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调研报告 (菁华3篇)

首页 / 报告 / | 2022-11-09 00:00:00 调研报告

基础教育调研报告1

  1 问卷调查

  1.1调查对象和方法

  酷合自身在实*三个月的时间里在一线教学的亲身体会和深入课堂的观察和访谈结果设计了一份“高中历史课课堂管理现状问卷调查表”。问卷调查对象为随机抽取呃高一年级的四个班级的学生。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各班各50份。高一(7)班共收回45份,有效卷40份;高一(10)班共收回48份,有效卷47份;高一(16)班共收回50份,有效卷47份;高一(18)班共收回47份,有效卷46份;调查问卷共24小题,均为单选题。每题共四个选项,分别是:A、总是100%; B、大多时候75% C、偶尔25% D、从不0%

  调查问卷主要从明了课堂目标、积极参与学*过程、学科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相联系、追求自己的兴趣、体验成功、收到迅速,真实的反馈、受到合理的约束、整合学*的时间、与同学积极交往、得到与自己的能力水*和学*风格相匹配的教学,共10项问题进行调查。

  1.2 调查结果

  下面着重就教学交往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2 教学交往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1存在的问题

  首先,教师过多强调对学生的管束和学生的顺从,而较少给学生留出自由的空间。我国现阶段的课堂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仍停留在以控制为特征的传统管理阶段,很多地区的普通高中历史教师的课堂管理观基本上是倾向于课堂秩序的控制和维护教师的权威,在绝大多数学校里,教师追求的理想课堂是安静的课堂,能够控制的课堂,学生听从指挥的课堂。所以,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发表意见的机会不多,时间久了,学生也*惯了,所以他们不会经常主动回答问题,更不会提出改进我们的教学的意见了。

  其次,在很多高中历史教师的课堂上,学生花在小组和全班活动的时间极不*衡,绝大多时候课堂上进行的是单一的全班活动,课堂交往时间比重的失调导致学生个体意识的缺乏。我国中小学课堂有两个显著特点:

  ⒈与师生交往的时间相比,学生之间的交往时间极少;⒉在本已极少的学生交往时间中,学生个体与全班学生的交往占据主位,而学生个体之间的交往较少,学生个体与小群体之间以及小群体与小群体之间的交往更是微乎其微。与之相适应,我国中小学课堂中,学生的交往身份基本上也只有两种:一种是个人,另一种是作为静态背景下的班级成员。

  再次,我们很多高中历史教师在努力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是出现:教师往往对活跃而爱表现的学生予以较多的关注,而对沉默的学生缺少关爱、缺少尊重,以至于在课堂交往中,一部分学生成为交往的“贵族”而另一部分学生则沦落为交往的“奴隶”,甚至出现了教师教学失明失聪的现象。

  2.2 相应对策

  一、营造民主宽松的交往氛围是课堂交往和谐进行的基础。

  1、养成*等对话的教学风格。现代教育学认为,教与学的*等互尊是促进教育、优化人才培养的基本条件。教师尊重学生,尊重其个性和需求;相信学生,鼓励学生自我探究、自我实现,在课堂中,给学生提供发现、创造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这样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学生形成开放、自由、灵活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2、信任并鼓励学生参与交往。教师真诚的信任、赏识和鼓励,可以增强学生的交往信心,“伙伴式”的师生关系,又可增进学生的“向师性”,促进师生友谊,提高教学效果。

  二、实现合作学*,强调生生互动。合作学*是交往教学模式中的重要一环。合作学*是一种促使学生之间人际交往和合作互动的基本形式。

  最初学生是不知道如何有效地和他人交流的,作为教师,首先要教给学生如何合作。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我们可以在三个步骤上掌握这一过程:学会珍惜合作,掌握合作的技巧,评估。

  第一步,让学生必须懂得珍惜合作。如,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准备好的材料分给小组成员,但要注意资料的“故意残缺”,即一个人不能占有全部资料,要求不同的角色完成不同的任务,学生必须共享所有的资料,在相互合作的过程中才能完成任务。合作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使其意识到彼此的需要,彼此能够互相帮助。

  第二步,学生在逐渐适应合作后,教师可以先让他们参与塑造团体形象、增强小组凝聚力的活动。如让小组设计横幅或海报展示小组的名字和标志。为了确保每个人都参与设计,可以要求在内容上必须有每个成员的作为。在学生慢慢学会了合作之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各种团队竞赛,如“知识接龙”,“辩论赛”等。需要注意几点:①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分组。每个小组包括人数相同的不同兴趣、不同智力、不同特长的成员;每小组在以上方面总体水*要持*。②每个小组内部自己明确分工,如搜集信息的,处理信息的,统筹策划的等等,每过一段时间角色要轮换。不同角色之间轮换时,也是角色的前任者和后继者交流经验之时。④鼓励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帮助,力争团体冠军,成员之间资源和方法共享才能共赢。

  为了从自己的经历中学*,学生需要有机会讨论所发生的事情,并且评价他们合作是否成功。得到评价和反馈后,合作的频率和质量都能得到改进。每次组织合作时,教师都应明确表示,每个组的评分不仅要依据最后结果,同时要看小组成员间是否进行了很好的合作—尤其是他们开始活动的速度、他们认真和投入的程度,组员彼此倾听时的认真程度,组员是否成熟且得体地互相对待,是否每个组员都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 总之,通过合作学*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友谊,可以培养学生的“竞合”精神,让学生既要学会在啊竞争中胜出,还要学会在合作中超越!

  三、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提高教师的课堂交往技巧。

  1、教师要学会实现心理角色换位,激发学生学*动机,有效实现师生双向互动。马斯洛认为人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并依次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当低层次需要得到部分满足之后,较高层次的需要就会成为人们所追求的目标。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作为高层次的需要,是人们所追求的目标。当人们的这一高层次的需要得到尊重和满足的时候,人们才会产生自我价值感,产生积极进取的渴望,也才会有开朗的性格,形成优良的个性。教师只有深入了解学生需求、愿望的动机,才能创设相应环境,激发学生潜能,保证教育最佳接受效果的出现。

  2、教师应该擅长使用一些小炯巧。如,准时上课、记住所有学生的名字等获取心理优势;掌握课堂提问、师生对话与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的策略和具体方法必将营造出优质高效的课堂交往。

  刻无定法。我们的教学本就是充满激情和生命理想的师生共识、共享和共进的过程,让我们师生双方用心用智慧去实现和升华这一过程。

基础教育调研报告2

  根据与学生零距离接触过程中对中学生心理状况的了解,阐述当代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学*倦怠”这一心理现象。分析来自于家庭、社会、学校等方面的压力,提出了转化中学生“学*倦怠”心理的对策。

  一、调查概况

  我于xxxx年9月份,对我实*的中学学生的学*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中学生的学*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中学生的学*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调查中学生的学*心理现状

  2、调查当前中学生的学*心理特点

  3、研究当前中学生的学*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学生问卷,其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态度、学*需求和学*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咸祥中学的在校学生之间进行,共发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75份,接*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三、调查结果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中学生的学*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中学生的学*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中学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1%的学生认为学*的作用是为了考大学,16%的学生认为学*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8%的中学生没有考虑,,5%的学生是受家庭逼迫。调查还显示,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青年人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高中毕业生挣钱多,10%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

  2、学*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这与他们“考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45%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学到实用的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生活工作有所帮助。

  4、学*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高中毕业后的打算,99%的学生有读大学的愿望。

  (二)当前中学生的学*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中学生的学*心理与以往的中学生的`学*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但是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

  2、学*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中学生由于个人的学*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点。

  3、学*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89%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发现,学生的学*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进入城市就业的艰难性。此外,40%的学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学生学*目的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调查结果表明,37%准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态度。

  (三)对调查结果的分析

  1.当前中学生的学*心理状况成因分析:

  ①家庭、社会对中学生学*需要的形成起重要作用 中学生受到家庭的要求、态度和志向的影响。其次,社会风气和思想意识形态也影响中学生的学*需要。如目前随着经济体制转轨,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实行激费上学,大中专毕业生不在包分配。这种现实使许多人有了“读书有什么用?钱要花很多,毕业后又没工作。”的观念,社会上新的“读书无用论”开始再抬头,这将直接导致中学生学*需要的降低。另外,有些人把学*、读书看成是一种“工具”,达到另一个目的的手段,而学*本身并没有成为一个目的。因此当学*没有达到某种目的时,其积极性便荡然无存了。

  ②学*兴趣低下:(1)外因:学校教育方法欠当,如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枯燥,各科作业量大等;升学压力大;师生关系紧张;家庭因素:由于家长期望值过高而导致严格要求;家庭人际关系冷漠;沉溺于优裕的物质享受;沾上家长的不良*气,如赌博。(2)内因:价值取向逆转;学*目的模糊;学*成绩不佳;情绪不稳定;意志薄弱等。

  2.形成健康的学*心理的对策:

  ①学*目的性的教育 首先应从中学生实际出发,采取生动而适合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形式,帮助中学生正确认识学*的社会意义。其次要强调学*的内在意义,即强调学*对个体本身的价值,使之体会到学*是一种愉快的享受,而不是负担。第三,帮助中学生设立具体、适当的学*目标。学*目的教育不仅要使中学生具有远大的目标,而且还有使这种远大的目标与具体、切实可行的目标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学生脚踏实地去实现远大的学*目标。第四,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一部分中学生和家长对国家市场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素质教育实施等了解既不全面也不深入,所以有必要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向他们介绍国家市场经济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存在的困难以及未来的美好前景;向他们介绍高等教育改革中招生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收费制度的公*性、保护性,分配制度的灵活性、公正性;向他们介绍素质教育实施的具体内容、价值和未来取向,以帮助他们消除误导。

  ②及时反馈与适当评价 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结果,可以激发进一步学*的动机。为了充分利用反馈的促进作用,还应对中学生的学*结果进一步作出评价。运用评价时应注意:第一,要使中学生对评价有正确态度。第二,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以表扬为主,做到客观、公正,使中学生心悦诚服。第三,对考试成绩不理想的中学生,不能单独看其分数高低,还要从他们各个学*环节的不同层次上,发现可取之处,并给与表扬和鼓励,让其看到自己的进步,以增强其自信心。第四,注意中学生心理发展水*和个性心理特点。对低年级中学生多采用表扬方法;高年级中学生则应适当,最好通过集体舆论来进行表扬或批评,效果会更好;第五,注意师生间关系的融洽,只有尊重中学生,教师才能提出恰如其分的表扬或批评;只有尊重教师,中学生对教师的表扬或批评才能重视。

  ③科学使用奖赏与惩罚 奖赏具有促进活动的力量,是一种外在的激励因素,如分数、等级、奖金、奖品。奖赏是一种手段,若用之过多,则可能失去效力,甚至发生弊端。奖赏的目的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而不应使中学生变成物质或金钱的奴隶,否则,一旦取消奖赏,中学生将不再努力学*。从心里健康的角度,应注重奖赏而不去注重惩罚,因为这样可以减弱失败给人带来的恐惧心理。但也不能否认处罚在激发学*动机中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在学校,惩罚的目的在于克服学*中出现的不注意、拖沓、懒散和不努力,从而对学*起促进作用。但是,在使用时必须要小心谨慎,使用过分,可能激起极高焦虑水*。

基础教育调研报告3

  面向21世纪,社会走向现代化,需要教育现代化与之相适应,现代教育植根于现代社会的现实,又面向未来急剧的变化和发展。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正式颁布开始算起,我国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正式开展八年了。八年中,我国基础教育界经历过*乎狂热的欢欣鼓舞,也经历过改革带来的困惑、矛盾和不安,为了总结课改经验,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为课改的进一步深化提供支撑和保证,为推动和深化教育改革提供决策依据,我们组织对各中小学课改实施情况开展了调研。现代教育的特征具有多方面性和多层面性,而其最重要的特征是充分展现人的主体性,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当前我国提出的素质教育,就是现代教育的直接体.

  我国基础教育如何摆脱“应试教育”的枷锁实行改革而实施素质教育呢?更具体地说,各门学科的教学如何真正实施素质基础教育?这是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问题。那么要想使教育跟上现代社会的步伐,就必须进行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在这我对基础教育改革做了几点调查,结果如下:

  一、基础教学现状

  小学基础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的第一阶段,是为儿童提供关于世界轮廊图景的第一个循环圈,是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发展的奠基工程。从教育现代化的高度审视,小学基础教育也还存在不少问题。这主要反映在以下几方面:

  (一)升学竞争导致学生厌学

  在升学竞争的指挥棒下,学生精神压力大,学*负担过重,成绩亦成为将学生分类排队的“筛子”,淘汰学生的工具,致使有的学生厌学,甚至弃学。

  (二)教学内容偏窄、偏繁,有的陈旧过时

  基础学学*大部分内容是过时被淘汰的知识,这在现代学*和人类文明生活中只起着微不足道的作用,可仍被视为小学基础教学的重要内容。再则,占相当比重的应用题,不少是脱离学生生活实际、题材虚构并按题类选材的,这些人为编造的“应用”题,正是使后进生望而生畏的最难学的内容。而对现实生活中有广泛应用知识却很不重视。

  (三)教师素质偏低

  我国基础教育教师的学历达标似乎已经基本解决,但相当多教师的教学水*距他们要培养全体学生的数学学*水*达到义务教育的基本要求还相差甚远。相当一部分教师的教学思想陈旧,重知识轻能力,重灌输轻启发,只要求学生听懂记牢,正确再现,不注意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至于创造能力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

  二、现代基础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果

  (一)广大教师已经认同和接受新的课程理念,并初步贯彻到教育教学实践中,课堂教学出现了新面貌。 从这次调研所看到的课堂教学来说,在绝大多数课堂教学中,基本上都一改过去那种课堂上的老师的机械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陈闷、单调的状况,取而代之的是在很多教学环节中出现的,学生进行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的生动、活泼的探究学*场面,课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教学中,教师力求使学生通过自身的主体活动来获取知识的教学行为明显凸现。他们正在把自己的课堂教学过程,努力转化为学生进行学*活动的过程,转化为对学*对象的感觉、感知、体验的过程;他们正在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方式,使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认识知识,生成知识,理解、掌握并运用知识,并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能够掌握过程与方法,同时伴随着愉悦的情感体验。

  (二)教师的角色发生转变

  我们感受到老师们正在悄悄地进行着角色转变,新课程倡导的先进理念正在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并使教师的教学实践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教师不再表现出是知识的“权威”,他们正在从课堂单一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逐步向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转换,教和学开始向和谐统一的方向发展。课堂教学更具有了民主性、开放性,学生的学*变得更为丰富而具有个性,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正在建立,课堂正在走向和谐的心灵对话。教师学会了欣赏孩子,与学生*等对话,学会了与学生合作。

  1、教师是学生学*活动的组织者。

  在课堂教师中,教师们都十分重视建立一种民主、*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注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创设接*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并容易激发学生学*兴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进行自主地学*活动。

  2、教师是学生学*活动的引导者。

  教师作为学*活动的引导者,应做到“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充分凸显其个性。具体表现在教师们都注意关注学生的学*过程,关注学生的学*活动状态,在学生遇到障碍或困难时,能较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能较适时地与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的自主学*活动得以顺利完成,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学*活动的引导者。

  3、教师是学生学*活动的合作者。

  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老师们在观察、倾听、交往中成为学生学*的参与者,学着用学生的眼光看世界,尊重学生的差异、人格和选择,赞赏学生的闪光点,并敢于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真正体现出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服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们放,成为学生中的一员,与学生*等对话,作为“*等中的首*”,成为学生学*活动的合作者。

  (三)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了变化。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们都尽量以“尊重、理解、宽容和赞赏”来处理师生关系。教师们不仅尊重每一位学生,而且全方位地了解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和处理问题;教师们尽可能尊重*的多样性,充分地宽容学生,珍视个性差异,尤其是宽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坚信学生有改正缺点错误、追求上进、进行自我教育的力量。

  三、发展趋势

  (一)建构现代基础教育教学评价的多元主体

  现代学校制度要求我们建立教师、学生、同行、专家、家长共同参与的基础教学评价体系,这也正是新课程教学评价要求的重要内容。建立多元主体评价制度,主要目的是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多渠道获取教学信息和资料,帮助教师更全面、客观、科学地了解自己教学工作的不足,提高教师教学水*,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同时,有利于促进家庭与学校的合作,也有利于促进家长、社会了解学校、教师,形成家庭、学校、社区教育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

  (二)现代学校课堂教学多媒体的构建

  现代基础教育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指导作用,结合多媒体,以各种适合学生学*生活的方法鼓励学生学*,是学*生活更快捷,更方便,获取到更多知识,提高学*效率,将传统的基础教学方式打破,不断地随着教育发展而改革。

  四、现代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意义

  此次基础教学改革响亮地提出,倡导发展性评价,突出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结合,为学生创建了良好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掌握新知识提供了捷径。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体现尊重与爱护,关注个体的处境与需要,注重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同时也很大地改革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更多去关注学生学*生活情感方面,让学生作为主体,更为主动去学*,使现代的教学方式更加适应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注重对学生素质的综合考查,强调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改变单纯通过书面测验、考试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倡导运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进步与变化。不仅要反映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反映学生的学*过程和学*态度,应采用多种评价手段和评价工具,对学生的学*过程和学*结果进行评价,比如,采用开放式的质性评价方法,如行为观察评价、问题研讨、研究性学*、情境测验、成长记录等。 促进我国的现代基础教学更加紧跟社会发展的脚步而发展,这次改革举措意味着,为学生的评价多提供了几把尺子,教育评价“一卷定高低”的局面将被打破。 新课程对学校、校长、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教研员和教师要认真学*领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实质,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树立新的人才观、质量观、课程观,尽快适应新课程。

  现代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动态调查报告


基础教育调研报告 (菁华3篇)扩展阅读


基础教育调研报告 (菁华3篇)(扩展1)

——农村基础教育调研报告 (菁华3篇)

农村基础教育调研报告1

  在今年的暑假我参与了我市遵义师范学院组织的以“勇担强国使命共建和谐家园”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其间,我们深入遵义市道真县棕坪乡进行了为期15天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资料有:支教扫盲、文化宣传、法律普及、义务劳动、开展农技知识培训、社会调查、济困助学、走访老党员和重走长征路等。其中,我重点参与了义务支教和社会调查两项。

  此次活动使我们当代大学生能够深入农村,了解农业生产,*距离和农民接触,了解当下农民的生活现状。对*部分地区的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有了整体的感性认识,得到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同时,经过此次活动,也使我们当代大学生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锻炼了本事,磨砺了意志。对继承和发扬“五四”爱国、提高、科学的光荣传统,把爱国热情和成长成才的强烈愿望转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行动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活动以支教为主,故所得成果也是与教育有关。现将活动成果汇报如下:

  此次“三下乡”活动重点针对棕坪乡的小学、初中学生进行假期补课。授课资料以中学阶段的主科为主,兼办有兴趣特长班。我在这当中担任七年级和九年级的数学教师,支教为期十天,共授课21课时,教授学生一百余人。其间利用休息时间,对部分学生进行了家访。经过当堂授课、家访以及同当地学校领导座谈,对农村的教育状况有了大略的认识,并为之作了相应的整理和思考,从而得出了一些初步分析结论和提议。

  1、存在的的问题:

  经过这么多年的新农村建设,且加上*来大搞农村寄宿制学校工程,就目前而言,农村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已日趋完善,供水供电不成问题,教室教具给配充足(比如也能实现多媒体教学),学生食宿很有保障。所以,此刻限制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已不再是硬件设备跟不上的问题,而是出此刻软件上。具体而言,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在这种乡镇中学是严重不足的。首先是优秀教师不愿意进来,再者是进来了留不住。这是农村教育长期缓慢发的展的关键因素。

  其次,教育往往是双向的,一方面需要学校的管理,但家庭的管理会起更大的作用。但就调查下来的结果来看,家庭这一块基本上没能对学生的教育作多大的贡献。其中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家长大多是农民,*时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子女教育。如果是留守儿童则祖父母辈就更没有闲暇也无精力对其进行教育和管理。另一方面,家长大多文化水*不高,对于此刻子女所学的课程,基本上是没有本事进行专业的指导的,所谓心有余而力不足。

  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多数农村学生并不一样城市的学生一样用很多的课余时间来学*,相反,农村的学生自律本事普遍不强,这主要是观念差异所致。所以谈及如何提高成绩这个问题上,学生和家长由切身体会而得出统一的结论是,教师严则成绩高,反之则低。这也合乎眼下应试教育的规律,这种教育体制下,并不要求学生有多么高的自主发挥,而是看谁肯下功夫,肯花时间,只要拼命做、背,就会成效显著。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应试教育在维系城乡升学公*上还是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当然,农村学生的基础不牢固早已是路人皆知的,但经过调查下来的情景来看,基础不厚可是是疥癣之疾,劲头不足才是心腹大患。因为基础不足尚能够亡羊补牢,劲头丧失、锐气大减则是釜底抽薪。以往想当然地以为农村的生活条件大不如城市,人言:困于心,横于虑,而后作。农村的孩子为改善改变这种状况而奋发读书。但实际考察下来与梦想大相径庭。具体是何种原因造成今日之农村学生思想之贫大于物质之贫尚待查明。或许是今日农村的物质生活相对提高,也或许是电视网络的舆论作用。总之,摆在眼前的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此外,地方保护主义也是阻碍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一支力量。据了解,当地的初中学生一般不会在中考时填报遵义市的重点中学,其原因并不是没人有那个实力,而是填本县以外的高中,万一落榜,即便是上了本县高中的分数线也不必须能上该中学。所以多数的学生为求稳妥不得不填报本县的一般高中。学生水*有限固然是事实,但当地教育部门为维护自我的利益不鼓励也就算了,还如此设置障碍对学生就太不公*了。升学管道不畅通,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2、针对上述问题,结合地方特色和整体优势,提出以下改善意见:

  首先是在学生方面,虽然大多学生基础薄弱且学*进取性不高,但其资质还是相当不错的。山村虽然物质条件不甚丰裕,但基本的能保证青少年健康发育成长的物质所需还是有的。学生大多淳朴可爱,反应敏捷,可塑性强。所以,基于这个还算不错的客观条件,只要教师在学生身上多花心思,严格要求,并且善于引导,进取鼓励,学生的学*成绩是能够也是必须能够提高的。

  另外,在支教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有不少专业知识强,敬业程度高的优秀教师。不光如此,也有教师放弃了外调升迁的大好机会,甘愿扎根留在这穷乡僻壤,十几年如一日,从未止息。对于此种难得的教学资源,当地教育部门,当地*应当加大扶持,重点关照。对这类安心扎根农村的教师一方面提高待遇,另一方面可遣至外地进行培训,促成其更好地为本地教育事业服务。

  然而以上两点所能解决问题的范围和程度毕竟有限,这个长期构成的差距必然要用长效的机制才得以彻底解决。在这当中,唱主角的正是国家的相关政策倾向和重点帮扶。农村问题说到底是一个穷字,但核心并不是穷经济,而在于穷知识、穷技术、穷观念,归根到底是穷人才。仅有想办法让无数的知识人才前赴后继不断地投身到*的农村建设队伍当中,这个问题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得以解决。但目前就全国范围的大学生就业去向来看,基本上没有主动进取研究去到农村就业的。其中职责并不在于大学生,而是在于国家的政策性导引不够。并没有足够的鼓励来弥补其物质条件的匮乏所留下的空白,大学毕业生不愿意投身农村的建设也是在情理之中的。好在*年来我国对于这方面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正在不断地加强,相信随着城市就业的饱和和相关政策措施的到位,将会不断有大学生到农村去就业、生活,而城乡教育的差距届时将会逐渐缩小。

  现总结如下,农村教育问题的成因是多样的,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师资配备不足,留不住人才;最严峻的现状是学生学*渐成不够进取主动的氛围。解决这一系列问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期间能够尝试加强严看硬管式的应当教育的传统方法,着重要给学生树立起进取拼搏的意识。其根本的和实质性的改善则必须举全国之力而为之,且要坚持下去。

农村基础教育调研报告2

  一、引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所必须面临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新*成立半个世纪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相继作出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一系列法律和法规,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促使我国农村义务教育事业长足发展,为农村培养了一大批有文化的劳动者。自从提出了提出了“建设新农村”的口号后,国家就在农村这一块实行了一系列的支农惠农政策,努力促进农村的和谐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探索更好的道路,贡献自我的力量是我们的职责。

  三农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广大地区的现代化,也就不可能实现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在农村普及就能义务教育,关系到广大农村中小学健康成长的基础,关系到亿万农民素质的提高,关系到整个农业,农村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历史性任务,应当说这是很了不起的成就。可是,义务教育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还面临着很多的困难。

  毋庸讳言,作为实现"两基"目标"重中之重"的农村教育是不容乐观。很多典型调查证明,农村学生的实际辍学率比上述国家统计数字高得多。这种状况与《*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规定的到XX年全国农村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标准,初等教育和初级中等教育的辍学率、完成率,分别控制在1%和3%左右,尚有必须差距。此外,一些交通不便、书籍报刊难以到达的边远山区,小学、初中甚至高中生因为无书报阅读,逐渐又变为新的文盲或半文盲。

  科教兴国是*的基本国策,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国家的现代化就是一句空话,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在科技,基础是教育。任何一个取消绝对*均主义政策的社会,人口素质的差异都将直接导致效率的差异,进而导致收入结果的差异。

  为进一步促进《义务教育法》在大塘镇的贯彻实施,为了更好的了解韶关市大塘镇农村义务教育情景,作为在校的大学生我们进取响应校团委组织的20xx年大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农村两个礼貌建设的发展。今年暑假根据学院安排与大塘镇*的协助下,基于对家乡的热爱,怀着期望家乡辛勤劳作的人们过上完美生活的愿望,于20xx年7月份对我市大塘镇贯彻实施《义务教育法》情景进行为期三天的专题调研。我们期望以次促进家乡的教育事业的良好发展,推动家乡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二、项目设计与运作

  ⒈项目组**员

  区x钻、陈x慧、刘x梅、李x涛

  ⒉调查方式

  我们选择了问卷式与访谈式相结合的调查方式,问卷式调查用于收集标准化的定量资料,访谈式调查用于收集非标准化的无结构的定性资料,两种方式相互补充,相互验证,以克服单一方法的局限性,使我们的调查活动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得以体现。

  ⑴问卷式调查

  调查问卷共发放30份

  问卷调查中问卷设计是最为重要的工作环节。我们将问卷资料按这样的顺序排列:被调查者家庭和个人基本情景,被调查者所在学校基本情景,被调查者学*心理及学*行为。

  ⑵访谈式调查

  问卷式调查法固然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对统计数字的量化分析,保证了它的广泛性、客观性,但也有所局限。例如,有些被调查者很有想法、有观点,在调查问卷中难以体现出来,而这些想法、观点对于我们的分析具有重要价值;有的调查资料很难经过问卷得到答案,异常是有关心理动机、认知度、价值观等深层次的资料,机械的问卷形式和简单概括的选项回答的问题,限制了我们得到丰富的、个性化的信息,弥补单线用问卷式调查的不足。以往的调查员经过写调查员手记将一些认为有价值的谈话记录下来。本次调查我们采用访谈法,正式想经过这种应对面的交谈的方式,配合调查问卷,力争从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探询武汉市黄陂区部分乡村义务教育现状。

