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菁华3篇)

首页 / 报告 / | 2022-11-29 00:00:00 调研报告

工业经济发展调研报告1

  铜梁县经济委员会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迅速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而且其影响目前还未见底。为了解金融危机对铜梁工业企业发展的影响,找到缓解危机冲击力度,降低影响面,减少损失的方法和途径,并从危机中寻找发展的新机遇,顺势推动我县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期,我委通过走访调研、召开座谈会和问卷调查等形式,开展了“金融危机对铜梁工业企业影响”的专题调研活动。

  一、金融危机对铜梁工业带来的影响及机遇

  此次调研涉及有机械加工、电子电气、纺织服装、制鞋、农副产品加工、化工、建材、造纸、医药等多个行业。从我县发展态势来看,危机对工业企业发展既产生了较大影响,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一)危机产生的影响

  调研显示,我县中小企业自去年8月以来开始受金融危机影响,去年10月至今年2月为最严重时期,受影响较大的主要是机械加工、造纸业及其他出口型加工企业。

  影响主要体现在:一是部分企业订单减少。我县中小工业企业多数为粗加工或中间加工,对下游成品依耐较强。金融危机直接导致大量消费群体购买力下降,从而各产业链下游产品滞销,我县的工业企业受产业链下游企业影响,产品订单减少或部分订单撤销。如安溪镇的金禾纸业,其主要给格力空调和重庆摩托车企业生产包装箱,去年下半年由于格力空调销售大幅减少,对包装箱的月需求量在10-20吨,只有形势好的时候的20%,同时由于下半年摩托车销售的减少,企业的产品订单减少,且部分订单因此被撤销,企业不得不停止部分生产线。机械加工企业主要是汽摩零部件企业,受整车销售影响,零部件加工企业订单减少,凌达实业去年下半年永磁材订单减少50%,生产规模大幅削减。二是部分原材料和产品价格大幅下降。由于产成品生产企业市场受到影响,下游企业压低价格,上游企业货款三个月滞后期,使得企业以高价购买原材料而以降价产品结算,企业利润空间受到极大影响。如虎峰的龙璋纸业,去年下半年生产的浆板比上半年就下降约35%,且有3万吨的原材料库存,加上国内进口的浆板3200元/吨(到岸价)远远低于国内企业生产成本价4500元/吨,企业被迫停产。保温材料厂反映,受金融危机影响其原材料铁粉由3500元/吨下降到2300元/吨,产品价格由5800元/吨下降到4800元/吨。华冠碳素公司碳阳极由19000元/吨下降到11000元/吨。其他纺织行业原材料和产品价格均下降约1000元/吨。三是部分出口产品下滑。虽然我县直接出口企业少,但仍有一部分中转外贸企业,这部分企业受危机影响也较为严重。如诺思旺羽绒,生产的羽绒**通过浙江总公司出口,出口量约占产量的85%,受危机影响出口下降到30%,且产品价格由7300元/吨下降到4500元/吨,羽绒由23万元/吨下降到10万元/吨。四是多数企业资金困难。资金困难是企业反映较多的一个问题,困难主要表现库存占用资金、收入减少、部分资金回收困难、银行贷款难、投资占用部分资金、企业生产成本增加等多个方面。如琼江机械厂、安居丝绸厂等企业流动缺口在1000万元以上,其他企业流动资金需求都在50万元到1000万元不等,据估算全县工业企业流动资金需求量在3亿元左右。五是部分企业面对危机信心不足。危机爆发后,国外企业纷纷倒闭,国内沿海地区也出现大量中小企业倒闭,一些国际大型企业也“摇摇欲坠”,企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困局:产品量价齐跌、企业收缩战线、消费者持币观望,部分中小企业业主信心动摇,在生产经营面前显得犹豫不决。

  (二)面临的发展机遇

  虽然危机对我县部分工业企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我们应正确调整对待危机的心态,危机并不都是有害的,不要把危机看成是洪水猛兽,应该看到当前我们处于加快发展的有利时期,具备战胜困难的有利条件,危机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现实和潜在的发展机遇。

  机遇主要表现在:一是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从去年四季度到20xx年底中央将安排1.18万亿元,拟带动社会总投资达到4万亿元,加快实施重大民生工程、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关键项目建设。在税收、信贷等方面政策也做出了相应调整,如提高出口退税率、下调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安排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资金等,将给工业发展提供更多的项目和机遇。二是国家出台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从今年1月14日至2月25日,在短短的43天内,*连续出台十大产业振兴规划,振兴规划重点强调了通过调整税费为产业减压、通过扩大融资渠道和信贷规模来为产业松绑、鼓励自主创新并进行融资倾斜、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鼓励兼并重组等四个方面的内容,不但为企业松了绑,还为企业加了油。如家电产品及汽摩整车下乡措施,让家电产业和汽摩制造业从去年的低迷状态迅速恢复。三是国发3号文件出台。国发3号文件不但为重庆工业发展提出了目标和定位,而且从税收、财政投入、金融、土地、交通、资源等全方位提供了优惠政策。四是重庆市出台十二条促进经济*稳较快发展的意见。市*通过财政增支60亿元、减收26亿元,来拉动全社会投资和消费约500亿元,以促进经济*稳较快发展。摆在面前的这些有利条件和因素,将是工业经济发展前所未有的机遇,要充分利用好这些有利因素,去争取项目、扩大投资、改善条件,进而推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金融危机使铜梁工业经济凸显的矛盾和问题

  危机给我县工业企业发展带来了直接的影响,但从这些影响背后,也折射出一些我县工业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

  一是工业结构不合理。虽然我县工业经济*年来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我县企业规模不成气候,产品层次不高,多数为粗加工企业,处于产业链的上游,发展受限于下游企业,且产品品种较单一,产品科技含量不高,缺乏行业竞争力等导致中小企业在危机冲击下,承受能力较弱。去年金融危机最严重时期,我县中小企业处于停产(开工率在30%以下)的达到80户(其中:规上企业28户),处于半停产(开工率50%)的企业140户(其中:规上企业41户)。二是企业管理水*不强。由于我县多数中小企业规模不大,人员较少,企业为了节省成本,管理人员知识结构较低,机构设置不健全,制度建立不完善;管理人员缺乏品牌意识;企业没有自身的发展规划和战略,没有建立应对危机的方案,在全球性的大危机面前,显得束手无策。在金融危机到来时,部分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只得匆忙采取被动应对措施,压缩生产、裁员、停产观望等,错失一些发展机遇。我县现有的规模以上企业中,本科以上学历占管理人员的比重不足30%,企业机构设置健全、制度完善的不足20%。三是企业创新意识和能力不足。我县中小企业受产品结构、自身技术实力、资金实力、生产设备及工艺和管理者意识等决定,其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不强,新产品、技术创新、产学研等项目都有较大的局限性,所涉及的产品附加值不高,所涉及的技术在行业中没有领先优势,企业没有专门的研发资金和研发机构及科研人员。在此次危机中,产品技术含量高的企业受影响相对较弱,有的甚至在危机中抢占了更多的市场。20xx年全县规上企业技术创新投入15000万元,实现新产品产值114561万元,仅占规上工业产值的14.32%。四是企业融资体系未形成。中小企业融资难是历史性难题,但在我县显得尤为突出,由于我县部分商业银行贷款审批权力有限且银行放贷谨慎,存贷比率低,担保公司少且担保实力较弱,企业融资渠道单一等因素,导致中小企业融资相当困难,多数企业只能依靠自有资金积累来发展,这势必影响企业发展速度。如农民工创业组建的新束光电子公司,经历公司组建、产品试产、市场开发等一系列活动后,流动资金紧张,由于自有资产抵押不足无法获得银行贷款,企业目前举步维艰。去年底我县银行存款100多亿元,贷款约38亿元,存贷比仅38%,而重庆市主城及沿海地区存贷比在80%以上,库区存贷比也在50%以上。五是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我县没有中小企业的专业服务中介,行业协会少;还存在政策落实力度不够,国家、市级或县级政策出台后,企业没能真正享受到实惠;企业手续办理缓慢,有的手续企业投产后几年也未办完,对企业的业务开展及融资产生极大的影响;一些处罚太重,企业生产成本压力大;劳动技术工人缺乏,企业招工难;部分部门服务意识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

  三、应对危机的`对策及建议

  为最大限度地缓解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要抓紧苦练内功,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在危机中稳中求进、稳中求胜。*及各部门要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采取积极的措施帮助中小企业顺利渡过危机,实现国家“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首要目标。

  (一)企业应对危机措施建议

  面对金融危机,不同企业都不可能采取相同的应对办法,对此,特提出中小企业应对危机的两大对策建议:

  1.“化危为安”应对策略。*有句古话“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去年在全球危机冲击下,中小企业由于自身承受能力有限,生存岌岌可危,部分企业倒闭,因此,对多数实力有限的中小企业应采取相对保守的应对策略,实现化危为安。第一,实施收缩战略。对于部分经营范围广、门类多的中小企业,要适当收缩战线,剥离部分业务或产品,缩小经营范围和生产规模,为核心业务提供充足的资金、人才等资源,确保守住主要市场,避免全盘抓全盘皆输的局面。第二,实施联合战略。由于中小企业自身实力薄弱,单个企业无力抵抗金融危机带来的强大冲击,因此中小企业要善于与上下游甚至同行业进行联合,抱团取暖。比如在产品供应、物流、仓储、深加工、配送、服务、投资等领域进行合作,非品牌生产企业给品牌企业贴牌生产、原材料进行团购等,实现资源共享,节省成本。第三,实施转型战略。在危机的冲击下,企业原有产品已经没有市场空间或出现亏损,企业应积极考虑实施转型,调整产品结构或转换盈利模式,要结合市场需求,增加产品品种、提高产品性能或改变产品类别等,抢先占有新的产品市场。第四,实施变革升级战略。在危机中,企业要用战略眼光去对待,对企业进行必要的改革,且此时改革阻力也最小。如进行产品创新,开发新产品,并做好随时调整的准备,以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实现零库存的即需即供;进行机制创新,强化内部绩效管理等。第五,实施休眠战略。在危机影响下,如果企业采取一切措施都不可为,也无可为之力,那就采取下下之策――休眠过冬,等待春天到来。

  2.“转危为机”应对策略。美国股神巴菲特说过“在别人疯狂的时候要悲观,在别人悲观的时候要疯狂”。这次危机让很多的企业悲观,但也可让很多企业疯狂,因此有实力的企业应该把握这次机遇,主动出击,实现转危为机。第一,实施多元战略。去年以来,中央和重庆市都出台了一系列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企业要积极吃透各项政策,充分利用政策支持的重大机遇,拓展相关业务,实现企业在新的领域新的突破。第二,实施市场渗透战略。企业要趁对手受危机冲击市场出现疲软时,迅速出击,花费比*时更少的成本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第三,实施整合战略。在危机的影响下,部分企业生产经营举步维艰,是有实力的企业实施收购、兼并的大好时机,企业要抓住这次机会,收购、兼并同行或下游企业或业务,扩大自身实力和竞争力。第四,实施人才抄底战略。危机导致大中小企业裁员,就业形势严峻,正是企业实施人才抄底的大好时机,积极引进高层管理人才和技术工人,提升企业管理水*和技术水*。第五,实施变革升级战略。无论哪种企业要发展,都要不断进行变革升级,而危机为变革升级减小了阻碍。

  (二)*积极采取措施,引导和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1.加大舆论导向,缓解信心危机。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深不见底的情况下,部分企业仍显信心不足。因此,为维持业主信心和员工队伍稳定,要指导社会舆论进行正确引导,稳定社会群体的消费心理,拉动内需,增强企业和社会群体对市场前景的信心。

  2.加强企业指导,增强企业应对能力。积极指导企业苦练内功,在发展方式上,注重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从粗放发展向集约发展转变,把企业做强、做精、做专,做特,不断优化产品结构,优化产品性能,加强内部管理,提高产品质量,争取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增强长远的风险规避和抗拒能力。

  3.强化政策扶持,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建议县财政增加专项资金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进行贴息补助,并建立市级专项资金的配套资金。由*出面协调金融机构,加大对我县重点企业的融资力度。尽快增加县担保公司注册资本金,增强县担保公司担保实力。大力倡导企业加大新产品和自主知识产权研发的投入,不断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引导企业争创名优品牌。安排一部分专项资金对中小企业管理人员进行应对危机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管理素质和水*。

  4.优化服务环境,解决企业发展困难。建议*进一步规范企业相关手续办理程式,明确各项手续办理时限和条件,确保投产企业生产发展不受限制。结合本县中小企业发展实际,适当减轻对企业的处罚力度,给企业一个宽松的环境。定期召开企业分析会,把解决企业困难和问题作为首要任务,以扫除企业发展中的障碍。积极引导建立社会服务体系,规避行业垄断行为。

  四、以危机为契机,进行顺势调整,推进工业逆势跨越

  全面扩散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于铜梁县来说,既是前所未有过的大挑战,也是前所未有过的大机遇。我们应该坚定信心,头脑清醒,积极应对,大胆谋划,科学决策,化危为机,并借“危机”之“机”,进行顺势调整,推进我县工业逆势跨越。

  1.借“危机”之“机”,顺势调整产业结构。金融危机为铜梁工业提供了一次顺势调整的大好时机,我们应审时度势抓住机遇,借助金融危机冲击影响,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力度,有针对性地解决长期制约铜梁工业增长方式转变的深层次问题。全面构建铜梁工业的现代产业体系,大力促进资源依赖型、初加工型产业向资源节约型、深加工型产业转型升级,从初级加工为主向深加工和精加工转变升级,从单层次加工生产向循环经济产业链多层次加工转变升级,从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产品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转变升级,从高消耗、高排污向低消耗、低排污转变升级,从而加快铜梁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增强铜梁工业又好又快持续发展活力。

  2.借“危机”之“机”,顺势推动产业链整合。铜梁工业的传统产业体系是由一个个分散、单一、互不关联的加工企业构成的,产业链不完整,企业大多集中在产业链上游,这就造成产业链条环节缺失。面对全球经济危机与*经济放缓的严峻局势,铜梁应该抓住机遇顺势推动各行业产业链整合,依托在基础产业、资源、市场和劳动力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加大对产业链的重组力度,推动优势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强化薄弱环节,尤其要填补高附加值终端产品的空白环节,形成新的产业竞争优势,实现铜梁工业在重庆市产业链分工的重新定位。特别是国发3号文件出台,明确提出了重庆重点发展的六大支柱产业,我们应积极与主城对接,重点发展机械加工业,详细规划,形成与重庆“汽车名城”与“摩托车之都”相呼应的配套产业链条。

  3.借“危机”之“机”,顺势改造传统特色产业。铜梁传统优势特色产业的改造要进一步发挥比较优势,整合铜梁传统优势特色产业自身优势资源,推动优势产业资源有效整合,促进优势产业借助当前机遇实现低成本扩张。围绕铜梁传统优势特色产业自身优势资源和核心竞争力,规划一批技术改造和产品更新换代项目,引导企业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寻求新的产业支撑,要大力支持技术密集和劳动密集相结合的产业发展,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和创造新的产业增长点。我们要继续重视锶盐行业的改造提升,锶盐行业是铜梁县的传统产业,也是铜梁县的优势产业,为铜梁县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经过多年来的淘汰落后产业及环保整治等调整后,虽然企业大幅减少,但结构更趋优化。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资源优势,进一步做优、做强锶盐加工行业,引导和鼓励企业向精、深加工发展,增加产品附加值,壮大提升锶盐产业实力。

  4.借“危机”之“机”,顺势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在金融风暴的强烈冲击波下,发达国家和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工业体系将开始一次全球性产业布局大洗牌。这正是顺势承接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转移的百年一遇的大机遇,我们应该积极主动承接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转移,敞开怀抱接受先进制造产业和先进技术转移,有选择地承接适合铜梁工业发展实际条件、有发展前景和长期竞争力的企业转移,借此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升产业竞争优势。铜梁应该依托优势资源,优化承接环境,筑巢引凤,加快规划建设工业园区,同时制定产业承接配套支持政策,吸引国际、国内优势产业、企业向铜梁转移,形成新的产业集聚优势。

  5.借“危机”之“机”,逆势提升战略重点产业竞争力。按照顺势调整,逆势跨越的应对战略和策略,积极抓好重点产业,推动其在顺势调整中逆势提升自身竞争力。要做到攻守兼备,该收缩就收缩,该放弃则放弃,该投资就投资,该扩张就扩张。着力调整产业链布局,提高核心技术优势,逆势填补产业空白,逆势做强薄弱环节,逆势扩张弱势行业。应该借发达国家和地区遭遇经济衰退产业调整之际,通过引进高级人才、先进技术、设备和战略投资,承接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产业转移,来填补产业空白,做强薄弱环节,扩张弱势行业。从而在经济调整期全面提升铜梁战略支撑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整体竞争实力,逆势实现跨越式发展。

  6.借“危机”之“机”,逆势培育发展高技术产业。高技术产业是铜梁工业的“短板”,全球经济危机和产业衰退给加长高技术产业这块“短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良机。铜梁应制定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撑体系,大力支持电子信息、新材料以及新能源等高技术产业发展,推动该类产业产业化,以及规模扩张,培育一批战略性先导产业。支持高技术企业自主创新和消化吸收成果转化,在鼓励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企业与国内外高端要素结合的同时,还要大规模引进高科技人才、先进技术、设备和战略投资,承接高技术产业转移。

  7.借“危机”之“机”,逆势做大做强优势企业。铜梁优势企业应借助当前经济调整的大好机遇,大力促进企业战略性重组,推进龙头企业借势对行业内的产能进行整合,以购并引领企业超常规成长,促进优势产业领域出现一批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和优势品牌,进一步强化铜梁优势企业在国内外的产业竞争力。要积极培育发展以“蜂王型”优势大企业为核心的“蜂群型”产业集群,给中小企业创造共同抗御风险成长壮大的*台。加快形成大、中、小型企业在产业链条中的相互配套、良性竞争的协作关系,逐步建立符合产业发展规律、区域比较优势的产业结构,强化企业自生能力,形成新的企业竞争优势。

工业经济发展调研报告2

  铜梁县经济委员会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迅速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而且其影响目前还未见底。为了解金融危机对铜梁工业企业发展的影响,找到缓解危机冲击力度,降低影响面,减少损失的方法和途径,并从危机中寻找发展的新机遇,顺势推动我县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期,我委通过走访调研、召开座谈会和问卷调查等形式,开展了“金融危机对铜梁工业企业影响”的专题调研活动。

  一、金融危机对铜梁工业带来的影响及机遇

  此次调研涉及有机械加工、电子电气、纺织服装、制鞋、农副产品加工、化工、建材、造纸、医药等多个行业。从我县发展态势来看,危机对工业企业发展既产生了较大影响,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一)危机产生的影响

  调研显示,我县中小企业自去年8月以来开始受金融危机影响,去年10月至今年2月为最严重时期,受影响较大的主要是机械加工、造纸业及其他出口型加工企业。

  影响主要体现在:一是部分企业订单减少。我县中小工业企业多数为粗加工或中间加工,对下游成品依耐较强。金融危机直接导致大量消费群体购买力下降,从而各产业链下游产品滞销,我县的工业企业受产业链下游企业影响,产品订单减少或部分订单撤销。如安溪镇的金禾纸业,其主要给格力空调和重庆摩托车企业生产包装箱,去年下半年由于格力空调销售大幅减少,对包装箱的月需求量在10-20吨,只有形势好的时候的20%,同时由于下半年摩托车销售的减少,企业的产品订单减少,且部分订单因此被撤销,企业不得不停止部分生产线。机械加工企业主要是汽摩零部件企业,受整车销售影响,零部件加工企业订单减少,凌达实业去年下半年永磁材订单减少50%,生产规模大幅削减。二是部分原材料和产品价格大幅下降。由于产成品生产企业市场受到影响,下游企业压低价格,上游企业货款三个月滞后期,使得企业以高价购买原材料而以降价产品结算,企业利润空间受到极大影响。如虎峰的龙璋纸业,去年下半年生产的浆板比上半年就下降约35%,且有3万吨的原材料库存,加上国内进口的浆板3200元/吨(到岸价)远远低于国内企业生产成本价4500元/吨,企业被迫停产。保温材料厂反映,受金融危机影响其原材料铁粉由3500元/吨下降到2300元/吨,产品价格由5800元/吨下降到4800元/吨。华冠碳素公司碳阳极由19000元/吨下降到11000元/吨。其他纺织行业原材料和产品价格均下降约1000元/吨。三是部分出口产品下滑。虽然我县直接出口企业少,但仍有一部分中转外贸企业,这部分企业受危机影响也较为严重。如诺思旺羽绒,生产的羽绒**通过浙江总公司出口,出口量约占产量的85%,受危机影响出口下降到30%,且产品价格由7300元/吨下降到4500元/吨,羽绒由23万元/吨下降到10万元/吨。四是多数企业资金困难。资金困难是企业反映较多的一个问题,困难主要表现库存占用资金、收入减少、部分资金回收困难、银行贷款难、投资占用部分资金、企业生产成本增加等多个方面。如琼江机械厂、安居丝绸厂等企业流动缺口在1000万元以上,其他企业流动资金需求都在50万元到1000万元不等,据估算全县工业企业流动资金需求量在3亿元左右。五是部分企业面对危机信心不足。危机爆发后,国外企业纷纷倒闭,国内沿海地区也出现大量中小企业倒闭,一些国际大型企业也“摇摇欲坠”,企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困局:产品量价齐跌、企业收缩战线、消费者持币观望,部分中小企业业主信心动摇,在生产经营面前显得犹豫不决。

  (二)面临的发展机遇

  虽然危机对我县部分工业企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我们应正确调整对待危机的心态,危机并不都是有害的,不要把危机看成是洪水猛兽,应该看到当前我们处于加快发展的有利时期,具备战胜困难的有利条件,危机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现实和潜在的发展机遇。

  机遇主要表现在:一是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从去年四季度到20xx年底中央将安排1.18万亿元,拟带动社会总投资达到4万亿元,加快实施重大民生工程、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关键项目建设。在税收、信贷等方面政策也做出了相应调整,如提高出口退税率、下调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安排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资金等,将给工业发展提供更多的项目和机遇。二是国家出台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从今年1月14日至2月25日,在短短的43天内,*连续出台十大产业振兴规划,振兴规划重点强调了通过调整税费为产业减压、通过扩大融资渠道和信贷规模来为产业松绑、鼓励自主创新并进行融资倾斜、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鼓励兼并重组等四个方面的内容,不但为企业松了绑,还为企业加了油。如家电产品及汽摩整车下乡措施,让家电产业和汽摩制造业从去年的低迷状态迅速恢复。三是国发3号文件出台。国发3号文件不但为重庆工业发展提出了目标和定位,而且从税收、财政投入、金融、土地、交通、资源等全方位提供了优惠政策。四是重庆市出台十二条促进经济*稳较快发展的意见。市*通过财政增支60亿元、减收26亿元,来拉动全社会投资和消费约500亿元,以促进经济*稳较快发展。摆在面前的这些有利条件和因素,将是工业经济发展前所未有的机遇,要充分利用好这些有利因素,去争取项目、扩大投资、改善条件,进而推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金融危机使铜梁工业经济凸显的矛盾和问题

  危机给我县工业企业发展带来了直接的影响,但从这些影响背后,也折射出一些我县工业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

  一是工业结构不合理。虽然我县工业经济*年来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我县企业规模不成气候,产品层次不高,多数为粗加工企业,处于产业链的上游,发展受限于下游企业,且产品品种较单一,产品科技含量不高,缺乏行业竞争力等导致中小企业在危机冲击下,承受能力较弱。去年金融危机最严重时期,我县中小企业处于停产(开工率在30%以下)的达到80户(其中:规上企业28户),处于半停产(开工率50%)的企业140户(其中:规上企业41户)。二是企业管理水*不强。由于我县多数中小企业规模不大,人员较少,企业为了节省成本,管理人员知识结构较低,机构设置不健全,制度建立不完善;管理人员缺乏品牌意识;企业没有自身的发展规划和战略,没有建立应对危机的方案,在全球性的大危机面前,显得束手无策。在金融危机到来时,部分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只得匆忙采取被动应对措施,压缩生产、裁员、停产观望等,错失一些发展机遇。我县现有的规模以上企业中,本科以上学历占管理人员的比重不足30%,企业机构设置健全、制度完善的不足20%。三是企业创新意识和能力不足。我县中小企业受产品结构、自身技术实力、资金实力、生产设备及工艺和管理者意识等决定,其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不强,新产品、技术创新、产学研等项目都有较大的局限性,所涉及的产品附加值不高,所涉及的技术在行业中没有领先优势,企业没有专门的研发资金和研发机构及科研人员。在此次危机中,产品技术含量高的企业受影响相对较弱,有的甚至在危机中抢占了更多的市场。20xx年全县规上企业技术创新投入15000万元,实现新产品产值114561万元,仅占规上工业产值的14.32%。四是企业融资体系未形成。中小企业融资难是历史性难题,但在我县显得尤为突出,由于我县部分商业银行贷款审批权力有限且银行放贷谨慎,存贷比率低,担保公司少且担保实力较弱,企业融资渠道单一等因素,导致中小企业融资相当困难,多数企业只能依靠自有资金积累来发展,这势必影响企业发展速度。如农民工创业组建的新束光电子公司,经历公司组建、产品试产、市场开发等一系列活动后,流动资金紧张,由于自有资产抵押不足无法获得银行贷款,企业目前举步维艰。去年底我县银行存款100多亿元,贷款约38亿元,存贷比仅38%,而重庆市主城及沿海地区存贷比在80%以上,库区存贷比也在50%以上。五是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我县没有中小企业的专业服务中介,行业协会少;还存在政策落实力度不够,国家、市级或县级政策出台后,企业没能真正享受到实惠;企业手续办理缓慢,有的手续企业投产后几年也未办完,对企业的业务开展及融资产生极大的影响;一些处罚太重,企业生产成本压力大;劳动技术工人缺乏,企业招工难;部分部门服务意识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

  三、应对危机的对策及建议

  为最大限度地缓解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要抓紧苦练内功,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在危机中稳中求进、稳中求胜。*及各部门要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采取积极的措施帮助中小企业顺利渡过危机,实现国家“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首要目标。

  (一)企业应对危机措施建议

  面对金融危机,不同企业都不可能采取相同的应对办法,对此,特提出中小企业应对危机的两大对策建议:

  1.“化危为安”应对策略。*有句古话“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去年在全球危机冲击下,中小企业由于自身承受能力有限,生存岌岌可危,部分企业倒闭,因此,对多数实力有限的中小企业应采取相对保守的应对策略,实现化危为安。第一,实施收缩战略。对于部分经营范围广、门类多的中小企业,要适当收缩战线,剥离部分业务或产品,缩小经营范围和生产规模,为核心业务提供充足的资金、人才等资源,确保守住主要市场,避免全盘抓全盘皆输的局面。第二,实施联合战略。由于中小企业自身实力薄弱,单个企业无力抵抗金融危机带来的强大冲击,因此中小企业要善于与上下游甚至同行业进行联合,抱团取暖。比如在产品供应、物流、仓储、深加工、配送、服务、投资等领域进行合作,非品牌生产企业给品牌企业贴牌生产、原材料进行团购等,实现资源共享,节省成本。第三,实施转型战略。在危机的冲击下,企业原有产品已经没有市场空间或出现亏损,企业应积极考虑实施转型,调整产品结构或转换盈利模式,要结合市场需求,增加产品品种、提高产品性能或改变产品类别等,抢先占有新的产品市场。第四,实施变革升级战略。在危机中,企业要用战略眼光去对待,对企业进行必要的改革,且此时改革阻力也最小。如进行产品创新,开发新产品,并做好随时调整的准备,以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实现零库存的即需即供;进行机制创新,强化内部绩效管理等。第五,实施休眠战略。在危机影响下,如果企业采取一切措施都不可为,也无可为之力,那就采取下下之策――休眠过冬,等待春天到来。

  2.“转危为机”应对策略。美国股神巴菲特说过“在别人疯狂的时候要悲观,在别人悲观的时候要疯狂”。这次危机让很多的企业悲观,但也可让很多企业疯狂,因此有实力的企业应该把握这次机遇,主动出击,实现转危为机。第一,实施多元战略。去年以来,中央和重庆市都出台了一系列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企业要积极吃透各项政策,充分利用政策支持的重大机遇,拓展相关业务,实现企业在新的领域新的突破。第二,实施市场渗透战略。企业要趁对手受危机冲击市场出现疲软时,迅速出击,花费比*时更少的成本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第三,实施整合战略。在危机的影响下,部分企业生产经营举步维艰,是有实力的企业实施收购、兼并的大好时机,企业要抓住这次机会,收购、兼并同行或下游企业或业务,扩大自身实力和竞争力。第四,实施人才抄底战略。危机导致大中小企业裁员,就业形势严峻,正是企业实施人才抄底的大好时机,积极引进高层管理人才和技术工人,提升企业管理水*和技术水*。第五,实施变革升级战略。无论哪种企业要发展,都要不断进行变革升级,而危机为变革升级减小了阻碍。

  (二)*积极采取措施,引导和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1.加大舆论导向,缓解信心危机。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深不见底的情况下,部分企业仍显信心不足。因此,为维持业主信心和员工队伍稳定,要指导社会舆论进行正确引导,稳定社会群体的消费心理,拉动内需,增强企业和社会群体对市场前景的信心。

  2.加强企业指导,增强企业应对能力。积极指导企业苦练内功,在发展方式上,注重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从粗放发展向集约发展转变,把企业做强、做精、做专,做特,不断优化产品结构,优化产品性能,加强内部管理,提高产品质量,争取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增强长远的风险规避和抗拒能力。

  3.强化政策扶持,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建议县财政增加专项资金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进行贴息补助,并建立市级专项资金的配套资金。由*出面协调金融机构,加大对我县重点企业的融资力度。尽快增加县担保公司注册资本金,增强县担保公司担保实力。大力倡导企业加大新产品和自主知识产权研发的投入,不断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引导企业争创名优品牌。安排一部分专项资金对中小企业管理人员进行应对危机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管理素质和水*。

  4.优化服务环境,解决企业发展困难。建议*进一步规范企业相关手续办理程式,明确各项手续办理时限和条件,确保投产企业生产发展不受限制。结合本县中小企业发展实际,适当减轻对企业的处罚力度,给企业一个宽松的环境。定期召开企业分析会,把解决企业困难和问题作为首要任务,以扫除企业发展中的障碍。积极引导建立社会服务体系,规避行业垄断行为。

  四、以危机为契机,进行顺势调整,推进工业逆势跨越

  全面扩散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于铜梁县来说,既是前所未有过的大挑战,也是前所未有过的大机遇。我们应该坚定信心,头脑清醒,积极应对,大胆谋划,科学决策,化危为机,并借“危机”之“机”,进行顺势调整,推进我县工业逆势跨越。

  1.借“危机”之“机”,顺势调整产业结构。金融危机为铜梁工业提供了一次顺势调整的大好时机,我们应审时度势抓住机遇,借助金融危机冲击影响,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力度,有针对性地解决长期制约铜梁工业增长方式转变的深层次问题。全面构建铜梁工业的现代产业体系,大力促进资源依赖型、初加工型产业向资源节约型、深加工型产业转型升级,从初级加工为主向深加工和精加工转变升级,从单层次加工生产向循环经济产业链多层次加工转变升级,从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产品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转变升级,从高消耗、高排污向低消耗、低排污转变升级,从而加快铜梁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增强铜梁工业又好又快持续发展活力。

  2.借“危机”之“机”,顺势推动产业链整合。铜梁工业的传统产业体系是由一个个分散、单一、互不关联的加工企业构成的,产业链不完整,企业大多集中在产业链上游,这就造成产业链条环节缺失。面对全球经济危机与*经济放缓的严峻局势,铜梁应该抓住机遇顺势推动各行业产业链整合,依托在基础产业、资源、市场和劳动力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加大对产业链的重组力度,推动优势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强化薄弱环节,尤其要填补高附加值终端产品的空白环节,形成新的产业竞争优势,实现铜梁工业在重庆市产业链分工的重新定位。特别是国发3号文件出台,明确提出了重庆重点发展的六大支柱产业,我们应积极与主城对接,重点发展机械加工业,详细规划,形成与重庆“汽车名城”与“摩托车之都”相呼应的配套产业链条。

  3.借“危机”之“机”,顺势改造传统特色产业。铜梁传统优势特色产业的改造要进一步发挥比较优势,整合铜梁传统优势特色产业自身优势资源,推动优势产业资源有效整合,促进优势产业借助当前机遇实现低成本扩张。围绕铜梁传统优势特色产业自身优势资源和核心竞争力,规划一批技术改造和产品更新换代项目,引导企业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寻求新的产业支撑,要大力支持技术密集和劳动密集相结合的产业发展,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和创造新的产业增长点。我们要继续重视锶盐行业的改造提升,锶盐行业是铜梁县的传统产业,也是铜梁县的优势产业,为铜梁县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经过多年来的淘汰落后产业及环保整治等调整后,虽然企业大幅减少,但结构更趋优化。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资源优势,进一步做优、做强锶盐加工行业,引导和鼓励企业向精、深加工发展,增加产品附加值,壮大提升锶盐产业实力。

  4.借“危机”之“机”,顺势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在金融风暴的强烈冲击波下,发达国家和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工业体系将开始一次全球性产业布局大洗牌。这正是顺势承接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转移的百年一遇的大机遇,我们应该积极主动承接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转移,敞开怀抱接受先进制造产业和先进技术转移,有选择地承接适合铜梁工业发展实际条件、有发展前景和长期竞争力的企业转移,借此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升产业竞争优势。铜梁应该依托优势资源,优化承接环境,筑巢引凤,加快规划建设工业园区,同时制定产业承接配套支持政策,吸引国际、国内优势产业、企业向铜梁转移,形成新的产业集聚优势。

  5.借“危机”之“机”,逆势提升战略重点产业竞争力。按照顺势调整,逆势跨越的应对战略和策略,积极抓好重点产业,推动其在顺势调整中逆势提升自身竞争力。要做到攻守兼备,该收缩就收缩,该放弃则放弃,该投资就投资,该扩张就扩张。着力调整产业链布局,提高核心技术优势,逆势填补产业空白,逆势做强薄弱环节,逆势扩张弱势行业。应该借发达国家和地区遭遇经济衰退产业调整之际,通过引进高级人才、先进技术、设备和战略投资,承接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产业转移,来填补产业空白,做强薄弱环节,扩张弱势行业。从而在经济调整期全面提升铜梁战略支撑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整体竞争实力,逆势实现跨越式发展。

  6.借“危机”之“机”,逆势培育发展高技术产业。高技术产业是铜梁工业的“短板”,全球经济危机和产业衰退给加长高技术产业这块“短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良机。铜梁应制定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撑体系,大力支持电子信息、新材料以及新能源等高技术产业发展,推动该类产业产业化,以及规模扩张,培育一批战略性先导产业。支持高技术企业自主创新和消化吸收成果转化,在鼓励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企业与国内外高端要素结合的同时,还要大规模引进高科技人才、先进技术、设备和战略投资,承接高技术产业转移。

  7.借“危机”之“机”,逆势做大做强优势企业。铜梁优势企业应借助当前经济调整的大好机遇,大力促进企业战略性重组,推进龙头企业借势对行业内的产能进行整合,以购并引领企业超常规成长,促进优势产业领域出现一批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和优势品牌,进一步强化铜梁优势企业在国内外的产业竞争力。要积极培育发展以“蜂王型”优势大企业为核心的“蜂群型”产业集群,给中小企业创造共同抗御风险成长壮大的*台。加快形成大、中、小型企业在产业链条中的相互配套、良性竞争的协作关系,逐步建立符合产业发展规律、区域比较优势的产业结构,强化企业自生能力,形成新的企业竞争优势。

工业经济发展调研报告3

  为进一步了解掌握全县工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为县委、县*决策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对策和建议, XX县统计局制定切实可行的调研方案,对全县20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68户规下工业企业通过实地调研、听取讲解、座谈交流和调查问卷等方式,进行了专题调查。

  一、工业经济发展现状

  *年来,XX县按照科学发展转型跨越的总体部署,聚焦“三大转型”,聚力“三县”建设,全县上下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全面落实“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着力打造高标准生态工业园区,工业发展进一步提速。

  1.工业经济总量快速跃升。坚持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通过积极招商引资、加大技改投入、严格产业准入、淘汰落后产能等举措,全县工业经济得到稳步提升。至20xx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发展到20家,规上工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 26.26亿元,同比增长 18.9%;完成工业增加值 5.45 亿元,同比增长14%,增速位居全市第三。实现利润1400万元,同比增长27.2%。比去年同期提高1.78个百分点。

  2.重点项目建设稳步实施。XX县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把项目建设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抓手。准确把握国家政策导向,围绕推动工业经济发展,重点争取新材料、新能源及装备制造、生物制药等项目。通过围绕政策对外争取项目、围绕招商引进项目、围绕市场打造项目等措施,着力推动项目建设。至 20xx年全县确定建设重点工业项目11项,计划总投资17.32亿元。其中新建项目8项,总投资3.7亿元,年度投资2亿元,至目前,已完成工业投资 10.5亿元,占计划总投资的60.6%。

  3.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突出招商重点,发挥园区优势,立足产业特色,实施“大招商、招大商”,把引进好项目、大项目作为招商引资工作的重中之重。至20xx年,引进建设项目25项,其中已落地开工建设21项,已注册并做前期工作的4项。

  4.工业园区建设有序推进。*年来,XX县生态工业园区坚持以构建载体、创设*台为重点,园区道路、供水、通信、供电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工业基础得到夯实,产业承载能力得到提高。20xx年,园区共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8.3亿元,开工建设道路19.25公里、标准化厂房12栋5.18万*方米、公租房 1幢1.28万*方米、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园1个,建设给水厂、污水处理厂、330kv开关站、加油站、天然气供应站各1座。沿核心区道路铺设电力、通讯管线25公里。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服务功能的增强,至目前,园区已入驻企业51户,其中工业企业43户。园区已逐渐成为全县招商引资的主战场、工业企业的聚集地和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5.小微企业发展迅速。县委、县*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和全民创业工作,加大扶持力度,优化发展环境,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新措施,促使中小企业迅速发展。全县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生产经营保持良好势头,整体经济快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对全县工业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拉动作用。从被调查的样本企业看,企业总体运行良好,营业收入大幅增长。止目前,全县规下工业企业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64324.2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完成工业增加值11080.76万元,增长11.4%。

  6、节能减排工作实效凸显。在经济总量和投资总额较快增长的同时,全县深入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工作和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工作,加强新上项目和现有企业节能设施改造,层层落实责任制,严格考核奖惩;加大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不断加强对已建成投产项目的日常环境监测,建立健全环境安全监管体系,加强重点污染源整治,工业企业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止8月份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耗总量10.1万吨标准煤,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 1.85吨标准煤,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0.15吨标准煤,同比下降了7.5%。

  二、调研工业企业状况

  (一)基本情况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汇总和调研情况的分析,XX县88户工业企业中停产企业19户,占企业总数的21.6%,季节性生产的企业34户,占企业总数的 38.6%,常年生产的企业35户,占企业总数的39.8%。其中20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停产企业2户,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10%,季节性停产企业11户,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55%,常年生产的企业7户,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35%。工业经济运行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产值所占比重较大。从1至8月产值数据来看,轻工业产值所占比重明显高于重工业。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完成工业产值 34522.2万元,其中轻工业完成产值27669.5万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80%,重工业完成产值6852.7万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20%;5 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完成工业产值43556.6万元,其中轻工业完成产值29569.7万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68%,重工业完成产值 13986.9万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32%;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完成工业产值31824.2万元,其中轻工业完成产值19341.8万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61%,重工业完成产值12482.4万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39%。

  这充分说明*年来XX县新型高科技低能耗企业发展速度较快,工业企业发展更趋完善。

  2.规上工业中重工业受季节影响大。调研资料表明,上年2月份,重工业完成产值6852.7万元,仅占规上工业产值的*20%,从6月份起,重工业的产值增长明显,产值增速回升幅度较大。8月份,重工业完成产值12482.4万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39%。从产值增速来看,上年2月份,重工业产值增速同比下降12.4%,5月份,重工业产值增速同比下降6.3%,6月份,重工业产值增速同比下降1.1%,7月份,重工业产值增速同比增长11.2%,8月份,重工业产值增速同比增长17.8%。

  分析原因,XX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重工业主要是两个化工厂和一些建材企业,就以20xx年来看,两家化工厂产值不但没有突破性进展,而且持续走低,重工业主要依赖于季节性较强的建材企业,建材企业的产值又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份,因此上半年XX县重工业产值增速明显走低,下半年重工业产值增速回升幅度较大,重工业生产受季节影响十分明显。

  3.规上工业中大中型企业支撑力度不明显。区域经济的发展主要依托大中型企业的发展,特别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大中型企业是工业增产的主力军。但从民乐*年实际情况来看,支柱企业新增产能和挖潜改造不足,支撑力度下降明显。20xx年2月,大中型企业完成产值14407.3万元,仅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41.7%,5月,大中型企业完成产值53118.9万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42.2%,8月,大中型企业完成产值97074.6万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37%。大中型企业支撑力度不足,影响了规上工业产值的增长。

  4.小微工业企业整体实力增强,行业集聚明显。在调研的68户小微工业企业中,正常生产的企业有49户。在68户企业中抽取了24户企业做为样本填写了调查问卷,汇总后24户样本企业年产值可达5360万元,共有从业人员405人,96%的企业有计算机并能上网,能源消耗主要以电为主,总电耗19.2万千瓦时。与历年小微工业企业相比,企业规模逐步壮大,劳动生产效率逐年提高,24户小微工业企业*均每个劳动力创造营业收入10.2万元,人均创造营业利润 2.2万元。从结构看,小微工业企业主要依靠本地传统优势发展,建材需求带动了以水泥、砖瓦、石材等为代表的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快速发展,文化旅游产品加工初露锋芒,农资产品、农产品加工得到了长足发展。

  5.小微工业企业产品订单小幅增长,企业预期良好。调查结果显示,有82%的小微企业依据订单进行生产,其中有一家企业(XX县泌园公司)已建立起了自己的销售网点,从问卷调查的情况看,当前企业订单数量比去年同期下降的有5户,占样本数的20.83%,订单同比持*的企业有8户,占样本企业的 33.33%,订单同比增长20%以内的企业有9户,占样本企业的37.5%,订单同比增长20%以上的企业有2户,占样本企业的8.33%。汇总结果显示66.67%的企业预计年度企业产值同比加快,20.83%的企业预计年度企业产值同比持*,12.5%的企业预计年度企业产值同比减缓。有50%的企业对所属行业景气判断乐观,33.33%的企业对所属行业景气判断一般,16.67%的企业对所属行业景气判断悲观,这说明企业对未来生产经营状况预期较乐观,发展信心较充足。

  6.小微工业企业运行制约因素多。一是用工困难。由于小微企业在薪酬福利、企业文化、发展前景等方面相对于大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来说较差,“招不来、用不起、留不住”的用工难困局日益凸显。调查显示,24家被调查企业中有18家认为“招工难”是当前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沁园商贸、天新农工贸等极力要求*给予技术人才支持。二是流动资金紧张。长期以来,资金少、融资难这一困扰小微企业做大做强的门槛始终未能得到有效地跨越。调查显示,82.3%的企业流动资金紧张。在有融资需求上24家企业中都存在贷款难的问题。三是货款拖欠制约了企业的发展。部分企业始终摆脱不了垫资加工的困境,不能及时回收应收货款,造成企业资金周转困难,调查中,所有的建材企业都谈到了企业应收帐款过大,流动资金严重不足。四是成本攀升有压力。在对样本企业的问卷调查中,当问及“当前面临最突出问题”时,24家被调查企业中有16家企业认为是用工成本上升快,14家企业认为是原材料成本上升快,生产运营成本增加直接挤压利润空间。五是竞争能力有短板。小微工业企业以私营企业为主,普遍存在着董事长、总经理、生产厂长、销售部长“四位一体”的现象,内部经营以“作坊式”、“夫妻店”模式为主,无法准确把握市场导向,发展思路缺乏远见,企业员工以外来务工人员或附*的村民为主,缺乏专业的技术培训且流动性大。在企业财务管理上,多数企业的财务人员为兼职,从而在企业的产品质量及成本核算管理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检查监督和内控制约机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总体来讲,XX县工业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目前仍处于蓄势聚能的发展阶段,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工业基础薄弱。目前全县工业企业中龙头企业少,经济总量小,产业化水*低,产品科技含量低,创新能力不足,形不成规模效益,且企业税率贡献不足。20 家规上企业中,年税收超过 1 千万的企业仅有2家。在20xx年全市国税系统公布的纳税百强企业中也只有6家。此外传统产业比例大,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条短,以资源型、粗放型加工、劳动密集型为主,并且多为农副产品初加工,资源利用深度不够,技术含量较低,附加值不高,与市场经济下的激烈竞争形态极不适应。

  2.企业融资困难。调查中,大多数企业普遍反映缺乏资金,融资困难。县域工业企业大多系中小企业,缺乏自我积累,融资实力薄弱,且银行忌惮于企业的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对成长型中小企业信贷收缩,导致企业生产规模难以扩大,企业普遍反映流动资金紧张,融资比较困难。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与弱化了对人才、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吸引力、凝聚力,尤其是影响了对大客商、大资金、大项目、高新技术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3.人才资源缺乏。从调查情况看,在全县规模工业企业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只有45人,其中工程师9人, 专业技术人员仅占职工总人数的3.2%。同时,企业普遍存在人才难引进、难留住、难作为,且多数企业仍采用家族式管理模式,企业内部缺乏民主与约束机制,严重制约企业的发展。

  4. 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困难较大。一是XX县工业产业布局结构不尽合理,集中度偏低,布局分散,结构优势不明显,主要集中在化工、建材和小型轻工业,高耗能高排放、资源消耗为主的特征明显,技术装备和生产工艺落后、结构不合理、资源利用率低、污染环境和管理水*不高等问题较为突出,不利于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形成,也不利于统一服务和“三废”的统一治理,导致企业生产经营的社会成本偏高。二是中小企业普遍实力不足,产业层次较低。大部分中小企业仍集中于传统产业,设备陈旧,工艺落后,产品雷同,难以形成规模优势,产业化经营模式不成熟,产销环节联接不紧密,没有进行延伸配套精深加工的企业,精深加工转化率低,经济效益不高。企业管理方式相对落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企业战略意识模糊,发展目标,市场分析,产品定位,资源规划等方面不清晰,整体素质偏低,专业人才匮乏,基本上无力开展产品、工艺、设备的技术创新和研发。

  三、对策及建议

  1.明确工业发展方向。依托227线独特的区位交通优势,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坚持盘存量、扩增量,调结构、增活力、强化园区的工业总体发展思路,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根据国家、省、市产业政策,以生态工业园区为依托,加快培育材料工业、食品加工、化工能源三大支柱产业,大力发展中药材、大麦、洋芋等农产品深加工,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质量档次,做出特色,推进产业集群,打造有竞争力的特色经济。扎实推进全民创业活动,打造点线面结合、城乡互动、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全方位覆盖的网络发展格局。

  2.加快项目建设步伐。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财源、抓后劲”的思想,超前谋划,加大项目、资金争取力度,通过建设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扩投入、保增长,着力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支撑能力。一是高度重视项目储备工作。按照“前期储备一批,建设实施一批,规划论证一批和超前谋划一批”的思路,搞好项目研发和论证评估,寻找XX县产业发展与国家政策支持的结合点,精心筛选一批资源状况好、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好的项目,及时充实完善项目库。二是完善项目建设责任机制。严格落实重大项目“五个一”责任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

  3.破解工业发展瓶颈。紧密结合实际,用足用活国家出台实施的一系列重大政策,不断创新机制,聚集发展实力,解决工业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加大对工业发展资金的投入,进一步加强银政、银企合作,健全*、银行、企业三方协调机制,建立健全金融借贷担保中介组织,降低金融风险,完善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通过贴息、补助等形式,积极引导商业信贷资金、企业法人资金和民间资金加大对工业发展的资金投入,通过广辟“钱”途,全力解决融资难问题。完善人才引进载体建设,要加强同高等院校的就业指导部门合作,到重点合作院校宣传我县创业环境,委托登记有意向来我县洽谈就业的优秀毕业生,掌握企业人才需求,进一步提高洽谈成效。加大人才培育力度,通过与XX县职教中心合作,以其职业教育为依托,以企业为基地,采取聘请专家学者和企业管理人员开展专业技术培训和岗位技能轮训,积极帮助企业培训选聘人才,建立各类人才信息库。

  4.提升企业竞争能力。一是加大宣传推介。要高度重视宣传推介工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和召开宣传推介会、项目洽谈会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多角度进行宣传,全面提高龙头企业的知名度。二是加强科技投入。在扩展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拓宽成果转化源头等方面,出台各种激励政策和扶持措施,使企业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并向技术创新的主体过渡。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创造条件吸收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科研力量以多种形式投入到企业创新中来,实施好重大科研项目和关键技术的攻关,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要引导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企业创新能力建设。三是强化企业拉动。要提高抗风险能力,提升传统产业层次,加快企业发展步伐,鼓励和引导较大规模和较强优势的企业通过强强联合,实现资产重组。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使整合后形成的龙头企业能充分发挥其资金、技术、管理的辐射作用。

  5.优化工业发展环境。牢固树立“环境是第一竞争力” 的理念,自觉增强服务意识,*要主动为项目单位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按照有助于减轻项目负担、推进项目建设、加快项目审批的原则,改进、完善、支持工业项目建设的政策措施,并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开承诺,接受社会监督。要抓好已出台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积极创造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对进入园区的企业,认真落实相关扶持政策,积极协调税务、工商、规划等部门,在财税、人才、融资、开发建设、就业及技术创新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6.夯实园区*台建设。园区是工业发展的主战场,要紧紧围绕打造千亿级生态工业园区的宏伟目标,不断加强园区*台建设。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各类社会投资主体通过投资、联营、入股、控股、独资、收购等方式参与园区开发建设,逐步实现由依靠*投入向自我滚动发展的良性循环。通过多渠道努力,高标准建设基础设施,为园区发展提供优良的硬件保障。二是提升土地管理水*。要严把土地供应关口,根据每个入园项目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安排用地,提高用地效率。鼓励各类企业和经济组织投资建设标准厂房,为不符合单独用地条件的中小型企业构筑发展*台;鼓励园区扩建企业通过整合原有土地自建标准厂房,促进园区产业集中布局,实现资源共享,切实保证园区土地的集约使用效率。三是做大做强产业集群。要按照产业定位,加快主导产业的集聚和培育,努力形成以大企业为龙头、以专业化协作企业为基础的产业集群,使工业园区成为品牌企业、规模企业、配套企业密集,产业竞争力强的经济板块。要在注重提升园区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制定和完善园区准入标准,杜绝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劣质项目进驻,坚持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园区建设道路。


工业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菁华3篇)扩展阅读


工业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菁华3篇)(扩展1)

——乡镇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菁华3篇)

乡镇经济发展调研报告1

  为了深入调查了解我市城市乡镇发展的差异好主要问题,20xx年xx月我们发展了调研小组,到城以及乡镇经济区开展调研活动。现在作如下汇报:

  我市共有81个乡、99个镇、12个街道,下辖1795个村、34个居委会。XX年末,乡(村)总人口354.76万,约占全市总人口的75%。*年来,特别是我市第九次党的*以来,各乡镇认真贯彻市委“一个定位”、“四个打造”、“五大战略”的总体部署,坚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农业产业化、招商引资上项目,作为发展乡镇经济的总抓手,不断提高乡镇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水*,为县域经济和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乡镇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和亮点

  1、产业优势逐渐显现,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年来,全市各乡镇普遍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强力推进项目建设,注重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或原有产业的基础优势,上项目、兴产业、培税源,初步确立了本地的优势产业和工业主导项目。庐山区*两年来各项经济指标保持高位增长态势,乡镇财政收入约占全区收入三分之二以上,一个根本原因就是该区乡镇充分发挥了临江临湖临路临市的优势,在经济结构上确立了自己的主导产业和重点项目,分别打好“工业立镇、文化旅游兴镇、商贸活镇”三张牌。修水县立足山区资源发展生态农业,延长农产品加工产业链,仅蚕桑业一项就形成了从制种到销售的一条龙专业化体系。都昌县努力克服工业底子薄、财政实力弱的困难,着力培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鄱湖水产、华意珍珠贝类加工、春天食品等一批创品牌企业、农字号企业、个体民营企业都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2、农业结构渐趋合理,产业化进程扎实推进。经过多年努力,全市乡镇经济结构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粮棉油等传统优势产业稳定发展,特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布局渐成雏形。XX年,种植业在农业中所占比重已下降到45.6%,养殖业比重上升至47.7%。全市初步形成了棉花、油菜生产区域,茶叶、油茶生产区域,蚕桑生产区域,水产养殖区域,蔬菜、花卉苗木生产区域,早熟梨生产区域以及速生工业原料林生产区域等块状经济。修水的古市镇、三都镇还分别被冠以“江南花椒之乡”、“江南蚕桑第一镇”的美誉,都昌县周溪镇荣获“全国最大珍珠核生产基地”和“*淡水珍珠之乡”两块金字招牌,庐山区赛阳镇成为我市最大的花卉苗木之乡。。市财政还每年安排400万元实施农业产业化,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市委提出的农业产业化“1121”工程得到稳步推进。

