课题开题报告论证设计之前,课题研究者要做的工作一般包括开展相关调研,对课题组人员进行必要的调整和结构优化,对课题研究方案进行细化、优化和充实、完善,开展相关培训,等等。

  应该说,从课题研究方案设计到课题开题报告论证,是一个从模糊到具体的过程,是对研究什么、为什么研究、怎么研究相关问题更加明确的过程,是由课题研究的初步设想转化为具体的研究操作的关键步骤。

  因此,课题开题报告绝不是课题研究方案甚至是课题立项申报评审书相关内容的简单复制。作为课题研究者,既要明确二者之间的联系,又要弄清其在设计目的和要求等方面存在的不同。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施课题研究,使课题研究思路和目标更加清楚,内容和方法更为适当,研究人员结构更加合理,以便更好地完成预期研究任务,达到课题研究的目的。

  二、课题开题报告的内容与结构。

  课题开题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开题报告题目、课题研究的背景和目的意义、课题概念的界定、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方法、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计划、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与表现形式、课题研究的组织和人员分工、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等。

  开题报告题目常常采用课题名称 + 开题报告的形式表述,如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课题名称必须与课题管理部门审批的名称(专家评审时会对个别申报的课题名称作必要改动)即《课题立项通知书》列明的名称完全一致,否则会被不予认可。开题报告一般不使用副标题。

  课题开题报告题目下面须署课题研究单位课题组名称,如学校课题组,一般不署撰写者个人姓名。署名的目的是表示对开题报告论证设计的负责。

  在开题报告正文之前一般还应有一段序言。序言主要是说明课题选题、立项、批准的过程,以及开题前所做的工作等,要力求简明扼要、尽快入题,切忌面面俱到、不着边际。

  接下来的正文部分不仅标志着课题组对所研究课题的理解、论证水*,细节处往往也显示出课题组成员的学术素养,因此,一定要观点鲜明、语言准确、语意清晰、逻辑性强、层次清楚、结构完整。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目的意义内容包括:课题研究的背景(历史背景、现实背景),课题研究的依据(理论依据、政策依据、实践依据),课题研究的现状(国内国外、省内省外的研究现状及问题述评),课题研究的目的(解决哪些教育教学实际问题、达到什么目的),课题研究的价值(理论价值、应用价值),课题研究的意义(对教育教学改革的'现实意义、长远意义等)。语言表述要针对问题,适度、准确,既不能空喊口号,也不能漫无边际。

  课题概念的界定主要是对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有时也包括对其他主要概念的界定。核心概念是关于核心问题的概念,其他主要概念则是相关的对核心概念起限定作用的概念。比如在小学学科学*策略实验研究课题中,学*策略就是核心概念,应着重对其在该课题中的内涵和外延作出科学界定,同时也应结合课题研究的具体对象和研究操作,对小学学科和实验研究作简要界定。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是对课题研究核心问题的细化表述,可以从不同维度分别列出。比如在小学学科学*策略实验研究课题中,可以从学科维度列出小学语文学*策略实验研究小学数学学*策略实验研究小学英语学*策略实验研究等内容,也可以从学*过程维度列出小学学科课前预*策略研究小学学科课堂学*策略研究小学学科课后复*策略研究等内容。研究内容要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逐一表述,可适当展开,语言应简要、准确。

  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对课题研究所选用方法的具体表述。适合教育教学研究的方法较多,如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观察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实验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等,不同的课题往往会根据研究问题类型的差异,采用一种或几种不同的研究方法。比如小学学科学*策略实验研究,很明显是要采用实验研究法,当然,在实验过程中也有可能用到观察法而高中生课外阅读现状研究则需主要采用调查研究法.表述时不能只简单写明某种研究方法,还应适当说明如何运用这一研究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

  课题研究的步骤与计划主要是从时间维度上将研究过程划分为几个阶段,并分别说明各阶段的时间安排、主要研究任务和要实现的目标。一般来说,可将课题研究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而实施阶段又往往要再分为若干环节。研究者可借鉴类似课题的研究过程,思考、确定自己所承担课题的具体研究步骤。

  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及表现形式是对课题研究结果的预期。教育课题研究成果一般有研究报告、学术论文、教育教学专著等表现形式。阶段成果可以同时用多种形式呈现,省级以上课题还会要求在研究过程中至少正式发表一篇相关的学术论文;最终成果则一般要求以研究报告和研究专著的形式呈现,其中研究报告是必须有的成果形式。表述时要注明成果形式、成果名称及完成时间,可采用表格式呈现。

  课题研究的组织和人员分工是对课题研究团队和任务分担的安排。应写明课题组人员的构成及年龄、学历、职称、研究专长、研究经验等结构特点,并详细说明每个成员承担的工作任务。

  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是对课题研究顺利开展并取得预期成果所需条件的分析与承诺,主要包括研究基础、研究保障等内容。研究基础应写明课题组成员完成的相关研究课题及取得的成果情况,研究保障主要写明该课题研究所需的文献资料、设施设备、时间、制度、学*培训、学术交流及经费等条件和保障情况。

  开题报告的结尾一般应写几句感谢、希望以及表态性的话语。主要是感谢曾经指导或参加过课题论证而又不在课题组的人员,希望有关方面继续给予帮助,表明研究者的态度,等等,语言要简明、诚恳。

  完成课题开题报告的撰写并经课题组反复讨论定稿后,就可选择一个适当的时间召开课题开题会议,邀请专家对课题研究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进行评议,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如无不妥,开题工作即告完成,课题研究就将进入具体实施的新阶段。

  教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篇2

  摘要: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是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开题报告质量不仅是衡量研究生学术水*的重要标准,也是确保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环节。本文就我国田径方向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内容及其问题,提出几点意见,旨在为我国田径方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提供实践参考。

  关键词:田径方向;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

  1.问题与分析

  目前,我国田径方向硕士研究生在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题目与撰写内容不符,调查问卷设计的科学性、有效性把握不准,研究重点与选题的依据、意义不明确,研究框架设计不合理等方面。导致这一个状况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学术态度不严谨;另一方面是目前田径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往往在人文社科类领域确立论文选题,由于选题与所学专业脱离,且相关学科知识掌握较薄弱,致使最后诸多问题暴露。为了使我国田径方向硕士研究生在撰写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时条理更加清晰、阐述更加准确、思路更加透彻,归纳、总结了以下几点意见,希望对我国田径方向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开题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文献综述是完成高质量开题的关键

  根据调查得知,*几年我国田径方向硕士研究生在撰写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时出现的普遍问题是,对文献资料研读不够,对研究背景的了解不够深入,对研究方向国内外的具体进展掌握的不全面、不详细,资料引用的针对性、可比性不强,有些研究生甚至没有完全明确撰写开题报告与文献综述的区别,更多的是对前人研究工作的叙述,而对自己的研究设计介绍得甚少。

  文献综述的基本内容应包括:国内外现状;研究方向;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参考依据等〔1〕。文献综述不仅是对学术观点和理论方法的整理。同时,还应具有评论性,因此,作者要以批判的眼光来归纳和评论文献,而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要想写好开题报告,必须认真研读文献,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深入的了解,明确别人都做了哪些工作,哪些方面可以作为自己研究的切人点,因此,文献研读的深度与广度是影响开题报告质量的重要因素。

  (二)研究内容的涵盖是体现开题细腻程度的重要标志

  研究内容的涵盖应力求精简透彻、主次分明。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每个人的报告时间是有规定的,一般在10-15分钟不等。在有效的时间里,既要做到报告内容明确,又要控制在一定时间内完成,这就对报告人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借鉴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及专业人士的意见,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应包括:选题依据,选题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课题进行的途径,步骤及设想,课题的创新之处和预期的创造性成果,课题进行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准备采取的应变措施等几个方面〔2〕。选题的依据、意义应极具针对性地指向初拟题目,按其研究内容删选代表性较强的.文句作为报告的重点,体现条理化与清晰化;在撰写国内外研究现状时应注意,要将其内容层次化,把归纳、总结出来的文献分列为不同的类别,一般可分为基础理论研究、现状性综述及分析对比性研究等三个方面。同时,还应注意文献罗列的规范性,所列的内容都应按相同的格式、按事物发展的一般性规律有序地排列。

  课题进行的途径、步骤及设想是开题报告的重点部分之一,主要包括研究途径、研究方法、研究步骤、初拟的论文框架及可行性分析五个方面,在阐述研究途径时应说明将运用哪些学科知识、以怎样的视角作为切入点,并将研究方法、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的重点与难点阐述清楚,主要运用的研究方法、手段应详细说明。研究的步骤一般按课题预期的研究程序,以时间划分阶段,从头到尾进行罗列。至于论文的初拟框架,无论是在开题报告中,还是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都应视为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需要仔细的揣摩和反复的斟酌,还应与导师进行积极的沟通与交流,以确保初拟框架设计得更加周密、更为合理。可行性分析则要抓住其内涵撰写,明确阐述现阶段已具备的研究条件与尚缺少的研究条件和拟解决的途径等。对课题的创新之处和预期的创造性成果的阐述应重点说明,在课题的相关研究领域中,前人累积了哪些研究成果,研究了哪些方面的内容,本课题与他人研究的侧重点和不同之处,并围绕研究的目标,简要阐述课题的创新点及其成果的形式。

  (三)学术态度的严谨与否是制约学术水*提高的重要因素

  通过走访相关领域的专家得知,目前,在我国田径方向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中存在着明显的学术不严谨现象,主要表现在,开题报告中的错字与漏字较多、文句表述不通顺和不完整、论述条理不清晰、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不规范、撰写开题的整个思路不明确、研究的重点难点把握不住等。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术水*的提高。因此,为了使我国田径方向硕士研究生的学术水*与写作能力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改进,除了端正学*态度以外,还必须重视研究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基本功的训练。

  研究性思维能力由以下三个要素构成:一是思考,思考是研究的前提,假如研读材料时感悟不出它们可以解释的对象,了解某个研究领域时不知道可以深入探讨的问题,专研某篇学术文章时找不出其薄弱环节,运用别人的理论观点时不明白其精髓,收集众多资料后却不清楚应从哪个方面入手,高质量的开题报告就写不出来。所以,必须善于怀疑,勤于思考;二是积累,积累是研究的基础,学问是积累出来的,知识储备多了,就容易驾轻就熟,得心应手。不善于积累,经常前读后忘,就不能适应日后研究工作的进一步深入,所以要善于累积,做好读书笔记;三是分析,分析是研究的手段之一,与思考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经常思考有利于分析能力的提高,但经常思考不等于分析能力就一定强,所以,要学会思考,并把握好思考的方向,否则,思考的结论就会出现反差,就会变成一种低水*的思考。

  2.小结

  田径方向硕士研究生的开题报告不是形式,故此,一定要研究实质。为了能使我国田径方向硕士研究生的学术水*、研究能力和开题报告撰写能力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首先,研究生必须从思想上重视开题报告,在*时的学*中注意积累,加强思路梳理、文句表达等方面基本功的训练,尤其要注意培养通过理论思维发现问题的研究能力。开题报告是研究工作的开始,良好的开端才能为高质量的学位论文奠定实质基础。

  参考文献:

  〔1〕史济彦.论研究生的选题方法及其能力的培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5,(3):33-35

  〔2〕陈玲.怎样写开题报告〔J〕.中国研究生,20xx,(3):28-30.

  〔3〕李艳,董良飞.试论撰写研究生开题报告的技巧与方法〔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xx,6(8):

  103-105.

  〔4〕马胜钢,黄韬等.硕士研究生选拔培养中存在问题及其对策〔J〕.郑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12(4):57-59

  教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篇3

  一、本课题的意义和价值

  1.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及价值

  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而国学就具备这种独一無二的特质。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等各方面都影响极大,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着重要作用。而中国的国学思想,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血脉和灵魂,国学经典中就蕴藏着中华五千年全部文明和智慧的精髓,作为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基础,它构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生活的客观环境,维系着中华文化之根。

  20xx年3月26日,教育部下发《完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文件,此时距***总长蔡元培先生全面引进西方教育体系102年,距***先生开启新文化运动99年,中国教育在经历了百年学*西方之路后,终于回头重新审视和学*自己的传统了,传统文化教育将成为学校教育的必不可少的部分。此时,如何建设一种适应当代学校、简单易行、切实有效的国学教育,就成为当务之急。而学校的国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是属于国民基本教育。国民基本教育就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接受的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础部分,其主体应在中小学幼儿园的教育中完成。古人说:“童蒙养正”,就是这个道理。只有在童蒙时期,形成“做好人”的*惯,把自私的心、自私的行为改变过来,从原人变成好人,才能激发其善性的本能。而如何养?怎么养?就是本课题需要在内容、形式和方法上的研究。

  2.省内外同类研究现状述评及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如今,随着传统文化的重要地位重新被人们认识,国学教育也随之广泛开展。但是,针对幼儿国学教育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以“幼儿国学教育”为关键词,在中国知上搜索,仅有18篇论文,最早发表论文的时间为20xx年。这一情况说明,直到最*几年,国内学界才意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而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都还处于探索阶段。我们省内这方面的研究,更是处于拓荒阶段,目前还没有文献著录。就现有成果来看,杜洁琼的《幼儿国学教育内容选择及方法》着眼于幼儿国学教育的内容选择及方法,做了比较基础的分析和研究;李静的《国学经典与幼儿礼仪教育》研究的是幼儿礼仪教育与国学经典的结合,因篇幅所限,只有较为简单的分析。闫蕾的《小议幼儿国学经典教育的现状及改进措施》,关注的是现在幼儿国学经典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材料翔实,立论中肯。除此之外,还有《幼儿国学教育之我见》、《在国学教育中促进幼儿品德和*惯的养成》等几篇xx,大都从一两个侧面来研究幼儿国学教育的某个方面,整体而言,还需要加强实践基础,这样才能更好地推进幼儿国学教育研究的进展。

  创新之处:(1)本项目在国学教育的视野下,对幼儿品性、生活及学*能力的培养进行整体观照研究,省内还未见有学术文献报道;

  (2)本项目的研究方法将在传统的文献资料研究基础上,将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方法结合,以幼儿行动及个案研究为依托开展工作,在方法和视角上较为新颖,走在了幼儿教育研究的前沿。

  二、研究目标、内容、思路

  1.研究目标

  本课题的最终完成,要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1)本课题的研究,要培养起幼儿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和认同感,培养幼儿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一致的道德认知与道德品质,为其未来成为讲文明、有爱心、知荣辱、守信用、有理想、有国际视野、敢于担当的现代中国人奠定基础;

  (2)本课题的研究,要培养幼儿正直、善良、真诚的品性,这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所谓童蒙养正,必须从孩子入手,才可能完成;

  (3)本课题的研究,要针对幼儿生活及学*态度、*惯、能力等方面完成。(1)学*生活常识和基本自理能力;

  (2)形成良好的生活*惯,进而初步培养正确的人生态度;(3)掌握学*的基础知识和形成良好的'学**惯。

  2.研究内容

  以古代传统蒙学读物《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增广贤文》、《孝经》、《声律启蒙》等内容,对3—6岁幼儿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潜移默化的渗透与影响,探索实施幼儿国学教育,根植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策略。具体从以下方面开展研究:(1)构建“家园合一”的教育影响策略。国学教育归根到底毕竟是品性教育,即使缺乏各种物质条件,但只要有老师和家长的品格在,言行在,就可以培育出善良、有气节、有品位的孩子,那么国学教育的基本目的就达到了。所以国学培训、读书研讨、提升自我是实施国学教育的关键所在;

  (2)探索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影响策略。通过每天对幼儿进行视听环节的学*,潜移默化的对3——6岁幼儿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教幼儿学*有韵律感的吟诵,影响幼儿的性格倾向、价值取向、精神气质和审美情趣;每周开展一次主题教育活动。如,尚礼崇德,尊重生命,感恩父母,学*爱等;(3)培育特色教育活动,建构幼儿园园本课程。以实验班为重点,各年龄组制定子课题,加强每学期国学特色的课程建设。通过课程实施培养幼儿良善品性。

  3.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收集国学教育素材,分析和整理有关传统文化的资料和教育理论,通过学*研究,提高在课题实施过程中的有效融入与渗透;

  (2)行动研究法:本课题的研究与幼儿一日生活紧密结合,在研究过程中,针对幼儿年龄特点,设计具体的教育实施方案,及时反思、调整教师的指导策略,并优化与改良教育环境;

  (3)个案研究法:针对不同的幼儿,有不同的教案、不同的教法、不同的进度,有不同的教育目标,并做好详细的分析与记录,找寻适合幼儿学*的方法;

  (4)总结研究法:教师通过学*、实验,总结教育实践中的成功经验,撰写经典案例、报告及论文。

  4.研究思路

  结合我国目前幼儿园国学教育的理论观点和研究现状,了解与学*国学文化精神,找寻国学教育在幼儿园实施的方法和途径;以培育特色教育活动为突破口、家园合一,在一日生活中渗透国学教育,根植传统文化;提出实施国学教育的理论原则,形成园xx化课程,培养幼儿良好品行和*性。

  三、研究基础

  本课题负责人郁东利曾主持参与了“十一五”以来的多项省市重点科研课题,主持的省重点课题“通过案例研究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已顺利结题,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师培养模式。课题研究人员朗瑞*是河北北方学院国学教师,研究成果丰厚。这些研究成果,都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基础。

  教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篇4

  一、课题研究的类型目的和意义

  《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应该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方法,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学*兴趣,关注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科学的学*方法是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的前提,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分层次地指导学生建立有效的学*方法,是帮助学生构建数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学*、独立学*的基础,对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及持续发展有着深远意义。兴趣是学*动力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也是学好数学的必要因素,因此,关注并培养学生的数学学*兴趣是数学教学的关键内容。这正是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之所在。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和发展趋势

  目前,国内外关于小学生数学合作性学*,自主性学*,研究性学*,开放性学*等方面研究成果颇丰,对小学生数学学*兴趣培养方面的理论也成争鸣之势。但是鉴于地域性差异和学生个体差异,其具体针对性尚有欠缺之处。找到一套适合我地区小学生数学学*方法指导及学*兴趣培养的教学方法需要我们自行探索。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理论行动研究理论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探索小学生数学学*方法的规律及可行的数学学*科学方法,同时揭示学生兴趣对数学学*方法形成激发作用,是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核心方法为行动研究法,同时伴以文献研究、调查法、个案跟踪法和试验法。首先在专家的指导下对现行的小学数学学*方法进行甄别和梳理工作,针对现行小学数学兴趣培养手段的弱点加以分析,重建学法指导和兴趣培养的理论,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模式。然后由专家、高校教育工作者、一线教师共同实践和研讨,三位一体合作对实验学校的教学实践进行共建和交流,及时调整研究过程中的偏差,记录成功的经验。通过两个学年的行动研究,及期末和期终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测评数据,进行过程性评价和定性分析,总结出研究经验,以小学生数学学*方法及兴趣状况调查报告行式形成研究中期成果,并提出指导意见向广大教师推广。

  六、课题研究的实施周期、步骤和预期成果

  课题研究的实施周期:20xx年7月~20xx年12月

  1. 准备阶段:20xx年7月~20xx年1月

  成立课题组,收集相应资料,开展小学数学学法指导和兴趣培养经验交流和讨论,制定课题研究的方案和计划,对数学学法指导和兴趣培养理论进行重新建构,并着手调查研究。

  2.实验阶段:20xx年3月~20xx年1月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xx年3月~20xx年1月通过经验交流对共建学校数学学法指导和兴趣培养进行教学实践,选定实验班和对照班,同年级的其他班级作外部参照。实验班的教学主要以数学学法指导和兴趣培养教学为主,对照班用常规教学法进行第一阶段的行动研究,完善数学学法指导和兴趣培养的教学理论。

  第二阶段:20xx年3月~20xx年1月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数学学法指导和兴趣培养的教学手段,实验教师在专家、高校教育工作者的指导下独立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并做好研究过程的记录。期终对第二阶段进行评估,总结经验,得出最终结论。

  3、结题阶段:

  20xx年3月~20xx年12月整理各种资料形成研究成果,同时邀请教育领导部门和兄弟学校有关教研人员进行评测、推广和借鉴。

  预期成果:形成《小学学生数学学*方法指导及兴趣培养研究报告》并结题;参与实验者各自撰写研究成果论文。

  教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篇5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幼儿是初升的太阳,是祖国的未来,是家庭的希望,许多发生在幼儿园血淋淋事故提醒着我们保护孩子的安全才是幼儿园的根本,只有在安全的基础上,才能谈得到教育,只有安全,孩子们才能开心地在幼儿园成长,因此保护幼儿的安全和培养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2、在幼儿园里,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应放在首位,全体教职工要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及丰富的安全知识,时刻关注幼儿的安全,杜绝一切事故的发生。

  3、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如果孩子在幼儿园发生意外伤害,家长却很少能冷静的对待,如何减少事故的发生,提高孩子的生存质量,已越来越成为家庭,幼儿园乃至整个社会关注的问题。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关键词:幼儿园安全

  幼儿园安全是指幼儿在园期间和幼儿园组织幼儿园外的一切活动且处于幼儿园管理范围内,所发生的幼儿人生安全,他主要是幼儿在园接受或参加教育活动中所发生的人身安全,也包括虽不在园内,但属于幼儿园组织的活动所发生的人身安全。

  在幼儿教育的`一日生活中,保障幼儿人身安全,引导幼儿形成安全意识并学会基本安全防范与自我保护的方法是我们研究的方向和角度。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研究对象:

  全园幼儿和教师

  研究目标:

  让教师和幼儿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常应“防微杜渐”,警钟长鸣,避免幼儿危险和意外的发生,真正做到让每个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研究内容:

  安全教育的内容

  1、幼儿园安全

  幼儿园教师要学*法律知识、卫生常识,提高认识,加强责任心,杜绝不安全事故发生,幼儿园所有的设备和组织幼儿的一切活动都要从保护幼儿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出发,对全园环境、设备、场地、大型玩具、房舍以及水电暖设备要及时检查维修,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早采取预防措施。

  2. 幼儿园教师要学*法律知识、卫生常识,提高认识,加强责任心,杜绝不安全事故发生;幼儿园班级安全教育内容:不跟陌生人走,不吃陌生人的东西;不攀爬阳台和窗台;如果走失了怎么办?不触摸各种电器开关;不乱食药物、食品;不把小物件含在口中或塞入耳道;不放脏东西和危险品在口袋里;外出活动时不离开老师;下楼梯不推不挤等等。

  3、幼儿园的安全的预防:

  1)、幼儿园的安全要以预防为主

  2)、制定有效的安防措施

  3)、幼儿园安全预防的几个环节

  (1)把好门卫值班的关口,维护幼儿园门口安全

  晚班人员在下班前须仔细检查门、窗、水、电是否关好,以防意外

  (2)严格落实幼儿接送交接制度,严防幼儿被冒领、错领。

  (3)认真做好班级服药工作,确保药品使用安全。

  (4)管理好食堂,保证食品安全

  防止食物中毒,严格遵守采买、验收制度,不吃不洁和腐烂的食品。

  (5)认真组织幼儿的一日生活,避免幼儿发生危险,防止儿童丢失,交接班组织儿童活动,均要随时清点人数,儿童来园、离园时,要与家长交代情况。

  4、家园互动,确保安全

  通过家园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向家长介绍一些“安全”、“自救”的知识,介绍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对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提高家长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意识,共同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

  理论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也就是说,儿童的安全是一切发展的保障,只有在儿童生命健全的基础上才能保证其身心健康发展。

  本课题研究的步骤及方法: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5月——20xx年7月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有:

  (1)查阅相关资料,并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2)全园各班开展安全教育活动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xx年9月——20xx年 4月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有:

  (1)课题成员分工设施方案

  (2)课题成员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3)组织课题成员进行个案分析,全园进行安全教育活动。

  (4)对课题进行小结,并解决出现的问题

  (5)撰写中期报告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xx年 5 月——20xx年 6月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有:

  (1)分析、整理实施阶段的各种研究资料。

  (2)撰写专题论文、研究报告。

  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有经验总结法、文献资料法、个案分析、调查法等方法。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交大阳光幼儿有一支优秀的、团结的、年轻的高学历的教师队伍,曾多次参加课题研究,并取得一定的成绩,以科研促进教学是我园的重点,科研工作多年来都受到领导的高度重视,在研究经费、研究时间及条件都给与很大的支持和鼓励。

  预期研究成果

  主 要 阶 段 性 成 果

  序号

  研究阶段

  (起止时间)

  阶 段 成 果 名 称

  成果形式

  负责人

  1

  20xx年10月

  幼儿园安全教育研究

  论 文

  李福娟

  2

  20xx年11月

  幼 儿 安 全 案 例

  案例分析

  王彩云

  3

  20xx年12月

  幼儿安全教育随笔

  教育随笔

  冯 莎

  4

  20xx年1月

  幼儿安全活动设计

  设 计

  郭红娟

  5

  20xx年2月

  幼儿安全活动设计

  设 计

  董毅博

  7

  20xx年5月

  教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篇6

  一、数学课堂进行游戏教学的意义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数学不再是单一的、枯燥的学*。游戏的趣味性不但激励学生去探索,去了解其中的规律,而且在探索、了解的过程中,使学生尝到积极思维的无穷乐趣,学生的思维*惯、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得到了发展。融入数和运算规律的游戏是激发学生探索的动力和途径之一。

  二、数学课堂实施游戏教学的具体过程

  课堂中的游戏教学法,要求教师的身份必须既是指导者,又是参与者,应该和学生一起唱歌,一起跳舞,一起游戏,融入到学生中去。

  借某校三年级上了一堂数学课,班级共有27人,学生学*基础和学**惯较好。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中的掷一掷。在教学前,制订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1.运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热情,积极探索规律。2.运用探索的规律,了解游戏的运行原理。3.运用游戏方法和规律,探索“可能性的大小”。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1.创设游戏性情境,激发学*兴趣。

  首先取出两颗骰子

  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掷一掷,看看得到的`两个数的和是多少?并把他们记下来。

  学生操作,然后思考得到的结果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得出最小的和是1+1=2,最大的和是6+6=12,不可能有和13。

  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中最活跃的因素。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好动、好新、好奇、好胜的思维特点,设置游戏性情境,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发展能力,激发兴趣。教师的引导也使学生对游戏的秘密进行思考,提高了思考的效度。

  2.激发动机、研究规律,提高学*兴趣。

  老师和学生比一比,如果是5、6、7、8、9就算老师赢,如果是另外的6个就算你们赢。

  学生操作,记录结果,看谁能赢。

  结果肯定是老师赢,学生很好奇很想知道原因。

  对规律的探索和游戏秘密的揭开,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寻找规律,探索未知的热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的有趣和亲切,提高了对数学的兴趣。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猜想的提出、验证,方法的得出,都是学生个体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结果。虽然整个过程一帆风顺,但教师适当地制造“碰壁”,反而会推动学生走向成功,教师所起的作用只是相继诱导。这样的教学,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并在探究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3.运用规律、诱导学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

  发表格和骰子,两人一组轮流掷。和是几,就在几上面涂一格,涂满其中一列,游戏结束。

  小组交流,哪些和出现的可能性大,哪些小?为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5可以分成几和几,6可以分成几和几,7可以分成几和几。

  应用学生发现的规律和方法这是对学生最好的一种肯定,通过填表的练*,让学生感到自己探索的价值,同时也反映了教师对《标准》教学观念的体现。引导学生联想,消除学生依赖的心理,培养学生进取、自信的精神,拓展思维空间。遇到问题就马上联想到与之有联系的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既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培养和巩固创新思维能力。

  三、数学课堂实施游戏教学的成效与反思

  小学生的思维水*处于表象、直观阶段。有着天真、活泼好动的天性,对任何新颖有创意的活动都怀有“好玩”的思想倾向。游戏教学刚好迎合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教师有目的地组织学生以观察、操作为主的教学,让学生在摆、拼、画、折、量的实际操作中,手脑并用,以动促思,培养了学生游戏的兴趣。

  综观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改变了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体现了教师要从“一个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一观念,将最大限度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探索和交流。虽然学生的语言有时不够规范,但我能真切地感受到,他们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这样的课堂真正做到了:我们的课堂我做主,课堂也在学生和老师的游戏中灵动。

  教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篇7

  一、课题名称:

  《如何的》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本课题研究目的

  “三xx”教学模式真正地关注学生自身的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可是就中学生课堂来说,提问意识弱、提问水*低、对老师的话不敢有任何的质疑等一系列问题仍然改变不了。尤其在中学物理课上,表现的很突出,导致课堂气氛沉闷等一系列新问题。其实新课程呼唤会问的学生、会质疑的学生,更呼唤有心于学生质疑问难能力培养的教师。但是,在本人长时间的观察和调研当中,无论是“新课改”还是“传统教育”都只是涉及到了现代教育的皮毛,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尤其在物理课程中表现明显。

  教师过多的提问压制了学生发问的欲望,阻碍了学生发问的机会。正是在老师的这种精心诱导下,学生慢慢散失了自己探究知识的动力,正是在老师的这种层层逼问中,学生逐渐失去了疑问的主动权。多元思维被一元思维所替代,致使学生没有发挥自己质疑能力的空间和动力。手段被目的化,教学成了一种过场,学生根本散失了自己的思想。

  “三xx”教学模式下注重的就是学生的学*能力培养,因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的培养最基本、最重要的基础就是质疑精神。只有敢于疑别人之不疑,不满足已有结论,不迷信权威的仲裁,敢于提出问题才能有创造的契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学生本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是使学生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学*意识。在此过程中学生拥有自己的学*空间,通过“问题——探索——解决”强化自我意识,逐渐形成自己的学*方法,成为学*的主人,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研究的意义

  在现有的对高中生问题意识的研究中,往往侧重理论性的分析,操作性不强。本研究希望通过调查分析研究得出具有科学性、客观性的高中生问题意识的现状及对策,丰富教师教学的研究,促进该研究的全面化、深入化;具体研究不同类别的高中生的需求特点,为教育教学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研究结论对教师激励学生问题意识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对高中生质疑意识的发展和思想创新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培养创新性人才,已成为新世纪教育明确的目标和任务。而创新性人才的一个特征,就是具有敏锐的问题意识和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并能不懈地探索答疑的能力。对于高中生问题意识的研究,我们可以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结论,这些研究是本研究的基础。本研究通过实证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通过调查的形式,获取第一手的资料,了解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实际情况,并进一步研究学生因教师授课情况、态度、时间等不同而出现的不同的反应特点。高中生对物理的学*离不开质疑,问题意识的提高可促进学*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在提问的过程中能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很好的培养。为了使学生在融入社会后能成为有创造性的人才,教师应利用教学环节中的各种途径,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问题意识它包含四个要素:①主客体要素:主体是指具有社会性的从事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现实的人。客体又称为认识对象,简而言之,它是人的认识所指向的目标,具体地说,认识对象可以是一种进入认识视野的自然、社会、精神等各个领域的事物和现象;可以是主体考虑加以解决的问题,包括日常生活方面的问题,社会实践中的问题,各行各业、不同领域、不同范围的问题,全局性、战略性的或局部性、战术性乃至操作性的问题等等;也可以是主体酝酿创造或改进的某种产品,包括物质产品、精神产品和社会关系产品,以及塑造人才这种特殊的“产品”等等。②需要要素:认识对象要适应人的实践和科学研究的需要或存在于人的“最*发展区”,这样才能成为人们的思维对象,值得人们去“打破沙锅问到底”。麻省理工学院的著名教授李跃兹指出:“认识到某种社会需要是在创造发明活动中迈出的第一步”。③优化要素:主体对现状的不满或否定并想方设法去改进或主体欲从被打破的,处于不*衡的认知结构状态过渡到有序的、*衡的认知结构状态。④动力要素:问题意识能否最终达成依赖于主体是否具有旺盛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以及顽强的创新意志。狭义的问题意识概念主要是针对动力要素而言的,就是指主体怀有探索情境真实问题的强烈欲望。

  美国著名的认知派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布鲁纳的“发现学*”理论,体现了通过教师提出要求解决或研究的问题,创设问题的情境,使学生面临矛盾,产生疑惑,教师带领和指导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的过程。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动机,产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愿望,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态度和创造思维,可以使学生学会探究问题的方法,形成一套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

  早在二十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针对传统教育的弊端,提出了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重点的“问题—假设—验证—结论”教学四个阶段的观点,即:“确定问题情境—提出解决方案—搜集资料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其策略主要是创设一个开放的学*环境,使学生多渠道获取知识,学生学*的知识采用类似科学家发现知识的过程获得,这种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探究性学*,造就了一大批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很强的人才。

  四、课题研究目标、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

  (分两个层面表述研究内容,包括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高中生问题意识的现状。

  主要了解高中生听课时的思想动态,是否有过问题意识。

  (二)高中生问题意识的特征。

  学生有疑问或者想提问的具体表现,和他们质疑能力的强弱。

  (三)高中生问题意识与思维品质及学*效果的关系。

  (四)提高高中生物理学科问题意识的对策性建议

  从学生方面入手,从老师方面入手,具体分析原因以及解决对策。

  五、研究工作的步骤:

  第一阶段:XX.3~XX.4准备阶段:

  收集整理有关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培养文献和实践经验材料

  第二阶段:XX.4~XX.5实施阶段:

  (1)在实际课堂教学和课题实施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的经验,并随时进行反思,并及时对课题方案进行修正,再实践,逐步积累经验。

  (2)在研究过程中,运用个案分析法随时记录研究的步骤、心得体会、典型个案、案例。

  第三阶段:XX.5~XX.7总结、结题阶段:

  汇总、整理课题材料,撰写研究报告。

  六、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本研究在参阅学生质疑意识的文献资料的前提下,运用统计分析等科学的研究方法,了解本校师生的整体情况,同时结合性别、年龄、求知欲特点。最后根据调查分析的中学生质疑特征,提出以学生问题意识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和提高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质疑能力。

  教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篇8

  一、本课题的意义和价值

  1.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及价值

  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而国学就具备这种独一無二的特质。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等各方面都影响极大,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着重要作用。而中国的国学思想,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血脉和灵魂,国学经典中就蕴藏着中华五千年全部文明和智慧的精髓,作为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基础,它构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生活的客观环境,维系着中华文化之根。

  20xx年3月26日,教育部下发《完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文件,此时距***总长蔡元培先生全面引进西方教育体系102年,距***先生开启新文化运动99年,中国教育在经历了百年学*西方之路后,终于回头重新审视和学*自己的传统了,传统文化教育将成为学校教育的必不可少的部分。此时,如何建设一种适应当代学校、简单易行、切实有效的国学教育,就成为当务之急。而学校的国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是属于国民基本教育。国民基本教育就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接受的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础部分,其主体应在中小学幼儿园的教育中完成。古人说:“童蒙养正”,就是这个道理。只有在童蒙时期,形成“做好人”的*惯,把自私的心、自私的行为改变过来,从原人变成好人,才能激发其善性的本能。而如何养?怎么养?就是本课题需要在内容、形式和方法上的研究。

  2.省内外同类研究现状述评及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如今,随着传统文化的重要地位重新被人们认识,国学教育也随之广泛开展。但是,针对幼儿国学教育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以“幼儿国学教育”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上搜索,仅有18篇论文,最早发表论文的时间为20xx年。这一情况说明,直到最*几年,国内学界才意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而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都还处于探索阶段。我们省内这方面的研究,更是处于拓荒阶段,目前还没有文献著录。就现有成果来看,杜洁琼的《幼儿国学教育内容选择及方法》着眼于幼儿国学教育的内容选择及方法,做了比较基础的分析和研究;李静的《国学经典与幼儿礼仪教育》研究的是幼儿礼仪教育与国学经典的结合,因篇幅所限,只有较为简单的分析。闫蕾的《小议幼儿国学经典教育的现状及改进措施》,关注的是现在幼儿国学经典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材料翔实,立论中肯。除此之外,还有《幼儿国学教育之我见》、《在国学教育中促进幼儿品德和*惯的养成》等几篇文章,大都从一两个侧面来研究幼儿国学教育的某个方面,整体而言,还需要加强实践基础,这样才能更好地推进幼儿国学教育研究的进展。

  创新之处:(1)本项目在国学教育的视野下,对幼儿品性、生活及学*能力的培养进行整体观照研究,省内还未见有学术文献报道;(2)本项目的研究方法将在传统的文献资料研究基础上,将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方法结合,以幼儿行动及个案研究为依托开展工作,在方法和视角上较为新颖,走在了幼儿教育研究的前沿。

  二、研究目标、内容、思路

  1.研究目标

  本课题的最终完成,要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1)本课题的研究,要培养起幼儿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和认同感,培养幼儿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一致的.道德认知与道德品质,为其未来成为讲文明、有爱心、知荣辱、守信用、有理想、有国际视野、敢于担当的现代中国人奠定基础;(2)本课题的研究,要培养幼儿正直、善良、真诚的品性,这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所谓童蒙养正,必须从孩子入手,才可能完成;(3)本课题的研究,要针对幼儿生活及学*态度、*惯、能力等方面完成。(1)学*生活常识和基本自理能力;(2)形成良好的生活*惯,进而初步培养正确的人生态度;(3)掌握学*的基础知识和形成良好的学**惯。

  2.研究内容

  以古代传统蒙学读物《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增广贤文》、《孝经》、《声律启蒙》等内容,对3—6岁幼儿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潜移默化的渗透与影响,探索实施幼儿国学教育,根植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策略。具体从以下方面开展研究:(1)构建“家园合一”的教育影响策略。国学教育归根到底毕竟是品性教育,即使缺乏各种物质条件,但只要有老师和家长的品格在,言行在,就可以培育出善良、有气节、有品位的孩子,那么国学教育的基本目的就达到了。所以国学培训、读书研讨、提升自我是实施国学教育的关键所在;(2)探索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影响策略。通过每天对幼儿进行视听环节的学*,潜移默化的对3——6岁幼儿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教幼儿学*有韵律感的吟诵,影响幼儿的性格倾向、价值取向、精神气质和审美情趣;每周开展一次主题教育活动。如,尚礼崇德,尊重生命,感恩父母,学*爱等;(3)培育特色教育活动,建构幼儿园园本课程。以实验班为重点,各年龄组制定子课题,加强每学期国学特色的课程建设。通过课程实施培养幼儿良善品性。

  3.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收集国学教育素材,分析和整理有关传统文化的资料和教育理论,通过学*研究,提高在课题实施过程中的有效融入与渗透;(2)行动研究法:本课题的研究与幼儿一日生活紧密结合,在研究过程中,针对幼儿年龄特点,设计具体的教育实施方案,及时反思、调整教师的指导策略,并优化与改良教育环境;(3)个案研究法:针对不同的幼儿,有不同的教案、不同的教法、不同的进度,有不同的教育目标,并做好详细的分析与记录,找寻适合幼儿学*的方法;(4)总结研究法:教师通过学*、实验,总结教育实践中的成功经验,撰写经典案例、报告及论文。

  4.研究思路

  结合我国目前幼儿园国学教育的理论观点和研究现状,了解与学*国学文化精神,找寻国学教育在幼儿园实施的方法和途径;以培育特色教育活动为突破口、家园合一,在一日生活中渗透国学教育,根植传统文化;提出实施国学教育的理论原则,形成园本文化课程,培养幼儿良好品行和*性。

  三、研究基础

  本课题负责人郁东利曾主持参与了“十一五”以来的多项省市重点科研课题,主持的省重点课题“通过案例研究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已顺利结题,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师培养模式。课题研究人员朗瑞*是河北北方学院国学教师,研究成果丰厚。这些研究成果,都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基础。


研究课题开题报告范本五份(扩展2)

——教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菁选

教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5篇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报告,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幼儿是初升的太阳,是祖国的未来,是家庭的希望,许多发生在幼儿园血淋淋事故提醒着我们保护孩子的安全才是幼儿园的根本,只有在安全的基础上,才能谈得到教育,只有安全,孩子们才能开心地在幼儿园成长,因此保护幼儿的安全和培养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2、在幼儿园里,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应放在首位,全体教职工要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及丰富的安全知识,时刻关注幼儿的安全,杜绝一切事故的发生。

  3、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如果孩子在幼儿园发生意外伤害,家长却很少能冷静的对待,如何减少事故的发生,提高孩子的生存质量,已越来越成为家庭,幼儿园乃至整个社会关注的问题。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关键词:幼儿园安全

  幼儿园安全是指幼儿在园期间和幼儿园组织幼儿园外的一切活动且处于幼儿园管理范围内,所发生的幼儿人生安全,他主要是幼儿在园接受或参加教育活动中所发生的人身安全,也包括虽不在园内,但属于幼儿园组织的活动所发生的人身安全。

  在幼儿教育的一日生活中,保障幼儿人身安全,引导幼儿形成安全意识并学会基本安全防范与自我保护的方法是我们研究的方向和角度。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研究对象:

  全园幼儿和教师

  研究目标:

  让教师和幼儿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常应“防微杜渐”,警钟长鸣,避免幼儿危险和意外的发生,真正做到让每个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研究内容:

  安全教育的内容

  1、幼儿园安全

  幼儿园教师要学*法律知识、卫生常识,提高认识,加强责任心,杜绝不安全事故发生,幼儿园所有的设备和组织幼儿的一切活动都要从保护幼儿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出发,对全园环境、设备、场地、大型玩具、房舍以及水电暖设备要及时检查维修,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早采取预防措施。

  2. 幼儿园教师要学*法律知识、卫生常识,提高认识,加强责任心,杜绝不安全事故发生;幼儿园班级安全教育内容:不跟陌生人走,不吃陌生人的东西;不攀爬阳台和窗台;如果走失了怎么办?不触摸各种电器开关;不乱食药物、食品;不把小物件含在口中或塞入耳道;不放脏东西和危险品在口袋里;外出活动时不离开老师;下楼梯不推不挤等等。

  3、幼儿园的安全的预防:

  1)、幼儿园的安全要以预防为主

  2)、制定有效的安防措施

  3)、幼儿园安全预防的几个环节

  (1)把好门卫值班的关口,维护幼儿园门口安全

  晚班人员在下班前须仔细检查门、窗、水、电是否关好,以防意外

  (2)严格落实幼儿接送交接制度,严防幼儿被冒领、错领。

  (3)认真做好班级服药工作,确保药品使用安全。

  (4)管理好食堂,保证食品安全

  防止食物中毒,严格遵守采买、验收制度,不吃不洁和腐烂的食品。

  (5)认真组织幼儿的一日生活,避免幼儿发生危险,防止儿童丢失,交接班组织儿童活动,均要随时清点人数,儿童来园、离园时,要与家长交代情况。

  4、家园互动,确保安全

  通过家园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向家长介绍一些“安全”、“自救”的知识,介绍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对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提高家长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意识,共同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

  理论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也就是说,儿童的安全是一切发展的.保障,只有在儿童生命健全的基础上才能保证其身心健康发展。

  本课题研究的步骤及方法: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5月——20xx年7月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有:

  (1)查阅相关资料,并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2)全园各班开展安全教育活动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xx年9月——20xx年 4月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有:

  (1)课题成员分工设施方案

  (2)课题成员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3)组织课题成员进行个案分析,全园进行安全教育活动。

  (4)对课题进行小结,并解决出现的问题

  (5)撰写中期报告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xx年 5 月——20xx年 6月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有:

  (1)分析、整理实施阶段的各种研究资料。

  (2)撰写专题论文、研究报告。

  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有经验总结法、文献资料法、个案分析、调查法等方法。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交大阳光幼儿有一支优秀的、团结的、年轻的高学历的教师队伍,曾多次参加课题研究,并取得一定的成绩,以科研促进教学是我园的重点,科研工作多年来都受到领导的高度重视,在研究经费、研究时间及条件都给与很大的支持和鼓励。

  预期研究成果

  主 要 阶 段 性 成 果

  序号

  研究阶段

  (起止时间)

  阶 段 成 果 名 称

  成果形式

  负责人

  1

  20xx年10月

  幼儿园安全教育研究

  论 文

  李福娟

  2

  20xx年11月

  幼 儿 安 全 案 例

  案例分析

  王彩云

  3

  20xx年12月

  幼儿安全教育随笔

  教育随笔

  冯 莎

  4

  20xx年1月

  幼儿安全活动设计

  设 计

  郭红娟

  5

  20xx年2月

  幼儿安全活动设计

  设 计

  董毅博

  7

  20xx年5月

教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2

  一、课题研究的类型目的和意义

  《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应该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方法,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学*兴趣,关注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科学的学*方法是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的前提,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分层次地指导学生建立有效的学*方法,是帮助学生构建数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学*、独立学*的基础,对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及持续发展有着深远意义。兴趣是学*动力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也是学好数学的必要因素,因此,关注并培养学生的数学学*兴趣是数学教学的关键内容。这正是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之所在。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和发展趋势

  目前,国内外关于小学生数学合作性学*,自主性学*,研究性学*,开放性学*等方面研究成果颇丰,对小学生数学学*兴趣培养方面的理论也成争鸣之势。但是鉴于地域性差异和学生个体差异,其具体针对性尚有欠缺之处。找到一套适合我地区小学生数学学*方法指导及学*兴趣培养的教学方法需要我们自行探索。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理论行动研究理论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探索小学生数学学*方法的规律及可行的数学学*科学方法,同时揭示学生兴趣对数学学*方法形成激发作用,是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核心方法为行动研究法,同时伴以文献研究、调查法、个案跟踪法和试验法。首先在专家的指导下对现行的小学数学学*方法进行甄别和梳理工作,针对现行小学数学兴趣培养手段的弱点加以分析,重建学法指导和兴趣培养的理论,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模式。然后由专家、高校教育工作者、一线教师共同实践和研讨,三位一体合作对实验学校的教学实践进行共建和交流,及时调整研究过程中的偏差,记录成功的经验。通过两个学年的行动研究,及期末和期终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测评数据,进行过程性评价和定性分析,总结出研究经验,以小学生数学学*方法及兴趣状况调查报告行式形成研究中期成果,并提出指导意见向广大教师推广。

  六、课题研究的实施周期、步骤和预期成果

  课题研究的实施周期:20xx年7月~20xx年12月

  1. 准备阶段:20xx年7月~20xx年1月

  成立课题组,收集相应资料,开展小学数学学法指导和兴趣培养经验交流和讨论,制定课题研究的'方案和计划,对数学学法指导和兴趣培养理论进行重新建构,并着手调查研究。

  2.实验阶段:20xx年3月~20xx年1月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xx年3月~20xx年1月通过经验交流对共建学校数学学法指导和兴趣培养进行教学实践,选定实验班和对照班,同年级的其他班级作外部参照。实验班的教学主要以数学学法指导和兴趣培养教学为主,对照班用常规教学法进行第一阶段的行动研究,完善数学学法指导和兴趣培养的教学理论。

  第二阶段:20xx年3月~20xx年1月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数学学法指导和兴趣培养的教学手段,实验教师在专家、高校教育工作者的指导下独立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并做好研究过程的记录。期终对第二阶段进行评估,总结经验,得出最终结论。

  3、结题阶段:

  20xx年3月~20xx年12月整理各种资料形成研究成果,同时邀请教育领导部门和兄弟学校有关教研人员进行评测、推广和借鉴。

  预期成果:形成《小学学生数学学*方法指导及兴趣培养研究报告》并结题;参与实验者各自撰写研究成果论文。

教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3

  一、本课题的意义和价值

  1.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及价值

  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而国学就具备这种独一無二的特质。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等各方面都影响极大,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着重要作用。而中国的国学思想,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血脉和灵魂,国学经典中就蕴藏着中华五千年全部文明和智慧的精髓,作为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基础,它构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生活的客观环境,维系着中华文化之根。

  20xx年3月26日,教育部下发《完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文件,此时距***总长蔡元培先生全面引进西方教育体系102年,距***先生开启新文化运动99年,中国教育在经历了百年学*西方之路后,终于回头重新审视和学*自己的传统了,传统文化教育将成为学校教育的必不可少的部分。此时,如何建设一种适应当代学校、简单易行、切实有效的国学教育,就成为当务之急。而学校的国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是属于国民基本教育。国民基本教育就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接受的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础部分,其主体应在中小学幼儿园的教育中完成。古人说:“童蒙养正”,就是这个道理。只有在童蒙时期,形成“做好人”的*惯,把自私的心、自私的行为改变过来,从原人变成好人,才能激发其善性的本能。而如何养?怎么养?就是本课题需要在内容、形式和方法上的研究。

  2.省内外同类研究现状述评及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如今,随着传统文化的重要地位重新被人们认识,国学教育也随之广泛开展。但是,针对幼儿国学教育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以“幼儿国学教育”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上搜索,仅有18篇论文,最早发表论文的时间为20xx年。这一情况说明,直到最*几年,国内学界才意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而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都还处于探索阶段。我们省内这方面的研究,更是处于拓荒阶段,目前还没有文献著录。就现有成果来看,杜洁琼的《幼儿国学教育内容选择及方法》着眼于幼儿国学教育的内容选择及方法,做了比较基础的分析和研究;李静的《国学经典与幼儿礼仪教育》研究的是幼儿礼仪教育与国学经典的结合,因篇幅所限,只有较为简单的分析。闫蕾的《小议幼儿国学经典教育的现状及改进措施》,关注的是现在幼儿国学经典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材料翔实,立论中肯。除此之外,还有《幼儿国学教育之我见》、《在国学教育中促进幼儿品德和*惯的养成》等几篇文章,大都从一两个侧面来研究幼儿国学教育的某个方面,整体而言,还需要加强实践基础,这样才能更好地推进幼儿国学教育研究的进展。

  创新之处:(1)本项目在国学教育的视野下,对幼儿品性、生活及学*能力的培养进行整体观照研究,省内还未见有学术文献报道;(2)本项目的研究方法将在传统的文献资料研究基础上,将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方法结合,以幼儿行动及个案研究为依托开展工作,在方法和视角上较为新颖,走在了幼儿教育研究的前沿。

  二、研究目标、内容、思路

  1.研究目标

  本课题的`最终完成,要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1)本课题的研究,要培养起幼儿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和认同感,培养幼儿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一致的道德认知与道德品质,为其未来成为讲文明、有爱心、知荣辱、守信用、有理想、有国际视野、敢于担当的现代中国人奠定基础;(2)本课题的研究,要培养幼儿正直、善良、真诚的品性,这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所谓童蒙养正,必须从孩子入手,才可能完成;(3)本课题的研究,要针对幼儿生活及学*态度、*惯、能力等方面完成。(1)学*生活常识和基本自理能力;(2)形成良好的生活*惯,进而初步培养正确的人生态度;(3)掌握学*的基础知识和形成良好的学**惯。

  2.研究内容

  以古代传统蒙学读物《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增广贤文》、《孝经》、《声律启蒙》等内容,对3—6岁幼儿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潜移默化的渗透与影响,探索实施幼儿国学教育,根植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策略。具体从以下方面开展研究:(1)构建“家园合一”的教育影响策略。国学教育归根到底毕竟是品性教育,即使缺乏各种物质条件,但只要有老师和家长的品格在,言行在,就可以培育出善良、有气节、有品位的孩子,那么国学教育的基本目的就达到了。所以国学培训、读书研讨、提升自我是实施国学教育的关键所在;(2)探索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影响策略。通过每天对幼儿进行视听环节的学*,潜移默化的对3——6岁幼儿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教幼儿学*有韵律感的吟诵,影响幼儿的性格倾向、价值取向、精神气质和审美情趣;每周开展一次主题教育活动。如,尚礼崇德,尊重生命,感恩父母,学*爱等;(3)培育特色教育活动,建构幼儿园园本课程。以实验班为重点,各年龄组制定子课题,加强每学期国学特色的课程建设。通过课程实施培养幼儿良善品性。

  3.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收集国学教育素材,分析和整理有关传统文化的资料和教育理论,通过学*研究,提高在课题实施过程中的有效融入与渗透;(2)行动研究法:本课题的研究与幼儿一日生活紧密结合,在研究过程中,针对幼儿年龄特点,设计具体的教育实施方案,及时反思、调整教师的指导策略,并优化与改良教育环境;(3)个案研究法:针对不同的幼儿,有不同的教案、不同的教法、不同的进度,有不同的教育目标,并做好详细的分析与记录,找寻适合幼儿学*的方法;(4)总结研究法:教师通过学*、实验,总结教育实践中的成功经验,撰写经典案例、报告及论文。

  4.研究思路

  结合我国目前幼儿园国学教育的理论观点和研究现状,了解与学*国学文化精神,找寻国学教育在幼儿园实施的方法和途径;以培育特色教育活动为突破口、家园合一,在一日生活中渗透国学教育,根植传统文化;提出实施国学教育的理论原则,形成园本文化课程,培养幼儿良好品行和*性。

  三、研究基础

  本课题负责人郁东利曾主持参与了“十一五”以来的多项省市重点科研课题,主持的省重点课题“通过案例研究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已顺利结题,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师培养模式。课题研究人员朗瑞*是河北北方学院国学教师,研究成果丰厚。这些研究成果,都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基础。

教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4

  一、课题名称:

  《如何的》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本课题研究目的

  “三xx”教学模式真正地关注学生自身的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可是就中学生课堂来说,提问意识弱、提问水*低、对老师的话不敢有任何的质疑等一系列问题仍然改变不了。尤其在中学物理课上,表现的很突出,导致课堂气氛沉闷等一系列新问题。其实新课程呼唤会问的学生、会质疑的学生,更呼唤有心于学生质疑问难能力培养的教师。但是,在本人长时间的观察和调研当中,无论是“新课改”还是“传统教育”都只是涉及到了现代教育的皮毛,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尤其在物理课程中表现明显。

  教师过多的提问压制了学生发问的欲望,阻碍了学生发问的机会。正是在老师的这种精心诱导下,学生慢慢散失了自己探究知识的动力,正是在老师的这种层层逼问中,学生逐渐失去了疑问的主动权。多元思维被一元思维所替代,致使学生没有发挥自己质疑能力的空间和动力。手段被目的化,教学成了一种过场,学生根本散失了自己的思想。

  “三xx”教学模式下注重的就是学生的学*能力培养,因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的培养最基本、最重要的基础就是质疑精神。只有敢于疑别人之不疑,不满足已有结论,不迷信权威的仲裁,敢于提出问题才能有创造的契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学生本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是使学生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学*意识。在此过程中学生拥有自己的学*空间,通过“问题——探索——解决”强化自我意识,逐渐形成自己的学*方法,成为学*的主人,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研究的意义

  在现有的对高中生问题意识的研究中,往往侧重理论性的分析,操作性不强。本研究希望通过调查分析研究得出具有科学性、客观性的高中生问题意识的现状及对策,丰富教师教学的研究,促进该研究的全面化、深入化;具体研究不同类别的高中生的需求特点,为教育教学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研究结论对教师激励学生问题意识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对高中生质疑意识的发展和思想创新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培养创新性人才,已成为新世纪教育明确的目标和任务。而创新性人才的一个特征,就是具有敏锐的问题意识和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并能不懈地探索答疑的能力。对于高中生问题意识的研究,我们可以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结论,这些研究是本研究的基础。本研究通过实证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通过调查的形式,获取第一手的资料,了解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实际情况,并进一步研究学生因教师授课情况、态度、时间等不同而出现的不同的反应特点。高中生对物理的学*离不开质疑,问题意识的提高可促进学*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在提问的过程中能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很好的培养。为了使学生在融入社会后能成为有创造性的人才,教师应利用教学环节中的各种途径,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问题意识它包含四个要素:①主客体要素:主体是指具有社会性的从事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现实的人。客体又称为认识对象,简而言之,它是人的认识所指向的目标,具体地说,认识对象可以是一种进入认识视野的自然、社会、精神等各个领域的事物和现象;可以是主体考虑加以解决的问题,包括日常生活方面的.问题,社会实践中的问题,各行各业、不同领域、不同范围的问题,全局性、战略性的或局部性、战术性乃至操作性的问题等等;也可以是主体酝酿创造或改进的某种产品,包括物质产品、精神产品和社会关系产品,以及塑造人才这种特殊的“产品”等等。②需要要素:认识对象要适应人的实践和科学研究的需要或存在于人的“最*发展区”,这样才能成为人们的思维对象,值得人们去“打破沙锅问到底”。麻省理工学院的著名教授李跃兹指出:“认识到某种社会需要是在创造发明活动中迈出的第一步”。③优化要素:主体对现状的不满或否定并想方设法去改进或主体欲从被打破的,处于不*衡的认知结构状态过渡到有序的、*衡的认知结构状态。④动力要素:问题意识能否最终达成依赖于主体是否具有旺盛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以及顽强的创新意志。狭义的问题意识概念主要是针对动力要素而言的,就是指主体怀有探索情境真实问题的强烈欲望。

  美国著名的认知派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布鲁纳的“发现学*”理论,体现了通过教师提出要求解决或研究的问题,创设问题的情境,使学生面临矛盾,产生疑惑,教师带领和指导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的过程。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动机,产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愿望,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态度和创造思维,可以使学生学会探究问题的方法,形成一套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

  早在二十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针对传统教育的弊端,提出了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重点的“问题—假设—验证—结论”教学四个阶段的观点,即:“确定问题情境—提出解决方案—搜集资料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其策略主要是创设一个开放的学*环境,使学生多渠道获取知识,学生学*的知识采用类似科学家发现知识的过程获得,这种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探究性学*,造就了一大批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很强的人才。

  四、课题研究目标、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

  (分两个层面表述研究内容,包括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高中生问题意识的现状。

  主要了解高中生听课时的思想动态,是否有过问题意识。

  (二)高中生问题意识的特征。

  学生有疑问或者想提问的具体表现,和他们质疑能力的强弱。

  (三)高中生问题意识与思维品质及学*效果的关系。

  (四)提高高中生物理学科问题意识的对策性建议

  从学生方面入手,从老师方面入手,具体分析原因以及解决对策。

  五、研究工作的步骤:

  第一阶段:XX.3~XX.4准备阶段:

  收集整理有关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培养文献和实践经验材料

  第二阶段:XX.4~XX.5实施阶段:

  (1)在实际课堂教学和课题实施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的经验,并随时进行反思,并及时对课题方案进行修正,再实践,逐步积累经验。

  (2)在研究过程中,运用个案分析法随时记录研究的步骤、心得体会、典型个案、案例。

  第三阶段:XX.5~XX.7总结、结题阶段:

  汇总、整理课题材料,撰写研究报告。

  六、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本研究在参阅学生质疑意识的文献资料的前提下,运用统计分析等科学的研究方法,了解本校师生的整体情况,同时结合性别、年龄、求知欲特点。最后根据调查分析的中学生质疑特征,提出以学生问题意识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和提高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质疑能力。

教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5

  一、本课题的意义和价值

  1.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及价值

  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而国学就具备这种独一無二的特质。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等各方面都影响极大,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着重要作用。而中国的国学思想,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血脉和灵魂,国学经典中就蕴藏着中华五千年全部文明和智慧的精髓,作为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基础,它构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生活的客观环境,维系着中华文化之根。

  20xx年3月26日,教育部下发《完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文件,此时距***总长蔡元培先生全面引进西方教育体系102年,距***先生开启新文化运动99年,中国教育在经历了百年学*西方之路后,终于回头重新审视和学*自己的传统了,传统文化教育将成为学校教育的必不可少的部分。此时,如何建设一种适应当代学校、简单易行、切实有效的国学教育,就成为当务之急。而学校的国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是属于国民基本教育。国民基本教育就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接受的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础部分,其主体应在中小学幼儿园的教育中完成。古人说:“童蒙养正”,就是这个道理。只有在童蒙时期,形成“做好人”的*惯,把自私的心、自私的行为改变过来,从原人变成好人,才能激发其善性的本能。而如何养?怎么养?就是本课题需要在内容、形式和方法上的研究。

  2.省内外同类研究现状述评及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如今,随着传统文化的重要地位重新被人们认识,国学教育也随之广泛开展。但是,针对幼儿国学教育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以“幼儿国学教育”为关键词,在中国知上搜索,仅有18篇论文,最早发表论文的时间为20xx年。这一情况说明,直到最*几年,国内学界才意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而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都还处于探索阶段。我们省内这方面的研究,更是处于拓荒阶段,目前还没有文献著录。就现有成果来看,杜洁琼的《幼儿国学教育内容选择及方法》着眼于幼儿国学教育的内容选择及方法,做了比较基础的分析和研究;李静的《国学经典与幼儿礼仪教育》研究的是幼儿礼仪教育与国学经典的结合,因篇幅所限,只有较为简单的分析。闫蕾的《小议幼儿国学经典教育的现状及改进措施》,关注的是现在幼儿国学经典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材料翔实,立论中肯。除此之外,还有《幼儿国学教育之我见》、《在国学教育中促进幼儿品德和*惯的养成》等几篇xx,大都从一两个侧面来研究幼儿国学教育的某个方面,整体而言,还需要加强实践基础,这样才能更好地推进幼儿国学教育研究的进展。

  创新之处:(1)本项目在国学教育的视野下,对幼儿品性、生活及学*能力的培养进行整体观照研究,省内还未见有学术文献报道;

  (2)本项目的研究方法将在传统的文献资料研究基础上,将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方法结合,以幼儿行动及个案研究为依托开展工作,在方法和视角上较为新颖,走在了幼儿教育研究的前沿。

  二、研究目标、内容、思路

  1.研究目标

  本课题的最终完成,要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1)本课题的研究,要培养起幼儿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和认同感,培养幼儿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一致的道德认知与道德品质,为其未来成为讲文明、有爱心、知荣辱、守信用、有理想、有国际视野、敢于担当的现代中国人奠定基础;

  (2)本课题的研究,要培养幼儿正直、善良、真诚的品性,这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所谓童蒙养正,必须从孩子入手,才可能完成;

  (3)本课题的研究,要针对幼儿生活及学*态度、*惯、能力等方面完成。(1)学*生活常识和基本自理能力;

  (2)形成良好的生活*惯,进而初步培养正确的人生态度;(3)掌握学*的基础知识和形成良好的学**惯。

  2.研究内容

  以古代传统蒙学读物《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增广贤文》、《孝经》、《声律启蒙》等内容,对3—6岁幼儿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潜移默化的渗透与影响,探索实施幼儿国学教育,根植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策略。具体从以下方面开展研究:(1)构建“家园合一”的教育影响策略。国学教育归根到底毕竟是品性教育,即使缺乏各种物质条件,但只要有老师和家长的品格在,言行在,就可以培育出善良、有气节、有品位的孩子,那么国学教育的基本目的就达到了。所以国学培训、读书研讨、提升自我是实施国学教育的关键所在;

  (2)探索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影响策略。通过每天对幼儿进行视听环节的学*,潜移默化的对3——6岁幼儿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教幼儿学*有韵律感的吟诵,影响幼儿的性格倾向、价值取向、精神气质和审美情趣;每周开展一次主题教育活动。如,尚礼崇德,尊重生命,感恩父母,学*爱等;(3)培育特色教育活动,建构幼儿园园本课程。以实验班为重点,各年龄组制定子课题,加强每学期国学特色的课程建设。通过课程实施培养幼儿良善品性。

  3.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收集国学教育素材,分析和整理有关传统文化的资料和教育理论,通过学*研究,提高在课题实施过程中的有效融入与渗透;

  (2)行动研究法:本课题的研究与幼儿一日生活紧密结合,在研究过程中,针对幼儿年龄特点,设计具体的教育实施方案,及时反思、调整教师的指导策略,并优化与改良教育环境;

  (3)个案研究法:针对不同的幼儿,有不同的教案、不同的教法、不同的进度,有不同的教育目标,并做好详细的分析与记录,找寻适合幼儿学*的方法;

  (4)总结研究法:教师通过学*、实验,总结教育实践中的成功经验,撰写经典案例、报告及论文。

  4.研究思路

  结合我国目前幼儿园国学教育的理论观点和研究现状,了解与学*国学文化精神,找寻国学教育在幼儿园实施的方法和途径;以培育特色教育活动为突破口、家园合一,在一日生活中渗透国学教育,根植传统文化;提出实施国学教育的理论原则,形成园xx化课程,培养幼儿良好品行和*性。

  三、研究基础

  本课题负责人郁东利曾主持参与了“十一五”以来的多项省市重点科研课题,主持的省重点课题“通过案例研究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已顺利结题,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师培养模式。课题研究人员朗瑞*是河北北方学院国学教师,研究成果丰厚。这些研究成果,都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基础。


研究课题开题报告范本五份(扩展3)

——教学研究课题开题报告实用10份

  教学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1

  一、课题名称: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

  二、引言:

  作文是学生语文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反映,也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反映。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对中学生的个性心理漠然置之。如何关注中学生的个性心理,激发他们充沛的写作内驱力?如果寻找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是当前初中作文教学急待解决的问题。

  三、课题的提出和重要意义: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是语文教学中最适合发展学生个性的活动形式。但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问题最多的是作文,我校作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作文教学中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要教学形式,写作知识教学成为主要任务,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非主动性地位;

  2、不正确的评价机制(如以作文篇数及批阅篇数考核语文教师的单纯的作文终结性定量评价机制)使教师大量的精力花费在作文批改之中,无暇于作文教学方法研究,更谈不上有效策略的研究,本末倒置,导致作文的过程变成了训练应试模式的过程;

  3、作文教学的内容和操作很难形成一个科学的合理的序列、体系,教师和学生都感到不知从何提高,一直处于“游击”或应付的状态之中;学生“急于求成”;教师作文教学“有量无序”、“临时报佛脚”或放任自流,学生升学需要与作文实际需要产生矛盾;小学与初中之间、初中各年级之间,作文教学又缺乏很有必要的联系性、连续性和深入性。

  所有这些问题都说明,初中作文教学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广大语文教师有待进一步探索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二)课题实验的.目的、意义

  1、《语文课程标准》要求。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强调“写作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世界进行观察、思考、表达、评价的能力”。初中作文教学的方向是“要求学生说真话。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标准”关于写作教学的要求,体现了淡化文体意识,注重语言运用能力,淡化理论讲解、注重实际操作,淡化名词术语、注重实例比较启发的精神。

  语文教师只有恰当地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才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也才能适应新课程的需要。

  2、社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需要。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目的就是要使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从而“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四、指导思想和主要依据:

  (一)、指导思想

  以马列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从我校的实际出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采用科学手段,坚持实践第一,加强综合研究,为推进我县“有效教学”展开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二)主要依据

  1、《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

  《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为初中作文教学指出了明确的方向:“要求学生说真话。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2、作文教学法

  作文教学法理论认为:作文教学“首先是教师的问题”,主张“教无定法、文无定法……”,我们的教师应“结合时代精神,在作文教学中寻求有效策略,使作文教学尽快走出困境,走向健康发展的轨道。”

  3、认知结构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学*使新的内容和旧的内容结为一体,形成一个内部的知识结构。这一理论可概括为:(1)认知结构具有建构的性质。(2)良好的认知结构在学*中具有重要作用,是学*的核心。(3)认知结构理论突出了学生中心的思想。认知结构理论明显表现出由对教师教的研究转向对学生学得研究。

  4、建构主义学*理论

  建构主义学*理论认为,学生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学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基于这一理论,学生作文水*提高的过程就是学生在老师关照下自己“生长”的过程,是不断“同化”和“顺应”的过程。这一过程的主体是学生,老师不可能替代学生“生长”。让学生在作文中大胆展示自我,不断丰富自我,更新自我,健康成长。

  5、多元智能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不同的人,智力各有倾向,兴趣各有不同,特点千差万别。可传统作文教学耗时,费力,低效;教育观念的“师本观”而非“生本观”,作文内容非生活化现象、作文训练方法的“形式主义”等弊端日趋明显。“一切为了学生‘的生本教育价值观’”、“高度尊重学生”的生本教育伦理观、“全面依靠学生”的生本教育行为观正是现行作文教学的正确导向。

  6、有效教学理论

  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根本目标就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发展有效教学。

  五、总体目标和主要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如何培养学生作文兴趣?

  2、怎样有效组织、指导学生作文,提高作文教学水*?

  3、怎样批阅作文更科学、更有效?

  4、如何科学合理地实施作文教学评价机制?

  通过本课题研究,我们将积极主动地研究作文教学策略,实现角色转换;让学生明确认识到作文不是单纯地考察语言表达与运用的能力,而是记录生活、感受生活、创造生活的一种形式;是他们表达思想,抒发感情,绽放才情的一种途径;激发他们的写作内驱力,提高学生作文的积极性与自主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进作文教学改革,提高学生作文质量。形成适合于本校、本地区的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调查研究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及成因。

  2、调查研究初中生作文个性心理特征,并就此进行激发学生写做内驱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养成良好作文*惯的策略研究。

  3、通过初中语文作文完善、科学的训练体系及专题训练体系的研究的探索,使语文教师更好地依据学生发展规律与作文训练体系进行作文教学,从而有效提高作文教学质量,进一步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4、针对作文训练的一般规律,研究初中各学段(七、八、九三个年级三个学段)不同的作文教学策略,有的放矢,促进作文教学序列化,使作文教学更符合“螺旋式上升”的原则。

  5、通过初中作文教学评价的策略研究,改变以往不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师一言堂”的评价或“教师精批细改,学生雾里看花”的局面,积极引导学生、家长、教师等多种因素的参与评价,使作文教学评价走向多元化,也使作文教学由重结果评价走向过程评价。

  六、具体思路和方法步骤:

  本课题拟于20xx年9月——20xx年1月期间完成。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2月):试验准备阶段

  1、收集材料,加强理论学*,审定方案,落实任务。

  2、试验班级的确定

  (本课题研究的对象是我校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的十二个班学生及相关语文教师)

  第二阶段(20xx年1月——20xx年6月)试验实施阶段:

  1、调查访谈初中生语文作文的个性心理,内容*作兴趣、学生对*作的自信心、作文质量、语言积累运用情况、学**惯、学生对作文的认识等;调查教师作文教学的个性心理;调查教师作文教学行为与学生学*行为;调查学生已有语文学*策略及教师语文教学的一般策略,分析学生作文存在的主要问题、成因及作文教学现状、成因,形成调查报告。

  2、组织课题组成员学*理论,借鉴先进作风,结合教学实际,研讨适合我校作文教学的整体训练体系。

  3、从兴趣入手,使学生愿学、乐学。

  4、定期不定期地召开课题组会议,交流研讨实验经验,反思实验情况,相互借鉴成功经验。

  5、及时填写学生成长记录,撰写上述过程中各方面的经验总结或论文、阶段性报告等。

  第三阶段(20xx年6月——20xx年1月):试验总结阶段

  利用横向和纵向比较分析法,探讨研究的阶段成果,明确不足,在弥补缺漏。

  七、保障措施和基本要求:

  (一)保障措施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姜延魁同志任组长,语文组全体成员参与研究。

  2、上报学校,申请研究经费初步确定三千元,基本满足研究需要。

  3、创办作文期刊《新月》。有语文组主办,吸纳学生编排。

  (二)基本要求

  1、课题组定期召开研讨会,交流意见,统一思想,修正研究思路,调整研究方案,确定*期研究重点。

  2、立足课堂,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课堂细节,捕捉课堂信息,加强理论学*,大胆实践操作。

  3、及时总结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和有价值的经验,并及时记录。同时还要将教学中的疑惑点、可研究点记录下来,在集体备课中进行研究和探讨。

  4、各参研人员一定要踏实的进行研究,及时进行记录、统计数据、做好总结,并写好阶段总结报告。

  八、理论、方法的学*与研究:

  组织参研人员认真学*相关的教学理论,如:《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认知结构理论、建构主义学*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和有效教学理论等,并探讨作文教学方法(借鉴的先进教法,探讨适合我校校情师情、学情的方法)。采取集中学*和分别探讨相结合,个人探究和集体交流相结合。

  九、组织分工与经费管理:

  (一)组织分工

  姜延魁副校长任组长,马耀武、刘伯枭、王秉泰、王艳梅、李占辉、张莉莉为主研人员的《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课题研究小组。课题研究中,马耀武老师全面负责和管理课题研究工作,姜校长负责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工作,课题组所有成员都将团结协作,积极开展本课题研究工作。

  (二)经费管理

  本项课题预计需经费三千元,采取经费使用报批制,高效使用经费。

  教学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2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现实背景

  教学过程本是学生认识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由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人格尚不完善到逐渐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说错话、做错事是正常的。学生在学*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发生错误。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属于不成熟的个体,从发展的角度讲,出错是孩子的权利,是学*的正常现象。现实的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往往是害怕学生有错,像扶着孩子走路一样,不敢撒手。导致教学方法传统,讲授多。深入课堂,还有很多教师对“错误”唯恐避之不及,课堂教学追求的效果是“对答如流”、“滴水不漏”、“天衣无缝”,稍有闪失,便自责不已。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回答的问题或板演,有些教师总是想方设法使之不出一点差错,特别是在一些公开课的教学中,即使是一些容易产生典型错误的稍难问题,教者也有高招使学生按教师设计的正确方法去解决,这样就掩盖了错误的暴露以及纠错过程。 殊不知,这样的结果是学生还是会有错误。所以教师不要害怕学生出错,更不要藏着、轻描淡写的带过。学生的错误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资源,我们要切切实实面对并且重视和利用学生在学*过程中的错误。

  2、理论依据

  (1)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而学生犯错的过程就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地方,出错是学生的权力。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成效的学*时刻。

  (2) 叶澜教授在《重建课堂教学过程》一文中提到:"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兴趣、注意力、合作能力、发表的意见和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学生的学*错误具有不可预见性,而这样的错误又往往是学生思维的真实反映,蕴含着宝贵的"亮点",让学生充分展示思维过程,探求其产生错误的内在因素,则能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建构。

  3、国内的研究现状及问题点评:

  针对课堂错误资源的探讨和研究,许多一线教师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有的针对错误成因、有的从学生层面进行分析,并已经取得一些成果。我们认为还有待进一步研究错误资源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深入研究四大领域中错误资源的原因,以及错误资源利用的策略。

  4、课题研究的意义:

  教师要针对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不同错误,研究各种错误的成因,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更要提高教师捕捉并利用学生错误资源的能力,提高教师对教材和课堂的驾驭能力,使学生在错误中成长,进而培养学生批判性的数学思维品质,突破思维性干扰。让教师在研究学生的错误资源中成长,提高教师的专业水*。

  二、概念的界定

  错误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和学生在学*过程中,反映在各方面的必然产物,学生的认知水*、知识背景、思维方式、情感体验、表达形式各不相同,他们在学*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是十分正常的'。

  课堂错误资源的合理利用是教师用资源的眼光看待错误,让学生在纠错、改错中感悟道理,领悟方法,发展思维和数学学*能力。

  三、研究目标

  1、培养学生自觉分析错误原因的意识和能力,完善其认知。

  2、培养教师在课堂上利用错误资源的意识和策略。

  四、研究内容

  1、研究四大领域学*中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

  2、教师利用错误资源的能力和策略。

  五、研究方法

  1、观察法:观察学生在学*过程中出的现错误,并且记录下来。

  2、行动研究法:通过听课或在自己的课堂中寻找学生出现的各种错误资源,并加以充分的利用。

  3、文献法:通过上网搜集、阅读理论书籍等途径收集教育学、心理学方面对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错误资源的利用研究”有帮助的知识,加深对本课题的理论认识。

  4、个案法:通过对班级学生的个案研究,掌握不同学生学*错误原因和内容差异性,并根据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做到有效运用教学中的错误资源。

  六、研究步骤:

  (1)搜集资料,拟定课题研究的提纲,并组织力量进行论证;

  (2)撰写课题研究的总体方案(开题报告),拟定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和目标,健全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组内分工,明确各自职责。

  (1)理论学*。课题组教师全面收集、查阅有关理论和相关资料。

  (2)分析归类。在全面深入学*理论的基础上,收集学生数学学*过程中的错误资源,进行原因分析,加以利用。

  (3)实验研究。结合课堂教学,记录、归纳学生容易出错资源,记录学生对待错误题型的态度和错误的原因;反思学生错的原因,探索运用错误的资源指导学生学*的能力;提出错误资源化的教学策略,撰写专题论文。

  3、总结阶段

  (1)完成研究资料的整理,写出研究报告;

  (2)研究成果的及时推广,巩固成果,并做好后续工作。

  七、预测课题研究的成果及形式

  1、根据典型案例总结出学生错误资源合理利用的途径、策略,并撰写成论文。

  2、提高课题组成员捕捉并利用学生错误资源的能力、自我的思辩的能力。

  3、撰写本课题研究报告,力争有多篇论文获奖和发表。

  八、课题研究的保障

  本校属于山西省示范小学,领导高度重视教育教学工作,曾多层受到上级部门的表彰,教学设备在同等学校中比较完善,教师教研气氛浓厚,利于开展课题研究。

  本课题负责人李兆峰担任学校的教学校长,既有教学一线的教学经验,又有足够的管理经验,更利于组织老师们进行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他十分重视学校的教学工作,有足够的课题研究经验,时间充足,能胜任课题负责人的工作。

  参加课题研究的成员,工作热情高,教学态度端正,都是学校的骨干教师,又分别来自教学一线低、中、高段,都承担过省级以上课题研究的研究,有课题研究的经验和时间保证,研究热情高,有研究的主动性。其中康慧和刘改荣老师是山西省教学能手,山西省学科带头人,同时承担学校教研工作,能带动和引领教室们进行研究。其他几位教师中有两位是教研组长,都是学校教学的中坚力量。

  教学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3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发现价值,创造价值,实现价值和享用价值。而评价,就是人类发现价值,揭示价值的一种根本方法”.在课程研究发展,第一次把课程评价纳入课程开发过程并使之成为课程开发的核心环节之一的,是美国课程学家拉尔夫?泰勒。泰勒在1949年出版的名著《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把课程评价问题作为课程开发的四个基本问题之一,从而使课程评价研究成为新课程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自泰勒之后,课程评价领域从价值取向到操作模式,已经历了几代嬗变与演化,每次嬗变和演化都直接体现了整个课程领域的变化;每一次的嬗变和演化也都体现了人类不断摆脱盲目被动而走向自觉能动,同时间接地折射出了时代精神的发展轨迹。

  *观历史文化,自20世纪后半叶起,世界文化格局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呈现文化发展的多元化和文化相对主义的发展趋势。世界各国艺术教育改革的焦点集中于一种具有开放、互动、多元特征的,能不断扩展的艺术课程,而作为小学艺术教育的主干课程美术与这一趋势相对应,其研究方向也向这一方向聚焦。21世纪中国的艺术教育在继承全世界艺术教育成就的同时,也必须保持本国艺术教育特色,同时建构符合中国国情的,具有新时代特色的艺术教育新格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把课程评价观的转变作为一条重要枢纽,新课程更重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美术教育内容不断更新,美术教育评价也面临新的挑战,立足于素质教育的美术教育也更应重视对每位学生发展的可能性作出积极的评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上的发展。

  二、研究动因

  要提高美术教学活动的质量,保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思想的落实,就离不开评价。评价不仅是个人之间交流的一种手段,而且也是群体间交流的一种必要手段。无可否认,美术教学的过程其实就是师生双边的交流活动,评价学生的学*情况,准确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水*,这种学*反馈形式学业评价会促使教与学形成良性循环机制,从而完整地、准确地体现出美术教育思想。因此,如何进行作业评价成为我们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从评价标准看:美术作业的评价方式是多种多样,在教学中,大多数老师往往采取当堂评价的方式,如学生、师生共评,教师点评等,作为美术教学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这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当堂评价美术作业难以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对作业中所蕴含的情感和心理等意识问题,更难以做到深入的恰当的分析,只能泛泛地点到为止。尤其是面对一些大班额的具体情况,仅凭有限的课堂上三五分钟的作业评价了。所以,在*时的教学活动中,除了在课堂上的当堂评价外,在办公室批改学生的美术作业,是大多数老师所采用的对学生美术作业评价的主要方式,这种评价方式,属于静态的对于学生学*实践结果的评价,由于离开了学生本人,多少带有一些教师的主观意识,因此在评价时,教师如何通过学生的作业来和学生进行客观的*等的意识上的交流,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从评价结果上看,发现很多老师在批改学生作业的时候,往往重改不重批,有的甚至不改不批,打上一个分数就算完了,至于那个分数是怎么打的?为什么那样打,大多数老师都没在等级分数之外给学生一个明确的交待,更有甚者,对一些自认为不好的作业竟一撕了之,有的甚至当着学生的面。毫无疑问,这种行为更严重挫伤了学生学*的积极性,人以这种缺乏沟通、缺乏理解、缺乏情感因素,缺乏明确指导的作业评价方式,是对学生劳动成果和学生本人的不尊重,是与《课程标准》所提倡的“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相违背的。

  三、课题界定

  就当前情况看,提到“评价”,人们大都把它与“判断” “价值”等概念联系起来。本课题所提出的学生作业评价,就是指以一定的方法、途径对学生学*的计划、活动以及结果等有关问题的价值或特点作出判断的过程。但要想把握它的准确涵义,还要结合几个具体问题,其中包括:学*计划、活动以及结果,即评价内容的问题;学*主体及其心理,即评价对象的问题;关于价值或特点的问题,即将涉及评价的标准;关于评价的方法、途径问题等等,而其中的具体问题既相互关联又互相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而提出了“评语+等级学业评价体系”这一概念。

  鉴于美术教学跨年级段多,我们主张应该视具体的学*任务评价,与其他的学*评价模式相互补充。事实上也是对当前学生美术学*评价领域发展趋势作一种全面的、整体的、合理的概括和总结,同时通过实践与研究诞生新的评价模式和方法等评价元素。

  (一)理论依据

  1.多元智能理论。这是美国认知教育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突出了多元化,认为人的智能结构由7种要素组成,不同组合使每人的智力结构各具特点,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2.教学论指出:评价是构成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布鲁姆曾对评价做出过精辟的论述:a评价是一种获得和处理用以确定学生水*的教育有效性的论证方法。b评价包括了一般期末考试更多种类的证据c评价用于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由此可见,我们应该倡导把评价的过程与结果作为学生继续学*的动力源泉。

  3.乌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每个孩子都有归属、尊重、实现自我的需要。儿童的这种认同感来自于各方面对他的评价。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秀,如果他们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便会失望、情绪不振。

  (二)研究意义

  综上所述,对于本课题提出和建立,也是基于四种不同的需要:学生心理的需要、家长认识的需要、学校教学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认为:它的现实意义具体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用“评语+等级”评价学生作业,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美术学*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培养学生自主的学*态度和积极的学*情感。同时便于家长更清晰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子女的美术学*情况。

  2. 课题实践和研究过程,能促使我校美术教师在积极参与教改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教育、科研等各种能力均得以提高。

  3.在此过程中,运用“评语+等级”评价学生美术作业的实践与研究,为教学决策提供科学、可操作性的依据。

  四、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研究综述

  经查阅大量文献等资料表明;教育界这对于“学业评价”“课程评价”等资料方面略有著述,但显现出“大教育”的迹象,对于“美术学业评价体系”的研究目前还未领略。因此,关于新课程中小学美术学业评价体系的建构与研究方面的课题及论文专著在国内尚属冷门。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课题具体研究的内容和预期目标分别是:

  (一)研究内容

  1.构建多元化操行评语模式

  操行评语是教育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评价本身是一种操作过程,当然不可能方法单一,需要多层次、多角度的评价体系。评价的正确性与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多元化是密切相关的。随着评语的改革与发展,评语的功能日渐突出。因此,在科学、正确的“指挥棒”的导向和推动下,对受教育者的评价不再是以往的学期末一段简单的生硬的定性文字,而是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①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

  所谓主观评价也叫做自我评价。学生根据一定的评价指标体系,对自己的学*、个性特长、与人交往等各方面进行主观的评估,完成相应的评价任务。主观评价应当是最重要最常用的评价手段。学生的主观自我评价是进行积极的自我反馈、自我鉴赏、自我总结、自我调整的有效手段。其次,主观评价没有外界压力,是在高度自觉、积极的基础上进行的,可以保护和激发被评价者的自尊心与自信心。

  学生的主观评价往往是比较深入、贴切的,但是自我评价往往受到评价者的同一性的局限,对评价的观点、内容、标准和效果,有很强的主观色彩,缺少客观标准,如果主客观差异比较大,就难免会影响评价的准确性。因此,老师在学生的自我评价基础上应组织学生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的小组评价或老师综合评价,这样就弥补了自我评价的局限,使学生的操行评语既有自己的主观认识,又有同学及老师的客观评价。

  ②相对评价与标准评价

  相对评价指在接受评价的一个群体中,按照一定的评价要求,将每个学生的情况与评价的要求相比较,来确定每个被评价学生所达到的水*,实现评价目的。这种评价受益面大,能全面地评估每一个学生达到的高度,并确定其在群体中的位置,同时使学生可以客观地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激发积极向上的竞争意识。此种评价方式可根据不同年级段,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但是,该评价是有相对性,有很大的“相比较而言”的弱点。

  标准评价是一种相对绝对评价,它告诉学生明确的客观标准,例如:“你是一位美术爱好者,美术成绩优秀,懂得在美术作品中如何表现自己的情感,懂得描绘自己的所见所闻。”标准评价使被评价者只能知道自己有没有达到某种标准,而并不清楚自己在群体中所处的位置。

  ③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

  定性评价是对学生学*质量进行评价的一种方法,其特点在对学生学*的表象进行全面的深入细致的考察和分析,进而揭示一个学生的基本特点、对学*目标的达成度和学*效果。定性评价多用评语的形式表述,反映学生学*的质的既定性。好处是方法较简捷,由评价者根据*时学*的直觉和理性分析予以评定,但它完全局限于评价者的教学经验和洞察力,主观性强,客观依据不足。

  定量评价也是对学生学*质量进行评价的方法,主要运用统计学原理,考察学生的学*有个量的搜集和积累。虽然操作起来较复杂,但有具体的数据作基础,作为分析、评价依据,就比较客观,也比较科学。

  ④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

  学生受教育的过程评价,指的是不单纯依靠对学生结果的测定来进行评价,而是重视对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的进展情况进行观察记录,来评定每个学*时期或学*步骤本身的优缺点。如某位学生,刚开学一段时间学*很努力,且学*效果很好,但后期学*松懈,效果较差,这样在评价时应体现他的这一学*的过程体现 结果评价主要依靠学生的最终的学*效果的测定成绩,这个测定结果虽然很重要,但不能作为我们评价学生的依据。因为我们要考察学生好的'成绩是怎么得来的,同时,也要考察学生的学*过程所获得的结果如何。在实践中,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为了提高评价质量,使学生的操行评语是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各种情况,就必须建立科学、公正、多元的现代评价体系,我们必须用好评价这一杠杆,勇于探索,积极创新。如何就学生的受教育过程和结果进行有效的监控、解剖、收集和运用有关信息,对他们的学*效能和质量作出准确判断和评价,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深感任重而道远,我愿在此课题不断探索和研究。???