  在访谈人群选择上,我们以教育主体中心,主要对学校教师进行了访谈。

  3、调查地点

  本次调查活动是在韶关市大塘针的大塘中学展开的。为了进一步获得真实数据,我们还派组员前往韶关市马坝镇教育局了解学校情景。

  三、实践活动的有关情景报告

  1、基本情景

  大塘中学现有理解义务教育在校生xx人,住宿生800人,教师80人,其中80%以上大专学历,10多名本科学历。XX年,全镇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99、7%。*年来,县*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工作,认真贯彻实施《义务教育法》,在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投入力度、完善经费保障机制、推进城乡均衡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素质教育水*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县*进取贯彻教育方针,更新教育理念,实施素质教育。一是加强和改善学校的德育工作,围绕爱国主义、诚信教育等主题,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组织开展各种兴趣小组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本事、创新本事和实践本事。三是改革教育教学评价机制和考试招生制度,进取探索公开公正公*的学业考试、推荐选拔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使素质教育的导向地位更为突显。

  (二)加强师资建设,教师队伍整体水*明显提高。教育发展,教师为本。*年来,县*和教育主管部门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是改革教师调配制度。对毕业生分配、教师进城等实行按需考录,把好教师进口关。二是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经过实施“青蓝工程”、“名师名校长工程”和“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三是加强教师职业培训,随着教材的改革,*部门也对教师进行相应的培训上岗,使教师适应教材与社会形式的发展。

  (三)学生学*环境有所提高,学校*几年新建宿舍、实验楼与综合楼,这都使学生的学*环境有所改善,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政策给他们带来的一系列好处。

  (四)社会、*、学校都给予学生莫大的帮忙,在学校内设立助学金,帮忙贫困生完成学业,对于辍学的学生,教师也会其家长行进劝解,作思想工作。使学校切实落实学生们的义务教育。

  2、存在的主要问题

  大塘中学义务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离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还有较大差距,面临着许多困难,存在着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一)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够均衡。*年来,各级*致力于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朗,但差距依旧较大。一是教学设施不均衡。城乡学校在硬件设施建设、现代教学设备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二是师资配备不均衡。名师名校长多集中在城区学校,农村学校比较缺乏。三是生源配置不均衡。城区学校班额过大,“消化不了”,而农村学校班额偏小,部分村小还存在“复式教学”现象。

  (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仍然较低。各级*不断加大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力度,但教育经费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依旧突出。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如学校生物园,只能供学生观看而没太大实质用途,操场过于简陋,在黄土*地上用简单的用粉笔勾出跑道,等等。二是现代教学设备严重缺乏。三是公用经费和培训经费紧张。部分农村中小学办学规模小,学生数少,生均公用经费难以维持学校正常运转。由于教师培训经费没有列入财政预算,学校普遍缺乏教师培训经费。

  (三)学校周边环境仍然存在隐患。据了解,在大塘中学附*有一间生产碳酸钙的厂,在工厂开工时时常会产生些粉末状的颗粒,这对学生与教师的健康都造成必须的危险。

  四、几点提议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为了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法》的贯彻实施,不断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全面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特提出如下提议:

  (一)进一步加大《义务教育法》宣传力度,依法推进义务教育工作。县*要进一步加大对《义务教育法》的宣传力度,各级干部不仅仅要学法知法,还要学深学透,充分把握义务教育的强制性、公益性、公*性等特点,用法律规范办学行为,自觉履行工作职责,进一步强化*对义务教育的保障职责和依法治教意识,真正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构成全社会关心、支持义务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提高教育现代化水*。义务教育实行*领导,省*统筹规划实施,县*为主管理的体制,所以县*要切实负起管理职责。根据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精神,一要进取包装项目争取省拨资金,进取争取省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确保学生人均公用经费到达市定基本标准(小学、初中分别不低于500元和800元),满足教育教学基本需要;县*用于实施义务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加比例。二要加大现代化教学设备投入力度。要从过去重点保障硬件设施建设转入现代化教学设备的投入上来,不断加强学校信息化和教学现代化建设。四要适当向农村倾斜经费。县*编制预算,应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应当高于普通学校。

  (三)进一步整合和优化教育资源,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公*的本质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县*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一要重视义务教育发展规划编制,合理布局校网,确保教育设施建设与居住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二要提高乡镇学校办学水*,经过政策倾斜、城乡学校结对帮扶等措施,加快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努力使每个乡镇都有一所贴合当地实际的示范性学校。三要关注弱势群体受教育问题。县*要研究解决民工子女享受免费义务教育问题,进一步改善民工子女就学环境;要按有关文件精神解决特教学生护理费问题;要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寄宿的各项管理制度,妥善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生活问题。四要成立教育督导机构,对义务教育工作执行法律法规情景、教育教学质量以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等进行督导,督导报告要向社会公布。

  (四)进一步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义务教育法》规定,县*应当加强教师培养工作,采取措施发展教师教育,制定教师培训规划,进取组织校长、教师的培训和流动。

  (五)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提升素质教育水*。推进素质教育是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和水*的关键和必然要求。县*要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为学校开展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同时要督促教育主管部门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模式,探索教育规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本事为重点,努力构筑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机制和*台,提升素质教育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五、回首实践效果,细心体会收获

  虽然这次调研时间短暂,但我们认真落实学校关于社会实践的要求和规定,努力开展各项工作。为每次准备要进行的活动就进行计划。此次时间给我们带来的很大的影响,它使我们走出学校,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上了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到社会的大课堂上去经受风雨,见识世面,增长才干。社会实践虽然比较辛苦,是庆幸还是依恋回想起来,才发觉,原先乏味中充满着期望,苦涩中流露出甘甜。学校里学生们纯真、可爱的笑脸给我们留下了完美的回忆。

  经过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我们锻炼了自我的本事,在实践中成长;另一方面,我们服务当地百姓,造福当地人民;更重要的是我们获得了在课本里与学校内学不到的知识。但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表现出了经验不足,认识问题不够全面等问题,使我们回到学校后更加要珍惜在校学*的时光,努力掌握更多的知识,并不断深入到实践中,检验自我的知识,锻炼自我的本事,为今后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我们将在不断的学*与实践中,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以我们所拥有的理论知识和拼搏精神,去展示新世纪大学生开拓创新、不断进取的风采。这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将牢记在我们的脑海里,它让我们理解了很多有关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农村基础教育调研报告3

  今年暑假,我在当地农村进行了“农村中小学教育问题”调查。本次调查以小学和初中的农村教师、学生、家长为主要对象,调查的四个部分分别是:教学问题、教师问题、学生问题、家长问题。其中以教师问题和学生问题为重点。

  一、调查的目的、意义以及调查方法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普遍推行,农村中小学的教育问题更加明显地暴露出来了。对此教师抱怨、学生抱怨、家长抱怨。为了找到问题的实质,把握问题的关键,从而向有关部门、有关人士发出呼吁,我进行了“农村中小学教育问题”调查。本次调查以走访调查及问卷座谈的形式为主,走访了八个中小学,调查了小学生25人,初中生34人,教师及校长29人。经过调查,了解了农村教师、学生和家长对教育的看法及其总体教育状况,并对当前当地农村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模式做了进一步的思考。

  二、调查的基本情景

  1.教学问题

  在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已无法满足绝大多数家长和学生对教育的要求,他们要求上高中、上大学。有62.5%的家长期望孩子拿到大学以上学历。在回答升高中的原因时,64.18%的学生选择是因为他们自我喜欢读书,而选择是家长要求的仅为3.49%。看来,事实上相当多的学生和家长已经认识到了受教育的重要性。

  孩子们是渴望知识的,农村也是需要人才和技术的。可是从调查情景看,农村中小学教育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公共教育经费短缺,导致办学条件和办学效益差。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对素质教育不够重视,教学设施简陋,教师队伍教法相对陈旧严重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

  (2)教师待遇低,师资队伍不稳定,总体素质不高。

  (3)思想观念落后,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调查中没有一个孩子表示将来会回到自我的家乡。

  (4)教学资料和教学手段脱离农村实际,人才培养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2.教师问题

  调查发现,相当大数量的教师对生活表示不满意(51.8%)和比较不满意(7.8%),感到压力很大。我总结了一下,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一)不合理的农村教育编制导致农村教师的工作量很大。

  (二)尽管*些年来大力倡导素质教育,进取推进实施着新课程改革,但谁都清楚高考制度不改革,老百姓认可的还是能真正改变孩子命运的考试分数,升学率也就关乎学校生存。应对动辄“下岗”“走人”的内部管理体制,教师们为了保住“饭碗”,感觉压力很大。

  (三)最*几年教育部门出于维护学生权益研究,对教师限制很多,比如不准打骂学生,不准开除学生等。然而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生个性越来越强,纪律越来越差,暴力倾向突出,打架斗殴时有发生,谈恋爱的越来越多,教师对学生的组织与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同时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学校和社会越来越关注学生在诸如被敲诈、勒索、恐吓等人身、精神方面被伤害的问题,这使得教师们经常“提心吊胆”“如履薄冰”。

  另外我发现,还有几个关于教师较为集中的问题是:

  (一)农村教师水*远远低于城区教师水*。虽说教师整体学历在提高,但大部分的学历是经过函授和自考取得的,正规的全日制本科大学生回来的还是比较少。反而调入城镇的几乎全是骨干教师,以致走访的几所中学几乎都没有高级教师。

  (二)随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不断深入,农村教师队伍的结构已由原先的公办、民办、代课教师变成了全部是公办教师,可是音乐、美术,微机等教师严重不足。

  3.学生问题

  学生自主学*的现状与思考

  在调查学生的学*态度或学*主动性方面,大部分学生都有明确的学*目标,但学生的学*目标大部分是家长、教师压出来的,成绩认可高,重视分数的达80%。在所学课程中,选择英语最薄弱的学生比例最高,占了47.67%。然而对于“你想如何提高”这一问,我原先设计了“自我复*巩固”,“请家教”,“参加培训班”和“其他”四个选项,结果有56.3%的同学选了其他,询问后发现学生们想到的更多方式包括家长指导,向同学、教师请教等等。调查证明,46.1%的农村学生在*时能努力学*,并持之以恒,但也有34.5%的农村学生*时学*没有规律,主要靠在考前加班学*来应付考试。

  经过和学生们接触,结合自我的经历,我觉得制约农村学生学*提高的主要因素是农村中小学生学*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需要不断督促才能认真学*。学生们将学*效果不梦想主要归因于学*方法有待改善,但由于59.3%的农村学生是留守儿童,一般都要承担部分家务劳动,难以保证他们拥有充足的学*时间。此外,农村基础教育条件较差、学*资源匮乏、教育思想观念落后等问题也严重制约着农村学生的学*。

  4.家长问题

  在回答“你觉得所在地区教育状况如何”的问题时,75.36%的家长选择“一般”,5.8%的家长认为“较差”。能够看出,很多家长对当地教育状况并不满意。如某某乡,拥有招商引资的集团公司,当地农民收入较高,但由于很多家长不满足于当地教育,就将孩子送往城里上学。

  当问及“您对孩子在校表现情景了解程度”时,仅有17.5%的家长表示很了解,而选择“基本不明白”的占20%。然而在回答“对孩子学*上关心程度”时,却有58.75%的家长表示很关心。这其中似乎存在着矛盾,即对孩子在校表现基本不明白又何以说对孩子学*很关心呢?对此我询问了部分家长,原先很多家长认为对孩子学*成绩的关心即是对孩子学*关心的全部表现。

  对家长问题的一些思考:

  (1)家长没有家教意识。绝大多数家长认为教育就是在学校读书,学生有问题就是学校教育的问题,把自身置之于外。

  (2)家长没有教育本事。绝大部分家长是爷爷奶奶或留守妇女,大多只是初中水*,并且又不是从事教育职业,就是他们重视家庭教育,其本事也是相当有限的。

  (3)家庭影响大于学校。家长们期望孩子们能考出去“将来出息会大一点”,“将来不再去翻土地”。但也许是条件、思想上的多种因素,调查却发现没有一个家长有超前教育的想法。

  三、解决农村教育问题的对策和提议

  结合调查情景以及自我的思考,我认为,要解决农村教育问题,应主要抓以下几点:

  1.改善教师待遇,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

  经济学家的研究指出,发展*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学*方法简单和学*资料贫乏是与大多数教师本事差和缺乏主动性密切相关的,他们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工资,没有兴趣,也没有机会更新自我的知识,提高自我的教学水*”。我们的农村初中教育基本上就属于这种情景。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的有效办法:一是提高教师的工资水*,为他们供给理解继续教育和进行终身学*的经济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保证教师考核的公开性、公正性、科学性,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三是提高继续教育和终身学*的质量,改变当前继续教育中的*和低效局面。

  2.在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使农村初中生成长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我们能够尝试在农村初中进行初中后职业教育——学期职业培训或“3+1”制的培训。可是从调查情景看,在我们当地,学生家长及教师对此却不以为然。原因还是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不紧密,就业渠道不畅。调查中一位校长说到,他以往去青岛考察过,青岛的职业教育培养培训的都是紧缺人才,毕业后都能找到工作,职业教育很受欢迎。所以实行职业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贴合农村的条件,仅有这样,才能促进农村经济、文化的发展。

  3.解构封闭传统体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进取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机构

  私立学校应当是一种补充、激活农村教育的最好形式。然而,在我们当地农村,私立学校就那么几所,而义务教育阶段的私立学校就少之又少。最终使我们的教育成为独家经营,始终处于“老大”地位,传统、封闭、死守教条,以致病入膏肓,不可救药。所以应大力支持和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以切实扩大高中的办学规模,解决农村初中升高中的瓶颈问题,缓解升学的巨大压力。

  *70%的人口在农村,据了解,农村(含县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高达1.6亿。然而农村中小学教育的现状并不梦想,反而面临着诸多问题与困难。在当地农村,虽然绝大多数家庭经过各种途径尚能承受孩子理解教育的支出,但仍然有少数孩子因受招生计划的限制、家庭贫困,未圆上高中、考大学的梦想。现代社会倡导人们关注弱势群体,这些因经济困难而辍学的孩子们应当得到社会更多的关心和帮忙,助他们圆自我的读书梦想!我呼吁各级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都应意识到发展农村教育的迫切性,给予农村教育更多的支持,把更多优秀的教师吸引到农村中小学去,提高农村学校的办学质量,促进农村教育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基础教育调研报告 (菁华3篇)(扩展2)

——农村基础教育调研报告 (菁华3篇)

农村基础教育调研报告1

  在今年的暑假我参与了我市遵义师范学院组织的以“勇担强国使命共建和谐家园”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其间,我们深入遵义市道真县棕坪乡进行了为期15天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资料有:支教扫盲、文化宣传、法律普及、义务劳动、开展农技知识培训、社会调查、济困助学、走访老党员和重走长征路等。其中,我重点参与了义务支教和社会调查两项。

  此次活动使我们当代大学生能够深入农村,了解农业生产,*距离和农民接触,了解当下农民的生活现状。对*部分地区的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有了整体的感性认识,得到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同时,经过此次活动,也使我们当代大学生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锻炼了本事,磨砺了意志。对继承和发扬“五四”爱国、提高、科学的光荣传统,把爱国热情和成长成才的强烈愿望转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行动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活动以支教为主,故所得成果也是与教育有关。现将活动成果汇报如下:

  此次“三下乡”活动重点针对棕坪乡的小学、初中学生进行假期补课。授课资料以中学阶段的主科为主,兼办有兴趣特长班。我在这当中担任七年级和九年级的数学教师,支教为期十天,共授课21课时,教授学生一百余人。其间利用休息时间,对部分学生进行了家访。经过当堂授课、家访以及同当地学校领导座谈,对农村的教育状况有了大略的认识,并为之作了相应的整理和思考,从而得出了一些初步分析结论和提议。

  1、存在的的问题:

  经过这么多年的新农村建设,且加上*来大搞农村寄宿制学校工程,就目前而言,农村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已日趋完善,供水供电不成问题,教室教具给配充足(比如也能实现多媒体教学),学生食宿很有保障。所以,此刻限制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已不再是硬件设备跟不上的问题,而是出此刻软件上。具体而言,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在这种乡镇中学是严重不足的。首先是优秀教师不愿意进来,再者是进来了留不住。这是农村教育长期缓慢发的展的关键因素。

  其次,教育往往是双向的,一方面需要学校的管理,但家庭的管理会起更大的作用。但就调查下来的结果来看,家庭这一块基本上没能对学生的教育作多大的贡献。其中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家长大多是农民,*时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子女教育。如果是留守儿童则祖父母辈就更没有闲暇也无精力对其进行教育和管理。另一方面,家长大多文化水*不高,对于此刻子女所学的课程,基本上是没有本事进行专业的指导的,所谓心有余而力不足。

  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多数农村学生并不一样城市的学生一样用很多的课余时间来学*,相反,农村的学生自律本事普遍不强,这主要是观念差异所致。所以谈及如何提高成绩这个问题上,学生和家长由切身体会而得出统一的结论是,教师严则成绩高,反之则低。这也合乎眼下应试教育的规律,这种教育体制下,并不要求学生有多么高的自主发挥,而是看谁肯下功夫,肯花时间,只要拼命做、背,就会成效显著。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应试教育在维系城乡升学公*上还是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当然,农村学生的基础不牢固早已是路人皆知的,但经过调查下来的情景来看,基础不厚可是是疥癣之疾,劲头不足才是心腹大患。因为基础不足尚能够亡羊补牢,劲头丧失、锐气大减则是釜底抽薪。以往想当然地以为农村的生活条件大不如城市,人言:困于心,横于虑,而后作。农村的孩子为改善改变这种状况而奋发读书。但实际考察下来与梦想大相径庭。具体是何种原因造成今日之农村学生思想之贫大于物质之贫尚待查明。或许是今日农村的物质生活相对提高,也或许是电视网络的舆论作用。总之,摆在眼前的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此外,地方保护主义也是阻碍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一支力量。据了解,当地的初中学生一般不会在中考时填报遵义市的重点中学,其原因并不是没人有那个实力,而是填本县以外的高中,万一落榜,即便是上了本县高中的分数线也不必须能上该中学。所以多数的学生为求稳妥不得不填报本县的一般高中。学生水*有限固然是事实,但当地教育部门为维护自我的利益不鼓励也就算了,还如此设置障碍对学生就太不公*了。升学管道不畅通,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2、针对上述问题,结合地方特色和整体优势,提出以下改善意见:

  首先是在学生方面,虽然大多学生基础薄弱且学*进取性不高,但其资质还是相当不错的。山村虽然物质条件不甚丰裕,但基本的能保证青少年健康发育成长的物质所需还是有的。学生大多淳朴可爱,反应敏捷,可塑性强。所以,基于这个还算不错的客观条件,只要教师在学生身上多花心思,严格要求,并且善于引导,进取鼓励,学生的学*成绩是能够也是必须能够提高的。

  另外,在支教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有不少专业知识强,敬业程度高的优秀教师。不光如此,也有教师放弃了外调升迁的大好机会,甘愿扎根留在这穷乡僻壤,十几年如一日,从未止息。对于此种难得的教学资源,当地教育部门,当地*应当加大扶持,重点关照。对这类安心扎根农村的教师一方面提高待遇,另一方面可遣至外地进行培训,促成其更好地为本地教育事业服务。

  然而以上两点所能解决问题的范围和程度毕竟有限,这个长期构成的差距必然要用长效的机制才得以彻底解决。在这当中,唱主角的正是国家的相关政策倾向和重点帮扶。农村问题说到底是一个穷字,但核心并不是穷经济,而在于穷知识、穷技术、穷观念,归根到底是穷人才。仅有想办法让无数的知识人才前赴后继不断地投身到*的农村建设队伍当中,这个问题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得以解决。但目前就全国范围的大学生就业去向来看,基本上没有主动进取研究去到农村就业的。其中职责并不在于大学生,而是在于国家的政策性导引不够。并没有足够的鼓励来弥补其物质条件的匮乏所留下的空白,大学毕业生不愿意投身农村的建设也是在情理之中的。好在*年来我国对于这方面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正在不断地加强,相信随着城市就业的饱和和相关政策措施的到位,将会不断有大学生到农村去就业、生活,而城乡教育的差距届时将会逐渐缩小。

  现总结如下,农村教育问题的成因是多样的,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师资配备不足,留不住人才;最严峻的现状是学生学*渐成不够进取主动的氛围。解决这一系列问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期间能够尝试加强严看硬管式的应当教育的传统方法,着重要给学生树立起进取拼搏的意识。其根本的和实质性的改善则必须举全国之力而为之,且要坚持下去。

农村基础教育调研报告2

  今年暑假,我在当地农村进行了“农村中小学教育问题”调查。本次调查以小学和初中的农村教师、学生、家长为主要对象,调查的四个部分分别是:教学问题、教师问题、学生问题、家长问题。其中以教师问题和学生问题为重点。

  一、调查的目的、意义以及调查方法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普遍推行,农村中小学的教育问题更加明显地暴露出来了。对此教师抱怨、学生抱怨、家长抱怨。为了找到问题的实质,把握问题的关键,从而向有关部门、有关人士发出呼吁,我进行了“农村中小学教育问题”调查。本次调查以走访调查及问卷座谈的形式为主,走访了八个中小学,调查了小学生25人,初中生34人,教师及校长29人。经过调查,了解了农村教师、学生和家长对教育的看法及其总体教育状况,并对当前当地农村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模式做了进一步的思考。

  二、调查的基本情景

  1.教学问题

  在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已无法满足绝大多数家长和学生对教育的要求,他们要求上高中、上大学。有62.5%的家长期望孩子拿到大学以上学历。在回答升高中的原因时,64.18%的学生选择是因为他们自我喜欢读书,而选择是家长要求的仅为3.49%。看来,事实上相当多的学生和家长已经认识到了受教育的重要性。

  孩子们是渴望知识的,农村也是需要人才和技术的。可是从调查情景看,农村中小学教育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公共教育经费短缺,导致办学条件和办学效益差。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对素质教育不够重视,教学设施简陋,教师队伍教法相对陈旧严重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

  (2)教师待遇低,师资队伍不稳定,总体素质不高。

  (3)思想观念落后,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调查中没有一个孩子表示将来会回到自我的家乡。

  (4)教学资料和教学手段脱离农村实际,人才培养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2.教师问题

  调查发现,相当大数量的教师对生活表示不满意(51.8%)和比较不满意(7.8%),感到压力很大。我总结了一下,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一)不合理的农村教育编制导致农村教师的工作量很大。

  (二)尽管*些年来大力倡导素质教育,进取推进实施着新课程改革,但谁都清楚高考制度不改革,老百姓认可的还是能真正改变孩子命运的考试分数,升学率也就关乎学校生存。应对动辄“下岗”“走人”的内部管理体制,教师们为了保住“饭碗”,感觉压力很大。

  (三)最*几年教育部门出于维护学生权益研究,对教师限制很多,比如不准打骂学生,不准开除学生等。然而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生个性越来越强,纪律越来越差,暴力倾向突出,打架斗殴时有发生,谈恋爱的越来越多,教师对学生的组织与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同时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学校和社会越来越关注学生在诸如被敲诈、勒索、恐吓等人身、精神方面被伤害的问题,这使得教师们经常“提心吊胆”“如履薄冰”。

  另外我发现,还有几个关于教师较为集中的问题是:

  (一)农村教师水*远远低于城区教师水*。虽说教师整体学历在提高,但大部分的学历是经过函授和自考取得的,正规的全日制本科大学生回来的还是比较少。反而调入城镇的几乎全是骨干教师,以致走访的几所中学几乎都没有高级教师。

  (二)随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不断深入,农村教师队伍的结构已由原先的公办、民办、代课教师变成了全部是公办教师,可是音乐、美术,微机等教师严重不足。

  3.学生问题

  学生自主学*的现状与思考

  在调查学生的学*态度或学*主动性方面,大部分学生都有明确的学*目标,但学生的学*目标大部分是家长、教师压出来的,成绩认可高,重视分数的达80%。在所学课程中,选择英语最薄弱的学生比例最高,占了47.67%。然而对于“你想如何提高”这一问,我原先设计了“自我复*巩固”,“请家教”,“参加培训班”和“其他”四个选项,结果有56.3%的同学选了其他,询问后发现学生们想到的更多方式包括家长指导,向同学、教师请教等等。调查证明,46.1%的农村学生在*时能努力学*,并持之以恒,但也有34.5%的农村学生*时学*没有规律,主要靠在考前加班学*来应付考试。

  经过和学生们接触,结合自我的经历,我觉得制约农村学生学*提高的主要因素是农村中小学生学*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需要不断督促才能认真学*。学生们将学*效果不梦想主要归因于学*方法有待改善,但由于59.3%的农村学生是留守儿童,一般都要承担部分家务劳动,难以保证他们拥有充足的学*时间。此外,农村基础教育条件较差、学*资源匮乏、教育思想观念落后等问题也严重制约着农村学生的学*。

  4.家长问题

  在回答“你觉得所在地区教育状况如何”的问题时,75.36%的家长选择“一般”,5.8%的家长认为“较差”。能够看出,很多家长对当地教育状况并不满意。如某某乡,拥有招商引资的集团公司,当地农民收入较高,但由于很多家长不满足于当地教育,就将孩子送往城里上学。

  当问及“您对孩子在校表现情景了解程度”时,仅有17.5%的家长表示很了解,而选择“基本不明白”的占20%。然而在回答“对孩子学*上关心程度”时,却有58.75%的家长表示很关心。这其中似乎存在着矛盾,即对孩子在校表现基本不明白又何以说对孩子学*很关心呢?对此我询问了部分家长,原先很多家长认为对孩子学*成绩的关心即是对孩子学*关心的全部表现。

  对家长问题的一些思考:

  (1)家长没有家教意识。绝大多数家长认为教育就是在学校读书,学生有问题就是学校教育的问题,把自身置之于外。

  (2)家长没有教育本事。绝大部分家长是爷爷奶奶或留守妇女,大多只是初中水*,并且又不是从事教育职业,就是他们重视家庭教育,其本事也是相当有限的。

  (3)家庭影响大于学校。家长们期望孩子们能考出去“将来出息会大一点”,“将来不再去翻土地”。但也许是条件、思想上的多种因素,调查却发现没有一个家长有超前教育的想法。

  三、解决农村教育问题的对策和提议

  结合调查情景以及自我的思考,我认为,要解决农村教育问题,应主要抓以下几点:

  1.改善教师待遇,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

  经济学家的研究指出,发展*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学*方法简单和学*资料贫乏是与大多数教师本事差和缺乏主动性密切相关的,他们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工资,没有兴趣,也没有机会更新自我的知识,提高自我的教学水*”。我们的农村初中教育基本上就属于这种情景。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的有效办法:一是提高教师的工资水*,为他们供给理解继续教育和进行终身学*的经济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保证教师考核的公开性、公正性、科学性,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三是提高继续教育和终身学*的质量,改变当前继续教育中的*和低效局面。

  2.在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使农村初中生成长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我们能够尝试在农村初中进行初中后职业教育——学期职业培训或“3+1”制的培训。可是从调查情景看,在我们当地,学生家长及教师对此却不以为然。原因还是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不紧密,就业渠道不畅。调查中一位校长说到,他以往去青岛考察过,青岛的职业教育培养培训的都是紧缺人才,毕业后都能找到工作,职业教育很受欢迎。所以实行职业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贴合农村的条件,仅有这样,才能促进农村经济、文化的发展。

  3.解构封闭传统体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进取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机构