  3、小城镇建设不断加快,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各地通过完善小城镇的规模布局,调整产业结构,鼓励农村人口向小城镇有序流动,使一些集镇规模迅速扩张,人口急剧增加,小城镇在各地交通枢纽、边贸集市得到快速发展。修水县渣津镇短短几年城镇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集镇面积达到2.5*方公里,集镇人口1.8万,成为湘、鄂、赣三省交界的商贸重镇。特别是在开展新农村建设中,各地以发展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村庄规划和“三清三改三配套”为切入点,大大提升了集镇、村庄建设品位,全市647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工作成效明显,一大批各具特色的产业村、生态村等示范典型纷纷涌现,一大批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和直接受益者。

  4、支农投入逐年增大,财政增收机制灵活。*年来,国家扩大了公共财政对农村的覆盖,财政支农资金、预算内建设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资金比重、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都逐年大幅提高。XX年,上级财政共安排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专项资金2个多亿,安排乡村两级转移支付4575万元。农业税免征后,乡镇财政收支管理体制逐步得到规范,体制外收费问题基本得到遏制。一些县开始积极探索组织征收新机制,引导乡镇干部从原来的抓税源转变为抓财源工作上来,既缓解了乡镇财政增收压力,更重要的是减轻了乡镇干部一年到头忙于“找”税的负担。修水县自XX年起未对乡镇下达财税任务,而是由税务机关依法据实征收,县财政对乡镇支出实行“六个确保”。

  5、打工经济渐成规模,农民收入持续增长。通过学*浙江创业经验,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不断加大,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农村外出打工、就地从业、回乡创业的人数越来越多,农民收入有了明显提高。XX年,全市乡镇外出务工人员约70万人,劳动者报酬40多亿元,也就是说,70万务工农民在经济收入上创造出了一个与当年全市财政收入大致相当的业绩。农民务工收入约占家庭纯收入的52%,成为部分农民特别是青壮年农民谋生就业、脱贫致富的主要收入来源。。庐山区XX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729元,务工收入占其总收入的43.4%。

  二、乡镇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肯定乡镇经济发展成绩的同时,还应该看到,我市乡镇经济总量还不够大,实力还不够强,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还不够高,加之我市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农业大市,长期受思想观念、自然条件、产业基础以及城乡二元结构等因素的影响,乡镇经济发展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首先是:发展思路还不够宽。由于地理位置、资源状况、文化背景、产业基础、领导观念、创新意识等方面的差异,致使全市乡镇发展还存在较大差异。有的地方县乡两级没有很好地统筹规划、整合资源、错位发展,以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一盘棋的格局,而是你上你的、我抓我的,甚至还存在“一个锅争食”、“大鱼吃小鱼”的现象;有的部门不顾乡镇客观条件和客观经济规律,硬性规定增长项目、指标、比例,不仅影响了乡镇因地制宜、扬优成势,而且因片面追求产值、项目,迫使一些地方不惜牺牲环境、破坏生态,举债建设、重复建设;有的乡镇没有着眼宏观谋划,制定适合本乡镇的发展总体规划,而是急于求成、饥不择食,盲目跟风、朝令夕改;还有的乡镇领导作风不实、玩风较盛,有的不能很快适应经济转轨、工作重点转移的需要,不仅工作找不到着力点,而且主动性较差,等靠要的思想比较严重,缺乏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信心和勇气。

  然后是:发展实力还不够强。据了解,萍乡市5年来坚持采取“放水养鱼”的优惠政策,大力扶持乡镇经济,全市财政总收入由5年前7.32亿增至XX年的27.09亿元,年均递增26.6%;XX年乡镇财政收入*均达到1957.7万元,较上年增长24.1%;其中,安源区11个镇(街道)财政收入*均达到4059万元。新余市仅26个乡镇,XX年财政过千万元的就有23个,其中超3千万的5个,预计XX年超亿元的乡镇3个。而我市XX年乡镇财政收入仅3.21亿元,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6.98%;过500万元的乡镇仅16个、过千万元的4个,过5千万元的没有。XX年,全市仅4个镇跻身全省百强乡镇。乡镇经济总收入与全市gdp总量比较,规模极小,对提升全市经济总量根本产生不了决定性或重大的影响。在不多的财政收入大户乡镇,有的还是依靠临城镇周边的土地出让收入充实财政,有的是依靠房地产开发、项目用地等拉动税收,这样的收入结构很难保证持续增长势头。在不同地区的乡镇之间,发展也很不*衡。

  接着是:财源增收后劲堪忧。*年落户我市乡镇的千万元以上的项目少之又少,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在乡镇没有一家。免征农业税后,大多数依赖农业、收入结构单一、工商业基础薄弱的乡镇,开始陷入增长乏力、财源不足、收支*衡难度加大的窘境。由于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不少乡镇为完成税收任务,低税率从外地“引税”,有的用财政资金甚至干部工资垫交税款。许多乡镇迫于财税任务的压力,把大部分人员和大部分精力都用在“协”税(买税)上,根本无暇服务“三农”、发展经济。同时,普遍存在的乡镇债务负担问题不容忽视。绝大多数乡镇负债运行,多的负债达上千万乃至几千万元,少则几百万元,严重制约了乡镇财政发展公共事业的能力,甚至影响到基层*的正常运转。

  而后是:支农服务体系尚不完善。农村基层科技等涉农服务体系存在缺位、错位的问题,现有科技人员老化,支农服务人员严重缺乏,制约着乡镇“七站八所”在服务农业、引导农民、发展农村经济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在产业化经营中,各地普遍缺乏成熟的中介组织,即专业的流通行业协会和经纪人队伍,制约了农产品闯市场的“三级跳”。此外,融资难问题不仅困扰着许多地方的小城镇建设,也严重制约了乡镇经济的发展。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企业和专业户,无论产品市场前景如何,如果不提供担保或抵押,很难得到金融机构的贷款。

  最后是:全民创业氛围不浓、创业环境有待优化。表现为对业文化培植不够,对创业成功典型宣传不够,对本小利薄的创业者尊重不够,致使创业成功人士没有社会影响,剩余劳动力没有创业冲动,不愿就业甚至打牌为“业”的现象没有舆论批评。有的职能部门对各类创业主体缺乏政策支持,满足于照抄照转上级有关红头文件,而没有把着力点放在细化配套政策上,放在提高服务质量和水*上。一些地方的小城镇建设没有形成聚集效应,不能满足全民创业的需求。这些小城镇的发展空间和辐射区域都比较狭窄,对周边资源的利用能力较低,加之小城镇缺乏非农产业支撑,基础设施又不完善,因而对农村劳动力和社会资金的吸纳能力都比较弱,影响了城镇聚集效应的发挥。

  三、加快乡镇经济发展的建议

  乡镇经济是县域经济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大局,事关全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的实现。借鉴外地经验,结合本地实际,我们建议:

  1、从推进小城镇建设和全民创业上打开乡镇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发展小城镇应成为我市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的一个最佳切入点。建议将全市乡镇大致分为城区乡镇、卫星乡镇、区域中心镇、特色乡镇、其它乡镇五类,抓好规划、建设和管理,按照不同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全力支持做大做强,以此辐射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要对没有工业发展基础的乡镇,要借鉴萍乡市和庐山区的做法,积极打造园区经济和“飞地经济”,培育项目孵化园,与项目落地地区共同搞好扶持、服务,争取“双赢”。

  推动全民创业应成为乡镇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和长远之策。要在全市积极培育创业文化,加大各类创业人才和创业典型的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尊重人才、崇尚创业的的社会氛围。要制订“引凤返巢”政策,积极鼓励在外人士回乡创业,促成“人回乡、企回迁、钱回流”;要着力引导民营企业家、工商业主、专业大户二次创业,通过延伸产业链、项目带动战略,发展特色经济;要充分释放科技人员、事业单位人员的创业潜能,借鉴萍乡市的有效做法,允许和鼓励事业单位人员离岗创业或兼职参与创业;要努力推动村组干部和农民经纪人围绕“农字号”创业,支持各地成立各种形式的产业协会和行业商会。

  2、从改进现行财政运作模式上增添乡镇经济发展的动力源。针对一些乡镇为完成财税任务采取的“买税”行为,要抓紧建立一套合理的财政增长机制。可推广庐山区“属地征收、在地统计,核定基数、超收分成”的'经验,支持乡镇做大财政总量。县级财政要妥善核定乡镇财政的支出项目和总额,确保刚性支出,免除乡镇为财政正常运转而产生的后顾之忧。要科学确定乡镇实际财税收入基数,对完成预算目标的超收部分,绝大多数返还乡镇。要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向乡镇*提供行使职权必需的资金保证。针对乡村普遍存在的债务问题,一方面要防止债务规模进一步扩大,禁止乡镇财政为非生产性支出、基建性项目贷款和任何企业提供贷款担保,严格控制乡镇财政举债规模;另一方面要逐步化解原有债务负担。建议市*门对全市乡村两级债务问题进行一次全面调查,摸清底数,核实情况,健全账目。

  3、从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战略上谋划乡镇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市、县两级都应制订乡镇经济发展规划、发展战略目标,下大力气支持和帮助乡镇把经济搞上去。各县(市、区)要注意充分发挥乡镇的资源、区位等比较优势,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旅)游则游,努力走出一条专业化、基地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的路子。各乡镇在发展特色经济的过程中,要注意力戒重复建设,盲目跟风,一哄而起,更不能无序发展,搞低档次开发,低水*运作,而要立足本地实际,选择具有较好的区位资源优势、较强的综合竞争实力、较大的市场拓展空间的产业,进行重点培育。要从打造一批专业乡镇、特色乡镇抓起,不断做大农业产业化规模,并在形成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基础上,不断延伸产业链,培植农工商一体化的产业体系,推动我市农村经济朝着产业化、规模化、农工商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4、从建立激励机制上提供乡镇经济发展的组织保障。建议市委、市*适时出台关于加快乡镇经济发展的规范性文件,制订乡镇经济发展的规划、目标、总体要求,加大对乡镇发展的协调调度。以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为指导,建立一套科学完备、便于操作的乡镇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和乡镇干部激励奖惩机制。把加快乡镇经济发展纳入县(市、区)党委、*政绩考核、工作考察、年度考评的重要内容,推动他们一任接着一任干,一级领着一级干,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建议对全市乡镇经济年度财政收入达到5千万元,或在此基础上连年保持一定比例增幅、重要考核指标荣获红旗(先进)单位的乡镇(街道),其党政主要领导在职级上实行高配、经济上给予重奖;对在经济发展中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的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和乡镇干部,要给予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并在干部调整中优先提拔使用;对那些为促进乡镇经济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真正在全市形成合力推进、携手共创乡镇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

  5、从加快支农服务体系的构建上形成全社会支持乡镇经济发展的合力。要以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为契机,全面发展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等各种民间经济合作组织,积极探索产业化经营的新路子,增强农民自我保护和农业抗御市场风险能力;市、县两级要安排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扶持特色农业和大宗农产品建基地、强龙头、育市场、创名牌,提升我市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乡镇经济的综合竞争力;要大力推广都昌县周溪镇围绕珍珠产业组建经济共同体的好做法,加强银企合作,鼓励金融部门合理布局农村金融网点,开放小额贷款,通过贴息、融资、财政垫付等形式,增加对龙头企业和农业产业化的信贷投入;要恢复、健全全市统一的农技服务机构,组建、充实农技队伍,建议借鉴湖南省的做法,对县、乡从事农技推广等公益事业的服务机构实行地方财政全额拨款扶持,同时引导、规范一批面向市场的农技服务性实体和经营性中介机构组织。

乡镇经济发展调研报告2

  积极营造有利于安远县企业发展壮大的良好环境,是当前实现“苏区振兴发展、提升大产业”题中应有之义。为积极推进安远“构建大交通,打造大旅游,提升大产业,发展大教育,优化大环境”,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促进财源建设转型发展,摆脱安远农业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的帽子,推动安远加快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安远县*门进行了深入调研,为优化安远企业发展环境积极建言献策,形成本调研报告。

  一、安远县企业发展环境总体情况

  良好的环境是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和条件,目前安远县企业发展总体环境呈现以下特点:

  (一)经济投资发展环境日益改善。

  1、“项目带动战略”深入人心、深得民意,赶超发展的氛围日渐浓厚。安远县确立“工业强县”理念,以矿产品和农产品深加工、信息电子、旅游资源及产品开发以发展新型矿业、生物制药业、食品加工业、旅游产品加工业为重点,大力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加快招商引资步伐,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面貌蔚然改观,“三百山”城市功能、城市形象、城市影响力和美誉度得到了显著提升,这些都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2、突出重点抓建设,企业投资硬件资源更上台阶。良好的基础设施是吸引外来投资的首要条件。在城市建设上,安远县坚持资金向工业园区倾斜投入,在县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全力确保园区建设的资金需要,在县城南高标准打造九龙工业园小区,累计投入5400多万元进行水、电、路、通讯等配套设施建设,为满足产业园区建设发展需求,在版石镇建设了6700余亩的工业小区,投入1.44亿元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建设标准厂房,还全新规划建设了占地面积7000亩的城北工业园,县工业园呈现“一区三园”(即九龙工业园、版石工业园和城北工业园)发展布局,入园企业累计60余家。

  (二)招商融资优惠政策日趋成熟

  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优化投资、发展环境和扶持企业发展的具体措施,为加快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撑。2013年安远县财政共安排了*五百万元企业扶持资金,发挥财政的综合作用,有效推动了营业税盈利点上调、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营改增税制改革、支持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税收优惠政策、享受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等。

  2、通过引导信贷投入、设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做优企业发展*台等举措,企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2013年安远县实施了“小微信贷通”试点工作,该政策的实施为安远县的企业解决了*1亿元的银行融资贷款,有效缓解了小微融资难、融资贵的矛盾。

  (三)政务服务建设综合提高

  1、机关效能建设严治实督、齐抓共管,服务企业作风进一步强化。通过抓好违法用地和违法建筑的整治工作,开展“四城同创”,治理“三乱”,清理规范市场中介组织,打击非法集资,整治“*”,治理“收红包”,“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活动以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相关工作,创造性地开展了财政系统“理财精细实,为政忠公能”主题活动,提升*工作效率,转变机关工作作风,加强市场秩序整治,有效减少了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干扰,经营环境进一步优化。

  2、提供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优质服务,扶持企业意识进一步提升。*部门及社会组织积极为企业提供相应服务项目,将企业的重大技术研发项目纳入地方科技发展计划,积极组织对企业员工的管理与技能培训,提供必要的资助;并为中小企业提供法律、会计、审计、资产评估、产权交易、营销策划等方面的中介服务。

  二、安远县企业发展环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这些年来,安远县的经济发展环境虽然有了较大改善,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不少亟待改进和提高的问题,既有政策上的限制,也有市场方的影响,更有安远自身发展的因素,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投资软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1、政务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行政审批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思想不**、观念陈旧依然是困扰安远县发展软环境改善的突出问题。虽然目前正在开展效能建设,但办事效率与跨越式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差距,上面政策虽好,下面落实很难,拖沓麻痹、懒散庸冷的机关作风“顽疾”仍没有去根,导致在建项目审批过程过长等。

  2、企业激励政策细化程度不足,企业贡献率还不够强。涉企优惠扶持政策力度与周边县区相比情况,本县对现行各类促进工业企业激励扶持政策引导有待细化,在企业上台阶、纳税贡献、入规及对优秀企业家的奖励上存在资源分配机制不够细化,协调性不强,难以形成整体发展合力。扶持重点不够突出,目前财政扶持的专项资金名目较多,资金分散化明显,难以有效发挥引导和带动重点工业投资的作用。

  3、信息沟通渠道不畅。目前政企信息互通常规机制尚未完全建立,*的有关发展规划和各项扶持政策不能及时传达到企业。

  (二)投资硬件要素保障有待加强。交通基础设施落后。安远县是赣南唯一一个不通高速、不通铁路、不通国道的县,交通的不便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企业综合运营成本增加;融资方面,受国家宏观经济下行、增速放缓影响,资金链紧张,加上房地产市场低迷、整治非法开采稀土行为以及果业黄龙病等影响,生产经营压力加大,安远县45家重点税源企业2013年生活总值、销售收入及上缴税金与上年同期都有轻微下滑;用地方面,规划地上拆迁不到位,导致签约项目无法落地,部分产业转型项目、基础设施项目等待落地,用地需求存在缺口。用工方面,“普通工人难招,技术工人难留,科技人才难求,管理人才少有”,成为企业用工的共性问题,尤其是季节性、结构性用工矛盾突出。

  三、优化安远县经济发展环境的对策建议

  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是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是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所在。当前,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是推动招商引资、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结合调查了解的情况和各方面的意见,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一)采取有力措施,改善企业投资和发展软环境。

  1、进一步营造便捷高效的行政服务环境,全面促进*工作提速增效。一是把机关效能建设活动引向深入。抓实开展企业发展环境和行业不正之风突出问题集中整治工作,加快以网上*为主要载体的政务信息系统建设,开展绿色通道建设行动,以此提高*的行政效率,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服务发展能力水*。二是梳理汇编优化发展环境政策规定。梳理、公示各部门的执法依据和法定职责,对涉及多部门职能确需共同办理的事项,应明确主协办关系限时办理,避免职能交叉、多头管理、相互推诿扯皮及效能低下。统筹考虑引进项目效益、本县可优惠的承载度、周边地区优惠力度等因素,制定较为*衡的优惠政策。三是改革行政审批制度。继续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和招投标中心建设,强化投诉受理中心建设。优化行政审批流程,逐步建立覆盖各部门行政审批事项的网上办理系统和监察系统。探索“一表制”审批、“一费制”收费。根据需求适时调整完善重大产业项目等绿色通道审批制度。界定中介机构与*部门关系,督促中介机构规范开展业务。

  2、强化扶持奖励政策,增强企业投资信心。

  要紧紧抓住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特别是国家交通运输部、供销合作总社对口支援安远的历史机遇,加大与相关央企、国企的对接力度,争取在培育状大主导产业、推进转型升级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以夯实财政体制保障,提供优惠的政策环境。一是要发挥资源的优势,要对现有的扶持工业企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进行一次系统的清理,能兑现的要继续实施,不能兑现的应该进行调整或废止。要制定扶持和激励政策,有选择地运用加速折旧和税收手段,引导和刺激企业的科研开发和技改热情,同时,要放宽非公有制经济进行经济领域的限制,发展多元化的投资格局。研究出台稀土废弃物利用税收优惠政策,通过落户奖励、税收优惠、纳税奖励、财政补贴等措施,吸引总部企业或区域总部入驻我县。二是要整合资金,使有限的财政资金发挥更大的作用。扶持资金列入明年的年度预算,运用财政资金和政策两大手段,推动融资方式创新,针对重点发展的行业项目,完善税收返还和税率优惠等政策,支持优势产业与小微企业加快发展。结合实际,认真分析我县现有优惠政策与周边其他城市的差距,进一步调整、完善已有的政策措施,力争做到在政策的优惠程度上,不低于其他城市;在费用的收取标准上,不高于其他城市。三是狠抓政策落实兑现。要认真制定具体的奖励兑现措施,确保承诺得到切实、及时的兑现。

  3、多管齐下,优化政企沟通。一是是做好与企业的牵桥搭线服务工作。严格落实对客商的优惠承诺,要切实落实重大项目推进跟踪服务制度,成立专门机构,对重点项目实行跟踪服务,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及时发现、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协调各方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使投资商放心投资、安心建设,真正使投资商“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得好”。二是落实服务监管制度。要落实责任。完善工业企业帮扶工作机制,对于部分企业困难和问题,会议逐一进行了研究,明确了具体帮扶措施、牵头单位、责任部门和办结时限,有关乡镇和各部门单位工作要落实到位,问题解决到位,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三是强化监督问责制度。探索设立企业投诉中心,坚持铁面执纪加大督查力度,以“钉钉子”的精神,建立定期调度,定期跟踪,定期通报制度,把工业企业帮扶和工作落实情况列入机关效能督查范畴。通过走企业,走单位,走人员等方式加强对部门单位帮扶工业企业的跟踪,强化实际效果。

  (二)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优化支撑工业经济发展的硬件环境。

  一是加大对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投入的力度。建议以“大建设”为契机,加快道路建设,改造老城区路网,加快濂江河河道整治和堤防建设、寻全高速(安远段)等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做好对现有工业园区基础设施的完善配套,实施工业园区升级改造。做到规划先行,科学编制,高标准实施,大力推进重点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的建设,进一步改善投资硬环境。二是化解融资难题。出台优惠政策引进大型金融机构入驻安远,积极争取中央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引导资金,创新银企合作模式,组建担保机构多层次风险分担机制,帮助企业缓解资金压力。三是化解用地难题。实施园区再造工程,充分利用废弃厂房建设小微企业创业园。加强对批而未供土地指标的督查,对未按要求整改到位的项目试行剥离用地指标再分配,提高利用效率。三是化解用工难题。利用安远职校、职业技术应用学校等培育技术学工的优势,有针对性地引导、参与企业招工协作,解决季节性、结构性缺工问题。

  总之,相关部门和乡镇要主动担责、主动作为,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推进安远县企业发展环境优化,进一步加强配合,齐心协力,鼓足干动,集中解决阻碍企业发展的热难点问题,以宽广的胸怀,为广招“天下客”奉上精致的菜肴和贴心的服务,真正让企业家舒心、放心投资,推动招商引资工作的良性循环,努力形成思想放开、政策放宽、干部放胆、企业安心的经济发展环境,促进安远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大跨越,以发展最新成果造福全县百姓。

乡镇经济发展调研报告3

  一、发展现状

  东桥镇村后村原位于东桥镇北部偏僻山区,距福州*100公里、距县城40多公里。全村190户726人,党员29人,xx年前人均收入不足1300元,村财不仅零收入还负债较多,是名副其实的空壳村、典型的山区贫困村。xx年起该村遭受地质灾害后实施造福工程,村民陆续搬迁下山,开始建新村。由于工程量大、资金不足等原因,至xx年新村基础建设仍不完善,无村部办公、村道泥泞、村民看不上电视、水电未配套,村民生活水*低。xx年11月,市卫生局下派驻村干部黄荦到该村挂职担任党支部第一*,村党支部班子也得到调整优化。新班子讲团结、讲奉献,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致力发展,短短几年村路、闭路电视、自来水、电网、体育健身场所一应具全,很快扭转了该村落后的面貌,成为具有社会主义新农村雏形的新村。今年2月17日,省委副*王xx在该村调研后提出,该村党支部的先进做法、成功经验值得借鉴、推广。之后不久,闽清县委在全县开展了“学村后、强核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活动,推广村后村的先进经验,推进“核心工程”建设,并以此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大发展,挑“海西”大梁,树闽清形象。

  xx年,该村村民人均收入达4100元,比xx年增加了2倍多。今年年初,该村先后被评为市级卫生村、县综治先进村、未成年人零犯罪村,被市委文明办推荐为市级文明村。

  二、主要做法

  1、着眼长远,编制发展规划。村两委坚持发展为大、规划先行,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研究制订了《村后村三年发展规划》,理清了发展思路,明确了今后三年的目标任务、主攻方向、工作重点。特别是根据规划内容,找准了符合村情实际的发展经济路子,村集体和村民收入不断增长。大力完善新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形成了浓厚的发展氛围、良好的道德风尚、文明的人际关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村民安居乐业。

  2、突出核心,建设坚强堡垒。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后村党支部注重加强自身建设,在班子建设、制度建设、执政能力建设和党员先进性建设上下功夫,努力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应有作用。一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把一些年富力强、有经济头脑、群众威望高,有强烈事业心和开放意识的党员吸收到党支部、村委会领导班子中来。二是带好党员干部队伍。加强村干部和党员的教育培养,把农民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村干部,使党员干部成为国家政策的宣传员、农村经济的信息员、解决矛盾纠纷的调解员,成为发展生产的技术员、带头人。三是树立良好形象。党支部办事公道正派,勤勉有为,党组织的威信高,工作力度大,凝聚力不断增强,群众对党支部十分拥护。

  3、因地制宜,培育农业经济。村后村两委一班人把党交给的责任担在肩上,把人民的福祉挂在心头,带领群众拔穷根、闯富路。针对村集体无收入、群众贫困、村民脱贫致富愿望强烈的实际,村两委与村民共同探讨致富之路,并到镇里、县里、市里跑市尝跑项目、跑资金。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村两委决定依托镇里的食用菌基地,成立村食用菌种植协会,由党员大户带头兴办种植基地,采劝支部+协会+基地+农户”的方式,引领群众发展食用菌生产。建起了党员食用菌栽培示范基地,由党支部牵头,派村干部到县、镇学*技术,动员5名党员带头示范,发动17名群众参与。为解决资金难题,村两委把争取来的经费存于农村信用社,再贷给种植农户,而且只要求种植户以生产收成的蘑菇等价抵还贷款。经过3个月的生产,取得国家工商总局注册的“东塔牌”食用菌外销到新加坡及港澳等地。一期20万袋规模的基地实现产值60多万元,基地纯收入16多万元,菇农每人净收入1万多元,村党支部(村委会)与协会收入2万元,实现了建国以来村财收入“零”的突破。预计今年可种植100万袋,目前已完成50万袋的培育规模。为进一步拓宽村民增收路子,党支部还带领33名党团员到位于高山地区的旧村建立“党团员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园”,发展高优林、果、粮生产。同时积极牵线搭桥,介绍村民外出应聘就业,全村80%青壮劳力实现输出就业,村民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宽。


工业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菁华3篇)(扩展2)

——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菁华6篇)

经济发展调研报告1

  *期,按照区委农工部关于开展农业农村经济情况调研的通知要求,我局立足实际,对全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细致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区农业农村经济总体发展现状

  *年来,在区委、区*的大力推动下,区农业农村经济总体发展较好,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壮大,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以2014年为例,各项农业工作指标均顺利完成,蔬菜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面积达到18、6万亩,产值突破9、3亿元,标准园建设成效显著,建成千亩蔬菜标准园7个;农村沼气建设指标全部完成,新建沼气池300个;惠农补贴力度进一步加大,共落实农机具、良种、沼气、一事一议、设施蔬菜等方面的补贴资金1600余万元;农技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测土配方施肥、植物检疫、病虫防治、农民培训、农业执法、种子管理等方面工作成效明显;新增专业合作社8家,土地流转面积突破8000亩,“三资”管理趋于规范,所有村街全部建立了财富积累机制。农业农村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建设和谐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存在的问题

  (1)资金不足。发展现代农业各方面的要求比较高高,从生产设施建设到栽培管理都较以往更加严格,为此,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而据我们调查虽然*两年各级对农业有一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但仍不能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由于历史原因,现在农村信用社、农行等金融部门不愿发放小额贷款,更加加剧了资金瓶颈问题,制约了农业产业发展。

  (2)组织化程度不强。当前农民进入市场很不顺利,原因之一是组织化程度低。针对目前家庭经营为基础的现实,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最好办法是通过合作社组织农民。但就目前全区的实际情况看,各类合作社数量虽比较多,但真正能够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并不多,没有具备一定实力的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很难将农民有效组织起来,抱团发展。

  (3)品牌效应不太明显。以蔬菜为例目前,虽然我区已经注册了“营绿”、“碧缘”、“乾绿”等蔬菜品牌,但在开拓蔬菜销售市场方面都处于各自为政、各找出路的局面,没有拧成一股绳,创立代表本区域蔬菜特色的大品牌,致使蔬菜产品知名度不高,品牌效应不明显。

  (4)技术服务不能及时跟进。专业农技人员缺乏,基层农技推广组织不健全是我们的现状。所有技术服务工作全部由农业技术综合股一个部门承担,业务上不堪重负,乡镇农业技术服务机构完全处于“真空”状态,有名无实。区农业局现有工作人员中,非农专业人员多,涉农技术人员少;工人多,干部少;初级及中级职称人员多,高级职称人员少。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全面的技术服务,对服务的水*和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的技术服务队伍现状严重阻碍了农业向前发展。

  2、发展对策

  (1)拓宽融资渠道。建议*在加大农业发展扶持力度的同时,积极组织建立产业发展融资*台,适当地为融资提供担保,协调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农业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和合作社及农户的关系,使二者之间建立起合作互信关系,提高金融机构放贷的积极性。同时,通过政策吸引,调动社会资金参与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性,全方位、多角度的拓宽融资渠道。

  (2)加大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建议制定专项的扶持政策,对发展有机蔬菜产业的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予以扶持,使其运作更加规范,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吸引更多的农户加入其中。

  (3)培树“广科源”蔬菜大品牌。建议对现有的蔬菜品牌资源加以整合,聚零为整,抱团发展,逐步培育并树立在京津市场叫得响的,能反映有机蔬菜发展特征的大品牌,进一步提高我区蔬菜的知名度。

  (4)建立健全农技服务体系。建议区*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技服务体系,重点是加强乡镇农技服务队伍建设,落实人员编制,给予经费保障,使空转的乡镇一级农技服务机构真正运转起来。在确定人员编制中,重点向农业系统予以倾斜,落实高层次人才待遇,引进和吸收一批具有高级职称的农业专业技术人才扎根,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三、农村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农民负担监管还存在一些间接收费问题。一是少数部门仍然违规向村集体收取资料费、培训费、学*考察费等费用;二是村街报刊超限额,存在报刊订阅向村街摊派,部门刊物过多过滥等问题。在今后的监管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加大对农民负担专项治理工作力度。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把减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列入专项治理的重点内容,属于哪个部门,由哪个部门负责治理,没有文件依据收费的要坚决不能再收。明确要求乡镇各部门确需向农民或是村集体经济组织收费的,需要经过区减负办审核备案,以防止乱收费行为的发生;村街订阅报刊应坚持自愿的原则,不能强行摊派。报刊征订要严格按照省规定的标准执行;三是加大农民负担的执法检查力度,督促减负工作的更好开展,查漏补缺,确保今后农民负担执法检查中不再出现类似的问题。

  2、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问题突出。一是村民实际筹资比较困难,部分村街存在集体垫资现象,把应发给村民的福利代替筹资。二是由于申报程序比较繁琐,部分村街申报项目的积极性不高。三是上级资金拨付迟缓,造成报帐不及时,影响下一年度项目申报。四是未将筹劳纳入奖补范围,奖补数额小,难以满足村街公益事业建设的实际需求。今后我们将尽量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工作效率,重点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3、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不够规范。一是管理体制不畅。各乡镇(办事处)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具体负责业务的是乡镇财政所长,长期以来*门执行的业务处理程序是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处理程序,与农经部门的业务处理程序有很大的差别,实际工作中很难贯彻落实农经部门的政策法规和有关规章制度。二是村街各项财务监管制度很难落到实处。从调研中发现有的村街民主理财小组难以真正发挥监管职能,对村集体的财务收支活动的监管流于形式;有的村街大额开支没有履行民主议定程序;有的'村民代表不是村民大会选举产生,不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调研中还发现有的乡镇“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对于村街财务审批手续把关不严,收入不及时入帐。村委会开支严重铺张浪费,个别部门违规向村街收费等现象。在今后“三资”管理中,一是要继续加强财务制度建设,规范财务管理程序;二是规范农村集体财务收支审批程序;三是切实履行民主决策程序,实行民主理财。

  4、农村集体财富积累机制尚不健全。一是三资管理工作体制不顺,人员短缺。二是由于村街干部基于村街稳定因素考虑,对历史遗留问题大多本着后人不理前帐的态度,对清理核实和履行民主监督程序心存疑虑,对应收款不积极清收,应付款不主动偿还,对无偿或低偿使用村街资产的情况也采取回避的态度;此外,区城区周边村街出租资产的数量较多,情况复杂,资产清理起来比较困难,而其它村街基本上可利用的集体资产又很少,因此村街对建立村级集体财富积累机制工作不积极不主动,也影响了此项工作的开展。在今后工作中还需进一步加强对乡镇村街开展此项工作的督导检查力度,深入村街指导工作开展,通过总结已建立机制村街的经验做法,推动未完成村街的工作,完善相关措施,力争年底前实现全覆盖。

  5、农村经济审计处于“真空”状态。我区没有开展对农村集体经济的审计工作。具体原因是:一是农经管理体制不顺。我区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全部由乡镇(办事处)财政所代管,农业部门的相关经济政策及报帐制度不能在乡镇(办事处)财政所代管的村街帐务中得到较好的落实,造成开展审计监督工作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二是审计力量薄弱。我区农经人员少,县乡两级农经管理人员只有3人取得审计证,审计力量与任务相差悬殊,致使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难以开展。开展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存在的困难依然是农经管理体制不顺和审计人员缺乏。建议区*充实这方面的专业人才。

经济发展调研报告2

  一、*年来我市县域经济呈加速发展态势

  (一)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发展速度逐年加快。县域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逐年加快。从xx年起,县域经济一举扭转了长期发展滞后的被动局面,增长速度超过全市*均水*。xx年,三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9.6亿元,是xx年的2.4倍,年均增长4.5%,人均gdp突破800美元;实现财政收入5.05亿元,是xx年的2.6倍,年均增长xx年增加50元,年均增长0.4%。今年上半年,三县实现工业增加值28.83亿元、财政收入9.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4%、2*%,其中财政收入增长高于全市.8个百分点,长丰、肥西工业增加值增长均快于全市。县域农民人均现金收入656元,同比增长26.8%,高于全市9.2个百分点。三县在全省县域经济考核的位次大幅上升。xx年县全省(市)综合指数,肥西居第7位,比xx年上升6位;肥东居第8位,比xx年上升0位;长丰居第位,比xx年上升30位。

  (二)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运行质量明显提高。xx年,县域经济中三次产业结构已由xx年的44.4∶24.9∶30.7调整为25.8∶40.6∶33.6。5年时间,一产比重下降了将*xx年,三县实现工业总产值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5亿元、工业税收5.8亿元,分别是xx年的6倍、5.倍和5.3倍,年均分别增长43%、38.5%、39.4%。县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xx年的78户发展到96户,增加了.5倍。工业对县域gdp和财政收入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37.3%和38.5%,5年分别提高了*xx年的5.7%提高到7.%,上升了.4个百分点。县域工业园区建设加快,园区经济蓬勃发展,成为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目前有3个省级工业园区和6个经市批准的乡镇工业集中区。xx年,县域工业园区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均占县域60%以上,提供税收占三县财政收入50%以上。

  (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推进,龙头企业不断壮大。种植业、养殖业标准化、规模化、区域化取得长足进展,市级标准化养殖小区发展到500多个,规模养殖比重提高到60%,xx年家禽出栏量突破亿只,比xx年增长65%;苗木、蔬果面积分别达到7万亩、72.4万亩,设施栽培达到0万亩;成片造林59万亩,相当于建国以来造林面积总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取得突破性进展,龙头企业规模壮大,带动力显著增强。xx年,三县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增至83家,年销售收入76.9亿元;拥有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省级5家,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龙头企业增至0家,其中0亿元以上2家。伊利乳业、光大木材、新希望集团、和威集团等一批国内大企业、大集团落户三县,使农业产业化跃上新台阶。

  (五)招商引资势头强劲,发展后劲显著增强。xx年以来,三县固定资产投资逐年加大,xx年固定资产投资75.3亿元,是xx年的4倍多,年均增长32.3%。5年累计实际利用省外资金50.3亿元,其中xx年达到8.6亿元,是xx年的2.倍,年均增长xx年以来,三县固定资产投资和招商引资势头更加强劲。-6月,县域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8.7亿元,同比增长34.9%,高于全市22.6个百分点;共引进省外项目48个,实际到位资金9亿元,超过去年全年,同比增长9.9%。县域投资加大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进一步增强了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

  二、我市县域经济与经济强县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年来,我市县域经济虽然取得快速发展,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看到,目前我市县域经济发展水*不仅与全国百强县差距甚远,即使与外省经济强县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

  差距之一,经济发展水*偏低,整体竞争力较弱。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xx年我市三县综合实力在全国xx年来三县加快推进工业化,县域产业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但与经济强县相比,仍有较大差距。xx年,百强县非农产业比重为90.4%,而我市为64.3%,三县中非农产业比重最高的XX县要比XX市低2.9个百分点。从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看,才进入工业化初期阶段,工业基础薄弱。xx年,我市三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有5家,总数比XX市还要少7家,三县实现工业总产值合计为5.5亿元,只及XX市59.6%。从各县情况看,肥西、肥东和XX县拥有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仅是XX市的4.9%、25%和8.5%,实现的工业总产值也只及XX市的3.3%、xx年县域人均基建投资额为794元,只相当于百强县*均水*的5.4%。长丰、肥东、肥西三县人均基建投资额分别为29元、660元和592元,只有莱西的39%、23%和2%。县域贷款水*偏低,到xx年末,三县贷款余额总量为55.7亿元,占全市贷款余额的4.6%,人均贷款余额只及百强县的0%,人均贷款额较高的肥东也只有百强县的.7%,只及莱西的36%。经济外向度也比较低,我市县均出口总额仅为百强县*均水*的.6%,县均实际利用外资不到百强县*均水*的4%。县域外资依存度为2.2%,远远低于莱西3.4%的水*。

  差距之四,资金、人才等要素大量外流,县域生产要素供给不足。县级财政拮据,加之国有商业银行收缩县级以下业务,邮政储蓄只存不贷,县域有限的资金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地从农村流向城市,县域大量中小企业融资十分困难。受县域环境、待遇等条件的限制,大中专学生回县率很低,到县域企业工作更少,大量人才流向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目前三县规划建设、工业经济、财税金融、企业管理等方面人才严重短缺,不仅直接影响到县域经济竞争力的提升,也影响到县域创新能力的提高。xx年,我市县域每万人年均申请专利数0.07件,远远低于百强县每万人均4.37件的水*。

  差距之五,市场化程度不高,非公经济发展缓慢。我市县域市场化程度不高,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运行机制尚未形成,县域经济发展活力不强。市场中介组织培育不足,经济发展环境不够宽松,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缓慢。三县民营企业多数规模小,档次低,产业分布不合理,大多集中在第三产业,大多仍然处于家族式管理为主的低级阶段,自身发展潜力有限。截至xx年5月底,三县个体工商户54842户,注册资金仅为7.28亿元,户均仅.3万元;私营企业3854户,注册资金5.6亿元,户均仅4.6万元。实现的生产总值和税收占县域总量不足50%,远远低于发达地区70%以上的水*。

  三、进一步加快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在新的形势下加快我市县域经济发展,要进一步确立科学发展理念,拓宽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努力实现从以乡村为依托、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主体的传统县域经济,向以县域和中心镇为依托、以非农经济为主导、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现XX县域经济跃升。

  (一)完善发展思路,确立新的发展理念。当前实施县域突破,加快发展县域经济,需要资金、项目、技术、人才,但更需要的是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思想理念和制度供给。因此,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思想、与时俱进、转变观念、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是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首要动力。从思想理念方面来说,县域突破首先是发展思路、发展观念的更新和突破,要努力破除一切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思想障碍,摈弃一切束缚发展的落后意识,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在提高认识中统一认识,在转变观念中更新观念,在勇于探索中不断前进。要不断强化工业意识、市场意识、创业意识,善于把上级的政策和部署与本地实际结合起来,以创造性的工作开创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局面。从制度供给方面来说,要从多方面确立并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民营经济的主体作用,构建县域经济发展的内生性机制,*的指导和调控要建立在充分发挥这“两个作用”的基础之上,并保护“两个作用”的有效发挥,而不能取代或限制“两个作用”的发挥。

  (二)强化工业主导地位,加快产业集聚发展。县域经济发展从本质上说就是工业化过程,就是用现代工业改造传统农业和农村经济,从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转换的过程。工业化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也是经济强县发展实践所证明的基本规律。推进我市县域经济工业化进程,当前重点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力发展县域特色经济。要着眼于市场需求趋向,立足于区域自然资源禀赋和原有产业基础,进一步强化产业特色,打破行政区域界限,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促进资源、资金、人才、技术等向特色产业或产品集聚,使其不断壮大规模,形成优势,在县域内形成若干个专业化分工、社会化协作的特色产业集聚区。二是大力抓好工业园区建设。要把园区建设作为推进县域工业化的主攻点,集中力量开发建设好县工业园区和重点乡镇工业集中区,充分发挥工业园区产业集群、要素集聚、资源集约的“洼地”效应,引导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加快向园区聚集,使园区成为推进工业化的主要增长极。三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用现代工业理念和现代生产经营方式改造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促进县域农业向经营规模化、投资多元化、布局区域化方向发展。

  (三)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相互依存,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基础,城镇化又可以进一步推进县域经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快慢,直接影响着县域经济的发展。因此,加快我市县域经济发展,必须加快城镇化进程,并使之成为壮大县域经济的一个基点。要按照现代化滨湖城市和“4”城市总体框架,推进我市县域城镇化,重点抓好店埠、上派、双墩等中心城镇建设,加快形成城市副中心。要把城镇建设、工业园区建设、专业市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引导、鼓励各类企业向县城和中心镇集中,加快产业集聚、人口集中,促进县域城镇建设发展。改革和创新城镇建设投融资体制,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进行市场化经营,多渠道加大对城镇建设和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强城乡基础设施的一体化,将城市的基础设施不断地向周边乡村延伸,对连接城乡和跨地区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做到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筹资、统一建设,以改善县域内外联系条件,优化投资环境,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四)掀起全民创业热潮,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市场主体不多,企业数量偏少,民营经济不强,是当前我市县域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必须进一步**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尽快形成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县域经济发展新格局。要加大全民创业的宣传发动,积极引导群众打破小农经济意识和传统文化观念,深入开展全民创业行动,激活各类创业资源,尽快形成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生动局面。进一步消除束缚民营经济发展的思想障碍和体制障碍,全面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真正做到思想上放心、放胆,政策上放宽、放活,工作中放手、放开,放宽准入限制,加大扶持力度,推动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走出一条挖掘民智、吸引民资、依靠民力、做活民营经济的发展之路。要把发展民营经济同县域国有、集体企业改革、新上项目、发展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结合起来,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参与公有经济改革,参与新上项目投资入股,组建各种形式的农村经济组织。

  (五)扩大引资规模,加大县域发展投入。现阶段,县域经济发展,主要靠投资拉动,靠项目带动。长期以来,我市县域经济发展滞后,主要是因为投资不足。因此,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必须把招商引资放在突出位置,千方百计扩大投资。要紧紧抓住沿海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积极实施东向发展战略,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中,抢占“地利”先机,吸纳和承接更多的长三角地区转移出来的资本、产业和企业。要紧紧抓住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战略实施的重大机遇,积极“进京跑省”,极力争取国家投资和省里支持,加大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县域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硬环境。要着眼新农村建设和促进中部崛起的大背景,结合本地“十一五”发展实际,认真谋划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项目,充实和完善县域项目库。每个县每年都要抓几个带动性强的重点项目,对重大项目要加强协调服务,促进尽快开工、建设、投产,形成现实生产力。

  (六)优化发展环境,着力营造比较优势。相对于沿海发达地区和XX市区,我市县域的要素集聚力和资源配置力总体上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必须要把环境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做到门槛更低、服务更好、环境更优,努力形成自己的比较优势,增强县域对生产要素的吸引力和集聚力。要坚持不懈地抓好机关效能建设,以转变思想观念为先导、提高素质能力为基础、创新体制机制为根本、改善运作方式为关键、强化责任追究为保证,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水*,为县域经济发展创造更加优良的环境。要建立健全县域经济发展考核激励机制,根据省里每年对县域经济考核的结果,对各个县进行相应奖惩,同时每年开展评选经济发展“十强”和“十快”乡镇活动,对评选出的乡镇给予奖励。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对发展业绩突出,在县域经济考核中大幅进位的党政正职给予重奖和重用。使各个县、各个乡镇既有动力,又有压力,从而形成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

经济发展调研报告3

  党的*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国家战略,省委、省*将“生态美”作为建设西部强省的重要目标,市委、市*将循环发展作为建设美好安康的主题,xx在生态资源方面,拥有全市、全省,甚至全国其他县区无法比拟的优势,如何抢抓这一重大历史机遇,立足独特的生态禀赋,将生态资源有效转化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探究。

  一、要更加透彻地认识县情

  在省市加快发展、周边县区竞相发展的大势中,xx经济发展水*在全省、全市处于什么位置,与省市兄弟县区、周边毗邻县区相比存在哪些差距,是xx加速发展应该首先研究的问题。从省市发展大势看,以xx年为基数,全省GDP445.8亿、财政总收入2800.亿元、人均GDP为38557元、人均财政收入74709元;全市GDP53.02亿、财政总收入5.8亿元、人均GDP为700元、人均财政收入762元;xxGDP2亿、财政总收入为0.822亿元、人均GDP为20000元、人均财政收入370元。数据表明,我县与全省、全市的发展有着明显的差距,而且差距趋势越来越大,已基本处于掉队的边缘。从周边县区的发展态势看,我县与重庆、湖北毗邻县以及本省其他县区也都还存在较大差距。可以说,落后是我们当前最大的县情。但落后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仅能表明我县在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中的位次,并是不是我县的特色和特点。面对差距,要在发展中跟进全省、全市步伐,要在县域经济发展竞争中实现赶超,就必须认清自身的优势。我县森林覆盖率达到86%在全省、周边县区最高;人少地广、资源丰富,人均占有的资源也最为丰富,淡水资源、森林资源、生态资源等都很丰富;地理位置独特、自然环境优良,生态、气候条件最适宜人居住、养生等等,可以说全县的山、水、林,甚至包括光、风、气候等都是财富,是xx今后赶超、跨越的巨大潜能和支撑,这些优势都是其他县区无法比拟、无法复制的,关键在于如何利用我们的优势、发展我县的优势并将其转化为财富,通过合理的方法和途径,让全县人民都参与到财富的分配中来,在富民的同时实现县强目标,使xx的经济社会水*发展到一个更高的阶段。

  二、要更加敏锐地把握发展机遇

  从发展现状和自身具备的优势看,我县的落后,是资源富集的暂时落后,面对拥有丰富资源的落后现状、面对加快发展的大好形势,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从而实现跨越、赶超目标,必须要善于把握机遇、抓住机遇。从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上看,党的*提出的“四化”(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是经济社会发展必然,我县尚处于“四化”建设的起步阶段,还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在发展的过程中又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可以少走弯路,在赶超发展的过程中必将迎来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从国家战略层面看,党的*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我县全域在国家主体功能区划是属于生态功能区,加上我们自身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必将会迎来更多的发展先机。从中省市的政策机遇上看,中央扶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不断加大投资力度,而且作出了促进秦巴连片特困山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的战略决策,有利于我们更多地得到国家项目和资金扶持;省上明确了陕南循环发展和移民搬迁的战略部署,有利于xx得到更多的发展倾斜;市上提出了建设美好安康的构架,有利于我县在发挥自身资源优势、促进发展上得到更多支持。从我县自身创造的机遇看,县上确立了以“三项建设”为主线,以突出工作重点、彰显县域特色为工作主题,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招商引资、全民创业为动力,创新工作机制,狠抓工作落实,推动科学发展,进一步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全面推动县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宏伟目标。加之xx人民历经贫困而产生的渴望加快发展的强烈愿望、渴求干大事创大业的雄心壮志,为我县加快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发展的机遇前所未有,必须敏锐地洞察机遇、抓住机遇、利用机遇推动县域经济加速发展。

  三、要更加清晰地抓住工作重点

  县域经济发展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工作,在整体协调推进的基础上,要找到工作的突破口,抓重点、重点抓。就我县而言,重点要立足县域资源优势,突出在生态资源开发利用上下功夫。

  (一)在一产上,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突出园区承载、企业引领、龙头带动,促进农业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发展,加快现代特色生态农业园区和家庭农场建设,推动特色主导产业做大规模,加快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力发展以绿化苗木、经济林果、林下种养、林产品加工和以森林资源、水资源为依托的山林经济和涉水生态循环产业,充分发挥山林“绿色加工厂”作用,围绕生态这篇文章,做精以生态为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二)在二产上,要大力发展循环工业。坚持以循环发展为方向,妥善处理好生态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关,逐步限制、淘汰以资源开发为主的工业企业,积极培育以富硒食品、涉水产业和医药等以特色生态产品开发利用和加工制造为主的工业企业。要谋划经济增长点转型的问题,积极培育市场主体,依托一产在林产品加工、森林经济、绿色食品加工业上下功夫,坚持“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企业化动作”,推动形成完备的产业链条,提高山林经济和涉水产品附加值,实现一产、二产的互动共生发展的良性循环。

  (三)在三产方面,要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兴县”战略。要积极争取尽快启动*镇高速,在打破交通瓶颈的基础上,大力包装推介旅游开发项目,通过招商引资,逐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要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创造条件与岚皋、*利和巫溪、城口等周边景区聚合连接形成大旅游区,推进境外产品本地化、本地产品区域化,增强景区互动性关联度;要立足生态禀赋,深度挖掘旅游优势资源,依托秦巴百里画廊景点,加快推进飞渡峡黄安坝、三道门森林公园、林麝生态养殖观光园等重点景区建设,着力改善旅游设施条件,提升旅游发展水*。

  (四)在城镇一体化建设方面,要以生态立县战略为指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要扎实推进生态特色宜居县城建设,以城镇品位提升为目标,加快城区绿化、亮化、美化提级改造。围绕建设“生态特色宜居县城”,务实推进“四城同创”活动,(国家级卫生县城、国家级园林县城、省级生态县及全省绿化模范县等创建活动),加快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强化集镇社区的综合配套,全面提升城镇管理水*,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逐步实现促进城乡要素*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长远目标。

  四、要更加科学地推动经济发展

  在明确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路、方向和重点地基础上,要推动县域经济科学、持续发展,还必须找到正确的方法和准确的路径。

  (一)要科学统筹谋划。xx最值得称道和最大的优势是生态,实施生态立县战略是我们的必然选择,必须紧紧围绕生态这个主题,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进行系统的规划、谋划,无论是工业、农业还是第三产业,都要围绕这个主题进行规划,制定出县域经济发展的“顶层设计”,建立完善有县域经济发展规划体系,围绕这个体系务实加以推进,确保经济发展的科学性、操作性。

  (二)要突出抓好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项目是发展的载体,招商上发展的动力支撑,实现跨越赶超目标,最终要落实到一个个具体项目上,没有一批实实在在的项目作支撑,没有招商引资工作的强力推进,一切都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完善项目规划体系,按照全域规划的理念,加快建立覆盖县域经济发展各个领域的专项规划,构建科学系统的经济发展项目支撑体系,用规划定项目、争投资、谋发展,增强项目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操作性,提高项目建设综合效益。同时,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扩大投资的重要抓手,优化投资环境,让更多的项目、更大的投资落户xx,通过项目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要大力实施全民创业。县强必须民富,民不富则县不强。要强化市主体的培育,激活各类市场要素,引导支持城乡居民在各自的领域大胆创业。要加大创业培训和创业扶持力度,引导个体业主在县域经济发展规划体系内创业、转业,加快完成全体经济向民营企业转型、产业大户向家庭农场转型。同时,编制返乡农民工创业项目计划,感召务工人员返乡,实现引资、引企、引人、引智并举,带动全县全民创业总量的提升,以民富实现县强,推动县域经济加快发展、赶超发展、跨越发展。

经济发展调研报告4

  为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期,我们采取座谈、问卷调查和走访企业的方式,与6家企业和部分行政执法部门负责人进行了座谈,分析当前经济环境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调查表明,我县经济发展环境经过阶段性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企业普遍反映,*两年来,经济发展的硬软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全社会重视环境建设的氛围已经开始形成。但是,实行经济发展环境的不断优化,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加强经济发展环境建设,努力营造通畅、宽松、便利、法治的良好环境,依然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座谈中,企业负责人普遍认为,今年县委专门成立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办公室,下“重锤”治理经济发展环境,全力支持企业发展。人大、*对经济环境的关注程度日益增强,加强了对该项工作的领导和监督。改变了以往投诉无门、治理无人的局面。随着*职能逐步转变,审批项目逐年减少,审批事项向服务中心集中,方便了企业办事。严肃查处了一批损害经济环境的案件,行政执法人员明目张胆地“吃拿卡要”等违纪行为明显减少,雁过拔毛的现象得到遏制。实行奖励纳税大户等制度,形成了亲商、安商、护商的良好氛围。

  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清醒看到经济发展环境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一些深层次的矛盾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当前的经济环境与经济发展还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

  第一,发展意识不强,企业经营的政策环境仍不宽松。

  座谈中大家反映,传统的官本位、权本位、利本位意识在一些部门仍然存在,有些干部发展意识不强,*惯用计划经济的管制手段管理企业,居高临下,错误地认为管理就是收费,执法就是处罚,对企业不惜竭泽而渔。有些部门在服务企业,帮助企业跑项目、创品牌、融资等方面的措施不力,扶植企业发展的政策难以落实。座谈中大家反映,尽管制定了一些优惠政策,但在土地、税收、金融、工商等方面的政策仍不够灵活,在服务经济建设方面的投入还不足,企业准入的门槛还比较高,一些好的产业进不来,有的来了也留不住,难以形成规模。如南河工程老板中途撤走,亚泰和胜动合作项目黄磷尾气发电无法履约等等。少数部门由于思想观念难以从根本上转变,*惯用条条框框束缚企业,在服务企业发展上支持的少,干预的多;设路标的少,设路障的多。