  2.评语具体化研究

  ①抓住时机,点拨思路

  “等级+评语”的批改方式,不仅注意学生画面效果,而且注意了学生的构思与想象,适时点拨,以帮助他们拓宽思路,发展智能。

  ②善用技巧、评点问题:当学生作业中出现构图、色彩、创造等方面的问题时,宜用评语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分析,找出不足之处并如何进行再创作,学生构图不饱满,主题不明确等问题时,他们自己往往很难发现。所以教师在点评时可采用:你看这样画是不是更好点,现在主题还不够突出,你看该怎么办?诸如此类的评语。

  ③启发诱导。

  学生对一个物体的理解往往是比较定性的。据此,我们也要用评语诱导他们去思考,去大胆创作。如:一只靴子,告诉小朋友们,他不仅仅只是穿在脚上的靴子,你可以把它往大的方向去想,把它想象成一棵树桩,可以在上面画一些茂盛的树枝和叶子,也可把它想象成一个游泳池。天热时有很多男男女女都过来游泳……除了这些,你还想到了什么,你还可用什么方法来作画类似这样的评语。不仅可促进学生的思路发展而且可诱导他们潜心于美术创作。

  ④充分利用激励机制,激发学生情趣、学**惯、学*注意力等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的发展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端正的学*态度、高涨的学*热情、良好的学**惯、积极的学*情感是学生健康发展的根基,也是学生后继学*的内在动力,积极开展这方面的评价,就会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和主动性,小学生天性爱受表扬,老师几句鼓励的话语,会形成一种无形的力量,适时进行正面评价,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⑤适时合理评价。

  3.构建课后美术作业评价研究

  本课题所建立体系主要是通过建立学生档案袋来体现学生的作业成绩,设置美术学*档案袋,通过评价活动做好美术学*过程中各阶段的评估记录,是美术教学过程性评价的重要有效手段:如果建立美术学*档案袋,学生就能自然对照教学要求和教师各阶段评价以及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找出自己的差距和成绩,形成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和自我进步的能力,促进学生在原有水*上的发展,有效地提高学*的质量,教师通过学生的美术学*档案袋,了解学生对自己的表现活动所作的内在心理是定位和评判,便于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差异的个性,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可以说,美术学*档案袋建立,促进了美术教学与评价更加紧密的结合,它全面展示了学生的学*二)预期目标

  通过课题实践和研究过程,营造良好的学*氛围,激发学生美术学*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更好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主动的学*态度,积极的学*情感,形成自信,体验成功,为学生在美术乃至其他学科的终身学*奠定良好的素养。

  六、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和条件分析

  任何一项课题的提出、试验和研究,都需要有一定的保障措施和相应的研究条件

  1.成立课题组,明确分工和责任,形成课题研究脉络,做到有组织、有保障。

  2.建立课题组例会制度,总结前阶段实验工作;建立定期交流制度。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提高。

  3.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和课题研究档案管理制度,详细记录整个研究过程,保证了课题实施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4.具有优越的学校研究环境,学校学*氛围浓厚,具有特定优势的学生群体,具有一支结构优势的美术师资队伍。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准备阶段(20xx年9月12月)

  1.组建课题小组,并形成课题研究脉络,健全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

  2.收集相干资料,组织课题组成员开展理论学*,形成理论综述。

  3.制定其可行性方案。

  4.提出课题申请,进行实验前期调查、分析、撰写《调查分析报告》。

  实施阶段(20xx年1月20xx年2月)

  《阶段性研究报告》报告

  《中期成果展》 主要展示教案、学生个案作品、以及教学和片断案例

  总结阶段(20xx年7月20xx年10月)

  ①收集整理研究过程中的论文、报告、学生作品、教案、案例等资料。

  ②集结本课题实践和研究的成果,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八、主要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组织课题组教师学*小学美术教学的理论,更新教学观念,寻找理论支撑,发挥理论指导作用。

  2.问卷调查法:通过对一年级学生的调查,摸清我校高年级学生学*英语的基本情况、学*兴趣与学*态度、学*方法等。

  3.个案分析法:组建学*小组,定好组长,充分发挥学生小组长的作用,让基础好的学生带动身边的几个学生共同进步。同时,对重点帮困学生个别配好学*对子,随时记录情况,进行个案分析。

  4.经验总结法:组织美术教师开展各种教研活动,及时分析总结。

  九、研究对象

  一年级段小朋友:

  实验班:一(5)、一(6)班

  对照班:一(7)、一(8)班

  教学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4

  一、课题名称: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

  二、引言:

  作文是学生语文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反映,也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反映。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对中学生的个性心理漠然置之。如何关注中学生的个性心理,激发他们充沛的写作内驱力?如果寻找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是当前初中作文教学急待解决的问题。

  三、课题的提出和重要意义: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是语文教学中最适合发展学生个性的活动形式。但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问题最多的是作文,我校作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作文教学中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要教学形式,写作知识教学成为主要任务,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非主动性地位;

  2、不正确的评价机制(如以作文篇数及批阅篇数考核语文教师的单纯的作文终结性定量评价机制)使教师大量的精力花费在作文批改之中,无暇于作文教学方法研究,更谈不上有效策略的研究,本末倒置,导致作文的过程变成了训练应试模式的过程;

  3、作文教学的内容和操作很难形成一个科学的合理的序列、体系,教师和学生都感到不知从何提高,一直处于“游击”或应付的状态之中;学生“急于求成”;教师作文教学“有量无序”、“临时报佛脚”或放任自流,学生升学需要与作文实际需要产生矛盾;小学与初中之间、初中各年级之间,作文教学又缺乏很有必要的联系性、连续性和深入性。

  所有这些问题都说明,初中作文教学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广大语文教师有待进一步探索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二)课题实验的目的、意义

  1、《语文课程标准》要求。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强调“写作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世界进行观察、思考、表达、评价的能力”。初中作文教学的方向是“要求学生说真话。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标准”关于写作教学的要求,体现了淡化文体意识,注重语言运用能力,淡化理论讲解、注重实际操作,淡化名词术语、注重实例比较启发的精神。

  语文教师只有恰当地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才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也才能适应新课程的需要。

  2、社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需要。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目的就是要使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从而“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四、指导思想和主要依据:

  (一)、指导思想

  以马列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从我校的实际出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采用科学手段,坚持实践第一,加强综合研究,为推进我县“有效教学”展开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二)主要依据

  1、《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

  《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为初中作文教学指出了明确的方向:“要求学生说真话。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2、作文教学法

  作文教学法理论认为:作文教学“首先是教师的问题”,主张“教无定法、文无定法……”,我们的教师应“结合时代精神,在作文教学中寻求有效策略,使作文教学尽快走出困境,走向健康发展的轨道。”

  3、认知结构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学*使新的内容和旧的内容结为一体,形成一个内部的知识结构。这一理论可概括为:(1)认知结构具有建构的性质。(2)良好的认知结构在学*中具有重要作用,是学*的核心。(3)认知结构理论突出了学生中心的思想。认知结构理论明显表现出由对教师教的研究转向对学生学得研究。

  4、建构主义学*理论

  建构主义学*理论认为,学生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学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基于这一理论,学生作文水*提高的过程就是学生在老师关照下自己“生长”的过程,是不断“同化”和“顺应”的过程。这一过程的主体是学生,老师不可能替代学生“生长”。让学生在作文中大胆展示自我,不断丰富自我,更新自我,健康成长。

  5、多元智能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不同的人,智力各有倾向,兴趣各有不同,特点千差万别。可传统作文教学耗时,费力,低效;教育观念的“师本观”而非“生本观”,作文内容非生活化现象、作文训练方法的“形式主义”等弊端日趋明显。“一切为了学生‘的生本教育价值观’”、“高度尊重学生”的生本教育伦理观、“全面依靠学生”的生本教育行为观正是现行作文教学的正确导向。

  6、有效教学理论

  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根本目标就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发展有效教学。

  五、总体目标和主要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如何培养学生作文兴趣?

  2、怎样有效组织、指导学生作文,提高作文教学水*?

  3、怎样批阅作文更科学、更有效?

  4、如何科学合理地实施作文教学评价机制?

  通过本课题研究,我们将积极主动地研究作文教学策略,实现角色转换;让学生明确认识到作文不是单纯地考察语言表达与运用的能力,而是记录生活、感受生活、创造生活的一种形式;是他们表达思想,抒发感情,绽放才情的一种途径;激发他们的写作内驱力,提高学生作文的积极性与自主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进作文教学改革,提高学生作文质量。形成适合于本校、本地区的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调查研究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及成因。

  2、调查研究初中生作文个性心理特征,并就此进行激发学生写做内驱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养成良好作文*惯的策略研究。

  3、通过初中语文作文完善、科学的训练体系及专题训练体系的研究的探索,使语文教师更好地依据学生发展规律与作文训练体系进行作文教学,从而有效提高作文教学质量,进一步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4、针对作文训练的一般规律,研究初中各学段(七、八、九三个年级三个学段)不同的作文教学策略,有的放矢,促进作文教学序列化,使作文教学更符合“螺旋式上升”的原则。

  5、通过初中作文教学评价的策略研究,改变以往不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师一言堂”的评价或“教师精批细改,学生雾里看花”的局面,积极引导学生、家长、教师等多种因素的参与评价,使作文教学评价走向多元化,也使作文教学由重结果评价走向过程评价。

  六、具体思路和方法步骤:

  本课题拟于20xx年9月——20xx年1月期间完成。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2月):试验准备阶段

  1、收集材料,加强理论学*,审定方案,落实任务。

  2、试验班级的确定

  (本课题研究的对象是我校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的十二个班学生及相关语文教师)

  第二阶段(20xx年1月——20xx年6月)试验实施阶段:

  1、调查访谈初中生语文作文的个性心理,内容*作兴趣、学生对*作的自信心、作文质量、语言积累运用情况、学**惯、学生对作文的认识等;调查教师作文教学的个性心理;调查教师作文教学行为与学生学*行为;调查学生已有语文学*策略及教师语文教学的一般策略,分析学生作文存在的主要问题、成因及作文教学现状、成因,形成调查报告。

  2、组织课题组成员学*理论,借鉴先进作风,结合教学实际,研讨适合我校作文教学的整体训练体系。

  3、从兴趣入手,使学生愿学、乐学。

  4、定期不定期地召开课题组会议,交流研讨实验经验,反思实验情况,相互借鉴成功经验。

  5、及时填写学生成长记录,撰写上述过程中各方面的经验总结或论文、阶段性报告等。

  第三阶段(20xx年6月——20xx年1月):试验总结阶段

  利用横向和纵向比较分析法,探讨研究的阶段成果,明确不足,在弥补缺漏。

  七、保障措施和基本要求:

  (一)保障措施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姜延魁同志任组长,语文组全体成员参与研究。

  2、上报学校,申请研究经费初步确定三千元,基本满足研究需要。

  3、创办作文期刊《新月》。有语文组主办,吸纳学生编排。

  (二)基本要求

  1、课题组定期召开研讨会,交流意见,统一思想,修正研究思路,调整研究方案,确定*期研究重点。

  2、立足课堂,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课堂细节,捕捉课堂信息,加强理论学*,大胆实践操作。

  3、及时总结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和有价值的经验,并及时记录。同时还要将教学中的疑惑点、可研究点记录下来,在集体备课中进行研究和探讨。

  4、各参研人员一定要踏实的进行研究,及时进行记录、统计数据、做好总结,并写好阶段总结报告。

  八、理论、方法的学*与研究:

  组织参研人员认真学*相关的教学理论,如:《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认知结构理论、建构主义学*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和有效教学理论等,并探讨作文教学方法(借鉴的先进教法,探讨适合我校校情师情、学情的方法)。采取集中学*和分别探讨相结合,个人探究和集体交流相结合。

  九、组织分工与经费管理:

  (一)组织分工

  姜延魁副校长任组长,马耀武、刘伯枭、王秉泰、王艳梅、李占辉、张莉莉为主研人员的《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课题研究小组。课题研究中,马耀武老师全面负责和管理课题研究工作,姜校长负责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工作,课题组所有成员都将团结协作,积极开展本课题研究工作。

  (二)经费管理

  本项课题预计需经费三千元,采取经费使用报批制,高效使用经费。

  教学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5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民族地区落后的英语教学越来越跟不上形式。

  (1)教学软硬件远远落后于发达地区。

  (2)老师的教学理念和授课模式相对较为传统,需要根据新课标大刀阔斧进行改革。

  (3)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与学生的成长和学*日益脱节。众多的问题导致教学质量不理想。在此背景下,一线的老师只有想办法从自己做起,按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新标准课程改革的要求,去改变我们课堂教学中僵化,呆板的传统教学理念和模式。传统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和知识的最终结论。老师讲得过多,学生就是机械地学*,忙于听讲,忙于记笔记,课堂氛围沉闷。教学互动很少,老师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效果极差。这样的教学模式与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是背道而驰的。实际上每个教师的课堂模式设计都各有千秋,致使教学效果差异也很大。但肯定地说,如果我们通过对高中教师处理听说读写及语法板块的教学模式进行调查、研究、、比对、分析和总结,让更多的老师们了解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并能够取长补短,灵活地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较好的教学模式去调控自己的教学,那么教学效果一定会大有改观,这个调查研究就没有白做。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实际价值: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要求课堂教学必须充分以学生为主体,让每个学生通过自己内心的体验和主动参与去学英语,使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获得更多的空间和时间。通过此课题的调查和研究,我们一定能发现更多更好的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的一线教师一定能找到对他们的教学工作有帮助的教学模式,从而共同提高水*和教学成绩。最终目的是:

  (1)共同提高教师传授知识的能力和灵活调控课堂的策略,优化我们的授课模式;

  (2)形成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课堂教学氛围。

  (3)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态度,让学生在合作交流的气氛中,主动探究,参与活动,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探索学*规律的能力。最终培养起使其受益终身的学*兴趣和学*能力。帮他们走上终身学*的人生道路。

  三、课题研究的预想:对象、目标与内容

  1、研究对象:本课题将围绕我校一线高中英语教师的教学模式及我县的其他名优教师的教学模式展开,同时会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去优化相关的模式,为教学服好务。

  2、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本小组想通过对此课题的研究,群策群力地找出适应新课改要求,并能优化指导我们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最终让我们的教学在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基础上,最终达到以下的.目的:

  (1).研究这一课题,能对实施新课程以后,尤其是"减负增效"政策下农村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提高探索一条可行之路。我们这些处在一线的教师,一边实践,一边研究,一边研究,一边改进,通过调查研究探索出各种有效的模式,为高中英语教师在新课改的教学中提供成长*台,最终促进教学成绩的提高。

  (2)通过高效优质的课堂教学,提升我校英语教育质量,保证英语学*顺利进行。

  3、研究内容:

  (1)高中英语课堂listening的各种教学模式

  (2)高中英语课堂speaking的各种教学模式

  (3)高中英语课堂reading的各种教学模式

  (4)高中英语课堂writing的各种教学模式

  (5)高中英语课堂grammar的各种教学模式

  四、实施步骤:

  根据课题研究的目标和研究内容,本课题将用两年时间完成,大致分如下几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6月——20xx年10月)

  确定研究课题,设计研究方案,明确研究思路。对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现状进行调查。

  1、组织课题组教师学*新课程理论以及高中课程标准以及有关的其他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教学改革的动态,明确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以及实施方法,形成浓郁的科研氛围。

  2、建立交流研究的信息*台:

  (1)建立一个公共邮箱;

  (2)建立英语课题研究qq群

  3、调查师生教学现状,组织研究力量,调查教师的教授模式和学生的学*模式,以及师生的能力水*,确定研究的起点和*台。了解课堂模式中存在的效率低效果不佳的问题,为我们进行第二阶段的研究确定方向和策略。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11月)

  1、建立课题研究组织,明确课题组成员分工,各人制订好自己的研究方案。

  2、密切关注新课程实施以来英语高考的各项情况,从而有效的、针对性的指导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理论,策略和方式方法必须和高考动向相结合,也必须和新课改要求一致。

  3、定期开展课题研究活动,以听课,评课,研讨,进一步观摩名师相关讲座,用心去思考,改进,反复实验交流,进行深层的研究学*,定期进行阶段性小结。为下一步的研究找策略,并形成阶段性的理论模式。

  第三阶段:完善实践阶段:(20xx年12月—20xx年3月)

  (1)将研究成果在本校巩固实施,进一步提高完善。

  (2)请上一级教研机构对前期的研究成果提出指导意见,进一步实践。

  (3)完成阶段性各个板块的初步论文。

  第四阶段:结题阶段(20xx年3月——20xx年6月)

  (1)整理所有的课题资料,撰写该课题论文,做好结题的申请准备工作。

  (2)申请结题验收和研究成果的鉴定。

  五、课题相关说明

  说明:由程晋梅组织组员选题、规划并制订实施方案,至始至终共同完成研究工作,不光负责好自己专长的板块研究工作,还要共同帮助,出谋划策,群策群力做好各个板块的协调工作。最后顺利圆满结题。贡献出一份有价值,有意义的参考性和指导性文献。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1、教师优秀教案等形式反映研究成果。

  2、阶段性开展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课。

  3、成果报告:形成的相关的调查报告、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

  七、课题研究组织机构

  1、课题领导组:

  2、课题指导组:

  3、课题实施组及成员分工:

  课题组长:程晋梅

  主研人员:程晋梅、张元林、苏琴、刘倩、秦毓志

  参研人员:会理县实验中学英语教研组全体教师

  教学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6

  一、研究背景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规定:“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北大教授钱理群十分关注中学语文课程改革,他曾说“引导孩子读诗,写诗,用诗来陶冶心灵,营造诗的家园,在中学语文教育中是带有根本性的。”

  但是,现实中的中学语文教育却因多种原因过多地奉行着实用主义价值观念,致使原本激情四溢的中学生在应试制度挤压下、快餐文化冲击中,泯灭了尊贵的思想,钝化了丰富的心灵,丧失了审美和创新的多种语文能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经过调查了解,尤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确立了“中学现代诗歌教学研究”课题。

  二、研究意义

  中学现代诗歌教学是现代诗歌作为特殊文学作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化。但跟古典诗词教学比,现代诗歌教学不但艰难,甚至已经到了整个语文教学的最边缘。因此,在高中学段,研究现代诗歌教学意义重大。

  恢复现代诗歌作品对学生的积极影响以及中学现代诗歌教学所应具有的神圣地位;补充高中语文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内容,丰富高中语文优秀现代诗歌作品思想内涵,细化选修课程系列1“诗歌与散文”的操作实践;引导广大青少年在阅读大量优秀现代诗歌作品过程中,学*掌握高效鉴赏现代诗歌作品的方法,最终能诗意地把握语言、感受生命、彻悟生活。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一、课题名称

  中学现代诗歌教学研究

  二、界定解读

  1、现代诗歌:主要指中外诗歌宝库中具有代表性的中外名家名作和流传广影响大的名作。故所选诗歌,在地域上涵盖中外,时间上侧重现当代。

  2、教学研究:在充分考虑现代诗歌文体特点基础上,侧重两方面研究:一是现代诗歌在语言、意象、手法及思想等方面的突出成就;二是引导学*掌握读诗、品诗、悟诗乃至尝试创作诗歌的技巧和方法。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一、研究设想

  1、掌握方法:

  以《高中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所选的《沁园春·长沙》《雨巷、再别康桥》《大堰河——我的'保姆》等为例,指导学生学*掌握最基本的鉴赏现代诗歌的方式方法。

  2、延伸拓展:

  筛选部分中外现代优秀诗歌,引导学生举一反三,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培养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及鉴赏能力。

  3、实践活动:

  结合现代诗歌单元内容,组织诗歌欣赏、个人创作、诗歌朗诵等活动。欣赏诗歌可由老师选择,创作诗歌可据不同情况自定,朗诵诗歌可在语文教材、扩展读本、课外或自己创作中选择,也可把中国古典诗歌改写成现代诗歌进行朗诵等。

  二、研究方法

  文献法、调查法、交流讨论等。

  三、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xx.4——20xx.8)

  搜集资料,学*理论,编写方案,完成开题报告等。

  2、实施阶段(20xx.9——20xx.4)

  (1)访问调查

  了解现代诗歌教学现状,查找存在问题及其原因,摸索可行方法等。

  (2)具体实施

  走进课堂,具体实施现代诗歌教学;利用课余,开展多项研究活动;等等。

  3、总结阶段(20xx.4——20xx.5)

  (1)撰写研究结题报告;

  (2)搜集整理其他研究成果;

  (3)上传上级课题负责部门。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1、制作多媒体现代诗歌教学视频;

  2、撰写《中学现代诗歌教学研究报告》;

  3、组织学生将自己创作、翻译或改写的现代诗歌结集。(鼓励学生编写个人专集,也可多人合集,建议为诗集起一个有诗意的名字,写出序跋,自己设计封面、插图和板式等)。

  教学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7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发现价值,创造价值,实现价值和享用价值。而评价,就是人类发现价值,揭示价值的一种根本方法”.在课程研究发展,第一次把课程评价纳入课程开发过程并使之成为课程开发的核心环节之一的,是美国课程学家拉尔夫?泰勒。泰勒在1949年出版的名著《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把课程评价问题作为课程开发的四个基本问题之一,从而使课程评价研究成为新课程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自泰勒之后,课程评价领域从价值取向到操作模式,已经历了几代嬗变与演化,每次嬗变和演化都直接体现了整个课程领域的变化;每一次的嬗变和演化也都体现了人类不断摆脱盲目被动而走向自觉能动,同时间接地折射出了时代精神的发展轨迹。

  *观历史文化,自20世纪后半叶起,世界文化格局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呈现文化发展的多元化和文化相对主义的发展趋势。世界各国艺术教育改革的焦点集中于一种具有开放、互动、多元特征的,能不断扩展的艺术课程,而作为小学艺术教育的主干课程美术与这一趋势相对应,其研究方向也向这一方向聚焦。21世纪中国的艺术教育在继承全世界艺术教育成就的同时,也必须保持本国艺术教育特色,同时建构符合中国国情的,具有新时代特色的艺术教育新格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把课程评价观的转变作为一条重要枢纽,新课程更重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美术教育内容不断更新,美术教育评价也面临新的挑战,立足于素质教育的美术教育也更应重视对每位学生发展的可能性作出积极的评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上的发展。

  二、研究动因

  要提高美术教学活动的质量,保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思想的落实,就离不开评价。评价不仅是个人之间交流的一种手段,而且也是群体间交流的一种必要手段。无可否认,美术教学的过程其实就是师生双边的交流活动,评价学生的学*情况,准确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水*,这种学*反馈形式学业评价会促使教与学形成良性循环机制,从而完整地、准确地体现出美术教育思想。因此,如何进行作业评价成为我们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从评价标准看:美术作业的评价方式是多种多样,在教学中,大多数老师往往采取当堂评价的方式,如学生、师生共评,教师点评等,作为美术教学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这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当堂评价美术作业难以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对作业中所蕴含的情感和心理等意识问题,更难以做到深入的恰当的分析,只能泛泛地点到为止。尤其是面对一些大班额的具体情况,仅凭有限的课堂上三五分钟的作业评价了。所以,在*时的教学活动中,除了在课堂上的当堂评价外,在办公室批改学生的美术作业,是大多数老师所采用的对学生美术作业评价的主要方式,这种评价方式,属于静态的对于学生学*实践结果的评价,由于离开了学生本人,多少带有一些教师的主观意识,因此在评价时,教师如何通过学生的作业来和学生进行客观的*等的意识上的交流,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从评价结果上看,发现很多老师在批改学生作业的时候,往往重改不重批,有的甚至不改不批,打上一个分数就算完了,至于那个分数是怎么打的?为什么那样打,大多数老师都没在等级分数之外给学生一个明确的交待,更有甚者,对一些自认为不好的作业竟一撕了之,有的甚至当着学生的面。毫无疑问,这种行为更严重挫伤了学生学*的积极性,人以这种缺乏沟通、缺乏理解、缺乏情感因素,缺乏明确指导的作业评价方式,是对学生劳动成果和学生本人的不尊重,是与《课程标准》所提倡的“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相违背的。

  三、课题界定

  就当前情况看,提到“评价”,人们大都把它与“判断” “价值”等概念联系起来。本课题所提出的学生作业评价,就是指以一定的方法、途径对学生学*的计划、活动以及结果等有关问题的价值或特点作出判断的过程。但要想把握它的准确涵义,还要结合几个具体问题,其中包括:学*计划、活动以及结果,即评价内容的问题;学*主体及其心理,即评价对象的问题;关于价值或特点的问题,即将涉及评价的标准;关于评价的方法、途径问题等等,而其中的具体问题既相互关联又互相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而提出了“评语+等级学业评价体系”这一概念。

  鉴于美术教学跨年级段多,我们主张应该视具体的学*任务评价,与其他的学*评价模式相互补充。事实上也是对当前学生美术学*评价领域发展趋势作一种全面的、整体的、合理的概括和总结,同时通过实践与研究诞生新的评价模式和方法等评价元素。

  (一)理论依据

  1.多元智能理论。这是美国认知教育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突出了多元化,认为人的智能结构由7种要素组成,不同组合使每人的智力结构各具特点,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2.教学论指出:评价是构成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布鲁姆曾对评价做出过精辟的论述:a评价是一种获得和处理用以确定学生水*的教育有效性的论证方法。b评价包括了一般期末考试更多种类的证据c评价用于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由此可见,我们应该倡导把评价的过程与结果作为学生继续学*的动力源泉。

  3.乌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每个孩子都有归属、尊重、实现自我的需要。儿童的这种认同感来自于各方面对他的评价。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秀,如果他们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便会失望、情绪不振。

  (二)研究意义

  综上所述,对于本课题提出和建立,也是基于四种不同的需要:学生心理的需要、家长认识的需要、学校教学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认为:它的现实意义具体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用“评语+等级”评价学生作业,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美术学*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培养学生自主的学*态度和积极的学*情感。同时便于家长更清晰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子女的美术学*情况。

  2. 课题实践和研究过程,能促使我校美术教师在积极参与教改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教育、科研等各种能力均得以提高。

  3.在此过程中,运用“评语+等级”评价学生美术作业的实践与研究,为教学决策提供科学、可操作性的依据。

  四、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研究综述

  经查阅大量文献等资料表明;教育界这对于“学业评价”“课程评价”等资料方面略有著述,但显现出“大教育”的迹象,对于“美术学业评价体系”的研究目前还未领略。因此,关于新课程中小学美术学业评价体系的建构与研究方面的课题及论文专著在国内尚属冷门。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课题具体研究的内容和预期目标分别是:

  (一)研究内容

  1.构建多元化操行评语模式

  操行评语是教育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评价本身是一种操作过程,当然不可能方法单一,需要多层次、多角度的评价体系。评价的正确性与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多元化是密切相关的。随着评语的改革与发展,评语的功能日渐突出。因此,在科学、正确的“指挥棒”的导向和推动下,对受教育者的评价不再是以往的学期末一段简单的生硬的定性文字,而是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①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

  所谓主观评价也叫做自我评价。学生根据一定的评价指标体系,对自己的学*、个性特长、与人交往等各方面进行主观的评估,完成相应的评价任务。主观评价应当是最重要最常用的评价手段。学生的主观自我评价是进行积极的自我反馈、自我鉴赏、自我总结、自我调整的有效手段。其次,主观评价没有外界压力,是在高度自觉、积极的基础上进行的,可以保护和激发被评价者的自尊心与自信心。

  学生的主观评价往往是比较深入、贴切的,但是自我评价往往受到评价者的同一性的局限,对评价的观点、内容、标准和效果,有很强的主观色彩,缺少客观标准,如果主客观差异比较大,就难免会影响评价的准确性。因此,老师在学生的自我评价基础上应组织学生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的小组评价或老师综合评价,这样就弥补了自我评价的局限,使学生的操行评语既有自己的主观认识,又有同学及老师的客观评价。

  ②相对评价与标准评价

  相对评价指在接受评价的一个群体中,按照一定的评价要求,将每个学生的情况与评价的要求相比较,来确定每个被评价学生所达到的水*,实现评价目的。这种评价受益面大,能全面地评估每一个学生达到的高度,并确定其在群体中的位置,同时使学生可以客观地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激发积极向上的竞争意识。此种评价方式可根据不同年级段,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但是,该评价是有相对性,有很大的“相比较而言”的弱点。

  标准评价是一种相对绝对评价,它告诉学生明确的客观标准,例如:“你是一位美术爱好者,美术成绩优秀,懂得在美术作品中如何表现自己的情感,懂得描绘自己的所见所闻。”标准评价使被评价者只能知道自己有没有达到某种标准,而并不清楚自己在群体中所处的位置。

  ③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

  定性评价是对学生学*质量进行评价的一种方法,其特点在对学生学*的表象进行全面的深入细致的考察和分析,进而揭示一个学生的基本特点、对学*目标的达成度和学*效果。定性评价多用评语的形式表述,反映学生学*的质的既定性。好处是方法较简捷,由评价者根据*时学*的直觉和理性分析予以评定,但它完全局限于评价者的教学经验和洞察力,主观性强,客观依据不足。

  定量评价也是对学生学*质量进行评价的方法,主要运用统计学原理,考察学生的学*有个量的搜集和积累。虽然操作起来较复杂,但有具体的数据作基础,作为分析、评价依据,就比较客观,也比较科学。

  ④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

  学生受教育的过程评价,指的是不单纯依靠对学生结果的测定来进行评价,而是重视对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的进展情况进行观察记录,来评定每个学*时期或学*步骤本身的优缺点。如某位学生,刚开学一段时间学*很努力,且学*效果很好,但后期学*松懈,效果较差,这样在评价时应体现他的这一学*的过程体现 结果评价主要依靠学生的最终的学*效果的测定成绩,这个测定结果虽然很重要,但不能作为我们评价学生的`依据。因为我们要考察学生好的成绩是怎么得来的,同时,也要考察学生的学*过程所获得的结果如何。在实践中,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为了提高评价质量,使学生的操行评语是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各种情况,就必须建立科学、公正、多元的现代评价体系,我们必须用好评价这一杠杆,勇于探索,积极创新。如何就学生的受教育过程和结果进行有效的监控、解剖、收集和运用有关信息,对他们的学*效能和质量作出准确判断和评价,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深感任重而道远,我愿在此课题不断探索和研究。???

  2.评语具体化研究

  ①抓住时机,点拨思路

  “等级+评语”的批改方式,不仅注意学生画面效果,而且注意了学生的构思与想象,适时点拨,以帮助他们拓宽思路,发展智能。

  ②善用技巧、评点问题:当学生作业中出现构图、色彩、创造等方面的问题时,宜用评语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分析,找出不足之处并如何进行再创作,学生构图不饱满,主题不明确等问题时,他们自己往往很难发现。所以教师在点评时可采用:你看这样画是不是更好点,现在主题还不够突出,你看该怎么办?诸如此类的评语。

  ③启发诱导。

  学生对一个物体的理解往往是比较定性的。据此,我们也要用评语诱导他们去思考,去大胆创作。如:一只靴子,告诉小朋友们,他不仅仅只是穿在脚上的靴子,你可以把它往大的方向去想,把它想象成一棵树桩,可以在上面画一些茂盛的树枝和叶子,也可把它想象成一个游泳池。天热时有很多男男女女都过来游泳……除了这些,你还想到了什么,你还可用什么方法来作画类似这样的评语。不仅可促进学生的思路发展而且可诱导他们潜心于美术创作。

  ④充分利用激励机制,激发学生情趣、学**惯、学*注意力等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的发展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端正的学*态度、高涨的学*热情、良好的学**惯、积极的学*情感是学生健康发展的根基,也是学生后继学*的内在动力,积极开展这方面的评价,就会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和主动性,小学生天性爱受表扬,老师几句鼓励的话语,会形成一种无形的力量,适时进行正面评价,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⑤适时合理评价。

  3.构建课后美术作业评价研究

  本课题所建立体系主要是通过建立学生档案袋来体现学生的作业成绩,设置美术学*档案袋,通过评价活动做好美术学*过程中各阶段的评估记录,是美术教学过程性评价的重要有效手段:如果建立美术学*档案袋,学生就能自然对照教学要求和教师各阶段评价以及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找出自己的差距和成绩,形成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和自我进步的能力,促进学生在原有水*上的发展,有效地提高学*的质量,教师通过学生的美术学*档案袋,了解学生对自己的表现活动所作的内在心理是定位和评判,便于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差异的个性,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可以说,美术学*档案袋建立,促进了美术教学与评价更加紧密的结合,它全面展示了学生的学*二)预期目标

  通过课题实践和研究过程,营造良好的学*氛围,激发学生美术学*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更好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主动的学*态度,积极的学*情感,形成自信,体验成功,为学生在美术乃至其他学科的终身学*奠定良好的素养。

  六、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和条件分析

  任何一项课题的提出、试验和研究,都需要有一定的保障措施和相应的研究条件

  1.成立课题组,明确分工和责任,形成课题研究脉络,做到有组织、有保障。

  2.建立课题组例会制度,总结前阶段实验工作;建立定期交流制度。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提高。

  3.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和课题研究档案管理制度,详细记录整个研究过程,保证了课题实施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4.具有优越的学校研究环境,学校学*氛围浓厚,具有特定优势的学生群体,具有一支结构优势的美术师资队伍。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准备阶段(20xx年9月12月)

  1.组建课题小组,并形成课题研究脉络,健全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

  2.收集相干资料,组织课题组成员开展理论学*,形成理论综述。

  3.制定其可行性方案。

  4.提出课题申请,进行实验前期调查、分析、撰写《调查分析报告》。

  实施阶段(20xx年1月20xx年2月)

  《阶段性研究报告》报告

  《中期成果展》 主要展示教案、学生个案作品、以及教学和片断案例

  总结阶段(20xx年7月20xx年10月)

  ①收集整理研究过程中的论文、报告、学生作品、教案、案例等资料。

  ②集结本课题实践和研究的成果,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八、主要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组织课题组教师学*小学美术教学的理论,更新教学观念,寻找理论支撑,发挥理论指导作用。

  2.问卷调查法:通过对一年级学生的调查,摸清我校高年级学生学*英语的基本情况、学*兴趣与学*态度、学*方法等。

  3.个案分析法:组建学*小组,定好组长,充分发挥学生小组长的作用,让基础好的学生带动身边的几个学生共同进步。同时,对重点帮困学生个别配好学*对子,随时记录情况,进行个案分析。

  4.经验总结法:组织美术教师开展各种教研活动,及时分析总结。

  九、研究对象

  一年级段小朋友:

  实验班:一(5)、一(6)班

  对照班:一(7)、一(8)班

  教学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8

各位领导、专家、同行们:

  经吉林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领导小组审批,教师进修学校确立的《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研究》项目,被确立为吉林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研究第二批规划课题。下面仅就开题的有关问题报告如下:

  一、本课题立项的背景

  21世纪是一个快信息、高科技的知识经济社会,社会的发展要求每个社会成员具有更高的主动性与独立思考水*。在终身教育理念的引导下,要求我们要通过更为主动、高效的学*来发展自我,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和挑战。信息社会所需要的新型人才必须具有很强的信息获取、分析和加工利用的能力。今天的小学生正是二十一世纪的主人。目前在小学六年中合计的阅读课文才三、四百篇,几十万字。这又如何能培养好与时代相适应的阅读能力?