  私立学校应当是一种补充、激活农村教育的最好形式。然而,在我们当地农村,私立学校就那么几所,而义务教育阶段的私立学校就少之又少。最终使我们的教育成为独家经营,始终处于“老大”地位,传统、封闭、死守教条,以致病入膏肓,不可救药。所以应大力支持和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以切实扩大高中的办学规模,解决农村初中升高中的瓶颈问题,缓解升学的巨大压力。

  *70%的人口在农村,据了解,农村(含县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高达1.6亿。然而农村中小学教育的现状并不梦想,反而面临着诸多问题与困难。在当地农村,虽然绝大多数家庭经过各种途径尚能承受孩子理解教育的支出,但仍然有少数孩子因受招生计划的限制、家庭贫困,未圆上高中、考大学的梦想。现代社会倡导人们关注弱势群体,这些因经济困难而辍学的孩子们应当得到社会更多的关心和帮忙,助他们圆自我的读书梦想!我呼吁各级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都应意识到发展农村教育的迫切性,给予农村教育更多的支持,把更多优秀的教师吸引到农村中小学去,提高农村学校的办学质量,促进农村教育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农村基础教育调研报告3

  教育改革的春风已吹遍*大地,基础教育工程已经被列入国家教育的重中之重,新一轮课程改革已付诸实施,素质教育的号角早已奏响,可是,当前农村小学的教育现状又是如何呢,我利用暑假的时间来到农村进行社会实践,了解目前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

  农村小学的整体面貌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是在校舍上,由原先简陋的土坯房子改建为砖瓦房,宽敞明亮,为学生供给了更为优良的学*环境。其次是教学的硬件设施上,一改过去破旧的拼凑起来的桌椅板凳,取而代之的是配套的全新桌椅,图书、文体器材、各种教学仪器也有相应的配备。第三是在学校的师资队伍有所壮大。可是,我认为目前农村的小学教育仍存在许多弊端,主要表此刻一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规模小,硬件设施落后

  尽管目前农村小学在校舍及硬件设施配备上虽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可是,与城市小学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由于农村教育经费有限,很多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大部分农村小学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缺乏或不完备,图书馆的书籍数量少且陈旧,体育器材也很贫乏,很多设备仅仅是摆设,坏了也经常缺乏资金买新的。

  二、教师的业务水*不高,工作负担重

  在农村中学中,年纪偏大的教师较多,这些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教育方式落后,教学质量存在很大问题。由于农村信息相对闭塞,与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教学本事不强。多数教师依然是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传统方法来完成教学,而学生的学法仍是听、写、读、背、考的五阶段式。这种原始落后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并且加重了师生负担,消耗了他们很多时间和精力,取得的却是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同时,农村家长为生活所迫纷纷外出务工,使农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现象严重。把本应由家庭、家长承担的教育职责全推给教师和学校,要求教师在学*上、生活上给予这些学生更多关心和照顾,这无疑加重了教师的负担。

  三、素质教育难以实行,课程改革举步维艰

  农村教育,一向笼罩在应试教育的阴影里。受大的环境制约和影响,教师们都把学生考高分作为自我的唯一目标,学校也用学生的成绩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水*的唯一依据。音乐体育美术英语等课程虽然开设,但实则难以得到保证,学生的身心难以得到全面的发展,知识面狭窄,观念滞后。

  四、村级小学减少造成学生上学不便

  我所去的陈庄镇的爱林二村原先有一所村级小学,但由于教学条件差,教学设备落后,以及越来越多的家长把孩子送到教学质量较好的城镇学校就读,所以生源逐年减少,最终学校废止,目前大多数学生就读于一所乡级小学。撤并村级小学,在必须程度上有利于集中教育资源,节省教育开支,但目前农村小学不供给住宿,这就造成了部分家比较远的学生上学的不便,小学生年龄小,每一天老回跑不仅仅浪费时间,并且学生的人身安全也难以得到保障。

  综上所述,当前农村的小学教育情景实在是不容乐观,农村小学教育占了义务教育的半壁河山,必须高度重视它所存在的弊端。基础教育部扎实,教育的发展也就只能成为一句空洞的口号。其问题的解决也是实现教育公*、均衡的必经途径。否则,就相当于丢掉了小学阶段的大多数,丢掉了整个基础教育的基础,也就谈不上什么全民素质教育了。所以,仅有采取措施彻底改变农村孩子理解条件最差的学校教育的现状,加强和牢固基础教育链条上的薄弱环节,是农村小学走出困境,为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

  一)改善农村小学办学条件

  改善农村小学的教育条件、物质条件,必需以*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并且政策尽可能向农村地区倾斜,向薄弱、偏远的农村中小学地区倾斜。没有相应的教育条件,教学仪器、图书资料乃至校舍,提高质量只能是一名空话。中央及省级财政可依据各乡村学校的学生数将乡村教育的经费定额、定时、定量地经过银行划拨给乡的九年一贯制乡村学校,这样可避免教育经费在多个中间环节的截留现象,又可保证乡村教育经费的稳定性、均等性、可靠性。同时,要注重改造小学的危房,购置必需的教育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使村办小学办学条件、管理水*、教育教学质量有明显提高。

  二)加强农村小学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乡村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保证村小师资队伍稳定和扩充。各级*要认真贯彻知识分子的政策,想方设法改善农村小学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因为教师仅有在具有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个人素质、职业前景和工作动力的情景下,才能满足人们对他们的期望。在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方面,*和教育主管部门应注重教师培训的经常性,创造条件和机会使农村小学教师能够参加继续教育。经过学*和培训,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不断有所完善,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另方面,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和教育职责感,根据学生的不一样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不断改善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发展农村小学孩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造本事,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由于所处生活环境和学*条件的限制,农村小学的孩子更需要教师的关心、激励和帮忙。尽可能对每个学生,尤其是打工子女的基本情景进行了解,多关注其学*完成和变化情景,多与他们谈话和交流,及时了解他们在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对他们的教育应以鼓励为主,使教师的鼓励变为孩子学*的监督和动力。

  三)更新教育观念,开展形式多样的素质教育活动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本事和生活本事的教育。能够使学生认识到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保证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的课时,重视课外活动的开展,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本事和创新思维。同时,也要注重提高农村教育管理者的素质教育管理水*。

  四)实行寄宿制的管理方式

  小学生由于年龄太小,每一天上学需来回四趟,每一天来回跑很不方便。并且学生路上安全也得不到保证。如果农村小学实行寄宿制,那么学校也便于管理,尤其是留守儿童,能够填补家庭教育的空缺,同时学生的人身安全也得到保证。对已撤销的学校校舍要合理利用,不能使之闲置。

  这次的社会实践使我受益匪浅,看到了农村发展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同时,也了解到了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农村义务教育是我国教育工作的重点,而农村的小学教育更是重中之重。重视农村小学教育,改善农村小学教育现状,是农村义务教育能否顺利发展的重要基础,仅有加强农村小学教育的力度,才能逐步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路漫漫其修远兮,农村小学教育需要国家和*更高的重视和不断的探索。


基础教育调研报告 (菁华3篇)(扩展3)

——《穿行基础教育森林》读后感 (菁华3篇)

《穿行基础教育森林》读后感1

  在《穿行于基础教育森林》书中,于漪老师提到思维力的培养与发展尤为重要,思维的进行与表达过程,就是在大脑里组织语言的过程,二是学思结合的规律,学*困难的同学在思维方面往往有很大的弱点,提不出问题,启发教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多培养学*的思维,让学生多思与深思。例如教学时采用横向比较的方法启发学生阅读思考:同一作家的不同风格的作品可以进行比较,如李清照的《如梦令》与《声声慢》;同一作家同类作品比,不同作家相同相*的风格特点比,同一对象不同作者比,比如学*《有的人》时,引导学生与《论鲁迅》比较。这引发了我的思考,在数学教学中需引导学生探究解题方法的多样化与优化,但我有时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赶教学进度,对于数学的关键性问题有时仅仅是点到为止,并没更多地追问与深入引发学生进行思考,这其实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青少年成长中总是有求知的愿望,学生小,不知事,做老师的须教在今天,想到明天,为他们日后的发展着想。学生学*数学不应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在以后的人生中也能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事物。

  作为老师我还有很多欠缺,于漪老师对于“师爱、备课、课堂实践”的践行是我的指向标,我要不断警醒自己,关心学生的学*需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在日常的课堂学*中都能学有所得。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学*,不断反思,在反思改进中深化认识,决不满足于现状。

《穿行基础教育森林》读后感2

  在《穿行于基础教育森林》书中,于漪老师提到思维力的培养与发展尤为重要,思维的进行与表达过程,就是在大脑里组织语言的过程,二是学思结合的规律,学*困难的同学在思维方面往往有很大的弱点,提不出问题,启发教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多培养学*的思维,让学生多思与深思。例如教学时采用横向比较的方法启发学生阅读思考:同一作家的不同风格的作品可以进行比较,如李清照的《如梦令》与《声声慢》;同一作家同类作品比,不同作家相同相*的风格特点比,同一对象不同作者比,比如学*《有的人》时,引导学生与《论鲁迅》比较。这引发了我的思考,在数学教学中需引导学生探究解题方法的多样化与优化,但我有时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赶教学进度,对于数学的关键性问题有时仅仅是点到为止,并没更多地追问与深入引发学生进行思考,这其实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青少年成长中总是有求知的愿望,学生小,不知事,做老师的.须教在今天,想到明天,为他们日后的发展着想。学生学*数学不应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在以后的人生中也能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事物。

  作为老师我还有很多欠缺,于漪老师对于“师爱、备课、课堂实践”的践行是我的指向标,我要不断警醒自己,关心学生的学*需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在日常的课堂学*中都能学有所得。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学*,不断反思,在反思改进中深化认识,决不满足于现状。

《穿行基础教育森林》读后感3

  《穿行于基础教育森林》这本书,把我从繁忙的工作中拉进到了一个教育者心目中的世外桃源,开启这趟神奇的旅程。这本书是人民教育家、改革先锋于漪老师的最新力作,于漪老师从教*70余年,在这本书中她回答了青年教师最关切的问题,仿佛把我带到了教育现场,手把手的教学,一一解答我内心的小问号,带领我们思考教师这份职业。

  纵观整本书十三章的内容,让我感触最多和反思最多的是第三章,爱是学生成长的基本需要。这一章让我对爱学生有了更深刻地认识,师爱荡漾可覆盖学生求学过程的方方面面,生活的,学*的,思想的,物质的,精神的等等。于老师提出了 “**”的教育吸引了我的注意,让我对师爱的学*方面进行了思考。说到基础教育中的小学教育,虽短短数年,在人生长河中仅仅是一阵子,但这短短一阵子往往影响他们一辈子的生活道路。万丈高楼*地起,爱学生还是要让学生基础打得正,打得深,打得牢,不歪歪斜斜,学生会一辈子受用不尽。最*的教学中我发现孩子们现在学*的知识或者是我能够给他们拓展到的知识,竟然有一些曾出现在高考*题和教师招考的练*题中,这些题还一度让我头疼过,当时我想如果我要是在小学时期就把这些知识牢牢掌握,那可能就会更加自信轻松了。还有一些浅显的课文中藏着许多人生的大道理,启发着我一边教学,一边治愈。这也让我更加坚定了我在教学中坚持打牢基础,扎实学*的做法。争取把扎实教在黑板上,教在课堂上,还要教到学生身上,教到学生心目中。帮学生“扣好第一粒扣子”。

  对于如何去爱学生,于老师对于“爱”与“严”给出了辩证的答案,爱不是姑息,不是迁就,爱是严的孪生兄妹。这就让想到了疫情后的这个学期,因为孩子们还没有从假期懒散的状态中转换过来,加之假期时间长,对常规已经有些陌生了。所以班级常规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上课坐姿歪歪扭扭,不举手就说话,学*态度不认真,拖拖拉拉等。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从开学的第一周班会就开始紧抓常规,从入室即读到间隔一米,小到铅笔橡皮的摆放,书包放置的方向,大到课堂纪律和学校纪律,讲清规则和奖惩条例,严格执行。并且让他们亲身体会常规松懈带来的不良影响。就这样,孩子们相互监督,相互提醒,相互帮助,不仅班级卫生变得更加整洁了,课堂效率提高了,同学们的集体意识也得到了培养,这不也是“爱学生”,对学生负责的表现吗?如于先生所言,爱是严的基础,有了爱满天下的胸怀,严才会有效果。爱中有严,严重有爱,学生在温暖阳光的抚爱下就能健康成长。

  读完于老师的书,手不释卷,如获至宝。它带给我的不仅是震撼,更多的好像是一种无私的`爱。她把一辈子教育事业的经验,毫无保留的传授给我们,大至让我们和教育改革接轨,了解核心素养的意义,小至如何上好一节写字课,如何更好的和家长沟通,如何备好一节课教好一个字。这一切的背后让我看到了他对我们青年教师给予的厚望,她希望我们能够继续传承下去,“以生为本”、“仁者爱人”,继续为*基础教育贡献力量,这是就是于老师无私的大爱。

  于老师甘为红烛燃自身,甘为泥土育春花,甘做基础交路路上的铺路石,与学生同呼吸、共命运。虽然我的经验没有那么多,思想觉悟也没有那么高,但我决定开始做一个“小人”,放下身段,进入孩子们的世界,加入基础教育森林护林员的团队,为基础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


基础教育调研报告 (菁华3篇)(扩展4)

——基础教育培训总结 (菁华6篇)

基础教育培训总结1

  常听人说,学生的幸运是遇到一位好老师,而我想说:座位教师我的幸运是人生旅途中有花样的学生陪伴,倾听花儿尽情绽放,我们的生命才会饱满丰盈。这是我学*“新基础教育”的最大感悟。

  初读此书,感悟肤浅,但一本好书的最大价值是耐读,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初读无味,继之有感,再读如佳酿。《新基础教育》以它独特的魅力,充满活力的脚步,在反复研读中让我顿悟,在不知不觉中迈出了课改的脚步……

  通过学*,我对“新教育观念是新基础教育之魂”有了全新的认识,它包括三个层面:即基础教育的价值观,学生观,学校教育活动观。

  感悟之一来自于第一层面:教育要“面向未来”。无论从社会的角度还是个体的角度看,基础教育永远是一项面向未来的事业,所以,在时间的价值取向上,增强未来意识是新基础教育的重要观念。而对“生命性”的理解是:在现实的基础教育中常常忽视了对象是“人”,是具有世界上最大丰富性和主动性的生命,忽视了教育是面对处在人生最重要时期的、具有奠基意义的“发展中的人”——青少年,同时,还忽视教师同样是一个有多种需要和能力、具有发展可能的人。强调基础教育要有远虑,不可只求*利。要为社会的持续发展和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这就是基础教育所要体现的“社会性”。

  感悟之二是如何看待学生。在这一点上,根据以前的经验,总是把学生看作是接受教育的被动者,缺乏独立性和创造性,学*过程中过分依赖或服从教师。而新基础教育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从被动学*上升为主动学*,成为学*的主人,让每一个学生的学*潜能都发挥出来,使学生实现智慧和才能的发展。同时,在新基础教育过程中,承认差异,关注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机智,努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实现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各自的特长和个性能得到健康、充分的发展。

  感悟之三就是学校教育活动观的更新,我的理解是“决战课堂”。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的新教学理念,就要:

  1、为学生提供课堂主动学*的条件。(包括时间和空间)

  2、帮助学生掌握主动学*的“工具”。

  3、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和要求教师学会“倾听”。

  4、加强“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沟通。

  5、丰富课堂师生的互动关系。

  6、营造富有人文气息的课堂氛围。

  为学生搭建展示他们才能的舞台,使他们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最关注的是生命的整体性和人的发展的能动性。可反思自己的教学,我是把学生当作一个生命体了吗?我以前始终都是把学生看作认知体,认为只要让他们在各式各样的考试中有一个好成绩就行了。从来不会考虑,教育对于学生和教师生命成长的意义是什么。叶教授的话让我真正开始认真思考:怎样的教育活动是最利于生命成长的。首先我认为要改变自己与学生的关系,关注学生的表现,倾听学生的意见,开放课堂,给学生创造一个敢于发表自己意见的氛围,改变学生的发言方式,用“我有个建议”“我还想补充”……

  其次做好自我反思,就是针对课堂中出现的种种弊端进行思考,然后确定在以后的教学中该如何改进。出了问题,我不能只是一味的寻找学生的问题,也要反思自己。例如课堂上学生思想注意力的不集中,纪律的涣散,不能仅仅从加强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这个方面去反思,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教师,难道不应该从教学方法的趣味性,教学手段的直观性,教育理念的先进性上去反思考虑吗?再例如学生成绩考得不理想,就责怪这些孩子学*不努力,智力落后;学生课间吵闹,就批评他们不能遵守纪律,调皮捣蛋。如此一味地强调学生方面的原因,而忽视了自身的原因。

  以前我认为只要上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发言踊跃,看起来热热闹闹,这堂课基本上就算成功了,就可以说把课堂还给学生了,实际上这是错误的想法。真正意义上的好课,不仅要看这种表面的活,更重要的是学生从思维深处真正活起来,学生表面的活是基于他们经过理解而来的,而不是为了纯粹的表现。看来“以学生发展为本,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真的不是一句简单的话说说就行。

  真的希望作为太阳底下最灿烂的职业,人民教师中的一员,我的一言一行不会辱没教师的角色,不会辜负人民赋予我的神圣使命,别无选择,我惟有学*,学*,再学*,以全新的思想和行动用心去饯行叶澜教授的教育思想,在时间中去验证其理论。

  我愿意成为太阳花丛中的一朵,虽不起眼,却能在阳光下灿烂开放,我更愿意与我的学生们一起在“新基础教育”这一片太阳花中,共享阳光雨露的滋润,尽情绽放!

基础教育培训总结2

  为进一步增强我乡食品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提高食品卫生管理水*,防止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确保我乡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和部署,我乡认真组织开展了食品从业人员培训,现将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

  亲自部署7月25日会议召开会议研究决定,由分管领导罗小华同志总体负责食品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具体培训地点:三烈乡会议室

  二、培训对象

  所有食品从业人员包括小作坊、学校食堂、饭馆、副食店、屠宰场德从业人员。培训宣传中,明确通知食品从业人员,查体合格单不等于健康证,食品从业人员需两证齐全,拥有健康体检健康证,卫生许可证,方能到相关部门办理营业执照,要求所有食品从业人员都参加培训,提高食品从业人员的卫生服务意识。

  三、培训内容

  内容包括食品加工、经营点的卫生要求,对食品从业人员的要求,包括身体健康要求、行为要求、卫生要求;有毒有害食品的鉴别;加工、经营食品应注意的'事项;什么叫生熟分开;食品卫生法律法规等。

  四、具体培训时间:

  2011年7月25日,在三烈乡会议室对生产经营,餐饮服务业及相关单位负责人进行培训,参训人员有87人;通过培训,会议成员深受教育,为进一步加强我乡食品安全监管具有重要意义,真正做到“谁主管,谁负责”,促进了我乡的食品安全工作圆满完成。通过培训,达到了宣传保健食品法律、法规的目的,加强了生产和经营企业的法制观念,提高了保健食品从业人员的法制观念和守法意识。

基础教育培训总结3

  一、突出重点,抓住主题,为岗位练兵提供保障

  以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为主线,以“构建有效课堂,提升实践能力”为主题,以学校为主体,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基本单位,开展基于岗位、基于课堂、基于问题、基于教师发展需求的学*与研究,全面深化校本研修,着力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真抓实练,凸显大练兵的时效性,努力为新课程改革服务,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优质的师资保障。

  二、注重理论学*,加大工作力度,使岗位练兵稳中推进

  1、依据文件精神制定本学年岗位练兵

  依据《xx区中小学岗位大练兵活动实施方案》和xx区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总结表彰暨教师岗位大练兵推进大会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形成教师岗位大练兵实施方案,制定我校教师岗位练兵。做到计划周密,安排得当。

  2、加强理论学*,领会精神实质

  组织我校教师深入学*了王局长在岗位练兵工作布署会议上的讲话,杨局长在会议明确指出的十项基本功训练内容,重点学*了《xx区中小学岗位大练兵活动实施方案》,布署本校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领会精神实质,明确目标与任务。为我校开展教师全员岗位大练兵做好准备。

  3、加大岗位练兵工作力度,力争突出成效

  教师岗位大练兵是我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校本研修工作的延续和深化,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教师必须人人参与。新教师侧重职业基本技能的训练,具有一定教学实践经验的教师侧重新课程教学策略与方法的应用,名优骨干教师侧重教育思想、教育智慧和教学风格的培养与提升,使不同层次的教师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围绕练兵目标,采取多种形式,使岗位练兵突出实效

  我校依据《xx区中小学教师岗位大练兵内容与标准》,结合我校实际,制定练兵的内容,采取分步实施,分模块达标的原则。大练兵的主战场离不开课堂教学,离不开学年组与学科组,我校充分利用有效的研修方式开展练兵活动。

  1、强化基本技能训练,让教师练就扎实基本功

  教师的一般基本功训练,包括三笔字、简笔画、普通话、教具制作、口头说与书面表达等。这些主要采取自学自练的形式反复练*,养成*惯。为切实提高教师基本功,使其具有过硬的基本技能,我们每周安排教师书写一板粉笔字,每周书写一篇钢笔字,每周绘画一张简笔画,每学期每人制作一——二个教学课件。并对教师的基本技能训练进行月检查评比,将评比结果记录在册,做教师教学业绩的一项积累。在这些基本训练的同时,我们注重加强教师的岗位专业能力必练模块的训练。每周一篇教学反思、每周一次自学并撰写自学笔记、每周参加一次集体教研、双周一次集中业务辅导、双周一次的班主任培训、每月一次教学比武活动,使教师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

  2、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提高教学技能

  课堂教学大练兵是岗位练兵活动的重点,学校始终以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为着力点,结合青年教师汇报课、骨干教师示范课、中老年教师创新课等有效形式,进一步组织全体教师人人上一节公开课,由学校评课组从备课、上课、说课、课后反思及评课等方面给予公正、公*、实际的打分。同时以教研组为单位同步开展课堂教学创新研讨活动,全面促进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水*和效率。

基础教育培训总结4

  按照《广州市基础教育系统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方案》,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组织了本学期有一次集中培训,本次培训于XX年7月1—6日在省实初中部进行,培训课程丰富,包括课题科研方法指导、优秀教师的成长,新时代创新人才的培养、更包括人文学科与现代教育、时代思想与艺术、国际军事分析与富国强军策略、世界经济形式分析与经济发展展望等方面。可以说这次培训为我们小学教师很好地充了电,开拓了我们的视野,丰富了我们的知识,是一次名副其实的高端培训。

  在科研课题的讲座中,黄志红和傅荣两位专家紧紧围绕我们一线老师在开展课题研究时的一些关键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黄志红教授教会了我们如何选题,傅所长教会了我们如何申报,令我在科研方面茅塞顿开,理清了课题研究的思路。

  中山大学陈春声教授,为我们主讲了题为《人文学科与现代教育》的讲座。陈教授以“何为人文?关乎人文以关天下。”作为导入,为我们将“人文科学”的历史本质与现代教育的关系娓娓道来。在陈春声教授眼中,思想的发明重于知识的创造,有价值的思想基本上源于学者个人的“孤独思考”。 陈教授的讲座让我们陷入沉思,我们服务于基础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是不是不该把“人文科学”,作为神像供奉起来,只满足于侈谈人文精神,是不是要让“草长莺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样一幅舒心而充满童趣的画面重回生活?

  军事评论家马鼎盛教授分析了岛屿问题、中菲关系问题、中美关系问题,不但关乎军事,还关乎历史背景,还提出“国家如何在和*发展的同时保证领土的完整。在世界新军事变革迅猛发展、世界军事强国已进入军队信息化阶段的新形势下,我军仍处于机械化半机械化发展阶段,亟待实现跨越式发展,提高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的防卫作战能力。如果不加快国防和军队建设,势必会进一步拉大我军与发达国家军队的差距,一旦发生战争就可能陷于被动,经济建设的进程也将被打断。而且,随着我国在全球范围的战略利益不断增加,利用国际市尝国际资源的安全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要走和*发展的道路,就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不断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提高军队的实战和威慑能力,保证军队在任何时候都能从容应对*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和考验。马先生的讲座让我们教师对当前国家的军事力量和外交行为有不同角度的解读,切实让我们感觉到富国之梦需要几代人不断的努力。

  项贤明教授的《国际视野下的创新人才培养》听了使我们焦虑,我们的创造能力在哪里丢失了?如何找回来?通过跨国家的观察与追踪,我们看到美国为学生提供了多远课程和开放的发展空间;综合的作业和扩展阅读以及充分的动手试验的机会。而*的课题教学很大程度体现了单一的教师权利中心,学生的发言也是权利中心操控下的“积极发言”,学生所谓的自我表达其实就是“鹦鹉学舌”,课堂上认真听讲已作为一种美德的驯服。录音式的学*方式已经成为*学生创造力培养的最大阻碍。要想*能培养出有创造力的新一代,我们必须重新理解教育,改变教学方式。

  “创新”,不仅仅是一个满世界都可以看见的字眼,更是当前世界一股强劲、实在的潮流。这个潮流关乎一个国家的前途,关乎一个社会的活力,关乎一个区域的未来,更直接关乎一个人在各自社会的定位、发展、成就,乃至所有的可能。而在*,“创新”二字,更是经常听到——“我们要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我们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大学教师”、“我们要培育创新型的环境”、“我们要支持鼓励创新型的学术”、“我们要多出创新性的成果”……诸如此类,不绝于耳。但重要的不是我们的想法,不是我们所说的;重要的是我们的行动,是我们所做的。

  饱读诗书的李公明教授提出“阅读与艺术是生活之树长青的源泉“,李教授认为,阅读的意义在于它在超越世俗生活的层面上,建立起精神生活的世界。一个人的阅读史,即是他的心灵发育史。阅读使人超越动物性,不至沦为活动木偶,行尸走肉。停止阅读就意味着切断了与世界的沟通、与心灵的沟通。但是,这样令人心驰神往的阅读却不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人们必须通过学*阅读才能抵达阅读的自由王国。 李教授更提出“读书”就要谈“立场”和“意义”。在当下的*尤为重要,我们每个人都是局限的,我们根本不知道这个社会、这个国家曾经发生过什么样的事情,正在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如果我们知道了肯定不会这么安静地坐在这个地方。通过阅读,我们来谈立场和意义,就是以文明抗击野蛮,以自由反抗专制。对于文明和自由,我们必须有自己的立常所谓有“立场”,就是要有坚定的价值观念,对于大是大非的问题有一条不能动摇的底线。没有立场的读书是没有价值、没有意义的,因为读书本来就是为了让人获得在生活中的立场和意义。我们需要对社会上很多事情进行判断,比如说价值判断。

  阅读使生活具有了精神性的价值人的灵魂在成长过程中离不开真正的阅读生活正义的品格、自由的精神、青春的激情,所有这些人生中最值得珍爱的属性都与阅读有着紧密的联系。不阅读,毋宁死,让我们在学*路上永不停息,活到老,读到老,以阅读迎接生命中的每一个亮灯的节日!