  第二,行政审批项目过多,程序繁琐,行政服务中心的作用发挥不够。

  座谈中反映,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相对滞后。一些部门面对新一轮市场竞争,缺乏紧迫感,工作中轻服务、重收费,轻监管、重处罚,程序繁冗,服务效率不高。一是行政审批项目偏多,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发挥不够,行政审批方式单一。二是行政审批手续繁多。有些具有审批职能的单位仍抱着部门权利不放,以种种借口搪塞,至今不进中心。有的虽然在中心设立了窗口,却把行政服务中心当作“收发室”,实行审批职能体外循环。有的行政机关一项许可要经多个科室,涉及到几个分管领导。有的在报批材料上做文章,不实行一次性告知,对申报材料吹毛求疵,逼着企业找关系、做工作。

  第三,部分工作人员服务意识欠缺,存在不作为、慢作为的`现象。

  大家反映,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服务企业工作中,县领导比部门领导重视,部门领导比中层干部重视,对县领导重视企业发展,帮助企业排忧解难的作法给予高度赞扬。但也认为,有些部门政令不畅,落实县委县*决策力度不够。有些部门握有实权的科长、主任等中层干部对待上级决策、政令和要求,以种种借口顶着不办。有些工作人员接到报批项目后,采取“挤牙膏”式的服务,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快办事,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

  第四,部分单位自由裁量权过大。

  有些部门主动上门服务少、宣传政策少,但突击检查多、行政处罚多。在行政处罚中就高不就低,滥用自由裁量权,随意抬高处罚额度,只要在检查中发现一点问题就狮子大开口,等着企业去“做工作”。过大的自由裁量权也容易滋生执法中的腐败行为。

经济发展调研报告5

  党的*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国家战略,省委、省*将“生态美”作为建设西部强省的重要目标,市委、市*将循环发展作为建设美好安康的主题,**在生态资源方面,拥有全市、全省,甚至全国其他县区无法比拟的优势,如何抢抓这一重大历史机遇,立足独特的生态禀赋,将生态资源有效转化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探究。

  一、要更加透彻地认识县情

  在省市加快发展、周边县区竞相发展的大势中,**经济发展水*在全省、全市处于什么位置,与省市兄弟县区、周边毗邻县区相比存在哪些差距,是**加速发展应该首先研究的问题。从省市发展大势看,为基数,全省GDP 445 . 8亿、财政总收入2800. 亿元、人均GDP为38557元、人均财政收入74709元;全市GDP53.02亿、财政总收入5.8亿元、人均GDP为 700元、人均财政收入 762元;财政总收入为0.822亿元、人均GDP为20000元、人均财政收入370元。数据表明,我县与全省、全市的发展有着明显的差距,而且差距趋势越来越大,已基本处于掉队的边缘。从周边县区的发展态势看,我县与重庆、湖北毗邻县以及本省其他县区也都还存在较大差距。可以说,落后是我们当前最大的县情。但落后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仅能表明我县在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中的位次,并是不是我县的特色和特点。面对差距,要在发展中跟进全省、全市步伐,要在县域经济发展竞争中实现赶超,就必须认清自身的优势。我县森林覆盖率达到86%在全省、周边县区最高;人少地广、资源丰富,人均占有的资源也最为丰富,淡水资源、森林资源、生态资源等都很丰富;地理位置独特、自然环境优良,生态、气候条件最适宜人居住、养生等等,可以说全县的山、水、林,甚至包括光、风、气候等都是财富,是**今后赶超、跨越的巨大潜能和支撑,这些优势都是其他县区无法比拟、无法复制的,关键在于如何利用我们的优势、发展我县的优势并将其转化为财富,通过合理的方法和途径,让全县人民都参与到财富的分配中来,在富民的同时实现县强目标,使**的经济社会水*发展到一个更高的阶段。

  二、要更加敏锐地把握发展机遇

  从发展现状和自身具备的优势看,我县的落后,是资源富集的暂时落后,面对拥有丰富资源的落后现状、面对加快发展的大好形势,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从而实现跨越、赶超目标,必须要善于把握机遇、抓住机遇。从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上看,党的*提出的“四化”(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是经济社会发展必然,我县尚处于“四化”建设的起步阶段,还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在发展的过程中又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可以少走弯路,在赶超发展的过程中必将迎来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从国家战略层面看,党的*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我县全域在国家主体功能区划是属于生态功能区,加上我们自身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必将会迎来更多的发展先机。从中省市的政策机遇上看,中央扶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不断加大投资力度,而且作出了促进秦巴连片特困山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的战略决策,有利于我们更多地得到国家项目和资金扶持;省上明确了陕南循环发展和移民搬迁的战略部署,有利于**得到更多的发展倾斜;市上提出了建设美好安康的构架,有利于我县在发挥自身资源优势、促进发展上得到更多支持。从我县自身创造的机遇看,县上确立了以“三项建设”为主线,以突出工作重点、彰显县域特色为工作主题,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招商引资、全民创业为动力,创新工作机制,狠抓工作落实,推动科学发展,进一步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全面推动县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宏伟目标。加之**人民历经贫困而产生的渴望加快发展的强烈愿望、渴求干大事创大业的雄心壮志,为我县加快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发展的机遇前所未有,必须敏锐地洞察机遇、抓住机遇、利用机遇推动县域经济加速发展。

  三、要更加清晰地抓住工作重点

  县域经济发展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工作,在整体协调推进的基础上,要找到工作的突破口,抓重点、重点抓。就我县而言,重点要立足县域资源优势,突出在生态资源开发利用上下功夫。

  (一)在一产上,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突出园区承载、企业引领、龙头带动,促进农业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发展,加快现代特色生态农业园区和家庭农场建设,推动特色主导产业做大规模,加快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力发展以绿化苗木、经济林果、林下种养、林产品加工和以森林资源、水资源为依托的山林经济和涉水生态循环产业,充分发挥山林“绿色加工厂”作用,围绕生态这篇文章,做精以生态为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二)在二产上,要大力发展循环工业。坚持以循环发展为方向,妥善处理好生态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关 ,逐步限制、淘汰以资源开发为主的工业企业,积极培育以富硒食品、涉水产业和医药等以特色生态产品开发利用和加工制造为主的工业企业。要谋划经济增长点转型的问题,积极培育市场主体,依托一产在林产品加工、森林经济、绿色食品加工业上下功夫,坚持“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企业化动作”,推动形成完备的产业链条,提高山林经济和涉水产品附加值,实现一产、二产的互动共生发展的良性循环。

  (三)在三产方面,要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兴县”战略。要积极争取尽快启动*镇高速,在打破交通瓶颈的基础上,大力包装推介旅游开发项目,通过招商引资,逐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要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创造条件与岚皋、*利和巫溪、城口等周边景区聚合连接形成大旅游区,推进境外产品本地化、本地产品区域化,增强景区互动性关联度;要立足生态禀赋,深度挖掘旅游优势资源,依托秦巴百里画廊景点,加快推进飞渡峡黄安坝、三道门森林公园、林麝生态养殖观光园等重点景区建设,着力改善旅游设施条件,提升旅游发展水*。

  (四)在城镇一体化建设方面,要以生态立县战略为指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要扎实推进生态特色宜居县城建设,以城镇品位提升为目标,加快城区绿化、亮化、美化提级改造。围绕建设“生态特色宜居县城”,务实推进“四城同创”活动,(国家级卫生县城、国家级园林县城、省级生态县及全省绿化模范县等创建活动),加快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强化集镇社区的综合配套,全面提升城镇管理水*,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逐步实现促进城乡要素*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长远目标。

  四、要更加科学地推动经济发展

  在明确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路、方向和重点地基础上,要推动县域经济科学、持续发展,还必须找到正确的方法和准确的路径。

  (一)要科学统筹谋划。**最值得称道和最大的优势是生态,实施生态立县战略是我们的必然选择,必须紧紧围绕生态这个主题,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进行系统的规划、谋划,无论是工业、农业还是第三产业,都要围绕这个主题进行规划,制定出县域经济发展的“顶层设计”,建立完善有县域经济发展规划体系,围绕这个体系务实加以推进,确保经济发展的科学性、操作性。

  (二)要突出抓好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项目是发展的载体,招商上发展的动力支撑,实现跨越赶超目标,最终要落实到一个个具体项目上,没有一批实实在在的项目作支撑,没有招商引资工作的强力推进,一切都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完善项目规划体系,按照全域规划的理念,加快建立覆盖县域经济发展各个领域的专项规划,构建科学系统的经济发展项目支撑体系,用规划定项目、争投资、谋发展,增强项目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操作性,提高项目建设综合效益。同时,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扩大投资的重要抓手,优化投资环境,让更多的项目、更大的投资落户**,通过项目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要大力实施全民创业。县强必须民富,民不富则县不强。要强化市主体的培育,激活各类市场要素,引导支持城乡居民在各自的领域大胆创业。要加大创业培训和创业扶持力度,引导个体业主在县域经济发展规划体系内创业、转业,加快完成全体经济向民营企业转型、产业大户向家庭农场转型。同时,编制返乡农民工创业项目计划,感召务工人员返乡,实现引资、引企、引人、引智并举,带动全县全民创业总量的提升,以民富实现县强,推动县域经济加快发展、赶超发展、跨越发展。

经济发展调研报告6

  一、发展现状

  东桥镇村后村原位于东桥镇北部偏僻山区,距福州*100公里、距县城40多公里。全村190户726人,党员29人,XX年前人均收入不足1300元,村财不仅零收入还负债较多,是名副其实的空壳村、典型的山区贫困村。XX年起该村遭受地质灾害后实施造福工程,村民陆续搬迁下山,开始建新村。由于工程量大、资金不足等原因,至XX年新村基础建设仍不完善,无村部办公、村道泥泞、村民看不上电视、水电未配套,村民生活水*低。XX年11月,市卫生局下派驻村干部黄荦到该村挂职担任党支部第一*,村党支部班子也得到调整优化。新班子讲团结、讲奉献,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致力发展,短短几年村路、闭路电视、自来水、电网、体育健身场所一应具全,很快扭转了该村落后的面貌,成为具有社会主义新农村雏形的新村。今年2月17日,省委副*王三运在该村调研后提出,该村党支部的先进做法、成功经验值得借鉴、推广。之后不久,闽清县委在全县开展了“学村后、强核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活动,推广村后村的先进经验,推进“核心工程”建设,并以此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大发展,挑“海西”大梁,树闽清形象。

  XX年,该村村民人均收入达4100元,比XX年增加了2倍多。今年年初,该村先后被评为市级卫生村、县综治先进村、未成年人零犯罪村,被市委文明办推荐为市级文明村。

  二、主要做法

  1、着眼长远,编制发展规划。村两委坚持发展为大、规划先行,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研究制订了《村后村三年发展规划》,理清了发展思路,明确了今后三年的目标任务、主攻方向、工作重点。特别是根据规划内容,找准了符合村情实际的发展经济路子,村集体和村民收入不断增长。大力完善新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形成了浓厚的发展氛围、良好的道德风尚、文明的人际关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村民安居乐业。

  2、突出核心,建设坚强堡垒。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后村党支部注重加强自身建设,在班子建设、制度建设、执政能力建设和党员先进性建设上下功夫,努力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应有作用。

  一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把一些年富力强、有经济头脑、群众威望高,有强烈事业心和开放意识的党员吸收到党支部、村委会领导班子中来。

  二是带好党员干部队伍。加强村干部和党员的教育培养,把农民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村干部,使党员干部成为国家政策的宣传员、农村经济的信息员、解决矛盾纠纷的调解员,成为发展生产的技术员、带头人。

  三是树立良好形象。党支部办事公道正派,勤勉有为,党组织的威信高,工作力度大,凝聚力不断增强,群众对党支部十分拥护。

  3、因地制宜,培育农业经济。村后村两委一班人把党交给的责任担在肩上,把人民的福祉挂在心头,带领群众拔穷根、闯富路。

       针对村集体无收入、群众贫困、村民脱贫致富愿望强烈的实际,村两委与村民共同探讨致富之路,并到镇里、县里、市里跑市尝跑项目、跑资金。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村两委决定依托镇里的食用菌基地,成立村食用菌种植协会,由党员大户带头兴办种植基地,采劝支部+协会+基地+农户”的方式,引领群众发展食用菌生产。建起了党员食用菌栽培示范基地,由党支部牵头,派村干部到县、镇学*技术,动员5名党员带头示范,发动17名群众参与。为解决资金难题,村两委把争取来的经费存于农村信用社,再贷给种植农户,而且只要求种植户以生产收成的蘑菇等价抵还贷款。经过3个月的生产,取得国家工商总局注册的“东塔牌”食用菌外销到新加坡及港澳等地。一期20万袋规模的基地实现产值60多万元,基地纯收入16多万元,菇农每人净收入1万多元,村党支部(村委会)与协会收入2万元,实现了建国以来村财收入“零”的突破。预计今年可种植100万袋,目前已完成50万袋的培育规模。为进一步拓宽村民增收路子,党支部还带领33名党团员到位于高山地区的旧村建立“党团员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园”,发展高优林、果、粮生产。同时积极牵线搭桥,介绍村民外出应聘就业,全村80%青壮劳力实现输出就业,村民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宽。


工业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菁华3篇)(扩展3)

——工业经济发展情况报告优选【五】篇

  工业经济发展情况报告 1

  为进一步了解掌握全县工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县委、县**决策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对策和建议,XX县统计局制定切实可行的调研方案,对全县20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68户规下工业企业通过实地调研、听取讲解、座谈交流和调查问卷等方式,进行了专题调查。

  一、工业经济发展现状

  *年来,XX县按照科学发展转型跨越的总体部署,聚焦“三大转型”,聚力“三县”建设,全县上下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全面落实“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着力打造高标准生态工业园区,工业发展进一步提速。

  1.工业经济总量快速跃升。坚持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通过积极招商引资、加大技改投入、严格产业准入、淘汰落后产能等举措,全县工业经济得到稳步提升。至20xx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发展到20家,规上工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6.26亿元,同比增长18.9%;完成工业增加值5.45亿元,同比增长14%,增速位居全市第三。实现利润1400万元,同比增长27.2%。比去年同期提高1.78个百分点。

  2.重点项目建设稳步实施。XX县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把项目建设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抓手。准确把握国家政策导向,围绕推动工业经济发展,重点争取新材料、新能源及装备制造、生物制药等项目。通过围绕政策对外争取项目、围绕招商引进项目、围绕市场打造项目等措施,着力推动项目建设。至20xx年全县确定建设重点工业项目11项,计划总投资17.32亿元。其中新建项目8项,总投资3.7亿元,年度投资2亿元,至目前,已完成工业投资10.5亿元,占计划总投资的60.6%。

  3.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突出招商重点,发挥园区优势,立足产业特色,实施“大招商、招大商”,把引进好项目、大项目作为招商引资工作的重中之重。至20xx年,引进建设项目25项,其中已落地开工建设21项,已注册并做前期工作的4项。

  4.工业园区建设有序推进。*年来,XX县生态工业园区坚持以构建载体、创设*台为重点,园区道路、供水、通信、供电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工业基础得到夯实,产业承载能力得到提高。20xx年,园区共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8.3亿元,开工建设道路19.25公里、标准化厂房12栋5.18万*方米、公租房1幢1.28万*方米、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园1个,建设给水厂、污水处理厂、330kv开关站、加油站、天然气供应站各1座。沿核心区道路铺设电力、通讯管线25公里。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服务功能的增强,至目前,园区已入驻企业51户,其中工业企业43户。园区已逐渐成为全县招商引资的主战场、工业企业的聚集地和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5.小微企业发展迅速。县委、县**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和全民创业工作,加大扶持力度,优化发展环境,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新措施,促使中小企业迅速发展。全县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生产经营保持良好势头,整体经济快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对全县工业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拉动作用。从被调查的样本企业看,企业总体运行良好,营业收入大幅增长。止目前,全县规下工业企业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64324.2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完成工业增加值11080.76万元,增长11.4%。

  6、节能减排工作实效凸显。在经济总量和投资总额较快增长的同时,全县深入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工作和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工作,加强新上项目和现有企业节能设施改造,层层落实责任制,严格考核奖惩;加大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不断加强对已建成投产项目的日常环境监测,建立健全环境安全监管体系,加强重点污染源整治,工业企业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止8月份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耗总量10.1万吨标准煤,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1.85吨标准煤,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0.15吨标准煤,同比下降了7.5%。

  二、调研工业企业状况

  (一)基本情况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汇总和调研情况的分析,XX县88户工业企业中停产企业19户,占企业总数的21.6%,季节性生产的企业34户,占企业总数的38.6%,常年生产的企业35户,占企业总数的39.8%。其中20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停产企业2户,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10%,季节性停产企业11户,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55%,常年生产的企业7户,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35%。工业经济运行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产值所占比重较大。从1至8月产值数据来看,轻工业产值所占比重明显高于重工业。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完成工业产值34522.2万元,其中轻工业完成产值27669.5万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80%,重工业完成产值6852.7万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20%;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完成工业产值43556.6万元,其中轻工业完成产值29569.7万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68%,重工业完成产值13986.9万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32%;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完成工业产值31824.2万元,其中轻工业完成产值19341.8万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61%,重工业完成产值12482.4万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39%。

  这充分说明*年来XX县新型高科技低能耗企业发展速度较快,工业企业发展更趋完善。

  2.规上工业中重工业受季节影响大。调研资料表明,上年2月份,重工业完成产值6852.7万元,仅占规上工业产值的*20%,从6月份起,重工业的产值增长明显,产值增速回升幅度较大。8月份,重工业完成产值12482.4万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39%。从产值增速来看,上年2月份,重工业产值增速同比下降12.4%,5月份,重工业产值增速同比下降6.3%,6月份,重工业产值增速同比下降1.1%,7月份,重工业产值增速同比增长11.2%,8月份,重工业产值增速同比增长17.8%。

  分析原因,XX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重工业主要是两个化工厂和一些建材企业,就以20xx年来看,两家化工厂产值不但没有突破性进展,而且持续走低,重工业主要依赖于季节性较强的建材企业,建材企业的产值又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份,因此上半年XX县重工业产值增速明显走低,下半年重工业产值增速回升幅度较大,重工业生产受季节影响十分明显。

  3.规上工业中大中型企业支撑力度不明显。区域经济的发展主要依托大中型企业的发展,特别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大中型企业是工业增产的主力军。但从民乐*年实际情况来看,支柱企业新增产能和挖潜改造不足,支撑力度下降明显。20xx年2月,大中型企业完成产值14407.3万元,仅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41.7%,5月,大中型企业完成产值53118.9万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42.2%,8月,大中型企业完成产值97074.6万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37%。大中型企业支撑力度不足,影响了规上工业产值的增长。

  4.小微工业企业整体实力增强,行业集聚明显。在调研的68户小微工业企业中,正常生产的企业有49户。在68户企业中抽取了24户企业做为样本填写了调查问卷,汇总后24户样本企业年产值可达5360万元,共有从业人员405人,96%的企业有计算机并能上网,能源消耗主要以电为主,总电耗19.2万千瓦时。与历年小微工业企业相比,企业规模逐步壮大,劳动生产效率逐年提高,24户小微工业企业*均每个劳动力创造营业收入10.2万元,人均创造营业利润2.2万元。从结构看,小微工业企业主要依靠本地传统优势发展,建材需求带动了以水泥、砖瓦、石材等为代表的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快速发展,文化旅游产品加工初露锋芒,农资产品、农产品加工得到了长足发展。

  5.小微工业企业产品订单小幅增长,企业预期良好。调查结果显示,有82%的小微企业依据订单进行生产,其中有一家企业(XX县泌园公司)已建立起了自己的销售网点,从问卷调查的情况看,当前企业订单数量比去年同期下降的有5户,占样本数的20.83%,订单同比持*的企业有8户,占样本企业的33.33%,订单同比增长20%以内的企业有9户,占样本企业的37.5%,订单同比增长20%以上的企业有2户,占样本企业的8.33%。汇总结果显示66.67%的企业预计年度企业产值同比加快,20.83%的企业预计年度企业产值同比持*,12.5%的企业预计年度企业产值同比减缓。有50%的企业对所属行业景气判断乐观,33.33%的企业对所属行业景气判断一般,16.67%的企业对所属行业景气判断悲观,这说明企业对未来生产经营状况预期较乐观,发展信心较充足。

  6.小微工业企业运行制约因素多。一是用工困难。由于小微企业在薪酬福利、企业文化、发展前景等方面相对于大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来说较差,“招不来、用不起、留不住”的用工难困局日益凸显。调查显示,24家被调查企业中有18家认为“招工难”是当前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沁园商贸、天新农工贸等极力要求**给予技术人才支持。二是流动资金紧张。长期以来,资金少、融资难这一困扰小微企业做大做强的门槛始终未能得到有效地跨越。调查显示,82.3%的企业流动资金紧张。在有融资需求上24家企业中都存在贷款难的问题。三是货款拖欠制约了企业的发展。部分企业始终摆脱不了垫资加工的困境,不能及时回收应收货款,造成企业资金周转困难,调查中,所有的建材企业都谈到了企业应收帐款过大,流动资金严重不足。四是成本攀升有压力。在对样本企业的问卷调查中,当问及“当前面临最突出问题”时,24家被调查企业中有16家企业认为是用工成本上升快,14家企业认为是原材料成本上升快,生产运营成本增加直接挤压利润空间。五是竞争能力有短板。小微工业企业以私营企业为主,普遍存在着董事长、总经理、生产厂长、销售部长“四位一体”的现象,内部经营以“作坊式”、“夫妻店”模式为主,无法准确把握市场导向,发展思路缺乏远见,企业员工以外来务工人员或附*的村民为主,缺乏专业的技术培训且流动性大。在企业财务管理上,多数企业的财务人员为兼职,从而在企业的产品质量及成本核算管理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检查监督和内控制约机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总体来讲,XX县工业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目前仍处于蓄势聚能的发展阶段,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工业基础薄弱。目前全县工业企业中龙头企业少,经济总量小,产业化水*低,产品科技含量低,创新能力不足,形不成规模效益,且企业税率贡献不足。20家规上企业中,年税收超过1千万的企业仅有2家。在20xx年全市国税系统公布的纳税百强企业中也只有6家。此外传统产业比例大,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条短,以资源型、粗放型加工、劳动密集型为主,并且多为农副产品初加工,资源利用深度不够,技术含量较低,附加值不高,与市场经济下的激烈竞争形态极不适应。

  2.企业融资困难。调查中,大多数企业普遍反映缺乏资金,融资困难。县域工业企业大多系中小企业,缺乏自我积累,融资实力薄弱,且银行忌惮于企业的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对成长型中小企业信贷收缩,导致企业生产规模难以扩大,企业普遍反映流动资金紧张,融资比较困难。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与弱化了对人才、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吸引力、凝聚力,尤其是影响了对大客商、大资金、大项目、高新技术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3.人才资源缺乏。从调查情况看,在全县规模工业企业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只有45人,其中工程师9人,专业技术人员仅占职工总人数的3.2%。同时,企业普遍存在人才难引进、难留住、难作为,且多数企业仍采用家族式管理模式,企业内部缺乏民主与约束机制,严重制约企业的发展。

  4.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困难较大。一是XX县工业产业布局结构不尽合理,集中度偏低,布局分散,结构优势不明显,主要集中在化工、建材和小型轻工业,高耗能高排放、资源消耗为主的特征明显,技术装备和生产工艺落后、结构不合理、资源利用率低、污染环境和管理水*不高等问题较为突出,不利于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形成,也不利于统一服务和“三废”的统一治理,导致企业生产经营的社会成本偏高。二是中小企业普遍实力不足,产业层次较低。大部分中小企业仍集中于传统产业,设备陈旧,工艺落后,产品雷同,难以形成规模优势,产业化经营模式不成熟,产销环节联接不紧密,没有进行延伸配套精深加工的企业,精深加工转化率低,经济效益不高。企业管理方式相对落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企业战略意识模糊,发展目标,市场分析,产品定位,资源规划等方面不清晰,整体素质偏低,专业人才匮乏,基本上无力开展产品、工艺、设备的技术创新和研发。

  三、对策及建议

  1.明确工业发展方向。依托227线独特的区位交通优势,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坚持盘存量、扩增量,调结构、增活力、强化园区的工业总体发展思路,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根据国家、省、市产业政策,以生态工业园区为依托,加快培育材料工业、食品加工、化工能源三大支柱产业,大力发展中药材、大麦、洋芋等农产品深加工,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质量档次,做出特色,推进产业集群,打造有竞争力的特色经济。扎实推进全民创业活动,打造点线面结合、城乡互动、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全方位覆盖的网络发展格局。

  2.加快项目建设步伐。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财源、抓后劲”的思想,超前谋划,加大项目、资金争取力度,通过建设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扩投入、保增长,着力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支撑能力。一是高度重视项目储备工作。按照“前期储备一批,建设实施一批,规划论证一批和超前谋划一批”的思路,搞好项目研发和论证评估,寻找XX县产业发展与国家政策支持的结合点,精心筛选一批资源状况好、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好的项目,及时充实完善项目库。二是完善项目建设责任机制。严格落实重大项目“五个一”责任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

  3.破解工业发展瓶颈。紧密结合实际,用足用活国家出台实施的一系列重大政策,不断创新机制,聚集发展实力,解决工业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加大对工业发展资金的投入,进一步加强银政、银企合作,健全**、银行、企业三方协调机制,建立健全金融借贷担保中介组织,降低金融风险,完善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通过贴息、补助等形式,积极引导商业信贷资金、企业法人资金和民间资金加大对工业发展的资金投入,通过广辟“钱”途,全力解决融资难问题。完善人才引进载体建设,要加强同高等院校的就业指导部门合作,到重点合作院校宣传我县创业环境,委托登记有意向来我县洽谈就业的优秀毕业生,掌握企业人才需求,进一步提高洽谈成效。加大人才培育力度,通过与XX县职教中心合作,以其职业教育为依托,以企业为基地,采取聘请专家学者和企业管理人员开展专业技术培训和岗位技能轮训,积极帮助企业培训选聘人才,建立各类人才信息库。

  4.提升企业竞争能力。一是加大宣传推介。要高度重视宣传推介工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和召开宣传推介会、项目洽谈会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多角度进行宣传,全面提高龙头企业的知名度。二是加强科技投入。在扩展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拓宽成果转化源头等方面,出台各种激励政策和扶持措施,使企业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并向技术创新的主体过渡。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创造条件吸收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科研力量以多种形式投入到企业创新中来,实施好重大科研项目和关键技术的攻关,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要引导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企业创新能力建设。三是强化企业拉动。要提高抗风险能力,提升传统产业层次,加快企业发展步伐,鼓励和引导较大规模和较强优势的企业通过强强联合,实现资产重组。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使整合后形成的龙头企业能充分发挥其资金、技术、管理的辐射作用。

  5.优化工业发展环境。牢固树立“环境是第一竞争力”的理念,自觉增强服务意识,**要主动为项目单位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按照有助于减轻项目负担、推进项目建设、加快项目审批的原则,改进、完善、支持工业项目建设的政策措施,并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开承诺,接受社会监督。要抓好已出台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积极创造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对进入园区的企业,认真落实相关扶持政策,积极协调税务、工商、规划等部门,在财税、人才、融资、开发建设、就业及技术创新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6.夯实园区*台建设。园区是工业发展的主战场,要紧紧围绕打造千亿级生态工业园区的宏伟目标,不断加强园区*台建设。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各类社会投资主体通过投资、联营、入股、控股、独资、收购等方式参与园区开发建设,逐步实现由依靠**投入向自我滚动发展的良性循环。通过多渠道努力,高标准建设基础设施,为园区发展提供优良的硬件保障。二是提升土地管理水*。要严把土地供应关口,根据每个入园项目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安排用地,提高用地效率。鼓励各类企业和经济组织投资建设标准厂房,为不符合单独用地条件的中小型企业构筑发展*台;鼓励园区扩建企业通过整合原有土地自建标准厂房,促进园区产业集中布局,实现资源共享,切实保证园区土地的集约使用效率。三是做大做强产业集群。要按照产业定位,加快主导产业的集聚和培育,努力形成以大企业为龙头、以专业化协作企业为基础的产业集群,使工业园区成为品牌企业、规模企业、配套企业密集,产业竞争力强的经济板块。要在注重提升园区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制定和完善园区准入标准,杜绝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劣质项目进驻,坚持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园区建设道路。

  工业经济发展情况报告 2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历年来,县委、县**非常重视修水工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几年来,呕心沥血、夙兴夜寐,制订、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采取了一揽子办法,取得了卓然成绩。使我县工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初具规模。在今年全市开放型经济工作会上,我县工业园区更是取得了综合发展第一的好成绩。

  今年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面临着经济结构调整、工业产业转型升级、经济发展下行压力增大和我县地理区位还处于劣势、产业集群还未形成以及2017年我县决战工业700亿宏伟目标的确定,需要我们再一次深入思考我县工业发展思路、模式、路径。

  元宵节过后,我校本着锻炼教师、发挥咨政作用的宗旨,成立了修水工业经济发展调研组,并请来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吴志远博士指导,对修水工业经济进行调研。

  我们的调研组一行先后深入工信委、国土局、矿业局、环保局、统计局、人民银行修水支行等单位调研,组织了***、财政局、劳动就业局等单位负责人和供电公司、裕发食品、凯达服装、辉运饰品、新中英陶瓷、华伟矿业等企业负责人座谈。

  通过调研我们梳理出发展修水工业经济的三条建议和一些公共扶持政策,这些建议更侧重于思维层面,旨在开启多种视角,具体操作层面的做法还有待相关部门专题调研并制订措施。文中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坚持产业集群,优化区位条件,努力形成反梯度发展态势。

  1、强化集群公共政策研究,坚持集群发展模式。加强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公共政策研究,制订和实施优化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制度,坚定不移地走集群发展的模式。

  过去,企业选址首先考虑的是成本因素,更倾向于沿海发达、交通便利的地区。接下来,当劳力等成本控制不下来时,关注产品市场区位因素,产品市场销售量大的地区成为企业首选。现在,企业发展更趋向为集群发展。研究表明,产业集群发展可给企业带来最大的利润。产业集群也就成为最大的区位优势。产业集群为地方产业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集群为*距离的相关或上下游企业提供了良好的竞争合作*台,成为吸引更多同行参与的“吸铁石”,集群的最大功能在于为集群内企业提供低成本环境和创新环境。无数事实证明,集群才真正是企业成长的“摇篮”和“大家庭”。

  我们可根据本地特色资源、市场需求、区域分工来大规模引进关联度大的中小企业,同时加大目前我县“两头在外”企业的“嵌入式”发展,加大对这类企业的补贴,重点支持这些企业信息化、企业家培育、蓝领工人培育以及工业物流等,增强其稳定性和本土化,形成中小企业集群。大量稳定性强且逐渐本土化的中小企业的存量成长为集群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同时,集群的形成还需要行业中的大企业的参与。大企业的形成既可依托已有中小企业的重组整合,还可以通过招商引资来解决。

  从集群培育的角度看,如果产品差异性较大的企业大量扎堆,是不利于企业长期成长的。所以,我们要摒弃无序式的、面面俱到的产业布局,根据国土空间开发和布局、本地资源优势,有选择地规划和打造若干专业集群。将支柱产业的摊子铺大了并不能降低县域经济风险,反而可能因资源配置拮据而导致整体陷入困境。

  我们要尽快了解和掌握集群治理的先进理念和基本规律,可通过颁布地方性政策、制定各种战略计划以及开展促进集群创新的财政支持等方面帮助实现企业间良性互动,以此推动产业集群的发展。

  2、坚持有限目标原则,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鉴于我们工业积累和现状,我们要坚持有限目标的发展原则,注重区域专业分工,要采取非*衡发展战略,有重点地规划、布局产业发展。在实践中,可考虑对现有工业项目运行状况进行分类梳理,从历史和现状两个维度、从多指标分析入手,全面详细地掌握各工业项目在县域经济中的重要性、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力和发展潜能,再据对各工业产业进行排序并扶优限劣,逐渐凸显我县工业特色,营造主业优势,打造地方品牌。对我县来说,区域专业分工是实现资源要素合理流动,发挥优势、实现资源有效配置、促进经济增长的一条有效途径,是形成专业化经济格局的重要方式。只有长期坚持才能真正实现产业规模扩张,达产达标乃至实现工业经济总量的跨越增长。地方经济越专业、越特色,就越具有向心力,对后续资源的吸附能力就越强,地方经济规模就越可持续,才能真正做大做强,进而突出地方特色,做出地方品牌。

  3、研究市场供求状况,锁定招商引资范围。长期以来,工业企业投资区位选择都十分关注运输成本因素,特别是“两头在外”的企业。修水因为地处山区,交通条件并不十分便利,一定程度地影响了工业企业的投资意愿和积极性。在当前国际国内经济运行条件发生改变的情况下,特别是以扩大内需为核心的经济结构调整的国内背景下,不少出口企业已开始关注并满足国内市场,中部地区市场需求潜力较大。中部地区市需求场规模将成为替代具有成本优势的重要工业区位因素。修水地处三省九县中心地带,工业的发展需要改变传统理念,扩大内需并以我县为中心辐射的中部地区市场应该成为当前修水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与目标所在。

  当前,可以组织专门队伍科学、深入、细致研究以修水为中心的适度区域范围内的市场需求特征和市场潜能,并结合修水现有资源与条件,确定可供选择的产业发展方向,进而锁定招商范围,招商的目的并不仅仅是被动或主动地承接东部产业梯度转移,更重要的是形成对未来国内外企业跨区域布局时的重要影响力。我们可以主动谋划,要变被动招商为主动招商,积极引导长期以来“两头在外”运转模式的企业转向关注和研究内地市场,促使企业商业模式或商业战略转型,如果能实现这种转型,企业物流成本将大大下降,企业在修水投资的盈利可能性将大大增加,修水必将成为良好的工业投资聚集地。

  4、优先抓好矿业产业集群。我县矿业经济发展主要瓶颈在于科技创新,为此,我们要不断强调科技工作的重要性,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工作管理水*,熟悉科技型企业的特点,不断优化并适应科技型企业所要求的区位条件。同时,我们可以通过项目带动、以引入若干具有竞争合作关系的'骨干企业为抓手,精心打造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条,实现矿业经济规模化、精深化、集群化发展。反梯度战略是不少欠发达地区跨越发展的成功案例,我们完全可以在自然资源和基本的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大胆发展和拓展矿业经济,在产业链打造上下功夫,形成局部优势,以此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创新思维,突破工业发展瓶颈

  1、跳出工业发展工业。修水工业怎么抓?我们认为,有必要从一、二、三次产业内在关系中找到依据乃至办法。三次产业具有内在的关联性,而这种关联性又必然影响着三次产业包括工业各自的发展过程,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要特别注重一、二、三产业之间的关联性和联动性。*年来,我县城市建设和第三产业发展就为我县工业发展创造了条件,这些好的经验和做法要继续坚持。

  从实践操作层面看,可以形成以修水农业乃至旅游业优势、品牌和名气为抓手的工业经济。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并营销修水区域品牌,通过修水区域品牌的提高,进而优化修水工业区位条件,带动工业发展。一、三产业为工业发展打造影响力,工业为一、三产业奠定基础。

  2、跳出修水发展工业。基于各地差异和经济的互补性,我们要主动谋求跨县资源的整合和区域经济互动发展,实现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多赢共享的良性互动新格局。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对口支援的机会,另一方面,主动与周边地理优势地区、产业优势地区对接,参与区域分工。

  我们可以赴周边地区广泛协调并征集意见,积极谋划**间合作并由此带动政商全方位互动。一是可考虑将修水现代农业、旅游业发展与周边地区结合起来,支持并匹配周边地区的工业发展,从而共享跨区域范围工业发展成果。二是可考虑在与周边对接过程中寻找工业分工的突破口,主动纳入周边工业分工体系,加大中间产品生产范围和规模。依托周边强势产业并与之配套,逐步形成低端集群,慢慢发育,渐渐由低端集群向高端集群发展。在此过程中,要未雨绸缪,建立良好的公共科技政策体系,支持集群的渐进升级,最终形成创新驱动的县域经济态势。待时机成熟,再通过周边寻求或直接寻求与外部更大区域范围的对接,进而实现在更大范围中寻找丰富的市场资源、技术资源、人力资源、企业资源等。

  3、跳出融资看融资。越是粗放的工业发展模式越迫切需要金融支持,越依赖银行贷款投放,大量低效率企业的融资冲动往往不符合贷款要求。银行业是风险管理行业,银行的信贷对象是集约化水*高的经营主体和项目。所以,我县工业发展思路要逐步调整到企业集约发展、可持续发展上,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由此可见,信贷融资问题不仅仅是融资本身问题,而是县域工业发展思路与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问题。低效率企业融资难问题恰恰在于低效率企业本身。我们要详细诊断修水传统工业中落后产能状况并提出有效的优化举措。

  从另外一个层面看,融资问题的解决又往往是一个系统工程,应从整体金融生态环境优化的角度来抓,单纯的政银企对接往往难以奏效。优化整体金融生态环境就是培育和增强修水经济软实力。

  三、强化工业发展软环境,培育有利于企业家成长的沃土。

  1、打造企业家成长摇篮,培育商业文化。企业成长有一定的规律性和阶段性,拔苗助长型的公共政策推动必然失效或扭曲企业投资行为。公共政策支持应从推动企业扩规模即达产达标向提升质量方面转变,更侧重于支持企业技改、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企业家及员工培训。

  企业家是生产要素配置和投资的决策主体,企业家是区域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因素和力量。古往今来,经济生活中无数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告诉我们,贫困与欠发达状态的根本原因是人力资本的不足。企业家是“经济增长王国中的国王”,一批具有宽广战略眼光、积极的市场开拓精神、高超的管理创新能力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队伍将是修水工业经济腾飞的奠基者。企业家的经营能力是市场经济中最稀缺的资源,也是经济欠发达县域经济中最稀缺的资源。

  如何培育、开发并利用好这个最稀缺资源就显得十分重要了。由此可见,企业家的培养十分重要,应列入公共培训计划,建议在县委党校开设企业家培训专题班。可重点将返乡创业人员作为修水本土企业家队伍来打造,建立并搞活企业家协会,培育企业家间频繁的的互动交流学*机制,了解并政策上支持企业家成长,逐步构建修水主流商业文化,一个地方商业文化氛围的多少往往与一个地方经济繁荣程度成正比。如果说融资问题是我县工业运行面上的问题,那么,企业和企业家素质才是影响或制约修水工业运行内在的根本性问题。

  2、大力培育蓝领文化。打造一支规模充足、稳定性强的具有“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熟练一线工人队伍,使其成为企业乃至我县工业战线的生力军,并使其成为我县产业文明的缔造者和传承者,这将是我县工业发展史上的一项战略工程。实践早已证明,产业工人队伍的奉献精神、创新精神、实干精神是产业经济发展不竭的动力和源泉。基于此,我们要突破传统思维,在已有各种保障用工招聘措施的基础上,还须大胆创新,大胆尝试,研究性地开展工作,拿出有效措施,大力培育蓝领文化,政企分工,制定中长期产业工人培育与激励政策,激励广大职工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逐步稳定并壮大现代产业工人队伍,为我县经济发展建功立业。

  3、从形象和品牌上抓工业。形象和品牌优势可以通过努力获取,并可大大缓解修水地理区位的不足。一方面,大力推进修水行x体制改革力度、加大法治建设力度,维护经济秩序,做出亮点,并通过各种媒体扩大宣传,形成舆论优势,以此来凸显我县本地特色,进而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形成吸引力。同时,当前要注意防范和避免非银行金融机构行为可能导致的县域经济风险。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修水地区形象塑造,做好区域营销,为大规模引入项目奠定基础。同时,可考虑从修水发展历史中寻找工商业文明成果和经济发展线索。

  四、公共政策扶持重点

  1、突出强调并从政策上支持“科技强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将成为我县工业发展的主导推动力。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县工业曾一度辉煌,就是因为我们敢为人先与科研结构对接,宁红和上海中医学院,康顺与景德镇陶瓷学院。为此,我们要重视科技创新政策。大力加强与知名科技中介机构的对接与联系,或扶持培育本土的科技中介机构。以此扩大我县科技信息来源渠道,通过科技资源,逐步优化修水的工业区位因素,这对急需技改转型的传统产业企业乃至新兴行业企业的引入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大力鼓励和支持企业实行产学研协同发展模式。大力鼓励和支持企业与上级科技部门、科研院所、相关行业知名科技企业对接,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当前我们需要在推动协同创新广度和深度上有所作为,不拘一格地吸纳各种创新资源,大手笔借助外部创新资源快速提升我县创新能力,大量科技资源的汇聚将无疑对修水跨越发展形成巨大推动力。

  2、加大对企业家和工人的培训力度,优化我县人力资源状况。我县有部分企业家多年来从“草根”到“贵族”靠得是自己的经验和不知疲倦的拼搏。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深知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具有时代发展眼光、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家对企业长远发展起着决定性因素。解决好家族管理、企业运作、战略发展、核心竞争力等等问题是企业健康发展的根本。因此,企业家们渴望通过培训提升自身综合能力和素质。同时,我县企业员工队伍也缺乏经常性的高水*技能培训。鉴于此,我们认为,相关部门宜迅速针对这种情况开展调研,了解需求,政企合作,达成共识,制定相应的培训政策和制度。

  3、加大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支持力度,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综观当今工业发展形势,信息化已成为改善工业运行状况、优化工业产能的重要关键手段,信息化与工业化高度融合是当今工业运行的基本特征,信息化既降低了工业运行成本,又改善了工业运行的效率,可直接将工业运行推上快车道,加大支持企业信息化建设,完全可以在一定程度弥补其因“两头在外”而增加的物流和信息成本。我们可以制定并实施相应的刺激政策,逐步地帮助企业完成并运用信息化。

  4、加大对区域物流业的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我县传统产业比重较大,“两头在外”企业较多,产品市场范围较广,工业企业对运输物流的依赖性较强,为实现由易到难地优化我县工业发展区位条件,物流业应作为当前修水最主要的生产性服务业和先导性服务业来规划、落实。物流业的先导性发展将有助于相应地改善我县工业区位中的其他条件,比如可扩大修水工业产品市场范围,降低工业运行成本。*年来,物流业的发展受到了各界关注,宏观决策部门多次出台支持物流业发展的全国性政策措施,我可以抓紧调研,掌握全面信息和数据,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的物流业发展专项规划,同时,在国家支持政策的基础上制定地方性配套支持措施,鼓励民间资本积极参与我县物流业发展。

  工业经济发展情况报告 3

  根据市**下半年调研计划,从12月10日开始,我们调研组利用半个月时间,分别深入到经济局、发改局、招商委、个私办等部门及部分国有和民营企业,对我市工业经济进行了专题调研,在总结工作、梳理问题、剖析原因的基础上,着重研究提出了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工业经济的对策思路,供市领导决策参考。

  一、全市工业经济的基本情况

  经调查统计,我市现有工业企业85户(含投资额在1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企业、乡镇企业33户),其中正常生产企业5户,非正常生产企业65户,“三无”企业15户,厂(场)区占地总面积229.1万*方米。资产总额148,184万元,其中固定资产126,691万元,闲置资产6,988万元。负债总额165,525万元,其中欠银行贷款98,953万元,资产负债率112%。共有在册职工13,381人,其中在岗4,247人,下岗9,134人,离退休2,081人。

  20xx年11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实现48,861万元,占计划100.3%,同比增长11.3%;工业增加值完成16,055万元,占计划100.3%,同比增长11.3%;销售收入完成46,347万元,占计划100.9%,同比增长12%;利税完成1,879万元,占计划112.7%,同比增长24%。

  从调研得出的结论分析,我市的工业经济发展历程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原始积累期。时间在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主要特征是我市丰富的农业资源使一大批农产品加工企业孕育而生,如亚麻厂、乳品厂、食品厂和粮办工业的油厂、米厂、粉厂等企业都是在这一时期建立的,基本确立了我市工业经济的总体框架和走势。二是起步发展期。时间在六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主要特征是一些农产品加工企业完成了原始积累,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一些新兴工业如塑料包装、农机制造、日用化工、机械电子等行业加入了工业阵营,集体企业、乡镇企业总量也迅速扩张,形成门类比较齐全的产业布局。但遗憾的是有几个机遇没有抓住,如柴油机、摩托车、无线电等项目没有留住,没有做大做强。三是上升贡献期。时间在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中期,是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最好时期,比较有代表性的企业有一塑、乳品厂、亚麻厂、制油厂、大修厂等,这些企业年利税都在几百万至上千万,职工都达千人左右。涌现了一批全国知名的产品品牌,如海伦白酒、跃进牌奶粉、松雪牌塑料编织袋等。特别是海伦糖厂下放地方管理,拉动了全市工业经济指标大幅增长。但由于人员大量涌入工业企业和银行贷款的过度投放,为以后企业长远发展乃至产权制度改革和招商引资留下了后患。四是转型阵痛期。时间从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完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我市工业企业在管理、决策、技术、营销和产品竞争力等方面的弊端逐步暴露出来,加之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没有跟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导致大批企业相继走入困境。除制酒总厂成功被哈啤兼并外,真正实现机制转换、按现代企业制度运行的企业微乎其微。人造板厂、化工总厂、烟叶复烤厂、制药厂等新上项目,由于项目选择不当,经营机制不活,技改资金不足等等原因,有的生产几年就陷入困境,有的投产之日就是停产之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适应市场经济,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在工业经济逐渐下滑时期,我市在推进工业经济结构调整,深化企业改革方面尽了很大努力,但工业经济内部结构性矛盾仍然十分突出。

  一是工业产业比重持续走低,经济总量偏小。20xx年,我市国内生产总值实现35.0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农业)实现产值15.6亿元,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实现产值8.0亿元,第三产业实现产值11.45亿元,第二产业仅占国民经济比重的22%。扣除建筑业产值,工业总产值为4.88亿元,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还不到14%。一、二、三产业之比为44.5:22.8:32.7,与全省*均值相对比,农业产业比重过大,工业化程度明显偏低,工业经济总量处于全绥化市中下游水*。

  二是经济运行质量不高,财政贡献份额低。从调查情况看,目前在85户工业企业中,能够正常生产的企业只有哈啤、亚泰、热电总厂、振动时效设备厂、海轮王农机等5户企业,占总数的5.8%;由于受原料供应短缺和市场营销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正常生产企业也普遍存在着开工不足问题。停产半停产等非正常生产企业高达65户,占7***%。另有名存实亡的“三无”企业15户,占总数的17.6%。非正常生产企业居高不下,使工业企业对财政的贡献率也大幅下降。据统计,十年前(即1995年),全市利税超百万的大户有油厂、一塑、乳品厂、复烤厂等共18户企业,工业企业年上缴税金5,000万元以上,约占财政收入1.01亿元(含农业税)的50%。而20xx年,全市工业企业中利税超百万的大户只有哈啤、亚泰、电业、铁发和烟草公司五户企业,实际上缴税金不到2,000万元,约占财政收入7,630万元(不含农业税)的26%。如果把农业税因素计算在内,再去掉铁发、烟草、电业三户非加工业型企业,工业经济税收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率十年间下降了20多个百分点。

  三是骨干企业数量较少,对城乡经济拉动作用不明显。全市具有支撑性、带动性、辐射性、能有力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支柱项目和拳头产品尚未形成。规模以上企业除经营性的电业局、自来水公司外,只有糖厂、哈啤、亚泰等9户生产性企业,利税超亿元的企业一户也没有,利税超千万的只有哈啤一户企业。就连过去引以为荣的糖厂、亚麻、乳品、肉联、一塑等企业目前大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虽然*年来我市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哈啤、亚泰、东嘉等大企业,但无论是从投资规模、还是财政贡献率上看,都称不上地方支柱企业,还没有一户像肇东伊利、五常葵花药业、绥化卷烟等真正拉动市域经济大幅增长、利税超过亿元、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骨干大型企业和大项目。

  四是企业产权改造不到位,运行机制不规范。按照国有企业改革要求,必须实现国有经济成份全部从竞争性领域退出。但从调查情况看,受人员和债务包袱困扰,产权改造难以到位,企业所有制形式单一,产权不清、权责不明、政企不分。具有真正意义上的股份制企业屈指可数,国有股一股独大、名转实未转、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十分普遍。除制酒总厂被哈啤兼并后按现代企业制度运行外,绝大多数企业仍按国有机制运行,即使名义上改制了,实际上不是国有股占主导地位,就是运行不规范,董事会、监事会形同虚设,名改实未改。一些卖不了、股不起的企业,一部分实行租赁经营,不仅没有真正触及企业产权,还造成存量资产的低效益利用,由于监管不到位甚至还造成了国有资产流失。

  五是管理体制不理顺,企业经营管理粗放。受农业区位特征影响,在总体战略上工业经济没有得到足够重视,领导力量投放不足。管理体制没有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政企不分,权责不明,职能混乱。历史上最多时企业主管部门曾多达八个,号称“八”大公司,而且一谈改革必改企业主管部门,企业主管部门全部被划出**系列,纳入财政预算外管理,靠向所属企业收缴管理费开支,出现了主管部门由企业来养活的现象,难以正常行使监管职能。国资、审计和主管部门很少对企业进行各种检查和财务审计,一些管理知识培训、科技成果推广活动没有正常开展,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水*低下。监督失严,管理失控,以至于企业放任自流,在国有性质尚未改变的前提下,内部管理混乱,资产大量流失,经济效益急剧下滑也就成为必然。乳品厂曾有一车皮奶粉发货后不知下落,下水道流出的都是牛奶和黄豆,原建城乡菜农一天最多能接三麻袋黄豆。塑料厂出现过墙内偷出的产品把墙外行人砸伤的事故。到后期一些停产企业以卖设备、卖厂房、卖原材料来维持支出。企业大批停产、债台高筑,大量职工下岗失业,却没有一个主管部门领导和厂长、经理为此承担经济、行政和法律责任。

  六是产业化经营水*不高,龙头与基地利益联结不紧密。龙头企业长期拖欠甜菜款、亚麻款等原料收购资金,基地的`生产积极性严重受挫,造成龙头与基地间的链条断裂。20xx年亚麻面积计划是6万亩,实际种植不到2万亩,收购原茎不到6,000吨,而甜菜面积更是少得可怜,04-05糖期根本无原料可供加工。盛中乳品厂每天仅能收购牛奶10吨左右,博润淀粉实际只收购马铃薯2,000吨,占计划的2.5%,远远达不到生产要求。龙头企业普遍存在着原料短缺问题,亏损严重。

  七是技术装备水*低,创新能力较差。工业企业布点分散,资金和基础设施使用效率不高;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尚未拓展,精(深)加工产品少,粗(初)加工产品多;下游产品少,上游产品多;以技术改造名义争取到的银行贷款多,实际用于技改的资金少,设备老化,工艺落后;产品质量档次低,缺少知名品牌,市场竞争力弱,知名度和占有率不高;企业家、实业家廖廖无己,管理方法和营销手段陈旧、落后;企业人才、技术、资金严重缺乏,融资困难,无法进行产品更新换代和产业升级。

  三、20xx年发展工业经济的主要对策

  县域经济的突破口在工业,而我市的工业经济要跟上脚步,赶超先进,在短期内必须要有一个加速提升的过程。要实现工业经济超常规、跨跃式发展,应该做到四句话:战略部署要升位、发展方向要明确、对策措施要着实、招商理念要更新。

  (一)、导向:战略部署要升位,必须以用人导向来体现工作导向,实现工作重心由农业向工业转换。

  县域经济的出路在于工业化,实现了工业化才有可能实现城镇化、产业化、现代化。如果说抓农业是抓温饱、抓稳定,那么抓工业就是抓财源、抓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在意识形态和工作抓法上进行重新调整,从以农为主向以工为主转变,确立以工业为主攻方向的工作导向。

  1、工作导向要升级。一是在总体工作摆布上,要由农业向工业转变。农业的问题单纯地靠农业自身解决不了,要在抓农业工作上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改变过去那种从种到收事无巨细的做法,跳出农业抓农业,着眼于工业抓农业,围绕工业抓农业,用工业的思维抓农业,以工业经济的发展来牵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以此来破解农产品销售、加工转化增值、吸纳农民工就业等增收难题。二是在领导力量投放上,要由“三主”抓工业向全员抓工业转变。要改变只有主要领导、主管领导和主抓部门来抓工业的状况,市级领导不论什么分工,不论分管哪条战线,都得跑项目,为工业发展服务。无论是市委、市**,还是人大、**,都要把工业经济做为首要任务,纳入重要日程。无论是经济管理部门,还是各乡镇,都必须把发展工业经济做为中心工作。要充分发挥工业经济领导小组作用,定期研究工业和项目建设工作,解决主导产业发展、企业产权改造、招商引联、关停并转等方面的重大问题,协调大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相关事宜。三是在领导分工上,要由一个项目多头抓向“三位一体”分工制转变。要整合项目管理行政资源,明确职责分工。从根本上改变产业、项目多头抓、重复抓、交叉抓的职责不清状况,一个市级领导就抓一个产业、一个项目,不走神、不分心,抓全程、负总责,直到抓出成效为止,形成战线、产业、项目三位一体分工制。年终进行实绩考核时,把项目落地率、企业达产率、财政贡献率做为重要内容。坚持以产业、项目建设考核为主,以分管工作为次,考核产业、项目在先,考核分管工作在后。四是在工作方法上,要由处理日常琐事向抓大事、抓产业、抓项目转变。各级领导要把主要时间、主要精力从听汇报、看文件、开会议中解脱出来。不能事无巨细,要还权于部门、问责于部门,部门工作要放心地由部门去管、去抓,决不能让主要领导抓主管领导的工作,不能让主管领导抓部门工作,更不能让部门工作推着领导走。要改革会风、文风,提倡讲短话、开短会、发短文,完善事务接待制度,减轻领导陪客、陪餐等迎来送往压力,腾出时间和精力用在研究工业和项目工作上。主要领导和主抓领导一年要抽出一半时间来抓招商、跑项目,其它战线领导至少要有三分之一的时间用在招商和项目上。