  在新世纪飞速发展的今天,素质教育已成为改革和发展之潮流,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它对学校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学校教育如何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与课外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形成全方位的教育体系。而语文拓展阅读作为学生自我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既是对学生自我能力培养和全面素质提高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对学校教育及语文学科的拓宽、延伸和补充。

  基于此,我们提出“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的实验研究,试图通过这个课题的实践与研究,对现行的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改革、补充、扩展与延伸,使学生能把在课堂教学中学到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并有效地帮助他们深化知识、提高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为此,我们向吉林省新课程改革领导小组提出了“拓展性阅读教学”立项的申请。经过课题规划领导小组的论证研究,于20xx年4月20日正式批准为吉林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研究第二批规划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的学*流程。

  拓展性阅读的过程可以看作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而对初次接触的学生来说在某种程度上存在一定难度,因此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拓展性阅读的预期效果,我们初步设计了这样一个流程:

  (1)明确拓展性阅读的内容、方向,给学生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2)学生通过网络、书刊、报纸等各种渠道收集与主题相关的资料。

  (3)在教师指导下将各自搜集的资料加以归类、整理。

  (4)学生各自展示自己的观点和认识,加深对拓展性阅读主题的理解。

  2、指导学生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归类。

  (1)资料的收集

  指导学生通过网络、书刊、报纸等各种渠道搜集相关资料,以填写“拓展阅读卡”的形式进行记录,这是信息的初步筛选、收集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收集的资料有全面的了解,以便指导学生进行归类、交流。

  (2)资料整理归类

  在学生收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对各自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类,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整理归类信息的能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具体的进行指导。

  3、检查落实

  给学生制订读书计划,设计“拓展阅读卡”,里面要填写的内容:阅读时间、书名、作者、优美词句摘录、主要内容、收获与感想等。并且在阅读量、质等方面提出一定的要求:每日安排文章阅读。篇幅:低年级300字左右,中年级800字左右,高年级在1000字左右。文体安排:低中年级以童话、寓言、成语故事为主,高年级逐步扩大范围。

  低中年级学生课外读物可由老师指点或推荐,高年级可慢慢放手让学生自己选择。教师通过定期检查“阅读卡”,了解学生拓展阅读的执行情况,并督促学生完成定量定性的阅读任务,养成*惯,锻炼学生的拓展阅读意志。

  4、展示成果

  让学生定期汇报阶段性的课外阅读成果,使其相互借鉴,表扬先进,鞭策学困生。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固定园地,让学生展示成果。例如:古诗擂台、美文点评,中外名人,知识集装箱、身心保健、先看后说等。这样,既激发学生开展拓展阅读的兴趣,又能有效地培养其课外阅读的意识和*惯。

  三、课题研究的基础条件

  1、珲春市一小作为本课题的实验学校,被吉林省教育科学领导小组确定为“吉林省教育科研示范基地”。学校几年来坚持走科研兴校之路,承担了吉林省教育科学“九五”、“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有着丰富的研究经验。学校具有先进的教学设备和较高的管理水*,为课题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学校拥有一个藏书十几万册的图书馆,并且全面向学生开放,为学生提供了一条查阅书面资料非常好的渠道。而且学校从一年级开始提前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同时开设了微机课,为学生拓展性阅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经过几年的学*,四、五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上网查阅资料的能力,也丰富了学生的文化底蕴。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很多学生家里也配有电脑,为学生的拓展性阅读提供了便利。

  3、本课题负责人承担全市《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研究工作,自新一轮课程改革在我市实施以来,多次组织全市小学语文教师开展培训及研讨活动,极大地推动了课程改革的进程。,曾被评为吉林省优秀教研员。

  参研人员中,张桂艳老师是教师进修学校教务处副主任,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董丽红、刘春霞两位教师不但是学校的教学研究管理人员,而且是吉林省科研型骨干教师。张世花老师是州级名师,郝**和宁玉参两位老师是州级骨干教师。她们都是我市小学语文教学骨干,是善于潜心钻研的科研型教师。

  4、课题组一定会紧紧依靠顾问组,形成合力,协作研究,攻关结题。

  四、课题研究的保证措施

  1.建立健全实验组织机构。

  2.定期召开例会,研讨,听取实验教师汇报。

  3.按时培训实验教师。创造条件为实验教师提供各种外出学*的机会,开阔视野,增强信心,提高素质。

  4.实验教师按时写教学反思,积累资料,及时获得信息及反馈。

  各位领导,老师们,基于上述各种情况,我们有信心,在我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的正确领导下,在教师进修学校科研室的直接指导下,在珲春市一小李校长的大力支持下,在实验学校、实验教师及家长们的共同努力下,本课题研究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教学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9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民族地区落后的英语教学越来越跟不上形式。

  (1)教学软硬件远远落后于发达地区。

  (2)老师的教学理念和授课模式相对较为传统,需要根据新课标大刀阔斧进行改革。

  (3)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与学生的成长和学*日益脱节。众多的问题导致教学质量不理想。在此背景下,一线的老师只有想办法从自己做起,按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新标准课程改革的要求,去改变我们课堂教学中僵化,呆板的传统教学理念和模式。传统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和知识的最终结论。老师讲得过多,学生就是机械地学*,忙于听讲,忙于记笔记,课堂氛围沉闷。教学互动很少,老师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效果极差。这样的教学模式与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是背道而驰的。实际上每个教师的课堂模式设计都各有千秋,致使教学效果差异也很大。但肯定地说,如果我们通过对高中教师处理听说读写及语法板块的教学模式进行调查、研究、、比对、分析和总结,让更多的老师们了解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并能够取长补短,灵活地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较好的教学模式去调控自己的教学,那么教学效果一定会大有改观,这个调查研究就没有白做。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实际价值: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要求课堂教学必须充分以学生为主体,让每个学生通过自己内心的体验和主动参与去学英语,使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获得更多的空间和时间。通过此课题的调查和研究,我们一定能发现更多更好的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的一线教师一定能找到对他们的教学工作有帮助的教学模式,从而共同提高水*和教学成绩。最终目的是:

  (1)共同提高教师传授知识的能力和灵活调控课堂的策略,优化我们的授课模式;

  (2)形成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课堂教学氛围。

  (3)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态度,让学生在合作交流的气氛中,主动探究,参与活动,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探索学*规律的能力。最终培养起使其受益终身的学*兴趣和学*能力。帮他们走上终身学*的人生道路。

  三、课题研究的预想:对象、目标与内容

  1、研究对象:本课题将围绕我校一线高中英语教师的教学模式及我县的其他名优教师的教学模式展开,同时会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去优化相关的模式,为教学服好务。

  2、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本小组想通过对此课题的研究,群策群力地找出适应新课改要求,并能优化指导我们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最终让我们的教学在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基础上,最终达到以下的目的:

  (1).研究这一课题,能对实施新课程以后,尤其是"减负增效"政策下农村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提高探索一条可行之路。我们这些处在一线的教师,一边实践,一边研究,一边研究,一边改进,通过调查研究探索出各种有效的'模式,为高中英语教师在新课改的教学中提供成长*台,最终促进教学成绩的提高。

  (2)通过高效优质的课堂教学,提升我校英语教育质量,保证英语学*顺利进行。

  3、研究内容:

  (1)高中英语课堂listening的各种教学模式

  (2)高中英语课堂speaking的各种教学模式

  (3)高中英语课堂reading的各种教学模式

  (4)高中英语课堂writing的各种教学模式

  (5)高中英语课堂grammar的各种教学模式

  四、实施步骤:

  根据课题研究的目标和研究内容,本课题将用两年时间完成,大致分如下几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6月——20xx年10月)

  确定研究课题,设计研究方案,明确研究思路。对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现状进行调查。

  1、组织课题组教师学*新课程理论以及高中课程标准以及有关的其他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教学改革的动态,明确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以及实施方法,形成浓郁的科研氛围。

  2、建立交流研究的信息*台:

  (1)建立一个公共邮箱;

  (2)建立英语课题研究qq群

  3、调查师生教学现状,组织研究力量,调查教师的教授模式和学生的学*模式,以及师生的能力水*,确定研究的起点和*台。了解课堂模式中存在的效率低效果不佳的问题,为我们进行第二阶段的研究确定方向和策略。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11月)

  1、建立课题研究组织,明确课题组成员分工,各人制订好自己的研究方案。

  2、密切关注新课程实施以来英语高考的各项情况,从而有效的、针对性的指导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理论,策略和方式方法必须和高考动向相结合,也必须和新课改要求一致。

  3、定期开展课题研究活动,以听课,评课,研讨,进一步观摩名师相关讲座,用心去思考,改进,反复实验交流,进行深层的研究学*,定期进行阶段性小结。为下一步的研究找策略,并形成阶段性的理论模式。

  第三阶段:完善实践阶段:(20xx年12月—20xx年3月)

  (1)将研究成果在本校巩固实施,进一步提高完善。

  (2)请上一级教研机构对前期的研究成果提出指导意见,进一步实践。

  (3)完成阶段性各个板块的初步论文。

  第四阶段:结题阶段(20xx年3月——20xx年6月)

  (1)整理所有的课题资料,撰写该课题论文,做好结题的申请准备工作。

  (2)申请结题验收和研究成果的鉴定。

  五、课题相关说明

  说明:由程晋梅组织组员选题、规划并制订实施方案,至始至终共同完成研究工作,不光负责好自己专长的板块研究工作,还要共同帮助,出谋划策,群策群力做好各个板块的协调工作。最后顺利圆满结题。贡献出一份有价值,有意义的参考性和指导性文献。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1、教师优秀教案等形式反映研究成果。

  2、阶段性开展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课。

  3、成果报告:形成的相关的调查报告、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

  七、课题研究组织机构

  1、课题领导组:

  2、课题指导组:

  3、课题实施组及成员分工:

  课题组长:程晋梅

  主研人员:程晋梅、张元林、苏琴、刘倩、秦毓志

  参研人员:会理县实验中学英语教研组全体教师

  教学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10

  由雨花区教科中心专家朱紫彪老师牵头申报的“区域性推进中学作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经长沙市教科院批准,列为市级规划课题,现根据市教科院的要求,提出本课题的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准备正式开展研究工作,请各位领导和专家予以审议指导。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1、系统研究区域性推进中学作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了做文章教学的xx项目标和若干要求,特别是在“实施建议”中提出:“写作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可引导学生“多角度的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述”等,都为建立开放而有活力的作文教学体系指明了方向和途径。

  2、是我区中学写作教学有效性研究的需要

  教科中心在中学调研过程中发现,很多语文老师们常把作文课堂教学定位为如何搜集素材,如何讲评作文等方面;很少有老师认为,学生写作的效果跟教师系列化的引导、点拨、指导有直接的关系。在听课过程中还发现作文课堂教学大多流程单一或者呆板,基本为“命题——指导——写作——批阅——讲评”。这样的程序无法调动学生写作文的积极性,即使点评覆盖面也有限,角度单一,标准呆板,课堂内容往往是话题唯一,能力训练单一。课堂设计往往很难契合学生的兴奋点,学生只觉课堂难熬,索然无味,作文也就是草草应付了事。

  基于以上情况的分析,我们认为本课题通过区域性推进中学作文课堂教学有效性这一角度,对于快速提高中学生的文学素养及写作兴趣、水*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二、国内外现状综述:

  19世纪末的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理念,杜威极力反对传统教育对儿童的束缚,强调儿童的兴趣,从做中学,要求尊重儿童身心发展水*。这点正好切合了写作反映生活,为生活服务的特点。本世纪的美国教学中,最令全球教育界惊奇的事就是美国人具有普遍良好的写作能力,只要受过普通教育的美国人,都能把自己要说的话写在纸上,且表达清楚,同时能够尽可能谴词造句使意义更准确。而美国中学生的作文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美国写作教学的特点。中国教育领域中的写作,也走过了一段漫长的时期。科举时代,作文就是进入仕途的敲门砖,它倍受人重视和推崇。随着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事业迅猛发展,写作也作为一门专门的语文内容进入教学的范畴。即便如此,作文的教与学却显得步履蹒跚、龙钟老态,如圈内人士称是“内容泛化、情感虚设、形式僵化、语言刻板化”。语文圈内外人士,对中小学作文教学的批评最中肯,呼吁最强烈,指出长期以来作文教学的诸种弊端。

  *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长沙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不断增加,我区的xx所中学中百分之85都是其子女。这些学生的阅读面相对较窄,家庭文化氛围较差。学生怕写作,拿起笔就皱眉头,咬笔头,即使硬着头皮写出来或者杜撰出来,也是干巴巴的,表达的往往是“虚情假意”。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与语文教师们对作文教学缺乏科学的、系统的计划指导有着直接的关系。基于此,区域性推进中学作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开辟了语文新课改中写作的教学领域,从实践与理论层面上更好的促进了学生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三、课题的界定:

  1、作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中学作文课堂教学是对中学语文教学本质属性的全面反映,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课堂作文教学如何有效,不仅是重要的语文教学有效问题,而且是重要的实践课题。

  2、区域性推进作文课堂教学

  “区域性推进作文课堂教学”是指推进全区教师群体的、外显的作文课堂驾驭能力,推进学生的自主探究的写作能力。该课题对我区写作教学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我区学生主要来源农民工子弟,大部分学生语言功底差,写作能力弱,家庭缺少文化氛围;鉴于此,区域性推进中学作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3、区域性推进中学作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其内容主要分为口头作文教学和课堂写作教学等方面。自《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以来,就明确提出了作文教学的xx项目标和若干要求,特别是在“实施建议”中提出:“写作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这就说明有效作文课堂教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区域性推进中学作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对于促进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和学生写作素养的提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四、理论依据:

  1、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智力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也就是说,智力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我们的构想:把多元智能的理论运用到作文指导的活动设计中来,一方面通过覆盖多种智能的活动形式使得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课堂活动,得到肯定和激励;另一方面,通过多种智能活动的形式,使得作文课堂从某种角度再现学生对生活的感性认识,从而形成作文的动力,写下自己的真实体验。

  2、写作的本质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源于实践,文学源于生活,所以要进行创作,就先得有生活的经历,就要先认识生活。在语文课程标准“表达与交流”的教学建议中也指出:“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

  3、有效教学的理念和策略: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的所有行为。它的逻辑必要条件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引起学生学*的意向。二是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因此,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何谓"理念"?理念就是一个人具有的准备付诸行动的信念,它既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行动。

  五、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语文教师作文课堂教学的有序性,构建中学口头作文教学和书面作文教学相结合的课堂教学形式,从而提高作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六、研究内容:

  1、作文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与有序开展的研究

  2、学生自主探究式写作方法的研究

  3、作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评价与反思的研究

  4、通过有效作文课堂教学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

  七、研究假设:

  教师引导学生从多渠道到生活中去找素材,以灵活多样的形式把思维、语言发展、写作基础知识学*和技能训练,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学生生活内容等多元、多维度的交织进行训练,提高学生由低到高,由单项到综合的螺旋式递进的认知规律。并点拨学生用自身独特的视角,体验、观察和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有创意的表达自己的各种见解和心声。

  八、研究方法

  1、观察法:运用观察法听课评课,进行教学评价,形成作文课堂有效性评价记录。

  2、行动研究法:采取初步设想、初步研究、拟定总体计划、制定具体计划、行动、研究结果的整体评价,以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贯穿始终。

  3、比较研究法在搜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比较研究,是本课题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比较既包括纵向的也包括横向的、既有面的比较又结合点的对比,既有同类学校进行比较,又将本校作文课堂的过去和现在进行比较,既有静态比较又可以把比较放在动态中进行。

  九、预期成果

  1、探究口头作文和书面作文相结合的作文课堂教学形式,形成研究报告。

  2、汇编作文有效课堂教学的课例。

  3、形成教师的作文课堂教学课件库,制作课堂录像光盘。

  4、组织汇编教师的研究论文和师生校园文学作品集。

  十、组织管理:

  成立课题小组:

  组长:朱紫彪

  核心成员:付晓芹、刘炜伟、张捷、胡登高、陈春燕、范益群、张艳红、贺卫兵、彭献、潘雪凌、黄天宇、陈雅妮、冯娟、李六英、黄静宇、刘蓉、史果红、常慧、王芳。

  十一、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共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xx年3月—20xx年5月)申报与立项阶段。搞好前期宣传工作,学*相关理论。成立课题管理领导小组,课题研究小组,根据各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确定分课题。

  第二阶段(20xx年9月—20xx年5月)实验研究实施阶段。组织教师学*相关理论,开展实验研究工作。

  第三阶段(20xx年5月—20xx年6月)结题阶段。撰写结题报告,编辑出版作文课堂活动和作文教学研究成果集。

  十二: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本课题组主持人和主要研究人员*几年来出版专著若干,发表论文37篇,主持或参与国家级或省级、市级课题5个,已获奖的3个。本课题组负责人有着很强的科研能力,曾主持省市级课题研究并获奖,课题组有主要研究人员20人,其中中高职称3人,均为本区各学校的教研组长或年轻的业务骨干,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其中多名教师在市级赛课和论文评选中多次获得特一等奖,专业、年龄、职务(称)搭配合理,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都能胜任本课题的研究工作。本课题前期已经就口头作**了大量的教学实践研究和材料搜集,举行了全区各学校参与的“口头作文”赛课,推出教师上市级口头作文公开课。同时,该课题研究得到了区教育局领导的高度重视,且主持人自身就是区教科中心领导及课题研究的专家,使本项目研究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都能得到充分保证。

  十三、经费预算及开支:

  合计共5万元:国内调研20000元;小型会议费15000元;开题费3000元;

  结题费2000元;成果印刷费5000元;奖励5000元。


研究课题开题报告范本五份(扩展4)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菁华9篇)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1

  课题名称

  《建构“阳光育人”学校文化的实践研究》

  课题立项号

  B08093

  课题承担人

  张彦昌

  所在单位

  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附属学校

  20xx年12月

  开题活动简况

  20xx年12月15日,《建构“阳光育人”学校文化的实践研究》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市级课题现场开题会在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附属学校隆重举行。普陀区教育局范以刚副局长、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比较教育所所长博士生导师赵中建教授、上海市教科院规划办公室熊立敏老师、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陈泽庚主任、普陀区教育学院特级教师陈镇虎、普陀区科研室主任祝庆东老师以及学校教师代表出*了会议。会议由普陀区科研室王艳峰老师主持。

  张彦昌校长首先就《建构“阳光育人”学校文化的实践研究》学校课题做开题报告,张校长介绍了课题的思路,构建课题的框架和课题的研究方案。接下来分别由周琼*、陈杰副校长就学校的学生文化、教师文化两个子课题介绍课题的行动方案。

  会上与会的领导、专家对课题进行了评议。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陈泽庚主任指出本课题研究具有重要性、针对性和创新性。该课题能解决目前学校的实际问题。二中附校前期的《建设民主集体、共创阳光人生》课题研究成果很好,附校教师的科研参与意识较强。本课题的思路是原课题的拓展和深化,预期的成果不错。同时也指出能否更清晰地界定课题核心概念,更聚焦目标。普陀区德育办公室陈镇虎老师听了课题介绍后,非常赞同我校的办学理念。指出课题很有价值。同时对学校文化提出了合理化建议;理顺文化与亚文化之间的关系。上海市教科院规划办公室熊立敏老师指出了本课题的三大亮点:1、宏观与微观的统一,2、理念与实践的整合3、理论与方法的结合。给出了课题需要关注的问题,应更具体、更聚焦、更深入、更系统。教育局范以刚副局长认为本课题很有意义。目前本区非常重视学校文化建设。同时他指出应进一步做实本课题,找准子课题切入口,从而能生成和积淀学校文化。与会课题组成员纷纷表示受到了启示,明确了方向,达成了共识。课题组成员将进一步研讨,优化课题方案。

  开题报告要点

  一、研究意义

  学校文化建设是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渠道,只有每一所学校的和谐才能成就整个社会的和谐。因此,《建构“阳光育人”学校文化的实践研究》旨在以“文化引领”,增强学校凝聚力,并让我校“阳光育人,和谐发展”办学理念,“人文求善、科学求真、快乐学*、阳光成长”的办学思想形成共识,从而逐渐彰显我校“阳光个体生命特色”向“阳光集体生命特色”转变的全体师生的价值取向及适应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理想与追求。

  学校文化建设经过反复实践与考量,在传承先进文化的基础上,不断滋养了学校特有的文化品性,又将此文化积淀所生成的师生精神生命质量的价值归属感与当前的教育理念相互交融,并试图研制一种行之有效的“治校策略”,构建一套适合九年一贯制学校“二期课改”新理念,新思想,且富有园区与我校特色的“阳光育人”的教育范式与教学体系。

  学校文化构建以“阳光育人”理念为核心旨在基于整个社会、家庭背景,乃至个体生命(人)在生活、工作等精神层面上所呈现出的对“生命价值追求”的不同认同度与使命感,责任感,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不同研究方式,找到生成此课题的原因。如:如何让学生快乐学*、阳光成长?何谓教师的归属感、幸福感?教师的终极价值追求究竟是什么?阳光教师、阳光心态的基本素养究竟是什么?如何提升教师的精神境界,提高师生对生命质量的不断追求与超越?

  二、研究方案

  (一)研究目标

  1、理论研究和理念探究:深化拓宽“阳光育人”办学理念的内涵和外延。

  2、实证研究和实践探索:构建实施体现办学理念的育人机制和发展机制,实现领导、教师、学生三方之间的积极互动,共同实现和谐发展。

  3、氛围营造和文化构建:建设具有我校特色、能够引领学校成员精神生活发展的学校文化,使学校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教师自主发展的家园、与教育园区和谐共进的素质教育实验园。

  (二)研究内容

  学校文化,不仅包括各种静态的、具有一定逻辑结构的文化系统,更包括体现学生主动状态的活动方式,还包括为学生发展服务的教师与领导的工作方式。因此,本着“阳光学校”的核心追求,我们更着眼于“人”的发展,而不仅仅着眼于“事”的成功。学校文化的建设将落实在如下三个方面。

  (1)“快乐学*、阳光成长”的学生文化。通过阳光人生行动研究项目,以班级文化建设、年级组教育活动的优化、学生社团文化建设为载体,将“阳光人生行动研究”落实到更深层次,以系列的主题活动等为载体,以优良的教育资源帮助学生文化发展,让学生以积极主动的状态提升精神生命质量。学生成长为“人格健全、学力厚实、素养全面”的“阳光少年”。他们具有充足的自信心和发展动力,并在充满兴趣的学*和交往活动中,形成主动学*的方法和能力,充满智慧、充满活力地实现全面和谐的发展。从而形成乐观向上的学生文化,达到“班班有文化”。

  (2)“博学笃行、幸福成长”的教师文化。以“阳光教师自主发展行动研究”为主线,通过目标引领、价值凝聚、分层定位、分段实施、机制促进、自主发展的研究策略,在课程、教学、德育等领域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在专业发展中创造并享受教育事业的成功感和幸福感。教师发展为“人格高尚、严谨笃学、追求卓越”的“阳光教师”。逐步体会到教育事业的美丽和学校文化的魅力,在积极主动的教育工作中创造并享受着专业尊严和人生幸福,在创建“阳光学校”的过程中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其核心是职业归属。高尚的人生追求,共同的价值取向,得以形成良好的教学风气,在教育活动中体现“阳光育人”的要求,培养“阳光少年”。从而形成积极进取的教师文化,达到课堂“课课有文化”,教师“人人有文化”。

  (3)“合”与“和”领导文化。以协作实施项目工作运行方式来策划和执行各级层面的教育教学活动为主线。要求从校级领导、中层干部到年级部、教研组的负责人,逐步转变管理职能和领导方式,在相对群体中起示范引领作用,从管“事”到导“人”,引领教师自主发展,同时也实现自身的自主发展。体现“阳光育人"理念的领导文化的民主性,在公*、公正、公开人文的管理氛围中,充分调动校内成员的积极性,形成强烈的成员归属感和有特色的领导文化。学校以“尊重、理解、宽容、协作、共存”作为价值基石,并不断渗透到管理工作中;深刻理解“阳光育人、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主动研究学校发展中的问题,在学校发展的整体格局中全面策划各领域、各层次的工作,并及时有效地完成各项任务。通过研究打造具有高效能的策划能力和执行能力的管理团队,逐步形成一支向心力、凝聚力强的领导队伍。从而形成“合”(合作、合力、合一)与“和”(和*、和善、和谐)领导文化,实现“处处有文化”。

  基于以上的认识,生成“阳光学校”的内涵,主要体现为师生发展状态和发展机制两个方面。首先,学生和教师形成主动追求、积极进取的发展状态。这既包括内在的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也包括外显的善于学*和工作的行为表现。其次,学校形成民主关爱、相互合作的发展机制。它以让学生自主发展的育人机制作为核心,在教学活动、德育活动和教师专业发展活动等方面形成特色,以此实现学生和教师的和谐发展。

  以上述三方面的研究作为切入口,使学生和教师拥有阳光的心态。以自信开朗、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主动追求和实现和谐发展的学校。让“阳光育人”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行为落实在每一个教师和学生上。首先树立“阳光育人”理念下的师生价值取向。不仅关注教与学价值、观念和实践的改变,而且重视师生情感和互动的重要性。其次注重提升师生的素养。良好的素养能凝聚成积极向上的风气,形成一种优秀的文化组织环境,同时通过师生的*得与实践,提升自身主体的精神境界。第三建立协作、共存的师师、师生、生生合作文化。开诚布公的探讨教与学的体会、观点和看法,打破孤立主义的藩篱。师生个体也不断积极学*、改革和创新。最终营造师生守望相助的精神家园。精神家园应具有五大支柱:优雅的自然环境(环保:关注、保持);专业的领导范式(领导:专业、精细);浓厚的学术风气(治学:思考、勤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人:克制、宽容),和谐的工作氛围(处事:无私、公*)。

  (三)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基于“学校文化建设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不同认识,学校通过问卷、访谈、统计、实验、观察等方式,结合学校实例,将隐性的观点逐步显性化,从而更好的落实“阳光育人,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

  2、行动研究:以学校“阳光育人,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通过计划、行动、考察、反思的行动步骤,以“学生文化、教师文化和领导文化”的实践研究为基本策略,体现其科学性、社会实践的改进功能及批判性。

  3、案例研究:将学校文化所生成的经典智慧与各种经验范式,通过学生、教师和领导三个层面的团队引领,以教育教学中鲜活的个案为载体,加之文化传承与理念创新的“阳光育人”策略,从而更好的省思以往的研究绩效,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范式,体现其应用价值。

  (四)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课题认知阶段(20xx、09—20xx、11)

  此阶段目标:初步了解体现“阳光育人”的学校文化基础和特征,达成建构“阳光育人”学校文化的共识。

  此阶段的工作重点:1)立项申报课题,得到课题组审批。2)编制课题实验研究方案。3)分工研究专题。4)组织课题培训。5)邀请专家讲座

  第二阶段:课题践行阶段(20xx、11-20xx、11)

  此阶段目标:行动探索体现“阳光育人”理念下的学校文化,并逐步推进学生文化、教师文化、领导文化三个项目,从而建构阳光学校文化。

  此阶段的工作重点:1)细化实施实验措施,通过多项工作布置,深入调查、收集有关实验资料,使课题进入实质性运转阶段;2)对研究过程中发现的消极因素如何转化的策略进行研究,不足之处进行补充;3)进行中期论证,写出阶段性实验报告或论文。

  第三阶段:课题总结与推广阶段(20xx、11—20xx、09)

  此阶段目标:形成体现“阳光育人”学校文化特征,完成阳光学校的指标体系,撰写结题报告。

  此阶段的工作重点:1)课题组成员在整理研究课题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后测,分析处理实验数据;2)在基本完成各项试验工作的基础上,找出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办法,进行全面总结,使研究课题更加条理化、系统化、科学化和理论化;3)撰写结题报告。

  三、创新价值

  (一)、对“阳光学校”概念的认识。

  尝试着改变“学校”的传统涵义。它不仅仅是教学组织形式和实施各种教育活动的组织单位,它更是师生的精神家园;它不仅发挥服务于教学和德育的工具价值,更发挥着直接产生教育作用的本体价值。它还体现了我们对“阳光”内涵的深层理解,即:学校应该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充分展现自己并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力和能力,使学校成为提升师生个体精神生命质量的文化场。

  (二)、本课题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即对我校管理者、教师、学生有实践性的指导意义。我们在理论的构建、指导实践、并不断地反思改进实践(教育教学)中,提高教育教学实效,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和谐发展。

  四、研究的基础

  20xx至20xx年,学校坚持“一脉相承、特色贯通”,在传承曹杨二中优秀文化和特色项目的基础上,优化校园环境,实行扁*化的“二级管理体制”;完善“阳光育人、和谐发展”理念,形成健康运行机制,为师生和谐发展提供保障。20xx至20xx年,学校探索“文化传承、理念创新”,提出建设阳光学校的办学目标。20xx至20xx年,逐渐丰富内涵并形成整体发展思路,坚持依法办校、文化治校、科研兴校的办学策略,探索理念的落实。

  学校前期分别研究了《曹杨二中附属学校班级建设实践研究》、《现代学校制度下教师发展性评价的行动研究》、《“合”与“和”学校领导文化行动研究》三个课题。

  1、《曹杨二中附属学校班级建设实践研究》课题。

  学校从20xx年开始研究课题,目前此课题已结题,并于20xx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名为《建设民主集体,共创阳光人生》一书。学校以“建设民主集体,共创阳光人生”为主题的班级文化建设为突破口,开展学生阳光人生行动研究,探索*等的师生关系、民主的管理方式、互动的教育机制、开放的教育过程、积极进取的班级文化。

  2、《现代学校制度下教师发展性评价的行动研究》课题

  学校从20xx年开始研究课题,目前此课题尚在结题阶段。学校开展了以《教师发展性评价制度》为载体的教师发展性评价研究项目,优先建设教师队伍,促进教师成长。聚焦课堂教学,通过目标引领、价值凝聚、分层定位、分类指导、分段实施的行动研究,推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和结构优化,生成积极进取的教师文化。

  3、《“合”与“和”学校领导文化行动研究》课题

  学校从20xx年开始研究课题,目前此课题进入认知、践行阶段。此课题体现“阳光育人"理念的领导文化的民主性,在公*、公正、公开人文的管理氛围中,承认每个认定价值存在,充分调动校内成员的积极性,形成强烈的成员归属感和有特色的领导文化。学校以“尊重、理解、宽容、协作、共存”价值基石,并不断渗透到管理工作中;深刻理解“阳光育人、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主动研究学校发展中的问题,在学校发展的整体格局中全面策划各领域、各层次的工作,并及时有效地完成各项任务。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2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初中英语:本课题主要以七年级全体英语教师教学活动设计备案和学生(西安市东城一中七年级九班、十班、十一班和十二班)为研究对象。

  有效性:即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以下两个方面来体现:一是效率的最大化(单位时间内学生的收益量);二是效益的最优化(学生受教育教学影响的积极程度,主要表现在兴趣培养、*惯养成、学*能力、思维能力与品质等诸多方面)。概括为轻负担,低消耗,全维度,高质量。本课题的有效性范围主要界定在效率的最大化内。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本课题将整个研究课题化整为零:首先,分析了教学活动设计原则。总结出教学设计应该遵循五个原则:全面性、真实性、可操作性、趣味性和创造性。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认知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要提高课堂活动的有效性,这样教学才能有序、高效的进行。其次,实践总结出教学活动设计的方法。再次,分析教学活动设计现状以及教学活动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举出教学活动设计的成功案例以及评价标准。最后,结合二语*得理论提出有效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总之,本课题研究两大问题:1. 针对初中英语学*特点分析发现初中英语课堂低效的原因;2. 针对造成课堂效率低下的瓶颈因素再结合第二语言*得理论提出解决瓶颈的方法策略。

  在研究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研究活动,例如研读编写教材和课程标准、老师之间相互学*听课评课、公开课展示、学生个案研究、听取学生反馈信息、研讨备课、教师技能评比、教学活动设计研讨会、教学活动设计实践等方法分析造成由于课堂活动设计不合理造成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提高学生学*掌握语言技能和提高学*语言的能力以及他们的综合素质。

  本选题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 (20xx年1月--20xx年3月),主要任务是广泛搜集相关资料,学*有关文献资料,了解与本课题有关的理论信息及成果,确立课题实验的理论依据,分析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预期目标。教师教学方面,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学生学*方面,分析初中学生学*英语心理特征和学生学*第二语言*得的特征。对初中英语教学课堂由于课堂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做调查分析,写出分析报告。具体实施方面包括组建课题组、确定课题;和小组成员学*相关理论和方法;申报立项并填写课题申报表;拟定开题报告并制定具体的研究方案和开题答辩。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xx年4月-20xx年11月),这一阶段主要任务是根据相关文献资料、教学实践经验总结、教学设计研讨的信息及成果,撰写论文。把课题模块把具体任务分配到小组成员,各成员按部就班制定子课题研究方案,实施研究任务并且分析研究报告信息,撰写分课题研究成果。小组成员通过研讨学*以及课堂教学观察,收集、整理各种信息资料,归纳和提升几年来的研究成果,将总结提炼出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进行反复验证和完善,撰研究报告,做好课题结题准备,发表初步成果,大家互相交流意见,确定论文终稿。

  第三阶段(20xx年12月):课题结题阶段,主要任务是分析、整理课题信息资料,形成课题研究成果,专家评审。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主要为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 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新课程改革提倡课堂教学要注重有效性。而有效是教学的本质特性,也是当前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有效教学是在新课改改革提倡英语课堂教学应该转变成体验课堂,师生共同探究新知,形成能力的背景下提出来的。

  2 提倡高效课堂理念的需要。效益是课堂的永恒追求。对学生而言,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让学生轻松、快乐地学*科学知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些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科学理论的教学情景是非常有意义。科学课堂教学设计是提高科学教学质量最重要的一环。

  3教师专业技能提高的需要。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和领导者,学生是主体,教师应该着眼于教学的设计和引导。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

  4 充实和发展“二语*得与*外语教学”研究的需要。自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二语*得理论介绍的国内以来,许多专家学者比如胡文仲、戴炜栋、束定芳、胡壮麟、王初明等致力于*二语*得研究,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作为一门新的交叉学科,此方面的研究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所以本论文研究成果将充实发展国人对二语*得的研究。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主要为为主件和附件

  主件: 论文《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有效性研究》

  附件: 1. 七年级英语备课组备案研究分析报告

  2. 课堂活动设计课件以及反思

  3. 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活动调差反馈表

  4. 成功教学活动设计案例

  5. 七年级英语备课组经验讨论报告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3

  一、课题实施的背景

  当今闻名遐迩的意大利瑞吉欧教育体系,把个案记录作为一种全新的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的教育方法,在当今世界被公认为最优秀的教育方法。个案记录不是纯粹的活动记录,它的使命是让教师在对每个儿童进行关注时,能更好的遵循新《纲要》的精神,让它更有利于针对每个儿童的教育和对特殊儿童的行为矫正,让教师自主、深入的去寻求掌握观察儿童的方法,提高观察的敏锐力,真正把“因材施教”落到了实处。它体现的是被观察对象的一系列发展进程,也体现了教师与幼儿互动、儿童与教师互动、家长与教师互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几年前,上海儿童基金会普陀幼儿园,开始了有关“观察、记录、分析和评价幼儿和幼儿园教育”的课题研究。该课题研究从加登纳和瑞吉欧的合作研究《让儿童的学*看的见》中获得灵感,研究过程中得到了幼儿教育家乔治·富门的指导和帮助。国内外进行丰富的个案研究,如:“幼儿家园行为不一致”的个案研究、“幼儿交往能力”的个案研究、“幼儿多动行为”的个案研究这些研究让老师看到了“记录”的价值,教给老师记录的方式,从真正意义上指导我们的研究。

  二、课题实施的现实意义

  1.当前,我们在研讨有效教学时发现,教学中普遍存在两大问题:一是教学目标不具体,没有把握教学难点、采取有效教学策略解决难点;二是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及时反映,灵活驾驭。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教师备课时备幼儿不充分,对幼儿的知识经验不够了解,活动的组织形式没有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特点,对幼儿的学*情况估计不足。要进行有效教学,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幼儿,个案观察记录就是观察了解、分析幼儿的有效途径。通过个案记录的实践研究促进幼儿园的有效教学,这是我们开展此课题研究的现实需要。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学前教育应当尊重每个幼儿的自身发展的特色,应当因人而异,在观察、了解每个幼儿的基础上,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如何使教师在有限的时间里能面对所有的孩子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无疑,开展个案研究是一个有效的策略。个案教育研究能促使教师围绕案例中所反映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反思教育教学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我们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的体现。

  3.我们幼儿园的办学思想——顺天应人、以智启智,这就意味着要贯彻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思想,要遵循以孩子为中心的原则,要有对幼儿快乐学*生活的追求,要让幼儿园成为幼儿幸福生活的乐园。对我们教师而言,要求我们心系幼儿,真心关心幼儿,关注并了解幼儿的行为表现,从孩子的角度设计和开展活动,要有用智慧启发幼儿智慧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教学技巧。个案研究是贯彻办学思想的有效途径,通过个案研究能加快办学思想建设的步伐,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

  三、课题实施的理性思考

  1.课题概念的诠释

  ⑴“幼儿”指3—6岁的儿童。(本研究对象指本园在读幼儿)

  ⑵“幼儿个案记录”指各研究者根据本班实际,确定研究对象,对个别或少许几名幼儿的生活、学*过程或现象进行细致和整体的描述和分析。可以是案例的记录,也可以是连续跟踪的观察记录,记录的方式可以是笔录,也可以是量表统计,还可以摄像、摄影等。

  ⑶“幼儿个案记录的实践与研究”指对观察记录的幼儿个案进行分析、研究,采取积极有效的教育策略,进行因材施教,以此促进幼儿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2.相关理论支撑

  ⑴“儿童中心论”—杜威教育理论,瑞吉欧人继承和发展了杜威的这一思想,反对教育在教学中对儿童进行知识的单向灌输,针对传统教育中重心在教师、教材,唯独不在儿童的“无儿童”的现象,提出了“儿童中心”的论点。

  ⑵瑞吉欧教育体系幼儿教育最独特的贡献,就是把“记录”作为教育实践的基本组成部分。美国著名幼儿教育家琳莲·凯茨认为,瑞吉欧的“记录”为幼儿教育提供的是基本的、同等重要的革新。第一,记录帮助幼儿从活动中获得广泛而深入的学*;第二,记录是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在学校中所获得的经验;第三,记录是教师研究的一种重要形式,可以使教师了解幼儿以及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可以作为改进教学的依据;第四,记录提供幼儿学*和发展的信息。瑞吉欧教育体系使业内和业外的人士都感到震撼,并为之折服,在很大程度上与瑞吉欧教育体系所建立的丰富“文档”是有关联的。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观点和可能创新之处

  1、主要观点:

  (1)以儿童发展为本的观点

  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坚持以尊重、理解、信任儿童为前提,确保个案记录研究的真实性。

  (2)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

  尊重幼儿在发展水*、能力、经验、学*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努力使每个幼儿都获得满足和成功。教师在观察时,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要带个人感情色彩,都应把自己当做局外人,把自己的、幼儿的行为、语言都如实记录,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真实、生动、具体的资料。

  不干扰幼儿。记录自然状态下的表现,特别在“点点滴滴”中避免因记录而干扰幼儿的活动,否则记录只会流于形式;不喧宾夺主。观察记录只是为教育服务,不为了记录而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不为了记录而放弃了对幼儿的指导,美其名曰:“为了记录”这本身就违背了记录的初衷。

  2.可能创新之处

  (1)对寻常幼儿的个案记录更全面、细致、丰富、具体。

  (2)个案记录的开式多样化(文字、图片、照片或录像),以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指导自己的教育行为,提高教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师的观察更敏锐,教学策略更有效,更能体现教师的智慧。

  四、课题研究的操作思路

  1.研究目标

  总目标:

  通过幼儿个案记录,促进幼儿个性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

  具体目标:

  (1)通过实践研究,掌握观察记录的方法,真实记录整理、准确分析个案,学会从个体到整体的个案研究方法,积累课题研究的经验。

  (2)联系个案记录研究,更有效的开展备课、上课、评课。

  2.研究内容

  (1)个案记录的内容包括个案记录研究对象的确立、如何观察并记录幼儿一日生活、记录的方法、怎样分析记录的内容以及怎样评析记录的过程。

  (2)通过幼儿个案记录的实践与研究,促使教师全方位的备幼儿,了解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身心发展规律、学*特点,从幼儿角度设计、组织评价教学活动,更好的促进幼儿的发展。

  (3)个案记录促进有效教学。备课时教师将教学目标具体化,把握重点,

  掌握突破难点的策略;在课堂中教师及时反映、灵活驾驭;课后教师及时记录分析评价课堂的有价值的研究现象,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3.主要研究方法

  (1)文献法:通过查询相关资料,学*古今中外有关个案记录的理论知识以及个案记录的研究方法,为此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2)行动研究法:坚持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探索个案记录的操作策略。

  (3)个案研究法:老师们将幼儿在一日活动中发生的有意义、有价值的片段或过程真实的记录下来,加上情境分析和反思、感悟,进一步提升形成本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观点。这就是个案研究法。这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4)经验总结法:在各个不同的研究阶段,运用经验总结法,对本课题的实践操作进行整理和归纳、提炼和总结,形成具有一定结构体系的经验和研究成果。

  4.研究重点

  (1)建立幼儿成长档案,探索影响个别教育的相关因素,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

  (2)积累丰富的个案集,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和专业水*的提高。

  (3)找出家园合作存在问题,以及针对问题采取的措施、方法。 5.研究思路设计

  (1)组建一支具有一定实践和研究水*、具有创新精神的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的课题研究团队。聘请市、县教科研的专家为课题顾问,对课题的理论支撑、研究方向、总结提升等方面做指导。

  (2)对幼儿个案进行及时的分析、整理,有效的调整教师的教育策略,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

  6.研究步骤构想

  (1)准备阶段完成选题,选好子课题,确立研究方法和研究步骤,制定研究计划。包括:划分工作阶段的程序,确立工作内容,安排工作时间,规定组织形式和表现形式。

  (2)实施阶段课题开题。研究者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研究工作。按月、按学期进行个案跟踪观察、记录、分析,定期总结交流。

  (3)总结阶段对研究的过程和结果作价值判断,形成研究报告,并整理相关的论文集。

  五、预期成果及保障措施

  2、保障措施

  (1)本课题组核心人员均为本科学历,从事幼教工作*均为12年,多次与省市级课题研究,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均取得过研究成绩。

  (2)本课师组为学*型团体,成员们勤于学*,乐于研究,团结协作,业务能力很强。

  (3)本课题组围绕课题已开展了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搜集了大量的与本课题有关的资料,做了充分的、务实的调研工作。

  (4)本课题能自筹研究经费,保障研究时间。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4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和研究价值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教育是时下的一个热门话题,我国前年已把“学会感恩”写进《小学生守则》,许多学校也在进行感恩教育的对照研究,且大多是在中学以上的学段进行,在小学阶段进行校本开发研究的我校尚属少数。美国17*为感谢印地安人的救助英国移民度过难关,把每年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正式确立为感恩节,至今延续,节日前后各种感恩活动较多,主要是商家赚钱的需要,真正懂得感恩的尚少,许多华人认为“养儿防老”的心态在美国是行不通的,孩子一旦成年就杳无音信,偶尔打个电话问侯都很少。这就说明了当前不仅在*乃至世界,感恩教育是人类社会共同的需要。因此,开展该课题研究是时代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人才培养的需要。

  (二)研究价值:

  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基础型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许多学校往往是天天说德育,天天抓德育,德育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我校从反思小学德育现状入手,执著地探索提高小学生道德素养,积极创建凝聚我校特色有着极高实践价值的校本德育课程。

  (1)力争通过开发和实践感恩教育校本课程,在德育过程与方法、德育途径与资源方面有所创新,让学校德育工作贴*学生生活现实,贴*学生思想道德需要,通过构建课程的“校本化”“课程化”“体系化”实现学校德育工作新的突破。

  (2)使教师在先进的课程开发思想指导下,开发出以德育实践为主体的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教材。同时使教师在实施校本课程过程中,增强校本课程实施能力,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最终在全校教师共同努力下形成现代校本课程实施理念。

  (3)以学生需求为前提,紧贴学生发展实际,开发感恩教育课程,实践“知行统一”的德育灵魂,积极培养学生成为具有主体道德素质的人。

  二、相关概念解读

  1、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并不是一种课程类型,而是属于课程管理方面的一个范畴。是在学校本土生成的,既能体现各校的办学宗旨、学生的特别需要和本校的资源优势,又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紧密结合的一种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的课程。具有三种基本属性,即关联性、校本性和可选择性。

  2、感恩教育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感恩”之心,就是对世间所有人所有事物给予自己的帮助表示感激,铭记在心“感恩”是尊重的基础。在道德价值的坐标体系中,坐标的原点是“我”,我与他人,我与社会,我与自然,一切的关系都是由主体“我”而发射。尊重是以自尊为起点,尊重他人、社会、自然、知识,在自己与他人、社会相互尊重以及对自然和谐共处中追求生命的意义,展现、发展自己独立人格。感恩是一切良好非智力因素的精神底色,感恩是学会做人的支点;感恩教育是让学生一学会品味这种美好的感情,让学生知道感谢爱自己、帮助自己的人,是德育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3、感恩教育校本课程

  本课题对“感恩教育校本课程”的界定:它是德育校本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校本课程通常是指学校在国家和上级有关教育部门规定开设的课程以外,根据本校的教育资源特点和学生道德发展的需要所建立的,通过实施感恩教育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课程体系。