基础教育培训总结5

  匆匆忙忙之间,一学期又已接*尾声。加入新基础不觉已有三个年头了。在过去的几年中,虽说一直是实验中心组的老师,但一直没有上过新基础的研究课,没有机会被专家捉过“虫”,而只是以听课者的身份参与研讨,心中不免觉得有所缺陷。本学期,学校领导安排我执教了一节新基础研究课,这激起了我的极大热情。回顾整个研讨过程,从开始的选题,到独立备课,到集体备课,到专家评点,到反思重建,这一系列过程,让我感受到我们学校新基础研究团队的强大力量。学校教科室、教导处领导的帮助引领,专家同行捉虫点评,使我受益颇多。我也愈发感觉到,我对新基础的研究还是那么肤浅,迫切需要更进一步的提升。

  我对自己本学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在以后的学*中,我觉得还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不断地完善自己:

  一、阅读书籍,吸取营养。

  研究越是进行得深入,越是觉得自己知识的贫乏,越是感觉需要有“营养源”

  给予丰富的营养,使自己能变得丰满起来。因此,利用空余时间大量阅读各类书籍,这无疑是我目前最需要做的。

  二、挖掘资源,创造资源,充分利用资源。

  从新基础教育的研讨课上,我清醒的认识到自己这方面的不足,需要多多历练。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的正确观点,创造性问题,要给予充分鼓励,积极发挥正面引导作用。把错误资源作为突破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创建师生间的双向互动,学生间不同组合的双向互动,使课堂教学在学生提出问题,相互讨论,发表有创见的意见中,呈多元化,变动态势发展。承认“每个学生都是唯一的这一个”,每个人不可能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不可能同样的速度,沿着唯一的途径,达到相同的重点。把差异当作一种财富和底蕴,研究差异,发现个体的特长,使学生群体呈现出丰富的统一,为各种人才的成长打好基础,提供条件。

  三、创建放心的氛围,开放的心理。

  人的思维只有在一种相对放松的状态下才能得到积极的发展。教师应该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鼓励、帮助有缺点,能进步的学生;对学生战胜困难和创造性行为给予支持;宽容学生的个性;理解学生的苦恼;在他们需要帮助时伸出自己的手;在他们争执不下时给予理性、公正的评价。多一点微笑,少一点训斥;多一份温暖,少一份冷漠;多一点肯定,少一点指责;多一点鼓励,少一点限制。课堂上,尤其要有开放的心态,因为只有开放的心态才能营造和谐的学*氛围,才能让孩子们乐学、爱学。同时,也要有开放的教学设计。正如邵兰芳校长所说:只要目标把准、层次弄清,可以粗线条地设计教学,更大胆地开放自己的课堂。要相信学生的能力,更应该相信自己的能力。

  四、增强教育机智,灵活处理生成性问题。

  未来教师的专业素养已不再局限于“学科知识+教育知识”的传统模式,而是强调多层复合的结构特征。要具有敏锐感受、准确判断生成和变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的能力,具有把握教育时机,转化教育矛盾和冲突的机智,具有根据对象实际和面临的情况及时作出决策和选择,调节教育行为的魄力。应该在与学生的*等交往中,不断的学*,使自己成为充满教育智慧的教师,感受到与学生共同成长的欢愉。这将是我的奋斗目标

  “从传统教育的模式中挣脱出来,在新基础教育的空气中呼吸,用新基础教育的活水滋养课堂。”这是我们实验教师的追求,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自主的发展,这是我的最大心愿。

基础教育培训总结6

  为了贯彻上级指示精神,更为了加强我校教师的现代化技术教学水*,本学期动员了全校教师参与了湖南省基础的校本培训。现将本学期的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一、 培训理念

  人人参与。不论老中青年教师,都参与本学期的资源网培训。

  重视实效。通过培训,做到人人会登陆资源网,下载上传资源等。

  互帮互助。年轻教师多帮助其他老师。

  二、 培训形式

  1、 专题研讨。开学不久我校就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了一次集中培训。这次培训使教师们都知道了自己的资源网注册账号、密码,知道了如何登陆湖南省基础,知道了如何下载自己需要的资源,还有如何打开空间,如何使用仿真实验等。

  2、 个别指导。因为中年教师对电脑不太熟悉,为了能够有效使用资源网,动员年轻老师多帮助其他教师,形成请教帮教的风气。

  3、 网络交流。通过我校的教师QQ群进行资源网的学*、使用交流。

  三、 成效

  1、 通过本学期的校本培训,使全校教师都参与了资源网的学*,都开通了教师空间,都学会了利用新*台资源网的资源,并且都有了一定积分,甚至个别教师达到了8000多分。

  2、 现代技术设备得到了合理利用。教师使用白板教学的数量和频率更多了。

  3、 融洽了教师之间的关系,形成了互帮互助的风气。

  4、 有效的提高了我校教师的教学水*。

  总之,通过本学期的湖南省基础的校本培训,促进了我校教师队伍整体水*的提高,特别是在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上。教师的与时俱进也促进了我校学生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基础教育调研报告 (菁华3篇)(扩展5)

——基础教育培训总结 (菁华5篇)

基础教育培训总结1

  常听人说,学生的幸运是遇到一位好老师,而我想说:座位教师我的幸运是人生旅途中有花样的学生陪伴,倾听花儿尽情绽放,我们的生命才会饱满丰盈。这是我学*“新基础教育”的最大感悟。

  初读此书,感悟肤浅,但一本好书的最大价值是耐读,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初读无味,继之有感,再读如佳酿。《新基础教育》以它独特的魅力,充满活力的脚步,在反复研读中让我顿悟,在不知不觉中迈出了课改的脚步……

  通过学*,我对“新教育观念是新基础教育之魂”有了全新的认识,它包括三个层面:即基础教育的价值观,学生观,学校教育活动观。

  感悟之一来自于第一层面:教育要“面向未来”。无论从社会的角度还是个体的角度看,基础教育永远是一项面向未来的事业,所以,在时间的价值取向上,增强未来意识是新基础教育的重要观念。而对“生命性”的理解是:在现实的基础教育中常常忽视了对象是“人”,是具有世界上最大丰富性和主动性的生命,忽视了教育是面对处在人生最重要时期的、具有奠基意义的“发展中的人”——青少年,同时,还忽视教师同样是一个有多种需要和能力、具有发展可能的人。强调基础教育要有远虑,不可只求*利。要为社会的持续发展和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这就是基础教育所要体现的“社会性”。

  感悟之二是如何看待学生。在这一点上,根据以前的经验,总是把学生看作是接受教育的被动者,缺乏独立性和创造性,学*过程中过分依赖或服从教师。而新基础教育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从被动学*上升为主动学*,成为学*的主人,让每一个学生的学*潜能都发挥出来,使学生实现智慧和才能的发展。同时,在新基础教育过程中,承认差异,关注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机智,努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实现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各自的特长和个性能得到健康、充分的发展。

  感悟之三就是学校教育活动观的更新,我的理解是“决战课堂”。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的新教学理念,就要:

  1、为学生提供课堂主动学*的条件。(包括时间和空间)

  2、帮助学生掌握主动学*的“工具”。

  3、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和要求教师学会“倾听”。

  4、加强“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沟通。

  5、丰富课堂师生的互动关系。

  6、营造富有人文气息的课堂氛围。

  为学生搭建展示他们才能的舞台,使他们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最关注的是生命的整体性和人的发展的能动性。可反思自己的教学,我是把学生当作一个生命体了吗?我以前始终都是把学生看作认知体,认为只要让他们在各式各样的考试中有一个好成绩就行了。从来不会考虑,教育对于学生和教师生命成长的意义是什么。叶教授的话让我真正开始认真思考:怎样的教育活动是最利于生命成长的。首先我认为要改变自己与学生的关系,关注学生的表现,倾听学生的意见,开放课堂,给学生创造一个敢于发表自己意见的氛围,改变学生的发言方式,用“我有个建议”“我还想补充”……

  其次做好自我反思,就是针对课堂中出现的种种弊端进行思考,然后确定在以后的教学中该如何改进。出了问题,我不能只是一味的寻找学生的问题,也要反思自己。例如课堂上学生思想注意力的不集中,纪律的涣散,不能仅仅从加强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这个方面去反思,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教师,难道不应该从教学方法的趣味性,教学手段的直观性,教育理念的先进性上去反思考虑吗?再例如学生成绩考得不理想,就责怪这些孩子学*不努力,智力落后;学生课间吵闹,就批评他们不能遵守纪律,调皮捣蛋。如此一味地强调学生方面的原因,而忽视了自身的原因。

  以前我认为只要上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发言踊跃,看起来热热闹闹,这堂课基本上就算成功了,就可以说把课堂还给学生了,实际上这是错误的想法。真正意义上的好课,不仅要看这种表面的活,更重要的是学生从思维深处真正活起来,学生表面的活是基于他们经过理解而来的,而不是为了纯粹的表现。看来“以学生发展为本,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真的不是一句简单的话说说就行。

  真的希望作为太阳底下最灿烂的职业,人民教师中的一员,我的一言一行不会辱没教师的角色,不会辜负人民赋予我的神圣使命,别无选择,我惟有学*,学*,再学*,以全新的思想和行动用心去饯行叶澜教授的教育思想,在时间中去验证其理论。

  我愿意成为太阳花丛中的一朵,虽不起眼,却能在阳光下灿烂开放,我更愿意与我的学生们一起在“新基础教育”这一片太阳花中,共享阳光雨露的滋润,尽情绽放!

基础教育培训总结2

  通过两天紧张而充实的学*,我受益匪浅,特别是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内涵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自己的认识水*和理论水*,进一步增强了自己战胜困难,抓好教育教学和提高自身业务水*的信心和决心。下面我谈几点体会:

  一、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改革工作,要求老师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不断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需要。李元昌老师的从教经历和对教育的执著追求,给我们年轻教师很大的教育,让我们懂得什么是教育,怎样才能教出优秀的学生,让我们懂得“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一深刻道理。

  二、要谦虚谨慎,不要傲气。这是宋老师给我的深刻印象。无论是从处理好师生关系还是从处理好学校、家庭、社会关系来讲,都必须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始终保持清醒理智的头脑。要集思广益,不要主观臆断。一定要有很强的*等、共同学*的意识,遇事多商量、多沟通,经常性地交流思想,交换意见,调动学生主动学*的意识。教师要心胸宽广,不要小肚鸡肠。一定要有一种容人、容事的宽广胸怀,能够听取各种不同意见,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少一点猜疑之心、嫉妒之心、怨恨之心,多一些理解之心、关怀之心、友爱之心,这样给学生良好的示范作用。会使教学效果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必须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教师应该是一位雕塑大师,能将一块坯材,用自己的思想与感情,将它雕塑成一件艺术精品。从本质上看,学生并不存在好与差之分,“差生”之所以 “差”,原因在于他们潜能被种种主客观因素所束缚,而未得到充分的释放而已。来自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和来自客观的影响。主客观的因素,都会严重束缚学生内在潜能的发挥,都会成为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的障碍。正因如此,我们教师对这些所谓的“差生”,更应加备的关爱与呵护。在他们身上,我们要倾注全部的爱,去发现他们学*上每一点滴的进步,去寻找他们生活中,品德上每一个闪光点,然后运用激励机制,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励,恢复感到温暖,增强自信,从而缩小师生间心灵上的距离,使他们产生“向师性”。这样,才会在他们成长与发展的道路上有一个质的飞跃。

  四、我认为,好教师首先必须有敬业精神,要毕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要做到这一点,就应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意义,从而深深地热爱教育事业。现代的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国与国的竞争主要体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靠的是教育,靠的是教师兢兢业业的工作。只有深深地认识这一点,才能激发对教师工作的热爱,也才能把这种爱倾注到对学生的教育中去。

  五、一个好教师还必须十分重视“言传”外的“身教”,要以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学*,真正成为学生的表率使学生从教师身上懂得什么应为之,什么不可为。因此,教师的教学,待人接物,行为举止,一言一行都必须认真、稳重、规范、得体,切不可马虎、轻率、任性、不负责任。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和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心灵沟通,向学生畅开心灵,既可以向学生谈自己从人生中取得的宝贵经验,也可以向学生坦诚地公开自己的生活教训,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你不仅是良师还是益友。

基础教育培训总结3

  为了贯彻上级指示精神,更为了加强我校教师的现代化技术教学水*,本学期动员了全校教师参与了湖南省基础的校本培训。现将本学期的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一、 培训理念

  人人参与。不论老中青年教师,都参与本学期的资源网培训。

  重视实效。通过培训,做到人人会登陆资源网,下载上传资源等。

  互帮互助。年轻教师多帮助其他老师。

  二、 培训形式

  1、 专题研讨。开学不久我校就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了一次集中培训。这次培训使教师们都知道了自己的资源网注册账号、密码,知道了如何登陆湖南省基础,知道了如何下载自己需要的资源,还有如何打开空间,如何使用仿真实验等。

  2、 个别指导。因为中年教师对电脑不太熟悉,为了能够有效使用资源网,动员年轻老师多帮助其他教师,形成请教帮教的风气。

  3、 网络交流。通过我校的教师QQ群进行资源网的学*、使用交流。

  三、 成效

  1、 通过本学期的校本培训,使全校教师都参与了资源网

  的学*,都开通了教师空间,都学会了利用新*台资源网的资源,并且都有了一定积分,甚至个别教师达到了8000多分。

  2、 现代技术设备得到了合理利用。教师使用白板教学的数量和频率更多了。

  3、 融洽了教师之间的关系,形成了互帮互助的风气。

  4、 有效的提高了我校教师的教学水*。

  总之,通过本学期的湖南省基础的校本培训,促进了我校教师队伍整体水*的提高,特别是在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上。教师的与时俱进也促进了我校学生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基础教育培训总结4

  一、教育培训工作总结

  1、培训方面

  安全知识培训,分析了现场施工环境,结合其它工地的施工事故,阐述了安全生产的意义和重要性,分析安全隐患、现有问题,学*了安全基础知识,制定了有效的整改、预防、应急措施和管理考核制度。通过培训,外协队伍员工和技术管理人员安全施工意识进一步强化,在保证了施工人员安全与健康的同时,又提高了施工管理水*,为专业树立了良好的外部形象。

  防腐施工技术培训,结合目前的防腐施工状况,介绍了常用油漆和防火涂料的特点和使用方法、防腐材料现场和库房存放规定、除锈和喷砂等级、常用工器具的使用等防腐基础知识,同时结合长沙、厦门等工地的防腐施工,详细讲解了防腐施工工艺及质量管理要求。通过培训,纠正了现场中的施工通病,提高了质量管理要求,强化了全体员工的专业技术知识,为施工高质量的完成奠定了基础。

  2、新员工培养方面

  质量管理培训,通过材料存放管理、施工准备、施工工艺、质量检查验收、成品保护等施工质量管理的培训学*,解决了新员工缺乏施工技能和管理经验等问题,提高了新员工的施工管理水*,从而快速的投入到施工建设管理工作中。

  技术管理培训,通过图纸学*、施工方案、作业指导书、技术交底、工序交接、文件包整理等专业技术管理的培训学*,使新员工加强了专业技能,掌握了工程施工和技术流程, 在工作中学*,通过学*促进工作,及时发现不足并予以弥补,使新员工能够迅速掌握专业技能知识和质量、技术管理方法,给新员工提供了充分发展的机会,为专业的质量、技术管理力量增添了新的活力。

  3、导师带徒方面

  结合新员工培养,通过图纸文件和施工现场讲解,导师为徒弟详细传授了防腐专业知识、质量管理、技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使新员工掌握了工程施工、质量技术管理的流程和方法。 通过导师带徒的“传、帮、带”工作,增强了部门集体的凝聚力,提高了新员工的施工技能和专业技术水*,有效的加快了新员工的成长步伐,提升了整个部门的管理水*。

  4、技术比武方面

  二、推荐推广成功经验

  三、存在的不足

  施工人员是影响工程质量的最基本因素,是提高工程质量的关键,当地零工在施工人员中占有很大比例,可以发挥很大作用,但是他们基础施工技能较低,缺乏施工经验,而且由于语言交流较难,造成对当地零工的管理和培训不足,施工中安全和技术问题常常重复出现,影响了工程质量。

  四、建议与改进措施

  组织外协队伍员工对常用英语的学*,如安全常用语、常用工器具名称、施工材料名称等,从而促进外协队伍对当地零工的交流和管理,充分发挥当地零工的作用。

  导师带徒活动,加快了新员工的成长,有效了发掘了新员工的潜力,为项目部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力量,希望各专业继续推广。

基础教育培训总结5

  有幸参加了xx教育学院举办的中英基础教育技术的培训,尽管条件有点艰苦:在5天的学*过程中,在授课老师的辛勤授课下,在自己的努力下,这次培训还是有了不小的收获的:

  1、重新做了一回学生,自己更能体会到做学生的感受。首先,学生的主动性决定则学*的效果,比如,有这次培训中,有的学员并不主动,等着老师的讲解,由于课时很紧凑,有些教学环节很快,有的跟不上。我先前也有这种感受,为了能适应上课的速度,我做好预*,许多问题基本上能自己解决,在小组交流中,可以发言。发现自己上课有时的确有种快乐。我一定要把这种感受与我的学生分享。

  2、在本次培训过程中,课堂教学模式给我今后教学更多的启示。在本次培训中,课堂中主要是真正体现学员为主。在培训前我们所有的学员就开始在老师的引导下,分成触摸组合、海鸥组合、快乐五组等几个小组。后面课堂中,就按着"情境-问题-任务-小组合作(个人先看,再小组交流)-小组展示-结果评价"的步骤去学*,我在整个过程中,作为学员的感受是,自己有充分的思考空间,也有,更重要是在小组合作中体会合作交流的快乐。回头想想,*段时间上课自己显得很累学生也很累,效果也不明显,不知不觉中,自己似乎还是回到了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中。学*的这几天,刚好给自己更多的反思时间,回去自己必须有所以改变才行。而改变就从教学模式开始。

  3、由于*时自己就比较喜欢多媒体辅助教学辅助这种形式,而且在这方面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次教育考核培训为自己提供了更科学的理论指导。原以为这次是什么电脑培训,但经过培训,我才发现教育技术培训更注重先进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培训。只是先进的教学理念、方法是需要先进的教学技术作为支撑的。这次培训学的教学理论还比较多,而我印象最深,也较感兴趣的是对于"授导型教学"和"探究型教学"两种模式的理解和运用。关于授导型教学,其中亮点就是教案的编写,相对于我们过去的传统教案它对于实际教学更具有现实可行性和科学性。主要是授导型教案多了几项内容:如学*内容的分析、学*者分析、教学重难点的解决措施、理论依据、教学流程图等,从教学的开始到时结束,教什么、怎么样教、为什么要这样教都解释得很清楚,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的各个因素都考虑很是全面。这样的教案经常写不但对自己的教学有帮助,而是对自己理论水*也是一个提升。只是这样的教案是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对教师的理论水*要求更高。今后工作我可以尝试写多一些这样的教案。关于探究型教学,其实自己并不算陌生,早在学校的课题研究中就曾多次探讨这种教学,而我在教学中也曾尝试运用过这样的教学。比如小组合作形式的教学,学生自己质疑、探究、自己解疑等教学方法,似乎不同程度上给学生自己探究的过程。然而这次的学*,我对探究型教学有了更科学的认识。并基本上大概了解"情境--任务--过程--资源--评估"这样的模式。这对于教学实践是具有现实的指导作用的。反思过去自己的教学中,在于评估这方面几乎没有,这方面可以作为今后教学理论学*的一个重点内容。

  总之,这次的培训,让我学到许多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同时让我有了更多时间反思自己教学的机会。而这样的反思相对于自己学到的先进的理论更有意义。它让我明白,不能只会埋头苦干,在实践过程中,必须要加强理论的学*,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才能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更上一个台阶。


基础教育调研报告 (菁华3篇)(扩展6)

——基础教育调研报告(精选10篇)

  基础教育调研报告 1

  农业人口是我国劳动力的主要来源。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科教兴国战略方针的进一步实施,农民和农民子女们已不能仅仅局限于以体力谋生和发展,他们也想以自身的智慧和力量服务于祖国的建设事业。农民绝对不是愚昧无知的,他们的子女更是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但是供孩子上学比下海经商还要危险,它不是家长们所能掌控的,孩子在苦读十几年书后又回到家乡的土地上来“改造地球”的现象已数不胜数,也许使得许多家长都对子女上学失去了信心,不舍得下这个本钱,不敢做这笔生意。但换个角度讲,孩子们毕竟学到了知识,“知识就是力量”,即使它是摸不着看不到的,但它的力量是无穷的,学到的知识会让他们终身受益的。而这些就涉及到农村家长对教育的认识,他们做这笔生意的胆量到底有多大。那么农民家长们是如何认识教育的?他们对教育又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呢?笔者带着这些问题在寒假期间面向农村家长进行了一次关于农村教育问题的调查。

  报告内容如下:

  一、调查及报告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以问卷(见附录3)的形式面向农村家长随机展开,从20xx年1月23日至20xx年2月7日为期两周,共发放问卷80份,在安寨村和西马连固村发放比例为10:70,收回68份,有效63份。由于调查对象的限制,问卷的内容较为通俗浅显、简单明了。

  在报告附录中包含了样卷(附录3)、相关数表和对应的图表(附录4)等。

  二、数据统计分析

  如果孩子在毕业后没找到合适的工作家长们会后悔供孩子上学吗?

  1、以家长职业分类的统计资料(见附录4表4)显示:在农民当中,有39.13%选择了“一定会后悔”,32.61%选择了“不后悔”,17.39%的家长不知道会不会后悔,10.87%的家长选择了可能会后悔,总的来看农民家长的观点还是比较明确的,但偏重于一定会后悔。在经商人员当中,选择一定会后悔的要明显高于其他三项,占了37.5%。工人们都持模糊的中性观点,选择可能后悔和说不清的各占了半边天。而教师们全部选择了不会后悔。

  2、从以家长文化程度分类的统计资料(见附录4表5)中可以看出小学文化和高中文化的家长分别有72.73%和50.00%选择了后悔,而初中文化程度的家长有37.04%选择了不后悔。这些数据都远远超过了其他三项,表面看来文化水*与家长观点好像没有关系,但其实不然,在调查中我发现造成这种结果是有原因的:a.只有小学文化的家长绝大多数是那种只知道挣钱、只顾眼前利益的农民,他们不关心孩子们的学*,不去了解他们的学*状况,整天只会抱怨“孩子花了钱、上了学又学不到东西”,像这样的家长能不后悔吗?b.初中文化的家长有许多都因自己没能完成学业而感到遗憾,他们知道关心孩子的学*,主动从校方了解孩子的学*成绩和表现。在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和不便使他们隐约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他们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重蹈他们的覆辙,所以他们不会后悔的。c.大多数高中文化程度的家长,因为他们自己“身怀高中文化而依然改造地球”,他们害怕子女们会同他们一样仍是农民,所以有一半人选择了“会后悔”让孩子上学。

  供孩子上学家长们最担心什么问题呢?调查资料显示:有42.86%的家长选择了“毕业后的工作问题”,25.39%的家长选择了“费用和毕业后的工作问题”,选择不担心和担心费用的分别为23.81%和7.94%(见附录4表2)。从这两道题目的回答情况的统计中可以明显看出:子女们在毕业后能否找到合适的工作仍然是农村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因为从农村经济状况分析,农民们最注重的还是钱,农民们最讲实惠,你在花光家里的钱后没找到工作不就等于学到的知识不能用来挣钱吗?那肯定是不行的,钱是最现实的问题。在受调查的人群中有83.64%的是农民,60.32%的是初中以下(含初中)文化程度(见附录4表1),而且多数只是刚上初一就辍学了。俗话说得好:“老农民就靠那一亩三分地养命哩!”他们农忙时跟土地亲热,闲着时跟扑克牌套*乎,又怎么会有那么高的觉悟?多少年没有碰过笔,没看过书,连自己的名字都险些忘掉了。那“九年义务教育”对于他们来说已成为残缺的历史。在调查过程中,有些家长对子女的受教育情况不屑一顾,甚至于厌烦被问到孩子的学*以及学*中遇到的问题,他们的不屑、厌烦与冷漠着实令我感到悲哀!当然,有许多家长在得知我做本次调查后主动找到我向我诉说他们的想法,还有的家长向我寻求解决孩子成绩差的办法,这些又使我深受感动,我都尽我所能向他们一一作了解释。

  当孩子因学*差而不愿意上学时家长又会怎样做呢?统计资料显示:有60人作了回答,41.67%的家长能够理智地给孩子分析成绩差的原因,激励其努力学*;22.67%的家长只知道根据自己的意愿逼着孩子继续上学直到拿到了毕业证,这样只会使孩子学*成绩更加糟糕,从而造成恶性循环。而占23.33%的家长对孩子出现的这种厌学情况置之不理,任其辍学。8.33%的家长束手无策,不知该如何做(见附录4表3)。而接受调查的7名教师不约而同全部选择了理智地分析原因,这也在意料之中。但在经商人员当中,有50%的家长只会逼着孩子继续上学(见附录4表7)。另外,由附录4表6可以看出文化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家长的做法。

  众所周知,在学*知识上学生自身起着决定性作用,是影响学*成绩的内因,而老师和家长只是外因。由辨证唯物主义理论可知:内因起决定作用,外因起辅助作用,但外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甚至改变内因。孩子们在小学和初中阶段自制力还是比较差的,而且对上学学知识没有太深的认识,他们很容易因学*成绩差而不愿上学,很容易因贪玩而忘记学*,很容易把老师和家长的教导当作耳旁风,但作为家长、作为老师是绝对不能放任自流,因为他们有义务、有责任去教育子女、教育学生。在对教育或本问卷的建议中有一位农民写到:“学校教学设施落后,老师水*低且不能严格要求学生,不能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之中。”甚至有家长呼吁:请老师对学生要求严格点儿吧!还有一位经商的说道:“老师不好好教小孩儿,家长也没有办法!”这朴素、朴实的话语让我深深体会到家长们焦急而无奈的心情。家长们将自己的孩子交给了学校,而老师又是那样的不负责任,农忙时经常回到自己家劳动,反而把学生放在学校不管,就连一点儿职业道德也没有了。小学和初中的师资状况更是令人担忧:跟我年龄相仿的几个同学都通过各种关系去中小学教学了,有的是师范毕业,有的只是高中还不毕业。在师范学*美术的来到初中教数学,学*音乐的反而教授外语,真不敢想象这是怎样一种现象。调查期间正值小学翻盖校舍,小学生们就只好打游击战,在别人家里读书、上课。这些都使我们不禁感叹当代农村的基础教育状况。

  在接受调查的人员当中有52.38%的家庭出现子女中途退学的情况,42.42%的家庭是由于子女学*成绩不好,36.36%是由于家庭困难不能支付高额费用,有15.15%的家庭能够支付费用只是想让孩子早点儿挣钱而出现退学情况,6.06%是由于其他原因(见附录4表8)。而在家长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家庭中有90.91%出现子女辍学情况(见附录4表9),其中60%是由于子女学*成绩不好。这些又表明家长的文化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对教育的认识。