  2、用人导向要升位。千秋基业,贵在用人。工业经济能否发展,关键在用人上。首先,要形成重用工业型、项目型干部的用人导向。实践证明,用人是调动积极因素的最有效办法,必须对懂工业、善于跑项目、能上项目的干部重奖重用,甚至破格使用,以用人导向来引导工作导向,使乡局级领导干部都能心往项目想,劲往工业上使,形成合力。其次,在领导干部实绩考核中,要加重工业和项目建设的考核份额。第三,要积极为企业家成长创造条件,善于发现、重用和培养企业家、实业家,对那些有才能、有贡献的企业经营者,要知人善任,为他们成长搭舞台、腾位置,引导和鼓励他们以满腔热情投入到企业改革和事业发展中去,达到重用一名企业家、振兴一户企业、壮大一个产业的效果。要保护、爱护企业家,提高政治待遇和薪酬标准,通过晋职级、年薪制、配股份等办法,解除后顾之忧。同时要加强企业经营者队伍管理,搞好任期和年度经济责任审计,对那些重大决策失误、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从事经济违法犯罪活动的厂长、经理,要从严追究行政和法律责任。

  3、舆论导向要升温。既要承认差距,正确认识海伦工业经济在全区的位次,又要有不服输、不气馁、不抱赖的信念,更要有加快发展的意识和赶超的劲头。要利用各种会议、场合和媒体营造舆论,把抓工业、上项目的氛围叫响、炒热。要搞好正面宣传引导,让广大干部群众正视面临的形势和发展机遇,跳出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与我们农业市县无关的误区,充分认清城镇社保并轨、农村“一免两补”、金融改革核销不良资产等政策,是使我市工业经济度过阵痛期、迎来新一轮发展的难得契机,坚定渡难关、赶先进、快发展的信心。要提高大项目投产达效率,用项目落地的实际成果来凝聚人心,鼓舞士气。要浓化全民创业氛围,激发全民创实业、全民办工业的热情,把广大干部群众竞相创业、争相发财的欲望挑动起来。要降低门槛,放宽出口,采取干部带薪保职下岗创业、鼓励公务员到本地企业挂职或到外地企业打工、干部与私营企业一帮一结对子、金融部门提供创业贷款等办法,创造条件、开阔视野,激活全民创业、发展个私经济的主体,使有胆识、有头脑的能人、精英向工业、企业、商业等经济领域流动。

  (二)、定位:发展方向要明确,必须以打造核心竞争力来构筑经济新优势,实现产业结构由门类齐全向主业牵动转型。

  从我市的工业经济特点来看,产业门类比较齐全,食品、医药、轻工、机械、电子、塑料、建材、化工等样样俱全,但真正能够拉动市域经济发展支柱产业并末确立起来,具有海伦特色的工业经济主体框架也没有形成。工业经济要有较强的竞争力,必须培育一、两项过得硬、叫得响的优势主导产业,如亳州的药材、寿光的蔬菜、虎门的服装、内蒙伊利乳业等,具备较强的外向度和知名度,从而产生一企兴一县、一县傍一业的效应。

  经调研组广泛征询意见和研究论证,今后我市工业经济发展定位是:大力实施“一主两翼三型五业”工业发展战略,精心培育区域经济亮点。

  “一主”即大豆主导产业;“两翼”即农机和制药两个侧翼产业;“三型”即龙头带动型、食品加工型、劳动密集型“三型”经济;“五业”即糖、麻、乳、薯、畜禽加工五个上联龙头、下联基地的“中轴产业”。

  1、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打造区域经济新优势。发展大豆主导产业,我市有种植基础、有加工潜力、有流通优势,在全省、全国都有较高的知名度。仅20xx年就种植大豆200多万亩,总产30多万吨。新上投资400万元的大豆加工企业10户,全市总日处理能力达到3,500吨。大豆精选和购销企业增加到280余家,总投资1.1亿元的大豆批发市场完成二期工程建设,极大地提高了大豆营销流通能力。从全绥化市来看,各市县的发展定位基本都已明晰。我市将大豆定位于重点发展主导产业,与肇东医药、安达乳业、兰西亚麻纺织、青冈玉米加工、庆安“三都两业”等不存在产业趋同问题,发展空间较大。

  发展壮大大豆主导产业,必须从种植、加工、流通三个环节入手。一是加强基地建设培育主导产业。实施好高油脂、高蛋白大豆示范基地项目,引导农户进行土地流转、组建股份公司实现规模经营,选用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实行标准化生产,增加产量,提高品质。二是发展精深加工培育主导产业。要力促九三油脂60万吨大豆综合加工项目早投产、早达效。要重点扶持东源油厂等大型加工企业,提高竞争能力,延长产业链条。要严把项目审批关,严格控制小油榨、小油坊等新上榨油项目,避免重复建设和产业趋同,防止一哄而起,一哄而下。三是搞活商贸流通培育主导产业。立足买海伦、买全省,卖全国、卖全球,完善大豆批发市场海北、东风两个现货部建设,搞好大豆期货贸易,搭建大豆流通*台。组建大豆营销协会或集团,建立行业自律组织和现代营销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松北王公司要探索增资扩股、品牌招商途径,提高融资能力,扩大收购、加工和销售总量。

  2、积蓄后发优势,培育经济起飞两翼。重点发展农机、制药两个现实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的重点产业。在农机产业上,在完成社保并轨、处置不良资产后,出售海轮王公司,真正实现民营化。要引导农机企业增强大发展意识,在自愿的前提下,进行资源整合,实行强强联合、以强带弱,组建农机集团或股份公司,壮大整体实力,提高核心竞争力,真正使农机制造、销售成为辐射全省、全国的知名产业。要注意防止以行政手段硬性捆绑,搞拉郎配。在制药产业上,中海制药公司要坚决完成GMP认证工作,主动出击,尽快实现与哈药或其它著名制药企业的合资合作,使其在短时间内成为有效拉动工业经济发展的朝阳产业。

  3、积极推进产业化经营,壮大五大中轴产业。对糖、薯、麻、乳、畜禽加工等五大产业,要大力发展产业化经营,走龙头带基地,基地强龙头之路。在产业化经营中,龙头企业往往要以较低的成本获取原料,基地农户又想以较高的价格出售农副产品,而**一方面希望企业能够有充足的原料来保证正常生产,增加税收,一方面又不希望农民利益受到损害,以增加农民收入,因此,在这项工作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如何处理好三方面关系则显得十分重要。要理顺龙头与基地的关系,必须要吸取经验教训,用市场经济行为来抓产业化,坚持“市场化运作、区域化种植、标准化生产、社会化服务”的“四化”原则。

  要真正壮大“五大中轴产业”,推动产业化经营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使龙头与基地之间建立起稳定和谐、共存互利的关系,必须解决三个问题:一要强龙头,解决牵动作用差、反哺能力弱的问题。从我市实际看,这五个产业能否得到振兴和快速发展,关键在龙头企业。我市的糖、麻、乳、薯等产业,之所以时起时伏,形不能气候,主要是龙头企业实力有限,生产不稳定,牵动作用不强,甚至在一定时期靠给农民打白条子、拖欠原料款过日子,最后成了坑农、害农企业。要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必须密切龙头与基地的内部利益关系。企业在原料收购上要按市场价收购,现金结算,以不拖不欠、不打白条子来发展原料种植面积。要放宽视野,重视和建设外埠原料基地。企业要扩大宣传,树立长远发展思想和诚信经营理念,加强监督管理,规范企业经营,打击和查处压等压价等不法经营行为。二要壮基地,解决生产积极性不高、标准化生产水*低的问题。要逐步恢复农户种植亚麻、甜菜等生产原料的信心,通过正面宣传,使农户了解企业的经济实力和经营状况。生产企业要对基地进行必要的扶持,提供种子、化肥等生产资料,促进基地选用优良品种,推广先进栽培技术。基地要主动接受企业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实行标准化生产,以高产,优质来增加效益。以农业中心为依托,办好农业“110”,开通对农服务热线。要采取扶持培育典型大户、提供资金支持、搞好技术服务等措施,变行政干预落实基地面积为政策引导、典型引带,通过评选奖励十大原料种植大户、十佳奶牛养殖劳模、亚麻、甜菜、马铃薯种植状元等办法,大张旗鼓地培养典型,表彰先进,产生示范辐射效应,扩大影响力,使广大农户主动、自觉地种原料、建基地。要发挥好科技园区、示范基地作用,提高种植养殖协会等合作经济组织以及农机合作公司的辐射、服务能力,促进基地实现规模经营,增加科技含量。农户分散种植的,企业和中介组织负责收购原料,企业支付中介费。企业可与中介组织签定合同,实行让利收购和重点扶持,由中介组织租赁土地种植原料,也可由企业直接租赁土地种植,以稳定基地面积。三要转职能,解决行政职能越位、不到位的问题。**为增加税收,保障企业原料供应,往往以行政手段落实基地种植面积,在企业无法兑现承诺时,不但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严重受挫,还造成**失信于民,产生大量不稳定因素。因此,要吸取以往的经验教训,坚决克服强迫命令、行政干预的陈旧思维和管理方法,变计划手段落实面积为市场行为发展基地。对龙头企业可优先安排财政周转金、提供银行贷款,解决原料收购资金不足问题,人民银行、农信社在农业贷款中要拿出一定比例资金投向畜牧业。对乡镇通过税收分成的办法调动发展基地的积极性。对各类合作经济组织要放手发展、放胆支持,简化手续,促其发展壮大。对农户实行订单保护价收购、种子肥料补贴等措施来不断扩大原料基地生产规模。

  总之,要在一定时期内,通过做强一个大豆主导产业,培育农机、制药两个经济增长点,壮大糖、麻、乳、薯、畜禽加工五大中轴产业,把我市工业经济发展成为龙头带动型、食品加工型、劳动密集型“三型”经济,初步构筑起城乡互动、工农互补、主业突出、特色鲜明的海伦经济发展格局。

  (三)、路径:对策措施要着实,必须以外向化来带动工业化,实现经济成份由国有向民营转变。

  从调查掌握的情况看,我市的工业企业最突出的问题是人员、债务包袱沉重,资金匮乏、机制不活、管理粗放、缺技术、缺人才、工艺落后、产品竞争力差的现象普遍存在,大部分企业已病入膏肓,还有一些企业甚至处于"活"不了、"提供了契机。截止到11月末,市工商银行不良贷款占用28,251万元,涉及企业85户,其中国有企业73户,这部分企业大部分处于关停和半停产状态。目前,工商银行正在进行损失类贷款的核销工作,国有企业申报核销47户,核销额度10,227万元。对这项银、政、企三方受益的好事,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纳入重要日程,要象抓并轨一样,加大领导督办力度,建议成立相应组织、设专人抓这项工作。协调法院、工商和企业主管部门,积极配合银行处置不良贷款。企业要有长远发展观念,增强主动性和自觉性,与金融部门保持沟通联系,积极组织申报。对有资产、有抵押财产的企业,**应支持银行优先受偿,为不良贷款及时核销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工商银行要积极向上级争取政策扶持,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成熟一个上报一个,对接*符合核销条件的企业,灵活、变通运用相关政策,使其达到要求,为企业减负卸债扫清障碍。

  2、活机制,加大产权改造力度。从表面看,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因素是制约我市工业企业发展壮大的原因,其实质原因是企业经营机制与市场经济体制不相匹配造成的。抓了多年企业改革,到目前还没有形成一套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运行机制,行政干预企业经营、主管部门领导兼任企业厂长、经理,破坏了行政的监管权和企业的自**。现在看,社保并轨试点和银行核销不良贷款工作深入推进,随着企业人员和银行两大负担的消除减轻,企业存量资产盘活利用,进行产权制度改革的条件已经具备,时机已经成熟。按照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我市工业企业经营机制转换的方向就是国有经济成分全部退出,变官办为民办,变国有为民营,变姓“公”为姓“私”。从我市工业企业现状看,进行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情况复杂,遗留问题多,必须分类推进、因企制宜,一企一议,一厂一策,逐企业地研究,选择最适合企业长远发展的改革对策。对有存量资产的企业,在人员包袱卸掉和银行债务缩减后,要主推并购、出卖的改制形式,搞好资产评估,实行公开竞价拍卖,尽可能让企业有实力的企业和法人买断经营权。对布局分散、资产较小的企业,可实行捆绑打包整体出售,吸引大商家、大财团注意力。对正常生产企业或有发展前景的停产企业,要面向外埠企业和社会自然人进行股份合作,企业资产折算股份,实行股份制经营,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对名存实亡的“三无”企业,职工并轨解除劳动关系后,一律关停消号,债权债务和遗留问题由经济局留守处负责处理。调研组建议:慎重选择租赁经营方式,防止投机商和无实力的企业占有大量存量资产,为引入战略投资伙伴让路。即使出租也要严格把关,履行好相关程序,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租赁合同必须一年一签,为企业出卖转制创造条件。同时加强企业监管,防止租赁企业资产流失。

  3、借外力,引入战略投资伙伴。现实地看,我市的龙头企业靠自身力量短时期内难以发展壮大,必须走外向化之路,借助外力一揽子解决企业机制、资金、管理、人才等问题。一方面利用现有的工业存量资产挂大联强,对糖厂、亚麻厂、乳品厂等龙头企业要依托现有存量和基地优势,瞄准国内外一流企业,实行整体出售和买断兼并,引进战略投资者,促进经营机制的转换,建立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要用开放促改革,用招商促改制,把目光投向具有战略投资能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借外力来推动产业改造和机制转换,以解决产权不明晰、技术、人才和资金短缺等难题。据统计,全市工商企业、粮食企业和民营企业存量资产总量高达几十亿元,仅85户工业企业中,就拥有固定资产12.67万元,其中停产半停产企业就闲置厂(场)地*150万*方米,闲置资产6,988万元,在全部工业企业固定资产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部分资产对我们而言,是一笔看得见、摸得着、用不上的“死”资产,但对投资者来说,却是一笔用得着、投资少、见效快的“活”资产。我们要换个角度,换个思维,把这些存量资产、闲置资产看作是对外招商引资、振兴工业经济的巨大财富,加以保值增值,巧妙开发利用,下好借助外力启动存量、盘活存量引进增量这盘棋。另一方面借助资源、人缘优势引入大企业在我市建立分厂、第一车间。对已经实行租赁经营的糖厂、乳品厂、亚麻厂、化工总厂等企业,在租赁过渡期后实行整体出售,完成先租后买。出售有难度的,在减员卸债的前提下,可终止租赁全同,向有真正实力的大企业整体划转。据调查,三联公司买断糖厂已经运作,先期支付了165万元用于缴纳职工养老保险支出。香港东嘉公司也已决定在租期内买断亚麻厂。在国内乳业集团大举扩张的形势下,如果我市的奶源基地持续发展,市乳品厂被完达山、伊利等大公司兼并也成为了可能。要与盛中乳品厂协商,研究主动与国内知名乳业集团合作事宜。和丰糖业公司3万吨马铃薯营养粉丝项目已经投产,20xx年计划收购原料8万吨,要在基地建设上加大力度,保证达产达效。哈公准经贸有限公司已出资600万元整体了买断肉联厂,20xx年应着手研究基地建设问题,出台生猪产业发展政策,金融部门拿出专项贷款投入到养殖业,重点培育和扶持大型饲养场和专业村、专业户。

  4、上项目,扩充工业经济总量。实施大项目牵动战略,重点抓好投资额超千万元的大项目和加工型项目,对已确定的60万吨大豆、3万吨马铃薯营养粉丝、糖厂电站改扩建、中药饮片、小拖组装、天伦油脂、城市供水、大鹅屠宰加工等项目,要集中全部力量,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狠抓推进落实。在项目建设中,要实行例会制、通报制、报告制、展示制、奖惩制,随时掌握项目进展,协调各方工作,解决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要依据项目落地率、达产达效率和财政贡献率,按照招商政策对项目责任人进行奖励。对于没有完成任务的,进行通报批评和降职降级。要发挥好绿色食品工业园的载体作用,成立工业园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完善配套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吸引大企业入驻,促使大项目落户。对市场前景好的项目和产品,要充分利用金融部门的信贷资金,增加技改投入。要建立项目建设专项基金,筹集项目经费,专款专用,使好信息、好项目能够出得去、引得来、留得住。探索成立经济发展顾问委员会或与重点院校实行县校合作,为项目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保证。

  (四)、环境:招商理念要更新,必须以硬手段来改善软环境,实现经营资本由外地向本地转移。

  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发展环境中的问题,在各个行业和领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有的是共性的,有的是个性的。有主观上的,也有客观上的。这些问题不解决,海伦就谈不上加快发展,招来真外商、大企业就会难上加难。要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真正把海伦变成吸引商流、物流、资金流的洼地,应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

  1、调整招商策略,变政策招商为环境招商。欠发达地区为吸引投资,打政策牌是一个重要手段,减免税费、财政返还、挂牌保护等政策一个比一个优惠。在引来外商的同时,也产生一些负面作用,投机商、假外商混杂期间,套取优惠政策,不但税费大量流失,公共支出难以保证,造成新的不公*竞争,扰乱了市场经营秩序。因此,我们必须调整招商策略,从依靠政策招商转向依托环境招商,变拼政策、拼优惠为比服务、比环境。在硬环境建设上,要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增加道路交通、供电通讯、供水供热等基础设施投入。在软环境建设上,通过依法行政、公正执法、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抓好市场经济秩序整顿等措施,从只重招前服务向注重招前、招中、招后系列化服务,真正解决服务“断档”和“隔层”问题,不断巩固和扩大招商引资成果。要突出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招商的主体作用,改变对所有部门都下达任务指标的做法,重新建立科学的招商引资考核、奖励机制,杜绝招商引资中的弄虚作假现象。

  2、转变**职能,变微观管理为宏观调控。我市工业经济要想得到较快发展,必须实现**职能的转变,切实把我市**职能转移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轨道上来。一是该“退位”的坚决退位。对于那些可由市场、企业和社会组织办的事情,**要尽快退出来,把权力交给市场、企业和社会组织。放弃微观经济管理职能,**不再直接管理企业。做到该管的真正管好管住,不该管的一律放手不管。二是该“补位”的应尽快“补位”。在完成“退位”以后,应集中精力加强宏观经济调控,规范市场,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坚持不懈地整顿和规范市场经营秩序,打击偷漏税费、假冒伪劣等不法行为,解决费大于税、税赋不公、乱收费乱罚款等问题,从而完善公*竞争,建立有序的市场体系,真正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三是该“正位”的马上“正位”。我市虽然完成了机构改革工作,但是,部门设置并没有摆脱计划经济体制的框架,职能分工也没有完全理顺。有些**部门之间职权交叉、重复、工作推诿扯皮,致使决策、执行和监督的职能受到无形的影响。这些问题如果不尽快解决,**将无法创造廉洁、高效的工作环境。因此,要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继续深化机构改革,合理调整机构设置,理顺各项管理职能。四是该“定位”时必须“定位”。要变管制**为服务**,从“服务”的视角推进**职能转变,用服务标准制订**职能,有助于杜绝“有利的事情争着管,没有利益的事情相互推诿”的现象。对必要的管制可以增加新的服务行为,用以“冲淡”、“中和”其管制性,实现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

  3、打造阳光政务,变多头审批为一站服务。我市虽然开展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成立了政务服务中心,但运行不到位、不规范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该纳入中心办理的没有纳入,多头审批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据统计,全市现有行政审批、审核项目203项,涉及28个部门和单位,其中已进入政务中心36项,未进入的81项,已纳入但两处办理的86项。全市现有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157项,涉及34个部门和单位,其中已进入政务中收办理68项,未进入76项,已纳入尚两处办理13项。因此,对于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必须按照“规范操作、简化程序、公开透明、明确责任”的原则,实现一站式办办,防止多头审批,该纳入政务服务中心办理的要坚决进入,形成制度规范。整合网络信息资源,充分发挥**的网站的作用,及时发布政策、法规、优惠政策和经济信息,搭建外界了解海伦的*台。对具有行政执法权和审批权的部门,继续实行首问负责制、责任追究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无偿代替办理制度、否定备案制等“六制”,切实解决行政不作为、工作效率低下和服务水*不高等问题。对于社会关注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要通过公示、听证、通报等形式向社会公开,自觉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坚决杜绝暗箱操作、权钱交易等现象发生,真正还给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提高工作透明度。

  4、加强行风建设,变乱管乱罚为依法行政。要建立规范、有序的经济发展环境,光靠教育、光靠说理、靠自觉不行,必须严格实行依法行政,用制度说话,用惩处服人。对一些乱收费、乱罚款行为,给以严厉的打击。对一些执法不严肃、不规范,以权代法、执法犯法,办人情案、关系事的执法人员要从严处理,对于情节严重的要清除执法队伍。超前做好事业单位改革准备工作,搞好调查研究,坚决改革那些以费养人、靠罚款开支的单位。要建立与工业企业联系制度,定期到企业走访,结合明查暗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和纠正。严格执行《海伦市对企业检查实行申报审批制度的规定》,对到企业检查严格把关,未经批准的检查一律视为乱检查,依据有关规定严肃处理。深入开展好行风评议活动,扩大外商和企业的参与面。建议在纪检监督部门设立举报电话,案件一经查实,必须公开曝光,从严处理,并按照《绥化市纪委关于对影响和干扰经济发展环境行为实行责任追究的暂行办法》有关规定,进行连带责任追究。

  工业经济发展情况报告 4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历年来,县委、县**非常重视修水工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几年来,呕心沥血、夙兴夜寐,制订、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采取了一揽子办法,取得了卓然成绩。使我县工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初具规模。在今年全市开放型经济工作会上,我县工业园区更是取得了综合发展第一的好成绩。

  今年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面临着经济结构调整、工业产业转型升级、经济发展下行压力增大和我县地理区位还处于劣势、产业集群还未形成以及2017年我县决战工业700亿宏伟目标的确定,需要我们再一次深入思考我县工业发展思路、模式、路径。

  元宵节过后,我校本着锻炼教师、发挥咨政作用的宗旨,成立了修水工业经济发展调研组,并请来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吴志远博士指导,对修水工业经济进行调研。

  我们的调研组一行先后深入工信委、国土局、矿业局、环保局、统计局、人民银行修水支行等单位调研,组织了***、财政局、劳动就业局等单位负责人和供电公司、裕发食品、凯达服装、辉运饰品、新中英陶瓷、华伟矿业等企业负责人座谈。

  通过调研我们梳理出发展修水工业经济的三条建议和一些公共扶持政策,这些建议更侧重于思维层面,旨在开启多种视角,具体操作层面的做法还有待相关部门专题调研并制订措施。文中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坚持产业集群,优化区位条件,努力形成反梯度发展态势。

  1、强化集群公共政策研究,坚持集群发展模式。加强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公共政策研究,制订和实施优化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制度,坚定不移地走集群发展的模式。

  过去,企业选址首先考虑的是成本因素,更倾向于沿海发达、交通便利的地区。接下来,当劳力等成本控制不下来时,关注产品市场区位因素,产品市场销售量大的地区成为企业首选。现在,企业发展更趋向为集群发展。研究表明,产业集群发展可给企业带来最大的利润。产业集群也就成为最大的区位优势。产业集群为地方产业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集群为*距离的相关或上下游企业提供了良好的竞争合作*台,成为吸引更多同行参与的“吸铁石”,集群的最大功能在于为集群内企业提供低成本环境和创新环境。无数事实证明,集群才真正是企业成长的“摇篮”和“大家庭”。

  我们可根据本地特色资源、市场需求、区域分工来大规模引进关联度大的中小企业,同时加大目前我县“两头在外”企业的“嵌入式”发展,加大对这类企业的补贴,重点支持这些企业信息化、企业家培育、蓝领工人培育以及工业物流等,增强其稳定性和本土化,形成中小企业集群。大量稳定性强且逐渐本土化的中小企业的存量成长为集群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同时,集群的形成还需要行业中的大企业的参与。大企业的形成既可依托已有中小企业的重组整合,还可以通过招商引资来解决。

  从集群培育的角度看,如果产品差异性较大的企业大量扎堆,是不利于企业长期成长的。所以,我们要摒弃无序式的、面面俱到的产业布局,根据国土空间开发和布局、本地资源优势,有选择地规划和打造若干专业集群。将支柱产业的摊子铺大了并不能降低县域经济风险,反而可能因资源配置拮据而导致整体陷入困境。

  我们要尽快了解和掌握集群治理的先进理念和基本规律,可通过颁布地方性政策、制定各种战略计划以及开展促进集群创新的财政支持等方面帮助实现企业间良性互动,以此推动产业集群的发展。

  2、坚持有限目标原则,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鉴于我们工业积累和现状,我们要坚持有限目标的发展原则,注重区域专业分工,要采取非*衡发展战略,有重点地规划、布局产业发展。在实践中,可考虑对现有工业项目运行状况进行分类梳理,从历史和现状两个维度、从多指标分析入手,全面详细地掌握各工业项目在县域经济中的重要性、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力和发展潜能,再据对各工业产业进行排序并扶优限劣,逐渐凸显我县工业特色,营造主业优势,打造地方品牌。对我县来说,区域专业分工是实现资源要素合理流动,发挥优势、实现资源有效配置、促进经济增长的一条有效途径,是形成专业化经济格局的重要方式。只有长期坚持才能真正实现产业规模扩张,达产达标乃至实现工业经济总量的跨越增长。地方经济越专业、越特色,就越具有向心力,对后续资源的吸附能力就越强,地方经济规模就越可持续,才能真正做大做强,进而突出地方特色,做出地方品牌。

  3、研究市场供求状况,锁定招商引资范围。长期以来,工业企业投资区位选择都十分关注运输成本因素,特别是“两头在外”的企业。修水因为地处山区,交通条件并不十分便利,一定程度地影响了工业企业的投资意愿和积极性。在当前国际国内经济运行条件发生改变的情况下,特别是以扩大内需为核心的经济结构调整的国内背景下,不少出口企业已开始关注并满足国内市场,中部地区市场需求潜力较大。中部地区市需求场规模将成为替代具有成本优势的重要工业区位因素。修水地处三省九县中心地带,工业的发展需要改变传统理念,扩大内需并以我县为中心辐射的中部地区市场应该成为当前修水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与目标所在。

  当前,可以组织专门队伍科学、深入、细致研究以修水为中心的适度区域范围内的市场需求特征和市场潜能,并结合修水现有资源与条件,确定可供选择的产业发展方向,进而锁定招商范围,招商的目的并不仅仅是被动或主动地承接东部产业梯度转移,更重要的是形成对未来国内外企业跨区域布局时的重要影响力。我们可以主动谋划,要变被动招商为主动招商,积极引导长期以来“两头在外”运转模式的企业转向关注和研究内地市场,促使企业商业模式或商业战略转型,如果能实现这种转型,企业物流成本将大大下降,企业在修水投资的盈利可能性将大大增加,修水必将成为良好的工业投资聚集地。

  4、优先抓好矿业产业集群。我县矿业经济发展主要瓶颈在于科技创新,为此,我们要不断强调科技工作的重要性,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工作管理水*,熟悉科技型企业的特点,不断优化并适应科技型企业所要求的区位条件。同时,我们可以通过项目带动、以引入若干具有竞争合作关系的骨干企业为抓手,精心打造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条,实现矿业经济规模化、精深化、集群化发展。反梯度战略是不少欠发达地区跨越发展的成功案例,我们完全可以在自然资源和基本的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大胆发展和拓展矿业经济,在产业链打造上下功夫,形成局部优势,以此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创新思维,突破工业发展瓶颈

  1、跳出工业发展工业。修水工业怎么抓?我们认为,有必要从一、二、三次产业内在关系中找到依据乃至办法。三次产业具有内在的关联性,而这种关联性又必然影响着三次产业包括工业各自的发展过程,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要特别注重一、二、三产业之间的关联性和联动性。*年来,我县城市建设和第三产业发展就为我县工业发展创造了条件,这些好的经验和做法要继续坚持。

  从实践操作层面看,可以形成以修水农业乃至旅游业优势、品牌和名气为抓手的工业经济。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并营销修水区域品牌,通过修水区域品牌的提高,进而优化修水工业区位条件,带动工业发展。一、三产业为工业发展打造影响力,工业为一、三产业奠定基础。

  2、跳出修水发展工业。基于各地差异和经济的互补性,我们要主动谋求跨县资源的整合和区域经济互动发展,实现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多赢共享的良性互动新格局。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对口支援的机会,另一方面,主动与周边地理优势地区、产业优势地区对接,参与区域分工。

  我们可以赴周边地区广泛协调并征集意见,积极谋划**间合作并由此带动政商全方位互动。一是可考虑将修水现代农业、旅游业发展与周边地区结合起来,支持并匹配周边地区的工业发展,从而共享跨区域范围工业发展成果。二是可考虑在与周边对接过程中寻找工业分工的突破口,主动纳入周边工业分工体系,加大中间产品生产范围和规模。依托周边强势产业并与之配套,逐步形成低端集群,慢慢发育,渐渐由低端集群向高端集群发展。在此过程中,要未雨绸缪,建立良好的公共科技政策体系,支持集群的渐进升级,最终形成创新驱动的县域经济态势。待时机成熟,再通过周边寻求或直接寻求与外部更大区域范围的对接,进而实现在更大范围中寻找丰富的市场资源、技术资源、人力资源、企业资源等。

  3、跳出融资看融资。越是粗放的工业发展模式越迫切需要金融支持,越依赖银行贷款投放,大量低效率企业的融资冲动往往不符合贷款要求。银行业是风险管理行业,银行的信贷对象是集约化水*高的经营主体和项目。所以,我县工业发展思路要逐步调整到企业集约发展、可持续发展上,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由此可见,信贷融资问题不仅仅是融资本身问题,而是县域工业发展思路与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问题。低效率企业融资难问题恰恰在于低效率企业本身。我们要详细诊断修水传统工业中落后产能状况并提出有效的优化举措。

  从另外一个层面看,融资问题的解决又往往是一个系统工程,应从整体金融生态环境优化的角度来抓,单纯的政银企对接往往难以奏效。优化整体金融生态环境就是培育和增强修水经济软实力。

  三、强化工业发展软环境,培育有利于企业家成长的沃土。

  1、打造企业家成长摇篮,培育商业文化。企业成长有一定的规律性和阶段性,拔苗助长型的公共政策推动必然失效或扭曲企业投资行为。公共政策支持应从推动企业扩规模即达产达标向提升质量方面转变,更侧重于支持企业技改、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企业家及员工培训。

  企业家是生产要素配置和投资的决策主体,企业家是区域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因素和力量。古往今来,经济生活中无数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告诉我们,贫困与欠发达状态的根本原因是人力资本的不足。企业家是“经济增长王国中的国王”,一批具有宽广战略眼光、积极的市场开拓精神、高超的管理创新能力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队伍将是修水工业经济腾飞的奠基者。企业家的经营能力是市场经济中最稀缺的资源,也是经济欠发达县域经济中最稀缺的资源。

  如何培育、开发并利用好这个最稀缺资源就显得十分重要了。由此可见,企业家的培养十分重要,应列入公共培训计划,建议在县委党校开设企业家培训专题班。可重点将返乡创业人员作为修水本土企业家队伍来打造,建立并搞活企业家协会,培育企业家间频繁的的互动交流学*机制,了解并政策上支持企业家成长,逐步构建修水主流商业文化,一个地方商业文化氛围的多少往往与一个地方经济繁荣程度成正比。如果说融资问题是我县工业运行面上的问题,那么,企业和企业家素质才是影响或制约修水工业运行内在的根本性问题。

  2、大力培育蓝领文化。打造一支规模充足、稳定性强的具有“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熟练一线工人队伍,使其成为企业乃至我县工业战线的生力军,并使其成为我县产业文明的缔造者和传承者,这将是我县工业发展史上的一项战略工程。实践早已证明,产业工人队伍的奉献精神、创新精神、实干精神是产业经济发展不竭的动力和源泉。基于此,我们要突破传统思维,在已有各种保障用工招聘措施的基础上,还须大胆创新,大胆尝试,研究性地开展工作,拿出有效措施,大力培育蓝领文化,政企分工,制定中长期产业工人培育与激励政策,激励广大职工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逐步稳定并壮大现代产业工人队伍,为我县经济发展建功立业。

  3、从形象和品牌上抓工业。形象和品牌优势可以通过努力获取,并可大大缓解修水地理区位的不足。一方面,大力推进修水行x体制改革力度、加大法治建设力度,维护经济秩序,做出亮点,并通过各种媒体扩大宣传,形成舆论优势,以此来凸显我县本地特色,进而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形成吸引力。同时,当前要注意防范和避免非银行金融机构行为可能导致的县域经济风险。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修水地区形象塑造,做好区域营销,为大规模引入项目奠定基础。同时,可考虑从修水发展历史中寻找工商业文明成果和经济发展线索。

  四、公共政策扶持重点

  1、突出强调并从政策上支持“科技强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将成为我县工业发展的主导推动力。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县工业曾一度辉煌,就是因为我们敢为人先与科研结构对接,宁红和上海中医学院,康顺与景德镇陶瓷学院。为此,我们要重视科技创新政策。大力加强与知名科技中介机构的对接与联系,或扶持培育本土的科技中介机构。以此扩大我县科技信息来源渠道,通过科技资源,逐步优化修水的工业区位因素,这对急需技改转型的传统产业企业乃至新兴行业企业的引入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大力鼓励和支持企业实行产学研协同发展模式。大力鼓励和支持企业与上级科技部门、科研院所、相关行业知名科技企业对接,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当前我们需要在推动协同创新广度和深度上有所作为,不拘一格地吸纳各种创新资源,大手笔借助外部创新资源快速提升我县创新能力,大量科技资源的汇聚将无疑对修水跨越发展形成巨大推动力。

  2、加大对企业家和工人的培训力度,优化我县人力资源状况。我县有部分企业家多年来从“草根”到“贵族”靠得是自己的经验和不知疲倦的拼搏。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深知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具有时代发展眼光、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家对企业长远发展起着决定性因素。解决好家族管理、企业运作、战略发展、核心竞争力等等问题是企业健康发展的根本。因此,企业家们渴望通过培训提升自身综合能力和素质。同时,我县企业员工队伍也缺乏经常性的高水*技能培训。鉴于此,我们认为,相关部门宜迅速针对这种情况开展调研,了解需求,政企合作,达成共识,制定相应的培训政策和制度。

  3、加大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支持力度,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综观当今工业发展形势,信息化已成为改善工业运行状况、优化工业产能的重要关键手段,信息化与工业化高度融合是当今工业运行的基本特征,信息化既降低了工业运行成本,又改善了工业运行的效率,可直接将工业运行推上快车道,加大支持企业信息化建设,完全可以在一定程度弥补其因“两头在外”而增加的物流和信息成本。我们可以制定并实施相应的刺激政策,逐步地帮助企业完成并运用信息化。

  4、加大对区域物流业的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我县传统产业比重较大,“两头在外”企业较多,产品市场范围较广,工业企业对运输物流的依赖性较强,为实现由易到难地优化我县工业发展区位条件,物流业应作为当前修水最主要的生产性服务业和先导性服务业来规划、落实。物流业的先导性发展将有助于相应地改善我县工业区位中的其他条件,比如可扩大修水工业产品市场范围,降低工业运行成本。*年来,物流业的发展受到了各界关注,宏观决策部门多次出台支持物流业发展的全国性政策措施,我可以抓紧调研,掌握全面信息和数据,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的物流业发展专项规划,同时,在国家支持政策的基础上制定地方性配套支持措施,鼓励民间资本积极参与我县物流业发展。

  工业经济发展情况报告 5

  一、今年工业经济发展情况预测

  今年以来,我市工业经济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生产持续大幅增长,效益明显提高。1—9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74亿元,同比增长26.5%;产销衔接良好,销售率达到99.5%,位居全省第二。9月份当月完成工业增加值22.9亿元,同比增长30.9%。预计全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32亿元,同比增长21%;产销率99.5%以上;主营业务收入506亿元,同比增长57%;利润30亿元,同比增长230%。预计全年原煤完成6750万吨,同比增长44.5%;发电量完成45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3.5%;浓硝酸完成34万吨,同比下降15%;纯碱完成27.4万吨,同比增长2.6%,合成氨完成33万吨,同比下降18.5%。

  二、明年工业经济发展情况预测

  预计20xx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60亿元,同比增长11%;产销率98%以上;主营业务收入560亿元,同比增长10%。预计20xx年原煤完成7550万吨,同比增长12%;发电量完成5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2%;浓硝酸完成40万吨,同比增长18%;纯碱完成27万吨,同比无增长。

  煤炭行业:矿业集团20xx年预计完成原煤6800万吨,同比增长13.3%;国投新集预计完成原煤610万吨,同比下降7.6%。矿业集团20xx年没有新的矿井投产,增长主要是由于丁集、顾北矿全面达产,望峰岗、谢桥、张集矿改扩建工程发挥效益。国投新集产量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新集一、二、三矿属于老矿井,井下地质条件较复杂,生产已进入下滑期。

  电力行业:主要增长点来自于凤台电厂,一期两台机组分别于8月初、9月底投产,预计今年可以发电25亿千瓦时,明年预计可发电60亿千瓦时。全市电力行业预计明年完成发电量5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2%,保持*稳发展。

  化工行业:淮化集团总投资15.7亿元的清洁生产工艺项目(老系统改造工程)预计20xx年6月份完成,年产能为30万吨,该项目采用先进多元料浆气化、低温甲醇洗液氮洗等技术,使合成氨成本大幅降低,初步测算每吨成本降1000元。淮化集团的浓硝酸受市场需求萎缩的影响,价格巨幅下滑,从最高4200元/吨降到目前不到1600元/吨,目前淮化集团浓硝酸已开始减产,预计今年全年可以完成34万吨。20xx年该公司浓硝酸预计完成40万吨,同比增长17.65%。焦炭受下游钢铁行业影响,价格大幅下滑,目前销售价与成本价形成倒挂(精煤1700元左右,焦炭1500元左右),且有价无市,焦炭产品库存严重,陷入亏损滞销、限产保炉局面。该公司目前还没有排定焦炭明年产量计划。浓硝酸与焦炭所形成的销售收入占淮化集团总收入的65%左右(浓硝酸占43%,焦炭占22%),该公司明年的生产经营形势不容乐观。德邦公司的纯碱价格已从年内最高2000元/吨下降到目前的1200元/吨;氯化铵从1200元/吨下降到700元/吨,该公司本月开始出现亏损。预计今年全年完成纯碱27万吨,氯化铵31万吨,明年产量预计与今年持*。

  我市机械、电子、纺织、医药等行业预计明年将维持*稳发展,没有具有拉动作用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存在问题

  (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不足。20xx年工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9亿元,同比增长35.6%,今年1—8月份,工业固定资产投资92亿元,同比增幅低于10%。(采矿业51亿元,同比增长10.5%;制造业11亿元,同比增长34.4%;电力30亿元,同比下降36.5%)上一轮以煤炭、电力为重点的建设投资高峰已基本结束,即期投入不足,发展后劲堪忧,形势十分严峻。投资对经济的影响有滞后性,虽然截至目前工业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增长,但会在今后逐渐显现。

  (二)企业成本压力加大。今年以来,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煤炭、石油价格上涨较快,电力价格也进行了多次上调,cpi指数居高不下。1—9月份,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16.6%,ppi反超cpi10.2个百分点。在生产成本不断上升,销售价格有所回落的情况下,企业利润被不断压缩,企业投资积极性降低。全部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1.1%,上游对下游工业企业利润挤压十分明显。同时由于新的《劳动合同法实施》实施,企业用工成本上升,特别是纺织行业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受到的冲击最大。

  (三)中小企业融资较难。由于国家今年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收缩银根,银行实施贷款终生负责制,各家银行“惜贷”现象明显,中小企业由于自身造血机制不足,资金链十分脆弱,没有资金支持很难进行技术改造、产业升级等。

  (四)深层次体制机制型矛盾仍较突出。由于煤炭实行市场化运作,而电力价格受国家计划调控,导致煤电价格无法实现联动,电力企业普遍经营困难;有企业反映,企业发展环境还有待优化,税收优惠难以兑现,企业开发新产品获得税收优惠的程序比较繁琐,最终很难享受这一政策。

  四、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经济运行监测与调度。利用信息直报系统,加强对30户重点骨干企业的监测力度;加强对县区工业的指导与考核,指导县区编制工业经济发展的规划,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集聚,按照市工业经济发展领导小组的要求强化对县区工业经济发展的考核,兑现奖惩,保护积极因素、调动消极因素;加大对重点产品的监测、预测。重点选取有代表性的原煤、洗精煤、发电量、浓硝酸、纯碱、水泥、钢材、轴承等工业产品进行监测、预测,分析产量规律和价格趋势,为企业发展和**决策提供依据。

  (二)出台政策扶持企业发展。加快推进《淮南市实施<安徽省中小企业促进条例>办法》、《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扶持工业企业发展政策的制定工作。利用政策引导、扶持工业企业做大做强,推动我市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大好局面。

  (三)多措并举破解融资难题。建议市**建立中小企业贷款及信用担保风险补偿和奖励机制,设立金融服务中心,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提高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考核指标在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考核评价体系中的权重,将年新增中小企业贷款额度、户数等指标列入考核体系。鼓励非公有资本创设担保、典当等金融中介服务机构。调动各类金融和担保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支持的积极性,缓解中小企业流动资金紧张局面。

  (四)改善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及相关部门应从制定、落实优惠政策入手,提供精细化服务。放宽市场准入条件,调动工业项目投资的积极性;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工作效率;规范收费、罚款行为,减轻企业负担;严格限定对企业的检查评比,减少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干扰,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优质环境。


工业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菁华3篇)(扩展4)

——农村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菁华3篇)

农村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1

  如何按照省委“一手抓抗震救灾工作、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推进灾后恢复重建与经济社会发展,推动黑水县农村经济继续健康发展?为此,笔者先后深入沙石多乡昌德村等20余个村及相关农村企业、涉农部门进行专题调研,通过调查研究、座谈访问等形式,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讨。

  一、黑水县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黑水县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中部,全县幅员面积4356*方公里。县境内最低海拔1790米,最高海拔5286米,全县总人口5.8万余人,其中藏族人口占92%以上,农业人口达5万人。由于历史、地理、交通等不利因素的制约,黑水县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农村经济发展滞后,是以农业为主的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年来,黑水县在州委、州*的正确领导下,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效,全县预计完成生产总值3.9亿元,同比减少28.9%;预计完成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192元,比上年增加276元;粮食预计总产15207吨,比计划减少783吨。由于地震影响比上年均有所减少,但从长远看我县农村经济受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牧民整体素质不高、稳定增收渠道难、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够等因素制约,新时期黑水县所面临的农村工作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一)自然条件恶劣、农牧业基础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极差

  黑水县每年都要遭受冰雹、泥石流、干旱、洪灾等自然灾害的侵袭,其中又以旱灾最为严重,春旱、夏旱、伏旱时常交替发生。全县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另外,由于农村土地大多集中在高半山地区,山高坡陡,土壤贫瘠,肥力低下,虽然完成5000亩基本农田改造,但农业生产条件仍然较差。通过大力实施交通通畅、通达工程建设,完成通村公路55条496公里,农村交通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由于地震破坏影响,造成部分农村机耕道通畅能力差,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农村基础设施设施数量少、配套不够完善,水利设施损毁严重,部分地区人畜饮水和农业灌溉用水未彻底解决。

  (二)农村人口总体素质低下,发展意识不强

  受地理条件、文化水*的限制,“小富则安”、“小进则满”、“等、靠、要”的惰性心态依然存在,缺乏开拓创新能力和敢闯、敢冒的精神,创新发展意识不强。接受科技能力差,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极低,基本上维持着传统农业的耕作和管理模式。农村实用人才缺乏,科技示范户和专业大户培育少,农牧民科技意识淡薄,接受新技术、新品种的能力弱。

  (三)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缓慢,统筹城乡协调发展难

  农村教育水*已不能满足农牧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突出表现在农村缺乏优质教育资源和优秀教师,教师资源配置严重失衡。农村医疗卫生建设迟缓。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滞后,农村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卫生服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尚不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四)农村缺乏活力和动力,农牧民增收渠道不多

  为积极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黑水县不断探索产业结构调整、助农增收的新方式、新举措、新思路,先后引导农牧民搞基地建设、科技示范、反季节蔬菜、特色水果、劳务开发等,也取得一定成效。如沙石多乡昌德村共有农户39户,人口171人,全村人均纯收入1805元,在州党史办的倾力帮扶下,该村实施以“改厕、改圈、改水、改路、改厨,建太阳能、建院坝、建垃圾处理点”为内容的高半山脱贫致富奔小康试点工作,农村基础设施环境和卫生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同时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引导村民种植莲花白60亩、大黄22亩、木香100亩、试种秦艽0.5亩、柴胡2亩、早实核桃60亩;此外,积极争取资金5万余元修建村活动室,为加强村级阵地建设和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供了可靠保障,当年该村人均纯收入增加260元,农牧民增收效果明显。与此同时,四美沟村的大白菜、红岩乡的洋葱已经在成都、南充等市场享有盛誉。但是,全县有特色的基地规模不大,目前的结构调整普遍局限于规模扩大,品种更新,布局调整等水*和层次上,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运用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科技含量不高,农民对新品种缺乏新的种植技术,尤其是在产品包装、运输上缺乏先进的理念。一些干部和群众对市场销售信息把握不灵,曾经出现过农民等莲花白、洋葱价格最后遭遇滞销的情况。

  二、对加快黑水县农村经济发展对策建议

  (一)明确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按照州委九届七次全会的部署,我县提出了“保稳定、抓重建、强三农、壮支柱、促发展、创辉煌”的总体工作思路,以科学发展观统揽“三农”工作,在“抓重建”和“强三农”上狠下功夫,紧紧围绕农牧业增产、增效和农牧民增收目标,抓住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国家富民安康工程、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牧民定居行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机遇。确定了到xx年农村工作目标: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1.81亿元,年均增长4%;年粮食总播面稳定在1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5万吨以上;畜牧业产值达到5752万元,年递增4%;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现代农牧业建设取得明显进展,综合效益明显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社会事业更加完备,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二)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契机,加强农村发展基本制度建设

  一是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赋予农牧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草场承包经营权,保持现有土地、草场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努力推进农牧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农牧业经营方式转变。积极发展新型集体经济,大力培育新型合作组织,建立健全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着力提高组织化程度,推动统一经营向发展农牧户联合与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的方向转变。

  二是建立健全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按照产权明晰、用途管制、节约集约、严格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草场管理制度,确保全县耕地保有量在9.6万亩。三是建立和完善农牧业支持保护制度。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加大对农村公益性建设项目的投入。拓宽农牧业投入来源渠道,整合投资项目和支农(牧)资金,加强资金使用、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四是建立现代农村金融服务制度。加强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加大对农村金融政策的支持力度,拓宽融资渠道,引导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加大农牧业信贷投入,引导金融机构扩大农牧业信贷规模,提高农牧业信贷比重,增加金融服务产品。从信贷总量、担保、利率、期限、服务等方面对农牧业产业恢复重建给予大力支持。放宽担保条件,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

  (三)以强化带动为助力,走现代化特色农牧业发展道路

  按照“特色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构建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力以及农畜产品商品化率,促进农牧业增效和农牧民增收,推进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跨越。一是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牧业。利用黑水独特的自然优势和气候条件,因地制宜调整结构,发展特色产业。大力发展脱毒薯、优质生猪等特色产业和反季节蔬菜、特早实核桃、优质晚熟桃、豆薯荞、本地山鸡、道地中药材等,打造一批精品农牧业和知名品牌,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经济。在适宜区域发展特色水果0.2万亩、绿色无公害蔬菜2万亩;在宜粮生产区推广优质小麦1.5万亩、优质青稞2万亩、优质玉米1万亩、优质豆类2万亩、优质脱毒马铃薯2万亩、优质荞麦1万亩等粮食作物;在高半山地区发展以木香、柴胡、大黄、秦艽为主的道地中药材亩,为农民致富开辟新财源。加快发展特色养殖业,着力打造生猪产业,大力发展圈养山羊和小家畜家禽,提高畜禽商品率,畜禽出栏达到8.5万头(只)。积极发展特色林产业,重点发展特早实核桃4000亩,加快发展后续产业。

  二是加快发展二、三产业。在沙石多乡、芦花镇、色尔古乡、知木林乡、卡龙镇以及旅游沿线发展“农家乐”、“藏家乐”50余家,开辟田(果)园观光体验、藏羌餐饮、摄影、购物等,建设一批生态、民俗、红色、休闲旅游项目,并以农(藏)家乐带动农副产品加工、销售及其它旅游关联产业的发展,实现人均旅游收入达100元以上。同时,带动餐饮娱乐、观光购物、交通物流的发展,拓宽农村增收渠道。三是建立和完善新型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村级服务站点,构建以农牧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农牧业科研、示范教育、供销合作社、专业大户和涉农(牧)企业广泛参与,分工协作、服务到位、充满活力的多元化农牧业基层技术服务体系和生产经营服务体系。走产供销、产加销一体化、公司+基地+专合组织+农户的路子,不断提高农牧业生产的组织化和市场化程度。

  (四)以恢复重建为纽带,加大和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突出抓好特别是汶川地震损毁基础设施恢复重建,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发动群众搞好农牧业生产设施重建,尽早恢复农牧业生产和农村经济,不断改善生产条件,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

  一是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着力整理重建地震受损耕地、受损农田水利灌溉渠系、尽快恢复高产稳产农田,黑水将恢复改造受损土地1500亩。修建引水灌溉工程,恢复和新增有效灌溉面积7000亩。积极开展中低产田土改造和永久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加快农村交通通讯恢复重建。在灾后恢复重建科学规划的基础上,优先实施农村公路恢复重建,完成村内损毁道路、机耕道、牧道、林区道路的恢复重建。大力加强通信干线网和移动基站的恢复重建,优先做好农村公众通信网和应急通信能力建设,推进网络化综合服务*台建设,提升农村通信服务水*和灾备应急能力,逐步实现城乡网络信息共享。

  三是提高农村灾害预报、处置和自救能力。加强地震灾害、灾害性天气、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提高监测水*。宣传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完善处置预案,增强灾害处置能力和农牧民避灾自救能力。加强防洪、抗旱设施和监测预警能力建设,提高农村道路、供电、供水、通信设施抗灾保障能力,提高农村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建筑质量,落实安全标准和责任。

  (五)以推进农村公共事业建设为重点,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

  坚持把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逐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加大投入,创新机制,努力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广大农牧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一是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完善和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发展农村寄宿制学校,逐步提高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标准。进一步优化农村中小学布局和结构,合理调配和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积极推进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推行中小学教职工全员聘任制、教师资格准入制、竞争上岗制、新聘教师合同制和城镇学校、教师对口支援农村学校制。

  二是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抓紧灾后医疗卫生机构重建,重点加快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础设施的恢复重建和配套设施建设工作。逐步建立健全以县卫生医疗机构为龙头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农村公共卫生监督管理机制,实现农村公共卫生安全,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成果。

  三是推进农村文化建设。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进一步加大农村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挖掘以“卡斯达温”为代表的民族文化和红色文化,积极开展农村文化体育活动,倡导健康文明向上的农村生活新方式。

  四是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到应保尽保,逐步提高保障标准。完善农村五保户、“三孤”人员供养救助制度,推进集中供养,不断提高供养水*。落实好军烈属和伤残病退军人的优抚政策,积极做好农村老龄、残疾人事业。

  五是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和社会管理。积极探索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充分保障村民行使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进一步完善“一事一议”制度,推行村务公开、政务公开和财务公开,推进村民自治制度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农村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2

  按照市局安排,我局组织人力对我区的关山镇代家村、新兴街道办的屈家村开展了为期两天的调研。此次调研活动的方式采用了听取镇(街办)村、组领导的座谈汇报、组织农民座谈、进入农户单个问访,向农民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集中走访了解。现将在区关山镇代家村的调研情况统计分析汇报如下:

  一、关山镇代家村的基本情况

  区关山镇代家村位于城区东部8km处,北毗邻富*张桥,由阎入关山至蒲城的县际公路从其村旁穿过,基本属于典型的远离城区的农业村。该村现有农户519户,耕地面积3500多亩,农业人口数2180人,人均耕地1.60亩,全村几乎以种植甜瓜蔬菜为主,达到2600多亩。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3806元的全区*均水*。

  二、关于调查问卷情况统计

  该村发放问卷30份,收30份。从对调查问卷中涉及的五个方面的情况统计汇总结果:

  (1)农村农民家庭的基本构成:每户人口在3~6人之间,以4~5口人居多,占发放总卷的52%之多。其中专门务农的3人居多占到23%;其文化程度以初中居多,占到3*%,高中(职高)占9.5%,其余是初中以下。