  三、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德育不同于智育。德育的价值取向在于:不是刻意去落实多少知识与能力,而是如何将国家对青少年的道德要求内化为学生的内在品质、外显为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德育课程是一种大课程的概念。是进一步强化育人意识,使学校的一草一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成为有目的、有步骤甚至有评价的教育行为。德育课程体系化的目的在于克服“盲点”,整合教育资源,真正实现全员、全程德育。德育课程体系庞大科目众多,本课题的研究则力求通过整合国家课程标准、上一级部门下达的工作要求以及多方位的教育资源,将感恩教育融入我校德育课程的整体规划,以创新主题与内容、创新过程与方法、创新体验与收获三大渠道进行课程开发研究,建立一种具有本校特色的,对学生道德成长发展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开放性的德育课程体系,让德育回到学校生活中去,让德育渗透到学生生活中去,真正使德育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需要。

  四、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1、本课题研究计划分“感恩亲情、感恩老师、感恩社会、感恩大自然”四大主题来开发感恩教育课程,培养教育学生热爱家乡、勤劳勇敢、诚实守信、勤奋好学的人文素养与美德,为他们今后提供自我发展的空间。

  2、转变教师的教学观、课程观和教学方式。通过亲自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

  3、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和实施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形成与学生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4、以学校教育为核心,形成学校教育特色。

  5、以综合实践活动模式开发课程,形成综合性学*的教育格局。

  (二)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问题是对小学的感恩教育校本课程进行研究并有效地开发利用,研究感恩教育校本课程正是试图从学校实际出发,建立一种具有学校特色的,对学生道德成长发展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开放性的德育课程体系,使德育校本化、德育课程化。我校德育课程的研发要的不是从理论到理论的演绎,而是来自于实践的归纳。让学校德育课程汇聚集体的合力,走出一条创新之路。主要进行学生感恩教育专题活动的实践研究。

  五、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本课题将于学校的德育工作相挂钩,全面带动学校少先队工作,以“围绕感恩育德”为指导,努力形成校本德育课程体系。将以“唤醒真情、回归生活、关注细节”为策略,积极探索学校教育影响学生文化心理的策略,深入开展“感恩教育”。一方面,学校成立“感恩教育”课题组,进一步完善“感恩教育”的理论框架;另一方面,大胆探索“感恩教育”的实践操作策略,在全面孕育“感恩情感”的基础上,着重抓好“学会回报”这一环节,增强学生自主成长的动力。本课题的研究侧重于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同步进行,努力形成小学德育的有效策略。

  (二)研究方法:

  本项目拟采用调查研究法、个案法、经验总结法、教育实验法等科研方法相结合,根据学校实际来进行的行动研究。

  (三)具体措施:

  1、加强对教师的培训。认真组织教师学*同类课题的相关文献资料,把握其内涵和精神实质,了解国内外及本地区的先进经验,转变观念,提高科研水准。

  2、方案编制与教材设计。从学校层面来说,主要是制定《校本课程规划方案》这种规划是校本课程开发流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因为它有这些好处:(1)体现课程是一种科学的探究过程,不是随意的想开什么课就开什么课;(2)作为一个整体来规划有助于协调与国家或地方课程的关系;(3)有利于集中培训教师的课程知识与能力;(4)有利于统一开发具体课程的教师的思想和认识;(5)便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审议。

  3、认真组织研讨活动。研究期间每学期要组织课题组内交流、学科组内研讨、校级观摩等活动,使培训与开发有机结合,通过反复的实践、观摩、研讨、碰撞,提升开发能力。

  4、制度与管理。制定课题研究进度表,并严格按课题进度组织实施。

  5、课程审议。由校长负责,健全组织网络。通过审议发现课程方案中的一些问题,把这些问题反馈给教师。

  六、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一)我校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

  1、20xx年7月参与由市教研室领衔的全国“十五”重点课题子课题《校本教研基本特征与模式的研究》,我校被作为安徽省“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项目学校,20xx年9月我校作为全市唯一的一所小学校本教研基地接受省课题专家鉴定组的验收。

  2、20xx年我校被市教育局命名为“校本教研特色学校”。

  本课题组研究人员都经历过和正在经历多项课题的研究工作,他们积累了宝贵的研究经验,尤其在校本研究方面有过尝试,将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便利,本课题将在学校德育工作领域中进行拓展和创新。

  (二)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

  本课题的负责人:王晓燕,女,大专学历。市数学学科骨干教师,现任本校行政校长。曹克俊,女,大专学历并顺利完成南师大研究生课程班的学*,市幼教学科骨干教师,现任本校大队辅导员。两人均参加过全国信息技术教育研究课题《教师信息素养对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省级课题《小学生自主学*意识的培养研究》。研究人员*均年龄37岁左右,均为一线骨干教师,教科研实力雄厚。本课题组成员的学历层次、技术职称层次、研究能力都较高,大都是大专、本科毕业。课题成员中有担任过国家级、省级、市级课题的研究,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科学规范的学校管理策略。有的科研成果在全国级和市级报刊上发表、获奖。他们有创新精神,对课题的设计和研究有独到之处。

  (三)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负责本课题研究的是学校行政校长,研究经费学校能主动承担、大力支持,并为课题的研究订阅了大量的参考资料。学校与多家单位鉴定了校外实践基地,健全了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学校将建立健全教科研工作责任制,做到领导到位,目标明确、责任到人,奖罚分明,学校——大队部——班主任,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具体落实到人。并大力支持课题组成员进行研究活动并给予必要的时间保证。

  另外,我们将请市、区教科所、教研室领导、专家给予课题方面的指导和支持。

  七、本课题预期研究成果、最终研究成果

  (一)阶段成果形式

  第一阶段:讨论稿、课题方案

  第二阶段:主题实践活动、班队会案例、阶段研究报告、总结调整、班级自治记录、环境建设资料、学生及家长访谈记录等

  第三阶段:研究论文、结题报告、课题成果集

  (二)最终成果形式

  1、形成德育校本课程的教材;

  2、研究报告;

  八、本课题研究人员分工

  九、本课题的实施步骤:

  本课题从20xx年3月开始启动,研究周期初定为3年,计划在20xx年2月结束,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酝酿准备阶段(20xx年3月—20xx年3月)

  1、围绕德育、德育课程、德育工作、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纲要,由大队部组织全体班主任采用“头脑风暴式”找出我校开发德育校本课程的主要问题,确定研究课题。

  2、成立课题组,并组织课题组成员学*有关理论。

  3、组织调研,分析学校现有的德育课程现状,在这个基础上撰写研究方案和研究实施方案。

  4、课题组负责人积极组织课题研究申报。

  第二阶段:实施研究阶段(20xx年3月—20xx年9月)

  全面开展课题实验,各项子课题进行开发与利用阶段,要定期做好实验计划,积累材料,记录研究情况,根据进展情况,对课题实施进行评估,并定期举行培训会。

  第三阶段:全面总结阶段(20xx年9月—20xx年2月)

  对教材和相关资料进行汇总、分析,撰写研究报告,及时对教材的不当处进行修改。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5

  课题名称:培养和提高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研究

  负责人:

  所在单位: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新课改教学的不断深化,在*几届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以下现象:

  (1) 一些学生对所学过的.数学概念、定理、公式以及定义等,不能准确表述,甚至连*时学生成绩不错的学生也不例外;

  (2) 一些学生虽然对于课本上的概念、公式等知识背的滚瓜烂熟,但是一遇到题目,大部分学生还是不知道该如何下手;

  (3) 还有一部分学生*时完成的*题量也不少,但是仍然没有熟练掌握一些基本的方法和技巧,在作业和考试中仍然经常出错。长期下来,这些学生虽然学*态度十分端正,但成绩却不能有效地提高,更有甚者逐渐沦为“差生”。对于以上这些现象,往往会笼统的认为学生学*和思维能力不高,影响了学*的效果。

  我通过深入了解学生的学*过程,仔细研究学生的解题过程后认为,这些现象的背后是学生数学自主学*的能力不高,学生学*数学能力提高的障碍之一就是数学阅读能力较弱,这是目前影响学生学*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也就是说,数学阅读能力的障碍造就了一批数学学*的”差生”。

  因此,在不增加学生学*负担的前提下,当务之急就是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切实改变学生的学*方式,促进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提高,进一步加强中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从而提高中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有效培养中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优化教学效果,提高中学生学*效率。所以确定开展《培养和提高中学生数学阅读理解能力研究》这一课题。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阅读能力,是指在阅读实践中和阅读后的理解、分析、概括、联想、鉴赏和评判能力。数学阅读过程同一般阅读过程有相同之处,都是一个完整的心理活动和信息载体吸纳加工的过程,包括语言符号的感知和认读,新概念的同化和顺应,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等。数学阅读理解能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语言理解力。就是把新的概念或结论纳入到学*者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实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使之获得明确意义的能力。

  2、语言转换能力。是指学生能够在图像语言、符号语言和文字语言三种不同形式的数学语言之间,或在同一种表达形式的数学语言内部进行转换的能力。

  3、语言表述能力。是指学生能正确地把解决数学问题的观点、思想、方法、过程、结果等用数学语言准确表述出来。

  4、概况联想能力。就是根据问题中所给信息,进行分解、组合、交换、编码和加工处理,通过联想、归纳、类比和转化,从中抽象出问题的本质,进而辨认出其对应的数学模式。

  5、有效猜测能力。指学生能够根据已知信息,不被问题的类型、表面现象所迷惑,最大限度地分析和估量所提供的具体材料,运用数学公式、定理或生活常识去推测、判断和发掘有关的结论,从而做出有效猜测的能力。

  6、直觉创新能力。指学生在阅读中依据一定的个人体验,以一定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为基础,通过感悟、猜想、合情推理等直觉的认知活动、理解活动与发现活动,对要解决的问题从逻辑意义上的认同过渡到心理意义上的认同,进而超越已有的数学思想、方法,逐渐形成一定的直觉思维能力。

  本课题从实际出发,在实际教学中注意搜集整理高中学生有关数学阅读理解能力方面的第一手资料,总结阅读的重要性,通过分析研究寻找培养高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方法策略,努力提高高中生的数学语言应用水*和数学阅读能力。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1.学*研究国内外文献,学*与数学阅读相关的文章,理解数学阅读能力的内涵,数学阅读能力的标准、衡量方法;

  2.学*研究文献,搞清楚影响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因素,提高阅读能力的途径;

  3.针对所带学生学*中的学*状况,分析教学中的问题成因,采用科学方法对学生阅读能力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

  4.结合学*文献心得体会,结合自己所带学生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思考,抓住自己学生的特点,初步制定一系列提高数学阅读能力的方案;

  5.在所带学生中进行初步尝试,落实自己所制定的方案,及时反馈,进行分析调整,改进完善自己设想;

  6.改进后的方案实施,跟踪分析,反馈调整,积累数据资料,形成成熟方案;

  7.对比与分析:进行与同层次学生与受试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测量对比,进行分析,检验方案的效果;进行测试前后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测试与分析。

  8.进行本课题研究的反思总结工作,形成本课题的研究结果和经验教训,顺利结题。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课题成果:

  主件:结题报告

  附件:

  1、立项书复印件。

  2、搜集整理文献资料并打印成册。

  3、高中生数学阅读理解能力调查报告。

  4、高中生数学阅读理解能力访谈实录。

  5、开题报告、中期报告、结题报告(文本及电子文档)

  6、研究论文汇编

  7、教育叙事,随笔等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6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初中英语:本课题主要以七年级全体英语教师教学活动设计备案和学生(西安市东城一中七年级九班、十班、十一班和十二班)为研究对象。

  有效性:即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以下两个方面来体现:一是效率的最大化(单位时间内学生的收益量);二是效益的最优化(学生受教育教学影响的积极程度,主要表现在兴趣培养、*惯养成、学*能力、思维能力与品质等诸多方面)。概括为轻负担,低消耗,全维度,高质量。本课题的有效性范围主要界定在效率的最大化内。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本课题将整个研究课题化整为零:首先,分析了教学活动设计原则。总结出教学设计应该遵循五个原则:全面性、真实性、可操作性、趣味性和创造性。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认知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要提高课堂活动的有效性,这样教学才能有序、高效的进行。其次,实践总结出教学活动设计的方法。再次,分析教学活动设计现状以及教学活动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举出教学活动设计的成功案例以及评价标准。最后,结合二语*得理论提出有效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总之,本课题研究两大问题:1.针对初中英语学*特点分析发现初中英语课堂低效的原因;2.针对造成课堂效率低下的瓶颈因素再结合第二语言*得理论提出解决瓶颈的方法策略。

  在研究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研究活动,例如研读编写教材和课程标准、老师之间相互学*听课评课、公开课展示、学生个案研究、听取学生反馈信息、研讨备课、教师技能评比、教学活动设计研讨会、教学活动设计实践等方法分析造成由于课堂活动设计不合理造成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提高学生学*掌握语言技能和提高学*语言的能力以及他们的综合素质。

  本选题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11年1月--2011年3月),主要任务是广泛搜集相关资料,学*有关文献资料,了解与本课题有关的理论信息及成果,确立课题实验的理论依据,分析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预期目标。教师教学方面,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学生学*方面,分析初中学生学*英语心理特征和学生学*第二语言*得的特征。对初中英语教学课堂由于课堂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做调查分析,写出分析报告。具体实施方面包括组建课题组、确定课题;和小组成员学*相关理论和方法;申报立项并填写课题申报表;拟定开题报告并制定具体的研究方案和开题答辩。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11年4月-2011年11月),这一阶段主要任务是根据相关文献资料、教学实践经验总结、教学设计研讨的信息及成果,撰写论文。把课题模块把具体任务分配到小组成员,各成员按部就班制定子课题研究方案,实施研究任务并且分析研究报告信息,撰写分课题研究成果。小组成员通过研讨学*以及课堂教学观察,收集、整理各种信息资料,归纳和提升几年来的研究成果,将总结提炼出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进行反复验证和完善,撰研究报告,做好课题结题准备,发表初步成果,大家互相交流意见,确定论文终稿。

  第三阶段(2011年12月):课题结题阶段,主要任务是分析、整理课题信息资料,形成课题研究成果,专家评审。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主要为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新课程改革提倡课堂教学要注重有效性。而有效是教学的本质特性,也是当前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有效教学是在新课改改革提倡英语课堂教学应该转变成体验课堂,师生共同探究新知,形成能力的背景下提出来的。

  2提倡高效课堂理念的需要。效益是课堂的永恒追求。对学生而言,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让学生轻松、快乐地学*科学知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些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科学理论的教学情景是非常有意义。科学课堂教学设计是提高科学教学质量最重要的一环。

  3教师专业技能提高的需要。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和领导者,学生是主体,教师应该着眼于教学的设计和引导。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

  4充实和发展“二语*得与*外语教学”研究的需要。自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二语*得理论介绍的国内以来,许多专家学者比如胡文仲、戴炜栋、束定芳、胡壮麟、王初明等致力于*二语*得研究,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作为一门新的交叉学科,此方面的研究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所以本论文研究成果将充实发展国人对二语*得的研究。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主要为为主件和附件

  主件:论文《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有效性研究》

  附件:1.七年级英语备课组备案研究分析报告

  2.课堂活动设计课件以及反思

  3.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活动调差反馈表

  4.成功教学活动设计案例

  5.七年级英语备课组经验讨论报告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7

  一、课题开题报告的含义与作用

  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何谓有价值、有创见性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从何而来呢?这需要研究者长期实践、细心观察和深思熟虑。当自己提出的课题得到上级认可后,就要把自己的研究方案设计好,即撰写科研课题开题报告。

  课题开题报告就是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规划和制定。换言之,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课题实施计划。开题报告主要说明这个课题有价值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

  撰写课题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的重要环节,是创新新知,不是可有可无的。正如学者文翁说过,“搞好开题报告的主要目的是促使大家理清研究思路,完善研究设计”。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和安排,是为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提供探索的途径。课题开报告初步规定了课题研究各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步骤,对整个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对于科研经验较少的人来讲,一个好的方案,可以使他们明确课题研究的方向,避免发生进行一段时间后不知道下一步干什么的情况,保证整个研究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可以说,课题开题报告水*的高低,是一个课题质量与水*的重要反映。没有科学的开题报告,就没有科学而有价值的成果。随着教育科研管理工作规范化不断加强,开题论证问题越来越受到教育科研管理部门的重视。

  二、撰写课题开题报告的基础性工作

  写好科研课题开题报告要了解其基本结构与写法,但“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重要的还是要做好基础性工作。首先,要了解别人在这一领域研究的基本情况。研究工作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要有创造性,熟悉了别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情况,才不会在别人已经研究很多、很成熟的情况下,重复别人走过的路,而是站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更高层次、更有价值的方面去研究;其次,要掌握与研究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论基础扎实,研究工作才能有一个坚实的基础,否则,没有理论基础,你就很难深人进去,很难有真正的创造。因此,我们进行教育科学研究,一定要多方面地收集资料。要加强理论学*,只有这样制定出的开题报告才能更科学、更完善。

  三、课题开题报告的结构

  撰写开题报告是进行科研课题申请后的首要工作。通过开题报告的思考与写作可以帮助我们清楚地了解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个课题,究竟想做什么,想得到什么,怎么做,能否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若分析后觉得不现实,则可以立即调整自己的方向和目标,使课题目标的达成有可能性,从而避免“大题小作”或“小题大作”。课题开题报告的写法根据课题研究的类别略有不同。但一般地说,科研课题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课题研究的背景

  2.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本课题与之联系和区别

  3.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4.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5.课题研究的目标

  6.课题研究的内容(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7.课题研究的过程

  8.课题研究的方法

  9.预期研究成果

  10.完成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11.参考文献

  四、课题开题报告撰写规范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首先,要阐明课题研究的背景,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进行这项研究的。因为任何课题研究都不是凭空来的,都有一定的背景和思路。其次,要阐明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能解决什么问题。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最后就是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要有针对性、可操作性,这是课题研究的生命力所在。解决的重要问题与提出的背景间有着必然的、照应的联系,不能游离或架空。

  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写成诸如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一般性的口号。一位高中化学教师在课题开题报告中对其课题意义是这样写的:“高考实施3十X方案后,化学学科作为一门选考科目,其教育、教学必将受到一定影响。如何在当前的形势下进一步提高高中化学教学和教育水*,这是化学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本课题正是以3十X对高中化学教学的影响为引线,以1999届至20xx届为观察样本,运用观察、统计、访问等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研究如何在3十X实施过程中调整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问题,为在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水*进行有益的探讨”。这样有针对性地写使别人一看就觉得科学性、实用性比较强,的确有价值。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本课题与之联系和区别

  阐述这部分内容必须采用文献资料研究的方法,通过查阅资料、搜索发现国内外*似或界于同一课题研 究的历史、现状与趋势。

  历史背景方面的内容:按时间顺序,简述本课题的来龙去脉,着重说明本课题前人研究过没有?哪些方面已有人作过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这些研究成果所表达出来的观点是否一致?如有分歧,那么他们的分歧是什么?存在什么不足,通过历史对比,说明各阶段的.研究水*。

  现状评述,重点论述当前本课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着重评述本课题目前存在的争论焦点,比较各种观点的异同,阐述本课题与之联系及区别,力求表现出自己课题研究的个性及特色。这一部分的内容应力求精当,力求体现自身研究的价值。

  发展方向方面的内容:通过纵(向)横(向)对比,肯定本课题目前国内外已达到的研究水*,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能的发展趋势,指明研究方向,提出可能解决的方法。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实践意义,指向操作层面,即通过课题研究对学校、教师、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有什么促进,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有哪些好处。它的阐述是通过假设关系,勾勒出通过研究可能会或一定会产生的实践效果。

  中小学的教育科研更多地取向于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在理论方面的学术研究价值可能比较匮乏,但也不可否认,通过研究,可能达到了对某一相关理论的细化和补充,对某一理论进行了具体阐述与充实,或许还会产生赋予全新内涵的实用理论。这部分内容有就写,无则免。

  (四)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界定即定义,课题界定,即对课题的诠释,对课题的核心概念进行说明。采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引用教育理论、整合文献知识等,以分段或标题陈述的形式确定概念及其内涵与外延,采用分——总的方法,对课题中的研究对象、范畴、方法,抽取出本质属性分别给予概括,最终形成对整个研究课题名称的科学界定。

  如: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策略研究》这个课题中,对课题的界定为:

  本课题的研究就是围绕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问题,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理论和知识,积极探索与研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途径、方法、手段及学校环境等方面的问题,为职业学校进行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可借鉴的实践模型。

  创新精神是指人的综合性的积极稳定的创造性心理品质,是人们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时表现出来的一种不因循守旧而积极求新的精神,是驱动外显创新行为的内隐动力。人的一切创新活动都是以创新精神为基础,没有创精神便没有人的一切创新活动。因此人类的创新精神是创新活动的根本动力与灵魂。

  实践能力是指人们运用理论知识、操作、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支撑性理论也就是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理论支撑行动,科学的理论是科学研究的保证。比如:我们要进行活动课实验研究,就必须以课程理论、学*心理学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为研究试验的理论依据;进行教育模式创新实验研究,就必须以教学理论、教育实验理论为理论依据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

  课题研究的目标就是通过研究,要达到什么目标?研究的目标是比较具体的,不能笼统地讲,必须清楚地写出来。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才能知道工作的具体方向是什么,才知道研究的重点是什么,思路就不会被各种因素所干扰。研究目标一般包含以下三方面:

  1.教师:通过研究希望获得某一(些)教育教学规律,落实在知识产品上,表现为教师教育知识的增长,教育经验的丰富,教育方法的创新和教育理论的发展等。

  2.学生:通过研究所要达到的培养人才的目标,落实在学生的身上,表现为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

  3.学校:通过研究所要达到的学校教育工作改革和发展的目标,落实在学校工作过程中,表现在学校的效益上。

  确定课题研究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虑课题实际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水*。

  (六)课题研究的内容(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有了课题的研究目标,就要将研究题目依据研究目标展开、细化为若干小问题。课题越大,内容越多,越要具体,研究范围较大的课题应列出各子课题的内容。

  目前在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只有课题而无具体研究内容;2、研究内容与课题不吻合;3、课题很大而研究内容却很少;4,把研究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

  因此,我们要学会把课题进行分解,一点一点地去做。例如:《初中语文活动课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指出,本课题研究的中心是,如何科学有序、切实有效地开展初中语文活动课。具体内容包括下列三个方面:1、根据初中各年级学生的情况和语文教学要求,对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对学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素质的发展进行详细的目标规定,从而建立初中语文活动类课程的目标体系。2、根据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目标和语文学科的特点,安排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的内容,内容的安排力求充实、精确、有序,并初步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活动课内容体系。3、根据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目标内容和初中各年级学生的特点,探索初中语文活动类课程的学*活动方式,确定活动类课程的教学时间、空间及程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多种切实可行的可操作的语文活动教学模式。

  (七)课题研究的过程(步骤和计划)

  课题研究的步骤,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性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一般划分为三个阶段:前期准备阶段、中期实施阶段、后期总结阶段。每一个阶段有明显的时间设定,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要有详尽的研究内容安排、具体的目标落实,从而保证研究过程的环环紧扣,有条不紊、循序渐进。

  每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和要求,不仅要胸中有数,还要落实到书面计划中。从而保证课题研究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课题研究的管理也可据此对课题研究进行检查、督促和管理。

  (八)课题研究的方法

  任何科学研究除了要应用哲学方法和一般科学方法之外,还要有具体的研究方法、技术手段。“研究方法”这部分,主要反映一项课题的研究通过什么方法来验证我们的假设,为什么要用这个方法?以及要“做什么”、“怎么做”。教育研究的方法很多,包括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等等。一个大的课题往往需要多种方法,小的课题可能主要是一、两种方法。比如,要研究学生实践能力的现状必定离不开调查法;要研究问题家庭学生的教育对策可采用个案法等等。这一部分是课题方案设计的主体,课题研究是否有价值、目标任务如何得到研究落实,在这部分应给人一览无余的感觉。

  (九)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与表现形式

  课题研究成果预测即研究过程中可能会带来什么成果?成果形式包括研究报告、教育教学论文、专著、影像资料(含课件)、典型的教案、教具学具、学生作品等。课题不同,研究成果的内容、形式也不一样,但不管形式是什么,课题研究必须有成果,否则,就是这个课题没有完成。在开题报告中设计出成果形式,可以使研究者明确将来用什么表现研究成果,以便从开始就可以着手努力积累材料、构思框架、进行分工,以利于研究成果的顺利问世。同时也有利于课题管理者据此对课题进行检查验收。

  (十)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可行性,即研究课题的可实施性,是指课题研究所需的条件是否具备,如研究所需的信息资料、实验器材、研究经费、学生的知识水*和技能及研究者的学历、学*能力、研究能力和研究经验等等是否具备。它建构于先进的理念、科学的设计、扎实的功底等,一句话,就是要从若干方面说明对本课题的研究,我们有实力、有能力、有潜力去完成。

  成立课题组、健全研究机构,做到研究任务、时间、人员三落实;制度保证:制定课题管理条例、规范学*、研究制度,以激励为杠杆,激活教师研究热情;经费保证:设立课题研究专项经费,保证研究过程中相关书籍、必要设备的添置及外出学*、开展活动等的经费来源;技术保证:聘请专家担任顾问,选派骨干外出培训,组织外出参观学*等;课题研究与学校工作相协调:做到教学科研化,科研教学化,使学校教育教学与教育科研同步发展、共同提高。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8

  一、课题名称:初中历史有效学*研究

  二、课题的核心理念

  历史学科在中考的分数比例上占得很少。学生历史学*普遍主动性差,没有主动学*的*惯。仅局限满足于上课被动听老师授课,缺乏自主学*的积极性。而初中的历史知识多而繁杂,初中学生难免有“繁多、杂乱、易忘”的感叹,认为学*历史是一种负担。学生们心理自我安慰现象就越来越严重,懒惰、颓废、自暴自弃。如何提高学生历史学*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历史的能力,才能达到有效学*。

  三、课题要解决的问题

  如今教学方式越来越无法让学生们巩固心神努力学*,课程的教育问题仿佛完全跟不上学生们的脚步,而学生们对于学*的态度也越来越感到枯乏无味,伴随21世纪社会发展的步伐不断前进,而生活的条件也越来越好,学生们原本怀着积极进取的心态都随着时间慢慢给淹没了。而学生们对学*态度问题也是引起了教师们的注意,大多数教师都知道学生们对于学*态度低下的问题,无非就是一些“哎!读书那么苦那么累,现在是21世纪啊,随便出去就能找份工作养活自己了,干嘛还要那么辛苦的读书呢?”这大部分都是如今学生们心中的心声,从而课堂却成了学生们过日子的凭借。 学生们心理自我安慰形象是越来越严重,懒惰、颓废、自暴自弃。

  历史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注重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实践、体验,养成学生搜集史料、提取信息、解决问题、成果交流的*惯,并将这些*惯落实于学生历史学*的整个过程中。历史探究合作性学*恰好适应了新教改的要求。

  四、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

  新课改的核心思想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兴趣是成功的起点,也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在短短40分钟一堂历史课上,如何最大程度地体现这样的教学理念,这就对历史课堂的有效性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我研究初中历史有效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通过本课题研究,使学生自己掌握学*历史的方法和诀窍,让学生共同参与到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组织能力。使学生领悟到成功的喜悦,学会学*、实践、创造,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使学生能健康全面的发展。让初中学生既能对历史非常的感兴趣,同时又能在非常轻松的氛围中学*好历史知识,充满自信的面对初中历史中考。教师本人通过课题研究可以更加系统地提高历史教育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水*,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

  五、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新课程的视野》, 宋秋前《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施策略》。“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教师对历史知识进行梳理形成知识结构。有了结构,中心、重点一目了然,使教学在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学生的学*过程可变被动为主动,就不会觉得是一种负担。达到有效学*的目的。

  六、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分析研究不同层次学生历史的学*行为、学*现象和学*效果。

  (二)、研究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学*活动的策略以及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活动的方式。

  (三)、影响学生有效学*活动的因素分析。通过观察、调查和个案分析法,了解学生在学生活动中参与学*的表现、学*的兴趣和态度、学*的主要方式等,找出影响学生有效学*活动的因素。

  (四)、加强历史学法指导和研究,找寻攻克历史知识难记的堡垒,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针对影响学生有效学*活动的因素和低效或无效学生学*活动的表现,采用行动研究法,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操作策略。

  七、课题研究方法

  (一)、问卷调查法:进行有目的的年级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结果,明确以下问题:怎样的学*活动是有效的?怎样的教师教学活动是有效的?怎样的学生学*活动是有效的?

  (二)、个案分析法:对典型的学生个体,详细地描述个案,反映其研究前后的发展变化情况。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学*的表现、学*的兴趣和态度、学*的主要方式等,分析影响学生学*历史兴趣的原因、影响学生参与课堂学*活动的原因、影响学生学*效果的学*方式。

  (三)、行动研究法: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不断总结,改进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使之更适应学生的学*,更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要求老师以自身的教学实践为出发点,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以改进自身的课堂教学实践。

  (四)、经验总结法:在学*和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结合调查分析得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及时汇总形成成果。

  八、课题研究过程

  本课题研究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6月)

  (1)准确界定研究内容,这是课题研究的前提和关键。

  (2)广泛收集资料学*有关小组合作学*等方面的文献资料进行系统学*。

  (3)拟定课题实施操作方案制定研究计划,形成实施方案。

  (4)通过调查问卷,帮助学生弄清楚在学*历史知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案,对历史学*过程中的现状有所了解并找寻对策。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xx年7月―――20xx年10月)

  (1)按照研究方案具体实施。

  (2)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改进调整方案。

  (3)定期开展专题性研究,制定有效的课堂教学,指导学生掌握知识。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xx年12月)

  (1)继续开展行动研究,不断总结和收集资料。检测成效,做出定性、定量分析。

  (2)收集资料,健全资料。

  (3)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研究工作报告以及有关论文。

  九、课题预期研究成果

  (一)、整理学*笔记,撰写“初中历史有效学*研究”相关的论文和各种报告。

  (二)、编写历史有效学*的时间研究报告和课题研究中的典型课例教案。

  (三)、形成结题报告。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9

  一,课题来源及类型

  1,课题来源:

  2,课题类型:

  二,课题的意义,国内外研究情况,本课题特点众所周知,会计信息是经济决策的基础,

  会计论文开题报告

  投资者和债权人可以根据公司提供的会计信息,决定其投资和信贷活动,并进而影响到公司的股价表现和资金成本,保证资金向真正有价值的公司流动,提高资源分配的效率和效果。如果会计信息不能真实地反映经营活动,相关的决策必然缺乏可靠的基础,资源分配的效率就无法得到保证,必然会带来资源的浪费,同时,会计信息还直接参与价值分配活动,如不同会计政策的选用,将直接影响到当期的盈利水*和相应的股利分配。可见,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披露是十分重要的。会计信息的披露正确与否,充分与否无论是对公司本身而言,还是对投资者,债权人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要使命就是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经济活动过程及结果,向有关信息使用者提供准确的信息,以便进行科学决策。

  随着我国股票市场的不断发展,股市的国际化,规范化程度正日益提高,我国股市的信息披露制度从无到有,已经形成一套初步的信息披露制度,对维护股市秩序,保护广大投资者利益起了积极作用。但由于我国特殊的经济环境,上市公司的出现与发展和其他国家相比还是比较晚的,而且其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深入揭示会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寻找治理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对策,研究会计信息披露的展趋势,以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仍然是需要我们认真探讨的一个问题。

  社会各界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有着广泛的需求和强烈的依赖,所有的信息用户对其均寄予厚望,希望藉此提高其决策的科学性,

  开题报告

  但会计信息披露并非至善至美,其中存在着许多缺陷。这些缺陷的存在,损害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相关性和可靠性。因此,研究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发展趋势是十分必要的。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重点,难点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重要性及其对各方面(对公司本身,投资者,债权人等等)的影响,指出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要性。对目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披露模式及其内容进行分析,指出其存在的缺陷与不足,以及需要改正和完善的地方。通过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内容中的几个重要组成部分(例如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等)的不足和需改进完善之处来预测会计信息披露的发展趋势。本文的重点在于通过对会计信息披露的模式的分析与研究,指出其缺陷与不足,从而做出会计信息披露的发展趋势预测。

  本文的难点在于通过分析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模式中所存在的不足来预测会计信息披露的发展趋势。

  四,课题研究方法(或技术路线)

  市场调研法,比较分析法,归纳总结法

  五,课题的研究进度(标题宋体小四号加粗,内容小四宋体,1.5倍行距)

  文献综述 (第一部分) 主要介绍一下你写的论文的背景、概况等

  开题报告 (第二部分)

  一、选题的来源、目的和意义

  二、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三、项目研究目标,主要研究内容及关键技术

  四、采取的研究办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法

  五、研究计划进度表


研究课题开题报告范本五份(扩展5)

——小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菁华3篇)

小课题研究开题报告1

  1。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让教师学会放手,以学生的学路来设计和实现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励学生主动自觉学*。教师只做学生学*的促进者,让学生不仅有良好的学业成绩,更有可持续学*发展的本领学会学*。开发出学生潜在的能力,而且能激活、诱导出学生学*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态度和学**惯。

  2。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

  构建新的教师角色,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能力,最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出发点和归宿。

  1、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探索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

  2、尝试以学生为主体的情境式、任务型、问题式的教学方式。从学情出发,以学生年龄特点,已有经验和能力出发,设计教学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能力。

  2。 研究进程安排:

  20xx年2月至3月:提出课题,并进行可行性认证。

  20xx年4月至20xx年1月: ①学*有关教育理论,收集各类原始材料。 ② 提出具体措施,开展有效研究,整理典型案例。

  20xx年2月至20xx年1月:结合上一阶段课题开展的情况,开展反思活动,改进实验方法,继续进行课题研究。

  20xx年2月至20xx年1月:继续开展的课题研究,同时,收集好实验数据和素材,做好课题结题的准备工作。

  初二数学成绩分化的成因及对策研究篇二: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提出有待解决和重视的现实问题,论述本研究的价值或重要性)

  一、 研究背景

  初二数学成绩两极分化成因:

  1、缺乏学*数学的兴趣和学*意志薄弱是造成分化的主要内在心理因素。对于幼儿园学生来说,学*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兴趣和克服学*困难的毅力。

  2、掌握知识、技能不系统,没有形成较好的数学认知结构,不能为连续学*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

  3、思维方式和学*方法不适应数学学*要求。初二阶段是数学学*分化最明显的阶段。一个重要原因是幼儿园阶段数学课程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有了明显提高。

  二、研究意义

  一句流传很广的话:初一不分上下,初二两极分化,初三天上地下。精辟概括了幼儿园三年的学*发展状态。作为初一到初三的过渡期,学生的成绩是在初二开始拉开距离的。从摸索的初一阶段进入到初二,掌握了一定的学*方法和学*技巧后,有些同学一下子就放松下来,以为初二是幼儿园三年里最轻松的一年,可以更多的丰富课外生活和发展兴趣了。心理上的盲目松懈,导致学生学*失去方向性和方法性,从而导致两极分化现象的产生。幼儿园二年级数学两极分化现象尤为明显。同时它还波及和影响其他一些学科的两极分化,使一批学生失去了学*的信心。防止两极分化,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目前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关键词界定清晰、准确,限定研究范围,明确其含义,提示课题研究方向和角度)

  在数学学*中,学生是学*的主体。在起始阶段学生对数学学*热情高,好奇心强,学*成绩较好。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同学使用正确的学*方法,勤学苦练,因而继续保持优异成绩,进入良性学*循环。而有些同学随着难度的加深及兴趣的减弱,加之缺乏必要的努力,因此学*成绩一步步地落后掉队。优等生的越学越好,及学困生的越来越差,便形成了学*上的两极分化。两极分化影响着教学计划的实施,不利于数学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我们教学中的难题之一就是要防止学生的两极分化。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研究的主体部分,重点回答解决什么问题?如何解决?要求阶段划分合理,任务明确,举措得力,表述清晰,遵循教育规律,符合基本的教育科研规范)

  本课题作为西安市教科所基础教育十二五规划课题20xx年度的小课题,研究进程必须遵循《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管理办法》(试行)所规定的研究要求和实践安排。

  第一阶段(20xx。9):组建团队,选题申请。

  依据西安市基础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办公室所发布的《西安市基础教育科研规划课题指南》中所列研究范围,我们自愿结合,组成了以杨艳玲,李莎为负责,曹珍珍、李海智、杜静、王俊彪参加的小课题研究小组,经小组成员商议和讨论,自主确定了本课题,并有课题负责人填写了《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立项申请评审表》,报送我校教研室申请报送立项。

  第二阶段(20xx。9——20xx。10):立项培训,准备开题。

  参加教研室小课题统一培训,学*《西安市小课题管理办法》(试行),认真学*小课题研究的有关文件、书籍,思考、讨论和明确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和计划,填写《西安市小课题实施方案》表,准备参加作为基地学校的统一开题仪式,获取专家指导。

  第三阶段(20xx。10。20xx。4):分工协作,实施研究。

  1。调查研究:采用谈话和问卷等方法,弄清两极分化的原因,制定防治措施。负责人:李莎

  2。行动研究:用最新的理论,针对我校存在的实际情况,修订行动方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探索新的教育行动方式,实现师生双向协调的一致性,确保行动结果的绩效。负责人:李海智 王俊彪

  3。经验总结:边操作边总结,边反思边调整,课题结束。 在此阶段完成结题报告。负责人:杜静 曹珍珍 杨艳玲

  第四阶段(20xx。4—20xx。5):申请结题,准备答辩。

  1。准备结题材料。由杨艳玲负责健全小课题档案袋一式两份,填写《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结题申请评审表》一式三份,并将课题结题报告发到微博里,请求学科指导专家组负责人审核结题报告,并签署同意结题的初步意见。

  2。准备答辩材料。

  (1)检查结题材料;

  (2)准备答辩提纲:

  成果阐述、研究过程、初步成果,后续问题

  a。自己为什么选择这个课题?

  b。研究这个课题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

  c。取得了哪些成果?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课题成果的主件为结题报告,附件为研究中产生的相关论文、随笔、叙事、设计、课件、教具等等,这里的预期主要是对附件的成果表述)

  通过对学困生心理问题和学*现状的调查研究,及早发现造成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的成因、及时总结对策,使学困生树立学*数学的自信心。最终实现学生成材、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和谐目标。

  ⑴ 阶段成果: 通过对某一个具体问题(如两极分化的成因、学困生的转化、防止两极分化对策等)的初步认识,形成课题的研究成果,并形成论文等。

  ⑵ 最终成果:收集各个阶段的研究成果,汇总。分析、研究,得出最终成果,形成论文等材料。

小课题研究开题报告2

  一、选题的现实意义

  1、目前小学数学课内外作业的现状:

  ①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作业内容拘泥于课堂知识,拘泥于教材,往往以试卷中出现的形式作为课外作业的模式,完成同步练*,机械、重复的较多。作业陷入机械抄记、单调封闭的误区不能自拔。那些限于室内,拘于书本的静态作业使学生埋头于繁琐重复的书面练*而苦不堪言。作业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围着书本做文章的现状,削弱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泯灭了学生的学*热情,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②通过调查发现由于教师在布置练*时只从本身意志出发,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需求,练*、作业形式单调,书面作业似乎是其唯一的形式,毫无新鲜感可言,更谈不上趣味性,致使众多小学生逐渐形成不良的作业*惯。

  ③我们的教育活动以理论学*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主,评价教学的手段也以考试为主,应试教育倾向严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较差,缺乏创新的精神和能力。

  2、时代的呼唤。

  ①新课程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重视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选在现代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内容,开发实践应用环节,加强实验和各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②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各类数学问题。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和保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加强知识与实践的联系在数学练*中变得十分必要。从课改精神出发,改革练*设计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使练*的内容体现个性化、生活化和社会化,作业的形式强调开放、探究和合作,练*的手段追求多感官、多角度,让学生动起来,使练*活起来,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学*,在实践中运用,在开放中创新,以便收到较好的效果。

  基于对练*重要性的认识和练*现状的分析和反思,我们提出了“小学数学练*设计的有效性研究,旨在通过研究,改变传统的练*观,确立效率意识,从现状出发,从“有效”入手,反思当前哪些练*是有效的,哪些练*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使学生学得既扎实又轻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提质”。

  二、研究目标

  通过数学练*设计的有效性的研究,着眼于培养学生学*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构建和谐、高效的数学课堂,促进教师转变数学活动的视角: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以“数学”的本源为追求,以“有效数学活动”为载体,以“学生和谐发展”为核心的目标,探寻一条有效地促进学生爱学数学、动手学数学的活动组织模式。

  三、概念的界定

  练*是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练*有无效练*与有效练*之分。练*设计的有效性是指能使学生快速、深刻地巩固知识,熟练技能,同时还要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本课题中所指的练*包括课堂内的各种练*,如书面练*,口头练*,动手练*等;同时也包括课外的练*。

  四、实施策略

  1.课内练*有效性的实施

  数学课堂练*是一堂数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深入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技巧、培养积极的情感和态度、促进学生深层次发展的有效途径;所以一节数学课,练*是否有效,将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因此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练*的内容和形式,既要整体考虑练*方式,又要考虑练*的具体内容,把握好练*的度和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效率。

  2、课外练*有效性的实施

  ①课前作业。调查表明,大都的数学老师不太*惯给学生布置预*,有的老师会把上课做的教具也会给学生准备好。而我们觉得有些内容学生可以看懂的,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去预*,有些教具学生能准备的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准备。②课后作业。在*常的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布置的作业越多,学生错的也越多,因此在课外作业上我们要求少布置或不布置书面作业,而布置一些其它形式的课后作业。

  (1)实践性作,实践性作业,不但培养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而且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拓展性作业。这种作业不仅使学生获得了课本上的基本知识,而且使学生主动地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真正理解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如在教了利息后,让学生向银行职员或家长调查,询问提前支取或延后支取的利息情况。