  对农村子女文化程度的统计资料进行分析可以发现:69.29%的农村子女是初中以下(含初中)文化程度,而拥有高中以上(含高中)文化程度的仅占30.71%。由当地初中副校长袁勤瑞提供的一份统计资料显示,西马连固中学20xx年的毕业生中仅有48人继续深造,而刚入初一时为215人。从附录4表10可以看出在215人中有20.93%只达到初一文化水*,只有22.33%的农村子女继续深造达到初中以上文化水*,由此看来,从初一到初中毕业有77.67%的农村子女只拥有初中文化程度。这样算来,每年有数百万低水*、低素质青少年大量流入社会,这必然给社会治安和国家经济发展带来沉重负担。九年义务教育仍旧没能普及,在如今分数决定命运的年代素质教育只能是形式化的空口号!机关制定的政策虽然是利国利民的,但由于没有考虑到当代农村教育现实和经济状况,因此很难贯彻落实。袁勤瑞同志在与我的交谈中重点指出:中小学生流失现象相当严重,每次收学费都会有大批学生退学,这给农村基础教育的开展带来了很大困难。为此,他提出了三点建议:1.国家应加大教育投资2.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3.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当地小学校长杨秋海同志写道:农村学生收费、就业等问题已成为制约农村教育的根本问题。一位农民家长深情地写道:我的三个孩子学*成绩都不错,只因投资太大,工作又没有保障,且经济力量达不到,只能顾及眼前,让他们退学,所以我建议教育应照顾农村经济条件差而学*好的学生,使好的人才能得到培养,将来为社会服务。这朴实而充满期望的话语不能不令我们深思。

  三、综合与建议

  农村家长和子女们对教育的认识以及农村中小学师资和教学设备都很大程度制约着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农村依然没有摆脱落后的面貌。农民把温饱问题解决了就会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他们辛辛苦苦劳作了一年收入无几,却把大部分的金钱都花在了儿女们的受教育上。

  综合以上分析可知,当代农村基础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农村学生,特别是初中生流失严重。

  2、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费用高,工作没保障使许多学生辍学。

  3、农村家长对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缺乏足够的认识。

  4、中小学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落后,教学质量差。

  针对这些问题,我提出几点建议:

  1、国家应增加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基础教育投资,开展资助贫困生活动建立资金利用监督机制。

  2、降低教育收费,建立合理收费监督管理机制。

  3、加强对中小学教师水*考核,全面提升教师水*。

  4、加强对农村家长的教育,避免影响到子女而造成恶性循环。

  5、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适度增加就业岗位。

  基础教育调研报告 2

  农村教育是中国改革和发展的重点,是中国教育的主要部份,其普及程度及教育水*,直接影响全国普及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实现程度,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是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作为农村教育中的主体DD农村教师,身上担负着任重而道远的职责。

  基于对农村教育的关心,我们最*对兖州市各农村乡镇的学校的领导、教师、学生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调查走访。在*一个月的时间内,调查组先后走访了16所学校、27个村小,与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及社会各界100余人进行了交流座谈,带回了很多的资料和调查笔记。

  一、基本情景

  1、调查对象:本次调研涉及的对象主要是的兖州市各农村乡镇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及社会各界人士,年龄从几岁到60岁不等。

  2、调查方式:调查采用问卷调查为主,走访座谈、个案分析、资料分析为辅的方式,使调查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真实性。

  3、调查资料:教师的思想情景、教师的身体状况、教师的工作状况、硬件设施投入“留守儿童”现象教师迁移变化的动机、农村教师的现状、社会各界对教师的看法及理解等。

  二、农村教育现状的调查结果分析

  1、小学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工作量大。

  有些乡镇年龄老龄化严重。比如新驿镇,除中心小学外,其他小学80%的教师年龄在45岁以上。调查中,很多的小学的领导表示,学校的师资力量薄弱,这一环节直接加重了教师的工作量。*几年来青年教师的补充跟不上,代课教师仍然存在。

  在我们对小学情景的问卷调查表中,一周有20节以上的课的教师占70%,10节以下的几乎没有,剩下的就在10到20节之间。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80%以上的教师一般上的是2门到3门课。担任班主任的教师,除了教学工作外,还有更多的班务工作需要处理,上课前得写教案,上完课后得批改作业、研究学生、家访等。繁重的工作不仅仅体此刻上课时间上,并且其它方面也体现得十分突出。比如在中小学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大多还要搞很多的机械作业、家庭作业,教师都得认真检查批改;除作业外,还要对付各种名目繁多的考试,考试好像成了体现教师工作价值的唯一方法。考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繁重工作的过程:出题、监考、看卷、分析……着实忙!教师繁重的教学任务还包括对学生的管理。复杂的学生问题,让许多教师心理劳累是不言而喻。

  我们看看某小学的李教师一天的工作:

  6:00――――――――6:30

  起床、洗蔌、做早饭

  6:30――――――――7:00

  吃饭,边吃边看当天上课的教案

  7:00――――――――7:40

  到教室,安排并带领学生打扫清洁卫生

  7:40――――――――8:20

  检查学生的家庭作业、辅导学生早读

  8:30――――――――11:10

  上午有三节课要上,两节语文、一节数学

  11:00――――――1:00

  回家做饭,动作快的话还能够休息一会

  1:00――――――――2:40

  到教室安排学生睡午觉,并守午觉

  2:40――――――――4:40

  午时一节语文、一节数学

  4:40――――――――5:20

  批改当天的作业,并且准备第二天的教学用品

  5:30――――――――6:30

  学校开会,会上强调安全并布置班主任工作

  6:30――――――――7:40

  匆忙的吃晚饭,尽量安排时间家访

  7:40―――――――刻试卷,为学生出*题,做完后休息

  李教师还是在中心小学任教,她一个人上一年级的语文和数学课,并担任班主任,学生有*50人,繁重的工作已经让她疲于奔命了。李教师只是我们很多教师中的一个。

  并且,除了这些外,教师还得管理和揣摩学生的心理。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和留守儿童给农村教育工作增加了沉重的心理负担,而这种沉重的心理负担在教师全天候的工作之外无形中延续着,这是其它任何一个职业所不具有的。繁重的教学任务,超负荷的'工作量,让许多教师都纷纷把目光投向城区学校,想尽一切办法调动工作,好的教师都流向了城区学校。工作量大,因而造成师资的流失、师资力量的薄弱……构成了长期的恶性循环,农村教师的负荷也就不断增加!

  2、硬件设施投入不足。

  目前的农村学校,教学软件上的资源相对是*稳的,而在硬件设施上,存在着严重的不足。许多学校没有多媒体设备,有多媒体设备的学校也不必须每个教师会使用,全校仅有一部,形同虚设。在这次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教师最辛苦的当数上音乐课。

  如有的小学,目前的音乐课设备就仅有一架破旧的电子琴,又重又破,几个音乐教师上课都没用它。姜教师上音乐课的时候就把自我的老朋友二胡给拿上,其他大部分教师上课都是用嗓子吼。

  这种情景不仅仅仅出此刻一所小学。

  在我们的调查中,80%的学校音乐课设备都还基本没有,情景好的学校至多也就是几台录音机,或者风琴。有钢琴的学校,只是个别。

  小学里体育课,也没有孩子玩的东西,上体育课就相当于是学生自由活动的时候。大部分学校就是几个乒乓台和篮球架。并且,由于师资力量的不足,大多数艺体科目没有专职的教师,都是由其他教师上。上课的教师有时候都是让学生自*、做作业、看书。素质教育在这一方面完全得不到体现。

  硬件设施投入不足,是目前农村教育一个最普遍的现状。当然,也在不断改善。

  3、“留守儿童”现象突出。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所以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齐的儿童。据了解,目前我国进城的农民工1.5亿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已达2290万人,并且这个数字还将在未来几年继续呈较大规模的上升趋势。农村教育的对象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在我们对兖州市农村学校的调查中,80%的学校反应留守儿童现象严重。调查显示,有69.8%的监护人表示“很少与孩子谈心”,仅有11.3%的留守儿童表示“有烦恼的时候”和照顾我的人说说。在教育态度方面,有70.8%的隔代亲人及73.1%的亲戚表示只照顾“吃穿睡觉”,别的很少管。“这说明‘留守儿童’缺乏必要的家庭教育氛围,委托监护人难以尽到对孩子的全面教育职责。”应对这个特殊的群体,我们的教师有着无以言状的苦楚。

  某中学的王**教师不久前曾遇见过一件值得我们深思的事。学校为了便于管理,安排远的学生都住校,王教师是三年级的班主任,每一天晚上都会到寝室查夜,那天晚上,班上的一个女生不在寝室,王教师找遍了学校,也打电话问了不少的人,一夜无眠,第二天一早又急忙到她家里去问,却发现那女孩子偷偷的回家了,可是家里的大人却没想过教师会很焦急的寻找孩子。可见,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爷爷奶奶的教育观点和方法与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有着本质的冲突。

  父母不在身边,一些“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长期享受不到父母的关爱,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支撑,也容易出现性格缺陷和心理危机。调查证明,不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较为严重,有的任性、冷漠、自卑、自闭,有的内向、孤独、柔弱无助,有的甚至对父母充满怨恨和逆反心理,还有的因缺乏父母的监护而变得胆小,缺乏自信和心理安全感。另外,“留守儿童”也容易受到他人的非法侵害或人身伤害。“20xx年**部有个调查,显示了两个‘大多数’,即全国未成年人受侵害及自身犯罪的案例大多数在农村,其中大多数又是‘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性格孤僻、偏执,难以沟通。目前,‘留守儿童’这个群体存在的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个不容忽视的新问题。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措施予以逐步解决。”

  4、教师精神压力大。

  经过我们的问卷调查,78%的教师觉得精神压力大。走访中我们也了解到,有*10%的教师因为精神压力而导致身体的不健康,其中46%的教师有慢性咽炎。教师精神上的压力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生方面。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生个体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教师的工作。此刻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和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的现象让我们的教师不明白如何去把握宽和严的尺度标准,越来越多的孩子动不动就闹离家出走,一不顺心就不读书。仅仅因为和教师言语上的冲突,甚至连自我的生命于不顾,从楼上跳了下去。这样的事例在我们的教育领域层出不穷,异常是最*几年,电视上没少见到。学生家长打教师现象也没少出现。处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对待学生,轻不得重不得,怎样会没有压力呢!

  二是家长方面。

  教育是一项社会性事业,这项事业需要发动全社会的力量去共同实现。农村学校校网分散,学生分布广,学校规模小,办学条件差,师资力量薄,需要加强校网撤并,充分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可是很多农村的家长对此认识不到位,既要求优质教育,又要求就*入学,对于学校提出的一系列方案,不仅仅不予以配合,还千方百计加以阻拦,导致教师工作开展不顺利。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而家长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很多的家长要求很高,认为成绩好一切都好,成绩不好教师难辞其咎。异常是农村的家长,根本不会管你什么素质教育,只要孩子成绩好,其他的全都不重要。素质教育这么多年,从某种角度上讲,教师是没有目标的,怎样做不清楚,评价体系不到位,这与家长的态度也是有关系的。

  三是学校和上级部门方面。

  作为教师,来自于学校和上级部门的压力是很大的。看看此刻上大学的人数越来越多,升大学的比率越来越大,可是基础教育的压力却不减反增,升学数、升学率牵扯着教师、校长、基层教育主管部门领导的每一根神经。异常是一线教师,在拥有各种“质量指标”的“量化管理”系统里面,连气都来不及喘,大家一门心思地备课、上课、改作业、为学生订正错误、为“放松”了自身要求的学生做“上大学的好处”等人生“完美”愿景的教育……没日没夜,周而复始。教师们苦不苦当然苦!教师们怨不怨当然怨!可是能怎样整个教育都这样,教学期间这样那样的检查,名目繁多,各种各样的教研活动、每个节日的庆祝活动、会议记录、读书笔记、安全问题、学*问题、生源问题等等,让教师觉得精神上吃不消。而当假期临*,我们教师却没有将要解脱的简便欢乐,因为眼前的通知早已把我们的假日瓜分了――职务、职称、岗位、学历等各种名目的假期培训进修要用去十几或几十天。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78%的教师觉得精神紧张,担心学生成绩不好,很多的教师长期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

  四是社会方面。

  自古以来,教师在人们心目中都是神圣而伟大的,在教育事业中是“辛勤的园丁”,就是无私奉献的那种人,是辛辛苦苦的付出而不求回报的那种人,是甘守清贫而无怨无悔的那种人。然而,教师也是一个普通的人,异常是现今社会对教师职业更是有着多重的要求,既是学生群体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具有指导管理学生的权威,他们又在必须时间是学生家长的代理人,要负责照顾学生,他们还是学生的朋友,需要与学生*等交流思想和情感。此外,还要协调与任课教师、学生家长、学校领导、自我家庭生活的多重关系。这种多元化的不一样性质的主角,很容易造成教师精神劳累和思想冲突。公众却认为教师不应当索取物质和一个*常人应有的精神回报……这样下去何时是头啊!这样,农村教师更迷茫了。教师这职业(那里只探讨从事中小学基础教育的教师)到底好不好如果让一个非教师来回答,答案肯定是这样:当然不错!你看,一年工资没少拿,却有寒、暑假*三个月的假期,哪行哪业有这种待遇我相信,说这话的人都是真诚的,并且,在他们夸赞教师这行当的两个理由中,“工资不少”是次,是客套和敷衍,因为这实际上并不太客观,有许许多多行业的工资也不少,甚至更不少,“有两个长假”则是主,因为从表面上看这很客观,是事实。这真是天大的冤枉!实际上,我们业内人士都明白,这些年来,我们的教师没几个能过上完整的寒暑假。为什么呢大家明白,每逢假期临*,我们教师并没有将要解脱的简便欢乐。因为要竞争职称,要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学*,要适应社会对教师越来越高的要求,教师仅有利用假期进行充电学*。看似简便好玩的假期实际上却比*时上班还要辛苦,这些都不是别人所能理解的。

  5、家长对孩子受教育情景的认识不够,不会配合学校教育。

  如某学校在招收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有一个家长非要把自我不到5岁的孙女送到班上读一年级,不管教师怎样跟他做解释工作,到最终还是想方设法把学生弄到教室里坐上了。一个月下来,孩子吃不消了,哭着不进教室,这时候的家长就完全把职责推到了教师的身上,认为是教师非要让他的孩子读一年级的,并且认为是学校的教育有问题,要不孩子怎样会不进教室呢农村中的家长认为自我把孩子送到学校,一切职责就在学校了。他们不闻不管,一旦孩子有什么事,或者学*成绩不好,他们就会到学校吵闹。

  说到那里,我就不明白该为我们的教育感到悲哀还是为我们的孩子觉得无奈。

  三、思考与对策

  如何改变农村教育现状,已经成为社会关注和重视的一大课题。我们提议从下头几个方面入手,切实改变农村教育相对薄弱的状况:

  1、从源头上拓宽教师入口渠道,逐步淘汰现有不称职教师,建立合理的教师交流、轮岗机制,真正做到事业留人,待遇留人。

  要始终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落实“科教兴市”战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工程来抓,进取培养高水*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建设一支贴合新世纪发展的合格的农村教师队伍。从选拔、培养、保障、管理、激励等方面,建立一套确保师资队伍建设顺利推进的工作机制。

  2、我们呼吁**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农村教育的重视,真正从制度上使这一领域的投入得到切实的保障。

  *几年来,虽然我市教育经费向农村学校和城市薄弱学校有所倾斜,各级**也开始重视农村教育,相继出台倾斜农村教育政策措施,如:提高农村教师福利的农村教师津贴;减免学杂费等等。这些都为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供给了强有力的保障。可是农村学校起点低,底子薄,发展起来十分缓慢。异常在经济薄弱的乡镇,财政困难,学校的硬件建设还需市**的大力支持。

  从社会层面研究。我们提议**多渠道,全方位地向社会宣传农村教育的重要性,让全社会都了解农村教育的现状和困难,争取社会广泛力量的支持和帮忙。为此,我们提议:

  一是**能够出台相关优惠政策,放宽农村教育的社会办学条件,让更多的社会资金进入农村教育的领域,从而弥补**投入的不足;

  二是设立农村教育捐赠基金,鼓励社会优势群体对农村教育的捐赠。

  3、农村劳动力转移还将不断加大,留守儿童和流动子女教育问题将更加凸显,必须从制度上整体地把它纳入到我市社会经济发展总目标中加以解决,才能够标本兼治。

  一是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乡差距,使流入城市的农民享有与城市人口*等的权利和社会权益,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间的有序流动,这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根本所在。

  二是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切实有效地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与管理。三是建立农村社区儿童少年教育和监护体系。能够研究由基层学区和共青团牵头,联合妇联、工会、村委会、学校,共同构建农村少年儿童健康发展的教育和监护体系。四是在学校教育中增设相关课程,加强精神、心理、生理、行为方面的指导教育,帮忙儿童健康、和谐发展。

  4、要减轻教师的精神压力能够废除“管、卡、压”管理模式,实行教职工民主管理。

  在学校内部营造一种互相尊重、*等相待、宽松和谐的干群关系和师生关系,使教师置身其中能有一种人际安全感,从而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大有好处。加强对教师的职业梦想教育,提高他们的需要层次。搭建职业生涯发展的舞台,帮忙青年教师走向成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教师应对挫折的本事。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休闲活动,帮忙教师缓解压力。

  5、要切实加强家长学校建设。

  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经常培训家长学校教师,组织教师备课,开展教研活动,还要重视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向广大家长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帮忙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思想和观念,掌握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和方法,帮忙家长加强自身修养、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提高家庭教育水*,促进家庭礼貌建设和青少年健康成长。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要想完成乡村教育的使命,属于什么计划方法都是次要的,那超过一切的条件是看同志们肯不肯把整个的心献给乡村人民和儿童,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心心相印的教育,更需要整个社会的关注,我想只要农村教育在各方面都受到关注,不再有以上的矛盾和问题,定会有一个完美的明天!

  基础教育调研报告 3

  **县**彝族、布朗乡是我县两个少数民族乡之一,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实施,为巩固我乡“两基”成果,创建和谐教育,加快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具体调研情况如下:

  一、 基本情况

  XX年全乡共有17所小学,在校学生735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584人,教师54人,学历合格率达100%。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少数民族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辍学率达:0.84%。有一所初级中学,在校学生303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212人,教师26人,学历合格率达100%。入学率达96%,少数民族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0%,辍学率达:1.8%。

  XX年全乡共有16所小学,在校学生752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541人,教师56人,学历合格率达100%。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少数民族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辍学率达:0.27%。有一所初级中学,在校学生304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230人,教师24人,学历合格率达100%。入学率达96.2%,少数民族入学率达91%,小学辍学率达:0.27%。

  XX年全乡共有16所小学,在校学生760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563人,教师56人,学历合格率达100%。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少数民族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辍学率达:0.0013%。有一所初级中学,在校学生286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221人,教师24人,学历合格率达100%。入学率达96.1%,少数民族入学率达92%,辍学率达:1.23%。

  **乡历届党委**都非常重视贯彻和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利用群众会、家长会、广播、黑板报、等方式大力宣传,在这贫困民族山区得到良好了的落实。

  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贯彻落实情况

  XX年起,国家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免除全部学生书费和杂费,享受寄宿生生活补助380人,人均12元每月。

  XX年,义务教育阶段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免除学杂费,每生每年54.00元,公用经费补助每生每年70.00元。享受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补助60人,生均28元,享受寄宿生生活补助720人,生均30.00元。享受较少民族寄宿生生活补助300人,生均100.00元。

  XX年,义务教育阶段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免除学杂费,每生每年54.00元,公用经费补助每生每年70.00元。享受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补助169人,生均230元,享受较少民族寄宿生生活补助300人,生均300.00元。

  三、制约基础教育质量提升的因素

  1、学校硬件设施较差。一是目前全乡善有一师一校学校7所,涉及学生200余人,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难度较大。二是教育设施满足不了现在的教育水*,很难启发学生对学*的`兴趣和智力开发。

  2、教师队伍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是教师素质偏低,教法单一,对 “新课改”掌握不深,在引导学生学*和掌握知识上收不到良好得效果。二是教师力量不足,很多教师都在超负荷工作,大部分都在上两门以上的课程,致使自己的专长难以发挥。

  3、学校软件设施较差。

  4、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部分大中专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多数群众有读书无用论的思想,导致学生对学*得兴趣不浓。

  5、人民群众整体素质较底,经济意识淡薄。一是全乡产业结构单一,主要以粮食、烤烟为主,而粮食、烤烟产量低,全乡人民生活水*较低,无法送子女到高一级学校深造。二是家长对教育的认识和支持力度不够。如很多家长在督导自己孩子的学*上不够。

  基础教育调研报告 4

  根据与学生零距离接触过程中对中学生心理状况的了解,阐述当代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学*倦怠”这一心理现象。分析来自于家庭、社会、学校等方面的压力,提出了转化中学生“学*倦怠”心理的对策。

  一、调查概况

  我于xxxx年9月份,对我实*的。中学学生的学*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中学生的学*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中学生的学*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调查中学生的学*心理现状

  2、调查当前中学生的学*心理特点

  3、研究当前中学生的学*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学生问卷,其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态度、学*需求和学*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咸祥中学的在校学生之间进行,共发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75份,接*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三、调查结果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中学生的学*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中学生的学*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中学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1%的学生认为学*的作用是为了考大学,16%的学生认为学*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8%的中学生没有考虑,,5%的学生是受家庭逼迫。调查还显示,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青年人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高中毕业生挣钱多,10%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

  2、学*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这与他们“考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45%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学到实用的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生活工作有所帮助。

  4、学*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高中毕业后的打算,99%的学生有读大学的愿望。

  (二)当前中学生的学*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中学生的学*心理与以往的中学生的学*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但是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

  2、学*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中学生由于个人的学*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点。

  3、学*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89%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发现,学生的学*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进入城市就业的艰难性。此外,40%的学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学生学*目的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调查结果表明,37%准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态度。

  (三)对调查结果的分析

  1.当前中学生的学*心理状况成因分析:

  ①家庭、社会对中学生学*需要的形成起重要作用中学生受到家庭的要求、态度和志向的影响。其次,社会风气和思想意识形态也影响中学生的学*需要。如目前随着经济体制转轨,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实行激费上学,大中专毕业生不在包分配。这种现实使许多人有了“读书有什么用?钱要花很多,毕业后又没工作。”的观念,社会上新的“读书无用论”开始再抬头,这将直接导致中学生学*需要的降低。另外,有些人把学*、读书看成是一种“工具”,达到另一个目的的手段,而学*本身并没有成为一个目的。因此当学*没有达到某种目的时,其积极性便荡然无存了。

  ②学*兴趣低下:(1)外因:学校教育方法欠当,如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枯燥,各科作业量大等;升学压力大;师生关系紧张;家庭因素:由于家长期望值过高而导致严格要求;家庭人际关系冷漠;沉溺于优裕的物质享受;沾上家长的不良*气,如赌博。(2)内因:价值取向逆转;学*目的模糊;学*成绩不佳;情绪不稳定;意志薄弱等。

  2.形成健康的学*心理的对策:

  ①学*目的性的教育首先应从中学生实际出发,采取生动而适合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形式,帮助中学生正确认识学*的社会意义。其次要强调学*的内在意义,即强调学*对个体本身的价值,使之体会到学*是一种愉快的享受,而不是负担。第三,帮助中学生设立具体、适当的学*目标。学*目的教育不仅要使中学生具有远大的目标,而且还有使这种远大的目标与具体、切实可行的目标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学生脚踏实地去实现远大的学*目标。第四,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一部分中学生和家长对国家市场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素质教育实施等了解既不全面也不深入,所以有必要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向他们介绍国家市场经济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存在的困难以及未来的美好前景;向他们介绍高等教育改革中招生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收费制度的公*性、保护性,分配制度的灵活性、公正性;向他们介绍素质教育实施的具体内容、价值和未来取向,以帮助他们消除误导。

  ②及时反馈与适当评价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结果,可以激发进一步学*的动机。为了充分利用反馈的促进作用,还应对中学生的学*结果进一步作出评价。运用评价时应注意:第一,要使中学生对评价有正确态度。第二,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以表扬为主,做到客观、公正,使中学生心悦诚服。第三,对考试成绩不理想的中学生,不能单独看其分数高低,还要从他们各个学*环节的不同层次上,发现可取之处,并给与表扬和鼓励,让其看到自己的进步,以增强其自信心。第四,注意中学生心理发展水*和个性心理特点。对低年级中学生多采用表扬方法;高年级中学生则应适当,最好通过集体舆论来进行表扬或批评,效果会更好;第五,注意师生间关系的融洽,只有尊重中学生,教师才能提出恰如其分的表扬或批评;只有尊重教师,中学生对教师的表扬或批评才能重视。

  ③科学使用奖赏与惩罚奖赏具有促进活动的力量,是一种外在的激励因素,如分数、等级、奖金、奖品。奖赏是一种手段,若用之过多,则可能失去效力,甚至发生弊端。奖赏的目的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而不应使中学生变成物质或金钱的奴隶,否则,一旦取消奖赏,中学生将不再努力学*。从心里健康的角度,应注重奖赏而不去注重惩罚,因为这样可以减弱失败给人带来的恐惧心理。但也不能否认处罚在激发学*动机中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在学校,惩罚的目的在于克服学*中出现的不注意、拖沓、懒散和不努力,从而对学*起促进作用。但是,在使用时必须要小心谨慎,使用过分,可能激起极高焦虑水*。

  基础教育调研报告 5

  农村教育是中国改革和发展的重点,是中国教育的主要部份,其普及程度及教育水*,直接影响全国普及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实现程度,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是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作为农村教育中的主体DD农村教师,身上担负着任重而道远的职责。

  基于对农村教育的关心,我们最*对兖州市各农村乡镇的学校的领导、教师、学生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调查走访。在*一个月的时间内,调查组先后走访了16所学校、27个村小,与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及社会各界100余人进行了交流座谈,带回了很多的资料和调查笔记。

  一、基本情景

  1、调查对象:本次调研涉及的对象主要是的兖州市各农村乡镇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及社会各界人士,年龄从几岁到60岁不等。

  2、调查方式:调查采用问卷调查为主,走访座谈、个案分析、资料分析为辅的方式,使调查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真实性。

  3、调查资料:教师的思想情景、教师的身体状况、教师的工作状况、硬件设施投入“留守儿童”现象教师迁移变化的动机、农村教师的现状、社会各界对教师的看法及理解等。

  二、农村教育现状的调查结果分析

  1、小学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工作量大。

  有些乡镇年龄老龄化严重。比如新驿镇,除中心小学外,其他小学80%的教师年龄在45岁以上。调查中,很多的小学的领导表示,学校的师资力量薄弱,这一环节直接加重了教师的工作量。*几年来青年教师的补充跟不上,代课教师仍然存在。

  在我们对小学情景的问卷调查表中,一周有20节以上的课的教师占70%,10节以下的几乎没有,剩下的就在10到20节之间。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80%以上的教师一般上的是2门到3门课。担任班主任的教师,除了教学工作外,还有更多的班务工作需要处理,上课前得写教案,上完课后得批改作业、研究学生、家访等。繁重的工作不仅仅体此刻上课时间上,并且其它方面也体现得十分突出。比如在中小学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大多还要搞很多的机械作业、家庭作业,教师都得认真检查批改;除作业外,还要对付各种名目繁多的考试,考试好像成了体现教师工作价值的唯一方法。考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繁重工作的过程:出题、监考、看卷、分析……着实忙!教师繁重的教学任务还包括对学生的管理。复杂的学生问题,让许多教师心理劳累是不言而喻。

  我们看看某小学的李教师一天的工作:

  6:00――――――――6:30

  起床、洗蔌、做早饭

  6:30――――――――7:00

  吃饭,边吃边看当天上课的教案

  7:00――――――――7:40

  到教室,安排并带领学生打扫清洁卫生

  7:40――――――――8:20

  检查学生的家庭作业、辅导学生早读

  8:30――――――――11:10

  上午有三节课要上,两节语文、一节数学

  11:00――――――1:00

  回家做饭,动作快的话还能够休息一会

  1:00――――――――2:40

  到教室安排学生睡午觉,并守午觉

  2:40――――――――4:40

  午时一节语文、一节数学

  4:40――――――――5:20

  批改当天的作业,并且准备第二天的教学用品

  5:30――――――――6:30

  学校开会,会上强调安全并布置班主任工作

  6:30――――――――7:40

  匆忙的吃晚饭,尽量安排时间家访

  7:40―――――――刻试卷,为学生出*题,做完后休息

  李教师还是在中心小学任教,她一个人上一年级的语文和数学课,并担任班主任,学生有*50人,繁重的工作已经让她疲于奔命了。李教师只是我们很多教师中的一个。

  并且,除了这些外,教师还得管理和揣摩学生的心理。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和留守儿童给农村教育工作增加了沉重的心理负担,而这种沉重的心理负担在教师全天候的工作之外无形中延续着,这是其它任何一个职业所不具有的。繁重的教学任务,超负荷的工作量,让许多教师都纷纷把目光投向城区学校,想尽一切办法调动工作,好的教师都流向了城区学校。工作量大,因而造成师资的流失、师资力量的薄弱……构成了长期的恶性循环,农村教师的负荷也就不断增加!