  (2)关于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情况:农民家庭经济收入来源主要集中在种粮食、种植经济作物两方面途径,几乎占到31份问卷的84%,其余表现在畜禽饲养。该村纯收入~4000元的在30户中有15户,4000~6000元的4户,6000~8000元的5户,收入8000元~1元的在30户中占有6户,没有超过1.2万元的,其主要的农业收入集中在粮食和瓜菜两项上;收入的支出依序主要表现为买衣着、现金购买食品、子女教育和交通通讯上,总和占到68%;用于非经常性支出的依序集中表现在购买耐用销费品、盖房子、农业机械三方面,占到57%;余钱储蓄的支付依序集中在盖房子、供孩子上高中大学、购买价值较大的耐用销费品两方面,占到*63%。当需要钱时解决办法依序集中在向亲戚、朋友借和银行、农村信社贷借两方面,且贷款借钱用途依序集中在农业生产、医疗开支、子女上学三方面。30份问卷中,农户的医疗、交通通讯和教育的三大支出中均超元的水*,其中因病、子女上高校加大支出的有13户,在15000元以上。在农业信息的获取途径上集中表现在电视广播和技术人员指导两方面,在对待*的项目问题与实施上集中反映在相信*,但缺乏资金和需要技术扶持三个选项方面,将*占到78%左右。

  (3)村镇建设和农村社会事业问题:在该村村镇建设和农村社会事业问题方面,通过我们实际查看,村民反映和问卷统计上,总体情况为交通便利,村有规划整齐,出村路面有土路与水泥路,但无垃圾台(一般有人不定期打扫),无路灯,无沼气能源,无公厕,村内网络很少(仅协会示范点一处);对农村学校教育持基本满意或满意的态度居多,占到54%;在医疗保健方面,总体情况为看病方便,但医疗保健水*一般,占到64%多,且看病费用支出以劳动收入为主;购买各类商业险的以养老保险居多,占到*45%左右。

  (4)培训农民与培育农村经济组织:在这方面通过问卷反馈看,农民对问卷中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这一名词在字面上不理解,缺乏科学认识,认为没有“合作经济组织”与“没参加”、“不知道”的问卷回答占到40%,不做任何表态的有16%左右,但对认为村里建立合作经济组织是否必要的问卷回答几乎占到90%。

  (5)农村治理问题:从调查问卷情况看,该村社会治安、社会风气一般,占到67%;对村两委班子的管理问题反映很好,认为团结、民主、决策公开,能征求意见的达到76%;村民*每年3次,村务公开真实性大,财务每年公开3次。在该村存在的突出问题上依序集中反映在农业科技推广问题、贫富差距过大和农产品销售困难三个方面,几乎占到87%。

  三、对该村调研情况的综合整理分析

  从调研座谈和问卷中分析看出,该村和村民存有以下几个问题。

  (1)农民三大支出费用相对年纯收入,明显偏大。由于该村是一个比较典型的远离城区的村组,该村除了农民种植无公害甜瓜、蔬菜外,就是从事小额投资饲养业,几乎每户有奶山羊,养奶牛的全村共有15户,进城务工、外跑运输、开街门店等情况比较少。农民收入较前者新兴屈家村则比较低。在此次发放的30份问卷有15份就在元~4000元之间占一半,而全年三大费用支持也超过元,如有子女上学或疾病出现则更大,这一矛盾突出增收不易。

  (2)制约农民增收的各种因素比较多。其制约因素表现在一是自身上文化程序低,获得农业科技信息渠道相对狭窄,接受信息技术培训少,比方对“合作经济组织”与“甜瓜协会”同作用不同语的含义不理解,甜瓜协会本身就是一种合作经济组织。二是客观因素上,年收入中的各种费用开支多应用于购买基本食品、子女教育、购买耐用消费品上,其次才是当年农业生产资料投资,加之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价格与农业经营成本偏高,又占用了相当一部分收入,使农民增收的困难显现。三是个人观念与影响。在选择产品从种、摘、收获、销售都是自己处理,一人搞到底。瓜菜收摘后,自己上市销售而不通中间商、协会组织,虽多赚了钱,但时间成本、劳动成本加大。另外,外出打短工补贴收入的意识淡薄,守家守地。四是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因素。

  (3)农民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渴望得到作物新品种、新技术。从有余钱储蓄用途看,供孩子上高中上大学成为首选,即使无钱设法借贷款用于子女的教育开支意识深扎在农民思想中。另外,农民自身也希望通过技术培训、网络科技和*引导、协会合作组织帮助等途径来提高自身农业作物水*能力,通过引进新品种做好耕作换代。

  (4)农民希望从*处得到更进一步的扶持,对*有三大盼。从走访中了解到一是盼望*在实际工作中做好科技培训、项目资金扶持和市场信息的提供。二是盼望*解决农村农业用水电、农资市场价大、农业经营成本过高、个人投入资金不足的问题。三是盼望*解决农村医疗条件、农民养老保障、子女上学费用大的问题。

农村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3

  按照局党委工作要求,我和局及市*安办其他党员干部先后两次深入南川区水江镇梓漳村和武隆县浩口乡农户家中体查民情,倾听民意,增进群众感情,了解群众所想所盼、所忧所怨、所急所求,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党性作风教育。对边远山区农村的现状和经济发展谈点自己的思考。

  一、边远山区农村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我所入住的梓漳村和浩口村两个村都是边远山区,均属山地浅丘地貌,无支柱产业,都是典型的传统农业村,属县级贫困村。就拿浩口村来说吧。浩口村位于武隆县西南,西南与贵州省真县接壤,东南与彭水县交界,芙蓉江为武隆、彭水和贵州省真县“两省(市)三县”界河,浩口村地处芙蓉江上游,北距浩口乡乡*所在地8公里,南与芙蓉江界河临界,全村幅员面积17.81*方公里,耕地面积15001亩(其中水田6001亩,土19001亩),该村共有7个村民小组,农户3701户13401人,常年在外务工人口8001余人,建卡贫困户190户1525人。*员1541人。住房砖混结构的比例为xx年修建,属二级泥石路;梓漳村就一条简易公路。两个村的道路由于缺乏维护,年久失修,边沟堵塞,沆洼不*,特别是雨雪天气,车辆就难以通行,严重的地方甚至连摩托车都要人推,交通安全隐患较大;由于道路不畅,农产品和经济作物外运困难,难以推销市场,严重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当地群众迫切希望*和有关部门在资金上扶持,完善交通设施。二是养护机制不健全。在年轻劳动力外出打工、村集体无钱维护的情况下,村里未能建立起切实可行的道路等公共设施养护机制。三是水利设施薄弱。梓漳村和浩口村水利设施都老化,都是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前修建的。浩口村领导和村民们曾考虑利用山上溶洞自来水资源优势,统一改造梯田进行种殖,但投资大,资金不足,导致有利的自然资源无法开民利用。

  社会服务事业薄弱。一是子女上学困难。从幼儿园开始,小孩就得到乡上去读书,加之路途较远,路况较差,来回不便,部分村民只好在乡上租赁房屋,让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去照顾孩子读书。二是公共医疗卫生基础条件差。村卫生站名存实亡。据了解,村级卫生站基本医疗器械少,技术条件较差,只能进行简单的打针、输液,医治一般感冒;病情稍微复杂的病人只能到乡或区、县、镇医院去就珍;村里的赤脚医生外出务工后,村民生了病,只能步行或花钱坐摩托车到乡上的医院去看病。技术好一点的赤脚医生,在沿海务工人员聚集的地方,一个月就能赚几千元钱,所以没人愿意留在村里当医生;就是浩口乡卫生院也仅有3名在职医生,远远不能满足群众医疗卫生的需求,希望上级有关部门增强基层乡镇卫生院医生编制。三是劳动力流失严重。外出务工人员占了劳动力人口的85%以上;XX年至今毕业的大学生和高中生,基本全部外出务工,在村里很难找到一名xx年轻人。没有人才,发展更难。四是公共文化设施滞后。两村虽然家家户户通电话、95%的有电视,但全村没有安装宽带互联网,与外界联系不畅通,农村文化娱乐设施缺乏,村民主要以打牌度日。

  二、几点思考体会

  熙来*在市委三届六次全会上强调:“谁走得勤、看得细,谁就能了解更多情况;而谁能真知、详知,把问题掰开了,揉碎了,分析清楚,谁就有更大的发言权,就能拿出实实在在的解决办法”。我就边远山区农村经济建设的发展谈点思考体会:

  (一)切实加强基层基础设施建设。群众反映最多最强烈,体会最深最直接的,就是基层基础设施问题。按照城乡统筹的要求,要实现边远山区农村经济的加快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一是要落实惠农政策。进一步强化党的惠农政策落实,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二是加强道路交通设施建设。市、区县两级*应统筹安排扶贫资金,加大对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先行保持村道通达,逐步创造条件进行硬化。三是加大水利设施建设。切实加大完善水利资金的投入,争取市、区县两级水利部门支持。四是农村基础设施维护机制。在村集体无钱维护、多数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基础上,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农村基础设施维护机制,加强*时的养护和管理,提高使用寿命。四是加强边远山区农村社会事业。加大农村学校、医院、养老院等公益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低保、新农合、法律援助等体系建设速度,真正做到少有所学、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二)进一步强化基层组织建设。一是加强人才培养。提供必要的条件,让大学生“村官”在两年的服务期内,真正与村民同吃同住,成为群众致富的“领头雁”。二是配强基层主官。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配强基层主官是搞好村居和乡镇建设的重要环节;一个优秀的村支书,能带好一个班子,带富一方百姓。三是建立人才激励机制。针对农村实际,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创造便利条件,鼓励外出务工的优秀人才积极返乡创业,为家乡献计献策。四是强化技能培训。为基层组织必需的务工技能技术培训,让村民从简单的出卖“劳力”变成出卖“技术”。在农村,一个致富能手,也许不是干部,但他的.一言一行,都能起到“火车头”式的带动作用,不可小视。

  (三)进一步建立完善长效机制。按照市委“三项活动”总体部署,进一步建立健全学*实践科学发展观长效机制,通过开展“三项活动”,让机关党员干部与普通群众有更多的交流机会,让广大群众更直接反映问题,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切实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真正让农民群众得到实惠,让党员干部受教育,一是持久开展“三项活动”。把“三进三同”、“大下访”、“结穷亲”形成制度,长期开展下去,让更多的市领导和市级机关干部深入边远山区农村、了解农村、服务农村。二是长期开展“大下访”。市领导、区县党政主要负责人和市级机关党员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边远山区农村,充分听取广大农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所求;走访解民;难、聚民心,排查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着力化解积案,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三是要坚持“基层人才计划”,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扎根基层、扎根边远山区,服务群众。


工业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菁华3篇)(扩展5)

——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菁华6篇)

经济发展调研报告1

  *期,按照区委农工部关于开展农业农村经济情况调研的通知要求,我局立足实际,对全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细致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区农业农村经济总体发展现状

  *年来,在区委、区*的大力推动下,区农业农村经济总体发展较好,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壮大,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以2014年为例,各项农业工作指标均顺利完成,蔬菜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面积达到18、6万亩,产值突破9、3亿元,标准园建设成效显著,建成千亩蔬菜标准园7个;农村沼气建设指标全部完成,新建沼气池300个;惠农补贴力度进一步加大,共落实农机具、良种、沼气、一事一议、设施蔬菜等方面的补贴资金1600余万元;农技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测土配方施肥、植物检疫、病虫防治、农民培训、农业执法、种子管理等方面工作成效明显;新增专业合作社8家,土地流转面积突破8000亩,“三资”管理趋于规范,所有村街全部建立了财富积累机制。农业农村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建设和谐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存在的问题

  (1)资金不足。发展现代农业各方面的要求比较高高,从生产设施建设到栽培管理都较以往更加严格,为此,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而据我们调查虽然*两年各级对农业有一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但仍不能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由于历史原因,现在农村信用社、农行等金融部门不愿发放小额贷款,更加加剧了资金瓶颈问题,制约了农业产业发展。

  (2)组织化程度不强。当前农民进入市场很不顺利,原因之一是组织化程度低。针对目前家庭经营为基础的现实,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最好办法是通过合作社组织农民。但就目前全区的实际情况看,各类合作社数量虽比较多,但真正能够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并不多,没有具备一定实力的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很难将农民有效组织起来,抱团发展。

  (3)品牌效应不太明显。以蔬菜为例目前,虽然我区已经注册了“营绿”、“碧缘”、“乾绿”等蔬菜品牌,但在开拓蔬菜销售市场方面都处于各自为政、各找出路的局面,没有拧成一股绳,创立代表本区域蔬菜特色的大品牌,致使蔬菜产品知名度不高,品牌效应不明显。

  (4)技术服务不能及时跟进。专业农技人员缺乏,基层农技推广组织不健全是我们的现状。所有技术服务工作全部由农业技术综合股一个部门承担,业务上不堪重负,乡镇农业技术服务机构完全处于“真空”状态,有名无实。区农业局现有工作人员中,非农专业人员多,涉农技术人员少;工人多,干部少;初级及中级职称人员多,高级职称人员少。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全面的技术服务,对服务的水*和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的技术服务队伍现状严重阻碍了农业向前发展。

  2、发展对策

  (1)拓宽融资渠道。建议*在加大农业发展扶持力度的同时,积极组织建立产业发展融资*台,适当地为融资提供担保,协调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农业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和合作社及农户的关系,使二者之间建立起合作互信关系,提高金融机构放贷的积极性。同时,通过政策吸引,调动社会资金参与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性,全方位、多角度的拓宽融资渠道。

  (2)加大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建议制定专项的扶持政策,对发展有机蔬菜产业的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予以扶持,使其运作更加规范,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吸引更多的农户加入其中。

  (3)培树“广科源”蔬菜大品牌。建议对现有的蔬菜品牌资源加以整合,聚零为整,抱团发展,逐步培育并树立在京津市场叫得响的,能反映有机蔬菜发展特征的大品牌,进一步提高我区蔬菜的知名度。

  (4)建立健全农技服务体系。建议区*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技服务体系,重点是加强乡镇农技服务队伍建设,落实人员编制,给予经费保障,使空转的乡镇一级农技服务机构真正运转起来。在确定人员编制中,重点向农业系统予以倾斜,落实高层次人才待遇,引进和吸收一批具有高级职称的农业专业技术人才扎根,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三、农村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农民负担监管还存在一些间接收费问题。一是少数部门仍然违规向村集体收取资料费、培训费、学*考察费等费用;二是村街报刊超限额,存在报刊订阅向村街摊派,部门刊物过多过滥等问题。在今后的监管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加大对农民负担专项治理工作力度。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把减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列入专项治理的重点内容,属于哪个部门,由哪个部门负责治理,没有文件依据收费的要坚决不能再收。明确要求乡镇各部门确需向农民或是村集体经济组织收费的,需要经过区减负办审核备案,以防止乱收费行为的发生;村街订阅报刊应坚持自愿的原则,不能强行摊派。报刊征订要严格按照省规定的标准执行;三是加大农民负担的执法检查力度,督促减负工作的更好开展,查漏补缺,确保今后农民负担执法检查中不再出现类似的问题。

  2、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问题突出。一是村民实际筹资比较困难,部分村街存在集体垫资现象,把应发给村民的福利代替筹资。二是由于申报程序比较繁琐,部分村街申报项目的积极性不高。三是上级资金拨付迟缓,造成报帐不及时,影响下一年度项目申报。四是未将筹劳纳入奖补范围,奖补数额小,难以满足村街公益事业建设的实际需求。今后我们将尽量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工作效率,重点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3、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不够规范。一是管理体制不畅。各乡镇(办事处)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具体负责业务的是乡镇财政所长,长期以来*门执行的业务处理程序是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处理程序,与农经部门的业务处理程序有很大的差别,实际工作中很难贯彻落实农经部门的政策法规和有关规章制度。二是村街各项财务监管制度很难落到实处。从调研中发现有的村街民主理财小组难以真正发挥监管职能,对村集体的财务收支活动的监管流于形式;有的村街大额开支没有履行民主议定程序;有的'村民代表不是村民大会选举产生,不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调研中还发现有的乡镇“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对于村街财务审批手续把关不严,收入不及时入帐。村委会开支严重铺张浪费,个别部门违规向村街收费等现象。在今后“三资”管理中,一是要继续加强财务制度建设,规范财务管理程序;二是规范农村集体财务收支审批程序;三是切实履行民主决策程序,实行民主理财。

  4、农村集体财富积累机制尚不健全。一是三资管理工作体制不顺,人员短缺。二是由于村街干部基于村街稳定因素考虑,对历史遗留问题大多本着后人不理前帐的态度,对清理核实和履行民主监督程序心存疑虑,对应收款不积极清收,应付款不主动偿还,对无偿或低偿使用村街资产的情况也采取回避的态度;此外,区城区周边村街出租资产的数量较多,情况复杂,资产清理起来比较困难,而其它村街基本上可利用的集体资产又很少,因此村街对建立村级集体财富积累机制工作不积极不主动,也影响了此项工作的开展。在今后工作中还需进一步加强对乡镇村街开展此项工作的督导检查力度,深入村街指导工作开展,通过总结已建立机制村街的经验做法,推动未完成村街的工作,完善相关措施,力争年底前实现全覆盖。

  5、农村经济审计处于“真空”状态。我区没有开展对农村集体经济的审计工作。具体原因是:一是农经管理体制不顺。我区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全部由乡镇(办事处)财政所代管,农业部门的相关经济政策及报帐制度不能在乡镇(办事处)财政所代管的村街帐务中得到较好的落实,造成开展审计监督工作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二是审计力量薄弱。我区农经人员少,县乡两级农经管理人员只有3人取得审计证,审计力量与任务相差悬殊,致使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难以开展。开展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存在的困难依然是农经管理体制不顺和审计人员缺乏。建议区*充实这方面的专业人才。

经济发展调研报告2

  一、*年来我市县域经济呈加速发展态势

  (一)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发展速度逐年加快。县域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逐年加快。从xx年起,县域经济一举扭转了长期发展滞后的被动局面,增长速度超过全市*均水*。xx年,三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9.6亿元,是xx年的2.4倍,年均增长4.5%,人均gdp突破800美元;实现财政收入5.05亿元,是xx年的2.6倍,年均增长xx年增加50元,年均增长0.4%。今年上半年,三县实现工业增加值28.83亿元、财政收入9.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4%、2*%,其中财政收入增长高于全市.8个百分点,长丰、肥西工业增加值增长均快于全市。县域农民人均现金收入656元,同比增长26.8%,高于全市9.2个百分点。三县在全省县域经济考核的位次大幅上升。xx年县全省(市)综合指数,肥西居第7位,比xx年上升6位;肥东居第8位,比xx年上升0位;长丰居第位,比xx年上升30位。

  (二)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运行质量明显提高。xx年,县域经济中三次产业结构已由xx年的44.4∶24.9∶30.7调整为25.8∶40.6∶33.6。5年时间,一产比重下降了将*xx年,三县实现工业总产值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5亿元、工业税收5.8亿元,分别是xx年的6倍、5.倍和5.3倍,年均分别增长43%、38.5%、39.4%。县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xx年的78户发展到96户,增加了.5倍。工业对县域gdp和财政收入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37.3%和38.5%,5年分别提高了*xx年的5.7%提高到7.%,上升了.4个百分点。县域工业园区建设加快,园区经济蓬勃发展,成为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目前有3个省级工业园区和6个经市批准的乡镇工业集中区。xx年,县域工业园区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均占县域60%以上,提供税收占三县财政收入50%以上。

  (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推进,龙头企业不断壮大。种植业、养殖业标准化、规模化、区域化取得长足进展,市级标准化养殖小区发展到500多个,规模养殖比重提高到60%,xx年家禽出栏量突破亿只,比xx年增长65%;苗木、蔬果面积分别达到7万亩、72.4万亩,设施栽培达到0万亩;成片造林59万亩,相当于建国以来造林面积总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取得突破性进展,龙头企业规模壮大,带动力显著增强。xx年,三县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增至83家,年销售收入76.9亿元;拥有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省级5家,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龙头企业增至0家,其中0亿元以上2家。伊利乳业、光大木材、新希望集团、和威集团等一批国内大企业、大集团落户三县,使农业产业化跃上新台阶。

  (五)招商引资势头强劲,发展后劲显著增强。xx年以来,三县固定资产投资逐年加大,xx年固定资产投资75.3亿元,是xx年的4倍多,年均增长32.3%。5年累计实际利用省外资金50.3亿元,其中xx年达到8.6亿元,是xx年的2.倍,年均增长xx年以来,三县固定资产投资和招商引资势头更加强劲。-6月,县域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8.7亿元,同比增长34.9%,高于全市22.6个百分点;共引进省外项目48个,实际到位资金9亿元,超过去年全年,同比增长9.9%。县域投资加大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进一步增强了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

  二、我市县域经济与经济强县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年来,我市县域经济虽然取得快速发展,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看到,目前我市县域经济发展水*不仅与全国百强县差距甚远,即使与外省经济强县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

  差距之一,经济发展水*偏低,整体竞争力较弱。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xx年我市三县综合实力在全国xx年来三县加快推进工业化,县域产业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但与经济强县相比,仍有较大差距。xx年,百强县非农产业比重为90.4%,而我市为64.3%,三县中非农产业比重最高的XX县要比XX市低2.9个百分点。从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看,才进入工业化初期阶段,工业基础薄弱。xx年,我市三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有5家,总数比XX市还要少7家,三县实现工业总产值合计为5.5亿元,只及XX市59.6%。从各县情况看,肥西、肥东和XX县拥有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仅是XX市的4.9%、25%和8.5%,实现的工业总产值也只及XX市的3.3%、xx年县域人均基建投资额为794元,只相当于百强县*均水*的5.4%。长丰、肥东、肥西三县人均基建投资额分别为29元、660元和592元,只有莱西的39%、23%和2%。县域贷款水*偏低,到xx年末,三县贷款余额总量为55.7亿元,占全市贷款余额的4.6%,人均贷款余额只及百强县的0%,人均贷款额较高的肥东也只有百强县的.7%,只及莱西的36%。经济外向度也比较低,我市县均出口总额仅为百强县*均水*的.6%,县均实际利用外资不到百强县*均水*的4%。县域外资依存度为2.2%,远远低于莱西3.4%的水*。

  差距之四,资金、人才等要素大量外流,县域生产要素供给不足。县级财政拮据,加之国有商业银行收缩县级以下业务,邮政储蓄只存不贷,县域有限的资金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地从农村流向城市,县域大量中小企业融资十分困难。受县域环境、待遇等条件的限制,大中专学生回县率很低,到县域企业工作更少,大量人才流向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目前三县规划建设、工业经济、财税金融、企业管理等方面人才严重短缺,不仅直接影响到县域经济竞争力的提升,也影响到县域创新能力的提高。xx年,我市县域每万人年均申请专利数0.07件,远远低于百强县每万人均4.37件的水*。

  差距之五,市场化程度不高,非公经济发展缓慢。我市县域市场化程度不高,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运行机制尚未形成,县域经济发展活力不强。市场中介组织培育不足,经济发展环境不够宽松,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缓慢。三县民营企业多数规模小,档次低,产业分布不合理,大多集中在第三产业,大多仍然处于家族式管理为主的低级阶段,自身发展潜力有限。截至xx年5月底,三县个体工商户54842户,注册资金仅为7.28亿元,户均仅.3万元;私营企业3854户,注册资金5.6亿元,户均仅4.6万元。实现的生产总值和税收占县域总量不足50%,远远低于发达地区70%以上的水*。

  三、进一步加快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在新的形势下加快我市县域经济发展,要进一步确立科学发展理念,拓宽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努力实现从以乡村为依托、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主体的传统县域经济,向以县域和中心镇为依托、以非农经济为主导、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现XX县域经济跃升。

  (一)完善发展思路,确立新的发展理念。当前实施县域突破,加快发展县域经济,需要资金、项目、技术、人才,但更需要的是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思想理念和制度供给。因此,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思想、与时俱进、转变观念、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是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首要动力。从思想理念方面来说,县域突破首先是发展思路、发展观念的更新和突破,要努力破除一切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思想障碍,摈弃一切束缚发展的落后意识,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在提高认识中统一认识,在转变观念中更新观念,在勇于探索中不断前进。要不断强化工业意识、市场意识、创业意识,善于把上级的政策和部署与本地实际结合起来,以创造性的工作开创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局面。从制度供给方面来说,要从多方面确立并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民营经济的主体作用,构建县域经济发展的内生性机制,*的指导和调控要建立在充分发挥这“两个作用”的基础之上,并保护“两个作用”的有效发挥,而不能取代或限制“两个作用”的发挥。

  (二)强化工业主导地位,加快产业集聚发展。县域经济发展从本质上说就是工业化过程,就是用现代工业改造传统农业和农村经济,从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转换的过程。工业化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也是经济强县发展实践所证明的基本规律。推进我市县域经济工业化进程,当前重点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力发展县域特色经济。要着眼于市场需求趋向,立足于区域自然资源禀赋和原有产业基础,进一步强化产业特色,打破行政区域界限,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促进资源、资金、人才、技术等向特色产业或产品集聚,使其不断壮大规模,形成优势,在县域内形成若干个专业化分工、社会化协作的特色产业集聚区。二是大力抓好工业园区建设。要把园区建设作为推进县域工业化的主攻点,集中力量开发建设好县工业园区和重点乡镇工业集中区,充分发挥工业园区产业集群、要素集聚、资源集约的“洼地”效应,引导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加快向园区聚集,使园区成为推进工业化的主要增长极。三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用现代工业理念和现代生产经营方式改造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促进县域农业向经营规模化、投资多元化、布局区域化方向发展。

  (三)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相互依存,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基础,城镇化又可以进一步推进县域经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快慢,直接影响着县域经济的发展。因此,加快我市县域经济发展,必须加快城镇化进程,并使之成为壮大县域经济的一个基点。要按照现代化滨湖城市和“4”城市总体框架,推进我市县域城镇化,重点抓好店埠、上派、双墩等中心城镇建设,加快形成城市副中心。要把城镇建设、工业园区建设、专业市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引导、鼓励各类企业向县城和中心镇集中,加快产业集聚、人口集中,促进县域城镇建设发展。改革和创新城镇建设投融资体制,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进行市场化经营,多渠道加大对城镇建设和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强城乡基础设施的一体化,将城市的基础设施不断地向周边乡村延伸,对连接城乡和跨地区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做到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筹资、统一建设,以改善县域内外联系条件,优化投资环境,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四)掀起全民创业热潮,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市场主体不多,企业数量偏少,民营经济不强,是当前我市县域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必须进一步**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尽快形成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县域经济发展新格局。要加大全民创业的宣传发动,积极引导群众打破小农经济意识和传统文化观念,深入开展全民创业行动,激活各类创业资源,尽快形成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生动局面。进一步消除束缚民营经济发展的思想障碍和体制障碍,全面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真正做到思想上放心、放胆,政策上放宽、放活,工作中放手、放开,放宽准入限制,加大扶持力度,推动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走出一条挖掘民智、吸引民资、依靠民力、做活民营经济的发展之路。要把发展民营经济同县域国有、集体企业改革、新上项目、发展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结合起来,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参与公有经济改革,参与新上项目投资入股,组建各种形式的农村经济组织。

  (五)扩大引资规模,加大县域发展投入。现阶段,县域经济发展,主要靠投资拉动,靠项目带动。长期以来,我市县域经济发展滞后,主要是因为投资不足。因此,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必须把招商引资放在突出位置,千方百计扩大投资。要紧紧抓住沿海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积极实施东向发展战略,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中,抢占“地利”先机,吸纳和承接更多的长三角地区转移出来的资本、产业和企业。要紧紧抓住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战略实施的重大机遇,积极“进京跑省”,极力争取国家投资和省里支持,加大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县域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硬环境。要着眼新农村建设和促进中部崛起的大背景,结合本地“十一五”发展实际,认真谋划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项目,充实和完善县域项目库。每个县每年都要抓几个带动性强的重点项目,对重大项目要加强协调服务,促进尽快开工、建设、投产,形成现实生产力。

  (六)优化发展环境,着力营造比较优势。相对于沿海发达地区和XX市区,我市县域的要素集聚力和资源配置力总体上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必须要把环境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做到门槛更低、服务更好、环境更优,努力形成自己的比较优势,增强县域对生产要素的吸引力和集聚力。要坚持不懈地抓好机关效能建设,以转变思想观念为先导、提高素质能力为基础、创新体制机制为根本、改善运作方式为关键、强化责任追究为保证,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水*,为县域经济发展创造更加优良的环境。要建立健全县域经济发展考核激励机制,根据省里每年对县域经济考核的结果,对各个县进行相应奖惩,同时每年开展评选经济发展“十强”和“十快”乡镇活动,对评选出的乡镇给予奖励。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对发展业绩突出,在县域经济考核中大幅进位的党政正职给予重奖和重用。使各个县、各个乡镇既有动力,又有压力,从而形成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

经济发展调研报告3

  党的*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国家战略,省委、省*将“生态美”作为建设西部强省的重要目标,市委、市*将循环发展作为建设美好安康的主题,xx在生态资源方面,拥有全市、全省,甚至全国其他县区无法比拟的优势,如何抢抓这一重大历史机遇,立足独特的生态禀赋,将生态资源有效转化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探究。

  一、要更加透彻地认识县情

  在省市加快发展、周边县区竞相发展的大势中,xx经济发展水*在全省、全市处于什么位置,与省市兄弟县区、周边毗邻县区相比存在哪些差距,是xx加速发展应该首先研究的问题。从省市发展大势看,以xx年为基数,全省GDP445.8亿、财政总收入2800.亿元、人均GDP为38557元、人均财政收入74709元;全市GDP53.02亿、财政总收入5.8亿元、人均GDP为700元、人均财政收入762元;xxGDP2亿、财政总收入为0.822亿元、人均GDP为20000元、人均财政收入370元。数据表明,我县与全省、全市的发展有着明显的差距,而且差距趋势越来越大,已基本处于掉队的边缘。从周边县区的发展态势看,我县与重庆、湖北毗邻县以及本省其他县区也都还存在较大差距。可以说,落后是我们当前最大的县情。但落后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仅能表明我县在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中的位次,并是不是我县的特色和特点。面对差距,要在发展中跟进全省、全市步伐,要在县域经济发展竞争中实现赶超,就必须认清自身的优势。我县森林覆盖率达到86%在全省、周边县区最高;人少地广、资源丰富,人均占有的资源也最为丰富,淡水资源、森林资源、生态资源等都很丰富;地理位置独特、自然环境优良,生态、气候条件最适宜人居住、养生等等,可以说全县的山、水、林,甚至包括光、风、气候等都是财富,是xx今后赶超、跨越的巨大潜能和支撑,这些优势都是其他县区无法比拟、无法复制的,关键在于如何利用我们的优势、发展我县的优势并将其转化为财富,通过合理的方法和途径,让全县人民都参与到财富的分配中来,在富民的同时实现县强目标,使xx的经济社会水*发展到一个更高的阶段。

  二、要更加敏锐地把握发展机遇

  从发展现状和自身具备的优势看,我县的落后,是资源富集的暂时落后,面对拥有丰富资源的落后现状、面对加快发展的大好形势,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从而实现跨越、赶超目标,必须要善于把握机遇、抓住机遇。从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上看,党的*提出的“四化”(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是经济社会发展必然,我县尚处于“四化”建设的起步阶段,还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在发展的过程中又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可以少走弯路,在赶超发展的过程中必将迎来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从国家战略层面看,党的*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我县全域在国家主体功能区划是属于生态功能区,加上我们自身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必将会迎来更多的发展先机。从中省市的政策机遇上看,中央扶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不断加大投资力度,而且作出了促进秦巴连片特困山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的战略决策,有利于我们更多地得到国家项目和资金扶持;省上明确了陕南循环发展和移民搬迁的战略部署,有利于xx得到更多的发展倾斜;市上提出了建设美好安康的构架,有利于我县在发挥自身资源优势、促进发展上得到更多支持。从我县自身创造的机遇看,县上确立了以“三项建设”为主线,以突出工作重点、彰显县域特色为工作主题,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招商引资、全民创业为动力,创新工作机制,狠抓工作落实,推动科学发展,进一步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全面推动县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宏伟目标。加之xx人民历经贫困而产生的渴望加快发展的强烈愿望、渴求干大事创大业的雄心壮志,为我县加快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发展的机遇前所未有,必须敏锐地洞察机遇、抓住机遇、利用机遇推动县域经济加速发展。

  三、要更加清晰地抓住工作重点

  县域经济发展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工作,在整体协调推进的基础上,要找到工作的突破口,抓重点、重点抓。就我县而言,重点要立足县域资源优势,突出在生态资源开发利用上下功夫。

  (一)在一产上,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突出园区承载、企业引领、龙头带动,促进农业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发展,加快现代特色生态农业园区和家庭农场建设,推动特色主导产业做大规模,加快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力发展以绿化苗木、经济林果、林下种养、林产品加工和以森林资源、水资源为依托的山林经济和涉水生态循环产业,充分发挥山林“绿色加工厂”作用,围绕生态这篇文章,做精以生态为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二)在二产上,要大力发展循环工业。坚持以循环发展为方向,妥善处理好生态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关,逐步限制、淘汰以资源开发为主的工业企业,积极培育以富硒食品、涉水产业和医药等以特色生态产品开发利用和加工制造为主的工业企业。要谋划经济增长点转型的问题,积极培育市场主体,依托一产在林产品加工、森林经济、绿色食品加工业上下功夫,坚持“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企业化动作”,推动形成完备的产业链条,提高山林经济和涉水产品附加值,实现一产、二产的互动共生发展的良性循环。

  (三)在三产方面,要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兴县”战略。要积极争取尽快启动*镇高速,在打破交通瓶颈的基础上,大力包装推介旅游开发项目,通过招商引资,逐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要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创造条件与岚皋、*利和巫溪、城口等周边景区聚合连接形成大旅游区,推进境外产品本地化、本地产品区域化,增强景区互动性关联度;要立足生态禀赋,深度挖掘旅游优势资源,依托秦巴百里画廊景点,加快推进飞渡峡黄安坝、三道门森林公园、林麝生态养殖观光园等重点景区建设,着力改善旅游设施条件,提升旅游发展水*。

  (四)在城镇一体化建设方面,要以生态立县战略为指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要扎实推进生态特色宜居县城建设,以城镇品位提升为目标,加快城区绿化、亮化、美化提级改造。围绕建设“生态特色宜居县城”,务实推进“四城同创”活动,(国家级卫生县城、国家级园林县城、省级生态县及全省绿化模范县等创建活动),加快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强化集镇社区的综合配套,全面提升城镇管理水*,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逐步实现促进城乡要素*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长远目标。

  四、要更加科学地推动经济发展

  在明确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路、方向和重点地基础上,要推动县域经济科学、持续发展,还必须找到正确的方法和准确的路径。

  (一)要科学统筹谋划。xx最值得称道和最大的优势是生态,实施生态立县战略是我们的必然选择,必须紧紧围绕生态这个主题,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进行系统的规划、谋划,无论是工业、农业还是第三产业,都要围绕这个主题进行规划,制定出县域经济发展的“顶层设计”,建立完善有县域经济发展规划体系,围绕这个体系务实加以推进,确保经济发展的科学性、操作性。

  (二)要突出抓好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项目是发展的载体,招商上发展的动力支撑,实现跨越赶超目标,最终要落实到一个个具体项目上,没有一批实实在在的项目作支撑,没有招商引资工作的强力推进,一切都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完善项目规划体系,按照全域规划的理念,加快建立覆盖县域经济发展各个领域的专项规划,构建科学系统的经济发展项目支撑体系,用规划定项目、争投资、谋发展,增强项目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操作性,提高项目建设综合效益。同时,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扩大投资的重要抓手,优化投资环境,让更多的项目、更大的投资落户xx,通过项目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要大力实施全民创业。县强必须民富,民不富则县不强。要强化市主体的培育,激活各类市场要素,引导支持城乡居民在各自的领域大胆创业。要加大创业培训和创业扶持力度,引导个体业主在县域经济发展规划体系内创业、转业,加快完成全体经济向民营企业转型、产业大户向家庭农场转型。同时,编制返乡农民工创业项目计划,感召务工人员返乡,实现引资、引企、引人、引智并举,带动全县全民创业总量的提升,以民富实现县强,推动县域经济加快发展、赶超发展、跨越发展。

经济发展调研报告4

  为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期,我们采取座谈、问卷调查和走访企业的方式,与6家企业和部分行政执法部门负责人进行了座谈,分析当前经济环境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调查表明,我县经济发展环境经过阶段性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企业普遍反映,*两年来,经济发展的硬软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全社会重视环境建设的氛围已经开始形成。但是,实行经济发展环境的不断优化,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加强经济发展环境建设,努力营造通畅、宽松、便利、法治的良好环境,依然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座谈中,企业负责人普遍认为,今年县委专门成立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办公室,下“重锤”治理经济发展环境,全力支持企业发展。人大、*对经济环境的关注程度日益增强,加强了对该项工作的领导和监督。改变了以往投诉无门、治理无人的局面。随着*职能逐步转变,审批项目逐年减少,审批事项向服务中心集中,方便了企业办事。严肃查处了一批损害经济环境的案件,行政执法人员明目张胆地“吃拿卡要”等违纪行为明显减少,雁过拔毛的现象得到遏制。实行奖励纳税大户等制度,形成了亲商、安商、护商的良好氛围。

  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清醒看到经济发展环境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一些深层次的矛盾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当前的经济环境与经济发展还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

  第一,发展意识不强,企业经营的政策环境仍不宽松。

  座谈中大家反映,传统的官本位、权本位、利本位意识在一些部门仍然存在,有些干部发展意识不强,*惯用计划经济的管制手段管理企业,居高临下,错误地认为管理就是收费,执法就是处罚,对企业不惜竭泽而渔。有些部门在服务企业,帮助企业跑项目、创品牌、融资等方面的措施不力,扶植企业发展的政策难以落实。座谈中大家反映,尽管制定了一些优惠政策,但在土地、税收、金融、工商等方面的政策仍不够灵活,在服务经济建设方面的投入还不足,企业准入的门槛还比较高,一些好的产业进不来,有的来了也留不住,难以形成规模。如南河工程老板中途撤走,亚泰和胜动合作项目黄磷尾气发电无法履约等等。少数部门由于思想观念难以从根本上转变,*惯用条条框框束缚企业,在服务企业发展上支持的少,干预的多;设路标的少,设路障的多。

  第二,行政审批项目过多,程序繁琐,行政服务中心的作用发挥不够。

  座谈中反映,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相对滞后。一些部门面对新一轮市场竞争,缺乏紧迫感,工作中轻服务、重收费,轻监管、重处罚,程序繁冗,服务效率不高。一是行政审批项目偏多,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发挥不够,行政审批方式单一。二是行政审批手续繁多。有些具有审批职能的单位仍抱着部门权利不放,以种种借口搪塞,至今不进中心。有的虽然在中心设立了窗口,却把行政服务中心当作“收发室”,实行审批职能体外循环。有的行政机关一项许可要经多个科室,涉及到几个分管领导。有的在报批材料上做文章,不实行一次性告知,对申报材料吹毛求疵,逼着企业找关系、做工作。

  第三,部分工作人员服务意识欠缺,存在不作为、慢作为的`现象。

  大家反映,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服务企业工作中,县领导比部门领导重视,部门领导比中层干部重视,对县领导重视企业发展,帮助企业排忧解难的作法给予高度赞扬。但也认为,有些部门政令不畅,落实县委县*决策力度不够。有些部门握有实权的科长、主任等中层干部对待上级决策、政令和要求,以种种借口顶着不办。有些工作人员接到报批项目后,采取“挤牙膏”式的服务,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快办事,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

  第四,部分单位自由裁量权过大。

  有些部门主动上门服务少、宣传政策少,但突击检查多、行政处罚多。在行政处罚中就高不就低,滥用自由裁量权,随意抬高处罚额度,只要在检查中发现一点问题就狮子大开口,等着企业去“做工作”。过大的自由裁量权也容易滋生执法中的腐败行为。

经济发展调研报告5

  党的*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国家战略,省委、省*将“生态美”作为建设西部强省的重要目标,市委、市*将循环发展作为建设美好安康的主题,**在生态资源方面,拥有全市、全省,甚至全国其他县区无法比拟的优势,如何抢抓这一重大历史机遇,立足独特的生态禀赋,将生态资源有效转化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探究。

  一、要更加透彻地认识县情

  在省市加快发展、周边县区竞相发展的大势中,**经济发展水*在全省、全市处于什么位置,与省市兄弟县区、周边毗邻县区相比存在哪些差距,是**加速发展应该首先研究的问题。从省市发展大势看,为基数,全省GDP 445 . 8亿、财政总收入2800. 亿元、人均GDP为38557元、人均财政收入74709元;全市GDP53.02亿、财政总收入5.8亿元、人均GDP为 700元、人均财政收入 762元;财政总收入为0.822亿元、人均GDP为20000元、人均财政收入370元。数据表明,我县与全省、全市的发展有着明显的差距,而且差距趋势越来越大,已基本处于掉队的边缘。从周边县区的发展态势看,我县与重庆、湖北毗邻县以及本省其他县区也都还存在较大差距。可以说,落后是我们当前最大的县情。但落后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仅能表明我县在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中的位次,并是不是我县的特色和特点。面对差距,要在发展中跟进全省、全市步伐,要在县域经济发展竞争中实现赶超,就必须认清自身的优势。我县森林覆盖率达到86%在全省、周边县区最高;人少地广、资源丰富,人均占有的资源也最为丰富,淡水资源、森林资源、生态资源等都很丰富;地理位置独特、自然环境优良,生态、气候条件最适宜人居住、养生等等,可以说全县的山、水、林,甚至包括光、风、气候等都是财富,是**今后赶超、跨越的巨大潜能和支撑,这些优势都是其他县区无法比拟、无法复制的,关键在于如何利用我们的优势、发展我县的优势并将其转化为财富,通过合理的方法和途径,让全县人民都参与到财富的分配中来,在富民的同时实现县强目标,使**的经济社会水*发展到一个更高的阶段。

  二、要更加敏锐地把握发展机遇

  从发展现状和自身具备的优势看,我县的落后,是资源富集的暂时落后,面对拥有丰富资源的落后现状、面对加快发展的大好形势,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从而实现跨越、赶超目标,必须要善于把握机遇、抓住机遇。从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上看,党的*提出的“四化”(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是经济社会发展必然,我县尚处于“四化”建设的起步阶段,还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在发展的过程中又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可以少走弯路,在赶超发展的过程中必将迎来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从国家战略层面看,党的*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我县全域在国家主体功能区划是属于生态功能区,加上我们自身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必将会迎来更多的发展先机。从中省市的政策机遇上看,中央扶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不断加大投资力度,而且作出了促进秦巴连片特困山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的战略决策,有利于我们更多地得到国家项目和资金扶持;省上明确了陕南循环发展和移民搬迁的战略部署,有利于**得到更多的发展倾斜;市上提出了建设美好安康的构架,有利于我县在发挥自身资源优势、促进发展上得到更多支持。从我县自身创造的机遇看,县上确立了以“三项建设”为主线,以突出工作重点、彰显县域特色为工作主题,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招商引资、全民创业为动力,创新工作机制,狠抓工作落实,推动科学发展,进一步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全面推动县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宏伟目标。加之**人民历经贫困而产生的渴望加快发展的强烈愿望、渴求干大事创大业的雄心壮志,为我县加快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发展的机遇前所未有,必须敏锐地洞察机遇、抓住机遇、利用机遇推动县域经济加速发展。

  三、要更加清晰地抓住工作重点

  县域经济发展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工作,在整体协调推进的基础上,要找到工作的突破口,抓重点、重点抓。就我县而言,重点要立足县域资源优势,突出在生态资源开发利用上下功夫。

  (一)在一产上,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突出园区承载、企业引领、龙头带动,促进农业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发展,加快现代特色生态农业园区和家庭农场建设,推动特色主导产业做大规模,加快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力发展以绿化苗木、经济林果、林下种养、林产品加工和以森林资源、水资源为依托的山林经济和涉水生态循环产业,充分发挥山林“绿色加工厂”作用,围绕生态这篇文章,做精以生态为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二)在二产上,要大力发展循环工业。坚持以循环发展为方向,妥善处理好生态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关 ,逐步限制、淘汰以资源开发为主的工业企业,积极培育以富硒食品、涉水产业和医药等以特色生态产品开发利用和加工制造为主的工业企业。要谋划经济增长点转型的问题,积极培育市场主体,依托一产在林产品加工、森林经济、绿色食品加工业上下功夫,坚持“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企业化动作”,推动形成完备的产业链条,提高山林经济和涉水产品附加值,实现一产、二产的互动共生发展的良性循环。

  (三)在三产方面,要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兴县”战略。要积极争取尽快启动*镇高速,在打破交通瓶颈的基础上,大力包装推介旅游开发项目,通过招商引资,逐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要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创造条件与岚皋、*利和巫溪、城口等周边景区聚合连接形成大旅游区,推进境外产品本地化、本地产品区域化,增强景区互动性关联度;要立足生态禀赋,深度挖掘旅游优势资源,依托秦巴百里画廊景点,加快推进飞渡峡黄安坝、三道门森林公园、林麝生态养殖观光园等重点景区建设,着力改善旅游设施条件,提升旅游发展水*。

  (四)在城镇一体化建设方面,要以生态立县战略为指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要扎实推进生态特色宜居县城建设,以城镇品位提升为目标,加快城区绿化、亮化、美化提级改造。围绕建设“生态特色宜居县城”,务实推进“四城同创”活动,(国家级卫生县城、国家级园林县城、省级生态县及全省绿化模范县等创建活动),加快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强化集镇社区的综合配套,全面提升城镇管理水*,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逐步实现促进城乡要素*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长远目标。

  四、要更加科学地推动经济发展

  在明确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路、方向和重点地基础上,要推动县域经济科学、持续发展,还必须找到正确的方法和准确的路径。

  (一)要科学统筹谋划。**最值得称道和最大的优势是生态,实施生态立县战略是我们的必然选择,必须紧紧围绕生态这个主题,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进行系统的规划、谋划,无论是工业、农业还是第三产业,都要围绕这个主题进行规划,制定出县域经济发展的“顶层设计”,建立完善有县域经济发展规划体系,围绕这个体系务实加以推进,确保经济发展的科学性、操作性。

  (二)要突出抓好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项目是发展的载体,招商上发展的动力支撑,实现跨越赶超目标,最终要落实到一个个具体项目上,没有一批实实在在的项目作支撑,没有招商引资工作的强力推进,一切都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完善项目规划体系,按照全域规划的理念,加快建立覆盖县域经济发展各个领域的专项规划,构建科学系统的经济发展项目支撑体系,用规划定项目、争投资、谋发展,增强项目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操作性,提高项目建设综合效益。同时,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扩大投资的重要抓手,优化投资环境,让更多的项目、更大的投资落户**,通过项目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要大力实施全民创业。县强必须民富,民不富则县不强。要强化市主体的培育,激活各类市场要素,引导支持城乡居民在各自的领域大胆创业。要加大创业培训和创业扶持力度,引导个体业主在县域经济发展规划体系内创业、转业,加快完成全体经济向民营企业转型、产业大户向家庭农场转型。同时,编制返乡农民工创业项目计划,感召务工人员返乡,实现引资、引企、引人、引智并举,带动全县全民创业总量的提升,以民富实现县强,推动县域经济加快发展、赶超发展、跨越发展。

经济发展调研报告6

  一、发展现状

  东桥镇村后村原位于东桥镇北部偏僻山区,距福州*100公里、距县城40多公里。全村190户726人,党员29人,XX年前人均收入不足1300元,村财不仅零收入还负债较多,是名副其实的空壳村、典型的山区贫困村。XX年起该村遭受地质灾害后实施造福工程,村民陆续搬迁下山,开始建新村。由于工程量大、资金不足等原因,至XX年新村基础建设仍不完善,无村部办公、村道泥泞、村民看不上电视、水电未配套,村民生活水*低。XX年11月,市卫生局下派驻村干部黄荦到该村挂职担任党支部第一*,村党支部班子也得到调整优化。新班子讲团结、讲奉献,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致力发展,短短几年村路、闭路电视、自来水、电网、体育健身场所一应具全,很快扭转了该村落后的面貌,成为具有社会主义新农村雏形的新村。今年2月17日,省委副*王三运在该村调研后提出,该村党支部的先进做法、成功经验值得借鉴、推广。之后不久,闽清县委在全县开展了“学村后、强核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活动,推广村后村的先进经验,推进“核心工程”建设,并以此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大发展,挑“海西”大梁,树闽清形象。

  XX年,该村村民人均收入达4100元,比XX年增加了2倍多。今年年初,该村先后被评为市级卫生村、县综治先进村、未成年人零犯罪村,被市委文明办推荐为市级文明村。

  二、主要做法

  1、着眼长远,编制发展规划。村两委坚持发展为大、规划先行,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研究制订了《村后村三年发展规划》,理清了发展思路,明确了今后三年的目标任务、主攻方向、工作重点。特别是根据规划内容,找准了符合村情实际的发展经济路子,村集体和村民收入不断增长。大力完善新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形成了浓厚的发展氛围、良好的道德风尚、文明的人际关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村民安居乐业。

  2、突出核心,建设坚强堡垒。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后村党支部注重加强自身建设,在班子建设、制度建设、执政能力建设和党员先进性建设上下功夫,努力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应有作用。

  一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把一些年富力强、有经济头脑、群众威望高,有强烈事业心和开放意识的党员吸收到党支部、村委会领导班子中来。

  二是带好党员干部队伍。加强村干部和党员的教育培养,把农民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村干部,使党员干部成为国家政策的宣传员、农村经济的信息员、解决矛盾纠纷的调解员,成为发展生产的技术员、带头人。

  三是树立良好形象。党支部办事公道正派,勤勉有为,党组织的威信高,工作力度大,凝聚力不断增强,群众对党支部十分拥护。

  3、因地制宜,培育农业经济。村后村两委一班人把党交给的责任担在肩上,把人民的福祉挂在心头,带领群众拔穷根、闯富路。

       针对村集体无收入、群众贫困、村民脱贫致富愿望强烈的实际,村两委与村民共同探讨致富之路,并到镇里、县里、市里跑市尝跑项目、跑资金。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村两委决定依托镇里的食用菌基地,成立村食用菌种植协会,由党员大户带头兴办种植基地,采劝支部+协会+基地+农户”的方式,引领群众发展食用菌生产。建起了党员食用菌栽培示范基地,由党支部牵头,派村干部到县、镇学*技术,动员5名党员带头示范,发动17名群众参与。为解决资金难题,村两委把争取来的经费存于农村信用社,再贷给种植农户,而且只要求种植户以生产收成的蘑菇等价抵还贷款。经过3个月的生产,取得国家工商总局注册的“东塔牌”食用菌外销到新加坡及港澳等地。一期20万袋规模的基地实现产值60多万元,基地纯收入16多万元,菇农每人净收入1万多元,村党支部(村委会)与协会收入2万元,实现了建国以来村财收入“零”的突破。预计今年可种植100万袋,目前已完成50万袋的培育规模。为进一步拓宽村民增收路子,党支部还带领33名党团员到位于高山地区的旧村建立“党团员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园”,发展高优林、果、粮生产。同时积极牵线搭桥,介绍村民外出应聘就业,全村80%青壮劳力实现输出就业,村民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宽。


工业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菁华3篇)(扩展6)

——工业经济运行的个人工作总结 (菁华3篇)

工业经济运行的个人工作总结1

  过去五年,我镇工业经济上了一个台阶,提供了1932个就业岗位。国家税收、地方税收的70%来源于工业经济。工业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交通运输业、饮食业、服务业快速发展,促进了消费增长。

  未来五年,我镇将继续坚持工业强镇战略,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低碳、绿色为主的新型工业化。壮大煤炭、白酒、建材三大优势产业,增强引资开发,个,稳定工业税收在财政收入的支柱地位。业,煤炭生产规模增加附加值,到抓住省上打造白酒“金三角”的历史机遇,配套发展关联产业,切实抓好仙潭酱酒基地,到20xx年年产量达产符合国家标准的环保节能的新型建材,效益。

  20xx年,我镇将突出煤炭、白酒、建材三大优势产业,新增个就业岗位,突出工业税收对财政收入的贡献。工综合利用水*,加快岔角滩煤矿建设,推进宏达煤业、青龙嘴煤矿和三和煤业的技改扩能,年末煤炭生产规模达达80万吨;加快酒业发展,提升酱酒生产规模和效益,积极推进仙潭酱酒基地、九联酒业和卧佛山酒业的建设;改,有序开发非煤矿产资源,生产环保节能的新型建材,逐步形成规

  实现集聚发展,20xx年达到20xx年实现年入选原煤沙湾酱酒小园区建设,20xx0吨;建材产业要加强技术创新和改进,五年内新增就业岗位通过技改扩能壮大煤炭产万吨,延伸煤炭产业洗选加工,200提升酱酒生产规模和效益,创造条件整合逐步形成规模着力提升煤炭开发加50万吨,年洗选原煤20xx400110万吨;白酒产业要紧紧建材产业要加强扩能技模效益。同时,充分发挥太*水陆运输优势,进一步增强引资开发和投资,促进商贸经济的发展,逐步壮大物流产业。稳住太*在县内的经济强镇地位。

工业经济运行的个人工作总结2

  今年以来,我站在党委、*的争取领导下,狠抓“招大引强、产业培育、项目建设、要素保障、改革创新、队伍建设”六个工作重点,全面推进转型创新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现将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是经济运行总体*稳。20xx年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90亿元,同比增长25%;社会零售完成4.5亿元,同比增长12.5%,服务业完成2.3亿元,同比增长15.5%,房地产完成销售2亿元同比赤*.完成农业总产值6.1亿元,同比增长6.6%;实现农民人均收入29500元,同比增长20%。