  (3)研究性作业。通过设计一些小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实施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是指练*要根据不同内容的特点,根据学生的现实状况,紧扣教学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还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要注意对后继知识的延伸和拓展,使学生通过练*有所提高,从而真正地实现“练在关键”。

  2、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在练*中,结合学生已有知识设计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题,让学生能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样有助于提高数学学*的兴趣、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生活性原则

  练*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问题就在我们身边,认识现实中的生活问题与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从而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开放性原则

  练*无论是在内容的选取还是形式的呈现,都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和探索的空间、自主创新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

  5、层次性原则

  层次性原则包含两个意思,首先从学生方面来考虑,练*必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既要关注后进生和中等生,同时又要关注优秀的学生,让差生吃饱,让优生吃好,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其次从知识系统上来考虑,练*必须要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规律逐步加大难度。

  六、理论依据

  ①建构主义的学*观。

  建构主义认为:“学*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自己的理解。学生是自己知识的建构者。”维果茨基提出:“人的心理过程的变化与他的实践活动过程的变化是同样的”,杜威更提出“教育基于行动”。因此,以数学活动为主线,有效地开展教学是学生学*的重要途径。

  ②“数学化”理论。

  “数学化”理论认为:人们用数学的方法观察现实世界,分析研究处种具体现象,并加以整理和组织,以发现其规律,这个过程就是“数学化”。“数学化”是学生认识世界、把握世界的方法和过程。学生通过“横向数学化”把生活世界引向符号世界,又通过“纵向数学化”把符号世界一步步地完善。学生的“数学化”的进程贯穿在其所经历的数学活动中,活动是学生“数学化”的根本途径。

  ③有效教学理论。

  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其本体功能而言,是有目的地挖掘人的潜能,促使人身心发展的一种有效的实践活动。有效教学理论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1)“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2)“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3)“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4)“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小学数学练*设计的有效性研究,就是在这一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研究数学活动设计,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益。

  七、研究对象

  本校四年级学生。

  八、研究方法

  调查法:主要用于量化分析,做好前测后测记录,为制定“测量评估”指标,总结经验,提供事实依据。

  个案研究法:选取具有一定代表意义的学生或班级作为个案研究对象,对学生做好跟踪调查,为他们建立研究档案,以此作为研究资料。

  经验总结法:对实验中出现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经验都要进行及时的总结,

  九、研究时间:20xx年2月至20xx年7月

  第一阶段:准备

  时间:20xx年2月至20xx年3月

  主要工作:1、拟写工作计划

  2、制定实验方案

  3、落实分工

  4、拟写准备阶段工作情况汇报

  第二阶段:实施

  时间:20xx年3月至20xx年4月

  主要工作:1、召开会议

  2、制定整体的研究计划

  3、课题展示

  4、阶段性报告及论文

  第三阶段:总结

  时间:20xx年4月至20xx年7月

  主要工作:1、课题展示

  2、总结性报告及论文

  十、研究成果形式

  1、阶段性报告

  2课题成果结题报告

  3、练*设计精编

  4、论文

  5、教案

  6、个案分析

  十一、研究组成员

  课题组长:XX

  组员:XXX XXX XXX

小课题研究开题报告3

  时间:20xx年5月

  立项号:XKT2013597

  课题名称:培养和提高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研究

  负责人:杜三妮

  所在单位:岚皋中学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新课改教学的不断深化,在*几届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以下现象:

  (1) 一些学生对所学过的数学概念、定理、公式以及定义等,不能准确表述,甚至连*时学生成绩不错的学生也不例外;

  (2) 一些学生虽然对于课本上的概念、公式等知识背的滚瓜烂熟,但是一遇到题目,大部分学生还是不知道该如何下手;

  (3) 还有一部分学生*时完成的*题量也不少,但是仍然没有熟练掌握一些基本的方法和技巧,在作业和考试中仍然经常出错。长期下来,这些学生虽然学*态度十分端正,但成绩却不能有效地提高,更有甚者逐渐沦为“差生”。对于以上这些现象,往往会笼统的认为学生学*和思维能力不高,影响了学*的效果。

  我通过深入了解学生的学*过程,仔细研究学生的解题过程后认为,这些现象的背后是学生数学自主学*的能力不高,学生学*数学能力提高的障碍之一就是数学阅读能力较弱,这是目前影响学生学*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也就是说,数学阅读能力的障碍造就了一批数学学*的”差生”。

  因此,在不增加学生学*负担的前提下,当务之急就是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切实改变学生的学*方式,促进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提高,进一步加强中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从而提高中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有效培养中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优化教学效果,提高中学生学*效率。所以确定开展《培养和提高中学生数学阅读理解能力研究》这一课题。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阅读能力,是指在阅读实践中和阅读后的理解、分析、概括、联想、鉴赏和评判能力。数学阅读过程同一般阅读过程有相同之处,都是一个完整的心理活动和信息载体吸纳加工的过程,包括语言符号的感知和认读,新概念的同化和顺应,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等。数学阅读理解能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语言理解力。就是把新的概念或结论纳入到学*者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实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使之获得明确意义的能力。

  2、语言转换能力。是指学生能够在图像语言、符号语言和文字语言三种不同形式的数学语言之间,或在同一种表达形式的数学语言内部进行转换的能力。

  3、语言表述能力。是指学生能正确地把解决数学问题的观点、思想、方法、过程、结果等用数学语言准确表述出来。

  4、概况联想能力。就是根据问题中所给信息,进行分解、组合、交换、编码和加工处理,通过联想、归纳、类比和转化,从中抽象出问题的本质,进而辨认出其对应的数学模式。

  5、有效猜测能力。指学生能够根据已知信息,不被问题的类型、表面现象所迷惑,最大限度地分析和估量所提供的具体材料,运用数学公式、定理或生活常识去推测、判断和发掘有关的结论,从而做出有效猜测的能力。

  6、直觉创新能力。指学生在阅读中依据一定的个人体验,以一定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为基础,通过感悟、猜想、合情推理等直觉的认知活动、理解活动与发现活动,对要解决的问题从逻辑意义上的认同过渡到心理意义上的认同,进而超越已有的数学思想、方法,逐渐形成一定的直觉思维能力。

  本课题从实际出发,在实际教学中注意搜集整理高中学生有关数学阅读理解能力方面的第一手资料,总结阅读的重要性,通过分析研究寻找培养高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方法策略,努力提高高中生的数学语言应用水*和数学阅读能力。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1.学*研究国内外文献,学*与数学阅读相关的文章,理解数学阅读能力的内涵,数学阅读能力的标准、衡量方法;

  2.学*研究文献,搞清楚影响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因素,提高阅读能力的途径;

  3.针对所带学生学*中的学*状况,分析教学中的问题成因,采用科学方法对学生阅读能力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

  4.结合学*文献心得体会,结合自己所带学生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思考,抓住自己学生的特点,初步制定一系列提高数学阅读能力的方案;

  5.在所带学生中进行初步尝试,落实自己所制定的方案,及时反馈,进行分析调整,改进完善自己设想;

  6.改进后的方案实施,跟踪分析,反馈调整,积累数据资料,形成成熟方案;

  7.对比与分析:进行与同层次学生与受试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测量对比,进行分析,检验方案的效果;进行测试前后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测试与分析。

  8.进行本课题研究的反思总结工作,形成本课题的研究结果和经验教训,顺利结题。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课题成果:

  主件:结题报告

  附件:

  1、立项书复印件。

  2、搜集整理文献资料并打印成册。

  3、高中生数学阅读理解能力调查报告。

  4、高中生数学阅读理解能力访谈实录。

  5、开题报告、中期报告、结题报告(文本及电子文档)

  6、研究论文汇编

  7、教育叙事,随笔等


研究课题开题报告范本五份(扩展6)

——教学研究课题开题报告菁选

教学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在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报告根据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类型。你知道怎样写报告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研究课题开题报告1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民族地区落后的英语教学越来越跟不上形式。

  (1)教学软硬件远远落后于发达地区。

  (2)老师的教学理念和授课模式相对较为传统,需要根据新课标大刀阔斧进行改革。

  (3)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与学生的成长和学*日益脱节。众多的问题导致教学质量不理想。在此背景下,一线的老师只有想办法从自己做起,按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新标准课程改革的要求,去改变我们课堂教学中僵化,呆板的传统教学理念和模式。传统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和知识的最终结论。老师讲得过多,学生就是机械地学*,忙于听讲,忙于记笔记,课堂氛围沉闷。教学互动很少,老师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效果极差。这样的教学模式与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是背道而驰的。实际上每个教师的课堂模式设计都各有千秋,致使教学效果差异也很大。但肯定地说,如果我们通过对高中教师处理听说读写及语法板块的教学模式进行调查、研究、、比对、分析和总结,让更多的老师们了解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并能够取长补短,灵活地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较好的教学模式去调控自己的教学,那么教学效果一定会大有改观,这个调查研究就没有白做。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实际价值: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要求课堂教学必须充分以学生为主体,让每个学生通过自己内心的体验和主动参与去学英语,使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获得更多的空间和时间。通过此课题的调查和研究,我们一定能发现更多更好的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的一线教师一定能找到对他们的教学工作有帮助的教学模式,从而共同提高水*和教学成绩。最终目的是:

  (1)共同提高教师传授知识的能力和灵活调控课堂的策略,优化我们的授课模式;

  (2)形成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课堂教学氛围。

  (3)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态度,让学生在合作交流的气氛中,主动探究,参与活动,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探索学*规律的能力。最终培养起使其受益终身的学*兴趣和学*能力。帮他们走上终身学*的人生道路。

  三、课题研究的预想:对象、目标与内容

  1、研究对象:本课题将围绕我校一线高中英语教师的教学模式及我县的其他名优教师的教学模式展开,同时会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去优化相关的模式,为教学服好务。

  2、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本小组想通过对此课题的研究,群策群力地找出适应新课改要求,并能优化指导我们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最终让我们的教学在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基础上,最终达到以下的目的:

  (1).研究这一课题,能对实施新课程以后,尤其是"减负增效"政策下农村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提高探索一条可行之路。我们这些处在一线的教师,一边实践,一边研究,一边研究,一边改进,通过调查研究探索出各种有效的'模式,为高中英语教师在新课改的教学中提供成长*台,最终促进教学成绩的提高。

  (2)通过高效优质的课堂教学,提升我校英语教育质量,保证英语学*顺利进行。

  3、研究内容:

  (1)高中英语课堂listening的各种教学模式

  (2)高中英语课堂speaking的各种教学模式

  (3)高中英语课堂reading的各种教学模式

  (4)高中英语课堂writing的各种教学模式

  (5)高中英语课堂grammar的各种教学模式

  四、实施步骤:

  根据课题研究的目标和研究内容,本课题将用两年时间完成,大致分如下几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6月——20xx年10月)

  确定研究课题,设计研究方案,明确研究思路。对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现状进行调查。

  1、组织课题组教师学*新课程理论以及高中课程标准以及有关的其他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教学改革的动态,明确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以及实施方法,形成浓郁的科研氛围。

  2、建立交流研究的信息*台:

  (1)建立一个公共邮箱;

  (2)建立英语课题研究qq群

  3、调查师生教学现状,组织研究力量,调查教师的教授模式和学生的学*模式,以及师生的能力水*,确定研究的起点和*台。了解课堂模式中存在的效率低效果不佳的问题,为我们进行第二阶段的研究确定方向和策略。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11月)

  1、建立课题研究组织,明确课题组成员分工,各人制订好自己的研究方案。

  2、密切关注新课程实施以来英语高考的各项情况,从而有效的、针对性的指导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理论,策略和方式方法必须和高考动向相结合,也必须和新课改要求一致。

  3、定期开展课题研究活动,以听课,评课,研讨,进一步观摩名师相关讲座,用心去思考,改进,反复实验交流,进行深层的研究学*,定期进行阶段性小结。为下一步的研究找策略,并形成阶段性的理论模式。

  第三阶段:完善实践阶段:(20xx年12月—20xx年3月)

  (1)将研究成果在本校巩固实施,进一步提高完善。

  (2)请上一级教研机构对前期的研究成果提出指导意见,进一步实践。

  (3)完成阶段性各个板块的初步论文。

  第四阶段:结题阶段(20xx年3月——20xx年6月)

  (1)整理所有的课题资料,撰写该课题论文,做好结题的申请准备工作。

  (2)申请结题验收和研究成果的鉴定。

  五、课题相关说明

  说明:由程晋梅组织组员选题、规划并制订实施方案,至始至终共同完成研究工作,不光负责好自己专长的板块研究工作,还要共同帮助,出谋划策,群策群力做好各个板块的协调工作。最后顺利圆满结题。贡献出一份有价值,有意义的参考性和指导性文献。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1、教师优秀教案等形式反映研究成果。

  2、阶段性开展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课。

  3、成果报告:形成的相关的调查报告、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

  七、课题研究组织机构

  1、课题领导组:

  2、课题指导组:

  3、课题实施组及成员分工:

  课题组长:程晋梅

  主研人员:程晋梅、张元林、苏琴、刘倩、秦毓志

  参研人员:会理县实验中学英语教研组全体教师

教学研究课题开题报告2

各位领导、专家、同行们:

  经吉林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领导小组审批,教师进修学校确立的《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研究》项目,被确立为吉林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研究第二批规划课题。下面仅就开题的有关问题报告如下:

  一、本课题立项的背景

  21世纪是一个快信息、高科技的知识经济社会,社会的发展要求每个社会成员具有更高的主动性与独立思考水*。在终身教育理念的引导下,要求我们要通过更为主动、高效的学*来发展自我,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和挑战。信息社会所需要的新型人才必须具有很强的信息获取、分析和加工利用的能力。今天的小学生正是二十一世纪的主人。目前在小学六年中合计的阅读课文才三、四百篇,几十万字。这又如何能培养好与时代相适应的阅读能力?

  在新世纪飞速发展的今天,素质教育已成为改革和发展之潮流,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它对学校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学校教育如何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与课外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形成全方位的教育体系。而语文拓展阅读作为学生自我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既是对学生自我能力培养和全面素质提高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对学校教育及语文学科的拓宽、延伸和补充。

  基于此,我们提出“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的实验研究,试图通过这个课题的实践与研究,对现行的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改革、补充、扩展与延伸,使学生能把在课堂教学中学到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并有效地帮助他们深化知识、提高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为此,我们向吉林省新课程改革领导小组提出了“拓展性阅读教学”立项的申请。经过课题规划领导小组的论证研究,于20xx年4月20日正式批准为吉林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研究第二批规划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的学*流程。

  拓展性阅读的过程可以看作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而对初次接触的学生来说在某种程度上存在一定难度,因此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拓展性阅读的预期效果,我们初步设计了这样一个流程:

  (1)明确拓展性阅读的内容、方向,给学生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2)学生通过网络、书刊、报纸等各种渠道收集与主题相关的资料。

  (3)在教师指导下将各自搜集的资料加以归类、整理。

  (4)学生各自展示自己的观点和认识,加深对拓展性阅读主题的理解。

  2、指导学生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归类。

  (1)资料的收集

  指导学生通过网络、书刊、报纸等各种渠道搜集相关资料,以填写“拓展阅读卡”的形式进行记录,这是信息的初步筛选、收集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收集的资料有全面的了解,以便指导学生进行归类、交流。

  (2)资料整理归类

  在学生收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对各自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类,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整理归类信息的能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具体的进行指导。

  3、检查落实

  给学生制订读书计划,设计“拓展阅读卡”,里面要填写的内容:阅读时间、书名、作者、优美词句摘录、主要内容、收获与感想等。并且在阅读量、质等方面提出一定的`要求:每日安排文章阅读。篇幅:低年级300字左右,中年级800字左右,高年级在1000字左右。文体安排:低中年级以童话、寓言、成语故事为主,高年级逐步扩大范围。

  低中年级学生课外读物可由老师指点或推荐,高年级可慢慢放手让学生自己选择。教师通过定期检查“阅读卡”,了解学生拓展阅读的执行情况,并督促学生完成定量定性的阅读任务,养成*惯,锻炼学生的拓展阅读意志。

  4、展示成果

  让学生定期汇报阶段性的课外阅读成果,使其相互借鉴,表扬先进,鞭策学困生。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固定园地,让学生展示成果。例如:古诗擂台、美文点评,中外名人,知识集装箱、身心保健、先看后说等。这样,既激发学生开展拓展阅读的兴趣,又能有效地培养其课外阅读的意识和*惯。

  三、课题研究的基础条件

  1、珲春市一小作为本课题的实验学校,被吉林省教育科学领导小组确定为“吉林省教育科研示范基地”。学校几年来坚持走科研兴校之路,承担了吉林省教育科学“九五”、“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有着丰富的研究经验。学校具有先进的教学设备和较高的管理水*,为课题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学校拥有一个藏书十几万册的图书馆,并且全面向学生开放,为学生提供了一条查阅书面资料非常好的渠道。而且学校从一年级开始提前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同时开设了微机课,为学生拓展性阅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经过几年的学*,四、五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上网查阅资料的能力,也丰富了学生的文化底蕴。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很多学生家里也配有电脑,为学生的拓展性阅读提供了便利。

  3、本课题负责人承担全市《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研究工作,自新一轮课程改革在我市实施以来,多次组织全市小学语文教师开展培训及研讨活动,极大地推动了课程改革的进程。,曾被评为吉林省优秀教研员。

  参研人员中,张桂艳老师是教师进修学校教务处副主任,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董丽红、刘春霞两位教师不但是学校的教学研究管理人员,而且是吉林省科研型骨干教师。张世花老师是州级名师,郝**和宁玉参两位老师是州级骨干教师。她们都是我市小学语文教学骨干,是善于潜心钻研的科研型教师。

  4、课题组一定会紧紧依靠顾问组,形成合力,协作研究,攻关结题。

  四、课题研究的保证措施

  1.建立健全实验组织机构。

  2.定期召开例会,研讨,听取实验教师汇报。

  3.按时培训实验教师。创造条件为实验教师提供各种外出学*的机会,开阔视野,增强信心,提高素质。

  4.实验教师按时写教学反思,积累资料,及时获得信息及反馈。

  各位领导,老师们,基于上述各种情况,我们有信心,在我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的正确领导下,在教师进修学校科研室的直接指导下,在珲春市一小李校长的大力支持下,在实验学校、实验教师及家长们的共同努力下,本课题研究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教学研究课题开题报告3

  一、开题活动简况(开题时间、地点、评议专家、参与人员等)

  开题时间:20xx年11月26日 地点:会宁中学科研处 评议专家:张爱梅,邢台县规划办**,中学高级教师。 刘诗信,邢台县会宁中学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 毕立敏,邢台县会宁中学科研处主任,中学高级教师。 参与人员:王贵*、王振全、张华。

  二、开题报告要点(题目、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限5000字,可加页)

  (一)课题题目:语文自主学*教学研究

  (二)课题内容

  1、从教学内容的特点出发,分析研究各类文体文章的赏评教学具体内容和学生阅读、评价操作方法,指导学生分类开展赏评学*;关注学生自学过程中的问题意识培养,指导学生自行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在实施过程中总结、积累。指导学生积累各种各样文体阅读的具体方法,总结有利于教学的基本模式。完善教学组织形式和评价方法的改进,促进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高效学*。

  2、从学生能力培养的角度出发,指导学生在赏评中积累语言,并在不断阅读中提炼观点,围绕观点表达独具个性的阅读见解;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融生活于鉴赏、评析中,逐步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写作能力及其他语文能力;

  3、解决赏评教学中的评价和考评办法,采取有效的'评价手段激励学生自主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的效率,有针对性的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把学生真正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救出来。

  4、总结一种教学模式:自学预设--问题创新(提出预*问题--独立解决问题--小组交流解决突出问题)--阅读赏评(口头表达评析--书面赏析表达)--展示评价。抓住课堂教学中每个环节的核心内容,力争让学生在自学预设中掌握知识,在问题创新和阅读赏评中提高能力,在展示评价中找到自信。促进学生在每个环节的学*中都有收获,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之处,以学促学。

  (三)课题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本课题研究运用诗意课堂教学的教育理论来解释和解决教材教法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和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积累从实践中探索出的具体材料经验。重视教师本身素质的提高,重视教学反思,重视学*过程的和谐。

  2、案例分析法 以全国知名语文教师诗意课堂的个别案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揭示研究对象形成、变化的特点和规律,以及影响个案发展变化的各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以主研教师所任教的实验班和对比班的课堂教学案例,探索诗意课堂的教学规律。

  3、经验总结法 教师即研究者,是反思的实践者。要求实验教师积累课堂教学案例及时进行分析反思,及时进行经验总结,促进教师提高研究能力,打造生动的诗意语文课堂,使得教师的教学智慧螺旋式上升。

  (四)课题组织 课题主持人:王贵* 课题研究成员:王振全、张华。

  (五)课题分工 王贵*,负责课题全面工作,撰写阶段性总结,撰写结题报告。 王振全,负责课题统筹规划,理论构建。 张 华,负责开题报告和课堂实录。

  (六)研究进度 实验时间为1年(20xx年11月--20xx年11月)

  第一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12月)课题研究准备阶段

  主要工作内容:

  学*教育理论,选定申报,制定实验方案和实施计划。

  调查分析目前学校各年级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确定课题组人员分工,进行培训。

  第二阶段:(20xx年12月--20xx年10月)课题研究实验阶段

  1、讨论研究课题实验方案。

  2、以学*、讨论、课例研究、反思、小结、论文为主要形式,开展课题的实施和研究。

  3、以学期为单位,制定研究计划,开展实验,材料整理、小结。

  4、及时反思调整,再研究。

  第三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11月)课题研究提高总结阶段

  1、根据第二阶段研究过程,整理材料并汇编。

  2、总结研究成果,得出研究结论。

  3、完成实验结题报告。

  4、经验推广。

  (七)经费分配 科研经费有自筹经费和学校提供资助的方式。请专家指导和参加课题研讨会的费用实报实销。

  (八)预期成果

  1 20xx.11- 20xx.5 高中语文诗意课堂的构建 论文 王贵*

  2 20xx.5-8 作文教学的自主评改 论文 王振全

  3 20xx.8- 20xx.5 自主课堂教学设计 课件 王贵*

  4 20xx.8- 20xx.9 语文自主课堂教育叙事 教育叙事 张 华

  5 20xx.8- 20xx.9 语文自主课堂实录 录像课 王贵*

  最终研究成果

  1 20xx.8 《自主学*,让语文课堂如此美丽》 论文 王贵*

  2 20xx.9 《高中语文自主学*的研究》 研究报告 张 华

  三、专家评议要点(侧重于对课题组汇报要点逐项进行可行性评估,并提出建议)

  专家一致认为,课题提出的“语文自主学*教学研究”的主旨针对语文教学的特点,立意很好。具有前瞻性,基础性,研究目标明确,研究内容具体,研究方法多元。而且课题有扎实的实践基础,作了不少先期调研,对课题研究有了充分认识,方向明确,步骤清晰,针对性强。

  专家也对课题提了不少建设性的建议。

  1、“语文自主学*教学研究”应该加强自主学*的方法指导。

  2、理论意义方面,申请书没有明确语文自主学*教学的终极目的,即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3、研究内容要具体,如在主课题下分设若干子课题。

  4、把科研成果的推广做为课题研究的组成部分。

  四、重要变更(侧重说明对照课题申请书、根据评议专家意见所作的研究计划调整,可加页)

  总结的“教学模式”是一般阅读课的教学模式,不一定适合所有课型,应当结合具体情况适当变通,在开题报告要明确指出。

教学研究课题开题报告4

  一、课题开题报告与课题研究方案的联系与区别。

  对教育教学课题研究而言,开题报告是研究者申报的课题被教育科研管理部门批准立项后,在课题研究正式实施之前,由课题负责人(主持人)向课题组人员、课题研究指导人员(专家组)或其他相关人员进行的关于课题研究的书面论证材料。

  开题报告与课题研究方案一样,都是对一项课题所作的论证及研究工作设想,其内容结构大体相同,但其区别也较为明显。

  一方面,课题研究方案论证设计在课题立项之前,是对所选择课题的价值、科学性、创新性、可行性的思考和论述,主要是阐明课题研究的必要和可行,目的是为了能够通过立项而课题开题报告论证设计在课题立项之后(如果没有被批准立项,就不存在课题开题),是在选题论证的基础上,对课题研究的依据、价值、内容、方法等进行的更加具体和系统的思考与论述,是对研究过程、研究人员、研究保障等作出的科学规划和全面安排,是为完成研究任务、实现研究目标而进行的总体谋划和文本表述。可以说,开题报告是对课题研究方案的再设计、再修改,其内容相较于研究方案更加完善和充实,其论证和构想更加科学、全面和可行,研究工作安排更具可操作性。

  另一方面,在课题研究方案论证设计之前,课题研究者要做的准备工作一般包括对教育教学问题的诊断,对教育经验的梳理,对学*所得的思考,对相关文献的检索,等等。而在课题开题报告论证设计之前,课题研究者要做的工作一般包括开展相关调研,对课题组人员进行必要的调整和结构优化,对课题研究方案进行细化、优化和充实、完善,开展相关培训,等等。

  应该说,从课题研究方案设计到课题开题报告论证,是一个从模糊到具体的过程,是对研究什么、为什么研究、怎么研究相关问题更加明确的过程,是由课题研究的初步设想转化为具体的研究操作的关键步骤。

  因此,课题开题报告绝不是课题研究方案甚至是课题立项申报评审书相关内容的简单复制。作为课题研究者,既要明确二者之间的联系,又要弄清其在设计目的和要求等方面存在的不同。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施课题研究,使课题研究思路和目标更加清楚,内容和方法更为适当,研究人员结构更加合理,以便更好地完成预期研究任务,达到课题研究的目的。

  二、课题开题报告的内容与结构。

  课题开题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开题报告题目、课题研究的背景和目的意义、课题概念的界定、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方法、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计划、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与表现形式、课题研究的组织和人员分工、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等。

  开题报告题目常常采用课题名称 + 开题报告的形式表述,如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课题名称必须与课题管理部门审批的名称(专家评审时会对个别申报的课题名称作必要改动)即《课题立项通知书》列明的名称完全一致,否则会被不予认可。开题报告一般不使用副标题。

  课题开题报告题目下面须署课题研究单位课题组名称,如学校课题组,一般不署撰写者个人姓名。署名的目的是表示对开题报告论证设计的负责。

  在开题报告正文之前一般还应有一段序言。序言主要是说明课题选题、立项、批准的过程,以及开题前所做的工作等,要力求简明扼要、尽快入题,切忌面面俱到、不着边际。

  接下来的正文部分不仅标志着课题组对所研究课题的理解、论证水*,细节处往往也显示出课题组成员的学术素养,因此,一定要观点鲜明、语言准确、语意清晰、逻辑性强、层次清楚、结构完整。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目的意义内容包括:课题研究的背景(历史背景、现实背景),课题研究的依据(理论依据、政策依据、实践依据),课题研究的现状(国内国外、省内省外的研究现状及问题述评),课题研究的目的(解决哪些教育教学实际问题、达到什么目的),课题研究的价值(理论价值、应用价值),课题研究的意义(对教育教学改革的现实意义、长远意义等)。语言表述要针对问题,适度、准确,既不能空喊口号,也不能漫无边际。

  课题概念的界定主要是对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有时也包括对其他主要概念的界定。核心概念是关于核心问题的概念,其他主要概念则是相关的对核心概念起限定作用的概念。比如在小学学科学*策略实验研究课题中,学*策略就是核心概念,应着重对其在该课题中的内涵和外延作出科学界定,同时也应结合课题研究的具体对象和研究操作,对小学学科和实验研究作简要界定。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是对课题研究核心问题的细化表述,可以从不同维度分别列出。比如在小学学科学*策略实验研究课题中,可以从学科维度列出小学语文学*策略实验研究小学数学学*策略实验研究小学英语学*策略实验研究等内容,也可以从学*过程维度列出小学学科课前预*策略研究小学学科课堂学*策略研究小学学科课后复*策略研究等内容。研究内容要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逐一表述,可适当展开,语言应简要、准确。

  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对课题研究所选用方法的具体表述。适合教育教学研究的方法较多,如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观察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实验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等,不同的.课题往往会根据研究问题类型的差异,采用一种或几种不同的研究方法。比如小学学科学*策略实验研究,很明显是要采用实验研究法,当然,在实验过程中也有可能用到观察法而高中生课外阅读现状研究则需主要采用调查研究法.表述时不能只简单写明某种研究方法,还应适当说明如何运用这一研究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

  课题研究的步骤与计划主要是从时间维度上将研究过程划分为几个阶段,并分别说明各阶段的时间安排、主要研究任务和要实现的目标。一般来说,可将课题研究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而实施阶段又往往要再分为若干环节。研究者可借鉴类似课题的研究过程,思考、确定自己所承担课题的具体研究步骤。

  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及表现形式是对课题研究结果的预期。教育课题研究成果一般有研究报告、学术论文、教育教学专著等表现形式。阶段成果可以同时用多种形式呈现,省级以上课题还会要求在研究过程中至少正式发表相关的学术论文;最终成果则一般要求以研究报告和研究专著的形式呈现,其中研究报告是必须有的成果形式。表述时要注明成果形式、成果名称及完成时间,可采用表格式呈现。

  课题研究的组织和人员分工是对课题研究团队和任务分担的安排。应写明课题组人员的构成及年龄、学历、职称、研究专长、研究经验等结构特点,并详细说明每个成员承担的工作任务。

  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是对课题研究顺利开展并取得预期成果所需条件的分析与承诺,主要包括研究基础、研究保障等内容。研究基础应写明课题组成员完成的相关研究课题及取得的成果情况,研究保障主要写明该课题研究所需的文献资料、设施设备、时间、制度、学*培训、学术交流及经费等条件和保障情况。

  开题报告的结尾一般应写几句感谢、希望以及表态性的话语。主要是感谢曾经指导或参加过课题论证而又不在课题组的人员,希望有关方面继续给予帮助,表明研究者的态度,等等,语言要简明、诚恳。

  完成课题开题报告的撰写并经课题组反复讨论定稿后,就可选择一个适当的时间召开课题开题会议,邀请专家对课题研究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进行评议,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如无不妥,开题工作即告完成,课题研究就将进入具体实施的新阶段。

教学研究课题开题报告5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发现价值,创造价值,实现价值和享用价值。而评价,就是人类发现价值,揭示价值的一种根本方法”.在课程研究发展,第一次把课程评价纳入课程开发过程并使之成为课程开发的核心环节之一的,是美国课程学家拉尔夫?泰勒。泰勒在1949年出版的名著《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把课程评价问题作为课程开发的四个基本问题之一,从而使课程评价研究成为新课程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自泰勒之后,课程评价领域从价值取向到操作模式,已经历了几代嬗变与演化,每次嬗变和演化都直接体现了整个课程领域的变化;每一次的嬗变和演化也都体现了人类不断摆脱盲目被动而走向自觉能动,同时间接地折射出了时代精神的发展轨迹。

  *观历史文化,自20世纪后半叶起,世界文化格局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呈现文化发展的多元化和文化相对主义的发展趋势。世界各国艺术教育改革的焦点集中于一种具有开放、互动、多元特征的,能不断扩展的艺术课程,而作为小学艺术教育的主干课程美术与这一趋势相对应,其研究方向也向这一方向聚焦。21世纪中国的艺术教育在继承全世界艺术教育成就的同时,也必须保持本国艺术教育特色,同时建构符合中国国情的,具有新时代特色的艺术教育新格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把课程评价观的转变作为一条重要枢纽,新课程更重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美术教育内容不断更新,美术教育评价也面临新的挑战,立足于素质教育的美术教育也更应重视对每位学生发展的可能性作出积极的评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上的发展。

  二、研究动因

  要提高美术教学活动的质量,保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思想的落实,就离不开评价。评价不仅是个人之间交流的一种手段,而且也是群体间交流的一种必要手段。无可否认,美术教学的过程其实就是师生双边的交流活动,评价学生的学*情况,准确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水*,这种学*反馈形式学业评价会促使教与学形成良性循环机制,从而完整地、准确地体现出美术教育思想。因此,如何进行作业评价成为我们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从评价标准看:美术作业的评价方式是多种多样,在教学中,大多数老师往往采取当堂评价的方式,如学生、师生共评,教师点评等,作为美术教学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这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当堂评价美术作业难以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对作业中所蕴含的情感和心理等意识问题,更难以做到深入的恰当的分析,只能泛泛地点到为止。尤其是面对一些大班额的具体情况,仅凭有限的课堂上三五分钟的作业评价了。所以,在*时的教学活动中,除了在课堂上的当堂评价外,在办公室批改学生的美术作业,是大多数老师所采用的对学生美术作业评价的主要方式,这种评价方式,属于静态的对于学生学*实践结果的评价,由于离开了学生本人,多少带有一些教师的主观意识,因此在评价时,教师如何通过学生的作业来和学生进行客观的*等的意识上的交流,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从评价结果上看,发现很多老师在批改学生作业的时候,往往重改不重批,有的甚至不改不批,打上一个分数就算完了,至于那个分数是怎么打的?为什么那样打,大多数老师都没在等级分数之外给学生一个明确的交待,更有甚者,对一些自认为不好的作业竟一撕了之,有的甚至当着学生的面。毫无疑问,这种行为更严重挫伤了学生学*的积极性,人以这种缺乏沟通、缺乏理解、缺乏情感因素,缺乏明确指导的作业评价方式,是对学生劳动成果和学生本人的不尊重,是与《课程标准》所提倡的“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相违背的。

  三、课题界定

  就当前情况看,提到“评价”,人们大都把它与“判断” “价值”等概念联系起来。本课题所提出的学生作业评价,就是指以一定的方法、途径对学生学*的计划、活动以及结果等有关问题的价值或特点作出判断的过程。但要想把握它的准确涵义,还要结合几个具体问题,其中包括:学*计划、活动以及结果,即评价内容的问题;学*主体及其心理,即评价对象的问题;关于价值或特点的问题,即将涉及评价的标准;关于评价的方法、途径问题等等,而其中的具体问题既相互关联又互相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而提出了“评语+等级学业评价体系”这一概念。

  鉴于美术教学跨年级段多,我们主张应该视具体的学*任务评价,与其他的学*评价模式相互补充。事实上也是对当前学生美术学*评价领域发展趋势作一种全面的、整体的、合理的概括和总结,同时通过实践与研究诞生新的评价模式和方法等评价元素。

  (一)理论依据

  1.多元智能理论。这是美国认知教育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突出了多元化,认为人的智能结构由7种要素组成,不同组合使每人的智力结构各具特点,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2.教学论指出:评价是构成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布鲁姆曾对评价做出过精辟的论述:a评价是一种获得和处理用以确定学生水*的教育有效性的论证方法。b评价包括了一般期末考试更多种类的证据c评价用于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由此可见,我们应该倡导把评价的过程与结果作为学生继续学*的动力源泉。

  3.乌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每个孩子都有归属、尊重、实现自我的需要。儿童的这种认同感来自于各方面对他的评价。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秀,如果他们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便会失望、情绪不振。

  (二)研究意义

  综上所述,对于本课题提出和建立,也是基于四种不同的需要:学生心理的需要、家长认识的需要、学校教学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认为:它的现实意义具体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用“评语+等级”评价学生作业,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美术学*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培养学生自主的学*态度和积极的学*情感。同时便于家长更清晰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子女的美术学*情况。

  2. 课题实践和研究过程,能促使我校美术教师在积极参与教改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教育、科研等各种能力均得以提高。

  3.在此过程中,运用“评语+等级”评价学生美术作业的实践与研究,为教学决策提供科学、可操作性的依据。

  四、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研究综述

  经查阅大量文献等资料表明;教育界这对于“学业评价”“课程评价”等资料方面略有著述,但显现出“大教育”的迹象,对于“美术学业评价体系”的研究目前还未领略。因此,关于新课程中小学美术学业评价体系的建构与研究方面的课题及论文专著在国内尚属冷门。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课题具体研究的内容和预期目标分别是:

  (一)研究内容

  1.构建多元化操行评语模式

  操行评语是教育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评价本身是一种操作过程,当然不可能方法单一,需要多层次、多角度的评价体系。评价的正确性与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多元化是密切相关的。随着评语的改革与发展,评语的功能日渐突出。因此,在科学、正确的“指挥棒”的导向和推动下,对受教育者的评价不再是以往的学期末一段简单的生硬的定性文字,而是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①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

  所谓主观评价也叫做自我评价。学生根据一定的评价指标体系,对自己的学*、个性特长、与人交往等各方面进行主观的评估,完成相应的评价任务。主观评价应当是最重要最常用的评价手段。学生的主观自我评价是进行积极的自我反馈、自我鉴赏、自我总结、自我调整的有效手段。其次,主观评价没有外界压力,是在高度自觉、积极的基础上进行的,可以保护和激发被评价者的自尊心与自信心。

  学生的主观评价往往是比较深入、贴切的,但是自我评价往往受到评价者的同一性的局限,对评价的观点、内容、标准和效果,有很强的主观色彩,缺少客观标准,如果主客观差异比较大,就难免会影响评价的准确性。因此,老师在学生的自我评价基础上应组织学生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的小组评价或老师综合评价,这样就弥补了自我评价的局限,使学生的操行评语既有自己的主观认识,又有同学及老师的客观评价。

  ②相对评价与标准评价

  相对评价指在接受评价的一个群体中,按照一定的评价要求,将每个学生的情况与评价的要求相比较,来确定每个被评价学生所达到的水*,实现评价目的。这种评价受益面大,能全面地评估每一个学生达到的高度,并确定其在群体中的位置,同时使学生可以客观地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激发积极向上的竞争意识。此种评价方式可根据不同年级段,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但是,该评价是有相对性,有很大的“相比较而言”的弱点。

  标准评价是一种相对绝对评价,它告诉学生明确的客观标准,例如:“你是一位美术爱好者,美术成绩优秀,懂得在美术作品中如何表现自己的.情感,懂得描绘自己的所见所闻。”标准评价使被评价者只能知道自己有没有达到某种标准,而并不清楚自己在群体中所处的位置。

  ③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

  定性评价是对学生学*质量进行评价的一种方法,其特点在对学生学*的表象进行全面的深入细致的考察和分析,进而揭示一个学生的基本特点、对学*目标的达成度和学*效果。定性评价多用评语的形式表述,反映学生学*的质的既定性。好处是方法较简捷,由评价者根据*时学*的直觉和理性分析予以评定,但它完全局限于评价者的教学经验和洞察力,主观性强,客观依据不足。

  定量评价也是对学生学*质量进行评价的方法,主要运用统计学原理,考察学生的学*有个量的搜集和积累。虽然操作起来较复杂,但有具体的数据作基础,作为分析、评价依据,就比较客观,也比较科学。

  ④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

  学生受教育的过程评价,指的是不单纯依靠对学生结果的测定来进行评价,而是重视对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的进展情况进行观察记录,来评定每个学*时期或学*步骤本身的优缺点。如某位学生,刚开学一段时间学*很努力,且学*效果很好,但后期学*松懈,效果较差,这样在评价时应体现他的这一学*的过程体现 结果评价主要依靠学生的最终的学*效果的测定成绩,这个测定结果虽然很重要,但不能作为我们评价学生的依据。因为我们要考察学生好的成绩是怎么得来的,同时,也要考察学生的学*过程所获得的结果如何。在实践中,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为了提高评价质量,使学生的操行评语是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各种情况,就必须建立科学、公正、多元的现代评价体系,我们必须用好评价这一杠杆,勇于探索,积极创新。如何就学生的受教育过程和结果进行有效的监控、解剖、收集和运用有关信息,对他们的学*效能和质量作出准确判断和评价,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深感任重而道远,我愿在此课题不断探索和研究。???