  2、硬件设施投入不足。

  目前的农村学校,教学软件上的资源相对是*稳的,而在硬件设施上,存在着严重的不足。许多学校没有多媒体设备,有多媒体设备的学校也不必须每个教师会使用,全校仅有一部,形同虚设。在这次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教师最辛苦的当数上音乐课。

  如有的小学,目前的音乐课设备就仅有一架破旧的电子琴,又重又破,几个音乐教师上课都没用它。姜教师上音乐课的时候就把自我的老朋友二胡给拿上,其他大部分教师上课都是用嗓子吼。

  这种情景不仅仅仅出此刻一所小学。

  在我们的调查中,80%的学校音乐课设备都还基本没有,情景好的学校至多也就是几台录音机,或者风琴。有钢琴的学校,只是个别。

  小学里体育课,也没有孩子玩的东西,上体育课就相当于是学生自由活动的时候。大部分学校就是几个乒乓台和篮球架。并且,由于师资力量的不足,大多数艺体科目没有专职的教师,都是由其他教师上。上课的教师有时候都是让学生自*、做作业、看书。素质教育在这一方面完全得不到体现。

  硬件设施投入不足,是目前农村教育一个最普遍的现状。当然,也在不断改善。

  3、“留守儿童”现象突出。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所以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齐的儿童。据了解,目前我国进城的农民工1.5亿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已达2290万人,并且这个数字还将在未来几年继续呈较大规模的上升趋势。农村教育的对象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在我们对兖州市农村学校的调查中,80%的学校反应留守儿童现象严重。调查显示,有69.8%的监护人表示“很少与孩子谈心”,仅有11.3%的留守儿童表示“有烦恼的时候”和照顾我的人说说。在教育态度方面,有70.8%的隔代亲人及73.1%的亲戚表示只照顾“吃穿睡觉”,别的很少管。“这说明‘留守儿童’缺乏必要的家庭教育氛围,委托监护人难以尽到对孩子的全面教育职责。”应对这个特殊的群体,我们的教师有着无以言状的苦楚。

  某中学的王**教师不久前曾遇见过一件值得我们深思的事。学校为了便于管理,安排远的学生都住校,王教师是三年级的班主任,每一天晚上都会到寝室查夜,那天晚上,班上的一个女生不在寝室,王教师找遍了学校,也打电话问了不少的人,一夜无眠,第二天一早又急忙到她家里去问,却发现那女孩子偷偷的回家了,可是家里的大人却没想过教师会很焦急的寻找孩子。可见,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爷爷奶奶的教育观点和方法与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有着本质的冲突。

  父母不在身边,一些“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长期享受不到父母的关爱,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支撑,也容易出现性格缺陷和心理危机。调查证明,不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较为严重,有的任性、冷漠、自卑、自闭,有的内向、孤独、柔弱无助,有的甚至对父母充满怨恨和逆反心理,还有的因缺乏父母的监护而变得胆小,缺乏自信和心理安全感。另外,“留守儿童”也容易受到他人的非法侵害或人身伤害。“20xx年**部有个调查,显示了两个‘大多数’,即全国未成年人受侵害及自身犯罪的案例大多数在农村,其中大多数又是‘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性格孤僻、偏执,难以沟通。目前,‘留守儿童’这个群体存在的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个不容忽视的新问题。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措施予以逐步解决。”

  4、教师精神压力大。

  经过我们的问卷调查,78%的教师觉得精神压力大。走访中我们也了解到,有*10%的教师因为精神压力而导致身体的不健康,其中46%的教师有慢性咽炎。教师精神上的压力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生方面。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生个体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教师的工作。此刻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和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的现象让我们的教师不明白如何去把握宽和严的尺度标准,越来越多的孩子动不动就闹离家出走,一不顺心就不读书。仅仅因为和教师言语上的冲突,甚至连自我的生命于不顾,从楼上跳了下去。这样的事例在我们的教育领域层出不穷,异常是最*几年,电视上没少见到。学生家长打教师现象也没少出现。处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对待学生,轻不得重不得,怎样会没有压力呢!

  二是家长方面。

  教育是一项社会性事业,这项事业需要发动全社会的力量去共同实现。农村学校校网分散,学生分布广,学校规模小,办学条件差,师资力量薄,需要加强校网撤并,充分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可是很多农村的家长对此认识不到位,既要求优质教育,又要求就*入学,对于学校提出的一系列方案,不仅仅不予以配合,还千方百计加以阻拦,导致教师工作开展不顺利。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而家长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很多的家长要求很高,认为成绩好一切都好,成绩不好教师难辞其咎。异常是农村的家长,根本不会管你什么素质教育,只要孩子成绩好,其他的全都不重要。素质教育这么多年,从某种角度上讲,教师是没有目标的,怎样做不清楚,评价体系不到位,这与家长的态度也是有关系的。

  三是学校和上级部门方面。

  作为教师,来自于学校和上级部门的压力是很大的。看看此刻上大学的人数越来越多,升大学的比率越来越大,可是基础教育的压力却不减反增,升学数、升学率牵扯着教师、校长、基层教育主管部门领导的每一根神经。异常是一线教师,在拥有各种“质量指标”的“量化管理”系统里面,连气都来不及喘,大家一门心思地备课、上课、改作业、为学生订正错误、为“放松”了自身要求的学生做“上大学的好处”等人生“完美”愿景的教育……没日没夜,周而复始。教师们苦不苦当然苦!教师们怨不怨当然怨!可是能怎样整个教育都这样,教学期间这样那样的检查,名目繁多,各种各样的教研活动、每个节日的庆祝活动、会议记录、读书笔记、安全问题、学*问题、生源问题等等,让教师觉得精神上吃不消。而当假期临*,我们教师却没有将要解脱的简便欢乐,因为眼前的通知早已把我们的假日瓜分了――职务、职称、岗位、学历等各种名目的假期培训进修要用去十几或几十天。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78%的教师觉得精神紧张,担心学生成绩不好,很多的教师长期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

  四是社会方面。

  自古以来,教师在人们心目中都是神圣而伟大的,在教育事业中是“辛勤的园丁”,就是无私奉献的那种人,是辛辛苦苦的付出而不求回报的那种人,是甘守清贫而无怨无悔的那种人。然而,教师也是一个普通的人,异常是现今社会对教师职业更是有着多重的要求,既是学生群体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具有指导管理学生的权威,他们又在必须时间是学生家长的代理人,要负责照顾学生,他们还是学生的朋友,需要与学生*等交流思想和情感。此外,还要协调与任课教师、学生家长、学校领导、自我家庭生活的多重关系。这种多元化的不一样性质的主角,很容易造成教师精神劳累和思想冲突。公众却认为教师不应当索取物质和一个*常人应有的精神回报……这样下去何时是头啊!这样,农村教师更迷茫了。教师这职业(那里只探讨从事中小学基础教育的教师)到底好不好如果让一个非教师来回答,答案肯定是这样:当然不错!你看,一年工资没少拿,却有寒、暑假*三个月的假期,哪行哪业有这种待遇我相信,说这话的人都是真诚的,并且,在他们夸赞教师这行当的两个理由中,“工资不少”是次,是客套和敷衍,因为这实际上并不太客观,有许许多多行业的工资也不少,甚至更不少,“有两个长假”则是主,因为从表面上看这很客观,是事实。这真是天大的冤枉!实际上,我们业内人士都明白,这些年来,我们的教师没几个能过上完整的寒暑假。为什么呢大家明白,每逢假期临*,我们教师并没有将要解脱的简便欢乐。因为要竞争职称,要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学*,要适应社会对教师越来越高的要求,教师仅有利用假期进行充电学*。看似简便好玩的假期实际上却比*时上班还要辛苦,这些都不是别人所能理解的。

  5、家长对孩子受教育情景的认识不够,不会配合学校教育。

  如某学校在招收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有一个家长非要把自我不到5岁的孙女送到班上读一年级,不管教师怎样跟他做解释工作,到最终还是想方设法把学生弄到教室里坐上了。一个月下来,孩子吃不消了,哭着不进教室,这时候的家长就完全把职责推到了教师的身上,认为是教师非要让他的孩子读一年级的,并且认为是学校的教育有问题,要不孩子怎样会不进教室呢农村中的家长认为自我把孩子送到学校,一切职责就在学校了。他们不闻不管,一旦孩子有什么事,或者学*成绩不好,他们就会到学校吵闹。

  说到那里,我就不明白该为我们的教育感到悲哀还是为我们的孩子觉得无奈。

  三、思考与对策

  如何改变农村教育现状,已经成为社会关注和重视的一大课题。我们提议从下头几个方面入手,切实改变农村教育相对薄弱的状况:

  1、从源头上拓宽教师入口渠道,逐步淘汰现有不称职教师,建立合理的教师交流、轮岗机制,真正做到事业留人,待遇留人。

  要始终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落实“科教兴市”战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工程来抓,进取培养高水*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建设一支贴合新世纪发展的合格的农村教师队伍。从选拔、培养、保障、管理、激励等方面,建立一套确保师资队伍建设顺利推进的工作机制。

  2、我们呼吁**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农村教育的重视,真正从制度上使这一领域的投入得到切实的保障。

  *几年来,虽然我市教育经费向农村学校和城市薄弱学校有所倾斜,各级**也开始重视农村教育,相继出台倾斜农村教育政策措施,如:提高农村教师福利的农村教师津贴;减免学杂费等等。这些都为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供给了强有力的保障。可是农村学校起点低,底子薄,发展起来十分缓慢。异常在经济薄弱的乡镇,财政困难,学校的硬件建设还需市**的大力支持。

  从社会层面研究。我们提议**多渠道,全方位地向社会宣传农村教育的重要性,让全社会都了解农村教育的现状和困难,争取社会广泛力量的支持和帮忙。为此,我们提议:

  一是**能够出台相关优惠政策,放宽农村教育的社会办学条件,让更多的社会资金进入农村教育的领域,从而弥补**投入的不足;

  二是设立农村教育捐赠基金,鼓励社会优势群体对农村教育的捐赠。

  3、农村劳动力转移还将不断加大,留守儿童和流动子女教育问题将更加凸显,必须从制度上整体地把它纳入到我市社会经济发展总目标中加以解决,才能够标本兼治。

  一是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乡差距,使流入城市的农民享有与城市人口*等的权利和社会权益,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间的有序流动,这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根本所在。

  二是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切实有效地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与管理。三是建立农村社区儿童少年教育和监护体系。能够研究由基层学区和共青团牵头,联合妇联、工会、村委会、学校,共同构建农村少年儿童健康发展的教育和监护体系。四是在学校教育中增设相关课程,加强精神、心理、生理、行为方面的指导教育,帮忙儿童健康、和谐发展。

  4、要减轻教师的精神压力能够废除“管、卡、压”管理模式,实行教职工民主管理。

  在学校内部营造一种互相尊重、*等相待、宽松和谐的干群关系和师生关系,使教师置身其中能有一种人际安全感,从而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大有好处。加强对教师的职业梦想教育,提高他们的需要层次。搭建职业生涯发展的舞台,帮忙青年教师走向成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教师应对挫折的本事。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休闲活动,帮忙教师缓解压力。

  5、要切实加强家长学校建设。

  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经常培训家长学校教师,组织教师备课,开展教研活动,还要重视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向广大家长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帮忙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思想和观念,掌握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和方法,帮忙家长加强自身修养、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提高家庭教育水*,促进家庭礼貌建设和青少年健康成长。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要想完成乡村教育的使命,属于什么计划方法都是次要的,那超过一切的条件是看同志们肯不肯把整个的心献给乡村人民和儿童,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心心相印的教育,更需要整个社会的关注,我想只要农村教育在各方面都受到关注,不再有以上的矛盾和问题,定会有一个完美的明天!

  基础教育调研报告 6

  学前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其根本任务是为幼儿的一生发展打好基础。时代在发展,群众对幼儿教育的期望越来越高,社会呼唤真正意义的学前教育。为研究解决我片区学前教育事业的方向性、体制性、政策性问题,推进片区学前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均衡、可持续的发展。20xx年4月初旬对全片区各类幼儿园进行全面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片区下辖11个村及完小教学点。

  二、调研方法

  通过,现场考察,听取各完小及教学点负责人的汇报资料,座谈讨论等方式,全面视察了解水母全片区11所完小及教学点。

  三、取得的效果

  水母片区是化处镇教育系统划分的三个片区之一,陆地面积40*方公里左右,通过调查,水母片区下辖11个行政村,学前三年儿童人口988人,9所完小及两所教学点,其中完小类学校前班的有5所。在财政投入方面,除了前班的学校配备一个专兼职教师认课,开取一定的报酬以及举办学前班必须的办公投入之外,其他五任何投入。每所*均每年投入教师待遇及办公开支约1万元。

  四、存在的突出问题

  1、片区内目前没有任何一所公办幼儿园,主要是**投入不够。

  2、部分学校有学前班,但学前班举办属松散型,缺乏**干预及政策保障。

  3、有未经审批注册擅自开办私人幼儿园一所,主要是办园方的办园的意识淡薄以及主管部分的监管力度不够。加上**对于民办幼儿园没有可行性规章。

  4、前班的学校没有教师编制配备,有的是安排义务教育编制内教师授课,挤占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有的是聘请代课教师,代课教师的水*有限,导致教学质量不好。

  5、由于是代办的学前班,所以管理不规范,卫生保健工作、教育工作不规范等。

  五、对策建议

  1、提高认识,加强对学前教育的领导。

  为了切实加强幼儿教育的管理,促进我片区幼教事业的稳步发展。水母片区要积极配合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积极发展学前教育,以适应国家“十二五”远景教育规划的需要。保护和发展学前教育事业,是**行政部门不可推卸的责任,更何况支持发展学前教育事业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功德无量的事业。为此,水母片区必须把水母学前教育放在基础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位置,全方位加大教育投入,大力度深化体制改革,积极争取在片区内新建一所干部幼儿园,积极实现学前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2、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明确办学职责。

  要坚决按照中央关于学前教育发展的相关文件精神“坚持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和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规定,进一步明确办学责任。建议:镇**负责全片区幼儿教育规划、布局调整、民办幼儿园的建设和各类幼儿园的管理,负责管理幼儿园园长和教师指导教育教学工作;片区内承担发展农村幼儿教育的责任,负责办好片区中心幼儿园。教育部门是幼儿教育的主管部门,要认真贯彻中央幼儿教育的方针、政策,制定有关规章制度和幼儿教育规划并组织实施,加强幼儿园登记注册制度,实施幼儿园各类评估标准和办法,园长资格审定和幼儿教师资格认定以及幼儿园取管理办法等方面的建设。卫生、机构编制、建设、劳动保障、民政等部门要从幼教事业大局出发,齐抓共管,整体联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一切为了幼教,一切为了孩子,做好各自的.工作。

  3、创新模式,积极拓宽加快幼教发展的路子

  可以提出“创新办园体制,盘活教育资源,规范办园管理,提升办园水*”的总体工作思路,把办园体制改革作为“十二五”推动学前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政策上倾斜,领导上加强,机制上创新,全面铺开,强力推动,促进了学前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全面加大学前教育的监控力度,完善学前教育的管理机制和运作机制,全过程优化,全方位推进,狠抓幼小衔接,提升办园水*,做到让家长满意,让小学满意,让社会满意,最大限度地发挥学前教育的教育功能和办园效益。本着“放开、放活、管严”的原则,我们在做好“**办园为示范”的同时,动员支持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充分吸纳社会资金,多渠道、多形式发展学前教育事业。形成以“**办园为示范、集体(村)办园为主体、社会力量办园为补充”的多元化办园新格局。

  4、坚持管理创新,提升学前教育的办园水*

  (1)、上级部门严把办园审批关。依据各级幼儿园登记注册办法和规定,对辖区内的幼儿园实行登记注册。登记注册后的幼儿园,名称变更、园址搬迁、停办合并等事项,由县教育行政部门审查同意。未经登记注册,擅自举办幼儿园,依法予以取缔。

  (2)、严把教师准入关。建立完善了岗位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所有园长和教师都通过“一推双考、竞争上岗”的办法选聘产生。

  (3)、严把评估监督关。当前我片区虽然部分学校有学前班,但存在的问题较多,影响了我片区学前教事业的健康发展。为此,办有学前班的学校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幼儿园(学前教育)管理条件》,制定《××小学幼儿(学前)教育管理办法》,建立学前教育督导评估制度,出台以评估办学前班或者幼儿园为主的《学前班办班水*督导评估方案》,加强过程性督查和终结性评估,加大学前教育在乡片区教育工作综合评估中的计分权重。根据评估结果,实施动态管理,从严进行奖惩。对重点工作落实不力,评估成绩不达标的,实行黄牌警告,限期整改,跟踪管理。整改不力,造成负面影响的,坚决予以关、停、转。

  (4)、严把常规管理关。放开、放活,不是放任自流。为此,我们进一步更新观念,克服“重建轻管、重教轻保”的思想,坚持硬件、软件一起抓,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使每项工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严格落实“严、细、情、实、恒、新”的六字管理要求,优化幼儿一日活动;坚持以人为本,以德治园,强化广大幼教工作者的主人翁意识;优化园所环境,浓厚文化氛围,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建立严格的安全工作制度,特别是在园舍、饮食、活动、接送、保卫等方面,严把安全环节。

  (5)、加强幼儿教育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发展幼儿教育事业,提高保育教学质量,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是重点。要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各种措施,培养与造就一支稳定合格的幼儿教师队伍。第一,办好职教中心幼师班,为今后大规模举办幼儿园全面、系统地培养合格的幼儿教师打下基础。第二,开展短期培训。县的做法是:由教育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规定所有的幼儿教师都必须参加,费用由三方面负担,教师自己出一点,所在园拿一点,教育部门贴一点。第三,建立健全幼教辅导网,建立县教育部门、镇幼儿领导处、片区辅导员(或中心园园长)组成的业务辅导网,对幼儿(学前)教师进行全面指导。以乡镇中心园为龙头,开展教育、教学研讨,组织观摩、评估活动,进行经验交流,以此带动村办、个体小园共同提高。第四,科学合理安排公办幼儿教师。第五,注意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提高幼儿教师的地位,完善幼儿教师的职称评审、评先、评优办法,使幼儿教师职称评定制度化、规范化,并按有关规定,对应相关工资标准,将幼儿教师的经济待遇与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同等对待。

  基础教育调研报告 7

  面向21世纪,社会走向现代化,需要教育现代化与之相适应,现代教育植根于现代社会的现实,又面向未来急剧的变化和发展。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正式颁布开始算起,我国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正式开展八年了。八年中,我国基础教育界经历过*乎狂热的欢欣鼓舞,也经历过改革带来的困惑、矛盾和不安,为了总结课改经验,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为课改的进一步深化提供支撑和保证,为推动和深化教育改革提供决策依据,我们组织对各中小学课改实施情况开展了调研。现代教育的特征具有多方面性和多层面性,而其最重要的特征是充分展现人的主体性,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当前我国提出的素质教育,就是现代教育的直接体。

  我国基础教育如何摆脱“应试教育”的枷锁实行改革而实施素质教育呢?更具体地说,各门学科的教学如何真正实施素质基础教育?这是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问题。那么要想使教育跟上现代社会的步伐,就必须进行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在这我对基础教育改革做了几点调查,结果如下:

  一、基础教学现状

  小学基础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的第一阶段,是为儿童提供关于世界轮廊图景的第一个循环圈,是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发展的奠基工程。从教育现代化的高度审视,小学基础教育也还存在不少问题。这主要反映在以下几方面:

  (一)升学竞争导致学生厌学

  在升学竞争的指挥棒下,学生精神压力大,学*负担过重,成绩亦成为将学生分类排队的“筛子”,淘汰学生的工具,致使有的学生厌学,甚至弃学。

  (二)教学内容偏窄、偏繁,有的陈旧过时

  基础学学*大部分内容是过时被淘汰的知识,这在现代学*和人类文明生活中只起着微不足道的作用,可仍被视为小学基础教学的重要内容。再则,占相当比重的应用题,不少是脱离学生生活实际、题材虚构并按题类选材的,这些人为编造的“应用”题,正是使后进生望而生畏的最难学的内容。而对现实生活中有广泛应用知识却很不重视。

  (三)教师素质偏低

  我国基础教育教师的学历达标似乎已经基本解决,但相当多教师的教学水*距他们要培养全体学生的数学学*水*达到义务教育的基本要求还相差甚远。相当一部分教师的教学思想陈旧,重知识轻能力,重灌输轻启发,只要求学生听懂记牢,正确再现,不注意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至于创造能力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

  二、现代基础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果

  (一)广大教师已经认同和接受新的课程理念,并初步贯彻到教育教学实践中,课堂教学出现了新面貌。从这次调研所看到的课堂教学来说,在绝大多数课堂教学中,基本上都一改过去那种课堂上的老师的机械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陈闷、单调的状况,取而代之的是在很多教学环节中出现的,学生进行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的生动、活泼的探究学*场面,课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教学中,教师力求使学生通过自身的主体活动来获取知识的教学行为明显凸现。他们正在把自己的课堂教学过程,努力转化为学生进行学*活动的过程,转化为对学*对象的感觉、感知、体验的过程;他们正在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方式,使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认识知识,生成知识,理解、掌握并运用知识,并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能够掌握过程与方法,同时伴随着愉悦的情感体验。

  (二)教师的角色发生转变

  我们感受到老师们正在悄悄地进行着角色转变,新课程倡导的先进理念正在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并使教师的教学实践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教师不再表现出是知识的“权威”,他们正在从课堂单一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逐步向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转换,教和学开始向和谐统一的方向发展。课堂教学更具有了民主性、开放性,学生的学*变得更为丰富而具有个性,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正在建立,课堂正在走向和谐的心灵对话。教师学会了欣赏孩子,与学生*等对话,学会了与学生合作。

  1、教师是学生学*活动的组织者。

  在课堂教师中,教师们都十分重视建立一种民主、*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注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创设接*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并容易激发学生学*兴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进行自主地学*活动。

  2、教师是学生学*活动的引导者。

  教师作为学*活动的引导者,应做到“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充分凸显其个性。具体表现在教师们都注意关注学生的学*过程,关注学生的学*活动状态,在学生遇到障碍或困难时,能较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能较适时地与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的自主学*活动得以顺利完成,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学*活动的引导者。

  3、教师是学生学*活动的合作者。

  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老师们在观察、倾听、交往中成为学生学*的参与者,学着用学生的眼光看世界,尊重学生的差异、人格和选择,赞赏学生的闪光点,并敢于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真正体现出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服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们放,成为学生中的一员,与学生*等对话,作为“*等中的首*”,成为学生学*活动的合作者。

  (三)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了变化。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们都尽量以“尊重、理解、宽容和赞赏”来处理师生关系。教师们不仅尊重每一位学生,而且全方位地了解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和处理问题;教师们尽可能尊重***的多样性,充分地宽容学生,珍视个性差异,尤其是宽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坚信学生有改正缺点错误、追求上进、进行自我教育的力量。

  三、发展趋势

  (一)、建构现代基础教育教学评价的多元主体

  现代学校制度要求我们建立教师、学生、同行、专家、家长共同参与的基础教学评价体系,这也正是新课程教学评价要求的重要内容。建立多元主体评价制度,主要目的是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多渠道获取教学信息和资料,帮助教师更全面、客观、科学地了解自己教学工作的不足,提高教师教学水*,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同时,有利于促进家庭与学校的合作,也有利于促进家长、社会了解学校、教师,形成家庭、学校、社区教育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

  (二)、现代学校课堂教学多媒体的构建

  现代基础教育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指导作用,结合多媒体,以各种适合学生学*生活的方法鼓励学生学*,是学*生活更快捷,更方便,获取到更多知识,提高学*效率,将传统的基础教学方式打破,不断地随着教育发展而改革。

  四、现代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意义

  此次基础教学改革响亮地提出,倡导发展性评价,突出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结合,为学生创建了良好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掌握新知识提供了捷径。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体现尊重与爱护,关注个体的处境与需要,注重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同时也很大地改革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更多去关注学生学*生活情感方面,让学生作为主体,更为主动去学*,使现代的教学方式更加适应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注重对学生素质的综合考查,强调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改变单纯通过书面测验、考试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倡导运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进步与变化。不仅要反映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反映学生的学*过程和学*态度,应采用多种评价手段和评价工具,对学生的学*过程和学*结果进行评价,比如,采用开放式的质性评价方法,如行为观察评价、问题研讨、研究性学*、情境测验、成长记录等。促进我国的现代基础教学更加紧跟社会发展的脚步而发展,这次改革举措意味着,为学生的评价多提供了几把尺子,教育评价“一卷定高低”的局面将被打破。新课程对学校、校长、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教研员和教师要认真学*领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实质,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树立新的人才观、质量观、课程观,尽快适应新课程。

  基础教育调研报告 8

  面向21世纪,社会走向现代化,需要教育现代化与之相适应,现代教育植根于现代社会的现实,又面向未来急剧的变化和发展。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正式颁布开始算起,我国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正式开展八年了。八年中,我国基础教育界经历过*乎狂热的欢欣鼓舞,也经历过改革带来的困惑、矛盾和不安,为了总结课改经验,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为课改的进一步深化提供支撑和保证,为推动和深化教育改革提供决策依据,我们组织对各中小学课改实施情况开展了调研。现代教育的特征具有多方面性和多层面性,而其最重要的特征是充分展现人的主体性,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当前我国提出的素质教育,就是现代教育的直接体.