  二是招商引资旺势凸显。今年招商引资旺势凸显,相较往年,引进项目的体量更大、级次更高、质量更好。截至6月份,共引进项目18个,其中智能制造、物联网、新能源汽车、再制造项目共6个。新引进项目中投资过30亿元、10亿元的项目各1个,投资过5亿元的2个。力争全年引进项目50个,引资80亿元,可超目标任务完成。

  三是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今年项目建设做到了早谋划、早安排,共铺排重点建设项目72个,其中基础设施项目46个,产业项目18个,民生项目8个。新水厂完成30%的土建工程,预计今年年底完成主体建设。保障性住房9栋完成主体,3栋完成墙面外饰。

  四是创新转型成效显现。主导产业特色鲜明,制造类企业占企业总数的70%,经济贡献率达到80%。今年引进的项目均为制造类企业,主导产业的集聚优势更加明显。同时家具产业、快速消费品等产业发展步伐加快,多点支撑的产业格局加快形成。再制造产业发展步伐加快,经到张家港、临港等地考察,并聘请行业专家指导,重新制定了再制造产业专项发展规划,并针对现有企业分批分级次推进,再制造企业对未来充满信心。家具产业依托国际家具城聚集优势形成。

  五是产城融合步伐加快。按照XX市打造东部开放型经济走廊的战略定位和XX市构建金阳新区的总体思路,依托黄花机场、京珠高速、岳汝高速、长浏高速、开元大道、319国道、金阳大道等交通干道以及园区内部七纵五横的.交通网络,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开发骨架全面拉开。园镇一体的工作机制使规划同图、资源同用、发展同步得以实现,以产兴城、产城互促的发展格局加快形成。

  六、是企业服务更加精准。进一步加大创新创业支持力度,今年出台了总部经济政策、企业创新转型发展政策、企业上市扶持政策及招商引资中介人奖励政策。进一步优化行政审批流程,高效运行政务服务中心,促进政务服务工作提质提档,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益。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按照联企帮扶精准化的要求,建立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制度,实施保姆式服务,破解企业发展难题,积极营造“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优服务”的发展环境。

工业经济运行的个人工作总结3

  一、经济工作

  围绕建设“经济强乡、文化大乡、和谐新乡”的目标,以工业区和北大洼开发建设为重点,着力引进大批低污染、高附加值的工农业项目,例如:投资3500万元的北堤南村新建千头奶牛(雨垚)牧场项目。占地92亩,按照蒙牛牧场统一模式,于20xx年7月份开工建设,建设5000*方米标准化牛舍6个,可存栏优质奶牛10000头。20xx年5月投产后,可日产鲜牛奶12吨,年利润800万元。同时,牧场将依托合作社吸纳100户左右的村民入股经营;还有在建项目有机肥项目。总投资1.8亿元,占地150亩,利用蒙牛牧场动物粪污加工有机肥,年处理污水60万吨,生产有机肥45万吨,项目投产后,年产值3.5亿元,利税6200万元。基建工程基本完工。我乡引进的这些项目不仅污染、高附加值也为我们解决了就业问题。我乡正在实现经济强乡的道路上阔步前进。

  再有我们在“十二五”初期制定了目标,主要预期目标是: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15%;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8%,;工业产值年均增长30%,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20xx年,乡基本实现了我们预期目标。

  二、社会建设

  一是以新民居建设为核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们重点推进西北社区建设,一期工程占地158亩,计划建设二层别墅338套,其中门店26套,有3个户型,建筑面积分别为116、157、201*方米,建筑面积5.7万*方米,总投资6150万元,容积率0.59。古坛新民居二期工程进展顺利,建筑面积3600*方米的14套别墅已完成主体,正在进行内装修。

  二是以农村集中供水、沼气、街道硬化为重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如:在高标准完成了正港路、大寨路、正堤路等通道绿化基础上,创新造林机制,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和力量投入到植树造林当中。佳苑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我乡正港路两侧实施了千亩中华奇柳种植基地建设。

  三是以低保、五保、危房改造、惠农补贴等为重点保障民生;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做好各项救助资金的管理和发放,使各项惠民政策得到很好的落实。今年共完成危房改造193户,改善了困难群体的居住条件。为特困群体提供医疗救助65户,使因病需要救助的困难家庭都得到了及时救助。按照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要求,以扩大覆盖面为目标,做到应保尽保,现有低保户490户793人,五保户94户101人。

  四是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乡文化管理委员会要转变职能、强化服务同时发挥民间文化团体的积极性,开展防范的群众文化活动,要加快合校并点步伐,争取用几年时间全乡小学实现寄宿制。多方筹资33万元对古坛小学、中学的办学条件进行了有效改善,公共事业。


工业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菁华3篇)(扩展7)

——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五)份

  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1

  按照年初市委部署包村领导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促进所包村在新农村建设中“经济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了解掌握河南村现状和今后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为了研究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途径、方式和工作思路,计生局抽调两名包村干部与乡农业助理及计生助理,深入到河南村同村委会共同深入280户农户进行调查问卷,对所涉及的人口、劳动力、经济发展、村屯建设等10类25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河南村地处牡丹江市和海林市之间,西距海林6公里,北距海南乡**以南2.5公里,海浪河从村北缓缓流过,河水清澈,环乡公路从村边经过,交通便利,为河南村富民产业和公益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发展环境。

  1、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完成情况

  海南乡河南村被海林市**列为新农村建设“一区”示范村,结合河南村的实际,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以规划为基础,以“四通五改三新三提高”为重点,“四通”即:通路、通水、通话、通广播电视;“五改”即:改厕、改圈、改灶、改房、改变传统落后的生活*惯;“三新”即:培养新型农民、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创建农村新的精神面貌;“三提高即: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提高农民生活水*,着力建设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一项有特色的支柱产业,一个畅通的公路网络,一套完整齐全的配套设施,一个坚强有力的村级领导班子和一个文明进步的村规民约。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使河南村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宽裕,村内环境整洁优美,村民思想道德良好,村级民主管理健全,公共设施服务配套,人与自然和谐”的目标,力争到,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100元以上,人民群众生活基本达到小康标准。

  2、今年的目标任务和推进情况

  河南村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是:大力实施村屯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工作,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培育发展壮大绿稻、西香瓜、食用菌产业,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想方设法增加群众收入。

  2.1产业发展。

  根据河南村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挖掘潜力,明确产业发展方向,主要发展绿色水稻、食用菌、西香瓜三个主导产业。

  一是发展绿稻产业。由于河南村种植水稻具有多年的历史,种植水稻栽培技术经验丰富,对发展绿稻产业有一定优势,创意包装绿稻品牌,广开销售渠道,提高知名度,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采取大中棚育秧技术,提高绿稻品质,实现绿稻种植1500亩。同时还将积极引导广大农户大力发展有机稻产业。

  二是壮大食用菌产业。利用河南村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交通优势,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食用菌规模计划发展到15万袋,到20xx年发展到100万袋。

  三是推进西香瓜产业。根据河南村素有西香瓜一品村美誉,种植经验娴熟,村两委班子规划三处西香瓜种植园区,集中推进发展西香瓜产业。到20xx年西香瓜种植面积稳步发展到1000亩。

  2.2、环境卫生。

  ①村屯“四旁”(村旁、河旁、路旁、宅旁)全部达到“六清”(清垃圾、清淤泥、清柴草、清边沟、清路障、清粪便)的标准,实现村内环境整洁美观。

  ②对于村内产生的垃圾,实行各家各户园内堆放,由每户自行将垃圾运送到村外*方米的垃圾处理场,做到垃圾日产日清日处理。

  ③畜禽实行户户圈养,牲畜群路过散落的粪便及时清理。

  ④人畜饮用水达到卫生标准,自来水入户率达到70%,到达到100%。

  ⑤村民庭院内外环境卫生清洁,无三堆存放,花草树木成簇,生机盎然。

  ⑥环境保洁,落实专人,负责村内垃圾清运,保证道路及公共场所环境清洁,空气清新,提高群众生活环境。

  2.3道路建设。

  ①硬质路建设。河南村共有道路6条,3000延长米。已修水泥道路2条,1000延长米,还剩4条延长米没修。河南村采取村民自筹,集体出资、向上争取的方式,总投资30万元,在基础上,新修水泥硬质路4条,延长米,计生局包扶河南村,并积极出面与交通局协调,修建水泥路1000延长米,计生局协调相关领导无偿给付河南村水泥100吨,用于硬质路改造建设,基本实现村屯道路硬质化,硬质化率96%。

  ②边沟。全长6.2公里,已修2.2公里,还剩4公里没修边沟。计划投入8万元,修建u型槽水泥边沟2公里,计划投入8万元,修建u型槽水泥边沟2公里,两年内实现边沟硬质化达到100%,保证边沟排水畅通。

  2.4、绿化美化。

  ①环境绿化美化。本着不留死角,不留裸露土地的原则,科学规划,实现路旁、村旁、沟旁及房前屋后全部栽种绿化树。投入2万元,村内主次干道栽植垂榆600株,实现街道绿化100%。边沟外侧进行彻底*整,栽植花草,达到美化绿化。计划再投入2万元,在每两棵垂榆中间栽植云杉树种600棵,做到绿化树种高低错落有致。

  ②庭院净化美化。庭院内栽种花草,设置盆景,有条件农户沿房屋和杖墙壁栽种攀岩藤条式花果或花木。

  ③公共场所绿化美化。河南村现有村办公室,村供销商店公共场所两处,对这两处场所分别设置花坛,栽植花期长的花草,美化香化公共环境。

  2.5杖墙和房屋外饰。

  ①杖墙。河南村主次干道两侧的杖墙投资1万元,用白灰粉刷一新,达到整齐划一。

  ②房屋外饰。对主干道路两侧房屋外墙采用帖面、粉刷或彩绘等形式进行装饰,形成统一格式,效果鲜明,特点突出。

  2.6公益事业。

  ①为提高村民生活质量,活跃乡村文化娱乐生活,河南村党支部和村委会计划在投资20万元,修建一处占地面积1000—1500*方米的集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的广场,并安装体育健身器材,供人们享受新农村带来的喜悦成果。

  ②以村办公室为中心,修建完善占地面积700*方米的农民服务中心,建成集办公室、党员教育、文化娱乐、信息服务、图书阅览、村民培训等多功能于一身的综合活动场所,并在村委会广场安装上了计生局为河南村协调解决体育配套健身器材10件,供村民健身之用。

  二、存在的问题

  我们在入户调查问卷和村班子及村民代表座谈中发现,在新农村建设中还存在个别问题及认识上的误区。

  (一)新农村建设宣传力度不够。虽然中央、省级媒体对新农村建设宣传力度较大,部分党员群众还没有真正认识到位。同时,由于对不同的少数民族、不同类型的村民组、不同的经济实力和地理位置缺乏相应的建设标准,目标不明确,具体操作中难以掌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和积极性。

  (二)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和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与误区。一是存在着尚有较为严重的“等、靠、要”思想。调研发现,基层干部虽然对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很清楚,但是说起如何结合实际推进工作,却要等上面布置;多数农民也没有把自己摆进去,表示“上面要干啥就干啥”。村干部认为提不提新农村建设,对抓建设促发展没有区别。干部对于新农村建设存在模糊认识,思想上希望立竿见影、早见实效,指望两三年工夫就能建成新农村。

  (三)农业生产力水*有待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不适应市场化发展的需要,分散、小规模的粗放经营格局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产业化水*不高,农业效益低下,市场竞争力不强,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任务还十分艰巨繁重。

  (四)农民增收既面临着农业内部受资源约束,增收发展潜力不大的压力,又面临着农业外部就业竞争加剧的巨大压力,提高农民、转移农民、致富农民的任务还十分艰巨繁重。

  (五)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免征农业税后,农村财政“缺口”大,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投入严重不足,硬化、绿化、美化、净化、亮化等硬件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短缺,农田水利建设和土地治理很难开展,农业抗风险能力薄弱,制约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六)农村稳定工作亟待加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各种社会矛盾进一步凸现,件增多,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任务还十分艰巨繁重。

  (七)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随着开发建设的逐步深入,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一是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高。目前,农村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对新时期农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不强,发展的路子不宽,工作方法不多,在群众“盼富”面前力不从心。二是工作作风不扎实。服务意识不强,缺乏对农村工作的热情和对农民群众的感情。三是村级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正常的办公费用难以维持,因此村级组织作用发挥不够好,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随之减弱。四是农民的法治意识淡薄。农村法制建设相对滞后,法律在调整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公民合法权益过程中,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农村社会法治文化程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三、对策及建议

  通过全方位的调查研究,我们认为河南村在新农村建设中还需进一步探究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为促进河南村在新农村建设中快速跨越发展,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一)要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新形势。要利用明白纸、标语横幅、群众会议等将新农村建设的意义、标准、进行全方位宣传,在全社会营造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起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围绕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要切实加强新农村建设领导。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要加大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指导,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新农村是农民自己的家园,农民期盼什么,需要什么,他们最有发言权,因此,新农村建设必须尊重农民意愿,不能搞形式主义。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部门积极配合、村组干部群众主动参与”的领导机制,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分类指导,逐步推进,真正把新农村建设抓出成效。

  (三)要凸现新农村建设新亮点。要以示范村建设为主体,全力提升示范村建设的规模化、规范化、科学化、配套化。一是要超前规划。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的要求,把小康住宅、道路建设、环境美化、设施配套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依据这一主体分步实施,整体推进。二是要高起点建设。对于新农村建设示范点要坚持20年不落后,30年能改造的要求,对于各项配套建设力求高起点、高标准,避免重复建设和资金浪费,切实达到以点带面、示范引导的作用,进而推动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

  (四)要开辟农民增收新渠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是农民,根本是发展农村经济,重点是增加农民收入,难点是构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因此,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我们要始终把发展作为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根本手段,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跳出农业发展农业,跳出农村致富农民,通过工业拉动、城镇带动、招商推动、民营激活等方式,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快速转移。要采取“内外抓、综合抓、重点抓”,既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把农业和农村内部的文章做足,又要加快村级经济开发,发展第三产业,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在农业和农村外部寻求增收途径;既要抓好面上增收,全方位开辟农民就业和增收的渠道和途径,又要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着力解决好农村贫困人口等特殊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做好扶贫救助工作;既要立足当前采取见效快的具体措施,又要着眼长远寻求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治本之策,建立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多途并进,多管齐下,不断开拓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空间,不断开辟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五)要打造农村新经济。建设新农村,最根本的是发展农村经济。要着眼于壮大村级经济实力、增加农民收入,要继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种养殖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

  (六)要建立农民新保障。做好学校危房改造和减免义务教育阶段杂费工作,推广农村改厕、改水,继续抓好规范化卫生所、农村文化大院、农村敬老院建设。特别按市**关于建设“和谐新农村幸福新农家”项目文本,建立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机制,建立健全以新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就业帮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等为补充的多元化新型社会救助体系,让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

  (七)要培养造就新农民。要以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和促进就业为目标,实施失地农民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信息网络和劳务输出服务机构,开辟转移就业“绿色通道”,全面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转移,增加务工收入。

  (八)要弘扬农村新风尚。要突出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和人口科技文化阵地建设。一是以文明村建设为抓手,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大力开展以遵纪守法、移风易俗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人口素质教育、婚育文明教育,推进农村人口计生工作和谐稳定发展。二是要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构建农村公共文化体系,大力发展农村生态文化,促进人与自然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丰富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2

  为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期,我们采取座谈、问卷调查和走访企业的方式,与6家企业和部分行政执法部门负责人进行了座谈,分析当前经济环境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调查表明,我县经济发展环境经过阶段性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企业普遍反映,*两年来,经济发展的硬软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全社会重视环境建设的氛围已经开始形成。但是,实行经济发展环境的不断优化,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加强经济发展环境建设,努力营造通畅、宽松、便利、法治的良好环境,依然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座谈中,企业负责人普遍认为,今年县委专门成立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办公室,下“重锤”治理经济发展环境,全力支持企业发展。人大、**对经济环境的关注程度日益增强,加强了对该项工作的领导和监督。改变了以往投诉无门、治理无人的局面。随着**职能逐步转变,审批项目逐年减少,审批事项向服务中心集中,方便了企业办事。严肃查处了一批损害经济环境的案件,行政执法人员明目张胆地“吃拿卡要”等违纪行为明显减少,雁过拔毛的现象得到遏制。实行奖励纳税大户等制度,形成了亲商、安商、护商的良好氛围。

  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清醒看到经济发展环境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一些深层次的矛盾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当前的经济环境与经济发展还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

  第一,发展意识不强,企业经营的政策环境仍不宽松。

  座谈中大家反映,传统的官本位、权本位、利本位意识在一些部门仍然存在,有些干部发展意识不强,*惯用计划经济的管制手段管理企业,居高临下,错误地认为管理就是收费,执法就是处罚,对企业不惜竭泽而渔。有些部门在服务企业,帮助企业跑项目、创品牌、融资等方面的措施不力,扶植企业发展的政策难以落实。座谈中大家反映,尽管制定了一些优惠政策,但在土地、税收、金融、工商等方面的政策仍不够灵活,在服务经济建设方面的投入还不足,企业准入的门槛还比较高,一些好的产业进不来,有的来了也留不住,难以形成规模。如南河工程老板中途撤走,亚泰和胜动合作项目黄磷尾气发电无法履约等等。少数部门由于思想观念难以从根本上转变,*惯用条条框框束缚企业,在服务企业发展上支持的少,干预的多;设路标的少,设路障的多。

  第二,行政审批项目过多,程序繁琐,行政服务中心的作用发挥不够。

  座谈中反映,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相对滞后。一些部门面对新一轮市场竞争,缺乏紧迫感,工作中轻服务、重收费,轻监管、重处罚,程序繁冗,服务效率不高。一是行政审批项目偏多,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发挥不够,行政审批方式单一。二是行政审批手续繁多。有些具有审批职能的单位仍抱着部门权利不放,以种种借口搪塞,至今不进中心。有的虽然在中心设立了窗口,却把行政服务中心当作“收发室”,实行审批职能体外循环。有的行政机关一项许可要经多个科室,涉及到几个分管领导。有的在报批材料上做文章,不实行一次性告知,对申报材料吹毛求疵,逼着企业找关系、做工作。

  第三,部分工作人员服务意识欠缺,存在不作为、慢作为的现象。

  大家反映,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服务企业工作中,县领导比部门领导重视,部门领导比中层干部重视,对县领导重视企业发展,帮助企业排忧解难的作法给予高度赞扬。但也认为,有些部门政令不畅,落实县委县**决策力度不够。有些部门握有实权的科长、主任等中层干部对待上级决策、政令和要求,以种种借口顶着不办。有些工作人员接到报批项目后,采取“挤牙膏”式的服务,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快办事,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

  第四,部分单位自由裁量权过大。

  有些部门主动上门服务少、宣传政策少,但突击检查多、行政处罚多。在行政处罚中就高不就低,滥用自由裁量权,随意抬高处罚额度,只要在检查中发现一点问题就狮子大开口,等着企业去“做工作”。过大的自由裁量权也容易滋生执法中的腐败行为。

  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3

  根据县委工作会议精神和《20xx年全县**及民族宗教工作安排意见》要求,从3月14日—3月31日,由县委常委、**部长黄顺福带领县委**部、县民族宗教局班子成员及工作人员,深入全县20个乡镇23个少数民族村社11处宗教场所,重点对全县少数民族乡村和少数民族散杂居村社进行实地调研,通过召开干部群众座谈会讨论、走访农户、问卷调查等方式,广泛听取各乡镇村社干部及群众对少数民族乡村和少数民族散杂居村社经济发展的各方面意见和建议,认真分析少数民族乡村和少数民族散杂居村社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并提出相关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少数民族乡村基本情况

  (一)少数民族人口分布情况:

  文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县份,全县共有藏、回等27个少数民族,现有少数民族人口约8294人(其中:藏族7464人,**606人,其他民族224人),约占全县总人口的3.4%,主要分布在铁楼乡、城关镇、碧口镇、中寨镇、石鸡坝镇、堡子坝镇、丹堡镇、刘家坪乡、梨坪镇、天池镇等乡镇。

  (二)少数民族乡及村社分布情况:

  全县有民族乡1个—铁楼藏族乡,有散杂居乡镇9个(包括:城关镇、碧口镇、中寨镇,石鸡坝镇、堡子坝镇、丹堡镇、刘家坪乡、梨坪镇、天池镇),有少数民族村35个,合作社53个,社区1个。其中:铁楼藏族乡有11个少数民族村,藏族685户3297人;散杂居乡镇有24个少数民族村1个社区,藏族1018户4167人,**151户606人。(情况详见:全县各乡镇少数民族情况统计表,略)

  二、民族乡村发展成效

  *年来县委、县**高度重视民族乡村和散杂居乡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发挥民族乡村资源优势,培育产业发展,加大民族乡村项目资金的投入力度,使民族乡村经济社会有了较快发展,少数民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有了明显改善。

  一是基础设施逐步改善。*年来,县委、县**对民族乡村投入较大,在交通、水利、扶贫、教育、卫生等方面投入资金约16146万元,民族乡村基础设施不断夯实,村容村貌变化很大。整合各类项目资金,着力加大民族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集中实施了一批建制村道路硬化、饮水安全、河道治理、危旧房改造等基础建设,极大改善了少数民族乡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二是产业培育不断壮大。按照"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目标,大力培育富民产业。*年来,先后在民族乡村建成花椒产业基地6个,优质核桃基地4个,实施5千亩板栗示范园工程1处,建成了草河坝优质核桃采穗园1处,引导藏族群众兴办农家乐15家,扶持兴办以酿酒、养猪、养鸡为一体的养殖场4家,冷水鱼养殖场1家。

  三是社会事业得到全面发展。县委、**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在民族乡村新建中小学教学楼14栋,完善教学配套设施,教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教育水*不断提升。着力解决民族乡村群众"看病难"问题,在民族村建成了卫生室,配备了基本医疗设施和药物,群众就医条件得到根本改变。全县累计向民族乡村发放"村村通"电视接收机1507套,基本实现了广播电视全覆盖目标。各类社会保障优先承担起民族地区保基本、兜底线的任务,持续推进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

  四是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坚持不懈地抓白马人民俗文化挖掘保护传承工作,出版了白马民俗文化系列丛书,修建了草河坝、麦贡山等6所白马民俗文化传*所。文县被中国民协和***分别命名为"中国白马人民俗文化之乡"和"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草河坝、石门沟、案板地、强曲村被列入全国传统村落名录,白马傩舞"池哥昼"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一批保护名录,麦贡山、草河坝、石门沟被批准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成功举办了两届白马人民俗文化旅游节和"火把节",乡村旅游发展势头强劲。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年来,县委、县**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全县少数民族乡村和少数民族散杂居村社经济社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受自然、历史、经济、思想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少数民族乡村和少数民族散杂居村社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省、市、县*均水*相比还相对滞后,与全国一道同步进入小康社会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基础设施欠账大。少数民族村社普遍地处偏远,群众居住分散,环境条件差,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投入大,已成为制约少数民族村社发展的"瓶颈".少数民族村社因地域差异,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制约矛盾突出,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缓慢,特色产业发展薄弱,生存环境恶劣,自我发展能力差,生态环境脆弱,生存与发展的矛盾凸显。全县少数民族村社(非精准扶贫村)需要解决的事项有:人畜饮水、文化广场、村内道路硬化、产业路、异地搬迁等5个方面,总投资约1557.5万元。其中:人畜饮水工程14个村,53000米,投资约79.5万元;文化广场13个村社,投资约650万元;村内道路硬化10个村社,约49.5公里,投资约445.5万元;产业路7个村社,约40公里,投资约360万元;异地搬迁6个村社45户,投资约22.5万元。

  二是居住条件差。大部分少数民族村社地处高半山区,居住条件差,自然条件严酷,灾害频繁,土地瘠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困难,个别村社生存环境恶劣。如:梨坪镇九原寨村石界湾社,居住在大山深处,交通险要,出入及不方便,土地少,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只有老年人居住在村里,很少与外界交流。需要异地搬迁的少数民族村社的群众有:城关镇关家沟村朱家山社5户、中寨镇新寨村5户、石鸡坝镇张家沟村金家梁上社12户、丹堡镇古道坪村刁楼、蓖麻社18户、梨坪镇九原村20户、草坪村1户、金坪村葡萄架社2户。

  三是发展资金不足。*年来,虽然县上对民族乡村投入较大,重点对铁楼乡进行了打造,投入相对多一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很大改观,村容村貌变化较大。但其它散杂居少数民族村社投入偏少,基础设施改变不大,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条件、乡村道路状况还较差;防灾抗灾能力较弱,返贫现象严重。

  四是贫困程度深。少数民族村社经济发展缓慢,产业培育不足,支柱产业匮乏,山高路远,靠天吃饭,农业收入微薄;年轻人外出打工,村内大多居住着老人,空巢现象严重。绝大部分群众只能依靠外出打工挣钱,经济收入单一,缺乏持续增收渠道。民族乡村的产业主要以种植养殖为主,受自然因素影响大,持续增收渠道窄,稳定脱贫难度大,因灾、因病、因学、因婚返贫的问题突出。据统计,全县少数民族聚居村和散杂居村中,201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在3500元以下的村有14个,3500元至4000元的有7个,4000元至5100元的有14个,均低于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5389元。少数民族村社已成为脱贫攻坚战中难度最大、任务最重的地方,与同步实现小康的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

  五是少数民族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少数民族村社群众普遍思想观念守旧,相当一部分人发展思路模糊,发展理念陈旧,创业意识不强,安于现状,不愿接受新生事物;部分民族乡村群众缺乏劳动技能,创业缺乏过硬本领,自我发展能力还不强。

  四、几点建议

  一是制定少数民族乡村和散杂居村社发展规划。按照民族乡村和少数民族散杂居村社发展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制定少数民族乡镇村社规划,有步骤、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少数民族乡村和散杂居村社发展规划。同时,保持规划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在新农村建设和危房改造时要融入民族元素,突出民族特色;倾力打造体现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的标志性公共建筑,如寨门、戏台、凉亭、文化广场等公共设施建设,为各族群众提供充足的公共文化活动空间。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少数民族特色的保护与传承发展,与扶贫开发、生态旅游、文化保护和新农村建设等相结合,整合各方资源,统筹兼顾,科学合理规划少数民族村社未来发展。建议拓宽改造演武坪至麦贡山通村公路,修通铁楼乡白马十四寨连村并网公路,改善藏区群众交通条件。

  二是加大资金投入。深入实施"两个共同"示范点建设,充分利用好省市"两个共同"示范点建设资金,在重点做好铁楼藏族乡"两个共同"示范点建设的同时,也要兼顾其它散杂居少数民族村社发展,适当将省市"两个共同"示范点建设资金向其它散杂居少数民族村社安排,促进少数民族乡村和散杂居少数民族乡村同步发展。同时,要把少数民族村社作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深入推进精准扶贫脱贫,整合项目资金,加大资金扶持,集中攻坚突破,进一步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乡村扶贫攻坚步伐。建议从全县项目资金总盘子中切割部分资金,重点解决少数民族村社水、路、广场等基础设施建设,给予落实解决,改变村容村貌,改善生活环境。(附:全县少数民族村社需要解决的事项统计表)。

  三是优先安排项目。抢抓创建全国民族团结示范县机遇,为少数民族村社谋划一批以道路、饮水、危房改造、生态建设为重点的基础设施项目,以农田水利、灾害防治为重点的生产项目,以教育、文化、卫生和社会保障为重点的民生项目。加强与国家和省市有关部门的衔接沟通,积极主动争取支持,重点争取民族乡村基础设施、产业培育、社会事业项目,尽最大努力把有利于民族乡村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纳入国家和省市总盘子。按照"十三五"规划,坚持民族乡村项目优先立项、优先投资、优先实施。县涉关部门要在项目和资金的安排上优先考虑民族乡村和少数民族散杂居村社,在交通、水利、电力、农田建设等方面要求县级配套资金的,着力予以整合配套落实。

  四是抓好基础设施建设。要把少数民族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在资金项目上大力倾斜,不断改善民族乡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大对少数民族村社道路建设的投入,把少数民族村社人畜饮水、村内道路硬化、文化广场的修建、异地搬迁、危房改造等民生工程作为重点,切实解决少数民族群众行路、安全饮水、群众生活等方面的问题;同时,要大力推进农村电网、通信、网络、防灾减灾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升少数民族群众生活水*。

  五是部门联动推进民族乡村发展。民族乡村实现小康目标,仅仅靠自身努力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各级党委、**在政策、资金上给予大力帮扶。县涉关部门在用足用活民族乡村政策的同时,在用好管好民族乡村和散杂居乡村项目发展资金的同时,加大对少数民族乡村和散杂居村社项目资金投入。要整合财政、交通、扶贫、水务、教育等部门资金,帮助民族乡村和少数民族散杂居村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帮助解决民族乡村和少数民族散杂居乡村社的实际问题。

  六是扶持特色产业。立足乡村实际,突出民族特色,结合地域特征、民族特点、历史背景和发展水*,深入挖掘利用少数民族村寨特有的文化生态资源,大力培育特色产业。少数民族村社都很僻远,地处林缘,地域开阔,在此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可扶持养殖土鸡、土猪、土蜂蜜;可种植药材、核桃、花椒等作物。充分发挥少数民族村社自然风光优美、人文景观独特的优势,把经济发展与特色民居保护、民族文化传承、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发展乡村旅游,增加农民收入。

  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4

  一、*年来我市县域经济呈加速发展态势

  (一)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发展速度逐年加快。县域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逐年加快。从xx年起,县域经济一举扭转了长期发展滞后的被动局面,增长速度超过全市*均水*。xx年,三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79.6亿元,是xx年的2.4倍,年均增长 4.5%,人均gdp突破800美元;实现财政收入 5.05亿元,是xx年的2.6倍,年均增长xx年增加 50元,年均增长 0.4%。今年上半年,三县实现工业增加值28.83亿元、财政收入9. 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3.4%、 2***%,其中财政收入增长高于全市 .8个百分点,长丰、肥西工业增加值增长均快于全市。县域农民人均现金收入 656元,同比增长26.8%,高于全市9.2个百分点。三县在全省县域经济考核的位次大幅上升。xx年县全省(市)综合指数,肥西居第7位,比xx年上升 6位;肥东居第8位,比xx年上升 0位;长丰居第 位,比xx年上升30位。

  (二)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运行质量明显提高。xx年,县域经济中三次产业结构已由xx年的44.4∶24.9∶30.7调整为 25.8∶40.6∶33.6。5年时间,一产比重下降了将*xx年,三县实现工业总产值 5 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5. 亿元、工业税收5.8亿元,分别是xx年的6倍、5. 倍和5.3倍,年均分别增长43%、38.5%、39.4%。县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xx年的78户发展到 96户,增加了 .5倍。工业对县域gdp和财政收入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37.3%和38.5%,5年分别提高了*xx年的5.7%提高到 7. %,上升了 .4个百分点。县域工业园区建设加快,园区经济蓬勃发展,成为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目前有3个省级工业园区和 6个经市批准的乡镇工业集中区。xx年,县域工业园区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均占县域60%以上,提供税收占三县财政收入50%以上。

  (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推进,龙头企业不断壮大。种植业、养殖业标准化、规模化、区域化取得长足进展,市级标准化养殖小区发展到500多个,规模养殖比重提高到60%,xx年家禽出栏量突破 亿只,比xx年增长65%;苗木、蔬果面积分别达到 7万亩、72.4万亩,设施栽培达到 0万亩;成片造林59万亩,相当于建国以来造林面积总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取得突破性进展,龙头企业规模壮大,带动力显著增强。xx年,三县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增至83家,年销售收入76.9亿元;拥有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省级 5家,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龙头企业增至 0家,其中 0亿元以上2家。伊利乳业、光大木材、新希望集团、和威集团等一批国内大企业、大集团落户三县,使农业产业化跃上新台阶。

  (五)招商引资势头强劲,发展后劲显著增强。xx年以来,三县固定资产投资逐年加大,xx年固定资产投资75.3亿元,是xx年的4倍多,年均增长32.3%。5年累计实际利用省外资金50.3亿元,其中xx年达到 8.6亿元,是xx年的2. 倍,年均增长xx年以来,三县固定资产投资和招商引资势头更加强劲。 -6月,县域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8. 7亿元,同比增长 34.9%,高于全市22.6个百分点;共引进省外项目48个,实际到位资金 9亿元,超过去年全年,同比增长9 .9%。县域投资加大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进一步增强了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

  二、我市县域经济与经济强县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年来,我市县域经济虽然取得快速发展,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看到,目前我市县域经济发展水*不仅与全国百强县差距甚远,即使与外省经济强县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

  差距之一,经济发展水*偏低,整体竞争力较弱。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xx年我市三县综合实力在全国xx年来三县加快推进工业化,县域产业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但与经济强县相比,仍有较大差距。xx年,百强县非农产业比重为90.4%,而我市为64.3%,三县中非农产业比重最高的XX县要比XX市低2 .9个百分点。从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看,才进入工业化初期阶段,工业基础薄弱。xx年,我市三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有 5 家,总数比XX市还要少 7家,三县实现工业总产值合计为 5.5亿元,只及XX市59.6%。从各县情况看,肥西、肥东和XX县拥有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仅是XX市的 4.9%、25%和 8.5%,实现的工业总产值也只及XX市的3 .3%、xx年县域人均基建投资额为794元,只相当于百强县*均水*的 5.4%。长丰、肥东、肥西三县人均基建投资额分别为 29元、660元和592元,只有莱西的39%、23%和2 %。县域贷款水*偏低,到 xx年末,三县贷款余额总量为55.7亿元,占全市贷款余额的4.6%,人均贷款余额只及百强县的 0%,人均贷款额较高的肥东也只有百强县的 .7%,只及莱西的36%。经济外向度也比较低,我市县均出口总额仅为百强县*均水*的 .6%,县均实际利用外资不到百强县*均水*的4%。县域外资依存度为2.2%,远远低于莱西 3.4%的水*。

  差距之四,资金、人才等要素大量外流,县域生产要素供给不足。县级财政拮据,加之国有商业银行收缩县级以下业务,邮政储蓄只存不贷,县域有限的资金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地从农村流向城市,县域大量中小企业融资十分困难。受县域环境、待遇等条件的限制,大中专学生回县率很低,到县域企业工作更少,大量人才流向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目前三县规划建设、工业经济、财税金融、企业管理等方面人才严重短缺,不仅直接影响到县域经济竞争力的提升,也影响到县域创新能力的提高。xx年,我市县域每万人年均申请专利数0.07件,远远低于百强县每万人均4.37件的水*。

  差距之五,市场化程度不高,非公经济发展缓慢。我市县域市场化程度不高,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运行机制尚未形成,县域经济发展活力不强。市场中介组织培育不足,经济发展环境不够宽松,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缓慢。三县民营企业多数规模小,档次低,产业分布不合理,大多集中在第三产业,大多仍然处于家族式管理为主的低级阶段,自身发展潜力有限。截至xx年5月底,三县个体工商户54842户,注册资金仅为7.28亿元,户均仅 .3万元;私营企业3854户,注册资金5.6亿元,户均仅 4.6万元。实现的生产总值和税收占县域总量不足50%,远远低于发达地区70%以上的水*。

  三、进一步加快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在新的形势下加快我市县域经济发展,要进一步确立科学发展理念,拓宽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努力实现从以乡村为依托、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主体的传统县域经济,向以县域和中心镇为依托、以非农经济为主导、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现XX县域经济跃升。

  (一)完善发展思路,确立新的发展理念。当前实施县域突破,加快发展县域经济,需要资金、项目、技术、人才,但更需要的是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思想理念和制度供给。因此,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思想、与时俱进、转变观念、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是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首要动力。从思想理念方面来说,县域突破首先是发展思路、发展观念的更新和突破,要努力破除一切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思想障碍,摈弃一切束缚发展的落后意识,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在提高认识中统一认识,在转变观念中更新观念,在勇于探索中不断前进。要不断强化工业意识、市场意识、创业意识,善于把上级的政策和部署与本地实际结合起来,以创造性的工作开创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局面。从制度供给方面来说,要从多方面确立并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民营经济的主体作用,构建县域经济发展的内生性机制,**的指导和调控要建立在充分发挥这“两个作用”的基础之上,并保护“两个作用”的有效发挥,而不能取代或限制“两个作用”的发挥。

  (二)强化工业主导地位,加快产业集聚发展。县域经济发展从本质上说就是工业化过程,就是用现代工业改造传统农业和农村经济,从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转换的过程。工业化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也是经济强县发展实践所证明的基本规律。推进我市县域经济工业化进程,当前重点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力发展县域特色经济。要着眼于市场需求趋向,立足于区域自然资源禀赋和原有产业基础,进一步强化产业特色,打破行政区域界限,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促进资源、资金、人才、技术等向特色产业或产品集聚,使其不断壮大规模,形成优势,在县域内形成若干个专业化分工、社会化协作的特色产业集聚区。二是大力抓好工业园区建设。要把园区建设作为推进县域工业化的主攻点,集中力量开发建设好县工业园区和重点乡镇工业集中区,充分发挥工业园区产业集群、要素集聚、资源集约的“洼地”效应,引导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加快向园区聚集,使园区成为推进工业化的主要增长极。三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用现代工业理念和现代生产经营方式改造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促进县域农业向经营规模化、投资多元化、布局区域化方向发展。

  (三)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相互依存,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基础,城镇化又可以进一步推进县域经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快慢,直接影响着县域经济的发展。因此,加快我市县域经济发展,必须加快城镇化进程,并使之成为壮大县域经济的一个基点。要按照现代化滨湖城市和“ 4 ”城市总体框架,推进我市县域城镇化,重点抓好店埠、上派、双墩等中心城镇建设,加快形成城市副中心。要把城镇建设、工业园区建设、专业市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引导、鼓励各类企业向县城和中心镇集中,加快产业集聚、人口集中,促进县域城镇建设发展。改革和创新城镇建设投融资体制,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进行市场化经营,多渠道加大对城镇建设和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强城乡基础设施的一体化,将城市的基础设施不断地向周边乡村延伸,对连接城乡和跨地区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做到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筹资、统一建设,以改善县域内外联系条件,优化投资环境,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四)掀起全民创业热潮,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市场主体不多,企业数量偏少,民营经济不强,是当前我市县域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必须进一步**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尽快形成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县域经济发展新格局。要加大全民创业的宣传发动,积极引导群众打破小农经济意识和传统文化观念,深入开展全民创业行动,激活各类创业资源,尽快形成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生动局面。进一步消除束缚民营经济发展的思想障碍和体制障碍,全面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真正做到思想上放心、放胆,政策上放宽、放活,工作中放手、放开,放宽准入限制,加大扶持力度,推动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走出一条挖掘民智、吸引民资、依靠民力、做活民营经济的发展之路。要把发展民营经济同县域国有、集体企业改革、新上项目、发展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结合起来,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参与公有经济改革,参与新上项目投资入股,组建各种形式的农村经济组织。

  (五)扩大引资规模,加大县域发展投入。现阶段,县域经济发展,主要靠投资拉动,靠项目带动。长期以来,我市县域经济发展滞后,主要是因为投资不足。因此,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必须把招商引资放在突出位置,千方百计扩大投资。要紧紧抓住沿海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积极实施东向发展战略,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中,抢占“地利”先机,吸纳和承接更多的长三角地区转移出来的资本、产业和企业。要紧紧抓住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战略实施的重大机遇,积极“进京跑省”,极力争取国家投资和省里支持,加大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县域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硬环境。要着眼新农村建设和促进中部崛起的大背景,结合本地“十一五” 发展实际,认真谋划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项目,充实和完善县域项目库。每个县每年都要抓几个带动性强的重点项目,对重大项目要加强协调服务,促进尽快开工、建设、投产,形成现实生产力。

  (六)优化发展环境,着力营造比较优势。相对于沿海发达地区和XX市区,我市县域的要素集聚力和资源配置力总体上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必须要把环境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做到门槛更低、服务更好、环境更优,努力形成自己的比较优势,增强县域对生产要素的吸引力和集聚力。要坚持不懈地抓好机关效能建设,以转变思想观念为先导、提高素质能力为基础、创新体制机制为根本、改善运作方式为关键、强化责任追究为保证,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水*,为县域经济发展创造更加优良的环境。要建立健全县域经济发展考核激励机制,根据省里每年对县域经济考核的结果,对各个县进行相应奖惩,同时每年开展评选经济发展“十强”和“十快”乡镇活动,对评选出的乡镇给予奖励。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对发展业绩突出,在县域经济考核中大幅进位的党政正职给予重奖和重用。使各个县、各个乡镇既有动力,又有压力,从而形成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

  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5

  我们花庄村是俞垛镇的一个偏远村落,距离镇里大约12公里,我村地处三县市交界处,全村共有农业人口2358人,非农业人口104人,耕地面积4000多亩,河沟面积3000亩以上,村集体收入18万元,三产总产值一亿元,人均纯收入6480元,村所在辖区私营企业6加,加油站,奶牛场各一家,主要以加工毛绒玩具、石油机械、锻仲、家俱制造、特种养殖为主导产业。就自己*期的调查来看,有许多的因数制约我村现代农业的发展。

  一、我村发展现代农业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难以强化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

  我村的农业生产受物质技术装备水*低、产业化进程慢等因素的制约,其生产仍然没有跳出小规模、低水*、传统粗放经营的怪圈。农业机械化作业水*低,实际机播、机电灌溉率不高。

  有这样有句话“要想富,造公路”,现在兴泰公路全线通车了,但是我们村的村级公路还很不发达,村西面跟南面的许多地方现在还是砖头路,有些地方甚至还有危桥,没有好的交通,就没有人来投资创业,农副产品就没有市场竞争力。

  (二)农民素质低、适应性差,难以承担起发展现代农业的重任。

  目前,我村*均受教育年限7、9年,不足初中文化水*。而在农村劳动力非农化流动过程中,出现的农民人力资本的“逆向选择”现象:流出就业非农行业的基本是年富力强、受过较多教育的农村“精英”,留下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是人力资本含量和劳动技能较低的儿童、妇女和老人,进一步从总体上降低了从事农业生产的留守农民素质。无疑,农民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力军其素质偏低,难以承担起发展现代农业的重任。

  (三)落后的思想观念仍是农户走入市场的最大障碍。

  我村的农民仍然沿续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惯,思想观念保守,在寻求项目和资金投入上多希望**给以扶助,“等、靠、要”思想往往相当的严重。相当的一部分村民固守以农为本的生存观念和温饱型目标,小富即安,脱贫致富的心理预期不高。受固有观念的制约,资源开发利用和经营模式停留在初级水*。

  (四)经济发展中“短视心理”造成集体实力日渐削弱,对户营经济的扶持存在误区。这里的“短视心理”是指部分村干部群众中存在的重短期利益,轻长远利益,重个人利益,轻群众利益,享乐主义,摆官架子的不利倾向。由于村集体经济底子薄,加之片面地看待户营经济的发展,多数村干部对集体经济发展抱的期望不大,导致*年我村集体经济实力处于缓慢的发展趋势。

  由此看来,由于经济基础和自然条件因素的存在,要加快我村新农村建设的步伐,缩小乡村致富的差距,就应该通过合理的规划,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遏制我村农民致富缓慢的势头。

  二、多管齐下全面推进

  发展现代农业,繁济荣农村经,促进农民增收,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是整个经济社会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为此,必须以创新农业发展理念为前提,以提升农业装备水*为基础,以提高农民素质为根本,以推广科学技术为支撑,以增加投入为保障,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加快我村新农村建设步伐。

  (一)用先进理念引领农业。

  发展现代农业,首先要树立新理念。要树立用现代工业推动农业发展的理念。要用办工业的方法办农业,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集约化经营、企业化管理、区域化布局、市场化运作,逐步实现农村工业化、农民工人化、农业现代化。要树立按比较原则参与新一轮市场分工和合作的理念。要通过不断比较、调整、改进、提高,着力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培养具有竞争力的支柱产业,做强做大农业龙头企业,逐步形成农民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龙头”走、“龙头”跟着市场走的良性发展轨道。要树立抓农业就是引导农民走向市场的理念。要通过解决农民待遇不公、信息不灵、市场把握不准等问题,引导农民进入市场,改变农民身份,促使农民从产品生产者转变为商品生产者。

  (二)用现代装备带动农业。

  改善农业设施装备,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明年我村公路交通条件会得到改善,我村已经得到上级部门的支持,进行土地整改,修建乡村公路和桥梁,国家明年对经过我村的国家V级航道鲁汀河进行休整。

  我村要着力推进农田水利建设,要实施沃土工程,以鼓励农民发展绿肥、秸秆还田和施用农家肥为突破口,加快农业综合开发步伐,切实提高耕地质量,前段时间我镇的秸秆还田现场会在我村召开,这不仅是对于我村前段时间秸秆禁烧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我们下一阶段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以“一池三改”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六通、六有、六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民生存环境,带动现代农业发展。

  (三)根据村的实际,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的农业,实现农业的现代化,科技兴农,这样才能强村富民。

  我村是俞垛镇注水养殖大村,应该发挥自己的产业特色,将养殖业做大做强,联合各养殖户进行规模化生产销售,成立农村经济合作社,降低市场风险,创建品牌,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强招商引资,今年我村已经引进了四个项目,其中有一项就是蘑菇大棚种植,在今后的生产过程中要扩大规模,创建食用菌生产基地,创建加工厂,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品牌化经营,包装出口,争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花庄村的农村经济一定能够走上一个新的台阶——奔小康。


工业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菁华3篇)(扩展8)

——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实用五篇

  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1

乡镇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纽带,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无论我们如何开展工作、如何去谈发展,许多工作都离不开乡镇,都需要乡镇去抓好落实。新的历史时期,作为一名乡镇长,要在县委、县**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依靠全镇干部和社会各方力量,始终保持专注发展定力,以绿色发展、科学发展、加快发展为取向,以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为主线,以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群众增产增收为抓手,发扬“争、抢、拼,追、赶、超”的高县“亮剑”精神,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定决心和坚强意志,紧盯发展第一要务,以“经济发展”为调研课题,经过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等开展了详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文江镇经济发现现状

文江镇位于高县中东部,幅员面积157。49*方公里,城区面积3。5*方公里,辖31村6个社区56个居民小组,总人口8155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6929人。南广河在境内穿流而过,地势复杂,大部分属深丘山区,最高海拔1081。2米,最低海拔325米,森林覆盖率达35%。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炭、石灰石、紫砂泥、石英砂等。

在县委、县**的坚强领导下,随着各项政策的落实,镇域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基础建设步伐加快,乡村条件明显改善,主导产业初具规模,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农村大局和谐稳定,城乡居民生活水*明显提高。

*年来,全镇地区生产总值实现42。07亿元,年均增长5。73%;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77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04亿元,年均增长18。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5。12亿,年均增长10。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86亿元,年均增长11。9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778元,年均增长10。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4556元,年均增长25。07%。

二、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建设的快速稳步推进,文江镇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同周边乡镇相比还有着一定的差距,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

一是经济总量偏小、结构单一,要素瓶颈制约加重,重大项目推进乏力,投资持续保持增长的难度加大。

二是新兴产业支撑力不强,生态优势转化效益不高,工业企业转型升级难度大,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产品附加值不高,实体经济发展后劲不足。

三是经济转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逐渐显现的历史遗留问题解 _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

四是财政收支矛盾凸显,财税缺乏新的增长点,各类刚性支出不断增多,财政支出压力增大。

五是公共服务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扶贫攻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不少突出问题亟待解决。

三、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经济转型调结构,突出“三高”抓发展

调整发展思路,用高理念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走势,努力提升新常态下驾驭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能力;高水*服务中小微企业,正确应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高质效提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信心和决心,千方百计跟进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一是要在产业结构调整上下功夫,在产业转型升级上克难关,以乡村旅游拉动一、二、三产业发展,以服务现有企业,孵化小微企业为引擎,切实推进新兴产业、农副产品加工、商贸物流、休闲养生、新业态旅游等项目建设。策划、包装、实施一批以“PPP模式”推进的项目,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开发、公共服务等领域。二是要强化项目要素保障,优化财政收支结构,着力培植新的税源增长点。大力支持小微企业做大做强,着力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加强国土资源管理,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整理,积极争取启动腾龙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全力保障煤、电、气、水等生产生活要素。三是认真研判文江镇域企业生存发展空间,制定“一企一策”帮扶方案,主动帮助企业解决要素瓶颈问题和生产经营难题,鼓励企业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引导企业从生产加工向研发设计、售后服务、使用全过程延伸,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与创新产品培育。

(二)优化第三产业,突出“三园”建亮点

依托百里茶叶观光长廊、高洲酒业生态园、黄草坪红豆杉康养基地,打造3个乡村旅游示范亮点。一是以城郊结合部的剑南村、东山村、胜利村为重点,力争打造全县最大的观光采摘园。二是以高洲家园为元素,打造以籁笏村为中心的喀斯特地质园。三是以黄草坪为中心,优化踏浪湖花河长廊,做大做强科毅茶业云嶺五色采茶示范带,发掘花庄村红色游旅文化底蕴,打造红豆杉康养基地休闲园。

(三)社会事业重发展,突出“三业”抓提升

把教育、卫生、就业作为**工作的重点,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一是突出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提升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水*。力争柳湖幼儿园建成投入使用,全面完成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二是突出卫生事业全面发展。推进村级医疗站标准化建设,加强村医生医疗防疫知识业务培训,服务群众就*就医,实现人人享有健康的目标。 _服务示范镇创建,力争县一医院、中医院医疗水*大幅提升,不断优化妇幼保健、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加强食品药品管理,全力保障人民群众食品药品安全。三是突出劳动就业保障持续发展。着力完善公共服务,坚持创业带动就业,鼓励高校毕业生、失地农民、退伍军人自主创业和返乡人员回乡创业,每年实施技能培训2000人以上,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000个以上,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000人以上;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完善劳动保障所软硬件建设,充分发挥其服务功能作用。

(四)城乡环境呈新景,突出“三化”抓整治

加大城乡环境综合打造力度,努力实现治理“五乱”标准化、城区管理优质化、新村建设标美化的目标。一是“五乱”治理标准化。认真落实《城镇建设发展规划》和《幸福美丽新村建设规划》,按照整治“垃圾乱扔、广告乱贴、摊位乱摆、车辆乱停、工地乱象”的要求,加大城郊结合部、南广河、宋江河沿线、农村公路沿线、村庄山沟等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力度,全面消除“脏、乱、差”现象,争取创建为省级卫生镇,让城乡环境更干净更美丽。二是城区管建优质化。加强城区网格化、信息化和标准化管理,落实城区管理巡查机制,集中整治城区占道经营、违章搭建、乱停乱放等行为,保持良好城市秩序。加强柳湖公园、滨河公园和建设路、板桥、上车站三个农贸市场的综合监管,规范小商贩经营活动,处理好底层群众进城谋生与营造城镇居民良好生活环境的关系。争取启动文江城区油化工程,加快城中村棚户区改造,改善城区居民居住环境。主动融入县上省级文明县城、国家级卫生县创建工作,努力营造文明、健康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三是新村建设标美化。争取易地搬迁和危房改造政策扶持,新建和改造农房10万*方米以上,拓宽和硬化农村公路50公里以上,达到主要干道通乡村客运的道路标准,加大农村客运车辆的投入,进一步提高老百姓安全出行的便捷度。提升饮水质量,保障生产生活用水,拟在李家沟水库下游新建大型集中供水点、新建整治山坪塘100口、新建整治沟渠50公里。提升农村生产生活用电质量,完成第二轮农网升级改造任务,改造线路310公里、增设台区16个、新增变压器16个。改善生活能源,降低群众生活成本,提高群众生活质量,扩大民用天然气覆盖面,新铺设管道50公里以上。

(五)依法治镇全覆盖,突出“三基”抓深化

加强宣传、责任、治理工作,努力提升依法治镇水*。一是宣传教育全覆盖,夯实舆论基础。要深入推进“法律十二进”及基层法治示范创建工作,提高群众学法守法用法水*。按照省、市要求,认真组织开展“法治融入节日”活动,不断增强群众法治意识。制发《法治扶贫工作制度》,广泛开展法治宣传、帮扶和教育,切实增强群众法治意识和致富创业动力,让法治的阳光照亮每一个群众的心田。二是落实责任全覆盖,夯实主体基础。严格落实《文江镇推进依法治镇“一岗双责”责任制》,与镇、村(社区)、组干部层层签订法治责任书,全面推行法治工作目标责任制,凸显“关键少数”的示范作用。三是突出治理全覆盖,夯实底部基础。按照《法治**建设实施纲要》要求,及时清理确认行**力事项,执行好《重大行政决策“三合性审查”制度》,健全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裁量标准动态调整、重大执法决定法治审核等制度,进一步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细则》和现代社会治理体制,推行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工作,不断提高全社会依法治理水*。深入推进*安建设,坚决防止重大治安案件和暴力恐怖事件、大规模***和重特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发生,法治**建设取得新成效。

我们将按照县委确定的“围绕一个定位”“锁定一个目标”“发扬一种精神”“实施五大战略”“推进7+1八大亮剑工程”发展思路,贯彻落实县委、县**提出的“经济发展让人民高兴、政治清明让人民高兴、文化繁荣让人民高兴、社会和谐让人民高兴、生态优美让人民高兴”的各项优惠政策,用好用活各项惠民举措,加快推进文江镇经济社会全面持续健康发展。