  2.评语具体化研究

  ①抓住时机,点拨思路

  “等级+评语”的批改方式,不仅注意学生画面效果,而且注意了学生的构思与想象,适时点拨,以帮助他们拓宽思路,发展智能。

  ②善用技巧、评点问题:当学生作业中出现构图、色彩、创造等方面的问题时,宜用评语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分析,找出不足之处并如何进行再创作,学生构图不饱满,主题不明确等问题时,他们自己往往很难发现。所以教师在点评时可采用:你看这样画是不是更好点,现在主题还不够突出,你看该怎么办?诸如此类的评语。

  ③启发诱导。

  学生对一个物体的理解往往是比较定性的。据此,我们也要用评语诱导他们去思考,去大胆创作。如:一只靴子,告诉小朋友们,他不仅仅只是穿在脚上的靴子,你可以把它往大的方向去想,把它想象成一棵树桩,可以在上面画一些茂盛的树枝和叶子,也可把它想象成一个游泳池。天热时有很多男男女女都过来游泳……除了这些,你还想到了什么,你还可用什么方法来作画类似这样的评语。不仅可促进学生的思路发展而且可诱导他们潜心于美术创作。

  ④充分利用激励机制,激发学生情趣、学**惯、学*注意力等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的发展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端正的学*态度、高涨的学*热情、良好的学**惯、积极的学*情感是学生健康发展的根基,也是学生后继学*的内在动力,积极开展这方面的评价,就会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和主动性,小学生天性爱受表扬,老师几句鼓励的话语,会形成一种无形的力量,适时进行正面评价,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⑤适时合理评价。

  3.构建课后美术作业评价研究

  本课题所建立体系主要是通过建立学生档案袋来体现学生的作业成绩,设置美术学*档案袋,通过评价活动做好美术学*过程中各阶段的评估记录,是美术教学过程性评价的重要有效手段:如果建立美术学*档案袋,学生就能自然对照教学要求和教师各阶段评价以及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找出自己的差距和成绩,形成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和自我进步的能力,促进学生在原有水*上的发展,有效地提高学*的质量,教师通过学生的美术学*档案袋,了解学生对自己的表现活动所作的内在心理是定位和评判,便于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差异的个性,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可以说,美术学*档案袋建立,促进了美术教学与评价更加紧密的结合,它全面展示了学生的学*二)预期目标

  通过课题实践和研究过程,营造良好的学*氛围,激发学生美术学*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更好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主动的学*态度,积极的学*情感,形成自信,体验成功,为学生在美术乃至其他学科的终身学*奠定良好的素养。

  六、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和条件分析

  任何一项课题的提出、试验和研究,都需要有一定的保障措施和相应的研究条件

  1.成立课题组,明确分工和责任,形成课题研究脉络,做到有组织、有保障。

  2.建立课题组例会制度,总结前阶段实验工作;建立定期交流制度。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提高。

  3.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和课题研究档案管理制度,详细记录整个研究过程,保证了课题实施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4.具有优越的学校研究环境,学校学*氛围浓厚,具有特定优势的学生群体,具有一支结构优势的美术师资队伍。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准备阶段(20xx年9月12月)

  1.组建课题小组,并形成课题研究脉络,健全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

  2.收集相干资料,组织课题组成员开展理论学*,形成理论综述。

  3.制定其可行性方案。

  4.提出课题申请,进行实验前期调查、分析、撰写《调查分析报告》。

  实施阶段(20xx年1月20xx年2月)

  《阶段性研究报告》报告

  《中期成果展》 主要展示教案、学生个案作品、以及教学和片断案例

  总结阶段(20xx年7月20xx年10月)

  ①收集整理研究过程中的论文、报告、学生作品、教案、案例等资料。

  ②集结本课题实践和研究的成果,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八、主要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组织课题组教师学*小学美术教学的理论,更新教学观念,寻找理论支撑,发挥理论指导作用。

  2.问卷调查法:通过对一年级学生的调查,摸清我校高年级学生学*英语的基本情况、学*兴趣与学*态度、学*方法等。

  3.个案分析法:组建学*小组,定好组长,充分发挥学生小组长的作用,让基础好的学生带动身边的几个学生共同进步。同时,对重点帮困学生个别配好学*对子,随时记录情况,进行个案分析。

  4.经验总结法:组织美术教师开展各种教研活动,及时分析总结。

  九、研究对象

  一年级段小朋友:

  实验班:一(5)、一(6)班

  对照班:一(7)、一(8)班

教学研究课题开题报告6

  由雨花区教科中心专家朱紫彪老师牵头申报的“区域性推进中学作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经长沙市教科院批准,列为市级规划课题,现根据市教科院的要求,提出本课题的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准备正式开展研究工作,请各位领导和专家予以审议指导。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1、系统研究区域性推进中学作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了做文章教学的10项目标和若干要求,特别是在“实施建议”中提出:“写作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可引导学生“多角度的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述”等,都为建立开放而有活力的作文教学体系指明了方向和途径。

  2、是我区中学写作教学有效性研究的需要

  教科中心在中学调研过程中发现,很多语文老师们常把作文课堂教学定位为如何搜集素材,如何讲评作文等方面;很少有老师认为,学生写作的效果跟教师系列化的引导、点拨、指导有直接的关系。在听课过程中还发现作文课堂教学大多流程单一或者呆板,基本为“命题——指导——写作——批阅——讲评”。这样的程序无法调动学生写作文的积极性,即使点评覆盖面也有限,角度单一,标准呆板,课堂内容往往是话题唯一,能力训练单一。课堂设计往往很难契合学生的兴奋点,学生只觉课堂难熬,索然无味,作文也就是草草应付了事。

  基于以上情况的分析,我们认为本课题通过区域性推进中学作文课堂教学有效性这一角度,对于快速提高中学生的文学素养及写作兴趣、水*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二、国内外现状综述:

  19世纪末的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理念,杜威极力反对传统教育对儿童的束缚,强调儿童的兴趣,从做中学,要求尊重儿童身心发展水*。这点正好切合了写作反映生活,为生活服务的特点。本世纪的美国教学中,最令全球教育界惊奇的事就是美国人具有普遍良好的写作能力,只要受过普通教育的美国人,都能把自己要说的话写在纸上,且表达清楚,同时能够尽可能谴词造句使意义更准确。而美国中学生的作文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美国写作教学的特点。中国教育领域中的写作,也走过了一段漫长的时期。科举时代,作文就是进入仕途的敲门砖,它倍受人重视和推崇。随着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事业迅猛发展,写作也作为一门专门的语文内容进入教学的范畴。即便如此,作文的教与学却显得步履蹒跚、龙钟老态,如圈内人士称是“内容泛化、情感虚设、形式僵化、语言刻板化”。语文圈内外人士,对中小学作文教学的批评最中肯,呼吁最强烈,指出长期以来作文教学的诸种弊端。

  *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长沙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不断增加,我区的11所中学中百分之85都是其子女。这些学生的阅读面相对较窄,家庭文化氛围较差。学生怕写作,拿起笔就皱眉头,咬笔头,即使硬着头皮写出来或者杜撰出来,也是干巴巴的,表达的往往是“虚情假意”。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与语文教师们对作文教学缺乏科学的、系统的计划指导有着直接的关系。基于此,区域性推进中学作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开辟了语文新课改中写作的教学领域,从实践与理论层面上更好的促进了学生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三、课题的界定:

  1、作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中学作文课堂教学是对中学语文教学本质属性的全面反映,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课堂作文教学如何有效,不仅是重要的语文教学有效问题,而且是重要的实践课题。

  2、区域性推进作文课堂教学

  “区域性推进作文课堂教学”是指推进全区教师群体的、外显的作文课堂驾驭能力,推进学生的自主探究的写作能力。该课题对我区写作教学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我区学生主要来源农民工子弟,大部分学生语言功底差,写作能力弱,家庭缺少文化氛围;鉴于此,区域性推进中学作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3、区域性推进中学作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其内容主要分为口头作文教学和课堂写作教学等方面。自《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以来,就明确提出了作文教学的10项目标和若干要求,特别是在“实施建议”中提出:“写作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这就说明有效作文课堂教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区域性推进中学作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对于促进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和学生写作素养的提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四、理论依据:

  1、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智力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也就是说,智力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我们的构想:把多元智能的理论运用到作文指导的活动设计中来,一方面通过覆盖多种智能的活动形式使得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课堂活动,得到肯定和激励;另一方面,通过多种智能活动的形式,使得作文课堂从某种角度再现学生对生活的感性认识,从而形成作文的动力,写下自己的真实体验。

  2、写作的本质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源于实践,文学源于生活,所以要进行创作,就先得有生活的经历,就要先认识生活。在语文课程标准 “表达与交流”的教学建议中也指出:“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

  3、有效教学的理念和策略: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的所有行为。它的逻辑必要条件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引起学生学*的意向。二是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因此,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何谓"理念"?理念就是一个人具有的准备付诸行动的信念,它既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行动。

  五、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语文教师作文课堂教学的有序性,构建中学口头作文教学和书面作文教学相结合的课堂教学形式,从而提高作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六、研究内容:

  1、作文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与有序开展的研究

  2、学生自主探究式写作方法的研究

  3、作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评价与反思的研究

  4、通过有效作文课堂教学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

  七、研究假设:

  教师引导学生从多渠道到生活中去找素材,以灵活多样的形式把思维、语言发展、写作基础知识学*和技能训练,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学生生活内容等多元、多维度的交织进行训练,提高学生由低到高,由单项到综合的螺旋式递进的认知规律。并点拨学生用自身独特的视角,体验、观察和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有创意的表达自己的各种见解和心声。

  八、研究方法

  1、观察法:运用观察法听课评课,进行教学评价,形成作文课堂有效性评价记录。

  2、行动研究法:采取初步设想、初步研究、拟定总体计划、制定具体计划、行动、研究结果的整体评价,以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贯穿始终。

  3、比较研究法 在搜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比较研究,是本课题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比较既包括纵向的也包括横向的、既有面的比较又结合点的对比,既有同类学校进行比较,又将本校作文课堂的过去和现在进行比较,既有静态比较又可以把比较放在动态中进行。

  九、预期成果

  1、探究口头作文和书面作文相结合的作文课堂教学形式,形成研究报告。

  2、汇编作文有效课堂教学的课例。

  3、形成教师的作文课堂教学课件库,制作课堂录像光盘。

  4、组织汇编教师的研究论文和师生校园文学作品集。

  十、组织管理:

  成立课题小组:

  组长:朱紫彪

  核心成员:付晓芹、刘炜伟、张捷、胡登高、陈春燕、范益群、张艳红、贺卫兵、彭献、潘雪凌、黄天宇、陈雅妮、冯娟、李六英、黄静宇、刘蓉、史果红、常慧、王芳。

  十一、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共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xx年3月—20xx年5月)申报与立项阶段。搞好前期宣传工作,学*相关理论。成立课题管理领导小组,课题研究小组,根据各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确定分课题。

  第二阶段(20xx年9月—20xx年5月)实验研究实施阶段。组织教师学*相关理论,开展实验研究工作。

  第三阶段(20xx年5月—20xx年6月)结题阶段。撰写结题报告,编辑出版作文课堂活动和作文教学研究成果集。

  十二: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本课题组主持人和主要研究人员*几年来出版专著若干,发表论文37篇,主持或参与国家级或省级、市级课题5个,已获奖的3个。本课题组负责人有着很强的科研能力,曾主持省市级课题研究并获奖,课题组有主要研究人员 20 人,其中中高职称3人,均为本区各学校的教研组长或年轻的业务骨干,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其中多名教师在市级赛课和论文评选中多次获得特一等奖,专业、年龄、职务(称)搭配合理,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都能胜任本课题的研究工作。本课题前期已经就口头作**了大量的教学实践研究和材料搜集,举行了全区各学校参与的“口头作文”赛课,推出教师上市级口头作文公开课。同时,该课题研究得到了区教育局领导的高度重视,且主持人自身就是区教科中心领导及课题研究的专家,使本项目研究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都能得到充分保证。

  十三、经费预算及开支:

  合计共5万元:国内调研 20000元 ;小型会议费15000元 ;开题费3000元 ;

  结题费 20xx元; 成果印刷费5000元 ; 奖励 5000元 。

教学研究课题开题报告7

  一、研究背景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规定:“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北大教授钱理群十分关注中学语文课程改革,他曾说“引导孩子读诗,写诗,用诗来陶冶心灵,营造诗的家园,在中学语文教育中是带有根本性的。”

  但是,现实中的中学语文教育却因多种原因过多地奉行着实用主义价值观念,致使原本激情四溢的中学生在应试制度挤压下、快餐文化冲击中,泯灭了尊贵的思想,钝化了丰富的心灵,丧失了审美和创新的多种语文能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经过调查了解,尤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确立了“中学现代诗歌教学研究”课题。

  二、研究意义

  中学现代诗歌教学是现代诗歌作为特殊文学作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化。但跟古典诗词教学比,现代诗歌教学不但艰难,甚至已经到了整个语文教学的最边缘。因此,在高中学段,研究现代诗歌教学意义重大。

  恢复现代诗歌作品对学生的积极影响以及中学现代诗歌教学所应具有的神圣地位;补充高中语文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内容,丰富高中语文优秀现代诗歌作品思想内涵,细化选修课程系列1“诗歌与散文”的操作实践;引导广大青少年在阅读大量优秀现代诗歌作品过程中,学*掌握高效鉴赏现代诗歌作品的方法,最终能诗意地把握语言、感受生命、彻悟生活。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一、课题名称

  中学现代诗歌教学研究

  二、界定解读

  1、现代诗歌:主要指中外诗歌宝库中具有代表性的中外名家名作和流传广影响大的名作。故所选诗歌,在地域上涵盖中外,时间上侧重现当代。

  2、教学研究:在充分考虑现代诗歌文体特点基础上,侧重两方面研究:一是现代诗歌在语言、意象、手法及思想等方面的突出成就;二是引导学*掌握读诗、品诗、悟诗乃至尝试创作诗歌的技巧和方法。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一、研究设想

  1、掌握方法:

  以《高中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所选的《沁园春·长沙》《雨巷、再别康桥》《大堰河——我的'保姆》等为例,指导学生学*掌握最基本的鉴赏现代诗歌的方式方法。

  2、延伸拓展:

  筛选部分中外现代优秀诗歌,引导学生举一反三,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培养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及鉴赏能力。

  3、实践活动:

  结合现代诗歌单元内容,组织诗歌欣赏、个人创作、诗歌朗诵等活动。欣赏诗歌可由老师选择,创作诗歌可据不同情况自定,朗诵诗歌可在语文教材、扩展读本、课外或自己创作中选择,也可把中国古典诗歌改写成现代诗歌进行朗诵等。

  二、研究方法

  文献法、调查法、交流讨论等。

  三、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xx.4——20xx.8)

  搜集资料,学*理论,编写方案,完成开题报告等。

  2、实施阶段(20xx.9——20xx.4)

  (1)访问调查

  了解现代诗歌教学现状,查找存在问题及其原因,摸索可行方法等。

  (2)具体实施

  走进课堂,具体实施现代诗歌教学;利用课余,开展多项研究活动;等等。

  3、总结阶段(20xx.4——20xx.5)

  (1)撰写研究结题报告;

  (2)搜集整理其他研究成果;

  (3)上传上级课题负责部门。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1、制作多媒体现代诗歌教学视频;

  2、撰写《中学现代诗歌教学研究报告》;

  3、组织学生将自己创作、翻译或改写的现代诗歌结集。(鼓励学生编写个人专集,也可多人合集,建议为诗集起一个有诗意的名字,写出序跋,自己设计封面、插图和板式等)。

教学研究课题开题报告8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现实背景

  教学过程本是学生认识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由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人格尚不完善到逐渐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说错话、做错事是正常的。学生在学*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发生错误。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属于不成熟的个体,从发展的角度讲,出错是孩子的权利,是学*的正常现象。现实的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往往是害怕学生有错,像扶着孩子走路一样,不敢撒手。导致教学方法传统,讲授多。深入课堂,还有很多教师对“错误”唯恐避之不及,课堂教学追求的效果是“对答如流”、“滴水不漏”、“天衣无缝”,稍有闪失,便自责不已。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回答的问题或板演,有些教师总是想方设法使之不出一点差错,特别是在一些公开课的教学中,即使是一些容易产生典型错误的稍难问题,教者也有高招使学生按教师设计的正确方法去解决,这样就掩盖了错误的暴露以及纠错过程。 殊不知,这样的结果是学生还是会有错误。所以教师不要害怕学生出错,更不要藏着、轻描淡写的带过。学生的错误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资源,我们要切切实实面对并且重视和利用学生在学*过程中的错误。

  2、理论依据

  (1)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而学生犯错的过程就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地方,出错是学生的权力。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成效的学*时刻。

  (2) 叶澜教授在《重建课堂教学过程》一文中提到:"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兴趣、注意力、合作能力、发表的意见和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学生的学*错误具有不可预见性,而这样的错误又往往是学生思维的真实反映,蕴含着宝贵的"亮点",让学生充分展示思维过程,探求其产生错误的内在因素,则能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建构。

  3、国内的研究现状及问题点评:

  针对课堂错误资源的探讨和研究,许多一线教师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有的针对错误成因、有的从学生层面进行分析,并已经取得一些成果。我们认为还有待进一步研究错误资源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深入研究四大领域中错误资源的'原因,以及错误资源利用的策略。

  4、课题研究的意义:

  教师要针对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不同错误,研究各种错误的成因,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更要提高教师捕捉并利用学生错误资源的能力,提高教师对教材和课堂的驾驭能力,使学生在错误中成长,进而培养学生批判性的数学思维品质,突破思维性干扰。让教师在研究学生的错误资源中成长,提高教师的专业水*。

  二、概念的界定

  错误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和学生在学*过程中,反映在各方面的必然产物,学生的认知水*、知识背景、思维方式、情感体验、表达形式各不相同,他们在学*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是十分正常的。

  课堂错误资源的合理利用是教师用资源的眼光看待错误,让学生在纠错、改错中感悟道理,领悟方法,发展思维和数学学*能力。

  三、研究目标

  1、培养学生自觉分析错误原因的意识和能力,完善其认知。

  2、培养教师在课堂上利用错误资源的意识和策略。

  四、研究内容

  1、研究四大领域学*中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

  2、教师利用错误资源的能力和策略。

  五、研究方法

  1、观察法:观察学生在学*过程中出的现错误,并且记录下来。

  2、行动研究法:通过听课或在自己的课堂中寻找学生出现的各种错误资源,并加以充分的利用。

  3、文献法:通过上网搜集、阅读理论书籍等途径收集教育学、心理学方面对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错误资源的利用研究”有帮助的知识,加深对本课题的理论认识。

  4、个案法:通过对班级学生的个案研究,掌握不同学生学*错误原因和内容差异性,并根据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做到有效运用教学中的错误资源。

  六、研究步骤:

  (1)搜集资料,拟定课题研究的提纲,并组织力量进行论证;

  (2)撰写课题研究的总体方案(开题报告),拟定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和目标,健全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组内分工,明确各自职责。

  (1)理论学*。课题组教师全面收集、查阅有关理论和相关资料。

  (2)分析归类。在全面深入学*理论的基础上,收集学生数学学*过程中的错误资源,进行原因分析,加以利用。

  (3)实验研究。结合课堂教学,记录、归纳学生容易出错资源,记录学生对待错误题型的态度和错误的原因;反思学生错的原因,探索运用错误的资源指导学生学*的能力;提出错误资源化的教学策略,撰写专题论文。

  3、总结阶段

  (1)完成研究资料的整理,写出研究报告;

  (2)研究成果的及时推广,巩固成果,并做好后续工作。

  七、预测课题研究的成果及形式

  1、根据典型案例总结出学生错误资源合理利用的途径、策略,并撰写成论文。

  2、提高课题组成员捕捉并利用学生错误资源的能力、自我的思辩的能力。

  3、撰写本课题研究报告,力争有多篇论文获奖和发表。

  八、课题研究的保障

  本校属于山西省示范小学,领导高度重视教育教学工作,曾多层受到上级部门的表彰,教学设备在同等学校中比较完善,教师教研气氛浓厚,利于开展课题研究。

  本课题负责人李兆峰担任学校的教学校长,既有教学一线的教学经验,又有足够的管理经验,更利于组织老师们进行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他十分重视学校的教学工作,有足够的课题研究经验,时间充足,能胜任课题负责人的工作。

  参加课题研究的成员,工作热情高,教学态度端正,都是学校的骨干教师,又分别来自教学一线低、中、高段,都承担过省级以上课题研究的研究,有课题研究的经验和时间保证,研究热情高,有研究的主动性。其中康慧和刘改荣老师是山西省教学能手,山西省学科带头人,同时承担学校教研工作,能带动和引领教室们进行研究。其他几位教师中有两位是教研组长,都是学校教学的中坚力量。

教学研究课题开题报告9

  一、课题名称: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

  二、引言:

  作文是学生语文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反映,也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反映。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对中学生的个性心理漠然置之。如何关注中学生的个性心理,激发他们充沛的写作内驱力?如果寻找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是当前初中作文教学急待解决的问题。

  三、课题的提出和重要意义: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是语文教学中最适合发展学生个性的活动形式。但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问题最多的是作文,我校作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作文教学中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要教学形式,写作知识教学成为主要任务,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非主动性地位;

  2、不正确的评价机制(如以作文篇数及批阅篇数考核语文教师的单纯的作文终结性定量评价机制)使教师大量的精力花费在作文批改之中,无暇于作文教学方法研究,更谈不上有效策略的研究,本末倒置,导致作文的过程变成了训练应试模式的过程;

  3、作文教学的内容和操作很难形成一个科学的合理的序列、体系,教师和学生都感到不知从何提高,一直处于“游击”或应付的状态之中;学生“急于求成”;教师作文教学“有量无序”、“临时报佛脚”或放任自流,学生升学需要与作文实际需要产生矛盾;小学与初中之间、初中各年级之间,作文教学又缺乏很有必要的联系性、连续性和深入性。

  所有这些问题都说明,初中作文教学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广大语文教师有待进一步探索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二)课题实验的目的、意义

  1、《语文课程标准》要求。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强调“写作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世界进行观察、思考、表达、评价的能力”。初中作文教学的方向是“要求学生说真话。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标准”关于写作教学的要求,体现了淡化文体意识,注重语言运用能力,淡化理论讲解、注重实际操作,淡化名词术语、注重实例比较启发的精神。

  语文教师只有恰当地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才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也才能适应新课程的需要。

  2、社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需要。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目的就是要使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从而“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四、指导思想和主要依据:

  (一)、指导思想

  以马列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从我校的实际出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采用科学手段,坚持实践第一,加强综合研究,为推进我县“有效教学”展开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二)主要依据

  1、《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

  《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为初中作文教学指出了明确的方向:“要求学生说真话。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2、作文教学法

  作文教学法理论认为:作文教学“首先是教师的问题”,主张“教无定法、文无定法……”,我们的教师应“结合时代精神,在作文教学中寻求有效策略,使作文教学尽快走出困境,走向健康发展的轨道。”

  3、认知结构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学*使新的内容和旧的内容结为一体,形成一个内部的知识结构。这一理论可概括为:(1)认知结构具有建构的性质。(2)良好的认知结构在学*中具有重要作用,是学*的核心。(3)认知结构理论突出了学生中心的思想。认知结构理论明显表现出由对教师教的研究转向对学生学得研究。

  4、建构主义学*理论

  建构主义学*理论认为,学生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学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基于这一理论,学生作文水*提高的过程就是学生在老师关照下自己“生长”的过程,是不断“同化”和“顺应”的过程。这一过程的主体是学生,老师不可能替代学生“生长”。让学生在作文中大胆展示自我,不断丰富自我,更新自我,健康成长。

  5、多元智能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不同的人,智力各有倾向,兴趣各有不同,特点千差万别。可传统作文教学耗时,费力,低效;教育观念的“师本观”而非“生本观”,作文内容非生活化现象、作文训练方法的“形式主义”等弊端日趋明显。“一切为了学生‘的生本教育价值观’”、“高度尊重学生”的生本教育伦理观、“全面依靠学生”的生本教育行为观正是现行作文教学的正确导向。

  6、有效教学理论

  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根本目标就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发展有效教学。

  五、总体目标和主要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如何培养学生作文兴趣?

  2、怎样有效组织、指导学生作文,提高作文教学水*?

  3、怎样批阅作文更科学、更有效?

  4、如何科学合理地实施作文教学评价机制?

  通过本课题研究,我们将积极主动地研究作文教学策略,实现角色转换;让学生明确认识到作文不是单纯地考察语言表达与运用的能力,而是记录生活、感受生活、创造生活的一种形式;是他们表达思想,抒发感情,绽放才情的一种途径;激发他们的写作内驱力,提高学生作文的积极性与自主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进作文教学改革,提高学生作文质量。形成适合于本校、本地区的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调查研究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及成因。

  2、调查研究初中生作文个性心理特征,并就此进行激发学生写做内驱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养成良好作文*惯的策略研究。

  3、通过初中语文作文完善、科学的训练体系及专题训练体系的研究的探索,使语文教师更好地依据学生发展规律与作文训练体系进行作文教学,从而有效提高作文教学质量,进一步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4、针对作文训练的一般规律,研究初中各学段(七、八、九三个年级三个学段)不同的作文教学策略,有的放矢,促进作文教学序列化,使作文教学更符合“螺旋式上升”的原则。

  5、通过初中作文教学评价的策略研究,改变以往不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师一言堂”的评价或“教师精批细改,学生雾里看花”的局面,积极引导学生、家长、教师等多种因素的参与评价,使作文教学评价走向多元化,也使作文教学由重结果评价走向过程评价。

  六、具体思路和方法步骤:

  本课题拟于20xx年9月——20xx年1月期间完成。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2月):试验准备阶段

  1、收集材料,加强理论学*,审定方案,落实任务。

  2、试验班级的确定

  (本课题研究的对象是我校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的十二个班学生及相关语文教师)

  第二阶段(20xx年1月——20xx年6月)试验实施阶段:

  1、调查访谈初中生语文作文的个性心理,内容*作兴趣、学生对*作的自信心、作文质量、语言积累运用情况、学**惯、学生对作文的认识等;调查教师作文教学的个性心理;调查教师作文教学行为与学生学*行为;调查学生已有语文学*策略及教师语文教学的一般策略,分析学生作文存在的主要问题、成因及作文教学现状、成因,形成调查报告。

  2、组织课题组成员学*理论,借鉴先进作风,结合教学实际,研讨适合我校作文教学的整体训练体系。

  3、从兴趣入手,使学生愿学、乐学。

  4、定期不定期地召开课题组会议,交流研讨实验经验,反思实验情况,相互借鉴成功经验。

  5、及时填写学生成长记录,撰写上述过程中各方面的经验总结或论文、阶段性报告等。

  第三阶段(20xx年6月——20xx年1月):试验总结阶段

  利用横向和纵向比较分析法,探讨研究的阶段成果,明确不足,在弥补缺漏。

  七、保障措施和基本要求:

  (一)保障措施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姜延魁同志任组长,语文组全体成员参与研究。

  2、上报学校,申请研究经费初步确定三千元,基本满足研究需要。

  3、创办作文期刊《新月》。有语文组主办,吸纳学生编排。

  (二)基本要求

  1、课题组定期召开研讨会,交流意见,统一思想,修正研究思路,调整研究方案,确定*期研究重点。

  2、立足课堂,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课堂细节,捕捉课堂信息,加强理论学*,大胆实践操作。

  3、及时总结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和有价值的经验,并及时记录。同时还要将教学中的疑惑点、可研究点记录下来,在集体备课中进行研究和探讨。

  4、各参研人员一定要踏实的进行研究,及时进行记录、统计数据、做好总结,并写好阶段总结报告。

  八、理论、方法的学*与研究:

  组织参研人员认真学*相关的教学理论,如:《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认知结构理论、建构主义学*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和有效教学理论等,并探讨作文教学方法(借鉴的先进教法,探讨适合我校校情师情、学情的方法)。采取集中学*和分别探讨相结合,个人探究和集体交流相结合。

  九、组织分工与经费管理:

  (一)组织分工

  姜延魁副校长任组长,马耀武、刘伯枭、王秉泰、王艳梅、李占辉、张莉莉为主研人员的《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课题研究小组。课题研究中,马耀武老师全面负责和管理课题研究工作,姜校长负责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工作,课题组所有成员都将团结协作,积极开展本课题研究工作。

  (二)经费管理

  本项课题预计需经费三千元,采取经费使用报批制,高效使用经费。

教学研究课题开题报告10

  一、课题的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一)背景:

  1、当前社会发展状况

  随着社会变革,新的教育观念的出现,教育工作者们都在寻求一种解决后进生的方法,这些后进生不管在学校里还是家庭当中都表现为进步比较缓慢、水*比较低、性格比较孤僻,精力比较分散、沟通能力比较差等等。造成他们出现这样的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家庭的教育观、父母的日常言行、社会不良“细胞”的侵入、教育手段的软弱单一以及学生本身等因素,致使他们成为学校头痛、家长怜惜、社会憎恶的“另类”人。

  2、传统教学状况

  传统教学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一味的追求成绩,分数说明一切因而使一部分家长及学生有了“分数万岁,其它白费”的心理,忽视了其他方面的教育和能力的培养。而现在素质教育提倡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这必将给教育的改革带来革命性的冲击。

  3、教育思想背景

  进步教育运动强**育除了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之外,还要重视学生的思维发展,并且必须提供学生自然成熟与发展的学*环境。这就为本课题的研究建立了活动的舞台。

  (二)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学校教育只要存在,后进生问题就必然存在。后进生的人数虽不多,但其不论对学生群体还是个体来说,就学生的身心都有着不可忽视的潜在影响和危害,所以后进生的转化有着不可估量的实践意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都表现出不同的能力和水*。有的学生成绩好,但其实际生活沟通的能力差,成为“高分低能生”;有的表现出较好的品质,但却不擅长体育,成为“品优体弱生”;有的在音乐、美术等方面表现出特殊的才能,但学*成绩差,成为“低分特长生”;有的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却管不住自己,导致成绩很差,我们称为“自律能力差群体”……因此,后进生具有相对性,只有从德、智、体、美等方面来衡量和考察学生,我们才能科学地做出判断与评价。

  该课题不仅有上述实践意义,还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因为它倾注了所有研究成员的大量心血,我们都明白,怎样转化后进生是一个难题,转化后进生的效果怎样更是一个难题,我们希望在不远的将来能够准确把握后进生工作的重点,寻找突破口,提高转化的效率;期待我们的研究成果对本地区的教学能产生指导意义,对相邻地区的教学有借鉴意义。

  二、课题的界定及实验目标

  (一)课题界定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把“后进生”定义为:进步比较慢,水*比较低。不仅仅指在学*方面。包括:对学业的焦虑;自信心问题;人际沟通;精力分散、自卑心理、别人的理解看法等等问题。

  (二)实验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研究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树立远大的目标。

  (2)情感目标:有计划的做好学生系统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帮助学生树立高尚的思想品德,培养爱国主义思想。

  (3)发展目标:特别加强基础德育建设,培养学生遵规守纪的自觉性,使绝大部分同学成为勤奋学*、热爱劳动、爱护公物、勤俭朴素、尊老爱幼、待人诚恳、讲究礼貌具有一定素质的文明人。

  三、实验假说及应遵循的原则

  (一)实验的假说:

  我们的这一课题重在探索后进生的心理问题,最重要的是找到后进生诸多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探讨深层的施教艺术。争取转化他们,使这些后进生在品质、学*、能力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但目前有关这一领域的研究多停留在对后进生转化的理论研究上,缺乏与实践的联系。面对形形色色的后进生,他们文化基础较差,学*动力不足,更为严重的是学生在品行等方面还呈现不良心理特征。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教育策略,势必会影响学生进一步学*的积极性并引起一系列行为心理变化。面对教育和教学的困难,仍沿用常规教育策略,成效不大,因此,亟待改变这一现状,更新教育观念,突破常规的教学模式,不断探索实验新的方法,消除后进生的心理障碍,使他们充满信心。在知识、能力、学*方法等方面得到进步。

  本课题通过个案跟踪分析,着重摸清学生的心理、学*困难形成的主要原因,寻找和尝试指导帮助他们自主解决学*困难的方法,以促进他们品行、能力等方面的进步。预计将有以下突破:

  1、探索出有效的教育模式和方法,限度地改变学生的'学*品质、处事态度、价值取向和人际关系,将会使他们学会自主解决困难、消除困扰、走出困境,为学生的今后进一步的终身学*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我们将能够创造一定教科研示范效应,在探索指导和帮助学生自主解决困难方法、途径和模式的同时,会激励部分对“后进生”失去信心的教师,改变观念,重振士气,引导教师强化教育教学研究的兴趣。

  3、我们的研究也会带来一定的教学力量群效应。因为学校不仅是帮助学生成功的场所,同时也是锻造、高师之地。这种教研活动辐射出的群体效应是学校所期望的。

  (二)实验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

  2、面向全体与关注个性差异相结合;

  3、尊重、理解与真诚同感相结合;

  4、预防、矫治与发展相结合;

  5、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

  6、助人与自助相结合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目标及呈现形式

  (一)主要内容

  a如何缓解学生焦虑、

  b正确看待自信问题

  c如何改善人际沟通

  d摆脱苦闷自卑心理

  (二)目标及呈现形式

  (1)理论目标:本课题注重研究的实效性和可塑性以及推广价值,发展已有的理论,开辟“后进生”心理问题探究的新路径,力争对本地区的“后进生”转化研究具有实践的指导意义,对其它地区“后进生”问题的研究与转化起到借鉴功效。主要呈现形式是论文和实验报告。

  (2)实践目标:帮助实验对象分析自身存在的问题,探根溯源,找出症结所在,给予方法指导;帮助他们正确面对社会的不良诱惑,分清良莠,择善而从;引导他们树立争取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成长为一个心智健全、和谐上进、全面发展的“人”。主要呈现形式是调查报告、论文以及学生的转变数据分析。

  五、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认为,人类有机体有一种自我发展的潜能,人的本性是积极向上的,富有理性的,可以通过自我教育不断完善自我达到自我实现。罗杰斯在《患者中心疗法:它的实践、含义和理论》中指出:人类有机体有一种天生的“自我实现”的动机,所有其他的动机都是这种自我实现的不同表现形式,自我实现指的是一个人发展扩充和成熟的趋向。这种潜能只有在真诚、共情、无条件关注的环境和条件下得以充分的发展和实现。

  罗杰斯认为:人类给予人印象最为深刻的事实似乎就是其有方向性的那种倾向性,倾向于朝着完美,朝着事项各种潜能的方向发展。因此他所倡导的以人为心的治疗就是使来访者自我调整、自我成长并逐步摆脱外力的控制前进。而且每个人都可以作出自己的决定,每个人都有着实现的倾向,若能有一个适宜的环境的话,一个人将有能力指导自己,调整自己的行为,控制自己的行动,从而达到良好的主观选择与适应。

  鉴于以上思想,我们认为应该挖掘初中生自身的潜能,他们“是能思考、能感觉、能体验的一个人”。心理健康教育说到底是学生内心的自我调节。作为学校,要紧的是给他们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自我实现的环境,心理辅导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给予学生良好的指导和帮助,比如交给学生自我调节心理的方法,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能积极参与的活动课程。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主动进行调节。

  2、素质教育理论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这里指出了素质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即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培养能力、培养劳动观念、发展个性、办学形式和教学多样化。我们从中可以看到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即教学要适应儿童每个年龄阶段发展的特点:让学生在经验中学*;在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学*兴趣;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或中心;要充分尊重和重视个性差异;教学要多样化。

  3、新课程标准理论

  六、课题研究的基本操作方法和变量控制

  (一)基本操作

  根据课题实施方案组织实验研究,将实验法与行动研究法相结合

  (二)无关变量的控制

  1、均衡参与实验的学生人数、性别和能力差异,使之符合等组实验要求。

  2、对各组学生(实验班级和非实验班级)不作宣传和暗示

  3、严格控制学*时间,杜绝加班加点。

  4、实验教师严格控制年龄差别,学历差别,能力差别及工作态度差别等。

  七、实验的方法和研究的过程

  (一)实验方法

  本课题借鉴已有的理论经验,结合新的时代背景对后进生的心理问题的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法、心理测量法、实验调查法、个案访谈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

  (二)实验过程及时间安排

  本实验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 准备阶段(20xx年8月20xx年12月)

  明确研究目标,进行课题分工、人员职责和计划安排情况、确定实验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走访谈话,建立后进生个人档案。

  二、实施阶段(20xx年1月20xx年6月)

  具体对实验对象进行个案研究,分析其心理问题的表现,寻找成因,归纳特点,找出共性的规律以及个性差异,从而寻根追源,因材施教,写出实验论文及阶段总结。

  三、巩固实验阶段(20xx年7月20xx年一月)

  统计实验数据、汇总资料,完成实验研究报告。

教学研究课题开题报告11

  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界的热点问题,也是教育改革的最终目标,“现代教学媒体和技术在课堂教学中 最优化应用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这就明确了基础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标准中也强调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学生的能力呢?只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采用哪些辅助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教学媒体和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如何恰当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和技术,以此作为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本课题研究的目的。

  现代教学媒体和传统的教育相比,有明显的特色:

  (1)设备先进。包括幻灯机、录音机、录像机、电视机、微机、液晶投影。

  (2)表现形式多样。现代媒体可用图像、声音、色彩、空间等有形有声地表现教学内容。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直观、形象地反映客观事物,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学生从低到高、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地逐步掌握知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思维能力、判断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情感的`熏陶。总之,现代教学媒体和现代教学技术的运用,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学效率,使课堂教学得到优化,教师可以在课堂这一有限的时空内,巧妙、合理地运用现代教学媒体,激发学生学*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多种感官充分运用,扩大学生接受知识的信息量,既学*文化知识、培养能力,又受到情感和品德的熏陶。因此,将现代教学媒体和技术运用到素质教育之中,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去探索现代媒体和技术在课堂教学中优化运用的途径和方法,这是本课题实验研究要探讨的问题。


研究课题开题报告范本五份(扩展7)

——教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合集十篇

  教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1

  摘要: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是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开题报告质量不仅是衡量研究生学术水*的重要标准,也是确保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环节。本文就我国田径方向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内容及其问题,提出几点意见,旨在为我国田径方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提供实践参考。

  关键词:田径方向;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

  1.问题与分析

  目前,我国田径方向硕士研究生在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题目与撰写内容不符,调查问卷设计的科学性、有效性把握不准,研究重点与选题的依据、意义不明确,研究框架设计不合理等方面。导致这一个状况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学术态度不严谨;另一方面是目前田径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往往在人文社科类领域确立论文选题,由于选题与所学专业脱离,且相关学科知识掌握较薄弱,致使最后诸多问题暴露。为了使我国田径方向硕士研究生在撰写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时条理更加清晰、阐述更加准确、思路更加透彻,归纳、总结了以下几点意见,希望对我国田径方向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开题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文献综述是完成高质量开题的关键

  根据调查得知,*几年我国田径方向硕士研究生在撰写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时出现的普遍问题是,对文献资料研读不够,对研究背景的了解不够深入,对研究方向国内外的具体进展掌握的不全面、不详细,资料引用的针对性、可比性不强,有些研究生甚至没有完全明确撰写开题报告与文献综述的区别,更多的是对前人研究工作的叙述,而对自己的研究设计介绍得甚少。

  文献综述的基本内容应包括:国内外现状;研究方向;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参考依据等〔1〕。文献综述不仅是对学术观点和理论方法的整理。同时,还应具有评论性,因此,作者要以批判的眼光来归纳和评论文献,而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要想写好开题报告,必须认真研读文献,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深入的'了解,明确别人都做了哪些工作,哪些方面可以作为自己研究的切人点,因此,文献研读的深度与广度是影响开题报告质量的重要因素。

  (二)研究内容的涵盖是体现开题细腻程度的重要标志

  研究内容的涵盖应力求精简透彻、主次分明。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每个人的报告时间是有规定的,一般在10-15分钟不等。在有效的时间里,既要做到报告内容明确,又要控制在一定时间内完成,这就对报告人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借鉴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及专业人士的意见,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应包括:选题依据,选题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课题进行的途径,步骤及设想,课题的创新之处和预期的创造性成果,课题进行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准备采取的应变措施等几个方面〔2〕。选题的依据、意义应极具针对性地指向初拟题目,按其研究内容删选代表性较强的文句作为报告的重点,体现条理化与清晰化;在撰写国内外研究现状时应注意,要将其内容层次化,把归纳、总结出来的文献分列为不同的类别,一般可分为基础理论研究、现状性综述及分析对比性研究等三个方面。同时,还应注意文献罗列的规范性,所列的内容都应按相同的格式、按事物发展的一般性规律有序地排列。

  课题进行的途径、步骤及设想是开题报告的重点部分之一,主要包括研究途径、研究方法、研究步骤、初拟的论文框架及可行性分析五个方面,在阐述研究途径时应说明将运用哪些学科知识、以怎样的视角作为切入点,并将研究方法、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的重点与难点阐述清楚,主要运用的研究方法、手段应详细说明。研究的步骤一般按课题预期的研究程序,以时间划分阶段,从头到尾进行罗列。至于论文的初拟框架,无论是在开题报告中,还是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都应视为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需要仔细的揣摩和反复的斟酌,还应与导师进行积极的沟通与交流,以确保初拟框架设计得更加周密、更为合理。可行性分析则要抓住其内涵撰写,明确阐述现阶段已具备的研究条件与尚缺少的研究条件和拟解决的途径等。对课题的创新之处和预期的创造性成果的阐述应重点说明,在课题的相关研究领域中,前人累积了哪些研究成果,研究了哪些方面的内容,本课题与他人研究的侧重点和不同之处,并围绕研究的目标,简要阐述课题的创新点及其成果的形式。

  (三)学术态度的严谨与否是制约学术水*提高的重要因素

  通过走访相关领域的专家得知,目前,在我国田径方向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中存在着明显的学术不严谨现象,主要表现在,开题报告中的错字与漏字较多、文句表述不通顺和不完整、论述条理不清晰、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不规范、撰写开题的整个思路不明确、研究的重点难点把握不住等。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术水*的提高。因此,为了使我国田径方向硕士研究生的学术水*与写作能力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改进,除了端正学*态度以外,还必须重视研究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基本功的训练。

  研究性思维能力由以下三个要素构成:一是思考,思考是研究的前提,假如研读材料时感悟不出它们可以解释的对象,了解某个研究领域时不知道可以深入探讨的问题,专研某篇学术文章时找不出其薄弱环节,运用别人的理论观点时不明白其精髓,收集众多资料后却不清楚应从哪个方面入手,高质量的开题报告就写不出来。所以,必须善于怀疑,勤于思考;二是积累,积累是研究的基础,学问是积累出来的,知识储备多了,就容易驾轻就熟,得心应手。不善于积累,经常前读后忘,就不能适应日后研究工作的进一步深入,所以要善于累积,做好读书笔记;三是分析,分析是研究的手段之一,与思考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经常思考有利于分析能力的提高,但经常思考不等于分析能力就一定强,所以,要学会思考,并把握好思考的方向,否则,思考的结论就会出现反差,就会变成一种低水*的思考。

  2.小结

  田径方向硕士研究生的开题报告不是形式,故此,一定要研究实质。为了能使我国田径方向硕士研究生的学术水*、研究能力和开题报告撰写能力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首先,研究生必须从思想上重视开题报告,在*时的学*中注意积累,加强思路梳理、文句表达等方面基本功的训练,尤其要注意培养通过理论思维发现问题的研究能力。开题报告是研究工作的开始,良好的开端才能为高质量的学位论文奠定实质基础。

  参考文献:

  〔1〕史济彦.论研究生的选题方法及其能力的培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5,(3):33-35

  〔2〕陈玲.怎样写开题报告〔J〕.中国研究生,2004,(3):28-30.

  〔3〕李艳,董良飞.试论撰写研究生开题报告的技巧与方法〔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7,6(8):

  103-105.