  我国基础教育如何摆脱“应试教育”的枷锁实行改革而实施素质教育呢?更具体地说,各门学科的教学如何真正实施素质基础教育?这是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问题。那么要想使教育跟上现代社会的步伐,就必须进行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在这我对基础教育改革做了几点调查,结果如下:

  一、基础教学现状

  小学基础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的第一阶段,是为儿童提供关于世界轮廊图景的第一个循环圈,是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发展的奠基工程。从教育现代化的高度审视,小学基础教育也还存在不少问题。这主要反映在以下几方面:

  (一)升学竞争导致学生厌学

  在升学竞争的指挥棒下,学生精神压力大,学*负担过重,成绩亦成为将学生分类排队的“筛子”,淘汰学生的工具,致使有的学生厌学,甚至弃学。

  (二)教学内容偏窄、偏繁,有的陈旧过时

  基础学学*大部分内容是过时被淘汰的知识,这在现代学*和人类文明生活中只起着微不足道的作用,可仍被视为小学基础教学的重要内容。再则,占相当比重的应用题,不少是脱离学生生活实际、题材虚构并按题类选材的,这些人为编造的“应用”题,正是使后进生望而生畏的最难学的内容。而对现实生活中有广泛应用知识却很不重视。

  (三)教师素质偏低

  我国基础教育教师的学历达标似乎已经基本解决,但相当多教师的教学水*距他们要培养全体学生的数学学*水*达到义务教育的基本要求还相差甚远。相当一部分教师的教学思想陈旧,重知识轻能力,重灌输轻启发,只要求学生听懂记牢,正确再现,不注意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至于创造能力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

  二、现代基础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果

  (一)广大教师已经认同和接受新的课程理念,并初步贯彻到教育教学实践中,课堂教学出现了新面貌。 从这次调研所看到的课堂教学来说,在绝大多数课堂教学中,基本上都一改过去那种课堂上的老师的机械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陈闷、单调的状况,取而代之的是在很多教学环节中出现的,学生进行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的生动、活泼的探究学*场面,课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教学中,教师力求使学生通过自身的主体活动来获取知识的教学行为明显凸现。他们正在把自己的课堂教学过程,努力转化为学生进行学*活动的过程,转化为对学*对象的感觉、感知、体验的过程;他们正在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方式,使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认识知识,生成知识,理解、掌握并运用知识,并

  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能够掌握过程与方法,同时伴随着愉悦的情感体验。

  (二)教师的角色发生转变

  我们感受到老师们正在悄悄地进行着角色转变,新课程倡导的先进理念正在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并使教师的教学实践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教师不再表现出是知识的“权威”,他们正在从课堂单一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逐步向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转换,教和学开始向和谐统一的方向发展。课堂教学更具有了民主性、开放性,学生的学*变得更为丰富而具有个性,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正在建立,课堂正在走向和谐的心灵对话。教师学会了欣赏孩子,与学生*等对话,学会了与学生合作。

  1、教师是学生学*活动的组织者。

  在课堂教师中,教师们都十分重视建立一种民主、*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注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创设接*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并容易激发学生学*兴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进行自主地学*活动。

  2、教师是学生学*活动的引导者。

  教师作为学*活动的引导者,应做到“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充分凸显其个性。具体表现在教师们都注意关注学生的学*过程,关注学生的学*活动状态,在学生遇到障碍或困难时,能较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能较适时地与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的自主学*活动得以顺利完成,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学*活动的引导者。

  3、教师是学生学*活动的合作者。

  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老师们在观察、倾听、交往中成为学生学*的参与者,学着用学生的眼光看世界,尊重学生的差异、人格和选择,赞赏学生的闪光点,并敢于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真正体现出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服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们放,成为学生中的一员,与学生*等对话,作为“*等中的首*”,成为学生学*活动的合作者。

  (三)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了变化。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们都尽量以“尊重、理解、宽容和赞赏”来处理师生关系。教师们不仅尊重每一位学生,而且全方位地了解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和处理问题;教师们尽可能尊重***的多样性,充分地宽容学生,珍视个性差异,尤其是宽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坚信学生有改正缺点错误、追求上进、进行自我教育的力量。

  三、发展趋势

  (一)、建构现代基础教育教学评价的多元主体

  现代学校制度要求我们建立教师、学生、同行、专家、家长共同参与的基础教学评价体系,这也正是新课程教学评价要求的.重要内容。建立多元主体评价制度,主要目的是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多渠道获取教学信息和资料,帮助教师更全面、客观、科学地了解自己教学工作的不足,提高教师教学水*,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同时,有利于促进家庭与学校的合作,也有利于促进家长、社会了解学校、教师,形成家庭、学校、社区教育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

  (二)、现代学校课堂教学多媒体的构建

  现代基础教育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指导作用,结合多媒体,以各种适合学生学*生活的方法鼓励学生学*,是学*生活更快捷,更方便,获取到更多知识,提高学*效率,将传统的基础教学方式打破,不断地随着教育发展而改革。

  四、现代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意义

  此次基础教学改革响亮地提出,倡导发展性评价,突出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结合,为学生创建了良好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掌握新知识提供了捷径。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体现尊重与爱护,关注个体的处境与需要,注重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同时也很大地改革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更多去关注学生学*生活情感方面,让学生作为主体,更为主动去学*,使现代的教学方式更加适应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注重对学生素质的综合考查,强调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改变单纯通过书面测验、考试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倡导运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进步与变化。不仅要反映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反映学生的学*过程和学*态度,应采用多种评价手段和评价工具,对学生的学*过程和学*结果进行评价,比如,采用开放式的质性评价方法,如行为观察评价、问题研讨、研究性学*、情境测验、成长记录等。 促进我国的现代基础教学更加紧跟社会发展的脚步而发展,这次改革举措意味着,为学生的评价多提供了几把尺子,教育评价“一卷定高低”的局面将被打破。 新课程对学校、校长、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教研员和教师要认真学*领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实质,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树立新的人才观、质量观、课程观,尽快适应新课程。

  现代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动态调查报告

  基础教育调研报告 9

  新课程改革是一场全方位的深刻变革,正深刻影响、改变着我们的教学。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现状如何?根据自己在三个月的实*期间里在一线教学的亲身体会和深入课堂的观察和访谈结果设计了一份“高中历史课课堂管理现状问题问卷调查表”,并在汉阴中学高一年级进行了实地调查。

  1 问卷调查

  1.1调查对象和方法

  酷合自身在实*三个月的时间里在一线教学的亲身体会和深入课堂的观察和访谈结果设计了一份“高中历史课课堂管理现状问卷调查表”。问卷调查对象为随机抽取呃高一年级的四个班级的学生。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各班各50份。高一(7)班共收回45份,有效卷40份;高一(10)班共收回48份,有效卷47份;高一(16)班共收回50份,有效卷47份;高一(18)班共收回47份,有效卷46份;调查问卷共24小题,均为单选题。每题共四个选项,分别是:A、总是100%; B、大多时候75% C、偶尔25% D、从不0%

  调查问卷主要从明了课堂目标、积极参与学*过程、学科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相联系、追求自己的兴趣、体验成功、收到迅速,真实的反馈、受到合理的约束、整合学*的时间、与同学积极交往、得到与自己的能力水*和学*风格相匹配的教学,共10项问题进行调查。

  1.2 调查结果

  下面着重就教学交往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2 教学交往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1存在的问题

  首先,教师过多强调对学生的管束和学生的顺从,而较少给学生留出自由的空间。我国现阶段的课堂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仍停留在以控制为特征的传统管理阶段,很多地区的普通高中历史教师的课堂管理观基本上是倾向于课堂秩序的控制和维护教师的权威,在绝大多数学校里,教师追求的理想课堂是安静的课堂,能够控制的课堂,学生听从指挥的课堂。所以,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发表意见的机会不多,时间久了,学生也*惯了,所以他们不会经常主动回答问题,更不会提出改进我们的教学的意见了。

  其次,在很多高中历史教师的课堂上,学生花在小组和全班活动的时间极不*衡,绝大多时候课堂上进行的是单一的全班活动,课堂交往时间比重的失调导致学生个体意识的缺乏。我国中小学课堂有两个显著特点:

  ⒈与师生交往的时间相比,学生之间的交往时间极少;

  ⒉在本已极少的学生交往时间中,学生个体与全班学生的交往占据主位,而学生个体之间的交往较少,学生个体与小群体之间以及小群体与小群体之间的交往更是微乎其微。与之相适应,我国中小学课堂中,学生的交往身份基本上也只有两种:一种是个人,另一种是作为静态背景下的班级成员。

  再次,我们很多高中历史教师在努力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是出现:教师往往对活跃而爱表现的学生予以较多的关注,而对沉默的学生缺少关爱、缺少尊重,以至于在课堂交往中,一部分学生成为交往的“贵族”而另一部分学生则沦落为交往的“奴隶”,甚至出现了教师教学失明失聪的现象。

  2.2 相应对策

  一、营造民主宽松的交往氛围是课堂交往和谐进行的基础。

  1、养成*等对话的教学风格。现代教育学认为,教与学的*等互尊是促进教育、优化人才培养的基本条件。教师尊重学生,尊重其个性和需求;相信学生,鼓励学生自我探究、自我实现,在课堂中,给学生提供发现、创造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这样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学生形成开放、自由、灵活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2、信任并鼓励学生参与交往。教师真诚的信任、赏识和鼓励,可以增强学生的交往信心,“伙伴式”的师生关系,又可增进学生的“向师性”,促进师生友谊,提高教学效果。

  二、实现合作学*,强调生生互动。合作学*是交往教学模式中的重要一环。合作学*是一种促使学生之间人际交往和合作互动的基本形式。

  最初学生是不知道如何有效地和他人交流的,作为教师,首先要教给学生如何合作。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我们可以在三个步骤上掌握这一过程:学会珍惜合作,掌握合作的技巧,评估。

  第一步,让学生必须懂得珍惜合作。如,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准备好的材料分给小组成员,但要注意资料的“故意残缺”,即一个人不能占有全部资料,要求不同的角色完成不同的任务,学生必须共享所有的资料,在相互合作的过程中才能完成任务。合作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使其意识到彼此的需要,彼此能够互相帮助。

  第二步,学生在逐渐适应合作后,教师可以先让他们参与塑造团体形象、增强小组凝聚力的活动。如让小组设计横幅或海报展示小组的名字和标志。为了确保每个人都参与设计,可以要求在内容上必须有每个成员的作为。在学生慢慢学会了合作之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各种团队竞赛,如“知识接龙”,“辩论赛”等。需要注意几点:

  1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分组。每个小组包括人数相同的不同兴趣、不同智力、不同特长的成员;每小组在以上方面总体水*要持*。

  2每个小组内部自己明确分工,如搜集信息的,处理信息的,统筹策划的等等,每过一段时间角色要轮换。不同角色之间轮换时,也是角色的前任者和后继者交流经验之时。

  3鼓励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帮助,力争团体冠军,成员之间资源和方法共享才能共赢。

  为了从自己的经历中学*,学生需要有机会讨论所发生的事情,并且评价他们合作是否成功。得到评价和反馈后,合作的频率和质量都能得到改进。每次组织合作时,教师都应明确表示,每个组的评分不仅要依据最后结果,同时要看小组成员间是否进行了很好的合作—尤其是他们开始活动的速度、他们认真和投入的程度,组员彼此倾听时的`认真程度,组员是否成熟且得体地互相对待,是否每个组员都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

  总之,通过合作学*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友谊,可以培养学生的“竞合”精神,让学生既要学会在啊竞争中胜出,还要学会在合作中超越!

  三、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提高教师的课堂交往技巧。

  1、教师要学会实现心理角色换位,激发学生学*动机,有效实现师生双向互动。马斯洛认为人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并依次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当低层次需要得到部分满足之后,较高层次的需要就会成为人们所追求的目标。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作为高层次的需要,是人们所追求的目标。当人们的这一高层次的需要得到尊重和满足的时候,人们才会产生自我价值感,产生积极进取的渴望,也才会有开朗的性格,形成优良的个性。教师只有深入了解学生需求、愿望的动机,才能创设相应环境,激发学生潜能,保证教育最佳接受效果的出现。

  2、教师应该擅长使用一些小炯巧。如,准时上课、记住所有学生的名字等获取心理优势;掌握课堂提问、师生对话与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的策略和具体方法必将营造出优质高效的课堂交往。

  刻无定法。我们的教学本就是充满激情和生命理想的师生共识、共享和共进的过程,让我们师生双方用心用智慧去实现和升华这一过程。

  基础教育调研报告 10

  农村教育是中国改革和发展的重点,是中国教育的主要部份,其普及程度及教育水*,直接影响全国普及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实现程度,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是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作为农村教育中的主体DD农村教师,身上担负着任重而道远的职责。

  基于对农村教育的关心,我们最*对兖州市各农村乡镇的学校的领导、教师、学生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调查走访。在*一个月的时间内,调查组先后走访了16所学校、27个村小,与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及社会各界100余人进行了交流座谈,带回了很多的资料和调查笔记。

  一、基本情景

  1、调查对象:本次调研涉及的对象主要是的兖州市各农村乡镇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及社会各界人士,年龄从几岁到60岁不等。

  2、调查方式:调查采用问卷调查为主,走访座谈、个案分析、资料分析为辅的方式,使调查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真实性。

  3、调查资料:教师的思想情景、教师的身体状况、教师的工作状况、硬件设施投入“留守儿童”现象教师迁移变化的动机、农村教师的现状、社会各界对教师的看法及理解等。

  二、农村教育现状的调查结果分析

  1、小学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工作量大。

  有些乡镇年龄老龄化严重。比如新驿镇,除中心小学外,其他小学80%的教师年龄在45岁以上。调查中,很多的小学的领导表示,学校的师资力量薄弱,这一环节直接加重了教师的工作量。*几年来青年教师的补充跟不上,代课教师仍然存在。

  在我们对小学情景的问卷调查表中,一周有20节以上的课的教师占70%,10节以下的几乎没有,剩下的就在10到20节之间。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80%以上的教师一般上的是2门到3门课。担任班主任的教师,除了教学工作外,还有更多的班务工作需要处理,上课前得写教案,上完课后得批改作业、研究学生、家访等。繁重的工作不仅仅体此刻上课时间上,并且其它方面也体现得十分突出。比如在中小学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大多还要搞很多的机械作业、家庭作业,教师都得认真检查批改;除作业外,还要对付各种名目繁多的考试,考试好像成了体现教师工作价值的唯一方法。考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繁重工作的过程:出题、监考、看卷、分析……着实忙!教师繁重的教学任务还包括对学生的管理。复杂的学生问题,让许多教师心理劳累是不言而喻。

  我们看看某小学的李教师一天的工作:

  6:00――――――――6:30

  起床、洗蔌、做早饭

  6:30――――――――7:00

  吃饭,边吃边看当天上课的教案

  7:00――――――――7:40

  到教室,安排并带领学生打扫清洁卫生

  7:40――――――――8:20

  检查学生的家庭作业、辅导学生早读

  8:30――――――――11:10

  上午有三节课要上,两节语文、一节数学

  11:00――――――1:00

  回家做饭,动作快的话还能够休息一会

  1:00――――――――2:40

  到教室安排学生睡午觉,并守午觉

  2:40――――――――4:40

  午时一节语文、一节数学

  4:40――――――――5:20

  批改当天的作业,并且准备第二天的教学用品

  5:30――――――――6:30

  学校开会,会上强调安全并布置班主任工作

  6:30――――――――7:40

  匆忙的吃晚饭,尽量安排时间家访

  7:40―――――――刻试卷,为学生出*题,做完后休息

  李教师还是在中心小学任教,她一个人上一年级的语文和数学课,并担任班主任,学生有*50人,繁重的工作已经让她疲于奔命了。李教师只是我们很多教师中的一个。

  并且,除了这些外,教师还得管理和揣摩学生的心理。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和留守儿童给农村教育工作增加了沉重的心理负担,而这种沉重的心理负担在教师全天候的工作之外无形中延续着,这是其它任何一个职业所不具有的。繁重的教学任务,超负荷的工作量,让许多教师都纷纷把目光投向城区学校,想尽一切办法调动工作,好的教师都流向了城区学校。工作量大,因而造成师资的流失、师资力量的薄弱……构成了长期的恶性循环,农村教师的负荷也就不断增加!

  2、硬件设施投入不足。

  目前的农村学校,教学软件上的资源相对是*稳的,而在硬件设施上,存在着严重的不足。许多学校没有多媒体设备,有多媒体设备的学校也不必须每个教师会使用,全校仅有一部,形同虚设。在这次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教师最辛苦的当数上音乐课。

  如有的小学,目前的音乐课设备就仅有一架破旧的电子琴,又重又破,几个音乐教师上课都没用它。姜教师上音乐课的时候就把自我的老朋友二胡给拿上,其他大部分教师上课都是用嗓子吼。

  这种情景不仅仅仅出此刻一所小学。

  在我们的调查中,80%的学校音乐课设备都还基本没有,情景好的学校至多也就是几台录音机,或者风琴。有钢琴的学校,只是个别。

  小学里体育课,也没有孩子玩的东西,上体育课就相当于是学生自由活动的时候。大部分学校就是几个乒乓台和篮球架。并且,由于师资力量的不足,大多数艺体科目没有专职的教师,都是由其他教师上。上课的教师有时候都是让学生自*、做作业、看书。素质教育在这一方面完全得不到体现。

  硬件设施投入不足,是目前农村教育一个最普遍的现状。当然,也在不断改善。

  3、“留守儿童”现象突出。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所以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齐的儿童。据了解,目前我国进城的农民工1.5亿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已达2290万人,并且这个数字还将在未来几年继续呈较大规模的上升趋势。农村教育的对象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在我们对兖州市农村学校的调查中,80%的学校反应留守儿童现象严重。调查显示,有69.8%的监护人表示“很少与孩子谈心”,仅有11.3%的留守儿童表示“有烦恼的时候”和照顾我的人说说。在教育态度方面,有70.8%的隔代亲人及73.1%的亲戚表示只照顾“吃穿睡觉”,别的很少管。“这说明‘留守儿童’缺乏必要的家庭教育氛围,委托监护人难以尽到对孩子的全面教育职责。”应对这个特殊的群体,我们的教师有着无以言状的苦楚。

  某中学的王**教师不久前曾遇见过一件值得我们深思的事。学校为了便于管理,安排远的学生都住校,王教师是三年级的班主任,每一天晚上都会到寝室查夜,那天晚上,班上的一个女生不在寝室,王教师找遍了学校,也打电话问了不少的人,一夜无眠,第二天一早又急忙到她家里去问,却发现那女孩子偷偷的回家了,可是家里的大人却没想过教师会很焦急的寻找孩子。可见,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爷爷奶奶的教育观点和方法与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有着本质的冲突。

  父母不在身边,一些“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长期享受不到父母的关爱,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支撑,也容易出现性格缺陷和心理危机。调查证明,不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较为严重,有的任性、冷漠、自卑、自闭,有的内向、孤独、柔弱无助,有的甚至对父母充满怨恨和逆反心理,还有的因缺乏父母的监护而变得胆小,缺乏自信和心理安全感。另外,“留守儿童”也容易受到他人的非法侵害或人身伤害。“20xx年**部有个调查,显示了两个‘大多数’,即全国未成年人受侵害及自身犯罪的案例大多数在农村,其中大多数又是‘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性格孤僻、偏执,难以沟通。目前,‘留守儿童’这个群体存在的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个不容忽视的新问题。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措施予以逐步解决。”

  4、教师精神压力大。

  经过我们的问卷调查,78%的教师觉得精神压力大。走访中我们也了解到,有*10%的教师因为精神压力而导致身体的不健康,其中46%的教师有慢性咽炎。教师精神上的压力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生方面。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生个体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教师的工作。此刻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和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的现象让我们的教师不明白如何去把握宽和严的尺度标准,越来越多的孩子动不动就闹离家出走,一不顺心就不读书。仅仅因为和教师言语上的冲突,甚至连自我的生命于不顾,从楼上跳了下去。这样的事例在我们的教育领域层出不穷,异常是最*几年,电视上没少见到。学生家长打教师现象也没少出现。处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对待学生,轻不得重不得,怎样会没有压力呢!

  二是家长方面。

  教育是一项社会性事业,这项事业需要发动全社会的力量去共同实现。农村学校校网分散,学生分布广,学校规模小,办学条件差,师资力量薄,需要加强校网撤并,充分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可是很多农村的家长对此认识不到位,既要求优质教育,又要求就*入学,对于学校提出的一系列方案,不仅仅不予以配合,还千方百计加以阻拦,导致教师工作开展不顺利。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而家长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很多的家长要求很高,认为成绩好一切都好,成绩不好教师难辞其咎。异常是农村的家长,根本不会管你什么素质教育,只要孩子成绩好,其他的全都不重要。素质教育这么多年,从某种角度上讲,教师是没有目标的,怎样做不清楚,评价体系不到位,这与家长的态度也是有关系的。

  三是学校和上级部门方面。

  作为教师,来自于学校和上级部门的压力是很大的。看看此刻上大学的人数越来越多,升大学的比率越来越大,可是基础教育的压力却不减反增,升学数、升学率牵扯着教师、校长、基层教育主管部门领导的每一根神经。异常是一线教师,在拥有各种“质量指标”的“量化管理”系统里面,连气都来不及喘,大家一门心思地备课、上课、改作业、为学生订正错误、为“放松”了自身要求的学生做“上大学的好处”等人生“完美”愿景的教育……没日没夜,周而复始。教师们苦不苦当然苦!教师们怨不怨当然怨!可是能怎样整个教育都这样,教学期间这样那样的检查,名目繁多,各种各样的教研活动、每个节日的庆祝活动、会议记录、读书笔记、安全问题、学*问题、生源问题等等,让教师觉得精神上吃不消。而当假期临*,我们教师却没有将要解脱的简便欢乐,因为眼前的通知早已把我们的假日瓜分了――职务、职称、岗位、学历等各种名目的假期培训进修要用去十几或几十天。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78%的教师觉得精神紧张,担心学生成绩不好,很多的教师长期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

  四是社会方面。

  自古以来,教师在人们心目中都是神圣而伟大的,在教育事业中是“辛勤的园丁”,就是无私奉献的那种人,是辛辛苦苦的付出而不求回报的那种人,是甘守清贫而无怨无悔的那种人。然而,教师也是一个普通的人,异常是现今社会对教师职业更是有着多重的要求,既是学生群体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具有指导管理学生的权威,他们又在必须时间是学生家长的代理人,要负责照顾学生,他们还是学生的朋友,需要与学生*等交流思想和情感。此外,还要协调与任课教师、学生家长、学校领导、自我家庭生活的多重关系。这种多元化的不一样性质的主角,很容易造成教师精神劳累和思想冲突。公众却认为教师不应当索取物质和一个*常人应有的精神回报……这样下去何时是头啊!这样,农村教师更迷茫了。教师这职业(那里只探讨从事中小学基础教育的教师)到底好不好如果让一个非教师来回答,答案肯定是这样:当然不错!你看,一年工资没少拿,却有寒、暑假*三个月的假期,哪行哪业有这种待遇我相信,说这话的人都是真诚的,并且,在他们夸赞教师这行当的两个理由中,“工资不少”是次,是客套和敷衍,因为这实际上并不太客观,有许许多多行业的工资也不少,甚至更不少,“有两个长假”则是主,因为从表面上看这很客观,是事实。这真是天大的冤枉!实际上,我们业内人士都明白,这些年来,我们的教师没几个能过上完整的寒暑假。为什么呢大家明白,每逢假期临*,我们教师并没有将要解脱的简便欢乐。因为要竞争职称,要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学*,要适应社会对教师越来越高的要求,教师仅有利用假期进行充电学*。看似简便好玩的假期实际上却比*时上班还要辛苦,这些都不是别人所能理解的。

  5、家长对孩子受教育情景的认识不够,不会配合学校教育。

  如某学校在招收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有一个家长非要把自我不到5岁的孙女送到班上读一年级,不管教师怎样跟他做解释工作,到最终还是想方设法把学生弄到教室里坐上了。一个月下来,孩子吃不消了,哭着不进教室,这时候的家长就完全把职责推到了教师的身上,认为是教师非要让他的孩子读一年级的,并且认为是学校的教育有问题,要不孩子怎样会不进教室呢农村中的家长认为自我把孩子送到学校,一切职责就在学校了。他们不闻不管,一旦孩子有什么事,或者学*成绩不好,他们就会到学校吵闹。

  说到那里,我就不明白该为我们的`教育感到悲哀还是为我们的孩子觉得无奈。

  三、思考与对策

  如何改变农村教育现状,已经成为社会关注和重视的一大课题。我们提议从下头几个方面入手,切实改变农村教育相对薄弱的状况:

  1、从源头上拓宽教师入口渠道,逐步淘汰现有不称职教师,建立合理的教师交流、轮岗机制,真正做到事业留人,待遇留人。

  要始终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落实“科教兴市”战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工程来抓,进取培养高水*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建设一支贴合新世纪发展的合格的农村教师队伍。从选拔、培养、保障、管理、激励等方面,建立一套确保师资队伍建设顺利推进的工作机制。

  2、我们呼吁**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农村教育的重视,真正从制度上使这一领域的投入得到切实的保障。

  *几年来,虽然我市教育经费向农村学校和城市薄弱学校有所倾斜,各级**也开始重视农村教育,相继出台倾斜农村教育政策措施,如:提高农村教师福利的农村教师津贴;减免学杂费等等。这些都为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供给了强有力的保障。可是农村学校起点低,底子薄,发展起来十分缓慢。异常在经济薄弱的乡镇,财政困难,学校的硬件建设还需市**的大力支持。

  从社会层面研究。我们提议**多渠道,全方位地向社会宣传农村教育的重要性,让全社会都了解农村教育的现状和困难,争取社会广泛力量的支持和帮忙。为此,我们提议:

  一是**能够出台相关优惠政策,放宽农村教育的社会办学条件,让更多的社会资金进入农村教育的领域,从而弥补**投入的不足;

  二是设立农村教育捐赠基金,鼓励社会优势群体对农村教育的捐赠。

  3、农村劳动力转移还将不断加大,留守儿童和流动子女教育问题将更加凸显,必须从制度上整体地把它纳入到我市社会经济发展总目标中加以解决,才能够标本兼治。

  一是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乡差距,使流入城市的农民享有与城市人口*等的权利和社会权益,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间的有序流动,这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根本所在。

  二是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切实有效地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与管理。三是建立农村社区儿童少年教育和监护体系。能够研究由基层学区和共青团牵头,联合妇联、工会、村委会、学校,共同构建农村少年儿童健康发展的教育和监护体系。四是在学校教育中增设相关课程,加强精神、心理、生理、行为方面的指导教育,帮忙儿童健康、和谐发展。

  4、要减轻教师的精神压力能够废除“管、卡、压”管理模式,实行教职工民主管理。

  在学校内部营造一种互相尊重、*等相待、宽松和谐的干群关系和师生关系,使教师置身其中能有一种人际安全感,从而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大有好处。加强对教师的职业梦想教育,提高他们的需要层次。搭建职业生涯发展的舞台,帮忙青年教师走向成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教师应对挫折的本事。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休闲活动,帮忙教师缓解压力。

  5、要切实加强家长学校建设。

  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经常培训家长学校教师,组织教师备课,开展教研活动,还要重视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向广大家长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帮忙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思想和观念,掌握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和方法,帮忙家长加强自身修养、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提高家庭教育水*,促进家庭礼貌建设和青少年健康成长。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要想完成乡村教育的使命,属于什么计划方法都是次要的,那超过一切的条件是看同志们肯不肯把整个的心献给乡村人民和儿童,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心心相印的教育,更需要整个社会的关注,我想只要农村教育在各方面都受到关注,不再有以上的矛盾和问题,定会有一个完美的明天!