  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2

通过对调研情况进行分析,我们认为:村级集体经济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我国农村集体化运动中诞生的,伴随农村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经历了一个逐步演变、不断探索和曲折发展的过程,为巩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发展农村生产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新形势下如何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加村级集体积累是当前解决“三农”问题、发展农村事业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缓慢、无钱办事的问题比较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村级组织的组织功能,该办的事办不了,所承担的公共职能无法履行。

因此,面对新形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现实所迫、发展所需,既势在必行、又大有可为,妥善解决好眼前村级集体经济薄弱问题刻不容缓:

一要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大力发展二、三产业。

充分利用地理环境优越、交通便利、信息通畅、人才资源丰富、基础设施较好等有利条件,在发展二、三产业上走出新路子。一是建立农副产品商贸市场。集体投资办市场、商场,以场生财。二是兴办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农村非农产业发展空间巨大,要利用当地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发展加工业,拉长产业链,而这也正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难点。三是建立服务市场,兴办各类服务实体。本着为民服务的方针,为本地的个体私营企业开展产品推销、供应原辅材料以及信息、运输、餐饮等有偿服务,既为农业和农民走上市场架起桥梁,又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增添一条途径。也可依托原有基础产业,建立各类中介服务组织和专业合作组织,从中收取服务费、管理费,以壮大集体经济。

二要搞好农业资源开发,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立足当地农业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一要开发好。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利用一切可以开发的资源,发展新项目,开拓新产业。发展一些集体统一经营的种养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开发利用集体自然资源如山地、水资源等,通过招标等形式开发经营,获取收益。二要管理好。改造好、管理好现有村级集体的山林、茶园、果园、竹林、水域等资产,使村级集体资产获得保值增值。针对“分得过多,统的较少”的实际,采取以下三种方式:一是返租倒包,把农户的责任山以及长期失管荒芜的山地,通过规划,向农民返租,统一开发后重新承包给农户经营,获得发包收入。二是合股经营,通过水果蔬菜基地等项目开发,村与农户或投资公司按一定比例合股开发经营。三是实施品牌战略,重视科技投入和产品营销,发展优良品种,开展产业化经营,不断提升农产品的档次和质量。

三要盘活要素,培植发展后劲。

一是整活存量资产。对于闲置的办公楼、厂房、设备等集体资产,要积极整合,以公开招标形式实行买断、租赁经营,或以投资入股形式参与企业经营,提高闲置存量资产的利用率。二是增加存款收益。对于村集体闲置货币资金数额较大的村,在政策许可范围内,与开户银行通过协议存款形式,适当上浮集体货币资产利率。也可采取适度购买国债等有价证券,或与经营稳定、信誉度高的资信企业融资获息等方式,多措并举增加资金收益。三是开发“四荒”资源。对于村集体统管或农户承包的荒山、荒水、荒地、荒滩等“四荒”资源,可鼓励经营管理能手、种养大户进行规模经营,或采取反租承包、合股经营的形式进行开发。也可由村集体统一牵头,招商引资或联合农户参股开发,创办农业基地,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四是提高经营性资产效益。

三、要落实政策,加大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扶持力度。

一是强化项目支撑。国土、农业、财政、发改、交通、林业、水利等区直部门要将涉农资金和项目向村级集体经济倾斜,并向上级部门争取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扶持奖励资金。农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等金融机构要延伸农村服务链条,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加大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信贷支持力度。二是鼓励结对帮扶。加大部门帮扶力度。区直部门要结合“千名干部万户行”、“创先争优”活动,从班子建设、发展规划、人才培养、资金支持等方面,对联系村发展集体经济进行结对帮扶,指导、扶持其盘活集体资产。深入推进村企共建。鼓励村企自愿结对、实现双赢,企业可与结对村合作开发,兴建农业产业化基地、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和其他配套设施。

四、要加强农村基层经济组织建设,提高发展活力。

发展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村级班子建设至关至要。一是要配强配好村级班子。特别是要选配好村党支部**、村委主任,要不拘一格地把年轻、懂科技、有经营管理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选配到村级领导岗位上来。对一些相对贫困且又缺乏人才的地方,不能光以内选方式,必要时还要突破条条框框,通过下派途径解决好班子软弱的问题,使村级班子人员真正具备带领一方农民开拓创业,勤劳致富的能力,成为党在农村基层的坚强堡垒。二是加强村双委班子成员的培养和教育。加强思想教育,树立为民服务、清政廉洁的思想,明确村级班子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职责。要加强村干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营管理能力的培训,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到集体经济发展较快的典型地方考察学*,借鉴经验,因势利导,强身固本。三是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完善对村干部工作业绩和收益挂钩制度,要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纳入村干部目标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之一,作为考核重要依据,对在一定时期内村级班子建设和村级经济发展成效显著的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充分调动农村干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同时,也要防止个别村干部采取虚报瞒报手段,谋取不当利益。四是要切实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对从事村级组织工作达到一定年数的老村干部,离任后要继续落实养老、医疗保险等关爱政策,使村干部有一个盼头,多一份工作干劲。

  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3

一、概述

报告基于对__市__县__村__组的15户村民、村委会工作人员、农村医疗卫生所的走访调查写成。以__村为例,报告主要描述了山区居民的经济,涉及医疗养老等情况,列出了山区经济落后带来的突出问题,分析了解决方法和建议,力求为山区发展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线索。

二、调研背景与调研目的

(一)调研背景

我国*14亿的人口中,*一半仍然是农民。当前中国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但是,发展的背后,城乡差距、贫富悬殊带来的社会矛盾不容忽视。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摆在党和国家面前的重要任务,只有相信农民、依靠农民、处理好“三农”问题,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才能够得到巩固。

(二)调研目的

1、通过调查,深入了解山区经济发展情况,进而让更多人对山区发展有更深入系统的了解。通过分析总结发现国家政策在贯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对农村经济带来的影响,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出谋献策。

2、学以致用,通过实地的调查研究,调查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山区的发展历程,积极提高自身社会交际能力,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为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三、报告的不足之处

本报告主要是描述了__村__组村民的经济状况。由于走访调查的住户不够多,问的问题不够全面,数据事实不够充分,对于一些问题,村民可能没有完全讲出事实,一些涉及到收入的问题村民多是说了大概,无法准确知道,对__村村民的经济、医疗等问题的分析缺乏理论基础。因此,本报告参考了部分官方统计数据。

四、__村的基本情况

(一)__村的简要介绍

__村位于云南省____县小草坝乡,属于山区。距离镇18公里,占地面积28。3*方公里,海拔1500米,年*均气温17。7℃,年降水量1200毫米,适宜种植玉米、洋芋、芸豆等农作物。有耕地4261。5亩,其中人均耕地1。3亩,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该村已通电、通路,无路灯。

该村建有党支部1个,下设3个党小组,团支部1个,下设17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830户,其中农业人口3208人,劳动力1543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920人。

(二)__村居民的经济收入及其获得方式

1、村内经济状况

村里大部分青壮年都外出打工,村里有很多的留守儿童,及孤寡老人。村里人使用特有的灶台,用柴、煤烧火,或者用电磁炉烧饭。这里有两道家家户户都会吃的菜,一是炸土豆,二是煮四季豆。

从数据上看,大雄村2009年农村经济总收入961。8万元,全村外出务工收入112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317人,在省内务工62人,到省外务工255人。

2、历史经济情况及变化

3、居民收入来源

3、1外出打工

这几年来,大部分剩余劳动力都到沿海地区(广东、浙江等)去打工,赚来了不少钱,他们把打工赚来的钱一部分用于生产、生活费用,另一部分用来修建房屋。

3、2在家务农

3、2。1种植天麻

天麻是__村的土特产,有特殊的药用、保健功能,丰收季节最高价格能达到一百多元/斤。2013年,鲜天麻产量预计1000万公斤,产值预计*8亿元。越来越多的__群众通过种植天麻走上致富之路。

种植天麻需要本钱买菌种等,还需要时间和精力,过年那段时间是天麻成熟的时候,要带上狗上山守着天麻,以防被偷。老年人年纪大了都不种天麻,家里穷的也不种天麻。有的人家种七八百窝(“窝”是单位,一窝长宽约20cm,长约40cm),天麻年收入在5-6万元。有的是天麻大户,如隔壁村有一年种天麻收入十几万元的例子。

**从去年开始对__村种天麻进行补贴,去年2000元/亩,今年4000元/亩。

3、2。2其他作物及牲畜

村里人除了种天麻,土地就用来种苞谷、土豆等,然后养一两头猪,有的还养几只兔子。一般都是家里自己吃,不卖。有的人家种的苞谷不能自给自足,苞谷种的不够,要买苞谷,价格约在140元/百斤。十几年前__村种过水稻,但产量不高,现在都不种了。有的家庭父母会出去打短工,2-3个月一次;或是父亲在外打工,母亲在家务农(种植天麻)。

3、3其他

由调查结果可以发现,大雄村村民打工、打工加务农是主要的收入来源。对于一个农村村民来讲,他的经济收入方式并不总是单一的,对于一个家庭来讲,家庭成员选择的收入方式可以不同,家庭的收入方式越多,这样的家庭就相对越富裕。

(三)__村其他情况简述(教育、医疗、养老)

1、文化教育

__的小孩一般是没有学前教育的,一般从6岁开始在村子里上小学,小学不收学费、书本费,只是自己买辅导资料,也就是说学生上学基本不花钱。学校中午提供一顿免费的午餐。这里的小学连做饭的有11个老师,教200多个学生,老师几乎每个学期都换,有的老师也会搞点副业自己买地种天麻。这里上语文数学科学品德四科,不上英语课、体育课,学生一般5:30-6:00起床上学。小学毕业后最多有七八个孩子会去__读中学,一半的人会在小草坝读中学,剩下的人就不上学了。

农村小孩从小在家十分独立,要忙着洗衣做饭等家务活,有时还得帮大人干农活。农村大部分小孩*时衣服都很旧,衣服上有一两个破洞是常有的事,没有经常洗衣、洗澡等卫生*惯。

在小草坝的初中阶段是这里的孩子能否继续接受教育的关键,成绩好的会去__读高中,成绩差的而家里富裕的父母想让孩子读个书的会送孩子去读卫校、职高,这两种学校有**的支持,对农村来的学生都有学费优惠和生活补贴。村子今年考了一个大学生,总共加起来有七八个,农村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少,考上了大学基本上就算是走出了农村。

3、医疗卫生

到2009年底,全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2952人,参合率92。02%;享受低保171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乡卫生院。

采访中我们得知,村里的人大都有农村医疗保险,一年90元/人,前年40元/人,去年60元/人,每人每年普通医药补偿60%,报销费用封顶线为400元。村里从2013年开始实施农村医疗保险,2003年村里开始有卫生所并开始合作医疗,我们采访的医生工作了35年,2003年以前是赤脚医生。

卫生所的医生都要有农村医生资格证才可上岗,每年会组织一些培训,这个卫生所有三个医生,两个人轮流上一个月的班,上班时月工资是3000元左右,不上班的一人有基本工资一千多元。村里每年都有免费体检(针对15岁以上的村民),由本村卫生所负责。

救急车辆拒绝进村,山区里的人即使受伤严重也要自行坐车到镇上医治。

村里对垃圾处理方式是焚烧,没有填埋,但有的村民是直接倒在河边,日积月累,对山区的环境承受能力造成严重的损害。

4、养老保险、低保补助等

访问中发现村中有些老人年轻时当过兵,现在有补助金;养老保险老人几乎都有,一个月能得到五六十元补贴;低保有的有一个月七八百,有的一个月一百。总的来说,低收入人群得到的补助极少,这也是造成其家庭经济贫困、教育落后的重要原因。

五、山区经济滞后带来的问题

(一)山区留守儿童居多,教育资源缺失

山区工业发展少且缓慢,通常属于劳务输出地,为了增加家庭收入,很多父母会把自己的孩子留在家里,由爷爷奶奶或亲戚照顾,自己外出工作挣钱。上一代人大多受教育程度不高,不少家长特别是母亲受教育不多,甚至是文盲,缺乏培养人才和科技兴农的现代意识。另外,由于物质生活较为贫困,精神文化生活的不丰富,使得一些学生父母形成没有文化照样过日子的思想,对孩子疏于管教。总的来说,孩子缺乏一个令他们健康成长的环境。

另外,山区学校学生数量、教师数量少,一名教师承担多年级的教学任务的现象十分常见,学校教学设备少(桌椅不统一、缺乏多媒体教学设施),山区学校选址不恰当的情况多(__村的小学布局在半山腰,旁边多坟墓,家长和学生都颇有抱怨)。加之家长对教育认可率较低,造成山区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偏低。

(二)山区农业劳动力缺失

农村的一个主要体现,就在于一个“农”字,农业为本的思想古已有之,现状则是严重的重工、商,轻农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很多劳动力选择了外出打工的赚钱方式,农村出现了“有地无人种”、“有人无地种”两种极端情况。前者是对土地资源的浪费,后者则造成了盲目开垦山地的情况,加剧了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由于青壮年的外出务工,山区土地缺少人力耕种的情况也逐渐严重。

(三)山区老年人负担加重

农村也遭受着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的困扰,在山区里面,由于观念落后,许多老人家不但要把儿女抚养**,还得承担孙子的养育义务,无形中增加了山区老年人的经济负担。他们不像城里人那样有退休金、有住房公积金、有养老保险金,更多的,是依靠在外打工的儿女寄回来的微薄收入。山区农民的经济收入增长无法赶上物价的上涨步伐,造成山区老人的生活负担也越来越重。山区老龄化、空巢老人,这些问题也成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建设的制约。

六、山区经济发展滞后的原因分析

(一)地理环境闭塞

贫困山区自然条件较差,居住点布局分散,山谷坝子地形多,交通不便。在很多村子,高山、峡谷、河流把村寨分隔成了一个个封闭的小世界,彼此间“说话听得见,走路要半天”。人们很少走出去,生活以自给自足为主,继续着落后的生产方式,继续着封闭的思想。更重要的是,地理环境闭塞造成的交通不便制约了经济产物的输出和工业的发展。

(二)农业技术落后

山区农业发展主要还是停留在小农经济水*,各家以传统的生产方法种自己的地,规模效益小。此外,农民没有足够的学识和能力来抵御自然灾害、缺乏新型农业机械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农业发展举步维艰,以发展第一产业为主的山区经济自然就受到了不良影响。

(三)自然灾害频繁

“无灾不成年”是对__自然情况的描述,山区频发的自然灾害以地震、泥石流、滑坡为主,__县也深刻地体现了这个自然特征。由于自然灾害的影响,__县的经济发展情况受到严重挑战,已成为影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而且对家庭也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四)公共服务缺失、**监管不力

访问中,有一个家庭,奶奶年龄七十六,要养大两个都是孤儿的小孙孙。奶奶有四个子女,两个儿子都去世了,女儿有一个出嫁,有一个外出打工,两个都很久才回来看老人,也没钱寄给老人。奶奶病得面无血色、吐字无力,但不敢去看医生,“没钱啊,看不起”。老人有低保,一个月100元,加上那个大的孙孙也有,总共200块一个月。

像这种情况的人不少,为什么补助这么少呢?家里这么贫穷难道没有救助?老人讲:“没人管啊,村委会的人不管。有好处都给自己屋里了,国家有政策,到了村里,都是自己捞好处!”在走访的学生家里,还有很多自己带着孙孙的孤寡老人,每个家里情况也各不相同,家里一贫如洗却没有得到**的救助,真是让人痛心!

此外,山区教育中如办学条件、提高农村师资队伍建设情况不容乐观;山区居民重大疾病保险、养老保险等受惠的范围仍不够大;山区村务公开不明确、办政能力存在不公*现象仍旧存在。整合利用现有设施场地和资源,构建农村基层综合公共服务*台,让**人员实实在在地为人民服务,是当前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为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的重要任务。

七、关于山区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经济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济建设,主要指在全面发展农村生产的基础上,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民的富裕,努力缩小城乡差距。

1、增加农民收入,挽留青壮年劳动力。因地制宜发展当地的农、工、商业,增加就业岗位,拓宽农民就业渠道,使农村部分青壮年劳动力离土不离乡。发展山区的金融服务,给山区信贷提供更多的优惠,以鼓励经济的发展。

2、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增强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综合竞争能力。例如,建立__县小草坝野生天麻种质资源保护制度,并将以小草坝为中心发展种植基地。鼓励土地流转制度创新,争取让山区的土地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农民收获更多的经济效益。只有这样,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才有意义。

(二)文化建设

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科学文化的发展为经济提供精神动力、促进山区经济的发展。山区在财政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困难,当前中央财政应当担负起精神文化重要的甚至是全部的份额,**在投入资金方面,可以适当地对山区倾斜,增加对教育、文化类设施以及活动的经费投入。同时,还可以广泛吸收社会资金,合理配置教育和文化资源、提高山区教师队伍的素质,以加快山区精神文明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基础。

(三)社会建设

1、发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实现山区养老保险的全覆盖。积极推行新型合作医疗,给予更实惠的财政补贴,让农民看得起病。再者,要加大对低保户、贫困户的补贴力度,根据经济发展的步伐,提高保障金额,帮助低收入人群走出困境、使老年人“老有所依”。

2、在环境上,应该借鉴先进城市的做法,逐步推行垃圾分类和回收的做法。减少随处堆放垃圾、焚烧垃圾,保持人居环境的整洁卫生,预防疾病的传播;另外,要切实做好保护生态环境的工作,减少盲目开垦,做好土地利用规划,这样一来,才能建设好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3、加强对山区地质灾害的防治,制定操作性强、针对性强的的预防方案。对于山地认为损害严重的地区,需要严格执行退耕还林、还草、封山育林、限制垦荒等措施,实现山区自然生态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山区发展必须处理好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协调好地质灾害防治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关系。

4、完善山区基础设施,继续加大对水、电、路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其中,建设便利、畅通的交通网,对山区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美丽乡村建设的必要措施。具体来说,就是要把山区的农田水利和人畜饮水建设好,开通各个村的电视、电话及各种信息网络;办好教学、文化室、科技培训室、信息网络室、卫生室、文娱运动场所和交通运输场所。

  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4

为助推我区乡村文化旅游业的快速发展,2020年10—11月,区_文化文史和学*委员会组织部分_常委、委员赴__镇、__镇、__街道、__镇、__镇、__镇等地开展实地调研,在调研的基础上,召开座谈会,经委员建议、论证、座谈讨论形成专题调研报告,现报告如下:

一、我区乡村文化旅游业发展现状

*年来,我区充分利用现有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借力各项开发政策,加快乡村旅游项目建设,完善乡村基础设施,结合旅游产业扶贫政策,不断推进乡村旅游提档升级。

一是科学规划布局乡村文旅项目。东昌府区文化旅游发展中心聘请浙江远见旅游设计有限公司和上海远见咨询有限公司做了《东昌府区乡村旅游总体规划》、聘请北京创景天下旅游规划有限公司做了《东昌府区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8—2025)》两个规划。依照规划布局,逐步开发建设乡村旅游重点项目,如运河葫芦风情文创小镇项目、澄浆玉郭庄田园综合体文创基地项目、__葫芦小镇项目、繁森干部学院建设项目、__黄西农产品深加工项目等,为文化旅游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是逐步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几年乡村振兴加快实施。通过实施厕所革命,在公路沿线、交通集散点、乡村旅游点、镇域广场甚至很多村内都已经建设了新型公共厕所,为当地居民和外来客人带来了很大方便。结合小城镇提升,乡村旅游重点村、贫困村开展道路亮化、美化、给排水、电线铺设等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工程,建设精品民宿,高标准建成以路庄、刘庄为代表的乡村旅游精品示范村。__镇、__街道、闫寺街道、黄西村、路庄村等旅游强镇、特色村等道路标识系统进一步完善,为自驾游游客提供明确、清晰的道路指引。一些乡村旅游景区实现了WIFI信号全覆盖。

三是加快开发乡村旅游产品。*几年,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当地企业和群众进一步**思想,进行产品开发和旅游经营。如__街道、__镇等,一些农户利用现有农房、院落、场地,参与乡村旅游经营活动。目前,我区已成规模的农家乐经营业户达1000余家。__镇也开始启动“运河人家”农家乐。黄西村鸭鹅坡旅游有限公司、聚源专业种植合作社、聊城市东昌府区民益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等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把松散的农民经营者聚集起来统一管理,共同享受国家优惠政策,加快设施改造,拓展服务项目,丰富旅游内涵,为扩大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打造旅游品牌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我区乡村文化旅游业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乡村文化旅游发展业态不够完善。从目前我区乡村文化旅游业来看,缺少规模化的旅游场所,乡村旅游地类型较为单一,趋同性太强,大多数仅仅停留在游、食、住、行基本旅游需求,文化娱乐场所缺乏。不能利用现有资源扩大规模、开创高端、特色产品,以__镇云朵庄园及__镇盛庙村的桑椹采摘园为例,规模都比较小,游客服务配套设施缺少,仅限于鲜葡萄、桑葚的采摘,如葡萄酒、葡萄干等高附加值产品产业及配套的休闲娱乐设施还远未形成。

(二)地域发展不*衡,全域旅游没有充分开发。全区乡村旅游发展较快的__镇,正在开发的旅游项目较多,旅游资源得以充分挖掘。但仍有许多乡镇的旅游资源没有被发掘和开发。比如__镇的卧龙岗林场区域的资源、__毡张村木梳文化遗产、__镇侯家新农村建设典型、__镇绳家村的绳文化资源等,均为较好的旅游文化资源,但没有项目规划开发。

(三)乡村与城区连接的公交线路较少。我区作为全国乡村公路建设先进区,全部实现了村村通,目前大部分农村实现了户户通,村村公路非常完善,但缺乏乡村到城区的公交线路。村村通公交由于受到运营成本、停车场地等因素影响,至今远未达到当地居民需求,这种现状同样也严重限制了农村进城休闲消费和城区居民下乡休闲的双向交流。

三、对策与建议

(一)把乡村文化旅游与当地资源优势结合起来。__是京杭大运河聊城段重要节点,葫芦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耳熟能详的文化符号,东昌府区又是中国葫芦雕刻艺术之乡、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东昌雕刻葫芦技艺的传*基地。就地理位置而言,__镇北临马颊河、南靠聊城市新北环,东侧为古京杭运河会通河段、西侧为聊(城)临(清)路,是中华水上古城和临清中州古城之间的重要文旅节点。因此,把乡村文化旅游与当地资源优势相结合,着手打造运河葫芦风情文创小镇,有着独特的文化元素和地理位置优势。这是以古老的京杭运河为创意文境,以葫芦产业为创意场境、以文旅风情为创意情境,融合文创新理念、互联网新载体,在城镇与农村交汇处打造一个新农业经济发展融合*台,以产业带动人文、休闲、旅游的特色文旅小镇项目,将葫芦种植、葫芦创意、工艺葫芦开发、乡村文化旅游等资源集聚起来,融为一体,推动葫芦产业升级。

(二)把乡村文化旅游与企业获利、农民增收结合起来。运河葫芦风情文创小镇建在__镇叶屯村,土地流转之后,公司实施规模化种植葫芦、发展葫芦产业,带动农民增收。如今,土地流转涉及130户村民,仅土地流转费,按照每亩每年1200元计算,每年收入76万。此外,每天都有几十名村民到葫芦种植和加工基地打工,领一份工资,每人每天大约70—100元。运河葫芦风情文创小镇建设和运营之后,来这里旅游的人自然而然增多,带动了当地餐饮业和运输业的发展。因此,把乡村文化旅游与企业获利、农民增收结合起来,不仅发展了乡村文化旅游,同时,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三)把乡村文化旅游与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结合起来。运河葫芦风情文创小镇的规划和建设,不是在生产、生活和生态领域单一的、局部的试点探索,而是在文化创意和乡村旅游的视角下,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全局性变革。目前,运河葫芦风情文创小镇建有:葫芦风情种植园、葫芦文化体验园、福禄演艺剧场、“好停车”福禄绵长广场、宝葫芦开发空间、葫芦工艺互动街巷,还有创意苹果园、梨园、有机蔬菜大棚、果蔬加工厂、生态养殖场、万福居民宿村、葫芦色彩斑斓、琳琅满目的工艺葫芦。这种规划建设是新型乡村创业者和艺术创业者施展身手的大舞台,是一个集产、人、文、商、旅、居为一体的复合生态系统。它把创意农业、循环农业、农事体验、民俗体验、文旅开发、文化创意融为一体,唤醒传统乡村记忆,建设现代特色小镇,是未来乡村文化旅游发展的定位和目标。因此,建议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业要深入挖掘当地特色,要与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相结合。

(四)完善旅游公交线路,助推乡村文化旅游发展。目前,我区乡村旅游专线仅通__镇和__镇黄西村,乡村公交线路极少。建议整合全区村庄道路资源,完善文化旅游公交线路,如可开通范筑先纪念馆到范公祠公交线路,发展红色旅游。争取尽可能在乡村形成完善的公交线路,带动乡村文化旅游的发展。

  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5

一、调研选题情况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 _振兴战略的新部署,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发展集体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是振兴贫困地区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促进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力。没有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贫困地区和群众的脱贫致富就失去可持续的坚强保障。大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不单纯是一个经济课题,更是新时期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只有进一步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全面增强经济实力,才能确保农村有人干事、有钱办事,不断提高村级组织的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只有攻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这道难关,才能加快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从“输血”向“造血”功能的转变,不断提高自我发展能力,真正实现巩固和扩大脱贫致富成果。

__乡属边远山区,全乡共8个村的村集体经济基础均较薄弱,但政策优势较为明显,通过对河东片区的4个村进行实地访谈、查阅资料、听取群众意见等,对我乡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结合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总结好的经验做法,深入调查发现问题,以__村为例分析制约因素,因地制宜选准路子,为全乡下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供可行性思路与对策。

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

(一)__村基本情况

__村辖10个村民小组,共233户1062人,其中有党员35名,全村共耕地面积1476亩,山地面积13872亩,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40户198人。由于地处边远山区,资源禀赋差,基础设施落后,群众生产生活水*低,是省定“十三五”贫困村。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__村积极开展“三个带动”主题活动(即党建带动群建、创业带动就业、三产带动一产),2018年顺利通过脱贫攻坚国家第三方评估,村集体逐步壮大,群众收入稳步提高。

(二)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

传统农业增收稳步增长。为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__村以抓党建促脱贫,强化示范引领,发挥好党小组作用,因地制宜,实施发展好产业,不断引领农业产业发展,稳步提升村级集体经济。以2018年为例,__村合作社米果产业收入1.09万元,相比往年增长50%。。

新型产业发展注入活力。充分利用好现行政策和自身资源优势,发展红色旅游产业,2019年红色旅游拓展活动收益4.1万元,同时发展屋顶光伏发电,2018年光伏收益达到 1.25万元,迅速提升村集体经济收益,拓开发展路径,使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充实壮大。

三、村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发展意识不强。大部分村干部对村级发展集体经济认识不到位,先行先试的勇气不足,敢为人先的魄力不够,在*年来农村大面积种植结构调整中,没有在土地上做深入文章;有的村干部以任期时间较短为由,凡事以“和”为贵,“等、靠、要”思想严重,不主动发展,只愿在社会发展通过“先进”带动“后进”坐享其成,如光伏发电收益每年固定,增长空间依赖上级政策支持,随着扶贫任务的结束,国家补贴政策也将结束,缺乏可持续增长。

(二)收入结构单一。从目前发展情况看,各村发展集体经济处于刚起步阶段,渠道、方式还需要再深入研究。从全乡地理环境看,各村所处地理位置偏僻,可开发利用资源较少,且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经济的发展空间很小。

(三)制度尚不规范。在中发现,大部分村采取入股分红方式发展村集体经济,虽然也与农户签订了分红协议,但从具体情况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合同不规范,文本中双方的责任和义务不清晰。目前已成立的合作社,虽然各项工作已在实际运转,但具有法律效应等措施大多还停留在口头上,没有建立起相应的,利益再分配机制尚未完善。

(四)思想尚未**。先进地区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解决思想是解决一切问题,推动发展的总阀门。如果这个阀门不及时打开,或者打开的不彻底,将会成为阻碍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目前,大部分村干部都有较强的发展意愿,有的村产业在发展,但就是不能够深入持久的**思想,有的虽然也在想办法、找路子,但就是不能,也不敢大胆实践。有的担心群众会对自己的做法产生怀疑,认为自己有私心,而放弃主动作为;还有的担心群众反对,而过多的维护群众利益,未能在产业发展中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上寻找到最佳契合点,错失发展机遇。

(五)支出逐年增加,村级运行困难。村集体经济除承担村组织的管理运转费用外,还要承担本村的社会管理服务职能和公益福利事业的供给,各项开支居高不下;随着美丽乡村的建设,在村庄环境的整治,如河道养护、环卫保洁等费用支出不断增加;村级债务需逐年化解,历史遗留的村级债务较重,严重制约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壮大。

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建议和对策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农村**基础的重要保证,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农村新飞跃的根本支撑,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根本举措。结合实际,现就进一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

发展壮大农 _要求,要深刻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及时更新观念和认识,顺应时代发展的变化,加强宣传和引导。结合本村实际,出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五年规划,成立由驻村领导为组长,驻村第一**、驻村干部及全体村干部为成员的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强化责任落实,增强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和责任意识。紧扣群众发展意愿,认真落实“四议两公开”,始终站在群众的利益上,遵循自然规律、发展规律和市场规律,最大限度的吸收群众参与、接受群众监督。同时加强人才引进,技术人才培养,以市场发展为导向,提高产业发展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二)建立健全机制,激发内生动力

 _:“集体经济是农民共同富裕的根基,是农民走共同富裕道路的物质保障。”要建立健全机制,选好致富带头人,实现村民共治,激发内生活力。摸清家底,因地制宜,最大程度整合资源,尊重农民意愿,实施土地流转,探索摸索出一套适合本村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模式。如:党建+模式,“利益共享”模式等等,任何模式都要建立健全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制度,要让本村群众真正分享到集体收益分红,让农民人人入股,户户有股份,要让群众改变对集体资产不闻不问的观念,积极主动和参与产业发展,激发内在活力。建立激励机制,发挥正向激励作用,将村干部奖励工资与新增经营收入挂钩,划出专项资金用于奖励村“两委”干部。对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成绩突出、贡献较大的村和个人,在评先评优、提拔使用干部时予以优先考虑。对工作推动不力、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年度任务未完成或弄虚作假的村和个人,依法依规进行严肃问责,激发广大干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内生动力,形成村村想发展、谋发展、抓发展的浓厚氛围。同时,应加强对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的保护,对农村工作摸索和创新中存在的失误与错误,应与违规违纪相区别,允许改革失误,不允许抱残守缺。

(三)深度挖掘资源,因地制宜发展。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过程是村级资源挖掘利用,实现集体资源收益最大化的过程。一是可以通过建立乡级农村集体产权流转交易*台,负责对各村的村集体土地、山场、林场、塘坝等零碎资源进行整合,打捆成项目,进行公开招标、拍卖和交易,实现村集体资产收益最大化。二是可以通过组建农业农村投资公司,负责乡集体资源的整合开发和利用。通过企业市场运作,让闲置的集体“四荒”地、校舍及复垦的建设用地等资源实现再利用,让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股金,把资源红利转化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厚实家底。

(四)多向发力,加快形成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内生力

1、发挥政策引导力。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牵引拉动作用,畅通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融资渠道,充分运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提高农村土地综合利用效益。盘活村级现有集体土地资源,合理开发矿山资源,实施土地流转。同时要加大向上争取力度,加强与上级相关部门的联系沟通,争取将绿化、保洁、路面养护等美丽乡村长效管理经费纳入绿化保洁整治经费体系,减轻村集体的开支负担。积极争取挂点单位的资金扶持力度,力争帮扶资金入股投资蔬菜、白莲、百香果等种植专业合作社,力争收益上新台阶。

2、激发村级能动力。全面带动农村发展集体经济需要榜样的力量,关键要选好配强“领头雁”,要把思路清、能力强的党员选拔到村“两委”班子主要领导岗位上来,注重对他们的教育培养,着力培养造就一支有思路、有技术、有能力的工作队伍,组织村党组织**、村主任到先进地区进行考察学*,开拓发展经济思路,增强致富带富本领。同时畅通村级干部的上升通道,合理使用编制资源,加强政治吸纳,使其政治上有希望,生活上有保障,扑下身子全身心投入基层发展。

3、培育能人带动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还必须有一批致富带头人,坚持将培育创业致富能人作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途径。动员优秀大学生、经济能人、致富能手返乡创业,在资金、技术、项目等方面给予支持。对致富带富能力突出、有一定影响力的致富能人,纳入后备干部管理,优先考虑作为村“两委”尤其是村级主要领导来培养,进一步发挥能人在地方发展中带富致富能力。


工业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菁华3篇)(扩展9)

——经济发展工作计划(精选5篇)

  经济发展工作计划 1

  xx年作为“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谋篇布局的关键之年,因此我们将继续围绕临港区“三年翻一番,五年大提升”的奋斗目标,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强化调度分析,推动全区工业经济*稳较快发展。

  企业的良好运行是实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前提保障。明年将进一步强化企业动态监测分析,搞好企业调研,切实加强对全区重点企业和项目的关注力度,及时、全面掌握企业运行动态,帮助企业查找存在的核心问题,防范化解企业经营风险,科学调度好春节假期、迎峰度夏等重要时间节点的生产要素供应,认真落实好市、区扶持企业开拓市场的相关政策,配合企业做好市场开拓和调研,鼓励企业参加国内外专业展会,增加企业订单,争取全区各项经济指标较快增长。

  (二)狠抓项目进度,确保重点项目投资高效完成。

  经过精心筛选,目前已储备了威能高速动力永磁同步电机、三角全钢载重子午胎、威高医疗器械产业园、滨河湿地改造工程、棚户区改造等总投资达到174亿元的23个20xx年度市级重点项目,和三角华茂二期、威达集团机器人改造、金威化学阻燃剂等24个企业膨胀项目。对这些项目,我们将在严格落实分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加强对项目的定期调度、服务和推动,逐个研究解决项目存在的问题,抢抓项目建设的“黄金期”,确保当年“开工一批、完工一批、投产一批”,争取圆满完成市级重点项目和骨干企业膨胀考核任务,力促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

  (三)完善政策扶持,推动全区营商环境继续优化。

  全面梳理全区“3+3”产业的发展需求,对我区重点扶持的新材料及制品、高端装备、汽车零部件三大支柱产业制定“一产一策”,通过发挥增值税转型、技改进口设备免税等优惠政策,拉长产业链条、壮大产业规模。按照“抓大扶小,梯次推进”的思路,充分依托临港区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中心,鼓励小微企业入驻孵化,积极发展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台,完善“工业110”的服务功能,不断激发小微企业发展潜力;对大型企业结合区财政能力,因企制宜,积极推行“一企一策”,促进“中小型企业上规模,大型企业上层次”,不断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确保明年完成小升规企业9家。同时认真研究国家宏观政策,加强经济趋势研判,借助中韩、中澳自贸区、中欧城镇化伙伴合作关系等重要机遇,加强与发改、经信等部门的沟通对接,着重从蓝黄两区、基础设施、技术改造、节能减排、公共服务*台等方面入手,完善项目基本要件,全力抓好争取上级政策资金项目的储备工作,力争突破6000万元。

  (四)开展产业招商,切实提高招商引资实效。

  同其他先进地区相比,我区目前重点支柱产业仍然没有形成高效的产业链条,也无法充分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因此将力足临港区现有的产业基础,发挥资源禀赋优势,紧紧围绕新材料及制品、高端装备制造、新信息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汽车零部件、食品医药、文体休闲三大传统优势产业开展招商,有针对性的引进实施一批能够起到引领、示范、拉动、辐射、配套作用的好项目大项目,进一步增粗拉长产业链条。同时抓好蓝星视窗玻璃、威达船舶脱硫脱硝等10个在谈项目的跟踪,争取早日签约落地。

  (五)坚持创新驱动,加速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建设。

  一方面充分发挥临港区省级高端装备产业园区的带头示范效应,加大对轮胎设计与制造工业国家工程实验室、威达夹具工程实验室、院士工作站等50余家市级以上研发*台的管理调度,争取更多创新资源进驻我区,全面提升现有创新*台的研发能力和服务水*。另一方面,抓好对海创模具复式模内成型技术、环翠楼红参模压高丽红参、晨源树枝状聚合物等创新项目的培育和关注力度,继续做好20xx年省、市级企业工程实验室、“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等创新载体的申报工作,再争取获批一批市级以上创新*台。

  (六)实施双线发展,不断提升服务业发展活力。

  结合我区服务业发展现状和特点,在加快六大专业性市场建设和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同时,积极实施“线上、线下”双向发展战略。线上通过实施“电商换市”战略,大力发展电子商务,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企业运用电子商务模式争取市场份额,实现电子商务应用和电商园区培育方面的新突破。线下深入开展服务业项目宣传促销工作,重点围绕东元汽博城、金开利五金城、钓具之都博览城等项目的宣传促销活动做好调研工作,鼓励开展形式多多样、各具特色的节庆促销活动,力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较大幅度增长。

  (七)强化监管职能,继续保持全区安全生产形式稳定。

  进一步加强对新《安全生产法》贯彻落实。加强各级网格化监管体系建设,深入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工作,争取每季度至少组织召开1次全区安全生产会议和1次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确保一般隐患整改率98%以上。认真推进小微企业安全标准化工作,确保60个小微企业获得三级标准。全年培训高危行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员人数不少于60人次,持证上岗率达到100%。培训训一般行业企业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150人次,确保全区安全生产形势健康稳定。

  (八)坚持科学谋划,认真做好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

  在高效完成 “十二五”规划既定任务目标的同时,通过**购买服务、专家学者论坛等方式,高质高效做好全区“十三五”规划的编制工作。重点围绕国家关于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有关发展的宏观政策,深刻分析国际、国内及相关行业的发展趋势,辩证认识经济下行所带来的`新问题、新矛盾和新机遇,从全区经济增长的内涵、动力、格局等方面着手,认真搞好“3+3”产业、科技创新、金融扶持、市场开拓等方面的调研工作,切实把握新规律、新特点,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

  经济发展工作计划 2

  20xx年是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法治宁波建设的开局之年,也是“十二五”规划收官和“十三五”规划谋划之年。今年我市国资国企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市委十二届六次、八次全会精神,按照全国全省国资工作会议要求以及市**总体部署,以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为主线,着力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着力增强国企可持续发展能力、着力提升国企管控水*、着力完善国资监管工作体系、着力加强党的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进一步发挥好国资国企的基础支撑、战略引导和民生保障等重要作用,为全市融入国家战略,打造“港口经济圈”,再创宁波竞争新优势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以更好发挥功能作用为目标,推动出台实施改革意见和战略规划

  坚持改革、稳定和发展相统一,坚持市场决定性作用、**引导作用和国企主体作用相协调,国资保值增值、国企改革发展与城市重大战略实施相结合,研究出台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纲领性文件和长期发展规划。一是出台《市委市**关于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意见》。修改完善《意见》(代拟稿),提请市委市**审定后印发,并具体组织实施和落实。重点是坚持改革方向和问题导向,强化创新、深化改革,重点解决突出问题和矛盾,进一步增强国企的活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二是研究制定“十三五”发展规划。研究制定市属国有经济“十三五”发展规划,组织市属国企制定“十三五”发展战略规划,明确市属国有经济和市属国企“十三五”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二、以推进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为抓手,扩大国企有效投资

  以服务“三年行动计划”为主抓手、主载体,进一步发挥国企在投资拉动中的骨干作用,为推动经济发展进入“增长中高速、质量中高端”的健康轨道注入后劲。一是继续加大有效投资力度。国企要加大向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国际强港、重大基础设施、重要区块开发、重点民生服务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的投入强度,力争全年完成有效投资增幅高于去年。二是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进度。强化分类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加强服务与协调,引导推动国企加紧推进湾头、两江北岸、XX区块等功能区块开发,加快实施奥体中心、机场三期、三门湾大桥等重大项目,加快轨道交通、钦寸水库等民生工程建设。三是提升国企融资能力。按照市**要求,整体谋划市属经营性资产、非转经资产整合方案,提高国有资本配置效率。拓展渠道,进一步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加大上市公司资本运作力度,争取低成本筹集建设资金。积极参与**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推进重要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四是建立健全保障机制。推动建立国企承担的**主导项目统筹决策和要素*衡机制,保障项目投资、建设和运营稳健有序推进。

  三、以增强战略引导作用为方向,推动国有资本布局结构优化

  服务城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目标,立足功能定位和比较优势,优化资产布局结构,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和效益,加快形成存量优、增量新的国企产业体系。一是继续推进“瘦身强体”。 全力盘活低效资产,科学处置现有存量土地资产,推动非主业资产剥离。积极参与棚户区改造,优化资产结构。二是优化国有资本投向。按照明确功能定位,做强做优主业要求,各国企要纵向收缩运行层级,横向收缩管理跨度,国有资本要更多向港口物流、城市建设、交通能源和民生服务等领域集聚。研究提出旅游、文化等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组建方案,并创造条件组织实施。三是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研究出台市属国企增资扩股选择投资者管理办法,确立主要通过产权市场择优选择合资合作对象的方式。分类有序、依法依规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严防内部人控制造成国资流失。功能类、公共服务类集团公司重点推进子企业股权多元化;竞争类国企要积极引入各类社会资本,加快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四、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为重点,推动国企提升管控水*

  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筑牢依法治企、精细管理、依法监管的基础,推进国企进一步提高管控水*。一是加强规范化董事会建设。分类推进董事会建设。做好规范化董事会建设的试点,并适时扩大范围,进一步完善董事会、监事会、经营层的权力规范运作。二是提高监事会监督有效性。扩大***委派、推荐监事会**以及外派监事的范围,加大监事会发现问题的整改力度,提升监事会工作成果的运用水*,推进监事会监督与其它监督方式的有效融合,有效发挥监事会作用。三是健全国企内控体系。要继续强化管理提升,全面实施“国企财务管理若干意见”,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健全成本债务管控制度,促进降本增效。制定专家评审、后评估管理等办法,进一步提高投资项目决策科学性。加大担保、债务、金融衍生业务等风险管控,完善风险防范与化解措施。研究制订个别高风险企业防控预案,防止引发系统性风险。加强国企招投标和大宗物资采购监管。继续强化重点领域审计的监督。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四是强化国企赢利能力建设。按照 “强化新的经济增长点”要求,各国企要通过创新经营模式等多种手段,积极培育新的效益增长点。

  五、以建立健全工作体系为保障,推动国资监管服务效能提升

  按照“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的要求,增强国有资产监管的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一是推进经营性国资监管全覆盖。按照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原则,完善经营性国资集中统一监管的体制,深化委托监管和单一资产监管企业的产权管理,推进单一资产监管企业的产权优化配置。做好事业单位改制转企后的国有产权管理工作。组织开展一次委托监管协议履行情况检查和综合评估,对单一资产监管企业管理情况进行一次抽查,检查评估结果报送市**。二是优化考核分配机制。研究出台竞争类、公共服务类市属国企考核办法,做好20xx年度经营者薪酬考核和第三期任期考核。优化企业内部收入分配结构,合理调控领导人员薪酬水*。全面实施工资总额预算管理,进一步规范国企劳动用工管理。探索建立不同类型企业的中长期激励机制。三是深化国有产权管理。出台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办法。加强国有产权交易在线监测和信息发布管理,增强透明度和规范性。规范实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国有资本收益更多用于区块开发、基础设施和民生保障等领域。四是强化县级国资监管指导。以指导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为重点,推动县(市)区加强国资监管,建立健全市县两级国资监管机构的交流合作机制。五是提升国资监管服务效能。加强国资队伍建设,创新监管方法途径,着力提升服务水*。统筹各类业务检查,发挥审计、巡视、专项检查、监事会监督等各类监管手段的作用,提高监管效率。打造沟通交流*台,加强与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有关部门和包括央企、省企在内的市外企业的联系,为我市国企改革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六、以领导班子队伍建设为核心,推动国企党建科学化水*提高

  要以进一步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为目标,以全面落实从严管党治党为要求,扎实推进国企党的建设。一是加强领导班子和人员队伍建设。加强教育、监督与管理,提升领导干部综合素质和推进国企全面深化改革发展的能力。探索国企领导人员分类管理。制订国企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综合考核评价办法,施行任期考核和目标管理。推进“精英人才培育工程”,提高国企领导人员综合素质和整体能力。二是强化基层党建工作。紧紧围绕生产经营,尊重基层党员自主创新,运用新文化新媒体,推进国企基层党建工作。强化党员锋领指数考评管理,深化党建示范点建设等。加强群团工作,促进国资国企改革发展。三是加大廉洁反腐和作风建设力度。按照“三转”要求,认真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加强廉政宣传教育,强化专项监督检查,认真查办信访举报。严格规范国企领导人员的履职待遇和业务支出,加大公务消费和公车改革力度。继续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进一步推进国企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

  七、以适应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推动机关干部队伍自身建设

  着力强化本领恐慌意识,强化依法监管思维,强化廉洁从业教育和管理,推动国资队伍建设再上新台阶。一是增强国资干部履职能力。顺应国资监管模式变化,加快知识更新,着力提高职业素养和专业水*;抓好“**”突出问题的整改落实,改进工作作风,强化担当意识、责任意识,着力提升服务改革发展的效能。完善“岗位对责、绩效对帐”等考核评比工作,进一步增强干部职工的工作创新性和积极性。二是提升依法行权履职水*。强化依法监管,建立健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做到国资监管,“不越位、不错位、不失位”。三是营造改革发展良好氛围。加强与各界沟通联系,发挥国资协会等各类载体的作用,争取各界理解和支持;充分运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加强宣传引导,为我市国资国企的改革发展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四是继续保持机关廉洁文明良好形象。改进方式,创新载体,督促自律、严格他律,确保机关干部模范遵守廉政各项规定。

  经济发展工作计划 3

  xx年作为“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谋篇布局的关键之年,因此我们将继续围绕临港区“三年翻一番,五年大提升”的奋斗目标,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强化调度分析,推动全区工业经济*稳较快发展。企业的良好运行是实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前提保障。明年将进一步强化企业动态监测分析,搞好企业调研,切实加强对全区重点企业和项目的关注力度,及时、全面掌握企业运行动态,帮助企业查找存在的核心问题,防范化解企业经营风险,科学调度好春节假期、迎峰度夏等重要时间节点的生产要素供应,认真落实好市、区扶持企业开拓市场的相关政策,配合企业做好市场开拓和调研,鼓励企业参加国内外专业展会,增加企业订单,争取全区各项经济指标较快增长。

  (二)狠抓项目进度,确保重点项目投资高效完成。经过精心筛选,目前已储备了威能高速动力永磁同步电机、三角全钢载重子午胎、威高医疗器械产业园、滨河湿地改造工程、棚户区改造等总投资达到174亿元的23个20xx年度市级重点项目,和三角华茂二期、威达集团机器人改造、金威化学阻燃剂等24个企业膨胀项目。对这些项目,我们将在严格落实分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加强对项目的定期调度、服务和推动,逐个研究解决项目存在的问题,抢抓项目建设的“黄金期”,确保当年“开工一批、完工一批、投产一批”,争取圆满完成市级重点项目和骨干企业膨胀考核任务,力促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

  (三)完善政策扶持,推动全区营商环境继续优化。全面梳理全区“3+3”产业的发展需求,对我区重点扶持的新材料及制品、高端装备、汽车零部件三大支柱产业制定“一产一策”,通过发挥增值税转型、技改进口设备免税等优惠政策,拉长产业链条、壮大产业规模。按照“抓大扶小,梯次推进”的思路,充分依托临港区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中心,鼓励小微企业入驻孵化,积极发展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台,完善“工业110”的服务功能,不断激发小微企业发展潜力;对大型企业结合区财政能力,因企制宜,积极推行“一企一策”,促进“中小型企业上规模,大型企业上层次”,不断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确保明年完成小升规企业9家。同时认真研究国家宏观政策,加强经济趋势研判,借助中韩、中澳自贸区、中欧城镇化伙伴合作关系等重要机遇,加强与发改、经信等部门的沟通对接,着重从蓝黄两区、基础设施、技术改造、节能减排、公共服务*台等方面入手,完善项目基本要件,全力抓好争取上级政策资金项目的储备工作,力争突破6000万元。

  (四)开展产业招商,切实提高招商引资实效。同其他先进地区相比,我区目前重点支柱产业仍然没有形成高效的产业链条,也无法充分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因此将力足临港区现有的产业基础,发挥资源禀赋优势,紧紧围绕新材料及制品、高端装备制造、新信息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汽车零部件、食品医药、文体休闲三大传统优势产业开展招商,有针对性的引进实施一批能够起到引领、示范、拉动、辐射、配套作用的好项目大项目,进一步增粗拉长产业链条。同时抓好蓝星视窗玻璃、威达船舶脱硫脱硝等10个在谈项目的跟踪,争取早日签约落地。

  (五)坚持创新驱动,加速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建设。一方面充分发挥临港区省级高端装备产业园区的带头示范效应,加大对轮胎设计与制造工业国家工程实验室、威达夹具工程实验室、院士工作站等50余家市级以上研发*台的管理调度,争取更多创新资源进驻我区,全面提升现有创新*台的研发能力和服务水*。另一方面,抓好对海创模具复式模内成型技术、环翠楼红参模压高丽红参、晨源树枝状聚合物等创新项目的培育和关注力度,继续做好20xx年省、市级企业工程实验室、“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等创新载体的申报工作,再争取获批一批市级以上创新*台。

  (六)实施双线发展,不断提升服务业发展活力。结合我区服务业发展现状和特点,在加快六大专业性市场建设和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同时,积极实施“线上、线下”双向发展战略。线上通过实施“电商换市”战略,大力发展电子商务,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企业运用电子商务模式争取市场份额,实现电子商务应用和电商园区培育方面的新突破。线下深入开展服务业项目宣传促销工作,重点围绕东元汽博城、金开利五金城、钓具之都·博览城等项目的宣传促销活动做好调研工作,鼓励开展形式多多样、各具特色的节庆促销活动,力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较大幅度增长。(七)强化监管职能,继续保持全区安全生产形式稳定。进一步加强对新《安全生产法》贯彻落实。加强各级网格化监管体系建设,深入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工作,争取每季度至少组织召开1次全区安全生产会议和1次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确保一般隐患整改率98%以上。认真推进小微企业安全标准化工作,确保60个小微企业获得三级标准。全年培训高危行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员人数不少于60人次,持证上岗率达到100%。培训一般行业企业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150人次,确保全区安全生产形势健康稳定。

  (八)坚持科学谋划,认真做好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在高效完成 “十二五”规划既定任务目标的同时,通过**购买服务、专家学者论坛等方式,高质高效做好全区“十三五”规划的编制工作。重点围绕国家关于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有关发展的宏观政策,深刻分析国际、国内及相关行业的发展趋势,辩证认识经济下行所带来的新问题、新矛盾和新机遇,从全区经济增长的内涵、动力、格局等方面着手,认真搞好“3+3”产业、科技创新、金融扶持、市场开拓等方面的调研工作,切实把握新规律、新特点,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

  经济发展工作计划 4

  一、编制背景

  **十二届人代会提出,根据中央批准的**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到**年**要初步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为实现**的宏伟战略目标,向世界城市迈进,**要充分发挥经济中心城市配置资源的集聚和辐射作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作出新贡献。**年**世博会申办成功,通过举办世博会,**的国际化和现代化进程将大大加快。

  为给**未来发展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新一轮总体规划批复后,在*期规划和分区规划两个层面上深化**市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建设工作的当务之急。

  二、规划范围、期限、目标与策略

  (一)规划范围

  本规划范围为**行政辖区,总面积6340*方公里。

  (二)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自**年至**年,并考虑与**年世博会的举办相衔接,对重大设施的布局设想延伸至**年。

  (三)*期建设目标

  **新一轮总体规划指出,到**年**要初步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要以**年在**举办世博会为动力,加快**的国际化和现代化进程,推动城市能级不断提升。到**年举办世博会时,**要构筑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的框架。

  在新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条件下,**城市*期建设目标为:

  1.构筑国际大都市空间体系,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

  为顺应经济全球化,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要积极探索同长江三角洲地区和长江流域联动发展,立足于长江三角洲交通、环境、城镇的.一体化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城市化水*达到80%。在推进现代化与国际化的进程中,**城市建设的重点应从中心城转向郊区。加快郊区发展,进一步推动产业、人口、土地的三个集中。

  2.构筑新型产业体系,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

  基本建立与国际大都市功能相适应的新型产业体系。国民经济继续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继续高于全国2-3个百分点;到**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500――8000美元。坚持“三、二、一”产业发展方针,在参与经济全球化中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基本建立与知识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城市创新体系,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

  3.构筑社会事业体系,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基本建立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社会事业体系。以建设一流的教育、医疗、体育和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为重点,以社区建设为基础,提高市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更加丰富城市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快构筑人才高地,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社会秩序保持稳定,全市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创造以提高居住环境质量为核心,适应不同消费层次,更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

  4.构筑良好生态体系,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以全面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建设国家园林城市为目标,构筑以中心城大型公共绿地和郊区城市森林为骨架,符合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生态要求的城市绿化系统;进一步深化环境治理、提高固体废物和利用的水*,启动郊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把**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化生态城市。

  5.构筑都市特色景观体系,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抓住举办“一届最成功、最精彩、最难忘的世博会”的世纪机遇,不断深化“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以黄浦江、苏州河改造和世博会建设为重点,完善富有历史底蕴的老城区和创造充满活力的新城区,营造**历史魅力与现代活力兼容并蓄的世界城市新形象,为**未来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