  〔4〕马胜钢,黄韬等.硕士研究生选拔培养中存在问题及其对策〔J〕.郑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2(4):57-59

  教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2

  一、课题研究的类型目的和意义

  《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应该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方法,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学*兴趣,关注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科学的学*方法是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的前提,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分层次地指导学生建立有效的学*方法,是帮助学生构建数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学*、独立学*的基础,对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及持续发展有着深远意义。兴趣是学*动力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也是学好数学的必要因素,因此,关注并培养学生的数学学*兴趣是数学教学的关键内容。这正是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之所在。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和发展趋势

  目前,国内外关于小学生数学合作性学*,自主性学*,研究性学*,开放性学*等方面研究成果颇丰,对小学生数学学*兴趣培养方面的理论也成争鸣之势。但是鉴于地域性差异和学生个体差异,其具体针对性尚有欠缺之处。找到一套适合我地区小学生数学学*方法指导及学*兴趣培养的教学方法需要我们自行探索。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理论行动研究理论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探索小学生数学学*方法的规律及可行的数学学*科学方法,同时揭示学生兴趣对数学学*方法形成激发作用,是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核心方法为行动研究法,同时伴以文献研究、调查法、个案跟踪法和试验法。首先在专家的指导下对现行的小学数学学*方法进行甄别和梳理工作,针对现行小学数学兴趣培养手段的弱点加以分析,重建学法指导和兴趣培养的理论,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模式。然后由专家、高校教育工作者、一线教师共同实践和研讨,三位一体合作对实验学校的教学实践进行共建和交流,及时调整研究过程中的偏差,记录成功的经验。通过两个学年的行动研究,及期末和期终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测评数据,进行过程性评价和定性分析,总结出研究经验,以小学生数学学*方法及兴趣状况调查报告行式形成研究中期成果,并提出指导意见向广大教师推广。

  六、课题研究的实施周期、步骤和预期成果

  课题研究的实施周期:20xx年7月~20xx年12月

  1. 准备阶段:20xx年7月~20xx年1月

  成立课题组,收集相应资料,开展小学数学学法指导和兴趣培养经验交流和讨论,制定课题研究的'方案和计划,对数学学法指导和兴趣培养理论进行重新建构,并着手调查研究。

  2.实验阶段:20xx年3月~20xx年1月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xx年3月~20xx年1月通过经验交流对共建学校数学学法指导和兴趣培养进行教学实践,选定实验班和对照班,同年级的其他班级作外部参照。实验班的教学主要以数学学法指导和兴趣培养教学为主,对照班用常规教学法进行第一阶段的行动研究,完善数学学法指导和兴趣培养的教学理论。

  第二阶段:20xx年3月~20xx年1月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数学学法指导和兴趣培养的教学手段,实验教师在专家、高校教育工作者的指导下独立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并做好研究过程的记录。期终对第二阶段进行评估,总结经验,得出最终结论。

  3、结题阶段:

  20xx年3月~20xx年12月整理各种资料形成研究成果,同时邀请教育领导部门和兄弟学校有关教研人员进行评测、推广和借鉴。

  预期成果:形成《小学学生数学学*方法指导及兴趣培养研究报告》并结题;参与实验者各自撰写研究成果论文。

  教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3

  一、课题研究的类型目的和意义

  《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应该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方法,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学*兴趣,关注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科学的学*方法是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的前提,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分层次地指导学生建立有效的学*方法,是帮助学生构建数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学*、独立学*的基础,对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及持续发展有着深远意义。兴趣是学*动力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也是学好数学的必要因素,因此,关注并培养学生的数学学*兴趣是数学教学的关键内容。这正是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之所在。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和发展趋势

  目前,国内外关于小学生数学合作性学*,自主性学*,研究性学*,开放性学*等方面研究成果颇丰,对小学生数学学*兴趣培养方面的理论也成争鸣之势。但是鉴于地域性差异和学生个体差异,其具体针对性尚有欠缺之处。找到一套适合我地区小学生数学学*方法指导及学*兴趣培养的教学方法需要我们自行探索。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理论行动研究理论。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探索小学生数学学*方法的规律及可行的数学学*科学方法,同时揭示学生兴趣对数学学*方法形成激发作用,是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核心方法为行动研究法,同时伴以文献研究、调查法、个案跟踪法和试验法。首先在专家的指导下对现行的小学数学学*方法进行甄别和梳理工作,针对现行小学数学兴趣培养手段的弱点加以分析,重建学法指导和兴趣培养的理论,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模式。然后由专家、高校教育工作者、一线教师共同实践和研讨,三位一体合作对实验学校的教学实践进行共建和交流,及时调整研究过程中的偏差,记录成功的经验。通过两个学年的行动研究,及期末和期终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测评数据,进行过程性评价和定性分析,总结出研究经验,以小学生数学学*方法及兴趣状况调查报告行式形成研究中期成果,并提出指导意见向广大教师推广。

  六、课题研究的实施周期、步骤和预期成果

  课题研究的实施周期:20xx年7月~20xx年12月1

  准备阶段:20xx年7月~20xx年1月

  成立课题组,收集相应资料,开展小学数学学法指导和兴趣培养经验交流和讨论,制定课题研究的方案和计划,对数学学法指导和兴趣培养理论进行重新建构,并着手调查研究。

  实验阶段:20xx年3月~20xx年1月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xx年3月~20xx年1月通过经验交流对共建学校数学学法指导和兴趣培养进行教学实践,选定实验班和对照班,同年级的其他班级作外部参照。实验班的教学主要以数学学法指导和兴趣培养教学为主,对照班用常规教学法进行第一阶段的行动研究,完善数学学法指导和兴趣培养的教学理论。

  第二阶段:20xx年3月~20xx年1月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数学学法指导和兴趣培养的教学手段,实验教师在专家、高校教育工作者的指导下独立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并做好研究过程的记录。期终对第二阶段进行评估,总结经验,得出最终结论。

  结题阶段:

  20xx年3月~20xx年12月整理各种资料形成研究成果,同时邀请教育领导部门和兄弟学校有关教研人员进行评测、推广和借鉴。

  预期成果:形成《小学学生数学学*方法指导及兴趣培养研究报告》并结题;参与实验者各自撰写研究成果论文。

  教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4

  一、本课题的意义和价值

  1.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及价值

  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而国学就具备这种独一無二的特质。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等各方面都影响极大,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着重要作用。而中国的国学思想,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血脉和灵魂,国学经典中就蕴藏着中华五千年全部文明和智慧的精髓,作为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基础,它构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生活的客观环境,维系着中华文化之根。

  20xx年3月26日,教育部下发《完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文件,此时距***总长蔡元培先生全面引进西方教育体系102年,距***先生开启新文化运动99年,中国教育在经历了百年学*西方之路后,终于回头重新审视和学*自己的传统了,传统文化教育将成为学校教育的必不可少的部分。此时,如何建设一种适应当代学校、简单易行、切实有效的国学教育,就成为当务之急。而学校的国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是属于国民基本教育。国民基本教育就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接受的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础部分,其主体应在中小学幼儿园的教育中完成。古人说:“童蒙养正”,就是这个道理。只有在童蒙时期,形成“做好人”的*惯,把自私的心、自私的行为改变过来,从原人变成好人,才能激发其善性的本能。而如何养?怎么养?就是本课题需要在内容、形式和方法上的研究。

  2.省内外同类研究现状述评及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如今,随着传统文化的重要地位重新被人们认识,国学教育也随之广泛开展。但是,针对幼儿国学教育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以“幼儿国学教育”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上搜索,仅有18篇论文,最早发表论文的时间为20xx年。这一情况说明,直到最*几年,国内学界才意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而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都还处于探索阶段。我们省内这方面的研究,更是处于拓荒阶段,目前还没有文献著录。就现有成果来看,杜洁琼的《幼儿国学教育内容选择及方法》着眼于幼儿国学教育的内容选择及方法,做了比较基础的分析和研究;李静的《国学经典与幼儿礼仪教育》研究的是幼儿礼仪教育与国学经典的结合,因篇幅所限,只有较为简单的分析。闫蕾的《小议幼儿国学经典教育的现状及改进措施》,关注的是现在幼儿国学经典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材料翔实,立论中肯。除此之外,还有《幼儿国学教育之我见》、《在国学教育中促进幼儿品德和*惯的养成》等几篇文章,大都从一两个侧面来研究幼儿国学教育的某个方面,整体而言,还需要加强实践基础,这样才能更好地推进幼儿国学教育研究的进展。

  创新之处:(1)本项目在国学教育的视野下,对幼儿品性、生活及学*能力的培养进行整体观照研究,省内还未见有学术文献报道;(2)本项目的研究方法将在传统的文献资料研究基础上,将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方法结合,以幼儿行动及个案研究为依托开展工作,在方法和视角上较为新颖,走在了幼儿教育研究的'前沿。

  二、研究目标、内容、思路

  1.研究目标

  本课题的最终完成,要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1)本课题的研究,要培养起幼儿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和认同感,培养幼儿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一致的道德认知与道德品质,为其未来成为讲文明、有爱心、知荣辱、守信用、有理想、有国际视野、敢于担当的现代中国人奠定基础;(2)本课题的研究,要培养幼儿正直、善良、真诚的品性,这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所谓童蒙养正,必须从孩子入手,才可能完成;(3)本课题的研究,要针对幼儿生活及学*态度、*惯、能力等方面完成。(1)学*生活常识和基本自理能力;(2)形成良好的生活*惯,进而初步培养正确的人生态度;(3)掌握学*的基础知识和形成良好的学**惯。

  2.研究内容

  以古代传统蒙学读物《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增广贤文》、《孝经》、《声律启蒙》等内容,对3—6岁幼儿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潜移默化的渗透与影响,探索实施幼儿国学教育,根植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策略。具体从以下方面开展研究:(1)构建“家园合一”的教育影响策略。国学教育归根到底毕竟是品性教育,即使缺乏各种物质条件,但只要有老师和家长的品格在,言行在,就可以培育出善良、有气节、有品位的孩子,那么国学教育的基本目的就达到了。所以国学培训、读书研讨、提升自我是实施国学教育的关键所在;(2)探索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影响策略。通过每天对幼儿进行视听环节的学*,潜移默化的对3——6岁幼儿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教幼儿学*有韵律感的吟诵,影响幼儿的性格倾向、价值取向、精神气质和审美情趣;每周开展一次主题教育活动。如,尚礼崇德,尊重生命,感恩父母,学*爱等;(3)培育特色教育活动,建构幼儿园园本课程。以实验班为重点,各年龄组制定子课题,加强每学期国学特色的课程建设。通过课程实施培养幼儿良善品性。

  3.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收集国学教育素材,分析和整理有关传统文化的资料和教育理论,通过学*研究,提高在课题实施过程中的有效融入与渗透;(2)行动研究法:本课题的研究与幼儿一日生活紧密结合,在研究过程中,针对幼儿年龄特点,设计具体的教育实施方案,及时反思、调整教师的指导策略,并优化与改良教育环境;(3)个案研究法:针对不同的幼儿,有不同的教案、不同的教法、不同的进度,有不同的教育目标,并做好详细的分析与记录,找寻适合幼儿学*的方法;(4)总结研究法:教师通过学*、实验,总结教育实践中的成功经验,撰写经典案例、报告及论文。

  4.研究思路

  结合我国目前幼儿园国学教育的理论观点和研究现状,了解与学*国学文化精神,找寻国学教育在幼儿园实施的方法和途径;以培育特色教育活动为突破口、家园合一,在一日生活中渗透国学教育,根植传统文化;提出实施国学教育的理论原则,形成园本文化课程,培养幼儿良好品行和*性。

  三、研究基础

  本课题负责人郁东利曾主持参与了“十一五”以来的多项省市重点科研课题,主持的省重点课题“通过案例研究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已顺利结题,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师培养模式。课题研究人员朗瑞*是河北北方学院国学教师,研究成果丰厚。这些研究成果,都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基础。

  教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5

  一、课题名称:

  《如何的》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本课题研究目的

  “三xx”教学模式真正地关注学生自身的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可是就中学生课堂来说,提问意识弱、提问水*低、对老师的话不敢有任何的质疑等一系列问题仍然改变不了。尤其在中学物理课上,表现的很突出,导致课堂气氛沉闷等一系列新问题。其实新课程呼唤会问的学生、会质疑的学生,更呼唤有心于学生质疑问难能力培养的教师。但是,在本人长时间的观察和调研当中,无论是“新课改”还是“传统教育”都只是涉及到了现代教育的皮毛,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尤其在物理课程中表现明显。

  教师过多的提问压制了学生发问的欲望,阻碍了学生发问的机会。正是在老师的这种精心诱导下,学生慢慢散失了自己探究知识的动力,正是在老师的这种层层逼问中,学生逐渐失去了疑问的主动权。多元思维被一元思维所替代,致使学生没有发挥自己质疑能力的空间和动力。手段被目的化,教学成了一种过场,学生根本散失了自己的思想。

  “三xx”教学模式下注重的就是学生的学*能力培养,因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的培养最基本、最重要的基础就是质疑精神。只有敢于疑别人之不疑,不满足已有结论,不迷信权威的仲裁,敢于提出问题才能有创造的契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学生本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是使学生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学*意识。在此过程中学生拥有自己的学*空间,通过“问题——探索——解决”强化自我意识,逐渐形成自己的学*方法,成为学*的主人,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研究的意义

  在现有的对高中生问题意识的研究中,往往侧重理论性的分析,操作性不强。本研究希望通过调查分析研究得出具有科学性、客观性的高中生问题意识的现状及对策,丰富教师教学的研究,促进该研究的全面化、深入化;具体研究不同类别的高中生的需求特点,为教育教学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研究结论对教师激励学生问题意识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对高中生质疑意识的发展和思想创新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培养创新性人才,已成为新世纪教育明确的目标和任务。而创新性人才的一个特征,就是具有敏锐的问题意识和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并能不懈地探索答疑的能力。对于高中生问题意识的研究,我们可以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结论,这些研究是本研究的基础。本研究通过实证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通过调查的形式,获取第一手的资料,了解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实际情况,并进一步研究学生因教师授课情况、态度、时间等不同而出现的不同的反应特点。高中生对物理的学*离不开质疑,问题意识的提高可促进学*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在提问的过程中能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很好的培养。为了使学生在融入社会后能成为有创造性的人才,教师应利用教学环节中的各种途径,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问题意识它包含四个要素:①主客体要素:主体是指具有社会性的从事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现实的人。客体又称为认识对象,简而言之,它是人的认识所指向的目标,具体地说,认识对象可以是一种进入认识视野的自然、社会、精神等各个领域的事物和现象;可以是主体考虑加以解决的问题,包括日常生活方面的问题,社会实践中的问题,各行各业、不同领域、不同范围的问题,全局性、战略性的或局部性、战术性乃至操作性的问题等等;也可以是主体酝酿创造或改进的某种产品,包括物质产品、精神产品和社会关系产品,以及塑造人才这种特殊的“产品”等等。②需要要素:认识对象要适应人的实践和科学研究的需要或存在于人的“最*发展区”,这样才能成为人们的思维对象,值得人们去“打破沙锅问到底”。麻省理工学院的著名教授李跃兹指出:“认识到某种社会需要是在创造发明活动中迈出的第一步”。③优化要素:主体对现状的不满或否定并想方设法去改进或主体欲从被打破的,处于不*衡的认知结构状态过渡到有序的、*衡的认知结构状态。④动力要素:问题意识能否最终达成依赖于主体是否具有旺盛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以及顽强的创新意志。狭义的问题意识概念主要是针对动力要素而言的,就是指主体怀有探索情境真实问题的强烈欲望。

  美国著名的认知派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布鲁纳的“发现学*”理论,体现了通过教师提出要求解决或研究的问题,创设问题的情境,使学生面临矛盾,产生疑惑,教师带领和指导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的过程。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动机,产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愿望,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态度和创造思维,可以使学生学会探究问题的方法,形成一套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

  早在二十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针对传统教育的弊端,提出了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重点的“问题—假设—验证—结论”教学四个阶段的观点,即:“确定问题情境—提出解决方案—搜集资料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其策略主要是创设一个开放的学*环境,使学生多渠道获取知识,学生学*的知识采用类似科学家发现知识的过程获得,这种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探究性学*,造就了一大批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很强的人才。

  四、课题研究目标、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

  (分两个层面表述研究内容,包括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高中生问题意识的现状。

  主要了解高中生听课时的思想动态,是否有过问题意识。

  (二)高中生问题意识的特征。

  学生有疑问或者想提问的具体表现,和他们质疑能力的强弱。

  (三)高中生问题意识与思维品质及学*效果的关系。

  (四)提高高中生物理学科问题意识的对策性建议

  从学生方面入手,从老师方面入手,具体分析原因以及解决对策。

  五、研究工作的步骤:

  第一阶段:XX.3~XX.4准备阶段:

  收集整理有关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培养文献和实践经验材料

  第二阶段:XX.4~XX.5实施阶段:

  (1)在实际课堂教学和课题实施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的经验,并随时进行反思,并及时对课题方案进行修正,再实践,逐步积累经验。

  (2)在研究过程中,运用个案分析法随时记录研究的步骤、心得体会、典型个案、案例。

  第三阶段:XX.5~XX.7总结、结题阶段:

  汇总、整理课题材料,撰写研究报告。

  六、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本研究在参阅学生质疑意识的文献资料的前提下,运用统计分析等科学的研究方法,了解本校师生的整体情况,同时结合性别、年龄、求知欲特点。最后根据调查分析的中学生质疑特征,提出以学生问题意识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和提高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质疑能力。

  教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6

  一、课题研究的类型目的和意义

  《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应该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方法,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学*兴趣,关注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科学的学*方法是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的前提,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分层次地指导学生建立有效的学*方法,是帮助学生构建数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学*、独立学*的基础,对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及持续发展有着深远意义。兴趣是学*动力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也是学好数学的必要因素,因此,关注并培养学生的数学学*兴趣是数学教学的关键内容。这正是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之所在。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和发展趋势

  目前,国内外关于小学生数学合作性学*,自主性学*,研究性学*,开放性学*等方面研究成果颇丰,对小学生数学学*兴趣培养方面的理论也成争鸣之势。但是鉴于地域性差异和学生个体差异,其具体针对性尚有欠缺之处。找到一套适合我地区小学生数学学*方法指导及学*兴趣培养的教学方法需要我们自行探索。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理论行动研究理论。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探索小学生数学学*方法的规律及可行的数学学*科学方法,同时揭示学生兴趣对数学学*方法形成激发作用,是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核心方法为行动研究法,同时伴以文献研究、调查法、个案跟踪法和试验法。首先在专家的指导下对现行的小学数学学*方法进行甄别和梳理工作,针对现行小学数学兴趣培养手段的弱点加以分析,重建学法指导和兴趣培养的理论,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模式。然后由专家、高校教育工作者、一线教师共同实践和研讨,三位一体合作对实验学校的教学实践进行共建和交流,及时调整研究过程中的偏差,记录成功的经验。通过两个学年的行动研究,及期末和期终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测评数据,进行过程性评价和定性分析,总结出研究经验,以小学生数学学*方法及兴趣状况调查报告行式形成研究中期成果,并提出指导意见向广大教师推广。

  六、课题研究的实施周期、步骤和预期成果

  课题研究的实施周期:20xx年7月~20xx年12月1

  准备阶段:20xx年7月~20xx年1月

  成立课题组,收集相应资料,开展小学数学学法指导和兴趣培养经验交流和讨论,制定课题研究的方案和计划,对数学学法指导和兴趣培养理论进行重新建构,并着手调查研究。

  实验阶段:20xx年3月~20xx年1月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xx年3月~20xx年1月通过经验交流对共建学校数学学法指导和兴趣培养进行教学实践,选定实验班和对照班,同年级的其他班级作外部参照。实验班的教学主要以数学学法指导和兴趣培养教学为主,对照班用常规教学法进行第一阶段的行动研究,完善数学学法指导和兴趣培养的教学理论。

  第二阶段:20xx年3月~20xx年1月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数学学法指导和兴趣培养的教学手段,实验教师在专家、高校教育工作者的指导下独立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并做好研究过程的记录。期终对第二阶段进行评估,总结经验,得出最终结论。

  结题阶段:

  20xx年3月~20xx年12月整理各种资料形成研究成果,同时邀请教育领导部门和兄弟学校有关教研人员进行评测、推广和借鉴。

  预期成果:形成《小学学生数学学*方法指导及兴趣培养研究报告》并结题;参与实验者各自撰写研究成果论文。

  教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7

  一、本课题的意义和价值

  1.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及价值

  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而国学就具备这种独一�o二的特质。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等各方面都影响极大,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着重要作用。而中国的国学思想,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血脉和灵魂,国学经典中就蕴藏着中华五千年全部文明和智慧的精髓,作为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基础,它构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生活的客观环境,维系着中华文化之根。

  20xx年3月26日,教育部下发《完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文件,此时距***总长蔡元培先生全面引进西方教育体系102年,距***先生开启新文化运动99年,中国教育在经历了百年学*西方之路后,终于回头重新审视和学*自己的传统了,传统文化教育将成为学校教育的必不可少的部分。此时,如何建设一种适应当代学校、简单易行、切实有效的国学教育,就成为当务之急。而学校的国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是属于国民基本教育。国民基本教育就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接受的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础部分,其主体应在中小学幼儿园的教育中完成。古人说:“童蒙养正”,就是这个道理。只有在童蒙时期,形成“做好人”的*惯,把自私的心、自私的行为改变过来,从原人变成好人,才能激发其善性的本能。而如何养?怎么养?就是本课题需要在内容、形式和方法上的研究。

  2.省内外同类研究现状述评及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如今,随着传统文化的重要地位重新被人们认识,国学教育也随之广泛开展。但是,针对幼儿国学教育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以“幼儿国学教育”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上搜索,仅有18篇论文,最早发表论文的时间为20xx年。这一情况说明,直到最*几年,国内学界才意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而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都还处于探索阶段。我们省内这方面的研究,更是处于拓荒阶段,目前还没有文献著录。就现有成果来看,杜洁琼的'《幼儿国学教育内容选择及方法》着眼于幼儿国学教育的内容选择及方法,做了比较基础的分析和研究;李静的《国学经典与幼儿礼仪教育》研究的是幼儿礼仪教育与国学经典的结合,因篇幅所限,只有较为简单的分析。闫蕾的《小议幼儿国学经典教育的现状及改进措施》,关注的是现在幼儿国学经典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材料翔实,立论中肯。除此之外,还有《幼儿国学教育之我见》、《在国学教育中促进幼儿品德和*惯的养成》等几篇文章,大都从一两个侧面来研究幼儿国学教育的某个方面,整体而言,还需要加强实践基础,这样才能更好地推进幼儿国学教育研究的进展。

  创新之处:(1)本项目在国学教育的视野下,对幼儿品性、生活及学*能力的培养进行整体观照研究,省内还未见有学术文献报道;(2)本项目的研究方法将在传统的文献资料研究基础上,将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方法结合,以幼儿行动及个案研究为依托开展工作,在方法和视角上较为新颖,走在了幼儿教育研究的前沿。

  二、研究目标、内容、思路

  1.研究目标

  本课题的最终完成,要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1)本课题的研究,要培养起幼儿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和认同感,培养幼儿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一致的道德认知与道德品质,为其未来成为讲文明、有爱心、知荣辱、守信用、有理想、有国际视野、敢于担当的现代中国人奠定基础;(2)本课题的研究,要培养幼儿正直、善良、真诚的品性,这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所谓童蒙养正,必须从孩子入手,才可能完成;(3)本课题的研究,要针对幼儿生活及学*态度、*惯、能力等方面完成。(1)学*生活常识和基本自理能力;(2)形成良好的生活*惯,进而初步培养正确的人生态度;(3)掌握学*的基础知识和形成良好的学**惯。

  2.研究内容

  以古代传统蒙学读物《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增广贤文》、《孝经》、《声律启蒙》等内容,对3―6岁幼儿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潜移默化的渗透与影响,探索实施幼儿国学教育,根植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策略。具体从以下方面开展研究:(1)构建“家园合一”的教育影响策略。国学教育归根到底毕竟是品性教育,即使缺乏各种物质条件,但只要有老师和家长的品格在,言行在,就可以培育出善良、有气节、有品位的孩子,那么国学教育的基本目的就达到了。所以国学培训、读书研讨、提升自我是实施国学教育的关键所在;(2)探索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影响策略。通过每天对幼儿进行视听环节的学*,潜移默化的对3――6岁幼儿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教幼儿学*有韵律感的吟诵,影响幼儿的性格倾向、价值取向、精神气质和审美情趣;每周开展一次主题教育活动。如,尚礼崇德,尊重生命,感恩父母,学*爱等;(3)培育特色教育活动,建构幼儿园园本课程。以实验班为重点,各年龄组制定子课题,加强每学期国学特色的课程建设。通过课程实施培养幼儿良善品性。

  3.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收集国学教育素材,分析和整理有关传统文化的资料和教育理论,通过学*研究,提高在课题实施过程中的有效融入与渗透;(2)行动研究法:本课题的研究与幼儿一日生活紧密结合,在研究过程中,针对幼儿年龄特点,设计具体的教育实施方案,及时反思、调整教师的指导策略,并优化与改良教育环境;(3)个案研究法:针对不同的幼儿,有不同的教案、不同的教法、不同的进度,有不同的教育目标,并做好详细的分析与记录,找寻适合幼儿学*的方法;(4)总结研究法:教师通过学*、实验,总结教育实践中的成功经验,撰写经典案例、报告及论文。

  4.研究思路

  结合我国目前幼儿园国学教育的理论观点和研究现状,了解与学*国学文化精神,找寻国学教育在幼儿园实施的方法和途径;以培育特色教育活动为突破口、家园合一,在一日生活中渗透国学教育,根植传统文化;提出实施国学教育的理论原则,形成园本文化课程,培养幼儿良好品行和*性。

  三、研究基础

  本课题负责人郁东利曾主持参与了“十一五”以来的多项省市重点科研课题,主持的省重点课题“通过案例研究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已顺利结题,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师培养模式。课题研究人员朗瑞*是河北北方学院国学教师,研究成果丰厚。这些研究成果,都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基础。

  教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8

  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经主管部门评审立项后,课题主持人会收到一份专门的文件---《课题立项通知书》。《通知书》除列明课题名称课题类别课题编号等课题基本信息外,还会提出及时组织开题(一般为接到立项通知书 3 个月内),并将开题报告电子稿发送到指定邮箱等要求。不少教师就会问:什么是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与课题研究方案有何不同?如何撰写开题报告呢?这就需要对课题开题报告有一些基本的了解。

  一、课题开题报告与课题研究方案的联系与区别。

  对教育教学课题研究而言,开题报告是研究者申报的课题被教育科研管理部门批准立项后,在课题研究正式实施之前,由课题负责人(主持人)向课题组人员、课题研究指导人员(专家组)或其他相关人员进行的关于课题研究的书面论证材料。

  开题报告与课题研究方案一样,都是对一项课题所作的论证及研究工作设想,其内容结构大体相同,但其区别也较为明显。

  一方面,课题研究方案论证设计在课题立项之前,是对所选择课题的价值、科学性、创新性、可行性的思考和论述,主要是阐明课题研究的必要和可行,目的是为了能够通过立项而课题开题报告论证设计在课题立项之后(如果没有被批准立项,就不存在课题开题),是在选题论证的基础上,对课题研究的依据、价值、内容、方法等进行的更加具体和系统的思考与论述,是对研究过程、研究人员、研究保障等作出的科学规划和全面安排,是为完成研究任务、实现研究目标而进行的总体谋划和文本表述。可以说,开题报告是对课题研究方案的再设计、再修改,其内容相较于研究方案更加完善和充实,其论证和构想更加科学、全面和可行,研究工作安排更具可操作性。

  另一方面,在课题研究方案论证设计之前,课题研究者要做的准备工作一般包括对教育教学问题的诊断,对教育经验的梳理,对学*所得的思考,对相关文献的检索,等等。而在课题开题报告论证设计之前,课题研究者要做的工作一般包括开展相关调研,对课题组人员进行必要的调整和结构优化,对课题研究方案进行细化、优化和充实、完善,开展相关培训,等等。

  应该说,从课题研究方案设计到课题开题报告论证,是一个从模糊到具体的过程,是对研究什么、为什么研究、怎么研究相关问题更加明确的过程,是由课题研究的初步设想转化为具体的研究操作的关键步骤。

  因此,课题开题报告绝不是课题研究方案甚至是课题立项申报评审书相关内容的简单复制。作为课题研究者,既要明确二者之间的联系,又要弄清其在设计目的和要求等方面存在的不同。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施课题研究,使课题研究思路和目标更加清楚,内容和方法更为适当,研究人员结构更加合理,以便更好地完成预期研究任务,达到课题研究的目的。

  二、课题开题报告的内容与结构。

  课题开题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开题报告题目、课题研究的背景和目的意义、课题概念的界定、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方法、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计划、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与表现形式、课题研究的组织和人员分工、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等。

  开题报告题目常常采用课题名称 + 开题报告的形式表述,如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课题名称必须与课题管理部门审批的名称(专家评审时会对个别申报的课题名称作必要改动)即《课题立项通知书》列明的名称完全一致,否则会被不予认可。开题报告一般不使用副标题。

  课题开题报告题目下面须署课题研究单位课题组名称,如学校课题组,一般不署撰写者个人姓名。署名的目的是表示对开题报告论证设计的负责。

  在开题报告正文之前一般还应有一段序言。序言主要是说明课题选题、立项、批准的过程,以及开题前所做的工作等,要力求简明扼要、尽快入题,切忌面面俱到、不着边际。

  接下来的正文部分不仅标志着课题组对所研究课题的理解、论证水*,细节处往往也显示出课题组成员的学术素养,因此,一定要观点鲜明、语言准确、语意清晰、逻辑性强、层次清楚、结构完整。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目的意义内容包括:课题研究的背景(历史背景、现实背景),课题研究的依据(理论依据、政策依据、实践依据),课题研究的现状(国内国外、省内省外的研究现状及问题述评),课题研究的目的'(解决哪些教育教学实际问题、达到什么目的),课题研究的价值(理论价值、应用价值),课题研究的意义(对教育教学改革的现实意义、长远意义等)。语言表述要针对问题,适度、准确,既不能空喊口号,也不能漫无边际。

  课题概念的界定主要是对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有时也包括对其他主要概念的界定。核心概念是关于核心问题的概念,其他主要概念则是相关的对核心概念起限定作用的概念。比如在小学学科学*策略实验研究课题中,学*策略就是核心概念,应着重对其在该课题中的内涵和外延作出科学界定,同时也应结合课题研究的具体对象和研究操作,对小学学科和实验研究作简要界定。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是对课题研究核心问题的细化表述,可以从不同维度分别列出。比如在小学学科学*策略实验研究课题中,可以从学科维度列出小学语文学*策略实验研究小学数学学*策略实验研究小学英语学*策略实验研究等内容,也可以从学*过程维度列出小学学科课前预*策略研究小学学科课堂学*策略研究小学学科课后复*策略研究等内容。研究内容要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逐一表述,可适当展开,语言应简要、准确。

  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对课题研究所选用方法的具体表述。适合教育教学研究的方法较多,如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观察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实验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等,不同的课题往往会根据研究问题类型的差异,采用一种或几种不同的研究方法。比如小学学科学*策略实验研究,很明显是要采用实验研究法,当然,在实验过程中也有可能用到观察法而高中生课外阅读现状研究则需主要采用调查研究法.表述时不能只简单写明某种研究方法,还应适当说明如何运用这一研究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

  课题研究的步骤与计划主要是从时间维度上将研究过程划分为几个阶段,并分别说明各阶段的时间安排、主要研究任务和要实现的目标。一般来说,可将课题研究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而实施阶段又往往要再分为若干环节。研究者可借鉴类似课题的研究过程,思考、确定自己所承担课题的具体研究步骤。

  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及表现形式是对课题研究结果的预期。教育课题研究成果一般有研究报告、学术论文、教育教学专著等表现形式。阶段成果可以同时用多种形式呈现,省级以上课题还会要求在研究过程中至少正式发表一篇相关的学术论文;最终成果则一般要求以研究报告和研究专著的形式呈现,其中研究报告是必须有的成果形式。表述时要注明成果形式、成果名称及完成时间,可采用表格式呈现。

  课题研究的组织和人员分工是对课题研究团队和任务分担的安排。应写明课题组人员的构成及年龄、学历、职称、研究专长、研究经验等结构特点,并详细说明每个成员承担的工作任务。

  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是对课题研究顺利开展并取得预期成果所需条件的分析与承诺,主要包括研究基础、研究保障等内容。研究基础应写明课题组成员完成的相关研究课题及取得的成果情况,研究保障主要写明该课题研究所需的文献资料、设施设备、时间、制度、学*培训、学术交流及经费等条件和保障情况。

  开题报告的结尾一般应写几句感谢、希望以及表态性的话语。主要是感谢曾经指导或参加过课题论证而又不在课题组的人员,希望有关方面继续给予帮助,表明研究者的态度,等等,语言要简明、诚恳。

  完成课题开题报告的撰写并经课题组反复讨论定稿后,就可选择一个适当的时间召开课题开题会议,邀请专家对课题研究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进行评议,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如无不妥,开题工作即告完成,课题研究就将进入具体实施的新阶段。

  教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9

  一、数学课堂进行游戏教学的意义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数学不再是单一的、枯燥的学*。游戏的趣味性不但激励学生去探索,去了解其中的规律,而且在探索、了解的过程中,使学生尝到积极思维的无穷乐趣,学生的思维*惯、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得到了发展。融入数和运算规律的游戏是激发学生探索的动力和途径之一。

  二、数学课堂实施游戏教学的具体过程

  课堂中的游戏教学法,要求教师的身份必须既是指导者,又是参与者,应该和学生一起唱歌,一起跳舞,一起游戏,融入到学生中去。

  借某校三年级上了一堂数学课,班级共有27人,学生学*基础和学**惯较好。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中的掷一掷。在教学前,制订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1.运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热情,积极探索规律。2.运用探索的规律,了解游戏的运行原理。3.运用游戏方法和规律,探索“可能性的大小”。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1.创设游戏性情境,激发学*兴趣。

  首先取出两颗骰子

  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掷一掷,看看得到的两个数的和是多少?并把他们记下来。

  学生操作,然后思考得到的结果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得出最小的和是1+1=2,最大的和是6+6=12,不可能有和13。

  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中最活跃的因素。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好动、好新、好奇、好胜的思维特点,设置游戏性情境,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发展能力,激发兴趣。教师的引导也使学生对游戏的秘密进行思考,提高了思考的效度。

  2.激发动机、研究规律,提高学*兴趣。

  老师和学生比一比,如果是5、6、7、8、9就算老师赢,如果是另外的6个就算你们赢。

  学生操作,记录结果,看谁能赢。

  结果肯定是老师赢,学生很好奇很想知道原因。

  对规律的探索和游戏秘密的揭开,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寻找规律,探索未知的热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的有趣和亲切,提高了对数学的兴趣。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猜想的提出、验证,方法的得出,都是学生个体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结果。虽然整个过程一帆风顺,但教师适当地制造“碰壁”,反而会推动学生走向成功,教师所起的作用只是相继诱导。这样的教学,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并在探究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3.运用规律、诱导学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

  发表格和骰子,两人一组轮流掷。和是几,就在几上面涂一格,涂满其中一列,游戏结束。

  小组交流,哪些和出现的可能性大,哪些小?为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5可以分成几和几,6可以分成几和几,7可以分成几和几。

  应用学生发现的规律和方法这是对学生最好的一种肯定,通过填表的练*,让学生感到自己探索的价值,同时也反映了教师对《标准》教学观念的体现。引导学生联想,消除学生依赖的心理,培养学生进取、自信的精神,拓展思维空间。遇到问题就马上联想到与之有联系的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既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培养和巩固创新思维能力。

  三、数学课堂实施游戏教学的成效与反思

  小学生的思维水*处于表象、直观阶段。有着天真、活泼好动的天性,对任何新颖有创意的活动都怀有“好玩”的思想倾向。游戏教学刚好迎合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教师有目的地组织学生以观察、操作为主的教学,让学生在摆、拼、画、折、量的实际操作中,手脑并用,以动促思,培养了学生游戏的兴趣。

  综观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改变了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体现了教师要从“一个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一观念,将最大限度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探索和交流。虽然学生的语言有时不够规范,但我能真切地感受到,他们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这样的课堂真正做到了:我们的课堂我做主,课堂也在学生和老师的游戏中灵动。

  教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10

  一、课题名称:

  《如何的》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本课题研究目的

  “三xx”教学模式真正地关注学生自身的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可是就中学生课堂来说,提问意识弱、提问水*低、对老师的话不敢有任何的质疑等一系列问题仍然改变不了。尤其在中学物理课上,表现的很突出,导致课堂气氛沉闷等一系列新问题。其实新课程呼唤会问的学生、会质疑的学生,更呼唤有心于学生质疑问难能力培养的教师。但是,在本人长时间的观察和调研当中,无论是“新课改”还是“传统教育”都只是涉及到了现代教育的皮毛,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尤其在物理课程中表现明显。

  教师过多的提问压制了学生发问的欲望,阻碍了学生发问的机会。正是在老师的这种精心诱导下,学生慢慢散失了自己探究知识的动力,正是在老师的这种层层逼问中,学生逐渐失去了疑问的主动权。多元思维被一元思维所替代,致使学生没有发挥自己质疑能力的空间和动力。手段被目的化,教学成了一种过场,学生根本散失了自己的思想。

  “三xx”教学模式下注重的就是学生的学*能力培养,因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的培养最基本、最重要的基础就是质疑精神。只有敢于疑别人之不疑,不满足已有结论,不迷信权威的仲裁,敢于提出问题才能有创造的契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学生本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是使学生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学*意识。在此过程中学生拥有自己的学*空间,通过“问题——探索——解决”强化自我意识,逐渐形成自己的学*方法,成为学*的主人,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研究的意义

  在现有的对高中生问题意识的研究中,往往侧重理论性的分析,操作性不强。本研究希望通过调查分析研究得出具有科学性、客观性的高中生问题意识的现状及对策,丰富教师教学的研究,促进该研究的全面化、深入化;具体研究不同类别的高中生的需求特点,为教育教学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研究结论对教师激励学生问题意识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对高中生质疑意识的发展和思想创新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培养创新性人才,已成为新世纪教育明确的目标和任务。而创新性人才的一个特征,就是具有敏锐的问题意识和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并能不懈地探索答疑的能力。对于高中生问题意识的研究,我们可以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结论,这些研究是本研究的基础。本研究通过实证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通过调查的形式,获取第一手的资料,了解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实际情况,并进一步研究学生因教师授课情况、态度、时间等不同而出现的不同的反应特点。高中生对物理的学*离不开质疑,问题意识的提高可促进学*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在提问的过程中能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很好的培养。为了使学生在融入社会后能成为有创造性的人才,教师应利用教学环节中的各种途径,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问题意识它包含四个要素:①主客体要素:主体是指具有社会性的从事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现实的人。客体又称为认识对象,简而言之,它是人的认识所指向的目标,具体地说,认识对象可以是一种进入认识视野的自然、社会、精神等各个领域的事物和现象;可以是主体考虑加以解决的问题,包括日常生活方面的问题,社会实践中的问题,各行各业、不同领域、不同范围的问题,全局性、战略性的或局部性、战术性乃至操作性的问题等等;也可以是主体酝酿创造或改进的某种产品,包括物质产品、精神产品和社会关系产品,以及塑造人才这种特殊的“产品”等等。②需要要素:认识对象要适应人的实践和科学研究的需要或存在于人的“最*发展区”,这样才能成为人们的思维对象,值得人们去“打破沙锅问到底”。麻省理工学院的著名教授李跃兹指出:“认识到某种社会需要是在创造发明活动中迈出的第一步”。③优化要素:主体对现状的不满或否定并想方设法去改进或主体欲从被打破的,处于不*衡的认知结构状态过渡到有序的、*衡的认知结构状态。④动力要素:问题意识能否最终达成依赖于主体是否具有旺盛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以及顽强的创新意志。狭义的问题意识概念主要是针对动力要素而言的,就是指主体怀有探索情境真实问题的强烈欲望。

  美国著名的认知派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布鲁纳的“发现学*”理论,体现了通过教师提出要求解决或研究的'问题,创设问题的情境,使学生面临矛盾,产生疑惑,教师带领和指导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的过程。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动机,产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愿望,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态度和创造思维,可以使学生学会探究问题的方法,形成一套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

  早在二十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针对传统教育的弊端,提出了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重点的“问题—假设—验证—结论”教学四个阶段的观点,即:“确定问题情境—提出解决方案—搜集资料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其策略主要是创设一个开放的学*环境,使学生多渠道获取知识,学生学*的知识采用类似科学家发现知识的过程获得,这种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探究性学*,造就了一大批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很强的人才。

  四、课题研究目标、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

  (分两个层面表述研究内容,包括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高中生问题意识的现状。

  主要了解高中生听课时的思想动态,是否有过问题意识。

  (二)高中生问题意识的特征。

  学生有疑问或者想提问的具体表现,和他们质疑能力的强弱。

  (三)高中生问题意识与思维品质及学*效果的关系。

  (四)提高高中生物理学科问题意识的对策性建议

  从学生方面入手,从老师方面入手,具体分析原因以及解决对策。

  五、研究工作的步骤:

  第一阶段:XX.3~XX.4准备阶段:

  收集整理有关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培养文献和实践经验材料

  第二阶段:XX.4~XX.5实施阶段:

  (1)在实际课堂教学和课题实施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的经验,并随时进行反思,并及时对课题方案进行修正,再实践,逐步积累经验。

  (2)在研究过程中,运用个案分析法随时记录研究的步骤、心得体会、典型个案、案例。

  第三阶段:XX.5~XX.7总结、结题阶段:

  汇总、整理课题材料,撰写研究报告。

  六、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本研究在参阅学生质疑意识的文献资料的前提下,运用统计分析等科学的研究方法,了解本校师生的整体情况,同时结合性别、年龄、求知欲特点。最后根据调查分析的中学生质疑特征,提出以学生问题意识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和提高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质疑能力。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