基础教育调研报告 (菁华3篇)(扩展7)

——基础教育教育培训总结实用五份

  基础教育教育培训总结 1

  今天是骨干教师培训的第五天,我们学*的内容是PowePoint演示文稿的制作。之前每次要准备课件,总会花上很多时间做PPT,可效果却还是不理想,只是很机械的把一张张PPT堆积而成。现在这样的观念已经在老师的细致讲解和学员间的讨论中慢慢消失。

  要学好教学技术,需要良好的学*氛围,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好学的心。在这次培训活动中,刚开始我一直对这门课程有种畏难的情绪,总感觉自己有很多地方都不懂,也不太好意思问老师或其他学员,但慢慢的发现问题单靠自己一个人思考,还是没有什么头绪。练*的时候,也会问其他老师,发现那些在我看来复杂的问题并没有那么的难。在这以后,我就把一些自己不熟练的方面多多练*。比如触发器的使用,VBA中的按钮命令的书写。学员讨论区也一直能看到大家遇到的一些问题,对我的帮助也很大。这些知识在上学时我就掌握的不牢固,很久不用早已生疏,通过这次的学*,让我对这些知识的学*多了一份动力,小小的收获也激励我要更加用心去掌握好这门技术,更好的为课堂教学服务。

  基础教育教育培训总结 2

  有幸参加了广西教育学院举办的中英基础教育技术的培训,尽管条件有点艰苦:在5天的学*过程中,在授课老师的辛勤授课下,在自己的努力下,这次培训还是有了不小的收获的:

  1、重新做了一回学生,自己更能体会到做学生的感受。首先,学生的主动性决定则学*的效果,比如,有这次培训中,有的学员并不主动,等着老师的讲解,由于课时很紧凑,有些教学环节很快,有的跟不上。我先前也有这种感受,为了能适应上课的速度,我做好预*,许多问题基本上能自己解决,在小组交流中,可以发言。发现自己上课有时的确有种快乐。我一定要把这种感受与我的学生分享。

  2、在本次培训过程中,课堂教学模式给我今后教学更多的启示。在本次培训中,课堂中主要是真正体现学员为主。在培训前我们所有的学员就开始在老师的引导下,分成触摸组合、海鸥组合、快乐五组等几个小组。后面课堂中,就按着"情境-问题-任务-小组合作(个人先看,再小组交流)-小组展示-结果评价"的步骤去学*,我在整个过程中,作为学员的感受是,自己有充分的思考空间,也有,更重要是在小组合作中体会合作交流的快乐。回头想想,*段时间上课自己显得很累学生也很累,效果也不明显,不知不觉中,自己似乎还是回到了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中。学*的这几天,刚好给自己更多的反思时间,回去自己必须有所以改变才行。而改变就从教学模式开始。

  总之,这次的培训,让我学到许多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同时让我有了更多时间反思自己教学的机会。而这样的反思相对于自己学到的先进的理论更有意义。它让我明白,不能只会埋头苦干,在实践过程中,必须要加强理论的学*,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才能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更上一个台阶。

  基础教育教育培训总结 3

  我有幸参加了这次河南省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项目。在我参加过的培训中,只有这次给我的感受最深,这次的培训组织新颖,有专家的引领,自学的支持,群体的智慧,丰富的案例,媒体的整合,多样的评价,更难得可贵的是有着优秀的团队。通过本次培训学*,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的收获。

  首先在这次远程培训学*中我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正确的认知,不管教师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如何,应该以教师这一职业为荣,我自身也感受到了一种深深的职业幸福感。

  而学*专家、名师的教育教学相关策略后,我用心去领悟教育理论观点,汲取精华,能积极主动思考,真心探讨。这次的学*培训,对于我来说,是值得珍惜的充电机会,面对当前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如何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和教研能力,是摆在我们每个教师面前的最现实问题;这次教师远程培训也给我们提供了再学*再提高的机会,让我们能聚集在一起,相互交流、共同学*、取长补短、共同体高。

  其次精心钻研、打造化学高效课堂。课堂教学是教师战斗的阵地,课堂教学教学的生命线。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从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方法、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认真上课,努力营造课堂氛围,努力使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在教师设计的环节引导下,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发展他们思维,出色完成教学任务,提升学生能力。高效课堂的实现,还必须认真辅导学生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提高了教学技能。课堂教学始终是我们教学最重要的部分,所以教学技能的提高势在必行。听了专家的讲座我深深体会到这一点。为了提高专业水*,我们必须在课外大量地读书,认真思考;为了改善教学技能,我们必须在备课时仔细推敲,精益求精;为了在课堂上达到“师生互动”的效果,我们在课外就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和学生交流,放下架子和学生真正成为朋友。

  专业知识是根基,必须扎实牢靠,并不断更新;教学技能是手段,必须生动活泼,直观形象;师生互动是*台,必须师生双方融洽和谐,学*期间拜读了各位优秀教师的文章,进行交流。我的业务水*有了很大的提高,找出了自己的不足和差距。让差距和不足成为自己的动力,不断反思,不断研究,促进自己成长。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教育改革的步伐。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扬长避短,汲取专家们的精华。将这次学*的新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在实践中获得成长。

  基础教育教育培训总结 4

  通过两天紧张而充实的学*,我受益匪浅,特别是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内涵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自己的认识水*和理论水*,进一步增强了自己战胜困难,抓好教育教学和提高自身业务水*的信心和决心。下面我谈几点体会:

  一、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改革工作,要求老师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不断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需要。李元昌老师的从教经历和对教育的执著追求,给我们年轻教师很大的教育,让我们懂得什么是教育,怎样才能教出优秀的学生,让我们懂得“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一深刻道理。

  二、要谦虚谨慎,不要傲气。这是宋老师给我的深刻印象。无论是从处理好师生关系还是从处理好学校、家庭、社会关系来讲,都必须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始终保持清醒理智的头脑。要集思广益,不要主观臆断。一定要有很强的*等、共同学*的意识,遇事多商量、多沟通,经常性地交流思想,交换意见,调动学生主动学*的意识。

  教师要心胸宽广,不要小肚鸡肠。一定要有一种容人、容事的宽广胸怀,能够听取各种不同意见,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少一点猜疑之心、嫉妒之心、怨恨之心,多一些理解之心、关怀之心、友爱之心,这样给学生良好的示范作用。会使教学效果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必须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教师应该是一位雕塑大师,能将一块坯材,用自己的思想与感情,将它雕塑成一件艺术精品。从本质上看,学生并不存在好与差之分,“差生”之所以“差”,原因在于他们潜能被种种主客观因素所束缚,而未得到充分的释放而已。

  来自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和来自客观的影响。主客观的因素,都会严重束缚学生内在潜能的发挥,都会成为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的障碍。

  正因如此,我们教师对这些所谓的“差生”,更应加备的关爱与呵护。在他们身上,我们要倾注全部的爱,去发现他们学*上每一点滴的进步,去寻找他们生活中,品德上每一个闪光点,然后运用激励机制,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励,恢复感到温暖,增强自信,从而缩小师生间心灵上的距离,使他们产生“向师性”。这样,才会在他们成长与发展的道路上有一个质的飞跃。

  四、我认为,好教师首先必须有敬业精神,要毕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要做到这一点,就应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意义,从而深深地热爱教育事业。现代的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

  国与国的竞争主要体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靠的是教育,靠的是教师兢兢业业的工作。只有深深地认识这一点,才能激发对教师工作的热爱,也才能把这种爱倾注到对学生的教育中去。

  五、一个好教师还必须十分重视“言传”外的“身教”,要以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学*,真正成为学生的表率使学生从教师身上懂得什么应为之,什么不可为。因此,教师的教学,待人接物,行为举止,一言一行都必须认真、稳重、规范、得体,切不可马虎、轻率、任性、不负责任。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和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心灵沟通,向学生畅开心灵,既可以向学生谈自己从人生中取得的宝贵经验,也可以向学生坦诚地公开自己的生活教训,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你不仅是良师还是益友。

  基础教育教育培训总结 5

  为了贯彻上级指示精神,更为了加强我校教师的现代化技术教学水*,本学期动员了全校教师参与了湖南省基础的校本培训。现将本学期的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一、培训理念

  人人参与。不论老中青年教师,都参与本学期的资源网培训。

  重视实效。通过培训,做到人人会登陆资源网,下载上传资源等。

  互帮互助。年轻教师多帮助其他老师。

  二、培训形式

  1、专题研讨。开学不久我校就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了一次集中培训。这次培训使教师们都知道了自己的资源网注册账号、密码,知道了如何登陆湖南省基础,知道了如何下载自己需要的资源,还有如何打开空间,如何使用仿真实验等。

  2、个别指导。因为中年教师对电脑不太熟悉,为了能够有效使用资源网,动员年轻老师多帮助其他教师,形成请教帮教的风气。

  3、网络交流。通过我校的教师QQ群进行资源网的学*、使用交流。

  三、成效

  1、通过本学期的校本培训,使全校教师都参与了资源网

  的学*,都开通了教师空间,都学会了利用新*台资源网的资源,并且都有了一定积分,甚至个别教师达到了8000多分。

  2、现代技术设备得到了合理利用。教师使用白板教学的数量和频率更多了。

  3、融洽了教师之间的关系,形成了互帮互助的风气。

  4、有效的提高了我校教师的教学水*。

  总之,通过本学期的湖南省基础的校本培训,促进了我校教师队伍整体水*的提高,特别是在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上。教师的与时俱进也促进了我校学生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基础教育调研报告 (菁华3篇)(扩展8)

——新基础教育读后感(精选5篇)

  新基础教育读后感 1

  利用假期阅读了“新基础教育"这本书,书中给了我很多教育实践中曾经历过,却未细细揣摩的教学真谛,我久久的徜徉在这片书海中,深深的懂得教书育人的不易,我们得时时反省自己,时时反思自己,才能将工作落到实处。

  “新基础教育"理论提出的“三观十性”,以及“把课堂教学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老师,让教育充满智慧的挑战”、“把发展的主动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的“四还"目标等为教师们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育活动是动态生成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把学生看作“对象"、“主体",还要看作是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和生成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精力放在研究学生、倾听学生发展学生上,而不是把学生在课堂中的活动、回答看作是一种对教师的配合,而是看作对教学过程的积极参与和教学过程创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注学生的学*方式。叶澜教授在阐述新教育观念下的学生观时,认为新学生观就是注重学生发展的潜在性、主动性和差异性的学生观。这是教师在教育中努力探索的最大可能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逐渐成为自己发展的主人这一教育行为产生的观念性前提。

  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最关注的是生命的整体性和人的发展的能动性。可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我很好地把每一个学生当作一个生命体了吗?回答是否定的。以前我们或多或少地存在把学生看作认知体,只要让他们认真学*,养成好*惯,在各式各样的考试中有一个好成绩,但并没有过多地考虑教育对于学生和教师生命成长的意义是什么。叶教授的文章让我真正开始认真思考:怎样的教育活动是最利于生命成长的?

  首先我认为要改变我们教师自己与学生的关系,关注学生的表现,倾听学生的意见,开放课堂,给学生创造一个敢于发表自己意见的氛围,改变学生的发言方式,用“我有个建议”、“我还想补充”,真正还课堂于学生;其次做好自我反思,就是针对课堂中出现的种种弊端进行思考,然后确定在以后的教学中该如何改进。出了问题,我不能只是一味的寻找学生的问题,也要反思自己。以前我认为只要上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发言踊跃,看起来热热闹闹,这堂课基本上就算成功了,就可以说把课堂还给学生了,实际上这是错误的想法。真正意义上的好课,不仅要看这种表面的“活”,更重要的是学生从思维深处真正活起来,学生表面的“活”是基于他们经过理解而来的,而不是为了纯粹的表现。“以学生发展为本,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不是一句简单的话。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特别仔细地去研读了其中第十章——班级建设改革,给我极大的触动。首先,叶老师对“班级建设”这一概念进行重新的界定。“新基础教育”是将“班级建设”作为一个完整的词来理解,用是指称学校中相对独立的实践领域,放在学校教育实践的总框架中来认识和研究。“新基础教育”把“班级”看作因学校行政划分而处于同一个班的学生组成的同伴群体。而“建设”是不断创造着班级内涵与个性的过程。“班级”与“建设”所构成的“班级建设”一词,不只是两个词的简单组合,而是作为有着内在关联、相互限定的复合概念来理解。“班级建设”主要由两大部分构成,一部分是有关学生在班级中日常的社会生活质量提升型的建设;另一部分是有关班级集中进行的有主题、有设计的,具有专题性的班级活动系列的建设。只有真正理解了“班级建设”这一概念,才能明确“班级建设”是师生合作进行的教育实践,老师和学生是班级建设实践的共同主体。它和课堂教学相通,同样需要师生、生生之间的积极、双向的互动。由此也进一步提出了对班主任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去探究学生的社会性和个性的发展需求;研究、关注学生相关的成长;思考如何让学生提升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意识与能力,如何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等一系列的核心问题。

  其次,叶老师又从独生子女人格的健康发展问题、当代中国社会的未来公民养成问题及学生自我意识与成长需要的发展问题,分析了当前形势下班级建设的意义。的确,如今我们接触的绝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太阳,一家人都围着他转。父母的经济收入都很高,生活条件相当优越,在这么优越的环境中长大,他们更多的感受是他人为自己服务,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特点强。父母长辈一方面“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另一方面又无形中去溺爱孩子。这样的状态,如何培养孩子心中有他人?如何培养面向二十一世纪高素质人才?“新基础教育”向实验班主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那就是改革现有班级管理状况,“把班级还给学生!”在“新基础教育”推广性研究过程中,又提出了“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的重建班级的口号。要让这一口号实实在在地融入*时的教育工作中并非一件易事。

  总之,通过对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论》的学*,对我的教育理念有了更大的提高。作为一名教师,一名班主任,*时要多进行理论的学*和提升,这样才能学到更先进的教育方法,才能更充分挖掘学生中的能源,积极鼓励每个学生参与班级管理,提高每位学生的服务、管理意识,使学校、班级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乐园。

  新基础教育读后感 2

  春节期间,我又捧起了叶澜教授的书,认真研读,再次深深感受了新基础教育带给我的新理念。

  “没有知识,构不成教育;只有知识,不能称其为当代的教育。”

  “过去的教知识,是就事论事;现在要挖掘知识内涵的育人价值。”

  “建立一份自己的责任,课堂是一个自由的空间。”这些话是多么精辟啊!越是深深思索,越是被深深地感动。新基础教育”的改革走过了好多年的路程,我的女儿也是新基础教育下的受益者。“把课堂教学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老师,让教育充满智慧的挑战”、“把发展的主动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在新基础教育理念的推广下,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乐在其中。在新理念的不断冲击下,我的教学教育观有了新的变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把学生看作“对象”、“主体”,还要看作是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和生成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精力放在研究学生、倾听学生发展学生上,不是把学生在课堂中的活动、回答看作是一种对教师的配合,而是看作对教学过程的积极参与和教学过程创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这是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中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它无时不刻在指引着我们的教育思想。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不仅是知识的“呈现者”、对话的“提问者”、学*的“指导者”、学业的“评价者”、纪律的“管理者”,更重要的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呈现信息的“重组者”;没有教师这个“重组者”角色起到的重要作用,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有效的师生互动,学生将有可能变成散沙一团,教学也会失去它的意义。所以,“新基础教育”要求教师在新的水*上发挥教学过程“重组者”、动态生成“推进者”的重要角色。我们要更加全面地关注学生的发展。叶澜教授在阐述新教育观念下的学生观时,认为新学生观就是注重学生发展的潜在性、主动性和差异性的学生观。这是教师在教育中努力探索的最大可能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逐渐成为自己发展的主人这一教育行为产生的观念性前提。作为教师要运用学生学*方式的多样性、差异性和选择性:在主动发展的学*方式中,学生是在探究中学*,其个性特点表现较为突出,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变得更为复杂和细微了。 教师还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信任学生的学*能力,营造一个轻松、宽容的课堂气氛。

  同时,我也感受到教学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教师,取决于教师的基本素养、教学能力和教育理念;取决于教师对学科价值的认识;取决于教师有无主体精神和创造精神等。“新基础教育”非常重视学生的学*过程和学生在学校生活的质量。教师要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气氛、学*心境和人际关系,就必须努力搞好班级的建设。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学生们在班级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能力也得到了多方面的发展。这正如叶澜教授所说:“群体的个性不是靠教师塑造,而是由他们自己用心和行动创造形成的。”

  我坚信,只要我们坚持学*、实践、反思、重建、为学*创造革新之路,我们就能构建起新基础教育的富有生命活力的新课堂教学,并在重建过程中提升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生命质量 。

  新基础教育读后感 3

  社会的发展、变革引起生活、生产方式的改变,而这些变化又势必影响到教育的改革。教育要革新,首先是思想观念的更新。

  在《新基础教育理论》书中就提有这样的论述:新教育观念系统是实施“新基础教育”的学校之魂,是变革传统学校的理论武器。

  基础教育的观念更新,就是价值观、学生观和学校教育活动观的更新。

  教育具有着未来性、社会性与生命性。这些新观点的提出,就是针对现在中小学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重学科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轻学生个体生命多方面发展价值的弊端。强**育的“终身化”联系,体现了基础教育与个体生命关系上时间维度的变化。“教育不只是旧观念中个体生命里程的一个阶段,而是生命全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学生个体而言,教育须承担起为其终身学*和发展奠定基础,为其有可能创造有意义而幸福的人生奠定基础的责任。“人类最宝贵财富是生命的成长。”“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教育是一项直面生命和提高生命价值的事业。”

  通过读《新基础教育理论》这本书,能使教师认识到: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自己的心里不仅要有人,而且要有整体的人,处处从发展、成长的角度去关心人,做好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书中还强调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在学生观的更新上,教师要认识和关注学生的“主动性”,“潜在性”和“差异性”。在这样的认识上,开展学校的育人活动,是注重沟通教育理想“彼岸”与学生发展“彼岸”的具有转换功能之“桥”。教育活动最常见的形态是持续渗透,犹如春风细雨润物无声。“新教育活动观的核心是激活师生在教育活动中的生命活力,使教育活动真正成为朝着目标实现的'方向而开展的师生积极互动。”

  整本《新基础教育理论》从我国的人口、资源与生态到世界宏观变化、中国社会转型、古代中国的教育回溯与反思,侃侃而谈到当代中国教育变革的任务、策略,基础教育的重建论,甚至精细到日常教育实践(课堂教学、班级管理)等,详细地论述了教育的过去、现状以及面向未来的特殊意义,读来令人收获颇丰。

  教育就是育人,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作为目标而存在。所以说,教育的核心,在于一个“人”字。

  如果说教育理论是书写这个“人”字的一撇,那么具体的方式方法,则是构成“人”的一捺。在理论的依托与指引下,行使恰当的教育方法,最终能使书写出的“人”字完整且美观。

  针对以上述,恰如书中所谈:当前我国学校教学实践中存在生命价值的缺失。大部分教师对教育价值的选择还停留在“传递知识”上,其中有一些教师虽已关注到学生技能、技巧,甚至能力和智力的发展,但大多仅为点缀。至于认识范围以外的目标则更少涉及。然而,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下及今后的多方面的发展和成长。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他主张要从学生的生活出发来改造以书本作为出发点的旧教育。同样,每一堂课都是教师生命活动的构成,如果一个教师一辈子从事教学工作,就意味着他生命中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是在课堂中和为了课堂教学而付出的。由此可见,课堂教学的意义对于教师和学生的人生无疑是重大的。

  为实现拓展现有学科的育人价值,“新基础教育”要求教师先认真分析、认识、把握本学科对于学生成长而言独特的发展价值。对知识进行重组,在教学的过程中将书本知识重新“激活”,实现书本知识与人类生活、学生经验、发现发展以及历史的沟通等。正是通过对统一制定的确定性教学内容的深度开发、重新组合和多向激活,通过把弹性因素和不确定性引入教学过程的设计,使教学设计为师生课堂教学的实践留出了主动参与、积极互动、创造生成的可能。

  教师是课堂的设计和引领者,但学生是教学的重要资源。一堂资源丰富、同时具有开放性与互动的课堂,再加上适当的拓展或实践活动,将对**学生、活跃气氛起积极作用,学生的学*兴趣、对课堂的情感态度定会发生明显变化。而“活”起来的课堂,如果教师不能有良好的驾御能力,可能还是会回到*惯的老路上去。所以,书中又提出了更深一步的建议,我认为对当今教师是十分有用的。

  一、加强课前“教学设计”的研究力度,使教师在设计中就有“结构”意识和形成“弹性化”方案。

  二,在上课时,要求教师学会倾听,把注意力放在学生身上,要提升及时做出合适应答,推进教学过程的能力。

  三,强**师在教学角色中不仅是“呈现者”,“提问者”,“指导者”,“评价者”“管理者”等,更重要的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呈现出信息的“重组者”。然而,实际的教学往往并不会完全依照着理论的发展而发展,一个教师尽管教的是同一门课,面对同一批学生,但他在每节课上所处的具体情况和经历的过程都并不相同,每一堂课都是在向教师的智慧与能力提出一系列的挑战。

  所以,面对现代社会求新求变以及知识日新月异变化对人的能力提出的要求,《新基础教育理论》不仅强调了教师对变化的认识和行为的改变,而且还要从变化走向新的教学能力和*惯的养成。这也是体现了一个“人”字。由此可见,以人为本,或者说是更加人性化的教育对育人的重要意义,也是这本书读来我最深刻的感受。

  新基础教育读后感 4

  读了叶谰教授的论著使自己对新基础有了更深层次地认识。新基础教育是把教师的智慧与能力的发挥相结合,从而使学生主动健康的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在没接触新基础之前,只考虑到我应给与学生什么,而新基础使我意识到这种认识很片面、很肤浅,课堂教学是双向的交流与互动,教师应在学生主动学*上下功夫。怎样的课堂教学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这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在课中自己也尝试通过开放式提问导入新课或者操练,但始终局限在点的开放,究竟怎么样的开放才更有效,要开放到什么程度,这样的问题一直都困惑着我。

  但认真阅读了叶教授的著作后使我茅塞顿开。要让学生主动学*,首先要考虑课堂结构的开放:

  (1)课的导入是开放的导入,可采用开放式提问,或者采用发现式学*,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并结合已学知识,引起学生兴趣。

  (2)开放的教学,例如在新授单词时,每个词都需要学生有理解、记忆、运用的过程,这时教师就可采用小规模的开放,如通过语音归类来读准新词,并通过发散性提问让学生运用新词造句等。

  (3)综合运用的开放。

  但同时通过学*也意识到,开放不等于主动发展,虽然有的教师在课中运用了开放,但他并没有联系学生实际,学生不能举一反三,英语是要通过练*才能达到效果的,因此机械操练决不能缺,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有的环节需要开放,有的环节不需要开放。同时各个环节的练*要有层次性,要有递进性。如果语言的层次性在一节课中不能体现,学生往往就会失去学*的热情,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就会出现疲倦感,也就谈不上学生主动健康地发展。

  叶教授同时指出,当代青少年前所未有的迅速发展与多变的时代,只有学会独立思考与分析事物,不断发现新问题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才能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生存与施展才华。但外语教学中学生大量的活动为模仿、记忆和机械操练,较少提倡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与提问。甚至当学生在语言学*中根据已学知识灵活使用一个确切的同义词时,教师也不予以肯定,而要求学生改用教师规定的词汇表达意义。教学过程中只顾将语言点在规定的课内灌输下去,较少让学生思考如何总结学*和使用外语的规律,探索与创造适合自己的学*策略和方法。在改革外语教学方法时,有的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而采用一些肤浅的教学活动,使这些教学活动流于形式,未能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外语能力的教学目标,也无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但通过最*几次的新基础听课活动,发现绝大多数的教师已认识到这一点。我也正不断地吸取着新基础所给予我的养料,朝着新基础所指明的方向前进。感谢新基础!

  新基础教育读后感 5

  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发展性研究丛书》一书中提出要重建学科教学价值观,拓展学科丰富的育人价值,指出“在教学设计时,首先要认真地分析本学科对于学生而言独特的发展价值,而不是首先把握这节课教学的知识重点与难点”。“每个学科对学生的发展价值,除了一个领域的知识以外,从更深的层次看,至少还可以为学生认识、阐述、感受、体悟、改变这个自己生活在其中并与其不断互动着的、丰富多彩的世界和形成、实现自己的意愿,提供不同的路径和独特的视角,发现的方法和思维的策略,特有的运算符号和逻辑;提供一种惟有在这个学科的学*中才可能获得的经历和体验;提升独特的学科美的发现、欣赏和表达能力。惟有如此,学生的精神世界的发展才能从不同的学科教学中获得多方面的滋养,在发展对外部世界的感受、体验、认识、欣赏、改变、创造能力的同时,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生命世界,体验丰富的学*人生,满足生命的成长需要。”

  叶澜教授这些观点,有助于我们认识人文地理的教学价值,人文地理教学的价值就在于让学生用地理的独特视角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人类活动有更丰富的认识。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很多教师对教育价值的选择还停留在“传授知识”上,学生并未对人文地理中所描述的人类活动及社会现象形成深刻而丰富的认识。上学期听了“城市化”一节课就存在这样的问题。这节课主要内容是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郊区化和逆城市化现象及城市问题。为了说明问题,有必要对这节课主要教学过程作简单的描述。

  在“郊区化和逆城市化”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先用示意图的方式让学生理解郊区化与逆城市化的含义,接着提问:“为什么中心城区的人口会迁移到郊区去?”“因为中心城区空气环境较差,交通拥挤,房价太高等造成的”“还因为郊区环境好”,教师肯定了两位学生的回答后,再次强调郊区化的表现。然后又以同样的教学方式进行“逆城市化”教学。

  在“城市问题”部分的教学中,教师用景观图片的方式罗列出空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交通问题、住房问题、就业问题等城市问题,然后让学生讨论:“为身边的城市问题献计献策”,学生提出一些诸如“少扔垃圾多种树”“多乘坐公共交通”等对策。

  这样的教学场景在人文地理教学还是比较常见的,学生凭着自己的生活经验作一些简单的交流,“植树造林”这样的答案可能在小学时就已经耳熟能详了。

  那么如何让学生用地理的独特视角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人类活动产生更丰富的认识呢?

  首先,在人文教学中要结合案例进行教学。这节课的主题与城市有关,上海是全国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性的大城市,应该以上海为案例,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主题开展教学,比如,对于郊区化的问题,教师可以呈现*几年上海城市人口分布的数据变化表,让分析上海城市化已进入哪一阶段,并进一步分析为什么出现郊区化,郊区化有什么积极的意义。对于城市问题,教师也可以聚集一些上海出现的主要问题如交通、环境等,深究其原因,然后再让学生提出合理措施。

  其次,人文地理中的一些人类活动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教师要将其视为丰富的课程资源加以利用,培养学生以多维视角分析问题。比如对于为什么中心城区的人口迁到郊区这一问题,就涉及了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中心城区人口密度大、城市市政建设、郊区交通条件、环境条件改善等多方面的因素。当学生的回答出现同质化时,教师要从思路上予以引导。再如,郊区化对于促进上海这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也有着积极的意义。这些都需要教师进一步去挖掘。

  这节课的价值决不仅仅是让学生理解什么是郊区化、什么是逆城市化,城市问题有哪些,而是将这些知识融在“如何让我们所居住的城市——上海进一步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这才是叶澜教授所倡导的对学科丰富育人价值的拓展。

相关词条