  6.构筑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增强城市集聚辐射功能

  以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基本建立以“三港两网”为骨架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增强城市的集聚、辐射功能提供坚实支撑。加大以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能源结构优化为主体的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提高城市防灾、抗灾、救灾的能力。

  三、规划策略

  (一)科教兴市的发展策略

  加快科技创新,培育和集聚创新人才,完善创新机制,营造全社会重视和支持科技进步、创新进取的环境,不断增强城市的创新能力。

  (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策略

  综合交通、产业、市政设施、生态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强化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策略,着手构建由中心城和郊区城镇共同构成的**大都市区。

  (三)基础设施先行的发展策略

  适应城市基础设施区域整体化、同步综合化、动态持续化的发展趋势,以建设“三港、两网、一江”为重点的十大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推行城乡一体化。

  (四)环境和建设协调的发展策略

  坚持环境建设和经济建设同步发展的策略,促进城市与自然的共生,保障、引导城市可持续发展。力争到**年达到21世纪举办世博会城市的总体环境水*。

  (五)重点推进的发展策略

  审时度势、坚持重点推进的策略。通过地域的集中和基础设施的集中投资,争取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高的效益。

  经济发展工作计划 5

  一、基础工作

  1.深入开展旅游调研。针对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当前要积极开展旅游调研活动,充分了解周边县及名胜景区发展旅游所取得的先进经验以及我县旅游资源状况,结合本土实际和当今旅游发展态势,因地制宜,出台相关的旅游开发措施,完成调研文章2篇。

  2.加强旅游规划和保护工作。根据我县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状况,科学编制旅游规划。注重旅游规划同相关规划的衔接,争取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基础设施规划、村镇规划时充分考虑旅游业发展需要。加大规划贯彻执行和监督力度,确保开发建设严格按照规划进行。按照“以神农文化为依托,以山水文化为背景,以福寿文化为补充”的整体旅游发展思路,突出保护意识,统一规划意识,整合全县五个风景区的资源,促进我县旅游有序开发,可持续发展。

  3.加强旅**业管理。一是设立行业协会。吸取其他地区行业协会的经验,设立宾馆酒店行业协会、餐饮行业协会。联合全县宾馆、酒店、餐饮等领域内的相关企业,进行自律管理;引导从业人员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遵守行业行为道德;促进行业知识及技能专长的发展与深造;尊重和支持酒店、餐饮业管理者的地位、利益,维护企业和个人在从业方面的权益;促进行业人士间的了解与交流;促进行业产业多方面合作;研究和发掘我县特色菜系、特色小吃,为我县经济发展服务,推动我县酒店业市场持续稳定、繁荣发展。力争三年内发展四星级酒店三家、三星级酒店五家,同时要创造条件引进一家五星级酒店。二是规范旅行社经营和导游执业行为,促进旅行社和导游队伍持续健康发展。加强对旅行社管理,建立扶强扶优、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机制。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加强对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景区的行业管理,严厉打击“黑社”、“黑导”等不法行为,促进市场秩序不断规范。突出抓好旅游安全,消除安全隐患,确保游客生命财产安全。

  4.加强旅游培训工作。开展各类岗位技能培训,加快培养旅游经营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服务技能人才。切实提高本土导游人员,宾馆酒店管理人员、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接待服务水*。

  二、中心工作

  1.积极推进旅游项目建设。按照市委、市**的“五个一”工程目标要求,即:一个省级卫生县城、一条精品旅游线路、一个国家4a级以上景区、一家四星级以上酒店、一家五星级农家乐。一是抓好熙源四星级酒店建设,力争9月份试营业,同时做好中央商务、华际四星级酒店项目前期工作;二是启动大石景区创建国家4a级景区,力争三年创建成功;三是抓好通盛五星级农家乐建设;四是精心谋划神农文化节、油菜花节,积极融入“南岳——炎帝陵——井冈山”旅游圈,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实现全县旅游经济跨越式发展。

  2、加大治安综合治理与安全生产工作力度。结全行业特性,落实县委县综治委、**办的各项精神,切实加大治安综合治理与安全**工作力度。尤其突出抓好“春节”、“春分药王节”、“十一黄金周”等旅游旺季的安全生产、*安旅游、*安创建工作。

  3.加强招商引资工作。高标准搞好项目策划包装工作,对大石风景区、龙海温泉、龙脊山景区开发、龙海温泉、渡口丹霞等重点项目进行包装。采取网上招商、委托招商、以商招商、专业招商等多种形式,广泛吸纳资本,开创社会办旅游的新局面。协调和服务好上海华昶投资有限公司对大石风景区投资开发各项事宜,达到早规划、早动工、大投入、高标准建设的目标。

  4.搞活节庆旅游。继续做好以节促旅文章,精心谋划神农文化节、油菜花节,坚持以节会促旅游发展,以“**主导、市场运作”为办节方针,立足省内,面向全国,走出世界,办出特色,办出水*,办出效益,把我县打造成为国内、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同时要着手XX年神农文化节、油菜花旅游节的前期准备工作,搞好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县范围内种植油菜及红花草子等农作物,塑造安仁生态农业大县形象。

  三、特色工作

  1.注重旅游推介工作。要编制旅游指南、旅游宣传片,积极进行旅游促销,争取在省、市举行新闻发布会,将神农文化节、油菜花节做大做强。

  2.加强部门合作。整合部门资源,研究制定进一步促进旅游发展的措施,深入推进旅游与文化、文物、农业、新村建设、工业、林业、水利、国土、规划等相关部门的协调,切实加强文化与旅游的相互促进,与农办、农业局、新村办、扶贫办等联合推进乡村旅游示范点创建工作,与水利局联合推进水利风景区开发建设,与林业局联合推进森林公园开发建设。

  四、建议:

  财政要预算安排旅游产业引导资金。要想将旅游调研、项目包装、招商引资、旅游指南、旅游宣传片、旅游促销等工作做好,必须要有资金作支撑。按照市**要求,各县区财政每年要预算安排不少于100万元的旅游产业引导资金,安仁不少于50万元。


工业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菁华3篇)(扩展10)

——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精选五篇)

  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1

  一、*年来我市县域经济呈加速发展态势

  (一)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发展速度逐年加快。县域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逐年加快。从xx年起,县域经济一举扭转了长期发展滞后的被动局面,增长速度超过全市*均水*。xx年,三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79.6亿元,是xx年的2.4倍,年均增长 4.5%,人均gdp突破800美元;实现财政收入 5.05亿元,是xx年的2.6倍,年均增长xx年增加 50元,年均增长 0.4%。今年上半年,三县实现工业增加值28.83亿元、财政收入9. 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3.4%、 2***%,其中财政收入增长高于全市 .8个百分点,长丰、肥西工业增加值增长均快于全市。县域农民人均现金收入 656元,同比增长26.8%,高于全市9.2个百分点。三县在全省县域经济考核的位次大幅上升。xx年县全省(市)综合指数,肥西居第7位,比xx年上升 6位;肥东居第8位,比xx年上升 0位;长丰居第 位,比xx年上升30位。

  (二)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运行质量明显提高。xx年,县域经济中三次产业结构已由xx年的44.4∶24.9∶30.7调整为 25.8∶40.6∶33.6。5年时间,一产比重下降了将*xx年,三县实现工业总产值 5 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5. 亿元、工业税收5.8亿元,分别是xx年的6倍、5. 倍和5.3倍,年均分别增长43%、38.5%、39.4%。县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xx年的78户发展到 96户,增加了 .5倍。工业对县域gdp和财政收入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37.3%和38.5%,5年分别提高了*xx年的5.7%提高到 7. %,上升了 .4个百分点。县域工业园区建设加快,园区经济蓬勃发展,成为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目前有3个省级工业园区和 6个经市批准的乡镇工业集中区。xx年,县域工业园区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均占县域60%以上,提供税收占三县财政收入50%以上。

  (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推进,龙头企业不断壮大。种植业、养殖业标准化、规模化、区域化取得长足进展,市级标准化养殖小区发展到500多个,规模养殖比重提高到60%,xx年家禽出栏量突破 亿只,比xx年增长65%;苗木、蔬果面积分别达到 7万亩、72.4万亩,设施栽培达到 0万亩;成片造林59万亩,相当于建国以来造林面积总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取得突破性进展,龙头企业规模壮大,带动力显著增强。xx年,三县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增至83家,年销售收入76.9亿元;拥有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省级 5家,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龙头企业增至 0家,其中 0亿元以上2家。伊利乳业、光大木材、新希望集团、和威集团等一批国内大企业、大集团落户三县,使农业产业化跃上新台阶。

  (五)招商引资势头强劲,发展后劲显著增强。xx年以来,三县固定资产投资逐年加大,xx年固定资产投资75.3亿元,是xx年的4倍多,年均增长32.3%。5年累计实际利用省外资金50.3亿元,其中xx年达到 8.6亿元,是xx年的2. 倍,年均增长xx年以来,三县固定资产投资和招商引资势头更加强劲。 -6月,县域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8. 7亿元,同比增长 34.9%,高于全市22.6个百分点;共引进省外项目48个,实际到位资金 9亿元,超过去年全年,同比增长9 .9%。县域投资加大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进一步增强了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

  二、我市县域经济与经济强县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年来,我市县域经济虽然取得快速发展,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看到,目前我市县域经济发展水*不仅与全国百强县差距甚远,即使与外省经济强县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

  差距之一,经济发展水*偏低,整体竞争力较弱。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xx年我市三县综合实力在全国xx年来三县加快推进工业化,县域产业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但与经济强县相比,仍有较大差距。xx年,百强县非农产业比重为90.4%,而我市为64.3%,三县中非农产业比重最高的XX县要比XX市低2 .9个百分点。从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看,才进入工业化初期阶段,工业基础薄弱。xx年,我市三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有 5 家,总数比XX市还要少 7家,三县实现工业总产值合计为 5.5亿元,只及XX市59.6%。从各县情况看,肥西、肥东和XX县拥有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仅是XX市的 4.9%、25%和 8.5%,实现的工业总产值也只及XX市的3 .3%、xx年县域人均基建投资额为794元,只相当于百强县*均水*的 5.4%。长丰、肥东、肥西三县人均基建投资额分别为 29元、660元和592元,只有莱西的39%、23%和2 %。县域贷款水*偏低,到 xx年末,三县贷款余额总量为55.7亿元,占全市贷款余额的4.6%,人均贷款余额只及百强县的 0%,人均贷款额较高的肥东也只有百强县的 .7%,只及莱西的36%。经济外向度也比较低,我市县均出口总额仅为百强县*均水*的 .6%,县均实际利用外资不到百强县*均水*的4%。县域外资依存度为2.2%,远远低于莱西 3.4%的水*。

  差距之四,资金、人才等要素大量外流,县域生产要素供给不足。县级财政拮据,加之国有商业银行收缩县级以下业务,邮政储蓄只存不贷,县域有限的资金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地从农村流向城市,县域大量中小企业融资十分困难。受县域环境、待遇等条件的限制,大中专学生回县率很低,到县域企业工作更少,大量人才流向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目前三县规划建设、工业经济、财税金融、企业管理等方面人才严重短缺,不仅直接影响到县域经济竞争力的提升,也影响到县域创新能力的提高。xx年,我市县域每万人年均申请专利数0.07件,远远低于百强县每万人均4.37件的水*。

  差距之五,市场化程度不高,非公经济发展缓慢。我市县域市场化程度不高,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运行机制尚未形成,县域经济发展活力不强。市场中介组织培育不足,经济发展环境不够宽松,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缓慢。三县民营企业多数规模小,档次低,产业分布不合理,大多集中在第三产业,大多仍然处于家族式管理为主的.低级阶段,自身发展潜力有限。截至xx年5月底,三县个体工商户54842户,注册资金仅为7.28亿元,户均仅 .3万元;私营企业3854户,注册资金5.6亿元,户均仅 4.6万元。实现的生产总值和税收占县域总量不足50%,远远低于发达地区70%以上的水*。

  三、进一步加快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在新的形势下加快我市县域经济发展,要进一步确立科学发展理念,拓宽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努力实现从以乡村为依托、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主体的传统县域经济,向以县域和中心镇为依托、以非农经济为主导、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现XX县域经济跃升。

  (一)完善发展思路,确立新的发展理念。当前实施县域突破,加快发展县域经济,需要资金、项目、技术、人才,但更需要的是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思想理念和制度供给。因此,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思想、与时俱进、转变观念、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是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首要动力。从思想理念方面来说,县域突破首先是发展思路、发展观念的更新和突破,要努力破除一切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思想障碍,摈弃一切束缚发展的落后意识,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在提高认识中统一认识,在转变观念中更新观念,在勇于探索中不断前进。要不断强化工业意识、市场意识、创业意识,善于把上级的政策和部署与本地实际结合起来,以创造性的工作开创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局面。从制度供给方面来说,要从多方面确立并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民营经济的主体作用,构建县域经济发展的内生性机制,**的指导和调控要建立在充分发挥这“两个作用”的基础之上,并保护“两个作用”的有效发挥,而不能取代或限制“两个作用”的发挥。

  (二)强化工业主导地位,加快产业集聚发展。县域经济发展从本质上说就是工业化过程,就是用现代工业改造传统农业和农村经济,从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转换的过程。工业化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也是经济强县发展实践所证明的基本规律。推进我市县域经济工业化进程,当前重点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力发展县域特色经济。要着眼于市场需求趋向,立足于区域自然资源禀赋和原有产业基础,进一步强化产业特色,打破行政区域界限,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促进资源、资金、人才、技术等向特色产业或产品集聚,使其不断壮大规模,形成优势,在县域内形成若干个专业化分工、社会化协作的特色产业集聚区。二是大力抓好工业园区建设。要把园区建设作为推进县域工业化的主攻点,集中力量开发建设好县工业园区和重点乡镇工业集中区,充分发挥工业园区产业集群、要素集聚、资源集约的“洼地”效应,引导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加快向园区聚集,使园区成为推进工业化的主要增长极。三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用现代工业理念和现代生产经营方式改造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促进县域农业向经营规模化、投资多元化、布局区域化方向发展。

  (三)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相互依存,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基础,城镇化又可以进一步推进县域经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快慢,直接影响着县域经济的发展。因此,加快我市县域经济发展,必须加快城镇化进程,并使之成为壮大县域经济的一个基点。要按照现代化滨湖城市和“ 4 ”城市总体框架,推进我市县域城镇化,重点抓好店埠、上派、双墩等中心城镇建设,加快形成城市副中心。要把城镇建设、工业园区建设、专业市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引导、鼓励各类企业向县城和中心镇集中,加快产业集聚、人口集中,促进县域城镇建设发展。改革和创新城镇建设投融资体制,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进行市场化经营,多渠道加大对城镇建设和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强城乡基础设施的一体化,将城市的基础设施不断地向周边乡村延伸,对连接城乡和跨地区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做到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筹资、统一建设,以改善县域内外联系条件,优化投资环境,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四)掀起全民创业热潮,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市场主体不多,企业数量偏少,民营经济不强,是当前我市县域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必须进一步**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尽快形成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县域经济发展新格局。要加大全民创业的宣传发动,积极引导群众打破小农经济意识和传统文化观念,深入开展全民创业行动,激活各类创业资源,尽快形成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生动局面。进一步消除束缚民营经济发展的思想障碍和体制障碍,全面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真正做到思想上放心、放胆,政策上放宽、放活,工作中放手、放开,放宽准入限制,加大扶持力度,推动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走出一条挖掘民智、吸引民资、依靠民力、做活民营经济的发展之路。要把发展民营经济同县域国有、集体企业改革、新上项目、发展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结合起来,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参与公有经济改革,参与新上项目投资入股,组建各种形式的农村经济组织。

  (五)扩大引资规模,加大县域发展投入。现阶段,县域经济发展,主要靠投资拉动,靠项目带动。长期以来,我市县域经济发展滞后,主要是因为投资不足。因此,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必须把招商引资放在突出位置,千方百计扩大投资。要紧紧抓住沿海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积极实施东向发展战略,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中,抢占“地利”先机,吸纳和承接更多的长三角地区转移出来的资本、产业和企业。要紧紧抓住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战略实施的重大机遇,积极“进京跑省”,极力争取国家投资和省里支持,加大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县域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硬环境。要着眼新农村建设和促进中部崛起的大背景,结合本地“十一五” 发展实际,认真谋划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项目,充实和完善县域项目库。每个县每年都要抓几个带动性强的重点项目,对重大项目要加强协调服务,促进尽快开工、建设、投产,形成现实生产力。

  (六)优化发展环境,着力营造比较优势。相对于沿海发达地区和XX市区,我市县域的要素集聚力和资源配置力总体上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必须要把环境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做到门槛更低、服务更好、环境更优,努力形成自己的比较优势,增强县域对生产要素的吸引力和集聚力。要坚持不懈地抓好机关效能建设,以转变思想观念为先导、提高素质能力为基础、创新体制机制为根本、改善运作方式为关键、强化责任追究为保证,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水*,为县域经济发展创造更加优良的环境。要建立健全县域经济发展考核激励机制,根据省里每年对县域经济考核的结果,对各个县进行相应奖惩,同时每年开展评选经济发展“十强”和“十快”乡镇活动,对评选出的乡镇给予奖励。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对发展业绩突出,在县域经济考核中大幅进位的党政正职给予重奖和重用。使各个县、各个乡镇既有动力,又有压力,从而形成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

  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2

  党的***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国家战略,省委、省**将“生态美”作为建设西部强省的重要目标,市委、市**将循环发展作为建设美好安康的主题,**在生态资源方面,拥有全市、全省,甚至全国其他县区无法比拟的优势,如何抢抓这一重大历史机遇,立足独特的生态禀赋,将生态资源有效转化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探究。

  一、要更加透彻地认识县情

  在省市加快发展、周边县区竞相发展的大势中,**经济发展水*在全省、全市处于什么位置,与省市兄弟县区、周边毗邻县区相比存在哪些差距,是**加速发展应该首先研究的问题。从省市发展大势看,以**年为基数,全省GDP 445 . 8亿、财政总收入2800. 亿元、人均GDP为38557元、人均财政收入74709元;全市GDP 5 3.02亿、财政总收入5 .8亿元、人均GDP为 7 00元、人均财政收入 762元;**GDP 2亿、财政总收入为0.822亿元、人均GDP为20000元、人均财政收入 370元。数据表明,我县与全省、全市的发展有着明显的差距,而且差距趋势越来越大,已基本处于掉队的边缘。从周边县区的发展态势看,我县与重庆、湖北毗邻县以及本省其他县区也都还存在较大差距。可以说,落后是我们当前最大的县情。但落后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仅能表明我县在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中的位次,并是不是我县的特色和特点。面对差距,要在发展中跟进全省、全市步伐,要在县域经济发展竞争中实现赶超,就必须认清自身的优势。我县森林覆盖率达到86%在全省、周边县区最高;人少地广、资源丰富,人均占有的资源也最为丰富,淡水资源、森林资源、生态资源等都很丰富;地理位置独特、自然环境优良,生态、气候条件最适宜人居住、养生等等,可以说全县的山、水、林,甚至包括光、风、气候等都是财富,是**今后赶超、跨越的巨大潜能和支撑,这些优势都是其他县区无法比拟、无法复制的,关键在于如何利用我们的优势、发展我县的优势并将其转化为财富,通过合理的方法和途径,让全县人民都参与到财富的分配中来,在富民的同时实现县强目标,使**的经济社会水*发展到一个更高的阶段。

  二、要更加敏锐地把握发展机遇

  从发展现状和自身具备的优势看,我县的落后,是资源富集的暂时落后,面对拥有丰富资源的落后现状、面对加快发展的大好形势,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从而实现跨越、赶超目标,必须要善于把握机遇、抓住机遇。从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上看,党的***提出的“四化”(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是经济社会发展必然,我县尚处于“四化”建设的起步阶段,还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在发展的过程中又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可以少走弯路,在赶超发展的过程中必将迎来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从国家战略层面看,党的***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我县全域在国家主体功能区划是属于生态功能区,加上我们自身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必将会迎来更多的发展先机。从中省市的政策机遇上看,中央扶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不断加大投资力度,而且作出了促进秦巴连片特困山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的战略决策,有利于我们更多地得到国家项目和资金扶持;省上明确了陕南循环发展和移民搬迁的战略部署,有利于**得到更多的发展倾斜;市上提出了建设美好安康的构架,有利于我县在发挥自身资源优势、促进发展上得到更多支持。从我县自身创造的机遇看,县上确立了以“三项建设”为主线,以突出工作重点、彰显县域特色为工作主题,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招商引资、全民创业为动力,创新工作机制,狠抓工作落实,推动科学发展,进一步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全面推动县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宏伟目标。加之**人民历经贫困而产生的渴望加快发展的强烈愿望、渴求干大事创大业的雄心壮志,为我县加快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发展的机遇前所未有,必须敏锐地洞察机遇、抓住机遇、利用机遇推动县域经济加速发展。

  三、要更加清晰地抓住工作重点

  县域经济发展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工作,在整体协调推进的基础上,要找到工作的突破口,抓重点、重点抓。就我县而言,重点要立足县域资源优势,突出在生态资源开发利用上下功夫。

  (一)在一产上,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突出园区承载、企业引领、龙头带动,促进农业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发展,加快现代特色生态农业园区和家庭农场建设,推动特色主导产业做大规模,加快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力发展以绿化苗木、经济林果、林下种养、林产品加工和以森林资源、水资源为依托的山林经济和涉水生态循环产业,充分发挥山林“绿色加工厂”作用,围绕生态这篇文章,做精以生态为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二)在二产上,要大力发展循环工业。坚持以循环发展为方向,妥善处理好生态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关 ,逐步限制、淘汰以资源开发为主的工业企业,积极培育以富硒食品、涉水产业和医药等以特色生态产品开发利用和加工制造为主的工业企业。要谋划经济增长点转型的问题,积极培育市场主体,依托一产在林产品加工、森林经济、绿色食品加工业上下功夫,坚持“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企业化动作”,推动形成完备的产业链条,提高山林经济和涉水产品附加值,实现一产、二产的互动共生发展的良性循环。

  (三)在三产方面,要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兴县”战略。要积极争取尽快启动*镇高速,在打破交通瓶颈的基础上,大力包装推介旅游开发项目,通过招商引资,逐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要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创造条件与岚皋、*利和巫溪、城口等周边景区聚合连接形成大旅游区,推进境外产品本地化、本地产品区域化,增强景区互动性关联度;要立足生态禀赋,深度挖掘旅游优势资源,依托秦巴百里画廊景点,加快推进飞渡峡黄安坝、三道门森林公园、林麝生态养殖观光园等重点景区建设,着力改善旅游设施条件,提升旅游发展水*。

  (四)在城镇一体化建设方面,要以生态立县战略为指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要扎实推进生态特色宜居县城建设,以城镇品位提升为目标,加快城区绿化、亮化、美化提级改造。围绕建设“生态特色宜居县城”,务实推进“四城同创”活动,(国家级卫生县城、国家级园林县城、省级生态县及全省绿化模范县等创建活动),加快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强化集镇社区的综合配套,全面提升城镇管理水*,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逐步实现促进城乡要素*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长远目标。

  四、要更加科学地推动经济发展

  在明确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路、方向和重点地基础上,要推动县域经济科学、持续发展,还必须找到正确的方法和准确的路径。

  (一)要科学统筹谋划。**最值得称道和最大的优势是生态,实施生态立县战略是我们的必然选择,必须紧紧围绕生态这个主题,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进行系统的规划、谋划,无论是工业、农业还是第三产业,都要围绕这个主题进行规划,制定出县域经济发展的“顶层设计”,建立完善有县域经济发展规划体系,围绕这个体系务实加以推进,确保经济发展的科学性、操作性。

  (二)要突出抓好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项目是发展的载体,招商上发展的动力支撑,实现跨越赶超目标,最终要落实到一个个具体项目上,没有一批实实在在的项目作支撑,没有招商引资工作的强力推进,一切都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完善项目规划体系,按照全域规划的理念,加快建立覆盖县域经济发展各个领域的专项规划,构建科学系统的经济发展项目支撑体系,用规划定项目、争投资、谋发展,增强项目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操作性,提高项目建设综合效益。同时,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扩大投资的重要抓手,优化投资环境,让更多的项目、更大的投资落户**,通过项目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要大力实施全民创业。县强必须民富,民不富则县不强。要强化市主体的培育,激活各类市场要素,引导支持城乡居民在各自的领域大胆创业。要加大创业培训和创业扶持力度,引导个体业主在县域经济发展规划体系内创业、转业,加快完成全体经济向民营企业转型、产业大户向家庭农场转型。同时,编制返乡农民工创业项目计划,感召务工人员返乡,实现引资、引企、引人、引智并举,带动全县全民创业总量的提升,以民富实现县强,推动县域经济加快发展、赶超发展、跨越发展。

  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3

  一、*年来我市县域经济呈加速发展态势

  (一)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发展速度逐年加快。县域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逐年加快。从xx年起,县域经济一举扭转了长期发展滞后的被动局面,增长速度超过全市*均水*。xx年,三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79.6亿元,是xx年的2.4倍,年均增长 4.5%,人均gdp突破800美元;实现财政收入 5.05亿元,是xx年的2.6倍,年均增长xx年增加 50元,年均增长 0.4%。今年上半年,三县实现工业增加值28.83亿元、财政收入9. 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3.4%、 2***%,其中财政收入增长高于全市 .8个百分点,长丰、肥西工业增加值增长均快于全市。县域农民人均现金收入 656元,同比增长26.8%,高于全市9.2个百分点。三县在全省县域经济考核的位次大幅上升。xx年县全省(市)综合指数,肥西居第7位,比xx年上升 6位;肥东居第8位,比xx年上升 0位;长丰居第 位,比xx年上升30位。

  (二)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运行质量明显提高。xx年,县域经济中三次产业结构已由xx年的44.4∶24.9∶30.7调整为 25.8∶40.6∶33.6。5年时间,一产比重下降了将*xx年,三县实现工业总产值 5 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5. 亿元、工业税收5.8亿元,分别是xx年的6倍、5. 倍和5.3倍,年均分别增长43%、38.5%、39.4%。县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xx年的78户发展到 96户,增加了 .5倍。工业对县域gdp和财政收入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37.3%和38.5%,5年分别提高了*xx年的5.7%提高到 7. %,上升了 .4个百分点。县域工业园区建设加快,园区经济蓬勃发展,成为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目前有3个省级工业园区和 6个经市批准的乡镇工业集中区。xx年,县域工业园区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均占县域60%以上,提供税收占三县财政收入50%以上。

  (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推进,龙头企业不断壮大。种植业、养殖业标准化、规模化、区域化取得长足进展,市级标准化养殖小区发展到500多个,规模养殖比重提高到60%,xx年家禽出栏量突破 亿只,比xx年增长65%;苗木、蔬果面积分别达到 7万亩、72.4万亩,设施栽培达到 0万亩;成片造林59万亩,相当于建国以来造林面积总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取得突破性进展,龙头企业规模壮大,带动力显著增强。xx年,三县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增至83家,年销售收入76.9亿元;拥有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省级 5家,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龙头企业增至 0家,其中 0亿元以上2家。伊利乳业、光大木材、新希望集团、和威集团等一批国内大企业、大集团落户三县,使农业产业化跃上新台阶。

  (五)招商引资势头强劲,发展后劲显著增强。xx年以来,三县固定资产投资逐年加大,xx年固定资产投资75.3亿元,是xx年的4倍多,年均增长32.3%。5年累计实际利用省外资金50.3亿元,其中xx年达到 8.6亿元,是xx年的2. 倍,年均增长xx年以来,三县固定资产投资和招商引资势头更加强劲。 -6月,县域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8. 7亿元,同比增长 34.9%,高于全市22.6个百分点;共引进省外项目48个,实际到位资金 9亿元,超过去年全年,同比增长9 .9%。县域投资加大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进一步增强了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

  二、我市县域经济与经济强县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年来,我市县域经济虽然取得快速发展,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看到,目前我市县域经济发展水*不仅与全国百强县差距甚远,即使与外省经济强县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

  差距之一,经济发展水*偏低,整体竞争力较弱。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xx年我市三县综合实力在全国xx年来三县加快推进工业化,县域产业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但与经济强县相比,仍有较大差距。xx年,百强县非农产业比重为90.4%,而我市为64.3%,三县中非农产业比重最高的XX县要比XX市低2 .9个百分点。从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看,才进入工业化初期阶段,工业基础薄弱。xx年,我市三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有 5 家,总数比XX市还要少 7家,三县实现工业总产值合计为 5.5亿元,只及XX市59.6%。从各县情况看,肥西、肥东和XX县拥有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仅是XX市的 4.9%、25%和 8.5%,实现的工业总产值也只及XX市的3 .3%、xx年县域人均基建投资额为794元,只相当于百强县*均水*的 5.4%。长丰、肥东、肥西三县人均基建投资额分别为 29元、660元和592元,只有莱西的39%、23%和2 %。县域贷款水*偏低,到 xx年末,三县贷款余额总量为55.7亿元,占全市贷款余额的4.6%,人均贷款余额只及百强县的 0%,人均贷款额较高的肥东也只有百强县的 .7%,只及莱西的36%。经济外向度也比较低,我市县均出口总额仅为百强县*均水*的 .6%,县均实际利用外资不到百强县*均水*的4%。县域外资依存度为2.2%,远远低于莱西 3.4%的水*。

  差距之四,资金、人才等要素大量外流,县域生产要素供给不足。县级财政拮据,加之国有商业银行收缩县级以下业务,邮政储蓄只存不贷,县域有限的资金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地从农村流向城市,县域大量中小企业融资十分困难。受县域环境、待遇等条件的限制,大中专学生回县率很低,到县域企业工作更少,大量人才流向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目前三县规划建设、工业经济、财税金融、企业管理等方面人才严重短缺,不仅直接影响到县域经济竞争力的提升,也影响到县域创新能力的提高。xx年,我市县域每万人年均申请专利数0.07件,远远低于百强县每万人均4.37件的水*。

  差距之五,市场化程度不高,非公经济发展缓慢。我市县域市场化程度不高,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运行机制尚未形成,县域经济发展活力不强。市场中介组织培育不足,经济发展环境不够宽松,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缓慢。三县民营企业多数规模小,档次低,产业分布不合理,大多集中在第三产业,大多仍然处于家族式管理为主的低级阶段,自身发展潜力有限。截至xx年5月底,三县个体工商户54842户,注册资金仅为7.28亿元,户均仅 .3万元;私营企业3854户,注册资金5.6亿元,户均仅 4.6万元。实现的生产总值和税收占县域总量不足50%,远远低于发达地区70%以上的水*。

  三、进一步加快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在新的形势下加快我市县域经济发展,要进一步确立科学发展理念,拓宽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努力实现从以乡村为依托、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主体的传统县域经济,向以县域和中心镇为依托、以非农经济为主导、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现XX县域经济跃升。

  (一)完善发展思路,确立新的发展理念。当前实施县域突破,加快发展县域经济,需要资金、项目、技术、人才,但更需要的是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思想理念和制度供给。因此,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思想、与时俱进、转变观念、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是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首要动力。从思想理念方面来说,县域突破首先是发展思路、发展观念的'更新和突破,要努力破除一切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思想障碍,摈弃一切束缚发展的落后意识,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在提高认识中统一认识,在转变观念中更新观念,在勇于探索中不断前进。要不断强化工业意识、市场意识、创业意识,善于把上级的政策和部署与本地实际结合起来,以创造性的工作开创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局面。从制度供给方面来说,要从多方面确立并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民营经济的主体作用,构建县域经济发展的内生性机制,**的指导和调控要建立在充分发挥这“两个作用”的基础之上,并保护“两个作用”的有效发挥,而不能取代或限制“两个作用”的发挥。

  (二)强化工业主导地位,加快产业集聚发展。县域经济发展从本质上说就是工业化过程,就是用现代工业改造传统农业和农村经济,从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转换的过程。工业化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也是经济强县发展实践所证明的基本规律。推进我市县域经济工业化进程,当前重点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力发展县域特色经济。要着眼于市场需求趋向,立足于区域自然资源禀赋和原有产业基础,进一步强化产业特色,打破行政区域界限,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促进资源、资金、人才、技术等向特色产业或产品集聚,使其不断壮大规模,形成优势,在县域内形成若干个专业化分工、社会化协作的特色产业集聚区。二是大力抓好工业园区建设。要把园区建设作为推进县域工业化的主攻点,集中力量开发建设好县工业园区和重点乡镇工业集中区,充分发挥工业园区产业集群、要素集聚、资源集约的“洼地”效应,引导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加快向园区聚集,使园区成为推进工业化的主要增长极。三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用现代工业理念和现代生产经营方式改造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促进县域农业向经营规模化、投资多元化、布局区域化方向发展。

  (三)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相互依存,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基础,城镇化又可以进一步推进县域经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快慢,直接影响着县域经济的发展。因此,加快我市县域经济发展,必须加快城镇化进程,并使之成为壮大县域经济的一个基点。要按照现代化滨湖城市和“ 4 ”城市总体框架,推进我市县域城镇化,重点抓好店埠、上派、双墩等中心城镇建设,加快形成城市副中心。要把城镇建设、工业园区建设、专业市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引导、鼓励各类企业向县城和中心镇集中,加快产业集聚、人口集中,促进县域城镇建设发展。改革和创新城镇建设投融资体制,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进行市场化经营,多渠道加大对城镇建设和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强城乡基础设施的一体化,将城市的基础设施不断地向周边乡村延伸,对连接城乡和跨地区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做到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筹资、统一建设,以改善县域内外联系条件,优化投资环境,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四)掀起全民创业热潮,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市场主体不多,企业数量偏少,民营经济不强,是当前我市县域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必须进一步**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尽快形成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县域经济发展新格局。要加大全民创业的宣传发动,积极引导群众打破小农经济意识和传统文化观念,深入开展全民创业行动,激活各类创业资源,尽快形成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生动局面。进一步消除束缚民营经济发展的思想障碍和体制障碍,全面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真正做到思想上放心、放胆,政策上放宽、放活,工作中放手、放开,放宽准入限制,加大扶持力度,推动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走出一条挖掘民智、吸引民资、依靠民力、做活民营经济的发展之路。要把发展民营经济同县域国有、集体企业改革、新上项目、发展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结合起来,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参与公有经济改革,参与新上项目投资入股,组建各种形式的农村经济组织。

  (五)扩大引资规模,加大县域发展投入。现阶段,县域经济发展,主要靠投资拉动,靠项目带动。长期以来,我市县域经济发展滞后,主要是因为投资不足。因此,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必须把招商引资放在突出位置,千方百计扩大投资。要紧紧抓住沿海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积极实施东向发展战略,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中,抢占“地利”先机,吸纳和承接更多的长三角地区转移出来的资本、产业和企业。要紧紧抓住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战略实施的重大机遇,积极“进京跑省”,极力争取国家投资和省里支持,加大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县域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硬环境。要着眼新农村建设和促进中部崛起的大背景,结合本地“十一五” 发展实际,认真谋划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项目,充实和完善县域项目库。每个县每年都要抓几个带动性强的重点项目,对重大项目要加强协调服务,促进尽快开工、建设、投产,形成现实生产力。

  (六)优化发展环境,着力营造比较优势。相对于沿海发达地区和XX市区,我市县域的要素集聚力和资源配置力总体上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必须要把环境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做到门槛更低、服务更好、环境更优,努力形成自己的比较优势,增强县域对生产要素的吸引力和集聚力。要坚持不懈地抓好机关效能建设,以转变思想观念为先导、提高素质能力为基础、创新体制机制为根本、改善运作方式为关键、强化责任追究为保证,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水*,为县域经济发展创造更加优良的环境。要建立健全县域经济发展考核激励机制,根据省里每年对县域经济考核的结果,对各个县进行相应奖惩,同时每年开展评选经济发展“十强”和“十快”乡镇活动,对评选出的乡镇给予奖励。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对发展业绩突出,在县域经济考核中大幅进位的党政正职给予重奖和重用。使各个县、各个乡镇既有动力,又有压力,从而形成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

  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4

  *来,我局对全县经济发展现状和特点进行了深入调研,综合分析了全县县域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存在的困难,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一)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今年1-6月,全县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2.19亿元,同比增28.96%。传统种植业稳步发展,完成农作物种植总面积63798亩。其中:粮食作物总播面50778亩,经济作物面积460亩,蔬菜种植面积12100亩,特色水果460亩。充分发挥专合组织示范带动作用,全县已注册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59家,其中种植业专业合作社25家,流转土地1300亩,种植蔬菜4050亩、水果400亩、大球盖菇160亩、姬菌菇10万袋。全面推行现代畜牧业发展模式,上半年,各类牲畜存栏21.97万头(只),出栏2.67万头(只),肉类总产量511.94吨,禽蛋产量5吨,牛奶产量352吨。饲养蜂群11000余箱。高度重视有机农业示范基地规划编制,《中国.马尔康有机农业示范基地规划(2014年-2020年)》已通过专家评审,正着手编制实施方案。

  (二)工业转型初步见效

  围绕建设“阿坝州最大的水电工业基地”目标,扎实做好涉及双江口、巴拉等大型水电开发项目的移民安置规划工作。切实加快小水电站建设进程,龙头滩电站、年克电站有望年内投产运行。水电企业对全县工业的支撑作用更加凸显,1-6月水电企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2162万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4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6.5%。推进矿产企业技改扩能,汇源硅业淘能技改进入检测检试收尾阶段,基本完成“产能成倍增长、节能降耗成效明显”的目标。加快农畜产品转化。高度重视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启动雪源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农畜产品生产综合配套项目建设,提高农畜产品的综合利用率。

  (三)旅游产业巩固提升

  一是围绕州委、州**加快构建环红原机场旅游经济圈的战略部署,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升级。建立旅游项目储备库,规划储备项目25个,总投资130多亿元。二是巩固提升卓克基土司官寨文化旅游景区创建国家4A景区成果,充分利用已签约旅行社、微信、参加成渝旅游宣传促销等方式,加大我县旅游资源的宣传。卓克基土司官寨文化旅游4A景区已获国家授牌。三是启动了松岗旅游景区总体规划及重要节点控制性详细规划、大藏景区修建性控制规划的编制等工作。四是采取支部加协会加联户的方式发展乡村旅游,毛木初村投资30万元成立了“乡村樊家菜”农家乐。

  (四)项目工作有序推进

  一是科学推进项目建设。认真贯彻落实省、州投资暨重点项目推进工作会议精神,及时召开全县项目分析会,对今年确定实施的项目,按性质分类排序。继续按照“一个项目、一个方案、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建立了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新区开发与旧城改造、水电开发与移民安置、非公有制经济与招商引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生态转移支付建设、旅游开发建设、基层**建设和寺庙基础设施建设9大类项目推进机制。做到了领导、部门、责任、措施“四落实”,目标、任务、时限、要求“四明确”。1-6月,“四个一批”建设项目共开工70个,完成投资64491万元。其中竣工项目中已开工38个,完成投资18758万元,开工项目中已开工7个,完成投资24641万元;15个加快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6332万元;14个州级建设项目中开工10个,完成投资4760万元。纳入省州的11个重大项目,已开工8个,完成投资2.3亿元。二是及时申报争取项目。围绕全县基础建设、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等重点,组织申报项目43个,计划总投资6.59亿元。三是全力抓好项目统计入库工作。1-6月,共新增入库固定资产投资项目20个,计划总投资5.45亿元。

  (五)招商引资倍受重视

  一是及时贯彻落实省、州投资促进工作会议精神,成立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对引资项目实行责任分解,落实牵头领导和责任部门,做好项目各个环节的跟踪服务,促进签约项目顺利落地。二是做好项目落地前期工作。重点抓好2013年西博会、川商光彩事业阿坝行招商会上签约18.68亿元人民币的5个招商项目落地推进工作。目前,投资10亿元的日瓦坝片区商业综合项目用地场*工作正抓紧实施,项目建设方案通过反复修订已基本确定;分别投资5亿元和2亿元的建材物流城和东创建国马尔康汽车产业园前期设计已编制完成;投资8800万元的雪源食品公司迁扩建项目已完成三通一*;投资8000万元的羌活产业化核心基地项目,正在落实卓克基镇“纳足效果种植基地”、马尔康镇“邓家桥羌活核心基地”的用地工作;投资1228万的阿坝蜂蜜合成沙棘果汁产业化发展项目,正在进行土地审批等相关工作。三是积极推荐招商项目。精心包装论证、储备推荐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能带动全县经济快速发展的招商项目,确保招商引资工作的连续性和有效性。今年上半年,已推荐项目9个,其中旅游开发6个,林业1个,加工业1个,商贸服务业1个,拟引总投资9.9亿元。截至5月底,我县国内省外项目到位资金2.18亿元,完成年计划的4***%;省内项目到位资金1.41亿元,完成年计划的64%。

  (六)生态建设有效实施

  一是积极争创省级生态县。顺利完成2014年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对照省级生态县创建7项基本条件和29项建设指标,再次提供需增补考核指标的支撑材料。目前,创建工作正有序开展。二是切实抓好生态项目建设。分别完成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昌列山、嶂恰岭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人工造林1314.4亩、4666.3亩和封山育林2798.8亩、880亩的补植补造工作;顺利通过国家今年5月对我县退耕还林工程的阶段验收。退耕还林面积合格保存率100%、发证率100%、建档率100%、管护率91.4%。三是加大地灾防治力度。全县共排查出地质灾害隐患点305处,将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灾、监测工作具体落实到了乡(镇)、村、组和责任人,对重点隐患点建立了长期监测、预报制度。筹措资金36.5万元,集中对涉及8个乡镇的17个隐患点进行整治,基本消除了不安全隐患。四是做实生态项目前期工作。按时完成了10个生态功能区项目的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并通过省州评审。分别为: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工程1个,总投资194万元;草地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工程3个,总投资426.7万元;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工程1个,总投资16万元;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1个,总投资1200万元;生态保护支撑体系建设工程4个,总投资304万元。

  (七)民生工程进展良好

  紧紧围绕农村“七难”问题,扎实实施各项民生工程。一是交通工程有力有序。总投资*2亿元的农村公路安保工程、通村水泥路、红光大桥、***大桥等项目有序推进,已完成道路建设53公里。二是电力项目推进良好。龙头滩110KV、石广东110KV、草登35KV输变电工程,沙尔宗农网升级改造等项目正按计划有序实施,将于年内竣工投产。梭磨、卓克基、龙尔甲、康山、日部五个乡镇农网升级改造项目通过不懈争取,得到了省、州电力公司的大力支持,已完成变电站选址和项目可研报告。三是饮水工程准备充分。计划投资442万元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已完成水源点水质检测、方案编制、技术审查等工作。四是新村建设正式启动。采取既整体推进又突出重点的建设方式,启动了16个村的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新村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投资2760.75万元。

  (八)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一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上半年,完成了116万元的教育装备项目采购及安装验收工作,装备建设8所学校45间交互式多媒体教室,完成义务教育薄弱学校规划。免除5359人学杂费,为5359人提供免费教科书、4258人发放生活补助。总投资1200万元的龙尔甲乡中心校学生食堂改扩建等7个项目有序推进。二是卫生事业加快发展。深入实施民族地区卫生事业发展十年行动计划,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总投资501万元的龙尔甲乡卫生院、农村卫生室建设等8个项目有序推进。三是社会就业形势稳定。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510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30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0人。开发公益性岗位205个,开展青年劳动力技能培训351人,劳动力转移就业645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四是社会保障不断完善。上半年,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4868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1904人。纳入城市低保对象1937户、4024人,农村低保对象4802户、11456人。实施城市医疗救助4098人次,发放救助资金84.58万元。实施农村医疗救助12679人,发放救助资金218.87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农业产业化进展缓慢。主要表现在农业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程度低,产业化基础薄弱;农业的市场化程度不高,产业化经营的动力不足;农村基础设施滞后,农牧业生产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弱;农牧业生产成本逐年增加,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国家支农惠农补贴等政策给农牧民带来的实惠。此外,今年虫草等药材等因市场购买力下降导致价格下降幅度较大,影响了农牧民增收。

  (二)重大项目投资远远低于预期。如双江口水电站州下达年内投资任务为15亿元,由于项目尚未核准,该电站全年计划只完成投资4亿元,仅占下达目标任务的27%,截止6月马尔康境内完成投资1.48亿元,仅占下达目标任务的9.87%。汶马高速公路(马尔康段)州下达年内投资任务5亿元,目前除鹧鸪山隧道控制性工作开工外,该项目尚未全面开工建设,投资拉动不大,截止6月完成投资0.27亿元,仅占下达目标任务的5.4%。

  (三)项目资金渠道来源狭窄。三次产业项目投资结构不合理,交通、能源项目理论投资概算大,但受政策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实际投资与理论投资差距较大;国家投资占据主导作用和重要地位,民间投资不够活跃,固定资产投资对国家投资项目的依赖性仍然较强;拉动经济增长的大项目少,目前,我县上5000万的投资项目只有25个、1000万以上的项目只有67个。

  (四)项目投资环境较差。部分乡镇仍然存在强买强卖、阻工扰工的现象。比如,巴拉电站原计划今年再增4亿元左右的建设投资,因建材供应、运输等原因,投资项目可能搁浅。

  (五)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困难。我县已签约的招商引资项目因受土地征用等因素的影响,推进较为缓慢。

  (六)工业经济持续增长乏力。目前我县三户规上企业只有马尔康供电公司生产稳定,每月*均产值460万元,按79%的增加值计算,今年只有4360万元的工业增加值;马锂公司资源枯竭,不能正常生产。全年工业经济增长将受较大影响。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狠抓农业产业发展。积极落实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草原奖补、退耕还林等助农增收等政策。抓好阿坝中蜂、大白菜、青稞基地等产业基地建设,为农产品找销路,为增收找项目。搞好劳务输出,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从事运输、餐饮、绘画等行业,动员农民采集野生中药材、野生菌类等增加农民收入。

  (二)切实抓好项目开工建设。一是力求开工抓项目。要力促资金到位但未开工的项目尽快开工建设,进一步细化落实9大类项目推进机制,实行单月召开分类项目推进会,双月召开汇总项目分析会,做到底清数明,分类实施,有序推进。二是明确责任抓项目。进一步明确责任,按照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任务分解表,将投资任务细化量化,要求做到领导、部门、责任、措施“四落实”,目标、任务、时限、要求“四明确”,倒排工期、量化进度,以月保季,以季保年。三是强化协调抓项目。进一步整合发改、住建、国土、环保等部门力量,不断完善项目并联审批机制,提高项目审批效率,使各个重点工程项目从手续办理到工程开工实施再到完工使用,一条线保障、一条龙服务。定期召开专项会议,及时分析查找影响重点工程推进的原因,研究解决工程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现场办公,现场协调,现场解决,加快重点工程建设。

  (三)重点实施民生工程项目。本着“统筹规划、区分缓急、竞争立项、筹资保障、协调推进”的原则,以解决“出行难、饮水难、用电难、入学难、就医难、就业难、增收难”为主要内容,整合上级涉农资金,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支持,及时、有效解决农村七难问题。科学规划、精心组织,有力、有序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

  (四)促成引资项目尽快落地。高度重视对已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强化土地征用、环境改造等要素保障,进一步协商洽谈,落实细节工作,确保已签约项目和意向合作项目早定板、早实施、早见效。按照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个方案的工作机制,加快羌活产业化核心基地及日瓦坝片区商业综合项目建设进度,力促俄尔雅建材物流城、东创建国马尔康汽贸城等签约项目及早实施。

  (五)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紧紧抓住红原机场即将通航的有利机遇,加大对外宣传工作力度。积极引导外地游客到州府马尔康来观光旅游,增加人气和消费,带动餐饮、住宿、通信等其他服务业的发展,抓好乡村旅游业发展,提高服务质量。巩固现有限额以上商贸企业,积极培育限额以上企业,切实抓好金融、货运、保险等营利性服务业发展,提升总量、提高质量,增加其在第三产业中所占的比重。

  (六)加大税收征管力度。一是密切与国、地税等相关部门协作,认真研究政策,加强收入执行情况分析。二是加快支出进度,提高资金支出效益。继续压缩一般性支出,严格控制“三公”支出,督促各预算单位加快支出进度,提升支出效益。三是强化财政资金监管,保障资金安全高效。深化公务卡消费制度改革,进一步搞好国库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制度执行及财政专户再支出工作,减少现金支出,积极推进转账结算,确保财政资金安全高效运行。

  (七)积极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主动理顺项目建设与当地群众的关系,妥善处理移民搬迁问题,以依法行政建设法治**为核心,积极协调解决群众合理诉求,严厉打击非法阻工等违法行为,为巴拉电站、双江口电站、汶马高速和招商引资企业等重大建设项目创建良好的外部环境。

  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5

  民间文艺是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创作的与生活实践密切相关的大众艺术。它包括民间文学、民间曲艺、民间戏曲、民间美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等等。它根植于生活,流传于民间,繁衍与口耳相传之中,是一切文艺的根须。在知识经济时代,民间文艺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它对经济发展的能动效值引起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

  一、民间文艺的特征决定着其能动效值。

  民间文艺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独存的基本特征。

  (一)群众性。其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特性,这是民间文艺最显著的特点。民间文艺的创作者与欣赏者是人民大众,其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都是人民群众最真实的反映,对经济生活、最直接、最生动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行,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二)立体性。民间文艺的存在形式是立体的,并且在立体的环境中活动,在实际生活中有多种社会功能和实用价值,是一种实用艺术。在表现方式上又有综合性的一面,并且随着环境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形成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和流派。

  (三)集体性。民间文艺产生于生产劳动之中,以口耳相传为承传载体,无论其产生的源头,还是流传形式,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经过无数人的加工,无数代的完善而形成的艺术形式。

  (四)直接人民性。这是民间文艺在内容上的特点。直接人民性的含义主要是:民间文艺是人民群众创作和欣赏的人民自己的文艺,它直接反映人民的生产生活,表现人民自己的思想感情、审美趣味。民间文艺的人民性比作家艺术家创作中所表现的人民性更加直接。

  (五)传统性。民间文艺有自己的独特的艺术传统特征。民间文艺是人民群众(包括艺人)在生活中创造、流传、发展而成的。民间文艺的传统艺术特点和它的口头性有密切的关系。口头性决定了民间文艺的一系列艺术特点。①语言风格的口语化,通俗易懂,明白晓畅。②深入浅出。③结构是活而单纯,好听好记。④语言琅琅上口,富于音乐性。⑤民间文学的风格,富于地方性的民族特色。

  二、繁荣民间文艺的时代价值。

  (一)实用价值:民间文艺是人民群众劳动斗争的工具与武器,也是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良师益友。从远古开始,民间文艺就在劳动中起重大的作用。在最原始的采集经济时代,劳动呼号成为人类劳动的一种重要号角,咒语和神话产生的精神力量成为人类战胜自然的重要帮手。

  (二)科学价值:从哲学上来看,民间文艺反映了人民群众各个时代的世界观,要了解人类的原始思维,不了解原始歌谣与神话是不行的,关于原始思维的专著就大量引用神话资料作为主要依据。从政治学方面来看,民间文艺表现人民的生活情绪最及时,最真切。古代就有采风官,广泛采集各地民间文学以了解会动态。从心理学方面看,民间文艺反映了人民的心理活动,同时,民间文艺的创作和流传也是研究文艺心理学的.记忆、遗忘、想象等心理现象的重要资料。从考古学和历史学的研究上看,民间文艺的科学价值更加突出。马克思说过:“古代歌谣是远古日尔曼人的唯一的历史传说和编年史。”此外,民间文艺对研究语言学、音韵学、方言学、修辞学都是很重要的活材料,对民俗学、人类学、民族学也十分有用。

  (三)艺术价值。民间文艺最具群众性,民族性,可以说是民族文化的重要基础。广大的不识字的劳动群众不但是民间文艺的创造者,也是文的欣赏者,体现出民间文艺最朴质的艺术价值性。在群众性、普及性上,民间文艺超过一切其他文艺。从艺术质量上看,尽管大多数民间文艺作品是比较粗糙的,但也有不少玉润珠圆的珍品,像孟姜女哭倒长城的传说,其艺术概括力和艺术感挚力,一直被人民推崇,故事流传两千多年,始终受到人民的喜爱。所以高尔基说:“最深刻、最鲜明、在艺术上十分完美的英雄典型是民间创作,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所创造的”,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

  (四)借鉴价值。人民音乐家聂耳,自觉地学*与借鉴民间文艺的,创造性地运用民歌素材去表现强烈的激情,反映伟大的时代。冼星海对此更有很深刻的认识,抗战前期他在延安所写的《为什么要研究民歌》一文中说:“民歌是一切民族音乐最丰富的源泉”,“民歌是一个民族语言艺术的最高表现。”所以,“民歌是中国音乐的中心部分,要了解中国音乐,必须研究民歌。”

  在舞蹈艺术上,民间舞蹈的艺术借鉴价值也是不可低估的。著名舞蹈家吴晓邦先生开始也是学芭蕾舞的,为了舞蹈的民谣化,很注意学*民间舞蹈。他曾说:“民间传统舞蹈保存了朴素单纯的特点,代表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审美愿望,抒发了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这对创造民族化的新舞蹈是不可缺少的。

  民间美术对专业画家的借鉴价值也同样为此。著名画家徐悲鸿对民间艺术就很重视,他的画从民间年画、壁画艺术中就借鉴了许多东西。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